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lumns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1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1
2024盂蘭雜記
@@ -74,6 +82,14 @@WrightFu | 2024-09-0
李文亮医生,你好
+CrazyArticle | 2024-08-29
+拍打詠
@@ -250,29 +266,13 @@江上小堂 | 2024-
家有小粉紅
-Cherryyoko櫻桃陽子 | 2024-08-02
-进步社群与政治德性
-陈纯 | 2024-07-31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1/page10/index.html b/c1/page10/index.html index 2b5cf55b..d51bd700 100644 --- a/c1/page10/index.html +++ b/c1/page10/index.html @@ -10,7 +1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Columns - page 10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1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1
大語言模型可以理解時空?
+討厭鬼 | 2023-10-09
+空間的理念
+野人 | 2023-10-05
+法律是為了…
@@ -250,22 +266,6 @@阿恆 | 2023-08-16<
香港民主派47人初選案審訊第廿六周
-《獨媒》 | 2023-08-13
-亂治香港
-feng | 2023-08-12
-feng | 2023-08-12Previous ♢
- Page 10 of 19
+ Page 10 of 20
♢ Next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1/page11/index.html b/c1/page11/index.html
index 419c4051..e974aec5 100644
--- a/c1/page11/index.html
+++ b/c1/page11/index.html
@@ -10,7 +10,7 @@
Columns - page 11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12 +60,2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Columns - page 11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1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1
+
+
+ 香港民主派47人初選案審訊第廿六周
+ 《獨媒》 | 2023-08-13
+
+
+
+
+
+
+ 亂治香港
+ feng | 2023-08-12
+
+
+
+
國家的權力
@@ -250,22 +266,6 @@ 当代张敬轩 | 20
-
-
- 香港文化的底色
- Celvin | 2023-07-04
-
-
-
-
-
-
- 香港民主派47人初選案審訊第二十周
- 《獨媒》 | 2023-07-03
-
-
-
-
@@ -274,7 +274,7 @@ 《獨媒》 | 2023-
Previous ♢
- Page 11 of 19
+ Page 11 of 20
♢ Next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1/page12/index.html b/c1/page12/index.html
index d9db131b..6b475037 100644
--- a/c1/page12/index.html
+++ b/c1/page12/index.html
@@ -10,7 +10,7 @@
Columns - page 12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12 +60,2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Columns - page 1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1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1
+
+
+ 香港文化的底色
+ Celvin | 2023-07-04
+
+
+
+
+
+
+ 香港民主派47人初選案審訊第二十周
+ 《獨媒》 | 2023-07-03
+
+
+
+
食屎仔
@@ -250,22 +266,6 @@ 鹿馬 | 2023-05-19<
-
-
- 奶茶世代的泰国大选
- 冯嘉诚 | 2023-05-19
-
-
-
-
-
-
- 从“胜利日”到“耻辱日”
- 吴言 | 2023-05-15
-
-
-
-
@@ -274,7 +274,7 @@ 吴言 | 2023-05-15<
Previous ♢
- Page 12 of 19
+ Page 12 of 20
♢ Next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1/page13/index.html b/c1/page13/index.html
index 0fd06c06..e2f659f2 100644
--- a/c1/page13/index.html
+++ b/c1/page13/index.html
@@ -10,7 +10,7 @@
Columns - page 13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12 +60,2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Columns - page 13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1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1
+
+
+ 奶茶世代的泰国大选
+ 冯嘉诚 | 2023-05-19
+
+
+
+
+
+
+ 从“胜利日”到“耻辱日”
+ 吴言 | 2023-05-15
+
+
+
+
香港民主派47人初選案審訊第十四周
@@ -250,22 +266,6 @@ 齐泽克 / GPT-4译
-
-
- 寫給遇害烏克蘭英雄的孩子們
- 陶樂思 | 2023-03-23
-
-
-
-
-
-
- 香港民主派47人初選案審訊第六周
- 《獨媒》 | 2023-03-19
-
-
-
-
@@ -274,7 +274,7 @@ 《獨媒》 | 2023-
Previous ♢
- Page 13 of 19
+ Page 13 of 20
♢ Next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1/page14/index.html b/c1/page14/index.html
index 9fdc41f6..dae4ba74 100644
--- a/c1/page14/index.html
+++ b/c1/page14/index.html
@@ -10,7 +10,7 @@
Columns - page 14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12 +60,2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Columns - page 14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1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1
+
+
+ 寫給遇害烏克蘭英雄的孩子們
+ 陶樂思 | 2023-03-23
+
+
+
+
+
+
+ 香港民主派47人初選案審訊第六周
+ 《獨媒》 | 2023-03-19
+
+
+
+
“清除低端”广州版
@@ -250,22 +266,6 @@ LungZeno | 2023-02-2
-
-
- 香港民主派47人初選案審訊第二周
- 《獨媒》 | 2023-02-19
-
-
-
-
-
-
- 香港民主派47人初选案开审
- 李慧筠、袁慧妍 | 2023-02-06
-
-
-
-
@@ -274,7 +274,7 @@ 李慧筠、袁慧
Previous ♢
- Page 14 of 19
+ Page 14 of 20
♢ Next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1/page15/index.html b/c1/page15/index.html
index 16ff6dcc..01e4886c 100644
--- a/c1/page15/index.html
+++ b/c1/page15/index.html
@@ -10,7 +10,7 @@
Columns - page 15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12 +60,2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Columns - page 15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1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1
+
+
+ 香港民主派47人初選案審訊第二周
+ 《獨媒》 | 2023-02-19
+
+
+
+
+
+
+ 香港民主派47人初选案开审
+ 李慧筠、袁慧妍 | 2023-02-06
+
+
+
+
为什么“Goblin Mode”不是“躺平”?
@@ -250,22 +266,6 @@ 岳粤 | 2022-12-14<
-
-
- 尼采的駱駝、獅子與孩子
- 正宜 | 2022-12-14
-
-
-
-
-
-
- 恐懼
- 匿名 | 2022-12-12
-
-
-
-
@@ -274,7 +274,7 @@ 匿名 | 2022-12-12<
Previous ♢
- Page 15 of 19
+ Page 15 of 20
♢ Next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1/page16/index.html b/c1/page16/index.html
index adbf3daa..589c3ca2 100644
--- a/c1/page16/index.html
+++ b/c1/page16/index.html
@@ -10,7 +10,7 @@
Columns - page 16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12 +60,2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Columns - page 16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1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1
+
+
+ 尼采的駱駝、獅子與孩子
+ 正宜 | 2022-12-14
+
+
+
+
+
+
+ 恐懼
+ 匿名 | 2022-12-12
+
+
+
+
“女人没有国家”
@@ -250,22 +266,6 @@ 小游 | 2022-10-31<
-
-
- 他们经历的,我们也可能经历
- 维舟 | 2022-10-30
-
-
-
-
-
-
- 戴,还是不戴?
- 米拉·帕特尔、阿德里亚·罗伊乔杜里 | 2022-10-20
-
-
-
-
@@ -274,7 +274,7 @@ 米拉·帕特尔、
Previous ♢
- Page 16 of 19
+ Page 16 of 20
♢ Next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1/page17/index.html b/c1/page17/index.html
index 1ee853aa..82f1cb49 100644
--- a/c1/page17/index.html
+++ b/c1/page17/index.html
@@ -10,7 +10,7 @@
Columns - page 1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12 +60,2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Columns - page 17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1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1
+
+
+ 他们经历的,我们也可能经历
+ 维舟 | 2022-10-30
+
+
+
+
+
+
+ 戴,还是不戴?
+ 米拉·帕特尔、阿德里亚·罗伊乔杜里 | 2022-10-20
+
+
+
+
“有声音”胜于“大多数”
@@ -250,22 +266,6 @@ 阿菠 | 2022-07-12<
-
-
- 世俗化与新兴宗教
- 胡清心 | 2022-07-11
-
-
-
-
-
-
- 倪匡反共 一以貫之
- 蘇查哈爾燦 | 2022-07-04
-
-
-
-
@@ -274,7 +274,7 @@ 蘇查哈爾燦 | 20
Previous ♢
- Page 17 of 19
+ Page 17 of 20
♢ Next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1/page18/index.html b/c1/page18/index.html
index c2fb99b7..d9d4927a 100644
--- a/c1/page18/index.html
+++ b/c1/page18/index.html
@@ -10,7 +10,7 @@
Columns - page 1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12 +60,2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Columns - page 18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1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1
+
+
+ 世俗化与新兴宗教
+ 胡清心 | 2022-07-11
+
+
+
+
+
+
+ 倪匡反共 一以貫之
+ 蘇查哈爾燦 | 2022-07-04
+
+
+
+
俄乌战争・六月战局
@@ -250,22 +266,6 @@ 当代张敬轩 | 20
-
-
- 俄乌战争第六周
- 当代张敬轩 | 2022-04-10
-
-
-
-
-
-
- 俄乌战争第五周
- 当代张敬轩 | 2022-04-01
-
-
-
-
@@ -274,7 +274,7 @@ 当代张敬轩 | 20
Previous ♢
- Page 18 of 19
+ Page 18 of 20
♢ Next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1/page19/index.html b/c1/page19/index.html
index b3874b68..0ca4e53c 100644
--- a/c1/page19/index.html
+++ b/c1/page19/index.html
@@ -10,7 +10,7 @@
Columns - page 19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12 +60,2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Columns - page 19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1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1
+
+
+ 俄乌战争第六周
+ 当代张敬轩 | 2022-04-10
+
+
+
+
+
+
+ 俄乌战争第五周
+ 当代张敬轩 | 2022-04-01
+
+
+
+
俄乌战争第四周
@@ -250,14 +266,6 @@ Pang | 2019-12-18
-
-
- COLUMN TEMPLATE
- AUTHOR NAME | -0001-12-31
-
-
-
-
@@ -266,7 +274,9 @@ AUTHOR NAME | -0001-
Previous ♢
- Page 19 of 19
+ Page 19 of 20
+
+ ♢ Next
@@ -31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1/page2/index.html b/c1/page2/index.html
index 1d6272b8..34ffe6e7 100644
--- a/c1/page2/index.html
+++ b/c1/page2/index.html
@@ -10,7 +10,7 @@
Columns - page 2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12 +60,2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Columns - page 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1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1
+
+
+ 家有小粉紅
+ Cherryyoko櫻桃陽子 | 2024-08-02
+
+
+
+
+
+
+ 进步社群与政治德性
+ 陈纯 | 2024-07-31
+
+
+
+
以色列人的起源
@@ -250,22 +266,6 @@ 鹿馬 | 2024-06-16<
-
-
- 端午漫谈屈原
- 江上小堂 | 2024-06-11
-
-
-
-
-
-
- 端午漫谈伍子胥
- 江上小堂 | 2024-06-10
-
-
-
-
@@ -274,7 +274,7 @@ 江上小堂 | 2024-
Previous ♢
- Page 2 of 19
+ Page 2 of 20
♢ Next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1/page20/index.html b/c1/page20/index.html
new file mode 100644
index 00000000..aa0bb7ef
--- /dev/null
+++ b/c1/page20/index.html
@@ -0,0 +1,248 @@
+
+
+
+
+
+
+
+
+
+ Columns - page 20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Columns - page 20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1
+
+
+
+
+
+
+
+ COLUMN TEMPLATE
+ AUTHOR NAME | -0001-12-31
+
+
+
+
+
+
+
+
+
+
+ Previous ♢
+
+ Page 20 of 20
+
+
+
+
+
+
+
+
+
+
+
+
+
+ Made with by Agora
+
+
+
+
+
+
diff --git a/c1/page3/index.html b/c1/page3/index.html
index da525a10..9a69ded7 100644
--- a/c1/page3/index.html
+++ b/c1/page3/index.html
@@ -10,7 +10,7 @@
Columns - page 3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12 +60,2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Columns - page 3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1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1
+
+
+ 端午漫谈屈原
+ 江上小堂 | 2024-06-11
+
+
+
+
+
+
+ 端午漫谈伍子胥
+ 江上小堂 | 2024-06-10
+
+
+
+
一种可能的理想世界
@@ -250,22 +266,6 @@ 東加豆 | 2024-05-
-
-
- 的哥
- WrightFu | 2024-05-12
-
-
-
-
-
-
- 牙膏交響曲
- 東加豆 | 2024-05-10
-
-
-
-
@@ -274,7 +274,7 @@ 東加豆 | 2024-05-
Previous ♢
- Page 3 of 19
+ Page 3 of 20
♢ Next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1/page4/index.html b/c1/page4/index.html
index 1f2ad76e..310ec3db 100644
--- a/c1/page4/index.html
+++ b/c1/page4/index.html
@@ -10,7 +10,7 @@
Columns - page 4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12 +60,2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Columns - page 4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1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1
+
+
+ 的哥
+ WrightFu | 2024-05-12
+
+
+
+
+
+
+ 牙膏交響曲
+ 東加豆 | 2024-05-10
+
+
+
+
《自愿奴役论》
@@ -250,22 +266,6 @@ 東加豆 | 2024-04-
-
-
- 游泳池餐廳結業
- 東加豆 | 2024-04-17
-
-
-
-
-
-
- 旋律嘉年華
- 東加豆 | 2024-04-16
-
-
-
-
@@ -274,7 +274,7 @@ 東加豆 | 2024-04-
Previous ♢
- Page 4 of 19
+ Page 4 of 20
♢ Next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1/page5/index.html b/c1/page5/index.html
index 53037fb4..9ffc6ec8 100644
--- a/c1/page5/index.html
+++ b/c1/page5/index.html
@@ -10,7 +10,7 @@
Columns - page 5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12 +60,2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Columns - page 5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1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1
+
+
+ 游泳池餐廳結業
+ 東加豆 | 2024-04-17
+
+
+
+
+
+
+ 旋律嘉年華
+ 東加豆 | 2024-04-16
+
+
+
+
日出的平行線
@@ -250,22 +266,6 @@ 東加豆 | 2024-03-
-
-
- 踐行「見字飲水」信條
- 陶樂思 | 2024-03-07
-
-
-
-
-
-
- 友人
- 東加豆 | 2024-03-07
-
-
-
-
@@ -274,7 +274,7 @@ 東加豆 | 2024-03-
Previous ♢
- Page 5 of 19
+ Page 5 of 20
♢ Next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1/page6/index.html b/c1/page6/index.html
index bd38e5b3..a60388d1 100644
--- a/c1/page6/index.html
+++ b/c1/page6/index.html
@@ -10,7 +10,7 @@
Columns - page 6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12 +60,2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Columns - page 6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1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1
+
+
+ 踐行「見字飲水」信條
+ 陶樂思 | 2024-03-07
+
+
+
+
+
+
+ 友人
+ 東加豆 | 2024-03-07
+
+
+
+
緣份職機師
@@ -250,22 +266,6 @@ 野人 | 2024-02-04<
-
-
- 屁蟹紀錄
- Icebee | 2024-02-02
-
-
-
-
-
-
- 神經擠壓的人
- 東加豆 | 2024-02-02
-
-
-
-
@@ -274,7 +274,7 @@ 東加豆 | 2024-02-
Previous ♢
- Page 6 of 19
+ Page 6 of 20
♢ Next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1/page7/index.html b/c1/page7/index.html
index edba02b9..3eccdc5b 100644
--- a/c1/page7/index.html
+++ b/c1/page7/index.html
@@ -10,7 +10,7 @@
Columns - page 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12 +60,2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Columns - page 7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1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1
+
+
+ 屁蟹紀錄
+ Icebee | 2024-02-02
+
+
+
+
+
+
+ 神經擠壓的人
+ 東加豆 | 2024-02-02
+
+
+
+
詠老
@@ -250,22 +266,6 @@ Anson | 2024-01-01
-
-
- 十二月二十九日
- 東加豆 | 2023-12-29
-
-
-
-
-
-
- 新年願望
- 東加豆 | 2023-12-28
-
-
-
-
@@ -274,7 +274,7 @@ 東加豆 | 2023-12-
Previous ♢
- Page 7 of 19
+ Page 7 of 20
♢ Next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1/page8/index.html b/c1/page8/index.html
index 008b5687..2fa22675 100644
--- a/c1/page8/index.html
+++ b/c1/page8/index.html
@@ -10,7 +10,7 @@
Columns - page 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12 +60,2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Columns - page 8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1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1
+
+
+ 十二月二十九日
+ 東加豆 | 2023-12-29
+
+
+
+
+
+
+ 新年願望
+ 東加豆 | 2023-12-28
+
+
+
+
元旦倒數的故事
@@ -250,22 +266,6 @@ 烏雲蓋雪 | 2023-
-
-
- 薛定諤的貓死了沒?
- 江世威 | 2023-11-14
-
-
-
-
-
-
- 理解宋朝・王安石【2】唯财是举
- Ethan | 2023-11-12
-
-
-
-
@@ -274,7 +274,7 @@ Ethan | 2023-11-12
Previous ♢
- Page 8 of 19
+ Page 8 of 20
♢ Next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1/page9/index.html b/c1/page9/index.html
index 998ef38c..1606fce4 100644
--- a/c1/page9/index.html
+++ b/c1/page9/index.html
@@ -10,7 +10,7 @@
Columns - page 9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12 +60,2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Columns - page 9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1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1
+
+
+ 薛定諤的貓死了沒?
+ 江世威 | 2023-11-14
+
+
+
+
+
+
+ 理解宋朝・王安石【2】唯财是举
+ Ethan | 2023-11-12
+
+
+
+
人工智能时代里的个人主体性
@@ -250,22 +266,6 @@ 豬文 | 2023-10-09<
-
-
- 大語言模型可以理解時空?
- 討厭鬼 | 2023-10-09
-
-
-
-
-
-
- 空間的理念
- 野人 | 2023-10-05
-
-
-
-
@@ -274,7 +274,7 @@ 野人 | 2023-10-05<
Previous ♢
- Page 9 of 19
+ Page 9 of 20
♢ Next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index.html b/c2/index.html
index 70c2b7fe..08c58026 100644
--- a/c2/index.html
+++ b/c2/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2,6 +322,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10/index.html b/c2/page10/index.html
index 46b567ab..16a59cca 100644
--- a/c2/page10/index.html
+++ b/c2/page10/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10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10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11/index.html b/c2/page11/index.html
index 8b1801d7..1ec43764 100644
--- a/c2/page11/index.html
+++ b/c2/page11/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11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11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12/index.html b/c2/page12/index.html
index 6343e019..f3c02526 100644
--- a/c2/page12/index.html
+++ b/c2/page12/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12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1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13/index.html b/c2/page13/index.html
index 357c25a6..93fef36d 100644
--- a/c2/page13/index.html
+++ b/c2/page13/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13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13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14/index.html b/c2/page14/index.html
index cf8b04d9..a8a63271 100644
--- a/c2/page14/index.html
+++ b/c2/page14/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14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14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15/index.html b/c2/page15/index.html
index 8e8496ea..3a070062 100644
--- a/c2/page15/index.html
+++ b/c2/page15/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15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15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16/index.html b/c2/page16/index.html
index b0156a44..18b0f06f 100644
--- a/c2/page16/index.html
+++ b/c2/page16/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16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16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17/index.html b/c2/page17/index.html
index 062d29f5..03c4358c 100644
--- a/c2/page17/index.html
+++ b/c2/page17/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1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17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18/index.html b/c2/page18/index.html
index 48dcad16..a8e4d7ac 100644
--- a/c2/page18/index.html
+++ b/c2/page18/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1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18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19/index.html b/c2/page19/index.html
index e30ff3b4..06d1d2f9 100644
--- a/c2/page19/index.html
+++ b/c2/page19/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19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19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2/index.html b/c2/page2/index.html
index f72275ef..ffd3c545 100644
--- a/c2/page2/index.html
+++ b/c2/page2/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2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20/index.html b/c2/page20/index.html
index 74e548aa..2975ba4e 100644
--- a/c2/page20/index.html
+++ b/c2/page20/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20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20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21/index.html b/c2/page21/index.html
index f1dc396c..6d1eafba 100644
--- a/c2/page21/index.html
+++ b/c2/page21/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21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21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22/index.html b/c2/page22/index.html
index 1a98deca..f8d96e70 100644
--- a/c2/page22/index.html
+++ b/c2/page22/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22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2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23/index.html b/c2/page23/index.html
index f2a16328..38bf75dc 100644
--- a/c2/page23/index.html
+++ b/c2/page23/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23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23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24/index.html b/c2/page24/index.html
index 778917d1..58b99234 100644
--- a/c2/page24/index.html
+++ b/c2/page24/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24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24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25/index.html b/c2/page25/index.html
index 5d080de5..6487974b 100644
--- a/c2/page25/index.html
+++ b/c2/page25/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25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25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26/index.html b/c2/page26/index.html
index ccd83a90..36c470a5 100644
--- a/c2/page26/index.html
+++ b/c2/page26/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26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26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27/index.html b/c2/page27/index.html
index b4ee6666..adcdb79d 100644
--- a/c2/page27/index.html
+++ b/c2/page27/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2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27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28/index.html b/c2/page28/index.html
index 5e745243..b99a4330 100644
--- a/c2/page28/index.html
+++ b/c2/page28/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2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28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29/index.html b/c2/page29/index.html
index 63efb3c9..29746c21 100644
--- a/c2/page29/index.html
+++ b/c2/page29/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29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29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3/index.html b/c2/page3/index.html
index 857bf4fe..09c3f1d5 100644
--- a/c2/page3/index.html
+++ b/c2/page3/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3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3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30/index.html b/c2/page30/index.html
index 24928321..28cdb119 100644
--- a/c2/page30/index.html
+++ b/c2/page30/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30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30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31/index.html b/c2/page31/index.html
index 07c9b037..f892d948 100644
--- a/c2/page31/index.html
+++ b/c2/page31/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31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31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32/index.html b/c2/page32/index.html
index 6d6878b5..366edc36 100644
--- a/c2/page32/index.html
+++ b/c2/page32/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32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3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33/index.html b/c2/page33/index.html
index ab5c9dc5..6ef20e1a 100644
--- a/c2/page33/index.html
+++ b/c2/page33/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33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33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34/index.html b/c2/page34/index.html
index 38a2e175..7a23c97e 100644
--- a/c2/page34/index.html
+++ b/c2/page34/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34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34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35/index.html b/c2/page35/index.html
index 0f515207..578107a8 100644
--- a/c2/page35/index.html
+++ b/c2/page35/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35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35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36/index.html b/c2/page36/index.html
index 611078c3..aa3f9ca6 100644
--- a/c2/page36/index.html
+++ b/c2/page36/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36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36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37/index.html b/c2/page37/index.html
index 1c1a12a9..8d0900f9 100644
--- a/c2/page37/index.html
+++ b/c2/page37/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3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37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194,6 +19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4/index.html b/c2/page4/index.html
index 4fd08efc..623b532c 100644
--- a/c2/page4/index.html
+++ b/c2/page4/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4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4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5/index.html b/c2/page5/index.html
index 635c49e0..9589ae35 100644
--- a/c2/page5/index.html
+++ b/c2/page5/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5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5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6/index.html b/c2/page6/index.html
index 264ee549..2fba5757 100644
--- a/c2/page6/index.html
+++ b/c2/page6/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6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6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7/index.html b/c2/page7/index.html
index e1d1bf6e..3528e730 100644
--- a/c2/page7/index.html
+++ b/c2/page7/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7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8/index.html b/c2/page8/index.html
index 13c99131..1da3e1b9 100644
--- a/c2/page8/index.html
+++ b/c2/page8/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8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9/index.html b/c2/page9/index.html
index 8e996047..9c7b480b 100644
--- a/c2/page9/index.html
+++ b/c2/page9/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9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9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olumns.xml b/columns.xml
index 040e6750..1ec6929f 100644
--- a/columns.xml
+++ b/columns.xml
@@ -1,4 +1,102 @@
-Jekyll 2024-11-22T09:45:09+08:00 https://agorahub.github.io/pen0/columns.xml The Republic of Agora | Columns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2024盂蘭雜記 2024-09-01T12:00:00+08:00 2024-09-01T12:00:00+08:00 https://agorahub.github.io/pen0/columns/misc-notes-of-the-bon-2024 <p>農曆七月將過,大開一個月的鬼門,也要再次關上,讓來自另一個次元的鬼魂朋友,回到屬於ta們所屬的領域。</p>
+Jekyll 2024-11-26T11:22:23+08:00 https://agorahub.github.io/pen0/columns.xml The Republic of Agora | Columns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尋香記 2024-09-02T12:00:00+08:00 2024-09-02T12:00:00+08:00 https://agorahub.github.io/pen0/columns/fragrance-of-time <p>我七月初就知道「尋香記」這個展覽了,但一直沒有動身,身心靈也像一個木頭人。為什麼呢?如果這是在二十年前,我肯定會在第一天第一時間就衝過去,興奮得不得了。想想也是挺有意思,我跟香味這東西,總算是有些不解之緣吧。八月的最後一天,我終於踏進了展廳。不過,就算來晚了,那份對香氣的喜愛,還是一點都沒少。有心動,也有感動。</p>
+
+<!--more-->
+
+<p><img src="https://i.imgur.com/gD1HcVL.png" alt="image01" /></p>
+
+<h3 id="一入門香火初現">一.入門:香火初現</h3>
+
+<p>這天,我來到了香港藝術館,參觀了「尋香記」這個展覽。一走進門口,就聞到一股淡淡的香氣,讓人感覺心情舒暢。這不是普通的香氣,而是從遠古傳來的,一種讓人心靈沉靜的力量。</p>
+
+<p><img src="https://i.imgur.com/Xen7YEl.png" alt="image02" /></p>
+
+<h3 id="二歷史香之起源">二.歷史:香之起源</h3>
+
+<p>展覽的第一部分介紹了中國芳香文化的起源。遠古時,人們為了祭祀天地,開始燔柴燎木,這就是後來香文化的雛形。看著那些古老的工具和儀式用品,我仿佛能聽到遠古的聲音,感受到當時人們對自然的敬畏之情。</p>
+
+<p><img src="https://i.imgur.com/QoY2tup.png" alt="image03" /></p>
+
+<h3 id="三生活香之日常">三.生活:香之日常</h3>
+
+<p>接著,展覽展示了香在古人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從香囊到香湯,再到香薰衣物,甚至用香木建造的房子,這些都讓我驚訝不已。古人對於香氣的追求,不僅僅是為了好聞,還有驅蟲、養生的功效。這一點,現代人似乎還有很多可以學習的地方。</p>
+
+<p><img src="https://i.imgur.com/80YLz2b.png" alt="image04" /></p>
+
+<h3 id="四文藝香之風雅">四.文藝:香之風雅</h3>
+
+<p>當我走到文人雅士與香的關係部分時,更是感觸良多。古人不僅把香作為生活的一部分,還將其融入到了詩歌、音樂之中,甚至成為了一種精神追求。這裡展示的一些詩情畫意,讓我體會到了那種在香氣中尋找靈感的意境。</p>
+
+<p><img src="https://i.imgur.com/Bp7vKw1.png" alt="image05" /></p>
+
+<h3 id="五工藝香之器物">五.工藝:香之器物</h3>
+
+<p>展覽還特別介紹了各種精美的香器。這些香爐和香具,設計精美,做工細膩,不僅是實用的物品,更是藝術品。看著這些物件,我腦海裡浮現出古人使用它們時的場景,彷彿自己也參與其中。</p>
+
+<p><img src="https://i.imgur.com/vozMGuO.png" alt="image06" /></p>
+
+<p><img src="https://i.imgur.com/XNWl91D.png" alt="image07" /></p>
+
+<h3 id="六香之感懷">六.香之感懷</h3>
+
+<p>參觀完這個展覽,我深深感受到了中國芳香文化的深厚底蘊。香不僅僅是一種物質的存在,更是一種文化和精神的傳承。在現代忙碌的生活中,我們不妨偶爾停下來,點上一根香,讓自己的心靈得到片刻的安寧。</p>
+
+<p><img src="https://i.imgur.com/V1eFZip.png" alt="image08" /></p>
+
+<p><img src="https://i.imgur.com/YCAJvuB.png" alt="image09" /></p>
+
+<p>離開這展覽廳,愉快時光未完的,接下來,我來到了另一個展覽廳:「袖珍.厚禮──浮雲軒藏中國鼻煙壺捐贈展」</p>
+
+<h2 id="袖珍厚禮">「袖珍.厚禮」</h2>
+
+<p><img src="https://i.imgur.com/TBcdIlN.png" alt="image10" /></p>
+
+<h3 id="一壯觀的鼻煙壺世界">一.壯觀的鼻煙壺世界</h3>
+
+<p>聽說這是香港迄今最大規模的鼻煙壺捐贈展,由已故收藏家冼祖謙先生的夫人冼石韞玉女士慷慨捐贈。這意味著冼祖謙先生夫人對香港藝術館的支持和絕對的信任,這是非常讓人感動的事情。既然來了,當然不能錯過。</p>
+
+<p><img src="https://i.imgur.com/Wvx6Mo6.png" alt="image11" /></p>
+
+<h3 id="二小巧的驚喜">二.小巧的驚喜</h3>
+
+<p>剛踏入展廳,就被那些小巧玲瓏的鼻煙壺吸引住了。每個鼻煙壺都不過掌心大小,但細看之下,卻各有千秋。有的色彩鮮艷,有的造型別緻,有的雕刻精細,真讓人歎為觀止。</p>
+
+<p><img src="https://i.imgur.com/pYG1Y8m.png" alt="image12" /></p>
+
+<h3 id="三穿越時空的禮物">三.穿越時空的禮物</h3>
+
+<p>鼻煙壺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清朝,當時是王公貴族之間互相饋贈的珍貴禮物。看著這些精美的鼻煙壺,不禁讓人想著當年貴族們收到這樣的禮物時,該有多高興啊!每一個鼻煙壺背後,都可能藏著一段故事。</p>
+
+<p><img src="https://i.imgur.com/iT7tUH8.png" alt="image13" /></p>
+
+<h3 id="四工藝匠人的心血">四.工藝:匠人的心血</h3>
+
+<p>這些鼻煙壺之所以珍貴,還在於它們的製作工藝。從選材到雕刻,再到上色,每一步都透露出匠人的心血。有的鼻煙壺用的是珍稀的玉石,有的則是玻璃或瓷器,不管哪一種材料,都能被匠人巧手打造成一件件藝術品。</p>
+
+<p><img src="https://i.imgur.com/zdIb2ZK.png" alt="image14" /></p>
+
+<h3 id="五故事浮雲軒的收藏">五.故事:浮雲軒的收藏</h3>
+
+<p>最讓人感動的是,這些鼻煙壺都是冼祖謙先生一生的收藏。他不僅是一位收藏家,更是一個對鼻煙壺文化有著深厚感情的人。看著這些展品,能感受到他當年收集這些鼻煙壺時的喜悅和滿足。一個個地收集,一組組地收藏。</p>
+
+<p><img src="https://i.imgur.com/rZW1iRQ.png" alt="image15" /></p>
+
+<h3 id="六結語一份珍貴的禮物">六.結語:一份珍貴的禮物</h3>
+
+<p>離開展廳的時候,心中都是滿足的。全都是小小的鼻煙壺,不僅是藝術品,是冼氏夫婦留給香港的一份珍貴禮物。這些香氣,不僅記錄了一段歷史,也代表著一種文化。</p>
+
+<p><img src="https://i.imgur.com/07Cdjgb.png" alt="image16" /></p>
+
+<p>而我,當我百年歸老的時候,我的香水收藏品又可以為它們找個家嗎?</p>
+
+<p><img src="https://i.imgur.com/6Ek1fEk.jpeg" alt="image17" /></p>
+
+<p><img src="https://i.imgur.com/wCUN2xR.png" alt="image18" /></p>
+
+<p>這次展覽又喚醒了我,那些古老而美麗的東西。下次再來香港藝術館,也許有有更好的發現。</p>
+
+<p>完</p>
+
+<!--END--> 東加豆 我七月初就知道「尋香記」這個展覽了,但一直沒有動身,身心靈也像一個木頭人。為什麼呢?如果這是在二十年前,我肯定會在第一天第一時間就衝過去,興奮得不得了。想想也是挺有意思,我跟香味這東西,總算是有些不解之緣吧。八月的最後一天,我終於踏進了展廳。不過,就算來晚了,那份對香氣的喜愛,還是一點都沒少。有心動,也有感動。 2024盂蘭雜記 2024-09-01T12:00:00+08:00 2024-09-01T12:00:00+08:00 https://agorahub.github.io/pen0/columns/misc-notes-of-the-bon-2024 <p>農曆七月將過,大開一個月的鬼門,也要再次關上,讓來自另一個次元的鬼魂朋友,回到屬於ta們所屬的領域。</p>
<!--more-->
@@ -24,7 +122,53 @@
<p>農曆七月十四前一天,走訪廣州的南國書香節,同時也邀約了網友飯聚。廣州老城區的街頭上,也看到有人在燒街衣,但規模較大的盂蘭勝會,倒不是廣州的常態。後來刷了一下廣州城市導賞團體「BOOK導賞」的微博,發現在這個時間段,他們也策劃了一些民間鬼故團。倘若有機會參加得到,相信又會有另一番收穫。</p>
-<!--END--> WrightFu 農曆七月將過,大開一個月的鬼門,也要再次關上,讓來自另一個次元的鬼魂朋友,回到屬於ta們所屬的領域。 拍打詠 2024-08-29T12:00:00+08:00 2024-08-29T12:00:00+08:00 https://agorahub.github.io/pen0/columns/chanting-slapping <p>輕拍全身舒筋骨,</p>
+<!--END--> WrightFu 農曆七月將過,大開一個月的鬼門,也要再次關上,讓來自另一個次元的鬼魂朋友,回到屬於ta們所屬的領域。 李文亮医生,你好 2024-08-29T12:00:00+08:00 2024-08-29T12:00:00+08:00 https://agorahub.github.io/pen0/columns/hello-dr-li-wenliang <p>李文亮医生:</p>
+
+<p>您好。当我第一次知道您的时候,您已经去世,我是在新闻联播上得知您被平反的事,那一天,2020年3月19日。当时我正被关在广州市第一看守所。</p>
+
+<!--more-->
+
+<p>我们素未谋面,直到今日。</p>
+
+<p>对于武汉疫情,我没有感知,因为当时的我正被限制自由。</p>
+
+<p>自由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p>
+
+<p>李医生,我们都做了各自该做的事情。您作为医生,在疫情刚刚开始的时候,开始提醒同行:有不明原因的肺炎患者入院。最終,您被警察叫去派出所接受训诫,并且受到威胁:如果再犯,你就是寻衅滋事!</p>
+
+<p>而我则为了捍卫自由而走向街头,我为了捍卫新闻自由和出版自由而帮助那些走向街头的人,哪怕他们已经和香港警察起了正面冲突,哪怕子弹横飞,哪怕硝烟弥漫,我帮助了他们,我义无反顾。</p>
+
+<p>有人说我是“反中乱港”分子,那是因为我做的这些事情,动摇了统治者的执政根基。</p>
+
+<p>公道自在人心。</p>
+
+<p>李医生,这个世界就是如此荒诞,您从被训诫,留下案底而一下子成为了英雄,身后被评为烈士,甚至全国各政府机构都要为您下半旗致哀,而我呢?不是被训诫,而是被判了刑。</p>
+
+<p>好人要留下前科,而执政者和他们的走狗们,却可以拿着大把的金钱“投资”海外,而不管国民生活在困苦当中,也不管现在那4400万绝望的失业大军。还割着这个国家的国民的韭菜,如果有那么不服气的韭菜,那就要被训诫,要被判刑。</p>
+
+<p>李医生,您知道吗?李克强总理也去世了,不知你们是否已经见过面。在他去世的那段时间在他的家门外已满是鲜花,就像悼念您一样。这一束束鲜花,真的是在悼念吗?那是在对执政者的暴政无声的控诉!因为李总理说过:人在做,天在看!</p>
+
+<p>是的,人在做,天在看!</p>
+
+<p>李医生,您知道吗?《庆余年》已经被搬上电视了,您的微博已经成为全国网民的哭墙,四年来,大家都在微博上和您聊天,我翻看您的微博,也不免失声痛哭,李医生,如果真有那天,我好想和您见上一面,简单地说一句:李医生,您好。</p>
+
+<p>李医生,您知道吗?在您去世两年后,在西安、上海、以及我所生活的城市——广州也相继爆发疫情。如果说武汉在疫情的时候被封城尚情有可原,那么上海的疫情就简直是癫狂。一切以疫情为目标,所谓的“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到头来只是对作为人最基本的权利——生命权践踏。一切以防疫优先,哪怕洪水滔天!</p>
+
+<p>李医生,您听听那《四月之声》吧,那是多么让人绝望的声音啊!普通市民的悲伤,基层干部的无奈,高级官员的无耻,全部在这《四月之声》之中。</p>
+
+<p>李医生,您知道吗,在2022年的11月,全国爆发了声势浩荡的白纸运动,这场轰动全国的街头运动,才让执政者感到恐惧,最后不得不结束了持续三年的变态清零防疫政策。而在此之前,新疆已经因为疫情而封了3个月。没有水,没有粮食,家门被焊死。因为所谓的“防疫”,小区居民楼里的居民因无法逃生而被活活烧死,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和癌症患者只能关在家里自求多福,家里养的宠物因为所谓的防疫而被活活打死。市民不服气,敲家里的锅碗瓢盆,却被指为“境外势力”煽动。</p>
+
+<p>李医生,多么荒诞的国家,多么荒诞的政党,多么荒诞的世界。</p>
+
+<p>但是,正因为那句话: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在那年11月的上海,年轻一代走上街头,第一次喊出了“习近平下台,共产党下台。”的口号。在一个拥有自由的国家,大家可以用选票来让施行暴政的执政者下台,让施行暴政的政党下台,而我们呢?等待的是,是秋后算帐,是大抓捕,是无穷无尽的恐惧。</p>
+
+<p>活在恐惧中,则永远恐惧;敢于面对恐惧,才会有真正的自由。</p>
+
+<p>愿这个国家不再有恐惧,愿您在泉下安好。</p>
+
+<p>一个和您一样的人</p>
+
+<!--END--> CrazyArticle 李文亮医生: 您好。当我第一次知道您的时候,您已经去世,我是在新闻联播上得知您被平反的事,那一天,2020年3月19日。当时我正被关在广州市第一看守所。 拍打詠 2024-08-29T12:00:00+08:00 2024-08-29T12:00:00+08:00 https://agorahub.github.io/pen0/columns/chanting-slapping <p>輕拍全身舒筋骨,</p>
<p>氣血通暢自健身。</p>
@@ -3931,74 +4075,4 @@
<p>如果说还有什么最后的忠告的话,鉴于中国的特殊国情,我想说:不管是毛主义还是马主义,共产主义还是社会主义,他们并不是反抗的唯一叙事。它们并没有很酷,有的只是残酷。</p>
-<!--END--> 鹿馬 又是一年高考毕业季。今年有一个怪现象引起了我的注意:多地出现考生考完之后,冲出考场展示巴勒斯坦旗的场面。这不是个例,有不少高中生再在采访中表示支持巴勒斯坦,同时还有人表示希望统一台湾,也有人高喊共产主义万岁。 端午漫谈屈原 2024-06-11T12:00:00+08:00 2024-06-11T12:00:00+08:00 https://agorahub.github.io/pen0/columns/talking-about-qu-yuan-during-the-dragon-boat-festival <p>过端午节要吃棕子,赛龙舟,现在还放一天假。这都托屈原的福,得感谢他,是他投江自尽用生命带给后人的福利。</p>
-
-<!--more-->
-
-<p>屈原非常有才华,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留下姓名的伟大诗人。在他的时代,他独步诗坛。春秋战国时代,没有能和他比肩的诗人。我觉得,如果端午节要纪念屈原,那就多宣扬些他的文学成就吧!过端午节念念屈原的诗,举行些诗歌朗诵会,诗歌征集赛等,比吃棕子,赛龙舟似乎更有意义。</p>
-
-<p>屈原创立了“楚辞”这种文体。他的作品想象丰富,辞采瑰丽,奇幻浪漫,哀怨缠绵。天马行空、惊天地、泣鬼神。据汉朝刘向、刘歆父子校订,共计25篇,包括《离骚》、《天问》、《远游》、《卜居》、《渔父》、《九歌》11篇和《九章》9篇。篇数虽少,但篇幅都不小。《离骚》近三千字、《天问》近二千字。</p>
-
-<p>后人对他的诗作评价很高。《文心雕龙》的作者刘勰认为他影响了数代诗人,“其衣被词人,非一代也”;李白有诗称赞“屈平词赋悬日月”;苏轼则自叹不如,“吾文终其身企慕而不能及万一者,惟屈子一人耳”;鲁迅认为屈原的诗,“逸响伟辞,卓绝一世”;“其影响于后来之文章,乃甚或在《三百篇》(《诗经》)以上”。</p>
-
-<p>但为什么这么一位对后世影响甚大的伟大诗人,古人却没有给其应有的荣誉呢?像李白,杜甫那样有个“诗仙”、“诗圣”的称号呢?按他的地位和他的传奇,我觉得应该被称为“诗神”!屈原这么有故事,不肯同流合污,抱石投江自尽,应该衍生出些神话故事才对呀!比如说死后灵魂不散,被龙王或某方神圣接引,成神成仙,成为掌管凡间诗才的“诗神”,供后来诗人朝奉祭拜。就按关羽衍化为“武圣”的套路编就行了。</p>
-
-<p>这百分之百是因为他是自杀而死,因道德行为影响了对他诗歌成就的评价。他的才华众所公认。但他投江这事,则见仁见智。古往今来,有很多人赞同,也有不少人感到惋惜甚至责怪。</p>
-
-<p>古人对自杀评价很低。按儒家的《孝经》,“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自杀首先是不孝。儒家只赞赏“杀身成仁,舍生取义”。为了仁义忠孝,牺牲生命是高尚的。屈原自杀显然不是“杀身成仁”。朱熹对屈原的评价就不高,在《楚辞集注序》中说:“原之为人,其志行虽或过于中庸而不可以为法,然皆出于忠君爱国之诚心”。意思是,屈原虽然有忠君爱国之心,但其志向和行为偏离了中庸之道而不可以效仿。不赞同屈原对楚怀王因爱生怨和自杀的举动。</p>
-
-<p>既然读书人不赞同他的自杀行为,就不会把他抬得太高。诗仙,诗圣这些称号肯定是读书人封的。皇帝和老百姓都不会对这感兴趣。读书人虽然能实事求是地评价他的文学成就,但因其有道德上的缺憾,就不会神化他。</p>
-
-<p>但我们现在对屈原的评价与古人有所不同,给他戴上了“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这顶桂冠。但“伟大”两字是赞扬其爱国精神,偏于道德化和政治化,而不是赞扬其文学成就。</p>
-
-<p>高度称赞和宣扬屈原的“爱国主义精神”可能始于清末,不会再早了。因为那时中国人才刚刚有国家的概念,以前是天下的概念。国家的概念是在被西方列强生拉硬拖,拽进世界体系后才产生的。因为屈原非常热爱楚国,所以就将屈原对楚国的热爱之情称之为爱国主义。</p>
-
-<p>但其实屈原对自己的祖国,对楚国的这种热爱在春秋战国时代并不普遍。那时,人们对诸侯国的认同并不高,最高认同是华夏文化。对华夏文化的认同高于对出生国的认同,就好像我们今天对国家的认同要高于对省籍的认同。只要在华夏文化圈内,没有跑去为周边的夷狄做事,就都没问题。不会被认为是叛国,被唾骂为“楚奸”或“秦奸”。</p>
-
-<p>比如同是楚国人的伍子胥,楚平王杀了他的父亲和哥哥,他就逃到吴国。后来借兵攻入楚国,掘了楚平王的坟墓。也没人骂他是“楚奸”。还有商鞅、吴起、张仪、苏秦等诸多游士,在各个诸侯国间奔走,哪国合意就为哪国做事。自己没有心理负担,担心愧对自己出生长大的国家,其它人也不会认为这有什么不对。</p>
-
-<p>老百姓就更是这样了。哪个国家政策好,发展得好,只要有可能,就迁移到哪个国家。那时各国边境出和入都缺乏足够的手段严加管理。梁惠王就曾请教孟子如何增加人口,向孟子抱怨魏国老百姓不识他的好心和好政策,却移居邻国。“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说明当时,老百姓在诸侯国之间迁移很正常很普遍。人口就是生产力,各国都很在意老百姓的迁入移出。</p>
-
-<p>那为什么屈原这么热爱楚国呢?不远走他乡,而在楚国这一棵树上吊死呢?俗话说,“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原因很简单!因为他是王族,是贵族,比孔子、孟子这些士人地位要高;与一般老百姓相比,当然更是天地之悬。</p>
-
-<p>屈原姓芈(mǐ),与电视剧《芈月传》中的芈月同姓。芈是楚国的国姓。司马迁在《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中说:“屈原,名平,楚之同姓者也”。屈是他的氏。氏是姓的分支。早先姓下还分氏,后来才没有的,只剩下姓。屈原家是楚国早先的国君楚武王的后代。他们家族从春秋前期到战国后期,一直是楚国显赫的贵族,经久不衰。屈原曾任三闾大夫,据说是掌管王族事务的职务。他有封地,有多种说法,有说在秭归或江陵,还有说在湘沅。</p>
-
-<p>拿现在的话来说,屈原就是楚国的股东,当然不是最大的股东了,最大的股东是国君。他的股份还是原始股,但不像现在可以上市交易。商鞅、吴起、伍子胥这些士人只相当于高管。高管可以跳槽,股东就不能跳槽。股份不能交易,又不能跳槽,那他就只能吊在楚国这棵树上了。</p>
-
-<p>所以,屈原热爱楚国,那是他的本分。楚国的老百姓备受王公贵族的压迫,是没有理由爱楚国的。老百姓对楚国的事务既没有发言权,自己的劳动果实还被王公贵族剥夺,挣扎在温饱线上;甚至食不果腹,衣不遮体,有什么理由要求楚国的老百姓爱楚国呢?只有屈原这样的王公贵族才有理由,才有资格爱楚国。“奴隶没有祖国”。如果屈原这样的主人不热爱楚国,谁又会热爱楚国呢?</p>
-
-<!--END--> 江上小堂 过端午节要吃棕子,赛龙舟,现在还放一天假。这都托屈原的福,得感谢他,是他投江自尽用生命带给后人的福利。 端午漫谈伍子胥 2024-06-10T12:00:00+08:00 2024-06-10T12:00:00+08:00 https://agorahub.github.io/pen0/columns/talking-about-wu-zixu-during-the-dragon-boat-festival <p>早先,吴越一带端午节还曾纪念伍子胥。伍子胥与屈原一样也是楚国人,但对吴国贡献很大。他死后,吴越人就在端午这天纪念他。他的事迹也很有名,还比屈原早生200多年,却被屈原后来居上,盖住了他的声名。</p>
-
-<!--more-->
-
-<p>他的作为与屈原截然相反。面对迫害,不肯束手就擒。你不仁我不义,一不做二不休。绝地反击,睚眦必报。</p>
-
-<p>楚平王用他的父亲要挟他和他的兄弟,招他们前出,想把他一家赶尽杀绝人。伍子胥对他哥哥说,“我们去了,都得死,救不了父亲。不如投奔他国,借助他国势力雪父之仇。都死了,什么也做不了”。他哥哥也很实诚,回答道,“我知道去了也是死,但我活下来也没有能力为父报仇,会被天下人耻笑,还不如一死”。</p>
-
-<p>楚平王派捕快来抓,伍子胥拉弓对峙。没人敢上前,伍子胥就趁机逃走。而他哥哥却从容就擒。两兄弟的选择都非常令人动容,可谓“去留肝胆两昆仑”。</p>
-
-<p>司马迁在《史记》中是这样描写的,</p>
-
-<blockquote>
- <p>平王使人召二子曰:“来,吾生汝父;不来,今杀奢也。”伍尚欲往,员曰:“楚之召我兄弟,非欲以生我父也,恐有脱者后生患,故以父为质,诈召二子。二子到,则父子俱死。何益父之死?往而令仇不得报耳。不如奔他国,借力以雪父之耻。俱灭,无为也”。伍尚曰,“我知往终不能全父命。然恨父召我以求生而不往,后不能雪耻,终为天下笑耳。”</p>
-</blockquote>
-
-<p>后来,伍子胥成功混出昭关,逃到了吴国。因他曾在楚国很有势力,跟楚国的贵族官员多有交往,了解楚国很多内幕,对吴国很有用,就受到吴国的保护。那时,也没有引渡一说。他则在吴国苦心经营,处处跟楚国过不去,离间吴国与楚国的关系。最终得以借吴国的兵攻入楚国,把楚平王掘墓鞭尸,为父报了仇。</p>
-
-<p><img src="https://i.imgur.com/wP8LUJ7.png" alt="image01" /></p>
-
-<p>春秋战国时期,列国争雄。天下和价值观尚未统一。所以,面对同样的事,人们根据自身的处境不同,往往有多种选择。既有屈原这种不弃不离的,也有伍子胥哥哥这样从容赴死的,还有伍子胥这样针锋相对,绝不服输的。</p>
-
-<p><img src="https://i.imgur.com/Zidegzc.png" alt="image02" /></p>
-
-<p>时人对伍子胥的评价也是多样的,既有赞赏的,也有反对的。比如他的朋友申包胥听说他掘了楚平王的坟,就指责他的手段太过分了。申包胥说得对,他这样做确实戾气太重。伍子胥则满不在乎地回答到,“吾日暮途远,吾故倒行而逆施之”。意思是我的时间不多了,顾不得那么多了,泄心头之恨要紧。</p>
-
-<p>但在秦始皇一统天下,汉武帝独尊儒术之后。面对同样来自于朝廷的迫害,就很难有伍子胥这样的选择了。一个是没地跑了,跑到哪里都是皇帝的天下,除非跑到番邦去。二是,忠君爱国成了最高价值。“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历朝历代,不知有多少官员百姓被昏君暴君迫害致死。但他们别无选择,只得乖乖地束手就擒,心中不敢生出半点反抗的念头。没能力没本事反抗就不说了。即便有能力反抗,也是自废武功,生怕背上不忠君的骂名。</p>
-
-<p>例如宋江,都落草为寇占山为王了,还是不敢亮出反皇帝的旗帜。而打出“只反贪官,不反皇帝”,替天行道的旗子。念念不忘的就是招安,重新做大宋的臣子。最终果真如愿受招安了,但还是被朝廷赐死,束手就擒。宋江就是小时候念私塾,脑子里被灌进儒家的“忠孝”思想,再也摆脱不了了。</p>
-
-<p>反观没念过书的李逵、武松、石勇之类的草莽,反而没有这些束缚。管得天王老子,眼里只认得拳头。石勇便说得出,“你这鸟男女好不识人!欺负老爷独自一个!要换座头。便是赵官家,老爷也彆鸟不换。高做声,大脖子拳不认得你!”他们没受过儒家的教化,处于原生态。虽然他们也没有自由平等的观念,往往也是以势欺人,就敢于反抗不管以什么名义施加于己的不公和压迫而言,比儒家的奴化思想更为可取。</p>
-
-<p>今天端午节纪念屈原,也不应当忘记伍子胥。</p>
-
-<!--END--> 江上小堂 早先,吴越一带端午节还曾纪念伍子胥。伍子胥与屈原一样也是楚国人,但对吴国贡献很大。他死后,吴越人就在端午这天纪念他。他的事迹也很有名,还比屈原早生200多年,却被屈原后来居上,盖住了他的声名。
\ No newline at end of file
+<!--END--> 鹿馬 又是一年高考毕业季。今年有一个怪现象引起了我的注意:多地出现考生考完之后,冲出考场展示巴勒斯坦旗的场面。这不是个例,有不少高中生再在采访中表示支持巴勒斯坦,同时还有人表示希望统一台湾,也有人高喊共产主义万岁。
\ No newline at end of file
diff --git a/columns/2024-08-29-hello-dr-li-wenliang.html b/columns/2024-08-29-hello-dr-li-wenliang.html
new file mode 100644
index 00000000..00a5bb88
--- /dev/null
+++ b/columns/2024-08-29-hello-dr-li-wenliang.html
@@ -0,0 +1,139 @@
+
+
+
+
+
+
+
+
+
+ 李文亮医生,你好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李文亮医生,你好
+
+
+
+
+
+ CrazyArticle | 2024.08.29
+
+
+ 李文亮医生:
+
+您好。当我第一次知道您的时候,您已经去世,我是在新闻联播上得知您被平反的事,那一天,2020年3月19日。当时我正被关在广州市第一看守所。
+
+
+
+我们素未谋面,直到今日。
+
+对于武汉疫情,我没有感知,因为当时的我正被限制自由。
+
+自由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
+
+李医生,我们都做了各自该做的事情。您作为医生,在疫情刚刚开始的时候,开始提醒同行:有不明原因的肺炎患者入院。最終,您被警察叫去派出所接受训诫,并且受到威胁:如果再犯,你就是寻衅滋事!
+
+而我则为了捍卫自由而走向街头,我为了捍卫新闻自由和出版自由而帮助那些走向街头的人,哪怕他们已经和香港警察起了正面冲突,哪怕子弹横飞,哪怕硝烟弥漫,我帮助了他们,我义无反顾。
+
+有人说我是“反中乱港”分子,那是因为我做的这些事情,动摇了统治者的执政根基。
+
+公道自在人心。
+
+李医生,这个世界就是如此荒诞,您从被训诫,留下案底而一下子成为了英雄,身后被评为烈士,甚至全国各政府机构都要为您下半旗致哀,而我呢?不是被训诫,而是被判了刑。
+
+好人要留下前科,而执政者和他们的走狗们,却可以拿着大把的金钱“投资”海外,而不管国民生活在困苦当中,也不管现在那4400万绝望的失业大军。还割着这个国家的国民的韭菜,如果有那么不服气的韭菜,那就要被训诫,要被判刑。
+
+李医生,您知道吗?李克强总理也去世了,不知你们是否已经见过面。在他去世的那段时间在他的家门外已满是鲜花,就像悼念您一样。这一束束鲜花,真的是在悼念吗?那是在对执政者的暴政无声的控诉!因为李总理说过:人在做,天在看!
+
+是的,人在做,天在看!
+
+李医生,您知道吗?《庆余年》已经被搬上电视了,您的微博已经成为全国网民的哭墙,四年来,大家都在微博上和您聊天,我翻看您的微博,也不免失声痛哭,李医生,如果真有那天,我好想和您见上一面,简单地说一句:李医生,您好。
+
+李医生,您知道吗?在您去世两年后,在西安、上海、以及我所生活的城市——广州也相继爆发疫情。如果说武汉在疫情的时候被封城尚情有可原,那么上海的疫情就简直是癫狂。一切以疫情为目标,所谓的“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到头来只是对作为人最基本的权利——生命权践踏。一切以防疫优先,哪怕洪水滔天!
+
+李医生,您听听那《四月之声》吧,那是多么让人绝望的声音啊!普通市民的悲伤,基层干部的无奈,高级官员的无耻,全部在这《四月之声》之中。
+
+李医生,您知道吗,在2022年的11月,全国爆发了声势浩荡的白纸运动,这场轰动全国的街头运动,才让执政者感到恐惧,最后不得不结束了持续三年的变态清零防疫政策。而在此之前,新疆已经因为疫情而封了3个月。没有水,没有粮食,家门被焊死。因为所谓的“防疫”,小区居民楼里的居民因无法逃生而被活活烧死,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和癌症患者只能关在家里自求多福,家里养的宠物因为所谓的防疫而被活活打死。市民不服气,敲家里的锅碗瓢盆,却被指为“境外势力”煽动。
+
+李医生,多么荒诞的国家,多么荒诞的政党,多么荒诞的世界。
+
+但是,正因为那句话: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在那年11月的上海,年轻一代走上街头,第一次喊出了“习近平下台,共产党下台。”的口号。在一个拥有自由的国家,大家可以用选票来让施行暴政的执政者下台,让施行暴政的政党下台,而我们呢?等待的是,是秋后算帐,是大抓捕,是无穷无尽的恐惧。
+
+活在恐惧中,则永远恐惧;敢于面对恐惧,才会有真正的自由。
+
+愿这个国家不再有恐惧,愿您在泉下安好。
+
+一个和您一样的人
+
+
+
+
+
+
+
+
+
+
+
+
+
+
+ Made with by Agora
+
+
+
+
+
+
diff --git a/columns/2024-09-02-fragrance-of-time.html b/columns/2024-09-02-fragrance-of-time.html
new file mode 100644
index 00000000..b1433167
--- /dev/null
+++ b/columns/2024-09-02-fragrance-of-time.html
@@ -0,0 +1,191 @@
+
+
+
+
+
+
+
+
+
+ 尋香記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尋香記
+
+
+
+
+
+ 東加豆 | 2024.09.02
+
+
+ 我七月初就知道「尋香記」這個展覽了,但一直沒有動身,身心靈也像一個木頭人。為什麼呢?如果這是在二十年前,我肯定會在第一天第一時間就衝過去,興奮得不得了。想想也是挺有意思,我跟香味這東西,總算是有些不解之緣吧。八月的最後一天,我終於踏進了展廳。不過,就算來晚了,那份對香氣的喜愛,還是一點都沒少。有心動,也有感動。
+
+
+
+
+
+一.入門:香火初現
+
+這天,我來到了香港藝術館,參觀了「尋香記」這個展覽。一走進門口,就聞到一股淡淡的香氣,讓人感覺心情舒暢。這不是普通的香氣,而是從遠古傳來的,一種讓人心靈沉靜的力量。
+
+
+
+二.歷史:香之起源
+
+展覽的第一部分介紹了中國芳香文化的起源。遠古時,人們為了祭祀天地,開始燔柴燎木,這就是後來香文化的雛形。看著那些古老的工具和儀式用品,我仿佛能聽到遠古的聲音,感受到當時人們對自然的敬畏之情。
+
+
+
+三.生活:香之日常
+
+接著,展覽展示了香在古人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從香囊到香湯,再到香薰衣物,甚至用香木建造的房子,這些都讓我驚訝不已。古人對於香氣的追求,不僅僅是為了好聞,還有驅蟲、養生的功效。這一點,現代人似乎還有很多可以學習的地方。
+
+
+
+四.文藝:香之風雅
+
+當我走到文人雅士與香的關係部分時,更是感觸良多。古人不僅把香作為生活的一部分,還將其融入到了詩歌、音樂之中,甚至成為了一種精神追求。這裡展示的一些詩情畫意,讓我體會到了那種在香氣中尋找靈感的意境。
+
+
+
+五.工藝:香之器物
+
+展覽還特別介紹了各種精美的香器。這些香爐和香具,設計精美,做工細膩,不僅是實用的物品,更是藝術品。看著這些物件,我腦海裡浮現出古人使用它們時的場景,彷彿自己也參與其中。
+
+
+
+
+
+六.香之感懷
+
+參觀完這個展覽,我深深感受到了中國芳香文化的深厚底蘊。香不僅僅是一種物質的存在,更是一種文化和精神的傳承。在現代忙碌的生活中,我們不妨偶爾停下來,點上一根香,讓自己的心靈得到片刻的安寧。
+
+
+
+
+
+離開這展覽廳,愉快時光未完的,接下來,我來到了另一個展覽廳:「袖珍.厚禮──浮雲軒藏中國鼻煙壺捐贈展」
+
+「袖珍.厚禮」
+
+
+
+一.壯觀的鼻煙壺世界
+
+聽說這是香港迄今最大規模的鼻煙壺捐贈展,由已故收藏家冼祖謙先生的夫人冼石韞玉女士慷慨捐贈。這意味著冼祖謙先生夫人對香港藝術館的支持和絕對的信任,這是非常讓人感動的事情。既然來了,當然不能錯過。
+
+
+
+二.小巧的驚喜
+
+剛踏入展廳,就被那些小巧玲瓏的鼻煙壺吸引住了。每個鼻煙壺都不過掌心大小,但細看之下,卻各有千秋。有的色彩鮮艷,有的造型別緻,有的雕刻精細,真讓人歎為觀止。
+
+
+
+三.穿越時空的禮物
+
+鼻煙壺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清朝,當時是王公貴族之間互相饋贈的珍貴禮物。看著這些精美的鼻煙壺,不禁讓人想著當年貴族們收到這樣的禮物時,該有多高興啊!每一個鼻煙壺背後,都可能藏著一段故事。
+
+
+
+四.工藝:匠人的心血
+
+這些鼻煙壺之所以珍貴,還在於它們的製作工藝。從選材到雕刻,再到上色,每一步都透露出匠人的心血。有的鼻煙壺用的是珍稀的玉石,有的則是玻璃或瓷器,不管哪一種材料,都能被匠人巧手打造成一件件藝術品。
+
+
+
+五.故事:浮雲軒的收藏
+
+最讓人感動的是,這些鼻煙壺都是冼祖謙先生一生的收藏。他不僅是一位收藏家,更是一個對鼻煙壺文化有著深厚感情的人。看著這些展品,能感受到他當年收集這些鼻煙壺時的喜悅和滿足。一個個地收集,一組組地收藏。
+
+
+
+六.結語:一份珍貴的禮物
+
+離開展廳的時候,心中都是滿足的。全都是小小的鼻煙壺,不僅是藝術品,是冼氏夫婦留給香港的一份珍貴禮物。這些香氣,不僅記錄了一段歷史,也代表著一種文化。
+
+
+
+而我,當我百年歸老的時候,我的香水收藏品又可以為它們找個家嗎?
+
+
+
+
+
+這次展覽又喚醒了我,那些古老而美麗的東西。下次再來香港藝術館,也許有有更好的發現。
+
+完
+
+
+
+
+
+
+
+
+
+
+
+
+
+
+ Made with by Agora
+
+
+
+
+
+
diff --git a/feed.xml b/feed.xml
index a8046495..b08597e5 100644
--- a/feed.xml
+++ b/feed.xml
@@ -1 +1 @@
-Jekyll 2024-11-22T09:45:09+08:00 https://agorahub.github.io/pen0/feed.xml The Republic of Agora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No newline at end of file
+Jekyll 2024-11-26T11:22:23+08:00 https://agorahub.github.io/pen0/feed.xml The Republic of Agora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No newline at end of file
diff --git a/heros.xml b/heros.xml
index 2d5564bf..17802096 100644
--- a/heros.xml
+++ b/heros.xml
@@ -1,875 +1,269 @@
-Jekyll 2024-11-22T09:45:09+08:00 https://agorahub.github.io/pen0/heros.xml The Republic of Agora | Heros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网左实践总结 2022-12-16T12:00:00+08:00 2022-12-16T12:00:00+08:00 https://agorahub.github.io/pen0/heros/TomatoNoodles-a1_c-summary-of-internet-leftist-practices <p>“网左”总体来说确实是进步的,他们要比一些麻木者、漠不关心者和肉食者进步得多,他们是在资产阶级残酷压迫下抱团取暖的、可以接触到网络生活的群众。而“网左”形成的“左圈”也为许多来寻找答案的迷茫者,如一年半前的我,提供了资源和平台。</p>
+Jekyll 2024-11-26T11:22:23+08:00 https://agorahub.github.io/pen0/heros.xml The Republic of Agora | Heros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暴力与父权:泰国男子从军经历调查 2022-08-05T12:00:00+08:00 2022-08-05T12:00:00+08:00 https://agorahub.github.io/pen0/heros/2022-08-05-ElinBjarnegard/ElinBjarnegard...-a1_l-armed-violence-and-patriarchal-values <p>本研究超越男女二元性的论调,强调男性内部对于暴力的态度因意识形态影响而存在分化:志愿参军的人通常更亲近父权制意识形态,而不是军队塑造了士兵的父权思想;强制参军对不希望主动参军人士的父权思想并无明显影响。</p>
<!--more-->
-<p>我从2021年三月左右进入“左圈”,再到今年八月末二次退网,期间混迹过多个“左群”,也亲自参与过三个网络学社的创建或改组,也算是个“网左”了吧。在这么久的时间中,我的思想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接触和学习了马克思主义和其他思想,这是我需要感谢“左圈”的一点,但我也逐渐认识到“左圈”乃至“网左”的不足,这也是我退网的原因之一。</p>
+<p>本研究通过对泰南三府年轻男性进行调查,探索了参加武装暴力与父权价值观之间的关系。研究1发现父权价值观更强的男性更容易志愿加入准军事部队。研究2利用泰国征兵抽签所带来的自然实验,比较了非自愿应征入伍服兵役的男性与参加抽签但未入伍的男性的调查回答,发现两组在父权价值观方面没有差异。本文结论是,父权价值观促使人们自愿参与武装冲突,而在冲突地区应征服兵役不会导致士兵父权价值观的变化。</p>
-<p>这样长时间、大规模的实践已经证明了,“网左”在这个时代的风口浪尖上,显然已经无法背负起历史的重任,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应当以批判的眼光看待其,并汲取经验、另寻他路。我想从我这段时间的实践中批判性地总结出“网左”的现状和我个人对此的思考,希望大家能从中学到些什么。</p>
+<h3 id="一导言">一、导言</h3>
-<h3 id="我为什么反对网络报刊">我为什么反对网络报刊</h3>
+<p>最近的研究提出了一种新的解释,有可能更准确地缩小在暴力冲突局势中选择拿起武器的人的范围:具有父权价值观(patriarchal values,认同男性对女性的系统性支配地位)的人。一系列研究表明,关于男子气概(masculinity)和性别歧视的观念与支持暴力极端主义有关。本文从两个重要方面推进了这一研究:(1)研究了在武装冲突中,个人父权价值观强弱与通过资源加入政府准军事单位自愿参与有组织暴力活动之间的联系;(2)通过分析泰国的征兵抽签这一自然实验(natural experiment),研究了参与有组织暴力到个人父权价值观强弱之间的反向因果关系的可能性。</p>
-<p>先下结论,因为网络报刊是对于其他人和历史的粗劣模仿。这是许多同志和网群目前都会犯的一个问题,可以勉强算作一种机会主义。</p>
+<h3 id="二武装暴力与父权价值观之间的联系">二、武装暴力与父权价值观之间的联系</h3>
-<p>我作为某网络报刊的创建者,突然反过来反对网刊,我想大家也许都会很疑惑我的思想变化。我先说说我创建某报刊的历程。我最开始创立报刊,首先是因为看到了其他同志在办网络报刊,然后就产生了想模仿的想法。然后我当时所在的那个学社基本上天天吹水,有一个同志某天就提议:“我们要不干点事吧。”我就附和说好啊我们办报刊吧。为了办这个报刊,我甚至跑去借鉴了《新青年》,前朝剑斩本朝官了属于是,就好像列宁当年办了《星火报》、陈独秀当年办了《新青年》,我们也一定要办个什么报刊才好。由此可见,我当时是这个想法,不过是一种模糊的空想、一种对于他人和历史的模仿、一种“我们做点什么吧”的焦虑,这几乎就是主观主义的体现。据我了解,很多其他的同志也有这样的状况。</p>
+<p>在过去的三十年中,性别平等与战争暴力之间的关系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但侧重于个人层面的文献受到的学术关注较少。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在解释暴力行为成因时,性别价值观在社会和个人层面上都起着重要作用。父权制价值观被视为男女二元性别秩序的一部分,将男性置于女性之上,且这种父权制价值观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从父权制价值观转向性别平等的价值体系,意味着维护男女二元对立的界限日益模糊,并且二者平等。父权价值观与暴力倾向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多地被记录,而且往往集中在“他者化”(othering)过程中。他者化是一个区分“我们”和“他们”的过程,是构成父权价值观基础的性别秩序所固有的,也是合理化(rationalization)对他人实施肉体伤害的必须部分。尽管实施暴力行为往往与男性和男子气概的理想有关,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男性生物学上都具有同样的暴力倾向。同样,女性也可能是战时暴力的施暴者。因此,重点在于意识形态而非性别对于参与暴力的影响,从而需要从男性内部入手,研究参与暴力与不参与暴力的男性的不同及其原因。但是,研究父权价值观与暴力行为之间的因果关系仍然是一项重大挑战:这种既定的联系可能是由于以性别平等为导向的社会和个人不太支持暴力,也可能是由于暴露于冲突和暴力的社会和个人变得不那么支持性别平等。</p>
-<p>网络报刊还有一个严重的问题,那就是脱离实践。之前说了,这个东西几乎就是浮在天上的空想,落不到地上就是其特点之一。其一,我个人所知的几乎所有报社都是要靠拉别人写的文章当稿子,而且往往投稿不足,这就决定了报社对于文章的内容没有太多的选择权,从而造成“不得不来者不拒”的状况,而这些文章大部分都由脱离一线生产的学生撰写,更有甚者许多作者本身就来自资产阶级家庭,这里并不是要对学生群体提出批判,但现实就是他们写出的文章理论性过强,而且有些幼稚的小作者还喜欢卖弄名词包装自己,其大部分文章也都偏向时事点评、理论解析类,与劳工的现实生活相去甚远。综上述特点就导致报刊传播范围极狭窄,甚至不能覆盖绝大多数学生群体,受学校压迫最狂的那些“卷王”们根本就没时间看,也不会看。其三,报刊的形式本身就是脱离实践的。报刊一期有好几篇文章,而且往往主题不同且篇幅较长,需要专心阅读,需要阅读很长时间,而且需要一定的文化能力,还要有闲心去看这些东西,而能做到这一点的几乎只有资产阶级和小知识分子群体,很多白领都做不到,更别提工农群众了。</p>
+<p>个人对暴力的增值化(valorization,赋予某事物价值)通常归因于社会化(socialization)进程。研究表明,暴力既可以通过代际传播,也可以通过影响儿童待遇的文化规范传播。具体而言,曾被家暴或目睹家暴的男孩随后更可能坚持父权价值观,最终更可能选择参与政治暴力。北美的一些调查研究表明,具有平民背景和军事背景的个人在特征和价值观上有所不同,这是因为参军前已经形成了某种亲军队的价值观的年轻男性倾向于自我选择加入部队。</p>
-<p>有的同志又说了,那我把报刊打印出来去分发给工人,这总不算脱离实践了吧?首先,我要明确一点,我认为报刊这个形式本身就是脱离实践的;其次,如果真的要去打印出来发给工人,那为什么要做成报刊的形式呢?直接单独发特定的文章不好吗?报刊本身不仅目标大容易被晶哥盯上,还需要很多的阅读时间甚至能力(此处批评某些术语名词乱飞的文章),而这是大部分工人群众所不具有的,这就使得报刊本身就是个形式主义的东西,完全没有必要设计封面、给自己冠以“主编”或“副主编”的头衔,还给自己起个“xx报”的招牌,我们又不是要挂在店里卖;而且,既然都可以直接接触到工人群众了,为什么不能脱离纸面文书这种知识分子的形式,直接口头宣传,用最真情实感的方式拉近和群众的关系、建立信任,这不比那种鲁迅式(某些时候叫胡适式更合适)的从上而下的灌输更好吗?</p>
+<p>然而,其他一些论述则将对暴力的增值化与服役经历直接联系起来。例如,在越战期间服兵役的美国男性因暴力犯罪而被监禁的可能性显著增加。另一方面,国际安全援助部队中瑞典士兵在阿富汗服役前后的价值观基本保持稳定。</p>
-<p>报纸、杂志的出现是因为信息技术不够发达不得已为之。互联网、尤其是智能手机出现之前是报纸和杂志的高峰年代,在以前出了爆炸性新闻得要报童沿街大喊“号外”才能让大家知道,而现在只需要打开任何多媒体网站,巨大的标题和夸张的图像就会立即吸引住你的眼球。报纸现在已经基本见不到了,纸质刊物也在逐渐消失,因为它们本质上就是把一堆小文章合订成一个合集,这样在那个信息技术落后的年代,不管是看起来还是卖起来都方便,如果出一份文章就卖一期报纸,那成本岂不高得离谱?这就是报纸存在的原因。而现在不一样了,你根本不需要印刷几千几万份报纸来传播信息,你只需要把文章发到网上,自然就传播几万次;你也不需要把很多文章合订在一起,因为现在完全有支持单独阅读一篇文章的技术(合订在一起看反而不方便且费时,而且不易于传播)。即便是新闻联播这种“电子报纸”也越来越没人看了。现在还办报纸是逆时代潮流而行。</p>
+<p>在女权主义安全研究中,“军事化男子气概”(militarized masculinities)这一概念已发展为捕捉军事暴力与男子气概之间的特殊关联。军事化男子气概通常的特点被认为是“强壮、吃苦耐劳、具有侵略性的男性异性恋取向、恐同、重视庆祝同性友谊、实施有控制的攻击行为、以最小的抱怨完成任务”。尽管军事化的男子气概包含了相当多的特征,但在本文讨论中,军事化的男子气概有两个决定性的特征:其与男子气概的联系和对暴力的增值化:一个真男人应该具有战士的品质。女性被赋予了柔弱和看护的二等角色,而未能“像个战士”的男性则会受到羞辱。</p>
-<p>网络报刊另一大问题就是组织性低下。目前许多报社可能都是两三个人一拍脑袋决定干的,也就只是靠这两三个人撑着,基本上包揽所有工作。这两三个人要是有啥事干不了了那报刊立刻就寄了。而且这种问题在网络上没法解决,就拿报刊工序中工作量最大的排版来说,这个真的只能一个人做,线上交流效率的低下不足以形成有效合作,且将文件经常要传输给别人也是一个麻烦事。这样的生产效率极低,且漫无目的,更像是为了体验那种回归劳动本身的快乐。而且目前这样的报社光我知道的就将近二十个,内容五花八门,甚至有一稿多投的现象,而这个问题是在网络平台上无法解决的,要想真正地去做报刊就只能靠线下组织。</p>
+<p>军事化男子气概指的是这样一种主张,即“与男子气概相关的刻板印象中的特质可以通过兵役,尤其是战斗来获得/证明”。这句话表明男子气概可以在军事环境中获得(acquired)和证明(proved)。第一种说法说明服兵役或参加战斗的经历会使男性具备某些特质。第二种观点认为这些特质是来自早年社会化过程,并且参军后就能表现出来。这种模棱两可的关系提出了父权价值观与暴力之间因果关系的问题。更具体地说,它提出了军事化男子气概的理想主要是通过自我选择(参军前)还是军事社会化(参军后)来实现的问题。</p>
-<p>而且我还要指出一点,许多办报刊的同志都在极力避免在文章中冲塔,我认为这是不可取的。我认为,既然我们要给群众灌输革命思想,那就不能像保皇党或者改革派一样打擦边球浅尝辄止,我们需要明确地指出问题的本质。我们就是需要告诉群众,现在的特色已经不是社会主义了,不然群众也依然会沉浸在一个“赵家皇帝都是好人,就是身边奸臣太多”的幻想中,其实我相信很多群众的思想都已经达到了这一步,我们也更没必要像《新青年》一样“二十年不谈政治”。这时候就一定会有人跳出来指责我说这个是找死啊这个盲动啊之类的,那我只能这样告诉你,你就在网络上蹲着吧,蹲一百年也不会有什么用。是的,这样做确实是很危险,但如果怕危险,那建议右转保皇党。我认为,许多同志都过分地高估了特色的统治能力,这源于我们对于敌人的不了解,打交道太少,既不知己也不知彼,才造成了心底莫名的恐惧,这正是敌人想要看到的。</p>
+<h3 id="三志愿参军与军队招兵">三、志愿参军与军队招兵</h3>
-<p>总而言之,网络报刊整体依然是进步的,这依然是阶级斗争铁的表现,也是同志们试图对抗异化、回归劳动本身的伟大实践。但我还是希望同志们能时刻用毛主席的话:“实事求是”,来提醒自己,不要陷入了对历史盲目模仿的陷阱。</p>
+<p>有关主动参加暴力行动的研究将军事冲突环境解释为已经社会化的个人可以将男子气概和暴力增值化的地方。一项关于越共游击队招募情况的研究强调对许多年轻新兵来说“赢得荣誉的渴望,或许只是赢得社区的尊重”是他们加入游击队的主要原因。对军人阳刚之气的认同往往是参军的主要动机之一。</p>
-<h3 id="进群即同志">进群即同志</h3>
+<p>许多军事组织依赖于吸引志愿者和激励应征者,而将男孩转变为真正男子汉的理念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力工具。从国家的角度来看,军事化男子气概的概念有利于军队招募“不怕死”的士兵。当军队把自己塑造成充满阳刚之气时,就会吸引某一类渴望这种改变的人。这与军事化男性气质内涵——“真正的男人是士兵,真正的士兵是男人”——不谋而合。从这个角度来看,军事化男性气质的构建早在入伍之前就已开始。</p>
-<p>“同志”的门槛,在今天是否也太低了点?</p>
+<h3 id="四反向因果关系的可能性军事社会化">四、反向因果关系的可能性:军事社会化</h3>
-<p>现在“左圈”内有一种奇怪的风气,那就是我们对只要在左群里(至少是自称的左群)、或者在昵称或主页中带有“左”的元素的人就会不假思索地称呼为“同志”,倒颇有些“五湖四海皆同志”的味道了。可这些人真的全都算是“同志”吗?</p>
+<p>军事社会化意味着与军事组织具体相关的经历塑造了个人的价值观。在这里,士兵所处的环境会塑造和重塑他们的兴趣以及身份。军队也要求向未来的士兵有效地灌输有利于实现(使人成为士兵)的思想和价值观。作为一个以男性为主导的组织,军队的职能以暴力为基础,因此军队鼓励军事化的男子气概,将其作为诱导男性成为战士的一种手段。这种转变需要特定的方法、仪式或做法,旨在培养出愿意为某一事业杀人和献身的士兵。这一过程被描述为旨在摧毁士兵的个性,代之以对部队的认同。</p>
-<p>“左圈”中许多网群的审核制度还不如特色,倒是更像我见过的那些西方社民党,只要发个邮件报个名就立刻能成为党员;或者是早期国民党,为了充数什么人都放进来。这些网群的人数自然也高得很,许多网群的创建者还以人多为豪。我们往往能在这种群里看到三类人,我将他们称为王明式、幼稚式和张国焘式人物(注意,我在这里用这两个人的名字分类只是为了方便大家理解,并不完全一致),这三类人我认为是不可以拿对待同志的那一套去对待他们的,因为他们或者根本就没有完全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即便他们很多人认为自己有),或者沾染的资产阶级习气要比无产阶级的还要多得多,或者更有甚者根本就没把我们的事业当回事,在政治上和待人接物上都十分幼稚。总之,他们身上总是体现一种不平等,总是有着机会主义和个人主义的影子。</p>
+<p>然而,军事经历在多大程度上将男性社会化为军事化的男子气概,以及哪些类型的实践、方法或经历引发了这种社会化,这些问题尚未得到深入探讨。</p>
-<h4 id="天山上下来的王明">天山上下来的王明</h4>
+<h3 id="五募兵与征兵制情境中的男性军人气质">五、募兵与征兵制情境中的男性军人气质</h3>
-<p>其一王明式。王明是土地革命时期的“二十八个半布尔什维克”之首,是“昆仑山上下来的神仙”(毛泽东即兴讲话)。作为留苏派的代表人物,他不仅抱着共产国际的指示当圣旨,还十分看不起毛泽东等人的“山沟沟里的马列主义”。“左圈”里也有这样的人物,但他们要比王明还要神气。</p>
+<p>有些人被迫征召入伍而绝不会自愿参战;有些人乐于为国家服务;而对其他人来说,参军是为了钱。一些国家实行征兵制,而另一些国家则依靠志愿兵。不同类型的军事环境也可能刺激不同类型的社会化进程。例如,准军事部队或游击队可能不要求在入伍前接受正规军事训练;服兵役可能不会有任何战斗经历;但在冲突不断的国家,即使是刚入伍的新兵也可能经历战斗和死亡威胁。</p>
-<p>我们与这些人往往刚一接触就能感受到一种小知识分子高高在上的姿态:“你这前反思后现代的虚幻共同体主义者,停止你对大他者秩序性分子的迷恋,快去学德国哲学史,让我这康德黑格尔纯粹理性主义者来一场进步主义辖域-去辖域运动来扬弃你的庸俗化意换!”(这句话意思不准确,因为我真的不会模仿他们说话)。这种行为的脱离群众已经不需要我指出了吧,大概就类似于你把他当同志,他把你当土狗,就是毛说的“装腔作势,借以吓人”。其实这种行为背后的心理逻辑非常简单,这就是一种不平等。这些人就像是孔乙己,在现实中“怀才不遇”,对朝廷不满,但又不肯脱下破烂的长衫和穿短衫的站在一起。他们从一些书本或者视频上(这里点名b站,具体哪个up就不说了)学到了那么一星半点的哲学词汇,便立刻填充到自己的语言里,即便他们自己都不理解(背诵定义并不等于理解)。我想请问同志们一个问题,当此类人在对没接触过马克思主义的人宣传时,一味地套用哲学名词起什么作用呢?其实也不是一点用都没有,至少会让此类人感觉到莫大的优越感,一种装逼成功的快感:“看,这个词我知道他不知道,我多厉害!”好嘛,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解放全人类的伟大思想竟成了某些人用来装逼的工具!请问马克思的“马”是不是还有四种写法啊?</p>
+<p>本研究的重点是泰国,该国拥有规模庞大的准军事单位与泰国皇家武装力量(RTARF)并肩作战,后者采用抽签征兵的方式服兵役,兵役一般为两年左右。RTARF的应征入伍者的训练以通过惩罚和社会及心理压力暴力灌输纪律而著称。所有年满21岁的男性都必须在每年4月应征入伍。</p>
-<p>这种人张口闭口马克思,但却只是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当成一种显摆的资本,心底里还是资产阶级那套意识形态:多学了点知识就高人一等了;即便他们有的人并没学会他们自己口中的那些哲学东西,但他们还是要用上高级生僻的词汇来粉饰自己的语言,还要诡辩说这是“避免庸俗化”,甚至有的还宣称自己是“正统马”,很多同志看不清他们的真面目就会觉得“卧槽听不懂总之很牛逼就对了”,其实和那些宗教忽悠人是一个道理,就是弄一堆云里雾里的东西,搞得很高大上让人听不懂好像普通人触不可及,所以才能招揽到信徒,这类人本身倒也很享受这种“众星捧月”的优越感。</p>
+<p>此外,泰国有许多男子和少数妇女自愿加入各种准军事部队。随着服役年限的增加、晋升和在不稳定的边境地区服役而获得经济奖励。泰南三府(北大年、也拉、那拉提瓦)自2004以来就因持续叛乱而成为冲突地区。这种在冲突地区活跃的不同军事组织的组合有助于研究自我选择加入准军事组织,以及通过服兵役实现社会化的情况。</p>
-<p>当我们在对群众进行理论宣传时,如果也是一上来就堆砌哲学黑话,那群众不仅不会受到宣传,还只会觉得我们在装逼,想:“奥,马克思主义者就这?跟我搁这儿摆什么架子呢?”说句不好听的,如果让这些人和邓小平一起去给群众宣传,我估计群众很大可能会听邓的,因为邓的话至少听得懂而且姿态够低。</p>
+<p>军事化男子气概是通过归属身份和表现身份的组合来实现的。泰国以性别广泛的流动性和对变性人(kathoeys)相对较高的容忍度和能见度而闻名。但是泰国军队在这方面是保守的,只征召给那些认同、被认定男性身份、并在法律上被承认为男性的人。变性人通常可以免服兵役,但在征兵日获得免服兵役所需的程序往往涉及羞辱和骚扰。</p>
-<p>网络左派中有许多人就喜欢端着一副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架势,以学生为主,而且还多为中学生。这就不禁让我想到了鲁迅笔下的孔乙己:</p>
+<p>研究1是对自我选择加入两类泰国准军事组织的研究:社区民兵(Community Militias),和游骑兵(Rangers)。</p>
-<blockquote>
- <p>“旁人便又问道,“孔乙己,你当真认识字么?”孔乙己看着问他的人,显出不屑置辩的神气。他们便接着说道,“你怎的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呢?”孔乙己立刻显出颓唐不安模样,脸上笼上了一层灰色,嘴里说些话;这回可是全是之乎者也之类,一些不懂了。在这时候,众人也都哄笑起来: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p>
-</blockquote>
-
-<p>“王明式”的人物就如同这穿着长衫的孔乙己,别人要是显得不懂“哲学”,他便要骄傲起来,上去显摆一番;若是别人质疑他的观点,那他便要涨红了脸,说一些“之乎者也之类,一些不懂了”的话。这种行为,不过是想要衬托出自己要比这些不懂“哲学”的土老帽们高人一等,摆出一副知识分子的架势,他的那些哲学术语,就像孔乙己的长衫,即便破旧不堪还是要穿在身上,显得自己是与众不同的“读书人”。这些人往往死要面子,根本不会听任何人对他观点的反驳,要是你反驳那一定是你错,只要你敢反驳他,他就立刻要摆出一副“唯我独革”的姿态,完全把自己置于他人之上的态度,用着各种酸臭的小嘲小讽。</p>
-
-<p>这类人就让人感觉到,他就像一个没长大的孩子,拿着成绩单期待父母的夸奖,跟其他人比考试成绩赚得优越感。他把马克思或者黑格尔当成了一种炫耀的资本,就像他考试考100分一样,就像孔乙己穿长衫一样,只是为了标榜自己多么与众不同,多么牛逼;一旦有人反驳他的观点,那就是相当于质疑他“与众不同的存在”的基础,所以他当然不会听,并用上一切诡辩之法来捍卫自己的“神圣性”、“合法性”:“读书人的事能叫偷吗,那叫窃!”。他辩经不是为了学习,而是为了证明自己牛逼。他在政治上是极其幼稚的,混到左圈里来当理论教师爷和哲学教皇来了。</p>
-
-<p>这些人总喜欢讲一些精英主义论调,摆出一副学阀的架势,就像胡适一样,高高地举起自己的双手向资产阶级投降:“赵老爷您看,我讲的东西群众根本听不懂,我也没打算动员那些不会术语的土老帽,我研究的是纯学术的东西,我是不会触碰您一分一毫的统治基础的,千万不要拿铁拳砸我呀!”</p>
-
-<p>这些人似乎并不愿意和工人阶级融为一体,他们似乎更向往的是现代西马教授的生活,在大学里写写书骂两句然后继续享受资本主义制度带给他们的优越生活,当着资产阶级老爷圈养在大学这个象牙塔里的宠物。所以他们日常只是整天泡在网上,忙碌于网络上看谁辩得过谁,而不看这些争辩是否有居于提高人民群众的革命性。他们的立场并没站在工农群众这边,他们最多能起到的作用就是工人运动催化剂的作用,这些人是无产阶级的落后分子。不过据我个人观察,这类人中还真的有好多是来自资产阶级家庭的(别拿恩格斯跟我杠,从古至今出了几个恩格斯?),那这样的行为也就不奇怪了。</p>
-
-<h4 id="不是幼稚病是纯幼稚">不是幼稚病,是纯幼稚</h4>
-
-<p>其二幼稚式。我对于这一类人甚至无法找到一个合适的历史人物作为他们的代表,因为历史上的人物再怎样“幼稚”,都在对形势判断错误、走错了路线、陷入某种错误的主义等理性的、政治的框架内,而这些人则是纯纯的幼稚,不仅像个熊孩子一样学不会控制和正确地表达自己的情绪,还把政治当成过家家,为所欲为。</p>
-
-<p>现在许多同志都喜欢引用列宁同志的话,批判某某某人是“左派”幼稚病。但这颇有些扣帽子的意味,是十分不准确的。某些行为在我看来,不是什么“左派幼稚病”,而就是纯幼稚。此类人往往拥有自恋型人格的多种特征,时常是事事以自我为中心而罔顾集体,这类行为正是无组织无纪律的体现。</p>
-
-<p>出口成脏是最典型的体现。说脏话本身其实没有什么错,这是情绪发泄式的一种表达,但是如果拿脏话攻击别人,那就是另一回事了。大概是真的觉得别人没法顺着网线过去打他们,有的左人对别人可以说是无下限地人身攻击,别人一不随他们的意,一句“啥b”直接就上去了,完全不把对方当人,而是当成自己的情绪垃圾桶。对于一些和他们持反对意见的同志,也会以各种话语打压。更有甚者,他们在现实中遇到了不如意的事,或者是在和别的政治立场相左的人对线中被对面骂了,他们心中有情绪,却不敢对着欺负他们的人怼回去,反而跑来群中大肆发泄撒泼打滚乱发脾气,对别人人身攻击,完全不在乎对方的感受,甚至迁怒于其他同志,抽刀向更弱者。此类迁怒经常是逮着谁骂谁,完全不顾及是否无辜,以为在事后道个歉服个软就完事儿了,属实是“躬匠精神”了。在他们看来,自己就是应该被宠着包容着,别人的感受他们根本不在乎,他们是要比其他人高一等的,这是一种极其自私的想法,也是一种不平等的思想。</p>
-
-<p>死要面子。你一定在“左圈”中见过这样的人,他们不管是出于能力不足还是对情况判断不清,会或经常或偶尔犯一些错误,不管是理论上还是做事上,但是当别人指出他的错误时,他要么暴跳如雷,要么就直接开始哭闹,总之就是一个死犟嘴绝不承认。其实犯错误是正常的事情,强如毛爷爷,他年轻的时候还搞过“湖南共和国”这种空想。但是知错不认、认错不改,甚至攻击指出错误的人,那就是另一回事了。</p>
-
-<p>我遇见过一个例子,我们将此人暂称为A。有一次在群里我们正在讨论一些理论问题,然后A说了一个不是那么准确的理论,我和另一个人指出了他的错误,我想他当时应该是意识到了自己确实有错误,但是他却做了令人匪夷所思的行为。他先是对我们表现出深切的质疑:“啊?真的吗?没有吧?”然后开始给自己诡辩。因为他本身理论确实有错误,所以按正常的逻辑他是没法给自己辩护的,所以他开始推我们甩哲学黑话,什么什么意换什么什么反思之类的,到这一步他确实赢了,因为我们确实不知道他在讲什么东西,所以也不好继续再说什么,但我不能不指出这是一种极其幼稚的行为。A这样做无非是出于死要面子的心态,但这就是个网群,换个头像就没人认识你了,你要了面子又有啥用。如果以后A再有什么问题,不会有人再给他指出了,他就只能沉浸在自己哲学黑话意淫的世界中。这个例子只是在进行讨论时出现的情况,不涉及到他人或集体,还算是可以容忍的范围内,但下面这个例子就是彻头彻尾的不顾集体的个人主义了。</p>
-
-<p>我们将第二个例子的主角暂称为B。B曾经是某某网络报刊的编辑之一,另一位编辑C一直负责排版,他有一次自己觉得自己目前的职务无法体现出自己的大才大能,便主动提出要负责新一期报刊的排版,C答应了。但是B在但受到自己受到肯定后便高兴得把这个事忘了,后面快到发刊日期了,在C的不断催促下B才特别敷衍地排了个版,有多敷衍呢?字体不仅太小,而且大小不一样,好几篇文章之间的行间距也不一样,甚至还有一个投稿作者名字打错了,C用几乎是哄孩子的态度给他指出这些问题希望能重新改一下,先说排版怎么好,然后说但是这点有点瑕疵要是能改一下就好了,很柔和了吧?但是B的回复很直接:“我不改,你改。”C便有点上火,于是语气就有些强硬,结果B直接发了个哭的表情包和一堆委屈的话,总之就是开始哭闹,C便心软,又开始安慰他,最后还是重新排版了。据说B在事后还给别人说C骂他。在这儿我们首先应当认识到,报刊排版这个事,是该报刊编辑部整体的事,如果报刊发布晚、质量出问题,是编辑部整体需要担责任的,而不单单是B或者C一个人的事。但在上述案例中,B却把报刊排版当成了展示自己个人能力的平台,但在获得这种他自以为的对自己的肯定之后,他却又拒绝担负起相对应的责任,“白嫖”了属于是。然而这和A不同,B的这份责任如果他不担,就需要集体来担;当名誉受损时,是集体的名誉受损,而他本人则不怎么受影响。更应当批判的是,B在别人给他指出错误后,装可怜利用了同志们的同情心,只为维护自己的面子,这是一种自私又可悲的行为,属于知错不认也不改,甚至还利用别人的好心反将责任推到别人头上,更有甚者还会污蔑指出错误的人,这就已经是一种资产阶级思想了。</p>
-
-<p>毛主席在《论联合政府》中说道:“有无认真的自我批评,也是我们和其他政党互相区别的显著的标志之一。我们曾经说过,房子是应该经常打扫的,不打扫就会积满了灰尘;脸是应该经常洗的,不洗也就会灰尘满面。”然而当别人对这些人指出错误时,他们已经意识到自己的错误(王明是根本不认为自己错了——笔者注),但他们依然死要面子不承认,甚至硬是要按着自己的错误路线走下去,“这种作风,拿了律己,则害了自己;拿了教人,则害了别人;拿了指挥革命,则害了革命。”(《改造我们的学习》毛)</p>
-
-<p>无下限的反串和cosplay行为。反串和cosplay本身是网左群体对于现在社会的一种相对消极的反抗形式,可以被算作是进步的;但当这种行为变得毫无限度,甚至已经影响到了群里其他同志和社群的正常运行,这种行为的性质就变了,我想这点不需要我再多加说明,这种行为几乎在“网左”诞生之初就被很多同志批判了。据我了解到的几乎所有网群,他们每天的主要内容就是吹水、反串、cosplay,有的人反串水平高超得甚至让很多同志误认为右壬,知己知彼了属于是。我见过cosplay最严重的一个网群,专门设立了一个群作为吹水用,“社长”带头cosplay,几乎每三四天就换一个群头像换一个群名,甚至还通过qq群的“群头衔”功能给群友们“封王封侯”,时不时还要在群里发自己穿上苏联军装或者啥的照片,真・cosplay了属于是。这样的网群,实在是难说它起到了除发泄情绪和消遣时间外的更多作用了,它已经变成了无产阶级运动中落后的产物了。</p>
-
-<p>许多人在现实中受了委屈,处处受到压抑,便跑来网络上来发泄、逃避,但也仅仅止步于此,甚至打扰到网群的正常运行和其他同志的生活,这虽然属于一种消极反抗,但对革命运动实质上没有任何推动作用。虽然这话听着不舒服,但我还是想说:网群不是心理医院,有病请找心理医生。</p>
-
-<p>有的同志(或此类人本身)喜欢为此类人辩护,说他们是“左派”,所以我们依然应当把他们当成“同志”,他们的行为依然是是“左的”,是所谓“进步的”,但如果真的这样,那“左派”、“同志”的门槛是否也太低了点,入党还要搞政审呢。实际上,这不过是列宁同志所说的“隐藏在‘左的’口号下面来为小资产阶级自由散漫辩护的全部幼稚性”。</p>
-
-<p>“幼稚病”描述的是政治路线斗争中明显的错误,尚且是成年人经过理性思考判断,用逻辑言语表达出来的观点。而我们前面所阐述的行为,就像是一个被惯坏了的小孩子,一不如他的意就要大哭大闹甚至打人骂人,这根本就不是“幼稚病”,而是纯粹的幼稚。不管王明再教条主义、张国焘再机会主义、考茨基再“叛徒”,也没见他们指着毛和列宁的鼻子骂脏话吧?</p>
-
-<h4 id="要当老大的张国焘">要当老大的张国焘</h4>
-
-<p>其三张国焘式。每次我读党史的时候,看到张国焘这个名字我血压就往上窜,我就预料到这个人一定又要为了一己私利葬送好多红军战士的性命。张国焘本来是红军在川陕根据地的领导人,但他在和红一军汇合后,看到红一军兵少钱少,再对比兵强马壮的红四军,张国焘便飘飘然起来,认为自己才应该当老大。然后才有了后面的分裂,并另立中央,最终带着左路军(红四军+原红一军五、九军团)去和川军死磕并导致百丈关大败。在被迫北上后,但他因为担心自己的政治命运,就在黄河南岸拖拖拉拉不想过河,结果直接导致宁夏战役计划被迫中止;为了营救已经渡河的红九、三十一、五军,延安方面又制定了海打战役计划,结果又因为张国焘的不配合而破产;最终渡河的三个军不得不组成西路军,在河西走廊试图生存,但最后几乎全军覆没。可以说,左路军和西路军的惨败,张国焘难辞其咎。而张国焘在此之后并不知悔改,继续走他的机会主义、山头主义道路,最终叛投国民党,客死海外。总而言之,我们说的“张国焘式”人物,就是没有特别坚定的信仰、混进革命队伍的投机家,不管是在政治上投机还是在金钱上。</p>
-
-<p>争权夺利,要当老大,是这类人最典型的表现。很不幸地,在我亲身经历的四个网络学社中,发生权力斗争的有四个,达到了百分之百。</p>
-
-<p>第一个网群,我们将“社长”暂称为A,其中一个和他一起建立群组的成员暂称为B。这个网群在建立初期,想要建立一套有效的筛查制度,防止有破坏分子进入网群,于是A就自告奋勇,编写了一套审核题,但是A的这套题的答案几乎都能在网上搜到,大概类似于“商品的二重性是什么”这样,这别说防晶哥了,连兔兔都防不住;所以B在看了这套题之后,就重新修改了一遍,基本上把每道A出的题都换了一遍。但在这之后,A遍处处掣肘B,甚至说B难听的话,因为A认为B在“夺自己的权”。很多同志看到这里可能已经皱起眉头来了,不得不说A的思路看似是非常离谱的,但其实仔细分析,这不过就是一种个人主义、机会主义思想。更明确地来说,A完全不认为他所做的革命事业(咱们暂且把网左算作革命事业)是在为全人类谋福祉,不认为这是全世界无产者的事情。他不认为这是集体的事情,反而认为这是自己的事情,所以他的所思所想都是优先从个人利益出发的。审核题起不到效果,群里混进反动派和走狗怎么办,A完全不在乎;但如果他的手下胆敢僭越,指出他的错误还要在上面动手动脚,那就是大逆不道之罪,他就要对其降下天罚。我们知道,马克思主义者思想的最核心一点,就是平等,就是民主,即便是在以“纪律”、“组织”为准则的军队里,红军也设立了极其民主的制度:官兵平等、财产公开、士兵委员会。在A的思想中,所谓的社长(即便这只是他自封的)要比社员高一等,社员指出社长的错误,甚至抢了社长的“权力”,是绝不可容忍的。A的思想,在某种程度上确实可以算作一种资产阶级思想,而且甚至是没有物质基础支撑的那种。对A来说,网群不是革命事业的平台,而是自己的私产。</p>
-
-<p>第二个群也差不多。社长D在社员发现学社吹水现象过于严重,提出要进行社务改革以及人事重组时,拒绝了社员对吹水群的改革,并宣称这个吹水群不属于学社,是在自己的朋友群。但如果只在其他群里抓吹水,那学社的人不还是要到“朋友群”去吹水吗?所以这场改革无疾而终。在这里的个人主义体现得更淋漓尽致,已经弃集体于不顾,完全是从个人角度出发思考的了。</p>
-
-<p>在第三个群中,C和其他几个社员一起建设了一个网络报刊。在一开始,网络报刊处在一个非常混乱的组织状态,基本上是一个人包揽全部工作。所以在后面,这个学社试着去分工,把一些之前被包揽的大工作打碎为多个小步骤,然后尽量让所有成员都可以分到工作、参与到学社建设里来。但是这就让C暴跳如雷了,他觉得这是“削他的权”,反对声音很大。C被分配到的职务是报刊封面设计,他之前也参与过排版和人事安排,但很不幸,他证明了自己没有担任这些职务的能力,但C并不这么认为,他认为这就是在打压他,所以他时常抱怨说“没有归属感”,后来甚至拒绝参加任何社务。颇为讽刺的是,C还经常攻击学社说“没有民主”。</p>
-
-<p>在第四个群中,这个群的成员因吸取之前的教训,所以在一开始就取消了“社长”这个东西,但作为创始人之一的E却不是很同意,他时时刻刻都想要当“社长”。在一开始,E拥有相对较大的“权力”的,他也一直自认为自己就是社长,但后面由于他确实能力无法胜任,所以逐渐被移出了核心决策小组,所以他心怀不满,甚至经常攻击决策小组,说这是“独裁”,但实际上如果让E加入这个小组他绝对不会说什么;E还时常阴阳怪气小组中做决策最多的同志(即他眼中的所谓社长)。很多同志都不理解,一个网络学社,他搞权力斗争是图啥,图多控制一个群吗?</p>
-
-<p>除了争权,张国焘式行为还有从别的群强行拉人。这就是彻底的山头主义了,在“左圈”内拉帮结派,不用敌人来打自己就开始分裂内斗。我之前所在的学社出现过一次这样的情况,我被一个人,我们称之为F,拉到了他们群,然后我就想在他们群宣传一下我们的报刊,F当时很不满,觉得我从他们群挖人。后来F跑来了我们的群,由于他的观点以及态度恶劣,和我们群群员起了一些冲突,他和他的信徒们就开始从我们群通过私信或直接邀请的方式偷偷拉人,在被发现后干脆光明正大直接在群里挖人,厚颜无耻了属于是。在F看来,无产者、左派不是一个整体,我们要做的不是团结大多数,而是拉帮结派勾心斗角,为自己攒(虚拟的)政治资本。F通过某种方式凭空创造了一种身份认同:“F的学社的人”和“我们的学社的人”,而不再是无产者、受压迫人民这种身份认同,我想特色肯定很喜欢这样的人,直接帮他们分化了人民,还不用发工资。顺便提一句,民族主义也是通过类似的方式被制造出来的。</p>
-
-<p>金钱投机,利用同志们的信仰和同情心来骗取钱财。这个就已经不能算作“左派”了,甚至可以归到敌人的范畴。我想同志们多少都有耳闻前段时间“张子桀骗钱”一事,此人通过奥斯卡级别的表演与包装、利用同志们的同情心,来为自己谋财。这种行为在道德上的失败已经不值得再批判,但是他的这种行为,不仅严重损害了同志们之间那种坚定的信任,而且还打击了很多新同志对马列毛主义的信心,可以说,这一类人是资产阶级的好帮手。我还遇见过一些人,宣传说自己可以帮同志们打印一些市面上没有的资料和同志们自己做的宣传物,虽然说是要花点钱,但很多我当时也都相信他们是真的站在革命的人民这边的,但当我仔细询问之后,发现他们居然也在帮右派打印资料,这使我无语地无地自容,这些人就是纯粹的投机商人,他们为了赚钱可以见人说人话见鬼说话,如果利润足够的话,他们也完全可以向晶哥出卖那些曾经的“同志”。</p>
-
-<p>既然说到张子桀,那就不能不提最恶劣的性投机。张子桀此类人,通过把自己包装成“激进的女权主义者”,把自己塑造成革命家、女性之友的形象,让很多刚刚建立信仰的、处在迷茫中的年轻女同志对他们很有好感,而他们则卑劣地利用女同志,骗取她们的感情甚至身体,以满足自己野兽的欲望。而这样做的危害是明显,那就是极大程度地激化性别矛盾,帮敌人瓦解了男女同志间的信任,这让男女同志之间以后还怎么互相充分信任呢?以后还怎么自由地在一起战斗呢?此类禽兽人物无疑成了父权制的卫道士,无疑在给资本主义续命,他们对我们运动的割裂,甚至要比晶哥的铁拳还要厉害。</p>
-
-<p>名誉投机,把自己包装成“左派明星”,但实际上并没有坚定信仰。张子桀是这样的人,之前还有一个“月华”,每天在空间里发表马列毛言论,结果润到荷兰之后就摇身一变成了新自由主义者。还有很多这样表演型人格的人,特别喜欢包装自己,混入左派的队伍,享受通过欺骗新同志带来的被崇拜感。我认为,这些人危害虽大,但真正的马列毛主义者是可以识别出这些人的,这些机会主义者的出现并不会影响他们的信仰。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左圈”无时无刻不在吸纳新成员,一些对体制迷茫者、怀疑者也经常会来这里寻找答案,而这些表演者,实际上就变成这些新成员崇拜的“神像”,甚至形成一种“饭圈”,就比如说月华在被挖出家里是金融资本家时,有很大一批他的粉丝用恩格斯给他辩护。当这些新成员没有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武装自己的头脑之前,便会对这些“神像”马首是瞻,而当他们发现,原来这些人不过是一些职业演员,给他们传播一些自己都不信的东西,他们会怎么想呢?他们还如何去信任其他的同志、如何去信任马列毛主义、如何去信任共产主义一定会实现呢?这对我们的队伍的打击无疑是巨大的。</p>
-
-<p>一言不合就开盒。前段时间,有数个网群被举报封群,原因是有一个叫“稻花”的组织,利用计算机科技收集其他网群的数据,然后举报,宣称这是为了“消灭落后的网左”。在这个组织中,甚至还有严重的个人崇拜和cosplay现象,把“稻花”誉为什么伟大导师,还给他编了首赞歌,实在是魔幻现实主义。除去这种以开盒为存在手段的特殊案例,左圈中还确确实实地存在用开盒来攻击对方的现象。两个人,因为一些网群组织上或者理论上的冲突,就直接挥舞“盒大棒”,翻对方老底以通过这种方式报复、胁迫对方,这种手段我上次见还是在诈骗犯那里。除了开盒,我还见过有人在和别的群或者个人起了冲突之后,直接把他们举报了,这下晶哥好帮手了属于是。这类人,虽然行为很幼稚,但是要比“幼稚式”人物危害更大,在某些时候甚至就是直接在帮晶哥的忙,不仅帮忙分裂左派队伍,还帮忙精确提取打击信息。</p>
-
-<p>综上所述,张国焘式人物,是一类信仰不坚定的、目光短浅的机会主义者。对于这类人,我认为没什么团结的必要,我们要对他们进行坚决的斗争,留着这些人,对我们的事业弊大于利。</p>
-
-<h4 id="当团结-批评-团结成为教条">当“团结-批评-团结”成为教条</h4>
-
-<p>综上,我们应当对王明式团结又斗争,对幼稚式教育又斗争,对张国焘式则坚决斗争。然而,很多同志依然要教条地统一拿对待同志的方式对待这些鱼目混珠的人。每当群里出现上述这样的人物,总有一两个浑身冒着圣母光芒的人站出来,左手抱着“民主”,右手举着“团结-批评-团结”,疾呼一声:“都是同志!”。</p>
-
-<p>团结-批评-团结,这源于延安整风时期,毛提出的整风原则之一:</p>
-
-<blockquote>
- <p>“我们曾经把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这种民主的方法,具体化为一个公式,叫做“团结-批评-团结”。讲详细一点,就是从团结的愿望出发,经过批评或者斗争使矛盾得到解决,从而在新的基础上达到新的团结。”——《毛选第五卷,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p>
-</blockquote>
-
-<p>既然提到了延安整风,我认为我有必要向不熟悉这段历史的读者同志介绍一下。我们将其分为四个部分:整的是什么,怎么整的,整风的条件,整风的结果。</p>
-
-<p>延安整风针对之一的就是长征之前,在王明“左倾”路线下的苏维埃后期的那次大崩溃,即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和它带来的惨重后果。然而有趣的是,一向以“左”著称的王明,在到达延安后反而又搞起了“一切服从统一战线(国民党)”的“右倾”路线。如果我们细究红军的历史,就会发现“左”和“右”的错误总是交替出现,尽管错误的具体内容不同,但每一次的“左转右”、“右转左”都说明了“左”、“右”两极相通,虽然二者互为极端,但归根结底都源于同一种思想:不了解中国实际或不能揭示中国革命客观规律的主观主义。这个主观主义,就是不顾现实的客观情况,单凭着自己的“想当然”或者抱着一堆教条来办事,最后结果自然往往是失败的。</p>
-
-<p>而此时,1942年的春天,中共也已不同于初到陕北时的一个濒临灭亡的小党,业已成长为一个可以影响抗战整体局势的力量,而此时百分之九十的新增党员和干部都是在抗战后加入的,他们没有经过早期革命的淬炼,这也迫使中共需要一次整风来提高新干部们。</p>
-
-<p>《实践论》中提到,人们脑中的理论源于具体的实践斗争,因为具体的实践环境不同,所以同样的理论在不同的环境下就可能会失灵,这就是教条主义;而如果事事都要从实践中总结,那成本就会高得离谱,所以又需要学习先进的理论体系,指导我们的实践,所以整风前两个步骤分别是:马列主义学习运动、大兴调查研究之风。</p>
-
-<p>而整风的第三步,我想同志们多多少少都有听过,那就是历史清算。毛这样说过:“总结过去的经验,对于犯错误和没有犯错误的人都是一种教育。了解过去的错误,可以使今后不犯同样的错误。”毛在《实践论》中这样总结道:“人们要想得到工作的胜利即得到预想的结果,一定要使自己的思想合于客观外界的规律性,如果不合,就会在实践中失败。人们经过失败之后,也就从失败取得教训,改正自己的思想使之适合于外界的规律性,人们就能变失败为胜利,所谓‘失败者成功之母’,‘吃一堑长一智’,就是这个道理。”历史清算和前两步最大的不同,就是它会涉及到具体的人,所以毛提出了历史清算的原则:整风不是要整人,整风的目的是“惩前毖后,治病救人。”就是从团结的愿望出发,经过批评或者斗争,分清是非,在新的基础上达到新的团结。这个过程就是“团结——批判——团结”。</p>
-
-<p>但是,许多同志并不能对过去的历史有一个全面、辩证的认识,毛认为当时的错误是路线错误,而很多同志却只认为那是策略错误,在此情况下,毛进行了称之为“党书”的编辑工作,主持编写了三部历史文献,即《六大以来》、《六大以前》和《两条路线》。《六大以来》一经出版,在大量的史实面前,原本不承认自己错误的同志,也放弃了自己原来的观点,认为确实存在着从思想、理论、方法、策略层面的路线错误。</p>
-
-<p>整风的最终结果就是九月会议,洛甫、博古、王稼祥等人在会议上以追求真理的态度做了真诚的自我批判。不过在这次会议上,王明却一直在回避自己的错误,把责任都推到博古头上,但实际上这次会议的目的并不在于要追究谁的责任,而是要打倒错误的主义,但如果王明不承认自己的错误,那就很难说这种主义被打倒了,而如果让王明继续领导组织,必然会继续造成更多的失败。毛和其他同志数次找过王明谈话,但后来王明干脆称病拒绝参加自我批评的会议。但整风运动整体上还是成功的。</p>
-
-<p>由此,我们可以总结出一场整风中的几个关键条件:组织中的人都认同这个错误,组织中的人都了解错误的具体内容,并且对错误有统一的、正确的认识,没有这几个条件,整风就是空中楼阁。然后就是自我批评要认真的而不是敷衍的,尤其是对那些担任要职的人,如果这些人依然执迷不悟,还让他们担任要职那就是害了组织。</p>
-
-<p>如何让组织中的人都认同一件事是错误?那就需要统一这些人的思想观念。比如说A认为群众是乌合之众,B认为群众是有智慧的,那么,当B犯了错误时,他就认为有必要和群众交代清楚,而A则就认为,我自己悄悄改了不就行了,公开承认多损害我的威信啊。在世界观不同的情况下,对一件事的看法甚至会截然相反,所以统一思想就很重要,这就是为什么要搞马列主义学习运动,这才能让大家真正做到批评与自我批评。</p>
-
-<p>如何让组织中的人都了解错误,并对错误有正确的认识?那就要摆事实。即便大家都言必称马克思,但也会有各种各样的分歧,毛说博古是“本本主义”,博古说毛是“山沟沟里的经验主义”,谁都说服不了谁,怎么办?那就是要把这个理论放到实践中去,走博古路线,“御敌于国门之外”,结果连吃败仗;走毛的路线,四渡赤水脱离险境,谁的路线正确这不一下子就看出来了吗?但仅仅这样不够,因为有的人就会觉得,啊博古的路线没问题,是下面当兵的执行有问题,所以啊问题不大,不用整,这就是大家对错误没有正确的认识,所以毛在当时又亲自主持编写了三本“党书”,在大量事实证据面前,这些人才承认了是路线错误。</p>
-
-<p>那什么样的整风是失败的呢?我给大家举一个亲身经历的例子。</p>
-
-<p>甲是一个类似于上述张国焘争权夺利式和幼稚式加起来的人物,之前经过其他同志批评,做了一次自我批判,但几乎文不达意,只是敷衍了事没有认真改过;没过多久,甲又由于各种各样的错误,不仅引起了网群成员的众怒,还极大阻碍了网群的运行。A想要对他进行批评,但甲的态度极其恶劣,不仅不听还攻击A,于是A找到同为网群领导组的B、C和D,提出要公开批评甲并撤下他的职务。但B认为,这主要是甲和A之间的的个人矛盾,关于甲阻碍学社运行,B则认为大家都是同志,单独口头教育就好,没必要撤职,也没必要公开批评,应当秉承“团结-批评-团结”的原则;C也觉得,大家都是同志,我们态度要柔和,尽量避免冲突,保持团结,也没必要撤职,毕竟甲是掌管xx部的,我们还需要他。我们在这里可以看到,首先A、B、C三人对于甲的错误理解不同,B则根本不认为这算错误,主要是个人矛盾,口头教育一下就好;C则没啥判断,只希望保持现状。这是因为三人对此次冲突的了解程度不同,三人的观念也不同。A一直也同样在甲的xx部工作,而且A也负责很多人事变动,甲对此类工作阻挠甚多,A和甲也很熟悉;而B则是较晚才参与人事变动,而且也不是很积极,和甲也没聊过几句;C则参与度更低,一直在一个独立性很高的单另部门工作,C和甲只是泛泛之交。总得来说,他们根本就没有被甲怎么影响过,将这判断为和A的个人矛盾也是正常;对C来说,甲怎么闹腾也不会影响到他,自然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省得破坏了他和甲的交情。而且,在B看来,这个队伍的力量来源于人多名声好,他是怕打烂了坛坛罐罐,打击了甲让他退群,又怕甲跑到其他群毁坏这个群的名声;而A则认为网群的核心队伍绝不可容忍上述三式人物,更不可让他们担任要职,队伍的力量来源于高度的组织、先进的觉悟和正确的路线,如果人多就是力量大,那抗日战争就应该是国民党领导打赢的,至于“左圈”的名声,简直就是个笑话。不过由此,也暴露了网群一个无法解决的缺陷。</p>
-
-<p>不过最终在A的坚持下以及甲确实惹了众怒,小组最终还是决定把甲撤职,但甲并不服,反而还撒泼打滚,用语言暴力攻击A和其他同志,小组最终不得不又决定把甲开除出社。而甲在之后果然跑到其他好多群大哭大闹装可怜,其中就有几个群听了甲的一面之词就跑来质问A所在的网群,这几个群中还有一个是在“左圈”颇为知名的“xx号角”。“xx号角”的一名成员给B发了一封很长的私信(为什么没给A发?因为A根本就不在其他群刷存在感),大致就是说要团结同志,不要搞分裂,要坚持什么“团结-批评-团结”的原则。B对此人还是礼貌以待,但A知道后当场就火了,这个人什么都不了解,就听了甲的一面之词,就跑来当和事佬扮圣母,不知道这个人还记不记得自己的组织名字里有“xx”二字。在这里,所谓的“团结-批评-团结”就彻底成为了教条,成为了某些人站在道德制高点上向其他人挥舞的大棒,属实是把自己当成共产国际了,到处往别的群派“钦差大臣”,要求别人把此教条捧在神坛上,完全不顾现实情况如何。如果按着这样教条的方式去机械地“团结-批评-团结”任何一类犯错的人,那最终就只会什么也团结不了,什么也批评不成,整风搞成了面子工程。这种无条件的“团结”,很难说到底是在团结,还是在妥协、逃避。</p>
-
-<p>而至于D,他则表示,不能脱离群众,要搞大民主不要搞小团体,要求在一百多人的大聊天群投票决定此事。但是D要求的“民主”,真的可行吗?</p>
-
-<h3 id="建群即建党">建群即建党</h3>
-
-<p>在今年上半年,“左圈”内发生了一件啼笑皆非的事,闹得满城风雨。有一个网群的群主写了一篇长达十几页的“建党宣言”,宣布这个群正式成为了“中国xxxx党”。这篇宣言很快传遍了“左圈”,看了它的同志们的态度几乎是一边倒的,那就是认为这简直是cosplay,太荒谬了。但是这种cosplay、“建群即建党”的现象却在“左圈”中十分常见。这不禁向我们提出了一个问题:网群,真的可以承担一个真正的政党组织的任务吗?网上闹革命,到底可不可行?</p>
-
-<h4 id="网群独裁不可避免">网群独裁不可避免</h4>
-
-<p>对中共早期党史略晓一二的同志们都知道,中共强大的战斗力和凝聚力不来源于暴力和集权,恰恰相反,来源于民主和平等。我认为这两点也是一个马列主义组织的生命线,没有这两点,就不能被称之为马列主义组织。但在现在的网群内部,不仅没有民主,甚至还在不可避免地走向独裁。</p>
-
-<p>我们常常说,社会组织中的问题都是人的问题,但是我想很多同志们都忽略了一点,那就是在现实社会中人是有极大的主观能动性的,政治组织的形式是可以通过人力来改变的,而在网群中情况是大有不同的。以目前形势最广最多的QQ群为例,QQ群的形式是被腾讯的设计钉死的,没有任何更改的可能。QQ群中群主就是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他完全可以凭自己的喜好,任意处理群中的任何一名成员,包括这个群本身,而群成员没有任何实质的手段能够反制群主和群管理员。QQ群的组织构架在诞生之时就是独裁的,想在这种构架下去建设民主,就好比在沙漠里种水稻,如果不改造沙漠环境,任你的水稻种植手法再高超、水稻苗的品种再优良,也不可能成功。</p>
-
-<p>除去客观的架构,我们也无法忽视一个主观的事实,那就是一个网群组织真正的成员,也就是所谓的核心成员,其实也就是三到五个人,最多六七个人,就是这几个人真正地在干事;而且这个组织真正的运行,往往是依靠一个人,就那么一个,这一个人的能力几乎就决定了这个网群组织的上限,如果这个人有任何问题,比如退群了,那么这个网群组织也就会立刻名存实亡。那是什么造成这种现象呢?</p>
-
-<p>为什么一个网群里真的在干事的只有几个人?其实很简单,因为这个群就属于这么几个人。换句话说,除了这几个人之外,剩下的成员对这个群没有归属感,他们不认为自己是这个群的人。</p>
-
-<p>从唯物主义的角度来讲,精神上的联系建立在物质的联系之上。如果你认同自己属于某个集体,那么你一定在物质利益上和这个集体达成了某种程度的一致(注:这里的集体强调一定的组织性,和饭圈那样单纯的标签化身份认同不一样)。例如,民族国家的形成是往往是因为这个民族集体要面临共同的压迫或外敌;我认为我和我家是一个集体,是因为我家发了财我也能跟着分一笔,而我家如果某个成员亏了钱我也得用自己的钱帮忙;我作为xx党的党员,认为自己属于xx党,除了政治立场一致外还因为这整个党利益一致,兴则全兴,亡则全亡。那什么情况下我们不认为自己属于某个“集体”呢?第一种,我们发现这个“集体”是假的,就比如我们发现在民族国家中,那些口口声声为了民族的高官居然个个都有外国绿卡;比如我所属的这个党它说一套做一套,喊“清正廉洁”最大声的反而捞钱最多。那么另外一种,就是这个集体是被强加给我的,事实上我和这个团体没什么联系,举个例子,小组作业,老师们天真地以为只要小组所有成员最后得分都一样小组成员就可以共同努力,但实际上小组任务往往落到一个人头上,这个人为了自己的分还是得出苦出力;历史上还有个比较经典的例子,蒋介石手下军阀看似一体,都说自己是中国人都拜三民主义,实际上貌合神离,毕竟军阀成一体和蒋介石不仅没啥共同利益甚至还是竞争关系;再比如我上初中的时候,我的老师经常给我们灌输“xx中学的荣誉”这种东西,以激励我们好好学习用好成绩回报“母校”,但事实上学校对于学生是剥削利用关系,我学得好是我父母花钱我自己努力,学校只是一个平台,给学校多捞了几个名号学校又不会给我发股份。</p>
-
-<p>说了这么多,同志们可能已经明白我想说什么了:是的,网群没有组织度的根本原因就是这个“集体”是虚假的。网络本身就是一个虚拟世界,我在这个虚拟世界再怎么厉害也和现实世界的我没关系。据我观察,事实上一个网群里的绝大多数人都是把这玩意儿当作副业来搞,大家现实中还有正事,该上学上学该上班上班,毕竟哪怕我在网络社群里当了社长我现实中依然是个社畜。大部分同志参与网群不过就是为了找到一群和自己有同样苦闷心情的人,以寻得情感上的安慰;或者单纯把网群当成汲取知识的平台。大家也就是上班或上学的空闲时间来网络上用一种类似cosplay过家家的心态来“追逐理想”。再者,网群极度依赖电子设备,甚至超过依赖现实的人。我今天在群里呼风唤雨,明天我把手机一关我就和死了没区别。所以网群建设的高峰期是寒暑假,因为大家现实中上学工作根本就没啥时间抱着手机聊。</p>
-
-<p>那么一个网群的核心成员往往都是什么样的人呢?这些人首先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可以长时间接触到手机,至少每天能有一两次上线机会;如果不行,那即使此人是“建群元老”也无法成为核心。其次,这些人是群的管理层,一般而言,就是“建群元老”,但也不乏一些还算开明的群会把一些后来的成员提到管理层(这些后来的成员当然也是能长时间接触到手机的)。总之,这些人在某种程度上尝到了权力的味道(即便这权力是虚假的),而且也体验到了对抗异化、回归劳动本身的快乐(这点会在之后的篇详说)。但是,群里的普通成员往往两者都感受不到。</p>
-
-<p>如果你参与过网络群社的创建,你很可能就会注意到,一个社群中,绝大多数成员都只是参与者,而只有少数成员是管理者。我想熟悉《鞍钢宪法》的同志已经意识到问题所在了。除去管理层,剩下的成员大致可分为两部分,少数可能会被管理层分配一两个职务,但也就是按部就班地照做,因为这部分成员对整个组织基本不了解,也参与不到核心管理;剩下的则就是纯粹在群里聊天吹水。这时大多数成员已经在某种程度上成了“打工人”了,网群又不会给他们发钱,纯粹用爱发电了属于是,当然就没有归属感了,当然就没有组织度了。</p>
-
-<p>而在这种情况下,网络社群的高度集权乃至个人独裁就不可避免了。而我们又知道,一个马列主义团体离不开民主,没有民主的、用爱发电的团体,组织度甚至比不上发钱干活的团体。不管是从客观条件还是从主观条件出发,我们都无法遏制这种趋势。</p>
-
-<h4 id="民主的前提">民主的前提</h4>
-
-<p>我在《进群即同志》篇的最后一段遗留了一个问题,那就是有个人在解决一个问题时说,不能脱离群众,要搞大民主不要搞小团体,要求在一百多人的大聊天群投票决定此事。这种“民主”,在网群中到底可行吗?</p>
-
-<p>民主这个东西,听着十分得高大上,也是不可违反的政治正确。在一些二极管人士的思维中,要搞民主就要那种“全民参与决定、人人一票否决权”的,不然就是“集权、独裁”。但是,不管这些人再怎么喜欢民主,我们也必须看到,“民主”如果在不符合现实客观环境时强行实行,那就会变成脱离实际的教条主义。</p>
-
-<p>首先我想给出我认为的民主的定义。其实民主没有特定的形式,不是说非要“言必称希腊”,一人一票才是民主。民主其实就是让一个组织中,最底层、最广大的那个群体可以影响、参与甚至决定最高层的政策,而不是反过来。希腊民主看似没毛病,但实际上可操作空间大得很。在古雅典,只有成年男性本地的奴隶主才有投票权,所以那哪是民主啊,那就是父权制奴隶主阶级专政。在美国,看似每人一票选总统很民主,但实际上,那不过就是让老百姓在一个资本家和另一个资本家中选,不管是谁都不能代表无产阶级的根本利益,所以本质上也不是民主而是资产阶级专政。而这种有产阶级专政,则是建立在国家中的暴力机关之上的,“民主”面纱下是资产阶级的刺刀。</p>
-
-<p>在美式选票民主中,还有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那就是百姓根本没有渠道得知候选人真实的一面,候选人和其政党往往用巨量的资本买通媒体,让他们为自己搭建人设宣传形象,并许下诱人的空头支票,但至于上台之后这些空头支票会不会被兑现、此候选人是不是真的像宣传的那么牛逼,那就不好说了。由此可见,在这种“民主”中,老百姓完全处在一个信息茧房中,他们看似有了选票有了左右政府的能力,但实际上,他们还是被操控、被利用的工具,这也导致越来越多的美国人不愿意参与投票,毕竟和他们有什么关系呢?</p>
-
-<p>在网群中实际上也有上面这段提到的问题。普通的群成员实际上对网群事物的参与感要比很多同志想象的低得多。事实上一个网群的绝绝大部分事物都是由核心的四五个人讨论决定的;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许多网群会设立一个类似于“公民大会”的群,将网群大小事务都在这个群里讨论、决定,这样群普通成员也可以去看,并发表意见。这样看似没毛病,但实际上和开私人小会没啥区别,原因很简单,那么长那么多的讨论内容,谁那么闲一条一条翻啊?而且群普通成员本身对于网群内部情况就不会很了解,即便是看了那些讨论内容,也很难作出什么判断、给出什么建议。</p>
-
-<p>说到底,对于占大多数的群普通成员来说,他们在网群中更像是“消费者”的角色,网群只是一个为他们提供了可以满足自己“革命幻想”或者查找资料的平台,他们并没有把自己当作这个组织的成员。对于普通成员,在现实中的生活要远比在网上“革命”重要(这实际上是一个正确的判断,我并没有在这里谴责他们),网群是一个可有可无的东西,是一个为现实失意生活补充的消遣物,空闲的时候吹吹水,到点了还得去上班上学。</p>
-
-<p>总而言之,当一个网群试图用“民主”的方式解决一项事情时,网群中的“民”既无法了解到事情的全貌、作出客观逻辑的判断,也不会认为自己是这个网群中的一份子、来去参与这个事情。毕竟,不管这个网群怎么搞,哪怕这个群炸了,也不会对他们现实生活产生一丝一毫的影响。</p>
-
-<p>在此情况下,“民主”就已经沦为形式主义了。据我观察,大部分网群中,如果某个成员要求以“民主”的全群投票的形式决定一件事,那么这个成员要么是为了面子,走个“民主”的形式让自己安心,这实际上是一种推脱责任,本来应当自己判断、承担的事被推到了全群成员头上,到时候出问题了那就是群成员的责任了(不要期望群成员可以在根本不了解事情全貌且没兴趣参与的前提下作出正确的判断);要么,这个人只是希望用“民主”来给自己背书:“你们看,我这个事情可是通过‘民主’的形式作的决定,你们要是反对这个决定,那就是反对‘民主’!”实际上就是美国政治正确那套玩法,根本就不是民主了。</p>
-
-<p>但是我并不是说这种形式主义民主完全没有效力,它在有的时候确实可以被引导着作出正确的决断,但往往需要花费大量精力和时间,效率极其低下,时间浪费极其严重,而且往往就搞错了重点:重点是在解决这个问题,而不是在这种根本无法组织民主的情况下搞形式主义。</p>
-
-<p>给大家举个真实事例。在xx网群某一天混进来了一个“王明式”人物A,此人一上来就是满口哲学黑话,但实际上A本人并不理解自己说的那坨东西。但是,A的脸皮厚极了,当有人指出他理论上的错误时,他会说一大堆英式废话来绕弯子,总之就是死不承认错误,还攻击对方才是错误的;当他遇到有不会说哲学黑话的同志,他就好像是黄鼠狼遇上了鸡一样,逮着人家撒开了花地倾倒哲学黑话来批判对方,甚至还从这个网群往自己的群里拉人,总之把这个群搅得鸡犬不宁,甚至无法开展正常工作了。遇到这种情况该怎么办呢,我想大家的第一判断就是给他禁言或者直接踢了吧,总不会去搞说服教育吧?但是此群的核心成员B还真就要搞说服教育,B是这么解释的:因为他要通过辩论让此人的真实面目暴露出来,然后再将这些聊天记录发到三百人的大群里,通过“民主”的方式投票决定是否将此人踢出。最后这件事搞了大概七八个小时,把好几个群成员气得半死,然后才把这个人踢出的。</p>
-
-<p>那么,A最后有被说服教育了吗?没有!指望说几句道理,就改变别人头脑中的思想,往往是不现实的。像A一样,左圈中极多的人的知识体系都来源于对书本的生搬硬套。毛曾经写过文章批判这种现象:</p>
-
-<blockquote>
- <p>“你对于某个问题没有调查,就停止你对于某个问题的发言权。这不太野蛮了吗?一点也不野蛮。你对那个问题的现实情况和历史情况既然没有调查,不知底里,对于那个问题的发言便一定是瞎说一顿。瞎说一顿之不能解决问题是大家明了的,那么,停止你的发言权有什么不公道呢?许多的同志都成天地闭着眼睛在那里瞎说,这是共产党员的耻辱,岂有共产党员而可以闭着眼睛瞎说一顿的吗?”——《反对本本主义》</p>
-</blockquote>
-
-<p>毛在此总结说,对于那些喜欢照本宣科还高高在上的人,不要去试着说服他,最好的方法就是停止他的发言权;如果你没有权力不让他发言,那最好就是不要争论,无视他;如果你非要和他争论,非要对牛弹琴,那就不是牛的问题了,是你的问题。就像在A这次事件中,你说他这种宣传方式群众听不懂,他说你是“纯粹形而上学的后现代小将”,你怎么和他辩论?至于说服他,他愿意听你讲吗,他直接来个“不听不听王八念经”,纵使你再有耐心,也不可能说服他。</p>
-
-<p>那么,这次“民主”让民主制度深入该网群了吗?没有!事实上,这次“民主”只有B一个人是完全支持的,剩下的大部分人只是觉得,反正是民主嘛,也没什么大碍,而且,我既不参与辩论,也不参与批判,我就是一看热闹的,跟我有什么关系啊?是的,从唯物主义的角度讲,这次“民主”中,群普通成员既不是“民”也不是“主”,这次辩论跟他们半毛钱关系也没有,把手机一关这事儿根本就没发生过。在此之后,网群决策事物依然按着之前的习惯来,根本没啥改变。</p>
+<p>社区民兵是泰国南部最大的武装组织。政府已将社区民兵的正规军部分(Or Sor,正式名称为国土防卫志愿军)扩大到约7,200人。社区民兵志愿者被招募到自己的村庄服役,为政府基础设施和政府官员提供保护。Or Sor每月领取工资,但其他村庄或社区民兵则不是。社区民兵一般只由男性组成,尽管妇女加入民兵组织没有任何正式障碍。</p>
-<p>那么,这种“民主”最后的作用是什么呢?这实际上就是B的自我心理安慰,是他作出来给普通群成员和“左圈”看的。B可能是出于一种教条主义的心态,也可能是太好面子,害怕把A直接踢了,会被指责为“专政、独裁”,坏了网群在“左圈”里的名声。害怕指责怎么能行呢?哪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战士没被指责过?哪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战士会在乎自己的名声,更何况是在“左圈”这种还不如微博饭圈的名声?“民主”的形式到底能不能起到民主的作用,还是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不然就会犯了教条主义、形式主义错误。从以上分析可以得知,B这个“民主”绕了这么一大圈,其实最终效果和把A直接踢了没啥区别。这使得这次“民主”完全沦为了一场表演,还是自导自演;而且还浪费了网群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耽误了正常工作的进行。</p>
+<p>游骑兵(Thahan Phran)是另一个准军事团体,是一支由陆军和海军陆战队组成的轻步兵。他们经常与边境巡逻警察(BPP)一起行动,接受作战训练。加入游骑兵者必须是年龄必须在18至29岁之间不分男女的泰国公民。女性在游骑兵中仍占少数。他们需要接受45天至6个月的初级培训。游骑兵报酬平均每月估计为13,500泰铢(约合440美元)。他们每次服役四年,经常被派往战区。游骑兵需要在偏远地区和小路上进行小规模徒步巡逻。他们在检查站巡逻,但有时也在林区扎营。</p>
-<p>让我们回到标题,民主的前提到底是什么?</p>
+<p>研究2则研究了泰国军队抽签征兵的制度。根据1954年《兵役法》,泰国所有男性公民在18岁时都要登记服兵役,直到进入军事预备役或被免除军事义务。每个年龄组中大约有1/4的人将在中学期间通过领土防御学生训练进入预备役。那些没有参加培训的人在21岁时将继续登记服兵役,然后必须向征兵部报到,参加高等教育则入伍可被推迟,但是26岁以后不可再延期。</p>
-<p>首先,在一个组织中要实行民主,那这个组织里的人必须要自我认同为组织的成员,否则民主会立刻沦为形式主义和自娱自乐。在大部分网左组织中,我们刚已经说过,大部分成员并不会认为自己属于某某组织,他们更认同自己为“消费者”,只是来这个网群平台来发泄自己的情绪的,我认为目前这个问题是无法解决的,网络是无法像现实那样有效率地支撑起人类复杂的情感连结的。如果这些成员都不认为自己属于该组织,那么当有一件事情需要决策时,他们也必然抱着看热闹的心态来参与,或者干脆就不参与。</p>
+<p>在征兵时,极少数高级僧侣和身心残疾者被永久免服兵役。其余的人可以选择放弃抽签主动服兵役。如果放弃抽签的人数不足以满足军方的征兵配额,军方将为剩余的男性举行抽签。抽签抽中红卡的人必须服兵役,其余抽中黑卡的人被转移到预备役不必服兵役。放弃抽签的原因可能包括:拥有高中或本科学历的人放弃抽签的服役期更短;对参军感兴趣;被薪水所吸引。绝大多数男性参加抽签来试图免服兵役。许多人声称害怕服兵役,因为应征入伍者可能在战区服役,且虐待新兵的报道时有发生。</p>
-<p>然后,组织必须和成员有现实的、物质的联系,也就是说这个“组织”要是一个真正的组织。现在的网群,是完全存在于虚拟世界的,对于群成员来说,可能还没游戏对他们的联系多。这个网群并不像现实组织那样,和其成员直接产生现实中的联系,而且加入和退出的成本极低,毕竟你的“同志们”连你的真名都不会知道。在此情况下,想让网群成员自我认同为该组织的一份子,那是违反唯物主义的。毛说“让群众说话,天塌不下来”,许多人就反驳说,群众要是乱说话怎么办,但是从唯物主义的角度讲,群众之所以要发声要批判某件事,一定是因为这件事影响了他们的现实利益,这是群众不会“乱说话”的前提。但是如果这件事跟群众半毛钱关系都没有,那他们乱说话几乎就完全是可以预见的了,因为他们只能通过自己的想象来判断实情(不过没有谁真那么爱管闲事,一般就会选择不说话了)。</p>
+<h3 id="六实验设计与方法">六、实验设计与方法</h3>
-<p>其次,成员必须有意愿和渠道了解组织事物的全貌。根据我个人的网群经历,在几乎所有网群中,群普通成员要么是没有渠道了解组织中的事情,要么是根本没有意愿和精力去了解。许多网群会选择将所有人拉入一个群中,大小事务都在群里讨论,想着“啥事情都在群里说过了,他们也可以看嘛。”我想问一下同志们,你们是否有时间和精力一整天都盯着QQ群聊看?更何况这些聊天还往往夹杂了大量的吹水等闲聊。大家现实中都需要上学上班,即便是不需要,也不会有多少人真的有兴趣一直盯着别人的群聊吧?那有的同志就想办法,让一个人专门负责整理记录学社做的决策并由他私发或者公告给群成员,且不说这是一件极其繁重的工作,即便是群成员真的会看到那些私信和公告,这些跟他们都有什么关系呢?大部分成员还是会抱着看新闻的心态看这些东西。根据我个人实践经历,私发决策通知这种方法只会让群成员感到厌烦,跟动不动就弹出来的广告一样,反而还起了反作用。如果说,群成员在决策一件事情前,连这个事情都没法了解详尽,又怎么能指望他们作出正确的判断呢?又怎么能指望他们拥有参与的意愿呢?</p>
+<p>本文在泰国南部进行了一项调查,将征兵抽签作为实验组成部分。第一阶段随机选择300个村庄作为数据组(cluster),其中有100个位于泰南三府。对于每个数据组,抽样分为3个类别:(1)参加征兵抽签并必须服兵役的男性,(2)参加抽签但未被选中服兵役的男性,以及(3)放弃抽签并服兵役的男性。每个类别在每个村均采访5名男性,参见表1。</p>
-<p>最后,在以上条件真的达成了之后,那就必须保证成员有渠道发表自己意见,有真正可行的实际权力去监督组织的管理层(而不是依靠管理层的个人道德,或者管理层互相监督代行这种权力)。根据我和许多同志的经历,几乎所有网群根本没有实际渠道可以让群普通成员发表意见和建议。首先这是因为上述原因,网群大小事务几乎都是几个“建群元老”开小会决定的,而这些决定也不会影响到群普通成员的现实生活,所以根本不需要群普通成员来提出什么意见。然后,即便是真的有决策对群普通成员产生了什么影响,他们也不会有意愿来“上诉”,更遑论监督管理层,这是因为网群根本没有也无法建立基层组织,群普通成员之间属于是原子化的无政府状态,这一点我会在第三篇详述,这里就不展开讲了。总之,即便是群管理层规定了群普通成员可以监督管理层,这种“权力”也往往是被其他群管理层成员包办代替。有网群经历的同志不难发现,在大部分网群中,群管理层的内斗往往比普通成员和管理层之间的斗争多得多,这样搞下来,就又成了少数人的“精英政治”了。</p>
+<p><img src="https://i.imgur.com/Y7QrRx7.png" alt="image01" />
+<em>▲ 表1:样本组</em></p>
-<p>民主的真正实行是共产主义组织真正力量的来源,没有这一来源,那这个“共产主义”组织就只能靠爱发电,最终沦为和他们的敌人一样的产物。但在我看来,网左组织不管是从主观还是客观层面,根本没有办法去实行民主,这就几乎注定了,网左组织一定会在官僚资产阶级的铁拳下覆灭,而现实的、真正的左派组织则会站在网左组织的尸体上新生。</p>
+<p>本文的实证研究由两部分组成(见表1)。首先本文分析了在泰南三府,具有更多父权价值观的男性是否更容易自愿参加准军事组织。研究1作为观察性研究,使用了两个可变因变量。第一个问题是受访者是否参加社区民兵,第二个问题是受访者是否参加游骑兵。研究1采用了所有3类参与者的数据,但只包括居住在泰南三府的人。因此,研究1中分析的受访者人数为1500人(三个类别各500人)。</p>
-<h4 id="网络左群的基层">网络左群的基层</h4>
+<p>研究2探讨了反向因果关系的可能性,并检验了义务兵役过程的军事社会化对新兵父权价值观的影响。研究2以征兵抽签的形式进行了自然实验。将第一类(实验组,抽签后必须服兵役)与第二类(对照组,抽签后免服兵役)进行了比较。因此,研究2中分析的受访者人数为3000人(两类各1500人)。</p>
-<p>1965年5月21日,毛主席在湖南省委第一书记张平化、以及汪东兴等人的陪同下,重上井冈山。行至黄洋界,毛主席谈起了井冈山精神,他问与他一行的同志,什么是井冈山精神?有人回答他说:井冈山精神就是艰苦奋斗。毛主席笑了笑,说艰苦奋斗只是一个方向,你们再想想。随后汪东兴又加了一条:支部建在连上。</p>
+<p>父权价值观通过一个基于受访者对性别平等态度的5个问题的指数进行量化,这些问题涉及受访者在多大程度上同意以下观点:1、男性比女性更适合担任政治领袖;2、男性更适合担任企业高管;3、大学教育对男孩比女孩更重要;4、丈夫应该在家庭中做出重要决定;5、女性应该容忍暴力,以便家庭团结一致。</p>
-<p>毛主席点点头,继续说:“在井冈山时,我们摸索了一套好制度、好作风,现在比较提倡的是艰苦奋斗,得到重视的是支部建在连上,忽视的是士兵委员会。支部建在连上,随着我们掌握政权,现在全国各行各业都建有党的组织,成为领导机构。党的力量加强了。但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实行政治民主,保证我们党不脱离群众,比井冈山时士兵委员会就要差多了。全国性的政治民主更没有形成为一种制度、一种有效的方式,井冈山时期士兵委员会是有很大作用的。”</p>
+<p>研究1还使用了几个额外的变量作为控制变量,并在稳健性测试中使用,其中包括指示受访者是否有孩子、教育状况、收入和婚姻状况的变量。由于研究1使用了所有三类受访者,本文还使用了虚拟变量来指示受访者属于哪一类。同时,为了测试研究2中自然实验的平衡性,本文同样使用了七个涉及在年轻男性在征兵抽签之前已经确定的7个属性作为变量:年龄、是否为穆斯林、是否为马来穆斯林、受访者的父亲是否在军队服役、受访者成长时在家中讨论泰南三府情况的程度、受访者成长时在看到母亲被打的频率,以及受访者成长时被打的频率。这些变量也用作研究1中的额外控制或稳健性检查。</p>
-<p>听到这些话以后,当时的江西省委书记刘俊秀又请教说:“现在工厂都有工会,农村有贫下中农协会,这和士兵委员会是不是差不多的组织?”毛主席回答他说:“两者不一样。土兵委员会可以监督连长、营长、团长,它有很大的权利。现在工厂的工会可以监督厂长书记吗?谁又来监督我们的市委书记、省委书记?谁来监督中央的领导?我们这支军队为什么能成为新型的军队,就是在改造旧中国的同时,也改造了我们自己。人的思想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改造的。井冈山上的袁文才、王佐,就是被改造了过来,为井冈山根据地作出了贡献嘛。红军中的不少干部原来是旧军官,一个月拿不少大洋,后来不是心甘情愿和士兵一样嘛。关键还是要有一条正确的政治路线,才能官兵一致。”</p>
+<h3 id="七实验结果">七、实验结果</h3>
-<p>士兵委员会,最早来源于1927年的三湾改编。简单说,士兵委员会就是由最基层的士兵进行选举,比如一个连有100个人,那么就由这100个人选举出5-8个人组成连级的士兵委员会,被选举出来的这几个人,代表了这个连的士兵的利益,任何一个兵有什么问题、困难、都可以直接向代表们反映,代表们再往上继续反映。营、团级士兵委员会,也是以此类推,用同样的方式进行选举,组成相应级别的士兵委员会。</p>
+<h4 id="研究1关于自我选择加入准军事单位服役的观察性研究">研究1:关于自我选择加入准军事单位服役的观察性研究</h4>
-<p>士兵委员会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底层士兵组织,并有力地确立了红军的官兵平等;正是因为官兵平等,红军才能爆发出巨大的战斗力,可以说没有士兵委员会,红军就不可称之为红军。由此可见,一个真正有战斗力的共产主义组织,离不开基层组织。</p>
+<p><img src="https://i.imgur.com/xrc8UTX.png" alt="image02" />
+<em>▲ 图1:逻辑回归结果</em></p>
-<p>我们知道,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有一个显赫的区别,那就是资本主义社会的政府在基层是没有也无法建立起组织的。资本主义政府可以把行政力量纵向伸进基层,但其基层人民之间绝对无法形成横向的组织,事实上政府也不会允许其形成,因为被组织起来的人民会对压迫者的政府构成极大的威胁。而在社会主义中,人民当家做主了,而这一点如何体现?就是要让人民可以时刻对政府构成威胁,形成一种力量均势。这是阶级力量对比上的平衡,这种在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看来暴力而无礼的方法反而对达成民主和平等最有效。所以说,社会主义民主有没有被实行,就要看底层人民(基层成员)有没有被组织起来。</p>
+<p>研究1旨在确定我们父权价值观的变化是否部分是由个人自我选择加入准军事组织来解释的。本文预期具有更多父权价值观的男性更可能参与有组织的暴力。</p>
-<p>我们再说回士兵委员会。按照一些军国主义者的思路,士兵可以这样过份地“下克上”,肯定会严重打击军队战斗力。然而事实是,拥有士兵委员会的红军把长官权力无限大的国民党军赶到了台湾岛上,为什么?因为国民党军看似人多,但实际上只有大官僚、大地主、大资本家和高级军官参与了战斗,而红军看似人少,但实际上全体官兵和根据地百姓都参与了战斗,所以实际上红军才是“优势在我”。你想啊,你是一个国民党士兵,是被国军抓壮丁抓来的,你在前线打着仗,地主乡绅霸占了你家的田,打了你的父母,抢了你的妻女,你的长官动不动就打骂你,还把你当奴才使唤,你凭什么上战场为他们送死?所以为啥国军和地方军阀战斗力这么差,因为底层都想着放两枪对得起那点军饷就得了。而且,国军士兵哪怕想造反,你想造反可是你的战友们不想,你也没法子。</p>
+<p>图1显示了逻辑回归测试结果,点和菱形表示系数,水平线表示95%的置信区间。本部分的样本仅限于居住在泰南三府的受访者。第一个因变量是参与社区民兵,第二个因变量是参加游骑兵。“父权价值观”(Patriarchal Values)对这两个因变量的预期方向都有很强的显著影响。样本还包括放弃抽签主动服役的男性(“放弃”,Waived),而这类男性在未来更可能参与准军事活动。</p>
-<p>而在红军这里,别说长官打骂士兵,就连当时有个军官好赌两把钱,都被士兵举报了,这要在国军里算啥事情,可是在红军这里,他被罚站了三天,而且是故意选在了第一次湘赣边界代表大会召开,大伙儿都能在会场看见的位置。所以在红军中,大伙都知道,这儿当官的把我们当人看,我们说话有人听;维系这支军队的不是暴力和权威,而是民主、平等——尊严。红军士兵是第一次感受到了被当作人来对待,第一次平等的尊严,自然就会去拼死捍卫它。</p>
+<p>下一个控制变量(“未被家暴”,Not Beaten Home)衡量儿童时期的暴力经历。那些说自己很少在家里被打的男性参与准军事活动的可能性要小得多。本文将此解释为在童年时期更频繁遭家暴的男性了解到暴力是处理冲突的适当方式,这使他们更有可能参加有组织暴力行动。此外,童年遭受殴打的经历很可能会导致成年后更高的父权价值观。我们发现“马来穆斯林”(图中显示为Malay Muslim)和佛教徒同样倾向于参加社区防御志愿者团体,但马来穆斯林成为游骑兵的可能性要小得多,因为游骑兵在泰南三府的马来穆斯林中广受鄙视。下一个控制变量反映了受访者在成长过程中与家人讨论泰南三府暴力局势的频率(“讨论频率”,Talk Before 18)。讨论情况较多的男性更有可能参与准军事活动。本文认为,这可能既反映了受访者本身的自我选择,也反映了人们可能会更多地谈论冲突的地区代表本地区受冲突影响严重,因此更容易被准军事组织招募。下一个控制变量是受访者是否有孩子(“有孩”,Have Children):父亲更有可能因为经济原因加入游骑兵。最后,受过高等教育的男性更可能成为游骑兵,可能反映了政府热衷于招募受过较高教育的人。</p>
-<p>除了监督长官,士兵委员会还有一个更强的权力:就是可以直接参与部队的管理,比如,部队的经济账目必须对士兵委员会公开,士兵可以直接管理伙食费用等等,每个士兵都可以通过士兵委员会发表自己的意见。我们知道,一支部队行军打仗、一个组织整活儿,都离不开钱,也就是离不开现实物质力量的支撑。士兵委员会如果只有举报长官态度不好、生活不检,权力是不够的,因为长官完全可以偷摸着来,比如说他要赌钱,他明着不赌,士兵怎么知道呢?但如果经济账目一公开,士兵一看,这儿怎么少了一笔钱啊?立刻就会去追查。而如果让士兵直接参与费用管理,长官根本就没有贪污的空间,因为钱都不经过长官的手。所以这也是这个制度为啥在国民党那里实行不下去的原因,毕竟国军军官哪个不是为了升官发财,贪一笔军费算个啥。那么为什么红军士兵会对财务去哪里了如此关心?那是因为这些钱是他们生命的保证,他们吃饭、穿衣、打仗都得靠这些钱,这些钱和他们是实打实的物质的现实联系。</p>
+<p>研究1中的主要解释性变量“父权价值观”在泰南三府有25%的观测值缺失。这是一个相对较大的缺失比例,因此本文研究了缺失情况,并进行了替代测试,包括进行使用多重插补法(multiple imputation,通过创建几个不同的合理估算数据集,并组合从每个数据集中获得的结果来消除缺失数据的不确定性)。总之,“父权价值观”的缺失与研究1中的因变量没有系统的相关性,遗漏值不太可能严重破坏对研究1结果的有效性。</p>
-<p>好了,说了这么半天,我们似乎还没有提到标题,那就是在网群中,基层是什么情况?</p>
+<p>结果是,更高水平的“父权价值观”与更高的志愿参与社区民兵和游骑兵的可能性存在稳健的相关性。现在本文想从实质上了解这种效应的强度。转化逻辑回归系数为更直观的OR值(odds ratio,指事件A在B在场的情况下发生的几率与事件A在没有B的情况下的几率之比)或概率,只有对于一组固定在相同值并使用相同样本的特定解释变量才有意义。更重要的是,在我们的情况下,参与我们模型样本的基线概率不是很有意义,因为本实验的样本不具代表性。例如,实验1样本中泰南三府高达28%的受访者很少或更频繁地参加游骑兵活动(代表他们至少参与了游骑兵单位),这可能比泰南三府同一年龄段的所有男性中参加游骑兵的总体比例更高(因为本实验对参军的男性进行了过多抽样)。因此,基于本文数据参与的绝对概率本身就不那么有趣,更有意义的比较是不同个体之间的相对差异。下面本文展示了两个拼接图,展示了父权价值观(分为四个阶段)与参与暴力之间的关系。</p>
-<p>如果同志们注意观察,不难发现,在任何一个网群中,根本就没有基层组织,网群的“基层”完全是无政府状态的。在网群中,群普通成员,也就是所谓“基层”,是原子化的一盘散沙。我们不难发现,网群普通成员(以下简称群普)和网群管理层成员(以下简称群管)是点对点的直接联系,即一个群普往往和群管单独联系,而群普之间并没有多少联系;要么就是加入一个聊天群后就没了,根本不会和群管联系,群管也就是在群里一起聊天,后一类我们暂且不能把它们成为组织,在此先不讨论。</p>
+<p><img src="https://i.imgur.com/lJ2qb9J.png" alt="image03" />
+<em>▲ 图2:父权价值观与社区民兵参与度的相关性</em></p>
-<p>我们可以回想一下,大部分同志加入一个网群大致要走以下流程:A在B的介绍下,或者A在其他地方看到了B的宣传,想加入网群甲,在顺利加入后,A被送到一个大聊天群,然后A可能会直接就开始聊天,或者B会给A介绍这个网群,又或者B等群管会整一些活儿邀请A参与,或者群管们会给A分配一个职务;但总之,A除了在群里聊天外,并不会和其他群普和其他群管主动地建立联系,实际上也没必要。</p>
+<p>如图2所示,在参与社区民兵活动方面,父权价值观最低和最高的人之间存在相对较大的差异。在父权价值观最低的男性参加社区民兵的男性比例相对较小(37%)。具有最高父权价值观的男性比例要大得多(60%)。同样,在图3中,父权价值观最低的男性有24%参加了游骑兵,而34%的父权值最高的男性参加过游骑兵。</p>
-<p>那为什么群普之间不会建立联系呢?</p>
+<p><img src="https://i.imgur.com/nzffP7r.png" alt="image04" />
+<em>▲ 图3:父权价值观与游骑兵参与度的相关性</em></p>
-<p>首先因为群普彼此之间根本不熟悉。如果你是一个加入军队的新兵,或者你是刚转到一个班级的新生,你虽然会在一开始和其他人不是很熟,但毕竟天天见面,再内向的人也多多少少会对对方有个大体印象;但是在网群中,大概会有百分之六十以上的人每天处于潜水状态,剩下可能会有百分之三十偶尔说一两句,而只有大概百分之十的人会每天在线,而这百分之十大部分都是群管。那么在这个情况下,你甚至都不知道大部分群普的存在,你怎么和他们建立联系呢?即便是有群普经常在线,我们也没法单独通过群聊就了解对方,网群中建立可信任的坚固的联系,往往只能通过长期的一对一私聊,而大家现实中都很忙,现实中还有社交,谁会整天泡在网上跟别人私聊?即便是真的泡在网上,也没有那么多精力和那么多人都私聊吧?这就决定了群普之间熟悉彼此是很困难的事。</p>
+<h4 id="研究2关于征兵抽签作为自然实验的研究">研究2:关于征兵抽签作为自然实验的研究</h4>
-<p>群普之间根本没有任何联系,也没有必要去熟悉。群普之间的联系其实非常非常淡薄,他们除了在网上会聊两句,在现实中根本没有任何关系,手机一关这个人就不存在,大部分只是学术交流或者发泄情绪吹水。而且群普之间根本就没有熟悉的必要;在一个现实组织中,如班级或军队中,你跟其他人抬头不见低头见,时不时还得和其他人合作,就算不想交朋友也得大体了解对方是个什么样的人吧?在志同道合的政治组织中,了解别人那就更为必要了。但在网群中,根本没有这个必要,因为别人在网群中再混得风生水起,跟你的现实生活又有什么关系呢?还是那句话,手机一关这人就不存在。哪怕是建立小团体,那也得等到你放了学下了班、现实中的事忙完了之后才会去搞点网上社交,但网上社交的关系脆弱无比,你即便把对方删了对方也不能拿你怎么样。而且群普之间最大的活动就是在群里聊天,他们没有一个共同目标去奋斗,他们没有一块儿干事,这就进一步降低了群普之间的凝聚力。</p>
+<p>研究2调查了军事社会化对希望通过参加抽签逃避兵役的男性的父权价值观的影响。表2展示了几个控制变量的值,这些变量是指七个在年轻男性在征兵抽签之前已经确定的属性,最后一行显示了服兵役对父权价值观的处理效应(treatment effect)。</p>
-<p>即便群普之间形成小团体,但也没有现实问题去磨练检测他们,这就让他们很难看出团体中哪些人是有能力的。我们刚才提到,士兵委员会是需要选举代表的,代表往往在现实中,经过一些问题的考验后,被大家信服而产生的;而在网络上,网络小团体是没法参与现实问题的,比如说你的小团体中有个人生病了,难不成你能飞到他的城市给他买药吗?网络小团体只能对付网络上出现的问题,比如你写了一篇文章发群里让大家看看。而这种类问题是很难检测人们的现实能力的。这也就是说,如果硬要网络团体进行内部选举,那大概率选出来的就是平常上线多说话多的人,或者是毛遂自荐的,这就很难让所有人都信服,那么这个代表也就会沦为形式主义的“光杆司令”了。</p>
+<p><img src="https://i.imgur.com/8sAkdSV.png" alt="image05" />
+<em>▲ 表2:控制变量与父权价值观的处理效应</em></p>
-<p>建立小团体过于麻烦。还是那句话,大家现实中都忙,哪有经历在虚拟网络上搞这些那些?而且在现实中,几个人聚在一起就是一个小团体,而在网络上,想建立一个正式的小团体一般需要拉一个群,但总不能一个委员会就建一个群聊吧,那光群得加多少个?最后大概率是组织没建起来,群倒是建了一大堆。</p>
+<p>第一行显示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平均年龄不同,因为样本中的最低年龄是21岁。年龄在21至23岁之间的人如果抽中了红卡不得不服兵役,则无法接受采访。因此,最年轻的受访者更可能属于不必服役的男性类别。接下来的两行显示,穆斯林和佛教徒同样有可能抽中了红卡,如果只将说马来语的穆斯林与其他样本进行比较,这一点也成立。同样,这些群体在“父亲服兵役”(Father served)、“讨论频率”(Talk Before 18)和“母亲被家暴”(Mother beaten)等变量方面是平衡的。服役的年轻男性说他们“被家暴”(Beaten at Home)的可能性在统计学上显著地小,但该差异数值上很小,很可能是随机效应。</p>
-<p>群普委员会就是建立了也根本起不到作用。因为基层组织的作用是为了联系上层,但在网群中的任何决策跟他们没有一点关系都没有,根本不能影响到他们的现实生活,甚至有时还会耽误他们的现实生活。我们举例子,你是甲群的一个群普,群管今天突然发了一条决策,说让所有群员把昵称改了,这条决策会影响到你的现实生活吗?你可能大概率还觉得这耽误你的时间。大部分群普可能会选择直接忽视,或者他们根本就没看到这条通知,而群管也没有任何办法。如果你是真的出奇地热心,你对这条政策感到不满,你向你的群普委员会代表反映了这个事(我们暂且假设甲群成功建立了群普委员会制度),代表反映了上去,群管可能取消了这个政策,但你的现实生活并不会受到分毫影响;群管可能驳回了你的意见,坚持这个政策,但你的现实生活并不会受到分毫影响,你也可以完全不理群管。既然如此,你为什么要咸吃萝卜淡操心呢?</p>
+<p>最后一行显示,两组样本的“父权价值观”没有显著差异,表明被强制征召入伍对性别平等的态度没有影响。本文大量的观测样本意味着即使是非常小的影响也会被检测到。考虑到抽中红卡和服兵役的待遇是随机分配的,有充分的理由得出结论:军事社会化对父权价值观变化没有因果关系。</p>
-<p>群普们对上层也不熟悉,对这个网群组织也没有信任感。现在网群门槛太低,数量太多,基本上是个人就可以建群,完全不需要任何成本,这就使得网群及其“廉价”。你加入一个网群,这个群大概率是一个吹水群,你自然不会信任一个吹水群,最多加入他们一起吹水;然后即便这个网群有一个还算像样的组织构架,你也大概率参与不到其中,而且加进去谁也不认识,没有什么渠道和群管们快速熟悉,而且也没必要去熟悉。反正这样的群多了去了,加入不要什么成本退出也不会有什么代价,而且可能明天一醒来群就被封了,何必对其如此认真呢?而且网群由于其被封闭在虚拟世界的性质,很难用现实问题来对组织进行考验,这就更使得群管们无法在群普中建立威信,也就更无从谈信任感了。</p>
+<p>作为稳健性测试,本实验还分别测试了父权价值观五个调查问题中的每一个的处理效应,未发现任何效应。</p>
-<p>群普彼此之间根本无法信任。群普之间没法快速熟悉,这点刚才说到了。而群普之间也无法建立信任。先不说大部分我见过的网群根本就是一个大杂烩,啥人都能进,根本没有任何审核机制,这种情况下混进去个右人兔兔之类的再正常不过了,严重的甚至会混入光明联盟的下线。这种破坏分子平时也很会伪装,但一旦有机会他们就会开始搞破坏,把群里搞得乌烟瘴气也很有危险。群普之间的年龄、理论水平、家庭情况、居住地点、心理状况往往也差异巨大,而群管的效率低下和组织松散决定了他们无法解决这些差异,这就进一步扩大了群普之间的裂痕。而且群普很多成员经常喜欢冲塔和骂人,甚至人身攻击,谁愿意整天上网看别人骂人或者挨骂啊?大抵就是手机一关眼不见心不烦。况且现实中也根本见不到,完全没有什么必要来去处理这些虚拟世界的社交。</p>
+<p>在另一项替代测试中,本实验放宽了实验同质性(treatment homogeneity)的假设。本实验首先将实验处理限制在服役期间遭受过武装冲突的应征入伍者身上。下文报告的结果进一步强化了本文的结论。</p>
-<p>网群中根本没有财产,所以根本也就没有什么公有制经济还是任何一种经济形势来将他们联系起来。唯物主义地讲,没有物质的联系就是没有联系。这也是网群成员一定会把现实生活中的事情排在网群事情前面的根本原因。你和你的同学、你的同事、你的现实朋友之间的联系一定是要大于你和网友之间的联系的。例如在一个公司之中你和同事之间发生冲突,你和老板之间发生冲突,一定会实实在在地反映到你的现实世界,也许你的晋升职位被抢了,也许你会被扣工资。但如果是在网群中,你和群友发生的冲突除了浪费你的现实时间之外基本上没有其他什么影响,毕竟他又不能真的顺着网线过来打你。咱们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如果你的老板要开除你,然后同时你的网群的群主要踢你出群,你会选择先顾哪边?</p>
+<p>本实验向服役人员提出了10个问题,例如是否看到一名阵亡士兵、靠近炸弹以及向敌人开枪。41%的人经历过这种暴力,但这种经历对他们的父权价值观没有显著影响。本实验还验证了,任何服役军种对父权价值观没有显著影响。</p>
-<p>再说回网群中的经济模式,我见过唯一一种把钱和网群联系起来的模式,是群管在群普中通过类似于“募捐”的方式弄点钱,然后群管再去做事。说实话,我加过这样的一个群,但我从来没给他们捐过一次钱,不仅仅是因为我没有也不想去理解他们拿钱去做什么,我也完全不信任他们,这些人别说他们能不能真的拿钱办事,他们长什么样子、真名是啥我都不知道,我如何去信任他们?他们拿我的钱去做的事,如何反映在我的现实生活中呢?我在那个群的感觉就是我更像是提款机而不是参与者,我只是单纯地把钱打给别人,然后剩下的事情与我无关。是的,那个群确实搞了经济账目公开,但是首先没有基层委员会,我没有什么方式来去有效查看钱的去向,我总不能把每个捐钱的人的账目都看一遍吧?而且经济账目公开也没啥用,我不知道别人捐了多少钱,我也不认识别的捐钱的人,这里面可操作的空间就大了去了,群管大可以给我说“钱数不够再捐点”,实际上把别人捐的那部分中饱私囊(不要跟我扯什么都是同志怎么会做这种事,这就是纯粹的唯心主义幻想,好像一个人只要宣称自己是“左人”就是圣人了一样)。而且就算我发现了问题,我连去哪里把钱要回来都不知道;就算知道,我跑到千里之外的另一个城市,估计就是把钱要回来了连车票钱都没法回本。</p>
+<p>实验组(抽签)和对照组(未抽签)的父权值指标上的缺失值数量没有显著差异。因此该缺失不太可能对研究2的结果构成威胁。此外,一个发现表明军事社会化具有显著影响:服役的男性更有可能认为在军队服役的男性应该比没有服役的更受尊重。这一结果和其他类似的结果增强了对实验有效性的信心,并确实发现了军事社会化的影响。因此,即使士兵存在被军事社会化,对性别平等的态度在很大程度上还是不受服兵役的影响。</p>
-<p>网群基层组织的缺失,让网群的普通成员一直处在零散的原子化状态,也就意味着他们没有办法进行组织,主动地去做事,什么事都是被动接受群管的安排,这就注定了这个组织会僵化没有活力了。</p>
+<h3 id="八结论">八、结论</h3>
-<p>网群普通成员之间没有办法信任,也没有办法建立联系,他们就更不可能成为那种亲密的肩并肩的战友关系。这也就意味着我们群终究不能形成有战斗力的组织。单靠群管的包办替代是没有办法做到面面俱到的,也没有办法管到组织中的每一个人的事,这就一定会导致群管理模式的官僚化,没法发挥群众的智慧。而这种官僚化在资产阶级的铁拳面前,是网群无法承受的,所以网群永远会停留在线上过家家止步不前。</p>
+<p>本文探讨了一个更广泛的基本问题,即父权价值观是促使人们决定参与暴力,还是暴力经历影响了父权价值体系。本文调查了那些已经被社会化为持有父权价值观的人是否更有可能主动成为潜在的暴力角色,或者是否是因为在冲突地区非自愿服役而加强了持有父权价值观念的厌女(misogyny)情绪。</p>
-<p>可以说,基层组织是一个无产阶级组织的生命线,是实行并发挥民主作用的基础。但由于它的缺失,群管无法和群普相结合,这也就必将会造成群普和群管的脱节。</p>
+<p>在第一项研究中,本文发现持有父权价值观与在武装冲突中志愿参加准军事部队之间存在着强烈而稳健的关系。这表明自我选择是理解军事化男子气概和参与暴力的联系的重要因素。在第二项研究中,本文发现实验组(强制服役)和对照组(未服役)之间的父权价值观没有显著差异。换言之,没有证据支持军事社会化会强化个人的父权价值观。</p>
-<h4 id="自娱自乐的网左">自娱自乐的网左</h4>
+<p>这项研究存在重要局限性:这项研究中说明,服兵役不会影响个人厌女情绪,但本文没有研究的军事化男子气概的其他方面(如吃苦耐劳)可能会受到影响。此外,本研究强调超越性别二元性,通过研究男性接受父权价值观的程度的变化,可以对男性与暴力之间的联系和因果关系有了更好的理解。</p>
-<p>在上一篇中,我们从群普通成员(以下简称群普)的视角解读了网群中的“士兵委员会”制度的缺失;在这一篇中,我们将从群管理层成员(以下简称群管)的视角来看看井冈山精神中另外一条“支部建在连上”在网群中的角色。</p>
+<hr />
-<p>“士兵委员会”就是基层组织,“支部建在连上”就是中央领导对基层组织的控制,或者应该反过来说,是基层组织对中央领导的信任。“支部建在连上”和“士兵委员会”实质上是一脉相承的。如果没有“士兵委员会”,那么“支部建在连上”就不可能实现。</p>
+<p>Elin Bjarnegård,乌普萨拉大学政府学部副教授</p>
-<p>如果你运营过网络社群,你一定会发现群管理层与群普通成员之间联系十分浅薄。在绝大多数网群中,群普干的最多的职能只有一个,就是在群里闲聊,往往是群管忙死,群普闲死,两边都不讨好。</p>
+<p>Anders Engvall,斯德哥尔摩经济学院研究员</p>
-<p>我之前作为群管的时候,发现网群中的成员往往分化向两个极端。不超过10个人的最核心管理层事事包办,学社的各个部门(群)的群管理员总是他们几个,内部群里经常交流的还是他们几个;而剩下的大部分群友则处在一个被动接受的状态,就是前面提到的过的“消费者”的自我定位:“你整了啥活儿我就去参与啥,但我不参与这些活儿的管理和组织。”当然了还有至少一半的人一直潜水。</p>
+<p>Srisompob Jitpiromsri,宋卡王子大学和平研究所助理教授</p>
-<p>我们都知道,如果基层没有组织,那么上头决策就无法贯彻到底。在网群中,这种情况更极端,可以说任何决策根本就出不了管理层这个圈子。管理层成员之间还算是经常在一起聊天,多少有点联系,但群管和群普之间就基本上没有任何联系了,除非是经常在群里聊天的,但这也不代表群普就有意愿和义务去参与、服从群管的决策。首先,网络上大家都是匿名的,谁也不认识谁,说难听点大家都只不过是会打字的头像而已,谁也不比谁高贵,群普凭什么就要把群管当成自己的“长官”呢?难道群管是带着群普们大破群敌、连战连捷过?在网络上,群管根本就没法树立威信。</p>
+<p>Erik Melander,乌普萨拉大学和平与冲突学部教授</p>
-<p>而且,群管的什么决策,和群普有什么联系?这个我已经在《网群的基层》解释过。没有联系,就会导致不管群里发生任何决策变动,群普通成员根本不会主动地去问,所以他们接受通知往往是被动的,而不是主动去要求参与,因为根本没有这个意愿。我曾经尝试过解决这个问题,我和群管们商量后,推举出一个人,专门给所有群普私信发送新的通知,但我后来发现这个基本没啥用。首先,发送通知是一个非常累的活,我本人干过这个职务,先不说你首先要加二十几个根本没啥联系的好友,然后还要花时间一个一个转发(QQ没有多人转发的功能),如果有人看到通知后有什么问题,还要向他们解释,这就意味着你本人还要去了解这个通知,而如果你不是参与决策的那几个群管,这又意味着一件活要干。其次,发了通知也往往没人看,我们在进行这种私信通知的政策后,反而有好多人退群了。其实也不难理解,群管的决策根本和群普无关,很多群普都是偶尔去群里看一眼来聊两句,平常也不看群,这时候一个人经常跑来给他发一大段私信,他也不想看,倒不如退群了舒坦。其实这就是网群基层组织缺失的一个恶果,如果群普之间形成小组织,那么只需要通知那些小组织即可,不仅效率会高得多,也不至于让人动不动就退群,毕竟他们还能在小组织里找到归属感。</p>
+<p>编译:郑嘉隽</p> Elin Bjarnegård, et al. 本研究超越男女二元性的论调,强调男性内部对于暴力的态度因意识形态影响而存在分化:志愿参军的人通常更亲近父权制意识形态,而不是军队塑造了士兵的父权思想;强制参军对不希望主动参军人士的父权思想并无明显影响。 复杂系统与无治主义 2009-03-01T12:00:00+08:00 2009-03-01T12:00:00+08:00 https://agorahub.github.io/pen0/heros/GavinMendel-Gleeson-a1_l-complex-systems-and-anarchism <p>将人类社会作为复杂系统进行分析,能为我们提供对于历史进程以及资本主义的强项与弱点的新的见解。</p>
-<p>群管的组织成分极容易僵化,这就会造成群管“无人可用”的窘境。因为不到十个群管的处处包办,以及大部分群普的事不关己,就会导致不管是做什么事、开什么新的部门,都只能从这不到十个人中选主要负责人。首先因为群基层组织缺失,网群没有从基层选拔人才的机制,只能靠群管们亲自“慧眼识珠”,这不仅导致效率低下,也容易形成围绕个人的小团体,甚至会形成山头主义(我之前的那个网群还真就出现了这样的情况),而且选拔上来的人也是参差不齐,极其考验那些“慧眼”们的水平。后来我尝试过解决这一问题,也就是在群里发布告,希望群友们毛遂自荐,然而自荐上来的同志且不说其是否真有能力参与群管理,就现实情况来看,这些同志的大部分对我们的网群以及他们要担任的职务是失望的,他们对网群有着不切实际的幻想,以为这个网群是和现实中的政党乃至先锋队一样的组织,终于可以为共产主义革命事业发光发热了,结果加入进去,无非也就是发发通知、在群里聊天、接投稿之类的无聊活,而且根本感觉不到这个“先锋队”对共产主义事业有什么贡献,甚至不知道“先锋队”到底在干什么,而且这些“先锋队”里的人每天最多的日常活动也就是吹水,谁不会失望呢?所以后来好多自荐的同志就慢慢开始摆烂不干活,或者潜水/退群。</p>
-
-<p>即便是下面的意见,反映到了管理层也不会做出任何实质性的惩罚,也没有必要做出惩罚。我之前的网群里有一个群管,我们称他为A,单独执掌报刊编辑部,此人属于自恋型人格,非要强迫参与编辑部的一个群普“必须参与编辑”,但那个群普现实中很忙,他参与网上的活动也是忙中偷闲,我们称他为B。好,那么假设现在B跑来群决策组来说A的事,群决策组会怎么办呢,无非就是找A说教说教,最多让他写个大字报“罪己诏”,但基本上没有办法去实际限制A的权力。因为之前说过的网群“无人可用”的问题,群决策组如果把A踢出那与自断手臂无疑,把A踢了或者剥夺他的职务,那谁来继续管编辑部呢?这几乎是无解的。而且就算要对A惩罚,如果A执意不愿意交出编辑部的职务,那群决策组也拿他没办法,因为他是编辑部的群主,我在《网群独裁不可避免》那一篇说过,网群群主在群内有至高无上的权力,所以除非把A连带着编辑部一起开除出学社,不然根本没法动摇A在编辑部内的地位。再者,其实也没必要对A做出惩罚。我在前面之所以说“假设B跑来群决策组来说A的事”,是因为现实中B根本就没来说,B根本不在乎,因为A不管再怎么在网上对B耳提面命,也没法在现实生活中对B产生一丝一毫影响,B根本就没理A,而A除了无能狂怒外也毫无办法。</p>
-
-<p>建社的成本太低,根本没必要认真对待。现在左圈是“网群多如狗,学社满地走”,建个社群,成本实在太低,打开手机拉两个人,再给自己起个“xx社”的名字,一个社就建好了。而且大部分网群的建立都是因为对别人的模仿跟风,这就导致很多网群是大同小异,基本上除了管理员不一样,没有什么特别的区别。而且这些学社虽然说叫“学社”但它们的主要功能依然是聊天吹水,那么到这个群里吹水和到那个群里吹水有什么区别吗?网络社群变得如此的廉价自然也就无法引起群成员的重视,群成员不仅不用重视,甚至把群退了也不会对他有任何一点影响。毕竟这些网络学社对共产主义革命几乎没有任何一点点的贡献,也不会对群成员的生活有一点点影响。而且建立学社又不是什么难的事,群普通成员也完全可以去建立学社,为什么一定要被你们几个人管着呢?</p>
-
-<p>在网上,基本没有事情来考验组织,无法发现路线错误,也无法建立领导威信,最终会因没有目标无所事事。一个真正的领导者不是被任命的,而是通过不断带领集体破除困难走向胜利的过程中被大家推举出来的。而在网上,由于组织的松散性以及网络的封闭性,基本没有什么事情可以来考验组织。比如说在现实中的组织需要去进行工厂调查,那么你帮着把这些人组织起来、设定计划以及安排每个人去怎么做,这时你就建立起了一定的领导力;或者比如说你在进行工厂调研的过程中遇到了警察来盘问,你冷静镇定与警察应对,带领大家走出危险,这也建立了一定的领导力。而在网上基本上没有类似的困难,唯一的领导力可能就是说你这个人是网络社群的社长,大家默认你有一定的领导力,但是如果你不把这领导力对群普通成员表现出来,群普看不到你的领导力那么你只是徒有虚名罢了。联系之前我刚才说的网络社群中群管和群普之间的断层,即便是网群的建立者真的很有领导力,那也最多只能被群管理层内部,看见对于群普来说,你再怎么有领导力也领导不到他们头上。所以往往是有领导力的网群建立者累死,剩下人闲死。</p>
-
-<blockquote>
- <p>只有领导骨干的积极性,而无广大群众的积极性相结合,便将成为少数人的空忙。但如果只有广大群众的积极性,而无有力的领导骨干去恰当地组织群众的积极性,则群众积极性既不可能持久,也不可能走向正确的方向和提到高级的程度。——《毛选第三卷,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p>
-</blockquote>
-
-<p>而正是因为这种领导力的缺失,就很容易形成西班牙内战期间共和军内部的左派小知识分子天天吵架的状况。因为大家都在空谈,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没有具体的实践来检验谁的话是正确的。我之前经历过一个真实事件:一个网群中,A和B发生了争执,A认为B是路线上的问题,他认为B把网络社群当成了自己能力展现的平台,而A认为应当以网群的集体利益为重,他认为这是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之间的路线矛盾,然而这仅仅是因为A是网络社群的建立者,他基本上什么事情都参与管理,所以他能看出来B的问题,但其他的人不一定,甚至有很大一部分人觉得这是A和B之间的个人矛盾,A应该放宽心胸原谅B而不应该在个人矛盾上纠结。这就导致B的路线问题没有被纠正,不过还好因为网络社群的低成本,B的错误最终也没有带来多少损失。</p>
-
-<p>因为做不到“支部建在连上”,就容易形成官僚主义。有人曾给我提出想要通过科技的手段,如什么群自动化管理系统,来改善网群内的官僚主义,可以说是机械唯物主义错误。根据前面的分析,这个官僚主义完全是因为网群的社会结构本身的问题,增加一个科技产品也并不能改变这个社会学上的结构问题。如果说你能发明一种科技手段,解决群管理层和群普通成员之间脱节的问题,那么你这个科技手段才是真的起了效果,但这基本上意味着新的生产力的进步,而之后的社会关系和斗争手段绝对不像是现在左圈这样了。不过现在这种生产关系下,以网络小知识分子个人的能力基本做不到。</p>
-
-<p>综上所述,网群基层组织的缺失严重阻碍了网群的组织性,而网群基层组织的建立又几乎是不可能的。这无时无刻不在造成网群中管理层和基层的脱节,而这也最终导致网群成为群管们的自娱自乐。</p>
-
-<h4 id="网络左群存在的原因">网络左群存在的原因</h4>
-
-<p>人如何体现自己的价值?</p>
-
-<p>黑格尔说人必须通过劳动整出来个什么东西才能体现自己的价值,比如你做了一顿美餐,写了一篇好文,堆了一个雪人,通俗讲就是成就感。</p>
-
-<p>但马克思却发现,在特定的社会情况下,人通过劳动整出来的东西,非但不能体现人的价值,反而还否定了人的价值,他管这种现象叫异化。</p>
-
-<p>什么意思?马克思解释说异化有四个层面。</p>
-
-<p>第一层就是劳动者生产出来的东西不属于劳动者。比如工人做的商品不属于工人,属于他的老板,工人想获得这个商品得自己花钱去买。</p>
-
-<p>第二层就是劳动者觉得劳动很累。劳动本身是成就感的来源,但由于第一层异化,工人从劳动中得不到任何成就感,自然就会觉得劳动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事,就会觉得很累,就不想去做。所以工人上班的时候觉得很累很没意思不想去上班,反而下班的时候才觉得是快乐的。</p>
-
-<p>第三层就是人开始怀疑人的本质。人无法通过劳动获得价值体验,反而被迫劳动来不停地否定自己的价值,人就会觉得人生是无意义的,成为人并不是一件快乐的事,人的本质是荒谬的、虚无的。</p>
-
-<p>第四层就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变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本身应该建立在纯真的情感上,然而由于上面的原因,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反而首先变成了金钱的关系,所以好像现在人人都很物质都很拜金。</p>
-
-<p>所谓累,就是你本来不喜欢做这件事情,但是你迫于某种压力不得不去做这件事,于是乎你表现得很累。倘若你是热爱做这件事情的,那么你就会感到愉悦,最多只会感受到身体上的疲乏,而不会有心理上的“累”。“努力”、“刻苦”这种词汇也是一个道理。</p>
-
-<p>在资本主义社会中,不仅劳动被异化,即便是所谓的“没进社会”的学校也被异化着。你上学是为了什么?其实大家都知道这个答案,是为了赚更多的钱。什么陶冶情操之类的那都是赚了钱之后的事。</p>
-
-<p>为了赚到更多的钱,我们就不得不通过“学习”来增加自身的无形资本,以此来向企业家们证明,我能给你的企业带来更多的增殖,从而被雇佣。而一个人拥有多少“知识”最直接的证明就是学历,而一个普通人想要获得学历就只能去考试。所以大部分学生追求的不是知识本身,而是考试成绩,这就导致了他们成为了只会机械式追求成绩的“考试机器”。所以学生在学校感受不到学习带来的快乐,更体验不到探索自然与人文的成就感。他们学习并不是他们想学,而是家长、老师和社会逼着他们学,难道他们没有在被异化吗?</p>
-
-<p>如果我们回顾历史就会发现,现代学校制度并不是自古就有。历史上是先有工厂,才有学校。在近代的英国,工厂主们推行出了系统教育的学校模式,其目的是为了让年轻人适应工厂流水线生活。所以在英国近代的学校里,最强调的并不是教了什么知识,而是按时上课下课,听从老师的安排,井然有序地干一件事。英国近代学校制度就是从伦敦的工厂里搬出来的,其目的就是为了培育合格的社会零件。就像列宁所说:“教育这些青年的目的,就是训练对资产阶级有用的奴仆,使之既能替资产阶级创造利润,又不会惊扰资产阶级的安宁和悠闲。“</p>
-
-<p>说白了,学习是劳动的前延。打个更形象的比方,人是一件商品,家庭生产商品,学校加工商品,工厂消费商品。人自出生以来就无时无刻不受到异化。即便人没有发现,但他们能感受到,这种感受就是“累”。</p>
-
-<p>总而言之,在当今社会下不管是工人还是学生,只要你是被压迫的穷人,你就在受到异化。而这种异化无时无刻不在摧毁着我们的对自己人生的成就感,它在夺取人们对于自身生活的掌控感,所以人们都迫不及待的想要从某一个地方来获得这种掌控感作为心理上的补偿。这也解释了为什么群普对参与社群活动积极性很低而群管很高,因为群普根本就没把学社当成自己的,他们无法从中体验到对抗异化、回归劳动的感觉。</p>
-
-<p>而网络,就是重获这种掌控感的绝佳之处。许多生活中失意的人,尤其以学生为主,来到网络上想要在这里获得补偿,而他们又因为受到了现实中体制的压迫,所以许多人都纷纷转向了左,而最终与饭圈的形成机制一样,这些人也形成了左圈。</p>
-
-<p>左圈的成员不管高低贵贱都一定满足一个特点,那就是闲。他们一定有大量时间在网上泡着,所以左圈成员绝大多数都是小知识分子(学生为主),是脱产者。他们既不用时刻操心现实中的生活,也不参与一线劳动生产。许多人习惯说,学生就是小资,我认为这种说法并不准确。我首先要说明学生根本不是小资产阶级,他们不拥有资产。学生是脱产阶层,而脱产意味着他们没有办法独立地与外界建立物质的联系,也就意味着外界的生产活动没有办法来反过来影响学生的思想,而学生思想只能通过家庭、学校和社会舆论影响来塑造。现实中除了少部分的家庭,大部分的人的父母一般都是想让自己的孩子当人上人,尤其是城市中产阶层的父母,他们基本上都是嫌贫爱富、谄强凌弱的社会达尔文主义者。学校也是社会达尔文主义和精英主义的桥头堡,学校中老师高高在上形成的对学生的权威体制也影响着学生的世界观,再加上学生之间的成绩至少在表面上保持着“按劳分配”的现状,谁越努力谁的分就越高,这也加重了他们社会达尔文主义的思想。再加上社会主流媒体都被资产阶级把持着,社会整个的风气也是市场经济的向钱看,而学生又无法通过亲自参与生产活动来认识这个世界,那么学生的思想表现为小资产阶级的思想也就不奇怪了。</p>
-
-<p>我在左圈待了这么久,除了一两个工人,没见过一个是来干正事的。他们来网上是来进行一场狂欢的,他们吸了一种叫“虚拟”的毒,可以让他们产生幻觉:在网上他们可以夺回在现实中失去的意义,所以他们创建社群,他们给自己封理论教皇,他们党同伐异喋喋不休嘴炮大战黑话连篇,似乎盯着屏幕狂敲键盘的的他们就好像是一个个指挥千军走马飞象的帝王。只要拉个群,几个会打字的头像就可以导演一出步步惊心的大片。网络的匿名制弥补了现实中的客观差距,每个人都先入为主地把对方脑补成和自己一样水平甚至更低的人,他们基本上是在自娱自乐。每个人上网来都是憋着一肚子气,网络匿名制和发言门槛低让他们的情绪有了一个发泄之地,就算往别人身上倒垃圾也不用负任何责任,更不会去反思自己的问题。再加上年龄小,大部分都有或多或少心理问题而不自知,而很大一部分心理问题都会以自恋的形式表现出来,在网络上纵横捭阖的他们绝不会允许另一个会打字的头像阻碍自己的封禅之路。所谓的左圈里基本上没有真的马克思主义者,我学了这么久也只敢说我的立场转向了左,今年冬天我才敢说我稍微建立起一点马克思主义的思维模式,这与左圈里那些动不动自封马克思主义者还拿自己三脚猫的理论到处批判别人的自信之人还是有很大差距的。</p>
-
-<p>其实没有必要非要用马克思主义的那一套话术来解释左圈中的现象,非要说这是什么小资那是什么主义。其实这些左圈中的人和其他网络饭圈中的那些人没有多大的区别,只不过他们参与政治学说罢了。许多的所谓左人来到网上,他们的大概率并不是来学习的,他们只是在现实中挨了铁拳、遭受了打击,跑到网上来抱团取暖、求安慰。我接触过非常非常多的自称左人的学生,他们来了网上其实只是想找人聊天倾诉、发泄一下情绪,关于理论他们并没有学多少,很多人甚至根本就没有学习的态度,他们更喜欢给别人当理论教父。所以网群中吹水为什么那么常见,因为大家本来来这里就是为了闲聊的。顺便提一嘴,有人批判吹水是所谓“小资产阶级自由散漫”,我认为这就是教条的说法,他根本就没分析到网络左群本身的“自由散漫”,他更像是在道德说教。</p>
-
-<p>左圈主要以学生为主,这其实已经说明了左圈根本就不适合建立革命组织,因为你这个群体里根本就没有几个真正的无产者,那你在这里想搞一个为无产者服务的先锋队,简直就是缘木求鱼。而事实上左圈中几乎所有的社群都是对别人的盲目跟风和模仿。</p>
-
-<p>我见过的所有网群都有一个致命问题,那就是没有目标。有人就反驳说,目标不就是建立共产主义社会吗?这个目标其实和没有目标没啥区别,太空泛了,和口嗨没区别。我们需要的是一个有战略意义的、具体的目标,这样一个目标有多重要?我们可以举一个历史上的例子:我们常说在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博古的转移是“逃跑主义”,而毛的转移是“战略退却”,这两者有什么区别?区别就是在于毛的转移是有目的的,是有方向、有计划地撤退,他的退却是为了前进,就像打出一拳前要先把手臂收回来;而博古的转移则是无方向,无原则地撤退,是漫无目的的溃败。也就是说在退却的时候,你是积极主动地朝着既定方向有计划有组织的撤退?还是被人家追着毫无目的的四处逃窜,被动应付?前者就叫战略退却,后者就叫逃跑主义。我们以四渡赤水举例子,四渡赤水的目的是为了过江北上和四方面军会合,结果刚出遵义就打了败仗,只能撤退,往哪里撤?毛给出了明确的方向:往敌人力量薄弱的地方去,所以就有了一渡赤水,是为保全自己,依然是为了北上长江。而后又三渡赤水,成功渡江。这四渡每一渡都有不同,但是又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不管是哪一渡,都是在为最终的目的地:北上与红四方面军会合创造条件,也就是说:它的方向性很明确。既然土城一战证明了,想要一步实现北渡长江的计划是不可能的了,那就战略退却,但是每退一步,又恰恰是在为下一步创造条件,最终还是要北上会合红四方面军。可以说,不管处境多么艰难,敌人多么强大,中央红军的行动方向一直都没有变,只不过因为面对强大的敌人,身处逆境,因此实现的过程变得更加曲折蜿蜒了。</p>
-
-<blockquote>
- <p>“为了进攻而防御,为了前进而后退,为了向正面而向侧面,为了走直路而走弯路,是许多事物在发展过程中所不可避免的现象。——《毛选第一卷,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p>
-</blockquote>
-
-<p>上面这段话正说明了这个道理。一方面它说的是为了走直路,不可避免地要走弯路。但是其实它还有另外一层含义:那就是说走弯路的最终目的,还是为了走直路;后退的目的,还是为了进攻。如果忽视了这一点,那就真的只剩下弯路和退却了。这就不是什么战略退却,而是逃跑主义。今天东边追的紧,就往西边跑,明天北边追的紧,就往南边跑,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方向和原则统统丢掉。正如长征刚开始博古那样,博古在一开始完全不知道要往哪里撤,只是因为南北东三面都被围了才被迫西走,这就是说他根本不知道自己要干什么,所以他毫无计划毫无准备,才叫全军带着大小家当上路。在过湘江的时候,白崇禧故意给红军让开了一条通道,而中央在这期间完全没动弹,他在犹豫,他不知道要往哪里去,而这后来也造成了血染湘江的悲剧。更不用说博古等人为了保住主力部队,甚至不惜让欺骗方志敏部让他们当弃子引开国军(是否欺骗存疑,但方志敏所在的红七军确实成了弃子,中央没给他们明确的战略目标和计划,也没安排他们遇险后该怎么办,也没设法营救他们,而后来第四渡赤水同样作为饵的红九军却成功回到主力部队,可见彼时博古的中央确实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只是走一步看一步,能咋办就咋办)。</p>
-
-<p>现在的网群就像博古一样,根本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在做什么,只是走一步看一步,能整什么活儿就整什么活儿。我之前搞网群的时候,我清楚地记得,在建群的时候,我们根本就没想过到底要干什么,我们建群是处于纯粹的对他人的模仿,因为在左圈,建群建社已经成了一种潮流,这些人建群只是纯粹跟风而已,所以我们在建群后,会模仿别的群搞一套配套设施,比如你的群叫xx社,必然就要配备xx社资料群、xx社演讲群、xx社聊天群、xx社审核群、xx社内部群、xx社决策组、xx社备份群等等,如果再跟风做点网络报刊,那还要配备xx社编辑部和xx社读者群,但从来没有检验过这么多群到底是不是必需,也没有办法检验,因为根本没有检验的标准。如果我们有一个目标,比如我们的目标是建立一个超级大群,作为一个平台让左圈基本都进来,那么资料群、内部群之类的就没什么用了;如果我们的目标是线下小组,那么演讲群、报刊群之类的也没有存在的必要。当我们有具体目标,我们的所作所为自然都应以是否向目标推进了为标准。而当我们没有目标,那自然是做什么都行;为了让我们的群能整更多的花活儿,更像个网络学社,而且建个群又不用花钱,这些群自然是“多多益善”了,甚至有的时候需要刻意整活儿,不管到底有什么用。</p>
-
-<p>毛主席说过:“领导就是预见。”而这些一个个自诩先锋队的社群甚至连自己的战略目标都没有,更不要谈预见了,也更不可能去领导谁。</p>
-
-<p>虽然说左圈相对是更进步的,它是已经开始觉醒的人们勇敢对抗生活中的异化的伟大尝试,但是我们根据前面分析,网络左群实在是已经无法承担起革命的重任了,它们甚至无法推动社会革命前进。“网左”在这个时代的风口浪尖上,显然已经无法背负起历史的重任,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应当以批判的眼光看待其,并汲取经验、另寻他路。</p>
-
-<h4 id="网络左群最好的归宿">网络左群最好的归宿</h4>
-
-<p>《矛盾论》告诉我们,世上的万事万物都有一个内部的根本矛盾在推动着它的发展,把握住这个矛盾就可以把握住这件事物的走向。在一定条件下,矛盾的双方会走向自己的反面。</p>
-
-<p>而网络左群的根本矛盾,就是网群的虚拟性和网群成员的现实性之间的矛盾。这个矛盾在网左的任何活动中都可以见到,这个矛盾贯穿着整个左圈的始终。我们可以看到在前面几篇中分析的所有问题都是围绕这个矛盾展开的,而因为这是网络左群的根本矛盾,其在网左的框架内也是无法被解决的。</p>
-
-<blockquote>
- <p>我们有些青年知识分子,革命热情很高,立志通读马列毛,但是即便是他通读了这些经典,如果没有立场的转变,他也不过是一个马列毛主义的学者,而非一个马列毛主义者。立场的转变不是单靠学习能够莸得的。这就是为什么知识分子要到工人阶级中去,要投入到工人运动中去,以便把自己的感情和立场、出发点放到工人阶级一边,只有这样他才有可能成为一个真正的马列毛主义者。一些读过几本经典著作的网络上的马列毛主义学者类的知识分子,他们并不愿意投入到工人运动中去,并不愿意和工人阶级融为一体,整天泡在网上,忙碌于网络上看谁辩得过谁,而不看这些争辩是否有助于提高人民群众的革命性,因而他们最多所能起到的作用就是工人运动催化剂的作用,这些人是无产阶级的落后分子。——来源不详</p>
-</blockquote>
-
-<p>上面这段话是我很久之前看到的,虽然一直没找到来源,但我觉得它精确地描述了左圈中的小知识分子们的现状。我认为这不仅仅反映了小知识分子脑内的小资产阶级思想根深蒂固,也同样反映了这些小知识分子在网络上的活动其实对现实中工人运动起不到什么推动作用。在网络上,一个人的理论多么高深,他本人多么巧舌如簧、多么雄辩,在现实中也起不到什么有影响力的作用。这其实反映的是群众路线与精英路线的矛盾,有种精英主义论调说什么,革命必需的前提就是所有群众都成为哲学家,说“大规模发动群众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所以他们主张在网络上每天宣讲哲学,大搞哲学黑话辩论,有人给他提出要把这些这些冗杂的话语删繁就简,让群众可以听懂,他不屑一顾地摇摇头,说什么“通俗化就是庸俗化”,让群众听得懂就是庸俗化喽?那看来白话文也是庸俗的,建议此君以后说话用文言文。这种精英主义论调对共产主义革命运动不仅起不到有益的作用,还会起反作用,因为这些人总是以“马克思主义者”、“左派”自居,群众一看,哦,原来马克思主义者和平常见到的官老爷都是一样的高高在上,那他们说要打倒官老爷,真的可信吗?</p>
+<!--more-->
-<p>这种现象其实反映的就是一个问题,那就是你相不相信历史是由群众创造的?你相不相信群众是有智慧的?如果你认为群众是乌合之众,那你确实不必要给他们讲明白这些哲学的东西,更没必要去发动他们。小知识分子们在象牙塔上呆久了自然看不到真实的群众的一面,他们只能看到群众麻木、愚昧的一面。只是一直待在网络上,其实并没有从象牙塔里走出来,网左们依然沉浸在自己编织的小世界里面。</p>
+<p><img src="https://i.imgur.com/afexGJ2.png" alt="image01" /></p>
-<p>就有人不服气,说我这个网群还是有价值的,它可以作为一个大家用来交流的平台嘛。但是我就想说,如果你要弄一个大家交流平台,那你就应该把你这个小群和别的群合并到更大的群里面去,比如我就推荐红贝老师的读书学习群(此群经常演讲,甚至还能请到阳和平老师),还有马列毛论坛(我不清楚该群现在还在不在),暗流公社也可以(同样不清楚是否还在),这几个群人都很多,更适合比常见的三四十人的小群作为交流平台。</p>
+<p>复杂系统理论是一个从突变理论(catastrophe theory)、混沌理论(chaos theory)、控制理论(control theory),尤其是控制论(cybernetics)的传统中产生的科学理论。复杂系统理论的诞生来源于对传统科学的还原论(reductionism)方案的否定。它认为还原论既不必要又难解(intractable)。</p>
-<p>那人就又说了,那我的群可以作为资料群嘛。要说资料群,我建议大家直接在QQ搜索“中国人学习群”,你的群有一个群的杂七杂八的资料,这个中国人学习群有好几个群的、整齐归类的资料,显得那些小资料群完全没什么存在的必要了嘛。</p>
+<p>传统物理学试图在尽可能小的颗粒度下找到基本规律。然而,现在已经知道,由于在极小的颗粒度下相互作用的性质,预测集合系统的行为在计算上难以实现。例如,水,(大多数情况下)最好用流体流动方程来描述,它可以用较简单的(非线性)方程描述集合行为。试图把它作为1026个相互作用的量子粒子集合波函数在计算上是不可行的。相反,复杂系统理论试图在自然的粒度下描述系统,以便对其行为进行可行的(tractable)预测。</p>
-<p>所以,我要说,要是从推动共产主义革命的角度看,绝大多数的网络左群已经没有任何一分继续存在的理由了。但如果有人需要一个群来闲聊吹水,那自然还是有存在的需求。</p>
+<p>复杂系统中的一个基本概念是涌现行为(emergent behaviour)。或者说,从一个有大量服从简单规则的行为者的系统中,能涌现复杂的行为。这类似控制论者所说的元系统跃迁(metasystem transition)的概念。某些对涌现行为最早的描述实际上来自于奥地利学派,可以在路德维希·冯·米塞斯的写作中看到,他把资本主义的集合行为描述成一种由行为者自利产生的最优解。</p>
-<p>所以只有线下组织,才是我们现阶段所需要的。</p>
+<p>系统理论为我们提供了一些经验性的法则,可以作为理解行为者和集合行为者涌现的工具。如果你使简单的系统与复杂的环境相互作用,它保持自己的身份——或者说内部结构完整性——的概率会很低。而复杂系统能够于复杂环境相互作用,并有更高的生存概率。我们在自然界中的简单生物中可以观察到,由于它们的低存活率,它们采取大量繁殖的策略。这与人类采取的方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p>
-<p>有人说,我们可以先建立线上组织,然后从线上走到线下。很遗憾,根据我亲身经历,这条路走不通。首先因为网群大部分成员都是学生,学生要线下见面那就必须要等得放假的时候,而每个学校的假期都不一样,所以这就导致见面的机会很少。再加上由于学生的经济不独立,他们没有完全的能力掌握自己的生活,甚至和别人出去见面还要经过家长同意。再加上学生本身的一些小资产阶级思想的残留,他们见了面也不一定能做成什么事。比如我曾经的学社就推动过几个学生同志线下见面,然而他们除了吃了一顿饭、拍了张合影之外,什么事情也没有做。而且想要建立一个牢固的组织,只见一次面是不够的,需要更加频繁的接触甚至一直呆在一起,并一起完成一些事,而这对于学生来说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除非他们是同校的同学,因为他们的大部分时间和精力要首先贡献给学业。除非学校和社会机构已经不能运转下去了,对于学生来说,牺牲学业并不划算。我目前见过的唯一几个线下组织,都是已经工作的人搞起来的。</p>
+<h3 id="复杂系统理论与社会">复杂系统理论与社会</h3>
-<p>我还见过一种说法,叫线上线下并重的“第三条路线”,而这更不可能。首先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既经营线上组织,又经营线下组织,除非是超人,普通人基本上做不到。其次这两者之间并没有那么多的联系,如果两者并举,最终还是要么重线下,要么重线上,或者走到前面说的“线上走到线下”那条路上去,执意线上线下都搞是既不划算也没有意义的。</p>
+<p>为了理解如何用系统理论模拟社会,我们不如从简单的例子看起。在封建欧洲,社会组织层级森严。在系统理论中,我们把它用一个树状的控制图模拟,领主在顶上,佢的直接附庸在下面。很多情况下,在这个结构中,控制了等级制度的领导就近似控制了整一群人。这有许多的后果。如果这个系统的行为可以用领主的行为来模拟,那么这个系统的行为就必不能比领主更复杂。因此,这个系统仍是简单的。这也意味着这个系统能轻易地一致行动。它可以率领军队,并与其他的封建国家简单地交互。</p>
-<p>事实上线下组织的建立的那一刻,就和它的线上群体没有什么关系了,它已经脱离了线上的联系形成立一个独立的组织,如果线上组织非要指挥线下组织,就会形成“委员长空投手令”的滑稽现象。所以只能直接搞线下,可以用网络作为联系工具,除此之外线上不应该发挥更多作用。我见过一个成功建立的线下组织,他们就是先和现实中认识的人搞一个组织出来,然后再从网上招人。</p>
+<p>实际上,完美的控制层级是不存在的。总是会有横向的控制链接和多样的同谋行为,等等。然而,对于封建制而言,这个模型仍然是个不错的近似。随着我们在历史上的推移,到了早期资本主义,我们逐渐注意到向更「混合式」的控制模式的变化,其中横向连接更多,并且系统可能发展出更去中心化、更复杂的行为。此外,它变得不那么脆弱了。我们或许可以猜想,资本主义出现时,封建制度某种意义上注定要灭亡,因为交互环境变得太复杂了。</p>
-<p>网络左群最好的归宿,应且仅应是线下组织的联系工具。</p>
+<p>现代世界已经转向了高度互联的网络模式的资本主义。在系统联通性的框架内,这几乎是封建主义的对立面。关于系统模型,有几件事必须要注意。系统可以有非常不同的内部结构。高度的互通性不排除某些内部模式。事实上我们知道很多复杂系统,包括社交网络,它们的无结构并不「随机」。内部结构可以对涌现行为有很大的影响。每一个网络都是不同的。</p>
-<h3 id="圣母x与和事佬">圣母X与和事佬</h3>
+<p>进一步讲,一个系统的涌现行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行动者交互的模式。当下的经济体系是资本主义社会关系模式的产物。资本主义从这些社会关系中涌现,一点也不「自然主义」。它是人与人的社会体制的次要产物。将行动者原子化的方式是任意的。实际上,系统常常可以被重原子化,形成不同的行为者与交流的概念。这里有个很好的例子:阶级政治。在国家、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的分析框架下,实体与它们之间的交互被物化(reify)了,因此分析起来比大众交互容易得多。这样,我们有了一个可行的经济学推理的机制。这与新古典主义知识框架下对阶级动因的完全忽视形成了鲜明的对比。</p>
-<h4 id="左圈圣母x会哭的孩子有奶吃">左圈圣母X:会哭的孩子有奶吃</h4>
+<h3 id="结构与行为">结构与行为</h3>
-<blockquote>
- <p>“因为宇宙不是童话。”——《三体》</p>
-</blockquote>
+<p>在无治主义者思考无治主义与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时,系统的集合行为与其控制行为的关系十分有启发性。理想化的层级可以用控制它的实体来模拟。这些集合体可以进行所谓「一致」(coherent)的行动。军队是个一个不错的例子。然而,这些一致系统理论上的目标只能有简单的描述。比方说种族灭绝,它可以被简单地描述,我们可以预料军队能够执行这个描述。然而,「在伊拉克建立民主」则是军队做不了的事。</p>
-<p>之前有一群目田人是这么抹黑毛的,他们说毛之所以在遵义会议之前受排挤,是因为他讲话言辞激烈冒犯人,大家不喜欢;不得不说这是我听过最荒谬的理论,好家伙红军都到了生死存亡之际了,这帮中共党员还要舔着笑脸哄着才能听进去别人的话是吗?他们都是一帮巨婴吗?但是我看现在的左圈中,这样的巨婴还真不少。但是一个巴掌拍不响,没有圣母X们的配合,巨婴们也只能自娱自乐。</p>
+<p>民主国家与大型企业通常类似混合式模型的层级。这些系统逐渐呈现出比单个行动者更复杂的行为。它们的行为,逐渐变得不那么「一致」,但更「相关」。你不能指望事情发展完全一致,但是整个系统会往一个大致相关的方向发展。你还可以预料到,一些混合系统能够适应比单个行为者能够适应的更复杂的环境。</p>
-<p>会哭的孩子有奶吃,任性的人有人疼,左圈里一帮巨婴无法拒绝的本性。左圈里面巨婴多,都是这帮圣母X惯出来的。</p>
+<p>最后,在一个几乎没有层级的概念的网络系统里,有可能出现真正复杂的涌现行为。这样的例子包括人类身体和社交网络。</p>
-<p>有些人已经把装可怜用成了万能的狗皮膏药,利用别人的同情心撒泼自己的任性,都形成路径依赖了。你要是说我一句不好,我立刻哭给你看,看你还说不说;你说我干得不好要撤我职?我直接哭给你看,让群里人都看看你的“铁石心肠”。</p>
+<h3 id="当下的政治结构">当下的政治结构</h3>
-<p>但是对于成熟的人来说,装可怜没有任何用,只会引起反感。有理性思维和集体主义的同志在看到这种现象时也并不会因为此人的“可怜”就要一味偏袒他,因为敌人并不会因为此人的“可怜”就放过他,群众也不会因为此人的“可怜”就接受干部的错误决策。</p>
+<p>国家,作为一个相当层级化的生物,想要让事情运作更加一致。然而它最大的弱点在于它无法解决那些描述非常复杂的问题。比方说,军队和国家发现它们越发无法应对游击战与恐怖主义的涌现。这些社会结构所用的组织模式是高度去中心化、高度非层级化的。说到底,国家几乎没有可能根除这些运动。国家必须找到任务目标的简单描述,这让它在根本上处于劣势,因为它处理复杂性的能力比较有限。然而,资本主义与企业全球化是更可怕的生物。它们的内部结构是高度网络化的。这些生物灵活地跨越国家边界。它们的集合行为极度复杂。没有人理解股票市场是怎么(不)运作的。同时,资本主义极度的强健,能够以马克思没想象到的方式适应不同的环境。若要战胜这种敌人,唯一的可能是至少与其相当的复杂性。</p>
-<p>对圣母X来说,谁对谁错谁是真的受害者根本不重要。巨婴们一贯的行为是,不管遇到大事小事,都要撒泼打滚哭闹一番,让全天下都知道他受了委屈;而还有另外一种人,他们出于尊严的需要不喜欢让别人看到自己懦弱的一面,他们更愿意自我舔舐伤口,所以他们总是在外人面前表现得很坚强。两者虽然表现得不一样,但是他们受伤时是一样痛苦的,但是圣母X们看不到这一点,他们出于某种类似于宗教迷信的思维,偏执地认为表现得坚强的人是不会受伤的,所以不需要安慰他们;而表现得弱小的人受伤时会比其他人更严重,所以要对他们加倍偏袒,简直把那些人当成了弱势少数群体对待。</p>
+<p><img src="https://i.imgur.com/8O2AzCg.png" alt="image02" /></p>
-<p>更为可恶的是,因为这种思维,他们甚至常常把谁是受害者、谁是加害者都能判断错。我见过一个真实事件,在某一个网络学社里,一个典型的巨婴式的人物B,是一个成年人,他经常在群里骂人,还特别喜欢争权夺利,但是此人特别特别会装可怜,得了点小伤小病都要发到群里,而且此人在别人对他提出批评意见时,他直接开始装可怜哭闹,然后疯狂自我攻击,让批评他的人的负罪感拉满还要跑来安慰他;学社主要负责人之一A是前面提到的那种不喜欢把痛苦和伤口扒着给别人看的人,他认为这是一个人自己该面对的事,而且由于他负学社几乎最大的责任,总是表现出一种强硬的态度,实在是不会舔着笑脸哄着别人说话。A反对B在群里我行我素,和B发生过几次冲突,直到有一天B在网上被别人骂了,然后迁怒到A的头上,把A骂了一顿,A在之后向群管理层反映要把B开除出社。在A的推动下B确实被开除了,但当时和B关系比较好的管理层一成员C就跑来质问A,说A就因为这点事把B开除,一点都不是对待同志(进群即同志了属于是)的态度;然后B和C又在其他群里闹,污蔑A“独裁”,结果一个根本就不了解情况、甚至都不知道A是谁的聊天群成员跑来质问管理层要求解释为什么把B开除,似乎把人踢出群就一定是“专制的”。更绝的是,在之后不到两个月,B再一次申请进学社,群管理层的D直接把B放进来了,根本就没问过A;B回来之后受到了拿破仑重返巴黎般的欢迎,就显得A是个小丑,因为B自始至终没给A道过歉(道歉也没用),B在被踢出群后曾和A大闹了一场什么换了好几个号对A轮番攻击,以D为代表的其他群管理层仅仅是听了B自我评价了一句“我已经成长了”代替A原谅了B,至于B到底有没有解决自己的问题、甚至有没有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严重的心理性格问题在不到两个月内自愈可以说是医学奇迹),D等人根本就没在乎过,因为他们没有A负的责任大,如果B在学社后面再搞出什么幺蛾子,他们是不会管的,到时候还得是A来擦屁股,好人都叫他们当了,想必他们“原谅”B时还想着自己就像圣母玛利亚一样浑身着金光吧。</p>
+<h3 id="革命与结构">革命与结构</h3>
-<p>然后那个聊天群里不了解情况就跑来质问的人实际上是更高一级的那种自我感动式的圣母,他们的逻辑链条就像小白兔一样单纯:啊踢人出群是不好的、伤人的,所以不该踢人出群;这意思大概就是杀人是不好的所以作恶多端的反动派不该枪毙。这种人除了逻辑问题,更是自信地连具体情况都不了解就跑来撒播圣母心了,毛说“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如果没有调查,就停掉他的发言权,这野蛮吗?一点也不。所以对于此人,最好的方法就是让他别发言,自己陶醉在自己的小世界里就好。</p>
+<p>复杂系统的整体行为和属性取决于个体交互的机制。在这个意义上,人类交互有可能产生在行为者交流层面上的反馈循环,能够催生系统性的根本转变。这意味着全球性的极端变化是可能的。革命正是转变交互机制导致的根本性的涌现性质的转变。</p>
-<p>当A表达抗议时,D反而跑去劝说A,说什么要“团结批评团结”,不管A和B有什么个人矛盾,好歹都是同志(进群即同志了属于是),希望A能不计前嫌和B继续共事之类。当A表现出对B的抗拒,B就会开始装可怜激发圣母X们的内疚感,然后又变成了对A的愤怒(好一招借刀杀人!),D等人就又会跑来找A说这说那,还给A扣帽子说“你就是太敏感啦”,是,是,您又不是被迁怒的对象,您也不是主要负责人,您当然不会敏感。D似乎忘了一件事情:A才是受害者。A是被迁怒的对象,A是被攻击污蔑的人,A是工作受到阻碍和刁难的人,而B正是那个迁怒、污蔑、刁难他的人。但在D看来,B是多么的可怜,他这么可怜怎么会做错事呢,即便是做错了,看在他这么可怜的份上就原谅他吧;而A呢,这个可恶的A,态度是那么的强硬,肯定是他伤害了B,害得B这么可怜,至于A被伤害,B这么可怜弱小的人怎么会去伤害别人呢?即便是伤害了也是无意的嘛,A这么强硬的一个人怎么会被这点小事伤害到呢?而且B都说了自己已经成长了,A还揪着不放,也太小心眼了嘛,我要是A我早就原谅B了呢。</p>
+<p>复杂系统告诉我们没有唯一正确的社会交互模型。假设我们能详细掌握交互模式,并且假定它是不变的(原子级的行动者之间的社会交互不变),而且这个世界严格意义上服从决定论,我们也得不到一个能预测结果的社会理论。可以用来宣称不可避免的「历史的进程」的实证主义或自然主义的方法是不存在的。它在计算上和方法论上都是不靠谱的。</p>
-<p>圣母X们看似跟观世音菩萨一样心怀慈悲兼济天下,但实际上他们内心充满了傲慢与偏见。这些人就像是瑞典环保少女一样,要求全世界都不用化石燃料,然而根本不关心,如果那些非洲国家的人民也想过上瑞典人一样的好日子呢?至于非洲穷,反正和我环保少女没关系,非洲再穷也穷不到我头上,那是非洲政府该管的事,我只要cosplay圣母自己爽就行了。他们有一套象牙塔上的价值观,他们似乎没有能力认识到这个世界的客观条件是多样的。他们不仅像圣母一样“博爱”,而且还傲慢的认为自己和圣母一样全知全能。在他们眼里,表面上的情况不符合自己的价值判断,他们就要大肆批评一番。他们的逻辑链是这样的:非洲是不是在大量使用化石能源?是;化石能源是不是不环保?是;用化石能源是不是在破坏环境?是;破坏环境是不是错的?是;所以,非洲用化石能源是错的,是要被谴责的。什么?你说非洲是因为穷,用不起可再生能源?对不起那和我没关系,我是全知全能的圣母,我看不到那一层,所以那一层就不存在。</p>
+<p>那么,在运用于人类社会与革命性变化的思考方面,复杂系统理论能够告诉我们什么呢?我们从自然科学中经验研究的领域以及历史信息中知道,根本性的范式变化实际上是很自然的,即便它们几乎无法预测。社会秩序的革命在历史上一再发生。</p>
-<p>圣母X们十分傲慢地默认自己一定是最善良、最正确的,他们把偏见扔到了自认为的“坏人”身上。D这种圣母X居然还替别人原谅人,来“慷他人之慨”,可谓是业务层面极广。这种人就是郭德纲说的:“远离不明白任何情况就劝你大度的人,因为雷劈他的时候会连累到你。”对于这种圣人,只需要对他说一句敲里吗,等他愤怒了之后再说请你大度。</p>
+<p>在真正全新的社会秩序的出现中,有几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就那些创生性的产生这些变化的事件而言,它们通过旧秩序日益混乱或衰败的过程发生。这通常包括向旧体制中注入巨量的能量。当这些能量事件消散时,新的秩序便逐渐强化。</p>
-<p>而且他们之所以是圣母X而不是真圣母,是因为他们往往在到处撒播自己爱心的时候,把自己造成的后果甩给别人承担。刚才已经提到,D邀请B回来荣登宝座,是因为如果B再弄出什么问题,D是不承担这个责任的,责任还是要A来担,出了什么事还是A给他们擦屁股,D不用付出什么后果还能免费当好人,何乐而不为呢。瑞典环保少女也一样,环保的好话她说了,至于环保的代价,反正是发展中国家的人民承担。</p>
+<p>对称性破坏(symmetry-breaking)是一个常见的系统性行为,它在范式变化的语境下尤为有趣。当一个系统因为一个微小的局部偏离而走向了两个可能中较低的那一个时,对称性破坏便发生了。对于外部观察者来说,集合行为的选择可能显得很任意。事实上,它源于系统行为中的微小内部波动。</p>
-<p>圣母X们不仅会伤害到受他们偏见的人,在共产主义革命事业中,这种人会对革命队伍造成极大的害处。</p>
+<p>无治共产主义,在复杂系统的语境下,是一个对涌现行为以及个体行为的描述。它要求整体性上的共产主义,社群之间的互助,以及依照面对的问题的规模采取合作的、集体的决策及解决措施。同时,它要求直至个体水平的层级和强制权力的消灭。在复杂系统的框架中,无治共产主义实际上似乎有很好的生存机会。它将无层级的网络模型作为人类组织的出发点。这意味着在理论上,它具有呈现复杂涌现行为的能力。</p>
-<p>博古在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一度要自杀,很可怜吧?但是也没见同志们让博古继续回到领导位置、继续执行他的路线;但是圣母X们不一样,他们会为了“安慰”那些人,甚至不惜坚持那些人的错误路线:“你看看他多可怜啊,还是让他回到原来的领导位置上安慰安慰他吧?”他们秉持着自己内心的道德与慈悲,拯救了博古的好心情,虽然不过会牺牲了上千红军战士和革命前途。</p>
+<p>此外,革命组织的作用可以被视为保持革命的自由意志主义的关键。在革命的情况中,微小波动可以产生不合比例的巨大影响。新社会的核心将存在于那些有着适合于运动的组织的倾向当中。因此,至关重要的是,组织倾向必须要有结构上的完整性,以及对于交互动因的可复制的知识,后者对于将广泛的运动成型为自由共产主义是不可少的。</p>
-<p>幸运的是,现实中的布尔什维克式组织里一般不会出现圣母X一类人。首先,这些政党是由马克思主义思想武装起来的,里面的领导层是真的认真学习、研究过马克思主义的,这与左圈的情况不同,左圈大部分都是自封的“马克思主义者”。所以,党内虽然有分歧,但是大家有类似相近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以及统一的共同目标,不像是左圈内小资产阶级五花八门的奇葩价值观,以及还有很大一部分人来左圈是为了弥补他们在现实中缺失的价值的,他们是来当教皇的,而不是来干事的。</p>
+<p>在战术层面上,用复杂系统思维进行分析解答很多问题,但也留下很多问题。从这个角度看,许多涌现行为事先没有办法计算,只能用经验研究或者是更弱的找历史类比的方法决定。我们仍然面对着困难的问题。我们必须找到其战术最利于阶级斗争升级的解决方案。此外,我们必须找到最利于拓展、复制的内部结构,以便它们在革命时刻中出现的高度敏感期的实施。</p>
-<p>其次,这些政党是现实中的组织,它们从诞生开始就要经历各种各样的考验,而且都是那种生死考验。而敌人则不会因为你可怜就可怜你,也不会因为看见圣母X们品德如此“高尚”就敬畏他们而不砸他们铁拳。而圣母X们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而造成的路线问题、组织问题,则会给革命造成极大的损失,圣母X和含着他们乳头的巨婴们也会因为这样的错误和损失被排挤出去。但在左圈中,我在《建群即建党》一章分析了左圈的那些学社是无法脱离网络的虚拟性的,所以也没有这样那样的现实困难来考验组织,而且因为左群成本过低,即便是圣母X和巨婴们造成了什么损失,也可以忽略不计,也就显得他们没什么大错了。</p>
+<p><img src="https://i.imgur.com/KeQdWj6.png" alt="image03" /></p> Gavin Mendel-Gleeson 将人类社会作为复杂系统进行分析,能为我们提供对于历史进程以及资本主义的强项与弱点的新的见解。 动物之间的互助 1890-09-30T10:56:15+06:55 1890-09-30T10:56:15+06:55 https://agorahub.github.io/pen0/heros/PeterKropotkin-a1_r-mutual-aid-among-animals <p><code class="highlighter-rouge">生存竞争 互助 自然法则和逐步进化的主要因素 无脊椎动物 蚂蚁和蜜蜂 鸟类 猎食和捕鱼的结合 合群性 小鸟之间的互相保护 鹤和鹦鹉</code></p>
-<p>最重要的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内有一个原则,那就是要批评和自我批评,即面对、接受自己被(不管是自己还是别人)指出的错误,这就意味着巨婴们是无处藏身的。即便是像博古,他在给苏区造成了重大损失后,也会认识到这是自己的错误,至于具体是什么样的错误那是另一回事;但左圈巨婴们是不一样的,即便是他们造成的损失摆在他们脸上,他们也不会承认这是自己的问题,所以他们就会哭闹、装可怜,此时就会有一群冒着金光的圣母X们跑上来把他们抱在怀里哄。但是已经造成的损失谁来承担呢?已经形成的错误怎么去纠正、谁负责去纠正呢?圣母X们从来不会去想这个问题。</p>
+<!--more-->
+<p>生存竞争这个概念是由达尔文和华莱士作为进化的一个要素介绍到科学中来的,它使我们可以把范围极其广泛的现象包括在一个单独的概念里,这个概念很快就成为我们在哲学、生物学和社会学方面的思考的真实基础。大量的各种各样的事实:生物的机能和构造的适应它们的环境,生理和构造的进化,智力发达甚至精神发展本身,我们以前常常用许多不同理由来解释的,都由达尔文归纳在一个总的概念里。我们把它们理解为连续的努力——对不利环境的一种斗争——以求个体、种族、物种和社会的这样一种发展,那就是务期达到生命的最大程度的充实、丰富多彩和热烈。也许在开始的时候达尔文本人并未充分意识到这个因素的普遍性,因为他最初只是借它来解释一系列有关起初种的个体变异的累积的事实。但是,他预见到他介绍到科学中来的这个词,如果只按它的狭义——各个个体之间完全为争取生活资料而进行的竞争——来使用,就会失去它的哲学的和原有的真实意义。所以,他在他那部不朽的著作一开头就坚持主张“这个词当作广义的和比喻的意义来用的,其意义包含着这一生物对另一生物的依存关系,而且,更重要的,也包含着个体生命的保持,以及它们能否成功地遗留后代”。</p>
-<p>在现实中,大浪淘沙的革命必然第一个把圣母X们淘走。就像果酱抹在面包上是美食,抹在衣服上是污渍,圣母X们泛滥的同情心在平常生活中用在流浪猫身上是善良,要是用来指挥革命,那就是罪大恶极了。</p>
+<p>他本人虽然为了特殊目的而主要按照狭义来使用这个词,但他却提醒他的信徒不要犯(他本人好像曾经犯过一次)高估它的狭义的错误。在《人类的起源》这本书中,他用了几页篇幅有力地举出了这个词应有的广义的例证。他指出,在无数的动物社会中,各个个体之间争取生活资料的竞争是怎样消失的,竞争是怎样由合作来代替的,并且指出这种代替的结果怎样发展了保证物种获得最好的生存条件的智力和良知。他暗示在这些事例中,最适于生存的不是那些在体力上最强的,也不是那些最狡猾的,而是那些学会为了群体的福利无论强者或弱者都联合起来互相援助的动物。他写道:“拥有数量最多的最富有同情心的成员的社会,将最为昌盛,并且繁育最多的子孙”(第二版第163页)。从个体和整体之间的竞争这个狭隘的马尔萨斯观点中产生出来的词,在一个了解大自然的头脑中便这样地失去了它的狭窄的意义。</p>
-<p>当然了,能把圣母X推上领导位置的组织估计也早就从内部烂掉了。</p>
+<p>不幸,这些本可成为最有成效的研究的基础的论点,却被为了说明真实的生存竞争的后果而收集的大量事例所遮掩了。此外,达尔文从未试图更仔细地研究一下动物世界中的生存竞争所表现的这两方面的相对重要性,也从未写出他原拟写作的论述过分繁殖的自然遏制的书,虽然这本书本来可以作为估计个体竞争的真实意义的严格标准。不仅这样,就在刚才所说的那些篇幅里,在反驳狭隘的马尔萨斯的竞争观念的材料中,也再次出现了旧的马尔萨斯的色彩,那就是,达尔文所说的在我们的文明社会中保存“智力和体力方面的弱者”的所谓不便(第5章)。似乎千千万万的体弱多病的诗人、科学家、发明家和改革家,以及千千万万的所谓“愚人”和“迟钝的热心家”,不是达尔文本人在《人类的起源》那几章中所强调的人类在生存竞争中当作知音和精神武器使用的最宝贵武器。</p>
-<h4 id="左圈和事佬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左圈和事佬:多一事不如少一事</h4>
+<p>达尔文的学说的遭遇,和其他一切多少涉及人类关系的学说的遭遇相同。他的信徒本仅没有按照他的暗示把这一学说加以发展,反而使它更加狭隘了。当赫伯特·斯宾塞试图从独立的、但又与之密切相关的论点出发,把探讨的范围(特别是在《伦理学材料》第三版的附录中)扩大到“谁是最适者?”这个重大问题时,达尔文的无数信徒已经把生存竞争的概念缩小到最狭隘的范围了。他们甚至变得把动物世界看成是在半饥饿的个体间进行着永久的斗争,并彼此想喝取对方血液的世界。他们使现代著作中充满了“战败者遭殃”的呐喊,好像它是现代生物学的最终结论似的。他们把争夺个体利益的“无情”斗争提高为人类也必须服从的一项生物学原则,认为在以互相歼灭为基础的世界中,不这样作便有复灭的危险。除了仅仅从庸俗的学者那里学到一点自然科学词句的经济学家以外,我们必须承认,即使达尔文观点的最有权威的解释者,也在竭力保持这些谬误的见解。赫胥黎无疑是公认的最有资格的进化论的解释者,事实上如果我们以他为例,我们岂不是听见他在《生存竞争和它对人类的意义》这篇文章中教导我们说:</p>
<blockquote>
- <p>大过节的、多大点事、都是亲戚、别太计较、还是孩子、那么努力、看我面子、都不容易、朋友一场、算了算了、换位思考、为了你好、人都死了、吃亏是福、将心比心、没有恶意、开玩笑的、才刚毕业、怀都怀了、习惯就好、他喝多了、毕竟长辈、退一步讲、都在酒里、曾经爱过、互相理解、婚都结了、还能咋地、他说话直、都打工的、想开一点、都能过去、维护团结、都是同志——中国社交常用语录</p>
+ <p>“从伦理学家的观点来看,动物世界大概是和格斗士的表演一样。每个生物都受到相当好的对待,被安排去战斗,于是最强的、最敏捷的和最狡猾的便能活下去再战斗一天。观众用不着因为角斗场上没有饶它们的命而表示不满。”</p>
</blockquote>
-<p>1929年的2月10号,让红军历史上最接近灭亡的大柏地之战开始,但是就在大柏地之战前三天的2月7号,上海中央写了一封信,信中的内容十分悲观,大意是要求红四军全部散入农村中去,不要集中在一起,而毛泽东和朱德也应就此分开,隐匿目标,以减少敌人的关注。</p>
-
-<p>本来不是什么大事,但是带信来的刘安恭却是个走王明路线的人,而且背景甚硬,苏区决定给刘安恭安排个军委的职务,这下可不得了,包括朱德在内的大多数支持了刘安恭的军事路线,毛的前委反而被架空了。即便后来没设立军委,毛也很失落,他决定辞去前委书记的职务。会议重新选举了前委书记,决定由陈毅暂时作为代理书记管理红四军。</p>
-
-<p>但是毛泽东并不想离开红四军,于是会议之后,他又私下里找到陈毅,希望陈毅在下一次会议上,多肯定一下他的意见,支持一下他的看法。但是下一次会议上,出乎毛泽东的意料,陈毅来了个调和主义。把刘安恭、朱德、毛泽东各自表扬一番,又把他们各自打了五十大板,批评一番。这一来,把所有人都给整懵了,毛泽东更是气不打一处来。毛泽东本来就很讨厌这种调和主义、和稀泥的态度,只想求得党内的一片祥和安好,却不作原则上的定性。于是毛泽东一拍桌子,实名反对所有人的意见。最后,在选举前委书记时,毛泽东便没有再当选,而是陈毅当选了前委书记。这次会议就是红四军的“七大”。</p>
-
-<p>但很快,刘安恭在冒进进攻大城市的途中牺牲了。中央也认识到毛路线的正确性,并写了“九月来信”托陈毅给毛带去,但是毛泽东此时还有点赌气,写了一封回信,表达了他对陈毅的不满:“我平生紧密考察事情,严正督促工作,这是‘陈毅主义’的眼中钉,陈毅要我做八面美人、四方讨好,我办不到,我不能够随便回去,这个路线问题不解决,我就不能回去。”</p>
-
-<p>陈毅主义本是一个毛用来调侃陈毅发明的词,实际上并没有该种主义。“陈毅主义”实际上指的就是在团体中,出现路线矛盾时,不去分析、解决矛盾,探索正确的路线,反而为了一个表面上的团结,把出现矛盾的两派“各自表扬一番,在各打五十大板”,和一手稀泥,实际上没有任何益处。</p>
-
-<p>在左圈中,这样的人还真不少。左圈中有人总喜欢打着团结的旗号行和事佬之事。</p>
-
-<p>这些和事佬们总是喜欢把毛主席在1942年提出的整风原则“团结-批评-团结”奉为圭臬,甚至都用成了到处批判别人的教条大棒,只要他们看不顺眼的就按一个“破坏团结”的帽子。关于延安整风和“团结-批评-团结”的来源和应用,我在《进群即同志-当“团结-批评-团结”成为教条》一篇已经详细介绍过,此篇不再赘述。这里我们主要分析左圈和事佬们的行为动机和其造成的后果。</p>
-
-<p>和事佬们不了解的是,“团结-批评-团结”中的第一个团结和第二个团结是不一样的,第一个团结指的是(在延安整风中)不整人只整主义,要保证党不会分裂;第二个团结则指的是(在延安整风后)全党对路线形成统一的、正确的认识,达到更高的团结。而没有第二步的批评,就没法达到第二个更高的团结,因为没有正确的批评,组织就无法对路线和过去的错误形成统一、正确的认识,最终只能止步于第一个团结——那种靠“八面美人、四方讨好”维持的表面上的团结。</p>
-
-<p>因此,和事佬们只“团结”不批评,或者批评不到位,那都是假团结,是破坏团结。出现路线分歧是很正常的事,在网络左群中,因为没有实践活动来对理论进行检验,路线分歧则更为常见了。这时候,如果一味地维护表面上的团结,事实上只会助长这种分裂。因为分歧往往意味着问题的出现,就好像是墙上有了裂缝,如果不去找到裂缝的原因、把裂缝补上,再加固墙体,而只是简单地在面上抹一层墙灰把裂缝盖住,那么这条裂缝早晚会撕开整个墙体。这事实上也是许多网络左群“短寿”的主要原因之一。</p>
-
-<p>和“陈毅主义”不一样的是,陈毅是详细了解红军中两派的争执的,而左圈中许多和事佬是根本不了解实际情况就跑来和稀泥来了。因为很多情况下,争执双方的实际情况只有争执双方完全承担、完全清楚。和事佬这种人根本上就是否定实事求是的存在。这些和事佬可以说是100%都是在臆想事件经过,然后得出唯心结论,然后找容易说话的一方去“劝说”的。也就是说:往往是要求损失方去学会容忍。和事佬看似高情商,但他们不知道很多矛盾是必须用冲突来解决的,他看不到矛盾不处理继续下去的后果。</p>
-
-<p>网络局限性是和事佬心态生存的基础。我在《建群及建党》一章已经分析了网络的虚拟性和网群成员的现实性之间的冲突,这让网群成员和网群本身的联系下降到几乎没有,也就意味着,不管网群接下来发展如何、出现什么问题,实际上和这些和事佬没有任何的关系,也对他们的现实生活产生不了任何影响。和事佬们的思路其实很简单,既然网群中产生冲突的双方不管哪一方最终胜利,他们都不会受到影响,那为什么不去当个“老好人”呢?</p>
-
-<p>和事佬的心态,某种程度上也有着一种傲慢。因为这个世界上,大多数人对自己的认识,对客观世界的认识,都是很浅薄的。大部分和事佬看不到矛盾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就像当时的陈毅,没有看到毛和刘安恭冲突的背后是“农村群众路线”和“王明路线”的冲突,我甚至有理由怀疑陈毅当时以为这只是两个人带兵方式的不同;所以他在没有搞清客观情况的前提下,就凭自己的主观思想做出了判断,他没有看到刘安恭路线对红军将要造成的毁灭性后果,所以才有了会议上“各打五十大板”的荒唐一幕。</p>
-
-<p>但好的是,“陈毅主义”在红军历史上是极少见的,这是因为红军自诞生之初就不断地面临敌人的考验,这就像在钢丝上走路,一点错误都是要付出惨重的代价的,而这代价就是红军战士和根据地百姓的生命,这未免过于昂贵了。所以大家在经历过几次斗争就能认识到和事佬行为是要不得的,有矛盾就必须要解决,哪怕是以严重冲突的方式。战乱年代,任何政策和路线的好坏,对错,都能在很快的时间内得到验证。大家虽然不能从理论上理解,但是却能从现实中觉醒。</p>
-
-<p>而网络不具备这样的条件,网络左群出现路线错误,最严重的代价不过是学社解散,这个代价简直微乎其微,我再拉两个人建个群就可以弄起来一个新的学社。所以,网群中的矛盾解决的成本事实上要比不解决的代价还要大,正是这点,才给了和事佬们表演的舞台。</p>
-
-<h3 id="浅论网左的统一战线">浅论网左的统一战线</h3>
-
-<p>统一战线无非就是“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团结一切可团结的力量。这是一种自古就有的战略战术,春秋战国时期的合纵连横就是统一战线的一种绝妙运用。但统一战线不是教条,这是一个很空泛的词语,在不同的情况下,团结谁、打击谁应当视情况而作出相应的变化,否则就会犯左倾或右倾错误。在今天的左圈中,网左们也同样面对着这样的问题,我在此章中对我观察到的其中两个现象进行批判和思考,并没有对网左的统一战线作全面的分析,所以是“浅论”。</p>
-
-<h4 id="论中间派">论中间派</h4>
+<p>其次,在这篇文章的较后部分,他岂不是告诉我们说,在原始人中间也如同动物之间的情况一样:</p>
<blockquote>
- <p>中产阶级主要是指民族资产阶级,他们对于中国革命具有矛盾的态度:他们在受外资打击、军阀压迫感觉痛苦时,需要革命,赞成反帝国主义反军阀的革命运动;但是当着革命在国内有本国无产阶级的勇猛参加,在国外有国际无产阶级的积极援助,对于其欲达到大资产阶级地位的阶级的发展感觉到威胁时,他们又怀疑革命。——《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毛泽东</p>
+ <p>“最弱的和最愚钝的要失败,而那些最顽强和最狡猾的,在其他方面并不是最好、只是最能适应他们的环境的便生存下去。人生是一场连续不断的自由混战,除了有限的和暂时的家庭关系以外,霍布斯所说的个体与整体的斗争是生存的正常状态。”</p>
</blockquote>
-<p>上面这段论述虽然描述的是民国的民族资产阶级,但是对中间派的特点的描述在今天依然值得借鉴。我认为其实“中间派”是一个很不准确的词,应该叫做“摇摆派”,因为“中间派”从来没有保持过真正的中立,他们时而偏向一边,时而偏向另一边,从没保持在正中间过。</p>
-
-<p>所以说其实没有真正的中间派。当你邀请那些“中间派”们参与革命运动(即便是在网络上),他们便想:“晶哥那么厉害,网左组织得这么烂,必定是办不起来的。”总是说:“等等再看看!”,但是他们因为自身也受着体制的压迫,并不总是和特色站在一边,所以他们看网左骂特色骂得凶狠的时候,或者看特色又变得更烂了的新闻的时候,也要附和着骂上两句。</p>
+<p>对自然界的这种看法究竟能够得到事实的几分支持,从这里提供读者的关于动物世界和原始人的论证中便可以看到。但我们不妨立刻指出:赫胥黎对自然的观点,作为科学的推论来说,也和相反的卢梭的观点一样,是很难成立的,卢梭在自然中只看到被人类的出现所摧毁的爱、和平与和谐。事实上,只要一走进森林,对任何动物社会观察一下,甚至对任何一本论述动物生活的严肃著作(多尔比尼的、奥社邦的或勒瓦兰的,不拘哪一个的著作都行)细读一下,便不能不使博物学家思考到合群生活在动物生活中所起的作用,使他们不至于把大自然只看作是一个屠杀之场,同样,他们也可以免于在大自然中只看到和谐与和平。卢梭所犯的错误是他完全不想到嘴和爪的恶斗,而赫胥黎则犯了相反的错误,但不论是卢梭的乐观论还是赫胥黎的悲观论,都不能看作是对自然界的公正无偏的解释。</p>
-<p>对于中间派,有的可以团结,有的不行,有的在特定情况下才能团结,不可一概而论。这是因为不管中间派怎么摇摆,他们总归是要更多地往特定的一方摇的。比如一些高级写字楼公司的白领,他们虽然有时受了上司的气,也在办公室外骂两句,但是他们的待遇高、工作稳定,不用吃了这顿愁下顿,也不必顶着烈日干重活还担心工资拖欠,所以叫他们去造老板的反的时候,他们就要想想这个月工资还没拿到手,说:“你们先去,我等等就来!”,他们是中产阶层的右翼。再比如内卷大省的学生,他们虽然不用担心衣食,并且很多都想通过高考当人上人,但每日非人般的虐待榨干了他们的精气神,还要饱受来自学校和家长的批斗,长期睡不好、吃不好,人人心里都憋着火气,全凭“好大学就是好人生”这根胡萝卜吊在前面往前走,若是在他们面前戳破了高考神话、叫他们造学校的反,他们便会成为最激进的分子,他们是小知识分子中的左翼。</p>
+<p>只要我们对动物观察一下——不光是在实验室和博物馆中,而且在森林和草地,在草原和群山中——我们立刻就会发现,虽然在各种动物(特别是在各纲动物)之间进行着极多的斗争和残杀,但在同种的,或至少是在同一个群的动物之间,也同时存在着同样多的(甚至还要更多)的互相维护、互相帮助和互相防御。合群如同互争一样,也是一项自然法则。当然,要从数字上估计所有这两类事实的相对重要性,那怕是很粗略地估计,也是难事。但是,如果我们用一个间接的试探,问一问大自然:“谁是最适者:是那些彼此不断斗争的呢,还是那些互相帮助的?”那么我们立刻就会发现,那些获得互助习惯的动物无疑是最适者。它们有更多的生存机会,在它们各自所属的纲中,它们的智力和体力达到最高的发展水平。如果把这些可以用来支持这一观点的无数事实考虑在内,我们就可以十分有把握地说,互助也和互争一样,是一项动物生活的法则,但是,作为进化的一个因素来说,它也许更加重要得多,因为它促进了这些保证了种的维持和进一步发达以及用最少的精力来保证个体的生活的最大幸福和享受的习惯和特性的发展。</p>
-<p>左圈中有些人喜欢把具有非马列毛的左派立场的中间派统称为“安托西修”,并把他们看作是马列毛主义的对立面。事实上,这四者情况各不相同,把这四者统一“打倒”或怎么处理是犯了主观主义错误。</p>
+<p>就我所知,在达尔文学说的科学界信徒当中,第一个把互助充分理解为一条自然法则和进化的主要因素的,是著名的俄国动物学家,圣彼得堡大学故院长凯士勒教授。他在逝世前几个月,即1880年1月,在俄国博物学家会议上发表的一篇演说中阐明了他的思想;但是,像许多只用俄文出版的著作一样,这篇出色的演说几乎完全不为世人所知道。</p>
-<p>安那其主义者,又称无政府主义者,它在当代中国的主要信奉者还是以小知识分子为主。他们痛恨被别人管着,要求绝对的自由。他们中的许多人还十分羡慕他们所认为的“古时候”那种田园牧歌、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模式。他们不喜欢布尔什维克式的政党组织在他们头上“发号施令”,但是他们更不喜欢资产阶级老爷们把他们当奴才使唤,所以在革命低潮、反动力量十分强大时,我们应当团结他们,与他们搞内斗、整天互骂是不可取的、浪费时间的。</p>
-
-<p>托洛茨基主义者,或者叫托派,据我目前了解托派并没有什么中心思想,他们可能就是“托洛茨基的支持者”,大部分时候是以“斯派”、“毛派”的反对者的面目出现的。据我个人了解,他们主要是对斯大林式的集权体制极为厌恶,并且对托洛茨基的“世界革命”有种切格瓦拉式的浪漫憧憬。在中国,托派也主要以小知识分子为主,他们几乎反对关于斯和毛的一切,但也同样对特色的统治有极大的厌恶,我们应该团结他们,在夺取政权前我们与他们几乎没什么矛盾,“斯派”们不要整天浪费时间和他们在网上斗嘴。</p>
-
-<p>西方马克思主义者。事实上在中国几乎没有真正的西马。因为中国政府对学术界的高度渗透和监控,中国大学里的西马学者至于有多少是真马、有多少是“指鹿为马”,这个大家基本上都有自己的判断。对于那些“西鹿”当然是要警惕,事实上可以把他们理解为“修”。在左圈中的西马大部分都是自封的,并且常常和自封的“苏马”(事实上我至今不知道苏马是什么)们见面就掐。左圈中的西马和那些欧洲的大学教授不一样,“西马”对于他们来说更多地像是一种身份认同,而不是学术研究方向。他们中的大部分人都有一个特点,那就是特别爱用哲学术语,不管他们本人是否理解这些术语,这事实上是一种很幼稚的行为,我在《进群即同志-天山上下来的王明》一篇中就批判过这种行为。除了这个特点外,据我个人观察,剩下的左圈西马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根本不懂、也没怎么学习过、学习过也不怎么理解的“装逼西马”,据我个人观察,这类人主要以初高中生为主,他们是“喜马拉雅山上下来的王明”,你一见他们便能立刻察觉一种高高在上的气息扑面而来。他们是拿哲学术语当成了一种装逼的工具,这种人不用多理会,事实上他们还处在一种过家家的幼稚阶段,思想还没成型,是否要团结他们还很难下定论,即便是团结了也不一定会起正面效果,只要保证不把他们推到敌人那边去就行,也可以试着引导他们一些。另一种则是自己学习过、能理解部分的“辩经西马”,这种人以大学生为主,而且不少人的家庭都是中产往上,甚至有资本家家庭的。听名字就知道,他们的特点就是喜欢在网络上辩经,这几乎是他们在网上唯一的活动。据我个人观察,他们中的很大一部分对谈论政治经济学和社会学有种偏执的排斥,似乎哲学和政治经济学/社会学是水火不容的,我见过最激进的一个还喊出过“只要你了解了德国哲学史,你就是马克思主义者了”这种口号。这一类人对自己的学术派别也有种偏执,且不说他们和所谓的“苏马”打得你死我活,他们中的很大一部分在和别人辩经时,别人的观点和他们从自己支持的那一派的书本上学到的经文有一点偏差,他们就会感到“被冒犯”,于是辩经就无穷无尽了。对于这一类人,我在《建群即建党-网络左群最好的归宿》一篇中引用过这么一段话:</p>
+<p>“作为一个多年的动物学家”,他认为他有责任反对滥用这个取自动物学的词——生存竞争,或者,至少应该反对高估它的重要性。他说,动物学和那些研究人类的科学不断地坚持它们所谓的生存竞争的无情法则。但是它们忽略了还存在有另外一条可以叫做互助的法则,这个法则,至少对动物说来,是远比前一个法则更重要得多。他指出,遗传后代的需要必然会使动物集聚在一块儿,并且,“个体愈是集聚,它们彼此之间就愈加互相支援,物种就有更大的生存机会,并且更加促进它们智力的发达”。“每一个纲的动物,”他继续说道,“特别是较高级的动物,都实行互助。”他从埋尸虫的生活以及鸟类和一些哺乳动物的合群生活中举出一些例子来说明他的见解。在一篇简短的开幕词中所举的例子当然是有限的,但主要之点都已说得很清楚;在谈完互助在人类进化中所起的更为突出的作用以后,凯士勒教授作了如下的结论:</p>
<blockquote>
- <p>一些读过几本经典著作的网络上的马列毛主义学者类的知识分子,他们并不愿意投入到工人运动中去,并不愿意和工人阶级融为一体,整天泡在网上,忙碌于网络上看谁辩得过谁,而不看这些争辩是否有助于提高人民群众的革命性,因而他们最多所能起到的作用就是工人运动催化剂的作用,这些人是无产阶级的落后分子。</p>
+ <p>“很明显,我不是否认生存竞争,但是我认为动物世界的逐步发展,特别是人类的发展,受惠于互助之处远过于互争……一切生物都有两个基本需要:营养的需要和使物种繁殖的需要。前者使它们互相竞争和残杀,而保存物种的需要则使它们彼此接近,互相帮助。但是我倾向于认为在生物界的进化中——在生物的逐步后天变异中——个体之间的互助远比它们的互争所起的作用要大得多。”</p>
</blockquote>
-<p>这段话就很好地描述了“辩经西马”。他们在网络上每日与人辩经,倒也是促进了他们和别人理论水平和交流技巧的进步,但对于无产阶级运动整体而言基本上什么也没做,他们更像是沉迷于自己的小世界中,待在象牙塔上迟迟不肯下来,如果放到实践中很容易闹出纸上谈兵的囧事。我个人认为他们是中间派里偏右的。他们要团结吗?还是要的,但需要一定的技巧和原则,这一类人不应该进入最核心的领导层,他们可以参与理论工作,但不应该去指导实践。</p>
-
-<p>修正主义者,在欧美语境下也可以是社会民主主义(和其衍生的主义)者。但在中国,由于没有多党选举的制度,社会民主主义在中国几乎不(以社会实体)存在,而“修正主义”在中国的左圈语境下,更多指的是保皇派、改良派一类。这一类人以已经工作了的成年人和初高中及以下的学生为最多。对于成年人保皇派,基本上没有团结他们的必要,因为他们选择保皇那必然是有切身利益相关,也许他们就正在受体制的恩惠,只是有些许不满希望变得“更好”,我们可以在革命高潮时团结他们来“痛打落水狗”,但在革命低潮时团结他们的话,很难保证他们不会反过来捅你一刀,因为一般来讲,保皇派在皇帝被砍头前是不会放弃保他的,而且这种保皇派极有可能变质成右派,魏玛德国的艾伯特政府就是个例子。对于学生保皇派,除去个别特别固执的,他们大部分都是因为学校和社会的宣传对特色依然抱有幻想,以及对马克思主义和历史的不了解让他们没法去全面、客观地分析社会现状,事实上绝大多数的学生网左都是从保皇派过来的,我本人之前也当过一段时间保皇派。所以说,对于学生保皇派是一定要团结的,而且要对他们进行引导和教育,争取把他们从中间派拉到无产阶级革命派这边,把他们当敌人打击是绝对错误的。</p>
-
-<p>统一战线不是说你敞开胸怀让谁都进来,而是有原则和方法的。要明确的一点是,中间派决不可进入核心组织,这实际上是很多网络左群忽视的一点。中间派因为其立场和思维方式的问题,他们可以和我们团结在同一战线,但绝不可以参与到我方组织的内部建设中,更不能指挥我们的行动。你比如说,这个中间派有自己自成一体的哲学思路和立场,他可能就会在一些组织政策上按自己的理想形式来,而不是依据客观实际情况而定。如果把这些中间派对我们组织的参与度比作一个同心圆,我们的组织是最内一圈,那么往外挨着的一圈应该是学生保皇派,然后是安、托、西,然后最外面是修。</p>
-
-<p>统一战线的形式多种多样,具体是像第一次国共合作那样互相参与进对方组织、互相学习,还是像第二次国共合作那样各自独立互不统属,只是打击共同的敌人站在一起,这需要领导者视具体情况、作出最合适的判断。</p>
-
-<h4 id="论血统论">论“血统论”</h4>
-
-<p>1966年7月29日,北京航空学院附属中学出现一幅对联:“老子英雄儿好汉,老子反动儿混蛋”,横批是:“基本如此”,公开喊出了以血统划分好人坏人的口号。</p>
-
-<p>8月12日,已故前中国最高检察院副检察长谭政文的儿子,北京工业大学三系文革小组组长谭力夫和刘京联合写了一张题为《从对联谈起》的大字报,提出要把“老子英雄儿好汉,老子反动儿混蛋”作为党的阶级路线来实行。8月20日,谭力夫在一次辩论这副对联的大会上大肆鼓吹这种观点,使他在全国扬名。</p>
-
-<p>这副对联、谭力夫的讲话、以及他和刘京的大字报在中国掀起一股公开讲究家庭出身的风气。以高干子弟为首的学生红卫兵自称“红五类”,即来自革命干部、革命烈士、革命军人、工人和农民家庭。他们的对立面就是“黑五类”,即地主、富农、反革命分子、坏份子和右派分子及其子女。谭力夫又加上资本家和走资派,变成“黑七类”。当时,“黑五类”的子女被称为“狗崽子”,不准戴毛泽东的像章,不准唱毛泽东的语录歌,也不准参加红卫兵。</p>
-
-<p>不过指出这里荒唐的遇罗克却在那个年代付出了生命的代价。“文革”爆发后,遇罗克与几个同仁自办发行《中学文革报》,他在该报上连续发表了以《出身论》为代表的多篇争取自由和人权的檄文,并风靡海内外。</p>
-
-<p>《出身论》是遇罗克在文化大革命时期的一部作品。该书从唯物主义的角度批判了当时社会上广泛流传并造成严重不良影响的血统论。作者遇罗克在1966年发表文章反对姚文元批判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1970年3月5日,在北京工人体育场里,在排山倒海的“打倒”声中,27岁的遇罗克被宣判死刑,并立即执行。</p>
-
-<p>血统论是荒唐的这一点事实上非常正确,我们都知道思想和立场是没法靠基因遗传的。家长是资本家,孩子就一定也是资本家,这种思想实际上是唯心主义的,它没有坚实的唯物主义逻辑来支撑。事实上,血统论就是当权的老红卫兵(红五类子女)为了维护自己的特权地位而弄出来压迫当时已经是受压迫阶层的“黑五类”子女的。</p>
-
-<p>但是在今天的左圈出现的“反血统论”思潮的思路正确,但某种程度上形成了教条。当今社会的现实情况和文革时期不一样。许多人根本没搞懂血统论出现的机制和条件,凭自己臆想理解,搞出许多本本主义。</p>
-
-<p>遇罗克同志就说得很好:“它(对联)的错误在于:认为家庭影响超过了社会影响,看不到社会影响的决定性作用……实践恰好得出完全相反的结论:社会影响远远超过了家庭影响,家庭影响服从社会影响。”也就是说,在当时血统论不成立的最主要条件,就是当时的中国是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决定了其社会上的无产阶级的思想占社会主流,并无时无刻地影响社会上的每一个公民。</p>
+<p>上述观点的正确性,最最感动了大多数出席会议的俄国动物学家;希斐尔卓失——他的著作在鸟类学家和地理学家当中是很有名的——支持这些观点,并且还另举了一些例子来阐发这些观点。他说,有几种隼具有“一种适宜于抢掠的几乎理想的构造”,然而它们在退化,可是其他几种实行互助的隼却很昌盛。“另一方面,以一种合群的禽类鸭子为例吧,”他说,“一般说来,鸭子的机体不发达,但它们实行互助,从它们不计其数的变种和种类来看,可以说它们差不多是遍布于全世界。”</p>
-<p>但是在今天的中国,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早已被摧毁,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已经占主流了。在中国这样的一个官僚资本主义国家,其社会上的主流思想一定是资产阶级的思想,并从出生开始就无时无刻地影响社会上的每一个公民。现在私有制早已卷土重来,“子承父业”的社会基础是有的,这与当年公有制经济占绝对主导的社会不同。</p>
+<p>俄国动物学家的立即接受了凯士勒的观点,好像是很自然的,因为他们几乎每一个人都曾经有机会在亚洲北部和俄国东部无人居住的广大地区研究过动物界;凡是研究过类似的地区的人,是不可能不得出相同的结论的。我想起自己在和我的朋友,那多才的动物学家波利亚可夫一起在维蒂蒙地区考察时,西伯利亚的动物界所给我的印象。当时我们两个人对《物种起源》的印象还很新,可是我们要寻找同种动物之间的激烈竞争却一无所获。这种竞争在我们阅读达尔文的著作时,即使想到了第3章(第71页)的论点,也是我们预期会看到的。我们看见很多动物常常是联合起来,以适应不利的气候环境或对各种敌人进行斗争。波利亚可夫写了许多出色的文章论述各处的食肉动物、反刍动物和啮齿动物的互相依赖;我们亲眼看到许多互相帮助的事实,特别是鸟类和反刍动物在移居途中的互相帮助;甚至在有大量动物聚居的黑龙江和乌苏里江地区,尽管我竭力寻求,但也根少发现在较高级的同种动物之间存在着实际的竞争和斗争。在大多数俄国动物学家的著作中,也都提到过这种印象,这大概可以说明为什么俄国的进化论者那样拥护凯士勒的观点,而同样的观点在西欧的达尔文信徒当中却并不流行。</p>
-<p>但是在左圈不知从何时起,形成了一种风气,那就是当一个人说这个人是资本家的孩子,不能把他完全当同志看待,就要给这个人扣上“血统论”的帽子。这实际上和文革老红卫兵大扣帽子的行为没啥区别。在这种风气下,甚至形成了一种政治正确,把左圈里的资产阶级子女当成弱势少数群体一般保护起来,要是你通过攻击他们的出身来质疑他们的思想,你就要被打成“血统论”。</p>
+<p>当我们一开始研究生存竞争的两个方面——直接的和比喻的——的时候,给我们印象根深的头一件事就是互助的事例非常丰富,这不仅是如大多数进化论者所承认的为了繁育后代,而且还为了个体的安全和为了得到必需的食物。对动物界的许多大类来说,互助是通例。甚至在最低级的动物之间也可发现互助的事实,我们必须预期有一天会从研究微小的池塘动物的学者那里得知即使在用显微镜才能看见的生物当中,也存在着不自觉的互助。当然,除了白蚁、蚂蚁和蜜蜂以外,我们对于无脊椎动物的生活的知识还是极其有限的;但是,就从比较低级的动物来说,我们也可以搜集到一些确切合作的事实。蝗虫、蛱蝶、萤虫、蝉等等动物的不计其数的联合,实际上简直还没有人研究;可是它们的存在这一事实本身就指出它们一定是按照大体上相同于蚂蚁和蜜蜂为了移居而暂时联合的原则组织的。至于甲虫,我们已经有人仔细观察过埋尸虫之间互相帮助的事实。它们需要腐烂的有机物,以便在其中产卵和供给它们幼虫以食物,但是那些有机物不能腐烂得太快,因此它们便把在漫游中偶尔发现的各种小动物的尸体埋在土中。一般地说,这些埋尸虫都是单独生活的,但是当它们当中有一个发现了自己难以埋葬的老鼠或雀鸟的尸体时,它就会招唤四个、六个或者十个其它甲虫来会力完成这项工作;如果必要的话,它们会把尸体运到一个合适的土质松软的地方,十分周密地把它埋起来,从没有为了它们之中哪一个享有在这个埋好的尸体上产卵的特权而争吵。约格里迪奇在用两根棍子做成的十字叉上绑上一个死鸟,或者是在插在土中的棍子上挂上一个蟾蜍的时候,这些小小的甲虫也会以同样友好的方法集中大家智慧来克服人的计谋。这种协力合作的事情在蜣蜋当中也曾见到过。</p>
-<p>这些政治正确者一定要拿恩格斯当挡箭牌:“难道恩格斯不是资产阶级家庭出来的吗?”但恩格斯是个特例,世界上根本没有那么多恩格斯。有些人喜欢自比恩格斯实在是太狂妄了。中国近代史学家吕思勉曾经说过:“世上只有背叛阶级的个人,没有背叛阶级利益的阶级”,连不算资产阶级的小知识分子里,都充斥着资产阶级的思想,难道大资本家的子女背叛自己的阶级就这么简单?把刀尖对着自己本来就是一件难过登天的事,不是说把这句话写在QQ签名上就能做到的。</p>
+<p>即使在机体方面处于稍低级阶段的动物中,我们也可找到类似的例子。在西印度群岛和北美洲,有些陆蟹结成一大群一大群的,以便到大海去产卵;每一次这样的移动,都包含着它们之间的协力合作和互助。至于大莫鲁甲蟹(Limulus),我惊奇地发现(1882年在布列登水族馆)这种笨拙的动物在一个伙伴需要的时候能给予多大的帮助。它们当中有一只蟹仰面朝天地跌在水槽的一个角落里,它那小锅似的沉重甲壳使它不能回复原来的姿势,再加上角落里有一根铁杆,使它要想翻过身来更加困难。于是它的伙伴们前来援助,我用了一个钟头的时间来看它们如何努力援救它们被困的伙伴。它们一下来了两只,从下面推它们的伙伴,经过巨大的努力,终于把它扶正了,可是由于铁杆妨碍着它们完成援救工作,那个蟹又重重地仰跌下去。经过几番努力以后,援助者当中就有一只到水槽的深处去带来了另外两只蟹,这两只蟹用它们饱满的新力量开始来推动和扶起它们可怜的伙伴。我们在水族馆呆了两个多钟头,当我们离开的时候,我们又去看了一下那水槽,援救工作依然在继续哩!自我看见这件事以来,我不能不相信埃拉斯穆·达尔文博士所引征的叙述:“普通螃蟹在脱壳期间派一个没有脱壳或有硬壳的螃蟹在它旁边放哨,以防备海中的敌人来伤害这种处于没有防御状态的脱壳蟹。”</p>
-<p>要知道,恩格斯背叛自己的阶级开始于背叛自己的家庭,他与自己父亲的冲突极严重。恩格斯出生于德国巴门一个繁荣的商业家族,具有强烈的宗教精神,而对学习的轻视(甚至不允许恩格斯完成他的学业)使得它似乎不是培育社会主义知识分子的沃土。但恩格斯童年时代有很长时间是在他的外祖父家中度过的,他的外祖父是一个十分重视人文教育的知识分子,喜欢给小时候的恩格斯讲古希腊英雄神话,对恩格斯影响很大。这种对文化知识的渴求和决心做英雄人物的理想固化为恩格斯进一步成长、发展、提高自己的内在因素和动力,也促使他对父亲和家族的影响的叛逆心理逐步加强。恩格斯对文学的热爱和他父亲对他经商的要求的矛盾极大地激化了他们之间的矛盾,最后他父亲强迫他中学中途辍学被迫经商。出于各种原因,恩格斯排斥、甚至痛恨资本家的工作和生活,之后中年时的一段时间的经商经历事实上让他痛苦不堪。</p>
+<p>关于白蚁、蚂蚁和蜜蜂之间的互助事例,特别是通过罗曼斯、彼希纳和约翰·刘波克爵士的著作,一般读者都很熟悉,因而我只说很少的几点提示。如果我们拿一个蚁巢为例,我们不仅看到了每一种工作(如生育子孙、寻找食物、建筑巢穴和饲养幼虫等等),都是按照自愿互助的原则进行的,同时,我们还必须和佛勒尔一样,承认许多种蚂蚁的生活的主要基本特征是每一个蚂蚁有义务把已经吞在肚里并且已经部分消化了的食物和集体中的每一个向它索取的成员共享。属于不同种的或属于互相敌对的蚁巢的两个蚂蚁,偶尔互相遇到时,便彼此避开。但是属于同一个蚁巢或属于同一群巢穴的两个蚂蚁便会互相接近,用触须作几下问答的动作,并且“如果其中有一个饿了或者渴了,特别是如果另一个的嗉囊中很饱满时。……它将立刻索取食物”。接到这样要求的蚂蚁是从不拒绝的;它张开了颚,用一种适当的姿势,吐出一滴透明的流质给那个饥饿的蚂蚁舐食。把食物吐给另外一个蚂蚁吃,这在蚂蚁(自由的)的生活中是那么突出的一个特征,并且为了养活饥饿的同伴和幼虫都是那样经常地互相求助,所以佛勒尔竟认为蚂蚁的消化道是由两个不同的部分构成的,其中之一,即后一部分,是专供自己用的,另一部分,即前一部分,主要是供集体用的。如果一个嗉囊饱满的蚂蚁竟自私到拒绝喂养一个同伴,那它将被看成是一个敌人,甚或比敌人还坏。当它的亲族和另一个种的蚂蚁打仗时,如果它拒不援助的话,它们将比攻击敌人还要凶猛地反过来攻击这个贪心的蚂蚁。如果一个蚂蚁没有拒绝喂养属于仇敌方面的蚂蚁,那么它将被后者的亲族当作朋友看待。所有这些情况都是经过最严密的观察和确切的实验所证实的。</p>
-<p>在青年时代,亲眼目睹工人阶级悲惨的生活状况对恩格斯的思想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恩格斯家庭周围都有许多工厂企业,他在上下学时就能直接接触到这些工人。1839年恩格斯19岁时写了一篇公开发表的著名的政论性文章《乌培河谷的来信》。文章以极其鲜明的笔调展示了乌培河谷地区乌烟瘴气的社会风貌,描述了虔诚派教士的迷信活动和他们的专横、贪婪、伪善和愚蠢的嘴脸,同时以大量的笔墨淋漓尽致地描绘了乌培河谷地区工人的悲惨苦难生活。现实生活中的一系列现象,经常使恩格斯对资产阶级编织的美好谎言产生了质疑。这种感性经历无疑导致恩格斯最终献身于无产阶级的解放事业,并为寻求一条无产阶级解放的正确道路的深层次的重要原因。同时说明他已经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开始站在革命民主主义和工人的立场上投身到反对剥削制度的斗争中去。</p>
+<p>蚂蚁这个分成一千多种的大科动物,其数目是那么多,以致巴西人竟说巴西是属于蚂蚁而不是属于人的;在这个科里,同一个巢或同一个巢穴集团的成员之间是不存在竞争的。无论不同的种之间的斗争是多么厉害,也无论在战争时有着什么样的暴行,但集体内部的互助、已成习惯的自我献身和经常为了共同福利的自我牺牲,都已经成为法则。蚂蚁和白蚁废除了“霍布斯式笔下的那种斗争”,因此它们生活得更好。它们那种奇妙的巢穴,也就是它们的建筑,在比例大小方面超过了人类的建筑;它们修筑的道路和在地上的拱形走廊,宽阔的大厅和粮仓,它们的谷物田、谷粒的收获和使谷粒“麦芽化”;它们孵卵和养育幼虫的合理方法,以及建造特别的窠巢以饲养蚜虫——林内美妙地称之为“蚂蚁的乳牛”——的合理方法,最后,它们的勇敢、胆量和优越的智慧,所有这些都是它们在繁忙和辛勤的生活的每一个阶段中实行互助的自然结果。这种生活方式,其结果必然会发展蚂蚁生活的另一个特征:个体的主动性的巨大发展——它反过来又显著地促成了高度而复杂的智力的发达,这样的发达,使人类的观察者也不能不有很深的印象。</p>
-<p>恩格斯青年时代的欧洲,是一个左翼思想和运动蓬勃发展的大陆。从英格兰到俄罗斯、从蒲鲁东到费尔巴哈,整个欧洲每一天都浸泡在不断迭新的左派思想中,恩格斯不可能不受影响。恩格斯在来到柏林后,迅速加入了青年黑格尔派——一群想运用黑格尔的思想特别是辩证法和否定性的思想对当时的宗教和政治进行批判的年轻知识分子的团体。1842年,恩格斯在科隆与他一直投稿的《莱茵报》的编辑之一莫泽斯·赫斯见面,赫斯是第一个在青年黑格尔派中宣讲共产主义的,这对恩格斯的思想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之后恩格斯来到英国曼彻斯特,亲眼看到了世界上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人的状况,并会德国写下了《英国工人阶级状况》。在这期间,他与父亲的矛盾愈发严重,并最终导致他决定离开德国。</p>
+<p>在动物的生活方面,即使我们所知道的只不过是一些关于蚂蚁和白蚁的事实,我们也可以有把握作出这样的结论:互助(它导致互信,这是勇敢的第一个先决条件)和个体的主动性(智力发达的第一个先决条件)在动物世界的进化中,是比互相斗争更具有无限重要性的两个因素。事实上,蚂蚁没有任何“保护性”而仍能兴旺,可是自卫特性对于单独生活的动物来说是不可缺少的。蚂蚁的颜色使它很容易为敌人发现,在草地和森林中,许多种蚂蚁所建的高大巢穴也是一望可见的。它浚有坚硬的甲壳的保护,无论它的针刺在几百根刺入一个动物的皮肉时是多么危险,但对一个蚂蚁的防御来说却是没有多大价值的;而蚂蚁的卵和幼虫在许多居住在森林中的动物看来又是一种美味的食物。可是,成千上万的蚂蚁并没有受到鸟类或甚至食蚁兽的太大摧残,反之,它们却为此它们强壮得多的昆虫所畏惧。当佛勒尔在一个草地上倒出一口袋蚂蚁时,他看见“蟋蟀跑开了,听任蚂蚁抢夺它们丢下的洞穴;蚱蜢和蟋蟀向四方逃走,蜘蛛和甲虫也放弃了它们的捕获物,以免它们自己变成蚂蚁的捕获物”。经过一场战争(在战争中有许多蚂蚁为了共同的安全而牺牲了)以后,连黄蜂的窠也被蚂蚁占领了。甚至最敏捷的昆虫也不能逃脱,佛勒尔常常看到蝴蝶、蚊虫和苍蝇等被蚂蚁出其不意地袭杀。蚂蚁的力量在于互相援助和互相信任。如果说蚂蚁——且不谈更为发达的白蚁——在智力方面居于整个昆虫纲的首位,如果说它们的勇气只有最勇猛的脊椎动物才能匹敌,如果说它们的头脑——用达尔文的话来说——“是世界上最奇妙的微小物质之一,也许比人的头脑更为奇妙”,那么这难道不应归功于在蚂蚁的社会中互助完全代替了互争这一事实吗?</p>
