-
Notifications
You must be signed in to change notification settings - Fork 22
/
usage.tex
89 lines (56 loc) · 13.5 KB
/
usage.tex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lyalt{\lylabel{usage}}{}
\phantomsection
\chapter*{使\quad 用\quad 说\quad 明}
\addcontentsline{toc}{chapter}{使用说明}
%%%%%%%%%%%%%%%%%%%%%%%%%%%%%%%%%%%%%%%%%%%%%%%%%%%%%%%%%%%%
写一本书出来,总希望它讨人喜欢。这里讲一讲它为什么是现在这个样子,并且在我的构想中,它还会变成什么样。
\lypdfbookmark\section*{命名}
%%%%%%%%%%%%%%%%%%%%%%%%%%%%%%%%%%%%%%%%%%%%%%%%%%%%%%%%%%%%
“一瓶论语”这个名字,主观上是想说,两千多年来,《论语》的研究心得早已汇聚成汪洋大海,这本小书只是我在浅岸边凭着喜好汲取的点点滴滴,肯定有很多“一瓶子不满,半瓶子晃荡”的毛病。你不妨以此为阶,形成对《论语》完整独立的理解,装满让自己受用不尽的一瓶。
内容上,“一瓶”可以当成“译评”的谐音,本书的注解大致分成译和评两种性质。
说“译”并不准确,它没有像很多现代注本那样,把原文全部翻译出来。我一直觉得,无论读文言文还是外语,只要不是刚入门或者碰到非常难的结构,大段的翻译就很碍眼:它占据了太多的篇幅,分散了对原文的关注,客观上削弱了直接阅读原文的能力,平庸的译文还让人很快失掉兴趣。与其把精力花在推敲译文上,不如把注释做得扎实一些,读者自然就能贯通文意。
《一瓶论语》的译,主要是对字词、结构的解释,也就是注。成句的翻译属于少数,有时是为了补足句子成分,有时是疏通容易误解的结构,有时只想表达得灵活一些,建议你自己多试试,看会不会译得更好。
《一瓶论语》的评,主要是对一句话或者一整章内容的感受:它在孔子当时是不是合理?放在现代有什么意义?这个部分直接反映了我的偏好与局限,所以选择比较谨慎,以免喧宾夺主,干扰你的独立思考。
\lypdfbookmark\section*{体例}
%%%%%%%%%%%%%%%%%%%%%%%%%%%%%%%%%%%%%%%%%%%%%%%%%%%%%%%%%%%%
\lylabel{lunyuversion}
本书的《论语》原文采用杨伯峻先生《\lylink{lunyuyizhu}{论语译注}》的文本及分章,只是段落标点略有差异。每章的内容可以看成瓶子里的一“滴”,单独放在一个大圆角框里,\lyalt{框外面的左上角}{框内右上角}标有这一章的序号。框的顶部是原文,用\colorbox{lytextbackground}{浅灰底}高亮,随后就是译和评。\lyalt{不少“大滴”是跨页的,但是每章的原文都不会跨页,保证了完整的视觉感受。}{}
% NOTE: 传统上,《论语》分为20篇,从“学而”到“尧曰”,每篇都用开头比较有意义的两三个字作为篇名。每篇包含若干章,多的有40多章,少的仅有3章,共512章。每章的内容有长有短,一般都不太长。大部分是记录孔子的言行,所以称为语录体。篇的排列顺序,传统上标为“学而第一”、“为政第二”等等,排列起来很不工整,只是看起来古色古香而已,而且影响PDF书签的效果,所以本书不取,改为“第一篇 学而”等等,PDF书签则用阿拉伯数字。TODO: move to 源流。
每条译用一个圆点•开头,需要解释的原文显示为\lyterm{\lyalt{黑体}{这样}},注解中的关键词显示为\lykw{\lyalt{楷体}{这样}}。注解一般按原文中出现的顺序排列,偶尔也会稍微调整前后位置,或者把有关联的几处合并为一条。注解一般宁详勿略,经常会追溯到字的本义。连续用几个词进行解释的,通常是从自身的含义延伸到上下文里的特定含义,可以留意其中的细微差别。用“指”标出的,总是上下文里的含义。在我感觉“刚好合适”的地方,还会用简单的英语作注。如果遇到难字没有解释,应该是前面已经解释过了,可以从头搜索一下。
% NOTE: 本义主要参照《汉字源流字典》的解释。特别古老很不直观的本义,酌情采用《辞源》的第一义。
比较浅显易懂的章节不带评。有的评直接连在注解之后,有的放在整章末尾,前面不加圆点。少数个人想法较多的评,就用横线隔开。总之是以看着直观、读着通顺为准。
% NOTE: 某些地方包含着我对传统文化的感情,当然,假如还能看出点别的有用的东西,更是意外之喜。
没有了逐句翻译,省掉的篇幅就用来进一步解释原文,我称之为“例参体”。我上学的时候,不太喜欢直接相信字典里的解释,总要找到一个用法相同的典型例子才放心。很多注解的后面,就附上了这类例证,用【例】醒目地标出。为了更好地理解原文的某句话或者一整章的意义,还用【参】补充了一些值得对照的观点,也包括辅助性的背景知识。字词用法上的例证尽量引用《论语》后文,作为预习;观点上的参考尽量引用《论语》前文,作为复习,除非遇到关键的概念,或者值得辨析的情况。例、参引用的原文片段,显示为\lyq{\lyalt{仿宋体}{这样}},前后不加引号。引文中如果遇到难字,就在随后的(~)里加上简注。引文中的省略号,除非另有说明,都是对原文的节略。引文\lyq{〔~〕}里的话,是对原文的补充说明。
