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om 3b8cc48471a2ff7843542a03aaa092feb96b54c8 Mon Sep 17 00:00:00 2001 From: theagora Date: Wed, 8 Nov 2023 15:21:45 +0800 Subject: [PATCH] =?UTF-8?q?0x22=20Patch=20Build=20VOL.34=20=C2=A9=20MMXXII?= =?UTF-8?q?I=2015fd77f?= MIME-Version: 1.0 Content-Type: text/plain; charset=UTF-8 Content-Transfer-Encoding: 8bit --- c1/index.html | 32 +- c1/page10/index.html | 32 +- c1/page11/index.html | 16 + c1/page2/index.html | 32 +- c1/page3/index.html | 32 +- c1/page4/index.html | 32 +- c1/page5/index.html | 32 +- c1/page6/index.html | 32 +- c1/page7/index.html | 32 +- c1/page8/index.html | 32 +- c1/page9/index.html | 32 +- columns.xml | 406 +++++++++++------- ...-body-mind-spirit-capitalism-in-china.html | 209 +++++++++ .../2023-10-23-escaping-from-the-system.html | 225 ++++++++++ feed.xml | 2 +- heros.xml | 2 +- hkers.xml | 2 +- index.html | 54 +-- 18 files changed, 892 insertions(+), 344 deletions(-) create mode 100644 columns/2023-10-05-body-mind-spirit-capitalism-in-china.html create mode 100644 columns/2023-10-23-escaping-from-the-system.html diff --git a/c1/index.html b/c1/index.html index 1d34c0eb..f13f020d 100644 --- a/c1/index.html +++ b/c1/index.html @@ -66,6 +66,14 @@
UNITE THE PUBLIC ♢ VOL.34 © MMXXIII ♢ C1
+
+ + +
+

怪谁?

@@ -122,6 +130,14 @@
arandomguy | 2023-10
+
+ + +
+
-
- - -
- -
-
-

回家

-
蒟蒻魚 | 2023-08-21
-
- -
-
diff --git a/c1/page10/index.html b/c1/page10/index.html index b7955780..9ea4bdb4 100644 --- a/c1/page10/index.html +++ b/c1/page10/index.html @@ -66,6 +66,22 @@
UNITE THE PUBLIC ♢ VOL.34 © MMXXIII ♢ C1
+
+ + +
+ +
+ + +
+
-
- - -
- -
- - -
-
diff --git a/c1/page11/index.html b/c1/page11/index.html index d63156c5..2446f62e 100644 --- a/c1/page11/index.html +++ b/c1/page11/index.html @@ -66,6 +66,22 @@
UNITE THE PUBLIC ♢ VOL.34 © MMXXIII ♢ C1
+
+ + +
+ +
+ + +
+

“思想”一词的堕落

diff --git a/c1/page2/index.html b/c1/page2/index.html index 41f811b5..e6f63290 100644 --- a/c1/page2/index.html +++ b/c1/page2/index.html @@ -66,6 +66,22 @@
UNITE THE PUBLIC ♢ VOL.34 © MMXXIII ♢ C1
+
+ + +
+ +
+
+