-<p>欧洲工人阶级风起云涌的运动也对恩格斯的思想产生了巨大的影响。1831年法国爆发里昂工人起义,1842年英国爆发宪章运动,1844年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1848年欧洲革命等等无产阶级运动,无疑让恩格斯看到了无产阶级的强大力量。</p>
+<p>蜜蜂也是这样。这些小小的昆虫(它们本来很容易被许多鸟类所捕获,它们的蜜也被从甲虫到熊的各纲动物所垂涎)也没有从拟态或其他方面得到任何自卫的特性,而没有这种特性,一个单独生活的昆虫是很难逃脱被彻底地毁灭的。但是,由于蜜蜂实行了互助,因而它们获得了我们所知道的广泛发展,获得了我们所称赞的智力。由于共同工作,它们使它们的个体力量增加了若干倍;由于临时分工和每一个蜜蜂在必要时能进行各种工作的能力的结合,它们获得了任何一种单独生活的动物(不管它是多么强壮和有多么好的武装)所不能指望的安全和福利。它们的合作,在人不知道利用充分计划的互助的情况下,往往比人还要成功。所以当一群新蜂要离开蜂箱虫寻找一个新住所时,许多蜜蜂就会预先到附近去探察一下;如果它们发现了一个适于居住的地方,例如一个旧篮子或任何这类的东西,它们就把它占领下来,把它弄得干干净净的,并且加以保护,有时候要保护整整一个星期之久,直到这群新蜂来到那里定居下来。但是,有多少移居到新土地上的人只因不了解他们力量联合起来的必要性而死亡在那里!由于蜜蜂懂得集中它们个体的智慧,它们能适应预料不到的或者不同寻常的恶劣环境,如巴黎博览会上展出的蜜蜂就能用它们树脂似的蜂蜡把箱盖固定到嵌在它们蜂箱板里的玻璃片上。此外,它们毫无喜好杀戮的表现,也没有喜欢无益争斗的习性,虽然许多作者总认为动物有这种癖性。守卫蜂箱进口的哨兵毫不留情地杀死那些企图到蜂箱里去抢劫的蜜蜂;可是,因为搞错了地方而飞来的陌生蜜蜂则不会受到伤害,特别是那些带着花粉飞来的或者是易于迷路的小蜜蜂,更不会受到伤害。除了确有必要时以外,它们是不会进行战争的。</p>
-<p>而真正让恩格斯思想转变的,是他自觉投身到了工人阶级反抗资产阶级的阶级斗争实践中。如果没有亲身参与实践,恩格斯很可能最多变成一个西马教授那样被资产阶级老爷豢养在大学里的宠物。在曼彻斯特期间,恩格斯开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对被剥削阶级生活、工作、斗争全方位的调查研究。在这段时间内,他边调查边写文章,发表在公开刊物报纸上。后面又加入了青年黑格尔派,并在伦敦加入正义者联盟,而后在1848年为马克思主编的《新莱茵报》充当记者。1849年莱茵省和南德意志爆发了激烈的民众起义,恩格斯用军事才能为起义者效力。正是因为青年时的恩格斯广泛且深入地参与到工人运动当中,他才能将自己的立场彻底转变到工人阶级这边,这不是简单地凭借学习理论就能做到的。</p>
+<p>由于在蜜蜂当中仍然存在着残忍和懒惰的本性,而且往往由于环境促使它们又将显现出来,所以蜜蜂的合群性就更加对人有启发性。大家都知道,经常有一些蜜蜂宁肯过抢劫的生活而不愿过工蜂的勤劳生活,在食物缺乏和食物特别丰富的时候,都将使这个掠夺阶级为之增加。当我们的谷物已经收获回家,草地和田野里的谷物已经所剩无几的时候,抢劫的蜜蜂就更加经常到来。另一方面,在西印度群岛的甘蔗园附近和欧洲炼糖厂的周围,抢劫、懒惰和吃得迷迷糊糊的情况在蜜蜂当中就更为普遍了。我们由此可见,在蜜蜂之中还依然存在着反群居的本能,但自然选择必定会继续淘汰它们,因为归根到底,团结的实践证明它比具有掠夺倾向的个体的发展对物种更为有利。那些最狡猾的和最阴险的被淘汰了,让位给那些懂得合群生活和互助利益的蜜蜂。</p>
-<p>所以事实上“恩格斯”的诞生条件是及其苛刻的,和恩格斯在同一个屋檐下长大的他的亲妹妹、弟弟就自始至终都不赞同恩格斯所走的背叛其家庭的道路。在童年时代受到不同于主流的教育、对家长的叛逆、亲身接触工人阶级的生活、经历工人运动、接触并学习最新的革命思想、遇到导师和同志、主动投入工人运动实践中,这些造就恩格斯思想转变的事件有一定必然性,但也有极大的偶然性。</p>
+<p>当然,无论蚂蚁或蜜蜂,甚至白蚁,都不可能具备包括到整个种的更高度团结的观念。在这方面,它们显然没有达到即使在我们政治、科学和宗教的领袖人物中也尚未具有的发展程度。它们的爱群居的本能很难超出蜂箱和蚁巢的范围。不过,拥有不少于两百个巢穴的巢群的两个不同种的蚂蚁(Formica exsecta和F. pressilabris),业经佛勒尔在丹德山和萨勒福山发现并有所描述。佛勒尔认为,这些巢群的每一个成员都认识所有巢群中的其他成员,它们都参与共同的防御。在宾夕法尼亚,麦克库克先生发现了整整一个拥有一千六百到一千七百个巢穴的筑墩蚁的族,全体蚂蚁互相之间都互通信息;贝茨先生曾经指出,在“园地”的广大面积上到处都是白蚁的土堆,有些巢穴成了两、三种蚂蚁的避难所,这些巢穴大部分是用拱形通道或拱廊连接起来的。因此我们发现,甚至在无脊椎动物之间也采取了一些措施把同种结合成更大的组织来互相保卫。</p>
-<p>在当今的中国,“恩格斯”是否有诞生的可能呢?还是有的,但真没有多大。首先并没有那么多人敢于背叛自己的家庭,因为父母控制着孩子的经济命脉,父母对孩子事实上是独裁的,而且父母的思想对孩子灌输是从小就开始的,背叛家庭意味着背叛自己以前的信仰和现在衣食无忧的美好生活,试问多少“十指不沾阳春水”的资产阶级小孩能够忍受那种艰苦的革命生活?然后富家小孩也很难有像恩格斯那样对知识的渴求,尤其是政治方面的。我见过不少富家子弟,比起学习他们更喜欢打游戏、动漫一类的娱乐活动,这也怪不得他们,因为在当今社会,学习就是赚钱的工具,他们既然不用赚钱,自然也没必要学习。还有现在的中国其实阶级隔离是挺严重的,富人基本上看不到那些工人的生活,现在工人的生活区里富人区可远着呢,富人也不会把自己的孩子带到穷人居住区去。</p>
+<p>现在进一步谈到较高级的动物,我们发现在它们当中有着更多的为了会种可能目的而有意识地互助的例子。然而我们必须承认,我们对高级动物的生活的知识依然是很不完备的。虽然第一流的观察者们收集了大量的事实,可是我们对于动物世界的某些属科还几乎是一无所知。关于鱼类的可靠资料特别稀少,这一部分是由于观察的困难,一部分是因为对这个问题还没有给予应有的注意。至于哺乳动物,凯士勒已经指出,我们对它们的生活方式所知是多么少。它们之中有许多是习惯于夜间活动的;有些是隐藏在地下的。至于反刍动物的那些合群生活和移居最能引起我们的兴趣,可是它们是不让人们接近它们的群的。我们主要是在鸟类方面拥有最广泛的资料,但我们仍然对许多种鸟的合群生活知道得很不完备。不过,我们不必埋怨我们缺乏经过充分证实的事实,因为这从下面的叙述中就可看到我们并不缺少。</p>
-<p>然后最难的是,现在的中国的工人运动只能说刚冒出了一丢丢火星子,工人运动零零星星,而且没有起到多大的社会影响,富人的小孩大概率也就当成是“恶意讨薪”之类;至于左翼思想,看看网左目前的状态,很难说思想有什么进步,基本上还在重新开始搬运马列毛思想的阶段,那些富人小孩到了网上可能更多地是摆着居高临下的架子,像“天山上下来的王明”一样嘲讽网左们。要说遇到革命导师和同志,富人有富人的圈子,和穷人的圈子基本不相交,富人的圈子里有马列毛主义者?我要打个大大的问号。你要说那种大学马原教授或者党员应该还是有的,但他们大多也都是为特色辩护的“鹿克思主义者”,真正的、站在工人阶级立场的人我认为基本不可能会有。</p>
+<p>我不打算详谈雄的和雌的为繁育后代和为在后代的最初生活阶段中供给它们食物,以及为共同猎取食物的联合;但是我不妨顺便提一下,这样的联合是通例,即使对最不合群的食肉动物和凶猛的禽类来说,也是一样;我们可以说,这种联合的特殊意义在于:即使在其他方面表现最残酷的动物在这方面却也表现了较温和的情感。还可以补充一点,在食肉动物和猛禽当中,大于家庭的联合还很少见,这种情形,虽然大部分是由于它们猎取食物的方式所致,但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解释为由于人类的迅速增长在动物世界中所引起的变化。至少值得注意的是,有几种动物在人烟稠密的地区过着完全单独的生活,然而同是这种动物或和它们最相近的动物,在无人居住的地区却是喜欢群居的。狼、狐狸和几种猛禽都可以作为这一情况的例证。</p>
-<p>至于主动投入工人运动实践中,这个基本上就属于最高难度了。对于资产阶级的小孩来说,他们理解的投入实践可能也就是整天在网上辩经,然后看点高级哲学书之类。要说去参加现实中的工人运动,他们就得想想,家里的资产还要不要了?家族的人脉和地位还要不要了?现在衣食无忧的生活还要不要了?要是真去参加,这些东西可都要不了了!</p>
+<p>然而,对于我们讨论的问题来说,不超过家庭关系的结合的重要性较小,何况我们知道,有许多联合只是为了一般目的,例如猎食、互卫,甚至纯粹为了共同享受生活。奥杜邦曾说过,有时候老鹰也联合起来猎取食物,他对两个秃鹰(一雄一雌)在密西西比何上猎食的描写,是以其生动的笔法闻名的。但在这类观察中,最可靠的是希斐尔卓夫所作的观察。他在研究俄国草原地方的动物时,有一次看见一只完全属于群栖种的鹰(白尾鹰)在高空中飞翔,它静静地绕着大圈子盘旋了半个钟头,这时候突然听到它发出了刺耳的吟声。不久,另外一只鹰就发出了回声,并向它飞来,接着,第三只、第四只,直到一齐飞来了九只或十只白尾鹰,不一会儿它们就飞得不见了。下午,希斐尔卓夫走到他看见白尾鹰飞去的地方,借着草原上的一个高坡的掩蔽,他走近它们,发现它们围着一匹马的尸体。那些年老的鹰(照例由它们先吃——这是它们的礼节)这时已经站在附近的草堆上担任放哨,而较小的鹰则在吃着它们的盛餐,旁边还围着一群群的乌鸦。希斐尔卓夫根据这个和类似的观察,断定白尾鹰为了猎食而结合一起;当它们都飞到很高的空同时,如果它们有十只的话,就能总览至少二十五平方英里的一片地区;只要其中任何一只鹰一发现了什么东西,它就告知别的鹰。当然,有人会说,第一只鹰的单纯的本能叫声,甚至它的动作,同样可以把几只鹰带到猎获物那儿来。可是在这个问题上,有说明它们互相通知的有力证据,因为这十只鹰在飞到猎获物那里以前先聚集到了一起。希斐尔卓夫以后叉有几次机会证实白尾鹰常常因为饱餐尸体而集合到一起,它们之中有些(首先是年幼的鹰)在别的鹰吃东西时,经常是在旁边担任放哨的。事实上,白尾鹰——最勇敢和最善于猎食的猛禽之一——完全是一种群栖的鸟类,布利姆说,当它被捕获以后,它很快就和饲养它的人发生密切的情谊。</p>
-<p>一无所有的人最无所畏惧,这话是很有道理的。无产者一无所有,所以他除了造反没得选;资产者锦衣玉食,去造反要放弃的太多太多,成本太高,而且还一直有后路。</p>
+<p>合群性,是很多种猛禽的共有特征。巴西鸢——最“鲁莽的”强盗之一——也是最喜欢群居的鸟。达尔文和别的博物学家已经描述过它们猎取食物的联合,下面是一个事实:当它捕到一个太大的东西时,它就招唤五、六个伙伴来把它搬走。经过一天的忙碌以后,它们常常从十英里或更远的地方飞来,结伙到一棵树上或灌木林去过夜,还经常发现有几只兀鹰,特别是多尔比尼所说的“它们真正的朋友”——玉鸡和它们在一起。据札鲁得尼说,它们在别的大陆和外里海的荒野上,也有一起巢居的习惯。群居秃鹰——最强壮的兀鹰之一——就是由于喜爱群居而得名的。它们成群地在一块儿生活,显然爱好群居,当它们高飞到天空中游戏时经常是成群结队的。“它们在极其友好的气氛中生活,”勒瓦兰说道,“在同一个洞穴里,我有时候找到离得很近的窠巢达三个之多。”巴西的鸟拉布兀鹰也和白嘴鸦一样,甚至比它们更爱群居。埃及的小兀鹰亲密地生活在一起。它们结队在空中游戏,晚上聚在一块儿过夜,早晨一块儿去寻找食物,它们之间连最轻微的争吵也从未发生过;这是有充分机会观察它们生活的布利姆证实过的。红脖隼也是大群地聚集在巴西的森林里,茶隼(Tinnunculus cenchris)离开欧洲以后,在冬天到达亚洲的森林和草原时,也是结成许多大群的。在俄国南方的草原上,它们是(或更确切地说,以前是)那么样的合群,以致诺特曼看见它们和其他的隼(Falco tinnunculus、F. œsulon和F. subbuteo)结成一群群的,每当晴天的下午大约四点钟的时候,聚在一块儿游戏,直到天黑以后很久。它们大家一齐飞起来,排成一条直线,向着某个选定的地方飞去,到达那里以后又立刻按照原来的路线飞回来以便再飞。</p>
-<p>2020年的时候,左圈中有一个挺出名的人,月华,可能不少读者都听说过他。这个人一开始经常在QQ空间里更新一些马列毛的帖子,后来不知道怎么和一个叫“泉州马克思主义学会”(简称泉马)的组织发生了矛盾,每天更新一些攻击泉马的内容,类似于“泉马是一帮初中生想要炸掉三峡大坝”之类,然后他被泉马扒出来家里是金融资本家,当时我记得帖子下面一大群月华的粉丝拿恩格斯为他辩护。然后后来泉马被光明联盟端掉了,他好像也参与了,这是我单方面从一个我在外网认识的光明联盟成员那里看到的,不确定,但至少是被光明联盟利用了。结果在那之后,月华的帖子逐渐地越来越少发马列毛主义的内容,甚至有一次公开宣称自己支持自由主义,然后就越来越变成了一个新自由主义者。然后好像在年末的时候,月华突然宣布他去荷兰留学了,之后就石沉大海再没音信了,不知道当初那些为他辩护的人怎么想。月华可以说是一个失败的“恩格斯”的例证。</p>
+<p>只是为了飞翔的快乐而成群地飞翔,这在会种鸟类中是很普遍的。“特别是在汉柏地区,”迪克生写道,“在8月底经常有大群的鹬鸟在泥洲上空飞翔,在那里过冬……这些鸟的动作极其有趣,它们大群回旋飞行,散开会拢,其精确的程度好像受过训练的军队。在它们当中还混杂着单独的沙锥鸟、海云鸟和环颈鹬。”</p>
-<p>我还见过一个也是金融资本家家庭的左人,这个人虽然说是左人,但实际上就是我在《论中间派》一篇中提到的“辩经西马”,此人态度十分跋扈,和谁讲话都是一副“举世皆浊我独清”的高高在上的姿态,哲学术语乱飞就不提了,还一反唯物主义群众史观,说什么“我建议我们用术语来聊天”“大规模发动群众的时代已经过去了”“现在要期待革命发生只能让所有群众变成哲学家”之类的可以说是精英主义的言论,十分看不起毛。由此可以看出虽然此人接触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但是他的生活经历和社会地位让他无法形成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他只能说是一个研究过马克思主义的学者。</p>
+<p>不可能在这儿把鸟类的联合猎食情况都一一列举出来;但企鹅的捕鱼结合肯定是值得我们注意的,因为这些笨拙的鸟在联合中表现了优良的秩序和智慧。它们常常结成许多大队去捕鱼,在选定一个适当的水湾以后,它们便面对岸边围成一个广阔的半圆圈,一步步地向岸边走去,从而缩小这个半圆圈,把包围在圈里的鱼完全捕食。在窄小的河流和运河上,它们甚至分成两个队,每队围成一个半圆圈,一步步地会会起来,好似拖着长渔网的两队人彼此会合起来捕捉两个鱼网之间的鱼一样。夜晚来临时,它们飞到休息的地方——各群休息的地方是不变的——,从来没有人看见过它们为了争夺水湾或休息的地方而互相争斗。在南美洲,塘鹅结成拥有四万到五万只的大群,其中一部分在睡觉,另一部分别担任守卫,而其余的塘鹅便去捕鱼。最后,如果我不谈一下常被诽谤的家麻雀是多么忠实地和它所属的集体的每一个成员分享它所发现的任何一样食物的话,那我便对它们有失公平。希腊人早就知道这个事实,它所以留传下来,是一个希腊演说家有一次说(根据我的记忆):“当我向你们讲话的时候,有一只麻雀已经去告诉别的麻雀说,一个奴隶把一袋谷物掉落在地上,于是它们都到那里去吃谷粒了。”并且,现在我们很高兴地发现,这个古代的观察已由葛尼先生在最近出版的一本小册子中加以证实,葛尼确信家麻雀常常相互告知哪里有食物可以窃取;他说:“甚至在远离庭院的地方打了一堆麦子,院子里的麻雀也总会使它们的嗉囊充满麦粒。”的确,麻雀极其注意保护它们的领地,不使它受外来者的侵犯;所以卢森堡公园中的麻雀拼命同一切企图来分享公园和游客的好处的麻雀作战,但在它们集体的内部,它们便充分地实行互助,虽然偶尔在最要好的朋友之间当然也发生一些争吵的事情。</p>
-<p>政治正确的“反血统论”其实只是血统论的另一个极端。现在左圈中的这种风气事实上已经陷入了政治正确的漩涡,甚至有的搞成了饭圈思想,就比如月华的粉丝们就真的和饭圈一样,不分青红皂白地挺自己的“爱豆”,这是绝对不可取的。</p>
+<p>在禽类中,同猎同食是那么常见的一种习惯,所以用不着再引更多的例子来说明,必须把它看作是一个确定不移的事实。至于这种结会形成的力量,那是显而易见的,用不着证明。最强壮的猛禽也难以对付结合到一起的我们喜爱喂养的小鸟。即使是鹰——甚至凶通有力的岩鹰和可以用脚爪抓走兔子或小羚羊的老雕——也被迫把它们的猎获物让给一群群的乞食的鸟——鸢,它们一看见老鹰找到了一个美味的猎物便照例去追赶它。鸢也追赶敏捷的鱼鹰,抢走它捅获的鱼,但是没有一个人看见过鸢鸟为了争夺这种窃取的猎物而互相争战。在克古仑岛上,库斯博士看见猎海豹的人所说的海鸡(Buphagus)追赶海鸥,要它们吐出嘴里的食物,而另一方面,一旦海鸡飞近海鸥等的住地时,海鸥便和燕鸥联合起来逐走它们,特别是在伏巢期间更是这样。身体虽小但极其敏捷的田凫大胆地攻击食肉的猛禽。“看它们攻击一只秃鹰、一只鸢鹰、一只乌鸦或一只鹰,是最有趣的事情。我们会觉得它们有胜利的信心,也看见猛禽的愤怒。在这种情况下,田凫互相之间全力援助,它们的勇气随着它们的数量的增加而增加。”田凫真可以无愧于希腊人给它们取的“良母”这个名称,因为它们总是保护其他的水鸟,使之不受敌人的攻击。我们在花园中常常看到的身长不过八英寸的小白鹡鸰(Motacilla alba),也能强迫鹞鹰放弃它们的猎食。“我总钦佩它们的勇气和敏捷,”老布利姆写道,“我相信唯有隼才能捕捉它们……当一群白鹡鸰逼得一只猛禽退却的时候,它们使空中都回响着它们胜利的叫声,然后它们就飞散了。”它们为了追逐敌人的这个特殊目的而集合起来,也如同我们所看见的另一种情况一样:当森林中的所有鸟雀发现一只夜鸟在白天出现时,它们便飞起来,一起——食肉的猛禽和无害的小歌鸟——丢追逐这个陌生的鸟,使它回到原来隐藏的地方。</p>
-<p>左圈中主要还是以学生等小知识分子为主,对于学生思想的分析可以参见我之前写的《建群即建党-网络左群最好的归宿》一篇。小知识分子是脱产阶级,他们无法直接和社会建立物质联系,所以他们的立场极大概率和自己的家庭同步,而思想也极容易受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影响,而这三者无一不是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机器。资本家出身的人的立场是否改变,要看他的物质基础是否改变,也就是他是否真的愿意放弃自己这辈子的优渥生活、放弃自己高高在上的社会地位,投入到穷人的运动中去。</p>
+<p>鸢、秃鹰或鹰和野鹡鸰这样的小鸟之间,在力量上是多么悬殊,然而这些小鸟以它们共同的行动和勇敢,证明它们比有强壮的翅膀和武装的强盗还优越!在欧洲,鹡鸰不仅追逐可能危害它们的猛禽,而且还追逐鱼鹰,它们的目的“不是为了要伤害它,而是为了好玩”,据叶尔登博士税,在印度,穴鸦之追逐“戈文达”鸢,“只不过是为了取乐”。韦德公爵看见巴西的鸟拉布秃鹰(urubitinga)被不计其数的一群群的大嘴鸟和反舌雀(这种鸟近似我们的白嘴鸦)包围起来,受它们的嘲弄。他说:“老鹰总是十分悄悄地忍受这种侮辱,但有时也会捕捉一只嘲弄它的鸟。”在所有这些事例中,在体力方面虽然比猛禽差得很多的小鸟,却以共同的行动证明它们胜过猛禽。</p>
-<p>但总的来说,辨别一个人是否是真正的同志,还是要“重在表现”。遇罗克同志的《出身论》里有这样一段话:</p>
+<p>但是共同生活在个体安全、生活享受和智力发达方面所起的最显著的效果,是要从两大科鸟类——鹤与鹦鹉——的身上才能看到的。鹤是极爱群居的,不仅和它的同类,而且和大多数水鸟都有极其良好的关系。它们的小心谨慎和它们的智慧真令人惊异;它们在顷刻之间就能洞察新的环境,并根据这种环境来活动。它们的哨兵经常在一群吃食或休息的鹤周围守卫,猎人们深深知道要接近它们是多么困难。如果它们受到了人的突然袭击,那么它们不经过先派一个单独的侦察兵,然后再派一群侦察兵去巡查一遍,是决不回到原地方来的。当侦察队回来报告那里没有危险的时候,第二批侦察便被派去证实第一次的报告,以后全群才会出动。鹤和种类相近的鸟结成真正的朋友;除了同样有合群性和高度智慧的鹦鹉以外,没有别的鸟在被捕到以后能像鹤那样和人类发生真正的友谊。“它把人不是看成主人,而是看成朋友,并且竭力表示这一点,”布利姆从许多的亲身体验中得出这样的结论。鹤从清晨直到深夜都在一直不停地活动,但只是在早晨用几个钟点的时间去寻找食物(主要是蔬食),一天之中其余的时间都用在集体生活上。“它拣起小木片或小石头,把它们抛在空中,并试着去接住它们;它弯着颈项,张开翅膀,舞着、跳着、到处跑着,想用种种方法表示它的好兴致,它始终保持着优美文雅的姿态。”由于它们生活在集体中,所以它们几乎遇不到敌人,虽然布利姆有时候看见它们当中有一只被鳄鱼攫住,但他写道,除了鳄鱼以外,他不知道鹤还有其他的敌人。它们用个个皆知的谨慎行动避开一切敌人;它们通常都能活到很长的年岁。因而难怪鹤不需要养育许多子孙以保存自己的种,它们一般只孵两个蛋。至于它们的高度智慧,只说一句就够了:所有的观察者都一致承认,它们的智力很使我们联想到人的智力。</p>
-<blockquote>
- <p>出身和成份是不能相提并论的。有一段对话是很耐人寻味的。甲(是个学生):“你甚么出身?”乙:“你呢?”甲:“我红五类,我爸爸是工人。”乙:“那我比你强,我就是工人。”</p>
-</blockquote>
-
-<p>这就是说,不管这个人出自于什么家庭,哪怕他家在全世界开厂子,只要他的立场在工人阶级一边,他就是同志;哪怕他祖上三代都是工人,他要是立场站在资产阶级一边,那他就是敌人。但是我还是要再说一下,《出身论》发表于毛时代,当时的社会和学校影响和今天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方向。在资产阶级法权被根除前,社会上每个人都会受到它的影响,即便是正宗的工人也可能为了金钱利益就叛变自己的阶级,更何况在资产阶级法权根深蒂固的当今社会呢?</p>
-
-<p>为了防止有二极管抬我杠,我在这里总结一下,这篇文章不是为了给血统论正名,本文章的立场是反对血统论的。本文的核心论点是反对当今左圈存在的一种,把所有资本家家庭出身的网左都当成新一代恩格斯的这种类似于政治正确的风气。毛主席教导我们要“实事求是”,对于一个人的成分判断,还是要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p>
-
-<h3 id="后记">后记</h3>
-
-<p>历时四个月,我终于完成了这篇总字数高达五万两千多字的《网左实践总结》,这是我目前写过字数最多、耗时最长的一篇文章了。不过我最终还是完成了它,在这里我得夸夸我自己。希望这篇《网左实践总结》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也尽量从“网左”往“线下左”发展,后面争取写个《线下实践总结》。</p>
-
-<p>“马丁零”这个名字其实是我随便想出来的,因为我本人胃不好,所以我就取了胃药“吗丁啉”的谐音。我其实还是挺喜欢这个名字的,因为是真的接地气啊,听着就一种干事儿的人的感觉,还有个“零丁洋里叹零丁”的寓意,雅俗共赏了属于是。</p>
-
-<p>然后这近三年的网左经历实在是让我见识到了什么叫“小资产阶级的多样性”,遇见了不少让我感到失望的人,但也是有真正的同志的。最后以鲁迅先生的一段话作为结尾吧:</p>
+<p>另一种极其合群的鸟是鹦鹉,大家都知道,它的智慧的发达在鸟类中占有最高地位。布利姆是那么美妙地总括了鹦鹉的生活方式,所以我不如把下面一段照样翻译出来:</p>
<blockquote>
- <p>近来很通行说青年;开口青年,闭口也是青年。但青年又何能一概而论?有醒着的,有睡着的,有昏着的,有躺着的,有玩着的,此外还多。但是,自然也有要前进的。——鲁迅《华盖集·导师》</p>
+ <p>“除了在交尾期以外,它们都是结成大的集体或成群生活的。它们在森林中选定一个地方栖居,此后便每天早晨出去寻找食物。每一个群的成目都忠实地互相依恋,并且同甘共苦。它们在早晨一起到田野、花园或是树上去吃果子。它们布置岗哨守卫整个群的安全,并且注意它们的警报。遇有危险的时候,它们便一起飞走,彼此帮助,一块儿同时回到它们栖息的地方。一句话,它们始终是紧密团结生活在一起的。”</p>
</blockquote>
-<p>(全文完)</p> 番茄米线 “网左”总体来说确实是进步的,他们要比一些麻木者、漠不关心者和肉食者进步得多,他们是在资产阶级残酷压迫下抱团取暖的、可以接触到网络生活的群众。而“网左”形成的“左圈”也为许多来寻找答案的迷茫者,如一年半前的我,提供了资源和平台。 走向更进步的联合体 1979-06-01T11:30:00+07:30 1979-06-01T11:30:00+07:30 https://agorahub.github.io/pen0/heros/HeidiHartmann-a1_l-towards-a-more-progressive-union <p>女性主义社会主义者,必须组织一种既解决反对父权制,也解决反对资本主义的斗争实践。我们必须坚持要创建一个相互依赖、认同解放而非耻辱的社会。</p>
-
-<!--more-->
-
-<p>本文认为,马克思主义和女性主义之间的关系,在迄今为止的任何形式上都是不平等的。虽然马克思主义方法和女性主义分析对于理解资本主义社会以及女性在这些社会中的地位都是必要的,但事实上女性主义一直处于一种从属的地位。本文对“女性问题”上的马克思主义和激进女性主义作品都提出了挑战,并认为我们不得不对父权制和资本主义的结合进行严肃分析。我们希望这篇论文能如它所应当的那样,引起相当大的辩论。</p>
-
-<p>马克思主义与女性主义的“婚姻”就像英国普通法中描绘的夫妻婚姻:马克思主义与女性主义是一体的,这个一体即马克思主义。最近试图整合马克思主义和女性主义的尝试对作为女性主义者的我们来说是不合理的,因为它们将女性主义斗争纳入了反对资本的“更大的”斗争中。为了进一步继续我们的比喻,我们要么需要一段更健康的婚姻,要么我们就干脆离婚。</p>
-
-<p>在这场婚姻中的不平等,就像大多数社会现象一样,并非偶然。许多马克思主义者通常认为,女性主义往最好了说也是不如阶级冲突重要的,往最坏了说就是工人阶级的分裂。这种政治立场产生了一种分析,将女性主义吸收到阶级斗争中。此外,马克思主义对资本的分析能力掩盖了它在性别歧视方面的局限性。我们将会在这篇文章提出,虽然马克思主义分析为历史发展规律,特别是资本发展规律提供了必要的见解,但马克思主义的分类方式是完全忽视性别的。只有专门的女性主义分析才能揭示男女之间关系的系统特征。然而,女性主义的分析本身是不充分的,因为就目前看来它忽视历史,并且尚不是完全的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的分析,特别是其历史和唯物主义的方法,以及女性主义的分析,特别是对父权制作为一种社会和历史结构的认同,必须被放在一起分析,如果我们希望能够理解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和其中女性的困境的话。本文为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分析提出了一个新的方向。</p>
-
-<p>我们讨论的第一部分探讨了几种马克思主义对我们的“女性问题”的解决方法。然后,在第二部分中我们转向激进的女性主义者的作品。在注意到激进的女性主义对父权制定义的局限性之后,我们提出了我们自己的定义。在第三部分中,我们利用了马克思主义和女性主义的双方的优势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和妇女的现状都提出了建议。我们尝试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来分析女性主义的对象,纠正近期社会主义女性主义作品中的不平衡,并提出了一个对我们当前的社会经济构成的更完整的分析。我们认为,唯物主义分析表明,父权制不仅仅是一种精神意义上的东西,也是一种社会和经济结构。我们认为,一旦把我们的社会看作是以资本主义和父权方式组织的,它就可以被最完美地理解。在指出父权利益和资本主义利益之间的紧张关系时,我们认为资本的积累既能适应父权社会结构,又有助于父权制的再生产。我们认为在这种背景下,性别歧视的意识形态在现在呈现出一种特殊的资本主义形式,这说明了一种父权制的社会关系最终支持资本主义的方式。简而言之,我们认为,父权制和资本主义之间已经进化出了一种伙伴关系。</p>
-
-<p>在最后部分,第四部分,我们认为,马克思主义和女性主义的政治关系解释了在左翼对“女性问题”的理解中,马克思主义对女性主义的主导地位。马克思主义和女性主义要走向一种更加进步的联合,不仅需要我们提高对阶级和性关系的智力理解,也需要扭转当下左翼政治中的统治和从属关系。</p>
-
-<h3 id="i马克思主义与女性问题">I.马克思主义与女性问题</h3>
-
-<p>“女性问题”从来都不是“女性主义的问题”。女性主义问题针对的是男女性别不平等的原因,即男性主导女性的原因。大多数马克思主义对女性立场的分析都是女性与经济体系的关系,而不是女性与男性的关系,这显然假设了后者将会在对前者的讨论中得到解释。在马克思主义对女性问题的分析中有三种主要形式。所有这三种形式都能看到妇女的压迫与生产的联系(或缺乏联系)。在将妇女定义为工人阶级的一部分的同时,这些分析一致地将男女关系归入工人与资本的关系。首先是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包括马克思、恩格斯、考茨基和列宁,他们看到了资本主义把所有妇女纳入工薪劳动力,也看到了这个过程推毁了劳动的性别分工。其次,当代马克思主义者将女性纳入资本主义“日常生活”的分析。在这种观点中,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都被认为是再现了资本主义制度,而我们都是这个制度中的工人。第三,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者关注家务劳动及其与资本的关系,一些人认为家务劳动产生剩余价值,于是家务工人直接为资本家工作。我们依次研究了这三种方法。</p>
-
-<p>恩格斯在《家庭、私有财产和国家的起源》一书中承认了妇女的地位低下,并将其归因于私有财产的制度。恩格斯认为,在资产阶级家庭中,妇女必须为主人服务,践行一夫一妻制,并生产继承人来继承财产。恩格斯认为,在无产阶级中,妇女没有受到压迫,因为没有可以传家的私有财产。恩格斯进一步认为,随着工薪劳动的扩大破坏了小规模的农民,妇女和儿童和男性一起被纳入工薪劳动力,结果是男性户主的权威被削弱,父权关系被毁灭。</p>
-
-<p>对当时的恩格斯来说,妇女参与劳动力是她们解放的关键。资本主义将抹去性别差异,平等对待所有工人。妇女将在经济上独立于男人,也将与男人平等地参与无产阶级革命。革命之后,当所有人都是工人以及私有财产被废除时,妇女将从资本和男性中解放出来。马克思主义者意识到了对于女性来说参与劳动意味着的苦难,因为这导致女人同时有两份工作,家务和工薪工作。然而,他们强调的不是女性在家庭中的持续的从属地位,而是资本主义对父权关系的“侵蚀”的进步特征。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家务劳动也将被集体化,从而减轻妇女的双重负担。</p>
-
-<p>这第一种马克思主义方式的政治含义是明确的。妇女解放首先要求,妇女要成为像男人一样的工薪工人,其次,要求她们要与男人一起加入反对资本主义的革命斗争。早期马克思主义者认为,资本和私有财产制是妇女受到压迫的原因,就像资本是所有工人被剥削的原因一样。</p>
-
-<p>尽管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意识到当时女性的悲惨处境,但他们没有关注资本主义统治下男女经历的差异。他们没有关注女性主义的问题——女性是如何以及为什么受到压迫的。因此,他们没有识别出男性从妇女持续的从属地位中获得的既得利益。就像我们第三部分说的,男性受益于不必做家务,受益于他们的妻子和女儿的服务,受益于在劳动力市场中有更好的地位。父权制并不像早期马克思主义者想象的那样,是返祖的残羹冷炙,会迅速被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淘汰掉,相反,父权制不仅活下来了,还和资本主义一起繁荣了。由于资本和私有财产制不会造成对妇女的压迫,因此仅仅是资本主义的终结并不会导致妇女压迫的终结。</p>
-
-<p>也许最近最受欢迎的例证了第二种马克思主义方法(日常生活学派)的文章是伊莱·扎雷茨基在《社会主义革命》中发表的系列文章。扎雷茨基同意女性主义的分析,他认为性别歧视不是资本主义产生的新现象,但他强调当今性别歧视的形式是由资本塑造的。他关注的是资本主义下男性和女性的不同经历。在恩格斯时代的一个世纪之后,资本主义已然成熟,他指出资本主义并没有将全部的女性纳入与男性平等的劳动力。相反,资本在家庭、家族和个人生活三者和工作场所之间创造了一种隔离。</p>
-
-<p>扎雷茨基说,由于工薪工作和家庭工作之间的分离,在资本主义的统治下,性别歧视变得更加致命。妇女日益增加的压迫是由于她们被排除在工薪工作之外。扎雷茨基认为,男人因为不得不做工薪工作而受到压迫,而女人却因为不被允许做工薪工作而受到压迫。妇女被排除在非农业劳动力之外主要是由资本主义造成的,因为资本主义既创造额外的工薪工作,又要求妇女在家里工作,以便为资本主义制度复制工薪工人。女性复制劳动力,为工人提供心理照料,在异化的海洋中提供一个亲密的岛。在扎雷茨基看来,女性劳动是为了资本,而不是为了男性;就是家庭和工作场所的分离,以及资本主义带来的家务私有化,创造出了女性在家里私下为男人工作的感觉。女人为男人工作的外表和女人为资本工作的现实之间的区别,导致了对妇女运动能量的误导。女性应该认识到,女性也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即使她们是在自己家工作。</p>
-
-<p>在扎雷茨基看来,家庭主妇的出现和无产阶级一起,成为发达资本主义社会的两个典型劳动者,对ta们生活的分割同时压迫着无产阶级丈夫和家庭主妇妻子。只有对“生产”的一种包括妇女在家里的工作和所有其他社会必要活动的重新概念化,才能使社会主义者努力建立一个克服这种破坏性的分离的社会。根据扎雷茨基的说法,男人和女人应该一起努力(或者各自努力)重新统一他们生活中被分裂的领域,创造一个人道的社会主义,满足我们所有的私人和公共需求。如果承认资本主义是ta们的问题的根源,男人和女人就会反对资本,而不是彼此。由于资本主义导致了我们的私人生活和公共生活的分离,资本主义的终结将结束这种分离,重新统一我们的生活,并结束对男人和女人的压迫。</p>
-
-<p>扎雷茨基的分析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女性主义运动,但他最终主张将该运动重新导向。扎雷茨基接受了女性主义的观点,即性别歧视早于资本主义就存在;他已经接受了很多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的论点,即家务工作对资本的再生产至关重要;他认识到家务是艰苦的工作,并没有贬低它;他使用了男性霸权和性别歧视的概念。但他的分析最终建立在分离的概念上,即建立在可以归因于资本主义的名为分裂的概念之上,并把它当作问题的关键。就像20世纪早期的认为女性和男性的领域是互补的,分离的,但同样重要的互补球体论,扎雷茨基在很大程度上否认了性别不平等和男女不平等的影响。他关注的是女性、家庭和私人领域与资本主义的关系。此外,即便资本主义创造了正如扎雷斯基所说的私人领域,为什么女性在那里工作,而男性在劳动力中工作?当然,这一点不能通过不参照父权制来解释,即男性对女性的系统性主导地位。从我们的观点来看,劳动力市场、经济和社会的问题不完全是男女之间的分工,而是那种使男性处于上级地位,女性处于从属地位的分工。</p>
-
-<p>正如恩格斯将私有财产制看作资本主义对压迫妇女的一大贡献,扎雷茨基也这么看私人领域。因为妇女在家里私下劳动,所以她们受到压迫。扎雷斯基和恩格斯将前工业化时代的男性家庭和社区浪漫化了,在其中妇女、成人、儿童在以家庭为中心的企业中一起工作,所有人员参与社区生活。扎雷茨基的人道社会主义想要使家庭团聚,重建那个“快乐的作坊”。</p>
-
-<p>虽然我们认为社会主义是男人和女人共同的利益,但这完全不代表我们确定两者都在争取同一种人道社会主义,我们也不确定男人和女人对运动所需要的斗争有相同的概念,更不用说资本到底是不是我们当前受到压迫的唯一原因。尽管扎雷茨基认为女性看上去是为了男性工作,但实际上是为了资本,我们认为女性在家庭中的的确确是为男性工作一一尽管也复制了资本主义。重塑“生产”的概念可能有助于我们思考我们想要创造的社会,但在它被创造出来之前,男女之间的斗争必须和反对资本的斗争一起继续。</p>
-
-<p>关注家务劳动的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者也把女性主义斗争纳入了反对资本的斗争中。玛丽亚罗萨·达利亚·科斯塔对家务劳动的理论分析本质上是关于家务劳动与资本的关系以及家务劳动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地位,而不是关于家务劳动中体现的男女关系。然而,达利亚·科斯塔的政治立场,即妇女应该要求家务工资,极大地提高了对于妇女的家务劳动重要性的意识。这一需求在美国各地的妇女团体中直到现在都存在争议。通过提出妇女不仅为资本复制劳动力提供必不可少的服务,而且通过这项工作创造剩余价值,达利亚·科斯塔也极大地提高了左派对家务劳动重要性的意识,并引发了一场关于家务劳动与资本关系的长期争论。</p>
-
-<p>达利亚·科斯塔利用女性主义对家务劳动作为真实劳动的理解,主张其在资本主义下的合法性,主张家务劳动应该获得工资。妇女应该声索家务劳动的工资,而不是允许自己被迫加入传统的劳动力,在那里,做“加倍劳动”的妇女仍然会免费为资本提供家务服务,同时还提供工薪劳动。达利亚·科斯塔建议,领取家务劳动工资的妇女们最好能够一起组织家务劳动,提供社区儿童护理、膳食准备等。要求领取工资以及领取工资本身提高了她们对实际工作重要性的意识;她们将看到它的社会意义,以及它的私人必要性,这是迈向更全面的社会变革的必要的第一步。</p>
-
-<p>达利亚·科斯塔认为,家务劳动在社会意义上的重要性在于它对资本的必要性。妇女的战略重要性也以此为根据。通过要求家务劳动的工资和拒绝加入劳动力市场,妇女可以领导反对资本的斗争。妇女社区组织可以颠覆资本,不仅为抵抗资本的侵蚀奠定基础,而且还为一个新社会的形成奠定基础。</p>
-
-<p>达利亚·科斯塔认识到,男子将抵制妇女解放(这将在妇女在社区组织起来时发生),妇女将不得不努力反对他们,但这场斗争是一场必须进行的辅助斗争,以实现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对达利亚·科斯塔来说,妇女斗争是革命性的,不是因为她们是女性主义者,而是因为她们是反资本主义的。达利亚·科斯塔通过使妇女成为剩余价值的生产者,在妇女斗争革命中找到了一席之地,妇女因此成为工人阶级的一部分。这使妇女的政治活动合法化了。</p>
-
-<p>妇女运动从来没有怀疑过女性奋斗的重要性,因为对于女性主义者来说女性的解放是她们的目标,这只能通过女性的奋斗来实现。达利亚·科斯塔让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家务劳动的社会本质,这是一个不可估量的进步。但就像我们这里审视过的另外一种马克思主义的解决方案,她的关注点是资本而不是男人和女人之间的关系。男人和女人具有不同的利益、目标和策略这一事实,被她关于资本如何让我们全都吃瘪以及女性工作在其中的重要性的强力论证给遮蔽了。女性主义的修辞出现在达利亚·科斯塔的作品中(对女性的压迫,与男性的斗争),但女性主义的关注焦点却没有出现。如果是这样的话,达利亚·科斯塔可能会说,家务劳动作为一种社会关系的重要性在于它在延续男性霸权方面的关键作用。女人做家务,为男人做劳动,对维持父权制至关重要。</p>
-
-<p>恩格斯、扎雷茨基和达利亚·科斯塔都没有充分分析家庭内部的劳动过程。谁能从妇女的劳动中受益?当然是资本家,也肯定是男人,他们作为丈夫和父亲在家里得到个性化的服务。这些服务的内容和范围可能因阶级或族群而异,但他们受到服务的事实却全都相同。在奢侈消费、休闲时间和个性化服务方面,男性的生活水平都高于女性。唯物主义的方法不应该忽视这一关键点。由此可见,男性对女性持续的压迫有物质利益。从长远来看,这可能是“虚假的意识”,因为大多数男人都可以从废除父权制及其等级制度中受益。但在短期内,这[父权制]等于一种对ta人劳动的控制权,而男性是不会轻易地自愿放弃它的。</p>
-
-<p>虽然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的做法忽视了家务劳动,强调女性参与劳动力,但最近的两种做法都太过强调家务劳动以致于忽视了女性目前在劳动力市场中的作用。然而,这三者都试图将妇女纳入工人阶级的范畴,并将妇女的压迫视为阶级压迫的一个方面。这样做导致所有人都忽视了女性主义分析的对象——男女之间的关系。虽然我们的问题被精致地分析了,但它们也被误解了。马克思主义分析的焦点一直是阶级关系;马克思主义分析的对象一直是理解资本主义社会的运动规律。虽然我们相信马克思主义方法可以用来制定女性主义策略,但上面讨论的这些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方法显然没有这样做:他们的马克思主义明显主导着他们的女性主义。</p>
-
-<p>正如我们已经提出的,这部分是由于马克思主义本身的分析威力。马克思主义是关于阶级社会的发展、资本主义社会的积累过程、阶级支配地位的再生产、矛盾和阶级斗争的发展的一种理论。资本主义社会是由积累过程的需求所驱动的,最简洁的总结为生产是面向交换的、而不是使用的。在资本主义制度中,生产只有在它有助于创造利润时才很重要,而产品的使用价值则只是一个偶然的考虑。利润来自资本家利用劳动力的能力,支付劳动者的工资低于他们创造的价值。利润的积累过程改变了生产的关系,同时系统性地改变了社会结构。劳动力的剩余,大量人口的贫因和更多人口的近乎贫困,这些人类对资本的指责是资本积累过程本身的副产品。从资本家的角度来看,工人阶级的再生产可以“无忧地留给他们自己”。与此同时,资本创造了一种意识形态,它随资本一起成长,即个人主义、竞争、统治,以及在我们这个时代的一种特定的消费主义。无论一个人关于意识形态的理论是什么,他都必须承认这些是资本主义社会的主导价值观。</p>
-
-<p>马克思主义使我们能够了解关于资本主义社会的许多东西:生产的结构、特定职业结构的产生,以及主流意识形态的本质。马克思的资本主义发展理论是一种“空空的萝卜坑”的发展理论。例如,马克思预测了无产阶级的增长和小资产阶级的灭亡。更精确、更详细地,布拉维米等人解释了“萝卜坑”的创造,例如发达资本主义社会中的文书工作者和服务工作者的出现。正如资本创造的这些“萝卜坑”对填充其中的个体们不作区分一样,马克思主义分析的范畴,“阶级”、“剩余劳动力”、“工薪劳动者”,没办法解释为什么是特定的人占据特定的萝卜坑。他们没有给出线索来解释为什么女性在家庭内外都服从于男人,而不是反过来。马克思主义的范畴,就像资本本身一样,都是性别盲目的。马克思主义的分类方式不能告诉我们谁将会填补“空空的萝卜坑”。马克思主义对女性问题的分析,在这一基本问题上面已经吃尽苦头。</p>
-
-<p><strong>走向更有用的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strong></p>
-
-<p>马克思主义也是一种社会分析的方法,是历史的辩证唯物主义。朱丽叶·米切尔和舒拉米斯·费尔斯通将这种方法应用于女权问题,为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提出了新的方向。我们赞同米切尔说的:</p>
-
-<p>社会主义和“我们的关系”从来不是问题的关键,关键应该是使用科学社会主义[我们称之为马克思主义方法]作为一种方法来分析我们的压迫的具体性质,进而分析我们的革命角色。我相信,这种方法需要理解激进的女性主义,就像理解过去发展起来的社会主义理论们一样。</p>
-
-<p>正如恩格斯所写的:</p>
-
-<p>根据唯物主义的概念,历史的决定性因素是直接生命的生产和再生产。这又具有双重性质:一方面,生存手段的生产,例如食物、衣服、住所和生产所需的工具;另一方面,是人类本身的生产,物种的繁殖。某一特定历史时代的人们所生活的社会组织是由这两种生产方式所决定的……</p>
-
-<p>这就是米切尔尝试过的那种分析。在她的第一篇文章《女人:最漫长的革命》中,米切尔同时研究了市场工作以及生殖、性行为和养育孩子的工作。</p>
-
-<p>米切尔并没有完全成功,也许是因为并不是所有的女性的工作对她来说都算作生产。只有市场工作被确定为生产;妇女工作的其他领域(被松散地统称为家庭)被确定为意识形态的。很大程度上组织了生殖、性行为和育儿活动的父权制,对米切尔来说没有物质基础。《女性地位(Women’s Estate)》是米切尔对她第一篇文章的扩展,更关注于女性在市场工作的分析,而不是女性在家庭中工作的分析。这本书关注女性与资本的关系多于女性与男性的关系,关注女性为资本工作的问题多于女性为男性工作;更受马克思主义的影响而不是激进女性主义的影响。在她后来的作品《精神分析和女性主义》中,米切尔探索了研究男女之间关系的一个重要领域,即女性和男性形成不同的、基于性别的个性。米切尔似乎在说,父权制在心理领域的作用非常大,使得女性和男性儿童学习着成为父权制意义上的标准女性和标准男性。在这里,米切尔关注的是她最初轻视的领域,生殖、性行为和养育孩子,但由于她将它们放在意识形态领域,她还是继承了自己早期分析的根本弱点。她清楚地把父权制描述为基本的意识形态结构,就像资本是基本的经济结构那样:</p>
-
-<p>简单地说…我们正在…处理两个相互独立的领域:资本主义的经济模式和父权制的意识形态模式。</p>
-
-<p>尽管米切尔讨论了他们的相互渗透,她没有在女性和男性劳动力之间的关系中给予父权制一个物质基础,她也类似地没有注意到人格形成和性别创造过程的物质方面原因,这限制了她的分析的实用性。</p>
-
-<p>舒拉米思·费尔斯通将唯物主义分析引入父权制,连接了马克思主义和女性主义。她对唯物主义分析的使用并不像米切尔的那样矛盾。她认为性的辩证法是基本的历史辩证法,而父权制的物质基础是女性繁殖人类物种的工作。费尔斯通利用马克思主义来分析女性的地位,主张父权制存在一种物质基础,这些作品的重要性怎么高估都不过分。但它过分强调了生物学和繁殖活动。我们需要理解的是,性(一种生物学事实)是如何变成性别(一种社会现象)的。有必要将妇女的所有类型的工作都放在其社会和历史背景下,而不是只关注生殖这一项。虽然费尔斯通的作品提供了一种新的,女性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的用法,但是她坚持将男性对女性的主导地位作为所有其他压迫(阶级、年龄、种族)的基石,这表明她的书应该更恰当地被归为激进的女性主义者,而不是马克思主义的女性主义者。她的作品仍然是对激进女性主义立场的最完整的陈述。</p>
-
-<p>费尔斯通的书已经被马克思主义者们非常轻松地驳回了。例如,扎雷茨基称之为“对主观性的要求”。然而,费尔斯通的这本书让女性兴奋的是她对于男性对女性的权力的分析,以及她对这种情况的非常合理的愤怒。她关于爱的一章曾经是我们理解爱的核心方式,现在仍然如此。这不是关于马克思主义者可以处理的(只是一个态度的问题)一个“男性意识形态”,而是对男人压迫女人的客观后果的一种阐释,它让人有生活在父权制下的感觉。“个人的就是政治的”并不像扎雷茨基说的那样,是一种对主观性和更好的感受的请求:这是一种要把男性的权力和女性的从属地位当做一种社会和政治现实来承认的要求。</p>
-
-<h3 id="ii父权制与激进女性主义">II.父权制与激进女性主义</h3>
-
-<p>激进女性主义的写作的主要目的是记录“个人的就是政治的”这一口号。她们认为,女性的不满并不是出于适应不良者的神经质的衰叹,而是对这个女性被系统地支配、剥削和压迫的社会结构的反应。女性在劳动力市场上的弱势地位、中产阶级婚姻中以男性为中心的情感结构、女性在广告中的运用、把女性心理当做神经质的所谓理解——女性的生活在发达资本主义社会中已经被从头到脚地研究过了。激进女性主义文学的体量太庞大了,没办法简单概括。但同时,它在聚焦心理学这一点上是从一而终的。纽约激进女性主义者的章程是“自我的政治”。对于激进的女性主义者来说,“个人的就是政治的”意味着,最初的基本阶级划分是性别之间的划分,历史的动力是男性对权力和统治女性的争取,这就是性的辩证法。</p>
-
-<p>因此,费尔斯通改写了弗洛伊德,以理解男孩和女孩在权力的意义上发展成男人和女人。她对“男性”和“女性”性格痕迹的描述是典型的激进女性主义笔法。男性寻求权力和统治;他的气质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个人主义的,竞争的和务实的;根据费尔斯通的说法,男性意味着“技术模式”。女性的气质是供养者,是艺术的和哲学的,可以概括为“审美模式”。</p>
-
-<p>毫无疑问,“审美模式”是女性的想法会让古希腊人感到相当震惊。这里就是激进女性主义分析的错误之处:激进女性主义者提出的“性的辩证法”将“男性”和“女性”仅在当下表现出来的那些性格特点投射到了所有历史之中。激进女性主义的分析就理解当下来说,有极强的说服力。它最大的弱点是过于关注心理学方面的东西,以至于忽视了历史。</p>
-
-<p>其原因不仅在于激进女性主义的方法,还在于父权制的本质——一种具有惊人弹性的社会组织形式。激进女性主义者用“父权制”来指代一种以男性主导女性为特征的社会制度。凯特·米勒的定义很经典:</p>
-
-<p>我们的社会…是父权制的。如果人们回忆起军事、工业、技术、大学、科学、政治办公室、金融力量——简单来说,社会内的每一个权力途径,包括警察的强制力,都完全掌握在男性手中,事实就显而易见了。</p>
-
-<p>这种激进女性主义对父权制的定义适用于我们所知道的大多数社会,它们在这一点上都高度相似。激进女性主义者对历史的使用通常仅限于提供父权制在任何时间和地方都存在的例子。对于在妇女运动之前的马克思主义和主流社会科学家来说,父权制指的是一种男人之间的关系制度,它形成了封建社会和一些前封建社会的政治和经济轮廊,在其中社会等级取决于与生俱来的一些东西。资本主义社会被资产阶级社会科学家理解为精英主义\绩效至上、官僚主义和非个体化/客观冷漠的(impersonal);马克思主义者将资本主义社会视为阶级统治的制度。对于这两种社会科学家来说,无论是历史上的父权社会还是今天的西方资本主义社会,都不能被理解为一种男性之间的使他们能够支配女性的关系系统。</p>
-
-<p><strong>定义父权制</strong></p>
-
-<p>我们可以有效地将父权制定义为男性之间的一套社会关系,它有物质基础,虽然等级分明,但还是在男性之间建立了相互依赖和团结,这也使他们能够支配女性。虽然父权制是等级化的,不同阶级、种族或民族的男性在父权制中有不同的地位,但他们在对各自的女人的共同统治关系中也是团结起来的;他们相互依赖来维持这种统治。等级制度“能起作用”至少部分原因是因为它们在现状中创造了既得利益。那些地位较高的人可以“收买”那些地位较低的人,通过一种给予他们能够凌驾于其他地位更低的人的权力的方式。在父权制的等级制度中,所有的男人都被这样收买了。因为无论他们的地位如何,他们总归至少能够凌驾于一些女人之上。有一些证据表明,当父权制第一次在国家社会中制度化的时候,想要上位的统治者许诺男人们在字面意义上成为他们的家庭的首领(也就是加强他们对妻子和孩子的控制),以换取男人们将他们的一些部落资源割让给新的统治者。男人互相依赖(尽管他们的地位不同)来维持对女性的控制。</p>
-
-<p>父权制所建立的物质基础从根本上在于男性对女性劳动力的控制。男子通过禁止妇女获得一些基本的生产资源(例如,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的那些支付生活工薪的工作)和限制妇女的性取向来维持这种控制。一夫一妻制的异性婚姻是一种相对较新和有效的形式,似乎可以让男性同时控制上述两个领域。控制妇女的资源获取能力和她们的性取向,反过来使男性能够控制妇女的劳动力。这种控制既以为男性提供许多个人的和性方面的服务为目的,也以抚养孩子为目的。女性为男性提供的服务,使男性不必做许多不愉快的任务(比如打扫厕所),既发生在家庭的外部也发生在家庭的内部。家庭之外的例子包括男老板和教授对女员工和学生的骚扰,以及通常使用秘书来跑腿、煮咖啡和提供一种“性感”的氛围。然而,抚养孩子(无论孩子的劳动力是否对父亲直接有利)是延续父权制制度的一项关键任务。正如阶级社会必须被学校、工作场所、消费规范等复制一样,父权制的社会关系也必须被复制。在我们的社会中,儿童通常是由妇女在家里抚养的,这些妇女恰恰是在社会中被定义、看作不如男人的,而男人却很少出现在家庭场景中。以这种方式长大的孩子通常能很好地领悟到他们自己在性别等级制度中所属的地位。然而,这一过程的核心是家庭以外的领域,在这些领域,一系列父权行为被教导,妇女的劣势地位被强加和巩固:教堂、学校、体育、俱乐部、工会、军队、工厂、办公室、保健中心、媒体等等。</p>
-
-<p>因此,父权制的物质基础并不在于家庭中的养育孩子的行为,而是在于所有使男性能够控制女性劳动的社会结构。使得父权制生生不息的社会结构的各个方面在理论上是可识别的,也是可与其他方面分离的。盖尔·鲁宾通过确认“性/性别体系”,极大地提高了我们识别这些社会结构中的父权制元素的能力:</p>
-
-<p>“性/性别系统”是指社会将生物学意义上的性别转化为人类活动的产物的一套系统。在其中,这些被转化过后的性需求得到了满足。</p>
-
-<p>我们生来就是生物学意义上的雄性和雌性,但我们是被后天塑造成为社会意义上的男性和女性。恩格斯所说的生产方式的第二个方面解释了我们是如何被这样塑造的:“人类自身的生产,种群的繁殖。”</p>
-
-<p>社会决定了人类如何繁殖他自身这个种群。例如,如果人在生物学上是多性别的,那么繁殖将是偶然的。按性别划分的严格的劳动分工是所有已知社会都共有的一种发明,它创造了两种相互独立的性别,以及一种让男性和女性出于经济原因聚在一起的需求。于是,它有助于将他们性需求的满足导向异性恋。虽然从理论上讲,性劳动分配不应该包含着性别之间的不平等,但在大多数已知的社会中,社会上按性别划分的劳动分工都是给予妇女更低的工作地位的。性别分工也是性别亚文化的基础,在这些亚文化中,男性和女性的生活体验不同:男性权力的物质基础(在我们的社会中)不仅使得他们可以不做家务,可以获得更好的就业,而且也体现在心理的方面。</p>
-
-<p>人们如何满足他们的性需求,如何繁殖,如何向新一代灌输社会规范,如何学习性别,作为一个男人或一个女人的感觉一一所有这些都发生在鲁宾称为性/性别系统的领域。鲁宾强调了亲属关系(它的影响会告诉你,你可以与谁一起满足性需求),以及通过育儿和“恋母机器”发展出来的具有性别特征的人格。此外,我们还可以使用性/性别系统的概念来检查所有其他社会机构在定义和加强性别等级这方面所扮演的角色。鲁宾指出,从理论上说,一个性/性别系统可以是女性主导、男性主导或平等主义的,但鲁宾拒绝给各种已知的性/性别制度贴上标签,或以此种方式划分历史时期。我们之所以把我们现在的性/性别体系标记为父权制,是因为它怡当地捕捉到了等级制度和男性主导地位的概念,我们认为这是当前制度的核心。</p>
-
-<p>经济生产(马克思主义者习惯将它称为生产方式)和性/性别领域的人的生产都决定了恩格斯所说的“特定历史时代和特定国家的人民赖以生活的社会组织”。因此,只能通过观察人与物的生产和再生产来理解整个社会。没有所谓的“纯粹的资本主义”,也不存在“纯粹的父权制”,因为它们必须共存。存在的是父权资本主义,或父权封建主义,或平等主义的狩猎采集社会,或母系园艺(horticultural)社会,或父系园艺社会,等等。在生产的一个方面的变化和另一个方面的变化之间似乎没有必要的联系。例如,一个社会可以经历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并保持父权制。然而,常识、历史和我们的经验都会告诉我们,生产的这两个方面是如此紧密地交织在一起,因此其中一个方面的变化通常会在另一个方面产生运动、紧张或矛盾。</p>
-
-<p>在这种情况下,种族等级也可以被理解。随着对“肤色/种族系统”的定义,进一步的阐述也就是可能的。“肤色/种族系统”指的是一个将生物学意义上的肤色转变为社会意义上的种族的社会生活竞技场。种族等级制度,就像性别等级制度一样,是我们社会组织的一个方面,也是人们如何生产和再生产的一个方面。它们根本不是意识形态的;它们构成了我们生产方式的第二个方面,即人的生产和再生产。那么,最准确的说法可能是,不要把我们的社会简单地称为“资本主义的”,而应该说是“父权资本白人至上主义的”。在后面的第三部分,我们说明了资本主义适应和利用种族秩序的一种形式,以及资本主义和父权制之间相互关系的几个例子。</p>
-
-<p>资本主义的发展为工人的等级制度创造了场所,但传统的马克思主义分类方式不能告诉我们谁将填补哪些场所。性别和种族等级制度决定了谁填补空缺场所。父权制不是简单的等级组织,而是特定的人填补特定的场所的等级制度。研究父权制,我们就知道为什么是女性被统治以及如何被统治。虽然我们认为大多数已知的社会都是父权制的,但我们并不认为父权制是一种普遍的、不变的现象。相反,父权制作为一种允许男性支配女性的男性之间的相互关系,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形式和强度上都发生了变化。研究在历史上的社会中男性之间的相互依赖与其支配女性的能力之间的关系至关重要。研究男人之间的等级制度和他们获得父权利益的机会的区别也至关重要!当然,阶级、种族、国籍,甚至婚姻状况和性取向,以及明显的年龄,都在这里发挥作用。不同阶层、种族、国家、婚姻状况或不同性取向群体的女性对抗着不同程度的父权制力量。女人们自己也可能对在父权等级制中地位低于她们的男性亲属们的其他男性行使着阶级、种族或国家权力,甚至父权权力(通过她们的家庭关系)。</p>
-
-<p>概括地说,我们将父权制定义为一套具有物质基础的社会关系,在其中男性之间存在等级关系,也存在不同等级之间的团结,使他们能够支配妇女。父权制的物质基础是男性对女性的劳动力的控制。这种控制通过拒绝妇女获取必要的有经济效益的生产资料和限制妇女的性取向来维持。男人行使权力,接受女性的私人服务,不用做家务或抚养孩子,有权为了性而使用女性的身体,在感觉上和现实中都是强势的。我们目前所经历的父权制的关键因素是:异性恋婚姻(以及随之而来的同性恋恐惧症),女性养育子女和做家务,妇女对男性的经济依赖(通过劳动力市场的安排来执行),国家,以及许多基于男性之间社会关系的机构:体育、工会、行会、大学、教堂、公司和军队。如果我们想要理解父权制的资本主义,所有这些因素都需要被仔细分析。</p>
-
-<p>男性之间的等级制度和相互依赖以及女性的从属地位是我们社会运作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就是说,这些关系是系统性的。抛开建立这些关系的问题不说,我们要问,我们能够识别出资本主义社会中的父权关系吗?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我们必须发现男人和男人之间存在这种父权制的关系。尽管资产阶级和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家都声称这种关系不再存在,或者,即便存在也最多不过是一些无关紧要的残余物。我们能理解人类之间的这些关系是如何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延续下去的吗?我们能确定父权制塑造资本主义发展进程的方式吗?</p>
-
-<h3 id="iii父权制与资本的伙伴关系">III.父权制与资本的伙伴关系</h3>
-
-<p>我们怎么识别资本主义社会中的父权社会关系?似乎每个女人都只受到自己的男人的压迫;她的压迫似乎是一件私人的事。男人之间的关系和家庭之间的关系似乎都是分散的。我们很难把男人之间的关系,以及在男人和女人之间的关系,看作系统的父权制。然而,我们认为,父权制作为一种男女关系体系存在于资本主义中,而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父权制和资本之间存在着一种健康而强大的伙伴关系。然而,如果人们从父权制的概念和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理解开始,人们就会立即认识到父权制和资本的伙伴关系并不是不可避免的;男人和资本家经常有利益冲突,特别是在妇女的劳动力的使用上。这种冲突可能体现出来的一种方式是:绝大多数男性可能希望他们的女人在家里亲自为他们服务。少数男性是资本家,他们可能希望大多数女性(不是自己的)在工薪劳动力市场工作。在研究这场关于女性劳动力权力的冲突的紧张关系时,我们将能够确定资本主义社会中父权关系的物质基础,以及父权制和资本主义之间伙伴关系的基础。</p>
-
-<p><strong>工业化与家庭工资的发展</strong></p>
-
-<p>马克思主义者从他们在19世纪所目睹的一些社会现象中做出了相当合乎逻辑的推论。但他们最终低估了刚起步的资本需要与之对抗的先前存在的父权社会之力量,以及对资本进行调整以适应这些力量的需求。工业革命吸引了所有的劳动力,包括妇女和儿童;事实上,第一批工厂几乎只使用儿童和女性劳动。妇女和儿童可以独立于男人来挣工资,这既破坏了权威关系(如上文第一部分所讨论的),又使所有人的工资都保持在低水平。考茨基在1892年如此描述了这个过程:</p>
-
-<p>然后,随着工人的妻子和孩子…能够自己照顾自己,男性工人的工资可以安全地降低到仅满足他自己的个人需求的水平,而不会有停止新劳动力供应的风险。</p>
-
-<p>此外,妇女和儿童的劳动提供了额外的优势,因为她们不具有男人那样的抵抗能力:她们进入工人队伍,极大地增加了市场上出售的劳动力数量。</p>
-
-<p>因此,妇女和儿童的劳动…也降低了男性工人的抵抗能力,因为他们在市场上是过剩的;由于这两种情况,它降低了男性工人的工资。</p>
-
-<p>低工资和强迫所有家庭成员参与劳动力大军对工人阶级家庭生活的可怕影响被马克思主义者发现了。考茨基写道:</p>
-
-<p>资本主义的生产制度在大多数情况下并不会破坏工人的单一家庭,而是夺走它所有的一切,除了它的那些令人不快的特征。今天妇女在工业化工作中的活动…意味着她在既有的负担上又多了新的一个。但一个人不能服务两个主人。每当工人的妻子必须帮忙挣到每天的口粮时,他的家庭就难过了。</p>
-
-<p>工人和考茨基都认识到女人参与工薪劳动的缺点。女人不仅是“更廉价的竞争者”,而且职业女性不是别人,就是他们自己的妻子,她们没办法很好地“服务于两个主人”。</p>
-
-<p>男性工人抵制妇女和儿童大量进入劳动力市场,并试图将她们排除在工会成员和劳动力大军之外。在1846年,《十小时倡议》声明:</p>
-
-<p>不言自明的是,所有试图改善女工厂工人的道德和身体状况的努力都将会失败,除非她们的工作时间大大减少。的确,我们甚至可以说,已婚的女性最好专注于家务劳动,这比在工厂里跟着永不停歇的机器来劳动要好得多。因此,我们希望很快有一天,丈夫能够养活妻子和家人,而不用派前者去忍受棉纺厂的苦工事。</p>
-
-<p>1854年,在美国,全国印刷工会决定不“通过法案(act)鼓励雇佣女性设计师”。男性工会成员不想为女工提供工会保护;而是试图把她们排除在外。1879年,雪茄制造商国际联盟主席阿道夫·斯特拉瑟说:“我们不能把女性赶出这个行业,但我们可以通过工厂法律来限制她们的日常劳动配额。”</p>
-
-<p>虽然廉价竞争的问题可以通过适当安排劳动妇女和青年来解决,但扰乱家庭生活的问题却没办法这样解决。男性为男性保留了工会的保护,并要求建立保护妇女和儿童的劳动法。保护性的劳动法虽然可能改善了一些对女性和童工最严重的虐待,但也限制了成年女性在许多“男性”工作中的参与度。男人们试图将高工资的工作都掌握在自己手中,也想要提高男性的整体的工资水平。他们要求工资要高到足够用他们自己的工薪劳动来养活家庭成员。这种“家庭工资”制度逐渐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成为稳定的工人阶级家庭的规范。一些观察人士声称,不上班的全职妻子是男性工人生活水平的一部分。男性工人不是为男女平等的工资而战,而是寻求“家庭工资”;希望保留妻子在家里的服务。在没有父权制的情况下,一个统一的工人阶级可能会直面资本主义,但父权社会关系分裂了工人阶级,允许一部分(男人)因拿取另一部分(女人)的利益而被收买。男人之间的等级制度和他们之间的团结在这个解决过程中都是至关重要的。“家庭工薪”可以理解为解决当时父权制和资本主义利益之间在妇女劳动力方面的冲突的一种方式。</p>
-
-<p>大多数成年男性的家庭工资意味着男性的妥协和共谋。它意味着其他人的低工资,例如年轻人、女性和社会定义的低等男性(爱尔兰人、黑人,等等父权阶层中最低的群体,他们被剥夺了许多父权福利)。妇女、儿童和低等男子的低工资由劳动力市场上的工作隔离来执行,进而由工会和管理机构以及学校、培训项目甚至家庭等辅助机构来维持。工作的性别隔离,通过确保妇女拥有较低收入的工作,既保证了妇女对男子的经济依赖,又加强了妇女和男子分别适合不同领域的无形观念。因此,对大多数男性来说,家庭工资的发展从两方面保障了男性统治的物质基础。首先,女性的工资水平低于男性。妇女在劳动力市场上获得的低工资,使男性对比女性的物质优势得以延续,并鼓励女性选择全职太太作为职业。其次,女性在家里做家务,做其他直接使男性受益的服务。妇女的家庭责任反过来又加强了她们低下的劳动力市场地位。</p>
-
-<p>能看出来,在20世纪早期发展起来的这种解决办法,既有利于资本的利益也有利于父权制的利益。人们经常认为,资本家们认识到,在19世纪早期工业化进程中盛行的极端恶劣的工作条件下,工人阶级家庭无法充分地自我繁殖。他们意识到,家庭主妇比有工资的妻子更能够生产和维持健康的工人,受过教育的孩子比未受过教育的孩子更能成为好的工人。这种交易包括向男性支付家庭工资,让女性留在家里。这既让当时的资本家满意,也让男性工人满意。尽管交易的条款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改变,但直到今天,家庭以及女人在家庭中的劳动仍然还是通过提供一个劳动力的方式来服务资本,并且通过成为男性驰骋特权的空间来服务男人。女人们不仅努力服务着男人们和她们的家人们,也作为消费者服务资本。家庭也是学习支配和服从的地方,正如费尔斯通、法兰克福学派和其他许多人所解释过的那样。顺从的孩子成为顺从的工人;女孩和男孩各自习得适当的角色。</p>
-
-<p>虽然家庭工资表明资本主义在适应父权制,但儿童地位的变化却表明父权制在适应资本。孩子们和妇女一样开始被排除在工薪劳动之外。随着孩子们赚钱能力的下降,他们与父母的法律关系也发生了变化。在美国工业时代的开始,满足孩子们对父亲的需求被认为对他们的幸福发展至关重要,甚至是首要的:在有争议的监护权案件中,父亲们享有法律优先权。布朗的研究表明,随着孩子为家庭经济福祉做出贡献的能力下降,母亲越来越被视为孩子幸福发展的重要因素,并在监护权有争议的案件中逐渐获得了法律优先权。在这里,父权制适应了儿童不断变化的经济角色:当孩子有生产力时,男人声称拥有他们;当孩子变得无生产力时,他们就被发配给妇女。</p>
-
-<p><strong>二十世纪的伙伴关系</strong></p>
-
-<p>19世纪的马克思主义者们关于父权制将在资本主义把所有人都无产阶级化的需要面前枯萎的预言并没有成为现实。他们不仅低估了父权制的力量和灵活性,还高估了资本的力量。他们设想,撕裂封建关系的资本主义的新社会力量几乎是无所不能的。在面对日常生活中的历史性的力量时,当代的观察者更好地看到了“纯粹的”资本主义倾向和“实际的”资本主义倾向之间的区别。关于资本和种族秩序之间的“伙伴关系”以及劳动力市场分割的讨论,提供了“纯粹”资本主义力量如何与历史现实相妥协的额外例子。资本主义在这个过程中表现出了巨大的灵活性。</p>
-
-<p>研究过南非的马克思主义者认为,尽管种族秩序可能不允许每个人实行平等的无产阶级化,但这并不意味着种族障碍阻碍了资本积累。抽象来说,分析师可能会讨论哪种安排可以允许资本家攫取最多的剩余价值。然而,在一个特定的历史情况下,资本家必须关注社会控制、工人群体的抵抗和工会的干预,以及国家的干预。为了让整个社会可持续,国家可能会干预;国家有必要监管一些资本家,以克服那些最极端的资本主义倾向。如果考虑到这些因素,那么资本家最大化了最大的实际利润。如果出于社会控制的目的,资本家以特定的方式组织工作,资本本身并不能决定谁(即哪些个人具有归属特征)在工薪劳动力中占据较高阶层,谁占据较低阶层。当然,这有助于让资本家本身成为占主导地位的社会群体,同样也可能是种族主义者(和性别歧视者)。资本主义既继承了主导群体的与生俱来的特征,也继承了从属群体的。</p>
-
-<p>最近关于垄断资本创造劳动力市场分割的趋势的争论与这一理解是一致的。资本家故意分割劳动力,使用一些与生俱来的特征来划分工人阶级,这显然源于对社会控制的需求,而不是狭义上的资本积累所必要的事情。随着时间的推移,并不是所有这些分裂的尝试都能成功(在分裂方面),或者有利可图。资本塑造劳动力的能力取决于狭义上的资本积累的要求(例如,生产的组织方式是否需要大量工人之间的沟通?如果是这样,他们最好都说英语),也取决于一个社会内部的可能鼓励或强制资本去适应社会自身的力量(在南非给白人和黑人分别设置单独的洗浴间对于资本家来说,只能被理解为一个经济成本,但它低于试图迫使南非白人与黑人一起洗澡的社会成本)。</p>
-
-<p>如果我们关于资本主义发展进程的争论的第一个要素是资本不是全能的,那么第二个要素就是资本是非常灵活的。资本积累遇到了预先存在的社会形式,既摧毁它们,又适应它们。资本的“适应”可以被视为这些旧有形式在新环境中冥顽不灵的力量的反映。即使他们坚持下去,他们也不是没有改变的。比如今天对种族和性别的意识形态理解,就是在资本积累过程中对种族和性别区分的强化之中形成的。</p>
-
-<p><strong>今天的家庭和家庭工资</strong></p>
-
-<p>我们在上面已经论证,资本主义和父权制的适应或相互适应,在20世纪早期以家庭工资的发展为形式。家庭工资巩固了父权制和资本之间的伙伴关系。尽管尤其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来,妇女的劳动参与率有所增加,但我们认为,家庭工资仍然是当前性别分工的基石一一在这个分工中,女性主要负责家务,男性主要负责工薪工作。妇女在劳动力市场上较低的工资(再加上需要有人抚养孩子)保证了家庭作为一个必要的收入集中单位的存续。因此,由家庭工资支持的家庭便允许男人在家庭内部和家庭外部控制妇女的劳动。</p>
-
-<p>虽然职业女性的增加可能会给家庭造成压力(类似于考茨基和恩格斯19世纪所指出的压力),但认为家庭的概念和现实以及性别分工很快就会因此消失是错误的。性别分工再次出现在劳动力市场上,妇女从事女性的工作,通常和她们曾经在家庭内部做的工作一样——准备食物和服务,各种清洁,照顾人,等等。由于这些工作地位低工资低,父权关系仍然是完好的,尽管它们的物质基础在某种程度上从家庭转移到工资差异。例如,卡罗尔·布朗认为,在资本主义内部,我们正在从“以家庭为基础”的父权制转向“以工业为基础”的父权制。</p>
-
-<p>以工业为基础的父权关系以各种方式得到执行。为女性明确规定了较低的工资、较低的福利和较少的晋升机会的工会合同,不仅仅是返祖的宿醉一一即性别歧视态度或男性至上主义意识形态的一种情形一一它们其实维持着父权制度的物质基础。虽然有些人认为父权制已经在家庭中消失(例如,参看斯图尔特·伊文,《资本的意识》),但我们不会这样认为。虽然资本和父权制之间妥协的条款随着以前位于家庭中的额外任务资本化而改变,并且女性的劳动力权力的部署的场所也在变化,然而,正如我们上面所说的,劳动力市场上极端的工作隔离所造成的工资差异,通过鼓励妇女结婚,加强了家庭,也加强了家庭劳动分工。家庭工资的“理想”——一个男人可以挣到足够的钱来养活整个家庭——可能会让位于一种新的理想,即男人和女人都通过工资收入来贡献整个家庭的现金收入。因此,为了延续父权制,即男性对女性劳动力权力的控制,工资差异将变得越来越必要。工资差别将有助于将妇女的工作定义为比男子次要的工作,因为它需要妇女实际上继续以经济方式依赖男子。劳动力市场和其他地方的性别分工应该被理解为一种父权制使自身得以延续下去的表现方式。</p>
-
-<p>许多人认为,尽管资本和父权制之间的伙伴关系现在己经存在,从长远来看,资本主义最终会无法容忍它;资本最终可能会摧毁家庭关系和父权制。论点的逻辑是资本主义社会关系(家庭不是它的例子)倾向于普遍化,随着女性越来越能赚钱她们将越来越拒绝在家庭中的从属地位,并且因为家庭尤其压迫妇女和儿童,一旦人们可以自己靠自己生活它就会崩溃。</p>
-
-<p>我们不认为家庭中体现的父权关系如此容易被资本摧毁,我们也几乎没有看到什么证据表明这个家庭制度目前正在解体。尽管妇女劳动力参与率的增加使离婚更加可行,但离婚的动机对妇女来说并不是压倒性的。妇女的工资水平只能让少到几乎没有的一些妇女有能力独立和充分地养活自己和抚养孩子。传统家庭衰败的证据怎么说也是微弱的。离婚率并没有那么大幅度的增加,而是在各阶级中保持平稳;此外,再婚率也很高。直到1970年的人口普查,初婚率一直在历史性下降。自1970年以来,人们似乎一直在推迟结婚和生育,但最近,出生率已开始再次回升。现在的确有更大比例的人口生活在传统家庭之外。尤其是年轻人,他们正在离开他们父母的家,并且在他们结婚建立传统的家庭之前就开始自立门户。老年人,特别是老年女性,在子女长大后,经历配偶分居或死亡后,她们在自己的家庭中经历着孤独。然而,这些趋势表明,新一代的年轻人将在他们成年后的某个时候以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高的比例形成核心家庭。1930年以来出生的群体最终结婚率和生育率比以前的群体要高得多。结婚和育儿的持续时间可能正在缩短,但其影响的范围仍在蔓延。</p>
-
-<p>资本“摧毁”家庭的观点也忽视了使家庭生活具有吸引力的社会力量。尽管有人批评核心家庭对心理造成破坏,但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家庭仍然满足了许多人的真实需求。这不仅适用于长期的一夫一妻制,对抚养孩子的需求更是如此。单亲父母同时承受着经济上和精神上的负担。特别是对工人阶级妇女来说,这些负担使劳动力参与的“独立”变得虚幻。单亲家庭最近被政策分析人士视为过渡性家庭结构,在再婚后成为双亲家庭。</p>
-
-<p>女性劳动力参与增加的影响可能是家庭内部性别分工的减弱,而不是更频繁的离婚,不过这也缺乏证据。这几年关于谁做家务的统计数据,即使是妻子有收入的家庭也没什么变化:女性仍然做大部分的家务。“一天当作两天用”对职业女性来说就是现实。这并不奇怪,因为家庭之外在劳动力市场的性别分工,使女性在经济上依赖男性,即便她们自己也挣工资。然而,父权制的未来并不仅仅取决于家庭关系的未来。因为父权制,就像资本一样,可以具有惊人的灵活和适应性。</p>
-
-<p>无论家庭内部和其他地方的父权制劳动分工,是否对于资本来说“最终”是无法容忍的,它反正现在在塑造着资本主义。正如我们下面所说明的,父权制既使资本主义控制合法化,又使某些形式的资本斗争合法化。</p>
-
-<p><strong>二十世纪的意识形态</strong></p>
-
-<p>父权制通过在男性之间建立和合法化的等级制度(通过允许所有等级的男性控制至少一些女性),加强了资本主义的控制,而资本主义价值观塑造了父权制下善的定义。</p>
-
-<p>费尔斯通定义的心理现象就是在依赖和支配关系中发生之事的独到例子。它们出自男性社会权力的现实一一而女性没有权力一一但它们是由它们发生在资本主义社会的背景下的事实所塑造的。如果我们用激进的女性主义者所描述的那样来审视男性的性格特点——竞争性的,理性主义的,支配的——它们很像我们对资本主义社会主导价值观的描述。</p>
-
-<p>这种“巧合”可以用两种方式来解释。首先,男人,作为工薪劳动者,在工作中被吸收到资本主义的社会关系中,被驱使进入这些关系所规定的竞争中,并吸收相应的价值观。激进的女性主义对男性的描述并没有完全超出资本主义社会的范围。第二,即使男人和女人实际上并没有按照性规范所规定的方式行事,男人也会为自己主张那些在主导意识形态中被重视的特征。于是举个例子,《克雷斯伍德高地》的作者发现,当男性是专业人士,整天操纵下属(通常使用基本的非理性的动机来训导出他们想要的行为)时,男性和女性将男性描述为“理性和务实的”。当妇女投入大量精力研究抚养儿童和儿童发展的科学方法时,《克雷斯伍德高地》里的男性和女性将妇女描述为“非理性和动感情的”。</p>
-
-<p>这不仅有助于解释资本主义社会中“男性”和“女性”的性格特征,而且也解释了资本主义社会中性别歧视意识形态的特殊形式。正如女性的工作具有延续男性统治和资本主义生产的双重目的一样,性别歧视的意识形态也具有双重目的,即美化男性特征/资本主义价值观,以及诋毁女性的性格特征/社会需求。如果女性在其他的社会中是低级的或无力的,那么男性这样做的理由就和资本主义社会不一样了。只有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将女性贬低为感性的或非理性的才有意义。只有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将女性视为“依赖者(dependent)”才有意义。“依赖者”的封号在封建社会中没有意义。由于分工确保了作为妻子和母亲的女性在很大程度上关心使用价值的生产,对这些活动的诋毁既掩盖了资本无法满足社会层面上决定性的需求,同时也在男性眼中贬低了女性,为男性占主导地位提供了理由。这方面的一个例子可以从电视购物广告特有的矛盾心理中看出。一方面,他们致力于解决满足社会需求的真实障碍:(消灭)破坏衣服和刺激皮肤的洗涤剂,各种各样的劣质产品;另一方面,必须诋毁对这些问题的关切;这是通过嘲笑妇女即必须处理这些问题的工人来实现的。</p>
-
-<p>一个证明父权制和资本主义的伙伴关系的平行论点可能是关于劳动力中的性别劳动分工。性别分工的存在使女性从事低薪工作,并从事被认为适合女性角色的工作。妇女阶层是教师、慈善工作者和卫生保健领域的绝大多数。妇女在这些工作中所扮演的养育者角色地位很低,部分原因是男人诋毁妇女的工作。这些工作的地位很低,也因为资本主义强调个人独立和私营企业满足社会需要的能力,而这些重点与对集体提供社会服务的需要相矛盾。只要可以用它们是女人干的活儿来诋毁养育任务的社会重要性,就可以避免资本对交换价值的优先地位与【社会】对使用价值的需求之间的对抗。这样,就不是女性主义,而是分裂工人阶级的性别歧视削弱了工人阶级。</p>
-
-<h3 id="iv走向一个更进步的联盟">IV.走向一个更进步的联盟</h3>
-
-<p>还有许多问题有待我们去探索。我们在这里使用的父权制与其说是一个分析性的术语,更像是一个描述性的术语。如果我们认为马克思主义做得不够,激进的女性主义本身也不够,那么我们就需要发展新的类别。我们的任务之所以是困难的,是因为同样的特征,如劳动分工,往往同时加强父权制和资本主义,而在一个完全父权制的资本主义社会中,很难分离出父权制的机制。然而,这是我们必须做的事情。我们不得不指出一些起点:观察谁从妇女的劳动力中受益,揭示父权制的物质基础,调查男性之间的等级制度和团结机制。我们必须问的问题是无穷无尽的。</p>
-
-<p>我们能谈谈父权制度的运动规律吗?父权制是如何产生女性主义斗争的?除了先进的资本主义社会,我们在哪里还能看到性别政治和性别斗争?父权制度的矛盾是什么?它们与资本主义矛盾的关系是什么?我们知道父权关系导致了女权运动,资本产生了阶级斗争一一但是女性主义与阶级斗争的关系在历史背景下是如何发挥出来的呢?在本节中,我们试图提供对最后一个问题的答案。</p>
-
-<p>在历史上和现在,女性主义和阶级斗争的关系要么就是两条完全独立的道路(一方面是资产阶级女性主义,另一方面是阶级斗争),要么就是在左翼内部由马克思主义来支配女性主义。关于后者,这既是马克思主义的分析力量的结果,也是左翼内部男人的力量的结果。这些观点既产生了左翼的公开斗争,也产生了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者的矛盾立场。</p>
-
-<p>大多数认为自己是激进分子的女性主义者(反体制、反资本主义、反帝国主义、社会主义、康米、马克思主义者,什么都反)会同意,妇女运动的激进派己经失去了势头,而“资产阶级”似乎抓住了时机并继续前进。我们的运动已经不再处于那个令人兴奋的,精力充沛的时期,那时无论我们做什么都会有用:提高意识,把更多的女性(甚至比能容纳的更多)带入运动,在社会中增加女性问题的可见性,通常以一种在根本上挑战资本主义和父权关系的方式进行。现在我们感觉到女权运动的一部分被吸收了,“女性主义”被用来反对女性一一例如,在有些诉讼中法官主张女性离婚前是家庭主妇的也不需要赡养费,因为我们都知道女性现在已经被解放了。迄今为止未能通过的平等权利修正案(ERA)表明,在许多女性心中仍存在一种立法上的恐惧,她们害怕“女性主义”将继续被用于针对女性,这表明我们真的需要重新评估我们的运动,分析为什么它以这种方式被吸收了。对我们来说,求助马克思主义来进行重新评估是合乎逻辑的,因为它是一个发展着的社会变革理论。与女性主义理论相比,马克思主义理论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在我们试图使用它时,我们有时也偏离了女性主义的目标。</p>
-
-<p>左派一直对妇女运动持矛盾态度,经常认为它是社会主义革命的事业。当左翼女性拥护女性主义时,它可能会对左翼男性构成个人威胁。当然,许多左翼组织也从妇女的劳动中受益。因此,许多左翼的分析(无论是进步的还是传统的)在理论上和政治上都是自私的。它们试图影响妇女放弃对妇女的情况产生独立理解的努力,并采纳他们自己对情况的理解。至于我们如何应对这种压力,当我们转向马克思主义分析,自然会试图加入使用这个范式的“兄弟会”,我们可能最终试图为与兄弟会的斗争正名,而不是试图用分析女性的情况来改善我们的政治实践。最后,许多马克思主义者对他们传统的女性问题的批判分析感到满意。他们认为阶级是理解女性地位的正确框架。妇女应该被理解为工人阶级的一部分;工人阶级反对资本主义的斗争应该优先于男女之间的任何冲突。不能允许性(别)冲突干扰阶级团结。</p>
-
-<p>随着过去几年美国经济形势的恶化,传统的马克思主义分析也需要重新为自身正名。在60年代,民权运动、学生言论自由运动、反战运动、妇女运动、环保运动以及专业集团和白领团体日益激烈的运动都为马克思主义者提出了新的问题。但现在,通货膨胀和失业等明显的经济问题的回归,掩盖了这些要求的重要性,并让左派回到了“基本盘”一一(狭义定义的)工人阶级政治。很多到处生长的马克思-列宁主义原-党派小团体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是反女性主义者。有迹象表明,左翼学术界中女性主义问题的讨论程度也在下降。日间托儿所正在从左翼工会会议的讨论内容中消失。随着马克思主义或政治经济学在智力上被接受,自由主义学术界的老男孩网络被复制到一个由马克思主义者和激进分子组成的年轻男孩网络中,尽管它年轻而激进,但在成员和观点上仍是男性式的。</p>
-
-<p>那种让激进女性放弃这些愚蠢的东西,变得“严肃”的革命性的压力增加了。与“通货膨胀”和“失业者”相比,我们的工作似乎是在浪费时间。我们(女性)的失业从未被视为一场危机,这是男性占主导地位的一种症状。在20世纪30年代的上次重大经济危机中,巨大的失业一部分是通过将女性排除在各种工作之外来解决的一一即每个家庭只有一个的工薪工作,而这份工作是男性的工作。资本主义和父权制从危机中恢复了,也加强了。正如经济危机通过纠正失衡为资本主义发挥恢复作用一样,它们也可能为父权制服务。30年代让女性回到了原来的位置。</p>
-
-<p>如果放弃对女性主义问题的研究和实践,反对资本和父权制的斗争就不可能成功。一场仅仅针对资本主义压迫关系的斗争将会失败,因为它们在父权压迫关系中的潜在支持将会被忽视。对父权制的分析对于一种会破坏父权制的社会主义的定义是必要的,这种社会主义也是唯一一种对女性有用的社会主义。虽然男人和女人都需要推翻资本主义,但他们保留了性别群体特有的利益。从我们的研究、历史或男性社会主义者来看,尚不清楚“社会主义”所为之奋斗的东西对男人和女人是否都是一样的。因为一个“人道的社会主义”不仅需要就新社会应该是什么样子和一个健康的人应该是什么样子达成一致,而且更具体地说,它将要求男人们放弃他们的特权。</p>
-
-<p>作为妇女,我们不能让自己被花言巧语哄骗住,从而放弃我们任务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就像我们在历史中许多次被骗的那样。我们必须反对那种尝试让我们放弃女性主义之目标的明显的和不明显的高压。</p>
-
-<p>这意味着两个策略性的考虑。第一,建立社会主义的斗争必须是一场具有不同利益的群体组成联盟的斗争。妇女不应该相信男人在革命后“解放”他们,部分原因是没有理由认为他们会知道怎么做;一部分因为他们没有必要这样做;事实上,他们的直接利益在于我们受到的持续压迫。相反,我们必须有自己的组织和自己的权力基础。第二,我们认为资本主义内部的性别分工给了女性一种实践,在其中我们已经学会了理解人类的相互依赖和需求是什么。我们同意莉丝·沃格尔的观点,即虽然男性长期以来一直在与资本作斗争,但女性知道该为什么而奋斗。一般来说,男性在父权制和资本主义中的地位阻止了他们认识到人类对养育、分享和成长的需求,以及认识到在非等级制和非父权制的社会中满足这些需求的可能性。但即使我们提高了他们的意识,男人们也可能会评估潜在的收益和潜在的损失,然后选择现状。男人可能会失去的不只是单纯的枷锁。</p>
-
-<p>作为女性主义社会主义者,我们必须组织一种实践,既解决反对父权制的斗争,也解决反对资本主义的斗争。我们必须坚持,我们想要创建的是这样一个社会,在其中相互依赖的认同是解放而不是耻辱,在其中养育后代不是一个压迫的实践而是一个普通的实践,在其中女性不再继续支持不正当的那些具体的男性自由。</p> Heidi Hartmann 女性主义社会主义者,必须组织一种既解决反对父权制,也解决反对资本主义的斗争实践。我们必须坚持要创建一个相互依赖、认同解放而非耻辱的社会。 巴枯宁瑞士演讲・三 1871-05-03T10:56:15+06:55 1871-05-03T10:56:15+06:55 https://agorahub.github.io/pen0/heros/MikhailBakunin-a1_r-bakunins-speech-in-switzerland-3 <p>亲爱的同志们,上次说1789~1793年革命中,中产阶级有意无意间助用平民之力,筑其权力于封建世界废墟之上。从此以后,他们成为统治阶级。</p>
-
-<!--more-->
-
-<p>若说“热月”罗伯斯庇尔和圣茹斯特等政权被推翻,生命被杀害,信徒被充军的反动派政变,是移居国外的贵族与教士的阴谋所致,人们就犯了极大的错误了。贵族与教士这两败类中有许多分子很热心地参与此种阴谋,并幸灾乐祸地,愿意见这些使他们心惊胆寒,不留情宰割他们头颅的敌人失势垮台,倒是不错的但如果只有他们,他们是一无所能的。他们的财产既已被充公,他们还有什么能力卷土重来呢?当时中产阶级中有一部分因营买国产,垄断军需,征税粮税,乘众人贫困与破产的机会而致富,而私饱的人唯恐革命骚扰到他们腰间的荷包,因而大发狠心,断送了革命的命脉,所以“热月”反动得主谋者就是这些代表道德与公众秩序的伪善者。他们之外又有一群商人为其旁助,商人真是永远作恶与怯弱的败类,他们零星地吮吸平民的脂膏,以劣货欺骗平民的金钱,他们有平民的无知怯弱于革命而残暴反动。在他们心目中一切使人动心的思想,及人类的最高原则,和人类的无上利益都是空的,不会存在的。就是爱国主义,他们至多也只识其浮夸与虚荣的一面,或者是完全不知道。所以世间没有什么情感能使他们摆脱铜臭的拜金勾当,与可怜的日常忧虑的。任何人都知道,任何党的人都肯定地说,在这可怕的巴黎被围中,当平民与敌人激战的时候,当富有阶级筹划阴谋,奉巴黎于普鲁士人之手的时候,当宽大的无产阶级——平民的妇人与子女忍不住饥饿的时候,一般商人唯利是图的企图,就是怎么样使他们的货物,民食所必需的物品,卖得最高的价钱。</p>
-
-<p>法国各城的商人都做过同样的勾当。在以被普鲁士人侵占的各城,他们会开门迎接敌人。在未被侵占的城市,他们也已预备替敌人去开门,他们破坏国防,他们到处尽力之所能反抗唯一能就法国的平民举事和平民武装。今日城市中的商人同乡下的农民构成了反动的大本营。农民还有转变走上革命之路的可能,而商人将永远是卑怯的商人。</p>
-
-<p>中产阶级于法兰西大革命中自成两类,一类是极少数人,即以“雅各宾”党为名的革命的中产阶级。我们于此切不可将今日的雅各宾党与1793年的雅各宾党混谈了。今日的雅各宾党只是上个世纪的英雄灰色之幻影,不像人样的小鬼,滑稽的怪形而已。而1793年的雅各宾党则的确是伟大的人物,他们有革命的圣心、正义与自由平等的尊崇。他们之所以不懂这些在今日尤能代表我们意向的名词,其咎不在与他们。他们当时只留意到政治的表面,而不了解经济与社会的意义。但是,我复述一句,这并不是他们的过错,正如我们今日所能了解,并不是我们的的功劳一样。所谓功过都是时间的问题。人类是慢慢的呀!有时却嫌太慢了——向前发展的人类真理都是绵延不绝的错误和残酷残忍的经验上得来的。1793年的雅各宾党是有真信仰的人,他们受着思想的感应并且忠于思想。他们真可以说是英雄!他们没有完成革命的伟大工作,这是他们丧失英雄本色的一点。我们可以,而且也应该攻击丹东、罗伯斯庇尔、圣茹斯特等人的学理错误,我们尽管批评他们。说他们的思想是不对的,狭小的,在社会经济上只是中产阶级的,但是,对于他们革命的能力我们不可不表十二分的敬意。他们是昔时英雄中的中产阶级最后的几个英雄。</p>
-
-<p>在这英雄的少数人之外,还有一大群物质上是垄断人的中产阶级,对于他们,什么革命的思想与革命的志高原则,若是不能用于填满他们那样可敬的,那样宽大的钱袋的,那么也只是一些空洞的,毫无价值与意义可言的名词罢了。一旦他们中最富有,同时也是最有势的人借着革命的响声与方法腰间变着满满的时候,他们就会觉得革命的时期过得太久了,现在应该完结了,应该恢复法律与公众秩序的统治了。</p>
-
-<p>他们推翻了“公安委员会”,杀了罗伯斯庇尔、圣茹斯特及他们的许多朋友,并成立了执政府,这执政府真是十八世纪之末腐败的中产阶级之结晶,当时几千少数人以盗窃方法获得且积累了无数金钱,而执政府即是这些金钱的胜利和统治。</p>
-
-<p>但是未完全腐化的法国,因受大革命伟业的激动,再也忍不住此种制度的压迫了。于是起了两种抗议,第一种失败了,第二种成功了。假如第一种胜利,假如第一种能够成功,那么不但法国能救,即世界也将由此改头换面了,不幸第二种的胜利成了暴君的暴政与平民的奴隶制。我所说的,即指巴勃夫(Babeuf)的暴动和拿破仑一世的僭权。</p>
-
-<p>巴勃夫的暴动是18世纪最后的革命行动。巴氏及他的朋友们与罗伯斯庇尔、圣茹斯特颇为相近,差不多就是他们的朋友,又可以说是社会主义的雅各宾党。他们遵崇平等,甚而不顾自由。他们的计划是很简单的:他们要将地主和工具领有者的财产充为国有,由共和的,民主的,社会的国家来支配一切,国家为一切流动产与不动产的主人,因此成为社会的唯一雇主,一切工皆有它命令是从,同时它有政治的无上权,把儿童的教育权收为己有,使全国儿童都有享受教育平等的机会,并强迫成年的男女依平等与正义的原则去劳动去生活。于是一切地方自治力,个人的创制力,总而言之一切自由都将被此种可怕的权力消灭殆尽。全社会只能呈现出一副单调的,强迫的始终如一的灰色之图。政府虽然有普通选举而组成,但是只要选举完了,只要政府依旧在形式职权它对于社会的各分子,却有一种绝对的权力。</p>
-
-<p>由国家的权力去强迫造成平等的学理并非是巴勃夫发明的,古代的大思想家柏拉图于公元前数世纪,在他描写平等社会的《共和国》一书中早就将此种学理的基本原则说明了。最初的基督教徒虽然被当时的社会所迫害,在他们的团体中也已实地实验过共产主义的生活了。最后,即在宗教革命之初,十六世纪初的德国有个闵采尔(Münzer)同他的子弟们也做过社会平等的第一次实验,想在一个广大的社会基础上创立起平等来,巴勃夫的密谋只是平等思想在群众中作第二次实地的表现罢了。这些实验连最后的也在内,之所以不能成功,约有两种理由:第一种是因为群众的程度不够,不知道实行的可能性,第二种,尤其是上因为这些制度上,平等与国家的强权和势力相连,不知不觉间排斥了自由。我们都知道,亲爱的朋友们,平等只能借自由而可能,平等与自由是并行的。然而请你们不要误会,我之所谓的自由并不是中产阶级所独享的,以群众的奴隶制为基础都自由,这与其说是自由,不如说是特权哩,我之所谓自由是人群普遍的自由,使各个人都有人格的自由,但是我们也知道此种自由只有在平等上才可能。不但在学理上而且以实行去反抗一切由不平等而起的制度与社会关系,然后再以众人的自由为原则去创立社会的经济平等。看呐这就是我们现在的纲领,这就是虽有俾斯麦、拿破仑、梯也尔及我尊严的皇帝的一切哥萨克及我全俄至高无上的沙皇所不能阻止其胜利的纲领。</p>
-
-<p>巴勃夫的密谋,将“热月”巴黎反动的政变,所杀溃的,未遭流刑而忠于革命的公民都集合拢来,其中并有许多的工人。密谋失败了,有些被杀了,但有许多仍活着,如邦纳罗蒂(Philippe Buonarroti)就是其中一个。邦氏性刚如铁大有古风,生平为人所看重,敌党对他亦无不起敬意。他亡命比利时很久,他为比利时“烧炭共产主义者”秘密结社的主要创始者,他做了一本书,这本书今日颇不易得,我的一本以后将设法寄给我们的朋友亚岱马君(Adhémar Schwizguebe,松维利耶的雕刻匠)叙述巴勃夫密谋的经过情形,颇为悲壮。所以巴勃夫密谋可谓是过去一个世纪,革命反抗反动之最后的英雄的表现。</p>
-
-<p>我曾经说过拿破仑一世的僭权。此种历史较诸巴氏暴动更惨千百倍,你们大家都是知道的,这是残暴无耻的“刺刀”制度的开端,十九世纪之初,人道第一次遭到无理批颊的耻辱。拿破仑一世为一切暴君的人杰,同时,在军事上说,他又是一切暴君的恐怖,他失败了,他将他不幸的遗产,最无耻的“蔑视人道”、“以刀威逼”的原则留给他们。</p>
-
-<p>我不愿对你们叙事“复古时代”的政况,这是千疮百孔,旦夕垂危两败类即贵族和僧侣想恢复其原有的政治生活与威权的最可笑的实验。复古时代最该注意的一点,就是取得政权欲千年不朽的中产阶级,因觉得他们的权力又四面受敌,朝不保夕之势逐又变成了革命党。当公众权力不在他们掌握之中的时候,换言之当社会保障别的利益而损害他们利益的时候,他们就立刻与这种权力为敌,重新作起密谋运动。基佐(Guizot)、贝里埃(Périer)、梯也尔(Thiers)等,这些可诅咒的中产阶级反动的灵魂,都是路易菲利普治下最热心拥护中产阶级之迫害的腐朽的,同时在他们心目中以为最完善的政府之著名人物,但在复古时代,也为秘密会社的重要分子,1830年7月,他们的革命胜利了,于是中产阶级的自由主义的统治也从此开幕了。</p>
-
-<p>欧洲真正的中产阶级政治与利益的统治是从1830年开始的,其中尤以英、法、比、荷兰和瑞士为最先。别的国家如德意志、丹麦、瑞典、意大利、西班牙及葡萄牙等,中产阶级的利益虽然比别的利益最占优势,可是政治与政府仍然不是他们的。至于这庞大而可怜的全俄帝国,我不愿说它,它至今仍屈从与“沙皇”的暴政之下,其中还没有真正的中间阶级,即中产阶级的政图也还没有一个社会的情形,一边是官的世界,有军事、警察和官僚的组织,其使命在满足“沙皇”的私欲,另一边是平民,是几千万被“沙皇”与其走狗任意吞噬的可怜者,俄国革命只有直接从民间起来的,这点我在数年前一篇颇长的演说中已有很详细的说明,这篇演说我将设法即刻寄给你们。我也不愿对你们说这不幸和英雄的波兰,在这卑鄙的三只恶鹰即俄罗斯帝国、奥地利帝国、和普鲁士为其代表的德意志新帝国的爪牙间,不断地向前奋斗,虽屡遭失败的创痛,也还是百折不挠地为自由挣扎,永远不会停歇起复兴的工作。波兰与俄国一样,也还没有真正的中间阶级,一边是俄皇“沙皇”世袭的奴役,以前就有的统治势力,今日已腐朽不堪的波兰贵族及官僚。另一边是无数被奴役的农民,他们今日不但被已经失势的贵族压迫,而且受着国家,“沙皇”已其不可计数的官僚剥削。我更不愿对你们说起瑞典与丹麦这两小国,因为他们是从1848年之后才成为立宪制的国家。较诸其他欧洲各国略有逊色,最后西班牙与葡萄牙我们也不必说起,因为它们国内的工业运动和中产阶级的政治受着军阀及僧侣双重势力的摧残为时已久,现在仍留为最落后的国家。然而我却应该使你们注意,西班牙虽然在表面上那样的落后,但照样存在于世界各国的国际劳动协会的组织,在我看来西班牙也是其中最完善的一个哩。</p>
-
-<p>我现在以德国来说吧,德国从1830年以来,呈现出,现在仍继续呈现的一种奇异的形态,在这里中产阶级的利益虽占优势,然而政权却不为他们所有,极端的专制是它现行的政体,虽然有立宪的假面具可掩人耳目,而其军事与行政上的组织却仍卑鄙的专供贵族之用。</p>
-
-<p>我们要研究中产阶级的统治,最好以英、法、比为研究资料。意大利统一于维克托·伊曼纽尔(Victor Emmanuel)的君权之后,虽也可供我们来参考,但总不及法国那样显著,所以我们的观察就着重在这个国家。</p>
-
-<p>自从1830年的革命之后,中产阶级在法国,有得发表其原则于文学、政治与社会经济上完全自由权至原则可以“个人主义”概括之。</p>
-
-<p>我只所谓的个人主义即是认为全社会与人群各不相谋彼此互争互斗的集团,他们生存于社会好像是自然的敌人似的,彼此为生活需要而互相排斥,自己向前,必须阻止别人出路的倾向而言——简言之,此种倾向催促各个人不顾一切人的利益并在别人身上,求得其一个人的安适、富足与幸福的意思。这无非是一种各自争先的竞赛,各自逃命的混乱。谁停止住,谁就不幸,因为他们将落在人后。谁在途中因疲惫而跌倒,谁就倒霉,因为他们将被蹂躏。竞争是毫无心肝,毫无怜悯的。谁失败谁就不幸!在此种争斗中,有许多罪恶是必然要犯的,并且这一切的互相残杀充其量只是连续反抗人类一切道德之一基础的“休戚相关”的恶行罢了。人们说国家是正义的代表于裁判者,可是,国家非但不阻止这些罪恶的发生,反而认其为合法的行为,使其永续不息。所以,国家所代表的,要保护的并非是人的正义,而是司法上的正义,司法上的正义,即是强者欺压弱者,富者侮辱贫者的“盛礼”。国家只有一种要求,就是一切罪恶皆须合法地去完成。我可使你们破产,压迫你们,杀害你们,但是我必须依法而行,不然我即将被认为犯罪者,人们或将以犯罪者待我,这就是此种原则“个人主义”这幅字的意义。</p>
-
-<p>现在我们来看看此种原则表现于文学中的情形。1830年以来,社会上充满了雨果、大仲马、巴尔扎克、贾宁(Jules Janin)等人的文学作品,另外还有别的许多著作家与中产阶级报纸的记者以他们无聊的文笔引导青年堕落,激起他们的自私念头,即平民也不幸地受其影响。你们无论拿什么小说看,内容除夸大虚伪的情感与美妙的文词之外,什么也找不出来。从头到尾无非都是千篇一律:一个贫困、郁闷的,无名的青年,心中焚烧着各种成功的欲念。他想住大厦,食山珍,饮香槟,坐马车,并想与某个侯爵夫人睡觉。他经过非凡努力,终于成了,别人都失败了。看呐,这就是英雄,这就是纯正的个人主义。</p>
-
-<p>次之我们再来看看政治罢,此种原则在政治中是怎样表现的呢?人们说群众必须有人去指导他们,统治他们,他们是不能自治,不能无政府的。谁去统治他们呢?特权阶级已经没有了,一切人都有爬到社会的最高地位与职务去的权利。但是想要达到此种目的,人们必须聪明灵活强健康泰,必须知道并能够战胜其他的一切竞争者。于是乎,竞赛又开始了,只有灵活而强健的人才是治人与剥削群众者。</p>
-
-<p>最后,我们来看此种原则在经济问题——其实是最主要的或可说唯一的问题——上的情形。中产阶级的经济学家对我们说,个人无限制的自由是他们的主张,竞争就是此种自由的条件。但是,此种自由到底是什么呢?我们的第一个问题就是:难道这就是产生我们这世纪所夸耀的一切美妙财富之个人单独的劳动吗?但个人单独的劳动仅足以供给个人的衣食,或一个野蛮的小民族,而大民族之富足与生存只有靠着休戚相关组织起来的群体的劳动。生产一切财富的劳动既然是群体的,那么群体来享受这些财富,似乎是很合理的,是不是?然而,唉!这正是中产阶级经济学家最愤恨最拒绝最不愿意的一点哩!他们是主张个人各自享受的。但是哪些个人呢?是一切个人吗?呵!不是的,他们主张强者、聪明者、灵巧者和幸福者。唉!是的,尤其是幸福者才有享受的权利。因为他们在他们的社会组织中照着继承法——他们的社会基础——推演下去,必然要产生以下的现象:一边是富有而幸福的少数人,另一边是千百万困苦无辜的不幸者。但中产阶级的社会又会这些人说:“你们争夺价值、安适、财富与政权吧,胜利者就将幸福了。”可是这种自相残杀的争斗中,也有一点平等存在嘛?不,一点也没有的。有些——极少数者——有教育与金钱为他们从首至尾掩护的武器,另有些——成千上万的平民——却被无知与贫困钳制住,几乎赤身走入这战场。那么这些号称自由的竞争到底有什么样的必然结果呢?不用说,是平民的失败,中产阶级的胜利,因此,被束缚的平民也不得不如戍地的苦工一般,永远做胜利的中产阶级的奴隶了。</p>
-
-<p>中产阶级有一种很厉害的武器,无产阶级是没有方法反抗的,这便是资本,——资本是今日各个文明国家工业生产的主要动力,只要资本为中产阶级所有,无产者自然是束手无策了。</p>
-
-<p>如今这样构成和占据的资本,不但这压倒无产阶级,而且一大部分的中产阶级也被剥削被侵害,被沦于贫困之中。此种现象的原因,中小中产阶级不大明白或完全不懂的原因是很简单的。因平民替中产阶级争得自由之后,今日的工商业皆崇尚竞争和死命的互斗,于是一般资本家不得不售卖他们的商品,明白得说,就是不得不售卖他们从所雇佣的工人身上,以最低的工资垄断来的商品。你们在经验上都知道价值昂贵的产品在市场上已渐渐地被价值便宜的产品所排斥,即使后者十分劣于前者,也是如此。看呐,这就是竞争——这种出血的互斗——在中产阶级生产上,所生成的第一种不幸的结果。从此,坏的产品替代好的产品,平方的工人替代灵巧的工人成为必然的倾向,生产者与生产品的品质也大大地减低了。</p>
-
-<p>在这种竞争中,这种求最低价值的争斗中,势必是大的资本压倒小资本,小资本为大资本所破坏。因为大工厂制造物件,其售价必然比小工厂或中等工厂低廉。建造大工厂自然要有大资本,但在生产方面与小或中等工厂比较起来,却又便宜地多。十万法郎固然比一万法郎多,但十万法郎若是用于制造,则其出息必定为50%或是60%。而一万法郎,即使是同样的用法,却只有20%。大资本家可以在房屋,原料和机器上节省费用,他所用的工人比中小资本家多,他可以籍着好的组织与大规模的分工减少费用,或增加出息。总而言之,十万法郎集中于他的手里,并用于建造或组织一个工厂,其生产必然超过每一万的十个小工厂,比如每个小工厂在它所有的一万法郎上能得两千法郎的出息,以十万法郎建造或组织一个工厂的大资本家在他的每一万法郎上却能得到五千或六千,换言之,他所生产的货量一定比较多。生产比别人多,那么售价也自然比别人便宜了,在他以廉价售卖货物时,中等或小的资本家也不得不减少他们的价值,否则他们的货物便会卖不出去。他们货物的生产成本既然已比大资本家贵,而所得售价又比大资本家的贱,于是他们破产了。大资本杀害小资本便是这样子,假如大资本遇见更大的资本,那么也将一样的被迫破产。</p>
-
-<p>这是很真确的,你们看,今日各大资本中已有联合成极大极可怕的资本的倾向。今日工业最发达的地方,如英、法、比诸国已经开始由团体的营业公司代替单独的大资本家的企业了。文明越进步,先进的各国愈发达,则大资本家的财富也愈增加,可是因此大资本家的数目就减少了。结果必有很多中产者被大资本压倒而流为小资产者,更有一大批小资产者因无法抵抗而沦陷到贫困与无产阶级的队伍中去。</p>
-
-<p>这是无可置疑,有各国的统计与准确的数学根据可作证明的事实。在社会的经济组织中,大多数中产阶级者被极少数可怕的资本家压迫,而陷于不平等的贫困之境,这是一种无可逾越的法则,要反抗它,除了社会革命外别无选择。小资产经济倘若聪明,有明了此种情形的常识,他们早可与无产者联合,共同来完成此种革命了。但是小资产阶级普通是太愚蠢了,他们可笑的虚荣与自私塞住了他们的脑筋。他们懂不得什么,看不见什么,他们一边被大资产阶级压迫,另一边又手着他们平素所嫌弃所恐惧的无产阶级威胁的恐吓,他们已经愚蠢地任由自己向着末日路上直奔了。</p>
-
-<p>此种中产阶级的竞争的结果对于无产阶级是很有害的。一般资本家必须最低价值售卖其产品——或好点说,售卖其从工人身上剥夺来的产品,工人的工资就不得不被减至最低限度。于是有天才特能的工人就得不到相当的报酬。只有被迫卖力并迫于廉价出售其劳动的人,才为一般雇主所欢迎。妇女及儿童不要多少工资,于是他们就以妇女及儿童代替男子,以平庸的工人代替灵巧的工人,只要平庸的工人愿意与妇女及儿童得同样的工资。一切中产阶级经济学家都以说明并且承认工人工资是依着他每日的生活而规定,比如一个工人他每日的衣食住行只要一个法郎,那他的工资也会很快跌至一个法郎。这其中的理由非常简单,工人因为迫于饥饿,彼此间就经不起竞争,资本家一面急欲垄断他们的劳动而致富,另一面又因为中产阶级的竞争,不得不以廉价出售其产品,自然是欢迎工资少而工作多的工人了。</p>
-
-<p>这不但是一种逻辑的演绎,而且是那些以大资本建造的工厂实行大工业的国家,如英、法、比、德及瑞士各部分,每日所经历的事实。我在第二讲中,曾经对你们说过,你们是特权的工人。你们在工资上虽然还得不到你们每日生产的所有价值,你们在事实上虽然还被你们的东家剥削,但比较起诸大工厂的工人,你们所得的报酬总算不少了,你们有空余的时间,你们是自由且幸福的。但我又认为你们加入这伟大的有解放全世界劳动者使命的国际劳动协会中,做个热心而忠实的会员,是很有价值的。这正是你们高贵慷慨的处所。你们从此可以证明你们自己不但要顾到你们自己,而且也顾到千百万比你们更不幸比你们更被压迫的兄弟。我此刻以此种暗示呈现给你们,也是很幸福的。</p>
-
-<p>你们加入劳动协会固然是慷慨好义,抚危济弱的友爱行为,但同时也是先见与预防的工作,你们不但为别的你们不但为别的地方别的职业不幸的兄弟而该如此,即使为你们本身或为你们的子女也该如此。你们此时所得的报酬虽不是绝对好,所过的生活虽不是绝对的自由与幸福,但也比较过得去。你们为什么能如此呢?理由是极其简单的,只因大资本没有吞并到你们的工业罢了。你们或者不相信这个道理吧?大资本依它本有的法则,必然要吞并一切的。它开始自然从最能获利,最易经营的工商业的各枝叶上着手垄断,待它垄断饱了,垄断中发生竞争之后,然后急于别的未曾动着的枝叶。现在人们不是以机器制造衣服、皮靴和花边了吗?你们信着吧,以机器制造钟表不过是迟早的问题,或者不久就会实现了。发条、标准机、表箱、表盖以及表的磨光、晕线及刻画都将由机械来代替人工。这样的产品虽然不及手中造出的精细或美观,可是价钱却比你们的更便宜,买家也将比你们多,结果你们精美的产品终将必为市场所排挤。那时,你们或你们的子女,将与今日各大工厂的工人一样可怜,一样的做奴隶。你们看,你们若替别的地方别的职业的不幸工人——你们的兄弟努力工作,同时即替你们自己或至少替你们的儿女减少痛苦哩。</p>
-
-<p>你们应为人道而工作,今日工人阶级是伟大和神圣的人道之唯一的代表者。“将来”必属于乡间、城市及各工厂的劳动者。盘踞其上的一切阶级——如民众永远的垄断者,贵族、僧侣、中产阶级及无量代表国家恶势力和不公道的军政与民政的官员,都是腐败透顶的阶级,他们此后为善不足,作恶有余,根本没有希望了。</p>
-
-<p>1793年打倒了僧侣与贵族的势力,并揭穿了他们的假面具。1848年的革命把中产阶级的假面具也揭穿了,他们的险恶与无能也被败露了。1848年6月那几日,中产阶级毅然决然地他们先人所信奉的,以自由、博爱、平等为原则为基础的“宗教”。他们只靠着垄断为生,换言之,他们是经济不平等,社会奴隶制的产物,他们当时虽满口自由平等,但平民一但认真要求起自由平等来,他们遍露出本来面目,重匿于反动地壁垒之夜。</p>
-
-<p>制造1848年反动的叛贼今日又想把法国卖掉了,制造最卑劣反动局面的梯也尔、法佛尔(Jules Favre)及1848年国民议会的大多数人,今日又想重显身手了。他们则抬举路易·波拿巴(即拿破仑三世)做大总统,继而破坏了普通选举制。社会革命的恐惧,平等的厌恶,民众正义的威吓,以及他们所反的罪恶的感觉,使昔日那样聪明勇敢,今日是这样愚蠢卑怯的腐败阶级全都投入拿破仑三世的“独裁”的怀抱中。从此法国受了十八年武人的专政。但不要相信中产阶级的先生们对此有怎样难堪的情形,其中为自由主义而大声疾呼,故意作起倔强的样子,使自己出名而予帝制不以方便的人物自然被压迫被排挤了,但其余不谈政治,专心孜孜于中产阶级的大企业,极力从事于剥削平民的顺仆,反倒是大受当局保护与奖励。人们为顾全他们的面子起见,予以他们表面的自由。在帝国治下不是有一个由普通选举而成的立法议会么?这对于中产阶级而言已经心满意足了。</p>
-
-<p>不过还有一个不如意的黑点,就是皇帝侵略的野心,激起不时之需,使法国几乎濒临破产,终至毁灭了法国古有的权威而后止。但这个黑点并不是偶然的,它是制度的一种必须,凡是极端的暴虐的制度,即使它有表面的自由,也必然以武装的势力为依据,其常备的大军迟早要惹起大战,因为军队的阶级野心为其主要的兴奋剂。反当团长的,总想升旅长,反当旅长的,总想升师长。至于一般兵士有系统的受了军营生活的熏陶之后道德之心已丧失殆尽,他们只梦想着战争的滋味,及屠杀、劫掠、强奸,普军在法国之所作所为即是一例。然而,如果这些聪明而有系统地培养于军官及兵士心中的高尚(!)的情欲长久留地得不到一点满足,军队势必会酸化起来,再由酸化而不满进而反叛,其祸将一发不可收拾。故战争是必然的,故拿破仑三世的近讨远攻并不如今日一般中产阶级先生们所说的那样,是拿氏一人的私意,而是他们因恐惧社会革命而自行造成的暴虐的帝制之必然的产物。法国今日之所以有这一切可怕的不幸,其原因除了拿破仑三世及一切特权阶级——大小僧侣和腐败贵族外,尤以这可敬(!)而清廉(!)而有德(!)的中产阶级为罪魁祸首。</p>
-
-<p>同志们,你们都会见到,法国全部只有城市的劳工群众,由中产阶级卖给帝国,被帝国牺牲于中产阶级的劳工群众保护他们不幸的祖国。全国各地只有城市与工厂的广大的工人愿意以平民举事拯救法国的危亡。至于乡间的劳动者,一般农民自拿破仑一世时代,施行宗教教育,受了宗教之毒以来,已经颓败不堪,此时站在普鲁士人一边与法国为敌,大作其卖国的反动勾当。不过要唤醒他们,也并非是件难事,我在一本你们有许多人都会度过,题目叫做《写给一个法国人的信》的小册子中,会提出许多诱导他们到革命中来的方法。但要想实行这些方法,各城市便非得自动起义,并依据革命的原则组织起来不可。这是一般工人所愿意的甚且在法国南部,如里昂、马赛、蒙布里圣德田及都鲁司各城实验过,被激进派中产阶级者以共和国之名义征服,且破坏了的。不错,这些因恐惧平民而成为共和党的中产阶级者,如老奸巨猾的法佛尔,寡廉鲜耻如狐狸般的梯也尔,妄自尊大的甘必大以及毕卡(Picard)、法里(Ferry)、西蒙(Jules Simon)、柏来当(Pelletan)等人,就以共和国之名义杀害了共和国及法兰西。</p>
-
-<p>中产阶级已经被裁判了,他们是法国最富,而人数又最多(平民当然更多)的阶级,如果他们愿意,法国一定能得救的。可是这样的话,他们便须如1793年他们的先人所做过的一般,牺牲他们的生命与金钱,诚恳地与无产阶级合作,以无产阶级为旁助。其实他们非但不愿意牺牲他们的生命,而且更不愿意牺牲他们的金钱,他们宁愿法国由普鲁士人来占领,而不顾以平民的革命去拯救它。</p>
-
-<p>城市工人与中产阶级间的问题已经很显著地呈现出来了,工人说:“我们与其侍奉我们的城市与普鲁士人,不如将我们的住宅都炸毁了。”而中产阶级答道,“我们宁可开门迎接普鲁士人,也不许你们扰乱秩序,我们无论如何要保存我们亲爱的住宅,即使要亲普鲁士先生的脚也未尝不可。”</p>
-
-<p>你们看,今日就是这些中产阶级者胆敢污蔑“巴黎公社”这幅唯一能救法国光荣的并希望能救世界自由的“公社”,今日就是这些中产阶级者胆敢诅咒公社,但他们以什么名义呢?就是以爱国主义的名义咧!</p>
-
-<p>这些中产阶级真的是铁石心肠!他们卑鄙到那样的程度,到最后连廉耻感都失去了遗忘了。在完全死去之前,他们就已经完全腐烂了。</p>
-
-<p>同志们,不但在法国的中产阶级在智德上如此的腐败,即使在欧洲各处,也是同样的情形,欧洲此时只有无产阶级还在保存的神圣的健全之火,只有无产阶级能擎其人道的大旗。</p>
-
-<p>但无产阶级的目标,其道德原则究竟是什么呢?即是“休戚相关”。全体为个人,个人为全体,或由全体。这也就是我们这伟大的国际劳动协会的目标及原则,国际劳动协会是超越国界,破坏国家,以个人及全体的自由之名义,人人须尽同等的劳动义务为基础,联合全世界的劳动者为一人类家庭的组织。这种“休戚相关”在社会经济上,为集体的劳动与集产,在政治上,为国家的破坏与“由全体自由而使个人自由”。</p>
-
-<p>是的,亲爱的同志们,你们是工人,全世界的劳动者皆是你们的兄弟,与你们都是休戚相关的,今日只有你们继承着人类解放的伟大使命。你们还有一共同的继承者,虽然情形不同,也与你们一样是劳动者,这便是农民。农民此时还没有伟大使命的意识,他们过去中了教士的毒,现在还沉醉与教士的怀中,不知不觉间做了损害本身的反动的武器。你们应该对他们解释社会革命的意义,救他们脱出蒙昧的境地。</p>
-
-<p>在此时,尤其是在开始的时候,工业上的劳动者只有而且也只能靠他们自己。假如他们愿意他们也不能成为强有力者,不过要他们真的有决心罢了。他们要想实现他们此种意识,只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先在他们的劳动团体中,继而在一切团体中,创立起真正友爱的“休戚相关”,不但在言语或饮酒上,还是在演讲及节日的时候须有休戚相关的精神,即在行动中及日常上也须如此。每个国际劳动协会的会员都应察觉到都因确信,别的一切会员都是他们的兄弟。</p>
-
-<p>另一种就是革命的组织,为行动而起的革命的组织。里昂、马赛与法国别的城市之平民举事之所以失败了,就是因为没有一点组织。此事的原因我很清楚,因为我参与其事,受到其中的痛苦的。今日“巴黎公社”之所以能勇敢的坚持下来,就是因为在围困中,一般的工人有都严密的组织。中产阶级的报纸硬指国际劳动协会为巴黎这次壮大举事的主动者并不是没有理由的,我们可以自负地说:“因我们国际的弟兄们能百折不挠地努力,平民才能组织起来,巴黎公社也才成为可能。”</p>
+<p>它们还爱好和其他的鸟交往。在印度,樫鸟和乌鸦从附近好多英里以外飞到竹丛中来和鹦鹉一道过夜。当鹦鹉出外寻食的时候,它们发挥了极惊人的智慧、审慎和应付环境的能力。以一群澳大利亚的白色美冠鹦鹉为例,它们在出发去劫掠一块农田之前,首先要派出一个值察队——它们栖在农田附近的高树上,而另外一些侦察兵则栖在农田和森林之间的树上传递信号。如果报告说“好”,二十来只美冠鹦鹉便从队伍中散开,飞到空中,向离农田最近的树木飞去。它们还要花费很长时间来详细察看附近的情况,然后才发出全体前进的信号,接着,全队便立刻出发,转眼同就劫掠了那块田地。澳洲的居民很难瞒过鹦鹅的小心谨慎,如果人们用一切办法和武器终于打死了几只鹦鹉,那么,它们以后将变得更加谨慎和警惕,以致能打败人的一切计谋。</p>
-<p>所以同志们,我们应该如亲爱的兄弟一般组织起来。我们不要相信我们是在革命之末,我们此时正在革命的开端呢,革命是此后几十年的最重要问题。它迟早是要降临的,我们预备着吧,我们锻炼我们的身心罢,我们少空言,少叫喊,少夸张,少多嘴,少饮酒,少放荡罢。我们束紧我们的腰部,奋勇地预备参加这能就一切民族,能予全体人类解放的争斗罢。</p>
+<p>毫无疑问,使鹦鹉能得到几乎相等于人的这种很高的智力水平和我们在它们身上所感到的人类情感的,是集体生活的实践。它们的高度智力竟使最好的博物学家把某种鹦鹉,即灰鹦鹉,称为“鸟人”。谈到它们的互相友爱,大家都知道,当一只鹦鹉被猎人扛死了,其他的鹦鹉便在它们同伴的尸体上空盘旋,发出尖锐的怨诉声,据奥社邦说,“它们自己也将为它们的友谊而牺牲”。两只被捕的鹦鹉虽然属于两个不同的种,但也能建立起相互的友谊,如果这两个伙伴当中有一个意外地死了,另一个伙伴有时也将因悲伤而死。很明显,它们在集体中得到的保护,远远超过任何理想地发达了的嘴和爪所给予它们的自卫能力。除了各种较小的鹦鹉以外,其他的鹦鹉是很少有猛禽或哺乳动物敢去攻击的,布利姆说得一点不错,鹦鹉除了人以外几乎没有其他的敌人(他说,鹤与合群的猴子也是这样);他又说:“鹦鹉多半不是死在敌人的爪下,而主要是死于衰老。”只有人类才能消灭它们的一部分,因为人类有更高度的智慧和武器,这些同样也是从结合中得来的。所以,鹦鹉的长寿,可以看作是它们合群生活的结果。至于它们那惊人的记忆力,难道我们不可以说,它之所以发达,也是得力于合群生活、长寿及随之而来的直到很老身心仍十分健全吗?</p>
-<p>社会革命万岁!巴黎公社万岁!</p> 米哈伊尔·巴枯宁 亲爱的同志们,上次说1789~1793年革命中,中产阶级有意无意间助用平民之力,筑其权力于封建世界废墟之上。从此以后,他们成为统治阶级。
\ No newline at end of file
+<p>由上所述,可知个人反对整体的斗争不是唯一的自然法则。互助也和互争一样,同样是一条自然法则,当我们再分析一下另外一些鸟类和哺乳动物的结合以后,这条法则就更加明白了。关于互助这条法则对动物世界的进化的重要性,在前面的几页中已经作了几点提示,但是,在我们再举出几个例证,我们将由此能够得出我们的结论以后,它们的意义就将更加明显。</p> 彼得·克鲁泡特金 生存竞争 互助 自然法则和逐步进化的主要因素 无脊椎动物 蚂蚁和蜜蜂 鸟类 猎食和捕鱼的结合 合群性 小鸟之间的互相保护 鹤和鹦鹉
\ No newline at end of file
diff --git a/heros/1890-09-30-PeterKropotkin-a1_r-mutual-aid-among-animals.html b/heros/1890-09-30-PeterKropotkin-a1_r-mutual-aid-among-animals.html
new file mode 100644
index 00000000..7a1e1210
--- /dev/null
+++ b/heros/1890-09-30-PeterKropotkin-a1_r-mutual-aid-among-animals.html
@@ -0,0 +1,174 @@
+
+
+
+
+
+
+
+
+
+ 动物之间的互助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动物之间的互助
+
+
+
+
+ 《互助论:进化的一个要素》第一章
+ 彼得·克鲁泡特金 | 1890.09.30
+
+
+ 生存竞争 互助 自然法则和逐步进化的主要因素 无脊椎动物 蚂蚁和蜜蜂 鸟类 猎食和捕鱼的结合 合群性 小鸟之间的互相保护 鹤和鹦鹉
+
+
+生存竞争这个概念是由达尔文和华莱士作为进化的一个要素介绍到科学中来的,它使我们可以把范围极其广泛的现象包括在一个单独的概念里,这个概念很快就成为我们在哲学、生物学和社会学方面的思考的真实基础。大量的各种各样的事实:生物的机能和构造的适应它们的环境,生理和构造的进化,智力发达甚至精神发展本身,我们以前常常用许多不同理由来解释的,都由达尔文归纳在一个总的概念里。我们把它们理解为连续的努力——对不利环境的一种斗争——以求个体、种族、物种和社会的这样一种发展,那就是务期达到生命的最大程度的充实、丰富多彩和热烈。也许在开始的时候达尔文本人并未充分意识到这个因素的普遍性,因为他最初只是借它来解释一系列有关起初种的个体变异的累积的事实。但是,他预见到他介绍到科学中来的这个词,如果只按它的狭义——各个个体之间完全为争取生活资料而进行的竞争——来使用,就会失去它的哲学的和原有的真实意义。所以,他在他那部不朽的著作一开头就坚持主张“这个词当作广义的和比喻的意义来用的,其意义包含着这一生物对另一生物的依存关系,而且,更重要的,也包含着个体生命的保持,以及它们能否成功地遗留后代”。
+
+他本人虽然为了特殊目的而主要按照狭义来使用这个词,但他却提醒他的信徒不要犯(他本人好像曾经犯过一次)高估它的狭义的错误。在《人类的起源》这本书中,他用了几页篇幅有力地举出了这个词应有的广义的例证。他指出,在无数的动物社会中,各个个体之间争取生活资料的竞争是怎样消失的,竞争是怎样由合作来代替的,并且指出这种代替的结果怎样发展了保证物种获得最好的生存条件的智力和良知。他暗示在这些事例中,最适于生存的不是那些在体力上最强的,也不是那些最狡猾的,而是那些学会为了群体的福利无论强者或弱者都联合起来互相援助的动物。他写道:“拥有数量最多的最富有同情心的成员的社会,将最为昌盛,并且繁育最多的子孙”(第二版第163页)。从个体和整体之间的竞争这个狭隘的马尔萨斯观点中产生出来的词,在一个了解大自然的头脑中便这样地失去了它的狭窄的意义。
+
+不幸,这些本可成为最有成效的研究的基础的论点,却被为了说明真实的生存竞争的后果而收集的大量事例所遮掩了。此外,达尔文从未试图更仔细地研究一下动物世界中的生存竞争所表现的这两方面的相对重要性,也从未写出他原拟写作的论述过分繁殖的自然遏制的书,虽然这本书本来可以作为估计个体竞争的真实意义的严格标准。不仅这样,就在刚才所说的那些篇幅里,在反驳狭隘的马尔萨斯的竞争观念的材料中,也再次出现了旧的马尔萨斯的色彩,那就是,达尔文所说的在我们的文明社会中保存“智力和体力方面的弱者”的所谓不便(第5章)。似乎千千万万的体弱多病的诗人、科学家、发明家和改革家,以及千千万万的所谓“愚人”和“迟钝的热心家”,不是达尔文本人在《人类的起源》那几章中所强调的人类在生存竞争中当作知音和精神武器使用的最宝贵武器。
+
+达尔文的学说的遭遇,和其他一切多少涉及人类关系的学说的遭遇相同。他的信徒本仅没有按照他的暗示把这一学说加以发展,反而使它更加狭隘了。当赫伯特·斯宾塞试图从独立的、但又与之密切相关的论点出发,把探讨的范围(特别是在《伦理学材料》第三版的附录中)扩大到“谁是最适者?”这个重大问题时,达尔文的无数信徒已经把生存竞争的概念缩小到最狭隘的范围了。他们甚至变得把动物世界看成是在半饥饿的个体间进行着永久的斗争,并彼此想喝取对方血液的世界。他们使现代著作中充满了“战败者遭殃”的呐喊,好像它是现代生物学的最终结论似的。他们把争夺个体利益的“无情”斗争提高为人类也必须服从的一项生物学原则,认为在以互相歼灭为基础的世界中,不这样作便有复灭的危险。除了仅仅从庸俗的学者那里学到一点自然科学词句的经济学家以外,我们必须承认,即使达尔文观点的最有权威的解释者,也在竭力保持这些谬误的见解。赫胥黎无疑是公认的最有资格的进化论的解释者,事实上如果我们以他为例,我们岂不是听见他在《生存竞争和它对人类的意义》这篇文章中教导我们说:
+
+
+ “从伦理学家的观点来看,动物世界大概是和格斗士的表演一样。每个生物都受到相当好的对待,被安排去战斗,于是最强的、最敏捷的和最狡猾的便能活下去再战斗一天。观众用不着因为角斗场上没有饶它们的命而表示不满。”
+
+
+其次,在这篇文章的较后部分,他岂不是告诉我们说,在原始人中间也如同动物之间的情况一样:
+
+
+ “最弱的和最愚钝的要失败,而那些最顽强和最狡猾的,在其他方面并不是最好、只是最能适应他们的环境的便生存下去。人生是一场连续不断的自由混战,除了有限的和暂时的家庭关系以外,霍布斯所说的个体与整体的斗争是生存的正常状态。”
+
+
+对自然界的这种看法究竟能够得到事实的几分支持,从这里提供读者的关于动物世界和原始人的论证中便可以看到。但我们不妨立刻指出:赫胥黎对自然的观点,作为科学的推论来说,也和相反的卢梭的观点一样,是很难成立的,卢梭在自然中只看到被人类的出现所摧毁的爱、和平与和谐。事实上,只要一走进森林,对任何动物社会观察一下,甚至对任何一本论述动物生活的严肃著作(多尔比尼的、奥社邦的或勒瓦兰的,不拘哪一个的著作都行)细读一下,便不能不使博物学家思考到合群生活在动物生活中所起的作用,使他们不至于把大自然只看作是一个屠杀之场,同样,他们也可以免于在大自然中只看到和谐与和平。卢梭所犯的错误是他完全不想到嘴和爪的恶斗,而赫胥黎则犯了相反的错误,但不论是卢梭的乐观论还是赫胥黎的悲观论,都不能看作是对自然界的公正无偏的解释。
+
+只要我们对动物观察一下——不光是在实验室和博物馆中,而且在森林和草地,在草原和群山中——我们立刻就会发现,虽然在各种动物(特别是在各纲动物)之间进行着极多的斗争和残杀,但在同种的,或至少是在同一个群的动物之间,也同时存在着同样多的(甚至还要更多)的互相维护、互相帮助和互相防御。合群如同互争一样,也是一项自然法则。当然,要从数字上估计所有这两类事实的相对重要性,那怕是很粗略地估计,也是难事。但是,如果我们用一个间接的试探,问一问大自然:“谁是最适者:是那些彼此不断斗争的呢,还是那些互相帮助的?”那么我们立刻就会发现,那些获得互助习惯的动物无疑是最适者。它们有更多的生存机会,在它们各自所属的纲中,它们的智力和体力达到最高的发展水平。如果把这些可以用来支持这一观点的无数事实考虑在内,我们就可以十分有把握地说,互助也和互争一样,是一项动物生活的法则,但是,作为进化的一个因素来说,它也许更加重要得多,因为它促进了这些保证了种的维持和进一步发达以及用最少的精力来保证个体的生活的最大幸福和享受的习惯和特性的发展。
+
+就我所知,在达尔文学说的科学界信徒当中,第一个把互助充分理解为一条自然法则和进化的主要因素的,是著名的俄国动物学家,圣彼得堡大学故院长凯士勒教授。他在逝世前几个月,即1880年1月,在俄国博物学家会议上发表的一篇演说中阐明了他的思想;但是,像许多只用俄文出版的著作一样,这篇出色的演说几乎完全不为世人所知道。
+
+“作为一个多年的动物学家”,他认为他有责任反对滥用这个取自动物学的词——生存竞争,或者,至少应该反对高估它的重要性。他说,动物学和那些研究人类的科学不断地坚持它们所谓的生存竞争的无情法则。但是它们忽略了还存在有另外一条可以叫做互助的法则,这个法则,至少对动物说来,是远比前一个法则更重要得多。他指出,遗传后代的需要必然会使动物集聚在一块儿,并且,“个体愈是集聚,它们彼此之间就愈加互相支援,物种就有更大的生存机会,并且更加促进它们智力的发达”。“每一个纲的动物,”他继续说道,“特别是较高级的动物,都实行互助。”他从埋尸虫的生活以及鸟类和一些哺乳动物的合群生活中举出一些例子来说明他的见解。在一篇简短的开幕词中所举的例子当然是有限的,但主要之点都已说得很清楚;在谈完互助在人类进化中所起的更为突出的作用以后,凯士勒教授作了如下的结论:
+
+
+ “很明显,我不是否认生存竞争,但是我认为动物世界的逐步发展,特别是人类的发展,受惠于互助之处远过于互争……一切生物都有两个基本需要:营养的需要和使物种繁殖的需要。前者使它们互相竞争和残杀,而保存物种的需要则使它们彼此接近,互相帮助。但是我倾向于认为在生物界的进化中——在生物的逐步后天变异中——个体之间的互助远比它们的互争所起的作用要大得多。”
+
+
+上述观点的正确性,最最感动了大多数出席会议的俄国动物学家;希斐尔卓失——他的著作在鸟类学家和地理学家当中是很有名的——支持这些观点,并且还另举了一些例子来阐发这些观点。他说,有几种隼具有“一种适宜于抢掠的几乎理想的构造”,然而它们在退化,可是其他几种实行互助的隼却很昌盛。“另一方面,以一种合群的禽类鸭子为例吧,”他说,“一般说来,鸭子的机体不发达,但它们实行互助,从它们不计其数的变种和种类来看,可以说它们差不多是遍布于全世界。”
+
+俄国动物学家的立即接受了凯士勒的观点,好像是很自然的,因为他们几乎每一个人都曾经有机会在亚洲北部和俄国东部无人居住的广大地区研究过动物界;凡是研究过类似的地区的人,是不可能不得出相同的结论的。我想起自己在和我的朋友,那多才的动物学家波利亚可夫一起在维蒂蒙地区考察时,西伯利亚的动物界所给我的印象。当时我们两个人对《物种起源》的印象还很新,可是我们要寻找同种动物之间的激烈竞争却一无所获。这种竞争在我们阅读达尔文的著作时,即使想到了第3章(第71页)的论点,也是我们预期会看到的。我们看见很多动物常常是联合起来,以适应不利的气候环境或对各种敌人进行斗争。波利亚可夫写了许多出色的文章论述各处的食肉动物、反刍动物和啮齿动物的互相依赖;我们亲眼看到许多互相帮助的事实,特别是鸟类和反刍动物在移居途中的互相帮助;甚至在有大量动物聚居的黑龙江和乌苏里江地区,尽管我竭力寻求,但也根少发现在较高级的同种动物之间存在着实际的竞争和斗争。在大多数俄国动物学家的著作中,也都提到过这种印象,这大概可以说明为什么俄国的进化论者那样拥护凯士勒的观点,而同样的观点在西欧的达尔文信徒当中却并不流行。
+
+当我们一开始研究生存竞争的两个方面——直接的和比喻的——的时候,给我们印象根深的头一件事就是互助的事例非常丰富,这不仅是如大多数进化论者所承认的为了繁育后代,而且还为了个体的安全和为了得到必需的食物。对动物界的许多大类来说,互助是通例。甚至在最低级的动物之间也可发现互助的事实,我们必须预期有一天会从研究微小的池塘动物的学者那里得知即使在用显微镜才能看见的生物当中,也存在着不自觉的互助。当然,除了白蚁、蚂蚁和蜜蜂以外,我们对于无脊椎动物的生活的知识还是极其有限的;但是,就从比较低级的动物来说,我们也可以搜集到一些确切合作的事实。蝗虫、蛱蝶、萤虫、蝉等等动物的不计其数的联合,实际上简直还没有人研究;可是它们的存在这一事实本身就指出它们一定是按照大体上相同于蚂蚁和蜜蜂为了移居而暂时联合的原则组织的。至于甲虫,我们已经有人仔细观察过埋尸虫之间互相帮助的事实。它们需要腐烂的有机物,以便在其中产卵和供给它们幼虫以食物,但是那些有机物不能腐烂得太快,因此它们便把在漫游中偶尔发现的各种小动物的尸体埋在土中。一般地说,这些埋尸虫都是单独生活的,但是当它们当中有一个发现了自己难以埋葬的老鼠或雀鸟的尸体时,它就会招唤四个、六个或者十个其它甲虫来会力完成这项工作;如果必要的话,它们会把尸体运到一个合适的土质松软的地方,十分周密地把它埋起来,从没有为了它们之中哪一个享有在这个埋好的尸体上产卵的特权而争吵。约格里迪奇在用两根棍子做成的十字叉上绑上一个死鸟,或者是在插在土中的棍子上挂上一个蟾蜍的时候,这些小小的甲虫也会以同样友好的方法集中大家智慧来克服人的计谋。这种协力合作的事情在蜣蜋当中也曾见到过。
+
+即使在机体方面处于稍低级阶段的动物中,我们也可找到类似的例子。在西印度群岛和北美洲,有些陆蟹结成一大群一大群的,以便到大海去产卵;每一次这样的移动,都包含着它们之间的协力合作和互助。至于大莫鲁甲蟹(Limulus),我惊奇地发现(1882年在布列登水族馆)这种笨拙的动物在一个伙伴需要的时候能给予多大的帮助。它们当中有一只蟹仰面朝天地跌在水槽的一个角落里,它那小锅似的沉重甲壳使它不能回复原来的姿势,再加上角落里有一根铁杆,使它要想翻过身来更加困难。于是它的伙伴们前来援助,我用了一个钟头的时间来看它们如何努力援救它们被困的伙伴。它们一下来了两只,从下面推它们的伙伴,经过巨大的努力,终于把它扶正了,可是由于铁杆妨碍着它们完成援救工作,那个蟹又重重地仰跌下去。经过几番努力以后,援助者当中就有一只到水槽的深处去带来了另外两只蟹,这两只蟹用它们饱满的新力量开始来推动和扶起它们可怜的伙伴。我们在水族馆呆了两个多钟头,当我们离开的时候,我们又去看了一下那水槽,援救工作依然在继续哩!自我看见这件事以来,我不能不相信埃拉斯穆·达尔文博士所引征的叙述:“普通螃蟹在脱壳期间派一个没有脱壳或有硬壳的螃蟹在它旁边放哨,以防备海中的敌人来伤害这种处于没有防御状态的脱壳蟹。”
+
+关于白蚁、蚂蚁和蜜蜂之间的互助事例,特别是通过罗曼斯、彼希纳和约翰·刘波克爵士的著作,一般读者都很熟悉,因而我只说很少的几点提示。如果我们拿一个蚁巢为例,我们不仅看到了每一种工作(如生育子孙、寻找食物、建筑巢穴和饲养幼虫等等),都是按照自愿互助的原则进行的,同时,我们还必须和佛勒尔一样,承认许多种蚂蚁的生活的主要基本特征是每一个蚂蚁有义务把已经吞在肚里并且已经部分消化了的食物和集体中的每一个向它索取的成员共享。属于不同种的或属于互相敌对的蚁巢的两个蚂蚁,偶尔互相遇到时,便彼此避开。但是属于同一个蚁巢或属于同一群巢穴的两个蚂蚁便会互相接近,用触须作几下问答的动作,并且“如果其中有一个饿了或者渴了,特别是如果另一个的嗉囊中很饱满时。……它将立刻索取食物”。接到这样要求的蚂蚁是从不拒绝的;它张开了颚,用一种适当的姿势,吐出一滴透明的流质给那个饥饿的蚂蚁舐食。把食物吐给另外一个蚂蚁吃,这在蚂蚁(自由的)的生活中是那么突出的一个特征,并且为了养活饥饿的同伴和幼虫都是那样经常地互相求助,所以佛勒尔竟认为蚂蚁的消化道是由两个不同的部分构成的,其中之一,即后一部分,是专供自己用的,另一部分,即前一部分,主要是供集体用的。如果一个嗉囊饱满的蚂蚁竟自私到拒绝喂养一个同伴,那它将被看成是一个敌人,甚或比敌人还坏。当它的亲族和另一个种的蚂蚁打仗时,如果它拒不援助的话,它们将比攻击敌人还要凶猛地反过来攻击这个贪心的蚂蚁。如果一个蚂蚁没有拒绝喂养属于仇敌方面的蚂蚁,那么它将被后者的亲族当作朋友看待。所有这些情况都是经过最严密的观察和确切的实验所证实的。
+
+蚂蚁这个分成一千多种的大科动物,其数目是那么多,以致巴西人竟说巴西是属于蚂蚁而不是属于人的;在这个科里,同一个巢或同一个巢穴集团的成员之间是不存在竞争的。无论不同的种之间的斗争是多么厉害,也无论在战争时有着什么样的暴行,但集体内部的互助、已成习惯的自我献身和经常为了共同福利的自我牺牲,都已经成为法则。蚂蚁和白蚁废除了“霍布斯式笔下的那种斗争”,因此它们生活得更好。它们那种奇妙的巢穴,也就是它们的建筑,在比例大小方面超过了人类的建筑;它们修筑的道路和在地上的拱形走廊,宽阔的大厅和粮仓,它们的谷物田、谷粒的收获和使谷粒“麦芽化”;它们孵卵和养育幼虫的合理方法,以及建造特别的窠巢以饲养蚜虫——林内美妙地称之为“蚂蚁的乳牛”——的合理方法,最后,它们的勇敢、胆量和优越的智慧,所有这些都是它们在繁忙和辛勤的生活的每一个阶段中实行互助的自然结果。这种生活方式,其结果必然会发展蚂蚁生活的另一个特征:个体的主动性的巨大发展——它反过来又显著地促成了高度而复杂的智力的发达,这样的发达,使人类的观察者也不能不有很深的印象。
+
+在动物的生活方面,即使我们所知道的只不过是一些关于蚂蚁和白蚁的事实,我们也可以有把握作出这样的结论:互助(它导致互信,这是勇敢的第一个先决条件)和个体的主动性(智力发达的第一个先决条件)在动物世界的进化中,是比互相斗争更具有无限重要性的两个因素。事实上,蚂蚁没有任何“保护性”而仍能兴旺,可是自卫特性对于单独生活的动物来说是不可缺少的。蚂蚁的颜色使它很容易为敌人发现,在草地和森林中,许多种蚂蚁所建的高大巢穴也是一望可见的。它浚有坚硬的甲壳的保护,无论它的针刺在几百根刺入一个动物的皮肉时是多么危险,但对一个蚂蚁的防御来说却是没有多大价值的;而蚂蚁的卵和幼虫在许多居住在森林中的动物看来又是一种美味的食物。可是,成千上万的蚂蚁并没有受到鸟类或甚至食蚁兽的太大摧残,反之,它们却为此它们强壮得多的昆虫所畏惧。当佛勒尔在一个草地上倒出一口袋蚂蚁时,他看见“蟋蟀跑开了,听任蚂蚁抢夺它们丢下的洞穴;蚱蜢和蟋蟀向四方逃走,蜘蛛和甲虫也放弃了它们的捕获物,以免它们自己变成蚂蚁的捕获物”。经过一场战争(在战争中有许多蚂蚁为了共同的安全而牺牲了)以后,连黄蜂的窠也被蚂蚁占领了。甚至最敏捷的昆虫也不能逃脱,佛勒尔常常看到蝴蝶、蚊虫和苍蝇等被蚂蚁出其不意地袭杀。蚂蚁的力量在于互相援助和互相信任。如果说蚂蚁——且不谈更为发达的白蚁——在智力方面居于整个昆虫纲的首位,如果说它们的勇气只有最勇猛的脊椎动物才能匹敌,如果说它们的头脑——用达尔文的话来说——“是世界上最奇妙的微小物质之一,也许比人的头脑更为奇妙”,那么这难道不应归功于在蚂蚁的社会中互助完全代替了互争这一事实吗?
+
+蜜蜂也是这样。这些小小的昆虫(它们本来很容易被许多鸟类所捕获,它们的蜜也被从甲虫到熊的各纲动物所垂涎)也没有从拟态或其他方面得到任何自卫的特性,而没有这种特性,一个单独生活的昆虫是很难逃脱被彻底地毁灭的。但是,由于蜜蜂实行了互助,因而它们获得了我们所知道的广泛发展,获得了我们所称赞的智力。由于共同工作,它们使它们的个体力量增加了若干倍;由于临时分工和每一个蜜蜂在必要时能进行各种工作的能力的结合,它们获得了任何一种单独生活的动物(不管它是多么强壮和有多么好的武装)所不能指望的安全和福利。它们的合作,在人不知道利用充分计划的互助的情况下,往往比人还要成功。所以当一群新蜂要离开蜂箱虫寻找一个新住所时,许多蜜蜂就会预先到附近去探察一下;如果它们发现了一个适于居住的地方,例如一个旧篮子或任何这类的东西,它们就把它占领下来,把它弄得干干净净的,并且加以保护,有时候要保护整整一个星期之久,直到这群新蜂来到那里定居下来。但是,有多少移居到新土地上的人只因不了解他们力量联合起来的必要性而死亡在那里!由于蜜蜂懂得集中它们个体的智慧,它们能适应预料不到的或者不同寻常的恶劣环境,如巴黎博览会上展出的蜜蜂就能用它们树脂似的蜂蜡把箱盖固定到嵌在它们蜂箱板里的玻璃片上。此外,它们毫无喜好杀戮的表现,也没有喜欢无益争斗的习性,虽然许多作者总认为动物有这种癖性。守卫蜂箱进口的哨兵毫不留情地杀死那些企图到蜂箱里去抢劫的蜜蜂;可是,因为搞错了地方而飞来的陌生蜜蜂则不会受到伤害,特别是那些带着花粉飞来的或者是易于迷路的小蜜蜂,更不会受到伤害。除了确有必要时以外,它们是不会进行战争的。
+
+由于在蜜蜂当中仍然存在着残忍和懒惰的本性,而且往往由于环境促使它们又将显现出来,所以蜜蜂的合群性就更加对人有启发性。大家都知道,经常有一些蜜蜂宁肯过抢劫的生活而不愿过工蜂的勤劳生活,在食物缺乏和食物特别丰富的时候,都将使这个掠夺阶级为之增加。当我们的谷物已经收获回家,草地和田野里的谷物已经所剩无几的时候,抢劫的蜜蜂就更加经常到来。另一方面,在西印度群岛的甘蔗园附近和欧洲炼糖厂的周围,抢劫、懒惰和吃得迷迷糊糊的情况在蜜蜂当中就更为普遍了。我们由此可见,在蜜蜂之中还依然存在着反群居的本能,但自然选择必定会继续淘汰它们,因为归根到底,团结的实践证明它比具有掠夺倾向的个体的发展对物种更为有利。那些最狡猾的和最阴险的被淘汰了,让位给那些懂得合群生活和互助利益的蜜蜂。
+
+当然,无论蚂蚁或蜜蜂,甚至白蚁,都不可能具备包括到整个种的更高度团结的观念。在这方面,它们显然没有达到即使在我们政治、科学和宗教的领袖人物中也尚未具有的发展程度。它们的爱群居的本能很难超出蜂箱和蚁巢的范围。不过,拥有不少于两百个巢穴的巢群的两个不同种的蚂蚁(Formica exsecta和F. pressilabris),业经佛勒尔在丹德山和萨勒福山发现并有所描述。佛勒尔认为,这些巢群的每一个成员都认识所有巢群中的其他成员,它们都参与共同的防御。在宾夕法尼亚,麦克库克先生发现了整整一个拥有一千六百到一千七百个巢穴的筑墩蚁的族,全体蚂蚁互相之间都互通信息;贝茨先生曾经指出,在“园地”的广大面积上到处都是白蚁的土堆,有些巢穴成了两、三种蚂蚁的避难所,这些巢穴大部分是用拱形通道或拱廊连接起来的。因此我们发现,甚至在无脊椎动物之间也采取了一些措施把同种结合成更大的组织来互相保卫。
+
+现在进一步谈到较高级的动物,我们发现在它们当中有着更多的为了会种可能目的而有意识地互助的例子。然而我们必须承认,我们对高级动物的生活的知识依然是很不完备的。虽然第一流的观察者们收集了大量的事实,可是我们对于动物世界的某些属科还几乎是一无所知。关于鱼类的可靠资料特别稀少,这一部分是由于观察的困难,一部分是因为对这个问题还没有给予应有的注意。至于哺乳动物,凯士勒已经指出,我们对它们的生活方式所知是多么少。它们之中有许多是习惯于夜间活动的;有些是隐藏在地下的。至于反刍动物的那些合群生活和移居最能引起我们的兴趣,可是它们是不让人们接近它们的群的。我们主要是在鸟类方面拥有最广泛的资料,但我们仍然对许多种鸟的合群生活知道得很不完备。不过,我们不必埋怨我们缺乏经过充分证实的事实,因为这从下面的叙述中就可看到我们并不缺少。
+
+我不打算详谈雄的和雌的为繁育后代和为在后代的最初生活阶段中供给它们食物,以及为共同猎取食物的联合;但是我不妨顺便提一下,这样的联合是通例,即使对最不合群的食肉动物和凶猛的禽类来说,也是一样;我们可以说,这种联合的特殊意义在于:即使在其他方面表现最残酷的动物在这方面却也表现了较温和的情感。还可以补充一点,在食肉动物和猛禽当中,大于家庭的联合还很少见,这种情形,虽然大部分是由于它们猎取食物的方式所致,但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解释为由于人类的迅速增长在动物世界中所引起的变化。至少值得注意的是,有几种动物在人烟稠密的地区过着完全单独的生活,然而同是这种动物或和它们最相近的动物,在无人居住的地区却是喜欢群居的。狼、狐狸和几种猛禽都可以作为这一情况的例证。
+
+然而,对于我们讨论的问题来说,不超过家庭关系的结合的重要性较小,何况我们知道,有许多联合只是为了一般目的,例如猎食、互卫,甚至纯粹为了共同享受生活。奥杜邦曾说过,有时候老鹰也联合起来猎取食物,他对两个秃鹰(一雄一雌)在密西西比何上猎食的描写,是以其生动的笔法闻名的。但在这类观察中,最可靠的是希斐尔卓夫所作的观察。他在研究俄国草原地方的动物时,有一次看见一只完全属于群栖种的鹰(白尾鹰)在高空中飞翔,它静静地绕着大圈子盘旋了半个钟头,这时候突然听到它发出了刺耳的吟声。不久,另外一只鹰就发出了回声,并向它飞来,接着,第三只、第四只,直到一齐飞来了九只或十只白尾鹰,不一会儿它们就飞得不见了。下午,希斐尔卓夫走到他看见白尾鹰飞去的地方,借着草原上的一个高坡的掩蔽,他走近它们,发现它们围着一匹马的尸体。那些年老的鹰(照例由它们先吃——这是它们的礼节)这时已经站在附近的草堆上担任放哨,而较小的鹰则在吃着它们的盛餐,旁边还围着一群群的乌鸦。希斐尔卓夫根据这个和类似的观察,断定白尾鹰为了猎食而结合一起;当它们都飞到很高的空同时,如果它们有十只的话,就能总览至少二十五平方英里的一片地区;只要其中任何一只鹰一发现了什么东西,它就告知别的鹰。当然,有人会说,第一只鹰的单纯的本能叫声,甚至它的动作,同样可以把几只鹰带到猎获物那儿来。可是在这个问题上,有说明它们互相通知的有力证据,因为这十只鹰在飞到猎获物那里以前先聚集到了一起。希斐尔卓夫以后叉有几次机会证实白尾鹰常常因为饱餐尸体而集合到一起,它们之中有些(首先是年幼的鹰)在别的鹰吃东西时,经常是在旁边担任放哨的。事实上,白尾鹰——最勇敢和最善于猎食的猛禽之一——完全是一种群栖的鸟类,布利姆说,当它被捕获以后,它很快就和饲养它的人发生密切的情谊。
+
+合群性,是很多种猛禽的共有特征。巴西鸢——最“鲁莽的”强盗之一——也是最喜欢群居的鸟。达尔文和别的博物学家已经描述过它们猎取食物的联合,下面是一个事实:当它捕到一个太大的东西时,它就招唤五、六个伙伴来把它搬走。经过一天的忙碌以后,它们常常从十英里或更远的地方飞来,结伙到一棵树上或灌木林去过夜,还经常发现有几只兀鹰,特别是多尔比尼所说的“它们真正的朋友”——玉鸡和它们在一起。据札鲁得尼说,它们在别的大陆和外里海的荒野上,也有一起巢居的习惯。群居秃鹰——最强壮的兀鹰之一——就是由于喜爱群居而得名的。它们成群地在一块儿生活,显然爱好群居,当它们高飞到天空中游戏时经常是成群结队的。“它们在极其友好的气氛中生活,”勒瓦兰说道,“在同一个洞穴里,我有时候找到离得很近的窠巢达三个之多。”巴西的鸟拉布兀鹰也和白嘴鸦一样,甚至比它们更爱群居。埃及的小兀鹰亲密地生活在一起。它们结队在空中游戏,晚上聚在一块儿过夜,早晨一块儿去寻找食物,它们之间连最轻微的争吵也从未发生过;这是有充分机会观察它们生活的布利姆证实过的。红脖隼也是大群地聚集在巴西的森林里,茶隼(Tinnunculus cenchris)离开欧洲以后,在冬天到达亚洲的森林和草原时,也是结成许多大群的。在俄国南方的草原上,它们是(或更确切地说,以前是)那么样的合群,以致诺特曼看见它们和其他的隼(Falco tinnunculus、F. œsulon和F. subbuteo)结成一群群的,每当晴天的下午大约四点钟的时候,聚在一块儿游戏,直到天黑以后很久。它们大家一齐飞起来,排成一条直线,向着某个选定的地方飞去,到达那里以后又立刻按照原来的路线飞回来以便再飞。
+
+只是为了飞翔的快乐而成群地飞翔,这在会种鸟类中是很普遍的。“特别是在汉柏地区,”迪克生写道,“在8月底经常有大群的鹬鸟在泥洲上空飞翔,在那里过冬……这些鸟的动作极其有趣,它们大群回旋飞行,散开会拢,其精确的程度好像受过训练的军队。在它们当中还混杂着单独的沙锥鸟、海云鸟和环颈鹬。”
+
+不可能在这儿把鸟类的联合猎食情况都一一列举出来;但企鹅的捕鱼结合肯定是值得我们注意的,因为这些笨拙的鸟在联合中表现了优良的秩序和智慧。它们常常结成许多大队去捕鱼,在选定一个适当的水湾以后,它们便面对岸边围成一个广阔的半圆圈,一步步地向岸边走去,从而缩小这个半圆圈,把包围在圈里的鱼完全捕食。在窄小的河流和运河上,它们甚至分成两个队,每队围成一个半圆圈,一步步地会会起来,好似拖着长渔网的两队人彼此会合起来捕捉两个鱼网之间的鱼一样。夜晚来临时,它们飞到休息的地方——各群休息的地方是不变的——,从来没有人看见过它们为了争夺水湾或休息的地方而互相争斗。在南美洲,塘鹅结成拥有四万到五万只的大群,其中一部分在睡觉,另一部分别担任守卫,而其余的塘鹅便去捕鱼。最后,如果我不谈一下常被诽谤的家麻雀是多么忠实地和它所属的集体的每一个成员分享它所发现的任何一样食物的话,那我便对它们有失公平。希腊人早就知道这个事实,它所以留传下来,是一个希腊演说家有一次说(根据我的记忆):“当我向你们讲话的时候,有一只麻雀已经去告诉别的麻雀说,一个奴隶把一袋谷物掉落在地上,于是它们都到那里去吃谷粒了。”并且,现在我们很高兴地发现,这个古代的观察已由葛尼先生在最近出版的一本小册子中加以证实,葛尼确信家麻雀常常相互告知哪里有食物可以窃取;他说:“甚至在远离庭院的地方打了一堆麦子,院子里的麻雀也总会使它们的嗉囊充满麦粒。”的确,麻雀极其注意保护它们的领地,不使它受外来者的侵犯;所以卢森堡公园中的麻雀拼命同一切企图来分享公园和游客的好处的麻雀作战,但在它们集体的内部,它们便充分地实行互助,虽然偶尔在最要好的朋友之间当然也发生一些争吵的事情。
+
+在禽类中,同猎同食是那么常见的一种习惯,所以用不着再引更多的例子来说明,必须把它看作是一个确定不移的事实。至于这种结会形成的力量,那是显而易见的,用不着证明。最强壮的猛禽也难以对付结合到一起的我们喜爱喂养的小鸟。即使是鹰——甚至凶通有力的岩鹰和可以用脚爪抓走兔子或小羚羊的老雕——也被迫把它们的猎获物让给一群群的乞食的鸟——鸢,它们一看见老鹰找到了一个美味的猎物便照例去追赶它。鸢也追赶敏捷的鱼鹰,抢走它捅获的鱼,但是没有一个人看见过鸢鸟为了争夺这种窃取的猎物而互相争战。在克古仑岛上,库斯博士看见猎海豹的人所说的海鸡(Buphagus)追赶海鸥,要它们吐出嘴里的食物,而另一方面,一旦海鸡飞近海鸥等的住地时,海鸥便和燕鸥联合起来逐走它们,特别是在伏巢期间更是这样。身体虽小但极其敏捷的田凫大胆地攻击食肉的猛禽。“看它们攻击一只秃鹰、一只鸢鹰、一只乌鸦或一只鹰,是最有趣的事情。我们会觉得它们有胜利的信心,也看见猛禽的愤怒。在这种情况下,田凫互相之间全力援助,它们的勇气随着它们的数量的增加而增加。”田凫真可以无愧于希腊人给它们取的“良母”这个名称,因为它们总是保护其他的水鸟,使之不受敌人的攻击。我们在花园中常常看到的身长不过八英寸的小白鹡鸰(Motacilla alba),也能强迫鹞鹰放弃它们的猎食。“我总钦佩它们的勇气和敏捷,”老布利姆写道,“我相信唯有隼才能捕捉它们……当一群白鹡鸰逼得一只猛禽退却的时候,它们使空中都回响着它们胜利的叫声,然后它们就飞散了。”它们为了追逐敌人的这个特殊目的而集合起来,也如同我们所看见的另一种情况一样:当森林中的所有鸟雀发现一只夜鸟在白天出现时,它们便飞起来,一起——食肉的猛禽和无害的小歌鸟——丢追逐这个陌生的鸟,使它回到原来隐藏的地方。
+
+鸢、秃鹰或鹰和野鹡鸰这样的小鸟之间,在力量上是多么悬殊,然而这些小鸟以它们共同的行动和勇敢,证明它们比有强壮的翅膀和武装的强盗还优越!在欧洲,鹡鸰不仅追逐可能危害它们的猛禽,而且还追逐鱼鹰,它们的目的“不是为了要伤害它,而是为了好玩”,据叶尔登博士税,在印度,穴鸦之追逐“戈文达”鸢,“只不过是为了取乐”。韦德公爵看见巴西的鸟拉布秃鹰(urubitinga)被不计其数的一群群的大嘴鸟和反舌雀(这种鸟近似我们的白嘴鸦)包围起来,受它们的嘲弄。他说:“老鹰总是十分悄悄地忍受这种侮辱,但有时也会捕捉一只嘲弄它的鸟。”在所有这些事例中,在体力方面虽然比猛禽差得很多的小鸟,却以共同的行动证明它们胜过猛禽。
+
+但是共同生活在个体安全、生活享受和智力发达方面所起的最显著的效果,是要从两大科鸟类——鹤与鹦鹉——的身上才能看到的。鹤是极爱群居的,不仅和它的同类,而且和大多数水鸟都有极其良好的关系。它们的小心谨慎和它们的智慧真令人惊异;它们在顷刻之间就能洞察新的环境,并根据这种环境来活动。它们的哨兵经常在一群吃食或休息的鹤周围守卫,猎人们深深知道要接近它们是多么困难。如果它们受到了人的突然袭击,那么它们不经过先派一个单独的侦察兵,然后再派一群侦察兵去巡查一遍,是决不回到原地方来的。当侦察队回来报告那里没有危险的时候,第二批侦察便被派去证实第一次的报告,以后全群才会出动。鹤和种类相近的鸟结成真正的朋友;除了同样有合群性和高度智慧的鹦鹉以外,没有别的鸟在被捕到以后能像鹤那样和人类发生真正的友谊。“它把人不是看成主人,而是看成朋友,并且竭力表示这一点,”布利姆从许多的亲身体验中得出这样的结论。鹤从清晨直到深夜都在一直不停地活动,但只是在早晨用几个钟点的时间去寻找食物(主要是蔬食),一天之中其余的时间都用在集体生活上。“它拣起小木片或小石头,把它们抛在空中,并试着去接住它们;它弯着颈项,张开翅膀,舞着、跳着、到处跑着,想用种种方法表示它的好兴致,它始终保持着优美文雅的姿态。”由于它们生活在集体中,所以它们几乎遇不到敌人,虽然布利姆有时候看见它们当中有一只被鳄鱼攫住,但他写道,除了鳄鱼以外,他不知道鹤还有其他的敌人。它们用个个皆知的谨慎行动避开一切敌人;它们通常都能活到很长的年岁。因而难怪鹤不需要养育许多子孙以保存自己的种,它们一般只孵两个蛋。至于它们的高度智慧,只说一句就够了:所有的观察者都一致承认,它们的智力很使我们联想到人的智力。
+
+另一种极其合群的鸟是鹦鹉,大家都知道,它的智慧的发达在鸟类中占有最高地位。布利姆是那么美妙地总括了鹦鹉的生活方式,所以我不如把下面一段照样翻译出来:
+
+
+ “除了在交尾期以外,它们都是结成大的集体或成群生活的。它们在森林中选定一个地方栖居,此后便每天早晨出去寻找食物。每一个群的成目都忠实地互相依恋,并且同甘共苦。它们在早晨一起到田野、花园或是树上去吃果子。它们布置岗哨守卫整个群的安全,并且注意它们的警报。遇有危险的时候,它们便一起飞走,彼此帮助,一块儿同时回到它们栖息的地方。一句话,它们始终是紧密团结生活在一起的。”
+
+
+它们还爱好和其他的鸟交往。在印度,樫鸟和乌鸦从附近好多英里以外飞到竹丛中来和鹦鹉一道过夜。当鹦鹉出外寻食的时候,它们发挥了极惊人的智慧、审慎和应付环境的能力。以一群澳大利亚的白色美冠鹦鹉为例,它们在出发去劫掠一块农田之前,首先要派出一个值察队——它们栖在农田附近的高树上,而另外一些侦察兵则栖在农田和森林之间的树上传递信号。如果报告说“好”,二十来只美冠鹦鹉便从队伍中散开,飞到空中,向离农田最近的树木飞去。它们还要花费很长时间来详细察看附近的情况,然后才发出全体前进的信号,接着,全队便立刻出发,转眼同就劫掠了那块田地。澳洲的居民很难瞒过鹦鹅的小心谨慎,如果人们用一切办法和武器终于打死了几只鹦鹉,那么,它们以后将变得更加谨慎和警惕,以致能打败人的一切计谋。
+
+毫无疑问,使鹦鹉能得到几乎相等于人的这种很高的智力水平和我们在它们身上所感到的人类情感的,是集体生活的实践。它们的高度智力竟使最好的博物学家把某种鹦鹉,即灰鹦鹉,称为“鸟人”。谈到它们的互相友爱,大家都知道,当一只鹦鹉被猎人扛死了,其他的鹦鹉便在它们同伴的尸体上空盘旋,发出尖锐的怨诉声,据奥社邦说,“它们自己也将为它们的友谊而牺牲”。两只被捕的鹦鹉虽然属于两个不同的种,但也能建立起相互的友谊,如果这两个伙伴当中有一个意外地死了,另一个伙伴有时也将因悲伤而死。很明显,它们在集体中得到的保护,远远超过任何理想地发达了的嘴和爪所给予它们的自卫能力。除了各种较小的鹦鹉以外,其他的鹦鹉是很少有猛禽或哺乳动物敢去攻击的,布利姆说得一点不错,鹦鹉除了人以外几乎没有其他的敌人(他说,鹤与合群的猴子也是这样);他又说:“鹦鹉多半不是死在敌人的爪下,而主要是死于衰老。”只有人类才能消灭它们的一部分,因为人类有更高度的智慧和武器,这些同样也是从结合中得来的。所以,鹦鹉的长寿,可以看作是它们合群生活的结果。至于它们那惊人的记忆力,难道我们不可以说,它之所以发达,也是得力于合群生活、长寿及随之而来的直到很老身心仍十分健全吗?
+
+由上所述,可知个人反对整体的斗争不是唯一的自然法则。互助也和互争一样,同样是一条自然法则,当我们再分析一下另外一些鸟类和哺乳动物的结合以后,这条法则就更加明白了。关于互助这条法则对动物世界的进化的重要性,在前面的几页中已经作了几点提示,但是,在我们再举出几个例证,我们将由此能够得出我们的结论以后,它们的意义就将更加明显。
+
+
+
+
+
+
+
+
+
+
+
+
+ Made with by Agora
+
+
+
+
+
+
diff --git a/heros/2009-03-01-GavinMendel-Gleeson-a1_l-complex-systems-and-anarchism.html b/heros/2009-03-01-GavinMendel-Gleeson-a1_l-complex-systems-and-anarchism.html
new file mode 100644
index 00000000..9f20c030
--- /dev/null
+++ b/heros/2009-03-01-GavinMendel-Gleeson-a1_l-complex-systems-and-anarchism.html
@@ -0,0 +1,149 @@
+
+
+
+
+
+
+
+
+
+ 复杂系统与无治主义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复杂系统与无治主义
+
+
+
+
+
+ Gavin Mendel-Gleeson | 2009.03.01
+
+
+ 将人类社会作为复杂系统进行分析,能为我们提供对于历史进程以及资本主义的强项与弱点的新的见解。
+
+
+
+
+
+复杂系统理论是一个从突变理论(catastrophe theory)、混沌理论(chaos theory)、控制理论(control theory),尤其是控制论(cybernetics)的传统中产生的科学理论。复杂系统理论的诞生来源于对传统科学的还原论(reductionism)方案的否定。它认为还原论既不必要又难解(intractable)。
+
+传统物理学试图在尽可能小的颗粒度下找到基本规律。然而,现在已经知道,由于在极小的颗粒度下相互作用的性质,预测集合系统的行为在计算上难以实现。例如,水,(大多数情况下)最好用流体流动方程来描述,它可以用较简单的(非线性)方程描述集合行为。试图把它作为1026个相互作用的量子粒子集合波函数在计算上是不可行的。相反,复杂系统理论试图在自然的粒度下描述系统,以便对其行为进行可行的(tractable)预测。
+
+复杂系统中的一个基本概念是涌现行为(emergent behaviour)。或者说,从一个有大量服从简单规则的行为者的系统中,能涌现复杂的行为。这类似控制论者所说的元系统跃迁(metasystem transition)的概念。某些对涌现行为最早的描述实际上来自于奥地利学派,可以在路德维希·冯·米塞斯的写作中看到,他把资本主义的集合行为描述成一种由行为者自利产生的最优解。
+
+系统理论为我们提供了一些经验性的法则,可以作为理解行为者和集合行为者涌现的工具。如果你使简单的系统与复杂的环境相互作用,它保持自己的身份——或者说内部结构完整性——的概率会很低。而复杂系统能够于复杂环境相互作用,并有更高的生存概率。我们在自然界中的简单生物中可以观察到,由于它们的低存活率,它们采取大量繁殖的策略。这与人类采取的方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
+复杂系统理论与社会
+
+为了理解如何用系统理论模拟社会,我们不如从简单的例子看起。在封建欧洲,社会组织层级森严。在系统理论中,我们把它用一个树状的控制图模拟,领主在顶上,佢的直接附庸在下面。很多情况下,在这个结构中,控制了等级制度的领导就近似控制了整一群人。这有许多的后果。如果这个系统的行为可以用领主的行为来模拟,那么这个系统的行为就必不能比领主更复杂。因此,这个系统仍是简单的。这也意味着这个系统能轻易地一致行动。它可以率领军队,并与其他的封建国家简单地交互。
+
+实际上,完美的控制层级是不存在的。总是会有横向的控制链接和多样的同谋行为,等等。然而,对于封建制而言,这个模型仍然是个不错的近似。随着我们在历史上的推移,到了早期资本主义,我们逐渐注意到向更「混合式」的控制模式的变化,其中横向连接更多,并且系统可能发展出更去中心化、更复杂的行为。此外,它变得不那么脆弱了。我们或许可以猜想,资本主义出现时,封建制度某种意义上注定要灭亡,因为交互环境变得太复杂了。
+
+现代世界已经转向了高度互联的网络模式的资本主义。在系统联通性的框架内,这几乎是封建主义的对立面。关于系统模型,有几件事必须要注意。系统可以有非常不同的内部结构。高度的互通性不排除某些内部模式。事实上我们知道很多复杂系统,包括社交网络,它们的无结构并不「随机」。内部结构可以对涌现行为有很大的影响。每一个网络都是不同的。
+
+进一步讲,一个系统的涌现行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行动者交互的模式。当下的经济体系是资本主义社会关系模式的产物。资本主义从这些社会关系中涌现,一点也不「自然主义」。它是人与人的社会体制的次要产物。将行动者原子化的方式是任意的。实际上,系统常常可以被重原子化,形成不同的行为者与交流的概念。这里有个很好的例子:阶级政治。在国家、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的分析框架下,实体与它们之间的交互被物化(reify)了,因此分析起来比大众交互容易得多。这样,我们有了一个可行的经济学推理的机制。这与新古典主义知识框架下对阶级动因的完全忽视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
+结构与行为
+
+在无治主义者思考无治主义与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时,系统的集合行为与其控制行为的关系十分有启发性。理想化的层级可以用控制它的实体来模拟。这些集合体可以进行所谓「一致」(coherent)的行动。军队是个一个不错的例子。然而,这些一致系统理论上的目标只能有简单的描述。比方说种族灭绝,它可以被简单地描述,我们可以预料军队能够执行这个描述。然而,「在伊拉克建立民主」则是军队做不了的事。
+
+民主国家与大型企业通常类似混合式模型的层级。这些系统逐渐呈现出比单个行动者更复杂的行为。它们的行为,逐渐变得不那么「一致」,但更「相关」。你不能指望事情发展完全一致,但是整个系统会往一个大致相关的方向发展。你还可以预料到,一些混合系统能够适应比单个行为者能够适应的更复杂的环境。
+
+最后,在一个几乎没有层级的概念的网络系统里,有可能出现真正复杂的涌现行为。这样的例子包括人类身体和社交网络。
+
+当下的政治结构
+
+国家,作为一个相当层级化的生物,想要让事情运作更加一致。然而它最大的弱点在于它无法解决那些描述非常复杂的问题。比方说,军队和国家发现它们越发无法应对游击战与恐怖主义的涌现。这些社会结构所用的组织模式是高度去中心化、高度非层级化的。说到底,国家几乎没有可能根除这些运动。国家必须找到任务目标的简单描述,这让它在根本上处于劣势,因为它处理复杂性的能力比较有限。然而,资本主义与企业全球化是更可怕的生物。它们的内部结构是高度网络化的。这些生物灵活地跨越国家边界。它们的集合行为极度复杂。没有人理解股票市场是怎么(不)运作的。同时,资本主义极度的强健,能够以马克思没想象到的方式适应不同的环境。若要战胜这种敌人,唯一的可能是至少与其相当的复杂性。
+
+
+
+革命与结构
+
+复杂系统的整体行为和属性取决于个体交互的机制。在这个意义上,人类交互有可能产生在行为者交流层面上的反馈循环,能够催生系统性的根本转变。这意味着全球性的极端变化是可能的。革命正是转变交互机制导致的根本性的涌现性质的转变。
+
+复杂系统告诉我们没有唯一正确的社会交互模型。假设我们能详细掌握交互模式,并且假定它是不变的(原子级的行动者之间的社会交互不变),而且这个世界严格意义上服从决定论,我们也得不到一个能预测结果的社会理论。可以用来宣称不可避免的「历史的进程」的实证主义或自然主义的方法是不存在的。它在计算上和方法论上都是不靠谱的。
+
+那么,在运用于人类社会与革命性变化的思考方面,复杂系统理论能够告诉我们什么呢?我们从自然科学中经验研究的领域以及历史信息中知道,根本性的范式变化实际上是很自然的,即便它们几乎无法预测。社会秩序的革命在历史上一再发生。
+
+在真正全新的社会秩序的出现中,有几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就那些创生性的产生这些变化的事件而言,它们通过旧秩序日益混乱或衰败的过程发生。这通常包括向旧体制中注入巨量的能量。当这些能量事件消散时,新的秩序便逐渐强化。
+
+对称性破坏(symmetry-breaking)是一个常见的系统性行为,它在范式变化的语境下尤为有趣。当一个系统因为一个微小的局部偏离而走向了两个可能中较低的那一个时,对称性破坏便发生了。对于外部观察者来说,集合行为的选择可能显得很任意。事实上,它源于系统行为中的微小内部波动。
+
+无治共产主义,在复杂系统的语境下,是一个对涌现行为以及个体行为的描述。它要求整体性上的共产主义,社群之间的互助,以及依照面对的问题的规模采取合作的、集体的决策及解决措施。同时,它要求直至个体水平的层级和强制权力的消灭。在复杂系统的框架中,无治共产主义实际上似乎有很好的生存机会。它将无层级的网络模型作为人类组织的出发点。这意味着在理论上,它具有呈现复杂涌现行为的能力。
+
+此外,革命组织的作用可以被视为保持革命的自由意志主义的关键。在革命的情况中,微小波动可以产生不合比例的巨大影响。新社会的核心将存在于那些有着适合于运动的组织的倾向当中。因此,至关重要的是,组织倾向必须要有结构上的完整性,以及对于交互动因的可复制的知识,后者对于将广泛的运动成型为自由共产主义是不可少的。
+
+在战术层面上,用复杂系统思维进行分析解答很多问题,但也留下很多问题。从这个角度看,许多涌现行为事先没有办法计算,只能用经验研究或者是更弱的找历史类比的方法决定。我们仍然面对着困难的问题。我们必须找到其战术最利于阶级斗争升级的解决方案。此外,我们必须找到最利于拓展、复制的内部结构,以便它们在革命时刻中出现的高度敏感期的实施。
+
+
+
+
+
+
+
+
+
+
+
+
+
+
+ Made with by Agora
+
+
+
+
+
+
diff --git a/heros/2022-08-05-ElinBjarnegard/.-a1_l-armed-violence-and-patriarchal-values.html b/heros/2022-08-05-ElinBjarnegard/.-a1_l-armed-violence-and-patriarchal-values.html
new file mode 100644
index 00000000..9998e0d0
--- /dev/null
+++ b/heros/2022-08-05-ElinBjarnegard/.-a1_l-armed-violence-and-patriarchal-values.html
@@ -0,0 +1,224 @@
+
+
+
+
+
+
+
+
+
+ 暴力与父权:泰国男子从军经历调查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暴力与父权:泰国男子从军经历调查
+
+
+
+
+
+ Elin Bjarnegård, et al. | 2022.08.05
+
+
+ 本研究超越男女二元性的论调,强调男性内部对于暴力的态度因意识形态影响而存在分化:志愿参军的人通常更亲近父权制意识形态,而不是军队塑造了士兵的父权思想;强制参军对不希望主动参军人士的父权思想并无明显影响。
+
+
+
+本研究通过对泰南三府年轻男性进行调查,探索了参加武装暴力与父权价值观之间的关系。研究1发现父权价值观更强的男性更容易志愿加入准军事部队。研究2利用泰国征兵抽签所带来的自然实验,比较了非自愿应征入伍服兵役的男性与参加抽签但未入伍的男性的调查回答,发现两组在父权价值观方面没有差异。本文结论是,父权价值观促使人们自愿参与武装冲突,而在冲突地区应征服兵役不会导致士兵父权价值观的变化。
+
+一、导言
+
+最近的研究提出了一种新的解释,有可能更准确地缩小在暴力冲突局势中选择拿起武器的人的范围:具有父权价值观(patriarchal values,认同男性对女性的系统性支配地位)的人。一系列研究表明,关于男子气概(masculinity)和性别歧视的观念与支持暴力极端主义有关。本文从两个重要方面推进了这一研究:(1)研究了在武装冲突中,个人父权价值观强弱与通过资源加入政府准军事单位自愿参与有组织暴力活动之间的联系;(2)通过分析泰国的征兵抽签这一自然实验(natural experiment),研究了参与有组织暴力到个人父权价值观强弱之间的反向因果关系的可能性。
+
+二、武装暴力与父权价值观之间的联系
+
+在过去的三十年中,性别平等与战争暴力之间的关系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但侧重于个人层面的文献受到的学术关注较少。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在解释暴力行为成因时,性别价值观在社会和个人层面上都起着重要作用。父权制价值观被视为男女二元性别秩序的一部分,将男性置于女性之上,且这种父权制价值观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从父权制价值观转向性别平等的价值体系,意味着维护男女二元对立的界限日益模糊,并且二者平等。父权价值观与暴力倾向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多地被记录,而且往往集中在“他者化”(othering)过程中。他者化是一个区分“我们”和“他们”的过程,是构成父权价值观基础的性别秩序所固有的,也是合理化(rationalization)对他人实施肉体伤害的必须部分。尽管实施暴力行为往往与男性和男子气概的理想有关,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男性生物学上都具有同样的暴力倾向。同样,女性也可能是战时暴力的施暴者。因此,重点在于意识形态而非性别对于参与暴力的影响,从而需要从男性内部入手,研究参与暴力与不参与暴力的男性的不同及其原因。但是,研究父权价值观与暴力行为之间的因果关系仍然是一项重大挑战:这种既定的联系可能是由于以性别平等为导向的社会和个人不太支持暴力,也可能是由于暴露于冲突和暴力的社会和个人变得不那么支持性别平等。
+
+个人对暴力的增值化(valorization,赋予某事物价值)通常归因于社会化(socialization)进程。研究表明,暴力既可以通过代际传播,也可以通过影响儿童待遇的文化规范传播。具体而言,曾被家暴或目睹家暴的男孩随后更可能坚持父权价值观,最终更可能选择参与政治暴力。北美的一些调查研究表明,具有平民背景和军事背景的个人在特征和价值观上有所不同,这是因为参军前已经形成了某种亲军队的价值观的年轻男性倾向于自我选择加入部队。
+
+然而,其他一些论述则将对暴力的增值化与服役经历直接联系起来。例如,在越战期间服兵役的美国男性因暴力犯罪而被监禁的可能性显著增加。另一方面,国际安全援助部队中瑞典士兵在阿富汗服役前后的价值观基本保持稳定。
+
+在女权主义安全研究中,“军事化男子气概”(militarized masculinities)这一概念已发展为捕捉军事暴力与男子气概之间的特殊关联。军事化男子气概通常的特点被认为是“强壮、吃苦耐劳、具有侵略性的男性异性恋取向、恐同、重视庆祝同性友谊、实施有控制的攻击行为、以最小的抱怨完成任务”。尽管军事化的男子气概包含了相当多的特征,但在本文讨论中,军事化的男子气概有两个决定性的特征:其与男子气概的联系和对暴力的增值化:一个真男人应该具有战士的品质。女性被赋予了柔弱和看护的二等角色,而未能“像个战士”的男性则会受到羞辱。
+
+军事化男子气概指的是这样一种主张,即“与男子气概相关的刻板印象中的特质可以通过兵役,尤其是战斗来获得/证明”。这句话表明男子气概可以在军事环境中获得(acquired)和证明(proved)。第一种说法说明服兵役或参加战斗的经历会使男性具备某些特质。第二种观点认为这些特质是来自早年社会化过程,并且参军后就能表现出来。这种模棱两可的关系提出了父权价值观与暴力之间因果关系的问题。更具体地说,它提出了军事化男子气概的理想主要是通过自我选择(参军前)还是军事社会化(参军后)来实现的问题。
+
+三、志愿参军与军队招兵
+
+有关主动参加暴力行动的研究将军事冲突环境解释为已经社会化的个人可以将男子气概和暴力增值化的地方。一项关于越共游击队招募情况的研究强调对许多年轻新兵来说“赢得荣誉的渴望,或许只是赢得社区的尊重”是他们加入游击队的主要原因。对军人阳刚之气的认同往往是参军的主要动机之一。
+
+许多军事组织依赖于吸引志愿者和激励应征者,而将男孩转变为真正男子汉的理念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力工具。从国家的角度来看,军事化男子气概的概念有利于军队招募“不怕死”的士兵。当军队把自己塑造成充满阳刚之气时,就会吸引某一类渴望这种改变的人。这与军事化男性气质内涵——“真正的男人是士兵,真正的士兵是男人”——不谋而合。从这个角度来看,军事化男性气质的构建早在入伍之前就已开始。
+
+四、反向因果关系的可能性:军事社会化
+
+军事社会化意味着与军事组织具体相关的经历塑造了个人的价值观。在这里,士兵所处的环境会塑造和重塑他们的兴趣以及身份。军队也要求向未来的士兵有效地灌输有利于实现(使人成为士兵)的思想和价值观。作为一个以男性为主导的组织,军队的职能以暴力为基础,因此军队鼓励军事化的男子气概,将其作为诱导男性成为战士的一种手段。这种转变需要特定的方法、仪式或做法,旨在培养出愿意为某一事业杀人和献身的士兵。这一过程被描述为旨在摧毁士兵的个性,代之以对部队的认同。
+
+然而,军事经历在多大程度上将男性社会化为军事化的男子气概,以及哪些类型的实践、方法或经历引发了这种社会化,这些问题尚未得到深入探讨。
+
+五、募兵与征兵制情境中的男性军人气质
+
+有些人被迫征召入伍而绝不会自愿参战;有些人乐于为国家服务;而对其他人来说,参军是为了钱。一些国家实行征兵制,而另一些国家则依靠志愿兵。不同类型的军事环境也可能刺激不同类型的社会化进程。例如,准军事部队或游击队可能不要求在入伍前接受正规军事训练;服兵役可能不会有任何战斗经历;但在冲突不断的国家,即使是刚入伍的新兵也可能经历战斗和死亡威胁。
+
+本研究的重点是泰国,该国拥有规模庞大的准军事单位与泰国皇家武装力量(RTARF)并肩作战,后者采用抽签征兵的方式服兵役,兵役一般为两年左右。RTARF的应征入伍者的训练以通过惩罚和社会及心理压力暴力灌输纪律而著称。所有年满21岁的男性都必须在每年4月应征入伍。
+
+此外,泰国有许多男子和少数妇女自愿加入各种准军事部队。随着服役年限的增加、晋升和在不稳定的边境地区服役而获得经济奖励。泰南三府(北大年、也拉、那拉提瓦)自2004以来就因持续叛乱而成为冲突地区。这种在冲突地区活跃的不同军事组织的组合有助于研究自我选择加入准军事组织,以及通过服兵役实现社会化的情况。
+
+军事化男子气概是通过归属身份和表现身份的组合来实现的。泰国以性别广泛的流动性和对变性人(kathoeys)相对较高的容忍度和能见度而闻名。但是泰国军队在这方面是保守的,只征召给那些认同、被认定男性身份、并在法律上被承认为男性的人。变性人通常可以免服兵役,但在征兵日获得免服兵役所需的程序往往涉及羞辱和骚扰。
+
+研究1是对自我选择加入两类泰国准军事组织的研究:社区民兵(Community Militias),和游骑兵(Rangers)。
+
+社区民兵是泰国南部最大的武装组织。政府已将社区民兵的正规军部分(Or Sor,正式名称为国土防卫志愿军)扩大到约7,200人。社区民兵志愿者被招募到自己的村庄服役,为政府基础设施和政府官员提供保护。Or Sor每月领取工资,但其他村庄或社区民兵则不是。社区民兵一般只由男性组成,尽管妇女加入民兵组织没有任何正式障碍。
+
+游骑兵(Thahan Phran)是另一个准军事团体,是一支由陆军和海军陆战队组成的轻步兵。他们经常与边境巡逻警察(BPP)一起行动,接受作战训练。加入游骑兵者必须是年龄必须在18至29岁之间不分男女的泰国公民。女性在游骑兵中仍占少数。他们需要接受45天至6个月的初级培训。游骑兵报酬平均每月估计为13,500泰铢(约合440美元)。他们每次服役四年,经常被派往战区。游骑兵需要在偏远地区和小路上进行小规模徒步巡逻。他们在检查站巡逻,但有时也在林区扎营。
+
+研究2则研究了泰国军队抽签征兵的制度。根据1954年《兵役法》,泰国所有男性公民在18岁时都要登记服兵役,直到进入军事预备役或被免除军事义务。每个年龄组中大约有1/4的人将在中学期间通过领土防御学生训练进入预备役。那些没有参加培训的人在21岁时将继续登记服兵役,然后必须向征兵部报到,参加高等教育则入伍可被推迟,但是26岁以后不可再延期。
+
+在征兵时,极少数高级僧侣和身心残疾者被永久免服兵役。其余的人可以选择放弃抽签主动服兵役。如果放弃抽签的人数不足以满足军方的征兵配额,军方将为剩余的男性举行抽签。抽签抽中红卡的人必须服兵役,其余抽中黑卡的人被转移到预备役不必服兵役。放弃抽签的原因可能包括:拥有高中或本科学历的人放弃抽签的服役期更短;对参军感兴趣;被薪水所吸引。绝大多数男性参加抽签来试图免服兵役。许多人声称害怕服兵役,因为应征入伍者可能在战区服役,且虐待新兵的报道时有发生。
+
+六、实验设计与方法
+
+本文在泰国南部进行了一项调查,将征兵抽签作为实验组成部分。第一阶段随机选择300个村庄作为数据组(cluster),其中有100个位于泰南三府。对于每个数据组,抽样分为3个类别:(1)参加征兵抽签并必须服兵役的男性,(2)参加抽签但未被选中服兵役的男性,以及(3)放弃抽签并服兵役的男性。每个类别在每个村均采访5名男性,参见表1。
+
+
+▲ 表1:样本组
+
+本文的实证研究由两部分组成(见表1)。首先本文分析了在泰南三府,具有更多父权价值观的男性是否更容易自愿参加准军事组织。研究1作为观察性研究,使用了两个可变因变量。第一个问题是受访者是否参加社区民兵,第二个问题是受访者是否参加游骑兵。研究1采用了所有3类参与者的数据,但只包括居住在泰南三府的人。因此,研究1中分析的受访者人数为1500人(三个类别各500人)。
+
+研究2探讨了反向因果关系的可能性,并检验了义务兵役过程的军事社会化对新兵父权价值观的影响。研究2以征兵抽签的形式进行了自然实验。将第一类(实验组,抽签后必须服兵役)与第二类(对照组,抽签后免服兵役)进行了比较。因此,研究2中分析的受访者人数为3000人(两类各1500人)。
+
+父权价值观通过一个基于受访者对性别平等态度的5个问题的指数进行量化,这些问题涉及受访者在多大程度上同意以下观点:1、男性比女性更适合担任政治领袖;2、男性更适合担任企业高管;3、大学教育对男孩比女孩更重要;4、丈夫应该在家庭中做出重要决定;5、女性应该容忍暴力,以便家庭团结一致。
+
+研究1还使用了几个额外的变量作为控制变量,并在稳健性测试中使用,其中包括指示受访者是否有孩子、教育状况、收入和婚姻状况的变量。由于研究1使用了所有三类受访者,本文还使用了虚拟变量来指示受访者属于哪一类。同时,为了测试研究2中自然实验的平衡性,本文同样使用了七个涉及在年轻男性在征兵抽签之前已经确定的7个属性作为变量:年龄、是否为穆斯林、是否为马来穆斯林、受访者的父亲是否在军队服役、受访者成长时在家中讨论泰南三府情况的程度、受访者成长时在看到母亲被打的频率,以及受访者成长时被打的频率。这些变量也用作研究1中的额外控制或稳健性检查。
+
+七、实验结果
+
+研究1:关于自我选择加入准军事单位服役的观察性研究
+
+
+▲ 图1:逻辑回归结果
+
+研究1旨在确定我们父权价值观的变化是否部分是由个人自我选择加入准军事组织来解释的。本文预期具有更多父权价值观的男性更可能参与有组织的暴力。
+
+图1显示了逻辑回归测试结果,点和菱形表示系数,水平线表示95%的置信区间。本部分的样本仅限于居住在泰南三府的受访者。第一个因变量是参与社区民兵,第二个因变量是参加游骑兵。“父权价值观”(Patriarchal Values)对这两个因变量的预期方向都有很强的显著影响。样本还包括放弃抽签主动服役的男性(“放弃”,Waived),而这类男性在未来更可能参与准军事活动。
+
+下一个控制变量(“未被家暴”,Not Beaten Home)衡量儿童时期的暴力经历。那些说自己很少在家里被打的男性参与准军事活动的可能性要小得多。本文将此解释为在童年时期更频繁遭家暴的男性了解到暴力是处理冲突的适当方式,这使他们更有可能参加有组织暴力行动。此外,童年遭受殴打的经历很可能会导致成年后更高的父权价值观。我们发现“马来穆斯林”(图中显示为Malay Muslim)和佛教徒同样倾向于参加社区防御志愿者团体,但马来穆斯林成为游骑兵的可能性要小得多,因为游骑兵在泰南三府的马来穆斯林中广受鄙视。下一个控制变量反映了受访者在成长过程中与家人讨论泰南三府暴力局势的频率(“讨论频率”,Talk Before 18)。讨论情况较多的男性更有可能参与准军事活动。本文认为,这可能既反映了受访者本身的自我选择,也反映了人们可能会更多地谈论冲突的地区代表本地区受冲突影响严重,因此更容易被准军事组织招募。下一个控制变量是受访者是否有孩子(“有孩”,Have Children):父亲更有可能因为经济原因加入游骑兵。最后,受过高等教育的男性更可能成为游骑兵,可能反映了政府热衷于招募受过较高教育的人。
+
+研究1中的主要解释性变量“父权价值观”在泰南三府有25%的观测值缺失。这是一个相对较大的缺失比例,因此本文研究了缺失情况,并进行了替代测试,包括进行使用多重插补法(multiple imputation,通过创建几个不同的合理估算数据集,并组合从每个数据集中获得的结果来消除缺失数据的不确定性)。总之,“父权价值观”的缺失与研究1中的因变量没有系统的相关性,遗漏值不太可能严重破坏对研究1结果的有效性。
+
+结果是,更高水平的“父权价值观”与更高的志愿参与社区民兵和游骑兵的可能性存在稳健的相关性。现在本文想从实质上了解这种效应的强度。转化逻辑回归系数为更直观的OR值(odds ratio,指事件A在B在场的情况下发生的几率与事件A在没有B的情况下的几率之比)或概率,只有对于一组固定在相同值并使用相同样本的特定解释变量才有意义。更重要的是,在我们的情况下,参与我们模型样本的基线概率不是很有意义,因为本实验的样本不具代表性。例如,实验1样本中泰南三府高达28%的受访者很少或更频繁地参加游骑兵活动(代表他们至少参与了游骑兵单位),这可能比泰南三府同一年龄段的所有男性中参加游骑兵的总体比例更高(因为本实验对参军的男性进行了过多抽样)。因此,基于本文数据参与的绝对概率本身就不那么有趣,更有意义的比较是不同个体之间的相对差异。下面本文展示了两个拼接图,展示了父权价值观(分为四个阶段)与参与暴力之间的关系。
+
+
+▲ 图2:父权价值观与社区民兵参与度的相关性
+
+如图2所示,在参与社区民兵活动方面,父权价值观最低和最高的人之间存在相对较大的差异。在父权价值观最低的男性参加社区民兵的男性比例相对较小(37%)。具有最高父权价值观的男性比例要大得多(60%)。同样,在图3中,父权价值观最低的男性有24%参加了游骑兵,而34%的父权值最高的男性参加过游骑兵。
+
+
+▲ 图3:父权价值观与游骑兵参与度的相关性
+
+研究2:关于征兵抽签作为自然实验的研究
+
+研究2调查了军事社会化对希望通过参加抽签逃避兵役的男性的父权价值观的影响。表2展示了几个控制变量的值,这些变量是指七个在年轻男性在征兵抽签之前已经确定的属性,最后一行显示了服兵役对父权价值观的处理效应(treatment effect)。
+
+
+▲ 表2:控制变量与父权价值观的处理效应
+
+第一行显示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平均年龄不同,因为样本中的最低年龄是21岁。年龄在21至23岁之间的人如果抽中了红卡不得不服兵役,则无法接受采访。因此,最年轻的受访者更可能属于不必服役的男性类别。接下来的两行显示,穆斯林和佛教徒同样有可能抽中了红卡,如果只将说马来语的穆斯林与其他样本进行比较,这一点也成立。同样,这些群体在“父亲服兵役”(Father served)、“讨论频率”(Talk Before 18)和“母亲被家暴”(Mother beaten)等变量方面是平衡的。服役的年轻男性说他们“被家暴”(Beaten at Home)的可能性在统计学上显著地小,但该差异数值上很小,很可能是随机效应。
+
+最后一行显示,两组样本的“父权价值观”没有显著差异,表明被强制征召入伍对性别平等的态度没有影响。本文大量的观测样本意味着即使是非常小的影响也会被检测到。考虑到抽中红卡和服兵役的待遇是随机分配的,有充分的理由得出结论:军事社会化对父权价值观变化没有因果关系。
+
+作为稳健性测试,本实验还分别测试了父权价值观五个调查问题中的每一个的处理效应,未发现任何效应。
+
+在另一项替代测试中,本实验放宽了实验同质性(treatment homogeneity)的假设。本实验首先将实验处理限制在服役期间遭受过武装冲突的应征入伍者身上。下文报告的结果进一步强化了本文的结论。
+
+本实验向服役人员提出了10个问题,例如是否看到一名阵亡士兵、靠近炸弹以及向敌人开枪。41%的人经历过这种暴力,但这种经历对他们的父权价值观没有显著影响。本实验还验证了,任何服役军种对父权价值观没有显著影响。
+
+实验组(抽签)和对照组(未抽签)的父权值指标上的缺失值数量没有显著差异。因此该缺失不太可能对研究2的结果构成威胁。此外,一个发现表明军事社会化具有显著影响:服役的男性更有可能认为在军队服役的男性应该比没有服役的更受尊重。这一结果和其他类似的结果增强了对实验有效性的信心,并确实发现了军事社会化的影响。因此,即使士兵存在被军事社会化,对性别平等的态度在很大程度上还是不受服兵役的影响。
+
+八、结论
+
+本文探讨了一个更广泛的基本问题,即父权价值观是促使人们决定参与暴力,还是暴力经历影响了父权价值体系。本文调查了那些已经被社会化为持有父权价值观的人是否更有可能主动成为潜在的暴力角色,或者是否是因为在冲突地区非自愿服役而加强了持有父权价值观念的厌女(misogyny)情绪。
+
+在第一项研究中,本文发现持有父权价值观与在武装冲突中志愿参加准军事部队之间存在着强烈而稳健的关系。这表明自我选择是理解军事化男子气概和参与暴力的联系的重要因素。在第二项研究中,本文发现实验组(强制服役)和对照组(未服役)之间的父权价值观没有显著差异。换言之,没有证据支持军事社会化会强化个人的父权价值观。
+
+这项研究存在重要局限性:这项研究中说明,服兵役不会影响个人厌女情绪,但本文没有研究的军事化男子气概的其他方面(如吃苦耐劳)可能会受到影响。此外,本研究强调超越性别二元性,通过研究男性接受父权价值观的程度的变化,可以对男性与暴力之间的联系和因果关系有了更好的理解。
+
+
+
+Elin Bjarnegård,乌普萨拉大学政府学部副教授
+
+Anders Engvall,斯德哥尔摩经济学院研究员
+
+Srisompob Jitpiromsri,宋卡王子大学和平研究所助理教授
+
+Erik Melander,乌普萨拉大学和平与冲突学部教授
+
+编译:郑嘉隽
+
+
+
+
+
+
+
+
+
+
+
+
+ Made with by Agora
+
+
+
+
+
+
diff --git a/hkers.xml b/hkers.xml
index 0c4524da..408e64cf 100644
--- a/hkers.xml
+++ b/hkers.xml
@@ -1,4 +1,4 @@
-Jekyll 2024-11-22T09:45:09+08:00 https://agorahub.github.io/pen0/hkers.xml The Republic of Agora | Hkers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Too Good To Lose 2024-11-12T12:00:00+08:00 2024-11-12T12:00:00+08:00 https://agorahub.github.io/pen0/hkers/too-good-to-lose <p><em>When it comes to the future of American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and the success of the CHIPS Act, Intel is not too big to fail, but it is too good to lose.</em></p>
+Jekyll 2024-11-26T11:22:23+08:00 https://agorahub.github.io/pen0/hkers.xml The Republic of Agora | Hkers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Too Good To Lose 2024-11-12T12:00:00+08:00 2024-11-12T12:00:00+08:00 https://agorahub.github.io/pen0/hkers/too-good-to-lose <p><em>When it comes to the future of American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and the success of the CHIPS Act, Intel is not too big to fail, but it is too good to lose.</em></p>
<excerpt />
diff --git a/hkers/index.html b/hkers/index.html
index 0494b37b..811e630e 100644
--- a/hkers/index.html
+++ b/hkers/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2090,6 +2090,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index.html b/index.html
index fd5e4576..c8c4e423 100644
--- a/index.html
+++ b/index.html
@@ -10,7 +1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51,7 +51,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67,14 +67,14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走向更进步的联合体
-
+ 复杂系统与无治主义
+
- Heidi Hartmann | 1979.06.01
- 女性主义社会主义者,必须组织一种既解决反对父权制,也解决反对资本主义的斗争实践。我们必须坚持要创建一个相互依赖、认同解放而非耻辱的社会。
+ Gavin Mendel-Gleeson | 2009.03.01
+ 将人类社会作为复杂系统进行分析,能为我们提供对于历史进程以及资本主义的强项与弱点的新的见解。
- < Full Article >
+ < Full Article >
@@ -85,14 +85,14 @@ < 网左实践总结
+ 暴力与父权:泰国男子从军经历调查
- 番茄米线 | 2022.12.16
-
“网左”总体来说确实是进步的,他们要比一些麻木者、漠不关心者和肉食者进步得多,他们是在资产阶级残酷压迫下抱团取暖的、可以接触到网络生活的群众。而“网左”形成的“左圈”也为许多来寻找答案的迷茫者,如一年半前的我,提供了资源和平台。
+ Elin Bjarnegård, et al. | 2022.08.05
+ 本研究超越男女二元性的论调,强调男性内部对于暴力的态度因意识形态影响而存在分化:志愿参军的人通常更亲近父权制意识形态,而不是军队塑造了士兵的父权思想;强制参军对不希望主动参军人士的父权思想并无明显影响。
- < Full Article >
+ < Full Article >
@@ -107,14 +107,14 @@ < 巴枯宁瑞士演讲・三
-
+ 动物之间的互助
+
- 米哈伊尔·巴枯宁 | 1871.05.03
-
亲爱的同志们,上次说1789~1793年革命中,中产阶级有意无意间助用平民之力,筑其权力于封建世界废墟之上。从此以后,他们成为统治阶级。
+ 彼得·克鲁泡特金 | 1890.09.30
+ 生存竞争 互助 自然法则和逐步进化的主要因素 无脊椎动物 蚂蚁和蜜蜂 鸟类 猎食和捕鱼的结合 合群性 小鸟之间的互相保护 鹤和鹦鹉
- < Full Article >
+ < Full Article >
@@ -126,6 +126,22 @@ <
+
+
+ 尋香記
+
+
+ 東加豆 | 2024.09.02
+ 我七月初就知道「尋香記」這個展覽了,但一直沒有動身,身心靈也像一個木頭人。為什麼呢?如果這是在二十年前,我肯定會在第一天第一時間就衝過去,興奮得不得了。想想也是挺有意思,我跟香味這東西,總算是有些不解之緣吧。八月的最後一天,我終於踏進了展廳。不過,就算來晚了,那份對香氣的喜愛,還是一點都沒少。有心動,也有感動。
+
+
+ < Full Article >
+
+
+
+
+
+
2024盂蘭雜記
@@ -142,6 +158,24 @@ <
+
+ 李文亮医生,你好
+
+
+ CrazyArticle | 2024.08.29
+ 李文亮医生:
+
+您好。当我第一次知道您的时候,您已经去世,我是在新闻联播上得知您被平反的事,那一天,2020年3月19日。当时我正被关在广州市第一看守所。
+
+
+ < Full Article >
+
+
+
+
+
+
拍打詠
@@ -258,37 +292,7 @@ <
-
- 胰暢詠
-
-
- 東加豆 | 2024.08.22
- 腹痛如刀夜未央,
-
-急診方知胰病傷。
-
-
- < Full Article >
-
-
-
-
-
-
-
-
- 孟加拉——两个女人的角斗场
-
- 马屿人 | 2024.08.22
- 孟加拉政府终于正式接受最高法院判决,将给“自由战士”与其亲属的公务员配额降到5%,93%的公务员岗位面向社会择优录用。而此时,孟加拉青年的抗议活动已经持续了一个多月时间,进入暴力冲突也有两个星期,至少174人死亡,超过2500人被捕。
-
-
- < Full Article >
-
-
-
@@ -1285,6 +1289,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Columns - page 11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1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1
香港民主派47人初選案審訊第廿六周
+《獨媒》 | 2023-08-13
+亂治香港
+feng | 2023-08-12
+國家的權力
@@ -250,22 +266,6 @@当代张敬轩 | 20
香港文化的底色
-Celvin | 2023-07-04
-香港民主派47人初選案審訊第二十周
-《獨媒》 | 2023-07-03
-《獨媒》 | 2023-
Previous ♢
- Page 11 of 19
+ Page 11 of 20
♢ Next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1/page12/index.html b/c1/page12/index.html
index d9db131b..6b475037 100644
--- a/c1/page12/index.html
+++ b/c1/page12/index.html
@@ -10,7 +10,7 @@
Columns - page 12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12 +60,2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Columns - page 1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1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1
+
+
+ 香港文化的底色
+ Celvin | 2023-07-04
+
+
+
+
+
+
+ 香港民主派47人初選案審訊第二十周
+ 《獨媒》 | 2023-07-03
+
+
+
+
食屎仔
@@ -250,22 +266,6 @@ 鹿馬 | 2023-05-19<
-
-
- 奶茶世代的泰国大选
- 冯嘉诚 | 2023-05-19
-
-
-
-
-
-
- 从“胜利日”到“耻辱日”
- 吴言 | 2023-05-15
-
-
-
-
@@ -274,7 +274,7 @@ 吴言 | 2023-05-15<
Previous ♢
- Page 12 of 19
+ Page 12 of 20
♢ Next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1/page13/index.html b/c1/page13/index.html
index 0fd06c06..e2f659f2 100644
--- a/c1/page13/index.html
+++ b/c1/page13/index.html
@@ -10,7 +10,7 @@
Columns - page 13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12 +60,2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Columns - page 13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1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1
+
+
+ 奶茶世代的泰国大选
+ 冯嘉诚 | 2023-05-19
+
+
+
+
+
+
+ 从“胜利日”到“耻辱日”
+ 吴言 | 2023-05-15
+
+
+
+
香港民主派47人初選案審訊第十四周
@@ -250,22 +266,6 @@ 齐泽克 / GPT-4译
-
-
- 寫給遇害烏克蘭英雄的孩子們
- 陶樂思 | 2023-03-23
-
-
-
-
-
-
- 香港民主派47人初選案審訊第六周
- 《獨媒》 | 2023-03-19
-
-
-
-
@@ -274,7 +274,7 @@ 《獨媒》 | 2023-
Previous ♢
- Page 13 of 19
+ Page 13 of 20
♢ Next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1/page14/index.html b/c1/page14/index.html
index 9fdc41f6..dae4ba74 100644
--- a/c1/page14/index.html
+++ b/c1/page14/index.html
@@ -10,7 +10,7 @@
Columns - page 14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12 +60,2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Columns - page 14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1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1
+
+
+ 寫給遇害烏克蘭英雄的孩子們
+ 陶樂思 | 2023-03-23
+
+
+
+
+
+
+ 香港民主派47人初選案審訊第六周
+ 《獨媒》 | 2023-03-19
+
+
+
+
“清除低端”广州版
@@ -250,22 +266,6 @@ LungZeno | 2023-02-2
-
-
- 香港民主派47人初選案審訊第二周
- 《獨媒》 | 2023-02-19
-
-
-
-
-
-
- 香港民主派47人初选案开审
- 李慧筠、袁慧妍 | 2023-02-06
-
-
-
-
@@ -274,7 +274,7 @@ 李慧筠、袁慧
Previous ♢
- Page 14 of 19
+ Page 14 of 20
♢ Next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1/page15/index.html b/c1/page15/index.html
index 16ff6dcc..01e4886c 100644
--- a/c1/page15/index.html
+++ b/c1/page15/index.html
@@ -10,7 +10,7 @@
Columns - page 15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12 +60,2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Columns - page 15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1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1
+
+
+ 香港民主派47人初選案審訊第二周
+ 《獨媒》 | 2023-02-19
+
+
+
+
+
+
+ 香港民主派47人初选案开审
+ 李慧筠、袁慧妍 | 2023-02-06
+
+
+
+
为什么“Goblin Mode”不是“躺平”?
@@ -250,22 +266,6 @@ 岳粤 | 2022-12-14<
-
-
- 尼采的駱駝、獅子與孩子
- 正宜 | 2022-12-14
-
-
-
-
-
-
- 恐懼
- 匿名 | 2022-12-12
-
-
-
-
@@ -274,7 +274,7 @@ 匿名 | 2022-12-12<
Previous ♢
- Page 15 of 19
+ Page 15 of 20
♢ Next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1/page16/index.html b/c1/page16/index.html
index adbf3daa..589c3ca2 100644
--- a/c1/page16/index.html
+++ b/c1/page16/index.html
@@ -10,7 +10,7 @@
Columns - page 16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12 +60,2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Columns - page 16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1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1
+
+
+ 尼采的駱駝、獅子與孩子
+ 正宜 | 2022-12-14
+
+
+
+
+
+
+ 恐懼
+ 匿名 | 2022-12-12
+
+
+
+
“女人没有国家”
@@ -250,22 +266,6 @@ 小游 | 2022-10-31<
-
-
- 他们经历的,我们也可能经历
- 维舟 | 2022-10-30
-
-
-
-
-
-
- 戴,还是不戴?
- 米拉·帕特尔、阿德里亚·罗伊乔杜里 | 2022-10-20
-
-
-
-
@@ -274,7 +274,7 @@ 米拉·帕特尔、
Previous ♢
- Page 16 of 19
+ Page 16 of 20
♢ Next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1/page17/index.html b/c1/page17/index.html
index 1ee853aa..82f1cb49 100644
--- a/c1/page17/index.html
+++ b/c1/page17/index.html
@@ -10,7 +10,7 @@
Columns - page 1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12 +60,2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Columns - page 17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1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1
+
+
+ 他们经历的,我们也可能经历
+ 维舟 | 2022-10-30
+
+
+
+
+
+
+ 戴,还是不戴?
+ 米拉·帕特尔、阿德里亚·罗伊乔杜里 | 2022-10-20
+
+
+
+
“有声音”胜于“大多数”
@@ -250,22 +266,6 @@ 阿菠 | 2022-07-12<
-
-
- 世俗化与新兴宗教
- 胡清心 | 2022-07-11
-
-
-
-
-
-
- 倪匡反共 一以貫之
- 蘇查哈爾燦 | 2022-07-04
-
-
-
-
@@ -274,7 +274,7 @@ 蘇查哈爾燦 | 20
Previous ♢
- Page 17 of 19
+ Page 17 of 20
♢ Next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1/page18/index.html b/c1/page18/index.html
index c2fb99b7..d9d4927a 100644
--- a/c1/page18/index.html
+++ b/c1/page18/index.html
@@ -10,7 +10,7 @@
Columns - page 1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12 +60,2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Columns - page 18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1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1
+
+
+ 世俗化与新兴宗教
+ 胡清心 | 2022-07-11
+
+
+
+
+
+
+ 倪匡反共 一以貫之
+ 蘇查哈爾燦 | 2022-07-04
+
+
+
+
俄乌战争・六月战局
@@ -250,22 +266,6 @@ 当代张敬轩 | 20
-
-
- 俄乌战争第六周
- 当代张敬轩 | 2022-04-10
-
-
-
-
-
-
- 俄乌战争第五周
- 当代张敬轩 | 2022-04-01
-
-
-
-
@@ -274,7 +274,7 @@ 当代张敬轩 | 20
Previous ♢
- Page 18 of 19
+ Page 18 of 20
♢ Next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1/page19/index.html b/c1/page19/index.html
index b3874b68..0ca4e53c 100644
--- a/c1/page19/index.html
+++ b/c1/page19/index.html
@@ -10,7 +10,7 @@
Columns - page 19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12 +60,2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Columns - page 19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1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1
+
+
+ 俄乌战争第六周
+ 当代张敬轩 | 2022-04-10
+
+
+
+
+
+
+ 俄乌战争第五周
+ 当代张敬轩 | 2022-04-01
+
+
+
+
俄乌战争第四周
@@ -250,14 +266,6 @@ Pang | 2019-12-18
-
-
- COLUMN TEMPLATE
- AUTHOR NAME | -0001-12-31
-
-
-
-
@@ -266,7 +274,9 @@ AUTHOR NAME | -0001-
Previous ♢
- Page 19 of 19
+ Page 19 of 20
+
+ ♢ Next
@@ -31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1/page2/index.html b/c1/page2/index.html
index 1d6272b8..34ffe6e7 100644
--- a/c1/page2/index.html
+++ b/c1/page2/index.html
@@ -10,7 +10,7 @@
Columns - page 2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12 +60,2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Columns - page 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1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1
+
+
+ 家有小粉紅
+ Cherryyoko櫻桃陽子 | 2024-08-02
+
+
+
+
+
+
+ 进步社群与政治德性
+ 陈纯 | 2024-07-31
+
+
+
+
以色列人的起源
@@ -250,22 +266,6 @@ 鹿馬 | 2024-06-16<
-
-
- 端午漫谈屈原
- 江上小堂 | 2024-06-11
-
-
-
-
-
-
- 端午漫谈伍子胥
- 江上小堂 | 2024-06-10
-
-
-
-
@@ -274,7 +274,7 @@ 江上小堂 | 2024-
Previous ♢
- Page 2 of 19
+ Page 2 of 20
♢ Next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1/page20/index.html b/c1/page20/index.html
new file mode 100644
index 00000000..aa0bb7ef
--- /dev/null
+++ b/c1/page20/index.html
@@ -0,0 +1,248 @@
+
+
+
+
+
+
+
+
+
+ Columns - page 20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Columns - page 20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1
+
+
+
+
+
+
+
+ COLUMN TEMPLATE
+ AUTHOR NAME | -0001-12-31
+
+
+
+
+
+
+
+
+
+
+ Previous ♢
+
+ Page 20 of 20
+
+
+
+
+
+
+
+
+
+
+
+
+
+ Made with by Agora
+
+
+
+
+
+
diff --git a/c1/page3/index.html b/c1/page3/index.html
index da525a10..9a69ded7 100644
--- a/c1/page3/index.html
+++ b/c1/page3/index.html
@@ -10,7 +10,7 @@
Columns - page 3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12 +60,2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Columns - page 3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1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1
+
+
+ 端午漫谈屈原
+ 江上小堂 | 2024-06-11
+
+
+
+
+
+
+ 端午漫谈伍子胥
+ 江上小堂 | 2024-06-10
+
+
+
+
一种可能的理想世界
@@ -250,22 +266,6 @@ 東加豆 | 2024-05-
-
-
- 的哥
- WrightFu | 2024-05-12
-
-
-
-
-
-
- 牙膏交響曲
- 東加豆 | 2024-05-10
-
-
-
-
@@ -274,7 +274,7 @@ 東加豆 | 2024-05-
Previous ♢
- Page 3 of 19
+ Page 3 of 20
♢ Next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1/page4/index.html b/c1/page4/index.html
index 1f2ad76e..310ec3db 100644
--- a/c1/page4/index.html
+++ b/c1/page4/index.html
@@ -10,7 +10,7 @@
Columns - page 4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12 +60,2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Columns - page 4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1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1
+
+
+ 的哥
+ WrightFu | 2024-05-12
+
+
+
+
+
+
+ 牙膏交響曲
+ 東加豆 | 2024-05-10
+
+
+
+
《自愿奴役论》
@@ -250,22 +266,6 @@ 東加豆 | 2024-04-
-
-
- 游泳池餐廳結業
- 東加豆 | 2024-04-17
-
-
-
-
-
-
- 旋律嘉年華
- 東加豆 | 2024-04-16
-
-
-
-
@@ -274,7 +274,7 @@ 東加豆 | 2024-04-
Previous ♢
- Page 4 of 19
+ Page 4 of 20
♢ Next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1/page5/index.html b/c1/page5/index.html
index 53037fb4..9ffc6ec8 100644
--- a/c1/page5/index.html
+++ b/c1/page5/index.html
@@ -10,7 +10,7 @@
Columns - page 5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12 +60,2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Columns - page 5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1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1
+
+
+ 游泳池餐廳結業
+ 東加豆 | 2024-04-17
+
+
+
+
+
+
+ 旋律嘉年華
+ 東加豆 | 2024-04-16
+
+
+
+
日出的平行線
@@ -250,22 +266,6 @@ 東加豆 | 2024-03-
-
-
- 踐行「見字飲水」信條
- 陶樂思 | 2024-03-07
-
-
-
-
-
-
- 友人
- 東加豆 | 2024-03-07
-
-
-
-
@@ -274,7 +274,7 @@ 東加豆 | 2024-03-
Previous ♢
- Page 5 of 19
+ Page 5 of 20
♢ Next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1/page6/index.html b/c1/page6/index.html
index bd38e5b3..a60388d1 100644
--- a/c1/page6/index.html
+++ b/c1/page6/index.html
@@ -10,7 +10,7 @@
Columns - page 6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12 +60,2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Columns - page 6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1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1
+
+
+ 踐行「見字飲水」信條
+ 陶樂思 | 2024-03-07
+
+
+
+
+
+
+ 友人
+ 東加豆 | 2024-03-07
+
+
+
+
緣份職機師
@@ -250,22 +266,6 @@ 野人 | 2024-02-04<
-
-
- 屁蟹紀錄
- Icebee | 2024-02-02
-
-
-
-
-
-
- 神經擠壓的人
- 東加豆 | 2024-02-02
-
-
-
-
@@ -274,7 +274,7 @@ 東加豆 | 2024-02-
Previous ♢
- Page 6 of 19
+ Page 6 of 20
♢ Next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1/page7/index.html b/c1/page7/index.html
index edba02b9..3eccdc5b 100644
--- a/c1/page7/index.html
+++ b/c1/page7/index.html
@@ -10,7 +10,7 @@
Columns - page 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12 +60,2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Columns - page 7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1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1
+
+
+ 屁蟹紀錄
+ Icebee | 2024-02-02
+
+
+
+
+
+
+ 神經擠壓的人
+ 東加豆 | 2024-02-02
+
+
+
+
詠老
@@ -250,22 +266,6 @@ Anson | 2024-01-01
-
-
- 十二月二十九日
- 東加豆 | 2023-12-29
-
-
-
-
-
-
- 新年願望
- 東加豆 | 2023-12-28
-
-
-
-
@@ -274,7 +274,7 @@ 東加豆 | 2023-12-
Previous ♢
- Page 7 of 19
+ Page 7 of 20
♢ Next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1/page8/index.html b/c1/page8/index.html
index 008b5687..2fa22675 100644
--- a/c1/page8/index.html
+++ b/c1/page8/index.html
@@ -10,7 +10,7 @@
Columns - page 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12 +60,2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Columns - page 8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1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1
+
+
+ 十二月二十九日
+ 東加豆 | 2023-12-29
+
+
+
+
+
+
+ 新年願望
+ 東加豆 | 2023-12-28
+
+
+
+
元旦倒數的故事
@@ -250,22 +266,6 @@ 烏雲蓋雪 | 2023-
-
-
- 薛定諤的貓死了沒?
- 江世威 | 2023-11-14
-
-
-
-
-
-
- 理解宋朝・王安石【2】唯财是举
- Ethan | 2023-11-12
-
-
-
-
@@ -274,7 +274,7 @@ Ethan | 2023-11-12
Previous ♢
- Page 8 of 19
+ Page 8 of 20
♢ Next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1/page9/index.html b/c1/page9/index.html
index 998ef38c..1606fce4 100644
--- a/c1/page9/index.html
+++ b/c1/page9/index.html
@@ -10,7 +10,7 @@
Columns - page 9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12 +60,2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Columns - page 9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1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1
+
+
+ 薛定諤的貓死了沒?
+ 江世威 | 2023-11-14
+
+
+
+
+
+
+ 理解宋朝・王安石【2】唯财是举
+ Ethan | 2023-11-12
+
+
+
+
人工智能时代里的个人主体性
@@ -250,22 +266,6 @@ 豬文 | 2023-10-09<
-
-
- 大語言模型可以理解時空?
- 討厭鬼 | 2023-10-09
-
-
-
-
-
-
- 空間的理念
- 野人 | 2023-10-05
-
-
-
-
@@ -274,7 +274,7 @@ 野人 | 2023-10-05<
Previous ♢
- Page 9 of 19
+ Page 9 of 20
♢ Next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index.html b/c2/index.html
index 70c2b7fe..08c58026 100644
--- a/c2/index.html
+++ b/c2/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2,6 +322,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10/index.html b/c2/page10/index.html
index 46b567ab..16a59cca 100644
--- a/c2/page10/index.html
+++ b/c2/page10/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10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10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11/index.html b/c2/page11/index.html
index 8b1801d7..1ec43764 100644
--- a/c2/page11/index.html
+++ b/c2/page11/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11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11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12/index.html b/c2/page12/index.html
index 6343e019..f3c02526 100644
--- a/c2/page12/index.html
+++ b/c2/page12/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12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1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13/index.html b/c2/page13/index.html
index 357c25a6..93fef36d 100644
--- a/c2/page13/index.html
+++ b/c2/page13/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13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13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14/index.html b/c2/page14/index.html
index cf8b04d9..a8a63271 100644
--- a/c2/page14/index.html
+++ b/c2/page14/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14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14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15/index.html b/c2/page15/index.html
index 8e8496ea..3a070062 100644
--- a/c2/page15/index.html
+++ b/c2/page15/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15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15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16/index.html b/c2/page16/index.html
index b0156a44..18b0f06f 100644
--- a/c2/page16/index.html
+++ b/c2/page16/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16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16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17/index.html b/c2/page17/index.html
index 062d29f5..03c4358c 100644
--- a/c2/page17/index.html
+++ b/c2/page17/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1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17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18/index.html b/c2/page18/index.html
index 48dcad16..a8e4d7ac 100644
--- a/c2/page18/index.html
+++ b/c2/page18/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1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18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19/index.html b/c2/page19/index.html
index e30ff3b4..06d1d2f9 100644
--- a/c2/page19/index.html
+++ b/c2/page19/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19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19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2/index.html b/c2/page2/index.html
index f72275ef..ffd3c545 100644
--- a/c2/page2/index.html
+++ b/c2/page2/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2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20/index.html b/c2/page20/index.html
index 74e548aa..2975ba4e 100644
--- a/c2/page20/index.html
+++ b/c2/page20/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20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20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21/index.html b/c2/page21/index.html
index f1dc396c..6d1eafba 100644
--- a/c2/page21/index.html
+++ b/c2/page21/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21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21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22/index.html b/c2/page22/index.html
index 1a98deca..f8d96e70 100644
--- a/c2/page22/index.html
+++ b/c2/page22/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22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2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23/index.html b/c2/page23/index.html
index f2a16328..38bf75dc 100644
--- a/c2/page23/index.html
+++ b/c2/page23/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23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23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24/index.html b/c2/page24/index.html
index 778917d1..58b99234 100644
--- a/c2/page24/index.html
+++ b/c2/page24/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24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24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25/index.html b/c2/page25/index.html
index 5d080de5..6487974b 100644
--- a/c2/page25/index.html
+++ b/c2/page25/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25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25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26/index.html b/c2/page26/index.html
index ccd83a90..36c470a5 100644
--- a/c2/page26/index.html
+++ b/c2/page26/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26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26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27/index.html b/c2/page27/index.html
index b4ee6666..adcdb79d 100644
--- a/c2/page27/index.html
+++ b/c2/page27/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2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27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28/index.html b/c2/page28/index.html
index 5e745243..b99a4330 100644
--- a/c2/page28/index.html
+++ b/c2/page28/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2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28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29/index.html b/c2/page29/index.html
index 63efb3c9..29746c21 100644
--- a/c2/page29/index.html
+++ b/c2/page29/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29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29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3/index.html b/c2/page3/index.html
index 857bf4fe..09c3f1d5 100644
--- a/c2/page3/index.html
+++ b/c2/page3/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3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3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30/index.html b/c2/page30/index.html
index 24928321..28cdb119 100644
--- a/c2/page30/index.html
+++ b/c2/page30/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30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30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31/index.html b/c2/page31/index.html
index 07c9b037..f892d948 100644
--- a/c2/page31/index.html
+++ b/c2/page31/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31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31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32/index.html b/c2/page32/index.html
index 6d6878b5..366edc36 100644
--- a/c2/page32/index.html
+++ b/c2/page32/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32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3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33/index.html b/c2/page33/index.html
index ab5c9dc5..6ef20e1a 100644
--- a/c2/page33/index.html
+++ b/c2/page33/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33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33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34/index.html b/c2/page34/index.html
index 38a2e175..7a23c97e 100644
--- a/c2/page34/index.html
+++ b/c2/page34/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34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34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35/index.html b/c2/page35/index.html
index 0f515207..578107a8 100644
--- a/c2/page35/index.html
+++ b/c2/page35/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35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35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36/index.html b/c2/page36/index.html
index 611078c3..aa3f9ca6 100644
--- a/c2/page36/index.html
+++ b/c2/page36/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36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36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37/index.html b/c2/page37/index.html
index 1c1a12a9..8d0900f9 100644
--- a/c2/page37/index.html
+++ b/c2/page37/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3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37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194,6 +19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4/index.html b/c2/page4/index.html
index 4fd08efc..623b532c 100644
--- a/c2/page4/index.html
+++ b/c2/page4/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4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4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5/index.html b/c2/page5/index.html
index 635c49e0..9589ae35 100644
--- a/c2/page5/index.html
+++ b/c2/page5/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5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5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6/index.html b/c2/page6/index.html
index 264ee549..2fba5757 100644
--- a/c2/page6/index.html
+++ b/c2/page6/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6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6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7/index.html b/c2/page7/index.html
index e1d1bf6e..3528e730 100644
--- a/c2/page7/index.html
+++ b/c2/page7/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7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8/index.html b/c2/page8/index.html
index 13c99131..1da3e1b9 100644
--- a/c2/page8/index.html
+++ b/c2/page8/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8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9/index.html b/c2/page9/index.html
index 8e996047..9c7b480b 100644
--- a/c2/page9/index.html
+++ b/c2/page9/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9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9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olumns.xml b/columns.xml
index 040e6750..1ec6929f 100644
--- a/columns.xml
+++ b/columns.xml
@@ -1,4 +1,102 @@
-Jekyll 2024-11-22T09:45:09+08:00 https://agorahub.github.io/pen0/columns.xml The Republic of Agora | Columns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2024盂蘭雜記 2024-09-01T12:00:00+08:00 2024-09-01T12:00:00+08:00 https://agorahub.github.io/pen0/columns/misc-notes-of-the-bon-2024 <p>農曆七月將過,大開一個月的鬼門,也要再次關上,讓來自另一個次元的鬼魂朋友,回到屬於ta們所屬的領域。</p>
+Jekyll 2024-11-26T11:22:23+08:00 https://agorahub.github.io/pen0/columns.xml The Republic of Agora | Columns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尋香記 2024-09-02T12:00:00+08:00 2024-09-02T12:00:00+08:00 https://agorahub.github.io/pen0/columns/fragrance-of-time <p>我七月初就知道「尋香記」這個展覽了,但一直沒有動身,身心靈也像一個木頭人。為什麼呢?如果這是在二十年前,我肯定會在第一天第一時間就衝過去,興奮得不得了。想想也是挺有意思,我跟香味這東西,總算是有些不解之緣吧。八月的最後一天,我終於踏進了展廳。不過,就算來晚了,那份對香氣的喜愛,還是一點都沒少。有心動,也有感動。</p>
+
+<!--more-->
+
+<p><img src="https://i.imgur.com/gD1HcVL.png" alt="image01" /></p>
+
+<h3 id="一入門香火初現">一.入門:香火初現</h3>
+
+<p>這天,我來到了香港藝術館,參觀了「尋香記」這個展覽。一走進門口,就聞到一股淡淡的香氣,讓人感覺心情舒暢。這不是普通的香氣,而是從遠古傳來的,一種讓人心靈沉靜的力量。</p>
+
+<p><img src="https://i.imgur.com/Xen7YEl.png" alt="image02" /></p>
+
+<h3 id="二歷史香之起源">二.歷史:香之起源</h3>
+
+<p>展覽的第一部分介紹了中國芳香文化的起源。遠古時,人們為了祭祀天地,開始燔柴燎木,這就是後來香文化的雛形。看著那些古老的工具和儀式用品,我仿佛能聽到遠古的聲音,感受到當時人們對自然的敬畏之情。</p>
+
+<p><img src="https://i.imgur.com/QoY2tup.png" alt="image03" /></p>
+
+<h3 id="三生活香之日常">三.生活:香之日常</h3>
+
+<p>接著,展覽展示了香在古人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從香囊到香湯,再到香薰衣物,甚至用香木建造的房子,這些都讓我驚訝不已。古人對於香氣的追求,不僅僅是為了好聞,還有驅蟲、養生的功效。這一點,現代人似乎還有很多可以學習的地方。</p>
+
+<p><img src="https://i.imgur.com/80YLz2b.png" alt="image04" /></p>
+
+<h3 id="四文藝香之風雅">四.文藝:香之風雅</h3>
+
+<p>當我走到文人雅士與香的關係部分時,更是感觸良多。古人不僅把香作為生活的一部分,還將其融入到了詩歌、音樂之中,甚至成為了一種精神追求。這裡展示的一些詩情畫意,讓我體會到了那種在香氣中尋找靈感的意境。</p>
+
+<p><img src="https://i.imgur.com/Bp7vKw1.png" alt="image05" /></p>
+
+<h3 id="五工藝香之器物">五.工藝:香之器物</h3>
+
+<p>展覽還特別介紹了各種精美的香器。這些香爐和香具,設計精美,做工細膩,不僅是實用的物品,更是藝術品。看著這些物件,我腦海裡浮現出古人使用它們時的場景,彷彿自己也參與其中。</p>
+
+<p><img src="https://i.imgur.com/vozMGuO.png" alt="image06" /></p>
+
+<p><img src="https://i.imgur.com/XNWl91D.png" alt="image07" /></p>
+
+<h3 id="六香之感懷">六.香之感懷</h3>
+
+<p>參觀完這個展覽,我深深感受到了中國芳香文化的深厚底蘊。香不僅僅是一種物質的存在,更是一種文化和精神的傳承。在現代忙碌的生活中,我們不妨偶爾停下來,點上一根香,讓自己的心靈得到片刻的安寧。</p>
+
+<p><img src="https://i.imgur.com/V1eFZip.png" alt="image08" /></p>
+
+<p><img src="https://i.imgur.com/YCAJvuB.png" alt="image09" /></p>
+
+<p>離開這展覽廳,愉快時光未完的,接下來,我來到了另一個展覽廳:「袖珍.厚禮──浮雲軒藏中國鼻煙壺捐贈展」</p>
+
+<h2 id="袖珍厚禮">「袖珍.厚禮」</h2>
+
+<p><img src="https://i.imgur.com/TBcdIlN.png" alt="image10" /></p>
+
+<h3 id="一壯觀的鼻煙壺世界">一.壯觀的鼻煙壺世界</h3>
+
+<p>聽說這是香港迄今最大規模的鼻煙壺捐贈展,由已故收藏家冼祖謙先生的夫人冼石韞玉女士慷慨捐贈。這意味著冼祖謙先生夫人對香港藝術館的支持和絕對的信任,這是非常讓人感動的事情。既然來了,當然不能錯過。</p>
+
+<p><img src="https://i.imgur.com/Wvx6Mo6.png" alt="image11" /></p>
+
+<h3 id="二小巧的驚喜">二.小巧的驚喜</h3>
+
+<p>剛踏入展廳,就被那些小巧玲瓏的鼻煙壺吸引住了。每個鼻煙壺都不過掌心大小,但細看之下,卻各有千秋。有的色彩鮮艷,有的造型別緻,有的雕刻精細,真讓人歎為觀止。</p>
+
+<p><img src="https://i.imgur.com/pYG1Y8m.png" alt="image12" /></p>
+
+<h3 id="三穿越時空的禮物">三.穿越時空的禮物</h3>
+
+<p>鼻煙壺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清朝,當時是王公貴族之間互相饋贈的珍貴禮物。看著這些精美的鼻煙壺,不禁讓人想著當年貴族們收到這樣的禮物時,該有多高興啊!每一個鼻煙壺背後,都可能藏著一段故事。</p>
+
+<p><img src="https://i.imgur.com/iT7tUH8.png" alt="image13" /></p>
+
+<h3 id="四工藝匠人的心血">四.工藝:匠人的心血</h3>
+
+<p>這些鼻煙壺之所以珍貴,還在於它們的製作工藝。從選材到雕刻,再到上色,每一步都透露出匠人的心血。有的鼻煙壺用的是珍稀的玉石,有的則是玻璃或瓷器,不管哪一種材料,都能被匠人巧手打造成一件件藝術品。</p>
+
+<p><img src="https://i.imgur.com/zdIb2ZK.png" alt="image14" /></p>
+
+<h3 id="五故事浮雲軒的收藏">五.故事:浮雲軒的收藏</h3>
+
+<p>最讓人感動的是,這些鼻煙壺都是冼祖謙先生一生的收藏。他不僅是一位收藏家,更是一個對鼻煙壺文化有著深厚感情的人。看著這些展品,能感受到他當年收集這些鼻煙壺時的喜悅和滿足。一個個地收集,一組組地收藏。</p>
+
+<p><img src="https://i.imgur.com/rZW1iRQ.png" alt="image15" /></p>
+
+<h3 id="六結語一份珍貴的禮物">六.結語:一份珍貴的禮物</h3>
+
+<p>離開展廳的時候,心中都是滿足的。全都是小小的鼻煙壺,不僅是藝術品,是冼氏夫婦留給香港的一份珍貴禮物。這些香氣,不僅記錄了一段歷史,也代表著一種文化。</p>
+
+<p><img src="https://i.imgur.com/07Cdjgb.png" alt="image16" /></p>
+
+<p>而我,當我百年歸老的時候,我的香水收藏品又可以為它們找個家嗎?</p>
+
+<p><img src="https://i.imgur.com/6Ek1fEk.jpeg" alt="image17" /></p>
+
+<p><img src="https://i.imgur.com/wCUN2xR.png" alt="image18" /></p>
+
+<p>這次展覽又喚醒了我,那些古老而美麗的東西。下次再來香港藝術館,也許有有更好的發現。</p>
+
+<p>完</p>
+
+<!--END--> 東加豆 我七月初就知道「尋香記」這個展覽了,但一直沒有動身,身心靈也像一個木頭人。為什麼呢?如果這是在二十年前,我肯定會在第一天第一時間就衝過去,興奮得不得了。想想也是挺有意思,我跟香味這東西,總算是有些不解之緣吧。八月的最後一天,我終於踏進了展廳。不過,就算來晚了,那份對香氣的喜愛,還是一點都沒少。有心動,也有感動。 2024盂蘭雜記 2024-09-01T12:00:00+08:00 2024-09-01T12:00:00+08:00 https://agorahub.github.io/pen0/columns/misc-notes-of-the-bon-2024 <p>農曆七月將過,大開一個月的鬼門,也要再次關上,讓來自另一個次元的鬼魂朋友,回到屬於ta們所屬的領域。</p>
<!--more-->
@@ -24,7 +122,53 @@
<p>農曆七月十四前一天,走訪廣州的南國書香節,同時也邀約了網友飯聚。廣州老城區的街頭上,也看到有人在燒街衣,但規模較大的盂蘭勝會,倒不是廣州的常態。後來刷了一下廣州城市導賞團體「BOOK導賞」的微博,發現在這個時間段,他們也策劃了一些民間鬼故團。倘若有機會參加得到,相信又會有另一番收穫。</p>
-<!--END--> WrightFu 農曆七月將過,大開一個月的鬼門,也要再次關上,讓來自另一個次元的鬼魂朋友,回到屬於ta們所屬的領域。 拍打詠 2024-08-29T12:00:00+08:00 2024-08-29T12:00:00+08:00 https://agorahub.github.io/pen0/columns/chanting-slapping <p>輕拍全身舒筋骨,</p>
+<!--END--> WrightFu 農曆七月將過,大開一個月的鬼門,也要再次關上,讓來自另一個次元的鬼魂朋友,回到屬於ta們所屬的領域。 李文亮医生,你好 2024-08-29T12:00:00+08:00 2024-08-29T12:00:00+08:00 https://agorahub.github.io/pen0/columns/hello-dr-li-wenliang <p>李文亮医生:</p>
+
+<p>您好。当我第一次知道您的时候,您已经去世,我是在新闻联播上得知您被平反的事,那一天,2020年3月19日。当时我正被关在广州市第一看守所。</p>
+
+<!--more-->
+
+<p>我们素未谋面,直到今日。</p>
+
+<p>对于武汉疫情,我没有感知,因为当时的我正被限制自由。</p>
+
+<p>自由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p>
+
+<p>李医生,我们都做了各自该做的事情。您作为医生,在疫情刚刚开始的时候,开始提醒同行:有不明原因的肺炎患者入院。最終,您被警察叫去派出所接受训诫,并且受到威胁:如果再犯,你就是寻衅滋事!</p>
+
+<p>而我则为了捍卫自由而走向街头,我为了捍卫新闻自由和出版自由而帮助那些走向街头的人,哪怕他们已经和香港警察起了正面冲突,哪怕子弹横飞,哪怕硝烟弥漫,我帮助了他们,我义无反顾。</p>
+
+<p>有人说我是“反中乱港”分子,那是因为我做的这些事情,动摇了统治者的执政根基。</p>
+
+<p>公道自在人心。</p>
+
+<p>李医生,这个世界就是如此荒诞,您从被训诫,留下案底而一下子成为了英雄,身后被评为烈士,甚至全国各政府机构都要为您下半旗致哀,而我呢?不是被训诫,而是被判了刑。</p>
+
+<p>好人要留下前科,而执政者和他们的走狗们,却可以拿着大把的金钱“投资”海外,而不管国民生活在困苦当中,也不管现在那4400万绝望的失业大军。还割着这个国家的国民的韭菜,如果有那么不服气的韭菜,那就要被训诫,要被判刑。</p>
+
+<p>李医生,您知道吗?李克强总理也去世了,不知你们是否已经见过面。在他去世的那段时间在他的家门外已满是鲜花,就像悼念您一样。这一束束鲜花,真的是在悼念吗?那是在对执政者的暴政无声的控诉!因为李总理说过:人在做,天在看!</p>
+
+<p>是的,人在做,天在看!</p>
+
+<p>李医生,您知道吗?《庆余年》已经被搬上电视了,您的微博已经成为全国网民的哭墙,四年来,大家都在微博上和您聊天,我翻看您的微博,也不免失声痛哭,李医生,如果真有那天,我好想和您见上一面,简单地说一句:李医生,您好。</p>
+
+<p>李医生,您知道吗?在您去世两年后,在西安、上海、以及我所生活的城市——广州也相继爆发疫情。如果说武汉在疫情的时候被封城尚情有可原,那么上海的疫情就简直是癫狂。一切以疫情为目标,所谓的“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到头来只是对作为人最基本的权利——生命权践踏。一切以防疫优先,哪怕洪水滔天!</p>
+
+<p>李医生,您听听那《四月之声》吧,那是多么让人绝望的声音啊!普通市民的悲伤,基层干部的无奈,高级官员的无耻,全部在这《四月之声》之中。</p>
+
+<p>李医生,您知道吗,在2022年的11月,全国爆发了声势浩荡的白纸运动,这场轰动全国的街头运动,才让执政者感到恐惧,最后不得不结束了持续三年的变态清零防疫政策。而在此之前,新疆已经因为疫情而封了3个月。没有水,没有粮食,家门被焊死。因为所谓的“防疫”,小区居民楼里的居民因无法逃生而被活活烧死,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和癌症患者只能关在家里自求多福,家里养的宠物因为所谓的防疫而被活活打死。市民不服气,敲家里的锅碗瓢盆,却被指为“境外势力”煽动。</p>
+
+<p>李医生,多么荒诞的国家,多么荒诞的政党,多么荒诞的世界。</p>
+
+<p>但是,正因为那句话: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在那年11月的上海,年轻一代走上街头,第一次喊出了“习近平下台,共产党下台。”的口号。在一个拥有自由的国家,大家可以用选票来让施行暴政的执政者下台,让施行暴政的政党下台,而我们呢?等待的是,是秋后算帐,是大抓捕,是无穷无尽的恐惧。</p>
+
+<p>活在恐惧中,则永远恐惧;敢于面对恐惧,才会有真正的自由。</p>
+
+<p>愿这个国家不再有恐惧,愿您在泉下安好。</p>
+
+<p>一个和您一样的人</p>
+
+<!--END--> CrazyArticle 李文亮医生: 您好。当我第一次知道您的时候,您已经去世,我是在新闻联播上得知您被平反的事,那一天,2020年3月19日。当时我正被关在广州市第一看守所。 拍打詠 2024-08-29T12:00:00+08:00 2024-08-29T12:00:00+08:00 https://agorahub.github.io/pen0/columns/chanting-slapping <p>輕拍全身舒筋骨,</p>
<p>氣血通暢自健身。</p>
@@ -3931,74 +4075,4 @@
<p>如果说还有什么最后的忠告的话,鉴于中国的特殊国情,我想说:不管是毛主义还是马主义,共产主义还是社会主义,他们并不是反抗的唯一叙事。它们并没有很酷,有的只是残酷。</p>
-<!--END--> 鹿馬 又是一年高考毕业季。今年有一个怪现象引起了我的注意:多地出现考生考完之后,冲出考场展示巴勒斯坦旗的场面。这不是个例,有不少高中生再在采访中表示支持巴勒斯坦,同时还有人表示希望统一台湾,也有人高喊共产主义万岁。 端午漫谈屈原 2024-06-11T12:00:00+08:00 2024-06-11T12:00:00+08:00 https://agorahub.github.io/pen0/columns/talking-about-qu-yuan-during-the-dragon-boat-festival <p>过端午节要吃棕子,赛龙舟,现在还放一天假。这都托屈原的福,得感谢他,是他投江自尽用生命带给后人的福利。</p>
-
-<!--more-->
-
-<p>屈原非常有才华,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留下姓名的伟大诗人。在他的时代,他独步诗坛。春秋战国时代,没有能和他比肩的诗人。我觉得,如果端午节要纪念屈原,那就多宣扬些他的文学成就吧!过端午节念念屈原的诗,举行些诗歌朗诵会,诗歌征集赛等,比吃棕子,赛龙舟似乎更有意义。</p>
-
-<p>屈原创立了“楚辞”这种文体。他的作品想象丰富,辞采瑰丽,奇幻浪漫,哀怨缠绵。天马行空、惊天地、泣鬼神。据汉朝刘向、刘歆父子校订,共计25篇,包括《离骚》、《天问》、《远游》、《卜居》、《渔父》、《九歌》11篇和《九章》9篇。篇数虽少,但篇幅都不小。《离骚》近三千字、《天问》近二千字。</p>
-
-<p>后人对他的诗作评价很高。《文心雕龙》的作者刘勰认为他影响了数代诗人,“其衣被词人,非一代也”;李白有诗称赞“屈平词赋悬日月”;苏轼则自叹不如,“吾文终其身企慕而不能及万一者,惟屈子一人耳”;鲁迅认为屈原的诗,“逸响伟辞,卓绝一世”;“其影响于后来之文章,乃甚或在《三百篇》(《诗经》)以上”。</p>
-
-<p>但为什么这么一位对后世影响甚大的伟大诗人,古人却没有给其应有的荣誉呢?像李白,杜甫那样有个“诗仙”、“诗圣”的称号呢?按他的地位和他的传奇,我觉得应该被称为“诗神”!屈原这么有故事,不肯同流合污,抱石投江自尽,应该衍生出些神话故事才对呀!比如说死后灵魂不散,被龙王或某方神圣接引,成神成仙,成为掌管凡间诗才的“诗神”,供后来诗人朝奉祭拜。就按关羽衍化为“武圣”的套路编就行了。</p>
-
-<p>这百分之百是因为他是自杀而死,因道德行为影响了对他诗歌成就的评价。他的才华众所公认。但他投江这事,则见仁见智。古往今来,有很多人赞同,也有不少人感到惋惜甚至责怪。</p>
-
-<p>古人对自杀评价很低。按儒家的《孝经》,“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自杀首先是不孝。儒家只赞赏“杀身成仁,舍生取义”。为了仁义忠孝,牺牲生命是高尚的。屈原自杀显然不是“杀身成仁”。朱熹对屈原的评价就不高,在《楚辞集注序》中说:“原之为人,其志行虽或过于中庸而不可以为法,然皆出于忠君爱国之诚心”。意思是,屈原虽然有忠君爱国之心,但其志向和行为偏离了中庸之道而不可以效仿。不赞同屈原对楚怀王因爱生怨和自杀的举动。</p>
-
-<p>既然读书人不赞同他的自杀行为,就不会把他抬得太高。诗仙,诗圣这些称号肯定是读书人封的。皇帝和老百姓都不会对这感兴趣。读书人虽然能实事求是地评价他的文学成就,但因其有道德上的缺憾,就不会神化他。</p>
-
-<p>但我们现在对屈原的评价与古人有所不同,给他戴上了“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这顶桂冠。但“伟大”两字是赞扬其爱国精神,偏于道德化和政治化,而不是赞扬其文学成就。</p>
-
-<p>高度称赞和宣扬屈原的“爱国主义精神”可能始于清末,不会再早了。因为那时中国人才刚刚有国家的概念,以前是天下的概念。国家的概念是在被西方列强生拉硬拖,拽进世界体系后才产生的。因为屈原非常热爱楚国,所以就将屈原对楚国的热爱之情称之为爱国主义。</p>
-
-<p>但其实屈原对自己的祖国,对楚国的这种热爱在春秋战国时代并不普遍。那时,人们对诸侯国的认同并不高,最高认同是华夏文化。对华夏文化的认同高于对出生国的认同,就好像我们今天对国家的认同要高于对省籍的认同。只要在华夏文化圈内,没有跑去为周边的夷狄做事,就都没问题。不会被认为是叛国,被唾骂为“楚奸”或“秦奸”。</p>
-
-<p>比如同是楚国人的伍子胥,楚平王杀了他的父亲和哥哥,他就逃到吴国。后来借兵攻入楚国,掘了楚平王的坟墓。也没人骂他是“楚奸”。还有商鞅、吴起、张仪、苏秦等诸多游士,在各个诸侯国间奔走,哪国合意就为哪国做事。自己没有心理负担,担心愧对自己出生长大的国家,其它人也不会认为这有什么不对。</p>
-
-<p>老百姓就更是这样了。哪个国家政策好,发展得好,只要有可能,就迁移到哪个国家。那时各国边境出和入都缺乏足够的手段严加管理。梁惠王就曾请教孟子如何增加人口,向孟子抱怨魏国老百姓不识他的好心和好政策,却移居邻国。“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说明当时,老百姓在诸侯国之间迁移很正常很普遍。人口就是生产力,各国都很在意老百姓的迁入移出。</p>
-
-<p>那为什么屈原这么热爱楚国呢?不远走他乡,而在楚国这一棵树上吊死呢?俗话说,“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原因很简单!因为他是王族,是贵族,比孔子、孟子这些士人地位要高;与一般老百姓相比,当然更是天地之悬。</p>
-
-<p>屈原姓芈(mǐ),与电视剧《芈月传》中的芈月同姓。芈是楚国的国姓。司马迁在《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中说:“屈原,名平,楚之同姓者也”。屈是他的氏。氏是姓的分支。早先姓下还分氏,后来才没有的,只剩下姓。屈原家是楚国早先的国君楚武王的后代。他们家族从春秋前期到战国后期,一直是楚国显赫的贵族,经久不衰。屈原曾任三闾大夫,据说是掌管王族事务的职务。他有封地,有多种说法,有说在秭归或江陵,还有说在湘沅。</p>
-
-<p>拿现在的话来说,屈原就是楚国的股东,当然不是最大的股东了,最大的股东是国君。他的股份还是原始股,但不像现在可以上市交易。商鞅、吴起、伍子胥这些士人只相当于高管。高管可以跳槽,股东就不能跳槽。股份不能交易,又不能跳槽,那他就只能吊在楚国这棵树上了。</p>
-
-<p>所以,屈原热爱楚国,那是他的本分。楚国的老百姓备受王公贵族的压迫,是没有理由爱楚国的。老百姓对楚国的事务既没有发言权,自己的劳动果实还被王公贵族剥夺,挣扎在温饱线上;甚至食不果腹,衣不遮体,有什么理由要求楚国的老百姓爱楚国呢?只有屈原这样的王公贵族才有理由,才有资格爱楚国。“奴隶没有祖国”。如果屈原这样的主人不热爱楚国,谁又会热爱楚国呢?</p>
-
-<!--END--> 江上小堂 过端午节要吃棕子,赛龙舟,现在还放一天假。这都托屈原的福,得感谢他,是他投江自尽用生命带给后人的福利。 端午漫谈伍子胥 2024-06-10T12:00:00+08:00 2024-06-10T12:00:00+08:00 https://agorahub.github.io/pen0/columns/talking-about-wu-zixu-during-the-dragon-boat-festival <p>早先,吴越一带端午节还曾纪念伍子胥。伍子胥与屈原一样也是楚国人,但对吴国贡献很大。他死后,吴越人就在端午这天纪念他。他的事迹也很有名,还比屈原早生200多年,却被屈原后来居上,盖住了他的声名。</p>
-
-<!--more-->
-
-<p>他的作为与屈原截然相反。面对迫害,不肯束手就擒。你不仁我不义,一不做二不休。绝地反击,睚眦必报。</p>
-
-<p>楚平王用他的父亲要挟他和他的兄弟,招他们前出,想把他一家赶尽杀绝人。伍子胥对他哥哥说,“我们去了,都得死,救不了父亲。不如投奔他国,借助他国势力雪父之仇。都死了,什么也做不了”。他哥哥也很实诚,回答道,“我知道去了也是死,但我活下来也没有能力为父报仇,会被天下人耻笑,还不如一死”。</p>
-
-<p>楚平王派捕快来抓,伍子胥拉弓对峙。没人敢上前,伍子胥就趁机逃走。而他哥哥却从容就擒。两兄弟的选择都非常令人动容,可谓“去留肝胆两昆仑”。</p>
-
-<p>司马迁在《史记》中是这样描写的,</p>
-
-<blockquote>
- <p>平王使人召二子曰:“来,吾生汝父;不来,今杀奢也。”伍尚欲往,员曰:“楚之召我兄弟,非欲以生我父也,恐有脱者后生患,故以父为质,诈召二子。二子到,则父子俱死。何益父之死?往而令仇不得报耳。不如奔他国,借力以雪父之耻。俱灭,无为也”。伍尚曰,“我知往终不能全父命。然恨父召我以求生而不往,后不能雪耻,终为天下笑耳。”</p>
-</blockquote>
-
-<p>后来,伍子胥成功混出昭关,逃到了吴国。因他曾在楚国很有势力,跟楚国的贵族官员多有交往,了解楚国很多内幕,对吴国很有用,就受到吴国的保护。那时,也没有引渡一说。他则在吴国苦心经营,处处跟楚国过不去,离间吴国与楚国的关系。最终得以借吴国的兵攻入楚国,把楚平王掘墓鞭尸,为父报了仇。</p>
-
-<p><img src="https://i.imgur.com/wP8LUJ7.png" alt="image01" /></p>
-
-<p>春秋战国时期,列国争雄。天下和价值观尚未统一。所以,面对同样的事,人们根据自身的处境不同,往往有多种选择。既有屈原这种不弃不离的,也有伍子胥哥哥这样从容赴死的,还有伍子胥这样针锋相对,绝不服输的。</p>
-
-<p><img src="https://i.imgur.com/Zidegzc.png" alt="image02" /></p>
-
-<p>时人对伍子胥的评价也是多样的,既有赞赏的,也有反对的。比如他的朋友申包胥听说他掘了楚平王的坟,就指责他的手段太过分了。申包胥说得对,他这样做确实戾气太重。伍子胥则满不在乎地回答到,“吾日暮途远,吾故倒行而逆施之”。意思是我的时间不多了,顾不得那么多了,泄心头之恨要紧。</p>
-
-<p>但在秦始皇一统天下,汉武帝独尊儒术之后。面对同样来自于朝廷的迫害,就很难有伍子胥这样的选择了。一个是没地跑了,跑到哪里都是皇帝的天下,除非跑到番邦去。二是,忠君爱国成了最高价值。“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历朝历代,不知有多少官员百姓被昏君暴君迫害致死。但他们别无选择,只得乖乖地束手就擒,心中不敢生出半点反抗的念头。没能力没本事反抗就不说了。即便有能力反抗,也是自废武功,生怕背上不忠君的骂名。</p>
-
-<p>例如宋江,都落草为寇占山为王了,还是不敢亮出反皇帝的旗帜。而打出“只反贪官,不反皇帝”,替天行道的旗子。念念不忘的就是招安,重新做大宋的臣子。最终果真如愿受招安了,但还是被朝廷赐死,束手就擒。宋江就是小时候念私塾,脑子里被灌进儒家的“忠孝”思想,再也摆脱不了了。</p>
-
-<p>反观没念过书的李逵、武松、石勇之类的草莽,反而没有这些束缚。管得天王老子,眼里只认得拳头。石勇便说得出,“你这鸟男女好不识人!欺负老爷独自一个!要换座头。便是赵官家,老爷也彆鸟不换。高做声,大脖子拳不认得你!”他们没受过儒家的教化,处于原生态。虽然他们也没有自由平等的观念,往往也是以势欺人,就敢于反抗不管以什么名义施加于己的不公和压迫而言,比儒家的奴化思想更为可取。</p>
-
-<p>今天端午节纪念屈原,也不应当忘记伍子胥。</p>
-
-<!--END--> 江上小堂 早先,吴越一带端午节还曾纪念伍子胥。伍子胥与屈原一样也是楚国人,但对吴国贡献很大。他死后,吴越人就在端午这天纪念他。他的事迹也很有名,还比屈原早生200多年,却被屈原后来居上,盖住了他的声名。
\ No newline at end of file
+<!--END--> 鹿馬 又是一年高考毕业季。今年有一个怪现象引起了我的注意:多地出现考生考完之后,冲出考场展示巴勒斯坦旗的场面。这不是个例,有不少高中生再在采访中表示支持巴勒斯坦,同时还有人表示希望统一台湾,也有人高喊共产主义万岁。
\ No newline at end of file
diff --git a/columns/2024-08-29-hello-dr-li-wenliang.html b/columns/2024-08-29-hello-dr-li-wenliang.html
new file mode 100644
index 00000000..00a5bb88
--- /dev/null
+++ b/columns/2024-08-29-hello-dr-li-wenliang.html
@@ -0,0 +1,139 @@
+
+
+
+
+
+
+
+
+
+ 李文亮医生,你好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李文亮医生,你好
+
+
+
+
+
+ CrazyArticle | 2024.08.29
+
+
+ 李文亮医生:
+
+您好。当我第一次知道您的时候,您已经去世,我是在新闻联播上得知您被平反的事,那一天,2020年3月19日。当时我正被关在广州市第一看守所。
+
+
+
+我们素未谋面,直到今日。
+
+对于武汉疫情,我没有感知,因为当时的我正被限制自由。
+
+自由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
+
+李医生,我们都做了各自该做的事情。您作为医生,在疫情刚刚开始的时候,开始提醒同行:有不明原因的肺炎患者入院。最終,您被警察叫去派出所接受训诫,并且受到威胁:如果再犯,你就是寻衅滋事!
+
+而我则为了捍卫自由而走向街头,我为了捍卫新闻自由和出版自由而帮助那些走向街头的人,哪怕他们已经和香港警察起了正面冲突,哪怕子弹横飞,哪怕硝烟弥漫,我帮助了他们,我义无反顾。
+
+有人说我是“反中乱港”分子,那是因为我做的这些事情,动摇了统治者的执政根基。
+
+公道自在人心。
+
+李医生,这个世界就是如此荒诞,您从被训诫,留下案底而一下子成为了英雄,身后被评为烈士,甚至全国各政府机构都要为您下半旗致哀,而我呢?不是被训诫,而是被判了刑。
+
+好人要留下前科,而执政者和他们的走狗们,却可以拿着大把的金钱“投资”海外,而不管国民生活在困苦当中,也不管现在那4400万绝望的失业大军。还割着这个国家的国民的韭菜,如果有那么不服气的韭菜,那就要被训诫,要被判刑。
+
+李医生,您知道吗?李克强总理也去世了,不知你们是否已经见过面。在他去世的那段时间在他的家门外已满是鲜花,就像悼念您一样。这一束束鲜花,真的是在悼念吗?那是在对执政者的暴政无声的控诉!因为李总理说过:人在做,天在看!
+
+是的,人在做,天在看!
+
+李医生,您知道吗?《庆余年》已经被搬上电视了,您的微博已经成为全国网民的哭墙,四年来,大家都在微博上和您聊天,我翻看您的微博,也不免失声痛哭,李医生,如果真有那天,我好想和您见上一面,简单地说一句:李医生,您好。
+
+李医生,您知道吗?在您去世两年后,在西安、上海、以及我所生活的城市——广州也相继爆发疫情。如果说武汉在疫情的时候被封城尚情有可原,那么上海的疫情就简直是癫狂。一切以疫情为目标,所谓的“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到头来只是对作为人最基本的权利——生命权践踏。一切以防疫优先,哪怕洪水滔天!
+
+李医生,您听听那《四月之声》吧,那是多么让人绝望的声音啊!普通市民的悲伤,基层干部的无奈,高级官员的无耻,全部在这《四月之声》之中。
+
+李医生,您知道吗,在2022年的11月,全国爆发了声势浩荡的白纸运动,这场轰动全国的街头运动,才让执政者感到恐惧,最后不得不结束了持续三年的变态清零防疫政策。而在此之前,新疆已经因为疫情而封了3个月。没有水,没有粮食,家门被焊死。因为所谓的“防疫”,小区居民楼里的居民因无法逃生而被活活烧死,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和癌症患者只能关在家里自求多福,家里养的宠物因为所谓的防疫而被活活打死。市民不服气,敲家里的锅碗瓢盆,却被指为“境外势力”煽动。
+
+李医生,多么荒诞的国家,多么荒诞的政党,多么荒诞的世界。
+
+但是,正因为那句话: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在那年11月的上海,年轻一代走上街头,第一次喊出了“习近平下台,共产党下台。”的口号。在一个拥有自由的国家,大家可以用选票来让施行暴政的执政者下台,让施行暴政的政党下台,而我们呢?等待的是,是秋后算帐,是大抓捕,是无穷无尽的恐惧。
+
+活在恐惧中,则永远恐惧;敢于面对恐惧,才会有真正的自由。
+
+愿这个国家不再有恐惧,愿您在泉下安好。
+
+一个和您一样的人
+
+
+
+
+
+
+
+
+
+
+
+
+
+
+ Made with by Agora
+
+
+
+
+
+
diff --git a/columns/2024-09-02-fragrance-of-time.html b/columns/2024-09-02-fragrance-of-time.html
new file mode 100644
index 00000000..b1433167
--- /dev/null
+++ b/columns/2024-09-02-fragrance-of-time.html
@@ -0,0 +1,191 @@
+
+
+
+
+
+
+
+
+
+ 尋香記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尋香記
+
+
+
+
+
+ 東加豆 | 2024.09.02
+
+
+ 我七月初就知道「尋香記」這個展覽了,但一直沒有動身,身心靈也像一個木頭人。為什麼呢?如果這是在二十年前,我肯定會在第一天第一時間就衝過去,興奮得不得了。想想也是挺有意思,我跟香味這東西,總算是有些不解之緣吧。八月的最後一天,我終於踏進了展廳。不過,就算來晚了,那份對香氣的喜愛,還是一點都沒少。有心動,也有感動。
+
+
+
+
+
+一.入門:香火初現
+
+這天,我來到了香港藝術館,參觀了「尋香記」這個展覽。一走進門口,就聞到一股淡淡的香氣,讓人感覺心情舒暢。這不是普通的香氣,而是從遠古傳來的,一種讓人心靈沉靜的力量。
+
+
+
+二.歷史:香之起源
+
+展覽的第一部分介紹了中國芳香文化的起源。遠古時,人們為了祭祀天地,開始燔柴燎木,這就是後來香文化的雛形。看著那些古老的工具和儀式用品,我仿佛能聽到遠古的聲音,感受到當時人們對自然的敬畏之情。
+
+
+
+三.生活:香之日常
+
+接著,展覽展示了香在古人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從香囊到香湯,再到香薰衣物,甚至用香木建造的房子,這些都讓我驚訝不已。古人對於香氣的追求,不僅僅是為了好聞,還有驅蟲、養生的功效。這一點,現代人似乎還有很多可以學習的地方。
+
+
+
+四.文藝:香之風雅
+
+當我走到文人雅士與香的關係部分時,更是感觸良多。古人不僅把香作為生活的一部分,還將其融入到了詩歌、音樂之中,甚至成為了一種精神追求。這裡展示的一些詩情畫意,讓我體會到了那種在香氣中尋找靈感的意境。
+
+
+
+五.工藝:香之器物
+
+展覽還特別介紹了各種精美的香器。這些香爐和香具,設計精美,做工細膩,不僅是實用的物品,更是藝術品。看著這些物件,我腦海裡浮現出古人使用它們時的場景,彷彿自己也參與其中。
+
+
+
+
+
+六.香之感懷
+
+參觀完這個展覽,我深深感受到了中國芳香文化的深厚底蘊。香不僅僅是一種物質的存在,更是一種文化和精神的傳承。在現代忙碌的生活中,我們不妨偶爾停下來,點上一根香,讓自己的心靈得到片刻的安寧。
+
+
+
+
+
+離開這展覽廳,愉快時光未完的,接下來,我來到了另一個展覽廳:「袖珍.厚禮──浮雲軒藏中國鼻煙壺捐贈展」
+
+「袖珍.厚禮」
+
+
+
+一.壯觀的鼻煙壺世界
+
+聽說這是香港迄今最大規模的鼻煙壺捐贈展,由已故收藏家冼祖謙先生的夫人冼石韞玉女士慷慨捐贈。這意味著冼祖謙先生夫人對香港藝術館的支持和絕對的信任,這是非常讓人感動的事情。既然來了,當然不能錯過。
+
+
+
+二.小巧的驚喜
+
+剛踏入展廳,就被那些小巧玲瓏的鼻煙壺吸引住了。每個鼻煙壺都不過掌心大小,但細看之下,卻各有千秋。有的色彩鮮艷,有的造型別緻,有的雕刻精細,真讓人歎為觀止。
+
+
+
+三.穿越時空的禮物
+
+鼻煙壺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清朝,當時是王公貴族之間互相饋贈的珍貴禮物。看著這些精美的鼻煙壺,不禁讓人想著當年貴族們收到這樣的禮物時,該有多高興啊!每一個鼻煙壺背後,都可能藏著一段故事。
+
+
+
+四.工藝:匠人的心血
+
+這些鼻煙壺之所以珍貴,還在於它們的製作工藝。從選材到雕刻,再到上色,每一步都透露出匠人的心血。有的鼻煙壺用的是珍稀的玉石,有的則是玻璃或瓷器,不管哪一種材料,都能被匠人巧手打造成一件件藝術品。
+
+
+
+五.故事:浮雲軒的收藏
+
+最讓人感動的是,這些鼻煙壺都是冼祖謙先生一生的收藏。他不僅是一位收藏家,更是一個對鼻煙壺文化有著深厚感情的人。看著這些展品,能感受到他當年收集這些鼻煙壺時的喜悅和滿足。一個個地收集,一組組地收藏。
+
+
+
+六.結語:一份珍貴的禮物
+
+離開展廳的時候,心中都是滿足的。全都是小小的鼻煙壺,不僅是藝術品,是冼氏夫婦留給香港的一份珍貴禮物。這些香氣,不僅記錄了一段歷史,也代表著一種文化。
+
+
+
+而我,當我百年歸老的時候,我的香水收藏品又可以為它們找個家嗎?