例、参中的引用,大部分是文言文。除了《论语》章句之间的参照印证以外,它们有的支持或强化了《论语》的观点,有的稍有差异,也有的针锋相对。对于喜欢独立思考的读者,这种参差碰撞似乎比“纯净化”更有营养。但它受限于我的阅读范围,在本书维护过程中,我会随时把更合适的内容增补进来。古义今用是我比较留意的情况,有时也会用现代汉语的成语和常用词作为例证。特别是成语,既保留了古汉语中的含义,又有很强的现代生命力,应该是比较合适的切入点。另外还引用了少量英文材料,大都提供了汉语译文。其中,《圣经》英文采用英王钦定本(\emph{King James Bible}),中文采用和合本;其它除了标明译者的地方,都是我翻译的。
可是过犹不及,补充材料太多,会有明显的不平衡感,也影响对原文的专注。建议\textbf{始终把理解原文放在首位},额外的内容不妨选读。尤其对那些概括总结性的话,更应该有鉴别地看待。
注解中还包含一些语法方面的内容。中国古代强调熟读成诵、文义自达,不太重视形式化规则,汉语语法是清末开始受西方影响才逐渐建立的。语法固然实用,但汉语(包括古汉语)自有其特点,比如往往一个字就是一个词,词性又灵活多变,不像英语那样有明确的对错之分。所以,既要善用语法的分析能力,也应该知道,目前的语法体系还未能完善地概括汉语的特征。
本书采用了很多超链接,这是电子版的一大优势,可以更好地形成概念网络。比如,有时单解释一个词感觉不够到位,还会链接到它更基本的含义。要有效使用本书,先要熟悉跳来跳去的操作,在跳之前要留意当前位置,\lyalt{阅读器}{浏览器}也应该有后退、前进的功能。使用的超链接主要有3种样式:圆角小框跳转到某章开头,例如 \lyref{1.1};\lyalt{\lylink{junzi}{实下划线}}{\lylink{junzi}{这样}的}跳转到本书内的某个位置;\lyalt{\lyurl{https://www.abolybook.org/}{虚下划线}}{\lyurl{https://www.abolybook.org/}{这样}的}\lyalt{使用浏览器}{}打开\lyalt{}{外部}网址链接。\lyalt{此外,封面上的思维导图和联系方式也加了超链接,只是用\textcolor{\lycoverlinkcolor}{不同的颜色}表示。直接写出的网址就不加任何效果。}{}
自古以来,《论语》的注解可谓千锤百炼,但我有时仍对旧注无法满意,思来想去,还是按自己的理解写了出来,记为“与各家不同”。在这方面,我很不喜欢标新立异,只是觉得自己的想法确实好一些,恳请读者指正。当然,这些解释未必是我第一个想到的,只是没有精力查尽相关的材料。它们有的与旧注差别很大,有的只是细节不同,共计9处:\lyref{3.4} \lyref{3.23} \lyref{7.1} \lyref{8.3} \lyref{8.9} \lyref{12.1} \lyref{17.1} \lyref{17.16} \lyref{18.6}。
译评之外的部分,还包括\lylink{characters}{人物表}、\lylink{topics}{主题索引}以及\lylink{references}{参考材料}。人物表把《论语》中的孔子弟子与常见人物(包括各种称呼)集中起来撰写小传,辅以超链接,就很容易熟悉各人的面貌。主题索引是从基本概念的角度梳理的《论语》纲要。另外还打算添加一个导言,用另一种方式把离散的水滴串成有机的整体,这是后续的一个重点内容。
本书不含脚注。脚注总让我把视线从正文移开,指望看到些好东西,往往却很失望,还得努力续上中断的思维。脚注只有恼人的数字,而超链接有文本作指示,是可以预期的。我的选择是,把通常作为脚注的话,写成\lylink{sourcecode}{源代码}里的注释,用“NOTE”标出。它们是对正文的补充说明,但还不值得出现在书面上。如果对正文的说法有疑惑,可以先看看注释里有没有解释。用“TODO”标出的,是我随时记下的想法,表示后续撰写的方向。
% NOTE: 还有很多细节考虑,比如注释版、白文版的页眉都是插入图像曲线而不是文本字符,搜索的时候就不会定位到页眉上,选择复制也会工整很多。
\lypdfbookmark\section*{电子版}
%%%%%%%%%%%%%%%%%%%%%%%%%%%%%%%%%%%%%%%%%%%%%%%%%%%%%%%%%%%%
\lyalt{PDF电子版的设计,重点考虑了主流智能手机横屏阅读的方便。如果在电脑上按屏幕宽度显示,文字可能偏大。大字容易缩小,要想在手机上放大了挪来挪去,就很费劲了。内文尽量采用大小相同的字号,也是为了在小屏幕上看起来省力。内文的目录只列了顶层大纲,PDF的书签视图则详细得多,可以直接跳转到每一章。