回家

+
蒟蒻魚 | 2023-08-21
+
+ +
+
-
- - -
- -
- - -
-
diff --git a/c1/page3/index.html b/c1/page3/index.html index a19095ad..1e9e598f 100644 --- a/c1/page3/index.html +++ b/c1/page3/index.html @@ -66,6 +66,22 @@
UNITE THE PUBLIC ♢ VOL.34 © MMXXIII ♢ C1
+
+ + +
+ +
+ + +
+
-
- - -
- -
- - -
-
diff --git a/c1/page4/index.html b/c1/page4/index.html index 68bef53b..fc508007 100644 --- a/c1/page4/index.html +++ b/c1/page4/index.html @@ -66,6 +66,22 @@
UNITE THE PUBLIC ♢ VOL.34 © MMXXIII ♢ C1
+
+ + +
+ +
+ + +
+
-
- - -
- -
- - -
-
diff --git a/c1/page5/index.html b/c1/page5/index.html index 61ad98fe..813a9a7e 100644 --- a/c1/page5/index.html +++ b/c1/page5/index.html @@ -66,6 +66,22 @@
UNITE THE PUBLIC ♢ VOL.34 © MMXXIII ♢ C1
+
+ + +
+ +
+ + +
+
-
- - -
- -
- - -
-
diff --git a/c1/page6/index.html b/c1/page6/index.html index 2f608e12..8c55ebc9 100644 --- a/c1/page6/index.html +++ b/c1/page6/index.html @@ -66,6 +66,22 @@
UNITE THE PUBLIC ♢ VOL.34 © MMXXIII ♢ C1
+
+ + +
+ +
+ + +
+
-
- - -
- -
- - -
-
diff --git a/c1/page7/index.html b/c1/page7/index.html index 5e42bcca..661f8846 100644 --- a/c1/page7/index.html +++ b/c1/page7/index.html @@ -66,6 +66,22 @@
UNITE THE PUBLIC ♢ VOL.34 © MMXXIII ♢ C1
+
+ + +
+ +
+ + +
+
-
- - -
- -
- - -
-
diff --git a/c1/page8/index.html b/c1/page8/index.html index b420f6dd..458967d7 100644 --- a/c1/page8/index.html +++ b/c1/page8/index.html @@ -66,6 +66,22 @@
UNITE THE PUBLIC ♢ VOL.34 © MMXXIII ♢ C1
+
+ + +
+ +
+ + +
+
-
- - -
- -
- - -
-
diff --git a/c1/page9/index.html b/c1/page9/index.html index bd23f506..feaa6813 100644 --- a/c1/page9/index.html +++ b/c1/page9/index.html @@ -66,6 +66,22 @@
UNITE THE PUBLIC ♢ VOL.34 © MMXXIII ♢ C1
+
+ + +
+ +
+ + +
+
-
- - -
- -
- - -
-
diff --git a/columns.xml b/columns.xml index 36b3e836..b9ce82f3 100644 --- a/columns.xml +++ b/columns.xml @@ -1,4 +1,136 @@ -Jekyll2023-11-06T09:05:50+08:00https://agorahub.github.io/pen0/columns.xmlThe Republic of Agora | ColumnsUNITE THE PUBLIC ♢ VOL.34 © MMXXIII怪谁?2023-10-19T12:00:00+08:002023-10-19T12:00:00+08:00https://agorahub.github.io/pen0/columns/who-is-to-blame<p>拒绝考虑巴以冲突的原委,是一场道德灾难。</p> +Jekyll2023-11-08T15:19:02+08:00https://agorahub.github.io/pen0/columns.xmlThe Republic of Agora | ColumnsUNITE THE PUBLIC ♢ VOL.34 © MMXXIII逃离体制2023-10-23T12:00:00+08:002023-10-23T12:00:00+08:00https://agorahub.github.io/pen0/columns/escaping-from-the-system<p>经济前景暗淡,中国居高不下的考公考编热成为时代景观。年轻人扎堆地去卷体制内工作的原因众所周知——面对竞争激烈、收入缩水、工作难找、社会保障差的现实,只有体制才能提供一个安稳、可预期的“庇护所”。然而,如果这“庇护所”本身就是促成经济问题的因素,又怎么指望其中的人可以独善其身呢?</p> + +<!--more--> + +<h3 id="庞大编制带来的沉重负担">庞大编制带来的沉重负担</h3> + +<p><img src="https://i.imgur.com/NkfBtvd.jpg" alt="image01" /></p> + +<p>最近,公务员、事业编制“缩编”的新闻引起了广泛关注,也给想要赶上这股潮流的人亮起了红灯。中国广泛存在行政机构和事业单位编制沉冗、财政供养人员过剩的问题。为支付超比例的政府雇员的工资,地方政府常常面临入不敷出的压力,“借钱”发工资的消息屡见不鲜。沉重的供养负担使得本来就债务高企的地方财政雪上加霜,无以为继。近几年,国家为了消化地方债务,正在推动一系列财政重整措施,其中一项要求就是机关事业单位“缩编”。</p> + +<p>专家认为,中央对地方债务的介入有助于推动解决顽固的编制沉冗问题,却未必能够为年轻人的考公考编热降温。因为缩编只是意味着“铁饭碗”不再牢固,却“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体制内工作相对于体制外工作的优越性。”另外,由于大量的扩招,很多年轻人上的大学、学的专业质量堪忧,毕业后在社会上很难有就业机会。</p> + +<p>“如果这些大学生在个人层面,在上大学期间一直没有发现自己的兴趣和天分,也未能掌握实用的技能或获得一定经验,或者一句话,还没有找到适合自己做的事情,那么说实在的,用足作为一名应届毕业生的优惠条件去争取考编“上岸”,在目前的经济和就业形势下仍然不失为一个合理的选择,因为机会成本本来就不是太大。”</p> + +<p>个体在有限条件下的选择固然无可厚非。然而我们不禁要问,中国的“体制”为何成为了这样的怪物?它圈养着太多没有目标,只求安全的年轻人,不断再生产着他们的无能,荒废着他们的生命,最终自己也膨胀成一个危害全社会健康的肿瘤。无论对于国家还是对于个人来说,体制的建构(以及参与其建构)都是一个作茧自缚的故事。要从这厚重的茧房里破茧而出,不经历脱胎换骨之痛,恐怕难以获得新生。</p> + +<h3 id="体制当代中国的初始设定">体制:当代中国的初始设定</h3> + +<p><img src="https://i.imgur.com/dsqTsqk.jpg" alt="image02" /></p> + +<p>我身边一些自由主义朋友有种很天真的想法,觉得随着国内经济越来越差,社会矛盾凸显,蔓延至身边的灾难变多,现在仍认同体制的人会“被教做人”,他们会被激起反抗,或者至少,有所醒悟。</p> + +<p>现实正好相反。在中国的语境下,环境越差,权力对资源的垄断和分配能力就越占主导,个体的自主空间就越小。对于大多数普通人来说,就越需要依附权力去获取必要的保障。而这种“自主空间”并不仅仅是指物质生活空间,精神空间也会缩小。也就是说,恐怕人们不仅不会“醒悟”,反而会更加认同体制。</p> + +<p>疫情后的考公考编热多少已能佐证这一点。在笔者小时候,改革开放重启后的90年代,经济的蓬勃发展随着“解放思想”的号召,“下海”才成为全民热潮。</p> + +<p>当然,不必嘲笑这些自由主义朋友,这些黄金时代的遗孤。他们之所以这么想,是因为他们还保有自由的心智。他们总是相信人的能动性——如果遭到压迫,便要去冲撞桎梏,怎么能逆来顺受?所以他们是有能力脱离这片土地的人,不管是在精神还是肉身上。</p> + +<p>人们常常把体制形容成“围城”,而体制所制造的“围城”是权力垄断资源的结果。</p> + +<p>“改革开放前,中国还在计划经济的时期,中国人都属于特定的单位,并且专属于特定的单位,个人既没有实际的政治权利,也没有独立的经济信用,就连消费也只能按照票证规定的数量和品种购买和分配。那种因为具有多样、不确定和灵活的属性而可以称为“社会”的空间微乎其微。”北京大学教授高丙中教授如是说,他所在的公民社会研究中心在2009年发布了《中国公民社会发展蓝皮书》。当时参与其编纂的20多位学者一致认为,中国已经迈进公民社会。</p> + +<p>现在的年轻人理所当然把改革开放当成中国的“初始设定”,但实际上,体制才是当代中国的初始设定。改革开放后,体制之外出现了市场;随着市场经济的兴起,人们拥有了私人领域;而私人领域孕育了人的独立自主意识;自由人通过自由的联合组成“公民社会”——这些才是新进概念。</p> + +<p>而这些新进概念已然“过时”。当国家力量无度扩张,资源分配过多地受到行政力量的影响,那么国家自然会成为最大的剥削者,挤压市场和私人领域的利益,并试图控制社会和个人的方方面面。老百姓只有成为它的一份子,才有渠道分得一杯羹。体制要维持这种特权,自然需要推高其进入门槛,于是,国家每年都制造出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奇观,从中遴选出一整个“特权阶级”。</p> + +<p>当然,体制并不是中国特产,美国和其他资本主义国家同样也有“体制”——政府的行政机构和公共服务机构,大学、军队等系统也相对独立于市场和社会。它们依靠公共财政维持运作,很少受到市场的干预,资源也很少与社会流通。但区别是,这些体制背后的国家力量并不垄断社会资源,体制内的工作也不存在那么强的权力光环。所以体制对人们的吸引力有限,进入的门槛也并不高。毕竟在公权力之外,还有同样壮大的资本市场和公民社会,它们呈现三足鼎立的状态,便得以互相制衡和监督。一个离开了大学或军队的美国人同样面临重新适应社会的落差,但不至于在体制之外就没有足够的资源和空间去生存、发展。</p> + +<p>近些年,将自己的痛苦境遇归因于“万恶资本家”的年轻人,或许不能算错。毕竟国家控制的资本也算是资本,党的权贵阶层也会是掌握国家经济命脉的资本家。不是说民营企业家就不会“作恶”,而是应该质问为什么这个国家的法律、劳工权利与社会保障体系无力应对资本带来的问题,而谁又是能够免于监督的?另外,很多极左或极右的人都缺乏一种分析“语境”的智慧——事物的性质要看其关系、看其比例。权力的问题往往不在于自身的好坏,而在于互相的平衡和制衡。当国家机器的权力过大,资本必然与其苟合,孱弱的民众只能沦为二者收割的韭菜。</p> + +<p>对于曾经改革开放盛期的中国来说,去区分体制内外是有意义的,但一个极权化的国家其实不存在体制外的空间。不是政府机构、事业单位、国企才叫体制,如今的中国就是个以国家为单位的巨大“体制”。因为整个社会已经被国家机器牢牢困住,越发没有自主的空间——独立NGO、独立新闻媒体、民间组织、集会等都难以生存,甚至每个人都难以捍卫自己的私人领域和身心自主界限。</p> + +<p>当这个体制承诺为社会提供依靠和庇护的时候,我们应该看到,正是这个体制给社会造成了困境,也正是它与资本主义的暗面同流合污。</p> + +<h3 id="所谓的上岸其实会把人溺死">所谓的“上岸”其实会把人溺死</h3> + +<p><img src="https://i.imgur.com/THGPxWf.jpg" alt="image03" /></p> + +<p>普通人在这样的社会里很难找到出路。人们总把考进体制称为“上岸”,仿佛暗示了一劳永逸的解脱和“从此以后”的幸福生活。然而,体制内却又是另一场无望的煎熬,抱怨体制内的工作令人压抑和麻木、令人感觉“浪费生命”的声音同样尖锐。</p> + +<p>纵观那些从体制辞职之人的自述,他们最常提到的问题包括:行政化、政治化、官僚化过于严重,和专业无关的事务太多;人变成了螺丝钉,唯领导是从,无法发挥自己的特长和能力;按部就班,千篇一律的工作,找不到成就感和意义;低效、平庸的氛围,做多做少都一样,没有发展空间;在体制里也并不轻松,做事不自由又无法掌控自己的时间……</p> + +<p>体制内的人需要承受体制的问题,特别是当体制和人——和人的性格、理智、价值观、道德直觉等特质相矛盾的时候,尤其令人痛苦。</p> + +<p>一位曾经在上海某大学当老师的作者乔葭兰记录了他教书十年后的辞职经历,这篇文章火爆全网却又被很快封杀。作者称其教学和学术自由受到了太多政治干预,学生也因为大环境的影响而变得急功近利、无法容忍异议。好不容易遇到个别热情求知的学生来面试,却被学校领导歧视、拒之门外。</p> + +<p>“近年高校思想控制更深入,每门课大纲和教案重改,必须加入三个以上思政知识点,让人反感,后来发展到为节课都要有思政内容,‘课程思政’由前几年的个别老师申请项目拿经费,发展到百分之百覆盖,每位老师都要把自己的课跟思政联结。</p> + +<p>去年有一次课间,突然后门进来一位教务督导老师落座来巡查听课,课下走到讲台与我交谈,问怎么没听到思想政治的内容,我糊弄说您来前刚刚讲过,当时我班上的前几排学生马上应和,帮我糊弄搭腔,心照不宣,相视而笑。”</p> + +<p>我对他的经历很有共鸣。因为我曾经也在家乡当大学老师,教建筑设计,后来下定决心辞职出国读书,从此一去不回头。当时学校的政治化并未那么严重,但行政凌驾于教学乃是常态。</p> + +<p>我刚开始上课的时候对教学抱有极大热情,因为发现班上的学生普遍基础不好,我和另一个搭课的老师就利用课余时间,费尽心思为他们制定补充教学和练习内容,学生的反响非常好,一些有天赋的孩子进步神速。但是没过多久,我们就因为教授“超出课程大纲”的内容而被另一个班的学生和老师举报到学校,课程被叫停,我们甚至被调查和约谈。</p> + +<p>后来,我发现老师连一些基本的自主权都被干涉,比如说给不合格的学生挂科,副院长会打电话来劝:“不要挂太多,分数要给高一点,否则学生成绩不好看,也影响我们系将来过评估。”末了还加上一句:“这也是为了保护你们老师。”有时就连一个普通辅导员,都可以打电话来要求给关系好的学生改分。而那些懂得配合领导的议程,却不管学生的老师,获得了最多的赏识。</p> + +<p>但平心而论,比起高校稳定、悠闲的工作氛围,这些小烦恼都不算什么,我很快就习惯了得过且过,也变成了一个会划水、敷衍了事的人。等我回过神来的时候,我已经深陷进怠惰的泥沼里无法自拔。我年纪轻轻就停止了成长,感受不到工作的意义,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活着。我陷入了一种慢性的抑郁状态中,日复一日,对未来感到绝望。</p> + +<p>让我最困惑的就是,为什么我明明过得非常痛苦,周围的人却还都说好,羡慕我拥有编制和全民默认的“女性最佳职业”,父母也为我的“完美到站”而心满意足。一开始,我也告诫自己不要“身在福中不知福”。后来,我怀疑这就是一个巨大的谎言——这就是中国中产们从小为孩子所构建的“幸福生活”?简直可笑。</p> + +<p>我尝试了各种“自救”,读书、健身、写作、养猫养狗、背包旅行……但这些活动都未能安抚我的焦虑、将我重新激活。我觉悟到,如果我还想继续停留在安全区里,不愿承担任何风险,只敢通过消费去获取消遣,所谓的“自我提升”就是自欺欺人而已。</p> + +<p>现在我明白了,真正促使我离开的是一种存在主义危机。我看过一些人在四十、五十岁的年龄从体制里出走,他们突然推翻了之前的人生,彻底改变轨道。这个“体制”不仅仅是指公职,而是他们一直以来的主流式生活。他们辞职、离婚、移民、重新求学……决定去做自己一直以来渴望的事。因为在生命走向衰老甚至死亡的时候,人总会升起一种紧迫的冲动——他们想真实地活着,他们想去真实的世界,因为他们想去寻找、实践真实的自我。</p> + +<p>只是,当人生已过去大半,出走的成本也变得过大。我很幸运,在三十出头的时候感受到了这种冲动,并选择相信自己的感受。我听不进所有人的规劝,甚至和爸妈大吵一架,也非离开不可。在别人看来这只是任性,但对于我来说,这是生死攸关的决定。</p> + +<h3 id="家庭往往就是体制的前线">家庭往往就是体制的前线</h3> + +<p><img src="https://i.imgur.com/9Jtsl6B.jpg" alt="image04" /></p> + +<p>七年的时间一晃而过,离开时的心情仍记忆犹新。如今我已习惯了加拿大的生活,交到一些如家人般的朋友,做着自己热爱的工作。这只是普普通通的人生,再也比不上我曾在国内拥有过的一切,但却是我拼尽全力获得的。</p> + +<p>在这段旅程中,我曾经意气风发,而后颠沛流离,也有过跌入谷底的时期,历经打击之后再也不复年少轻狂。但回过头看,它堪称一段非凡的英雄之旅,我遇到的人、经历的事和他们带给我的启发,都是曾经身在体制里的自己无法想象的。这一切都让我认识了我,并最终成为了我。我生命中珍贵的东西,也在这个过程里水落石出。</p> + +<p>正因为亲自走过了一遭,我更明白要成功脱离体制,以及脱离被体制化的生活是多么困难。要应对自由所伴随的巨大不确定性,除了自身不懈的挣扎,还有赖于很多“特权”和运气。我的父母虽然一开始不同意我的选择,后续却给了我毫无保留的支持,在我每次失败的时候,他们都没有借机奚落,也从不旧事重提,只是鼓励我重振旗鼓,去做下一次尝试。但我也不会忘记,是我的“固执己见”重启了人生,我为我当初没有交出自己而骄傲。当我上路的时候,他们因着对我的爱,也不得不随着我学习、成长、调整心态和眼界,然后才渐渐和我走到了一起。</p> + +<p>如前所说,中国是一个巨大的体制,这片土地上世世代代的“老中”,远在我们想要考公考编之前,远在我们进入社会之前,我们就已经在被体制规训。国家与家庭的一以贯之,意味着家庭往往就是规训的前线。如果父母对体制缺乏反思,那么这些规训都将以亲缘为渠道,以爱为名行之,其效果也超过国家机器。</p> + +<p>说到家庭的规训,王路的文章《也值一个屁》令我印象深刻,他讲了自己热爱体育的外甥被迫去考大学,结果考砸的故事。由此指出,中国父母总是传递给孩子一种“输不起”的观念,于是孩子的失败都只能用来证明父母的正确、树立父母的权威。</p> + +<p>“这是亲情的胁迫。哪怕是以最不动声色的方式。我见过太多像外甥这样的小孩,如果要学体育、艺术,或者什么,家长会是这样的态度:你非要学,我们也不拦着,家里就是再困难,也要供你,但是有一点,你得好好学,给家里争气。既然给了你机会,你又学不好,以后就啥也别说了。家里安排你干什么,你就干什么。”</p> + +<p>“‘输不起’的观念就会从小学,到初中,到高中,一点一点浸透到孩子的少年和整个青春期。越是听话的孩子,越难以承受这种道德和亲情的双重压力。把老老实实按部就班按照家长和老师的安排走下来的人,变成一个充满内疚和负罪感的人。”——当权者剥夺了你自主的信心和对自我的信任,你才会心甘情愿把自己的主导权交给他,让他代替你做判断,因为你相信他比你更清楚,什么对于你来说是好的。</p> + +<p>不容忍犯错是一种极权控制。事实上,人人都在犯错,并通过犯错学习,犯错正是一个人校准方向、去伪存真的途径。当社会的容错率太低,个体的试错成本太高,太多人对“走弯路”唯恐避之不及。