+
+
+
+
+
+這次展覽又喚醒了我,那些古老而美麗的東西。下次再來香港藝術館,也許有有更好的發現。
+
+完
+
+
+
+
+
+
+
+
+
+
+
+
+
+
+ Made with by Agora
+
+
+
+
+
+
diff --git a/feed.xml b/feed.xml
index a8046495..b08597e5 100644
--- a/feed.xml
+++ b/feed.xml
@@ -1 +1 @@
-Jekyll 2024-11-22T09:45:09+08:00 https://agorahub.github.io/pen0/feed.xml The Republic of Agora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No newline at end of file
+Jekyll 2024-11-26T11:22:23+08:00 https://agorahub.github.io/pen0/feed.xml The Republic of Agora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No newline at end of file
diff --git a/heros.xml b/heros.xml
index 2d5564bf..17802096 100644
--- a/heros.xml
+++ b/heros.xml
@@ -1,875 +1,269 @@
-Jekyll 2024-11-22T09:45:09+08:00 https://agorahub.github.io/pen0/heros.xml The Republic of Agora | Heros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网左实践总结 2022-12-16T12:00:00+08:00 2022-12-16T12:00:00+08:00 https://agorahub.github.io/pen0/heros/TomatoNoodles-a1_c-summary-of-internet-leftist-practices <p>“网左”总体来说确实是进步的,他们要比一些麻木者、漠不关心者和肉食者进步得多,他们是在资产阶级残酷压迫下抱团取暖的、可以接触到网络生活的群众。而“网左”形成的“左圈”也为许多来寻找答案的迷茫者,如一年半前的我,提供了资源和平台。</p>
+Jekyll 2024-11-26T11:22:23+08:00 https://agorahub.github.io/pen0/heros.xml The Republic of Agora | Heros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暴力与父权:泰国男子从军经历调查 2022-08-05T12:00:00+08:00 2022-08-05T12:00:00+08:00 https://agorahub.github.io/pen0/heros/2022-08-05-ElinBjarnegard/ElinBjarnegard...-a1_l-armed-violence-and-patriarchal-values <p>本研究超越男女二元性的论调,强调男性内部对于暴力的态度因意识形态影响而存在分化:志愿参军的人通常更亲近父权制意识形态,而不是军队塑造了士兵的父权思想;强制参军对不希望主动参军人士的父权思想并无明显影响。</p>
<!--more-->
-<p>我从2021年三月左右进入“左圈”,再到今年八月末二次退网,期间混迹过多个“左群”,也亲自参与过三个网络学社的创建或改组,也算是个“网左”了吧。在这么久的时间中,我的思想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接触和学习了马克思主义和其他思想,这是我需要感谢“左圈”的一点,但我也逐渐认识到“左圈”乃至“网左”的不足,这也是我退网的原因之一。</p>
+<p>本研究通过对泰南三府年轻男性进行调查,探索了参加武装暴力与父权价值观之间的关系。研究1发现父权价值观更强的男性更容易志愿加入准军事部队。研究2利用泰国征兵抽签所带来的自然实验,比较了非自愿应征入伍服兵役的男性与参加抽签但未入伍的男性的调查回答,发现两组在父权价值观方面没有差异。本文结论是,父权价值观促使人们自愿参与武装冲突,而在冲突地区应征服兵役不会导致士兵父权价值观的变化。</p>
-<p>这样长时间、大规模的实践已经证明了,“网左”在这个时代的风口浪尖上,显然已经无法背负起历史的重任,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应当以批判的眼光看待其,并汲取经验、另寻他路。我想从我这段时间的实践中批判性地总结出“网左”的现状和我个人对此的思考,希望大家能从中学到些什么。</p>
+<h3 id="一导言">一、导言</h3>
-<h3 id="我为什么反对网络报刊">我为什么反对网络报刊</h3>
+<p>最近的研究提出了一种新的解释,有可能更准确地缩小在暴力冲突局势中选择拿起武器的人的范围:具有父权价值观(patriarchal values,认同男性对女性的系统性支配地位)的人。一系列研究表明,关于男子气概(masculinity)和性别歧视的观念与支持暴力极端主义有关。本文从两个重要方面推进了这一研究:(1)研究了在武装冲突中,个人父权价值观强弱与通过资源加入政府准军事单位自愿参与有组织暴力活动之间的联系;(2)通过分析泰国的征兵抽签这一自然实验(natural experiment),研究了参与有组织暴力到个人父权价值观强弱之间的反向因果关系的可能性。</p>
-<p>先下结论,因为网络报刊是对于其他人和历史的粗劣模仿。这是许多同志和网群目前都会犯的一个问题,可以勉强算作一种机会主义。</p>
+<h3 id="二武装暴力与父权价值观之间的联系">二、武装暴力与父权价值观之间的联系</h3>
-<p>我作为某网络报刊的创建者,突然反过来反对网刊,我想大家也许都会很疑惑我的思想变化。我先说说我创建某报刊的历程。我最开始创立报刊,首先是因为看到了其他同志在办网络报刊,然后就产生了想模仿的想法。然后我当时所在的那个学社基本上天天吹水,有一个同志某天就提议:“我们要不干点事吧。”我就附和说好啊我们办报刊吧。为了办这个报刊,我甚至跑去借鉴了《新青年》,前朝剑斩本朝官了属于是,就好像列宁当年办了《星火报》、陈独秀当年办了《新青年》,我们也一定要办个什么报刊才好。由此可见,我当时是这个想法,不过是一种模糊的空想、一种对于他人和历史的模仿、一种“我们做点什么吧”的焦虑,这几乎就是主观主义的体现。据我了解,很多其他的同志也有这样的状况。</p>
+<p>在过去的三十年中,性别平等与战争暴力之间的关系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但侧重于个人层面的文献受到的学术关注较少。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在解释暴力行为成因时,性别价值观在社会和个人层面上都起着重要作用。父权制价值观被视为男女二元性别秩序的一部分,将男性置于女性之上,且这种父权制价值观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从父权制价值观转向性别平等的价值体系,意味着维护男女二元对立的界限日益模糊,并且二者平等。父权价值观与暴力倾向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多地被记录,而且往往集中在“他者化”(othering)过程中。他者化是一个区分“我们”和“他们”的过程,是构成父权价值观基础的性别秩序所固有的,也是合理化(rationalization)对他人实施肉体伤害的必须部分。尽管实施暴力行为往往与男性和男子气概的理想有关,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男性生物学上都具有同样的暴力倾向。同样,女性也可能是战时暴力的施暴者。因此,重点在于意识形态而非性别对于参与暴力的影响,从而需要从男性内部入手,研究参与暴力与不参与暴力的男性的不同及其原因。但是,研究父权价值观与暴力行为之间的因果关系仍然是一项重大挑战:这种既定的联系可能是由于以性别平等为导向的社会和个人不太支持暴力,也可能是由于暴露于冲突和暴力的社会和个人变得不那么支持性别平等。</p>
-<p>网络报刊还有一个严重的问题,那就是脱离实践。之前说了,这个东西几乎就是浮在天上的空想,落不到地上就是其特点之一。其一,我个人所知的几乎所有报社都是要靠拉别人写的文章当稿子,而且往往投稿不足,这就决定了报社对于文章的内容没有太多的选择权,从而造成“不得不来者不拒”的状况,而这些文章大部分都由脱离一线生产的学生撰写,更有甚者许多作者本身就来自资产阶级家庭,这里并不是要对学生群体提出批判,但现实就是他们写出的文章理论性过强,而且有些幼稚的小作者还喜欢卖弄名词包装自己,其大部分文章也都偏向时事点评、理论解析类,与劳工的现实生活相去甚远。综上述特点就导致报刊传播范围极狭窄,甚至不能覆盖绝大多数学生群体,受学校压迫最狂的那些“卷王”们根本就没时间看,也不会看。其三,报刊的形式本身就是脱离实践的。报刊一期有好几篇文章,而且往往主题不同且篇幅较长,需要专心阅读,需要阅读很长时间,而且需要一定的文化能力,还要有闲心去看这些东西,而能做到这一点的几乎只有资产阶级和小知识分子群体,很多白领都做不到,更别提工农群众了。</p>
+<p>个人对暴力的增值化(valorization,赋予某事物价值)通常归因于社会化(socialization)进程。研究表明,暴力既可以通过代际传播,也可以通过影响儿童待遇的文化规范传播。具体而言,曾被家暴或目睹家暴的男孩随后更可能坚持父权价值观,最终更可能选择参与政治暴力。北美的一些调查研究表明,具有平民背景和军事背景的个人在特征和价值观上有所不同,这是因为参军前已经形成了某种亲军队的价值观的年轻男性倾向于自我选择加入部队。</p>
-<p>有的同志又说了,那我把报刊打印出来去分发给工人,这总不算脱离实践了吧?首先,我要明确一点,我认为报刊这个形式本身就是脱离实践的;其次,如果真的要去打印出来发给工人,那为什么要做成报刊的形式呢?直接单独发特定的文章不好吗?报刊本身不仅目标大容易被晶哥盯上,还需要很多的阅读时间甚至能力(此处批评某些术语名词乱飞的文章),而这是大部分工人群众所不具有的,这就使得报刊本身就是个形式主义的东西,完全没有必要设计封面、给自己冠以“主编”或“副主编”的头衔,还给自己起个“xx报”的招牌,我们又不是要挂在店里卖;而且,既然都可以直接接触到工人群众了,为什么不能脱离纸面文书这种知识分子的形式,直接口头宣传,用最真情实感的方式拉近和群众的关系、建立信任,这不比那种鲁迅式(某些时候叫胡适式更合适)的从上而下的灌输更好吗?</p>
+<p>然而,其他一些论述则将对暴力的增值化与服役经历直接联系起来。例如,在越战期间服兵役的美国男性因暴力犯罪而被监禁的可能性显著增加。另一方面,国际安全援助部队中瑞典士兵在阿富汗服役前后的价值观基本保持稳定。</p>
-<p>报纸、杂志的出现是因为信息技术不够发达不得已为之。互联网、尤其是智能手机出现之前是报纸和杂志的高峰年代,在以前出了爆炸性新闻得要报童沿街大喊“号外”才能让大家知道,而现在只需要打开任何多媒体网站,巨大的标题和夸张的图像就会立即吸引住你的眼球。报纸现在已经基本见不到了,纸质刊物也在逐渐消失,因为它们本质上就是把一堆小文章合订成一个合集,这样在那个信息技术落后的年代,不管是看起来还是卖起来都方便,如果出一份文章就卖一期报纸,那成本岂不高得离谱?这就是报纸存在的原因。而现在不一样了,你根本不需要印刷几千几万份报纸来传播信息,你只需要把文章发到网上,自然就传播几万次;你也不需要把很多文章合订在一起,因为现在完全有支持单独阅读一篇文章的技术(合订在一起看反而不方便且费时,而且不易于传播)。即便是新闻联播这种“电子报纸”也越来越没人看了。现在还办报纸是逆时代潮流而行。</p>
+<p>在女权主义安全研究中,“军事化男子气概”(militarized masculinities)这一概念已发展为捕捉军事暴力与男子气概之间的特殊关联。军事化男子气概通常的特点被认为是“强壮、吃苦耐劳、具有侵略性的男性异性恋取向、恐同、重视庆祝同性友谊、实施有控制的攻击行为、以最小的抱怨完成任务”。尽管军事化的男子气概包含了相当多的特征,但在本文讨论中,军事化的男子气概有两个决定性的特征:其与男子气概的联系和对暴力的增值化:一个真男人应该具有战士的品质。女性被赋予了柔弱和看护的二等角色,而未能“像个战士”的男性则会受到羞辱。</p>
-<p>网络报刊另一大问题就是组织性低下。目前许多报社可能都是两三个人一拍脑袋决定干的,也就只是靠这两三个人撑着,基本上包揽所有工作。这两三个人要是有啥事干不了了那报刊立刻就寄了。而且这种问题在网络上没法解决,就拿报刊工序中工作量最大的排版来说,这个真的只能一个人做,线上交流效率的低下不足以形成有效合作,且将文件经常要传输给别人也是一个麻烦事。这样的生产效率极低,且漫无目的,更像是为了体验那种回归劳动本身的快乐。而且目前这样的报社光我知道的就将近二十个,内容五花八门,甚至有一稿多投的现象,而这个问题是在网络平台上无法解决的,要想真正地去做报刊就只能靠线下组织。</p>
+<p>军事化男子气概指的是这样一种主张,即“与男子气概相关的刻板印象中的特质可以通过兵役,尤其是战斗来获得/证明”。这句话表明男子气概可以在军事环境中获得(acquired)和证明(proved)。第一种说法说明服兵役或参加战斗的经历会使男性具备某些特质。第二种观点认为这些特质是来自早年社会化过程,并且参军后就能表现出来。这种模棱两可的关系提出了父权价值观与暴力之间因果关系的问题。更具体地说,它提出了军事化男子气概的理想主要是通过自我选择(参军前)还是军事社会化(参军后)来实现的问题。</p>
-<p>而且我还要指出一点,许多办报刊的同志都在极力避免在文章中冲塔,我认为这是不可取的。我认为,既然我们要给群众灌输革命思想,那就不能像保皇党或者改革派一样打擦边球浅尝辄止,我们需要明确地指出问题的本质。我们就是需要告诉群众,现在的特色已经不是社会主义了,不然群众也依然会沉浸在一个“赵家皇帝都是好人,就是身边奸臣太多”的幻想中,其实我相信很多群众的思想都已经达到了这一步,我们也更没必要像《新青年》一样“二十年不谈政治”。这时候就一定会有人跳出来指责我说这个是找死啊这个盲动啊之类的,那我只能这样告诉你,你就在网络上蹲着吧,蹲一百年也不会有什么用。是的,这样做确实是很危险,但如果怕危险,那建议右转保皇党。我认为,许多同志都过分地高估了特色的统治能力,这源于我们对于敌人的不了解,打交道太少,既不知己也不知彼,才造成了心底莫名的恐惧,这正是敌人想要看到的。</p>
+<h3 id="三志愿参军与军队招兵">三、志愿参军与军队招兵</h3>
-<p>总而言之,网络报刊整体依然是进步的,这依然是阶级斗争铁的表现,也是同志们试图对抗异化、回归劳动本身的伟大实践。但我还是希望同志们能时刻用毛主席的话:“实事求是”,来提醒自己,不要陷入了对历史盲目模仿的陷阱。</p>
+<p>有关主动参加暴力行动的研究将军事冲突环境解释为已经社会化的个人可以将男子气概和暴力增值化的地方。一项关于越共游击队招募情况的研究强调对许多年轻新兵来说“赢得荣誉的渴望,或许只是赢得社区的尊重”是他们加入游击队的主要原因。对军人阳刚之气的认同往往是参军的主要动机之一。</p>
-<h3 id="进群即同志">进群即同志</h3>
+<p>许多军事组织依赖于吸引志愿者和激励应征者,而将男孩转变为真正男子汉的理念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力工具。从国家的角度来看,军事化男子气概的概念有利于军队招募“不怕死”的士兵。当军队把自己塑造成充满阳刚之气时,就会吸引某一类渴望这种改变的人。这与军事化男性气质内涵——“真正的男人是士兵,真正的士兵是男人”——不谋而合。从这个角度来看,军事化男性气质的构建早在入伍之前就已开始。</p>
-<p>“同志”的门槛,在今天是否也太低了点?</p>
+<h3 id="四反向因果关系的可能性军事社会化">四、反向因果关系的可能性:军事社会化</h3>
-<p>现在“左圈”内有一种奇怪的风气,那就是我们对只要在左群里(至少是自称的左群)、或者在昵称或主页中带有“左”的元素的人就会不假思索地称呼为“同志”,倒颇有些“五湖四海皆同志”的味道了。可这些人真的全都算是“同志”吗?</p>
+<p>军事社会化意味着与军事组织具体相关的经历塑造了个人的价值观。在这里,士兵所处的环境会塑造和重塑他们的兴趣以及身份。军队也要求向未来的士兵有效地灌输有利于实现(使人成为士兵)的思想和价值观。作为一个以男性为主导的组织,军队的职能以暴力为基础,因此军队鼓励军事化的男子气概,将其作为诱导男性成为战士的一种手段。这种转变需要特定的方法、仪式或做法,旨在培养出愿意为某一事业杀人和献身的士兵。这一过程被描述为旨在摧毁士兵的个性,代之以对部队的认同。</p>
-<p>“左圈”中许多网群的审核制度还不如特色,倒是更像我见过的那些西方社民党,只要发个邮件报个名就立刻能成为党员;或者是早期国民党,为了充数什么人都放进来。这些网群的人数自然也高得很,许多网群的创建者还以人多为豪。我们往往能在这种群里看到三类人,我将他们称为王明式、幼稚式和张国焘式人物(注意,我在这里用这两个人的名字分类只是为了方便大家理解,并不完全一致),这三类人我认为是不可以拿对待同志的那一套去对待他们的,因为他们或者根本就没有完全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即便他们很多人认为自己有),或者沾染的资产阶级习气要比无产阶级的还要多得多,或者更有甚者根本就没把我们的事业当回事,在政治上和待人接物上都十分幼稚。总之,他们身上总是体现一种不平等,总是有着机会主义和个人主义的影子。</p>
+<p>然而,军事经历在多大程度上将男性社会化为军事化的男子气概,以及哪些类型的实践、方法或经历引发了这种社会化,这些问题尚未得到深入探讨。</p>
-<h4 id="天山上下来的王明">天山上下来的王明</h4>
+<h3 id="五募兵与征兵制情境中的男性军人气质">五、募兵与征兵制情境中的男性军人气质</h3>
-<p>其一王明式。王明是土地革命时期的“二十八个半布尔什维克”之首,是“昆仑山上下来的神仙”(毛泽东即兴讲话)。作为留苏派的代表人物,他不仅抱着共产国际的指示当圣旨,还十分看不起毛泽东等人的“山沟沟里的马列主义”。“左圈”里也有这样的人物,但他们要比王明还要神气。</p>
+<p>有些人被迫征召入伍而绝不会自愿参战;有些人乐于为国家服务;而对其他人来说,参军是为了钱。一些国家实行征兵制,而另一些国家则依靠志愿兵。不同类型的军事环境也可能刺激不同类型的社会化进程。例如,准军事部队或游击队可能不要求在入伍前接受正规军事训练;服兵役可能不会有任何战斗经历;但在冲突不断的国家,即使是刚入伍的新兵也可能经历战斗和死亡威胁。</p>
-<p>我们与这些人往往刚一接触就能感受到一种小知识分子高高在上的姿态:“你这前反思后现代的虚幻共同体主义者,停止你对大他者秩序性分子的迷恋,快去学德国哲学史,让我这康德黑格尔纯粹理性主义者来一场进步主义辖域-去辖域运动来扬弃你的庸俗化意换!”(这句话意思不准确,因为我真的不会模仿他们说话)。这种行为的脱离群众已经不需要我指出了吧,大概就类似于你把他当同志,他把你当土狗,就是毛说的“装腔作势,借以吓人”。其实这种行为背后的心理逻辑非常简单,这就是一种不平等。这些人就像是孔乙己,在现实中“怀才不遇”,对朝廷不满,但又不肯脱下破烂的长衫和穿短衫的站在一起。他们从一些书本或者视频上(这里点名b站,具体哪个up就不说了)学到了那么一星半点的哲学词汇,便立刻填充到自己的语言里,即便他们自己都不理解(背诵定义并不等于理解)。我想请问同志们一个问题,当此类人在对没接触过马克思主义的人宣传时,一味地套用哲学名词起什么作用呢?其实也不是一点用都没有,至少会让此类人感觉到莫大的优越感,一种装逼成功的快感:“看,这个词我知道他不知道,我多厉害!”好嘛,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解放全人类的伟大思想竟成了某些人用来装逼的工具!请问马克思的“马”是不是还有四种写法啊?</p>
+<p>本研究的重点是泰国,该国拥有规模庞大的准军事单位与泰国皇家武装力量(RTARF)并肩作战,后者采用抽签征兵的方式服兵役,兵役一般为两年左右。RTARF的应征入伍者的训练以通过惩罚和社会及心理压力暴力灌输纪律而著称。所有年满21岁的男性都必须在每年4月应征入伍。</p>
-<p>这种人张口闭口马克思,但却只是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当成一种显摆的资本,心底里还是资产阶级那套意识形态:多学了点知识就高人一等了;即便他们有的人并没学会他们自己口中的那些哲学东西,但他们还是要用上高级生僻的词汇来粉饰自己的语言,还要诡辩说这是“避免庸俗化”,甚至有的还宣称自己是“正统马”,很多同志看不清他们的真面目就会觉得“卧槽听不懂总之很牛逼就对了”,其实和那些宗教忽悠人是一个道理,就是弄一堆云里雾里的东西,搞得很高大上让人听不懂好像普通人触不可及,所以才能招揽到信徒,这类人本身倒也很享受这种“众星捧月”的优越感。</p>
+<p>此外,泰国有许多男子和少数妇女自愿加入各种准军事部队。随着服役年限的增加、晋升和在不稳定的边境地区服役而获得经济奖励。泰南三府(北大年、也拉、那拉提瓦)自2004以来就因持续叛乱而成为冲突地区。这种在冲突地区活跃的不同军事组织的组合有助于研究自我选择加入准军事组织,以及通过服兵役实现社会化的情况。</p>
-<p>当我们在对群众进行理论宣传时,如果也是一上来就堆砌哲学黑话,那群众不仅不会受到宣传,还只会觉得我们在装逼,想:“奥,马克思主义者就这?跟我搁这儿摆什么架子呢?”说句不好听的,如果让这些人和邓小平一起去给群众宣传,我估计群众很大可能会听邓的,因为邓的话至少听得懂而且姿态够低。</p>
+<p>军事化男子气概是通过归属身份和表现身份的组合来实现的。泰国以性别广泛的流动性和对变性人(kathoeys)相对较高的容忍度和能见度而闻名。但是泰国军队在这方面是保守的,只征召给那些认同、被认定男性身份、并在法律上被承认为男性的人。变性人通常可以免服兵役,但在征兵日获得免服兵役所需的程序往往涉及羞辱和骚扰。</p>
-<p>网络左派中有许多人就喜欢端着一副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架势,以学生为主,而且还多为中学生。这就不禁让我想到了鲁迅笔下的孔乙己:</p>
+<p>研究1是对自我选择加入两类泰国准军事组织的研究:社区民兵(Community Militias),和游骑兵(Rangers)。</p>
-<blockquote>
- <p>“旁人便又问道,“孔乙己,你当真认识字么?”孔乙己看着问他的人,显出不屑置辩的神气。他们便接着说道,“你怎的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呢?”孔乙己立刻显出颓唐不安模样,脸上笼上了一层灰色,嘴里说些话;这回可是全是之乎者也之类,一些不懂了。在这时候,众人也都哄笑起来: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p>
-</blockquote>
-
-<p>“王明式”的人物就如同这穿着长衫的孔乙己,别人要是显得不懂“哲学”,他便要骄傲起来,上去显摆一番;若是别人质疑他的观点,那他便要涨红了脸,说一些“之乎者也之类,一些不懂了”的话。这种行为,不过是想要衬托出自己要比这些不懂“哲学”的土老帽们高人一等,摆出一副知识分子的架势,他的那些哲学术语,就像孔乙己的长衫,即便破旧不堪还是要穿在身上,显得自己是与众不同的“读书人”。这些人往往死要面子,根本不会听任何人对他观点的反驳,要是你反驳那一定是你错,只要你敢反驳他,他就立刻要摆出一副“唯我独革”的姿态,完全把自己置于他人之上的态度,用着各种酸臭的小嘲小讽。</p>
-
-<p>这类人就让人感觉到,他就像一个没长大的孩子,拿着成绩单期待父母的夸奖,跟其他人比考试成绩赚得优越感。他把马克思或者黑格尔当成了一种炫耀的资本,就像他考试考100分一样,就像孔乙己穿长衫一样,只是为了标榜自己多么与众不同,多么牛逼;一旦有人反驳他的观点,那就是相当于质疑他“与众不同的存在”的基础,所以他当然不会听,并用上一切诡辩之法来捍卫自己的“神圣性”、“合法性”:“读书人的事能叫偷吗,那叫窃!”。他辩经不是为了学习,而是为了证明自己牛逼。他在政治上是极其幼稚的,混到左圈里来当理论教师爷和哲学教皇来了。</p>
-
-<p>这些人总喜欢讲一些精英主义论调,摆出一副学阀的架势,就像胡适一样,高高地举起自己的双手向资产阶级投降:“赵老爷您看,我讲的东西群众根本听不懂,我也没打算动员那些不会术语的土老帽,我研究的是纯学术的东西,我是不会触碰您一分一毫的统治基础的,千万不要拿铁拳砸我呀!”</p>
-
-<p>这些人似乎并不愿意和工人阶级融为一体,他们似乎更向往的是现代西马教授的生活,在大学里写写书骂两句然后继续享受资本主义制度带给他们的优越生活,当着资产阶级老爷圈养在大学这个象牙塔里的宠物。所以他们日常只是整天泡在网上,忙碌于网络上看谁辩得过谁,而不看这些争辩是否有居于提高人民群众的革命性。他们的立场并没站在工农群众这边,他们最多能起到的作用就是工人运动催化剂的作用,这些人是无产阶级的落后分子。不过据我个人观察,这类人中还真的有好多是来自资产阶级家庭的(别拿恩格斯跟我杠,从古至今出了几个恩格斯?),那这样的行为也就不奇怪了。</p>
-
-<h4 id="不是幼稚病是纯幼稚">不是幼稚病,是纯幼稚</h4>
-
-<p>其二幼稚式。我对于这一类人甚至无法找到一个合适的历史人物作为他们的代表,因为历史上的人物再怎样“幼稚”,都在对形势判断错误、走错了路线、陷入某种错误的主义等理性的、政治的框架内,而这些人则是纯纯的幼稚,不仅像个熊孩子一样学不会控制和正确地表达自己的情绪,还把政治当成过家家,为所欲为。</p>
-
-<p>现在许多同志都喜欢引用列宁同志的话,批判某某某人是“左派”幼稚病。但这颇有些扣帽子的意味,是十分不准确的。某些行为在我看来,不是什么“左派幼稚病”,而就是纯幼稚。此类人往往拥有自恋型人格的多种特征,时常是事事以自我为中心而罔顾集体,这类行为正是无组织无纪律的体现。</p>
-
-<p>出口成脏是最典型的体现。说脏话本身其实没有什么错,这是情绪发泄式的一种表达,但是如果拿脏话攻击别人,那就是另一回事了。大概是真的觉得别人没法顺着网线过去打他们,有的左人对别人可以说是无下限地人身攻击,别人一不随他们的意,一句“啥b”直接就上去了,完全不把对方当人,而是当成自己的情绪垃圾桶。对于一些和他们持反对意见的同志,也会以各种话语打压。更有甚者,他们在现实中遇到了不如意的事,或者是在和别的政治立场相左的人对线中被对面骂了,他们心中有情绪,却不敢对着欺负他们的人怼回去,反而跑来群中大肆发泄撒泼打滚乱发脾气,对别人人身攻击,完全不在乎对方的感受,甚至迁怒于其他同志,抽刀向更弱者。此类迁怒经常是逮着谁骂谁,完全不顾及是否无辜,以为在事后道个歉服个软就完事儿了,属实是“躬匠精神”了。在他们看来,自己就是应该被宠着包容着,别人的感受他们根本不在乎,他们是要比其他人高一等的,这是一种极其自私的想法,也是一种不平等的思想。</p>
-
-<p>死要面子。你一定在“左圈”中见过这样的人,他们不管是出于能力不足还是对情况判断不清,会或经常或偶尔犯一些错误,不管是理论上还是做事上,但是当别人指出他的错误时,他要么暴跳如雷,要么就直接开始哭闹,总之就是一个死犟嘴绝不承认。其实犯错误是正常的事情,强如毛爷爷,他年轻的时候还搞过“湖南共和国”这种空想。但是知错不认、认错不改,甚至攻击指出错误的人,那就是另一回事了。</p>
-
-<p>我遇见过一个例子,我们将此人暂称为A。有一次在群里我们正在讨论一些理论问题,然后A说了一个不是那么准确的理论,我和另一个人指出了他的错误,我想他当时应该是意识到了自己确实有错误,但是他却做了令人匪夷所思的行为。他先是对我们表现出深切的质疑:“啊?真的吗?没有吧?”然后开始给自己诡辩。因为他本身理论确实有错误,所以按正常的逻辑他是没法给自己辩护的,所以他开始推我们甩哲学黑话,什么什么意换什么什么反思之类的,到这一步他确实赢了,因为我们确实不知道他在讲什么东西,所以也不好继续再说什么,但我不能不指出这是一种极其幼稚的行为。A这样做无非是出于死要面子的心态,但这就是个网群,换个头像就没人认识你了,你要了面子又有啥用。如果以后A再有什么问题,不会有人再给他指出了,他就只能沉浸在自己哲学黑话意淫的世界中。这个例子只是在进行讨论时出现的情况,不涉及到他人或集体,还算是可以容忍的范围内,但下面这个例子就是彻头彻尾的不顾集体的个人主义了。</p>
-
-<p>我们将第二个例子的主角暂称为B。B曾经是某某网络报刊的编辑之一,另一位编辑C一直负责排版,他有一次自己觉得自己目前的职务无法体现出自己的大才大能,便主动提出要负责新一期报刊的排版,C答应了。但是B在但受到自己受到肯定后便高兴得把这个事忘了,后面快到发刊日期了,在C的不断催促下B才特别敷衍地排了个版,有多敷衍呢?字体不仅太小,而且大小不一样,好几篇文章之间的行间距也不一样,甚至还有一个投稿作者名字打错了,C用几乎是哄孩子的态度给他指出这些问题希望能重新改一下,先说排版怎么好,然后说但是这点有点瑕疵要是能改一下就好了,很柔和了吧?但是B的回复很直接:“我不改,你改。”C便有点上火,于是语气就有些强硬,结果B直接发了个哭的表情包和一堆委屈的话,总之就是开始哭闹,C便心软,又开始安慰他,最后还是重新排版了。据说B在事后还给别人说C骂他。在这儿我们首先应当认识到,报刊排版这个事,是该报刊编辑部整体的事,如果报刊发布晚、质量出问题,是编辑部整体需要担责任的,而不单单是B或者C一个人的事。但在上述案例中,B却把报刊排版当成了展示自己个人能力的平台,但在获得这种他自以为的对自己的肯定之后,他却又拒绝担负起相对应的责任,“白嫖”了属于是。然而这和A不同,B的这份责任如果他不担,就需要集体来担;当名誉受损时,是集体的名誉受损,而他本人则不怎么受影响。更应当批判的是,B在别人给他指出错误后,装可怜利用了同志们的同情心,只为维护自己的面子,这是一种自私又可悲的行为,属于知错不认也不改,甚至还利用别人的好心反将责任推到别人头上,更有甚者还会污蔑指出错误的人,这就已经是一种资产阶级思想了。</p>
-
-<p>毛主席在《论联合政府》中说道:“有无认真的自我批评,也是我们和其他政党互相区别的显著的标志之一。我们曾经说过,房子是应该经常打扫的,不打扫就会积满了灰尘;脸是应该经常洗的,不洗也就会灰尘满面。”然而当别人对这些人指出错误时,他们已经意识到自己的错误(王明是根本不认为自己错了——笔者注),但他们依然死要面子不承认,甚至硬是要按着自己的错误路线走下去,“这种作风,拿了律己,则害了自己;拿了教人,则害了别人;拿了指挥革命,则害了革命。”(《改造我们的学习》毛)</p>
-
-<p>无下限的反串和cosplay行为。反串和cosplay本身是网左群体对于现在社会的一种相对消极的反抗形式,可以被算作是进步的;但当这种行为变得毫无限度,甚至已经影响到了群里其他同志和社群的正常运行,这种行为的性质就变了,我想这点不需要我再多加说明,这种行为几乎在“网左”诞生之初就被很多同志批判了。据我了解到的几乎所有网群,他们每天的主要内容就是吹水、反串、cosplay,有的人反串水平高超得甚至让很多同志误认为右壬,知己知彼了属于是。我见过cosplay最严重的一个网群,专门设立了一个群作为吹水用,“社长”带头cosplay,几乎每三四天就换一个群头像换一个群名,甚至还通过qq群的“群头衔”功能给群友们“封王封侯”,时不时还要在群里发自己穿上苏联军装或者啥的照片,真・cosplay了属于是。这样的网群,实在是难说它起到了除发泄情绪和消遣时间外的更多作用了,它已经变成了无产阶级运动中落后的产物了。</p>
-
-<p>许多人在现实中受了委屈,处处受到压抑,便跑来网络上来发泄、逃避,但也仅仅止步于此,甚至打扰到网群的正常运行和其他同志的生活,这虽然属于一种消极反抗,但对革命运动实质上没有任何推动作用。虽然这话听着不舒服,但我还是想说:网群不是心理医院,有病请找心理医生。</p>
-
-<p>有的同志(或此类人本身)喜欢为此类人辩护,说他们是“左派”,所以我们依然应当把他们当成“同志”,他们的行为依然是是“左的”,是所谓“进步的”,但如果真的这样,那“左派”、“同志”的门槛是否也太低了点,入党还要搞政审呢。实际上,这不过是列宁同志所说的“隐藏在‘左的’口号下面来为小资产阶级自由散漫辩护的全部幼稚性”。</p>
-
-<p>“幼稚病”描述的是政治路线斗争中明显的错误,尚且是成年人经过理性思考判断,用逻辑言语表达出来的观点。而我们前面所阐述的行为,就像是一个被惯坏了的小孩子,一不如他的意就要大哭大闹甚至打人骂人,这根本就不是“幼稚病”,而是纯粹的幼稚。不管王明再教条主义、张国焘再机会主义、考茨基再“叛徒”,也没见他们指着毛和列宁的鼻子骂脏话吧?</p>
-
-<h4 id="要当老大的张国焘">要当老大的张国焘</h4>
-
-<p>其三张国焘式。每次我读党史的时候,看到张国焘这个名字我血压就往上窜,我就预料到这个人一定又要为了一己私利葬送好多红军战士的性命。张国焘本来是红军在川陕根据地的领导人,但他在和红一军汇合后,看到红一军兵少钱少,再对比兵强马壮的红四军,张国焘便飘飘然起来,认为自己才应该当老大。然后才有了后面的分裂,并另立中央,最终带着左路军(红四军+原红一军五、九军团)去和川军死磕并导致百丈关大败。在被迫北上后,但他因为担心自己的政治命运,就在黄河南岸拖拖拉拉不想过河,结果直接导致宁夏战役计划被迫中止;为了营救已经渡河的红九、三十一、五军,延安方面又制定了海打战役计划,结果又因为张国焘的不配合而破产;最终渡河的三个军不得不组成西路军,在河西走廊试图生存,但最后几乎全军覆没。可以说,左路军和西路军的惨败,张国焘难辞其咎。而张国焘在此之后并不知悔改,继续走他的机会主义、山头主义道路,最终叛投国民党,客死海外。总而言之,我们说的“张国焘式”人物,就是没有特别坚定的信仰、混进革命队伍的投机家,不管是在政治上投机还是在金钱上。</p>
-
-<p>争权夺利,要当老大,是这类人最典型的表现。很不幸地,在我亲身经历的四个网络学社中,发生权力斗争的有四个,达到了百分之百。</p>
-
-<p>第一个网群,我们将“社长”暂称为A,其中一个和他一起建立群组的成员暂称为B。这个网群在建立初期,想要建立一套有效的筛查制度,防止有破坏分子进入网群,于是A就自告奋勇,编写了一套审核题,但是A的这套题的答案几乎都能在网上搜到,大概类似于“商品的二重性是什么”这样,这别说防晶哥了,连兔兔都防不住;所以B在看了这套题之后,就重新修改了一遍,基本上把每道A出的题都换了一遍。但在这之后,A遍处处掣肘B,甚至说B难听的话,因为A认为B在“夺自己的权”。很多同志看到这里可能已经皱起眉头来了,不得不说A的思路看似是非常离谱的,但其实仔细分析,这不过就是一种个人主义、机会主义思想。更明确地来说,A完全不认为他所做的革命事业(咱们暂且把网左算作革命事业)是在为全人类谋福祉,不认为这是全世界无产者的事情。他不认为这是集体的事情,反而认为这是自己的事情,所以他的所思所想都是优先从个人利益出发的。审核题起不到效果,群里混进反动派和走狗怎么办,A完全不在乎;但如果他的手下胆敢僭越,指出他的错误还要在上面动手动脚,那就是大逆不道之罪,他就要对其降下天罚。我们知道,马克思主义者思想的最核心一点,就是平等,就是民主,即便是在以“纪律”、“组织”为准则的军队里,红军也设立了极其民主的制度:官兵平等、财产公开、士兵委员会。在A的思想中,所谓的社长(即便这只是他自封的)要比社员高一等,社员指出社长的错误,甚至抢了社长的“权力”,是绝不可容忍的。A的思想,在某种程度上确实可以算作一种资产阶级思想,而且甚至是没有物质基础支撑的那种。对A来说,网群不是革命事业的平台,而是自己的私产。</p>
-
-<p>第二个群也差不多。社长D在社员发现学社吹水现象过于严重,提出要进行社务改革以及人事重组时,拒绝了社员对吹水群的改革,并宣称这个吹水群不属于学社,是在自己的朋友群。但如果只在其他群里抓吹水,那学社的人不还是要到“朋友群”去吹水吗?所以这场改革无疾而终。在这里的个人主义体现得更淋漓尽致,已经弃集体于不顾,完全是从个人角度出发思考的了。</p>
-
-<p>在第三个群中,C和其他几个社员一起建设了一个网络报刊。在一开始,网络报刊处在一个非常混乱的组织状态,基本上是一个人包揽全部工作。所以在后面,这个学社试着去分工,把一些之前被包揽的大工作打碎为多个小步骤,然后尽量让所有成员都可以分到工作、参与到学社建设里来。但是这就让C暴跳如雷了,他觉得这是“削他的权”,反对声音很大。C被分配到的职务是报刊封面设计,他之前也参与过排版和人事安排,但很不幸,他证明了自己没有担任这些职务的能力,但C并不这么认为,他认为这就是在打压他,所以他时常抱怨说“没有归属感”,后来甚至拒绝参加任何社务。颇为讽刺的是,C还经常攻击学社说“没有民主”。</p>
-
-<p>在第四个群中,这个群的成员因吸取之前的教训,所以在一开始就取消了“社长”这个东西,但作为创始人之一的E却不是很同意,他时时刻刻都想要当“社长”。在一开始,E拥有相对较大的“权力”的,他也一直自认为自己就是社长,但后面由于他确实能力无法胜任,所以逐渐被移出了核心决策小组,所以他心怀不满,甚至经常攻击决策小组,说这是“独裁”,但实际上如果让E加入这个小组他绝对不会说什么;E还时常阴阳怪气小组中做决策最多的同志(即他眼中的所谓社长)。很多同志都不理解,一个网络学社,他搞权力斗争是图啥,图多控制一个群吗?</p>
-
-<p>除了争权,张国焘式行为还有从别的群强行拉人。这就是彻底的山头主义了,在“左圈”内拉帮结派,不用敌人来打自己就开始分裂内斗。我之前所在的学社出现过一次这样的情况,我被一个人,我们称之为F,拉到了他们群,然后我就想在他们群宣传一下我们的报刊,F当时很不满,觉得我从他们群挖人。后来F跑来了我们的群,由于他的观点以及态度恶劣,和我们群群员起了一些冲突,他和他的信徒们就开始从我们群通过私信或直接邀请的方式偷偷拉人,在被发现后干脆光明正大直接在群里挖人,厚颜无耻了属于是。在F看来,无产者、左派不是一个整体,我们要做的不是团结大多数,而是拉帮结派勾心斗角,为自己攒(虚拟的)政治资本。F通过某种方式凭空创造了一种身份认同:“F的学社的人”和“我们的学社的人”,而不再是无产者、受压迫人民这种身份认同,我想特色肯定很喜欢这样的人,直接帮他们分化了人民,还不用发工资。顺便提一句,民族主义也是通过类似的方式被制造出来的。</p>
-
-<p>金钱投机,利用同志们的信仰和同情心来骗取钱财。这个就已经不能算作“左派”了,甚至可以归到敌人的范畴。我想同志们多少都有耳闻前段时间“张子桀骗钱”一事,此人通过奥斯卡级别的表演与包装、利用同志们的同情心,来为自己谋财。这种行为在道德上的失败已经不值得再批判,但是他的这种行为,不仅严重损害了同志们之间那种坚定的信任,而且还打击了很多新同志对马列毛主义的信心,可以说,这一类人是资产阶级的好帮手。我还遇见过一些人,宣传说自己可以帮同志们打印一些市面上没有的资料和同志们自己做的宣传物,虽然说是要花点钱,但很多我当时也都相信他们是真的站在革命的人民这边的,但当我仔细询问之后,发现他们居然也在帮右派打印资料,这使我无语地无地自容,这些人就是纯粹的投机商人,他们为了赚钱可以见人说人话见鬼说话,如果利润足够的话,他们也完全可以向晶哥出卖那些曾经的“同志”。</p>
-
-<p>既然说到张子桀,那就不能不提最恶劣的性投机。张子桀此类人,通过把自己包装成“激进的女权主义者”,把自己塑造成革命家、女性之友的形象,让很多刚刚建立信仰的、处在迷茫中的年轻女同志对他们很有好感,而他们则卑劣地利用女同志,骗取她们的感情甚至身体,以满足自己野兽的欲望。而这样做的危害是明显,那就是极大程度地激化性别矛盾,帮敌人瓦解了男女同志间的信任,这让男女同志之间以后还怎么互相充分信任呢?以后还怎么自由地在一起战斗呢?此类禽兽人物无疑成了父权制的卫道士,无疑在给资本主义续命,他们对我们运动的割裂,甚至要比晶哥的铁拳还要厉害。</p>
-
-<p>名誉投机,把自己包装成“左派明星”,但实际上并没有坚定信仰。张子桀是这样的人,之前还有一个“月华”,每天在空间里发表马列毛言论,结果润到荷兰之后就摇身一变成了新自由主义者。还有很多这样表演型人格的人,特别喜欢包装自己,混入左派的队伍,享受通过欺骗新同志带来的被崇拜感。我认为,这些人危害虽大,但真正的马列毛主义者是可以识别出这些人的,这些机会主义者的出现并不会影响他们的信仰。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左圈”无时无刻不在吸纳新成员,一些对体制迷茫者、怀疑者也经常会来这里寻找答案,而这些表演者,实际上就变成这些新成员崇拜的“神像”,甚至形成一种“饭圈”,就比如说月华在被挖出家里是金融资本家时,有很大一批他的粉丝用恩格斯给他辩护。当这些新成员没有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武装自己的头脑之前,便会对这些“神像”马首是瞻,而当他们发现,原来这些人不过是一些职业演员,给他们传播一些自己都不信的东西,他们会怎么想呢?他们还如何去信任其他的同志、如何去信任马列毛主义、如何去信任共产主义一定会实现呢?这对我们的队伍的打击无疑是巨大的。</p>
-
-<p>一言不合就开盒。前段时间,有数个网群被举报封群,原因是有一个叫“稻花”的组织,利用计算机科技收集其他网群的数据,然后举报,宣称这是为了“消灭落后的网左”。在这个组织中,甚至还有严重的个人崇拜和cosplay现象,把“稻花”誉为什么伟大导师,还给他编了首赞歌,实在是魔幻现实主义。除去这种以开盒为存在手段的特殊案例,左圈中还确确实实地存在用开盒来攻击对方的现象。两个人,因为一些网群组织上或者理论上的冲突,就直接挥舞“盒大棒”,翻对方老底以通过这种方式报复、胁迫对方,这种手段我上次见还是在诈骗犯那里。除了开盒,我还见过有人在和别的群或者个人起了冲突之后,直接把他们举报了,这下晶哥好帮手了属于是。这类人,虽然行为很幼稚,但是要比“幼稚式”人物危害更大,在某些时候甚至就是直接在帮晶哥的忙,不仅帮忙分裂左派队伍,还帮忙精确提取打击信息。</p>
-
-<p>综上所述,张国焘式人物,是一类信仰不坚定的、目光短浅的机会主义者。对于这类人,我认为没什么团结的必要,我们要对他们进行坚决的斗争,留着这些人,对我们的事业弊大于利。</p>
-
-<h4 id="当团结-批评-团结成为教条">当“团结-批评-团结”成为教条</h4>
-
-<p>综上,我们应当对王明式团结又斗争,对幼稚式教育又斗争,对张国焘式则坚决斗争。然而,很多同志依然要教条地统一拿对待同志的方式对待这些鱼目混珠的人。每当群里出现上述这样的人物,总有一两个浑身冒着圣母光芒的人站出来,左手抱着“民主”,右手举着“团结-批评-团结”,疾呼一声:“都是同志!”。</p>
-
-<p>团结-批评-团结,这源于延安整风时期,毛提出的整风原则之一:</p>
-
-<blockquote>
- <p>“我们曾经把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这种民主的方法,具体化为一个公式,叫做“团结-批评-团结”。讲详细一点,就是从团结的愿望出发,经过批评或者斗争使矛盾得到解决,从而在新的基础上达到新的团结。”——《毛选第五卷,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p>
-</blockquote>
-
-<p>既然提到了延安整风,我认为我有必要向不熟悉这段历史的读者同志介绍一下。我们将其分为四个部分:整的是什么,怎么整的,整风的条件,整风的结果。</p>
-
-<p>延安整风针对之一的就是长征之前,在王明“左倾”路线下的苏维埃后期的那次大崩溃,即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和它带来的惨重后果。然而有趣的是,一向以“左”著称的王明,在到达延安后反而又搞起了“一切服从统一战线(国民党)”的“右倾”路线。如果我们细究红军的历史,就会发现“左”和“右”的错误总是交替出现,尽管错误的具体内容不同,但每一次的“左转右”、“右转左”都说明了“左”、“右”两极相通,虽然二者互为极端,但归根结底都源于同一种思想:不了解中国实际或不能揭示中国革命客观规律的主观主义。这个主观主义,就是不顾现实的客观情况,单凭着自己的“想当然”或者抱着一堆教条来办事,最后结果自然往往是失败的。</p>
-
-<p>而此时,1942年的春天,中共也已不同于初到陕北时的一个濒临灭亡的小党,业已成长为一个可以影响抗战整体局势的力量,而此时百分之九十的新增党员和干部都是在抗战后加入的,他们没有经过早期革命的淬炼,这也迫使中共需要一次整风来提高新干部们。</p>
-
-<p>《实践论》中提到,人们脑中的理论源于具体的实践斗争,因为具体的实践环境不同,所以同样的理论在不同的环境下就可能会失灵,这就是教条主义;而如果事事都要从实践中总结,那成本就会高得离谱,所以又需要学习先进的理论体系,指导我们的实践,所以整风前两个步骤分别是:马列主义学习运动、大兴调查研究之风。</p>
-
-<p>而整风的第三步,我想同志们多多少少都有听过,那就是历史清算。毛这样说过:“总结过去的经验,对于犯错误和没有犯错误的人都是一种教育。了解过去的错误,可以使今后不犯同样的错误。”毛在《实践论》中这样总结道:“人们要想得到工作的胜利即得到预想的结果,一定要使自己的思想合于客观外界的规律性,如果不合,就会在实践中失败。人们经过失败之后,也就从失败取得教训,改正自己的思想使之适合于外界的规律性,人们就能变失败为胜利,所谓‘失败者成功之母’,‘吃一堑长一智’,就是这个道理。”历史清算和前两步最大的不同,就是它会涉及到具体的人,所以毛提出了历史清算的原则:整风不是要整人,整风的目的是“惩前毖后,治病救人。”就是从团结的愿望出发,经过批评或者斗争,分清是非,在新的基础上达到新的团结。这个过程就是“团结——批判——团结”。</p>
-
-<p>但是,许多同志并不能对过去的历史有一个全面、辩证的认识,毛认为当时的错误是路线错误,而很多同志却只认为那是策略错误,在此情况下,毛进行了称之为“党书”的编辑工作,主持编写了三部历史文献,即《六大以来》、《六大以前》和《两条路线》。《六大以来》一经出版,在大量的史实面前,原本不承认自己错误的同志,也放弃了自己原来的观点,认为确实存在着从思想、理论、方法、策略层面的路线错误。</p>
-
-<p>整风的最终结果就是九月会议,洛甫、博古、王稼祥等人在会议上以追求真理的态度做了真诚的自我批判。不过在这次会议上,王明却一直在回避自己的错误,把责任都推到博古头上,但实际上这次会议的目的并不在于要追究谁的责任,而是要打倒错误的主义,但如果王明不承认自己的错误,那就很难说这种主义被打倒了,而如果让王明继续领导组织,必然会继续造成更多的失败。毛和其他同志数次找过王明谈话,但后来王明干脆称病拒绝参加自我批评的会议。但整风运动整体上还是成功的。</p>
-
-<p>由此,我们可以总结出一场整风中的几个关键条件:组织中的人都认同这个错误,组织中的人都了解错误的具体内容,并且对错误有统一的、正确的认识,没有这几个条件,整风就是空中楼阁。然后就是自我批评要认真的而不是敷衍的,尤其是对那些担任要职的人,如果这些人依然执迷不悟,还让他们担任要职那就是害了组织。</p>
-
-<p>如何让组织中的人都认同一件事是错误?那就需要统一这些人的思想观念。比如说A认为群众是乌合之众,B认为群众是有智慧的,那么,当B犯了错误时,他就认为有必要和群众交代清楚,而A则就认为,我自己悄悄改了不就行了,公开承认多损害我的威信啊。在世界观不同的情况下,对一件事的看法甚至会截然相反,所以统一思想就很重要,这就是为什么要搞马列主义学习运动,这才能让大家真正做到批评与自我批评。</p>
-
-<p>如何让组织中的人都了解错误,并对错误有正确的认识?那就要摆事实。即便大家都言必称马克思,但也会有各种各样的分歧,毛说博古是“本本主义”,博古说毛是“山沟沟里的经验主义”,谁都说服不了谁,怎么办?那就是要把这个理论放到实践中去,走博古路线,“御敌于国门之外”,结果连吃败仗;走毛的路线,四渡赤水脱离险境,谁的路线正确这不一下子就看出来了吗?但仅仅这样不够,因为有的人就会觉得,啊博古的路线没问题,是下面当兵的执行有问题,所以啊问题不大,不用整,这就是大家对错误没有正确的认识,所以毛在当时又亲自主持编写了三本“党书”,在大量事实证据面前,这些人才承认了是路线错误。</p>
-
-<p>那什么样的整风是失败的呢?我给大家举一个亲身经历的例子。</p>
-
-<p>甲是一个类似于上述张国焘争权夺利式和幼稚式加起来的人物,之前经过其他同志批评,做了一次自我批判,但几乎文不达意,只是敷衍了事没有认真改过;没过多久,甲又由于各种各样的错误,不仅引起了网群成员的众怒,还极大阻碍了网群的运行。A想要对他进行批评,但甲的态度极其恶劣,不仅不听还攻击A,于是A找到同为网群领导组的B、C和D,提出要公开批评甲并撤下他的职务。但B认为,这主要是甲和A之间的的个人矛盾,关于甲阻碍学社运行,B则认为大家都是同志,单独口头教育就好,没必要撤职,也没必要公开批评,应当秉承“团结-批评-团结”的原则;C也觉得,大家都是同志,我们态度要柔和,尽量避免冲突,保持团结,也没必要撤职,毕竟甲是掌管xx部的,我们还需要他。我们在这里可以看到,首先A、B、C三人对于甲的错误理解不同,B则根本不认为这算错误,主要是个人矛盾,口头教育一下就好;C则没啥判断,只希望保持现状。这是因为三人对此次冲突的了解程度不同,三人的观念也不同。A一直也同样在甲的xx部工作,而且A也负责很多人事变动,甲对此类工作阻挠甚多,A和甲也很熟悉;而B则是较晚才参与人事变动,而且也不是很积极,和甲也没聊过几句;C则参与度更低,一直在一个独立性很高的单另部门工作,C和甲只是泛泛之交。总得来说,他们根本就没有被甲怎么影响过,将这判断为和A的个人矛盾也是正常;对C来说,甲怎么闹腾也不会影响到他,自然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省得破坏了他和甲的交情。而且,在B看来,这个队伍的力量来源于人多名声好,他是怕打烂了坛坛罐罐,打击了甲让他退群,又怕甲跑到其他群毁坏这个群的名声;而A则认为网群的核心队伍绝不可容忍上述三式人物,更不可让他们担任要职,队伍的力量来源于高度的组织、先进的觉悟和正确的路线,如果人多就是力量大,那抗日战争就应该是国民党领导打赢的,至于“左圈”的名声,简直就是个笑话。不过由此,也暴露了网群一个无法解决的缺陷。</p>
-
-<p>不过最终在A的坚持下以及甲确实惹了众怒,小组最终还是决定把甲撤职,但甲并不服,反而还撒泼打滚,用语言暴力攻击A和其他同志,小组最终不得不又决定把甲开除出社。而甲在之后果然跑到其他好多群大哭大闹装可怜,其中就有几个群听了甲的一面之词就跑来质问A所在的网群,这几个群中还有一个是在“左圈”颇为知名的“xx号角”。“xx号角”的一名成员给B发了一封很长的私信(为什么没给A发?因为A根本就不在其他群刷存在感),大致就是说要团结同志,不要搞分裂,要坚持什么“团结-批评-团结”的原则。B对此人还是礼貌以待,但A知道后当场就火了,这个人什么都不了解,就听了甲的一面之词,就跑来当和事佬扮圣母,不知道这个人还记不记得自己的组织名字里有“xx”二字。在这里,所谓的“团结-批评-团结”就彻底成为了教条,成为了某些人站在道德制高点上向其他人挥舞的大棒,属实是把自己当成共产国际了,到处往别的群派“钦差大臣”,要求别人把此教条捧在神坛上,完全不顾现实情况如何。如果按着这样教条的方式去机械地“团结-批评-团结”任何一类犯错的人,那最终就只会什么也团结不了,什么也批评不成,整风搞成了面子工程。这种无条件的“团结”,很难说到底是在团结,还是在妥协、逃避。</p>
-
-<p>而至于D,他则表示,不能脱离群众,要搞大民主不要搞小团体,要求在一百多人的大聊天群投票决定此事。但是D要求的“民主”,真的可行吗?</p>
-
-<h3 id="建群即建党">建群即建党</h3>
-
-<p>在今年上半年,“左圈”内发生了一件啼笑皆非的事,闹得满城风雨。有一个网群的群主写了一篇长达十几页的“建党宣言”,宣布这个群正式成为了“中国xxxx党”。这篇宣言很快传遍了“左圈”,看了它的同志们的态度几乎是一边倒的,那就是认为这简直是cosplay,太荒谬了。但是这种cosplay、“建群即建党”的现象却在“左圈”中十分常见。这不禁向我们提出了一个问题:网群,真的可以承担一个真正的政党组织的任务吗?网上闹革命,到底可不可行?</p>
-
-<h4 id="网群独裁不可避免">网群独裁不可避免</h4>
-
-<p>对中共早期党史略晓一二的同志们都知道,中共强大的战斗力和凝聚力不来源于暴力和集权,恰恰相反,来源于民主和平等。我认为这两点也是一个马列主义组织的生命线,没有这两点,就不能被称之为马列主义组织。但在现在的网群内部,不仅没有民主,甚至还在不可避免地走向独裁。</p>
-
-<p>我们常常说,社会组织中的问题都是人的问题,但是我想很多同志们都忽略了一点,那就是在现实社会中人是有极大的主观能动性的,政治组织的形式是可以通过人力来改变的,而在网群中情况是大有不同的。以目前形势最广最多的QQ群为例,QQ群的形式是被腾讯的设计钉死的,没有任何更改的可能。QQ群中群主就是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他完全可以凭自己的喜好,任意处理群中的任何一名成员,包括这个群本身,而群成员没有任何实质的手段能够反制群主和群管理员。QQ群的组织构架在诞生之时就是独裁的,想在这种构架下去建设民主,就好比在沙漠里种水稻,如果不改造沙漠环境,任你的水稻种植手法再高超、水稻苗的品种再优良,也不可能成功。</p>
-
-<p>除去客观的架构,我们也无法忽视一个主观的事实,那就是一个网群组织真正的成员,也就是所谓的核心成员,其实也就是三到五个人,最多六七个人,就是这几个人真正地在干事;而且这个组织真正的运行,往往是依靠一个人,就那么一个,这一个人的能力几乎就决定了这个网群组织的上限,如果这个人有任何问题,比如退群了,那么这个网群组织也就会立刻名存实亡。那是什么造成这种现象呢?</p>
-
-<p>为什么一个网群里真的在干事的只有几个人?其实很简单,因为这个群就属于这么几个人。换句话说,除了这几个人之外,剩下的成员对这个群没有归属感,他们不认为自己是这个群的人。</p>
-
-<p>从唯物主义的角度来讲,精神上的联系建立在物质的联系之上。如果你认同自己属于某个集体,那么你一定在物质利益上和这个集体达成了某种程度的一致(注:这里的集体强调一定的组织性,和饭圈那样单纯的标签化身份认同不一样)。例如,民族国家的形成是往往是因为这个民族集体要面临共同的压迫或外敌;我认为我和我家是一个集体,是因为我家发了财我也能跟着分一笔,而我家如果某个成员亏了钱我也得用自己的钱帮忙;我作为xx党的党员,认为自己属于xx党,除了政治立场一致外还因为这整个党利益一致,兴则全兴,亡则全亡。那什么情况下我们不认为自己属于某个“集体”呢?第一种,我们发现这个“集体”是假的,就比如我们发现在民族国家中,那些口口声声为了民族的高官居然个个都有外国绿卡;比如我所属的这个党它说一套做一套,喊“清正廉洁”最大声的反而捞钱最多。那么另外一种,就是这个集体是被强加给我的,事实上我和这个团体没什么联系,举个例子,小组作业,老师们天真地以为只要小组所有成员最后得分都一样小组成员就可以共同努力,但实际上小组任务往往落到一个人头上,这个人为了自己的分还是得出苦出力;历史上还有个比较经典的例子,蒋介石手下军阀看似一体,都说自己是中国人都拜三民主义,实际上貌合神离,毕竟军阀成一体和蒋介石不仅没啥共同利益甚至还是竞争关系;再比如我上初中的时候,我的老师经常给我们灌输“xx中学的荣誉”这种东西,以激励我们好好学习用好成绩回报“母校”,但事实上学校对于学生是剥削利用关系,我学得好是我父母花钱我自己努力,学校只是一个平台,给学校多捞了几个名号学校又不会给我发股份。</p>
-
-<p>说了这么多,同志们可能已经明白我想说什么了:是的,网群没有组织度的根本原因就是这个“集体”是虚假的。网络本身就是一个虚拟世界,我在这个虚拟世界再怎么厉害也和现实世界的我没关系。据我观察,事实上一个网群里的绝大多数人都是把这玩意儿当作副业来搞,大家现实中还有正事,该上学上学该上班上班,毕竟哪怕我在网络社群里当了社长我现实中依然是个社畜。大部分同志参与网群不过就是为了找到一群和自己有同样苦闷心情的人,以寻得情感上的安慰;或者单纯把网群当成汲取知识的平台。大家也就是上班或上学的空闲时间来网络上用一种类似cosplay过家家的心态来“追逐理想”。再者,网群极度依赖电子设备,甚至超过依赖现实的人。我今天在群里呼风唤雨,明天我把手机一关我就和死了没区别。所以网群建设的高峰期是寒暑假,因为大家现实中上学工作根本就没啥时间抱着手机聊。</p>
-
-<p>那么一个网群的核心成员往往都是什么样的人呢?这些人首先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可以长时间接触到手机,至少每天能有一两次上线机会;如果不行,那即使此人是“建群元老”也无法成为核心。其次,这些人是群的管理层,一般而言,就是“建群元老”,但也不乏一些还算开明的群会把一些后来的成员提到管理层(这些后来的成员当然也是能长时间接触到手机的)。总之,这些人在某种程度上尝到了权力的味道(即便这权力是虚假的),而且也体验到了对抗异化、回归劳动本身的快乐(这点会在之后的篇详说)。但是,群里的普通成员往往两者都感受不到。</p>
-
-<p>如果你参与过网络群社的创建,你很可能就会注意到,一个社群中,绝大多数成员都只是参与者,而只有少数成员是管理者。我想熟悉《鞍钢宪法》的同志已经意识到问题所在了。除去管理层,剩下的成员大致可分为两部分,少数可能会被管理层分配一两个职务,但也就是按部就班地照做,因为这部分成员对整个组织基本不了解,也参与不到核心管理;剩下的则就是纯粹在群里聊天吹水。这时大多数成员已经在某种程度上成了“打工人”了,网群又不会给他们发钱,纯粹用爱发电了属于是,当然就没有归属感了,当然就没有组织度了。</p>
-
-<p>而在这种情况下,网络社群的高度集权乃至个人独裁就不可避免了。而我们又知道,一个马列主义团体离不开民主,没有民主的、用爱发电的团体,组织度甚至比不上发钱干活的团体。不管是从客观条件还是从主观条件出发,我们都无法遏制这种趋势。</p>
-
-<h4 id="民主的前提">民主的前提</h4>
-
-<p>我在《进群即同志》篇的最后一段遗留了一个问题,那就是有个人在解决一个问题时说,不能脱离群众,要搞大民主不要搞小团体,要求在一百多人的大聊天群投票决定此事。这种“民主”,在网群中到底可行吗?</p>
-
-<p>民主这个东西,听着十分得高大上,也是不可违反的政治正确。在一些二极管人士的思维中,要搞民主就要那种“全民参与决定、人人一票否决权”的,不然就是“集权、独裁”。但是,不管这些人再怎么喜欢民主,我们也必须看到,“民主”如果在不符合现实客观环境时强行实行,那就会变成脱离实际的教条主义。</p>
-
-<p>首先我想给出我认为的民主的定义。其实民主没有特定的形式,不是说非要“言必称希腊”,一人一票才是民主。民主其实就是让一个组织中,最底层、最广大的那个群体可以影响、参与甚至决定最高层的政策,而不是反过来。希腊民主看似没毛病,但实际上可操作空间大得很。在古雅典,只有成年男性本地的奴隶主才有投票权,所以那哪是民主啊,那就是父权制奴隶主阶级专政。在美国,看似每人一票选总统很民主,但实际上,那不过就是让老百姓在一个资本家和另一个资本家中选,不管是谁都不能代表无产阶级的根本利益,所以本质上也不是民主而是资产阶级专政。而这种有产阶级专政,则是建立在国家中的暴力机关之上的,“民主”面纱下是资产阶级的刺刀。</p>
-
-<p>在美式选票民主中,还有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那就是百姓根本没有渠道得知候选人真实的一面,候选人和其政党往往用巨量的资本买通媒体,让他们为自己搭建人设宣传形象,并许下诱人的空头支票,但至于上台之后这些空头支票会不会被兑现、此候选人是不是真的像宣传的那么牛逼,那就不好说了。由此可见,在这种“民主”中,老百姓完全处在一个信息茧房中,他们看似有了选票有了左右政府的能力,但实际上,他们还是被操控、被利用的工具,这也导致越来越多的美国人不愿意参与投票,毕竟和他们有什么关系呢?</p>
-
-<p>在网群中实际上也有上面这段提到的问题。普通的群成员实际上对网群事物的参与感要比很多同志想象的低得多。事实上一个网群的绝绝大部分事物都是由核心的四五个人讨论决定的;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许多网群会设立一个类似于“公民大会”的群,将网群大小事务都在这个群里讨论、决定,这样群普通成员也可以去看,并发表意见。这样看似没毛病,但实际上和开私人小会没啥区别,原因很简单,那么长那么多的讨论内容,谁那么闲一条一条翻啊?而且群普通成员本身对于网群内部情况就不会很了解,即便是看了那些讨论内容,也很难作出什么判断、给出什么建议。</p>
-
-<p>说到底,对于占大多数的群普通成员来说,他们在网群中更像是“消费者”的角色,网群只是一个为他们提供了可以满足自己“革命幻想”或者查找资料的平台,他们并没有把自己当作这个组织的成员。对于普通成员,在现实中的生活要远比在网上“革命”重要(这实际上是一个正确的判断,我并没有在这里谴责他们),网群是一个可有可无的东西,是一个为现实失意生活补充的消遣物,空闲的时候吹吹水,到点了还得去上班上学。</p>
-
-<p>总而言之,当一个网群试图用“民主”的方式解决一项事情时,网群中的“民”既无法了解到事情的全貌、作出客观逻辑的判断,也不会认为自己是这个网群中的一份子、来去参与这个事情。毕竟,不管这个网群怎么搞,哪怕这个群炸了,也不会对他们现实生活产生一丝一毫的影响。</p>
-
-<p>在此情况下,“民主”就已经沦为形式主义了。据我观察,大部分网群中,如果某个成员要求以“民主”的全群投票的形式决定一件事,那么这个成员要么是为了面子,走个“民主”的形式让自己安心,这实际上是一种推脱责任,本来应当自己判断、承担的事被推到了全群成员头上,到时候出问题了那就是群成员的责任了(不要期望群成员可以在根本不了解事情全貌且没兴趣参与的前提下作出正确的判断);要么,这个人只是希望用“民主”来给自己背书:“你们看,我这个事情可是通过‘民主’的形式作的决定,你们要是反对这个决定,那就是反对‘民主’!”实际上就是美国政治正确那套玩法,根本就不是民主了。</p>
-
-<p>但是我并不是说这种形式主义民主完全没有效力,它在有的时候确实可以被引导着作出正确的决断,但往往需要花费大量精力和时间,效率极其低下,时间浪费极其严重,而且往往就搞错了重点:重点是在解决这个问题,而不是在这种根本无法组织民主的情况下搞形式主义。</p>
-
-<p>给大家举个真实事例。在xx网群某一天混进来了一个“王明式”人物A,此人一上来就是满口哲学黑话,但实际上A本人并不理解自己说的那坨东西。但是,A的脸皮厚极了,当有人指出他理论上的错误时,他会说一大堆英式废话来绕弯子,总之就是死不承认错误,还攻击对方才是错误的;当他遇到有不会说哲学黑话的同志,他就好像是黄鼠狼遇上了鸡一样,逮着人家撒开了花地倾倒哲学黑话来批判对方,甚至还从这个网群往自己的群里拉人,总之把这个群搅得鸡犬不宁,甚至无法开展正常工作了。遇到这种情况该怎么办呢,我想大家的第一判断就是给他禁言或者直接踢了吧,总不会去搞说服教育吧?但是此群的核心成员B还真就要搞说服教育,B是这么解释的:因为他要通过辩论让此人的真实面目暴露出来,然后再将这些聊天记录发到三百人的大群里,通过“民主”的方式投票决定是否将此人踢出。最后这件事搞了大概七八个小时,把好几个群成员气得半死,然后才把这个人踢出的。</p>
-
-<p>那么,A最后有被说服教育了吗?没有!指望说几句道理,就改变别人头脑中的思想,往往是不现实的。像A一样,左圈中极多的人的知识体系都来源于对书本的生搬硬套。毛曾经写过文章批判这种现象:</p>
-
-<blockquote>
- <p>“你对于某个问题没有调查,就停止你对于某个问题的发言权。这不太野蛮了吗?一点也不野蛮。你对那个问题的现实情况和历史情况既然没有调查,不知底里,对于那个问题的发言便一定是瞎说一顿。瞎说一顿之不能解决问题是大家明了的,那么,停止你的发言权有什么不公道呢?许多的同志都成天地闭着眼睛在那里瞎说,这是共产党员的耻辱,岂有共产党员而可以闭着眼睛瞎说一顿的吗?”——《反对本本主义》</p>
-</blockquote>
-
-<p>毛在此总结说,对于那些喜欢照本宣科还高高在上的人,不要去试着说服他,最好的方法就是停止他的发言权;如果你没有权力不让他发言,那最好就是不要争论,无视他;如果你非要和他争论,非要对牛弹琴,那就不是牛的问题了,是你的问题。就像在A这次事件中,你说他这种宣传方式群众听不懂,他说你是“纯粹形而上学的后现代小将”,你怎么和他辩论?至于说服他,他愿意听你讲吗,他直接来个“不听不听王八念经”,纵使你再有耐心,也不可能说服他。</p>
-
-<p>那么,这次“民主”让民主制度深入该网群了吗?没有!事实上,这次“民主”只有B一个人是完全支持的,剩下的大部分人只是觉得,反正是民主嘛,也没什么大碍,而且,我既不参与辩论,也不参与批判,我就是一看热闹的,跟我有什么关系啊?是的,从唯物主义的角度讲,这次“民主”中,群普通成员既不是“民”也不是“主”,这次辩论跟他们半毛钱关系也没有,把手机一关这事儿根本就没发生过。在此之后,网群决策事物依然按着之前的习惯来,根本没啥改变。</p>
+<p>社区民兵是泰国南部最大的武装组织。政府已将社区民兵的正规军部分(Or Sor,正式名称为国土防卫志愿军)扩大到约7,200人。社区民兵志愿者被招募到自己的村庄服役,为政府基础设施和政府官员提供保护。Or Sor每月领取工资,但其他村庄或社区民兵则不是。社区民兵一般只由男性组成,尽管妇女加入民兵组织没有任何正式障碍。</p>
-<p>那么,这种“民主”最后的作用是什么呢?这实际上就是B的自我心理安慰,是他作出来给普通群成员和“左圈”看的。B可能是出于一种教条主义的心态,也可能是太好面子,害怕把A直接踢了,会被指责为“专政、独裁”,坏了网群在“左圈”里的名声。害怕指责怎么能行呢?哪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战士没被指责过?哪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战士会在乎自己的名声,更何况是在“左圈”这种还不如微博饭圈的名声?“民主”的形式到底能不能起到民主的作用,还是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不然就会犯了教条主义、形式主义错误。从以上分析可以得知,B这个“民主”绕了这么一大圈,其实最终效果和把A直接踢了没啥区别。这使得这次“民主”完全沦为了一场表演,还是自导自演;而且还浪费了网群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耽误了正常工作的进行。</p>
+<p>游骑兵(Thahan Phran)是另一个准军事团体,是一支由陆军和海军陆战队组成的轻步兵。他们经常与边境巡逻警察(BPP)一起行动,接受作战训练。加入游骑兵者必须是年龄必须在18至29岁之间不分男女的泰国公民。女性在游骑兵中仍占少数。他们需要接受45天至6个月的初级培训。游骑兵报酬平均每月估计为13,500泰铢(约合440美元)。他们每次服役四年,经常被派往战区。游骑兵需要在偏远地区和小路上进行小规模徒步巡逻。他们在检查站巡逻,但有时也在林区扎营。</p>
-<p>让我们回到标题,民主的前提到底是什么?</p>
+<p>研究2则研究了泰国军队抽签征兵的制度。根据1954年《兵役法》,泰国所有男性公民在18岁时都要登记服兵役,直到进入军事预备役或被免除军事义务。每个年龄组中大约有1/4的人将在中学期间通过领土防御学生训练进入预备役。那些没有参加培训的人在21岁时将继续登记服兵役,然后必须向征兵部报到,参加高等教育则入伍可被推迟,但是26岁以后不可再延期。</p>
-<p>首先,在一个组织中要实行民主,那这个组织里的人必须要自我认同为组织的成员,否则民主会立刻沦为形式主义和自娱自乐。在大部分网左组织中,我们刚已经说过,大部分成员并不会认为自己属于某某组织,他们更认同自己为“消费者”,只是来这个网群平台来发泄自己的情绪的,我认为目前这个问题是无法解决的,网络是无法像现实那样有效率地支撑起人类复杂的情感连结的。如果这些成员都不认为自己属于该组织,那么当有一件事情需要决策时,他们也必然抱着看热闹的心态来参与,或者干脆就不参与。</p>
+<p>在征兵时,极少数高级僧侣和身心残疾者被永久免服兵役。其余的人可以选择放弃抽签主动服兵役。如果放弃抽签的人数不足以满足军方的征兵配额,军方将为剩余的男性举行抽签。抽签抽中红卡的人必须服兵役,其余抽中黑卡的人被转移到预备役不必服兵役。放弃抽签的原因可能包括:拥有高中或本科学历的人放弃抽签的服役期更短;对参军感兴趣;被薪水所吸引。绝大多数男性参加抽签来试图免服兵役。许多人声称害怕服兵役,因为应征入伍者可能在战区服役,且虐待新兵的报道时有发生。</p>
-<p>然后,组织必须和成员有现实的、物质的联系,也就是说这个“组织”要是一个真正的组织。现在的网群,是完全存在于虚拟世界的,对于群成员来说,可能还没游戏对他们的联系多。这个网群并不像现实组织那样,和其成员直接产生现实中的联系,而且加入和退出的成本极低,毕竟你的“同志们”连你的真名都不会知道。在此情况下,想让网群成员自我认同为该组织的一份子,那是违反唯物主义的。毛说“让群众说话,天塌不下来”,许多人就反驳说,群众要是乱说话怎么办,但是从唯物主义的角度讲,群众之所以要发声要批判某件事,一定是因为这件事影响了他们的现实利益,这是群众不会“乱说话”的前提。但是如果这件事跟群众半毛钱关系都没有,那他们乱说话几乎就完全是可以预见的了,因为他们只能通过自己的想象来判断实情(不过没有谁真那么爱管闲事,一般就会选择不说话了)。</p>
+<h3 id="六实验设计与方法">六、实验设计与方法</h3>
-<p>其次,成员必须有意愿和渠道了解组织事物的全貌。根据我个人的网群经历,在几乎所有网群中,群普通成员要么是没有渠道了解组织中的事情,要么是根本没有意愿和精力去了解。许多网群会选择将所有人拉入一个群中,大小事务都在群里讨论,想着“啥事情都在群里说过了,他们也可以看嘛。”我想问一下同志们,你们是否有时间和精力一整天都盯着QQ群聊看?更何况这些聊天还往往夹杂了大量的吹水等闲聊。大家现实中都需要上学上班,即便是不需要,也不会有多少人真的有兴趣一直盯着别人的群聊吧?那有的同志就想办法,让一个人专门负责整理记录学社做的决策并由他私发或者公告给群成员,且不说这是一件极其繁重的工作,即便是群成员真的会看到那些私信和公告,这些跟他们都有什么关系呢?大部分成员还是会抱着看新闻的心态看这些东西。根据我个人实践经历,私发决策通知这种方法只会让群成员感到厌烦,跟动不动就弹出来的广告一样,反而还起了反作用。如果说,群成员在决策一件事情前,连这个事情都没法了解详尽,又怎么能指望他们作出正确的判断呢?又怎么能指望他们拥有参与的意愿呢?</p>
+<p>本文在泰国南部进行了一项调查,将征兵抽签作为实验组成部分。第一阶段随机选择300个村庄作为数据组(cluster),其中有100个位于泰南三府。对于每个数据组,抽样分为3个类别:(1)参加征兵抽签并必须服兵役的男性,(2)参加抽签但未被选中服兵役的男性,以及(3)放弃抽签并服兵役的男性。每个类别在每个村均采访5名男性,参见表1。</p>
-<p>最后,在以上条件真的达成了之后,那就必须保证成员有渠道发表自己意见,有真正可行的实际权力去监督组织的管理层(而不是依靠管理层的个人道德,或者管理层互相监督代行这种权力)。根据我和许多同志的经历,几乎所有网群根本没有实际渠道可以让群普通成员发表意见和建议。首先这是因为上述原因,网群大小事务几乎都是几个“建群元老”开小会决定的,而这些决定也不会影响到群普通成员的现实生活,所以根本不需要群普通成员来提出什么意见。然后,即便是真的有决策对群普通成员产生了什么影响,他们也不会有意愿来“上诉”,更遑论监督管理层,这是因为网群根本没有也无法建立基层组织,群普通成员之间属于是原子化的无政府状态,这一点我会在第三篇详述,这里就不展开讲了。总之,即便是群管理层规定了群普通成员可以监督管理层,这种“权力”也往往是被其他群管理层成员包办代替。有网群经历的同志不难发现,在大部分网群中,群管理层的内斗往往比普通成员和管理层之间的斗争多得多,这样搞下来,就又成了少数人的“精英政治”了。</p>
+<p><img src="https://i.imgur.com/Y7QrRx7.png" alt="image01" />
+<em>▲ 表1:样本组</em></p>
-<p>民主的真正实行是共产主义组织真正力量的来源,没有这一来源,那这个“共产主义”组织就只能靠爱发电,最终沦为和他们的敌人一样的产物。但在我看来,网左组织不管是从主观还是客观层面,根本没有办法去实行民主,这就几乎注定了,网左组织一定会在官僚资产阶级的铁拳下覆灭,而现实的、真正的左派组织则会站在网左组织的尸体上新生。</p>
+<p>本文的实证研究由两部分组成(见表1)。首先本文分析了在泰南三府,具有更多父权价值观的男性是否更容易自愿参加准军事组织。研究1作为观察性研究,使用了两个可变因变量。第一个问题是受访者是否参加社区民兵,第二个问题是受访者是否参加游骑兵。研究1采用了所有3类参与者的数据,但只包括居住在泰南三府的人。因此,研究1中分析的受访者人数为1500人(三个类别各500人)。</p>
-<h4 id="网络左群的基层">网络左群的基层</h4>
+<p>研究2探讨了反向因果关系的可能性,并检验了义务兵役过程的军事社会化对新兵父权价值观的影响。研究2以征兵抽签的形式进行了自然实验。将第一类(实验组,抽签后必须服兵役)与第二类(对照组,抽签后免服兵役)进行了比较。因此,研究2中分析的受访者人数为3000人(两类各1500人)。</p>
-<p>1965年5月21日,毛主席在湖南省委第一书记张平化、以及汪东兴等人的陪同下,重上井冈山。行至黄洋界,毛主席谈起了井冈山精神,他问与他一行的同志,什么是井冈山精神?有人回答他说:井冈山精神就是艰苦奋斗。毛主席笑了笑,说艰苦奋斗只是一个方向,你们再想想。随后汪东兴又加了一条:支部建在连上。</p>
+<p>父权价值观通过一个基于受访者对性别平等态度的5个问题的指数进行量化,这些问题涉及受访者在多大程度上同意以下观点:1、男性比女性更适合担任政治领袖;2、男性更适合担任企业高管;3、大学教育对男孩比女孩更重要;4、丈夫应该在家庭中做出重要决定;5、女性应该容忍暴力,以便家庭团结一致。</p>
-<p>毛主席点点头,继续说:“在井冈山时,我们摸索了一套好制度、好作风,现在比较提倡的是艰苦奋斗,得到重视的是支部建在连上,忽视的是士兵委员会。支部建在连上,随着我们掌握政权,现在全国各行各业都建有党的组织,成为领导机构。党的力量加强了。但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实行政治民主,保证我们党不脱离群众,比井冈山时士兵委员会就要差多了。全国性的政治民主更没有形成为一种制度、一种有效的方式,井冈山时期士兵委员会是有很大作用的。”</p>
+<p>研究1还使用了几个额外的变量作为控制变量,并在稳健性测试中使用,其中包括指示受访者是否有孩子、教育状况、收入和婚姻状况的变量。由于研究1使用了所有三类受访者,本文还使用了虚拟变量来指示受访者属于哪一类。同时,为了测试研究2中自然实验的平衡性,本文同样使用了七个涉及在年轻男性在征兵抽签之前已经确定的7个属性作为变量:年龄、是否为穆斯林、是否为马来穆斯林、受访者的父亲是否在军队服役、受访者成长时在家中讨论泰南三府情况的程度、受访者成长时在看到母亲被打的频率,以及受访者成长时被打的频率。这些变量也用作研究1中的额外控制或稳健性检查。</p>
-<p>听到这些话以后,当时的江西省委书记刘俊秀又请教说:“现在工厂都有工会,农村有贫下中农协会,这和士兵委员会是不是差不多的组织?”毛主席回答他说:“两者不一样。土兵委员会可以监督连长、营长、团长,它有很大的权利。现在工厂的工会可以监督厂长书记吗?谁又来监督我们的市委书记、省委书记?谁来监督中央的领导?我们这支军队为什么能成为新型的军队,就是在改造旧中国的同时,也改造了我们自己。人的思想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改造的。井冈山上的袁文才、王佐,就是被改造了过来,为井冈山根据地作出了贡献嘛。红军中的不少干部原来是旧军官,一个月拿不少大洋,后来不是心甘情愿和士兵一样嘛。关键还是要有一条正确的政治路线,才能官兵一致。”</p>
+<h3 id="七实验结果">七、实验结果</h3>
-<p>士兵委员会,最早来源于1927年的三湾改编。简单说,士兵委员会就是由最基层的士兵进行选举,比如一个连有100个人,那么就由这100个人选举出5-8个人组成连级的士兵委员会,被选举出来的这几个人,代表了这个连的士兵的利益,任何一个兵有什么问题、困难、都可以直接向代表们反映,代表们再往上继续反映。营、团级士兵委员会,也是以此类推,用同样的方式进行选举,组成相应级别的士兵委员会。</p>
+<h4 id="研究1关于自我选择加入准军事单位服役的观察性研究">研究1:关于自我选择加入准军事单位服役的观察性研究</h4>
-<p>士兵委员会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底层士兵组织,并有力地确立了红军的官兵平等;正是因为官兵平等,红军才能爆发出巨大的战斗力,可以说没有士兵委员会,红军就不可称之为红军。由此可见,一个真正有战斗力的共产主义组织,离不开基层组织。</p>
+<p><img src="https://i.imgur.com/xrc8UTX.png" alt="image02" />
+<em>▲ 图1:逻辑回归结果</em></p>
-<p>我们知道,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有一个显赫的区别,那就是资本主义社会的政府在基层是没有也无法建立起组织的。资本主义政府可以把行政力量纵向伸进基层,但其基层人民之间绝对无法形成横向的组织,事实上政府也不会允许其形成,因为被组织起来的人民会对压迫者的政府构成极大的威胁。而在社会主义中,人民当家做主了,而这一点如何体现?就是要让人民可以时刻对政府构成威胁,形成一种力量均势。这是阶级力量对比上的平衡,这种在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看来暴力而无礼的方法反而对达成民主和平等最有效。所以说,社会主义民主有没有被实行,就要看底层人民(基层成员)有没有被组织起来。</p>
+<p>研究1旨在确定我们父权价值观的变化是否部分是由个人自我选择加入准军事组织来解释的。本文预期具有更多父权价值观的男性更可能参与有组织的暴力。</p>
-<p>我们再说回士兵委员会。按照一些军国主义者的思路,士兵可以这样过份地“下克上”,肯定会严重打击军队战斗力。然而事实是,拥有士兵委员会的红军把长官权力无限大的国民党军赶到了台湾岛上,为什么?因为国民党军看似人多,但实际上只有大官僚、大地主、大资本家和高级军官参与了战斗,而红军看似人少,但实际上全体官兵和根据地百姓都参与了战斗,所以实际上红军才是“优势在我”。你想啊,你是一个国民党士兵,是被国军抓壮丁抓来的,你在前线打着仗,地主乡绅霸占了你家的田,打了你的父母,抢了你的妻女,你的长官动不动就打骂你,还把你当奴才使唤,你凭什么上战场为他们送死?所以为啥国军和地方军阀战斗力这么差,因为底层都想着放两枪对得起那点军饷就得了。而且,国军士兵哪怕想造反,你想造反可是你的战友们不想,你也没法子。</p>
+<p>图1显示了逻辑回归测试结果,点和菱形表示系数,水平线表示95%的置信区间。本部分的样本仅限于居住在泰南三府的受访者。第一个因变量是参与社区民兵,第二个因变量是参加游骑兵。“父权价值观”(Patriarchal Values)对这两个因变量的预期方向都有很强的显著影响。样本还包括放弃抽签主动服役的男性(“放弃”,Waived),而这类男性在未来更可能参与准军事活动。</p>
-<p>而在红军这里,别说长官打骂士兵,就连当时有个军官好赌两把钱,都被士兵举报了,这要在国军里算啥事情,可是在红军这里,他被罚站了三天,而且是故意选在了第一次湘赣边界代表大会召开,大伙儿都能在会场看见的位置。所以在红军中,大伙都知道,这儿当官的把我们当人看,我们说话有人听;维系这支军队的不是暴力和权威,而是民主、平等——尊严。红军士兵是第一次感受到了被当作人来对待,第一次平等的尊严,自然就会去拼死捍卫它。</p>
+<p>下一个控制变量(“未被家暴”,Not Beaten Home)衡量儿童时期的暴力经历。那些说自己很少在家里被打的男性参与准军事活动的可能性要小得多。本文将此解释为在童年时期更频繁遭家暴的男性了解到暴力是处理冲突的适当方式,这使他们更有可能参加有组织暴力行动。此外,童年遭受殴打的经历很可能会导致成年后更高的父权价值观。我们发现“马来穆斯林”(图中显示为Malay Muslim)和佛教徒同样倾向于参加社区防御志愿者团体,但马来穆斯林成为游骑兵的可能性要小得多,因为游骑兵在泰南三府的马来穆斯林中广受鄙视。下一个控制变量反映了受访者在成长过程中与家人讨论泰南三府暴力局势的频率(“讨论频率”,Talk Before 18)。讨论情况较多的男性更有可能参与准军事活动。本文认为,这可能既反映了受访者本身的自我选择,也反映了人们可能会更多地谈论冲突的地区代表本地区受冲突影响严重,因此更容易被准军事组织招募。下一个控制变量是受访者是否有孩子(“有孩”,Have Children):父亲更有可能因为经济原因加入游骑兵。最后,受过高等教育的男性更可能成为游骑兵,可能反映了政府热衷于招募受过较高教育的人。</p>
-<p>除了监督长官,士兵委员会还有一个更强的权力:就是可以直接参与部队的管理,比如,部队的经济账目必须对士兵委员会公开,士兵可以直接管理伙食费用等等,每个士兵都可以通过士兵委员会发表自己的意见。我们知道,一支部队行军打仗、一个组织整活儿,都离不开钱,也就是离不开现实物质力量的支撑。士兵委员会如果只有举报长官态度不好、生活不检,权力是不够的,因为长官完全可以偷摸着来,比如说他要赌钱,他明着不赌,士兵怎么知道呢?但如果经济账目一公开,士兵一看,这儿怎么少了一笔钱啊?立刻就会去追查。而如果让士兵直接参与费用管理,长官根本就没有贪污的空间,因为钱都不经过长官的手。所以这也是这个制度为啥在国民党那里实行不下去的原因,毕竟国军军官哪个不是为了升官发财,贪一笔军费算个啥。那么为什么红军士兵会对财务去哪里了如此关心?那是因为这些钱是他们生命的保证,他们吃饭、穿衣、打仗都得靠这些钱,这些钱和他们是实打实的物质的现实联系。</p>
+<p>研究1中的主要解释性变量“父权价值观”在泰南三府有25%的观测值缺失。这是一个相对较大的缺失比例,因此本文研究了缺失情况,并进行了替代测试,包括进行使用多重插补法(multiple imputation,通过创建几个不同的合理估算数据集,并组合从每个数据集中获得的结果来消除缺失数据的不确定性)。总之,“父权价值观”的缺失与研究1中的因变量没有系统的相关性,遗漏值不太可能严重破坏对研究1结果的有效性。</p>
-<p>好了,说了这么半天,我们似乎还没有提到标题,那就是在网群中,基层是什么情况?</p>
+<p>结果是,更高水平的“父权价值观”与更高的志愿参与社区民兵和游骑兵的可能性存在稳健的相关性。现在本文想从实质上了解这种效应的强度。转化逻辑回归系数为更直观的OR值(odds ratio,指事件A在B在场的情况下发生的几率与事件A在没有B的情况下的几率之比)或概率,只有对于一组固定在相同值并使用相同样本的特定解释变量才有意义。更重要的是,在我们的情况下,参与我们模型样本的基线概率不是很有意义,因为本实验的样本不具代表性。例如,实验1样本中泰南三府高达28%的受访者很少或更频繁地参加游骑兵活动(代表他们至少参与了游骑兵单位),这可能比泰南三府同一年龄段的所有男性中参加游骑兵的总体比例更高(因为本实验对参军的男性进行了过多抽样)。因此,基于本文数据参与的绝对概率本身就不那么有趣,更有意义的比较是不同个体之间的相对差异。下面本文展示了两个拼接图,展示了父权价值观(分为四个阶段)与参与暴力之间的关系。</p>
-<p>如果同志们注意观察,不难发现,在任何一个网群中,根本就没有基层组织,网群的“基层”完全是无政府状态的。在网群中,群普通成员,也就是所谓“基层”,是原子化的一盘散沙。我们不难发现,网群普通成员(以下简称群普)和网群管理层成员(以下简称群管)是点对点的直接联系,即一个群普往往和群管单独联系,而群普之间并没有多少联系;要么就是加入一个聊天群后就没了,根本不会和群管联系,群管也就是在群里一起聊天,后一类我们暂且不能把它们成为组织,在此先不讨论。</p>
+<p><img src="https://i.imgur.com/lJ2qb9J.png" alt="image03" />
+<em>▲ 图2:父权价值观与社区民兵参与度的相关性</em></p>
-<p>我们可以回想一下,大部分同志加入一个网群大致要走以下流程:A在B的介绍下,或者A在其他地方看到了B的宣传,想加入网群甲,在顺利加入后,A被送到一个大聊天群,然后A可能会直接就开始聊天,或者B会给A介绍这个网群,又或者B等群管会整一些活儿邀请A参与,或者群管们会给A分配一个职务;但总之,A除了在群里聊天外,并不会和其他群普和其他群管主动地建立联系,实际上也没必要。</p>
+<p>如图2所示,在参与社区民兵活动方面,父权价值观最低和最高的人之间存在相对较大的差异。在父权价值观最低的男性参加社区民兵的男性比例相对较小(37%)。具有最高父权价值观的男性比例要大得多(60%)。同样,在图3中,父权价值观最低的男性有24%参加了游骑兵,而34%的父权值最高的男性参加过游骑兵。</p>
-<p>那为什么群普之间不会建立联系呢?</p>
+<p><img src="https://i.imgur.com/nzffP7r.png" alt="image04" />
+<em>▲ 图3:父权价值观与游骑兵参与度的相关性</em></p>
-<p>首先因为群普彼此之间根本不熟悉。如果你是一个加入军队的新兵,或者你是刚转到一个班级的新生,你虽然会在一开始和其他人不是很熟,但毕竟天天见面,再内向的人也多多少少会对对方有个大体印象;但是在网群中,大概会有百分之六十以上的人每天处于潜水状态,剩下可能会有百分之三十偶尔说一两句,而只有大概百分之十的人会每天在线,而这百分之十大部分都是群管。那么在这个情况下,你甚至都不知道大部分群普的存在,你怎么和他们建立联系呢?即便是有群普经常在线,我们也没法单独通过群聊就了解对方,网群中建立可信任的坚固的联系,往往只能通过长期的一对一私聊,而大家现实中都很忙,现实中还有社交,谁会整天泡在网上跟别人私聊?即便是真的泡在网上,也没有那么多精力和那么多人都私聊吧?这就决定了群普之间熟悉彼此是很困难的事。</p>
+<h4 id="研究2关于征兵抽签作为自然实验的研究">研究2:关于征兵抽签作为自然实验的研究</h4>
-<p>群普之间根本没有任何联系,也没有必要去熟悉。群普之间的联系其实非常非常淡薄,他们除了在网上会聊两句,在现实中根本没有任何关系,手机一关这个人就不存在,大部分只是学术交流或者发泄情绪吹水。而且群普之间根本就没有熟悉的必要;在一个现实组织中,如班级或军队中,你跟其他人抬头不见低头见,时不时还得和其他人合作,就算不想交朋友也得大体了解对方是个什么样的人吧?在志同道合的政治组织中,了解别人那就更为必要了。但在网群中,根本没有这个必要,因为别人在网群中再混得风生水起,跟你的现实生活又有什么关系呢?还是那句话,手机一关这人就不存在。哪怕是建立小团体,那也得等到你放了学下了班、现实中的事忙完了之后才会去搞点网上社交,但网上社交的关系脆弱无比,你即便把对方删了对方也不能拿你怎么样。而且群普之间最大的活动就是在群里聊天,他们没有一个共同目标去奋斗,他们没有一块儿干事,这就进一步降低了群普之间的凝聚力。</p>
+<p>研究2调查了军事社会化对希望通过参加抽签逃避兵役的男性的父权价值观的影响。表2展示了几个控制变量的值,这些变量是指七个在年轻男性在征兵抽签之前已经确定的属性,最后一行显示了服兵役对父权价值观的处理效应(treatment effect)。</p>
-<p>即便群普之间形成小团体,但也没有现实问题去磨练检测他们,这就让他们很难看出团体中哪些人是有能力的。我们刚才提到,士兵委员会是需要选举代表的,代表往往在现实中,经过一些问题的考验后,被大家信服而产生的;而在网络上,网络小团体是没法参与现实问题的,比如说你的小团体中有个人生病了,难不成你能飞到他的城市给他买药吗?网络小团体只能对付网络上出现的问题,比如你写了一篇文章发群里让大家看看。而这种类问题是很难检测人们的现实能力的。这也就是说,如果硬要网络团体进行内部选举,那大概率选出来的就是平常上线多说话多的人,或者是毛遂自荐的,这就很难让所有人都信服,那么这个代表也就会沦为形式主义的“光杆司令”了。</p>
+<p><img src="https://i.imgur.com/8sAkdSV.png" alt="image05" />
+<em>▲ 表2:控制变量与父权价值观的处理效应</em></p>
-<p>建立小团体过于麻烦。还是那句话,大家现实中都忙,哪有经历在虚拟网络上搞这些那些?而且在现实中,几个人聚在一起就是一个小团体,而在网络上,想建立一个正式的小团体一般需要拉一个群,但总不能一个委员会就建一个群聊吧,那光群得加多少个?最后大概率是组织没建起来,群倒是建了一大堆。</p>
+<p>第一行显示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平均年龄不同,因为样本中的最低年龄是21岁。年龄在21至23岁之间的人如果抽中了红卡不得不服兵役,则无法接受采访。因此,最年轻的受访者更可能属于不必服役的男性类别。接下来的两行显示,穆斯林和佛教徒同样有可能抽中了红卡,如果只将说马来语的穆斯林与其他样本进行比较,这一点也成立。同样,这些群体在“父亲服兵役”(Father served)、“讨论频率”(Talk Before 18)和“母亲被家暴”(Mother beaten)等变量方面是平衡的。服役的年轻男性说他们“被家暴”(Beaten at Home)的可能性在统计学上显著地小,但该差异数值上很小,很可能是随机效应。</p>
-<p>群普委员会就是建立了也根本起不到作用。因为基层组织的作用是为了联系上层,但在网群中的任何决策跟他们没有一点关系都没有,根本不能影响到他们的现实生活,甚至有时还会耽误他们的现实生活。我们举例子,你是甲群的一个群普,群管今天突然发了一条决策,说让所有群员把昵称改了,这条决策会影响到你的现实生活吗?你可能大概率还觉得这耽误你的时间。大部分群普可能会选择直接忽视,或者他们根本就没看到这条通知,而群管也没有任何办法。如果你是真的出奇地热心,你对这条政策感到不满,你向你的群普委员会代表反映了这个事(我们暂且假设甲群成功建立了群普委员会制度),代表反映了上去,群管可能取消了这个政策,但你的现实生活并不会受到分毫影响;群管可能驳回了你的意见,坚持这个政策,但你的现实生活并不会受到分毫影响,你也可以完全不理群管。既然如此,你为什么要咸吃萝卜淡操心呢?</p>
+<p>最后一行显示,两组样本的“父权价值观”没有显著差异,表明被强制征召入伍对性别平等的态度没有影响。本文大量的观测样本意味着即使是非常小的影响也会被检测到。考虑到抽中红卡和服兵役的待遇是随机分配的,有充分的理由得出结论:军事社会化对父权价值观变化没有因果关系。</p>
-<p>群普们对上层也不熟悉,对这个网群组织也没有信任感。现在网群门槛太低,数量太多,基本上是个人就可以建群,完全不需要任何成本,这就使得网群及其“廉价”。你加入一个网群,这个群大概率是一个吹水群,你自然不会信任一个吹水群,最多加入他们一起吹水;然后即便这个网群有一个还算像样的组织构架,你也大概率参与不到其中,而且加进去谁也不认识,没有什么渠道和群管们快速熟悉,而且也没必要去熟悉。反正这样的群多了去了,加入不要什么成本退出也不会有什么代价,而且可能明天一醒来群就被封了,何必对其如此认真呢?而且网群由于其被封闭在虚拟世界的性质,很难用现实问题来对组织进行考验,这就更使得群管们无法在群普中建立威信,也就更无从谈信任感了。</p>
+<p>作为稳健性测试,本实验还分别测试了父权价值观五个调查问题中的每一个的处理效应,未发现任何效应。</p>
-<p>群普彼此之间根本无法信任。群普之间没法快速熟悉,这点刚才说到了。而群普之间也无法建立信任。先不说大部分我见过的网群根本就是一个大杂烩,啥人都能进,根本没有任何审核机制,这种情况下混进去个右人兔兔之类的再正常不过了,严重的甚至会混入光明联盟的下线。这种破坏分子平时也很会伪装,但一旦有机会他们就会开始搞破坏,把群里搞得乌烟瘴气也很有危险。群普之间的年龄、理论水平、家庭情况、居住地点、心理状况往往也差异巨大,而群管的效率低下和组织松散决定了他们无法解决这些差异,这就进一步扩大了群普之间的裂痕。而且群普很多成员经常喜欢冲塔和骂人,甚至人身攻击,谁愿意整天上网看别人骂人或者挨骂啊?大抵就是手机一关眼不见心不烦。况且现实中也根本见不到,完全没有什么必要来去处理这些虚拟世界的社交。</p>
+<p>在另一项替代测试中,本实验放宽了实验同质性(treatment homogeneity)的假设。本实验首先将实验处理限制在服役期间遭受过武装冲突的应征入伍者身上。下文报告的结果进一步强化了本文的结论。</p>
-<p>网群中根本没有财产,所以根本也就没有什么公有制经济还是任何一种经济形势来将他们联系起来。唯物主义地讲,没有物质的联系就是没有联系。这也是网群成员一定会把现实生活中的事情排在网群事情前面的根本原因。你和你的同学、你的同事、你的现实朋友之间的联系一定是要大于你和网友之间的联系的。例如在一个公司之中你和同事之间发生冲突,你和老板之间发生冲突,一定会实实在在地反映到你的现实世界,也许你的晋升职位被抢了,也许你会被扣工资。但如果是在网群中,你和群友发生的冲突除了浪费你的现实时间之外基本上没有其他什么影响,毕竟他又不能真的顺着网线过来打你。咱们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如果你的老板要开除你,然后同时你的网群的群主要踢你出群,你会选择先顾哪边?</p>
+<p>本实验向服役人员提出了10个问题,例如是否看到一名阵亡士兵、靠近炸弹以及向敌人开枪。41%的人经历过这种暴力,但这种经历对他们的父权价值观没有显著影响。本实验还验证了,任何服役军种对父权价值观没有显著影响。</p>
-<p>再说回网群中的经济模式,我见过唯一一种把钱和网群联系起来的模式,是群管在群普中通过类似于“募捐”的方式弄点钱,然后群管再去做事。说实话,我加过这样的一个群,但我从来没给他们捐过一次钱,不仅仅是因为我没有也不想去理解他们拿钱去做什么,我也完全不信任他们,这些人别说他们能不能真的拿钱办事,他们长什么样子、真名是啥我都不知道,我如何去信任他们?他们拿我的钱去做的事,如何反映在我的现实生活中呢?我在那个群的感觉就是我更像是提款机而不是参与者,我只是单纯地把钱打给别人,然后剩下的事情与我无关。是的,那个群确实搞了经济账目公开,但是首先没有基层委员会,我没有什么方式来去有效查看钱的去向,我总不能把每个捐钱的人的账目都看一遍吧?而且经济账目公开也没啥用,我不知道别人捐了多少钱,我也不认识别的捐钱的人,这里面可操作的空间就大了去了,群管大可以给我说“钱数不够再捐点”,实际上把别人捐的那部分中饱私囊(不要跟我扯什么都是同志怎么会做这种事,这就是纯粹的唯心主义幻想,好像一个人只要宣称自己是“左人”就是圣人了一样)。而且就算我发现了问题,我连去哪里把钱要回来都不知道;就算知道,我跑到千里之外的另一个城市,估计就是把钱要回来了连车票钱都没法回本。</p>
+<p>实验组(抽签)和对照组(未抽签)的父权值指标上的缺失值数量没有显著差异。因此该缺失不太可能对研究2的结果构成威胁。此外,一个发现表明军事社会化具有显著影响:服役的男性更有可能认为在军队服役的男性应该比没有服役的更受尊重。这一结果和其他类似的结果增强了对实验有效性的信心,并确实发现了军事社会化的影响。因此,即使士兵存在被军事社会化,对性别平等的态度在很大程度上还是不受服兵役的影响。</p>
-<p>网群基层组织的缺失,让网群的普通成员一直处在零散的原子化状态,也就意味着他们没有办法进行组织,主动地去做事,什么事都是被动接受群管的安排,这就注定了这个组织会僵化没有活力了。</p>
+<h3 id="八结论">八、结论</h3>
-<p>网群普通成员之间没有办法信任,也没有办法建立联系,他们就更不可能成为那种亲密的肩并肩的战友关系。这也就意味着我们群终究不能形成有战斗力的组织。单靠群管的包办替代是没有办法做到面面俱到的,也没有办法管到组织中的每一个人的事,这就一定会导致群管理模式的官僚化,没法发挥群众的智慧。而这种官僚化在资产阶级的铁拳面前,是网群无法承受的,所以网群永远会停留在线上过家家止步不前。</p>
+<p>本文探讨了一个更广泛的基本问题,即父权价值观是促使人们决定参与暴力,还是暴力经历影响了父权价值体系。本文调查了那些已经被社会化为持有父权价值观的人是否更有可能主动成为潜在的暴力角色,或者是否是因为在冲突地区非自愿服役而加强了持有父权价值观念的厌女(misogyny)情绪。</p>
-<p>可以说,基层组织是一个无产阶级组织的生命线,是实行并发挥民主作用的基础。但由于它的缺失,群管无法和群普相结合,这也就必将会造成群普和群管的脱节。</p>
+<p>在第一项研究中,本文发现持有父权价值观与在武装冲突中志愿参加准军事部队之间存在着强烈而稳健的关系。这表明自我选择是理解军事化男子气概和参与暴力的联系的重要因素。在第二项研究中,本文发现实验组(强制服役)和对照组(未服役)之间的父权价值观没有显著差异。换言之,没有证据支持军事社会化会强化个人的父权价值观。</p>
-<h4 id="自娱自乐的网左">自娱自乐的网左</h4>
+<p>这项研究存在重要局限性:这项研究中说明,服兵役不会影响个人厌女情绪,但本文没有研究的军事化男子气概的其他方面(如吃苦耐劳)可能会受到影响。此外,本研究强调超越性别二元性,通过研究男性接受父权价值观的程度的变化,可以对男性与暴力之间的联系和因果关系有了更好的理解。</p>
-<p>在上一篇中,我们从群普通成员(以下简称群普)的视角解读了网群中的“士兵委员会”制度的缺失;在这一篇中,我们将从群管理层成员(以下简称群管)的视角来看看井冈山精神中另外一条“支部建在连上”在网群中的角色。</p>
+<hr />
-<p>“士兵委员会”就是基层组织,“支部建在连上”就是中央领导对基层组织的控制,或者应该反过来说,是基层组织对中央领导的信任。“支部建在连上”和“士兵委员会”实质上是一脉相承的。如果没有“士兵委员会”,那么“支部建在连上”就不可能实现。</p>
+<p>Elin Bjarnegård,乌普萨拉大学政府学部副教授</p>
-<p>如果你运营过网络社群,你一定会发现群管理层与群普通成员之间联系十分浅薄。在绝大多数网群中,群普干的最多的职能只有一个,就是在群里闲聊,往往是群管忙死,群普闲死,两边都不讨好。</p>
+<p>Anders Engvall,斯德哥尔摩经济学院研究员</p>
-<p>我之前作为群管的时候,发现网群中的成员往往分化向两个极端。不超过10个人的最核心管理层事事包办,学社的各个部门(群)的群管理员总是他们几个,内部群里经常交流的还是他们几个;而剩下的大部分群友则处在一个被动接受的状态,就是前面提到的过的“消费者”的自我定位:“你整了啥活儿我就去参与啥,但我不参与这些活儿的管理和组织。”当然了还有至少一半的人一直潜水。</p>
+<p>Srisompob Jitpiromsri,宋卡王子大学和平研究所助理教授</p>
-<p>我们都知道,如果基层没有组织,那么上头决策就无法贯彻到底。在网群中,这种情况更极端,可以说任何决策根本就出不了管理层这个圈子。管理层成员之间还算是经常在一起聊天,多少有点联系,但群管和群普之间就基本上没有任何联系了,除非是经常在群里聊天的,但这也不代表群普就有意愿和义务去参与、服从群管的决策。首先,网络上大家都是匿名的,谁也不认识谁,说难听点大家都只不过是会打字的头像而已,谁也不比谁高贵,群普凭什么就要把群管当成自己的“长官”呢?难道群管是带着群普们大破群敌、连战连捷过?在网络上,群管根本就没法树立威信。</p>
+<p>Erik Melander,乌普萨拉大学和平与冲突学部教授</p>
-<p>而且,群管的什么决策,和群普有什么联系?这个我已经在《网群的基层》解释过。没有联系,就会导致不管群里发生任何决策变动,群普通成员根本不会主动地去问,所以他们接受通知往往是被动的,而不是主动去要求参与,因为根本没有这个意愿。我曾经尝试过解决这个问题,我和群管们商量后,推举出一个人,专门给所有群普私信发送新的通知,但我后来发现这个基本没啥用。首先,发送通知是一个非常累的活,我本人干过这个职务,先不说你首先要加二十几个根本没啥联系的好友,然后还要花时间一个一个转发(QQ没有多人转发的功能),如果有人看到通知后有什么问题,还要向他们解释,这就意味着你本人还要去了解这个通知,而如果你不是参与决策的那几个群管,这又意味着一件活要干。其次,发了通知也往往没人看,我们在进行这种私信通知的政策后,反而有好多人退群了。其实也不难理解,群管的决策根本和群普无关,很多群普都是偶尔去群里看一眼来聊两句,平常也不看群,这时候一个人经常跑来给他发一大段私信,他也不想看,倒不如退群了舒坦。其实这就是网群基层组织缺失的一个恶果,如果群普之间形成小组织,那么只需要通知那些小组织即可,不仅效率会高得多,也不至于让人动不动就退群,毕竟他们还能在小组织里找到归属感。</p>
+<p>编译:郑嘉隽</p> Elin Bjarnegård, et al. 本研究超越男女二元性的论调,强调男性内部对于暴力的态度因意识形态影响而存在分化:志愿参军的人通常更亲近父权制意识形态,而不是军队塑造了士兵的父权思想;强制参军对不希望主动参军人士的父权思想并无明显影响。 复杂系统与无治主义 2009-03-01T12:00:00+08:00 2009-03-01T12:00:00+08:00 https://agorahub.github.io/pen0/heros/GavinMendel-Gleeson-a1_l-complex-systems-and-anarchism <p>将人类社会作为复杂系统进行分析,能为我们提供对于历史进程以及资本主义的强项与弱点的新的见解。</p>
-<p>群管的组织成分极容易僵化,这就会造成群管“无人可用”的窘境。因为不到十个群管的处处包办,以及大部分群普的事不关己,就会导致不管是做什么事、开什么新的部门,都只能从这不到十个人中选主要负责人。首先因为群基层组织缺失,网群没有从基层选拔人才的机制,只能靠群管们亲自“慧眼识珠”,这不仅导致效率低下,也容易形成围绕个人的小团体,甚至会形成山头主义(我之前的那个网群还真就出现了这样的情况),而且选拔上来的人也是参差不齐,极其考验那些“慧眼”们的水平。后来我尝试过解决这一问题,也就是在群里发布告,希望群友们毛遂自荐,然而自荐上来的同志且不说其是否真有能力参与群管理,就现实情况来看,这些同志的大部分对我们的网群以及他们要担任的职务是失望的,他们对网群有着不切实际的幻想,以为这个网群是和现实中的政党乃至先锋队一样的组织,终于可以为共产主义革命事业发光发热了,结果加入进去,无非也就是发发通知、在群里聊天、接投稿之类的无聊活,而且根本感觉不到这个“先锋队”对共产主义事业有什么贡献,甚至不知道“先锋队”到底在干什么,而且这些“先锋队”里的人每天最多的日常活动也就是吹水,谁不会失望呢?所以后来好多自荐的同志就慢慢开始摆烂不干活,或者潜水/退群。</p>
-
-<p>即便是下面的意见,反映到了管理层也不会做出任何实质性的惩罚,也没有必要做出惩罚。我之前的网群里有一个群管,我们称他为A,单独执掌报刊编辑部,此人属于自恋型人格,非要强迫参与编辑部的一个群普“必须参与编辑”,但那个群普现实中很忙,他参与网上的活动也是忙中偷闲,我们称他为B。好,那么假设现在B跑来群决策组来说A的事,群决策组会怎么办呢,无非就是找A说教说教,最多让他写个大字报“罪己诏”,但基本上没有办法去实际限制A的权力。因为之前说过的网群“无人可用”的问题,群决策组如果把A踢出那与自断手臂无疑,把A踢了或者剥夺他的职务,那谁来继续管编辑部呢?这几乎是无解的。而且就算要对A惩罚,如果A执意不愿意交出编辑部的职务,那群决策组也拿他没办法,因为他是编辑部的群主,我在《网群独裁不可避免》那一篇说过,网群群主在群内有至高无上的权力,所以除非把A连带着编辑部一起开除出学社,不然根本没法动摇A在编辑部内的地位。再者,其实也没必要对A做出惩罚。我在前面之所以说“假设B跑来群决策组来说A的事”,是因为现实中B根本就没来说,B根本不在乎,因为A不管再怎么在网上对B耳提面命,也没法在现实生活中对B产生一丝一毫影响,B根本就没理A,而A除了无能狂怒外也毫无办法。</p>
-
-<p>建社的成本太低,根本没必要认真对待。现在左圈是“网群多如狗,学社满地走”,建个社群,成本实在太低,打开手机拉两个人,再给自己起个“xx社”的名字,一个社就建好了。而且大部分网群的建立都是因为对别人的模仿跟风,这就导致很多网群是大同小异,基本上除了管理员不一样,没有什么特别的区别。而且这些学社虽然说叫“学社”但它们的主要功能依然是聊天吹水,那么到这个群里吹水和到那个群里吹水有什么区别吗?网络社群变得如此的廉价自然也就无法引起群成员的重视,群成员不仅不用重视,甚至把群退了也不会对他有任何一点影响。毕竟这些网络学社对共产主义革命几乎没有任何一点点的贡献,也不会对群成员的生活有一点点影响。而且建立学社又不是什么难的事,群普通成员也完全可以去建立学社,为什么一定要被你们几个人管着呢?</p>
-
-<p>在网上,基本没有事情来考验组织,无法发现路线错误,也无法建立领导威信,最终会因没有目标无所事事。一个真正的领导者不是被任命的,而是通过不断带领集体破除困难走向胜利的过程中被大家推举出来的。而在网上,由于组织的松散性以及网络的封闭性,基本没有什么事情可以来考验组织。比如说在现实中的组织需要去进行工厂调查,那么你帮着把这些人组织起来、设定计划以及安排每个人去怎么做,这时你就建立起了一定的领导力;或者比如说你在进行工厂调研的过程中遇到了警察来盘问,你冷静镇定与警察应对,带领大家走出危险,这也建立了一定的领导力。而在网上基本上没有类似的困难,唯一的领导力可能就是说你这个人是网络社群的社长,大家默认你有一定的领导力,但是如果你不把这领导力对群普通成员表现出来,群普看不到你的领导力那么你只是徒有虚名罢了。联系之前我刚才说的网络社群中群管和群普之间的断层,即便是网群的建立者真的很有领导力,那也最多只能被群管理层内部,看见对于群普来说,你再怎么有领导力也领导不到他们头上。所以往往是有领导力的网群建立者累死,剩下人闲死。</p>
-
-<blockquote>
- <p>只有领导骨干的积极性,而无广大群众的积极性相结合,便将成为少数人的空忙。但如果只有广大群众的积极性,而无有力的领导骨干去恰当地组织群众的积极性,则群众积极性既不可能持久,也不可能走向正确的方向和提到高级的程度。——《毛选第三卷,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p>
-</blockquote>
-
-<p>而正是因为这种领导力的缺失,就很容易形成西班牙内战期间共和军内部的左派小知识分子天天吵架的状况。因为大家都在空谈,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没有具体的实践来检验谁的话是正确的。我之前经历过一个真实事件:一个网群中,A和B发生了争执,A认为B是路线上的问题,他认为B把网络社群当成了自己能力展现的平台,而A认为应当以网群的集体利益为重,他认为这是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之间的路线矛盾,然而这仅仅是因为A是网络社群的建立者,他基本上什么事情都参与管理,所以他能看出来B的问题,但其他的人不一定,甚至有很大一部分人觉得这是A和B之间的个人矛盾,A应该放宽心胸原谅B而不应该在个人矛盾上纠结。这就导致B的路线问题没有被纠正,不过还好因为网络社群的低成本,B的错误最终也没有带来多少损失。</p>
-
-<p>因为做不到“支部建在连上”,就容易形成官僚主义。有人曾给我提出想要通过科技的手段,如什么群自动化管理系统,来改善网群内的官僚主义,可以说是机械唯物主义错误。根据前面的分析,这个官僚主义完全是因为网群的社会结构本身的问题,增加一个科技产品也并不能改变这个社会学上的结构问题。如果说你能发明一种科技手段,解决群管理层和群普通成员之间脱节的问题,那么你这个科技手段才是真的起了效果,但这基本上意味着新的生产力的进步,而之后的社会关系和斗争手段绝对不像是现在左圈这样了。不过现在这种生产关系下,以网络小知识分子个人的能力基本做不到。</p>
-
-<p>综上所述,网群基层组织的缺失严重阻碍了网群的组织性,而网群基层组织的建立又几乎是不可能的。这无时无刻不在造成网群中管理层和基层的脱节,而这也最终导致网群成为群管们的自娱自乐。</p>
-
-<h4 id="网络左群存在的原因">网络左群存在的原因</h4>
-
-<p>人如何体现自己的价值?</p>
-
-<p>黑格尔说人必须通过劳动整出来个什么东西才能体现自己的价值,比如你做了一顿美餐,写了一篇好文,堆了一个雪人,通俗讲就是成就感。</p>
-
-<p>但马克思却发现,在特定的社会情况下,人通过劳动整出来的东西,非但不能体现人的价值,反而还否定了人的价值,他管这种现象叫异化。</p>
-
-<p>什么意思?马克思解释说异化有四个层面。</p>
-
-<p>第一层就是劳动者生产出来的东西不属于劳动者。比如工人做的商品不属于工人,属于他的老板,工人想获得这个商品得自己花钱去买。</p>
-
-<p>第二层就是劳动者觉得劳动很累。劳动本身是成就感的来源,但由于第一层异化,工人从劳动中得不到任何成就感,自然就会觉得劳动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事,就会觉得很累,就不想去做。所以工人上班的时候觉得很累很没意思不想去上班,反而下班的时候才觉得是快乐的。</p>
-
-<p>第三层就是人开始怀疑人的本质。人无法通过劳动获得价值体验,反而被迫劳动来不停地否定自己的价值,人就会觉得人生是无意义的,成为人并不是一件快乐的事,人的本质是荒谬的、虚无的。</p>
-
-<p>第四层就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变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本身应该建立在纯真的情感上,然而由于上面的原因,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反而首先变成了金钱的关系,所以好像现在人人都很物质都很拜金。</p>
-
-<p>所谓累,就是你本来不喜欢做这件事情,但是你迫于某种压力不得不去做这件事,于是乎你表现得很累。倘若你是热爱做这件事情的,那么你就会感到愉悦,最多只会感受到身体上的疲乏,而不会有心理上的“累”。“努力”、“刻苦”这种词汇也是一个道理。</p>
-
-<p>在资本主义社会中,不仅劳动被异化,即便是所谓的“没进社会”的学校也被异化着。你上学是为了什么?其实大家都知道这个答案,是为了赚更多的钱。什么陶冶情操之类的那都是赚了钱之后的事。</p>
-
-<p>为了赚到更多的钱,我们就不得不通过“学习”来增加自身的无形资本,以此来向企业家们证明,我能给你的企业带来更多的增殖,从而被雇佣。而一个人拥有多少“知识”最直接的证明就是学历,而一个普通人想要获得学历就只能去考试。所以大部分学生追求的不是知识本身,而是考试成绩,这就导致了他们成为了只会机械式追求成绩的“考试机器”。所以学生在学校感受不到学习带来的快乐,更体验不到探索自然与人文的成就感。他们学习并不是他们想学,而是家长、老师和社会逼着他们学,难道他们没有在被异化吗?</p>
-
-<p>如果我们回顾历史就会发现,现代学校制度并不是自古就有。历史上是先有工厂,才有学校。在近代的英国,工厂主们推行出了系统教育的学校模式,其目的是为了让年轻人适应工厂流水线生活。所以在英国近代的学校里,最强调的并不是教了什么知识,而是按时上课下课,听从老师的安排,井然有序地干一件事。英国近代学校制度就是从伦敦的工厂里搬出来的,其目的就是为了培育合格的社会零件。就像列宁所说:“教育这些青年的目的,就是训练对资产阶级有用的奴仆,使之既能替资产阶级创造利润,又不会惊扰资产阶级的安宁和悠闲。“</p>
-
-<p>说白了,学习是劳动的前延。打个更形象的比方,人是一件商品,家庭生产商品,学校加工商品,工厂消费商品。人自出生以来就无时无刻不受到异化。即便人没有发现,但他们能感受到,这种感受就是“累”。</p>
-
-<p>总而言之,在当今社会下不管是工人还是学生,只要你是被压迫的穷人,你就在受到异化。而这种异化无时无刻不在摧毁着我们的对自己人生的成就感,它在夺取人们对于自身生活的掌控感,所以人们都迫不及待的想要从某一个地方来获得这种掌控感作为心理上的补偿。这也解释了为什么群普对参与社群活动积极性很低而群管很高,因为群普根本就没把学社当成自己的,他们无法从中体验到对抗异化、回归劳动的感觉。</p>
-
-<p>而网络,就是重获这种掌控感的绝佳之处。许多生活中失意的人,尤其以学生为主,来到网络上想要在这里获得补偿,而他们又因为受到了现实中体制的压迫,所以许多人都纷纷转向了左,而最终与饭圈的形成机制一样,这些人也形成了左圈。</p>
-
-<p>左圈的成员不管高低贵贱都一定满足一个特点,那就是闲。他们一定有大量时间在网上泡着,所以左圈成员绝大多数都是小知识分子(学生为主),是脱产者。他们既不用时刻操心现实中的生活,也不参与一线劳动生产。许多人习惯说,学生就是小资,我认为这种说法并不准确。我首先要说明学生根本不是小资产阶级,他们不拥有资产。学生是脱产阶层,而脱产意味着他们没有办法独立地与外界建立物质的联系,也就意味着外界的生产活动没有办法来反过来影响学生的思想,而学生思想只能通过家庭、学校和社会舆论影响来塑造。现实中除了少部分的家庭,大部分的人的父母一般都是想让自己的孩子当人上人,尤其是城市中产阶层的父母,他们基本上都是嫌贫爱富、谄强凌弱的社会达尔文主义者。学校也是社会达尔文主义和精英主义的桥头堡,学校中老师高高在上形成的对学生的权威体制也影响着学生的世界观,再加上学生之间的成绩至少在表面上保持着“按劳分配”的现状,谁越努力谁的分就越高,这也加重了他们社会达尔文主义的思想。再加上社会主流媒体都被资产阶级把持着,社会整个的风气也是市场经济的向钱看,而学生又无法通过亲自参与生产活动来认识这个世界,那么学生的思想表现为小资产阶级的思想也就不奇怪了。</p>
-
-<p>我在左圈待了这么久,除了一两个工人,没见过一个是来干正事的。他们来网上是来进行一场狂欢的,他们吸了一种叫“虚拟”的毒,可以让他们产生幻觉:在网上他们可以夺回在现实中失去的意义,所以他们创建社群,他们给自己封理论教皇,他们党同伐异喋喋不休嘴炮大战黑话连篇,似乎盯着屏幕狂敲键盘的的他们就好像是一个个指挥千军走马飞象的帝王。只要拉个群,几个会打字的头像就可以导演一出步步惊心的大片。网络的匿名制弥补了现实中的客观差距,每个人都先入为主地把对方脑补成和自己一样水平甚至更低的人,他们基本上是在自娱自乐。每个人上网来都是憋着一肚子气,网络匿名制和发言门槛低让他们的情绪有了一个发泄之地,就算往别人身上倒垃圾也不用负任何责任,更不会去反思自己的问题。再加上年龄小,大部分都有或多或少心理问题而不自知,而很大一部分心理问题都会以自恋的形式表现出来,在网络上纵横捭阖的他们绝不会允许另一个会打字的头像阻碍自己的封禅之路。所谓的左圈里基本上没有真的马克思主义者,我学了这么久也只敢说我的立场转向了左,今年冬天我才敢说我稍微建立起一点马克思主义的思维模式,这与左圈里那些动不动自封马克思主义者还拿自己三脚猫的理论到处批判别人的自信之人还是有很大差距的。</p>
-
-<p>其实没有必要非要用马克思主义的那一套话术来解释左圈中的现象,非要说这是什么小资那是什么主义。其实这些左圈中的人和其他网络饭圈中的那些人没有多大的区别,只不过他们参与政治学说罢了。许多的所谓左人来到网上,他们的大概率并不是来学习的,他们只是在现实中挨了铁拳、遭受了打击,跑到网上来抱团取暖、求安慰。我接触过非常非常多的自称左人的学生,他们来了网上其实只是想找人聊天倾诉、发泄一下情绪,关于理论他们并没有学多少,很多人甚至根本就没有学习的态度,他们更喜欢给别人当理论教父。所以网群中吹水为什么那么常见,因为大家本来来这里就是为了闲聊的。顺便提一嘴,有人批判吹水是所谓“小资产阶级自由散漫”,我认为这就是教条的说法,他根本就没分析到网络左群本身的“自由散漫”,他更像是在道德说教。</p>
-
-<p>左圈主要以学生为主,这其实已经说明了左圈根本就不适合建立革命组织,因为你这个群体里根本就没有几个真正的无产者,那你在这里想搞一个为无产者服务的先锋队,简直就是缘木求鱼。而事实上左圈中几乎所有的社群都是对别人的盲目跟风和模仿。</p>
-
-<p>我见过的所有网群都有一个致命问题,那就是没有目标。有人就反驳说,目标不就是建立共产主义社会吗?这个目标其实和没有目标没啥区别,太空泛了,和口嗨没区别。我们需要的是一个有战略意义的、具体的目标,这样一个目标有多重要?我们可以举一个历史上的例子:我们常说在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博古的转移是“逃跑主义”,而毛的转移是“战略退却”,这两者有什么区别?区别就是在于毛的转移是有目的的,是有方向、有计划地撤退,他的退却是为了前进,就像打出一拳前要先把手臂收回来;而博古的转移则是无方向,无原则地撤退,是漫无目的的溃败。也就是说在退却的时候,你是积极主动地朝着既定方向有计划有组织的撤退?还是被人家追着毫无目的的四处逃窜,被动应付?前者就叫战略退却,后者就叫逃跑主义。我们以四渡赤水举例子,四渡赤水的目的是为了过江北上和四方面军会合,结果刚出遵义就打了败仗,只能撤退,往哪里撤?毛给出了明确的方向:往敌人力量薄弱的地方去,所以就有了一渡赤水,是为保全自己,依然是为了北上长江。而后又三渡赤水,成功渡江。这四渡每一渡都有不同,但是又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不管是哪一渡,都是在为最终的目的地:北上与红四方面军会合创造条件,也就是说:它的方向性很明确。既然土城一战证明了,想要一步实现北渡长江的计划是不可能的了,那就战略退却,但是每退一步,又恰恰是在为下一步创造条件,最终还是要北上会合红四方面军。可以说,不管处境多么艰难,敌人多么强大,中央红军的行动方向一直都没有变,只不过因为面对强大的敌人,身处逆境,因此实现的过程变得更加曲折蜿蜒了。</p>
-
-<blockquote>
- <p>“为了进攻而防御,为了前进而后退,为了向正面而向侧面,为了走直路而走弯路,是许多事物在发展过程中所不可避免的现象。——《毛选第一卷,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p>
-</blockquote>
-
-<p>上面这段话正说明了这个道理。一方面它说的是为了走直路,不可避免地要走弯路。但是其实它还有另外一层含义:那就是说走弯路的最终目的,还是为了走直路;后退的目的,还是为了进攻。如果忽视了这一点,那就真的只剩下弯路和退却了。这就不是什么战略退却,而是逃跑主义。今天东边追的紧,就往西边跑,明天北边追的紧,就往南边跑,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方向和原则统统丢掉。正如长征刚开始博古那样,博古在一开始完全不知道要往哪里撤,只是因为南北东三面都被围了才被迫西走,这就是说他根本不知道自己要干什么,所以他毫无计划毫无准备,才叫全军带着大小家当上路。在过湘江的时候,白崇禧故意给红军让开了一条通道,而中央在这期间完全没动弹,他在犹豫,他不知道要往哪里去,而这后来也造成了血染湘江的悲剧。更不用说博古等人为了保住主力部队,甚至不惜让欺骗方志敏部让他们当弃子引开国军(是否欺骗存疑,但方志敏所在的红七军确实成了弃子,中央没给他们明确的战略目标和计划,也没安排他们遇险后该怎么办,也没设法营救他们,而后来第四渡赤水同样作为饵的红九军却成功回到主力部队,可见彼时博古的中央确实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只是走一步看一步,能咋办就咋办)。</p>
-
-<p>现在的网群就像博古一样,根本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在做什么,只是走一步看一步,能整什么活儿就整什么活儿。我之前搞网群的时候,我清楚地记得,在建群的时候,我们根本就没想过到底要干什么,我们建群是处于纯粹的对他人的模仿,因为在左圈,建群建社已经成了一种潮流,这些人建群只是纯粹跟风而已,所以我们在建群后,会模仿别的群搞一套配套设施,比如你的群叫xx社,必然就要配备xx社资料群、xx社演讲群、xx社聊天群、xx社审核群、xx社内部群、xx社决策组、xx社备份群等等,如果再跟风做点网络报刊,那还要配备xx社编辑部和xx社读者群,但从来没有检验过这么多群到底是不是必需,也没有办法检验,因为根本没有检验的标准。如果我们有一个目标,比如我们的目标是建立一个超级大群,作为一个平台让左圈基本都进来,那么资料群、内部群之类的就没什么用了;如果我们的目标是线下小组,那么演讲群、报刊群之类的也没有存在的必要。当我们有具体目标,我们的所作所为自然都应以是否向目标推进了为标准。而当我们没有目标,那自然是做什么都行;为了让我们的群能整更多的花活儿,更像个网络学社,而且建个群又不用花钱,这些群自然是“多多益善”了,甚至有的时候需要刻意整活儿,不管到底有什么用。</p>
-
-<p>毛主席说过:“领导就是预见。”而这些一个个自诩先锋队的社群甚至连自己的战略目标都没有,更不要谈预见了,也更不可能去领导谁。</p>
-
-<p>虽然说左圈相对是更进步的,它是已经开始觉醒的人们勇敢对抗生活中的异化的伟大尝试,但是我们根据前面分析,网络左群实在是已经无法承担起革命的重任了,它们甚至无法推动社会革命前进。“网左”在这个时代的风口浪尖上,显然已经无法背负起历史的重任,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应当以批判的眼光看待其,并汲取经验、另寻他路。</p>
-
-<h4 id="网络左群最好的归宿">网络左群最好的归宿</h4>
-
-<p>《矛盾论》告诉我们,世上的万事万物都有一个内部的根本矛盾在推动着它的发展,把握住这个矛盾就可以把握住这件事物的走向。在一定条件下,矛盾的双方会走向自己的反面。</p>
-
-<p>而网络左群的根本矛盾,就是网群的虚拟性和网群成员的现实性之间的矛盾。这个矛盾在网左的任何活动中都可以见到,这个矛盾贯穿着整个左圈的始终。我们可以看到在前面几篇中分析的所有问题都是围绕这个矛盾展开的,而因为这是网络左群的根本矛盾,其在网左的框架内也是无法被解决的。</p>
-
-<blockquote>
- <p>我们有些青年知识分子,革命热情很高,立志通读马列毛,但是即便是他通读了这些经典,如果没有立场的转变,他也不过是一个马列毛主义的学者,而非一个马列毛主义者。立场的转变不是单靠学习能够莸得的。这就是为什么知识分子要到工人阶级中去,要投入到工人运动中去,以便把自己的感情和立场、出发点放到工人阶级一边,只有这样他才有可能成为一个真正的马列毛主义者。一些读过几本经典著作的网络上的马列毛主义学者类的知识分子,他们并不愿意投入到工人运动中去,并不愿意和工人阶级融为一体,整天泡在网上,忙碌于网络上看谁辩得过谁,而不看这些争辩是否有助于提高人民群众的革命性,因而他们最多所能起到的作用就是工人运动催化剂的作用,这些人是无产阶级的落后分子。——来源不详</p>
-</blockquote>
-
-<p>上面这段话是我很久之前看到的,虽然一直没找到来源,但我觉得它精确地描述了左圈中的小知识分子们的现状。我认为这不仅仅反映了小知识分子脑内的小资产阶级思想根深蒂固,也同样反映了这些小知识分子在网络上的活动其实对现实中工人运动起不到什么推动作用。在网络上,一个人的理论多么高深,他本人多么巧舌如簧、多么雄辩,在现实中也起不到什么有影响力的作用。这其实反映的是群众路线与精英路线的矛盾,有种精英主义论调说什么,革命必需的前提就是所有群众都成为哲学家,说“大规模发动群众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所以他们主张在网络上每天宣讲哲学,大搞哲学黑话辩论,有人给他提出要把这些这些冗杂的话语删繁就简,让群众可以听懂,他不屑一顾地摇摇头,说什么“通俗化就是庸俗化”,让群众听得懂就是庸俗化喽?那看来白话文也是庸俗的,建议此君以后说话用文言文。这种精英主义论调对共产主义革命运动不仅起不到有益的作用,还会起反作用,因为这些人总是以“马克思主义者”、“左派”自居,群众一看,哦,原来马克思主义者和平常见到的官老爷都是一样的高高在上,那他们说要打倒官老爷,真的可信吗?</p>
+<!--more-->
-<p>这种现象其实反映的就是一个问题,那就是你相不相信历史是由群众创造的?你相不相信群众是有智慧的?如果你认为群众是乌合之众,那你确实不必要给他们讲明白这些哲学的东西,更没必要去发动他们。小知识分子们在象牙塔上呆久了自然看不到真实的群众的一面,他们只能看到群众麻木、愚昧的一面。只是一直待在网络上,其实并没有从象牙塔里走出来,网左们依然沉浸在自己编织的小世界里面。</p>
+<p><img src="https://i.imgur.com/afexGJ2.png" alt="image01" /></p>
-<p>就有人不服气,说我这个网群还是有价值的,它可以作为一个大家用来交流的平台嘛。但是我就想说,如果你要弄一个大家交流平台,那你就应该把你这个小群和别的群合并到更大的群里面去,比如我就推荐红贝老师的读书学习群(此群经常演讲,甚至还能请到阳和平老师),还有马列毛论坛(我不清楚该群现在还在不在),暗流公社也可以(同样不清楚是否还在),这几个群人都很多,更适合比常见的三四十人的小群作为交流平台。</p>
+<p>复杂系统理论是一个从突变理论(catastrophe theory)、混沌理论(chaos theory)、控制理论(control theory),尤其是控制论(cybernetics)的传统中产生的科学理论。复杂系统理论的诞生来源于对传统科学的还原论(reductionism)方案的否定。它认为还原论既不必要又难解(intractable)。</p>
-<p>那人就又说了,那我的群可以作为资料群嘛。要说资料群,我建议大家直接在QQ搜索“中国人学习群”,你的群有一个群的杂七杂八的资料,这个中国人学习群有好几个群的、整齐归类的资料,显得那些小资料群完全没什么存在的必要了嘛。</p>
+<p>传统物理学试图在尽可能小的颗粒度下找到基本规律。然而,现在已经知道,由于在极小的颗粒度下相互作用的性质,预测集合系统的行为在计算上难以实现。例如,水,(大多数情况下)最好用流体流动方程来描述,它可以用较简单的(非线性)方程描述集合行为。试图把它作为1026个相互作用的量子粒子集合波函数在计算上是不可行的。相反,复杂系统理论试图在自然的粒度下描述系统,以便对其行为进行可行的(tractable)预测。</p>
-<p>所以,我要说,要是从推动共产主义革命的角度看,绝大多数的网络左群已经没有任何一分继续存在的理由了。但如果有人需要一个群来闲聊吹水,那自然还是有存在的需求。</p>
+<p>复杂系统中的一个基本概念是涌现行为(emergent behaviour)。或者说,从一个有大量服从简单规则的行为者的系统中,能涌现复杂的行为。这类似控制论者所说的元系统跃迁(metasystem transition)的概念。某些对涌现行为最早的描述实际上来自于奥地利学派,可以在路德维希·冯·米塞斯的写作中看到,他把资本主义的集合行为描述成一种由行为者自利产生的最优解。</p>
-<p>所以只有线下组织,才是我们现阶段所需要的。</p>
+<p>系统理论为我们提供了一些经验性的法则,可以作为理解行为者和集合行为者涌现的工具。如果你使简单的系统与复杂的环境相互作用,它保持自己的身份——或者说内部结构完整性——的概率会很低。而复杂系统能够于复杂环境相互作用,并有更高的生存概率。我们在自然界中的简单生物中可以观察到,由于它们的低存活率,它们采取大量繁殖的策略。这与人类采取的方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p>
-<p>有人说,我们可以先建立线上组织,然后从线上走到线下。很遗憾,根据我亲身经历,这条路走不通。首先因为网群大部分成员都是学生,学生要线下见面那就必须要等得放假的时候,而每个学校的假期都不一样,所以这就导致见面的机会很少。再加上由于学生的经济不独立,他们没有完全的能力掌握自己的生活,甚至和别人出去见面还要经过家长同意。再加上学生本身的一些小资产阶级思想的残留,他们见了面也不一定能做成什么事。比如我曾经的学社就推动过几个学生同志线下见面,然而他们除了吃了一顿饭、拍了张合影之外,什么事情也没有做。而且想要建立一个牢固的组织,只见一次面是不够的,需要更加频繁的接触甚至一直呆在一起,并一起完成一些事,而这对于学生来说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除非他们是同校的同学,因为他们的大部分时间和精力要首先贡献给学业。除非学校和社会机构已经不能运转下去了,对于学生来说,牺牲学业并不划算。我目前见过的唯一几个线下组织,都是已经工作的人搞起来的。</p>
+<h3 id="复杂系统理论与社会">复杂系统理论与社会</h3>
-<p>我还见过一种说法,叫线上线下并重的“第三条路线”,而这更不可能。首先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既经营线上组织,又经营线下组织,除非是超人,普通人基本上做不到。其次这两者之间并没有那么多的联系,如果两者并举,最终还是要么重线下,要么重线上,或者走到前面说的“线上走到线下”那条路上去,执意线上线下都搞是既不划算也没有意义的。</p>
+<p>为了理解如何用系统理论模拟社会,我们不如从简单的例子看起。在封建欧洲,社会组织层级森严。在系统理论中,我们把它用一个树状的控制图模拟,领主在顶上,佢的直接附庸在下面。很多情况下,在这个结构中,控制了等级制度的领导就近似控制了整一群人。这有许多的后果。如果这个系统的行为可以用领主的行为来模拟,那么这个系统的行为就必不能比领主更复杂。因此,这个系统仍是简单的。这也意味着这个系统能轻易地一致行动。它可以率领军队,并与其他的封建国家简单地交互。</p>
-<p>事实上线下组织的建立的那一刻,就和它的线上群体没有什么关系了,它已经脱离了线上的联系形成立一个独立的组织,如果线上组织非要指挥线下组织,就会形成“委员长空投手令”的滑稽现象。所以只能直接搞线下,可以用网络作为联系工具,除此之外线上不应该发挥更多作用。我见过一个成功建立的线下组织,他们就是先和现实中认识的人搞一个组织出来,然后再从网上招人。</p>
+<p>实际上,完美的控制层级是不存在的。总是会有横向的控制链接和多样的同谋行为,等等。然而,对于封建制而言,这个模型仍然是个不错的近似。随着我们在历史上的推移,到了早期资本主义,我们逐渐注意到向更「混合式」的控制模式的变化,其中横向连接更多,并且系统可能发展出更去中心化、更复杂的行为。此外,它变得不那么脆弱了。我们或许可以猜想,资本主义出现时,封建制度某种意义上注定要灭亡,因为交互环境变得太复杂了。</p>
-<p>网络左群最好的归宿,应且仅应是线下组织的联系工具。</p>
+<p>现代世界已经转向了高度互联的网络模式的资本主义。在系统联通性的框架内,这几乎是封建主义的对立面。关于系统模型,有几件事必须要注意。系统可以有非常不同的内部结构。高度的互通性不排除某些内部模式。事实上我们知道很多复杂系统,包括社交网络,它们的无结构并不「随机」。内部结构可以对涌现行为有很大的影响。每一个网络都是不同的。</p>
-<h3 id="圣母x与和事佬">圣母X与和事佬</h3>
+<p>进一步讲,一个系统的涌现行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行动者交互的模式。当下的经济体系是资本主义社会关系模式的产物。资本主义从这些社会关系中涌现,一点也不「自然主义」。它是人与人的社会体制的次要产物。将行动者原子化的方式是任意的。实际上,系统常常可以被重原子化,形成不同的行为者与交流的概念。这里有个很好的例子:阶级政治。在国家、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的分析框架下,实体与它们之间的交互被物化(reify)了,因此分析起来比大众交互容易得多。这样,我们有了一个可行的经济学推理的机制。这与新古典主义知识框架下对阶级动因的完全忽视形成了鲜明的对比。</p>
-<h4 id="左圈圣母x会哭的孩子有奶吃">左圈圣母X:会哭的孩子有奶吃</h4>
+<h3 id="结构与行为">结构与行为</h3>
-<blockquote>
- <p>“因为宇宙不是童话。”——《三体》</p>
-</blockquote>
+<p>在无治主义者思考无治主义与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时,系统的集合行为与其控制行为的关系十分有启发性。理想化的层级可以用控制它的实体来模拟。这些集合体可以进行所谓「一致」(coherent)的行动。军队是个一个不错的例子。然而,这些一致系统理论上的目标只能有简单的描述。比方说种族灭绝,它可以被简单地描述,我们可以预料军队能够执行这个描述。然而,「在伊拉克建立民主」则是军队做不了的事。</p>
-<p>之前有一群目田人是这么抹黑毛的,他们说毛之所以在遵义会议之前受排挤,是因为他讲话言辞激烈冒犯人,大家不喜欢;不得不说这是我听过最荒谬的理论,好家伙红军都到了生死存亡之际了,这帮中共党员还要舔着笑脸哄着才能听进去别人的话是吗?他们都是一帮巨婴吗?但是我看现在的左圈中,这样的巨婴还真不少。但是一个巴掌拍不响,没有圣母X们的配合,巨婴们也只能自娱自乐。</p>
+<p>民主国家与大型企业通常类似混合式模型的层级。这些系统逐渐呈现出比单个行动者更复杂的行为。它们的行为,逐渐变得不那么「一致」,但更「相关」。你不能指望事情发展完全一致,但是整个系统会往一个大致相关的方向发展。你还可以预料到,一些混合系统能够适应比单个行为者能够适应的更复杂的环境。</p>
-<p>会哭的孩子有奶吃,任性的人有人疼,左圈里一帮巨婴无法拒绝的本性。左圈里面巨婴多,都是这帮圣母X惯出来的。</p>
+<p>最后,在一个几乎没有层级的概念的网络系统里,有可能出现真正复杂的涌现行为。这样的例子包括人类身体和社交网络。</p>
-<p>有些人已经把装可怜用成了万能的狗皮膏药,利用别人的同情心撒泼自己的任性,都形成路径依赖了。你要是说我一句不好,我立刻哭给你看,看你还说不说;你说我干得不好要撤我职?我直接哭给你看,让群里人都看看你的“铁石心肠”。</p>
+<h3 id="当下的政治结构">当下的政治结构</h3>
-<p>但是对于成熟的人来说,装可怜没有任何用,只会引起反感。有理性思维和集体主义的同志在看到这种现象时也并不会因为此人的“可怜”就要一味偏袒他,因为敌人并不会因为此人的“可怜”就放过他,群众也不会因为此人的“可怜”就接受干部的错误决策。</p>
+<p>国家,作为一个相当层级化的生物,想要让事情运作更加一致。然而它最大的弱点在于它无法解决那些描述非常复杂的问题。比方说,军队和国家发现它们越发无法应对游击战与恐怖主义的涌现。这些社会结构所用的组织模式是高度去中心化、高度非层级化的。说到底,国家几乎没有可能根除这些运动。国家必须找到任务目标的简单描述,这让它在根本上处于劣势,因为它处理复杂性的能力比较有限。然而,资本主义与企业全球化是更可怕的生物。它们的内部结构是高度网络化的。这些生物灵活地跨越国家边界。它们的集合行为极度复杂。没有人理解股票市场是怎么(不)运作的。同时,资本主义极度的强健,能够以马克思没想象到的方式适应不同的环境。若要战胜这种敌人,唯一的可能是至少与其相当的复杂性。</p>
-<p>对圣母X来说,谁对谁错谁是真的受害者根本不重要。巨婴们一贯的行为是,不管遇到大事小事,都要撒泼打滚哭闹一番,让全天下都知道他受了委屈;而还有另外一种人,他们出于尊严的需要不喜欢让别人看到自己懦弱的一面,他们更愿意自我舔舐伤口,所以他们总是在外人面前表现得很坚强。两者虽然表现得不一样,但是他们受伤时是一样痛苦的,但是圣母X们看不到这一点,他们出于某种类似于宗教迷信的思维,偏执地认为表现得坚强的人是不会受伤的,所以不需要安慰他们;而表现得弱小的人受伤时会比其他人更严重,所以要对他们加倍偏袒,简直把那些人当成了弱势少数群体对待。</p>
+<p><img src="https://i.imgur.com/8O2AzCg.png" alt="image02" /></p>
-<p>更为可恶的是,因为这种思维,他们甚至常常把谁是受害者、谁是加害者都能判断错。我见过一个真实事件,在某一个网络学社里,一个典型的巨婴式的人物B,是一个成年人,他经常在群里骂人,还特别喜欢争权夺利,但是此人特别特别会装可怜,得了点小伤小病都要发到群里,而且此人在别人对他提出批评意见时,他直接开始装可怜哭闹,然后疯狂自我攻击,让批评他的人的负罪感拉满还要跑来安慰他;学社主要负责人之一A是前面提到的那种不喜欢把痛苦和伤口扒着给别人看的人,他认为这是一个人自己该面对的事,而且由于他负学社几乎最大的责任,总是表现出一种强硬的态度,实在是不会舔着笑脸哄着别人说话。A反对B在群里我行我素,和B发生过几次冲突,直到有一天B在网上被别人骂了,然后迁怒到A的头上,把A骂了一顿,A在之后向群管理层反映要把B开除出社。在A的推动下B确实被开除了,但当时和B关系比较好的管理层一成员C就跑来质问A,说A就因为这点事把B开除,一点都不是对待同志(进群即同志了属于是)的态度;然后B和C又在其他群里闹,污蔑A“独裁”,结果一个根本就不了解情况、甚至都不知道A是谁的聊天群成员跑来质问管理层要求解释为什么把B开除,似乎把人踢出群就一定是“专制的”。更绝的是,在之后不到两个月,B再一次申请进学社,群管理层的D直接把B放进来了,根本就没问过A;B回来之后受到了拿破仑重返巴黎般的欢迎,就显得A是个小丑,因为B自始至终没给A道过歉(道歉也没用),B在被踢出群后曾和A大闹了一场什么换了好几个号对A轮番攻击,以D为代表的其他群管理层仅仅是听了B自我评价了一句“我已经成长了”代替A原谅了B,至于B到底有没有解决自己的问题、甚至有没有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严重的心理性格问题在不到两个月内自愈可以说是医学奇迹),D等人根本就没在乎过,因为他们没有A负的责任大,如果B在学社后面再搞出什么幺蛾子,他们是不会管的,到时候还得是A来擦屁股,好人都叫他们当了,想必他们“原谅”B时还想着自己就像圣母玛利亚一样浑身着金光吧。</p>
+<h3 id="革命与结构">革命与结构</h3>
-<p>然后那个聊天群里不了解情况就跑来质问的人实际上是更高一级的那种自我感动式的圣母,他们的逻辑链条就像小白兔一样单纯:啊踢人出群是不好的、伤人的,所以不该踢人出群;这意思大概就是杀人是不好的所以作恶多端的反动派不该枪毙。这种人除了逻辑问题,更是自信地连具体情况都不了解就跑来撒播圣母心了,毛说“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如果没有调查,就停掉他的发言权,这野蛮吗?一点也不。所以对于此人,最好的方法就是让他别发言,自己陶醉在自己的小世界里就好。</p>
+<p>复杂系统的整体行为和属性取决于个体交互的机制。在这个意义上,人类交互有可能产生在行为者交流层面上的反馈循环,能够催生系统性的根本转变。这意味着全球性的极端变化是可能的。革命正是转变交互机制导致的根本性的涌现性质的转变。</p>
-<p>当A表达抗议时,D反而跑去劝说A,说什么要“团结批评团结”,不管A和B有什么个人矛盾,好歹都是同志(进群即同志了属于是),希望A能不计前嫌和B继续共事之类。当A表现出对B的抗拒,B就会开始装可怜激发圣母X们的内疚感,然后又变成了对A的愤怒(好一招借刀杀人!),D等人就又会跑来找A说这说那,还给A扣帽子说“你就是太敏感啦”,是,是,您又不是被迁怒的对象,您也不是主要负责人,您当然不会敏感。D似乎忘了一件事情:A才是受害者。A是被迁怒的对象,A是被攻击污蔑的人,A是工作受到阻碍和刁难的人,而B正是那个迁怒、污蔑、刁难他的人。但在D看来,B是多么的可怜,他这么可怜怎么会做错事呢,即便是做错了,看在他这么可怜的份上就原谅他吧;而A呢,这个可恶的A,态度是那么的强硬,肯定是他伤害了B,害得B这么可怜,至于A被伤害,B这么可怜弱小的人怎么会去伤害别人呢?即便是伤害了也是无意的嘛,A这么强硬的一个人怎么会被这点小事伤害到呢?而且B都说了自己已经成长了,A还揪着不放,也太小心眼了嘛,我要是A我早就原谅B了呢。</p>
+<p>复杂系统告诉我们没有唯一正确的社会交互模型。假设我们能详细掌握交互模式,并且假定它是不变的(原子级的行动者之间的社会交互不变),而且这个世界严格意义上服从决定论,我们也得不到一个能预测结果的社会理论。可以用来宣称不可避免的「历史的进程」的实证主义或自然主义的方法是不存在的。它在计算上和方法论上都是不靠谱的。</p>
-<p>圣母X们看似跟观世音菩萨一样心怀慈悲兼济天下,但实际上他们内心充满了傲慢与偏见。这些人就像是瑞典环保少女一样,要求全世界都不用化石燃料,然而根本不关心,如果那些非洲国家的人民也想过上瑞典人一样的好日子呢?至于非洲穷,反正和我环保少女没关系,非洲再穷也穷不到我头上,那是非洲政府该管的事,我只要cosplay圣母自己爽就行了。他们有一套象牙塔上的价值观,他们似乎没有能力认识到这个世界的客观条件是多样的。他们不仅像圣母一样“博爱”,而且还傲慢的认为自己和圣母一样全知全能。在他们眼里,表面上的情况不符合自己的价值判断,他们就要大肆批评一番。他们的逻辑链是这样的:非洲是不是在大量使用化石能源?是;化石能源是不是不环保?是;用化石能源是不是在破坏环境?是;破坏环境是不是错的?是;所以,非洲用化石能源是错的,是要被谴责的。什么?你说非洲是因为穷,用不起可再生能源?对不起那和我没关系,我是全知全能的圣母,我看不到那一层,所以那一层就不存在。</p>
+<p>那么,在运用于人类社会与革命性变化的思考方面,复杂系统理论能够告诉我们什么呢?我们从自然科学中经验研究的领域以及历史信息中知道,根本性的范式变化实际上是很自然的,即便它们几乎无法预测。社会秩序的革命在历史上一再发生。</p>
-<p>圣母X们十分傲慢地默认自己一定是最善良、最正确的,他们把偏见扔到了自认为的“坏人”身上。D这种圣母X居然还替别人原谅人,来“慷他人之慨”,可谓是业务层面极广。这种人就是郭德纲说的:“远离不明白任何情况就劝你大度的人,因为雷劈他的时候会连累到你。”对于这种圣人,只需要对他说一句敲里吗,等他愤怒了之后再说请你大度。</p>
+<p>在真正全新的社会秩序的出现中,有几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就那些创生性的产生这些变化的事件而言,它们通过旧秩序日益混乱或衰败的过程发生。这通常包括向旧体制中注入巨量的能量。当这些能量事件消散时,新的秩序便逐渐强化。</p>
-<p>而且他们之所以是圣母X而不是真圣母,是因为他们往往在到处撒播自己爱心的时候,把自己造成的后果甩给别人承担。刚才已经提到,D邀请B回来荣登宝座,是因为如果B再弄出什么问题,D是不承担这个责任的,责任还是要A来担,出了什么事还是A给他们擦屁股,D不用付出什么后果还能免费当好人,何乐而不为呢。瑞典环保少女也一样,环保的好话她说了,至于环保的代价,反正是发展中国家的人民承担。</p>
+<p>对称性破坏(symmetry-breaking)是一个常见的系统性行为,它在范式变化的语境下尤为有趣。当一个系统因为一个微小的局部偏离而走向了两个可能中较低的那一个时,对称性破坏便发生了。对于外部观察者来说,集合行为的选择可能显得很任意。事实上,它源于系统行为中的微小内部波动。</p>
-<p>圣母X们不仅会伤害到受他们偏见的人,在共产主义革命事业中,这种人会对革命队伍造成极大的害处。</p>
+<p>无治共产主义,在复杂系统的语境下,是一个对涌现行为以及个体行为的描述。它要求整体性上的共产主义,社群之间的互助,以及依照面对的问题的规模采取合作的、集体的决策及解决措施。同时,它要求直至个体水平的层级和强制权力的消灭。在复杂系统的框架中,无治共产主义实际上似乎有很好的生存机会。它将无层级的网络模型作为人类组织的出发点。这意味着在理论上,它具有呈现复杂涌现行为的能力。</p>
-<p>博古在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一度要自杀,很可怜吧?但是也没见同志们让博古继续回到领导位置、继续执行他的路线;但是圣母X们不一样,他们会为了“安慰”那些人,甚至不惜坚持那些人的错误路线:“你看看他多可怜啊,还是让他回到原来的领导位置上安慰安慰他吧?”他们秉持着自己内心的道德与慈悲,拯救了博古的好心情,虽然不过会牺牲了上千红军战士和革命前途。</p>
+<p>此外,革命组织的作用可以被视为保持革命的自由意志主义的关键。在革命的情况中,微小波动可以产生不合比例的巨大影响。新社会的核心将存在于那些有着适合于运动的组织的倾向当中。因此,至关重要的是,组织倾向必须要有结构上的完整性,以及对于交互动因的可复制的知识,后者对于将广泛的运动成型为自由共产主义是不可少的。</p>
-<p>幸运的是,现实中的布尔什维克式组织里一般不会出现圣母X一类人。首先,这些政党是由马克思主义思想武装起来的,里面的领导层是真的认真学习、研究过马克思主义的,这与左圈的情况不同,左圈大部分都是自封的“马克思主义者”。所以,党内虽然有分歧,但是大家有类似相近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以及统一的共同目标,不像是左圈内小资产阶级五花八门的奇葩价值观,以及还有很大一部分人来左圈是为了弥补他们在现实中缺失的价值的,他们是来当教皇的,而不是来干事的。</p>
+<p>在战术层面上,用复杂系统思维进行分析解答很多问题,但也留下很多问题。从这个角度看,许多涌现行为事先没有办法计算,只能用经验研究或者是更弱的找历史类比的方法决定。我们仍然面对着困难的问题。我们必须找到其战术最利于阶级斗争升级的解决方案。此外,我们必须找到最利于拓展、复制的内部结构,以便它们在革命时刻中出现的高度敏感期的实施。</p>
-<p>其次,这些政党是现实中的组织,它们从诞生开始就要经历各种各样的考验,而且都是那种生死考验。而敌人则不会因为你可怜就可怜你,也不会因为看见圣母X们品德如此“高尚”就敬畏他们而不砸他们铁拳。而圣母X们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而造成的路线问题、组织问题,则会给革命造成极大的损失,圣母X和含着他们乳头的巨婴们也会因为这样的错误和损失被排挤出去。但在左圈中,我在《建群即建党》一章分析了左圈的那些学社是无法脱离网络的虚拟性的,所以也没有这样那样的现实困难来考验组织,而且因为左群成本过低,即便是圣母X和巨婴们造成了什么损失,也可以忽略不计,也就显得他们没什么大错了。</p>
+<p><img src="https://i.imgur.com/KeQdWj6.png" alt="image03" /></p> Gavin Mendel-Gleeson 将人类社会作为复杂系统进行分析,能为我们提供对于历史进程以及资本主义的强项与弱点的新的见解。 动物之间的互助 1890-09-30T10:56:15+06:55 1890-09-30T10:56:15+06:55 https://agorahub.github.io/pen0/heros/PeterKropotkin-a1_r-mutual-aid-among-animals <p><code class="highlighter-rouge">生存竞争 互助 自然法则和逐步进化的主要因素 无脊椎动物 蚂蚁和蜜蜂 鸟类 猎食和捕鱼的结合 合群性 小鸟之间的互相保护 鹤和鹦鹉</code></p>
-<p>最重要的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内有一个原则,那就是要批评和自我批评,即面对、接受自己被(不管是自己还是别人)指出的错误,这就意味着巨婴们是无处藏身的。即便是像博古,他在给苏区造成了重大损失后,也会认识到这是自己的错误,至于具体是什么样的错误那是另一回事;但左圈巨婴们是不一样的,即便是他们造成的损失摆在他们脸上,他们也不会承认这是自己的问题,所以他们就会哭闹、装可怜,此时就会有一群冒着金光的圣母X们跑上来把他们抱在怀里哄。但是已经造成的损失谁来承担呢?已经形成的错误怎么去纠正、谁负责去纠正呢?圣母X们从来不会去想这个问题。</p>
+<!--more-->
+<p>生存竞争这个概念是由达尔文和华莱士作为进化的一个要素介绍到科学中来的,它使我们可以把范围极其广泛的现象包括在一个单独的概念里,这个概念很快就成为我们在哲学、生物学和社会学方面的思考的真实基础。大量的各种各样的事实:生物的机能和构造的适应它们的环境,生理和构造的进化,智力发达甚至精神发展本身,我们以前常常用许多不同理由来解释的,都由达尔文归纳在一个总的概念里。我们把它们理解为连续的努力——对不利环境的一种斗争——以求个体、种族、物种和社会的这样一种发展,那就是务期达到生命的最大程度的充实、丰富多彩和热烈。也许在开始的时候达尔文本人并未充分意识到这个因素的普遍性,因为他最初只是借它来解释一系列有关起初种的个体变异的累积的事实。但是,他预见到他介绍到科学中来的这个词,如果只按它的狭义——各个个体之间完全为争取生活资料而进行的竞争——来使用,就会失去它的哲学的和原有的真实意义。所以,他在他那部不朽的著作一开头就坚持主张“这个词当作广义的和比喻的意义来用的,其意义包含着这一生物对另一生物的依存关系,而且,更重要的,也包含着个体生命的保持,以及它们能否成功地遗留后代”。</p>
-<p>在现实中,大浪淘沙的革命必然第一个把圣母X们淘走。就像果酱抹在面包上是美食,抹在衣服上是污渍,圣母X们泛滥的同情心在平常生活中用在流浪猫身上是善良,要是用来指挥革命,那就是罪大恶极了。</p>
+<p>他本人虽然为了特殊目的而主要按照狭义来使用这个词,但他却提醒他的信徒不要犯(他本人好像曾经犯过一次)高估它的狭义的错误。在《人类的起源》这本书中,他用了几页篇幅有力地举出了这个词应有的广义的例证。他指出,在无数的动物社会中,各个个体之间争取生活资料的竞争是怎样消失的,竞争是怎样由合作来代替的,并且指出这种代替的结果怎样发展了保证物种获得最好的生存条件的智力和良知。他暗示在这些事例中,最适于生存的不是那些在体力上最强的,也不是那些最狡猾的,而是那些学会为了群体的福利无论强者或弱者都联合起来互相援助的动物。他写道:“拥有数量最多的最富有同情心的成员的社会,将最为昌盛,并且繁育最多的子孙”(第二版第163页)。从个体和整体之间的竞争这个狭隘的马尔萨斯观点中产生出来的词,在一个了解大自然的头脑中便这样地失去了它的狭窄的意义。</p>
-<p>当然了,能把圣母X推上领导位置的组织估计也早就从内部烂掉了。</p>
+<p>不幸,这些本可成为最有成效的研究的基础的论点,却被为了说明真实的生存竞争的后果而收集的大量事例所遮掩了。此外,达尔文从未试图更仔细地研究一下动物世界中的生存竞争所表现的这两方面的相对重要性,也从未写出他原拟写作的论述过分繁殖的自然遏制的书,虽然这本书本来可以作为估计个体竞争的真实意义的严格标准。不仅这样,就在刚才所说的那些篇幅里,在反驳狭隘的马尔萨斯的竞争观念的材料中,也再次出现了旧的马尔萨斯的色彩,那就是,达尔文所说的在我们的文明社会中保存“智力和体力方面的弱者”的所谓不便(第5章)。似乎千千万万的体弱多病的诗人、科学家、发明家和改革家,以及千千万万的所谓“愚人”和“迟钝的热心家”,不是达尔文本人在《人类的起源》那几章中所强调的人类在生存竞争中当作知音和精神武器使用的最宝贵武器。</p>
-<h4 id="左圈和事佬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左圈和事佬:多一事不如少一事</h4>
+<p>达尔文的学说的遭遇,和其他一切多少涉及人类关系的学说的遭遇相同。他的信徒本仅没有按照他的暗示把这一学说加以发展,反而使它更加狭隘了。当赫伯特·斯宾塞试图从独立的、但又与之密切相关的论点出发,把探讨的范围(特别是在《伦理学材料》第三版的附录中)扩大到“谁是最适者?”这个重大问题时,达尔文的无数信徒已经把生存竞争的概念缩小到最狭隘的范围了。他们甚至变得把动物世界看成是在半饥饿的个体间进行着永久的斗争,并彼此想喝取对方血液的世界。他们使现代著作中充满了“战败者遭殃”的呐喊,好像它是现代生物学的最终结论似的。他们把争夺个体利益的“无情”斗争提高为人类也必须服从的一项生物学原则,认为在以互相歼灭为基础的世界中,不这样作便有复灭的危险。除了仅仅从庸俗的学者那里学到一点自然科学词句的经济学家以外,我们必须承认,即使达尔文观点的最有权威的解释者,也在竭力保持这些谬误的见解。赫胥黎无疑是公认的最有资格的进化论的解释者,事实上如果我们以他为例,我们岂不是听见他在《生存竞争和它对人类的意义》这篇文章中教导我们说:</p>
<blockquote>
- <p>大过节的、多大点事、都是亲戚、别太计较、还是孩子、那么努力、看我面子、都不容易、朋友一场、算了算了、换位思考、为了你好、人都死了、吃亏是福、将心比心、没有恶意、开玩笑的、才刚毕业、怀都怀了、习惯就好、他喝多了、毕竟长辈、退一步讲、都在酒里、曾经爱过、互相理解、婚都结了、还能咋地、他说话直、都打工的、想开一点、都能过去、维护团结、都是同志——中国社交常用语录</p>
+ <p>“从伦理学家的观点来看,动物世界大概是和格斗士的表演一样。每个生物都受到相当好的对待,被安排去战斗,于是最强的、最敏捷的和最狡猾的便能活下去再战斗一天。观众用不着因为角斗场上没有饶它们的命而表示不满。”</p>
</blockquote>
-<p>1929年的2月10号,让红军历史上最接近灭亡的大柏地之战开始,但是就在大柏地之战前三天的2月7号,上海中央写了一封信,信中的内容十分悲观,大意是要求红四军全部散入农村中去,不要集中在一起,而毛泽东和朱德也应就此分开,隐匿目标,以减少敌人的关注。</p>
-
-<p>本来不是什么大事,但是带信来的刘安恭却是个走王明路线的人,而且背景甚硬,苏区决定给刘安恭安排个军委的职务,这下可不得了,包括朱德在内的大多数支持了刘安恭的军事路线,毛的前委反而被架空了。即便后来没设立军委,毛也很失落,他决定辞去前委书记的职务。会议重新选举了前委书记,决定由陈毅暂时作为代理书记管理红四军。</p>
-
-<p>但是毛泽东并不想离开红四军,于是会议之后,他又私下里找到陈毅,希望陈毅在下一次会议上,多肯定一下他的意见,支持一下他的看法。但是下一次会议上,出乎毛泽东的意料,陈毅来了个调和主义。把刘安恭、朱德、毛泽东各自表扬一番,又把他们各自打了五十大板,批评一番。这一来,把所有人都给整懵了,毛泽东更是气不打一处来。毛泽东本来就很讨厌这种调和主义、和稀泥的态度,只想求得党内的一片祥和安好,却不作原则上的定性。于是毛泽东一拍桌子,实名反对所有人的意见。最后,在选举前委书记时,毛泽东便没有再当选,而是陈毅当选了前委书记。这次会议就是红四军的“七大”。</p>
-
-<p>但很快,刘安恭在冒进进攻大城市的途中牺牲了。中央也认识到毛路线的正确性,并写了“九月来信”托陈毅给毛带去,但是毛泽东此时还有点赌气,写了一封回信,表达了他对陈毅的不满:“我平生紧密考察事情,严正督促工作,这是‘陈毅主义’的眼中钉,陈毅要我做八面美人、四方讨好,我办不到,我不能够随便回去,这个路线问题不解决,我就不能回去。”</p>
-
-<p>陈毅主义本是一个毛用来调侃陈毅发明的词,实际上并没有该种主义。“陈毅主义”实际上指的就是在团体中,出现路线矛盾时,不去分析、解决矛盾,探索正确的路线,反而为了一个表面上的团结,把出现矛盾的两派“各自表扬一番,在各打五十大板”,和一手稀泥,实际上没有任何益处。</p>
-
-<p>在左圈中,这样的人还真不少。左圈中有人总喜欢打着团结的旗号行和事佬之事。</p>
-
-<p>这些和事佬们总是喜欢把毛主席在1942年提出的整风原则“团结-批评-团结”奉为圭臬,甚至都用成了到处批判别人的教条大棒,只要他们看不顺眼的就按一个“破坏团结”的帽子。关于延安整风和“团结-批评-团结”的来源和应用,我在《进群即同志-当“团结-批评-团结”成为教条》一篇已经详细介绍过,此篇不再赘述。这里我们主要分析左圈和事佬们的行为动机和其造成的后果。</p>
-
-<p>和事佬们不了解的是,“团结-批评-团结”中的第一个团结和第二个团结是不一样的,第一个团结指的是(在延安整风中)不整人只整主义,要保证党不会分裂;第二个团结则指的是(在延安整风后)全党对路线形成统一的、正确的认识,达到更高的团结。而没有第二步的批评,就没法达到第二个更高的团结,因为没有正确的批评,组织就无法对路线和过去的错误形成统一、正确的认识,最终只能止步于第一个团结——那种靠“八面美人、四方讨好”维持的表面上的团结。</p>
-
-<p>因此,和事佬们只“团结”不批评,或者批评不到位,那都是假团结,是破坏团结。出现路线分歧是很正常的事,在网络左群中,因为没有实践活动来对理论进行检验,路线分歧则更为常见了。这时候,如果一味地维护表面上的团结,事实上只会助长这种分裂。因为分歧往往意味着问题的出现,就好像是墙上有了裂缝,如果不去找到裂缝的原因、把裂缝补上,再加固墙体,而只是简单地在面上抹一层墙灰把裂缝盖住,那么这条裂缝早晚会撕开整个墙体。这事实上也是许多网络左群“短寿”的主要原因之一。</p>
-
-<p>和“陈毅主义”不一样的是,陈毅是详细了解红军中两派的争执的,而左圈中许多和事佬是根本不了解实际情况就跑来和稀泥来了。因为很多情况下,争执双方的实际情况只有争执双方完全承担、完全清楚。和事佬这种人根本上就是否定实事求是的存在。这些和事佬可以说是100%都是在臆想事件经过,然后得出唯心结论,然后找容易说话的一方去“劝说”的。也就是说:往往是要求损失方去学会容忍。和事佬看似高情商,但他们不知道很多矛盾是必须用冲突来解决的,他看不到矛盾不处理继续下去的后果。</p>
-
-<p>网络局限性是和事佬心态生存的基础。我在《建群及建党》一章已经分析了网络的虚拟性和网群成员的现实性之间的冲突,这让网群成员和网群本身的联系下降到几乎没有,也就意味着,不管网群接下来发展如何、出现什么问题,实际上和这些和事佬没有任何的关系,也对他们的现实生活产生不了任何影响。和事佬们的思路其实很简单,既然网群中产生冲突的双方不管哪一方最终胜利,他们都不会受到影响,那为什么不去当个“老好人”呢?</p>
-
-<p>和事佬的心态,某种程度上也有着一种傲慢。因为这个世界上,大多数人对自己的认识,对客观世界的认识,都是很浅薄的。大部分和事佬看不到矛盾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就像当时的陈毅,没有看到毛和刘安恭冲突的背后是“农村群众路线”和“王明路线”的冲突,我甚至有理由怀疑陈毅当时以为这只是两个人带兵方式的不同;所以他在没有搞清客观情况的前提下,就凭自己的主观思想做出了判断,他没有看到刘安恭路线对红军将要造成的毁灭性后果,所以才有了会议上“各打五十大板”的荒唐一幕。</p>
-
-<p>但好的是,“陈毅主义”在红军历史上是极少见的,这是因为红军自诞生之初就不断地面临敌人的考验,这就像在钢丝上走路,一点错误都是要付出惨重的代价的,而这代价就是红军战士和根据地百姓的生命,这未免过于昂贵了。所以大家在经历过几次斗争就能认识到和事佬行为是要不得的,有矛盾就必须要解决,哪怕是以严重冲突的方式。战乱年代,任何政策和路线的好坏,对错,都能在很快的时间内得到验证。大家虽然不能从理论上理解,但是却能从现实中觉醒。</p>
-
-<p>而网络不具备这样的条件,网络左群出现路线错误,最严重的代价不过是学社解散,这个代价简直微乎其微,我再拉两个人建个群就可以弄起来一个新的学社。所以,网群中的矛盾解决的成本事实上要比不解决的代价还要大,正是这点,才给了和事佬们表演的舞台。</p>
-
-<h3 id="浅论网左的统一战线">浅论网左的统一战线</h3>
-
-<p>统一战线无非就是“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团结一切可团结的力量。这是一种自古就有的战略战术,春秋战国时期的合纵连横就是统一战线的一种绝妙运用。但统一战线不是教条,这是一个很空泛的词语,在不同的情况下,团结谁、打击谁应当视情况而作出相应的变化,否则就会犯左倾或右倾错误。在今天的左圈中,网左们也同样面对着这样的问题,我在此章中对我观察到的其中两个现象进行批判和思考,并没有对网左的统一战线作全面的分析,所以是“浅论”。</p>
-
-<h4 id="论中间派">论中间派</h4>
+<p>其次,在这篇文章的较后部分,他岂不是告诉我们说,在原始人中间也如同动物之间的情况一样:</p>
<blockquote>
- <p>中产阶级主要是指民族资产阶级,他们对于中国革命具有矛盾的态度:他们在受外资打击、军阀压迫感觉痛苦时,需要革命,赞成反帝国主义反军阀的革命运动;但是当着革命在国内有本国无产阶级的勇猛参加,在国外有国际无产阶级的积极援助,对于其欲达到大资产阶级地位的阶级的发展感觉到威胁时,他们又怀疑革命。——《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毛泽东</p>
+ <p>“最弱的和最愚钝的要失败,而那些最顽强和最狡猾的,在其他方面并不是最好、只是最能适应他们的环境的便生存下去。人生是一场连续不断的自由混战,除了有限的和暂时的家庭关系以外,霍布斯所说的个体与整体的斗争是生存的正常状态。”</p>
</blockquote>
-<p>上面这段论述虽然描述的是民国的民族资产阶级,但是对中间派的特点的描述在今天依然值得借鉴。我认为其实“中间派”是一个很不准确的词,应该叫做“摇摆派”,因为“中间派”从来没有保持过真正的中立,他们时而偏向一边,时而偏向另一边,从没保持在正中间过。</p>
-
-<p>所以说其实没有真正的中间派。当你邀请那些“中间派”们参与革命运动(即便是在网络上),他们便想:“晶哥那么厉害,网左组织得这么烂,必定是办不起来的。”总是说:“等等再看看!”,但是他们因为自身也受着体制的压迫,并不总是和特色站在一边,所以他们看网左骂特色骂得凶狠的时候,或者看特色又变得更烂了的新闻的时候,也要附和着骂上两句。</p>
+<p>对自然界的这种看法究竟能够得到事实的几分支持,从这里提供读者的关于动物世界和原始人的论证中便可以看到。但我们不妨立刻指出:赫胥黎对自然的观点,作为科学的推论来说,也和相反的卢梭的观点一样,是很难成立的,卢梭在自然中只看到被人类的出现所摧毁的爱、和平与和谐。事实上,只要一走进森林,对任何动物社会观察一下,甚至对任何一本论述动物生活的严肃著作(多尔比尼的、奥社邦的或勒瓦兰的,不拘哪一个的著作都行)细读一下,便不能不使博物学家思考到合群生活在动物生活中所起的作用,使他们不至于把大自然只看作是一个屠杀之场,同样,他们也可以免于在大自然中只看到和谐与和平。卢梭所犯的错误是他完全不想到嘴和爪的恶斗,而赫胥黎则犯了相反的错误,但不论是卢梭的乐观论还是赫胥黎的悲观论,都不能看作是对自然界的公正无偏的解释。</p>
-<p>对于中间派,有的可以团结,有的不行,有的在特定情况下才能团结,不可一概而论。这是因为不管中间派怎么摇摆,他们总归是要更多地往特定的一方摇的。比如一些高级写字楼公司的白领,他们虽然有时受了上司的气,也在办公室外骂两句,但是他们的待遇高、工作稳定,不用吃了这顿愁下顿,也不必顶着烈日干重活还担心工资拖欠,所以叫他们去造老板的反的时候,他们就要想想这个月工资还没拿到手,说:“你们先去,我等等就来!”,他们是中产阶层的右翼。再比如内卷大省的学生,他们虽然不用担心衣食,并且很多都想通过高考当人上人,但每日非人般的虐待榨干了他们的精气神,还要饱受来自学校和家长的批斗,长期睡不好、吃不好,人人心里都憋着火气,全凭“好大学就是好人生”这根胡萝卜吊在前面往前走,若是在他们面前戳破了高考神话、叫他们造学校的反,他们便会成为最激进的分子,他们是小知识分子中的左翼。</p>
+<p>只要我们对动物观察一下——不光是在实验室和博物馆中,而且在森林和草地,在草原和群山中——我们立刻就会发现,虽然在各种动物(特别是在各纲动物)之间进行着极多的斗争和残杀,但在同种的,或至少是在同一个群的动物之间,也同时存在着同样多的(甚至还要更多)的互相维护、互相帮助和互相防御。合群如同互争一样,也是一项自然法则。当然,要从数字上估计所有这两类事实的相对重要性,那怕是很粗略地估计,也是难事。但是,如果我们用一个间接的试探,问一问大自然:“谁是最适者:是那些彼此不断斗争的呢,还是那些互相帮助的?”那么我们立刻就会发现,那些获得互助习惯的动物无疑是最适者。它们有更多的生存机会,在它们各自所属的纲中,它们的智力和体力达到最高的发展水平。如果把这些可以用来支持这一观点的无数事实考虑在内,我们就可以十分有把握地说,互助也和互争一样,是一项动物生活的法则,但是,作为进化的一个因素来说,它也许更加重要得多,因为它促进了这些保证了种的维持和进一步发达以及用最少的精力来保证个体的生活的最大幸福和享受的习惯和特性的发展。</p>
-<p>左圈中有些人喜欢把具有非马列毛的左派立场的中间派统称为“安托西修”,并把他们看作是马列毛主义的对立面。事实上,这四者情况各不相同,把这四者统一“打倒”或怎么处理是犯了主观主义错误。</p>
+<p>就我所知,在达尔文学说的科学界信徒当中,第一个把互助充分理解为一条自然法则和进化的主要因素的,是著名的俄国动物学家,圣彼得堡大学故院长凯士勒教授。他在逝世前几个月,即1880年1月,在俄国博物学家会议上发表的一篇演说中阐明了他的思想;但是,像许多只用俄文出版的著作一样,这篇出色的演说几乎完全不为世人所知道。</p>
-<p>安那其主义者,又称无政府主义者,它在当代中国的主要信奉者还是以小知识分子为主。他们痛恨被别人管着,要求绝对的自由。他们中的许多人还十分羡慕他们所认为的“古时候”那种田园牧歌、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模式。他们不喜欢布尔什维克式的政党组织在他们头上“发号施令”,但是他们更不喜欢资产阶级老爷们把他们当奴才使唤,所以在革命低潮、反动力量十分强大时,我们应当团结他们,与他们搞内斗、整天互骂是不可取的、浪费时间的。</p>
-
-<p>托洛茨基主义者,或者叫托派,据我目前了解托派并没有什么中心思想,他们可能就是“托洛茨基的支持者”,大部分时候是以“斯派”、“毛派”的反对者的面目出现的。据我个人了解,他们主要是对斯大林式的集权体制极为厌恶,并且对托洛茨基的“世界革命”有种切格瓦拉式的浪漫憧憬。在中国,托派也主要以小知识分子为主,他们几乎反对关于斯和毛的一切,但也同样对特色的统治有极大的厌恶,我们应该团结他们,在夺取政权前我们与他们几乎没什么矛盾,“斯派”们不要整天浪费时间和他们在网上斗嘴。</p>
-
-<p>西方马克思主义者。事实上在中国几乎没有真正的西马。因为中国政府对学术界的高度渗透和监控,中国大学里的西马学者至于有多少是真马、有多少是“指鹿为马”,这个大家基本上都有自己的判断。对于那些“西鹿”当然是要警惕,事实上可以把他们理解为“修”。在左圈中的西马大部分都是自封的,并且常常和自封的“苏马”(事实上我至今不知道苏马是什么)们见面就掐。左圈中的西马和那些欧洲的大学教授不一样,“西马”对于他们来说更多地像是一种身份认同,而不是学术研究方向。他们中的大部分人都有一个特点,那就是特别爱用哲学术语,不管他们本人是否理解这些术语,这事实上是一种很幼稚的行为,我在《进群即同志-天山上下来的王明》一篇中就批判过这种行为。除了这个特点外,据我个人观察,剩下的左圈西马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根本不懂、也没怎么学习过、学习过也不怎么理解的“装逼西马”,据我个人观察,这类人主要以初高中生为主,他们是“喜马拉雅山上下来的王明”,你一见他们便能立刻察觉一种高高在上的气息扑面而来。他们是拿哲学术语当成了一种装逼的工具,这种人不用多理会,事实上他们还处在一种过家家的幼稚阶段,思想还没成型,是否要团结他们还很难下定论,即便是团结了也不一定会起正面效果,只要保证不把他们推到敌人那边去就行,也可以试着引导他们一些。另一种则是自己学习过、能理解部分的“辩经西马”,这种人以大学生为主,而且不少人的家庭都是中产往上,甚至有资本家家庭的。听名字就知道,他们的特点就是喜欢在网络上辩经,这几乎是他们在网上唯一的活动。据我个人观察,他们中的很大一部分对谈论政治经济学和社会学有种偏执的排斥,似乎哲学和政治经济学/社会学是水火不容的,我见过最激进的一个还喊出过“只要你了解了德国哲学史,你就是马克思主义者了”这种口号。这一类人对自己的学术派别也有种偏执,且不说他们和所谓的“苏马”打得你死我活,他们中的很大一部分在和别人辩经时,别人的观点和他们从自己支持的那一派的书本上学到的经文有一点偏差,他们就会感到“被冒犯”,于是辩经就无穷无尽了。对于这一类人,我在《建群即建党-网络左群最好的归宿》一篇中引用过这么一段话:</p>
+<p>“作为一个多年的动物学家”,他认为他有责任反对滥用这个取自动物学的词——生存竞争,或者,至少应该反对高估它的重要性。他说,动物学和那些研究人类的科学不断地坚持它们所谓的生存竞争的无情法则。但是它们忽略了还存在有另外一条可以叫做互助的法则,这个法则,至少对动物说来,是远比前一个法则更重要得多。他指出,遗传后代的需要必然会使动物集聚在一块儿,并且,“个体愈是集聚,它们彼此之间就愈加互相支援,物种就有更大的生存机会,并且更加促进它们智力的发达”。“每一个纲的动物,”他继续说道,“特别是较高级的动物,都实行互助。”他从埋尸虫的生活以及鸟类和一些哺乳动物的合群生活中举出一些例子来说明他的见解。在一篇简短的开幕词中所举的例子当然是有限的,但主要之点都已说得很清楚;在谈完互助在人类进化中所起的更为突出的作用以后,凯士勒教授作了如下的结论:</p>
<blockquote>
- <p>一些读过几本经典著作的网络上的马列毛主义学者类的知识分子,他们并不愿意投入到工人运动中去,并不愿意和工人阶级融为一体,整天泡在网上,忙碌于网络上看谁辩得过谁,而不看这些争辩是否有助于提高人民群众的革命性,因而他们最多所能起到的作用就是工人运动催化剂的作用,这些人是无产阶级的落后分子。</p>
+ <p>“很明显,我不是否认生存竞争,但是我认为动物世界的逐步发展,特别是人类的发展,受惠于互助之处远过于互争……一切生物都有两个基本需要:营养的需要和使物种繁殖的需要。前者使它们互相竞争和残杀,而保存物种的需要则使它们彼此接近,互相帮助。但是我倾向于认为在生物界的进化中——在生物的逐步后天变异中——个体之间的互助远比它们的互争所起的作用要大得多。”</p>
</blockquote>
-<p>这段话就很好地描述了“辩经西马”。他们在网络上每日与人辩经,倒也是促进了他们和别人理论水平和交流技巧的进步,但对于无产阶级运动整体而言基本上什么也没做,他们更像是沉迷于自己的小世界中,待在象牙塔上迟迟不肯下来,如果放到实践中很容易闹出纸上谈兵的囧事。我个人认为他们是中间派里偏右的。他们要团结吗?还是要的,但需要一定的技巧和原则,这一类人不应该进入最核心的领导层,他们可以参与理论工作,但不应该去指导实践。</p>
-
-<p>修正主义者,在欧美语境下也可以是社会民主主义(和其衍生的主义)者。但在中国,由于没有多党选举的制度,社会民主主义在中国几乎不(以社会实体)存在,而“修正主义”在中国的左圈语境下,更多指的是保皇派、改良派一类。这一类人以已经工作了的成年人和初高中及以下的学生为最多。对于成年人保皇派,基本上没有团结他们的必要,因为他们选择保皇那必然是有切身利益相关,也许他们就正在受体制的恩惠,只是有些许不满希望变得“更好”,我们可以在革命高潮时团结他们来“痛打落水狗”,但在革命低潮时团结他们的话,很难保证他们不会反过来捅你一刀,因为一般来讲,保皇派在皇帝被砍头前是不会放弃保他的,而且这种保皇派极有可能变质成右派,魏玛德国的艾伯特政府就是个例子。对于学生保皇派,除去个别特别固执的,他们大部分都是因为学校和社会的宣传对特色依然抱有幻想,以及对马克思主义和历史的不了解让他们没法去全面、客观地分析社会现状,事实上绝大多数的学生网左都是从保皇派过来的,我本人之前也当过一段时间保皇派。所以说,对于学生保皇派是一定要团结的,而且要对他们进行引导和教育,争取把他们从中间派拉到无产阶级革命派这边,把他们当敌人打击是绝对错误的。</p>
-
-<p>统一战线不是说你敞开胸怀让谁都进来,而是有原则和方法的。要明确的一点是,中间派决不可进入核心组织,这实际上是很多网络左群忽视的一点。中间派因为其立场和思维方式的问题,他们可以和我们团结在同一战线,但绝不可以参与到我方组织的内部建设中,更不能指挥我们的行动。你比如说,这个中间派有自己自成一体的哲学思路和立场,他可能就会在一些组织政策上按自己的理想形式来,而不是依据客观实际情况而定。如果把这些中间派对我们组织的参与度比作一个同心圆,我们的组织是最内一圈,那么往外挨着的一圈应该是学生保皇派,然后是安、托、西,然后最外面是修。</p>
-
-<p>统一战线的形式多种多样,具体是像第一次国共合作那样互相参与进对方组织、互相学习,还是像第二次国共合作那样各自独立互不统属,只是打击共同的敌人站在一起,这需要领导者视具体情况、作出最合适的判断。</p>
-
-<h4 id="论血统论">论“血统论”</h4>
-
-<p>1966年7月29日,北京航空学院附属中学出现一幅对联:“老子英雄儿好汉,老子反动儿混蛋”,横批是:“基本如此”,公开喊出了以血统划分好人坏人的口号。</p>
-
-<p>8月12日,已故前中国最高检察院副检察长谭政文的儿子,北京工业大学三系文革小组组长谭力夫和刘京联合写了一张题为《从对联谈起》的大字报,提出要把“老子英雄儿好汉,老子反动儿混蛋”作为党的阶级路线来实行。8月20日,谭力夫在一次辩论这副对联的大会上大肆鼓吹这种观点,使他在全国扬名。</p>
-
-<p>这副对联、谭力夫的讲话、以及他和刘京的大字报在中国掀起一股公开讲究家庭出身的风气。以高干子弟为首的学生红卫兵自称“红五类”,即来自革命干部、革命烈士、革命军人、工人和农民家庭。他们的对立面就是“黑五类”,即地主、富农、反革命分子、坏份子和右派分子及其子女。谭力夫又加上资本家和走资派,变成“黑七类”。当时,“黑五类”的子女被称为“狗崽子”,不准戴毛泽东的像章,不准唱毛泽东的语录歌,也不准参加红卫兵。</p>
-
-<p>不过指出这里荒唐的遇罗克却在那个年代付出了生命的代价。“文革”爆发后,遇罗克与几个同仁自办发行《中学文革报》,他在该报上连续发表了以《出身论》为代表的多篇争取自由和人权的檄文,并风靡海内外。</p>
-
-<p>《出身论》是遇罗克在文化大革命时期的一部作品。该书从唯物主义的角度批判了当时社会上广泛流传并造成严重不良影响的血统论。作者遇罗克在1966年发表文章反对姚文元批判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1970年3月5日,在北京工人体育场里,在排山倒海的“打倒”声中,27岁的遇罗克被宣判死刑,并立即执行。</p>
-
-<p>血统论是荒唐的这一点事实上非常正确,我们都知道思想和立场是没法靠基因遗传的。家长是资本家,孩子就一定也是资本家,这种思想实际上是唯心主义的,它没有坚实的唯物主义逻辑来支撑。事实上,血统论就是当权的老红卫兵(红五类子女)为了维护自己的特权地位而弄出来压迫当时已经是受压迫阶层的“黑五类”子女的。</p>
-
-<p>但是在今天的左圈出现的“反血统论”思潮的思路正确,但某种程度上形成了教条。当今社会的现实情况和文革时期不一样。许多人根本没搞懂血统论出现的机制和条件,凭自己臆想理解,搞出许多本本主义。</p>
-
-<p>遇罗克同志就说得很好:“它(对联)的错误在于:认为家庭影响超过了社会影响,看不到社会影响的决定性作用……实践恰好得出完全相反的结论:社会影响远远超过了家庭影响,家庭影响服从社会影响。”也就是说,在当时血统论不成立的最主要条件,就是当时的中国是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决定了其社会上的无产阶级的思想占社会主流,并无时无刻地影响社会上的每一个公民。</p>
+<p>上述观点的正确性,最最感动了大多数出席会议的俄国动物学家;希斐尔卓失——他的著作在鸟类学家和地理学家当中是很有名的——支持这些观点,并且还另举了一些例子来阐发这些观点。他说,有几种隼具有“一种适宜于抢掠的几乎理想的构造”,然而它们在退化,可是其他几种实行互助的隼却很昌盛。“另一方面,以一种合群的禽类鸭子为例吧,”他说,“一般说来,鸭子的机体不发达,但它们实行互助,从它们不计其数的变种和种类来看,可以说它们差不多是遍布于全世界。”</p>
-<p>但是在今天的中国,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早已被摧毁,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已经占主流了。在中国这样的一个官僚资本主义国家,其社会上的主流思想一定是资产阶级的思想,并从出生开始就无时无刻地影响社会上的每一个公民。现在私有制早已卷土重来,“子承父业”的社会基础是有的,这与当年公有制经济占绝对主导的社会不同。</p>
+<p>俄国动物学家的立即接受了凯士勒的观点,好像是很自然的,因为他们几乎每一个人都曾经有机会在亚洲北部和俄国东部无人居住的广大地区研究过动物界;凡是研究过类似的地区的人,是不可能不得出相同的结论的。我想起自己在和我的朋友,那多才的动物学家波利亚可夫一起在维蒂蒙地区考察时,西伯利亚的动物界所给我的印象。当时我们两个人对《物种起源》的印象还很新,可是我们要寻找同种动物之间的激烈竞争却一无所获。这种竞争在我们阅读达尔文的著作时,即使想到了第3章(第71页)的论点,也是我们预期会看到的。我们看见很多动物常常是联合起来,以适应不利的气候环境或对各种敌人进行斗争。波利亚可夫写了许多出色的文章论述各处的食肉动物、反刍动物和啮齿动物的互相依赖;我们亲眼看到许多互相帮助的事实,特别是鸟类和反刍动物在移居途中的互相帮助;甚至在有大量动物聚居的黑龙江和乌苏里江地区,尽管我竭力寻求,但也根少发现在较高级的同种动物之间存在着实际的竞争和斗争。在大多数俄国动物学家的著作中,也都提到过这种印象,这大概可以说明为什么俄国的进化论者那样拥护凯士勒的观点,而同样的观点在西欧的达尔文信徒当中却并不流行。</p>
-<p>但是在左圈不知从何时起,形成了一种风气,那就是当一个人说这个人是资本家的孩子,不能把他完全当同志看待,就要给这个人扣上“血统论”的帽子。这实际上和文革老红卫兵大扣帽子的行为没啥区别。在这种风气下,甚至形成了一种政治正确,把左圈里的资产阶级子女当成弱势少数群体一般保护起来,要是你通过攻击他们的出身来质疑他们的思想,你就要被打成“血统论”。</p>
+<p>当我们一开始研究生存竞争的两个方面——直接的和比喻的——的时候,给我们印象根深的头一件事就是互助的事例非常丰富,这不仅是如大多数进化论者所承认的为了繁育后代,而且还为了个体的安全和为了得到必需的食物。对动物界的许多大类来说,互助是通例。甚至在最低级的动物之间也可发现互助的事实,我们必须预期有一天会从研究微小的池塘动物的学者那里得知即使在用显微镜才能看见的生物当中,也存在着不自觉的互助。当然,除了白蚁、蚂蚁和蜜蜂以外,我们对于无脊椎动物的生活的知识还是极其有限的;但是,就从比较低级的动物来说,我们也可以搜集到一些确切合作的事实。蝗虫、蛱蝶、萤虫、蝉等等动物的不计其数的联合,实际上简直还没有人研究;可是它们的存在这一事实本身就指出它们一定是按照大体上相同于蚂蚁和蜜蜂为了移居而暂时联合的原则组织的。至于甲虫,我们已经有人仔细观察过埋尸虫之间互相帮助的事实。它们需要腐烂的有机物,以便在其中产卵和供给它们幼虫以食物,但是那些有机物不能腐烂得太快,因此它们便把在漫游中偶尔发现的各种小动物的尸体埋在土中。一般地说,这些埋尸虫都是单独生活的,但是当它们当中有一个发现了自己难以埋葬的老鼠或雀鸟的尸体时,它就会招唤四个、六个或者十个其它甲虫来会力完成这项工作;如果必要的话,它们会把尸体运到一个合适的土质松软的地方,十分周密地把它埋起来,从没有为了它们之中哪一个享有在这个埋好的尸体上产卵的特权而争吵。约格里迪奇在用两根棍子做成的十字叉上绑上一个死鸟,或者是在插在土中的棍子上挂上一个蟾蜍的时候,这些小小的甲虫也会以同样友好的方法集中大家智慧来克服人的计谋。这种协力合作的事情在蜣蜋当中也曾见到过。</p>
-<p>这些政治正确者一定要拿恩格斯当挡箭牌:“难道恩格斯不是资产阶级家庭出来的吗?”但恩格斯是个特例,世界上根本没有那么多恩格斯。有些人喜欢自比恩格斯实在是太狂妄了。中国近代史学家吕思勉曾经说过:“世上只有背叛阶级的个人,没有背叛阶级利益的阶级”,连不算资产阶级的小知识分子里,都充斥着资产阶级的思想,难道大资本家的子女背叛自己的阶级就这么简单?把刀尖对着自己本来就是一件难过登天的事,不是说把这句话写在QQ签名上就能做到的。</p>
+<p>即使在机体方面处于稍低级阶段的动物中,我们也可找到类似的例子。在西印度群岛和北美洲,有些陆蟹结成一大群一大群的,以便到大海去产卵;每一次这样的移动,都包含着它们之间的协力合作和互助。至于大莫鲁甲蟹(Limulus),我惊奇地发现(1882年在布列登水族馆)这种笨拙的动物在一个伙伴需要的时候能给予多大的帮助。它们当中有一只蟹仰面朝天地跌在水槽的一个角落里,它那小锅似的沉重甲壳使它不能回复原来的姿势,再加上角落里有一根铁杆,使它要想翻过身来更加困难。于是它的伙伴们前来援助,我用了一个钟头的时间来看它们如何努力援救它们被困的伙伴。它们一下来了两只,从下面推它们的伙伴,经过巨大的努力,终于把它扶正了,可是由于铁杆妨碍着它们完成援救工作,那个蟹又重重地仰跌下去。经过几番努力以后,援助者当中就有一只到水槽的深处去带来了另外两只蟹,这两只蟹用它们饱满的新力量开始来推动和扶起它们可怜的伙伴。我们在水族馆呆了两个多钟头,当我们离开的时候,我们又去看了一下那水槽,援救工作依然在继续哩!自我看见这件事以来,我不能不相信埃拉斯穆·达尔文博士所引征的叙述:“普通螃蟹在脱壳期间派一个没有脱壳或有硬壳的螃蟹在它旁边放哨,以防备海中的敌人来伤害这种处于没有防御状态的脱壳蟹。”</p>
-<p>要知道,恩格斯背叛自己的阶级开始于背叛自己的家庭,他与自己父亲的冲突极严重。恩格斯出生于德国巴门一个繁荣的商业家族,具有强烈的宗教精神,而对学习的轻视(甚至不允许恩格斯完成他的学业)使得它似乎不是培育社会主义知识分子的沃土。但恩格斯童年时代有很长时间是在他的外祖父家中度过的,他的外祖父是一个十分重视人文教育的知识分子,喜欢给小时候的恩格斯讲古希腊英雄神话,对恩格斯影响很大。这种对文化知识的渴求和决心做英雄人物的理想固化为恩格斯进一步成长、发展、提高自己的内在因素和动力,也促使他对父亲和家族的影响的叛逆心理逐步加强。恩格斯对文学的热爱和他父亲对他经商的要求的矛盾极大地激化了他们之间的矛盾,最后他父亲强迫他中学中途辍学被迫经商。出于各种原因,恩格斯排斥、甚至痛恨资本家的工作和生活,之后中年时的一段时间的经商经历事实上让他痛苦不堪。</p>
+<p>关于白蚁、蚂蚁和蜜蜂之间的互助事例,特别是通过罗曼斯、彼希纳和约翰·刘波克爵士的著作,一般读者都很熟悉,因而我只说很少的几点提示。如果我们拿一个蚁巢为例,我们不仅看到了每一种工作(如生育子孙、寻找食物、建筑巢穴和饲养幼虫等等),都是按照自愿互助的原则进行的,同时,我们还必须和佛勒尔一样,承认许多种蚂蚁的生活的主要基本特征是每一个蚂蚁有义务把已经吞在肚里并且已经部分消化了的食物和集体中的每一个向它索取的成员共享。属于不同种的或属于互相敌对的蚁巢的两个蚂蚁,偶尔互相遇到时,便彼此避开。但是属于同一个蚁巢或属于同一群巢穴的两个蚂蚁便会互相接近,用触须作几下问答的动作,并且“如果其中有一个饿了或者渴了,特别是如果另一个的嗉囊中很饱满时。……它将立刻索取食物”。接到这样要求的蚂蚁是从不拒绝的;它张开了颚,用一种适当的姿势,吐出一滴透明的流质给那个饥饿的蚂蚁舐食。把食物吐给另外一个蚂蚁吃,这在蚂蚁(自由的)的生活中是那么突出的一个特征,并且为了养活饥饿的同伴和幼虫都是那样经常地互相求助,所以佛勒尔竟认为蚂蚁的消化道是由两个不同的部分构成的,其中之一,即后一部分,是专供自己用的,另一部分,即前一部分,主要是供集体用的。如果一个嗉囊饱满的蚂蚁竟自私到拒绝喂养一个同伴,那它将被看成是一个敌人,甚或比敌人还坏。当它的亲族和另一个种的蚂蚁打仗时,如果它拒不援助的话,它们将比攻击敌人还要凶猛地反过来攻击这个贪心的蚂蚁。如果一个蚂蚁没有拒绝喂养属于仇敌方面的蚂蚁,那么它将被后者的亲族当作朋友看待。所有这些情况都是经过最严密的观察和确切的实验所证实的。</p>
-<p>在青年时代,亲眼目睹工人阶级悲惨的生活状况对恩格斯的思想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恩格斯家庭周围都有许多工厂企业,他在上下学时就能直接接触到这些工人。1839年恩格斯19岁时写了一篇公开发表的著名的政论性文章《乌培河谷的来信》。文章以极其鲜明的笔调展示了乌培河谷地区乌烟瘴气的社会风貌,描述了虔诚派教士的迷信活动和他们的专横、贪婪、伪善和愚蠢的嘴脸,同时以大量的笔墨淋漓尽致地描绘了乌培河谷地区工人的悲惨苦难生活。现实生活中的一系列现象,经常使恩格斯对资产阶级编织的美好谎言产生了质疑。这种感性经历无疑导致恩格斯最终献身于无产阶级的解放事业,并为寻求一条无产阶级解放的正确道路的深层次的重要原因。同时说明他已经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开始站在革命民主主义和工人的立场上投身到反对剥削制度的斗争中去。</p>
+<p>蚂蚁这个分成一千多种的大科动物,其数目是那么多,以致巴西人竟说巴西是属于蚂蚁而不是属于人的;在这个科里,同一个巢或同一个巢穴集团的成员之间是不存在竞争的。无论不同的种之间的斗争是多么厉害,也无论在战争时有着什么样的暴行,但集体内部的互助、已成习惯的自我献身和经常为了共同福利的自我牺牲,都已经成为法则。蚂蚁和白蚁废除了“霍布斯式笔下的那种斗争”,因此它们生活得更好。它们那种奇妙的巢穴,也就是它们的建筑,在比例大小方面超过了人类的建筑;它们修筑的道路和在地上的拱形走廊,宽阔的大厅和粮仓,它们的谷物田、谷粒的收获和使谷粒“麦芽化”;它们孵卵和养育幼虫的合理方法,以及建造特别的窠巢以饲养蚜虫——林内美妙地称之为“蚂蚁的乳牛”——的合理方法,最后,它们的勇敢、胆量和优越的智慧,所有这些都是它们在繁忙和辛勤的生活的每一个阶段中实行互助的自然结果。这种生活方式,其结果必然会发展蚂蚁生活的另一个特征:个体的主动性的巨大发展——它反过来又显著地促成了高度而复杂的智力的发达,这样的发达,使人类的观察者也不能不有很深的印象。</p>
-<p>恩格斯青年时代的欧洲,是一个左翼思想和运动蓬勃发展的大陆。从英格兰到俄罗斯、从蒲鲁东到费尔巴哈,整个欧洲每一天都浸泡在不断迭新的左派思想中,恩格斯不可能不受影响。恩格斯在来到柏林后,迅速加入了青年黑格尔派——一群想运用黑格尔的思想特别是辩证法和否定性的思想对当时的宗教和政治进行批判的年轻知识分子的团体。1842年,恩格斯在科隆与他一直投稿的《莱茵报》的编辑之一莫泽斯·赫斯见面,赫斯是第一个在青年黑格尔派中宣讲共产主义的,这对恩格斯的思想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之后恩格斯来到英国曼彻斯特,亲眼看到了世界上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人的状况,并会德国写下了《英国工人阶级状况》。在这期间,他与父亲的矛盾愈发严重,并最终导致他决定离开德国。</p>
+<p>在动物的生活方面,即使我们所知道的只不过是一些关于蚂蚁和白蚁的事实,我们也可以有把握作出这样的结论:互助(它导致互信,这是勇敢的第一个先决条件)和个体的主动性(智力发达的第一个先决条件)在动物世界的进化中,是比互相斗争更具有无限重要性的两个因素。事实上,蚂蚁没有任何“保护性”而仍能兴旺,可是自卫特性对于单独生活的动物来说是不可缺少的。蚂蚁的颜色使它很容易为敌人发现,在草地和森林中,许多种蚂蚁所建的高大巢穴也是一望可见的。它浚有坚硬的甲壳的保护,无论它的针刺在几百根刺入一个动物的皮肉时是多么危险,但对一个蚂蚁的防御来说却是没有多大价值的;而蚂蚁的卵和幼虫在许多居住在森林中的动物看来又是一种美味的食物。可是,成千上万的蚂蚁并没有受到鸟类或甚至食蚁兽的太大摧残,反之,它们却为此它们强壮得多的昆虫所畏惧。当佛勒尔在一个草地上倒出一口袋蚂蚁时,他看见“蟋蟀跑开了,听任蚂蚁抢夺它们丢下的洞穴;蚱蜢和蟋蟀向四方逃走,蜘蛛和甲虫也放弃了它们的捕获物,以免它们自己变成蚂蚁的捕获物”。经过一场战争(在战争中有许多蚂蚁为了共同的安全而牺牲了)以后,连黄蜂的窠也被蚂蚁占领了。甚至最敏捷的昆虫也不能逃脱,佛勒尔常常看到蝴蝶、蚊虫和苍蝇等被蚂蚁出其不意地袭杀。蚂蚁的力量在于互相援助和互相信任。如果说蚂蚁——且不谈更为发达的白蚁——在智力方面居于整个昆虫纲的首位,如果说它们的勇气只有最勇猛的脊椎动物才能匹敌,如果说它们的头脑——用达尔文的话来说——“是世界上最奇妙的微小物质之一,也许比人的头脑更为奇妙”,那么这难道不应归功于在蚂蚁的社会中互助完全代替了互争这一事实吗?</p>
-<p>欧洲工人阶级风起云涌的运动也对恩格斯的思想产生了巨大的影响。1831年法国爆发里昂工人起义,1842年英国爆发宪章运动,1844年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1848年欧洲革命等等无产阶级运动,无疑让恩格斯看到了无产阶级的强大力量。</p>
+<p>蜜蜂也是这样。这些小小的昆虫(它们本来很容易被许多鸟类所捕获,它们的蜜也被从甲虫到熊的各纲动物所垂涎)也没有从拟态或其他方面得到任何自卫的特性,而没有这种特性,一个单独生活的昆虫是很难逃脱被彻底地毁灭的。但是,由于蜜蜂实行了互助,因而它们获得了我们所知道的广泛发展,获得了我们所称赞的智力。由于共同工作,它们使它们的个体力量增加了若干倍;由于临时分工和每一个蜜蜂在必要时能进行各种工作的能力的结合,它们获得了任何一种单独生活的动物(不管它是多么强壮和有多么好的武装)所不能指望的安全和福利。它们的合作,在人不知道利用充分计划的互助的情况下,往往比人还要成功。所以当一群新蜂要离开蜂箱虫寻找一个新住所时,许多蜜蜂就会预先到附近去探察一下;如果它们发现了一个适于居住的地方,例如一个旧篮子或任何这类的东西,它们就把它占领下来,把它弄得干干净净的,并且加以保护,有时候要保护整整一个星期之久,直到这群新蜂来到那里定居下来。但是,有多少移居到新土地上的人只因不了解他们力量联合起来的必要性而死亡在那里!由于蜜蜂懂得集中它们个体的智慧,它们能适应预料不到的或者不同寻常的恶劣环境,如巴黎博览会上展出的蜜蜂就能用它们树脂似的蜂蜡把箱盖固定到嵌在它们蜂箱板里的玻璃片上。此外,它们毫无喜好杀戮的表现,也没有喜欢无益争斗的习性,虽然许多作者总认为动物有这种癖性。守卫蜂箱进口的哨兵毫不留情地杀死那些企图到蜂箱里去抢劫的蜜蜂;可是,因为搞错了地方而飞来的陌生蜜蜂则不会受到伤害,特别是那些带着花粉飞来的或者是易于迷路的小蜜蜂,更不会受到伤害。除了确有必要时以外,它们是不会进行战争的。</p>
-<p>而真正让恩格斯思想转变的,是他自觉投身到了工人阶级反抗资产阶级的阶级斗争实践中。如果没有亲身参与实践,恩格斯很可能最多变成一个西马教授那样被资产阶级老爷豢养在大学里的宠物。在曼彻斯特期间,恩格斯开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对被剥削阶级生活、工作、斗争全方位的调查研究。在这段时间内,他边调查边写文章,发表在公开刊物报纸上。后面又加入了青年黑格尔派,并在伦敦加入正义者联盟,而后在1848年为马克思主编的《新莱茵报》充当记者。1849年莱茵省和南德意志爆发了激烈的民众起义,恩格斯用军事才能为起义者效力。正是因为青年时的恩格斯广泛且深入地参与到工人运动当中,他才能将自己的立场彻底转变到工人阶级这边,这不是简单地凭借学习理论就能做到的。</p>
+<p>由于在蜜蜂当中仍然存在着残忍和懒惰的本性,而且往往由于环境促使它们又将显现出来,所以蜜蜂的合群性就更加对人有启发性。大家都知道,经常有一些蜜蜂宁肯过抢劫的生活而不愿过工蜂的勤劳生活,在食物缺乏和食物特别丰富的时候,都将使这个掠夺阶级为之增加。当我们的谷物已经收获回家,草地和田野里的谷物已经所剩无几的时候,抢劫的蜜蜂就更加经常到来。另一方面,在西印度群岛的甘蔗园附近和欧洲炼糖厂的周围,抢劫、懒惰和吃得迷迷糊糊的情况在蜜蜂当中就更为普遍了。我们由此可见,在蜜蜂之中还依然存在着反群居的本能,但自然选择必定会继续淘汰它们,因为归根到底,团结的实践证明它比具有掠夺倾向的个体的发展对物种更为有利。那些最狡猾的和最阴险的被淘汰了,让位给那些懂得合群生活和互助利益的蜜蜂。</p>
-<p>所以事实上“恩格斯”的诞生条件是及其苛刻的,和恩格斯在同一个屋檐下长大的他的亲妹妹、弟弟就自始至终都不赞同恩格斯所走的背叛其家庭的道路。在童年时代受到不同于主流的教育、对家长的叛逆、亲身接触工人阶级的生活、经历工人运动、接触并学习最新的革命思想、遇到导师和同志、主动投入工人运动实践中,这些造就恩格斯思想转变的事件有一定必然性,但也有极大的偶然性。</p>
+<p>当然,无论蚂蚁或蜜蜂,甚至白蚁,都不可能具备包括到整个种的更高度团结的观念。在这方面,它们显然没有达到即使在我们政治、科学和宗教的领袖人物中也尚未具有的发展程度。它们的爱群居的本能很难超出蜂箱和蚁巢的范围。不过,拥有不少于两百个巢穴的巢群的两个不同种的蚂蚁(Formica exsecta和F. pressilabris),业经佛勒尔在丹德山和萨勒福山发现并有所描述。佛勒尔认为,这些巢群的每一个成员都认识所有巢群中的其他成员,它们都参与共同的防御。在宾夕法尼亚,麦克库克先生发现了整整一个拥有一千六百到一千七百个巢穴的筑墩蚁的族,全体蚂蚁互相之间都互通信息;贝茨先生曾经指出,在“园地”的广大面积上到处都是白蚁的土堆,有些巢穴成了两、三种蚂蚁的避难所,这些巢穴大部分是用拱形通道或拱廊连接起来的。因此我们发现,甚至在无脊椎动物之间也采取了一些措施把同种结合成更大的组织来互相保卫。</p>
-<p>在当今的中国,“恩格斯”是否有诞生的可能呢?还是有的,但真没有多大。首先并没有那么多人敢于背叛自己的家庭,因为父母控制着孩子的经济命脉,父母对孩子事实上是独裁的,而且父母的思想对孩子灌输是从小就开始的,背叛家庭意味着背叛自己以前的信仰和现在衣食无忧的美好生活,试问多少“十指不沾阳春水”的资产阶级小孩能够忍受那种艰苦的革命生活?然后富家小孩也很难有像恩格斯那样对知识的渴求,尤其是政治方面的。我见过不少富家子弟,比起学习他们更喜欢打游戏、动漫一类的娱乐活动,这也怪不得他们,因为在当今社会,学习就是赚钱的工具,他们既然不用赚钱,自然也没必要学习。还有现在的中国其实阶级隔离是挺严重的,富人基本上看不到那些工人的生活,现在工人的生活区里富人区可远着呢,富人也不会把自己的孩子带到穷人居住区去。</p>
+<p>现在进一步谈到较高级的动物,我们发现在它们当中有着更多的为了会种可能目的而有意识地互助的例子。然而我们必须承认,我们对高级动物的生活的知识依然是很不完备的。虽然第一流的观察者们收集了大量的事实,可是我们对于动物世界的某些属科还几乎是一无所知。关于鱼类的可靠资料特别稀少,这一部分是由于观察的困难,一部分是因为对这个问题还没有给予应有的注意。至于哺乳动物,凯士勒已经指出,我们对它们的生活方式所知是多么少。它们之中有许多是习惯于夜间活动的;有些是隐藏在地下的。至于反刍动物的那些合群生活和移居最能引起我们的兴趣,可是它们是不让人们接近它们的群的。我们主要是在鸟类方面拥有最广泛的资料,但我们仍然对许多种鸟的合群生活知道得很不完备。不过,我们不必埋怨我们缺乏经过充分证实的事实,因为这从下面的叙述中就可看到我们并不缺少。</p>
-<p>然后最难的是,现在的中国的工人运动只能说刚冒出了一丢丢火星子,工人运动零零星星,而且没有起到多大的社会影响,富人的小孩大概率也就当成是“恶意讨薪”之类;至于左翼思想,看看网左目前的状态,很难说思想有什么进步,基本上还在重新开始搬运马列毛思想的阶段,那些富人小孩到了网上可能更多地是摆着居高临下的架子,像“天山上下来的王明”一样嘲讽网左们。要说遇到革命导师和同志,富人有富人的圈子,和穷人的圈子基本不相交,富人的圈子里有马列毛主义者?我要打个大大的问号。你要说那种大学马原教授或者党员应该还是有的,但他们大多也都是为特色辩护的“鹿克思主义者”,真正的、站在工人阶级立场的人我认为基本不可能会有。</p>
+<p>我不打算详谈雄的和雌的为繁育后代和为在后代的最初生活阶段中供给它们食物,以及为共同猎取食物的联合;但是我不妨顺便提一下,这样的联合是通例,即使对最不合群的食肉动物和凶猛的禽类来说,也是一样;我们可以说,这种联合的特殊意义在于:即使在其他方面表现最残酷的动物在这方面却也表现了较温和的情感。还可以补充一点,在食肉动物和猛禽当中,大于家庭的联合还很少见,这种情形,虽然大部分是由于它们猎取食物的方式所致,但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解释为由于人类的迅速增长在动物世界中所引起的变化。至少值得注意的是,有几种动物在人烟稠密的地区过着完全单独的生活,然而同是这种动物或和它们最相近的动物,在无人居住的地区却是喜欢群居的。狼、狐狸和几种猛禽都可以作为这一情况的例证。</p>
-<p>至于主动投入工人运动实践中,这个基本上就属于最高难度了。对于资产阶级的小孩来说,他们理解的投入实践可能也就是整天在网上辩经,然后看点高级哲学书之类。要说去参加现实中的工人运动,他们就得想想,家里的资产还要不要了?家族的人脉和地位还要不要了?现在衣食无忧的生活还要不要了?要是真去参加,这些东西可都要不了了!</p>
+<p>然而,对于我们讨论的问题来说,不超过家庭关系的结合的重要性较小,何况我们知道,有许多联合只是为了一般目的,例如猎食、互卫,甚至纯粹为了共同享受生活。奥杜邦曾说过,有时候老鹰也联合起来猎取食物,他对两个秃鹰(一雄一雌)在密西西比何上猎食的描写,是以其生动的笔法闻名的。但在这类观察中,最可靠的是希斐尔卓夫所作的观察。他在研究俄国草原地方的动物时,有一次看见一只完全属于群栖种的鹰(白尾鹰)在高空中飞翔,它静静地绕着大圈子盘旋了半个钟头,这时候突然听到它发出了刺耳的吟声。不久,另外一只鹰就发出了回声,并向它飞来,接着,第三只、第四只,直到一齐飞来了九只或十只白尾鹰,不一会儿它们就飞得不见了。下午,希斐尔卓夫走到他看见白尾鹰飞去的地方,借着草原上的一个高坡的掩蔽,他走近它们,发现它们围着一匹马的尸体。那些年老的鹰(照例由它们先吃——这是它们的礼节)这时已经站在附近的草堆上担任放哨,而较小的鹰则在吃着它们的盛餐,旁边还围着一群群的乌鸦。希斐尔卓夫根据这个和类似的观察,断定白尾鹰为了猎食而结合一起;当它们都飞到很高的空同时,如果它们有十只的话,就能总览至少二十五平方英里的一片地区;只要其中任何一只鹰一发现了什么东西,它就告知别的鹰。当然,有人会说,第一只鹰的单纯的本能叫声,甚至它的动作,同样可以把几只鹰带到猎获物那儿来。可是在这个问题上,有说明它们互相通知的有力证据,因为这十只鹰在飞到猎获物那里以前先聚集到了一起。希斐尔卓夫以后叉有几次机会证实白尾鹰常常因为饱餐尸体而集合到一起,它们之中有些(首先是年幼的鹰)在别的鹰吃东西时,经常是在旁边担任放哨的。事实上,白尾鹰——最勇敢和最善于猎食的猛禽之一——完全是一种群栖的鸟类,布利姆说,当它被捕获以后,它很快就和饲养它的人发生密切的情谊。</p>
-<p>一无所有的人最无所畏惧,这话是很有道理的。无产者一无所有,所以他除了造反没得选;资产者锦衣玉食,去造反要放弃的太多太多,成本太高,而且还一直有后路。</p>
+<p>合群性,是很多种猛禽的共有特征。巴西鸢——最“鲁莽的”强盗之一——也是最喜欢群居的鸟。达尔文和别的博物学家已经描述过它们猎取食物的联合,下面是一个事实:当它捕到一个太大的东西时,它就招唤五、六个伙伴来把它搬走。经过一天的忙碌以后,它们常常从十英里或更远的地方飞来,结伙到一棵树上或灌木林去过夜,还经常发现有几只兀鹰,特别是多尔比尼所说的“它们真正的朋友”——玉鸡和它们在一起。据札鲁得尼说,它们在别的大陆和外里海的荒野上,也有一起巢居的习惯。群居秃鹰——最强壮的兀鹰之一——就是由于喜爱群居而得名的。它们成群地在一块儿生活,显然爱好群居,当它们高飞到天空中游戏时经常是成群结队的。“它们在极其友好的气氛中生活,”勒瓦兰说道,“在同一个洞穴里,我有时候找到离得很近的窠巢达三个之多。”巴西的鸟拉布兀鹰也和白嘴鸦一样,甚至比它们更爱群居。埃及的小兀鹰亲密地生活在一起。它们结队在空中游戏,晚上聚在一块儿过夜,早晨一块儿去寻找食物,它们之间连最轻微的争吵也从未发生过;这是有充分机会观察它们生活的布利姆证实过的。红脖隼也是大群地聚集在巴西的森林里,茶隼(Tinnunculus cenchris)离开欧洲以后,在冬天到达亚洲的森林和草原时,也是结成许多大群的。在俄国南方的草原上,它们是(或更确切地说,以前是)那么样的合群,以致诺特曼看见它们和其他的隼(Falco tinnunculus、F. œsulon和F. subbuteo)结成一群群的,每当晴天的下午大约四点钟的时候,聚在一块儿游戏,直到天黑以后很久。它们大家一齐飞起来,排成一条直线,向着某个选定的地方飞去,到达那里以后又立刻按照原来的路线飞回来以便再飞。</p>
-<p>2020年的时候,左圈中有一个挺出名的人,月华,可能不少读者都听说过他。这个人一开始经常在QQ空间里更新一些马列毛的帖子,后来不知道怎么和一个叫“泉州马克思主义学会”(简称泉马)的组织发生了矛盾,每天更新一些攻击泉马的内容,类似于“泉马是一帮初中生想要炸掉三峡大坝”之类,然后他被泉马扒出来家里是金融资本家,当时我记得帖子下面一大群月华的粉丝拿恩格斯为他辩护。然后后来泉马被光明联盟端掉了,他好像也参与了,这是我单方面从一个我在外网认识的光明联盟成员那里看到的,不确定,但至少是被光明联盟利用了。结果在那之后,月华的帖子逐渐地越来越少发马列毛主义的内容,甚至有一次公开宣称自己支持自由主义,然后就越来越变成了一个新自由主义者。然后好像在年末的时候,月华突然宣布他去荷兰留学了,之后就石沉大海再没音信了,不知道当初那些为他辩护的人怎么想。月华可以说是一个失败的“恩格斯”的例证。</p>
+<p>只是为了飞翔的快乐而成群地飞翔,这在会种鸟类中是很普遍的。“特别是在汉柏地区,”迪克生写道,“在8月底经常有大群的鹬鸟在泥洲上空飞翔,在那里过冬……这些鸟的动作极其有趣,它们大群回旋飞行,散开会拢,其精确的程度好像受过训练的军队。在它们当中还混杂着单独的沙锥鸟、海云鸟和环颈鹬。”</p>
-<p>我还见过一个也是金融资本家家庭的左人,这个人虽然说是左人,但实际上就是我在《论中间派》一篇中提到的“辩经西马”,此人态度十分跋扈,和谁讲话都是一副“举世皆浊我独清”的高高在上的姿态,哲学术语乱飞就不提了,还一反唯物主义群众史观,说什么“我建议我们用术语来聊天”“大规模发动群众的时代已经过去了”“现在要期待革命发生只能让所有群众变成哲学家”之类的可以说是精英主义的言论,十分看不起毛。由此可以看出虽然此人接触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但是他的生活经历和社会地位让他无法形成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他只能说是一个研究过马克思主义的学者。</p>
+<p>不可能在这儿把鸟类的联合猎食情况都一一列举出来;但企鹅的捕鱼结合肯定是值得我们注意的,因为这些笨拙的鸟在联合中表现了优良的秩序和智慧。它们常常结成许多大队去捕鱼,在选定一个适当的水湾以后,它们便面对岸边围成一个广阔的半圆圈,一步步地向岸边走去,从而缩小这个半圆圈,把包围在圈里的鱼完全捕食。在窄小的河流和运河上,它们甚至分成两个队,每队围成一个半圆圈,一步步地会会起来,好似拖着长渔网的两队人彼此会合起来捕捉两个鱼网之间的鱼一样。夜晚来临时,它们飞到休息的地方——各群休息的地方是不变的——,从来没有人看见过它们为了争夺水湾或休息的地方而互相争斗。在南美洲,塘鹅结成拥有四万到五万只的大群,其中一部分在睡觉,另一部分别担任守卫,而其余的塘鹅便去捕鱼。最后,如果我不谈一下常被诽谤的家麻雀是多么忠实地和它所属的集体的每一个成员分享它所发现的任何一样食物的话,那我便对它们有失公平。希腊人早就知道这个事实,它所以留传下来,是一个希腊演说家有一次说(根据我的记忆):“当我向你们讲话的时候,有一只麻雀已经去告诉别的麻雀说,一个奴隶把一袋谷物掉落在地上,于是它们都到那里去吃谷粒了。”并且,现在我们很高兴地发现,这个古代的观察已由葛尼先生在最近出版的一本小册子中加以证实,葛尼确信家麻雀常常相互告知哪里有食物可以窃取;他说:“甚至在远离庭院的地方打了一堆麦子,院子里的麻雀也总会使它们的嗉囊充满麦粒。”的确,麻雀极其注意保护它们的领地,不使它受外来者的侵犯;所以卢森堡公园中的麻雀拼命同一切企图来分享公园和游客的好处的麻雀作战,但在它们集体的内部,它们便充分地实行互助,虽然偶尔在最要好的朋友之间当然也发生一些争吵的事情。</p>
-<p>政治正确的“反血统论”其实只是血统论的另一个极端。现在左圈中的这种风气事实上已经陷入了政治正确的漩涡,甚至有的搞成了饭圈思想,就比如月华的粉丝们就真的和饭圈一样,不分青红皂白地挺自己的“爱豆”,这是绝对不可取的。</p>
+<p>在禽类中,同猎同食是那么常见的一种习惯,所以用不着再引更多的例子来说明,必须把它看作是一个确定不移的事实。至于这种结会形成的力量,那是显而易见的,用不着证明。最强壮的猛禽也难以对付结合到一起的我们喜爱喂养的小鸟。即使是鹰——甚至凶通有力的岩鹰和可以用脚爪抓走兔子或小羚羊的老雕——也被迫把它们的猎获物让给一群群的乞食的鸟——鸢,它们一看见老鹰找到了一个美味的猎物便照例去追赶它。鸢也追赶敏捷的鱼鹰,抢走它捅获的鱼,但是没有一个人看见过鸢鸟为了争夺这种窃取的猎物而互相争战。在克古仑岛上,库斯博士看见猎海豹的人所说的海鸡(Buphagus)追赶海鸥,要它们吐出嘴里的食物,而另一方面,一旦海鸡飞近海鸥等的住地时,海鸥便和燕鸥联合起来逐走它们,特别是在伏巢期间更是这样。身体虽小但极其敏捷的田凫大胆地攻击食肉的猛禽。“看它们攻击一只秃鹰、一只鸢鹰、一只乌鸦或一只鹰,是最有趣的事情。我们会觉得它们有胜利的信心,也看见猛禽的愤怒。在这种情况下,田凫互相之间全力援助,它们的勇气随着它们的数量的增加而增加。”田凫真可以无愧于希腊人给它们取的“良母”这个名称,因为它们总是保护其他的水鸟,使之不受敌人的攻击。我们在花园中常常看到的身长不过八英寸的小白鹡鸰(Motacilla alba),也能强迫鹞鹰放弃它们的猎食。“我总钦佩它们的勇气和敏捷,”老布利姆写道,“我相信唯有隼才能捕捉它们……当一群白鹡鸰逼得一只猛禽退却的时候,它们使空中都回响着它们胜利的叫声,然后它们就飞散了。”它们为了追逐敌人的这个特殊目的而集合起来,也如同我们所看见的另一种情况一样:当森林中的所有鸟雀发现一只夜鸟在白天出现时,它们便飞起来,一起——食肉的猛禽和无害的小歌鸟——丢追逐这个陌生的鸟,使它回到原来隐藏的地方。</p>
-<p>左圈中主要还是以学生等小知识分子为主,对于学生思想的分析可以参见我之前写的《建群即建党-网络左群最好的归宿》一篇。小知识分子是脱产阶级,他们无法直接和社会建立物质联系,所以他们的立场极大概率和自己的家庭同步,而思想也极容易受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影响,而这三者无一不是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机器。资本家出身的人的立场是否改变,要看他的物质基础是否改变,也就是他是否真的愿意放弃自己这辈子的优渥生活、放弃自己高高在上的社会地位,投入到穷人的运动中去。</p>
+<p>鸢、秃鹰或鹰和野鹡鸰这样的小鸟之间,在力量上是多么悬殊,然而这些小鸟以它们共同的行动和勇敢,证明它们比有强壮的翅膀和武装的强盗还优越!在欧洲,鹡鸰不仅追逐可能危害它们的猛禽,而且还追逐鱼鹰,它们的目的“不是为了要伤害它,而是为了好玩”,据叶尔登博士税,在印度,穴鸦之追逐“戈文达”鸢,“只不过是为了取乐”。韦德公爵看见巴西的鸟拉布秃鹰(urubitinga)被不计其数的一群群的大嘴鸟和反舌雀(这种鸟近似我们的白嘴鸦)包围起来,受它们的嘲弄。他说:“老鹰总是十分悄悄地忍受这种侮辱,但有时也会捕捉一只嘲弄它的鸟。”在所有这些事例中,在体力方面虽然比猛禽差得很多的小鸟,却以共同的行动证明它们胜过猛禽。</p>
-<p>但总的来说,辨别一个人是否是真正的同志,还是要“重在表现”。遇罗克同志的《出身论》里有这样一段话:</p>
+<p>但是共同生活在个体安全、生活享受和智力发达方面所起的最显著的效果,是要从两大科鸟类——鹤与鹦鹉——的身上才能看到的。鹤是极爱群居的,不仅和它的同类,而且和大多数水鸟都有极其良好的关系。它们的小心谨慎和它们的智慧真令人惊异;它们在顷刻之间就能洞察新的环境,并根据这种环境来活动。它们的哨兵经常在一群吃食或休息的鹤周围守卫,猎人们深深知道要接近它们是多么困难。如果它们受到了人的突然袭击,那么它们不经过先派一个单独的侦察兵,然后再派一群侦察兵去巡查一遍,是决不回到原地方来的。当侦察队回来报告那里没有危险的时候,第二批侦察便被派去证实第一次的报告,以后全群才会出动。鹤和种类相近的鸟结成真正的朋友;除了同样有合群性和高度智慧的鹦鹉以外,没有别的鸟在被捕到以后能像鹤那样和人类发生真正的友谊。“它把人不是看成主人,而是看成朋友,并且竭力表示这一点,”布利姆从许多的亲身体验中得出这样的结论。鹤从清晨直到深夜都在一直不停地活动,但只是在早晨用几个钟点的时间去寻找食物(主要是蔬食),一天之中其余的时间都用在集体生活上。“它拣起小木片或小石头,把它们抛在空中,并试着去接住它们;它弯着颈项,张开翅膀,舞着、跳着、到处跑着,想用种种方法表示它的好兴致,它始终保持着优美文雅的姿态。”由于它们生活在集体中,所以它们几乎遇不到敌人,虽然布利姆有时候看见它们当中有一只被鳄鱼攫住,但他写道,除了鳄鱼以外,他不知道鹤还有其他的敌人。它们用个个皆知的谨慎行动避开一切敌人;它们通常都能活到很长的年岁。因而难怪鹤不需要养育许多子孙以保存自己的种,它们一般只孵两个蛋。至于它们的高度智慧,只说一句就够了:所有的观察者都一致承认,它们的智力很使我们联想到人的智力。</p>
-<blockquote>
- <p>出身和成份是不能相提并论的。有一段对话是很耐人寻味的。甲(是个学生):“你甚么出身?”乙:“你呢?”甲:“我红五类,我爸爸是工人。”乙:“那我比你强,我就是工人。”</p>
-</blockquote>
-
-<p>这就是说,不管这个人出自于什么家庭,哪怕他家在全世界开厂子,只要他的立场在工人阶级一边,他就是同志;哪怕他祖上三代都是工人,他要是立场站在资产阶级一边,那他就是敌人。但是我还是要再说一下,《出身论》发表于毛时代,当时的社会和学校影响和今天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方向。在资产阶级法权被根除前,社会上每个人都会受到它的影响,即便是正宗的工人也可能为了金钱利益就叛变自己的阶级,更何况在资产阶级法权根深蒂固的当今社会呢?</p>
-
-<p>为了防止有二极管抬我杠,我在这里总结一下,这篇文章不是为了给血统论正名,本文章的立场是反对血统论的。本文的核心论点是反对当今左圈存在的一种,把所有资本家家庭出身的网左都当成新一代恩格斯的这种类似于政治正确的风气。毛主席教导我们要“实事求是”,对于一个人的成分判断,还是要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p>
-
-<h3 id="后记">后记</h3>
-
-<p>历时四个月,我终于完成了这篇总字数高达五万两千多字的《网左实践总结》,这是我目前写过字数最多、耗时最长的一篇文章了。不过我最终还是完成了它,在这里我得夸夸我自己。希望这篇《网左实践总结》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也尽量从“网左”往“线下左”发展,后面争取写个《线下实践总结》。</p>
-
-<p>“马丁零”这个名字其实是我随便想出来的,因为我本人胃不好,所以我就取了胃药“吗丁啉”的谐音。我其实还是挺喜欢这个名字的,因为是真的接地气啊,听着就一种干事儿的人的感觉,还有个“零丁洋里叹零丁”的寓意,雅俗共赏了属于是。</p>
-
-<p>然后这近三年的网左经历实在是让我见识到了什么叫“小资产阶级的多样性”,遇见了不少让我感到失望的人,但也是有真正的同志的。最后以鲁迅先生的一段话作为结尾吧:</p>
+<p>另一种极其合群的鸟是鹦鹉,大家都知道,它的智慧的发达在鸟类中占有最高地位。布利姆是那么美妙地总括了鹦鹉的生活方式,所以我不如把下面一段照样翻译出来:</p>
<blockquote>
- <p>近来很通行说青年;开口青年,闭口也是青年。但青年又何能一概而论?有醒着的,有睡着的,有昏着的,有躺着的,有玩着的,此外还多。但是,自然也有要前进的。——鲁迅《华盖集·导师》</p>
+ <p>“除了在交尾期以外,它们都是结成大的集体或成群生活的。它们在森林中选定一个地方栖居,此后便每天早晨出去寻找食物。每一个群的成目都忠实地互相依恋,并且同甘共苦。它们在早晨一起到田野、花园或是树上去吃果子。它们布置岗哨守卫整个群的安全,并且注意它们的警报。遇有危险的时候,它们便一起飞走,彼此帮助,一块儿同时回到它们栖息的地方。一句话,它们始终是紧密团结生活在一起的。”</p>
</blockquote>
-<p>(全文完)</p> 番茄米线 “网左”总体来说确实是进步的,他们要比一些麻木者、漠不关心者和肉食者进步得多,他们是在资产阶级残酷压迫下抱团取暖的、可以接触到网络生活的群众。而“网左”形成的“左圈”也为许多来寻找答案的迷茫者,如一年半前的我,提供了资源和平台。 走向更进步的联合体 1979-06-01T11:30:00+07:30 1979-06-01T11:30:00+07:30 https://agorahub.github.io/pen0/heros/HeidiHartmann-a1_l-towards-a-more-progressive-union <p>女性主义社会主义者,必须组织一种既解决反对父权制,也解决反对资本主义的斗争实践。我们必须坚持要创建一个相互依赖、认同解放而非耻辱的社会。</p>
-
-<!--more-->
-
-<p>本文认为,马克思主义和女性主义之间的关系,在迄今为止的任何形式上都是不平等的。虽然马克思主义方法和女性主义分析对于理解资本主义社会以及女性在这些社会中的地位都是必要的,但事实上女性主义一直处于一种从属的地位。本文对“女性问题”上的马克思主义和激进女性主义作品都提出了挑战,并认为我们不得不对父权制和资本主义的结合进行严肃分析。我们希望这篇论文能如它所应当的那样,引起相当大的辩论。</p>
-
-<p>马克思主义与女性主义的“婚姻”就像英国普通法中描绘的夫妻婚姻:马克思主义与女性主义是一体的,这个一体即马克思主义。最近试图整合马克思主义和女性主义的尝试对作为女性主义者的我们来说是不合理的,因为它们将女性主义斗争纳入了反对资本的“更大的”斗争中。为了进一步继续我们的比喻,我们要么需要一段更健康的婚姻,要么我们就干脆离婚。</p>
-
-<p>在这场婚姻中的不平等,就像大多数社会现象一样,并非偶然。许多马克思主义者通常认为,女性主义往最好了说也是不如阶级冲突重要的,往最坏了说就是工人阶级的分裂。这种政治立场产生了一种分析,将女性主义吸收到阶级斗争中。此外,马克思主义对资本的分析能力掩盖了它在性别歧视方面的局限性。我们将会在这篇文章提出,虽然马克思主义分析为历史发展规律,特别是资本发展规律提供了必要的见解,但马克思主义的分类方式是完全忽视性别的。只有专门的女性主义分析才能揭示男女之间关系的系统特征。然而,女性主义的分析本身是不充分的,因为就目前看来它忽视历史,并且尚不是完全的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的分析,特别是其历史和唯物主义的方法,以及女性主义的分析,特别是对父权制作为一种社会和历史结构的认同,必须被放在一起分析,如果我们希望能够理解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和其中女性的困境的话。本文为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分析提出了一个新的方向。</p>
-
-<p>我们讨论的第一部分探讨了几种马克思主义对我们的“女性问题”的解决方法。然后,在第二部分中我们转向激进的女性主义者的作品。在注意到激进的女性主义对父权制定义的局限性之后,我们提出了我们自己的定义。在第三部分中,我们利用了马克思主义和女性主义的双方的优势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和妇女的现状都提出了建议。我们尝试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来分析女性主义的对象,纠正近期社会主义女性主义作品中的不平衡,并提出了一个对我们当前的社会经济构成的更完整的分析。我们认为,唯物主义分析表明,父权制不仅仅是一种精神意义上的东西,也是一种社会和经济结构。我们认为,一旦把我们的社会看作是以资本主义和父权方式组织的,它就可以被最完美地理解。在指出父权利益和资本主义利益之间的紧张关系时,我们认为资本的积累既能适应父权社会结构,又有助于父权制的再生产。我们认为在这种背景下,性别歧视的意识形态在现在呈现出一种特殊的资本主义形式,这说明了一种父权制的社会关系最终支持资本主义的方式。简而言之,我们认为,父权制和资本主义之间已经进化出了一种伙伴关系。</p>
-
-<p>在最后部分,第四部分,我们认为,马克思主义和女性主义的政治关系解释了在左翼对“女性问题”的理解中,马克思主义对女性主义的主导地位。马克思主义和女性主义要走向一种更加进步的联合,不仅需要我们提高对阶级和性关系的智力理解,也需要扭转当下左翼政治中的统治和从属关系。</p>
-
-<h3 id="i马克思主义与女性问题">I.马克思主义与女性问题</h3>
-
-<p>“女性问题”从来都不是“女性主义的问题”。女性主义问题针对的是男女性别不平等的原因,即男性主导女性的原因。大多数马克思主义对女性立场的分析都是女性与经济体系的关系,而不是女性与男性的关系,这显然假设了后者将会在对前者的讨论中得到解释。在马克思主义对女性问题的分析中有三种主要形式。所有这三种形式都能看到妇女的压迫与生产的联系(或缺乏联系)。在将妇女定义为工人阶级的一部分的同时,这些分析一致地将男女关系归入工人与资本的关系。首先是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包括马克思、恩格斯、考茨基和列宁,他们看到了资本主义把所有妇女纳入工薪劳动力,也看到了这个过程推毁了劳动的性别分工。其次,当代马克思主义者将女性纳入资本主义“日常生活”的分析。在这种观点中,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都被认为是再现了资本主义制度,而我们都是这个制度中的工人。第三,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者关注家务劳动及其与资本的关系,一些人认为家务劳动产生剩余价值,于是家务工人直接为资本家工作。我们依次研究了这三种方法。</p>
-
-<p>恩格斯在《家庭、私有财产和国家的起源》一书中承认了妇女的地位低下,并将其归因于私有财产的制度。恩格斯认为,在资产阶级家庭中,妇女必须为主人服务,践行一夫一妻制,并生产继承人来继承财产。恩格斯认为,在无产阶级中,妇女没有受到压迫,因为没有可以传家的私有财产。恩格斯进一步认为,随着工薪劳动的扩大破坏了小规模的农民,妇女和儿童和男性一起被纳入工薪劳动力,结果是男性户主的权威被削弱,父权关系被毁灭。</p>
-
-<p>对当时的恩格斯来说,妇女参与劳动力是她们解放的关键。资本主义将抹去性别差异,平等对待所有工人。妇女将在经济上独立于男人,也将与男人平等地参与无产阶级革命。革命之后,当所有人都是工人以及私有财产被废除时,妇女将从资本和男性中解放出来。马克思主义者意识到了对于女性来说参与劳动意味着的苦难,因为这导致女人同时有两份工作,家务和工薪工作。然而,他们强调的不是女性在家庭中的持续的从属地位,而是资本主义对父权关系的“侵蚀”的进步特征。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家务劳动也将被集体化,从而减轻妇女的双重负担。</p>
-
-<p>这第一种马克思主义方式的政治含义是明确的。妇女解放首先要求,妇女要成为像男人一样的工薪工人,其次,要求她们要与男人一起加入反对资本主义的革命斗争。早期马克思主义者认为,资本和私有财产制是妇女受到压迫的原因,就像资本是所有工人被剥削的原因一样。</p>
-
-<p>尽管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意识到当时女性的悲惨处境,但他们没有关注资本主义统治下男女经历的差异。他们没有关注女性主义的问题——女性是如何以及为什么受到压迫的。因此,他们没有识别出男性从妇女持续的从属地位中获得的既得利益。就像我们第三部分说的,男性受益于不必做家务,受益于他们的妻子和女儿的服务,受益于在劳动力市场中有更好的地位。父权制并不像早期马克思主义者想象的那样,是返祖的残羹冷炙,会迅速被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淘汰掉,相反,父权制不仅活下来了,还和资本主义一起繁荣了。由于资本和私有财产制不会造成对妇女的压迫,因此仅仅是资本主义的终结并不会导致妇女压迫的终结。</p>
-
-<p>也许最近最受欢迎的例证了第二种马克思主义方法(日常生活学派)的文章是伊莱·扎雷茨基在《社会主义革命》中发表的系列文章。扎雷茨基同意女性主义的分析,他认为性别歧视不是资本主义产生的新现象,但他强调当今性别歧视的形式是由资本塑造的。他关注的是资本主义下男性和女性的不同经历。在恩格斯时代的一个世纪之后,资本主义已然成熟,他指出资本主义并没有将全部的女性纳入与男性平等的劳动力。相反,资本在家庭、家族和个人生活三者和工作场所之间创造了一种隔离。</p>
-
-<p>扎雷茨基说,由于工薪工作和家庭工作之间的分离,在资本主义的统治下,性别歧视变得更加致命。妇女日益增加的压迫是由于她们被排除在工薪工作之外。扎雷茨基认为,男人因为不得不做工薪工作而受到压迫,而女人却因为不被允许做工薪工作而受到压迫。妇女被排除在非农业劳动力之外主要是由资本主义造成的,因为资本主义既创造额外的工薪工作,又要求妇女在家里工作,以便为资本主义制度复制工薪工人。女性复制劳动力,为工人提供心理照料,在异化的海洋中提供一个亲密的岛。在扎雷茨基看来,女性劳动是为了资本,而不是为了男性;就是家庭和工作场所的分离,以及资本主义带来的家务私有化,创造出了女性在家里私下为男人工作的感觉。女人为男人工作的外表和女人为资本工作的现实之间的区别,导致了对妇女运动能量的误导。女性应该认识到,女性也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即使她们是在自己家工作。</p>
-
-<p>在扎雷茨基看来,家庭主妇的出现和无产阶级一起,成为发达资本主义社会的两个典型劳动者,对ta们生活的分割同时压迫着无产阶级丈夫和家庭主妇妻子。只有对“生产”的一种包括妇女在家里的工作和所有其他社会必要活动的重新概念化,才能使社会主义者努力建立一个克服这种破坏性的分离的社会。根据扎雷茨基的说法,男人和女人应该一起努力(或者各自努力)重新统一他们生活中被分裂的领域,创造一个人道的社会主义,满足我们所有的私人和公共需求。如果承认资本主义是ta们的问题的根源,男人和女人就会反对资本,而不是彼此。由于资本主义导致了我们的私人生活和公共生活的分离,资本主义的终结将结束这种分离,重新统一我们的生活,并结束对男人和女人的压迫。</p>
-
-<p>扎雷茨基的分析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女性主义运动,但他最终主张将该运动重新导向。扎雷茨基接受了女性主义的观点,即性别歧视早于资本主义就存在;他已经接受了很多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的论点,即家务工作对资本的再生产至关重要;他认识到家务是艰苦的工作,并没有贬低它;他使用了男性霸权和性别歧视的概念。但他的分析最终建立在分离的概念上,即建立在可以归因于资本主义的名为分裂的概念之上,并把它当作问题的关键。就像20世纪早期的认为女性和男性的领域是互补的,分离的,但同样重要的互补球体论,扎雷茨基在很大程度上否认了性别不平等和男女不平等的影响。他关注的是女性、家庭和私人领域与资本主义的关系。此外,即便资本主义创造了正如扎雷斯基所说的私人领域,为什么女性在那里工作,而男性在劳动力中工作?当然,这一点不能通过不参照父权制来解释,即男性对女性的系统性主导地位。从我们的观点来看,劳动力市场、经济和社会的问题不完全是男女之间的分工,而是那种使男性处于上级地位,女性处于从属地位的分工。</p>
-
-<p>正如恩格斯将私有财产制看作资本主义对压迫妇女的一大贡献,扎雷茨基也这么看私人领域。因为妇女在家里私下劳动,所以她们受到压迫。扎雷斯基和恩格斯将前工业化时代的男性家庭和社区浪漫化了,在其中妇女、成人、儿童在以家庭为中心的企业中一起工作,所有人员参与社区生活。扎雷茨基的人道社会主义想要使家庭团聚,重建那个“快乐的作坊”。</p>
-
-<p>虽然我们认为社会主义是男人和女人共同的利益,但这完全不代表我们确定两者都在争取同一种人道社会主义,我们也不确定男人和女人对运动所需要的斗争有相同的概念,更不用说资本到底是不是我们当前受到压迫的唯一原因。尽管扎雷茨基认为女性看上去是为了男性工作,但实际上是为了资本,我们认为女性在家庭中的的确确是为男性工作一一尽管也复制了资本主义。重塑“生产”的概念可能有助于我们思考我们想要创造的社会,但在它被创造出来之前,男女之间的斗争必须和反对资本的斗争一起继续。</p>
-
-<p>关注家务劳动的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者也把女性主义斗争纳入了反对资本的斗争中。玛丽亚罗萨·达利亚·科斯塔对家务劳动的理论分析本质上是关于家务劳动与资本的关系以及家务劳动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地位,而不是关于家务劳动中体现的男女关系。然而,达利亚·科斯塔的政治立场,即妇女应该要求家务工资,极大地提高了对于妇女的家务劳动重要性的意识。这一需求在美国各地的妇女团体中直到现在都存在争议。通过提出妇女不仅为资本复制劳动力提供必不可少的服务,而且通过这项工作创造剩余价值,达利亚·科斯塔也极大地提高了左派对家务劳动重要性的意识,并引发了一场关于家务劳动与资本关系的长期争论。</p>
-
-<p>达利亚·科斯塔利用女性主义对家务劳动作为真实劳动的理解,主张其在资本主义下的合法性,主张家务劳动应该获得工资。妇女应该声索家务劳动的工资,而不是允许自己被迫加入传统的劳动力,在那里,做“加倍劳动”的妇女仍然会免费为资本提供家务服务,同时还提供工薪劳动。达利亚·科斯塔建议,领取家务劳动工资的妇女们最好能够一起组织家务劳动,提供社区儿童护理、膳食准备等。要求领取工资以及领取工资本身提高了她们对实际工作重要性的意识;她们将看到它的社会意义,以及它的私人必要性,这是迈向更全面的社会变革的必要的第一步。</p>
-
-<p>达利亚·科斯塔认为,家务劳动在社会意义上的重要性在于它对资本的必要性。妇女的战略重要性也以此为根据。通过要求家务劳动的工资和拒绝加入劳动力市场,妇女可以领导反对资本的斗争。妇女社区组织可以颠覆资本,不仅为抵抗资本的侵蚀奠定基础,而且还为一个新社会的形成奠定基础。</p>
-
-<p>达利亚·科斯塔认识到,男子将抵制妇女解放(这将在妇女在社区组织起来时发生),妇女将不得不努力反对他们,但这场斗争是一场必须进行的辅助斗争,以实现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对达利亚·科斯塔来说,妇女斗争是革命性的,不是因为她们是女性主义者,而是因为她们是反资本主义的。达利亚·科斯塔通过使妇女成为剩余价值的生产者,在妇女斗争革命中找到了一席之地,妇女因此成为工人阶级的一部分。这使妇女的政治活动合法化了。</p>
-
-<p>妇女运动从来没有怀疑过女性奋斗的重要性,因为对于女性主义者来说女性的解放是她们的目标,这只能通过女性的奋斗来实现。达利亚·科斯塔让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家务劳动的社会本质,这是一个不可估量的进步。但就像我们这里审视过的另外一种马克思主义的解决方案,她的关注点是资本而不是男人和女人之间的关系。男人和女人具有不同的利益、目标和策略这一事实,被她关于资本如何让我们全都吃瘪以及女性工作在其中的重要性的强力论证给遮蔽了。女性主义的修辞出现在达利亚·科斯塔的作品中(对女性的压迫,与男性的斗争),但女性主义的关注焦点却没有出现。如果是这样的话,达利亚·科斯塔可能会说,家务劳动作为一种社会关系的重要性在于它在延续男性霸权方面的关键作用。女人做家务,为男人做劳动,对维持父权制至关重要。</p>
-
-<p>恩格斯、扎雷茨基和达利亚·科斯塔都没有充分分析家庭内部的劳动过程。谁能从妇女的劳动中受益?当然是资本家,也肯定是男人,他们作为丈夫和父亲在家里得到个性化的服务。这些服务的内容和范围可能因阶级或族群而异,但他们受到服务的事实却全都相同。在奢侈消费、休闲时间和个性化服务方面,男性的生活水平都高于女性。唯物主义的方法不应该忽视这一关键点。由此可见,男性对女性持续的压迫有物质利益。从长远来看,这可能是“虚假的意识”,因为大多数男人都可以从废除父权制及其等级制度中受益。但在短期内,这[父权制]等于一种对ta人劳动的控制权,而男性是不会轻易地自愿放弃它的。</p>
-
-<p>虽然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的做法忽视了家务劳动,强调女性参与劳动力,但最近的两种做法都太过强调家务劳动以致于忽视了女性目前在劳动力市场中的作用。然而,这三者都试图将妇女纳入工人阶级的范畴,并将妇女的压迫视为阶级压迫的一个方面。这样做导致所有人都忽视了女性主义分析的对象——男女之间的关系。虽然我们的问题被精致地分析了,但它们也被误解了。马克思主义分析的焦点一直是阶级关系;马克思主义分析的对象一直是理解资本主义社会的运动规律。虽然我们相信马克思主义方法可以用来制定女性主义策略,但上面讨论的这些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方法显然没有这样做:他们的马克思主义明显主导着他们的女性主义。</p>
-
-<p>正如我们已经提出的,这部分是由于马克思主义本身的分析威力。马克思主义是关于阶级社会的发展、资本主义社会的积累过程、阶级支配地位的再生产、矛盾和阶级斗争的发展的一种理论。资本主义社会是由积累过程的需求所驱动的,最简洁的总结为生产是面向交换的、而不是使用的。在资本主义制度中,生产只有在它有助于创造利润时才很重要,而产品的使用价值则只是一个偶然的考虑。利润来自资本家利用劳动力的能力,支付劳动者的工资低于他们创造的价值。利润的积累过程改变了生产的关系,同时系统性地改变了社会结构。劳动力的剩余,大量人口的贫因和更多人口的近乎贫困,这些人类对资本的指责是资本积累过程本身的副产品。从资本家的角度来看,工人阶级的再生产可以“无忧地留给他们自己”。与此同时,资本创造了一种意识形态,它随资本一起成长,即个人主义、竞争、统治,以及在我们这个时代的一种特定的消费主义。无论一个人关于意识形态的理论是什么,他都必须承认这些是资本主义社会的主导价值观。</p>
-
-<p>马克思主义使我们能够了解关于资本主义社会的许多东西:生产的结构、特定职业结构的产生,以及主流意识形态的本质。马克思的资本主义发展理论是一种“空空的萝卜坑”的发展理论。例如,马克思预测了无产阶级的增长和小资产阶级的灭亡。更精确、更详细地,布拉维米等人解释了“萝卜坑”的创造,例如发达资本主义社会中的文书工作者和服务工作者的出现。正如资本创造的这些“萝卜坑”对填充其中的个体们不作区分一样,马克思主义分析的范畴,“阶级”、“剩余劳动力”、“工薪劳动者”,没办法解释为什么是特定的人占据特定的萝卜坑。他们没有给出线索来解释为什么女性在家庭内外都服从于男人,而不是反过来。马克思主义的范畴,就像资本本身一样,都是性别盲目的。马克思主义的分类方式不能告诉我们谁将会填补“空空的萝卜坑”。马克思主义对女性问题的分析,在这一基本问题上面已经吃尽苦头。</p>
-
-<p><strong>走向更有用的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strong></p>
-
-<p>马克思主义也是一种社会分析的方法,是历史的辩证唯物主义。朱丽叶·米切尔和舒拉米斯·费尔斯通将这种方法应用于女权问题,为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提出了新的方向。我们赞同米切尔说的:</p>
-
-<p>社会主义和“我们的关系”从来不是问题的关键,关键应该是使用科学社会主义[我们称之为马克思主义方法]作为一种方法来分析我们的压迫的具体性质,进而分析我们的革命角色。我相信,这种方法需要理解激进的女性主义,就像理解过去发展起来的社会主义理论们一样。</p>
-
-<p>正如恩格斯所写的:</p>
-
-<p>根据唯物主义的概念,历史的决定性因素是直接生命的生产和再生产。这又具有双重性质:一方面,生存手段的生产,例如食物、衣服、住所和生产所需的工具;另一方面,是人类本身的生产,物种的繁殖。某一特定历史时代的人们所生活的社会组织是由这两种生产方式所决定的……</p>
-
-<p>这就是米切尔尝试过的那种分析。在她的第一篇文章《女人:最漫长的革命》中,米切尔同时研究了市场工作以及生殖、性行为和养育孩子的工作。</p>
-
-<p>米切尔并没有完全成功,也许是因为并不是所有的女性的工作对她来说都算作生产。只有市场工作被确定为生产;妇女工作的其他领域(被松散地统称为家庭)被确定为意识形态的。很大程度上组织了生殖、性行为和育儿活动的父权制,对米切尔来说没有物质基础。《女性地位(Women’s Estate)》是米切尔对她第一篇文章的扩展,更关注于女性在市场工作的分析,而不是女性在家庭中工作的分析。这本书关注女性与资本的关系多于女性与男性的关系,关注女性为资本工作的问题多于女性为男性工作;更受马克思主义的影响而不是激进女性主义的影响。在她后来的作品《精神分析和女性主义》中,米切尔探索了研究男女之间关系的一个重要领域,即女性和男性形成不同的、基于性别的个性。米切尔似乎在说,父权制在心理领域的作用非常大,使得女性和男性儿童学习着成为父权制意义上的标准女性和标准男性。在这里,米切尔关注的是她最初轻视的领域,生殖、性行为和养育孩子,但由于她将它们放在意识形态领域,她还是继承了自己早期分析的根本弱点。她清楚地把父权制描述为基本的意识形态结构,就像资本是基本的经济结构那样:</p>
-
-<p>简单地说…我们正在…处理两个相互独立的领域:资本主义的经济模式和父权制的意识形态模式。</p>
-
-<p>尽管米切尔讨论了他们的相互渗透,她没有在女性和男性劳动力之间的关系中给予父权制一个物质基础,她也类似地没有注意到人格形成和性别创造过程的物质方面原因,这限制了她的分析的实用性。</p>
-
-<p>舒拉米思·费尔斯通将唯物主义分析引入父权制,连接了马克思主义和女性主义。她对唯物主义分析的使用并不像米切尔的那样矛盾。她认为性的辩证法是基本的历史辩证法,而父权制的物质基础是女性繁殖人类物种的工作。费尔斯通利用马克思主义来分析女性的地位,主张父权制存在一种物质基础,这些作品的重要性怎么高估都不过分。但它过分强调了生物学和繁殖活动。我们需要理解的是,性(一种生物学事实)是如何变成性别(一种社会现象)的。有必要将妇女的所有类型的工作都放在其社会和历史背景下,而不是只关注生殖这一项。虽然费尔斯通的作品提供了一种新的,女性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的用法,但是她坚持将男性对女性的主导地位作为所有其他压迫(阶级、年龄、种族)的基石,这表明她的书应该更恰当地被归为激进的女性主义者,而不是马克思主义的女性主义者。她的作品仍然是对激进女性主义立场的最完整的陈述。</p>
-
-<p>费尔斯通的书已经被马克思主义者们非常轻松地驳回了。例如,扎雷茨基称之为“对主观性的要求”。然而,费尔斯通的这本书让女性兴奋的是她对于男性对女性的权力的分析,以及她对这种情况的非常合理的愤怒。她关于爱的一章曾经是我们理解爱的核心方式,现在仍然如此。这不是关于马克思主义者可以处理的(只是一个态度的问题)一个“男性意识形态”,而是对男人压迫女人的客观后果的一种阐释,它让人有生活在父权制下的感觉。“个人的就是政治的”并不像扎雷茨基说的那样,是一种对主观性和更好的感受的请求:这是一种要把男性的权力和女性的从属地位当做一种社会和政治现实来承认的要求。</p>
-
-<h3 id="ii父权制与激进女性主义">II.父权制与激进女性主义</h3>
-
-<p>激进女性主义的写作的主要目的是记录“个人的就是政治的”这一口号。她们认为,女性的不满并不是出于适应不良者的神经质的衰叹,而是对这个女性被系统地支配、剥削和压迫的社会结构的反应。女性在劳动力市场上的弱势地位、中产阶级婚姻中以男性为中心的情感结构、女性在广告中的运用、把女性心理当做神经质的所谓理解——女性的生活在发达资本主义社会中已经被从头到脚地研究过了。激进女性主义文学的体量太庞大了,没办法简单概括。但同时,它在聚焦心理学这一点上是从一而终的。纽约激进女性主义者的章程是“自我的政治”。对于激进的女性主义者来说,“个人的就是政治的”意味着,最初的基本阶级划分是性别之间的划分,历史的动力是男性对权力和统治女性的争取,这就是性的辩证法。</p>
-
-<p>因此,费尔斯通改写了弗洛伊德,以理解男孩和女孩在权力的意义上发展成男人和女人。她对“男性”和“女性”性格痕迹的描述是典型的激进女性主义笔法。男性寻求权力和统治;他的气质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个人主义的,竞争的和务实的;根据费尔斯通的说法,男性意味着“技术模式”。女性的气质是供养者,是艺术的和哲学的,可以概括为“审美模式”。</p>
-
-<p>毫无疑问,“审美模式”是女性的想法会让古希腊人感到相当震惊。这里就是激进女性主义分析的错误之处:激进女性主义者提出的“性的辩证法”将“男性”和“女性”仅在当下表现出来的那些性格特点投射到了所有历史之中。激进女性主义的分析就理解当下来说,有极强的说服力。它最大的弱点是过于关注心理学方面的东西,以至于忽视了历史。</p>
-
-<p>其原因不仅在于激进女性主义的方法,还在于父权制的本质——一种具有惊人弹性的社会组织形式。激进女性主义者用“父权制”来指代一种以男性主导女性为特征的社会制度。凯特·米勒的定义很经典:</p>
-
-<p>我们的社会…是父权制的。如果人们回忆起军事、工业、技术、大学、科学、政治办公室、金融力量——简单来说,社会内的每一个权力途径,包括警察的强制力,都完全掌握在男性手中,事实就显而易见了。</p>
-
-<p>这种激进女性主义对父权制的定义适用于我们所知道的大多数社会,它们在这一点上都高度相似。激进女性主义者对历史的使用通常仅限于提供父权制在任何时间和地方都存在的例子。对于在妇女运动之前的马克思主义和主流社会科学家来说,父权制指的是一种男人之间的关系制度,它形成了封建社会和一些前封建社会的政治和经济轮廊,在其中社会等级取决于与生俱来的一些东西。资本主义社会被资产阶级社会科学家理解为精英主义\绩效至上、官僚主义和非个体化/客观冷漠的(impersonal);马克思主义者将资本主义社会视为阶级统治的制度。对于这两种社会科学家来说,无论是历史上的父权社会还是今天的西方资本主义社会,都不能被理解为一种男性之间的使他们能够支配女性的关系系统。</p>
-
-<p><strong>定义父权制</strong></p>
-
-<p>我们可以有效地将父权制定义为男性之间的一套社会关系,它有物质基础,虽然等级分明,但还是在男性之间建立了相互依赖和团结,这也使他们能够支配女性。虽然父权制是等级化的,不同阶级、种族或民族的男性在父权制中有不同的地位,但他们在对各自的女人的共同统治关系中也是团结起来的;他们相互依赖来维持这种统治。等级制度“能起作用”至少部分原因是因为它们在现状中创造了既得利益。那些地位较高的人可以“收买”那些地位较低的人,通过一种给予他们能够凌驾于其他地位更低的人的权力的方式。在父权制的等级制度中,所有的男人都被这样收买了。因为无论他们的地位如何,他们总归至少能够凌驾于一些女人之上。有一些证据表明,当父权制第一次在国家社会中制度化的时候,想要上位的统治者许诺男人们在字面意义上成为他们的家庭的首领(也就是加强他们对妻子和孩子的控制),以换取男人们将他们的一些部落资源割让给新的统治者。男人互相依赖(尽管他们的地位不同)来维持对女性的控制。</p>
-
-<p>父权制所建立的物质基础从根本上在于男性对女性劳动力的控制。男子通过禁止妇女获得一些基本的生产资源(例如,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的那些支付生活工薪的工作)和限制妇女的性取向来维持这种控制。一夫一妻制的异性婚姻是一种相对较新和有效的形式,似乎可以让男性同时控制上述两个领域。控制妇女的资源获取能力和她们的性取向,反过来使男性能够控制妇女的劳动力。这种控制既以为男性提供许多个人的和性方面的服务为目的,也以抚养孩子为目的。女性为男性提供的服务,使男性不必做许多不愉快的任务(比如打扫厕所),既发生在家庭的外部也发生在家庭的内部。家庭之外的例子包括男老板和教授对女员工和学生的骚扰,以及通常使用秘书来跑腿、煮咖啡和提供一种“性感”的氛围。然而,抚养孩子(无论孩子的劳动力是否对父亲直接有利)是延续父权制制度的一项关键任务。正如阶级社会必须被学校、工作场所、消费规范等复制一样,父权制的社会关系也必须被复制。在我们的社会中,儿童通常是由妇女在家里抚养的,这些妇女恰恰是在社会中被定义、看作不如男人的,而男人却很少出现在家庭场景中。以这种方式长大的孩子通常能很好地领悟到他们自己在性别等级制度中所属的地位。然而,这一过程的核心是家庭以外的领域,在这些领域,一系列父权行为被教导,妇女的劣势地位被强加和巩固:教堂、学校、体育、俱乐部、工会、军队、工厂、办公室、保健中心、媒体等等。</p>
-
-<p>因此,父权制的物质基础并不在于家庭中的养育孩子的行为,而是在于所有使男性能够控制女性劳动的社会结构。使得父权制生生不息的社会结构的各个方面在理论上是可识别的,也是可与其他方面分离的。盖尔·鲁宾通过确认“性/性别体系”,极大地提高了我们识别这些社会结构中的父权制元素的能力:</p>
-
-<p>“性/性别系统”是指社会将生物学意义上的性别转化为人类活动的产物的一套系统。在其中,这些被转化过后的性需求得到了满足。</p>
-
-<p>我们生来就是生物学意义上的雄性和雌性,但我们是被后天塑造成为社会意义上的男性和女性。恩格斯所说的生产方式的第二个方面解释了我们是如何被这样塑造的:“人类自身的生产,种群的繁殖。”</p>
-
-<p>社会决定了人类如何繁殖他自身这个种群。例如,如果人在生物学上是多性别的,那么繁殖将是偶然的。按性别划分的严格的劳动分工是所有已知社会都共有的一种发明,它创造了两种相互独立的性别,以及一种让男性和女性出于经济原因聚在一起的需求。于是,它有助于将他们性需求的满足导向异性恋。虽然从理论上讲,性劳动分配不应该包含着性别之间的不平等,但在大多数已知的社会中,社会上按性别划分的劳动分工都是给予妇女更低的工作地位的。性别分工也是性别亚文化的基础,在这些亚文化中,男性和女性的生活体验不同:男性权力的物质基础(在我们的社会中)不仅使得他们可以不做家务,可以获得更好的就业,而且也体现在心理的方面。</p>
-
-<p>人们如何满足他们的性需求,如何繁殖,如何向新一代灌输社会规范,如何学习性别,作为一个男人或一个女人的感觉一一所有这些都发生在鲁宾称为性/性别系统的领域。鲁宾强调了亲属关系(它的影响会告诉你,你可以与谁一起满足性需求),以及通过育儿和“恋母机器”发展出来的具有性别特征的人格。此外,我们还可以使用性/性别系统的概念来检查所有其他社会机构在定义和加强性别等级这方面所扮演的角色。鲁宾指出,从理论上说,一个性/性别系统可以是女性主导、男性主导或平等主义的,但鲁宾拒绝给各种已知的性/性别制度贴上标签,或以此种方式划分历史时期。我们之所以把我们现在的性/性别体系标记为父权制,是因为它怡当地捕捉到了等级制度和男性主导地位的概念,我们认为这是当前制度的核心。</p>
-
-<p>经济生产(马克思主义者习惯将它称为生产方式)和性/性别领域的人的生产都决定了恩格斯所说的“特定历史时代和特定国家的人民赖以生活的社会组织”。因此,只能通过观察人与物的生产和再生产来理解整个社会。没有所谓的“纯粹的资本主义”,也不存在“纯粹的父权制”,因为它们必须共存。存在的是父权资本主义,或父权封建主义,或平等主义的狩猎采集社会,或母系园艺(horticultural)社会,或父系园艺社会,等等。在生产的一个方面的变化和另一个方面的变化之间似乎没有必要的联系。例如,一个社会可以经历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并保持父权制。然而,常识、历史和我们的经验都会告诉我们,生产的这两个方面是如此紧密地交织在一起,因此其中一个方面的变化通常会在另一个方面产生运动、紧张或矛盾。</p>
-
-<p>在这种情况下,种族等级也可以被理解。随着对“肤色/种族系统”的定义,进一步的阐述也就是可能的。“肤色/种族系统”指的是一个将生物学意义上的肤色转变为社会意义上的种族的社会生活竞技场。种族等级制度,就像性别等级制度一样,是我们社会组织的一个方面,也是人们如何生产和再生产的一个方面。它们根本不是意识形态的;它们构成了我们生产方式的第二个方面,即人的生产和再生产。那么,最准确的说法可能是,不要把我们的社会简单地称为“资本主义的”,而应该说是“父权资本白人至上主义的”。在后面的第三部分,我们说明了资本主义适应和利用种族秩序的一种形式,以及资本主义和父权制之间相互关系的几个例子。</p>
-
-<p>资本主义的发展为工人的等级制度创造了场所,但传统的马克思主义分类方式不能告诉我们谁将填补哪些场所。性别和种族等级制度决定了谁填补空缺场所。父权制不是简单的等级组织,而是特定的人填补特定的场所的等级制度。研究父权制,我们就知道为什么是女性被统治以及如何被统治。虽然我们认为大多数已知的社会都是父权制的,但我们并不认为父权制是一种普遍的、不变的现象。相反,父权制作为一种允许男性支配女性的男性之间的相互关系,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形式和强度上都发生了变化。研究在历史上的社会中男性之间的相互依赖与其支配女性的能力之间的关系至关重要。研究男人之间的等级制度和他们获得父权利益的机会的区别也至关重要!当然,阶级、种族、国籍,甚至婚姻状况和性取向,以及明显的年龄,都在这里发挥作用。不同阶层、种族、国家、婚姻状况或不同性取向群体的女性对抗着不同程度的父权制力量。女人们自己也可能对在父权等级制中地位低于她们的男性亲属们的其他男性行使着阶级、种族或国家权力,甚至父权权力(通过她们的家庭关系)。</p>
-
-<p>概括地说,我们将父权制定义为一套具有物质基础的社会关系,在其中男性之间存在等级关系,也存在不同等级之间的团结,使他们能够支配妇女。父权制的物质基础是男性对女性的劳动力的控制。这种控制通过拒绝妇女获取必要的有经济效益的生产资料和限制妇女的性取向来维持。男人行使权力,接受女性的私人服务,不用做家务或抚养孩子,有权为了性而使用女性的身体,在感觉上和现实中都是强势的。我们目前所经历的父权制的关键因素是:异性恋婚姻(以及随之而来的同性恋恐惧症),女性养育子女和做家务,妇女对男性的经济依赖(通过劳动力市场的安排来执行),国家,以及许多基于男性之间社会关系的机构:体育、工会、行会、大学、教堂、公司和军队。如果我们想要理解父权制的资本主义,所有这些因素都需要被仔细分析。</p>
-
-<p>男性之间的等级制度和相互依赖以及女性的从属地位是我们社会运作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就是说,这些关系是系统性的。抛开建立这些关系的问题不说,我们要问,我们能够识别出资本主义社会中的父权关系吗?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我们必须发现男人和男人之间存在这种父权制的关系。尽管资产阶级和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家都声称这种关系不再存在,或者,即便存在也最多不过是一些无关紧要的残余物。我们能理解人类之间的这些关系是如何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延续下去的吗?我们能确定父权制塑造资本主义发展进程的方式吗?</p>
-
-<h3 id="iii父权制与资本的伙伴关系">III.父权制与资本的伙伴关系</h3>
-
-<p>我们怎么识别资本主义社会中的父权社会关系?似乎每个女人都只受到自己的男人的压迫;她的压迫似乎是一件私人的事。男人之间的关系和家庭之间的关系似乎都是分散的。我们很难把男人之间的关系,以及在男人和女人之间的关系,看作系统的父权制。然而,我们认为,父权制作为一种男女关系体系存在于资本主义中,而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父权制和资本之间存在着一种健康而强大的伙伴关系。然而,如果人们从父权制的概念和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理解开始,人们就会立即认识到父权制和资本的伙伴关系并不是不可避免的;男人和资本家经常有利益冲突,特别是在妇女的劳动力的使用上。这种冲突可能体现出来的一种方式是:绝大多数男性可能希望他们的女人在家里亲自为他们服务。少数男性是资本家,他们可能希望大多数女性(不是自己的)在工薪劳动力市场工作。在研究这场关于女性劳动力权力的冲突的紧张关系时,我们将能够确定资本主义社会中父权关系的物质基础,以及父权制和资本主义之间伙伴关系的基础。</p>
-
-<p><strong>工业化与家庭工资的发展</strong></p>
-
-<p>马克思主义者从他们在19世纪所目睹的一些社会现象中做出了相当合乎逻辑的推论。但他们最终低估了刚起步的资本需要与之对抗的先前存在的父权社会之力量,以及对资本进行调整以适应这些力量的需求。工业革命吸引了所有的劳动力,包括妇女和儿童;事实上,第一批工厂几乎只使用儿童和女性劳动。妇女和儿童可以独立于男人来挣工资,这既破坏了权威关系(如上文第一部分所讨论的),又使所有人的工资都保持在低水平。考茨基在1892年如此描述了这个过程:</p>
-
-<p>然后,随着工人的妻子和孩子…能够自己照顾自己,男性工人的工资可以安全地降低到仅满足他自己的个人需求的水平,而不会有停止新劳动力供应的风险。</p>
-
-<p>此外,妇女和儿童的劳动提供了额外的优势,因为她们不具有男人那样的抵抗能力:她们进入工人队伍,极大地增加了市场上出售的劳动力数量。</p>
-
-<p>因此,妇女和儿童的劳动…也降低了男性工人的抵抗能力,因为他们在市场上是过剩的;由于这两种情况,它降低了男性工人的工资。</p>
-
-<p>低工资和强迫所有家庭成员参与劳动力大军对工人阶级家庭生活的可怕影响被马克思主义者发现了。考茨基写道:</p>
-
-<p>资本主义的生产制度在大多数情况下并不会破坏工人的单一家庭,而是夺走它所有的一切,除了它的那些令人不快的特征。今天妇女在工业化工作中的活动…意味着她在既有的负担上又多了新的一个。但一个人不能服务两个主人。每当工人的妻子必须帮忙挣到每天的口粮时,他的家庭就难过了。</p>
-
-<p>工人和考茨基都认识到女人参与工薪劳动的缺点。女人不仅是“更廉价的竞争者”,而且职业女性不是别人,就是他们自己的妻子,她们没办法很好地“服务于两个主人”。</p>
-
-<p>男性工人抵制妇女和儿童大量进入劳动力市场,并试图将她们排除在工会成员和劳动力大军之外。在1846年,《十小时倡议》声明:</p>
-
-<p>不言自明的是,所有试图改善女工厂工人的道德和身体状况的努力都将会失败,除非她们的工作时间大大减少。的确,我们甚至可以说,已婚的女性最好专注于家务劳动,这比在工厂里跟着永不停歇的机器来劳动要好得多。因此,我们希望很快有一天,丈夫能够养活妻子和家人,而不用派前者去忍受棉纺厂的苦工事。</p>
-
-<p>1854年,在美国,全国印刷工会决定不“通过法案(act)鼓励雇佣女性设计师”。男性工会成员不想为女工提供工会保护;而是试图把她们排除在外。1879年,雪茄制造商国际联盟主席阿道夫·斯特拉瑟说:“我们不能把女性赶出这个行业,但我们可以通过工厂法律来限制她们的日常劳动配额。”</p>
-
-<p>虽然廉价竞争的问题可以通过适当安排劳动妇女和青年来解决,但扰乱家庭生活的问题却没办法这样解决。男性为男性保留了工会的保护,并要求建立保护妇女和儿童的劳动法。保护性的劳动法虽然可能改善了一些对女性和童工最严重的虐待,但也限制了成年女性在许多“男性”工作中的参与度。男人们试图将高工资的工作都掌握在自己手中,也想要提高男性的整体的工资水平。他们要求工资要高到足够用他们自己的工薪劳动来养活家庭成员。这种“家庭工资”制度逐渐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成为稳定的工人阶级家庭的规范。一些观察人士声称,不上班的全职妻子是男性工人生活水平的一部分。男性工人不是为男女平等的工资而战,而是寻求“家庭工资”;希望保留妻子在家里的服务。在没有父权制的情况下,一个统一的工人阶级可能会直面资本主义,但父权社会关系分裂了工人阶级,允许一部分(男人)因拿取另一部分(女人)的利益而被收买。男人之间的等级制度和他们之间的团结在这个解决过程中都是至关重要的。“家庭工薪”可以理解为解决当时父权制和资本主义利益之间在妇女劳动力方面的冲突的一种方式。</p>
-
-<p>大多数成年男性的家庭工资意味着男性的妥协和共谋。它意味着其他人的低工资,例如年轻人、女性和社会定义的低等男性(爱尔兰人、黑人,等等父权阶层中最低的群体,他们被剥夺了许多父权福利)。妇女、儿童和低等男子的低工资由劳动力市场上的工作隔离来执行,进而由工会和管理机构以及学校、培训项目甚至家庭等辅助机构来维持。工作的性别隔离,通过确保妇女拥有较低收入的工作,既保证了妇女对男子的经济依赖,又加强了妇女和男子分别适合不同领域的无形观念。因此,对大多数男性来说,家庭工资的发展从两方面保障了男性统治的物质基础。首先,女性的工资水平低于男性。妇女在劳动力市场上获得的低工资,使男性对比女性的物质优势得以延续,并鼓励女性选择全职太太作为职业。其次,女性在家里做家务,做其他直接使男性受益的服务。妇女的家庭责任反过来又加强了她们低下的劳动力市场地位。</p>
-
-<p>能看出来,在20世纪早期发展起来的这种解决办法,既有利于资本的利益也有利于父权制的利益。人们经常认为,资本家们认识到,在19世纪早期工业化进程中盛行的极端恶劣的工作条件下,工人阶级家庭无法充分地自我繁殖。他们意识到,家庭主妇比有工资的妻子更能够生产和维持健康的工人,受过教育的孩子比未受过教育的孩子更能成为好的工人。这种交易包括向男性支付家庭工资,让女性留在家里。这既让当时的资本家满意,也让男性工人满意。尽管交易的条款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改变,但直到今天,家庭以及女人在家庭中的劳动仍然还是通过提供一个劳动力的方式来服务资本,并且通过成为男性驰骋特权的空间来服务男人。女人们不仅努力服务着男人们和她们的家人们,也作为消费者服务资本。家庭也是学习支配和服从的地方,正如费尔斯通、法兰克福学派和其他许多人所解释过的那样。顺从的孩子成为顺从的工人;女孩和男孩各自习得适当的角色。</p>
-
-<p>虽然家庭工资表明资本主义在适应父权制,但儿童地位的变化却表明父权制在适应资本。孩子们和妇女一样开始被排除在工薪劳动之外。随着孩子们赚钱能力的下降,他们与父母的法律关系也发生了变化。在美国工业时代的开始,满足孩子们对父亲的需求被认为对他们的幸福发展至关重要,甚至是首要的:在有争议的监护权案件中,父亲们享有法律优先权。布朗的研究表明,随着孩子为家庭经济福祉做出贡献的能力下降,母亲越来越被视为孩子幸福发展的重要因素,并在监护权有争议的案件中逐渐获得了法律优先权。在这里,父权制适应了儿童不断变化的经济角色:当孩子有生产力时,男人声称拥有他们;当孩子变得无生产力时,他们就被发配给妇女。</p>
-
-<p><strong>二十世纪的伙伴关系</strong></p>
-
-<p>19世纪的马克思主义者们关于父权制将在资本主义把所有人都无产阶级化的需要面前枯萎的预言并没有成为现实。他们不仅低估了父权制的力量和灵活性,还高估了资本的力量。他们设想,撕裂封建关系的资本主义的新社会力量几乎是无所不能的。在面对日常生活中的历史性的力量时,当代的观察者更好地看到了“纯粹的”资本主义倾向和“实际的”资本主义倾向之间的区别。关于资本和种族秩序之间的“伙伴关系”以及劳动力市场分割的讨论,提供了“纯粹”资本主义力量如何与历史现实相妥协的额外例子。资本主义在这个过程中表现出了巨大的灵活性。</p>
-
-<p>研究过南非的马克思主义者认为,尽管种族秩序可能不允许每个人实行平等的无产阶级化,但这并不意味着种族障碍阻碍了资本积累。抽象来说,分析师可能会讨论哪种安排可以允许资本家攫取最多的剩余价值。然而,在一个特定的历史情况下,资本家必须关注社会控制、工人群体的抵抗和工会的干预,以及国家的干预。为了让整个社会可持续,国家可能会干预;国家有必要监管一些资本家,以克服那些最极端的资本主义倾向。如果考虑到这些因素,那么资本家最大化了最大的实际利润。如果出于社会控制的目的,资本家以特定的方式组织工作,资本本身并不能决定谁(即哪些个人具有归属特征)在工薪劳动力中占据较高阶层,谁占据较低阶层。当然,这有助于让资本家本身成为占主导地位的社会群体,同样也可能是种族主义者(和性别歧视者)。资本主义既继承了主导群体的与生俱来的特征,也继承了从属群体的。</p>
-
-<p>最近关于垄断资本创造劳动力市场分割的趋势的争论与这一理解是一致的。资本家故意分割劳动力,使用一些与生俱来的特征来划分工人阶级,这显然源于对社会控制的需求,而不是狭义上的资本积累所必要的事情。随着时间的推移,并不是所有这些分裂的尝试都能成功(在分裂方面),或者有利可图。资本塑造劳动力的能力取决于狭义上的资本积累的要求(例如,生产的组织方式是否需要大量工人之间的沟通?如果是这样,他们最好都说英语),也取决于一个社会内部的可能鼓励或强制资本去适应社会自身的力量(在南非给白人和黑人分别设置单独的洗浴间对于资本家来说,只能被理解为一个经济成本,但它低于试图迫使南非白人与黑人一起洗澡的社会成本)。</p>
-
-<p>如果我们关于资本主义发展进程的争论的第一个要素是资本不是全能的,那么第二个要素就是资本是非常灵活的。资本积累遇到了预先存在的社会形式,既摧毁它们,又适应它们。资本的“适应”可以被视为这些旧有形式在新环境中冥顽不灵的力量的反映。即使他们坚持下去,他们也不是没有改变的。比如今天对种族和性别的意识形态理解,就是在资本积累过程中对种族和性别区分的强化之中形成的。</p>
-
-<p><strong>今天的家庭和家庭工资</strong></p>
-
-<p>我们在上面已经论证,资本主义和父权制的适应或相互适应,在20世纪早期以家庭工资的发展为形式。家庭工资巩固了父权制和资本之间的伙伴关系。尽管尤其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来,妇女的劳动参与率有所增加,但我们认为,家庭工资仍然是当前性别分工的基石一一在这个分工中,女性主要负责家务,男性主要负责工薪工作。妇女在劳动力市场上较低的工资(再加上需要有人抚养孩子)保证了家庭作为一个必要的收入集中单位的存续。因此,由家庭工资支持的家庭便允许男人在家庭内部和家庭外部控制妇女的劳动。</p>
-
-<p>虽然职业女性的增加可能会给家庭造成压力(类似于考茨基和恩格斯19世纪所指出的压力),但认为家庭的概念和现实以及性别分工很快就会因此消失是错误的。性别分工再次出现在劳动力市场上,妇女从事女性的工作,通常和她们曾经在家庭内部做的工作一样——准备食物和服务,各种清洁,照顾人,等等。由于这些工作地位低工资低,父权关系仍然是完好的,尽管它们的物质基础在某种程度上从家庭转移到工资差异。例如,卡罗尔·布朗认为,在资本主义内部,我们正在从“以家庭为基础”的父权制转向“以工业为基础”的父权制。</p>
-
-<p>以工业为基础的父权关系以各种方式得到执行。为女性明确规定了较低的工资、较低的福利和较少的晋升机会的工会合同,不仅仅是返祖的宿醉一一即性别歧视态度或男性至上主义意识形态的一种情形一一它们其实维持着父权制度的物质基础。虽然有些人认为父权制已经在家庭中消失(例如,参看斯图尔特·伊文,《资本的意识》),但我们不会这样认为。虽然资本和父权制之间妥协的条款随着以前位于家庭中的额外任务资本化而改变,并且女性的劳动力权力的部署的场所也在变化,然而,正如我们上面所说的,劳动力市场上极端的工作隔离所造成的工资差异,通过鼓励妇女结婚,加强了家庭,也加强了家庭劳动分工。家庭工资的“理想”——一个男人可以挣到足够的钱来养活整个家庭——可能会让位于一种新的理想,即男人和女人都通过工资收入来贡献整个家庭的现金收入。因此,为了延续父权制,即男性对女性劳动力权力的控制,工资差异将变得越来越必要。工资差别将有助于将妇女的工作定义为比男子次要的工作,因为它需要妇女实际上继续以经济方式依赖男子。劳动力市场和其他地方的性别分工应该被理解为一种父权制使自身得以延续下去的表现方式。</p>
-
-<p>许多人认为,尽管资本和父权制之间的伙伴关系现在己经存在,从长远来看,资本主义最终会无法容忍它;资本最终可能会摧毁家庭关系和父权制。论点的逻辑是资本主义社会关系(家庭不是它的例子)倾向于普遍化,随着女性越来越能赚钱她们将越来越拒绝在家庭中的从属地位,并且因为家庭尤其压迫妇女和儿童,一旦人们可以自己靠自己生活它就会崩溃。</p>
-
-<p>我们不认为家庭中体现的父权关系如此容易被资本摧毁,我们也几乎没有看到什么证据表明这个家庭制度目前正在解体。尽管妇女劳动力参与率的增加使离婚更加可行,但离婚的动机对妇女来说并不是压倒性的。妇女的工资水平只能让少到几乎没有的一些妇女有能力独立和充分地养活自己和抚养孩子。传统家庭衰败的证据怎么说也是微弱的。离婚率并没有那么大幅度的增加,而是在各阶级中保持平稳;此外,再婚率也很高。直到1970年的人口普查,初婚率一直在历史性下降。自1970年以来,人们似乎一直在推迟结婚和生育,但最近,出生率已开始再次回升。现在的确有更大比例的人口生活在传统家庭之外。尤其是年轻人,他们正在离开他们父母的家,并且在他们结婚建立传统的家庭之前就开始自立门户。老年人,特别是老年女性,在子女长大后,经历配偶分居或死亡后,她们在自己的家庭中经历着孤独。然而,这些趋势表明,新一代的年轻人将在他们成年后的某个时候以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高的比例形成核心家庭。1930年以来出生的群体最终结婚率和生育率比以前的群体要高得多。结婚和育儿的持续时间可能正在缩短,但其影响的范围仍在蔓延。</p>
-
-<p>资本“摧毁”家庭的观点也忽视了使家庭生活具有吸引力的社会力量。尽管有人批评核心家庭对心理造成破坏,但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家庭仍然满足了许多人的真实需求。这不仅适用于长期的一夫一妻制,对抚养孩子的需求更是如此。单亲父母同时承受着经济上和精神上的负担。特别是对工人阶级妇女来说,这些负担使劳动力参与的“独立”变得虚幻。单亲家庭最近被政策分析人士视为过渡性家庭结构,在再婚后成为双亲家庭。</p>
-
-<p>女性劳动力参与增加的影响可能是家庭内部性别分工的减弱,而不是更频繁的离婚,不过这也缺乏证据。这几年关于谁做家务的统计数据,即使是妻子有收入的家庭也没什么变化:女性仍然做大部分的家务。“一天当作两天用”对职业女性来说就是现实。这并不奇怪,因为家庭之外在劳动力市场的性别分工,使女性在经济上依赖男性,即便她们自己也挣工资。然而,父权制的未来并不仅仅取决于家庭关系的未来。因为父权制,就像资本一样,可以具有惊人的灵活和适应性。</p>
-
-<p>无论家庭内部和其他地方的父权制劳动分工,是否对于资本来说“最终”是无法容忍的,它反正现在在塑造着资本主义。正如我们下面所说明的,父权制既使资本主义控制合法化,又使某些形式的资本斗争合法化。</p>
-
-<p><strong>二十世纪的意识形态</strong></p>
-
-<p>父权制通过在男性之间建立和合法化的等级制度(通过允许所有等级的男性控制至少一些女性),加强了资本主义的控制,而资本主义价值观塑造了父权制下善的定义。</p>
-
-<p>费尔斯通定义的心理现象就是在依赖和支配关系中发生之事的独到例子。它们出自男性社会权力的现实一一而女性没有权力一一但它们是由它们发生在资本主义社会的背景下的事实所塑造的。如果我们用激进的女性主义者所描述的那样来审视男性的性格特点——竞争性的,理性主义的,支配的——它们很像我们对资本主义社会主导价值观的描述。</p>
-
-<p>这种“巧合”可以用两种方式来解释。首先,男人,作为工薪劳动者,在工作中被吸收到资本主义的社会关系中,被驱使进入这些关系所规定的竞争中,并吸收相应的价值观。激进的女性主义对男性的描述并没有完全超出资本主义社会的范围。第二,即使男人和女人实际上并没有按照性规范所规定的方式行事,男人也会为自己主张那些在主导意识形态中被重视的特征。于是举个例子,《克雷斯伍德高地》的作者发现,当男性是专业人士,整天操纵下属(通常使用基本的非理性的动机来训导出他们想要的行为)时,男性和女性将男性描述为“理性和务实的”。当妇女投入大量精力研究抚养儿童和儿童发展的科学方法时,《克雷斯伍德高地》里的男性和女性将妇女描述为“非理性和动感情的”。</p>
-
-<p>这不仅有助于解释资本主义社会中“男性”和“女性”的性格特征,而且也解释了资本主义社会中性别歧视意识形态的特殊形式。正如女性的工作具有延续男性统治和资本主义生产的双重目的一样,性别歧视的意识形态也具有双重目的,即美化男性特征/资本主义价值观,以及诋毁女性的性格特征/社会需求。如果女性在其他的社会中是低级的或无力的,那么男性这样做的理由就和资本主义社会不一样了。只有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将女性贬低为感性的或非理性的才有意义。只有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将女性视为“依赖者(dependent)”才有意义。“依赖者”的封号在封建社会中没有意义。由于分工确保了作为妻子和母亲的女性在很大程度上关心使用价值的生产,对这些活动的诋毁既掩盖了资本无法满足社会层面上决定性的需求,同时也在男性眼中贬低了女性,为男性占主导地位提供了理由。这方面的一个例子可以从电视购物广告特有的矛盾心理中看出。一方面,他们致力于解决满足社会需求的真实障碍:(消灭)破坏衣服和刺激皮肤的洗涤剂,各种各样的劣质产品;另一方面,必须诋毁对这些问题的关切;这是通过嘲笑妇女即必须处理这些问题的工人来实现的。</p>
-
-<p>一个证明父权制和资本主义的伙伴关系的平行论点可能是关于劳动力中的性别劳动分工。性别分工的存在使女性从事低薪工作,并从事被认为适合女性角色的工作。妇女阶层是教师、慈善工作者和卫生保健领域的绝大多数。妇女在这些工作中所扮演的养育者角色地位很低,部分原因是男人诋毁妇女的工作。这些工作的地位很低,也因为资本主义强调个人独立和私营企业满足社会需要的能力,而这些重点与对集体提供社会服务的需要相矛盾。只要可以用它们是女人干的活儿来诋毁养育任务的社会重要性,就可以避免资本对交换价值的优先地位与【社会】对使用价值的需求之间的对抗。这样,就不是女性主义,而是分裂工人阶级的性别歧视削弱了工人阶级。</p>
-
-<h3 id="iv走向一个更进步的联盟">IV.走向一个更进步的联盟</h3>
-
-<p>还有许多问题有待我们去探索。我们在这里使用的父权制与其说是一个分析性的术语,更像是一个描述性的术语。如果我们认为马克思主义做得不够,激进的女性主义本身也不够,那么我们就需要发展新的类别。我们的任务之所以是困难的,是因为同样的特征,如劳动分工,往往同时加强父权制和资本主义,而在一个完全父权制的资本主义社会中,很难分离出父权制的机制。然而,这是我们必须做的事情。我们不得不指出一些起点:观察谁从妇女的劳动力中受益,揭示父权制的物质基础,调查男性之间的等级制度和团结机制。我们必须问的问题是无穷无尽的。</p>
-
-<p>我们能谈谈父权制度的运动规律吗?父权制是如何产生女性主义斗争的?除了先进的资本主义社会,我们在哪里还能看到性别政治和性别斗争?父权制度的矛盾是什么?它们与资本主义矛盾的关系是什么?我们知道父权关系导致了女权运动,资本产生了阶级斗争一一但是女性主义与阶级斗争的关系在历史背景下是如何发挥出来的呢?在本节中,我们试图提供对最后一个问题的答案。</p>
-
-<p>在历史上和现在,女性主义和阶级斗争的关系要么就是两条完全独立的道路(一方面是资产阶级女性主义,另一方面是阶级斗争),要么就是在左翼内部由马克思主义来支配女性主义。关于后者,这既是马克思主义的分析力量的结果,也是左翼内部男人的力量的结果。这些观点既产生了左翼的公开斗争,也产生了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者的矛盾立场。</p>
-
-<p>大多数认为自己是激进分子的女性主义者(反体制、反资本主义、反帝国主义、社会主义、康米、马克思主义者,什么都反)会同意,妇女运动的激进派己经失去了势头,而“资产阶级”似乎抓住了时机并继续前进。我们的运动已经不再处于那个令人兴奋的,精力充沛的时期,那时无论我们做什么都会有用:提高意识,把更多的女性(甚至比能容纳的更多)带入运动,在社会中增加女性问题的可见性,通常以一种在根本上挑战资本主义和父权关系的方式进行。现在我们感觉到女权运动的一部分被吸收了,“女性主义”被用来反对女性一一例如,在有些诉讼中法官主张女性离婚前是家庭主妇的也不需要赡养费,因为我们都知道女性现在已经被解放了。迄今为止未能通过的平等权利修正案(ERA)表明,在许多女性心中仍存在一种立法上的恐惧,她们害怕“女性主义”将继续被用于针对女性,这表明我们真的需要重新评估我们的运动,分析为什么它以这种方式被吸收了。对我们来说,求助马克思主义来进行重新评估是合乎逻辑的,因为它是一个发展着的社会变革理论。与女性主义理论相比,马克思主义理论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在我们试图使用它时,我们有时也偏离了女性主义的目标。</p>
-
-<p>左派一直对妇女运动持矛盾态度,经常认为它是社会主义革命的事业。当左翼女性拥护女性主义时,它可能会对左翼男性构成个人威胁。当然,许多左翼组织也从妇女的劳动中受益。因此,许多左翼的分析(无论是进步的还是传统的)在理论上和政治上都是自私的。它们试图影响妇女放弃对妇女的情况产生独立理解的努力,并采纳他们自己对情况的理解。至于我们如何应对这种压力,当我们转向马克思主义分析,自然会试图加入使用这个范式的“兄弟会”,我们可能最终试图为与兄弟会的斗争正名,而不是试图用分析女性的情况来改善我们的政治实践。最后,许多马克思主义者对他们传统的女性问题的批判分析感到满意。他们认为阶级是理解女性地位的正确框架。妇女应该被理解为工人阶级的一部分;工人阶级反对资本主义的斗争应该优先于男女之间的任何冲突。不能允许性(别)冲突干扰阶级团结。</p>
-
-<p>随着过去几年美国经济形势的恶化,传统的马克思主义分析也需要重新为自身正名。在60年代,民权运动、学生言论自由运动、反战运动、妇女运动、环保运动以及专业集团和白领团体日益激烈的运动都为马克思主义者提出了新的问题。但现在,通货膨胀和失业等明显的经济问题的回归,掩盖了这些要求的重要性,并让左派回到了“基本盘”一一(狭义定义的)工人阶级政治。很多到处生长的马克思-列宁主义原-党派小团体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是反女性主义者。有迹象表明,左翼学术界中女性主义问题的讨论程度也在下降。日间托儿所正在从左翼工会会议的讨论内容中消失。随着马克思主义或政治经济学在智力上被接受,自由主义学术界的老男孩网络被复制到一个由马克思主义者和激进分子组成的年轻男孩网络中,尽管它年轻而激进,但在成员和观点上仍是男性式的。</p>
-
-<p>那种让激进女性放弃这些愚蠢的东西,变得“严肃”的革命性的压力增加了。与“通货膨胀”和“失业者”相比,我们的工作似乎是在浪费时间。我们(女性)的失业从未被视为一场危机,这是男性占主导地位的一种症状。在20世纪30年代的上次重大经济危机中,巨大的失业一部分是通过将女性排除在各种工作之外来解决的一一即每个家庭只有一个的工薪工作,而这份工作是男性的工作。资本主义和父权制从危机中恢复了,也加强了。正如经济危机通过纠正失衡为资本主义发挥恢复作用一样,它们也可能为父权制服务。30年代让女性回到了原来的位置。</p>
-
-<p>如果放弃对女性主义问题的研究和实践,反对资本和父权制的斗争就不可能成功。一场仅仅针对资本主义压迫关系的斗争将会失败,因为它们在父权压迫关系中的潜在支持将会被忽视。对父权制的分析对于一种会破坏父权制的社会主义的定义是必要的,这种社会主义也是唯一一种对女性有用的社会主义。虽然男人和女人都需要推翻资本主义,但他们保留了性别群体特有的利益。从我们的研究、历史或男性社会主义者来看,尚不清楚“社会主义”所为之奋斗的东西对男人和女人是否都是一样的。因为一个“人道的社会主义”不仅需要就新社会应该是什么样子和一个健康的人应该是什么样子达成一致,而且更具体地说,它将要求男人们放弃他们的特权。</p>
-
-<p>作为妇女,我们不能让自己被花言巧语哄骗住,从而放弃我们任务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就像我们在历史中许多次被骗的那样。我们必须反对那种尝试让我们放弃女性主义之目标的明显的和不明显的高压。</p>
-
-<p>这意味着两个策略性的考虑。第一,建立社会主义的斗争必须是一场具有不同利益的群体组成联盟的斗争。妇女不应该相信男人在革命后“解放”他们,部分原因是没有理由认为他们会知道怎么做;一部分因为他们没有必要这样做;事实上,他们的直接利益在于我们受到的持续压迫。相反,我们必须有自己的组织和自己的权力基础。第二,我们认为资本主义内部的性别分工给了女性一种实践,在其中我们已经学会了理解人类的相互依赖和需求是什么。我们同意莉丝·沃格尔的观点,即虽然男性长期以来一直在与资本作斗争,但女性知道该为什么而奋斗。一般来说,男性在父权制和资本主义中的地位阻止了他们认识到人类对养育、分享和成长的需求,以及认识到在非等级制和非父权制的社会中满足这些需求的可能性。但即使我们提高了他们的意识,男人们也可能会评估潜在的收益和潜在的损失,然后选择现状。男人可能会失去的不只是单纯的枷锁。</p>
-
-<p>作为女性主义社会主义者,我们必须组织一种实践,既解决反对父权制的斗争,也解决反对资本主义的斗争。我们必须坚持,我们想要创建的是这样一个社会,在其中相互依赖的认同是解放而不是耻辱,在其中养育后代不是一个压迫的实践而是一个普通的实践,在其中女性不再继续支持不正当的那些具体的男性自由。</p> Heidi Hartmann 女性主义社会主义者,必须组织一种既解决反对父权制,也解决反对资本主义的斗争实践。我们必须坚持要创建一个相互依赖、认同解放而非耻辱的社会。 巴枯宁瑞士演讲・三 1871-05-03T10:56:15+06:55 1871-05-03T10:56:15+06:55 https://agorahub.github.io/pen0/heros/MikhailBakunin-a1_r-bakunins-speech-in-switzerland-3 <p>亲爱的同志们,上次说1789~1793年革命中,中产阶级有意无意间助用平民之力,筑其权力于封建世界废墟之上。从此以后,他们成为统治阶级。</p>
-
-<!--more-->
-
-<p>若说“热月”罗伯斯庇尔和圣茹斯特等政权被推翻,生命被杀害,信徒被充军的反动派政变,是移居国外的贵族与教士的阴谋所致,人们就犯了极大的错误了。贵族与教士这两败类中有许多分子很热心地参与此种阴谋,并幸灾乐祸地,愿意见这些使他们心惊胆寒,不留情宰割他们头颅的敌人失势垮台,倒是不错的但如果只有他们,他们是一无所能的。他们的财产既已被充公,他们还有什么能力卷土重来呢?当时中产阶级中有一部分因营买国产,垄断军需,征税粮税,乘众人贫困与破产的机会而致富,而私饱的人唯恐革命骚扰到他们腰间的荷包,因而大发狠心,断送了革命的命脉,所以“热月”反动得主谋者就是这些代表道德与公众秩序的伪善者。他们之外又有一群商人为其旁助,商人真是永远作恶与怯弱的败类,他们零星地吮吸平民的脂膏,以劣货欺骗平民的金钱,他们有平民的无知怯弱于革命而残暴反动。在他们心目中一切使人动心的思想,及人类的最高原则,和人类的无上利益都是空的,不会存在的。就是爱国主义,他们至多也只识其浮夸与虚荣的一面,或者是完全不知道。所以世间没有什么情感能使他们摆脱铜臭的拜金勾当,与可怜的日常忧虑的。任何人都知道,任何党的人都肯定地说,在这可怕的巴黎被围中,当平民与敌人激战的时候,当富有阶级筹划阴谋,奉巴黎于普鲁士人之手的时候,当宽大的无产阶级——平民的妇人与子女忍不住饥饿的时候,一般商人唯利是图的企图,就是怎么样使他们的货物,民食所必需的物品,卖得最高的价钱。</p>
-
-<p>法国各城的商人都做过同样的勾当。在以被普鲁士人侵占的各城,他们会开门迎接敌人。在未被侵占的城市,他们也已预备替敌人去开门,他们破坏国防,他们到处尽力之所能反抗唯一能就法国的平民举事和平民武装。今日城市中的商人同乡下的农民构成了反动的大本营。农民还有转变走上革命之路的可能,而商人将永远是卑怯的商人。</p>
-
-<p>中产阶级于法兰西大革命中自成两类,一类是极少数人,即以“雅各宾”党为名的革命的中产阶级。我们于此切不可将今日的雅各宾党与1793年的雅各宾党混谈了。今日的雅各宾党只是上个世纪的英雄灰色之幻影,不像人样的小鬼,滑稽的怪形而已。而1793年的雅各宾党则的确是伟大的人物,他们有革命的圣心、正义与自由平等的尊崇。他们之所以不懂这些在今日尤能代表我们意向的名词,其咎不在与他们。他们当时只留意到政治的表面,而不了解经济与社会的意义。但是,我复述一句,这并不是他们的过错,正如我们今日所能了解,并不是我们的的功劳一样。所谓功过都是时间的问题。人类是慢慢的呀!有时却嫌太慢了——向前发展的人类真理都是绵延不绝的错误和残酷残忍的经验上得来的。1793年的雅各宾党是有真信仰的人,他们受着思想的感应并且忠于思想。他们真可以说是英雄!他们没有完成革命的伟大工作,这是他们丧失英雄本色的一点。我们可以,而且也应该攻击丹东、罗伯斯庇尔、圣茹斯特等人的学理错误,我们尽管批评他们。说他们的思想是不对的,狭小的,在社会经济上只是中产阶级的,但是,对于他们革命的能力我们不可不表十二分的敬意。他们是昔时英雄中的中产阶级最后的几个英雄。</p>
-
-<p>在这英雄的少数人之外,还有一大群物质上是垄断人的中产阶级,对于他们,什么革命的思想与革命的志高原则,若是不能用于填满他们那样可敬的,那样宽大的钱袋的,那么也只是一些空洞的,毫无价值与意义可言的名词罢了。一旦他们中最富有,同时也是最有势的人借着革命的响声与方法腰间变着满满的时候,他们就会觉得革命的时期过得太久了,现在应该完结了,应该恢复法律与公众秩序的统治了。</p>
-
-<p>他们推翻了“公安委员会”,杀了罗伯斯庇尔、圣茹斯特及他们的许多朋友,并成立了执政府,这执政府真是十八世纪之末腐败的中产阶级之结晶,当时几千少数人以盗窃方法获得且积累了无数金钱,而执政府即是这些金钱的胜利和统治。</p>
-
-<p>但是未完全腐化的法国,因受大革命伟业的激动,再也忍不住此种制度的压迫了。于是起了两种抗议,第一种失败了,第二种成功了。假如第一种胜利,假如第一种能够成功,那么不但法国能救,即世界也将由此改头换面了,不幸第二种的胜利成了暴君的暴政与平民的奴隶制。我所说的,即指巴勃夫(Babeuf)的暴动和拿破仑一世的僭权。</p>
-
-<p>巴勃夫的暴动是18世纪最后的革命行动。巴氏及他的朋友们与罗伯斯庇尔、圣茹斯特颇为相近,差不多就是他们的朋友,又可以说是社会主义的雅各宾党。他们遵崇平等,甚而不顾自由。他们的计划是很简单的:他们要将地主和工具领有者的财产充为国有,由共和的,民主的,社会的国家来支配一切,国家为一切流动产与不动产的主人,因此成为社会的唯一雇主,一切工皆有它命令是从,同时它有政治的无上权,把儿童的教育权收为己有,使全国儿童都有享受教育平等的机会,并强迫成年的男女依平等与正义的原则去劳动去生活。于是一切地方自治力,个人的创制力,总而言之一切自由都将被此种可怕的权力消灭殆尽。全社会只能呈现出一副单调的,强迫的始终如一的灰色之图。政府虽然有普通选举而组成,但是只要选举完了,只要政府依旧在形式职权它对于社会的各分子,却有一种绝对的权力。</p>
-
-<p>由国家的权力去强迫造成平等的学理并非是巴勃夫发明的,古代的大思想家柏拉图于公元前数世纪,在他描写平等社会的《共和国》一书中早就将此种学理的基本原则说明了。最初的基督教徒虽然被当时的社会所迫害,在他们的团体中也已实地实验过共产主义的生活了。最后,即在宗教革命之初,十六世纪初的德国有个闵采尔(Münzer)同他的子弟们也做过社会平等的第一次实验,想在一个广大的社会基础上创立起平等来,巴勃夫的密谋只是平等思想在群众中作第二次实地的表现罢了。这些实验连最后的也在内,之所以不能成功,约有两种理由:第一种是因为群众的程度不够,不知道实行的可能性,第二种,尤其是上因为这些制度上,平等与国家的强权和势力相连,不知不觉间排斥了自由。我们都知道,亲爱的朋友们,平等只能借自由而可能,平等与自由是并行的。然而请你们不要误会,我之所谓的自由并不是中产阶级所独享的,以群众的奴隶制为基础都自由,这与其说是自由,不如说是特权哩,我之所谓自由是人群普遍的自由,使各个人都有人格的自由,但是我们也知道此种自由只有在平等上才可能。不但在学理上而且以实行去反抗一切由不平等而起的制度与社会关系,然后再以众人的自由为原则去创立社会的经济平等。看呐这就是我们现在的纲领,这就是虽有俾斯麦、拿破仑、梯也尔及我尊严的皇帝的一切哥萨克及我全俄至高无上的沙皇所不能阻止其胜利的纲领。</p>
-
-<p>巴勃夫的密谋,将“热月”巴黎反动的政变,所杀溃的,未遭流刑而忠于革命的公民都集合拢来,其中并有许多的工人。密谋失败了,有些被杀了,但有许多仍活着,如邦纳罗蒂(Philippe Buonarroti)就是其中一个。邦氏性刚如铁大有古风,生平为人所看重,敌党对他亦无不起敬意。他亡命比利时很久,他为比利时“烧炭共产主义者”秘密结社的主要创始者,他做了一本书,这本书今日颇不易得,我的一本以后将设法寄给我们的朋友亚岱马君(Adhémar Schwizguebe,松维利耶的雕刻匠)叙述巴勃夫密谋的经过情形,颇为悲壮。所以巴勃夫密谋可谓是过去一个世纪,革命反抗反动之最后的英雄的表现。</p>
-
-<p>我曾经说过拿破仑一世的僭权。此种历史较诸巴氏暴动更惨千百倍,你们大家都是知道的,这是残暴无耻的“刺刀”制度的开端,十九世纪之初,人道第一次遭到无理批颊的耻辱。拿破仑一世为一切暴君的人杰,同时,在军事上说,他又是一切暴君的恐怖,他失败了,他将他不幸的遗产,最无耻的“蔑视人道”、“以刀威逼”的原则留给他们。</p>
-
-<p>我不愿对你们叙事“复古时代”的政况,这是千疮百孔,旦夕垂危两败类即贵族和僧侣想恢复其原有的政治生活与威权的最可笑的实验。复古时代最该注意的一点,就是取得政权欲千年不朽的中产阶级,因觉得他们的权力又四面受敌,朝不保夕之势逐又变成了革命党。当公众权力不在他们掌握之中的时候,换言之当社会保障别的利益而损害他们利益的时候,他们就立刻与这种权力为敌,重新作起密谋运动。基佐(Guizot)、贝里埃(Périer)、梯也尔(Thiers)等,这些可诅咒的中产阶级反动的灵魂,都是路易菲利普治下最热心拥护中产阶级之迫害的腐朽的,同时在他们心目中以为最完善的政府之著名人物,但在复古时代,也为秘密会社的重要分子,1830年7月,他们的革命胜利了,于是中产阶级的自由主义的统治也从此开幕了。</p>
-
-<p>欧洲真正的中产阶级政治与利益的统治是从1830年开始的,其中尤以英、法、比、荷兰和瑞士为最先。别的国家如德意志、丹麦、瑞典、意大利、西班牙及葡萄牙等,中产阶级的利益虽然比别的利益最占优势,可是政治与政府仍然不是他们的。至于这庞大而可怜的全俄帝国,我不愿说它,它至今仍屈从与“沙皇”的暴政之下,其中还没有真正的中间阶级,即中产阶级的政图也还没有一个社会的情形,一边是官的世界,有军事、警察和官僚的组织,其使命在满足“沙皇”的私欲,另一边是平民,是几千万被“沙皇”与其走狗任意吞噬的可怜者,俄国革命只有直接从民间起来的,这点我在数年前一篇颇长的演说中已有很详细的说明,这篇演说我将设法即刻寄给你们。我也不愿对你们说这不幸和英雄的波兰,在这卑鄙的三只恶鹰即俄罗斯帝国、奥地利帝国、和普鲁士为其代表的德意志新帝国的爪牙间,不断地向前奋斗,虽屡遭失败的创痛,也还是百折不挠地为自由挣扎,永远不会停歇起复兴的工作。波兰与俄国一样,也还没有真正的中间阶级,一边是俄皇“沙皇”世袭的奴役,以前就有的统治势力,今日已腐朽不堪的波兰贵族及官僚。另一边是无数被奴役的农民,他们今日不但被已经失势的贵族压迫,而且受着国家,“沙皇”已其不可计数的官僚剥削。我更不愿对你们说起瑞典与丹麦这两小国,因为他们是从1848年之后才成为立宪制的国家。较诸其他欧洲各国略有逊色,最后西班牙与葡萄牙我们也不必说起,因为它们国内的工业运动和中产阶级的政治受着军阀及僧侣双重势力的摧残为时已久,现在仍留为最落后的国家。然而我却应该使你们注意,西班牙虽然在表面上那样的落后,但照样存在于世界各国的国际劳动协会的组织,在我看来西班牙也是其中最完善的一个哩。</p>
-
-<p>我现在以德国来说吧,德国从1830年以来,呈现出,现在仍继续呈现的一种奇异的形态,在这里中产阶级的利益虽占优势,然而政权却不为他们所有,极端的专制是它现行的政体,虽然有立宪的假面具可掩人耳目,而其军事与行政上的组织却仍卑鄙的专供贵族之用。</p>
-
-<p>我们要研究中产阶级的统治,最好以英、法、比为研究资料。意大利统一于维克托·伊曼纽尔(Victor Emmanuel)的君权之后,虽也可供我们来参考,但总不及法国那样显著,所以我们的观察就着重在这个国家。</p>
-
-<p>自从1830年的革命之后,中产阶级在法国,有得发表其原则于文学、政治与社会经济上完全自由权至原则可以“个人主义”概括之。</p>
-
-<p>我只所谓的个人主义即是认为全社会与人群各不相谋彼此互争互斗的集团,他们生存于社会好像是自然的敌人似的,彼此为生活需要而互相排斥,自己向前,必须阻止别人出路的倾向而言——简言之,此种倾向催促各个人不顾一切人的利益并在别人身上,求得其一个人的安适、富足与幸福的意思。这无非是一种各自争先的竞赛,各自逃命的混乱。谁停止住,谁就不幸,因为他们将落在人后。谁在途中因疲惫而跌倒,谁就倒霉,因为他们将被蹂躏。竞争是毫无心肝,毫无怜悯的。谁失败谁就不幸!在此种争斗中,有许多罪恶是必然要犯的,并且这一切的互相残杀充其量只是连续反抗人类一切道德之一基础的“休戚相关”的恶行罢了。人们说国家是正义的代表于裁判者,可是,国家非但不阻止这些罪恶的发生,反而认其为合法的行为,使其永续不息。所以,国家所代表的,要保护的并非是人的正义,而是司法上的正义,司法上的正义,即是强者欺压弱者,富者侮辱贫者的“盛礼”。国家只有一种要求,就是一切罪恶皆须合法地去完成。我可使你们破产,压迫你们,杀害你们,但是我必须依法而行,不然我即将被认为犯罪者,人们或将以犯罪者待我,这就是此种原则“个人主义”这幅字的意义。</p>
-
-<p>现在我们来看看此种原则表现于文学中的情形。1830年以来,社会上充满了雨果、大仲马、巴尔扎克、贾宁(Jules Janin)等人的文学作品,另外还有别的许多著作家与中产阶级报纸的记者以他们无聊的文笔引导青年堕落,激起他们的自私念头,即平民也不幸地受其影响。你们无论拿什么小说看,内容除夸大虚伪的情感与美妙的文词之外,什么也找不出来。从头到尾无非都是千篇一律:一个贫困、郁闷的,无名的青年,心中焚烧着各种成功的欲念。他想住大厦,食山珍,饮香槟,坐马车,并想与某个侯爵夫人睡觉。他经过非凡努力,终于成了,别人都失败了。看呐,这就是英雄,这就是纯正的个人主义。</p>
-
-<p>次之我们再来看看政治罢,此种原则在政治中是怎样表现的呢?人们说群众必须有人去指导他们,统治他们,他们是不能自治,不能无政府的。谁去统治他们呢?特权阶级已经没有了,一切人都有爬到社会的最高地位与职务去的权利。但是想要达到此种目的,人们必须聪明灵活强健康泰,必须知道并能够战胜其他的一切竞争者。于是乎,竞赛又开始了,只有灵活而强健的人才是治人与剥削群众者。</p>
-
-<p>最后,我们来看此种原则在经济问题——其实是最主要的或可说唯一的问题——上的情形。中产阶级的经济学家对我们说,个人无限制的自由是他们的主张,竞争就是此种自由的条件。但是,此种自由到底是什么呢?我们的第一个问题就是:难道这就是产生我们这世纪所夸耀的一切美妙财富之个人单独的劳动吗?但个人单独的劳动仅足以供给个人的衣食,或一个野蛮的小民族,而大民族之富足与生存只有靠着休戚相关组织起来的群体的劳动。生产一切财富的劳动既然是群体的,那么群体来享受这些财富,似乎是很合理的,是不是?然而,唉!这正是中产阶级经济学家最愤恨最拒绝最不愿意的一点哩!他们是主张个人各自享受的。但是哪些个人呢?是一切个人吗?呵!不是的,他们主张强者、聪明者、灵巧者和幸福者。唉!是的,尤其是幸福者才有享受的权利。因为他们在他们的社会组织中照着继承法——他们的社会基础——推演下去,必然要产生以下的现象:一边是富有而幸福的少数人,另一边是千百万困苦无辜的不幸者。但中产阶级的社会又会这些人说:“你们争夺价值、安适、财富与政权吧,胜利者就将幸福了。”可是这种自相残杀的争斗中,也有一点平等存在嘛?不,一点也没有的。有些——极少数者——有教育与金钱为他们从首至尾掩护的武器,另有些——成千上万的平民——却被无知与贫困钳制住,几乎赤身走入这战场。那么这些号称自由的竞争到底有什么样的必然结果呢?不用说,是平民的失败,中产阶级的胜利,因此,被束缚的平民也不得不如戍地的苦工一般,永远做胜利的中产阶级的奴隶了。</p>
-
-<p>中产阶级有一种很厉害的武器,无产阶级是没有方法反抗的,这便是资本,——资本是今日各个文明国家工业生产的主要动力,只要资本为中产阶级所有,无产者自然是束手无策了。</p>
-
-<p>如今这样构成和占据的资本,不但这压倒无产阶级,而且一大部分的中产阶级也被剥削被侵害,被沦于贫困之中。此种现象的原因,中小中产阶级不大明白或完全不懂的原因是很简单的。因平民替中产阶级争得自由之后,今日的工商业皆崇尚竞争和死命的互斗,于是一般资本家不得不售卖他们的商品,明白得说,就是不得不售卖他们从所雇佣的工人身上,以最低的工资垄断来的商品。你们在经验上都知道价值昂贵的产品在市场上已渐渐地被价值便宜的产品所排斥,即使后者十分劣于前者,也是如此。看呐,这就是竞争——这种出血的互斗——在中产阶级生产上,所生成的第一种不幸的结果。从此,坏的产品替代好的产品,平方的工人替代灵巧的工人成为必然的倾向,生产者与生产品的品质也大大地减低了。</p>
-
-<p>在这种竞争中,这种求最低价值的争斗中,势必是大的资本压倒小资本,小资本为大资本所破坏。因为大工厂制造物件,其售价必然比小工厂或中等工厂低廉。建造大工厂自然要有大资本,但在生产方面与小或中等工厂比较起来,却又便宜地多。十万法郎固然比一万法郎多,但十万法郎若是用于制造,则其出息必定为50%或是60%。而一万法郎,即使是同样的用法,却只有20%。大资本家可以在房屋,原料和机器上节省费用,他所用的工人比中小资本家多,他可以籍着好的组织与大规模的分工减少费用,或增加出息。总而言之,十万法郎集中于他的手里,并用于建造或组织一个工厂,其生产必然超过每一万的十个小工厂,比如每个小工厂在它所有的一万法郎上能得两千法郎的出息,以十万法郎建造或组织一个工厂的大资本家在他的每一万法郎上却能得到五千或六千,换言之,他所生产的货量一定比较多。生产比别人多,那么售价也自然比别人便宜了,在他以廉价售卖货物时,中等或小的资本家也不得不减少他们的价值,否则他们的货物便会卖不出去。他们货物的生产成本既然已比大资本家贵,而所得售价又比大资本家的贱,于是他们破产了。大资本杀害小资本便是这样子,假如大资本遇见更大的资本,那么也将一样的被迫破产。</p>
-
-<p>这是很真确的,你们看,今日各大资本中已有联合成极大极可怕的资本的倾向。今日工业最发达的地方,如英、法、比诸国已经开始由团体的营业公司代替单独的大资本家的企业了。文明越进步,先进的各国愈发达,则大资本家的财富也愈增加,可是因此大资本家的数目就减少了。结果必有很多中产者被大资本压倒而流为小资产者,更有一大批小资产者因无法抵抗而沦陷到贫困与无产阶级的队伍中去。</p>
-
-<p>这是无可置疑,有各国的统计与准确的数学根据可作证明的事实。在社会的经济组织中,大多数中产阶级者被极少数可怕的资本家压迫,而陷于不平等的贫困之境,这是一种无可逾越的法则,要反抗它,除了社会革命外别无选择。小资产经济倘若聪明,有明了此种情形的常识,他们早可与无产者联合,共同来完成此种革命了。但是小资产阶级普通是太愚蠢了,他们可笑的虚荣与自私塞住了他们的脑筋。他们懂不得什么,看不见什么,他们一边被大资产阶级压迫,另一边又手着他们平素所嫌弃所恐惧的无产阶级威胁的恐吓,他们已经愚蠢地任由自己向着末日路上直奔了。</p>
-
-<p>此种中产阶级的竞争的结果对于无产阶级是很有害的。一般资本家必须最低价值售卖其产品——或好点说,售卖其从工人身上剥夺来的产品,工人的工资就不得不被减至最低限度。于是有天才特能的工人就得不到相当的报酬。只有被迫卖力并迫于廉价出售其劳动的人,才为一般雇主所欢迎。妇女及儿童不要多少工资,于是他们就以妇女及儿童代替男子,以平庸的工人代替灵巧的工人,只要平庸的工人愿意与妇女及儿童得同样的工资。一切中产阶级经济学家都以说明并且承认工人工资是依着他每日的生活而规定,比如一个工人他每日的衣食住行只要一个法郎,那他的工资也会很快跌至一个法郎。这其中的理由非常简单,工人因为迫于饥饿,彼此间就经不起竞争,资本家一面急欲垄断他们的劳动而致富,另一面又因为中产阶级的竞争,不得不以廉价出售其产品,自然是欢迎工资少而工作多的工人了。</p>
-
-<p>这不但是一种逻辑的演绎,而且是那些以大资本建造的工厂实行大工业的国家,如英、法、比、德及瑞士各部分,每日所经历的事实。我在第二讲中,曾经对你们说过,你们是特权的工人。你们在工资上虽然还得不到你们每日生产的所有价值,你们在事实上虽然还被你们的东家剥削,但比较起诸大工厂的工人,你们所得的报酬总算不少了,你们有空余的时间,你们是自由且幸福的。但我又认为你们加入这伟大的有解放全世界劳动者使命的国际劳动协会中,做个热心而忠实的会员,是很有价值的。这正是你们高贵慷慨的处所。你们从此可以证明你们自己不但要顾到你们自己,而且也顾到千百万比你们更不幸比你们更被压迫的兄弟。我此刻以此种暗示呈现给你们,也是很幸福的。</p>
-
-<p>你们加入劳动协会固然是慷慨好义,抚危济弱的友爱行为,但同时也是先见与预防的工作,你们不但为别的你们不但为别的地方别的职业不幸的兄弟而该如此,即使为你们本身或为你们的子女也该如此。你们此时所得的报酬虽不是绝对好,所过的生活虽不是绝对的自由与幸福,但也比较过得去。你们为什么能如此呢?理由是极其简单的,只因大资本没有吞并到你们的工业罢了。你们或者不相信这个道理吧?大资本依它本有的法则,必然要吞并一切的。它开始自然从最能获利,最易经营的工商业的各枝叶上着手垄断,待它垄断饱了,垄断中发生竞争之后,然后急于别的未曾动着的枝叶。现在人们不是以机器制造衣服、皮靴和花边了吗?你们信着吧,以机器制造钟表不过是迟早的问题,或者不久就会实现了。发条、标准机、表箱、表盖以及表的磨光、晕线及刻画都将由机械来代替人工。这样的产品虽然不及手中造出的精细或美观,可是价钱却比你们的更便宜,买家也将比你们多,结果你们精美的产品终将必为市场所排挤。那时,你们或你们的子女,将与今日各大工厂的工人一样可怜,一样的做奴隶。你们看,你们若替别的地方别的职业的不幸工人——你们的兄弟努力工作,同时即替你们自己或至少替你们的儿女减少痛苦哩。</p>
-
-<p>你们应为人道而工作,今日工人阶级是伟大和神圣的人道之唯一的代表者。“将来”必属于乡间、城市及各工厂的劳动者。盘踞其上的一切阶级——如民众永远的垄断者,贵族、僧侣、中产阶级及无量代表国家恶势力和不公道的军政与民政的官员,都是腐败透顶的阶级,他们此后为善不足,作恶有余,根本没有希望了。</p>
-
-<p>1793年打倒了僧侣与贵族的势力,并揭穿了他们的假面具。1848年的革命把中产阶级的假面具也揭穿了,他们的险恶与无能也被败露了。1848年6月那几日,中产阶级毅然决然地他们先人所信奉的,以自由、博爱、平等为原则为基础的“宗教”。他们只靠着垄断为生,换言之,他们是经济不平等,社会奴隶制的产物,他们当时虽满口自由平等,但平民一但认真要求起自由平等来,他们遍露出本来面目,重匿于反动地壁垒之夜。</p>
-
-<p>制造1848年反动的叛贼今日又想把法国卖掉了,制造最卑劣反动局面的梯也尔、法佛尔(Jules Favre)及1848年国民议会的大多数人,今日又想重显身手了。他们则抬举路易·波拿巴(即拿破仑三世)做大总统,继而破坏了普通选举制。社会革命的恐惧,平等的厌恶,民众正义的威吓,以及他们所反的罪恶的感觉,使昔日那样聪明勇敢,今日是这样愚蠢卑怯的腐败阶级全都投入拿破仑三世的“独裁”的怀抱中。从此法国受了十八年武人的专政。但不要相信中产阶级的先生们对此有怎样难堪的情形,其中为自由主义而大声疾呼,故意作起倔强的样子,使自己出名而予帝制不以方便的人物自然被压迫被排挤了,但其余不谈政治,专心孜孜于中产阶级的大企业,极力从事于剥削平民的顺仆,反倒是大受当局保护与奖励。人们为顾全他们的面子起见,予以他们表面的自由。在帝国治下不是有一个由普通选举而成的立法议会么?这对于中产阶级而言已经心满意足了。</p>
-
-<p>不过还有一个不如意的黑点,就是皇帝侵略的野心,激起不时之需,使法国几乎濒临破产,终至毁灭了法国古有的权威而后止。但这个黑点并不是偶然的,它是制度的一种必须,凡是极端的暴虐的制度,即使它有表面的自由,也必然以武装的势力为依据,其常备的大军迟早要惹起大战,因为军队的阶级野心为其主要的兴奋剂。反当团长的,总想升旅长,反当旅长的,总想升师长。至于一般兵士有系统的受了军营生活的熏陶之后道德之心已丧失殆尽,他们只梦想着战争的滋味,及屠杀、劫掠、强奸,普军在法国之所作所为即是一例。然而,如果这些聪明而有系统地培养于军官及兵士心中的高尚(!)的情欲长久留地得不到一点满足,军队势必会酸化起来,再由酸化而不满进而反叛,其祸将一发不可收拾。故战争是必然的,故拿破仑三世的近讨远攻并不如今日一般中产阶级先生们所说的那样,是拿氏一人的私意,而是他们因恐惧社会革命而自行造成的暴虐的帝制之必然的产物。法国今日之所以有这一切可怕的不幸,其原因除了拿破仑三世及一切特权阶级——大小僧侣和腐败贵族外,尤以这可敬(!)而清廉(!)而有德(!)的中产阶级为罪魁祸首。</p>
-
-<p>同志们,你们都会见到,法国全部只有城市的劳工群众,由中产阶级卖给帝国,被帝国牺牲于中产阶级的劳工群众保护他们不幸的祖国。全国各地只有城市与工厂的广大的工人愿意以平民举事拯救法国的危亡。至于乡间的劳动者,一般农民自拿破仑一世时代,施行宗教教育,受了宗教之毒以来,已经颓败不堪,此时站在普鲁士人一边与法国为敌,大作其卖国的反动勾当。不过要唤醒他们,也并非是件难事,我在一本你们有许多人都会度过,题目叫做《写给一个法国人的信》的小册子中,会提出许多诱导他们到革命中来的方法。但要想实行这些方法,各城市便非得自动起义,并依据革命的原则组织起来不可。这是一般工人所愿意的甚且在法国南部,如里昂、马赛、蒙布里圣德田及都鲁司各城实验过,被激进派中产阶级者以共和国之名义征服,且破坏了的。不错,这些因恐惧平民而成为共和党的中产阶级者,如老奸巨猾的法佛尔,寡廉鲜耻如狐狸般的梯也尔,妄自尊大的甘必大以及毕卡(Picard)、法里(Ferry)、西蒙(Jules Simon)、柏来当(Pelletan)等人,就以共和国之名义杀害了共和国及法兰西。</p>
-
-<p>中产阶级已经被裁判了,他们是法国最富,而人数又最多(平民当然更多)的阶级,如果他们愿意,法国一定能得救的。可是这样的话,他们便须如1793年他们的先人所做过的一般,牺牲他们的生命与金钱,诚恳地与无产阶级合作,以无产阶级为旁助。其实他们非但不愿意牺牲他们的生命,而且更不愿意牺牲他们的金钱,他们宁愿法国由普鲁士人来占领,而不顾以平民的革命去拯救它。</p>
-
-<p>城市工人与中产阶级间的问题已经很显著地呈现出来了,工人说:“我们与其侍奉我们的城市与普鲁士人,不如将我们的住宅都炸毁了。”而中产阶级答道,“我们宁可开门迎接普鲁士人,也不许你们扰乱秩序,我们无论如何要保存我们亲爱的住宅,即使要亲普鲁士先生的脚也未尝不可。”</p>
-
-<p>你们看,今日就是这些中产阶级者胆敢污蔑“巴黎公社”这幅唯一能救法国光荣的并希望能救世界自由的“公社”,今日就是这些中产阶级者胆敢诅咒公社,但他们以什么名义呢?就是以爱国主义的名义咧!</p>
-
-<p>这些中产阶级真的是铁石心肠!他们卑鄙到那样的程度,到最后连廉耻感都失去了遗忘了。在完全死去之前,他们就已经完全腐烂了。</p>
-
-<p>同志们,不但在法国的中产阶级在智德上如此的腐败,即使在欧洲各处,也是同样的情形,欧洲此时只有无产阶级还在保存的神圣的健全之火,只有无产阶级能擎其人道的大旗。</p>
-
-<p>但无产阶级的目标,其道德原则究竟是什么呢?即是“休戚相关”。全体为个人,个人为全体,或由全体。这也就是我们这伟大的国际劳动协会的目标及原则,国际劳动协会是超越国界,破坏国家,以个人及全体的自由之名义,人人须尽同等的劳动义务为基础,联合全世界的劳动者为一人类家庭的组织。这种“休戚相关”在社会经济上,为集体的劳动与集产,在政治上,为国家的破坏与“由全体自由而使个人自由”。</p>
-
-<p>是的,亲爱的同志们,你们是工人,全世界的劳动者皆是你们的兄弟,与你们都是休戚相关的,今日只有你们继承着人类解放的伟大使命。你们还有一共同的继承者,虽然情形不同,也与你们一样是劳动者,这便是农民。农民此时还没有伟大使命的意识,他们过去中了教士的毒,现在还沉醉与教士的怀中,不知不觉间做了损害本身的反动的武器。你们应该对他们解释社会革命的意义,救他们脱出蒙昧的境地。</p>
-
-<p>在此时,尤其是在开始的时候,工业上的劳动者只有而且也只能靠他们自己。假如他们愿意他们也不能成为强有力者,不过要他们真的有决心罢了。他们要想实现他们此种意识,只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先在他们的劳动团体中,继而在一切团体中,创立起真正友爱的“休戚相关”,不但在言语或饮酒上,还是在演讲及节日的时候须有休戚相关的精神,即在行动中及日常上也须如此。每个国际劳动协会的会员都应察觉到都因确信,别的一切会员都是他们的兄弟。</p>
-
-<p>另一种就是革命的组织,为行动而起的革命的组织。里昂、马赛与法国别的城市之平民举事之所以失败了,就是因为没有一点组织。此事的原因我很清楚,因为我参与其事,受到其中的痛苦的。今日“巴黎公社”之所以能勇敢的坚持下来,就是因为在围困中,一般的工人有都严密的组织。中产阶级的报纸硬指国际劳动协会为巴黎这次壮大举事的主动者并不是没有理由的,我们可以自负地说:“因我们国际的弟兄们能百折不挠地努力,平民才能组织起来,巴黎公社也才成为可能。”</p>
+<p>它们还爱好和其他的鸟交往。在印度,樫鸟和乌鸦从附近好多英里以外飞到竹丛中来和鹦鹉一道过夜。当鹦鹉出外寻食的时候,它们发挥了极惊人的智慧、审慎和应付环境的能力。以一群澳大利亚的白色美冠鹦鹉为例,它们在出发去劫掠一块农田之前,首先要派出一个值察队——它们栖在农田附近的高树上,而另外一些侦察兵则栖在农田和森林之间的树上传递信号。如果报告说“好”,二十来只美冠鹦鹉便从队伍中散开,飞到空中,向离农田最近的树木飞去。它们还要花费很长时间来详细察看附近的情况,然后才发出全体前进的信号,接着,全队便立刻出发,转眼同就劫掠了那块田地。澳洲的居民很难瞒过鹦鹅的小心谨慎,如果人们用一切办法和武器终于打死了几只鹦鹉,那么,它们以后将变得更加谨慎和警惕,以致能打败人的一切计谋。</p>
-<p>所以同志们,我们应该如亲爱的兄弟一般组织起来。我们不要相信我们是在革命之末,我们此时正在革命的开端呢,革命是此后几十年的最重要问题。它迟早是要降临的,我们预备着吧,我们锻炼我们的身心罢,我们少空言,少叫喊,少夸张,少多嘴,少饮酒,少放荡罢。我们束紧我们的腰部,奋勇地预备参加这能就一切民族,能予全体人类解放的争斗罢。</p>
+<p>毫无疑问,使鹦鹉能得到几乎相等于人的这种很高的智力水平和我们在它们身上所感到的人类情感的,是集体生活的实践。它们的高度智力竟使最好的博物学家把某种鹦鹉,即灰鹦鹉,称为“鸟人”。谈到它们的互相友爱,大家都知道,当一只鹦鹉被猎人扛死了,其他的鹦鹉便在它们同伴的尸体上空盘旋,发出尖锐的怨诉声,据奥社邦说,“它们自己也将为它们的友谊而牺牲”。两只被捕的鹦鹉虽然属于两个不同的种,但也能建立起相互的友谊,如果这两个伙伴当中有一个意外地死了,另一个伙伴有时也将因悲伤而死。很明显,它们在集体中得到的保护,远远超过任何理想地发达了的嘴和爪所给予它们的自卫能力。除了各种较小的鹦鹉以外,其他的鹦鹉是很少有猛禽或哺乳动物敢去攻击的,布利姆说得一点不错,鹦鹉除了人以外几乎没有其他的敌人(他说,鹤与合群的猴子也是这样);他又说:“鹦鹉多半不是死在敌人的爪下,而主要是死于衰老。”只有人类才能消灭它们的一部分,因为人类有更高度的智慧和武器,这些同样也是从结合中得来的。所以,鹦鹉的长寿,可以看作是它们合群生活的结果。至于它们那惊人的记忆力,难道我们不可以说,它之所以发达,也是得力于合群生活、长寿及随之而来的直到很老身心仍十分健全吗?</p>
-<p>社会革命万岁!巴黎公社万岁!</p> 米哈伊尔·巴枯宁 亲爱的同志们,上次说1789~1793年革命中,中产阶级有意无意间助用平民之力,筑其权力于封建世界废墟之上。从此以后,他们成为统治阶级。
\ No newline at end of file
+<p>由上所述,可知个人反对整体的斗争不是唯一的自然法则。互助也和互争一样,同样是一条自然法则,当我们再分析一下另外一些鸟类和哺乳动物的结合以后,这条法则就更加明白了。关于互助这条法则对动物世界的进化的重要性,在前面的几页中已经作了几点提示,但是,在我们再举出几个例证,我们将由此能够得出我们的结论以后,它们的意义就将更加明显。</p> 彼得·克鲁泡特金 生存竞争 互助 自然法则和逐步进化的主要因素 无脊椎动物 蚂蚁和蜜蜂 鸟类 猎食和捕鱼的结合 合群性 小鸟之间的互相保护 鹤和鹦鹉
\ No newline at end of file
diff --git a/heros/1890-09-30-PeterKropotkin-a1_r-mutual-aid-among-animals.html b/heros/1890-09-30-PeterKropotkin-a1_r-mutual-aid-among-animals.html
new file mode 100644
index 00000000..7a1e1210
--- /dev/null
+++ b/heros/1890-09-30-PeterKropotkin-a1_r-mutual-aid-among-animals.html
@@ -0,0 +1,174 @@
+
+
+
+
+
+
+
+
+
+ 动物之间的互助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动物之间的互助
+
+
+
+
+ 《互助论:进化的一个要素》第一章
+ 彼得·克鲁泡特金 | 1890.09.30
+
+
+ 生存竞争 互助 自然法则和逐步进化的主要因素 无脊椎动物 蚂蚁和蜜蜂 鸟类 猎食和捕鱼的结合 合群性 小鸟之间的互相保护 鹤和鹦鹉
+
+
+生存竞争这个概念是由达尔文和华莱士作为进化的一个要素介绍到科学中来的,它使我们可以把范围极其广泛的现象包括在一个单独的概念里,这个概念很快就成为我们在哲学、生物学和社会学方面的思考的真实基础。大量的各种各样的事实:生物的机能和构造的适应它们的环境,生理和构造的进化,智力发达甚至精神发展本身,我们以前常常用许多不同理由来解释的,都由达尔文归纳在一个总的概念里。我们把它们理解为连续的努力——对不利环境的一种斗争——以求个体、种族、物种和社会的这样一种发展,那就是务期达到生命的最大程度的充实、丰富多彩和热烈。也许在开始的时候达尔文本人并未充分意识到这个因素的普遍性,因为他最初只是借它来解释一系列有关起初种的个体变异的累积的事实。但是,他预见到他介绍到科学中来的这个词,如果只按它的狭义——各个个体之间完全为争取生活资料而进行的竞争——来使用,就会失去它的哲学的和原有的真实意义。所以,他在他那部不朽的著作一开头就坚持主张“这个词当作广义的和比喻的意义来用的,其意义包含着这一生物对另一生物的依存关系,而且,更重要的,也包含着个体生命的保持,以及它们能否成功地遗留后代”。
+
+他本人虽然为了特殊目的而主要按照狭义来使用这个词,但他却提醒他的信徒不要犯(他本人好像曾经犯过一次)高估它的狭义的错误。在《人类的起源》这本书中,他用了几页篇幅有力地举出了这个词应有的广义的例证。他指出,在无数的动物社会中,各个个体之间争取生活资料的竞争是怎样消失的,竞争是怎样由合作来代替的,并且指出这种代替的结果怎样发展了保证物种获得最好的生存条件的智力和良知。他暗示在这些事例中,最适于生存的不是那些在体力上最强的,也不是那些最狡猾的,而是那些学会为了群体的福利无论强者或弱者都联合起来互相援助的动物。他写道:“拥有数量最多的最富有同情心的成员的社会,将最为昌盛,并且繁育最多的子孙”(第二版第163页)。从个体和整体之间的竞争这个狭隘的马尔萨斯观点中产生出来的词,在一个了解大自然的头脑中便这样地失去了它的狭窄的意义。
+
+不幸,这些本可成为最有成效的研究的基础的论点,却被为了说明真实的生存竞争的后果而收集的大量事例所遮掩了。此外,达尔文从未试图更仔细地研究一下动物世界中的生存竞争所表现的这两方面的相对重要性,也从未写出他原拟写作的论述过分繁殖的自然遏制的书,虽然这本书本来可以作为估计个体竞争的真实意义的严格标准。不仅这样,就在刚才所说的那些篇幅里,在反驳狭隘的马尔萨斯的竞争观念的材料中,也再次出现了旧的马尔萨斯的色彩,那就是,达尔文所说的在我们的文明社会中保存“智力和体力方面的弱者”的所谓不便(第5章)。似乎千千万万的体弱多病的诗人、科学家、发明家和改革家,以及千千万万的所谓“愚人”和“迟钝的热心家”,不是达尔文本人在《人类的起源》那几章中所强调的人类在生存竞争中当作知音和精神武器使用的最宝贵武器。
+
+达尔文的学说的遭遇,和其他一切多少涉及人类关系的学说的遭遇相同。他的信徒本仅没有按照他的暗示把这一学说加以发展,反而使它更加狭隘了。当赫伯特·斯宾塞试图从独立的、但又与之密切相关的论点出发,把探讨的范围(特别是在《伦理学材料》第三版的附录中)扩大到“谁是最适者?”这个重大问题时,达尔文的无数信徒已经把生存竞争的概念缩小到最狭隘的范围了。他们甚至变得把动物世界看成是在半饥饿的个体间进行着永久的斗争,并彼此想喝取对方血液的世界。他们使现代著作中充满了“战败者遭殃”的呐喊,好像它是现代生物学的最终结论似的。他们把争夺个体利益的“无情”斗争提高为人类也必须服从的一项生物学原则,认为在以互相歼灭为基础的世界中,不这样作便有复灭的危险。除了仅仅从庸俗的学者那里学到一点自然科学词句的经济学家以外,我们必须承认,即使达尔文观点的最有权威的解释者,也在竭力保持这些谬误的见解。赫胥黎无疑是公认的最有资格的进化论的解释者,事实上如果我们以他为例,我们岂不是听见他在《生存竞争和它对人类的意义》这篇文章中教导我们说:
+
+
+ “从伦理学家的观点来看,动物世界大概是和格斗士的表演一样。每个生物都受到相当好的对待,被安排去战斗,于是最强的、最敏捷的和最狡猾的便能活下去再战斗一天。观众用不着因为角斗场上没有饶它们的命而表示不满。”
+
+
+其次,在这篇文章的较后部分,他岂不是告诉我们说,在原始人中间也如同动物之间的情况一样:
+
+
+ “最弱的和最愚钝的要失败,而那些最顽强和最狡猾的,在其他方面并不是最好、只是最能适应他们的环境的便生存下去。人生是一场连续不断的自由混战,除了有限的和暂时的家庭关系以外,霍布斯所说的个体与整体的斗争是生存的正常状态。”
+
+
+对自然界的这种看法究竟能够得到事实的几分支持,从这里提供读者的关于动物世界和原始人的论证中便可以看到。但我们不妨立刻指出:赫胥黎对自然的观点,作为科学的推论来说,也和相反的卢梭的观点一样,是很难成立的,卢梭在自然中只看到被人类的出现所摧毁的爱、和平与和谐。事实上,只要一走进森林,对任何动物社会观察一下,甚至对任何一本论述动物生活的严肃著作(多尔比尼的、奥社邦的或勒瓦兰的,不拘哪一个的著作都行)细读一下,便不能不使博物学家思考到合群生活在动物生活中所起的作用,使他们不至于把大自然只看作是一个屠杀之场,同样,他们也可以免于在大自然中只看到和谐与和平。卢梭所犯的错误是他完全不想到嘴和爪的恶斗,而赫胥黎则犯了相反的错误,但不论是卢梭的乐观论还是赫胥黎的悲观论,都不能看作是对自然界的公正无偏的解释。
+
+只要我们对动物观察一下——不光是在实验室和博物馆中,而且在森林和草地,在草原和群山中——我们立刻就会发现,虽然在各种动物(特别是在各纲动物)之间进行着极多的斗争和残杀,但在同种的,或至少是在同一个群的动物之间,也同时存在着同样多的(甚至还要更多)的互相维护、互相帮助和互相防御。合群如同互争一样,也是一项自然法则。当然,要从数字上估计所有这两类事实的相对重要性,那怕是很粗略地估计,也是难事。但是,如果我们用一个间接的试探,问一问大自然:“谁是最适者:是那些彼此不断斗争的呢,还是那些互相帮助的?”那么我们立刻就会发现,那些获得互助习惯的动物无疑是最适者。它们有更多的生存机会,在它们各自所属的纲中,它们的智力和体力达到最高的发展水平。如果把这些可以用来支持这一观点的无数事实考虑在内,我们就可以十分有把握地说,互助也和互争一样,是一项动物生活的法则,但是,作为进化的一个因素来说,它也许更加重要得多,因为它促进了这些保证了种的维持和进一步发达以及用最少的精力来保证个体的生活的最大幸福和享受的习惯和特性的发展。
+
+就我所知,在达尔文学说的科学界信徒当中,第一个把互助充分理解为一条自然法则和进化的主要因素的,是著名的俄国动物学家,圣彼得堡大学故院长凯士勒教授。他在逝世前几个月,即1880年1月,在俄国博物学家会议上发表的一篇演说中阐明了他的思想;但是,像许多只用俄文出版的著作一样,这篇出色的演说几乎完全不为世人所知道。
+
+“作为一个多年的动物学家”,他认为他有责任反对滥用这个取自动物学的词——生存竞争,或者,至少应该反对高估它的重要性。他说,动物学和那些研究人类的科学不断地坚持它们所谓的生存竞争的无情法则。但是它们忽略了还存在有另外一条可以叫做互助的法则,这个法则,至少对动物说来,是远比前一个法则更重要得多。他指出,遗传后代的需要必然会使动物集聚在一块儿,并且,“个体愈是集聚,它们彼此之间就愈加互相支援,物种就有更大的生存机会,并且更加促进它们智力的发达”。“每一个纲的动物,”他继续说道,“特别是较高级的动物,都实行互助。”他从埋尸虫的生活以及鸟类和一些哺乳动物的合群生活中举出一些例子来说明他的见解。在一篇简短的开幕词中所举的例子当然是有限的,但主要之点都已说得很清楚;在谈完互助在人类进化中所起的更为突出的作用以后,凯士勒教授作了如下的结论:
+
+
+ “很明显,我不是否认生存竞争,但是我认为动物世界的逐步发展,特别是人类的发展,受惠于互助之处远过于互争……一切生物都有两个基本需要:营养的需要和使物种繁殖的需要。前者使它们互相竞争和残杀,而保存物种的需要则使它们彼此接近,互相帮助。但是我倾向于认为在生物界的进化中——在生物的逐步后天变异中——个体之间的互助远比它们的互争所起的作用要大得多。”
+
+
+上述观点的正确性,最最感动了大多数出席会议的俄国动物学家;希斐尔卓失——他的著作在鸟类学家和地理学家当中是很有名的——支持这些观点,并且还另举了一些例子来阐发这些观点。他说,有几种隼具有“一种适宜于抢掠的几乎理想的构造”,然而它们在退化,可是其他几种实行互助的隼却很昌盛。“另一方面,以一种合群的禽类鸭子为例吧,”他说,“一般说来,鸭子的机体不发达,但它们实行互助,从它们不计其数的变种和种类来看,可以说它们差不多是遍布于全世界。”
+
+俄国动物学家的立即接受了凯士勒的观点,好像是很自然的,因为他们几乎每一个人都曾经有机会在亚洲北部和俄国东部无人居住的广大地区研究过动物界;凡是研究过类似的地区的人,是不可能不得出相同的结论的。我想起自己在和我的朋友,那多才的动物学家波利亚可夫一起在维蒂蒙地区考察时,西伯利亚的动物界所给我的印象。当时我们两个人对《物种起源》的印象还很新,可是我们要寻找同种动物之间的激烈竞争却一无所获。这种竞争在我们阅读达尔文的著作时,即使想到了第3章(第71页)的论点,也是我们预期会看到的。我们看见很多动物常常是联合起来,以适应不利的气候环境或对各种敌人进行斗争。波利亚可夫写了许多出色的文章论述各处的食肉动物、反刍动物和啮齿动物的互相依赖;我们亲眼看到许多互相帮助的事实,特别是鸟类和反刍动物在移居途中的互相帮助;甚至在有大量动物聚居的黑龙江和乌苏里江地区,尽管我竭力寻求,但也根少发现在较高级的同种动物之间存在着实际的竞争和斗争。在大多数俄国动物学家的著作中,也都提到过这种印象,这大概可以说明为什么俄国的进化论者那样拥护凯士勒的观点,而同样的观点在西欧的达尔文信徒当中却并不流行。
+
+当我们一开始研究生存竞争的两个方面——直接的和比喻的——的时候,给我们印象根深的头一件事就是互助的事例非常丰富,这不仅是如大多数进化论者所承认的为了繁育后代,而且还为了个体的安全和为了得到必需的食物。对动物界的许多大类来说,互助是通例。甚至在最低级的动物之间也可发现互助的事实,我们必须预期有一天会从研究微小的池塘动物的学者那里得知即使在用显微镜才能看见的生物当中,也存在着不自觉的互助。当然,除了白蚁、蚂蚁和蜜蜂以外,我们对于无脊椎动物的生活的知识还是极其有限的;但是,就从比较低级的动物来说,我们也可以搜集到一些确切合作的事实。蝗虫、蛱蝶、萤虫、蝉等等动物的不计其数的联合,实际上简直还没有人研究;可是它们的存在这一事实本身就指出它们一定是按照大体上相同于蚂蚁和蜜蜂为了移居而暂时联合的原则组织的。至于甲虫,我们已经有人仔细观察过埋尸虫之间互相帮助的事实。它们需要腐烂的有机物,以便在其中产卵和供给它们幼虫以食物,但是那些有机物不能腐烂得太快,因此它们便把在漫游中偶尔发现的各种小动物的尸体埋在土中。一般地说,这些埋尸虫都是单独生活的,但是当它们当中有一个发现了自己难以埋葬的老鼠或雀鸟的尸体时,它就会招唤四个、六个或者十个其它甲虫来会力完成这项工作;如果必要的话,它们会把尸体运到一个合适的土质松软的地方,十分周密地把它埋起来,从没有为了它们之中哪一个享有在这个埋好的尸体上产卵的特权而争吵。约格里迪奇在用两根棍子做成的十字叉上绑上一个死鸟,或者是在插在土中的棍子上挂上一个蟾蜍的时候,这些小小的甲虫也会以同样友好的方法集中大家智慧来克服人的计谋。这种协力合作的事情在蜣蜋当中也曾见到过。
+
+即使在机体方面处于稍低级阶段的动物中,我们也可找到类似的例子。在西印度群岛和北美洲,有些陆蟹结成一大群一大群的,以便到大海去产卵;每一次这样的移动,都包含着它们之间的协力合作和互助。至于大莫鲁甲蟹(Limulus),我惊奇地发现(1882年在布列登水族馆)这种笨拙的动物在一个伙伴需要的时候能给予多大的帮助。它们当中有一只蟹仰面朝天地跌在水槽的一个角落里,它那小锅似的沉重甲壳使它不能回复原来的姿势,再加上角落里有一根铁杆,使它要想翻过身来更加困难。于是它的伙伴们前来援助,我用了一个钟头的时间来看它们如何努力援救它们被困的伙伴。它们一下来了两只,从下面推它们的伙伴,经过巨大的努力,终于把它扶正了,可是由于铁杆妨碍着它们完成援救工作,那个蟹又重重地仰跌下去。经过几番努力以后,援助者当中就有一只到水槽的深处去带来了另外两只蟹,这两只蟹用它们饱满的新力量开始来推动和扶起它们可怜的伙伴。我们在水族馆呆了两个多钟头,当我们离开的时候,我们又去看了一下那水槽,援救工作依然在继续哩!自我看见这件事以来,我不能不相信埃拉斯穆·达尔文博士所引征的叙述:“普通螃蟹在脱壳期间派一个没有脱壳或有硬壳的螃蟹在它旁边放哨,以防备海中的敌人来伤害这种处于没有防御状态的脱壳蟹。”
+
+关于白蚁、蚂蚁和蜜蜂之间的互助事例,特别是通过罗曼斯、彼希纳和约翰·刘波克爵士的著作,一般读者都很熟悉,因而我只说很少的几点提示。如果我们拿一个蚁巢为例,我们不仅看到了每一种工作(如生育子孙、寻找食物、建筑巢穴和饲养幼虫等等),都是按照自愿互助的原则进行的,同时,我们还必须和佛勒尔一样,承认许多种蚂蚁的生活的主要基本特征是每一个蚂蚁有义务把已经吞在肚里并且已经部分消化了的食物和集体中的每一个向它索取的成员共享。属于不同种的或属于互相敌对的蚁巢的两个蚂蚁,偶尔互相遇到时,便彼此避开。但是属于同一个蚁巢或属于同一群巢穴的两个蚂蚁便会互相接近,用触须作几下问答的动作,并且“如果其中有一个饿了或者渴了,特别是如果另一个的嗉囊中很饱满时。……它将立刻索取食物”。接到这样要求的蚂蚁是从不拒绝的;它张开了颚,用一种适当的姿势,吐出一滴透明的流质给那个饥饿的蚂蚁舐食。把食物吐给另外一个蚂蚁吃,这在蚂蚁(自由的)的生活中是那么突出的一个特征,并且为了养活饥饿的同伴和幼虫都是那样经常地互相求助,所以佛勒尔竟认为蚂蚁的消化道是由两个不同的部分构成的,其中之一,即后一部分,是专供自己用的,另一部分,即前一部分,主要是供集体用的。如果一个嗉囊饱满的蚂蚁竟自私到拒绝喂养一个同伴,那它将被看成是一个敌人,甚或比敌人还坏。当它的亲族和另一个种的蚂蚁打仗时,如果它拒不援助的话,它们将比攻击敌人还要凶猛地反过来攻击这个贪心的蚂蚁。如果一个蚂蚁没有拒绝喂养属于仇敌方面的蚂蚁,那么它将被后者的亲族当作朋友看待。所有这些情况都是经过最严密的观察和确切的实验所证实的。
+
+蚂蚁这个分成一千多种的大科动物,其数目是那么多,以致巴西人竟说巴西是属于蚂蚁而不是属于人的;在这个科里,同一个巢或同一个巢穴集团的成员之间是不存在竞争的。无论不同的种之间的斗争是多么厉害,也无论在战争时有着什么样的暴行,但集体内部的互助、已成习惯的自我献身和经常为了共同福利的自我牺牲,都已经成为法则。蚂蚁和白蚁废除了“霍布斯式笔下的那种斗争”,因此它们生活得更好。它们那种奇妙的巢穴,也就是它们的建筑,在比例大小方面超过了人类的建筑;它们修筑的道路和在地上的拱形走廊,宽阔的大厅和粮仓,它们的谷物田、谷粒的收获和使谷粒“麦芽化”;它们孵卵和养育幼虫的合理方法,以及建造特别的窠巢以饲养蚜虫——林内美妙地称之为“蚂蚁的乳牛”——的合理方法,最后,它们的勇敢、胆量和优越的智慧,所有这些都是它们在繁忙和辛勤的生活的每一个阶段中实行互助的自然结果。这种生活方式,其结果必然会发展蚂蚁生活的另一个特征:个体的主动性的巨大发展——它反过来又显著地促成了高度而复杂的智力的发达,这样的发达,使人类的观察者也不能不有很深的印象。
+
+在动物的生活方面,即使我们所知道的只不过是一些关于蚂蚁和白蚁的事实,我们也可以有把握作出这样的结论:互助(它导致互信,这是勇敢的第一个先决条件)和个体的主动性(智力发达的第一个先决条件)在动物世界的进化中,是比互相斗争更具有无限重要性的两个因素。事实上,蚂蚁没有任何“保护性”而仍能兴旺,可是自卫特性对于单独生活的动物来说是不可缺少的。蚂蚁的颜色使它很容易为敌人发现,在草地和森林中,许多种蚂蚁所建的高大巢穴也是一望可见的。它浚有坚硬的甲壳的保护,无论它的针刺在几百根刺入一个动物的皮肉时是多么危险,但对一个蚂蚁的防御来说却是没有多大价值的;而蚂蚁的卵和幼虫在许多居住在森林中的动物看来又是一种美味的食物。可是,成千上万的蚂蚁并没有受到鸟类或甚至食蚁兽的太大摧残,反之,它们却为此它们强壮得多的昆虫所畏惧。当佛勒尔在一个草地上倒出一口袋蚂蚁时,他看见“蟋蟀跑开了,听任蚂蚁抢夺它们丢下的洞穴;蚱蜢和蟋蟀向四方逃走,蜘蛛和甲虫也放弃了它们的捕获物,以免它们自己变成蚂蚁的捕获物”。经过一场战争(在战争中有许多蚂蚁为了共同的安全而牺牲了)以后,连黄蜂的窠也被蚂蚁占领了。甚至最敏捷的昆虫也不能逃脱,佛勒尔常常看到蝴蝶、蚊虫和苍蝇等被蚂蚁出其不意地袭杀。蚂蚁的力量在于互相援助和互相信任。如果说蚂蚁——且不谈更为发达的白蚁——在智力方面居于整个昆虫纲的首位,如果说它们的勇气只有最勇猛的脊椎动物才能匹敌,如果说它们的头脑——用达尔文的话来说——“是世界上最奇妙的微小物质之一,也许比人的头脑更为奇妙”,那么这难道不应归功于在蚂蚁的社会中互助完全代替了互争这一事实吗?