前面说过,阅读器的选择很重要。在手机上,它最好还能自动或手动地切除白边,更有效地利用屏幕宽度。Android上,我喜欢用免费的 \lyurl{https://play.google.com/store/apps/details?id=org.ebookdroid}{EbookDroid},只是它的设置略微复杂。iOS上,我印象中 \lyurl{https://www.goodreader.com}{GoodReader} 的效果很好,也不算贵。电脑上的选择就很多,显示最棒的当然是 \lyurl{https://get.adobe.com/reader/}{Adobe Reader}(免费软件)和 \lyurl{https://acrobat.adobe.com/us/en/products/acrobat-pro.html}{Acrobat}(商业软件)。}{}
\lylabel{sourcecode}本书用\lyalt{\LaTeX}{LaTeX}撰写,经过简单的Python处理,编译成PDF电子书,可以从\,\lyurl{https://github.com/abolybook/aboly/releases/latest}{GitHub}\,或\lyurl{https://pan.baidu.com/s/1eRp6vMq\#path=\%252Faboly}{百度网盘}下载。\lyalt{主要使用的字体有:英文和数字用 \lyurl{http://libertine-fonts.org/}{Linux Libertine O}(公有领域),拼音用 \lyurl{https://github.com/adobe-fonts/source-han-sans}{\lypy{Source Han Sans SC}}(开源),普通正文为方正书宋,黑体字为\lyterm{方正黑体},楷书为\lykw{方正楷体},仿宋体为\lyq{方正仿宋}(\lyurl{https://www.foundertype.com/index.php/About/bookAuth/key/my\_sysq.html}{免费使用})。}{Web版的生成,先用\lyurl{https://www.antlr.org/}{ANTLR}从LaTeX转换为XML,再用XSLT导出HTML。}
\lylabel{projectinfo}
本书基于\lyalt{“知识共享”\lylink{abolylicense}{协议}}{“知识共享”协议\lyurl{https://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nc-nd/3.0/cn/}{CC BY-NC-ND 3.0}},以开放源代码的形式发布在GitHub上:\lyurladdr{https://github.com/abolybook/aboly}{github.com/abolybook/aboly},欢迎提出问题和建议。\lyalt{从这个PDF文件的文档属性里,可以看到它的完整版本信息:\\
\versioninfoaboly\\
其中,\projectversionnumber 是它的版本号;build.\buildnoaboly 表示从项目开始算起,它在我这里总共生成了\buildnoaboly 遍;commit.\lycommitno 是当前版本的源代码在项目历史中的编号。}{}
其它联系方式:
\begin{lyitemize}
\item 本书网站的反馈页面,可以自由发表感想,参与讨论:\lyurladdr{https://www.abolybook.org/ideas}{www.abolybook.org/ideas}。
\item 内容较多或者不希望公开的想法,可以通过邮件告诉我:\lyurladdr{mailto:[email protected]}{[email protected]}。
% \item 新浪博客:\lyurladdr{http://blog.sina.com.cn/abolybook}{blog.sina.com.cn/abolybook},微信订阅号:abolybook,主要用来发布更新。
% NOTE: Use GitHub Pages for interesting stuff.
\end{lyitemize}
\lypdfbookmark\section*{计划中}
%%%%%%%%%%%%%%%%%%%%%%%%%%%%%%%%%%%%%%%%%%%%%%%%%%%%%%%%%%%%
本书是用业余时间断续撰写的,有很多明显可以改进的地方。下面列出来的,我会细水长流地改进,未知的问题,就需要大家的智慧与帮助。谢谢!
\begin{lyitemize}
\item 各章之间的联系还较散乱,需要仔细梳理。主题索引也应该更有条理,并且补充参考材料中没来及写的点评。
\item 正文之前会增加一篇导言,介绍孔子的生平和影响,不少章的历史背景就有了着落。我对它的期望很高,希望不会篇幅太长。
\item 持续改进“评”的部分。
\end{lyitemize}
\lycenterpar{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