结果半生过去,连自己要什么不要什么都不知道,恰恰走入了人生最大的歧路。</p> + +<h3 id="你真的脱离了体制吗">你真的脱离了体制吗?</h3> + +<p><img src="https://i.imgur.com/BdaSF9F.jpg" alt="image05" /></p> + +<p>最近给我最大震撼的是三明治的一篇非虚构故事《后悔从体制内辞职,38岁的我重新准备考回去》,作者元琪是一个在社区做社工的女性,她由于受不了领导的压榨和无望的发展前景,38岁时从体制辞职。但在遭遇残酷的社会现实后,她后悔到陷入了抑郁,拼命想再考回体制。</p> + +<p>阅读作者反复的精神自戕,以及对“体制”近乎魔怔的执念,都令人无比窒息。在另一篇文章里,她曾经清晰记录了自己辞职的来龙去脉——领导的施压已经威胁到了她的身体和心理健康,而这只是压垮她的最后一根稻草。在这之前的十多年里,她早就已经厌倦了这份工作,想要寻求事业上更多可能性。因此,离开体制并不是她头脑发热的决定,而是经过了长期的酝酿。</p> + +<p>然而辞职之后,她偶然得知“社工大幅涨了工资”,加上找工作遇挫,内心陡然失衡。她像是完全忘记了自己之前的感受和渴望,彻底推翻了之前的想法,陷入极端的自责和自我否定中,甚至开始抱怨起父母没有及早制止她。</p> + +<p>“我觉得自己是一个因为不知道游戏规则而提前退场的白痴,我甚至开始恨父母为什么没有在我一开始进入这个单位就告诉我‘进去虽然赚的少,但还会涨,而且能做到退休;可千万不能在快40的时候失业,那样就变成40、50失业人员了。’他们只是说‘你就在这里待着吧’而已,我哪知道待多久?怎么待?为什么待?”</p> + +<p>这着实令人惊讶,一个38岁的人不知道真实的社会是怎样的?且仍然依赖父母来为她的人生负责?但转念一想又无从苛责,毕竟她如此崩溃,也是因为在求职时遭遇的年龄歧视、性别歧视和恶性竞争,这畸形的职场环境对个体的压迫不应被正常化。</p> + +<p>作者坦诚地暴露自己的脆弱,需要莫大的勇气,也得以让更多人洞悉到老中式的宿命悲剧是怎么形成的——关于这个体制以如何的奖惩机制在规训人,以及更重要的,为什么人们完全失去了超越体制的能力。</p> + +<p>这个从“体制”里出走的人,其实没能逃出体制。如果说在体制里的她还保有身心的真实感受、对体制的反思和抵抗它的能动性的话,通过对自己的全盘否定,和对体制发自内心的重新体认,她已被体制毁灭了。</p> + +<p>“我爱老大哥。”——在《1984》的最后,奥威尔早就已经揭示过这种毁灭。</p> + +<p>文章最后,元琪写到:“我还特别质疑‘人生是旷野,不是轨道’这句话,它是社交网络上流行起来的一句话,大概也只适用于利用互联网做自媒体的人们吧?——我这样想。因为血淋淋的残酷现实中没有给人生提供成为旷野的充足的客观条件啊!”</p> + +<p>体制的可怕之处,在于阉割人的自我,剥夺人的能力,使其陷入一种无能状态。可怕的不是离开了它你就没有保障,而是它已潜移默化塑造了你单薄的价值观,狭隘的视野,对人生、对世界极为贫瘠的想象力,并灌输给你超额的贪婪和恐惧。被它规训后的人难以再去为自己掌舵,也只认得出、只会去追求那些他们通过体制所理解的、熟悉的价值。</p> + +<p>在体制内的时候,因为领导的刁难和工作的压力而想放弃,辞职之后被现实当头一棒,又日思夜想体制内的好——一个人并不会因为离开了体制就自动获得成长,她仍然和在体制内时一样,最多懂得怎么趋利避害,却尚未拥有足以掌控自己命运的自由意志。</p> + +<p>当体制的泡泡被打破,遭遇幻灭和创伤是多么正常,但没有能力的人会拼命想回到过去的幻象里,有能力的人则会迅速调整自己的认知去面对现实。相信她很快会意识到,危机的另一面其实是机会,回归真相的机会。抓住这个机会咬牙走下去,说不定也能劫后余生,逐渐开辟出新的道路,不断获得更多新知与能力,最终超越体制。</p> + +<p>人生的价值并不凭空存在于体制外,也不凭空存在于任何地方,它们都需要通过十二万分的努力,甚至赌上高昂的代价,在实践中创造。正如一个读者在元琪的文章后留言:“‘人生是旷野,不是轨道’只适用于那些决心克服千难万难和内心恐惧,把人生变成旷野的人,你觉得是它就是,你去探索它就广阔。”</p> + +<p>我相信社会那么大,总不至于铁板一块,应该到处都有缝隙容留离经叛道之人。尽管在体制外生活的空间会随着环境恶化而越发逼仄,它往往意味着匮乏、清贫、孤独……但对于很多心如明镜的人来说,选择这样的生活是一种道德义务——他们拒绝和体制同流合污。</p> + +<p>最后,我想分享一篇喜欢的文章的结尾:“人生就像一场翻山越岭的长途拉力赛,旅途那么长,未知风险那么多,起点高一点低一点,影响的不过是开始的阶段。只要一直跑,到后来会发现那些生来就被赏赐的好处都是浮云,最终还是得靠自己。靠自己的双脚去跑,靠自己的毅力去支撑,还要靠自己强大的心肌去泵动血液。相比那些令人艳羡的资产和社会地位,你的家庭所给予的那些无形的东西更珍贵,比如父母的身传言教,帮你塑造的健全身心,亲情支持,以及从小教会你的独立自强等等……”</p> + +<p>当你走出了自己的路,再回过头去看——离开体制,你确实失去了一些“好处”,但是当你的心智早已成长到了更高的境界,不再认同过去的价值,又为什么会为此难过呢?</p> + +<!--END-->米米亚娜经济前景暗淡,中国居高不下的考公考编热成为时代景观。年轻人扎堆地去卷体制内工作的原因众所周知——面对竞争激烈、收入缩水、工作难找、社会保障差的现实,只有体制才能提供一个安稳、可预期的“庇护所”。然而,如果这“庇护所”本身就是促成经济问题的因素,又怎么指望其中的人可以独善其身呢?怪谁?2023-10-19T12:00:00+08:002023-10-19T12:00:00+08:00https://agorahub.github.io/pen0/columns/who-is-to-blame<p>拒绝考虑巴以冲突的原委,是一场道德灾难。</p> <!--more--> @@ -417,7 +549,123 @@ <p>我覺得如果要真的非常具體說明,就要定義「自由」是什麼。因為現在看下來…比較不理解,比較模糊的就是「自由」了吧。</p> -<!--END-->arandomguy法律是強者的工具,或是為了捍衛弱者而存在? 1.法律力求人人平等,而這顛覆了正義的自然秩序 自然正義,是最強大的人命令最弱小的人,最富有的人支配最貧困的人。法律顛覆了自然力量的關係,而非建立了正義。?背影人生2023-10-04T12:00:00+08:002023-10-04T12:00:00+08:00https://agorahub.github.io/pen0/columns/her-life-of-charming-back<p>楊筠她的背影十分迷人,就像一件藝術品令人讚嘆。優美而流暢,從頸部一直延伸到臀部,形成了完美的曲線。她的皮膚白皙而柔嫩,像是陽光下的雪花,顯得完美無瑕。</p> +<!--END-->arandomguy法律是強者的工具,或是為了捍衛弱者而存在? 1.法律力求人人平等,而這顛覆了正義的自然秩序 自然正義,是最強大的人命令最弱小的人,最富有的人支配最貧困的人。法律顛覆了自然力量的關係,而非建立了正義。?中国特色身心灵资本主义2023-10-05T12:00:00+08:002023-10-05T12:00:00+08:00https://agorahub.github.io/pen0/columns/body-mind-spirit-capitalism-in-china<p>一篇聚焦身心灵产业乱象的报道《加入灵修后,他们从裸辞到负债百万》,让带领学员疯狂氪金的身心灵导师“学霸猫”出了圈。点开学霸猫的微博,你能看到的是一个三百六十度无死角的完美幸福模板,她在日常图文里所营造出来的生活,几乎集齐了所有被这个社会所艳羡、渴望的要素:</p> + +<!--more--> + +<p>满篇的吃喝玩乐、不重样的华服自拍、美食美酒、奢侈品、豪车、旅行美景、五星级酒店、高档餐厅;她所来往结交之人皆是社会精英、“成功人士”,清北复交高材生、美国博士、品牌高管、企业家,创投人,再不济,也是大科技公司的雇员;她总是一场接一场的饭局、宴请和社交,显示自己人缘好人脉广;她重视健康,经常做瑜伽、分享她所坚持的“安东尼饮食法”,每天早上喝西芹汁、吃蔬菜水果;除此之外,学霸猫还不忘凸显其学历和学识——她毕业十年还戴着“浙大”头衔,并时不时晒书、提起自己要搞研究、搞学术。在她每一篇记录生活感悟的小作文里,传递的都是正向、积极且轻松愉悦的情绪,关键词不外乎优雅、感恩、温柔、宽容、乐趣、自如、善意、爱、美、和谐、能量满满……</p> + +<p>用学霸猫自己的话来说,她修的是“贵妇学”,其基础就是“吃饭,喝茶,宴请,买菜,买珠宝,洗车,做SPA…这些方方面面的讲究,落实。有了这些根基,人就稳,就能把自己养得越来越好。这个能量场,也就会让小家(生活)和大家(工作),都和谐运转。”</p> + +<p>“贵妇”的精髓在于“不费力赢很大”。换言之,过去那套基于“努力创造价值”的苦逼成功学叙事是被鄙视的,这里讲究的是命里有时终须有。顺着学霸猫的逻辑,成为“贵妇”是她的那一套“零极限清理法”的“显化”成果——通过持续清理掉自己的恐惧、焦虑、紧张、“匮乏感”,你就能自然地放松、积极、自信、强大起来,拥有丰沛的气度和“能量场”,从而吸引来更多的“能量”——也就是健康、金钱、爱情和好运。而过一种贵妇的生活,养成贵妇的心态,就是在帮助你打开、扩充自己的“能量”。</p> + +<p>虽然她会试图厘清,健康、金钱、爱情和好运,都不是修行“零极限清理法”的目的,而仅仅是这种“魔法”——所谓正确的生命观念和方法论所应运而生的副产品,“有没有都没关系”。但是,对于受众来说,健康、金钱、爱情和意味着一本万利、以小博大甚至不劳而获的“好运”,才是吸引他们为“零极限清理法”和学霸猫买单的动力,也正是其目的所在。学霸猫很清楚这一点,所以她将自己的“知识星球”(一个付费社群运营平台)命名为“学霸猫•霍格沃茨凡学贵妇分校”。</p> + +<h3 id="身心灵产业的营销艺术与骗局背后的模式">身心灵产业的营销艺术与骗局背后的模式</h3> + +<p><img src="https://i.imgur.com/3wVVLwF.jpg" alt="image01" /></p> + +<p>学霸猫曾经的好友,也是一名长期耕耘在身心灵领域的博主Jess,录了一期播客《氪金、邪教与自恋——身心灵产业毒性大赏》揭露她的骗局。其在开篇就提到,学霸猫瞄准了那些人人都关心的话题,那就是“get rich, get laid, don’t die”。意思是“变有钱”、“搞上床”(指爱情、亲密关系)和“别死”(指健康),“只要涵盖这三个话题,你做任何产品和内容都会有人买,都会火,都会赚钱。”</p> + +<p>但是,如果学霸猫赤裸裸地把消费和消费品连接起来,受众就会开始思考投入和产出的效率。如果她告诉你“只要给我钱,你就可以拥有和我一样的生活”,你立刻会觉得她是骗子。但是当她展示出“我掌握了一个人生秘诀,通过这个秘诀我获得了想要的一切,而你也可以”的时候,受众不但会相信这可能是真的,还会为此不计代价。</p> + +<p>这是营销的艺术。除开生活必需品,现在谁还老老实实地卖东西呢?能让中产和富人乖乖掏钱的,是五花八门、天花乱坠的附加价值。于是商家从贩卖商品本身,到贩卖生活方式、贩卖理想和情怀、贩卖生命意义和精神追求、甚至贩卖道德与社会正义,这使得消费变得不像消费,但最后却都回到了消费主义中去。</p> + +<p>这种营销在身心灵领域尤其猖獗,或说这正是身心灵产业的优势——玄学所制造的价值魅力不但非常庞大(动辄上升到万物、宇宙),而且难以被证伪和解构。一个消费者无法用理智去估计她应该为这种类型的服务支付多少钱,尤其当其支付的数量或能力直接和其“修行成果”、“显化效果”甚至“业力”(所谓“功德”)挂钩的时候,她更倾向于不计代价——甚至在学霸猫的理论里,“计较代价”意味着紧缩、匮乏、格局小,这正是阻挡人们扩充能量的拦路石,首当其冲需要被清理。</p> + +<p>我曾经的一个币圈朋友挣了很多钱,也很热衷于玄学,她回国的时候去庙里找一个据说很灵验的师傅算命和做法,她觉得对方说得不准,体验也很差,整个过程草草了事。但是当师傅开口要五千元“功德”的时候,她还是乖乖付了,讨价还价的念头是不可能有的。我当时非常惊讶,心想这不是送上门的冤大头吗?但对于每年动辄挣上百万的朋友来说,有这种想法的我才是格局太小。她根本不在乎这是不是被骗,五千块钱扔了就扔了,给想要的人还算做了件好事。</p> + +<p>学霸猫更是堂而皇之地推崇浪费,说:“舒服都是浪费出来的”、“通过浪费把你的心量扩大”、“人是通过有意识地去做浪费的事,来提升富足感”、“你身边的老板、富豪无一不是浪费高手,他就冲上去了,松弛了,开放了”……</p> + +<p>某种程度上看,她多少洞悉了在严重分配不均的资本主义社会里,占据过剩资源的那群人的空虚和荒诞——表现在他们对金钱的滥用和完全不负责任的消费方式。而她作为一个出身平凡的“优等生”、在中国的后改革开放时代遭遇过创业失败的人,为何无比向往成为其中的一员,其心路历程十分耐人寻味。</p> + +<p>总之,“贵妇”之名已精准传递出一种对阶级跃升的仰望。她说服自己和受众,秉持着作为“僭越者”的上位名句“fake it until you make it”(伪装一切,直到你成功),通过消费达官显贵们的身份符号(华服、豪车、名牌包、五星级酒店),模仿其为人处世的方式,拼命给自己加杠杆,以便融入“上流阶级”的圈子,从共享符号、观念和话语开始,到最终和他们共享资源。</p> + +<p>剥开玄学的包装,在资本主义的社会里,这样的故事哪一天没在上演?仅仅提两个全世界都耳熟能详的人物——《坏血:一个硅谷巨头的秘密与谎言》里的伊丽莎白·霍尔姆斯,她通过打造自己的天才人设,编造出革命性的血液检测技术,骗过无数商界大佬,制造了硅谷最大的商业骗局。而《制造安娜》的原形安娜索罗金,原本是个出生在俄罗斯的普通德国女孩,却假扮成坐拥千万家族信托基金的富家千金,以建设自己的“安娜德维尔基金会”(一个集结艺术、文化、时尚的高级俱乐部)为名,在纽约上流圈招摇撞骗,甚至成功套取银行贷款。</p> + +<p>这仅仅是两个骗局败露,且受到广泛关注的例子。实际上,通过这样的“潜规则“获得成功的人,我想也不在少数,否则硅谷就不会诞生“fake it until you make it”这样的创业文化。资本主义最回报那些尽可能攫取资源投资自己的精致利己主义者,甚至鼓励那些为达目的不择手段、对他人毫无共情能力的马基雅维利主义者和自恋人格障碍者。在个体欲望、私人利益被最大合法化的时代,失败并不可耻,且大多数时候无人问津,但只要成功,能够获得的奖赏如此高昂,以至于一切手段、代价都可以被洗白。</p> + +<p>正如Jess所说,“身心灵不是一个超越资本主义的世外桃源一样的思想和体系,它从来都是包裹、交织在资本主义、新自由主义之下的思潮。”她表示,身心灵很喜欢脱离历史脉络讲事情,好像宇宙级的真理不应该有时间限制。但其实,只要稍微了解一下它的历史,就会明白身心灵一直都是时代、社会大环境的产物——所谓“日光之下无新事”,学霸猫所演绎的“零极限”,不过是曾经烂大街的“吸引力法则”的翻版。</p> + +<p>不过,从这些骗局的模式里,我们至少可以总结出一些“真理”:第一,任何“高级”的骗局,都仰仗于一种神话(或称“迷思”)的建立,有时候这是革命性的科学技术,有时候这是激动人心的创业梦想,有时候这是打败大魔王的英雄,有时候这是能一举消除社会不公的体制;有时候,就是一个能够从失败、孤独、焦虑、抑郁和匮乏中彻底拯救你,让你从此走上人生赢家的康庄大道的“独门秘笈”——也就是学霸猫和其受众总挂在嘴上的“魔法”。</p> + +<p>第二,神话也好,迷思和魔法也罢,骗骗涉世未深的年轻人就算了,为什么能够让这些中产、上流阶级的人精们,这些有丰富社会经验的投资人、高管、高知都深信不疑?这个问题的预设可能是错的——不是这个社会的高级“玩家”们为什么会吃这一套,而是越高级的玩家,越可能吃这一套。往大了说,缺乏意义感、价值感是这个现代社会的普遍病灶。在这个理性为第一生产力、物质过剩的时代,人们缺乏精神和情感满足,因此既渴望神话所带来戏剧性的、激烈、丰富的情感体验,也渴望它所带来的超越性——要当“人上之人”,尤是如此。</p> + +<p>第三,圈子里通过人脉关系所形成的信任链条是让人们解除防备的关键。很多人都提到,之所以接触并对学霸猫有好感,是因为她参与过口碑播客《得意忘形》,其主播张潇雨对她很是尊敬和认可。显然,播客圈就是一个精英圈,这些意见领袖们的背书,为学霸猫贡献了很多公信力。</p> + +<p>我不了解张潇雨,仅从履历上看,他是一个出身名校、大厂、在投资界颇有建树的典型社会精英,听众评论他”聪明”、“幸运”、“顺利”。在他的播客里,学霸猫发表了一段著名“暴论”:女生在工作中遭遇了性侵她的男性上司,是因为她内在的自卑和受害者心态使然,“很多女生没有经历这样的事,因为她们是很自信很自强的,而且她们遇到的男性非常尊重和欣赏她们”;包括在疫情中那些抱怨遭遇的人,也是受害者心态在作祟,“我该做核酸做核酸,该封闭封闭,我继续维持我的生活。同样一个事情,最终就是我在心里面修什么东西。”</p> + +<p>一个听众也提到,她曾经给学霸猫的公众号留言,说:“上海最近的新闻看得我非常难过,自己也陷进去了,这时候觉得很烦。你平时看社会新闻会怎么处理自己的情绪呢?”学霸猫回她:“这种能量混浊的东西,看它们干什么?”</p> + +<p>这期播客下面,所有高赞评论都是在批评学霸猫这段发言,说明有常识的人很多,对此做是非判断并不困难。但是张潇雨在听到这样的言论时,却照单全收,没有表示出任何不安、疑问和异议。只能说,精英的堕落是集体的堕落,而他选择了顺势而为。或者说,正因他一直在顺势而为,才会和学霸猫走到一起,并对身心灵的那套人生解法产生共鸣。</p> + +<h3 id="女性成为身心灵消费的主力反衬出女权主义的失败">女性成为身心灵消费的主力,反衬出女权主义的“失败”</h3> + +<p><img src="https://i.imgur.com/27nZaZy.jpg" alt="image02" /></p> + +<p>需要澄清的是,人们的病急乱投医、迷信“魔法”,乃至误入歧途,都不代表他们所遭遇的困境是假的。从许多亲历者的讲述里可以看见,大多数人都是在他们最痛苦、迷茫、脆弱的时候,走进了学霸猫的社群。这些痛点是真实的,且无比之痛、无处消解,才会被一些擅长制造神话的伪神所拿捏、利用。</p> + +<p>新周刊的报道称:“这个身心灵社群里有几千个人,其中70%以上都是女性。不只有柚子这样的女孩,还有创业的女性、被裁员的女性、被伤害的女性、被东亚式教育打压长大的女性……她们都是被某种解决生活困境的魔法吸引了,或者说,很多人别无选择地走进了这里。”</p> + +<p>为什么女性更容易落入身心灵的陷阱?从女权的角度去分析:女性在社会上长期被客体化,缺乏作为主体的参与经验,难以完全发展,更依赖于外部的标签、符号和意见,对现实的认知更容易被扭曲;女性在成长过程中遭遇的打压、限制和评判太多,更加需要对自我的爱、认可和无条件的接纳。包括一些被定义为“女性特质”的人类性情,例如感性、关爱、同情、无私、温柔、平等等等,在父权和资本主义的机制里无法变现,还总是受到剥削,也需要一个能够安置的安全空间。</p> + +<p>我一个朋友粤北评论说:“身心灵社区其实可以看成是现代资本主义分工社会的逃城。前一个宇宙的好位置被男性垄断之后,受压迫者要掀桌子重来只好穿越到后一个宇宙,主要是也穿不到其他宇宙了。”</p> + +<p>学霸猫试图为这些女性提供答案,她在自己的公众号文章里写到:“贵妇学,本质上,是爱情,是相信爱情。是在从小到大,看过太多家庭的争吵,一地鸡毛的生活后,内心里做出的坚定选择。……这是一种心底里的渴望。贵妇学诞生的种子,不是在爱马仕,不是在太古里,而是在烟火人间,市井小巷,是在每一个平凡的家庭里。是父亲的愤怒,母亲的眼泪,是作为孩子的委屈和无奈。是这些情感上,真真切切的体验,痛苦,让人的内心生出一种勇气,一种信念。人生,一定还有更好的活法。家庭,一定可以是一个充满幸福,温柔和爱,能让人得到无限滋养的地方。”</p> + +<p>如此话术用在“现代女性”身上的奇效,完全可以反衬出女权主义的“失败”。虽然女权主义使得女性(能够意识到的)问题越来越多,但这些问题在现实里找不到解法。就像Jess在学霸猫的星球里观察到的,里面很多人都喜欢跟着她喊口号:“相信爱情,相信男人”。而背景却是大量的女性恐婚恐育,她们意识到“男的不行”,不想随便找个人将就,但又对女权非常失望,因为女权没办法让女人成为贵妇,也给不了女人关于“幸福”的答案。