+
+蜜蜂也是这样。这些小小的昆虫(它们本来很容易被许多鸟类所捕获,它们的蜜也被从甲虫到熊的各纲动物所垂涎)也没有从拟态或其他方面得到任何自卫的特性,而没有这种特性,一个单独生活的昆虫是很难逃脱被彻底地毁灭的。但是,由于蜜蜂实行了互助,因而它们获得了我们所知道的广泛发展,获得了我们所称赞的智力。由于共同工作,它们使它们的个体力量增加了若干倍;由于临时分工和每一个蜜蜂在必要时能进行各种工作的能力的结合,它们获得了任何一种单独生活的动物(不管它是多么强壮和有多么好的武装)所不能指望的安全和福利。它们的合作,在人不知道利用充分计划的互助的情况下,往往比人还要成功。所以当一群新蜂要离开蜂箱虫寻找一个新住所时,许多蜜蜂就会预先到附近去探察一下;如果它们发现了一个适于居住的地方,例如一个旧篮子或任何这类的东西,它们就把它占领下来,把它弄得干干净净的,并且加以保护,有时候要保护整整一个星期之久,直到这群新蜂来到那里定居下来。但是,有多少移居到新土地上的人只因不了解他们力量联合起来的必要性而死亡在那里!由于蜜蜂懂得集中它们个体的智慧,它们能适应预料不到的或者不同寻常的恶劣环境,如巴黎博览会上展出的蜜蜂就能用它们树脂似的蜂蜡把箱盖固定到嵌在它们蜂箱板里的玻璃片上。此外,它们毫无喜好杀戮的表现,也没有喜欢无益争斗的习性,虽然许多作者总认为动物有这种癖性。守卫蜂箱进口的哨兵毫不留情地杀死那些企图到蜂箱里去抢劫的蜜蜂;可是,因为搞错了地方而飞来的陌生蜜蜂则不会受到伤害,特别是那些带着花粉飞来的或者是易于迷路的小蜜蜂,更不会受到伤害。除了确有必要时以外,它们是不会进行战争的。
+
+由于在蜜蜂当中仍然存在着残忍和懒惰的本性,而且往往由于环境促使它们又将显现出来,所以蜜蜂的合群性就更加对人有启发性。大家都知道,经常有一些蜜蜂宁肯过抢劫的生活而不愿过工蜂的勤劳生活,在食物缺乏和食物特别丰富的时候,都将使这个掠夺阶级为之增加。当我们的谷物已经收获回家,草地和田野里的谷物已经所剩无几的时候,抢劫的蜜蜂就更加经常到来。另一方面,在西印度群岛的甘蔗园附近和欧洲炼糖厂的周围,抢劫、懒惰和吃得迷迷糊糊的情况在蜜蜂当中就更为普遍了。我们由此可见,在蜜蜂之中还依然存在着反群居的本能,但自然选择必定会继续淘汰它们,因为归根到底,团结的实践证明它比具有掠夺倾向的个体的发展对物种更为有利。那些最狡猾的和最阴险的被淘汰了,让位给那些懂得合群生活和互助利益的蜜蜂。
+
+当然,无论蚂蚁或蜜蜂,甚至白蚁,都不可能具备包括到整个种的更高度团结的观念。在这方面,它们显然没有达到即使在我们政治、科学和宗教的领袖人物中也尚未具有的发展程度。它们的爱群居的本能很难超出蜂箱和蚁巢的范围。不过,拥有不少于两百个巢穴的巢群的两个不同种的蚂蚁(Formica exsecta和F. pressilabris),业经佛勒尔在丹德山和萨勒福山发现并有所描述。佛勒尔认为,这些巢群的每一个成员都认识所有巢群中的其他成员,它们都参与共同的防御。在宾夕法尼亚,麦克库克先生发现了整整一个拥有一千六百到一千七百个巢穴的筑墩蚁的族,全体蚂蚁互相之间都互通信息;贝茨先生曾经指出,在“园地”的广大面积上到处都是白蚁的土堆,有些巢穴成了两、三种蚂蚁的避难所,这些巢穴大部分是用拱形通道或拱廊连接起来的。因此我们发现,甚至在无脊椎动物之间也采取了一些措施把同种结合成更大的组织来互相保卫。
+
+现在进一步谈到较高级的动物,我们发现在它们当中有着更多的为了会种可能目的而有意识地互助的例子。然而我们必须承认,我们对高级动物的生活的知识依然是很不完备的。虽然第一流的观察者们收集了大量的事实,可是我们对于动物世界的某些属科还几乎是一无所知。关于鱼类的可靠资料特别稀少,这一部分是由于观察的困难,一部分是因为对这个问题还没有给予应有的注意。至于哺乳动物,凯士勒已经指出,我们对它们的生活方式所知是多么少。它们之中有许多是习惯于夜间活动的;有些是隐藏在地下的。至于反刍动物的那些合群生活和移居最能引起我们的兴趣,可是它们是不让人们接近它们的群的。我们主要是在鸟类方面拥有最广泛的资料,但我们仍然对许多种鸟的合群生活知道得很不完备。不过,我们不必埋怨我们缺乏经过充分证实的事实,因为这从下面的叙述中就可看到我们并不缺少。
+
+我不打算详谈雄的和雌的为繁育后代和为在后代的最初生活阶段中供给它们食物,以及为共同猎取食物的联合;但是我不妨顺便提一下,这样的联合是通例,即使对最不合群的食肉动物和凶猛的禽类来说,也是一样;我们可以说,这种联合的特殊意义在于:即使在其他方面表现最残酷的动物在这方面却也表现了较温和的情感。还可以补充一点,在食肉动物和猛禽当中,大于家庭的联合还很少见,这种情形,虽然大部分是由于它们猎取食物的方式所致,但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解释为由于人类的迅速增长在动物世界中所引起的变化。至少值得注意的是,有几种动物在人烟稠密的地区过着完全单独的生活,然而同是这种动物或和它们最相近的动物,在无人居住的地区却是喜欢群居的。狼、狐狸和几种猛禽都可以作为这一情况的例证。
+
+然而,对于我们讨论的问题来说,不超过家庭关系的结合的重要性较小,何况我们知道,有许多联合只是为了一般目的,例如猎食、互卫,甚至纯粹为了共同享受生活。奥杜邦曾说过,有时候老鹰也联合起来猎取食物,他对两个秃鹰(一雄一雌)在密西西比何上猎食的描写,是以其生动的笔法闻名的。但在这类观察中,最可靠的是希斐尔卓夫所作的观察。他在研究俄国草原地方的动物时,有一次看见一只完全属于群栖种的鹰(白尾鹰)在高空中飞翔,它静静地绕着大圈子盘旋了半个钟头,这时候突然听到它发出了刺耳的吟声。不久,另外一只鹰就发出了回声,并向它飞来,接着,第三只、第四只,直到一齐飞来了九只或十只白尾鹰,不一会儿它们就飞得不见了。下午,希斐尔卓夫走到他看见白尾鹰飞去的地方,借着草原上的一个高坡的掩蔽,他走近它们,发现它们围着一匹马的尸体。那些年老的鹰(照例由它们先吃——这是它们的礼节)这时已经站在附近的草堆上担任放哨,而较小的鹰则在吃着它们的盛餐,旁边还围着一群群的乌鸦。希斐尔卓夫根据这个和类似的观察,断定白尾鹰为了猎食而结合一起;当它们都飞到很高的空同时,如果它们有十只的话,就能总览至少二十五平方英里的一片地区;只要其中任何一只鹰一发现了什么东西,它就告知别的鹰。当然,有人会说,第一只鹰的单纯的本能叫声,甚至它的动作,同样可以把几只鹰带到猎获物那儿来。可是在这个问题上,有说明它们互相通知的有力证据,因为这十只鹰在飞到猎获物那里以前先聚集到了一起。希斐尔卓夫以后叉有几次机会证实白尾鹰常常因为饱餐尸体而集合到一起,它们之中有些(首先是年幼的鹰)在别的鹰吃东西时,经常是在旁边担任放哨的。事实上,白尾鹰——最勇敢和最善于猎食的猛禽之一——完全是一种群栖的鸟类,布利姆说,当它被捕获以后,它很快就和饲养它的人发生密切的情谊。
+
+合群性,是很多种猛禽的共有特征。巴西鸢——最“鲁莽的”强盗之一——也是最喜欢群居的鸟。达尔文和别的博物学家已经描述过它们猎取食物的联合,下面是一个事实:当它捕到一个太大的东西时,它就招唤五、六个伙伴来把它搬走。经过一天的忙碌以后,它们常常从十英里或更远的地方飞来,结伙到一棵树上或灌木林去过夜,还经常发现有几只兀鹰,特别是多尔比尼所说的“它们真正的朋友”——玉鸡和它们在一起。据札鲁得尼说,它们在别的大陆和外里海的荒野上,也有一起巢居的习惯。群居秃鹰——最强壮的兀鹰之一——就是由于喜爱群居而得名的。它们成群地在一块儿生活,显然爱好群居,当它们高飞到天空中游戏时经常是成群结队的。“它们在极其友好的气氛中生活,”勒瓦兰说道,“在同一个洞穴里,我有时候找到离得很近的窠巢达三个之多。”巴西的鸟拉布兀鹰也和白嘴鸦一样,甚至比它们更爱群居。埃及的小兀鹰亲密地生活在一起。它们结队在空中游戏,晚上聚在一块儿过夜,早晨一块儿去寻找食物,它们之间连最轻微的争吵也从未发生过;这是有充分机会观察它们生活的布利姆证实过的。红脖隼也是大群地聚集在巴西的森林里,茶隼(Tinnunculus cenchris)离开欧洲以后,在冬天到达亚洲的森林和草原时,也是结成许多大群的。在俄国南方的草原上,它们是(或更确切地说,以前是)那么样的合群,以致诺特曼看见它们和其他的隼(Falco tinnunculus、F. œsulon和F. subbuteo)结成一群群的,每当晴天的下午大约四点钟的时候,聚在一块儿游戏,直到天黑以后很久。它们大家一齐飞起来,排成一条直线,向着某个选定的地方飞去,到达那里以后又立刻按照原来的路线飞回来以便再飞。
+
+只是为了飞翔的快乐而成群地飞翔,这在会种鸟类中是很普遍的。“特别是在汉柏地区,”迪克生写道,“在8月底经常有大群的鹬鸟在泥洲上空飞翔,在那里过冬……这些鸟的动作极其有趣,它们大群回旋飞行,散开会拢,其精确的程度好像受过训练的军队。在它们当中还混杂着单独的沙锥鸟、海云鸟和环颈鹬。”
+
+不可能在这儿把鸟类的联合猎食情况都一一列举出来;但企鹅的捕鱼结合肯定是值得我们注意的,因为这些笨拙的鸟在联合中表现了优良的秩序和智慧。它们常常结成许多大队去捕鱼,在选定一个适当的水湾以后,它们便面对岸边围成一个广阔的半圆圈,一步步地向岸边走去,从而缩小这个半圆圈,把包围在圈里的鱼完全捕食。在窄小的河流和运河上,它们甚至分成两个队,每队围成一个半圆圈,一步步地会会起来,好似拖着长渔网的两队人彼此会合起来捕捉两个鱼网之间的鱼一样。夜晚来临时,它们飞到休息的地方——各群休息的地方是不变的——,从来没有人看见过它们为了争夺水湾或休息的地方而互相争斗。在南美洲,塘鹅结成拥有四万到五万只的大群,其中一部分在睡觉,另一部分别担任守卫,而其余的塘鹅便去捕鱼。最后,如果我不谈一下常被诽谤的家麻雀是多么忠实地和它所属的集体的每一个成员分享它所发现的任何一样食物的话,那我便对它们有失公平。希腊人早就知道这个事实,它所以留传下来,是一个希腊演说家有一次说(根据我的记忆):“当我向你们讲话的时候,有一只麻雀已经去告诉别的麻雀说,一个奴隶把一袋谷物掉落在地上,于是它们都到那里去吃谷粒了。”并且,现在我们很高兴地发现,这个古代的观察已由葛尼先生在最近出版的一本小册子中加以证实,葛尼确信家麻雀常常相互告知哪里有食物可以窃取;他说:“甚至在远离庭院的地方打了一堆麦子,院子里的麻雀也总会使它们的嗉囊充满麦粒。”的确,麻雀极其注意保护它们的领地,不使它受外来者的侵犯;所以卢森堡公园中的麻雀拼命同一切企图来分享公园和游客的好处的麻雀作战,但在它们集体的内部,它们便充分地实行互助,虽然偶尔在最要好的朋友之间当然也发生一些争吵的事情。
+
+在禽类中,同猎同食是那么常见的一种习惯,所以用不着再引更多的例子来说明,必须把它看作是一个确定不移的事实。至于这种结会形成的力量,那是显而易见的,用不着证明。最强壮的猛禽也难以对付结合到一起的我们喜爱喂养的小鸟。即使是鹰——甚至凶通有力的岩鹰和可以用脚爪抓走兔子或小羚羊的老雕——也被迫把它们的猎获物让给一群群的乞食的鸟——鸢,它们一看见老鹰找到了一个美味的猎物便照例去追赶它。鸢也追赶敏捷的鱼鹰,抢走它捅获的鱼,但是没有一个人看见过鸢鸟为了争夺这种窃取的猎物而互相争战。在克古仑岛上,库斯博士看见猎海豹的人所说的海鸡(Buphagus)追赶海鸥,要它们吐出嘴里的食物,而另一方面,一旦海鸡飞近海鸥等的住地时,海鸥便和燕鸥联合起来逐走它们,特别是在伏巢期间更是这样。身体虽小但极其敏捷的田凫大胆地攻击食肉的猛禽。“看它们攻击一只秃鹰、一只鸢鹰、一只乌鸦或一只鹰,是最有趣的事情。我们会觉得它们有胜利的信心,也看见猛禽的愤怒。在这种情况下,田凫互相之间全力援助,它们的勇气随着它们的数量的增加而增加。”田凫真可以无愧于希腊人给它们取的“良母”这个名称,因为它们总是保护其他的水鸟,使之不受敌人的攻击。我们在花园中常常看到的身长不过八英寸的小白鹡鸰(Motacilla alba),也能强迫鹞鹰放弃它们的猎食。“我总钦佩它们的勇气和敏捷,”老布利姆写道,“我相信唯有隼才能捕捉它们……当一群白鹡鸰逼得一只猛禽退却的时候,它们使空中都回响着它们胜利的叫声,然后它们就飞散了。”它们为了追逐敌人的这个特殊目的而集合起来,也如同我们所看见的另一种情况一样:当森林中的所有鸟雀发现一只夜鸟在白天出现时,它们便飞起来,一起——食肉的猛禽和无害的小歌鸟——丢追逐这个陌生的鸟,使它回到原来隐藏的地方。
+
+鸢、秃鹰或鹰和野鹡鸰这样的小鸟之间,在力量上是多么悬殊,然而这些小鸟以它们共同的行动和勇敢,证明它们比有强壮的翅膀和武装的强盗还优越!在欧洲,鹡鸰不仅追逐可能危害它们的猛禽,而且还追逐鱼鹰,它们的目的“不是为了要伤害它,而是为了好玩”,据叶尔登博士税,在印度,穴鸦之追逐“戈文达”鸢,“只不过是为了取乐”。韦德公爵看见巴西的鸟拉布秃鹰(urubitinga)被不计其数的一群群的大嘴鸟和反舌雀(这种鸟近似我们的白嘴鸦)包围起来,受它们的嘲弄。他说:“老鹰总是十分悄悄地忍受这种侮辱,但有时也会捕捉一只嘲弄它的鸟。”在所有这些事例中,在体力方面虽然比猛禽差得很多的小鸟,却以共同的行动证明它们胜过猛禽。
+
+但是共同生活在个体安全、生活享受和智力发达方面所起的最显著的效果,是要从两大科鸟类——鹤与鹦鹉——的身上才能看到的。鹤是极爱群居的,不仅和它的同类,而且和大多数水鸟都有极其良好的关系。它们的小心谨慎和它们的智慧真令人惊异;它们在顷刻之间就能洞察新的环境,并根据这种环境来活动。它们的哨兵经常在一群吃食或休息的鹤周围守卫,猎人们深深知道要接近它们是多么困难。如果它们受到了人的突然袭击,那么它们不经过先派一个单独的侦察兵,然后再派一群侦察兵去巡查一遍,是决不回到原地方来的。当侦察队回来报告那里没有危险的时候,第二批侦察便被派去证实第一次的报告,以后全群才会出动。鹤和种类相近的鸟结成真正的朋友;除了同样有合群性和高度智慧的鹦鹉以外,没有别的鸟在被捕到以后能像鹤那样和人类发生真正的友谊。“它把人不是看成主人,而是看成朋友,并且竭力表示这一点,”布利姆从许多的亲身体验中得出这样的结论。鹤从清晨直到深夜都在一直不停地活动,但只是在早晨用几个钟点的时间去寻找食物(主要是蔬食),一天之中其余的时间都用在集体生活上。“它拣起小木片或小石头,把它们抛在空中,并试着去接住它们;它弯着颈项,张开翅膀,舞着、跳着、到处跑着,想用种种方法表示它的好兴致,它始终保持着优美文雅的姿态。”由于它们生活在集体中,所以它们几乎遇不到敌人,虽然布利姆有时候看见它们当中有一只被鳄鱼攫住,但他写道,除了鳄鱼以外,他不知道鹤还有其他的敌人。它们用个个皆知的谨慎行动避开一切敌人;它们通常都能活到很长的年岁。因而难怪鹤不需要养育许多子孙以保存自己的种,它们一般只孵两个蛋。至于它们的高度智慧,只说一句就够了:所有的观察者都一致承认,它们的智力很使我们联想到人的智力。
+
+另一种极其合群的鸟是鹦鹉,大家都知道,它的智慧的发达在鸟类中占有最高地位。布利姆是那么美妙地总括了鹦鹉的生活方式,所以我不如把下面一段照样翻译出来:
+
+
+ “除了在交尾期以外,它们都是结成大的集体或成群生活的。它们在森林中选定一个地方栖居,此后便每天早晨出去寻找食物。每一个群的成目都忠实地互相依恋,并且同甘共苦。它们在早晨一起到田野、花园或是树上去吃果子。它们布置岗哨守卫整个群的安全,并且注意它们的警报。遇有危险的时候,它们便一起飞走,彼此帮助,一块儿同时回到它们栖息的地方。一句话,它们始终是紧密团结生活在一起的。”
+
+
+它们还爱好和其他的鸟交往。在印度,樫鸟和乌鸦从附近好多英里以外飞到竹丛中来和鹦鹉一道过夜。当鹦鹉出外寻食的时候,它们发挥了极惊人的智慧、审慎和应付环境的能力。以一群澳大利亚的白色美冠鹦鹉为例,它们在出发去劫掠一块农田之前,首先要派出一个值察队——它们栖在农田附近的高树上,而另外一些侦察兵则栖在农田和森林之间的树上传递信号。如果报告说“好”,二十来只美冠鹦鹉便从队伍中散开,飞到空中,向离农田最近的树木飞去。它们还要花费很长时间来详细察看附近的情况,然后才发出全体前进的信号,接着,全队便立刻出发,转眼同就劫掠了那块田地。澳洲的居民很难瞒过鹦鹅的小心谨慎,如果人们用一切办法和武器终于打死了几只鹦鹉,那么,它们以后将变得更加谨慎和警惕,以致能打败人的一切计谋。
+
+毫无疑问,使鹦鹉能得到几乎相等于人的这种很高的智力水平和我们在它们身上所感到的人类情感的,是集体生活的实践。它们的高度智力竟使最好的博物学家把某种鹦鹉,即灰鹦鹉,称为“鸟人”。谈到它们的互相友爱,大家都知道,当一只鹦鹉被猎人扛死了,其他的鹦鹉便在它们同伴的尸体上空盘旋,发出尖锐的怨诉声,据奥社邦说,“它们自己也将为它们的友谊而牺牲”。两只被捕的鹦鹉虽然属于两个不同的种,但也能建立起相互的友谊,如果这两个伙伴当中有一个意外地死了,另一个伙伴有时也将因悲伤而死。很明显,它们在集体中得到的保护,远远超过任何理想地发达了的嘴和爪所给予它们的自卫能力。除了各种较小的鹦鹉以外,其他的鹦鹉是很少有猛禽或哺乳动物敢去攻击的,布利姆说得一点不错,鹦鹉除了人以外几乎没有其他的敌人(他说,鹤与合群的猴子也是这样);他又说:“鹦鹉多半不是死在敌人的爪下,而主要是死于衰老。”只有人类才能消灭它们的一部分,因为人类有更高度的智慧和武器,这些同样也是从结合中得来的。所以,鹦鹉的长寿,可以看作是它们合群生活的结果。至于它们那惊人的记忆力,难道我们不可以说,它之所以发达,也是得力于合群生活、长寿及随之而来的直到很老身心仍十分健全吗?
+
+由上所述,可知个人反对整体的斗争不是唯一的自然法则。互助也和互争一样,同样是一条自然法则,当我们再分析一下另外一些鸟类和哺乳动物的结合以后,这条法则就更加明白了。关于互助这条法则对动物世界的进化的重要性,在前面的几页中已经作了几点提示,但是,在我们再举出几个例证,我们将由此能够得出我们的结论以后,它们的意义就将更加明显。
+
+
+
+
+
+
+
+
+
+
+
+
+ Made with by Agora
+
+
+
+
+
+
diff --git a/heros/2009-03-01-GavinMendel-Gleeson-a1_l-complex-systems-and-anarchism.html b/heros/2009-03-01-GavinMendel-Gleeson-a1_l-complex-systems-and-anarchism.html
new file mode 100644
index 00000000..9f20c030
--- /dev/null
+++ b/heros/2009-03-01-GavinMendel-Gleeson-a1_l-complex-systems-and-anarchism.html
@@ -0,0 +1,149 @@
+
+
+
+
+
+
+
+
+
+ 复杂系统与无治主义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复杂系统与无治主义
+
+
+
+
+
+ Gavin Mendel-Gleeson | 2009.03.01
+
+
+ 将人类社会作为复杂系统进行分析,能为我们提供对于历史进程以及资本主义的强项与弱点的新的见解。
+
+
+
+
+
+复杂系统理论是一个从突变理论(catastrophe theory)、混沌理论(chaos theory)、控制理论(control theory),尤其是控制论(cybernetics)的传统中产生的科学理论。复杂系统理论的诞生来源于对传统科学的还原论(reductionism)方案的否定。它认为还原论既不必要又难解(intractable)。
+
+传统物理学试图在尽可能小的颗粒度下找到基本规律。然而,现在已经知道,由于在极小的颗粒度下相互作用的性质,预测集合系统的行为在计算上难以实现。例如,水,(大多数情况下)最好用流体流动方程来描述,它可以用较简单的(非线性)方程描述集合行为。试图把它作为1026个相互作用的量子粒子集合波函数在计算上是不可行的。相反,复杂系统理论试图在自然的粒度下描述系统,以便对其行为进行可行的(tractable)预测。
+
+复杂系统中的一个基本概念是涌现行为(emergent behaviour)。或者说,从一个有大量服从简单规则的行为者的系统中,能涌现复杂的行为。这类似控制论者所说的元系统跃迁(metasystem transition)的概念。某些对涌现行为最早的描述实际上来自于奥地利学派,可以在路德维希·冯·米塞斯的写作中看到,他把资本主义的集合行为描述成一种由行为者自利产生的最优解。
+
+系统理论为我们提供了一些经验性的法则,可以作为理解行为者和集合行为者涌现的工具。如果你使简单的系统与复杂的环境相互作用,它保持自己的身份——或者说内部结构完整性——的概率会很低。而复杂系统能够于复杂环境相互作用,并有更高的生存概率。我们在自然界中的简单生物中可以观察到,由于它们的低存活率,它们采取大量繁殖的策略。这与人类采取的方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
+复杂系统理论与社会
+
+为了理解如何用系统理论模拟社会,我们不如从简单的例子看起。在封建欧洲,社会组织层级森严。在系统理论中,我们把它用一个树状的控制图模拟,领主在顶上,佢的直接附庸在下面。很多情况下,在这个结构中,控制了等级制度的领导就近似控制了整一群人。这有许多的后果。如果这个系统的行为可以用领主的行为来模拟,那么这个系统的行为就必不能比领主更复杂。因此,这个系统仍是简单的。这也意味着这个系统能轻易地一致行动。它可以率领军队,并与其他的封建国家简单地交互。
+
+实际上,完美的控制层级是不存在的。总是会有横向的控制链接和多样的同谋行为,等等。然而,对于封建制而言,这个模型仍然是个不错的近似。随着我们在历史上的推移,到了早期资本主义,我们逐渐注意到向更「混合式」的控制模式的变化,其中横向连接更多,并且系统可能发展出更去中心化、更复杂的行为。此外,它变得不那么脆弱了。我们或许可以猜想,资本主义出现时,封建制度某种意义上注定要灭亡,因为交互环境变得太复杂了。
+
+现代世界已经转向了高度互联的网络模式的资本主义。在系统联通性的框架内,这几乎是封建主义的对立面。关于系统模型,有几件事必须要注意。系统可以有非常不同的内部结构。高度的互通性不排除某些内部模式。事实上我们知道很多复杂系统,包括社交网络,它们的无结构并不「随机」。内部结构可以对涌现行为有很大的影响。每一个网络都是不同的。
+
+进一步讲,一个系统的涌现行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行动者交互的模式。当下的经济体系是资本主义社会关系模式的产物。资本主义从这些社会关系中涌现,一点也不「自然主义」。它是人与人的社会体制的次要产物。将行动者原子化的方式是任意的。实际上,系统常常可以被重原子化,形成不同的行为者与交流的概念。这里有个很好的例子:阶级政治。在国家、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的分析框架下,实体与它们之间的交互被物化(reify)了,因此分析起来比大众交互容易得多。这样,我们有了一个可行的经济学推理的机制。这与新古典主义知识框架下对阶级动因的完全忽视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
+结构与行为
+
+在无治主义者思考无治主义与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时,系统的集合行为与其控制行为的关系十分有启发性。理想化的层级可以用控制它的实体来模拟。这些集合体可以进行所谓「一致」(coherent)的行动。军队是个一个不错的例子。然而,这些一致系统理论上的目标只能有简单的描述。比方说种族灭绝,它可以被简单地描述,我们可以预料军队能够执行这个描述。然而,「在伊拉克建立民主」则是军队做不了的事。
+
+民主国家与大型企业通常类似混合式模型的层级。这些系统逐渐呈现出比单个行动者更复杂的行为。它们的行为,逐渐变得不那么「一致」,但更「相关」。你不能指望事情发展完全一致,但是整个系统会往一个大致相关的方向发展。你还可以预料到,一些混合系统能够适应比单个行为者能够适应的更复杂的环境。
+
+最后,在一个几乎没有层级的概念的网络系统里,有可能出现真正复杂的涌现行为。这样的例子包括人类身体和社交网络。
+
+当下的政治结构
+
+国家,作为一个相当层级化的生物,想要让事情运作更加一致。然而它最大的弱点在于它无法解决那些描述非常复杂的问题。比方说,军队和国家发现它们越发无法应对游击战与恐怖主义的涌现。这些社会结构所用的组织模式是高度去中心化、高度非层级化的。说到底,国家几乎没有可能根除这些运动。国家必须找到任务目标的简单描述,这让它在根本上处于劣势,因为它处理复杂性的能力比较有限。然而,资本主义与企业全球化是更可怕的生物。它们的内部结构是高度网络化的。这些生物灵活地跨越国家边界。它们的集合行为极度复杂。没有人理解股票市场是怎么(不)运作的。同时,资本主义极度的强健,能够以马克思没想象到的方式适应不同的环境。若要战胜这种敌人,唯一的可能是至少与其相当的复杂性。
+
+
+
+革命与结构
+
+复杂系统的整体行为和属性取决于个体交互的机制。在这个意义上,人类交互有可能产生在行为者交流层面上的反馈循环,能够催生系统性的根本转变。这意味着全球性的极端变化是可能的。革命正是转变交互机制导致的根本性的涌现性质的转变。
+
+复杂系统告诉我们没有唯一正确的社会交互模型。假设我们能详细掌握交互模式,并且假定它是不变的(原子级的行动者之间的社会交互不变),而且这个世界严格意义上服从决定论,我们也得不到一个能预测结果的社会理论。可以用来宣称不可避免的「历史的进程」的实证主义或自然主义的方法是不存在的。它在计算上和方法论上都是不靠谱的。
+
+那么,在运用于人类社会与革命性变化的思考方面,复杂系统理论能够告诉我们什么呢?我们从自然科学中经验研究的领域以及历史信息中知道,根本性的范式变化实际上是很自然的,即便它们几乎无法预测。社会秩序的革命在历史上一再发生。
+
+在真正全新的社会秩序的出现中,有几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就那些创生性的产生这些变化的事件而言,它们通过旧秩序日益混乱或衰败的过程发生。这通常包括向旧体制中注入巨量的能量。当这些能量事件消散时,新的秩序便逐渐强化。
+
+对称性破坏(symmetry-breaking)是一个常见的系统性行为,它在范式变化的语境下尤为有趣。当一个系统因为一个微小的局部偏离而走向了两个可能中较低的那一个时,对称性破坏便发生了。对于外部观察者来说,集合行为的选择可能显得很任意。事实上,它源于系统行为中的微小内部波动。
+
+无治共产主义,在复杂系统的语境下,是一个对涌现行为以及个体行为的描述。它要求整体性上的共产主义,社群之间的互助,以及依照面对的问题的规模采取合作的、集体的决策及解决措施。同时,它要求直至个体水平的层级和强制权力的消灭。在复杂系统的框架中,无治共产主义实际上似乎有很好的生存机会。它将无层级的网络模型作为人类组织的出发点。这意味着在理论上,它具有呈现复杂涌现行为的能力。
+
+此外,革命组织的作用可以被视为保持革命的自由意志主义的关键。在革命的情况中,微小波动可以产生不合比例的巨大影响。新社会的核心将存在于那些有着适合于运动的组织的倾向当中。因此,至关重要的是,组织倾向必须要有结构上的完整性,以及对于交互动因的可复制的知识,后者对于将广泛的运动成型为自由共产主义是不可少的。
+
+在战术层面上,用复杂系统思维进行分析解答很多问题,但也留下很多问题。从这个角度看,许多涌现行为事先没有办法计算,只能用经验研究或者是更弱的找历史类比的方法决定。我们仍然面对着困难的问题。我们必须找到其战术最利于阶级斗争升级的解决方案。此外,我们必须找到最利于拓展、复制的内部结构,以便它们在革命时刻中出现的高度敏感期的实施。
+
+
+
+
+
+
+
+
+
+
+
+
+
+
+ Made with by Agora
+
+
+
+
+
+
diff --git a/heros/2022-08-05-ElinBjarnegard/.-a1_l-armed-violence-and-patriarchal-values.html b/heros/2022-08-05-ElinBjarnegard/.-a1_l-armed-violence-and-patriarchal-values.html
new file mode 100644
index 00000000..9998e0d0
--- /dev/null
+++ b/heros/2022-08-05-ElinBjarnegard/.-a1_l-armed-violence-and-patriarchal-values.html
@@ -0,0 +1,224 @@
+
+
+
+
+
+
+
+
+
+ 暴力与父权:泰国男子从军经历调查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暴力与父权:泰国男子从军经历调查
+
+
+
+
+
+ Elin Bjarnegård, et al. | 2022.08.05
+
+
+ 本研究超越男女二元性的论调,强调男性内部对于暴力的态度因意识形态影响而存在分化:志愿参军的人通常更亲近父权制意识形态,而不是军队塑造了士兵的父权思想;强制参军对不希望主动参军人士的父权思想并无明显影响。
+
+
+
+本研究通过对泰南三府年轻男性进行调查,探索了参加武装暴力与父权价值观之间的关系。研究1发现父权价值观更强的男性更容易志愿加入准军事部队。研究2利用泰国征兵抽签所带来的自然实验,比较了非自愿应征入伍服兵役的男性与参加抽签但未入伍的男性的调查回答,发现两组在父权价值观方面没有差异。本文结论是,父权价值观促使人们自愿参与武装冲突,而在冲突地区应征服兵役不会导致士兵父权价值观的变化。
+
+一、导言
+
+最近的研究提出了一种新的解释,有可能更准确地缩小在暴力冲突局势中选择拿起武器的人的范围:具有父权价值观(patriarchal values,认同男性对女性的系统性支配地位)的人。一系列研究表明,关于男子气概(masculinity)和性别歧视的观念与支持暴力极端主义有关。本文从两个重要方面推进了这一研究:(1)研究了在武装冲突中,个人父权价值观强弱与通过资源加入政府准军事单位自愿参与有组织暴力活动之间的联系;(2)通过分析泰国的征兵抽签这一自然实验(natural experiment),研究了参与有组织暴力到个人父权价值观强弱之间的反向因果关系的可能性。
+
+二、武装暴力与父权价值观之间的联系
+
+在过去的三十年中,性别平等与战争暴力之间的关系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但侧重于个人层面的文献受到的学术关注较少。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在解释暴力行为成因时,性别价值观在社会和个人层面上都起着重要作用。父权制价值观被视为男女二元性别秩序的一部分,将男性置于女性之上,且这种父权制价值观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从父权制价值观转向性别平等的价值体系,意味着维护男女二元对立的界限日益模糊,并且二者平等。父权价值观与暴力倾向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多地被记录,而且往往集中在“他者化”(othering)过程中。他者化是一个区分“我们”和“他们”的过程,是构成父权价值观基础的性别秩序所固有的,也是合理化(rationalization)对他人实施肉体伤害的必须部分。尽管实施暴力行为往往与男性和男子气概的理想有关,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男性生物学上都具有同样的暴力倾向。同样,女性也可能是战时暴力的施暴者。因此,重点在于意识形态而非性别对于参与暴力的影响,从而需要从男性内部入手,研究参与暴力与不参与暴力的男性的不同及其原因。但是,研究父权价值观与暴力行为之间的因果关系仍然是一项重大挑战:这种既定的联系可能是由于以性别平等为导向的社会和个人不太支持暴力,也可能是由于暴露于冲突和暴力的社会和个人变得不那么支持性别平等。
+
+个人对暴力的增值化(valorization,赋予某事物价值)通常归因于社会化(socialization)进程。研究表明,暴力既可以通过代际传播,也可以通过影响儿童待遇的文化规范传播。具体而言,曾被家暴或目睹家暴的男孩随后更可能坚持父权价值观,最终更可能选择参与政治暴力。北美的一些调查研究表明,具有平民背景和军事背景的个人在特征和价值观上有所不同,这是因为参军前已经形成了某种亲军队的价值观的年轻男性倾向于自我选择加入部队。
+
+然而,其他一些论述则将对暴力的增值化与服役经历直接联系起来。例如,在越战期间服兵役的美国男性因暴力犯罪而被监禁的可能性显著增加。另一方面,国际安全援助部队中瑞典士兵在阿富汗服役前后的价值观基本保持稳定。
+
+在女权主义安全研究中,“军事化男子气概”(militarized masculinities)这一概念已发展为捕捉军事暴力与男子气概之间的特殊关联。军事化男子气概通常的特点被认为是“强壮、吃苦耐劳、具有侵略性的男性异性恋取向、恐同、重视庆祝同性友谊、实施有控制的攻击行为、以最小的抱怨完成任务”。尽管军事化的男子气概包含了相当多的特征,但在本文讨论中,军事化的男子气概有两个决定性的特征:其与男子气概的联系和对暴力的增值化:一个真男人应该具有战士的品质。女性被赋予了柔弱和看护的二等角色,而未能“像个战士”的男性则会受到羞辱。
+
+军事化男子气概指的是这样一种主张,即“与男子气概相关的刻板印象中的特质可以通过兵役,尤其是战斗来获得/证明”。这句话表明男子气概可以在军事环境中获得(acquired)和证明(proved)。第一种说法说明服兵役或参加战斗的经历会使男性具备某些特质。第二种观点认为这些特质是来自早年社会化过程,并且参军后就能表现出来。这种模棱两可的关系提出了父权价值观与暴力之间因果关系的问题。更具体地说,它提出了军事化男子气概的理想主要是通过自我选择(参军前)还是军事社会化(参军后)来实现的问题。
+
+三、志愿参军与军队招兵
+
+有关主动参加暴力行动的研究将军事冲突环境解释为已经社会化的个人可以将男子气概和暴力增值化的地方。一项关于越共游击队招募情况的研究强调对许多年轻新兵来说“赢得荣誉的渴望,或许只是赢得社区的尊重”是他们加入游击队的主要原因。对军人阳刚之气的认同往往是参军的主要动机之一。
+
+许多军事组织依赖于吸引志愿者和激励应征者,而将男孩转变为真正男子汉的理念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力工具。从国家的角度来看,军事化男子气概的概念有利于军队招募“不怕死”的士兵。当军队把自己塑造成充满阳刚之气时,就会吸引某一类渴望这种改变的人。这与军事化男性气质内涵——“真正的男人是士兵,真正的士兵是男人”——不谋而合。从这个角度来看,军事化男性气质的构建早在入伍之前就已开始。
+
+四、反向因果关系的可能性:军事社会化
+
+军事社会化意味着与军事组织具体相关的经历塑造了个人的价值观。在这里,士兵所处的环境会塑造和重塑他们的兴趣以及身份。军队也要求向未来的士兵有效地灌输有利于实现(使人成为士兵)的思想和价值观。作为一个以男性为主导的组织,军队的职能以暴力为基础,因此军队鼓励军事化的男子气概,将其作为诱导男性成为战士的一种手段。这种转变需要特定的方法、仪式或做法,旨在培养出愿意为某一事业杀人和献身的士兵。这一过程被描述为旨在摧毁士兵的个性,代之以对部队的认同。
+
+然而,军事经历在多大程度上将男性社会化为军事化的男子气概,以及哪些类型的实践、方法或经历引发了这种社会化,这些问题尚未得到深入探讨。
+
+五、募兵与征兵制情境中的男性军人气质
+
+有些人被迫征召入伍而绝不会自愿参战;有些人乐于为国家服务;而对其他人来说,参军是为了钱。一些国家实行征兵制,而另一些国家则依靠志愿兵。不同类型的军事环境也可能刺激不同类型的社会化进程。例如,准军事部队或游击队可能不要求在入伍前接受正规军事训练;服兵役可能不会有任何战斗经历;但在冲突不断的国家,即使是刚入伍的新兵也可能经历战斗和死亡威胁。
+
+本研究的重点是泰国,该国拥有规模庞大的准军事单位与泰国皇家武装力量(RTARF)并肩作战,后者采用抽签征兵的方式服兵役,兵役一般为两年左右。RTARF的应征入伍者的训练以通过惩罚和社会及心理压力暴力灌输纪律而著称。所有年满21岁的男性都必须在每年4月应征入伍。
+
+此外,泰国有许多男子和少数妇女自愿加入各种准军事部队。随着服役年限的增加、晋升和在不稳定的边境地区服役而获得经济奖励。泰南三府(北大年、也拉、那拉提瓦)自2004以来就因持续叛乱而成为冲突地区。这种在冲突地区活跃的不同军事组织的组合有助于研究自我选择加入准军事组织,以及通过服兵役实现社会化的情况。
+
+军事化男子气概是通过归属身份和表现身份的组合来实现的。泰国以性别广泛的流动性和对变性人(kathoeys)相对较高的容忍度和能见度而闻名。但是泰国军队在这方面是保守的,只征召给那些认同、被认定男性身份、并在法律上被承认为男性的人。变性人通常可以免服兵役,但在征兵日获得免服兵役所需的程序往往涉及羞辱和骚扰。
+
+研究1是对自我选择加入两类泰国准军事组织的研究:社区民兵(Community Militias),和游骑兵(Rangers)。
+
+社区民兵是泰国南部最大的武装组织。政府已将社区民兵的正规军部分(Or Sor,正式名称为国土防卫志愿军)扩大到约7,200人。社区民兵志愿者被招募到自己的村庄服役,为政府基础设施和政府官员提供保护。Or Sor每月领取工资,但其他村庄或社区民兵则不是。社区民兵一般只由男性组成,尽管妇女加入民兵组织没有任何正式障碍。
+
+游骑兵(Thahan Phran)是另一个准军事团体,是一支由陆军和海军陆战队组成的轻步兵。他们经常与边境巡逻警察(BPP)一起行动,接受作战训练。加入游骑兵者必须是年龄必须在18至29岁之间不分男女的泰国公民。女性在游骑兵中仍占少数。他们需要接受45天至6个月的初级培训。游骑兵报酬平均每月估计为13,500泰铢(约合440美元)。他们每次服役四年,经常被派往战区。游骑兵需要在偏远地区和小路上进行小规模徒步巡逻。他们在检查站巡逻,但有时也在林区扎营。
+
+研究2则研究了泰国军队抽签征兵的制度。根据1954年《兵役法》,泰国所有男性公民在18岁时都要登记服兵役,直到进入军事预备役或被免除军事义务。每个年龄组中大约有1/4的人将在中学期间通过领土防御学生训练进入预备役。那些没有参加培训的人在21岁时将继续登记服兵役,然后必须向征兵部报到,参加高等教育则入伍可被推迟,但是26岁以后不可再延期。
+
+在征兵时,极少数高级僧侣和身心残疾者被永久免服兵役。其余的人可以选择放弃抽签主动服兵役。如果放弃抽签的人数不足以满足军方的征兵配额,军方将为剩余的男性举行抽签。抽签抽中红卡的人必须服兵役,其余抽中黑卡的人被转移到预备役不必服兵役。放弃抽签的原因可能包括:拥有高中或本科学历的人放弃抽签的服役期更短;对参军感兴趣;被薪水所吸引。绝大多数男性参加抽签来试图免服兵役。许多人声称害怕服兵役,因为应征入伍者可能在战区服役,且虐待新兵的报道时有发生。
+
+六、实验设计与方法
+
+本文在泰国南部进行了一项调查,将征兵抽签作为实验组成部分。第一阶段随机选择300个村庄作为数据组(cluster),其中有100个位于泰南三府。对于每个数据组,抽样分为3个类别:(1)参加征兵抽签并必须服兵役的男性,(2)参加抽签但未被选中服兵役的男性,以及(3)放弃抽签并服兵役的男性。每个类别在每个村均采访5名男性,参见表1。
+
+
+▲ 表1:样本组
+
+本文的实证研究由两部分组成(见表1)。首先本文分析了在泰南三府,具有更多父权价值观的男性是否更容易自愿参加准军事组织。研究1作为观察性研究,使用了两个可变因变量。第一个问题是受访者是否参加社区民兵,第二个问题是受访者是否参加游骑兵。研究1采用了所有3类参与者的数据,但只包括居住在泰南三府的人。因此,研究1中分析的受访者人数为1500人(三个类别各500人)。
+
+研究2探讨了反向因果关系的可能性,并检验了义务兵役过程的军事社会化对新兵父权价值观的影响。研究2以征兵抽签的形式进行了自然实验。将第一类(实验组,抽签后必须服兵役)与第二类(对照组,抽签后免服兵役)进行了比较。因此,研究2中分析的受访者人数为3000人(两类各1500人)。
+
+父权价值观通过一个基于受访者对性别平等态度的5个问题的指数进行量化,这些问题涉及受访者在多大程度上同意以下观点:1、男性比女性更适合担任政治领袖;2、男性更适合担任企业高管;3、大学教育对男孩比女孩更重要;4、丈夫应该在家庭中做出重要决定;5、女性应该容忍暴力,以便家庭团结一致。
+
+研究1还使用了几个额外的变量作为控制变量,并在稳健性测试中使用,其中包括指示受访者是否有孩子、教育状况、收入和婚姻状况的变量。由于研究1使用了所有三类受访者,本文还使用了虚拟变量来指示受访者属于哪一类。同时,为了测试研究2中自然实验的平衡性,本文同样使用了七个涉及在年轻男性在征兵抽签之前已经确定的7个属性作为变量:年龄、是否为穆斯林、是否为马来穆斯林、受访者的父亲是否在军队服役、受访者成长时在家中讨论泰南三府情况的程度、受访者成长时在看到母亲被打的频率,以及受访者成长时被打的频率。这些变量也用作研究1中的额外控制或稳健性检查。
+
+七、实验结果
+
+研究1:关于自我选择加入准军事单位服役的观察性研究
+
+
+▲ 图1:逻辑回归结果
+
+研究1旨在确定我们父权价值观的变化是否部分是由个人自我选择加入准军事组织来解释的。本文预期具有更多父权价值观的男性更可能参与有组织的暴力。
+
+图1显示了逻辑回归测试结果,点和菱形表示系数,水平线表示95%的置信区间。本部分的样本仅限于居住在泰南三府的受访者。第一个因变量是参与社区民兵,第二个因变量是参加游骑兵。“父权价值观”(Patriarchal Values)对这两个因变量的预期方向都有很强的显著影响。样本还包括放弃抽签主动服役的男性(“放弃”,Waived),而这类男性在未来更可能参与准军事活动。
+
+下一个控制变量(“未被家暴”,Not Beaten Home)衡量儿童时期的暴力经历。那些说自己很少在家里被打的男性参与准军事活动的可能性要小得多。本文将此解释为在童年时期更频繁遭家暴的男性了解到暴力是处理冲突的适当方式,这使他们更有可能参加有组织暴力行动。此外,童年遭受殴打的经历很可能会导致成年后更高的父权价值观。我们发现“马来穆斯林”(图中显示为Malay Muslim)和佛教徒同样倾向于参加社区防御志愿者团体,但马来穆斯林成为游骑兵的可能性要小得多,因为游骑兵在泰南三府的马来穆斯林中广受鄙视。下一个控制变量反映了受访者在成长过程中与家人讨论泰南三府暴力局势的频率(“讨论频率”,Talk Before 18)。讨论情况较多的男性更有可能参与准军事活动。本文认为,这可能既反映了受访者本身的自我选择,也反映了人们可能会更多地谈论冲突的地区代表本地区受冲突影响严重,因此更容易被准军事组织招募。下一个控制变量是受访者是否有孩子(“有孩”,Have Children):父亲更有可能因为经济原因加入游骑兵。最后,受过高等教育的男性更可能成为游骑兵,可能反映了政府热衷于招募受过较高教育的人。
+
+研究1中的主要解释性变量“父权价值观”在泰南三府有25%的观测值缺失。这是一个相对较大的缺失比例,因此本文研究了缺失情况,并进行了替代测试,包括进行使用多重插补法(multiple imputation,通过创建几个不同的合理估算数据集,并组合从每个数据集中获得的结果来消除缺失数据的不确定性)。总之,“父权价值观”的缺失与研究1中的因变量没有系统的相关性,遗漏值不太可能严重破坏对研究1结果的有效性。
+
+结果是,更高水平的“父权价值观”与更高的志愿参与社区民兵和游骑兵的可能性存在稳健的相关性。现在本文想从实质上了解这种效应的强度。转化逻辑回归系数为更直观的OR值(odds ratio,指事件A在B在场的情况下发生的几率与事件A在没有B的情况下的几率之比)或概率,只有对于一组固定在相同值并使用相同样本的特定解释变量才有意义。更重要的是,在我们的情况下,参与我们模型样本的基线概率不是很有意义,因为本实验的样本不具代表性。例如,实验1样本中泰南三府高达28%的受访者很少或更频繁地参加游骑兵活动(代表他们至少参与了游骑兵单位),这可能比泰南三府同一年龄段的所有男性中参加游骑兵的总体比例更高(因为本实验对参军的男性进行了过多抽样)。因此,基于本文数据参与的绝对概率本身就不那么有趣,更有意义的比较是不同个体之间的相对差异。下面本文展示了两个拼接图,展示了父权价值观(分为四个阶段)与参与暴力之间的关系。
+
+
+▲ 图2:父权价值观与社区民兵参与度的相关性
+
+如图2所示,在参与社区民兵活动方面,父权价值观最低和最高的人之间存在相对较大的差异。在父权价值观最低的男性参加社区民兵的男性比例相对较小(37%)。具有最高父权价值观的男性比例要大得多(60%)。同样,在图3中,父权价值观最低的男性有24%参加了游骑兵,而34%的父权值最高的男性参加过游骑兵。
+
+
+▲ 图3:父权价值观与游骑兵参与度的相关性
+
+研究2:关于征兵抽签作为自然实验的研究
+
+研究2调查了军事社会化对希望通过参加抽签逃避兵役的男性的父权价值观的影响。表2展示了几个控制变量的值,这些变量是指七个在年轻男性在征兵抽签之前已经确定的属性,最后一行显示了服兵役对父权价值观的处理效应(treatment effect)。
+
+
+▲ 表2:控制变量与父权价值观的处理效应
+
+第一行显示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平均年龄不同,因为样本中的最低年龄是21岁。年龄在21至23岁之间的人如果抽中了红卡不得不服兵役,则无法接受采访。因此,最年轻的受访者更可能属于不必服役的男性类别。接下来的两行显示,穆斯林和佛教徒同样有可能抽中了红卡,如果只将说马来语的穆斯林与其他样本进行比较,这一点也成立。同样,这些群体在“父亲服兵役”(Father served)、“讨论频率”(Talk Before 18)和“母亲被家暴”(Mother beaten)等变量方面是平衡的。服役的年轻男性说他们“被家暴”(Beaten at Home)的可能性在统计学上显著地小,但该差异数值上很小,很可能是随机效应。
+
+最后一行显示,两组样本的“父权价值观”没有显著差异,表明被强制征召入伍对性别平等的态度没有影响。本文大量的观测样本意味着即使是非常小的影响也会被检测到。考虑到抽中红卡和服兵役的待遇是随机分配的,有充分的理由得出结论:军事社会化对父权价值观变化没有因果关系。
+
+作为稳健性测试,本实验还分别测试了父权价值观五个调查问题中的每一个的处理效应,未发现任何效应。
+
+在另一项替代测试中,本实验放宽了实验同质性(treatment homogeneity)的假设。本实验首先将实验处理限制在服役期间遭受过武装冲突的应征入伍者身上。下文报告的结果进一步强化了本文的结论。
+
+本实验向服役人员提出了10个问题,例如是否看到一名阵亡士兵、靠近炸弹以及向敌人开枪。41%的人经历过这种暴力,但这种经历对他们的父权价值观没有显著影响。本实验还验证了,任何服役军种对父权价值观没有显著影响。
+
+实验组(抽签)和对照组(未抽签)的父权值指标上的缺失值数量没有显著差异。因此该缺失不太可能对研究2的结果构成威胁。此外,一个发现表明军事社会化具有显著影响:服役的男性更有可能认为在军队服役的男性应该比没有服役的更受尊重。这一结果和其他类似的结果增强了对实验有效性的信心,并确实发现了军事社会化的影响。因此,即使士兵存在被军事社会化,对性别平等的态度在很大程度上还是不受服兵役的影响。
+
+八、结论
+
+本文探讨了一个更广泛的基本问题,即父权价值观是促使人们决定参与暴力,还是暴力经历影响了父权价值体系。本文调查了那些已经被社会化为持有父权价值观的人是否更有可能主动成为潜在的暴力角色,或者是否是因为在冲突地区非自愿服役而加强了持有父权价值观念的厌女(misogyny)情绪。
+
+在第一项研究中,本文发现持有父权价值观与在武装冲突中志愿参加准军事部队之间存在着强烈而稳健的关系。这表明自我选择是理解军事化男子气概和参与暴力的联系的重要因素。在第二项研究中,本文发现实验组(强制服役)和对照组(未服役)之间的父权价值观没有显著差异。换言之,没有证据支持军事社会化会强化个人的父权价值观。
+
+这项研究存在重要局限性:这项研究中说明,服兵役不会影响个人厌女情绪,但本文没有研究的军事化男子气概的其他方面(如吃苦耐劳)可能会受到影响。此外,本研究强调超越性别二元性,通过研究男性接受父权价值观的程度的变化,可以对男性与暴力之间的联系和因果关系有了更好的理解。
+
+
+
+Elin Bjarnegård,乌普萨拉大学政府学部副教授
+
+Anders Engvall,斯德哥尔摩经济学院研究员
+
+Srisompob Jitpiromsri,宋卡王子大学和平研究所助理教授
+
+Erik Melander,乌普萨拉大学和平与冲突学部教授
+
+编译:郑嘉隽
+
+
+
+
+
+
+
+
+
+
+
+
+ Made with by Agora
+
+
+
+
+
+
diff --git a/hkers.xml b/hkers.xml
index 0c4524da..408e64cf 100644
--- a/hkers.xml
+++ b/hkers.xml
@@ -1,4 +1,4 @@
-Jekyll 2024-11-22T09:45:09+08:00 https://agorahub.github.io/pen0/hkers.xml The Republic of Agora | Hkers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Too Good To Lose 2024-11-12T12:00:00+08:00 2024-11-12T12:00:00+08:00 https://agorahub.github.io/pen0/hkers/too-good-to-lose <p><em>When it comes to the future of American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and the success of the CHIPS Act, Intel is not too big to fail, but it is too good to lose.</em></p>
+Jekyll 2024-11-26T11:22:23+08:00 https://agorahub.github.io/pen0/hkers.xml The Republic of Agora | Hkers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Too Good To Lose 2024-11-12T12:00:00+08:00 2024-11-12T12:00:00+08:00 https://agorahub.github.io/pen0/hkers/too-good-to-lose <p><em>When it comes to the future of American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and the success of the CHIPS Act, Intel is not too big to fail, but it is too good to lose.</em></p>
<excerpt />
diff --git a/hkers/index.html b/hkers/index.html
index 0494b37b..811e630e 100644
--- a/hkers/index.html
+++ b/hkers/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2090,6 +2090,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index.html b/index.html
index fd5e4576..c8c4e423 100644
--- a/index.html
+++ b/index.html
@@ -10,7 +1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51,7 +51,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67,14 +67,14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走向更进步的联合体
-
+ 复杂系统与无治主义
+
- Heidi Hartmann | 1979.06.01
- 女性主义社会主义者,必须组织一种既解决反对父权制,也解决反对资本主义的斗争实践。我们必须坚持要创建一个相互依赖、认同解放而非耻辱的社会。
+ Gavin Mendel-Gleeson | 2009.03.01
+ 将人类社会作为复杂系统进行分析,能为我们提供对于历史进程以及资本主义的强项与弱点的新的见解。
- < Full Article >
+ < Full Article >
@@ -85,14 +85,14 @@ < 网左实践总结
+ 暴力与父权:泰国男子从军经历调查
- 番茄米线 | 2022.12.16
-
“网左”总体来说确实是进步的,他们要比一些麻木者、漠不关心者和肉食者进步得多,他们是在资产阶级残酷压迫下抱团取暖的、可以接触到网络生活的群众。而“网左”形成的“左圈”也为许多来寻找答案的迷茫者,如一年半前的我,提供了资源和平台。
+ Elin Bjarnegård, et al. | 2022.08.05
+ 本研究超越男女二元性的论调,强调男性内部对于暴力的态度因意识形态影响而存在分化:志愿参军的人通常更亲近父权制意识形态,而不是军队塑造了士兵的父权思想;强制参军对不希望主动参军人士的父权思想并无明显影响。
- < Full Article >
+ < Full Article >
@@ -107,14 +107,14 @@ < 巴枯宁瑞士演讲・三
-
+ 动物之间的互助
+
- 米哈伊尔·巴枯宁 | 1871.05.03
-
亲爱的同志们,上次说1789~1793年革命中,中产阶级有意无意间助用平民之力,筑其权力于封建世界废墟之上。从此以后,他们成为统治阶级。
+ 彼得·克鲁泡特金 | 1890.09.30
+ 生存竞争 互助 自然法则和逐步进化的主要因素 无脊椎动物 蚂蚁和蜜蜂 鸟类 猎食和捕鱼的结合 合群性 小鸟之间的互相保护 鹤和鹦鹉
- < Full Article >
+ < Full Article >
@@ -126,6 +126,22 @@ <
+
+
+ 尋香記
+
+
+ 東加豆 | 2024.09.02
+ 我七月初就知道「尋香記」這個展覽了,但一直沒有動身,身心靈也像一個木頭人。為什麼呢?如果這是在二十年前,我肯定會在第一天第一時間就衝過去,興奮得不得了。想想也是挺有意思,我跟香味這東西,總算是有些不解之緣吧。八月的最後一天,我終於踏進了展廳。不過,就算來晚了,那份對香氣的喜愛,還是一點都沒少。有心動,也有感動。
+
+
+ < Full Article >
+
+
+
+
+
+
2024盂蘭雜記
@@ -142,6 +158,24 @@ <
+
+ 李文亮医生,你好
+
+
+ CrazyArticle | 2024.08.29
+ 李文亮医生:
+
+您好。当我第一次知道您的时候,您已经去世,我是在新闻联播上得知您被平反的事,那一天,2020年3月19日。当时我正被关在广州市第一看守所。
+
+
+ < Full Article >
+
+
+
+
+
+
拍打詠
@@ -258,37 +292,7 @@ <
-
- 胰暢詠
-
-
- 東加豆 | 2024.08.22
- 腹痛如刀夜未央,
-
-急診方知胰病傷。
-
-
- < Full Article >
-
-
-
-
-
-
-
-
- 孟加拉——两个女人的角斗场
-
- 马屿人 | 2024.08.22
- 孟加拉政府终于正式接受最高法院判决,将给“自由战士”与其亲属的公务员配额降到5%,93%的公务员岗位面向社会择优录用。而此时,孟加拉青年的抗议活动已经持续了一个多月时间,进入暴力冲突也有两个星期,至少174人死亡,超过2500人被捕。
-
-
- < Full Article >
-
-
-
@@ -1285,6 +1289,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Columns - page 12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1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1
香港文化的底色
+Celvin | 2023-07-04
+香港民主派47人初選案審訊第二十周
+《獨媒》 | 2023-07-03
+食屎仔
@@ -250,22 +266,6 @@鹿馬 | 2023-05-19<
奶茶世代的泰国大选
-冯嘉诚 | 2023-05-19
-从“胜利日”到“耻辱日”
-吴言 | 2023-05-15
-吴言 | 2023-05-15<
Previous ♢
- Page 12 of 19
+ Page 12 of 20
♢ Next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1/page13/index.html b/c1/page13/index.html
index 0fd06c06..e2f659f2 100644
--- a/c1/page13/index.html
+++ b/c1/page13/index.html
@@ -10,7 +10,7 @@
Columns - page 13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12 +60,2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Columns - page 13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1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1
+
+
+ 奶茶世代的泰国大选
+ 冯嘉诚 | 2023-05-19
+
+
+
+
+
+
+ 从“胜利日”到“耻辱日”
+ 吴言 | 2023-05-15
+
+
+
+
香港民主派47人初選案審訊第十四周
@@ -250,22 +266,6 @@ 齐泽克 / GPT-4译
-
-
- 寫給遇害烏克蘭英雄的孩子們
- 陶樂思 | 2023-03-23
-
-
-
-
-
-
- 香港民主派47人初選案審訊第六周
- 《獨媒》 | 2023-03-19
-
-
-
-
@@ -274,7 +274,7 @@ 《獨媒》 | 2023-
Previous ♢
- Page 13 of 19
+ Page 13 of 20
♢ Next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1/page14/index.html b/c1/page14/index.html
index 9fdc41f6..dae4ba74 100644
--- a/c1/page14/index.html
+++ b/c1/page14/index.html
@@ -10,7 +10,7 @@
Columns - page 14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12 +60,2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Columns - page 14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1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1
+
+
+ 寫給遇害烏克蘭英雄的孩子們
+ 陶樂思 | 2023-03-23
+
+
+
+
+
+
+ 香港民主派47人初選案審訊第六周
+ 《獨媒》 | 2023-03-19
+
+
+
+
“清除低端”广州版
@@ -250,22 +266,6 @@ LungZeno | 2023-02-2
-
-
- 香港民主派47人初選案審訊第二周
- 《獨媒》 | 2023-02-19
-
-
-
-
-
-
- 香港民主派47人初选案开审
- 李慧筠、袁慧妍 | 2023-02-06
-
-
-
-
@@ -274,7 +274,7 @@ 李慧筠、袁慧
Previous ♢
- Page 14 of 19
+ Page 14 of 20
♢ Next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1/page15/index.html b/c1/page15/index.html
index 16ff6dcc..01e4886c 100644
--- a/c1/page15/index.html
+++ b/c1/page15/index.html
@@ -10,7 +10,7 @@
Columns - page 15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12 +60,2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Columns - page 15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1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1
+
+
+ 香港民主派47人初選案審訊第二周
+ 《獨媒》 | 2023-02-19
+
+
+
+
+
+
+ 香港民主派47人初选案开审
+ 李慧筠、袁慧妍 | 2023-02-06
+
+
+
+
为什么“Goblin Mode”不是“躺平”?
@@ -250,22 +266,6 @@ 岳粤 | 2022-12-14<
-
-
- 尼采的駱駝、獅子與孩子
- 正宜 | 2022-12-14
-
-
-
-
-
-
- 恐懼
- 匿名 | 2022-12-12
-
-
-
-
@@ -274,7 +274,7 @@ 匿名 | 2022-12-12<
Previous ♢
- Page 15 of 19
+ Page 15 of 20
♢ Next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1/page16/index.html b/c1/page16/index.html
index adbf3daa..589c3ca2 100644
--- a/c1/page16/index.html
+++ b/c1/page16/index.html
@@ -10,7 +10,7 @@
Columns - page 16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12 +60,2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Columns - page 16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1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1
+
+
+ 尼采的駱駝、獅子與孩子
+ 正宜 | 2022-12-14
+
+
+
+
+
+
+ 恐懼
+ 匿名 | 2022-12-12
+
+
+
+
“女人没有国家”
@@ -250,22 +266,6 @@ 小游 | 2022-10-31<
-
-
- 他们经历的,我们也可能经历
- 维舟 | 2022-10-30
-
-
-
-
-
-
- 戴,还是不戴?
- 米拉·帕特尔、阿德里亚·罗伊乔杜里 | 2022-10-20
-
-
-
-
@@ -274,7 +274,7 @@ 米拉·帕特尔、
Previous ♢
- Page 16 of 19
+ Page 16 of 20
♢ Next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1/page17/index.html b/c1/page17/index.html
index 1ee853aa..82f1cb49 100644
--- a/c1/page17/index.html
+++ b/c1/page17/index.html
@@ -10,7 +10,7 @@
Columns - page 1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12 +60,2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Columns - page 17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1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1
+
+
+ 他们经历的,我们也可能经历
+ 维舟 | 2022-10-30
+
+
+
+
+
+
+ 戴,还是不戴?
+ 米拉·帕特尔、阿德里亚·罗伊乔杜里 | 2022-10-20
+
+
+
+
“有声音”胜于“大多数”
@@ -250,22 +266,6 @@ 阿菠 | 2022-07-12<
-
-
- 世俗化与新兴宗教
- 胡清心 | 2022-07-11
-
-
-
-
-
-
- 倪匡反共 一以貫之
- 蘇查哈爾燦 | 2022-07-04
-
-
-
-
@@ -274,7 +274,7 @@ 蘇查哈爾燦 | 20
Previous ♢
- Page 17 of 19
+ Page 17 of 20
♢ Next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1/page18/index.html b/c1/page18/index.html
index c2fb99b7..d9d4927a 100644
--- a/c1/page18/index.html
+++ b/c1/page18/index.html
@@ -10,7 +10,7 @@
Columns - page 1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12 +60,2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Columns - page 18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1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1
+
+
+ 世俗化与新兴宗教
+ 胡清心 | 2022-07-11
+
+
+
+
+
+
+ 倪匡反共 一以貫之
+ 蘇查哈爾燦 | 2022-07-04
+
+
+
+
俄乌战争・六月战局
@@ -250,22 +266,6 @@ 当代张敬轩 | 20
-
-
- 俄乌战争第六周
- 当代张敬轩 | 2022-04-10
-
-
-
-
-
-
- 俄乌战争第五周
- 当代张敬轩 | 2022-04-01
-
-
-
-
@@ -274,7 +274,7 @@ 当代张敬轩 | 20
Previous ♢
- Page 18 of 19
+ Page 18 of 20
♢ Next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1/page19/index.html b/c1/page19/index.html
index b3874b68..0ca4e53c 100644
--- a/c1/page19/index.html
+++ b/c1/page19/index.html
@@ -10,7 +10,7 @@
Columns - page 19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12 +60,2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Columns - page 19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1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1
+
+
+ 俄乌战争第六周
+ 当代张敬轩 | 2022-04-10
+
+
+
+
+
+
+ 俄乌战争第五周
+ 当代张敬轩 | 2022-04-01
+
+
+
+
俄乌战争第四周
@@ -250,14 +266,6 @@ Pang | 2019-12-18
-
-
- COLUMN TEMPLATE
- AUTHOR NAME | -0001-12-31
-
-
-
-
@@ -266,7 +274,9 @@ AUTHOR NAME | -0001-
Previous ♢
- Page 19 of 19
+ Page 19 of 20
+
+ ♢ Next
@@ -31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1/page2/index.html b/c1/page2/index.html
index 1d6272b8..34ffe6e7 100644
--- a/c1/page2/index.html
+++ b/c1/page2/index.html
@@ -10,7 +10,7 @@
Columns - page 2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12 +60,2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Columns - page 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1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1
+
+
+ 家有小粉紅
+ Cherryyoko櫻桃陽子 | 2024-08-02
+
+
+
+
+
+
+ 进步社群与政治德性
+ 陈纯 | 2024-07-31
+
+
+
+
以色列人的起源
@@ -250,22 +266,6 @@ 鹿馬 | 2024-06-16<
-
-
- 端午漫谈屈原
- 江上小堂 | 2024-06-11
-
-
-
-
-
-
- 端午漫谈伍子胥
- 江上小堂 | 2024-06-10
-
-
-
-
@@ -274,7 +274,7 @@ 江上小堂 | 2024-
Previous ♢
- Page 2 of 19
+ Page 2 of 20
♢ Next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1/page20/index.html b/c1/page20/index.html
new file mode 100644
index 00000000..aa0bb7ef
--- /dev/null
+++ b/c1/page20/index.html
@@ -0,0 +1,248 @@
+
+
+
+
+
+
+
+
+
+ Columns - page 20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Columns - page 20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1
+
+
+
+
+
+
+
+ COLUMN TEMPLATE
+ AUTHOR NAME | -0001-12-31
+
+
+
+
+
+
+
+
+
+
+ Previous ♢
+
+ Page 20 of 20
+
+
+
+
+
+
+
+
+
+
+
+
+
+ Made with by Agora
+
+
+
+
+
+
diff --git a/c1/page3/index.html b/c1/page3/index.html
index da525a10..9a69ded7 100644
--- a/c1/page3/index.html
+++ b/c1/page3/index.html
@@ -10,7 +10,7 @@
Columns - page 3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12 +60,2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Columns - page 3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1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1
+
+
+ 端午漫谈屈原
+ 江上小堂 | 2024-06-11
+
+
+
+
+
+
+ 端午漫谈伍子胥
+ 江上小堂 | 2024-06-10
+
+
+
+
一种可能的理想世界
@@ -250,22 +266,6 @@ 東加豆 | 2024-05-
-
-
- 的哥
- WrightFu | 2024-05-12
-
-
-
-
-
-
- 牙膏交響曲
- 東加豆 | 2024-05-10
-
-
-
-
@@ -274,7 +274,7 @@ 東加豆 | 2024-05-
Previous ♢
- Page 3 of 19
+ Page 3 of 20
♢ Next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1/page4/index.html b/c1/page4/index.html
index 1f2ad76e..310ec3db 100644
--- a/c1/page4/index.html
+++ b/c1/page4/index.html
@@ -10,7 +10,7 @@
Columns - page 4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12 +60,2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Columns - page 4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1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1
+
+
+ 的哥
+ WrightFu | 2024-05-12
+
+
+
+
+
+
+ 牙膏交響曲
+ 東加豆 | 2024-05-10
+
+
+
+
《自愿奴役论》
@@ -250,22 +266,6 @@ 東加豆 | 2024-04-
-
-
- 游泳池餐廳結業
- 東加豆 | 2024-04-17
-
-
-
-
-
-
- 旋律嘉年華
- 東加豆 | 2024-04-16
-
-
-
-
@@ -274,7 +274,7 @@ 東加豆 | 2024-04-
Previous ♢
- Page 4 of 19
+ Page 4 of 20
♢ Next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1/page5/index.html b/c1/page5/index.html
index 53037fb4..9ffc6ec8 100644
--- a/c1/page5/index.html
+++ b/c1/page5/index.html
@@ -10,7 +10,7 @@
Columns - page 5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12 +60,2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Columns - page 5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1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1
+
+
+ 游泳池餐廳結業
+ 東加豆 | 2024-04-17
+
+
+
+
+
+
+ 旋律嘉年華
+ 東加豆 | 2024-04-16
+
+
+
+
日出的平行線
@@ -250,22 +266,6 @@ 東加豆 | 2024-03-
-
-
- 踐行「見字飲水」信條
- 陶樂思 | 2024-03-07
-
-
-
-
-
-
- 友人
- 東加豆 | 2024-03-07
-
-
-
-
@@ -274,7 +274,7 @@ 東加豆 | 2024-03-
Previous ♢
- Page 5 of 19
+ Page 5 of 20
♢ Next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1/page6/index.html b/c1/page6/index.html
index bd38e5b3..a60388d1 100644
--- a/c1/page6/index.html
+++ b/c1/page6/index.html
@@ -10,7 +10,7 @@
Columns - page 6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12 +60,2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Columns - page 6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1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1
+
+
+ 踐行「見字飲水」信條
+ 陶樂思 | 2024-03-07
+
+
+
+
+
+
+ 友人
+ 東加豆 | 2024-03-07
+
+
+
+
緣份職機師
@@ -250,22 +266,6 @@ 野人 | 2024-02-04<
-
-
- 屁蟹紀錄
- Icebee | 2024-02-02
-
-
-
-
-
-
- 神經擠壓的人
- 東加豆 | 2024-02-02
-
-
-
-
@@ -274,7 +274,7 @@ 東加豆 | 2024-02-
Previous ♢
- Page 6 of 19
+ Page 6 of 20
♢ Next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1/page7/index.html b/c1/page7/index.html
index edba02b9..3eccdc5b 100644
--- a/c1/page7/index.html
+++ b/c1/page7/index.html
@@ -10,7 +10,7 @@
Columns - page 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12 +60,2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Columns - page 7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1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1
+
+
+ 屁蟹紀錄
+ Icebee | 2024-02-02
+
+
+
+
+
+
+ 神經擠壓的人
+ 東加豆 | 2024-02-02
+
+
+
+
詠老
@@ -250,22 +266,6 @@ Anson | 2024-01-01
-
-
- 十二月二十九日
- 東加豆 | 2023-12-29
-
-
-
-
-
-
- 新年願望
- 東加豆 | 2023-12-28
-
-
-
-
@@ -274,7 +274,7 @@ 東加豆 | 2023-12-
Previous ♢
- Page 7 of 19
+ Page 7 of 20
♢ Next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1/page8/index.html b/c1/page8/index.html
index 008b5687..2fa22675 100644
--- a/c1/page8/index.html
+++ b/c1/page8/index.html
@@ -10,7 +10,7 @@
Columns - page 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12 +60,2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Columns - page 8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1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1
+
+
+ 十二月二十九日
+ 東加豆 | 2023-12-29
+
+
+
+
+
+
+ 新年願望
+ 東加豆 | 2023-12-28
+
+
+
+
元旦倒數的故事
@@ -250,22 +266,6 @@ 烏雲蓋雪 | 2023-
-
-
- 薛定諤的貓死了沒?
- 江世威 | 2023-11-14
-
-
-
-
-
-
- 理解宋朝・王安石【2】唯财是举
- Ethan | 2023-11-12
-
-
-
-
@@ -274,7 +274,7 @@ Ethan | 2023-11-12
Previous ♢
- Page 8 of 19
+ Page 8 of 20
♢ Next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1/page9/index.html b/c1/page9/index.html
index 998ef38c..1606fce4 100644
--- a/c1/page9/index.html
+++ b/c1/page9/index.html
@@ -10,7 +10,7 @@
Columns - page 9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12 +60,2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Columns - page 9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1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1
+
+
+ 薛定諤的貓死了沒?
+ 江世威 | 2023-11-14
+
+
+
+
+
+
+ 理解宋朝・王安石【2】唯财是举
+ Ethan | 2023-11-12
+
+
+
+
人工智能时代里的个人主体性
@@ -250,22 +266,6 @@ 豬文 | 2023-10-09<
-
-
- 大語言模型可以理解時空?
- 討厭鬼 | 2023-10-09
-
-
-
-
-
-
- 空間的理念
- 野人 | 2023-10-05
-
-
-
-
@@ -274,7 +274,7 @@ 野人 | 2023-10-05<
Previous ♢
- Page 9 of 19
+ Page 9 of 20
♢ Next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index.html b/c2/index.html
index 70c2b7fe..08c58026 100644
--- a/c2/index.html
+++ b/c2/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2,6 +322,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10/index.html b/c2/page10/index.html
index 46b567ab..16a59cca 100644
--- a/c2/page10/index.html
+++ b/c2/page10/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10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10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11/index.html b/c2/page11/index.html
index 8b1801d7..1ec43764 100644
--- a/c2/page11/index.html
+++ b/c2/page11/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11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11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12/index.html b/c2/page12/index.html
index 6343e019..f3c02526 100644
--- a/c2/page12/index.html
+++ b/c2/page12/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12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1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13/index.html b/c2/page13/index.html
index 357c25a6..93fef36d 100644
--- a/c2/page13/index.html
+++ b/c2/page13/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13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13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14/index.html b/c2/page14/index.html
index cf8b04d9..a8a63271 100644
--- a/c2/page14/index.html
+++ b/c2/page14/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14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14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15/index.html b/c2/page15/index.html
index 8e8496ea..3a070062 100644
--- a/c2/page15/index.html
+++ b/c2/page15/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15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15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16/index.html b/c2/page16/index.html
index b0156a44..18b0f06f 100644
--- a/c2/page16/index.html
+++ b/c2/page16/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16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16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17/index.html b/c2/page17/index.html
index 062d29f5..03c4358c 100644
--- a/c2/page17/index.html
+++ b/c2/page17/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1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17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18/index.html b/c2/page18/index.html
index 48dcad16..a8e4d7ac 100644
--- a/c2/page18/index.html
+++ b/c2/page18/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1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18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19/index.html b/c2/page19/index.html
index e30ff3b4..06d1d2f9 100644
--- a/c2/page19/index.html
+++ b/c2/page19/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19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19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2/index.html b/c2/page2/index.html
index f72275ef..ffd3c545 100644
--- a/c2/page2/index.html
+++ b/c2/page2/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2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20/index.html b/c2/page20/index.html
index 74e548aa..2975ba4e 100644
--- a/c2/page20/index.html
+++ b/c2/page20/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20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20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21/index.html b/c2/page21/index.html
index f1dc396c..6d1eafba 100644
--- a/c2/page21/index.html
+++ b/c2/page21/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21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21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22/index.html b/c2/page22/index.html
index 1a98deca..f8d96e70 100644
--- a/c2/page22/index.html
+++ b/c2/page22/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22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2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23/index.html b/c2/page23/index.html
index f2a16328..38bf75dc 100644
--- a/c2/page23/index.html
+++ b/c2/page23/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23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23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24/index.html b/c2/page24/index.html
index 778917d1..58b99234 100644
--- a/c2/page24/index.html
+++ b/c2/page24/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24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24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25/index.html b/c2/page25/index.html
index 5d080de5..6487974b 100644
--- a/c2/page25/index.html
+++ b/c2/page25/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25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25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26/index.html b/c2/page26/index.html
index ccd83a90..36c470a5 100644
--- a/c2/page26/index.html
+++ b/c2/page26/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26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26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27/index.html b/c2/page27/index.html
index b4ee6666..adcdb79d 100644
--- a/c2/page27/index.html
+++ b/c2/page27/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2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27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28/index.html b/c2/page28/index.html
index 5e745243..b99a4330 100644
--- a/c2/page28/index.html
+++ b/c2/page28/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2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28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29/index.html b/c2/page29/index.html
index 63efb3c9..29746c21 100644
--- a/c2/page29/index.html
+++ b/c2/page29/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29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29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3/index.html b/c2/page3/index.html
index 857bf4fe..09c3f1d5 100644
--- a/c2/page3/index.html
+++ b/c2/page3/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3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3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30/index.html b/c2/page30/index.html
index 24928321..28cdb119 100644
--- a/c2/page30/index.html
+++ b/c2/page30/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30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30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31/index.html b/c2/page31/index.html
index 07c9b037..f892d948 100644
--- a/c2/page31/index.html
+++ b/c2/page31/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31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31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32/index.html b/c2/page32/index.html
index 6d6878b5..366edc36 100644
--- a/c2/page32/index.html
+++ b/c2/page32/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32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3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33/index.html b/c2/page33/index.html
index ab5c9dc5..6ef20e1a 100644
--- a/c2/page33/index.html
+++ b/c2/page33/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33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33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34/index.html b/c2/page34/index.html
index 38a2e175..7a23c97e 100644
--- a/c2/page34/index.html
+++ b/c2/page34/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34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34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35/index.html b/c2/page35/index.html
index 0f515207..578107a8 100644
--- a/c2/page35/index.html
+++ b/c2/page35/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35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35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36/index.html b/c2/page36/index.html
index 611078c3..aa3f9ca6 100644
--- a/c2/page36/index.html
+++ b/c2/page36/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36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36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37/index.html b/c2/page37/index.html
index 1c1a12a9..8d0900f9 100644
--- a/c2/page37/index.html
+++ b/c2/page37/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3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37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194,6 +19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4/index.html b/c2/page4/index.html
index 4fd08efc..623b532c 100644
--- a/c2/page4/index.html
+++ b/c2/page4/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4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4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5/index.html b/c2/page5/index.html
index 635c49e0..9589ae35 100644
--- a/c2/page5/index.html
+++ b/c2/page5/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5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5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6/index.html b/c2/page6/index.html
index 264ee549..2fba5757 100644
--- a/c2/page6/index.html
+++ b/c2/page6/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6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6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7/index.html b/c2/page7/index.html
index e1d1bf6e..3528e730 100644
--- a/c2/page7/index.html
+++ b/c2/page7/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7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8/index.html b/c2/page8/index.html
index 13c99131..1da3e1b9 100644
--- a/c2/page8/index.html
+++ b/c2/page8/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8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9/index.html b/c2/page9/index.html
index 8e996047..9c7b480b 100644
--- a/c2/page9/index.html
+++ b/c2/page9/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9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9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olumns.xml b/columns.xml
index 040e6750..1ec6929f 100644
--- a/columns.xml
+++ b/columns.xml
@@ -1,4 +1,102 @@
-Jekyll 2024-11-22T09:45:09+08:00 https://agorahub.github.io/pen0/columns.xml The Republic of Agora | Columns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2024盂蘭雜記 2024-09-01T12:00:00+08:00 2024-09-01T12:00:00+08:00 https://agorahub.github.io/pen0/columns/misc-notes-of-the-bon-2024 <p>農曆七月將過,大開一個月的鬼門,也要再次關上,讓來自另一個次元的鬼魂朋友,回到屬於ta們所屬的領域。</p>
+Jekyll 2024-11-26T11:22:23+08:00 https://agorahub.github.io/pen0/columns.xml The Republic of Agora | Columns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尋香記 2024-09-02T12:00:00+08:00 2024-09-02T12:00:00+08:00 https://agorahub.github.io/pen0/columns/fragrance-of-time <p>我七月初就知道「尋香記」這個展覽了,但一直沒有動身,身心靈也像一個木頭人。為什麼呢?如果這是在二十年前,我肯定會在第一天第一時間就衝過去,興奮得不得了。想想也是挺有意思,我跟香味這東西,總算是有些不解之緣吧。八月的最後一天,我終於踏進了展廳。不過,就算來晚了,那份對香氣的喜愛,還是一點都沒少。有心動,也有感動。</p>
+
+<!--more-->
+
+<p><img src="https://i.imgur.com/gD1HcVL.png" alt="image01" /></p>
+
+<h3 id="一入門香火初現">一.入門:香火初現</h3>
+
+<p>這天,我來到了香港藝術館,參觀了「尋香記」這個展覽。一走進門口,就聞到一股淡淡的香氣,讓人感覺心情舒暢。這不是普通的香氣,而是從遠古傳來的,一種讓人心靈沉靜的力量。</p>
+
+<p><img src="https://i.imgur.com/Xen7YEl.png" alt="image02" /></p>
+
+<h3 id="二歷史香之起源">二.歷史:香之起源</h3>
+
+<p>展覽的第一部分介紹了中國芳香文化的起源。遠古時,人們為了祭祀天地,開始燔柴燎木,這就是後來香文化的雛形。看著那些古老的工具和儀式用品,我仿佛能聽到遠古的聲音,感受到當時人們對自然的敬畏之情。</p>
+
+<p><img src="https://i.imgur.com/QoY2tup.png" alt="image03" /></p>
+
+<h3 id="三生活香之日常">三.生活:香之日常</h3>
+
+<p>接著,展覽展示了香在古人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從香囊到香湯,再到香薰衣物,甚至用香木建造的房子,這些都讓我驚訝不已。古人對於香氣的追求,不僅僅是為了好聞,還有驅蟲、養生的功效。這一點,現代人似乎還有很多可以學習的地方。</p>
+
+<p><img src="https://i.imgur.com/80YLz2b.png" alt="image04" /></p>
+
+<h3 id="四文藝香之風雅">四.文藝:香之風雅</h3>
+
+<p>當我走到文人雅士與香的關係部分時,更是感觸良多。古人不僅把香作為生活的一部分,還將其融入到了詩歌、音樂之中,甚至成為了一種精神追求。這裡展示的一些詩情畫意,讓我體會到了那種在香氣中尋找靈感的意境。</p>
+
+<p><img src="https://i.imgur.com/Bp7vKw1.png" alt="image05" /></p>
+
+<h3 id="五工藝香之器物">五.工藝:香之器物</h3>
+
+<p>展覽還特別介紹了各種精美的香器。這些香爐和香具,設計精美,做工細膩,不僅是實用的物品,更是藝術品。看著這些物件,我腦海裡浮現出古人使用它們時的場景,彷彿自己也參與其中。</p>
+
+<p><img src="https://i.imgur.com/vozMGuO.png" alt="image06" /></p>
+
+<p><img src="https://i.imgur.com/XNWl91D.png" alt="image07" /></p>
+
+<h3 id="六香之感懷">六.香之感懷</h3>
+
+<p>參觀完這個展覽,我深深感受到了中國芳香文化的深厚底蘊。香不僅僅是一種物質的存在,更是一種文化和精神的傳承。在現代忙碌的生活中,我們不妨偶爾停下來,點上一根香,讓自己的心靈得到片刻的安寧。</p>
+
+<p><img src="https://i.imgur.com/V1eFZip.png" alt="image08" /></p>
+
+<p><img src="https://i.imgur.com/YCAJvuB.png" alt="image09" /></p>
+
+<p>離開這展覽廳,愉快時光未完的,接下來,我來到了另一個展覽廳:「袖珍.厚禮──浮雲軒藏中國鼻煙壺捐贈展」</p>
+
+<h2 id="袖珍厚禮">「袖珍.厚禮」</h2>
+
+<p><img src="https://i.imgur.com/TBcdIlN.png" alt="image10" /></p>
+
+<h3 id="一壯觀的鼻煙壺世界">一.壯觀的鼻煙壺世界</h3>
+
+<p>聽說這是香港迄今最大規模的鼻煙壺捐贈展,由已故收藏家冼祖謙先生的夫人冼石韞玉女士慷慨捐贈。這意味著冼祖謙先生夫人對香港藝術館的支持和絕對的信任,這是非常讓人感動的事情。既然來了,當然不能錯過。</p>
+
+<p><img src="https://i.imgur.com/Wvx6Mo6.png" alt="image11" /></p>
+
+<h3 id="二小巧的驚喜">二.小巧的驚喜</h3>
+
+<p>剛踏入展廳,就被那些小巧玲瓏的鼻煙壺吸引住了。每個鼻煙壺都不過掌心大小,但細看之下,卻各有千秋。有的色彩鮮艷,有的造型別緻,有的雕刻精細,真讓人歎為觀止。</p>
+
+<p><img src="https://i.imgur.com/pYG1Y8m.png" alt="image12" /></p>
+
+<h3 id="三穿越時空的禮物">三.穿越時空的禮物</h3>
+
+<p>鼻煙壺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清朝,當時是王公貴族之間互相饋贈的珍貴禮物。看著這些精美的鼻煙壺,不禁讓人想著當年貴族們收到這樣的禮物時,該有多高興啊!每一個鼻煙壺背後,都可能藏著一段故事。</p>
+
+<p><img src="https://i.imgur.com/iT7tUH8.png" alt="image13" /></p>
+
+<h3 id="四工藝匠人的心血">四.工藝:匠人的心血</h3>
+
+<p>這些鼻煙壺之所以珍貴,還在於它們的製作工藝。從選材到雕刻,再到上色,每一步都透露出匠人的心血。有的鼻煙壺用的是珍稀的玉石,有的則是玻璃或瓷器,不管哪一種材料,都能被匠人巧手打造成一件件藝術品。</p>
+
+<p><img src="https://i.imgur.com/zdIb2ZK.png" alt="image14" /></p>
+
+<h3 id="五故事浮雲軒的收藏">五.故事:浮雲軒的收藏</h3>
+
+<p>最讓人感動的是,這些鼻煙壺都是冼祖謙先生一生的收藏。他不僅是一位收藏家,更是一個對鼻煙壺文化有著深厚感情的人。看著這些展品,能感受到他當年收集這些鼻煙壺時的喜悅和滿足。一個個地收集,一組組地收藏。</p>
+
+<p><img src="https://i.imgur.com/rZW1iRQ.png" alt="image15" /></p>
+
+<h3 id="六結語一份珍貴的禮物">六.結語:一份珍貴的禮物</h3>
+
+<p>離開展廳的時候,心中都是滿足的。全都是小小的鼻煙壺,不僅是藝術品,是冼氏夫婦留給香港的一份珍貴禮物。這些香氣,不僅記錄了一段歷史,也代表著一種文化。</p>
+
+<p><img src="https://i.imgur.com/07Cdjgb.png" alt="image16" /></p>
+
+<p>而我,當我百年歸老的時候,我的香水收藏品又可以為它們找個家嗎?</p>
+
+<p><img src="https://i.imgur.com/6Ek1fEk.jpeg" alt="image17" /></p>
+
+<p><img src="https://i.imgur.com/wCUN2xR.png" alt="image18" /></p>
+
+<p>這次展覽又喚醒了我,那些古老而美麗的東西。下次再來香港藝術館,也許有有更好的發現。</p>
+
+<p>完</p>
+
+<!--END--> 東加豆 我七月初就知道「尋香記」這個展覽了,但一直沒有動身,身心靈也像一個木頭人。為什麼呢?如果這是在二十年前,我肯定會在第一天第一時間就衝過去,興奮得不得了。想想也是挺有意思,我跟香味這東西,總算是有些不解之緣吧。八月的最後一天,我終於踏進了展廳。不過,就算來晚了,那份對香氣的喜愛,還是一點都沒少。有心動,也有感動。 2024盂蘭雜記 2024-09-01T12:00:00+08:00 2024-09-01T12:00:00+08:00 https://agorahub.github.io/pen0/columns/misc-notes-of-the-bon-2024 <p>農曆七月將過,大開一個月的鬼門,也要再次關上,讓來自另一個次元的鬼魂朋友,回到屬於ta們所屬的領域。</p>
<!--more-->
@@ -24,7 +122,53 @@
<p>農曆七月十四前一天,走訪廣州的南國書香節,同時也邀約了網友飯聚。廣州老城區的街頭上,也看到有人在燒街衣,但規模較大的盂蘭勝會,倒不是廣州的常態。後來刷了一下廣州城市導賞團體「BOOK導賞」的微博,發現在這個時間段,他們也策劃了一些民間鬼故團。倘若有機會參加得到,相信又會有另一番收穫。</p>
-<!--END--> WrightFu 農曆七月將過,大開一個月的鬼門,也要再次關上,讓來自另一個次元的鬼魂朋友,回到屬於ta們所屬的領域。 拍打詠 2024-08-29T12:00:00+08:00 2024-08-29T12:00:00+08:00 https://agorahub.github.io/pen0/columns/chanting-slapping <p>輕拍全身舒筋骨,</p>
+<!--END--> WrightFu 農曆七月將過,大開一個月的鬼門,也要再次關上,讓來自另一個次元的鬼魂朋友,回到屬於ta們所屬的領域。 李文亮医生,你好 2024-08-29T12:00:00+08:00 2024-08-29T12:00:00+08:00 https://agorahub.github.io/pen0/columns/hello-dr-li-wenliang <p>李文亮医生:</p>
+
+<p>您好。当我第一次知道您的时候,您已经去世,我是在新闻联播上得知您被平反的事,那一天,2020年3月19日。当时我正被关在广州市第一看守所。</p>
+
+<!--more-->
+
+<p>我们素未谋面,直到今日。</p>
+
+<p>对于武汉疫情,我没有感知,因为当时的我正被限制自由。</p>
+
+<p>自由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p>
+
+<p>李医生,我们都做了各自该做的事情。您作为医生,在疫情刚刚开始的时候,开始提醒同行:有不明原因的肺炎患者入院。最終,您被警察叫去派出所接受训诫,并且受到威胁:如果再犯,你就是寻衅滋事!</p>
+
+<p>而我则为了捍卫自由而走向街头,我为了捍卫新闻自由和出版自由而帮助那些走向街头的人,哪怕他们已经和香港警察起了正面冲突,哪怕子弹横飞,哪怕硝烟弥漫,我帮助了他们,我义无反顾。</p>
+
+<p>有人说我是“反中乱港”分子,那是因为我做的这些事情,动摇了统治者的执政根基。</p>
+
+<p>公道自在人心。</p>
+
+<p>李医生,这个世界就是如此荒诞,您从被训诫,留下案底而一下子成为了英雄,身后被评为烈士,甚至全国各政府机构都要为您下半旗致哀,而我呢?不是被训诫,而是被判了刑。</p>
+
+<p>好人要留下前科,而执政者和他们的走狗们,却可以拿着大把的金钱“投资”海外,而不管国民生活在困苦当中,也不管现在那4400万绝望的失业大军。还割着这个国家的国民的韭菜,如果有那么不服气的韭菜,那就要被训诫,要被判刑。</p>
+
+<p>李医生,您知道吗?李克强总理也去世了,不知你们是否已经见过面。在他去世的那段时间在他的家门外已满是鲜花,就像悼念您一样。这一束束鲜花,真的是在悼念吗?那是在对执政者的暴政无声的控诉!因为李总理说过:人在做,天在看!</p>
+
+<p>是的,人在做,天在看!</p>
+
+<p>李医生,您知道吗?《庆余年》已经被搬上电视了,您的微博已经成为全国网民的哭墙,四年来,大家都在微博上和您聊天,我翻看您的微博,也不免失声痛哭,李医生,如果真有那天,我好想和您见上一面,简单地说一句:李医生,您好。</p>
+
+<p>李医生,您知道吗?在您去世两年后,在西安、上海、以及我所生活的城市——广州也相继爆发疫情。如果说武汉在疫情的时候被封城尚情有可原,那么上海的疫情就简直是癫狂。一切以疫情为目标,所谓的“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到头来只是对作为人最基本的权利——生命权践踏。一切以防疫优先,哪怕洪水滔天!</p>
+
+<p>李医生,您听听那《四月之声》吧,那是多么让人绝望的声音啊!普通市民的悲伤,基层干部的无奈,高级官员的无耻,全部在这《四月之声》之中。</p>
+
+<p>李医生,您知道吗,在2022年的11月,全国爆发了声势浩荡的白纸运动,这场轰动全国的街头运动,才让执政者感到恐惧,最后不得不结束了持续三年的变态清零防疫政策。而在此之前,新疆已经因为疫情而封了3个月。没有水,没有粮食,家门被焊死。因为所谓的“防疫”,小区居民楼里的居民因无法逃生而被活活烧死,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和癌症患者只能关在家里自求多福,家里养的宠物因为所谓的防疫而被活活打死。市民不服气,敲家里的锅碗瓢盆,却被指为“境外势力”煽动。</p>
+
+<p>李医生,多么荒诞的国家,多么荒诞的政党,多么荒诞的世界。</p>
+
+<p>但是,正因为那句话: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在那年11月的上海,年轻一代走上街头,第一次喊出了“习近平下台,共产党下台。”的口号。在一个拥有自由的国家,大家可以用选票来让施行暴政的执政者下台,让施行暴政的政党下台,而我们呢?等待的是,是秋后算帐,是大抓捕,是无穷无尽的恐惧。</p>
+
+<p>活在恐惧中,则永远恐惧;敢于面对恐惧,才会有真正的自由。</p>
+
+<p>愿这个国家不再有恐惧,愿您在泉下安好。</p>
+
+<p>一个和您一样的人</p>
+
+<!--END--> CrazyArticle 李文亮医生: 您好。当我第一次知道您的时候,您已经去世,我是在新闻联播上得知您被平反的事,那一天,2020年3月19日。当时我正被关在广州市第一看守所。 拍打詠 2024-08-29T12:00:00+08:00 2024-08-29T12:00:00+08:00 https://agorahub.github.io/pen0/columns/chanting-slapping <p>輕拍全身舒筋骨,</p>
<p>氣血通暢自健身。</p>
@@ -3931,74 +4075,4 @@
<p>如果说还有什么最后的忠告的话,鉴于中国的特殊国情,我想说:不管是毛主义还是马主义,共产主义还是社会主义,他们并不是反抗的唯一叙事。它们并没有很酷,有的只是残酷。</p>
-<!--END--> 鹿馬 又是一年高考毕业季。今年有一个怪现象引起了我的注意:多地出现考生考完之后,冲出考场展示巴勒斯坦旗的场面。这不是个例,有不少高中生再在采访中表示支持巴勒斯坦,同时还有人表示希望统一台湾,也有人高喊共产主义万岁。 端午漫谈屈原 2024-06-11T12:00:00+08:00 2024-06-11T12:00:00+08:00 https://agorahub.github.io/pen0/columns/talking-about-qu-yuan-during-the-dragon-boat-festival <p>过端午节要吃棕子,赛龙舟,现在还放一天假。这都托屈原的福,得感谢他,是他投江自尽用生命带给后人的福利。</p>
-
-<!--more-->
-
-<p>屈原非常有才华,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留下姓名的伟大诗人。在他的时代,他独步诗坛。春秋战国时代,没有能和他比肩的诗人。我觉得,如果端午节要纪念屈原,那就多宣扬些他的文学成就吧!过端午节念念屈原的诗,举行些诗歌朗诵会,诗歌征集赛等,比吃棕子,赛龙舟似乎更有意义。</p>
-
-<p>屈原创立了“楚辞”这种文体。他的作品想象丰富,辞采瑰丽,奇幻浪漫,哀怨缠绵。天马行空、惊天地、泣鬼神。据汉朝刘向、刘歆父子校订,共计25篇,包括《离骚》、《天问》、《远游》、《卜居》、《渔父》、《九歌》11篇和《九章》9篇。篇数虽少,但篇幅都不小。《离骚》近三千字、《天问》近二千字。</p>
-
-<p>后人对他的诗作评价很高。《文心雕龙》的作者刘勰认为他影响了数代诗人,“其衣被词人,非一代也”;李白有诗称赞“屈平词赋悬日月”;苏轼则自叹不如,“吾文终其身企慕而不能及万一者,惟屈子一人耳”;鲁迅认为屈原的诗,“逸响伟辞,卓绝一世”;“其影响于后来之文章,乃甚或在《三百篇》(《诗经》)以上”。</p>
-
-<p>但为什么这么一位对后世影响甚大的伟大诗人,古人却没有给其应有的荣誉呢?像李白,杜甫那样有个“诗仙”、“诗圣”的称号呢?按他的地位和他的传奇,我觉得应该被称为“诗神”!屈原这么有故事,不肯同流合污,抱石投江自尽,应该衍生出些神话故事才对呀!比如说死后灵魂不散,被龙王或某方神圣接引,成神成仙,成为掌管凡间诗才的“诗神”,供后来诗人朝奉祭拜。就按关羽衍化为“武圣”的套路编就行了。</p>
-
-<p>这百分之百是因为他是自杀而死,因道德行为影响了对他诗歌成就的评价。他的才华众所公认。但他投江这事,则见仁见智。古往今来,有很多人赞同,也有不少人感到惋惜甚至责怪。</p>
-
-<p>古人对自杀评价很低。按儒家的《孝经》,“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自杀首先是不孝。儒家只赞赏“杀身成仁,舍生取义”。为了仁义忠孝,牺牲生命是高尚的。屈原自杀显然不是“杀身成仁”。朱熹对屈原的评价就不高,在《楚辞集注序》中说:“原之为人,其志行虽或过于中庸而不可以为法,然皆出于忠君爱国之诚心”。意思是,屈原虽然有忠君爱国之心,但其志向和行为偏离了中庸之道而不可以效仿。不赞同屈原对楚怀王因爱生怨和自杀的举动。</p>
-
-<p>既然读书人不赞同他的自杀行为,就不会把他抬得太高。诗仙,诗圣这些称号肯定是读书人封的。皇帝和老百姓都不会对这感兴趣。读书人虽然能实事求是地评价他的文学成就,但因其有道德上的缺憾,就不会神化他。</p>
-
-<p>但我们现在对屈原的评价与古人有所不同,给他戴上了“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这顶桂冠。但“伟大”两字是赞扬其爱国精神,偏于道德化和政治化,而不是赞扬其文学成就。</p>
-
-<p>高度称赞和宣扬屈原的“爱国主义精神”可能始于清末,不会再早了。因为那时中国人才刚刚有国家的概念,以前是天下的概念。国家的概念是在被西方列强生拉硬拖,拽进世界体系后才产生的。因为屈原非常热爱楚国,所以就将屈原对楚国的热爱之情称之为爱国主义。</p>
-
-<p>但其实屈原对自己的祖国,对楚国的这种热爱在春秋战国时代并不普遍。那时,人们对诸侯国的认同并不高,最高认同是华夏文化。对华夏文化的认同高于对出生国的认同,就好像我们今天对国家的认同要高于对省籍的认同。只要在华夏文化圈内,没有跑去为周边的夷狄做事,就都没问题。不会被认为是叛国,被唾骂为“楚奸”或“秦奸”。</p>
-
-<p>比如同是楚国人的伍子胥,楚平王杀了他的父亲和哥哥,他就逃到吴国。后来借兵攻入楚国,掘了楚平王的坟墓。也没人骂他是“楚奸”。还有商鞅、吴起、张仪、苏秦等诸多游士,在各个诸侯国间奔走,哪国合意就为哪国做事。自己没有心理负担,担心愧对自己出生长大的国家,其它人也不会认为这有什么不对。</p>
-
-<p>老百姓就更是这样了。哪个国家政策好,发展得好,只要有可能,就迁移到哪个国家。那时各国边境出和入都缺乏足够的手段严加管理。梁惠王就曾请教孟子如何增加人口,向孟子抱怨魏国老百姓不识他的好心和好政策,却移居邻国。“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说明当时,老百姓在诸侯国之间迁移很正常很普遍。人口就是生产力,各国都很在意老百姓的迁入移出。</p>
-
-<p>那为什么屈原这么热爱楚国呢?不远走他乡,而在楚国这一棵树上吊死呢?俗话说,“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原因很简单!因为他是王族,是贵族,比孔子、孟子这些士人地位要高;与一般老百姓相比,当然更是天地之悬。</p>
-
-<p>屈原姓芈(mǐ),与电视剧《芈月传》中的芈月同姓。芈是楚国的国姓。司马迁在《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中说:“屈原,名平,楚之同姓者也”。屈是他的氏。氏是姓的分支。早先姓下还分氏,后来才没有的,只剩下姓。屈原家是楚国早先的国君楚武王的后代。他们家族从春秋前期到战国后期,一直是楚国显赫的贵族,经久不衰。屈原曾任三闾大夫,据说是掌管王族事务的职务。他有封地,有多种说法,有说在秭归或江陵,还有说在湘沅。</p>
-
-<p>拿现在的话来说,屈原就是楚国的股东,当然不是最大的股东了,最大的股东是国君。他的股份还是原始股,但不像现在可以上市交易。商鞅、吴起、伍子胥这些士人只相当于高管。高管可以跳槽,股东就不能跳槽。股份不能交易,又不能跳槽,那他就只能吊在楚国这棵树上了。</p>
-
-<p>所以,屈原热爱楚国,那是他的本分。楚国的老百姓备受王公贵族的压迫,是没有理由爱楚国的。老百姓对楚国的事务既没有发言权,自己的劳动果实还被王公贵族剥夺,挣扎在温饱线上;甚至食不果腹,衣不遮体,有什么理由要求楚国的老百姓爱楚国呢?只有屈原这样的王公贵族才有理由,才有资格爱楚国。“奴隶没有祖国”。如果屈原这样的主人不热爱楚国,谁又会热爱楚国呢?</p>
-
-<!--END--> 江上小堂 过端午节要吃棕子,赛龙舟,现在还放一天假。这都托屈原的福,得感谢他,是他投江自尽用生命带给后人的福利。 端午漫谈伍子胥 2024-06-10T12:00:00+08:00 2024-06-10T12:00:00+08:00 https://agorahub.github.io/pen0/columns/talking-about-wu-zixu-during-the-dragon-boat-festival <p>早先,吴越一带端午节还曾纪念伍子胥。伍子胥与屈原一样也是楚国人,但对吴国贡献很大。他死后,吴越人就在端午这天纪念他。他的事迹也很有名,还比屈原早生200多年,却被屈原后来居上,盖住了他的声名。</p>
-
-<!--more-->
-
-<p>他的作为与屈原截然相反。面对迫害,不肯束手就擒。你不仁我不义,一不做二不休。绝地反击,睚眦必报。</p>
-
-<p>楚平王用他的父亲要挟他和他的兄弟,招他们前出,想把他一家赶尽杀绝人。伍子胥对他哥哥说,“我们去了,都得死,救不了父亲。不如投奔他国,借助他国势力雪父之仇。都死了,什么也做不了”。他哥哥也很实诚,回答道,“我知道去了也是死,但我活下来也没有能力为父报仇,会被天下人耻笑,还不如一死”。</p>
-
-<p>楚平王派捕快来抓,伍子胥拉弓对峙。没人敢上前,伍子胥就趁机逃走。而他哥哥却从容就擒。两兄弟的选择都非常令人动容,可谓“去留肝胆两昆仑”。</p>
-
-<p>司马迁在《史记》中是这样描写的,</p>
-
-<blockquote>
- <p>平王使人召二子曰:“来,吾生汝父;不来,今杀奢也。”伍尚欲往,员曰:“楚之召我兄弟,非欲以生我父也,恐有脱者后生患,故以父为质,诈召二子。二子到,则父子俱死。何益父之死?往而令仇不得报耳。不如奔他国,借力以雪父之耻。俱灭,无为也”。伍尚曰,“我知往终不能全父命。然恨父召我以求生而不往,后不能雪耻,终为天下笑耳。”</p>
-</blockquote>
-
-<p>后来,伍子胥成功混出昭关,逃到了吴国。因他曾在楚国很有势力,跟楚国的贵族官员多有交往,了解楚国很多内幕,对吴国很有用,就受到吴国的保护。那时,也没有引渡一说。他则在吴国苦心经营,处处跟楚国过不去,离间吴国与楚国的关系。最终得以借吴国的兵攻入楚国,把楚平王掘墓鞭尸,为父报了仇。</p>
-
-<p><img src="https://i.imgur.com/wP8LUJ7.png" alt="image01" /></p>
-
-<p>春秋战国时期,列国争雄。天下和价值观尚未统一。所以,面对同样的事,人们根据自身的处境不同,往往有多种选择。既有屈原这种不弃不离的,也有伍子胥哥哥这样从容赴死的,还有伍子胥这样针锋相对,绝不服输的。</p>
-
-<p><img src="https://i.imgur.com/Zidegzc.png" alt="image02" /></p>
-
-<p>时人对伍子胥的评价也是多样的,既有赞赏的,也有反对的。比如他的朋友申包胥听说他掘了楚平王的坟,就指责他的手段太过分了。申包胥说得对,他这样做确实戾气太重。伍子胥则满不在乎地回答到,“吾日暮途远,吾故倒行而逆施之”。意思是我的时间不多了,顾不得那么多了,泄心头之恨要紧。</p>
-
-<p>但在秦始皇一统天下,汉武帝独尊儒术之后。面对同样来自于朝廷的迫害,就很难有伍子胥这样的选择了。一个是没地跑了,跑到哪里都是皇帝的天下,除非跑到番邦去。二是,忠君爱国成了最高价值。“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历朝历代,不知有多少官员百姓被昏君暴君迫害致死。但他们别无选择,只得乖乖地束手就擒,心中不敢生出半点反抗的念头。没能力没本事反抗就不说了。即便有能力反抗,也是自废武功,生怕背上不忠君的骂名。</p>
-
-<p>例如宋江,都落草为寇占山为王了,还是不敢亮出反皇帝的旗帜。而打出“只反贪官,不反皇帝”,替天行道的旗子。念念不忘的就是招安,重新做大宋的臣子。最终果真如愿受招安了,但还是被朝廷赐死,束手就擒。宋江就是小时候念私塾,脑子里被灌进儒家的“忠孝”思想,再也摆脱不了了。</p>
-
-<p>反观没念过书的李逵、武松、石勇之类的草莽,反而没有这些束缚。管得天王老子,眼里只认得拳头。石勇便说得出,“你这鸟男女好不识人!欺负老爷独自一个!要换座头。便是赵官家,老爷也彆鸟不换。高做声,大脖子拳不认得你!”他们没受过儒家的教化,处于原生态。虽然他们也没有自由平等的观念,往往也是以势欺人,就敢于反抗不管以什么名义施加于己的不公和压迫而言,比儒家的奴化思想更为可取。</p>
-
-<p>今天端午节纪念屈原,也不应当忘记伍子胥。</p>
-
-<!--END--> 江上小堂 早先,吴越一带端午节还曾纪念伍子胥。伍子胥与屈原一样也是楚国人,但对吴国贡献很大。他死后,吴越人就在端午这天纪念他。他的事迹也很有名,还比屈原早生200多年,却被屈原后来居上,盖住了他的声名。
\ No newline at end of file
+<!--END--> 鹿馬 又是一年高考毕业季。今年有一个怪现象引起了我的注意:多地出现考生考完之后,冲出考场展示巴勒斯坦旗的场面。这不是个例,有不少高中生再在采访中表示支持巴勒斯坦,同时还有人表示希望统一台湾,也有人高喊共产主义万岁。
\ No newline at end of file
diff --git a/columns/2024-08-29-hello-dr-li-wenliang.html b/columns/2024-08-29-hello-dr-li-wenliang.html
new file mode 100644
index 00000000..00a5bb88
--- /dev/null
+++ b/columns/2024-08-29-hello-dr-li-wenliang.html
@@ -0,0 +1,139 @@
+
+
+
+
+
+
+
+
+
+ 李文亮医生,你好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李文亮医生,你好
+
+
+
+
+
+ CrazyArticle | 2024.08.29
+
+
+ 李文亮医生:
+
+您好。当我第一次知道您的时候,您已经去世,我是在新闻联播上得知您被平反的事,那一天,2020年3月19日。当时我正被关在广州市第一看守所。
+
+
+
+我们素未谋面,直到今日。
+
+对于武汉疫情,我没有感知,因为当时的我正被限制自由。
+
+自由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
+
+李医生,我们都做了各自该做的事情。您作为医生,在疫情刚刚开始的时候,开始提醒同行:有不明原因的肺炎患者入院。最終,您被警察叫去派出所接受训诫,并且受到威胁:如果再犯,你就是寻衅滋事!
+
+而我则为了捍卫自由而走向街头,我为了捍卫新闻自由和出版自由而帮助那些走向街头的人,哪怕他们已经和香港警察起了正面冲突,哪怕子弹横飞,哪怕硝烟弥漫,我帮助了他们,我义无反顾。
+
+有人说我是“反中乱港”分子,那是因为我做的这些事情,动摇了统治者的执政根基。
+
+公道自在人心。
+
+李医生,这个世界就是如此荒诞,您从被训诫,留下案底而一下子成为了英雄,身后被评为烈士,甚至全国各政府机构都要为您下半旗致哀,而我呢?不是被训诫,而是被判了刑。
+
+好人要留下前科,而执政者和他们的走狗们,却可以拿着大把的金钱“投资”海外,而不管国民生活在困苦当中,也不管现在那4400万绝望的失业大军。还割着这个国家的国民的韭菜,如果有那么不服气的韭菜,那就要被训诫,要被判刑。
+
+李医生,您知道吗?李克强总理也去世了,不知你们是否已经见过面。在他去世的那段时间在他的家门外已满是鲜花,就像悼念您一样。这一束束鲜花,真的是在悼念吗?那是在对执政者的暴政无声的控诉!因为李总理说过:人在做,天在看!
+
+是的,人在做,天在看!
+
+李医生,您知道吗?《庆余年》已经被搬上电视了,您的微博已经成为全国网民的哭墙,四年来,大家都在微博上和您聊天,我翻看您的微博,也不免失声痛哭,李医生,如果真有那天,我好想和您见上一面,简单地说一句:李医生,您好。
+
+李医生,您知道吗?在您去世两年后,在西安、上海、以及我所生活的城市——广州也相继爆发疫情。如果说武汉在疫情的时候被封城尚情有可原,那么上海的疫情就简直是癫狂。一切以疫情为目标,所谓的“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到头来只是对作为人最基本的权利——生命权践踏。一切以防疫优先,哪怕洪水滔天!
+
+李医生,您听听那《四月之声》吧,那是多么让人绝望的声音啊!普通市民的悲伤,基层干部的无奈,高级官员的无耻,全部在这《四月之声》之中。
+
+李医生,您知道吗,在2022年的11月,全国爆发了声势浩荡的白纸运动,这场轰动全国的街头运动,才让执政者感到恐惧,最后不得不结束了持续三年的变态清零防疫政策。而在此之前,新疆已经因为疫情而封了3个月。没有水,没有粮食,家门被焊死。因为所谓的“防疫”,小区居民楼里的居民因无法逃生而被活活烧死,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和癌症患者只能关在家里自求多福,家里养的宠物因为所谓的防疫而被活活打死。市民不服气,敲家里的锅碗瓢盆,却被指为“境外势力”煽动。
+
+李医生,多么荒诞的国家,多么荒诞的政党,多么荒诞的世界。
+
+但是,正因为那句话: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在那年11月的上海,年轻一代走上街头,第一次喊出了“习近平下台,共产党下台。”的口号。在一个拥有自由的国家,大家可以用选票来让施行暴政的执政者下台,让施行暴政的政党下台,而我们呢?等待的是,是秋后算帐,是大抓捕,是无穷无尽的恐惧。
+
+活在恐惧中,则永远恐惧;敢于面对恐惧,才会有真正的自由。
+
+愿这个国家不再有恐惧,愿您在泉下安好。
+
+一个和您一样的人
+
+
+
+
+
+
+
+
+
+
+
+
+
+
+ Made with by Agora
+
+
+
+
+
+
diff --git a/columns/2024-09-02-fragrance-of-time.html b/columns/2024-09-02-fragrance-of-time.html
new file mode 100644
index 00000000..b1433167
--- /dev/null
+++ b/columns/2024-09-02-fragrance-of-time.html
@@ -0,0 +1,191 @@
+
+
+
+
+
+
+
+
+
+ 尋香記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尋香記
+
+
+
+
+
+ 東加豆 | 2024.09.02
+
+
+ 我七月初就知道「尋香記」這個展覽了,但一直沒有動身,身心靈也像一個木頭人。為什麼呢?如果這是在二十年前,我肯定會在第一天第一時間就衝過去,興奮得不得了。想想也是挺有意思,我跟香味這東西,總算是有些不解之緣吧。八月的最後一天,我終於踏進了展廳。不過,就算來晚了,那份對香氣的喜愛,還是一點都沒少。有心動,也有感動。
+
+
+
+
+
+一.入門:香火初現
+
+這天,我來到了香港藝術館,參觀了「尋香記」這個展覽。一走進門口,就聞到一股淡淡的香氣,讓人感覺心情舒暢。這不是普通的香氣,而是從遠古傳來的,一種讓人心靈沉靜的力量。
+
+
+
+二.歷史:香之起源
+
+展覽的第一部分介紹了中國芳香文化的起源。遠古時,人們為了祭祀天地,開始燔柴燎木,這就是後來香文化的雛形。看著那些古老的工具和儀式用品,我仿佛能聽到遠古的聲音,感受到當時人們對自然的敬畏之情。
+
+
+
+三.生活:香之日常
+
+接著,展覽展示了香在古人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從香囊到香湯,再到香薰衣物,甚至用香木建造的房子,這些都讓我驚訝不已。古人對於香氣的追求,不僅僅是為了好聞,還有驅蟲、養生的功效。這一點,現代人似乎還有很多可以學習的地方。
+
+
+
+四.文藝:香之風雅
+
+當我走到文人雅士與香的關係部分時,更是感觸良多。古人不僅把香作為生活的一部分,還將其融入到了詩歌、音樂之中,甚至成為了一種精神追求。這裡展示的一些詩情畫意,讓我體會到了那種在香氣中尋找靈感的意境。
+
+
+
+五.工藝:香之器物
+
+展覽還特別介紹了各種精美的香器。這些香爐和香具,設計精美,做工細膩,不僅是實用的物品,更是藝術品。看著這些物件,我腦海裡浮現出古人使用它們時的場景,彷彿自己也參與其中。
+
+
+
+
+
+六.香之感懷
+
+參觀完這個展覽,我深深感受到了中國芳香文化的深厚底蘊。香不僅僅是一種物質的存在,更是一種文化和精神的傳承。在現代忙碌的生活中,我們不妨偶爾停下來,點上一根香,讓自己的心靈得到片刻的安寧。
+
+
+
+
+
+離開這展覽廳,愉快時光未完的,接下來,我來到了另一個展覽廳:「袖珍.厚禮──浮雲軒藏中國鼻煙壺捐贈展」
+
+「袖珍.厚禮」
+
+
+
+一.壯觀的鼻煙壺世界
+
+聽說這是香港迄今最大規模的鼻煙壺捐贈展,由已故收藏家冼祖謙先生的夫人冼石韞玉女士慷慨捐贈。這意味著冼祖謙先生夫人對香港藝術館的支持和絕對的信任,這是非常讓人感動的事情。既然來了,當然不能錯過。
+
+
+
+二.小巧的驚喜
+
+剛踏入展廳,就被那些小巧玲瓏的鼻煙壺吸引住了。每個鼻煙壺都不過掌心大小,但細看之下,卻各有千秋。有的色彩鮮艷,有的造型別緻,有的雕刻精細,真讓人歎為觀止。
+
+
+
+三.穿越時空的禮物
+
+鼻煙壺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清朝,當時是王公貴族之間互相饋贈的珍貴禮物。看著這些精美的鼻煙壺,不禁讓人想著當年貴族們收到這樣的禮物時,該有多高興啊!每一個鼻煙壺背後,都可能藏著一段故事。
+
+
+
+四.工藝:匠人的心血
+
+這些鼻煙壺之所以珍貴,還在於它們的製作工藝。從選材到雕刻,再到上色,每一步都透露出匠人的心血。有的鼻煙壺用的是珍稀的玉石,有的則是玻璃或瓷器,不管哪一種材料,都能被匠人巧手打造成一件件藝術品。
+
+
+
+五.故事:浮雲軒的收藏
+
+最讓人感動的是,這些鼻煙壺都是冼祖謙先生一生的收藏。他不僅是一位收藏家,更是一個對鼻煙壺文化有著深厚感情的人。看著這些展品,能感受到他當年收集這些鼻煙壺時的喜悅和滿足。一個個地收集,一組組地收藏。
+
+
+
+六.結語:一份珍貴的禮物
+
+離開展廳的時候,心中都是滿足的。全都是小小的鼻煙壺,不僅是藝術品,是冼氏夫婦留給香港的一份珍貴禮物。這些香氣,不僅記錄了一段歷史,也代表著一種文化。
+
+
+
+而我,當我百年歸老的時候,我的香水收藏品又可以為它們找個家嗎?
+
+
+
+
+
+這次展覽又喚醒了我,那些古老而美麗的東西。下次再來香港藝術館,也許有有更好的發現。
+
+完
+
+
+
+
+
+
+
+
+
+
+
+
+
+
+ Made with by Agora
+
+
+
+
+
+
diff --git a/feed.xml b/feed.xml
index a8046495..b08597e5 100644
--- a/feed.xml
+++ b/feed.xml
@@ -1 +1 @@
-Jekyll 2024-11-22T09:45:09+08:00 https://agorahub.github.io/pen0/feed.xml The Republic of Agora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No newline at end of file
+Jekyll 2024-11-26T11:22:23+08:00 https://agorahub.github.io/pen0/feed.xml The Republic of Agora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No newline at end of file
diff --git a/heros.xml b/heros.xml
index 2d5564bf..17802096 100644
--- a/heros.xml
+++ b/heros.xml
@@ -1,875 +1,269 @@
-Jekyll 2024-11-22T09:45:09+08:00 https://agorahub.github.io/pen0/heros.xml The Republic of Agora | Heros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网左实践总结 2022-12-16T12:00:00+08:00 2022-12-16T12:00:00+08:00 https://agorahub.github.io/pen0/heros/TomatoNoodles-a1_c-summary-of-internet-leftist-practices <p>“网左”总体来说确实是进步的,他们要比一些麻木者、漠不关心者和肉食者进步得多,他们是在资产阶级残酷压迫下抱团取暖的、可以接触到网络生活的群众。而“网左”形成的“左圈”也为许多来寻找答案的迷茫者,如一年半前的我,提供了资源和平台。</p>
+Jekyll 2024-11-26T11:22:23+08:00 https://agorahub.github.io/pen0/heros.xml The Republic of Agora | Heros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暴力与父权:泰国男子从军经历调查 2022-08-05T12:00:00+08:00 2022-08-05T12:00:00+08:00 https://agorahub.github.io/pen0/heros/2022-08-05-ElinBjarnegard/ElinBjarnegard...-a1_l-armed-violence-and-patriarchal-values <p>本研究超越男女二元性的论调,强调男性内部对于暴力的态度因意识形态影响而存在分化:志愿参军的人通常更亲近父权制意识形态,而不是军队塑造了士兵的父权思想;强制参军对不希望主动参军人士的父权思想并无明显影响。</p>
<!--more-->
-<p>我从2021年三月左右进入“左圈”,再到今年八月末二次退网,期间混迹过多个“左群”,也亲自参与过三个网络学社的创建或改组,也算是个“网左”了吧。在这么久的时间中,我的思想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接触和学习了马克思主义和其他思想,这是我需要感谢“左圈”的一点,但我也逐渐认识到“左圈”乃至“网左”的不足,这也是我退网的原因之一。</p>
+<p>本研究通过对泰南三府年轻男性进行调查,探索了参加武装暴力与父权价值观之间的关系。研究1发现父权价值观更强的男性更容易志愿加入准军事部队。研究2利用泰国征兵抽签所带来的自然实验,比较了非自愿应征入伍服兵役的男性与参加抽签但未入伍的男性的调查回答,发现两组在父权价值观方面没有差异。本文结论是,父权价值观促使人们自愿参与武装冲突,而在冲突地区应征服兵役不会导致士兵父权价值观的变化。</p>
-<p>这样长时间、大规模的实践已经证明了,“网左”在这个时代的风口浪尖上,显然已经无法背负起历史的重任,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应当以批判的眼光看待其,并汲取经验、另寻他路。我想从我这段时间的实践中批判性地总结出“网左”的现状和我个人对此的思考,希望大家能从中学到些什么。</p>
+<h3 id="一导言">一、导言</h3>
-<h3 id="我为什么反对网络报刊">我为什么反对网络报刊</h3>
+<p>最近的研究提出了一种新的解释,有可能更准确地缩小在暴力冲突局势中选择拿起武器的人的范围:具有父权价值观(patriarchal values,认同男性对女性的系统性支配地位)的人。一系列研究表明,关于男子气概(masculinity)和性别歧视的观念与支持暴力极端主义有关。本文从两个重要方面推进了这一研究:(1)研究了在武装冲突中,个人父权价值观强弱与通过资源加入政府准军事单位自愿参与有组织暴力活动之间的联系;(2)通过分析泰国的征兵抽签这一自然实验(natural experiment),研究了参与有组织暴力到个人父权价值观强弱之间的反向因果关系的可能性。</p>
-<p>先下结论,因为网络报刊是对于其他人和历史的粗劣模仿。这是许多同志和网群目前都会犯的一个问题,可以勉强算作一种机会主义。</p>
+<h3 id="二武装暴力与父权价值观之间的联系">二、武装暴力与父权价值观之间的联系</h3>
-<p>我作为某网络报刊的创建者,突然反过来反对网刊,我想大家也许都会很疑惑我的思想变化。我先说说我创建某报刊的历程。我最开始创立报刊,首先是因为看到了其他同志在办网络报刊,然后就产生了想模仿的想法。然后我当时所在的那个学社基本上天天吹水,有一个同志某天就提议:“我们要不干点事吧。”我就附和说好啊我们办报刊吧。为了办这个报刊,我甚至跑去借鉴了《新青年》,前朝剑斩本朝官了属于是,就好像列宁当年办了《星火报》、陈独秀当年办了《新青年》,我们也一定要办个什么报刊才好。由此可见,我当时是这个想法,不过是一种模糊的空想、一种对于他人和历史的模仿、一种“我们做点什么吧”的焦虑,这几乎就是主观主义的体现。据我了解,很多其他的同志也有这样的状况。</p>
+<p>在过去的三十年中,性别平等与战争暴力之间的关系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但侧重于个人层面的文献受到的学术关注较少。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在解释暴力行为成因时,性别价值观在社会和个人层面上都起着重要作用。父权制价值观被视为男女二元性别秩序的一部分,将男性置于女性之上,且这种父权制价值观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从父权制价值观转向性别平等的价值体系,意味着维护男女二元对立的界限日益模糊,并且二者平等。父权价值观与暴力倾向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多地被记录,而且往往集中在“他者化”(othering)过程中。他者化是一个区分“我们”和“他们”的过程,是构成父权价值观基础的性别秩序所固有的,也是合理化(rationalization)对他人实施肉体伤害的必须部分。尽管实施暴力行为往往与男性和男子气概的理想有关,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男性生物学上都具有同样的暴力倾向。同样,女性也可能是战时暴力的施暴者。因此,重点在于意识形态而非性别对于参与暴力的影响,从而需要从男性内部入手,研究参与暴力与不参与暴力的男性的不同及其原因。但是,研究父权价值观与暴力行为之间的因果关系仍然是一项重大挑战:这种既定的联系可能是由于以性别平等为导向的社会和个人不太支持暴力,也可能是由于暴露于冲突和暴力的社会和个人变得不那么支持性别平等。</p>
-<p>网络报刊还有一个严重的问题,那就是脱离实践。之前说了,这个东西几乎就是浮在天上的空想,落不到地上就是其特点之一。其一,我个人所知的几乎所有报社都是要靠拉别人写的文章当稿子,而且往往投稿不足,这就决定了报社对于文章的内容没有太多的选择权,从而造成“不得不来者不拒”的状况,而这些文章大部分都由脱离一线生产的学生撰写,更有甚者许多作者本身就来自资产阶级家庭,这里并不是要对学生群体提出批判,但现实就是他们写出的文章理论性过强,而且有些幼稚的小作者还喜欢卖弄名词包装自己,其大部分文章也都偏向时事点评、理论解析类,与劳工的现实生活相去甚远。综上述特点就导致报刊传播范围极狭窄,甚至不能覆盖绝大多数学生群体,受学校压迫最狂的那些“卷王”们根本就没时间看,也不会看。其三,报刊的形式本身就是脱离实践的。报刊一期有好几篇文章,而且往往主题不同且篇幅较长,需要专心阅读,需要阅读很长时间,而且需要一定的文化能力,还要有闲心去看这些东西,而能做到这一点的几乎只有资产阶级和小知识分子群体,很多白领都做不到,更别提工农群众了。</p>
+<p>个人对暴力的增值化(valorization,赋予某事物价值)通常归因于社会化(socialization)进程。研究表明,暴力既可以通过代际传播,也可以通过影响儿童待遇的文化规范传播。具体而言,曾被家暴或目睹家暴的男孩随后更可能坚持父权价值观,最终更可能选择参与政治暴力。北美的一些调查研究表明,具有平民背景和军事背景的个人在特征和价值观上有所不同,这是因为参军前已经形成了某种亲军队的价值观的年轻男性倾向于自我选择加入部队。</p>
-<p>有的同志又说了,那我把报刊打印出来去分发给工人,这总不算脱离实践了吧?首先,我要明确一点,我认为报刊这个形式本身就是脱离实践的;其次,如果真的要去打印出来发给工人,那为什么要做成报刊的形式呢?直接单独发特定的文章不好吗?报刊本身不仅目标大容易被晶哥盯上,还需要很多的阅读时间甚至能力(此处批评某些术语名词乱飞的文章),而这是大部分工人群众所不具有的,这就使得报刊本身就是个形式主义的东西,完全没有必要设计封面、给自己冠以“主编”或“副主编”的头衔,还给自己起个“xx报”的招牌,我们又不是要挂在店里卖;而且,既然都可以直接接触到工人群众了,为什么不能脱离纸面文书这种知识分子的形式,直接口头宣传,用最真情实感的方式拉近和群众的关系、建立信任,这不比那种鲁迅式(某些时候叫胡适式更合适)的从上而下的灌输更好吗?</p>
+<p>然而,其他一些论述则将对暴力的增值化与服役经历直接联系起来。例如,在越战期间服兵役的美国男性因暴力犯罪而被监禁的可能性显著增加。另一方面,国际安全援助部队中瑞典士兵在阿富汗服役前后的价值观基本保持稳定。</p>
-<p>报纸、杂志的出现是因为信息技术不够发达不得已为之。互联网、尤其是智能手机出现之前是报纸和杂志的高峰年代,在以前出了爆炸性新闻得要报童沿街大喊“号外”才能让大家知道,而现在只需要打开任何多媒体网站,巨大的标题和夸张的图像就会立即吸引住你的眼球。报纸现在已经基本见不到了,纸质刊物也在逐渐消失,因为它们本质上就是把一堆小文章合订成一个合集,这样在那个信息技术落后的年代,不管是看起来还是卖起来都方便,如果出一份文章就卖一期报纸,那成本岂不高得离谱?这就是报纸存在的原因。而现在不一样了,你根本不需要印刷几千几万份报纸来传播信息,你只需要把文章发到网上,自然就传播几万次;你也不需要把很多文章合订在一起,因为现在完全有支持单独阅读一篇文章的技术(合订在一起看反而不方便且费时,而且不易于传播)。即便是新闻联播这种“电子报纸”也越来越没人看了。现在还办报纸是逆时代潮流而行。</p>
+<p>在女权主义安全研究中,“军事化男子气概”(militarized masculinities)这一概念已发展为捕捉军事暴力与男子气概之间的特殊关联。军事化男子气概通常的特点被认为是“强壮、吃苦耐劳、具有侵略性的男性异性恋取向、恐同、重视庆祝同性友谊、实施有控制的攻击行为、以最小的抱怨完成任务”。尽管军事化的男子气概包含了相当多的特征,但在本文讨论中,军事化的男子气概有两个决定性的特征:其与男子气概的联系和对暴力的增值化:一个真男人应该具有战士的品质。女性被赋予了柔弱和看护的二等角色,而未能“像个战士”的男性则会受到羞辱。</p>
-<p>网络报刊另一大问题就是组织性低下。目前许多报社可能都是两三个人一拍脑袋决定干的,也就只是靠这两三个人撑着,基本上包揽所有工作。这两三个人要是有啥事干不了了那报刊立刻就寄了。而且这种问题在网络上没法解决,就拿报刊工序中工作量最大的排版来说,这个真的只能一个人做,线上交流效率的低下不足以形成有效合作,且将文件经常要传输给别人也是一个麻烦事。这样的生产效率极低,且漫无目的,更像是为了体验那种回归劳动本身的快乐。而且目前这样的报社光我知道的就将近二十个,内容五花八门,甚至有一稿多投的现象,而这个问题是在网络平台上无法解决的,要想真正地去做报刊就只能靠线下组织。</p>
+<p>军事化男子气概指的是这样一种主张,即“与男子气概相关的刻板印象中的特质可以通过兵役,尤其是战斗来获得/证明”。这句话表明男子气概可以在军事环境中获得(acquired)和证明(proved)。第一种说法说明服兵役或参加战斗的经历会使男性具备某些特质。第二种观点认为这些特质是来自早年社会化过程,并且参军后就能表现出来。这种模棱两可的关系提出了父权价值观与暴力之间因果关系的问题。更具体地说,它提出了军事化男子气概的理想主要是通过自我选择(参军前)还是军事社会化(参军后)来实现的问题。</p>
-<p>而且我还要指出一点,许多办报刊的同志都在极力避免在文章中冲塔,我认为这是不可取的。我认为,既然我们要给群众灌输革命思想,那就不能像保皇党或者改革派一样打擦边球浅尝辄止,我们需要明确地指出问题的本质。我们就是需要告诉群众,现在的特色已经不是社会主义了,不然群众也依然会沉浸在一个“赵家皇帝都是好人,就是身边奸臣太多”的幻想中,其实我相信很多群众的思想都已经达到了这一步,我们也更没必要像《新青年》一样“二十年不谈政治”。这时候就一定会有人跳出来指责我说这个是找死啊这个盲动啊之类的,那我只能这样告诉你,你就在网络上蹲着吧,蹲一百年也不会有什么用。是的,这样做确实是很危险,但如果怕危险,那建议右转保皇党。我认为,许多同志都过分地高估了特色的统治能力,这源于我们对于敌人的不了解,打交道太少,既不知己也不知彼,才造成了心底莫名的恐惧,这正是敌人想要看到的。</p>
+<h3 id="三志愿参军与军队招兵">三、志愿参军与军队招兵</h3>
-<p>总而言之,网络报刊整体依然是进步的,这依然是阶级斗争铁的表现,也是同志们试图对抗异化、回归劳动本身的伟大实践。但我还是希望同志们能时刻用毛主席的话:“实事求是”,来提醒自己,不要陷入了对历史盲目模仿的陷阱。</p>
+<p>有关主动参加暴力行动的研究将军事冲突环境解释为已经社会化的个人可以将男子气概和暴力增值化的地方。一项关于越共游击队招募情况的研究强调对许多年轻新兵来说“赢得荣誉的渴望,或许只是赢得社区的尊重”是他们加入游击队的主要原因。对军人阳刚之气的认同往往是参军的主要动机之一。</p>
-<h3 id="进群即同志">进群即同志</h3>
+<p>许多军事组织依赖于吸引志愿者和激励应征者,而将男孩转变为真正男子汉的理念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力工具。从国家的角度来看,军事化男子气概的概念有利于军队招募“不怕死”的士兵。当军队把自己塑造成充满阳刚之气时,就会吸引某一类渴望这种改变的人。这与军事化男性气质内涵——“真正的男人是士兵,真正的士兵是男人”——不谋而合。从这个角度来看,军事化男性气质的构建早在入伍之前就已开始。</p>
-<p>“同志”的门槛,在今天是否也太低了点?</p>
+<h3 id="四反向因果关系的可能性军事社会化">四、反向因果关系的可能性:军事社会化</h3>
-<p>现在“左圈”内有一种奇怪的风气,那就是我们对只要在左群里(至少是自称的左群)、或者在昵称或主页中带有“左”的元素的人就会不假思索地称呼为“同志”,倒颇有些“五湖四海皆同志”的味道了。可这些人真的全都算是“同志”吗?</p>
+<p>军事社会化意味着与军事组织具体相关的经历塑造了个人的价值观。在这里,士兵所处的环境会塑造和重塑他们的兴趣以及身份。军队也要求向未来的士兵有效地灌输有利于实现(使人成为士兵)的思想和价值观。作为一个以男性为主导的组织,军队的职能以暴力为基础,因此军队鼓励军事化的男子气概,将其作为诱导男性成为战士的一种手段。这种转变需要特定的方法、仪式或做法,旨在培养出愿意为某一事业杀人和献身的士兵。这一过程被描述为旨在摧毁士兵的个性,代之以对部队的认同。</p>
-<p>“左圈”中许多网群的审核制度还不如特色,倒是更像我见过的那些西方社民党,只要发个邮件报个名就立刻能成为党员;或者是早期国民党,为了充数什么人都放进来。这些网群的人数自然也高得很,许多网群的创建者还以人多为豪。我们往往能在这种群里看到三类人,我将他们称为王明式、幼稚式和张国焘式人物(注意,我在这里用这两个人的名字分类只是为了方便大家理解,并不完全一致),这三类人我认为是不可以拿对待同志的那一套去对待他们的,因为他们或者根本就没有完全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即便他们很多人认为自己有),或者沾染的资产阶级习气要比无产阶级的还要多得多,或者更有甚者根本就没把我们的事业当回事,在政治上和待人接物上都十分幼稚。总之,他们身上总是体现一种不平等,总是有着机会主义和个人主义的影子。</p>
+<p>然而,军事经历在多大程度上将男性社会化为军事化的男子气概,以及哪些类型的实践、方法或经历引发了这种社会化,这些问题尚未得到深入探讨。</p>
-<h4 id="天山上下来的王明">天山上下来的王明</h4>
+<h3 id="五募兵与征兵制情境中的男性军人气质">五、募兵与征兵制情境中的男性军人气质</h3>
-<p>其一王明式。王明是土地革命时期的“二十八个半布尔什维克”之首,是“昆仑山上下来的神仙”(毛泽东即兴讲话)。作为留苏派的代表人物,他不仅抱着共产国际的指示当圣旨,还十分看不起毛泽东等人的“山沟沟里的马列主义”。“左圈”里也有这样的人物,但他们要比王明还要神气。</p>
+<p>有些人被迫征召入伍而绝不会自愿参战;有些人乐于为国家服务;而对其他人来说,参军是为了钱。一些国家实行征兵制,而另一些国家则依靠志愿兵。不同类型的军事环境也可能刺激不同类型的社会化进程。例如,准军事部队或游击队可能不要求在入伍前接受正规军事训练;服兵役可能不会有任何战斗经历;但在冲突不断的国家,即使是刚入伍的新兵也可能经历战斗和死亡威胁。</p>
-<p>我们与这些人往往刚一接触就能感受到一种小知识分子高高在上的姿态:“你这前反思后现代的虚幻共同体主义者,停止你对大他者秩序性分子的迷恋,快去学德国哲学史,让我这康德黑格尔纯粹理性主义者来一场进步主义辖域-去辖域运动来扬弃你的庸俗化意换!”(这句话意思不准确,因为我真的不会模仿他们说话)。这种行为的脱离群众已经不需要我指出了吧,大概就类似于你把他当同志,他把你当土狗,就是毛说的“装腔作势,借以吓人”。其实这种行为背后的心理逻辑非常简单,这就是一种不平等。这些人就像是孔乙己,在现实中“怀才不遇”,对朝廷不满,但又不肯脱下破烂的长衫和穿短衫的站在一起。他们从一些书本或者视频上(这里点名b站,具体哪个up就不说了)学到了那么一星半点的哲学词汇,便立刻填充到自己的语言里,即便他们自己都不理解(背诵定义并不等于理解)。我想请问同志们一个问题,当此类人在对没接触过马克思主义的人宣传时,一味地套用哲学名词起什么作用呢?其实也不是一点用都没有,至少会让此类人感觉到莫大的优越感,一种装逼成功的快感:“看,这个词我知道他不知道,我多厉害!”好嘛,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解放全人类的伟大思想竟成了某些人用来装逼的工具!请问马克思的“马”是不是还有四种写法啊?</p>
+<p>本研究的重点是泰国,该国拥有规模庞大的准军事单位与泰国皇家武装力量(RTARF)并肩作战,后者采用抽签征兵的方式服兵役,兵役一般为两年左右。RTARF的应征入伍者的训练以通过惩罚和社会及心理压力暴力灌输纪律而著称。所有年满21岁的男性都必须在每年4月应征入伍。</p>
-<p>这种人张口闭口马克思,但却只是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当成一种显摆的资本,心底里还是资产阶级那套意识形态:多学了点知识就高人一等了;即便他们有的人并没学会他们自己口中的那些哲学东西,但他们还是要用上高级生僻的词汇来粉饰自己的语言,还要诡辩说这是“避免庸俗化”,甚至有的还宣称自己是“正统马”,很多同志看不清他们的真面目就会觉得“卧槽听不懂总之很牛逼就对了”,其实和那些宗教忽悠人是一个道理,就是弄一堆云里雾里的东西,搞得很高大上让人听不懂好像普通人触不可及,所以才能招揽到信徒,这类人本身倒也很享受这种“众星捧月”的优越感。</p>
+<p>此外,泰国有许多男子和少数妇女自愿加入各种准军事部队。随着服役年限的增加、晋升和在不稳定的边境地区服役而获得经济奖励。泰南三府(北大年、也拉、那拉提瓦)自2004以来就因持续叛乱而成为冲突地区。这种在冲突地区活跃的不同军事组织的组合有助于研究自我选择加入准军事组织,以及通过服兵役实现社会化的情况。</p>
-<p>当我们在对群众进行理论宣传时,如果也是一上来就堆砌哲学黑话,那群众不仅不会受到宣传,还只会觉得我们在装逼,想:“奥,马克思主义者就这?跟我搁这儿摆什么架子呢?”说句不好听的,如果让这些人和邓小平一起去给群众宣传,我估计群众很大可能会听邓的,因为邓的话至少听得懂而且姿态够低。</p>
+<p>军事化男子气概是通过归属身份和表现身份的组合来实现的。泰国以性别广泛的流动性和对变性人(kathoeys)相对较高的容忍度和能见度而闻名。但是泰国军队在这方面是保守的,只征召给那些认同、被认定男性身份、并在法律上被承认为男性的人。变性人通常可以免服兵役,但在征兵日获得免服兵役所需的程序往往涉及羞辱和骚扰。</p>
-<p>网络左派中有许多人就喜欢端着一副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架势,以学生为主,而且还多为中学生。这就不禁让我想到了鲁迅笔下的孔乙己:</p>
+<p>研究1是对自我选择加入两类泰国准军事组织的研究:社区民兵(Community Militias),和游骑兵(Rangers)。</p>
-<blockquote>
- <p>“旁人便又问道,“孔乙己,你当真认识字么?”孔乙己看着问他的人,显出不屑置辩的神气。他们便接着说道,“你怎的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呢?”孔乙己立刻显出颓唐不安模样,脸上笼上了一层灰色,嘴里说些话;这回可是全是之乎者也之类,一些不懂了。在这时候,众人也都哄笑起来: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p>
-</blockquote>
-
-<p>“王明式”的人物就如同这穿着长衫的孔乙己,别人要是显得不懂“哲学”,他便要骄傲起来,上去显摆一番;若是别人质疑他的观点,那他便要涨红了脸,说一些“之乎者也之类,一些不懂了”的话。这种行为,不过是想要衬托出自己要比这些不懂“哲学”的土老帽们高人一等,摆出一副知识分子的架势,他的那些哲学术语,就像孔乙己的长衫,即便破旧不堪还是要穿在身上,显得自己是与众不同的“读书人”。这些人往往死要面子,根本不会听任何人对他观点的反驳,要是你反驳那一定是你错,只要你敢反驳他,他就立刻要摆出一副“唯我独革”的姿态,完全把自己置于他人之上的态度,用着各种酸臭的小嘲小讽。</p>
-
-<p>这类人就让人感觉到,他就像一个没长大的孩子,拿着成绩单期待父母的夸奖,跟其他人比考试成绩赚得优越感。他把马克思或者黑格尔当成了一种炫耀的资本,就像他考试考100分一样,就像孔乙己穿长衫一样,只是为了标榜自己多么与众不同,多么牛逼;一旦有人反驳他的观点,那就是相当于质疑他“与众不同的存在”的基础,所以他当然不会听,并用上一切诡辩之法来捍卫自己的“神圣性”、“合法性”:“读书人的事能叫偷吗,那叫窃!”。他辩经不是为了学习,而是为了证明自己牛逼。他在政治上是极其幼稚的,混到左圈里来当理论教师爷和哲学教皇来了。</p>
-
-<p>这些人总喜欢讲一些精英主义论调,摆出一副学阀的架势,就像胡适一样,高高地举起自己的双手向资产阶级投降:“赵老爷您看,我讲的东西群众根本听不懂,我也没打算动员那些不会术语的土老帽,我研究的是纯学术的东西,我是不会触碰您一分一毫的统治基础的,千万不要拿铁拳砸我呀!”</p>
-
-<p>这些人似乎并不愿意和工人阶级融为一体,他们似乎更向往的是现代西马教授的生活,在大学里写写书骂两句然后继续享受资本主义制度带给他们的优越生活,当着资产阶级老爷圈养在大学这个象牙塔里的宠物。所以他们日常只是整天泡在网上,忙碌于网络上看谁辩得过谁,而不看这些争辩是否有居于提高人民群众的革命性。他们的立场并没站在工农群众这边,他们最多能起到的作用就是工人运动催化剂的作用,这些人是无产阶级的落后分子。不过据我个人观察,这类人中还真的有好多是来自资产阶级家庭的(别拿恩格斯跟我杠,从古至今出了几个恩格斯?),那这样的行为也就不奇怪了。</p>
-
-<h4 id="不是幼稚病是纯幼稚">不是幼稚病,是纯幼稚</h4>
-
-<p>其二幼稚式。我对于这一类人甚至无法找到一个合适的历史人物作为他们的代表,因为历史上的人物再怎样“幼稚”,都在对形势判断错误、走错了路线、陷入某种错误的主义等理性的、政治的框架内,而这些人则是纯纯的幼稚,不仅像个熊孩子一样学不会控制和正确地表达自己的情绪,还把政治当成过家家,为所欲为。</p>
-
-<p>现在许多同志都喜欢引用列宁同志的话,批判某某某人是“左派”幼稚病。但这颇有些扣帽子的意味,是十分不准确的。某些行为在我看来,不是什么“左派幼稚病”,而就是纯幼稚。此类人往往拥有自恋型人格的多种特征,时常是事事以自我为中心而罔顾集体,这类行为正是无组织无纪律的体现。</p>
-
-<p>出口成脏是最典型的体现。说脏话本身其实没有什么错,这是情绪发泄式的一种表达,但是如果拿脏话攻击别人,那就是另一回事了。大概是真的觉得别人没法顺着网线过去打他们,有的左人对别人可以说是无下限地人身攻击,别人一不随他们的意,一句“啥b”直接就上去了,完全不把对方当人,而是当成自己的情绪垃圾桶。对于一些和他们持反对意见的同志,也会以各种话语打压。更有甚者,他们在现实中遇到了不如意的事,或者是在和别的政治立场相左的人对线中被对面骂了,他们心中有情绪,却不敢对着欺负他们的人怼回去,反而跑来群中大肆发泄撒泼打滚乱发脾气,对别人人身攻击,完全不在乎对方的感受,甚至迁怒于其他同志,抽刀向更弱者。此类迁怒经常是逮着谁骂谁,完全不顾及是否无辜,以为在事后道个歉服个软就完事儿了,属实是“躬匠精神”了。在他们看来,自己就是应该被宠着包容着,别人的感受他们根本不在乎,他们是要比其他人高一等的,这是一种极其自私的想法,也是一种不平等的思想。</p>
-
-<p>死要面子。你一定在“左圈”中见过这样的人,他们不管是出于能力不足还是对情况判断不清,会或经常或偶尔犯一些错误,不管是理论上还是做事上,但是当别人指出他的错误时,他要么暴跳如雷,要么就直接开始哭闹,总之就是一个死犟嘴绝不承认。其实犯错误是正常的事情,强如毛爷爷,他年轻的时候还搞过“湖南共和国”这种空想。但是知错不认、认错不改,甚至攻击指出错误的人,那就是另一回事了。</p>
-
-<p>我遇见过一个例子,我们将此人暂称为A。有一次在群里我们正在讨论一些理论问题,然后A说了一个不是那么准确的理论,我和另一个人指出了他的错误,我想他当时应该是意识到了自己确实有错误,但是他却做了令人匪夷所思的行为。他先是对我们表现出深切的质疑:“啊?真的吗?没有吧?”然后开始给自己诡辩。因为他本身理论确实有错误,所以按正常的逻辑他是没法给自己辩护的,所以他开始推我们甩哲学黑话,什么什么意换什么什么反思之类的,到这一步他确实赢了,因为我们确实不知道他在讲什么东西,所以也不好继续再说什么,但我不能不指出这是一种极其幼稚的行为。A这样做无非是出于死要面子的心态,但这就是个网群,换个头像就没人认识你了,你要了面子又有啥用。如果以后A再有什么问题,不会有人再给他指出了,他就只能沉浸在自己哲学黑话意淫的世界中。这个例子只是在进行讨论时出现的情况,不涉及到他人或集体,还算是可以容忍的范围内,但下面这个例子就是彻头彻尾的不顾集体的个人主义了。</p>
-
-<p>我们将第二个例子的主角暂称为B。B曾经是某某网络报刊的编辑之一,另一位编辑C一直负责排版,他有一次自己觉得自己目前的职务无法体现出自己的大才大能,便主动提出要负责新一期报刊的排版,C答应了。但是B在但受到自己受到肯定后便高兴得把这个事忘了,后面快到发刊日期了,在C的不断催促下B才特别敷衍地排了个版,有多敷衍呢?字体不仅太小,而且大小不一样,好几篇文章之间的行间距也不一样,甚至还有一个投稿作者名字打错了,C用几乎是哄孩子的态度给他指出这些问题希望能重新改一下,先说排版怎么好,然后说但是这点有点瑕疵要是能改一下就好了,很柔和了吧?但是B的回复很直接:“我不改,你改。”C便有点上火,于是语气就有些强硬,结果B直接发了个哭的表情包和一堆委屈的话,总之就是开始哭闹,C便心软,又开始安慰他,最后还是重新排版了。据说B在事后还给别人说C骂他。在这儿我们首先应当认识到,报刊排版这个事,是该报刊编辑部整体的事,如果报刊发布晚、质量出问题,是编辑部整体需要担责任的,而不单单是B或者C一个人的事。但在上述案例中,B却把报刊排版当成了展示自己个人能力的平台,但在获得这种他自以为的对自己的肯定之后,他却又拒绝担负起相对应的责任,“白嫖”了属于是。然而这和A不同,B的这份责任如果他不担,就需要集体来担;当名誉受损时,是集体的名誉受损,而他本人则不怎么受影响。更应当批判的是,B在别人给他指出错误后,装可怜利用了同志们的同情心,只为维护自己的面子,这是一种自私又可悲的行为,属于知错不认也不改,甚至还利用别人的好心反将责任推到别人头上,更有甚者还会污蔑指出错误的人,这就已经是一种资产阶级思想了。</p>
-
-<p>毛主席在《论联合政府》中说道:“有无认真的自我批评,也是我们和其他政党互相区别的显著的标志之一。我们曾经说过,房子是应该经常打扫的,不打扫就会积满了灰尘;脸是应该经常洗的,不洗也就会灰尘满面。”然而当别人对这些人指出错误时,他们已经意识到自己的错误(王明是根本不认为自己错了——笔者注),但他们依然死要面子不承认,甚至硬是要按着自己的错误路线走下去,“这种作风,拿了律己,则害了自己;拿了教人,则害了别人;拿了指挥革命,则害了革命。”(《改造我们的学习》毛)</p>
-
-<p>无下限的反串和cosplay行为。反串和cosplay本身是网左群体对于现在社会的一种相对消极的反抗形式,可以被算作是进步的;但当这种行为变得毫无限度,甚至已经影响到了群里其他同志和社群的正常运行,这种行为的性质就变了,我想这点不需要我再多加说明,这种行为几乎在“网左”诞生之初就被很多同志批判了。据我了解到的几乎所有网群,他们每天的主要内容就是吹水、反串、cosplay,有的人反串水平高超得甚至让很多同志误认为右壬,知己知彼了属于是。我见过cosplay最严重的一个网群,专门设立了一个群作为吹水用,“社长”带头cosplay,几乎每三四天就换一个群头像换一个群名,甚至还通过qq群的“群头衔”功能给群友们“封王封侯”,时不时还要在群里发自己穿上苏联军装或者啥的照片,真・cosplay了属于是。这样的网群,实在是难说它起到了除发泄情绪和消遣时间外的更多作用了,它已经变成了无产阶级运动中落后的产物了。</p>
-
-<p>许多人在现实中受了委屈,处处受到压抑,便跑来网络上来发泄、逃避,但也仅仅止步于此,甚至打扰到网群的正常运行和其他同志的生活,这虽然属于一种消极反抗,但对革命运动实质上没有任何推动作用。虽然这话听着不舒服,但我还是想说:网群不是心理医院,有病请找心理医生。</p>
-
-<p>有的同志(或此类人本身)喜欢为此类人辩护,说他们是“左派”,所以我们依然应当把他们当成“同志”,他们的行为依然是是“左的”,是所谓“进步的”,但如果真的这样,那“左派”、“同志”的门槛是否也太低了点,入党还要搞政审呢。实际上,这不过是列宁同志所说的“隐藏在‘左的’口号下面来为小资产阶级自由散漫辩护的全部幼稚性”。</p>
-
-<p>“幼稚病”描述的是政治路线斗争中明显的错误,尚且是成年人经过理性思考判断,用逻辑言语表达出来的观点。而我们前面所阐述的行为,就像是一个被惯坏了的小孩子,一不如他的意就要大哭大闹甚至打人骂人,这根本就不是“幼稚病”,而是纯粹的幼稚。不管王明再教条主义、张国焘再机会主义、考茨基再“叛徒”,也没见他们指着毛和列宁的鼻子骂脏话吧?</p>
-
-<h4 id="要当老大的张国焘">要当老大的张国焘</h4>
-
-<p>其三张国焘式。每次我读党史的时候,看到张国焘这个名字我血压就往上窜,我就预料到这个人一定又要为了一己私利葬送好多红军战士的性命。张国焘本来是红军在川陕根据地的领导人,但他在和红一军汇合后,看到红一军兵少钱少,再对比兵强马壮的红四军,张国焘便飘飘然起来,认为自己才应该当老大。然后才有了后面的分裂,并另立中央,最终带着左路军(红四军+原红一军五、九军团)去和川军死磕并导致百丈关大败。在被迫北上后,但他因为担心自己的政治命运,就在黄河南岸拖拖拉拉不想过河,结果直接导致宁夏战役计划被迫中止;为了营救已经渡河的红九、三十一、五军,延安方面又制定了海打战役计划,结果又因为张国焘的不配合而破产;最终渡河的三个军不得不组成西路军,在河西走廊试图生存,但最后几乎全军覆没。可以说,左路军和西路军的惨败,张国焘难辞其咎。而张国焘在此之后并不知悔改,继续走他的机会主义、山头主义道路,最终叛投国民党,客死海外。总而言之,我们说的“张国焘式”人物,就是没有特别坚定的信仰、混进革命队伍的投机家,不管是在政治上投机还是在金钱上。</p>
-
-<p>争权夺利,要当老大,是这类人最典型的表现。很不幸地,在我亲身经历的四个网络学社中,发生权力斗争的有四个,达到了百分之百。</p>
-
-<p>第一个网群,我们将“社长”暂称为A,其中一个和他一起建立群组的成员暂称为B。这个网群在建立初期,想要建立一套有效的筛查制度,防止有破坏分子进入网群,于是A就自告奋勇,编写了一套审核题,但是A的这套题的答案几乎都能在网上搜到,大概类似于“商品的二重性是什么”这样,这别说防晶哥了,连兔兔都防不住;所以B在看了这套题之后,就重新修改了一遍,基本上把每道A出的题都换了一遍。但在这之后,A遍处处掣肘B,甚至说B难听的话,因为A认为B在“夺自己的权”。很多同志看到这里可能已经皱起眉头来了,不得不说A的思路看似是非常离谱的,但其实仔细分析,这不过就是一种个人主义、机会主义思想。更明确地来说,A完全不认为他所做的革命事业(咱们暂且把网左算作革命事业)是在为全人类谋福祉,不认为这是全世界无产者的事情。他不认为这是集体的事情,反而认为这是自己的事情,所以他的所思所想都是优先从个人利益出发的。审核题起不到效果,群里混进反动派和走狗怎么办,A完全不在乎;但如果他的手下胆敢僭越,指出他的错误还要在上面动手动脚,那就是大逆不道之罪,他就要对其降下天罚。我们知道,马克思主义者思想的最核心一点,就是平等,就是民主,即便是在以“纪律”、“组织”为准则的军队里,红军也设立了极其民主的制度:官兵平等、财产公开、士兵委员会。在A的思想中,所谓的社长(即便这只是他自封的)要比社员高一等,社员指出社长的错误,甚至抢了社长的“权力”,是绝不可容忍的。A的思想,在某种程度上确实可以算作一种资产阶级思想,而且甚至是没有物质基础支撑的那种。对A来说,网群不是革命事业的平台,而是自己的私产。</p>
-
-<p>第二个群也差不多。社长D在社员发现学社吹水现象过于严重,提出要进行社务改革以及人事重组时,拒绝了社员对吹水群的改革,并宣称这个吹水群不属于学社,是在自己的朋友群。但如果只在其他群里抓吹水,那学社的人不还是要到“朋友群”去吹水吗?所以这场改革无疾而终。在这里的个人主义体现得更淋漓尽致,已经弃集体于不顾,完全是从个人角度出发思考的了。</p>
-
-<p>在第三个群中,C和其他几个社员一起建设了一个网络报刊。在一开始,网络报刊处在一个非常混乱的组织状态,基本上是一个人包揽全部工作。所以在后面,这个学社试着去分工,把一些之前被包揽的大工作打碎为多个小步骤,然后尽量让所有成员都可以分到工作、参与到学社建设里来。但是这就让C暴跳如雷了,他觉得这是“削他的权”,反对声音很大。C被分配到的职务是报刊封面设计,他之前也参与过排版和人事安排,但很不幸,他证明了自己没有担任这些职务的能力,但C并不这么认为,他认为这就是在打压他,所以他时常抱怨说“没有归属感”,后来甚至拒绝参加任何社务。颇为讽刺的是,C还经常攻击学社说“没有民主”。</p>
-
-<p>在第四个群中,这个群的成员因吸取之前的教训,所以在一开始就取消了“社长”这个东西,但作为创始人之一的E却不是很同意,他时时刻刻都想要当“社长”。在一开始,E拥有相对较大的“权力”的,他也一直自认为自己就是社长,但后面由于他确实能力无法胜任,所以逐渐被移出了核心决策小组,所以他心怀不满,甚至经常攻击决策小组,说这是“独裁”,但实际上如果让E加入这个小组他绝对不会说什么;E还时常阴阳怪气小组中做决策最多的同志(即他眼中的所谓社长)。很多同志都不理解,一个网络学社,他搞权力斗争是图啥,图多控制一个群吗?</p>
-
-<p>除了争权,张国焘式行为还有从别的群强行拉人。这就是彻底的山头主义了,在“左圈”内拉帮结派,不用敌人来打自己就开始分裂内斗。我之前所在的学社出现过一次这样的情况,我被一个人,我们称之为F,拉到了他们群,然后我就想在他们群宣传一下我们的报刊,F当时很不满,觉得我从他们群挖人。后来F跑来了我们的群,由于他的观点以及态度恶劣,和我们群群员起了一些冲突,他和他的信徒们就开始从我们群通过私信或直接邀请的方式偷偷拉人,在被发现后干脆光明正大直接在群里挖人,厚颜无耻了属于是。在F看来,无产者、左派不是一个整体,我们要做的不是团结大多数,而是拉帮结派勾心斗角,为自己攒(虚拟的)政治资本。F通过某种方式凭空创造了一种身份认同:“F的学社的人”和“我们的学社的人”,而不再是无产者、受压迫人民这种身份认同,我想特色肯定很喜欢这样的人,直接帮他们分化了人民,还不用发工资。顺便提一句,民族主义也是通过类似的方式被制造出来的。</p>
-
-<p>金钱投机,利用同志们的信仰和同情心来骗取钱财。这个就已经不能算作“左派”了,甚至可以归到敌人的范畴。我想同志们多少都有耳闻前段时间“张子桀骗钱”一事,此人通过奥斯卡级别的表演与包装、利用同志们的同情心,来为自己谋财。这种行为在道德上的失败已经不值得再批判,但是他的这种行为,不仅严重损害了同志们之间那种坚定的信任,而且还打击了很多新同志对马列毛主义的信心,可以说,这一类人是资产阶级的好帮手。我还遇见过一些人,宣传说自己可以帮同志们打印一些市面上没有的资料和同志们自己做的宣传物,虽然说是要花点钱,但很多我当时也都相信他们是真的站在革命的人民这边的,但当我仔细询问之后,发现他们居然也在帮右派打印资料,这使我无语地无地自容,这些人就是纯粹的投机商人,他们为了赚钱可以见人说人话见鬼说话,如果利润足够的话,他们也完全可以向晶哥出卖那些曾经的“同志”。</p>
-
-<p>既然说到张子桀,那就不能不提最恶劣的性投机。张子桀此类人,通过把自己包装成“激进的女权主义者”,把自己塑造成革命家、女性之友的形象,让很多刚刚建立信仰的、处在迷茫中的年轻女同志对他们很有好感,而他们则卑劣地利用女同志,骗取她们的感情甚至身体,以满足自己野兽的欲望。而这样做的危害是明显,那就是极大程度地激化性别矛盾,帮敌人瓦解了男女同志间的信任,这让男女同志之间以后还怎么互相充分信任呢?以后还怎么自由地在一起战斗呢?此类禽兽人物无疑成了父权制的卫道士,无疑在给资本主义续命,他们对我们运动的割裂,甚至要比晶哥的铁拳还要厉害。</p>
-
-<p>名誉投机,把自己包装成“左派明星”,但实际上并没有坚定信仰。张子桀是这样的人,之前还有一个“月华”,每天在空间里发表马列毛言论,结果润到荷兰之后就摇身一变成了新自由主义者。还有很多这样表演型人格的人,特别喜欢包装自己,混入左派的队伍,享受通过欺骗新同志带来的被崇拜感。我认为,这些人危害虽大,但真正的马列毛主义者是可以识别出这些人的,这些机会主义者的出现并不会影响他们的信仰。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左圈”无时无刻不在吸纳新成员,一些对体制迷茫者、怀疑者也经常会来这里寻找答案,而这些表演者,实际上就变成这些新成员崇拜的“神像”,甚至形成一种“饭圈”,就比如说月华在被挖出家里是金融资本家时,有很大一批他的粉丝用恩格斯给他辩护。当这些新成员没有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武装自己的头脑之前,便会对这些“神像”马首是瞻,而当他们发现,原来这些人不过是一些职业演员,给他们传播一些自己都不信的东西,他们会怎么想呢?他们还如何去信任其他的同志、如何去信任马列毛主义、如何去信任共产主义一定会实现呢?这对我们的队伍的打击无疑是巨大的。</p>
-
-<p>一言不合就开盒。前段时间,有数个网群被举报封群,原因是有一个叫“稻花”的组织,利用计算机科技收集其他网群的数据,然后举报,宣称这是为了“消灭落后的网左”。在这个组织中,甚至还有严重的个人崇拜和cosplay现象,把“稻花”誉为什么伟大导师,还给他编了首赞歌,实在是魔幻现实主义。除去这种以开盒为存在手段的特殊案例,左圈中还确确实实地存在用开盒来攻击对方的现象。两个人,因为一些网群组织上或者理论上的冲突,就直接挥舞“盒大棒”,翻对方老底以通过这种方式报复、胁迫对方,这种手段我上次见还是在诈骗犯那里。除了开盒,我还见过有人在和别的群或者个人起了冲突之后,直接把他们举报了,这下晶哥好帮手了属于是。这类人,虽然行为很幼稚,但是要比“幼稚式”人物危害更大,在某些时候甚至就是直接在帮晶哥的忙,不仅帮忙分裂左派队伍,还帮忙精确提取打击信息。</p>
-
-<p>综上所述,张国焘式人物,是一类信仰不坚定的、目光短浅的机会主义者。对于这类人,我认为没什么团结的必要,我们要对他们进行坚决的斗争,留着这些人,对我们的事业弊大于利。</p>
-
-<h4 id="当团结-批评-团结成为教条">当“团结-批评-团结”成为教条</h4>
-
-<p>综上,我们应当对王明式团结又斗争,对幼稚式教育又斗争,对张国焘式则坚决斗争。然而,很多同志依然要教条地统一拿对待同志的方式对待这些鱼目混珠的人。每当群里出现上述这样的人物,总有一两个浑身冒着圣母光芒的人站出来,左手抱着“民主”,右手举着“团结-批评-团结”,疾呼一声:“都是同志!”。</p>
-
-<p>团结-批评-团结,这源于延安整风时期,毛提出的整风原则之一:</p>
-
-<blockquote>
- <p>“我们曾经把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这种民主的方法,具体化为一个公式,叫做“团结-批评-团结”。讲详细一点,就是从团结的愿望出发,经过批评或者斗争使矛盾得到解决,从而在新的基础上达到新的团结。”——《毛选第五卷,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p>
-</blockquote>
-
-<p>既然提到了延安整风,我认为我有必要向不熟悉这段历史的读者同志介绍一下。我们将其分为四个部分:整的是什么,怎么整的,整风的条件,整风的结果。</p>
-
-<p>延安整风针对之一的就是长征之前,在王明“左倾”路线下的苏维埃后期的那次大崩溃,即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和它带来的惨重后果。然而有趣的是,一向以“左”著称的王明,在到达延安后反而又搞起了“一切服从统一战线(国民党)”的“右倾”路线。如果我们细究红军的历史,就会发现“左”和“右”的错误总是交替出现,尽管错误的具体内容不同,但每一次的“左转右”、“右转左”都说明了“左”、“右”两极相通,虽然二者互为极端,但归根结底都源于同一种思想:不了解中国实际或不能揭示中国革命客观规律的主观主义。这个主观主义,就是不顾现实的客观情况,单凭着自己的“想当然”或者抱着一堆教条来办事,最后结果自然往往是失败的。</p>
-
-<p>而此时,1942年的春天,中共也已不同于初到陕北时的一个濒临灭亡的小党,业已成长为一个可以影响抗战整体局势的力量,而此时百分之九十的新增党员和干部都是在抗战后加入的,他们没有经过早期革命的淬炼,这也迫使中共需要一次整风来提高新干部们。</p>
-
-<p>《实践论》中提到,人们脑中的理论源于具体的实践斗争,因为具体的实践环境不同,所以同样的理论在不同的环境下就可能会失灵,这就是教条主义;而如果事事都要从实践中总结,那成本就会高得离谱,所以又需要学习先进的理论体系,指导我们的实践,所以整风前两个步骤分别是:马列主义学习运动、大兴调查研究之风。</p>
-
-<p>而整风的第三步,我想同志们多多少少都有听过,那就是历史清算。毛这样说过:“总结过去的经验,对于犯错误和没有犯错误的人都是一种教育。了解过去的错误,可以使今后不犯同样的错误。”毛在《实践论》中这样总结道:“人们要想得到工作的胜利即得到预想的结果,一定要使自己的思想合于客观外界的规律性,如果不合,就会在实践中失败。人们经过失败之后,也就从失败取得教训,改正自己的思想使之适合于外界的规律性,人们就能变失败为胜利,所谓‘失败者成功之母’,‘吃一堑长一智’,就是这个道理。”历史清算和前两步最大的不同,就是它会涉及到具体的人,所以毛提出了历史清算的原则:整风不是要整人,整风的目的是“惩前毖后,治病救人。”就是从团结的愿望出发,经过批评或者斗争,分清是非,在新的基础上达到新的团结。这个过程就是“团结——批判——团结”。</p>
-
-<p>但是,许多同志并不能对过去的历史有一个全面、辩证的认识,毛认为当时的错误是路线错误,而很多同志却只认为那是策略错误,在此情况下,毛进行了称之为“党书”的编辑工作,主持编写了三部历史文献,即《六大以来》、《六大以前》和《两条路线》。《六大以来》一经出版,在大量的史实面前,原本不承认自己错误的同志,也放弃了自己原来的观点,认为确实存在着从思想、理论、方法、策略层面的路线错误。</p>
-
-<p>整风的最终结果就是九月会议,洛甫、博古、王稼祥等人在会议上以追求真理的态度做了真诚的自我批判。不过在这次会议上,王明却一直在回避自己的错误,把责任都推到博古头上,但实际上这次会议的目的并不在于要追究谁的责任,而是要打倒错误的主义,但如果王明不承认自己的错误,那就很难说这种主义被打倒了,而如果让王明继续领导组织,必然会继续造成更多的失败。毛和其他同志数次找过王明谈话,但后来王明干脆称病拒绝参加自我批评的会议。但整风运动整体上还是成功的。</p>
-
-<p>由此,我们可以总结出一场整风中的几个关键条件:组织中的人都认同这个错误,组织中的人都了解错误的具体内容,并且对错误有统一的、正确的认识,没有这几个条件,整风就是空中楼阁。然后就是自我批评要认真的而不是敷衍的,尤其是对那些担任要职的人,如果这些人依然执迷不悟,还让他们担任要职那就是害了组织。</p>
-
-<p>如何让组织中的人都认同一件事是错误?那就需要统一这些人的思想观念。比如说A认为群众是乌合之众,B认为群众是有智慧的,那么,当B犯了错误时,他就认为有必要和群众交代清楚,而A则就认为,我自己悄悄改了不就行了,公开承认多损害我的威信啊。在世界观不同的情况下,对一件事的看法甚至会截然相反,所以统一思想就很重要,这就是为什么要搞马列主义学习运动,这才能让大家真正做到批评与自我批评。</p>
-
-<p>如何让组织中的人都了解错误,并对错误有正确的认识?那就要摆事实。即便大家都言必称马克思,但也会有各种各样的分歧,毛说博古是“本本主义”,博古说毛是“山沟沟里的经验主义”,谁都说服不了谁,怎么办?那就是要把这个理论放到实践中去,走博古路线,“御敌于国门之外”,结果连吃败仗;走毛的路线,四渡赤水脱离险境,谁的路线正确这不一下子就看出来了吗?但仅仅这样不够,因为有的人就会觉得,啊博古的路线没问题,是下面当兵的执行有问题,所以啊问题不大,不用整,这就是大家对错误没有正确的认识,所以毛在当时又亲自主持编写了三本“党书”,在大量事实证据面前,这些人才承认了是路线错误。</p>
-
-<p>那什么样的整风是失败的呢?我给大家举一个亲身经历的例子。</p>
-
-<p>甲是一个类似于上述张国焘争权夺利式和幼稚式加起来的人物,之前经过其他同志批评,做了一次自我批判,但几乎文不达意,只是敷衍了事没有认真改过;没过多久,甲又由于各种各样的错误,不仅引起了网群成员的众怒,还极大阻碍了网群的运行。A想要对他进行批评,但甲的态度极其恶劣,不仅不听还攻击A,于是A找到同为网群领导组的B、C和D,提出要公开批评甲并撤下他的职务。但B认为,这主要是甲和A之间的的个人矛盾,关于甲阻碍学社运行,B则认为大家都是同志,单独口头教育就好,没必要撤职,也没必要公开批评,应当秉承“团结-批评-团结”的原则;C也觉得,大家都是同志,我们态度要柔和,尽量避免冲突,保持团结,也没必要撤职,毕竟甲是掌管xx部的,我们还需要他。我们在这里可以看到,首先A、B、C三人对于甲的错误理解不同,B则根本不认为这算错误,主要是个人矛盾,口头教育一下就好;C则没啥判断,只希望保持现状。这是因为三人对此次冲突的了解程度不同,三人的观念也不同。A一直也同样在甲的xx部工作,而且A也负责很多人事变动,甲对此类工作阻挠甚多,A和甲也很熟悉;而B则是较晚才参与人事变动,而且也不是很积极,和甲也没聊过几句;C则参与度更低,一直在一个独立性很高的单另部门工作,C和甲只是泛泛之交。总得来说,他们根本就没有被甲怎么影响过,将这判断为和A的个人矛盾也是正常;对C来说,甲怎么闹腾也不会影响到他,自然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省得破坏了他和甲的交情。而且,在B看来,这个队伍的力量来源于人多名声好,他是怕打烂了坛坛罐罐,打击了甲让他退群,又怕甲跑到其他群毁坏这个群的名声;而A则认为网群的核心队伍绝不可容忍上述三式人物,更不可让他们担任要职,队伍的力量来源于高度的组织、先进的觉悟和正确的路线,如果人多就是力量大,那抗日战争就应该是国民党领导打赢的,至于“左圈”的名声,简直就是个笑话。不过由此,也暴露了网群一个无法解决的缺陷。</p>
-
-<p>不过最终在A的坚持下以及甲确实惹了众怒,小组最终还是决定把甲撤职,但甲并不服,反而还撒泼打滚,用语言暴力攻击A和其他同志,小组最终不得不又决定把甲开除出社。而甲在之后果然跑到其他好多群大哭大闹装可怜,其中就有几个群听了甲的一面之词就跑来质问A所在的网群,这几个群中还有一个是在“左圈”颇为知名的“xx号角”。“xx号角”的一名成员给B发了一封很长的私信(为什么没给A发?因为A根本就不在其他群刷存在感),大致就是说要团结同志,不要搞分裂,要坚持什么“团结-批评-团结”的原则。B对此人还是礼貌以待,但A知道后当场就火了,这个人什么都不了解,就听了甲的一面之词,就跑来当和事佬扮圣母,不知道这个人还记不记得自己的组织名字里有“xx”二字。在这里,所谓的“团结-批评-团结”就彻底成为了教条,成为了某些人站在道德制高点上向其他人挥舞的大棒,属实是把自己当成共产国际了,到处往别的群派“钦差大臣”,要求别人把此教条捧在神坛上,完全不顾现实情况如何。如果按着这样教条的方式去机械地“团结-批评-团结”任何一类犯错的人,那最终就只会什么也团结不了,什么也批评不成,整风搞成了面子工程。这种无条件的“团结”,很难说到底是在团结,还是在妥协、逃避。</p>
-
-<p>而至于D,他则表示,不能脱离群众,要搞大民主不要搞小团体,要求在一百多人的大聊天群投票决定此事。但是D要求的“民主”,真的可行吗?</p>
-
-<h3 id="建群即建党">建群即建党</h3>
-
-<p>在今年上半年,“左圈”内发生了一件啼笑皆非的事,闹得满城风雨。有一个网群的群主写了一篇长达十几页的“建党宣言”,宣布这个群正式成为了“中国xxxx党”。这篇宣言很快传遍了“左圈”,看了它的同志们的态度几乎是一边倒的,那就是认为这简直是cosplay,太荒谬了。但是这种cosplay、“建群即建党”的现象却在“左圈”中十分常见。这不禁向我们提出了一个问题:网群,真的可以承担一个真正的政党组织的任务吗?网上闹革命,到底可不可行?</p>
-
-<h4 id="网群独裁不可避免">网群独裁不可避免</h4>
-
-<p>对中共早期党史略晓一二的同志们都知道,中共强大的战斗力和凝聚力不来源于暴力和集权,恰恰相反,来源于民主和平等。我认为这两点也是一个马列主义组织的生命线,没有这两点,就不能被称之为马列主义组织。但在现在的网群内部,不仅没有民主,甚至还在不可避免地走向独裁。</p>
-
-<p>我们常常说,社会组织中的问题都是人的问题,但是我想很多同志们都忽略了一点,那就是在现实社会中人是有极大的主观能动性的,政治组织的形式是可以通过人力来改变的,而在网群中情况是大有不同的。以目前形势最广最多的QQ群为例,QQ群的形式是被腾讯的设计钉死的,没有任何更改的可能。QQ群中群主就是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他完全可以凭自己的喜好,任意处理群中的任何一名成员,包括这个群本身,而群成员没有任何实质的手段能够反制群主和群管理员。QQ群的组织构架在诞生之时就是独裁的,想在这种构架下去建设民主,就好比在沙漠里种水稻,如果不改造沙漠环境,任你的水稻种植手法再高超、水稻苗的品种再优良,也不可能成功。</p>
-
-<p>除去客观的架构,我们也无法忽视一个主观的事实,那就是一个网群组织真正的成员,也就是所谓的核心成员,其实也就是三到五个人,最多六七个人,就是这几个人真正地在干事;而且这个组织真正的运行,往往是依靠一个人,就那么一个,这一个人的能力几乎就决定了这个网群组织的上限,如果这个人有任何问题,比如退群了,那么这个网群组织也就会立刻名存实亡。那是什么造成这种现象呢?</p>
-
-<p>为什么一个网群里真的在干事的只有几个人?其实很简单,因为这个群就属于这么几个人。换句话说,除了这几个人之外,剩下的成员对这个群没有归属感,他们不认为自己是这个群的人。</p>
-
-<p>从唯物主义的角度来讲,精神上的联系建立在物质的联系之上。如果你认同自己属于某个集体,那么你一定在物质利益上和这个集体达成了某种程度的一致(注:这里的集体强调一定的组织性,和饭圈那样单纯的标签化身份认同不一样)。例如,民族国家的形成是往往是因为这个民族集体要面临共同的压迫或外敌;我认为我和我家是一个集体,是因为我家发了财我也能跟着分一笔,而我家如果某个成员亏了钱我也得用自己的钱帮忙;我作为xx党的党员,认为自己属于xx党,除了政治立场一致外还因为这整个党利益一致,兴则全兴,亡则全亡。那什么情况下我们不认为自己属于某个“集体”呢?第一种,我们发现这个“集体”是假的,就比如我们发现在民族国家中,那些口口声声为了民族的高官居然个个都有外国绿卡;比如我所属的这个党它说一套做一套,喊“清正廉洁”最大声的反而捞钱最多。那么另外一种,就是这个集体是被强加给我的,事实上我和这个团体没什么联系,举个例子,小组作业,老师们天真地以为只要小组所有成员最后得分都一样小组成员就可以共同努力,但实际上小组任务往往落到一个人头上,这个人为了自己的分还是得出苦出力;历史上还有个比较经典的例子,蒋介石手下军阀看似一体,都说自己是中国人都拜三民主义,实际上貌合神离,毕竟军阀成一体和蒋介石不仅没啥共同利益甚至还是竞争关系;再比如我上初中的时候,我的老师经常给我们灌输“xx中学的荣誉”这种东西,以激励我们好好学习用好成绩回报“母校”,但事实上学校对于学生是剥削利用关系,我学得好是我父母花钱我自己努力,学校只是一个平台,给学校多捞了几个名号学校又不会给我发股份。</p>
-
-<p>说了这么多,同志们可能已经明白我想说什么了:是的,网群没有组织度的根本原因就是这个“集体”是虚假的。网络本身就是一个虚拟世界,我在这个虚拟世界再怎么厉害也和现实世界的我没关系。据我观察,事实上一个网群里的绝大多数人都是把这玩意儿当作副业来搞,大家现实中还有正事,该上学上学该上班上班,毕竟哪怕我在网络社群里当了社长我现实中依然是个社畜。大部分同志参与网群不过就是为了找到一群和自己有同样苦闷心情的人,以寻得情感上的安慰;或者单纯把网群当成汲取知识的平台。大家也就是上班或上学的空闲时间来网络上用一种类似cosplay过家家的心态来“追逐理想”。再者,网群极度依赖电子设备,甚至超过依赖现实的人。我今天在群里呼风唤雨,明天我把手机一关我就和死了没区别。所以网群建设的高峰期是寒暑假,因为大家现实中上学工作根本就没啥时间抱着手机聊。</p>
-
-<p>那么一个网群的核心成员往往都是什么样的人呢?这些人首先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可以长时间接触到手机,至少每天能有一两次上线机会;如果不行,那即使此人是“建群元老”也无法成为核心。其次,这些人是群的管理层,一般而言,就是“建群元老”,但也不乏一些还算开明的群会把一些后来的成员提到管理层(这些后来的成员当然也是能长时间接触到手机的)。总之,这些人在某种程度上尝到了权力的味道(即便这权力是虚假的),而且也体验到了对抗异化、回归劳动本身的快乐(这点会在之后的篇详说)。但是,群里的普通成员往往两者都感受不到。</p>
-
-<p>如果你参与过网络群社的创建,你很可能就会注意到,一个社群中,绝大多数成员都只是参与者,而只有少数成员是管理者。我想熟悉《鞍钢宪法》的同志已经意识到问题所在了。除去管理层,剩下的成员大致可分为两部分,少数可能会被管理层分配一两个职务,但也就是按部就班地照做,因为这部分成员对整个组织基本不了解,也参与不到核心管理;剩下的则就是纯粹在群里聊天吹水。这时大多数成员已经在某种程度上成了“打工人”了,网群又不会给他们发钱,纯粹用爱发电了属于是,当然就没有归属感了,当然就没有组织度了。</p>
-
-<p>而在这种情况下,网络社群的高度集权乃至个人独裁就不可避免了。而我们又知道,一个马列主义团体离不开民主,没有民主的、用爱发电的团体,组织度甚至比不上发钱干活的团体。不管是从客观条件还是从主观条件出发,我们都无法遏制这种趋势。</p>
-
-<h4 id="民主的前提">民主的前提</h4>
-
-<p>我在《进群即同志》篇的最后一段遗留了一个问题,那就是有个人在解决一个问题时说,不能脱离群众,要搞大民主不要搞小团体,要求在一百多人的大聊天群投票决定此事。这种“民主”,在网群中到底可行吗?</p>
-
-<p>民主这个东西,听着十分得高大上,也是不可违反的政治正确。在一些二极管人士的思维中,要搞民主就要那种“全民参与决定、人人一票否决权”的,不然就是“集权、独裁”。但是,不管这些人再怎么喜欢民主,我们也必须看到,“民主”如果在不符合现实客观环境时强行实行,那就会变成脱离实际的教条主义。</p>
-
-<p>首先我想给出我认为的民主的定义。其实民主没有特定的形式,不是说非要“言必称希腊”,一人一票才是民主。民主其实就是让一个组织中,最底层、最广大的那个群体可以影响、参与甚至决定最高层的政策,而不是反过来。希腊民主看似没毛病,但实际上可操作空间大得很。在古雅典,只有成年男性本地的奴隶主才有投票权,所以那哪是民主啊,那就是父权制奴隶主阶级专政。在美国,看似每人一票选总统很民主,但实际上,那不过就是让老百姓在一个资本家和另一个资本家中选,不管是谁都不能代表无产阶级的根本利益,所以本质上也不是民主而是资产阶级专政。而这种有产阶级专政,则是建立在国家中的暴力机关之上的,“民主”面纱下是资产阶级的刺刀。</p>
-
-<p>在美式选票民主中,还有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那就是百姓根本没有渠道得知候选人真实的一面,候选人和其政党往往用巨量的资本买通媒体,让他们为自己搭建人设宣传形象,并许下诱人的空头支票,但至于上台之后这些空头支票会不会被兑现、此候选人是不是真的像宣传的那么牛逼,那就不好说了。由此可见,在这种“民主”中,老百姓完全处在一个信息茧房中,他们看似有了选票有了左右政府的能力,但实际上,他们还是被操控、被利用的工具,这也导致越来越多的美国人不愿意参与投票,毕竟和他们有什么关系呢?</p>
-
-<p>在网群中实际上也有上面这段提到的问题。普通的群成员实际上对网群事物的参与感要比很多同志想象的低得多。事实上一个网群的绝绝大部分事物都是由核心的四五个人讨论决定的;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许多网群会设立一个类似于“公民大会”的群,将网群大小事务都在这个群里讨论、决定,这样群普通成员也可以去看,并发表意见。这样看似没毛病,但实际上和开私人小会没啥区别,原因很简单,那么长那么多的讨论内容,谁那么闲一条一条翻啊?而且群普通成员本身对于网群内部情况就不会很了解,即便是看了那些讨论内容,也很难作出什么判断、给出什么建议。</p>
-
-<p>说到底,对于占大多数的群普通成员来说,他们在网群中更像是“消费者”的角色,网群只是一个为他们提供了可以满足自己“革命幻想”或者查找资料的平台,他们并没有把自己当作这个组织的成员。对于普通成员,在现实中的生活要远比在网上“革命”重要(这实际上是一个正确的判断,我并没有在这里谴责他们),网群是一个可有可无的东西,是一个为现实失意生活补充的消遣物,空闲的时候吹吹水,到点了还得去上班上学。</p>
-
-<p>总而言之,当一个网群试图用“民主”的方式解决一项事情时,网群中的“民”既无法了解到事情的全貌、作出客观逻辑的判断,也不会认为自己是这个网群中的一份子、来去参与这个事情。毕竟,不管这个网群怎么搞,哪怕这个群炸了,也不会对他们现实生活产生一丝一毫的影响。</p>
-
-<p>在此情况下,“民主”就已经沦为形式主义了。据我观察,大部分网群中,如果某个成员要求以“民主”的全群投票的形式决定一件事,那么这个成员要么是为了面子,走个“民主”的形式让自己安心,这实际上是一种推脱责任,本来应当自己判断、承担的事被推到了全群成员头上,到时候出问题了那就是群成员的责任了(不要期望群成员可以在根本不了解事情全貌且没兴趣参与的前提下作出正确的判断);要么,这个人只是希望用“民主”来给自己背书:“你们看,我这个事情可是通过‘民主’的形式作的决定,你们要是反对这个决定,那就是反对‘民主’!”实际上就是美国政治正确那套玩法,根本就不是民主了。</p>
-
-<p>但是我并不是说这种形式主义民主完全没有效力,它在有的时候确实可以被引导着作出正确的决断,但往往需要花费大量精力和时间,效率极其低下,时间浪费极其严重,而且往往就搞错了重点:重点是在解决这个问题,而不是在这种根本无法组织民主的情况下搞形式主义。</p>
-
-<p>给大家举个真实事例。在xx网群某一天混进来了一个“王明式”人物A,此人一上来就是满口哲学黑话,但实际上A本人并不理解自己说的那坨东西。但是,A的脸皮厚极了,当有人指出他理论上的错误时,他会说一大堆英式废话来绕弯子,总之就是死不承认错误,还攻击对方才是错误的;当他遇到有不会说哲学黑话的同志,他就好像是黄鼠狼遇上了鸡一样,逮着人家撒开了花地倾倒哲学黑话来批判对方,甚至还从这个网群往自己的群里拉人,总之把这个群搅得鸡犬不宁,甚至无法开展正常工作了。遇到这种情况该怎么办呢,我想大家的第一判断就是给他禁言或者直接踢了吧,总不会去搞说服教育吧?但是此群的核心成员B还真就要搞说服教育,B是这么解释的:因为他要通过辩论让此人的真实面目暴露出来,然后再将这些聊天记录发到三百人的大群里,通过“民主”的方式投票决定是否将此人踢出。最后这件事搞了大概七八个小时,把好几个群成员气得半死,然后才把这个人踢出的。</p>
-
-<p>那么,A最后有被说服教育了吗?没有!指望说几句道理,就改变别人头脑中的思想,往往是不现实的。像A一样,左圈中极多的人的知识体系都来源于对书本的生搬硬套。毛曾经写过文章批判这种现象:</p>
-
-<blockquote>
- <p>“你对于某个问题没有调查,就停止你对于某个问题的发言权。这不太野蛮了吗?一点也不野蛮。你对那个问题的现实情况和历史情况既然没有调查,不知底里,对于那个问题的发言便一定是瞎说一顿。瞎说一顿之不能解决问题是大家明了的,那么,停止你的发言权有什么不公道呢?许多的同志都成天地闭着眼睛在那里瞎说,这是共产党员的耻辱,岂有共产党员而可以闭着眼睛瞎说一顿的吗?”——《反对本本主义》</p>
-</blockquote>
-
-<p>毛在此总结说,对于那些喜欢照本宣科还高高在上的人,不要去试着说服他,最好的方法就是停止他的发言权;如果你没有权力不让他发言,那最好就是不要争论,无视他;如果你非要和他争论,非要对牛弹琴,那就不是牛的问题了,是你的问题。就像在A这次事件中,你说他这种宣传方式群众听不懂,他说你是“纯粹形而上学的后现代小将”,你怎么和他辩论?至于说服他,他愿意听你讲吗,他直接来个“不听不听王八念经”,纵使你再有耐心,也不可能说服他。</p>
-
-<p>那么,这次“民主”让民主制度深入该网群了吗?没有!事实上,这次“民主”只有B一个人是完全支持的,剩下的大部分人只是觉得,反正是民主嘛,也没什么大碍,而且,我既不参与辩论,也不参与批判,我就是一看热闹的,跟我有什么关系啊?是的,从唯物主义的角度讲,这次“民主”中,群普通成员既不是“民”也不是“主”,这次辩论跟他们半毛钱关系也没有,把手机一关这事儿根本就没发生过。在此之后,网群决策事物依然按着之前的习惯来,根本没啥改变。</p>
+<p>社区民兵是泰国南部最大的武装组织。政府已将社区民兵的正规军部分(Or Sor,正式名称为国土防卫志愿军)扩大到约7,200人。社区民兵志愿者被招募到自己的村庄服役,为政府基础设施和政府官员提供保护。Or Sor每月领取工资,但其他村庄或社区民兵则不是。社区民兵一般只由男性组成,尽管妇女加入民兵组织没有任何正式障碍。</p>
-<p>那么,这种“民主”最后的作用是什么呢?这实际上就是B的自我心理安慰,是他作出来给普通群成员和“左圈”看的。B可能是出于一种教条主义的心态,也可能是太好面子,害怕把A直接踢了,会被指责为“专政、独裁”,坏了网群在“左圈”里的名声。害怕指责怎么能行呢?哪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战士没被指责过?哪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战士会在乎自己的名声,更何况是在“左圈”这种还不如微博饭圈的名声?“民主”的形式到底能不能起到民主的作用,还是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不然就会犯了教条主义、形式主义错误。从以上分析可以得知,B这个“民主”绕了这么一大圈,其实最终效果和把A直接踢了没啥区别。这使得这次“民主”完全沦为了一场表演,还是自导自演;而且还浪费了网群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耽误了正常工作的进行。</p>
+<p>游骑兵(Thahan Phran)是另一个准军事团体,是一支由陆军和海军陆战队组成的轻步兵。他们经常与边境巡逻警察(BPP)一起行动,接受作战训练。加入游骑兵者必须是年龄必须在18至29岁之间不分男女的泰国公民。女性在游骑兵中仍占少数。他们需要接受45天至6个月的初级培训。游骑兵报酬平均每月估计为13,500泰铢(约合440美元)。他们每次服役四年,经常被派往战区。游骑兵需要在偏远地区和小路上进行小规模徒步巡逻。他们在检查站巡逻,但有时也在林区扎营。</p>
-<p>让我们回到标题,民主的前提到底是什么?</p>
+<p>研究2则研究了泰国军队抽签征兵的制度。根据1954年《兵役法》,泰国所有男性公民在18岁时都要登记服兵役,直到进入军事预备役或被免除军事义务。每个年龄组中大约有1/4的人将在中学期间通过领土防御学生训练进入预备役。那些没有参加培训的人在21岁时将继续登记服兵役,然后必须向征兵部报到,参加高等教育则入伍可被推迟,但是26岁以后不可再延期。</p>
-<p>首先,在一个组织中要实行民主,那这个组织里的人必须要自我认同为组织的成员,否则民主会立刻沦为形式主义和自娱自乐。在大部分网左组织中,我们刚已经说过,大部分成员并不会认为自己属于某某组织,他们更认同自己为“消费者”,只是来这个网群平台来发泄自己的情绪的,我认为目前这个问题是无法解决的,网络是无法像现实那样有效率地支撑起人类复杂的情感连结的。如果这些成员都不认为自己属于该组织,那么当有一件事情需要决策时,他们也必然抱着看热闹的心态来参与,或者干脆就不参与。</p>
+<p>在征兵时,极少数高级僧侣和身心残疾者被永久免服兵役。其余的人可以选择放弃抽签主动服兵役。如果放弃抽签的人数不足以满足军方的征兵配额,军方将为剩余的男性举行抽签。抽签抽中红卡的人必须服兵役,其余抽中黑卡的人被转移到预备役不必服兵役。放弃抽签的原因可能包括:拥有高中或本科学历的人放弃抽签的服役期更短;对参军感兴趣;被薪水所吸引。绝大多数男性参加抽签来试图免服兵役。许多人声称害怕服兵役,因为应征入伍者可能在战区服役,且虐待新兵的报道时有发生。</p>
-<p>然后,组织必须和成员有现实的、物质的联系,也就是说这个“组织”要是一个真正的组织。现在的网群,是完全存在于虚拟世界的,对于群成员来说,可能还没游戏对他们的联系多。这个网群并不像现实组织那样,和其成员直接产生现实中的联系,而且加入和退出的成本极低,毕竟你的“同志们”连你的真名都不会知道。在此情况下,想让网群成员自我认同为该组织的一份子,那是违反唯物主义的。毛说“让群众说话,天塌不下来”,许多人就反驳说,群众要是乱说话怎么办,但是从唯物主义的角度讲,群众之所以要发声要批判某件事,一定是因为这件事影响了他们的现实利益,这是群众不会“乱说话”的前提。但是如果这件事跟群众半毛钱关系都没有,那他们乱说话几乎就完全是可以预见的了,因为他们只能通过自己的想象来判断实情(不过没有谁真那么爱管闲事,一般就会选择不说话了)。</p>
+<h3 id="六实验设计与方法">六、实验设计与方法</h3>
-<p>其次,成员必须有意愿和渠道了解组织事物的全貌。根据我个人的网群经历,在几乎所有网群中,群普通成员要么是没有渠道了解组织中的事情,要么是根本没有意愿和精力去了解。许多网群会选择将所有人拉入一个群中,大小事务都在群里讨论,想着“啥事情都在群里说过了,他们也可以看嘛。”我想问一下同志们,你们是否有时间和精力一整天都盯着QQ群聊看?更何况这些聊天还往往夹杂了大量的吹水等闲聊。大家现实中都需要上学上班,即便是不需要,也不会有多少人真的有兴趣一直盯着别人的群聊吧?那有的同志就想办法,让一个人专门负责整理记录学社做的决策并由他私发或者公告给群成员,且不说这是一件极其繁重的工作,即便是群成员真的会看到那些私信和公告,这些跟他们都有什么关系呢?大部分成员还是会抱着看新闻的心态看这些东西。根据我个人实践经历,私发决策通知这种方法只会让群成员感到厌烦,跟动不动就弹出来的广告一样,反而还起了反作用。如果说,群成员在决策一件事情前,连这个事情都没法了解详尽,又怎么能指望他们作出正确的判断呢?又怎么能指望他们拥有参与的意愿呢?</p>
+<p>本文在泰国南部进行了一项调查,将征兵抽签作为实验组成部分。第一阶段随机选择300个村庄作为数据组(cluster),其中有100个位于泰南三府。对于每个数据组,抽样分为3个类别:(1)参加征兵抽签并必须服兵役的男性,(2)参加抽签但未被选中服兵役的男性,以及(3)放弃抽签并服兵役的男性。每个类别在每个村均采访5名男性,参见表1。</p>
-<p>最后,在以上条件真的达成了之后,那就必须保证成员有渠道发表自己意见,有真正可行的实际权力去监督组织的管理层(而不是依靠管理层的个人道德,或者管理层互相监督代行这种权力)。根据我和许多同志的经历,几乎所有网群根本没有实际渠道可以让群普通成员发表意见和建议。首先这是因为上述原因,网群大小事务几乎都是几个“建群元老”开小会决定的,而这些决定也不会影响到群普通成员的现实生活,所以根本不需要群普通成员来提出什么意见。然后,即便是真的有决策对群普通成员产生了什么影响,他们也不会有意愿来“上诉”,更遑论监督管理层,这是因为网群根本没有也无法建立基层组织,群普通成员之间属于是原子化的无政府状态,这一点我会在第三篇详述,这里就不展开讲了。总之,即便是群管理层规定了群普通成员可以监督管理层,这种“权力”也往往是被其他群管理层成员包办代替。有网群经历的同志不难发现,在大部分网群中,群管理层的内斗往往比普通成员和管理层之间的斗争多得多,这样搞下来,就又成了少数人的“精英政治”了。</p>
+<p><img src="https://i.imgur.com/Y7QrRx7.png" alt="image01" />
+<em>▲ 表1:样本组</em></p>
-<p>民主的真正实行是共产主义组织真正力量的来源,没有这一来源,那这个“共产主义”组织就只能靠爱发电,最终沦为和他们的敌人一样的产物。但在我看来,网左组织不管是从主观还是客观层面,根本没有办法去实行民主,这就几乎注定了,网左组织一定会在官僚资产阶级的铁拳下覆灭,而现实的、真正的左派组织则会站在网左组织的尸体上新生。</p>
+<p>本文的实证研究由两部分组成(见表1)。首先本文分析了在泰南三府,具有更多父权价值观的男性是否更容易自愿参加准军事组织。研究1作为观察性研究,使用了两个可变因变量。第一个问题是受访者是否参加社区民兵,第二个问题是受访者是否参加游骑兵。研究1采用了所有3类参与者的数据,但只包括居住在泰南三府的人。因此,研究1中分析的受访者人数为1500人(三个类别各500人)。</p>
-<h4 id="网络左群的基层">网络左群的基层</h4>
+<p>研究2探讨了反向因果关系的可能性,并检验了义务兵役过程的军事社会化对新兵父权价值观的影响。研究2以征兵抽签的形式进行了自然实验。将第一类(实验组,抽签后必须服兵役)与第二类(对照组,抽签后免服兵役)进行了比较。因此,研究2中分析的受访者人数为3000人(两类各1500人)。</p>
-<p>1965年5月21日,毛主席在湖南省委第一书记张平化、以及汪东兴等人的陪同下,重上井冈山。行至黄洋界,毛主席谈起了井冈山精神,他问与他一行的同志,什么是井冈山精神?有人回答他说:井冈山精神就是艰苦奋斗。毛主席笑了笑,说艰苦奋斗只是一个方向,你们再想想。随后汪东兴又加了一条:支部建在连上。</p>
+<p>父权价值观通过一个基于受访者对性别平等态度的5个问题的指数进行量化,这些问题涉及受访者在多大程度上同意以下观点:1、男性比女性更适合担任政治领袖;2、男性更适合担任企业高管;3、大学教育对男孩比女孩更重要;4、丈夫应该在家庭中做出重要决定;5、女性应该容忍暴力,以便家庭团结一致。</p>
-<p>毛主席点点头,继续说:“在井冈山时,我们摸索了一套好制度、好作风,现在比较提倡的是艰苦奋斗,得到重视的是支部建在连上,忽视的是士兵委员会。支部建在连上,随着我们掌握政权,现在全国各行各业都建有党的组织,成为领导机构。党的力量加强了。但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实行政治民主,保证我们党不脱离群众,比井冈山时士兵委员会就要差多了。全国性的政治民主更没有形成为一种制度、一种有效的方式,井冈山时期士兵委员会是有很大作用的。”</p>
+<p>研究1还使用了几个额外的变量作为控制变量,并在稳健性测试中使用,其中包括指示受访者是否有孩子、教育状况、收入和婚姻状况的变量。由于研究1使用了所有三类受访者,本文还使用了虚拟变量来指示受访者属于哪一类。同时,为了测试研究2中自然实验的平衡性,本文同样使用了七个涉及在年轻男性在征兵抽签之前已经确定的7个属性作为变量:年龄、是否为穆斯林、是否为马来穆斯林、受访者的父亲是否在军队服役、受访者成长时在家中讨论泰南三府情况的程度、受访者成长时在看到母亲被打的频率,以及受访者成长时被打的频率。这些变量也用作研究1中的额外控制或稳健性检查。</p>
-<p>听到这些话以后,当时的江西省委书记刘俊秀又请教说:“现在工厂都有工会,农村有贫下中农协会,这和士兵委员会是不是差不多的组织?”毛主席回答他说:“两者不一样。土兵委员会可以监督连长、营长、团长,它有很大的权利。现在工厂的工会可以监督厂长书记吗?谁又来监督我们的市委书记、省委书记?谁来监督中央的领导?我们这支军队为什么能成为新型的军队,就是在改造旧中国的同时,也改造了我们自己。人的思想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改造的。井冈山上的袁文才、王佐,就是被改造了过来,为井冈山根据地作出了贡献嘛。红军中的不少干部原来是旧军官,一个月拿不少大洋,后来不是心甘情愿和士兵一样嘛。关键还是要有一条正确的政治路线,才能官兵一致。”</p>
+<h3 id="七实验结果">七、实验结果</h3>
-<p>士兵委员会,最早来源于1927年的三湾改编。简单说,士兵委员会就是由最基层的士兵进行选举,比如一个连有100个人,那么就由这100个人选举出5-8个人组成连级的士兵委员会,被选举出来的这几个人,代表了这个连的士兵的利益,任何一个兵有什么问题、困难、都可以直接向代表们反映,代表们再往上继续反映。营、团级士兵委员会,也是以此类推,用同样的方式进行选举,组成相应级别的士兵委员会。</p>
+<h4 id="研究1关于自我选择加入准军事单位服役的观察性研究">研究1:关于自我选择加入准军事单位服役的观察性研究</h4>
-<p>士兵委员会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底层士兵组织,并有力地确立了红军的官兵平等;正是因为官兵平等,红军才能爆发出巨大的战斗力,可以说没有士兵委员会,红军就不可称之为红军。由此可见,一个真正有战斗力的共产主义组织,离不开基层组织。</p>
+<p><img src="https://i.imgur.com/xrc8UTX.png" alt="image02" />
+<em>▲ 图1:逻辑回归结果</em></p>
-<p>我们知道,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有一个显赫的区别,那就是资本主义社会的政府在基层是没有也无法建立起组织的。资本主义政府可以把行政力量纵向伸进基层,但其基层人民之间绝对无法形成横向的组织,事实上政府也不会允许其形成,因为被组织起来的人民会对压迫者的政府构成极大的威胁。而在社会主义中,人民当家做主了,而这一点如何体现?就是要让人民可以时刻对政府构成威胁,形成一种力量均势。这是阶级力量对比上的平衡,这种在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看来暴力而无礼的方法反而对达成民主和平等最有效。所以说,社会主义民主有没有被实行,就要看底层人民(基层成员)有没有被组织起来。</p>
+<p>研究1旨在确定我们父权价值观的变化是否部分是由个人自我选择加入准军事组织来解释的。本文预期具有更多父权价值观的男性更可能参与有组织的暴力。</p>
-<p>我们再说回士兵委员会。按照一些军国主义者的思路,士兵可以这样过份地“下克上”,肯定会严重打击军队战斗力。然而事实是,拥有士兵委员会的红军把长官权力无限大的国民党军赶到了台湾岛上,为什么?因为国民党军看似人多,但实际上只有大官僚、大地主、大资本家和高级军官参与了战斗,而红军看似人少,但实际上全体官兵和根据地百姓都参与了战斗,所以实际上红军才是“优势在我”。你想啊,你是一个国民党士兵,是被国军抓壮丁抓来的,你在前线打着仗,地主乡绅霸占了你家的田,打了你的父母,抢了你的妻女,你的长官动不动就打骂你,还把你当奴才使唤,你凭什么上战场为他们送死?所以为啥国军和地方军阀战斗力这么差,因为底层都想着放两枪对得起那点军饷就得了。而且,国军士兵哪怕想造反,你想造反可是你的战友们不想,你也没法子。</p>
+<p>图1显示了逻辑回归测试结果,点和菱形表示系数,水平线表示95%的置信区间。本部分的样本仅限于居住在泰南三府的受访者。第一个因变量是参与社区民兵,第二个因变量是参加游骑兵。“父权价值观”(Patriarchal Values)对这两个因变量的预期方向都有很强的显著影响。样本还包括放弃抽签主动服役的男性(“放弃”,Waived),而这类男性在未来更可能参与准军事活动。</p>
-<p>而在红军这里,别说长官打骂士兵,就连当时有个军官好赌两把钱,都被士兵举报了,这要在国军里算啥事情,可是在红军这里,他被罚站了三天,而且是故意选在了第一次湘赣边界代表大会召开,大伙儿都能在会场看见的位置。所以在红军中,大伙都知道,这儿当官的把我们当人看,我们说话有人听;维系这支军队的不是暴力和权威,而是民主、平等——尊严。红军士兵是第一次感受到了被当作人来对待,第一次平等的尊严,自然就会去拼死捍卫它。</p>
+<p>下一个控制变量(“未被家暴”,Not Beaten Home)衡量儿童时期的暴力经历。那些说自己很少在家里被打的男性参与准军事活动的可能性要小得多。本文将此解释为在童年时期更频繁遭家暴的男性了解到暴力是处理冲突的适当方式,这使他们更有可能参加有组织暴力行动。此外,童年遭受殴打的经历很可能会导致成年后更高的父权价值观。我们发现“马来穆斯林”(图中显示为Malay Muslim)和佛教徒同样倾向于参加社区防御志愿者团体,但马来穆斯林成为游骑兵的可能性要小得多,因为游骑兵在泰南三府的马来穆斯林中广受鄙视。下一个控制变量反映了受访者在成长过程中与家人讨论泰南三府暴力局势的频率(“讨论频率”,Talk Before 18)。讨论情况较多的男性更有可能参与准军事活动。本文认为,这可能既反映了受访者本身的自我选择,也反映了人们可能会更多地谈论冲突的地区代表本地区受冲突影响严重,因此更容易被准军事组织招募。下一个控制变量是受访者是否有孩子(“有孩”,Have Children):父亲更有可能因为经济原因加入游骑兵。最后,受过高等教育的男性更可能成为游骑兵,可能反映了政府热衷于招募受过较高教育的人。</p>
-<p>除了监督长官,士兵委员会还有一个更强的权力:就是可以直接参与部队的管理,比如,部队的经济账目必须对士兵委员会公开,士兵可以直接管理伙食费用等等,每个士兵都可以通过士兵委员会发表自己的意见。我们知道,一支部队行军打仗、一个组织整活儿,都离不开钱,也就是离不开现实物质力量的支撑。士兵委员会如果只有举报长官态度不好、生活不检,权力是不够的,因为长官完全可以偷摸着来,比如说他要赌钱,他明着不赌,士兵怎么知道呢?但如果经济账目一公开,士兵一看,这儿怎么少了一笔钱啊?立刻就会去追查。而如果让士兵直接参与费用管理,长官根本就没有贪污的空间,因为钱都不经过长官的手。所以这也是这个制度为啥在国民党那里实行不下去的原因,毕竟国军军官哪个不是为了升官发财,贪一笔军费算个啥。那么为什么红军士兵会对财务去哪里了如此关心?那是因为这些钱是他们生命的保证,他们吃饭、穿衣、打仗都得靠这些钱,这些钱和他们是实打实的物质的现实联系。</p>
+<p>研究1中的主要解释性变量“父权价值观”在泰南三府有25%的观测值缺失。这是一个相对较大的缺失比例,因此本文研究了缺失情况,并进行了替代测试,包括进行使用多重插补法(multiple imputation,通过创建几个不同的合理估算数据集,并组合从每个数据集中获得的结果来消除缺失数据的不确定性)。总之,“父权价值观”的缺失与研究1中的因变量没有系统的相关性,遗漏值不太可能严重破坏对研究1结果的有效性。</p>
-<p>好了,说了这么半天,我们似乎还没有提到标题,那就是在网群中,基层是什么情况?</p>
+<p>结果是,更高水平的“父权价值观”与更高的志愿参与社区民兵和游骑兵的可能性存在稳健的相关性。现在本文想从实质上了解这种效应的强度。转化逻辑回归系数为更直观的OR值(odds ratio,指事件A在B在场的情况下发生的几率与事件A在没有B的情况下的几率之比)或概率,只有对于一组固定在相同值并使用相同样本的特定解释变量才有意义。更重要的是,在我们的情况下,参与我们模型样本的基线概率不是很有意义,因为本实验的样本不具代表性。例如,实验1样本中泰南三府高达28%的受访者很少或更频繁地参加游骑兵活动(代表他们至少参与了游骑兵单位),这可能比泰南三府同一年龄段的所有男性中参加游骑兵的总体比例更高(因为本实验对参军的男性进行了过多抽样)。因此,基于本文数据参与的绝对概率本身就不那么有趣,更有意义的比较是不同个体之间的相对差异。下面本文展示了两个拼接图,展示了父权价值观(分为四个阶段)与参与暴力之间的关系。</p>
-<p>如果同志们注意观察,不难发现,在任何一个网群中,根本就没有基层组织,网群的“基层”完全是无政府状态的。在网群中,群普通成员,也就是所谓“基层”,是原子化的一盘散沙。我们不难发现,网群普通成员(以下简称群普)和网群管理层成员(以下简称群管)是点对点的直接联系,即一个群普往往和群管单独联系,而群普之间并没有多少联系;要么就是加入一个聊天群后就没了,根本不会和群管联系,群管也就是在群里一起聊天,后一类我们暂且不能把它们成为组织,在此先不讨论。</p>
+<p><img src="https://i.imgur.com/lJ2qb9J.png" alt="image03" />
+<em>▲ 图2:父权价值观与社区民兵参与度的相关性</em></p>
-<p>我们可以回想一下,大部分同志加入一个网群大致要走以下流程:A在B的介绍下,或者A在其他地方看到了B的宣传,想加入网群甲,在顺利加入后,A被送到一个大聊天群,然后A可能会直接就开始聊天,或者B会给A介绍这个网群,又或者B等群管会整一些活儿邀请A参与,或者群管们会给A分配一个职务;但总之,A除了在群里聊天外,并不会和其他群普和其他群管主动地建立联系,实际上也没必要。</p>
+<p>如图2所示,在参与社区民兵活动方面,父权价值观最低和最高的人之间存在相对较大的差异。在父权价值观最低的男性参加社区民兵的男性比例相对较小(37%)。具有最高父权价值观的男性比例要大得多(60%)。同样,在图3中,父权价值观最低的男性有24%参加了游骑兵,而34%的父权值最高的男性参加过游骑兵。</p>
-<p>那为什么群普之间不会建立联系呢?</p>
+<p><img src="https://i.imgur.com/nzffP7r.png" alt="image04" />
+<em>▲ 图3:父权价值观与游骑兵参与度的相关性</em></p>
-<p>首先因为群普彼此之间根本不熟悉。如果你是一个加入军队的新兵,或者你是刚转到一个班级的新生,你虽然会在一开始和其他人不是很熟,但毕竟天天见面,再内向的人也多多少少会对对方有个大体印象;但是在网群中,大概会有百分之六十以上的人每天处于潜水状态,剩下可能会有百分之三十偶尔说一两句,而只有大概百分之十的人会每天在线,而这百分之十大部分都是群管。那么在这个情况下,你甚至都不知道大部分群普的存在,你怎么和他们建立联系呢?即便是有群普经常在线,我们也没法单独通过群聊就了解对方,网群中建立可信任的坚固的联系,往往只能通过长期的一对一私聊,而大家现实中都很忙,现实中还有社交,谁会整天泡在网上跟别人私聊?即便是真的泡在网上,也没有那么多精力和那么多人都私聊吧?这就决定了群普之间熟悉彼此是很困难的事。</p>
+<h4 id="研究2关于征兵抽签作为自然实验的研究">研究2:关于征兵抽签作为自然实验的研究</h4>
-<p>群普之间根本没有任何联系,也没有必要去熟悉。群普之间的联系其实非常非常淡薄,他们除了在网上会聊两句,在现实中根本没有任何关系,手机一关这个人就不存在,大部分只是学术交流或者发泄情绪吹水。而且群普之间根本就没有熟悉的必要;在一个现实组织中,如班级或军队中,你跟其他人抬头不见低头见,时不时还得和其他人合作,就算不想交朋友也得大体了解对方是个什么样的人吧?在志同道合的政治组织中,了解别人那就更为必要了。但在网群中,根本没有这个必要,因为别人在网群中再混得风生水起,跟你的现实生活又有什么关系呢?还是那句话,手机一关这人就不存在。哪怕是建立小团体,那也得等到你放了学下了班、现实中的事忙完了之后才会去搞点网上社交,但网上社交的关系脆弱无比,你即便把对方删了对方也不能拿你怎么样。而且群普之间最大的活动就是在群里聊天,他们没有一个共同目标去奋斗,他们没有一块儿干事,这就进一步降低了群普之间的凝聚力。</p>
+<p>研究2调查了军事社会化对希望通过参加抽签逃避兵役的男性的父权价值观的影响。表2展示了几个控制变量的值,这些变量是指七个在年轻男性在征兵抽签之前已经确定的属性,最后一行显示了服兵役对父权价值观的处理效应(treatment effect)。</p>
-<p>即便群普之间形成小团体,但也没有现实问题去磨练检测他们,这就让他们很难看出团体中哪些人是有能力的。我们刚才提到,士兵委员会是需要选举代表的,代表往往在现实中,经过一些问题的考验后,被大家信服而产生的;而在网络上,网络小团体是没法参与现实问题的,比如说你的小团体中有个人生病了,难不成你能飞到他的城市给他买药吗?网络小团体只能对付网络上出现的问题,比如你写了一篇文章发群里让大家看看。而这种类问题是很难检测人们的现实能力的。这也就是说,如果硬要网络团体进行内部选举,那大概率选出来的就是平常上线多说话多的人,或者是毛遂自荐的,这就很难让所有人都信服,那么这个代表也就会沦为形式主义的“光杆司令”了。</p>
+<p><img src="https://i.imgur.com/8sAkdSV.png" alt="image05" />
+<em>▲ 表2:控制变量与父权价值观的处理效应</em></p>
-<p>建立小团体过于麻烦。还是那句话,大家现实中都忙,哪有经历在虚拟网络上搞这些那些?而且在现实中,几个人聚在一起就是一个小团体,而在网络上,想建立一个正式的小团体一般需要拉一个群,但总不能一个委员会就建一个群聊吧,那光群得加多少个?最后大概率是组织没建起来,群倒是建了一大堆。</p>
+<p>第一行显示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平均年龄不同,因为样本中的最低年龄是21岁。年龄在21至23岁之间的人如果抽中了红卡不得不服兵役,则无法接受采访。因此,最年轻的受访者更可能属于不必服役的男性类别。接下来的两行显示,穆斯林和佛教徒同样有可能抽中了红卡,如果只将说马来语的穆斯林与其他样本进行比较,这一点也成立。同样,这些群体在“父亲服兵役”(Father served)、“讨论频率”(Talk Before 18)和“母亲被家暴”(Mother beaten)等变量方面是平衡的。服役的年轻男性说他们“被家暴”(Beaten at Home)的可能性在统计学上显著地小,但该差异数值上很小,很可能是随机效应。</p>
-<p>群普委员会就是建立了也根本起不到作用。因为基层组织的作用是为了联系上层,但在网群中的任何决策跟他们没有一点关系都没有,根本不能影响到他们的现实生活,甚至有时还会耽误他们的现实生活。我们举例子,你是甲群的一个群普,群管今天突然发了一条决策,说让所有群员把昵称改了,这条决策会影响到你的现实生活吗?你可能大概率还觉得这耽误你的时间。大部分群普可能会选择直接忽视,或者他们根本就没看到这条通知,而群管也没有任何办法。如果你是真的出奇地热心,你对这条政策感到不满,你向你的群普委员会代表反映了这个事(我们暂且假设甲群成功建立了群普委员会制度),代表反映了上去,群管可能取消了这个政策,但你的现实生活并不会受到分毫影响;群管可能驳回了你的意见,坚持这个政策,但你的现实生活并不会受到分毫影响,你也可以完全不理群管。既然如此,你为什么要咸吃萝卜淡操心呢?</p>
+<p>最后一行显示,两组样本的“父权价值观”没有显著差异,表明被强制征召入伍对性别平等的态度没有影响。本文大量的观测样本意味着即使是非常小的影响也会被检测到。考虑到抽中红卡和服兵役的待遇是随机分配的,有充分的理由得出结论:军事社会化对父权价值观变化没有因果关系。</p>
-<p>群普们对上层也不熟悉,对这个网群组织也没有信任感。现在网群门槛太低,数量太多,基本上是个人就可以建群,完全不需要任何成本,这就使得网群及其“廉价”。你加入一个网群,这个群大概率是一个吹水群,你自然不会信任一个吹水群,最多加入他们一起吹水;然后即便这个网群有一个还算像样的组织构架,你也大概率参与不到其中,而且加进去谁也不认识,没有什么渠道和群管们快速熟悉,而且也没必要去熟悉。反正这样的群多了去了,加入不要什么成本退出也不会有什么代价,而且可能明天一醒来群就被封了,何必对其如此认真呢?而且网群由于其被封闭在虚拟世界的性质,很难用现实问题来对组织进行考验,这就更使得群管们无法在群普中建立威信,也就更无从谈信任感了。</p>
+<p>作为稳健性测试,本实验还分别测试了父权价值观五个调查问题中的每一个的处理效应,未发现任何效应。</p>
-<p>群普彼此之间根本无法信任。群普之间没法快速熟悉,这点刚才说到了。而群普之间也无法建立信任。先不说大部分我见过的网群根本就是一个大杂烩,啥人都能进,根本没有任何审核机制,这种情况下混进去个右人兔兔之类的再正常不过了,严重的甚至会混入光明联盟的下线。这种破坏分子平时也很会伪装,但一旦有机会他们就会开始搞破坏,把群里搞得乌烟瘴气也很有危险。群普之间的年龄、理论水平、家庭情况、居住地点、心理状况往往也差异巨大,而群管的效率低下和组织松散决定了他们无法解决这些差异,这就进一步扩大了群普之间的裂痕。而且群普很多成员经常喜欢冲塔和骂人,甚至人身攻击,谁愿意整天上网看别人骂人或者挨骂啊?大抵就是手机一关眼不见心不烦。况且现实中也根本见不到,完全没有什么必要来去处理这些虚拟世界的社交。</p>
+<p>在另一项替代测试中,本实验放宽了实验同质性(treatment homogeneity)的假设。本实验首先将实验处理限制在服役期间遭受过武装冲突的应征入伍者身上。下文报告的结果进一步强化了本文的结论。</p>
-<p>网群中根本没有财产,所以根本也就没有什么公有制经济还是任何一种经济形势来将他们联系起来。唯物主义地讲,没有物质的联系就是没有联系。这也是网群成员一定会把现实生活中的事情排在网群事情前面的根本原因。你和你的同学、你的同事、你的现实朋友之间的联系一定是要大于你和网友之间的联系的。例如在一个公司之中你和同事之间发生冲突,你和老板之间发生冲突,一定会实实在在地反映到你的现实世界,也许你的晋升职位被抢了,也许你会被扣工资。但如果是在网群中,你和群友发生的冲突除了浪费你的现实时间之外基本上没有其他什么影响,毕竟他又不能真的顺着网线过来打你。咱们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如果你的老板要开除你,然后同时你的网群的群主要踢你出群,你会选择先顾哪边?</p>
+<p>本实验向服役人员提出了10个问题,例如是否看到一名阵亡士兵、靠近炸弹以及向敌人开枪。41%的人经历过这种暴力,但这种经历对他们的父权价值观没有显著影响。本实验还验证了,任何服役军种对父权价值观没有显著影响。</p>
-<p>再说回网群中的经济模式,我见过唯一一种把钱和网群联系起来的模式,是群管在群普中通过类似于“募捐”的方式弄点钱,然后群管再去做事。说实话,我加过这样的一个群,但我从来没给他们捐过一次钱,不仅仅是因为我没有也不想去理解他们拿钱去做什么,我也完全不信任他们,这些人别说他们能不能真的拿钱办事,他们长什么样子、真名是啥我都不知道,我如何去信任他们?他们拿我的钱去做的事,如何反映在我的现实生活中呢?我在那个群的感觉就是我更像是提款机而不是参与者,我只是单纯地把钱打给别人,然后剩下的事情与我无关。是的,那个群确实搞了经济账目公开,但是首先没有基层委员会,我没有什么方式来去有效查看钱的去向,我总不能把每个捐钱的人的账目都看一遍吧?而且经济账目公开也没啥用,我不知道别人捐了多少钱,我也不认识别的捐钱的人,这里面可操作的空间就大了去了,群管大可以给我说“钱数不够再捐点”,实际上把别人捐的那部分中饱私囊(不要跟我扯什么都是同志怎么会做这种事,这就是纯粹的唯心主义幻想,好像一个人只要宣称自己是“左人”就是圣人了一样)。而且就算我发现了问题,我连去哪里把钱要回来都不知道;就算知道,我跑到千里之外的另一个城市,估计就是把钱要回来了连车票钱都没法回本。</p>
+<p>实验组(抽签)和对照组(未抽签)的父权值指标上的缺失值数量没有显著差异。因此该缺失不太可能对研究2的结果构成威胁。此外,一个发现表明军事社会化具有显著影响:服役的男性更有可能认为在军队服役的男性应该比没有服役的更受尊重。这一结果和其他类似的结果增强了对实验有效性的信心,并确实发现了军事社会化的影响。因此,即使士兵存在被军事社会化,对性别平等的态度在很大程度上还是不受服兵役的影响。</p>
-<p>网群基层组织的缺失,让网群的普通成员一直处在零散的原子化状态,也就意味着他们没有办法进行组织,主动地去做事,什么事都是被动接受群管的安排,这就注定了这个组织会僵化没有活力了。</p>
+<h3 id="八结论">八、结论</h3>
-<p>网群普通成员之间没有办法信任,也没有办法建立联系,他们就更不可能成为那种亲密的肩并肩的战友关系。这也就意味着我们群终究不能形成有战斗力的组织。单靠群管的包办替代是没有办法做到面面俱到的,也没有办法管到组织中的每一个人的事,这就一定会导致群管理模式的官僚化,没法发挥群众的智慧。而这种官僚化在资产阶级的铁拳面前,是网群无法承受的,所以网群永远会停留在线上过家家止步不前。</p>
+<p>本文探讨了一个更广泛的基本问题,即父权价值观是促使人们决定参与暴力,还是暴力经历影响了父权价值体系。本文调查了那些已经被社会化为持有父权价值观的人是否更有可能主动成为潜在的暴力角色,或者是否是因为在冲突地区非自愿服役而加强了持有父权价值观念的厌女(misogyny)情绪。</p>
-<p>可以说,基层组织是一个无产阶级组织的生命线,是实行并发挥民主作用的基础。但由于它的缺失,群管无法和群普相结合,这也就必将会造成群普和群管的脱节。</p>
+<p>在第一项研究中,本文发现持有父权价值观与在武装冲突中志愿参加准军事部队之间存在着强烈而稳健的关系。这表明自我选择是理解军事化男子气概和参与暴力的联系的重要因素。在第二项研究中,本文发现实验组(强制服役)和对照组(未服役)之间的父权价值观没有显著差异。换言之,没有证据支持军事社会化会强化个人的父权价值观。</p>
-<h4 id="自娱自乐的网左">自娱自乐的网左</h4>
+<p>这项研究存在重要局限性:这项研究中说明,服兵役不会影响个人厌女情绪,但本文没有研究的军事化男子气概的其他方面(如吃苦耐劳)可能会受到影响。此外,本研究强调超越性别二元性,通过研究男性接受父权价值观的程度的变化,可以对男性与暴力之间的联系和因果关系有了更好的理解。</p>