</p> + +<p>“男女关系无解,而学霸猫抓住了这个时代无解的痛点。她告诉你,修自己,过好自己的贵妇生活,就能吸引来一个match(匹配)上你状态的男人,得到美满富裕婚。”</p> + +<p>当然,女权主义的“失败”也分两说,一方面,女权主义的强大批判性让女性越来越清醒,也越来越痛苦。因为人一旦开始质疑,那么所有的问题都将导向更大的问题,女性将无法回到那个自洽的泡泡里——这种“失败”正是它的价值所在。但另一方面,女权主义也陷入了自己的泡泡里,制造出属于自己的封闭、自洽、确定、一劳永逸的叙事。比如“极端女权”的反婚反育理论,包括由此发展出来的“婚驴”、“男宝妈”等歧视、分化性话语,实际上拒绝了所有婚育女性的经验,也放弃了公共性的视角。这与身心灵异曲同工地回到了“修自己”的层面,也自然会把面对这些议题的女性推向身心灵领域——后者对她们的创伤和欲望至少是全然认可、接纳的态度。</p> + +<p>学霸猫输出的观点,有时会和女权主义重合。她非常强调女性的主观能动性,认为社会经常用“爱”和“关怀”的名义来矮化女性,女性更习惯接受一种“女性更弱小”的设定,或者需要去证明自己的能力。她认为如果女性聚焦于“生命最核心的力量”,专注去实现自己想要的东西,那么女性和男性“是一样的”,“都是很强大的”。</p> + +<p>这是一种典型的精英主义、新自由主义话语——认为女性可以独立于性别不公的环境去实现“自强自立”。在精英主义的维度里,女权和身心灵实现了合流,也终于找到了为现代女性解决问题的方法,说好听点这叫“赋能”,不好听就叫精致利己。而对于精英主义者来说,女权也好,身心灵也好,都是合法化超额欲望,并实现以“拥有一切”所定义的成功的工具。</p> + +<h3 id="将身心灵作为一种管理心灵的方法正视并善用">将身心灵作为一种管理心灵的方法,正视并善用</h3> + +<p><img src="https://i.imgur.com/jhCDlhe.jpg" alt="image03" /></p> + +<p>无论宗教还是身心灵,我都接触过,却从未被它们招募。究其根本,灵性世界所秉持的“向内求”的底层逻辑,和我探索世界、改造世界的志趣背道而驰。我很早就意识到,很多自我的问题,解法都不在“自我“,而是需要向外走,去连接他人、社会。在这个过程里,自我的问题往往会迎刃而解,甚至根本不成为问题。不是说我就不关注自我,而是我相信一个人的自我,以及对自我的认知,正是在和外界的碰撞、互动里去形塑、深化的。我的价值更多地在于为他人创造价值,而我所追求的“存在的意义”,正是诞生在和他人、和社会,和各种事物建立关系的过程中。这就是为什么我走向了公共,走向自由主义、女权主义、公民行动和新闻。</p> + +<p>在这条路上举步维艰的时候,身心灵给了我很大的帮助,我身边很多行动者、关心社会正义的朋友也都从中受益。特别是在疫情期间,当公共生活和私人生活都遭遇重创,我落入人生最低谷、深陷抑郁难以自拔时,通过一些灵性的理论和练习,得到了解脱和治愈。灵性的智慧教给我如何身心在地、关照当下,如何防止过度的批判和思考的内耗,如何从失控的负面情绪里保护自己。</p> + +<p>身心灵作为一种管理心灵的方法,自有其局限与独到之处,无需神化但也无需妖魔化。中国人普遍没有宗教信仰的传统,从不重视精神生活,也很少受过生命教育,很容易在泥沙俱下的物质世界里随波逐流,迷失方向——以为心灵的空虚、爱的匮乏可以靠不断填充自己的欲望、占有更多物质、拥有更大的权力和成为“强者”来弥补;而在遭遇重大打击的时候,又容易三观崩坏,走向黑化。这正是身心灵可以帮助我们破题、甚至产生批判性思考的地方。如果加以善用,不但不会被“洗脑”,反而帮我们更加看清真相。</p> + +<p>一方面,现代社会的重重保护让我们忘记了人的脆弱和命运的不可控。另一方面,资本主义的唯利是图、强权政治的弱肉强食、科技产业的工具理性——现代人的很多痛苦,都是在这些价值导向下的奖惩机制中孕育出来的。宗教、身心灵无法改变现实,只能调整人们理解现实的方式,或是打开一个另类的避难所,避免“人道”遭到毁灭。它们的教诲本来十分朴素,无非是教人“看破”、“放下”,讲究无欲则刚,远离各种世俗的标签、审视和评判的裹挟,从而主导内心的平静和整全、恢复生而为人的尊严。</p> + +<p>由此可见,学霸猫甚至在身心灵领域里都属于假冒伪劣的路子。她的所作所为其实和身心灵没关系,只是又一个找到了财富密码的“聪明人”,利用自己制造叙事的优势,在这片土地上进行投机取巧、老调重弹的割韭菜游戏。</p> + +<h3 id="助学霸猫上位的是受众们投射在她身上的自恋">助学霸猫上位的,是受众们投射在她身上的自恋</h3> + +<p><img src="https://i.imgur.com/3NK8mvr.jpg" alt="image04" /></p> + +<p>在提到那些在她的星球里拼命氪金,甚至背负巨额债务的学员时,一些评论认为她们是骗局的同谋:“一个巴掌拍不响”、“一个愿打一个愿挨”、“人们想骗自己,于是就遇到了可以携手共骗的人。”她们虽是受害者,但显然,公众实在搜刮不出来什么共情了。</p> + +<p>Jess指控学霸猫的播客播出后不久,学霸猫在她的星球里说Jess是在做“自杀式攻击”,并嘲讽Jess的事业、生活的失败。下面一个学员评论:“选导师,很简单,看看她们的生活状态,你想自己活成那个样子吗?”——这简直一语中的,把学霸猫捧上导师之位的,正是这些受众所投射在她身上的自恋、贪婪和虚伪。</p> + +<p>其中最令我愤怒的,是一位叫柚子的受访者的话。她喜欢写作,却又无法克服自卑,始终逃避写作所需要付出的努力。最后她说:“我反正挺允许自己不写和写得更差劲一点,人可以不因为努力、刻苦、优秀、也能够得到金钱、认可和爱。”</p> + +<p>我不能接受对自己的写作没有要求的作者,正因为我知道写出一篇哪怕合格的文章有多么困难,需要多少训练、投入多少心血。反对“内卷”式的恶性竞争,以及资本主义功利的评价体系,不代表人就不需要付出努力去做得更好。实际上,人生中那些人人都渴望拥有的宝物,无论是健康的亲密关系、蒸蒸日上的事业、干干净净的财富、或者划时代的杰作,无一不是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精力去建立和维护;一个人一辈子哪怕拼尽全力,也不一定能把握其中一二。</p> + +<p>但可惜,现在一些年轻人再也不相信长线投入、延迟满足了。他们膨胀的抱负和欲望,和被现实打压、挫败后的幻灭感,碰撞在一起化合成了一种奇特的自恋。这种自恋要放在中国后改革开放时代这个具体场域、具体时代里去理解——它是一种在经济紧缩、公共生活缺失、多元文化被阉割殆尽、严重去政治化的畸形环境里,所诞生出的畸形集体人格。他们当然拒绝充满压迫和盘剥的“成功”之路,但同样拒绝甘于低物欲、边缘化的“失败”生活。比起其声称的想要改善的、现实生活中的一切,他们最要紧的都是回到抱抱自己、“悦纳自我的闭环中”。于是,只有学霸猫那样的“中国特色身心灵资本主义”才能接住其需求。</p> + +<p>微博博主阑夕将这种需求解读为“用消费主义反对消费主义”:“增长时代延迟满足的那套规则已经彻底推不下去了。……所谓用消费主义反对消费主义:被反对的消费主义,是背上房贷后不敢失业、操心孩子的教育资源、提前为自己的养老存钱这种约定俗成的规范路径。而用来报复的消费主义,是奶茶自由、刷剧自由、想走就走的自由。简单来说,就是厌恶且不相信长期回报,撕毁‘如此生活三十年’的合约,不去想未来,就不会焦虑。”</p> + +<p>当然,“奶茶自由、刷剧自由、想走就走的自由”式的消费主义,怎么能和“通过负债百万来消除金钱匮乏感”相提并论?前者至少能够自我负担。既然否定增长时代的活法,不再相信努力会有回报,为什么又相信负债都能被清偿?当你采取的解决方法比你的问题所造成的后果还要严重,除了自欺欺人、自暴自弃、殃及至亲,还指望发生什么?</p> + +<p>只有学霸猫是这场游戏的赢家。可笑的是,这就是从我们的社会脱颖而出的新一代“意见领袖”,一个具有公共能见度的行业“榜样”。这些利用时代和人心的痛点,毫无羞耻地展演欲望、攫取利益、目中无人的精英们,以“生命不会出错”为遮羞布,把自己包装成拥有真诚、深邃的生命体验以及宇宙大爱的人间救星,教唆中产们自私自利、为所欲为,鼓吹弱势群体的“自作自受”、臣服和认命。但凡有一点反思能力的人,怎么会与之为伍?</p> + +<p>Jess在她播客的最后,表示她决定离开这个领域,因为“思维已经在身心灵的大泡泡里变愚钝了”。她说她想从中觉醒,去了解新闻和政治,“重新再活一遍”。作为朋友的朋友,我其实知道她已经很多年,但因为选择了不同的道路,并未有过连接,也从未想到会有殊途同归的一天。</p> + +<p>“所有的东西都是不稳定的、千疮百孔的。稳固的、坚信的幻觉都会坍塌,但那是我们更需要的,是活在现实里的东西。当成年人感受到存在主义意义上的‘妈的什么都靠不住’,人就不会那么自恋了。你可能会涌起很多的悲伤,但这种悲伤是一种慈悲。然后你自然地会去关心他人、环境……”</p> + +<p>我想起罗翔有一句类似的话:“当精致的利己成为自然的人生选择,只有对命运偶然性的强烈感觉,才可以激发出某种谦卑,而谦卑是弱肉强食式的社会达尔文主义的解毒剂。”</p> + +<p>也许,作为具有话语权的社会“精英”,去解除自己身上的精英主义之毒;而作为被这些话语影响的普通人,去解除自己被这些“精英”所下的蛊,才是我们这个时代真正的身心灵修行。</p> + +<!--END-->米米亚娜一篇聚焦身心灵产业乱象的报道《加入灵修后,他们从裸辞到负债百万》,让带领学员疯狂氪金的身心灵导师“学霸猫”出了圈。点开学霸猫的微博,你能看到的是一个三百六十度无死角的完美幸福模板,她在日常图文里所营造出来的生活,几乎集齐了所有被这个社会所艳羡、渴望的要素:背影人生2023-10-04T12:00:00+08:002023-10-04T12:00:00+08:00https://agorahub.github.io/pen0/columns/her-life-of-charming-back<p>楊筠她的背影十分迷人,就像一件藝術品令人讚嘆。優美而流暢,從頸部一直延伸到臀部,形成了完美的曲線。她的皮膚白皙而柔嫩,像是陽光下的雪花,顯得完美無瑕。</p> <p>導演說道:CUT!好!</p> @@ -4220,156 +4468,4 @@ <p>回家晚飯,說起政府部門掛滿國旗和特區旗,新換護照的照片頁也加上了國旗,舊版的是只有特區旗。媽媽回我一副你大驚什麼小怪的表情。而後,媽媽收起搞怪的表情,指著自己的腦袋,認真和我說:「記得任何時候,呢度都要保持獨立思考,其他野我地無能為力,總之食好、瞓好同日日有屎屙,就算係咁啦。」道理我當然明白,只是有時候難免心情沮喪。腦袋再自由,呼吸的每一口氣都要小心翼翼,活著……也不過是活著,僅此而已。</p> -<!--END-->蒟蒻魚返屋企通常講的是回家吃住家飯,喝老火湯,耳朵灌滿老豆老母的嘮叨;返屋企是最平常不過的煙火氣,是大口吸進肺部可以續命的一口氣。返港機票是一早就訂了,工作也事先做好了一刀兩斷的準備,但是裝在心裡的那一個返屋企進度條,卻一直停留在零的位置。我並沒有朋友以為的雀躍,也沒有我自以為的近鄉情怯。直到最後時刻我才從工作抽身,施施然收拾行李,想一想,這個家裡有,那個可以回香港再買,於是行李也變得可有可無。学术与联结——上海篇2023-07-11T12:00:00+08:002023-07-11T12:00:00+08:00https://agorahub.github.io/pen0/columns/academics-and-the-linkage-in-shanghai<p>这是我第六次来上海。</p> - -<!--more--> - -<p>上海是一座让我觉得自己自作多情的城市。假如我对北京有这样的感情,我可以解释说,那是因为我曾经有许多朋友在那里。假如我对香港有这样的感情,我也可以解释说,那是因为我从小看着香港的影视长大。然而对于上海,我没有这样的借口,如果硬要说的话,那可能是因为民国文学有一大部份都和上海有关。但这个,跟我有什么关系呢?</p> - -<p>施蛰存有一篇小说,叫《梅雨之夕》,里面的心境莫名地与我2003年住在红岭路和红荔路交界的那个阁楼时极其相似,比如下面这句:“在朦雾中来来往往的车辆人物,全都消失了清晰的轮廓,广阔的路上倒映着许多黄色的灯光,间或有几条警灯底红色和绿色在闪烁着行人底眼睛。两大的时候,很近的人语声,即使声音很高,也好象在半空中了。”</p> - -<p>里面的故事,与我跟上海的关系也很类似,用一个词来概括,就是“扑了个空”。我在上海,每一次都在等待,等着见某个人,等着某些人的到来,或者等着某些事情的发生,然而他们与它们最后都没有来,这就是所谓的“扑了个空”。与张雪忠老师用完晚饭的1号,我在外滩附近徘徊,耳机里传来靡靡之音,回想自己在2006年的某个夏夜静悄悄地走过静安区,九江路一个街口的便利店给了我巨大的安慰,就像2002年的秋天那些漫漫长夜一样,然而终究是一场空。</p> - -<p>这次我来上海,倒也没那么消极,约见的一些人,最后是真的见了。</p> - -<p>张雪忠老师本来想叫上高全喜老师,时间不凑巧,最后我们两个人聚了。我在最近那篇长文里也提到张老师,差不多在2015年,我同时看到他和羽戈兄对“法治”和“民主”的关系进行重新思考,正应和了我对渐进改良主义的一些反思。彼时我们并无交情,只能隔空表达欣赏,2018年,有一位共同朋友替我们做了介绍,终于相识,这位朋友就是如今身陷囹圄的王爱忠。张老师曾经送给我一本他的《制宪权导论》,巧合的是,高全喜老师同样对制宪权理论极为重视,同在上海,他们二位想必早已就这个问题切磋过无数遍了。</p> - -<p>我想起在成都时与“川大学派”的论辩,问他是否赞成孙中山的“军政、训政、宪政”的政治转型路径,他连忙摆摆手说,当然不行,威权统治者怎么会将权力拱手相让?民主的素质只能在民主之中培养出来,除此别无他途。这与他2015年反对“法治先于民主”的思路是一以贯之的。对于专制统治者来说,法治是限制他的权力,民主也是限制他的权力,他既然不同意后者,又如何指望他能同意前者?从逻辑上来说,法治及其保障的个人自由只能“经由民主而达成”,这与哈贝马斯说的,法治的正当性来自于民主程序,也是相通的。从具体的历史实践来说,在韩国和台湾的政治转型过程中,也不存在什么“法治先于民主”,民主化之前是不彻底的法治,民主化以后,法治才得以全面建立。</p> - -<p>张老师最近在研究宋教仁的生平和思想,他对我说,在近代的历史人物中,宋教仁是相当被低估的一位,他对宪政和政党政治的理解,远远领先于那个时代,比梁启超、杨度和孙中山都要高明。在去上海前,我在他朋友圈就看到这样的评论:“在杨度看来,不党、半党和政党内阁只是完善程度不同,宋教仁则明白,政党内阁与前两者事关人民主权与君主主权的根本对立。政党内阁的权力是自下而上出自选民的,另两种则是自上而下出自国王的(且不能自然过渡到政党内阁)。宋去世太早,所以没有亲眼看到,他极力批评的德意志帝国宪法和明治宪法,最终都给本国和他国造成深重灾难。”</p> - -<p>几两白酒下肚,我已经逐渐丧失思考能力,对话没能进一步展开。第二天,我在高全喜老师的家里发现张老师关于制宪的两本大作,顺便向他提了一句。他说,你应该没有我第二本书吧?那本书没有电子版,要不我拿过去给你?因为路途遥远,只能作罢,但我完全明白张老师的心情:一个学者最希望的事情,不就是自己的作品被阅读和被讨论吗?</p> - -<p>在这一点上,高老师也跟我们一样。当天在他家里,他亲自给自己新出的三部书签了名盖了章,送了给我。后来他看我对他书架上的《自由政治与共和政体》和《政治宪法与未来宪制》爱不释手,于是也大方地签了名送我。</p> - -<p>我与高老师也是神交已久,2018年来上海,本来打算去交大拜会,时间还是凑不上。这次来到高老师的府上,想好好请教最近萦绕心头的问题:我在那篇长文后面呼唤自由主义的左翼与右翼的和解,作为右翼自由主义在知识界的代表人物,我想问问他是如何看待左翼自由主义的。还有另一个更私人的问题,高老师著述颇丰,我很想知道对于他本人而言,自己的代表作究竟是哪一本?</p> - -<p>来到高老师的书房,他迫不及待跟我分享他将要完稿的一本书,关于莎士比亚的历史剧的评论。我第一时间就想到了施特劳斯学派,因为我也读过布鲁姆(Allan Bloom)分析莎士比亚戏剧的一些文章,还记得2008年去中大读研,室友说他上过甘阳的课,课程的名字就是《莎士比亚的政治哲学》。从政治哲学家以外的作者那里挖掘政治哲学的思想,这本来是很有创见的,但在我们那一代的的哲学学徒那里,演变成了一个不太好的风气,那就是觉得哪里都有政治哲学。《银河英雄传说》和《新世纪福音战士》自不待言,我还看过刘小枫一个学生写的《哆啦A梦的政治哲学》,里面说到,大雄代表的是政治家,出木杉代表的是知识分子,胖虎代表的是武士阶层,小夫代表的是商人阶层,不知道的还以为《哆啦A梦》是抄《理想国》的。</p> - -<p>不过我相信莎士比亚确实有一套政治哲学,所以对高老师的新作相当感兴趣,这是基于我年轻时读《亨利五世》等历史剧的一些朦胧的印象。他给我看了一下目录,主要分成三部分,涉及英国历史、英国宪制和政治哲学。高老师说,所谓莎士比亚的政治哲学,就是他那个时代的政治观念。这个说法和施派的倾向完全不同,后者总是更青睐那些思想独立于和超越于其时代的哲人。</p> - -<p>我们很快看了出来,即便我们都有过对施派的激烈批判,但我们都深受他们所带来的时代风气的影响,这在高老师的书里有着明显的体现:《自由政治与共和政体》里有一篇《施米特的政治毒刺》,《政治宪法与未来宪制》里有一篇《文明、通三统与现代中国》。作为一个政治宪法学家,高老师恐怕和法学界的施派如陈端洪和强世功更为熟悉,他们两人在《政治宪法学的兴起与嬗变》里确实出现多次。</p> - -<p>《施米特的政治毒刺》让我想起自己曾经发表在“澎湃”上过的一篇文章,《我们这一代所中的施米特毒》,没有收入我的文集里,因为篇幅不长论述也不够严谨,但我和高老师的意思是一致的:施米特和刘小枫正确地提到了“政治”的其中一个维度(尽管不一定是本质性的维度),那就是“区分敌友”,而这是以前的自由主义者避之唯恐不及的。</p> - -<p>非常讽刺地,在意识到“区分敌友”的重要性以后,我很快就认定刘小枫等国家主义者是自由主义之敌,所以批判起来毫不手软。当年刘小枫在意识到这一点后,大概也是很快将“自由主义”或“启蒙”作为他政治理想的大敌,所以他批判起这两者同样毫不手软。</p> - -<p>高老师说,即便对于自由主义来说,区分敌友同样是重要的,因为以往自由主义者所说的那些,都是“常规政治”里的东西,但常规政治在当下的中国远远没有建立起来。以往的自由主义理论家,只告诉我们自由主义政制是如何运作的,但并没有告诉我们自由主义政制该如何建立,我们只能在别的地方寻找答案。在建立自由主义政制的过程中,战斗是必要的,区分敌友也是必要的,这就是施米特给自由主义者的“教诲”。</p> - -<p>高老师的这一番话,直接让我热血沸腾。我从十年前开始就在思考这个问题,那时在自由主义者里面流行“公共说理”和“观念的水位”。简单来说就是,自由主义者要倡导公共说理,践行公共说理,在公共领域推高观念的水位,只有当观念的水位达到某个水平,自由主义政制才能建立起来。然而对于这个思路,我一直是有怀疑的:哪一天,他们不让你“公共说理”了,你能怎么办?观念的水位上去了,又被他们压了下来,又能怎么办?2015年,微博等公共平台的公知大V被封号团灭,呼吁公共说理和观念水位的学者也被限制发声,我终于看到自己担心的事情变成现实,于是有了那篇《左翼自由主义的“中国化”》。</p> - -<p>我在2015-2017年一直在批判“自由保守主义”,按理来说,高全喜老师也在这个集合之中,但以我对他的文章的阅读印象,他并不是一个脸谱化的“自由保守主义者”。在我进行政治哲学思考的几个阶段,我都曾从他的文章里发现与我当时的问题意识相互呼应的观点和论述,2号与他一见,我的这个印象又得到加深。然而,等我回去阅读他的赠书,我发现他的想法其实比言谈中呈现出来的,要复杂一点。</p> - -<p>高全喜老师对于“去政治化”确实是有批判的,对于他深深敬重的哈耶克也有。在《哈耶克主义与中国语境》一文中,他提出这样的问题:“自由主义的那套普世的价值观念如何转变成为一种现实可行的政治制度?”而我在《左翼自由主义的“中国化”》也提出了类似的问题:“在一个原子化的时代,面对逆现代化的潮流和准极权的体制,如何建构一个(自由的)政治共同体?”高老师对哈耶克的批判,主要集中在后者的“政治的去中心化”(the dethronement of politics),“即在一个常规政治的层面上构建甚至自生一种宪政秩序”,“而中国的现实问题却是呈现出愈来愈非常规的政治之蕴含,这样一来,经济主义加法治主义已经无法有效地解决中国现实社会的迫切问题。”这些与我的思考都是一致的。</p> - -<p>然而,高全喜老师对哈耶克批评的另一个方向,却与我完全不同。高老师认为哈耶克忽略了“国家问题”,而这在当下的中国语境中也是极其重要的:“在中国这一百五十年的历史转型中,从根本上我们可以说面临着两大主题,一个是要建设一个个人幸福的自由法治的社会,另一个就是要建设一个强大的国家。”但一个强大的国家,难道不会压迫个人的自由吗?高老师引用《联邦论》(The Federalist Papers)说,说宪政国家是个“有界限的国家”,且“权力有正当的来源”,这样的国家对个人权利和自由贸易提供支撑和保护,对外在与其他国家发生冲突的时候为本国国民争取利益。</p> - -<p>高老师的意思我是赞同的,在一个自由的国家,国家权力与个人自由并不一定是敌对的,个人自由也需要国家权力的保护,然而,这是在一个自由的国家已经建立起来以后,在这之前呢?在《施米特的政治毒刺》中,他依然提到“职能强大的政治国家”的重要性,虽然他说,我们目前最迫切的任务是“对内建设自由民主宪政的民族国家,对外反对国际霸权”,但他笔锋一转,还是认为,“在上述两个方面都需要借助于国家的权威。”对于他和我聊到的自由主义的区分敌友,在他的论文中基本没有得到展开。</p> - -<p>虽然我和高老师都从施米特对自由主义的批评那里得到启发,虽然我们都认为自由主义需要某种意义上的“政治化”,但我们对施米特的借鉴显然是不同的。在我看来,在尚未建立自由主义政制之前就鼓吹一个“职能强大的政治国家”,结果可能会适得其反。如果高老师想说的是,要借助一个强有力的国家来推行在民众中尚未得到认可的自由主义政制,那这种设想又有何根据呢,尤其是在2017年以后?</p> - -<p>在《政治宪法与未来宪制》一书中,高老师处处透露出他对政权自我改良的期待。《政治宪法学的兴起与嬗变》虽然对以陈端洪为代表的“左派政治宪法学”做了彻底的批判,且不时表露出自身的自由主义信仰,但其底色还是渐进改良主义的,或者用高老师自己的话来说,是“保守改良主义”。“政治宪法学强调中国宪法的人民制宪的生命力及其变革的动力机制,认为改革开放的今天,需要唤醒人民作为主人参与国家宪制,并敦促实现党的领导与人民当家作主的统一性。所谓政治宪法就是完成从革命主义向宪政主义的转变,立党为公,依宪治国,实现公民社会的法治国家。”高老师想做的是,将现有政治体制和政治实践中那些向宪政自我演化的动力,挖掘、诠释和释放出来,以推动政治转型的完成:“立足于中国宪制的真实语境,从政治宪法中寻找或挖掘规范价值或宪法的正义性价值,从政治本身提炼出规范。”</p> - -<p>这些“规范性的来源”,究竟有哪些呢?一是所谓的“革命的反革命”,即革命本身也需要宪政来“守护革命的成果”,而且高老师也认为,“现代中国的宪法创制本来是具有这种终结革命暴力的宪制意蕴的。”比如1949年新政协制定的《共同纲领》和后面中国人民代表大会颁布的五四宪法,只是被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论”破坏了。二是“基于延续三十年的改革进程中的保守改良主义”。这里面最为高老师所津津乐道的,就是所谓的“八二宪法”及其四个修正案,其中又以1999年和2004年进入宪法的“依法治国、私产保护和人权条款”的意义最为重大,“进一步为公民社会的发育创造了思想条件和宪政基础”。</p> - -<p>其实最让我感到困惑的,是如何理解他在上面几篇文章的论述与我在他家听到的表达之间的矛盾。在我看来,他的《中国自由主义的政治成熟》一文最好地表现了两者的中和。在里面,高老师一方面希望自由主义者重视传统和历史叙事,也就是说,要用自由主义的逻辑,将中国的传统与自由主义的实践联结起来,建构一个合理的历史叙事。这三个传统是“三代之治”、“皇权专制传统”和两个党治国家留下来的传统。此前的自由主义对于这些传统都是一概批判的,他认为这种态度既不符合历史真实,也很难被大部份中国人接受。另一方面,他对于以往被污名化的“积极自由”概念,也是有正名的。“积极自由是什么,就是我曾经说过的人民起来,参与宪政建国,践履公民美德,担当公民责任,为权利而斗争,等等内容,还有道德、文化等功能。”这两个方面说明,高老师对于自由主义政制如何建立起来的问题,还是持一个相对开放的态度,并没有抱守“体制自我改良”这一种可能性。他说:“在当前中国社会的大转型中,政治成熟本该就是催生、呼吁甚至造就一批有政治担当的人。”至于这些“有政治担当的人”来自哪,像高老师这样的“保守的自由主义者”不会下过多断言,毕竟对于他所赞许的那种保守主义,“审慎”是最主要的美德之一。</p> - -<p>高老师在文中还提到一个可能,即他承认有一种政治学说,可以完全不理睬中国过去的历史和传统,那只能是一种“新神学”:“只有神学才有这样的否定历史的力量。”他想说的,大概是右翼自由主义者里面比较特殊的一支,即基督教自由主义者。基督教自由主义者同样自称“保守的自由主义者”,但他们要保守的,不是中国的传统,而是基督教的传统,所以就基督教传统与中国的政治和文化的冲突来说,他们不能算是渐进改良主义者。</p> - -<p>2号晚上来参加我的聚会的人里,就有这样的基督教自由主义者,他们同样有一套政治转型的设想,但在我听来,其中是有矛盾的。一方面,他们似乎是想将中国“基督教化”,以基督教的思想为共识,来推动政治和社会的转型。另一方面,他们承认“政教分离”,承认“宗教自由”,也就是说,并不是所有人都必须信仰基督教,政治制度的建立和运作也不应该受到基督教会的干预。我在看王怡论述宗教与政治之关系时,同样发现这样的矛盾:有的时候,他承认宗教不应干预世俗政治,有的时候,我觉得他的描述又很像一种神权政治。</p> - -<p>然而与其他少数派群体相比,基督教的优势是明显的,那就是组织性强、心力充沛。那位朋友说,基督教现在被打压也不是坏事,这样才能把信仰坚定者筛选出来。我说,对,当年自由主义如日中天的时候,我并不是那么愿意公开说自己是自由主义者,现在它被打压、被唾弃、被嘲笑,如丧家之犬,我才会投身于自由主义,担当起它的未来。</p> - -<p>得到大多数人拥护的时候,那叫“常规政治”,只剩下一些信念坚定者的时候,那就叫“非常政治”。我们又何必畏惧这种非常政治呢?</p> - -<p>(那个私人的问题,高全喜老师的回答是,《立宪时刻——论〈清帝逊位诏书〉》。)</p> - -<!--END-->陈纯这是我第六次来上海。香港民主派47人初選案審訊第廿一周2023-07-09T12:00:00+08:002023-07-09T12:00:00+08:00https://agorahub.github.io/pen0/columns/trial-for-47-hk-democrat-case-of-primary-elections-wk21<h4 id="何啟明稱簽墨落仍可選是否否決財案-劉偉聰從不知初選綑綁當選後行為">何啟明稱簽「墨落」仍可選是否否決財案 劉偉聰從不知初選綑綁當選後行為</h4> - -<!--more--> - -<p>【獨媒報導】47人涉組織及參與民主派初選,16人否認「串謀顛覆國家政權」罪,進入審訊第廿一周,參選九龍西的前深水埗區議員何啟明及劉偉聰均作供完畢,同參選九西的黃碧雲則不作供。</p> - -<p>其中何啟明表明支持並簽署「墨落無悔」聲明,認為聲明中「會運用基本法賦予立法會的權力」是指「一系列權力」,不限於否決財案,簽署者有選擇空間;而他本人無意無差別否決預算案。</p> - -<p>何又解釋選舉單張和論壇上「反抗極權」、「打倒共產黨」等,強調無意推翻政府,但信鄧小平說「共產黨是罵不倒的」。對於黨友施德來論壇提否決預算案,他指不代表民協立場,無澄清因「冇諗過會咁大鑊」。</p> - -<p>劉偉聰則表示他只曾出席首次九西會議,從不知初選要綑綁當選後行為。而他無簽署也無授權人簽署「墨落無悔」,不解名字為何出現於聲明上,他不認同亦沒提倡五大訴求。劉亦指自己不用WhatsApp,無收過組織者訊息,一度遭官質疑方便開脫。</p> - -<p>此外,兩人均表示無收過九西協調機制文件,無看過戴耀廷文章,理解計劃目標只是爭取立會過半。而何啟明接受盤問期間,法官陳慶偉一度表示法庭對政治無興趣,着控方毋須深究政治。</p> - -<p><img src="https://i.imgur.com/axw1bYw.png" alt="image01" /> -▲ 劉偉聰(左)、何啟明(右)</p> - -<h3 id="何啟明稱墨落無悔可選是否否決財案支持聲明但無意無差別否決">何啟明稱「墨落無悔」可選是否否決財案、支持聲明但無意無差別否決</h3> - -<p>本周兩名參選九西的不認罪被告均完成作供,而黃碧雲則選擇不作供,意味該區案情完結。前民協副主席兼前深水埗區議員何啟明先作供,他2015年成為民協黨員並當選區議員,2016年成為副主席,形容民協是溫和民主的民生派政黨。</p> - -<p>控方對何啟明最主要的指控,是他曾簽署「墨落無悔」聲明,及其選舉單張和論壇有提及「打倒共產黨」、「反暴政」等字眼。何本周表示,民協讓候選人自行決定是否簽署「墨落」,他看過聲明內容後支持並簽署。</p> - -<p>何解釋,理解聲明提及的「共識」指辦初選、辦選舉論壇、以靈童制為替補機制、議席數目4點,並非否決預算案;而「我會運用基本法賦予立法會的權力」指「一系列權力」,如調動議程、修訂議案等,不限於否決預算案,簽署者有空間選擇是否用。何又指所有參選人當時「最大公因數」為用權迫特首回應五大訴求,但就否決財案有立場差異,故聲明旨在「求同存異」。</p> - -<p>何強調雖簽署了聲明,但他不會無差別否決預算案,仍要據預算案內容決定。法官和控方質疑其理解,又問他為何不另發聲明。何指民協支持者都不會支持無差別否決,「我有我嘅理解,我又明白民協嘅支持者會明白我嘅理解」,故不覺得需再澄清,他事後亦贏得初選。法官質疑何最終勝出或因簽署了聲明,何說:「我只能夠話呢個係你嘅分析,因為選民投票可以基於好多原因。」對法官質疑不寫「溫和派」聲明,何亦指是沿用聲明標題,又認為「溫和係做出嚟嘅,唔係自己講,民協係溫和係有往續可尋」。</p> - -<p><img src="https://i.imgur.com/VmBarxZ.png" alt="image02" /> -▲ 何啟明</p> - -<h3 id="何解釋反暴政打倒共產黨等言論-稱無意推翻政府武裝革命始為推翻門檻">何解釋「反暴政」、「打倒共產黨」等言論 稱無意推翻政府、武裝革命始為推翻門檻</h3> - -<p>何啟明本周亦花不少時間解釋選舉單張和論壇言論。就「反暴政 衛我城」單張,他指「暴政」是指政府不理會人民聲音,一意孤行實施《逃犯條例》,由得警察放催淚彈、用水炮車,港人面對強權要跨階層「Full counter」反擊;而「議會過半 民生革命」單張提「凡推倒政府的執政模式,都可謂之革命」,何稱無意推翻政府,僅推翻林鄭月娥執政模式,指林鄭政府疫情紓困措施不足,故意「撳低」港人生活、要靠政府過活。</p> - -<p>對於論壇提「打倒共產黨」,何啟明指是「憤慨之言」、對中共無兌現《基本法》承諾的批評,又指當時很多人講了數十年,《國安法》亦未實施,他相信鄧小平稱「共產黨是罵不倒的」。何又指他無意「打倒」,解釋如憤慨時講粗口,亦屬選舉語言。而何《國安法》後沒有收回言論,因理解《國安法》前的言行不會被追究。</p> - -<p>何亦曾指民協「唔會同呢個極權有咩嘢好傾」,何指「極權」是指港府而非中央,「中央政府唔會同我哋傾」;又解釋民協被罵「又傾又砌」多年,他要展示堅定民主派的形象,但認為政治本質仍避不了「傾」。不過何否認是表現得比實際上黃,指是「做返自己」。何亦曾提及要令立會成為政府及保皇黨「地獄」,解釋以往民主派是少數,被「熄咪、趕出會議廳」,望「建制派經歷返民主派經歷過嘅嘢」,但無意癱瘓政府。</p> - -<p>此外,何《國安法》後受訪提及「反抗極權」,他解釋認為不聽市民聲音的政府是「極權」,而抗爭是望香港成為「更公平公義社會」、制度更回應人民聲音;抗爭方法包括支持黃店等,但他無提過要「肢體衝突」和「推翻政府」,取得民主也不代表推翻政府。法官問,兩次否決預算案導致立會解散、迫特首下台不是推翻政府?何不認同,認為「武裝革命」才是推翻政府的門檻。</p> - -<p>何作供期間,法官陳慶偉一度表示法庭對政治無興趣,又在控方盤問時打斷指,法庭是決定法律問題而非政治議題對錯,雖案件涉政治,但不代表要深究政治。陳亦指,自己不認同何稱不聽人民聲音就是極權,但他沒有反駁何說的每句話。</p> - -<p>何亦承認,民協曾建議使用的「立會過半、光復香港」口號是他構思,解釋民協曾在深水埗區議會過半,知道過半功用,望將區議會經驗在立會實踐;又指「我係希望回復返香港以往嘅價值:自由、法治」。</p> - -<h3 id="何指施德來稱否決財案不代表民協立場-無澄清因冇諗過咁大鑊">何指施德來稱否決財案不代表民協立場 無澄清因「冇諗過咁大鑊」</h3> - -<p>而就何啟明的黨友、前民協主席施德來於九東論壇提到民協會兩次否決預算案、「攬炒政府」等,何表明不認同,認為是施個人看法,不代表他和民協立場;又指兩個選舉隊伍「各自運作」,論壇前無討論。何承認事後沒有問施為何這樣說、亦沒公開指其說法不代表黨,解釋當時忙於競選工作,也知道支持者理解民協往績、「心水清」分得清二人,而且「當時真係冇諗過會咁大鑊㗎嘛」。</p> - -<p>那民協有否討論否決預算案迫政府回應五大訴求?何表示民協重視民生,每次均據預算案內容討論,不會無差別否決,或因「老奉」而「冇認真討論都唔出奇」。他亦曾向助理指,民協不會隨便否決預算案。</p> - -<p><img src="https://i.imgur.com/tp08nNS.png" alt="image03" /> -▲ 施德來(資料圖片)</p> - -<h3 id="劉偉聰稱無簽墨落無悔無提倡五大訴求-無要求除名因免選舉自殺">劉偉聰稱無簽「墨落無悔」無提倡五大訴求 無要求除名因免「選舉自殺」</h3> - -<p>至於同為前深水埗區議員、本身是大律師的劉偉聰則表示,他對2019年的反修例運動同情、不滿《逃犯條例》修訂草案,在朋友邀請下參選區議會。他翌年年初收到不少鼓勵,開始考慮會否參選立會,並出席3月首次九西協調會議。至4月底,劉為2016年旺角衝突暴動罪成被告盧建民上訴失敗,令他更堅定參選,因認為《公安條例》的暴動和非法集結罪頗嚴苛,望入議會修訂法例。而劉原認為初選不民主,但兩名支持他的區議員改為支持另一人,他為免被視為「鬼」而決定參與。</p> - -<p>對於名字出現在「墨落無悔」聲明書,劉指他於九西論壇前數日才得悉,但他無簽署亦無授權人簽署,至今仍不知原因,他亦不同意聲明內容。劉又認為,聲明僅指當選後會運用憲制權力,但無說明必須用哪種權力;而本土派在聲明中較平時溫和,表明只會運用《基本法》賦予的權力,或想重塑理性合法的形象,爭取更廣闊光譜的支持。</p> - -<p>劉亦表示,他不認同也沒提倡五大訴求,指有些事是他可接受但不會參與。劉解釋對誰任特首不關心;要求撤銷控罪是邀請行政干預司法;亦認為要求特赦示威者同時要求追究警暴令他「不舒服」,應效法南非「真相與和解委員會」,讓雙方說出真相但不檢控追究;不反對雙普選但太遙遠。盤問時法官澄清,劉的立場是既不認同也不反對五大訴求。</p> - -<p>劉最終沒有要求名字從聲明移除,解釋不想被誤以為反對五大訴求,形同「選舉自殺」,但他競選期間也沒提倡五大訴求或表示支持聲明。劉又指,事後回看當然應要求除名,但引何啟明證供稱「我哋都唔知咁大鑊㗎嘛」,主控周天行表示:「那你現在知道了。」</p> - -<p>至於單張提「威權壓力」,劉稱是指特區政府和中央無維護一國兩制,但不是指整個政權、而是某些政策,他亦需正常運作的立法會才能修改法例。而就警方在他辦公室搜出初選論壇筆記,劉稱不知由誰準備、當時亦不知悉;就筆記提「法治已死」,劉表明「我從來不說『法治已死』」。</p> - -<p>劉並表示《國安法》頒布後,他任國安法首被告唐英傑代表律師,亦曾研讀條文,惟檢視選舉材料後認為沒有違法,故無改變立場並繼續參選,惟他唯一沒考慮自己會干犯串謀:「因當時我只是認為自己參與初選。」</p> - -<p><img src="https://i.imgur.com/m50U25U.png" alt="image04" /> -▲ 劉偉聰</p> - -<h3 id="兩人均無收過協調文件理解計劃目標僅爭立會過半-不綑綁當選後行為">兩人均無收過協調文件、理解計劃目標僅爭立會過半 不綑綁當選後行為</h3> - -<p>本案指控被告協議無差別否決預算案,以圖顛覆國家政權,不過何啟明和劉偉聰均供稱,理解否決預算案並非計劃目標,目標只是立會過半,他們無讀過戴耀廷有關「35+」的文章,也無收過九西協調機制初稿和協議文件及戴耀廷的相關訊息。</p> - -<p>其中劉偉聰稱他不看《蘋果日報》亦不看別人Facebook,直至收到控方文件夾才知道〈真攬炒十步〉一文,對戴耀廷倡「大殺傷力憲制武器」感意外;劉亦稱自己不用WhatsApp、無收過組織者訊息,由助理聯絡,遭官質疑是「方便的開脫理由」,劉覆問時明言這是他選擇的生活方式。</p> - -<p>就首次協調會議,二人均指戴耀廷有介紹運用否決權,劉並指戴提及要策略性投票才能勝出、亦提及九西目標議席,但肯定無提初選要綑綁當選後行為。至於有否傳閱文件,何啟明稱無,劉偉聰則沒有印象。劉亦指他會上曾表示初選可能不民主,但無人感興趣,離開時看不到任何共識達成,更像是「簡介」。</p> - -<p>至於第二次會議,劉偉聰指他並不知情,何啟明則指會上戴耀廷曾應張崑陽要求介紹「攬炒十步」文章,提及運用否決權,岑子杰表明反對,戴就解釋「會積極運用」是「可用可不用」。惟何指戴一直主張「攬炒」,故不信其解釋,他個人理解「會積極運用」比「會運用」更積極。何又確認會議無任何書面紀錄,指初選機制等事項簡單,無需文件也可討論。</p> - -<p>那兩人如何理解提名表格的意思?就「確認支持和認同由戴耀廷及區諾軒主導之協調會議共識,包括「『民主派35+公民投票計劃』及其目標」的條款,何啟明認為共識只是辦初選等4點,目標則是民主派立會過半,之後才爭取五大訴求。何亦指他不會用「任何」權力爭取,而是透過35+的「制衡」令政府與民主派商討。控方質疑實要用否決權的「共同武器」才能迫政府回應,何認為「唔一定」。</p> - -<p>至於劉偉聰則曾問助理「共識」指什麼,助理稱曾問民主動力,指共識是目標議席數量、初選後再決定派多少隊出選、用電子和實體票,及要求參選人幫忙找票站。劉並理解計劃目標只是策略性投票助民主派爭立會過半,不綑綁當選後行為。法官屢質疑劉為何沒有再確認,劉強調他當時只是認為自己參與初選,最重要的是目標議席和參選名單數。</p> - -<p>二人本周作供完畢後,原表示擬作供、同參選九龍西的黃碧雲決定不作供,料下周一由參選九龍東的前民協主席施德來作供。</p> - -<p>案件編號:HCCC69/2022</p> - -<!--END-->《獨媒》何啟明稱簽「墨落」仍可選是否否決財案 劉偉聰從不知初選綑綁當選後行為 \ No newline at end of file +<!--END-->蒟蒻魚返屋企通常講的是回家吃住家飯,喝老火湯,耳朵灌滿老豆老母的嘮叨;返屋企是最平常不過的煙火氣,是大口吸進肺部可以續命的一口氣。返港機票是一早就訂了,工作也事先做好了一刀兩斷的準備,但是裝在心裡的那一個返屋企進度條,卻一直停留在零的位置。我並沒有朋友以為的雀躍,也沒有我自以為的近鄉情怯。直到最後時刻我才從工作抽身,施施然收拾行李,想一想,這個家裡有,那個可以回香港再買,於是行李也變得可有可無。 \ No newline at end of file diff --git a/columns/2023-10-05-body-mind-spirit-capitalism-in-china.html b/columns/2023-10-05-body-mind-spirit-capitalism-in-china.html new file mode 100644 index 00000000..2392e4dd --- /dev/null +++ b/columns/2023-10-05-body-mind-spirit-capitalism-in-china.html @@ -0,0 +1,209 @@ + + + + + + + + + + 中国特色身心灵资本主义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中国特色身心灵资本主义