-<p>在上一篇中,我们从群普通成员(以下简称群普)的视角解读了网群中的“士兵委员会”制度的缺失;在这一篇中,我们将从群管理层成员(以下简称群管)的视角来看看井冈山精神中另外一条“支部建在连上”在网群中的角色。</p>
+<hr />
-<p>“士兵委员会”就是基层组织,“支部建在连上”就是中央领导对基层组织的控制,或者应该反过来说,是基层组织对中央领导的信任。“支部建在连上”和“士兵委员会”实质上是一脉相承的。如果没有“士兵委员会”,那么“支部建在连上”就不可能实现。</p>
+<p>Elin Bjarnegård,乌普萨拉大学政府学部副教授</p>
-<p>如果你运营过网络社群,你一定会发现群管理层与群普通成员之间联系十分浅薄。在绝大多数网群中,群普干的最多的职能只有一个,就是在群里闲聊,往往是群管忙死,群普闲死,两边都不讨好。</p>
+<p>Anders Engvall,斯德哥尔摩经济学院研究员</p>
-<p>我之前作为群管的时候,发现网群中的成员往往分化向两个极端。不超过10个人的最核心管理层事事包办,学社的各个部门(群)的群管理员总是他们几个,内部群里经常交流的还是他们几个;而剩下的大部分群友则处在一个被动接受的状态,就是前面提到的过的“消费者”的自我定位:“你整了啥活儿我就去参与啥,但我不参与这些活儿的管理和组织。”当然了还有至少一半的人一直潜水。</p>
+<p>Srisompob Jitpiromsri,宋卡王子大学和平研究所助理教授</p>
-<p>我们都知道,如果基层没有组织,那么上头决策就无法贯彻到底。在网群中,这种情况更极端,可以说任何决策根本就出不了管理层这个圈子。管理层成员之间还算是经常在一起聊天,多少有点联系,但群管和群普之间就基本上没有任何联系了,除非是经常在群里聊天的,但这也不代表群普就有意愿和义务去参与、服从群管的决策。首先,网络上大家都是匿名的,谁也不认识谁,说难听点大家都只不过是会打字的头像而已,谁也不比谁高贵,群普凭什么就要把群管当成自己的“长官”呢?难道群管是带着群普们大破群敌、连战连捷过?在网络上,群管根本就没法树立威信。</p>
+<p>Erik Melander,乌普萨拉大学和平与冲突学部教授</p>
-<p>而且,群管的什么决策,和群普有什么联系?这个我已经在《网群的基层》解释过。没有联系,就会导致不管群里发生任何决策变动,群普通成员根本不会主动地去问,所以他们接受通知往往是被动的,而不是主动去要求参与,因为根本没有这个意愿。我曾经尝试过解决这个问题,我和群管们商量后,推举出一个人,专门给所有群普私信发送新的通知,但我后来发现这个基本没啥用。首先,发送通知是一个非常累的活,我本人干过这个职务,先不说你首先要加二十几个根本没啥联系的好友,然后还要花时间一个一个转发(QQ没有多人转发的功能),如果有人看到通知后有什么问题,还要向他们解释,这就意味着你本人还要去了解这个通知,而如果你不是参与决策的那几个群管,这又意味着一件活要干。其次,发了通知也往往没人看,我们在进行这种私信通知的政策后,反而有好多人退群了。其实也不难理解,群管的决策根本和群普无关,很多群普都是偶尔去群里看一眼来聊两句,平常也不看群,这时候一个人经常跑来给他发一大段私信,他也不想看,倒不如退群了舒坦。其实这就是网群基层组织缺失的一个恶果,如果群普之间形成小组织,那么只需要通知那些小组织即可,不仅效率会高得多,也不至于让人动不动就退群,毕竟他们还能在小组织里找到归属感。</p>
+<p>编译:郑嘉隽</p> Elin Bjarnegård, et al. 本研究超越男女二元性的论调,强调男性内部对于暴力的态度因意识形态影响而存在分化:志愿参军的人通常更亲近父权制意识形态,而不是军队塑造了士兵的父权思想;强制参军对不希望主动参军人士的父权思想并无明显影响。 复杂系统与无治主义 2009-03-01T12:00:00+08:00 2009-03-01T12:00:00+08:00 https://agorahub.github.io/pen0/heros/GavinMendel-Gleeson-a1_l-complex-systems-and-anarchism <p>将人类社会作为复杂系统进行分析,能为我们提供对于历史进程以及资本主义的强项与弱点的新的见解。</p>
-<p>群管的组织成分极容易僵化,这就会造成群管“无人可用”的窘境。因为不到十个群管的处处包办,以及大部分群普的事不关己,就会导致不管是做什么事、开什么新的部门,都只能从这不到十个人中选主要负责人。首先因为群基层组织缺失,网群没有从基层选拔人才的机制,只能靠群管们亲自“慧眼识珠”,这不仅导致效率低下,也容易形成围绕个人的小团体,甚至会形成山头主义(我之前的那个网群还真就出现了这样的情况),而且选拔上来的人也是参差不齐,极其考验那些“慧眼”们的水平。后来我尝试过解决这一问题,也就是在群里发布告,希望群友们毛遂自荐,然而自荐上来的同志且不说其是否真有能力参与群管理,就现实情况来看,这些同志的大部分对我们的网群以及他们要担任的职务是失望的,他们对网群有着不切实际的幻想,以为这个网群是和现实中的政党乃至先锋队一样的组织,终于可以为共产主义革命事业发光发热了,结果加入进去,无非也就是发发通知、在群里聊天、接投稿之类的无聊活,而且根本感觉不到这个“先锋队”对共产主义事业有什么贡献,甚至不知道“先锋队”到底在干什么,而且这些“先锋队”里的人每天最多的日常活动也就是吹水,谁不会失望呢?所以后来好多自荐的同志就慢慢开始摆烂不干活,或者潜水/退群。</p>
-
-<p>即便是下面的意见,反映到了管理层也不会做出任何实质性的惩罚,也没有必要做出惩罚。我之前的网群里有一个群管,我们称他为A,单独执掌报刊编辑部,此人属于自恋型人格,非要强迫参与编辑部的一个群普“必须参与编辑”,但那个群普现实中很忙,他参与网上的活动也是忙中偷闲,我们称他为B。好,那么假设现在B跑来群决策组来说A的事,群决策组会怎么办呢,无非就是找A说教说教,最多让他写个大字报“罪己诏”,但基本上没有办法去实际限制A的权力。因为之前说过的网群“无人可用”的问题,群决策组如果把A踢出那与自断手臂无疑,把A踢了或者剥夺他的职务,那谁来继续管编辑部呢?这几乎是无解的。而且就算要对A惩罚,如果A执意不愿意交出编辑部的职务,那群决策组也拿他没办法,因为他是编辑部的群主,我在《网群独裁不可避免》那一篇说过,网群群主在群内有至高无上的权力,所以除非把A连带着编辑部一起开除出学社,不然根本没法动摇A在编辑部内的地位。再者,其实也没必要对A做出惩罚。我在前面之所以说“假设B跑来群决策组来说A的事”,是因为现实中B根本就没来说,B根本不在乎,因为A不管再怎么在网上对B耳提面命,也没法在现实生活中对B产生一丝一毫影响,B根本就没理A,而A除了无能狂怒外也毫无办法。</p>
-
-<p>建社的成本太低,根本没必要认真对待。现在左圈是“网群多如狗,学社满地走”,建个社群,成本实在太低,打开手机拉两个人,再给自己起个“xx社”的名字,一个社就建好了。而且大部分网群的建立都是因为对别人的模仿跟风,这就导致很多网群是大同小异,基本上除了管理员不一样,没有什么特别的区别。而且这些学社虽然说叫“学社”但它们的主要功能依然是聊天吹水,那么到这个群里吹水和到那个群里吹水有什么区别吗?网络社群变得如此的廉价自然也就无法引起群成员的重视,群成员不仅不用重视,甚至把群退了也不会对他有任何一点影响。毕竟这些网络学社对共产主义革命几乎没有任何一点点的贡献,也不会对群成员的生活有一点点影响。而且建立学社又不是什么难的事,群普通成员也完全可以去建立学社,为什么一定要被你们几个人管着呢?</p>
-
-<p>在网上,基本没有事情来考验组织,无法发现路线错误,也无法建立领导威信,最终会因没有目标无所事事。一个真正的领导者不是被任命的,而是通过不断带领集体破除困难走向胜利的过程中被大家推举出来的。而在网上,由于组织的松散性以及网络的封闭性,基本没有什么事情可以来考验组织。比如说在现实中的组织需要去进行工厂调查,那么你帮着把这些人组织起来、设定计划以及安排每个人去怎么做,这时你就建立起了一定的领导力;或者比如说你在进行工厂调研的过程中遇到了警察来盘问,你冷静镇定与警察应对,带领大家走出危险,这也建立了一定的领导力。而在网上基本上没有类似的困难,唯一的领导力可能就是说你这个人是网络社群的社长,大家默认你有一定的领导力,但是如果你不把这领导力对群普通成员表现出来,群普看不到你的领导力那么你只是徒有虚名罢了。联系之前我刚才说的网络社群中群管和群普之间的断层,即便是网群的建立者真的很有领导力,那也最多只能被群管理层内部,看见对于群普来说,你再怎么有领导力也领导不到他们头上。所以往往是有领导力的网群建立者累死,剩下人闲死。</p>
-
-<blockquote>
- <p>只有领导骨干的积极性,而无广大群众的积极性相结合,便将成为少数人的空忙。但如果只有广大群众的积极性,而无有力的领导骨干去恰当地组织群众的积极性,则群众积极性既不可能持久,也不可能走向正确的方向和提到高级的程度。——《毛选第三卷,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p>
-</blockquote>
-
-<p>而正是因为这种领导力的缺失,就很容易形成西班牙内战期间共和军内部的左派小知识分子天天吵架的状况。因为大家都在空谈,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没有具体的实践来检验谁的话是正确的。我之前经历过一个真实事件:一个网群中,A和B发生了争执,A认为B是路线上的问题,他认为B把网络社群当成了自己能力展现的平台,而A认为应当以网群的集体利益为重,他认为这是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之间的路线矛盾,然而这仅仅是因为A是网络社群的建立者,他基本上什么事情都参与管理,所以他能看出来B的问题,但其他的人不一定,甚至有很大一部分人觉得这是A和B之间的个人矛盾,A应该放宽心胸原谅B而不应该在个人矛盾上纠结。这就导致B的路线问题没有被纠正,不过还好因为网络社群的低成本,B的错误最终也没有带来多少损失。</p>
-
-<p>因为做不到“支部建在连上”,就容易形成官僚主义。有人曾给我提出想要通过科技的手段,如什么群自动化管理系统,来改善网群内的官僚主义,可以说是机械唯物主义错误。根据前面的分析,这个官僚主义完全是因为网群的社会结构本身的问题,增加一个科技产品也并不能改变这个社会学上的结构问题。如果说你能发明一种科技手段,解决群管理层和群普通成员之间脱节的问题,那么你这个科技手段才是真的起了效果,但这基本上意味着新的生产力的进步,而之后的社会关系和斗争手段绝对不像是现在左圈这样了。不过现在这种生产关系下,以网络小知识分子个人的能力基本做不到。</p>
-
-<p>综上所述,网群基层组织的缺失严重阻碍了网群的组织性,而网群基层组织的建立又几乎是不可能的。这无时无刻不在造成网群中管理层和基层的脱节,而这也最终导致网群成为群管们的自娱自乐。</p>
-
-<h4 id="网络左群存在的原因">网络左群存在的原因</h4>
-
-<p>人如何体现自己的价值?</p>
-
-<p>黑格尔说人必须通过劳动整出来个什么东西才能体现自己的价值,比如你做了一顿美餐,写了一篇好文,堆了一个雪人,通俗讲就是成就感。</p>
-
-<p>但马克思却发现,在特定的社会情况下,人通过劳动整出来的东西,非但不能体现人的价值,反而还否定了人的价值,他管这种现象叫异化。</p>
-
-<p>什么意思?马克思解释说异化有四个层面。</p>
-
-<p>第一层就是劳动者生产出来的东西不属于劳动者。比如工人做的商品不属于工人,属于他的老板,工人想获得这个商品得自己花钱去买。</p>
-
-<p>第二层就是劳动者觉得劳动很累。劳动本身是成就感的来源,但由于第一层异化,工人从劳动中得不到任何成就感,自然就会觉得劳动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事,就会觉得很累,就不想去做。所以工人上班的时候觉得很累很没意思不想去上班,反而下班的时候才觉得是快乐的。</p>
-
-<p>第三层就是人开始怀疑人的本质。人无法通过劳动获得价值体验,反而被迫劳动来不停地否定自己的价值,人就会觉得人生是无意义的,成为人并不是一件快乐的事,人的本质是荒谬的、虚无的。</p>
-
-<p>第四层就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变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本身应该建立在纯真的情感上,然而由于上面的原因,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反而首先变成了金钱的关系,所以好像现在人人都很物质都很拜金。</p>
-
-<p>所谓累,就是你本来不喜欢做这件事情,但是你迫于某种压力不得不去做这件事,于是乎你表现得很累。倘若你是热爱做这件事情的,那么你就会感到愉悦,最多只会感受到身体上的疲乏,而不会有心理上的“累”。“努力”、“刻苦”这种词汇也是一个道理。</p>
-
-<p>在资本主义社会中,不仅劳动被异化,即便是所谓的“没进社会”的学校也被异化着。你上学是为了什么?其实大家都知道这个答案,是为了赚更多的钱。什么陶冶情操之类的那都是赚了钱之后的事。</p>
-
-<p>为了赚到更多的钱,我们就不得不通过“学习”来增加自身的无形资本,以此来向企业家们证明,我能给你的企业带来更多的增殖,从而被雇佣。而一个人拥有多少“知识”最直接的证明就是学历,而一个普通人想要获得学历就只能去考试。所以大部分学生追求的不是知识本身,而是考试成绩,这就导致了他们成为了只会机械式追求成绩的“考试机器”。所以学生在学校感受不到学习带来的快乐,更体验不到探索自然与人文的成就感。他们学习并不是他们想学,而是家长、老师和社会逼着他们学,难道他们没有在被异化吗?</p>
-
-<p>如果我们回顾历史就会发现,现代学校制度并不是自古就有。历史上是先有工厂,才有学校。在近代的英国,工厂主们推行出了系统教育的学校模式,其目的是为了让年轻人适应工厂流水线生活。所以在英国近代的学校里,最强调的并不是教了什么知识,而是按时上课下课,听从老师的安排,井然有序地干一件事。英国近代学校制度就是从伦敦的工厂里搬出来的,其目的就是为了培育合格的社会零件。就像列宁所说:“教育这些青年的目的,就是训练对资产阶级有用的奴仆,使之既能替资产阶级创造利润,又不会惊扰资产阶级的安宁和悠闲。“</p>
-
-<p>说白了,学习是劳动的前延。打个更形象的比方,人是一件商品,家庭生产商品,学校加工商品,工厂消费商品。人自出生以来就无时无刻不受到异化。即便人没有发现,但他们能感受到,这种感受就是“累”。</p>
-
-<p>总而言之,在当今社会下不管是工人还是学生,只要你是被压迫的穷人,你就在受到异化。而这种异化无时无刻不在摧毁着我们的对自己人生的成就感,它在夺取人们对于自身生活的掌控感,所以人们都迫不及待的想要从某一个地方来获得这种掌控感作为心理上的补偿。这也解释了为什么群普对参与社群活动积极性很低而群管很高,因为群普根本就没把学社当成自己的,他们无法从中体验到对抗异化、回归劳动的感觉。</p>
-
-<p>而网络,就是重获这种掌控感的绝佳之处。许多生活中失意的人,尤其以学生为主,来到网络上想要在这里获得补偿,而他们又因为受到了现实中体制的压迫,所以许多人都纷纷转向了左,而最终与饭圈的形成机制一样,这些人也形成了左圈。</p>
-
-<p>左圈的成员不管高低贵贱都一定满足一个特点,那就是闲。他们一定有大量时间在网上泡着,所以左圈成员绝大多数都是小知识分子(学生为主),是脱产者。他们既不用时刻操心现实中的生活,也不参与一线劳动生产。许多人习惯说,学生就是小资,我认为这种说法并不准确。我首先要说明学生根本不是小资产阶级,他们不拥有资产。学生是脱产阶层,而脱产意味着他们没有办法独立地与外界建立物质的联系,也就意味着外界的生产活动没有办法来反过来影响学生的思想,而学生思想只能通过家庭、学校和社会舆论影响来塑造。现实中除了少部分的家庭,大部分的人的父母一般都是想让自己的孩子当人上人,尤其是城市中产阶层的父母,他们基本上都是嫌贫爱富、谄强凌弱的社会达尔文主义者。学校也是社会达尔文主义和精英主义的桥头堡,学校中老师高高在上形成的对学生的权威体制也影响着学生的世界观,再加上学生之间的成绩至少在表面上保持着“按劳分配”的现状,谁越努力谁的分就越高,这也加重了他们社会达尔文主义的思想。再加上社会主流媒体都被资产阶级把持着,社会整个的风气也是市场经济的向钱看,而学生又无法通过亲自参与生产活动来认识这个世界,那么学生的思想表现为小资产阶级的思想也就不奇怪了。</p>
-
-<p>我在左圈待了这么久,除了一两个工人,没见过一个是来干正事的。他们来网上是来进行一场狂欢的,他们吸了一种叫“虚拟”的毒,可以让他们产生幻觉:在网上他们可以夺回在现实中失去的意义,所以他们创建社群,他们给自己封理论教皇,他们党同伐异喋喋不休嘴炮大战黑话连篇,似乎盯着屏幕狂敲键盘的的他们就好像是一个个指挥千军走马飞象的帝王。只要拉个群,几个会打字的头像就可以导演一出步步惊心的大片。网络的匿名制弥补了现实中的客观差距,每个人都先入为主地把对方脑补成和自己一样水平甚至更低的人,他们基本上是在自娱自乐。每个人上网来都是憋着一肚子气,网络匿名制和发言门槛低让他们的情绪有了一个发泄之地,就算往别人身上倒垃圾也不用负任何责任,更不会去反思自己的问题。再加上年龄小,大部分都有或多或少心理问题而不自知,而很大一部分心理问题都会以自恋的形式表现出来,在网络上纵横捭阖的他们绝不会允许另一个会打字的头像阻碍自己的封禅之路。所谓的左圈里基本上没有真的马克思主义者,我学了这么久也只敢说我的立场转向了左,今年冬天我才敢说我稍微建立起一点马克思主义的思维模式,这与左圈里那些动不动自封马克思主义者还拿自己三脚猫的理论到处批判别人的自信之人还是有很大差距的。</p>
-
-<p>其实没有必要非要用马克思主义的那一套话术来解释左圈中的现象,非要说这是什么小资那是什么主义。其实这些左圈中的人和其他网络饭圈中的那些人没有多大的区别,只不过他们参与政治学说罢了。许多的所谓左人来到网上,他们的大概率并不是来学习的,他们只是在现实中挨了铁拳、遭受了打击,跑到网上来抱团取暖、求安慰。我接触过非常非常多的自称左人的学生,他们来了网上其实只是想找人聊天倾诉、发泄一下情绪,关于理论他们并没有学多少,很多人甚至根本就没有学习的态度,他们更喜欢给别人当理论教父。所以网群中吹水为什么那么常见,因为大家本来来这里就是为了闲聊的。顺便提一嘴,有人批判吹水是所谓“小资产阶级自由散漫”,我认为这就是教条的说法,他根本就没分析到网络左群本身的“自由散漫”,他更像是在道德说教。</p>
-
-<p>左圈主要以学生为主,这其实已经说明了左圈根本就不适合建立革命组织,因为你这个群体里根本就没有几个真正的无产者,那你在这里想搞一个为无产者服务的先锋队,简直就是缘木求鱼。而事实上左圈中几乎所有的社群都是对别人的盲目跟风和模仿。</p>
-
-<p>我见过的所有网群都有一个致命问题,那就是没有目标。有人就反驳说,目标不就是建立共产主义社会吗?这个目标其实和没有目标没啥区别,太空泛了,和口嗨没区别。我们需要的是一个有战略意义的、具体的目标,这样一个目标有多重要?我们可以举一个历史上的例子:我们常说在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博古的转移是“逃跑主义”,而毛的转移是“战略退却”,这两者有什么区别?区别就是在于毛的转移是有目的的,是有方向、有计划地撤退,他的退却是为了前进,就像打出一拳前要先把手臂收回来;而博古的转移则是无方向,无原则地撤退,是漫无目的的溃败。也就是说在退却的时候,你是积极主动地朝着既定方向有计划有组织的撤退?还是被人家追着毫无目的的四处逃窜,被动应付?前者就叫战略退却,后者就叫逃跑主义。我们以四渡赤水举例子,四渡赤水的目的是为了过江北上和四方面军会合,结果刚出遵义就打了败仗,只能撤退,往哪里撤?毛给出了明确的方向:往敌人力量薄弱的地方去,所以就有了一渡赤水,是为保全自己,依然是为了北上长江。而后又三渡赤水,成功渡江。这四渡每一渡都有不同,但是又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不管是哪一渡,都是在为最终的目的地:北上与红四方面军会合创造条件,也就是说:它的方向性很明确。既然土城一战证明了,想要一步实现北渡长江的计划是不可能的了,那就战略退却,但是每退一步,又恰恰是在为下一步创造条件,最终还是要北上会合红四方面军。可以说,不管处境多么艰难,敌人多么强大,中央红军的行动方向一直都没有变,只不过因为面对强大的敌人,身处逆境,因此实现的过程变得更加曲折蜿蜒了。</p>
-
-<blockquote>
- <p>“为了进攻而防御,为了前进而后退,为了向正面而向侧面,为了走直路而走弯路,是许多事物在发展过程中所不可避免的现象。——《毛选第一卷,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p>
-</blockquote>
-
-<p>上面这段话正说明了这个道理。一方面它说的是为了走直路,不可避免地要走弯路。但是其实它还有另外一层含义:那就是说走弯路的最终目的,还是为了走直路;后退的目的,还是为了进攻。如果忽视了这一点,那就真的只剩下弯路和退却了。这就不是什么战略退却,而是逃跑主义。今天东边追的紧,就往西边跑,明天北边追的紧,就往南边跑,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方向和原则统统丢掉。正如长征刚开始博古那样,博古在一开始完全不知道要往哪里撤,只是因为南北东三面都被围了才被迫西走,这就是说他根本不知道自己要干什么,所以他毫无计划毫无准备,才叫全军带着大小家当上路。在过湘江的时候,白崇禧故意给红军让开了一条通道,而中央在这期间完全没动弹,他在犹豫,他不知道要往哪里去,而这后来也造成了血染湘江的悲剧。更不用说博古等人为了保住主力部队,甚至不惜让欺骗方志敏部让他们当弃子引开国军(是否欺骗存疑,但方志敏所在的红七军确实成了弃子,中央没给他们明确的战略目标和计划,也没安排他们遇险后该怎么办,也没设法营救他们,而后来第四渡赤水同样作为饵的红九军却成功回到主力部队,可见彼时博古的中央确实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只是走一步看一步,能咋办就咋办)。</p>
-
-<p>现在的网群就像博古一样,根本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在做什么,只是走一步看一步,能整什么活儿就整什么活儿。我之前搞网群的时候,我清楚地记得,在建群的时候,我们根本就没想过到底要干什么,我们建群是处于纯粹的对他人的模仿,因为在左圈,建群建社已经成了一种潮流,这些人建群只是纯粹跟风而已,所以我们在建群后,会模仿别的群搞一套配套设施,比如你的群叫xx社,必然就要配备xx社资料群、xx社演讲群、xx社聊天群、xx社审核群、xx社内部群、xx社决策组、xx社备份群等等,如果再跟风做点网络报刊,那还要配备xx社编辑部和xx社读者群,但从来没有检验过这么多群到底是不是必需,也没有办法检验,因为根本没有检验的标准。如果我们有一个目标,比如我们的目标是建立一个超级大群,作为一个平台让左圈基本都进来,那么资料群、内部群之类的就没什么用了;如果我们的目标是线下小组,那么演讲群、报刊群之类的也没有存在的必要。当我们有具体目标,我们的所作所为自然都应以是否向目标推进了为标准。而当我们没有目标,那自然是做什么都行;为了让我们的群能整更多的花活儿,更像个网络学社,而且建个群又不用花钱,这些群自然是“多多益善”了,甚至有的时候需要刻意整活儿,不管到底有什么用。</p>
-
-<p>毛主席说过:“领导就是预见。”而这些一个个自诩先锋队的社群甚至连自己的战略目标都没有,更不要谈预见了,也更不可能去领导谁。</p>
-
-<p>虽然说左圈相对是更进步的,它是已经开始觉醒的人们勇敢对抗生活中的异化的伟大尝试,但是我们根据前面分析,网络左群实在是已经无法承担起革命的重任了,它们甚至无法推动社会革命前进。“网左”在这个时代的风口浪尖上,显然已经无法背负起历史的重任,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应当以批判的眼光看待其,并汲取经验、另寻他路。</p>
-
-<h4 id="网络左群最好的归宿">网络左群最好的归宿</h4>
-
-<p>《矛盾论》告诉我们,世上的万事万物都有一个内部的根本矛盾在推动着它的发展,把握住这个矛盾就可以把握住这件事物的走向。在一定条件下,矛盾的双方会走向自己的反面。</p>
-
-<p>而网络左群的根本矛盾,就是网群的虚拟性和网群成员的现实性之间的矛盾。这个矛盾在网左的任何活动中都可以见到,这个矛盾贯穿着整个左圈的始终。我们可以看到在前面几篇中分析的所有问题都是围绕这个矛盾展开的,而因为这是网络左群的根本矛盾,其在网左的框架内也是无法被解决的。</p>
-
-<blockquote>
- <p>我们有些青年知识分子,革命热情很高,立志通读马列毛,但是即便是他通读了这些经典,如果没有立场的转变,他也不过是一个马列毛主义的学者,而非一个马列毛主义者。立场的转变不是单靠学习能够莸得的。这就是为什么知识分子要到工人阶级中去,要投入到工人运动中去,以便把自己的感情和立场、出发点放到工人阶级一边,只有这样他才有可能成为一个真正的马列毛主义者。一些读过几本经典著作的网络上的马列毛主义学者类的知识分子,他们并不愿意投入到工人运动中去,并不愿意和工人阶级融为一体,整天泡在网上,忙碌于网络上看谁辩得过谁,而不看这些争辩是否有助于提高人民群众的革命性,因而他们最多所能起到的作用就是工人运动催化剂的作用,这些人是无产阶级的落后分子。——来源不详</p>
-</blockquote>
-
-<p>上面这段话是我很久之前看到的,虽然一直没找到来源,但我觉得它精确地描述了左圈中的小知识分子们的现状。我认为这不仅仅反映了小知识分子脑内的小资产阶级思想根深蒂固,也同样反映了这些小知识分子在网络上的活动其实对现实中工人运动起不到什么推动作用。在网络上,一个人的理论多么高深,他本人多么巧舌如簧、多么雄辩,在现实中也起不到什么有影响力的作用。这其实反映的是群众路线与精英路线的矛盾,有种精英主义论调说什么,革命必需的前提就是所有群众都成为哲学家,说“大规模发动群众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所以他们主张在网络上每天宣讲哲学,大搞哲学黑话辩论,有人给他提出要把这些这些冗杂的话语删繁就简,让群众可以听懂,他不屑一顾地摇摇头,说什么“通俗化就是庸俗化”,让群众听得懂就是庸俗化喽?那看来白话文也是庸俗的,建议此君以后说话用文言文。这种精英主义论调对共产主义革命运动不仅起不到有益的作用,还会起反作用,因为这些人总是以“马克思主义者”、“左派”自居,群众一看,哦,原来马克思主义者和平常见到的官老爷都是一样的高高在上,那他们说要打倒官老爷,真的可信吗?</p>
+<!--more-->
-<p>这种现象其实反映的就是一个问题,那就是你相不相信历史是由群众创造的?你相不相信群众是有智慧的?如果你认为群众是乌合之众,那你确实不必要给他们讲明白这些哲学的东西,更没必要去发动他们。小知识分子们在象牙塔上呆久了自然看不到真实的群众的一面,他们只能看到群众麻木、愚昧的一面。只是一直待在网络上,其实并没有从象牙塔里走出来,网左们依然沉浸在自己编织的小世界里面。</p>
+<p><img src="https://i.imgur.com/afexGJ2.png" alt="image01" /></p>
-<p>就有人不服气,说我这个网群还是有价值的,它可以作为一个大家用来交流的平台嘛。但是我就想说,如果你要弄一个大家交流平台,那你就应该把你这个小群和别的群合并到更大的群里面去,比如我就推荐红贝老师的读书学习群(此群经常演讲,甚至还能请到阳和平老师),还有马列毛论坛(我不清楚该群现在还在不在),暗流公社也可以(同样不清楚是否还在),这几个群人都很多,更适合比常见的三四十人的小群作为交流平台。</p>
+<p>复杂系统理论是一个从突变理论(catastrophe theory)、混沌理论(chaos theory)、控制理论(control theory),尤其是控制论(cybernetics)的传统中产生的科学理论。复杂系统理论的诞生来源于对传统科学的还原论(reductionism)方案的否定。它认为还原论既不必要又难解(intractable)。</p>
-<p>那人就又说了,那我的群可以作为资料群嘛。要说资料群,我建议大家直接在QQ搜索“中国人学习群”,你的群有一个群的杂七杂八的资料,这个中国人学习群有好几个群的、整齐归类的资料,显得那些小资料群完全没什么存在的必要了嘛。</p>
+<p>传统物理学试图在尽可能小的颗粒度下找到基本规律。然而,现在已经知道,由于在极小的颗粒度下相互作用的性质,预测集合系统的行为在计算上难以实现。例如,水,(大多数情况下)最好用流体流动方程来描述,它可以用较简单的(非线性)方程描述集合行为。试图把它作为1026个相互作用的量子粒子集合波函数在计算上是不可行的。相反,复杂系统理论试图在自然的粒度下描述系统,以便对其行为进行可行的(tractable)预测。</p>
-<p>所以,我要说,要是从推动共产主义革命的角度看,绝大多数的网络左群已经没有任何一分继续存在的理由了。但如果有人需要一个群来闲聊吹水,那自然还是有存在的需求。</p>
+<p>复杂系统中的一个基本概念是涌现行为(emergent behaviour)。或者说,从一个有大量服从简单规则的行为者的系统中,能涌现复杂的行为。这类似控制论者所说的元系统跃迁(metasystem transition)的概念。某些对涌现行为最早的描述实际上来自于奥地利学派,可以在路德维希·冯·米塞斯的写作中看到,他把资本主义的集合行为描述成一种由行为者自利产生的最优解。</p>
-<p>所以只有线下组织,才是我们现阶段所需要的。</p>
+<p>系统理论为我们提供了一些经验性的法则,可以作为理解行为者和集合行为者涌现的工具。如果你使简单的系统与复杂的环境相互作用,它保持自己的身份——或者说内部结构完整性——的概率会很低。而复杂系统能够于复杂环境相互作用,并有更高的生存概率。我们在自然界中的简单生物中可以观察到,由于它们的低存活率,它们采取大量繁殖的策略。这与人类采取的方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p>
-<p>有人说,我们可以先建立线上组织,然后从线上走到线下。很遗憾,根据我亲身经历,这条路走不通。首先因为网群大部分成员都是学生,学生要线下见面那就必须要等得放假的时候,而每个学校的假期都不一样,所以这就导致见面的机会很少。再加上由于学生的经济不独立,他们没有完全的能力掌握自己的生活,甚至和别人出去见面还要经过家长同意。再加上学生本身的一些小资产阶级思想的残留,他们见了面也不一定能做成什么事。比如我曾经的学社就推动过几个学生同志线下见面,然而他们除了吃了一顿饭、拍了张合影之外,什么事情也没有做。而且想要建立一个牢固的组织,只见一次面是不够的,需要更加频繁的接触甚至一直呆在一起,并一起完成一些事,而这对于学生来说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除非他们是同校的同学,因为他们的大部分时间和精力要首先贡献给学业。除非学校和社会机构已经不能运转下去了,对于学生来说,牺牲学业并不划算。我目前见过的唯一几个线下组织,都是已经工作的人搞起来的。</p>
+<h3 id="复杂系统理论与社会">复杂系统理论与社会</h3>
-<p>我还见过一种说法,叫线上线下并重的“第三条路线”,而这更不可能。首先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既经营线上组织,又经营线下组织,除非是超人,普通人基本上做不到。其次这两者之间并没有那么多的联系,如果两者并举,最终还是要么重线下,要么重线上,或者走到前面说的“线上走到线下”那条路上去,执意线上线下都搞是既不划算也没有意义的。</p>
+<p>为了理解如何用系统理论模拟社会,我们不如从简单的例子看起。在封建欧洲,社会组织层级森严。在系统理论中,我们把它用一个树状的控制图模拟,领主在顶上,佢的直接附庸在下面。很多情况下,在这个结构中,控制了等级制度的领导就近似控制了整一群人。这有许多的后果。如果这个系统的行为可以用领主的行为来模拟,那么这个系统的行为就必不能比领主更复杂。因此,这个系统仍是简单的。这也意味着这个系统能轻易地一致行动。它可以率领军队,并与其他的封建国家简单地交互。</p>
-<p>事实上线下组织的建立的那一刻,就和它的线上群体没有什么关系了,它已经脱离了线上的联系形成立一个独立的组织,如果线上组织非要指挥线下组织,就会形成“委员长空投手令”的滑稽现象。所以只能直接搞线下,可以用网络作为联系工具,除此之外线上不应该发挥更多作用。我见过一个成功建立的线下组织,他们就是先和现实中认识的人搞一个组织出来,然后再从网上招人。</p>
+<p>实际上,完美的控制层级是不存在的。总是会有横向的控制链接和多样的同谋行为,等等。然而,对于封建制而言,这个模型仍然是个不错的近似。随着我们在历史上的推移,到了早期资本主义,我们逐渐注意到向更「混合式」的控制模式的变化,其中横向连接更多,并且系统可能发展出更去中心化、更复杂的行为。此外,它变得不那么脆弱了。我们或许可以猜想,资本主义出现时,封建制度某种意义上注定要灭亡,因为交互环境变得太复杂了。</p>
-<p>网络左群最好的归宿,应且仅应是线下组织的联系工具。</p>
+<p>现代世界已经转向了高度互联的网络模式的资本主义。在系统联通性的框架内,这几乎是封建主义的对立面。关于系统模型,有几件事必须要注意。系统可以有非常不同的内部结构。高度的互通性不排除某些内部模式。事实上我们知道很多复杂系统,包括社交网络,它们的无结构并不「随机」。内部结构可以对涌现行为有很大的影响。每一个网络都是不同的。</p>
-<h3 id="圣母x与和事佬">圣母X与和事佬</h3>
+<p>进一步讲,一个系统的涌现行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行动者交互的模式。当下的经济体系是资本主义社会关系模式的产物。资本主义从这些社会关系中涌现,一点也不「自然主义」。它是人与人的社会体制的次要产物。将行动者原子化的方式是任意的。实际上,系统常常可以被重原子化,形成不同的行为者与交流的概念。这里有个很好的例子:阶级政治。在国家、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的分析框架下,实体与它们之间的交互被物化(reify)了,因此分析起来比大众交互容易得多。这样,我们有了一个可行的经济学推理的机制。这与新古典主义知识框架下对阶级动因的完全忽视形成了鲜明的对比。</p>
-<h4 id="左圈圣母x会哭的孩子有奶吃">左圈圣母X:会哭的孩子有奶吃</h4>
+<h3 id="结构与行为">结构与行为</h3>
-<blockquote>
- <p>“因为宇宙不是童话。”——《三体》</p>
-</blockquote>
+<p>在无治主义者思考无治主义与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时,系统的集合行为与其控制行为的关系十分有启发性。理想化的层级可以用控制它的实体来模拟。这些集合体可以进行所谓「一致」(coherent)的行动。军队是个一个不错的例子。然而,这些一致系统理论上的目标只能有简单的描述。比方说种族灭绝,它可以被简单地描述,我们可以预料军队能够执行这个描述。然而,「在伊拉克建立民主」则是军队做不了的事。</p>
-<p>之前有一群目田人是这么抹黑毛的,他们说毛之所以在遵义会议之前受排挤,是因为他讲话言辞激烈冒犯人,大家不喜欢;不得不说这是我听过最荒谬的理论,好家伙红军都到了生死存亡之际了,这帮中共党员还要舔着笑脸哄着才能听进去别人的话是吗?他们都是一帮巨婴吗?但是我看现在的左圈中,这样的巨婴还真不少。但是一个巴掌拍不响,没有圣母X们的配合,巨婴们也只能自娱自乐。</p>
+<p>民主国家与大型企业通常类似混合式模型的层级。这些系统逐渐呈现出比单个行动者更复杂的行为。它们的行为,逐渐变得不那么「一致」,但更「相关」。你不能指望事情发展完全一致,但是整个系统会往一个大致相关的方向发展。你还可以预料到,一些混合系统能够适应比单个行为者能够适应的更复杂的环境。</p>
-<p>会哭的孩子有奶吃,任性的人有人疼,左圈里一帮巨婴无法拒绝的本性。左圈里面巨婴多,都是这帮圣母X惯出来的。</p>
+<p>最后,在一个几乎没有层级的概念的网络系统里,有可能出现真正复杂的涌现行为。这样的例子包括人类身体和社交网络。</p>
-<p>有些人已经把装可怜用成了万能的狗皮膏药,利用别人的同情心撒泼自己的任性,都形成路径依赖了。你要是说我一句不好,我立刻哭给你看,看你还说不说;你说我干得不好要撤我职?我直接哭给你看,让群里人都看看你的“铁石心肠”。</p>
+<h3 id="当下的政治结构">当下的政治结构</h3>
-<p>但是对于成熟的人来说,装可怜没有任何用,只会引起反感。有理性思维和集体主义的同志在看到这种现象时也并不会因为此人的“可怜”就要一味偏袒他,因为敌人并不会因为此人的“可怜”就放过他,群众也不会因为此人的“可怜”就接受干部的错误决策。</p>
+<p>国家,作为一个相当层级化的生物,想要让事情运作更加一致。然而它最大的弱点在于它无法解决那些描述非常复杂的问题。比方说,军队和国家发现它们越发无法应对游击战与恐怖主义的涌现。这些社会结构所用的组织模式是高度去中心化、高度非层级化的。说到底,国家几乎没有可能根除这些运动。国家必须找到任务目标的简单描述,这让它在根本上处于劣势,因为它处理复杂性的能力比较有限。然而,资本主义与企业全球化是更可怕的生物。它们的内部结构是高度网络化的。这些生物灵活地跨越国家边界。它们的集合行为极度复杂。没有人理解股票市场是怎么(不)运作的。同时,资本主义极度的强健,能够以马克思没想象到的方式适应不同的环境。若要战胜这种敌人,唯一的可能是至少与其相当的复杂性。</p>
-<p>对圣母X来说,谁对谁错谁是真的受害者根本不重要。巨婴们一贯的行为是,不管遇到大事小事,都要撒泼打滚哭闹一番,让全天下都知道他受了委屈;而还有另外一种人,他们出于尊严的需要不喜欢让别人看到自己懦弱的一面,他们更愿意自我舔舐伤口,所以他们总是在外人面前表现得很坚强。两者虽然表现得不一样,但是他们受伤时是一样痛苦的,但是圣母X们看不到这一点,他们出于某种类似于宗教迷信的思维,偏执地认为表现得坚强的人是不会受伤的,所以不需要安慰他们;而表现得弱小的人受伤时会比其他人更严重,所以要对他们加倍偏袒,简直把那些人当成了弱势少数群体对待。</p>
+<p><img src="https://i.imgur.com/8O2AzCg.png" alt="image02" /></p>
-<p>更为可恶的是,因为这种思维,他们甚至常常把谁是受害者、谁是加害者都能判断错。我见过一个真实事件,在某一个网络学社里,一个典型的巨婴式的人物B,是一个成年人,他经常在群里骂人,还特别喜欢争权夺利,但是此人特别特别会装可怜,得了点小伤小病都要发到群里,而且此人在别人对他提出批评意见时,他直接开始装可怜哭闹,然后疯狂自我攻击,让批评他的人的负罪感拉满还要跑来安慰他;学社主要负责人之一A是前面提到的那种不喜欢把痛苦和伤口扒着给别人看的人,他认为这是一个人自己该面对的事,而且由于他负学社几乎最大的责任,总是表现出一种强硬的态度,实在是不会舔着笑脸哄着别人说话。A反对B在群里我行我素,和B发生过几次冲突,直到有一天B在网上被别人骂了,然后迁怒到A的头上,把A骂了一顿,A在之后向群管理层反映要把B开除出社。在A的推动下B确实被开除了,但当时和B关系比较好的管理层一成员C就跑来质问A,说A就因为这点事把B开除,一点都不是对待同志(进群即同志了属于是)的态度;然后B和C又在其他群里闹,污蔑A“独裁”,结果一个根本就不了解情况、甚至都不知道A是谁的聊天群成员跑来质问管理层要求解释为什么把B开除,似乎把人踢出群就一定是“专制的”。更绝的是,在之后不到两个月,B再一次申请进学社,群管理层的D直接把B放进来了,根本就没问过A;B回来之后受到了拿破仑重返巴黎般的欢迎,就显得A是个小丑,因为B自始至终没给A道过歉(道歉也没用),B在被踢出群后曾和A大闹了一场什么换了好几个号对A轮番攻击,以D为代表的其他群管理层仅仅是听了B自我评价了一句“我已经成长了”代替A原谅了B,至于B到底有没有解决自己的问题、甚至有没有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严重的心理性格问题在不到两个月内自愈可以说是医学奇迹),D等人根本就没在乎过,因为他们没有A负的责任大,如果B在学社后面再搞出什么幺蛾子,他们是不会管的,到时候还得是A来擦屁股,好人都叫他们当了,想必他们“原谅”B时还想着自己就像圣母玛利亚一样浑身着金光吧。</p>
+<h3 id="革命与结构">革命与结构</h3>
-<p>然后那个聊天群里不了解情况就跑来质问的人实际上是更高一级的那种自我感动式的圣母,他们的逻辑链条就像小白兔一样单纯:啊踢人出群是不好的、伤人的,所以不该踢人出群;这意思大概就是杀人是不好的所以作恶多端的反动派不该枪毙。这种人除了逻辑问题,更是自信地连具体情况都不了解就跑来撒播圣母心了,毛说“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如果没有调查,就停掉他的发言权,这野蛮吗?一点也不。所以对于此人,最好的方法就是让他别发言,自己陶醉在自己的小世界里就好。</p>
+<p>复杂系统的整体行为和属性取决于个体交互的机制。在这个意义上,人类交互有可能产生在行为者交流层面上的反馈循环,能够催生系统性的根本转变。这意味着全球性的极端变化是可能的。革命正是转变交互机制导致的根本性的涌现性质的转变。</p>
-<p>当A表达抗议时,D反而跑去劝说A,说什么要“团结批评团结”,不管A和B有什么个人矛盾,好歹都是同志(进群即同志了属于是),希望A能不计前嫌和B继续共事之类。当A表现出对B的抗拒,B就会开始装可怜激发圣母X们的内疚感,然后又变成了对A的愤怒(好一招借刀杀人!),D等人就又会跑来找A说这说那,还给A扣帽子说“你就是太敏感啦”,是,是,您又不是被迁怒的对象,您也不是主要负责人,您当然不会敏感。D似乎忘了一件事情:A才是受害者。A是被迁怒的对象,A是被攻击污蔑的人,A是工作受到阻碍和刁难的人,而B正是那个迁怒、污蔑、刁难他的人。但在D看来,B是多么的可怜,他这么可怜怎么会做错事呢,即便是做错了,看在他这么可怜的份上就原谅他吧;而A呢,这个可恶的A,态度是那么的强硬,肯定是他伤害了B,害得B这么可怜,至于A被伤害,B这么可怜弱小的人怎么会去伤害别人呢?即便是伤害了也是无意的嘛,A这么强硬的一个人怎么会被这点小事伤害到呢?而且B都说了自己已经成长了,A还揪着不放,也太小心眼了嘛,我要是A我早就原谅B了呢。</p>
+<p>复杂系统告诉我们没有唯一正确的社会交互模型。假设我们能详细掌握交互模式,并且假定它是不变的(原子级的行动者之间的社会交互不变),而且这个世界严格意义上服从决定论,我们也得不到一个能预测结果的社会理论。可以用来宣称不可避免的「历史的进程」的实证主义或自然主义的方法是不存在的。它在计算上和方法论上都是不靠谱的。</p>
-<p>圣母X们看似跟观世音菩萨一样心怀慈悲兼济天下,但实际上他们内心充满了傲慢与偏见。这些人就像是瑞典环保少女一样,要求全世界都不用化石燃料,然而根本不关心,如果那些非洲国家的人民也想过上瑞典人一样的好日子呢?至于非洲穷,反正和我环保少女没关系,非洲再穷也穷不到我头上,那是非洲政府该管的事,我只要cosplay圣母自己爽就行了。他们有一套象牙塔上的价值观,他们似乎没有能力认识到这个世界的客观条件是多样的。他们不仅像圣母一样“博爱”,而且还傲慢的认为自己和圣母一样全知全能。在他们眼里,表面上的情况不符合自己的价值判断,他们就要大肆批评一番。他们的逻辑链是这样的:非洲是不是在大量使用化石能源?是;化石能源是不是不环保?是;用化石能源是不是在破坏环境?是;破坏环境是不是错的?是;所以,非洲用化石能源是错的,是要被谴责的。什么?你说非洲是因为穷,用不起可再生能源?对不起那和我没关系,我是全知全能的圣母,我看不到那一层,所以那一层就不存在。</p>
+<p>那么,在运用于人类社会与革命性变化的思考方面,复杂系统理论能够告诉我们什么呢?我们从自然科学中经验研究的领域以及历史信息中知道,根本性的范式变化实际上是很自然的,即便它们几乎无法预测。社会秩序的革命在历史上一再发生。</p>
-<p>圣母X们十分傲慢地默认自己一定是最善良、最正确的,他们把偏见扔到了自认为的“坏人”身上。D这种圣母X居然还替别人原谅人,来“慷他人之慨”,可谓是业务层面极广。这种人就是郭德纲说的:“远离不明白任何情况就劝你大度的人,因为雷劈他的时候会连累到你。”对于这种圣人,只需要对他说一句敲里吗,等他愤怒了之后再说请你大度。</p>
+<p>在真正全新的社会秩序的出现中,有几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就那些创生性的产生这些变化的事件而言,它们通过旧秩序日益混乱或衰败的过程发生。这通常包括向旧体制中注入巨量的能量。当这些能量事件消散时,新的秩序便逐渐强化。</p>
-<p>而且他们之所以是圣母X而不是真圣母,是因为他们往往在到处撒播自己爱心的时候,把自己造成的后果甩给别人承担。刚才已经提到,D邀请B回来荣登宝座,是因为如果B再弄出什么问题,D是不承担这个责任的,责任还是要A来担,出了什么事还是A给他们擦屁股,D不用付出什么后果还能免费当好人,何乐而不为呢。瑞典环保少女也一样,环保的好话她说了,至于环保的代价,反正是发展中国家的人民承担。</p>
+<p>对称性破坏(symmetry-breaking)是一个常见的系统性行为,它在范式变化的语境下尤为有趣。当一个系统因为一个微小的局部偏离而走向了两个可能中较低的那一个时,对称性破坏便发生了。对于外部观察者来说,集合行为的选择可能显得很任意。事实上,它源于系统行为中的微小内部波动。</p>
-<p>圣母X们不仅会伤害到受他们偏见的人,在共产主义革命事业中,这种人会对革命队伍造成极大的害处。</p>
+<p>无治共产主义,在复杂系统的语境下,是一个对涌现行为以及个体行为的描述。它要求整体性上的共产主义,社群之间的互助,以及依照面对的问题的规模采取合作的、集体的决策及解决措施。同时,它要求直至个体水平的层级和强制权力的消灭。在复杂系统的框架中,无治共产主义实际上似乎有很好的生存机会。它将无层级的网络模型作为人类组织的出发点。这意味着在理论上,它具有呈现复杂涌现行为的能力。</p>
-<p>博古在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一度要自杀,很可怜吧?但是也没见同志们让博古继续回到领导位置、继续执行他的路线;但是圣母X们不一样,他们会为了“安慰”那些人,甚至不惜坚持那些人的错误路线:“你看看他多可怜啊,还是让他回到原来的领导位置上安慰安慰他吧?”他们秉持着自己内心的道德与慈悲,拯救了博古的好心情,虽然不过会牺牲了上千红军战士和革命前途。</p>
+<p>此外,革命组织的作用可以被视为保持革命的自由意志主义的关键。在革命的情况中,微小波动可以产生不合比例的巨大影响。新社会的核心将存在于那些有着适合于运动的组织的倾向当中。因此,至关重要的是,组织倾向必须要有结构上的完整性,以及对于交互动因的可复制的知识,后者对于将广泛的运动成型为自由共产主义是不可少的。</p>
-<p>幸运的是,现实中的布尔什维克式组织里一般不会出现圣母X一类人。首先,这些政党是由马克思主义思想武装起来的,里面的领导层是真的认真学习、研究过马克思主义的,这与左圈的情况不同,左圈大部分都是自封的“马克思主义者”。所以,党内虽然有分歧,但是大家有类似相近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以及统一的共同目标,不像是左圈内小资产阶级五花八门的奇葩价值观,以及还有很大一部分人来左圈是为了弥补他们在现实中缺失的价值的,他们是来当教皇的,而不是来干事的。</p>
+<p>在战术层面上,用复杂系统思维进行分析解答很多问题,但也留下很多问题。从这个角度看,许多涌现行为事先没有办法计算,只能用经验研究或者是更弱的找历史类比的方法决定。我们仍然面对着困难的问题。我们必须找到其战术最利于阶级斗争升级的解决方案。此外,我们必须找到最利于拓展、复制的内部结构,以便它们在革命时刻中出现的高度敏感期的实施。</p>
-<p>其次,这些政党是现实中的组织,它们从诞生开始就要经历各种各样的考验,而且都是那种生死考验。而敌人则不会因为你可怜就可怜你,也不会因为看见圣母X们品德如此“高尚”就敬畏他们而不砸他们铁拳。而圣母X们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而造成的路线问题、组织问题,则会给革命造成极大的损失,圣母X和含着他们乳头的巨婴们也会因为这样的错误和损失被排挤出去。但在左圈中,我在《建群即建党》一章分析了左圈的那些学社是无法脱离网络的虚拟性的,所以也没有这样那样的现实困难来考验组织,而且因为左群成本过低,即便是圣母X和巨婴们造成了什么损失,也可以忽略不计,也就显得他们没什么大错了。</p>
+<p><img src="https://i.imgur.com/KeQdWj6.png" alt="image03" /></p> Gavin Mendel-Gleeson 将人类社会作为复杂系统进行分析,能为我们提供对于历史进程以及资本主义的强项与弱点的新的见解。 动物之间的互助 1890-09-30T10:56:15+06:55 1890-09-30T10:56:15+06:55 https://agorahub.github.io/pen0/heros/PeterKropotkin-a1_r-mutual-aid-among-animals <p><code class="highlighter-rouge">生存竞争 互助 自然法则和逐步进化的主要因素 无脊椎动物 蚂蚁和蜜蜂 鸟类 猎食和捕鱼的结合 合群性 小鸟之间的互相保护 鹤和鹦鹉</code></p>
-<p>最重要的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内有一个原则,那就是要批评和自我批评,即面对、接受自己被(不管是自己还是别人)指出的错误,这就意味着巨婴们是无处藏身的。即便是像博古,他在给苏区造成了重大损失后,也会认识到这是自己的错误,至于具体是什么样的错误那是另一回事;但左圈巨婴们是不一样的,即便是他们造成的损失摆在他们脸上,他们也不会承认这是自己的问题,所以他们就会哭闹、装可怜,此时就会有一群冒着金光的圣母X们跑上来把他们抱在怀里哄。但是已经造成的损失谁来承担呢?已经形成的错误怎么去纠正、谁负责去纠正呢?圣母X们从来不会去想这个问题。</p>
+<!--more-->
+<p>生存竞争这个概念是由达尔文和华莱士作为进化的一个要素介绍到科学中来的,它使我们可以把范围极其广泛的现象包括在一个单独的概念里,这个概念很快就成为我们在哲学、生物学和社会学方面的思考的真实基础。大量的各种各样的事实:生物的机能和构造的适应它们的环境,生理和构造的进化,智力发达甚至精神发展本身,我们以前常常用许多不同理由来解释的,都由达尔文归纳在一个总的概念里。我们把它们理解为连续的努力——对不利环境的一种斗争——以求个体、种族、物种和社会的这样一种发展,那就是务期达到生命的最大程度的充实、丰富多彩和热烈。也许在开始的时候达尔文本人并未充分意识到这个因素的普遍性,因为他最初只是借它来解释一系列有关起初种的个体变异的累积的事实。但是,他预见到他介绍到科学中来的这个词,如果只按它的狭义——各个个体之间完全为争取生活资料而进行的竞争——来使用,就会失去它的哲学的和原有的真实意义。所以,他在他那部不朽的著作一开头就坚持主张“这个词当作广义的和比喻的意义来用的,其意义包含着这一生物对另一生物的依存关系,而且,更重要的,也包含着个体生命的保持,以及它们能否成功地遗留后代”。</p>
-<p>在现实中,大浪淘沙的革命必然第一个把圣母X们淘走。就像果酱抹在面包上是美食,抹在衣服上是污渍,圣母X们泛滥的同情心在平常生活中用在流浪猫身上是善良,要是用来指挥革命,那就是罪大恶极了。</p>
+<p>他本人虽然为了特殊目的而主要按照狭义来使用这个词,但他却提醒他的信徒不要犯(他本人好像曾经犯过一次)高估它的狭义的错误。在《人类的起源》这本书中,他用了几页篇幅有力地举出了这个词应有的广义的例证。他指出,在无数的动物社会中,各个个体之间争取生活资料的竞争是怎样消失的,竞争是怎样由合作来代替的,并且指出这种代替的结果怎样发展了保证物种获得最好的生存条件的智力和良知。他暗示在这些事例中,最适于生存的不是那些在体力上最强的,也不是那些最狡猾的,而是那些学会为了群体的福利无论强者或弱者都联合起来互相援助的动物。他写道:“拥有数量最多的最富有同情心的成员的社会,将最为昌盛,并且繁育最多的子孙”(第二版第163页)。从个体和整体之间的竞争这个狭隘的马尔萨斯观点中产生出来的词,在一个了解大自然的头脑中便这样地失去了它的狭窄的意义。</p>
-<p>当然了,能把圣母X推上领导位置的组织估计也早就从内部烂掉了。</p>
+<p>不幸,这些本可成为最有成效的研究的基础的论点,却被为了说明真实的生存竞争的后果而收集的大量事例所遮掩了。此外,达尔文从未试图更仔细地研究一下动物世界中的生存竞争所表现的这两方面的相对重要性,也从未写出他原拟写作的论述过分繁殖的自然遏制的书,虽然这本书本来可以作为估计个体竞争的真实意义的严格标准。不仅这样,就在刚才所说的那些篇幅里,在反驳狭隘的马尔萨斯的竞争观念的材料中,也再次出现了旧的马尔萨斯的色彩,那就是,达尔文所说的在我们的文明社会中保存“智力和体力方面的弱者”的所谓不便(第5章)。似乎千千万万的体弱多病的诗人、科学家、发明家和改革家,以及千千万万的所谓“愚人”和“迟钝的热心家”,不是达尔文本人在《人类的起源》那几章中所强调的人类在生存竞争中当作知音和精神武器使用的最宝贵武器。</p>
-<h4 id="左圈和事佬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左圈和事佬:多一事不如少一事</h4>
+<p>达尔文的学说的遭遇,和其他一切多少涉及人类关系的学说的遭遇相同。他的信徒本仅没有按照他的暗示把这一学说加以发展,反而使它更加狭隘了。当赫伯特·斯宾塞试图从独立的、但又与之密切相关的论点出发,把探讨的范围(特别是在《伦理学材料》第三版的附录中)扩大到“谁是最适者?”这个重大问题时,达尔文的无数信徒已经把生存竞争的概念缩小到最狭隘的范围了。他们甚至变得把动物世界看成是在半饥饿的个体间进行着永久的斗争,并彼此想喝取对方血液的世界。他们使现代著作中充满了“战败者遭殃”的呐喊,好像它是现代生物学的最终结论似的。他们把争夺个体利益的“无情”斗争提高为人类也必须服从的一项生物学原则,认为在以互相歼灭为基础的世界中,不这样作便有复灭的危险。除了仅仅从庸俗的学者那里学到一点自然科学词句的经济学家以外,我们必须承认,即使达尔文观点的最有权威的解释者,也在竭力保持这些谬误的见解。赫胥黎无疑是公认的最有资格的进化论的解释者,事实上如果我们以他为例,我们岂不是听见他在《生存竞争和它对人类的意义》这篇文章中教导我们说:</p>
<blockquote>
- <p>大过节的、多大点事、都是亲戚、别太计较、还是孩子、那么努力、看我面子、都不容易、朋友一场、算了算了、换位思考、为了你好、人都死了、吃亏是福、将心比心、没有恶意、开玩笑的、才刚毕业、怀都怀了、习惯就好、他喝多了、毕竟长辈、退一步讲、都在酒里、曾经爱过、互相理解、婚都结了、还能咋地、他说话直、都打工的、想开一点、都能过去、维护团结、都是同志——中国社交常用语录</p>
+ <p>“从伦理学家的观点来看,动物世界大概是和格斗士的表演一样。每个生物都受到相当好的对待,被安排去战斗,于是最强的、最敏捷的和最狡猾的便能活下去再战斗一天。观众用不着因为角斗场上没有饶它们的命而表示不满。”</p>
</blockquote>
-<p>1929年的2月10号,让红军历史上最接近灭亡的大柏地之战开始,但是就在大柏地之战前三天的2月7号,上海中央写了一封信,信中的内容十分悲观,大意是要求红四军全部散入农村中去,不要集中在一起,而毛泽东和朱德也应就此分开,隐匿目标,以减少敌人的关注。</p>
-
-<p>本来不是什么大事,但是带信来的刘安恭却是个走王明路线的人,而且背景甚硬,苏区决定给刘安恭安排个军委的职务,这下可不得了,包括朱德在内的大多数支持了刘安恭的军事路线,毛的前委反而被架空了。即便后来没设立军委,毛也很失落,他决定辞去前委书记的职务。会议重新选举了前委书记,决定由陈毅暂时作为代理书记管理红四军。</p>
-
-<p>但是毛泽东并不想离开红四军,于是会议之后,他又私下里找到陈毅,希望陈毅在下一次会议上,多肯定一下他的意见,支持一下他的看法。但是下一次会议上,出乎毛泽东的意料,陈毅来了个调和主义。把刘安恭、朱德、毛泽东各自表扬一番,又把他们各自打了五十大板,批评一番。这一来,把所有人都给整懵了,毛泽东更是气不打一处来。毛泽东本来就很讨厌这种调和主义、和稀泥的态度,只想求得党内的一片祥和安好,却不作原则上的定性。于是毛泽东一拍桌子,实名反对所有人的意见。最后,在选举前委书记时,毛泽东便没有再当选,而是陈毅当选了前委书记。这次会议就是红四军的“七大”。</p>
-
-<p>但很快,刘安恭在冒进进攻大城市的途中牺牲了。中央也认识到毛路线的正确性,并写了“九月来信”托陈毅给毛带去,但是毛泽东此时还有点赌气,写了一封回信,表达了他对陈毅的不满:“我平生紧密考察事情,严正督促工作,这是‘陈毅主义’的眼中钉,陈毅要我做八面美人、四方讨好,我办不到,我不能够随便回去,这个路线问题不解决,我就不能回去。”</p>
-
-<p>陈毅主义本是一个毛用来调侃陈毅发明的词,实际上并没有该种主义。“陈毅主义”实际上指的就是在团体中,出现路线矛盾时,不去分析、解决矛盾,探索正确的路线,反而为了一个表面上的团结,把出现矛盾的两派“各自表扬一番,在各打五十大板”,和一手稀泥,实际上没有任何益处。</p>
-
-<p>在左圈中,这样的人还真不少。左圈中有人总喜欢打着团结的旗号行和事佬之事。</p>
-
-<p>这些和事佬们总是喜欢把毛主席在1942年提出的整风原则“团结-批评-团结”奉为圭臬,甚至都用成了到处批判别人的教条大棒,只要他们看不顺眼的就按一个“破坏团结”的帽子。关于延安整风和“团结-批评-团结”的来源和应用,我在《进群即同志-当“团结-批评-团结”成为教条》一篇已经详细介绍过,此篇不再赘述。这里我们主要分析左圈和事佬们的行为动机和其造成的后果。</p>
-
-<p>和事佬们不了解的是,“团结-批评-团结”中的第一个团结和第二个团结是不一样的,第一个团结指的是(在延安整风中)不整人只整主义,要保证党不会分裂;第二个团结则指的是(在延安整风后)全党对路线形成统一的、正确的认识,达到更高的团结。而没有第二步的批评,就没法达到第二个更高的团结,因为没有正确的批评,组织就无法对路线和过去的错误形成统一、正确的认识,最终只能止步于第一个团结——那种靠“八面美人、四方讨好”维持的表面上的团结。</p>
-
-<p>因此,和事佬们只“团结”不批评,或者批评不到位,那都是假团结,是破坏团结。出现路线分歧是很正常的事,在网络左群中,因为没有实践活动来对理论进行检验,路线分歧则更为常见了。这时候,如果一味地维护表面上的团结,事实上只会助长这种分裂。因为分歧往往意味着问题的出现,就好像是墙上有了裂缝,如果不去找到裂缝的原因、把裂缝补上,再加固墙体,而只是简单地在面上抹一层墙灰把裂缝盖住,那么这条裂缝早晚会撕开整个墙体。这事实上也是许多网络左群“短寿”的主要原因之一。</p>
-
-<p>和“陈毅主义”不一样的是,陈毅是详细了解红军中两派的争执的,而左圈中许多和事佬是根本不了解实际情况就跑来和稀泥来了。因为很多情况下,争执双方的实际情况只有争执双方完全承担、完全清楚。和事佬这种人根本上就是否定实事求是的存在。这些和事佬可以说是100%都是在臆想事件经过,然后得出唯心结论,然后找容易说话的一方去“劝说”的。也就是说:往往是要求损失方去学会容忍。和事佬看似高情商,但他们不知道很多矛盾是必须用冲突来解决的,他看不到矛盾不处理继续下去的后果。</p>
-
-<p>网络局限性是和事佬心态生存的基础。我在《建群及建党》一章已经分析了网络的虚拟性和网群成员的现实性之间的冲突,这让网群成员和网群本身的联系下降到几乎没有,也就意味着,不管网群接下来发展如何、出现什么问题,实际上和这些和事佬没有任何的关系,也对他们的现实生活产生不了任何影响。和事佬们的思路其实很简单,既然网群中产生冲突的双方不管哪一方最终胜利,他们都不会受到影响,那为什么不去当个“老好人”呢?</p>
-
-<p>和事佬的心态,某种程度上也有着一种傲慢。因为这个世界上,大多数人对自己的认识,对客观世界的认识,都是很浅薄的。大部分和事佬看不到矛盾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就像当时的陈毅,没有看到毛和刘安恭冲突的背后是“农村群众路线”和“王明路线”的冲突,我甚至有理由怀疑陈毅当时以为这只是两个人带兵方式的不同;所以他在没有搞清客观情况的前提下,就凭自己的主观思想做出了判断,他没有看到刘安恭路线对红军将要造成的毁灭性后果,所以才有了会议上“各打五十大板”的荒唐一幕。</p>
-
-<p>但好的是,“陈毅主义”在红军历史上是极少见的,这是因为红军自诞生之初就不断地面临敌人的考验,这就像在钢丝上走路,一点错误都是要付出惨重的代价的,而这代价就是红军战士和根据地百姓的生命,这未免过于昂贵了。所以大家在经历过几次斗争就能认识到和事佬行为是要不得的,有矛盾就必须要解决,哪怕是以严重冲突的方式。战乱年代,任何政策和路线的好坏,对错,都能在很快的时间内得到验证。大家虽然不能从理论上理解,但是却能从现实中觉醒。</p>
-
-<p>而网络不具备这样的条件,网络左群出现路线错误,最严重的代价不过是学社解散,这个代价简直微乎其微,我再拉两个人建个群就可以弄起来一个新的学社。所以,网群中的矛盾解决的成本事实上要比不解决的代价还要大,正是这点,才给了和事佬们表演的舞台。</p>
-
-<h3 id="浅论网左的统一战线">浅论网左的统一战线</h3>
-
-<p>统一战线无非就是“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团结一切可团结的力量。这是一种自古就有的战略战术,春秋战国时期的合纵连横就是统一战线的一种绝妙运用。但统一战线不是教条,这是一个很空泛的词语,在不同的情况下,团结谁、打击谁应当视情况而作出相应的变化,否则就会犯左倾或右倾错误。在今天的左圈中,网左们也同样面对着这样的问题,我在此章中对我观察到的其中两个现象进行批判和思考,并没有对网左的统一战线作全面的分析,所以是“浅论”。</p>
-
-<h4 id="论中间派">论中间派</h4>
+<p>其次,在这篇文章的较后部分,他岂不是告诉我们说,在原始人中间也如同动物之间的情况一样:</p>
<blockquote>
- <p>中产阶级主要是指民族资产阶级,他们对于中国革命具有矛盾的态度:他们在受外资打击、军阀压迫感觉痛苦时,需要革命,赞成反帝国主义反军阀的革命运动;但是当着革命在国内有本国无产阶级的勇猛参加,在国外有国际无产阶级的积极援助,对于其欲达到大资产阶级地位的阶级的发展感觉到威胁时,他们又怀疑革命。——《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毛泽东</p>
+ <p>“最弱的和最愚钝的要失败,而那些最顽强和最狡猾的,在其他方面并不是最好、只是最能适应他们的环境的便生存下去。人生是一场连续不断的自由混战,除了有限的和暂时的家庭关系以外,霍布斯所说的个体与整体的斗争是生存的正常状态。”</p>
</blockquote>
-<p>上面这段论述虽然描述的是民国的民族资产阶级,但是对中间派的特点的描述在今天依然值得借鉴。我认为其实“中间派”是一个很不准确的词,应该叫做“摇摆派”,因为“中间派”从来没有保持过真正的中立,他们时而偏向一边,时而偏向另一边,从没保持在正中间过。</p>
-
-<p>所以说其实没有真正的中间派。当你邀请那些“中间派”们参与革命运动(即便是在网络上),他们便想:“晶哥那么厉害,网左组织得这么烂,必定是办不起来的。”总是说:“等等再看看!”,但是他们因为自身也受着体制的压迫,并不总是和特色站在一边,所以他们看网左骂特色骂得凶狠的时候,或者看特色又变得更烂了的新闻的时候,也要附和着骂上两句。</p>
+<p>对自然界的这种看法究竟能够得到事实的几分支持,从这里提供读者的关于动物世界和原始人的论证中便可以看到。但我们不妨立刻指出:赫胥黎对自然的观点,作为科学的推论来说,也和相反的卢梭的观点一样,是很难成立的,卢梭在自然中只看到被人类的出现所摧毁的爱、和平与和谐。事实上,只要一走进森林,对任何动物社会观察一下,甚至对任何一本论述动物生活的严肃著作(多尔比尼的、奥社邦的或勒瓦兰的,不拘哪一个的著作都行)细读一下,便不能不使博物学家思考到合群生活在动物生活中所起的作用,使他们不至于把大自然只看作是一个屠杀之场,同样,他们也可以免于在大自然中只看到和谐与和平。卢梭所犯的错误是他完全不想到嘴和爪的恶斗,而赫胥黎则犯了相反的错误,但不论是卢梭的乐观论还是赫胥黎的悲观论,都不能看作是对自然界的公正无偏的解释。</p>
-<p>对于中间派,有的可以团结,有的不行,有的在特定情况下才能团结,不可一概而论。这是因为不管中间派怎么摇摆,他们总归是要更多地往特定的一方摇的。比如一些高级写字楼公司的白领,他们虽然有时受了上司的气,也在办公室外骂两句,但是他们的待遇高、工作稳定,不用吃了这顿愁下顿,也不必顶着烈日干重活还担心工资拖欠,所以叫他们去造老板的反的时候,他们就要想想这个月工资还没拿到手,说:“你们先去,我等等就来!”,他们是中产阶层的右翼。再比如内卷大省的学生,他们虽然不用担心衣食,并且很多都想通过高考当人上人,但每日非人般的虐待榨干了他们的精气神,还要饱受来自学校和家长的批斗,长期睡不好、吃不好,人人心里都憋着火气,全凭“好大学就是好人生”这根胡萝卜吊在前面往前走,若是在他们面前戳破了高考神话、叫他们造学校的反,他们便会成为最激进的分子,他们是小知识分子中的左翼。</p>
+<p>只要我们对动物观察一下——不光是在实验室和博物馆中,而且在森林和草地,在草原和群山中——我们立刻就会发现,虽然在各种动物(特别是在各纲动物)之间进行着极多的斗争和残杀,但在同种的,或至少是在同一个群的动物之间,也同时存在着同样多的(甚至还要更多)的互相维护、互相帮助和互相防御。合群如同互争一样,也是一项自然法则。当然,要从数字上估计所有这两类事实的相对重要性,那怕是很粗略地估计,也是难事。但是,如果我们用一个间接的试探,问一问大自然:“谁是最适者:是那些彼此不断斗争的呢,还是那些互相帮助的?”那么我们立刻就会发现,那些获得互助习惯的动物无疑是最适者。它们有更多的生存机会,在它们各自所属的纲中,它们的智力和体力达到最高的发展水平。如果把这些可以用来支持这一观点的无数事实考虑在内,我们就可以十分有把握地说,互助也和互争一样,是一项动物生活的法则,但是,作为进化的一个因素来说,它也许更加重要得多,因为它促进了这些保证了种的维持和进一步发达以及用最少的精力来保证个体的生活的最大幸福和享受的习惯和特性的发展。</p>
-<p>左圈中有些人喜欢把具有非马列毛的左派立场的中间派统称为“安托西修”,并把他们看作是马列毛主义的对立面。事实上,这四者情况各不相同,把这四者统一“打倒”或怎么处理是犯了主观主义错误。</p>
+<p>就我所知,在达尔文学说的科学界信徒当中,第一个把互助充分理解为一条自然法则和进化的主要因素的,是著名的俄国动物学家,圣彼得堡大学故院长凯士勒教授。他在逝世前几个月,即1880年1月,在俄国博物学家会议上发表的一篇演说中阐明了他的思想;但是,像许多只用俄文出版的著作一样,这篇出色的演说几乎完全不为世人所知道。</p>
-<p>安那其主义者,又称无政府主义者,它在当代中国的主要信奉者还是以小知识分子为主。他们痛恨被别人管着,要求绝对的自由。他们中的许多人还十分羡慕他们所认为的“古时候”那种田园牧歌、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模式。他们不喜欢布尔什维克式的政党组织在他们头上“发号施令”,但是他们更不喜欢资产阶级老爷们把他们当奴才使唤,所以在革命低潮、反动力量十分强大时,我们应当团结他们,与他们搞内斗、整天互骂是不可取的、浪费时间的。</p>
-
-<p>托洛茨基主义者,或者叫托派,据我目前了解托派并没有什么中心思想,他们可能就是“托洛茨基的支持者”,大部分时候是以“斯派”、“毛派”的反对者的面目出现的。据我个人了解,他们主要是对斯大林式的集权体制极为厌恶,并且对托洛茨基的“世界革命”有种切格瓦拉式的浪漫憧憬。在中国,托派也主要以小知识分子为主,他们几乎反对关于斯和毛的一切,但也同样对特色的统治有极大的厌恶,我们应该团结他们,在夺取政权前我们与他们几乎没什么矛盾,“斯派”们不要整天浪费时间和他们在网上斗嘴。</p>
-
-<p>西方马克思主义者。事实上在中国几乎没有真正的西马。因为中国政府对学术界的高度渗透和监控,中国大学里的西马学者至于有多少是真马、有多少是“指鹿为马”,这个大家基本上都有自己的判断。对于那些“西鹿”当然是要警惕,事实上可以把他们理解为“修”。在左圈中的西马大部分都是自封的,并且常常和自封的“苏马”(事实上我至今不知道苏马是什么)们见面就掐。左圈中的西马和那些欧洲的大学教授不一样,“西马”对于他们来说更多地像是一种身份认同,而不是学术研究方向。他们中的大部分人都有一个特点,那就是特别爱用哲学术语,不管他们本人是否理解这些术语,这事实上是一种很幼稚的行为,我在《进群即同志-天山上下来的王明》一篇中就批判过这种行为。除了这个特点外,据我个人观察,剩下的左圈西马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根本不懂、也没怎么学习过、学习过也不怎么理解的“装逼西马”,据我个人观察,这类人主要以初高中生为主,他们是“喜马拉雅山上下来的王明”,你一见他们便能立刻察觉一种高高在上的气息扑面而来。他们是拿哲学术语当成了一种装逼的工具,这种人不用多理会,事实上他们还处在一种过家家的幼稚阶段,思想还没成型,是否要团结他们还很难下定论,即便是团结了也不一定会起正面效果,只要保证不把他们推到敌人那边去就行,也可以试着引导他们一些。另一种则是自己学习过、能理解部分的“辩经西马”,这种人以大学生为主,而且不少人的家庭都是中产往上,甚至有资本家家庭的。听名字就知道,他们的特点就是喜欢在网络上辩经,这几乎是他们在网上唯一的活动。据我个人观察,他们中的很大一部分对谈论政治经济学和社会学有种偏执的排斥,似乎哲学和政治经济学/社会学是水火不容的,我见过最激进的一个还喊出过“只要你了解了德国哲学史,你就是马克思主义者了”这种口号。这一类人对自己的学术派别也有种偏执,且不说他们和所谓的“苏马”打得你死我活,他们中的很大一部分在和别人辩经时,别人的观点和他们从自己支持的那一派的书本上学到的经文有一点偏差,他们就会感到“被冒犯”,于是辩经就无穷无尽了。对于这一类人,我在《建群即建党-网络左群最好的归宿》一篇中引用过这么一段话:</p>
+<p>“作为一个多年的动物学家”,他认为他有责任反对滥用这个取自动物学的词——生存竞争,或者,至少应该反对高估它的重要性。他说,动物学和那些研究人类的科学不断地坚持它们所谓的生存竞争的无情法则。但是它们忽略了还存在有另外一条可以叫做互助的法则,这个法则,至少对动物说来,是远比前一个法则更重要得多。他指出,遗传后代的需要必然会使动物集聚在一块儿,并且,“个体愈是集聚,它们彼此之间就愈加互相支援,物种就有更大的生存机会,并且更加促进它们智力的发达”。“每一个纲的动物,”他继续说道,“特别是较高级的动物,都实行互助。”他从埋尸虫的生活以及鸟类和一些哺乳动物的合群生活中举出一些例子来说明他的见解。在一篇简短的开幕词中所举的例子当然是有限的,但主要之点都已说得很清楚;在谈完互助在人类进化中所起的更为突出的作用以后,凯士勒教授作了如下的结论:</p>
<blockquote>
- <p>一些读过几本经典著作的网络上的马列毛主义学者类的知识分子,他们并不愿意投入到工人运动中去,并不愿意和工人阶级融为一体,整天泡在网上,忙碌于网络上看谁辩得过谁,而不看这些争辩是否有助于提高人民群众的革命性,因而他们最多所能起到的作用就是工人运动催化剂的作用,这些人是无产阶级的落后分子。</p>
+ <p>“很明显,我不是否认生存竞争,但是我认为动物世界的逐步发展,特别是人类的发展,受惠于互助之处远过于互争……一切生物都有两个基本需要:营养的需要和使物种繁殖的需要。前者使它们互相竞争和残杀,而保存物种的需要则使它们彼此接近,互相帮助。但是我倾向于认为在生物界的进化中——在生物的逐步后天变异中——个体之间的互助远比它们的互争所起的作用要大得多。”</p>
</blockquote>
-<p>这段话就很好地描述了“辩经西马”。他们在网络上每日与人辩经,倒也是促进了他们和别人理论水平和交流技巧的进步,但对于无产阶级运动整体而言基本上什么也没做,他们更像是沉迷于自己的小世界中,待在象牙塔上迟迟不肯下来,如果放到实践中很容易闹出纸上谈兵的囧事。我个人认为他们是中间派里偏右的。他们要团结吗?还是要的,但需要一定的技巧和原则,这一类人不应该进入最核心的领导层,他们可以参与理论工作,但不应该去指导实践。</p>
-
-<p>修正主义者,在欧美语境下也可以是社会民主主义(和其衍生的主义)者。但在中国,由于没有多党选举的制度,社会民主主义在中国几乎不(以社会实体)存在,而“修正主义”在中国的左圈语境下,更多指的是保皇派、改良派一类。这一类人以已经工作了的成年人和初高中及以下的学生为最多。对于成年人保皇派,基本上没有团结他们的必要,因为他们选择保皇那必然是有切身利益相关,也许他们就正在受体制的恩惠,只是有些许不满希望变得“更好”,我们可以在革命高潮时团结他们来“痛打落水狗”,但在革命低潮时团结他们的话,很难保证他们不会反过来捅你一刀,因为一般来讲,保皇派在皇帝被砍头前是不会放弃保他的,而且这种保皇派极有可能变质成右派,魏玛德国的艾伯特政府就是个例子。对于学生保皇派,除去个别特别固执的,他们大部分都是因为学校和社会的宣传对特色依然抱有幻想,以及对马克思主义和历史的不了解让他们没法去全面、客观地分析社会现状,事实上绝大多数的学生网左都是从保皇派过来的,我本人之前也当过一段时间保皇派。所以说,对于学生保皇派是一定要团结的,而且要对他们进行引导和教育,争取把他们从中间派拉到无产阶级革命派这边,把他们当敌人打击是绝对错误的。</p>
-
-<p>统一战线不是说你敞开胸怀让谁都进来,而是有原则和方法的。要明确的一点是,中间派决不可进入核心组织,这实际上是很多网络左群忽视的一点。中间派因为其立场和思维方式的问题,他们可以和我们团结在同一战线,但绝不可以参与到我方组织的内部建设中,更不能指挥我们的行动。你比如说,这个中间派有自己自成一体的哲学思路和立场,他可能就会在一些组织政策上按自己的理想形式来,而不是依据客观实际情况而定。如果把这些中间派对我们组织的参与度比作一个同心圆,我们的组织是最内一圈,那么往外挨着的一圈应该是学生保皇派,然后是安、托、西,然后最外面是修。</p>
-
-<p>统一战线的形式多种多样,具体是像第一次国共合作那样互相参与进对方组织、互相学习,还是像第二次国共合作那样各自独立互不统属,只是打击共同的敌人站在一起,这需要领导者视具体情况、作出最合适的判断。</p>
-
-<h4 id="论血统论">论“血统论”</h4>
-
-<p>1966年7月29日,北京航空学院附属中学出现一幅对联:“老子英雄儿好汉,老子反动儿混蛋”,横批是:“基本如此”,公开喊出了以血统划分好人坏人的口号。</p>
-
-<p>8月12日,已故前中国最高检察院副检察长谭政文的儿子,北京工业大学三系文革小组组长谭力夫和刘京联合写了一张题为《从对联谈起》的大字报,提出要把“老子英雄儿好汉,老子反动儿混蛋”作为党的阶级路线来实行。8月20日,谭力夫在一次辩论这副对联的大会上大肆鼓吹这种观点,使他在全国扬名。</p>
-
-<p>这副对联、谭力夫的讲话、以及他和刘京的大字报在中国掀起一股公开讲究家庭出身的风气。以高干子弟为首的学生红卫兵自称“红五类”,即来自革命干部、革命烈士、革命军人、工人和农民家庭。他们的对立面就是“黑五类”,即地主、富农、反革命分子、坏份子和右派分子及其子女。谭力夫又加上资本家和走资派,变成“黑七类”。当时,“黑五类”的子女被称为“狗崽子”,不准戴毛泽东的像章,不准唱毛泽东的语录歌,也不准参加红卫兵。</p>
-
-<p>不过指出这里荒唐的遇罗克却在那个年代付出了生命的代价。“文革”爆发后,遇罗克与几个同仁自办发行《中学文革报》,他在该报上连续发表了以《出身论》为代表的多篇争取自由和人权的檄文,并风靡海内外。</p>
-
-<p>《出身论》是遇罗克在文化大革命时期的一部作品。该书从唯物主义的角度批判了当时社会上广泛流传并造成严重不良影响的血统论。作者遇罗克在1966年发表文章反对姚文元批判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1970年3月5日,在北京工人体育场里,在排山倒海的“打倒”声中,27岁的遇罗克被宣判死刑,并立即执行。</p>
-
-<p>血统论是荒唐的这一点事实上非常正确,我们都知道思想和立场是没法靠基因遗传的。家长是资本家,孩子就一定也是资本家,这种思想实际上是唯心主义的,它没有坚实的唯物主义逻辑来支撑。事实上,血统论就是当权的老红卫兵(红五类子女)为了维护自己的特权地位而弄出来压迫当时已经是受压迫阶层的“黑五类”子女的。</p>
-
-<p>但是在今天的左圈出现的“反血统论”思潮的思路正确,但某种程度上形成了教条。当今社会的现实情况和文革时期不一样。许多人根本没搞懂血统论出现的机制和条件,凭自己臆想理解,搞出许多本本主义。</p>
-
-<p>遇罗克同志就说得很好:“它(对联)的错误在于:认为家庭影响超过了社会影响,看不到社会影响的决定性作用……实践恰好得出完全相反的结论:社会影响远远超过了家庭影响,家庭影响服从社会影响。”也就是说,在当时血统论不成立的最主要条件,就是当时的中国是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决定了其社会上的无产阶级的思想占社会主流,并无时无刻地影响社会上的每一个公民。</p>
+<p>上述观点的正确性,最最感动了大多数出席会议的俄国动物学家;希斐尔卓失——他的著作在鸟类学家和地理学家当中是很有名的——支持这些观点,并且还另举了一些例子来阐发这些观点。他说,有几种隼具有“一种适宜于抢掠的几乎理想的构造”,然而它们在退化,可是其他几种实行互助的隼却很昌盛。“另一方面,以一种合群的禽类鸭子为例吧,”他说,“一般说来,鸭子的机体不发达,但它们实行互助,从它们不计其数的变种和种类来看,可以说它们差不多是遍布于全世界。”</p>
-<p>但是在今天的中国,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早已被摧毁,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已经占主流了。在中国这样的一个官僚资本主义国家,其社会上的主流思想一定是资产阶级的思想,并从出生开始就无时无刻地影响社会上的每一个公民。现在私有制早已卷土重来,“子承父业”的社会基础是有的,这与当年公有制经济占绝对主导的社会不同。</p>
+<p>俄国动物学家的立即接受了凯士勒的观点,好像是很自然的,因为他们几乎每一个人都曾经有机会在亚洲北部和俄国东部无人居住的广大地区研究过动物界;凡是研究过类似的地区的人,是不可能不得出相同的结论的。我想起自己在和我的朋友,那多才的动物学家波利亚可夫一起在维蒂蒙地区考察时,西伯利亚的动物界所给我的印象。当时我们两个人对《物种起源》的印象还很新,可是我们要寻找同种动物之间的激烈竞争却一无所获。这种竞争在我们阅读达尔文的著作时,即使想到了第3章(第71页)的论点,也是我们预期会看到的。我们看见很多动物常常是联合起来,以适应不利的气候环境或对各种敌人进行斗争。波利亚可夫写了许多出色的文章论述各处的食肉动物、反刍动物和啮齿动物的互相依赖;我们亲眼看到许多互相帮助的事实,特别是鸟类和反刍动物在移居途中的互相帮助;甚至在有大量动物聚居的黑龙江和乌苏里江地区,尽管我竭力寻求,但也根少发现在较高级的同种动物之间存在着实际的竞争和斗争。在大多数俄国动物学家的著作中,也都提到过这种印象,这大概可以说明为什么俄国的进化论者那样拥护凯士勒的观点,而同样的观点在西欧的达尔文信徒当中却并不流行。</p>
-<p>但是在左圈不知从何时起,形成了一种风气,那就是当一个人说这个人是资本家的孩子,不能把他完全当同志看待,就要给这个人扣上“血统论”的帽子。这实际上和文革老红卫兵大扣帽子的行为没啥区别。在这种风气下,甚至形成了一种政治正确,把左圈里的资产阶级子女当成弱势少数群体一般保护起来,要是你通过攻击他们的出身来质疑他们的思想,你就要被打成“血统论”。</p>
+<p>当我们一开始研究生存竞争的两个方面——直接的和比喻的——的时候,给我们印象根深的头一件事就是互助的事例非常丰富,这不仅是如大多数进化论者所承认的为了繁育后代,而且还为了个体的安全和为了得到必需的食物。对动物界的许多大类来说,互助是通例。甚至在最低级的动物之间也可发现互助的事实,我们必须预期有一天会从研究微小的池塘动物的学者那里得知即使在用显微镜才能看见的生物当中,也存在着不自觉的互助。当然,除了白蚁、蚂蚁和蜜蜂以外,我们对于无脊椎动物的生活的知识还是极其有限的;但是,就从比较低级的动物来说,我们也可以搜集到一些确切合作的事实。蝗虫、蛱蝶、萤虫、蝉等等动物的不计其数的联合,实际上简直还没有人研究;可是它们的存在这一事实本身就指出它们一定是按照大体上相同于蚂蚁和蜜蜂为了移居而暂时联合的原则组织的。至于甲虫,我们已经有人仔细观察过埋尸虫之间互相帮助的事实。它们需要腐烂的有机物,以便在其中产卵和供给它们幼虫以食物,但是那些有机物不能腐烂得太快,因此它们便把在漫游中偶尔发现的各种小动物的尸体埋在土中。一般地说,这些埋尸虫都是单独生活的,但是当它们当中有一个发现了自己难以埋葬的老鼠或雀鸟的尸体时,它就会招唤四个、六个或者十个其它甲虫来会力完成这项工作;如果必要的话,它们会把尸体运到一个合适的土质松软的地方,十分周密地把它埋起来,从没有为了它们之中哪一个享有在这个埋好的尸体上产卵的特权而争吵。约格里迪奇在用两根棍子做成的十字叉上绑上一个死鸟,或者是在插在土中的棍子上挂上一个蟾蜍的时候,这些小小的甲虫也会以同样友好的方法集中大家智慧来克服人的计谋。这种协力合作的事情在蜣蜋当中也曾见到过。</p>
-<p>这些政治正确者一定要拿恩格斯当挡箭牌:“难道恩格斯不是资产阶级家庭出来的吗?”但恩格斯是个特例,世界上根本没有那么多恩格斯。有些人喜欢自比恩格斯实在是太狂妄了。中国近代史学家吕思勉曾经说过:“世上只有背叛阶级的个人,没有背叛阶级利益的阶级”,连不算资产阶级的小知识分子里,都充斥着资产阶级的思想,难道大资本家的子女背叛自己的阶级就这么简单?把刀尖对着自己本来就是一件难过登天的事,不是说把这句话写在QQ签名上就能做到的。</p>
+<p>即使在机体方面处于稍低级阶段的动物中,我们也可找到类似的例子。在西印度群岛和北美洲,有些陆蟹结成一大群一大群的,以便到大海去产卵;每一次这样的移动,都包含着它们之间的协力合作和互助。至于大莫鲁甲蟹(Limulus),我惊奇地发现(1882年在布列登水族馆)这种笨拙的动物在一个伙伴需要的时候能给予多大的帮助。它们当中有一只蟹仰面朝天地跌在水槽的一个角落里,它那小锅似的沉重甲壳使它不能回复原来的姿势,再加上角落里有一根铁杆,使它要想翻过身来更加困难。于是它的伙伴们前来援助,我用了一个钟头的时间来看它们如何努力援救它们被困的伙伴。它们一下来了两只,从下面推它们的伙伴,经过巨大的努力,终于把它扶正了,可是由于铁杆妨碍着它们完成援救工作,那个蟹又重重地仰跌下去。经过几番努力以后,援助者当中就有一只到水槽的深处去带来了另外两只蟹,这两只蟹用它们饱满的新力量开始来推动和扶起它们可怜的伙伴。我们在水族馆呆了两个多钟头,当我们离开的时候,我们又去看了一下那水槽,援救工作依然在继续哩!自我看见这件事以来,我不能不相信埃拉斯穆·达尔文博士所引征的叙述:“普通螃蟹在脱壳期间派一个没有脱壳或有硬壳的螃蟹在它旁边放哨,以防备海中的敌人来伤害这种处于没有防御状态的脱壳蟹。”</p>
-<p>要知道,恩格斯背叛自己的阶级开始于背叛自己的家庭,他与自己父亲的冲突极严重。恩格斯出生于德国巴门一个繁荣的商业家族,具有强烈的宗教精神,而对学习的轻视(甚至不允许恩格斯完成他的学业)使得它似乎不是培育社会主义知识分子的沃土。但恩格斯童年时代有很长时间是在他的外祖父家中度过的,他的外祖父是一个十分重视人文教育的知识分子,喜欢给小时候的恩格斯讲古希腊英雄神话,对恩格斯影响很大。这种对文化知识的渴求和决心做英雄人物的理想固化为恩格斯进一步成长、发展、提高自己的内在因素和动力,也促使他对父亲和家族的影响的叛逆心理逐步加强。恩格斯对文学的热爱和他父亲对他经商的要求的矛盾极大地激化了他们之间的矛盾,最后他父亲强迫他中学中途辍学被迫经商。出于各种原因,恩格斯排斥、甚至痛恨资本家的工作和生活,之后中年时的一段时间的经商经历事实上让他痛苦不堪。</p>
+<p>关于白蚁、蚂蚁和蜜蜂之间的互助事例,特别是通过罗曼斯、彼希纳和约翰·刘波克爵士的著作,一般读者都很熟悉,因而我只说很少的几点提示。如果我们拿一个蚁巢为例,我们不仅看到了每一种工作(如生育子孙、寻找食物、建筑巢穴和饲养幼虫等等),都是按照自愿互助的原则进行的,同时,我们还必须和佛勒尔一样,承认许多种蚂蚁的生活的主要基本特征是每一个蚂蚁有义务把已经吞在肚里并且已经部分消化了的食物和集体中的每一个向它索取的成员共享。属于不同种的或属于互相敌对的蚁巢的两个蚂蚁,偶尔互相遇到时,便彼此避开。但是属于同一个蚁巢或属于同一群巢穴的两个蚂蚁便会互相接近,用触须作几下问答的动作,并且“如果其中有一个饿了或者渴了,特别是如果另一个的嗉囊中很饱满时。……它将立刻索取食物”。接到这样要求的蚂蚁是从不拒绝的;它张开了颚,用一种适当的姿势,吐出一滴透明的流质给那个饥饿的蚂蚁舐食。把食物吐给另外一个蚂蚁吃,这在蚂蚁(自由的)的生活中是那么突出的一个特征,并且为了养活饥饿的同伴和幼虫都是那样经常地互相求助,所以佛勒尔竟认为蚂蚁的消化道是由两个不同的部分构成的,其中之一,即后一部分,是专供自己用的,另一部分,即前一部分,主要是供集体用的。如果一个嗉囊饱满的蚂蚁竟自私到拒绝喂养一个同伴,那它将被看成是一个敌人,甚或比敌人还坏。当它的亲族和另一个种的蚂蚁打仗时,如果它拒不援助的话,它们将比攻击敌人还要凶猛地反过来攻击这个贪心的蚂蚁。如果一个蚂蚁没有拒绝喂养属于仇敌方面的蚂蚁,那么它将被后者的亲族当作朋友看待。所有这些情况都是经过最严密的观察和确切的实验所证实的。</p>
-<p>在青年时代,亲眼目睹工人阶级悲惨的生活状况对恩格斯的思想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恩格斯家庭周围都有许多工厂企业,他在上下学时就能直接接触到这些工人。1839年恩格斯19岁时写了一篇公开发表的著名的政论性文章《乌培河谷的来信》。文章以极其鲜明的笔调展示了乌培河谷地区乌烟瘴气的社会风貌,描述了虔诚派教士的迷信活动和他们的专横、贪婪、伪善和愚蠢的嘴脸,同时以大量的笔墨淋漓尽致地描绘了乌培河谷地区工人的悲惨苦难生活。现实生活中的一系列现象,经常使恩格斯对资产阶级编织的美好谎言产生了质疑。这种感性经历无疑导致恩格斯最终献身于无产阶级的解放事业,并为寻求一条无产阶级解放的正确道路的深层次的重要原因。同时说明他已经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开始站在革命民主主义和工人的立场上投身到反对剥削制度的斗争中去。</p>
+<p>蚂蚁这个分成一千多种的大科动物,其数目是那么多,以致巴西人竟说巴西是属于蚂蚁而不是属于人的;在这个科里,同一个巢或同一个巢穴集团的成员之间是不存在竞争的。无论不同的种之间的斗争是多么厉害,也无论在战争时有着什么样的暴行,但集体内部的互助、已成习惯的自我献身和经常为了共同福利的自我牺牲,都已经成为法则。蚂蚁和白蚁废除了“霍布斯式笔下的那种斗争”,因此它们生活得更好。它们那种奇妙的巢穴,也就是它们的建筑,在比例大小方面超过了人类的建筑;它们修筑的道路和在地上的拱形走廊,宽阔的大厅和粮仓,它们的谷物田、谷粒的收获和使谷粒“麦芽化”;它们孵卵和养育幼虫的合理方法,以及建造特别的窠巢以饲养蚜虫——林内美妙地称之为“蚂蚁的乳牛”——的合理方法,最后,它们的勇敢、胆量和优越的智慧,所有这些都是它们在繁忙和辛勤的生活的每一个阶段中实行互助的自然结果。这种生活方式,其结果必然会发展蚂蚁生活的另一个特征:个体的主动性的巨大发展——它反过来又显著地促成了高度而复杂的智力的发达,这样的发达,使人类的观察者也不能不有很深的印象。</p>
-<p>恩格斯青年时代的欧洲,是一个左翼思想和运动蓬勃发展的大陆。从英格兰到俄罗斯、从蒲鲁东到费尔巴哈,整个欧洲每一天都浸泡在不断迭新的左派思想中,恩格斯不可能不受影响。恩格斯在来到柏林后,迅速加入了青年黑格尔派——一群想运用黑格尔的思想特别是辩证法和否定性的思想对当时的宗教和政治进行批判的年轻知识分子的团体。1842年,恩格斯在科隆与他一直投稿的《莱茵报》的编辑之一莫泽斯·赫斯见面,赫斯是第一个在青年黑格尔派中宣讲共产主义的,这对恩格斯的思想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之后恩格斯来到英国曼彻斯特,亲眼看到了世界上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人的状况,并会德国写下了《英国工人阶级状况》。在这期间,他与父亲的矛盾愈发严重,并最终导致他决定离开德国。</p>
+<p>在动物的生活方面,即使我们所知道的只不过是一些关于蚂蚁和白蚁的事实,我们也可以有把握作出这样的结论:互助(它导致互信,这是勇敢的第一个先决条件)和个体的主动性(智力发达的第一个先决条件)在动物世界的进化中,是比互相斗争更具有无限重要性的两个因素。事实上,蚂蚁没有任何“保护性”而仍能兴旺,可是自卫特性对于单独生活的动物来说是不可缺少的。蚂蚁的颜色使它很容易为敌人发现,在草地和森林中,许多种蚂蚁所建的高大巢穴也是一望可见的。它浚有坚硬的甲壳的保护,无论它的针刺在几百根刺入一个动物的皮肉时是多么危险,但对一个蚂蚁的防御来说却是没有多大价值的;而蚂蚁的卵和幼虫在许多居住在森林中的动物看来又是一种美味的食物。可是,成千上万的蚂蚁并没有受到鸟类或甚至食蚁兽的太大摧残,反之,它们却为此它们强壮得多的昆虫所畏惧。当佛勒尔在一个草地上倒出一口袋蚂蚁时,他看见“蟋蟀跑开了,听任蚂蚁抢夺它们丢下的洞穴;蚱蜢和蟋蟀向四方逃走,蜘蛛和甲虫也放弃了它们的捕获物,以免它们自己变成蚂蚁的捕获物”。经过一场战争(在战争中有许多蚂蚁为了共同的安全而牺牲了)以后,连黄蜂的窠也被蚂蚁占领了。甚至最敏捷的昆虫也不能逃脱,佛勒尔常常看到蝴蝶、蚊虫和苍蝇等被蚂蚁出其不意地袭杀。蚂蚁的力量在于互相援助和互相信任。如果说蚂蚁——且不谈更为发达的白蚁——在智力方面居于整个昆虫纲的首位,如果说它们的勇气只有最勇猛的脊椎动物才能匹敌,如果说它们的头脑——用达尔文的话来说——“是世界上最奇妙的微小物质之一,也许比人的头脑更为奇妙”,那么这难道不应归功于在蚂蚁的社会中互助完全代替了互争这一事实吗?</p>
-<p>欧洲工人阶级风起云涌的运动也对恩格斯的思想产生了巨大的影响。1831年法国爆发里昂工人起义,1842年英国爆发宪章运动,1844年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1848年欧洲革命等等无产阶级运动,无疑让恩格斯看到了无产阶级的强大力量。</p>
+<p>蜜蜂也是这样。这些小小的昆虫(它们本来很容易被许多鸟类所捕获,它们的蜜也被从甲虫到熊的各纲动物所垂涎)也没有从拟态或其他方面得到任何自卫的特性,而没有这种特性,一个单独生活的昆虫是很难逃脱被彻底地毁灭的。但是,由于蜜蜂实行了互助,因而它们获得了我们所知道的广泛发展,获得了我们所称赞的智力。由于共同工作,它们使它们的个体力量增加了若干倍;由于临时分工和每一个蜜蜂在必要时能进行各种工作的能力的结合,它们获得了任何一种单独生活的动物(不管它是多么强壮和有多么好的武装)所不能指望的安全和福利。它们的合作,在人不知道利用充分计划的互助的情况下,往往比人还要成功。所以当一群新蜂要离开蜂箱虫寻找一个新住所时,许多蜜蜂就会预先到附近去探察一下;如果它们发现了一个适于居住的地方,例如一个旧篮子或任何这类的东西,它们就把它占领下来,把它弄得干干净净的,并且加以保护,有时候要保护整整一个星期之久,直到这群新蜂来到那里定居下来。但是,有多少移居到新土地上的人只因不了解他们力量联合起来的必要性而死亡在那里!由于蜜蜂懂得集中它们个体的智慧,它们能适应预料不到的或者不同寻常的恶劣环境,如巴黎博览会上展出的蜜蜂就能用它们树脂似的蜂蜡把箱盖固定到嵌在它们蜂箱板里的玻璃片上。此外,它们毫无喜好杀戮的表现,也没有喜欢无益争斗的习性,虽然许多作者总认为动物有这种癖性。守卫蜂箱进口的哨兵毫不留情地杀死那些企图到蜂箱里去抢劫的蜜蜂;可是,因为搞错了地方而飞来的陌生蜜蜂则不会受到伤害,特别是那些带着花粉飞来的或者是易于迷路的小蜜蜂,更不会受到伤害。除了确有必要时以外,它们是不会进行战争的。</p>
-<p>而真正让恩格斯思想转变的,是他自觉投身到了工人阶级反抗资产阶级的阶级斗争实践中。如果没有亲身参与实践,恩格斯很可能最多变成一个西马教授那样被资产阶级老爷豢养在大学里的宠物。在曼彻斯特期间,恩格斯开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对被剥削阶级生活、工作、斗争全方位的调查研究。在这段时间内,他边调查边写文章,发表在公开刊物报纸上。后面又加入了青年黑格尔派,并在伦敦加入正义者联盟,而后在1848年为马克思主编的《新莱茵报》充当记者。1849年莱茵省和南德意志爆发了激烈的民众起义,恩格斯用军事才能为起义者效力。正是因为青年时的恩格斯广泛且深入地参与到工人运动当中,他才能将自己的立场彻底转变到工人阶级这边,这不是简单地凭借学习理论就能做到的。</p>
+<p>由于在蜜蜂当中仍然存在着残忍和懒惰的本性,而且往往由于环境促使它们又将显现出来,所以蜜蜂的合群性就更加对人有启发性。大家都知道,经常有一些蜜蜂宁肯过抢劫的生活而不愿过工蜂的勤劳生活,在食物缺乏和食物特别丰富的时候,都将使这个掠夺阶级为之增加。当我们的谷物已经收获回家,草地和田野里的谷物已经所剩无几的时候,抢劫的蜜蜂就更加经常到来。另一方面,在西印度群岛的甘蔗园附近和欧洲炼糖厂的周围,抢劫、懒惰和吃得迷迷糊糊的情况在蜜蜂当中就更为普遍了。我们由此可见,在蜜蜂之中还依然存在着反群居的本能,但自然选择必定会继续淘汰它们,因为归根到底,团结的实践证明它比具有掠夺倾向的个体的发展对物种更为有利。那些最狡猾的和最阴险的被淘汰了,让位给那些懂得合群生活和互助利益的蜜蜂。</p>
-<p>所以事实上“恩格斯”的诞生条件是及其苛刻的,和恩格斯在同一个屋檐下长大的他的亲妹妹、弟弟就自始至终都不赞同恩格斯所走的背叛其家庭的道路。在童年时代受到不同于主流的教育、对家长的叛逆、亲身接触工人阶级的生活、经历工人运动、接触并学习最新的革命思想、遇到导师和同志、主动投入工人运动实践中,这些造就恩格斯思想转变的事件有一定必然性,但也有极大的偶然性。</p>
+<p>当然,无论蚂蚁或蜜蜂,甚至白蚁,都不可能具备包括到整个种的更高度团结的观念。在这方面,它们显然没有达到即使在我们政治、科学和宗教的领袖人物中也尚未具有的发展程度。它们的爱群居的本能很难超出蜂箱和蚁巢的范围。不过,拥有不少于两百个巢穴的巢群的两个不同种的蚂蚁(Formica exsecta和F. pressilabris),业经佛勒尔在丹德山和萨勒福山发现并有所描述。佛勒尔认为,这些巢群的每一个成员都认识所有巢群中的其他成员,它们都参与共同的防御。在宾夕法尼亚,麦克库克先生发现了整整一个拥有一千六百到一千七百个巢穴的筑墩蚁的族,全体蚂蚁互相之间都互通信息;贝茨先生曾经指出,在“园地”的广大面积上到处都是白蚁的土堆,有些巢穴成了两、三种蚂蚁的避难所,这些巢穴大部分是用拱形通道或拱廊连接起来的。因此我们发现,甚至在无脊椎动物之间也采取了一些措施把同种结合成更大的组织来互相保卫。</p>
-<p>在当今的中国,“恩格斯”是否有诞生的可能呢?还是有的,但真没有多大。首先并没有那么多人敢于背叛自己的家庭,因为父母控制着孩子的经济命脉,父母对孩子事实上是独裁的,而且父母的思想对孩子灌输是从小就开始的,背叛家庭意味着背叛自己以前的信仰和现在衣食无忧的美好生活,试问多少“十指不沾阳春水”的资产阶级小孩能够忍受那种艰苦的革命生活?然后富家小孩也很难有像恩格斯那样对知识的渴求,尤其是政治方面的。我见过不少富家子弟,比起学习他们更喜欢打游戏、动漫一类的娱乐活动,这也怪不得他们,因为在当今社会,学习就是赚钱的工具,他们既然不用赚钱,自然也没必要学习。还有现在的中国其实阶级隔离是挺严重的,富人基本上看不到那些工人的生活,现在工人的生活区里富人区可远着呢,富人也不会把自己的孩子带到穷人居住区去。</p>
+<p>现在进一步谈到较高级的动物,我们发现在它们当中有着更多的为了会种可能目的而有意识地互助的例子。然而我们必须承认,我们对高级动物的生活的知识依然是很不完备的。虽然第一流的观察者们收集了大量的事实,可是我们对于动物世界的某些属科还几乎是一无所知。关于鱼类的可靠资料特别稀少,这一部分是由于观察的困难,一部分是因为对这个问题还没有给予应有的注意。至于哺乳动物,凯士勒已经指出,我们对它们的生活方式所知是多么少。它们之中有许多是习惯于夜间活动的;有些是隐藏在地下的。至于反刍动物的那些合群生活和移居最能引起我们的兴趣,可是它们是不让人们接近它们的群的。我们主要是在鸟类方面拥有最广泛的资料,但我们仍然对许多种鸟的合群生活知道得很不完备。不过,我们不必埋怨我们缺乏经过充分证实的事实,因为这从下面的叙述中就可看到我们并不缺少。</p>
-<p>然后最难的是,现在的中国的工人运动只能说刚冒出了一丢丢火星子,工人运动零零星星,而且没有起到多大的社会影响,富人的小孩大概率也就当成是“恶意讨薪”之类;至于左翼思想,看看网左目前的状态,很难说思想有什么进步,基本上还在重新开始搬运马列毛思想的阶段,那些富人小孩到了网上可能更多地是摆着居高临下的架子,像“天山上下来的王明”一样嘲讽网左们。要说遇到革命导师和同志,富人有富人的圈子,和穷人的圈子基本不相交,富人的圈子里有马列毛主义者?我要打个大大的问号。你要说那种大学马原教授或者党员应该还是有的,但他们大多也都是为特色辩护的“鹿克思主义者”,真正的、站在工人阶级立场的人我认为基本不可能会有。</p>
+<p>我不打算详谈雄的和雌的为繁育后代和为在后代的最初生活阶段中供给它们食物,以及为共同猎取食物的联合;但是我不妨顺便提一下,这样的联合是通例,即使对最不合群的食肉动物和凶猛的禽类来说,也是一样;我们可以说,这种联合的特殊意义在于:即使在其他方面表现最残酷的动物在这方面却也表现了较温和的情感。还可以补充一点,在食肉动物和猛禽当中,大于家庭的联合还很少见,这种情形,虽然大部分是由于它们猎取食物的方式所致,但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解释为由于人类的迅速增长在动物世界中所引起的变化。至少值得注意的是,有几种动物在人烟稠密的地区过着完全单独的生活,然而同是这种动物或和它们最相近的动物,在无人居住的地区却是喜欢群居的。狼、狐狸和几种猛禽都可以作为这一情况的例证。</p>
-<p>至于主动投入工人运动实践中,这个基本上就属于最高难度了。对于资产阶级的小孩来说,他们理解的投入实践可能也就是整天在网上辩经,然后看点高级哲学书之类。要说去参加现实中的工人运动,他们就得想想,家里的资产还要不要了?家族的人脉和地位还要不要了?现在衣食无忧的生活还要不要了?要是真去参加,这些东西可都要不了了!</p>
+<p>然而,对于我们讨论的问题来说,不超过家庭关系的结合的重要性较小,何况我们知道,有许多联合只是为了一般目的,例如猎食、互卫,甚至纯粹为了共同享受生活。奥杜邦曾说过,有时候老鹰也联合起来猎取食物,他对两个秃鹰(一雄一雌)在密西西比何上猎食的描写,是以其生动的笔法闻名的。但在这类观察中,最可靠的是希斐尔卓夫所作的观察。他在研究俄国草原地方的动物时,有一次看见一只完全属于群栖种的鹰(白尾鹰)在高空中飞翔,它静静地绕着大圈子盘旋了半个钟头,这时候突然听到它发出了刺耳的吟声。不久,另外一只鹰就发出了回声,并向它飞来,接着,第三只、第四只,直到一齐飞来了九只或十只白尾鹰,不一会儿它们就飞得不见了。下午,希斐尔卓夫走到他看见白尾鹰飞去的地方,借着草原上的一个高坡的掩蔽,他走近它们,发现它们围着一匹马的尸体。那些年老的鹰(照例由它们先吃——这是它们的礼节)这时已经站在附近的草堆上担任放哨,而较小的鹰则在吃着它们的盛餐,旁边还围着一群群的乌鸦。希斐尔卓夫根据这个和类似的观察,断定白尾鹰为了猎食而结合一起;当它们都飞到很高的空同时,如果它们有十只的话,就能总览至少二十五平方英里的一片地区;只要其中任何一只鹰一发现了什么东西,它就告知别的鹰。当然,有人会说,第一只鹰的单纯的本能叫声,甚至它的动作,同样可以把几只鹰带到猎获物那儿来。可是在这个问题上,有说明它们互相通知的有力证据,因为这十只鹰在飞到猎获物那里以前先聚集到了一起。希斐尔卓夫以后叉有几次机会证实白尾鹰常常因为饱餐尸体而集合到一起,它们之中有些(首先是年幼的鹰)在别的鹰吃东西时,经常是在旁边担任放哨的。事实上,白尾鹰——最勇敢和最善于猎食的猛禽之一——完全是一种群栖的鸟类,布利姆说,当它被捕获以后,它很快就和饲养它的人发生密切的情谊。</p>
-<p>一无所有的人最无所畏惧,这话是很有道理的。无产者一无所有,所以他除了造反没得选;资产者锦衣玉食,去造反要放弃的太多太多,成本太高,而且还一直有后路。</p>
+<p>合群性,是很多种猛禽的共有特征。巴西鸢——最“鲁莽的”强盗之一——也是最喜欢群居的鸟。达尔文和别的博物学家已经描述过它们猎取食物的联合,下面是一个事实:当它捕到一个太大的东西时,它就招唤五、六个伙伴来把它搬走。经过一天的忙碌以后,它们常常从十英里或更远的地方飞来,结伙到一棵树上或灌木林去过夜,还经常发现有几只兀鹰,特别是多尔比尼所说的“它们真正的朋友”——玉鸡和它们在一起。据札鲁得尼说,它们在别的大陆和外里海的荒野上,也有一起巢居的习惯。群居秃鹰——最强壮的兀鹰之一——就是由于喜爱群居而得名的。它们成群地在一块儿生活,显然爱好群居,当它们高飞到天空中游戏时经常是成群结队的。“它们在极其友好的气氛中生活,”勒瓦兰说道,“在同一个洞穴里,我有时候找到离得很近的窠巢达三个之多。”巴西的鸟拉布兀鹰也和白嘴鸦一样,甚至比它们更爱群居。埃及的小兀鹰亲密地生活在一起。它们结队在空中游戏,晚上聚在一块儿过夜,早晨一块儿去寻找食物,它们之间连最轻微的争吵也从未发生过;这是有充分机会观察它们生活的布利姆证实过的。红脖隼也是大群地聚集在巴西的森林里,茶隼(Tinnunculus cenchris)离开欧洲以后,在冬天到达亚洲的森林和草原时,也是结成许多大群的。在俄国南方的草原上,它们是(或更确切地说,以前是)那么样的合群,以致诺特曼看见它们和其他的隼(Falco tinnunculus、F. œsulon和F. subbuteo)结成一群群的,每当晴天的下午大约四点钟的时候,聚在一块儿游戏,直到天黑以后很久。它们大家一齐飞起来,排成一条直线,向着某个选定的地方飞去,到达那里以后又立刻按照原来的路线飞回来以便再飞。</p>
-<p>2020年的时候,左圈中有一个挺出名的人,月华,可能不少读者都听说过他。这个人一开始经常在QQ空间里更新一些马列毛的帖子,后来不知道怎么和一个叫“泉州马克思主义学会”(简称泉马)的组织发生了矛盾,每天更新一些攻击泉马的内容,类似于“泉马是一帮初中生想要炸掉三峡大坝”之类,然后他被泉马扒出来家里是金融资本家,当时我记得帖子下面一大群月华的粉丝拿恩格斯为他辩护。然后后来泉马被光明联盟端掉了,他好像也参与了,这是我单方面从一个我在外网认识的光明联盟成员那里看到的,不确定,但至少是被光明联盟利用了。结果在那之后,月华的帖子逐渐地越来越少发马列毛主义的内容,甚至有一次公开宣称自己支持自由主义,然后就越来越变成了一个新自由主义者。然后好像在年末的时候,月华突然宣布他去荷兰留学了,之后就石沉大海再没音信了,不知道当初那些为他辩护的人怎么想。月华可以说是一个失败的“恩格斯”的例证。</p>
+<p>只是为了飞翔的快乐而成群地飞翔,这在会种鸟类中是很普遍的。“特别是在汉柏地区,”迪克生写道,“在8月底经常有大群的鹬鸟在泥洲上空飞翔,在那里过冬……这些鸟的动作极其有趣,它们大群回旋飞行,散开会拢,其精确的程度好像受过训练的军队。在它们当中还混杂着单独的沙锥鸟、海云鸟和环颈鹬。”</p>
-<p>我还见过一个也是金融资本家家庭的左人,这个人虽然说是左人,但实际上就是我在《论中间派》一篇中提到的“辩经西马”,此人态度十分跋扈,和谁讲话都是一副“举世皆浊我独清”的高高在上的姿态,哲学术语乱飞就不提了,还一反唯物主义群众史观,说什么“我建议我们用术语来聊天”“大规模发动群众的时代已经过去了”“现在要期待革命发生只能让所有群众变成哲学家”之类的可以说是精英主义的言论,十分看不起毛。由此可以看出虽然此人接触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但是他的生活经历和社会地位让他无法形成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他只能说是一个研究过马克思主义的学者。</p>
+<p>不可能在这儿把鸟类的联合猎食情况都一一列举出来;但企鹅的捕鱼结合肯定是值得我们注意的,因为这些笨拙的鸟在联合中表现了优良的秩序和智慧。它们常常结成许多大队去捕鱼,在选定一个适当的水湾以后,它们便面对岸边围成一个广阔的半圆圈,一步步地向岸边走去,从而缩小这个半圆圈,把包围在圈里的鱼完全捕食。在窄小的河流和运河上,它们甚至分成两个队,每队围成一个半圆圈,一步步地会会起来,好似拖着长渔网的两队人彼此会合起来捕捉两个鱼网之间的鱼一样。夜晚来临时,它们飞到休息的地方——各群休息的地方是不变的——,从来没有人看见过它们为了争夺水湾或休息的地方而互相争斗。在南美洲,塘鹅结成拥有四万到五万只的大群,其中一部分在睡觉,另一部分别担任守卫,而其余的塘鹅便去捕鱼。最后,如果我不谈一下常被诽谤的家麻雀是多么忠实地和它所属的集体的每一个成员分享它所发现的任何一样食物的话,那我便对它们有失公平。希腊人早就知道这个事实,它所以留传下来,是一个希腊演说家有一次说(根据我的记忆):“当我向你们讲话的时候,有一只麻雀已经去告诉别的麻雀说,一个奴隶把一袋谷物掉落在地上,于是它们都到那里去吃谷粒了。”并且,现在我们很高兴地发现,这个古代的观察已由葛尼先生在最近出版的一本小册子中加以证实,葛尼确信家麻雀常常相互告知哪里有食物可以窃取;他说:“甚至在远离庭院的地方打了一堆麦子,院子里的麻雀也总会使它们的嗉囊充满麦粒。”的确,麻雀极其注意保护它们的领地,不使它受外来者的侵犯;所以卢森堡公园中的麻雀拼命同一切企图来分享公园和游客的好处的麻雀作战,但在它们集体的内部,它们便充分地实行互助,虽然偶尔在最要好的朋友之间当然也发生一些争吵的事情。</p>
-<p>政治正确的“反血统论”其实只是血统论的另一个极端。现在左圈中的这种风气事实上已经陷入了政治正确的漩涡,甚至有的搞成了饭圈思想,就比如月华的粉丝们就真的和饭圈一样,不分青红皂白地挺自己的“爱豆”,这是绝对不可取的。</p>
+<p>在禽类中,同猎同食是那么常见的一种习惯,所以用不着再引更多的例子来说明,必须把它看作是一个确定不移的事实。至于这种结会形成的力量,那是显而易见的,用不着证明。最强壮的猛禽也难以对付结合到一起的我们喜爱喂养的小鸟。即使是鹰——甚至凶通有力的岩鹰和可以用脚爪抓走兔子或小羚羊的老雕——也被迫把它们的猎获物让给一群群的乞食的鸟——鸢,它们一看见老鹰找到了一个美味的猎物便照例去追赶它。鸢也追赶敏捷的鱼鹰,抢走它捅获的鱼,但是没有一个人看见过鸢鸟为了争夺这种窃取的猎物而互相争战。在克古仑岛上,库斯博士看见猎海豹的人所说的海鸡(Buphagus)追赶海鸥,要它们吐出嘴里的食物,而另一方面,一旦海鸡飞近海鸥等的住地时,海鸥便和燕鸥联合起来逐走它们,特别是在伏巢期间更是这样。身体虽小但极其敏捷的田凫大胆地攻击食肉的猛禽。“看它们攻击一只秃鹰、一只鸢鹰、一只乌鸦或一只鹰,是最有趣的事情。我们会觉得它们有胜利的信心,也看见猛禽的愤怒。在这种情况下,田凫互相之间全力援助,它们的勇气随着它们的数量的增加而增加。”田凫真可以无愧于希腊人给它们取的“良母”这个名称,因为它们总是保护其他的水鸟,使之不受敌人的攻击。我们在花园中常常看到的身长不过八英寸的小白鹡鸰(Motacilla alba),也能强迫鹞鹰放弃它们的猎食。“我总钦佩它们的勇气和敏捷,”老布利姆写道,“我相信唯有隼才能捕捉它们……当一群白鹡鸰逼得一只猛禽退却的时候,它们使空中都回响着它们胜利的叫声,然后它们就飞散了。”它们为了追逐敌人的这个特殊目的而集合起来,也如同我们所看见的另一种情况一样:当森林中的所有鸟雀发现一只夜鸟在白天出现时,它们便飞起来,一起——食肉的猛禽和无害的小歌鸟——丢追逐这个陌生的鸟,使它回到原来隐藏的地方。</p>
-<p>左圈中主要还是以学生等小知识分子为主,对于学生思想的分析可以参见我之前写的《建群即建党-网络左群最好的归宿》一篇。小知识分子是脱产阶级,他们无法直接和社会建立物质联系,所以他们的立场极大概率和自己的家庭同步,而思想也极容易受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影响,而这三者无一不是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机器。资本家出身的人的立场是否改变,要看他的物质基础是否改变,也就是他是否真的愿意放弃自己这辈子的优渥生活、放弃自己高高在上的社会地位,投入到穷人的运动中去。</p>
+<p>鸢、秃鹰或鹰和野鹡鸰这样的小鸟之间,在力量上是多么悬殊,然而这些小鸟以它们共同的行动和勇敢,证明它们比有强壮的翅膀和武装的强盗还优越!在欧洲,鹡鸰不仅追逐可能危害它们的猛禽,而且还追逐鱼鹰,它们的目的“不是为了要伤害它,而是为了好玩”,据叶尔登博士税,在印度,穴鸦之追逐“戈文达”鸢,“只不过是为了取乐”。韦德公爵看见巴西的鸟拉布秃鹰(urubitinga)被不计其数的一群群的大嘴鸟和反舌雀(这种鸟近似我们的白嘴鸦)包围起来,受它们的嘲弄。他说:“老鹰总是十分悄悄地忍受这种侮辱,但有时也会捕捉一只嘲弄它的鸟。”在所有这些事例中,在体力方面虽然比猛禽差得很多的小鸟,却以共同的行动证明它们胜过猛禽。</p>
-<p>但总的来说,辨别一个人是否是真正的同志,还是要“重在表现”。遇罗克同志的《出身论》里有这样一段话:</p>
+<p>但是共同生活在个体安全、生活享受和智力发达方面所起的最显著的效果,是要从两大科鸟类——鹤与鹦鹉——的身上才能看到的。鹤是极爱群居的,不仅和它的同类,而且和大多数水鸟都有极其良好的关系。它们的小心谨慎和它们的智慧真令人惊异;它们在顷刻之间就能洞察新的环境,并根据这种环境来活动。它们的哨兵经常在一群吃食或休息的鹤周围守卫,猎人们深深知道要接近它们是多么困难。如果它们受到了人的突然袭击,那么它们不经过先派一个单独的侦察兵,然后再派一群侦察兵去巡查一遍,是决不回到原地方来的。当侦察队回来报告那里没有危险的时候,第二批侦察便被派去证实第一次的报告,以后全群才会出动。鹤和种类相近的鸟结成真正的朋友;除了同样有合群性和高度智慧的鹦鹉以外,没有别的鸟在被捕到以后能像鹤那样和人类发生真正的友谊。“它把人不是看成主人,而是看成朋友,并且竭力表示这一点,”布利姆从许多的亲身体验中得出这样的结论。鹤从清晨直到深夜都在一直不停地活动,但只是在早晨用几个钟点的时间去寻找食物(主要是蔬食),一天之中其余的时间都用在集体生活上。“它拣起小木片或小石头,把它们抛在空中,并试着去接住它们;它弯着颈项,张开翅膀,舞着、跳着、到处跑着,想用种种方法表示它的好兴致,它始终保持着优美文雅的姿态。”由于它们生活在集体中,所以它们几乎遇不到敌人,虽然布利姆有时候看见它们当中有一只被鳄鱼攫住,但他写道,除了鳄鱼以外,他不知道鹤还有其他的敌人。它们用个个皆知的谨慎行动避开一切敌人;它们通常都能活到很长的年岁。因而难怪鹤不需要养育许多子孙以保存自己的种,它们一般只孵两个蛋。至于它们的高度智慧,只说一句就够了:所有的观察者都一致承认,它们的智力很使我们联想到人的智力。</p>
-<blockquote>
- <p>出身和成份是不能相提并论的。有一段对话是很耐人寻味的。甲(是个学生):“你甚么出身?”乙:“你呢?”甲:“我红五类,我爸爸是工人。”乙:“那我比你强,我就是工人。”</p>
-</blockquote>
-
-<p>这就是说,不管这个人出自于什么家庭,哪怕他家在全世界开厂子,只要他的立场在工人阶级一边,他就是同志;哪怕他祖上三代都是工人,他要是立场站在资产阶级一边,那他就是敌人。但是我还是要再说一下,《出身论》发表于毛时代,当时的社会和学校影响和今天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方向。在资产阶级法权被根除前,社会上每个人都会受到它的影响,即便是正宗的工人也可能为了金钱利益就叛变自己的阶级,更何况在资产阶级法权根深蒂固的当今社会呢?</p>
-
-<p>为了防止有二极管抬我杠,我在这里总结一下,这篇文章不是为了给血统论正名,本文章的立场是反对血统论的。本文的核心论点是反对当今左圈存在的一种,把所有资本家家庭出身的网左都当成新一代恩格斯的这种类似于政治正确的风气。毛主席教导我们要“实事求是”,对于一个人的成分判断,还是要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p>
-
-<h3 id="后记">后记</h3>
-
-<p>历时四个月,我终于完成了这篇总字数高达五万两千多字的《网左实践总结》,这是我目前写过字数最多、耗时最长的一篇文章了。不过我最终还是完成了它,在这里我得夸夸我自己。希望这篇《网左实践总结》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也尽量从“网左”往“线下左”发展,后面争取写个《线下实践总结》。</p>
-
-<p>“马丁零”这个名字其实是我随便想出来的,因为我本人胃不好,所以我就取了胃药“吗丁啉”的谐音。我其实还是挺喜欢这个名字的,因为是真的接地气啊,听着就一种干事儿的人的感觉,还有个“零丁洋里叹零丁”的寓意,雅俗共赏了属于是。</p>
-
-<p>然后这近三年的网左经历实在是让我见识到了什么叫“小资产阶级的多样性”,遇见了不少让我感到失望的人,但也是有真正的同志的。最后以鲁迅先生的一段话作为结尾吧:</p>
+<p>另一种极其合群的鸟是鹦鹉,大家都知道,它的智慧的发达在鸟类中占有最高地位。布利姆是那么美妙地总括了鹦鹉的生活方式,所以我不如把下面一段照样翻译出来:</p>
<blockquote>
- <p>近来很通行说青年;开口青年,闭口也是青年。但青年又何能一概而论?有醒着的,有睡着的,有昏着的,有躺着的,有玩着的,此外还多。但是,自然也有要前进的。——鲁迅《华盖集·导师》</p>
+ <p>“除了在交尾期以外,它们都是结成大的集体或成群生活的。它们在森林中选定一个地方栖居,此后便每天早晨出去寻找食物。每一个群的成目都忠实地互相依恋,并且同甘共苦。它们在早晨一起到田野、花园或是树上去吃果子。它们布置岗哨守卫整个群的安全,并且注意它们的警报。遇有危险的时候,它们便一起飞走,彼此帮助,一块儿同时回到它们栖息的地方。一句话,它们始终是紧密团结生活在一起的。”</p>
</blockquote>
-<p>(全文完)</p> 番茄米线 “网左”总体来说确实是进步的,他们要比一些麻木者、漠不关心者和肉食者进步得多,他们是在资产阶级残酷压迫下抱团取暖的、可以接触到网络生活的群众。而“网左”形成的“左圈”也为许多来寻找答案的迷茫者,如一年半前的我,提供了资源和平台。 走向更进步的联合体 1979-06-01T11:30:00+07:30 1979-06-01T11:30:00+07:30 https://agorahub.github.io/pen0/heros/HeidiHartmann-a1_l-towards-a-more-progressive-union <p>女性主义社会主义者,必须组织一种既解决反对父权制,也解决反对资本主义的斗争实践。我们必须坚持要创建一个相互依赖、认同解放而非耻辱的社会。</p>
-
-<!--more-->
-
-<p>本文认为,马克思主义和女性主义之间的关系,在迄今为止的任何形式上都是不平等的。虽然马克思主义方法和女性主义分析对于理解资本主义社会以及女性在这些社会中的地位都是必要的,但事实上女性主义一直处于一种从属的地位。本文对“女性问题”上的马克思主义和激进女性主义作品都提出了挑战,并认为我们不得不对父权制和资本主义的结合进行严肃分析。我们希望这篇论文能如它所应当的那样,引起相当大的辩论。</p>
-
-<p>马克思主义与女性主义的“婚姻”就像英国普通法中描绘的夫妻婚姻:马克思主义与女性主义是一体的,这个一体即马克思主义。最近试图整合马克思主义和女性主义的尝试对作为女性主义者的我们来说是不合理的,因为它们将女性主义斗争纳入了反对资本的“更大的”斗争中。为了进一步继续我们的比喻,我们要么需要一段更健康的婚姻,要么我们就干脆离婚。</p>
-
-<p>在这场婚姻中的不平等,就像大多数社会现象一样,并非偶然。许多马克思主义者通常认为,女性主义往最好了说也是不如阶级冲突重要的,往最坏了说就是工人阶级的分裂。这种政治立场产生了一种分析,将女性主义吸收到阶级斗争中。此外,马克思主义对资本的分析能力掩盖了它在性别歧视方面的局限性。我们将会在这篇文章提出,虽然马克思主义分析为历史发展规律,特别是资本发展规律提供了必要的见解,但马克思主义的分类方式是完全忽视性别的。只有专门的女性主义分析才能揭示男女之间关系的系统特征。然而,女性主义的分析本身是不充分的,因为就目前看来它忽视历史,并且尚不是完全的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的分析,特别是其历史和唯物主义的方法,以及女性主义的分析,特别是对父权制作为一种社会和历史结构的认同,必须被放在一起分析,如果我们希望能够理解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和其中女性的困境的话。本文为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分析提出了一个新的方向。</p>
-
-<p>我们讨论的第一部分探讨了几种马克思主义对我们的“女性问题”的解决方法。然后,在第二部分中我们转向激进的女性主义者的作品。在注意到激进的女性主义对父权制定义的局限性之后,我们提出了我们自己的定义。在第三部分中,我们利用了马克思主义和女性主义的双方的优势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和妇女的现状都提出了建议。我们尝试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来分析女性主义的对象,纠正近期社会主义女性主义作品中的不平衡,并提出了一个对我们当前的社会经济构成的更完整的分析。我们认为,唯物主义分析表明,父权制不仅仅是一种精神意义上的东西,也是一种社会和经济结构。我们认为,一旦把我们的社会看作是以资本主义和父权方式组织的,它就可以被最完美地理解。在指出父权利益和资本主义利益之间的紧张关系时,我们认为资本的积累既能适应父权社会结构,又有助于父权制的再生产。我们认为在这种背景下,性别歧视的意识形态在现在呈现出一种特殊的资本主义形式,这说明了一种父权制的社会关系最终支持资本主义的方式。简而言之,我们认为,父权制和资本主义之间已经进化出了一种伙伴关系。</p>
-
-<p>在最后部分,第四部分,我们认为,马克思主义和女性主义的政治关系解释了在左翼对“女性问题”的理解中,马克思主义对女性主义的主导地位。马克思主义和女性主义要走向一种更加进步的联合,不仅需要我们提高对阶级和性关系的智力理解,也需要扭转当下左翼政治中的统治和从属关系。</p>
-
-<h3 id="i马克思主义与女性问题">I.马克思主义与女性问题</h3>
-
-<p>“女性问题”从来都不是“女性主义的问题”。女性主义问题针对的是男女性别不平等的原因,即男性主导女性的原因。大多数马克思主义对女性立场的分析都是女性与经济体系的关系,而不是女性与男性的关系,这显然假设了后者将会在对前者的讨论中得到解释。在马克思主义对女性问题的分析中有三种主要形式。所有这三种形式都能看到妇女的压迫与生产的联系(或缺乏联系)。在将妇女定义为工人阶级的一部分的同时,这些分析一致地将男女关系归入工人与资本的关系。首先是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包括马克思、恩格斯、考茨基和列宁,他们看到了资本主义把所有妇女纳入工薪劳动力,也看到了这个过程推毁了劳动的性别分工。其次,当代马克思主义者将女性纳入资本主义“日常生活”的分析。在这种观点中,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都被认为是再现了资本主义制度,而我们都是这个制度中的工人。第三,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者关注家务劳动及其与资本的关系,一些人认为家务劳动产生剩余价值,于是家务工人直接为资本家工作。我们依次研究了这三种方法。</p>
-
-<p>恩格斯在《家庭、私有财产和国家的起源》一书中承认了妇女的地位低下,并将其归因于私有财产的制度。恩格斯认为,在资产阶级家庭中,妇女必须为主人服务,践行一夫一妻制,并生产继承人来继承财产。恩格斯认为,在无产阶级中,妇女没有受到压迫,因为没有可以传家的私有财产。恩格斯进一步认为,随着工薪劳动的扩大破坏了小规模的农民,妇女和儿童和男性一起被纳入工薪劳动力,结果是男性户主的权威被削弱,父权关系被毁灭。</p>
-
-<p>对当时的恩格斯来说,妇女参与劳动力是她们解放的关键。资本主义将抹去性别差异,平等对待所有工人。妇女将在经济上独立于男人,也将与男人平等地参与无产阶级革命。革命之后,当所有人都是工人以及私有财产被废除时,妇女将从资本和男性中解放出来。马克思主义者意识到了对于女性来说参与劳动意味着的苦难,因为这导致女人同时有两份工作,家务和工薪工作。然而,他们强调的不是女性在家庭中的持续的从属地位,而是资本主义对父权关系的“侵蚀”的进步特征。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家务劳动也将被集体化,从而减轻妇女的双重负担。</p>
-
-<p>这第一种马克思主义方式的政治含义是明确的。妇女解放首先要求,妇女要成为像男人一样的工薪工人,其次,要求她们要与男人一起加入反对资本主义的革命斗争。早期马克思主义者认为,资本和私有财产制是妇女受到压迫的原因,就像资本是所有工人被剥削的原因一样。</p>
-
-<p>尽管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意识到当时女性的悲惨处境,但他们没有关注资本主义统治下男女经历的差异。他们没有关注女性主义的问题——女性是如何以及为什么受到压迫的。因此,他们没有识别出男性从妇女持续的从属地位中获得的既得利益。就像我们第三部分说的,男性受益于不必做家务,受益于他们的妻子和女儿的服务,受益于在劳动力市场中有更好的地位。父权制并不像早期马克思主义者想象的那样,是返祖的残羹冷炙,会迅速被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淘汰掉,相反,父权制不仅活下来了,还和资本主义一起繁荣了。由于资本和私有财产制不会造成对妇女的压迫,因此仅仅是资本主义的终结并不会导致妇女压迫的终结。</p>
-
-<p>也许最近最受欢迎的例证了第二种马克思主义方法(日常生活学派)的文章是伊莱·扎雷茨基在《社会主义革命》中发表的系列文章。扎雷茨基同意女性主义的分析,他认为性别歧视不是资本主义产生的新现象,但他强调当今性别歧视的形式是由资本塑造的。他关注的是资本主义下男性和女性的不同经历。在恩格斯时代的一个世纪之后,资本主义已然成熟,他指出资本主义并没有将全部的女性纳入与男性平等的劳动力。相反,资本在家庭、家族和个人生活三者和工作场所之间创造了一种隔离。</p>
-
-<p>扎雷茨基说,由于工薪工作和家庭工作之间的分离,在资本主义的统治下,性别歧视变得更加致命。妇女日益增加的压迫是由于她们被排除在工薪工作之外。扎雷茨基认为,男人因为不得不做工薪工作而受到压迫,而女人却因为不被允许做工薪工作而受到压迫。妇女被排除在非农业劳动力之外主要是由资本主义造成的,因为资本主义既创造额外的工薪工作,又要求妇女在家里工作,以便为资本主义制度复制工薪工人。女性复制劳动力,为工人提供心理照料,在异化的海洋中提供一个亲密的岛。在扎雷茨基看来,女性劳动是为了资本,而不是为了男性;就是家庭和工作场所的分离,以及资本主义带来的家务私有化,创造出了女性在家里私下为男人工作的感觉。女人为男人工作的外表和女人为资本工作的现实之间的区别,导致了对妇女运动能量的误导。女性应该认识到,女性也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即使她们是在自己家工作。</p>
-
-<p>在扎雷茨基看来,家庭主妇的出现和无产阶级一起,成为发达资本主义社会的两个典型劳动者,对ta们生活的分割同时压迫着无产阶级丈夫和家庭主妇妻子。只有对“生产”的一种包括妇女在家里的工作和所有其他社会必要活动的重新概念化,才能使社会主义者努力建立一个克服这种破坏性的分离的社会。根据扎雷茨基的说法,男人和女人应该一起努力(或者各自努力)重新统一他们生活中被分裂的领域,创造一个人道的社会主义,满足我们所有的私人和公共需求。如果承认资本主义是ta们的问题的根源,男人和女人就会反对资本,而不是彼此。由于资本主义导致了我们的私人生活和公共生活的分离,资本主义的终结将结束这种分离,重新统一我们的生活,并结束对男人和女人的压迫。</p>
-
-<p>扎雷茨基的分析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女性主义运动,但他最终主张将该运动重新导向。扎雷茨基接受了女性主义的观点,即性别歧视早于资本主义就存在;他已经接受了很多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的论点,即家务工作对资本的再生产至关重要;他认识到家务是艰苦的工作,并没有贬低它;他使用了男性霸权和性别歧视的概念。但他的分析最终建立在分离的概念上,即建立在可以归因于资本主义的名为分裂的概念之上,并把它当作问题的关键。就像20世纪早期的认为女性和男性的领域是互补的,分离的,但同样重要的互补球体论,扎雷茨基在很大程度上否认了性别不平等和男女不平等的影响。他关注的是女性、家庭和私人领域与资本主义的关系。此外,即便资本主义创造了正如扎雷斯基所说的私人领域,为什么女性在那里工作,而男性在劳动力中工作?当然,这一点不能通过不参照父权制来解释,即男性对女性的系统性主导地位。从我们的观点来看,劳动力市场、经济和社会的问题不完全是男女之间的分工,而是那种使男性处于上级地位,女性处于从属地位的分工。</p>
-
-<p>正如恩格斯将私有财产制看作资本主义对压迫妇女的一大贡献,扎雷茨基也这么看私人领域。因为妇女在家里私下劳动,所以她们受到压迫。扎雷斯基和恩格斯将前工业化时代的男性家庭和社区浪漫化了,在其中妇女、成人、儿童在以家庭为中心的企业中一起工作,所有人员参与社区生活。扎雷茨基的人道社会主义想要使家庭团聚,重建那个“快乐的作坊”。</p>
-
-<p>虽然我们认为社会主义是男人和女人共同的利益,但这完全不代表我们确定两者都在争取同一种人道社会主义,我们也不确定男人和女人对运动所需要的斗争有相同的概念,更不用说资本到底是不是我们当前受到压迫的唯一原因。尽管扎雷茨基认为女性看上去是为了男性工作,但实际上是为了资本,我们认为女性在家庭中的的确确是为男性工作一一尽管也复制了资本主义。重塑“生产”的概念可能有助于我们思考我们想要创造的社会,但在它被创造出来之前,男女之间的斗争必须和反对资本的斗争一起继续。</p>
-
-<p>关注家务劳动的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者也把女性主义斗争纳入了反对资本的斗争中。玛丽亚罗萨·达利亚·科斯塔对家务劳动的理论分析本质上是关于家务劳动与资本的关系以及家务劳动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地位,而不是关于家务劳动中体现的男女关系。然而,达利亚·科斯塔的政治立场,即妇女应该要求家务工资,极大地提高了对于妇女的家务劳动重要性的意识。这一需求在美国各地的妇女团体中直到现在都存在争议。通过提出妇女不仅为资本复制劳动力提供必不可少的服务,而且通过这项工作创造剩余价值,达利亚·科斯塔也极大地提高了左派对家务劳动重要性的意识,并引发了一场关于家务劳动与资本关系的长期争论。</p>
-
-<p>达利亚·科斯塔利用女性主义对家务劳动作为真实劳动的理解,主张其在资本主义下的合法性,主张家务劳动应该获得工资。妇女应该声索家务劳动的工资,而不是允许自己被迫加入传统的劳动力,在那里,做“加倍劳动”的妇女仍然会免费为资本提供家务服务,同时还提供工薪劳动。达利亚·科斯塔建议,领取家务劳动工资的妇女们最好能够一起组织家务劳动,提供社区儿童护理、膳食准备等。要求领取工资以及领取工资本身提高了她们对实际工作重要性的意识;她们将看到它的社会意义,以及它的私人必要性,这是迈向更全面的社会变革的必要的第一步。</p>
-
-<p>达利亚·科斯塔认为,家务劳动在社会意义上的重要性在于它对资本的必要性。妇女的战略重要性也以此为根据。通过要求家务劳动的工资和拒绝加入劳动力市场,妇女可以领导反对资本的斗争。妇女社区组织可以颠覆资本,不仅为抵抗资本的侵蚀奠定基础,而且还为一个新社会的形成奠定基础。</p>
-
-<p>达利亚·科斯塔认识到,男子将抵制妇女解放(这将在妇女在社区组织起来时发生),妇女将不得不努力反对他们,但这场斗争是一场必须进行的辅助斗争,以实现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对达利亚·科斯塔来说,妇女斗争是革命性的,不是因为她们是女性主义者,而是因为她们是反资本主义的。达利亚·科斯塔通过使妇女成为剩余价值的生产者,在妇女斗争革命中找到了一席之地,妇女因此成为工人阶级的一部分。这使妇女的政治活动合法化了。</p>
-
-<p>妇女运动从来没有怀疑过女性奋斗的重要性,因为对于女性主义者来说女性的解放是她们的目标,这只能通过女性的奋斗来实现。达利亚·科斯塔让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家务劳动的社会本质,这是一个不可估量的进步。但就像我们这里审视过的另外一种马克思主义的解决方案,她的关注点是资本而不是男人和女人之间的关系。男人和女人具有不同的利益、目标和策略这一事实,被她关于资本如何让我们全都吃瘪以及女性工作在其中的重要性的强力论证给遮蔽了。女性主义的修辞出现在达利亚·科斯塔的作品中(对女性的压迫,与男性的斗争),但女性主义的关注焦点却没有出现。如果是这样的话,达利亚·科斯塔可能会说,家务劳动作为一种社会关系的重要性在于它在延续男性霸权方面的关键作用。女人做家务,为男人做劳动,对维持父权制至关重要。</p>
-
-<p>恩格斯、扎雷茨基和达利亚·科斯塔都没有充分分析家庭内部的劳动过程。谁能从妇女的劳动中受益?当然是资本家,也肯定是男人,他们作为丈夫和父亲在家里得到个性化的服务。这些服务的内容和范围可能因阶级或族群而异,但他们受到服务的事实却全都相同。在奢侈消费、休闲时间和个性化服务方面,男性的生活水平都高于女性。唯物主义的方法不应该忽视这一关键点。由此可见,男性对女性持续的压迫有物质利益。从长远来看,这可能是“虚假的意识”,因为大多数男人都可以从废除父权制及其等级制度中受益。但在短期内,这[父权制]等于一种对ta人劳动的控制权,而男性是不会轻易地自愿放弃它的。</p>
-
-<p>虽然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的做法忽视了家务劳动,强调女性参与劳动力,但最近的两种做法都太过强调家务劳动以致于忽视了女性目前在劳动力市场中的作用。然而,这三者都试图将妇女纳入工人阶级的范畴,并将妇女的压迫视为阶级压迫的一个方面。这样做导致所有人都忽视了女性主义分析的对象——男女之间的关系。虽然我们的问题被精致地分析了,但它们也被误解了。马克思主义分析的焦点一直是阶级关系;马克思主义分析的对象一直是理解资本主义社会的运动规律。虽然我们相信马克思主义方法可以用来制定女性主义策略,但上面讨论的这些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方法显然没有这样做:他们的马克思主义明显主导着他们的女性主义。</p>
-
-<p>正如我们已经提出的,这部分是由于马克思主义本身的分析威力。马克思主义是关于阶级社会的发展、资本主义社会的积累过程、阶级支配地位的再生产、矛盾和阶级斗争的发展的一种理论。资本主义社会是由积累过程的需求所驱动的,最简洁的总结为生产是面向交换的、而不是使用的。在资本主义制度中,生产只有在它有助于创造利润时才很重要,而产品的使用价值则只是一个偶然的考虑。利润来自资本家利用劳动力的能力,支付劳动者的工资低于他们创造的价值。利润的积累过程改变了生产的关系,同时系统性地改变了社会结构。劳动力的剩余,大量人口的贫因和更多人口的近乎贫困,这些人类对资本的指责是资本积累过程本身的副产品。从资本家的角度来看,工人阶级的再生产可以“无忧地留给他们自己”。与此同时,资本创造了一种意识形态,它随资本一起成长,即个人主义、竞争、统治,以及在我们这个时代的一种特定的消费主义。无论一个人关于意识形态的理论是什么,他都必须承认这些是资本主义社会的主导价值观。</p>
-
-<p>马克思主义使我们能够了解关于资本主义社会的许多东西:生产的结构、特定职业结构的产生,以及主流意识形态的本质。马克思的资本主义发展理论是一种“空空的萝卜坑”的发展理论。例如,马克思预测了无产阶级的增长和小资产阶级的灭亡。更精确、更详细地,布拉维米等人解释了“萝卜坑”的创造,例如发达资本主义社会中的文书工作者和服务工作者的出现。正如资本创造的这些“萝卜坑”对填充其中的个体们不作区分一样,马克思主义分析的范畴,“阶级”、“剩余劳动力”、“工薪劳动者”,没办法解释为什么是特定的人占据特定的萝卜坑。他们没有给出线索来解释为什么女性在家庭内外都服从于男人,而不是反过来。马克思主义的范畴,就像资本本身一样,都是性别盲目的。马克思主义的分类方式不能告诉我们谁将会填补“空空的萝卜坑”。马克思主义对女性问题的分析,在这一基本问题上面已经吃尽苦头。</p>
-
-<p><strong>走向更有用的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strong></p>
-
-<p>马克思主义也是一种社会分析的方法,是历史的辩证唯物主义。朱丽叶·米切尔和舒拉米斯·费尔斯通将这种方法应用于女权问题,为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提出了新的方向。我们赞同米切尔说的:</p>
-
-<p>社会主义和“我们的关系”从来不是问题的关键,关键应该是使用科学社会主义[我们称之为马克思主义方法]作为一种方法来分析我们的压迫的具体性质,进而分析我们的革命角色。我相信,这种方法需要理解激进的女性主义,就像理解过去发展起来的社会主义理论们一样。</p>
-
-<p>正如恩格斯所写的:</p>
-
-<p>根据唯物主义的概念,历史的决定性因素是直接生命的生产和再生产。这又具有双重性质:一方面,生存手段的生产,例如食物、衣服、住所和生产所需的工具;另一方面,是人类本身的生产,物种的繁殖。某一特定历史时代的人们所生活的社会组织是由这两种生产方式所决定的……</p>
-
-<p>这就是米切尔尝试过的那种分析。在她的第一篇文章《女人:最漫长的革命》中,米切尔同时研究了市场工作以及生殖、性行为和养育孩子的工作。</p>
-
-<p>米切尔并没有完全成功,也许是因为并不是所有的女性的工作对她来说都算作生产。只有市场工作被确定为生产;妇女工作的其他领域(被松散地统称为家庭)被确定为意识形态的。很大程度上组织了生殖、性行为和育儿活动的父权制,对米切尔来说没有物质基础。《女性地位(Women’s Estate)》是米切尔对她第一篇文章的扩展,更关注于女性在市场工作的分析,而不是女性在家庭中工作的分析。这本书关注女性与资本的关系多于女性与男性的关系,关注女性为资本工作的问题多于女性为男性工作;更受马克思主义的影响而不是激进女性主义的影响。在她后来的作品《精神分析和女性主义》中,米切尔探索了研究男女之间关系的一个重要领域,即女性和男性形成不同的、基于性别的个性。米切尔似乎在说,父权制在心理领域的作用非常大,使得女性和男性儿童学习着成为父权制意义上的标准女性和标准男性。在这里,米切尔关注的是她最初轻视的领域,生殖、性行为和养育孩子,但由于她将它们放在意识形态领域,她还是继承了自己早期分析的根本弱点。她清楚地把父权制描述为基本的意识形态结构,就像资本是基本的经济结构那样:</p>
-
-<p>简单地说…我们正在…处理两个相互独立的领域:资本主义的经济模式和父权制的意识形态模式。</p>
-
-<p>尽管米切尔讨论了他们的相互渗透,她没有在女性和男性劳动力之间的关系中给予父权制一个物质基础,她也类似地没有注意到人格形成和性别创造过程的物质方面原因,这限制了她的分析的实用性。</p>
-
-<p>舒拉米思·费尔斯通将唯物主义分析引入父权制,连接了马克思主义和女性主义。她对唯物主义分析的使用并不像米切尔的那样矛盾。她认为性的辩证法是基本的历史辩证法,而父权制的物质基础是女性繁殖人类物种的工作。费尔斯通利用马克思主义来分析女性的地位,主张父权制存在一种物质基础,这些作品的重要性怎么高估都不过分。但它过分强调了生物学和繁殖活动。我们需要理解的是,性(一种生物学事实)是如何变成性别(一种社会现象)的。有必要将妇女的所有类型的工作都放在其社会和历史背景下,而不是只关注生殖这一项。虽然费尔斯通的作品提供了一种新的,女性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的用法,但是她坚持将男性对女性的主导地位作为所有其他压迫(阶级、年龄、种族)的基石,这表明她的书应该更恰当地被归为激进的女性主义者,而不是马克思主义的女性主义者。她的作品仍然是对激进女性主义立场的最完整的陈述。</p>
-
-<p>费尔斯通的书已经被马克思主义者们非常轻松地驳回了。例如,扎雷茨基称之为“对主观性的要求”。然而,费尔斯通的这本书让女性兴奋的是她对于男性对女性的权力的分析,以及她对这种情况的非常合理的愤怒。她关于爱的一章曾经是我们理解爱的核心方式,现在仍然如此。这不是关于马克思主义者可以处理的(只是一个态度的问题)一个“男性意识形态”,而是对男人压迫女人的客观后果的一种阐释,它让人有生活在父权制下的感觉。“个人的就是政治的”并不像扎雷茨基说的那样,是一种对主观性和更好的感受的请求:这是一种要把男性的权力和女性的从属地位当做一种社会和政治现实来承认的要求。</p>
-
-<h3 id="ii父权制与激进女性主义">II.父权制与激进女性主义</h3>
-
-<p>激进女性主义的写作的主要目的是记录“个人的就是政治的”这一口号。她们认为,女性的不满并不是出于适应不良者的神经质的衰叹,而是对这个女性被系统地支配、剥削和压迫的社会结构的反应。女性在劳动力市场上的弱势地位、中产阶级婚姻中以男性为中心的情感结构、女性在广告中的运用、把女性心理当做神经质的所谓理解——女性的生活在发达资本主义社会中已经被从头到脚地研究过了。激进女性主义文学的体量太庞大了,没办法简单概括。但同时,它在聚焦心理学这一点上是从一而终的。纽约激进女性主义者的章程是“自我的政治”。对于激进的女性主义者来说,“个人的就是政治的”意味着,最初的基本阶级划分是性别之间的划分,历史的动力是男性对权力和统治女性的争取,这就是性的辩证法。</p>
-
-<p>因此,费尔斯通改写了弗洛伊德,以理解男孩和女孩在权力的意义上发展成男人和女人。她对“男性”和“女性”性格痕迹的描述是典型的激进女性主义笔法。男性寻求权力和统治;他的气质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个人主义的,竞争的和务实的;根据费尔斯通的说法,男性意味着“技术模式”。女性的气质是供养者,是艺术的和哲学的,可以概括为“审美模式”。</p>
-
-<p>毫无疑问,“审美模式”是女性的想法会让古希腊人感到相当震惊。这里就是激进女性主义分析的错误之处:激进女性主义者提出的“性的辩证法”将“男性”和“女性”仅在当下表现出来的那些性格特点投射到了所有历史之中。激进女性主义的分析就理解当下来说,有极强的说服力。它最大的弱点是过于关注心理学方面的东西,以至于忽视了历史。</p>
-
-<p>其原因不仅在于激进女性主义的方法,还在于父权制的本质——一种具有惊人弹性的社会组织形式。激进女性主义者用“父权制”来指代一种以男性主导女性为特征的社会制度。凯特·米勒的定义很经典:</p>
-
-<p>我们的社会…是父权制的。如果人们回忆起军事、工业、技术、大学、科学、政治办公室、金融力量——简单来说,社会内的每一个权力途径,包括警察的强制力,都完全掌握在男性手中,事实就显而易见了。</p>
-
-<p>这种激进女性主义对父权制的定义适用于我们所知道的大多数社会,它们在这一点上都高度相似。激进女性主义者对历史的使用通常仅限于提供父权制在任何时间和地方都存在的例子。对于在妇女运动之前的马克思主义和主流社会科学家来说,父权制指的是一种男人之间的关系制度,它形成了封建社会和一些前封建社会的政治和经济轮廊,在其中社会等级取决于与生俱来的一些东西。资本主义社会被资产阶级社会科学家理解为精英主义\绩效至上、官僚主义和非个体化/客观冷漠的(impersonal);马克思主义者将资本主义社会视为阶级统治的制度。对于这两种社会科学家来说,无论是历史上的父权社会还是今天的西方资本主义社会,都不能被理解为一种男性之间的使他们能够支配女性的关系系统。</p>
-
-<p><strong>定义父权制</strong></p>
-
-<p>我们可以有效地将父权制定义为男性之间的一套社会关系,它有物质基础,虽然等级分明,但还是在男性之间建立了相互依赖和团结,这也使他们能够支配女性。虽然父权制是等级化的,不同阶级、种族或民族的男性在父权制中有不同的地位,但他们在对各自的女人的共同统治关系中也是团结起来的;他们相互依赖来维持这种统治。等级制度“能起作用”至少部分原因是因为它们在现状中创造了既得利益。那些地位较高的人可以“收买”那些地位较低的人,通过一种给予他们能够凌驾于其他地位更低的人的权力的方式。在父权制的等级制度中,所有的男人都被这样收买了。因为无论他们的地位如何,他们总归至少能够凌驾于一些女人之上。有一些证据表明,当父权制第一次在国家社会中制度化的时候,想要上位的统治者许诺男人们在字面意义上成为他们的家庭的首领(也就是加强他们对妻子和孩子的控制),以换取男人们将他们的一些部落资源割让给新的统治者。男人互相依赖(尽管他们的地位不同)来维持对女性的控制。</p>
-
-<p>父权制所建立的物质基础从根本上在于男性对女性劳动力的控制。男子通过禁止妇女获得一些基本的生产资源(例如,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的那些支付生活工薪的工作)和限制妇女的性取向来维持这种控制。一夫一妻制的异性婚姻是一种相对较新和有效的形式,似乎可以让男性同时控制上述两个领域。控制妇女的资源获取能力和她们的性取向,反过来使男性能够控制妇女的劳动力。这种控制既以为男性提供许多个人的和性方面的服务为目的,也以抚养孩子为目的。女性为男性提供的服务,使男性不必做许多不愉快的任务(比如打扫厕所),既发生在家庭的外部也发生在家庭的内部。家庭之外的例子包括男老板和教授对女员工和学生的骚扰,以及通常使用秘书来跑腿、煮咖啡和提供一种“性感”的氛围。然而,抚养孩子(无论孩子的劳动力是否对父亲直接有利)是延续父权制制度的一项关键任务。正如阶级社会必须被学校、工作场所、消费规范等复制一样,父权制的社会关系也必须被复制。在我们的社会中,儿童通常是由妇女在家里抚养的,这些妇女恰恰是在社会中被定义、看作不如男人的,而男人却很少出现在家庭场景中。以这种方式长大的孩子通常能很好地领悟到他们自己在性别等级制度中所属的地位。然而,这一过程的核心是家庭以外的领域,在这些领域,一系列父权行为被教导,妇女的劣势地位被强加和巩固:教堂、学校、体育、俱乐部、工会、军队、工厂、办公室、保健中心、媒体等等。</p>
-
-<p>因此,父权制的物质基础并不在于家庭中的养育孩子的行为,而是在于所有使男性能够控制女性劳动的社会结构。使得父权制生生不息的社会结构的各个方面在理论上是可识别的,也是可与其他方面分离的。盖尔·鲁宾通过确认“性/性别体系”,极大地提高了我们识别这些社会结构中的父权制元素的能力:</p>
-
-<p>“性/性别系统”是指社会将生物学意义上的性别转化为人类活动的产物的一套系统。在其中,这些被转化过后的性需求得到了满足。</p>
-
-<p>我们生来就是生物学意义上的雄性和雌性,但我们是被后天塑造成为社会意义上的男性和女性。恩格斯所说的生产方式的第二个方面解释了我们是如何被这样塑造的:“人类自身的生产,种群的繁殖。”</p>
-
-<p>社会决定了人类如何繁殖他自身这个种群。例如,如果人在生物学上是多性别的,那么繁殖将是偶然的。按性别划分的严格的劳动分工是所有已知社会都共有的一种发明,它创造了两种相互独立的性别,以及一种让男性和女性出于经济原因聚在一起的需求。于是,它有助于将他们性需求的满足导向异性恋。虽然从理论上讲,性劳动分配不应该包含着性别之间的不平等,但在大多数已知的社会中,社会上按性别划分的劳动分工都是给予妇女更低的工作地位的。性别分工也是性别亚文化的基础,在这些亚文化中,男性和女性的生活体验不同:男性权力的物质基础(在我们的社会中)不仅使得他们可以不做家务,可以获得更好的就业,而且也体现在心理的方面。</p>
-
-<p>人们如何满足他们的性需求,如何繁殖,如何向新一代灌输社会规范,如何学习性别,作为一个男人或一个女人的感觉一一所有这些都发生在鲁宾称为性/性别系统的领域。鲁宾强调了亲属关系(它的影响会告诉你,你可以与谁一起满足性需求),以及通过育儿和“恋母机器”发展出来的具有性别特征的人格。此外,我们还可以使用性/性别系统的概念来检查所有其他社会机构在定义和加强性别等级这方面所扮演的角色。鲁宾指出,从理论上说,一个性/性别系统可以是女性主导、男性主导或平等主义的,但鲁宾拒绝给各种已知的性/性别制度贴上标签,或以此种方式划分历史时期。我们之所以把我们现在的性/性别体系标记为父权制,是因为它怡当地捕捉到了等级制度和男性主导地位的概念,我们认为这是当前制度的核心。</p>
-
-<p>经济生产(马克思主义者习惯将它称为生产方式)和性/性别领域的人的生产都决定了恩格斯所说的“特定历史时代和特定国家的人民赖以生活的社会组织”。因此,只能通过观察人与物的生产和再生产来理解整个社会。没有所谓的“纯粹的资本主义”,也不存在“纯粹的父权制”,因为它们必须共存。存在的是父权资本主义,或父权封建主义,或平等主义的狩猎采集社会,或母系园艺(horticultural)社会,或父系园艺社会,等等。在生产的一个方面的变化和另一个方面的变化之间似乎没有必要的联系。例如,一个社会可以经历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并保持父权制。然而,常识、历史和我们的经验都会告诉我们,生产的这两个方面是如此紧密地交织在一起,因此其中一个方面的变化通常会在另一个方面产生运动、紧张或矛盾。</p>
-
-<p>在这种情况下,种族等级也可以被理解。随着对“肤色/种族系统”的定义,进一步的阐述也就是可能的。“肤色/种族系统”指的是一个将生物学意义上的肤色转变为社会意义上的种族的社会生活竞技场。种族等级制度,就像性别等级制度一样,是我们社会组织的一个方面,也是人们如何生产和再生产的一个方面。它们根本不是意识形态的;它们构成了我们生产方式的第二个方面,即人的生产和再生产。那么,最准确的说法可能是,不要把我们的社会简单地称为“资本主义的”,而应该说是“父权资本白人至上主义的”。在后面的第三部分,我们说明了资本主义适应和利用种族秩序的一种形式,以及资本主义和父权制之间相互关系的几个例子。</p>
-
-<p>资本主义的发展为工人的等级制度创造了场所,但传统的马克思主义分类方式不能告诉我们谁将填补哪些场所。性别和种族等级制度决定了谁填补空缺场所。父权制不是简单的等级组织,而是特定的人填补特定的场所的等级制度。研究父权制,我们就知道为什么是女性被统治以及如何被统治。虽然我们认为大多数已知的社会都是父权制的,但我们并不认为父权制是一种普遍的、不变的现象。相反,父权制作为一种允许男性支配女性的男性之间的相互关系,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形式和强度上都发生了变化。研究在历史上的社会中男性之间的相互依赖与其支配女性的能力之间的关系至关重要。研究男人之间的等级制度和他们获得父权利益的机会的区别也至关重要!当然,阶级、种族、国籍,甚至婚姻状况和性取向,以及明显的年龄,都在这里发挥作用。不同阶层、种族、国家、婚姻状况或不同性取向群体的女性对抗着不同程度的父权制力量。女人们自己也可能对在父权等级制中地位低于她们的男性亲属们的其他男性行使着阶级、种族或国家权力,甚至父权权力(通过她们的家庭关系)。</p>
-
-<p>概括地说,我们将父权制定义为一套具有物质基础的社会关系,在其中男性之间存在等级关系,也存在不同等级之间的团结,使他们能够支配妇女。父权制的物质基础是男性对女性的劳动力的控制。这种控制通过拒绝妇女获取必要的有经济效益的生产资料和限制妇女的性取向来维持。男人行使权力,接受女性的私人服务,不用做家务或抚养孩子,有权为了性而使用女性的身体,在感觉上和现实中都是强势的。我们目前所经历的父权制的关键因素是:异性恋婚姻(以及随之而来的同性恋恐惧症),女性养育子女和做家务,妇女对男性的经济依赖(通过劳动力市场的安排来执行),国家,以及许多基于男性之间社会关系的机构:体育、工会、行会、大学、教堂、公司和军队。如果我们想要理解父权制的资本主义,所有这些因素都需要被仔细分析。</p>
-
-<p>男性之间的等级制度和相互依赖以及女性的从属地位是我们社会运作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就是说,这些关系是系统性的。抛开建立这些关系的问题不说,我们要问,我们能够识别出资本主义社会中的父权关系吗?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我们必须发现男人和男人之间存在这种父权制的关系。尽管资产阶级和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家都声称这种关系不再存在,或者,即便存在也最多不过是一些无关紧要的残余物。我们能理解人类之间的这些关系是如何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延续下去的吗?我们能确定父权制塑造资本主义发展进程的方式吗?</p>
-
-<h3 id="iii父权制与资本的伙伴关系">III.父权制与资本的伙伴关系</h3>
-
-<p>我们怎么识别资本主义社会中的父权社会关系?似乎每个女人都只受到自己的男人的压迫;她的压迫似乎是一件私人的事。男人之间的关系和家庭之间的关系似乎都是分散的。我们很难把男人之间的关系,以及在男人和女人之间的关系,看作系统的父权制。然而,我们认为,父权制作为一种男女关系体系存在于资本主义中,而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父权制和资本之间存在着一种健康而强大的伙伴关系。然而,如果人们从父权制的概念和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理解开始,人们就会立即认识到父权制和资本的伙伴关系并不是不可避免的;男人和资本家经常有利益冲突,特别是在妇女的劳动力的使用上。这种冲突可能体现出来的一种方式是:绝大多数男性可能希望他们的女人在家里亲自为他们服务。少数男性是资本家,他们可能希望大多数女性(不是自己的)在工薪劳动力市场工作。在研究这场关于女性劳动力权力的冲突的紧张关系时,我们将能够确定资本主义社会中父权关系的物质基础,以及父权制和资本主义之间伙伴关系的基础。</p>
-
-<p><strong>工业化与家庭工资的发展</strong></p>
-
-<p>马克思主义者从他们在19世纪所目睹的一些社会现象中做出了相当合乎逻辑的推论。但他们最终低估了刚起步的资本需要与之对抗的先前存在的父权社会之力量,以及对资本进行调整以适应这些力量的需求。工业革命吸引了所有的劳动力,包括妇女和儿童;事实上,第一批工厂几乎只使用儿童和女性劳动。妇女和儿童可以独立于男人来挣工资,这既破坏了权威关系(如上文第一部分所讨论的),又使所有人的工资都保持在低水平。考茨基在1892年如此描述了这个过程:</p>
-
-<p>然后,随着工人的妻子和孩子…能够自己照顾自己,男性工人的工资可以安全地降低到仅满足他自己的个人需求的水平,而不会有停止新劳动力供应的风险。</p>
-
-<p>此外,妇女和儿童的劳动提供了额外的优势,因为她们不具有男人那样的抵抗能力:她们进入工人队伍,极大地增加了市场上出售的劳动力数量。</p>
-
-<p>因此,妇女和儿童的劳动…也降低了男性工人的抵抗能力,因为他们在市场上是过剩的;由于这两种情况,它降低了男性工人的工资。</p>
-
-<p>低工资和强迫所有家庭成员参与劳动力大军对工人阶级家庭生活的可怕影响被马克思主义者发现了。考茨基写道:</p>
-
-<p>资本主义的生产制度在大多数情况下并不会破坏工人的单一家庭,而是夺走它所有的一切,除了它的那些令人不快的特征。今天妇女在工业化工作中的活动…意味着她在既有的负担上又多了新的一个。但一个人不能服务两个主人。每当工人的妻子必须帮忙挣到每天的口粮时,他的家庭就难过了。</p>
-
-<p>工人和考茨基都认识到女人参与工薪劳动的缺点。女人不仅是“更廉价的竞争者”,而且职业女性不是别人,就是他们自己的妻子,她们没办法很好地“服务于两个主人”。</p>
-
-<p>男性工人抵制妇女和儿童大量进入劳动力市场,并试图将她们排除在工会成员和劳动力大军之外。在1846年,《十小时倡议》声明:</p>
-
-<p>不言自明的是,所有试图改善女工厂工人的道德和身体状况的努力都将会失败,除非她们的工作时间大大减少。的确,我们甚至可以说,已婚的女性最好专注于家务劳动,这比在工厂里跟着永不停歇的机器来劳动要好得多。因此,我们希望很快有一天,丈夫能够养活妻子和家人,而不用派前者去忍受棉纺厂的苦工事。</p>
-
-<p>1854年,在美国,全国印刷工会决定不“通过法案(act)鼓励雇佣女性设计师”。男性工会成员不想为女工提供工会保护;而是试图把她们排除在外。1879年,雪茄制造商国际联盟主席阿道夫·斯特拉瑟说:“我们不能把女性赶出这个行业,但我们可以通过工厂法律来限制她们的日常劳动配额。”</p>
-
-<p>虽然廉价竞争的问题可以通过适当安排劳动妇女和青年来解决,但扰乱家庭生活的问题却没办法这样解决。男性为男性保留了工会的保护,并要求建立保护妇女和儿童的劳动法。保护性的劳动法虽然可能改善了一些对女性和童工最严重的虐待,但也限制了成年女性在许多“男性”工作中的参与度。男人们试图将高工资的工作都掌握在自己手中,也想要提高男性的整体的工资水平。他们要求工资要高到足够用他们自己的工薪劳动来养活家庭成员。这种“家庭工资”制度逐渐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成为稳定的工人阶级家庭的规范。一些观察人士声称,不上班的全职妻子是男性工人生活水平的一部分。男性工人不是为男女平等的工资而战,而是寻求“家庭工资”;希望保留妻子在家里的服务。在没有父权制的情况下,一个统一的工人阶级可能会直面资本主义,但父权社会关系分裂了工人阶级,允许一部分(男人)因拿取另一部分(女人)的利益而被收买。男人之间的等级制度和他们之间的团结在这个解决过程中都是至关重要的。“家庭工薪”可以理解为解决当时父权制和资本主义利益之间在妇女劳动力方面的冲突的一种方式。</p>
-
-<p>大多数成年男性的家庭工资意味着男性的妥协和共谋。它意味着其他人的低工资,例如年轻人、女性和社会定义的低等男性(爱尔兰人、黑人,等等父权阶层中最低的群体,他们被剥夺了许多父权福利)。妇女、儿童和低等男子的低工资由劳动力市场上的工作隔离来执行,进而由工会和管理机构以及学校、培训项目甚至家庭等辅助机构来维持。工作的性别隔离,通过确保妇女拥有较低收入的工作,既保证了妇女对男子的经济依赖,又加强了妇女和男子分别适合不同领域的无形观念。因此,对大多数男性来说,家庭工资的发展从两方面保障了男性统治的物质基础。首先,女性的工资水平低于男性。妇女在劳动力市场上获得的低工资,使男性对比女性的物质优势得以延续,并鼓励女性选择全职太太作为职业。其次,女性在家里做家务,做其他直接使男性受益的服务。妇女的家庭责任反过来又加强了她们低下的劳动力市场地位。</p>
-
-<p>能看出来,在20世纪早期发展起来的这种解决办法,既有利于资本的利益也有利于父权制的利益。人们经常认为,资本家们认识到,在19世纪早期工业化进程中盛行的极端恶劣的工作条件下,工人阶级家庭无法充分地自我繁殖。他们意识到,家庭主妇比有工资的妻子更能够生产和维持健康的工人,受过教育的孩子比未受过教育的孩子更能成为好的工人。这种交易包括向男性支付家庭工资,让女性留在家里。这既让当时的资本家满意,也让男性工人满意。尽管交易的条款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改变,但直到今天,家庭以及女人在家庭中的劳动仍然还是通过提供一个劳动力的方式来服务资本,并且通过成为男性驰骋特权的空间来服务男人。女人们不仅努力服务着男人们和她们的家人们,也作为消费者服务资本。家庭也是学习支配和服从的地方,正如费尔斯通、法兰克福学派和其他许多人所解释过的那样。顺从的孩子成为顺从的工人;女孩和男孩各自习得适当的角色。</p>
-
-<p>虽然家庭工资表明资本主义在适应父权制,但儿童地位的变化却表明父权制在适应资本。孩子们和妇女一样开始被排除在工薪劳动之外。随着孩子们赚钱能力的下降,他们与父母的法律关系也发生了变化。在美国工业时代的开始,满足孩子们对父亲的需求被认为对他们的幸福发展至关重要,甚至是首要的:在有争议的监护权案件中,父亲们享有法律优先权。布朗的研究表明,随着孩子为家庭经济福祉做出贡献的能力下降,母亲越来越被视为孩子幸福发展的重要因素,并在监护权有争议的案件中逐渐获得了法律优先权。在这里,父权制适应了儿童不断变化的经济角色:当孩子有生产力时,男人声称拥有他们;当孩子变得无生产力时,他们就被发配给妇女。</p>
-
-<p><strong>二十世纪的伙伴关系</strong></p>
-
-<p>19世纪的马克思主义者们关于父权制将在资本主义把所有人都无产阶级化的需要面前枯萎的预言并没有成为现实。他们不仅低估了父权制的力量和灵活性,还高估了资本的力量。他们设想,撕裂封建关系的资本主义的新社会力量几乎是无所不能的。在面对日常生活中的历史性的力量时,当代的观察者更好地看到了“纯粹的”资本主义倾向和“实际的”资本主义倾向之间的区别。关于资本和种族秩序之间的“伙伴关系”以及劳动力市场分割的讨论,提供了“纯粹”资本主义力量如何与历史现实相妥协的额外例子。资本主义在这个过程中表现出了巨大的灵活性。</p>
-
-<p>研究过南非的马克思主义者认为,尽管种族秩序可能不允许每个人实行平等的无产阶级化,但这并不意味着种族障碍阻碍了资本积累。抽象来说,分析师可能会讨论哪种安排可以允许资本家攫取最多的剩余价值。然而,在一个特定的历史情况下,资本家必须关注社会控制、工人群体的抵抗和工会的干预,以及国家的干预。为了让整个社会可持续,国家可能会干预;国家有必要监管一些资本家,以克服那些最极端的资本主义倾向。如果考虑到这些因素,那么资本家最大化了最大的实际利润。如果出于社会控制的目的,资本家以特定的方式组织工作,资本本身并不能决定谁(即哪些个人具有归属特征)在工薪劳动力中占据较高阶层,谁占据较低阶层。当然,这有助于让资本家本身成为占主导地位的社会群体,同样也可能是种族主义者(和性别歧视者)。资本主义既继承了主导群体的与生俱来的特征,也继承了从属群体的。</p>
-
-<p>最近关于垄断资本创造劳动力市场分割的趋势的争论与这一理解是一致的。资本家故意分割劳动力,使用一些与生俱来的特征来划分工人阶级,这显然源于对社会控制的需求,而不是狭义上的资本积累所必要的事情。随着时间的推移,并不是所有这些分裂的尝试都能成功(在分裂方面),或者有利可图。资本塑造劳动力的能力取决于狭义上的资本积累的要求(例如,生产的组织方式是否需要大量工人之间的沟通?如果是这样,他们最好都说英语),也取决于一个社会内部的可能鼓励或强制资本去适应社会自身的力量(在南非给白人和黑人分别设置单独的洗浴间对于资本家来说,只能被理解为一个经济成本,但它低于试图迫使南非白人与黑人一起洗澡的社会成本)。</p>
-
-<p>如果我们关于资本主义发展进程的争论的第一个要素是资本不是全能的,那么第二个要素就是资本是非常灵活的。资本积累遇到了预先存在的社会形式,既摧毁它们,又适应它们。资本的“适应”可以被视为这些旧有形式在新环境中冥顽不灵的力量的反映。即使他们坚持下去,他们也不是没有改变的。比如今天对种族和性别的意识形态理解,就是在资本积累过程中对种族和性别区分的强化之中形成的。</p>
-
-<p><strong>今天的家庭和家庭工资</strong></p>
-
-<p>我们在上面已经论证,资本主义和父权制的适应或相互适应,在20世纪早期以家庭工资的发展为形式。家庭工资巩固了父权制和资本之间的伙伴关系。尽管尤其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来,妇女的劳动参与率有所增加,但我们认为,家庭工资仍然是当前性别分工的基石一一在这个分工中,女性主要负责家务,男性主要负责工薪工作。妇女在劳动力市场上较低的工资(再加上需要有人抚养孩子)保证了家庭作为一个必要的收入集中单位的存续。因此,由家庭工资支持的家庭便允许男人在家庭内部和家庭外部控制妇女的劳动。</p>
-
-<p>虽然职业女性的增加可能会给家庭造成压力(类似于考茨基和恩格斯19世纪所指出的压力),但认为家庭的概念和现实以及性别分工很快就会因此消失是错误的。性别分工再次出现在劳动力市场上,妇女从事女性的工作,通常和她们曾经在家庭内部做的工作一样——准备食物和服务,各种清洁,照顾人,等等。由于这些工作地位低工资低,父权关系仍然是完好的,尽管它们的物质基础在某种程度上从家庭转移到工资差异。例如,卡罗尔·布朗认为,在资本主义内部,我们正在从“以家庭为基础”的父权制转向“以工业为基础”的父权制。</p>
-
-<p>以工业为基础的父权关系以各种方式得到执行。为女性明确规定了较低的工资、较低的福利和较少的晋升机会的工会合同,不仅仅是返祖的宿醉一一即性别歧视态度或男性至上主义意识形态的一种情形一一它们其实维持着父权制度的物质基础。虽然有些人认为父权制已经在家庭中消失(例如,参看斯图尔特·伊文,《资本的意识》),但我们不会这样认为。虽然资本和父权制之间妥协的条款随着以前位于家庭中的额外任务资本化而改变,并且女性的劳动力权力的部署的场所也在变化,然而,正如我们上面所说的,劳动力市场上极端的工作隔离所造成的工资差异,通过鼓励妇女结婚,加强了家庭,也加强了家庭劳动分工。家庭工资的“理想”——一个男人可以挣到足够的钱来养活整个家庭——可能会让位于一种新的理想,即男人和女人都通过工资收入来贡献整个家庭的现金收入。因此,为了延续父权制,即男性对女性劳动力权力的控制,工资差异将变得越来越必要。工资差别将有助于将妇女的工作定义为比男子次要的工作,因为它需要妇女实际上继续以经济方式依赖男子。劳动力市场和其他地方的性别分工应该被理解为一种父权制使自身得以延续下去的表现方式。</p>
-
-<p>许多人认为,尽管资本和父权制之间的伙伴关系现在己经存在,从长远来看,资本主义最终会无法容忍它;资本最终可能会摧毁家庭关系和父权制。论点的逻辑是资本主义社会关系(家庭不是它的例子)倾向于普遍化,随着女性越来越能赚钱她们将越来越拒绝在家庭中的从属地位,并且因为家庭尤其压迫妇女和儿童,一旦人们可以自己靠自己生活它就会崩溃。</p>
-
-<p>我们不认为家庭中体现的父权关系如此容易被资本摧毁,我们也几乎没有看到什么证据表明这个家庭制度目前正在解体。尽管妇女劳动力参与率的增加使离婚更加可行,但离婚的动机对妇女来说并不是压倒性的。妇女的工资水平只能让少到几乎没有的一些妇女有能力独立和充分地养活自己和抚养孩子。传统家庭衰败的证据怎么说也是微弱的。离婚率并没有那么大幅度的增加,而是在各阶级中保持平稳;此外,再婚率也很高。直到1970年的人口普查,初婚率一直在历史性下降。自1970年以来,人们似乎一直在推迟结婚和生育,但最近,出生率已开始再次回升。现在的确有更大比例的人口生活在传统家庭之外。尤其是年轻人,他们正在离开他们父母的家,并且在他们结婚建立传统的家庭之前就开始自立门户。老年人,特别是老年女性,在子女长大后,经历配偶分居或死亡后,她们在自己的家庭中经历着孤独。然而,这些趋势表明,新一代的年轻人将在他们成年后的某个时候以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高的比例形成核心家庭。1930年以来出生的群体最终结婚率和生育率比以前的群体要高得多。结婚和育儿的持续时间可能正在缩短,但其影响的范围仍在蔓延。</p>
-
-<p>资本“摧毁”家庭的观点也忽视了使家庭生活具有吸引力的社会力量。尽管有人批评核心家庭对心理造成破坏,但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家庭仍然满足了许多人的真实需求。这不仅适用于长期的一夫一妻制,对抚养孩子的需求更是如此。单亲父母同时承受着经济上和精神上的负担。特别是对工人阶级妇女来说,这些负担使劳动力参与的“独立”变得虚幻。单亲家庭最近被政策分析人士视为过渡性家庭结构,在再婚后成为双亲家庭。</p>
-
-<p>女性劳动力参与增加的影响可能是家庭内部性别分工的减弱,而不是更频繁的离婚,不过这也缺乏证据。这几年关于谁做家务的统计数据,即使是妻子有收入的家庭也没什么变化:女性仍然做大部分的家务。“一天当作两天用”对职业女性来说就是现实。这并不奇怪,因为家庭之外在劳动力市场的性别分工,使女性在经济上依赖男性,即便她们自己也挣工资。然而,父权制的未来并不仅仅取决于家庭关系的未来。因为父权制,就像资本一样,可以具有惊人的灵活和适应性。</p>
-
-<p>无论家庭内部和其他地方的父权制劳动分工,是否对于资本来说“最终”是无法容忍的,它反正现在在塑造着资本主义。正如我们下面所说明的,父权制既使资本主义控制合法化,又使某些形式的资本斗争合法化。</p>
-
-<p><strong>二十世纪的意识形态</strong></p>
-
-<p>父权制通过在男性之间建立和合法化的等级制度(通过允许所有等级的男性控制至少一些女性),加强了资本主义的控制,而资本主义价值观塑造了父权制下善的定义。</p>
-
-<p>费尔斯通定义的心理现象就是在依赖和支配关系中发生之事的独到例子。它们出自男性社会权力的现实一一而女性没有权力一一但它们是由它们发生在资本主义社会的背景下的事实所塑造的。如果我们用激进的女性主义者所描述的那样来审视男性的性格特点——竞争性的,理性主义的,支配的——它们很像我们对资本主义社会主导价值观的描述。</p>
-
-<p>这种“巧合”可以用两种方式来解释。首先,男人,作为工薪劳动者,在工作中被吸收到资本主义的社会关系中,被驱使进入这些关系所规定的竞争中,并吸收相应的价值观。激进的女性主义对男性的描述并没有完全超出资本主义社会的范围。第二,即使男人和女人实际上并没有按照性规范所规定的方式行事,男人也会为自己主张那些在主导意识形态中被重视的特征。于是举个例子,《克雷斯伍德高地》的作者发现,当男性是专业人士,整天操纵下属(通常使用基本的非理性的动机来训导出他们想要的行为)时,男性和女性将男性描述为“理性和务实的”。当妇女投入大量精力研究抚养儿童和儿童发展的科学方法时,《克雷斯伍德高地》里的男性和女性将妇女描述为“非理性和动感情的”。</p>
-
-<p>这不仅有助于解释资本主义社会中“男性”和“女性”的性格特征,而且也解释了资本主义社会中性别歧视意识形态的特殊形式。正如女性的工作具有延续男性统治和资本主义生产的双重目的一样,性别歧视的意识形态也具有双重目的,即美化男性特征/资本主义价值观,以及诋毁女性的性格特征/社会需求。如果女性在其他的社会中是低级的或无力的,那么男性这样做的理由就和资本主义社会不一样了。只有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将女性贬低为感性的或非理性的才有意义。只有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将女性视为“依赖者(dependent)”才有意义。“依赖者”的封号在封建社会中没有意义。由于分工确保了作为妻子和母亲的女性在很大程度上关心使用价值的生产,对这些活动的诋毁既掩盖了资本无法满足社会层面上决定性的需求,同时也在男性眼中贬低了女性,为男性占主导地位提供了理由。这方面的一个例子可以从电视购物广告特有的矛盾心理中看出。一方面,他们致力于解决满足社会需求的真实障碍:(消灭)破坏衣服和刺激皮肤的洗涤剂,各种各样的劣质产品;另一方面,必须诋毁对这些问题的关切;这是通过嘲笑妇女即必须处理这些问题的工人来实现的。</p>
-
-<p>一个证明父权制和资本主义的伙伴关系的平行论点可能是关于劳动力中的性别劳动分工。性别分工的存在使女性从事低薪工作,并从事被认为适合女性角色的工作。妇女阶层是教师、慈善工作者和卫生保健领域的绝大多数。妇女在这些工作中所扮演的养育者角色地位很低,部分原因是男人诋毁妇女的工作。这些工作的地位很低,也因为资本主义强调个人独立和私营企业满足社会需要的能力,而这些重点与对集体提供社会服务的需要相矛盾。只要可以用它们是女人干的活儿来诋毁养育任务的社会重要性,就可以避免资本对交换价值的优先地位与【社会】对使用价值的需求之间的对抗。这样,就不是女性主义,而是分裂工人阶级的性别歧视削弱了工人阶级。</p>
-
-<h3 id="iv走向一个更进步的联盟">IV.走向一个更进步的联盟</h3>
-
-<p>还有许多问题有待我们去探索。我们在这里使用的父权制与其说是一个分析性的术语,更像是一个描述性的术语。如果我们认为马克思主义做得不够,激进的女性主义本身也不够,那么我们就需要发展新的类别。我们的任务之所以是困难的,是因为同样的特征,如劳动分工,往往同时加强父权制和资本主义,而在一个完全父权制的资本主义社会中,很难分离出父权制的机制。然而,这是我们必须做的事情。我们不得不指出一些起点:观察谁从妇女的劳动力中受益,揭示父权制的物质基础,调查男性之间的等级制度和团结机制。我们必须问的问题是无穷无尽的。</p>
-
-<p>我们能谈谈父权制度的运动规律吗?父权制是如何产生女性主义斗争的?除了先进的资本主义社会,我们在哪里还能看到性别政治和性别斗争?父权制度的矛盾是什么?它们与资本主义矛盾的关系是什么?我们知道父权关系导致了女权运动,资本产生了阶级斗争一一但是女性主义与阶级斗争的关系在历史背景下是如何发挥出来的呢?在本节中,我们试图提供对最后一个问题的答案。</p>
-
-<p>在历史上和现在,女性主义和阶级斗争的关系要么就是两条完全独立的道路(一方面是资产阶级女性主义,另一方面是阶级斗争),要么就是在左翼内部由马克思主义来支配女性主义。关于后者,这既是马克思主义的分析力量的结果,也是左翼内部男人的力量的结果。这些观点既产生了左翼的公开斗争,也产生了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者的矛盾立场。</p>
-
-<p>大多数认为自己是激进分子的女性主义者(反体制、反资本主义、反帝国主义、社会主义、康米、马克思主义者,什么都反)会同意,妇女运动的激进派己经失去了势头,而“资产阶级”似乎抓住了时机并继续前进。我们的运动已经不再处于那个令人兴奋的,精力充沛的时期,那时无论我们做什么都会有用:提高意识,把更多的女性(甚至比能容纳的更多)带入运动,在社会中增加女性问题的可见性,通常以一种在根本上挑战资本主义和父权关系的方式进行。现在我们感觉到女权运动的一部分被吸收了,“女性主义”被用来反对女性一一例如,在有些诉讼中法官主张女性离婚前是家庭主妇的也不需要赡养费,因为我们都知道女性现在已经被解放了。迄今为止未能通过的平等权利修正案(ERA)表明,在许多女性心中仍存在一种立法上的恐惧,她们害怕“女性主义”将继续被用于针对女性,这表明我们真的需要重新评估我们的运动,分析为什么它以这种方式被吸收了。对我们来说,求助马克思主义来进行重新评估是合乎逻辑的,因为它是一个发展着的社会变革理论。与女性主义理论相比,马克思主义理论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在我们试图使用它时,我们有时也偏离了女性主义的目标。</p>
-
-<p>左派一直对妇女运动持矛盾态度,经常认为它是社会主义革命的事业。当左翼女性拥护女性主义时,它可能会对左翼男性构成个人威胁。当然,许多左翼组织也从妇女的劳动中受益。因此,许多左翼的分析(无论是进步的还是传统的)在理论上和政治上都是自私的。它们试图影响妇女放弃对妇女的情况产生独立理解的努力,并采纳他们自己对情况的理解。至于我们如何应对这种压力,当我们转向马克思主义分析,自然会试图加入使用这个范式的“兄弟会”,我们可能最终试图为与兄弟会的斗争正名,而不是试图用分析女性的情况来改善我们的政治实践。最后,许多马克思主义者对他们传统的女性问题的批判分析感到满意。他们认为阶级是理解女性地位的正确框架。妇女应该被理解为工人阶级的一部分;工人阶级反对资本主义的斗争应该优先于男女之间的任何冲突。不能允许性(别)冲突干扰阶级团结。</p>
-
-<p>随着过去几年美国经济形势的恶化,传统的马克思主义分析也需要重新为自身正名。在60年代,民权运动、学生言论自由运动、反战运动、妇女运动、环保运动以及专业集团和白领团体日益激烈的运动都为马克思主义者提出了新的问题。但现在,通货膨胀和失业等明显的经济问题的回归,掩盖了这些要求的重要性,并让左派回到了“基本盘”一一(狭义定义的)工人阶级政治。很多到处生长的马克思-列宁主义原-党派小团体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是反女性主义者。有迹象表明,左翼学术界中女性主义问题的讨论程度也在下降。日间托儿所正在从左翼工会会议的讨论内容中消失。随着马克思主义或政治经济学在智力上被接受,自由主义学术界的老男孩网络被复制到一个由马克思主义者和激进分子组成的年轻男孩网络中,尽管它年轻而激进,但在成员和观点上仍是男性式的。</p>
-
-<p>那种让激进女性放弃这些愚蠢的东西,变得“严肃”的革命性的压力增加了。与“通货膨胀”和“失业者”相比,我们的工作似乎是在浪费时间。我们(女性)的失业从未被视为一场危机,这是男性占主导地位的一种症状。在20世纪30年代的上次重大经济危机中,巨大的失业一部分是通过将女性排除在各种工作之外来解决的一一即每个家庭只有一个的工薪工作,而这份工作是男性的工作。资本主义和父权制从危机中恢复了,也加强了。正如经济危机通过纠正失衡为资本主义发挥恢复作用一样,它们也可能为父权制服务。30年代让女性回到了原来的位置。</p>
-
-<p>如果放弃对女性主义问题的研究和实践,反对资本和父权制的斗争就不可能成功。一场仅仅针对资本主义压迫关系的斗争将会失败,因为它们在父权压迫关系中的潜在支持将会被忽视。对父权制的分析对于一种会破坏父权制的社会主义的定义是必要的,这种社会主义也是唯一一种对女性有用的社会主义。虽然男人和女人都需要推翻资本主义,但他们保留了性别群体特有的利益。从我们的研究、历史或男性社会主义者来看,尚不清楚“社会主义”所为之奋斗的东西对男人和女人是否都是一样的。因为一个“人道的社会主义”不仅需要就新社会应该是什么样子和一个健康的人应该是什么样子达成一致,而且更具体地说,它将要求男人们放弃他们的特权。</p>
-
-<p>作为妇女,我们不能让自己被花言巧语哄骗住,从而放弃我们任务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就像我们在历史中许多次被骗的那样。我们必须反对那种尝试让我们放弃女性主义之目标的明显的和不明显的高压。</p>
-
-<p>这意味着两个策略性的考虑。第一,建立社会主义的斗争必须是一场具有不同利益的群体组成联盟的斗争。妇女不应该相信男人在革命后“解放”他们,部分原因是没有理由认为他们会知道怎么做;一部分因为他们没有必要这样做;事实上,他们的直接利益在于我们受到的持续压迫。相反,我们必须有自己的组织和自己的权力基础。第二,我们认为资本主义内部的性别分工给了女性一种实践,在其中我们已经学会了理解人类的相互依赖和需求是什么。我们同意莉丝·沃格尔的观点,即虽然男性长期以来一直在与资本作斗争,但女性知道该为什么而奋斗。一般来说,男性在父权制和资本主义中的地位阻止了他们认识到人类对养育、分享和成长的需求,以及认识到在非等级制和非父权制的社会中满足这些需求的可能性。但即使我们提高了他们的意识,男人们也可能会评估潜在的收益和潜在的损失,然后选择现状。男人可能会失去的不只是单纯的枷锁。</p>
-
-<p>作为女性主义社会主义者,我们必须组织一种实践,既解决反对父权制的斗争,也解决反对资本主义的斗争。我们必须坚持,我们想要创建的是这样一个社会,在其中相互依赖的认同是解放而不是耻辱,在其中养育后代不是一个压迫的实践而是一个普通的实践,在其中女性不再继续支持不正当的那些具体的男性自由。</p> Heidi Hartmann 女性主义社会主义者,必须组织一种既解决反对父权制,也解决反对资本主义的斗争实践。我们必须坚持要创建一个相互依赖、认同解放而非耻辱的社会。 巴枯宁瑞士演讲・三 1871-05-03T10:56:15+06:55 1871-05-03T10:56:15+06:55 https://agorahub.github.io/pen0/heros/MikhailBakunin-a1_r-bakunins-speech-in-switzerland-3 <p>亲爱的同志们,上次说1789~1793年革命中,中产阶级有意无意间助用平民之力,筑其权力于封建世界废墟之上。从此以后,他们成为统治阶级。</p>
-
-<!--more-->
-
-<p>若说“热月”罗伯斯庇尔和圣茹斯特等政权被推翻,生命被杀害,信徒被充军的反动派政变,是移居国外的贵族与教士的阴谋所致,人们就犯了极大的错误了。贵族与教士这两败类中有许多分子很热心地参与此种阴谋,并幸灾乐祸地,愿意见这些使他们心惊胆寒,不留情宰割他们头颅的敌人失势垮台,倒是不错的但如果只有他们,他们是一无所能的。他们的财产既已被充公,他们还有什么能力卷土重来呢?当时中产阶级中有一部分因营买国产,垄断军需,征税粮税,乘众人贫困与破产的机会而致富,而私饱的人唯恐革命骚扰到他们腰间的荷包,因而大发狠心,断送了革命的命脉,所以“热月”反动得主谋者就是这些代表道德与公众秩序的伪善者。他们之外又有一群商人为其旁助,商人真是永远作恶与怯弱的败类,他们零星地吮吸平民的脂膏,以劣货欺骗平民的金钱,他们有平民的无知怯弱于革命而残暴反动。在他们心目中一切使人动心的思想,及人类的最高原则,和人类的无上利益都是空的,不会存在的。就是爱国主义,他们至多也只识其浮夸与虚荣的一面,或者是完全不知道。所以世间没有什么情感能使他们摆脱铜臭的拜金勾当,与可怜的日常忧虑的。任何人都知道,任何党的人都肯定地说,在这可怕的巴黎被围中,当平民与敌人激战的时候,当富有阶级筹划阴谋,奉巴黎于普鲁士人之手的时候,当宽大的无产阶级——平民的妇人与子女忍不住饥饿的时候,一般商人唯利是图的企图,就是怎么样使他们的货物,民食所必需的物品,卖得最高的价钱。</p>
-
-<p>法国各城的商人都做过同样的勾当。在以被普鲁士人侵占的各城,他们会开门迎接敌人。在未被侵占的城市,他们也已预备替敌人去开门,他们破坏国防,他们到处尽力之所能反抗唯一能就法国的平民举事和平民武装。今日城市中的商人同乡下的农民构成了反动的大本营。农民还有转变走上革命之路的可能,而商人将永远是卑怯的商人。</p>
-
-<p>中产阶级于法兰西大革命中自成两类,一类是极少数人,即以“雅各宾”党为名的革命的中产阶级。我们于此切不可将今日的雅各宾党与1793年的雅各宾党混谈了。今日的雅各宾党只是上个世纪的英雄灰色之幻影,不像人样的小鬼,滑稽的怪形而已。而1793年的雅各宾党则的确是伟大的人物,他们有革命的圣心、正义与自由平等的尊崇。他们之所以不懂这些在今日尤能代表我们意向的名词,其咎不在与他们。他们当时只留意到政治的表面,而不了解经济与社会的意义。但是,我复述一句,这并不是他们的过错,正如我们今日所能了解,并不是我们的的功劳一样。所谓功过都是时间的问题。人类是慢慢的呀!有时却嫌太慢了——向前发展的人类真理都是绵延不绝的错误和残酷残忍的经验上得来的。1793年的雅各宾党是有真信仰的人,他们受着思想的感应并且忠于思想。他们真可以说是英雄!他们没有完成革命的伟大工作,这是他们丧失英雄本色的一点。我们可以,而且也应该攻击丹东、罗伯斯庇尔、圣茹斯特等人的学理错误,我们尽管批评他们。说他们的思想是不对的,狭小的,在社会经济上只是中产阶级的,但是,对于他们革命的能力我们不可不表十二分的敬意。他们是昔时英雄中的中产阶级最后的几个英雄。</p>
-
-<p>在这英雄的少数人之外,还有一大群物质上是垄断人的中产阶级,对于他们,什么革命的思想与革命的志高原则,若是不能用于填满他们那样可敬的,那样宽大的钱袋的,那么也只是一些空洞的,毫无价值与意义可言的名词罢了。一旦他们中最富有,同时也是最有势的人借着革命的响声与方法腰间变着满满的时候,他们就会觉得革命的时期过得太久了,现在应该完结了,应该恢复法律与公众秩序的统治了。</p>
-
-<p>他们推翻了“公安委员会”,杀了罗伯斯庇尔、圣茹斯特及他们的许多朋友,并成立了执政府,这执政府真是十八世纪之末腐败的中产阶级之结晶,当时几千少数人以盗窃方法获得且积累了无数金钱,而执政府即是这些金钱的胜利和统治。</p>
-
-<p>但是未完全腐化的法国,因受大革命伟业的激动,再也忍不住此种制度的压迫了。于是起了两种抗议,第一种失败了,第二种成功了。假如第一种胜利,假如第一种能够成功,那么不但法国能救,即世界也将由此改头换面了,不幸第二种的胜利成了暴君的暴政与平民的奴隶制。我所说的,即指巴勃夫(Babeuf)的暴动和拿破仑一世的僭权。</p>
-
-<p>巴勃夫的暴动是18世纪最后的革命行动。巴氏及他的朋友们与罗伯斯庇尔、圣茹斯特颇为相近,差不多就是他们的朋友,又可以说是社会主义的雅各宾党。他们遵崇平等,甚而不顾自由。他们的计划是很简单的:他们要将地主和工具领有者的财产充为国有,由共和的,民主的,社会的国家来支配一切,国家为一切流动产与不动产的主人,因此成为社会的唯一雇主,一切工皆有它命令是从,同时它有政治的无上权,把儿童的教育权收为己有,使全国儿童都有享受教育平等的机会,并强迫成年的男女依平等与正义的原则去劳动去生活。于是一切地方自治力,个人的创制力,总而言之一切自由都将被此种可怕的权力消灭殆尽。全社会只能呈现出一副单调的,强迫的始终如一的灰色之图。政府虽然有普通选举而组成,但是只要选举完了,只要政府依旧在形式职权它对于社会的各分子,却有一种绝对的权力。</p>
-
-<p>由国家的权力去强迫造成平等的学理并非是巴勃夫发明的,古代的大思想家柏拉图于公元前数世纪,在他描写平等社会的《共和国》一书中早就将此种学理的基本原则说明了。最初的基督教徒虽然被当时的社会所迫害,在他们的团体中也已实地实验过共产主义的生活了。最后,即在宗教革命之初,十六世纪初的德国有个闵采尔(Münzer)同他的子弟们也做过社会平等的第一次实验,想在一个广大的社会基础上创立起平等来,巴勃夫的密谋只是平等思想在群众中作第二次实地的表现罢了。这些实验连最后的也在内,之所以不能成功,约有两种理由:第一种是因为群众的程度不够,不知道实行的可能性,第二种,尤其是上因为这些制度上,平等与国家的强权和势力相连,不知不觉间排斥了自由。我们都知道,亲爱的朋友们,平等只能借自由而可能,平等与自由是并行的。然而请你们不要误会,我之所谓的自由并不是中产阶级所独享的,以群众的奴隶制为基础都自由,这与其说是自由,不如说是特权哩,我之所谓自由是人群普遍的自由,使各个人都有人格的自由,但是我们也知道此种自由只有在平等上才可能。不但在学理上而且以实行去反抗一切由不平等而起的制度与社会关系,然后再以众人的自由为原则去创立社会的经济平等。看呐这就是我们现在的纲领,这就是虽有俾斯麦、拿破仑、梯也尔及我尊严的皇帝的一切哥萨克及我全俄至高无上的沙皇所不能阻止其胜利的纲领。</p>
-
-<p>巴勃夫的密谋,将“热月”巴黎反动的政变,所杀溃的,未遭流刑而忠于革命的公民都集合拢来,其中并有许多的工人。密谋失败了,有些被杀了,但有许多仍活着,如邦纳罗蒂(Philippe Buonarroti)就是其中一个。邦氏性刚如铁大有古风,生平为人所看重,敌党对他亦无不起敬意。他亡命比利时很久,他为比利时“烧炭共产主义者”秘密结社的主要创始者,他做了一本书,这本书今日颇不易得,我的一本以后将设法寄给我们的朋友亚岱马君(Adhémar Schwizguebe,松维利耶的雕刻匠)叙述巴勃夫密谋的经过情形,颇为悲壮。所以巴勃夫密谋可谓是过去一个世纪,革命反抗反动之最后的英雄的表现。</p>
-
-<p>我曾经说过拿破仑一世的僭权。此种历史较诸巴氏暴动更惨千百倍,你们大家都是知道的,这是残暴无耻的“刺刀”制度的开端,十九世纪之初,人道第一次遭到无理批颊的耻辱。拿破仑一世为一切暴君的人杰,同时,在军事上说,他又是一切暴君的恐怖,他失败了,他将他不幸的遗产,最无耻的“蔑视人道”、“以刀威逼”的原则留给他们。</p>
-
-<p>我不愿对你们叙事“复古时代”的政况,这是千疮百孔,旦夕垂危两败类即贵族和僧侣想恢复其原有的政治生活与威权的最可笑的实验。复古时代最该注意的一点,就是取得政权欲千年不朽的中产阶级,因觉得他们的权力又四面受敌,朝不保夕之势逐又变成了革命党。当公众权力不在他们掌握之中的时候,换言之当社会保障别的利益而损害他们利益的时候,他们就立刻与这种权力为敌,重新作起密谋运动。基佐(Guizot)、贝里埃(Périer)、梯也尔(Thiers)等,这些可诅咒的中产阶级反动的灵魂,都是路易菲利普治下最热心拥护中产阶级之迫害的腐朽的,同时在他们心目中以为最完善的政府之著名人物,但在复古时代,也为秘密会社的重要分子,1830年7月,他们的革命胜利了,于是中产阶级的自由主义的统治也从此开幕了。</p>
-
-<p>欧洲真正的中产阶级政治与利益的统治是从1830年开始的,其中尤以英、法、比、荷兰和瑞士为最先。别的国家如德意志、丹麦、瑞典、意大利、西班牙及葡萄牙等,中产阶级的利益虽然比别的利益最占优势,可是政治与政府仍然不是他们的。至于这庞大而可怜的全俄帝国,我不愿说它,它至今仍屈从与“沙皇”的暴政之下,其中还没有真正的中间阶级,即中产阶级的政图也还没有一个社会的情形,一边是官的世界,有军事、警察和官僚的组织,其使命在满足“沙皇”的私欲,另一边是平民,是几千万被“沙皇”与其走狗任意吞噬的可怜者,俄国革命只有直接从民间起来的,这点我在数年前一篇颇长的演说中已有很详细的说明,这篇演说我将设法即刻寄给你们。我也不愿对你们说这不幸和英雄的波兰,在这卑鄙的三只恶鹰即俄罗斯帝国、奥地利帝国、和普鲁士为其代表的德意志新帝国的爪牙间,不断地向前奋斗,虽屡遭失败的创痛,也还是百折不挠地为自由挣扎,永远不会停歇起复兴的工作。波兰与俄国一样,也还没有真正的中间阶级,一边是俄皇“沙皇”世袭的奴役,以前就有的统治势力,今日已腐朽不堪的波兰贵族及官僚。另一边是无数被奴役的农民,他们今日不但被已经失势的贵族压迫,而且受着国家,“沙皇”已其不可计数的官僚剥削。我更不愿对你们说起瑞典与丹麦这两小国,因为他们是从1848年之后才成为立宪制的国家。较诸其他欧洲各国略有逊色,最后西班牙与葡萄牙我们也不必说起,因为它们国内的工业运动和中产阶级的政治受着军阀及僧侣双重势力的摧残为时已久,现在仍留为最落后的国家。然而我却应该使你们注意,西班牙虽然在表面上那样的落后,但照样存在于世界各国的国际劳动协会的组织,在我看来西班牙也是其中最完善的一个哩。</p>
-
-<p>我现在以德国来说吧,德国从1830年以来,呈现出,现在仍继续呈现的一种奇异的形态,在这里中产阶级的利益虽占优势,然而政权却不为他们所有,极端的专制是它现行的政体,虽然有立宪的假面具可掩人耳目,而其军事与行政上的组织却仍卑鄙的专供贵族之用。</p>
-
-<p>我们要研究中产阶级的统治,最好以英、法、比为研究资料。意大利统一于维克托·伊曼纽尔(Victor Emmanuel)的君权之后,虽也可供我们来参考,但总不及法国那样显著,所以我们的观察就着重在这个国家。</p>
-
-<p>自从1830年的革命之后,中产阶级在法国,有得发表其原则于文学、政治与社会经济上完全自由权至原则可以“个人主义”概括之。</p>
-
-<p>我只所谓的个人主义即是认为全社会与人群各不相谋彼此互争互斗的集团,他们生存于社会好像是自然的敌人似的,彼此为生活需要而互相排斥,自己向前,必须阻止别人出路的倾向而言——简言之,此种倾向催促各个人不顾一切人的利益并在别人身上,求得其一个人的安适、富足与幸福的意思。这无非是一种各自争先的竞赛,各自逃命的混乱。谁停止住,谁就不幸,因为他们将落在人后。谁在途中因疲惫而跌倒,谁就倒霉,因为他们将被蹂躏。竞争是毫无心肝,毫无怜悯的。谁失败谁就不幸!在此种争斗中,有许多罪恶是必然要犯的,并且这一切的互相残杀充其量只是连续反抗人类一切道德之一基础的“休戚相关”的恶行罢了。人们说国家是正义的代表于裁判者,可是,国家非但不阻止这些罪恶的发生,反而认其为合法的行为,使其永续不息。所以,国家所代表的,要保护的并非是人的正义,而是司法上的正义,司法上的正义,即是强者欺压弱者,富者侮辱贫者的“盛礼”。国家只有一种要求,就是一切罪恶皆须合法地去完成。我可使你们破产,压迫你们,杀害你们,但是我必须依法而行,不然我即将被认为犯罪者,人们或将以犯罪者待我,这就是此种原则“个人主义”这幅字的意义。</p>
-
-<p>现在我们来看看此种原则表现于文学中的情形。1830年以来,社会上充满了雨果、大仲马、巴尔扎克、贾宁(Jules Janin)等人的文学作品,另外还有别的许多著作家与中产阶级报纸的记者以他们无聊的文笔引导青年堕落,激起他们的自私念头,即平民也不幸地受其影响。你们无论拿什么小说看,内容除夸大虚伪的情感与美妙的文词之外,什么也找不出来。从头到尾无非都是千篇一律:一个贫困、郁闷的,无名的青年,心中焚烧着各种成功的欲念。他想住大厦,食山珍,饮香槟,坐马车,并想与某个侯爵夫人睡觉。他经过非凡努力,终于成了,别人都失败了。看呐,这就是英雄,这就是纯正的个人主义。</p>
-
-<p>次之我们再来看看政治罢,此种原则在政治中是怎样表现的呢?人们说群众必须有人去指导他们,统治他们,他们是不能自治,不能无政府的。谁去统治他们呢?特权阶级已经没有了,一切人都有爬到社会的最高地位与职务去的权利。但是想要达到此种目的,人们必须聪明灵活强健康泰,必须知道并能够战胜其他的一切竞争者。于是乎,竞赛又开始了,只有灵活而强健的人才是治人与剥削群众者。</p>
-
-<p>最后,我们来看此种原则在经济问题——其实是最主要的或可说唯一的问题——上的情形。中产阶级的经济学家对我们说,个人无限制的自由是他们的主张,竞争就是此种自由的条件。但是,此种自由到底是什么呢?我们的第一个问题就是:难道这就是产生我们这世纪所夸耀的一切美妙财富之个人单独的劳动吗?但个人单独的劳动仅足以供给个人的衣食,或一个野蛮的小民族,而大民族之富足与生存只有靠着休戚相关组织起来的群体的劳动。生产一切财富的劳动既然是群体的,那么群体来享受这些财富,似乎是很合理的,是不是?然而,唉!这正是中产阶级经济学家最愤恨最拒绝最不愿意的一点哩!他们是主张个人各自享受的。但是哪些个人呢?是一切个人吗?呵!不是的,他们主张强者、聪明者、灵巧者和幸福者。唉!是的,尤其是幸福者才有享受的权利。因为他们在他们的社会组织中照着继承法——他们的社会基础——推演下去,必然要产生以下的现象:一边是富有而幸福的少数人,另一边是千百万困苦无辜的不幸者。但中产阶级的社会又会这些人说:“你们争夺价值、安适、财富与政权吧,胜利者就将幸福了。”可是这种自相残杀的争斗中,也有一点平等存在嘛?不,一点也没有的。有些——极少数者——有教育与金钱为他们从首至尾掩护的武器,另有些——成千上万的平民——却被无知与贫困钳制住,几乎赤身走入这战场。那么这些号称自由的竞争到底有什么样的必然结果呢?不用说,是平民的失败,中产阶级的胜利,因此,被束缚的平民也不得不如戍地的苦工一般,永远做胜利的中产阶级的奴隶了。</p>
-
-<p>中产阶级有一种很厉害的武器,无产阶级是没有方法反抗的,这便是资本,——资本是今日各个文明国家工业生产的主要动力,只要资本为中产阶级所有,无产者自然是束手无策了。</p>
-
-<p>如今这样构成和占据的资本,不但这压倒无产阶级,而且一大部分的中产阶级也被剥削被侵害,被沦于贫困之中。此种现象的原因,中小中产阶级不大明白或完全不懂的原因是很简单的。因平民替中产阶级争得自由之后,今日的工商业皆崇尚竞争和死命的互斗,于是一般资本家不得不售卖他们的商品,明白得说,就是不得不售卖他们从所雇佣的工人身上,以最低的工资垄断来的商品。你们在经验上都知道价值昂贵的产品在市场上已渐渐地被价值便宜的产品所排斥,即使后者十分劣于前者,也是如此。看呐,这就是竞争——这种出血的互斗——在中产阶级生产上,所生成的第一种不幸的结果。从此,坏的产品替代好的产品,平方的工人替代灵巧的工人成为必然的倾向,生产者与生产品的品质也大大地减低了。</p>
-
-<p>在这种竞争中,这种求最低价值的争斗中,势必是大的资本压倒小资本,小资本为大资本所破坏。因为大工厂制造物件,其售价必然比小工厂或中等工厂低廉。建造大工厂自然要有大资本,但在生产方面与小或中等工厂比较起来,却又便宜地多。十万法郎固然比一万法郎多,但十万法郎若是用于制造,则其出息必定为50%或是60%。而一万法郎,即使是同样的用法,却只有20%。大资本家可以在房屋,原料和机器上节省费用,他所用的工人比中小资本家多,他可以籍着好的组织与大规模的分工减少费用,或增加出息。总而言之,十万法郎集中于他的手里,并用于建造或组织一个工厂,其生产必然超过每一万的十个小工厂,比如每个小工厂在它所有的一万法郎上能得两千法郎的出息,以十万法郎建造或组织一个工厂的大资本家在他的每一万法郎上却能得到五千或六千,换言之,他所生产的货量一定比较多。生产比别人多,那么售价也自然比别人便宜了,在他以廉价售卖货物时,中等或小的资本家也不得不减少他们的价值,否则他们的货物便会卖不出去。他们货物的生产成本既然已比大资本家贵,而所得售价又比大资本家的贱,于是他们破产了。大资本杀害小资本便是这样子,假如大资本遇见更大的资本,那么也将一样的被迫破产。</p>
-
-<p>这是很真确的,你们看,今日各大资本中已有联合成极大极可怕的资本的倾向。今日工业最发达的地方,如英、法、比诸国已经开始由团体的营业公司代替单独的大资本家的企业了。文明越进步,先进的各国愈发达,则大资本家的财富也愈增加,可是因此大资本家的数目就减少了。结果必有很多中产者被大资本压倒而流为小资产者,更有一大批小资产者因无法抵抗而沦陷到贫困与无产阶级的队伍中去。</p>
-
-<p>这是无可置疑,有各国的统计与准确的数学根据可作证明的事实。在社会的经济组织中,大多数中产阶级者被极少数可怕的资本家压迫,而陷于不平等的贫困之境,这是一种无可逾越的法则,要反抗它,除了社会革命外别无选择。小资产经济倘若聪明,有明了此种情形的常识,他们早可与无产者联合,共同来完成此种革命了。但是小资产阶级普通是太愚蠢了,他们可笑的虚荣与自私塞住了他们的脑筋。他们懂不得什么,看不见什么,他们一边被大资产阶级压迫,另一边又手着他们平素所嫌弃所恐惧的无产阶级威胁的恐吓,他们已经愚蠢地任由自己向着末日路上直奔了。</p>
-
-<p>此种中产阶级的竞争的结果对于无产阶级是很有害的。一般资本家必须最低价值售卖其产品——或好点说,售卖其从工人身上剥夺来的产品,工人的工资就不得不被减至最低限度。于是有天才特能的工人就得不到相当的报酬。只有被迫卖力并迫于廉价出售其劳动的人,才为一般雇主所欢迎。妇女及儿童不要多少工资,于是他们就以妇女及儿童代替男子,以平庸的工人代替灵巧的工人,只要平庸的工人愿意与妇女及儿童得同样的工资。一切中产阶级经济学家都以说明并且承认工人工资是依着他每日的生活而规定,比如一个工人他每日的衣食住行只要一个法郎,那他的工资也会很快跌至一个法郎。这其中的理由非常简单,工人因为迫于饥饿,彼此间就经不起竞争,资本家一面急欲垄断他们的劳动而致富,另一面又因为中产阶级的竞争,不得不以廉价出售其产品,自然是欢迎工资少而工作多的工人了。</p>
-
-<p>这不但是一种逻辑的演绎,而且是那些以大资本建造的工厂实行大工业的国家,如英、法、比、德及瑞士各部分,每日所经历的事实。我在第二讲中,曾经对你们说过,你们是特权的工人。你们在工资上虽然还得不到你们每日生产的所有价值,你们在事实上虽然还被你们的东家剥削,但比较起诸大工厂的工人,你们所得的报酬总算不少了,你们有空余的时间,你们是自由且幸福的。但我又认为你们加入这伟大的有解放全世界劳动者使命的国际劳动协会中,做个热心而忠实的会员,是很有价值的。这正是你们高贵慷慨的处所。你们从此可以证明你们自己不但要顾到你们自己,而且也顾到千百万比你们更不幸比你们更被压迫的兄弟。我此刻以此种暗示呈现给你们,也是很幸福的。</p>
-
-<p>你们加入劳动协会固然是慷慨好义,抚危济弱的友爱行为,但同时也是先见与预防的工作,你们不但为别的你们不但为别的地方别的职业不幸的兄弟而该如此,即使为你们本身或为你们的子女也该如此。你们此时所得的报酬虽不是绝对好,所过的生活虽不是绝对的自由与幸福,但也比较过得去。你们为什么能如此呢?理由是极其简单的,只因大资本没有吞并到你们的工业罢了。你们或者不相信这个道理吧?大资本依它本有的法则,必然要吞并一切的。它开始自然从最能获利,最易经营的工商业的各枝叶上着手垄断,待它垄断饱了,垄断中发生竞争之后,然后急于别的未曾动着的枝叶。现在人们不是以机器制造衣服、皮靴和花边了吗?你们信着吧,以机器制造钟表不过是迟早的问题,或者不久就会实现了。发条、标准机、表箱、表盖以及表的磨光、晕线及刻画都将由机械来代替人工。这样的产品虽然不及手中造出的精细或美观,可是价钱却比你们的更便宜,买家也将比你们多,结果你们精美的产品终将必为市场所排挤。那时,你们或你们的子女,将与今日各大工厂的工人一样可怜,一样的做奴隶。你们看,你们若替别的地方别的职业的不幸工人——你们的兄弟努力工作,同时即替你们自己或至少替你们的儿女减少痛苦哩。</p>
-
-<p>你们应为人道而工作,今日工人阶级是伟大和神圣的人道之唯一的代表者。“将来”必属于乡间、城市及各工厂的劳动者。盘踞其上的一切阶级——如民众永远的垄断者,贵族、僧侣、中产阶级及无量代表国家恶势力和不公道的军政与民政的官员,都是腐败透顶的阶级,他们此后为善不足,作恶有余,根本没有希望了。</p>
-
-<p>1793年打倒了僧侣与贵族的势力,并揭穿了他们的假面具。1848年的革命把中产阶级的假面具也揭穿了,他们的险恶与无能也被败露了。1848年6月那几日,中产阶级毅然决然地他们先人所信奉的,以自由、博爱、平等为原则为基础的“宗教”。他们只靠着垄断为生,换言之,他们是经济不平等,社会奴隶制的产物,他们当时虽满口自由平等,但平民一但认真要求起自由平等来,他们遍露出本来面目,重匿于反动地壁垒之夜。</p>
-
-<p>制造1848年反动的叛贼今日又想把法国卖掉了,制造最卑劣反动局面的梯也尔、法佛尔(Jules Favre)及1848年国民议会的大多数人,今日又想重显身手了。他们则抬举路易·波拿巴(即拿破仑三世)做大总统,继而破坏了普通选举制。社会革命的恐惧,平等的厌恶,民众正义的威吓,以及他们所反的罪恶的感觉,使昔日那样聪明勇敢,今日是这样愚蠢卑怯的腐败阶级全都投入拿破仑三世的“独裁”的怀抱中。从此法国受了十八年武人的专政。但不要相信中产阶级的先生们对此有怎样难堪的情形,其中为自由主义而大声疾呼,故意作起倔强的样子,使自己出名而予帝制不以方便的人物自然被压迫被排挤了,但其余不谈政治,专心孜孜于中产阶级的大企业,极力从事于剥削平民的顺仆,反倒是大受当局保护与奖励。人们为顾全他们的面子起见,予以他们表面的自由。在帝国治下不是有一个由普通选举而成的立法议会么?这对于中产阶级而言已经心满意足了。</p>
-
-<p>不过还有一个不如意的黑点,就是皇帝侵略的野心,激起不时之需,使法国几乎濒临破产,终至毁灭了法国古有的权威而后止。但这个黑点并不是偶然的,它是制度的一种必须,凡是极端的暴虐的制度,即使它有表面的自由,也必然以武装的势力为依据,其常备的大军迟早要惹起大战,因为军队的阶级野心为其主要的兴奋剂。反当团长的,总想升旅长,反当旅长的,总想升师长。至于一般兵士有系统的受了军营生活的熏陶之后道德之心已丧失殆尽,他们只梦想着战争的滋味,及屠杀、劫掠、强奸,普军在法国之所作所为即是一例。然而,如果这些聪明而有系统地培养于军官及兵士心中的高尚(!)的情欲长久留地得不到一点满足,军队势必会酸化起来,再由酸化而不满进而反叛,其祸将一发不可收拾。故战争是必然的,故拿破仑三世的近讨远攻并不如今日一般中产阶级先生们所说的那样,是拿氏一人的私意,而是他们因恐惧社会革命而自行造成的暴虐的帝制之必然的产物。法国今日之所以有这一切可怕的不幸,其原因除了拿破仑三世及一切特权阶级——大小僧侣和腐败贵族外,尤以这可敬(!)而清廉(!)而有德(!)的中产阶级为罪魁祸首。</p>
-
-<p>同志们,你们都会见到,法国全部只有城市的劳工群众,由中产阶级卖给帝国,被帝国牺牲于中产阶级的劳工群众保护他们不幸的祖国。全国各地只有城市与工厂的广大的工人愿意以平民举事拯救法国的危亡。至于乡间的劳动者,一般农民自拿破仑一世时代,施行宗教教育,受了宗教之毒以来,已经颓败不堪,此时站在普鲁士人一边与法国为敌,大作其卖国的反动勾当。不过要唤醒他们,也并非是件难事,我在一本你们有许多人都会度过,题目叫做《写给一个法国人的信》的小册子中,会提出许多诱导他们到革命中来的方法。但要想实行这些方法,各城市便非得自动起义,并依据革命的原则组织起来不可。这是一般工人所愿意的甚且在法国南部,如里昂、马赛、蒙布里圣德田及都鲁司各城实验过,被激进派中产阶级者以共和国之名义征服,且破坏了的。不错,这些因恐惧平民而成为共和党的中产阶级者,如老奸巨猾的法佛尔,寡廉鲜耻如狐狸般的梯也尔,妄自尊大的甘必大以及毕卡(Picard)、法里(Ferry)、西蒙(Jules Simon)、柏来当(Pelletan)等人,就以共和国之名义杀害了共和国及法兰西。</p>
-
-<p>中产阶级已经被裁判了,他们是法国最富,而人数又最多(平民当然更多)的阶级,如果他们愿意,法国一定能得救的。可是这样的话,他们便须如1793年他们的先人所做过的一般,牺牲他们的生命与金钱,诚恳地与无产阶级合作,以无产阶级为旁助。其实他们非但不愿意牺牲他们的生命,而且更不愿意牺牲他们的金钱,他们宁愿法国由普鲁士人来占领,而不顾以平民的革命去拯救它。</p>
-
-<p>城市工人与中产阶级间的问题已经很显著地呈现出来了,工人说:“我们与其侍奉我们的城市与普鲁士人,不如将我们的住宅都炸毁了。”而中产阶级答道,“我们宁可开门迎接普鲁士人,也不许你们扰乱秩序,我们无论如何要保存我们亲爱的住宅,即使要亲普鲁士先生的脚也未尝不可。”</p>
-
-<p>你们看,今日就是这些中产阶级者胆敢污蔑“巴黎公社”这幅唯一能救法国光荣的并希望能救世界自由的“公社”,今日就是这些中产阶级者胆敢诅咒公社,但他们以什么名义呢?就是以爱国主义的名义咧!</p>
-
-<p>这些中产阶级真的是铁石心肠!他们卑鄙到那样的程度,到最后连廉耻感都失去了遗忘了。在完全死去之前,他们就已经完全腐烂了。</p>
-
-<p>同志们,不但在法国的中产阶级在智德上如此的腐败,即使在欧洲各处,也是同样的情形,欧洲此时只有无产阶级还在保存的神圣的健全之火,只有无产阶级能擎其人道的大旗。</p>
-
-<p>但无产阶级的目标,其道德原则究竟是什么呢?即是“休戚相关”。全体为个人,个人为全体,或由全体。这也就是我们这伟大的国际劳动协会的目标及原则,国际劳动协会是超越国界,破坏国家,以个人及全体的自由之名义,人人须尽同等的劳动义务为基础,联合全世界的劳动者为一人类家庭的组织。这种“休戚相关”在社会经济上,为集体的劳动与集产,在政治上,为国家的破坏与“由全体自由而使个人自由”。</p>
-
-<p>是的,亲爱的同志们,你们是工人,全世界的劳动者皆是你们的兄弟,与你们都是休戚相关的,今日只有你们继承着人类解放的伟大使命。你们还有一共同的继承者,虽然情形不同,也与你们一样是劳动者,这便是农民。农民此时还没有伟大使命的意识,他们过去中了教士的毒,现在还沉醉与教士的怀中,不知不觉间做了损害本身的反动的武器。你们应该对他们解释社会革命的意义,救他们脱出蒙昧的境地。</p>
-
-<p>在此时,尤其是在开始的时候,工业上的劳动者只有而且也只能靠他们自己。假如他们愿意他们也不能成为强有力者,不过要他们真的有决心罢了。他们要想实现他们此种意识,只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先在他们的劳动团体中,继而在一切团体中,创立起真正友爱的“休戚相关”,不但在言语或饮酒上,还是在演讲及节日的时候须有休戚相关的精神,即在行动中及日常上也须如此。每个国际劳动协会的会员都应察觉到都因确信,别的一切会员都是他们的兄弟。</p>
-
-<p>另一种就是革命的组织,为行动而起的革命的组织。里昂、马赛与法国别的城市之平民举事之所以失败了,就是因为没有一点组织。此事的原因我很清楚,因为我参与其事,受到其中的痛苦的。今日“巴黎公社”之所以能勇敢的坚持下来,就是因为在围困中,一般的工人有都严密的组织。中产阶级的报纸硬指国际劳动协会为巴黎这次壮大举事的主动者并不是没有理由的,我们可以自负地说:“因我们国际的弟兄们能百折不挠地努力,平民才能组织起来,巴黎公社也才成为可能。”</p>
+<p>它们还爱好和其他的鸟交往。在印度,樫鸟和乌鸦从附近好多英里以外飞到竹丛中来和鹦鹉一道过夜。当鹦鹉出外寻食的时候,它们发挥了极惊人的智慧、审慎和应付环境的能力。以一群澳大利亚的白色美冠鹦鹉为例,它们在出发去劫掠一块农田之前,首先要派出一个值察队——它们栖在农田附近的高树上,而另外一些侦察兵则栖在农田和森林之间的树上传递信号。如果报告说“好”,二十来只美冠鹦鹉便从队伍中散开,飞到空中,向离农田最近的树木飞去。它们还要花费很长时间来详细察看附近的情况,然后才发出全体前进的信号,接着,全队便立刻出发,转眼同就劫掠了那块田地。澳洲的居民很难瞒过鹦鹅的小心谨慎,如果人们用一切办法和武器终于打死了几只鹦鹉,那么,它们以后将变得更加谨慎和警惕,以致能打败人的一切计谋。</p>
-<p>所以同志们,我们应该如亲爱的兄弟一般组织起来。我们不要相信我们是在革命之末,我们此时正在革命的开端呢,革命是此后几十年的最重要问题。它迟早是要降临的,我们预备着吧,我们锻炼我们的身心罢,我们少空言,少叫喊,少夸张,少多嘴,少饮酒,少放荡罢。我们束紧我们的腰部,奋勇地预备参加这能就一切民族,能予全体人类解放的争斗罢。</p>
+<p>毫无疑问,使鹦鹉能得到几乎相等于人的这种很高的智力水平和我们在它们身上所感到的人类情感的,是集体生活的实践。它们的高度智力竟使最好的博物学家把某种鹦鹉,即灰鹦鹉,称为“鸟人”。谈到它们的互相友爱,大家都知道,当一只鹦鹉被猎人扛死了,其他的鹦鹉便在它们同伴的尸体上空盘旋,发出尖锐的怨诉声,据奥社邦说,“它们自己也将为它们的友谊而牺牲”。两只被捕的鹦鹉虽然属于两个不同的种,但也能建立起相互的友谊,如果这两个伙伴当中有一个意外地死了,另一个伙伴有时也将因悲伤而死。很明显,它们在集体中得到的保护,远远超过任何理想地发达了的嘴和爪所给予它们的自卫能力。除了各种较小的鹦鹉以外,其他的鹦鹉是很少有猛禽或哺乳动物敢去攻击的,布利姆说得一点不错,鹦鹉除了人以外几乎没有其他的敌人(他说,鹤与合群的猴子也是这样);他又说:“鹦鹉多半不是死在敌人的爪下,而主要是死于衰老。”只有人类才能消灭它们的一部分,因为人类有更高度的智慧和武器,这些同样也是从结合中得来的。所以,鹦鹉的长寿,可以看作是它们合群生活的结果。至于它们那惊人的记忆力,难道我们不可以说,它之所以发达,也是得力于合群生活、长寿及随之而来的直到很老身心仍十分健全吗?</p>
-<p>社会革命万岁!巴黎公社万岁!</p> 米哈伊尔·巴枯宁 亲爱的同志们,上次说1789~1793年革命中,中产阶级有意无意间助用平民之力,筑其权力于封建世界废墟之上。从此以后,他们成为统治阶级。
\ No newline at end of file
+<p>由上所述,可知个人反对整体的斗争不是唯一的自然法则。互助也和互争一样,同样是一条自然法则,当我们再分析一下另外一些鸟类和哺乳动物的结合以后,这条法则就更加明白了。关于互助这条法则对动物世界的进化的重要性,在前面的几页中已经作了几点提示,但是,在我们再举出几个例证,我们将由此能够得出我们的结论以后,它们的意义就将更加明显。</p> 彼得·克鲁泡特金 生存竞争 互助 自然法则和逐步进化的主要因素 无脊椎动物 蚂蚁和蜜蜂 鸟类 猎食和捕鱼的结合 合群性 小鸟之间的互相保护 鹤和鹦鹉
\ No newline at end of file
diff --git a/heros/1890-09-30-PeterKropotkin-a1_r-mutual-aid-among-animals.html b/heros/1890-09-30-PeterKropotkin-a1_r-mutual-aid-among-animals.html
new file mode 100644
index 00000000..7a1e1210
--- /dev/null
+++ b/heros/1890-09-30-PeterKropotkin-a1_r-mutual-aid-among-animals.html
@@ -0,0 +1,174 @@
+
+
+
+
+
+
+
+
+
+ 动物之间的互助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动物之间的互助
+
+
+
+
+ 《互助论:进化的一个要素》第一章
+ 彼得·克鲁泡特金 | 1890.09.30
+
+
+ 生存竞争 互助 自然法则和逐步进化的主要因素 无脊椎动物 蚂蚁和蜜蜂 鸟类 猎食和捕鱼的结合 合群性 小鸟之间的互相保护 鹤和鹦鹉
+
+
+生存竞争这个概念是由达尔文和华莱士作为进化的一个要素介绍到科学中来的,它使我们可以把范围极其广泛的现象包括在一个单独的概念里,这个概念很快就成为我们在哲学、生物学和社会学方面的思考的真实基础。大量的各种各样的事实:生物的机能和构造的适应它们的环境,生理和构造的进化,智力发达甚至精神发展本身,我们以前常常用许多不同理由来解释的,都由达尔文归纳在一个总的概念里。我们把它们理解为连续的努力——对不利环境的一种斗争——以求个体、种族、物种和社会的这样一种发展,那就是务期达到生命的最大程度的充实、丰富多彩和热烈。也许在开始的时候达尔文本人并未充分意识到这个因素的普遍性,因为他最初只是借它来解释一系列有关起初种的个体变异的累积的事实。但是,他预见到他介绍到科学中来的这个词,如果只按它的狭义——各个个体之间完全为争取生活资料而进行的竞争——来使用,就会失去它的哲学的和原有的真实意义。所以,他在他那部不朽的著作一开头就坚持主张“这个词当作广义的和比喻的意义来用的,其意义包含着这一生物对另一生物的依存关系,而且,更重要的,也包含着个体生命的保持,以及它们能否成功地遗留后代”。
+
+他本人虽然为了特殊目的而主要按照狭义来使用这个词,但他却提醒他的信徒不要犯(他本人好像曾经犯过一次)高估它的狭义的错误。在《人类的起源》这本书中,他用了几页篇幅有力地举出了这个词应有的广义的例证。他指出,在无数的动物社会中,各个个体之间争取生活资料的竞争是怎样消失的,竞争是怎样由合作来代替的,并且指出这种代替的结果怎样发展了保证物种获得最好的生存条件的智力和良知。他暗示在这些事例中,最适于生存的不是那些在体力上最强的,也不是那些最狡猾的,而是那些学会为了群体的福利无论强者或弱者都联合起来互相援助的动物。他写道:“拥有数量最多的最富有同情心的成员的社会,将最为昌盛,并且繁育最多的子孙”(第二版第163页)。从个体和整体之间的竞争这个狭隘的马尔萨斯观点中产生出来的词,在一个了解大自然的头脑中便这样地失去了它的狭窄的意义。
+
+不幸,这些本可成为最有成效的研究的基础的论点,却被为了说明真实的生存竞争的后果而收集的大量事例所遮掩了。此外,达尔文从未试图更仔细地研究一下动物世界中的生存竞争所表现的这两方面的相对重要性,也从未写出他原拟写作的论述过分繁殖的自然遏制的书,虽然这本书本来可以作为估计个体竞争的真实意义的严格标准。不仅这样,就在刚才所说的那些篇幅里,在反驳狭隘的马尔萨斯的竞争观念的材料中,也再次出现了旧的马尔萨斯的色彩,那就是,达尔文所说的在我们的文明社会中保存“智力和体力方面的弱者”的所谓不便(第5章)。似乎千千万万的体弱多病的诗人、科学家、发明家和改革家,以及千千万万的所谓“愚人”和“迟钝的热心家”,不是达尔文本人在《人类的起源》那几章中所强调的人类在生存竞争中当作知音和精神武器使用的最宝贵武器。
+
+达尔文的学说的遭遇,和其他一切多少涉及人类关系的学说的遭遇相同。他的信徒本仅没有按照他的暗示把这一学说加以发展,反而使它更加狭隘了。当赫伯特·斯宾塞试图从独立的、但又与之密切相关的论点出发,把探讨的范围(特别是在《伦理学材料》第三版的附录中)扩大到“谁是最适者?”这个重大问题时,达尔文的无数信徒已经把生存竞争的概念缩小到最狭隘的范围了。他们甚至变得把动物世界看成是在半饥饿的个体间进行着永久的斗争,并彼此想喝取对方血液的世界。他们使现代著作中充满了“战败者遭殃”的呐喊,好像它是现代生物学的最终结论似的。他们把争夺个体利益的“无情”斗争提高为人类也必须服从的一项生物学原则,认为在以互相歼灭为基础的世界中,不这样作便有复灭的危险。除了仅仅从庸俗的学者那里学到一点自然科学词句的经济学家以外,我们必须承认,即使达尔文观点的最有权威的解释者,也在竭力保持这些谬误的见解。赫胥黎无疑是公认的最有资格的进化论的解释者,事实上如果我们以他为例,我们岂不是听见他在《生存竞争和它对人类的意义》这篇文章中教导我们说:
+
+
+ “从伦理学家的观点来看,动物世界大概是和格斗士的表演一样。每个生物都受到相当好的对待,被安排去战斗,于是最强的、最敏捷的和最狡猾的便能活下去再战斗一天。观众用不着因为角斗场上没有饶它们的命而表示不满。”
+
+
+其次,在这篇文章的较后部分,他岂不是告诉我们说,在原始人中间也如同动物之间的情况一样:
+
+
+ “最弱的和最愚钝的要失败,而那些最顽强和最狡猾的,在其他方面并不是最好、只是最能适应他们的环境的便生存下去。人生是一场连续不断的自由混战,除了有限的和暂时的家庭关系以外,霍布斯所说的个体与整体的斗争是生存的正常状态。”
+
+
+对自然界的这种看法究竟能够得到事实的几分支持,从这里提供读者的关于动物世界和原始人的论证中便可以看到。但我们不妨立刻指出:赫胥黎对自然的观点,作为科学的推论来说,也和相反的卢梭的观点一样,是很难成立的,卢梭在自然中只看到被人类的出现所摧毁的爱、和平与和谐。事实上,只要一走进森林,对任何动物社会观察一下,甚至对任何一本论述动物生活的严肃著作(多尔比尼的、奥社邦的或勒瓦兰的,不拘哪一个的著作都行)细读一下,便不能不使博物学家思考到合群生活在动物生活中所起的作用,使他们不至于把大自然只看作是一个屠杀之场,同样,他们也可以免于在大自然中只看到和谐与和平。卢梭所犯的错误是他完全不想到嘴和爪的恶斗,而赫胥黎则犯了相反的错误,但不论是卢梭的乐观论还是赫胥黎的悲观论,都不能看作是对自然界的公正无偏的解释。
+
+只要我们对动物观察一下——不光是在实验室和博物馆中,而且在森林和草地,在草原和群山中——我们立刻就会发现,虽然在各种动物(特别是在各纲动物)之间进行着极多的斗争和残杀,但在同种的,或至少是在同一个群的动物之间,也同时存在着同样多的(甚至还要更多)的互相维护、互相帮助和互相防御。合群如同互争一样,也是一项自然法则。当然,要从数字上估计所有这两类事实的相对重要性,那怕是很粗略地估计,也是难事。但是,如果我们用一个间接的试探,问一问大自然:“谁是最适者:是那些彼此不断斗争的呢,还是那些互相帮助的?”那么我们立刻就会发现,那些获得互助习惯的动物无疑是最适者。它们有更多的生存机会,在它们各自所属的纲中,它们的智力和体力达到最高的发展水平。如果把这些可以用来支持这一观点的无数事实考虑在内,我们就可以十分有把握地说,互助也和互争一样,是一项动物生活的法则,但是,作为进化的一个因素来说,它也许更加重要得多,因为它促进了这些保证了种的维持和进一步发达以及用最少的精力来保证个体的生活的最大幸福和享受的习惯和特性的发展。
+
+就我所知,在达尔文学说的科学界信徒当中,第一个把互助充分理解为一条自然法则和进化的主要因素的,是著名的俄国动物学家,圣彼得堡大学故院长凯士勒教授。他在逝世前几个月,即1880年1月,在俄国博物学家会议上发表的一篇演说中阐明了他的思想;但是,像许多只用俄文出版的著作一样,这篇出色的演说几乎完全不为世人所知道。
+
+“作为一个多年的动物学家”,他认为他有责任反对滥用这个取自动物学的词——生存竞争,或者,至少应该反对高估它的重要性。他说,动物学和那些研究人类的科学不断地坚持它们所谓的生存竞争的无情法则。但是它们忽略了还存在有另外一条可以叫做互助的法则,这个法则,至少对动物说来,是远比前一个法则更重要得多。他指出,遗传后代的需要必然会使动物集聚在一块儿,并且,“个体愈是集聚,它们彼此之间就愈加互相支援,物种就有更大的生存机会,并且更加促进它们智力的发达”。“每一个纲的动物,”他继续说道,“特别是较高级的动物,都实行互助。”他从埋尸虫的生活以及鸟类和一些哺乳动物的合群生活中举出一些例子来说明他的见解。在一篇简短的开幕词中所举的例子当然是有限的,但主要之点都已说得很清楚;在谈完互助在人类进化中所起的更为突出的作用以后,凯士勒教授作了如下的结论:
+
+
+ “很明显,我不是否认生存竞争,但是我认为动物世界的逐步发展,特别是人类的发展,受惠于互助之处远过于互争……一切生物都有两个基本需要:营养的需要和使物种繁殖的需要。前者使它们互相竞争和残杀,而保存物种的需要则使它们彼此接近,互相帮助。但是我倾向于认为在生物界的进化中——在生物的逐步后天变异中——个体之间的互助远比它们的互争所起的作用要大得多。”
+
+
+上述观点的正确性,最最感动了大多数出席会议的俄国动物学家;希斐尔卓失——他的著作在鸟类学家和地理学家当中是很有名的——支持这些观点,并且还另举了一些例子来阐发这些观点。他说,有几种隼具有“一种适宜于抢掠的几乎理想的构造”,然而它们在退化,可是其他几种实行互助的隼却很昌盛。“另一方面,以一种合群的禽类鸭子为例吧,”他说,“一般说来,鸭子的机体不发达,但它们实行互助,从它们不计其数的变种和种类来看,可以说它们差不多是遍布于全世界。”
+
+俄国动物学家的立即接受了凯士勒的观点,好像是很自然的,因为他们几乎每一个人都曾经有机会在亚洲北部和俄国东部无人居住的广大地区研究过动物界;凡是研究过类似的地区的人,是不可能不得出相同的结论的。我想起自己在和我的朋友,那多才的动物学家波利亚可夫一起在维蒂蒙地区考察时,西伯利亚的动物界所给我的印象。当时我们两个人对《物种起源》的印象还很新,可是我们要寻找同种动物之间的激烈竞争却一无所获。这种竞争在我们阅读达尔文的著作时,即使想到了第3章(第71页)的论点,也是我们预期会看到的。我们看见很多动物常常是联合起来,以适应不利的气候环境或对各种敌人进行斗争。波利亚可夫写了许多出色的文章论述各处的食肉动物、反刍动物和啮齿动物的互相依赖;我们亲眼看到许多互相帮助的事实,特别是鸟类和反刍动物在移居途中的互相帮助;甚至在有大量动物聚居的黑龙江和乌苏里江地区,尽管我竭力寻求,但也根少发现在较高级的同种动物之间存在着实际的竞争和斗争。在大多数俄国动物学家的著作中,也都提到过这种印象,这大概可以说明为什么俄国的进化论者那样拥护凯士勒的观点,而同样的观点在西欧的达尔文信徒当中却并不流行。
+
+当我们一开始研究生存竞争的两个方面——直接的和比喻的——的时候,给我们印象根深的头一件事就是互助的事例非常丰富,这不仅是如大多数进化论者所承认的为了繁育后代,而且还为了个体的安全和为了得到必需的食物。对动物界的许多大类来说,互助是通例。甚至在最低级的动物之间也可发现互助的事实,我们必须预期有一天会从研究微小的池塘动物的学者那里得知即使在用显微镜才能看见的生物当中,也存在着不自觉的互助。当然,除了白蚁、蚂蚁和蜜蜂以外,我们对于无脊椎动物的生活的知识还是极其有限的;但是,就从比较低级的动物来说,我们也可以搜集到一些确切合作的事实。蝗虫、蛱蝶、萤虫、蝉等等动物的不计其数的联合,实际上简直还没有人研究;可是它们的存在这一事实本身就指出它们一定是按照大体上相同于蚂蚁和蜜蜂为了移居而暂时联合的原则组织的。至于甲虫,我们已经有人仔细观察过埋尸虫之间互相帮助的事实。它们需要腐烂的有机物,以便在其中产卵和供给它们幼虫以食物,但是那些有机物不能腐烂得太快,因此它们便把在漫游中偶尔发现的各种小动物的尸体埋在土中。一般地说,这些埋尸虫都是单独生活的,但是当它们当中有一个发现了自己难以埋葬的老鼠或雀鸟的尸体时,它就会招唤四个、六个或者十个其它甲虫来会力完成这项工作;如果必要的话,它们会把尸体运到一个合适的土质松软的地方,十分周密地把它埋起来,从没有为了它们之中哪一个享有在这个埋好的尸体上产卵的特权而争吵。约格里迪奇在用两根棍子做成的十字叉上绑上一个死鸟,或者是在插在土中的棍子上挂上一个蟾蜍的时候,这些小小的甲虫也会以同样友好的方法集中大家智慧来克服人的计谋。这种协力合作的事情在蜣蜋当中也曾见到过。
+
+即使在机体方面处于稍低级阶段的动物中,我们也可找到类似的例子。在西印度群岛和北美洲,有些陆蟹结成一大群一大群的,以便到大海去产卵;每一次这样的移动,都包含着它们之间的协力合作和互助。至于大莫鲁甲蟹(Limulus),我惊奇地发现(1882年在布列登水族馆)这种笨拙的动物在一个伙伴需要的时候能给予多大的帮助。它们当中有一只蟹仰面朝天地跌在水槽的一个角落里,它那小锅似的沉重甲壳使它不能回复原来的姿势,再加上角落里有一根铁杆,使它要想翻过身来更加困难。于是它的伙伴们前来援助,我用了一个钟头的时间来看它们如何努力援救它们被困的伙伴。它们一下来了两只,从下面推它们的伙伴,经过巨大的努力,终于把它扶正了,可是由于铁杆妨碍着它们完成援救工作,那个蟹又重重地仰跌下去。经过几番努力以后,援助者当中就有一只到水槽的深处去带来了另外两只蟹,这两只蟹用它们饱满的新力量开始来推动和扶起它们可怜的伙伴。我们在水族馆呆了两个多钟头,当我们离开的时候,我们又去看了一下那水槽,援救工作依然在继续哩!自我看见这件事以来,我不能不相信埃拉斯穆·达尔文博士所引征的叙述:“普通螃蟹在脱壳期间派一个没有脱壳或有硬壳的螃蟹在它旁边放哨,以防备海中的敌人来伤害这种处于没有防御状态的脱壳蟹。”
+
+关于白蚁、蚂蚁和蜜蜂之间的互助事例,特别是通过罗曼斯、彼希纳和约翰·刘波克爵士的著作,一般读者都很熟悉,因而我只说很少的几点提示。如果我们拿一个蚁巢为例,我们不仅看到了每一种工作(如生育子孙、寻找食物、建筑巢穴和饲养幼虫等等),都是按照自愿互助的原则进行的,同时,我们还必须和佛勒尔一样,承认许多种蚂蚁的生活的主要基本特征是每一个蚂蚁有义务把已经吞在肚里并且已经部分消化了的食物和集体中的每一个向它索取的成员共享。属于不同种的或属于互相敌对的蚁巢的两个蚂蚁,偶尔互相遇到时,便彼此避开。但是属于同一个蚁巢或属于同一群巢穴的两个蚂蚁便会互相接近,用触须作几下问答的动作,并且“如果其中有一个饿了或者渴了,特别是如果另一个的嗉囊中很饱满时。……它将立刻索取食物”。接到这样要求的蚂蚁是从不拒绝的;它张开了颚,用一种适当的姿势,吐出一滴透明的流质给那个饥饿的蚂蚁舐食。把食物吐给另外一个蚂蚁吃,这在蚂蚁(自由的)的生活中是那么突出的一个特征,并且为了养活饥饿的同伴和幼虫都是那样经常地互相求助,所以佛勒尔竟认为蚂蚁的消化道是由两个不同的部分构成的,其中之一,即后一部分,是专供自己用的,另一部分,即前一部分,主要是供集体用的。如果一个嗉囊饱满的蚂蚁竟自私到拒绝喂养一个同伴,那它将被看成是一个敌人,甚或比敌人还坏。当它的亲族和另一个种的蚂蚁打仗时,如果它拒不援助的话,它们将比攻击敌人还要凶猛地反过来攻击这个贪心的蚂蚁。如果一个蚂蚁没有拒绝喂养属于仇敌方面的蚂蚁,那么它将被后者的亲族当作朋友看待。所有这些情况都是经过最严密的观察和确切的实验所证实的。
+
+蚂蚁这个分成一千多种的大科动物,其数目是那么多,以致巴西人竟说巴西是属于蚂蚁而不是属于人的;在这个科里,同一个巢或同一个巢穴集团的成员之间是不存在竞争的。无论不同的种之间的斗争是多么厉害,也无论在战争时有着什么样的暴行,但集体内部的互助、已成习惯的自我献身和经常为了共同福利的自我牺牲,都已经成为法则。蚂蚁和白蚁废除了“霍布斯式笔下的那种斗争”,因此它们生活得更好。它们那种奇妙的巢穴,也就是它们的建筑,在比例大小方面超过了人类的建筑;它们修筑的道路和在地上的拱形走廊,宽阔的大厅和粮仓,它们的谷物田、谷粒的收获和使谷粒“麦芽化”;它们孵卵和养育幼虫的合理方法,以及建造特别的窠巢以饲养蚜虫——林内美妙地称之为“蚂蚁的乳牛”——的合理方法,最后,它们的勇敢、胆量和优越的智慧,所有这些都是它们在繁忙和辛勤的生活的每一个阶段中实行互助的自然结果。这种生活方式,其结果必然会发展蚂蚁生活的另一个特征:个体的主动性的巨大发展——它反过来又显著地促成了高度而复杂的智力的发达,这样的发达,使人类的观察者也不能不有很深的印象。
+
+在动物的生活方面,即使我们所知道的只不过是一些关于蚂蚁和白蚁的事实,我们也可以有把握作出这样的结论:互助(它导致互信,这是勇敢的第一个先决条件)和个体的主动性(智力发达的第一个先决条件)在动物世界的进化中,是比互相斗争更具有无限重要性的两个因素。事实上,蚂蚁没有任何“保护性”而仍能兴旺,可是自卫特性对于单独生活的动物来说是不可缺少的。蚂蚁的颜色使它很容易为敌人发现,在草地和森林中,许多种蚂蚁所建的高大巢穴也是一望可见的。它浚有坚硬的甲壳的保护,无论它的针刺在几百根刺入一个动物的皮肉时是多么危险,但对一个蚂蚁的防御来说却是没有多大价值的;而蚂蚁的卵和幼虫在许多居住在森林中的动物看来又是一种美味的食物。可是,成千上万的蚂蚁并没有受到鸟类或甚至食蚁兽的太大摧残,反之,它们却为此它们强壮得多的昆虫所畏惧。当佛勒尔在一个草地上倒出一口袋蚂蚁时,他看见“蟋蟀跑开了,听任蚂蚁抢夺它们丢下的洞穴;蚱蜢和蟋蟀向四方逃走,蜘蛛和甲虫也放弃了它们的捕获物,以免它们自己变成蚂蚁的捕获物”。经过一场战争(在战争中有许多蚂蚁为了共同的安全而牺牲了)以后,连黄蜂的窠也被蚂蚁占领了。甚至最敏捷的昆虫也不能逃脱,佛勒尔常常看到蝴蝶、蚊虫和苍蝇等被蚂蚁出其不意地袭杀。蚂蚁的力量在于互相援助和互相信任。如果说蚂蚁——且不谈更为发达的白蚁——在智力方面居于整个昆虫纲的首位,如果说它们的勇气只有最勇猛的脊椎动物才能匹敌,如果说它们的头脑——用达尔文的话来说——“是世界上最奇妙的微小物质之一,也许比人的头脑更为奇妙”,那么这难道不应归功于在蚂蚁的社会中互助完全代替了互争这一事实吗?
+
+蜜蜂也是这样。这些小小的昆虫(它们本来很容易被许多鸟类所捕获,它们的蜜也被从甲虫到熊的各纲动物所垂涎)也没有从拟态或其他方面得到任何自卫的特性,而没有这种特性,一个单独生活的昆虫是很难逃脱被彻底地毁灭的。但是,由于蜜蜂实行了互助,因而它们获得了我们所知道的广泛发展,获得了我们所称赞的智力。由于共同工作,它们使它们的个体力量增加了若干倍;由于临时分工和每一个蜜蜂在必要时能进行各种工作的能力的结合,它们获得了任何一种单独生活的动物(不管它是多么强壮和有多么好的武装)所不能指望的安全和福利。它们的合作,在人不知道利用充分计划的互助的情况下,往往比人还要成功。所以当一群新蜂要离开蜂箱虫寻找一个新住所时,许多蜜蜂就会预先到附近去探察一下;如果它们发现了一个适于居住的地方,例如一个旧篮子或任何这类的东西,它们就把它占领下来,把它弄得干干净净的,并且加以保护,有时候要保护整整一个星期之久,直到这群新蜂来到那里定居下来。但是,有多少移居到新土地上的人只因不了解他们力量联合起来的必要性而死亡在那里!由于蜜蜂懂得集中它们个体的智慧,它们能适应预料不到的或者不同寻常的恶劣环境,如巴黎博览会上展出的蜜蜂就能用它们树脂似的蜂蜡把箱盖固定到嵌在它们蜂箱板里的玻璃片上。此外,它们毫无喜好杀戮的表现,也没有喜欢无益争斗的习性,虽然许多作者总认为动物有这种癖性。守卫蜂箱进口的哨兵毫不留情地杀死那些企图到蜂箱里去抢劫的蜜蜂;可是,因为搞错了地方而飞来的陌生蜜蜂则不会受到伤害,特别是那些带着花粉飞来的或者是易于迷路的小蜜蜂,更不会受到伤害。除了确有必要时以外,它们是不会进行战争的。
+
+由于在蜜蜂当中仍然存在着残忍和懒惰的本性,而且往往由于环境促使它们又将显现出来,所以蜜蜂的合群性就更加对人有启发性。大家都知道,经常有一些蜜蜂宁肯过抢劫的生活而不愿过工蜂的勤劳生活,在食物缺乏和食物特别丰富的时候,都将使这个掠夺阶级为之增加。当我们的谷物已经收获回家,草地和田野里的谷物已经所剩无几的时候,抢劫的蜜蜂就更加经常到来。另一方面,在西印度群岛的甘蔗园附近和欧洲炼糖厂的周围,抢劫、懒惰和吃得迷迷糊糊的情况在蜜蜂当中就更为普遍了。我们由此可见,在蜜蜂之中还依然存在着反群居的本能,但自然选择必定会继续淘汰它们,因为归根到底,团结的实践证明它比具有掠夺倾向的个体的发展对物种更为有利。那些最狡猾的和最阴险的被淘汰了,让位给那些懂得合群生活和互助利益的蜜蜂。
+
+当然,无论蚂蚁或蜜蜂,甚至白蚁,都不可能具备包括到整个种的更高度团结的观念。在这方面,它们显然没有达到即使在我们政治、科学和宗教的领袖人物中也尚未具有的发展程度。它们的爱群居的本能很难超出蜂箱和蚁巢的范围。不过,拥有不少于两百个巢穴的巢群的两个不同种的蚂蚁(Formica exsecta和F. pressilabris),业经佛勒尔在丹德山和萨勒福山发现并有所描述。佛勒尔认为,这些巢群的每一个成员都认识所有巢群中的其他成员,它们都参与共同的防御。在宾夕法尼亚,麦克库克先生发现了整整一个拥有一千六百到一千七百个巢穴的筑墩蚁的族,全体蚂蚁互相之间都互通信息;贝茨先生曾经指出,在“园地”的广大面积上到处都是白蚁的土堆,有些巢穴成了两、三种蚂蚁的避难所,这些巢穴大部分是用拱形通道或拱廊连接起来的。因此我们发现,甚至在无脊椎动物之间也采取了一些措施把同种结合成更大的组织来互相保卫。
+
+现在进一步谈到较高级的动物,我们发现在它们当中有着更多的为了会种可能目的而有意识地互助的例子。然而我们必须承认,我们对高级动物的生活的知识依然是很不完备的。虽然第一流的观察者们收集了大量的事实,可是我们对于动物世界的某些属科还几乎是一无所知。关于鱼类的可靠资料特别稀少,这一部分是由于观察的困难,一部分是因为对这个问题还没有给予应有的注意。至于哺乳动物,凯士勒已经指出,我们对它们的生活方式所知是多么少。它们之中有许多是习惯于夜间活动的;有些是隐藏在地下的。至于反刍动物的那些合群生活和移居最能引起我们的兴趣,可是它们是不让人们接近它们的群的。我们主要是在鸟类方面拥有最广泛的资料,但我们仍然对许多种鸟的合群生活知道得很不完备。不过,我们不必埋怨我们缺乏经过充分证实的事实,因为这从下面的叙述中就可看到我们并不缺少。
+
+我不打算详谈雄的和雌的为繁育后代和为在后代的最初生活阶段中供给它们食物,以及为共同猎取食物的联合;但是我不妨顺便提一下,这样的联合是通例,即使对最不合群的食肉动物和凶猛的禽类来说,也是一样;我们可以说,这种联合的特殊意义在于:即使在其他方面表现最残酷的动物在这方面却也表现了较温和的情感。还可以补充一点,在食肉动物和猛禽当中,大于家庭的联合还很少见,这种情形,虽然大部分是由于它们猎取食物的方式所致,但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解释为由于人类的迅速增长在动物世界中所引起的变化。至少值得注意的是,有几种动物在人烟稠密的地区过着完全单独的生活,然而同是这种动物或和它们最相近的动物,在无人居住的地区却是喜欢群居的。狼、狐狸和几种猛禽都可以作为这一情况的例证。
+
+然而,对于我们讨论的问题来说,不超过家庭关系的结合的重要性较小,何况我们知道,有许多联合只是为了一般目的,例如猎食、互卫,甚至纯粹为了共同享受生活。奥杜邦曾说过,有时候老鹰也联合起来猎取食物,他对两个秃鹰(一雄一雌)在密西西比何上猎食的描写,是以其生动的笔法闻名的。但在这类观察中,最可靠的是希斐尔卓夫所作的观察。他在研究俄国草原地方的动物时,有一次看见一只完全属于群栖种的鹰(白尾鹰)在高空中飞翔,它静静地绕着大圈子盘旋了半个钟头,这时候突然听到它发出了刺耳的吟声。不久,另外一只鹰就发出了回声,并向它飞来,接着,第三只、第四只,直到一齐飞来了九只或十只白尾鹰,不一会儿它们就飞得不见了。下午,希斐尔卓夫走到他看见白尾鹰飞去的地方,借着草原上的一个高坡的掩蔽,他走近它们,发现它们围着一匹马的尸体。那些年老的鹰(照例由它们先吃——这是它们的礼节)这时已经站在附近的草堆上担任放哨,而较小的鹰则在吃着它们的盛餐,旁边还围着一群群的乌鸦。希斐尔卓夫根据这个和类似的观察,断定白尾鹰为了猎食而结合一起;当它们都飞到很高的空同时,如果它们有十只的话,就能总览至少二十五平方英里的一片地区;只要其中任何一只鹰一发现了什么东西,它就告知别的鹰。当然,有人会说,第一只鹰的单纯的本能叫声,甚至它的动作,同样可以把几只鹰带到猎获物那儿来。可是在这个问题上,有说明它们互相通知的有力证据,因为这十只鹰在飞到猎获物那里以前先聚集到了一起。希斐尔卓夫以后叉有几次机会证实白尾鹰常常因为饱餐尸体而集合到一起,它们之中有些(首先是年幼的鹰)在别的鹰吃东西时,经常是在旁边担任放哨的。事实上,白尾鹰——最勇敢和最善于猎食的猛禽之一——完全是一种群栖的鸟类,布利姆说,当它被捕获以后,它很快就和饲养它的人发生密切的情谊。
+
+合群性,是很多种猛禽的共有特征。巴西鸢——最“鲁莽的”强盗之一——也是最喜欢群居的鸟。达尔文和别的博物学家已经描述过它们猎取食物的联合,下面是一个事实:当它捕到一个太大的东西时,它就招唤五、六个伙伴来把它搬走。经过一天的忙碌以后,它们常常从十英里或更远的地方飞来,结伙到一棵树上或灌木林去过夜,还经常发现有几只兀鹰,特别是多尔比尼所说的“它们真正的朋友”——玉鸡和它们在一起。据札鲁得尼说,它们在别的大陆和外里海的荒野上,也有一起巢居的习惯。群居秃鹰——最强壮的兀鹰之一——就是由于喜爱群居而得名的。它们成群地在一块儿生活,显然爱好群居,当它们高飞到天空中游戏时经常是成群结队的。“它们在极其友好的气氛中生活,”勒瓦兰说道,“在同一个洞穴里,我有时候找到离得很近的窠巢达三个之多。”巴西的鸟拉布兀鹰也和白嘴鸦一样,甚至比它们更爱群居。埃及的小兀鹰亲密地生活在一起。它们结队在空中游戏,晚上聚在一块儿过夜,早晨一块儿去寻找食物,它们之间连最轻微的争吵也从未发生过;这是有充分机会观察它们生活的布利姆证实过的。红脖隼也是大群地聚集在巴西的森林里,茶隼(Tinnunculus cenchris)离开欧洲以后,在冬天到达亚洲的森林和草原时,也是结成许多大群的。在俄国南方的草原上,它们是(或更确切地说,以前是)那么样的合群,以致诺特曼看见它们和其他的隼(Falco tinnunculus、F. œsulon和F. subbuteo)结成一群群的,每当晴天的下午大约四点钟的时候,聚在一块儿游戏,直到天黑以后很久。它们大家一齐飞起来,排成一条直线,向着某个选定的地方飞去,到达那里以后又立刻按照原来的路线飞回来以便再飞。
+
+只是为了飞翔的快乐而成群地飞翔,这在会种鸟类中是很普遍的。“特别是在汉柏地区,”迪克生写道,“在8月底经常有大群的鹬鸟在泥洲上空飞翔,在那里过冬……这些鸟的动作极其有趣,它们大群回旋飞行,散开会拢,其精确的程度好像受过训练的军队。在它们当中还混杂着单独的沙锥鸟、海云鸟和环颈鹬。”
+
+不可能在这儿把鸟类的联合猎食情况都一一列举出来;但企鹅的捕鱼结合肯定是值得我们注意的,因为这些笨拙的鸟在联合中表现了优良的秩序和智慧。它们常常结成许多大队去捕鱼,在选定一个适当的水湾以后,它们便面对岸边围成一个广阔的半圆圈,一步步地向岸边走去,从而缩小这个半圆圈,把包围在圈里的鱼完全捕食。在窄小的河流和运河上,它们甚至分成两个队,每队围成一个半圆圈,一步步地会会起来,好似拖着长渔网的两队人彼此会合起来捕捉两个鱼网之间的鱼一样。夜晚来临时,它们飞到休息的地方——各群休息的地方是不变的——,从来没有人看见过它们为了争夺水湾或休息的地方而互相争斗。在南美洲,塘鹅结成拥有四万到五万只的大群,其中一部分在睡觉,另一部分别担任守卫,而其余的塘鹅便去捕鱼。最后,如果我不谈一下常被诽谤的家麻雀是多么忠实地和它所属的集体的每一个成员分享它所发现的任何一样食物的话,那我便对它们有失公平。希腊人早就知道这个事实,它所以留传下来,是一个希腊演说家有一次说(根据我的记忆):“当我向你们讲话的时候,有一只麻雀已经去告诉别的麻雀说,一个奴隶把一袋谷物掉落在地上,于是它们都到那里去吃谷粒了。”并且,现在我们很高兴地发现,这个古代的观察已由葛尼先生在最近出版的一本小册子中加以证实,葛尼确信家麻雀常常相互告知哪里有食物可以窃取;他说:“甚至在远离庭院的地方打了一堆麦子,院子里的麻雀也总会使它们的嗉囊充满麦粒。”的确,麻雀极其注意保护它们的领地,不使它受外来者的侵犯;所以卢森堡公园中的麻雀拼命同一切企图来分享公园和游客的好处的麻雀作战,但在它们集体的内部,它们便充分地实行互助,虽然偶尔在最要好的朋友之间当然也发生一些争吵的事情。
+
+在禽类中,同猎同食是那么常见的一种习惯,所以用不着再引更多的例子来说明,必须把它看作是一个确定不移的事实。至于这种结会形成的力量,那是显而易见的,用不着证明。最强壮的猛禽也难以对付结合到一起的我们喜爱喂养的小鸟。即使是鹰——甚至凶通有力的岩鹰和可以用脚爪抓走兔子或小羚羊的老雕——也被迫把它们的猎获物让给一群群的乞食的鸟——鸢,它们一看见老鹰找到了一个美味的猎物便照例去追赶它。鸢也追赶敏捷的鱼鹰,抢走它捅获的鱼,但是没有一个人看见过鸢鸟为了争夺这种窃取的猎物而互相争战。在克古仑岛上,库斯博士看见猎海豹的人所说的海鸡(Buphagus)追赶海鸥,要它们吐出嘴里的食物,而另一方面,一旦海鸡飞近海鸥等的住地时,海鸥便和燕鸥联合起来逐走它们,特别是在伏巢期间更是这样。身体虽小但极其敏捷的田凫大胆地攻击食肉的猛禽。“看它们攻击一只秃鹰、一只鸢鹰、一只乌鸦或一只鹰,是最有趣的事情。我们会觉得它们有胜利的信心,也看见猛禽的愤怒。在这种情况下,田凫互相之间全力援助,它们的勇气随着它们的数量的增加而增加。”田凫真可以无愧于希腊人给它们取的“良母”这个名称,因为它们总是保护其他的水鸟,使之不受敌人的攻击。我们在花园中常常看到的身长不过八英寸的小白鹡鸰(Motacilla alba),也能强迫鹞鹰放弃它们的猎食。“我总钦佩它们的勇气和敏捷,”老布利姆写道,“我相信唯有隼才能捕捉它们……当一群白鹡鸰逼得一只猛禽退却的时候,它们使空中都回响着它们胜利的叫声,然后它们就飞散了。”它们为了追逐敌人的这个特殊目的而集合起来,也如同我们所看见的另一种情况一样:当森林中的所有鸟雀发现一只夜鸟在白天出现时,它们便飞起来,一起——食肉的猛禽和无害的小歌鸟——丢追逐这个陌生的鸟,使它回到原来隐藏的地方。
+
+鸢、秃鹰或鹰和野鹡鸰这样的小鸟之间,在力量上是多么悬殊,然而这些小鸟以它们共同的行动和勇敢,证明它们比有强壮的翅膀和武装的强盗还优越!在欧洲,鹡鸰不仅追逐可能危害它们的猛禽,而且还追逐鱼鹰,它们的目的“不是为了要伤害它,而是为了好玩”,据叶尔登博士税,在印度,穴鸦之追逐“戈文达”鸢,“只不过是为了取乐”。韦德公爵看见巴西的鸟拉布秃鹰(urubitinga)被不计其数的一群群的大嘴鸟和反舌雀(这种鸟近似我们的白嘴鸦)包围起来,受它们的嘲弄。他说:“老鹰总是十分悄悄地忍受这种侮辱,但有时也会捕捉一只嘲弄它的鸟。”在所有这些事例中,在体力方面虽然比猛禽差得很多的小鸟,却以共同的行动证明它们胜过猛禽。
+
+但是共同生活在个体安全、生活享受和智力发达方面所起的最显著的效果,是要从两大科鸟类——鹤与鹦鹉——的身上才能看到的。鹤是极爱群居的,不仅和它的同类,而且和大多数水鸟都有极其良好的关系。它们的小心谨慎和它们的智慧真令人惊异;它们在顷刻之间就能洞察新的环境,并根据这种环境来活动。它们的哨兵经常在一群吃食或休息的鹤周围守卫,猎人们深深知道要接近它们是多么困难。如果它们受到了人的突然袭击,那么它们不经过先派一个单独的侦察兵,然后再派一群侦察兵去巡查一遍,是决不回到原地方来的。当侦察队回来报告那里没有危险的时候,第二批侦察便被派去证实第一次的报告,以后全群才会出动。鹤和种类相近的鸟结成真正的朋友;除了同样有合群性和高度智慧的鹦鹉以外,没有别的鸟在被捕到以后能像鹤那样和人类发生真正的友谊。“它把人不是看成主人,而是看成朋友,并且竭力表示这一点,”布利姆从许多的亲身体验中得出这样的结论。鹤从清晨直到深夜都在一直不停地活动,但只是在早晨用几个钟点的时间去寻找食物(主要是蔬食),一天之中其余的时间都用在集体生活上。“它拣起小木片或小石头,把它们抛在空中,并试着去接住它们;它弯着颈项,张开翅膀,舞着、跳着、到处跑着,想用种种方法表示它的好兴致,它始终保持着优美文雅的姿态。”由于它们生活在集体中,所以它们几乎遇不到敌人,虽然布利姆有时候看见它们当中有一只被鳄鱼攫住,但他写道,除了鳄鱼以外,他不知道鹤还有其他的敌人。它们用个个皆知的谨慎行动避开一切敌人;它们通常都能活到很长的年岁。因而难怪鹤不需要养育许多子孙以保存自己的种,它们一般只孵两个蛋。至于它们的高度智慧,只说一句就够了:所有的观察者都一致承认,它们的智力很使我们联想到人的智力。
+
+另一种极其合群的鸟是鹦鹉,大家都知道,它的智慧的发达在鸟类中占有最高地位。布利姆是那么美妙地总括了鹦鹉的生活方式,所以我不如把下面一段照样翻译出来:
+
+
+ “除了在交尾期以外,它们都是结成大的集体或成群生活的。它们在森林中选定一个地方栖居,此后便每天早晨出去寻找食物。每一个群的成目都忠实地互相依恋,并且同甘共苦。它们在早晨一起到田野、花园或是树上去吃果子。它们布置岗哨守卫整个群的安全,并且注意它们的警报。遇有危险的时候,它们便一起飞走,彼此帮助,一块儿同时回到它们栖息的地方。一句话,它们始终是紧密团结生活在一起的。”
+
+
+它们还爱好和其他的鸟交往。在印度,樫鸟和乌鸦从附近好多英里以外飞到竹丛中来和鹦鹉一道过夜。当鹦鹉出外寻食的时候,它们发挥了极惊人的智慧、审慎和应付环境的能力。以一群澳大利亚的白色美冠鹦鹉为例,它们在出发去劫掠一块农田之前,首先要派出一个值察队——它们栖在农田附近的高树上,而另外一些侦察兵则栖在农田和森林之间的树上传递信号。如果报告说“好”,二十来只美冠鹦鹉便从队伍中散开,飞到空中,向离农田最近的树木飞去。它们还要花费很长时间来详细察看附近的情况,然后才发出全体前进的信号,接着,全队便立刻出发,转眼同就劫掠了那块田地。澳洲的居民很难瞒过鹦鹅的小心谨慎,如果人们用一切办法和武器终于打死了几只鹦鹉,那么,它们以后将变得更加谨慎和警惕,以致能打败人的一切计谋。
+
+毫无疑问,使鹦鹉能得到几乎相等于人的这种很高的智力水平和我们在它们身上所感到的人类情感的,是集体生活的实践。它们的高度智力竟使最好的博物学家把某种鹦鹉,即灰鹦鹉,称为“鸟人”。谈到它们的互相友爱,大家都知道,当一只鹦鹉被猎人扛死了,其他的鹦鹉便在它们同伴的尸体上空盘旋,发出尖锐的怨诉声,据奥社邦说,“它们自己也将为它们的友谊而牺牲”。两只被捕的鹦鹉虽然属于两个不同的种,但也能建立起相互的友谊,如果这两个伙伴当中有一个意外地死了,另一个伙伴有时也将因悲伤而死。很明显,它们在集体中得到的保护,远远超过任何理想地发达了的嘴和爪所给予它们的自卫能力。除了各种较小的鹦鹉以外,其他的鹦鹉是很少有猛禽或哺乳动物敢去攻击的,布利姆说得一点不错,鹦鹉除了人以外几乎没有其他的敌人(他说,鹤与合群的猴子也是这样);他又说:“鹦鹉多半不是死在敌人的爪下,而主要是死于衰老。”只有人类才能消灭它们的一部分,因为人类有更高度的智慧和武器,这些同样也是从结合中得来的。所以,鹦鹉的长寿,可以看作是它们合群生活的结果。至于它们那惊人的记忆力,难道我们不可以说,它之所以发达,也是得力于合群生活、长寿及随之而来的直到很老身心仍十分健全吗?