+
+
+ +
+

让不想努力的年轻人一键变身“贵妇”的魔法

+

米米亚娜 | 2023.10.05

+
+
+

一篇聚焦身心灵产业乱象的报道《加入灵修后,他们从裸辞到负债百万》,让带领学员疯狂氪金的身心灵导师“学霸猫”出了圈。点开学霸猫的微博,你能看到的是一个三百六十度无死角的完美幸福模板,她在日常图文里所营造出来的生活,几乎集齐了所有被这个社会所艳羡、渴望的要素:

+ + + +

满篇的吃喝玩乐、不重样的华服自拍、美食美酒、奢侈品、豪车、旅行美景、五星级酒店、高档餐厅;她所来往结交之人皆是社会精英、“成功人士”,清北复交高材生、美国博士、品牌高管、企业家,创投人,再不济,也是大科技公司的雇员;她总是一场接一场的饭局、宴请和社交,显示自己人缘好人脉广;她重视健康,经常做瑜伽、分享她所坚持的“安东尼饮食法”,每天早上喝西芹汁、吃蔬菜水果;除此之外,学霸猫还不忘凸显其学历和学识——她毕业十年还戴着“浙大”头衔,并时不时晒书、提起自己要搞研究、搞学术。在她每一篇记录生活感悟的小作文里,传递的都是正向、积极且轻松愉悦的情绪,关键词不外乎优雅、感恩、温柔、宽容、乐趣、自如、善意、爱、美、和谐、能量满满……

+ +

用学霸猫自己的话来说,她修的是“贵妇学”,其基础就是“吃饭,喝茶,宴请,买菜,买珠宝,洗车,做SPA…这些方方面面的讲究,落实。有了这些根基,人就稳,就能把自己养得越来越好。这个能量场,也就会让小家(生活)和大家(工作),都和谐运转。”

+ +

“贵妇”的精髓在于“不费力赢很大”。换言之,过去那套基于“努力创造价值”的苦逼成功学叙事是被鄙视的,这里讲究的是命里有时终须有。顺着学霸猫的逻辑,成为“贵妇”是她的那一套“零极限清理法”的“显化”成果——通过持续清理掉自己的恐惧、焦虑、紧张、“匮乏感”,你就能自然地放松、积极、自信、强大起来,拥有丰沛的气度和“能量场”,从而吸引来更多的“能量”——也就是健康、金钱、爱情和好运。而过一种贵妇的生活,养成贵妇的心态,就是在帮助你打开、扩充自己的“能量”。

+ +

虽然她会试图厘清,健康、金钱、爱情和好运,都不是修行“零极限清理法”的目的,而仅仅是这种“魔法”——所谓正确的生命观念和方法论所应运而生的副产品,“有没有都没关系”。但是,对于受众来说,健康、金钱、爱情和意味着一本万利、以小博大甚至不劳而获的“好运”,才是吸引他们为“零极限清理法”和学霸猫买单的动力,也正是其目的所在。学霸猫很清楚这一点,所以她将自己的“知识星球”(一个付费社群运营平台)命名为“学霸猫•霍格沃茨凡学贵妇分校”。

+ +

身心灵产业的营销艺术与骗局背后的模式

+ +

image01

+ +

学霸猫曾经的好友,也是一名长期耕耘在身心灵领域的博主Jess,录了一期播客《氪金、邪教与自恋——身心灵产业毒性大赏》揭露她的骗局。其在开篇就提到,学霸猫瞄准了那些人人都关心的话题,那就是“get rich, get laid, don’t die”。意思是“变有钱”、“搞上床”(指爱情、亲密关系)和“别死”(指健康),“只要涵盖这三个话题,你做任何产品和内容都会有人买,都会火,都会赚钱。”

+ +

但是,如果学霸猫赤裸裸地把消费和消费品连接起来,受众就会开始思考投入和产出的效率。如果她告诉你“只要给我钱,你就可以拥有和我一样的生活”,你立刻会觉得她是骗子。但是当她展示出“我掌握了一个人生秘诀,通过这个秘诀我获得了想要的一切,而你也可以”的时候,受众不但会相信这可能是真的,还会为此不计代价。

+ +

这是营销的艺术。除开生活必需品,现在谁还老老实实地卖东西呢?能让中产和富人乖乖掏钱的,是五花八门、天花乱坠的附加价值。于是商家从贩卖商品本身,到贩卖生活方式、贩卖理想和情怀、贩卖生命意义和精神追求、甚至贩卖道德与社会正义,这使得消费变得不像消费,但最后却都回到了消费主义中去。

+ +

这种营销在身心灵领域尤其猖獗,或说这正是身心灵产业的优势——玄学所制造的价值魅力不但非常庞大(动辄上升到万物、宇宙),而且难以被证伪和解构。一个消费者无法用理智去估计她应该为这种类型的服务支付多少钱,尤其当其支付的数量或能力直接和其“修行成果”、“显化效果”甚至“业力”(所谓“功德”)挂钩的时候,她更倾向于不计代价——甚至在学霸猫的理论里,“计较代价”意味着紧缩、匮乏、格局小,这正是阻挡人们扩充能量的拦路石,首当其冲需要被清理。

+ +

我曾经的一个币圈朋友挣了很多钱,也很热衷于玄学,她回国的时候去庙里找一个据说很灵验的师傅算命和做法,她觉得对方说得不准,体验也很差,整个过程草草了事。但是当师傅开口要五千元“功德”的时候,她还是乖乖付了,讨价还价的念头是不可能有的。我当时非常惊讶,心想这不是送上门的冤大头吗?但对于每年动辄挣上百万的朋友来说,有这种想法的我才是格局太小。她根本不在乎这是不是被骗,五千块钱扔了就扔了,给想要的人还算做了件好事。

+ +

学霸猫更是堂而皇之地推崇浪费,说:“舒服都是浪费出来的”、“通过浪费把你的心量扩大”、“人是通过有意识地去做浪费的事,来提升富足感”、“你身边的老板、富豪无一不是浪费高手,他就冲上去了,松弛了,开放了”……

+ +

某种程度上看,她多少洞悉了在严重分配不均的资本主义社会里,占据过剩资源的那群人的空虚和荒诞——表现在他们对金钱的滥用和完全不负责任的消费方式。而她作为一个出身平凡的“优等生”、在中国的后改革开放时代遭遇过创业失败的人,为何无比向往成为其中的一员,其心路历程十分耐人寻味。

+ +

总之,“贵妇”之名已精准传递出一种对阶级跃升的仰望。她说服自己和受众,秉持着作为“僭越者”的上位名句“fake it until you make it”(伪装一切,直到你成功),通过消费达官显贵们的身份符号(华服、豪车、名牌包、五星级酒店),模仿其为人处世的方式,拼命给自己加杠杆,以便融入“上流阶级”的圈子,从共享符号、观念和话语开始,到最终和他们共享资源。

+ +

剥开玄学的包装,在资本主义的社会里,这样的故事哪一天没在上演?仅仅提两个全世界都耳熟能详的人物——《坏血:一个硅谷巨头的秘密与谎言》里的伊丽莎白·霍尔姆斯,她通过打造自己的天才人设,编造出革命性的血液检测技术,骗过无数商界大佬,制造了硅谷最大的商业骗局。而《制造安娜》的原形安娜索罗金,原本是个出生在俄罗斯的普通德国女孩,却假扮成坐拥千万家族信托基金的富家千金,以建设自己的“安娜德维尔基金会”(一个集结艺术、文化、时尚的高级俱乐部)为名,在纽约上流圈招摇撞骗,甚至成功套取银行贷款。

+ +

这仅仅是两个骗局败露,且受到广泛关注的例子。实际上,通过这样的“潜规则“获得成功的人,我想也不在少数,否则硅谷就不会诞生“fake it until you make it”这样的创业文化。资本主义最回报那些尽可能攫取资源投资自己的精致利己主义者,甚至鼓励那些为达目的不择手段、对他人毫无共情能力的马基雅维利主义者和自恋人格障碍者。在个体欲望、私人利益被最大合法化的时代,失败并不可耻,且大多数时候无人问津,但只要成功,能够获得的奖赏如此高昂,以至于一切手段、代价都可以被洗白。

+ +

正如Jess所说,“身心灵不是一个超越资本主义的世外桃源一样的思想和体系,它从来都是包裹、交织在资本主义、新自由主义之下的思潮。”她表示,身心灵很喜欢脱离历史脉络讲事情,好像宇宙级的真理不应该有时间限制。但其实,只要稍微了解一下它的历史,就会明白身心灵一直都是时代、社会大环境的产物——所谓“日光之下无新事”,学霸猫所演绎的“零极限”,不过是曾经烂大街的“吸引力法则”的翻版。

+ +

不过,从这些骗局的模式里,我们至少可以总结出一些“真理”:第一,任何“高级”的骗局,都仰仗于一种神话(或称“迷思”)的建立,有时候这是革命性的科学技术,有时候这是激动人心的创业梦想,有时候这是打败大魔王的英雄,有时候这是能一举消除社会不公的体制;有时候,就是一个能够从失败、孤独、焦虑、抑郁和匮乏中彻底拯救你,让你从此走上人生赢家的康庄大道的“独门秘笈”——也就是学霸猫和其受众总挂在嘴上的“魔法”。

+ +

第二,神话也好,迷思和魔法也罢,骗骗涉世未深的年轻人就算了,为什么能够让这些中产、上流阶级的人精们,这些有丰富社会经验的投资人、高管、高知都深信不疑?这个问题的预设可能是错的——不是这个社会的高级“玩家”们为什么会吃这一套,而是越高级的玩家,越可能吃这一套。往大了说,缺乏意义感、价值感是这个现代社会的普遍病灶。在这个理性为第一生产力、物质过剩的时代,人们缺乏精神和情感满足,因此既渴望神话所带来戏剧性的、激烈、丰富的情感体验,也渴望它所带来的超越性——要当“人上之人”,尤是如此。

+ +

第三,圈子里通过人脉关系所形成的信任链条是让人们解除防备的关键。很多人都提到,之所以接触并对学霸猫有好感,是因为她参与过口碑播客《得意忘形》,其主播张潇雨对她很是尊敬和认可。显然,播客圈就是一个精英圈,这些意见领袖们的背书,为学霸猫贡献了很多公信力。

+ +

我不了解张潇雨,仅从履历上看,他是一个出身名校、大厂、在投资界颇有建树的典型社会精英,听众评论他”聪明”、“幸运”、“顺利”。在他的播客里,学霸猫发表了一段著名“暴论”:女生在工作中遭遇了性侵她的男性上司,是因为她内在的自卑和受害者心态使然,“很多女生没有经历这样的事,因为她们是很自信很自强的,而且她们遇到的男性非常尊重和欣赏她们”;包括在疫情中那些抱怨遭遇的人,也是受害者心态在作祟,“我该做核酸做核酸,该封闭封闭,我继续维持我的生活。同样一个事情,最终就是我在心里面修什么东西。”

+ +

一个听众也提到,她曾经给学霸猫的公众号留言,说:“上海最近的新闻看得我非常难过,自己也陷进去了,这时候觉得很烦。你平时看社会新闻会怎么处理自己的情绪呢?”学霸猫回她:“这种能量混浊的东西,看它们干什么?”

+ +

这期播客下面,所有高赞评论都是在批评学霸猫这段发言,说明有常识的人很多,对此做是非判断并不困难。但是张潇雨在听到这样的言论时,却照单全收,没有表示出任何不安、疑问和异议。只能说,精英的堕落是集体的堕落,而他选择了顺势而为。或者说,正因他一直在顺势而为,才会和学霸猫走到一起,并对身心灵的那套人生解法产生共鸣。

+ +

女性成为身心灵消费的主力,反衬出女权主义的“失败”

+ +

image02

+ +

需要澄清的是,人们的病急乱投医、迷信“魔法”,乃至误入歧途,都不代表他们所遭遇的困境是假的。从许多亲历者的讲述里可以看见,大多数人都是在他们最痛苦、迷茫、脆弱的时候,走进了学霸猫的社群。这些痛点是真实的,且无比之痛、无处消解,才会被一些擅长制造神话的伪神所拿捏、利用。

+ +

新周刊的报道称:“这个身心灵社群里有几千个人,其中70%以上都是女性。不只有柚子这样的女孩,还有创业的女性、被裁员的女性、被伤害的女性、被东亚式教育打压长大的女性……她们都是被某种解决生活困境的魔法吸引了,或者说,很多人别无选择地走进了这里。”

+ +

为什么女性更容易落入身心灵的陷阱?从女权的角度去分析:女性在社会上长期被客体化,缺乏作为主体的参与经验,难以完全发展,更依赖于外部的标签、符号和意见,对现实的认知更容易被扭曲;女性在成长过程中遭遇的打压、限制和评判太多,更加需要对自我的爱、认可和无条件的接纳。包括一些被定义为“女性特质”的人类性情,例如感性、关爱、同情、无私、温柔、平等等等,在父权和资本主义的机制里无法变现,还总是受到剥削,也需要一个能够安置的安全空间。

+ +

我一个朋友粤北评论说:“身心灵社区其实可以看成是现代资本主义分工社会的逃城。前一个宇宙的好位置被男性垄断之后,受压迫者要掀桌子重来只好穿越到后一个宇宙,主要是也穿不到其他宇宙了。”

+ +

学霸猫试图为这些女性提供答案,她在自己的公众号文章里写到:“贵妇学,本质上,是爱情,是相信爱情。是在从小到大,看过太多家庭的争吵,一地鸡毛的生活后,内心里做出的坚定选择。……这是一种心底里的渴望。贵妇学诞生的种子,不是在爱马仕,不是在太古里,而是在烟火人间,市井小巷,是在每一个平凡的家庭里。是父亲的愤怒,母亲的眼泪,是作为孩子的委屈和无奈。是这些情感上,真真切切的体验,痛苦,让人的内心生出一种勇气,一种信念。人生,一定还有更好的活法。家庭,一定可以是一个充满幸福,温柔和爱,能让人得到无限滋养的地方。”

+ +

如此话术用在“现代女性”身上的奇效,完全可以反衬出女权主义的“失败”。虽然女权主义使得女性(能够意识到的)问题越来越多,但这些问题在现实里找不到解法。就像Jess在学霸猫的星球里观察到的,里面很多人都喜欢跟着她喊口号:“相信爱情,相信男人”。而背景却是大量的女性恐婚恐育,她们意识到“男的不行”,不想随便找个人将就,但又对女权非常失望,因为女权没办法让女人成为贵妇,也给不了女人关于“幸福”的答案。

+ +

“男女关系无解,而学霸猫抓住了这个时代无解的痛点。她告诉你,修自己,过好自己的贵妇生活,就能吸引来一个match(匹配)上你状态的男人,得到美满富裕婚。”

+ +

当然,女权主义的“失败”也分两说,一方面,女权主义的强大批判性让女性越来越清醒,也越来越痛苦。因为人一旦开始质疑,那么所有的问题都将导向更大的问题,女性将无法回到那个自洽的泡泡里——这种“失败”正是它的价值所在。但另一方面,女权主义也陷入了自己的泡泡里,制造出属于自己的封闭、自洽、确定、一劳永逸的叙事。比如“极端女权”的反婚反育理论,包括由此发展出来的“婚驴”、“男宝妈”等歧视、分化性话语,实际上拒绝了所有婚育女性的经验,也放弃了公共性的视角。这与身心灵异曲同工地回到了“修自己”的层面,也自然会把面对这些议题的女性推向身心灵领域——后者对她们的创伤和欲望至少是全然认可、接纳的态度。

+ +

学霸猫输出的观点,有时会和女权主义重合。她非常强调女性的主观能动性,认为社会经常用“爱”和“关怀”的名义来矮化女性,女性更习惯接受一种“女性更弱小”的设定,或者需要去证明自己的能力。她认为如果女性聚焦于“生命最核心的力量”,专注去实现自己想要的东西,那么女性和男性“是一样的”,“都是很强大的”。

+ +

这是一种典型的精英主义、新自由主义话语——认为女性可以独立于性别不公的环境去实现“自强自立”。在精英主义的维度里,女权和身心灵实现了合流,也终于找到了为现代女性解决问题的方法,说好听点这叫“赋能”,不好听就叫精致利己。而对于精英主义者来说,女权也好,身心灵也好,都是合法化超额欲望,并实现以“拥有一切”所定义的成功的工具。

+ +

将身心灵作为一种管理心灵的方法,正视并善用

+ +

image03

+ +

无论宗教还是身心灵,我都接触过,却从未被它们招募。究其根本,灵性世界所秉持的“向内求”的底层逻辑,和我探索世界、改造世界的志趣背道而驰。我很早就意识到,很多自我的问题,解法都不在“自我“,而是需要向外走,去连接他人、社会。在这个过程里,自我的问题往往会迎刃而解,甚至根本不成为问题。不是说我就不关注自我,而是我相信一个人的自我,以及对自我的认知,正是在和外界的碰撞、互动里去形塑、深化的。我的价值更多地在于为他人创造价值,而我所追求的“存在的意义”,正是诞生在和他人、和社会,和各种事物建立关系的过程中。这就是为什么我走向了公共,走向自由主义、女权主义、公民行动和新闻。

+ +

在这条路上举步维艰的时候,身心灵给了我很大的帮助,我身边很多行动者、关心社会正义的朋友也都从中受益。特别是在疫情期间,当公共生活和私人生活都遭遇重创,我落入人生最低谷、深陷抑郁难以自拔时,通过一些灵性的理论和练习,得到了解脱和治愈。灵性的智慧教给我如何身心在地、关照当下,如何防止过度的批判和思考的内耗,如何从失控的负面情绪里保护自己。

+ +

身心灵作为一种管理心灵的方法,自有其局限与独到之处,无需神化但也无需妖魔化。中国人普遍没有宗教信仰的传统,从不重视精神生活,也很少受过生命教育,很容易在泥沙俱下的物质世界里随波逐流,迷失方向——以为心灵的空虚、爱的匮乏可以靠不断填充自己的欲望、占有更多物质、拥有更大的权力和成为“强者”来弥补;而在遭遇重大打击的时候,又容易三观崩坏,走向黑化。这正是身心灵可以帮助我们破题、甚至产生批判性思考的地方。如果加以善用,不但不会被“洗脑”,反而帮我们更加看清真相。

+ +

一方面,现代社会的重重保护让我们忘记了人的脆弱和命运的不可控。另一方面,资本主义的唯利是图、强权政治的弱肉强食、科技产业的工具理性——现代人的很多痛苦,都是在这些价值导向下的奖惩机制中孕育出来的。宗教、身心灵无法改变现实,只能调整人们理解现实的方式,或是打开一个另类的避难所,避免“人道”遭到毁灭。它们的教诲本来十分朴素,无非是教人“看破”、“放下”,讲究无欲则刚,远离各种世俗的标签、审视和评判的裹挟,从而主导内心的平静和整全、恢复生而为人的尊严。

+ +

由此可见,学霸猫甚至在身心灵领域里都属于假冒伪劣的路子。她的所作所为其实和身心灵没关系,只是又一个找到了财富密码的“聪明人”,利用自己制造叙事的优势,在这片土地上进行投机取巧、老调重弹的割韭菜游戏。

+ +

助学霸猫上位的,是受众们投射在她身上的自恋

+ +

image04

+ +

在提到那些在她的星球里拼命氪金,甚至背负巨额债务的学员时,一些评论认为她们是骗局的同谋:“一个巴掌拍不响”、“一个愿打一个愿挨”、“人们想骗自己,于是就遇到了可以携手共骗的人。”她们虽是受害者,但显然,公众实在搜刮不出来什么共情了。

+ +

Jess指控学霸猫的播客播出后不久,学霸猫在她的星球里说Jess是在做“自杀式攻击”,并嘲讽Jess的事业、生活的失败。下面一个学员评论:“选导师,很简单,看看她们的生活状态,你想自己活成那个样子吗?”——这简直一语中的,把学霸猫捧上导师之位的,正是这些受众所投射在她身上的自恋、贪婪和虚伪。

+ +

其中最令我愤怒的,是一位叫柚子的受访者的话。她喜欢写作,却又无法克服自卑,始终逃避写作所需要付出的努力。最后她说:“我反正挺允许自己不写和写得更差劲一点,人可以不因为努力、刻苦、优秀、也能够得到金钱、认可和爱。”

+ +

我不能接受对自己的写作没有要求的作者,正因为我知道写出一篇哪怕合格的文章有多么困难,需要多少训练、投入多少心血。反对“内卷”式的恶性竞争,以及资本主义功利的评价体系,不代表人就不需要付出努力去做得更好。实际上,人生中那些人人都渴望拥有的宝物,无论是健康的亲密关系、蒸蒸日上的事业、干干净净的财富、或者划时代的杰作,无一不是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精力去建立和维护;一个人一辈子哪怕拼尽全力,也不一定能把握其中一二。

+ +

但可惜,现在一些年轻人再也不相信长线投入、延迟满足了。他们膨胀的抱负和欲望,和被现实打压、挫败后的幻灭感,碰撞在一起化合成了一种奇特的自恋。这种自恋要放在中国后改革开放时代这个具体场域、具体时代里去理解——它是一种在经济紧缩、公共生活缺失、多元文化被阉割殆尽、严重去政治化的畸形环境里,所诞生出的畸形集体人格。他们当然拒绝充满压迫和盘剥的“成功”之路,但同样拒绝甘于低物欲、边缘化的“失败”生活。比起其声称的想要改善的、现实生活中的一切,他们最要紧的都是回到抱抱自己、“悦纳自我的闭环中”。于是,只有学霸猫那样的“中国特色身心灵资本主义”才能接住其需求。

+ +

微博博主阑夕将这种需求解读为“用消费主义反对消费主义”:“增长时代延迟满足的那套规则已经彻底推不下去了。……所谓用消费主义反对消费主义:被反对的消费主义,是背上房贷后不敢失业、操心孩子的教育资源、提前为自己的养老存钱这种约定俗成的规范路径。而用来报复的消费主义,是奶茶自由、刷剧自由、想走就走的自由。简单来说,就是厌恶且不相信长期回报,撕毁‘如此生活三十年’的合约,不去想未来,就不会焦虑。”

+ +

当然,“奶茶自由、刷剧自由、想走就走的自由”式的消费主义,怎么能和“通过负债百万来消除金钱匮乏感”相提并论?前者至少能够自我负担。既然否定增长时代的活法,不再相信努力会有回报,为什么又相信负债都能被清偿?当你采取的解决方法比你的问题所造成的后果还要严重,除了自欺欺人、自暴自弃、殃及至亲,还指望发生什么?

+ +

只有学霸猫是这场游戏的赢家。可笑的是,这就是从我们的社会脱颖而出的新一代“意见领袖”,一个具有公共能见度的行业“榜样”。这些利用时代和人心的痛点,毫无羞耻地展演欲望、攫取利益、目中无人的精英们,以“生命不会出错”为遮羞布,把自己包装成拥有真诚、深邃的生命体验以及宇宙大爱的人间救星,教唆中产们自私自利、为所欲为,鼓吹弱势群体的“自作自受”、臣服和认命。但凡有一点反思能力的人,怎么会与之为伍?

+ +

Jess在她播客的最后,表示她决定离开这个领域,因为“思维已经在身心灵的大泡泡里变愚钝了”。她说她想从中觉醒,去了解新闻和政治,“重新再活一遍”。作为朋友的朋友,我其实知道她已经很多年,但因为选择了不同的道路,并未有过连接,也从未想到会有殊途同归的一天。

+ +

“所有的东西都是不稳定的、千疮百孔的。稳固的、坚信的幻觉都会坍塌,但那是我们更需要的,是活在现实里的东西。当成年人感受到存在主义意义上的‘妈的什么都靠不住’,人就不会那么自恋了。你可能会涌起很多的悲伤,但这种悲伤是一种慈悲。然后你自然地会去关心他人、环境……”

+ +

我想起罗翔有一句类似的话:“当精致的利己成为自然的人生选择,只有对命运偶然性的强烈感觉,才可以激发出某种谦卑,而谦卑是弱肉强食式的社会达尔文主义的解毒剂。”

+ +

也许,作为具有话语权的社会“精英”,去解除自己身上的精英主义之毒;而作为被这些话语影响的普通人,去解除自己被这些“精英”所下的蛊,才是我们这个时代真正的身心灵修行。

+ + + +
+ +
+ +
+ + + + + +

+ Made with by Agora + +

+ + + + diff --git a/columns/2023-10-23-escaping-from-the-system.html b/columns/2023-10-23-escaping-from-the-system.html new file mode 100644 index 00000000..382564f2 --- /dev/null +++ b/columns/2023-10-23-escaping-from-the-system.html @@ -0,0 +1,225 @@ + + + + + + + + + + 逃离体制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逃离体制

+
+
+ +
+

存在主义危机

+

米米亚娜 | 2023.10.23

+
+
+

经济前景暗淡,中国居高不下的考公考编热成为时代景观。年轻人扎堆地去卷体制内工作的原因众所周知——面对竞争激烈、收入缩水、工作难找、社会保障差的现实,只有体制才能提供一个安稳、可预期的“庇护所”。然而,如果这“庇护所”本身就是促成经济问题的因素,又怎么指望其中的人可以独善其身呢?

+ + + +

庞大编制带来的沉重负担

+ +

image01

+ +

最近,公务员、事业编制“缩编”的新闻引起了广泛关注,也给想要赶上这股潮流的人亮起了红灯。中国广泛存在行政机构和事业单位编制沉冗、财政供养人员过剩的问题。为支付超比例的政府雇员的工资,地方政府常常面临入不敷出的压力,“借钱”发工资的消息屡见不鲜。沉重的供养负担使得本来就债务高企的地方财政雪上加霜,无以为继。近几年,国家为了消化地方债务,正在推动一系列财政重整措施,其中一项要求就是机关事业单位“缩编”。

+ +

专家认为,中央对地方债务的介入有助于推动解决顽固的编制沉冗问题,却未必能够为年轻人的考公考编热降温。因为缩编只是意味着“铁饭碗”不再牢固,却“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体制内工作相对于体制外工作的优越性。”另外,由于大量的扩招,很多年轻人上的大学、学的专业质量堪忧,毕业后在社会上很难有就业机会。

+ +

“如果这些大学生在个人层面,在上大学期间一直没有发现自己的兴趣和天分,也未能掌握实用的技能或获得一定经验,或者一句话,还没有找到适合自己做的事情,那么说实在的,用足作为一名应届毕业生的优惠条件去争取考编“上岸”,在目前的经济和就业形势下仍然不失为一个合理的选择,因为机会成本本来就不是太大。”

+ +

个体在有限条件下的选择固然无可厚非。然而我们不禁要问,中国的“体制”为何成为了这样的怪物?它圈养着太多没有目标,只求安全的年轻人,不断再生产着他们的无能,荒废着他们的生命,最终自己也膨胀成一个危害全社会健康的肿瘤。无论对于国家还是对于个人来说,体制的建构(以及参与其建构)都是一个作茧自缚的故事。要从这厚重的茧房里破茧而出,不经历脱胎换骨之痛,恐怕难以获得新生。

+ +

体制:当代中国的初始设定

+ +

image02

+ +

我身边一些自由主义朋友有种很天真的想法,觉得随着国内经济越来越差,社会矛盾凸显,蔓延至身边的灾难变多,现在仍认同体制的人会“被教做人”,他们会被激起反抗,或者至少,有所醒悟。

+ +

现实正好相反。在中国的语境下,环境越差,权力对资源的垄断和分配能力就越占主导,个体的自主空间就越小。对于大多数普通人来说,就越需要依附权力去获取必要的保障。而这种“自主空间”并不仅仅是指物质生活空间,精神空间也会缩小。也就是说,恐怕人们不仅不会“醒悟”,反而会更加认同体制。

+ +

疫情后的考公考编热多少已能佐证这一点。在笔者小时候,改革开放重启后的90年代,经济的蓬勃发展随着“解放思想”的号召,“下海”才成为全民热潮。

+ +

当然,不必嘲笑这些自由主义朋友,这些黄金时代的遗孤。他们之所以这么想,是因为他们还保有自由的心智。他们总是相信人的能动性——如果遭到压迫,便要去冲撞桎梏,怎么能逆来顺受?所以他们是有能力脱离这片土地的人,不管是在精神还是肉身上。

+ +

人们常常把体制形容成“围城”,而体制所制造的“围城”是权力垄断资源的结果。

+ +

“改革开放前,中国还在计划经济的时期,中国人都属于特定的单位,并且专属于特定的单位,个人既没有实际的政治权利,也没有独立的经济信用,就连消费也只能按照票证规定的数量和品种购买和分配。那种因为具有多样、不确定和灵活的属性而可以称为“社会”的空间微乎其微。”北京大学教授高丙中教授如是说,他所在的公民社会研究中心在2009年发布了《中国公民社会发展蓝皮书》。当时参与其编纂的20多位学者一致认为,中国已经迈进公民社会。

+ +

现在的年轻人理所当然把改革开放当成中国的“初始设定”,但实际上,体制才是当代中国的初始设定。改革开放后,体制之外出现了市场;随着市场经济的兴起,人们拥有了私人领域;而私人领域孕育了人的独立自主意识;自由人通过自由的联合组成“公民社会”——这些才是新进概念。

+ +

而这些新进概念已然“过时”。当国家力量无度扩张,资源分配过多地受到行政力量的影响,那么国家自然会成为最大的剥削者,挤压市场和私人领域的利益,并试图控制社会和个人的方方面面。老百姓只有成为它的一份子,才有渠道分得一杯羹。体制要维持这种特权,自然需要推高其进入门槛,于是,国家每年都制造出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奇观,从中遴选出一整个“特权阶级”。

+ +

当然,体制并不是中国特产,美国和其他资本主义国家同样也有“体制”——政府的行政机构和公共服务机构,大学、军队等系统也相对独立于市场和社会。它们依靠公共财政维持运作,很少受到市场的干预,资源也很少与社会流通。但区别是,这些体制背后的国家力量并不垄断社会资源,体制内的工作也不存在那么强的权力光环。所以体制对人们的吸引力有限,进入的门槛也并不高。毕竟在公权力之外,还有同样壮大的资本市场和公民社会,它们呈现三足鼎立的状态,便得以互相制衡和监督。一个离开了大学或军队的美国人同样面临重新适应社会的落差,但不至于在体制之外就没有足够的资源和空间去生存、发展。

+ +

近些年,将自己的痛苦境遇归因于“万恶资本家”的年轻人,或许不能算错。毕竟国家控制的资本也算是资本,党的权贵阶层也会是掌握国家经济命脉的资本家。不是说民营企业家就不会“作恶”,而是应该质问为什么这个国家的法律、劳工权利与社会保障体系无力应对资本带来的问题,而谁又是能够免于监督的?另外,很多极左或极右的人都缺乏一种分析“语境”的智慧——事物的性质要看其关系、看其比例。权力的问题往往不在于自身的好坏,而在于互相的平衡和制衡。当国家机器的权力过大,资本必然与其苟合,孱弱的民众只能沦为二者收割的韭菜。

+ +

对于曾经改革开放盛期的中国来说,去区分体制内外是有意义的,但一个极权化的国家其实不存在体制外的空间。不是政府机构、事业单位、国企才叫体制,如今的中国就是个以国家为单位的巨大“体制”。因为整个社会已经被国家机器牢牢困住,越发没有自主的空间——独立NGO、独立新闻媒体、民间组织、集会等都难以生存,甚至每个人都难以捍卫自己的私人领域和身心自主界限。

+ +

当这个体制承诺为社会提供依靠和庇护的时候,我们应该看到,正是这个体制给社会造成了困境,也正是它与资本主义的暗面同流合污。

+ +

所谓的“上岸”其实会把人溺死

+ +

image03

+ +

普通人在这样的社会里很难找到出路。人们总把考进体制称为“上岸”,仿佛暗示了一劳永逸的解脱和“从此以后”的幸福生活。然而,体制内却又是另一场无望的煎熬,抱怨体制内的工作令人压抑和麻木、令人感觉“浪费生命”的声音同样尖锐。

+ +

纵观那些从体制辞职之人的自述,他们最常提到的问题包括:行政化、政治化、官僚化过于严重,和专业无关的事务太多;人变成了螺丝钉,唯领导是从,无法发挥自己的特长和能力;按部就班,千篇一律的工作,找不到成就感和意义;低效、平庸的氛围,做多做少都一样,没有发展空间;在体制里也并不轻松,做事不自由又无法掌控自己的时间……

+ +

体制内的人需要承受体制的问题,特别是当体制和人——和人的性格、理智、价值观、道德直觉等特质相矛盾的时候,尤其令人痛苦。

+ +

一位曾经在上海某大学当老师的作者乔葭兰记录了他教书十年后的辞职经历,这篇文章火爆全网却又被很快封杀。作者称其教学和学术自由受到了太多政治干预,学生也因为大环境的影响而变得急功近利、无法容忍异议。好不容易遇到个别热情求知的学生来面试,却被学校领导歧视、拒之门外。

+ +

“近年高校思想控制更深入,每门课大纲和教案重改,必须加入三个以上思政知识点,让人反感,后来发展到为节课都要有思政内容,‘课程思政’由前几年的个别老师申请项目拿经费,发展到百分之百覆盖,每位老师都要把自己的课跟思政联结。

+ +

去年有一次课间,突然后门进来一位教务督导老师落座来巡查听课,课下走到讲台与我交谈,问怎么没听到思想政治的内容,我糊弄说您来前刚刚讲过,当时我班上的前几排学生马上应和,帮我糊弄搭腔,心照不宣,相视而笑。”