+
+由上所述,可知个人反对整体的斗争不是唯一的自然法则。互助也和互争一样,同样是一条自然法则,当我们再分析一下另外一些鸟类和哺乳动物的结合以后,这条法则就更加明白了。关于互助这条法则对动物世界的进化的重要性,在前面的几页中已经作了几点提示,但是,在我们再举出几个例证,我们将由此能够得出我们的结论以后,它们的意义就将更加明显。
+
+
+
+
+
+
+
+
+
+
+
+
+ Made with by Agora
+
+
+
+
+
+
diff --git a/heros/2009-03-01-GavinMendel-Gleeson-a1_l-complex-systems-and-anarchism.html b/heros/2009-03-01-GavinMendel-Gleeson-a1_l-complex-systems-and-anarchism.html
new file mode 100644
index 00000000..9f20c030
--- /dev/null
+++ b/heros/2009-03-01-GavinMendel-Gleeson-a1_l-complex-systems-and-anarchism.html
@@ -0,0 +1,149 @@
+
+
+
+
+
+
+
+
+
+ 复杂系统与无治主义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复杂系统与无治主义
+
+
+
+
+
+ Gavin Mendel-Gleeson | 2009.03.01
+
+
+ 将人类社会作为复杂系统进行分析,能为我们提供对于历史进程以及资本主义的强项与弱点的新的见解。
+
+
+
+
+
+复杂系统理论是一个从突变理论(catastrophe theory)、混沌理论(chaos theory)、控制理论(control theory),尤其是控制论(cybernetics)的传统中产生的科学理论。复杂系统理论的诞生来源于对传统科学的还原论(reductionism)方案的否定。它认为还原论既不必要又难解(intractable)。
+
+传统物理学试图在尽可能小的颗粒度下找到基本规律。然而,现在已经知道,由于在极小的颗粒度下相互作用的性质,预测集合系统的行为在计算上难以实现。例如,水,(大多数情况下)最好用流体流动方程来描述,它可以用较简单的(非线性)方程描述集合行为。试图把它作为1026个相互作用的量子粒子集合波函数在计算上是不可行的。相反,复杂系统理论试图在自然的粒度下描述系统,以便对其行为进行可行的(tractable)预测。
+
+复杂系统中的一个基本概念是涌现行为(emergent behaviour)。或者说,从一个有大量服从简单规则的行为者的系统中,能涌现复杂的行为。这类似控制论者所说的元系统跃迁(metasystem transition)的概念。某些对涌现行为最早的描述实际上来自于奥地利学派,可以在路德维希·冯·米塞斯的写作中看到,他把资本主义的集合行为描述成一种由行为者自利产生的最优解。
+
+系统理论为我们提供了一些经验性的法则,可以作为理解行为者和集合行为者涌现的工具。如果你使简单的系统与复杂的环境相互作用,它保持自己的身份——或者说内部结构完整性——的概率会很低。而复杂系统能够于复杂环境相互作用,并有更高的生存概率。我们在自然界中的简单生物中可以观察到,由于它们的低存活率,它们采取大量繁殖的策略。这与人类采取的方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
+复杂系统理论与社会
+
+为了理解如何用系统理论模拟社会,我们不如从简单的例子看起。在封建欧洲,社会组织层级森严。在系统理论中,我们把它用一个树状的控制图模拟,领主在顶上,佢的直接附庸在下面。很多情况下,在这个结构中,控制了等级制度的领导就近似控制了整一群人。这有许多的后果。如果这个系统的行为可以用领主的行为来模拟,那么这个系统的行为就必不能比领主更复杂。因此,这个系统仍是简单的。这也意味着这个系统能轻易地一致行动。它可以率领军队,并与其他的封建国家简单地交互。
+
+实际上,完美的控制层级是不存在的。总是会有横向的控制链接和多样的同谋行为,等等。然而,对于封建制而言,这个模型仍然是个不错的近似。随着我们在历史上的推移,到了早期资本主义,我们逐渐注意到向更「混合式」的控制模式的变化,其中横向连接更多,并且系统可能发展出更去中心化、更复杂的行为。此外,它变得不那么脆弱了。我们或许可以猜想,资本主义出现时,封建制度某种意义上注定要灭亡,因为交互环境变得太复杂了。
+
+现代世界已经转向了高度互联的网络模式的资本主义。在系统联通性的框架内,这几乎是封建主义的对立面。关于系统模型,有几件事必须要注意。系统可以有非常不同的内部结构。高度的互通性不排除某些内部模式。事实上我们知道很多复杂系统,包括社交网络,它们的无结构并不「随机」。内部结构可以对涌现行为有很大的影响。每一个网络都是不同的。
+
+进一步讲,一个系统的涌现行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行动者交互的模式。当下的经济体系是资本主义社会关系模式的产物。资本主义从这些社会关系中涌现,一点也不「自然主义」。它是人与人的社会体制的次要产物。将行动者原子化的方式是任意的。实际上,系统常常可以被重原子化,形成不同的行为者与交流的概念。这里有个很好的例子:阶级政治。在国家、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的分析框架下,实体与它们之间的交互被物化(reify)了,因此分析起来比大众交互容易得多。这样,我们有了一个可行的经济学推理的机制。这与新古典主义知识框架下对阶级动因的完全忽视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
+结构与行为
+
+在无治主义者思考无治主义与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时,系统的集合行为与其控制行为的关系十分有启发性。理想化的层级可以用控制它的实体来模拟。这些集合体可以进行所谓「一致」(coherent)的行动。军队是个一个不错的例子。然而,这些一致系统理论上的目标只能有简单的描述。比方说种族灭绝,它可以被简单地描述,我们可以预料军队能够执行这个描述。然而,「在伊拉克建立民主」则是军队做不了的事。
+
+民主国家与大型企业通常类似混合式模型的层级。这些系统逐渐呈现出比单个行动者更复杂的行为。它们的行为,逐渐变得不那么「一致」,但更「相关」。你不能指望事情发展完全一致,但是整个系统会往一个大致相关的方向发展。你还可以预料到,一些混合系统能够适应比单个行为者能够适应的更复杂的环境。
+
+最后,在一个几乎没有层级的概念的网络系统里,有可能出现真正复杂的涌现行为。这样的例子包括人类身体和社交网络。
+
+当下的政治结构
+
+国家,作为一个相当层级化的生物,想要让事情运作更加一致。然而它最大的弱点在于它无法解决那些描述非常复杂的问题。比方说,军队和国家发现它们越发无法应对游击战与恐怖主义的涌现。这些社会结构所用的组织模式是高度去中心化、高度非层级化的。说到底,国家几乎没有可能根除这些运动。国家必须找到任务目标的简单描述,这让它在根本上处于劣势,因为它处理复杂性的能力比较有限。然而,资本主义与企业全球化是更可怕的生物。它们的内部结构是高度网络化的。这些生物灵活地跨越国家边界。它们的集合行为极度复杂。没有人理解股票市场是怎么(不)运作的。同时,资本主义极度的强健,能够以马克思没想象到的方式适应不同的环境。若要战胜这种敌人,唯一的可能是至少与其相当的复杂性。
+
+
+
+革命与结构
+
+复杂系统的整体行为和属性取决于个体交互的机制。在这个意义上,人类交互有可能产生在行为者交流层面上的反馈循环,能够催生系统性的根本转变。这意味着全球性的极端变化是可能的。革命正是转变交互机制导致的根本性的涌现性质的转变。
+
+复杂系统告诉我们没有唯一正确的社会交互模型。假设我们能详细掌握交互模式,并且假定它是不变的(原子级的行动者之间的社会交互不变),而且这个世界严格意义上服从决定论,我们也得不到一个能预测结果的社会理论。可以用来宣称不可避免的「历史的进程」的实证主义或自然主义的方法是不存在的。它在计算上和方法论上都是不靠谱的。
+
+那么,在运用于人类社会与革命性变化的思考方面,复杂系统理论能够告诉我们什么呢?我们从自然科学中经验研究的领域以及历史信息中知道,根本性的范式变化实际上是很自然的,即便它们几乎无法预测。社会秩序的革命在历史上一再发生。
+
+在真正全新的社会秩序的出现中,有几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就那些创生性的产生这些变化的事件而言,它们通过旧秩序日益混乱或衰败的过程发生。这通常包括向旧体制中注入巨量的能量。当这些能量事件消散时,新的秩序便逐渐强化。
+
+对称性破坏(symmetry-breaking)是一个常见的系统性行为,它在范式变化的语境下尤为有趣。当一个系统因为一个微小的局部偏离而走向了两个可能中较低的那一个时,对称性破坏便发生了。对于外部观察者来说,集合行为的选择可能显得很任意。事实上,它源于系统行为中的微小内部波动。
+
+无治共产主义,在复杂系统的语境下,是一个对涌现行为以及个体行为的描述。它要求整体性上的共产主义,社群之间的互助,以及依照面对的问题的规模采取合作的、集体的决策及解决措施。同时,它要求直至个体水平的层级和强制权力的消灭。在复杂系统的框架中,无治共产主义实际上似乎有很好的生存机会。它将无层级的网络模型作为人类组织的出发点。这意味着在理论上,它具有呈现复杂涌现行为的能力。
+
+此外,革命组织的作用可以被视为保持革命的自由意志主义的关键。在革命的情况中,微小波动可以产生不合比例的巨大影响。新社会的核心将存在于那些有着适合于运动的组织的倾向当中。因此,至关重要的是,组织倾向必须要有结构上的完整性,以及对于交互动因的可复制的知识,后者对于将广泛的运动成型为自由共产主义是不可少的。
+
+在战术层面上,用复杂系统思维进行分析解答很多问题,但也留下很多问题。从这个角度看,许多涌现行为事先没有办法计算,只能用经验研究或者是更弱的找历史类比的方法决定。我们仍然面对着困难的问题。我们必须找到其战术最利于阶级斗争升级的解决方案。此外,我们必须找到最利于拓展、复制的内部结构,以便它们在革命时刻中出现的高度敏感期的实施。
+
+
+
+
+
+
+
+
+
+
+
+
+
+
+ Made with by Agora
+
+
+
+
+
+
diff --git a/heros/2022-08-05-ElinBjarnegard/.-a1_l-armed-violence-and-patriarchal-values.html b/heros/2022-08-05-ElinBjarnegard/.-a1_l-armed-violence-and-patriarchal-values.html
new file mode 100644
index 00000000..9998e0d0
--- /dev/null
+++ b/heros/2022-08-05-ElinBjarnegard/.-a1_l-armed-violence-and-patriarchal-values.html
@@ -0,0 +1,224 @@
+
+
+
+
+
+
+
+
+
+ 暴力与父权:泰国男子从军经历调查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暴力与父权:泰国男子从军经历调查
+
+
+
+
+
+ Elin Bjarnegård, et al. | 2022.08.05
+
+
+ 本研究超越男女二元性的论调,强调男性内部对于暴力的态度因意识形态影响而存在分化:志愿参军的人通常更亲近父权制意识形态,而不是军队塑造了士兵的父权思想;强制参军对不希望主动参军人士的父权思想并无明显影响。
+
+
+
+本研究通过对泰南三府年轻男性进行调查,探索了参加武装暴力与父权价值观之间的关系。研究1发现父权价值观更强的男性更容易志愿加入准军事部队。研究2利用泰国征兵抽签所带来的自然实验,比较了非自愿应征入伍服兵役的男性与参加抽签但未入伍的男性的调查回答,发现两组在父权价值观方面没有差异。本文结论是,父权价值观促使人们自愿参与武装冲突,而在冲突地区应征服兵役不会导致士兵父权价值观的变化。
+
+一、导言
+
+最近的研究提出了一种新的解释,有可能更准确地缩小在暴力冲突局势中选择拿起武器的人的范围:具有父权价值观(patriarchal values,认同男性对女性的系统性支配地位)的人。一系列研究表明,关于男子气概(masculinity)和性别歧视的观念与支持暴力极端主义有关。本文从两个重要方面推进了这一研究:(1)研究了在武装冲突中,个人父权价值观强弱与通过资源加入政府准军事单位自愿参与有组织暴力活动之间的联系;(2)通过分析泰国的征兵抽签这一自然实验(natural experiment),研究了参与有组织暴力到个人父权价值观强弱之间的反向因果关系的可能性。
+
+二、武装暴力与父权价值观之间的联系
+
+在过去的三十年中,性别平等与战争暴力之间的关系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但侧重于个人层面的文献受到的学术关注较少。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在解释暴力行为成因时,性别价值观在社会和个人层面上都起着重要作用。父权制价值观被视为男女二元性别秩序的一部分,将男性置于女性之上,且这种父权制价值观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从父权制价值观转向性别平等的价值体系,意味着维护男女二元对立的界限日益模糊,并且二者平等。父权价值观与暴力倾向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多地被记录,而且往往集中在“他者化”(othering)过程中。他者化是一个区分“我们”和“他们”的过程,是构成父权价值观基础的性别秩序所固有的,也是合理化(rationalization)对他人实施肉体伤害的必须部分。尽管实施暴力行为往往与男性和男子气概的理想有关,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男性生物学上都具有同样的暴力倾向。同样,女性也可能是战时暴力的施暴者。因此,重点在于意识形态而非性别对于参与暴力的影响,从而需要从男性内部入手,研究参与暴力与不参与暴力的男性的不同及其原因。但是,研究父权价值观与暴力行为之间的因果关系仍然是一项重大挑战:这种既定的联系可能是由于以性别平等为导向的社会和个人不太支持暴力,也可能是由于暴露于冲突和暴力的社会和个人变得不那么支持性别平等。
+
+个人对暴力的增值化(valorization,赋予某事物价值)通常归因于社会化(socialization)进程。研究表明,暴力既可以通过代际传播,也可以通过影响儿童待遇的文化规范传播。具体而言,曾被家暴或目睹家暴的男孩随后更可能坚持父权价值观,最终更可能选择参与政治暴力。北美的一些调查研究表明,具有平民背景和军事背景的个人在特征和价值观上有所不同,这是因为参军前已经形成了某种亲军队的价值观的年轻男性倾向于自我选择加入部队。
+
+然而,其他一些论述则将对暴力的增值化与服役经历直接联系起来。例如,在越战期间服兵役的美国男性因暴力犯罪而被监禁的可能性显著增加。另一方面,国际安全援助部队中瑞典士兵在阿富汗服役前后的价值观基本保持稳定。
+
+在女权主义安全研究中,“军事化男子气概”(militarized masculinities)这一概念已发展为捕捉军事暴力与男子气概之间的特殊关联。军事化男子气概通常的特点被认为是“强壮、吃苦耐劳、具有侵略性的男性异性恋取向、恐同、重视庆祝同性友谊、实施有控制的攻击行为、以最小的抱怨完成任务”。尽管军事化的男子气概包含了相当多的特征,但在本文讨论中,军事化的男子气概有两个决定性的特征:其与男子气概的联系和对暴力的增值化:一个真男人应该具有战士的品质。女性被赋予了柔弱和看护的二等角色,而未能“像个战士”的男性则会受到羞辱。
+
+军事化男子气概指的是这样一种主张,即“与男子气概相关的刻板印象中的特质可以通过兵役,尤其是战斗来获得/证明”。这句话表明男子气概可以在军事环境中获得(acquired)和证明(proved)。第一种说法说明服兵役或参加战斗的经历会使男性具备某些特质。第二种观点认为这些特质是来自早年社会化过程,并且参军后就能表现出来。这种模棱两可的关系提出了父权价值观与暴力之间因果关系的问题。更具体地说,它提出了军事化男子气概的理想主要是通过自我选择(参军前)还是军事社会化(参军后)来实现的问题。
+
+三、志愿参军与军队招兵
+
+有关主动参加暴力行动的研究将军事冲突环境解释为已经社会化的个人可以将男子气概和暴力增值化的地方。一项关于越共游击队招募情况的研究强调对许多年轻新兵来说“赢得荣誉的渴望,或许只是赢得社区的尊重”是他们加入游击队的主要原因。对军人阳刚之气的认同往往是参军的主要动机之一。
+
+许多军事组织依赖于吸引志愿者和激励应征者,而将男孩转变为真正男子汉的理念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力工具。从国家的角度来看,军事化男子气概的概念有利于军队招募“不怕死”的士兵。当军队把自己塑造成充满阳刚之气时,就会吸引某一类渴望这种改变的人。这与军事化男性气质内涵——“真正的男人是士兵,真正的士兵是男人”——不谋而合。从这个角度来看,军事化男性气质的构建早在入伍之前就已开始。
+
+四、反向因果关系的可能性:军事社会化
+
+军事社会化意味着与军事组织具体相关的经历塑造了个人的价值观。在这里,士兵所处的环境会塑造和重塑他们的兴趣以及身份。军队也要求向未来的士兵有效地灌输有利于实现(使人成为士兵)的思想和价值观。作为一个以男性为主导的组织,军队的职能以暴力为基础,因此军队鼓励军事化的男子气概,将其作为诱导男性成为战士的一种手段。这种转变需要特定的方法、仪式或做法,旨在培养出愿意为某一事业杀人和献身的士兵。这一过程被描述为旨在摧毁士兵的个性,代之以对部队的认同。
+
+然而,军事经历在多大程度上将男性社会化为军事化的男子气概,以及哪些类型的实践、方法或经历引发了这种社会化,这些问题尚未得到深入探讨。
+
+五、募兵与征兵制情境中的男性军人气质
+
+有些人被迫征召入伍而绝不会自愿参战;有些人乐于为国家服务;而对其他人来说,参军是为了钱。一些国家实行征兵制,而另一些国家则依靠志愿兵。不同类型的军事环境也可能刺激不同类型的社会化进程。例如,准军事部队或游击队可能不要求在入伍前接受正规军事训练;服兵役可能不会有任何战斗经历;但在冲突不断的国家,即使是刚入伍的新兵也可能经历战斗和死亡威胁。
+
+本研究的重点是泰国,该国拥有规模庞大的准军事单位与泰国皇家武装力量(RTARF)并肩作战,后者采用抽签征兵的方式服兵役,兵役一般为两年左右。RTARF的应征入伍者的训练以通过惩罚和社会及心理压力暴力灌输纪律而著称。所有年满21岁的男性都必须在每年4月应征入伍。
+
+此外,泰国有许多男子和少数妇女自愿加入各种准军事部队。随着服役年限的增加、晋升和在不稳定的边境地区服役而获得经济奖励。泰南三府(北大年、也拉、那拉提瓦)自2004以来就因持续叛乱而成为冲突地区。这种在冲突地区活跃的不同军事组织的组合有助于研究自我选择加入准军事组织,以及通过服兵役实现社会化的情况。
+
+军事化男子气概是通过归属身份和表现身份的组合来实现的。泰国以性别广泛的流动性和对变性人(kathoeys)相对较高的容忍度和能见度而闻名。但是泰国军队在这方面是保守的,只征召给那些认同、被认定男性身份、并在法律上被承认为男性的人。变性人通常可以免服兵役,但在征兵日获得免服兵役所需的程序往往涉及羞辱和骚扰。
+
+研究1是对自我选择加入两类泰国准军事组织的研究:社区民兵(Community Militias),和游骑兵(Rangers)。
+
+社区民兵是泰国南部最大的武装组织。政府已将社区民兵的正规军部分(Or Sor,正式名称为国土防卫志愿军)扩大到约7,200人。社区民兵志愿者被招募到自己的村庄服役,为政府基础设施和政府官员提供保护。Or Sor每月领取工资,但其他村庄或社区民兵则不是。社区民兵一般只由男性组成,尽管妇女加入民兵组织没有任何正式障碍。
+
+游骑兵(Thahan Phran)是另一个准军事团体,是一支由陆军和海军陆战队组成的轻步兵。他们经常与边境巡逻警察(BPP)一起行动,接受作战训练。加入游骑兵者必须是年龄必须在18至29岁之间不分男女的泰国公民。女性在游骑兵中仍占少数。他们需要接受45天至6个月的初级培训。游骑兵报酬平均每月估计为13,500泰铢(约合440美元)。他们每次服役四年,经常被派往战区。游骑兵需要在偏远地区和小路上进行小规模徒步巡逻。他们在检查站巡逻,但有时也在林区扎营。
+
+研究2则研究了泰国军队抽签征兵的制度。根据1954年《兵役法》,泰国所有男性公民在18岁时都要登记服兵役,直到进入军事预备役或被免除军事义务。每个年龄组中大约有1/4的人将在中学期间通过领土防御学生训练进入预备役。那些没有参加培训的人在21岁时将继续登记服兵役,然后必须向征兵部报到,参加高等教育则入伍可被推迟,但是26岁以后不可再延期。
+
+在征兵时,极少数高级僧侣和身心残疾者被永久免服兵役。其余的人可以选择放弃抽签主动服兵役。如果放弃抽签的人数不足以满足军方的征兵配额,军方将为剩余的男性举行抽签。抽签抽中红卡的人必须服兵役,其余抽中黑卡的人被转移到预备役不必服兵役。放弃抽签的原因可能包括:拥有高中或本科学历的人放弃抽签的服役期更短;对参军感兴趣;被薪水所吸引。绝大多数男性参加抽签来试图免服兵役。许多人声称害怕服兵役,因为应征入伍者可能在战区服役,且虐待新兵的报道时有发生。
+
+六、实验设计与方法
+
+本文在泰国南部进行了一项调查,将征兵抽签作为实验组成部分。第一阶段随机选择300个村庄作为数据组(cluster),其中有100个位于泰南三府。对于每个数据组,抽样分为3个类别:(1)参加征兵抽签并必须服兵役的男性,(2)参加抽签但未被选中服兵役的男性,以及(3)放弃抽签并服兵役的男性。每个类别在每个村均采访5名男性,参见表1。
+
+
+▲ 表1:样本组
+
+本文的实证研究由两部分组成(见表1)。首先本文分析了在泰南三府,具有更多父权价值观的男性是否更容易自愿参加准军事组织。研究1作为观察性研究,使用了两个可变因变量。第一个问题是受访者是否参加社区民兵,第二个问题是受访者是否参加游骑兵。研究1采用了所有3类参与者的数据,但只包括居住在泰南三府的人。因此,研究1中分析的受访者人数为1500人(三个类别各500人)。
+
+研究2探讨了反向因果关系的可能性,并检验了义务兵役过程的军事社会化对新兵父权价值观的影响。研究2以征兵抽签的形式进行了自然实验。将第一类(实验组,抽签后必须服兵役)与第二类(对照组,抽签后免服兵役)进行了比较。因此,研究2中分析的受访者人数为3000人(两类各1500人)。
+
+父权价值观通过一个基于受访者对性别平等态度的5个问题的指数进行量化,这些问题涉及受访者在多大程度上同意以下观点:1、男性比女性更适合担任政治领袖;2、男性更适合担任企业高管;3、大学教育对男孩比女孩更重要;4、丈夫应该在家庭中做出重要决定;5、女性应该容忍暴力,以便家庭团结一致。
+
+研究1还使用了几个额外的变量作为控制变量,并在稳健性测试中使用,其中包括指示受访者是否有孩子、教育状况、收入和婚姻状况的变量。由于研究1使用了所有三类受访者,本文还使用了虚拟变量来指示受访者属于哪一类。同时,为了测试研究2中自然实验的平衡性,本文同样使用了七个涉及在年轻男性在征兵抽签之前已经确定的7个属性作为变量:年龄、是否为穆斯林、是否为马来穆斯林、受访者的父亲是否在军队服役、受访者成长时在家中讨论泰南三府情况的程度、受访者成长时在看到母亲被打的频率,以及受访者成长时被打的频率。这些变量也用作研究1中的额外控制或稳健性检查。
+
+七、实验结果
+
+研究1:关于自我选择加入准军事单位服役的观察性研究
+
+
+▲ 图1:逻辑回归结果
+
+研究1旨在确定我们父权价值观的变化是否部分是由个人自我选择加入准军事组织来解释的。本文预期具有更多父权价值观的男性更可能参与有组织的暴力。
+
+图1显示了逻辑回归测试结果,点和菱形表示系数,水平线表示95%的置信区间。本部分的样本仅限于居住在泰南三府的受访者。第一个因变量是参与社区民兵,第二个因变量是参加游骑兵。“父权价值观”(Patriarchal Values)对这两个因变量的预期方向都有很强的显著影响。样本还包括放弃抽签主动服役的男性(“放弃”,Waived),而这类男性在未来更可能参与准军事活动。
+
+下一个控制变量(“未被家暴”,Not Beaten Home)衡量儿童时期的暴力经历。那些说自己很少在家里被打的男性参与准军事活动的可能性要小得多。本文将此解释为在童年时期更频繁遭家暴的男性了解到暴力是处理冲突的适当方式,这使他们更有可能参加有组织暴力行动。此外,童年遭受殴打的经历很可能会导致成年后更高的父权价值观。我们发现“马来穆斯林”(图中显示为Malay Muslim)和佛教徒同样倾向于参加社区防御志愿者团体,但马来穆斯林成为游骑兵的可能性要小得多,因为游骑兵在泰南三府的马来穆斯林中广受鄙视。下一个控制变量反映了受访者在成长过程中与家人讨论泰南三府暴力局势的频率(“讨论频率”,Talk Before 18)。讨论情况较多的男性更有可能参与准军事活动。本文认为,这可能既反映了受访者本身的自我选择,也反映了人们可能会更多地谈论冲突的地区代表本地区受冲突影响严重,因此更容易被准军事组织招募。下一个控制变量是受访者是否有孩子(“有孩”,Have Children):父亲更有可能因为经济原因加入游骑兵。最后,受过高等教育的男性更可能成为游骑兵,可能反映了政府热衷于招募受过较高教育的人。
+
+研究1中的主要解释性变量“父权价值观”在泰南三府有25%的观测值缺失。这是一个相对较大的缺失比例,因此本文研究了缺失情况,并进行了替代测试,包括进行使用多重插补法(multiple imputation,通过创建几个不同的合理估算数据集,并组合从每个数据集中获得的结果来消除缺失数据的不确定性)。总之,“父权价值观”的缺失与研究1中的因变量没有系统的相关性,遗漏值不太可能严重破坏对研究1结果的有效性。
+
+结果是,更高水平的“父权价值观”与更高的志愿参与社区民兵和游骑兵的可能性存在稳健的相关性。现在本文想从实质上了解这种效应的强度。转化逻辑回归系数为更直观的OR值(odds ratio,指事件A在B在场的情况下发生的几率与事件A在没有B的情况下的几率之比)或概率,只有对于一组固定在相同值并使用相同样本的特定解释变量才有意义。更重要的是,在我们的情况下,参与我们模型样本的基线概率不是很有意义,因为本实验的样本不具代表性。例如,实验1样本中泰南三府高达28%的受访者很少或更频繁地参加游骑兵活动(代表他们至少参与了游骑兵单位),这可能比泰南三府同一年龄段的所有男性中参加游骑兵的总体比例更高(因为本实验对参军的男性进行了过多抽样)。因此,基于本文数据参与的绝对概率本身就不那么有趣,更有意义的比较是不同个体之间的相对差异。下面本文展示了两个拼接图,展示了父权价值观(分为四个阶段)与参与暴力之间的关系。
+
+
+▲ 图2:父权价值观与社区民兵参与度的相关性
+
+如图2所示,在参与社区民兵活动方面,父权价值观最低和最高的人之间存在相对较大的差异。在父权价值观最低的男性参加社区民兵的男性比例相对较小(37%)。具有最高父权价值观的男性比例要大得多(60%)。同样,在图3中,父权价值观最低的男性有24%参加了游骑兵,而34%的父权值最高的男性参加过游骑兵。
+
+
+▲ 图3:父权价值观与游骑兵参与度的相关性
+
+研究2:关于征兵抽签作为自然实验的研究
+
+研究2调查了军事社会化对希望通过参加抽签逃避兵役的男性的父权价值观的影响。表2展示了几个控制变量的值,这些变量是指七个在年轻男性在征兵抽签之前已经确定的属性,最后一行显示了服兵役对父权价值观的处理效应(treatment effect)。
+
+
+▲ 表2:控制变量与父权价值观的处理效应
+
+第一行显示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平均年龄不同,因为样本中的最低年龄是21岁。年龄在21至23岁之间的人如果抽中了红卡不得不服兵役,则无法接受采访。因此,最年轻的受访者更可能属于不必服役的男性类别。接下来的两行显示,穆斯林和佛教徒同样有可能抽中了红卡,如果只将说马来语的穆斯林与其他样本进行比较,这一点也成立。同样,这些群体在“父亲服兵役”(Father served)、“讨论频率”(Talk Before 18)和“母亲被家暴”(Mother beaten)等变量方面是平衡的。服役的年轻男性说他们“被家暴”(Beaten at Home)的可能性在统计学上显著地小,但该差异数值上很小,很可能是随机效应。
+
+最后一行显示,两组样本的“父权价值观”没有显著差异,表明被强制征召入伍对性别平等的态度没有影响。本文大量的观测样本意味着即使是非常小的影响也会被检测到。考虑到抽中红卡和服兵役的待遇是随机分配的,有充分的理由得出结论:军事社会化对父权价值观变化没有因果关系。
+
+作为稳健性测试,本实验还分别测试了父权价值观五个调查问题中的每一个的处理效应,未发现任何效应。
+
+在另一项替代测试中,本实验放宽了实验同质性(treatment homogeneity)的假设。本实验首先将实验处理限制在服役期间遭受过武装冲突的应征入伍者身上。下文报告的结果进一步强化了本文的结论。
+
+本实验向服役人员提出了10个问题,例如是否看到一名阵亡士兵、靠近炸弹以及向敌人开枪。41%的人经历过这种暴力,但这种经历对他们的父权价值观没有显著影响。本实验还验证了,任何服役军种对父权价值观没有显著影响。
+
+实验组(抽签)和对照组(未抽签)的父权值指标上的缺失值数量没有显著差异。因此该缺失不太可能对研究2的结果构成威胁。此外,一个发现表明军事社会化具有显著影响:服役的男性更有可能认为在军队服役的男性应该比没有服役的更受尊重。这一结果和其他类似的结果增强了对实验有效性的信心,并确实发现了军事社会化的影响。因此,即使士兵存在被军事社会化,对性别平等的态度在很大程度上还是不受服兵役的影响。
+
+八、结论
+
+本文探讨了一个更广泛的基本问题,即父权价值观是促使人们决定参与暴力,还是暴力经历影响了父权价值体系。本文调查了那些已经被社会化为持有父权价值观的人是否更有可能主动成为潜在的暴力角色,或者是否是因为在冲突地区非自愿服役而加强了持有父权价值观念的厌女(misogyny)情绪。
+
+在第一项研究中,本文发现持有父权价值观与在武装冲突中志愿参加准军事部队之间存在着强烈而稳健的关系。这表明自我选择是理解军事化男子气概和参与暴力的联系的重要因素。在第二项研究中,本文发现实验组(强制服役)和对照组(未服役)之间的父权价值观没有显著差异。换言之,没有证据支持军事社会化会强化个人的父权价值观。
+
+这项研究存在重要局限性:这项研究中说明,服兵役不会影响个人厌女情绪,但本文没有研究的军事化男子气概的其他方面(如吃苦耐劳)可能会受到影响。此外,本研究强调超越性别二元性,通过研究男性接受父权价值观的程度的变化,可以对男性与暴力之间的联系和因果关系有了更好的理解。
+
+
+
+Elin Bjarnegård,乌普萨拉大学政府学部副教授
+
+Anders Engvall,斯德哥尔摩经济学院研究员
+
+Srisompob Jitpiromsri,宋卡王子大学和平研究所助理教授
+
+Erik Melander,乌普萨拉大学和平与冲突学部教授
+
+编译:郑嘉隽
+
+
+
+
+
+
+
+
+
+
+
+
+ Made with by Agora
+
+
+
+
+
+
diff --git a/hkers.xml b/hkers.xml
index 0c4524da..408e64cf 100644
--- a/hkers.xml
+++ b/hkers.xml
@@ -1,4 +1,4 @@
-Jekyll 2024-11-22T09:45:09+08:00 https://agorahub.github.io/pen0/hkers.xml The Republic of Agora | Hkers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Too Good To Lose 2024-11-12T12:00:00+08:00 2024-11-12T12:00:00+08:00 https://agorahub.github.io/pen0/hkers/too-good-to-lose <p><em>When it comes to the future of American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and the success of the CHIPS Act, Intel is not too big to fail, but it is too good to lose.</em></p>
+Jekyll 2024-11-26T11:22:23+08:00 https://agorahub.github.io/pen0/hkers.xml The Republic of Agora | Hkers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Too Good To Lose 2024-11-12T12:00:00+08:00 2024-11-12T12:00:00+08:00 https://agorahub.github.io/pen0/hkers/too-good-to-lose <p><em>When it comes to the future of American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and the success of the CHIPS Act, Intel is not too big to fail, but it is too good to lose.</em></p>
<excerpt />
diff --git a/hkers/index.html b/hkers/index.html
index 0494b37b..811e630e 100644
--- a/hkers/index.html
+++ b/hkers/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2090,6 +2090,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index.html b/index.html
index fd5e4576..c8c4e423 100644
--- a/index.html
+++ b/index.html
@@ -10,7 +1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51,7 +51,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67,14 +67,14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走向更进步的联合体
-
+ 复杂系统与无治主义
+
- Heidi Hartmann | 1979.06.01
- 女性主义社会主义者,必须组织一种既解决反对父权制,也解决反对资本主义的斗争实践。我们必须坚持要创建一个相互依赖、认同解放而非耻辱的社会。
+ Gavin Mendel-Gleeson | 2009.03.01
+ 将人类社会作为复杂系统进行分析,能为我们提供对于历史进程以及资本主义的强项与弱点的新的见解。
- < Full Article >
+ < Full Article >
@@ -85,14 +85,14 @@ < 网左实践总结
+ 暴力与父权:泰国男子从军经历调查
- 番茄米线 | 2022.12.16
-
“网左”总体来说确实是进步的,他们要比一些麻木者、漠不关心者和肉食者进步得多,他们是在资产阶级残酷压迫下抱团取暖的、可以接触到网络生活的群众。而“网左”形成的“左圈”也为许多来寻找答案的迷茫者,如一年半前的我,提供了资源和平台。
+ Elin Bjarnegård, et al. | 2022.08.05
+ 本研究超越男女二元性的论调,强调男性内部对于暴力的态度因意识形态影响而存在分化:志愿参军的人通常更亲近父权制意识形态,而不是军队塑造了士兵的父权思想;强制参军对不希望主动参军人士的父权思想并无明显影响。
- < Full Article >
+ < Full Article >
@@ -107,14 +107,14 @@ < 巴枯宁瑞士演讲・三
-
+ 动物之间的互助
+
- 米哈伊尔·巴枯宁 | 1871.05.03
-
亲爱的同志们,上次说1789~1793年革命中,中产阶级有意无意间助用平民之力,筑其权力于封建世界废墟之上。从此以后,他们成为统治阶级。
+ 彼得·克鲁泡特金 | 1890.09.30
+ 生存竞争 互助 自然法则和逐步进化的主要因素 无脊椎动物 蚂蚁和蜜蜂 鸟类 猎食和捕鱼的结合 合群性 小鸟之间的互相保护 鹤和鹦鹉
- < Full Article >
+ < Full Article >
@@ -126,6 +126,22 @@ <
+
+
+ 尋香記
+
+
+ 東加豆 | 2024.09.02
+ 我七月初就知道「尋香記」這個展覽了,但一直沒有動身,身心靈也像一個木頭人。為什麼呢?如果這是在二十年前,我肯定會在第一天第一時間就衝過去,興奮得不得了。想想也是挺有意思,我跟香味這東西,總算是有些不解之緣吧。八月的最後一天,我終於踏進了展廳。不過,就算來晚了,那份對香氣的喜愛,還是一點都沒少。有心動,也有感動。
+
+
+ < Full Article >
+
+
+
+
+
+
2024盂蘭雜記
@@ -142,6 +158,24 @@ <
+
+ 李文亮医生,你好
+
+
+ CrazyArticle | 2024.08.29
+ 李文亮医生:
+
+您好。当我第一次知道您的时候,您已经去世,我是在新闻联播上得知您被平反的事,那一天,2020年3月19日。当时我正被关在广州市第一看守所。
+
+
+ < Full Article >
+
+
+
+
+
+
拍打詠
@@ -258,37 +292,7 @@ <
-
- 胰暢詠
-
-
- 東加豆 | 2024.08.22
- 腹痛如刀夜未央,
-
-急診方知胰病傷。
-
-
- < Full Article >
-
-
-
-
-
-
-
-
- 孟加拉——两个女人的角斗场
-
- 马屿人 | 2024.08.22
- 孟加拉政府终于正式接受最高法院判决,将给“自由战士”与其亲属的公务员配额降到5%,93%的公务员岗位面向社会择优录用。而此时,孟加拉青年的抗议活动已经持续了一个多月时间,进入暴力冲突也有两个星期,至少174人死亡,超过2500人被捕。
-
-
- < Full Article >
-
-
-
@@ -1285,6 +1289,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Columns - page 13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1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1
奶茶世代的泰国大选
+冯嘉诚 | 2023-05-19
+从“胜利日”到“耻辱日”
+吴言 | 2023-05-15
+香港民主派47人初選案審訊第十四周
@@ -250,22 +266,6 @@齐泽克 / GPT-4译
寫給遇害烏克蘭英雄的孩子們
-陶樂思 | 2023-03-23
-香港民主派47人初選案審訊第六周
-《獨媒》 | 2023-03-19
-《獨媒》 | 2023-
Previous ♢
- Page 13 of 19
+ Page 13 of 20
♢ Next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1/page14/index.html b/c1/page14/index.html
index 9fdc41f6..dae4ba74 100644
--- a/c1/page14/index.html
+++ b/c1/page14/index.html
@@ -10,7 +10,7 @@
Columns - page 14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12 +60,2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Columns - page 14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1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1
+
+
+ 寫給遇害烏克蘭英雄的孩子們
+ 陶樂思 | 2023-03-23
+
+
+
+
+
+
+ 香港民主派47人初選案審訊第六周
+ 《獨媒》 | 2023-03-19
+
+
+
+
“清除低端”广州版
@@ -250,22 +266,6 @@ LungZeno | 2023-02-2
-
-
- 香港民主派47人初選案審訊第二周
- 《獨媒》 | 2023-02-19
-
-
-
-
-
-
- 香港民主派47人初选案开审
- 李慧筠、袁慧妍 | 2023-02-06
-
-
-
-
@@ -274,7 +274,7 @@ 李慧筠、袁慧
Previous ♢
- Page 14 of 19
+ Page 14 of 20
♢ Next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1/page15/index.html b/c1/page15/index.html
index 16ff6dcc..01e4886c 100644
--- a/c1/page15/index.html
+++ b/c1/page15/index.html
@@ -10,7 +10,7 @@
Columns - page 15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12 +60,2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Columns - page 15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1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1
+
+
+ 香港民主派47人初選案審訊第二周
+ 《獨媒》 | 2023-02-19
+
+
+
+
+
+
+ 香港民主派47人初选案开审
+ 李慧筠、袁慧妍 | 2023-02-06
+
+
+
+
为什么“Goblin Mode”不是“躺平”?
@@ -250,22 +266,6 @@ 岳粤 | 2022-12-14<
-
-
- 尼采的駱駝、獅子與孩子
- 正宜 | 2022-12-14
-
-
-
-
-
-
- 恐懼
- 匿名 | 2022-12-12
-
-
-
-
@@ -274,7 +274,7 @@ 匿名 | 2022-12-12<
Previous ♢
- Page 15 of 19
+ Page 15 of 20
♢ Next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1/page16/index.html b/c1/page16/index.html
index adbf3daa..589c3ca2 100644
--- a/c1/page16/index.html
+++ b/c1/page16/index.html
@@ -10,7 +10,7 @@
Columns - page 16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12 +60,2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Columns - page 16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1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1
+
+
+ 尼采的駱駝、獅子與孩子
+ 正宜 | 2022-12-14
+
+
+
+
+
+
+ 恐懼
+ 匿名 | 2022-12-12
+
+
+
+
“女人没有国家”
@@ -250,22 +266,6 @@ 小游 | 2022-10-31<
-
-
- 他们经历的,我们也可能经历
- 维舟 | 2022-10-30
-
-
-
-
-
-
- 戴,还是不戴?
- 米拉·帕特尔、阿德里亚·罗伊乔杜里 | 2022-10-20
-
-
-
-
@@ -274,7 +274,7 @@ 米拉·帕特尔、
Previous ♢
- Page 16 of 19
+ Page 16 of 20
♢ Next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1/page17/index.html b/c1/page17/index.html
index 1ee853aa..82f1cb49 100644
--- a/c1/page17/index.html
+++ b/c1/page17/index.html
@@ -10,7 +10,7 @@
Columns - page 1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12 +60,2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Columns - page 17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1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1
+
+
+ 他们经历的,我们也可能经历
+ 维舟 | 2022-10-30
+
+
+
+
+
+
+ 戴,还是不戴?
+ 米拉·帕特尔、阿德里亚·罗伊乔杜里 | 2022-10-20
+
+
+
+
“有声音”胜于“大多数”
@@ -250,22 +266,6 @@ 阿菠 | 2022-07-12<
-
-
- 世俗化与新兴宗教
- 胡清心 | 2022-07-11
-
-
-
-
-
-
- 倪匡反共 一以貫之
- 蘇查哈爾燦 | 2022-07-04
-
-
-
-
@@ -274,7 +274,7 @@ 蘇查哈爾燦 | 20
Previous ♢
- Page 17 of 19
+ Page 17 of 20
♢ Next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1/page18/index.html b/c1/page18/index.html
index c2fb99b7..d9d4927a 100644
--- a/c1/page18/index.html
+++ b/c1/page18/index.html
@@ -10,7 +10,7 @@
Columns - page 1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12 +60,2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Columns - page 18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1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1
+
+
+ 世俗化与新兴宗教
+ 胡清心 | 2022-07-11
+
+
+
+
+
+
+ 倪匡反共 一以貫之
+ 蘇查哈爾燦 | 2022-07-04
+
+
+
+
俄乌战争・六月战局
@@ -250,22 +266,6 @@ 当代张敬轩 | 20
-
-
- 俄乌战争第六周
- 当代张敬轩 | 2022-04-10
-
-
-
-
-
-
- 俄乌战争第五周
- 当代张敬轩 | 2022-04-01
-
-
-
-
@@ -274,7 +274,7 @@ 当代张敬轩 | 20
Previous ♢
- Page 18 of 19
+ Page 18 of 20
♢ Next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1/page19/index.html b/c1/page19/index.html
index b3874b68..0ca4e53c 100644
--- a/c1/page19/index.html
+++ b/c1/page19/index.html
@@ -10,7 +10,7 @@
Columns - page 19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12 +60,2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Columns - page 19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1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1
+
+
+ 俄乌战争第六周
+ 当代张敬轩 | 2022-04-10
+
+
+
+
+
+
+ 俄乌战争第五周
+ 当代张敬轩 | 2022-04-01
+
+
+
+
俄乌战争第四周
@@ -250,14 +266,6 @@ Pang | 2019-12-18
-
-
- COLUMN TEMPLATE
- AUTHOR NAME | -0001-12-31
-
-
-
-
@@ -266,7 +274,9 @@ AUTHOR NAME | -0001-
Previous ♢
- Page 19 of 19
+ Page 19 of 20
+
+ ♢ Next
@@ -31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1/page2/index.html b/c1/page2/index.html
index 1d6272b8..34ffe6e7 100644
--- a/c1/page2/index.html
+++ b/c1/page2/index.html
@@ -10,7 +10,7 @@
Columns - page 2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12 +60,2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Columns - page 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1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1
+
+
+ 家有小粉紅
+ Cherryyoko櫻桃陽子 | 2024-08-02
+
+
+
+
+
+
+ 进步社群与政治德性
+ 陈纯 | 2024-07-31
+
+
+
+
以色列人的起源
@@ -250,22 +266,6 @@ 鹿馬 | 2024-06-16<
-
-
- 端午漫谈屈原
- 江上小堂 | 2024-06-11
-
-
-
-
-
-
- 端午漫谈伍子胥
- 江上小堂 | 2024-06-10
-
-
-
-
@@ -274,7 +274,7 @@ 江上小堂 | 2024-
Previous ♢
- Page 2 of 19
+ Page 2 of 20
♢ Next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1/page20/index.html b/c1/page20/index.html
new file mode 100644
index 00000000..aa0bb7ef
--- /dev/null
+++ b/c1/page20/index.html
@@ -0,0 +1,248 @@
+
+
+
+
+
+
+
+
+
+ Columns - page 20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Columns - page 20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1
+
+
+
+
+
+
+
+ COLUMN TEMPLATE
+ AUTHOR NAME | -0001-12-31
+
+
+
+
+
+
+
+
+
+
+ Previous ♢
+
+ Page 20 of 20
+
+
+
+
+
+
+
+
+
+
+
+
+
+ Made with by Agora
+
+
+
+
+
+
diff --git a/c1/page3/index.html b/c1/page3/index.html
index da525a10..9a69ded7 100644
--- a/c1/page3/index.html
+++ b/c1/page3/index.html
@@ -10,7 +10,7 @@
Columns - page 3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12 +60,2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Columns - page 3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1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1
+
+
+ 端午漫谈屈原
+ 江上小堂 | 2024-06-11
+
+
+
+
+
+
+ 端午漫谈伍子胥
+ 江上小堂 | 2024-06-10
+
+
+
+
一种可能的理想世界
@@ -250,22 +266,6 @@ 東加豆 | 2024-05-
-
-
- 的哥
- WrightFu | 2024-05-12
-
-
-
-
-
-
- 牙膏交響曲
- 東加豆 | 2024-05-10
-
-
-
-
@@ -274,7 +274,7 @@ 東加豆 | 2024-05-
Previous ♢
- Page 3 of 19
+ Page 3 of 20
♢ Next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1/page4/index.html b/c1/page4/index.html
index 1f2ad76e..310ec3db 100644
--- a/c1/page4/index.html
+++ b/c1/page4/index.html
@@ -10,7 +10,7 @@
Columns - page 4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12 +60,2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Columns - page 4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1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1
+
+
+ 的哥
+ WrightFu | 2024-05-12
+
+
+
+
+
+
+ 牙膏交響曲
+ 東加豆 | 2024-05-10
+
+
+
+
《自愿奴役论》
@@ -250,22 +266,6 @@ 東加豆 | 2024-04-
-
-
- 游泳池餐廳結業
- 東加豆 | 2024-04-17
-
-
-
-
-
-
- 旋律嘉年華
- 東加豆 | 2024-04-16
-
-
-
-
@@ -274,7 +274,7 @@ 東加豆 | 2024-04-
Previous ♢
- Page 4 of 19
+ Page 4 of 20
♢ Next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1/page5/index.html b/c1/page5/index.html
index 53037fb4..9ffc6ec8 100644
--- a/c1/page5/index.html
+++ b/c1/page5/index.html
@@ -10,7 +10,7 @@
Columns - page 5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12 +60,2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Columns - page 5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1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1
+
+
+ 游泳池餐廳結業
+ 東加豆 | 2024-04-17
+
+
+
+
+
+
+ 旋律嘉年華
+ 東加豆 | 2024-04-16
+
+
+
+
日出的平行線
@@ -250,22 +266,6 @@ 東加豆 | 2024-03-
-
-
- 踐行「見字飲水」信條
- 陶樂思 | 2024-03-07
-
-
-
-
-
-
- 友人
- 東加豆 | 2024-03-07
-
-
-
-
@@ -274,7 +274,7 @@ 東加豆 | 2024-03-
Previous ♢
- Page 5 of 19
+ Page 5 of 20
♢ Next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1/page6/index.html b/c1/page6/index.html
index bd38e5b3..a60388d1 100644
--- a/c1/page6/index.html
+++ b/c1/page6/index.html
@@ -10,7 +10,7 @@
Columns - page 6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12 +60,2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Columns - page 6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1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1
+
+
+ 踐行「見字飲水」信條
+ 陶樂思 | 2024-03-07
+
+
+
+
+
+
+ 友人
+ 東加豆 | 2024-03-07
+
+
+
+
緣份職機師
@@ -250,22 +266,6 @@ 野人 | 2024-02-04<
-
-
- 屁蟹紀錄
- Icebee | 2024-02-02
-
-
-
-
-
-
- 神經擠壓的人
- 東加豆 | 2024-02-02
-
-
-
-
@@ -274,7 +274,7 @@ 東加豆 | 2024-02-
Previous ♢
- Page 6 of 19
+ Page 6 of 20
♢ Next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1/page7/index.html b/c1/page7/index.html
index edba02b9..3eccdc5b 100644
--- a/c1/page7/index.html
+++ b/c1/page7/index.html
@@ -10,7 +10,7 @@
Columns - page 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12 +60,2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Columns - page 7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1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1
+
+
+ 屁蟹紀錄
+ Icebee | 2024-02-02
+
+
+
+
+
+
+ 神經擠壓的人
+ 東加豆 | 2024-02-02
+
+
+
+
詠老
@@ -250,22 +266,6 @@ Anson | 2024-01-01
-
-
- 十二月二十九日
- 東加豆 | 2023-12-29
-
-
-
-
-
-
- 新年願望
- 東加豆 | 2023-12-28
-
-
-
-
@@ -274,7 +274,7 @@ 東加豆 | 2023-12-
Previous ♢
- Page 7 of 19
+ Page 7 of 20
♢ Next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1/page8/index.html b/c1/page8/index.html
index 008b5687..2fa22675 100644
--- a/c1/page8/index.html
+++ b/c1/page8/index.html
@@ -10,7 +10,7 @@
Columns - page 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12 +60,2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Columns - page 8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1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1
+
+
+ 十二月二十九日
+ 東加豆 | 2023-12-29
+
+
+
+
+
+
+ 新年願望
+ 東加豆 | 2023-12-28
+
+
+
+
元旦倒數的故事
@@ -250,22 +266,6 @@ 烏雲蓋雪 | 2023-
-
-
- 薛定諤的貓死了沒?
- 江世威 | 2023-11-14
-
-
-
-
-
-
- 理解宋朝・王安石【2】唯财是举
- Ethan | 2023-11-12
-
-
-
-
@@ -274,7 +274,7 @@ Ethan | 2023-11-12
Previous ♢
- Page 8 of 19
+ Page 8 of 20
♢ Next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1/page9/index.html b/c1/page9/index.html
index 998ef38c..1606fce4 100644
--- a/c1/page9/index.html
+++ b/c1/page9/index.html
@@ -10,7 +10,7 @@
Columns - page 9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12 +60,2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Columns - page 9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1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1
+
+
+ 薛定諤的貓死了沒?
+ 江世威 | 2023-11-14
+
+
+
+
+
+
+ 理解宋朝・王安石【2】唯财是举
+ Ethan | 2023-11-12
+
+
+
+
人工智能时代里的个人主体性
@@ -250,22 +266,6 @@ 豬文 | 2023-10-09<
-
-
- 大語言模型可以理解時空?
- 討厭鬼 | 2023-10-09
-
-
-
-
-
-
- 空間的理念
- 野人 | 2023-10-05
-
-
-
-
@@ -274,7 +274,7 @@ 野人 | 2023-10-05<
Previous ♢
- Page 9 of 19
+ Page 9 of 20
♢ Next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index.html b/c2/index.html
index 70c2b7fe..08c58026 100644
--- a/c2/index.html
+++ b/c2/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2,6 +322,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10/index.html b/c2/page10/index.html
index 46b567ab..16a59cca 100644
--- a/c2/page10/index.html
+++ b/c2/page10/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10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10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11/index.html b/c2/page11/index.html
index 8b1801d7..1ec43764 100644
--- a/c2/page11/index.html
+++ b/c2/page11/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11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11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12/index.html b/c2/page12/index.html
index 6343e019..f3c02526 100644
--- a/c2/page12/index.html
+++ b/c2/page12/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12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1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13/index.html b/c2/page13/index.html
index 357c25a6..93fef36d 100644
--- a/c2/page13/index.html
+++ b/c2/page13/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13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13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14/index.html b/c2/page14/index.html
index cf8b04d9..a8a63271 100644
--- a/c2/page14/index.html
+++ b/c2/page14/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14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14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15/index.html b/c2/page15/index.html
index 8e8496ea..3a070062 100644
--- a/c2/page15/index.html
+++ b/c2/page15/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15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15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16/index.html b/c2/page16/index.html
index b0156a44..18b0f06f 100644
--- a/c2/page16/index.html
+++ b/c2/page16/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16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16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17/index.html b/c2/page17/index.html
index 062d29f5..03c4358c 100644
--- a/c2/page17/index.html
+++ b/c2/page17/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1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17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18/index.html b/c2/page18/index.html
index 48dcad16..a8e4d7ac 100644
--- a/c2/page18/index.html
+++ b/c2/page18/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1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18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19/index.html b/c2/page19/index.html
index e30ff3b4..06d1d2f9 100644
--- a/c2/page19/index.html
+++ b/c2/page19/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19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19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2/index.html b/c2/page2/index.html
index f72275ef..ffd3c545 100644
--- a/c2/page2/index.html
+++ b/c2/page2/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2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20/index.html b/c2/page20/index.html
index 74e548aa..2975ba4e 100644
--- a/c2/page20/index.html
+++ b/c2/page20/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20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20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21/index.html b/c2/page21/index.html
index f1dc396c..6d1eafba 100644
--- a/c2/page21/index.html
+++ b/c2/page21/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21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21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22/index.html b/c2/page22/index.html
index 1a98deca..f8d96e70 100644
--- a/c2/page22/index.html
+++ b/c2/page22/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22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2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23/index.html b/c2/page23/index.html
index f2a16328..38bf75dc 100644
--- a/c2/page23/index.html
+++ b/c2/page23/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23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23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24/index.html b/c2/page24/index.html
index 778917d1..58b99234 100644
--- a/c2/page24/index.html
+++ b/c2/page24/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24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24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25/index.html b/c2/page25/index.html
index 5d080de5..6487974b 100644
--- a/c2/page25/index.html
+++ b/c2/page25/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25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25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26/index.html b/c2/page26/index.html
index ccd83a90..36c470a5 100644
--- a/c2/page26/index.html
+++ b/c2/page26/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26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26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27/index.html b/c2/page27/index.html
index b4ee6666..adcdb79d 100644
--- a/c2/page27/index.html
+++ b/c2/page27/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2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27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28/index.html b/c2/page28/index.html
index 5e745243..b99a4330 100644
--- a/c2/page28/index.html
+++ b/c2/page28/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2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28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29/index.html b/c2/page29/index.html
index 63efb3c9..29746c21 100644
--- a/c2/page29/index.html
+++ b/c2/page29/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29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29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3/index.html b/c2/page3/index.html
index 857bf4fe..09c3f1d5 100644
--- a/c2/page3/index.html
+++ b/c2/page3/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3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3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30/index.html b/c2/page30/index.html
index 24928321..28cdb119 100644
--- a/c2/page30/index.html
+++ b/c2/page30/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30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30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31/index.html b/c2/page31/index.html
index 07c9b037..f892d948 100644
--- a/c2/page31/index.html
+++ b/c2/page31/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31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31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32/index.html b/c2/page32/index.html
index 6d6878b5..366edc36 100644
--- a/c2/page32/index.html
+++ b/c2/page32/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32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3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33/index.html b/c2/page33/index.html
index ab5c9dc5..6ef20e1a 100644
--- a/c2/page33/index.html
+++ b/c2/page33/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33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33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34/index.html b/c2/page34/index.html
index 38a2e175..7a23c97e 100644
--- a/c2/page34/index.html
+++ b/c2/page34/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34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34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35/index.html b/c2/page35/index.html
index 0f515207..578107a8 100644
--- a/c2/page35/index.html
+++ b/c2/page35/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35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35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36/index.html b/c2/page36/index.html
index 611078c3..aa3f9ca6 100644
--- a/c2/page36/index.html
+++ b/c2/page36/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36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36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37/index.html b/c2/page37/index.html
index 1c1a12a9..8d0900f9 100644
--- a/c2/page37/index.html
+++ b/c2/page37/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3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37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194,6 +19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4/index.html b/c2/page4/index.html
index 4fd08efc..623b532c 100644
--- a/c2/page4/index.html
+++ b/c2/page4/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4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4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5/index.html b/c2/page5/index.html
index 635c49e0..9589ae35 100644
--- a/c2/page5/index.html
+++ b/c2/page5/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5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5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6/index.html b/c2/page6/index.html
index 264ee549..2fba5757 100644
--- a/c2/page6/index.html
+++ b/c2/page6/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6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6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7/index.html b/c2/page7/index.html
index e1d1bf6e..3528e730 100644
--- a/c2/page7/index.html
+++ b/c2/page7/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7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8/index.html b/c2/page8/index.html
index 13c99131..1da3e1b9 100644
--- a/c2/page8/index.html
+++ b/c2/page8/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8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9/index.html b/c2/page9/index.html
index 8e996047..9c7b480b 100644
--- a/c2/page9/index.html
+++ b/c2/page9/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9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9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olumns.xml b/columns.xml
index 040e6750..1ec6929f 100644
--- a/columns.xml
+++ b/columns.xml
@@ -1,4 +1,102 @@
-Jekyll 2024-11-22T09:45:09+08:00 https://agorahub.github.io/pen0/columns.xml The Republic of Agora | Columns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2024盂蘭雜記 2024-09-01T12:00:00+08:00 2024-09-01T12:00:00+08:00 https://agorahub.github.io/pen0/columns/misc-notes-of-the-bon-2024 <p>農曆七月將過,大開一個月的鬼門,也要再次關上,讓來自另一個次元的鬼魂朋友,回到屬於ta們所屬的領域。</p>
+Jekyll 2024-11-26T11:22:23+08:00 https://agorahub.github.io/pen0/columns.xml The Republic of Agora | Columns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尋香記 2024-09-02T12:00:00+08:00 2024-09-02T12:00:00+08:00 https://agorahub.github.io/pen0/columns/fragrance-of-time <p>我七月初就知道「尋香記」這個展覽了,但一直沒有動身,身心靈也像一個木頭人。為什麼呢?如果這是在二十年前,我肯定會在第一天第一時間就衝過去,興奮得不得了。想想也是挺有意思,我跟香味這東西,總算是有些不解之緣吧。八月的最後一天,我終於踏進了展廳。不過,就算來晚了,那份對香氣的喜愛,還是一點都沒少。有心動,也有感動。</p>
+
+<!--more-->
+
+<p><img src="https://i.imgur.com/gD1HcVL.png" alt="image01" /></p>
+
+<h3 id="一入門香火初現">一.入門:香火初現</h3>
+
+<p>這天,我來到了香港藝術館,參觀了「尋香記」這個展覽。一走進門口,就聞到一股淡淡的香氣,讓人感覺心情舒暢。這不是普通的香氣,而是從遠古傳來的,一種讓人心靈沉靜的力量。</p>
+
+<p><img src="https://i.imgur.com/Xen7YEl.png" alt="image02" /></p>
+
+<h3 id="二歷史香之起源">二.歷史:香之起源</h3>
+
+<p>展覽的第一部分介紹了中國芳香文化的起源。遠古時,人們為了祭祀天地,開始燔柴燎木,這就是後來香文化的雛形。看著那些古老的工具和儀式用品,我仿佛能聽到遠古的聲音,感受到當時人們對自然的敬畏之情。</p>
+
+<p><img src="https://i.imgur.com/QoY2tup.png" alt="image03" /></p>
+
+<h3 id="三生活香之日常">三.生活:香之日常</h3>
+
+<p>接著,展覽展示了香在古人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從香囊到香湯,再到香薰衣物,甚至用香木建造的房子,這些都讓我驚訝不已。古人對於香氣的追求,不僅僅是為了好聞,還有驅蟲、養生的功效。這一點,現代人似乎還有很多可以學習的地方。</p>
+
+<p><img src="https://i.imgur.com/80YLz2b.png" alt="image04" /></p>
+
+<h3 id="四文藝香之風雅">四.文藝:香之風雅</h3>
+
+<p>當我走到文人雅士與香的關係部分時,更是感觸良多。古人不僅把香作為生活的一部分,還將其融入到了詩歌、音樂之中,甚至成為了一種精神追求。這裡展示的一些詩情畫意,讓我體會到了那種在香氣中尋找靈感的意境。</p>
+
+<p><img src="https://i.imgur.com/Bp7vKw1.png" alt="image05" /></p>
+
+<h3 id="五工藝香之器物">五.工藝:香之器物</h3>
+
+<p>展覽還特別介紹了各種精美的香器。這些香爐和香具,設計精美,做工細膩,不僅是實用的物品,更是藝術品。看著這些物件,我腦海裡浮現出古人使用它們時的場景,彷彿自己也參與其中。</p>
+
+<p><img src="https://i.imgur.com/vozMGuO.png" alt="image06" /></p>
+
+<p><img src="https://i.imgur.com/XNWl91D.png" alt="image07" /></p>
+
+<h3 id="六香之感懷">六.香之感懷</h3>
+
+<p>參觀完這個展覽,我深深感受到了中國芳香文化的深厚底蘊。香不僅僅是一種物質的存在,更是一種文化和精神的傳承。在現代忙碌的生活中,我們不妨偶爾停下來,點上一根香,讓自己的心靈得到片刻的安寧。</p>
+
+<p><img src="https://i.imgur.com/V1eFZip.png" alt="image08" /></p>
+
+<p><img src="https://i.imgur.com/YCAJvuB.png" alt="image09" /></p>
+
+<p>離開這展覽廳,愉快時光未完的,接下來,我來到了另一個展覽廳:「袖珍.厚禮──浮雲軒藏中國鼻煙壺捐贈展」</p>
+
+<h2 id="袖珍厚禮">「袖珍.厚禮」</h2>
+
+<p><img src="https://i.imgur.com/TBcdIlN.png" alt="image10" /></p>
+
+<h3 id="一壯觀的鼻煙壺世界">一.壯觀的鼻煙壺世界</h3>
+
+<p>聽說這是香港迄今最大規模的鼻煙壺捐贈展,由已故收藏家冼祖謙先生的夫人冼石韞玉女士慷慨捐贈。這意味著冼祖謙先生夫人對香港藝術館的支持和絕對的信任,這是非常讓人感動的事情。既然來了,當然不能錯過。</p>
+
+<p><img src="https://i.imgur.com/Wvx6Mo6.png" alt="image11" /></p>
+
+<h3 id="二小巧的驚喜">二.小巧的驚喜</h3>
+
+<p>剛踏入展廳,就被那些小巧玲瓏的鼻煙壺吸引住了。每個鼻煙壺都不過掌心大小,但細看之下,卻各有千秋。有的色彩鮮艷,有的造型別緻,有的雕刻精細,真讓人歎為觀止。</p>
+
+<p><img src="https://i.imgur.com/pYG1Y8m.png" alt="image12" /></p>
+
+<h3 id="三穿越時空的禮物">三.穿越時空的禮物</h3>
+
+<p>鼻煙壺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清朝,當時是王公貴族之間互相饋贈的珍貴禮物。看著這些精美的鼻煙壺,不禁讓人想著當年貴族們收到這樣的禮物時,該有多高興啊!每一個鼻煙壺背後,都可能藏著一段故事。</p>
+
+<p><img src="https://i.imgur.com/iT7tUH8.png" alt="image13" /></p>
+
+<h3 id="四工藝匠人的心血">四.工藝:匠人的心血</h3>
+
+<p>這些鼻煙壺之所以珍貴,還在於它們的製作工藝。從選材到雕刻,再到上色,每一步都透露出匠人的心血。有的鼻煙壺用的是珍稀的玉石,有的則是玻璃或瓷器,不管哪一種材料,都能被匠人巧手打造成一件件藝術品。</p>
+
+<p><img src="https://i.imgur.com/zdIb2ZK.png" alt="image14" /></p>
+
+<h3 id="五故事浮雲軒的收藏">五.故事:浮雲軒的收藏</h3>
+
+<p>最讓人感動的是,這些鼻煙壺都是冼祖謙先生一生的收藏。他不僅是一位收藏家,更是一個對鼻煙壺文化有著深厚感情的人。看著這些展品,能感受到他當年收集這些鼻煙壺時的喜悅和滿足。一個個地收集,一組組地收藏。</p>
+
+<p><img src="https://i.imgur.com/rZW1iRQ.png" alt="image15" /></p>
+
+<h3 id="六結語一份珍貴的禮物">六.結語:一份珍貴的禮物</h3>
+
+<p>離開展廳的時候,心中都是滿足的。全都是小小的鼻煙壺,不僅是藝術品,是冼氏夫婦留給香港的一份珍貴禮物。這些香氣,不僅記錄了一段歷史,也代表著一種文化。</p>
+
+<p><img src="https://i.imgur.com/07Cdjgb.png" alt="image16" /></p>
+
+<p>而我,當我百年歸老的時候,我的香水收藏品又可以為它們找個家嗎?</p>
+
+<p><img src="https://i.imgur.com/6Ek1fEk.jpeg" alt="image17" /></p>
+
+<p><img src="https://i.imgur.com/wCUN2xR.png" alt="image18" /></p>
+
+<p>這次展覽又喚醒了我,那些古老而美麗的東西。下次再來香港藝術館,也許有有更好的發現。</p>
+
+<p>完</p>
+
+<!--END--> 東加豆 我七月初就知道「尋香記」這個展覽了,但一直沒有動身,身心靈也像一個木頭人。為什麼呢?如果這是在二十年前,我肯定會在第一天第一時間就衝過去,興奮得不得了。想想也是挺有意思,我跟香味這東西,總算是有些不解之緣吧。八月的最後一天,我終於踏進了展廳。不過,就算來晚了,那份對香氣的喜愛,還是一點都沒少。有心動,也有感動。 2024盂蘭雜記 2024-09-01T12:00:00+08:00 2024-09-01T12:00:00+08:00 https://agorahub.github.io/pen0/columns/misc-notes-of-the-bon-2024 <p>農曆七月將過,大開一個月的鬼門,也要再次關上,讓來自另一個次元的鬼魂朋友,回到屬於ta們所屬的領域。</p>
<!--more-->
@@ -24,7 +122,53 @@
<p>農曆七月十四前一天,走訪廣州的南國書香節,同時也邀約了網友飯聚。廣州老城區的街頭上,也看到有人在燒街衣,但規模較大的盂蘭勝會,倒不是廣州的常態。後來刷了一下廣州城市導賞團體「BOOK導賞」的微博,發現在這個時間段,他們也策劃了一些民間鬼故團。倘若有機會參加得到,相信又會有另一番收穫。</p>
-<!--END--> WrightFu 農曆七月將過,大開一個月的鬼門,也要再次關上,讓來自另一個次元的鬼魂朋友,回到屬於ta們所屬的領域。 拍打詠 2024-08-29T12:00:00+08:00 2024-08-29T12:00:00+08:00 https://agorahub.github.io/pen0/columns/chanting-slapping <p>輕拍全身舒筋骨,</p>
+<!--END--> WrightFu 農曆七月將過,大開一個月的鬼門,也要再次關上,讓來自另一個次元的鬼魂朋友,回到屬於ta們所屬的領域。 李文亮医生,你好 2024-08-29T12:00:00+08:00 2024-08-29T12:00:00+08:00 https://agorahub.github.io/pen0/columns/hello-dr-li-wenliang <p>李文亮医生:</p>
+
+<p>您好。当我第一次知道您的时候,您已经去世,我是在新闻联播上得知您被平反的事,那一天,2020年3月19日。当时我正被关在广州市第一看守所。</p>
+
+<!--more-->
+
+<p>我们素未谋面,直到今日。</p>
+
+<p>对于武汉疫情,我没有感知,因为当时的我正被限制自由。</p>
+
+<p>自由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p>
+
+<p>李医生,我们都做了各自该做的事情。您作为医生,在疫情刚刚开始的时候,开始提醒同行:有不明原因的肺炎患者入院。最終,您被警察叫去派出所接受训诫,并且受到威胁:如果再犯,你就是寻衅滋事!</p>
+
+<p>而我则为了捍卫自由而走向街头,我为了捍卫新闻自由和出版自由而帮助那些走向街头的人,哪怕他们已经和香港警察起了正面冲突,哪怕子弹横飞,哪怕硝烟弥漫,我帮助了他们,我义无反顾。</p>
+
+<p>有人说我是“反中乱港”分子,那是因为我做的这些事情,动摇了统治者的执政根基。</p>
+
+<p>公道自在人心。</p>
+
+<p>李医生,这个世界就是如此荒诞,您从被训诫,留下案底而一下子成为了英雄,身后被评为烈士,甚至全国各政府机构都要为您下半旗致哀,而我呢?不是被训诫,而是被判了刑。</p>
+
+<p>好人要留下前科,而执政者和他们的走狗们,却可以拿着大把的金钱“投资”海外,而不管国民生活在困苦当中,也不管现在那4400万绝望的失业大军。还割着这个国家的国民的韭菜,如果有那么不服气的韭菜,那就要被训诫,要被判刑。</p>
+
+<p>李医生,您知道吗?李克强总理也去世了,不知你们是否已经见过面。在他去世的那段时间在他的家门外已满是鲜花,就像悼念您一样。这一束束鲜花,真的是在悼念吗?那是在对执政者的暴政无声的控诉!因为李总理说过:人在做,天在看!</p>
+
+<p>是的,人在做,天在看!</p>
+
+<p>李医生,您知道吗?《庆余年》已经被搬上电视了,您的微博已经成为全国网民的哭墙,四年来,大家都在微博上和您聊天,我翻看您的微博,也不免失声痛哭,李医生,如果真有那天,我好想和您见上一面,简单地说一句:李医生,您好。</p>
+
+<p>李医生,您知道吗?在您去世两年后,在西安、上海、以及我所生活的城市——广州也相继爆发疫情。如果说武汉在疫情的时候被封城尚情有可原,那么上海的疫情就简直是癫狂。一切以疫情为目标,所谓的“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到头来只是对作为人最基本的权利——生命权践踏。一切以防疫优先,哪怕洪水滔天!</p>
+
+<p>李医生,您听听那《四月之声》吧,那是多么让人绝望的声音啊!普通市民的悲伤,基层干部的无奈,高级官员的无耻,全部在这《四月之声》之中。</p>
+
+<p>李医生,您知道吗,在2022年的11月,全国爆发了声势浩荡的白纸运动,这场轰动全国的街头运动,才让执政者感到恐惧,最后不得不结束了持续三年的变态清零防疫政策。而在此之前,新疆已经因为疫情而封了3个月。没有水,没有粮食,家门被焊死。因为所谓的“防疫”,小区居民楼里的居民因无法逃生而被活活烧死,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和癌症患者只能关在家里自求多福,家里养的宠物因为所谓的防疫而被活活打死。市民不服气,敲家里的锅碗瓢盆,却被指为“境外势力”煽动。</p>
+
+<p>李医生,多么荒诞的国家,多么荒诞的政党,多么荒诞的世界。</p>
+
+<p>但是,正因为那句话: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在那年11月的上海,年轻一代走上街头,第一次喊出了“习近平下台,共产党下台。”的口号。在一个拥有自由的国家,大家可以用选票来让施行暴政的执政者下台,让施行暴政的政党下台,而我们呢?等待的是,是秋后算帐,是大抓捕,是无穷无尽的恐惧。</p>
+
+<p>活在恐惧中,则永远恐惧;敢于面对恐惧,才会有真正的自由。</p>
+
+<p>愿这个国家不再有恐惧,愿您在泉下安好。</p>
+
+<p>一个和您一样的人</p>
+
+<!--END--> CrazyArticle 李文亮医生: 您好。当我第一次知道您的时候,您已经去世,我是在新闻联播上得知您被平反的事,那一天,2020年3月19日。当时我正被关在广州市第一看守所。 拍打詠 2024-08-29T12:00:00+08:00 2024-08-29T12:00:00+08:00 https://agorahub.github.io/pen0/columns/chanting-slapping <p>輕拍全身舒筋骨,</p>
<p>氣血通暢自健身。</p>
@@ -3931,74 +4075,4 @@
<p>如果说还有什么最后的忠告的话,鉴于中国的特殊国情,我想说:不管是毛主义还是马主义,共产主义还是社会主义,他们并不是反抗的唯一叙事。它们并没有很酷,有的只是残酷。</p>
-<!--END--> 鹿馬 又是一年高考毕业季。今年有一个怪现象引起了我的注意:多地出现考生考完之后,冲出考场展示巴勒斯坦旗的场面。这不是个例,有不少高中生再在采访中表示支持巴勒斯坦,同时还有人表示希望统一台湾,也有人高喊共产主义万岁。 端午漫谈屈原 2024-06-11T12:00:00+08:00 2024-06-11T12:00:00+08:00 https://agorahub.github.io/pen0/columns/talking-about-qu-yuan-during-the-dragon-boat-festival <p>过端午节要吃棕子,赛龙舟,现在还放一天假。这都托屈原的福,得感谢他,是他投江自尽用生命带给后人的福利。</p>
-
-<!--more-->
-
-<p>屈原非常有才华,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留下姓名的伟大诗人。在他的时代,他独步诗坛。春秋战国时代,没有能和他比肩的诗人。我觉得,如果端午节要纪念屈原,那就多宣扬些他的文学成就吧!过端午节念念屈原的诗,举行些诗歌朗诵会,诗歌征集赛等,比吃棕子,赛龙舟似乎更有意义。</p>
-
-<p>屈原创立了“楚辞”这种文体。他的作品想象丰富,辞采瑰丽,奇幻浪漫,哀怨缠绵。天马行空、惊天地、泣鬼神。据汉朝刘向、刘歆父子校订,共计25篇,包括《离骚》、《天问》、《远游》、《卜居》、《渔父》、《九歌》11篇和《九章》9篇。篇数虽少,但篇幅都不小。《离骚》近三千字、《天问》近二千字。</p>
-
-<p>后人对他的诗作评价很高。《文心雕龙》的作者刘勰认为他影响了数代诗人,“其衣被词人,非一代也”;李白有诗称赞“屈平词赋悬日月”;苏轼则自叹不如,“吾文终其身企慕而不能及万一者,惟屈子一人耳”;鲁迅认为屈原的诗,“逸响伟辞,卓绝一世”;“其影响于后来之文章,乃甚或在《三百篇》(《诗经》)以上”。</p>
-
-<p>但为什么这么一位对后世影响甚大的伟大诗人,古人却没有给其应有的荣誉呢?像李白,杜甫那样有个“诗仙”、“诗圣”的称号呢?按他的地位和他的传奇,我觉得应该被称为“诗神”!屈原这么有故事,不肯同流合污,抱石投江自尽,应该衍生出些神话故事才对呀!比如说死后灵魂不散,被龙王或某方神圣接引,成神成仙,成为掌管凡间诗才的“诗神”,供后来诗人朝奉祭拜。就按关羽衍化为“武圣”的套路编就行了。</p>
-
-<p>这百分之百是因为他是自杀而死,因道德行为影响了对他诗歌成就的评价。他的才华众所公认。但他投江这事,则见仁见智。古往今来,有很多人赞同,也有不少人感到惋惜甚至责怪。</p>
-
-<p>古人对自杀评价很低。按儒家的《孝经》,“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自杀首先是不孝。儒家只赞赏“杀身成仁,舍生取义”。为了仁义忠孝,牺牲生命是高尚的。屈原自杀显然不是“杀身成仁”。朱熹对屈原的评价就不高,在《楚辞集注序》中说:“原之为人,其志行虽或过于中庸而不可以为法,然皆出于忠君爱国之诚心”。意思是,屈原虽然有忠君爱国之心,但其志向和行为偏离了中庸之道而不可以效仿。不赞同屈原对楚怀王因爱生怨和自杀的举动。</p>
-
-<p>既然读书人不赞同他的自杀行为,就不会把他抬得太高。诗仙,诗圣这些称号肯定是读书人封的。皇帝和老百姓都不会对这感兴趣。读书人虽然能实事求是地评价他的文学成就,但因其有道德上的缺憾,就不会神化他。</p>
-
-<p>但我们现在对屈原的评价与古人有所不同,给他戴上了“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这顶桂冠。但“伟大”两字是赞扬其爱国精神,偏于道德化和政治化,而不是赞扬其文学成就。</p>
-
-<p>高度称赞和宣扬屈原的“爱国主义精神”可能始于清末,不会再早了。因为那时中国人才刚刚有国家的概念,以前是天下的概念。国家的概念是在被西方列强生拉硬拖,拽进世界体系后才产生的。因为屈原非常热爱楚国,所以就将屈原对楚国的热爱之情称之为爱国主义。</p>
-
-<p>但其实屈原对自己的祖国,对楚国的这种热爱在春秋战国时代并不普遍。那时,人们对诸侯国的认同并不高,最高认同是华夏文化。对华夏文化的认同高于对出生国的认同,就好像我们今天对国家的认同要高于对省籍的认同。只要在华夏文化圈内,没有跑去为周边的夷狄做事,就都没问题。不会被认为是叛国,被唾骂为“楚奸”或“秦奸”。</p>
-
-<p>比如同是楚国人的伍子胥,楚平王杀了他的父亲和哥哥,他就逃到吴国。后来借兵攻入楚国,掘了楚平王的坟墓。也没人骂他是“楚奸”。还有商鞅、吴起、张仪、苏秦等诸多游士,在各个诸侯国间奔走,哪国合意就为哪国做事。自己没有心理负担,担心愧对自己出生长大的国家,其它人也不会认为这有什么不对。</p>
-
-<p>老百姓就更是这样了。哪个国家政策好,发展得好,只要有可能,就迁移到哪个国家。那时各国边境出和入都缺乏足够的手段严加管理。梁惠王就曾请教孟子如何增加人口,向孟子抱怨魏国老百姓不识他的好心和好政策,却移居邻国。“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说明当时,老百姓在诸侯国之间迁移很正常很普遍。人口就是生产力,各国都很在意老百姓的迁入移出。</p>
-
-<p>那为什么屈原这么热爱楚国呢?不远走他乡,而在楚国这一棵树上吊死呢?俗话说,“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原因很简单!因为他是王族,是贵族,比孔子、孟子这些士人地位要高;与一般老百姓相比,当然更是天地之悬。</p>
-
-<p>屈原姓芈(mǐ),与电视剧《芈月传》中的芈月同姓。芈是楚国的国姓。司马迁在《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中说:“屈原,名平,楚之同姓者也”。屈是他的氏。氏是姓的分支。早先姓下还分氏,后来才没有的,只剩下姓。屈原家是楚国早先的国君楚武王的后代。他们家族从春秋前期到战国后期,一直是楚国显赫的贵族,经久不衰。屈原曾任三闾大夫,据说是掌管王族事务的职务。他有封地,有多种说法,有说在秭归或江陵,还有说在湘沅。</p>
-
-<p>拿现在的话来说,屈原就是楚国的股东,当然不是最大的股东了,最大的股东是国君。他的股份还是原始股,但不像现在可以上市交易。商鞅、吴起、伍子胥这些士人只相当于高管。高管可以跳槽,股东就不能跳槽。股份不能交易,又不能跳槽,那他就只能吊在楚国这棵树上了。</p>
-
-<p>所以,屈原热爱楚国,那是他的本分。楚国的老百姓备受王公贵族的压迫,是没有理由爱楚国的。老百姓对楚国的事务既没有发言权,自己的劳动果实还被王公贵族剥夺,挣扎在温饱线上;甚至食不果腹,衣不遮体,有什么理由要求楚国的老百姓爱楚国呢?只有屈原这样的王公贵族才有理由,才有资格爱楚国。“奴隶没有祖国”。如果屈原这样的主人不热爱楚国,谁又会热爱楚国呢?</p>
-
-<!--END--> 江上小堂 过端午节要吃棕子,赛龙舟,现在还放一天假。这都托屈原的福,得感谢他,是他投江自尽用生命带给后人的福利。 端午漫谈伍子胥 2024-06-10T12:00:00+08:00 2024-06-10T12:00:00+08:00 https://agorahub.github.io/pen0/columns/talking-about-wu-zixu-during-the-dragon-boat-festival <p>早先,吴越一带端午节还曾纪念伍子胥。伍子胥与屈原一样也是楚国人,但对吴国贡献很大。他死后,吴越人就在端午这天纪念他。他的事迹也很有名,还比屈原早生200多年,却被屈原后来居上,盖住了他的声名。</p>
-
-<!--more-->
-
-<p>他的作为与屈原截然相反。面对迫害,不肯束手就擒。你不仁我不义,一不做二不休。绝地反击,睚眦必报。</p>
-
-<p>楚平王用他的父亲要挟他和他的兄弟,招他们前出,想把他一家赶尽杀绝人。伍子胥对他哥哥说,“我们去了,都得死,救不了父亲。不如投奔他国,借助他国势力雪父之仇。都死了,什么也做不了”。他哥哥也很实诚,回答道,“我知道去了也是死,但我活下来也没有能力为父报仇,会被天下人耻笑,还不如一死”。</p>
-
-<p>楚平王派捕快来抓,伍子胥拉弓对峙。没人敢上前,伍子胥就趁机逃走。而他哥哥却从容就擒。两兄弟的选择都非常令人动容,可谓“去留肝胆两昆仑”。</p>
-
-<p>司马迁在《史记》中是这样描写的,</p>
-
-<blockquote>
- <p>平王使人召二子曰:“来,吾生汝父;不来,今杀奢也。”伍尚欲往,员曰:“楚之召我兄弟,非欲以生我父也,恐有脱者后生患,故以父为质,诈召二子。二子到,则父子俱死。何益父之死?往而令仇不得报耳。不如奔他国,借力以雪父之耻。俱灭,无为也”。伍尚曰,“我知往终不能全父命。然恨父召我以求生而不往,后不能雪耻,终为天下笑耳。”</p>
-</blockquote>
-
-<p>后来,伍子胥成功混出昭关,逃到了吴国。因他曾在楚国很有势力,跟楚国的贵族官员多有交往,了解楚国很多内幕,对吴国很有用,就受到吴国的保护。那时,也没有引渡一说。他则在吴国苦心经营,处处跟楚国过不去,离间吴国与楚国的关系。最终得以借吴国的兵攻入楚国,把楚平王掘墓鞭尸,为父报了仇。</p>
-
-<p><img src="https://i.imgur.com/wP8LUJ7.png" alt="image01" /></p>
-
-<p>春秋战国时期,列国争雄。天下和价值观尚未统一。所以,面对同样的事,人们根据自身的处境不同,往往有多种选择。既有屈原这种不弃不离的,也有伍子胥哥哥这样从容赴死的,还有伍子胥这样针锋相对,绝不服输的。</p>
-
-<p><img src="https://i.imgur.com/Zidegzc.png" alt="image02" /></p>
-
-<p>时人对伍子胥的评价也是多样的,既有赞赏的,也有反对的。比如他的朋友申包胥听说他掘了楚平王的坟,就指责他的手段太过分了。申包胥说得对,他这样做确实戾气太重。伍子胥则满不在乎地回答到,“吾日暮途远,吾故倒行而逆施之”。意思是我的时间不多了,顾不得那么多了,泄心头之恨要紧。</p>
-
-<p>但在秦始皇一统天下,汉武帝独尊儒术之后。面对同样来自于朝廷的迫害,就很难有伍子胥这样的选择了。一个是没地跑了,跑到哪里都是皇帝的天下,除非跑到番邦去。二是,忠君爱国成了最高价值。“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历朝历代,不知有多少官员百姓被昏君暴君迫害致死。但他们别无选择,只得乖乖地束手就擒,心中不敢生出半点反抗的念头。没能力没本事反抗就不说了。即便有能力反抗,也是自废武功,生怕背上不忠君的骂名。</p>
-
-<p>例如宋江,都落草为寇占山为王了,还是不敢亮出反皇帝的旗帜。而打出“只反贪官,不反皇帝”,替天行道的旗子。念念不忘的就是招安,重新做大宋的臣子。最终果真如愿受招安了,但还是被朝廷赐死,束手就擒。宋江就是小时候念私塾,脑子里被灌进儒家的“忠孝”思想,再也摆脱不了了。</p>
-
-<p>反观没念过书的李逵、武松、石勇之类的草莽,反而没有这些束缚。管得天王老子,眼里只认得拳头。石勇便说得出,“你这鸟男女好不识人!欺负老爷独自一个!要换座头。便是赵官家,老爷也彆鸟不换。高做声,大脖子拳不认得你!”他们没受过儒家的教化,处于原生态。虽然他们也没有自由平等的观念,往往也是以势欺人,就敢于反抗不管以什么名义施加于己的不公和压迫而言,比儒家的奴化思想更为可取。</p>
-
-<p>今天端午节纪念屈原,也不应当忘记伍子胥。</p>
-
-<!--END--> 江上小堂 早先,吴越一带端午节还曾纪念伍子胥。伍子胥与屈原一样也是楚国人,但对吴国贡献很大。他死后,吴越人就在端午这天纪念他。他的事迹也很有名,还比屈原早生200多年,却被屈原后来居上,盖住了他的声名。
\ No newline at end of file
+<!--END--> 鹿馬 又是一年高考毕业季。今年有一个怪现象引起了我的注意:多地出现考生考完之后,冲出考场展示巴勒斯坦旗的场面。这不是个例,有不少高中生再在采访中表示支持巴勒斯坦,同时还有人表示希望统一台湾,也有人高喊共产主义万岁。
\ No newline at end of file
diff --git a/columns/2024-08-29-hello-dr-li-wenliang.html b/columns/2024-08-29-hello-dr-li-wenliang.html
new file mode 100644
index 00000000..00a5bb88
--- /dev/null
+++ b/columns/2024-08-29-hello-dr-li-wenliang.html
@@ -0,0 +1,139 @@
+
+
+
+
+
+
+
+
+
+ 李文亮医生,你好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李文亮医生,你好
+
+
+
+
+
+ CrazyArticle | 2024.08.29
+
+
+ 李文亮医生:
+
+您好。当我第一次知道您的时候,您已经去世,我是在新闻联播上得知您被平反的事,那一天,2020年3月19日。当时我正被关在广州市第一看守所。
+
+
+
+我们素未谋面,直到今日。
+
+对于武汉疫情,我没有感知,因为当时的我正被限制自由。
+
+自由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
+
+李医生,我们都做了各自该做的事情。您作为医生,在疫情刚刚开始的时候,开始提醒同行:有不明原因的肺炎患者入院。最終,您被警察叫去派出所接受训诫,并且受到威胁:如果再犯,你就是寻衅滋事!
+
+而我则为了捍卫自由而走向街头,我为了捍卫新闻自由和出版自由而帮助那些走向街头的人,哪怕他们已经和香港警察起了正面冲突,哪怕子弹横飞,哪怕硝烟弥漫,我帮助了他们,我义无反顾。
+
+有人说我是“反中乱港”分子,那是因为我做的这些事情,动摇了统治者的执政根基。
+
+公道自在人心。
+
+李医生,这个世界就是如此荒诞,您从被训诫,留下案底而一下子成为了英雄,身后被评为烈士,甚至全国各政府机构都要为您下半旗致哀,而我呢?不是被训诫,而是被判了刑。
+
+好人要留下前科,而执政者和他们的走狗们,却可以拿着大把的金钱“投资”海外,而不管国民生活在困苦当中,也不管现在那4400万绝望的失业大军。还割着这个国家的国民的韭菜,如果有那么不服气的韭菜,那就要被训诫,要被判刑。
+
+李医生,您知道吗?李克强总理也去世了,不知你们是否已经见过面。在他去世的那段时间在他的家门外已满是鲜花,就像悼念您一样。这一束束鲜花,真的是在悼念吗?那是在对执政者的暴政无声的控诉!因为李总理说过:人在做,天在看!
+
+是的,人在做,天在看!
+
+李医生,您知道吗?《庆余年》已经被搬上电视了,您的微博已经成为全国网民的哭墙,四年来,大家都在微博上和您聊天,我翻看您的微博,也不免失声痛哭,李医生,如果真有那天,我好想和您见上一面,简单地说一句:李医生,您好。
+
+李医生,您知道吗?在您去世两年后,在西安、上海、以及我所生活的城市——广州也相继爆发疫情。如果说武汉在疫情的时候被封城尚情有可原,那么上海的疫情就简直是癫狂。一切以疫情为目标,所谓的“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到头来只是对作为人最基本的权利——生命权践踏。一切以防疫优先,哪怕洪水滔天!
+
+李医生,您听听那《四月之声》吧,那是多么让人绝望的声音啊!普通市民的悲伤,基层干部的无奈,高级官员的无耻,全部在这《四月之声》之中。
+
+李医生,您知道吗,在2022年的11月,全国爆发了声势浩荡的白纸运动,这场轰动全国的街头运动,才让执政者感到恐惧,最后不得不结束了持续三年的变态清零防疫政策。而在此之前,新疆已经因为疫情而封了3个月。没有水,没有粮食,家门被焊死。因为所谓的“防疫”,小区居民楼里的居民因无法逃生而被活活烧死,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和癌症患者只能关在家里自求多福,家里养的宠物因为所谓的防疫而被活活打死。市民不服气,敲家里的锅碗瓢盆,却被指为“境外势力”煽动。
+
+李医生,多么荒诞的国家,多么荒诞的政党,多么荒诞的世界。
+
+但是,正因为那句话: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在那年11月的上海,年轻一代走上街头,第一次喊出了“习近平下台,共产党下台。”的口号。在一个拥有自由的国家,大家可以用选票来让施行暴政的执政者下台,让施行暴政的政党下台,而我们呢?等待的是,是秋后算帐,是大抓捕,是无穷无尽的恐惧。
+
+活在恐惧中,则永远恐惧;敢于面对恐惧,才会有真正的自由。
+
+愿这个国家不再有恐惧,愿您在泉下安好。
+
+一个和您一样的人
+
+
+
+
+
+
+
+
+
+
+
+
+
+
+ Made with by Agora
+
+
+
+
+
+
diff --git a/columns/2024-09-02-fragrance-of-time.html b/columns/2024-09-02-fragrance-of-time.html
new file mode 100644
index 00000000..b1433167
--- /dev/null
+++ b/columns/2024-09-02-fragrance-of-time.html
@@ -0,0 +1,191 @@
+
+
+
+
+
+
+
+
+
+ 尋香記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尋香記
+
+
+
+
+
+ 東加豆 | 2024.09.02
+
+
+ 我七月初就知道「尋香記」這個展覽了,但一直沒有動身,身心靈也像一個木頭人。為什麼呢?如果這是在二十年前,我肯定會在第一天第一時間就衝過去,興奮得不得了。想想也是挺有意思,我跟香味這東西,總算是有些不解之緣吧。八月的最後一天,我終於踏進了展廳。不過,就算來晚了,那份對香氣的喜愛,還是一點都沒少。有心動,也有感動。
+
+
+
+
+
+一.入門:香火初現
+
+這天,我來到了香港藝術館,參觀了「尋香記」這個展覽。一走進門口,就聞到一股淡淡的香氣,讓人感覺心情舒暢。這不是普通的香氣,而是從遠古傳來的,一種讓人心靈沉靜的力量。
+
+
+
+二.歷史:香之起源
+
+展覽的第一部分介紹了中國芳香文化的起源。遠古時,人們為了祭祀天地,開始燔柴燎木,這就是後來香文化的雛形。看著那些古老的工具和儀式用品,我仿佛能聽到遠古的聲音,感受到當時人們對自然的敬畏之情。
+
+
+
+三.生活:香之日常
+
+接著,展覽展示了香在古人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從香囊到香湯,再到香薰衣物,甚至用香木建造的房子,這些都讓我驚訝不已。古人對於香氣的追求,不僅僅是為了好聞,還有驅蟲、養生的功效。這一點,現代人似乎還有很多可以學習的地方。
+
+
+
+四.文藝:香之風雅
+
+當我走到文人雅士與香的關係部分時,更是感觸良多。古人不僅把香作為生活的一部分,還將其融入到了詩歌、音樂之中,甚至成為了一種精神追求。這裡展示的一些詩情畫意,讓我體會到了那種在香氣中尋找靈感的意境。
+
+
+
+五.工藝:香之器物
+
+展覽還特別介紹了各種精美的香器。這些香爐和香具,設計精美,做工細膩,不僅是實用的物品,更是藝術品。看著這些物件,我腦海裡浮現出古人使用它們時的場景,彷彿自己也參與其中。
+
+
+
+
+
+六.香之感懷
+
+參觀完這個展覽,我深深感受到了中國芳香文化的深厚底蘊。香不僅僅是一種物質的存在,更是一種文化和精神的傳承。在現代忙碌的生活中,我們不妨偶爾停下來,點上一根香,讓自己的心靈得到片刻的安寧。
+
+
+
+
+
+離開這展覽廳,愉快時光未完的,接下來,我來到了另一個展覽廳:「袖珍.厚禮──浮雲軒藏中國鼻煙壺捐贈展」
+
+「袖珍.厚禮」
+
+
+
+一.壯觀的鼻煙壺世界
+
+聽說這是香港迄今最大規模的鼻煙壺捐贈展,由已故收藏家冼祖謙先生的夫人冼石韞玉女士慷慨捐贈。這意味著冼祖謙先生夫人對香港藝術館的支持和絕對的信任,這是非常讓人感動的事情。既然來了,當然不能錯過。
+
+
+
+二.小巧的驚喜
+
+剛踏入展廳,就被那些小巧玲瓏的鼻煙壺吸引住了。每個鼻煙壺都不過掌心大小,但細看之下,卻各有千秋。有的色彩鮮艷,有的造型別緻,有的雕刻精細,真讓人歎為觀止。
+
+
+
+三.穿越時空的禮物
+
+鼻煙壺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清朝,當時是王公貴族之間互相饋贈的珍貴禮物。看著這些精美的鼻煙壺,不禁讓人想著當年貴族們收到這樣的禮物時,該有多高興啊!每一個鼻煙壺背後,都可能藏著一段故事。
+
+
+
+四.工藝:匠人的心血
+
+這些鼻煙壺之所以珍貴,還在於它們的製作工藝。從選材到雕刻,再到上色,每一步都透露出匠人的心血。有的鼻煙壺用的是珍稀的玉石,有的則是玻璃或瓷器,不管哪一種材料,都能被匠人巧手打造成一件件藝術品。
+
+
+
+五.故事:浮雲軒的收藏
+
+最讓人感動的是,這些鼻煙壺都是冼祖謙先生一生的收藏。他不僅是一位收藏家,更是一個對鼻煙壺文化有著深厚感情的人。看著這些展品,能感受到他當年收集這些鼻煙壺時的喜悅和滿足。一個個地收集,一組組地收藏。
+
+
+
+六.結語:一份珍貴的禮物
+
+離開展廳的時候,心中都是滿足的。全都是小小的鼻煙壺,不僅是藝術品,是冼氏夫婦留給香港的一份珍貴禮物。這些香氣,不僅記錄了一段歷史,也代表著一種文化。
+
+
+
+而我,當我百年歸老的時候,我的香水收藏品又可以為它們找個家嗎?
+
+
+
+
+
+這次展覽又喚醒了我,那些古老而美麗的東西。下次再來香港藝術館,也許有有更好的發現。
+
+完
+
+
+
+
+
+
+
+
+
+
+
+
+
+
+ Made with by Agora
+
+
+
+
+
+
diff --git a/feed.xml b/feed.xml
index a8046495..b08597e5 100644
--- a/feed.xml
+++ b/feed.xml
@@ -1 +1 @@
-Jekyll 2024-11-22T09:45:09+08:00 https://agorahub.github.io/pen0/feed.xml The Republic of Agora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No newline at end of file
+Jekyll 2024-11-26T11:22:23+08:00 https://agorahub.github.io/pen0/feed.xml The Republic of Agora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No newline at end of file
diff --git a/heros.xml b/heros.xml
index 2d5564bf..17802096 100644
--- a/heros.xml
+++ b/heros.xml
@@ -1,875 +1,269 @@
-Jekyll 2024-11-22T09:45:09+08:00 https://agorahub.github.io/pen0/heros.xml The Republic of Agora | Heros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网左实践总结 2022-12-16T12:00:00+08:00 2022-12-16T12:00:00+08:00 https://agorahub.github.io/pen0/heros/TomatoNoodles-a1_c-summary-of-internet-leftist-practices <p>“网左”总体来说确实是进步的,他们要比一些麻木者、漠不关心者和肉食者进步得多,他们是在资产阶级残酷压迫下抱团取暖的、可以接触到网络生活的群众。而“网左”形成的“左圈”也为许多来寻找答案的迷茫者,如一年半前的我,提供了资源和平台。</p>
+Jekyll 2024-11-26T11:22:23+08:00 https://agorahub.github.io/pen0/heros.xml The Republic of Agora | Heros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暴力与父权:泰国男子从军经历调查 2022-08-05T12:00:00+08:00 2022-08-05T12:00:00+08:00 https://agorahub.github.io/pen0/heros/2022-08-05-ElinBjarnegard/ElinBjarnegard...-a1_l-armed-violence-and-patriarchal-values <p>本研究超越男女二元性的论调,强调男性内部对于暴力的态度因意识形态影响而存在分化:志愿参军的人通常更亲近父权制意识形态,而不是军队塑造了士兵的父权思想;强制参军对不希望主动参军人士的父权思想并无明显影响。</p>
<!--more-->
-<p>我从2021年三月左右进入“左圈”,再到今年八月末二次退网,期间混迹过多个“左群”,也亲自参与过三个网络学社的创建或改组,也算是个“网左”了吧。在这么久的时间中,我的思想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接触和学习了马克思主义和其他思想,这是我需要感谢“左圈”的一点,但我也逐渐认识到“左圈”乃至“网左”的不足,这也是我退网的原因之一。</p>
+<p>本研究通过对泰南三府年轻男性进行调查,探索了参加武装暴力与父权价值观之间的关系。研究1发现父权价值观更强的男性更容易志愿加入准军事部队。研究2利用泰国征兵抽签所带来的自然实验,比较了非自愿应征入伍服兵役的男性与参加抽签但未入伍的男性的调查回答,发现两组在父权价值观方面没有差异。本文结论是,父权价值观促使人们自愿参与武装冲突,而在冲突地区应征服兵役不会导致士兵父权价值观的变化。</p>
-<p>这样长时间、大规模的实践已经证明了,“网左”在这个时代的风口浪尖上,显然已经无法背负起历史的重任,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应当以批判的眼光看待其,并汲取经验、另寻他路。我想从我这段时间的实践中批判性地总结出“网左”的现状和我个人对此的思考,希望大家能从中学到些什么。</p>
+<h3 id="一导言">一、导言</h3>
-<h3 id="我为什么反对网络报刊">我为什么反对网络报刊</h3>
+<p>最近的研究提出了一种新的解释,有可能更准确地缩小在暴力冲突局势中选择拿起武器的人的范围:具有父权价值观(patriarchal values,认同男性对女性的系统性支配地位)的人。一系列研究表明,关于男子气概(masculinity)和性别歧视的观念与支持暴力极端主义有关。本文从两个重要方面推进了这一研究:(1)研究了在武装冲突中,个人父权价值观强弱与通过资源加入政府准军事单位自愿参与有组织暴力活动之间的联系;(2)通过分析泰国的征兵抽签这一自然实验(natural experiment),研究了参与有组织暴力到个人父权价值观强弱之间的反向因果关系的可能性。</p>
-<p>先下结论,因为网络报刊是对于其他人和历史的粗劣模仿。这是许多同志和网群目前都会犯的一个问题,可以勉强算作一种机会主义。</p>
+<h3 id="二武装暴力与父权价值观之间的联系">二、武装暴力与父权价值观之间的联系</h3>
-<p>我作为某网络报刊的创建者,突然反过来反对网刊,我想大家也许都会很疑惑我的思想变化。我先说说我创建某报刊的历程。我最开始创立报刊,首先是因为看到了其他同志在办网络报刊,然后就产生了想模仿的想法。然后我当时所在的那个学社基本上天天吹水,有一个同志某天就提议:“我们要不干点事吧。”我就附和说好啊我们办报刊吧。为了办这个报刊,我甚至跑去借鉴了《新青年》,前朝剑斩本朝官了属于是,就好像列宁当年办了《星火报》、陈独秀当年办了《新青年》,我们也一定要办个什么报刊才好。由此可见,我当时是这个想法,不过是一种模糊的空想、一种对于他人和历史的模仿、一种“我们做点什么吧”的焦虑,这几乎就是主观主义的体现。据我了解,很多其他的同志也有这样的状况。</p>
+<p>在过去的三十年中,性别平等与战争暴力之间的关系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但侧重于个人层面的文献受到的学术关注较少。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在解释暴力行为成因时,性别价值观在社会和个人层面上都起着重要作用。父权制价值观被视为男女二元性别秩序的一部分,将男性置于女性之上,且这种父权制价值观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从父权制价值观转向性别平等的价值体系,意味着维护男女二元对立的界限日益模糊,并且二者平等。父权价值观与暴力倾向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多地被记录,而且往往集中在“他者化”(othering)过程中。他者化是一个区分“我们”和“他们”的过程,是构成父权价值观基础的性别秩序所固有的,也是合理化(rationalization)对他人实施肉体伤害的必须部分。尽管实施暴力行为往往与男性和男子气概的理想有关,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男性生物学上都具有同样的暴力倾向。同样,女性也可能是战时暴力的施暴者。因此,重点在于意识形态而非性别对于参与暴力的影响,从而需要从男性内部入手,研究参与暴力与不参与暴力的男性的不同及其原因。但是,研究父权价值观与暴力行为之间的因果关系仍然是一项重大挑战:这种既定的联系可能是由于以性别平等为导向的社会和个人不太支持暴力,也可能是由于暴露于冲突和暴力的社会和个人变得不那么支持性别平等。</p>
-<p>网络报刊还有一个严重的问题,那就是脱离实践。之前说了,这个东西几乎就是浮在天上的空想,落不到地上就是其特点之一。其一,我个人所知的几乎所有报社都是要靠拉别人写的文章当稿子,而且往往投稿不足,这就决定了报社对于文章的内容没有太多的选择权,从而造成“不得不来者不拒”的状况,而这些文章大部分都由脱离一线生产的学生撰写,更有甚者许多作者本身就来自资产阶级家庭,这里并不是要对学生群体提出批判,但现实就是他们写出的文章理论性过强,而且有些幼稚的小作者还喜欢卖弄名词包装自己,其大部分文章也都偏向时事点评、理论解析类,与劳工的现实生活相去甚远。综上述特点就导致报刊传播范围极狭窄,甚至不能覆盖绝大多数学生群体,受学校压迫最狂的那些“卷王”们根本就没时间看,也不会看。其三,报刊的形式本身就是脱离实践的。报刊一期有好几篇文章,而且往往主题不同且篇幅较长,需要专心阅读,需要阅读很长时间,而且需要一定的文化能力,还要有闲心去看这些东西,而能做到这一点的几乎只有资产阶级和小知识分子群体,很多白领都做不到,更别提工农群众了。</p>
+<p>个人对暴力的增值化(valorization,赋予某事物价值)通常归因于社会化(socialization)进程。研究表明,暴力既可以通过代际传播,也可以通过影响儿童待遇的文化规范传播。具体而言,曾被家暴或目睹家暴的男孩随后更可能坚持父权价值观,最终更可能选择参与政治暴力。北美的一些调查研究表明,具有平民背景和军事背景的个人在特征和价值观上有所不同,这是因为参军前已经形成了某种亲军队的价值观的年轻男性倾向于自我选择加入部队。</p>
-<p>有的同志又说了,那我把报刊打印出来去分发给工人,这总不算脱离实践了吧?首先,我要明确一点,我认为报刊这个形式本身就是脱离实践的;其次,如果真的要去打印出来发给工人,那为什么要做成报刊的形式呢?直接单独发特定的文章不好吗?报刊本身不仅目标大容易被晶哥盯上,还需要很多的阅读时间甚至能力(此处批评某些术语名词乱飞的文章),而这是大部分工人群众所不具有的,这就使得报刊本身就是个形式主义的东西,完全没有必要设计封面、给自己冠以“主编”或“副主编”的头衔,还给自己起个“xx报”的招牌,我们又不是要挂在店里卖;而且,既然都可以直接接触到工人群众了,为什么不能脱离纸面文书这种知识分子的形式,直接口头宣传,用最真情实感的方式拉近和群众的关系、建立信任,这不比那种鲁迅式(某些时候叫胡适式更合适)的从上而下的灌输更好吗?</p>
+<p>然而,其他一些论述则将对暴力的增值化与服役经历直接联系起来。例如,在越战期间服兵役的美国男性因暴力犯罪而被监禁的可能性显著增加。另一方面,国际安全援助部队中瑞典士兵在阿富汗服役前后的价值观基本保持稳定。</p>
-<p>报纸、杂志的出现是因为信息技术不够发达不得已为之。互联网、尤其是智能手机出现之前是报纸和杂志的高峰年代,在以前出了爆炸性新闻得要报童沿街大喊“号外”才能让大家知道,而现在只需要打开任何多媒体网站,巨大的标题和夸张的图像就会立即吸引住你的眼球。报纸现在已经基本见不到了,纸质刊物也在逐渐消失,因为它们本质上就是把一堆小文章合订成一个合集,这样在那个信息技术落后的年代,不管是看起来还是卖起来都方便,如果出一份文章就卖一期报纸,那成本岂不高得离谱?这就是报纸存在的原因。而现在不一样了,你根本不需要印刷几千几万份报纸来传播信息,你只需要把文章发到网上,自然就传播几万次;你也不需要把很多文章合订在一起,因为现在完全有支持单独阅读一篇文章的技术(合订在一起看反而不方便且费时,而且不易于传播)。即便是新闻联播这种“电子报纸”也越来越没人看了。现在还办报纸是逆时代潮流而行。</p>
+<p>在女权主义安全研究中,“军事化男子气概”(militarized masculinities)这一概念已发展为捕捉军事暴力与男子气概之间的特殊关联。军事化男子气概通常的特点被认为是“强壮、吃苦耐劳、具有侵略性的男性异性恋取向、恐同、重视庆祝同性友谊、实施有控制的攻击行为、以最小的抱怨完成任务”。尽管军事化的男子气概包含了相当多的特征,但在本文讨论中,军事化的男子气概有两个决定性的特征:其与男子气概的联系和对暴力的增值化:一个真男人应该具有战士的品质。女性被赋予了柔弱和看护的二等角色,而未能“像个战士”的男性则会受到羞辱。</p>
-<p>网络报刊另一大问题就是组织性低下。目前许多报社可能都是两三个人一拍脑袋决定干的,也就只是靠这两三个人撑着,基本上包揽所有工作。这两三个人要是有啥事干不了了那报刊立刻就寄了。而且这种问题在网络上没法解决,就拿报刊工序中工作量最大的排版来说,这个真的只能一个人做,线上交流效率的低下不足以形成有效合作,且将文件经常要传输给别人也是一个麻烦事。这样的生产效率极低,且漫无目的,更像是为了体验那种回归劳动本身的快乐。而且目前这样的报社光我知道的就将近二十个,内容五花八门,甚至有一稿多投的现象,而这个问题是在网络平台上无法解决的,要想真正地去做报刊就只能靠线下组织。</p>
+<p>军事化男子气概指的是这样一种主张,即“与男子气概相关的刻板印象中的特质可以通过兵役,尤其是战斗来获得/证明”。这句话表明男子气概可以在军事环境中获得(acquired)和证明(proved)。第一种说法说明服兵役或参加战斗的经历会使男性具备某些特质。第二种观点认为这些特质是来自早年社会化过程,并且参军后就能表现出来。这种模棱两可的关系提出了父权价值观与暴力之间因果关系的问题。更具体地说,它提出了军事化男子气概的理想主要是通过自我选择(参军前)还是军事社会化(参军后)来实现的问题。</p>
-<p>而且我还要指出一点,许多办报刊的同志都在极力避免在文章中冲塔,我认为这是不可取的。我认为,既然我们要给群众灌输革命思想,那就不能像保皇党或者改革派一样打擦边球浅尝辄止,我们需要明确地指出问题的本质。我们就是需要告诉群众,现在的特色已经不是社会主义了,不然群众也依然会沉浸在一个“赵家皇帝都是好人,就是身边奸臣太多”的幻想中,其实我相信很多群众的思想都已经达到了这一步,我们也更没必要像《新青年》一样“二十年不谈政治”。这时候就一定会有人跳出来指责我说这个是找死啊这个盲动啊之类的,那我只能这样告诉你,你就在网络上蹲着吧,蹲一百年也不会有什么用。是的,这样做确实是很危险,但如果怕危险,那建议右转保皇党。我认为,许多同志都过分地高估了特色的统治能力,这源于我们对于敌人的不了解,打交道太少,既不知己也不知彼,才造成了心底莫名的恐惧,这正是敌人想要看到的。</p>
+<h3 id="三志愿参军与军队招兵">三、志愿参军与军队招兵</h3>
-<p>总而言之,网络报刊整体依然是进步的,这依然是阶级斗争铁的表现,也是同志们试图对抗异化、回归劳动本身的伟大实践。但我还是希望同志们能时刻用毛主席的话:“实事求是”,来提醒自己,不要陷入了对历史盲目模仿的陷阱。</p>
+<p>有关主动参加暴力行动的研究将军事冲突环境解释为已经社会化的个人可以将男子气概和暴力增值化的地方。一项关于越共游击队招募情况的研究强调对许多年轻新兵来说“赢得荣誉的渴望,或许只是赢得社区的尊重”是他们加入游击队的主要原因。对军人阳刚之气的认同往往是参军的主要动机之一。</p>
-<h3 id="进群即同志">进群即同志</h3>
+<p>许多军事组织依赖于吸引志愿者和激励应征者,而将男孩转变为真正男子汉的理念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力工具。从国家的角度来看,军事化男子气概的概念有利于军队招募“不怕死”的士兵。当军队把自己塑造成充满阳刚之气时,就会吸引某一类渴望这种改变的人。这与军事化男性气质内涵——“真正的男人是士兵,真正的士兵是男人”——不谋而合。从这个角度来看,军事化男性气质的构建早在入伍之前就已开始。</p>
-<p>“同志”的门槛,在今天是否也太低了点?</p>
+<h3 id="四反向因果关系的可能性军事社会化">四、反向因果关系的可能性:军事社会化</h3>
-<p>现在“左圈”内有一种奇怪的风气,那就是我们对只要在左群里(至少是自称的左群)、或者在昵称或主页中带有“左”的元素的人就会不假思索地称呼为“同志”,倒颇有些“五湖四海皆同志”的味道了。可这些人真的全都算是“同志”吗?</p>
+<p>军事社会化意味着与军事组织具体相关的经历塑造了个人的价值观。在这里,士兵所处的环境会塑造和重塑他们的兴趣以及身份。军队也要求向未来的士兵有效地灌输有利于实现(使人成为士兵)的思想和价值观。作为一个以男性为主导的组织,军队的职能以暴力为基础,因此军队鼓励军事化的男子气概,将其作为诱导男性成为战士的一种手段。这种转变需要特定的方法、仪式或做法,旨在培养出愿意为某一事业杀人和献身的士兵。这一过程被描述为旨在摧毁士兵的个性,代之以对部队的认同。</p>
-<p>“左圈”中许多网群的审核制度还不如特色,倒是更像我见过的那些西方社民党,只要发个邮件报个名就立刻能成为党员;或者是早期国民党,为了充数什么人都放进来。这些网群的人数自然也高得很,许多网群的创建者还以人多为豪。我们往往能在这种群里看到三类人,我将他们称为王明式、幼稚式和张国焘式人物(注意,我在这里用这两个人的名字分类只是为了方便大家理解,并不完全一致),这三类人我认为是不可以拿对待同志的那一套去对待他们的,因为他们或者根本就没有完全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即便他们很多人认为自己有),或者沾染的资产阶级习气要比无产阶级的还要多得多,或者更有甚者根本就没把我们的事业当回事,在政治上和待人接物上都十分幼稚。总之,他们身上总是体现一种不平等,总是有着机会主义和个人主义的影子。</p>
+<p>然而,军事经历在多大程度上将男性社会化为军事化的男子气概,以及哪些类型的实践、方法或经历引发了这种社会化,这些问题尚未得到深入探讨。</p>
-<h4 id="天山上下来的王明">天山上下来的王明</h4>
+<h3 id="五募兵与征兵制情境中的男性军人气质">五、募兵与征兵制情境中的男性军人气质</h3>
-<p>其一王明式。王明是土地革命时期的“二十八个半布尔什维克”之首,是“昆仑山上下来的神仙”(毛泽东即兴讲话)。作为留苏派的代表人物,他不仅抱着共产国际的指示当圣旨,还十分看不起毛泽东等人的“山沟沟里的马列主义”。“左圈”里也有这样的人物,但他们要比王明还要神气。</p>
+<p>有些人被迫征召入伍而绝不会自愿参战;有些人乐于为国家服务;而对其他人来说,参军是为了钱。一些国家实行征兵制,而另一些国家则依靠志愿兵。不同类型的军事环境也可能刺激不同类型的社会化进程。例如,准军事部队或游击队可能不要求在入伍前接受正规军事训练;服兵役可能不会有任何战斗经历;但在冲突不断的国家,即使是刚入伍的新兵也可能经历战斗和死亡威胁。</p>
-<p>我们与这些人往往刚一接触就能感受到一种小知识分子高高在上的姿态:“你这前反思后现代的虚幻共同体主义者,停止你对大他者秩序性分子的迷恋,快去学德国哲学史,让我这康德黑格尔纯粹理性主义者来一场进步主义辖域-去辖域运动来扬弃你的庸俗化意换!”(这句话意思不准确,因为我真的不会模仿他们说话)。这种行为的脱离群众已经不需要我指出了吧,大概就类似于你把他当同志,他把你当土狗,就是毛说的“装腔作势,借以吓人”。其实这种行为背后的心理逻辑非常简单,这就是一种不平等。这些人就像是孔乙己,在现实中“怀才不遇”,对朝廷不满,但又不肯脱下破烂的长衫和穿短衫的站在一起。他们从一些书本或者视频上(这里点名b站,具体哪个up就不说了)学到了那么一星半点的哲学词汇,便立刻填充到自己的语言里,即便他们自己都不理解(背诵定义并不等于理解)。我想请问同志们一个问题,当此类人在对没接触过马克思主义的人宣传时,一味地套用哲学名词起什么作用呢?其实也不是一点用都没有,至少会让此类人感觉到莫大的优越感,一种装逼成功的快感:“看,这个词我知道他不知道,我多厉害!”好嘛,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解放全人类的伟大思想竟成了某些人用来装逼的工具!请问马克思的“马”是不是还有四种写法啊?</p>
+<p>本研究的重点是泰国,该国拥有规模庞大的准军事单位与泰国皇家武装力量(RTARF)并肩作战,后者采用抽签征兵的方式服兵役,兵役一般为两年左右。RTARF的应征入伍者的训练以通过惩罚和社会及心理压力暴力灌输纪律而著称。所有年满21岁的男性都必须在每年4月应征入伍。</p>
-<p>这种人张口闭口马克思,但却只是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当成一种显摆的资本,心底里还是资产阶级那套意识形态:多学了点知识就高人一等了;即便他们有的人并没学会他们自己口中的那些哲学东西,但他们还是要用上高级生僻的词汇来粉饰自己的语言,还要诡辩说这是“避免庸俗化”,甚至有的还宣称自己是“正统马”,很多同志看不清他们的真面目就会觉得“卧槽听不懂总之很牛逼就对了”,其实和那些宗教忽悠人是一个道理,就是弄一堆云里雾里的东西,搞得很高大上让人听不懂好像普通人触不可及,所以才能招揽到信徒,这类人本身倒也很享受这种“众星捧月”的优越感。</p>
+<p>此外,泰国有许多男子和少数妇女自愿加入各种准军事部队。随着服役年限的增加、晋升和在不稳定的边境地区服役而获得经济奖励。泰南三府(北大年、也拉、那拉提瓦)自2004以来就因持续叛乱而成为冲突地区。这种在冲突地区活跃的不同军事组织的组合有助于研究自我选择加入准军事组织,以及通过服兵役实现社会化的情况。</p>
-<p>当我们在对群众进行理论宣传时,如果也是一上来就堆砌哲学黑话,那群众不仅不会受到宣传,还只会觉得我们在装逼,想:“奥,马克思主义者就这?跟我搁这儿摆什么架子呢?”说句不好听的,如果让这些人和邓小平一起去给群众宣传,我估计群众很大可能会听邓的,因为邓的话至少听得懂而且姿态够低。</p>
+<p>军事化男子气概是通过归属身份和表现身份的组合来实现的。泰国以性别广泛的流动性和对变性人(kathoeys)相对较高的容忍度和能见度而闻名。但是泰国军队在这方面是保守的,只征召给那些认同、被认定男性身份、并在法律上被承认为男性的人。变性人通常可以免服兵役,但在征兵日获得免服兵役所需的程序往往涉及羞辱和骚扰。</p>
-<p>网络左派中有许多人就喜欢端着一副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架势,以学生为主,而且还多为中学生。这就不禁让我想到了鲁迅笔下的孔乙己:</p>
+<p>研究1是对自我选择加入两类泰国准军事组织的研究:社区民兵(Community Militias),和游骑兵(Rangers)。</p>
-<blockquote>
- <p>“旁人便又问道,“孔乙己,你当真认识字么?”孔乙己看着问他的人,显出不屑置辩的神气。他们便接着说道,“你怎的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呢?”孔乙己立刻显出颓唐不安模样,脸上笼上了一层灰色,嘴里说些话;这回可是全是之乎者也之类,一些不懂了。在这时候,众人也都哄笑起来: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p>
-</blockquote>
-
-<p>“王明式”的人物就如同这穿着长衫的孔乙己,别人要是显得不懂“哲学”,他便要骄傲起来,上去显摆一番;若是别人质疑他的观点,那他便要涨红了脸,说一些“之乎者也之类,一些不懂了”的话。这种行为,不过是想要衬托出自己要比这些不懂“哲学”的土老帽们高人一等,摆出一副知识分子的架势,他的那些哲学术语,就像孔乙己的长衫,即便破旧不堪还是要穿在身上,显得自己是与众不同的“读书人”。这些人往往死要面子,根本不会听任何人对他观点的反驳,要是你反驳那一定是你错,只要你敢反驳他,他就立刻要摆出一副“唯我独革”的姿态,完全把自己置于他人之上的态度,用着各种酸臭的小嘲小讽。</p>
-
-<p>这类人就让人感觉到,他就像一个没长大的孩子,拿着成绩单期待父母的夸奖,跟其他人比考试成绩赚得优越感。他把马克思或者黑格尔当成了一种炫耀的资本,就像他考试考100分一样,就像孔乙己穿长衫一样,只是为了标榜自己多么与众不同,多么牛逼;一旦有人反驳他的观点,那就是相当于质疑他“与众不同的存在”的基础,所以他当然不会听,并用上一切诡辩之法来捍卫自己的“神圣性”、“合法性”:“读书人的事能叫偷吗,那叫窃!”。他辩经不是为了学习,而是为了证明自己牛逼。他在政治上是极其幼稚的,混到左圈里来当理论教师爷和哲学教皇来了。</p>
-
-<p>这些人总喜欢讲一些精英主义论调,摆出一副学阀的架势,就像胡适一样,高高地举起自己的双手向资产阶级投降:“赵老爷您看,我讲的东西群众根本听不懂,我也没打算动员那些不会术语的土老帽,我研究的是纯学术的东西,我是不会触碰您一分一毫的统治基础的,千万不要拿铁拳砸我呀!”</p>
-
-<p>这些人似乎并不愿意和工人阶级融为一体,他们似乎更向往的是现代西马教授的生活,在大学里写写书骂两句然后继续享受资本主义制度带给他们的优越生活,当着资产阶级老爷圈养在大学这个象牙塔里的宠物。所以他们日常只是整天泡在网上,忙碌于网络上看谁辩得过谁,而不看这些争辩是否有居于提高人民群众的革命性。他们的立场并没站在工农群众这边,他们最多能起到的作用就是工人运动催化剂的作用,这些人是无产阶级的落后分子。不过据我个人观察,这类人中还真的有好多是来自资产阶级家庭的(别拿恩格斯跟我杠,从古至今出了几个恩格斯?),那这样的行为也就不奇怪了。</p>
-
-<h4 id="不是幼稚病是纯幼稚">不是幼稚病,是纯幼稚</h4>
-
-<p>其二幼稚式。我对于这一类人甚至无法找到一个合适的历史人物作为他们的代表,因为历史上的人物再怎样“幼稚”,都在对形势判断错误、走错了路线、陷入某种错误的主义等理性的、政治的框架内,而这些人则是纯纯的幼稚,不仅像个熊孩子一样学不会控制和正确地表达自己的情绪,还把政治当成过家家,为所欲为。</p>
-
-<p>现在许多同志都喜欢引用列宁同志的话,批判某某某人是“左派”幼稚病。但这颇有些扣帽子的意味,是十分不准确的。某些行为在我看来,不是什么“左派幼稚病”,而就是纯幼稚。此类人往往拥有自恋型人格的多种特征,时常是事事以自我为中心而罔顾集体,这类行为正是无组织无纪律的体现。</p>
-
-<p>出口成脏是最典型的体现。说脏话本身其实没有什么错,这是情绪发泄式的一种表达,但是如果拿脏话攻击别人,那就是另一回事了。大概是真的觉得别人没法顺着网线过去打他们,有的左人对别人可以说是无下限地人身攻击,别人一不随他们的意,一句“啥b”直接就上去了,完全不把对方当人,而是当成自己的情绪垃圾桶。对于一些和他们持反对意见的同志,也会以各种话语打压。更有甚者,他们在现实中遇到了不如意的事,或者是在和别的政治立场相左的人对线中被对面骂了,他们心中有情绪,却不敢对着欺负他们的人怼回去,反而跑来群中大肆发泄撒泼打滚乱发脾气,对别人人身攻击,完全不在乎对方的感受,甚至迁怒于其他同志,抽刀向更弱者。此类迁怒经常是逮着谁骂谁,完全不顾及是否无辜,以为在事后道个歉服个软就完事儿了,属实是“躬匠精神”了。在他们看来,自己就是应该被宠着包容着,别人的感受他们根本不在乎,他们是要比其他人高一等的,这是一种极其自私的想法,也是一种不平等的思想。</p>
-
-<p>死要面子。你一定在“左圈”中见过这样的人,他们不管是出于能力不足还是对情况判断不清,会或经常或偶尔犯一些错误,不管是理论上还是做事上,但是当别人指出他的错误时,他要么暴跳如雷,要么就直接开始哭闹,总之就是一个死犟嘴绝不承认。其实犯错误是正常的事情,强如毛爷爷,他年轻的时候还搞过“湖南共和国”这种空想。但是知错不认、认错不改,甚至攻击指出错误的人,那就是另一回事了。</p>
-
-<p>我遇见过一个例子,我们将此人暂称为A。有一次在群里我们正在讨论一些理论问题,然后A说了一个不是那么准确的理论,我和另一个人指出了他的错误,我想他当时应该是意识到了自己确实有错误,但是他却做了令人匪夷所思的行为。他先是对我们表现出深切的质疑:“啊?真的吗?没有吧?”然后开始给自己诡辩。因为他本身理论确实有错误,所以按正常的逻辑他是没法给自己辩护的,所以他开始推我们甩哲学黑话,什么什么意换什么什么反思之类的,到这一步他确实赢了,因为我们确实不知道他在讲什么东西,所以也不好继续再说什么,但我不能不指出这是一种极其幼稚的行为。A这样做无非是出于死要面子的心态,但这就是个网群,换个头像就没人认识你了,你要了面子又有啥用。如果以后A再有什么问题,不会有人再给他指出了,他就只能沉浸在自己哲学黑话意淫的世界中。这个例子只是在进行讨论时出现的情况,不涉及到他人或集体,还算是可以容忍的范围内,但下面这个例子就是彻头彻尾的不顾集体的个人主义了。</p>
-
-<p>我们将第二个例子的主角暂称为B。B曾经是某某网络报刊的编辑之一,另一位编辑C一直负责排版,他有一次自己觉得自己目前的职务无法体现出自己的大才大能,便主动提出要负责新一期报刊的排版,C答应了。但是B在但受到自己受到肯定后便高兴得把这个事忘了,后面快到发刊日期了,在C的不断催促下B才特别敷衍地排了个版,有多敷衍呢?字体不仅太小,而且大小不一样,好几篇文章之间的行间距也不一样,甚至还有一个投稿作者名字打错了,C用几乎是哄孩子的态度给他指出这些问题希望能重新改一下,先说排版怎么好,然后说但是这点有点瑕疵要是能改一下就好了,很柔和了吧?但是B的回复很直接:“我不改,你改。”C便有点上火,于是语气就有些强硬,结果B直接发了个哭的表情包和一堆委屈的话,总之就是开始哭闹,C便心软,又开始安慰他,最后还是重新排版了。据说B在事后还给别人说C骂他。在这儿我们首先应当认识到,报刊排版这个事,是该报刊编辑部整体的事,如果报刊发布晚、质量出问题,是编辑部整体需要担责任的,而不单单是B或者C一个人的事。但在上述案例中,B却把报刊排版当成了展示自己个人能力的平台,但在获得这种他自以为的对自己的肯定之后,他却又拒绝担负起相对应的责任,“白嫖”了属于是。然而这和A不同,B的这份责任如果他不担,就需要集体来担;当名誉受损时,是集体的名誉受损,而他本人则不怎么受影响。更应当批判的是,B在别人给他指出错误后,装可怜利用了同志们的同情心,只为维护自己的面子,这是一种自私又可悲的行为,属于知错不认也不改,甚至还利用别人的好心反将责任推到别人头上,更有甚者还会污蔑指出错误的人,这就已经是一种资产阶级思想了。</p>
-
-<p>毛主席在《论联合政府》中说道:“有无认真的自我批评,也是我们和其他政党互相区别的显著的标志之一。我们曾经说过,房子是应该经常打扫的,不打扫就会积满了灰尘;脸是应该经常洗的,不洗也就会灰尘满面。”然而当别人对这些人指出错误时,他们已经意识到自己的错误(王明是根本不认为自己错了——笔者注),但他们依然死要面子不承认,甚至硬是要按着自己的错误路线走下去,“这种作风,拿了律己,则害了自己;拿了教人,则害了别人;拿了指挥革命,则害了革命。”(《改造我们的学习》毛)</p>
-
-<p>无下限的反串和cosplay行为。反串和cosplay本身是网左群体对于现在社会的一种相对消极的反抗形式,可以被算作是进步的;但当这种行为变得毫无限度,甚至已经影响到了群里其他同志和社群的正常运行,这种行为的性质就变了,我想这点不需要我再多加说明,这种行为几乎在“网左”诞生之初就被很多同志批判了。据我了解到的几乎所有网群,他们每天的主要内容就是吹水、反串、cosplay,有的人反串水平高超得甚至让很多同志误认为右壬,知己知彼了属于是。我见过cosplay最严重的一个网群,专门设立了一个群作为吹水用,“社长”带头cosplay,几乎每三四天就换一个群头像换一个群名,甚至还通过qq群的“群头衔”功能给群友们“封王封侯”,时不时还要在群里发自己穿上苏联军装或者啥的照片,真・cosplay了属于是。这样的网群,实在是难说它起到了除发泄情绪和消遣时间外的更多作用了,它已经变成了无产阶级运动中落后的产物了。</p>
-
-<p>许多人在现实中受了委屈,处处受到压抑,便跑来网络上来发泄、逃避,但也仅仅止步于此,甚至打扰到网群的正常运行和其他同志的生活,这虽然属于一种消极反抗,但对革命运动实质上没有任何推动作用。虽然这话听着不舒服,但我还是想说:网群不是心理医院,有病请找心理医生。</p>
-
-<p>有的同志(或此类人本身)喜欢为此类人辩护,说他们是“左派”,所以我们依然应当把他们当成“同志”,他们的行为依然是是“左的”,是所谓“进步的”,但如果真的这样,那“左派”、“同志”的门槛是否也太低了点,入党还要搞政审呢。实际上,这不过是列宁同志所说的“隐藏在‘左的’口号下面来为小资产阶级自由散漫辩护的全部幼稚性”。</p>
-
-<p>“幼稚病”描述的是政治路线斗争中明显的错误,尚且是成年人经过理性思考判断,用逻辑言语表达出来的观点。而我们前面所阐述的行为,就像是一个被惯坏了的小孩子,一不如他的意就要大哭大闹甚至打人骂人,这根本就不是“幼稚病”,而是纯粹的幼稚。不管王明再教条主义、张国焘再机会主义、考茨基再“叛徒”,也没见他们指着毛和列宁的鼻子骂脏话吧?</p>
-
-<h4 id="要当老大的张国焘">要当老大的张国焘</h4>
-
-<p>其三张国焘式。每次我读党史的时候,看到张国焘这个名字我血压就往上窜,我就预料到这个人一定又要为了一己私利葬送好多红军战士的性命。张国焘本来是红军在川陕根据地的领导人,但他在和红一军汇合后,看到红一军兵少钱少,再对比兵强马壮的红四军,张国焘便飘飘然起来,认为自己才应该当老大。然后才有了后面的分裂,并另立中央,最终带着左路军(红四军+原红一军五、九军团)去和川军死磕并导致百丈关大败。在被迫北上后,但他因为担心自己的政治命运,就在黄河南岸拖拖拉拉不想过河,结果直接导致宁夏战役计划被迫中止;为了营救已经渡河的红九、三十一、五军,延安方面又制定了海打战役计划,结果又因为张国焘的不配合而破产;最终渡河的三个军不得不组成西路军,在河西走廊试图生存,但最后几乎全军覆没。可以说,左路军和西路军的惨败,张国焘难辞其咎。而张国焘在此之后并不知悔改,继续走他的机会主义、山头主义道路,最终叛投国民党,客死海外。总而言之,我们说的“张国焘式”人物,就是没有特别坚定的信仰、混进革命队伍的投机家,不管是在政治上投机还是在金钱上。</p>
-
-<p>争权夺利,要当老大,是这类人最典型的表现。很不幸地,在我亲身经历的四个网络学社中,发生权力斗争的有四个,达到了百分之百。</p>
-
-<p>第一个网群,我们将“社长”暂称为A,其中一个和他一起建立群组的成员暂称为B。这个网群在建立初期,想要建立一套有效的筛查制度,防止有破坏分子进入网群,于是A就自告奋勇,编写了一套审核题,但是A的这套题的答案几乎都能在网上搜到,大概类似于“商品的二重性是什么”这样,这别说防晶哥了,连兔兔都防不住;所以B在看了这套题之后,就重新修改了一遍,基本上把每道A出的题都换了一遍。但在这之后,A遍处处掣肘B,甚至说B难听的话,因为A认为B在“夺自己的权”。很多同志看到这里可能已经皱起眉头来了,不得不说A的思路看似是非常离谱的,但其实仔细分析,这不过就是一种个人主义、机会主义思想。更明确地来说,A完全不认为他所做的革命事业(咱们暂且把网左算作革命事业)是在为全人类谋福祉,不认为这是全世界无产者的事情。他不认为这是集体的事情,反而认为这是自己的事情,所以他的所思所想都是优先从个人利益出发的。审核题起不到效果,群里混进反动派和走狗怎么办,A完全不在乎;但如果他的手下胆敢僭越,指出他的错误还要在上面动手动脚,那就是大逆不道之罪,他就要对其降下天罚。我们知道,马克思主义者思想的最核心一点,就是平等,就是民主,即便是在以“纪律”、“组织”为准则的军队里,红军也设立了极其民主的制度:官兵平等、财产公开、士兵委员会。在A的思想中,所谓的社长(即便这只是他自封的)要比社员高一等,社员指出社长的错误,甚至抢了社长的“权力”,是绝不可容忍的。A的思想,在某种程度上确实可以算作一种资产阶级思想,而且甚至是没有物质基础支撑的那种。对A来说,网群不是革命事业的平台,而是自己的私产。</p>
-
-<p>第二个群也差不多。社长D在社员发现学社吹水现象过于严重,提出要进行社务改革以及人事重组时,拒绝了社员对吹水群的改革,并宣称这个吹水群不属于学社,是在自己的朋友群。但如果只在其他群里抓吹水,那学社的人不还是要到“朋友群”去吹水吗?所以这场改革无疾而终。在这里的个人主义体现得更淋漓尽致,已经弃集体于不顾,完全是从个人角度出发思考的了。</p>
-
-<p>在第三个群中,C和其他几个社员一起建设了一个网络报刊。在一开始,网络报刊处在一个非常混乱的组织状态,基本上是一个人包揽全部工作。所以在后面,这个学社试着去分工,把一些之前被包揽的大工作打碎为多个小步骤,然后尽量让所有成员都可以分到工作、参与到学社建设里来。但是这就让C暴跳如雷了,他觉得这是“削他的权”,反对声音很大。C被分配到的职务是报刊封面设计,他之前也参与过排版和人事安排,但很不幸,他证明了自己没有担任这些职务的能力,但C并不这么认为,他认为这就是在打压他,所以他时常抱怨说“没有归属感”,后来甚至拒绝参加任何社务。颇为讽刺的是,C还经常攻击学社说“没有民主”。</p>
-
-<p>在第四个群中,这个群的成员因吸取之前的教训,所以在一开始就取消了“社长”这个东西,但作为创始人之一的E却不是很同意,他时时刻刻都想要当“社长”。在一开始,E拥有相对较大的“权力”的,他也一直自认为自己就是社长,但后面由于他确实能力无法胜任,所以逐渐被移出了核心决策小组,所以他心怀不满,甚至经常攻击决策小组,说这是“独裁”,但实际上如果让E加入这个小组他绝对不会说什么;E还时常阴阳怪气小组中做决策最多的同志(即他眼中的所谓社长)。很多同志都不理解,一个网络学社,他搞权力斗争是图啥,图多控制一个群吗?</p>
-
-<p>除了争权,张国焘式行为还有从别的群强行拉人。这就是彻底的山头主义了,在“左圈”内拉帮结派,不用敌人来打自己就开始分裂内斗。我之前所在的学社出现过一次这样的情况,我被一个人,我们称之为F,拉到了他们群,然后我就想在他们群宣传一下我们的报刊,F当时很不满,觉得我从他们群挖人。后来F跑来了我们的群,由于他的观点以及态度恶劣,和我们群群员起了一些冲突,他和他的信徒们就开始从我们群通过私信或直接邀请的方式偷偷拉人,在被发现后干脆光明正大直接在群里挖人,厚颜无耻了属于是。在F看来,无产者、左派不是一个整体,我们要做的不是团结大多数,而是拉帮结派勾心斗角,为自己攒(虚拟的)政治资本。F通过某种方式凭空创造了一种身份认同:“F的学社的人”和“我们的学社的人”,而不再是无产者、受压迫人民这种身份认同,我想特色肯定很喜欢这样的人,直接帮他们分化了人民,还不用发工资。顺便提一句,民族主义也是通过类似的方式被制造出来的。</p>
-
-<p>金钱投机,利用同志们的信仰和同情心来骗取钱财。这个就已经不能算作“左派”了,甚至可以归到敌人的范畴。我想同志们多少都有耳闻前段时间“张子桀骗钱”一事,此人通过奥斯卡级别的表演与包装、利用同志们的同情心,来为自己谋财。这种行为在道德上的失败已经不值得再批判,但是他的这种行为,不仅严重损害了同志们之间那种坚定的信任,而且还打击了很多新同志对马列毛主义的信心,可以说,这一类人是资产阶级的好帮手。我还遇见过一些人,宣传说自己可以帮同志们打印一些市面上没有的资料和同志们自己做的宣传物,虽然说是要花点钱,但很多我当时也都相信他们是真的站在革命的人民这边的,但当我仔细询问之后,发现他们居然也在帮右派打印资料,这使我无语地无地自容,这些人就是纯粹的投机商人,他们为了赚钱可以见人说人话见鬼说话,如果利润足够的话,他们也完全可以向晶哥出卖那些曾经的“同志”。</p>
-
-<p>既然说到张子桀,那就不能不提最恶劣的性投机。张子桀此类人,通过把自己包装成“激进的女权主义者”,把自己塑造成革命家、女性之友的形象,让很多刚刚建立信仰的、处在迷茫中的年轻女同志对他们很有好感,而他们则卑劣地利用女同志,骗取她们的感情甚至身体,以满足自己野兽的欲望。而这样做的危害是明显,那就是极大程度地激化性别矛盾,帮敌人瓦解了男女同志间的信任,这让男女同志之间以后还怎么互相充分信任呢?以后还怎么自由地在一起战斗呢?此类禽兽人物无疑成了父权制的卫道士,无疑在给资本主义续命,他们对我们运动的割裂,甚至要比晶哥的铁拳还要厉害。</p>
-
-<p>名誉投机,把自己包装成“左派明星”,但实际上并没有坚定信仰。张子桀是这样的人,之前还有一个“月华”,每天在空间里发表马列毛言论,结果润到荷兰之后就摇身一变成了新自由主义者。还有很多这样表演型人格的人,特别喜欢包装自己,混入左派的队伍,享受通过欺骗新同志带来的被崇拜感。我认为,这些人危害虽大,但真正的马列毛主义者是可以识别出这些人的,这些机会主义者的出现并不会影响他们的信仰。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左圈”无时无刻不在吸纳新成员,一些对体制迷茫者、怀疑者也经常会来这里寻找答案,而这些表演者,实际上就变成这些新成员崇拜的“神像”,甚至形成一种“饭圈”,就比如说月华在被挖出家里是金融资本家时,有很大一批他的粉丝用恩格斯给他辩护。当这些新成员没有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武装自己的头脑之前,便会对这些“神像”马首是瞻,而当他们发现,原来这些人不过是一些职业演员,给他们传播一些自己都不信的东西,他们会怎么想呢?他们还如何去信任其他的同志、如何去信任马列毛主义、如何去信任共产主义一定会实现呢?这对我们的队伍的打击无疑是巨大的。</p>
-
-<p>一言不合就开盒。前段时间,有数个网群被举报封群,原因是有一个叫“稻花”的组织,利用计算机科技收集其他网群的数据,然后举报,宣称这是为了“消灭落后的网左”。在这个组织中,甚至还有严重的个人崇拜和cosplay现象,把“稻花”誉为什么伟大导师,还给他编了首赞歌,实在是魔幻现实主义。除去这种以开盒为存在手段的特殊案例,左圈中还确确实实地存在用开盒来攻击对方的现象。两个人,因为一些网群组织上或者理论上的冲突,就直接挥舞“盒大棒”,翻对方老底以通过这种方式报复、胁迫对方,这种手段我上次见还是在诈骗犯那里。除了开盒,我还见过有人在和别的群或者个人起了冲突之后,直接把他们举报了,这下晶哥好帮手了属于是。这类人,虽然行为很幼稚,但是要比“幼稚式”人物危害更大,在某些时候甚至就是直接在帮晶哥的忙,不仅帮忙分裂左派队伍,还帮忙精确提取打击信息。</p>
-
-<p>综上所述,张国焘式人物,是一类信仰不坚定的、目光短浅的机会主义者。对于这类人,我认为没什么团结的必要,我们要对他们进行坚决的斗争,留着这些人,对我们的事业弊大于利。</p>
-
-<h4 id="当团结-批评-团结成为教条">当“团结-批评-团结”成为教条</h4>
-
-<p>综上,我们应当对王明式团结又斗争,对幼稚式教育又斗争,对张国焘式则坚决斗争。然而,很多同志依然要教条地统一拿对待同志的方式对待这些鱼目混珠的人。每当群里出现上述这样的人物,总有一两个浑身冒着圣母光芒的人站出来,左手抱着“民主”,右手举着“团结-批评-团结”,疾呼一声:“都是同志!”。</p>
-
-<p>团结-批评-团结,这源于延安整风时期,毛提出的整风原则之一:</p>
-
-<blockquote>
- <p>“我们曾经把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这种民主的方法,具体化为一个公式,叫做“团结-批评-团结”。讲详细一点,就是从团结的愿望出发,经过批评或者斗争使矛盾得到解决,从而在新的基础上达到新的团结。”——《毛选第五卷,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p>
-</blockquote>
-
-<p>既然提到了延安整风,我认为我有必要向不熟悉这段历史的读者同志介绍一下。我们将其分为四个部分:整的是什么,怎么整的,整风的条件,整风的结果。</p>
-
-<p>延安整风针对之一的就是长征之前,在王明“左倾”路线下的苏维埃后期的那次大崩溃,即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和它带来的惨重后果。然而有趣的是,一向以“左”著称的王明,在到达延安后反而又搞起了“一切服从统一战线(国民党)”的“右倾”路线。如果我们细究红军的历史,就会发现“左”和“右”的错误总是交替出现,尽管错误的具体内容不同,但每一次的“左转右”、“右转左”都说明了“左”、“右”两极相通,虽然二者互为极端,但归根结底都源于同一种思想:不了解中国实际或不能揭示中国革命客观规律的主观主义。这个主观主义,就是不顾现实的客观情况,单凭着自己的“想当然”或者抱着一堆教条来办事,最后结果自然往往是失败的。</p>
-
-<p>而此时,1942年的春天,中共也已不同于初到陕北时的一个濒临灭亡的小党,业已成长为一个可以影响抗战整体局势的力量,而此时百分之九十的新增党员和干部都是在抗战后加入的,他们没有经过早期革命的淬炼,这也迫使中共需要一次整风来提高新干部们。</p>
-
-<p>《实践论》中提到,人们脑中的理论源于具体的实践斗争,因为具体的实践环境不同,所以同样的理论在不同的环境下就可能会失灵,这就是教条主义;而如果事事都要从实践中总结,那成本就会高得离谱,所以又需要学习先进的理论体系,指导我们的实践,所以整风前两个步骤分别是:马列主义学习运动、大兴调查研究之风。</p>
-
-<p>而整风的第三步,我想同志们多多少少都有听过,那就是历史清算。毛这样说过:“总结过去的经验,对于犯错误和没有犯错误的人都是一种教育。了解过去的错误,可以使今后不犯同样的错误。”毛在《实践论》中这样总结道:“人们要想得到工作的胜利即得到预想的结果,一定要使自己的思想合于客观外界的规律性,如果不合,就会在实践中失败。人们经过失败之后,也就从失败取得教训,改正自己的思想使之适合于外界的规律性,人们就能变失败为胜利,所谓‘失败者成功之母’,‘吃一堑长一智’,就是这个道理。”历史清算和前两步最大的不同,就是它会涉及到具体的人,所以毛提出了历史清算的原则:整风不是要整人,整风的目的是“惩前毖后,治病救人。”就是从团结的愿望出发,经过批评或者斗争,分清是非,在新的基础上达到新的团结。这个过程就是“团结——批判——团结”。</p>
-
-<p>但是,许多同志并不能对过去的历史有一个全面、辩证的认识,毛认为当时的错误是路线错误,而很多同志却只认为那是策略错误,在此情况下,毛进行了称之为“党书”的编辑工作,主持编写了三部历史文献,即《六大以来》、《六大以前》和《两条路线》。《六大以来》一经出版,在大量的史实面前,原本不承认自己错误的同志,也放弃了自己原来的观点,认为确实存在着从思想、理论、方法、策略层面的路线错误。</p>
-
-<p>整风的最终结果就是九月会议,洛甫、博古、王稼祥等人在会议上以追求真理的态度做了真诚的自我批判。不过在这次会议上,王明却一直在回避自己的错误,把责任都推到博古头上,但实际上这次会议的目的并不在于要追究谁的责任,而是要打倒错误的主义,但如果王明不承认自己的错误,那就很难说这种主义被打倒了,而如果让王明继续领导组织,必然会继续造成更多的失败。毛和其他同志数次找过王明谈话,但后来王明干脆称病拒绝参加自我批评的会议。但整风运动整体上还是成功的。</p>
-
-<p>由此,我们可以总结出一场整风中的几个关键条件:组织中的人都认同这个错误,组织中的人都了解错误的具体内容,并且对错误有统一的、正确的认识,没有这几个条件,整风就是空中楼阁。然后就是自我批评要认真的而不是敷衍的,尤其是对那些担任要职的人,如果这些人依然执迷不悟,还让他们担任要职那就是害了组织。</p>
-
-<p>如何让组织中的人都认同一件事是错误?那就需要统一这些人的思想观念。比如说A认为群众是乌合之众,B认为群众是有智慧的,那么,当B犯了错误时,他就认为有必要和群众交代清楚,而A则就认为,我自己悄悄改了不就行了,公开承认多损害我的威信啊。在世界观不同的情况下,对一件事的看法甚至会截然相反,所以统一思想就很重要,这就是为什么要搞马列主义学习运动,这才能让大家真正做到批评与自我批评。</p>
-
-<p>如何让组织中的人都了解错误,并对错误有正确的认识?那就要摆事实。即便大家都言必称马克思,但也会有各种各样的分歧,毛说博古是“本本主义”,博古说毛是“山沟沟里的经验主义”,谁都说服不了谁,怎么办?那就是要把这个理论放到实践中去,走博古路线,“御敌于国门之外”,结果连吃败仗;走毛的路线,四渡赤水脱离险境,谁的路线正确这不一下子就看出来了吗?但仅仅这样不够,因为有的人就会觉得,啊博古的路线没问题,是下面当兵的执行有问题,所以啊问题不大,不用整,这就是大家对错误没有正确的认识,所以毛在当时又亲自主持编写了三本“党书”,在大量事实证据面前,这些人才承认了是路线错误。</p>
-
-<p>那什么样的整风是失败的呢?我给大家举一个亲身经历的例子。</p>
-
-<p>甲是一个类似于上述张国焘争权夺利式和幼稚式加起来的人物,之前经过其他同志批评,做了一次自我批判,但几乎文不达意,只是敷衍了事没有认真改过;没过多久,甲又由于各种各样的错误,不仅引起了网群成员的众怒,还极大阻碍了网群的运行。A想要对他进行批评,但甲的态度极其恶劣,不仅不听还攻击A,于是A找到同为网群领导组的B、C和D,提出要公开批评甲并撤下他的职务。但B认为,这主要是甲和A之间的的个人矛盾,关于甲阻碍学社运行,B则认为大家都是同志,单独口头教育就好,没必要撤职,也没必要公开批评,应当秉承“团结-批评-团结”的原则;C也觉得,大家都是同志,我们态度要柔和,尽量避免冲突,保持团结,也没必要撤职,毕竟甲是掌管xx部的,我们还需要他。我们在这里可以看到,首先A、B、C三人对于甲的错误理解不同,B则根本不认为这算错误,主要是个人矛盾,口头教育一下就好;C则没啥判断,只希望保持现状。这是因为三人对此次冲突的了解程度不同,三人的观念也不同。A一直也同样在甲的xx部工作,而且A也负责很多人事变动,甲对此类工作阻挠甚多,A和甲也很熟悉;而B则是较晚才参与人事变动,而且也不是很积极,和甲也没聊过几句;C则参与度更低,一直在一个独立性很高的单另部门工作,C和甲只是泛泛之交。总得来说,他们根本就没有被甲怎么影响过,将这判断为和A的个人矛盾也是正常;对C来说,甲怎么闹腾也不会影响到他,自然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省得破坏了他和甲的交情。而且,在B看来,这个队伍的力量来源于人多名声好,他是怕打烂了坛坛罐罐,打击了甲让他退群,又怕甲跑到其他群毁坏这个群的名声;而A则认为网群的核心队伍绝不可容忍上述三式人物,更不可让他们担任要职,队伍的力量来源于高度的组织、先进的觉悟和正确的路线,如果人多就是力量大,那抗日战争就应该是国民党领导打赢的,至于“左圈”的名声,简直就是个笑话。不过由此,也暴露了网群一个无法解决的缺陷。</p>
-
-<p>不过最终在A的坚持下以及甲确实惹了众怒,小组最终还是决定把甲撤职,但甲并不服,反而还撒泼打滚,用语言暴力攻击A和其他同志,小组最终不得不又决定把甲开除出社。而甲在之后果然跑到其他好多群大哭大闹装可怜,其中就有几个群听了甲的一面之词就跑来质问A所在的网群,这几个群中还有一个是在“左圈”颇为知名的“xx号角”。“xx号角”的一名成员给B发了一封很长的私信(为什么没给A发?因为A根本就不在其他群刷存在感),大致就是说要团结同志,不要搞分裂,要坚持什么“团结-批评-团结”的原则。B对此人还是礼貌以待,但A知道后当场就火了,这个人什么都不了解,就听了甲的一面之词,就跑来当和事佬扮圣母,不知道这个人还记不记得自己的组织名字里有“xx”二字。在这里,所谓的“团结-批评-团结”就彻底成为了教条,成为了某些人站在道德制高点上向其他人挥舞的大棒,属实是把自己当成共产国际了,到处往别的群派“钦差大臣”,要求别人把此教条捧在神坛上,完全不顾现实情况如何。如果按着这样教条的方式去机械地“团结-批评-团结”任何一类犯错的人,那最终就只会什么也团结不了,什么也批评不成,整风搞成了面子工程。这种无条件的“团结”,很难说到底是在团结,还是在妥协、逃避。</p>
-
-<p>而至于D,他则表示,不能脱离群众,要搞大民主不要搞小团体,要求在一百多人的大聊天群投票决定此事。但是D要求的“民主”,真的可行吗?</p>
-
-<h3 id="建群即建党">建群即建党</h3>
-
-<p>在今年上半年,“左圈”内发生了一件啼笑皆非的事,闹得满城风雨。有一个网群的群主写了一篇长达十几页的“建党宣言”,宣布这个群正式成为了“中国xxxx党”。这篇宣言很快传遍了“左圈”,看了它的同志们的态度几乎是一边倒的,那就是认为这简直是cosplay,太荒谬了。但是这种cosplay、“建群即建党”的现象却在“左圈”中十分常见。这不禁向我们提出了一个问题:网群,真的可以承担一个真正的政党组织的任务吗?网上闹革命,到底可不可行?</p>
-
-<h4 id="网群独裁不可避免">网群独裁不可避免</h4>
-
-<p>对中共早期党史略晓一二的同志们都知道,中共强大的战斗力和凝聚力不来源于暴力和集权,恰恰相反,来源于民主和平等。我认为这两点也是一个马列主义组织的生命线,没有这两点,就不能被称之为马列主义组织。但在现在的网群内部,不仅没有民主,甚至还在不可避免地走向独裁。</p>
-
-<p>我们常常说,社会组织中的问题都是人的问题,但是我想很多同志们都忽略了一点,那就是在现实社会中人是有极大的主观能动性的,政治组织的形式是可以通过人力来改变的,而在网群中情况是大有不同的。以目前形势最广最多的QQ群为例,QQ群的形式是被腾讯的设计钉死的,没有任何更改的可能。QQ群中群主就是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他完全可以凭自己的喜好,任意处理群中的任何一名成员,包括这个群本身,而群成员没有任何实质的手段能够反制群主和群管理员。QQ群的组织构架在诞生之时就是独裁的,想在这种构架下去建设民主,就好比在沙漠里种水稻,如果不改造沙漠环境,任你的水稻种植手法再高超、水稻苗的品种再优良,也不可能成功。</p>
-
-<p>除去客观的架构,我们也无法忽视一个主观的事实,那就是一个网群组织真正的成员,也就是所谓的核心成员,其实也就是三到五个人,最多六七个人,就是这几个人真正地在干事;而且这个组织真正的运行,往往是依靠一个人,就那么一个,这一个人的能力几乎就决定了这个网群组织的上限,如果这个人有任何问题,比如退群了,那么这个网群组织也就会立刻名存实亡。那是什么造成这种现象呢?</p>
-
-<p>为什么一个网群里真的在干事的只有几个人?其实很简单,因为这个群就属于这么几个人。换句话说,除了这几个人之外,剩下的成员对这个群没有归属感,他们不认为自己是这个群的人。</p>
-
-<p>从唯物主义的角度来讲,精神上的联系建立在物质的联系之上。如果你认同自己属于某个集体,那么你一定在物质利益上和这个集体达成了某种程度的一致(注:这里的集体强调一定的组织性,和饭圈那样单纯的标签化身份认同不一样)。例如,民族国家的形成是往往是因为这个民族集体要面临共同的压迫或外敌;我认为我和我家是一个集体,是因为我家发了财我也能跟着分一笔,而我家如果某个成员亏了钱我也得用自己的钱帮忙;我作为xx党的党员,认为自己属于xx党,除了政治立场一致外还因为这整个党利益一致,兴则全兴,亡则全亡。那什么情况下我们不认为自己属于某个“集体”呢?第一种,我们发现这个“集体”是假的,就比如我们发现在民族国家中,那些口口声声为了民族的高官居然个个都有外国绿卡;比如我所属的这个党它说一套做一套,喊“清正廉洁”最大声的反而捞钱最多。那么另外一种,就是这个集体是被强加给我的,事实上我和这个团体没什么联系,举个例子,小组作业,老师们天真地以为只要小组所有成员最后得分都一样小组成员就可以共同努力,但实际上小组任务往往落到一个人头上,这个人为了自己的分还是得出苦出力;历史上还有个比较经典的例子,蒋介石手下军阀看似一体,都说自己是中国人都拜三民主义,实际上貌合神离,毕竟军阀成一体和蒋介石不仅没啥共同利益甚至还是竞争关系;再比如我上初中的时候,我的老师经常给我们灌输“xx中学的荣誉”这种东西,以激励我们好好学习用好成绩回报“母校”,但事实上学校对于学生是剥削利用关系,我学得好是我父母花钱我自己努力,学校只是一个平台,给学校多捞了几个名号学校又不会给我发股份。</p>
-
-<p>说了这么多,同志们可能已经明白我想说什么了:是的,网群没有组织度的根本原因就是这个“集体”是虚假的。网络本身就是一个虚拟世界,我在这个虚拟世界再怎么厉害也和现实世界的我没关系。据我观察,事实上一个网群里的绝大多数人都是把这玩意儿当作副业来搞,大家现实中还有正事,该上学上学该上班上班,毕竟哪怕我在网络社群里当了社长我现实中依然是个社畜。大部分同志参与网群不过就是为了找到一群和自己有同样苦闷心情的人,以寻得情感上的安慰;或者单纯把网群当成汲取知识的平台。大家也就是上班或上学的空闲时间来网络上用一种类似cosplay过家家的心态来“追逐理想”。再者,网群极度依赖电子设备,甚至超过依赖现实的人。我今天在群里呼风唤雨,明天我把手机一关我就和死了没区别。所以网群建设的高峰期是寒暑假,因为大家现实中上学工作根本就没啥时间抱着手机聊。</p>
-
-<p>那么一个网群的核心成员往往都是什么样的人呢?这些人首先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可以长时间接触到手机,至少每天能有一两次上线机会;如果不行,那即使此人是“建群元老”也无法成为核心。其次,这些人是群的管理层,一般而言,就是“建群元老”,但也不乏一些还算开明的群会把一些后来的成员提到管理层(这些后来的成员当然也是能长时间接触到手机的)。总之,这些人在某种程度上尝到了权力的味道(即便这权力是虚假的),而且也体验到了对抗异化、回归劳动本身的快乐(这点会在之后的篇详说)。但是,群里的普通成员往往两者都感受不到。</p>
-
-<p>如果你参与过网络群社的创建,你很可能就会注意到,一个社群中,绝大多数成员都只是参与者,而只有少数成员是管理者。我想熟悉《鞍钢宪法》的同志已经意识到问题所在了。除去管理层,剩下的成员大致可分为两部分,少数可能会被管理层分配一两个职务,但也就是按部就班地照做,因为这部分成员对整个组织基本不了解,也参与不到核心管理;剩下的则就是纯粹在群里聊天吹水。这时大多数成员已经在某种程度上成了“打工人”了,网群又不会给他们发钱,纯粹用爱发电了属于是,当然就没有归属感了,当然就没有组织度了。</p>
-
-<p>而在这种情况下,网络社群的高度集权乃至个人独裁就不可避免了。而我们又知道,一个马列主义团体离不开民主,没有民主的、用爱发电的团体,组织度甚至比不上发钱干活的团体。不管是从客观条件还是从主观条件出发,我们都无法遏制这种趋势。</p>
-
-<h4 id="民主的前提">民主的前提</h4>
-
-<p>我在《进群即同志》篇的最后一段遗留了一个问题,那就是有个人在解决一个问题时说,不能脱离群众,要搞大民主不要搞小团体,要求在一百多人的大聊天群投票决定此事。这种“民主”,在网群中到底可行吗?</p>
-
-<p>民主这个东西,听着十分得高大上,也是不可违反的政治正确。在一些二极管人士的思维中,要搞民主就要那种“全民参与决定、人人一票否决权”的,不然就是“集权、独裁”。但是,不管这些人再怎么喜欢民主,我们也必须看到,“民主”如果在不符合现实客观环境时强行实行,那就会变成脱离实际的教条主义。</p>
-
-<p>首先我想给出我认为的民主的定义。其实民主没有特定的形式,不是说非要“言必称希腊”,一人一票才是民主。民主其实就是让一个组织中,最底层、最广大的那个群体可以影响、参与甚至决定最高层的政策,而不是反过来。希腊民主看似没毛病,但实际上可操作空间大得很。在古雅典,只有成年男性本地的奴隶主才有投票权,所以那哪是民主啊,那就是父权制奴隶主阶级专政。在美国,看似每人一票选总统很民主,但实际上,那不过就是让老百姓在一个资本家和另一个资本家中选,不管是谁都不能代表无产阶级的根本利益,所以本质上也不是民主而是资产阶级专政。而这种有产阶级专政,则是建立在国家中的暴力机关之上的,“民主”面纱下是资产阶级的刺刀。</p>
-
-<p>在美式选票民主中,还有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那就是百姓根本没有渠道得知候选人真实的一面,候选人和其政党往往用巨量的资本买通媒体,让他们为自己搭建人设宣传形象,并许下诱人的空头支票,但至于上台之后这些空头支票会不会被兑现、此候选人是不是真的像宣传的那么牛逼,那就不好说了。由此可见,在这种“民主”中,老百姓完全处在一个信息茧房中,他们看似有了选票有了左右政府的能力,但实际上,他们还是被操控、被利用的工具,这也导致越来越多的美国人不愿意参与投票,毕竟和他们有什么关系呢?</p>
-
-<p>在网群中实际上也有上面这段提到的问题。普通的群成员实际上对网群事物的参与感要比很多同志想象的低得多。事实上一个网群的绝绝大部分事物都是由核心的四五个人讨论决定的;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许多网群会设立一个类似于“公民大会”的群,将网群大小事务都在这个群里讨论、决定,这样群普通成员也可以去看,并发表意见。这样看似没毛病,但实际上和开私人小会没啥区别,原因很简单,那么长那么多的讨论内容,谁那么闲一条一条翻啊?而且群普通成员本身对于网群内部情况就不会很了解,即便是看了那些讨论内容,也很难作出什么判断、给出什么建议。</p>
-
-<p>说到底,对于占大多数的群普通成员来说,他们在网群中更像是“消费者”的角色,网群只是一个为他们提供了可以满足自己“革命幻想”或者查找资料的平台,他们并没有把自己当作这个组织的成员。对于普通成员,在现实中的生活要远比在网上“革命”重要(这实际上是一个正确的判断,我并没有在这里谴责他们),网群是一个可有可无的东西,是一个为现实失意生活补充的消遣物,空闲的时候吹吹水,到点了还得去上班上学。</p>
-
-<p>总而言之,当一个网群试图用“民主”的方式解决一项事情时,网群中的“民”既无法了解到事情的全貌、作出客观逻辑的判断,也不会认为自己是这个网群中的一份子、来去参与这个事情。毕竟,不管这个网群怎么搞,哪怕这个群炸了,也不会对他们现实生活产生一丝一毫的影响。</p>
-
-<p>在此情况下,“民主”就已经沦为形式主义了。据我观察,大部分网群中,如果某个成员要求以“民主”的全群投票的形式决定一件事,那么这个成员要么是为了面子,走个“民主”的形式让自己安心,这实际上是一种推脱责任,本来应当自己判断、承担的事被推到了全群成员头上,到时候出问题了那就是群成员的责任了(不要期望群成员可以在根本不了解事情全貌且没兴趣参与的前提下作出正确的判断);要么,这个人只是希望用“民主”来给自己背书:“你们看,我这个事情可是通过‘民主’的形式作的决定,你们要是反对这个决定,那就是反对‘民主’!”实际上就是美国政治正确那套玩法,根本就不是民主了。</p>
-
-<p>但是我并不是说这种形式主义民主完全没有效力,它在有的时候确实可以被引导着作出正确的决断,但往往需要花费大量精力和时间,效率极其低下,时间浪费极其严重,而且往往就搞错了重点:重点是在解决这个问题,而不是在这种根本无法组织民主的情况下搞形式主义。</p>
-
-<p>给大家举个真实事例。在xx网群某一天混进来了一个“王明式”人物A,此人一上来就是满口哲学黑话,但实际上A本人并不理解自己说的那坨东西。但是,A的脸皮厚极了,当有人指出他理论上的错误时,他会说一大堆英式废话来绕弯子,总之就是死不承认错误,还攻击对方才是错误的;当他遇到有不会说哲学黑话的同志,他就好像是黄鼠狼遇上了鸡一样,逮着人家撒开了花地倾倒哲学黑话来批判对方,甚至还从这个网群往自己的群里拉人,总之把这个群搅得鸡犬不宁,甚至无法开展正常工作了。遇到这种情况该怎么办呢,我想大家的第一判断就是给他禁言或者直接踢了吧,总不会去搞说服教育吧?但是此群的核心成员B还真就要搞说服教育,B是这么解释的:因为他要通过辩论让此人的真实面目暴露出来,然后再将这些聊天记录发到三百人的大群里,通过“民主”的方式投票决定是否将此人踢出。最后这件事搞了大概七八个小时,把好几个群成员气得半死,然后才把这个人踢出的。</p>
-
-<p>那么,A最后有被说服教育了吗?没有!指望说几句道理,就改变别人头脑中的思想,往往是不现实的。像A一样,左圈中极多的人的知识体系都来源于对书本的生搬硬套。毛曾经写过文章批判这种现象:</p>
-
-<blockquote>
- <p>“你对于某个问题没有调查,就停止你对于某个问题的发言权。这不太野蛮了吗?一点也不野蛮。你对那个问题的现实情况和历史情况既然没有调查,不知底里,对于那个问题的发言便一定是瞎说一顿。瞎说一顿之不能解决问题是大家明了的,那么,停止你的发言权有什么不公道呢?许多的同志都成天地闭着眼睛在那里瞎说,这是共产党员的耻辱,岂有共产党员而可以闭着眼睛瞎说一顿的吗?”——《反对本本主义》</p>
-</blockquote>
-
-<p>毛在此总结说,对于那些喜欢照本宣科还高高在上的人,不要去试着说服他,最好的方法就是停止他的发言权;如果你没有权力不让他发言,那最好就是不要争论,无视他;如果你非要和他争论,非要对牛弹琴,那就不是牛的问题了,是你的问题。就像在A这次事件中,你说他这种宣传方式群众听不懂,他说你是“纯粹形而上学的后现代小将”,你怎么和他辩论?至于说服他,他愿意听你讲吗,他直接来个“不听不听王八念经”,纵使你再有耐心,也不可能说服他。</p>
-
-<p>那么,这次“民主”让民主制度深入该网群了吗?没有!事实上,这次“民主”只有B一个人是完全支持的,剩下的大部分人只是觉得,反正是民主嘛,也没什么大碍,而且,我既不参与辩论,也不参与批判,我就是一看热闹的,跟我有什么关系啊?是的,从唯物主义的角度讲,这次“民主”中,群普通成员既不是“民”也不是“主”,这次辩论跟他们半毛钱关系也没有,把手机一关这事儿根本就没发生过。在此之后,网群决策事物依然按着之前的习惯来,根本没啥改变。</p>
+<p>社区民兵是泰国南部最大的武装组织。政府已将社区民兵的正规军部分(Or Sor,正式名称为国土防卫志愿军)扩大到约7,200人。社区民兵志愿者被招募到自己的村庄服役,为政府基础设施和政府官员提供保护。Or Sor每月领取工资,但其他村庄或社区民兵则不是。社区民兵一般只由男性组成,尽管妇女加入民兵组织没有任何正式障碍。</p>
-<p>那么,这种“民主”最后的作用是什么呢?这实际上就是B的自我心理安慰,是他作出来给普通群成员和“左圈”看的。B可能是出于一种教条主义的心态,也可能是太好面子,害怕把A直接踢了,会被指责为“专政、独裁”,坏了网群在“左圈”里的名声。害怕指责怎么能行呢?哪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战士没被指责过?哪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战士会在乎自己的名声,更何况是在“左圈”这种还不如微博饭圈的名声?“民主”的形式到底能不能起到民主的作用,还是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不然就会犯了教条主义、形式主义错误。从以上分析可以得知,B这个“民主”绕了这么一大圈,其实最终效果和把A直接踢了没啥区别。这使得这次“民主”完全沦为了一场表演,还是自导自演;而且还浪费了网群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耽误了正常工作的进行。</p>
+<p>游骑兵(Thahan Phran)是另一个准军事团体,是一支由陆军和海军陆战队组成的轻步兵。他们经常与边境巡逻警察(BPP)一起行动,接受作战训练。加入游骑兵者必须是年龄必须在18至29岁之间不分男女的泰国公民。女性在游骑兵中仍占少数。他们需要接受45天至6个月的初级培训。游骑兵报酬平均每月估计为13,500泰铢(约合440美元)。他们每次服役四年,经常被派往战区。游骑兵需要在偏远地区和小路上进行小规模徒步巡逻。他们在检查站巡逻,但有时也在林区扎营。</p>
-<p>让我们回到标题,民主的前提到底是什么?</p>
+<p>研究2则研究了泰国军队抽签征兵的制度。根据1954年《兵役法》,泰国所有男性公民在18岁时都要登记服兵役,直到进入军事预备役或被免除军事义务。每个年龄组中大约有1/4的人将在中学期间通过领土防御学生训练进入预备役。那些没有参加培训的人在21岁时将继续登记服兵役,然后必须向征兵部报到,参加高等教育则入伍可被推迟,但是26岁以后不可再延期。</p>
-<p>首先,在一个组织中要实行民主,那这个组织里的人必须要自我认同为组织的成员,否则民主会立刻沦为形式主义和自娱自乐。在大部分网左组织中,我们刚已经说过,大部分成员并不会认为自己属于某某组织,他们更认同自己为“消费者”,只是来这个网群平台来发泄自己的情绪的,我认为目前这个问题是无法解决的,网络是无法像现实那样有效率地支撑起人类复杂的情感连结的。如果这些成员都不认为自己属于该组织,那么当有一件事情需要决策时,他们也必然抱着看热闹的心态来参与,或者干脆就不参与。</p>
+<p>在征兵时,极少数高级僧侣和身心残疾者被永久免服兵役。其余的人可以选择放弃抽签主动服兵役。如果放弃抽签的人数不足以满足军方的征兵配额,军方将为剩余的男性举行抽签。抽签抽中红卡的人必须服兵役,其余抽中黑卡的人被转移到预备役不必服兵役。放弃抽签的原因可能包括:拥有高中或本科学历的人放弃抽签的服役期更短;对参军感兴趣;被薪水所吸引。绝大多数男性参加抽签来试图免服兵役。许多人声称害怕服兵役,因为应征入伍者可能在战区服役,且虐待新兵的报道时有发生。</p>
-<p>然后,组织必须和成员有现实的、物质的联系,也就是说这个“组织”要是一个真正的组织。现在的网群,是完全存在于虚拟世界的,对于群成员来说,可能还没游戏对他们的联系多。这个网群并不像现实组织那样,和其成员直接产生现实中的联系,而且加入和退出的成本极低,毕竟你的“同志们”连你的真名都不会知道。在此情况下,想让网群成员自我认同为该组织的一份子,那是违反唯物主义的。毛说“让群众说话,天塌不下来”,许多人就反驳说,群众要是乱说话怎么办,但是从唯物主义的角度讲,群众之所以要发声要批判某件事,一定是因为这件事影响了他们的现实利益,这是群众不会“乱说话”的前提。但是如果这件事跟群众半毛钱关系都没有,那他们乱说话几乎就完全是可以预见的了,因为他们只能通过自己的想象来判断实情(不过没有谁真那么爱管闲事,一般就会选择不说话了)。</p>
+<h3 id="六实验设计与方法">六、实验设计与方法</h3>
-<p>其次,成员必须有意愿和渠道了解组织事物的全貌。根据我个人的网群经历,在几乎所有网群中,群普通成员要么是没有渠道了解组织中的事情,要么是根本没有意愿和精力去了解。许多网群会选择将所有人拉入一个群中,大小事务都在群里讨论,想着“啥事情都在群里说过了,他们也可以看嘛。”我想问一下同志们,你们是否有时间和精力一整天都盯着QQ群聊看?更何况这些聊天还往往夹杂了大量的吹水等闲聊。大家现实中都需要上学上班,即便是不需要,也不会有多少人真的有兴趣一直盯着别人的群聊吧?那有的同志就想办法,让一个人专门负责整理记录学社做的决策并由他私发或者公告给群成员,且不说这是一件极其繁重的工作,即便是群成员真的会看到那些私信和公告,这些跟他们都有什么关系呢?大部分成员还是会抱着看新闻的心态看这些东西。根据我个人实践经历,私发决策通知这种方法只会让群成员感到厌烦,跟动不动就弹出来的广告一样,反而还起了反作用。如果说,群成员在决策一件事情前,连这个事情都没法了解详尽,又怎么能指望他们作出正确的判断呢?又怎么能指望他们拥有参与的意愿呢?</p>
+<p>本文在泰国南部进行了一项调查,将征兵抽签作为实验组成部分。第一阶段随机选择300个村庄作为数据组(cluster),其中有100个位于泰南三府。对于每个数据组,抽样分为3个类别:(1)参加征兵抽签并必须服兵役的男性,(2)参加抽签但未被选中服兵役的男性,以及(3)放弃抽签并服兵役的男性。每个类别在每个村均采访5名男性,参见表1。</p>
-<p>最后,在以上条件真的达成了之后,那就必须保证成员有渠道发表自己意见,有真正可行的实际权力去监督组织的管理层(而不是依靠管理层的个人道德,或者管理层互相监督代行这种权力)。根据我和许多同志的经历,几乎所有网群根本没有实际渠道可以让群普通成员发表意见和建议。首先这是因为上述原因,网群大小事务几乎都是几个“建群元老”开小会决定的,而这些决定也不会影响到群普通成员的现实生活,所以根本不需要群普通成员来提出什么意见。然后,即便是真的有决策对群普通成员产生了什么影响,他们也不会有意愿来“上诉”,更遑论监督管理层,这是因为网群根本没有也无法建立基层组织,群普通成员之间属于是原子化的无政府状态,这一点我会在第三篇详述,这里就不展开讲了。总之,即便是群管理层规定了群普通成员可以监督管理层,这种“权力”也往往是被其他群管理层成员包办代替。有网群经历的同志不难发现,在大部分网群中,群管理层的内斗往往比普通成员和管理层之间的斗争多得多,这样搞下来,就又成了少数人的“精英政治”了。</p>
+<p><img src="https://i.imgur.com/Y7QrRx7.png" alt="image01" />
+<em>▲ 表1:样本组</em></p>
-<p>民主的真正实行是共产主义组织真正力量的来源,没有这一来源,那这个“共产主义”组织就只能靠爱发电,最终沦为和他们的敌人一样的产物。但在我看来,网左组织不管是从主观还是客观层面,根本没有办法去实行民主,这就几乎注定了,网左组织一定会在官僚资产阶级的铁拳下覆灭,而现实的、真正的左派组织则会站在网左组织的尸体上新生。</p>
+<p>本文的实证研究由两部分组成(见表1)。首先本文分析了在泰南三府,具有更多父权价值观的男性是否更容易自愿参加准军事组织。研究1作为观察性研究,使用了两个可变因变量。第一个问题是受访者是否参加社区民兵,第二个问题是受访者是否参加游骑兵。研究1采用了所有3类参与者的数据,但只包括居住在泰南三府的人。因此,研究1中分析的受访者人数为1500人(三个类别各500人)。</p>
-<h4 id="网络左群的基层">网络左群的基层</h4>
+<p>研究2探讨了反向因果关系的可能性,并检验了义务兵役过程的军事社会化对新兵父权价值观的影响。研究2以征兵抽签的形式进行了自然实验。将第一类(实验组,抽签后必须服兵役)与第二类(对照组,抽签后免服兵役)进行了比较。因此,研究2中分析的受访者人数为3000人(两类各1500人)。</p>
-<p>1965年5月21日,毛主席在湖南省委第一书记张平化、以及汪东兴等人的陪同下,重上井冈山。行至黄洋界,毛主席谈起了井冈山精神,他问与他一行的同志,什么是井冈山精神?有人回答他说:井冈山精神就是艰苦奋斗。毛主席笑了笑,说艰苦奋斗只是一个方向,你们再想想。随后汪东兴又加了一条:支部建在连上。</p>
+<p>父权价值观通过一个基于受访者对性别平等态度的5个问题的指数进行量化,这些问题涉及受访者在多大程度上同意以下观点:1、男性比女性更适合担任政治领袖;2、男性更适合担任企业高管;3、大学教育对男孩比女孩更重要;4、丈夫应该在家庭中做出重要决定;5、女性应该容忍暴力,以便家庭团结一致。</p>
-<p>毛主席点点头,继续说:“在井冈山时,我们摸索了一套好制度、好作风,现在比较提倡的是艰苦奋斗,得到重视的是支部建在连上,忽视的是士兵委员会。支部建在连上,随着我们掌握政权,现在全国各行各业都建有党的组织,成为领导机构。党的力量加强了。但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实行政治民主,保证我们党不脱离群众,比井冈山时士兵委员会就要差多了。全国性的政治民主更没有形成为一种制度、一种有效的方式,井冈山时期士兵委员会是有很大作用的。”</p>
+<p>研究1还使用了几个额外的变量作为控制变量,并在稳健性测试中使用,其中包括指示受访者是否有孩子、教育状况、收入和婚姻状况的变量。由于研究1使用了所有三类受访者,本文还使用了虚拟变量来指示受访者属于哪一类。同时,为了测试研究2中自然实验的平衡性,本文同样使用了七个涉及在年轻男性在征兵抽签之前已经确定的7个属性作为变量:年龄、是否为穆斯林、是否为马来穆斯林、受访者的父亲是否在军队服役、受访者成长时在家中讨论泰南三府情况的程度、受访者成长时在看到母亲被打的频率,以及受访者成长时被打的频率。这些变量也用作研究1中的额外控制或稳健性检查。</p>
-<p>听到这些话以后,当时的江西省委书记刘俊秀又请教说:“现在工厂都有工会,农村有贫下中农协会,这和士兵委员会是不是差不多的组织?”毛主席回答他说:“两者不一样。土兵委员会可以监督连长、营长、团长,它有很大的权利。现在工厂的工会可以监督厂长书记吗?谁又来监督我们的市委书记、省委书记?谁来监督中央的领导?我们这支军队为什么能成为新型的军队,就是在改造旧中国的同时,也改造了我们自己。人的思想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改造的。井冈山上的袁文才、王佐,就是被改造了过来,为井冈山根据地作出了贡献嘛。红军中的不少干部原来是旧军官,一个月拿不少大洋,后来不是心甘情愿和士兵一样嘛。关键还是要有一条正确的政治路线,才能官兵一致。”</p>
+<h3 id="七实验结果">七、实验结果</h3>
-<p>士兵委员会,最早来源于1927年的三湾改编。简单说,士兵委员会就是由最基层的士兵进行选举,比如一个连有100个人,那么就由这100个人选举出5-8个人组成连级的士兵委员会,被选举出来的这几个人,代表了这个连的士兵的利益,任何一个兵有什么问题、困难、都可以直接向代表们反映,代表们再往上继续反映。营、团级士兵委员会,也是以此类推,用同样的方式进行选举,组成相应级别的士兵委员会。</p>
+<h4 id="研究1关于自我选择加入准军事单位服役的观察性研究">研究1:关于自我选择加入准军事单位服役的观察性研究</h4>
-<p>士兵委员会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底层士兵组织,并有力地确立了红军的官兵平等;正是因为官兵平等,红军才能爆发出巨大的战斗力,可以说没有士兵委员会,红军就不可称之为红军。由此可见,一个真正有战斗力的共产主义组织,离不开基层组织。</p>
+<p><img src="https://i.imgur.com/xrc8UTX.png" alt="image02" />
+<em>▲ 图1:逻辑回归结果</em></p>
-<p>我们知道,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有一个显赫的区别,那就是资本主义社会的政府在基层是没有也无法建立起组织的。资本主义政府可以把行政力量纵向伸进基层,但其基层人民之间绝对无法形成横向的组织,事实上政府也不会允许其形成,因为被组织起来的人民会对压迫者的政府构成极大的威胁。而在社会主义中,人民当家做主了,而这一点如何体现?就是要让人民可以时刻对政府构成威胁,形成一种力量均势。这是阶级力量对比上的平衡,这种在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看来暴力而无礼的方法反而对达成民主和平等最有效。所以说,社会主义民主有没有被实行,就要看底层人民(基层成员)有没有被组织起来。</p>
+<p>研究1旨在确定我们父权价值观的变化是否部分是由个人自我选择加入准军事组织来解释的。本文预期具有更多父权价值观的男性更可能参与有组织的暴力。</p>
-<p>我们再说回士兵委员会。按照一些军国主义者的思路,士兵可以这样过份地“下克上”,肯定会严重打击军队战斗力。然而事实是,拥有士兵委员会的红军把长官权力无限大的国民党军赶到了台湾岛上,为什么?因为国民党军看似人多,但实际上只有大官僚、大地主、大资本家和高级军官参与了战斗,而红军看似人少,但实际上全体官兵和根据地百姓都参与了战斗,所以实际上红军才是“优势在我”。你想啊,你是一个国民党士兵,是被国军抓壮丁抓来的,你在前线打着仗,地主乡绅霸占了你家的田,打了你的父母,抢了你的妻女,你的长官动不动就打骂你,还把你当奴才使唤,你凭什么上战场为他们送死?所以为啥国军和地方军阀战斗力这么差,因为底层都想着放两枪对得起那点军饷就得了。而且,国军士兵哪怕想造反,你想造反可是你的战友们不想,你也没法子。</p>
+<p>图1显示了逻辑回归测试结果,点和菱形表示系数,水平线表示95%的置信区间。本部分的样本仅限于居住在泰南三府的受访者。第一个因变量是参与社区民兵,第二个因变量是参加游骑兵。“父权价值观”(Patriarchal Values)对这两个因变量的预期方向都有很强的显著影响。样本还包括放弃抽签主动服役的男性(“放弃”,Waived),而这类男性在未来更可能参与准军事活动。</p>
-<p>而在红军这里,别说长官打骂士兵,就连当时有个军官好赌两把钱,都被士兵举报了,这要在国军里算啥事情,可是在红军这里,他被罚站了三天,而且是故意选在了第一次湘赣边界代表大会召开,大伙儿都能在会场看见的位置。所以在红军中,大伙都知道,这儿当官的把我们当人看,我们说话有人听;维系这支军队的不是暴力和权威,而是民主、平等——尊严。红军士兵是第一次感受到了被当作人来对待,第一次平等的尊严,自然就会去拼死捍卫它。</p>
+<p>下一个控制变量(“未被家暴”,Not Beaten Home)衡量儿童时期的暴力经历。那些说自己很少在家里被打的男性参与准军事活动的可能性要小得多。本文将此解释为在童年时期更频繁遭家暴的男性了解到暴力是处理冲突的适当方式,这使他们更有可能参加有组织暴力行动。此外,童年遭受殴打的经历很可能会导致成年后更高的父权价值观。我们发现“马来穆斯林”(图中显示为Malay Muslim)和佛教徒同样倾向于参加社区防御志愿者团体,但马来穆斯林成为游骑兵的可能性要小得多,因为游骑兵在泰南三府的马来穆斯林中广受鄙视。下一个控制变量反映了受访者在成长过程中与家人讨论泰南三府暴力局势的频率(“讨论频率”,Talk Before 18)。讨论情况较多的男性更有可能参与准军事活动。本文认为,这可能既反映了受访者本身的自我选择,也反映了人们可能会更多地谈论冲突的地区代表本地区受冲突影响严重,因此更容易被准军事组织招募。下一个控制变量是受访者是否有孩子(“有孩”,Have Children):父亲更有可能因为经济原因加入游骑兵。最后,受过高等教育的男性更可能成为游骑兵,可能反映了政府热衷于招募受过较高教育的人。</p>
-<p>除了监督长官,士兵委员会还有一个更强的权力:就是可以直接参与部队的管理,比如,部队的经济账目必须对士兵委员会公开,士兵可以直接管理伙食费用等等,每个士兵都可以通过士兵委员会发表自己的意见。我们知道,一支部队行军打仗、一个组织整活儿,都离不开钱,也就是离不开现实物质力量的支撑。士兵委员会如果只有举报长官态度不好、生活不检,权力是不够的,因为长官完全可以偷摸着来,比如说他要赌钱,他明着不赌,士兵怎么知道呢?但如果经济账目一公开,士兵一看,这儿怎么少了一笔钱啊?立刻就会去追查。而如果让士兵直接参与费用管理,长官根本就没有贪污的空间,因为钱都不经过长官的手。所以这也是这个制度为啥在国民党那里实行不下去的原因,毕竟国军军官哪个不是为了升官发财,贪一笔军费算个啥。那么为什么红军士兵会对财务去哪里了如此关心?那是因为这些钱是他们生命的保证,他们吃饭、穿衣、打仗都得靠这些钱,这些钱和他们是实打实的物质的现实联系。</p>
+<p>研究1中的主要解释性变量“父权价值观”在泰南三府有25%的观测值缺失。这是一个相对较大的缺失比例,因此本文研究了缺失情况,并进行了替代测试,包括进行使用多重插补法(multiple imputation,通过创建几个不同的合理估算数据集,并组合从每个数据集中获得的结果来消除缺失数据的不确定性)。总之,“父权价值观”的缺失与研究1中的因变量没有系统的相关性,遗漏值不太可能严重破坏对研究1结果的有效性。</p>
-<p>好了,说了这么半天,我们似乎还没有提到标题,那就是在网群中,基层是什么情况?</p>
+<p>结果是,更高水平的“父权价值观”与更高的志愿参与社区民兵和游骑兵的可能性存在稳健的相关性。现在本文想从实质上了解这种效应的强度。转化逻辑回归系数为更直观的OR值(odds ratio,指事件A在B在场的情况下发生的几率与事件A在没有B的情况下的几率之比)或概率,只有对于一组固定在相同值并使用相同样本的特定解释变量才有意义。更重要的是,在我们的情况下,参与我们模型样本的基线概率不是很有意义,因为本实验的样本不具代表性。例如,实验1样本中泰南三府高达28%的受访者很少或更频繁地参加游骑兵活动(代表他们至少参与了游骑兵单位),这可能比泰南三府同一年龄段的所有男性中参加游骑兵的总体比例更高(因为本实验对参军的男性进行了过多抽样)。因此,基于本文数据参与的绝对概率本身就不那么有趣,更有意义的比较是不同个体之间的相对差异。下面本文展示了两个拼接图,展示了父权价值观(分为四个阶段)与参与暴力之间的关系。</p>
-<p>如果同志们注意观察,不难发现,在任何一个网群中,根本就没有基层组织,网群的“基层”完全是无政府状态的。在网群中,群普通成员,也就是所谓“基层”,是原子化的一盘散沙。我们不难发现,网群普通成员(以下简称群普)和网群管理层成员(以下简称群管)是点对点的直接联系,即一个群普往往和群管单独联系,而群普之间并没有多少联系;要么就是加入一个聊天群后就没了,根本不会和群管联系,群管也就是在群里一起聊天,后一类我们暂且不能把它们成为组织,在此先不讨论。</p>
+<p><img src="https://i.imgur.com/lJ2qb9J.png" alt="image03" />
+<em>▲ 图2:父权价值观与社区民兵参与度的相关性</em></p>
-<p>我们可以回想一下,大部分同志加入一个网群大致要走以下流程:A在B的介绍下,或者A在其他地方看到了B的宣传,想加入网群甲,在顺利加入后,A被送到一个大聊天群,然后A可能会直接就开始聊天,或者B会给A介绍这个网群,又或者B等群管会整一些活儿邀请A参与,或者群管们会给A分配一个职务;但总之,A除了在群里聊天外,并不会和其他群普和其他群管主动地建立联系,实际上也没必要。</p>
+<p>如图2所示,在参与社区民兵活动方面,父权价值观最低和最高的人之间存在相对较大的差异。在父权价值观最低的男性参加社区民兵的男性比例相对较小(37%)。具有最高父权价值观的男性比例要大得多(60%)。同样,在图3中,父权价值观最低的男性有24%参加了游骑兵,而34%的父权值最高的男性参加过游骑兵。</p>
-<p>那为什么群普之间不会建立联系呢?</p>
+<p><img src="https://i.imgur.com/nzffP7r.png" alt="image04" />
+<em>▲ 图3:父权价值观与游骑兵参与度的相关性</em></p>
-<p>首先因为群普彼此之间根本不熟悉。如果你是一个加入军队的新兵,或者你是刚转到一个班级的新生,你虽然会在一开始和其他人不是很熟,但毕竟天天见面,再内向的人也多多少少会对对方有个大体印象;但是在网群中,大概会有百分之六十以上的人每天处于潜水状态,剩下可能会有百分之三十偶尔说一两句,而只有大概百分之十的人会每天在线,而这百分之十大部分都是群管。那么在这个情况下,你甚至都不知道大部分群普的存在,你怎么和他们建立联系呢?即便是有群普经常在线,我们也没法单独通过群聊就了解对方,网群中建立可信任的坚固的联系,往往只能通过长期的一对一私聊,而大家现实中都很忙,现实中还有社交,谁会整天泡在网上跟别人私聊?即便是真的泡在网上,也没有那么多精力和那么多人都私聊吧?这就决定了群普之间熟悉彼此是很困难的事。</p>
+<h4 id="研究2关于征兵抽签作为自然实验的研究">研究2:关于征兵抽签作为自然实验的研究</h4>
-<p>群普之间根本没有任何联系,也没有必要去熟悉。群普之间的联系其实非常非常淡薄,他们除了在网上会聊两句,在现实中根本没有任何关系,手机一关这个人就不存在,大部分只是学术交流或者发泄情绪吹水。而且群普之间根本就没有熟悉的必要;在一个现实组织中,如班级或军队中,你跟其他人抬头不见低头见,时不时还得和其他人合作,就算不想交朋友也得大体了解对方是个什么样的人吧?在志同道合的政治组织中,了解别人那就更为必要了。但在网群中,根本没有这个必要,因为别人在网群中再混得风生水起,跟你的现实生活又有什么关系呢?还是那句话,手机一关这人就不存在。哪怕是建立小团体,那也得等到你放了学下了班、现实中的事忙完了之后才会去搞点网上社交,但网上社交的关系脆弱无比,你即便把对方删了对方也不能拿你怎么样。而且群普之间最大的活动就是在群里聊天,他们没有一个共同目标去奋斗,他们没有一块儿干事,这就进一步降低了群普之间的凝聚力。</p>
+<p>研究2调查了军事社会化对希望通过参加抽签逃避兵役的男性的父权价值观的影响。表2展示了几个控制变量的值,这些变量是指七个在年轻男性在征兵抽签之前已经确定的属性,最后一行显示了服兵役对父权价值观的处理效应(treatment effect)。</p>
-<p>即便群普之间形成小团体,但也没有现实问题去磨练检测他们,这就让他们很难看出团体中哪些人是有能力的。我们刚才提到,士兵委员会是需要选举代表的,代表往往在现实中,经过一些问题的考验后,被大家信服而产生的;而在网络上,网络小团体是没法参与现实问题的,比如说你的小团体中有个人生病了,难不成你能飞到他的城市给他买药吗?网络小团体只能对付网络上出现的问题,比如你写了一篇文章发群里让大家看看。而这种类问题是很难检测人们的现实能力的。这也就是说,如果硬要网络团体进行内部选举,那大概率选出来的就是平常上线多说话多的人,或者是毛遂自荐的,这就很难让所有人都信服,那么这个代表也就会沦为形式主义的“光杆司令”了。</p>
+<p><img src="https://i.imgur.com/8sAkdSV.png" alt="image05" />
+<em>▲ 表2:控制变量与父权价值观的处理效应</em></p>
-<p>建立小团体过于麻烦。还是那句话,大家现实中都忙,哪有经历在虚拟网络上搞这些那些?而且在现实中,几个人聚在一起就是一个小团体,而在网络上,想建立一个正式的小团体一般需要拉一个群,但总不能一个委员会就建一个群聊吧,那光群得加多少个?最后大概率是组织没建起来,群倒是建了一大堆。</p>
+<p>第一行显示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平均年龄不同,因为样本中的最低年龄是21岁。年龄在21至23岁之间的人如果抽中了红卡不得不服兵役,则无法接受采访。因此,最年轻的受访者更可能属于不必服役的男性类别。接下来的两行显示,穆斯林和佛教徒同样有可能抽中了红卡,如果只将说马来语的穆斯林与其他样本进行比较,这一点也成立。同样,这些群体在“父亲服兵役”(Father served)、“讨论频率”(Talk Before 18)和“母亲被家暴”(Mother beaten)等变量方面是平衡的。服役的年轻男性说他们“被家暴”(Beaten at Home)的可能性在统计学上显著地小,但该差异数值上很小,很可能是随机效应。</p>
-<p>群普委员会就是建立了也根本起不到作用。因为基层组织的作用是为了联系上层,但在网群中的任何决策跟他们没有一点关系都没有,根本不能影响到他们的现实生活,甚至有时还会耽误他们的现实生活。我们举例子,你是甲群的一个群普,群管今天突然发了一条决策,说让所有群员把昵称改了,这条决策会影响到你的现实生活吗?你可能大概率还觉得这耽误你的时间。大部分群普可能会选择直接忽视,或者他们根本就没看到这条通知,而群管也没有任何办法。如果你是真的出奇地热心,你对这条政策感到不满,你向你的群普委员会代表反映了这个事(我们暂且假设甲群成功建立了群普委员会制度),代表反映了上去,群管可能取消了这个政策,但你的现实生活并不会受到分毫影响;群管可能驳回了你的意见,坚持这个政策,但你的现实生活并不会受到分毫影响,你也可以完全不理群管。既然如此,你为什么要咸吃萝卜淡操心呢?</p>
+<p>最后一行显示,两组样本的“父权价值观”没有显著差异,表明被强制征召入伍对性别平等的态度没有影响。本文大量的观测样本意味着即使是非常小的影响也会被检测到。考虑到抽中红卡和服兵役的待遇是随机分配的,有充分的理由得出结论:军事社会化对父权价值观变化没有因果关系。</p>
-<p>群普们对上层也不熟悉,对这个网群组织也没有信任感。现在网群门槛太低,数量太多,基本上是个人就可以建群,完全不需要任何成本,这就使得网群及其“廉价”。你加入一个网群,这个群大概率是一个吹水群,你自然不会信任一个吹水群,最多加入他们一起吹水;然后即便这个网群有一个还算像样的组织构架,你也大概率参与不到其中,而且加进去谁也不认识,没有什么渠道和群管们快速熟悉,而且也没必要去熟悉。反正这样的群多了去了,加入不要什么成本退出也不会有什么代价,而且可能明天一醒来群就被封了,何必对其如此认真呢?而且网群由于其被封闭在虚拟世界的性质,很难用现实问题来对组织进行考验,这就更使得群管们无法在群普中建立威信,也就更无从谈信任感了。</p>
+<p>作为稳健性测试,本实验还分别测试了父权价值观五个调查问题中的每一个的处理效应,未发现任何效应。</p>
-<p>群普彼此之间根本无法信任。群普之间没法快速熟悉,这点刚才说到了。而群普之间也无法建立信任。先不说大部分我见过的网群根本就是一个大杂烩,啥人都能进,根本没有任何审核机制,这种情况下混进去个右人兔兔之类的再正常不过了,严重的甚至会混入光明联盟的下线。这种破坏分子平时也很会伪装,但一旦有机会他们就会开始搞破坏,把群里搞得乌烟瘴气也很有危险。群普之间的年龄、理论水平、家庭情况、居住地点、心理状况往往也差异巨大,而群管的效率低下和组织松散决定了他们无法解决这些差异,这就进一步扩大了群普之间的裂痕。而且群普很多成员经常喜欢冲塔和骂人,甚至人身攻击,谁愿意整天上网看别人骂人或者挨骂啊?大抵就是手机一关眼不见心不烦。况且现实中也根本见不到,完全没有什么必要来去处理这些虚拟世界的社交。</p>
+<p>在另一项替代测试中,本实验放宽了实验同质性(treatment homogeneity)的假设。本实验首先将实验处理限制在服役期间遭受过武装冲突的应征入伍者身上。下文报告的结果进一步强化了本文的结论。</p>
-<p>网群中根本没有财产,所以根本也就没有什么公有制经济还是任何一种经济形势来将他们联系起来。唯物主义地讲,没有物质的联系就是没有联系。这也是网群成员一定会把现实生活中的事情排在网群事情前面的根本原因。你和你的同学、你的同事、你的现实朋友之间的联系一定是要大于你和网友之间的联系的。例如在一个公司之中你和同事之间发生冲突,你和老板之间发生冲突,一定会实实在在地反映到你的现实世界,也许你的晋升职位被抢了,也许你会被扣工资。但如果是在网群中,你和群友发生的冲突除了浪费你的现实时间之外基本上没有其他什么影响,毕竟他又不能真的顺着网线过来打你。咱们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如果你的老板要开除你,然后同时你的网群的群主要踢你出群,你会选择先顾哪边?</p>
+<p>本实验向服役人员提出了10个问题,例如是否看到一名阵亡士兵、靠近炸弹以及向敌人开枪。41%的人经历过这种暴力,但这种经历对他们的父权价值观没有显著影响。本实验还验证了,任何服役军种对父权价值观没有显著影响。</p>
-<p>再说回网群中的经济模式,我见过唯一一种把钱和网群联系起来的模式,是群管在群普中通过类似于“募捐”的方式弄点钱,然后群管再去做事。说实话,我加过这样的一个群,但我从来没给他们捐过一次钱,不仅仅是因为我没有也不想去理解他们拿钱去做什么,我也完全不信任他们,这些人别说他们能不能真的拿钱办事,他们长什么样子、真名是啥我都不知道,我如何去信任他们?他们拿我的钱去做的事,如何反映在我的现实生活中呢?我在那个群的感觉就是我更像是提款机而不是参与者,我只是单纯地把钱打给别人,然后剩下的事情与我无关。是的,那个群确实搞了经济账目公开,但是首先没有基层委员会,我没有什么方式来去有效查看钱的去向,我总不能把每个捐钱的人的账目都看一遍吧?而且经济账目公开也没啥用,我不知道别人捐了多少钱,我也不认识别的捐钱的人,这里面可操作的空间就大了去了,群管大可以给我说“钱数不够再捐点”,实际上把别人捐的那部分中饱私囊(不要跟我扯什么都是同志怎么会做这种事,这就是纯粹的唯心主义幻想,好像一个人只要宣称自己是“左人”就是圣人了一样)。而且就算我发现了问题,我连去哪里把钱要回来都不知道;就算知道,我跑到千里之外的另一个城市,估计就是把钱要回来了连车票钱都没法回本。</p>
+<p>实验组(抽签)和对照组(未抽签)的父权值指标上的缺失值数量没有显著差异。因此该缺失不太可能对研究2的结果构成威胁。此外,一个发现表明军事社会化具有显著影响:服役的男性更有可能认为在军队服役的男性应该比没有服役的更受尊重。这一结果和其他类似的结果增强了对实验有效性的信心,并确实发现了军事社会化的影响。因此,即使士兵存在被军事社会化,对性别平等的态度在很大程度上还是不受服兵役的影响。</p>
-<p>网群基层组织的缺失,让网群的普通成员一直处在零散的原子化状态,也就意味着他们没有办法进行组织,主动地去做事,什么事都是被动接受群管的安排,这就注定了这个组织会僵化没有活力了。</p>
+<h3 id="八结论">八、结论</h3>
-<p>网群普通成员之间没有办法信任,也没有办法建立联系,他们就更不可能成为那种亲密的肩并肩的战友关系。这也就意味着我们群终究不能形成有战斗力的组织。单靠群管的包办替代是没有办法做到面面俱到的,也没有办法管到组织中的每一个人的事,这就一定会导致群管理模式的官僚化,没法发挥群众的智慧。而这种官僚化在资产阶级的铁拳面前,是网群无法承受的,所以网群永远会停留在线上过家家止步不前。</p>
+<p>本文探讨了一个更广泛的基本问题,即父权价值观是促使人们决定参与暴力,还是暴力经历影响了父权价值体系。本文调查了那些已经被社会化为持有父权价值观的人是否更有可能主动成为潜在的暴力角色,或者是否是因为在冲突地区非自愿服役而加强了持有父权价值观念的厌女(misogyny)情绪。</p>
-<p>可以说,基层组织是一个无产阶级组织的生命线,是实行并发挥民主作用的基础。但由于它的缺失,群管无法和群普相结合,这也就必将会造成群普和群管的脱节。</p>
+<p>在第一项研究中,本文发现持有父权价值观与在武装冲突中志愿参加准军事部队之间存在着强烈而稳健的关系。这表明自我选择是理解军事化男子气概和参与暴力的联系的重要因素。在第二项研究中,本文发现实验组(强制服役)和对照组(未服役)之间的父权价值观没有显著差异。换言之,没有证据支持军事社会化会强化个人的父权价值观。</p>
-<h4 id="自娱自乐的网左">自娱自乐的网左</h4>
+<p>这项研究存在重要局限性:这项研究中说明,服兵役不会影响个人厌女情绪,但本文没有研究的军事化男子气概的其他方面(如吃苦耐劳)可能会受到影响。此外,本研究强调超越性别二元性,通过研究男性接受父权价值观的程度的变化,可以对男性与暴力之间的联系和因果关系有了更好的理解。</p>
-<p>在上一篇中,我们从群普通成员(以下简称群普)的视角解读了网群中的“士兵委员会”制度的缺失;在这一篇中,我们将从群管理层成员(以下简称群管)的视角来看看井冈山精神中另外一条“支部建在连上”在网群中的角色。</p>
+<hr />
-<p>“士兵委员会”就是基层组织,“支部建在连上”就是中央领导对基层组织的控制,或者应该反过来说,是基层组织对中央领导的信任。“支部建在连上”和“士兵委员会”实质上是一脉相承的。如果没有“士兵委员会”,那么“支部建在连上”就不可能实现。</p>
+<p>Elin Bjarnegård,乌普萨拉大学政府学部副教授</p>
-<p>如果你运营过网络社群,你一定会发现群管理层与群普通成员之间联系十分浅薄。在绝大多数网群中,群普干的最多的职能只有一个,就是在群里闲聊,往往是群管忙死,群普闲死,两边都不讨好。</p>
+<p>Anders Engvall,斯德哥尔摩经济学院研究员</p>
-<p>我之前作为群管的时候,发现网群中的成员往往分化向两个极端。不超过10个人的最核心管理层事事包办,学社的各个部门(群)的群管理员总是他们几个,内部群里经常交流的还是他们几个;而剩下的大部分群友则处在一个被动接受的状态,就是前面提到的过的“消费者”的自我定位:“你整了啥活儿我就去参与啥,但我不参与这些活儿的管理和组织。”当然了还有至少一半的人一直潜水。</p>
+<p>Srisompob Jitpiromsri,宋卡王子大学和平研究所助理教授</p>
-<p>我们都知道,如果基层没有组织,那么上头决策就无法贯彻到底。在网群中,这种情况更极端,可以说任何决策根本就出不了管理层这个圈子。管理层成员之间还算是经常在一起聊天,多少有点联系,但群管和群普之间就基本上没有任何联系了,除非是经常在群里聊天的,但这也不代表群普就有意愿和义务去参与、服从群管的决策。首先,网络上大家都是匿名的,谁也不认识谁,说难听点大家都只不过是会打字的头像而已,谁也不比谁高贵,群普凭什么就要把群管当成自己的“长官”呢?难道群管是带着群普们大破群敌、连战连捷过?在网络上,群管根本就没法树立威信。</p>
+<p>Erik Melander,乌普萨拉大学和平与冲突学部教授</p>
-<p>而且,群管的什么决策,和群普有什么联系?这个我已经在《网群的基层》解释过。没有联系,就会导致不管群里发生任何决策变动,群普通成员根本不会主动地去问,所以他们接受通知往往是被动的,而不是主动去要求参与,因为根本没有这个意愿。我曾经尝试过解决这个问题,我和群管们商量后,推举出一个人,专门给所有群普私信发送新的通知,但我后来发现这个基本没啥用。首先,发送通知是一个非常累的活,我本人干过这个职务,先不说你首先要加二十几个根本没啥联系的好友,然后还要花时间一个一个转发(QQ没有多人转发的功能),如果有人看到通知后有什么问题,还要向他们解释,这就意味着你本人还要去了解这个通知,而如果你不是参与决策的那几个群管,这又意味着一件活要干。其次,发了通知也往往没人看,我们在进行这种私信通知的政策后,反而有好多人退群了。其实也不难理解,群管的决策根本和群普无关,很多群普都是偶尔去群里看一眼来聊两句,平常也不看群,这时候一个人经常跑来给他发一大段私信,他也不想看,倒不如退群了舒坦。其实这就是网群基层组织缺失的一个恶果,如果群普之间形成小组织,那么只需要通知那些小组织即可,不仅效率会高得多,也不至于让人动不动就退群,毕竟他们还能在小组织里找到归属感。</p>
+<p>编译:郑嘉隽</p> Elin Bjarnegård, et al. 本研究超越男女二元性的论调,强调男性内部对于暴力的态度因意识形态影响而存在分化:志愿参军的人通常更亲近父权制意识形态,而不是军队塑造了士兵的父权思想;强制参军对不希望主动参军人士的父权思想并无明显影响。 复杂系统与无治主义 2009-03-01T12:00:00+08:00 2009-03-01T12:00:00+08:00 https://agorahub.github.io/pen0/heros/GavinMendel-Gleeson-a1_l-complex-systems-and-anarchism <p>将人类社会作为复杂系统进行分析,能为我们提供对于历史进程以及资本主义的强项与弱点的新的见解。</p>
-<p>群管的组织成分极容易僵化,这就会造成群管“无人可用”的窘境。因为不到十个群管的处处包办,以及大部分群普的事不关己,就会导致不管是做什么事、开什么新的部门,都只能从这不到十个人中选主要负责人。首先因为群基层组织缺失,网群没有从基层选拔人才的机制,只能靠群管们亲自“慧眼识珠”,这不仅导致效率低下,也容易形成围绕个人的小团体,甚至会形成山头主义(我之前的那个网群还真就出现了这样的情况),而且选拔上来的人也是参差不齐,极其考验那些“慧眼”们的水平。后来我尝试过解决这一问题,也就是在群里发布告,希望群友们毛遂自荐,然而自荐上来的同志且不说其是否真有能力参与群管理,就现实情况来看,这些同志的大部分对我们的网群以及他们要担任的职务是失望的,他们对网群有着不切实际的幻想,以为这个网群是和现实中的政党乃至先锋队一样的组织,终于可以为共产主义革命事业发光发热了,结果加入进去,无非也就是发发通知、在群里聊天、接投稿之类的无聊活,而且根本感觉不到这个“先锋队”对共产主义事业有什么贡献,甚至不知道“先锋队”到底在干什么,而且这些“先锋队”里的人每天最多的日常活动也就是吹水,谁不会失望呢?所以后来好多自荐的同志就慢慢开始摆烂不干活,或者潜水/退群。</p>
-
-<p>即便是下面的意见,反映到了管理层也不会做出任何实质性的惩罚,也没有必要做出惩罚。我之前的网群里有一个群管,我们称他为A,单独执掌报刊编辑部,此人属于自恋型人格,非要强迫参与编辑部的一个群普“必须参与编辑”,但那个群普现实中很忙,他参与网上的活动也是忙中偷闲,我们称他为B。好,那么假设现在B跑来群决策组来说A的事,群决策组会怎么办呢,无非就是找A说教说教,最多让他写个大字报“罪己诏”,但基本上没有办法去实际限制A的权力。因为之前说过的网群“无人可用”的问题,群决策组如果把A踢出那与自断手臂无疑,把A踢了或者剥夺他的职务,那谁来继续管编辑部呢?这几乎是无解的。而且就算要对A惩罚,如果A执意不愿意交出编辑部的职务,那群决策组也拿他没办法,因为他是编辑部的群主,我在《网群独裁不可避免》那一篇说过,网群群主在群内有至高无上的权力,所以除非把A连带着编辑部一起开除出学社,不然根本没法动摇A在编辑部内的地位。再者,其实也没必要对A做出惩罚。我在前面之所以说“假设B跑来群决策组来说A的事”,是因为现实中B根本就没来说,B根本不在乎,因为A不管再怎么在网上对B耳提面命,也没法在现实生活中对B产生一丝一毫影响,B根本就没理A,而A除了无能狂怒外也毫无办法。</p>
-
-<p>建社的成本太低,根本没必要认真对待。现在左圈是“网群多如狗,学社满地走”,建个社群,成本实在太低,打开手机拉两个人,再给自己起个“xx社”的名字,一个社就建好了。而且大部分网群的建立都是因为对别人的模仿跟风,这就导致很多网群是大同小异,基本上除了管理员不一样,没有什么特别的区别。而且这些学社虽然说叫“学社”但它们的主要功能依然是聊天吹水,那么到这个群里吹水和到那个群里吹水有什么区别吗?网络社群变得如此的廉价自然也就无法引起群成员的重视,群成员不仅不用重视,甚至把群退了也不会对他有任何一点影响。毕竟这些网络学社对共产主义革命几乎没有任何一点点的贡献,也不会对群成员的生活有一点点影响。而且建立学社又不是什么难的事,群普通成员也完全可以去建立学社,为什么一定要被你们几个人管着呢?</p>
-
-<p>在网上,基本没有事情来考验组织,无法发现路线错误,也无法建立领导威信,最终会因没有目标无所事事。一个真正的领导者不是被任命的,而是通过不断带领集体破除困难走向胜利的过程中被大家推举出来的。而在网上,由于组织的松散性以及网络的封闭性,基本没有什么事情可以来考验组织。比如说在现实中的组织需要去进行工厂调查,那么你帮着把这些人组织起来、设定计划以及安排每个人去怎么做,这时你就建立起了一定的领导力;或者比如说你在进行工厂调研的过程中遇到了警察来盘问,你冷静镇定与警察应对,带领大家走出危险,这也建立了一定的领导力。而在网上基本上没有类似的困难,唯一的领导力可能就是说你这个人是网络社群的社长,大家默认你有一定的领导力,但是如果你不把这领导力对群普通成员表现出来,群普看不到你的领导力那么你只是徒有虚名罢了。联系之前我刚才说的网络社群中群管和群普之间的断层,即便是网群的建立者真的很有领导力,那也最多只能被群管理层内部,看见对于群普来说,你再怎么有领导力也领导不到他们头上。所以往往是有领导力的网群建立者累死,剩下人闲死。</p>
-
-<blockquote>
- <p>只有领导骨干的积极性,而无广大群众的积极性相结合,便将成为少数人的空忙。但如果只有广大群众的积极性,而无有力的领导骨干去恰当地组织群众的积极性,则群众积极性既不可能持久,也不可能走向正确的方向和提到高级的程度。——《毛选第三卷,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p>
-</blockquote>
-
-<p>而正是因为这种领导力的缺失,就很容易形成西班牙内战期间共和军内部的左派小知识分子天天吵架的状况。因为大家都在空谈,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没有具体的实践来检验谁的话是正确的。我之前经历过一个真实事件:一个网群中,A和B发生了争执,A认为B是路线上的问题,他认为B把网络社群当成了自己能力展现的平台,而A认为应当以网群的集体利益为重,他认为这是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之间的路线矛盾,然而这仅仅是因为A是网络社群的建立者,他基本上什么事情都参与管理,所以他能看出来B的问题,但其他的人不一定,甚至有很大一部分人觉得这是A和B之间的个人矛盾,A应该放宽心胸原谅B而不应该在个人矛盾上纠结。这就导致B的路线问题没有被纠正,不过还好因为网络社群的低成本,B的错误最终也没有带来多少损失。</p>
-
-<p>因为做不到“支部建在连上”,就容易形成官僚主义。有人曾给我提出想要通过科技的手段,如什么群自动化管理系统,来改善网群内的官僚主义,可以说是机械唯物主义错误。根据前面的分析,这个官僚主义完全是因为网群的社会结构本身的问题,增加一个科技产品也并不能改变这个社会学上的结构问题。如果说你能发明一种科技手段,解决群管理层和群普通成员之间脱节的问题,那么你这个科技手段才是真的起了效果,但这基本上意味着新的生产力的进步,而之后的社会关系和斗争手段绝对不像是现在左圈这样了。不过现在这种生产关系下,以网络小知识分子个人的能力基本做不到。</p>
-
-<p>综上所述,网群基层组织的缺失严重阻碍了网群的组织性,而网群基层组织的建立又几乎是不可能的。这无时无刻不在造成网群中管理层和基层的脱节,而这也最终导致网群成为群管们的自娱自乐。</p>
-
-<h4 id="网络左群存在的原因">网络左群存在的原因</h4>
-
-<p>人如何体现自己的价值?</p>
-
-<p>黑格尔说人必须通过劳动整出来个什么东西才能体现自己的价值,比如你做了一顿美餐,写了一篇好文,堆了一个雪人,通俗讲就是成就感。</p>
-
-<p>但马克思却发现,在特定的社会情况下,人通过劳动整出来的东西,非但不能体现人的价值,反而还否定了人的价值,他管这种现象叫异化。</p>
-
-<p>什么意思?马克思解释说异化有四个层面。</p>
-
-<p>第一层就是劳动者生产出来的东西不属于劳动者。比如工人做的商品不属于工人,属于他的老板,工人想获得这个商品得自己花钱去买。</p>
-
-<p>第二层就是劳动者觉得劳动很累。劳动本身是成就感的来源,但由于第一层异化,工人从劳动中得不到任何成就感,自然就会觉得劳动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事,就会觉得很累,就不想去做。所以工人上班的时候觉得很累很没意思不想去上班,反而下班的时候才觉得是快乐的。</p>
-
-<p>第三层就是人开始怀疑人的本质。人无法通过劳动获得价值体验,反而被迫劳动来不停地否定自己的价值,人就会觉得人生是无意义的,成为人并不是一件快乐的事,人的本质是荒谬的、虚无的。</p>
-
-<p>第四层就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变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本身应该建立在纯真的情感上,然而由于上面的原因,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反而首先变成了金钱的关系,所以好像现在人人都很物质都很拜金。</p>
-
-<p>所谓累,就是你本来不喜欢做这件事情,但是你迫于某种压力不得不去做这件事,于是乎你表现得很累。倘若你是热爱做这件事情的,那么你就会感到愉悦,最多只会感受到身体上的疲乏,而不会有心理上的“累”。“努力”、“刻苦”这种词汇也是一个道理。</p>
-
-<p>在资本主义社会中,不仅劳动被异化,即便是所谓的“没进社会”的学校也被异化着。你上学是为了什么?其实大家都知道这个答案,是为了赚更多的钱。什么陶冶情操之类的那都是赚了钱之后的事。</p>
-
-<p>为了赚到更多的钱,我们就不得不通过“学习”来增加自身的无形资本,以此来向企业家们证明,我能给你的企业带来更多的增殖,从而被雇佣。而一个人拥有多少“知识”最直接的证明就是学历,而一个普通人想要获得学历就只能去考试。所以大部分学生追求的不是知识本身,而是考试成绩,这就导致了他们成为了只会机械式追求成绩的“考试机器”。所以学生在学校感受不到学习带来的快乐,更体验不到探索自然与人文的成就感。他们学习并不是他们想学,而是家长、老师和社会逼着他们学,难道他们没有在被异化吗?</p>
-
-<p>如果我们回顾历史就会发现,现代学校制度并不是自古就有。历史上是先有工厂,才有学校。在近代的英国,工厂主们推行出了系统教育的学校模式,其目的是为了让年轻人适应工厂流水线生活。所以在英国近代的学校里,最强调的并不是教了什么知识,而是按时上课下课,听从老师的安排,井然有序地干一件事。英国近代学校制度就是从伦敦的工厂里搬出来的,其目的就是为了培育合格的社会零件。就像列宁所说:“教育这些青年的目的,就是训练对资产阶级有用的奴仆,使之既能替资产阶级创造利润,又不会惊扰资产阶级的安宁和悠闲。“</p>
-
-<p>说白了,学习是劳动的前延。打个更形象的比方,人是一件商品,家庭生产商品,学校加工商品,工厂消费商品。人自出生以来就无时无刻不受到异化。即便人没有发现,但他们能感受到,这种感受就是“累”。</p>
-
-<p>总而言之,在当今社会下不管是工人还是学生,只要你是被压迫的穷人,你就在受到异化。而这种异化无时无刻不在摧毁着我们的对自己人生的成就感,它在夺取人们对于自身生活的掌控感,所以人们都迫不及待的想要从某一个地方来获得这种掌控感作为心理上的补偿。这也解释了为什么群普对参与社群活动积极性很低而群管很高,因为群普根本就没把学社当成自己的,他们无法从中体验到对抗异化、回归劳动的感觉。</p>
-
-<p>而网络,就是重获这种掌控感的绝佳之处。许多生活中失意的人,尤其以学生为主,来到网络上想要在这里获得补偿,而他们又因为受到了现实中体制的压迫,所以许多人都纷纷转向了左,而最终与饭圈的形成机制一样,这些人也形成了左圈。</p>
-
-<p>左圈的成员不管高低贵贱都一定满足一个特点,那就是闲。他们一定有大量时间在网上泡着,所以左圈成员绝大多数都是小知识分子(学生为主),是脱产者。他们既不用时刻操心现实中的生活,也不参与一线劳动生产。许多人习惯说,学生就是小资,我认为这种说法并不准确。我首先要说明学生根本不是小资产阶级,他们不拥有资产。学生是脱产阶层,而脱产意味着他们没有办法独立地与外界建立物质的联系,也就意味着外界的生产活动没有办法来反过来影响学生的思想,而学生思想只能通过家庭、学校和社会舆论影响来塑造。现实中除了少部分的家庭,大部分的人的父母一般都是想让自己的孩子当人上人,尤其是城市中产阶层的父母,他们基本上都是嫌贫爱富、谄强凌弱的社会达尔文主义者。学校也是社会达尔文主义和精英主义的桥头堡,学校中老师高高在上形成的对学生的权威体制也影响着学生的世界观,再加上学生之间的成绩至少在表面上保持着“按劳分配”的现状,谁越努力谁的分就越高,这也加重了他们社会达尔文主义的思想。再加上社会主流媒体都被资产阶级把持着,社会整个的风气也是市场经济的向钱看,而学生又无法通过亲自参与生产活动来认识这个世界,那么学生的思想表现为小资产阶级的思想也就不奇怪了。</p>
-
-<p>我在左圈待了这么久,除了一两个工人,没见过一个是来干正事的。他们来网上是来进行一场狂欢的,他们吸了一种叫“虚拟”的毒,可以让他们产生幻觉:在网上他们可以夺回在现实中失去的意义,所以他们创建社群,他们给自己封理论教皇,他们党同伐异喋喋不休嘴炮大战黑话连篇,似乎盯着屏幕狂敲键盘的的他们就好像是一个个指挥千军走马飞象的帝王。只要拉个群,几个会打字的头像就可以导演一出步步惊心的大片。网络的匿名制弥补了现实中的客观差距,每个人都先入为主地把对方脑补成和自己一样水平甚至更低的人,他们基本上是在自娱自乐。每个人上网来都是憋着一肚子气,网络匿名制和发言门槛低让他们的情绪有了一个发泄之地,就算往别人身上倒垃圾也不用负任何责任,更不会去反思自己的问题。再加上年龄小,大部分都有或多或少心理问题而不自知,而很大一部分心理问题都会以自恋的形式表现出来,在网络上纵横捭阖的他们绝不会允许另一个会打字的头像阻碍自己的封禅之路。所谓的左圈里基本上没有真的马克思主义者,我学了这么久也只敢说我的立场转向了左,今年冬天我才敢说我稍微建立起一点马克思主义的思维模式,这与左圈里那些动不动自封马克思主义者还拿自己三脚猫的理论到处批判别人的自信之人还是有很大差距的。</p>
-
-<p>其实没有必要非要用马克思主义的那一套话术来解释左圈中的现象,非要说这是什么小资那是什么主义。其实这些左圈中的人和其他网络饭圈中的那些人没有多大的区别,只不过他们参与政治学说罢了。许多的所谓左人来到网上,他们的大概率并不是来学习的,他们只是在现实中挨了铁拳、遭受了打击,跑到网上来抱团取暖、求安慰。我接触过非常非常多的自称左人的学生,他们来了网上其实只是想找人聊天倾诉、发泄一下情绪,关于理论他们并没有学多少,很多人甚至根本就没有学习的态度,他们更喜欢给别人当理论教父。所以网群中吹水为什么那么常见,因为大家本来来这里就是为了闲聊的。顺便提一嘴,有人批判吹水是所谓“小资产阶级自由散漫”,我认为这就是教条的说法,他根本就没分析到网络左群本身的“自由散漫”,他更像是在道德说教。</p>
-
-<p>左圈主要以学生为主,这其实已经说明了左圈根本就不适合建立革命组织,因为你这个群体里根本就没有几个真正的无产者,那你在这里想搞一个为无产者服务的先锋队,简直就是缘木求鱼。而事实上左圈中几乎所有的社群都是对别人的盲目跟风和模仿。</p>
-
-<p>我见过的所有网群都有一个致命问题,那就是没有目标。有人就反驳说,目标不就是建立共产主义社会吗?这个目标其实和没有目标没啥区别,太空泛了,和口嗨没区别。我们需要的是一个有战略意义的、具体的目标,这样一个目标有多重要?我们可以举一个历史上的例子:我们常说在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博古的转移是“逃跑主义”,而毛的转移是“战略退却”,这两者有什么区别?区别就是在于毛的转移是有目的的,是有方向、有计划地撤退,他的退却是为了前进,就像打出一拳前要先把手臂收回来;而博古的转移则是无方向,无原则地撤退,是漫无目的的溃败。也就是说在退却的时候,你是积极主动地朝着既定方向有计划有组织的撤退?还是被人家追着毫无目的的四处逃窜,被动应付?前者就叫战略退却,后者就叫逃跑主义。我们以四渡赤水举例子,四渡赤水的目的是为了过江北上和四方面军会合,结果刚出遵义就打了败仗,只能撤退,往哪里撤?毛给出了明确的方向:往敌人力量薄弱的地方去,所以就有了一渡赤水,是为保全自己,依然是为了北上长江。而后又三渡赤水,成功渡江。这四渡每一渡都有不同,但是又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不管是哪一渡,都是在为最终的目的地:北上与红四方面军会合创造条件,也就是说:它的方向性很明确。既然土城一战证明了,想要一步实现北渡长江的计划是不可能的了,那就战略退却,但是每退一步,又恰恰是在为下一步创造条件,最终还是要北上会合红四方面军。可以说,不管处境多么艰难,敌人多么强大,中央红军的行动方向一直都没有变,只不过因为面对强大的敌人,身处逆境,因此实现的过程变得更加曲折蜿蜒了。</p>
-
-<blockquote>
- <p>“为了进攻而防御,为了前进而后退,为了向正面而向侧面,为了走直路而走弯路,是许多事物在发展过程中所不可避免的现象。——《毛选第一卷,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p>
-</blockquote>
-
-<p>上面这段话正说明了这个道理。一方面它说的是为了走直路,不可避免地要走弯路。但是其实它还有另外一层含义:那就是说走弯路的最终目的,还是为了走直路;后退的目的,还是为了进攻。如果忽视了这一点,那就真的只剩下弯路和退却了。这就不是什么战略退却,而是逃跑主义。今天东边追的紧,就往西边跑,明天北边追的紧,就往南边跑,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方向和原则统统丢掉。正如长征刚开始博古那样,博古在一开始完全不知道要往哪里撤,只是因为南北东三面都被围了才被迫西走,这就是说他根本不知道自己要干什么,所以他毫无计划毫无准备,才叫全军带着大小家当上路。在过湘江的时候,白崇禧故意给红军让开了一条通道,而中央在这期间完全没动弹,他在犹豫,他不知道要往哪里去,而这后来也造成了血染湘江的悲剧。更不用说博古等人为了保住主力部队,甚至不惜让欺骗方志敏部让他们当弃子引开国军(是否欺骗存疑,但方志敏所在的红七军确实成了弃子,中央没给他们明确的战略目标和计划,也没安排他们遇险后该怎么办,也没设法营救他们,而后来第四渡赤水同样作为饵的红九军却成功回到主力部队,可见彼时博古的中央确实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只是走一步看一步,能咋办就咋办)。</p>
-
-<p>现在的网群就像博古一样,根本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在做什么,只是走一步看一步,能整什么活儿就整什么活儿。我之前搞网群的时候,我清楚地记得,在建群的时候,我们根本就没想过到底要干什么,我们建群是处于纯粹的对他人的模仿,因为在左圈,建群建社已经成了一种潮流,这些人建群只是纯粹跟风而已,所以我们在建群后,会模仿别的群搞一套配套设施,比如你的群叫xx社,必然就要配备xx社资料群、xx社演讲群、xx社聊天群、xx社审核群、xx社内部群、xx社决策组、xx社备份群等等,如果再跟风做点网络报刊,那还要配备xx社编辑部和xx社读者群,但从来没有检验过这么多群到底是不是必需,也没有办法检验,因为根本没有检验的标准。如果我们有一个目标,比如我们的目标是建立一个超级大群,作为一个平台让左圈基本都进来,那么资料群、内部群之类的就没什么用了;如果我们的目标是线下小组,那么演讲群、报刊群之类的也没有存在的必要。当我们有具体目标,我们的所作所为自然都应以是否向目标推进了为标准。而当我们没有目标,那自然是做什么都行;为了让我们的群能整更多的花活儿,更像个网络学社,而且建个群又不用花钱,这些群自然是“多多益善”了,甚至有的时候需要刻意整活儿,不管到底有什么用。</p>
-
-<p>毛主席说过:“领导就是预见。”而这些一个个自诩先锋队的社群甚至连自己的战略目标都没有,更不要谈预见了,也更不可能去领导谁。</p>
-
-<p>虽然说左圈相对是更进步的,它是已经开始觉醒的人们勇敢对抗生活中的异化的伟大尝试,但是我们根据前面分析,网络左群实在是已经无法承担起革命的重任了,它们甚至无法推动社会革命前进。“网左”在这个时代的风口浪尖上,显然已经无法背负起历史的重任,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应当以批判的眼光看待其,并汲取经验、另寻他路。</p>
-
-<h4 id="网络左群最好的归宿">网络左群最好的归宿</h4>
-
-<p>《矛盾论》告诉我们,世上的万事万物都有一个内部的根本矛盾在推动着它的发展,把握住这个矛盾就可以把握住这件事物的走向。在一定条件下,矛盾的双方会走向自己的反面。</p>
-
-<p>而网络左群的根本矛盾,就是网群的虚拟性和网群成员的现实性之间的矛盾。这个矛盾在网左的任何活动中都可以见到,这个矛盾贯穿着整个左圈的始终。我们可以看到在前面几篇中分析的所有问题都是围绕这个矛盾展开的,而因为这是网络左群的根本矛盾,其在网左的框架内也是无法被解决的。</p>
-
-<blockquote>
- <p>我们有些青年知识分子,革命热情很高,立志通读马列毛,但是即便是他通读了这些经典,如果没有立场的转变,他也不过是一个马列毛主义的学者,而非一个马列毛主义者。立场的转变不是单靠学习能够莸得的。这就是为什么知识分子要到工人阶级中去,要投入到工人运动中去,以便把自己的感情和立场、出发点放到工人阶级一边,只有这样他才有可能成为一个真正的马列毛主义者。一些读过几本经典著作的网络上的马列毛主义学者类的知识分子,他们并不愿意投入到工人运动中去,并不愿意和工人阶级融为一体,整天泡在网上,忙碌于网络上看谁辩得过谁,而不看这些争辩是否有助于提高人民群众的革命性,因而他们最多所能起到的作用就是工人运动催化剂的作用,这些人是无产阶级的落后分子。——来源不详</p>
-</blockquote>
-
-<p>上面这段话是我很久之前看到的,虽然一直没找到来源,但我觉得它精确地描述了左圈中的小知识分子们的现状。我认为这不仅仅反映了小知识分子脑内的小资产阶级思想根深蒂固,也同样反映了这些小知识分子在网络上的活动其实对现实中工人运动起不到什么推动作用。在网络上,一个人的理论多么高深,他本人多么巧舌如簧、多么雄辩,在现实中也起不到什么有影响力的作用。这其实反映的是群众路线与精英路线的矛盾,有种精英主义论调说什么,革命必需的前提就是所有群众都成为哲学家,说“大规模发动群众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所以他们主张在网络上每天宣讲哲学,大搞哲学黑话辩论,有人给他提出要把这些这些冗杂的话语删繁就简,让群众可以听懂,他不屑一顾地摇摇头,说什么“通俗化就是庸俗化”,让群众听得懂就是庸俗化喽?那看来白话文也是庸俗的,建议此君以后说话用文言文。这种精英主义论调对共产主义革命运动不仅起不到有益的作用,还会起反作用,因为这些人总是以“马克思主义者”、“左派”自居,群众一看,哦,原来马克思主义者和平常见到的官老爷都是一样的高高在上,那他们说要打倒官老爷,真的可信吗?</p>
+<!--more-->
-<p>这种现象其实反映的就是一个问题,那就是你相不相信历史是由群众创造的?你相不相信群众是有智慧的?如果你认为群众是乌合之众,那你确实不必要给他们讲明白这些哲学的东西,更没必要去发动他们。小知识分子们在象牙塔上呆久了自然看不到真实的群众的一面,他们只能看到群众麻木、愚昧的一面。只是一直待在网络上,其实并没有从象牙塔里走出来,网左们依然沉浸在自己编织的小世界里面。</p>
+<p><img src="https://i.imgur.com/afexGJ2.png" alt="image01" /></p>
-<p>就有人不服气,说我这个网群还是有价值的,它可以作为一个大家用来交流的平台嘛。但是我就想说,如果你要弄一个大家交流平台,那你就应该把你这个小群和别的群合并到更大的群里面去,比如我就推荐红贝老师的读书学习群(此群经常演讲,甚至还能请到阳和平老师),还有马列毛论坛(我不清楚该群现在还在不在),暗流公社也可以(同样不清楚是否还在),这几个群人都很多,更适合比常见的三四十人的小群作为交流平台。</p>
+<p>复杂系统理论是一个从突变理论(catastrophe theory)、混沌理论(chaos theory)、控制理论(control theory),尤其是控制论(cybernetics)的传统中产生的科学理论。复杂系统理论的诞生来源于对传统科学的还原论(reductionism)方案的否定。它认为还原论既不必要又难解(intractable)。</p>
-<p>那人就又说了,那我的群可以作为资料群嘛。要说资料群,我建议大家直接在QQ搜索“中国人学习群”,你的群有一个群的杂七杂八的资料,这个中国人学习群有好几个群的、整齐归类的资料,显得那些小资料群完全没什么存在的必要了嘛。</p>
+<p>传统物理学试图在尽可能小的颗粒度下找到基本规律。然而,现在已经知道,由于在极小的颗粒度下相互作用的性质,预测集合系统的行为在计算上难以实现。例如,水,(大多数情况下)最好用流体流动方程来描述,它可以用较简单的(非线性)方程描述集合行为。试图把它作为1026个相互作用的量子粒子集合波函数在计算上是不可行的。相反,复杂系统理论试图在自然的粒度下描述系统,以便对其行为进行可行的(tractable)预测。</p>
-<p>所以,我要说,要是从推动共产主义革命的角度看,绝大多数的网络左群已经没有任何一分继续存在的理由了。但如果有人需要一个群来闲聊吹水,那自然还是有存在的需求。</p>
+<p>复杂系统中的一个基本概念是涌现行为(emergent behaviour)。或者说,从一个有大量服从简单规则的行为者的系统中,能涌现复杂的行为。这类似控制论者所说的元系统跃迁(metasystem transition)的概念。某些对涌现行为最早的描述实际上来自于奥地利学派,可以在路德维希·冯·米塞斯的写作中看到,他把资本主义的集合行为描述成一种由行为者自利产生的最优解。</p>
-<p>所以只有线下组织,才是我们现阶段所需要的。</p>
+<p>系统理论为我们提供了一些经验性的法则,可以作为理解行为者和集合行为者涌现的工具。如果你使简单的系统与复杂的环境相互作用,它保持自己的身份——或者说内部结构完整性——的概率会很低。而复杂系统能够于复杂环境相互作用,并有更高的生存概率。我们在自然界中的简单生物中可以观察到,由于它们的低存活率,它们采取大量繁殖的策略。这与人类采取的方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p>
-<p>有人说,我们可以先建立线上组织,然后从线上走到线下。很遗憾,根据我亲身经历,这条路走不通。首先因为网群大部分成员都是学生,学生要线下见面那就必须要等得放假的时候,而每个学校的假期都不一样,所以这就导致见面的机会很少。再加上由于学生的经济不独立,他们没有完全的能力掌握自己的生活,甚至和别人出去见面还要经过家长同意。再加上学生本身的一些小资产阶级思想的残留,他们见了面也不一定能做成什么事。比如我曾经的学社就推动过几个学生同志线下见面,然而他们除了吃了一顿饭、拍了张合影之外,什么事情也没有做。而且想要建立一个牢固的组织,只见一次面是不够的,需要更加频繁的接触甚至一直呆在一起,并一起完成一些事,而这对于学生来说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除非他们是同校的同学,因为他们的大部分时间和精力要首先贡献给学业。除非学校和社会机构已经不能运转下去了,对于学生来说,牺牲学业并不划算。我目前见过的唯一几个线下组织,都是已经工作的人搞起来的。</p>
+<h3 id="复杂系统理论与社会">复杂系统理论与社会</h3>
-<p>我还见过一种说法,叫线上线下并重的“第三条路线”,而这更不可能。首先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既经营线上组织,又经营线下组织,除非是超人,普通人基本上做不到。其次这两者之间并没有那么多的联系,如果两者并举,最终还是要么重线下,要么重线上,或者走到前面说的“线上走到线下”那条路上去,执意线上线下都搞是既不划算也没有意义的。</p>
+<p>为了理解如何用系统理论模拟社会,我们不如从简单的例子看起。在封建欧洲,社会组织层级森严。在系统理论中,我们把它用一个树状的控制图模拟,领主在顶上,佢的直接附庸在下面。很多情况下,在这个结构中,控制了等级制度的领导就近似控制了整一群人。这有许多的后果。如果这个系统的行为可以用领主的行为来模拟,那么这个系统的行为就必不能比领主更复杂。因此,这个系统仍是简单的。这也意味着这个系统能轻易地一致行动。它可以率领军队,并与其他的封建国家简单地交互。</p>
-<p>事实上线下组织的建立的那一刻,就和它的线上群体没有什么关系了,它已经脱离了线上的联系形成立一个独立的组织,如果线上组织非要指挥线下组织,就会形成“委员长空投手令”的滑稽现象。所以只能直接搞线下,可以用网络作为联系工具,除此之外线上不应该发挥更多作用。我见过一个成功建立的线下组织,他们就是先和现实中认识的人搞一个组织出来,然后再从网上招人。</p>
+<p>实际上,完美的控制层级是不存在的。总是会有横向的控制链接和多样的同谋行为,等等。然而,对于封建制而言,这个模型仍然是个不错的近似。随着我们在历史上的推移,到了早期资本主义,我们逐渐注意到向更「混合式」的控制模式的变化,其中横向连接更多,并且系统可能发展出更去中心化、更复杂的行为。此外,它变得不那么脆弱了。我们或许可以猜想,资本主义出现时,封建制度某种意义上注定要灭亡,因为交互环境变得太复杂了。</p>
-<p>网络左群最好的归宿,应且仅应是线下组织的联系工具。</p>
+<p>现代世界已经转向了高度互联的网络模式的资本主义。在系统联通性的框架内,这几乎是封建主义的对立面。关于系统模型,有几件事必须要注意。系统可以有非常不同的内部结构。高度的互通性不排除某些内部模式。事实上我们知道很多复杂系统,包括社交网络,它们的无结构并不「随机」。内部结构可以对涌现行为有很大的影响。每一个网络都是不同的。</p>
-<h3 id="圣母x与和事佬">圣母X与和事佬</h3>
+<p>进一步讲,一个系统的涌现行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行动者交互的模式。当下的经济体系是资本主义社会关系模式的产物。资本主义从这些社会关系中涌现,一点也不「自然主义」。它是人与人的社会体制的次要产物。将行动者原子化的方式是任意的。实际上,系统常常可以被重原子化,形成不同的行为者与交流的概念。这里有个很好的例子:阶级政治。在国家、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的分析框架下,实体与它们之间的交互被物化(reify)了,因此分析起来比大众交互容易得多。这样,我们有了一个可行的经济学推理的机制。这与新古典主义知识框架下对阶级动因的完全忽视形成了鲜明的对比。</p>
-<h4 id="左圈圣母x会哭的孩子有奶吃">左圈圣母X:会哭的孩子有奶吃</h4>
+<h3 id="结构与行为">结构与行为</h3>
-<blockquote>
- <p>“因为宇宙不是童话。”——《三体》</p>
-</blockquote>
+<p>在无治主义者思考无治主义与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时,系统的集合行为与其控制行为的关系十分有启发性。理想化的层级可以用控制它的实体来模拟。这些集合体可以进行所谓「一致」(coherent)的行动。军队是个一个不错的例子。然而,这些一致系统理论上的目标只能有简单的描述。比方说种族灭绝,它可以被简单地描述,我们可以预料军队能够执行这个描述。然而,「在伊拉克建立民主」则是军队做不了的事。</p>
-<p>之前有一群目田人是这么抹黑毛的,他们说毛之所以在遵义会议之前受排挤,是因为他讲话言辞激烈冒犯人,大家不喜欢;不得不说这是我听过最荒谬的理论,好家伙红军都到了生死存亡之际了,这帮中共党员还要舔着笑脸哄着才能听进去别人的话是吗?他们都是一帮巨婴吗?但是我看现在的左圈中,这样的巨婴还真不少。但是一个巴掌拍不响,没有圣母X们的配合,巨婴们也只能自娱自乐。</p>
+<p>民主国家与大型企业通常类似混合式模型的层级。这些系统逐渐呈现出比单个行动者更复杂的行为。它们的行为,逐渐变得不那么「一致」,但更「相关」。你不能指望事情发展完全一致,但是整个系统会往一个大致相关的方向发展。你还可以预料到,一些混合系统能够适应比单个行为者能够适应的更复杂的环境。</p>
-<p>会哭的孩子有奶吃,任性的人有人疼,左圈里一帮巨婴无法拒绝的本性。左圈里面巨婴多,都是这帮圣母X惯出来的。</p>
+<p>最后,在一个几乎没有层级的概念的网络系统里,有可能出现真正复杂的涌现行为。这样的例子包括人类身体和社交网络。</p>
-<p>有些人已经把装可怜用成了万能的狗皮膏药,利用别人的同情心撒泼自己的任性,都形成路径依赖了。你要是说我一句不好,我立刻哭给你看,看你还说不说;你说我干得不好要撤我职?我直接哭给你看,让群里人都看看你的“铁石心肠”。</p>
+<h3 id="当下的政治结构">当下的政治结构</h3>
-<p>但是对于成熟的人来说,装可怜没有任何用,只会引起反感。有理性思维和集体主义的同志在看到这种现象时也并不会因为此人的“可怜”就要一味偏袒他,因为敌人并不会因为此人的“可怜”就放过他,群众也不会因为此人的“可怜”就接受干部的错误决策。</p>
+<p>国家,作为一个相当层级化的生物,想要让事情运作更加一致。然而它最大的弱点在于它无法解决那些描述非常复杂的问题。比方说,军队和国家发现它们越发无法应对游击战与恐怖主义的涌现。这些社会结构所用的组织模式是高度去中心化、高度非层级化的。说到底,国家几乎没有可能根除这些运动。国家必须找到任务目标的简单描述,这让它在根本上处于劣势,因为它处理复杂性的能力比较有限。然而,资本主义与企业全球化是更可怕的生物。它们的内部结构是高度网络化的。这些生物灵活地跨越国家边界。它们的集合行为极度复杂。没有人理解股票市场是怎么(不)运作的。同时,资本主义极度的强健,能够以马克思没想象到的方式适应不同的环境。若要战胜这种敌人,唯一的可能是至少与其相当的复杂性。</p>
-<p>对圣母X来说,谁对谁错谁是真的受害者根本不重要。巨婴们一贯的行为是,不管遇到大事小事,都要撒泼打滚哭闹一番,让全天下都知道他受了委屈;而还有另外一种人,他们出于尊严的需要不喜欢让别人看到自己懦弱的一面,他们更愿意自我舔舐伤口,所以他们总是在外人面前表现得很坚强。两者虽然表现得不一样,但是他们受伤时是一样痛苦的,但是圣母X们看不到这一点,他们出于某种类似于宗教迷信的思维,偏执地认为表现得坚强的人是不会受伤的,所以不需要安慰他们;而表现得弱小的人受伤时会比其他人更严重,所以要对他们加倍偏袒,简直把那些人当成了弱势少数群体对待。</p>
+<p><img src="https://i.imgur.com/8O2AzCg.png" alt="image02" /></p>
-<p>更为可恶的是,因为这种思维,他们甚至常常把谁是受害者、谁是加害者都能判断错。我见过一个真实事件,在某一个网络学社里,一个典型的巨婴式的人物B,是一个成年人,他经常在群里骂人,还特别喜欢争权夺利,但是此人特别特别会装可怜,得了点小伤小病都要发到群里,而且此人在别人对他提出批评意见时,他直接开始装可怜哭闹,然后疯狂自我攻击,让批评他的人的负罪感拉满还要跑来安慰他;学社主要负责人之一A是前面提到的那种不喜欢把痛苦和伤口扒着给别人看的人,他认为这是一个人自己该面对的事,而且由于他负学社几乎最大的责任,总是表现出一种强硬的态度,实在是不会舔着笑脸哄着别人说话。A反对B在群里我行我素,和B发生过几次冲突,直到有一天B在网上被别人骂了,然后迁怒到A的头上,把A骂了一顿,A在之后向群管理层反映要把B开除出社。在A的推动下B确实被开除了,但当时和B关系比较好的管理层一成员C就跑来质问A,说A就因为这点事把B开除,一点都不是对待同志(进群即同志了属于是)的态度;然后B和C又在其他群里闹,污蔑A“独裁”,结果一个根本就不了解情况、甚至都不知道A是谁的聊天群成员跑来质问管理层要求解释为什么把B开除,似乎把人踢出群就一定是“专制的”。更绝的是,在之后不到两个月,B再一次申请进学社,群管理层的D直接把B放进来了,根本就没问过A;B回来之后受到了拿破仑重返巴黎般的欢迎,就显得A是个小丑,因为B自始至终没给A道过歉(道歉也没用),B在被踢出群后曾和A大闹了一场什么换了好几个号对A轮番攻击,以D为代表的其他群管理层仅仅是听了B自我评价了一句“我已经成长了”代替A原谅了B,至于B到底有没有解决自己的问题、甚至有没有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严重的心理性格问题在不到两个月内自愈可以说是医学奇迹),D等人根本就没在乎过,因为他们没有A负的责任大,如果B在学社后面再搞出什么幺蛾子,他们是不会管的,到时候还得是A来擦屁股,好人都叫他们当了,想必他们“原谅”B时还想着自己就像圣母玛利亚一样浑身着金光吧。</p>
+<h3 id="革命与结构">革命与结构</h3>
-<p>然后那个聊天群里不了解情况就跑来质问的人实际上是更高一级的那种自我感动式的圣母,他们的逻辑链条就像小白兔一样单纯:啊踢人出群是不好的、伤人的,所以不该踢人出群;这意思大概就是杀人是不好的所以作恶多端的反动派不该枪毙。这种人除了逻辑问题,更是自信地连具体情况都不了解就跑来撒播圣母心了,毛说“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如果没有调查,就停掉他的发言权,这野蛮吗?一点也不。所以对于此人,最好的方法就是让他别发言,自己陶醉在自己的小世界里就好。</p>
+<p>复杂系统的整体行为和属性取决于个体交互的机制。在这个意义上,人类交互有可能产生在行为者交流层面上的反馈循环,能够催生系统性的根本转变。这意味着全球性的极端变化是可能的。革命正是转变交互机制导致的根本性的涌现性质的转变。</p>
-<p>当A表达抗议时,D反而跑去劝说A,说什么要“团结批评团结”,不管A和B有什么个人矛盾,好歹都是同志(进群即同志了属于是),希望A能不计前嫌和B继续共事之类。当A表现出对B的抗拒,B就会开始装可怜激发圣母X们的内疚感,然后又变成了对A的愤怒(好一招借刀杀人!),D等人就又会跑来找A说这说那,还给A扣帽子说“你就是太敏感啦”,是,是,您又不是被迁怒的对象,您也不是主要负责人,您当然不会敏感。D似乎忘了一件事情:A才是受害者。A是被迁怒的对象,A是被攻击污蔑的人,A是工作受到阻碍和刁难的人,而B正是那个迁怒、污蔑、刁难他的人。但在D看来,B是多么的可怜,他这么可怜怎么会做错事呢,即便是做错了,看在他这么可怜的份上就原谅他吧;而A呢,这个可恶的A,态度是那么的强硬,肯定是他伤害了B,害得B这么可怜,至于A被伤害,B这么可怜弱小的人怎么会去伤害别人呢?即便是伤害了也是无意的嘛,A这么强硬的一个人怎么会被这点小事伤害到呢?而且B都说了自己已经成长了,A还揪着不放,也太小心眼了嘛,我要是A我早就原谅B了呢。</p>
+<p>复杂系统告诉我们没有唯一正确的社会交互模型。假设我们能详细掌握交互模式,并且假定它是不变的(原子级的行动者之间的社会交互不变),而且这个世界严格意义上服从决定论,我们也得不到一个能预测结果的社会理论。可以用来宣称不可避免的「历史的进程」的实证主义或自然主义的方法是不存在的。它在计算上和方法论上都是不靠谱的。</p>
-<p>圣母X们看似跟观世音菩萨一样心怀慈悲兼济天下,但实际上他们内心充满了傲慢与偏见。这些人就像是瑞典环保少女一样,要求全世界都不用化石燃料,然而根本不关心,如果那些非洲国家的人民也想过上瑞典人一样的好日子呢?至于非洲穷,反正和我环保少女没关系,非洲再穷也穷不到我头上,那是非洲政府该管的事,我只要cosplay圣母自己爽就行了。他们有一套象牙塔上的价值观,他们似乎没有能力认识到这个世界的客观条件是多样的。他们不仅像圣母一样“博爱”,而且还傲慢的认为自己和圣母一样全知全能。在他们眼里,表面上的情况不符合自己的价值判断,他们就要大肆批评一番。他们的逻辑链是这样的:非洲是不是在大量使用化石能源?是;化石能源是不是不环保?是;用化石能源是不是在破坏环境?是;破坏环境是不是错的?是;所以,非洲用化石能源是错的,是要被谴责的。什么?你说非洲是因为穷,用不起可再生能源?对不起那和我没关系,我是全知全能的圣母,我看不到那一层,所以那一层就不存在。</p>
+<p>那么,在运用于人类社会与革命性变化的思考方面,复杂系统理论能够告诉我们什么呢?我们从自然科学中经验研究的领域以及历史信息中知道,根本性的范式变化实际上是很自然的,即便它们几乎无法预测。社会秩序的革命在历史上一再发生。</p>
-<p>圣母X们十分傲慢地默认自己一定是最善良、最正确的,他们把偏见扔到了自认为的“坏人”身上。D这种圣母X居然还替别人原谅人,来“慷他人之慨”,可谓是业务层面极广。这种人就是郭德纲说的:“远离不明白任何情况就劝你大度的人,因为雷劈他的时候会连累到你。”对于这种圣人,只需要对他说一句敲里吗,等他愤怒了之后再说请你大度。</p>
+<p>在真正全新的社会秩序的出现中,有几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就那些创生性的产生这些变化的事件而言,它们通过旧秩序日益混乱或衰败的过程发生。这通常包括向旧体制中注入巨量的能量。当这些能量事件消散时,新的秩序便逐渐强化。</p>
-<p>而且他们之所以是圣母X而不是真圣母,是因为他们往往在到处撒播自己爱心的时候,把自己造成的后果甩给别人承担。刚才已经提到,D邀请B回来荣登宝座,是因为如果B再弄出什么问题,D是不承担这个责任的,责任还是要A来担,出了什么事还是A给他们擦屁股,D不用付出什么后果还能免费当好人,何乐而不为呢。瑞典环保少女也一样,环保的好话她说了,至于环保的代价,反正是发展中国家的人民承担。</p>
+<p>对称性破坏(symmetry-breaking)是一个常见的系统性行为,它在范式变化的语境下尤为有趣。当一个系统因为一个微小的局部偏离而走向了两个可能中较低的那一个时,对称性破坏便发生了。对于外部观察者来说,集合行为的选择可能显得很任意。事实上,它源于系统行为中的微小内部波动。</p>
-<p>圣母X们不仅会伤害到受他们偏见的人,在共产主义革命事业中,这种人会对革命队伍造成极大的害处。</p>
+<p>无治共产主义,在复杂系统的语境下,是一个对涌现行为以及个体行为的描述。它要求整体性上的共产主义,社群之间的互助,以及依照面对的问题的规模采取合作的、集体的决策及解决措施。同时,它要求直至个体水平的层级和强制权力的消灭。在复杂系统的框架中,无治共产主义实际上似乎有很好的生存机会。它将无层级的网络模型作为人类组织的出发点。这意味着在理论上,它具有呈现复杂涌现行为的能力。</p>
-<p>博古在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一度要自杀,很可怜吧?但是也没见同志们让博古继续回到领导位置、继续执行他的路线;但是圣母X们不一样,他们会为了“安慰”那些人,甚至不惜坚持那些人的错误路线:“你看看他多可怜啊,还是让他回到原来的领导位置上安慰安慰他吧?”他们秉持着自己内心的道德与慈悲,拯救了博古的好心情,虽然不过会牺牲了上千红军战士和革命前途。</p>
+<p>此外,革命组织的作用可以被视为保持革命的自由意志主义的关键。在革命的情况中,微小波动可以产生不合比例的巨大影响。新社会的核心将存在于那些有着适合于运动的组织的倾向当中。因此,至关重要的是,组织倾向必须要有结构上的完整性,以及对于交互动因的可复制的知识,后者对于将广泛的运动成型为自由共产主义是不可少的。</p>
-<p>幸运的是,现实中的布尔什维克式组织里一般不会出现圣母X一类人。首先,这些政党是由马克思主义思想武装起来的,里面的领导层是真的认真学习、研究过马克思主义的,这与左圈的情况不同,左圈大部分都是自封的“马克思主义者”。所以,党内虽然有分歧,但是大家有类似相近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以及统一的共同目标,不像是左圈内小资产阶级五花八门的奇葩价值观,以及还有很大一部分人来左圈是为了弥补他们在现实中缺失的价值的,他们是来当教皇的,而不是来干事的。</p>
+<p>在战术层面上,用复杂系统思维进行分析解答很多问题,但也留下很多问题。从这个角度看,许多涌现行为事先没有办法计算,只能用经验研究或者是更弱的找历史类比的方法决定。我们仍然面对着困难的问题。我们必须找到其战术最利于阶级斗争升级的解决方案。此外,我们必须找到最利于拓展、复制的内部结构,以便它们在革命时刻中出现的高度敏感期的实施。</p>
-<p>其次,这些政党是现实中的组织,它们从诞生开始就要经历各种各样的考验,而且都是那种生死考验。而敌人则不会因为你可怜就可怜你,也不会因为看见圣母X们品德如此“高尚”就敬畏他们而不砸他们铁拳。而圣母X们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而造成的路线问题、组织问题,则会给革命造成极大的损失,圣母X和含着他们乳头的巨婴们也会因为这样的错误和损失被排挤出去。但在左圈中,我在《建群即建党》一章分析了左圈的那些学社是无法脱离网络的虚拟性的,所以也没有这样那样的现实困难来考验组织,而且因为左群成本过低,即便是圣母X和巨婴们造成了什么损失,也可以忽略不计,也就显得他们没什么大错了。</p>
+<p><img src="https://i.imgur.com/KeQdWj6.png" alt="image03" /></p> Gavin Mendel-Gleeson 将人类社会作为复杂系统进行分析,能为我们提供对于历史进程以及资本主义的强项与弱点的新的见解。 动物之间的互助 1890-09-30T10:56:15+06:55 1890-09-30T10:56:15+06:55 https://agorahub.github.io/pen0/heros/PeterKropotkin-a1_r-mutual-aid-among-animals <p><code class="highlighter-rouge">生存竞争 互助 自然法则和逐步进化的主要因素 无脊椎动物 蚂蚁和蜜蜂 鸟类 猎食和捕鱼的结合 合群性 小鸟之间的互相保护 鹤和鹦鹉</code></p>
-<p>最重要的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内有一个原则,那就是要批评和自我批评,即面对、接受自己被(不管是自己还是别人)指出的错误,这就意味着巨婴们是无处藏身的。即便是像博古,他在给苏区造成了重大损失后,也会认识到这是自己的错误,至于具体是什么样的错误那是另一回事;但左圈巨婴们是不一样的,即便是他们造成的损失摆在他们脸上,他们也不会承认这是自己的问题,所以他们就会哭闹、装可怜,此时就会有一群冒着金光的圣母X们跑上来把他们抱在怀里哄。但是已经造成的损失谁来承担呢?已经形成的错误怎么去纠正、谁负责去纠正呢?圣母X们从来不会去想这个问题。</p>
+<!--more-->
+<p>生存竞争这个概念是由达尔文和华莱士作为进化的一个要素介绍到科学中来的,它使我们可以把范围极其广泛的现象包括在一个单独的概念里,这个概念很快就成为我们在哲学、生物学和社会学方面的思考的真实基础。大量的各种各样的事实:生物的机能和构造的适应它们的环境,生理和构造的进化,智力发达甚至精神发展本身,我们以前常常用许多不同理由来解释的,都由达尔文归纳在一个总的概念里。我们把它们理解为连续的努力——对不利环境的一种斗争——以求个体、种族、物种和社会的这样一种发展,那就是务期达到生命的最大程度的充实、丰富多彩和热烈。也许在开始的时候达尔文本人并未充分意识到这个因素的普遍性,因为他最初只是借它来解释一系列有关起初种的个体变异的累积的事实。但是,他预见到他介绍到科学中来的这个词,如果只按它的狭义——各个个体之间完全为争取生活资料而进行的竞争——来使用,就会失去它的哲学的和原有的真实意义。所以,他在他那部不朽的著作一开头就坚持主张“这个词当作广义的和比喻的意义来用的,其意义包含着这一生物对另一生物的依存关系,而且,更重要的,也包含着个体生命的保持,以及它们能否成功地遗留后代”。</p>
-<p>在现实中,大浪淘沙的革命必然第一个把圣母X们淘走。就像果酱抹在面包上是美食,抹在衣服上是污渍,圣母X们泛滥的同情心在平常生活中用在流浪猫身上是善良,要是用来指挥革命,那就是罪大恶极了。</p>
+<p>他本人虽然为了特殊目的而主要按照狭义来使用这个词,但他却提醒他的信徒不要犯(他本人好像曾经犯过一次)高估它的狭义的错误。在《人类的起源》这本书中,他用了几页篇幅有力地举出了这个词应有的广义的例证。他指出,在无数的动物社会中,各个个体之间争取生活资料的竞争是怎样消失的,竞争是怎样由合作来代替的,并且指出这种代替的结果怎样发展了保证物种获得最好的生存条件的智力和良知。他暗示在这些事例中,最适于生存的不是那些在体力上最强的,也不是那些最狡猾的,而是那些学会为了群体的福利无论强者或弱者都联合起来互相援助的动物。他写道:“拥有数量最多的最富有同情心的成员的社会,将最为昌盛,并且繁育最多的子孙”(第二版第163页)。从个体和整体之间的竞争这个狭隘的马尔萨斯观点中产生出来的词,在一个了解大自然的头脑中便这样地失去了它的狭窄的意义。</p>
-<p>当然了,能把圣母X推上领导位置的组织估计也早就从内部烂掉了。</p>
+<p>不幸,这些本可成为最有成效的研究的基础的论点,却被为了说明真实的生存竞争的后果而收集的大量事例所遮掩了。此外,达尔文从未试图更仔细地研究一下动物世界中的生存竞争所表现的这两方面的相对重要性,也从未写出他原拟写作的论述过分繁殖的自然遏制的书,虽然这本书本来可以作为估计个体竞争的真实意义的严格标准。不仅这样,就在刚才所说的那些篇幅里,在反驳狭隘的马尔萨斯的竞争观念的材料中,也再次出现了旧的马尔萨斯的色彩,那就是,达尔文所说的在我们的文明社会中保存“智力和体力方面的弱者”的所谓不便(第5章)。似乎千千万万的体弱多病的诗人、科学家、发明家和改革家,以及千千万万的所谓“愚人”和“迟钝的热心家”,不是达尔文本人在《人类的起源》那几章中所强调的人类在生存竞争中当作知音和精神武器使用的最宝贵武器。</p>
-<h4 id="左圈和事佬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左圈和事佬:多一事不如少一事</h4>
+<p>达尔文的学说的遭遇,和其他一切多少涉及人类关系的学说的遭遇相同。他的信徒本仅没有按照他的暗示把这一学说加以发展,反而使它更加狭隘了。当赫伯特·斯宾塞试图从独立的、但又与之密切相关的论点出发,把探讨的范围(特别是在《伦理学材料》第三版的附录中)扩大到“谁是最适者?”这个重大问题时,达尔文的无数信徒已经把生存竞争的概念缩小到最狭隘的范围了。他们甚至变得把动物世界看成是在半饥饿的个体间进行着永久的斗争,并彼此想喝取对方血液的世界。他们使现代著作中充满了“战败者遭殃”的呐喊,好像它是现代生物学的最终结论似的。他们把争夺个体利益的“无情”斗争提高为人类也必须服从的一项生物学原则,认为在以互相歼灭为基础的世界中,不这样作便有复灭的危险。除了仅仅从庸俗的学者那里学到一点自然科学词句的经济学家以外,我们必须承认,即使达尔文观点的最有权威的解释者,也在竭力保持这些谬误的见解。赫胥黎无疑是公认的最有资格的进化论的解释者,事实上如果我们以他为例,我们岂不是听见他在《生存竞争和它对人类的意义》这篇文章中教导我们说:</p>
<blockquote>
- <p>大过节的、多大点事、都是亲戚、别太计较、还是孩子、那么努力、看我面子、都不容易、朋友一场、算了算了、换位思考、为了你好、人都死了、吃亏是福、将心比心、没有恶意、开玩笑的、才刚毕业、怀都怀了、习惯就好、他喝多了、毕竟长辈、退一步讲、都在酒里、曾经爱过、互相理解、婚都结了、还能咋地、他说话直、都打工的、想开一点、都能过去、维护团结、都是同志——中国社交常用语录</p>
+ <p>“从伦理学家的观点来看,动物世界大概是和格斗士的表演一样。每个生物都受到相当好的对待,被安排去战斗,于是最强的、最敏捷的和最狡猾的便能活下去再战斗一天。观众用不着因为角斗场上没有饶它们的命而表示不满。”</p>
</blockquote>
-<p>1929年的2月10号,让红军历史上最接近灭亡的大柏地之战开始,但是就在大柏地之战前三天的2月7号,上海中央写了一封信,信中的内容十分悲观,大意是要求红四军全部散入农村中去,不要集中在一起,而毛泽东和朱德也应就此分开,隐匿目标,以减少敌人的关注。</p>
-
-<p>本来不是什么大事,但是带信来的刘安恭却是个走王明路线的人,而且背景甚硬,苏区决定给刘安恭安排个军委的职务,这下可不得了,包括朱德在内的大多数支持了刘安恭的军事路线,毛的前委反而被架空了。即便后来没设立军委,毛也很失落,他决定辞去前委书记的职务。会议重新选举了前委书记,决定由陈毅暂时作为代理书记管理红四军。</p>
-
-<p>但是毛泽东并不想离开红四军,于是会议之后,他又私下里找到陈毅,希望陈毅在下一次会议上,多肯定一下他的意见,支持一下他的看法。但是下一次会议上,出乎毛泽东的意料,陈毅来了个调和主义。把刘安恭、朱德、毛泽东各自表扬一番,又把他们各自打了五十大板,批评一番。这一来,把所有人都给整懵了,毛泽东更是气不打一处来。毛泽东本来就很讨厌这种调和主义、和稀泥的态度,只想求得党内的一片祥和安好,却不作原则上的定性。于是毛泽东一拍桌子,实名反对所有人的意见。最后,在选举前委书记时,毛泽东便没有再当选,而是陈毅当选了前委书记。这次会议就是红四军的“七大”。</p>
-
-<p>但很快,刘安恭在冒进进攻大城市的途中牺牲了。中央也认识到毛路线的正确性,并写了“九月来信”托陈毅给毛带去,但是毛泽东此时还有点赌气,写了一封回信,表达了他对陈毅的不满:“我平生紧密考察事情,严正督促工作,这是‘陈毅主义’的眼中钉,陈毅要我做八面美人、四方讨好,我办不到,我不能够随便回去,这个路线问题不解决,我就不能回去。”</p>
-
-<p>陈毅主义本是一个毛用来调侃陈毅发明的词,实际上并没有该种主义。“陈毅主义”实际上指的就是在团体中,出现路线矛盾时,不去分析、解决矛盾,探索正确的路线,反而为了一个表面上的团结,把出现矛盾的两派“各自表扬一番,在各打五十大板”,和一手稀泥,实际上没有任何益处。</p>
-
-<p>在左圈中,这样的人还真不少。左圈中有人总喜欢打着团结的旗号行和事佬之事。</p>
-
-<p>这些和事佬们总是喜欢把毛主席在1942年提出的整风原则“团结-批评-团结”奉为圭臬,甚至都用成了到处批判别人的教条大棒,只要他们看不顺眼的就按一个“破坏团结”的帽子。关于延安整风和“团结-批评-团结”的来源和应用,我在《进群即同志-当“团结-批评-团结”成为教条》一篇已经详细介绍过,此篇不再赘述。这里我们主要分析左圈和事佬们的行为动机和其造成的后果。</p>
-
-<p>和事佬们不了解的是,“团结-批评-团结”中的第一个团结和第二个团结是不一样的,第一个团结指的是(在延安整风中)不整人只整主义,要保证党不会分裂;第二个团结则指的是(在延安整风后)全党对路线形成统一的、正确的认识,达到更高的团结。而没有第二步的批评,就没法达到第二个更高的团结,因为没有正确的批评,组织就无法对路线和过去的错误形成统一、正确的认识,最终只能止步于第一个团结——那种靠“八面美人、四方讨好”维持的表面上的团结。</p>
-
-<p>因此,和事佬们只“团结”不批评,或者批评不到位,那都是假团结,是破坏团结。出现路线分歧是很正常的事,在网络左群中,因为没有实践活动来对理论进行检验,路线分歧则更为常见了。这时候,如果一味地维护表面上的团结,事实上只会助长这种分裂。因为分歧往往意味着问题的出现,就好像是墙上有了裂缝,如果不去找到裂缝的原因、把裂缝补上,再加固墙体,而只是简单地在面上抹一层墙灰把裂缝盖住,那么这条裂缝早晚会撕开整个墙体。这事实上也是许多网络左群“短寿”的主要原因之一。</p>
-
-<p>和“陈毅主义”不一样的是,陈毅是详细了解红军中两派的争执的,而左圈中许多和事佬是根本不了解实际情况就跑来和稀泥来了。因为很多情况下,争执双方的实际情况只有争执双方完全承担、完全清楚。和事佬这种人根本上就是否定实事求是的存在。这些和事佬可以说是100%都是在臆想事件经过,然后得出唯心结论,然后找容易说话的一方去“劝说”的。也就是说:往往是要求损失方去学会容忍。和事佬看似高情商,但他们不知道很多矛盾是必须用冲突来解决的,他看不到矛盾不处理继续下去的后果。</p>
-
-<p>网络局限性是和事佬心态生存的基础。我在《建群及建党》一章已经分析了网络的虚拟性和网群成员的现实性之间的冲突,这让网群成员和网群本身的联系下降到几乎没有,也就意味着,不管网群接下来发展如何、出现什么问题,实际上和这些和事佬没有任何的关系,也对他们的现实生活产生不了任何影响。和事佬们的思路其实很简单,既然网群中产生冲突的双方不管哪一方最终胜利,他们都不会受到影响,那为什么不去当个“老好人”呢?</p>
-
-<p>和事佬的心态,某种程度上也有着一种傲慢。因为这个世界上,大多数人对自己的认识,对客观世界的认识,都是很浅薄的。大部分和事佬看不到矛盾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就像当时的陈毅,没有看到毛和刘安恭冲突的背后是“农村群众路线”和“王明路线”的冲突,我甚至有理由怀疑陈毅当时以为这只是两个人带兵方式的不同;所以他在没有搞清客观情况的前提下,就凭自己的主观思想做出了判断,他没有看到刘安恭路线对红军将要造成的毁灭性后果,所以才有了会议上“各打五十大板”的荒唐一幕。</p>
-
-<p>但好的是,“陈毅主义”在红军历史上是极少见的,这是因为红军自诞生之初就不断地面临敌人的考验,这就像在钢丝上走路,一点错误都是要付出惨重的代价的,而这代价就是红军战士和根据地百姓的生命,这未免过于昂贵了。所以大家在经历过几次斗争就能认识到和事佬行为是要不得的,有矛盾就必须要解决,哪怕是以严重冲突的方式。战乱年代,任何政策和路线的好坏,对错,都能在很快的时间内得到验证。大家虽然不能从理论上理解,但是却能从现实中觉醒。</p>
-
-<p>而网络不具备这样的条件,网络左群出现路线错误,最严重的代价不过是学社解散,这个代价简直微乎其微,我再拉两个人建个群就可以弄起来一个新的学社。所以,网群中的矛盾解决的成本事实上要比不解决的代价还要大,正是这点,才给了和事佬们表演的舞台。</p>
-
-<h3 id="浅论网左的统一战线">浅论网左的统一战线</h3>
-
-<p>统一战线无非就是“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团结一切可团结的力量。这是一种自古就有的战略战术,春秋战国时期的合纵连横就是统一战线的一种绝妙运用。但统一战线不是教条,这是一个很空泛的词语,在不同的情况下,团结谁、打击谁应当视情况而作出相应的变化,否则就会犯左倾或右倾错误。在今天的左圈中,网左们也同样面对着这样的问题,我在此章中对我观察到的其中两个现象进行批判和思考,并没有对网左的统一战线作全面的分析,所以是“浅论”。</p>
-
-<h4 id="论中间派">论中间派</h4>
+<p>其次,在这篇文章的较后部分,他岂不是告诉我们说,在原始人中间也如同动物之间的情况一样:</p>
<blockquote>
- <p>中产阶级主要是指民族资产阶级,他们对于中国革命具有矛盾的态度:他们在受外资打击、军阀压迫感觉痛苦时,需要革命,赞成反帝国主义反军阀的革命运动;但是当着革命在国内有本国无产阶级的勇猛参加,在国外有国际无产阶级的积极援助,对于其欲达到大资产阶级地位的阶级的发展感觉到威胁时,他们又怀疑革命。——《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毛泽东</p>
+ <p>“最弱的和最愚钝的要失败,而那些最顽强和最狡猾的,在其他方面并不是最好、只是最能适应他们的环境的便生存下去。人生是一场连续不断的自由混战,除了有限的和暂时的家庭关系以外,霍布斯所说的个体与整体的斗争是生存的正常状态。”</p>
</blockquote>
-<p>上面这段论述虽然描述的是民国的民族资产阶级,但是对中间派的特点的描述在今天依然值得借鉴。我认为其实“中间派”是一个很不准确的词,应该叫做“摇摆派”,因为“中间派”从来没有保持过真正的中立,他们时而偏向一边,时而偏向另一边,从没保持在正中间过。</p>
-
-<p>所以说其实没有真正的中间派。当你邀请那些“中间派”们参与革命运动(即便是在网络上),他们便想:“晶哥那么厉害,网左组织得这么烂,必定是办不起来的。”总是说:“等等再看看!”,但是他们因为自身也受着体制的压迫,并不总是和特色站在一边,所以他们看网左骂特色骂得凶狠的时候,或者看特色又变得更烂了的新闻的时候,也要附和着骂上两句。</p>
+<p>对自然界的这种看法究竟能够得到事实的几分支持,从这里提供读者的关于动物世界和原始人的论证中便可以看到。但我们不妨立刻指出:赫胥黎对自然的观点,作为科学的推论来说,也和相反的卢梭的观点一样,是很难成立的,卢梭在自然中只看到被人类的出现所摧毁的爱、和平与和谐。事实上,只要一走进森林,对任何动物社会观察一下,甚至对任何一本论述动物生活的严肃著作(多尔比尼的、奥社邦的或勒瓦兰的,不拘哪一个的著作都行)细读一下,便不能不使博物学家思考到合群生活在动物生活中所起的作用,使他们不至于把大自然只看作是一个屠杀之场,同样,他们也可以免于在大自然中只看到和谐与和平。卢梭所犯的错误是他完全不想到嘴和爪的恶斗,而赫胥黎则犯了相反的错误,但不论是卢梭的乐观论还是赫胥黎的悲观论,都不能看作是对自然界的公正无偏的解释。</p>
-<p>对于中间派,有的可以团结,有的不行,有的在特定情况下才能团结,不可一概而论。这是因为不管中间派怎么摇摆,他们总归是要更多地往特定的一方摇的。比如一些高级写字楼公司的白领,他们虽然有时受了上司的气,也在办公室外骂两句,但是他们的待遇高、工作稳定,不用吃了这顿愁下顿,也不必顶着烈日干重活还担心工资拖欠,所以叫他们去造老板的反的时候,他们就要想想这个月工资还没拿到手,说:“你们先去,我等等就来!”,他们是中产阶层的右翼。再比如内卷大省的学生,他们虽然不用担心衣食,并且很多都想通过高考当人上人,但每日非人般的虐待榨干了他们的精气神,还要饱受来自学校和家长的批斗,长期睡不好、吃不好,人人心里都憋着火气,全凭“好大学就是好人生”这根胡萝卜吊在前面往前走,若是在他们面前戳破了高考神话、叫他们造学校的反,他们便会成为最激进的分子,他们是小知识分子中的左翼。</p>
+<p>只要我们对动物观察一下——不光是在实验室和博物馆中,而且在森林和草地,在草原和群山中——我们立刻就会发现,虽然在各种动物(特别是在各纲动物)之间进行着极多的斗争和残杀,但在同种的,或至少是在同一个群的动物之间,也同时存在着同样多的(甚至还要更多)的互相维护、互相帮助和互相防御。合群如同互争一样,也是一项自然法则。当然,要从数字上估计所有这两类事实的相对重要性,那怕是很粗略地估计,也是难事。但是,如果我们用一个间接的试探,问一问大自然:“谁是最适者:是那些彼此不断斗争的呢,还是那些互相帮助的?”那么我们立刻就会发现,那些获得互助习惯的动物无疑是最适者。它们有更多的生存机会,在它们各自所属的纲中,它们的智力和体力达到最高的发展水平。如果把这些可以用来支持这一观点的无数事实考虑在内,我们就可以十分有把握地说,互助也和互争一样,是一项动物生活的法则,但是,作为进化的一个因素来说,它也许更加重要得多,因为它促进了这些保证了种的维持和进一步发达以及用最少的精力来保证个体的生活的最大幸福和享受的习惯和特性的发展。</p>
-<p>左圈中有些人喜欢把具有非马列毛的左派立场的中间派统称为“安托西修”,并把他们看作是马列毛主义的对立面。事实上,这四者情况各不相同,把这四者统一“打倒”或怎么处理是犯了主观主义错误。</p>
+<p>就我所知,在达尔文学说的科学界信徒当中,第一个把互助充分理解为一条自然法则和进化的主要因素的,是著名的俄国动物学家,圣彼得堡大学故院长凯士勒教授。他在逝世前几个月,即1880年1月,在俄国博物学家会议上发表的一篇演说中阐明了他的思想;但是,像许多只用俄文出版的著作一样,这篇出色的演说几乎完全不为世人所知道。</p>
-<p>安那其主义者,又称无政府主义者,它在当代中国的主要信奉者还是以小知识分子为主。他们痛恨被别人管着,要求绝对的自由。他们中的许多人还十分羡慕他们所认为的“古时候”那种田园牧歌、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模式。他们不喜欢布尔什维克式的政党组织在他们头上“发号施令”,但是他们更不喜欢资产阶级老爷们把他们当奴才使唤,所以在革命低潮、反动力量十分强大时,我们应当团结他们,与他们搞内斗、整天互骂是不可取的、浪费时间的。</p>
-
-<p>托洛茨基主义者,或者叫托派,据我目前了解托派并没有什么中心思想,他们可能就是“托洛茨基的支持者”,大部分时候是以“斯派”、“毛派”的反对者的面目出现的。据我个人了解,他们主要是对斯大林式的集权体制极为厌恶,并且对托洛茨基的“世界革命”有种切格瓦拉式的浪漫憧憬。在中国,托派也主要以小知识分子为主,他们几乎反对关于斯和毛的一切,但也同样对特色的统治有极大的厌恶,我们应该团结他们,在夺取政权前我们与他们几乎没什么矛盾,“斯派”们不要整天浪费时间和他们在网上斗嘴。</p>
-
-<p>西方马克思主义者。事实上在中国几乎没有真正的西马。因为中国政府对学术界的高度渗透和监控,中国大学里的西马学者至于有多少是真马、有多少是“指鹿为马”,这个大家基本上都有自己的判断。对于那些“西鹿”当然是要警惕,事实上可以把他们理解为“修”。在左圈中的西马大部分都是自封的,并且常常和自封的“苏马”(事实上我至今不知道苏马是什么)们见面就掐。左圈中的西马和那些欧洲的大学教授不一样,“西马”对于他们来说更多地像是一种身份认同,而不是学术研究方向。他们中的大部分人都有一个特点,那就是特别爱用哲学术语,不管他们本人是否理解这些术语,这事实上是一种很幼稚的行为,我在《进群即同志-天山上下来的王明》一篇中就批判过这种行为。除了这个特点外,据我个人观察,剩下的左圈西马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根本不懂、也没怎么学习过、学习过也不怎么理解的“装逼西马”,据我个人观察,这类人主要以初高中生为主,他们是“喜马拉雅山上下来的王明”,你一见他们便能立刻察觉一种高高在上的气息扑面而来。他们是拿哲学术语当成了一种装逼的工具,这种人不用多理会,事实上他们还处在一种过家家的幼稚阶段,思想还没成型,是否要团结他们还很难下定论,即便是团结了也不一定会起正面效果,只要保证不把他们推到敌人那边去就行,也可以试着引导他们一些。另一种则是自己学习过、能理解部分的“辩经西马”,这种人以大学生为主,而且不少人的家庭都是中产往上,甚至有资本家家庭的。听名字就知道,他们的特点就是喜欢在网络上辩经,这几乎是他们在网上唯一的活动。据我个人观察,他们中的很大一部分对谈论政治经济学和社会学有种偏执的排斥,似乎哲学和政治经济学/社会学是水火不容的,我见过最激进的一个还喊出过“只要你了解了德国哲学史,你就是马克思主义者了”这种口号。这一类人对自己的学术派别也有种偏执,且不说他们和所谓的“苏马”打得你死我活,他们中的很大一部分在和别人辩经时,别人的观点和他们从自己支持的那一派的书本上学到的经文有一点偏差,他们就会感到“被冒犯”,于是辩经就无穷无尽了。对于这一类人,我在《建群即建党-网络左群最好的归宿》一篇中引用过这么一段话:</p>
+<p>“作为一个多年的动物学家”,他认为他有责任反对滥用这个取自动物学的词——生存竞争,或者,至少应该反对高估它的重要性。他说,动物学和那些研究人类的科学不断地坚持它们所谓的生存竞争的无情法则。但是它们忽略了还存在有另外一条可以叫做互助的法则,这个法则,至少对动物说来,是远比前一个法则更重要得多。他指出,遗传后代的需要必然会使动物集聚在一块儿,并且,“个体愈是集聚,它们彼此之间就愈加互相支援,物种就有更大的生存机会,并且更加促进它们智力的发达”。“每一个纲的动物,”他继续说道,“特别是较高级的动物,都实行互助。”他从埋尸虫的生活以及鸟类和一些哺乳动物的合群生活中举出一些例子来说明他的见解。在一篇简短的开幕词中所举的例子当然是有限的,但主要之点都已说得很清楚;在谈完互助在人类进化中所起的更为突出的作用以后,凯士勒教授作了如下的结论:</p>
<blockquote>
- <p>一些读过几本经典著作的网络上的马列毛主义学者类的知识分子,他们并不愿意投入到工人运动中去,并不愿意和工人阶级融为一体,整天泡在网上,忙碌于网络上看谁辩得过谁,而不看这些争辩是否有助于提高人民群众的革命性,因而他们最多所能起到的作用就是工人运动催化剂的作用,这些人是无产阶级的落后分子。</p>
+ <p>“很明显,我不是否认生存竞争,但是我认为动物世界的逐步发展,特别是人类的发展,受惠于互助之处远过于互争……一切生物都有两个基本需要:营养的需要和使物种繁殖的需要。前者使它们互相竞争和残杀,而保存物种的需要则使它们彼此接近,互相帮助。但是我倾向于认为在生物界的进化中——在生物的逐步后天变异中——个体之间的互助远比它们的互争所起的作用要大得多。”</p>
</blockquote>
-<p>这段话就很好地描述了“辩经西马”。他们在网络上每日与人辩经,倒也是促进了他们和别人理论水平和交流技巧的进步,但对于无产阶级运动整体而言基本上什么也没做,他们更像是沉迷于自己的小世界中,待在象牙塔上迟迟不肯下来,如果放到实践中很容易闹出纸上谈兵的囧事。我个人认为他们是中间派里偏右的。他们要团结吗?还是要的,但需要一定的技巧和原则,这一类人不应该进入最核心的领导层,他们可以参与理论工作,但不应该去指导实践。</p>
-
-<p>修正主义者,在欧美语境下也可以是社会民主主义(和其衍生的主义)者。但在中国,由于没有多党选举的制度,社会民主主义在中国几乎不(以社会实体)存在,而“修正主义”在中国的左圈语境下,更多指的是保皇派、改良派一类。这一类人以已经工作了的成年人和初高中及以下的学生为最多。对于成年人保皇派,基本上没有团结他们的必要,因为他们选择保皇那必然是有切身利益相关,也许他们就正在受体制的恩惠,只是有些许不满希望变得“更好”,我们可以在革命高潮时团结他们来“痛打落水狗”,但在革命低潮时团结他们的话,很难保证他们不会反过来捅你一刀,因为一般来讲,保皇派在皇帝被砍头前是不会放弃保他的,而且这种保皇派极有可能变质成右派,魏玛德国的艾伯特政府就是个例子。对于学生保皇派,除去个别特别固执的,他们大部分都是因为学校和社会的宣传对特色依然抱有幻想,以及对马克思主义和历史的不了解让他们没法去全面、客观地分析社会现状,事实上绝大多数的学生网左都是从保皇派过来的,我本人之前也当过一段时间保皇派。所以说,对于学生保皇派是一定要团结的,而且要对他们进行引导和教育,争取把他们从中间派拉到无产阶级革命派这边,把他们当敌人打击是绝对错误的。</p>
-
-<p>统一战线不是说你敞开胸怀让谁都进来,而是有原则和方法的。要明确的一点是,中间派决不可进入核心组织,这实际上是很多网络左群忽视的一点。中间派因为其立场和思维方式的问题,他们可以和我们团结在同一战线,但绝不可以参与到我方组织的内部建设中,更不能指挥我们的行动。你比如说,这个中间派有自己自成一体的哲学思路和立场,他可能就会在一些组织政策上按自己的理想形式来,而不是依据客观实际情况而定。如果把这些中间派对我们组织的参与度比作一个同心圆,我们的组织是最内一圈,那么往外挨着的一圈应该是学生保皇派,然后是安、托、西,然后最外面是修。</p>
-
-<p>统一战线的形式多种多样,具体是像第一次国共合作那样互相参与进对方组织、互相学习,还是像第二次国共合作那样各自独立互不统属,只是打击共同的敌人站在一起,这需要领导者视具体情况、作出最合适的判断。</p>
-
-<h4 id="论血统论">论“血统论”</h4>
-
-<p>1966年7月29日,北京航空学院附属中学出现一幅对联:“老子英雄儿好汉,老子反动儿混蛋”,横批是:“基本如此”,公开喊出了以血统划分好人坏人的口号。</p>
-
-<p>8月12日,已故前中国最高检察院副检察长谭政文的儿子,北京工业大学三系文革小组组长谭力夫和刘京联合写了一张题为《从对联谈起》的大字报,提出要把“老子英雄儿好汉,老子反动儿混蛋”作为党的阶级路线来实行。8月20日,谭力夫在一次辩论这副对联的大会上大肆鼓吹这种观点,使他在全国扬名。</p>
-
-<p>这副对联、谭力夫的讲话、以及他和刘京的大字报在中国掀起一股公开讲究家庭出身的风气。以高干子弟为首的学生红卫兵自称“红五类”,即来自革命干部、革命烈士、革命军人、工人和农民家庭。他们的对立面就是“黑五类”,即地主、富农、反革命分子、坏份子和右派分子及其子女。谭力夫又加上资本家和走资派,变成“黑七类”。当时,“黑五类”的子女被称为“狗崽子”,不准戴毛泽东的像章,不准唱毛泽东的语录歌,也不准参加红卫兵。</p>
-
-<p>不过指出这里荒唐的遇罗克却在那个年代付出了生命的代价。“文革”爆发后,遇罗克与几个同仁自办发行《中学文革报》,他在该报上连续发表了以《出身论》为代表的多篇争取自由和人权的檄文,并风靡海内外。</p>
-
-<p>《出身论》是遇罗克在文化大革命时期的一部作品。该书从唯物主义的角度批判了当时社会上广泛流传并造成严重不良影响的血统论。作者遇罗克在1966年发表文章反对姚文元批判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1970年3月5日,在北京工人体育场里,在排山倒海的“打倒”声中,27岁的遇罗克被宣判死刑,并立即执行。</p>
-
-<p>血统论是荒唐的这一点事实上非常正确,我们都知道思想和立场是没法靠基因遗传的。家长是资本家,孩子就一定也是资本家,这种思想实际上是唯心主义的,它没有坚实的唯物主义逻辑来支撑。事实上,血统论就是当权的老红卫兵(红五类子女)为了维护自己的特权地位而弄出来压迫当时已经是受压迫阶层的“黑五类”子女的。</p>
-
-<p>但是在今天的左圈出现的“反血统论”思潮的思路正确,但某种程度上形成了教条。当今社会的现实情况和文革时期不一样。许多人根本没搞懂血统论出现的机制和条件,凭自己臆想理解,搞出许多本本主义。</p>
-
-<p>遇罗克同志就说得很好:“它(对联)的错误在于:认为家庭影响超过了社会影响,看不到社会影响的决定性作用……实践恰好得出完全相反的结论:社会影响远远超过了家庭影响,家庭影响服从社会影响。”也就是说,在当时血统论不成立的最主要条件,就是当时的中国是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决定了其社会上的无产阶级的思想占社会主流,并无时无刻地影响社会上的每一个公民。</p>
+<p>上述观点的正确性,最最感动了大多数出席会议的俄国动物学家;希斐尔卓失——他的著作在鸟类学家和地理学家当中是很有名的——支持这些观点,并且还另举了一些例子来阐发这些观点。他说,有几种隼具有“一种适宜于抢掠的几乎理想的构造”,然而它们在退化,可是其他几种实行互助的隼却很昌盛。“另一方面,以一种合群的禽类鸭子为例吧,”他说,“一般说来,鸭子的机体不发达,但它们实行互助,从它们不计其数的变种和种类来看,可以说它们差不多是遍布于全世界。”</p>
-<p>但是在今天的中国,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早已被摧毁,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已经占主流了。在中国这样的一个官僚资本主义国家,其社会上的主流思想一定是资产阶级的思想,并从出生开始就无时无刻地影响社会上的每一个公民。现在私有制早已卷土重来,“子承父业”的社会基础是有的,这与当年公有制经济占绝对主导的社会不同。</p>
+<p>俄国动物学家的立即接受了凯士勒的观点,好像是很自然的,因为他们几乎每一个人都曾经有机会在亚洲北部和俄国东部无人居住的广大地区研究过动物界;凡是研究过类似的地区的人,是不可能不得出相同的结论的。我想起自己在和我的朋友,那多才的动物学家波利亚可夫一起在维蒂蒙地区考察时,西伯利亚的动物界所给我的印象。当时我们两个人对《物种起源》的印象还很新,可是我们要寻找同种动物之间的激烈竞争却一无所获。这种竞争在我们阅读达尔文的著作时,即使想到了第3章(第71页)的论点,也是我们预期会看到的。我们看见很多动物常常是联合起来,以适应不利的气候环境或对各种敌人进行斗争。波利亚可夫写了许多出色的文章论述各处的食肉动物、反刍动物和啮齿动物的互相依赖;我们亲眼看到许多互相帮助的事实,特别是鸟类和反刍动物在移居途中的互相帮助;甚至在有大量动物聚居的黑龙江和乌苏里江地区,尽管我竭力寻求,但也根少发现在较高级的同种动物之间存在着实际的竞争和斗争。在大多数俄国动物学家的著作中,也都提到过这种印象,这大概可以说明为什么俄国的进化论者那样拥护凯士勒的观点,而同样的观点在西欧的达尔文信徒当中却并不流行。</p>
-<p>但是在左圈不知从何时起,形成了一种风气,那就是当一个人说这个人是资本家的孩子,不能把他完全当同志看待,就要给这个人扣上“血统论”的帽子。这实际上和文革老红卫兵大扣帽子的行为没啥区别。在这种风气下,甚至形成了一种政治正确,把左圈里的资产阶级子女当成弱势少数群体一般保护起来,要是你通过攻击他们的出身来质疑他们的思想,你就要被打成“血统论”。</p>
+<p>当我们一开始研究生存竞争的两个方面——直接的和比喻的——的时候,给我们印象根深的头一件事就是互助的事例非常丰富,这不仅是如大多数进化论者所承认的为了繁育后代,而且还为了个体的安全和为了得到必需的食物。对动物界的许多大类来说,互助是通例。甚至在最低级的动物之间也可发现互助的事实,我们必须预期有一天会从研究微小的池塘动物的学者那里得知即使在用显微镜才能看见的生物当中,也存在着不自觉的互助。当然,除了白蚁、蚂蚁和蜜蜂以外,我们对于无脊椎动物的生活的知识还是极其有限的;但是,就从比较低级的动物来说,我们也可以搜集到一些确切合作的事实。蝗虫、蛱蝶、萤虫、蝉等等动物的不计其数的联合,实际上简直还没有人研究;可是它们的存在这一事实本身就指出它们一定是按照大体上相同于蚂蚁和蜜蜂为了移居而暂时联合的原则组织的。至于甲虫,我们已经有人仔细观察过埋尸虫之间互相帮助的事实。它们需要腐烂的有机物,以便在其中产卵和供给它们幼虫以食物,但是那些有机物不能腐烂得太快,因此它们便把在漫游中偶尔发现的各种小动物的尸体埋在土中。一般地说,这些埋尸虫都是单独生活的,但是当它们当中有一个发现了自己难以埋葬的老鼠或雀鸟的尸体时,它就会招唤四个、六个或者十个其它甲虫来会力完成这项工作;如果必要的话,它们会把尸体运到一个合适的土质松软的地方,十分周密地把它埋起来,从没有为了它们之中哪一个享有在这个埋好的尸体上产卵的特权而争吵。约格里迪奇在用两根棍子做成的十字叉上绑上一个死鸟,或者是在插在土中的棍子上挂上一个蟾蜍的时候,这些小小的甲虫也会以同样友好的方法集中大家智慧来克服人的计谋。这种协力合作的事情在蜣蜋当中也曾见到过。</p>
-<p>这些政治正确者一定要拿恩格斯当挡箭牌:“难道恩格斯不是资产阶级家庭出来的吗?”但恩格斯是个特例,世界上根本没有那么多恩格斯。有些人喜欢自比恩格斯实在是太狂妄了。中国近代史学家吕思勉曾经说过:“世上只有背叛阶级的个人,没有背叛阶级利益的阶级”,连不算资产阶级的小知识分子里,都充斥着资产阶级的思想,难道大资本家的子女背叛自己的阶级就这么简单?把刀尖对着自己本来就是一件难过登天的事,不是说把这句话写在QQ签名上就能做到的。</p>
+<p>即使在机体方面处于稍低级阶段的动物中,我们也可找到类似的例子。在西印度群岛和北美洲,有些陆蟹结成一大群一大群的,以便到大海去产卵;每一次这样的移动,都包含着它们之间的协力合作和互助。至于大莫鲁甲蟹(Limulus),我惊奇地发现(1882年在布列登水族馆)这种笨拙的动物在一个伙伴需要的时候能给予多大的帮助。它们当中有一只蟹仰面朝天地跌在水槽的一个角落里,它那小锅似的沉重甲壳使它不能回复原来的姿势,再加上角落里有一根铁杆,使它要想翻过身来更加困难。于是它的伙伴们前来援助,我用了一个钟头的时间来看它们如何努力援救它们被困的伙伴。它们一下来了两只,从下面推它们的伙伴,经过巨大的努力,终于把它扶正了,可是由于铁杆妨碍着它们完成援救工作,那个蟹又重重地仰跌下去。经过几番努力以后,援助者当中就有一只到水槽的深处去带来了另外两只蟹,这两只蟹用它们饱满的新力量开始来推动和扶起它们可怜的伙伴。我们在水族馆呆了两个多钟头,当我们离开的时候,我们又去看了一下那水槽,援救工作依然在继续哩!自我看见这件事以来,我不能不相信埃拉斯穆·达尔文博士所引征的叙述:“普通螃蟹在脱壳期间派一个没有脱壳或有硬壳的螃蟹在它旁边放哨,以防备海中的敌人来伤害这种处于没有防御状态的脱壳蟹。”</p>
-<p>要知道,恩格斯背叛自己的阶级开始于背叛自己的家庭,他与自己父亲的冲突极严重。恩格斯出生于德国巴门一个繁荣的商业家族,具有强烈的宗教精神,而对学习的轻视(甚至不允许恩格斯完成他的学业)使得它似乎不是培育社会主义知识分子的沃土。但恩格斯童年时代有很长时间是在他的外祖父家中度过的,他的外祖父是一个十分重视人文教育的知识分子,喜欢给小时候的恩格斯讲古希腊英雄神话,对恩格斯影响很大。这种对文化知识的渴求和决心做英雄人物的理想固化为恩格斯进一步成长、发展、提高自己的内在因素和动力,也促使他对父亲和家族的影响的叛逆心理逐步加强。恩格斯对文学的热爱和他父亲对他经商的要求的矛盾极大地激化了他们之间的矛盾,最后他父亲强迫他中学中途辍学被迫经商。出于各种原因,恩格斯排斥、甚至痛恨资本家的工作和生活,之后中年时的一段时间的经商经历事实上让他痛苦不堪。</p>
+<p>关于白蚁、蚂蚁和蜜蜂之间的互助事例,特别是通过罗曼斯、彼希纳和约翰·刘波克爵士的著作,一般读者都很熟悉,因而我只说很少的几点提示。如果我们拿一个蚁巢为例,我们不仅看到了每一种工作(如生育子孙、寻找食物、建筑巢穴和饲养幼虫等等),都是按照自愿互助的原则进行的,同时,我们还必须和佛勒尔一样,承认许多种蚂蚁的生活的主要基本特征是每一个蚂蚁有义务把已经吞在肚里并且已经部分消化了的食物和集体中的每一个向它索取的成员共享。属于不同种的或属于互相敌对的蚁巢的两个蚂蚁,偶尔互相遇到时,便彼此避开。但是属于同一个蚁巢或属于同一群巢穴的两个蚂蚁便会互相接近,用触须作几下问答的动作,并且“如果其中有一个饿了或者渴了,特别是如果另一个的嗉囊中很饱满时。……它将立刻索取食物”。接到这样要求的蚂蚁是从不拒绝的;它张开了颚,用一种适当的姿势,吐出一滴透明的流质给那个饥饿的蚂蚁舐食。把食物吐给另外一个蚂蚁吃,这在蚂蚁(自由的)的生活中是那么突出的一个特征,并且为了养活饥饿的同伴和幼虫都是那样经常地互相求助,所以佛勒尔竟认为蚂蚁的消化道是由两个不同的部分构成的,其中之一,即后一部分,是专供自己用的,另一部分,即前一部分,主要是供集体用的。如果一个嗉囊饱满的蚂蚁竟自私到拒绝喂养一个同伴,那它将被看成是一个敌人,甚或比敌人还坏。当它的亲族和另一个种的蚂蚁打仗时,如果它拒不援助的话,它们将比攻击敌人还要凶猛地反过来攻击这个贪心的蚂蚁。如果一个蚂蚁没有拒绝喂养属于仇敌方面的蚂蚁,那么它将被后者的亲族当作朋友看待。所有这些情况都是经过最严密的观察和确切的实验所证实的。</p>
-<p>在青年时代,亲眼目睹工人阶级悲惨的生活状况对恩格斯的思想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恩格斯家庭周围都有许多工厂企业,他在上下学时就能直接接触到这些工人。1839年恩格斯19岁时写了一篇公开发表的著名的政论性文章《乌培河谷的来信》。文章以极其鲜明的笔调展示了乌培河谷地区乌烟瘴气的社会风貌,描述了虔诚派教士的迷信活动和他们的专横、贪婪、伪善和愚蠢的嘴脸,同时以大量的笔墨淋漓尽致地描绘了乌培河谷地区工人的悲惨苦难生活。现实生活中的一系列现象,经常使恩格斯对资产阶级编织的美好谎言产生了质疑。这种感性经历无疑导致恩格斯最终献身于无产阶级的解放事业,并为寻求一条无产阶级解放的正确道路的深层次的重要原因。同时说明他已经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开始站在革命民主主义和工人的立场上投身到反对剥削制度的斗争中去。</p>
+<p>蚂蚁这个分成一千多种的大科动物,其数目是那么多,以致巴西人竟说巴西是属于蚂蚁而不是属于人的;在这个科里,同一个巢或同一个巢穴集团的成员之间是不存在竞争的。无论不同的种之间的斗争是多么厉害,也无论在战争时有着什么样的暴行,但集体内部的互助、已成习惯的自我献身和经常为了共同福利的自我牺牲,都已经成为法则。蚂蚁和白蚁废除了“霍布斯式笔下的那种斗争”,因此它们生活得更好。它们那种奇妙的巢穴,也就是它们的建筑,在比例大小方面超过了人类的建筑;它们修筑的道路和在地上的拱形走廊,宽阔的大厅和粮仓,它们的谷物田、谷粒的收获和使谷粒“麦芽化”;它们孵卵和养育幼虫的合理方法,以及建造特别的窠巢以饲养蚜虫——林内美妙地称之为“蚂蚁的乳牛”——的合理方法,最后,它们的勇敢、胆量和优越的智慧,所有这些都是它们在繁忙和辛勤的生活的每一个阶段中实行互助的自然结果。这种生活方式,其结果必然会发展蚂蚁生活的另一个特征:个体的主动性的巨大发展——它反过来又显著地促成了高度而复杂的智力的发达,这样的发达,使人类的观察者也不能不有很深的印象。</p>
-<p>恩格斯青年时代的欧洲,是一个左翼思想和运动蓬勃发展的大陆。从英格兰到俄罗斯、从蒲鲁东到费尔巴哈,整个欧洲每一天都浸泡在不断迭新的左派思想中,恩格斯不可能不受影响。恩格斯在来到柏林后,迅速加入了青年黑格尔派——一群想运用黑格尔的思想特别是辩证法和否定性的思想对当时的宗教和政治进行批判的年轻知识分子的团体。1842年,恩格斯在科隆与他一直投稿的《莱茵报》的编辑之一莫泽斯·赫斯见面,赫斯是第一个在青年黑格尔派中宣讲共产主义的,这对恩格斯的思想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之后恩格斯来到英国曼彻斯特,亲眼看到了世界上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人的状况,并会德国写下了《英国工人阶级状况》。在这期间,他与父亲的矛盾愈发严重,并最终导致他决定离开德国。</p>
+<p>在动物的生活方面,即使我们所知道的只不过是一些关于蚂蚁和白蚁的事实,我们也可以有把握作出这样的结论:互助(它导致互信,这是勇敢的第一个先决条件)和个体的主动性(智力发达的第一个先决条件)在动物世界的进化中,是比互相斗争更具有无限重要性的两个因素。事实上,蚂蚁没有任何“保护性”而仍能兴旺,可是自卫特性对于单独生活的动物来说是不可缺少的。蚂蚁的颜色使它很容易为敌人发现,在草地和森林中,许多种蚂蚁所建的高大巢穴也是一望可见的。它浚有坚硬的甲壳的保护,无论它的针刺在几百根刺入一个动物的皮肉时是多么危险,但对一个蚂蚁的防御来说却是没有多大价值的;而蚂蚁的卵和幼虫在许多居住在森林中的动物看来又是一种美味的食物。可是,成千上万的蚂蚁并没有受到鸟类或甚至食蚁兽的太大摧残,反之,它们却为此它们强壮得多的昆虫所畏惧。当佛勒尔在一个草地上倒出一口袋蚂蚁时,他看见“蟋蟀跑开了,听任蚂蚁抢夺它们丢下的洞穴;蚱蜢和蟋蟀向四方逃走,蜘蛛和甲虫也放弃了它们的捕获物,以免它们自己变成蚂蚁的捕获物”。经过一场战争(在战争中有许多蚂蚁为了共同的安全而牺牲了)以后,连黄蜂的窠也被蚂蚁占领了。甚至最敏捷的昆虫也不能逃脱,佛勒尔常常看到蝴蝶、蚊虫和苍蝇等被蚂蚁出其不意地袭杀。蚂蚁的力量在于互相援助和互相信任。如果说蚂蚁——且不谈更为发达的白蚁——在智力方面居于整个昆虫纲的首位,如果说它们的勇气只有最勇猛的脊椎动物才能匹敌,如果说它们的头脑——用达尔文的话来说——“是世界上最奇妙的微小物质之一,也许比人的头脑更为奇妙”,那么这难道不应归功于在蚂蚁的社会中互助完全代替了互争这一事实吗?</p>
-<p>欧洲工人阶级风起云涌的运动也对恩格斯的思想产生了巨大的影响。1831年法国爆发里昂工人起义,1842年英国爆发宪章运动,1844年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1848年欧洲革命等等无产阶级运动,无疑让恩格斯看到了无产阶级的强大力量。</p>
+<p>蜜蜂也是这样。这些小小的昆虫(它们本来很容易被许多鸟类所捕获,它们的蜜也被从甲虫到熊的各纲动物所垂涎)也没有从拟态或其他方面得到任何自卫的特性,而没有这种特性,一个单独生活的昆虫是很难逃脱被彻底地毁灭的。但是,由于蜜蜂实行了互助,因而它们获得了我们所知道的广泛发展,获得了我们所称赞的智力。由于共同工作,它们使它们的个体力量增加了若干倍;由于临时分工和每一个蜜蜂在必要时能进行各种工作的能力的结合,它们获得了任何一种单独生活的动物(不管它是多么强壮和有多么好的武装)所不能指望的安全和福利。它们的合作,在人不知道利用充分计划的互助的情况下,往往比人还要成功。所以当一群新蜂要离开蜂箱虫寻找一个新住所时,许多蜜蜂就会预先到附近去探察一下;如果它们发现了一个适于居住的地方,例如一个旧篮子或任何这类的东西,它们就把它占领下来,把它弄得干干净净的,并且加以保护,有时候要保护整整一个星期之久,直到这群新蜂来到那里定居下来。但是,有多少移居到新土地上的人只因不了解他们力量联合起来的必要性而死亡在那里!由于蜜蜂懂得集中它们个体的智慧,它们能适应预料不到的或者不同寻常的恶劣环境,如巴黎博览会上展出的蜜蜂就能用它们树脂似的蜂蜡把箱盖固定到嵌在它们蜂箱板里的玻璃片上。此外,它们毫无喜好杀戮的表现,也没有喜欢无益争斗的习性,虽然许多作者总认为动物有这种癖性。守卫蜂箱进口的哨兵毫不留情地杀死那些企图到蜂箱里去抢劫的蜜蜂;可是,因为搞错了地方而飞来的陌生蜜蜂则不会受到伤害,特别是那些带着花粉飞来的或者是易于迷路的小蜜蜂,更不会受到伤害。除了确有必要时以外,它们是不会进行战争的。</p>
-<p>而真正让恩格斯思想转变的,是他自觉投身到了工人阶级反抗资产阶级的阶级斗争实践中。如果没有亲身参与实践,恩格斯很可能最多变成一个西马教授那样被资产阶级老爷豢养在大学里的宠物。在曼彻斯特期间,恩格斯开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对被剥削阶级生活、工作、斗争全方位的调查研究。在这段时间内,他边调查边写文章,发表在公开刊物报纸上。后面又加入了青年黑格尔派,并在伦敦加入正义者联盟,而后在1848年为马克思主编的《新莱茵报》充当记者。1849年莱茵省和南德意志爆发了激烈的民众起义,恩格斯用军事才能为起义者效力。正是因为青年时的恩格斯广泛且深入地参与到工人运动当中,他才能将自己的立场彻底转变到工人阶级这边,这不是简单地凭借学习理论就能做到的。</p>
+<p>由于在蜜蜂当中仍然存在着残忍和懒惰的本性,而且往往由于环境促使它们又将显现出来,所以蜜蜂的合群性就更加对人有启发性。大家都知道,经常有一些蜜蜂宁肯过抢劫的生活而不愿过工蜂的勤劳生活,在食物缺乏和食物特别丰富的时候,都将使这个掠夺阶级为之增加。当我们的谷物已经收获回家,草地和田野里的谷物已经所剩无几的时候,抢劫的蜜蜂就更加经常到来。另一方面,在西印度群岛的甘蔗园附近和欧洲炼糖厂的周围,抢劫、懒惰和吃得迷迷糊糊的情况在蜜蜂当中就更为普遍了。我们由此可见,在蜜蜂之中还依然存在着反群居的本能,但自然选择必定会继续淘汰它们,因为归根到底,团结的实践证明它比具有掠夺倾向的个体的发展对物种更为有利。那些最狡猾的和最阴险的被淘汰了,让位给那些懂得合群生活和互助利益的蜜蜂。</p>
-<p>所以事实上“恩格斯”的诞生条件是及其苛刻的,和恩格斯在同一个屋檐下长大的他的亲妹妹、弟弟就自始至终都不赞同恩格斯所走的背叛其家庭的道路。在童年时代受到不同于主流的教育、对家长的叛逆、亲身接触工人阶级的生活、经历工人运动、接触并学习最新的革命思想、遇到导师和同志、主动投入工人运动实践中,这些造就恩格斯思想转变的事件有一定必然性,但也有极大的偶然性。</p>
+<p>当然,无论蚂蚁或蜜蜂,甚至白蚁,都不可能具备包括到整个种的更高度团结的观念。在这方面,它们显然没有达到即使在我们政治、科学和宗教的领袖人物中也尚未具有的发展程度。它们的爱群居的本能很难超出蜂箱和蚁巢的范围。不过,拥有不少于两百个巢穴的巢群的两个不同种的蚂蚁(Formica exsecta和F. pressilabris),业经佛勒尔在丹德山和萨勒福山发现并有所描述。佛勒尔认为,这些巢群的每一个成员都认识所有巢群中的其他成员,它们都参与共同的防御。在宾夕法尼亚,麦克库克先生发现了整整一个拥有一千六百到一千七百个巢穴的筑墩蚁的族,全体蚂蚁互相之间都互通信息;贝茨先生曾经指出,在“园地”的广大面积上到处都是白蚁的土堆,有些巢穴成了两、三种蚂蚁的避难所,这些巢穴大部分是用拱形通道或拱廊连接起来的。因此我们发现,甚至在无脊椎动物之间也采取了一些措施把同种结合成更大的组织来互相保卫。</p>
-<p>在当今的中国,“恩格斯”是否有诞生的可能呢?还是有的,但真没有多大。首先并没有那么多人敢于背叛自己的家庭,因为父母控制着孩子的经济命脉,父母对孩子事实上是独裁的,而且父母的思想对孩子灌输是从小就开始的,背叛家庭意味着背叛自己以前的信仰和现在衣食无忧的美好生活,试问多少“十指不沾阳春水”的资产阶级小孩能够忍受那种艰苦的革命生活?然后富家小孩也很难有像恩格斯那样对知识的渴求,尤其是政治方面的。我见过不少富家子弟,比起学习他们更喜欢打游戏、动漫一类的娱乐活动,这也怪不得他们,因为在当今社会,学习就是赚钱的工具,他们既然不用赚钱,自然也没必要学习。还有现在的中国其实阶级隔离是挺严重的,富人基本上看不到那些工人的生活,现在工人的生活区里富人区可远着呢,富人也不会把自己的孩子带到穷人居住区去。</p>
+<p>现在进一步谈到较高级的动物,我们发现在它们当中有着更多的为了会种可能目的而有意识地互助的例子。然而我们必须承认,我们对高级动物的生活的知识依然是很不完备的。虽然第一流的观察者们收集了大量的事实,可是我们对于动物世界的某些属科还几乎是一无所知。关于鱼类的可靠资料特别稀少,这一部分是由于观察的困难,一部分是因为对这个问题还没有给予应有的注意。至于哺乳动物,凯士勒已经指出,我们对它们的生活方式所知是多么少。它们之中有许多是习惯于夜间活动的;有些是隐藏在地下的。至于反刍动物的那些合群生活和移居最能引起我们的兴趣,可是它们是不让人们接近它们的群的。我们主要是在鸟类方面拥有最广泛的资料,但我们仍然对许多种鸟的合群生活知道得很不完备。不过,我们不必埋怨我们缺乏经过充分证实的事实,因为这从下面的叙述中就可看到我们并不缺少。</p>
-<p>然后最难的是,现在的中国的工人运动只能说刚冒出了一丢丢火星子,工人运动零零星星,而且没有起到多大的社会影响,富人的小孩大概率也就当成是“恶意讨薪”之类;至于左翼思想,看看网左目前的状态,很难说思想有什么进步,基本上还在重新开始搬运马列毛思想的阶段,那些富人小孩到了网上可能更多地是摆着居高临下的架子,像“天山上下来的王明”一样嘲讽网左们。要说遇到革命导师和同志,富人有富人的圈子,和穷人的圈子基本不相交,富人的圈子里有马列毛主义者?我要打个大大的问号。你要说那种大学马原教授或者党员应该还是有的,但他们大多也都是为特色辩护的“鹿克思主义者”,真正的、站在工人阶级立场的人我认为基本不可能会有。</p>
+<p>我不打算详谈雄的和雌的为繁育后代和为在后代的最初生活阶段中供给它们食物,以及为共同猎取食物的联合;但是我不妨顺便提一下,这样的联合是通例,即使对最不合群的食肉动物和凶猛的禽类来说,也是一样;我们可以说,这种联合的特殊意义在于:即使在其他方面表现最残酷的动物在这方面却也表现了较温和的情感。还可以补充一点,在食肉动物和猛禽当中,大于家庭的联合还很少见,这种情形,虽然大部分是由于它们猎取食物的方式所致,但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解释为由于人类的迅速增长在动物世界中所引起的变化。至少值得注意的是,有几种动物在人烟稠密的地区过着完全单独的生活,然而同是这种动物或和它们最相近的动物,在无人居住的地区却是喜欢群居的。狼、狐狸和几种猛禽都可以作为这一情况的例证。</p>
-<p>至于主动投入工人运动实践中,这个基本上就属于最高难度了。对于资产阶级的小孩来说,他们理解的投入实践可能也就是整天在网上辩经,然后看点高级哲学书之类。要说去参加现实中的工人运动,他们就得想想,家里的资产还要不要了?家族的人脉和地位还要不要了?现在衣食无忧的生活还要不要了?要是真去参加,这些东西可都要不了了!</p>
+<p>然而,对于我们讨论的问题来说,不超过家庭关系的结合的重要性较小,何况我们知道,有许多联合只是为了一般目的,例如猎食、互卫,甚至纯粹为了共同享受生活。奥杜邦曾说过,有时候老鹰也联合起来猎取食物,他对两个秃鹰(一雄一雌)在密西西比何上猎食的描写,是以其生动的笔法闻名的。但在这类观察中,最可靠的是希斐尔卓夫所作的观察。他在研究俄国草原地方的动物时,有一次看见一只完全属于群栖种的鹰(白尾鹰)在高空中飞翔,它静静地绕着大圈子盘旋了半个钟头,这时候突然听到它发出了刺耳的吟声。不久,另外一只鹰就发出了回声,并向它飞来,接着,第三只、第四只,直到一齐飞来了九只或十只白尾鹰,不一会儿它们就飞得不见了。下午,希斐尔卓夫走到他看见白尾鹰飞去的地方,借着草原上的一个高坡的掩蔽,他走近它们,发现它们围着一匹马的尸体。那些年老的鹰(照例由它们先吃——这是它们的礼节)这时已经站在附近的草堆上担任放哨,而较小的鹰则在吃着它们的盛餐,旁边还围着一群群的乌鸦。希斐尔卓夫根据这个和类似的观察,断定白尾鹰为了猎食而结合一起;当它们都飞到很高的空同时,如果它们有十只的话,就能总览至少二十五平方英里的一片地区;只要其中任何一只鹰一发现了什么东西,它就告知别的鹰。当然,有人会说,第一只鹰的单纯的本能叫声,甚至它的动作,同样可以把几只鹰带到猎获物那儿来。可是在这个问题上,有说明它们互相通知的有力证据,因为这十只鹰在飞到猎获物那里以前先聚集到了一起。希斐尔卓夫以后叉有几次机会证实白尾鹰常常因为饱餐尸体而集合到一起,它们之中有些(首先是年幼的鹰)在别的鹰吃东西时,经常是在旁边担任放哨的。事实上,白尾鹰——最勇敢和最善于猎食的猛禽之一——完全是一种群栖的鸟类,布利姆说,当它被捕获以后,它很快就和饲养它的人发生密切的情谊。</p>
-<p>一无所有的人最无所畏惧,这话是很有道理的。无产者一无所有,所以他除了造反没得选;资产者锦衣玉食,去造反要放弃的太多太多,成本太高,而且还一直有后路。</p>
+<p>合群性,是很多种猛禽的共有特征。巴西鸢——最“鲁莽的”强盗之一——也是最喜欢群居的鸟。达尔文和别的博物学家已经描述过它们猎取食物的联合,下面是一个事实:当它捕到一个太大的东西时,它就招唤五、六个伙伴来把它搬走。经过一天的忙碌以后,它们常常从十英里或更远的地方飞来,结伙到一棵树上或灌木林去过夜,还经常发现有几只兀鹰,特别是多尔比尼所说的“它们真正的朋友”——玉鸡和它们在一起。据札鲁得尼说,它们在别的大陆和外里海的荒野上,也有一起巢居的习惯。群居秃鹰——最强壮的兀鹰之一——就是由于喜爱群居而得名的。它们成群地在一块儿生活,显然爱好群居,当它们高飞到天空中游戏时经常是成群结队的。“它们在极其友好的气氛中生活,”勒瓦兰说道,“在同一个洞穴里,我有时候找到离得很近的窠巢达三个之多。”巴西的鸟拉布兀鹰也和白嘴鸦一样,甚至比它们更爱群居。埃及的小兀鹰亲密地生活在一起。它们结队在空中游戏,晚上聚在一块儿过夜,早晨一块儿去寻找食物,它们之间连最轻微的争吵也从未发生过;这是有充分机会观察它们生活的布利姆证实过的。红脖隼也是大群地聚集在巴西的森林里,茶隼(Tinnunculus cenchris)离开欧洲以后,在冬天到达亚洲的森林和草原时,也是结成许多大群的。在俄国南方的草原上,它们是(或更确切地说,以前是)那么样的合群,以致诺特曼看见它们和其他的隼(Falco tinnunculus、F. œsulon和F. subbuteo)结成一群群的,每当晴天的下午大约四点钟的时候,聚在一块儿游戏,直到天黑以后很久。它们大家一齐飞起来,排成一条直线,向着某个选定的地方飞去,到达那里以后又立刻按照原来的路线飞回来以便再飞。</p>
-<p>2020年的时候,左圈中有一个挺出名的人,月华,可能不少读者都听说过他。这个人一开始经常在QQ空间里更新一些马列毛的帖子,后来不知道怎么和一个叫“泉州马克思主义学会”(简称泉马)的组织发生了矛盾,每天更新一些攻击泉马的内容,类似于“泉马是一帮初中生想要炸掉三峡大坝”之类,然后他被泉马扒出来家里是金融资本家,当时我记得帖子下面一大群月华的粉丝拿恩格斯为他辩护。然后后来泉马被光明联盟端掉了,他好像也参与了,这是我单方面从一个我在外网认识的光明联盟成员那里看到的,不确定,但至少是被光明联盟利用了。结果在那之后,月华的帖子逐渐地越来越少发马列毛主义的内容,甚至有一次公开宣称自己支持自由主义,然后就越来越变成了一个新自由主义者。然后好像在年末的时候,月华突然宣布他去荷兰留学了,之后就石沉大海再没音信了,不知道当初那些为他辩护的人怎么想。月华可以说是一个失败的“恩格斯”的例证。</p>
+<p>只是为了飞翔的快乐而成群地飞翔,这在会种鸟类中是很普遍的。“特别是在汉柏地区,”迪克生写道,“在8月底经常有大群的鹬鸟在泥洲上空飞翔,在那里过冬……这些鸟的动作极其有趣,它们大群回旋飞行,散开会拢,其精确的程度好像受过训练的军队。在它们当中还混杂着单独的沙锥鸟、海云鸟和环颈鹬。”</p>
-<p>我还见过一个也是金融资本家家庭的左人,这个人虽然说是左人,但实际上就是我在《论中间派》一篇中提到的“辩经西马”,此人态度十分跋扈,和谁讲话都是一副“举世皆浊我独清”的高高在上的姿态,哲学术语乱飞就不提了,还一反唯物主义群众史观,说什么“我建议我们用术语来聊天”“大规模发动群众的时代已经过去了”“现在要期待革命发生只能让所有群众变成哲学家”之类的可以说是精英主义的言论,十分看不起毛。由此可以看出虽然此人接触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但是他的生活经历和社会地位让他无法形成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他只能说是一个研究过马克思主义的学者。</p>
+<p>不可能在这儿把鸟类的联合猎食情况都一一列举出来;但企鹅的捕鱼结合肯定是值得我们注意的,因为这些笨拙的鸟在联合中表现了优良的秩序和智慧。它们常常结成许多大队去捕鱼,在选定一个适当的水湾以后,它们便面对岸边围成一个广阔的半圆圈,一步步地向岸边走去,从而缩小这个半圆圈,把包围在圈里的鱼完全捕食。在窄小的河流和运河上,它们甚至分成两个队,每队围成一个半圆圈,一步步地会会起来,好似拖着长渔网的两队人彼此会合起来捕捉两个鱼网之间的鱼一样。夜晚来临时,它们飞到休息的地方——各群休息的地方是不变的——,从来没有人看见过它们为了争夺水湾或休息的地方而互相争斗。在南美洲,塘鹅结成拥有四万到五万只的大群,其中一部分在睡觉,另一部分别担任守卫,而其余的塘鹅便去捕鱼。最后,如果我不谈一下常被诽谤的家麻雀是多么忠实地和它所属的集体的每一个成员分享它所发现的任何一样食物的话,那我便对它们有失公平。希腊人早就知道这个事实,它所以留传下来,是一个希腊演说家有一次说(根据我的记忆):“当我向你们讲话的时候,有一只麻雀已经去告诉别的麻雀说,一个奴隶把一袋谷物掉落在地上,于是它们都到那里去吃谷粒了。”并且,现在我们很高兴地发现,这个古代的观察已由葛尼先生在最近出版的一本小册子中加以证实,葛尼确信家麻雀常常相互告知哪里有食物可以窃取;他说:“甚至在远离庭院的地方打了一堆麦子,院子里的麻雀也总会使它们的嗉囊充满麦粒。”的确,麻雀极其注意保护它们的领地,不使它受外来者的侵犯;所以卢森堡公园中的麻雀拼命同一切企图来分享公园和游客的好处的麻雀作战,但在它们集体的内部,它们便充分地实行互助,虽然偶尔在最要好的朋友之间当然也发生一些争吵的事情。</p>
-<p>政治正确的“反血统论”其实只是血统论的另一个极端。现在左圈中的这种风气事实上已经陷入了政治正确的漩涡,甚至有的搞成了饭圈思想,就比如月华的粉丝们就真的和饭圈一样,不分青红皂白地挺自己的“爱豆”,这是绝对不可取的。</p>
+<p>在禽类中,同猎同食是那么常见的一种习惯,所以用不着再引更多的例子来说明,必须把它看作是一个确定不移的事实。至于这种结会形成的力量,那是显而易见的,用不着证明。最强壮的猛禽也难以对付结合到一起的我们喜爱喂养的小鸟。即使是鹰——甚至凶通有力的岩鹰和可以用脚爪抓走兔子或小羚羊的老雕——也被迫把它们的猎获物让给一群群的乞食的鸟——鸢,它们一看见老鹰找到了一个美味的猎物便照例去追赶它。鸢也追赶敏捷的鱼鹰,抢走它捅获的鱼,但是没有一个人看见过鸢鸟为了争夺这种窃取的猎物而互相争战。在克古仑岛上,库斯博士看见猎海豹的人所说的海鸡(Buphagus)追赶海鸥,要它们吐出嘴里的食物,而另一方面,一旦海鸡飞近海鸥等的住地时,海鸥便和燕鸥联合起来逐走它们,特别是在伏巢期间更是这样。身体虽小但极其敏捷的田凫大胆地攻击食肉的猛禽。“看它们攻击一只秃鹰、一只鸢鹰、一只乌鸦或一只鹰,是最有趣的事情。我们会觉得它们有胜利的信心,也看见猛禽的愤怒。在这种情况下,田凫互相之间全力援助,它们的勇气随着它们的数量的增加而增加。”田凫真可以无愧于希腊人给它们取的“良母”这个名称,因为它们总是保护其他的水鸟,使之不受敌人的攻击。我们在花园中常常看到的身长不过八英寸的小白鹡鸰(Motacilla alba),也能强迫鹞鹰放弃它们的猎食。“我总钦佩它们的勇气和敏捷,”老布利姆写道,“我相信唯有隼才能捕捉它们……当一群白鹡鸰逼得一只猛禽退却的时候,它们使空中都回响着它们胜利的叫声,然后它们就飞散了。”它们为了追逐敌人的这个特殊目的而集合起来,也如同我们所看见的另一种情况一样:当森林中的所有鸟雀发现一只夜鸟在白天出现时,它们便飞起来,一起——食肉的猛禽和无害的小歌鸟——丢追逐这个陌生的鸟,使它回到原来隐藏的地方。</p>
-<p>左圈中主要还是以学生等小知识分子为主,对于学生思想的分析可以参见我之前写的《建群即建党-网络左群最好的归宿》一篇。小知识分子是脱产阶级,他们无法直接和社会建立物质联系,所以他们的立场极大概率和自己的家庭同步,而思想也极容易受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影响,而这三者无一不是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机器。资本家出身的人的立场是否改变,要看他的物质基础是否改变,也就是他是否真的愿意放弃自己这辈子的优渥生活、放弃自己高高在上的社会地位,投入到穷人的运动中去。</p>
+<p>鸢、秃鹰或鹰和野鹡鸰这样的小鸟之间,在力量上是多么悬殊,然而这些小鸟以它们共同的行动和勇敢,证明它们比有强壮的翅膀和武装的强盗还优越!在欧洲,鹡鸰不仅追逐可能危害它们的猛禽,而且还追逐鱼鹰,它们的目的“不是为了要伤害它,而是为了好玩”,据叶尔登博士税,在印度,穴鸦之追逐“戈文达”鸢,“只不过是为了取乐”。韦德公爵看见巴西的鸟拉布秃鹰(urubitinga)被不计其数的一群群的大嘴鸟和反舌雀(这种鸟近似我们的白嘴鸦)包围起来,受它们的嘲弄。他说:“老鹰总是十分悄悄地忍受这种侮辱,但有时也会捕捉一只嘲弄它的鸟。”在所有这些事例中,在体力方面虽然比猛禽差得很多的小鸟,却以共同的行动证明它们胜过猛禽。</p>
-<p>但总的来说,辨别一个人是否是真正的同志,还是要“重在表现”。遇罗克同志的《出身论》里有这样一段话:</p>
+<p>但是共同生活在个体安全、生活享受和智力发达方面所起的最显著的效果,是要从两大科鸟类——鹤与鹦鹉——的身上才能看到的。鹤是极爱群居的,不仅和它的同类,而且和大多数水鸟都有极其良好的关系。它们的小心谨慎和它们的智慧真令人惊异;它们在顷刻之间就能洞察新的环境,并根据这种环境来活动。它们的哨兵经常在一群吃食或休息的鹤周围守卫,猎人们深深知道要接近它们是多么困难。如果它们受到了人的突然袭击,那么它们不经过先派一个单独的侦察兵,然后再派一群侦察兵去巡查一遍,是决不回到原地方来的。当侦察队回来报告那里没有危险的时候,第二批侦察便被派去证实第一次的报告,以后全群才会出动。鹤和种类相近的鸟结成真正的朋友;除了同样有合群性和高度智慧的鹦鹉以外,没有别的鸟在被捕到以后能像鹤那样和人类发生真正的友谊。“它把人不是看成主人,而是看成朋友,并且竭力表示这一点,”布利姆从许多的亲身体验中得出这样的结论。鹤从清晨直到深夜都在一直不停地活动,但只是在早晨用几个钟点的时间去寻找食物(主要是蔬食),一天之中其余的时间都用在集体生活上。“它拣起小木片或小石头,把它们抛在空中,并试着去接住它们;它弯着颈项,张开翅膀,舞着、跳着、到处跑着,想用种种方法表示它的好兴致,它始终保持着优美文雅的姿态。”由于它们生活在集体中,所以它们几乎遇不到敌人,虽然布利姆有时候看见它们当中有一只被鳄鱼攫住,但他写道,除了鳄鱼以外,他不知道鹤还有其他的敌人。它们用个个皆知的谨慎行动避开一切敌人;它们通常都能活到很长的年岁。因而难怪鹤不需要养育许多子孙以保存自己的种,它们一般只孵两个蛋。至于它们的高度智慧,只说一句就够了:所有的观察者都一致承认,它们的智力很使我们联想到人的智力。</p>
-<blockquote>
- <p>出身和成份是不能相提并论的。有一段对话是很耐人寻味的。甲(是个学生):“你甚么出身?”乙:“你呢?”甲:“我红五类,我爸爸是工人。”乙:“那我比你强,我就是工人。”</p>
-</blockquote>
-
-<p>这就是说,不管这个人出自于什么家庭,哪怕他家在全世界开厂子,只要他的立场在工人阶级一边,他就是同志;哪怕他祖上三代都是工人,他要是立场站在资产阶级一边,那他就是敌人。但是我还是要再说一下,《出身论》发表于毛时代,当时的社会和学校影响和今天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方向。在资产阶级法权被根除前,社会上每个人都会受到它的影响,即便是正宗的工人也可能为了金钱利益就叛变自己的阶级,更何况在资产阶级法权根深蒂固的当今社会呢?</p>
-
-<p>为了防止有二极管抬我杠,我在这里总结一下,这篇文章不是为了给血统论正名,本文章的立场是反对血统论的。本文的核心论点是反对当今左圈存在的一种,把所有资本家家庭出身的网左都当成新一代恩格斯的这种类似于政治正确的风气。毛主席教导我们要“实事求是”,对于一个人的成分判断,还是要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p>
-
-<h3 id="后记">后记</h3>
-
-<p>历时四个月,我终于完成了这篇总字数高达五万两千多字的《网左实践总结》,这是我目前写过字数最多、耗时最长的一篇文章了。不过我最终还是完成了它,在这里我得夸夸我自己。希望这篇《网左实践总结》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也尽量从“网左”往“线下左”发展,后面争取写个《线下实践总结》。</p>
-
-<p>“马丁零”这个名字其实是我随便想出来的,因为我本人胃不好,所以我就取了胃药“吗丁啉”的谐音。我其实还是挺喜欢这个名字的,因为是真的接地气啊,听着就一种干事儿的人的感觉,还有个“零丁洋里叹零丁”的寓意,雅俗共赏了属于是。</p>
-
-<p>然后这近三年的网左经历实在是让我见识到了什么叫“小资产阶级的多样性”,遇见了不少让我感到失望的人,但也是有真正的同志的。最后以鲁迅先生的一段话作为结尾吧:</p>
+<p>另一种极其合群的鸟是鹦鹉,大家都知道,它的智慧的发达在鸟类中占有最高地位。布利姆是那么美妙地总括了鹦鹉的生活方式,所以我不如把下面一段照样翻译出来:</p>
<blockquote>
- <p>近来很通行说青年;开口青年,闭口也是青年。但青年又何能一概而论?有醒着的,有睡着的,有昏着的,有躺着的,有玩着的,此外还多。但是,自然也有要前进的。——鲁迅《华盖集·导师》</p>
+ <p>“除了在交尾期以外,它们都是结成大的集体或成群生活的。它们在森林中选定一个地方栖居,此后便每天早晨出去寻找食物。每一个群的成目都忠实地互相依恋,并且同甘共苦。它们在早晨一起到田野、花园或是树上去吃果子。它们布置岗哨守卫整个群的安全,并且注意它们的警报。遇有危险的时候,它们便一起飞走,彼此帮助,一块儿同时回到它们栖息的地方。一句话,它们始终是紧密团结生活在一起的。”</p>
</blockquote>
-<p>(全文完)</p> 番茄米线 “网左”总体来说确实是进步的,他们要比一些麻木者、漠不关心者和肉食者进步得多,他们是在资产阶级残酷压迫下抱团取暖的、可以接触到网络生活的群众。而“网左”形成的“左圈”也为许多来寻找答案的迷茫者,如一年半前的我,提供了资源和平台。 走向更进步的联合体 1979-06-01T11:30:00+07:30 1979-06-01T11:30:00+07:30 https://agorahub.github.io/pen0/heros/HeidiHartmann-a1_l-towards-a-more-progressive-union <p>女性主义社会主义者,必须组织一种既解决反对父权制,也解决反对资本主义的斗争实践。我们必须坚持要创建一个相互依赖、认同解放而非耻辱的社会。</p>
-
-<!--more-->
-
-<p>本文认为,马克思主义和女性主义之间的关系,在迄今为止的任何形式上都是不平等的。虽然马克思主义方法和女性主义分析对于理解资本主义社会以及女性在这些社会中的地位都是必要的,但事实上女性主义一直处于一种从属的地位。本文对“女性问题”上的马克思主义和激进女性主义作品都提出了挑战,并认为我们不得不对父权制和资本主义的结合进行严肃分析。我们希望这篇论文能如它所应当的那样,引起相当大的辩论。</p>
-
-<p>马克思主义与女性主义的“婚姻”就像英国普通法中描绘的夫妻婚姻:马克思主义与女性主义是一体的,这个一体即马克思主义。最近试图整合马克思主义和女性主义的尝试对作为女性主义者的我们来说是不合理的,因为它们将女性主义斗争纳入了反对资本的“更大的”斗争中。为了进一步继续我们的比喻,我们要么需要一段更健康的婚姻,要么我们就干脆离婚。</p>
-
-<p>在这场婚姻中的不平等,就像大多数社会现象一样,并非偶然。许多马克思主义者通常认为,女性主义往最好了说也是不如阶级冲突重要的,往最坏了说就是工人阶级的分裂。这种政治立场产生了一种分析,将女性主义吸收到阶级斗争中。此外,马克思主义对资本的分析能力掩盖了它在性别歧视方面的局限性。我们将会在这篇文章提出,虽然马克思主义分析为历史发展规律,特别是资本发展规律提供了必要的见解,但马克思主义的分类方式是完全忽视性别的。只有专门的女性主义分析才能揭示男女之间关系的系统特征。然而,女性主义的分析本身是不充分的,因为就目前看来它忽视历史,并且尚不是完全的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的分析,特别是其历史和唯物主义的方法,以及女性主义的分析,特别是对父权制作为一种社会和历史结构的认同,必须被放在一起分析,如果我们希望能够理解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和其中女性的困境的话。本文为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分析提出了一个新的方向。</p>
-
-<p>我们讨论的第一部分探讨了几种马克思主义对我们的“女性问题”的解决方法。然后,在第二部分中我们转向激进的女性主义者的作品。在注意到激进的女性主义对父权制定义的局限性之后,我们提出了我们自己的定义。在第三部分中,我们利用了马克思主义和女性主义的双方的优势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和妇女的现状都提出了建议。我们尝试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来分析女性主义的对象,纠正近期社会主义女性主义作品中的不平衡,并提出了一个对我们当前的社会经济构成的更完整的分析。我们认为,唯物主义分析表明,父权制不仅仅是一种精神意义上的东西,也是一种社会和经济结构。我们认为,一旦把我们的社会看作是以资本主义和父权方式组织的,它就可以被最完美地理解。在指出父权利益和资本主义利益之间的紧张关系时,我们认为资本的积累既能适应父权社会结构,又有助于父权制的再生产。我们认为在这种背景下,性别歧视的意识形态在现在呈现出一种特殊的资本主义形式,这说明了一种父权制的社会关系最终支持资本主义的方式。简而言之,我们认为,父权制和资本主义之间已经进化出了一种伙伴关系。</p>
-
-<p>在最后部分,第四部分,我们认为,马克思主义和女性主义的政治关系解释了在左翼对“女性问题”的理解中,马克思主义对女性主义的主导地位。马克思主义和女性主义要走向一种更加进步的联合,不仅需要我们提高对阶级和性关系的智力理解,也需要扭转当下左翼政治中的统治和从属关系。</p>
-
-<h3 id="i马克思主义与女性问题">I.马克思主义与女性问题</h3>
-
-<p>“女性问题”从来都不是“女性主义的问题”。女性主义问题针对的是男女性别不平等的原因,即男性主导女性的原因。大多数马克思主义对女性立场的分析都是女性与经济体系的关系,而不是女性与男性的关系,这显然假设了后者将会在对前者的讨论中得到解释。在马克思主义对女性问题的分析中有三种主要形式。所有这三种形式都能看到妇女的压迫与生产的联系(或缺乏联系)。在将妇女定义为工人阶级的一部分的同时,这些分析一致地将男女关系归入工人与资本的关系。首先是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包括马克思、恩格斯、考茨基和列宁,他们看到了资本主义把所有妇女纳入工薪劳动力,也看到了这个过程推毁了劳动的性别分工。其次,当代马克思主义者将女性纳入资本主义“日常生活”的分析。在这种观点中,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都被认为是再现了资本主义制度,而我们都是这个制度中的工人。第三,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者关注家务劳动及其与资本的关系,一些人认为家务劳动产生剩余价值,于是家务工人直接为资本家工作。我们依次研究了这三种方法。</p>
-
-<p>恩格斯在《家庭、私有财产和国家的起源》一书中承认了妇女的地位低下,并将其归因于私有财产的制度。恩格斯认为,在资产阶级家庭中,妇女必须为主人服务,践行一夫一妻制,并生产继承人来继承财产。恩格斯认为,在无产阶级中,妇女没有受到压迫,因为没有可以传家的私有财产。恩格斯进一步认为,随着工薪劳动的扩大破坏了小规模的农民,妇女和儿童和男性一起被纳入工薪劳动力,结果是男性户主的权威被削弱,父权关系被毁灭。</p>
-
-<p>对当时的恩格斯来说,妇女参与劳动力是她们解放的关键。资本主义将抹去性别差异,平等对待所有工人。妇女将在经济上独立于男人,也将与男人平等地参与无产阶级革命。革命之后,当所有人都是工人以及私有财产被废除时,妇女将从资本和男性中解放出来。马克思主义者意识到了对于女性来说参与劳动意味着的苦难,因为这导致女人同时有两份工作,家务和工薪工作。然而,他们强调的不是女性在家庭中的持续的从属地位,而是资本主义对父权关系的“侵蚀”的进步特征。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家务劳动也将被集体化,从而减轻妇女的双重负担。</p>
-
-<p>这第一种马克思主义方式的政治含义是明确的。妇女解放首先要求,妇女要成为像男人一样的工薪工人,其次,要求她们要与男人一起加入反对资本主义的革命斗争。早期马克思主义者认为,资本和私有财产制是妇女受到压迫的原因,就像资本是所有工人被剥削的原因一样。</p>
-
-<p>尽管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意识到当时女性的悲惨处境,但他们没有关注资本主义统治下男女经历的差异。他们没有关注女性主义的问题——女性是如何以及为什么受到压迫的。因此,他们没有识别出男性从妇女持续的从属地位中获得的既得利益。就像我们第三部分说的,男性受益于不必做家务,受益于他们的妻子和女儿的服务,受益于在劳动力市场中有更好的地位。父权制并不像早期马克思主义者想象的那样,是返祖的残羹冷炙,会迅速被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淘汰掉,相反,父权制不仅活下来了,还和资本主义一起繁荣了。由于资本和私有财产制不会造成对妇女的压迫,因此仅仅是资本主义的终结并不会导致妇女压迫的终结。</p>
-
-<p>也许最近最受欢迎的例证了第二种马克思主义方法(日常生活学派)的文章是伊莱·扎雷茨基在《社会主义革命》中发表的系列文章。扎雷茨基同意女性主义的分析,他认为性别歧视不是资本主义产生的新现象,但他强调当今性别歧视的形式是由资本塑造的。他关注的是资本主义下男性和女性的不同经历。在恩格斯时代的一个世纪之后,资本主义已然成熟,他指出资本主义并没有将全部的女性纳入与男性平等的劳动力。相反,资本在家庭、家族和个人生活三者和工作场所之间创造了一种隔离。</p>
-
-<p>扎雷茨基说,由于工薪工作和家庭工作之间的分离,在资本主义的统治下,性别歧视变得更加致命。妇女日益增加的压迫是由于她们被排除在工薪工作之外。扎雷茨基认为,男人因为不得不做工薪工作而受到压迫,而女人却因为不被允许做工薪工作而受到压迫。妇女被排除在非农业劳动力之外主要是由资本主义造成的,因为资本主义既创造额外的工薪工作,又要求妇女在家里工作,以便为资本主义制度复制工薪工人。女性复制劳动力,为工人提供心理照料,在异化的海洋中提供一个亲密的岛。在扎雷茨基看来,女性劳动是为了资本,而不是为了男性;就是家庭和工作场所的分离,以及资本主义带来的家务私有化,创造出了女性在家里私下为男人工作的感觉。女人为男人工作的外表和女人为资本工作的现实之间的区别,导致了对妇女运动能量的误导。女性应该认识到,女性也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即使她们是在自己家工作。</p>
-
-<p>在扎雷茨基看来,家庭主妇的出现和无产阶级一起,成为发达资本主义社会的两个典型劳动者,对ta们生活的分割同时压迫着无产阶级丈夫和家庭主妇妻子。只有对“生产”的一种包括妇女在家里的工作和所有其他社会必要活动的重新概念化,才能使社会主义者努力建立一个克服这种破坏性的分离的社会。根据扎雷茨基的说法,男人和女人应该一起努力(或者各自努力)重新统一他们生活中被分裂的领域,创造一个人道的社会主义,满足我们所有的私人和公共需求。如果承认资本主义是ta们的问题的根源,男人和女人就会反对资本,而不是彼此。由于资本主义导致了我们的私人生活和公共生活的分离,资本主义的终结将结束这种分离,重新统一我们的生活,并结束对男人和女人的压迫。</p>
-
-<p>扎雷茨基的分析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女性主义运动,但他最终主张将该运动重新导向。扎雷茨基接受了女性主义的观点,即性别歧视早于资本主义就存在;他已经接受了很多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的论点,即家务工作对资本的再生产至关重要;他认识到家务是艰苦的工作,并没有贬低它;他使用了男性霸权和性别歧视的概念。但他的分析最终建立在分离的概念上,即建立在可以归因于资本主义的名为分裂的概念之上,并把它当作问题的关键。就像20世纪早期的认为女性和男性的领域是互补的,分离的,但同样重要的互补球体论,扎雷茨基在很大程度上否认了性别不平等和男女不平等的影响。他关注的是女性、家庭和私人领域与资本主义的关系。此外,即便资本主义创造了正如扎雷斯基所说的私人领域,为什么女性在那里工作,而男性在劳动力中工作?当然,这一点不能通过不参照父权制来解释,即男性对女性的系统性主导地位。从我们的观点来看,劳动力市场、经济和社会的问题不完全是男女之间的分工,而是那种使男性处于上级地位,女性处于从属地位的分工。</p>
-
-<p>正如恩格斯将私有财产制看作资本主义对压迫妇女的一大贡献,扎雷茨基也这么看私人领域。因为妇女在家里私下劳动,所以她们受到压迫。扎雷斯基和恩格斯将前工业化时代的男性家庭和社区浪漫化了,在其中妇女、成人、儿童在以家庭为中心的企业中一起工作,所有人员参与社区生活。扎雷茨基的人道社会主义想要使家庭团聚,重建那个“快乐的作坊”。</p>
-
-<p>虽然我们认为社会主义是男人和女人共同的利益,但这完全不代表我们确定两者都在争取同一种人道社会主义,我们也不确定男人和女人对运动所需要的斗争有相同的概念,更不用说资本到底是不是我们当前受到压迫的唯一原因。尽管扎雷茨基认为女性看上去是为了男性工作,但实际上是为了资本,我们认为女性在家庭中的的确确是为男性工作一一尽管也复制了资本主义。重塑“生产”的概念可能有助于我们思考我们想要创造的社会,但在它被创造出来之前,男女之间的斗争必须和反对资本的斗争一起继续。</p>
-
-<p>关注家务劳动的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者也把女性主义斗争纳入了反对资本的斗争中。玛丽亚罗萨·达利亚·科斯塔对家务劳动的理论分析本质上是关于家务劳动与资本的关系以及家务劳动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地位,而不是关于家务劳动中体现的男女关系。然而,达利亚·科斯塔的政治立场,即妇女应该要求家务工资,极大地提高了对于妇女的家务劳动重要性的意识。这一需求在美国各地的妇女团体中直到现在都存在争议。通过提出妇女不仅为资本复制劳动力提供必不可少的服务,而且通过这项工作创造剩余价值,达利亚·科斯塔也极大地提高了左派对家务劳动重要性的意识,并引发了一场关于家务劳动与资本关系的长期争论。</p>
-
-<p>达利亚·科斯塔利用女性主义对家务劳动作为真实劳动的理解,主张其在资本主义下的合法性,主张家务劳动应该获得工资。妇女应该声索家务劳动的工资,而不是允许自己被迫加入传统的劳动力,在那里,做“加倍劳动”的妇女仍然会免费为资本提供家务服务,同时还提供工薪劳动。达利亚·科斯塔建议,领取家务劳动工资的妇女们最好能够一起组织家务劳动,提供社区儿童护理、膳食准备等。要求领取工资以及领取工资本身提高了她们对实际工作重要性的意识;她们将看到它的社会意义,以及它的私人必要性,这是迈向更全面的社会变革的必要的第一步。</p>
-
-<p>达利亚·科斯塔认为,家务劳动在社会意义上的重要性在于它对资本的必要性。妇女的战略重要性也以此为根据。通过要求家务劳动的工资和拒绝加入劳动力市场,妇女可以领导反对资本的斗争。妇女社区组织可以颠覆资本,不仅为抵抗资本的侵蚀奠定基础,而且还为一个新社会的形成奠定基础。</p>
-
-<p>达利亚·科斯塔认识到,男子将抵制妇女解放(这将在妇女在社区组织起来时发生),妇女将不得不努力反对他们,但这场斗争是一场必须进行的辅助斗争,以实现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对达利亚·科斯塔来说,妇女斗争是革命性的,不是因为她们是女性主义者,而是因为她们是反资本主义的。达利亚·科斯塔通过使妇女成为剩余价值的生产者,在妇女斗争革命中找到了一席之地,妇女因此成为工人阶级的一部分。这使妇女的政治活动合法化了。</p>
-
-<p>妇女运动从来没有怀疑过女性奋斗的重要性,因为对于女性主义者来说女性的解放是她们的目标,这只能通过女性的奋斗来实现。达利亚·科斯塔让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家务劳动的社会本质,这是一个不可估量的进步。但就像我们这里审视过的另外一种马克思主义的解决方案,她的关注点是资本而不是男人和女人之间的关系。男人和女人具有不同的利益、目标和策略这一事实,被她关于资本如何让我们全都吃瘪以及女性工作在其中的重要性的强力论证给遮蔽了。女性主义的修辞出现在达利亚·科斯塔的作品中(对女性的压迫,与男性的斗争),但女性主义的关注焦点却没有出现。如果是这样的话,达利亚·科斯塔可能会说,家务劳动作为一种社会关系的重要性在于它在延续男性霸权方面的关键作用。女人做家务,为男人做劳动,对维持父权制至关重要。</p>
-
-<p>恩格斯、扎雷茨基和达利亚·科斯塔都没有充分分析家庭内部的劳动过程。谁能从妇女的劳动中受益?当然是资本家,也肯定是男人,他们作为丈夫和父亲在家里得到个性化的服务。这些服务的内容和范围可能因阶级或族群而异,但他们受到服务的事实却全都相同。在奢侈消费、休闲时间和个性化服务方面,男性的生活水平都高于女性。唯物主义的方法不应该忽视这一关键点。由此可见,男性对女性持续的压迫有物质利益。从长远来看,这可能是“虚假的意识”,因为大多数男人都可以从废除父权制及其等级制度中受益。但在短期内,这[父权制]等于一种对ta人劳动的控制权,而男性是不会轻易地自愿放弃它的。</p>
-
-<p>虽然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的做法忽视了家务劳动,强调女性参与劳动力,但最近的两种做法都太过强调家务劳动以致于忽视了女性目前在劳动力市场中的作用。然而,这三者都试图将妇女纳入工人阶级的范畴,并将妇女的压迫视为阶级压迫的一个方面。这样做导致所有人都忽视了女性主义分析的对象——男女之间的关系。虽然我们的问题被精致地分析了,但它们也被误解了。马克思主义分析的焦点一直是阶级关系;马克思主义分析的对象一直是理解资本主义社会的运动规律。虽然我们相信马克思主义方法可以用来制定女性主义策略,但上面讨论的这些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方法显然没有这样做:他们的马克思主义明显主导着他们的女性主义。</p>
-
-<p>正如我们已经提出的,这部分是由于马克思主义本身的分析威力。马克思主义是关于阶级社会的发展、资本主义社会的积累过程、阶级支配地位的再生产、矛盾和阶级斗争的发展的一种理论。资本主义社会是由积累过程的需求所驱动的,最简洁的总结为生产是面向交换的、而不是使用的。在资本主义制度中,生产只有在它有助于创造利润时才很重要,而产品的使用价值则只是一个偶然的考虑。利润来自资本家利用劳动力的能力,支付劳动者的工资低于他们创造的价值。利润的积累过程改变了生产的关系,同时系统性地改变了社会结构。劳动力的剩余,大量人口的贫因和更多人口的近乎贫困,这些人类对资本的指责是资本积累过程本身的副产品。从资本家的角度来看,工人阶级的再生产可以“无忧地留给他们自己”。与此同时,资本创造了一种意识形态,它随资本一起成长,即个人主义、竞争、统治,以及在我们这个时代的一种特定的消费主义。无论一个人关于意识形态的理论是什么,他都必须承认这些是资本主义社会的主导价值观。</p>
-
-<p>马克思主义使我们能够了解关于资本主义社会的许多东西:生产的结构、特定职业结构的产生,以及主流意识形态的本质。马克思的资本主义发展理论是一种“空空的萝卜坑”的发展理论。例如,马克思预测了无产阶级的增长和小资产阶级的灭亡。更精确、更详细地,布拉维米等人解释了“萝卜坑”的创造,例如发达资本主义社会中的文书工作者和服务工作者的出现。正如资本创造的这些“萝卜坑”对填充其中的个体们不作区分一样,马克思主义分析的范畴,“阶级”、“剩余劳动力”、“工薪劳动者”,没办法解释为什么是特定的人占据特定的萝卜坑。他们没有给出线索来解释为什么女性在家庭内外都服从于男人,而不是反过来。马克思主义的范畴,就像资本本身一样,都是性别盲目的。马克思主义的分类方式不能告诉我们谁将会填补“空空的萝卜坑”。马克思主义对女性问题的分析,在这一基本问题上面已经吃尽苦头。</p>
-
-<p><strong>走向更有用的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strong></p>
-
-<p>马克思主义也是一种社会分析的方法,是历史的辩证唯物主义。朱丽叶·米切尔和舒拉米斯·费尔斯通将这种方法应用于女权问题,为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提出了新的方向。我们赞同米切尔说的:</p>
-
-<p>社会主义和“我们的关系”从来不是问题的关键,关键应该是使用科学社会主义[我们称之为马克思主义方法]作为一种方法来分析我们的压迫的具体性质,进而分析我们的革命角色。我相信,这种方法需要理解激进的女性主义,就像理解过去发展起来的社会主义理论们一样。</p>
-
-<p>正如恩格斯所写的:</p>
-
-<p>根据唯物主义的概念,历史的决定性因素是直接生命的生产和再生产。这又具有双重性质:一方面,生存手段的生产,例如食物、衣服、住所和生产所需的工具;另一方面,是人类本身的生产,物种的繁殖。某一特定历史时代的人们所生活的社会组织是由这两种生产方式所决定的……</p>
-
-<p>这就是米切尔尝试过的那种分析。在她的第一篇文章《女人:最漫长的革命》中,米切尔同时研究了市场工作以及生殖、性行为和养育孩子的工作。</p>
-
-<p>米切尔并没有完全成功,也许是因为并不是所有的女性的工作对她来说都算作生产。只有市场工作被确定为生产;妇女工作的其他领域(被松散地统称为家庭)被确定为意识形态的。很大程度上组织了生殖、性行为和育儿活动的父权制,对米切尔来说没有物质基础。《女性地位(Women’s Estate)》是米切尔对她第一篇文章的扩展,更关注于女性在市场工作的分析,而不是女性在家庭中工作的分析。这本书关注女性与资本的关系多于女性与男性的关系,关注女性为资本工作的问题多于女性为男性工作;更受马克思主义的影响而不是激进女性主义的影响。在她后来的作品《精神分析和女性主义》中,米切尔探索了研究男女之间关系的一个重要领域,即女性和男性形成不同的、基于性别的个性。米切尔似乎在说,父权制在心理领域的作用非常大,使得女性和男性儿童学习着成为父权制意义上的标准女性和标准男性。在这里,米切尔关注的是她最初轻视的领域,生殖、性行为和养育孩子,但由于她将它们放在意识形态领域,她还是继承了自己早期分析的根本弱点。她清楚地把父权制描述为基本的意识形态结构,就像资本是基本的经济结构那样:</p>
-
-<p>简单地说…我们正在…处理两个相互独立的领域:资本主义的经济模式和父权制的意识形态模式。</p>
-
-<p>尽管米切尔讨论了他们的相互渗透,她没有在女性和男性劳动力之间的关系中给予父权制一个物质基础,她也类似地没有注意到人格形成和性别创造过程的物质方面原因,这限制了她的分析的实用性。</p>
-
-<p>舒拉米思·费尔斯通将唯物主义分析引入父权制,连接了马克思主义和女性主义。她对唯物主义分析的使用并不像米切尔的那样矛盾。她认为性的辩证法是基本的历史辩证法,而父权制的物质基础是女性繁殖人类物种的工作。费尔斯通利用马克思主义来分析女性的地位,主张父权制存在一种物质基础,这些作品的重要性怎么高估都不过分。但它过分强调了生物学和繁殖活动。我们需要理解的是,性(一种生物学事实)是如何变成性别(一种社会现象)的。有必要将妇女的所有类型的工作都放在其社会和历史背景下,而不是只关注生殖这一项。虽然费尔斯通的作品提供了一种新的,女性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的用法,但是她坚持将男性对女性的主导地位作为所有其他压迫(阶级、年龄、种族)的基石,这表明她的书应该更恰当地被归为激进的女性主义者,而不是马克思主义的女性主义者。她的作品仍然是对激进女性主义立场的最完整的陈述。</p>
-
-<p>费尔斯通的书已经被马克思主义者们非常轻松地驳回了。例如,扎雷茨基称之为“对主观性的要求”。然而,费尔斯通的这本书让女性兴奋的是她对于男性对女性的权力的分析,以及她对这种情况的非常合理的愤怒。她关于爱的一章曾经是我们理解爱的核心方式,现在仍然如此。这不是关于马克思主义者可以处理的(只是一个态度的问题)一个“男性意识形态”,而是对男人压迫女人的客观后果的一种阐释,它让人有生活在父权制下的感觉。“个人的就是政治的”并不像扎雷茨基说的那样,是一种对主观性和更好的感受的请求:这是一种要把男性的权力和女性的从属地位当做一种社会和政治现实来承认的要求。</p>
-
-<h3 id="ii父权制与激进女性主义">II.父权制与激进女性主义</h3>
-
-<p>激进女性主义的写作的主要目的是记录“个人的就是政治的”这一口号。她们认为,女性的不满并不是出于适应不良者的神经质的衰叹,而是对这个女性被系统地支配、剥削和压迫的社会结构的反应。女性在劳动力市场上的弱势地位、中产阶级婚姻中以男性为中心的情感结构、女性在广告中的运用、把女性心理当做神经质的所谓理解——女性的生活在发达资本主义社会中已经被从头到脚地研究过了。激进女性主义文学的体量太庞大了,没办法简单概括。但同时,它在聚焦心理学这一点上是从一而终的。纽约激进女性主义者的章程是“自我的政治”。对于激进的女性主义者来说,“个人的就是政治的”意味着,最初的基本阶级划分是性别之间的划分,历史的动力是男性对权力和统治女性的争取,这就是性的辩证法。</p>
-
-<p>因此,费尔斯通改写了弗洛伊德,以理解男孩和女孩在权力的意义上发展成男人和女人。她对“男性”和“女性”性格痕迹的描述是典型的激进女性主义笔法。男性寻求权力和统治;他的气质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个人主义的,竞争的和务实的;根据费尔斯通的说法,男性意味着“技术模式”。女性的气质是供养者,是艺术的和哲学的,可以概括为“审美模式”。</p>
-
-<p>毫无疑问,“审美模式”是女性的想法会让古希腊人感到相当震惊。这里就是激进女性主义分析的错误之处:激进女性主义者提出的“性的辩证法”将“男性”和“女性”仅在当下表现出来的那些性格特点投射到了所有历史之中。激进女性主义的分析就理解当下来说,有极强的说服力。它最大的弱点是过于关注心理学方面的东西,以至于忽视了历史。</p>
-
-<p>其原因不仅在于激进女性主义的方法,还在于父权制的本质——一种具有惊人弹性的社会组织形式。激进女性主义者用“父权制”来指代一种以男性主导女性为特征的社会制度。凯特·米勒的定义很经典:</p>
-
-<p>我们的社会…是父权制的。如果人们回忆起军事、工业、技术、大学、科学、政治办公室、金融力量——简单来说,社会内的每一个权力途径,包括警察的强制力,都完全掌握在男性手中,事实就显而易见了。</p>
-
-<p>这种激进女性主义对父权制的定义适用于我们所知道的大多数社会,它们在这一点上都高度相似。激进女性主义者对历史的使用通常仅限于提供父权制在任何时间和地方都存在的例子。对于在妇女运动之前的马克思主义和主流社会科学家来说,父权制指的是一种男人之间的关系制度,它形成了封建社会和一些前封建社会的政治和经济轮廊,在其中社会等级取决于与生俱来的一些东西。资本主义社会被资产阶级社会科学家理解为精英主义\绩效至上、官僚主义和非个体化/客观冷漠的(impersonal);马克思主义者将资本主义社会视为阶级统治的制度。对于这两种社会科学家来说,无论是历史上的父权社会还是今天的西方资本主义社会,都不能被理解为一种男性之间的使他们能够支配女性的关系系统。</p>
-
-<p><strong>定义父权制</strong></p>
-
-<p>我们可以有效地将父权制定义为男性之间的一套社会关系,它有物质基础,虽然等级分明,但还是在男性之间建立了相互依赖和团结,这也使他们能够支配女性。虽然父权制是等级化的,不同阶级、种族或民族的男性在父权制中有不同的地位,但他们在对各自的女人的共同统治关系中也是团结起来的;他们相互依赖来维持这种统治。等级制度“能起作用”至少部分原因是因为它们在现状中创造了既得利益。那些地位较高的人可以“收买”那些地位较低的人,通过一种给予他们能够凌驾于其他地位更低的人的权力的方式。在父权制的等级制度中,所有的男人都被这样收买了。因为无论他们的地位如何,他们总归至少能够凌驾于一些女人之上。有一些证据表明,当父权制第一次在国家社会中制度化的时候,想要上位的统治者许诺男人们在字面意义上成为他们的家庭的首领(也就是加强他们对妻子和孩子的控制),以换取男人们将他们的一些部落资源割让给新的统治者。男人互相依赖(尽管他们的地位不同)来维持对女性的控制。</p>
-
-<p>父权制所建立的物质基础从根本上在于男性对女性劳动力的控制。男子通过禁止妇女获得一些基本的生产资源(例如,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的那些支付生活工薪的工作)和限制妇女的性取向来维持这种控制。一夫一妻制的异性婚姻是一种相对较新和有效的形式,似乎可以让男性同时控制上述两个领域。控制妇女的资源获取能力和她们的性取向,反过来使男性能够控制妇女的劳动力。这种控制既以为男性提供许多个人的和性方面的服务为目的,也以抚养孩子为目的。女性为男性提供的服务,使男性不必做许多不愉快的任务(比如打扫厕所),既发生在家庭的外部也发生在家庭的内部。家庭之外的例子包括男老板和教授对女员工和学生的骚扰,以及通常使用秘书来跑腿、煮咖啡和提供一种“性感”的氛围。然而,抚养孩子(无论孩子的劳动力是否对父亲直接有利)是延续父权制制度的一项关键任务。正如阶级社会必须被学校、工作场所、消费规范等复制一样,父权制的社会关系也必须被复制。在我们的社会中,儿童通常是由妇女在家里抚养的,这些妇女恰恰是在社会中被定义、看作不如男人的,而男人却很少出现在家庭场景中。以这种方式长大的孩子通常能很好地领悟到他们自己在性别等级制度中所属的地位。然而,这一过程的核心是家庭以外的领域,在这些领域,一系列父权行为被教导,妇女的劣势地位被强加和巩固:教堂、学校、体育、俱乐部、工会、军队、工厂、办公室、保健中心、媒体等等。</p>
-
-<p>因此,父权制的物质基础并不在于家庭中的养育孩子的行为,而是在于所有使男性能够控制女性劳动的社会结构。使得父权制生生不息的社会结构的各个方面在理论上是可识别的,也是可与其他方面分离的。盖尔·鲁宾通过确认“性/性别体系”,极大地提高了我们识别这些社会结构中的父权制元素的能力:</p>
-
-<p>“性/性别系统”是指社会将生物学意义上的性别转化为人类活动的产物的一套系统。在其中,这些被转化过后的性需求得到了满足。</p>
-
-<p>我们生来就是生物学意义上的雄性和雌性,但我们是被后天塑造成为社会意义上的男性和女性。恩格斯所说的生产方式的第二个方面解释了我们是如何被这样塑造的:“人类自身的生产,种群的繁殖。”</p>
-
-<p>社会决定了人类如何繁殖他自身这个种群。例如,如果人在生物学上是多性别的,那么繁殖将是偶然的。按性别划分的严格的劳动分工是所有已知社会都共有的一种发明,它创造了两种相互独立的性别,以及一种让男性和女性出于经济原因聚在一起的需求。于是,它有助于将他们性需求的满足导向异性恋。虽然从理论上讲,性劳动分配不应该包含着性别之间的不平等,但在大多数已知的社会中,社会上按性别划分的劳动分工都是给予妇女更低的工作地位的。性别分工也是性别亚文化的基础,在这些亚文化中,男性和女性的生活体验不同:男性权力的物质基础(在我们的社会中)不仅使得他们可以不做家务,可以获得更好的就业,而且也体现在心理的方面。</p>
-
-<p>人们如何满足他们的性需求,如何繁殖,如何向新一代灌输社会规范,如何学习性别,作为一个男人或一个女人的感觉一一所有这些都发生在鲁宾称为性/性别系统的领域。鲁宾强调了亲属关系(它的影响会告诉你,你可以与谁一起满足性需求),以及通过育儿和“恋母机器”发展出来的具有性别特征的人格。此外,我们还可以使用性/性别系统的概念来检查所有其他社会机构在定义和加强性别等级这方面所扮演的角色。鲁宾指出,从理论上说,一个性/性别系统可以是女性主导、男性主导或平等主义的,但鲁宾拒绝给各种已知的性/性别制度贴上标签,或以此种方式划分历史时期。我们之所以把我们现在的性/性别体系标记为父权制,是因为它怡当地捕捉到了等级制度和男性主导地位的概念,我们认为这是当前制度的核心。</p>
-
-<p>经济生产(马克思主义者习惯将它称为生产方式)和性/性别领域的人的生产都决定了恩格斯所说的“特定历史时代和特定国家的人民赖以生活的社会组织”。因此,只能通过观察人与物的生产和再生产来理解整个社会。没有所谓的“纯粹的资本主义”,也不存在“纯粹的父权制”,因为它们必须共存。存在的是父权资本主义,或父权封建主义,或平等主义的狩猎采集社会,或母系园艺(horticultural)社会,或父系园艺社会,等等。在生产的一个方面的变化和另一个方面的变化之间似乎没有必要的联系。例如,一个社会可以经历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并保持父权制。然而,常识、历史和我们的经验都会告诉我们,生产的这两个方面是如此紧密地交织在一起,因此其中一个方面的变化通常会在另一个方面产生运动、紧张或矛盾。</p>
-
-<p>在这种情况下,种族等级也可以被理解。随着对“肤色/种族系统”的定义,进一步的阐述也就是可能的。“肤色/种族系统”指的是一个将生物学意义上的肤色转变为社会意义上的种族的社会生活竞技场。种族等级制度,就像性别等级制度一样,是我们社会组织的一个方面,也是人们如何生产和再生产的一个方面。它们根本不是意识形态的;它们构成了我们生产方式的第二个方面,即人的生产和再生产。那么,最准确的说法可能是,不要把我们的社会简单地称为“资本主义的”,而应该说是“父权资本白人至上主义的”。在后面的第三部分,我们说明了资本主义适应和利用种族秩序的一种形式,以及资本主义和父权制之间相互关系的几个例子。</p>
-
-<p>资本主义的发展为工人的等级制度创造了场所,但传统的马克思主义分类方式不能告诉我们谁将填补哪些场所。性别和种族等级制度决定了谁填补空缺场所。父权制不是简单的等级组织,而是特定的人填补特定的场所的等级制度。研究父权制,我们就知道为什么是女性被统治以及如何被统治。虽然我们认为大多数已知的社会都是父权制的,但我们并不认为父权制是一种普遍的、不变的现象。相反,父权制作为一种允许男性支配女性的男性之间的相互关系,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形式和强度上都发生了变化。研究在历史上的社会中男性之间的相互依赖与其支配女性的能力之间的关系至关重要。研究男人之间的等级制度和他们获得父权利益的机会的区别也至关重要!当然,阶级、种族、国籍,甚至婚姻状况和性取向,以及明显的年龄,都在这里发挥作用。不同阶层、种族、国家、婚姻状况或不同性取向群体的女性对抗着不同程度的父权制力量。女人们自己也可能对在父权等级制中地位低于她们的男性亲属们的其他男性行使着阶级、种族或国家权力,甚至父权权力(通过她们的家庭关系)。</p>
-
-<p>概括地说,我们将父权制定义为一套具有物质基础的社会关系,在其中男性之间存在等级关系,也存在不同等级之间的团结,使他们能够支配妇女。父权制的物质基础是男性对女性的劳动力的控制。这种控制通过拒绝妇女获取必要的有经济效益的生产资料和限制妇女的性取向来维持。男人行使权力,接受女性的私人服务,不用做家务或抚养孩子,有权为了性而使用女性的身体,在感觉上和现实中都是强势的。我们目前所经历的父权制的关键因素是:异性恋婚姻(以及随之而来的同性恋恐惧症),女性养育子女和做家务,妇女对男性的经济依赖(通过劳动力市场的安排来执行),国家,以及许多基于男性之间社会关系的机构:体育、工会、行会、大学、教堂、公司和军队。如果我们想要理解父权制的资本主义,所有这些因素都需要被仔细分析。</p>
-
-<p>男性之间的等级制度和相互依赖以及女性的从属地位是我们社会运作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就是说,这些关系是系统性的。抛开建立这些关系的问题不说,我们要问,我们能够识别出资本主义社会中的父权关系吗?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我们必须发现男人和男人之间存在这种父权制的关系。尽管资产阶级和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家都声称这种关系不再存在,或者,即便存在也最多不过是一些无关紧要的残余物。我们能理解人类之间的这些关系是如何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延续下去的吗?我们能确定父权制塑造资本主义发展进程的方式吗?</p>
-
-<h3 id="iii父权制与资本的伙伴关系">III.父权制与资本的伙伴关系</h3>
-
-<p>我们怎么识别资本主义社会中的父权社会关系?似乎每个女人都只受到自己的男人的压迫;她的压迫似乎是一件私人的事。男人之间的关系和家庭之间的关系似乎都是分散的。我们很难把男人之间的关系,以及在男人和女人之间的关系,看作系统的父权制。然而,我们认为,父权制作为一种男女关系体系存在于资本主义中,而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父权制和资本之间存在着一种健康而强大的伙伴关系。然而,如果人们从父权制的概念和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理解开始,人们就会立即认识到父权制和资本的伙伴关系并不是不可避免的;男人和资本家经常有利益冲突,特别是在妇女的劳动力的使用上。这种冲突可能体现出来的一种方式是:绝大多数男性可能希望他们的女人在家里亲自为他们服务。少数男性是资本家,他们可能希望大多数女性(不是自己的)在工薪劳动力市场工作。在研究这场关于女性劳动力权力的冲突的紧张关系时,我们将能够确定资本主义社会中父权关系的物质基础,以及父权制和资本主义之间伙伴关系的基础。</p>
-
-<p><strong>工业化与家庭工资的发展</strong></p>
-
-<p>马克思主义者从他们在19世纪所目睹的一些社会现象中做出了相当合乎逻辑的推论。但他们最终低估了刚起步的资本需要与之对抗的先前存在的父权社会之力量,以及对资本进行调整以适应这些力量的需求。工业革命吸引了所有的劳动力,包括妇女和儿童;事实上,第一批工厂几乎只使用儿童和女性劳动。妇女和儿童可以独立于男人来挣工资,这既破坏了权威关系(如上文第一部分所讨论的),又使所有人的工资都保持在低水平。考茨基在1892年如此描述了这个过程:</p>
-
-<p>然后,随着工人的妻子和孩子…能够自己照顾自己,男性工人的工资可以安全地降低到仅满足他自己的个人需求的水平,而不会有停止新劳动力供应的风险。</p>
-
-<p>此外,妇女和儿童的劳动提供了额外的优势,因为她们不具有男人那样的抵抗能力:她们进入工人队伍,极大地增加了市场上出售的劳动力数量。</p>
-
-<p>因此,妇女和儿童的劳动…也降低了男性工人的抵抗能力,因为他们在市场上是过剩的;由于这两种情况,它降低了男性工人的工资。</p>
-
-<p>低工资和强迫所有家庭成员参与劳动力大军对工人阶级家庭生活的可怕影响被马克思主义者发现了。考茨基写道:</p>
-
-<p>资本主义的生产制度在大多数情况下并不会破坏工人的单一家庭,而是夺走它所有的一切,除了它的那些令人不快的特征。今天妇女在工业化工作中的活动…意味着她在既有的负担上又多了新的一个。但一个人不能服务两个主人。每当工人的妻子必须帮忙挣到每天的口粮时,他的家庭就难过了。</p>
-
-<p>工人和考茨基都认识到女人参与工薪劳动的缺点。女人不仅是“更廉价的竞争者”,而且职业女性不是别人,就是他们自己的妻子,她们没办法很好地“服务于两个主人”。</p>
-
-<p>男性工人抵制妇女和儿童大量进入劳动力市场,并试图将她们排除在工会成员和劳动力大军之外。在1846年,《十小时倡议》声明:</p>
-
-<p>不言自明的是,所有试图改善女工厂工人的道德和身体状况的努力都将会失败,除非她们的工作时间大大减少。的确,我们甚至可以说,已婚的女性最好专注于家务劳动,这比在工厂里跟着永不停歇的机器来劳动要好得多。因此,我们希望很快有一天,丈夫能够养活妻子和家人,而不用派前者去忍受棉纺厂的苦工事。</p>
-
-<p>1854年,在美国,全国印刷工会决定不“通过法案(act)鼓励雇佣女性设计师”。男性工会成员不想为女工提供工会保护;而是试图把她们排除在外。1879年,雪茄制造商国际联盟主席阿道夫·斯特拉瑟说:“我们不能把女性赶出这个行业,但我们可以通过工厂法律来限制她们的日常劳动配额。”</p>
-
-<p>虽然廉价竞争的问题可以通过适当安排劳动妇女和青年来解决,但扰乱家庭生活的问题却没办法这样解决。男性为男性保留了工会的保护,并要求建立保护妇女和儿童的劳动法。保护性的劳动法虽然可能改善了一些对女性和童工最严重的虐待,但也限制了成年女性在许多“男性”工作中的参与度。男人们试图将高工资的工作都掌握在自己手中,也想要提高男性的整体的工资水平。他们要求工资要高到足够用他们自己的工薪劳动来养活家庭成员。这种“家庭工资”制度逐渐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成为稳定的工人阶级家庭的规范。一些观察人士声称,不上班的全职妻子是男性工人生活水平的一部分。男性工人不是为男女平等的工资而战,而是寻求“家庭工资”;希望保留妻子在家里的服务。在没有父权制的情况下,一个统一的工人阶级可能会直面资本主义,但父权社会关系分裂了工人阶级,允许一部分(男人)因拿取另一部分(女人)的利益而被收买。男人之间的等级制度和他们之间的团结在这个解决过程中都是至关重要的。“家庭工薪”可以理解为解决当时父权制和资本主义利益之间在妇女劳动力方面的冲突的一种方式。</p>
-
-<p>大多数成年男性的家庭工资意味着男性的妥协和共谋。它意味着其他人的低工资,例如年轻人、女性和社会定义的低等男性(爱尔兰人、黑人,等等父权阶层中最低的群体,他们被剥夺了许多父权福利)。妇女、儿童和低等男子的低工资由劳动力市场上的工作隔离来执行,进而由工会和管理机构以及学校、培训项目甚至家庭等辅助机构来维持。工作的性别隔离,通过确保妇女拥有较低收入的工作,既保证了妇女对男子的经济依赖,又加强了妇女和男子分别适合不同领域的无形观念。因此,对大多数男性来说,家庭工资的发展从两方面保障了男性统治的物质基础。首先,女性的工资水平低于男性。妇女在劳动力市场上获得的低工资,使男性对比女性的物质优势得以延续,并鼓励女性选择全职太太作为职业。其次,女性在家里做家务,做其他直接使男性受益的服务。妇女的家庭责任反过来又加强了她们低下的劳动力市场地位。</p>
-
-<p>能看出来,在20世纪早期发展起来的这种解决办法,既有利于资本的利益也有利于父权制的利益。人们经常认为,资本家们认识到,在19世纪早期工业化进程中盛行的极端恶劣的工作条件下,工人阶级家庭无法充分地自我繁殖。他们意识到,家庭主妇比有工资的妻子更能够生产和维持健康的工人,受过教育的孩子比未受过教育的孩子更能成为好的工人。这种交易包括向男性支付家庭工资,让女性留在家里。这既让当时的资本家满意,也让男性工人满意。尽管交易的条款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改变,但直到今天,家庭以及女人在家庭中的劳动仍然还是通过提供一个劳动力的方式来服务资本,并且通过成为男性驰骋特权的空间来服务男人。女人们不仅努力服务着男人们和她们的家人们,也作为消费者服务资本。家庭也是学习支配和服从的地方,正如费尔斯通、法兰克福学派和其他许多人所解释过的那样。顺从的孩子成为顺从的工人;女孩和男孩各自习得适当的角色。</p>
-
-<p>虽然家庭工资表明资本主义在适应父权制,但儿童地位的变化却表明父权制在适应资本。孩子们和妇女一样开始被排除在工薪劳动之外。随着孩子们赚钱能力的下降,他们与父母的法律关系也发生了变化。在美国工业时代的开始,满足孩子们对父亲的需求被认为对他们的幸福发展至关重要,甚至是首要的:在有争议的监护权案件中,父亲们享有法律优先权。布朗的研究表明,随着孩子为家庭经济福祉做出贡献的能力下降,母亲越来越被视为孩子幸福发展的重要因素,并在监护权有争议的案件中逐渐获得了法律优先权。在这里,父权制适应了儿童不断变化的经济角色:当孩子有生产力时,男人声称拥有他们;当孩子变得无生产力时,他们就被发配给妇女。</p>
-
-<p><strong>二十世纪的伙伴关系</strong></p>
-
-<p>19世纪的马克思主义者们关于父权制将在资本主义把所有人都无产阶级化的需要面前枯萎的预言并没有成为现实。他们不仅低估了父权制的力量和灵活性,还高估了资本的力量。他们设想,撕裂封建关系的资本主义的新社会力量几乎是无所不能的。在面对日常生活中的历史性的力量时,当代的观察者更好地看到了“纯粹的”资本主义倾向和“实际的”资本主义倾向之间的区别。关于资本和种族秩序之间的“伙伴关系”以及劳动力市场分割的讨论,提供了“纯粹”资本主义力量如何与历史现实相妥协的额外例子。资本主义在这个过程中表现出了巨大的灵活性。</p>
-
-<p>研究过南非的马克思主义者认为,尽管种族秩序可能不允许每个人实行平等的无产阶级化,但这并不意味着种族障碍阻碍了资本积累。抽象来说,分析师可能会讨论哪种安排可以允许资本家攫取最多的剩余价值。然而,在一个特定的历史情况下,资本家必须关注社会控制、工人群体的抵抗和工会的干预,以及国家的干预。为了让整个社会可持续,国家可能会干预;国家有必要监管一些资本家,以克服那些最极端的资本主义倾向。如果考虑到这些因素,那么资本家最大化了最大的实际利润。如果出于社会控制的目的,资本家以特定的方式组织工作,资本本身并不能决定谁(即哪些个人具有归属特征)在工薪劳动力中占据较高阶层,谁占据较低阶层。当然,这有助于让资本家本身成为占主导地位的社会群体,同样也可能是种族主义者(和性别歧视者)。资本主义既继承了主导群体的与生俱来的特征,也继承了从属群体的。</p>
-
-<p>最近关于垄断资本创造劳动力市场分割的趋势的争论与这一理解是一致的。资本家故意分割劳动力,使用一些与生俱来的特征来划分工人阶级,这显然源于对社会控制的需求,而不是狭义上的资本积累所必要的事情。随着时间的推移,并不是所有这些分裂的尝试都能成功(在分裂方面),或者有利可图。资本塑造劳动力的能力取决于狭义上的资本积累的要求(例如,生产的组织方式是否需要大量工人之间的沟通?如果是这样,他们最好都说英语),也取决于一个社会内部的可能鼓励或强制资本去适应社会自身的力量(在南非给白人和黑人分别设置单独的洗浴间对于资本家来说,只能被理解为一个经济成本,但它低于试图迫使南非白人与黑人一起洗澡的社会成本)。</p>
-
-<p>如果我们关于资本主义发展进程的争论的第一个要素是资本不是全能的,那么第二个要素就是资本是非常灵活的。资本积累遇到了预先存在的社会形式,既摧毁它们,又适应它们。资本的“适应”可以被视为这些旧有形式在新环境中冥顽不灵的力量的反映。即使他们坚持下去,他们也不是没有改变的。比如今天对种族和性别的意识形态理解,就是在资本积累过程中对种族和性别区分的强化之中形成的。</p>
-
-<p><strong>今天的家庭和家庭工资</strong></p>
-
-<p>我们在上面已经论证,资本主义和父权制的适应或相互适应,在20世纪早期以家庭工资的发展为形式。家庭工资巩固了父权制和资本之间的伙伴关系。尽管尤其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来,妇女的劳动参与率有所增加,但我们认为,家庭工资仍然是当前性别分工的基石一一在这个分工中,女性主要负责家务,男性主要负责工薪工作。妇女在劳动力市场上较低的工资(再加上需要有人抚养孩子)保证了家庭作为一个必要的收入集中单位的存续。因此,由家庭工资支持的家庭便允许男人在家庭内部和家庭外部控制妇女的劳动。</p>
-
-<p>虽然职业女性的增加可能会给家庭造成压力(类似于考茨基和恩格斯19世纪所指出的压力),但认为家庭的概念和现实以及性别分工很快就会因此消失是错误的。性别分工再次出现在劳动力市场上,妇女从事女性的工作,通常和她们曾经在家庭内部做的工作一样——准备食物和服务,各种清洁,照顾人,等等。由于这些工作地位低工资低,父权关系仍然是完好的,尽管它们的物质基础在某种程度上从家庭转移到工资差异。例如,卡罗尔·布朗认为,在资本主义内部,我们正在从“以家庭为基础”的父权制转向“以工业为基础”的父权制。</p>
-
-<p>以工业为基础的父权关系以各种方式得到执行。为女性明确规定了较低的工资、较低的福利和较少的晋升机会的工会合同,不仅仅是返祖的宿醉一一即性别歧视态度或男性至上主义意识形态的一种情形一一它们其实维持着父权制度的物质基础。虽然有些人认为父权制已经在家庭中消失(例如,参看斯图尔特·伊文,《资本的意识》),但我们不会这样认为。虽然资本和父权制之间妥协的条款随着以前位于家庭中的额外任务资本化而改变,并且女性的劳动力权力的部署的场所也在变化,然而,正如我们上面所说的,劳动力市场上极端的工作隔离所造成的工资差异,通过鼓励妇女结婚,加强了家庭,也加强了家庭劳动分工。家庭工资的“理想”——一个男人可以挣到足够的钱来养活整个家庭——可能会让位于一种新的理想,即男人和女人都通过工资收入来贡献整个家庭的现金收入。因此,为了延续父权制,即男性对女性劳动力权力的控制,工资差异将变得越来越必要。工资差别将有助于将妇女的工作定义为比男子次要的工作,因为它需要妇女实际上继续以经济方式依赖男子。劳动力市场和其他地方的性别分工应该被理解为一种父权制使自身得以延续下去的表现方式。</p>
-
-<p>许多人认为,尽管资本和父权制之间的伙伴关系现在己经存在,从长远来看,资本主义最终会无法容忍它;资本最终可能会摧毁家庭关系和父权制。论点的逻辑是资本主义社会关系(家庭不是它的例子)倾向于普遍化,随着女性越来越能赚钱她们将越来越拒绝在家庭中的从属地位,并且因为家庭尤其压迫妇女和儿童,一旦人们可以自己靠自己生活它就会崩溃。</p>
-
-<p>我们不认为家庭中体现的父权关系如此容易被资本摧毁,我们也几乎没有看到什么证据表明这个家庭制度目前正在解体。尽管妇女劳动力参与率的增加使离婚更加可行,但离婚的动机对妇女来说并不是压倒性的。妇女的工资水平只能让少到几乎没有的一些妇女有能力独立和充分地养活自己和抚养孩子。传统家庭衰败的证据怎么说也是微弱的。离婚率并没有那么大幅度的增加,而是在各阶级中保持平稳;此外,再婚率也很高。直到1970年的人口普查,初婚率一直在历史性下降。自1970年以来,人们似乎一直在推迟结婚和生育,但最近,出生率已开始再次回升。现在的确有更大比例的人口生活在传统家庭之外。尤其是年轻人,他们正在离开他们父母的家,并且在他们结婚建立传统的家庭之前就开始自立门户。老年人,特别是老年女性,在子女长大后,经历配偶分居或死亡后,她们在自己的家庭中经历着孤独。然而,这些趋势表明,新一代的年轻人将在他们成年后的某个时候以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高的比例形成核心家庭。1930年以来出生的群体最终结婚率和生育率比以前的群体要高得多。结婚和育儿的持续时间可能正在缩短,但其影响的范围仍在蔓延。</p>
-
-<p>资本“摧毁”家庭的观点也忽视了使家庭生活具有吸引力的社会力量。尽管有人批评核心家庭对心理造成破坏,但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家庭仍然满足了许多人的真实需求。这不仅适用于长期的一夫一妻制,对抚养孩子的需求更是如此。单亲父母同时承受着经济上和精神上的负担。特别是对工人阶级妇女来说,这些负担使劳动力参与的“独立”变得虚幻。单亲家庭最近被政策分析人士视为过渡性家庭结构,在再婚后成为双亲家庭。</p>
-
-<p>女性劳动力参与增加的影响可能是家庭内部性别分工的减弱,而不是更频繁的离婚,不过这也缺乏证据。这几年关于谁做家务的统计数据,即使是妻子有收入的家庭也没什么变化:女性仍然做大部分的家务。“一天当作两天用”对职业女性来说就是现实。这并不奇怪,因为家庭之外在劳动力市场的性别分工,使女性在经济上依赖男性,即便她们自己也挣工资。然而,父权制的未来并不仅仅取决于家庭关系的未来。因为父权制,就像资本一样,可以具有惊人的灵活和适应性。</p>
-
-<p>无论家庭内部和其他地方的父权制劳动分工,是否对于资本来说“最终”是无法容忍的,它反正现在在塑造着资本主义。正如我们下面所说明的,父权制既使资本主义控制合法化,又使某些形式的资本斗争合法化。</p>
-
-<p><strong>二十世纪的意识形态</strong></p>
-
-<p>父权制通过在男性之间建立和合法化的等级制度(通过允许所有等级的男性控制至少一些女性),加强了资本主义的控制,而资本主义价值观塑造了父权制下善的定义。</p>
-
-<p>费尔斯通定义的心理现象就是在依赖和支配关系中发生之事的独到例子。它们出自男性社会权力的现实一一而女性没有权力一一但它们是由它们发生在资本主义社会的背景下的事实所塑造的。如果我们用激进的女性主义者所描述的那样来审视男性的性格特点——竞争性的,理性主义的,支配的——它们很像我们对资本主义社会主导价值观的描述。</p>
-
-<p>这种“巧合”可以用两种方式来解释。首先,男人,作为工薪劳动者,在工作中被吸收到资本主义的社会关系中,被驱使进入这些关系所规定的竞争中,并吸收相应的价值观。激进的女性主义对男性的描述并没有完全超出资本主义社会的范围。第二,即使男人和女人实际上并没有按照性规范所规定的方式行事,男人也会为自己主张那些在主导意识形态中被重视的特征。于是举个例子,《克雷斯伍德高地》的作者发现,当男性是专业人士,整天操纵下属(通常使用基本的非理性的动机来训导出他们想要的行为)时,男性和女性将男性描述为“理性和务实的”。当妇女投入大量精力研究抚养儿童和儿童发展的科学方法时,《克雷斯伍德高地》里的男性和女性将妇女描述为“非理性和动感情的”。</p>
-
-<p>这不仅有助于解释资本主义社会中“男性”和“女性”的性格特征,而且也解释了资本主义社会中性别歧视意识形态的特殊形式。正如女性的工作具有延续男性统治和资本主义生产的双重目的一样,性别歧视的意识形态也具有双重目的,即美化男性特征/资本主义价值观,以及诋毁女性的性格特征/社会需求。如果女性在其他的社会中是低级的或无力的,那么男性这样做的理由就和资本主义社会不一样了。只有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将女性贬低为感性的或非理性的才有意义。只有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将女性视为“依赖者(dependent)”才有意义。“依赖者”的封号在封建社会中没有意义。由于分工确保了作为妻子和母亲的女性在很大程度上关心使用价值的生产,对这些活动的诋毁既掩盖了资本无法满足社会层面上决定性的需求,同时也在男性眼中贬低了女性,为男性占主导地位提供了理由。这方面的一个例子可以从电视购物广告特有的矛盾心理中看出。一方面,他们致力于解决满足社会需求的真实障碍:(消灭)破坏衣服和刺激皮肤的洗涤剂,各种各样的劣质产品;另一方面,必须诋毁对这些问题的关切;这是通过嘲笑妇女即必须处理这些问题的工人来实现的。</p>
-
-<p>一个证明父权制和资本主义的伙伴关系的平行论点可能是关于劳动力中的性别劳动分工。性别分工的存在使女性从事低薪工作,并从事被认为适合女性角色的工作。妇女阶层是教师、慈善工作者和卫生保健领域的绝大多数。妇女在这些工作中所扮演的养育者角色地位很低,部分原因是男人诋毁妇女的工作。这些工作的地位很低,也因为资本主义强调个人独立和私营企业满足社会需要的能力,而这些重点与对集体提供社会服务的需要相矛盾。只要可以用它们是女人干的活儿来诋毁养育任务的社会重要性,就可以避免资本对交换价值的优先地位与【社会】对使用价值的需求之间的对抗。这样,就不是女性主义,而是分裂工人阶级的性别歧视削弱了工人阶级。</p>
-
-<h3 id="iv走向一个更进步的联盟">IV.走向一个更进步的联盟</h3>
-
-<p>还有许多问题有待我们去探索。我们在这里使用的父权制与其说是一个分析性的术语,更像是一个描述性的术语。如果我们认为马克思主义做得不够,激进的女性主义本身也不够,那么我们就需要发展新的类别。我们的任务之所以是困难的,是因为同样的特征,如劳动分工,往往同时加强父权制和资本主义,而在一个完全父权制的资本主义社会中,很难分离出父权制的机制。然而,这是我们必须做的事情。我们不得不指出一些起点:观察谁从妇女的劳动力中受益,揭示父权制的物质基础,调查男性之间的等级制度和团结机制。我们必须问的问题是无穷无尽的。</p>
-
-<p>我们能谈谈父权制度的运动规律吗?父权制是如何产生女性主义斗争的?除了先进的资本主义社会,我们在哪里还能看到性别政治和性别斗争?父权制度的矛盾是什么?它们与资本主义矛盾的关系是什么?我们知道父权关系导致了女权运动,资本产生了阶级斗争一一但是女性主义与阶级斗争的关系在历史背景下是如何发挥出来的呢?在本节中,我们试图提供对最后一个问题的答案。</p>
-
-<p>在历史上和现在,女性主义和阶级斗争的关系要么就是两条完全独立的道路(一方面是资产阶级女性主义,另一方面是阶级斗争),要么就是在左翼内部由马克思主义来支配女性主义。关于后者,这既是马克思主义的分析力量的结果,也是左翼内部男人的力量的结果。这些观点既产生了左翼的公开斗争,也产生了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者的矛盾立场。</p>
-
-<p>大多数认为自己是激进分子的女性主义者(反体制、反资本主义、反帝国主义、社会主义、康米、马克思主义者,什么都反)会同意,妇女运动的激进派己经失去了势头,而“资产阶级”似乎抓住了时机并继续前进。我们的运动已经不再处于那个令人兴奋的,精力充沛的时期,那时无论我们做什么都会有用:提高意识,把更多的女性(甚至比能容纳的更多)带入运动,在社会中增加女性问题的可见性,通常以一种在根本上挑战资本主义和父权关系的方式进行。现在我们感觉到女权运动的一部分被吸收了,“女性主义”被用来反对女性一一例如,在有些诉讼中法官主张女性离婚前是家庭主妇的也不需要赡养费,因为我们都知道女性现在已经被解放了。迄今为止未能通过的平等权利修正案(ERA)表明,在许多女性心中仍存在一种立法上的恐惧,她们害怕“女性主义”将继续被用于针对女性,这表明我们真的需要重新评估我们的运动,分析为什么它以这种方式被吸收了。对我们来说,求助马克思主义来进行重新评估是合乎逻辑的,因为它是一个发展着的社会变革理论。与女性主义理论相比,马克思主义理论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在我们试图使用它时,我们有时也偏离了女性主义的目标。</p>
-
-<p>左派一直对妇女运动持矛盾态度,经常认为它是社会主义革命的事业。当左翼女性拥护女性主义时,它可能会对左翼男性构成个人威胁。当然,许多左翼组织也从妇女的劳动中受益。因此,许多左翼的分析(无论是进步的还是传统的)在理论上和政治上都是自私的。它们试图影响妇女放弃对妇女的情况产生独立理解的努力,并采纳他们自己对情况的理解。至于我们如何应对这种压力,当我们转向马克思主义分析,自然会试图加入使用这个范式的“兄弟会”,我们可能最终试图为与兄弟会的斗争正名,而不是试图用分析女性的情况来改善我们的政治实践。最后,许多马克思主义者对他们传统的女性问题的批判分析感到满意。他们认为阶级是理解女性地位的正确框架。妇女应该被理解为工人阶级的一部分;工人阶级反对资本主义的斗争应该优先于男女之间的任何冲突。不能允许性(别)冲突干扰阶级团结。</p>
-
-<p>随着过去几年美国经济形势的恶化,传统的马克思主义分析也需要重新为自身正名。在60年代,民权运动、学生言论自由运动、反战运动、妇女运动、环保运动以及专业集团和白领团体日益激烈的运动都为马克思主义者提出了新的问题。但现在,通货膨胀和失业等明显的经济问题的回归,掩盖了这些要求的重要性,并让左派回到了“基本盘”一一(狭义定义的)工人阶级政治。很多到处生长的马克思-列宁主义原-党派小团体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是反女性主义者。有迹象表明,左翼学术界中女性主义问题的讨论程度也在下降。日间托儿所正在从左翼工会会议的讨论内容中消失。随着马克思主义或政治经济学在智力上被接受,自由主义学术界的老男孩网络被复制到一个由马克思主义者和激进分子组成的年轻男孩网络中,尽管它年轻而激进,但在成员和观点上仍是男性式的。</p>
-
-<p>那种让激进女性放弃这些愚蠢的东西,变得“严肃”的革命性的压力增加了。与“通货膨胀”和“失业者”相比,我们的工作似乎是在浪费时间。我们(女性)的失业从未被视为一场危机,这是男性占主导地位的一种症状。在20世纪30年代的上次重大经济危机中,巨大的失业一部分是通过将女性排除在各种工作之外来解决的一一即每个家庭只有一个的工薪工作,而这份工作是男性的工作。资本主义和父权制从危机中恢复了,也加强了。正如经济危机通过纠正失衡为资本主义发挥恢复作用一样,它们也可能为父权制服务。30年代让女性回到了原来的位置。</p>
-
-<p>如果放弃对女性主义问题的研究和实践,反对资本和父权制的斗争就不可能成功。一场仅仅针对资本主义压迫关系的斗争将会失败,因为它们在父权压迫关系中的潜在支持将会被忽视。对父权制的分析对于一种会破坏父权制的社会主义的定义是必要的,这种社会主义也是唯一一种对女性有用的社会主义。虽然男人和女人都需要推翻资本主义,但他们保留了性别群体特有的利益。从我们的研究、历史或男性社会主义者来看,尚不清楚“社会主义”所为之奋斗的东西对男人和女人是否都是一样的。因为一个“人道的社会主义”不仅需要就新社会应该是什么样子和一个健康的人应该是什么样子达成一致,而且更具体地说,它将要求男人们放弃他们的特权。</p>
-
-<p>作为妇女,我们不能让自己被花言巧语哄骗住,从而放弃我们任务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就像我们在历史中许多次被骗的那样。我们必须反对那种尝试让我们放弃女性主义之目标的明显的和不明显的高压。</p>
-
-<p>这意味着两个策略性的考虑。第一,建立社会主义的斗争必须是一场具有不同利益的群体组成联盟的斗争。妇女不应该相信男人在革命后“解放”他们,部分原因是没有理由认为他们会知道怎么做;一部分因为他们没有必要这样做;事实上,他们的直接利益在于我们受到的持续压迫。相反,我们必须有自己的组织和自己的权力基础。第二,我们认为资本主义内部的性别分工给了女性一种实践,在其中我们已经学会了理解人类的相互依赖和需求是什么。我们同意莉丝·沃格尔的观点,即虽然男性长期以来一直在与资本作斗争,但女性知道该为什么而奋斗。一般来说,男性在父权制和资本主义中的地位阻止了他们认识到人类对养育、分享和成长的需求,以及认识到在非等级制和非父权制的社会中满足这些需求的可能性。但即使我们提高了他们的意识,男人们也可能会评估潜在的收益和潜在的损失,然后选择现状。男人可能会失去的不只是单纯的枷锁。</p>
-
-<p>作为女性主义社会主义者,我们必须组织一种实践,既解决反对父权制的斗争,也解决反对资本主义的斗争。我们必须坚持,我们想要创建的是这样一个社会,在其中相互依赖的认同是解放而不是耻辱,在其中养育后代不是一个压迫的实践而是一个普通的实践,在其中女性不再继续支持不正当的那些具体的男性自由。</p> Heidi Hartmann 女性主义社会主义者,必须组织一种既解决反对父权制,也解决反对资本主义的斗争实践。我们必须坚持要创建一个相互依赖、认同解放而非耻辱的社会。 巴枯宁瑞士演讲・三 1871-05-03T10:56:15+06:55 1871-05-03T10:56:15+06:55 https://agorahub.github.io/pen0/heros/MikhailBakunin-a1_r-bakunins-speech-in-switzerland-3 <p>亲爱的同志们,上次说1789~1793年革命中,中产阶级有意无意间助用平民之力,筑其权力于封建世界废墟之上。从此以后,他们成为统治阶级。</p>
-
-<!--more-->
-
-<p>若说“热月”罗伯斯庇尔和圣茹斯特等政权被推翻,生命被杀害,信徒被充军的反动派政变,是移居国外的贵族与教士的阴谋所致,人们就犯了极大的错误了。贵族与教士这两败类中有许多分子很热心地参与此种阴谋,并幸灾乐祸地,愿意见这些使他们心惊胆寒,不留情宰割他们头颅的敌人失势垮台,倒是不错的但如果只有他们,他们是一无所能的。他们的财产既已被充公,他们还有什么能力卷土重来呢?当时中产阶级中有一部分因营买国产,垄断军需,征税粮税,乘众人贫困与破产的机会而致富,而私饱的人唯恐革命骚扰到他们腰间的荷包,因而大发狠心,断送了革命的命脉,所以“热月”反动得主谋者就是这些代表道德与公众秩序的伪善者。他们之外又有一群商人为其旁助,商人真是永远作恶与怯弱的败类,他们零星地吮吸平民的脂膏,以劣货欺骗平民的金钱,他们有平民的无知怯弱于革命而残暴反动。在他们心目中一切使人动心的思想,及人类的最高原则,和人类的无上利益都是空的,不会存在的。就是爱国主义,他们至多也只识其浮夸与虚荣的一面,或者是完全不知道。所以世间没有什么情感能使他们摆脱铜臭的拜金勾当,与可怜的日常忧虑的。任何人都知道,任何党的人都肯定地说,在这可怕的巴黎被围中,当平民与敌人激战的时候,当富有阶级筹划阴谋,奉巴黎于普鲁士人之手的时候,当宽大的无产阶级——平民的妇人与子女忍不住饥饿的时候,一般商人唯利是图的企图,就是怎么样使他们的货物,民食所必需的物品,卖得最高的价钱。</p>
-
-<p>法国各城的商人都做过同样的勾当。在以被普鲁士人侵占的各城,他们会开门迎接敌人。在未被侵占的城市,他们也已预备替敌人去开门,他们破坏国防,他们到处尽力之所能反抗唯一能就法国的平民举事和平民武装。今日城市中的商人同乡下的农民构成了反动的大本营。农民还有转变走上革命之路的可能,而商人将永远是卑怯的商人。</p>
-
-<p>中产阶级于法兰西大革命中自成两类,一类是极少数人,即以“雅各宾”党为名的革命的中产阶级。我们于此切不可将今日的雅各宾党与1793年的雅各宾党混谈了。今日的雅各宾党只是上个世纪的英雄灰色之幻影,不像人样的小鬼,滑稽的怪形而已。而1793年的雅各宾党则的确是伟大的人物,他们有革命的圣心、正义与自由平等的尊崇。他们之所以不懂这些在今日尤能代表我们意向的名词,其咎不在与他们。他们当时只留意到政治的表面,而不了解经济与社会的意义。但是,我复述一句,这并不是他们的过错,正如我们今日所能了解,并不是我们的的功劳一样。所谓功过都是时间的问题。人类是慢慢的呀!有时却嫌太慢了——向前发展的人类真理都是绵延不绝的错误和残酷残忍的经验上得来的。1793年的雅各宾党是有真信仰的人,他们受着思想的感应并且忠于思想。他们真可以说是英雄!他们没有完成革命的伟大工作,这是他们丧失英雄本色的一点。我们可以,而且也应该攻击丹东、罗伯斯庇尔、圣茹斯特等人的学理错误,我们尽管批评他们。说他们的思想是不对的,狭小的,在社会经济上只是中产阶级的,但是,对于他们革命的能力我们不可不表十二分的敬意。他们是昔时英雄中的中产阶级最后的几个英雄。</p>
-
-<p>在这英雄的少数人之外,还有一大群物质上是垄断人的中产阶级,对于他们,什么革命的思想与革命的志高原则,若是不能用于填满他们那样可敬的,那样宽大的钱袋的,那么也只是一些空洞的,毫无价值与意义可言的名词罢了。一旦他们中最富有,同时也是最有势的人借着革命的响声与方法腰间变着满满的时候,他们就会觉得革命的时期过得太久了,现在应该完结了,应该恢复法律与公众秩序的统治了。</p>
-
-<p>他们推翻了“公安委员会”,杀了罗伯斯庇尔、圣茹斯特及他们的许多朋友,并成立了执政府,这执政府真是十八世纪之末腐败的中产阶级之结晶,当时几千少数人以盗窃方法获得且积累了无数金钱,而执政府即是这些金钱的胜利和统治。</p>
-
-<p>但是未完全腐化的法国,因受大革命伟业的激动,再也忍不住此种制度的压迫了。于是起了两种抗议,第一种失败了,第二种成功了。假如第一种胜利,假如第一种能够成功,那么不但法国能救,即世界也将由此改头换面了,不幸第二种的胜利成了暴君的暴政与平民的奴隶制。我所说的,即指巴勃夫(Babeuf)的暴动和拿破仑一世的僭权。</p>
-
-<p>巴勃夫的暴动是18世纪最后的革命行动。巴氏及他的朋友们与罗伯斯庇尔、圣茹斯特颇为相近,差不多就是他们的朋友,又可以说是社会主义的雅各宾党。他们遵崇平等,甚而不顾自由。他们的计划是很简单的:他们要将地主和工具领有者的财产充为国有,由共和的,民主的,社会的国家来支配一切,国家为一切流动产与不动产的主人,因此成为社会的唯一雇主,一切工皆有它命令是从,同时它有政治的无上权,把儿童的教育权收为己有,使全国儿童都有享受教育平等的机会,并强迫成年的男女依平等与正义的原则去劳动去生活。于是一切地方自治力,个人的创制力,总而言之一切自由都将被此种可怕的权力消灭殆尽。全社会只能呈现出一副单调的,强迫的始终如一的灰色之图。政府虽然有普通选举而组成,但是只要选举完了,只要政府依旧在形式职权它对于社会的各分子,却有一种绝对的权力。</p>
-
-<p>由国家的权力去强迫造成平等的学理并非是巴勃夫发明的,古代的大思想家柏拉图于公元前数世纪,在他描写平等社会的《共和国》一书中早就将此种学理的基本原则说明了。最初的基督教徒虽然被当时的社会所迫害,在他们的团体中也已实地实验过共产主义的生活了。最后,即在宗教革命之初,十六世纪初的德国有个闵采尔(Münzer)同他的子弟们也做过社会平等的第一次实验,想在一个广大的社会基础上创立起平等来,巴勃夫的密谋只是平等思想在群众中作第二次实地的表现罢了。这些实验连最后的也在内,之所以不能成功,约有两种理由:第一种是因为群众的程度不够,不知道实行的可能性,第二种,尤其是上因为这些制度上,平等与国家的强权和势力相连,不知不觉间排斥了自由。我们都知道,亲爱的朋友们,平等只能借自由而可能,平等与自由是并行的。然而请你们不要误会,我之所谓的自由并不是中产阶级所独享的,以群众的奴隶制为基础都自由,这与其说是自由,不如说是特权哩,我之所谓自由是人群普遍的自由,使各个人都有人格的自由,但是我们也知道此种自由只有在平等上才可能。不但在学理上而且以实行去反抗一切由不平等而起的制度与社会关系,然后再以众人的自由为原则去创立社会的经济平等。看呐这就是我们现在的纲领,这就是虽有俾斯麦、拿破仑、梯也尔及我尊严的皇帝的一切哥萨克及我全俄至高无上的沙皇所不能阻止其胜利的纲领。</p>
-
-<p>巴勃夫的密谋,将“热月”巴黎反动的政变,所杀溃的,未遭流刑而忠于革命的公民都集合拢来,其中并有许多的工人。密谋失败了,有些被杀了,但有许多仍活着,如邦纳罗蒂(Philippe Buonarroti)就是其中一个。邦氏性刚如铁大有古风,生平为人所看重,敌党对他亦无不起敬意。他亡命比利时很久,他为比利时“烧炭共产主义者”秘密结社的主要创始者,他做了一本书,这本书今日颇不易得,我的一本以后将设法寄给我们的朋友亚岱马君(Adhémar Schwizguebe,松维利耶的雕刻匠)叙述巴勃夫密谋的经过情形,颇为悲壮。所以巴勃夫密谋可谓是过去一个世纪,革命反抗反动之最后的英雄的表现。</p>
-
-<p>我曾经说过拿破仑一世的僭权。此种历史较诸巴氏暴动更惨千百倍,你们大家都是知道的,这是残暴无耻的“刺刀”制度的开端,十九世纪之初,人道第一次遭到无理批颊的耻辱。拿破仑一世为一切暴君的人杰,同时,在军事上说,他又是一切暴君的恐怖,他失败了,他将他不幸的遗产,最无耻的“蔑视人道”、“以刀威逼”的原则留给他们。</p>
-
-<p>我不愿对你们叙事“复古时代”的政况,这是千疮百孔,旦夕垂危两败类即贵族和僧侣想恢复其原有的政治生活与威权的最可笑的实验。复古时代最该注意的一点,就是取得政权欲千年不朽的中产阶级,因觉得他们的权力又四面受敌,朝不保夕之势逐又变成了革命党。当公众权力不在他们掌握之中的时候,换言之当社会保障别的利益而损害他们利益的时候,他们就立刻与这种权力为敌,重新作起密谋运动。基佐(Guizot)、贝里埃(Périer)、梯也尔(Thiers)等,这些可诅咒的中产阶级反动的灵魂,都是路易菲利普治下最热心拥护中产阶级之迫害的腐朽的,同时在他们心目中以为最完善的政府之著名人物,但在复古时代,也为秘密会社的重要分子,1830年7月,他们的革命胜利了,于是中产阶级的自由主义的统治也从此开幕了。</p>
-
-<p>欧洲真正的中产阶级政治与利益的统治是从1830年开始的,其中尤以英、法、比、荷兰和瑞士为最先。别的国家如德意志、丹麦、瑞典、意大利、西班牙及葡萄牙等,中产阶级的利益虽然比别的利益最占优势,可是政治与政府仍然不是他们的。至于这庞大而可怜的全俄帝国,我不愿说它,它至今仍屈从与“沙皇”的暴政之下,其中还没有真正的中间阶级,即中产阶级的政图也还没有一个社会的情形,一边是官的世界,有军事、警察和官僚的组织,其使命在满足“沙皇”的私欲,另一边是平民,是几千万被“沙皇”与其走狗任意吞噬的可怜者,俄国革命只有直接从民间起来的,这点我在数年前一篇颇长的演说中已有很详细的说明,这篇演说我将设法即刻寄给你们。我也不愿对你们说这不幸和英雄的波兰,在这卑鄙的三只恶鹰即俄罗斯帝国、奥地利帝国、和普鲁士为其代表的德意志新帝国的爪牙间,不断地向前奋斗,虽屡遭失败的创痛,也还是百折不挠地为自由挣扎,永远不会停歇起复兴的工作。波兰与俄国一样,也还没有真正的中间阶级,一边是俄皇“沙皇”世袭的奴役,以前就有的统治势力,今日已腐朽不堪的波兰贵族及官僚。另一边是无数被奴役的农民,他们今日不但被已经失势的贵族压迫,而且受着国家,“沙皇”已其不可计数的官僚剥削。我更不愿对你们说起瑞典与丹麦这两小国,因为他们是从1848年之后才成为立宪制的国家。较诸其他欧洲各国略有逊色,最后西班牙与葡萄牙我们也不必说起,因为它们国内的工业运动和中产阶级的政治受着军阀及僧侣双重势力的摧残为时已久,现在仍留为最落后的国家。然而我却应该使你们注意,西班牙虽然在表面上那样的落后,但照样存在于世界各国的国际劳动协会的组织,在我看来西班牙也是其中最完善的一个哩。</p>
-
-<p>我现在以德国来说吧,德国从1830年以来,呈现出,现在仍继续呈现的一种奇异的形态,在这里中产阶级的利益虽占优势,然而政权却不为他们所有,极端的专制是它现行的政体,虽然有立宪的假面具可掩人耳目,而其军事与行政上的组织却仍卑鄙的专供贵族之用。</p>
-
-<p>我们要研究中产阶级的统治,最好以英、法、比为研究资料。意大利统一于维克托·伊曼纽尔(Victor Emmanuel)的君权之后,虽也可供我们来参考,但总不及法国那样显著,所以我们的观察就着重在这个国家。</p>
-
-<p>自从1830年的革命之后,中产阶级在法国,有得发表其原则于文学、政治与社会经济上完全自由权至原则可以“个人主义”概括之。</p>
-
-<p>我只所谓的个人主义即是认为全社会与人群各不相谋彼此互争互斗的集团,他们生存于社会好像是自然的敌人似的,彼此为生活需要而互相排斥,自己向前,必须阻止别人出路的倾向而言——简言之,此种倾向催促各个人不顾一切人的利益并在别人身上,求得其一个人的安适、富足与幸福的意思。这无非是一种各自争先的竞赛,各自逃命的混乱。谁停止住,谁就不幸,因为他们将落在人后。谁在途中因疲惫而跌倒,谁就倒霉,因为他们将被蹂躏。竞争是毫无心肝,毫无怜悯的。谁失败谁就不幸!在此种争斗中,有许多罪恶是必然要犯的,并且这一切的互相残杀充其量只是连续反抗人类一切道德之一基础的“休戚相关”的恶行罢了。人们说国家是正义的代表于裁判者,可是,国家非但不阻止这些罪恶的发生,反而认其为合法的行为,使其永续不息。所以,国家所代表的,要保护的并非是人的正义,而是司法上的正义,司法上的正义,即是强者欺压弱者,富者侮辱贫者的“盛礼”。国家只有一种要求,就是一切罪恶皆须合法地去完成。我可使你们破产,压迫你们,杀害你们,但是我必须依法而行,不然我即将被认为犯罪者,人们或将以犯罪者待我,这就是此种原则“个人主义”这幅字的意义。</p>
-
-<p>现在我们来看看此种原则表现于文学中的情形。1830年以来,社会上充满了雨果、大仲马、巴尔扎克、贾宁(Jules Janin)等人的文学作品,另外还有别的许多著作家与中产阶级报纸的记者以他们无聊的文笔引导青年堕落,激起他们的自私念头,即平民也不幸地受其影响。你们无论拿什么小说看,内容除夸大虚伪的情感与美妙的文词之外,什么也找不出来。从头到尾无非都是千篇一律:一个贫困、郁闷的,无名的青年,心中焚烧着各种成功的欲念。他想住大厦,食山珍,饮香槟,坐马车,并想与某个侯爵夫人睡觉。他经过非凡努力,终于成了,别人都失败了。看呐,这就是英雄,这就是纯正的个人主义。</p>
-
-<p>次之我们再来看看政治罢,此种原则在政治中是怎样表现的呢?人们说群众必须有人去指导他们,统治他们,他们是不能自治,不能无政府的。谁去统治他们呢?特权阶级已经没有了,一切人都有爬到社会的最高地位与职务去的权利。但是想要达到此种目的,人们必须聪明灵活强健康泰,必须知道并能够战胜其他的一切竞争者。于是乎,竞赛又开始了,只有灵活而强健的人才是治人与剥削群众者。</p>
-
-<p>最后,我们来看此种原则在经济问题——其实是最主要的或可说唯一的问题——上的情形。中产阶级的经济学家对我们说,个人无限制的自由是他们的主张,竞争就是此种自由的条件。但是,此种自由到底是什么呢?我们的第一个问题就是:难道这就是产生我们这世纪所夸耀的一切美妙财富之个人单独的劳动吗?但个人单独的劳动仅足以供给个人的衣食,或一个野蛮的小民族,而大民族之富足与生存只有靠着休戚相关组织起来的群体的劳动。生产一切财富的劳动既然是群体的,那么群体来享受这些财富,似乎是很合理的,是不是?然而,唉!这正是中产阶级经济学家最愤恨最拒绝最不愿意的一点哩!他们是主张个人各自享受的。但是哪些个人呢?是一切个人吗?呵!不是的,他们主张强者、聪明者、灵巧者和幸福者。唉!是的,尤其是幸福者才有享受的权利。因为他们在他们的社会组织中照着继承法——他们的社会基础——推演下去,必然要产生以下的现象:一边是富有而幸福的少数人,另一边是千百万困苦无辜的不幸者。但中产阶级的社会又会这些人说:“你们争夺价值、安适、财富与政权吧,胜利者就将幸福了。”可是这种自相残杀的争斗中,也有一点平等存在嘛?不,一点也没有的。有些——极少数者——有教育与金钱为他们从首至尾掩护的武器,另有些——成千上万的平民——却被无知与贫困钳制住,几乎赤身走入这战场。那么这些号称自由的竞争到底有什么样的必然结果呢?不用说,是平民的失败,中产阶级的胜利,因此,被束缚的平民也不得不如戍地的苦工一般,永远做胜利的中产阶级的奴隶了。</p>
-
-<p>中产阶级有一种很厉害的武器,无产阶级是没有方法反抗的,这便是资本,——资本是今日各个文明国家工业生产的主要动力,只要资本为中产阶级所有,无产者自然是束手无策了。</p>
-
-<p>如今这样构成和占据的资本,不但这压倒无产阶级,而且一大部分的中产阶级也被剥削被侵害,被沦于贫困之中。此种现象的原因,中小中产阶级不大明白或完全不懂的原因是很简单的。因平民替中产阶级争得自由之后,今日的工商业皆崇尚竞争和死命的互斗,于是一般资本家不得不售卖他们的商品,明白得说,就是不得不售卖他们从所雇佣的工人身上,以最低的工资垄断来的商品。你们在经验上都知道价值昂贵的产品在市场上已渐渐地被价值便宜的产品所排斥,即使后者十分劣于前者,也是如此。看呐,这就是竞争——这种出血的互斗——在中产阶级生产上,所生成的第一种不幸的结果。从此,坏的产品替代好的产品,平方的工人替代灵巧的工人成为必然的倾向,生产者与生产品的品质也大大地减低了。</p>
-
-<p>在这种竞争中,这种求最低价值的争斗中,势必是大的资本压倒小资本,小资本为大资本所破坏。因为大工厂制造物件,其售价必然比小工厂或中等工厂低廉。建造大工厂自然要有大资本,但在生产方面与小或中等工厂比较起来,却又便宜地多。十万法郎固然比一万法郎多,但十万法郎若是用于制造,则其出息必定为50%或是60%。而一万法郎,即使是同样的用法,却只有20%。大资本家可以在房屋,原料和机器上节省费用,他所用的工人比中小资本家多,他可以籍着好的组织与大规模的分工减少费用,或增加出息。总而言之,十万法郎集中于他的手里,并用于建造或组织一个工厂,其生产必然超过每一万的十个小工厂,比如每个小工厂在它所有的一万法郎上能得两千法郎的出息,以十万法郎建造或组织一个工厂的大资本家在他的每一万法郎上却能得到五千或六千,换言之,他所生产的货量一定比较多。生产比别人多,那么售价也自然比别人便宜了,在他以廉价售卖货物时,中等或小的资本家也不得不减少他们的价值,否则他们的货物便会卖不出去。他们货物的生产成本既然已比大资本家贵,而所得售价又比大资本家的贱,于是他们破产了。大资本杀害小资本便是这样子,假如大资本遇见更大的资本,那么也将一样的被迫破产。</p>
-
-<p>这是很真确的,你们看,今日各大资本中已有联合成极大极可怕的资本的倾向。今日工业最发达的地方,如英、法、比诸国已经开始由团体的营业公司代替单独的大资本家的企业了。文明越进步,先进的各国愈发达,则大资本家的财富也愈增加,可是因此大资本家的数目就减少了。结果必有很多中产者被大资本压倒而流为小资产者,更有一大批小资产者因无法抵抗而沦陷到贫困与无产阶级的队伍中去。</p>
-
-<p>这是无可置疑,有各国的统计与准确的数学根据可作证明的事实。在社会的经济组织中,大多数中产阶级者被极少数可怕的资本家压迫,而陷于不平等的贫困之境,这是一种无可逾越的法则,要反抗它,除了社会革命外别无选择。小资产经济倘若聪明,有明了此种情形的常识,他们早可与无产者联合,共同来完成此种革命了。但是小资产阶级普通是太愚蠢了,他们可笑的虚荣与自私塞住了他们的脑筋。他们懂不得什么,看不见什么,他们一边被大资产阶级压迫,另一边又手着他们平素所嫌弃所恐惧的无产阶级威胁的恐吓,他们已经愚蠢地任由自己向着末日路上直奔了。</p>
-
-<p>此种中产阶级的竞争的结果对于无产阶级是很有害的。一般资本家必须最低价值售卖其产品——或好点说,售卖其从工人身上剥夺来的产品,工人的工资就不得不被减至最低限度。于是有天才特能的工人就得不到相当的报酬。只有被迫卖力并迫于廉价出售其劳动的人,才为一般雇主所欢迎。妇女及儿童不要多少工资,于是他们就以妇女及儿童代替男子,以平庸的工人代替灵巧的工人,只要平庸的工人愿意与妇女及儿童得同样的工资。一切中产阶级经济学家都以说明并且承认工人工资是依着他每日的生活而规定,比如一个工人他每日的衣食住行只要一个法郎,那他的工资也会很快跌至一个法郎。这其中的理由非常简单,工人因为迫于饥饿,彼此间就经不起竞争,资本家一面急欲垄断他们的劳动而致富,另一面又因为中产阶级的竞争,不得不以廉价出售其产品,自然是欢迎工资少而工作多的工人了。</p>
-
-<p>这不但是一种逻辑的演绎,而且是那些以大资本建造的工厂实行大工业的国家,如英、法、比、德及瑞士各部分,每日所经历的事实。我在第二讲中,曾经对你们说过,你们是特权的工人。你们在工资上虽然还得不到你们每日生产的所有价值,你们在事实上虽然还被你们的东家剥削,但比较起诸大工厂的工人,你们所得的报酬总算不少了,你们有空余的时间,你们是自由且幸福的。但我又认为你们加入这伟大的有解放全世界劳动者使命的国际劳动协会中,做个热心而忠实的会员,是很有价值的。这正是你们高贵慷慨的处所。你们从此可以证明你们自己不但要顾到你们自己,而且也顾到千百万比你们更不幸比你们更被压迫的兄弟。我此刻以此种暗示呈现给你们,也是很幸福的。</p>
-
-<p>你们加入劳动协会固然是慷慨好义,抚危济弱的友爱行为,但同时也是先见与预防的工作,你们不但为别的你们不但为别的地方别的职业不幸的兄弟而该如此,即使为你们本身或为你们的子女也该如此。你们此时所得的报酬虽不是绝对好,所过的生活虽不是绝对的自由与幸福,但也比较过得去。你们为什么能如此呢?理由是极其简单的,只因大资本没有吞并到你们的工业罢了。你们或者不相信这个道理吧?大资本依它本有的法则,必然要吞并一切的。它开始自然从最能获利,最易经营的工商业的各枝叶上着手垄断,待它垄断饱了,垄断中发生竞争之后,然后急于别的未曾动着的枝叶。现在人们不是以机器制造衣服、皮靴和花边了吗?你们信着吧,以机器制造钟表不过是迟早的问题,或者不久就会实现了。发条、标准机、表箱、表盖以及表的磨光、晕线及刻画都将由机械来代替人工。这样的产品虽然不及手中造出的精细或美观,可是价钱却比你们的更便宜,买家也将比你们多,结果你们精美的产品终将必为市场所排挤。那时,你们或你们的子女,将与今日各大工厂的工人一样可怜,一样的做奴隶。你们看,你们若替别的地方别的职业的不幸工人——你们的兄弟努力工作,同时即替你们自己或至少替你们的儿女减少痛苦哩。</p>
-
-<p>你们应为人道而工作,今日工人阶级是伟大和神圣的人道之唯一的代表者。“将来”必属于乡间、城市及各工厂的劳动者。盘踞其上的一切阶级——如民众永远的垄断者,贵族、僧侣、中产阶级及无量代表国家恶势力和不公道的军政与民政的官员,都是腐败透顶的阶级,他们此后为善不足,作恶有余,根本没有希望了。</p>
-
-<p>1793年打倒了僧侣与贵族的势力,并揭穿了他们的假面具。1848年的革命把中产阶级的假面具也揭穿了,他们的险恶与无能也被败露了。1848年6月那几日,中产阶级毅然决然地他们先人所信奉的,以自由、博爱、平等为原则为基础的“宗教”。他们只靠着垄断为生,换言之,他们是经济不平等,社会奴隶制的产物,他们当时虽满口自由平等,但平民一但认真要求起自由平等来,他们遍露出本来面目,重匿于反动地壁垒之夜。</p>
-
-<p>制造1848年反动的叛贼今日又想把法国卖掉了,制造最卑劣反动局面的梯也尔、法佛尔(Jules Favre)及1848年国民议会的大多数人,今日又想重显身手了。他们则抬举路易·波拿巴(即拿破仑三世)做大总统,继而破坏了普通选举制。社会革命的恐惧,平等的厌恶,民众正义的威吓,以及他们所反的罪恶的感觉,使昔日那样聪明勇敢,今日是这样愚蠢卑怯的腐败阶级全都投入拿破仑三世的“独裁”的怀抱中。从此法国受了十八年武人的专政。但不要相信中产阶级的先生们对此有怎样难堪的情形,其中为自由主义而大声疾呼,故意作起倔强的样子,使自己出名而予帝制不以方便的人物自然被压迫被排挤了,但其余不谈政治,专心孜孜于中产阶级的大企业,极力从事于剥削平民的顺仆,反倒是大受当局保护与奖励。人们为顾全他们的面子起见,予以他们表面的自由。在帝国治下不是有一个由普通选举而成的立法议会么?这对于中产阶级而言已经心满意足了。</p>
-
-<p>不过还有一个不如意的黑点,就是皇帝侵略的野心,激起不时之需,使法国几乎濒临破产,终至毁灭了法国古有的权威而后止。但这个黑点并不是偶然的,它是制度的一种必须,凡是极端的暴虐的制度,即使它有表面的自由,也必然以武装的势力为依据,其常备的大军迟早要惹起大战,因为军队的阶级野心为其主要的兴奋剂。反当团长的,总想升旅长,反当旅长的,总想升师长。至于一般兵士有系统的受了军营生活的熏陶之后道德之心已丧失殆尽,他们只梦想着战争的滋味,及屠杀、劫掠、强奸,普军在法国之所作所为即是一例。然而,如果这些聪明而有系统地培养于军官及兵士心中的高尚(!)的情欲长久留地得不到一点满足,军队势必会酸化起来,再由酸化而不满进而反叛,其祸将一发不可收拾。故战争是必然的,故拿破仑三世的近讨远攻并不如今日一般中产阶级先生们所说的那样,是拿氏一人的私意,而是他们因恐惧社会革命而自行造成的暴虐的帝制之必然的产物。法国今日之所以有这一切可怕的不幸,其原因除了拿破仑三世及一切特权阶级——大小僧侣和腐败贵族外,尤以这可敬(!)而清廉(!)而有德(!)的中产阶级为罪魁祸首。</p>
-
-<p>同志们,你们都会见到,法国全部只有城市的劳工群众,由中产阶级卖给帝国,被帝国牺牲于中产阶级的劳工群众保护他们不幸的祖国。全国各地只有城市与工厂的广大的工人愿意以平民举事拯救法国的危亡。至于乡间的劳动者,一般农民自拿破仑一世时代,施行宗教教育,受了宗教之毒以来,已经颓败不堪,此时站在普鲁士人一边与法国为敌,大作其卖国的反动勾当。不过要唤醒他们,也并非是件难事,我在一本你们有许多人都会度过,题目叫做《写给一个法国人的信》的小册子中,会提出许多诱导他们到革命中来的方法。但要想实行这些方法,各城市便非得自动起义,并依据革命的原则组织起来不可。这是一般工人所愿意的甚且在法国南部,如里昂、马赛、蒙布里圣德田及都鲁司各城实验过,被激进派中产阶级者以共和国之名义征服,且破坏了的。不错,这些因恐惧平民而成为共和党的中产阶级者,如老奸巨猾的法佛尔,寡廉鲜耻如狐狸般的梯也尔,妄自尊大的甘必大以及毕卡(Picard)、法里(Ferry)、西蒙(Jules Simon)、柏来当(Pelletan)等人,就以共和国之名义杀害了共和国及法兰西。</p>
-
-<p>中产阶级已经被裁判了,他们是法国最富,而人数又最多(平民当然更多)的阶级,如果他们愿意,法国一定能得救的。可是这样的话,他们便须如1793年他们的先人所做过的一般,牺牲他们的生命与金钱,诚恳地与无产阶级合作,以无产阶级为旁助。其实他们非但不愿意牺牲他们的生命,而且更不愿意牺牲他们的金钱,他们宁愿法国由普鲁士人来占领,而不顾以平民的革命去拯救它。</p>
-
-<p>城市工人与中产阶级间的问题已经很显著地呈现出来了,工人说:“我们与其侍奉我们的城市与普鲁士人,不如将我们的住宅都炸毁了。”而中产阶级答道,“我们宁可开门迎接普鲁士人,也不许你们扰乱秩序,我们无论如何要保存我们亲爱的住宅,即使要亲普鲁士先生的脚也未尝不可。”</p>
-
-<p>你们看,今日就是这些中产阶级者胆敢污蔑“巴黎公社”这幅唯一能救法国光荣的并希望能救世界自由的“公社”,今日就是这些中产阶级者胆敢诅咒公社,但他们以什么名义呢?就是以爱国主义的名义咧!</p>
-
-<p>这些中产阶级真的是铁石心肠!他们卑鄙到那样的程度,到最后连廉耻感都失去了遗忘了。在完全死去之前,他们就已经完全腐烂了。</p>
-
-<p>同志们,不但在法国的中产阶级在智德上如此的腐败,即使在欧洲各处,也是同样的情形,欧洲此时只有无产阶级还在保存的神圣的健全之火,只有无产阶级能擎其人道的大旗。</p>
-
-<p>但无产阶级的目标,其道德原则究竟是什么呢?即是“休戚相关”。全体为个人,个人为全体,或由全体。这也就是我们这伟大的国际劳动协会的目标及原则,国际劳动协会是超越国界,破坏国家,以个人及全体的自由之名义,人人须尽同等的劳动义务为基础,联合全世界的劳动者为一人类家庭的组织。这种“休戚相关”在社会经济上,为集体的劳动与集产,在政治上,为国家的破坏与“由全体自由而使个人自由”。</p>
-
-<p>是的,亲爱的同志们,你们是工人,全世界的劳动者皆是你们的兄弟,与你们都是休戚相关的,今日只有你们继承着人类解放的伟大使命。你们还有一共同的继承者,虽然情形不同,也与你们一样是劳动者,这便是农民。农民此时还没有伟大使命的意识,他们过去中了教士的毒,现在还沉醉与教士的怀中,不知不觉间做了损害本身的反动的武器。你们应该对他们解释社会革命的意义,救他们脱出蒙昧的境地。</p>
-
-<p>在此时,尤其是在开始的时候,工业上的劳动者只有而且也只能靠他们自己。假如他们愿意他们也不能成为强有力者,不过要他们真的有决心罢了。他们要想实现他们此种意识,只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先在他们的劳动团体中,继而在一切团体中,创立起真正友爱的“休戚相关”,不但在言语或饮酒上,还是在演讲及节日的时候须有休戚相关的精神,即在行动中及日常上也须如此。每个国际劳动协会的会员都应察觉到都因确信,别的一切会员都是他们的兄弟。</p>
-
-<p>另一种就是革命的组织,为行动而起的革命的组织。里昂、马赛与法国别的城市之平民举事之所以失败了,就是因为没有一点组织。此事的原因我很清楚,因为我参与其事,受到其中的痛苦的。今日“巴黎公社”之所以能勇敢的坚持下来,就是因为在围困中,一般的工人有都严密的组织。中产阶级的报纸硬指国际劳动协会为巴黎这次壮大举事的主动者并不是没有理由的,我们可以自负地说:“因我们国际的弟兄们能百折不挠地努力,平民才能组织起来,巴黎公社也才成为可能。”</p>
+<p>它们还爱好和其他的鸟交往。在印度,樫鸟和乌鸦从附近好多英里以外飞到竹丛中来和鹦鹉一道过夜。当鹦鹉出外寻食的时候,它们发挥了极惊人的智慧、审慎和应付环境的能力。以一群澳大利亚的白色美冠鹦鹉为例,它们在出发去劫掠一块农田之前,首先要派出一个值察队——它们栖在农田附近的高树上,而另外一些侦察兵则栖在农田和森林之间的树上传递信号。如果报告说“好”,二十来只美冠鹦鹉便从队伍中散开,飞到空中,向离农田最近的树木飞去。它们还要花费很长时间来详细察看附近的情况,然后才发出全体前进的信号,接着,全队便立刻出发,转眼同就劫掠了那块田地。澳洲的居民很难瞒过鹦鹅的小心谨慎,如果人们用一切办法和武器终于打死了几只鹦鹉,那么,它们以后将变得更加谨慎和警惕,以致能打败人的一切计谋。</p>
-<p>所以同志们,我们应该如亲爱的兄弟一般组织起来。我们不要相信我们是在革命之末,我们此时正在革命的开端呢,革命是此后几十年的最重要问题。它迟早是要降临的,我们预备着吧,我们锻炼我们的身心罢,我们少空言,少叫喊,少夸张,少多嘴,少饮酒,少放荡罢。我们束紧我们的腰部,奋勇地预备参加这能就一切民族,能予全体人类解放的争斗罢。</p>
+<p>毫无疑问,使鹦鹉能得到几乎相等于人的这种很高的智力水平和我们在它们身上所感到的人类情感的,是集体生活的实践。它们的高度智力竟使最好的博物学家把某种鹦鹉,即灰鹦鹉,称为“鸟人”。谈到它们的互相友爱,大家都知道,当一只鹦鹉被猎人扛死了,其他的鹦鹉便在它们同伴的尸体上空盘旋,发出尖锐的怨诉声,据奥社邦说,“它们自己也将为它们的友谊而牺牲”。两只被捕的鹦鹉虽然属于两个不同的种,但也能建立起相互的友谊,如果这两个伙伴当中有一个意外地死了,另一个伙伴有时也将因悲伤而死。很明显,它们在集体中得到的保护,远远超过任何理想地发达了的嘴和爪所给予它们的自卫能力。除了各种较小的鹦鹉以外,其他的鹦鹉是很少有猛禽或哺乳动物敢去攻击的,布利姆说得一点不错,鹦鹉除了人以外几乎没有其他的敌人(他说,鹤与合群的猴子也是这样);他又说:“鹦鹉多半不是死在敌人的爪下,而主要是死于衰老。”只有人类才能消灭它们的一部分,因为人类有更高度的智慧和武器,这些同样也是从结合中得来的。所以,鹦鹉的长寿,可以看作是它们合群生活的结果。至于它们那惊人的记忆力,难道我们不可以说,它之所以发达,也是得力于合群生活、长寿及随之而来的直到很老身心仍十分健全吗?</p>
-<p>社会革命万岁!巴黎公社万岁!</p> 米哈伊尔·巴枯宁 亲爱的同志们,上次说1789~1793年革命中,中产阶级有意无意间助用平民之力,筑其权力于封建世界废墟之上。从此以后,他们成为统治阶级。
\ No newline at end of file
+<p>由上所述,可知个人反对整体的斗争不是唯一的自然法则。互助也和互争一样,同样是一条自然法则,当我们再分析一下另外一些鸟类和哺乳动物的结合以后,这条法则就更加明白了。关于互助这条法则对动物世界的进化的重要性,在前面的几页中已经作了几点提示,但是,在我们再举出几个例证,我们将由此能够得出我们的结论以后,它们的意义就将更加明显。</p> 彼得·克鲁泡特金 生存竞争 互助 自然法则和逐步进化的主要因素 无脊椎动物 蚂蚁和蜜蜂 鸟类 猎食和捕鱼的结合 合群性 小鸟之间的互相保护 鹤和鹦鹉
\ No newline at end of file
diff --git a/heros/1890-09-30-PeterKropotkin-a1_r-mutual-aid-among-animals.html b/heros/1890-09-30-PeterKropotkin-a1_r-mutual-aid-among-animals.html
new file mode 100644
index 00000000..7a1e1210
--- /dev/null
+++ b/heros/1890-09-30-PeterKropotkin-a1_r-mutual-aid-among-animals.html
@@ -0,0 +1,174 @@
+
+
+
+
+
+
+
+
+
+ 动物之间的互助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动物之间的互助
+
+
+
+
+ 《互助论:进化的一个要素》第一章
+ 彼得·克鲁泡特金 | 1890.09.30
+
+
+ 生存竞争 互助 自然法则和逐步进化的主要因素 无脊椎动物 蚂蚁和蜜蜂 鸟类 猎食和捕鱼的结合 合群性 小鸟之间的互相保护 鹤和鹦鹉
+
+
+生存竞争这个概念是由达尔文和华莱士作为进化的一个要素介绍到科学中来的,它使我们可以把范围极其广泛的现象包括在一个单独的概念里,这个概念很快就成为我们在哲学、生物学和社会学方面的思考的真实基础。大量的各种各样的事实:生物的机能和构造的适应它们的环境,生理和构造的进化,智力发达甚至精神发展本身,我们以前常常用许多不同理由来解释的,都由达尔文归纳在一个总的概念里。我们把它们理解为连续的努力——对不利环境的一种斗争——以求个体、种族、物种和社会的这样一种发展,那就是务期达到生命的最大程度的充实、丰富多彩和热烈。也许在开始的时候达尔文本人并未充分意识到这个因素的普遍性,因为他最初只是借它来解释一系列有关起初种的个体变异的累积的事实。但是,他预见到他介绍到科学中来的这个词,如果只按它的狭义——各个个体之间完全为争取生活资料而进行的竞争——来使用,就会失去它的哲学的和原有的真实意义。所以,他在他那部不朽的著作一开头就坚持主张“这个词当作广义的和比喻的意义来用的,其意义包含着这一生物对另一生物的依存关系,而且,更重要的,也包含着个体生命的保持,以及它们能否成功地遗留后代”。
+
+他本人虽然为了特殊目的而主要按照狭义来使用这个词,但他却提醒他的信徒不要犯(他本人好像曾经犯过一次)高估它的狭义的错误。在《人类的起源》这本书中,他用了几页篇幅有力地举出了这个词应有的广义的例证。他指出,在无数的动物社会中,各个个体之间争取生活资料的竞争是怎样消失的,竞争是怎样由合作来代替的,并且指出这种代替的结果怎样发展了保证物种获得最好的生存条件的智力和良知。他暗示在这些事例中,最适于生存的不是那些在体力上最强的,也不是那些最狡猾的,而是那些学会为了群体的福利无论强者或弱者都联合起来互相援助的动物。他写道:“拥有数量最多的最富有同情心的成员的社会,将最为昌盛,并且繁育最多的子孙”(第二版第163页)。从个体和整体之间的竞争这个狭隘的马尔萨斯观点中产生出来的词,在一个了解大自然的头脑中便这样地失去了它的狭窄的意义。
+
+不幸,这些本可成为最有成效的研究的基础的论点,却被为了说明真实的生存竞争的后果而收集的大量事例所遮掩了。此外,达尔文从未试图更仔细地研究一下动物世界中的生存竞争所表现的这两方面的相对重要性,也从未写出他原拟写作的论述过分繁殖的自然遏制的书,虽然这本书本来可以作为估计个体竞争的真实意义的严格标准。不仅这样,就在刚才所说的那些篇幅里,在反驳狭隘的马尔萨斯的竞争观念的材料中,也再次出现了旧的马尔萨斯的色彩,那就是,达尔文所说的在我们的文明社会中保存“智力和体力方面的弱者”的所谓不便(第5章)。似乎千千万万的体弱多病的诗人、科学家、发明家和改革家,以及千千万万的所谓“愚人”和“迟钝的热心家”,不是达尔文本人在《人类的起源》那几章中所强调的人类在生存竞争中当作知音和精神武器使用的最宝贵武器。
+
+达尔文的学说的遭遇,和其他一切多少涉及人类关系的学说的遭遇相同。他的信徒本仅没有按照他的暗示把这一学说加以发展,反而使它更加狭隘了。当赫伯特·斯宾塞试图从独立的、但又与之密切相关的论点出发,把探讨的范围(特别是在《伦理学材料》第三版的附录中)扩大到“谁是最适者?”这个重大问题时,达尔文的无数信徒已经把生存竞争的概念缩小到最狭隘的范围了。他们甚至变得把动物世界看成是在半饥饿的个体间进行着永久的斗争,并彼此想喝取对方血液的世界。他们使现代著作中充满了“战败者遭殃”的呐喊,好像它是现代生物学的最终结论似的。他们把争夺个体利益的“无情”斗争提高为人类也必须服从的一项生物学原则,认为在以互相歼灭为基础的世界中,不这样作便有复灭的危险。除了仅仅从庸俗的学者那里学到一点自然科学词句的经济学家以外,我们必须承认,即使达尔文观点的最有权威的解释者,也在竭力保持这些谬误的见解。赫胥黎无疑是公认的最有资格的进化论的解释者,事实上如果我们以他为例,我们岂不是听见他在《生存竞争和它对人类的意义》这篇文章中教导我们说:
+
+
+ “从伦理学家的观点来看,动物世界大概是和格斗士的表演一样。每个生物都受到相当好的对待,被安排去战斗,于是最强的、最敏捷的和最狡猾的便能活下去再战斗一天。观众用不着因为角斗场上没有饶它们的命而表示不满。”
+
+
+其次,在这篇文章的较后部分,他岂不是告诉我们说,在原始人中间也如同动物之间的情况一样:
+
+
+ “最弱的和最愚钝的要失败,而那些最顽强和最狡猾的,在其他方面并不是最好、只是最能适应他们的环境的便生存下去。人生是一场连续不断的自由混战,除了有限的和暂时的家庭关系以外,霍布斯所说的个体与整体的斗争是生存的正常状态。”
+
+
+对自然界的这种看法究竟能够得到事实的几分支持,从这里提供读者的关于动物世界和原始人的论证中便可以看到。但我们不妨立刻指出:赫胥黎对自然的观点,作为科学的推论来说,也和相反的卢梭的观点一样,是很难成立的,卢梭在自然中只看到被人类的出现所摧毁的爱、和平与和谐。事实上,只要一走进森林,对任何动物社会观察一下,甚至对任何一本论述动物生活的严肃著作(多尔比尼的、奥社邦的或勒瓦兰的,不拘哪一个的著作都行)细读一下,便不能不使博物学家思考到合群生活在动物生活中所起的作用,使他们不至于把大自然只看作是一个屠杀之场,同样,他们也可以免于在大自然中只看到和谐与和平。卢梭所犯的错误是他完全不想到嘴和爪的恶斗,而赫胥黎则犯了相反的错误,但不论是卢梭的乐观论还是赫胥黎的悲观论,都不能看作是对自然界的公正无偏的解释。
+
+只要我们对动物观察一下——不光是在实验室和博物馆中,而且在森林和草地,在草原和群山中——我们立刻就会发现,虽然在各种动物(特别是在各纲动物)之间进行着极多的斗争和残杀,但在同种的,或至少是在同一个群的动物之间,也同时存在着同样多的(甚至还要更多)的互相维护、互相帮助和互相防御。合群如同互争一样,也是一项自然法则。当然,要从数字上估计所有这两类事实的相对重要性,那怕是很粗略地估计,也是难事。但是,如果我们用一个间接的试探,问一问大自然:“谁是最适者:是那些彼此不断斗争的呢,还是那些互相帮助的?”那么我们立刻就会发现,那些获得互助习惯的动物无疑是最适者。它们有更多的生存机会,在它们各自所属的纲中,它们的智力和体力达到最高的发展水平。如果把这些可以用来支持这一观点的无数事实考虑在内,我们就可以十分有把握地说,互助也和互争一样,是一项动物生活的法则,但是,作为进化的一个因素来说,它也许更加重要得多,因为它促进了这些保证了种的维持和进一步发达以及用最少的精力来保证个体的生活的最大幸福和享受的习惯和特性的发展。
+
+就我所知,在达尔文学说的科学界信徒当中,第一个把互助充分理解为一条自然法则和进化的主要因素的,是著名的俄国动物学家,圣彼得堡大学故院长凯士勒教授。他在逝世前几个月,即1880年1月,在俄国博物学家会议上发表的一篇演说中阐明了他的思想;但是,像许多只用俄文出版的著作一样,这篇出色的演说几乎完全不为世人所知道。
+
+“作为一个多年的动物学家”,他认为他有责任反对滥用这个取自动物学的词——生存竞争,或者,至少应该反对高估它的重要性。他说,动物学和那些研究人类的科学不断地坚持它们所谓的生存竞争的无情法则。但是它们忽略了还存在有另外一条可以叫做互助的法则,这个法则,至少对动物说来,是远比前一个法则更重要得多。他指出,遗传后代的需要必然会使动物集聚在一块儿,并且,“个体愈是集聚,它们彼此之间就愈加互相支援,物种就有更大的生存机会,并且更加促进它们智力的发达”。“每一个纲的动物,”他继续说道,“特别是较高级的动物,都实行互助。”他从埋尸虫的生活以及鸟类和一些哺乳动物的合群生活中举出一些例子来说明他的见解。在一篇简短的开幕词中所举的例子当然是有限的,但主要之点都已说得很清楚;在谈完互助在人类进化中所起的更为突出的作用以后,凯士勒教授作了如下的结论:
+
+
+ “很明显,我不是否认生存竞争,但是我认为动物世界的逐步发展,特别是人类的发展,受惠于互助之处远过于互争……一切生物都有两个基本需要:营养的需要和使物种繁殖的需要。前者使它们互相竞争和残杀,而保存物种的需要则使它们彼此接近,互相帮助。但是我倾向于认为在生物界的进化中——在生物的逐步后天变异中——个体之间的互助远比它们的互争所起的作用要大得多。”
+
+
+上述观点的正确性,最最感动了大多数出席会议的俄国动物学家;希斐尔卓失——他的著作在鸟类学家和地理学家当中是很有名的——支持这些观点,并且还另举了一些例子来阐发这些观点。他说,有几种隼具有“一种适宜于抢掠的几乎理想的构造”,然而它们在退化,可是其他几种实行互助的隼却很昌盛。“另一方面,以一种合群的禽类鸭子为例吧,”他说,“一般说来,鸭子的机体不发达,但它们实行互助,从它们不计其数的变种和种类来看,可以说它们差不多是遍布于全世界。”
+
+俄国动物学家的立即接受了凯士勒的观点,好像是很自然的,因为他们几乎每一个人都曾经有机会在亚洲北部和俄国东部无人居住的广大地区研究过动物界;凡是研究过类似的地区的人,是不可能不得出相同的结论的。我想起自己在和我的朋友,那多才的动物学家波利亚可夫一起在维蒂蒙地区考察时,西伯利亚的动物界所给我的印象。当时我们两个人对《物种起源》的印象还很新,可是我们要寻找同种动物之间的激烈竞争却一无所获。这种竞争在我们阅读达尔文的著作时,即使想到了第3章(第71页)的论点,也是我们预期会看到的。我们看见很多动物常常是联合起来,以适应不利的气候环境或对各种敌人进行斗争。波利亚可夫写了许多出色的文章论述各处的食肉动物、反刍动物和啮齿动物的互相依赖;我们亲眼看到许多互相帮助的事实,特别是鸟类和反刍动物在移居途中的互相帮助;甚至在有大量动物聚居的黑龙江和乌苏里江地区,尽管我竭力寻求,但也根少发现在较高级的同种动物之间存在着实际的竞争和斗争。在大多数俄国动物学家的著作中,也都提到过这种印象,这大概可以说明为什么俄国的进化论者那样拥护凯士勒的观点,而同样的观点在西欧的达尔文信徒当中却并不流行。
+
+当我们一开始研究生存竞争的两个方面——直接的和比喻的——的时候,给我们印象根深的头一件事就是互助的事例非常丰富,这不仅是如大多数进化论者所承认的为了繁育后代,而且还为了个体的安全和为了得到必需的食物。对动物界的许多大类来说,互助是通例。甚至在最低级的动物之间也可发现互助的事实,我们必须预期有一天会从研究微小的池塘动物的学者那里得知即使在用显微镜才能看见的生物当中,也存在着不自觉的互助。当然,除了白蚁、蚂蚁和蜜蜂以外,我们对于无脊椎动物的生活的知识还是极其有限的;但是,就从比较低级的动物来说,我们也可以搜集到一些确切合作的事实。蝗虫、蛱蝶、萤虫、蝉等等动物的不计其数的联合,实际上简直还没有人研究;可是它们的存在这一事实本身就指出它们一定是按照大体上相同于蚂蚁和蜜蜂为了移居而暂时联合的原则组织的。至于甲虫,我们已经有人仔细观察过埋尸虫之间互相帮助的事实。它们需要腐烂的有机物,以便在其中产卵和供给它们幼虫以食物,但是那些有机物不能腐烂得太快,因此它们便把在漫游中偶尔发现的各种小动物的尸体埋在土中。一般地说,这些埋尸虫都是单独生活的,但是当它们当中有一个发现了自己难以埋葬的老鼠或雀鸟的尸体时,它就会招唤四个、六个或者十个其它甲虫来会力完成这项工作;如果必要的话,它们会把尸体运到一个合适的土质松软的地方,十分周密地把它埋起来,从没有为了它们之中哪一个享有在这个埋好的尸体上产卵的特权而争吵。约格里迪奇在用两根棍子做成的十字叉上绑上一个死鸟,或者是在插在土中的棍子上挂上一个蟾蜍的时候,这些小小的甲虫也会以同样友好的方法集中大家智慧来克服人的计谋。这种协力合作的事情在蜣蜋当中也曾见到过。
+
+即使在机体方面处于稍低级阶段的动物中,我们也可找到类似的例子。在西印度群岛和北美洲,有些陆蟹结成一大群一大群的,以便到大海去产卵;每一次这样的移动,都包含着它们之间的协力合作和互助。至于大莫鲁甲蟹(Limulus),我惊奇地发现(1882年在布列登水族馆)这种笨拙的动物在一个伙伴需要的时候能给予多大的帮助。它们当中有一只蟹仰面朝天地跌在水槽的一个角落里,它那小锅似的沉重甲壳使它不能回复原来的姿势,再加上角落里有一根铁杆,使它要想翻过身来更加困难。于是它的伙伴们前来援助,我用了一个钟头的时间来看它们如何努力援救它们被困的伙伴。它们一下来了两只,从下面推它们的伙伴,经过巨大的努力,终于把它扶正了,可是由于铁杆妨碍着它们完成援救工作,那个蟹又重重地仰跌下去。经过几番努力以后,援助者当中就有一只到水槽的深处去带来了另外两只蟹,这两只蟹用它们饱满的新力量开始来推动和扶起它们可怜的伙伴。我们在水族馆呆了两个多钟头,当我们离开的时候,我们又去看了一下那水槽,援救工作依然在继续哩!自我看见这件事以来,我不能不相信埃拉斯穆·达尔文博士所引征的叙述:“普通螃蟹在脱壳期间派一个没有脱壳或有硬壳的螃蟹在它旁边放哨,以防备海中的敌人来伤害这种处于没有防御状态的脱壳蟹。”
+
+关于白蚁、蚂蚁和蜜蜂之间的互助事例,特别是通过罗曼斯、彼希纳和约翰·刘波克爵士的著作,一般读者都很熟悉,因而我只说很少的几点提示。如果我们拿一个蚁巢为例,我们不仅看到了每一种工作(如生育子孙、寻找食物、建筑巢穴和饲养幼虫等等),都是按照自愿互助的原则进行的,同时,我们还必须和佛勒尔一样,承认许多种蚂蚁的生活的主要基本特征是每一个蚂蚁有义务把已经吞在肚里并且已经部分消化了的食物和集体中的每一个向它索取的成员共享。属于不同种的或属于互相敌对的蚁巢的两个蚂蚁,偶尔互相遇到时,便彼此避开。但是属于同一个蚁巢或属于同一群巢穴的两个蚂蚁便会互相接近,用触须作几下问答的动作,并且“如果其中有一个饿了或者渴了,特别是如果另一个的嗉囊中很饱满时。……它将立刻索取食物”。接到这样要求的蚂蚁是从不拒绝的;它张开了颚,用一种适当的姿势,吐出一滴透明的流质给那个饥饿的蚂蚁舐食。把食物吐给另外一个蚂蚁吃,这在蚂蚁(自由的)的生活中是那么突出的一个特征,并且为了养活饥饿的同伴和幼虫都是那样经常地互相求助,所以佛勒尔竟认为蚂蚁的消化道是由两个不同的部分构成的,其中之一,即后一部分,是专供自己用的,另一部分,即前一部分,主要是供集体用的。如果一个嗉囊饱满的蚂蚁竟自私到拒绝喂养一个同伴,那它将被看成是一个敌人,甚或比敌人还坏。当它的亲族和另一个种的蚂蚁打仗时,如果它拒不援助的话,它们将比攻击敌人还要凶猛地反过来攻击这个贪心的蚂蚁。如果一个蚂蚁没有拒绝喂养属于仇敌方面的蚂蚁,那么它将被后者的亲族当作朋友看待。所有这些情况都是经过最严密的观察和确切的实验所证实的。
+
+蚂蚁这个分成一千多种的大科动物,其数目是那么多,以致巴西人竟说巴西是属于蚂蚁而不是属于人的;在这个科里,同一个巢或同一个巢穴集团的成员之间是不存在竞争的。无论不同的种之间的斗争是多么厉害,也无论在战争时有着什么样的暴行,但集体内部的互助、已成习惯的自我献身和经常为了共同福利的自我牺牲,都已经成为法则。蚂蚁和白蚁废除了“霍布斯式笔下的那种斗争”,因此它们生活得更好。它们那种奇妙的巢穴,也就是它们的建筑,在比例大小方面超过了人类的建筑;它们修筑的道路和在地上的拱形走廊,宽阔的大厅和粮仓,它们的谷物田、谷粒的收获和使谷粒“麦芽化”;它们孵卵和养育幼虫的合理方法,以及建造特别的窠巢以饲养蚜虫——林内美妙地称之为“蚂蚁的乳牛”——的合理方法,最后,它们的勇敢、胆量和优越的智慧,所有这些都是它们在繁忙和辛勤的生活的每一个阶段中实行互助的自然结果。这种生活方式,其结果必然会发展蚂蚁生活的另一个特征:个体的主动性的巨大发展——它反过来又显著地促成了高度而复杂的智力的发达,这样的发达,使人类的观察者也不能不有很深的印象。
+
+在动物的生活方面,即使我们所知道的只不过是一些关于蚂蚁和白蚁的事实,我们也可以有把握作出这样的结论:互助(它导致互信,这是勇敢的第一个先决条件)和个体的主动性(智力发达的第一个先决条件)在动物世界的进化中,是比互相斗争更具有无限重要性的两个因素。事实上,蚂蚁没有任何“保护性”而仍能兴旺,可是自卫特性对于单独生活的动物来说是不可缺少的。蚂蚁的颜色使它很容易为敌人发现,在草地和森林中,许多种蚂蚁所建的高大巢穴也是一望可见的。它浚有坚硬的甲壳的保护,无论它的针刺在几百根刺入一个动物的皮肉时是多么危险,但对一个蚂蚁的防御来说却是没有多大价值的;而蚂蚁的卵和幼虫在许多居住在森林中的动物看来又是一种美味的食物。可是,成千上万的蚂蚁并没有受到鸟类或甚至食蚁兽的太大摧残,反之,它们却为此它们强壮得多的昆虫所畏惧。当佛勒尔在一个草地上倒出一口袋蚂蚁时,他看见“蟋蟀跑开了,听任蚂蚁抢夺它们丢下的洞穴;蚱蜢和蟋蟀向四方逃走,蜘蛛和甲虫也放弃了它们的捕获物,以免它们自己变成蚂蚁的捕获物”。经过一场战争(在战争中有许多蚂蚁为了共同的安全而牺牲了)以后,连黄蜂的窠也被蚂蚁占领了。甚至最敏捷的昆虫也不能逃脱,佛勒尔常常看到蝴蝶、蚊虫和苍蝇等被蚂蚁出其不意地袭杀。蚂蚁的力量在于互相援助和互相信任。如果说蚂蚁——且不谈更为发达的白蚁——在智力方面居于整个昆虫纲的首位,如果说它们的勇气只有最勇猛的脊椎动物才能匹敌,如果说它们的头脑——用达尔文的话来说——“是世界上最奇妙的微小物质之一,也许比人的头脑更为奇妙”,那么这难道不应归功于在蚂蚁的社会中互助完全代替了互争这一事实吗?
+
+蜜蜂也是这样。这些小小的昆虫(它们本来很容易被许多鸟类所捕获,它们的蜜也被从甲虫到熊的各纲动物所垂涎)也没有从拟态或其他方面得到任何自卫的特性,而没有这种特性,一个单独生活的昆虫是很难逃脱被彻底地毁灭的。但是,由于蜜蜂实行了互助,因而它们获得了我们所知道的广泛发展,获得了我们所称赞的智力。由于共同工作,它们使它们的个体力量增加了若干倍;由于临时分工和每一个蜜蜂在必要时能进行各种工作的能力的结合,它们获得了任何一种单独生活的动物(不管它是多么强壮和有多么好的武装)所不能指望的安全和福利。它们的合作,在人不知道利用充分计划的互助的情况下,往往比人还要成功。所以当一群新蜂要离开蜂箱虫寻找一个新住所时,许多蜜蜂就会预先到附近去探察一下;如果它们发现了一个适于居住的地方,例如一个旧篮子或任何这类的东西,它们就把它占领下来,把它弄得干干净净的,并且加以保护,有时候要保护整整一个星期之久,直到这群新蜂来到那里定居下来。但是,有多少移居到新土地上的人只因不了解他们力量联合起来的必要性而死亡在那里!由于蜜蜂懂得集中它们个体的智慧,它们能适应预料不到的或者不同寻常的恶劣环境,如巴黎博览会上展出的蜜蜂就能用它们树脂似的蜂蜡把箱盖固定到嵌在它们蜂箱板里的玻璃片上。此外,它们毫无喜好杀戮的表现,也没有喜欢无益争斗的习性,虽然许多作者总认为动物有这种癖性。守卫蜂箱进口的哨兵毫不留情地杀死那些企图到蜂箱里去抢劫的蜜蜂;可是,因为搞错了地方而飞来的陌生蜜蜂则不会受到伤害,特别是那些带着花粉飞来的或者是易于迷路的小蜜蜂,更不会受到伤害。除了确有必要时以外,它们是不会进行战争的。
+
+由于在蜜蜂当中仍然存在着残忍和懒惰的本性,而且往往由于环境促使它们又将显现出来,所以蜜蜂的合群性就更加对人有启发性。大家都知道,经常有一些蜜蜂宁肯过抢劫的生活而不愿过工蜂的勤劳生活,在食物缺乏和食物特别丰富的时候,都将使这个掠夺阶级为之增加。当我们的谷物已经收获回家,草地和田野里的谷物已经所剩无几的时候,抢劫的蜜蜂就更加经常到来。另一方面,在西印度群岛的甘蔗园附近和欧洲炼糖厂的周围,抢劫、懒惰和吃得迷迷糊糊的情况在蜜蜂当中就更为普遍了。我们由此可见,在蜜蜂之中还依然存在着反群居的本能,但自然选择必定会继续淘汰它们,因为归根到底,团结的实践证明它比具有掠夺倾向的个体的发展对物种更为有利。那些最狡猾的和最阴险的被淘汰了,让位给那些懂得合群生活和互助利益的蜜蜂。
+
+当然,无论蚂蚁或蜜蜂,甚至白蚁,都不可能具备包括到整个种的更高度团结的观念。在这方面,它们显然没有达到即使在我们政治、科学和宗教的领袖人物中也尚未具有的发展程度。它们的爱群居的本能很难超出蜂箱和蚁巢的范围。不过,拥有不少于两百个巢穴的巢群的两个不同种的蚂蚁(Formica exsecta和F. pressilabris),业经佛勒尔在丹德山和萨勒福山发现并有所描述。佛勒尔认为,这些巢群的每一个成员都认识所有巢群中的其他成员,它们都参与共同的防御。在宾夕法尼亚,麦克库克先生发现了整整一个拥有一千六百到一千七百个巢穴的筑墩蚁的族,全体蚂蚁互相之间都互通信息;贝茨先生曾经指出,在“园地”的广大面积上到处都是白蚁的土堆,有些巢穴成了两、三种蚂蚁的避难所,这些巢穴大部分是用拱形通道或拱廊连接起来的。因此我们发现,甚至在无脊椎动物之间也采取了一些措施把同种结合成更大的组织来互相保卫。
+
+现在进一步谈到较高级的动物,我们发现在它们当中有着更多的为了会种可能目的而有意识地互助的例子。然而我们必须承认,我们对高级动物的生活的知识依然是很不完备的。虽然第一流的观察者们收集了大量的事实,可是我们对于动物世界的某些属科还几乎是一无所知。关于鱼类的可靠资料特别稀少,这一部分是由于观察的困难,一部分是因为对这个问题还没有给予应有的注意。至于哺乳动物,凯士勒已经指出,我们对它们的生活方式所知是多么少。它们之中有许多是习惯于夜间活动的;有些是隐藏在地下的。至于反刍动物的那些合群生活和移居最能引起我们的兴趣,可是它们是不让人们接近它们的群的。我们主要是在鸟类方面拥有最广泛的资料,但我们仍然对许多种鸟的合群生活知道得很不完备。不过,我们不必埋怨我们缺乏经过充分证实的事实,因为这从下面的叙述中就可看到我们并不缺少。
+
+我不打算详谈雄的和雌的为繁育后代和为在后代的最初生活阶段中供给它们食物,以及为共同猎取食物的联合;但是我不妨顺便提一下,这样的联合是通例,即使对最不合群的食肉动物和凶猛的禽类来说,也是一样;我们可以说,这种联合的特殊意义在于:即使在其他方面表现最残酷的动物在这方面却也表现了较温和的情感。还可以补充一点,在食肉动物和猛禽当中,大于家庭的联合还很少见,这种情形,虽然大部分是由于它们猎取食物的方式所致,但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解释为由于人类的迅速增长在动物世界中所引起的变化。至少值得注意的是,有几种动物在人烟稠密的地区过着完全单独的生活,然而同是这种动物或和它们最相近的动物,在无人居住的地区却是喜欢群居的。狼、狐狸和几种猛禽都可以作为这一情况的例证。
+
+然而,对于我们讨论的问题来说,不超过家庭关系的结合的重要性较小,何况我们知道,有许多联合只是为了一般目的,例如猎食、互卫,甚至纯粹为了共同享受生活。奥杜邦曾说过,有时候老鹰也联合起来猎取食物,他对两个秃鹰(一雄一雌)在密西西比何上猎食的描写,是以其生动的笔法闻名的。但在这类观察中,最可靠的是希斐尔卓夫所作的观察。他在研究俄国草原地方的动物时,有一次看见一只完全属于群栖种的鹰(白尾鹰)在高空中飞翔,它静静地绕着大圈子盘旋了半个钟头,这时候突然听到它发出了刺耳的吟声。不久,另外一只鹰就发出了回声,并向它飞来,接着,第三只、第四只,直到一齐飞来了九只或十只白尾鹰,不一会儿它们就飞得不见了。下午,希斐尔卓夫走到他看见白尾鹰飞去的地方,借着草原上的一个高坡的掩蔽,他走近它们,发现它们围着一匹马的尸体。那些年老的鹰(照例由它们先吃——这是它们的礼节)这时已经站在附近的草堆上担任放哨,而较小的鹰则在吃着它们的盛餐,旁边还围着一群群的乌鸦。希斐尔卓夫根据这个和类似的观察,断定白尾鹰为了猎食而结合一起;当它们都飞到很高的空同时,如果它们有十只的话,就能总览至少二十五平方英里的一片地区;只要其中任何一只鹰一发现了什么东西,它就告知别的鹰。当然,有人会说,第一只鹰的单纯的本能叫声,甚至它的动作,同样可以把几只鹰带到猎获物那儿来。可是在这个问题上,有说明它们互相通知的有力证据,因为这十只鹰在飞到猎获物那里以前先聚集到了一起。希斐尔卓夫以后叉有几次机会证实白尾鹰常常因为饱餐尸体而集合到一起,它们之中有些(首先是年幼的鹰)在别的鹰吃东西时,经常是在旁边担任放哨的。事实上,白尾鹰——最勇敢和最善于猎食的猛禽之一——完全是一种群栖的鸟类,布利姆说,当它被捕获以后,它很快就和饲养它的人发生密切的情谊。
+
+合群性,是很多种猛禽的共有特征。巴西鸢——最“鲁莽的”强盗之一——也是最喜欢群居的鸟。达尔文和别的博物学家已经描述过它们猎取食物的联合,下面是一个事实:当它捕到一个太大的东西时,它就招唤五、六个伙伴来把它搬走。经过一天的忙碌以后,它们常常从十英里或更远的地方飞来,结伙到一棵树上或灌木林去过夜,还经常发现有几只兀鹰,特别是多尔比尼所说的“它们真正的朋友”——玉鸡和它们在一起。据札鲁得尼说,它们在别的大陆和外里海的荒野上,也有一起巢居的习惯。群居秃鹰——最强壮的兀鹰之一——就是由于喜爱群居而得名的。它们成群地在一块儿生活,显然爱好群居,当它们高飞到天空中游戏时经常是成群结队的。“它们在极其友好的气氛中生活,”勒瓦兰说道,“在同一个洞穴里,我有时候找到离得很近的窠巢达三个之多。”巴西的鸟拉布兀鹰也和白嘴鸦一样,甚至比它们更爱群居。埃及的小兀鹰亲密地生活在一起。它们结队在空中游戏,晚上聚在一块儿过夜,早晨一块儿去寻找食物,它们之间连最轻微的争吵也从未发生过;这是有充分机会观察它们生活的布利姆证实过的。红脖隼也是大群地聚集在巴西的森林里,茶隼(Tinnunculus cenchris)离开欧洲以后,在冬天到达亚洲的森林和草原时,也是结成许多大群的。在俄国南方的草原上,它们是(或更确切地说,以前是)那么样的合群,以致诺特曼看见它们和其他的隼(Falco tinnunculus、F. œsulon和F. subbuteo)结成一群群的,每当晴天的下午大约四点钟的时候,聚在一块儿游戏,直到天黑以后很久。它们大家一齐飞起来,排成一条直线,向着某个选定的地方飞去,到达那里以后又立刻按照原来的路线飞回来以便再飞。
+
+只是为了飞翔的快乐而成群地飞翔,这在会种鸟类中是很普遍的。“特别是在汉柏地区,”迪克生写道,“在8月底经常有大群的鹬鸟在泥洲上空飞翔,在那里过冬……这些鸟的动作极其有趣,它们大群回旋飞行,散开会拢,其精确的程度好像受过训练的军队。在它们当中还混杂着单独的沙锥鸟、海云鸟和环颈鹬。”
+
+不可能在这儿把鸟类的联合猎食情况都一一列举出来;但企鹅的捕鱼结合肯定是值得我们注意的,因为这些笨拙的鸟在联合中表现了优良的秩序和智慧。它们常常结成许多大队去捕鱼,在选定一个适当的水湾以后,它们便面对岸边围成一个广阔的半圆圈,一步步地向岸边走去,从而缩小这个半圆圈,把包围在圈里的鱼完全捕食。在窄小的河流和运河上,它们甚至分成两个队,每队围成一个半圆圈,一步步地会会起来,好似拖着长渔网的两队人彼此会合起来捕捉两个鱼网之间的鱼一样。夜晚来临时,它们飞到休息的地方——各群休息的地方是不变的——,从来没有人看见过它们为了争夺水湾或休息的地方而互相争斗。在南美洲,塘鹅结成拥有四万到五万只的大群,其中一部分在睡觉,另一部分别担任守卫,而其余的塘鹅便去捕鱼。最后,如果我不谈一下常被诽谤的家麻雀是多么忠实地和它所属的集体的每一个成员分享它所发现的任何一样食物的话,那我便对它们有失公平。希腊人早就知道这个事实,它所以留传下来,是一个希腊演说家有一次说(根据我的记忆):“当我向你们讲话的时候,有一只麻雀已经去告诉别的麻雀说,一个奴隶把一袋谷物掉落在地上,于是它们都到那里去吃谷粒了。”并且,现在我们很高兴地发现,这个古代的观察已由葛尼先生在最近出版的一本小册子中加以证实,葛尼确信家麻雀常常相互告知哪里有食物可以窃取;他说:“甚至在远离庭院的地方打了一堆麦子,院子里的麻雀也总会使它们的嗉囊充满麦粒。”的确,麻雀极其注意保护它们的领地,不使它受外来者的侵犯;所以卢森堡公园中的麻雀拼命同一切企图来分享公园和游客的好处的麻雀作战,但在它们集体的内部,它们便充分地实行互助,虽然偶尔在最要好的朋友之间当然也发生一些争吵的事情。
+
+在禽类中,同猎同食是那么常见的一种习惯,所以用不着再引更多的例子来说明,必须把它看作是一个确定不移的事实。至于这种结会形成的力量,那是显而易见的,用不着证明。最强壮的猛禽也难以对付结合到一起的我们喜爱喂养的小鸟。即使是鹰——甚至凶通有力的岩鹰和可以用脚爪抓走兔子或小羚羊的老雕——也被迫把它们的猎获物让给一群群的乞食的鸟——鸢,它们一看见老鹰找到了一个美味的猎物便照例去追赶它。鸢也追赶敏捷的鱼鹰,抢走它捅获的鱼,但是没有一个人看见过鸢鸟为了争夺这种窃取的猎物而互相争战。在克古仑岛上,库斯博士看见猎海豹的人所说的海鸡(Buphagus)追赶海鸥,要它们吐出嘴里的食物,而另一方面,一旦海鸡飞近海鸥等的住地时,海鸥便和燕鸥联合起来逐走它们,特别是在伏巢期间更是这样。身体虽小但极其敏捷的田凫大胆地攻击食肉的猛禽。“看它们攻击一只秃鹰、一只鸢鹰、一只乌鸦或一只鹰,是最有趣的事情。我们会觉得它们有胜利的信心,也看见猛禽的愤怒。在这种情况下,田凫互相之间全力援助,它们的勇气随着它们的数量的增加而增加。”田凫真可以无愧于希腊人给它们取的“良母”这个名称,因为它们总是保护其他的水鸟,使之不受敌人的攻击。我们在花园中常常看到的身长不过八英寸的小白鹡鸰(Motacilla alba),也能强迫鹞鹰放弃它们的猎食。“我总钦佩它们的勇气和敏捷,”老布利姆写道,“我相信唯有隼才能捕捉它们……当一群白鹡鸰逼得一只猛禽退却的时候,它们使空中都回响着它们胜利的叫声,然后它们就飞散了。”它们为了追逐敌人的这个特殊目的而集合起来,也如同我们所看见的另一种情况一样:当森林中的所有鸟雀发现一只夜鸟在白天出现时,它们便飞起来,一起——食肉的猛禽和无害的小歌鸟——丢追逐这个陌生的鸟,使它回到原来隐藏的地方。
+
+鸢、秃鹰或鹰和野鹡鸰这样的小鸟之间,在力量上是多么悬殊,然而这些小鸟以它们共同的行动和勇敢,证明它们比有强壮的翅膀和武装的强盗还优越!在欧洲,鹡鸰不仅追逐可能危害它们的猛禽,而且还追逐鱼鹰,它们的目的“不是为了要伤害它,而是为了好玩”,据叶尔登博士税,在印度,穴鸦之追逐“戈文达”鸢,“只不过是为了取乐”。韦德公爵看见巴西的鸟拉布秃鹰(urubitinga)被不计其数的一群群的大嘴鸟和反舌雀(这种鸟近似我们的白嘴鸦)包围起来,受它们的嘲弄。他说:“老鹰总是十分悄悄地忍受这种侮辱,但有时也会捕捉一只嘲弄它的鸟。”在所有这些事例中,在体力方面虽然比猛禽差得很多的小鸟,却以共同的行动证明它们胜过猛禽。
+
+但是共同生活在个体安全、生活享受和智力发达方面所起的最显著的效果,是要从两大科鸟类——鹤与鹦鹉——的身上才能看到的。鹤是极爱群居的,不仅和它的同类,而且和大多数水鸟都有极其良好的关系。它们的小心谨慎和它们的智慧真令人惊异;它们在顷刻之间就能洞察新的环境,并根据这种环境来活动。它们的哨兵经常在一群吃食或休息的鹤周围守卫,猎人们深深知道要接近它们是多么困难。如果它们受到了人的突然袭击,那么它们不经过先派一个单独的侦察兵,然后再派一群侦察兵去巡查一遍,是决不回到原地方来的。当侦察队回来报告那里没有危险的时候,第二批侦察便被派去证实第一次的报告,以后全群才会出动。鹤和种类相近的鸟结成真正的朋友;除了同样有合群性和高度智慧的鹦鹉以外,没有别的鸟在被捕到以后能像鹤那样和人类发生真正的友谊。“它把人不是看成主人,而是看成朋友,并且竭力表示这一点,”布利姆从许多的亲身体验中得出这样的结论。鹤从清晨直到深夜都在一直不停地活动,但只是在早晨用几个钟点的时间去寻找食物(主要是蔬食),一天之中其余的时间都用在集体生活上。“它拣起小木片或小石头,把它们抛在空中,并试着去接住它们;它弯着颈项,张开翅膀,舞着、跳着、到处跑着,想用种种方法表示它的好兴致,它始终保持着优美文雅的姿态。”由于它们生活在集体中,所以它们几乎遇不到敌人,虽然布利姆有时候看见它们当中有一只被鳄鱼攫住,但他写道,除了鳄鱼以外,他不知道鹤还有其他的敌人。它们用个个皆知的谨慎行动避开一切敌人;它们通常都能活到很长的年岁。因而难怪鹤不需要养育许多子孙以保存自己的种,它们一般只孵两个蛋。至于它们的高度智慧,只说一句就够了:所有的观察者都一致承认,它们的智力很使我们联想到人的智力。
+
+另一种极其合群的鸟是鹦鹉,大家都知道,它的智慧的发达在鸟类中占有最高地位。布利姆是那么美妙地总括了鹦鹉的生活方式,所以我不如把下面一段照样翻译出来:
+
+
+ “除了在交尾期以外,它们都是结成大的集体或成群生活的。它们在森林中选定一个地方栖居,此后便每天早晨出去寻找食物。每一个群的成目都忠实地互相依恋,并且同甘共苦。它们在早晨一起到田野、花园或是树上去吃果子。它们布置岗哨守卫整个群的安全,并且注意它们的警报。遇有危险的时候,它们便一起飞走,彼此帮助,一块儿同时回到它们栖息的地方。一句话,它们始终是紧密团结生活在一起的。”
+
+
+它们还爱好和其他的鸟交往。在印度,樫鸟和乌鸦从附近好多英里以外飞到竹丛中来和鹦鹉一道过夜。当鹦鹉出外寻食的时候,它们发挥了极惊人的智慧、审慎和应付环境的能力。以一群澳大利亚的白色美冠鹦鹉为例,它们在出发去劫掠一块农田之前,首先要派出一个值察队——它们栖在农田附近的高树上,而另外一些侦察兵则栖在农田和森林之间的树上传递信号。如果报告说“好”,二十来只美冠鹦鹉便从队伍中散开,飞到空中,向离农田最近的树木飞去。它们还要花费很长时间来详细察看附近的情况,然后才发出全体前进的信号,接着,全队便立刻出发,转眼同就劫掠了那块田地。澳洲的居民很难瞒过鹦鹅的小心谨慎,如果人们用一切办法和武器终于打死了几只鹦鹉,那么,它们以后将变得更加谨慎和警惕,以致能打败人的一切计谋。
+
+毫无疑问,使鹦鹉能得到几乎相等于人的这种很高的智力水平和我们在它们身上所感到的人类情感的,是集体生活的实践。它们的高度智力竟使最好的博物学家把某种鹦鹉,即灰鹦鹉,称为“鸟人”。谈到它们的互相友爱,大家都知道,当一只鹦鹉被猎人扛死了,其他的鹦鹉便在它们同伴的尸体上空盘旋,发出尖锐的怨诉声,据奥社邦说,“它们自己也将为它们的友谊而牺牲”。两只被捕的鹦鹉虽然属于两个不同的种,但也能建立起相互的友谊,如果这两个伙伴当中有一个意外地死了,另一个伙伴有时也将因悲伤而死。很明显,它们在集体中得到的保护,远远超过任何理想地发达了的嘴和爪所给予它们的自卫能力。除了各种较小的鹦鹉以外,其他的鹦鹉是很少有猛禽或哺乳动物敢去攻击的,布利姆说得一点不错,鹦鹉除了人以外几乎没有其他的敌人(他说,鹤与合群的猴子也是这样);他又说:“鹦鹉多半不是死在敌人的爪下,而主要是死于衰老。”只有人类才能消灭它们的一部分,因为人类有更高度的智慧和武器,这些同样也是从结合中得来的。所以,鹦鹉的长寿,可以看作是它们合群生活的结果。至于它们那惊人的记忆力,难道我们不可以说,它之所以发达,也是得力于合群生活、长寿及随之而来的直到很老身心仍十分健全吗?
+
+由上所述,可知个人反对整体的斗争不是唯一的自然法则。互助也和互争一样,同样是一条自然法则,当我们再分析一下另外一些鸟类和哺乳动物的结合以后,这条法则就更加明白了。关于互助这条法则对动物世界的进化的重要性,在前面的几页中已经作了几点提示,但是,在我们再举出几个例证,我们将由此能够得出我们的结论以后,它们的意义就将更加明显。
+
+
+
+
+
+
+
+
+
+
+
+
+ Made with by Agora
+
+
+
+
+
+
diff --git a/heros/2009-03-01-GavinMendel-Gleeson-a1_l-complex-systems-and-anarchism.html b/heros/2009-03-01-GavinMendel-Gleeson-a1_l-complex-systems-and-anarchism.html
new file mode 100644
index 00000000..9f20c030
--- /dev/null
+++ b/heros/2009-03-01-GavinMendel-Gleeson-a1_l-complex-systems-and-anarchism.html
@@ -0,0 +1,149 @@
+
+
+
+
+
+
+
+
+
+ 复杂系统与无治主义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复杂系统与无治主义
+
+
+
+
+
+ Gavin Mendel-Gleeson | 2009.03.01
+
+
+ 将人类社会作为复杂系统进行分析,能为我们提供对于历史进程以及资本主义的强项与弱点的新的见解。
+
+
+
+
+
+复杂系统理论是一个从突变理论(catastrophe theory)、混沌理论(chaos theory)、控制理论(control theory),尤其是控制论(cybernetics)的传统中产生的科学理论。复杂系统理论的诞生来源于对传统科学的还原论(reductionism)方案的否定。它认为还原论既不必要又难解(intractable)。
+
+传统物理学试图在尽可能小的颗粒度下找到基本规律。然而,现在已经知道,由于在极小的颗粒度下相互作用的性质,预测集合系统的行为在计算上难以实现。例如,水,(大多数情况下)最好用流体流动方程来描述,它可以用较简单的(非线性)方程描述集合行为。试图把它作为1026个相互作用的量子粒子集合波函数在计算上是不可行的。相反,复杂系统理论试图在自然的粒度下描述系统,以便对其行为进行可行的(tractable)预测。
+
+复杂系统中的一个基本概念是涌现行为(emergent behaviour)。或者说,从一个有大量服从简单规则的行为者的系统中,能涌现复杂的行为。这类似控制论者所说的元系统跃迁(metasystem transition)的概念。某些对涌现行为最早的描述实际上来自于奥地利学派,可以在路德维希·冯·米塞斯的写作中看到,他把资本主义的集合行为描述成一种由行为者自利产生的最优解。
+
+系统理论为我们提供了一些经验性的法则,可以作为理解行为者和集合行为者涌现的工具。如果你使简单的系统与复杂的环境相互作用,它保持自己的身份——或者说内部结构完整性——的概率会很低。而复杂系统能够于复杂环境相互作用,并有更高的生存概率。我们在自然界中的简单生物中可以观察到,由于它们的低存活率,它们采取大量繁殖的策略。这与人类采取的方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
+复杂系统理论与社会
+
+为了理解如何用系统理论模拟社会,我们不如从简单的例子看起。在封建欧洲,社会组织层级森严。在系统理论中,我们把它用一个树状的控制图模拟,领主在顶上,佢的直接附庸在下面。很多情况下,在这个结构中,控制了等级制度的领导就近似控制了整一群人。这有许多的后果。如果这个系统的行为可以用领主的行为来模拟,那么这个系统的行为就必不能比领主更复杂。因此,这个系统仍是简单的。这也意味着这个系统能轻易地一致行动。它可以率领军队,并与其他的封建国家简单地交互。
+
+实际上,完美的控制层级是不存在的。总是会有横向的控制链接和多样的同谋行为,等等。然而,对于封建制而言,这个模型仍然是个不错的近似。随着我们在历史上的推移,到了早期资本主义,我们逐渐注意到向更「混合式」的控制模式的变化,其中横向连接更多,并且系统可能发展出更去中心化、更复杂的行为。此外,它变得不那么脆弱了。我们或许可以猜想,资本主义出现时,封建制度某种意义上注定要灭亡,因为交互环境变得太复杂了。
+
+现代世界已经转向了高度互联的网络模式的资本主义。在系统联通性的框架内,这几乎是封建主义的对立面。关于系统模型,有几件事必须要注意。系统可以有非常不同的内部结构。高度的互通性不排除某些内部模式。事实上我们知道很多复杂系统,包括社交网络,它们的无结构并不「随机」。内部结构可以对涌现行为有很大的影响。每一个网络都是不同的。
+
+进一步讲,一个系统的涌现行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行动者交互的模式。当下的经济体系是资本主义社会关系模式的产物。资本主义从这些社会关系中涌现,一点也不「自然主义」。它是人与人的社会体制的次要产物。将行动者原子化的方式是任意的。实际上,系统常常可以被重原子化,形成不同的行为者与交流的概念。这里有个很好的例子:阶级政治。在国家、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的分析框架下,实体与它们之间的交互被物化(reify)了,因此分析起来比大众交互容易得多。这样,我们有了一个可行的经济学推理的机制。这与新古典主义知识框架下对阶级动因的完全忽视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
+结构与行为
+
+在无治主义者思考无治主义与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时,系统的集合行为与其控制行为的关系十分有启发性。理想化的层级可以用控制它的实体来模拟。这些集合体可以进行所谓「一致」(coherent)的行动。军队是个一个不错的例子。然而,这些一致系统理论上的目标只能有简单的描述。比方说种族灭绝,它可以被简单地描述,我们可以预料军队能够执行这个描述。然而,「在伊拉克建立民主」则是军队做不了的事。
+
+民主国家与大型企业通常类似混合式模型的层级。这些系统逐渐呈现出比单个行动者更复杂的行为。它们的行为,逐渐变得不那么「一致」,但更「相关」。你不能指望事情发展完全一致,但是整个系统会往一个大致相关的方向发展。你还可以预料到,一些混合系统能够适应比单个行为者能够适应的更复杂的环境。
+
+最后,在一个几乎没有层级的概念的网络系统里,有可能出现真正复杂的涌现行为。这样的例子包括人类身体和社交网络。
+
+当下的政治结构
+
+国家,作为一个相当层级化的生物,想要让事情运作更加一致。然而它最大的弱点在于它无法解决那些描述非常复杂的问题。比方说,军队和国家发现它们越发无法应对游击战与恐怖主义的涌现。这些社会结构所用的组织模式是高度去中心化、高度非层级化的。说到底,国家几乎没有可能根除这些运动。国家必须找到任务目标的简单描述,这让它在根本上处于劣势,因为它处理复杂性的能力比较有限。然而,资本主义与企业全球化是更可怕的生物。它们的内部结构是高度网络化的。这些生物灵活地跨越国家边界。它们的集合行为极度复杂。没有人理解股票市场是怎么(不)运作的。同时,资本主义极度的强健,能够以马克思没想象到的方式适应不同的环境。若要战胜这种敌人,唯一的可能是至少与其相当的复杂性。
+
+
+
+革命与结构
+
+复杂系统的整体行为和属性取决于个体交互的机制。在这个意义上,人类交互有可能产生在行为者交流层面上的反馈循环,能够催生系统性的根本转变。这意味着全球性的极端变化是可能的。革命正是转变交互机制导致的根本性的涌现性质的转变。
+
+复杂系统告诉我们没有唯一正确的社会交互模型。假设我们能详细掌握交互模式,并且假定它是不变的(原子级的行动者之间的社会交互不变),而且这个世界严格意义上服从决定论,我们也得不到一个能预测结果的社会理论。可以用来宣称不可避免的「历史的进程」的实证主义或自然主义的方法是不存在的。它在计算上和方法论上都是不靠谱的。
+
+那么,在运用于人类社会与革命性变化的思考方面,复杂系统理论能够告诉我们什么呢?我们从自然科学中经验研究的领域以及历史信息中知道,根本性的范式变化实际上是很自然的,即便它们几乎无法预测。社会秩序的革命在历史上一再发生。
+
+在真正全新的社会秩序的出现中,有几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就那些创生性的产生这些变化的事件而言,它们通过旧秩序日益混乱或衰败的过程发生。这通常包括向旧体制中注入巨量的能量。当这些能量事件消散时,新的秩序便逐渐强化。
+
+对称性破坏(symmetry-breaking)是一个常见的系统性行为,它在范式变化的语境下尤为有趣。当一个系统因为一个微小的局部偏离而走向了两个可能中较低的那一个时,对称性破坏便发生了。对于外部观察者来说,集合行为的选择可能显得很任意。事实上,它源于系统行为中的微小内部波动。
+
+无治共产主义,在复杂系统的语境下,是一个对涌现行为以及个体行为的描述。它要求整体性上的共产主义,社群之间的互助,以及依照面对的问题的规模采取合作的、集体的决策及解决措施。同时,它要求直至个体水平的层级和强制权力的消灭。在复杂系统的框架中,无治共产主义实际上似乎有很好的生存机会。它将无层级的网络模型作为人类组织的出发点。这意味着在理论上,它具有呈现复杂涌现行为的能力。
+
+此外,革命组织的作用可以被视为保持革命的自由意志主义的关键。在革命的情况中,微小波动可以产生不合比例的巨大影响。新社会的核心将存在于那些有着适合于运动的组织的倾向当中。因此,至关重要的是,组织倾向必须要有结构上的完整性,以及对于交互动因的可复制的知识,后者对于将广泛的运动成型为自由共产主义是不可少的。
+
+在战术层面上,用复杂系统思维进行分析解答很多问题,但也留下很多问题。从这个角度看,许多涌现行为事先没有办法计算,只能用经验研究或者是更弱的找历史类比的方法决定。我们仍然面对着困难的问题。我们必须找到其战术最利于阶级斗争升级的解决方案。此外,我们必须找到最利于拓展、复制的内部结构,以便它们在革命时刻中出现的高度敏感期的实施。
+
+
+
+
+
+
+
+
+
+
+
+
+
+
+ Made with by Agora
+
+
+
+
+
+
diff --git a/heros/2022-08-05-ElinBjarnegard/.-a1_l-armed-violence-and-patriarchal-values.html b/heros/2022-08-05-ElinBjarnegard/.-a1_l-armed-violence-and-patriarchal-values.html
new file mode 100644
index 00000000..9998e0d0
--- /dev/null
+++ b/heros/2022-08-05-ElinBjarnegard/.-a1_l-armed-violence-and-patriarchal-values.html
@@ -0,0 +1,224 @@
+
+
+
+
+
+
+
+
+
+ 暴力与父权:泰国男子从军经历调查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暴力与父权:泰国男子从军经历调查
+
+
+
+
+
+ Elin Bjarnegård, et al. | 2022.08.05
+
+
+ 本研究超越男女二元性的论调,强调男性内部对于暴力的态度因意识形态影响而存在分化:志愿参军的人通常更亲近父权制意识形态,而不是军队塑造了士兵的父权思想;强制参军对不希望主动参军人士的父权思想并无明显影响。
+
+
+
+本研究通过对泰南三府年轻男性进行调查,探索了参加武装暴力与父权价值观之间的关系。研究1发现父权价值观更强的男性更容易志愿加入准军事部队。研究2利用泰国征兵抽签所带来的自然实验,比较了非自愿应征入伍服兵役的男性与参加抽签但未入伍的男性的调查回答,发现两组在父权价值观方面没有差异。本文结论是,父权价值观促使人们自愿参与武装冲突,而在冲突地区应征服兵役不会导致士兵父权价值观的变化。
+
+一、导言
+
+最近的研究提出了一种新的解释,有可能更准确地缩小在暴力冲突局势中选择拿起武器的人的范围:具有父权价值观(patriarchal values,认同男性对女性的系统性支配地位)的人。一系列研究表明,关于男子气概(masculinity)和性别歧视的观念与支持暴力极端主义有关。本文从两个重要方面推进了这一研究:(1)研究了在武装冲突中,个人父权价值观强弱与通过资源加入政府准军事单位自愿参与有组织暴力活动之间的联系;(2)通过分析泰国的征兵抽签这一自然实验(natural experiment),研究了参与有组织暴力到个人父权价值观强弱之间的反向因果关系的可能性。
+
+二、武装暴力与父权价值观之间的联系
+
+在过去的三十年中,性别平等与战争暴力之间的关系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但侧重于个人层面的文献受到的学术关注较少。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在解释暴力行为成因时,性别价值观在社会和个人层面上都起着重要作用。父权制价值观被视为男女二元性别秩序的一部分,将男性置于女性之上,且这种父权制价值观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从父权制价值观转向性别平等的价值体系,意味着维护男女二元对立的界限日益模糊,并且二者平等。父权价值观与暴力倾向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多地被记录,而且往往集中在“他者化”(othering)过程中。他者化是一个区分“我们”和“他们”的过程,是构成父权价值观基础的性别秩序所固有的,也是合理化(rationalization)对他人实施肉体伤害的必须部分。尽管实施暴力行为往往与男性和男子气概的理想有关,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男性生物学上都具有同样的暴力倾向。同样,女性也可能是战时暴力的施暴者。因此,重点在于意识形态而非性别对于参与暴力的影响,从而需要从男性内部入手,研究参与暴力与不参与暴力的男性的不同及其原因。但是,研究父权价值观与暴力行为之间的因果关系仍然是一项重大挑战:这种既定的联系可能是由于以性别平等为导向的社会和个人不太支持暴力,也可能是由于暴露于冲突和暴力的社会和个人变得不那么支持性别平等。
+
+个人对暴力的增值化(valorization,赋予某事物价值)通常归因于社会化(socialization)进程。研究表明,暴力既可以通过代际传播,也可以通过影响儿童待遇的文化规范传播。具体而言,曾被家暴或目睹家暴的男孩随后更可能坚持父权价值观,最终更可能选择参与政治暴力。北美的一些调查研究表明,具有平民背景和军事背景的个人在特征和价值观上有所不同,这是因为参军前已经形成了某种亲军队的价值观的年轻男性倾向于自我选择加入部队。
+
+然而,其他一些论述则将对暴力的增值化与服役经历直接联系起来。例如,在越战期间服兵役的美国男性因暴力犯罪而被监禁的可能性显著增加。另一方面,国际安全援助部队中瑞典士兵在阿富汗服役前后的价值观基本保持稳定。
+
+在女权主义安全研究中,“军事化男子气概”(militarized masculinities)这一概念已发展为捕捉军事暴力与男子气概之间的特殊关联。军事化男子气概通常的特点被认为是“强壮、吃苦耐劳、具有侵略性的男性异性恋取向、恐同、重视庆祝同性友谊、实施有控制的攻击行为、以最小的抱怨完成任务”。尽管军事化的男子气概包含了相当多的特征,但在本文讨论中,军事化的男子气概有两个决定性的特征:其与男子气概的联系和对暴力的增值化:一个真男人应该具有战士的品质。女性被赋予了柔弱和看护的二等角色,而未能“像个战士”的男性则会受到羞辱。
+
+军事化男子气概指的是这样一种主张,即“与男子气概相关的刻板印象中的特质可以通过兵役,尤其是战斗来获得/证明”。这句话表明男子气概可以在军事环境中获得(acquired)和证明(proved)。第一种说法说明服兵役或参加战斗的经历会使男性具备某些特质。第二种观点认为这些特质是来自早年社会化过程,并且参军后就能表现出来。这种模棱两可的关系提出了父权价值观与暴力之间因果关系的问题。更具体地说,它提出了军事化男子气概的理想主要是通过自我选择(参军前)还是军事社会化(参军后)来实现的问题。
+
+三、志愿参军与军队招兵
+
+有关主动参加暴力行动的研究将军事冲突环境解释为已经社会化的个人可以将男子气概和暴力增值化的地方。一项关于越共游击队招募情况的研究强调对许多年轻新兵来说“赢得荣誉的渴望,或许只是赢得社区的尊重”是他们加入游击队的主要原因。对军人阳刚之气的认同往往是参军的主要动机之一。
+
+许多军事组织依赖于吸引志愿者和激励应征者,而将男孩转变为真正男子汉的理念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力工具。从国家的角度来看,军事化男子气概的概念有利于军队招募“不怕死”的士兵。当军队把自己塑造成充满阳刚之气时,就会吸引某一类渴望这种改变的人。这与军事化男性气质内涵——“真正的男人是士兵,真正的士兵是男人”——不谋而合。从这个角度来看,军事化男性气质的构建早在入伍之前就已开始。
+
+四、反向因果关系的可能性:军事社会化
+
+军事社会化意味着与军事组织具体相关的经历塑造了个人的价值观。在这里,士兵所处的环境会塑造和重塑他们的兴趣以及身份。军队也要求向未来的士兵有效地灌输有利于实现(使人成为士兵)的思想和价值观。作为一个以男性为主导的组织,军队的职能以暴力为基础,因此军队鼓励军事化的男子气概,将其作为诱导男性成为战士的一种手段。这种转变需要特定的方法、仪式或做法,旨在培养出愿意为某一事业杀人和献身的士兵。这一过程被描述为旨在摧毁士兵的个性,代之以对部队的认同。
+
+然而,军事经历在多大程度上将男性社会化为军事化的男子气概,以及哪些类型的实践、方法或经历引发了这种社会化,这些问题尚未得到深入探讨。
+
+五、募兵与征兵制情境中的男性军人气质
+
+有些人被迫征召入伍而绝不会自愿参战;有些人乐于为国家服务;而对其他人来说,参军是为了钱。一些国家实行征兵制,而另一些国家则依靠志愿兵。不同类型的军事环境也可能刺激不同类型的社会化进程。例如,准军事部队或游击队可能不要求在入伍前接受正规军事训练;服兵役可能不会有任何战斗经历;但在冲突不断的国家,即使是刚入伍的新兵也可能经历战斗和死亡威胁。
+
+本研究的重点是泰国,该国拥有规模庞大的准军事单位与泰国皇家武装力量(RTARF)并肩作战,后者采用抽签征兵的方式服兵役,兵役一般为两年左右。RTARF的应征入伍者的训练以通过惩罚和社会及心理压力暴力灌输纪律而著称。所有年满21岁的男性都必须在每年4月应征入伍。
+
+此外,泰国有许多男子和少数妇女自愿加入各种准军事部队。随着服役年限的增加、晋升和在不稳定的边境地区服役而获得经济奖励。泰南三府(北大年、也拉、那拉提瓦)自2004以来就因持续叛乱而成为冲突地区。这种在冲突地区活跃的不同军事组织的组合有助于研究自我选择加入准军事组织,以及通过服兵役实现社会化的情况。
+
+军事化男子气概是通过归属身份和表现身份的组合来实现的。泰国以性别广泛的流动性和对变性人(kathoeys)相对较高的容忍度和能见度而闻名。但是泰国军队在这方面是保守的,只征召给那些认同、被认定男性身份、并在法律上被承认为男性的人。变性人通常可以免服兵役,但在征兵日获得免服兵役所需的程序往往涉及羞辱和骚扰。
+
+研究1是对自我选择加入两类泰国准军事组织的研究:社区民兵(Community Militias),和游骑兵(Rangers)。
+
+社区民兵是泰国南部最大的武装组织。政府已将社区民兵的正规军部分(Or Sor,正式名称为国土防卫志愿军)扩大到约7,200人。社区民兵志愿者被招募到自己的村庄服役,为政府基础设施和政府官员提供保护。Or Sor每月领取工资,但其他村庄或社区民兵则不是。社区民兵一般只由男性组成,尽管妇女加入民兵组织没有任何正式障碍。
+
+游骑兵(Thahan Phran)是另一个准军事团体,是一支由陆军和海军陆战队组成的轻步兵。他们经常与边境巡逻警察(BPP)一起行动,接受作战训练。加入游骑兵者必须是年龄必须在18至29岁之间不分男女的泰国公民。女性在游骑兵中仍占少数。他们需要接受45天至6个月的初级培训。游骑兵报酬平均每月估计为13,500泰铢(约合440美元)。他们每次服役四年,经常被派往战区。游骑兵需要在偏远地区和小路上进行小规模徒步巡逻。他们在检查站巡逻,但有时也在林区扎营。
+
+研究2则研究了泰国军队抽签征兵的制度。根据1954年《兵役法》,泰国所有男性公民在18岁时都要登记服兵役,直到进入军事预备役或被免除军事义务。每个年龄组中大约有1/4的人将在中学期间通过领土防御学生训练进入预备役。那些没有参加培训的人在21岁时将继续登记服兵役,然后必须向征兵部报到,参加高等教育则入伍可被推迟,但是26岁以后不可再延期。
+
+在征兵时,极少数高级僧侣和身心残疾者被永久免服兵役。其余的人可以选择放弃抽签主动服兵役。如果放弃抽签的人数不足以满足军方的征兵配额,军方将为剩余的男性举行抽签。抽签抽中红卡的人必须服兵役,其余抽中黑卡的人被转移到预备役不必服兵役。放弃抽签的原因可能包括:拥有高中或本科学历的人放弃抽签的服役期更短;对参军感兴趣;被薪水所吸引。绝大多数男性参加抽签来试图免服兵役。许多人声称害怕服兵役,因为应征入伍者可能在战区服役,且虐待新兵的报道时有发生。
+
+六、实验设计与方法
+
+本文在泰国南部进行了一项调查,将征兵抽签作为实验组成部分。第一阶段随机选择300个村庄作为数据组(cluster),其中有100个位于泰南三府。对于每个数据组,抽样分为3个类别:(1)参加征兵抽签并必须服兵役的男性,(2)参加抽签但未被选中服兵役的男性,以及(3)放弃抽签并服兵役的男性。每个类别在每个村均采访5名男性,参见表1。
+
+
+▲ 表1:样本组
+
+本文的实证研究由两部分组成(见表1)。首先本文分析了在泰南三府,具有更多父权价值观的男性是否更容易自愿参加准军事组织。研究1作为观察性研究,使用了两个可变因变量。第一个问题是受访者是否参加社区民兵,第二个问题是受访者是否参加游骑兵。研究1采用了所有3类参与者的数据,但只包括居住在泰南三府的人。因此,研究1中分析的受访者人数为1500人(三个类别各500人)。
+
+研究2探讨了反向因果关系的可能性,并检验了义务兵役过程的军事社会化对新兵父权价值观的影响。研究2以征兵抽签的形式进行了自然实验。将第一类(实验组,抽签后必须服兵役)与第二类(对照组,抽签后免服兵役)进行了比较。因此,研究2中分析的受访者人数为3000人(两类各1500人)。
+
+父权价值观通过一个基于受访者对性别平等态度的5个问题的指数进行量化,这些问题涉及受访者在多大程度上同意以下观点:1、男性比女性更适合担任政治领袖;2、男性更适合担任企业高管;3、大学教育对男孩比女孩更重要;4、丈夫应该在家庭中做出重要决定;5、女性应该容忍暴力,以便家庭团结一致。
+
+研究1还使用了几个额外的变量作为控制变量,并在稳健性测试中使用,其中包括指示受访者是否有孩子、教育状况、收入和婚姻状况的变量。由于研究1使用了所有三类受访者,本文还使用了虚拟变量来指示受访者属于哪一类。同时,为了测试研究2中自然实验的平衡性,本文同样使用了七个涉及在年轻男性在征兵抽签之前已经确定的7个属性作为变量:年龄、是否为穆斯林、是否为马来穆斯林、受访者的父亲是否在军队服役、受访者成长时在家中讨论泰南三府情况的程度、受访者成长时在看到母亲被打的频率,以及受访者成长时被打的频率。这些变量也用作研究1中的额外控制或稳健性检查。
+
+七、实验结果
+
+研究1:关于自我选择加入准军事单位服役的观察性研究
+
+
+▲ 图1:逻辑回归结果
+
+研究1旨在确定我们父权价值观的变化是否部分是由个人自我选择加入准军事组织来解释的。本文预期具有更多父权价值观的男性更可能参与有组织的暴力。
+
+图1显示了逻辑回归测试结果,点和菱形表示系数,水平线表示95%的置信区间。本部分的样本仅限于居住在泰南三府的受访者。第一个因变量是参与社区民兵,第二个因变量是参加游骑兵。“父权价值观”(Patriarchal Values)对这两个因变量的预期方向都有很强的显著影响。样本还包括放弃抽签主动服役的男性(“放弃”,Waived),而这类男性在未来更可能参与准军事活动。
+
+下一个控制变量(“未被家暴”,Not Beaten Home)衡量儿童时期的暴力经历。那些说自己很少在家里被打的男性参与准军事活动的可能性要小得多。本文将此解释为在童年时期更频繁遭家暴的男性了解到暴力是处理冲突的适当方式,这使他们更有可能参加有组织暴力行动。此外,童年遭受殴打的经历很可能会导致成年后更高的父权价值观。我们发现“马来穆斯林”(图中显示为Malay Muslim)和佛教徒同样倾向于参加社区防御志愿者团体,但马来穆斯林成为游骑兵的可能性要小得多,因为游骑兵在泰南三府的马来穆斯林中广受鄙视。下一个控制变量反映了受访者在成长过程中与家人讨论泰南三府暴力局势的频率(“讨论频率”,Talk Before 18)。讨论情况较多的男性更有可能参与准军事活动。本文认为,这可能既反映了受访者本身的自我选择,也反映了人们可能会更多地谈论冲突的地区代表本地区受冲突影响严重,因此更容易被准军事组织招募。下一个控制变量是受访者是否有孩子(“有孩”,Have Children):父亲更有可能因为经济原因加入游骑兵。最后,受过高等教育的男性更可能成为游骑兵,可能反映了政府热衷于招募受过较高教育的人。
+
+研究1中的主要解释性变量“父权价值观”在泰南三府有25%的观测值缺失。这是一个相对较大的缺失比例,因此本文研究了缺失情况,并进行了替代测试,包括进行使用多重插补法(multiple imputation,通过创建几个不同的合理估算数据集,并组合从每个数据集中获得的结果来消除缺失数据的不确定性)。总之,“父权价值观”的缺失与研究1中的因变量没有系统的相关性,遗漏值不太可能严重破坏对研究1结果的有效性。
+
+结果是,更高水平的“父权价值观”与更高的志愿参与社区民兵和游骑兵的可能性存在稳健的相关性。现在本文想从实质上了解这种效应的强度。转化逻辑回归系数为更直观的OR值(odds ratio,指事件A在B在场的情况下发生的几率与事件A在没有B的情况下的几率之比)或概率,只有对于一组固定在相同值并使用相同样本的特定解释变量才有意义。更重要的是,在我们的情况下,参与我们模型样本的基线概率不是很有意义,因为本实验的样本不具代表性。例如,实验1样本中泰南三府高达28%的受访者很少或更频繁地参加游骑兵活动(代表他们至少参与了游骑兵单位),这可能比泰南三府同一年龄段的所有男性中参加游骑兵的总体比例更高(因为本实验对参军的男性进行了过多抽样)。因此,基于本文数据参与的绝对概率本身就不那么有趣,更有意义的比较是不同个体之间的相对差异。下面本文展示了两个拼接图,展示了父权价值观(分为四个阶段)与参与暴力之间的关系。
+
+
+▲ 图2:父权价值观与社区民兵参与度的相关性
+
+如图2所示,在参与社区民兵活动方面,父权价值观最低和最高的人之间存在相对较大的差异。在父权价值观最低的男性参加社区民兵的男性比例相对较小(37%)。具有最高父权价值观的男性比例要大得多(60%)。同样,在图3中,父权价值观最低的男性有24%参加了游骑兵,而34%的父权值最高的男性参加过游骑兵。
+
+
+▲ 图3:父权价值观与游骑兵参与度的相关性
+
+研究2:关于征兵抽签作为自然实验的研究
+
+研究2调查了军事社会化对希望通过参加抽签逃避兵役的男性的父权价值观的影响。表2展示了几个控制变量的值,这些变量是指七个在年轻男性在征兵抽签之前已经确定的属性,最后一行显示了服兵役对父权价值观的处理效应(treatment effect)。
+
+
+▲ 表2:控制变量与父权价值观的处理效应
+
+第一行显示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平均年龄不同,因为样本中的最低年龄是21岁。年龄在21至23岁之间的人如果抽中了红卡不得不服兵役,则无法接受采访。因此,最年轻的受访者更可能属于不必服役的男性类别。接下来的两行显示,穆斯林和佛教徒同样有可能抽中了红卡,如果只将说马来语的穆斯林与其他样本进行比较,这一点也成立。同样,这些群体在“父亲服兵役”(Father served)、“讨论频率”(Talk Before 18)和“母亲被家暴”(Mother beaten)等变量方面是平衡的。服役的年轻男性说他们“被家暴”(Beaten at Home)的可能性在统计学上显著地小,但该差异数值上很小,很可能是随机效应。
+
+最后一行显示,两组样本的“父权价值观”没有显著差异,表明被强制征召入伍对性别平等的态度没有影响。本文大量的观测样本意味着即使是非常小的影响也会被检测到。考虑到抽中红卡和服兵役的待遇是随机分配的,有充分的理由得出结论:军事社会化对父权价值观变化没有因果关系。
+
+作为稳健性测试,本实验还分别测试了父权价值观五个调查问题中的每一个的处理效应,未发现任何效应。
+
+在另一项替代测试中,本实验放宽了实验同质性(treatment homogeneity)的假设。本实验首先将实验处理限制在服役期间遭受过武装冲突的应征入伍者身上。下文报告的结果进一步强化了本文的结论。
+
+本实验向服役人员提出了10个问题,例如是否看到一名阵亡士兵、靠近炸弹以及向敌人开枪。41%的人经历过这种暴力,但这种经历对他们的父权价值观没有显著影响。本实验还验证了,任何服役军种对父权价值观没有显著影响。
+
+实验组(抽签)和对照组(未抽签)的父权值指标上的缺失值数量没有显著差异。因此该缺失不太可能对研究2的结果构成威胁。此外,一个发现表明军事社会化具有显著影响:服役的男性更有可能认为在军队服役的男性应该比没有服役的更受尊重。这一结果和其他类似的结果增强了对实验有效性的信心,并确实发现了军事社会化的影响。因此,即使士兵存在被军事社会化,对性别平等的态度在很大程度上还是不受服兵役的影响。
+
+八、结论
+
+本文探讨了一个更广泛的基本问题,即父权价值观是促使人们决定参与暴力,还是暴力经历影响了父权价值体系。本文调查了那些已经被社会化为持有父权价值观的人是否更有可能主动成为潜在的暴力角色,或者是否是因为在冲突地区非自愿服役而加强了持有父权价值观念的厌女(misogyny)情绪。
+
+在第一项研究中,本文发现持有父权价值观与在武装冲突中志愿参加准军事部队之间存在着强烈而稳健的关系。这表明自我选择是理解军事化男子气概和参与暴力的联系的重要因素。在第二项研究中,本文发现实验组(强制服役)和对照组(未服役)之间的父权价值观没有显著差异。换言之,没有证据支持军事社会化会强化个人的父权价值观。
+
+这项研究存在重要局限性:这项研究中说明,服兵役不会影响个人厌女情绪,但本文没有研究的军事化男子气概的其他方面(如吃苦耐劳)可能会受到影响。此外,本研究强调超越性别二元性,通过研究男性接受父权价值观的程度的变化,可以对男性与暴力之间的联系和因果关系有了更好的理解。
+
+
+
+Elin Bjarnegård,乌普萨拉大学政府学部副教授
+
+Anders Engvall,斯德哥尔摩经济学院研究员
+
+Srisompob Jitpiromsri,宋卡王子大学和平研究所助理教授
+
+Erik Melander,乌普萨拉大学和平与冲突学部教授
+
+编译:郑嘉隽
+
+
+
+
+
+
+
+
+
+
+
+
+ Made with by Agora
+
+
+
+
+
+
diff --git a/hkers.xml b/hkers.xml
index 0c4524da..408e64cf 100644
--- a/hkers.xml
+++ b/hkers.xml
@@ -1,4 +1,4 @@
-Jekyll 2024-11-22T09:45:09+08:00 https://agorahub.github.io/pen0/hkers.xml The Republic of Agora | Hkers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Too Good To Lose 2024-11-12T12:00:00+08:00 2024-11-12T12:00:00+08:00 https://agorahub.github.io/pen0/hkers/too-good-to-lose <p><em>When it comes to the future of American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and the success of the CHIPS Act, Intel is not too big to fail, but it is too good to lose.</em></p>
+Jekyll 2024-11-26T11:22:23+08:00 https://agorahub.github.io/pen0/hkers.xml The Republic of Agora | Hkers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Too Good To Lose 2024-11-12T12:00:00+08:00 2024-11-12T12:00:00+08:00 https://agorahub.github.io/pen0/hkers/too-good-to-lose <p><em>When it comes to the future of American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and the success of the CHIPS Act, Intel is not too big to fail, but it is too good to lose.</em></p>
<excerpt />
diff --git a/hkers/index.html b/hkers/index.html
index 0494b37b..811e630e 100644
--- a/hkers/index.html
+++ b/hkers/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2090,6 +2090,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index.html b/index.html
index fd5e4576..c8c4e423 100644
--- a/index.html
+++ b/index.html
@@ -10,7 +1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51,7 +51,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67,14 +67,14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走向更进步的联合体
-
+ 复杂系统与无治主义
+
- Heidi Hartmann | 1979.06.01
- 女性主义社会主义者,必须组织一种既解决反对父权制,也解决反对资本主义的斗争实践。我们必须坚持要创建一个相互依赖、认同解放而非耻辱的社会。
+ Gavin Mendel-Gleeson | 2009.03.01
+ 将人类社会作为复杂系统进行分析,能为我们提供对于历史进程以及资本主义的强项与弱点的新的见解。
- < Full Article >
+ < Full Article >
@@ -85,14 +85,14 @@ < 网左实践总结
+ 暴力与父权:泰国男子从军经历调查
- 番茄米线 | 2022.12.16
-
“网左”总体来说确实是进步的,他们要比一些麻木者、漠不关心者和肉食者进步得多,他们是在资产阶级残酷压迫下抱团取暖的、可以接触到网络生活的群众。而“网左”形成的“左圈”也为许多来寻找答案的迷茫者,如一年半前的我,提供了资源和平台。
+ Elin Bjarnegård, et al. | 2022.08.05
+ 本研究超越男女二元性的论调,强调男性内部对于暴力的态度因意识形态影响而存在分化:志愿参军的人通常更亲近父权制意识形态,而不是军队塑造了士兵的父权思想;强制参军对不希望主动参军人士的父权思想并无明显影响。
- < Full Article >
+ < Full Article >
@@ -107,14 +107,14 @@ < 巴枯宁瑞士演讲・三
-
+ 动物之间的互助
+
- 米哈伊尔·巴枯宁 | 1871.05.03
-
亲爱的同志们,上次说1789~1793年革命中,中产阶级有意无意间助用平民之力,筑其权力于封建世界废墟之上。从此以后,他们成为统治阶级。
+ 彼得·克鲁泡特金 | 1890.09.30
+ 生存竞争 互助 自然法则和逐步进化的主要因素 无脊椎动物 蚂蚁和蜜蜂 鸟类 猎食和捕鱼的结合 合群性 小鸟之间的互相保护 鹤和鹦鹉
- < Full Article >
+ < Full Article >
@@ -126,6 +126,22 @@ <
+
+
+ 尋香記
+
+
+ 東加豆 | 2024.09.02
+ 我七月初就知道「尋香記」這個展覽了,但一直沒有動身,身心靈也像一個木頭人。為什麼呢?如果這是在二十年前,我肯定會在第一天第一時間就衝過去,興奮得不得了。想想也是挺有意思,我跟香味這東西,總算是有些不解之緣吧。八月的最後一天,我終於踏進了展廳。不過,就算來晚了,那份對香氣的喜愛,還是一點都沒少。有心動,也有感動。
+
+
+ < Full Article >
+
+
+
+
+
+
2024盂蘭雜記
@@ -142,6 +158,24 @@ <
+
+ 李文亮医生,你好
+
+
+ CrazyArticle | 2024.08.29
+ 李文亮医生:
+
+您好。当我第一次知道您的时候,您已经去世,我是在新闻联播上得知您被平反的事,那一天,2020年3月19日。当时我正被关在广州市第一看守所。
+
+
+ < Full Article >
+
+
+
+
+
+
拍打詠
@@ -258,37 +292,7 @@ <
-
- 胰暢詠
-
-
- 東加豆 | 2024.08.22
- 腹痛如刀夜未央,
-
-急診方知胰病傷。
-
-
- < Full Article >
-
-
-
-
-
-
-
-
- 孟加拉——两个女人的角斗场
-
- 马屿人 | 2024.08.22
- 孟加拉政府终于正式接受最高法院判决,将给“自由战士”与其亲属的公务员配额降到5%,93%的公务员岗位面向社会择优录用。而此时,孟加拉青年的抗议活动已经持续了一个多月时间,进入暴力冲突也有两个星期,至少174人死亡,超过2500人被捕。
-
-
- < Full Article >
-
-
-
@@ -1285,6 +1289,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Columns - page 14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1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1
寫給遇害烏克蘭英雄的孩子們
+陶樂思 | 2023-03-23
+香港民主派47人初選案審訊第六周
+《獨媒》 | 2023-03-19
+“清除低端”广州版
@@ -250,22 +266,6 @@LungZeno | 2023-02-2
香港民主派47人初選案審訊第二周
-《獨媒》 | 2023-02-19
-香港民主派47人初选案开审
-李慧筠、袁慧妍 | 2023-02-06
-李慧筠、袁慧
Previous ♢
- Page 14 of 19
+ Page 14 of 20
♢ Next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1/page15/index.html b/c1/page15/index.html
index 16ff6dcc..01e4886c 100644
--- a/c1/page15/index.html
+++ b/c1/page15/index.html
@@ -10,7 +10,7 @@
Columns - page 15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12 +60,2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Columns - page 15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1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1
+
+
+ 香港民主派47人初選案審訊第二周
+ 《獨媒》 | 2023-02-19
+
+
+
+
+
+
+ 香港民主派47人初选案开审
+ 李慧筠、袁慧妍 | 2023-02-06
+
+
+
+
为什么“Goblin Mode”不是“躺平”?
@@ -250,22 +266,6 @@ 岳粤 | 2022-12-14<
-
-
- 尼采的駱駝、獅子與孩子
- 正宜 | 2022-12-14
-
-
-
-
-
-
- 恐懼
- 匿名 | 2022-12-12
-
-
-
-
@@ -274,7 +274,7 @@ 匿名 | 2022-12-12<
Previous ♢
- Page 15 of 19
+ Page 15 of 20
♢ Next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1/page16/index.html b/c1/page16/index.html
index adbf3daa..589c3ca2 100644
--- a/c1/page16/index.html
+++ b/c1/page16/index.html
@@ -10,7 +10,7 @@
Columns - page 16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12 +60,2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Columns - page 16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1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1
+
+
+ 尼采的駱駝、獅子與孩子
+ 正宜 | 2022-12-14
+
+
+
+
+
+
+ 恐懼
+ 匿名 | 2022-12-12
+
+
+
+
“女人没有国家”
@@ -250,22 +266,6 @@ 小游 | 2022-10-31<
-
-
- 他们经历的,我们也可能经历
- 维舟 | 2022-10-30
-
-
-
-
-
-
- 戴,还是不戴?
- 米拉·帕特尔、阿德里亚·罗伊乔杜里 | 2022-10-20
-
-
-
-
@@ -274,7 +274,7 @@ 米拉·帕特尔、
Previous ♢
- Page 16 of 19
+ Page 16 of 20
♢ Next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1/page17/index.html b/c1/page17/index.html
index 1ee853aa..82f1cb49 100644
--- a/c1/page17/index.html
+++ b/c1/page17/index.html
@@ -10,7 +10,7 @@
Columns - page 1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12 +60,2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Columns - page 17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1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1
+
+
+ 他们经历的,我们也可能经历
+ 维舟 | 2022-10-30
+
+
+
+
+
+
+ 戴,还是不戴?
+ 米拉·帕特尔、阿德里亚·罗伊乔杜里 | 2022-10-20
+
+
+
+
“有声音”胜于“大多数”
@@ -250,22 +266,6 @@ 阿菠 | 2022-07-12<
-
-
- 世俗化与新兴宗教
- 胡清心 | 2022-07-11
-
-
-
-
-
-
- 倪匡反共 一以貫之
- 蘇查哈爾燦 | 2022-07-04
-
-
-
-
@@ -274,7 +274,7 @@ 蘇查哈爾燦 | 20
Previous ♢
- Page 17 of 19
+ Page 17 of 20
♢ Next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1/page18/index.html b/c1/page18/index.html
index c2fb99b7..d9d4927a 100644
--- a/c1/page18/index.html
+++ b/c1/page18/index.html
@@ -10,7 +10,7 @@
Columns - page 1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12 +60,2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Columns - page 18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1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1
+
+
+ 世俗化与新兴宗教
+ 胡清心 | 2022-07-11
+
+
+
+
+
+
+ 倪匡反共 一以貫之
+ 蘇查哈爾燦 | 2022-07-04
+
+
+
+
俄乌战争・六月战局
@@ -250,22 +266,6 @@ 当代张敬轩 | 20
-
-
- 俄乌战争第六周
- 当代张敬轩 | 2022-04-10
-
-
-
-
-
-
- 俄乌战争第五周
- 当代张敬轩 | 2022-04-01
-
-
-
-
@@ -274,7 +274,7 @@ 当代张敬轩 | 20
Previous ♢
- Page 18 of 19
+ Page 18 of 20
♢ Next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1/page19/index.html b/c1/page19/index.html
index b3874b68..0ca4e53c 100644
--- a/c1/page19/index.html
+++ b/c1/page19/index.html
@@ -10,7 +10,7 @@
Columns - page 19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12 +60,2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Columns - page 19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1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1
+
+
+ 俄乌战争第六周
+ 当代张敬轩 | 2022-04-10
+
+
+
+
+
+
+ 俄乌战争第五周
+ 当代张敬轩 | 2022-04-01
+
+
+
+
俄乌战争第四周
@@ -250,14 +266,6 @@ Pang | 2019-12-18
-
-
- COLUMN TEMPLATE
- AUTHOR NAME | -0001-12-31
-
-
-
-
@@ -266,7 +274,9 @@ AUTHOR NAME | -0001-
Previous ♢
- Page 19 of 19
+ Page 19 of 20
+
+ ♢ Next
@@ -31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1/page2/index.html b/c1/page2/index.html
index 1d6272b8..34ffe6e7 100644
--- a/c1/page2/index.html
+++ b/c1/page2/index.html
@@ -10,7 +10,7 @@
Columns - page 2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12 +60,2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Columns - page 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1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1
+
+
+ 家有小粉紅
+ Cherryyoko櫻桃陽子 | 2024-08-02
+
+
+
+
+
+
+ 进步社群与政治德性
+ 陈纯 | 2024-07-31
+
+
+
+
以色列人的起源
@@ -250,22 +266,6 @@ 鹿馬 | 2024-06-16<
-
-
- 端午漫谈屈原
- 江上小堂 | 2024-06-11
-
-
-
-
-
-
- 端午漫谈伍子胥
- 江上小堂 | 2024-06-10
-
-
-
-
@@ -274,7 +274,7 @@ 江上小堂 | 2024-
Previous ♢
- Page 2 of 19
+ Page 2 of 20
♢ Next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1/page20/index.html b/c1/page20/index.html
new file mode 100644
index 00000000..aa0bb7ef
--- /dev/null
+++ b/c1/page20/index.html
@@ -0,0 +1,248 @@
+
+
+
+
+
+
+
+
+
+ Columns - page 20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Columns - page 20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1
+
+
+
+
+
+
+
+ COLUMN TEMPLATE
+ AUTHOR NAME | -0001-12-31
+
+
+
+
+
+
+
+
+
+
+ Previous ♢
+
+ Page 20 of 20
+
+
+
+
+
+
+
+
+
+
+
+
+
+ Made with by Agora
+
+
+
+
+
+
diff --git a/c1/page3/index.html b/c1/page3/index.html
index da525a10..9a69ded7 100644
--- a/c1/page3/index.html
+++ b/c1/page3/index.html
@@ -10,7 +10,7 @@
Columns - page 3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12 +60,2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Columns - page 3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1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1
+
+
+ 端午漫谈屈原
+ 江上小堂 | 2024-06-11
+
+
+
+
+
+
+ 端午漫谈伍子胥
+ 江上小堂 | 2024-06-10
+
+
+
+
一种可能的理想世界
@@ -250,22 +266,6 @@ 東加豆 | 2024-05-
-
-
- 的哥
- WrightFu | 2024-05-12
-
-
-
-
-
-
- 牙膏交響曲
- 東加豆 | 2024-05-10
-
-
-
-
@@ -274,7 +274,7 @@ 東加豆 | 2024-05-
Previous ♢
- Page 3 of 19
+ Page 3 of 20
♢ Next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1/page4/index.html b/c1/page4/index.html
index 1f2ad76e..310ec3db 100644
--- a/c1/page4/index.html
+++ b/c1/page4/index.html
@@ -10,7 +10,7 @@
Columns - page 4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12 +60,2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Columns - page 4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1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1
+
+
+ 的哥
+ WrightFu | 2024-05-12
+
+
+
+
+
+
+ 牙膏交響曲
+ 東加豆 | 2024-05-10
+
+
+
+
《自愿奴役论》
@@ -250,22 +266,6 @@ 東加豆 | 2024-04-
-
-
- 游泳池餐廳結業
- 東加豆 | 2024-04-17
-
-
-
-
-
-
- 旋律嘉年華
- 東加豆 | 2024-04-16
-
-
-
-
@@ -274,7 +274,7 @@ 東加豆 | 2024-04-
Previous ♢
- Page 4 of 19
+ Page 4 of 20
♢ Next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1/page5/index.html b/c1/page5/index.html
index 53037fb4..9ffc6ec8 100644
--- a/c1/page5/index.html
+++ b/c1/page5/index.html
@@ -10,7 +10,7 @@
Columns - page 5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12 +60,2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Columns - page 5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1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1
+
+
+ 游泳池餐廳結業
+ 東加豆 | 2024-04-17
+
+
+
+
+
+
+ 旋律嘉年華
+ 東加豆 | 2024-04-16
+
+
+
+
日出的平行線
@@ -250,22 +266,6 @@ 東加豆 | 2024-03-
-
-
- 踐行「見字飲水」信條
- 陶樂思 | 2024-03-07
-
-
-
-
-
-
- 友人
- 東加豆 | 2024-03-07
-
-
-
-
@@ -274,7 +274,7 @@ 東加豆 | 2024-03-
Previous ♢
- Page 5 of 19
+ Page 5 of 20
♢ Next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1/page6/index.html b/c1/page6/index.html
index bd38e5b3..a60388d1 100644
--- a/c1/page6/index.html
+++ b/c1/page6/index.html
@@ -10,7 +10,7 @@
Columns - page 6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12 +60,2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Columns - page 6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1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1
+
+
+ 踐行「見字飲水」信條
+ 陶樂思 | 2024-03-07
+
+
+
+
+
+
+ 友人
+ 東加豆 | 2024-03-07
+
+
+
+
緣份職機師
@@ -250,22 +266,6 @@ 野人 | 2024-02-04<
-
-
- 屁蟹紀錄
- Icebee | 2024-02-02
-
-
-
-
-
-
- 神經擠壓的人
- 東加豆 | 2024-02-02
-
-
-
-
@@ -274,7 +274,7 @@ 東加豆 | 2024-02-
Previous ♢
- Page 6 of 19
+ Page 6 of 20
♢ Next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1/page7/index.html b/c1/page7/index.html
index edba02b9..3eccdc5b 100644
--- a/c1/page7/index.html
+++ b/c1/page7/index.html
@@ -10,7 +10,7 @@
Columns - page 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12 +60,2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Columns - page 7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1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1
+
+
+ 屁蟹紀錄
+ Icebee | 2024-02-02
+
+
+
+
+
+
+ 神經擠壓的人
+ 東加豆 | 2024-02-02
+
+
+
+
詠老
@@ -250,22 +266,6 @@ Anson | 2024-01-01
-
-
- 十二月二十九日
- 東加豆 | 2023-12-29
-
-
-
-
-
-
- 新年願望
- 東加豆 | 2023-12-28
-
-
-
-
@@ -274,7 +274,7 @@ 東加豆 | 2023-12-
Previous ♢
- Page 7 of 19
+ Page 7 of 20
♢ Next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1/page8/index.html b/c1/page8/index.html
index 008b5687..2fa22675 100644
--- a/c1/page8/index.html
+++ b/c1/page8/index.html
@@ -10,7 +10,7 @@
Columns - page 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12 +60,2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Columns - page 8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1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1
+
+
+ 十二月二十九日
+ 東加豆 | 2023-12-29
+
+
+
+
+
+
+ 新年願望
+ 東加豆 | 2023-12-28
+
+
+
+
元旦倒數的故事
@@ -250,22 +266,6 @@ 烏雲蓋雪 | 2023-
-
-
- 薛定諤的貓死了沒?
- 江世威 | 2023-11-14
-
-
-
-
-
-
- 理解宋朝・王安石【2】唯财是举
- Ethan | 2023-11-12
-
-
-
-
@@ -274,7 +274,7 @@ Ethan | 2023-11-12
Previous ♢
- Page 8 of 19
+ Page 8 of 20
♢ Next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1/page9/index.html b/c1/page9/index.html
index 998ef38c..1606fce4 100644
--- a/c1/page9/index.html
+++ b/c1/page9/index.html
@@ -10,7 +10,7 @@
Columns - page 9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12 +60,2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Columns - page 9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1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1
+
+
+ 薛定諤的貓死了沒?
+ 江世威 | 2023-11-14
+
+
+
+
+
+
+ 理解宋朝・王安石【2】唯财是举
+ Ethan | 2023-11-12
+
+
+
+
人工智能时代里的个人主体性
@@ -250,22 +266,6 @@ 豬文 | 2023-10-09<
-
-
- 大語言模型可以理解時空?
- 討厭鬼 | 2023-10-09
-
-
-
-
-
-
- 空間的理念
- 野人 | 2023-10-05
-
-
-
-
@@ -274,7 +274,7 @@ 野人 | 2023-10-05<
Previous ♢
- Page 9 of 19
+ Page 9 of 20
♢ Next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index.html b/c2/index.html
index 70c2b7fe..08c58026 100644
--- a/c2/index.html
+++ b/c2/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2,6 +322,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10/index.html b/c2/page10/index.html
index 46b567ab..16a59cca 100644
--- a/c2/page10/index.html
+++ b/c2/page10/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10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10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11/index.html b/c2/page11/index.html
index 8b1801d7..1ec43764 100644
--- a/c2/page11/index.html
+++ b/c2/page11/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11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11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12/index.html b/c2/page12/index.html
index 6343e019..f3c02526 100644
--- a/c2/page12/index.html
+++ b/c2/page12/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12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1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13/index.html b/c2/page13/index.html
index 357c25a6..93fef36d 100644
--- a/c2/page13/index.html
+++ b/c2/page13/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13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13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14/index.html b/c2/page14/index.html
index cf8b04d9..a8a63271 100644
--- a/c2/page14/index.html
+++ b/c2/page14/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14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14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15/index.html b/c2/page15/index.html
index 8e8496ea..3a070062 100644
--- a/c2/page15/index.html
+++ b/c2/page15/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15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15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16/index.html b/c2/page16/index.html
index b0156a44..18b0f06f 100644
--- a/c2/page16/index.html
+++ b/c2/page16/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16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16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17/index.html b/c2/page17/index.html
index 062d29f5..03c4358c 100644
--- a/c2/page17/index.html
+++ b/c2/page17/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1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17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18/index.html b/c2/page18/index.html
index 48dcad16..a8e4d7ac 100644
--- a/c2/page18/index.html
+++ b/c2/page18/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1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18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19/index.html b/c2/page19/index.html
index e30ff3b4..06d1d2f9 100644
--- a/c2/page19/index.html
+++ b/c2/page19/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19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19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2/index.html b/c2/page2/index.html
index f72275ef..ffd3c545 100644
--- a/c2/page2/index.html
+++ b/c2/page2/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2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20/index.html b/c2/page20/index.html
index 74e548aa..2975ba4e 100644
--- a/c2/page20/index.html
+++ b/c2/page20/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20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20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21/index.html b/c2/page21/index.html
index f1dc396c..6d1eafba 100644
--- a/c2/page21/index.html
+++ b/c2/page21/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21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21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22/index.html b/c2/page22/index.html
index 1a98deca..f8d96e70 100644
--- a/c2/page22/index.html
+++ b/c2/page22/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22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2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23/index.html b/c2/page23/index.html
index f2a16328..38bf75dc 100644
--- a/c2/page23/index.html
+++ b/c2/page23/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23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23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24/index.html b/c2/page24/index.html
index 778917d1..58b99234 100644
--- a/c2/page24/index.html
+++ b/c2/page24/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24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24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25/index.html b/c2/page25/index.html
index 5d080de5..6487974b 100644
--- a/c2/page25/index.html
+++ b/c2/page25/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25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25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26/index.html b/c2/page26/index.html
index ccd83a90..36c470a5 100644
--- a/c2/page26/index.html
+++ b/c2/page26/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26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26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27/index.html b/c2/page27/index.html
index b4ee6666..adcdb79d 100644
--- a/c2/page27/index.html
+++ b/c2/page27/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2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27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28/index.html b/c2/page28/index.html
index 5e745243..b99a4330 100644
--- a/c2/page28/index.html
+++ b/c2/page28/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2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28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29/index.html b/c2/page29/index.html
index 63efb3c9..29746c21 100644
--- a/c2/page29/index.html
+++ b/c2/page29/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29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29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3/index.html b/c2/page3/index.html
index 857bf4fe..09c3f1d5 100644
--- a/c2/page3/index.html
+++ b/c2/page3/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3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3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30/index.html b/c2/page30/index.html
index 24928321..28cdb119 100644
--- a/c2/page30/index.html
+++ b/c2/page30/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30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30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31/index.html b/c2/page31/index.html
index 07c9b037..f892d948 100644
--- a/c2/page31/index.html
+++ b/c2/page31/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31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31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32/index.html b/c2/page32/index.html
index 6d6878b5..366edc36 100644
--- a/c2/page32/index.html
+++ b/c2/page32/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32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3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33/index.html b/c2/page33/index.html
index ab5c9dc5..6ef20e1a 100644
--- a/c2/page33/index.html
+++ b/c2/page33/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33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33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34/index.html b/c2/page34/index.html
index 38a2e175..7a23c97e 100644
--- a/c2/page34/index.html
+++ b/c2/page34/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34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34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35/index.html b/c2/page35/index.html
index 0f515207..578107a8 100644
--- a/c2/page35/index.html
+++ b/c2/page35/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35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35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36/index.html b/c2/page36/index.html
index 611078c3..aa3f9ca6 100644
--- a/c2/page36/index.html
+++ b/c2/page36/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36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36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37/index.html b/c2/page37/index.html
index 1c1a12a9..8d0900f9 100644
--- a/c2/page37/index.html
+++ b/c2/page37/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3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37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194,6 +19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4/index.html b/c2/page4/index.html
index 4fd08efc..623b532c 100644
--- a/c2/page4/index.html
+++ b/c2/page4/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4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4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5/index.html b/c2/page5/index.html
index 635c49e0..9589ae35 100644
--- a/c2/page5/index.html
+++ b/c2/page5/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5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5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6/index.html b/c2/page6/index.html
index 264ee549..2fba5757 100644
--- a/c2/page6/index.html
+++ b/c2/page6/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6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6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7/index.html b/c2/page7/index.html
index e1d1bf6e..3528e730 100644
--- a/c2/page7/index.html
+++ b/c2/page7/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7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8/index.html b/c2/page8/index.html
index 13c99131..1da3e1b9 100644
--- a/c2/page8/index.html
+++ b/c2/page8/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8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9/index.html b/c2/page9/index.html
index 8e996047..9c7b480b 100644
--- a/c2/page9/index.html
+++ b/c2/page9/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9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9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olumns.xml b/columns.xml
index 040e6750..1ec6929f 100644
--- a/columns.xml
+++ b/columns.xml
@@ -1,4 +1,102 @@
-Jekyll 2024-11-22T09:45:09+08:00 https://agorahub.github.io/pen0/columns.xml The Republic of Agora | Columns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2024盂蘭雜記 2024-09-01T12:00:00+08:00 2024-09-01T12:00:00+08:00 https://agorahub.github.io/pen0/columns/misc-notes-of-the-bon-2024 <p>農曆七月將過,大開一個月的鬼門,也要再次關上,讓來自另一個次元的鬼魂朋友,回到屬於ta們所屬的領域。</p>
+Jekyll 2024-11-26T11:22:23+08:00 https://agorahub.github.io/pen0/columns.xml The Republic of Agora | Columns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尋香記 2024-09-02T12:00:00+08:00 2024-09-02T12:00:00+08:00 https://agorahub.github.io/pen0/columns/fragrance-of-time <p>我七月初就知道「尋香記」這個展覽了,但一直沒有動身,身心靈也像一個木頭人。為什麼呢?如果這是在二十年前,我肯定會在第一天第一時間就衝過去,興奮得不得了。想想也是挺有意思,我跟香味這東西,總算是有些不解之緣吧。八月的最後一天,我終於踏進了展廳。不過,就算來晚了,那份對香氣的喜愛,還是一點都沒少。有心動,也有感動。</p>
+
+<!--more-->
+
+<p><img src="https://i.imgur.com/gD1HcVL.png" alt="image01" /></p>
+
+<h3 id="一入門香火初現">一.入門:香火初現</h3>
+
+<p>這天,我來到了香港藝術館,參觀了「尋香記」這個展覽。一走進門口,就聞到一股淡淡的香氣,讓人感覺心情舒暢。這不是普通的香氣,而是從遠古傳來的,一種讓人心靈沉靜的力量。</p>
+
+<p><img src="https://i.imgur.com/Xen7YEl.png" alt="image02" /></p>
+
+<h3 id="二歷史香之起源">二.歷史:香之起源</h3>
+
+<p>展覽的第一部分介紹了中國芳香文化的起源。遠古時,人們為了祭祀天地,開始燔柴燎木,這就是後來香文化的雛形。看著那些古老的工具和儀式用品,我仿佛能聽到遠古的聲音,感受到當時人們對自然的敬畏之情。</p>
+
+<p><img src="https://i.imgur.com/QoY2tup.png" alt="image03" /></p>
+
+<h3 id="三生活香之日常">三.生活:香之日常</h3>
+
+<p>接著,展覽展示了香在古人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從香囊到香湯,再到香薰衣物,甚至用香木建造的房子,這些都讓我驚訝不已。古人對於香氣的追求,不僅僅是為了好聞,還有驅蟲、養生的功效。這一點,現代人似乎還有很多可以學習的地方。</p>
+
+<p><img src="https://i.imgur.com/80YLz2b.png" alt="image04" /></p>
+
+<h3 id="四文藝香之風雅">四.文藝:香之風雅</h3>
+
+<p>當我走到文人雅士與香的關係部分時,更是感觸良多。古人不僅把香作為生活的一部分,還將其融入到了詩歌、音樂之中,甚至成為了一種精神追求。這裡展示的一些詩情畫意,讓我體會到了那種在香氣中尋找靈感的意境。</p>
+
+<p><img src="https://i.imgur.com/Bp7vKw1.png" alt="image05" /></p>
+
+<h3 id="五工藝香之器物">五.工藝:香之器物</h3>
+
+<p>展覽還特別介紹了各種精美的香器。這些香爐和香具,設計精美,做工細膩,不僅是實用的物品,更是藝術品。看著這些物件,我腦海裡浮現出古人使用它們時的場景,彷彿自己也參與其中。</p>
+
+<p><img src="https://i.imgur.com/vozMGuO.png" alt="image06" /></p>
+
+<p><img src="https://i.imgur.com/XNWl91D.png" alt="image07" /></p>
+
+<h3 id="六香之感懷">六.香之感懷</h3>
+
+<p>參觀完這個展覽,我深深感受到了中國芳香文化的深厚底蘊。香不僅僅是一種物質的存在,更是一種文化和精神的傳承。在現代忙碌的生活中,我們不妨偶爾停下來,點上一根香,讓自己的心靈得到片刻的安寧。</p>
+
+<p><img src="https://i.imgur.com/V1eFZip.png" alt="image08" /></p>
+
+<p><img src="https://i.imgur.com/YCAJvuB.png" alt="image09" /></p>
+
+<p>離開這展覽廳,愉快時光未完的,接下來,我來到了另一個展覽廳:「袖珍.厚禮──浮雲軒藏中國鼻煙壺捐贈展」</p>
+
+<h2 id="袖珍厚禮">「袖珍.厚禮」</h2>
+
+<p><img src="https://i.imgur.com/TBcdIlN.png" alt="image10" /></p>
+
+<h3 id="一壯觀的鼻煙壺世界">一.壯觀的鼻煙壺世界</h3>
+
+<p>聽說這是香港迄今最大規模的鼻煙壺捐贈展,由已故收藏家冼祖謙先生的夫人冼石韞玉女士慷慨捐贈。這意味著冼祖謙先生夫人對香港藝術館的支持和絕對的信任,這是非常讓人感動的事情。既然來了,當然不能錯過。</p>
+
+<p><img src="https://i.imgur.com/Wvx6Mo6.png" alt="image11" /></p>
+
+<h3 id="二小巧的驚喜">二.小巧的驚喜</h3>
+
+<p>剛踏入展廳,就被那些小巧玲瓏的鼻煙壺吸引住了。每個鼻煙壺都不過掌心大小,但細看之下,卻各有千秋。有的色彩鮮艷,有的造型別緻,有的雕刻精細,真讓人歎為觀止。</p>
+
+<p><img src="https://i.imgur.com/pYG1Y8m.png" alt="image12" /></p>
+
+<h3 id="三穿越時空的禮物">三.穿越時空的禮物</h3>
+
+<p>鼻煙壺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清朝,當時是王公貴族之間互相饋贈的珍貴禮物。看著這些精美的鼻煙壺,不禁讓人想著當年貴族們收到這樣的禮物時,該有多高興啊!每一個鼻煙壺背後,都可能藏著一段故事。</p>
+
+<p><img src="https://i.imgur.com/iT7tUH8.png" alt="image13" /></p>
+
+<h3 id="四工藝匠人的心血">四.工藝:匠人的心血</h3>
+
+<p>這些鼻煙壺之所以珍貴,還在於它們的製作工藝。從選材到雕刻,再到上色,每一步都透露出匠人的心血。有的鼻煙壺用的是珍稀的玉石,有的則是玻璃或瓷器,不管哪一種材料,都能被匠人巧手打造成一件件藝術品。</p>
+
+<p><img src="https://i.imgur.com/zdIb2ZK.png" alt="image14" /></p>
+
+<h3 id="五故事浮雲軒的收藏">五.故事:浮雲軒的收藏</h3>
+
+<p>最讓人感動的是,這些鼻煙壺都是冼祖謙先生一生的收藏。他不僅是一位收藏家,更是一個對鼻煙壺文化有著深厚感情的人。看著這些展品,能感受到他當年收集這些鼻煙壺時的喜悅和滿足。一個個地收集,一組組地收藏。</p>
+
+<p><img src="https://i.imgur.com/rZW1iRQ.png" alt="image15" /></p>
+
+<h3 id="六結語一份珍貴的禮物">六.結語:一份珍貴的禮物</h3>
+
+<p>離開展廳的時候,心中都是滿足的。全都是小小的鼻煙壺,不僅是藝術品,是冼氏夫婦留給香港的一份珍貴禮物。這些香氣,不僅記錄了一段歷史,也代表著一種文化。</p>
+
+<p><img src="https://i.imgur.com/07Cdjgb.png" alt="image16" /></p>
+
+<p>而我,當我百年歸老的時候,我的香水收藏品又可以為它們找個家嗎?</p>
+
+<p><img src="https://i.imgur.com/6Ek1fEk.jpeg" alt="image17" /></p>
+
+<p><img src="https://i.imgur.com/wCUN2xR.png" alt="image18" /></p>
+
+<p>這次展覽又喚醒了我,那些古老而美麗的東西。下次再來香港藝術館,也許有有更好的發現。</p>
+
+<p>完</p>
+
+<!--END--> 東加豆 我七月初就知道「尋香記」這個展覽了,但一直沒有動身,身心靈也像一個木頭人。為什麼呢?如果這是在二十年前,我肯定會在第一天第一時間就衝過去,興奮得不得了。想想也是挺有意思,我跟香味這東西,總算是有些不解之緣吧。八月的最後一天,我終於踏進了展廳。不過,就算來晚了,那份對香氣的喜愛,還是一點都沒少。有心動,也有感動。 2024盂蘭雜記 2024-09-01T12:00:00+08:00 2024-09-01T12:00:00+08:00 https://agorahub.github.io/pen0/columns/misc-notes-of-the-bon-2024 <p>農曆七月將過,大開一個月的鬼門,也要再次關上,讓來自另一個次元的鬼魂朋友,回到屬於ta們所屬的領域。</p>
<!--more-->
@@ -24,7 +122,53 @@
<p>農曆七月十四前一天,走訪廣州的南國書香節,同時也邀約了網友飯聚。廣州老城區的街頭上,也看到有人在燒街衣,但規模較大的盂蘭勝會,倒不是廣州的常態。後來刷了一下廣州城市導賞團體「BOOK導賞」的微博,發現在這個時間段,他們也策劃了一些民間鬼故團。倘若有機會參加得到,相信又會有另一番收穫。</p>
-<!--END--> WrightFu 農曆七月將過,大開一個月的鬼門,也要再次關上,讓來自另一個次元的鬼魂朋友,回到屬於ta們所屬的領域。 拍打詠 2024-08-29T12:00:00+08:00 2024-08-29T12:00:00+08:00 https://agorahub.github.io/pen0/columns/chanting-slapping <p>輕拍全身舒筋骨,</p>
+<!--END--> WrightFu 農曆七月將過,大開一個月的鬼門,也要再次關上,讓來自另一個次元的鬼魂朋友,回到屬於ta們所屬的領域。 李文亮医生,你好 2024-08-29T12:00:00+08:00 2024-08-29T12:00:00+08:00 https://agorahub.github.io/pen0/columns/hello-dr-li-wenliang <p>李文亮医生:</p>
+
+<p>您好。当我第一次知道您的时候,您已经去世,我是在新闻联播上得知您被平反的事,那一天,2020年3月19日。当时我正被关在广州市第一看守所。</p>
+
+<!--more-->
+
+<p>我们素未谋面,直到今日。</p>
+
+<p>对于武汉疫情,我没有感知,因为当时的我正被限制自由。</p>
+
+<p>自由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p>
+
+<p>李医生,我们都做了各自该做的事情。您作为医生,在疫情刚刚开始的时候,开始提醒同行:有不明原因的肺炎患者入院。最終,您被警察叫去派出所接受训诫,并且受到威胁:如果再犯,你就是寻衅滋事!</p>
+
+<p>而我则为了捍卫自由而走向街头,我为了捍卫新闻自由和出版自由而帮助那些走向街头的人,哪怕他们已经和香港警察起了正面冲突,哪怕子弹横飞,哪怕硝烟弥漫,我帮助了他们,我义无反顾。</p>
+
+<p>有人说我是“反中乱港”分子,那是因为我做的这些事情,动摇了统治者的执政根基。</p>
+
+<p>公道自在人心。</p>
+
+<p>李医生,这个世界就是如此荒诞,您从被训诫,留下案底而一下子成为了英雄,身后被评为烈士,甚至全国各政府机构都要为您下半旗致哀,而我呢?不是被训诫,而是被判了刑。</p>
+
+<p>好人要留下前科,而执政者和他们的走狗们,却可以拿着大把的金钱“投资”海外,而不管国民生活在困苦当中,也不管现在那4400万绝望的失业大军。还割着这个国家的国民的韭菜,如果有那么不服气的韭菜,那就要被训诫,要被判刑。</p>
+
+<p>李医生,您知道吗?李克强总理也去世了,不知你们是否已经见过面。在他去世的那段时间在他的家门外已满是鲜花,就像悼念您一样。这一束束鲜花,真的是在悼念吗?那是在对执政者的暴政无声的控诉!因为李总理说过:人在做,天在看!</p>
+
+<p>是的,人在做,天在看!</p>
+
+<p>李医生,您知道吗?《庆余年》已经被搬上电视了,您的微博已经成为全国网民的哭墙,四年来,大家都在微博上和您聊天,我翻看您的微博,也不免失声痛哭,李医生,如果真有那天,我好想和您见上一面,简单地说一句:李医生,您好。</p>
+
+<p>李医生,您知道吗?在您去世两年后,在西安、上海、以及我所生活的城市——广州也相继爆发疫情。如果说武汉在疫情的时候被封城尚情有可原,那么上海的疫情就简直是癫狂。一切以疫情为目标,所谓的“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到头来只是对作为人最基本的权利——生命权践踏。一切以防疫优先,哪怕洪水滔天!</p>
+
+<p>李医生,您听听那《四月之声》吧,那是多么让人绝望的声音啊!普通市民的悲伤,基层干部的无奈,高级官员的无耻,全部在这《四月之声》之中。</p>
+
+<p>李医生,您知道吗,在2022年的11月,全国爆发了声势浩荡的白纸运动,这场轰动全国的街头运动,才让执政者感到恐惧,最后不得不结束了持续三年的变态清零防疫政策。而在此之前,新疆已经因为疫情而封了3个月。没有水,没有粮食,家门被焊死。因为所谓的“防疫”,小区居民楼里的居民因无法逃生而被活活烧死,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和癌症患者只能关在家里自求多福,家里养的宠物因为所谓的防疫而被活活打死。市民不服气,敲家里的锅碗瓢盆,却被指为“境外势力”煽动。</p>
+
+<p>李医生,多么荒诞的国家,多么荒诞的政党,多么荒诞的世界。</p>
+
+<p>但是,正因为那句话: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在那年11月的上海,年轻一代走上街头,第一次喊出了“习近平下台,共产党下台。”的口号。在一个拥有自由的国家,大家可以用选票来让施行暴政的执政者下台,让施行暴政的政党下台,而我们呢?等待的是,是秋后算帐,是大抓捕,是无穷无尽的恐惧。</p>
+
+<p>活在恐惧中,则永远恐惧;敢于面对恐惧,才会有真正的自由。</p>
+
+<p>愿这个国家不再有恐惧,愿您在泉下安好。</p>
+
+<p>一个和您一样的人</p>
+
+<!--END--> CrazyArticle 李文亮医生: 您好。当我第一次知道您的时候,您已经去世,我是在新闻联播上得知您被平反的事,那一天,2020年3月19日。当时我正被关在广州市第一看守所。 拍打詠 2024-08-29T12:00:00+08:00 2024-08-29T12:00:00+08:00 https://agorahub.github.io/pen0/columns/chanting-slapping <p>輕拍全身舒筋骨,</p>
<p>氣血通暢自健身。</p>
@@ -3931,74 +4075,4 @@
<p>如果说还有什么最后的忠告的话,鉴于中国的特殊国情,我想说:不管是毛主义还是马主义,共产主义还是社会主义,他们并不是反抗的唯一叙事。它们并没有很酷,有的只是残酷。</p>
-<!--END--> 鹿馬 又是一年高考毕业季。今年有一个怪现象引起了我的注意:多地出现考生考完之后,冲出考场展示巴勒斯坦旗的场面。这不是个例,有不少高中生再在采访中表示支持巴勒斯坦,同时还有人表示希望统一台湾,也有人高喊共产主义万岁。 端午漫谈屈原 2024-06-11T12:00:00+08:00 2024-06-11T12:00:00+08:00 https://agorahub.github.io/pen0/columns/talking-about-qu-yuan-during-the-dragon-boat-festival <p>过端午节要吃棕子,赛龙舟,现在还放一天假。这都托屈原的福,得感谢他,是他投江自尽用生命带给后人的福利。</p>
-
-<!--more-->
-
-<p>屈原非常有才华,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留下姓名的伟大诗人。在他的时代,他独步诗坛。春秋战国时代,没有能和他比肩的诗人。我觉得,如果端午节要纪念屈原,那就多宣扬些他的文学成就吧!过端午节念念屈原的诗,举行些诗歌朗诵会,诗歌征集赛等,比吃棕子,赛龙舟似乎更有意义。</p>
-
-<p>屈原创立了“楚辞”这种文体。他的作品想象丰富,辞采瑰丽,奇幻浪漫,哀怨缠绵。天马行空、惊天地、泣鬼神。据汉朝刘向、刘歆父子校订,共计25篇,包括《离骚》、《天问》、《远游》、《卜居》、《渔父》、《九歌》11篇和《九章》9篇。篇数虽少,但篇幅都不小。《离骚》近三千字、《天问》近二千字。</p>
-
-<p>后人对他的诗作评价很高。《文心雕龙》的作者刘勰认为他影响了数代诗人,“其衣被词人,非一代也”;李白有诗称赞“屈平词赋悬日月”;苏轼则自叹不如,“吾文终其身企慕而不能及万一者,惟屈子一人耳”;鲁迅认为屈原的诗,“逸响伟辞,卓绝一世”;“其影响于后来之文章,乃甚或在《三百篇》(《诗经》)以上”。</p>
-
-<p>但为什么这么一位对后世影响甚大的伟大诗人,古人却没有给其应有的荣誉呢?像李白,杜甫那样有个“诗仙”、“诗圣”的称号呢?按他的地位和他的传奇,我觉得应该被称为“诗神”!屈原这么有故事,不肯同流合污,抱石投江自尽,应该衍生出些神话故事才对呀!比如说死后灵魂不散,被龙王或某方神圣接引,成神成仙,成为掌管凡间诗才的“诗神”,供后来诗人朝奉祭拜。就按关羽衍化为“武圣”的套路编就行了。</p>
-
-<p>这百分之百是因为他是自杀而死,因道德行为影响了对他诗歌成就的评价。他的才华众所公认。但他投江这事,则见仁见智。古往今来,有很多人赞同,也有不少人感到惋惜甚至责怪。</p>
-
-<p>古人对自杀评价很低。按儒家的《孝经》,“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自杀首先是不孝。儒家只赞赏“杀身成仁,舍生取义”。为了仁义忠孝,牺牲生命是高尚的。屈原自杀显然不是“杀身成仁”。朱熹对屈原的评价就不高,在《楚辞集注序》中说:“原之为人,其志行虽或过于中庸而不可以为法,然皆出于忠君爱国之诚心”。意思是,屈原虽然有忠君爱国之心,但其志向和行为偏离了中庸之道而不可以效仿。不赞同屈原对楚怀王因爱生怨和自杀的举动。</p>
-
-<p>既然读书人不赞同他的自杀行为,就不会把他抬得太高。诗仙,诗圣这些称号肯定是读书人封的。皇帝和老百姓都不会对这感兴趣。读书人虽然能实事求是地评价他的文学成就,但因其有道德上的缺憾,就不会神化他。</p>
-
-<p>但我们现在对屈原的评价与古人有所不同,给他戴上了“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这顶桂冠。但“伟大”两字是赞扬其爱国精神,偏于道德化和政治化,而不是赞扬其文学成就。</p>
-
-<p>高度称赞和宣扬屈原的“爱国主义精神”可能始于清末,不会再早了。因为那时中国人才刚刚有国家的概念,以前是天下的概念。国家的概念是在被西方列强生拉硬拖,拽进世界体系后才产生的。因为屈原非常热爱楚国,所以就将屈原对楚国的热爱之情称之为爱国主义。</p>
-
-<p>但其实屈原对自己的祖国,对楚国的这种热爱在春秋战国时代并不普遍。那时,人们对诸侯国的认同并不高,最高认同是华夏文化。对华夏文化的认同高于对出生国的认同,就好像我们今天对国家的认同要高于对省籍的认同。只要在华夏文化圈内,没有跑去为周边的夷狄做事,就都没问题。不会被认为是叛国,被唾骂为“楚奸”或“秦奸”。</p>
-
-<p>比如同是楚国人的伍子胥,楚平王杀了他的父亲和哥哥,他就逃到吴国。后来借兵攻入楚国,掘了楚平王的坟墓。也没人骂他是“楚奸”。还有商鞅、吴起、张仪、苏秦等诸多游士,在各个诸侯国间奔走,哪国合意就为哪国做事。自己没有心理负担,担心愧对自己出生长大的国家,其它人也不会认为这有什么不对。</p>
-
-<p>老百姓就更是这样了。哪个国家政策好,发展得好,只要有可能,就迁移到哪个国家。那时各国边境出和入都缺乏足够的手段严加管理。梁惠王就曾请教孟子如何增加人口,向孟子抱怨魏国老百姓不识他的好心和好政策,却移居邻国。“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说明当时,老百姓在诸侯国之间迁移很正常很普遍。人口就是生产力,各国都很在意老百姓的迁入移出。</p>
-
-<p>那为什么屈原这么热爱楚国呢?不远走他乡,而在楚国这一棵树上吊死呢?俗话说,“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原因很简单!因为他是王族,是贵族,比孔子、孟子这些士人地位要高;与一般老百姓相比,当然更是天地之悬。</p>
-
-<p>屈原姓芈(mǐ),与电视剧《芈月传》中的芈月同姓。芈是楚国的国姓。司马迁在《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中说:“屈原,名平,楚之同姓者也”。屈是他的氏。氏是姓的分支。早先姓下还分氏,后来才没有的,只剩下姓。屈原家是楚国早先的国君楚武王的后代。他们家族从春秋前期到战国后期,一直是楚国显赫的贵族,经久不衰。屈原曾任三闾大夫,据说是掌管王族事务的职务。他有封地,有多种说法,有说在秭归或江陵,还有说在湘沅。</p>
-
-<p>拿现在的话来说,屈原就是楚国的股东,当然不是最大的股东了,最大的股东是国君。他的股份还是原始股,但不像现在可以上市交易。商鞅、吴起、伍子胥这些士人只相当于高管。高管可以跳槽,股东就不能跳槽。股份不能交易,又不能跳槽,那他就只能吊在楚国这棵树上了。</p>
-
-<p>所以,屈原热爱楚国,那是他的本分。楚国的老百姓备受王公贵族的压迫,是没有理由爱楚国的。老百姓对楚国的事务既没有发言权,自己的劳动果实还被王公贵族剥夺,挣扎在温饱线上;甚至食不果腹,衣不遮体,有什么理由要求楚国的老百姓爱楚国呢?只有屈原这样的王公贵族才有理由,才有资格爱楚国。“奴隶没有祖国”。如果屈原这样的主人不热爱楚国,谁又会热爱楚国呢?</p>
-
-<!--END--> 江上小堂 过端午节要吃棕子,赛龙舟,现在还放一天假。这都托屈原的福,得感谢他,是他投江自尽用生命带给后人的福利。 端午漫谈伍子胥 2024-06-10T12:00:00+08:00 2024-06-10T12:00:00+08:00 https://agorahub.github.io/pen0/columns/talking-about-wu-zixu-during-the-dragon-boat-festival <p>早先,吴越一带端午节还曾纪念伍子胥。伍子胥与屈原一样也是楚国人,但对吴国贡献很大。他死后,吴越人就在端午这天纪念他。他的事迹也很有名,还比屈原早生200多年,却被屈原后来居上,盖住了他的声名。</p>
-
-<!--more-->
-
-<p>他的作为与屈原截然相反。面对迫害,不肯束手就擒。你不仁我不义,一不做二不休。绝地反击,睚眦必报。</p>
-
-<p>楚平王用他的父亲要挟他和他的兄弟,招他们前出,想把他一家赶尽杀绝人。伍子胥对他哥哥说,“我们去了,都得死,救不了父亲。不如投奔他国,借助他国势力雪父之仇。都死了,什么也做不了”。他哥哥也很实诚,回答道,“我知道去了也是死,但我活下来也没有能力为父报仇,会被天下人耻笑,还不如一死”。</p>
-
-<p>楚平王派捕快来抓,伍子胥拉弓对峙。没人敢上前,伍子胥就趁机逃走。而他哥哥却从容就擒。两兄弟的选择都非常令人动容,可谓“去留肝胆两昆仑”。</p>
-
-<p>司马迁在《史记》中是这样描写的,</p>
-
-<blockquote>
- <p>平王使人召二子曰:“来,吾生汝父;不来,今杀奢也。”伍尚欲往,员曰:“楚之召我兄弟,非欲以生我父也,恐有脱者后生患,故以父为质,诈召二子。二子到,则父子俱死。何益父之死?往而令仇不得报耳。不如奔他国,借力以雪父之耻。俱灭,无为也”。伍尚曰,“我知往终不能全父命。然恨父召我以求生而不往,后不能雪耻,终为天下笑耳。”</p>
-</blockquote>
-
-<p>后来,伍子胥成功混出昭关,逃到了吴国。因他曾在楚国很有势力,跟楚国的贵族官员多有交往,了解楚国很多内幕,对吴国很有用,就受到吴国的保护。那时,也没有引渡一说。他则在吴国苦心经营,处处跟楚国过不去,离间吴国与楚国的关系。最终得以借吴国的兵攻入楚国,把楚平王掘墓鞭尸,为父报了仇。</p>
-
-<p><img src="https://i.imgur.com/wP8LUJ7.png" alt="image01" /></p>
-
-<p>春秋战国时期,列国争雄。天下和价值观尚未统一。所以,面对同样的事,人们根据自身的处境不同,往往有多种选择。既有屈原这种不弃不离的,也有伍子胥哥哥这样从容赴死的,还有伍子胥这样针锋相对,绝不服输的。</p>
-
-<p><img src="https://i.imgur.com/Zidegzc.png" alt="image02" /></p>
-
-<p>时人对伍子胥的评价也是多样的,既有赞赏的,也有反对的。比如他的朋友申包胥听说他掘了楚平王的坟,就指责他的手段太过分了。申包胥说得对,他这样做确实戾气太重。伍子胥则满不在乎地回答到,“吾日暮途远,吾故倒行而逆施之”。意思是我的时间不多了,顾不得那么多了,泄心头之恨要紧。</p>
-
-<p>但在秦始皇一统天下,汉武帝独尊儒术之后。面对同样来自于朝廷的迫害,就很难有伍子胥这样的选择了。一个是没地跑了,跑到哪里都是皇帝的天下,除非跑到番邦去。二是,忠君爱国成了最高价值。“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历朝历代,不知有多少官员百姓被昏君暴君迫害致死。但他们别无选择,只得乖乖地束手就擒,心中不敢生出半点反抗的念头。没能力没本事反抗就不说了。即便有能力反抗,也是自废武功,生怕背上不忠君的骂名。</p>
-
-<p>例如宋江,都落草为寇占山为王了,还是不敢亮出反皇帝的旗帜。而打出“只反贪官,不反皇帝”,替天行道的旗子。念念不忘的就是招安,重新做大宋的臣子。最终果真如愿受招安了,但还是被朝廷赐死,束手就擒。宋江就是小时候念私塾,脑子里被灌进儒家的“忠孝”思想,再也摆脱不了了。</p>
-
-<p>反观没念过书的李逵、武松、石勇之类的草莽,反而没有这些束缚。管得天王老子,眼里只认得拳头。石勇便说得出,“你这鸟男女好不识人!欺负老爷独自一个!要换座头。便是赵官家,老爷也彆鸟不换。高做声,大脖子拳不认得你!”他们没受过儒家的教化,处于原生态。虽然他们也没有自由平等的观念,往往也是以势欺人,就敢于反抗不管以什么名义施加于己的不公和压迫而言,比儒家的奴化思想更为可取。</p>
-
-<p>今天端午节纪念屈原,也不应当忘记伍子胥。</p>
-
-<!--END--> 江上小堂 早先,吴越一带端午节还曾纪念伍子胥。伍子胥与屈原一样也是楚国人,但对吴国贡献很大。他死后,吴越人就在端午这天纪念他。他的事迹也很有名,还比屈原早生200多年,却被屈原后来居上,盖住了他的声名。
\ No newline at end of file
+<!--END--> 鹿馬 又是一年高考毕业季。今年有一个怪现象引起了我的注意:多地出现考生考完之后,冲出考场展示巴勒斯坦旗的场面。这不是个例,有不少高中生再在采访中表示支持巴勒斯坦,同时还有人表示希望统一台湾,也有人高喊共产主义万岁。
\ No newline at end of file
diff --git a/columns/2024-08-29-hello-dr-li-wenliang.html b/columns/2024-08-29-hello-dr-li-wenliang.html
new file mode 100644
index 00000000..00a5bb88
--- /dev/null
+++ b/columns/2024-08-29-hello-dr-li-wenliang.html
@@ -0,0 +1,139 @@
+
+
+
+
+
+
+
+
+
+ 李文亮医生,你好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李文亮医生,你好
+
+
+
+
+
+ CrazyArticle | 2024.08.29
+
+
+ 李文亮医生:
+
+您好。当我第一次知道您的时候,您已经去世,我是在新闻联播上得知您被平反的事,那一天,2020年3月19日。当时我正被关在广州市第一看守所。
+
+
+
+我们素未谋面,直到今日。
+
+对于武汉疫情,我没有感知,因为当时的我正被限制自由。
+
+自由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
+
+李医生,我们都做了各自该做的事情。您作为医生,在疫情刚刚开始的时候,开始提醒同行:有不明原因的肺炎患者入院。最終,您被警察叫去派出所接受训诫,并且受到威胁:如果再犯,你就是寻衅滋事!