+ +

我对他的经历很有共鸣。因为我曾经也在家乡当大学老师,教建筑设计,后来下定决心辞职出国读书,从此一去不回头。当时学校的政治化并未那么严重,但行政凌驾于教学乃是常态。

+ +

我刚开始上课的时候对教学抱有极大热情,因为发现班上的学生普遍基础不好,我和另一个搭课的老师就利用课余时间,费尽心思为他们制定补充教学和练习内容,学生的反响非常好,一些有天赋的孩子进步神速。但是没过多久,我们就因为教授“超出课程大纲”的内容而被另一个班的学生和老师举报到学校,课程被叫停,我们甚至被调查和约谈。

+ +

后来,我发现老师连一些基本的自主权都被干涉,比如说给不合格的学生挂科,副院长会打电话来劝:“不要挂太多,分数要给高一点,否则学生成绩不好看,也影响我们系将来过评估。”末了还加上一句:“这也是为了保护你们老师。”有时就连一个普通辅导员,都可以打电话来要求给关系好的学生改分。而那些懂得配合领导的议程,却不管学生的老师,获得了最多的赏识。

+ +

但平心而论,比起高校稳定、悠闲的工作氛围,这些小烦恼都不算什么,我很快就习惯了得过且过,也变成了一个会划水、敷衍了事的人。等我回过神来的时候,我已经深陷进怠惰的泥沼里无法自拔。我年纪轻轻就停止了成长,感受不到工作的意义,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活着。我陷入了一种慢性的抑郁状态中,日复一日,对未来感到绝望。

+ +

让我最困惑的就是,为什么我明明过得非常痛苦,周围的人却还都说好,羡慕我拥有编制和全民默认的“女性最佳职业”,父母也为我的“完美到站”而心满意足。一开始,我也告诫自己不要“身在福中不知福”。后来,我怀疑这就是一个巨大的谎言——这就是中国中产们从小为孩子所构建的“幸福生活”?简直可笑。

+ +

我尝试了各种“自救”,读书、健身、写作、养猫养狗、背包旅行……但这些活动都未能安抚我的焦虑、将我重新激活。我觉悟到,如果我还想继续停留在安全区里,不愿承担任何风险,只敢通过消费去获取消遣,所谓的“自我提升”就是自欺欺人而已。

+ +

现在我明白了,真正促使我离开的是一种存在主义危机。我看过一些人在四十、五十岁的年龄从体制里出走,他们突然推翻了之前的人生,彻底改变轨道。这个“体制”不仅仅是指公职,而是他们一直以来的主流式生活。他们辞职、离婚、移民、重新求学……决定去做自己一直以来渴望的事。因为在生命走向衰老甚至死亡的时候,人总会升起一种紧迫的冲动——他们想真实地活着,他们想去真实的世界,因为他们想去寻找、实践真实的自我。

+ +

只是,当人生已过去大半,出走的成本也变得过大。我很幸运,在三十出头的时候感受到了这种冲动,并选择相信自己的感受。我听不进所有人的规劝,甚至和爸妈大吵一架,也非离开不可。在别人看来这只是任性,但对于我来说,这是生死攸关的决定。

+ +

家庭往往就是体制的前线

+ +

image04

+ +

七年的时间一晃而过,离开时的心情仍记忆犹新。如今我已习惯了加拿大的生活,交到一些如家人般的朋友,做着自己热爱的工作。这只是普普通通的人生,再也比不上我曾在国内拥有过的一切,但却是我拼尽全力获得的。

+ +

在这段旅程中,我曾经意气风发,而后颠沛流离,也有过跌入谷底的时期,历经打击之后再也不复年少轻狂。但回过头看,它堪称一段非凡的英雄之旅,我遇到的人、经历的事和他们带给我的启发,都是曾经身在体制里的自己无法想象的。这一切都让我认识了我,并最终成为了我。我生命中珍贵的东西,也在这个过程里水落石出。

+ +

正因为亲自走过了一遭,我更明白要成功脱离体制,以及脱离被体制化的生活是多么困难。要应对自由所伴随的巨大不确定性,除了自身不懈的挣扎,还有赖于很多“特权”和运气。我的父母虽然一开始不同意我的选择,后续却给了我毫无保留的支持,在我每次失败的时候,他们都没有借机奚落,也从不旧事重提,只是鼓励我重振旗鼓,去做下一次尝试。但我也不会忘记,是我的“固执己见”重启了人生,我为我当初没有交出自己而骄傲。当我上路的时候,他们因着对我的爱,也不得不随着我学习、成长、调整心态和眼界,然后才渐渐和我走到了一起。

+ +

如前所说,中国是一个巨大的体制,这片土地上世世代代的“老中”,远在我们想要考公考编之前,远在我们进入社会之前,我们就已经在被体制规训。国家与家庭的一以贯之,意味着家庭往往就是规训的前线。如果父母对体制缺乏反思,那么这些规训都将以亲缘为渠道,以爱为名行之,其效果也超过国家机器。

+ +

说到家庭的规训,王路的文章《也值一个屁》令我印象深刻,他讲了自己热爱体育的外甥被迫去考大学,结果考砸的故事。由此指出,中国父母总是传递给孩子一种“输不起”的观念,于是孩子的失败都只能用来证明父母的正确、树立父母的权威。

+ +

“这是亲情的胁迫。哪怕是以最不动声色的方式。我见过太多像外甥这样的小孩,如果要学体育、艺术,或者什么,家长会是这样的态度:你非要学,我们也不拦着,家里就是再困难,也要供你,但是有一点,你得好好学,给家里争气。既然给了你机会,你又学不好,以后就啥也别说了。家里安排你干什么,你就干什么。”

+ +

“‘输不起’的观念就会从小学,到初中,到高中,一点一点浸透到孩子的少年和整个青春期。越是听话的孩子,越难以承受这种道德和亲情的双重压力。把老老实实按部就班按照家长和老师的安排走下来的人,变成一个充满内疚和负罪感的人。”——当权者剥夺了你自主的信心和对自我的信任,你才会心甘情愿把自己的主导权交给他,让他代替你做判断,因为你相信他比你更清楚,什么对于你来说是好的。

+ +

不容忍犯错是一种极权控制。事实上,人人都在犯错,并通过犯错学习,犯错正是一个人校准方向、去伪存真的途径。当社会的容错率太低,个体的试错成本太高,太多人对“走弯路”唯恐避之不及。结果半生过去,连自己要什么不要什么都不知道,恰恰走入了人生最大的歧路。

+ +

你真的脱离了体制吗?

+ +

image05

+ +

最近给我最大震撼的是三明治的一篇非虚构故事《后悔从体制内辞职,38岁的我重新准备考回去》,作者元琪是一个在社区做社工的女性,她由于受不了领导的压榨和无望的发展前景,38岁时从体制辞职。但在遭遇残酷的社会现实后,她后悔到陷入了抑郁,拼命想再考回体制。

+ +

阅读作者反复的精神自戕,以及对“体制”近乎魔怔的执念,都令人无比窒息。在另一篇文章里,她曾经清晰记录了自己辞职的来龙去脉——领导的施压已经威胁到了她的身体和心理健康,而这只是压垮她的最后一根稻草。在这之前的十多年里,她早就已经厌倦了这份工作,想要寻求事业上更多可能性。因此,离开体制并不是她头脑发热的决定,而是经过了长期的酝酿。

+ +

然而辞职之后,她偶然得知“社工大幅涨了工资”,加上找工作遇挫,内心陡然失衡。她像是完全忘记了自己之前的感受和渴望,彻底推翻了之前的想法,陷入极端的自责和自我否定中,甚至开始抱怨起父母没有及早制止她。

+ +

“我觉得自己是一个因为不知道游戏规则而提前退场的白痴,我甚至开始恨父母为什么没有在我一开始进入这个单位就告诉我‘进去虽然赚的少,但还会涨,而且能做到退休;可千万不能在快40的时候失业,那样就变成40、50失业人员了。’他们只是说‘你就在这里待着吧’而已,我哪知道待多久?怎么待?为什么待?”

+ +

这着实令人惊讶,一个38岁的人不知道真实的社会是怎样的?且仍然依赖父母来为她的人生负责?但转念一想又无从苛责,毕竟她如此崩溃,也是因为在求职时遭遇的年龄歧视、性别歧视和恶性竞争,这畸形的职场环境对个体的压迫不应被正常化。

+ +

作者坦诚地暴露自己的脆弱,需要莫大的勇气,也得以让更多人洞悉到老中式的宿命悲剧是怎么形成的——关于这个体制以如何的奖惩机制在规训人,以及更重要的,为什么人们完全失去了超越体制的能力。

+ +

这个从“体制”里出走的人,其实没能逃出体制。如果说在体制里的她还保有身心的真实感受、对体制的反思和抵抗它的能动性的话,通过对自己的全盘否定,和对体制发自内心的重新体认,她已被体制毁灭了。

+ +

“我爱老大哥。”——在《1984》的最后,奥威尔早就已经揭示过这种毁灭。

+ +

文章最后,元琪写到:“我还特别质疑‘人生是旷野,不是轨道’这句话,它是社交网络上流行起来的一句话,大概也只适用于利用互联网做自媒体的人们吧?——我这样想。因为血淋淋的残酷现实中没有给人生提供成为旷野的充足的客观条件啊!”

+ +

体制的可怕之处,在于阉割人的自我,剥夺人的能力,使其陷入一种无能状态。可怕的不是离开了它你就没有保障,而是它已潜移默化塑造了你单薄的价值观,狭隘的视野,对人生、对世界极为贫瘠的想象力,并灌输给你超额的贪婪和恐惧。被它规训后的人难以再去为自己掌舵,也只认得出、只会去追求那些他们通过体制所理解的、熟悉的价值。

+ +

在体制内的时候,因为领导的刁难和工作的压力而想放弃,辞职之后被现实当头一棒,又日思夜想体制内的好——一个人并不会因为离开了体制就自动获得成长,她仍然和在体制内时一样,最多懂得怎么趋利避害,却尚未拥有足以掌控自己命运的自由意志。

+ +

当体制的泡泡被打破,遭遇幻灭和创伤是多么正常,但没有能力的人会拼命想回到过去的幻象里,有能力的人则会迅速调整自己的认知去面对现实。相信她很快会意识到,危机的另一面其实是机会,回归真相的机会。抓住这个机会咬牙走下去,说不定也能劫后余生,逐渐开辟出新的道路,不断获得更多新知与能力,最终超越体制。

+ +

人生的价值并不凭空存在于体制外,也不凭空存在于任何地方,它们都需要通过十二万分的努力,甚至赌上高昂的代价,在实践中创造。正如一个读者在元琪的文章后留言:“‘人生是旷野,不是轨道’只适用于那些决心克服千难万难和内心恐惧,把人生变成旷野的人,你觉得是它就是,你去探索它就广阔。”

+ +

我相信社会那么大,总不至于铁板一块,应该到处都有缝隙容留离经叛道之人。尽管在体制外生活的空间会随着环境恶化而越发逼仄,它往往意味着匮乏、清贫、孤独……但对于很多心如明镜的人来说,选择这样的生活是一种道德义务——他们拒绝和体制同流合污。

+ +

最后,我想分享一篇喜欢的文章的结尾:“人生就像一场翻山越岭的长途拉力赛,旅途那么长,未知风险那么多,起点高一点低一点,影响的不过是开始的阶段。只要一直跑,到后来会发现那些生来就被赏赐的好处都是浮云,最终还是得靠自己。靠自己的双脚去跑,靠自己的毅力去支撑,还要靠自己强大的心肌去泵动血液。相比那些令人艳羡的资产和社会地位,你的家庭所给予的那些无形的东西更珍贵,比如父母的身传言教,帮你塑造的健全身心,亲情支持,以及从小教会你的独立自强等等……”

+ +

当你走出了自己的路,再回过头去看——离开体制,你确实失去了一些“好处”,但是当你的心智早已成长到了更高的境界,不再认同过去的价值,又为什么会为此难过呢?

+ + + +
+ +
+ +
+ + + + + +

+ Made with by Agora + +

+ + + + diff --git a/feed.xml b/feed.xml index 77563230..eeb9d1b0 100644 --- a/feed.xml +++ b/feed.xml @@ -1 +1 @@ -Jekyll2023-11-06T09:05:50+08:00https://agorahub.github.io/pen0/feed.xmlThe Republic of AgoraUNITE THE PUBLIC ♢ VOL.34 © MMXXIII \ No newline at end of file +Jekyll2023-11-08T15:19:02+08:00https://agorahub.github.io/pen0/feed.xmlThe Republic of AgoraUNITE THE PUBLIC ♢ VOL.34 © MMXXIII \ No newline at end of file diff --git a/heros.xml b/heros.xml index 10c330e2..c20a7aec 100644 --- a/heros.xml +++ b/heros.xml @@ -1,4 +1,4 @@ -Jekyll2023-11-06T09:05:50+08:00https://agorahub.github.io/pen0/heros.xmlThe Republic of Agora | HerosUNITE THE PUBLIC ♢ VOL.34 © MMXXIII自由主义的四次“左右之争”(下)2023-10-16T12:00:00+08:002023-10-16T12:00:00+08:00https://agorahub.github.io/pen0/heros/Byron-a1_c-chinese-liberalists-four-left-right-debates-part-2<p>如果说在2016年改良与变革之争时,自由主义者里的变革派尚且缺乏一个“现实基础”,那到2018年时,这个现实基础来了,就是轰轰烈烈的#MeToo运动。</p> +Jekyll2023-11-08T15:19:02+08:00https://agorahub.github.io/pen0/heros.xmlThe Republic of Agora | HerosUNITE THE PUBLIC ♢ VOL.34 © MMXXIII自由主义的四次“左右之争”(下)2023-10-16T12:00:00+08:002023-10-16T12:00:00+08:00https://agorahub.github.io/pen0/heros/Byron-a1_c-chinese-liberalists-four-left-right-debates-part-2<p>如果说在2016年改良与变革之争时,自由主义者里的变革派尚且缺乏一个“现实基础”,那到2018年时,这个现实基础来了,就是轰轰烈烈的#MeToo运动。</p> <!--more--> diff --git a/hkers.xml b/hkers.xml index 3c81cc72..a86c8590 100644 --- a/hkers.xml +++ b/hkers.xml @@ -1,4 +1,4 @@ -Jekyll2023-11-06T09:05:50+08:00https://agorahub.github.io/pen0/hkers.xmlThe Republic of Agora | HkersUNITE THE PUBLIC ♢ VOL.34 © MMXXIIITaliban’s Campaign Against IS2023-10-25T12:00:00+08:002023-10-25T12:00:00+08:00https://agorahub.github.io/pen0/hkers/talibans-campaign-against-islamic-state<p><em>This paper examines the strategies employed by the Taliban in response to the threat posed by the Islamic State in Khorasan (IS-K) in 2021–22.</em></p> +Jekyll2023-11-08T15:19:02+08:00https://agorahub.github.io/pen0/hkers.xmlThe Republic of Agora | HkersUNITE THE PUBLIC ♢ VOL.34 © MMXXIIITaliban’s Campaign Against IS2023-10-25T12:00:00+08:002023-10-25T12:00:00+08:00https://agorahub.github.io/pen0/hkers/talibans-campaign-against-islamic-state<p><em>This paper examines the strategies employed by the Taliban in response to the threat posed by the Islamic State in Khorasan (IS-K) in 2021–22.</em></p> <excerpt /> diff --git a/index.html b/index.html index c123b99c..d0ab854b 100644 --- a/index.html +++ b/index.html @@ -126,6 +126,22 @@
< +
+
+

逃离体制

+ + +
米米亚娜 | 2023.10.23
+

经济前景暗淡,中国居高不下的考公考编热成为时代景观。年轻人扎堆地去卷体制内工作的原因众所周知——面对竞争激烈、收入缩水、工作难找、社会保障差的现实,只有体制才能提供一个安稳、可预期的“庇护所”。然而,如果这“庇护所”本身就是促成经济问题的因素,又怎么指望其中的人可以独善其身呢?

+ + +
< Full Article >
+
+ +
+ + +

怪谁?

@@ -244,16 +260,14 @@
<
-

背影人生

- +

中国特色身心灵资本主义

+ -
東加豆 | 2023.10.04
-

楊筠她的背影十分迷人,就像一件藝術品令人讚嘆。優美而流暢,從頸部一直延伸到臀部,形成了完美的曲線。她的皮膚白皙而柔嫩,像是陽光下的雪花,顯得完美無瑕。

- -

導演說道:CUT!好!

+
米米亚娜 | 2023.10.05
+

一篇聚焦身心灵产业乱象的报道《加入灵修后,他们从裸辞到负债百万》,让带领学员疯狂氪金的身心灵导师“学霸猫”出了圈。点开学霸猫的微博,你能看到的是一个三百六十度无死角的完美幸福模板,她在日常图文里所营造出来的生活,几乎集齐了所有被这个社会所艳羡、渴望的要素:

-
< Full Article >
+
< Full Article >
@@ -262,35 +276,23 @@
<
-

時間的理念

- +

背影人生

+ -
野人 | 2023.09.30
-

時間膨脹概念幾經輾轉被誤讀為處於享受中的人體驗到的時間更長。不得不說,這种解讀本身就是一個奇蹟。

+
東加豆 | 2023.10.04
+

楊筠她的背影十分迷人,就像一件藝術品令人讚嘆。優美而流暢,從頸部一直延伸到臀部,形成了完美的曲線。她的皮膚白皙而柔嫩,像是陽光下的雪花,顯得完美無瑕。

+ +

導演說道:CUT!好!

-
< Full Article >
+
< Full Article >
-
-
-

平等和公正

- -
arandomguy | 2023.09.25
-

合法就是對(公正、正當)的嗎?

- -

不正義的第一種形式就是違法,這表示法是永遠都是對的(公正)嗎?

- - -
< Full Article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