+
+而我则为了捍卫自由而走向街头,我为了捍卫新闻自由和出版自由而帮助那些走向街头的人,哪怕他们已经和香港警察起了正面冲突,哪怕子弹横飞,哪怕硝烟弥漫,我帮助了他们,我义无反顾。
+
+有人说我是“反中乱港”分子,那是因为我做的这些事情,动摇了统治者的执政根基。
+
+公道自在人心。
+
+李医生,这个世界就是如此荒诞,您从被训诫,留下案底而一下子成为了英雄,身后被评为烈士,甚至全国各政府机构都要为您下半旗致哀,而我呢?不是被训诫,而是被判了刑。
+
+好人要留下前科,而执政者和他们的走狗们,却可以拿着大把的金钱“投资”海外,而不管国民生活在困苦当中,也不管现在那4400万绝望的失业大军。还割着这个国家的国民的韭菜,如果有那么不服气的韭菜,那就要被训诫,要被判刑。
+
+李医生,您知道吗?李克强总理也去世了,不知你们是否已经见过面。在他去世的那段时间在他的家门外已满是鲜花,就像悼念您一样。这一束束鲜花,真的是在悼念吗?那是在对执政者的暴政无声的控诉!因为李总理说过:人在做,天在看!
+
+是的,人在做,天在看!
+
+李医生,您知道吗?《庆余年》已经被搬上电视了,您的微博已经成为全国网民的哭墙,四年来,大家都在微博上和您聊天,我翻看您的微博,也不免失声痛哭,李医生,如果真有那天,我好想和您见上一面,简单地说一句:李医生,您好。
+
+李医生,您知道吗?在您去世两年后,在西安、上海、以及我所生活的城市——广州也相继爆发疫情。如果说武汉在疫情的时候被封城尚情有可原,那么上海的疫情就简直是癫狂。一切以疫情为目标,所谓的“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到头来只是对作为人最基本的权利——生命权践踏。一切以防疫优先,哪怕洪水滔天!
+
+李医生,您听听那《四月之声》吧,那是多么让人绝望的声音啊!普通市民的悲伤,基层干部的无奈,高级官员的无耻,全部在这《四月之声》之中。
+
+李医生,您知道吗,在2022年的11月,全国爆发了声势浩荡的白纸运动,这场轰动全国的街头运动,才让执政者感到恐惧,最后不得不结束了持续三年的变态清零防疫政策。而在此之前,新疆已经因为疫情而封了3个月。没有水,没有粮食,家门被焊死。因为所谓的“防疫”,小区居民楼里的居民因无法逃生而被活活烧死,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和癌症患者只能关在家里自求多福,家里养的宠物因为所谓的防疫而被活活打死。市民不服气,敲家里的锅碗瓢盆,却被指为“境外势力”煽动。
+
+李医生,多么荒诞的国家,多么荒诞的政党,多么荒诞的世界。
+
+但是,正因为那句话: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在那年11月的上海,年轻一代走上街头,第一次喊出了“习近平下台,共产党下台。”的口号。在一个拥有自由的国家,大家可以用选票来让施行暴政的执政者下台,让施行暴政的政党下台,而我们呢?等待的是,是秋后算帐,是大抓捕,是无穷无尽的恐惧。
+
+活在恐惧中,则永远恐惧;敢于面对恐惧,才会有真正的自由。
+
+愿这个国家不再有恐惧,愿您在泉下安好。
+
+一个和您一样的人
+
+
+
+
+
+
+
+
+
+
+
+
+
+
+ Made with by Agora
+
+
+
+
+
+
diff --git a/columns/2024-09-02-fragrance-of-time.html b/columns/2024-09-02-fragrance-of-time.html
new file mode 100644
index 00000000..b1433167
--- /dev/null
+++ b/columns/2024-09-02-fragrance-of-time.html
@@ -0,0 +1,191 @@
+
+
+
+
+
+
+
+
+
+ 尋香記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尋香記
+
+
+
+
+
+ 東加豆 | 2024.09.02
+
+
+ 我七月初就知道「尋香記」這個展覽了,但一直沒有動身,身心靈也像一個木頭人。為什麼呢?如果這是在二十年前,我肯定會在第一天第一時間就衝過去,興奮得不得了。想想也是挺有意思,我跟香味這東西,總算是有些不解之緣吧。八月的最後一天,我終於踏進了展廳。不過,就算來晚了,那份對香氣的喜愛,還是一點都沒少。有心動,也有感動。
+
+
+
+
+
+一.入門:香火初現
+
+這天,我來到了香港藝術館,參觀了「尋香記」這個展覽。一走進門口,就聞到一股淡淡的香氣,讓人感覺心情舒暢。這不是普通的香氣,而是從遠古傳來的,一種讓人心靈沉靜的力量。
+
+
+
+二.歷史:香之起源
+
+展覽的第一部分介紹了中國芳香文化的起源。遠古時,人們為了祭祀天地,開始燔柴燎木,這就是後來香文化的雛形。看著那些古老的工具和儀式用品,我仿佛能聽到遠古的聲音,感受到當時人們對自然的敬畏之情。
+
+
+
+三.生活:香之日常
+
+接著,展覽展示了香在古人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從香囊到香湯,再到香薰衣物,甚至用香木建造的房子,這些都讓我驚訝不已。古人對於香氣的追求,不僅僅是為了好聞,還有驅蟲、養生的功效。這一點,現代人似乎還有很多可以學習的地方。
+
+
+
+四.文藝:香之風雅
+
+當我走到文人雅士與香的關係部分時,更是感觸良多。古人不僅把香作為生活的一部分,還將其融入到了詩歌、音樂之中,甚至成為了一種精神追求。這裡展示的一些詩情畫意,讓我體會到了那種在香氣中尋找靈感的意境。
+
+
+
+五.工藝:香之器物
+
+展覽還特別介紹了各種精美的香器。這些香爐和香具,設計精美,做工細膩,不僅是實用的物品,更是藝術品。看著這些物件,我腦海裡浮現出古人使用它們時的場景,彷彿自己也參與其中。
+
+
+
+
+
+六.香之感懷
+
+參觀完這個展覽,我深深感受到了中國芳香文化的深厚底蘊。香不僅僅是一種物質的存在,更是一種文化和精神的傳承。在現代忙碌的生活中,我們不妨偶爾停下來,點上一根香,讓自己的心靈得到片刻的安寧。
+
+
+
+
+
+離開這展覽廳,愉快時光未完的,接下來,我來到了另一個展覽廳:「袖珍.厚禮──浮雲軒藏中國鼻煙壺捐贈展」
+
+「袖珍.厚禮」
+
+
+
+一.壯觀的鼻煙壺世界
+
+聽說這是香港迄今最大規模的鼻煙壺捐贈展,由已故收藏家冼祖謙先生的夫人冼石韞玉女士慷慨捐贈。這意味著冼祖謙先生夫人對香港藝術館的支持和絕對的信任,這是非常讓人感動的事情。既然來了,當然不能錯過。
+
+
+
+二.小巧的驚喜
+
+剛踏入展廳,就被那些小巧玲瓏的鼻煙壺吸引住了。每個鼻煙壺都不過掌心大小,但細看之下,卻各有千秋。有的色彩鮮艷,有的造型別緻,有的雕刻精細,真讓人歎為觀止。
+
+
+
+三.穿越時空的禮物
+
+鼻煙壺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清朝,當時是王公貴族之間互相饋贈的珍貴禮物。看著這些精美的鼻煙壺,不禁讓人想著當年貴族們收到這樣的禮物時,該有多高興啊!每一個鼻煙壺背後,都可能藏著一段故事。
+
+
+
+四.工藝:匠人的心血
+
+這些鼻煙壺之所以珍貴,還在於它們的製作工藝。從選材到雕刻,再到上色,每一步都透露出匠人的心血。有的鼻煙壺用的是珍稀的玉石,有的則是玻璃或瓷器,不管哪一種材料,都能被匠人巧手打造成一件件藝術品。
+
+
+
+五.故事:浮雲軒的收藏
+
+最讓人感動的是,這些鼻煙壺都是冼祖謙先生一生的收藏。他不僅是一位收藏家,更是一個對鼻煙壺文化有著深厚感情的人。看著這些展品,能感受到他當年收集這些鼻煙壺時的喜悅和滿足。一個個地收集,一組組地收藏。
+
+
+
+六.結語:一份珍貴的禮物
+
+離開展廳的時候,心中都是滿足的。全都是小小的鼻煙壺,不僅是藝術品,是冼氏夫婦留給香港的一份珍貴禮物。這些香氣,不僅記錄了一段歷史,也代表著一種文化。
+
+
+
+而我,當我百年歸老的時候,我的香水收藏品又可以為它們找個家嗎?
+
+
+
+
+
+這次展覽又喚醒了我,那些古老而美麗的東西。下次再來香港藝術館,也許有有更好的發現。
+
+完
+
+
+
+
+
+
+
+
+
+
+
+
+
+
+ Made with by Agora
+
+
+
+
+
+
diff --git a/feed.xml b/feed.xml
index a8046495..b08597e5 100644
--- a/feed.xml
+++ b/feed.xml
@@ -1 +1 @@
-Jekyll 2024-11-22T09:45:09+08:00 https://agorahub.github.io/pen0/feed.xml The Republic of Agora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No newline at end of file
+Jekyll 2024-11-26T11:22:23+08:00 https://agorahub.github.io/pen0/feed.xml The Republic of Agora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No newline at end of file
diff --git a/heros.xml b/heros.xml
index 2d5564bf..17802096 100644
--- a/heros.xml
+++ b/heros.xml
@@ -1,875 +1,269 @@
-Jekyll 2024-11-22T09:45:09+08:00 https://agorahub.github.io/pen0/heros.xml The Republic of Agora | Heros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网左实践总结 2022-12-16T12:00:00+08:00 2022-12-16T12:00:00+08:00 https://agorahub.github.io/pen0/heros/TomatoNoodles-a1_c-summary-of-internet-leftist-practices <p>“网左”总体来说确实是进步的,他们要比一些麻木者、漠不关心者和肉食者进步得多,他们是在资产阶级残酷压迫下抱团取暖的、可以接触到网络生活的群众。而“网左”形成的“左圈”也为许多来寻找答案的迷茫者,如一年半前的我,提供了资源和平台。</p>
+Jekyll 2024-11-26T11:22:23+08:00 https://agorahub.github.io/pen0/heros.xml The Republic of Agora | Heros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暴力与父权:泰国男子从军经历调查 2022-08-05T12:00:00+08:00 2022-08-05T12:00:00+08:00 https://agorahub.github.io/pen0/heros/2022-08-05-ElinBjarnegard/ElinBjarnegard...-a1_l-armed-violence-and-patriarchal-values <p>本研究超越男女二元性的论调,强调男性内部对于暴力的态度因意识形态影响而存在分化:志愿参军的人通常更亲近父权制意识形态,而不是军队塑造了士兵的父权思想;强制参军对不希望主动参军人士的父权思想并无明显影响。</p>
<!--more-->
-<p>我从2021年三月左右进入“左圈”,再到今年八月末二次退网,期间混迹过多个“左群”,也亲自参与过三个网络学社的创建或改组,也算是个“网左”了吧。在这么久的时间中,我的思想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接触和学习了马克思主义和其他思想,这是我需要感谢“左圈”的一点,但我也逐渐认识到“左圈”乃至“网左”的不足,这也是我退网的原因之一。</p>
+<p>本研究通过对泰南三府年轻男性进行调查,探索了参加武装暴力与父权价值观之间的关系。研究1发现父权价值观更强的男性更容易志愿加入准军事部队。研究2利用泰国征兵抽签所带来的自然实验,比较了非自愿应征入伍服兵役的男性与参加抽签但未入伍的男性的调查回答,发现两组在父权价值观方面没有差异。本文结论是,父权价值观促使人们自愿参与武装冲突,而在冲突地区应征服兵役不会导致士兵父权价值观的变化。</p>
-<p>这样长时间、大规模的实践已经证明了,“网左”在这个时代的风口浪尖上,显然已经无法背负起历史的重任,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应当以批判的眼光看待其,并汲取经验、另寻他路。我想从我这段时间的实践中批判性地总结出“网左”的现状和我个人对此的思考,希望大家能从中学到些什么。</p>
+<h3 id="一导言">一、导言</h3>
-<h3 id="我为什么反对网络报刊">我为什么反对网络报刊</h3>
+<p>最近的研究提出了一种新的解释,有可能更准确地缩小在暴力冲突局势中选择拿起武器的人的范围:具有父权价值观(patriarchal values,认同男性对女性的系统性支配地位)的人。一系列研究表明,关于男子气概(masculinity)和性别歧视的观念与支持暴力极端主义有关。本文从两个重要方面推进了这一研究:(1)研究了在武装冲突中,个人父权价值观强弱与通过资源加入政府准军事单位自愿参与有组织暴力活动之间的联系;(2)通过分析泰国的征兵抽签这一自然实验(natural experiment),研究了参与有组织暴力到个人父权价值观强弱之间的反向因果关系的可能性。</p>
-<p>先下结论,因为网络报刊是对于其他人和历史的粗劣模仿。这是许多同志和网群目前都会犯的一个问题,可以勉强算作一种机会主义。</p>
+<h3 id="二武装暴力与父权价值观之间的联系">二、武装暴力与父权价值观之间的联系</h3>
-<p>我作为某网络报刊的创建者,突然反过来反对网刊,我想大家也许都会很疑惑我的思想变化。我先说说我创建某报刊的历程。我最开始创立报刊,首先是因为看到了其他同志在办网络报刊,然后就产生了想模仿的想法。然后我当时所在的那个学社基本上天天吹水,有一个同志某天就提议:“我们要不干点事吧。”我就附和说好啊我们办报刊吧。为了办这个报刊,我甚至跑去借鉴了《新青年》,前朝剑斩本朝官了属于是,就好像列宁当年办了《星火报》、陈独秀当年办了《新青年》,我们也一定要办个什么报刊才好。由此可见,我当时是这个想法,不过是一种模糊的空想、一种对于他人和历史的模仿、一种“我们做点什么吧”的焦虑,这几乎就是主观主义的体现。据我了解,很多其他的同志也有这样的状况。</p>
+<p>在过去的三十年中,性别平等与战争暴力之间的关系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但侧重于个人层面的文献受到的学术关注较少。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在解释暴力行为成因时,性别价值观在社会和个人层面上都起着重要作用。父权制价值观被视为男女二元性别秩序的一部分,将男性置于女性之上,且这种父权制价值观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从父权制价值观转向性别平等的价值体系,意味着维护男女二元对立的界限日益模糊,并且二者平等。父权价值观与暴力倾向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多地被记录,而且往往集中在“他者化”(othering)过程中。他者化是一个区分“我们”和“他们”的过程,是构成父权价值观基础的性别秩序所固有的,也是合理化(rationalization)对他人实施肉体伤害的必须部分。尽管实施暴力行为往往与男性和男子气概的理想有关,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男性生物学上都具有同样的暴力倾向。同样,女性也可能是战时暴力的施暴者。因此,重点在于意识形态而非性别对于参与暴力的影响,从而需要从男性内部入手,研究参与暴力与不参与暴力的男性的不同及其原因。但是,研究父权价值观与暴力行为之间的因果关系仍然是一项重大挑战:这种既定的联系可能是由于以性别平等为导向的社会和个人不太支持暴力,也可能是由于暴露于冲突和暴力的社会和个人变得不那么支持性别平等。</p>
-<p>网络报刊还有一个严重的问题,那就是脱离实践。之前说了,这个东西几乎就是浮在天上的空想,落不到地上就是其特点之一。其一,我个人所知的几乎所有报社都是要靠拉别人写的文章当稿子,而且往往投稿不足,这就决定了报社对于文章的内容没有太多的选择权,从而造成“不得不来者不拒”的状况,而这些文章大部分都由脱离一线生产的学生撰写,更有甚者许多作者本身就来自资产阶级家庭,这里并不是要对学生群体提出批判,但现实就是他们写出的文章理论性过强,而且有些幼稚的小作者还喜欢卖弄名词包装自己,其大部分文章也都偏向时事点评、理论解析类,与劳工的现实生活相去甚远。综上述特点就导致报刊传播范围极狭窄,甚至不能覆盖绝大多数学生群体,受学校压迫最狂的那些“卷王”们根本就没时间看,也不会看。其三,报刊的形式本身就是脱离实践的。报刊一期有好几篇文章,而且往往主题不同且篇幅较长,需要专心阅读,需要阅读很长时间,而且需要一定的文化能力,还要有闲心去看这些东西,而能做到这一点的几乎只有资产阶级和小知识分子群体,很多白领都做不到,更别提工农群众了。</p>
+<p>个人对暴力的增值化(valorization,赋予某事物价值)通常归因于社会化(socialization)进程。研究表明,暴力既可以通过代际传播,也可以通过影响儿童待遇的文化规范传播。具体而言,曾被家暴或目睹家暴的男孩随后更可能坚持父权价值观,最终更可能选择参与政治暴力。北美的一些调查研究表明,具有平民背景和军事背景的个人在特征和价值观上有所不同,这是因为参军前已经形成了某种亲军队的价值观的年轻男性倾向于自我选择加入部队。</p>
-<p>有的同志又说了,那我把报刊打印出来去分发给工人,这总不算脱离实践了吧?首先,我要明确一点,我认为报刊这个形式本身就是脱离实践的;其次,如果真的要去打印出来发给工人,那为什么要做成报刊的形式呢?直接单独发特定的文章不好吗?报刊本身不仅目标大容易被晶哥盯上,还需要很多的阅读时间甚至能力(此处批评某些术语名词乱飞的文章),而这是大部分工人群众所不具有的,这就使得报刊本身就是个形式主义的东西,完全没有必要设计封面、给自己冠以“主编”或“副主编”的头衔,还给自己起个“xx报”的招牌,我们又不是要挂在店里卖;而且,既然都可以直接接触到工人群众了,为什么不能脱离纸面文书这种知识分子的形式,直接口头宣传,用最真情实感的方式拉近和群众的关系、建立信任,这不比那种鲁迅式(某些时候叫胡适式更合适)的从上而下的灌输更好吗?</p>
+<p>然而,其他一些论述则将对暴力的增值化与服役经历直接联系起来。例如,在越战期间服兵役的美国男性因暴力犯罪而被监禁的可能性显著增加。另一方面,国际安全援助部队中瑞典士兵在阿富汗服役前后的价值观基本保持稳定。</p>
-<p>报纸、杂志的出现是因为信息技术不够发达不得已为之。互联网、尤其是智能手机出现之前是报纸和杂志的高峰年代,在以前出了爆炸性新闻得要报童沿街大喊“号外”才能让大家知道,而现在只需要打开任何多媒体网站,巨大的标题和夸张的图像就会立即吸引住你的眼球。报纸现在已经基本见不到了,纸质刊物也在逐渐消失,因为它们本质上就是把一堆小文章合订成一个合集,这样在那个信息技术落后的年代,不管是看起来还是卖起来都方便,如果出一份文章就卖一期报纸,那成本岂不高得离谱?这就是报纸存在的原因。而现在不一样了,你根本不需要印刷几千几万份报纸来传播信息,你只需要把文章发到网上,自然就传播几万次;你也不需要把很多文章合订在一起,因为现在完全有支持单独阅读一篇文章的技术(合订在一起看反而不方便且费时,而且不易于传播)。即便是新闻联播这种“电子报纸”也越来越没人看了。现在还办报纸是逆时代潮流而行。</p>
+<p>在女权主义安全研究中,“军事化男子气概”(militarized masculinities)这一概念已发展为捕捉军事暴力与男子气概之间的特殊关联。军事化男子气概通常的特点被认为是“强壮、吃苦耐劳、具有侵略性的男性异性恋取向、恐同、重视庆祝同性友谊、实施有控制的攻击行为、以最小的抱怨完成任务”。尽管军事化的男子气概包含了相当多的特征,但在本文讨论中,军事化的男子气概有两个决定性的特征:其与男子气概的联系和对暴力的增值化:一个真男人应该具有战士的品质。女性被赋予了柔弱和看护的二等角色,而未能“像个战士”的男性则会受到羞辱。</p>
-<p>网络报刊另一大问题就是组织性低下。目前许多报社可能都是两三个人一拍脑袋决定干的,也就只是靠这两三个人撑着,基本上包揽所有工作。这两三个人要是有啥事干不了了那报刊立刻就寄了。而且这种问题在网络上没法解决,就拿报刊工序中工作量最大的排版来说,这个真的只能一个人做,线上交流效率的低下不足以形成有效合作,且将文件经常要传输给别人也是一个麻烦事。这样的生产效率极低,且漫无目的,更像是为了体验那种回归劳动本身的快乐。而且目前这样的报社光我知道的就将近二十个,内容五花八门,甚至有一稿多投的现象,而这个问题是在网络平台上无法解决的,要想真正地去做报刊就只能靠线下组织。</p>
+<p>军事化男子气概指的是这样一种主张,即“与男子气概相关的刻板印象中的特质可以通过兵役,尤其是战斗来获得/证明”。这句话表明男子气概可以在军事环境中获得(acquired)和证明(proved)。第一种说法说明服兵役或参加战斗的经历会使男性具备某些特质。第二种观点认为这些特质是来自早年社会化过程,并且参军后就能表现出来。这种模棱两可的关系提出了父权价值观与暴力之间因果关系的问题。更具体地说,它提出了军事化男子气概的理想主要是通过自我选择(参军前)还是军事社会化(参军后)来实现的问题。</p>
-<p>而且我还要指出一点,许多办报刊的同志都在极力避免在文章中冲塔,我认为这是不可取的。我认为,既然我们要给群众灌输革命思想,那就不能像保皇党或者改革派一样打擦边球浅尝辄止,我们需要明确地指出问题的本质。我们就是需要告诉群众,现在的特色已经不是社会主义了,不然群众也依然会沉浸在一个“赵家皇帝都是好人,就是身边奸臣太多”的幻想中,其实我相信很多群众的思想都已经达到了这一步,我们也更没必要像《新青年》一样“二十年不谈政治”。这时候就一定会有人跳出来指责我说这个是找死啊这个盲动啊之类的,那我只能这样告诉你,你就在网络上蹲着吧,蹲一百年也不会有什么用。是的,这样做确实是很危险,但如果怕危险,那建议右转保皇党。我认为,许多同志都过分地高估了特色的统治能力,这源于我们对于敌人的不了解,打交道太少,既不知己也不知彼,才造成了心底莫名的恐惧,这正是敌人想要看到的。</p>
+<h3 id="三志愿参军与军队招兵">三、志愿参军与军队招兵</h3>
-<p>总而言之,网络报刊整体依然是进步的,这依然是阶级斗争铁的表现,也是同志们试图对抗异化、回归劳动本身的伟大实践。但我还是希望同志们能时刻用毛主席的话:“实事求是”,来提醒自己,不要陷入了对历史盲目模仿的陷阱。</p>
+<p>有关主动参加暴力行动的研究将军事冲突环境解释为已经社会化的个人可以将男子气概和暴力增值化的地方。一项关于越共游击队招募情况的研究强调对许多年轻新兵来说“赢得荣誉的渴望,或许只是赢得社区的尊重”是他们加入游击队的主要原因。对军人阳刚之气的认同往往是参军的主要动机之一。</p>
-<h3 id="进群即同志">进群即同志</h3>
+<p>许多军事组织依赖于吸引志愿者和激励应征者,而将男孩转变为真正男子汉的理念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力工具。从国家的角度来看,军事化男子气概的概念有利于军队招募“不怕死”的士兵。当军队把自己塑造成充满阳刚之气时,就会吸引某一类渴望这种改变的人。这与军事化男性气质内涵——“真正的男人是士兵,真正的士兵是男人”——不谋而合。从这个角度来看,军事化男性气质的构建早在入伍之前就已开始。</p>
-<p>“同志”的门槛,在今天是否也太低了点?</p>
+<h3 id="四反向因果关系的可能性军事社会化">四、反向因果关系的可能性:军事社会化</h3>
-<p>现在“左圈”内有一种奇怪的风气,那就是我们对只要在左群里(至少是自称的左群)、或者在昵称或主页中带有“左”的元素的人就会不假思索地称呼为“同志”,倒颇有些“五湖四海皆同志”的味道了。可这些人真的全都算是“同志”吗?</p>
+<p>军事社会化意味着与军事组织具体相关的经历塑造了个人的价值观。在这里,士兵所处的环境会塑造和重塑他们的兴趣以及身份。军队也要求向未来的士兵有效地灌输有利于实现(使人成为士兵)的思想和价值观。作为一个以男性为主导的组织,军队的职能以暴力为基础,因此军队鼓励军事化的男子气概,将其作为诱导男性成为战士的一种手段。这种转变需要特定的方法、仪式或做法,旨在培养出愿意为某一事业杀人和献身的士兵。这一过程被描述为旨在摧毁士兵的个性,代之以对部队的认同。</p>
-<p>“左圈”中许多网群的审核制度还不如特色,倒是更像我见过的那些西方社民党,只要发个邮件报个名就立刻能成为党员;或者是早期国民党,为了充数什么人都放进来。这些网群的人数自然也高得很,许多网群的创建者还以人多为豪。我们往往能在这种群里看到三类人,我将他们称为王明式、幼稚式和张国焘式人物(注意,我在这里用这两个人的名字分类只是为了方便大家理解,并不完全一致),这三类人我认为是不可以拿对待同志的那一套去对待他们的,因为他们或者根本就没有完全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即便他们很多人认为自己有),或者沾染的资产阶级习气要比无产阶级的还要多得多,或者更有甚者根本就没把我们的事业当回事,在政治上和待人接物上都十分幼稚。总之,他们身上总是体现一种不平等,总是有着机会主义和个人主义的影子。</p>
+<p>然而,军事经历在多大程度上将男性社会化为军事化的男子气概,以及哪些类型的实践、方法或经历引发了这种社会化,这些问题尚未得到深入探讨。</p>
-<h4 id="天山上下来的王明">天山上下来的王明</h4>
+<h3 id="五募兵与征兵制情境中的男性军人气质">五、募兵与征兵制情境中的男性军人气质</h3>
-<p>其一王明式。王明是土地革命时期的“二十八个半布尔什维克”之首,是“昆仑山上下来的神仙”(毛泽东即兴讲话)。作为留苏派的代表人物,他不仅抱着共产国际的指示当圣旨,还十分看不起毛泽东等人的“山沟沟里的马列主义”。“左圈”里也有这样的人物,但他们要比王明还要神气。</p>
+<p>有些人被迫征召入伍而绝不会自愿参战;有些人乐于为国家服务;而对其他人来说,参军是为了钱。一些国家实行征兵制,而另一些国家则依靠志愿兵。不同类型的军事环境也可能刺激不同类型的社会化进程。例如,准军事部队或游击队可能不要求在入伍前接受正规军事训练;服兵役可能不会有任何战斗经历;但在冲突不断的国家,即使是刚入伍的新兵也可能经历战斗和死亡威胁。</p>
-<p>我们与这些人往往刚一接触就能感受到一种小知识分子高高在上的姿态:“你这前反思后现代的虚幻共同体主义者,停止你对大他者秩序性分子的迷恋,快去学德国哲学史,让我这康德黑格尔纯粹理性主义者来一场进步主义辖域-去辖域运动来扬弃你的庸俗化意换!”(这句话意思不准确,因为我真的不会模仿他们说话)。这种行为的脱离群众已经不需要我指出了吧,大概就类似于你把他当同志,他把你当土狗,就是毛说的“装腔作势,借以吓人”。其实这种行为背后的心理逻辑非常简单,这就是一种不平等。这些人就像是孔乙己,在现实中“怀才不遇”,对朝廷不满,但又不肯脱下破烂的长衫和穿短衫的站在一起。他们从一些书本或者视频上(这里点名b站,具体哪个up就不说了)学到了那么一星半点的哲学词汇,便立刻填充到自己的语言里,即便他们自己都不理解(背诵定义并不等于理解)。我想请问同志们一个问题,当此类人在对没接触过马克思主义的人宣传时,一味地套用哲学名词起什么作用呢?其实也不是一点用都没有,至少会让此类人感觉到莫大的优越感,一种装逼成功的快感:“看,这个词我知道他不知道,我多厉害!”好嘛,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解放全人类的伟大思想竟成了某些人用来装逼的工具!请问马克思的“马”是不是还有四种写法啊?</p>
+<p>本研究的重点是泰国,该国拥有规模庞大的准军事单位与泰国皇家武装力量(RTARF)并肩作战,后者采用抽签征兵的方式服兵役,兵役一般为两年左右。RTARF的应征入伍者的训练以通过惩罚和社会及心理压力暴力灌输纪律而著称。所有年满21岁的男性都必须在每年4月应征入伍。</p>
-<p>这种人张口闭口马克思,但却只是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当成一种显摆的资本,心底里还是资产阶级那套意识形态:多学了点知识就高人一等了;即便他们有的人并没学会他们自己口中的那些哲学东西,但他们还是要用上高级生僻的词汇来粉饰自己的语言,还要诡辩说这是“避免庸俗化”,甚至有的还宣称自己是“正统马”,很多同志看不清他们的真面目就会觉得“卧槽听不懂总之很牛逼就对了”,其实和那些宗教忽悠人是一个道理,就是弄一堆云里雾里的东西,搞得很高大上让人听不懂好像普通人触不可及,所以才能招揽到信徒,这类人本身倒也很享受这种“众星捧月”的优越感。</p>
+<p>此外,泰国有许多男子和少数妇女自愿加入各种准军事部队。随着服役年限的增加、晋升和在不稳定的边境地区服役而获得经济奖励。泰南三府(北大年、也拉、那拉提瓦)自2004以来就因持续叛乱而成为冲突地区。这种在冲突地区活跃的不同军事组织的组合有助于研究自我选择加入准军事组织,以及通过服兵役实现社会化的情况。</p>
-<p>当我们在对群众进行理论宣传时,如果也是一上来就堆砌哲学黑话,那群众不仅不会受到宣传,还只会觉得我们在装逼,想:“奥,马克思主义者就这?跟我搁这儿摆什么架子呢?”说句不好听的,如果让这些人和邓小平一起去给群众宣传,我估计群众很大可能会听邓的,因为邓的话至少听得懂而且姿态够低。</p>
+<p>军事化男子气概是通过归属身份和表现身份的组合来实现的。泰国以性别广泛的流动性和对变性人(kathoeys)相对较高的容忍度和能见度而闻名。但是泰国军队在这方面是保守的,只征召给那些认同、被认定男性身份、并在法律上被承认为男性的人。变性人通常可以免服兵役,但在征兵日获得免服兵役所需的程序往往涉及羞辱和骚扰。</p>
-<p>网络左派中有许多人就喜欢端着一副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架势,以学生为主,而且还多为中学生。这就不禁让我想到了鲁迅笔下的孔乙己:</p>
+<p>研究1是对自我选择加入两类泰国准军事组织的研究:社区民兵(Community Militias),和游骑兵(Rangers)。</p>
-<blockquote>
- <p>“旁人便又问道,“孔乙己,你当真认识字么?”孔乙己看着问他的人,显出不屑置辩的神气。他们便接着说道,“你怎的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呢?”孔乙己立刻显出颓唐不安模样,脸上笼上了一层灰色,嘴里说些话;这回可是全是之乎者也之类,一些不懂了。在这时候,众人也都哄笑起来: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p>
-</blockquote>
-
-<p>“王明式”的人物就如同这穿着长衫的孔乙己,别人要是显得不懂“哲学”,他便要骄傲起来,上去显摆一番;若是别人质疑他的观点,那他便要涨红了脸,说一些“之乎者也之类,一些不懂了”的话。这种行为,不过是想要衬托出自己要比这些不懂“哲学”的土老帽们高人一等,摆出一副知识分子的架势,他的那些哲学术语,就像孔乙己的长衫,即便破旧不堪还是要穿在身上,显得自己是与众不同的“读书人”。这些人往往死要面子,根本不会听任何人对他观点的反驳,要是你反驳那一定是你错,只要你敢反驳他,他就立刻要摆出一副“唯我独革”的姿态,完全把自己置于他人之上的态度,用着各种酸臭的小嘲小讽。</p>
-
-<p>这类人就让人感觉到,他就像一个没长大的孩子,拿着成绩单期待父母的夸奖,跟其他人比考试成绩赚得优越感。他把马克思或者黑格尔当成了一种炫耀的资本,就像他考试考100分一样,就像孔乙己穿长衫一样,只是为了标榜自己多么与众不同,多么牛逼;一旦有人反驳他的观点,那就是相当于质疑他“与众不同的存在”的基础,所以他当然不会听,并用上一切诡辩之法来捍卫自己的“神圣性”、“合法性”:“读书人的事能叫偷吗,那叫窃!”。他辩经不是为了学习,而是为了证明自己牛逼。他在政治上是极其幼稚的,混到左圈里来当理论教师爷和哲学教皇来了。</p>
-
-<p>这些人总喜欢讲一些精英主义论调,摆出一副学阀的架势,就像胡适一样,高高地举起自己的双手向资产阶级投降:“赵老爷您看,我讲的东西群众根本听不懂,我也没打算动员那些不会术语的土老帽,我研究的是纯学术的东西,我是不会触碰您一分一毫的统治基础的,千万不要拿铁拳砸我呀!”</p>
-
-<p>这些人似乎并不愿意和工人阶级融为一体,他们似乎更向往的是现代西马教授的生活,在大学里写写书骂两句然后继续享受资本主义制度带给他们的优越生活,当着资产阶级老爷圈养在大学这个象牙塔里的宠物。所以他们日常只是整天泡在网上,忙碌于网络上看谁辩得过谁,而不看这些争辩是否有居于提高人民群众的革命性。他们的立场并没站在工农群众这边,他们最多能起到的作用就是工人运动催化剂的作用,这些人是无产阶级的落后分子。不过据我个人观察,这类人中还真的有好多是来自资产阶级家庭的(别拿恩格斯跟我杠,从古至今出了几个恩格斯?),那这样的行为也就不奇怪了。</p>
-
-<h4 id="不是幼稚病是纯幼稚">不是幼稚病,是纯幼稚</h4>
-
-<p>其二幼稚式。我对于这一类人甚至无法找到一个合适的历史人物作为他们的代表,因为历史上的人物再怎样“幼稚”,都在对形势判断错误、走错了路线、陷入某种错误的主义等理性的、政治的框架内,而这些人则是纯纯的幼稚,不仅像个熊孩子一样学不会控制和正确地表达自己的情绪,还把政治当成过家家,为所欲为。</p>
-
-<p>现在许多同志都喜欢引用列宁同志的话,批判某某某人是“左派”幼稚病。但这颇有些扣帽子的意味,是十分不准确的。某些行为在我看来,不是什么“左派幼稚病”,而就是纯幼稚。此类人往往拥有自恋型人格的多种特征,时常是事事以自我为中心而罔顾集体,这类行为正是无组织无纪律的体现。</p>
-
-<p>出口成脏是最典型的体现。说脏话本身其实没有什么错,这是情绪发泄式的一种表达,但是如果拿脏话攻击别人,那就是另一回事了。大概是真的觉得别人没法顺着网线过去打他们,有的左人对别人可以说是无下限地人身攻击,别人一不随他们的意,一句“啥b”直接就上去了,完全不把对方当人,而是当成自己的情绪垃圾桶。对于一些和他们持反对意见的同志,也会以各种话语打压。更有甚者,他们在现实中遇到了不如意的事,或者是在和别的政治立场相左的人对线中被对面骂了,他们心中有情绪,却不敢对着欺负他们的人怼回去,反而跑来群中大肆发泄撒泼打滚乱发脾气,对别人人身攻击,完全不在乎对方的感受,甚至迁怒于其他同志,抽刀向更弱者。此类迁怒经常是逮着谁骂谁,完全不顾及是否无辜,以为在事后道个歉服个软就完事儿了,属实是“躬匠精神”了。在他们看来,自己就是应该被宠着包容着,别人的感受他们根本不在乎,他们是要比其他人高一等的,这是一种极其自私的想法,也是一种不平等的思想。</p>
-
-<p>死要面子。你一定在“左圈”中见过这样的人,他们不管是出于能力不足还是对情况判断不清,会或经常或偶尔犯一些错误,不管是理论上还是做事上,但是当别人指出他的错误时,他要么暴跳如雷,要么就直接开始哭闹,总之就是一个死犟嘴绝不承认。其实犯错误是正常的事情,强如毛爷爷,他年轻的时候还搞过“湖南共和国”这种空想。但是知错不认、认错不改,甚至攻击指出错误的人,那就是另一回事了。</p>
-
-<p>我遇见过一个例子,我们将此人暂称为A。有一次在群里我们正在讨论一些理论问题,然后A说了一个不是那么准确的理论,我和另一个人指出了他的错误,我想他当时应该是意识到了自己确实有错误,但是他却做了令人匪夷所思的行为。他先是对我们表现出深切的质疑:“啊?真的吗?没有吧?”然后开始给自己诡辩。因为他本身理论确实有错误,所以按正常的逻辑他是没法给自己辩护的,所以他开始推我们甩哲学黑话,什么什么意换什么什么反思之类的,到这一步他确实赢了,因为我们确实不知道他在讲什么东西,所以也不好继续再说什么,但我不能不指出这是一种极其幼稚的行为。A这样做无非是出于死要面子的心态,但这就是个网群,换个头像就没人认识你了,你要了面子又有啥用。如果以后A再有什么问题,不会有人再给他指出了,他就只能沉浸在自己哲学黑话意淫的世界中。这个例子只是在进行讨论时出现的情况,不涉及到他人或集体,还算是可以容忍的范围内,但下面这个例子就是彻头彻尾的不顾集体的个人主义了。</p>
-
-<p>我们将第二个例子的主角暂称为B。B曾经是某某网络报刊的编辑之一,另一位编辑C一直负责排版,他有一次自己觉得自己目前的职务无法体现出自己的大才大能,便主动提出要负责新一期报刊的排版,C答应了。但是B在但受到自己受到肯定后便高兴得把这个事忘了,后面快到发刊日期了,在C的不断催促下B才特别敷衍地排了个版,有多敷衍呢?字体不仅太小,而且大小不一样,好几篇文章之间的行间距也不一样,甚至还有一个投稿作者名字打错了,C用几乎是哄孩子的态度给他指出这些问题希望能重新改一下,先说排版怎么好,然后说但是这点有点瑕疵要是能改一下就好了,很柔和了吧?但是B的回复很直接:“我不改,你改。”C便有点上火,于是语气就有些强硬,结果B直接发了个哭的表情包和一堆委屈的话,总之就是开始哭闹,C便心软,又开始安慰他,最后还是重新排版了。据说B在事后还给别人说C骂他。在这儿我们首先应当认识到,报刊排版这个事,是该报刊编辑部整体的事,如果报刊发布晚、质量出问题,是编辑部整体需要担责任的,而不单单是B或者C一个人的事。但在上述案例中,B却把报刊排版当成了展示自己个人能力的平台,但在获得这种他自以为的对自己的肯定之后,他却又拒绝担负起相对应的责任,“白嫖”了属于是。然而这和A不同,B的这份责任如果他不担,就需要集体来担;当名誉受损时,是集体的名誉受损,而他本人则不怎么受影响。更应当批判的是,B在别人给他指出错误后,装可怜利用了同志们的同情心,只为维护自己的面子,这是一种自私又可悲的行为,属于知错不认也不改,甚至还利用别人的好心反将责任推到别人头上,更有甚者还会污蔑指出错误的人,这就已经是一种资产阶级思想了。</p>
-
-<p>毛主席在《论联合政府》中说道:“有无认真的自我批评,也是我们和其他政党互相区别的显著的标志之一。我们曾经说过,房子是应该经常打扫的,不打扫就会积满了灰尘;脸是应该经常洗的,不洗也就会灰尘满面。”然而当别人对这些人指出错误时,他们已经意识到自己的错误(王明是根本不认为自己错了——笔者注),但他们依然死要面子不承认,甚至硬是要按着自己的错误路线走下去,“这种作风,拿了律己,则害了自己;拿了教人,则害了别人;拿了指挥革命,则害了革命。”(《改造我们的学习》毛)</p>
-
-<p>无下限的反串和cosplay行为。反串和cosplay本身是网左群体对于现在社会的一种相对消极的反抗形式,可以被算作是进步的;但当这种行为变得毫无限度,甚至已经影响到了群里其他同志和社群的正常运行,这种行为的性质就变了,我想这点不需要我再多加说明,这种行为几乎在“网左”诞生之初就被很多同志批判了。据我了解到的几乎所有网群,他们每天的主要内容就是吹水、反串、cosplay,有的人反串水平高超得甚至让很多同志误认为右壬,知己知彼了属于是。我见过cosplay最严重的一个网群,专门设立了一个群作为吹水用,“社长”带头cosplay,几乎每三四天就换一个群头像换一个群名,甚至还通过qq群的“群头衔”功能给群友们“封王封侯”,时不时还要在群里发自己穿上苏联军装或者啥的照片,真・cosplay了属于是。这样的网群,实在是难说它起到了除发泄情绪和消遣时间外的更多作用了,它已经变成了无产阶级运动中落后的产物了。</p>
-
-<p>许多人在现实中受了委屈,处处受到压抑,便跑来网络上来发泄、逃避,但也仅仅止步于此,甚至打扰到网群的正常运行和其他同志的生活,这虽然属于一种消极反抗,但对革命运动实质上没有任何推动作用。虽然这话听着不舒服,但我还是想说:网群不是心理医院,有病请找心理医生。</p>
-
-<p>有的同志(或此类人本身)喜欢为此类人辩护,说他们是“左派”,所以我们依然应当把他们当成“同志”,他们的行为依然是是“左的”,是所谓“进步的”,但如果真的这样,那“左派”、“同志”的门槛是否也太低了点,入党还要搞政审呢。实际上,这不过是列宁同志所说的“隐藏在‘左的’口号下面来为小资产阶级自由散漫辩护的全部幼稚性”。</p>
-
-<p>“幼稚病”描述的是政治路线斗争中明显的错误,尚且是成年人经过理性思考判断,用逻辑言语表达出来的观点。而我们前面所阐述的行为,就像是一个被惯坏了的小孩子,一不如他的意就要大哭大闹甚至打人骂人,这根本就不是“幼稚病”,而是纯粹的幼稚。不管王明再教条主义、张国焘再机会主义、考茨基再“叛徒”,也没见他们指着毛和列宁的鼻子骂脏话吧?</p>
-
-<h4 id="要当老大的张国焘">要当老大的张国焘</h4>
-
-<p>其三张国焘式。每次我读党史的时候,看到张国焘这个名字我血压就往上窜,我就预料到这个人一定又要为了一己私利葬送好多红军战士的性命。张国焘本来是红军在川陕根据地的领导人,但他在和红一军汇合后,看到红一军兵少钱少,再对比兵强马壮的红四军,张国焘便飘飘然起来,认为自己才应该当老大。然后才有了后面的分裂,并另立中央,最终带着左路军(红四军+原红一军五、九军团)去和川军死磕并导致百丈关大败。在被迫北上后,但他因为担心自己的政治命运,就在黄河南岸拖拖拉拉不想过河,结果直接导致宁夏战役计划被迫中止;为了营救已经渡河的红九、三十一、五军,延安方面又制定了海打战役计划,结果又因为张国焘的不配合而破产;最终渡河的三个军不得不组成西路军,在河西走廊试图生存,但最后几乎全军覆没。可以说,左路军和西路军的惨败,张国焘难辞其咎。而张国焘在此之后并不知悔改,继续走他的机会主义、山头主义道路,最终叛投国民党,客死海外。总而言之,我们说的“张国焘式”人物,就是没有特别坚定的信仰、混进革命队伍的投机家,不管是在政治上投机还是在金钱上。</p>
-
-<p>争权夺利,要当老大,是这类人最典型的表现。很不幸地,在我亲身经历的四个网络学社中,发生权力斗争的有四个,达到了百分之百。</p>
-
-<p>第一个网群,我们将“社长”暂称为A,其中一个和他一起建立群组的成员暂称为B。这个网群在建立初期,想要建立一套有效的筛查制度,防止有破坏分子进入网群,于是A就自告奋勇,编写了一套审核题,但是A的这套题的答案几乎都能在网上搜到,大概类似于“商品的二重性是什么”这样,这别说防晶哥了,连兔兔都防不住;所以B在看了这套题之后,就重新修改了一遍,基本上把每道A出的题都换了一遍。但在这之后,A遍处处掣肘B,甚至说B难听的话,因为A认为B在“夺自己的权”。很多同志看到这里可能已经皱起眉头来了,不得不说A的思路看似是非常离谱的,但其实仔细分析,这不过就是一种个人主义、机会主义思想。更明确地来说,A完全不认为他所做的革命事业(咱们暂且把网左算作革命事业)是在为全人类谋福祉,不认为这是全世界无产者的事情。他不认为这是集体的事情,反而认为这是自己的事情,所以他的所思所想都是优先从个人利益出发的。审核题起不到效果,群里混进反动派和走狗怎么办,A完全不在乎;但如果他的手下胆敢僭越,指出他的错误还要在上面动手动脚,那就是大逆不道之罪,他就要对其降下天罚。我们知道,马克思主义者思想的最核心一点,就是平等,就是民主,即便是在以“纪律”、“组织”为准则的军队里,红军也设立了极其民主的制度:官兵平等、财产公开、士兵委员会。在A的思想中,所谓的社长(即便这只是他自封的)要比社员高一等,社员指出社长的错误,甚至抢了社长的“权力”,是绝不可容忍的。A的思想,在某种程度上确实可以算作一种资产阶级思想,而且甚至是没有物质基础支撑的那种。对A来说,网群不是革命事业的平台,而是自己的私产。</p>
-
-<p>第二个群也差不多。社长D在社员发现学社吹水现象过于严重,提出要进行社务改革以及人事重组时,拒绝了社员对吹水群的改革,并宣称这个吹水群不属于学社,是在自己的朋友群。但如果只在其他群里抓吹水,那学社的人不还是要到“朋友群”去吹水吗?所以这场改革无疾而终。在这里的个人主义体现得更淋漓尽致,已经弃集体于不顾,完全是从个人角度出发思考的了。</p>
-
-<p>在第三个群中,C和其他几个社员一起建设了一个网络报刊。在一开始,网络报刊处在一个非常混乱的组织状态,基本上是一个人包揽全部工作。所以在后面,这个学社试着去分工,把一些之前被包揽的大工作打碎为多个小步骤,然后尽量让所有成员都可以分到工作、参与到学社建设里来。但是这就让C暴跳如雷了,他觉得这是“削他的权”,反对声音很大。C被分配到的职务是报刊封面设计,他之前也参与过排版和人事安排,但很不幸,他证明了自己没有担任这些职务的能力,但C并不这么认为,他认为这就是在打压他,所以他时常抱怨说“没有归属感”,后来甚至拒绝参加任何社务。颇为讽刺的是,C还经常攻击学社说“没有民主”。</p>
-
-<p>在第四个群中,这个群的成员因吸取之前的教训,所以在一开始就取消了“社长”这个东西,但作为创始人之一的E却不是很同意,他时时刻刻都想要当“社长”。在一开始,E拥有相对较大的“权力”的,他也一直自认为自己就是社长,但后面由于他确实能力无法胜任,所以逐渐被移出了核心决策小组,所以他心怀不满,甚至经常攻击决策小组,说这是“独裁”,但实际上如果让E加入这个小组他绝对不会说什么;E还时常阴阳怪气小组中做决策最多的同志(即他眼中的所谓社长)。很多同志都不理解,一个网络学社,他搞权力斗争是图啥,图多控制一个群吗?</p>
-
-<p>除了争权,张国焘式行为还有从别的群强行拉人。这就是彻底的山头主义了,在“左圈”内拉帮结派,不用敌人来打自己就开始分裂内斗。我之前所在的学社出现过一次这样的情况,我被一个人,我们称之为F,拉到了他们群,然后我就想在他们群宣传一下我们的报刊,F当时很不满,觉得我从他们群挖人。后来F跑来了我们的群,由于他的观点以及态度恶劣,和我们群群员起了一些冲突,他和他的信徒们就开始从我们群通过私信或直接邀请的方式偷偷拉人,在被发现后干脆光明正大直接在群里挖人,厚颜无耻了属于是。在F看来,无产者、左派不是一个整体,我们要做的不是团结大多数,而是拉帮结派勾心斗角,为自己攒(虚拟的)政治资本。F通过某种方式凭空创造了一种身份认同:“F的学社的人”和“我们的学社的人”,而不再是无产者、受压迫人民这种身份认同,我想特色肯定很喜欢这样的人,直接帮他们分化了人民,还不用发工资。顺便提一句,民族主义也是通过类似的方式被制造出来的。</p>
-
-<p>金钱投机,利用同志们的信仰和同情心来骗取钱财。这个就已经不能算作“左派”了,甚至可以归到敌人的范畴。我想同志们多少都有耳闻前段时间“张子桀骗钱”一事,此人通过奥斯卡级别的表演与包装、利用同志们的同情心,来为自己谋财。这种行为在道德上的失败已经不值得再批判,但是他的这种行为,不仅严重损害了同志们之间那种坚定的信任,而且还打击了很多新同志对马列毛主义的信心,可以说,这一类人是资产阶级的好帮手。我还遇见过一些人,宣传说自己可以帮同志们打印一些市面上没有的资料和同志们自己做的宣传物,虽然说是要花点钱,但很多我当时也都相信他们是真的站在革命的人民这边的,但当我仔细询问之后,发现他们居然也在帮右派打印资料,这使我无语地无地自容,这些人就是纯粹的投机商人,他们为了赚钱可以见人说人话见鬼说话,如果利润足够的话,他们也完全可以向晶哥出卖那些曾经的“同志”。</p>
-
-<p>既然说到张子桀,那就不能不提最恶劣的性投机。张子桀此类人,通过把自己包装成“激进的女权主义者”,把自己塑造成革命家、女性之友的形象,让很多刚刚建立信仰的、处在迷茫中的年轻女同志对他们很有好感,而他们则卑劣地利用女同志,骗取她们的感情甚至身体,以满足自己野兽的欲望。而这样做的危害是明显,那就是极大程度地激化性别矛盾,帮敌人瓦解了男女同志间的信任,这让男女同志之间以后还怎么互相充分信任呢?以后还怎么自由地在一起战斗呢?此类禽兽人物无疑成了父权制的卫道士,无疑在给资本主义续命,他们对我们运动的割裂,甚至要比晶哥的铁拳还要厉害。</p>
-
-<p>名誉投机,把自己包装成“左派明星”,但实际上并没有坚定信仰。张子桀是这样的人,之前还有一个“月华”,每天在空间里发表马列毛言论,结果润到荷兰之后就摇身一变成了新自由主义者。还有很多这样表演型人格的人,特别喜欢包装自己,混入左派的队伍,享受通过欺骗新同志带来的被崇拜感。我认为,这些人危害虽大,但真正的马列毛主义者是可以识别出这些人的,这些机会主义者的出现并不会影响他们的信仰。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左圈”无时无刻不在吸纳新成员,一些对体制迷茫者、怀疑者也经常会来这里寻找答案,而这些表演者,实际上就变成这些新成员崇拜的“神像”,甚至形成一种“饭圈”,就比如说月华在被挖出家里是金融资本家时,有很大一批他的粉丝用恩格斯给他辩护。当这些新成员没有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武装自己的头脑之前,便会对这些“神像”马首是瞻,而当他们发现,原来这些人不过是一些职业演员,给他们传播一些自己都不信的东西,他们会怎么想呢?他们还如何去信任其他的同志、如何去信任马列毛主义、如何去信任共产主义一定会实现呢?这对我们的队伍的打击无疑是巨大的。</p>
-
-<p>一言不合就开盒。前段时间,有数个网群被举报封群,原因是有一个叫“稻花”的组织,利用计算机科技收集其他网群的数据,然后举报,宣称这是为了“消灭落后的网左”。在这个组织中,甚至还有严重的个人崇拜和cosplay现象,把“稻花”誉为什么伟大导师,还给他编了首赞歌,实在是魔幻现实主义。除去这种以开盒为存在手段的特殊案例,左圈中还确确实实地存在用开盒来攻击对方的现象。两个人,因为一些网群组织上或者理论上的冲突,就直接挥舞“盒大棒”,翻对方老底以通过这种方式报复、胁迫对方,这种手段我上次见还是在诈骗犯那里。除了开盒,我还见过有人在和别的群或者个人起了冲突之后,直接把他们举报了,这下晶哥好帮手了属于是。这类人,虽然行为很幼稚,但是要比“幼稚式”人物危害更大,在某些时候甚至就是直接在帮晶哥的忙,不仅帮忙分裂左派队伍,还帮忙精确提取打击信息。</p>
-
-<p>综上所述,张国焘式人物,是一类信仰不坚定的、目光短浅的机会主义者。对于这类人,我认为没什么团结的必要,我们要对他们进行坚决的斗争,留着这些人,对我们的事业弊大于利。</p>
-
-<h4 id="当团结-批评-团结成为教条">当“团结-批评-团结”成为教条</h4>
-
-<p>综上,我们应当对王明式团结又斗争,对幼稚式教育又斗争,对张国焘式则坚决斗争。然而,很多同志依然要教条地统一拿对待同志的方式对待这些鱼目混珠的人。每当群里出现上述这样的人物,总有一两个浑身冒着圣母光芒的人站出来,左手抱着“民主”,右手举着“团结-批评-团结”,疾呼一声:“都是同志!”。</p>
-
-<p>团结-批评-团结,这源于延安整风时期,毛提出的整风原则之一:</p>
-
-<blockquote>
- <p>“我们曾经把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这种民主的方法,具体化为一个公式,叫做“团结-批评-团结”。讲详细一点,就是从团结的愿望出发,经过批评或者斗争使矛盾得到解决,从而在新的基础上达到新的团结。”——《毛选第五卷,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p>
-</blockquote>
-
-<p>既然提到了延安整风,我认为我有必要向不熟悉这段历史的读者同志介绍一下。我们将其分为四个部分:整的是什么,怎么整的,整风的条件,整风的结果。</p>
-
-<p>延安整风针对之一的就是长征之前,在王明“左倾”路线下的苏维埃后期的那次大崩溃,即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和它带来的惨重后果。然而有趣的是,一向以“左”著称的王明,在到达延安后反而又搞起了“一切服从统一战线(国民党)”的“右倾”路线。如果我们细究红军的历史,就会发现“左”和“右”的错误总是交替出现,尽管错误的具体内容不同,但每一次的“左转右”、“右转左”都说明了“左”、“右”两极相通,虽然二者互为极端,但归根结底都源于同一种思想:不了解中国实际或不能揭示中国革命客观规律的主观主义。这个主观主义,就是不顾现实的客观情况,单凭着自己的“想当然”或者抱着一堆教条来办事,最后结果自然往往是失败的。</p>
-
-<p>而此时,1942年的春天,中共也已不同于初到陕北时的一个濒临灭亡的小党,业已成长为一个可以影响抗战整体局势的力量,而此时百分之九十的新增党员和干部都是在抗战后加入的,他们没有经过早期革命的淬炼,这也迫使中共需要一次整风来提高新干部们。</p>
-
-<p>《实践论》中提到,人们脑中的理论源于具体的实践斗争,因为具体的实践环境不同,所以同样的理论在不同的环境下就可能会失灵,这就是教条主义;而如果事事都要从实践中总结,那成本就会高得离谱,所以又需要学习先进的理论体系,指导我们的实践,所以整风前两个步骤分别是:马列主义学习运动、大兴调查研究之风。</p>
-
-<p>而整风的第三步,我想同志们多多少少都有听过,那就是历史清算。毛这样说过:“总结过去的经验,对于犯错误和没有犯错误的人都是一种教育。了解过去的错误,可以使今后不犯同样的错误。”毛在《实践论》中这样总结道:“人们要想得到工作的胜利即得到预想的结果,一定要使自己的思想合于客观外界的规律性,如果不合,就会在实践中失败。人们经过失败之后,也就从失败取得教训,改正自己的思想使之适合于外界的规律性,人们就能变失败为胜利,所谓‘失败者成功之母’,‘吃一堑长一智’,就是这个道理。”历史清算和前两步最大的不同,就是它会涉及到具体的人,所以毛提出了历史清算的原则:整风不是要整人,整风的目的是“惩前毖后,治病救人。”就是从团结的愿望出发,经过批评或者斗争,分清是非,在新的基础上达到新的团结。这个过程就是“团结——批判——团结”。</p>
-
-<p>但是,许多同志并不能对过去的历史有一个全面、辩证的认识,毛认为当时的错误是路线错误,而很多同志却只认为那是策略错误,在此情况下,毛进行了称之为“党书”的编辑工作,主持编写了三部历史文献,即《六大以来》、《六大以前》和《两条路线》。《六大以来》一经出版,在大量的史实面前,原本不承认自己错误的同志,也放弃了自己原来的观点,认为确实存在着从思想、理论、方法、策略层面的路线错误。</p>
-
-<p>整风的最终结果就是九月会议,洛甫、博古、王稼祥等人在会议上以追求真理的态度做了真诚的自我批判。不过在这次会议上,王明却一直在回避自己的错误,把责任都推到博古头上,但实际上这次会议的目的并不在于要追究谁的责任,而是要打倒错误的主义,但如果王明不承认自己的错误,那就很难说这种主义被打倒了,而如果让王明继续领导组织,必然会继续造成更多的失败。毛和其他同志数次找过王明谈话,但后来王明干脆称病拒绝参加自我批评的会议。但整风运动整体上还是成功的。</p>
-
-<p>由此,我们可以总结出一场整风中的几个关键条件:组织中的人都认同这个错误,组织中的人都了解错误的具体内容,并且对错误有统一的、正确的认识,没有这几个条件,整风就是空中楼阁。然后就是自我批评要认真的而不是敷衍的,尤其是对那些担任要职的人,如果这些人依然执迷不悟,还让他们担任要职那就是害了组织。</p>
-
-<p>如何让组织中的人都认同一件事是错误?那就需要统一这些人的思想观念。比如说A认为群众是乌合之众,B认为群众是有智慧的,那么,当B犯了错误时,他就认为有必要和群众交代清楚,而A则就认为,我自己悄悄改了不就行了,公开承认多损害我的威信啊。在世界观不同的情况下,对一件事的看法甚至会截然相反,所以统一思想就很重要,这就是为什么要搞马列主义学习运动,这才能让大家真正做到批评与自我批评。</p>
-
-<p>如何让组织中的人都了解错误,并对错误有正确的认识?那就要摆事实。即便大家都言必称马克思,但也会有各种各样的分歧,毛说博古是“本本主义”,博古说毛是“山沟沟里的经验主义”,谁都说服不了谁,怎么办?那就是要把这个理论放到实践中去,走博古路线,“御敌于国门之外”,结果连吃败仗;走毛的路线,四渡赤水脱离险境,谁的路线正确这不一下子就看出来了吗?但仅仅这样不够,因为有的人就会觉得,啊博古的路线没问题,是下面当兵的执行有问题,所以啊问题不大,不用整,这就是大家对错误没有正确的认识,所以毛在当时又亲自主持编写了三本“党书”,在大量事实证据面前,这些人才承认了是路线错误。</p>
-
-<p>那什么样的整风是失败的呢?我给大家举一个亲身经历的例子。</p>
-
-<p>甲是一个类似于上述张国焘争权夺利式和幼稚式加起来的人物,之前经过其他同志批评,做了一次自我批判,但几乎文不达意,只是敷衍了事没有认真改过;没过多久,甲又由于各种各样的错误,不仅引起了网群成员的众怒,还极大阻碍了网群的运行。A想要对他进行批评,但甲的态度极其恶劣,不仅不听还攻击A,于是A找到同为网群领导组的B、C和D,提出要公开批评甲并撤下他的职务。但B认为,这主要是甲和A之间的的个人矛盾,关于甲阻碍学社运行,B则认为大家都是同志,单独口头教育就好,没必要撤职,也没必要公开批评,应当秉承“团结-批评-团结”的原则;C也觉得,大家都是同志,我们态度要柔和,尽量避免冲突,保持团结,也没必要撤职,毕竟甲是掌管xx部的,我们还需要他。我们在这里可以看到,首先A、B、C三人对于甲的错误理解不同,B则根本不认为这算错误,主要是个人矛盾,口头教育一下就好;C则没啥判断,只希望保持现状。这是因为三人对此次冲突的了解程度不同,三人的观念也不同。A一直也同样在甲的xx部工作,而且A也负责很多人事变动,甲对此类工作阻挠甚多,A和甲也很熟悉;而B则是较晚才参与人事变动,而且也不是很积极,和甲也没聊过几句;C则参与度更低,一直在一个独立性很高的单另部门工作,C和甲只是泛泛之交。总得来说,他们根本就没有被甲怎么影响过,将这判断为和A的个人矛盾也是正常;对C来说,甲怎么闹腾也不会影响到他,自然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省得破坏了他和甲的交情。而且,在B看来,这个队伍的力量来源于人多名声好,他是怕打烂了坛坛罐罐,打击了甲让他退群,又怕甲跑到其他群毁坏这个群的名声;而A则认为网群的核心队伍绝不可容忍上述三式人物,更不可让他们担任要职,队伍的力量来源于高度的组织、先进的觉悟和正确的路线,如果人多就是力量大,那抗日战争就应该是国民党领导打赢的,至于“左圈”的名声,简直就是个笑话。不过由此,也暴露了网群一个无法解决的缺陷。</p>
-
-<p>不过最终在A的坚持下以及甲确实惹了众怒,小组最终还是决定把甲撤职,但甲并不服,反而还撒泼打滚,用语言暴力攻击A和其他同志,小组最终不得不又决定把甲开除出社。而甲在之后果然跑到其他好多群大哭大闹装可怜,其中就有几个群听了甲的一面之词就跑来质问A所在的网群,这几个群中还有一个是在“左圈”颇为知名的“xx号角”。“xx号角”的一名成员给B发了一封很长的私信(为什么没给A发?因为A根本就不在其他群刷存在感),大致就是说要团结同志,不要搞分裂,要坚持什么“团结-批评-团结”的原则。B对此人还是礼貌以待,但A知道后当场就火了,这个人什么都不了解,就听了甲的一面之词,就跑来当和事佬扮圣母,不知道这个人还记不记得自己的组织名字里有“xx”二字。在这里,所谓的“团结-批评-团结”就彻底成为了教条,成为了某些人站在道德制高点上向其他人挥舞的大棒,属实是把自己当成共产国际了,到处往别的群派“钦差大臣”,要求别人把此教条捧在神坛上,完全不顾现实情况如何。如果按着这样教条的方式去机械地“团结-批评-团结”任何一类犯错的人,那最终就只会什么也团结不了,什么也批评不成,整风搞成了面子工程。这种无条件的“团结”,很难说到底是在团结,还是在妥协、逃避。</p>
-
-<p>而至于D,他则表示,不能脱离群众,要搞大民主不要搞小团体,要求在一百多人的大聊天群投票决定此事。但是D要求的“民主”,真的可行吗?</p>
-
-<h3 id="建群即建党">建群即建党</h3>
-
-<p>在今年上半年,“左圈”内发生了一件啼笑皆非的事,闹得满城风雨。有一个网群的群主写了一篇长达十几页的“建党宣言”,宣布这个群正式成为了“中国xxxx党”。这篇宣言很快传遍了“左圈”,看了它的同志们的态度几乎是一边倒的,那就是认为这简直是cosplay,太荒谬了。但是这种cosplay、“建群即建党”的现象却在“左圈”中十分常见。这不禁向我们提出了一个问题:网群,真的可以承担一个真正的政党组织的任务吗?网上闹革命,到底可不可行?</p>
-
-<h4 id="网群独裁不可避免">网群独裁不可避免</h4>
-
-<p>对中共早期党史略晓一二的同志们都知道,中共强大的战斗力和凝聚力不来源于暴力和集权,恰恰相反,来源于民主和平等。我认为这两点也是一个马列主义组织的生命线,没有这两点,就不能被称之为马列主义组织。但在现在的网群内部,不仅没有民主,甚至还在不可避免地走向独裁。</p>
-
-<p>我们常常说,社会组织中的问题都是人的问题,但是我想很多同志们都忽略了一点,那就是在现实社会中人是有极大的主观能动性的,政治组织的形式是可以通过人力来改变的,而在网群中情况是大有不同的。以目前形势最广最多的QQ群为例,QQ群的形式是被腾讯的设计钉死的,没有任何更改的可能。QQ群中群主就是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他完全可以凭自己的喜好,任意处理群中的任何一名成员,包括这个群本身,而群成员没有任何实质的手段能够反制群主和群管理员。QQ群的组织构架在诞生之时就是独裁的,想在这种构架下去建设民主,就好比在沙漠里种水稻,如果不改造沙漠环境,任你的水稻种植手法再高超、水稻苗的品种再优良,也不可能成功。</p>
-
-<p>除去客观的架构,我们也无法忽视一个主观的事实,那就是一个网群组织真正的成员,也就是所谓的核心成员,其实也就是三到五个人,最多六七个人,就是这几个人真正地在干事;而且这个组织真正的运行,往往是依靠一个人,就那么一个,这一个人的能力几乎就决定了这个网群组织的上限,如果这个人有任何问题,比如退群了,那么这个网群组织也就会立刻名存实亡。那是什么造成这种现象呢?</p>
-
-<p>为什么一个网群里真的在干事的只有几个人?其实很简单,因为这个群就属于这么几个人。换句话说,除了这几个人之外,剩下的成员对这个群没有归属感,他们不认为自己是这个群的人。</p>
-
-<p>从唯物主义的角度来讲,精神上的联系建立在物质的联系之上。如果你认同自己属于某个集体,那么你一定在物质利益上和这个集体达成了某种程度的一致(注:这里的集体强调一定的组织性,和饭圈那样单纯的标签化身份认同不一样)。例如,民族国家的形成是往往是因为这个民族集体要面临共同的压迫或外敌;我认为我和我家是一个集体,是因为我家发了财我也能跟着分一笔,而我家如果某个成员亏了钱我也得用自己的钱帮忙;我作为xx党的党员,认为自己属于xx党,除了政治立场一致外还因为这整个党利益一致,兴则全兴,亡则全亡。那什么情况下我们不认为自己属于某个“集体”呢?第一种,我们发现这个“集体”是假的,就比如我们发现在民族国家中,那些口口声声为了民族的高官居然个个都有外国绿卡;比如我所属的这个党它说一套做一套,喊“清正廉洁”最大声的反而捞钱最多。那么另外一种,就是这个集体是被强加给我的,事实上我和这个团体没什么联系,举个例子,小组作业,老师们天真地以为只要小组所有成员最后得分都一样小组成员就可以共同努力,但实际上小组任务往往落到一个人头上,这个人为了自己的分还是得出苦出力;历史上还有个比较经典的例子,蒋介石手下军阀看似一体,都说自己是中国人都拜三民主义,实际上貌合神离,毕竟军阀成一体和蒋介石不仅没啥共同利益甚至还是竞争关系;再比如我上初中的时候,我的老师经常给我们灌输“xx中学的荣誉”这种东西,以激励我们好好学习用好成绩回报“母校”,但事实上学校对于学生是剥削利用关系,我学得好是我父母花钱我自己努力,学校只是一个平台,给学校多捞了几个名号学校又不会给我发股份。</p>
-
-<p>说了这么多,同志们可能已经明白我想说什么了:是的,网群没有组织度的根本原因就是这个“集体”是虚假的。网络本身就是一个虚拟世界,我在这个虚拟世界再怎么厉害也和现实世界的我没关系。据我观察,事实上一个网群里的绝大多数人都是把这玩意儿当作副业来搞,大家现实中还有正事,该上学上学该上班上班,毕竟哪怕我在网络社群里当了社长我现实中依然是个社畜。大部分同志参与网群不过就是为了找到一群和自己有同样苦闷心情的人,以寻得情感上的安慰;或者单纯把网群当成汲取知识的平台。大家也就是上班或上学的空闲时间来网络上用一种类似cosplay过家家的心态来“追逐理想”。再者,网群极度依赖电子设备,甚至超过依赖现实的人。我今天在群里呼风唤雨,明天我把手机一关我就和死了没区别。所以网群建设的高峰期是寒暑假,因为大家现实中上学工作根本就没啥时间抱着手机聊。</p>
-
-<p>那么一个网群的核心成员往往都是什么样的人呢?这些人首先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可以长时间接触到手机,至少每天能有一两次上线机会;如果不行,那即使此人是“建群元老”也无法成为核心。其次,这些人是群的管理层,一般而言,就是“建群元老”,但也不乏一些还算开明的群会把一些后来的成员提到管理层(这些后来的成员当然也是能长时间接触到手机的)。总之,这些人在某种程度上尝到了权力的味道(即便这权力是虚假的),而且也体验到了对抗异化、回归劳动本身的快乐(这点会在之后的篇详说)。但是,群里的普通成员往往两者都感受不到。</p>
-
-<p>如果你参与过网络群社的创建,你很可能就会注意到,一个社群中,绝大多数成员都只是参与者,而只有少数成员是管理者。我想熟悉《鞍钢宪法》的同志已经意识到问题所在了。除去管理层,剩下的成员大致可分为两部分,少数可能会被管理层分配一两个职务,但也就是按部就班地照做,因为这部分成员对整个组织基本不了解,也参与不到核心管理;剩下的则就是纯粹在群里聊天吹水。这时大多数成员已经在某种程度上成了“打工人”了,网群又不会给他们发钱,纯粹用爱发电了属于是,当然就没有归属感了,当然就没有组织度了。</p>
-
-<p>而在这种情况下,网络社群的高度集权乃至个人独裁就不可避免了。而我们又知道,一个马列主义团体离不开民主,没有民主的、用爱发电的团体,组织度甚至比不上发钱干活的团体。不管是从客观条件还是从主观条件出发,我们都无法遏制这种趋势。</p>
-
-<h4 id="民主的前提">民主的前提</h4>
-
-<p>我在《进群即同志》篇的最后一段遗留了一个问题,那就是有个人在解决一个问题时说,不能脱离群众,要搞大民主不要搞小团体,要求在一百多人的大聊天群投票决定此事。这种“民主”,在网群中到底可行吗?</p>
-
-<p>民主这个东西,听着十分得高大上,也是不可违反的政治正确。在一些二极管人士的思维中,要搞民主就要那种“全民参与决定、人人一票否决权”的,不然就是“集权、独裁”。但是,不管这些人再怎么喜欢民主,我们也必须看到,“民主”如果在不符合现实客观环境时强行实行,那就会变成脱离实际的教条主义。</p>
-
-<p>首先我想给出我认为的民主的定义。其实民主没有特定的形式,不是说非要“言必称希腊”,一人一票才是民主。民主其实就是让一个组织中,最底层、最广大的那个群体可以影响、参与甚至决定最高层的政策,而不是反过来。希腊民主看似没毛病,但实际上可操作空间大得很。在古雅典,只有成年男性本地的奴隶主才有投票权,所以那哪是民主啊,那就是父权制奴隶主阶级专政。在美国,看似每人一票选总统很民主,但实际上,那不过就是让老百姓在一个资本家和另一个资本家中选,不管是谁都不能代表无产阶级的根本利益,所以本质上也不是民主而是资产阶级专政。而这种有产阶级专政,则是建立在国家中的暴力机关之上的,“民主”面纱下是资产阶级的刺刀。</p>
-
-<p>在美式选票民主中,还有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那就是百姓根本没有渠道得知候选人真实的一面,候选人和其政党往往用巨量的资本买通媒体,让他们为自己搭建人设宣传形象,并许下诱人的空头支票,但至于上台之后这些空头支票会不会被兑现、此候选人是不是真的像宣传的那么牛逼,那就不好说了。由此可见,在这种“民主”中,老百姓完全处在一个信息茧房中,他们看似有了选票有了左右政府的能力,但实际上,他们还是被操控、被利用的工具,这也导致越来越多的美国人不愿意参与投票,毕竟和他们有什么关系呢?</p>
-
-<p>在网群中实际上也有上面这段提到的问题。普通的群成员实际上对网群事物的参与感要比很多同志想象的低得多。事实上一个网群的绝绝大部分事物都是由核心的四五个人讨论决定的;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许多网群会设立一个类似于“公民大会”的群,将网群大小事务都在这个群里讨论、决定,这样群普通成员也可以去看,并发表意见。这样看似没毛病,但实际上和开私人小会没啥区别,原因很简单,那么长那么多的讨论内容,谁那么闲一条一条翻啊?而且群普通成员本身对于网群内部情况就不会很了解,即便是看了那些讨论内容,也很难作出什么判断、给出什么建议。</p>
-
-<p>说到底,对于占大多数的群普通成员来说,他们在网群中更像是“消费者”的角色,网群只是一个为他们提供了可以满足自己“革命幻想”或者查找资料的平台,他们并没有把自己当作这个组织的成员。对于普通成员,在现实中的生活要远比在网上“革命”重要(这实际上是一个正确的判断,我并没有在这里谴责他们),网群是一个可有可无的东西,是一个为现实失意生活补充的消遣物,空闲的时候吹吹水,到点了还得去上班上学。</p>
-
-<p>总而言之,当一个网群试图用“民主”的方式解决一项事情时,网群中的“民”既无法了解到事情的全貌、作出客观逻辑的判断,也不会认为自己是这个网群中的一份子、来去参与这个事情。毕竟,不管这个网群怎么搞,哪怕这个群炸了,也不会对他们现实生活产生一丝一毫的影响。</p>
-
-<p>在此情况下,“民主”就已经沦为形式主义了。据我观察,大部分网群中,如果某个成员要求以“民主”的全群投票的形式决定一件事,那么这个成员要么是为了面子,走个“民主”的形式让自己安心,这实际上是一种推脱责任,本来应当自己判断、承担的事被推到了全群成员头上,到时候出问题了那就是群成员的责任了(不要期望群成员可以在根本不了解事情全貌且没兴趣参与的前提下作出正确的判断);要么,这个人只是希望用“民主”来给自己背书:“你们看,我这个事情可是通过‘民主’的形式作的决定,你们要是反对这个决定,那就是反对‘民主’!”实际上就是美国政治正确那套玩法,根本就不是民主了。</p>
-
-<p>但是我并不是说这种形式主义民主完全没有效力,它在有的时候确实可以被引导着作出正确的决断,但往往需要花费大量精力和时间,效率极其低下,时间浪费极其严重,而且往往就搞错了重点:重点是在解决这个问题,而不是在这种根本无法组织民主的情况下搞形式主义。</p>
-
-<p>给大家举个真实事例。在xx网群某一天混进来了一个“王明式”人物A,此人一上来就是满口哲学黑话,但实际上A本人并不理解自己说的那坨东西。但是,A的脸皮厚极了,当有人指出他理论上的错误时,他会说一大堆英式废话来绕弯子,总之就是死不承认错误,还攻击对方才是错误的;当他遇到有不会说哲学黑话的同志,他就好像是黄鼠狼遇上了鸡一样,逮着人家撒开了花地倾倒哲学黑话来批判对方,甚至还从这个网群往自己的群里拉人,总之把这个群搅得鸡犬不宁,甚至无法开展正常工作了。遇到这种情况该怎么办呢,我想大家的第一判断就是给他禁言或者直接踢了吧,总不会去搞说服教育吧?但是此群的核心成员B还真就要搞说服教育,B是这么解释的:因为他要通过辩论让此人的真实面目暴露出来,然后再将这些聊天记录发到三百人的大群里,通过“民主”的方式投票决定是否将此人踢出。最后这件事搞了大概七八个小时,把好几个群成员气得半死,然后才把这个人踢出的。</p>
-
-<p>那么,A最后有被说服教育了吗?没有!指望说几句道理,就改变别人头脑中的思想,往往是不现实的。像A一样,左圈中极多的人的知识体系都来源于对书本的生搬硬套。毛曾经写过文章批判这种现象:</p>
-
-<blockquote>
- <p>“你对于某个问题没有调查,就停止你对于某个问题的发言权。这不太野蛮了吗?一点也不野蛮。你对那个问题的现实情况和历史情况既然没有调查,不知底里,对于那个问题的发言便一定是瞎说一顿。瞎说一顿之不能解决问题是大家明了的,那么,停止你的发言权有什么不公道呢?许多的同志都成天地闭着眼睛在那里瞎说,这是共产党员的耻辱,岂有共产党员而可以闭着眼睛瞎说一顿的吗?”——《反对本本主义》</p>
-</blockquote>
-
-<p>毛在此总结说,对于那些喜欢照本宣科还高高在上的人,不要去试着说服他,最好的方法就是停止他的发言权;如果你没有权力不让他发言,那最好就是不要争论,无视他;如果你非要和他争论,非要对牛弹琴,那就不是牛的问题了,是你的问题。就像在A这次事件中,你说他这种宣传方式群众听不懂,他说你是“纯粹形而上学的后现代小将”,你怎么和他辩论?至于说服他,他愿意听你讲吗,他直接来个“不听不听王八念经”,纵使你再有耐心,也不可能说服他。</p>
-
-<p>那么,这次“民主”让民主制度深入该网群了吗?没有!事实上,这次“民主”只有B一个人是完全支持的,剩下的大部分人只是觉得,反正是民主嘛,也没什么大碍,而且,我既不参与辩论,也不参与批判,我就是一看热闹的,跟我有什么关系啊?是的,从唯物主义的角度讲,这次“民主”中,群普通成员既不是“民”也不是“主”,这次辩论跟他们半毛钱关系也没有,把手机一关这事儿根本就没发生过。在此之后,网群决策事物依然按着之前的习惯来,根本没啥改变。</p>
+<p>社区民兵是泰国南部最大的武装组织。政府已将社区民兵的正规军部分(Or Sor,正式名称为国土防卫志愿军)扩大到约7,200人。社区民兵志愿者被招募到自己的村庄服役,为政府基础设施和政府官员提供保护。Or Sor每月领取工资,但其他村庄或社区民兵则不是。社区民兵一般只由男性组成,尽管妇女加入民兵组织没有任何正式障碍。</p>
-<p>那么,这种“民主”最后的作用是什么呢?这实际上就是B的自我心理安慰,是他作出来给普通群成员和“左圈”看的。B可能是出于一种教条主义的心态,也可能是太好面子,害怕把A直接踢了,会被指责为“专政、独裁”,坏了网群在“左圈”里的名声。害怕指责怎么能行呢?哪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战士没被指责过?哪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战士会在乎自己的名声,更何况是在“左圈”这种还不如微博饭圈的名声?“民主”的形式到底能不能起到民主的作用,还是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不然就会犯了教条主义、形式主义错误。从以上分析可以得知,B这个“民主”绕了这么一大圈,其实最终效果和把A直接踢了没啥区别。这使得这次“民主”完全沦为了一场表演,还是自导自演;而且还浪费了网群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耽误了正常工作的进行。</p>
+<p>游骑兵(Thahan Phran)是另一个准军事团体,是一支由陆军和海军陆战队组成的轻步兵。他们经常与边境巡逻警察(BPP)一起行动,接受作战训练。加入游骑兵者必须是年龄必须在18至29岁之间不分男女的泰国公民。女性在游骑兵中仍占少数。他们需要接受45天至6个月的初级培训。游骑兵报酬平均每月估计为13,500泰铢(约合440美元)。他们每次服役四年,经常被派往战区。游骑兵需要在偏远地区和小路上进行小规模徒步巡逻。他们在检查站巡逻,但有时也在林区扎营。</p>
-<p>让我们回到标题,民主的前提到底是什么?</p>
+<p>研究2则研究了泰国军队抽签征兵的制度。根据1954年《兵役法》,泰国所有男性公民在18岁时都要登记服兵役,直到进入军事预备役或被免除军事义务。每个年龄组中大约有1/4的人将在中学期间通过领土防御学生训练进入预备役。那些没有参加培训的人在21岁时将继续登记服兵役,然后必须向征兵部报到,参加高等教育则入伍可被推迟,但是26岁以后不可再延期。</p>
-<p>首先,在一个组织中要实行民主,那这个组织里的人必须要自我认同为组织的成员,否则民主会立刻沦为形式主义和自娱自乐。在大部分网左组织中,我们刚已经说过,大部分成员并不会认为自己属于某某组织,他们更认同自己为“消费者”,只是来这个网群平台来发泄自己的情绪的,我认为目前这个问题是无法解决的,网络是无法像现实那样有效率地支撑起人类复杂的情感连结的。如果这些成员都不认为自己属于该组织,那么当有一件事情需要决策时,他们也必然抱着看热闹的心态来参与,或者干脆就不参与。</p>
+<p>在征兵时,极少数高级僧侣和身心残疾者被永久免服兵役。其余的人可以选择放弃抽签主动服兵役。如果放弃抽签的人数不足以满足军方的征兵配额,军方将为剩余的男性举行抽签。抽签抽中红卡的人必须服兵役,其余抽中黑卡的人被转移到预备役不必服兵役。放弃抽签的原因可能包括:拥有高中或本科学历的人放弃抽签的服役期更短;对参军感兴趣;被薪水所吸引。绝大多数男性参加抽签来试图免服兵役。许多人声称害怕服兵役,因为应征入伍者可能在战区服役,且虐待新兵的报道时有发生。</p>
-<p>然后,组织必须和成员有现实的、物质的联系,也就是说这个“组织”要是一个真正的组织。现在的网群,是完全存在于虚拟世界的,对于群成员来说,可能还没游戏对他们的联系多。这个网群并不像现实组织那样,和其成员直接产生现实中的联系,而且加入和退出的成本极低,毕竟你的“同志们”连你的真名都不会知道。在此情况下,想让网群成员自我认同为该组织的一份子,那是违反唯物主义的。毛说“让群众说话,天塌不下来”,许多人就反驳说,群众要是乱说话怎么办,但是从唯物主义的角度讲,群众之所以要发声要批判某件事,一定是因为这件事影响了他们的现实利益,这是群众不会“乱说话”的前提。但是如果这件事跟群众半毛钱关系都没有,那他们乱说话几乎就完全是可以预见的了,因为他们只能通过自己的想象来判断实情(不过没有谁真那么爱管闲事,一般就会选择不说话了)。</p>
+<h3 id="六实验设计与方法">六、实验设计与方法</h3>
-<p>其次,成员必须有意愿和渠道了解组织事物的全貌。根据我个人的网群经历,在几乎所有网群中,群普通成员要么是没有渠道了解组织中的事情,要么是根本没有意愿和精力去了解。许多网群会选择将所有人拉入一个群中,大小事务都在群里讨论,想着“啥事情都在群里说过了,他们也可以看嘛。”我想问一下同志们,你们是否有时间和精力一整天都盯着QQ群聊看?更何况这些聊天还往往夹杂了大量的吹水等闲聊。大家现实中都需要上学上班,即便是不需要,也不会有多少人真的有兴趣一直盯着别人的群聊吧?那有的同志就想办法,让一个人专门负责整理记录学社做的决策并由他私发或者公告给群成员,且不说这是一件极其繁重的工作,即便是群成员真的会看到那些私信和公告,这些跟他们都有什么关系呢?大部分成员还是会抱着看新闻的心态看这些东西。根据我个人实践经历,私发决策通知这种方法只会让群成员感到厌烦,跟动不动就弹出来的广告一样,反而还起了反作用。如果说,群成员在决策一件事情前,连这个事情都没法了解详尽,又怎么能指望他们作出正确的判断呢?又怎么能指望他们拥有参与的意愿呢?</p>
+<p>本文在泰国南部进行了一项调查,将征兵抽签作为实验组成部分。第一阶段随机选择300个村庄作为数据组(cluster),其中有100个位于泰南三府。对于每个数据组,抽样分为3个类别:(1)参加征兵抽签并必须服兵役的男性,(2)参加抽签但未被选中服兵役的男性,以及(3)放弃抽签并服兵役的男性。每个类别在每个村均采访5名男性,参见表1。</p>
-<p>最后,在以上条件真的达成了之后,那就必须保证成员有渠道发表自己意见,有真正可行的实际权力去监督组织的管理层(而不是依靠管理层的个人道德,或者管理层互相监督代行这种权力)。根据我和许多同志的经历,几乎所有网群根本没有实际渠道可以让群普通成员发表意见和建议。首先这是因为上述原因,网群大小事务几乎都是几个“建群元老”开小会决定的,而这些决定也不会影响到群普通成员的现实生活,所以根本不需要群普通成员来提出什么意见。然后,即便是真的有决策对群普通成员产生了什么影响,他们也不会有意愿来“上诉”,更遑论监督管理层,这是因为网群根本没有也无法建立基层组织,群普通成员之间属于是原子化的无政府状态,这一点我会在第三篇详述,这里就不展开讲了。总之,即便是群管理层规定了群普通成员可以监督管理层,这种“权力”也往往是被其他群管理层成员包办代替。有网群经历的同志不难发现,在大部分网群中,群管理层的内斗往往比普通成员和管理层之间的斗争多得多,这样搞下来,就又成了少数人的“精英政治”了。</p>
+<p><img src="https://i.imgur.com/Y7QrRx7.png" alt="image01" />
+<em>▲ 表1:样本组</em></p>
-<p>民主的真正实行是共产主义组织真正力量的来源,没有这一来源,那这个“共产主义”组织就只能靠爱发电,最终沦为和他们的敌人一样的产物。但在我看来,网左组织不管是从主观还是客观层面,根本没有办法去实行民主,这就几乎注定了,网左组织一定会在官僚资产阶级的铁拳下覆灭,而现实的、真正的左派组织则会站在网左组织的尸体上新生。</p>
+<p>本文的实证研究由两部分组成(见表1)。首先本文分析了在泰南三府,具有更多父权价值观的男性是否更容易自愿参加准军事组织。研究1作为观察性研究,使用了两个可变因变量。第一个问题是受访者是否参加社区民兵,第二个问题是受访者是否参加游骑兵。研究1采用了所有3类参与者的数据,但只包括居住在泰南三府的人。因此,研究1中分析的受访者人数为1500人(三个类别各500人)。</p>
-<h4 id="网络左群的基层">网络左群的基层</h4>
+<p>研究2探讨了反向因果关系的可能性,并检验了义务兵役过程的军事社会化对新兵父权价值观的影响。研究2以征兵抽签的形式进行了自然实验。将第一类(实验组,抽签后必须服兵役)与第二类(对照组,抽签后免服兵役)进行了比较。因此,研究2中分析的受访者人数为3000人(两类各1500人)。</p>
-<p>1965年5月21日,毛主席在湖南省委第一书记张平化、以及汪东兴等人的陪同下,重上井冈山。行至黄洋界,毛主席谈起了井冈山精神,他问与他一行的同志,什么是井冈山精神?有人回答他说:井冈山精神就是艰苦奋斗。毛主席笑了笑,说艰苦奋斗只是一个方向,你们再想想。随后汪东兴又加了一条:支部建在连上。</p>
+<p>父权价值观通过一个基于受访者对性别平等态度的5个问题的指数进行量化,这些问题涉及受访者在多大程度上同意以下观点:1、男性比女性更适合担任政治领袖;2、男性更适合担任企业高管;3、大学教育对男孩比女孩更重要;4、丈夫应该在家庭中做出重要决定;5、女性应该容忍暴力,以便家庭团结一致。</p>
-<p>毛主席点点头,继续说:“在井冈山时,我们摸索了一套好制度、好作风,现在比较提倡的是艰苦奋斗,得到重视的是支部建在连上,忽视的是士兵委员会。支部建在连上,随着我们掌握政权,现在全国各行各业都建有党的组织,成为领导机构。党的力量加强了。但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实行政治民主,保证我们党不脱离群众,比井冈山时士兵委员会就要差多了。全国性的政治民主更没有形成为一种制度、一种有效的方式,井冈山时期士兵委员会是有很大作用的。”</p>
+<p>研究1还使用了几个额外的变量作为控制变量,并在稳健性测试中使用,其中包括指示受访者是否有孩子、教育状况、收入和婚姻状况的变量。由于研究1使用了所有三类受访者,本文还使用了虚拟变量来指示受访者属于哪一类。同时,为了测试研究2中自然实验的平衡性,本文同样使用了七个涉及在年轻男性在征兵抽签之前已经确定的7个属性作为变量:年龄、是否为穆斯林、是否为马来穆斯林、受访者的父亲是否在军队服役、受访者成长时在家中讨论泰南三府情况的程度、受访者成长时在看到母亲被打的频率,以及受访者成长时被打的频率。这些变量也用作研究1中的额外控制或稳健性检查。</p>
-<p>听到这些话以后,当时的江西省委书记刘俊秀又请教说:“现在工厂都有工会,农村有贫下中农协会,这和士兵委员会是不是差不多的组织?”毛主席回答他说:“两者不一样。土兵委员会可以监督连长、营长、团长,它有很大的权利。现在工厂的工会可以监督厂长书记吗?谁又来监督我们的市委书记、省委书记?谁来监督中央的领导?我们这支军队为什么能成为新型的军队,就是在改造旧中国的同时,也改造了我们自己。人的思想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改造的。井冈山上的袁文才、王佐,就是被改造了过来,为井冈山根据地作出了贡献嘛。红军中的不少干部原来是旧军官,一个月拿不少大洋,后来不是心甘情愿和士兵一样嘛。关键还是要有一条正确的政治路线,才能官兵一致。”</p>
+<h3 id="七实验结果">七、实验结果</h3>
-<p>士兵委员会,最早来源于1927年的三湾改编。简单说,士兵委员会就是由最基层的士兵进行选举,比如一个连有100个人,那么就由这100个人选举出5-8个人组成连级的士兵委员会,被选举出来的这几个人,代表了这个连的士兵的利益,任何一个兵有什么问题、困难、都可以直接向代表们反映,代表们再往上继续反映。营、团级士兵委员会,也是以此类推,用同样的方式进行选举,组成相应级别的士兵委员会。</p>
+<h4 id="研究1关于自我选择加入准军事单位服役的观察性研究">研究1:关于自我选择加入准军事单位服役的观察性研究</h4>
-<p>士兵委员会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底层士兵组织,并有力地确立了红军的官兵平等;正是因为官兵平等,红军才能爆发出巨大的战斗力,可以说没有士兵委员会,红军就不可称之为红军。由此可见,一个真正有战斗力的共产主义组织,离不开基层组织。</p>
+<p><img src="https://i.imgur.com/xrc8UTX.png" alt="image02" />
+<em>▲ 图1:逻辑回归结果</em></p>
-<p>我们知道,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有一个显赫的区别,那就是资本主义社会的政府在基层是没有也无法建立起组织的。资本主义政府可以把行政力量纵向伸进基层,但其基层人民之间绝对无法形成横向的组织,事实上政府也不会允许其形成,因为被组织起来的人民会对压迫者的政府构成极大的威胁。而在社会主义中,人民当家做主了,而这一点如何体现?就是要让人民可以时刻对政府构成威胁,形成一种力量均势。这是阶级力量对比上的平衡,这种在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看来暴力而无礼的方法反而对达成民主和平等最有效。所以说,社会主义民主有没有被实行,就要看底层人民(基层成员)有没有被组织起来。</p>
+<p>研究1旨在确定我们父权价值观的变化是否部分是由个人自我选择加入准军事组织来解释的。本文预期具有更多父权价值观的男性更可能参与有组织的暴力。</p>
-<p>我们再说回士兵委员会。按照一些军国主义者的思路,士兵可以这样过份地“下克上”,肯定会严重打击军队战斗力。然而事实是,拥有士兵委员会的红军把长官权力无限大的国民党军赶到了台湾岛上,为什么?因为国民党军看似人多,但实际上只有大官僚、大地主、大资本家和高级军官参与了战斗,而红军看似人少,但实际上全体官兵和根据地百姓都参与了战斗,所以实际上红军才是“优势在我”。你想啊,你是一个国民党士兵,是被国军抓壮丁抓来的,你在前线打着仗,地主乡绅霸占了你家的田,打了你的父母,抢了你的妻女,你的长官动不动就打骂你,还把你当奴才使唤,你凭什么上战场为他们送死?所以为啥国军和地方军阀战斗力这么差,因为底层都想着放两枪对得起那点军饷就得了。而且,国军士兵哪怕想造反,你想造反可是你的战友们不想,你也没法子。</p>
+<p>图1显示了逻辑回归测试结果,点和菱形表示系数,水平线表示95%的置信区间。本部分的样本仅限于居住在泰南三府的受访者。第一个因变量是参与社区民兵,第二个因变量是参加游骑兵。“父权价值观”(Patriarchal Values)对这两个因变量的预期方向都有很强的显著影响。样本还包括放弃抽签主动服役的男性(“放弃”,Waived),而这类男性在未来更可能参与准军事活动。</p>
-<p>而在红军这里,别说长官打骂士兵,就连当时有个军官好赌两把钱,都被士兵举报了,这要在国军里算啥事情,可是在红军这里,他被罚站了三天,而且是故意选在了第一次湘赣边界代表大会召开,大伙儿都能在会场看见的位置。所以在红军中,大伙都知道,这儿当官的把我们当人看,我们说话有人听;维系这支军队的不是暴力和权威,而是民主、平等——尊严。红军士兵是第一次感受到了被当作人来对待,第一次平等的尊严,自然就会去拼死捍卫它。</p>
+<p>下一个控制变量(“未被家暴”,Not Beaten Home)衡量儿童时期的暴力经历。那些说自己很少在家里被打的男性参与准军事活动的可能性要小得多。本文将此解释为在童年时期更频繁遭家暴的男性了解到暴力是处理冲突的适当方式,这使他们更有可能参加有组织暴力行动。此外,童年遭受殴打的经历很可能会导致成年后更高的父权价值观。我们发现“马来穆斯林”(图中显示为Malay Muslim)和佛教徒同样倾向于参加社区防御志愿者团体,但马来穆斯林成为游骑兵的可能性要小得多,因为游骑兵在泰南三府的马来穆斯林中广受鄙视。下一个控制变量反映了受访者在成长过程中与家人讨论泰南三府暴力局势的频率(“讨论频率”,Talk Before 18)。讨论情况较多的男性更有可能参与准军事活动。本文认为,这可能既反映了受访者本身的自我选择,也反映了人们可能会更多地谈论冲突的地区代表本地区受冲突影响严重,因此更容易被准军事组织招募。下一个控制变量是受访者是否有孩子(“有孩”,Have Children):父亲更有可能因为经济原因加入游骑兵。最后,受过高等教育的男性更可能成为游骑兵,可能反映了政府热衷于招募受过较高教育的人。</p>
-<p>除了监督长官,士兵委员会还有一个更强的权力:就是可以直接参与部队的管理,比如,部队的经济账目必须对士兵委员会公开,士兵可以直接管理伙食费用等等,每个士兵都可以通过士兵委员会发表自己的意见。我们知道,一支部队行军打仗、一个组织整活儿,都离不开钱,也就是离不开现实物质力量的支撑。士兵委员会如果只有举报长官态度不好、生活不检,权力是不够的,因为长官完全可以偷摸着来,比如说他要赌钱,他明着不赌,士兵怎么知道呢?但如果经济账目一公开,士兵一看,这儿怎么少了一笔钱啊?立刻就会去追查。而如果让士兵直接参与费用管理,长官根本就没有贪污的空间,因为钱都不经过长官的手。所以这也是这个制度为啥在国民党那里实行不下去的原因,毕竟国军军官哪个不是为了升官发财,贪一笔军费算个啥。那么为什么红军士兵会对财务去哪里了如此关心?那是因为这些钱是他们生命的保证,他们吃饭、穿衣、打仗都得靠这些钱,这些钱和他们是实打实的物质的现实联系。</p>
+<p>研究1中的主要解释性变量“父权价值观”在泰南三府有25%的观测值缺失。这是一个相对较大的缺失比例,因此本文研究了缺失情况,并进行了替代测试,包括进行使用多重插补法(multiple imputation,通过创建几个不同的合理估算数据集,并组合从每个数据集中获得的结果来消除缺失数据的不确定性)。总之,“父权价值观”的缺失与研究1中的因变量没有系统的相关性,遗漏值不太可能严重破坏对研究1结果的有效性。</p>
-<p>好了,说了这么半天,我们似乎还没有提到标题,那就是在网群中,基层是什么情况?</p>
+<p>结果是,更高水平的“父权价值观”与更高的志愿参与社区民兵和游骑兵的可能性存在稳健的相关性。现在本文想从实质上了解这种效应的强度。转化逻辑回归系数为更直观的OR值(odds ratio,指事件A在B在场的情况下发生的几率与事件A在没有B的情况下的几率之比)或概率,只有对于一组固定在相同值并使用相同样本的特定解释变量才有意义。更重要的是,在我们的情况下,参与我们模型样本的基线概率不是很有意义,因为本实验的样本不具代表性。例如,实验1样本中泰南三府高达28%的受访者很少或更频繁地参加游骑兵活动(代表他们至少参与了游骑兵单位),这可能比泰南三府同一年龄段的所有男性中参加游骑兵的总体比例更高(因为本实验对参军的男性进行了过多抽样)。因此,基于本文数据参与的绝对概率本身就不那么有趣,更有意义的比较是不同个体之间的相对差异。下面本文展示了两个拼接图,展示了父权价值观(分为四个阶段)与参与暴力之间的关系。</p>
-<p>如果同志们注意观察,不难发现,在任何一个网群中,根本就没有基层组织,网群的“基层”完全是无政府状态的。在网群中,群普通成员,也就是所谓“基层”,是原子化的一盘散沙。我们不难发现,网群普通成员(以下简称群普)和网群管理层成员(以下简称群管)是点对点的直接联系,即一个群普往往和群管单独联系,而群普之间并没有多少联系;要么就是加入一个聊天群后就没了,根本不会和群管联系,群管也就是在群里一起聊天,后一类我们暂且不能把它们成为组织,在此先不讨论。</p>
+<p><img src="https://i.imgur.com/lJ2qb9J.png" alt="image03" />
+<em>▲ 图2:父权价值观与社区民兵参与度的相关性</em></p>
-<p>我们可以回想一下,大部分同志加入一个网群大致要走以下流程:A在B的介绍下,或者A在其他地方看到了B的宣传,想加入网群甲,在顺利加入后,A被送到一个大聊天群,然后A可能会直接就开始聊天,或者B会给A介绍这个网群,又或者B等群管会整一些活儿邀请A参与,或者群管们会给A分配一个职务;但总之,A除了在群里聊天外,并不会和其他群普和其他群管主动地建立联系,实际上也没必要。</p>
+<p>如图2所示,在参与社区民兵活动方面,父权价值观最低和最高的人之间存在相对较大的差异。在父权价值观最低的男性参加社区民兵的男性比例相对较小(37%)。具有最高父权价值观的男性比例要大得多(60%)。同样,在图3中,父权价值观最低的男性有24%参加了游骑兵,而34%的父权值最高的男性参加过游骑兵。</p>
-<p>那为什么群普之间不会建立联系呢?</p>
+<p><img src="https://i.imgur.com/nzffP7r.png" alt="image04" />
+<em>▲ 图3:父权价值观与游骑兵参与度的相关性</em></p>
-<p>首先因为群普彼此之间根本不熟悉。如果你是一个加入军队的新兵,或者你是刚转到一个班级的新生,你虽然会在一开始和其他人不是很熟,但毕竟天天见面,再内向的人也多多少少会对对方有个大体印象;但是在网群中,大概会有百分之六十以上的人每天处于潜水状态,剩下可能会有百分之三十偶尔说一两句,而只有大概百分之十的人会每天在线,而这百分之十大部分都是群管。那么在这个情况下,你甚至都不知道大部分群普的存在,你怎么和他们建立联系呢?即便是有群普经常在线,我们也没法单独通过群聊就了解对方,网群中建立可信任的坚固的联系,往往只能通过长期的一对一私聊,而大家现实中都很忙,现实中还有社交,谁会整天泡在网上跟别人私聊?即便是真的泡在网上,也没有那么多精力和那么多人都私聊吧?这就决定了群普之间熟悉彼此是很困难的事。</p>
+<h4 id="研究2关于征兵抽签作为自然实验的研究">研究2:关于征兵抽签作为自然实验的研究</h4>
-<p>群普之间根本没有任何联系,也没有必要去熟悉。群普之间的联系其实非常非常淡薄,他们除了在网上会聊两句,在现实中根本没有任何关系,手机一关这个人就不存在,大部分只是学术交流或者发泄情绪吹水。而且群普之间根本就没有熟悉的必要;在一个现实组织中,如班级或军队中,你跟其他人抬头不见低头见,时不时还得和其他人合作,就算不想交朋友也得大体了解对方是个什么样的人吧?在志同道合的政治组织中,了解别人那就更为必要了。但在网群中,根本没有这个必要,因为别人在网群中再混得风生水起,跟你的现实生活又有什么关系呢?还是那句话,手机一关这人就不存在。哪怕是建立小团体,那也得等到你放了学下了班、现实中的事忙完了之后才会去搞点网上社交,但网上社交的关系脆弱无比,你即便把对方删了对方也不能拿你怎么样。而且群普之间最大的活动就是在群里聊天,他们没有一个共同目标去奋斗,他们没有一块儿干事,这就进一步降低了群普之间的凝聚力。</p>
+<p>研究2调查了军事社会化对希望通过参加抽签逃避兵役的男性的父权价值观的影响。表2展示了几个控制变量的值,这些变量是指七个在年轻男性在征兵抽签之前已经确定的属性,最后一行显示了服兵役对父权价值观的处理效应(treatment effect)。</p>
-<p>即便群普之间形成小团体,但也没有现实问题去磨练检测他们,这就让他们很难看出团体中哪些人是有能力的。我们刚才提到,士兵委员会是需要选举代表的,代表往往在现实中,经过一些问题的考验后,被大家信服而产生的;而在网络上,网络小团体是没法参与现实问题的,比如说你的小团体中有个人生病了,难不成你能飞到他的城市给他买药吗?网络小团体只能对付网络上出现的问题,比如你写了一篇文章发群里让大家看看。而这种类问题是很难检测人们的现实能力的。这也就是说,如果硬要网络团体进行内部选举,那大概率选出来的就是平常上线多说话多的人,或者是毛遂自荐的,这就很难让所有人都信服,那么这个代表也就会沦为形式主义的“光杆司令”了。</p>
+<p><img src="https://i.imgur.com/8sAkdSV.png" alt="image05" />
+<em>▲ 表2:控制变量与父权价值观的处理效应</em></p>
-<p>建立小团体过于麻烦。还是那句话,大家现实中都忙,哪有经历在虚拟网络上搞这些那些?而且在现实中,几个人聚在一起就是一个小团体,而在网络上,想建立一个正式的小团体一般需要拉一个群,但总不能一个委员会就建一个群聊吧,那光群得加多少个?最后大概率是组织没建起来,群倒是建了一大堆。</p>
+<p>第一行显示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平均年龄不同,因为样本中的最低年龄是21岁。年龄在21至23岁之间的人如果抽中了红卡不得不服兵役,则无法接受采访。因此,最年轻的受访者更可能属于不必服役的男性类别。接下来的两行显示,穆斯林和佛教徒同样有可能抽中了红卡,如果只将说马来语的穆斯林与其他样本进行比较,这一点也成立。同样,这些群体在“父亲服兵役”(Father served)、“讨论频率”(Talk Before 18)和“母亲被家暴”(Mother beaten)等变量方面是平衡的。服役的年轻男性说他们“被家暴”(Beaten at Home)的可能性在统计学上显著地小,但该差异数值上很小,很可能是随机效应。</p>
-<p>群普委员会就是建立了也根本起不到作用。因为基层组织的作用是为了联系上层,但在网群中的任何决策跟他们没有一点关系都没有,根本不能影响到他们的现实生活,甚至有时还会耽误他们的现实生活。我们举例子,你是甲群的一个群普,群管今天突然发了一条决策,说让所有群员把昵称改了,这条决策会影响到你的现实生活吗?你可能大概率还觉得这耽误你的时间。大部分群普可能会选择直接忽视,或者他们根本就没看到这条通知,而群管也没有任何办法。如果你是真的出奇地热心,你对这条政策感到不满,你向你的群普委员会代表反映了这个事(我们暂且假设甲群成功建立了群普委员会制度),代表反映了上去,群管可能取消了这个政策,但你的现实生活并不会受到分毫影响;群管可能驳回了你的意见,坚持这个政策,但你的现实生活并不会受到分毫影响,你也可以完全不理群管。既然如此,你为什么要咸吃萝卜淡操心呢?</p>
+<p>最后一行显示,两组样本的“父权价值观”没有显著差异,表明被强制征召入伍对性别平等的态度没有影响。本文大量的观测样本意味着即使是非常小的影响也会被检测到。考虑到抽中红卡和服兵役的待遇是随机分配的,有充分的理由得出结论:军事社会化对父权价值观变化没有因果关系。</p>
-<p>群普们对上层也不熟悉,对这个网群组织也没有信任感。现在网群门槛太低,数量太多,基本上是个人就可以建群,完全不需要任何成本,这就使得网群及其“廉价”。你加入一个网群,这个群大概率是一个吹水群,你自然不会信任一个吹水群,最多加入他们一起吹水;然后即便这个网群有一个还算像样的组织构架,你也大概率参与不到其中,而且加进去谁也不认识,没有什么渠道和群管们快速熟悉,而且也没必要去熟悉。反正这样的群多了去了,加入不要什么成本退出也不会有什么代价,而且可能明天一醒来群就被封了,何必对其如此认真呢?而且网群由于其被封闭在虚拟世界的性质,很难用现实问题来对组织进行考验,这就更使得群管们无法在群普中建立威信,也就更无从谈信任感了。</p>
+<p>作为稳健性测试,本实验还分别测试了父权价值观五个调查问题中的每一个的处理效应,未发现任何效应。</p>
-<p>群普彼此之间根本无法信任。群普之间没法快速熟悉,这点刚才说到了。而群普之间也无法建立信任。先不说大部分我见过的网群根本就是一个大杂烩,啥人都能进,根本没有任何审核机制,这种情况下混进去个右人兔兔之类的再正常不过了,严重的甚至会混入光明联盟的下线。这种破坏分子平时也很会伪装,但一旦有机会他们就会开始搞破坏,把群里搞得乌烟瘴气也很有危险。群普之间的年龄、理论水平、家庭情况、居住地点、心理状况往往也差异巨大,而群管的效率低下和组织松散决定了他们无法解决这些差异,这就进一步扩大了群普之间的裂痕。而且群普很多成员经常喜欢冲塔和骂人,甚至人身攻击,谁愿意整天上网看别人骂人或者挨骂啊?大抵就是手机一关眼不见心不烦。况且现实中也根本见不到,完全没有什么必要来去处理这些虚拟世界的社交。</p>
+<p>在另一项替代测试中,本实验放宽了实验同质性(treatment homogeneity)的假设。本实验首先将实验处理限制在服役期间遭受过武装冲突的应征入伍者身上。下文报告的结果进一步强化了本文的结论。</p>
-<p>网群中根本没有财产,所以根本也就没有什么公有制经济还是任何一种经济形势来将他们联系起来。唯物主义地讲,没有物质的联系就是没有联系。这也是网群成员一定会把现实生活中的事情排在网群事情前面的根本原因。你和你的同学、你的同事、你的现实朋友之间的联系一定是要大于你和网友之间的联系的。例如在一个公司之中你和同事之间发生冲突,你和老板之间发生冲突,一定会实实在在地反映到你的现实世界,也许你的晋升职位被抢了,也许你会被扣工资。但如果是在网群中,你和群友发生的冲突除了浪费你的现实时间之外基本上没有其他什么影响,毕竟他又不能真的顺着网线过来打你。咱们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如果你的老板要开除你,然后同时你的网群的群主要踢你出群,你会选择先顾哪边?</p>
+<p>本实验向服役人员提出了10个问题,例如是否看到一名阵亡士兵、靠近炸弹以及向敌人开枪。41%的人经历过这种暴力,但这种经历对他们的父权价值观没有显著影响。本实验还验证了,任何服役军种对父权价值观没有显著影响。</p>
-<p>再说回网群中的经济模式,我见过唯一一种把钱和网群联系起来的模式,是群管在群普中通过类似于“募捐”的方式弄点钱,然后群管再去做事。说实话,我加过这样的一个群,但我从来没给他们捐过一次钱,不仅仅是因为我没有也不想去理解他们拿钱去做什么,我也完全不信任他们,这些人别说他们能不能真的拿钱办事,他们长什么样子、真名是啥我都不知道,我如何去信任他们?他们拿我的钱去做的事,如何反映在我的现实生活中呢?我在那个群的感觉就是我更像是提款机而不是参与者,我只是单纯地把钱打给别人,然后剩下的事情与我无关。是的,那个群确实搞了经济账目公开,但是首先没有基层委员会,我没有什么方式来去有效查看钱的去向,我总不能把每个捐钱的人的账目都看一遍吧?而且经济账目公开也没啥用,我不知道别人捐了多少钱,我也不认识别的捐钱的人,这里面可操作的空间就大了去了,群管大可以给我说“钱数不够再捐点”,实际上把别人捐的那部分中饱私囊(不要跟我扯什么都是同志怎么会做这种事,这就是纯粹的唯心主义幻想,好像一个人只要宣称自己是“左人”就是圣人了一样)。而且就算我发现了问题,我连去哪里把钱要回来都不知道;就算知道,我跑到千里之外的另一个城市,估计就是把钱要回来了连车票钱都没法回本。</p>
+<p>实验组(抽签)和对照组(未抽签)的父权值指标上的缺失值数量没有显著差异。因此该缺失不太可能对研究2的结果构成威胁。此外,一个发现表明军事社会化具有显著影响:服役的男性更有可能认为在军队服役的男性应该比没有服役的更受尊重。这一结果和其他类似的结果增强了对实验有效性的信心,并确实发现了军事社会化的影响。因此,即使士兵存在被军事社会化,对性别平等的态度在很大程度上还是不受服兵役的影响。</p>
-<p>网群基层组织的缺失,让网群的普通成员一直处在零散的原子化状态,也就意味着他们没有办法进行组织,主动地去做事,什么事都是被动接受群管的安排,这就注定了这个组织会僵化没有活力了。</p>
+<h3 id="八结论">八、结论</h3>
-<p>网群普通成员之间没有办法信任,也没有办法建立联系,他们就更不可能成为那种亲密的肩并肩的战友关系。这也就意味着我们群终究不能形成有战斗力的组织。单靠群管的包办替代是没有办法做到面面俱到的,也没有办法管到组织中的每一个人的事,这就一定会导致群管理模式的官僚化,没法发挥群众的智慧。而这种官僚化在资产阶级的铁拳面前,是网群无法承受的,所以网群永远会停留在线上过家家止步不前。</p>
+<p>本文探讨了一个更广泛的基本问题,即父权价值观是促使人们决定参与暴力,还是暴力经历影响了父权价值体系。本文调查了那些已经被社会化为持有父权价值观的人是否更有可能主动成为潜在的暴力角色,或者是否是因为在冲突地区非自愿服役而加强了持有父权价值观念的厌女(misogyny)情绪。</p>
-<p>可以说,基层组织是一个无产阶级组织的生命线,是实行并发挥民主作用的基础。但由于它的缺失,群管无法和群普相结合,这也就必将会造成群普和群管的脱节。</p>
+<p>在第一项研究中,本文发现持有父权价值观与在武装冲突中志愿参加准军事部队之间存在着强烈而稳健的关系。这表明自我选择是理解军事化男子气概和参与暴力的联系的重要因素。在第二项研究中,本文发现实验组(强制服役)和对照组(未服役)之间的父权价值观没有显著差异。换言之,没有证据支持军事社会化会强化个人的父权价值观。</p>
-<h4 id="自娱自乐的网左">自娱自乐的网左</h4>
+<p>这项研究存在重要局限性:这项研究中说明,服兵役不会影响个人厌女情绪,但本文没有研究的军事化男子气概的其他方面(如吃苦耐劳)可能会受到影响。此外,本研究强调超越性别二元性,通过研究男性接受父权价值观的程度的变化,可以对男性与暴力之间的联系和因果关系有了更好的理解。</p>
-<p>在上一篇中,我们从群普通成员(以下简称群普)的视角解读了网群中的“士兵委员会”制度的缺失;在这一篇中,我们将从群管理层成员(以下简称群管)的视角来看看井冈山精神中另外一条“支部建在连上”在网群中的角色。</p>
+<hr />
-<p>“士兵委员会”就是基层组织,“支部建在连上”就是中央领导对基层组织的控制,或者应该反过来说,是基层组织对中央领导的信任。“支部建在连上”和“士兵委员会”实质上是一脉相承的。如果没有“士兵委员会”,那么“支部建在连上”就不可能实现。</p>
+<p>Elin Bjarnegård,乌普萨拉大学政府学部副教授</p>
-<p>如果你运营过网络社群,你一定会发现群管理层与群普通成员之间联系十分浅薄。在绝大多数网群中,群普干的最多的职能只有一个,就是在群里闲聊,往往是群管忙死,群普闲死,两边都不讨好。</p>
+<p>Anders Engvall,斯德哥尔摩经济学院研究员</p>
-<p>我之前作为群管的时候,发现网群中的成员往往分化向两个极端。不超过10个人的最核心管理层事事包办,学社的各个部门(群)的群管理员总是他们几个,内部群里经常交流的还是他们几个;而剩下的大部分群友则处在一个被动接受的状态,就是前面提到的过的“消费者”的自我定位:“你整了啥活儿我就去参与啥,但我不参与这些活儿的管理和组织。”当然了还有至少一半的人一直潜水。</p>
+<p>Srisompob Jitpiromsri,宋卡王子大学和平研究所助理教授</p>
-<p>我们都知道,如果基层没有组织,那么上头决策就无法贯彻到底。在网群中,这种情况更极端,可以说任何决策根本就出不了管理层这个圈子。管理层成员之间还算是经常在一起聊天,多少有点联系,但群管和群普之间就基本上没有任何联系了,除非是经常在群里聊天的,但这也不代表群普就有意愿和义务去参与、服从群管的决策。首先,网络上大家都是匿名的,谁也不认识谁,说难听点大家都只不过是会打字的头像而已,谁也不比谁高贵,群普凭什么就要把群管当成自己的“长官”呢?难道群管是带着群普们大破群敌、连战连捷过?在网络上,群管根本就没法树立威信。</p>
+<p>Erik Melander,乌普萨拉大学和平与冲突学部教授</p>
-<p>而且,群管的什么决策,和群普有什么联系?这个我已经在《网群的基层》解释过。没有联系,就会导致不管群里发生任何决策变动,群普通成员根本不会主动地去问,所以他们接受通知往往是被动的,而不是主动去要求参与,因为根本没有这个意愿。我曾经尝试过解决这个问题,我和群管们商量后,推举出一个人,专门给所有群普私信发送新的通知,但我后来发现这个基本没啥用。首先,发送通知是一个非常累的活,我本人干过这个职务,先不说你首先要加二十几个根本没啥联系的好友,然后还要花时间一个一个转发(QQ没有多人转发的功能),如果有人看到通知后有什么问题,还要向他们解释,这就意味着你本人还要去了解这个通知,而如果你不是参与决策的那几个群管,这又意味着一件活要干。其次,发了通知也往往没人看,我们在进行这种私信通知的政策后,反而有好多人退群了。其实也不难理解,群管的决策根本和群普无关,很多群普都是偶尔去群里看一眼来聊两句,平常也不看群,这时候一个人经常跑来给他发一大段私信,他也不想看,倒不如退群了舒坦。其实这就是网群基层组织缺失的一个恶果,如果群普之间形成小组织,那么只需要通知那些小组织即可,不仅效率会高得多,也不至于让人动不动就退群,毕竟他们还能在小组织里找到归属感。</p>
+<p>编译:郑嘉隽</p> Elin Bjarnegård, et al. 本研究超越男女二元性的论调,强调男性内部对于暴力的态度因意识形态影响而存在分化:志愿参军的人通常更亲近父权制意识形态,而不是军队塑造了士兵的父权思想;强制参军对不希望主动参军人士的父权思想并无明显影响。 复杂系统与无治主义 2009-03-01T12:00:00+08:00 2009-03-01T12:00:00+08:00 https://agorahub.github.io/pen0/heros/GavinMendel-Gleeson-a1_l-complex-systems-and-anarchism <p>将人类社会作为复杂系统进行分析,能为我们提供对于历史进程以及资本主义的强项与弱点的新的见解。</p>
-<p>群管的组织成分极容易僵化,这就会造成群管“无人可用”的窘境。因为不到十个群管的处处包办,以及大部分群普的事不关己,就会导致不管是做什么事、开什么新的部门,都只能从这不到十个人中选主要负责人。首先因为群基层组织缺失,网群没有从基层选拔人才的机制,只能靠群管们亲自“慧眼识珠”,这不仅导致效率低下,也容易形成围绕个人的小团体,甚至会形成山头主义(我之前的那个网群还真就出现了这样的情况),而且选拔上来的人也是参差不齐,极其考验那些“慧眼”们的水平。后来我尝试过解决这一问题,也就是在群里发布告,希望群友们毛遂自荐,然而自荐上来的同志且不说其是否真有能力参与群管理,就现实情况来看,这些同志的大部分对我们的网群以及他们要担任的职务是失望的,他们对网群有着不切实际的幻想,以为这个网群是和现实中的政党乃至先锋队一样的组织,终于可以为共产主义革命事业发光发热了,结果加入进去,无非也就是发发通知、在群里聊天、接投稿之类的无聊活,而且根本感觉不到这个“先锋队”对共产主义事业有什么贡献,甚至不知道“先锋队”到底在干什么,而且这些“先锋队”里的人每天最多的日常活动也就是吹水,谁不会失望呢?所以后来好多自荐的同志就慢慢开始摆烂不干活,或者潜水/退群。</p>
-
-<p>即便是下面的意见,反映到了管理层也不会做出任何实质性的惩罚,也没有必要做出惩罚。我之前的网群里有一个群管,我们称他为A,单独执掌报刊编辑部,此人属于自恋型人格,非要强迫参与编辑部的一个群普“必须参与编辑”,但那个群普现实中很忙,他参与网上的活动也是忙中偷闲,我们称他为B。好,那么假设现在B跑来群决策组来说A的事,群决策组会怎么办呢,无非就是找A说教说教,最多让他写个大字报“罪己诏”,但基本上没有办法去实际限制A的权力。因为之前说过的网群“无人可用”的问题,群决策组如果把A踢出那与自断手臂无疑,把A踢了或者剥夺他的职务,那谁来继续管编辑部呢?这几乎是无解的。而且就算要对A惩罚,如果A执意不愿意交出编辑部的职务,那群决策组也拿他没办法,因为他是编辑部的群主,我在《网群独裁不可避免》那一篇说过,网群群主在群内有至高无上的权力,所以除非把A连带着编辑部一起开除出学社,不然根本没法动摇A在编辑部内的地位。再者,其实也没必要对A做出惩罚。我在前面之所以说“假设B跑来群决策组来说A的事”,是因为现实中B根本就没来说,B根本不在乎,因为A不管再怎么在网上对B耳提面命,也没法在现实生活中对B产生一丝一毫影响,B根本就没理A,而A除了无能狂怒外也毫无办法。</p>
-
-<p>建社的成本太低,根本没必要认真对待。现在左圈是“网群多如狗,学社满地走”,建个社群,成本实在太低,打开手机拉两个人,再给自己起个“xx社”的名字,一个社就建好了。而且大部分网群的建立都是因为对别人的模仿跟风,这就导致很多网群是大同小异,基本上除了管理员不一样,没有什么特别的区别。而且这些学社虽然说叫“学社”但它们的主要功能依然是聊天吹水,那么到这个群里吹水和到那个群里吹水有什么区别吗?网络社群变得如此的廉价自然也就无法引起群成员的重视,群成员不仅不用重视,甚至把群退了也不会对他有任何一点影响。毕竟这些网络学社对共产主义革命几乎没有任何一点点的贡献,也不会对群成员的生活有一点点影响。而且建立学社又不是什么难的事,群普通成员也完全可以去建立学社,为什么一定要被你们几个人管着呢?</p>
-
-<p>在网上,基本没有事情来考验组织,无法发现路线错误,也无法建立领导威信,最终会因没有目标无所事事。一个真正的领导者不是被任命的,而是通过不断带领集体破除困难走向胜利的过程中被大家推举出来的。而在网上,由于组织的松散性以及网络的封闭性,基本没有什么事情可以来考验组织。比如说在现实中的组织需要去进行工厂调查,那么你帮着把这些人组织起来、设定计划以及安排每个人去怎么做,这时你就建立起了一定的领导力;或者比如说你在进行工厂调研的过程中遇到了警察来盘问,你冷静镇定与警察应对,带领大家走出危险,这也建立了一定的领导力。而在网上基本上没有类似的困难,唯一的领导力可能就是说你这个人是网络社群的社长,大家默认你有一定的领导力,但是如果你不把这领导力对群普通成员表现出来,群普看不到你的领导力那么你只是徒有虚名罢了。联系之前我刚才说的网络社群中群管和群普之间的断层,即便是网群的建立者真的很有领导力,那也最多只能被群管理层内部,看见对于群普来说,你再怎么有领导力也领导不到他们头上。所以往往是有领导力的网群建立者累死,剩下人闲死。</p>
-
-<blockquote>
- <p>只有领导骨干的积极性,而无广大群众的积极性相结合,便将成为少数人的空忙。但如果只有广大群众的积极性,而无有力的领导骨干去恰当地组织群众的积极性,则群众积极性既不可能持久,也不可能走向正确的方向和提到高级的程度。——《毛选第三卷,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p>
-</blockquote>
-
-<p>而正是因为这种领导力的缺失,就很容易形成西班牙内战期间共和军内部的左派小知识分子天天吵架的状况。因为大家都在空谈,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没有具体的实践来检验谁的话是正确的。我之前经历过一个真实事件:一个网群中,A和B发生了争执,A认为B是路线上的问题,他认为B把网络社群当成了自己能力展现的平台,而A认为应当以网群的集体利益为重,他认为这是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之间的路线矛盾,然而这仅仅是因为A是网络社群的建立者,他基本上什么事情都参与管理,所以他能看出来B的问题,但其他的人不一定,甚至有很大一部分人觉得这是A和B之间的个人矛盾,A应该放宽心胸原谅B而不应该在个人矛盾上纠结。这就导致B的路线问题没有被纠正,不过还好因为网络社群的低成本,B的错误最终也没有带来多少损失。</p>
-
-<p>因为做不到“支部建在连上”,就容易形成官僚主义。有人曾给我提出想要通过科技的手段,如什么群自动化管理系统,来改善网群内的官僚主义,可以说是机械唯物主义错误。根据前面的分析,这个官僚主义完全是因为网群的社会结构本身的问题,增加一个科技产品也并不能改变这个社会学上的结构问题。如果说你能发明一种科技手段,解决群管理层和群普通成员之间脱节的问题,那么你这个科技手段才是真的起了效果,但这基本上意味着新的生产力的进步,而之后的社会关系和斗争手段绝对不像是现在左圈这样了。不过现在这种生产关系下,以网络小知识分子个人的能力基本做不到。</p>
-
-<p>综上所述,网群基层组织的缺失严重阻碍了网群的组织性,而网群基层组织的建立又几乎是不可能的。这无时无刻不在造成网群中管理层和基层的脱节,而这也最终导致网群成为群管们的自娱自乐。</p>
-
-<h4 id="网络左群存在的原因">网络左群存在的原因</h4>
-
-<p>人如何体现自己的价值?</p>
-
-<p>黑格尔说人必须通过劳动整出来个什么东西才能体现自己的价值,比如你做了一顿美餐,写了一篇好文,堆了一个雪人,通俗讲就是成就感。</p>
-
-<p>但马克思却发现,在特定的社会情况下,人通过劳动整出来的东西,非但不能体现人的价值,反而还否定了人的价值,他管这种现象叫异化。</p>
-
-<p>什么意思?马克思解释说异化有四个层面。</p>
-
-<p>第一层就是劳动者生产出来的东西不属于劳动者。比如工人做的商品不属于工人,属于他的老板,工人想获得这个商品得自己花钱去买。</p>
-
-<p>第二层就是劳动者觉得劳动很累。劳动本身是成就感的来源,但由于第一层异化,工人从劳动中得不到任何成就感,自然就会觉得劳动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事,就会觉得很累,就不想去做。所以工人上班的时候觉得很累很没意思不想去上班,反而下班的时候才觉得是快乐的。</p>
-
-<p>第三层就是人开始怀疑人的本质。人无法通过劳动获得价值体验,反而被迫劳动来不停地否定自己的价值,人就会觉得人生是无意义的,成为人并不是一件快乐的事,人的本质是荒谬的、虚无的。</p>
-
-<p>第四层就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变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本身应该建立在纯真的情感上,然而由于上面的原因,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反而首先变成了金钱的关系,所以好像现在人人都很物质都很拜金。</p>
-
-<p>所谓累,就是你本来不喜欢做这件事情,但是你迫于某种压力不得不去做这件事,于是乎你表现得很累。倘若你是热爱做这件事情的,那么你就会感到愉悦,最多只会感受到身体上的疲乏,而不会有心理上的“累”。“努力”、“刻苦”这种词汇也是一个道理。</p>
-
-<p>在资本主义社会中,不仅劳动被异化,即便是所谓的“没进社会”的学校也被异化着。你上学是为了什么?其实大家都知道这个答案,是为了赚更多的钱。什么陶冶情操之类的那都是赚了钱之后的事。</p>
-
-<p>为了赚到更多的钱,我们就不得不通过“学习”来增加自身的无形资本,以此来向企业家们证明,我能给你的企业带来更多的增殖,从而被雇佣。而一个人拥有多少“知识”最直接的证明就是学历,而一个普通人想要获得学历就只能去考试。所以大部分学生追求的不是知识本身,而是考试成绩,这就导致了他们成为了只会机械式追求成绩的“考试机器”。所以学生在学校感受不到学习带来的快乐,更体验不到探索自然与人文的成就感。他们学习并不是他们想学,而是家长、老师和社会逼着他们学,难道他们没有在被异化吗?</p>
-
-<p>如果我们回顾历史就会发现,现代学校制度并不是自古就有。历史上是先有工厂,才有学校。在近代的英国,工厂主们推行出了系统教育的学校模式,其目的是为了让年轻人适应工厂流水线生活。所以在英国近代的学校里,最强调的并不是教了什么知识,而是按时上课下课,听从老师的安排,井然有序地干一件事。英国近代学校制度就是从伦敦的工厂里搬出来的,其目的就是为了培育合格的社会零件。就像列宁所说:“教育这些青年的目的,就是训练对资产阶级有用的奴仆,使之既能替资产阶级创造利润,又不会惊扰资产阶级的安宁和悠闲。“</p>
-
-<p>说白了,学习是劳动的前延。打个更形象的比方,人是一件商品,家庭生产商品,学校加工商品,工厂消费商品。人自出生以来就无时无刻不受到异化。即便人没有发现,但他们能感受到,这种感受就是“累”。</p>
-
-<p>总而言之,在当今社会下不管是工人还是学生,只要你是被压迫的穷人,你就在受到异化。而这种异化无时无刻不在摧毁着我们的对自己人生的成就感,它在夺取人们对于自身生活的掌控感,所以人们都迫不及待的想要从某一个地方来获得这种掌控感作为心理上的补偿。这也解释了为什么群普对参与社群活动积极性很低而群管很高,因为群普根本就没把学社当成自己的,他们无法从中体验到对抗异化、回归劳动的感觉。</p>
-
-<p>而网络,就是重获这种掌控感的绝佳之处。许多生活中失意的人,尤其以学生为主,来到网络上想要在这里获得补偿,而他们又因为受到了现实中体制的压迫,所以许多人都纷纷转向了左,而最终与饭圈的形成机制一样,这些人也形成了左圈。</p>
-
-<p>左圈的成员不管高低贵贱都一定满足一个特点,那就是闲。他们一定有大量时间在网上泡着,所以左圈成员绝大多数都是小知识分子(学生为主),是脱产者。他们既不用时刻操心现实中的生活,也不参与一线劳动生产。许多人习惯说,学生就是小资,我认为这种说法并不准确。我首先要说明学生根本不是小资产阶级,他们不拥有资产。学生是脱产阶层,而脱产意味着他们没有办法独立地与外界建立物质的联系,也就意味着外界的生产活动没有办法来反过来影响学生的思想,而学生思想只能通过家庭、学校和社会舆论影响来塑造。现实中除了少部分的家庭,大部分的人的父母一般都是想让自己的孩子当人上人,尤其是城市中产阶层的父母,他们基本上都是嫌贫爱富、谄强凌弱的社会达尔文主义者。学校也是社会达尔文主义和精英主义的桥头堡,学校中老师高高在上形成的对学生的权威体制也影响着学生的世界观,再加上学生之间的成绩至少在表面上保持着“按劳分配”的现状,谁越努力谁的分就越高,这也加重了他们社会达尔文主义的思想。再加上社会主流媒体都被资产阶级把持着,社会整个的风气也是市场经济的向钱看,而学生又无法通过亲自参与生产活动来认识这个世界,那么学生的思想表现为小资产阶级的思想也就不奇怪了。</p>
-
-<p>我在左圈待了这么久,除了一两个工人,没见过一个是来干正事的。他们来网上是来进行一场狂欢的,他们吸了一种叫“虚拟”的毒,可以让他们产生幻觉:在网上他们可以夺回在现实中失去的意义,所以他们创建社群,他们给自己封理论教皇,他们党同伐异喋喋不休嘴炮大战黑话连篇,似乎盯着屏幕狂敲键盘的的他们就好像是一个个指挥千军走马飞象的帝王。只要拉个群,几个会打字的头像就可以导演一出步步惊心的大片。网络的匿名制弥补了现实中的客观差距,每个人都先入为主地把对方脑补成和自己一样水平甚至更低的人,他们基本上是在自娱自乐。每个人上网来都是憋着一肚子气,网络匿名制和发言门槛低让他们的情绪有了一个发泄之地,就算往别人身上倒垃圾也不用负任何责任,更不会去反思自己的问题。再加上年龄小,大部分都有或多或少心理问题而不自知,而很大一部分心理问题都会以自恋的形式表现出来,在网络上纵横捭阖的他们绝不会允许另一个会打字的头像阻碍自己的封禅之路。所谓的左圈里基本上没有真的马克思主义者,我学了这么久也只敢说我的立场转向了左,今年冬天我才敢说我稍微建立起一点马克思主义的思维模式,这与左圈里那些动不动自封马克思主义者还拿自己三脚猫的理论到处批判别人的自信之人还是有很大差距的。</p>
-
-<p>其实没有必要非要用马克思主义的那一套话术来解释左圈中的现象,非要说这是什么小资那是什么主义。其实这些左圈中的人和其他网络饭圈中的那些人没有多大的区别,只不过他们参与政治学说罢了。许多的所谓左人来到网上,他们的大概率并不是来学习的,他们只是在现实中挨了铁拳、遭受了打击,跑到网上来抱团取暖、求安慰。我接触过非常非常多的自称左人的学生,他们来了网上其实只是想找人聊天倾诉、发泄一下情绪,关于理论他们并没有学多少,很多人甚至根本就没有学习的态度,他们更喜欢给别人当理论教父。所以网群中吹水为什么那么常见,因为大家本来来这里就是为了闲聊的。顺便提一嘴,有人批判吹水是所谓“小资产阶级自由散漫”,我认为这就是教条的说法,他根本就没分析到网络左群本身的“自由散漫”,他更像是在道德说教。</p>
-
-<p>左圈主要以学生为主,这其实已经说明了左圈根本就不适合建立革命组织,因为你这个群体里根本就没有几个真正的无产者,那你在这里想搞一个为无产者服务的先锋队,简直就是缘木求鱼。而事实上左圈中几乎所有的社群都是对别人的盲目跟风和模仿。</p>
-
-<p>我见过的所有网群都有一个致命问题,那就是没有目标。有人就反驳说,目标不就是建立共产主义社会吗?这个目标其实和没有目标没啥区别,太空泛了,和口嗨没区别。我们需要的是一个有战略意义的、具体的目标,这样一个目标有多重要?我们可以举一个历史上的例子:我们常说在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博古的转移是“逃跑主义”,而毛的转移是“战略退却”,这两者有什么区别?区别就是在于毛的转移是有目的的,是有方向、有计划地撤退,他的退却是为了前进,就像打出一拳前要先把手臂收回来;而博古的转移则是无方向,无原则地撤退,是漫无目的的溃败。也就是说在退却的时候,你是积极主动地朝着既定方向有计划有组织的撤退?还是被人家追着毫无目的的四处逃窜,被动应付?前者就叫战略退却,后者就叫逃跑主义。我们以四渡赤水举例子,四渡赤水的目的是为了过江北上和四方面军会合,结果刚出遵义就打了败仗,只能撤退,往哪里撤?毛给出了明确的方向:往敌人力量薄弱的地方去,所以就有了一渡赤水,是为保全自己,依然是为了北上长江。而后又三渡赤水,成功渡江。这四渡每一渡都有不同,但是又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不管是哪一渡,都是在为最终的目的地:北上与红四方面军会合创造条件,也就是说:它的方向性很明确。既然土城一战证明了,想要一步实现北渡长江的计划是不可能的了,那就战略退却,但是每退一步,又恰恰是在为下一步创造条件,最终还是要北上会合红四方面军。可以说,不管处境多么艰难,敌人多么强大,中央红军的行动方向一直都没有变,只不过因为面对强大的敌人,身处逆境,因此实现的过程变得更加曲折蜿蜒了。</p>
-
-<blockquote>
- <p>“为了进攻而防御,为了前进而后退,为了向正面而向侧面,为了走直路而走弯路,是许多事物在发展过程中所不可避免的现象。——《毛选第一卷,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p>
-</blockquote>
-
-<p>上面这段话正说明了这个道理。一方面它说的是为了走直路,不可避免地要走弯路。但是其实它还有另外一层含义:那就是说走弯路的最终目的,还是为了走直路;后退的目的,还是为了进攻。如果忽视了这一点,那就真的只剩下弯路和退却了。这就不是什么战略退却,而是逃跑主义。今天东边追的紧,就往西边跑,明天北边追的紧,就往南边跑,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方向和原则统统丢掉。正如长征刚开始博古那样,博古在一开始完全不知道要往哪里撤,只是因为南北东三面都被围了才被迫西走,这就是说他根本不知道自己要干什么,所以他毫无计划毫无准备,才叫全军带着大小家当上路。在过湘江的时候,白崇禧故意给红军让开了一条通道,而中央在这期间完全没动弹,他在犹豫,他不知道要往哪里去,而这后来也造成了血染湘江的悲剧。更不用说博古等人为了保住主力部队,甚至不惜让欺骗方志敏部让他们当弃子引开国军(是否欺骗存疑,但方志敏所在的红七军确实成了弃子,中央没给他们明确的战略目标和计划,也没安排他们遇险后该怎么办,也没设法营救他们,而后来第四渡赤水同样作为饵的红九军却成功回到主力部队,可见彼时博古的中央确实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只是走一步看一步,能咋办就咋办)。</p>
-
-<p>现在的网群就像博古一样,根本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在做什么,只是走一步看一步,能整什么活儿就整什么活儿。我之前搞网群的时候,我清楚地记得,在建群的时候,我们根本就没想过到底要干什么,我们建群是处于纯粹的对他人的模仿,因为在左圈,建群建社已经成了一种潮流,这些人建群只是纯粹跟风而已,所以我们在建群后,会模仿别的群搞一套配套设施,比如你的群叫xx社,必然就要配备xx社资料群、xx社演讲群、xx社聊天群、xx社审核群、xx社内部群、xx社决策组、xx社备份群等等,如果再跟风做点网络报刊,那还要配备xx社编辑部和xx社读者群,但从来没有检验过这么多群到底是不是必需,也没有办法检验,因为根本没有检验的标准。如果我们有一个目标,比如我们的目标是建立一个超级大群,作为一个平台让左圈基本都进来,那么资料群、内部群之类的就没什么用了;如果我们的目标是线下小组,那么演讲群、报刊群之类的也没有存在的必要。当我们有具体目标,我们的所作所为自然都应以是否向目标推进了为标准。而当我们没有目标,那自然是做什么都行;为了让我们的群能整更多的花活儿,更像个网络学社,而且建个群又不用花钱,这些群自然是“多多益善”了,甚至有的时候需要刻意整活儿,不管到底有什么用。</p>
-
-<p>毛主席说过:“领导就是预见。”而这些一个个自诩先锋队的社群甚至连自己的战略目标都没有,更不要谈预见了,也更不可能去领导谁。</p>
-
-<p>虽然说左圈相对是更进步的,它是已经开始觉醒的人们勇敢对抗生活中的异化的伟大尝试,但是我们根据前面分析,网络左群实在是已经无法承担起革命的重任了,它们甚至无法推动社会革命前进。“网左”在这个时代的风口浪尖上,显然已经无法背负起历史的重任,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应当以批判的眼光看待其,并汲取经验、另寻他路。</p>
-
-<h4 id="网络左群最好的归宿">网络左群最好的归宿</h4>
-
-<p>《矛盾论》告诉我们,世上的万事万物都有一个内部的根本矛盾在推动着它的发展,把握住这个矛盾就可以把握住这件事物的走向。在一定条件下,矛盾的双方会走向自己的反面。</p>
-
-<p>而网络左群的根本矛盾,就是网群的虚拟性和网群成员的现实性之间的矛盾。这个矛盾在网左的任何活动中都可以见到,这个矛盾贯穿着整个左圈的始终。我们可以看到在前面几篇中分析的所有问题都是围绕这个矛盾展开的,而因为这是网络左群的根本矛盾,其在网左的框架内也是无法被解决的。</p>
-
-<blockquote>
- <p>我们有些青年知识分子,革命热情很高,立志通读马列毛,但是即便是他通读了这些经典,如果没有立场的转变,他也不过是一个马列毛主义的学者,而非一个马列毛主义者。立场的转变不是单靠学习能够莸得的。这就是为什么知识分子要到工人阶级中去,要投入到工人运动中去,以便把自己的感情和立场、出发点放到工人阶级一边,只有这样他才有可能成为一个真正的马列毛主义者。一些读过几本经典著作的网络上的马列毛主义学者类的知识分子,他们并不愿意投入到工人运动中去,并不愿意和工人阶级融为一体,整天泡在网上,忙碌于网络上看谁辩得过谁,而不看这些争辩是否有助于提高人民群众的革命性,因而他们最多所能起到的作用就是工人运动催化剂的作用,这些人是无产阶级的落后分子。——来源不详</p>
-</blockquote>
-
-<p>上面这段话是我很久之前看到的,虽然一直没找到来源,但我觉得它精确地描述了左圈中的小知识分子们的现状。我认为这不仅仅反映了小知识分子脑内的小资产阶级思想根深蒂固,也同样反映了这些小知识分子在网络上的活动其实对现实中工人运动起不到什么推动作用。在网络上,一个人的理论多么高深,他本人多么巧舌如簧、多么雄辩,在现实中也起不到什么有影响力的作用。这其实反映的是群众路线与精英路线的矛盾,有种精英主义论调说什么,革命必需的前提就是所有群众都成为哲学家,说“大规模发动群众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所以他们主张在网络上每天宣讲哲学,大搞哲学黑话辩论,有人给他提出要把这些这些冗杂的话语删繁就简,让群众可以听懂,他不屑一顾地摇摇头,说什么“通俗化就是庸俗化”,让群众听得懂就是庸俗化喽?那看来白话文也是庸俗的,建议此君以后说话用文言文。这种精英主义论调对共产主义革命运动不仅起不到有益的作用,还会起反作用,因为这些人总是以“马克思主义者”、“左派”自居,群众一看,哦,原来马克思主义者和平常见到的官老爷都是一样的高高在上,那他们说要打倒官老爷,真的可信吗?</p>
+<!--more-->
-<p>这种现象其实反映的就是一个问题,那就是你相不相信历史是由群众创造的?你相不相信群众是有智慧的?如果你认为群众是乌合之众,那你确实不必要给他们讲明白这些哲学的东西,更没必要去发动他们。小知识分子们在象牙塔上呆久了自然看不到真实的群众的一面,他们只能看到群众麻木、愚昧的一面。只是一直待在网络上,其实并没有从象牙塔里走出来,网左们依然沉浸在自己编织的小世界里面。</p>
+<p><img src="https://i.imgur.com/afexGJ2.png" alt="image01" /></p>
-<p>就有人不服气,说我这个网群还是有价值的,它可以作为一个大家用来交流的平台嘛。但是我就想说,如果你要弄一个大家交流平台,那你就应该把你这个小群和别的群合并到更大的群里面去,比如我就推荐红贝老师的读书学习群(此群经常演讲,甚至还能请到阳和平老师),还有马列毛论坛(我不清楚该群现在还在不在),暗流公社也可以(同样不清楚是否还在),这几个群人都很多,更适合比常见的三四十人的小群作为交流平台。</p>
+<p>复杂系统理论是一个从突变理论(catastrophe theory)、混沌理论(chaos theory)、控制理论(control theory),尤其是控制论(cybernetics)的传统中产生的科学理论。复杂系统理论的诞生来源于对传统科学的还原论(reductionism)方案的否定。它认为还原论既不必要又难解(intractable)。</p>
-<p>那人就又说了,那我的群可以作为资料群嘛。要说资料群,我建议大家直接在QQ搜索“中国人学习群”,你的群有一个群的杂七杂八的资料,这个中国人学习群有好几个群的、整齐归类的资料,显得那些小资料群完全没什么存在的必要了嘛。</p>
+<p>传统物理学试图在尽可能小的颗粒度下找到基本规律。然而,现在已经知道,由于在极小的颗粒度下相互作用的性质,预测集合系统的行为在计算上难以实现。例如,水,(大多数情况下)最好用流体流动方程来描述,它可以用较简单的(非线性)方程描述集合行为。试图把它作为1026个相互作用的量子粒子集合波函数在计算上是不可行的。相反,复杂系统理论试图在自然的粒度下描述系统,以便对其行为进行可行的(tractable)预测。</p>
-<p>所以,我要说,要是从推动共产主义革命的角度看,绝大多数的网络左群已经没有任何一分继续存在的理由了。但如果有人需要一个群来闲聊吹水,那自然还是有存在的需求。</p>
+<p>复杂系统中的一个基本概念是涌现行为(emergent behaviour)。或者说,从一个有大量服从简单规则的行为者的系统中,能涌现复杂的行为。这类似控制论者所说的元系统跃迁(metasystem transition)的概念。某些对涌现行为最早的描述实际上来自于奥地利学派,可以在路德维希·冯·米塞斯的写作中看到,他把资本主义的集合行为描述成一种由行为者自利产生的最优解。</p>
-<p>所以只有线下组织,才是我们现阶段所需要的。</p>
+<p>系统理论为我们提供了一些经验性的法则,可以作为理解行为者和集合行为者涌现的工具。如果你使简单的系统与复杂的环境相互作用,它保持自己的身份——或者说内部结构完整性——的概率会很低。而复杂系统能够于复杂环境相互作用,并有更高的生存概率。我们在自然界中的简单生物中可以观察到,由于它们的低存活率,它们采取大量繁殖的策略。这与人类采取的方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p>
-<p>有人说,我们可以先建立线上组织,然后从线上走到线下。很遗憾,根据我亲身经历,这条路走不通。首先因为网群大部分成员都是学生,学生要线下见面那就必须要等得放假的时候,而每个学校的假期都不一样,所以这就导致见面的机会很少。再加上由于学生的经济不独立,他们没有完全的能力掌握自己的生活,甚至和别人出去见面还要经过家长同意。再加上学生本身的一些小资产阶级思想的残留,他们见了面也不一定能做成什么事。比如我曾经的学社就推动过几个学生同志线下见面,然而他们除了吃了一顿饭、拍了张合影之外,什么事情也没有做。而且想要建立一个牢固的组织,只见一次面是不够的,需要更加频繁的接触甚至一直呆在一起,并一起完成一些事,而这对于学生来说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除非他们是同校的同学,因为他们的大部分时间和精力要首先贡献给学业。除非学校和社会机构已经不能运转下去了,对于学生来说,牺牲学业并不划算。我目前见过的唯一几个线下组织,都是已经工作的人搞起来的。</p>
+<h3 id="复杂系统理论与社会">复杂系统理论与社会</h3>
-<p>我还见过一种说法,叫线上线下并重的“第三条路线”,而这更不可能。首先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既经营线上组织,又经营线下组织,除非是超人,普通人基本上做不到。其次这两者之间并没有那么多的联系,如果两者并举,最终还是要么重线下,要么重线上,或者走到前面说的“线上走到线下”那条路上去,执意线上线下都搞是既不划算也没有意义的。</p>
+<p>为了理解如何用系统理论模拟社会,我们不如从简单的例子看起。在封建欧洲,社会组织层级森严。在系统理论中,我们把它用一个树状的控制图模拟,领主在顶上,佢的直接附庸在下面。很多情况下,在这个结构中,控制了等级制度的领导就近似控制了整一群人。这有许多的后果。如果这个系统的行为可以用领主的行为来模拟,那么这个系统的行为就必不能比领主更复杂。因此,这个系统仍是简单的。这也意味着这个系统能轻易地一致行动。它可以率领军队,并与其他的封建国家简单地交互。</p>
-<p>事实上线下组织的建立的那一刻,就和它的线上群体没有什么关系了,它已经脱离了线上的联系形成立一个独立的组织,如果线上组织非要指挥线下组织,就会形成“委员长空投手令”的滑稽现象。所以只能直接搞线下,可以用网络作为联系工具,除此之外线上不应该发挥更多作用。我见过一个成功建立的线下组织,他们就是先和现实中认识的人搞一个组织出来,然后再从网上招人。</p>
+<p>实际上,完美的控制层级是不存在的。总是会有横向的控制链接和多样的同谋行为,等等。然而,对于封建制而言,这个模型仍然是个不错的近似。随着我们在历史上的推移,到了早期资本主义,我们逐渐注意到向更「混合式」的控制模式的变化,其中横向连接更多,并且系统可能发展出更去中心化、更复杂的行为。此外,它变得不那么脆弱了。我们或许可以猜想,资本主义出现时,封建制度某种意义上注定要灭亡,因为交互环境变得太复杂了。</p>
-<p>网络左群最好的归宿,应且仅应是线下组织的联系工具。</p>
+<p>现代世界已经转向了高度互联的网络模式的资本主义。在系统联通性的框架内,这几乎是封建主义的对立面。关于系统模型,有几件事必须要注意。系统可以有非常不同的内部结构。高度的互通性不排除某些内部模式。事实上我们知道很多复杂系统,包括社交网络,它们的无结构并不「随机」。内部结构可以对涌现行为有很大的影响。每一个网络都是不同的。</p>
-<h3 id="圣母x与和事佬">圣母X与和事佬</h3>
+<p>进一步讲,一个系统的涌现行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行动者交互的模式。当下的经济体系是资本主义社会关系模式的产物。资本主义从这些社会关系中涌现,一点也不「自然主义」。它是人与人的社会体制的次要产物。将行动者原子化的方式是任意的。实际上,系统常常可以被重原子化,形成不同的行为者与交流的概念。这里有个很好的例子:阶级政治。在国家、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的分析框架下,实体与它们之间的交互被物化(reify)了,因此分析起来比大众交互容易得多。这样,我们有了一个可行的经济学推理的机制。这与新古典主义知识框架下对阶级动因的完全忽视形成了鲜明的对比。</p>
-<h4 id="左圈圣母x会哭的孩子有奶吃">左圈圣母X:会哭的孩子有奶吃</h4>
+<h3 id="结构与行为">结构与行为</h3>
-<blockquote>
- <p>“因为宇宙不是童话。”——《三体》</p>
-</blockquote>
+<p>在无治主义者思考无治主义与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时,系统的集合行为与其控制行为的关系十分有启发性。理想化的层级可以用控制它的实体来模拟。这些集合体可以进行所谓「一致」(coherent)的行动。军队是个一个不错的例子。然而,这些一致系统理论上的目标只能有简单的描述。比方说种族灭绝,它可以被简单地描述,我们可以预料军队能够执行这个描述。然而,「在伊拉克建立民主」则是军队做不了的事。</p>
-<p>之前有一群目田人是这么抹黑毛的,他们说毛之所以在遵义会议之前受排挤,是因为他讲话言辞激烈冒犯人,大家不喜欢;不得不说这是我听过最荒谬的理论,好家伙红军都到了生死存亡之际了,这帮中共党员还要舔着笑脸哄着才能听进去别人的话是吗?他们都是一帮巨婴吗?但是我看现在的左圈中,这样的巨婴还真不少。但是一个巴掌拍不响,没有圣母X们的配合,巨婴们也只能自娱自乐。</p>
+<p>民主国家与大型企业通常类似混合式模型的层级。这些系统逐渐呈现出比单个行动者更复杂的行为。它们的行为,逐渐变得不那么「一致」,但更「相关」。你不能指望事情发展完全一致,但是整个系统会往一个大致相关的方向发展。你还可以预料到,一些混合系统能够适应比单个行为者能够适应的更复杂的环境。</p>
-<p>会哭的孩子有奶吃,任性的人有人疼,左圈里一帮巨婴无法拒绝的本性。左圈里面巨婴多,都是这帮圣母X惯出来的。</p>
+<p>最后,在一个几乎没有层级的概念的网络系统里,有可能出现真正复杂的涌现行为。这样的例子包括人类身体和社交网络。</p>
-<p>有些人已经把装可怜用成了万能的狗皮膏药,利用别人的同情心撒泼自己的任性,都形成路径依赖了。你要是说我一句不好,我立刻哭给你看,看你还说不说;你说我干得不好要撤我职?我直接哭给你看,让群里人都看看你的“铁石心肠”。</p>
+<h3 id="当下的政治结构">当下的政治结构</h3>
-<p>但是对于成熟的人来说,装可怜没有任何用,只会引起反感。有理性思维和集体主义的同志在看到这种现象时也并不会因为此人的“可怜”就要一味偏袒他,因为敌人并不会因为此人的“可怜”就放过他,群众也不会因为此人的“可怜”就接受干部的错误决策。</p>
+<p>国家,作为一个相当层级化的生物,想要让事情运作更加一致。然而它最大的弱点在于它无法解决那些描述非常复杂的问题。比方说,军队和国家发现它们越发无法应对游击战与恐怖主义的涌现。这些社会结构所用的组织模式是高度去中心化、高度非层级化的。说到底,国家几乎没有可能根除这些运动。国家必须找到任务目标的简单描述,这让它在根本上处于劣势,因为它处理复杂性的能力比较有限。然而,资本主义与企业全球化是更可怕的生物。它们的内部结构是高度网络化的。这些生物灵活地跨越国家边界。它们的集合行为极度复杂。没有人理解股票市场是怎么(不)运作的。同时,资本主义极度的强健,能够以马克思没想象到的方式适应不同的环境。若要战胜这种敌人,唯一的可能是至少与其相当的复杂性。</p>
-<p>对圣母X来说,谁对谁错谁是真的受害者根本不重要。巨婴们一贯的行为是,不管遇到大事小事,都要撒泼打滚哭闹一番,让全天下都知道他受了委屈;而还有另外一种人,他们出于尊严的需要不喜欢让别人看到自己懦弱的一面,他们更愿意自我舔舐伤口,所以他们总是在外人面前表现得很坚强。两者虽然表现得不一样,但是他们受伤时是一样痛苦的,但是圣母X们看不到这一点,他们出于某种类似于宗教迷信的思维,偏执地认为表现得坚强的人是不会受伤的,所以不需要安慰他们;而表现得弱小的人受伤时会比其他人更严重,所以要对他们加倍偏袒,简直把那些人当成了弱势少数群体对待。</p>
+<p><img src="https://i.imgur.com/8O2AzCg.png" alt="image02" /></p>
-<p>更为可恶的是,因为这种思维,他们甚至常常把谁是受害者、谁是加害者都能判断错。我见过一个真实事件,在某一个网络学社里,一个典型的巨婴式的人物B,是一个成年人,他经常在群里骂人,还特别喜欢争权夺利,但是此人特别特别会装可怜,得了点小伤小病都要发到群里,而且此人在别人对他提出批评意见时,他直接开始装可怜哭闹,然后疯狂自我攻击,让批评他的人的负罪感拉满还要跑来安慰他;学社主要负责人之一A是前面提到的那种不喜欢把痛苦和伤口扒着给别人看的人,他认为这是一个人自己该面对的事,而且由于他负学社几乎最大的责任,总是表现出一种强硬的态度,实在是不会舔着笑脸哄着别人说话。A反对B在群里我行我素,和B发生过几次冲突,直到有一天B在网上被别人骂了,然后迁怒到A的头上,把A骂了一顿,A在之后向群管理层反映要把B开除出社。在A的推动下B确实被开除了,但当时和B关系比较好的管理层一成员C就跑来质问A,说A就因为这点事把B开除,一点都不是对待同志(进群即同志了属于是)的态度;然后B和C又在其他群里闹,污蔑A“独裁”,结果一个根本就不了解情况、甚至都不知道A是谁的聊天群成员跑来质问管理层要求解释为什么把B开除,似乎把人踢出群就一定是“专制的”。更绝的是,在之后不到两个月,B再一次申请进学社,群管理层的D直接把B放进来了,根本就没问过A;B回来之后受到了拿破仑重返巴黎般的欢迎,就显得A是个小丑,因为B自始至终没给A道过歉(道歉也没用),B在被踢出群后曾和A大闹了一场什么换了好几个号对A轮番攻击,以D为代表的其他群管理层仅仅是听了B自我评价了一句“我已经成长了”代替A原谅了B,至于B到底有没有解决自己的问题、甚至有没有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严重的心理性格问题在不到两个月内自愈可以说是医学奇迹),D等人根本就没在乎过,因为他们没有A负的责任大,如果B在学社后面再搞出什么幺蛾子,他们是不会管的,到时候还得是A来擦屁股,好人都叫他们当了,想必他们“原谅”B时还想着自己就像圣母玛利亚一样浑身着金光吧。</p>
+<h3 id="革命与结构">革命与结构</h3>
-<p>然后那个聊天群里不了解情况就跑来质问的人实际上是更高一级的那种自我感动式的圣母,他们的逻辑链条就像小白兔一样单纯:啊踢人出群是不好的、伤人的,所以不该踢人出群;这意思大概就是杀人是不好的所以作恶多端的反动派不该枪毙。这种人除了逻辑问题,更是自信地连具体情况都不了解就跑来撒播圣母心了,毛说“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如果没有调查,就停掉他的发言权,这野蛮吗?一点也不。所以对于此人,最好的方法就是让他别发言,自己陶醉在自己的小世界里就好。</p>
+<p>复杂系统的整体行为和属性取决于个体交互的机制。在这个意义上,人类交互有可能产生在行为者交流层面上的反馈循环,能够催生系统性的根本转变。这意味着全球性的极端变化是可能的。革命正是转变交互机制导致的根本性的涌现性质的转变。</p>
-<p>当A表达抗议时,D反而跑去劝说A,说什么要“团结批评团结”,不管A和B有什么个人矛盾,好歹都是同志(进群即同志了属于是),希望A能不计前嫌和B继续共事之类。当A表现出对B的抗拒,B就会开始装可怜激发圣母X们的内疚感,然后又变成了对A的愤怒(好一招借刀杀人!),D等人就又会跑来找A说这说那,还给A扣帽子说“你就是太敏感啦”,是,是,您又不是被迁怒的对象,您也不是主要负责人,您当然不会敏感。D似乎忘了一件事情:A才是受害者。A是被迁怒的对象,A是被攻击污蔑的人,A是工作受到阻碍和刁难的人,而B正是那个迁怒、污蔑、刁难他的人。但在D看来,B是多么的可怜,他这么可怜怎么会做错事呢,即便是做错了,看在他这么可怜的份上就原谅他吧;而A呢,这个可恶的A,态度是那么的强硬,肯定是他伤害了B,害得B这么可怜,至于A被伤害,B这么可怜弱小的人怎么会去伤害别人呢?即便是伤害了也是无意的嘛,A这么强硬的一个人怎么会被这点小事伤害到呢?而且B都说了自己已经成长了,A还揪着不放,也太小心眼了嘛,我要是A我早就原谅B了呢。</p>
+<p>复杂系统告诉我们没有唯一正确的社会交互模型。假设我们能详细掌握交互模式,并且假定它是不变的(原子级的行动者之间的社会交互不变),而且这个世界严格意义上服从决定论,我们也得不到一个能预测结果的社会理论。可以用来宣称不可避免的「历史的进程」的实证主义或自然主义的方法是不存在的。它在计算上和方法论上都是不靠谱的。</p>
-<p>圣母X们看似跟观世音菩萨一样心怀慈悲兼济天下,但实际上他们内心充满了傲慢与偏见。这些人就像是瑞典环保少女一样,要求全世界都不用化石燃料,然而根本不关心,如果那些非洲国家的人民也想过上瑞典人一样的好日子呢?至于非洲穷,反正和我环保少女没关系,非洲再穷也穷不到我头上,那是非洲政府该管的事,我只要cosplay圣母自己爽就行了。他们有一套象牙塔上的价值观,他们似乎没有能力认识到这个世界的客观条件是多样的。他们不仅像圣母一样“博爱”,而且还傲慢的认为自己和圣母一样全知全能。在他们眼里,表面上的情况不符合自己的价值判断,他们就要大肆批评一番。他们的逻辑链是这样的:非洲是不是在大量使用化石能源?是;化石能源是不是不环保?是;用化石能源是不是在破坏环境?是;破坏环境是不是错的?是;所以,非洲用化石能源是错的,是要被谴责的。什么?你说非洲是因为穷,用不起可再生能源?对不起那和我没关系,我是全知全能的圣母,我看不到那一层,所以那一层就不存在。</p>
+<p>那么,在运用于人类社会与革命性变化的思考方面,复杂系统理论能够告诉我们什么呢?我们从自然科学中经验研究的领域以及历史信息中知道,根本性的范式变化实际上是很自然的,即便它们几乎无法预测。社会秩序的革命在历史上一再发生。</p>
-<p>圣母X们十分傲慢地默认自己一定是最善良、最正确的,他们把偏见扔到了自认为的“坏人”身上。D这种圣母X居然还替别人原谅人,来“慷他人之慨”,可谓是业务层面极广。这种人就是郭德纲说的:“远离不明白任何情况就劝你大度的人,因为雷劈他的时候会连累到你。”对于这种圣人,只需要对他说一句敲里吗,等他愤怒了之后再说请你大度。</p>
+<p>在真正全新的社会秩序的出现中,有几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就那些创生性的产生这些变化的事件而言,它们通过旧秩序日益混乱或衰败的过程发生。这通常包括向旧体制中注入巨量的能量。当这些能量事件消散时,新的秩序便逐渐强化。</p>
-<p>而且他们之所以是圣母X而不是真圣母,是因为他们往往在到处撒播自己爱心的时候,把自己造成的后果甩给别人承担。刚才已经提到,D邀请B回来荣登宝座,是因为如果B再弄出什么问题,D是不承担这个责任的,责任还是要A来担,出了什么事还是A给他们擦屁股,D不用付出什么后果还能免费当好人,何乐而不为呢。瑞典环保少女也一样,环保的好话她说了,至于环保的代价,反正是发展中国家的人民承担。</p>
+<p>对称性破坏(symmetry-breaking)是一个常见的系统性行为,它在范式变化的语境下尤为有趣。当一个系统因为一个微小的局部偏离而走向了两个可能中较低的那一个时,对称性破坏便发生了。对于外部观察者来说,集合行为的选择可能显得很任意。事实上,它源于系统行为中的微小内部波动。</p>
-<p>圣母X们不仅会伤害到受他们偏见的人,在共产主义革命事业中,这种人会对革命队伍造成极大的害处。</p>
+<p>无治共产主义,在复杂系统的语境下,是一个对涌现行为以及个体行为的描述。它要求整体性上的共产主义,社群之间的互助,以及依照面对的问题的规模采取合作的、集体的决策及解决措施。同时,它要求直至个体水平的层级和强制权力的消灭。在复杂系统的框架中,无治共产主义实际上似乎有很好的生存机会。它将无层级的网络模型作为人类组织的出发点。这意味着在理论上,它具有呈现复杂涌现行为的能力。</p>
-<p>博古在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一度要自杀,很可怜吧?但是也没见同志们让博古继续回到领导位置、继续执行他的路线;但是圣母X们不一样,他们会为了“安慰”那些人,甚至不惜坚持那些人的错误路线:“你看看他多可怜啊,还是让他回到原来的领导位置上安慰安慰他吧?”他们秉持着自己内心的道德与慈悲,拯救了博古的好心情,虽然不过会牺牲了上千红军战士和革命前途。</p>
+<p>此外,革命组织的作用可以被视为保持革命的自由意志主义的关键。在革命的情况中,微小波动可以产生不合比例的巨大影响。新社会的核心将存在于那些有着适合于运动的组织的倾向当中。因此,至关重要的是,组织倾向必须要有结构上的完整性,以及对于交互动因的可复制的知识,后者对于将广泛的运动成型为自由共产主义是不可少的。</p>
-<p>幸运的是,现实中的布尔什维克式组织里一般不会出现圣母X一类人。首先,这些政党是由马克思主义思想武装起来的,里面的领导层是真的认真学习、研究过马克思主义的,这与左圈的情况不同,左圈大部分都是自封的“马克思主义者”。所以,党内虽然有分歧,但是大家有类似相近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以及统一的共同目标,不像是左圈内小资产阶级五花八门的奇葩价值观,以及还有很大一部分人来左圈是为了弥补他们在现实中缺失的价值的,他们是来当教皇的,而不是来干事的。</p>
+<p>在战术层面上,用复杂系统思维进行分析解答很多问题,但也留下很多问题。从这个角度看,许多涌现行为事先没有办法计算,只能用经验研究或者是更弱的找历史类比的方法决定。我们仍然面对着困难的问题。我们必须找到其战术最利于阶级斗争升级的解决方案。此外,我们必须找到最利于拓展、复制的内部结构,以便它们在革命时刻中出现的高度敏感期的实施。</p>
-<p>其次,这些政党是现实中的组织,它们从诞生开始就要经历各种各样的考验,而且都是那种生死考验。而敌人则不会因为你可怜就可怜你,也不会因为看见圣母X们品德如此“高尚”就敬畏他们而不砸他们铁拳。而圣母X们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而造成的路线问题、组织问题,则会给革命造成极大的损失,圣母X和含着他们乳头的巨婴们也会因为这样的错误和损失被排挤出去。但在左圈中,我在《建群即建党》一章分析了左圈的那些学社是无法脱离网络的虚拟性的,所以也没有这样那样的现实困难来考验组织,而且因为左群成本过低,即便是圣母X和巨婴们造成了什么损失,也可以忽略不计,也就显得他们没什么大错了。</p>
+<p><img src="https://i.imgur.com/KeQdWj6.png" alt="image03" /></p> Gavin Mendel-Gleeson 将人类社会作为复杂系统进行分析,能为我们提供对于历史进程以及资本主义的强项与弱点的新的见解。 动物之间的互助 1890-09-30T10:56:15+06:55 1890-09-30T10:56:15+06:55 https://agorahub.github.io/pen0/heros/PeterKropotkin-a1_r-mutual-aid-among-animals <p><code class="highlighter-rouge">生存竞争 互助 自然法则和逐步进化的主要因素 无脊椎动物 蚂蚁和蜜蜂 鸟类 猎食和捕鱼的结合 合群性 小鸟之间的互相保护 鹤和鹦鹉</code></p>
-<p>最重要的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内有一个原则,那就是要批评和自我批评,即面对、接受自己被(不管是自己还是别人)指出的错误,这就意味着巨婴们是无处藏身的。即便是像博古,他在给苏区造成了重大损失后,也会认识到这是自己的错误,至于具体是什么样的错误那是另一回事;但左圈巨婴们是不一样的,即便是他们造成的损失摆在他们脸上,他们也不会承认这是自己的问题,所以他们就会哭闹、装可怜,此时就会有一群冒着金光的圣母X们跑上来把他们抱在怀里哄。但是已经造成的损失谁来承担呢?已经形成的错误怎么去纠正、谁负责去纠正呢?圣母X们从来不会去想这个问题。</p>
+<!--more-->
+<p>生存竞争这个概念是由达尔文和华莱士作为进化的一个要素介绍到科学中来的,它使我们可以把范围极其广泛的现象包括在一个单独的概念里,这个概念很快就成为我们在哲学、生物学和社会学方面的思考的真实基础。大量的各种各样的事实:生物的机能和构造的适应它们的环境,生理和构造的进化,智力发达甚至精神发展本身,我们以前常常用许多不同理由来解释的,都由达尔文归纳在一个总的概念里。我们把它们理解为连续的努力——对不利环境的一种斗争——以求个体、种族、物种和社会的这样一种发展,那就是务期达到生命的最大程度的充实、丰富多彩和热烈。也许在开始的时候达尔文本人并未充分意识到这个因素的普遍性,因为他最初只是借它来解释一系列有关起初种的个体变异的累积的事实。但是,他预见到他介绍到科学中来的这个词,如果只按它的狭义——各个个体之间完全为争取生活资料而进行的竞争——来使用,就会失去它的哲学的和原有的真实意义。所以,他在他那部不朽的著作一开头就坚持主张“这个词当作广义的和比喻的意义来用的,其意义包含着这一生物对另一生物的依存关系,而且,更重要的,也包含着个体生命的保持,以及它们能否成功地遗留后代”。</p>
-<p>在现实中,大浪淘沙的革命必然第一个把圣母X们淘走。就像果酱抹在面包上是美食,抹在衣服上是污渍,圣母X们泛滥的同情心在平常生活中用在流浪猫身上是善良,要是用来指挥革命,那就是罪大恶极了。</p>
+<p>他本人虽然为了特殊目的而主要按照狭义来使用这个词,但他却提醒他的信徒不要犯(他本人好像曾经犯过一次)高估它的狭义的错误。在《人类的起源》这本书中,他用了几页篇幅有力地举出了这个词应有的广义的例证。他指出,在无数的动物社会中,各个个体之间争取生活资料的竞争是怎样消失的,竞争是怎样由合作来代替的,并且指出这种代替的结果怎样发展了保证物种获得最好的生存条件的智力和良知。他暗示在这些事例中,最适于生存的不是那些在体力上最强的,也不是那些最狡猾的,而是那些学会为了群体的福利无论强者或弱者都联合起来互相援助的动物。他写道:“拥有数量最多的最富有同情心的成员的社会,将最为昌盛,并且繁育最多的子孙”(第二版第163页)。从个体和整体之间的竞争这个狭隘的马尔萨斯观点中产生出来的词,在一个了解大自然的头脑中便这样地失去了它的狭窄的意义。</p>
-<p>当然了,能把圣母X推上领导位置的组织估计也早就从内部烂掉了。</p>
+<p>不幸,这些本可成为最有成效的研究的基础的论点,却被为了说明真实的生存竞争的后果而收集的大量事例所遮掩了。此外,达尔文从未试图更仔细地研究一下动物世界中的生存竞争所表现的这两方面的相对重要性,也从未写出他原拟写作的论述过分繁殖的自然遏制的书,虽然这本书本来可以作为估计个体竞争的真实意义的严格标准。不仅这样,就在刚才所说的那些篇幅里,在反驳狭隘的马尔萨斯的竞争观念的材料中,也再次出现了旧的马尔萨斯的色彩,那就是,达尔文所说的在我们的文明社会中保存“智力和体力方面的弱者”的所谓不便(第5章)。似乎千千万万的体弱多病的诗人、科学家、发明家和改革家,以及千千万万的所谓“愚人”和“迟钝的热心家”,不是达尔文本人在《人类的起源》那几章中所强调的人类在生存竞争中当作知音和精神武器使用的最宝贵武器。</p>
-<h4 id="左圈和事佬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左圈和事佬:多一事不如少一事</h4>
+<p>达尔文的学说的遭遇,和其他一切多少涉及人类关系的学说的遭遇相同。他的信徒本仅没有按照他的暗示把这一学说加以发展,反而使它更加狭隘了。当赫伯特·斯宾塞试图从独立的、但又与之密切相关的论点出发,把探讨的范围(特别是在《伦理学材料》第三版的附录中)扩大到“谁是最适者?”这个重大问题时,达尔文的无数信徒已经把生存竞争的概念缩小到最狭隘的范围了。他们甚至变得把动物世界看成是在半饥饿的个体间进行着永久的斗争,并彼此想喝取对方血液的世界。他们使现代著作中充满了“战败者遭殃”的呐喊,好像它是现代生物学的最终结论似的。他们把争夺个体利益的“无情”斗争提高为人类也必须服从的一项生物学原则,认为在以互相歼灭为基础的世界中,不这样作便有复灭的危险。除了仅仅从庸俗的学者那里学到一点自然科学词句的经济学家以外,我们必须承认,即使达尔文观点的最有权威的解释者,也在竭力保持这些谬误的见解。赫胥黎无疑是公认的最有资格的进化论的解释者,事实上如果我们以他为例,我们岂不是听见他在《生存竞争和它对人类的意义》这篇文章中教导我们说:</p>
<blockquote>
- <p>大过节的、多大点事、都是亲戚、别太计较、还是孩子、那么努力、看我面子、都不容易、朋友一场、算了算了、换位思考、为了你好、人都死了、吃亏是福、将心比心、没有恶意、开玩笑的、才刚毕业、怀都怀了、习惯就好、他喝多了、毕竟长辈、退一步讲、都在酒里、曾经爱过、互相理解、婚都结了、还能咋地、他说话直、都打工的、想开一点、都能过去、维护团结、都是同志——中国社交常用语录</p>
+ <p>“从伦理学家的观点来看,动物世界大概是和格斗士的表演一样。每个生物都受到相当好的对待,被安排去战斗,于是最强的、最敏捷的和最狡猾的便能活下去再战斗一天。观众用不着因为角斗场上没有饶它们的命而表示不满。”</p>
</blockquote>
-<p>1929年的2月10号,让红军历史上最接近灭亡的大柏地之战开始,但是就在大柏地之战前三天的2月7号,上海中央写了一封信,信中的内容十分悲观,大意是要求红四军全部散入农村中去,不要集中在一起,而毛泽东和朱德也应就此分开,隐匿目标,以减少敌人的关注。</p>
-
-<p>本来不是什么大事,但是带信来的刘安恭却是个走王明路线的人,而且背景甚硬,苏区决定给刘安恭安排个军委的职务,这下可不得了,包括朱德在内的大多数支持了刘安恭的军事路线,毛的前委反而被架空了。即便后来没设立军委,毛也很失落,他决定辞去前委书记的职务。会议重新选举了前委书记,决定由陈毅暂时作为代理书记管理红四军。</p>
-
-<p>但是毛泽东并不想离开红四军,于是会议之后,他又私下里找到陈毅,希望陈毅在下一次会议上,多肯定一下他的意见,支持一下他的看法。但是下一次会议上,出乎毛泽东的意料,陈毅来了个调和主义。把刘安恭、朱德、毛泽东各自表扬一番,又把他们各自打了五十大板,批评一番。这一来,把所有人都给整懵了,毛泽东更是气不打一处来。毛泽东本来就很讨厌这种调和主义、和稀泥的态度,只想求得党内的一片祥和安好,却不作原则上的定性。于是毛泽东一拍桌子,实名反对所有人的意见。最后,在选举前委书记时,毛泽东便没有再当选,而是陈毅当选了前委书记。这次会议就是红四军的“七大”。</p>
-
-<p>但很快,刘安恭在冒进进攻大城市的途中牺牲了。中央也认识到毛路线的正确性,并写了“九月来信”托陈毅给毛带去,但是毛泽东此时还有点赌气,写了一封回信,表达了他对陈毅的不满:“我平生紧密考察事情,严正督促工作,这是‘陈毅主义’的眼中钉,陈毅要我做八面美人、四方讨好,我办不到,我不能够随便回去,这个路线问题不解决,我就不能回去。”</p>
-
-<p>陈毅主义本是一个毛用来调侃陈毅发明的词,实际上并没有该种主义。“陈毅主义”实际上指的就是在团体中,出现路线矛盾时,不去分析、解决矛盾,探索正确的路线,反而为了一个表面上的团结,把出现矛盾的两派“各自表扬一番,在各打五十大板”,和一手稀泥,实际上没有任何益处。</p>
-
-<p>在左圈中,这样的人还真不少。左圈中有人总喜欢打着团结的旗号行和事佬之事。</p>
-
-<p>这些和事佬们总是喜欢把毛主席在1942年提出的整风原则“团结-批评-团结”奉为圭臬,甚至都用成了到处批判别人的教条大棒,只要他们看不顺眼的就按一个“破坏团结”的帽子。关于延安整风和“团结-批评-团结”的来源和应用,我在《进群即同志-当“团结-批评-团结”成为教条》一篇已经详细介绍过,此篇不再赘述。这里我们主要分析左圈和事佬们的行为动机和其造成的后果。</p>
-
-<p>和事佬们不了解的是,“团结-批评-团结”中的第一个团结和第二个团结是不一样的,第一个团结指的是(在延安整风中)不整人只整主义,要保证党不会分裂;第二个团结则指的是(在延安整风后)全党对路线形成统一的、正确的认识,达到更高的团结。而没有第二步的批评,就没法达到第二个更高的团结,因为没有正确的批评,组织就无法对路线和过去的错误形成统一、正确的认识,最终只能止步于第一个团结——那种靠“八面美人、四方讨好”维持的表面上的团结。</p>
-
-<p>因此,和事佬们只“团结”不批评,或者批评不到位,那都是假团结,是破坏团结。出现路线分歧是很正常的事,在网络左群中,因为没有实践活动来对理论进行检验,路线分歧则更为常见了。这时候,如果一味地维护表面上的团结,事实上只会助长这种分裂。因为分歧往往意味着问题的出现,就好像是墙上有了裂缝,如果不去找到裂缝的原因、把裂缝补上,再加固墙体,而只是简单地在面上抹一层墙灰把裂缝盖住,那么这条裂缝早晚会撕开整个墙体。这事实上也是许多网络左群“短寿”的主要原因之一。</p>
-
-<p>和“陈毅主义”不一样的是,陈毅是详细了解红军中两派的争执的,而左圈中许多和事佬是根本不了解实际情况就跑来和稀泥来了。因为很多情况下,争执双方的实际情况只有争执双方完全承担、完全清楚。和事佬这种人根本上就是否定实事求是的存在。这些和事佬可以说是100%都是在臆想事件经过,然后得出唯心结论,然后找容易说话的一方去“劝说”的。也就是说:往往是要求损失方去学会容忍。和事佬看似高情商,但他们不知道很多矛盾是必须用冲突来解决的,他看不到矛盾不处理继续下去的后果。</p>
-
-<p>网络局限性是和事佬心态生存的基础。我在《建群及建党》一章已经分析了网络的虚拟性和网群成员的现实性之间的冲突,这让网群成员和网群本身的联系下降到几乎没有,也就意味着,不管网群接下来发展如何、出现什么问题,实际上和这些和事佬没有任何的关系,也对他们的现实生活产生不了任何影响。和事佬们的思路其实很简单,既然网群中产生冲突的双方不管哪一方最终胜利,他们都不会受到影响,那为什么不去当个“老好人”呢?</p>
-
-<p>和事佬的心态,某种程度上也有着一种傲慢。因为这个世界上,大多数人对自己的认识,对客观世界的认识,都是很浅薄的。大部分和事佬看不到矛盾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就像当时的陈毅,没有看到毛和刘安恭冲突的背后是“农村群众路线”和“王明路线”的冲突,我甚至有理由怀疑陈毅当时以为这只是两个人带兵方式的不同;所以他在没有搞清客观情况的前提下,就凭自己的主观思想做出了判断,他没有看到刘安恭路线对红军将要造成的毁灭性后果,所以才有了会议上“各打五十大板”的荒唐一幕。</p>
-
-<p>但好的是,“陈毅主义”在红军历史上是极少见的,这是因为红军自诞生之初就不断地面临敌人的考验,这就像在钢丝上走路,一点错误都是要付出惨重的代价的,而这代价就是红军战士和根据地百姓的生命,这未免过于昂贵了。所以大家在经历过几次斗争就能认识到和事佬行为是要不得的,有矛盾就必须要解决,哪怕是以严重冲突的方式。战乱年代,任何政策和路线的好坏,对错,都能在很快的时间内得到验证。大家虽然不能从理论上理解,但是却能从现实中觉醒。</p>
-
-<p>而网络不具备这样的条件,网络左群出现路线错误,最严重的代价不过是学社解散,这个代价简直微乎其微,我再拉两个人建个群就可以弄起来一个新的学社。所以,网群中的矛盾解决的成本事实上要比不解决的代价还要大,正是这点,才给了和事佬们表演的舞台。</p>
-
-<h3 id="浅论网左的统一战线">浅论网左的统一战线</h3>
-
-<p>统一战线无非就是“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团结一切可团结的力量。这是一种自古就有的战略战术,春秋战国时期的合纵连横就是统一战线的一种绝妙运用。但统一战线不是教条,这是一个很空泛的词语,在不同的情况下,团结谁、打击谁应当视情况而作出相应的变化,否则就会犯左倾或右倾错误。在今天的左圈中,网左们也同样面对着这样的问题,我在此章中对我观察到的其中两个现象进行批判和思考,并没有对网左的统一战线作全面的分析,所以是“浅论”。</p>
-
-<h4 id="论中间派">论中间派</h4>
+<p>其次,在这篇文章的较后部分,他岂不是告诉我们说,在原始人中间也如同动物之间的情况一样:</p>
<blockquote>
- <p>中产阶级主要是指民族资产阶级,他们对于中国革命具有矛盾的态度:他们在受外资打击、军阀压迫感觉痛苦时,需要革命,赞成反帝国主义反军阀的革命运动;但是当着革命在国内有本国无产阶级的勇猛参加,在国外有国际无产阶级的积极援助,对于其欲达到大资产阶级地位的阶级的发展感觉到威胁时,他们又怀疑革命。——《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毛泽东</p>
+ <p>“最弱的和最愚钝的要失败,而那些最顽强和最狡猾的,在其他方面并不是最好、只是最能适应他们的环境的便生存下去。人生是一场连续不断的自由混战,除了有限的和暂时的家庭关系以外,霍布斯所说的个体与整体的斗争是生存的正常状态。”</p>
</blockquote>
-<p>上面这段论述虽然描述的是民国的民族资产阶级,但是对中间派的特点的描述在今天依然值得借鉴。我认为其实“中间派”是一个很不准确的词,应该叫做“摇摆派”,因为“中间派”从来没有保持过真正的中立,他们时而偏向一边,时而偏向另一边,从没保持在正中间过。</p>
-
-<p>所以说其实没有真正的中间派。当你邀请那些“中间派”们参与革命运动(即便是在网络上),他们便想:“晶哥那么厉害,网左组织得这么烂,必定是办不起来的。”总是说:“等等再看看!”,但是他们因为自身也受着体制的压迫,并不总是和特色站在一边,所以他们看网左骂特色骂得凶狠的时候,或者看特色又变得更烂了的新闻的时候,也要附和着骂上两句。</p>
+<p>对自然界的这种看法究竟能够得到事实的几分支持,从这里提供读者的关于动物世界和原始人的论证中便可以看到。但我们不妨立刻指出:赫胥黎对自然的观点,作为科学的推论来说,也和相反的卢梭的观点一样,是很难成立的,卢梭在自然中只看到被人类的出现所摧毁的爱、和平与和谐。事实上,只要一走进森林,对任何动物社会观察一下,甚至对任何一本论述动物生活的严肃著作(多尔比尼的、奥社邦的或勒瓦兰的,不拘哪一个的著作都行)细读一下,便不能不使博物学家思考到合群生活在动物生活中所起的作用,使他们不至于把大自然只看作是一个屠杀之场,同样,他们也可以免于在大自然中只看到和谐与和平。卢梭所犯的错误是他完全不想到嘴和爪的恶斗,而赫胥黎则犯了相反的错误,但不论是卢梭的乐观论还是赫胥黎的悲观论,都不能看作是对自然界的公正无偏的解释。</p>
-<p>对于中间派,有的可以团结,有的不行,有的在特定情况下才能团结,不可一概而论。这是因为不管中间派怎么摇摆,他们总归是要更多地往特定的一方摇的。比如一些高级写字楼公司的白领,他们虽然有时受了上司的气,也在办公室外骂两句,但是他们的待遇高、工作稳定,不用吃了这顿愁下顿,也不必顶着烈日干重活还担心工资拖欠,所以叫他们去造老板的反的时候,他们就要想想这个月工资还没拿到手,说:“你们先去,我等等就来!”,他们是中产阶层的右翼。再比如内卷大省的学生,他们虽然不用担心衣食,并且很多都想通过高考当人上人,但每日非人般的虐待榨干了他们的精气神,还要饱受来自学校和家长的批斗,长期睡不好、吃不好,人人心里都憋着火气,全凭“好大学就是好人生”这根胡萝卜吊在前面往前走,若是在他们面前戳破了高考神话、叫他们造学校的反,他们便会成为最激进的分子,他们是小知识分子中的左翼。</p>
+<p>只要我们对动物观察一下——不光是在实验室和博物馆中,而且在森林和草地,在草原和群山中——我们立刻就会发现,虽然在各种动物(特别是在各纲动物)之间进行着极多的斗争和残杀,但在同种的,或至少是在同一个群的动物之间,也同时存在着同样多的(甚至还要更多)的互相维护、互相帮助和互相防御。合群如同互争一样,也是一项自然法则。当然,要从数字上估计所有这两类事实的相对重要性,那怕是很粗略地估计,也是难事。但是,如果我们用一个间接的试探,问一问大自然:“谁是最适者:是那些彼此不断斗争的呢,还是那些互相帮助的?”那么我们立刻就会发现,那些获得互助习惯的动物无疑是最适者。它们有更多的生存机会,在它们各自所属的纲中,它们的智力和体力达到最高的发展水平。如果把这些可以用来支持这一观点的无数事实考虑在内,我们就可以十分有把握地说,互助也和互争一样,是一项动物生活的法则,但是,作为进化的一个因素来说,它也许更加重要得多,因为它促进了这些保证了种的维持和进一步发达以及用最少的精力来保证个体的生活的最大幸福和享受的习惯和特性的发展。</p>
-<p>左圈中有些人喜欢把具有非马列毛的左派立场的中间派统称为“安托西修”,并把他们看作是马列毛主义的对立面。事实上,这四者情况各不相同,把这四者统一“打倒”或怎么处理是犯了主观主义错误。</p>
+<p>就我所知,在达尔文学说的科学界信徒当中,第一个把互助充分理解为一条自然法则和进化的主要因素的,是著名的俄国动物学家,圣彼得堡大学故院长凯士勒教授。他在逝世前几个月,即1880年1月,在俄国博物学家会议上发表的一篇演说中阐明了他的思想;但是,像许多只用俄文出版的著作一样,这篇出色的演说几乎完全不为世人所知道。</p>
-<p>安那其主义者,又称无政府主义者,它在当代中国的主要信奉者还是以小知识分子为主。他们痛恨被别人管着,要求绝对的自由。他们中的许多人还十分羡慕他们所认为的“古时候”那种田园牧歌、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模式。他们不喜欢布尔什维克式的政党组织在他们头上“发号施令”,但是他们更不喜欢资产阶级老爷们把他们当奴才使唤,所以在革命低潮、反动力量十分强大时,我们应当团结他们,与他们搞内斗、整天互骂是不可取的、浪费时间的。</p>
-
-<p>托洛茨基主义者,或者叫托派,据我目前了解托派并没有什么中心思想,他们可能就是“托洛茨基的支持者”,大部分时候是以“斯派”、“毛派”的反对者的面目出现的。据我个人了解,他们主要是对斯大林式的集权体制极为厌恶,并且对托洛茨基的“世界革命”有种切格瓦拉式的浪漫憧憬。在中国,托派也主要以小知识分子为主,他们几乎反对关于斯和毛的一切,但也同样对特色的统治有极大的厌恶,我们应该团结他们,在夺取政权前我们与他们几乎没什么矛盾,“斯派”们不要整天浪费时间和他们在网上斗嘴。</p>
-
-<p>西方马克思主义者。事实上在中国几乎没有真正的西马。因为中国政府对学术界的高度渗透和监控,中国大学里的西马学者至于有多少是真马、有多少是“指鹿为马”,这个大家基本上都有自己的判断。对于那些“西鹿”当然是要警惕,事实上可以把他们理解为“修”。在左圈中的西马大部分都是自封的,并且常常和自封的“苏马”(事实上我至今不知道苏马是什么)们见面就掐。左圈中的西马和那些欧洲的大学教授不一样,“西马”对于他们来说更多地像是一种身份认同,而不是学术研究方向。他们中的大部分人都有一个特点,那就是特别爱用哲学术语,不管他们本人是否理解这些术语,这事实上是一种很幼稚的行为,我在《进群即同志-天山上下来的王明》一篇中就批判过这种行为。除了这个特点外,据我个人观察,剩下的左圈西马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根本不懂、也没怎么学习过、学习过也不怎么理解的“装逼西马”,据我个人观察,这类人主要以初高中生为主,他们是“喜马拉雅山上下来的王明”,你一见他们便能立刻察觉一种高高在上的气息扑面而来。他们是拿哲学术语当成了一种装逼的工具,这种人不用多理会,事实上他们还处在一种过家家的幼稚阶段,思想还没成型,是否要团结他们还很难下定论,即便是团结了也不一定会起正面效果,只要保证不把他们推到敌人那边去就行,也可以试着引导他们一些。另一种则是自己学习过、能理解部分的“辩经西马”,这种人以大学生为主,而且不少人的家庭都是中产往上,甚至有资本家家庭的。听名字就知道,他们的特点就是喜欢在网络上辩经,这几乎是他们在网上唯一的活动。据我个人观察,他们中的很大一部分对谈论政治经济学和社会学有种偏执的排斥,似乎哲学和政治经济学/社会学是水火不容的,我见过最激进的一个还喊出过“只要你了解了德国哲学史,你就是马克思主义者了”这种口号。这一类人对自己的学术派别也有种偏执,且不说他们和所谓的“苏马”打得你死我活,他们中的很大一部分在和别人辩经时,别人的观点和他们从自己支持的那一派的书本上学到的经文有一点偏差,他们就会感到“被冒犯”,于是辩经就无穷无尽了。对于这一类人,我在《建群即建党-网络左群最好的归宿》一篇中引用过这么一段话:</p>
+<p>“作为一个多年的动物学家”,他认为他有责任反对滥用这个取自动物学的词——生存竞争,或者,至少应该反对高估它的重要性。他说,动物学和那些研究人类的科学不断地坚持它们所谓的生存竞争的无情法则。但是它们忽略了还存在有另外一条可以叫做互助的法则,这个法则,至少对动物说来,是远比前一个法则更重要得多。他指出,遗传后代的需要必然会使动物集聚在一块儿,并且,“个体愈是集聚,它们彼此之间就愈加互相支援,物种就有更大的生存机会,并且更加促进它们智力的发达”。“每一个纲的动物,”他继续说道,“特别是较高级的动物,都实行互助。”他从埋尸虫的生活以及鸟类和一些哺乳动物的合群生活中举出一些例子来说明他的见解。在一篇简短的开幕词中所举的例子当然是有限的,但主要之点都已说得很清楚;在谈完互助在人类进化中所起的更为突出的作用以后,凯士勒教授作了如下的结论:</p>
<blockquote>
- <p>一些读过几本经典著作的网络上的马列毛主义学者类的知识分子,他们并不愿意投入到工人运动中去,并不愿意和工人阶级融为一体,整天泡在网上,忙碌于网络上看谁辩得过谁,而不看这些争辩是否有助于提高人民群众的革命性,因而他们最多所能起到的作用就是工人运动催化剂的作用,这些人是无产阶级的落后分子。</p>
+ <p>“很明显,我不是否认生存竞争,但是我认为动物世界的逐步发展,特别是人类的发展,受惠于互助之处远过于互争……一切生物都有两个基本需要:营养的需要和使物种繁殖的需要。前者使它们互相竞争和残杀,而保存物种的需要则使它们彼此接近,互相帮助。但是我倾向于认为在生物界的进化中——在生物的逐步后天变异中——个体之间的互助远比它们的互争所起的作用要大得多。”</p>
</blockquote>
-<p>这段话就很好地描述了“辩经西马”。他们在网络上每日与人辩经,倒也是促进了他们和别人理论水平和交流技巧的进步,但对于无产阶级运动整体而言基本上什么也没做,他们更像是沉迷于自己的小世界中,待在象牙塔上迟迟不肯下来,如果放到实践中很容易闹出纸上谈兵的囧事。我个人认为他们是中间派里偏右的。他们要团结吗?还是要的,但需要一定的技巧和原则,这一类人不应该进入最核心的领导层,他们可以参与理论工作,但不应该去指导实践。</p>
-
-<p>修正主义者,在欧美语境下也可以是社会民主主义(和其衍生的主义)者。但在中国,由于没有多党选举的制度,社会民主主义在中国几乎不(以社会实体)存在,而“修正主义”在中国的左圈语境下,更多指的是保皇派、改良派一类。这一类人以已经工作了的成年人和初高中及以下的学生为最多。对于成年人保皇派,基本上没有团结他们的必要,因为他们选择保皇那必然是有切身利益相关,也许他们就正在受体制的恩惠,只是有些许不满希望变得“更好”,我们可以在革命高潮时团结他们来“痛打落水狗”,但在革命低潮时团结他们的话,很难保证他们不会反过来捅你一刀,因为一般来讲,保皇派在皇帝被砍头前是不会放弃保他的,而且这种保皇派极有可能变质成右派,魏玛德国的艾伯特政府就是个例子。对于学生保皇派,除去个别特别固执的,他们大部分都是因为学校和社会的宣传对特色依然抱有幻想,以及对马克思主义和历史的不了解让他们没法去全面、客观地分析社会现状,事实上绝大多数的学生网左都是从保皇派过来的,我本人之前也当过一段时间保皇派。所以说,对于学生保皇派是一定要团结的,而且要对他们进行引导和教育,争取把他们从中间派拉到无产阶级革命派这边,把他们当敌人打击是绝对错误的。</p>
-
-<p>统一战线不是说你敞开胸怀让谁都进来,而是有原则和方法的。要明确的一点是,中间派决不可进入核心组织,这实际上是很多网络左群忽视的一点。中间派因为其立场和思维方式的问题,他们可以和我们团结在同一战线,但绝不可以参与到我方组织的内部建设中,更不能指挥我们的行动。你比如说,这个中间派有自己自成一体的哲学思路和立场,他可能就会在一些组织政策上按自己的理想形式来,而不是依据客观实际情况而定。如果把这些中间派对我们组织的参与度比作一个同心圆,我们的组织是最内一圈,那么往外挨着的一圈应该是学生保皇派,然后是安、托、西,然后最外面是修。</p>
-
-<p>统一战线的形式多种多样,具体是像第一次国共合作那样互相参与进对方组织、互相学习,还是像第二次国共合作那样各自独立互不统属,只是打击共同的敌人站在一起,这需要领导者视具体情况、作出最合适的判断。</p>
-
-<h4 id="论血统论">论“血统论”</h4>
-
-<p>1966年7月29日,北京航空学院附属中学出现一幅对联:“老子英雄儿好汉,老子反动儿混蛋”,横批是:“基本如此”,公开喊出了以血统划分好人坏人的口号。</p>
-
-<p>8月12日,已故前中国最高检察院副检察长谭政文的儿子,北京工业大学三系文革小组组长谭力夫和刘京联合写了一张题为《从对联谈起》的大字报,提出要把“老子英雄儿好汉,老子反动儿混蛋”作为党的阶级路线来实行。8月20日,谭力夫在一次辩论这副对联的大会上大肆鼓吹这种观点,使他在全国扬名。</p>
-
-<p>这副对联、谭力夫的讲话、以及他和刘京的大字报在中国掀起一股公开讲究家庭出身的风气。以高干子弟为首的学生红卫兵自称“红五类”,即来自革命干部、革命烈士、革命军人、工人和农民家庭。他们的对立面就是“黑五类”,即地主、富农、反革命分子、坏份子和右派分子及其子女。谭力夫又加上资本家和走资派,变成“黑七类”。当时,“黑五类”的子女被称为“狗崽子”,不准戴毛泽东的像章,不准唱毛泽东的语录歌,也不准参加红卫兵。</p>
-
-<p>不过指出这里荒唐的遇罗克却在那个年代付出了生命的代价。“文革”爆发后,遇罗克与几个同仁自办发行《中学文革报》,他在该报上连续发表了以《出身论》为代表的多篇争取自由和人权的檄文,并风靡海内外。</p>
-
-<p>《出身论》是遇罗克在文化大革命时期的一部作品。该书从唯物主义的角度批判了当时社会上广泛流传并造成严重不良影响的血统论。作者遇罗克在1966年发表文章反对姚文元批判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1970年3月5日,在北京工人体育场里,在排山倒海的“打倒”声中,27岁的遇罗克被宣判死刑,并立即执行。</p>
-
-<p>血统论是荒唐的这一点事实上非常正确,我们都知道思想和立场是没法靠基因遗传的。家长是资本家,孩子就一定也是资本家,这种思想实际上是唯心主义的,它没有坚实的唯物主义逻辑来支撑。事实上,血统论就是当权的老红卫兵(红五类子女)为了维护自己的特权地位而弄出来压迫当时已经是受压迫阶层的“黑五类”子女的。</p>
-
-<p>但是在今天的左圈出现的“反血统论”思潮的思路正确,但某种程度上形成了教条。当今社会的现实情况和文革时期不一样。许多人根本没搞懂血统论出现的机制和条件,凭自己臆想理解,搞出许多本本主义。</p>
-
-<p>遇罗克同志就说得很好:“它(对联)的错误在于:认为家庭影响超过了社会影响,看不到社会影响的决定性作用……实践恰好得出完全相反的结论:社会影响远远超过了家庭影响,家庭影响服从社会影响。”也就是说,在当时血统论不成立的最主要条件,就是当时的中国是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决定了其社会上的无产阶级的思想占社会主流,并无时无刻地影响社会上的每一个公民。</p>
+<p>上述观点的正确性,最最感动了大多数出席会议的俄国动物学家;希斐尔卓失——他的著作在鸟类学家和地理学家当中是很有名的——支持这些观点,并且还另举了一些例子来阐发这些观点。他说,有几种隼具有“一种适宜于抢掠的几乎理想的构造”,然而它们在退化,可是其他几种实行互助的隼却很昌盛。“另一方面,以一种合群的禽类鸭子为例吧,”他说,“一般说来,鸭子的机体不发达,但它们实行互助,从它们不计其数的变种和种类来看,可以说它们差不多是遍布于全世界。”</p>
-<p>但是在今天的中国,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早已被摧毁,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已经占主流了。在中国这样的一个官僚资本主义国家,其社会上的主流思想一定是资产阶级的思想,并从出生开始就无时无刻地影响社会上的每一个公民。现在私有制早已卷土重来,“子承父业”的社会基础是有的,这与当年公有制经济占绝对主导的社会不同。</p>
+<p>俄国动物学家的立即接受了凯士勒的观点,好像是很自然的,因为他们几乎每一个人都曾经有机会在亚洲北部和俄国东部无人居住的广大地区研究过动物界;凡是研究过类似的地区的人,是不可能不得出相同的结论的。我想起自己在和我的朋友,那多才的动物学家波利亚可夫一起在维蒂蒙地区考察时,西伯利亚的动物界所给我的印象。当时我们两个人对《物种起源》的印象还很新,可是我们要寻找同种动物之间的激烈竞争却一无所获。这种竞争在我们阅读达尔文的著作时,即使想到了第3章(第71页)的论点,也是我们预期会看到的。我们看见很多动物常常是联合起来,以适应不利的气候环境或对各种敌人进行斗争。波利亚可夫写了许多出色的文章论述各处的食肉动物、反刍动物和啮齿动物的互相依赖;我们亲眼看到许多互相帮助的事实,特别是鸟类和反刍动物在移居途中的互相帮助;甚至在有大量动物聚居的黑龙江和乌苏里江地区,尽管我竭力寻求,但也根少发现在较高级的同种动物之间存在着实际的竞争和斗争。在大多数俄国动物学家的著作中,也都提到过这种印象,这大概可以说明为什么俄国的进化论者那样拥护凯士勒的观点,而同样的观点在西欧的达尔文信徒当中却并不流行。</p>
-<p>但是在左圈不知从何时起,形成了一种风气,那就是当一个人说这个人是资本家的孩子,不能把他完全当同志看待,就要给这个人扣上“血统论”的帽子。这实际上和文革老红卫兵大扣帽子的行为没啥区别。在这种风气下,甚至形成了一种政治正确,把左圈里的资产阶级子女当成弱势少数群体一般保护起来,要是你通过攻击他们的出身来质疑他们的思想,你就要被打成“血统论”。</p>
+<p>当我们一开始研究生存竞争的两个方面——直接的和比喻的——的时候,给我们印象根深的头一件事就是互助的事例非常丰富,这不仅是如大多数进化论者所承认的为了繁育后代,而且还为了个体的安全和为了得到必需的食物。对动物界的许多大类来说,互助是通例。甚至在最低级的动物之间也可发现互助的事实,我们必须预期有一天会从研究微小的池塘动物的学者那里得知即使在用显微镜才能看见的生物当中,也存在着不自觉的互助。当然,除了白蚁、蚂蚁和蜜蜂以外,我们对于无脊椎动物的生活的知识还是极其有限的;但是,就从比较低级的动物来说,我们也可以搜集到一些确切合作的事实。蝗虫、蛱蝶、萤虫、蝉等等动物的不计其数的联合,实际上简直还没有人研究;可是它们的存在这一事实本身就指出它们一定是按照大体上相同于蚂蚁和蜜蜂为了移居而暂时联合的原则组织的。至于甲虫,我们已经有人仔细观察过埋尸虫之间互相帮助的事实。它们需要腐烂的有机物,以便在其中产卵和供给它们幼虫以食物,但是那些有机物不能腐烂得太快,因此它们便把在漫游中偶尔发现的各种小动物的尸体埋在土中。一般地说,这些埋尸虫都是单独生活的,但是当它们当中有一个发现了自己难以埋葬的老鼠或雀鸟的尸体时,它就会招唤四个、六个或者十个其它甲虫来会力完成这项工作;如果必要的话,它们会把尸体运到一个合适的土质松软的地方,十分周密地把它埋起来,从没有为了它们之中哪一个享有在这个埋好的尸体上产卵的特权而争吵。约格里迪奇在用两根棍子做成的十字叉上绑上一个死鸟,或者是在插在土中的棍子上挂上一个蟾蜍的时候,这些小小的甲虫也会以同样友好的方法集中大家智慧来克服人的计谋。这种协力合作的事情在蜣蜋当中也曾见到过。</p>
-<p>这些政治正确者一定要拿恩格斯当挡箭牌:“难道恩格斯不是资产阶级家庭出来的吗?”但恩格斯是个特例,世界上根本没有那么多恩格斯。有些人喜欢自比恩格斯实在是太狂妄了。中国近代史学家吕思勉曾经说过:“世上只有背叛阶级的个人,没有背叛阶级利益的阶级”,连不算资产阶级的小知识分子里,都充斥着资产阶级的思想,难道大资本家的子女背叛自己的阶级就这么简单?把刀尖对着自己本来就是一件难过登天的事,不是说把这句话写在QQ签名上就能做到的。</p>
+<p>即使在机体方面处于稍低级阶段的动物中,我们也可找到类似的例子。在西印度群岛和北美洲,有些陆蟹结成一大群一大群的,以便到大海去产卵;每一次这样的移动,都包含着它们之间的协力合作和互助。至于大莫鲁甲蟹(Limulus),我惊奇地发现(1882年在布列登水族馆)这种笨拙的动物在一个伙伴需要的时候能给予多大的帮助。它们当中有一只蟹仰面朝天地跌在水槽的一个角落里,它那小锅似的沉重甲壳使它不能回复原来的姿势,再加上角落里有一根铁杆,使它要想翻过身来更加困难。于是它的伙伴们前来援助,我用了一个钟头的时间来看它们如何努力援救它们被困的伙伴。它们一下来了两只,从下面推它们的伙伴,经过巨大的努力,终于把它扶正了,可是由于铁杆妨碍着它们完成援救工作,那个蟹又重重地仰跌下去。经过几番努力以后,援助者当中就有一只到水槽的深处去带来了另外两只蟹,这两只蟹用它们饱满的新力量开始来推动和扶起它们可怜的伙伴。我们在水族馆呆了两个多钟头,当我们离开的时候,我们又去看了一下那水槽,援救工作依然在继续哩!自我看见这件事以来,我不能不相信埃拉斯穆·达尔文博士所引征的叙述:“普通螃蟹在脱壳期间派一个没有脱壳或有硬壳的螃蟹在它旁边放哨,以防备海中的敌人来伤害这种处于没有防御状态的脱壳蟹。”</p>
-<p>要知道,恩格斯背叛自己的阶级开始于背叛自己的家庭,他与自己父亲的冲突极严重。恩格斯出生于德国巴门一个繁荣的商业家族,具有强烈的宗教精神,而对学习的轻视(甚至不允许恩格斯完成他的学业)使得它似乎不是培育社会主义知识分子的沃土。但恩格斯童年时代有很长时间是在他的外祖父家中度过的,他的外祖父是一个十分重视人文教育的知识分子,喜欢给小时候的恩格斯讲古希腊英雄神话,对恩格斯影响很大。这种对文化知识的渴求和决心做英雄人物的理想固化为恩格斯进一步成长、发展、提高自己的内在因素和动力,也促使他对父亲和家族的影响的叛逆心理逐步加强。恩格斯对文学的热爱和他父亲对他经商的要求的矛盾极大地激化了他们之间的矛盾,最后他父亲强迫他中学中途辍学被迫经商。出于各种原因,恩格斯排斥、甚至痛恨资本家的工作和生活,之后中年时的一段时间的经商经历事实上让他痛苦不堪。</p>
+<p>关于白蚁、蚂蚁和蜜蜂之间的互助事例,特别是通过罗曼斯、彼希纳和约翰·刘波克爵士的著作,一般读者都很熟悉,因而我只说很少的几点提示。如果我们拿一个蚁巢为例,我们不仅看到了每一种工作(如生育子孙、寻找食物、建筑巢穴和饲养幼虫等等),都是按照自愿互助的原则进行的,同时,我们还必须和佛勒尔一样,承认许多种蚂蚁的生活的主要基本特征是每一个蚂蚁有义务把已经吞在肚里并且已经部分消化了的食物和集体中的每一个向它索取的成员共享。属于不同种的或属于互相敌对的蚁巢的两个蚂蚁,偶尔互相遇到时,便彼此避开。但是属于同一个蚁巢或属于同一群巢穴的两个蚂蚁便会互相接近,用触须作几下问答的动作,并且“如果其中有一个饿了或者渴了,特别是如果另一个的嗉囊中很饱满时。……它将立刻索取食物”。接到这样要求的蚂蚁是从不拒绝的;它张开了颚,用一种适当的姿势,吐出一滴透明的流质给那个饥饿的蚂蚁舐食。把食物吐给另外一个蚂蚁吃,这在蚂蚁(自由的)的生活中是那么突出的一个特征,并且为了养活饥饿的同伴和幼虫都是那样经常地互相求助,所以佛勒尔竟认为蚂蚁的消化道是由两个不同的部分构成的,其中之一,即后一部分,是专供自己用的,另一部分,即前一部分,主要是供集体用的。如果一个嗉囊饱满的蚂蚁竟自私到拒绝喂养一个同伴,那它将被看成是一个敌人,甚或比敌人还坏。当它的亲族和另一个种的蚂蚁打仗时,如果它拒不援助的话,它们将比攻击敌人还要凶猛地反过来攻击这个贪心的蚂蚁。如果一个蚂蚁没有拒绝喂养属于仇敌方面的蚂蚁,那么它将被后者的亲族当作朋友看待。所有这些情况都是经过最严密的观察和确切的实验所证实的。</p>
-<p>在青年时代,亲眼目睹工人阶级悲惨的生活状况对恩格斯的思想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恩格斯家庭周围都有许多工厂企业,他在上下学时就能直接接触到这些工人。1839年恩格斯19岁时写了一篇公开发表的著名的政论性文章《乌培河谷的来信》。文章以极其鲜明的笔调展示了乌培河谷地区乌烟瘴气的社会风貌,描述了虔诚派教士的迷信活动和他们的专横、贪婪、伪善和愚蠢的嘴脸,同时以大量的笔墨淋漓尽致地描绘了乌培河谷地区工人的悲惨苦难生活。现实生活中的一系列现象,经常使恩格斯对资产阶级编织的美好谎言产生了质疑。这种感性经历无疑导致恩格斯最终献身于无产阶级的解放事业,并为寻求一条无产阶级解放的正确道路的深层次的重要原因。同时说明他已经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开始站在革命民主主义和工人的立场上投身到反对剥削制度的斗争中去。</p>
+<p>蚂蚁这个分成一千多种的大科动物,其数目是那么多,以致巴西人竟说巴西是属于蚂蚁而不是属于人的;在这个科里,同一个巢或同一个巢穴集团的成员之间是不存在竞争的。无论不同的种之间的斗争是多么厉害,也无论在战争时有着什么样的暴行,但集体内部的互助、已成习惯的自我献身和经常为了共同福利的自我牺牲,都已经成为法则。蚂蚁和白蚁废除了“霍布斯式笔下的那种斗争”,因此它们生活得更好。它们那种奇妙的巢穴,也就是它们的建筑,在比例大小方面超过了人类的建筑;它们修筑的道路和在地上的拱形走廊,宽阔的大厅和粮仓,它们的谷物田、谷粒的收获和使谷粒“麦芽化”;它们孵卵和养育幼虫的合理方法,以及建造特别的窠巢以饲养蚜虫——林内美妙地称之为“蚂蚁的乳牛”——的合理方法,最后,它们的勇敢、胆量和优越的智慧,所有这些都是它们在繁忙和辛勤的生活的每一个阶段中实行互助的自然结果。这种生活方式,其结果必然会发展蚂蚁生活的另一个特征:个体的主动性的巨大发展——它反过来又显著地促成了高度而复杂的智力的发达,这样的发达,使人类的观察者也不能不有很深的印象。</p>
-<p>恩格斯青年时代的欧洲,是一个左翼思想和运动蓬勃发展的大陆。从英格兰到俄罗斯、从蒲鲁东到费尔巴哈,整个欧洲每一天都浸泡在不断迭新的左派思想中,恩格斯不可能不受影响。恩格斯在来到柏林后,迅速加入了青年黑格尔派——一群想运用黑格尔的思想特别是辩证法和否定性的思想对当时的宗教和政治进行批判的年轻知识分子的团体。1842年,恩格斯在科隆与他一直投稿的《莱茵报》的编辑之一莫泽斯·赫斯见面,赫斯是第一个在青年黑格尔派中宣讲共产主义的,这对恩格斯的思想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之后恩格斯来到英国曼彻斯特,亲眼看到了世界上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人的状况,并会德国写下了《英国工人阶级状况》。在这期间,他与父亲的矛盾愈发严重,并最终导致他决定离开德国。</p>
+<p>在动物的生活方面,即使我们所知道的只不过是一些关于蚂蚁和白蚁的事实,我们也可以有把握作出这样的结论:互助(它导致互信,这是勇敢的第一个先决条件)和个体的主动性(智力发达的第一个先决条件)在动物世界的进化中,是比互相斗争更具有无限重要性的两个因素。事实上,蚂蚁没有任何“保护性”而仍能兴旺,可是自卫特性对于单独生活的动物来说是不可缺少的。蚂蚁的颜色使它很容易为敌人发现,在草地和森林中,许多种蚂蚁所建的高大巢穴也是一望可见的。它浚有坚硬的甲壳的保护,无论它的针刺在几百根刺入一个动物的皮肉时是多么危险,但对一个蚂蚁的防御来说却是没有多大价值的;而蚂蚁的卵和幼虫在许多居住在森林中的动物看来又是一种美味的食物。可是,成千上万的蚂蚁并没有受到鸟类或甚至食蚁兽的太大摧残,反之,它们却为此它们强壮得多的昆虫所畏惧。当佛勒尔在一个草地上倒出一口袋蚂蚁时,他看见“蟋蟀跑开了,听任蚂蚁抢夺它们丢下的洞穴;蚱蜢和蟋蟀向四方逃走,蜘蛛和甲虫也放弃了它们的捕获物,以免它们自己变成蚂蚁的捕获物”。经过一场战争(在战争中有许多蚂蚁为了共同的安全而牺牲了)以后,连黄蜂的窠也被蚂蚁占领了。甚至最敏捷的昆虫也不能逃脱,佛勒尔常常看到蝴蝶、蚊虫和苍蝇等被蚂蚁出其不意地袭杀。蚂蚁的力量在于互相援助和互相信任。如果说蚂蚁——且不谈更为发达的白蚁——在智力方面居于整个昆虫纲的首位,如果说它们的勇气只有最勇猛的脊椎动物才能匹敌,如果说它们的头脑——用达尔文的话来说——“是世界上最奇妙的微小物质之一,也许比人的头脑更为奇妙”,那么这难道不应归功于在蚂蚁的社会中互助完全代替了互争这一事实吗?</p>
-<p>欧洲工人阶级风起云涌的运动也对恩格斯的思想产生了巨大的影响。1831年法国爆发里昂工人起义,1842年英国爆发宪章运动,1844年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1848年欧洲革命等等无产阶级运动,无疑让恩格斯看到了无产阶级的强大力量。</p>
+<p>蜜蜂也是这样。这些小小的昆虫(它们本来很容易被许多鸟类所捕获,它们的蜜也被从甲虫到熊的各纲动物所垂涎)也没有从拟态或其他方面得到任何自卫的特性,而没有这种特性,一个单独生活的昆虫是很难逃脱被彻底地毁灭的。但是,由于蜜蜂实行了互助,因而它们获得了我们所知道的广泛发展,获得了我们所称赞的智力。由于共同工作,它们使它们的个体力量增加了若干倍;由于临时分工和每一个蜜蜂在必要时能进行各种工作的能力的结合,它们获得了任何一种单独生活的动物(不管它是多么强壮和有多么好的武装)所不能指望的安全和福利。它们的合作,在人不知道利用充分计划的互助的情况下,往往比人还要成功。所以当一群新蜂要离开蜂箱虫寻找一个新住所时,许多蜜蜂就会预先到附近去探察一下;如果它们发现了一个适于居住的地方,例如一个旧篮子或任何这类的东西,它们就把它占领下来,把它弄得干干净净的,并且加以保护,有时候要保护整整一个星期之久,直到这群新蜂来到那里定居下来。但是,有多少移居到新土地上的人只因不了解他们力量联合起来的必要性而死亡在那里!由于蜜蜂懂得集中它们个体的智慧,它们能适应预料不到的或者不同寻常的恶劣环境,如巴黎博览会上展出的蜜蜂就能用它们树脂似的蜂蜡把箱盖固定到嵌在它们蜂箱板里的玻璃片上。此外,它们毫无喜好杀戮的表现,也没有喜欢无益争斗的习性,虽然许多作者总认为动物有这种癖性。守卫蜂箱进口的哨兵毫不留情地杀死那些企图到蜂箱里去抢劫的蜜蜂;可是,因为搞错了地方而飞来的陌生蜜蜂则不会受到伤害,特别是那些带着花粉飞来的或者是易于迷路的小蜜蜂,更不会受到伤害。除了确有必要时以外,它们是不会进行战争的。</p>
-<p>而真正让恩格斯思想转变的,是他自觉投身到了工人阶级反抗资产阶级的阶级斗争实践中。如果没有亲身参与实践,恩格斯很可能最多变成一个西马教授那样被资产阶级老爷豢养在大学里的宠物。在曼彻斯特期间,恩格斯开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对被剥削阶级生活、工作、斗争全方位的调查研究。在这段时间内,他边调查边写文章,发表在公开刊物报纸上。后面又加入了青年黑格尔派,并在伦敦加入正义者联盟,而后在1848年为马克思主编的《新莱茵报》充当记者。1849年莱茵省和南德意志爆发了激烈的民众起义,恩格斯用军事才能为起义者效力。正是因为青年时的恩格斯广泛且深入地参与到工人运动当中,他才能将自己的立场彻底转变到工人阶级这边,这不是简单地凭借学习理论就能做到的。</p>
+<p>由于在蜜蜂当中仍然存在着残忍和懒惰的本性,而且往往由于环境促使它们又将显现出来,所以蜜蜂的合群性就更加对人有启发性。大家都知道,经常有一些蜜蜂宁肯过抢劫的生活而不愿过工蜂的勤劳生活,在食物缺乏和食物特别丰富的时候,都将使这个掠夺阶级为之增加。当我们的谷物已经收获回家,草地和田野里的谷物已经所剩无几的时候,抢劫的蜜蜂就更加经常到来。另一方面,在西印度群岛的甘蔗园附近和欧洲炼糖厂的周围,抢劫、懒惰和吃得迷迷糊糊的情况在蜜蜂当中就更为普遍了。我们由此可见,在蜜蜂之中还依然存在着反群居的本能,但自然选择必定会继续淘汰它们,因为归根到底,团结的实践证明它比具有掠夺倾向的个体的发展对物种更为有利。那些最狡猾的和最阴险的被淘汰了,让位给那些懂得合群生活和互助利益的蜜蜂。</p>
-<p>所以事实上“恩格斯”的诞生条件是及其苛刻的,和恩格斯在同一个屋檐下长大的他的亲妹妹、弟弟就自始至终都不赞同恩格斯所走的背叛其家庭的道路。在童年时代受到不同于主流的教育、对家长的叛逆、亲身接触工人阶级的生活、经历工人运动、接触并学习最新的革命思想、遇到导师和同志、主动投入工人运动实践中,这些造就恩格斯思想转变的事件有一定必然性,但也有极大的偶然性。</p>
+<p>当然,无论蚂蚁或蜜蜂,甚至白蚁,都不可能具备包括到整个种的更高度团结的观念。在这方面,它们显然没有达到即使在我们政治、科学和宗教的领袖人物中也尚未具有的发展程度。它们的爱群居的本能很难超出蜂箱和蚁巢的范围。不过,拥有不少于两百个巢穴的巢群的两个不同种的蚂蚁(Formica exsecta和F. pressilabris),业经佛勒尔在丹德山和萨勒福山发现并有所描述。佛勒尔认为,这些巢群的每一个成员都认识所有巢群中的其他成员,它们都参与共同的防御。在宾夕法尼亚,麦克库克先生发现了整整一个拥有一千六百到一千七百个巢穴的筑墩蚁的族,全体蚂蚁互相之间都互通信息;贝茨先生曾经指出,在“园地”的广大面积上到处都是白蚁的土堆,有些巢穴成了两、三种蚂蚁的避难所,这些巢穴大部分是用拱形通道或拱廊连接起来的。因此我们发现,甚至在无脊椎动物之间也采取了一些措施把同种结合成更大的组织来互相保卫。</p>
-<p>在当今的中国,“恩格斯”是否有诞生的可能呢?还是有的,但真没有多大。首先并没有那么多人敢于背叛自己的家庭,因为父母控制着孩子的经济命脉,父母对孩子事实上是独裁的,而且父母的思想对孩子灌输是从小就开始的,背叛家庭意味着背叛自己以前的信仰和现在衣食无忧的美好生活,试问多少“十指不沾阳春水”的资产阶级小孩能够忍受那种艰苦的革命生活?然后富家小孩也很难有像恩格斯那样对知识的渴求,尤其是政治方面的。我见过不少富家子弟,比起学习他们更喜欢打游戏、动漫一类的娱乐活动,这也怪不得他们,因为在当今社会,学习就是赚钱的工具,他们既然不用赚钱,自然也没必要学习。还有现在的中国其实阶级隔离是挺严重的,富人基本上看不到那些工人的生活,现在工人的生活区里富人区可远着呢,富人也不会把自己的孩子带到穷人居住区去。</p>
+<p>现在进一步谈到较高级的动物,我们发现在它们当中有着更多的为了会种可能目的而有意识地互助的例子。然而我们必须承认,我们对高级动物的生活的知识依然是很不完备的。虽然第一流的观察者们收集了大量的事实,可是我们对于动物世界的某些属科还几乎是一无所知。关于鱼类的可靠资料特别稀少,这一部分是由于观察的困难,一部分是因为对这个问题还没有给予应有的注意。至于哺乳动物,凯士勒已经指出,我们对它们的生活方式所知是多么少。它们之中有许多是习惯于夜间活动的;有些是隐藏在地下的。至于反刍动物的那些合群生活和移居最能引起我们的兴趣,可是它们是不让人们接近它们的群的。我们主要是在鸟类方面拥有最广泛的资料,但我们仍然对许多种鸟的合群生活知道得很不完备。不过,我们不必埋怨我们缺乏经过充分证实的事实,因为这从下面的叙述中就可看到我们并不缺少。</p>
-<p>然后最难的是,现在的中国的工人运动只能说刚冒出了一丢丢火星子,工人运动零零星星,而且没有起到多大的社会影响,富人的小孩大概率也就当成是“恶意讨薪”之类;至于左翼思想,看看网左目前的状态,很难说思想有什么进步,基本上还在重新开始搬运马列毛思想的阶段,那些富人小孩到了网上可能更多地是摆着居高临下的架子,像“天山上下来的王明”一样嘲讽网左们。要说遇到革命导师和同志,富人有富人的圈子,和穷人的圈子基本不相交,富人的圈子里有马列毛主义者?我要打个大大的问号。你要说那种大学马原教授或者党员应该还是有的,但他们大多也都是为特色辩护的“鹿克思主义者”,真正的、站在工人阶级立场的人我认为基本不可能会有。</p>
+<p>我不打算详谈雄的和雌的为繁育后代和为在后代的最初生活阶段中供给它们食物,以及为共同猎取食物的联合;但是我不妨顺便提一下,这样的联合是通例,即使对最不合群的食肉动物和凶猛的禽类来说,也是一样;我们可以说,这种联合的特殊意义在于:即使在其他方面表现最残酷的动物在这方面却也表现了较温和的情感。还可以补充一点,在食肉动物和猛禽当中,大于家庭的联合还很少见,这种情形,虽然大部分是由于它们猎取食物的方式所致,但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解释为由于人类的迅速增长在动物世界中所引起的变化。至少值得注意的是,有几种动物在人烟稠密的地区过着完全单独的生活,然而同是这种动物或和它们最相近的动物,在无人居住的地区却是喜欢群居的。狼、狐狸和几种猛禽都可以作为这一情况的例证。</p>
-<p>至于主动投入工人运动实践中,这个基本上就属于最高难度了。对于资产阶级的小孩来说,他们理解的投入实践可能也就是整天在网上辩经,然后看点高级哲学书之类。要说去参加现实中的工人运动,他们就得想想,家里的资产还要不要了?家族的人脉和地位还要不要了?现在衣食无忧的生活还要不要了?要是真去参加,这些东西可都要不了了!</p>
+<p>然而,对于我们讨论的问题来说,不超过家庭关系的结合的重要性较小,何况我们知道,有许多联合只是为了一般目的,例如猎食、互卫,甚至纯粹为了共同享受生活。奥杜邦曾说过,有时候老鹰也联合起来猎取食物,他对两个秃鹰(一雄一雌)在密西西比何上猎食的描写,是以其生动的笔法闻名的。但在这类观察中,最可靠的是希斐尔卓夫所作的观察。他在研究俄国草原地方的动物时,有一次看见一只完全属于群栖种的鹰(白尾鹰)在高空中飞翔,它静静地绕着大圈子盘旋了半个钟头,这时候突然听到它发出了刺耳的吟声。不久,另外一只鹰就发出了回声,并向它飞来,接着,第三只、第四只,直到一齐飞来了九只或十只白尾鹰,不一会儿它们就飞得不见了。下午,希斐尔卓夫走到他看见白尾鹰飞去的地方,借着草原上的一个高坡的掩蔽,他走近它们,发现它们围着一匹马的尸体。那些年老的鹰(照例由它们先吃——这是它们的礼节)这时已经站在附近的草堆上担任放哨,而较小的鹰则在吃着它们的盛餐,旁边还围着一群群的乌鸦。希斐尔卓夫根据这个和类似的观察,断定白尾鹰为了猎食而结合一起;当它们都飞到很高的空同时,如果它们有十只的话,就能总览至少二十五平方英里的一片地区;只要其中任何一只鹰一发现了什么东西,它就告知别的鹰。当然,有人会说,第一只鹰的单纯的本能叫声,甚至它的动作,同样可以把几只鹰带到猎获物那儿来。可是在这个问题上,有说明它们互相通知的有力证据,因为这十只鹰在飞到猎获物那里以前先聚集到了一起。希斐尔卓夫以后叉有几次机会证实白尾鹰常常因为饱餐尸体而集合到一起,它们之中有些(首先是年幼的鹰)在别的鹰吃东西时,经常是在旁边担任放哨的。事实上,白尾鹰——最勇敢和最善于猎食的猛禽之一——完全是一种群栖的鸟类,布利姆说,当它被捕获以后,它很快就和饲养它的人发生密切的情谊。</p>
-<p>一无所有的人最无所畏惧,这话是很有道理的。无产者一无所有,所以他除了造反没得选;资产者锦衣玉食,去造反要放弃的太多太多,成本太高,而且还一直有后路。</p>
+<p>合群性,是很多种猛禽的共有特征。巴西鸢——最“鲁莽的”强盗之一——也是最喜欢群居的鸟。达尔文和别的博物学家已经描述过它们猎取食物的联合,下面是一个事实:当它捕到一个太大的东西时,它就招唤五、六个伙伴来把它搬走。经过一天的忙碌以后,它们常常从十英里或更远的地方飞来,结伙到一棵树上或灌木林去过夜,还经常发现有几只兀鹰,特别是多尔比尼所说的“它们真正的朋友”——玉鸡和它们在一起。据札鲁得尼说,它们在别的大陆和外里海的荒野上,也有一起巢居的习惯。群居秃鹰——最强壮的兀鹰之一——就是由于喜爱群居而得名的。它们成群地在一块儿生活,显然爱好群居,当它们高飞到天空中游戏时经常是成群结队的。“它们在极其友好的气氛中生活,”勒瓦兰说道,“在同一个洞穴里,我有时候找到离得很近的窠巢达三个之多。”巴西的鸟拉布兀鹰也和白嘴鸦一样,甚至比它们更爱群居。埃及的小兀鹰亲密地生活在一起。它们结队在空中游戏,晚上聚在一块儿过夜,早晨一块儿去寻找食物,它们之间连最轻微的争吵也从未发生过;这是有充分机会观察它们生活的布利姆证实过的。红脖隼也是大群地聚集在巴西的森林里,茶隼(Tinnunculus cenchris)离开欧洲以后,在冬天到达亚洲的森林和草原时,也是结成许多大群的。在俄国南方的草原上,它们是(或更确切地说,以前是)那么样的合群,以致诺特曼看见它们和其他的隼(Falco tinnunculus、F. œsulon和F. subbuteo)结成一群群的,每当晴天的下午大约四点钟的时候,聚在一块儿游戏,直到天黑以后很久。它们大家一齐飞起来,排成一条直线,向着某个选定的地方飞去,到达那里以后又立刻按照原来的路线飞回来以便再飞。</p>
-<p>2020年的时候,左圈中有一个挺出名的人,月华,可能不少读者都听说过他。这个人一开始经常在QQ空间里更新一些马列毛的帖子,后来不知道怎么和一个叫“泉州马克思主义学会”(简称泉马)的组织发生了矛盾,每天更新一些攻击泉马的内容,类似于“泉马是一帮初中生想要炸掉三峡大坝”之类,然后他被泉马扒出来家里是金融资本家,当时我记得帖子下面一大群月华的粉丝拿恩格斯为他辩护。然后后来泉马被光明联盟端掉了,他好像也参与了,这是我单方面从一个我在外网认识的光明联盟成员那里看到的,不确定,但至少是被光明联盟利用了。结果在那之后,月华的帖子逐渐地越来越少发马列毛主义的内容,甚至有一次公开宣称自己支持自由主义,然后就越来越变成了一个新自由主义者。然后好像在年末的时候,月华突然宣布他去荷兰留学了,之后就石沉大海再没音信了,不知道当初那些为他辩护的人怎么想。月华可以说是一个失败的“恩格斯”的例证。</p>
+<p>只是为了飞翔的快乐而成群地飞翔,这在会种鸟类中是很普遍的。“特别是在汉柏地区,”迪克生写道,“在8月底经常有大群的鹬鸟在泥洲上空飞翔,在那里过冬……这些鸟的动作极其有趣,它们大群回旋飞行,散开会拢,其精确的程度好像受过训练的军队。在它们当中还混杂着单独的沙锥鸟、海云鸟和环颈鹬。”</p>
-<p>我还见过一个也是金融资本家家庭的左人,这个人虽然说是左人,但实际上就是我在《论中间派》一篇中提到的“辩经西马”,此人态度十分跋扈,和谁讲话都是一副“举世皆浊我独清”的高高在上的姿态,哲学术语乱飞就不提了,还一反唯物主义群众史观,说什么“我建议我们用术语来聊天”“大规模发动群众的时代已经过去了”“现在要期待革命发生只能让所有群众变成哲学家”之类的可以说是精英主义的言论,十分看不起毛。由此可以看出虽然此人接触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但是他的生活经历和社会地位让他无法形成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他只能说是一个研究过马克思主义的学者。</p>
+<p>不可能在这儿把鸟类的联合猎食情况都一一列举出来;但企鹅的捕鱼结合肯定是值得我们注意的,因为这些笨拙的鸟在联合中表现了优良的秩序和智慧。它们常常结成许多大队去捕鱼,在选定一个适当的水湾以后,它们便面对岸边围成一个广阔的半圆圈,一步步地向岸边走去,从而缩小这个半圆圈,把包围在圈里的鱼完全捕食。在窄小的河流和运河上,它们甚至分成两个队,每队围成一个半圆圈,一步步地会会起来,好似拖着长渔网的两队人彼此会合起来捕捉两个鱼网之间的鱼一样。夜晚来临时,它们飞到休息的地方——各群休息的地方是不变的——,从来没有人看见过它们为了争夺水湾或休息的地方而互相争斗。在南美洲,塘鹅结成拥有四万到五万只的大群,其中一部分在睡觉,另一部分别担任守卫,而其余的塘鹅便去捕鱼。最后,如果我不谈一下常被诽谤的家麻雀是多么忠实地和它所属的集体的每一个成员分享它所发现的任何一样食物的话,那我便对它们有失公平。希腊人早就知道这个事实,它所以留传下来,是一个希腊演说家有一次说(根据我的记忆):“当我向你们讲话的时候,有一只麻雀已经去告诉别的麻雀说,一个奴隶把一袋谷物掉落在地上,于是它们都到那里去吃谷粒了。”并且,现在我们很高兴地发现,这个古代的观察已由葛尼先生在最近出版的一本小册子中加以证实,葛尼确信家麻雀常常相互告知哪里有食物可以窃取;他说:“甚至在远离庭院的地方打了一堆麦子,院子里的麻雀也总会使它们的嗉囊充满麦粒。”的确,麻雀极其注意保护它们的领地,不使它受外来者的侵犯;所以卢森堡公园中的麻雀拼命同一切企图来分享公园和游客的好处的麻雀作战,但在它们集体的内部,它们便充分地实行互助,虽然偶尔在最要好的朋友之间当然也发生一些争吵的事情。</p>
-<p>政治正确的“反血统论”其实只是血统论的另一个极端。现在左圈中的这种风气事实上已经陷入了政治正确的漩涡,甚至有的搞成了饭圈思想,就比如月华的粉丝们就真的和饭圈一样,不分青红皂白地挺自己的“爱豆”,这是绝对不可取的。</p>
+<p>在禽类中,同猎同食是那么常见的一种习惯,所以用不着再引更多的例子来说明,必须把它看作是一个确定不移的事实。至于这种结会形成的力量,那是显而易见的,用不着证明。最强壮的猛禽也难以对付结合到一起的我们喜爱喂养的小鸟。即使是鹰——甚至凶通有力的岩鹰和可以用脚爪抓走兔子或小羚羊的老雕——也被迫把它们的猎获物让给一群群的乞食的鸟——鸢,它们一看见老鹰找到了一个美味的猎物便照例去追赶它。鸢也追赶敏捷的鱼鹰,抢走它捅获的鱼,但是没有一个人看见过鸢鸟为了争夺这种窃取的猎物而互相争战。在克古仑岛上,库斯博士看见猎海豹的人所说的海鸡(Buphagus)追赶海鸥,要它们吐出嘴里的食物,而另一方面,一旦海鸡飞近海鸥等的住地时,海鸥便和燕鸥联合起来逐走它们,特别是在伏巢期间更是这样。身体虽小但极其敏捷的田凫大胆地攻击食肉的猛禽。“看它们攻击一只秃鹰、一只鸢鹰、一只乌鸦或一只鹰,是最有趣的事情。我们会觉得它们有胜利的信心,也看见猛禽的愤怒。在这种情况下,田凫互相之间全力援助,它们的勇气随着它们的数量的增加而增加。”田凫真可以无愧于希腊人给它们取的“良母”这个名称,因为它们总是保护其他的水鸟,使之不受敌人的攻击。我们在花园中常常看到的身长不过八英寸的小白鹡鸰(Motacilla alba),也能强迫鹞鹰放弃它们的猎食。“我总钦佩它们的勇气和敏捷,”老布利姆写道,“我相信唯有隼才能捕捉它们……当一群白鹡鸰逼得一只猛禽退却的时候,它们使空中都回响着它们胜利的叫声,然后它们就飞散了。”它们为了追逐敌人的这个特殊目的而集合起来,也如同我们所看见的另一种情况一样:当森林中的所有鸟雀发现一只夜鸟在白天出现时,它们便飞起来,一起——食肉的猛禽和无害的小歌鸟——丢追逐这个陌生的鸟,使它回到原来隐藏的地方。</p>
-<p>左圈中主要还是以学生等小知识分子为主,对于学生思想的分析可以参见我之前写的《建群即建党-网络左群最好的归宿》一篇。小知识分子是脱产阶级,他们无法直接和社会建立物质联系,所以他们的立场极大概率和自己的家庭同步,而思想也极容易受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影响,而这三者无一不是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机器。资本家出身的人的立场是否改变,要看他的物质基础是否改变,也就是他是否真的愿意放弃自己这辈子的优渥生活、放弃自己高高在上的社会地位,投入到穷人的运动中去。</p>
+<p>鸢、秃鹰或鹰和野鹡鸰这样的小鸟之间,在力量上是多么悬殊,然而这些小鸟以它们共同的行动和勇敢,证明它们比有强壮的翅膀和武装的强盗还优越!在欧洲,鹡鸰不仅追逐可能危害它们的猛禽,而且还追逐鱼鹰,它们的目的“不是为了要伤害它,而是为了好玩”,据叶尔登博士税,在印度,穴鸦之追逐“戈文达”鸢,“只不过是为了取乐”。韦德公爵看见巴西的鸟拉布秃鹰(urubitinga)被不计其数的一群群的大嘴鸟和反舌雀(这种鸟近似我们的白嘴鸦)包围起来,受它们的嘲弄。他说:“老鹰总是十分悄悄地忍受这种侮辱,但有时也会捕捉一只嘲弄它的鸟。”在所有这些事例中,在体力方面虽然比猛禽差得很多的小鸟,却以共同的行动证明它们胜过猛禽。</p>
-<p>但总的来说,辨别一个人是否是真正的同志,还是要“重在表现”。遇罗克同志的《出身论》里有这样一段话:</p>
+<p>但是共同生活在个体安全、生活享受和智力发达方面所起的最显著的效果,是要从两大科鸟类——鹤与鹦鹉——的身上才能看到的。鹤是极爱群居的,不仅和它的同类,而且和大多数水鸟都有极其良好的关系。它们的小心谨慎和它们的智慧真令人惊异;它们在顷刻之间就能洞察新的环境,并根据这种环境来活动。它们的哨兵经常在一群吃食或休息的鹤周围守卫,猎人们深深知道要接近它们是多么困难。如果它们受到了人的突然袭击,那么它们不经过先派一个单独的侦察兵,然后再派一群侦察兵去巡查一遍,是决不回到原地方来的。当侦察队回来报告那里没有危险的时候,第二批侦察便被派去证实第一次的报告,以后全群才会出动。鹤和种类相近的鸟结成真正的朋友;除了同样有合群性和高度智慧的鹦鹉以外,没有别的鸟在被捕到以后能像鹤那样和人类发生真正的友谊。“它把人不是看成主人,而是看成朋友,并且竭力表示这一点,”布利姆从许多的亲身体验中得出这样的结论。鹤从清晨直到深夜都在一直不停地活动,但只是在早晨用几个钟点的时间去寻找食物(主要是蔬食),一天之中其余的时间都用在集体生活上。“它拣起小木片或小石头,把它们抛在空中,并试着去接住它们;它弯着颈项,张开翅膀,舞着、跳着、到处跑着,想用种种方法表示它的好兴致,它始终保持着优美文雅的姿态。”由于它们生活在集体中,所以它们几乎遇不到敌人,虽然布利姆有时候看见它们当中有一只被鳄鱼攫住,但他写道,除了鳄鱼以外,他不知道鹤还有其他的敌人。它们用个个皆知的谨慎行动避开一切敌人;它们通常都能活到很长的年岁。因而难怪鹤不需要养育许多子孙以保存自己的种,它们一般只孵两个蛋。至于它们的高度智慧,只说一句就够了:所有的观察者都一致承认,它们的智力很使我们联想到人的智力。</p>
-<blockquote>
- <p>出身和成份是不能相提并论的。有一段对话是很耐人寻味的。甲(是个学生):“你甚么出身?”乙:“你呢?”甲:“我红五类,我爸爸是工人。”乙:“那我比你强,我就是工人。”</p>
-</blockquote>
-
-<p>这就是说,不管这个人出自于什么家庭,哪怕他家在全世界开厂子,只要他的立场在工人阶级一边,他就是同志;哪怕他祖上三代都是工人,他要是立场站在资产阶级一边,那他就是敌人。但是我还是要再说一下,《出身论》发表于毛时代,当时的社会和学校影响和今天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方向。在资产阶级法权被根除前,社会上每个人都会受到它的影响,即便是正宗的工人也可能为了金钱利益就叛变自己的阶级,更何况在资产阶级法权根深蒂固的当今社会呢?</p>
-
-<p>为了防止有二极管抬我杠,我在这里总结一下,这篇文章不是为了给血统论正名,本文章的立场是反对血统论的。本文的核心论点是反对当今左圈存在的一种,把所有资本家家庭出身的网左都当成新一代恩格斯的这种类似于政治正确的风气。毛主席教导我们要“实事求是”,对于一个人的成分判断,还是要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p>
-
-<h3 id="后记">后记</h3>
-
-<p>历时四个月,我终于完成了这篇总字数高达五万两千多字的《网左实践总结》,这是我目前写过字数最多、耗时最长的一篇文章了。不过我最终还是完成了它,在这里我得夸夸我自己。希望这篇《网左实践总结》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也尽量从“网左”往“线下左”发展,后面争取写个《线下实践总结》。</p>
-
-<p>“马丁零”这个名字其实是我随便想出来的,因为我本人胃不好,所以我就取了胃药“吗丁啉”的谐音。我其实还是挺喜欢这个名字的,因为是真的接地气啊,听着就一种干事儿的人的感觉,还有个“零丁洋里叹零丁”的寓意,雅俗共赏了属于是。</p>
-
-<p>然后这近三年的网左经历实在是让我见识到了什么叫“小资产阶级的多样性”,遇见了不少让我感到失望的人,但也是有真正的同志的。最后以鲁迅先生的一段话作为结尾吧:</p>
+<p>另一种极其合群的鸟是鹦鹉,大家都知道,它的智慧的发达在鸟类中占有最高地位。布利姆是那么美妙地总括了鹦鹉的生活方式,所以我不如把下面一段照样翻译出来:</p>
<blockquote>
- <p>近来很通行说青年;开口青年,闭口也是青年。但青年又何能一概而论?有醒着的,有睡着的,有昏着的,有躺着的,有玩着的,此外还多。但是,自然也有要前进的。——鲁迅《华盖集·导师》</p>
+ <p>“除了在交尾期以外,它们都是结成大的集体或成群生活的。它们在森林中选定一个地方栖居,此后便每天早晨出去寻找食物。每一个群的成目都忠实地互相依恋,并且同甘共苦。它们在早晨一起到田野、花园或是树上去吃果子。它们布置岗哨守卫整个群的安全,并且注意它们的警报。遇有危险的时候,它们便一起飞走,彼此帮助,一块儿同时回到它们栖息的地方。一句话,它们始终是紧密团结生活在一起的。”</p>
</blockquote>
-<p>(全文完)</p> 番茄米线 “网左”总体来说确实是进步的,他们要比一些麻木者、漠不关心者和肉食者进步得多,他们是在资产阶级残酷压迫下抱团取暖的、可以接触到网络生活的群众。而“网左”形成的“左圈”也为许多来寻找答案的迷茫者,如一年半前的我,提供了资源和平台。 走向更进步的联合体 1979-06-01T11:30:00+07:30 1979-06-01T11:30:00+07:30 https://agorahub.github.io/pen0/heros/HeidiHartmann-a1_l-towards-a-more-progressive-union <p>女性主义社会主义者,必须组织一种既解决反对父权制,也解决反对资本主义的斗争实践。我们必须坚持要创建一个相互依赖、认同解放而非耻辱的社会。</p>
-
-<!--more-->
-
-<p>本文认为,马克思主义和女性主义之间的关系,在迄今为止的任何形式上都是不平等的。虽然马克思主义方法和女性主义分析对于理解资本主义社会以及女性在这些社会中的地位都是必要的,但事实上女性主义一直处于一种从属的地位。本文对“女性问题”上的马克思主义和激进女性主义作品都提出了挑战,并认为我们不得不对父权制和资本主义的结合进行严肃分析。我们希望这篇论文能如它所应当的那样,引起相当大的辩论。</p>
-
-<p>马克思主义与女性主义的“婚姻”就像英国普通法中描绘的夫妻婚姻:马克思主义与女性主义是一体的,这个一体即马克思主义。最近试图整合马克思主义和女性主义的尝试对作为女性主义者的我们来说是不合理的,因为它们将女性主义斗争纳入了反对资本的“更大的”斗争中。为了进一步继续我们的比喻,我们要么需要一段更健康的婚姻,要么我们就干脆离婚。</p>
-
-<p>在这场婚姻中的不平等,就像大多数社会现象一样,并非偶然。许多马克思主义者通常认为,女性主义往最好了说也是不如阶级冲突重要的,往最坏了说就是工人阶级的分裂。这种政治立场产生了一种分析,将女性主义吸收到阶级斗争中。此外,马克思主义对资本的分析能力掩盖了它在性别歧视方面的局限性。我们将会在这篇文章提出,虽然马克思主义分析为历史发展规律,特别是资本发展规律提供了必要的见解,但马克思主义的分类方式是完全忽视性别的。只有专门的女性主义分析才能揭示男女之间关系的系统特征。然而,女性主义的分析本身是不充分的,因为就目前看来它忽视历史,并且尚不是完全的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的分析,特别是其历史和唯物主义的方法,以及女性主义的分析,特别是对父权制作为一种社会和历史结构的认同,必须被放在一起分析,如果我们希望能够理解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和其中女性的困境的话。本文为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分析提出了一个新的方向。</p>
-
-<p>我们讨论的第一部分探讨了几种马克思主义对我们的“女性问题”的解决方法。然后,在第二部分中我们转向激进的女性主义者的作品。在注意到激进的女性主义对父权制定义的局限性之后,我们提出了我们自己的定义。在第三部分中,我们利用了马克思主义和女性主义的双方的优势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和妇女的现状都提出了建议。我们尝试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来分析女性主义的对象,纠正近期社会主义女性主义作品中的不平衡,并提出了一个对我们当前的社会经济构成的更完整的分析。我们认为,唯物主义分析表明,父权制不仅仅是一种精神意义上的东西,也是一种社会和经济结构。我们认为,一旦把我们的社会看作是以资本主义和父权方式组织的,它就可以被最完美地理解。在指出父权利益和资本主义利益之间的紧张关系时,我们认为资本的积累既能适应父权社会结构,又有助于父权制的再生产。我们认为在这种背景下,性别歧视的意识形态在现在呈现出一种特殊的资本主义形式,这说明了一种父权制的社会关系最终支持资本主义的方式。简而言之,我们认为,父权制和资本主义之间已经进化出了一种伙伴关系。</p>
-
-<p>在最后部分,第四部分,我们认为,马克思主义和女性主义的政治关系解释了在左翼对“女性问题”的理解中,马克思主义对女性主义的主导地位。马克思主义和女性主义要走向一种更加进步的联合,不仅需要我们提高对阶级和性关系的智力理解,也需要扭转当下左翼政治中的统治和从属关系。</p>
-
-<h3 id="i马克思主义与女性问题">I.马克思主义与女性问题</h3>
-
-<p>“女性问题”从来都不是“女性主义的问题”。女性主义问题针对的是男女性别不平等的原因,即男性主导女性的原因。大多数马克思主义对女性立场的分析都是女性与经济体系的关系,而不是女性与男性的关系,这显然假设了后者将会在对前者的讨论中得到解释。在马克思主义对女性问题的分析中有三种主要形式。所有这三种形式都能看到妇女的压迫与生产的联系(或缺乏联系)。在将妇女定义为工人阶级的一部分的同时,这些分析一致地将男女关系归入工人与资本的关系。首先是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包括马克思、恩格斯、考茨基和列宁,他们看到了资本主义把所有妇女纳入工薪劳动力,也看到了这个过程推毁了劳动的性别分工。其次,当代马克思主义者将女性纳入资本主义“日常生活”的分析。在这种观点中,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都被认为是再现了资本主义制度,而我们都是这个制度中的工人。第三,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者关注家务劳动及其与资本的关系,一些人认为家务劳动产生剩余价值,于是家务工人直接为资本家工作。我们依次研究了这三种方法。</p>
-
-<p>恩格斯在《家庭、私有财产和国家的起源》一书中承认了妇女的地位低下,并将其归因于私有财产的制度。恩格斯认为,在资产阶级家庭中,妇女必须为主人服务,践行一夫一妻制,并生产继承人来继承财产。恩格斯认为,在无产阶级中,妇女没有受到压迫,因为没有可以传家的私有财产。恩格斯进一步认为,随着工薪劳动的扩大破坏了小规模的农民,妇女和儿童和男性一起被纳入工薪劳动力,结果是男性户主的权威被削弱,父权关系被毁灭。</p>
-
-<p>对当时的恩格斯来说,妇女参与劳动力是她们解放的关键。资本主义将抹去性别差异,平等对待所有工人。妇女将在经济上独立于男人,也将与男人平等地参与无产阶级革命。革命之后,当所有人都是工人以及私有财产被废除时,妇女将从资本和男性中解放出来。马克思主义者意识到了对于女性来说参与劳动意味着的苦难,因为这导致女人同时有两份工作,家务和工薪工作。然而,他们强调的不是女性在家庭中的持续的从属地位,而是资本主义对父权关系的“侵蚀”的进步特征。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家务劳动也将被集体化,从而减轻妇女的双重负担。</p>
-
-<p>这第一种马克思主义方式的政治含义是明确的。妇女解放首先要求,妇女要成为像男人一样的工薪工人,其次,要求她们要与男人一起加入反对资本主义的革命斗争。早期马克思主义者认为,资本和私有财产制是妇女受到压迫的原因,就像资本是所有工人被剥削的原因一样。</p>
-
-<p>尽管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意识到当时女性的悲惨处境,但他们没有关注资本主义统治下男女经历的差异。他们没有关注女性主义的问题——女性是如何以及为什么受到压迫的。因此,他们没有识别出男性从妇女持续的从属地位中获得的既得利益。就像我们第三部分说的,男性受益于不必做家务,受益于他们的妻子和女儿的服务,受益于在劳动力市场中有更好的地位。父权制并不像早期马克思主义者想象的那样,是返祖的残羹冷炙,会迅速被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淘汰掉,相反,父权制不仅活下来了,还和资本主义一起繁荣了。由于资本和私有财产制不会造成对妇女的压迫,因此仅仅是资本主义的终结并不会导致妇女压迫的终结。</p>
-
-<p>也许最近最受欢迎的例证了第二种马克思主义方法(日常生活学派)的文章是伊莱·扎雷茨基在《社会主义革命》中发表的系列文章。扎雷茨基同意女性主义的分析,他认为性别歧视不是资本主义产生的新现象,但他强调当今性别歧视的形式是由资本塑造的。他关注的是资本主义下男性和女性的不同经历。在恩格斯时代的一个世纪之后,资本主义已然成熟,他指出资本主义并没有将全部的女性纳入与男性平等的劳动力。相反,资本在家庭、家族和个人生活三者和工作场所之间创造了一种隔离。</p>
-
-<p>扎雷茨基说,由于工薪工作和家庭工作之间的分离,在资本主义的统治下,性别歧视变得更加致命。妇女日益增加的压迫是由于她们被排除在工薪工作之外。扎雷茨基认为,男人因为不得不做工薪工作而受到压迫,而女人却因为不被允许做工薪工作而受到压迫。妇女被排除在非农业劳动力之外主要是由资本主义造成的,因为资本主义既创造额外的工薪工作,又要求妇女在家里工作,以便为资本主义制度复制工薪工人。女性复制劳动力,为工人提供心理照料,在异化的海洋中提供一个亲密的岛。在扎雷茨基看来,女性劳动是为了资本,而不是为了男性;就是家庭和工作场所的分离,以及资本主义带来的家务私有化,创造出了女性在家里私下为男人工作的感觉。女人为男人工作的外表和女人为资本工作的现实之间的区别,导致了对妇女运动能量的误导。女性应该认识到,女性也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即使她们是在自己家工作。</p>
-
-<p>在扎雷茨基看来,家庭主妇的出现和无产阶级一起,成为发达资本主义社会的两个典型劳动者,对ta们生活的分割同时压迫着无产阶级丈夫和家庭主妇妻子。只有对“生产”的一种包括妇女在家里的工作和所有其他社会必要活动的重新概念化,才能使社会主义者努力建立一个克服这种破坏性的分离的社会。根据扎雷茨基的说法,男人和女人应该一起努力(或者各自努力)重新统一他们生活中被分裂的领域,创造一个人道的社会主义,满足我们所有的私人和公共需求。如果承认资本主义是ta们的问题的根源,男人和女人就会反对资本,而不是彼此。由于资本主义导致了我们的私人生活和公共生活的分离,资本主义的终结将结束这种分离,重新统一我们的生活,并结束对男人和女人的压迫。</p>
-
-<p>扎雷茨基的分析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女性主义运动,但他最终主张将该运动重新导向。扎雷茨基接受了女性主义的观点,即性别歧视早于资本主义就存在;他已经接受了很多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的论点,即家务工作对资本的再生产至关重要;他认识到家务是艰苦的工作,并没有贬低它;他使用了男性霸权和性别歧视的概念。但他的分析最终建立在分离的概念上,即建立在可以归因于资本主义的名为分裂的概念之上,并把它当作问题的关键。就像20世纪早期的认为女性和男性的领域是互补的,分离的,但同样重要的互补球体论,扎雷茨基在很大程度上否认了性别不平等和男女不平等的影响。他关注的是女性、家庭和私人领域与资本主义的关系。此外,即便资本主义创造了正如扎雷斯基所说的私人领域,为什么女性在那里工作,而男性在劳动力中工作?当然,这一点不能通过不参照父权制来解释,即男性对女性的系统性主导地位。从我们的观点来看,劳动力市场、经济和社会的问题不完全是男女之间的分工,而是那种使男性处于上级地位,女性处于从属地位的分工。</p>
-
-<p>正如恩格斯将私有财产制看作资本主义对压迫妇女的一大贡献,扎雷茨基也这么看私人领域。因为妇女在家里私下劳动,所以她们受到压迫。扎雷斯基和恩格斯将前工业化时代的男性家庭和社区浪漫化了,在其中妇女、成人、儿童在以家庭为中心的企业中一起工作,所有人员参与社区生活。扎雷茨基的人道社会主义想要使家庭团聚,重建那个“快乐的作坊”。</p>
-
-<p>虽然我们认为社会主义是男人和女人共同的利益,但这完全不代表我们确定两者都在争取同一种人道社会主义,我们也不确定男人和女人对运动所需要的斗争有相同的概念,更不用说资本到底是不是我们当前受到压迫的唯一原因。尽管扎雷茨基认为女性看上去是为了男性工作,但实际上是为了资本,我们认为女性在家庭中的的确确是为男性工作一一尽管也复制了资本主义。重塑“生产”的概念可能有助于我们思考我们想要创造的社会,但在它被创造出来之前,男女之间的斗争必须和反对资本的斗争一起继续。</p>
-
-<p>关注家务劳动的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者也把女性主义斗争纳入了反对资本的斗争中。玛丽亚罗萨·达利亚·科斯塔对家务劳动的理论分析本质上是关于家务劳动与资本的关系以及家务劳动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地位,而不是关于家务劳动中体现的男女关系。然而,达利亚·科斯塔的政治立场,即妇女应该要求家务工资,极大地提高了对于妇女的家务劳动重要性的意识。这一需求在美国各地的妇女团体中直到现在都存在争议。通过提出妇女不仅为资本复制劳动力提供必不可少的服务,而且通过这项工作创造剩余价值,达利亚·科斯塔也极大地提高了左派对家务劳动重要性的意识,并引发了一场关于家务劳动与资本关系的长期争论。</p>
-
-<p>达利亚·科斯塔利用女性主义对家务劳动作为真实劳动的理解,主张其在资本主义下的合法性,主张家务劳动应该获得工资。妇女应该声索家务劳动的工资,而不是允许自己被迫加入传统的劳动力,在那里,做“加倍劳动”的妇女仍然会免费为资本提供家务服务,同时还提供工薪劳动。达利亚·科斯塔建议,领取家务劳动工资的妇女们最好能够一起组织家务劳动,提供社区儿童护理、膳食准备等。要求领取工资以及领取工资本身提高了她们对实际工作重要性的意识;她们将看到它的社会意义,以及它的私人必要性,这是迈向更全面的社会变革的必要的第一步。</p>
-
-<p>达利亚·科斯塔认为,家务劳动在社会意义上的重要性在于它对资本的必要性。妇女的战略重要性也以此为根据。通过要求家务劳动的工资和拒绝加入劳动力市场,妇女可以领导反对资本的斗争。妇女社区组织可以颠覆资本,不仅为抵抗资本的侵蚀奠定基础,而且还为一个新社会的形成奠定基础。</p>
-
-<p>达利亚·科斯塔认识到,男子将抵制妇女解放(这将在妇女在社区组织起来时发生),妇女将不得不努力反对他们,但这场斗争是一场必须进行的辅助斗争,以实现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对达利亚·科斯塔来说,妇女斗争是革命性的,不是因为她们是女性主义者,而是因为她们是反资本主义的。达利亚·科斯塔通过使妇女成为剩余价值的生产者,在妇女斗争革命中找到了一席之地,妇女因此成为工人阶级的一部分。这使妇女的政治活动合法化了。</p>
-
-<p>妇女运动从来没有怀疑过女性奋斗的重要性,因为对于女性主义者来说女性的解放是她们的目标,这只能通过女性的奋斗来实现。达利亚·科斯塔让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家务劳动的社会本质,这是一个不可估量的进步。但就像我们这里审视过的另外一种马克思主义的解决方案,她的关注点是资本而不是男人和女人之间的关系。男人和女人具有不同的利益、目标和策略这一事实,被她关于资本如何让我们全都吃瘪以及女性工作在其中的重要性的强力论证给遮蔽了。女性主义的修辞出现在达利亚·科斯塔的作品中(对女性的压迫,与男性的斗争),但女性主义的关注焦点却没有出现。如果是这样的话,达利亚·科斯塔可能会说,家务劳动作为一种社会关系的重要性在于它在延续男性霸权方面的关键作用。女人做家务,为男人做劳动,对维持父权制至关重要。</p>
-
-<p>恩格斯、扎雷茨基和达利亚·科斯塔都没有充分分析家庭内部的劳动过程。谁能从妇女的劳动中受益?当然是资本家,也肯定是男人,他们作为丈夫和父亲在家里得到个性化的服务。这些服务的内容和范围可能因阶级或族群而异,但他们受到服务的事实却全都相同。在奢侈消费、休闲时间和个性化服务方面,男性的生活水平都高于女性。唯物主义的方法不应该忽视这一关键点。由此可见,男性对女性持续的压迫有物质利益。从长远来看,这可能是“虚假的意识”,因为大多数男人都可以从废除父权制及其等级制度中受益。但在短期内,这[父权制]等于一种对ta人劳动的控制权,而男性是不会轻易地自愿放弃它的。</p>
-
-<p>虽然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的做法忽视了家务劳动,强调女性参与劳动力,但最近的两种做法都太过强调家务劳动以致于忽视了女性目前在劳动力市场中的作用。然而,这三者都试图将妇女纳入工人阶级的范畴,并将妇女的压迫视为阶级压迫的一个方面。这样做导致所有人都忽视了女性主义分析的对象——男女之间的关系。虽然我们的问题被精致地分析了,但它们也被误解了。马克思主义分析的焦点一直是阶级关系;马克思主义分析的对象一直是理解资本主义社会的运动规律。虽然我们相信马克思主义方法可以用来制定女性主义策略,但上面讨论的这些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方法显然没有这样做:他们的马克思主义明显主导着他们的女性主义。</p>
-
-<p>正如我们已经提出的,这部分是由于马克思主义本身的分析威力。马克思主义是关于阶级社会的发展、资本主义社会的积累过程、阶级支配地位的再生产、矛盾和阶级斗争的发展的一种理论。资本主义社会是由积累过程的需求所驱动的,最简洁的总结为生产是面向交换的、而不是使用的。在资本主义制度中,生产只有在它有助于创造利润时才很重要,而产品的使用价值则只是一个偶然的考虑。利润来自资本家利用劳动力的能力,支付劳动者的工资低于他们创造的价值。利润的积累过程改变了生产的关系,同时系统性地改变了社会结构。劳动力的剩余,大量人口的贫因和更多人口的近乎贫困,这些人类对资本的指责是资本积累过程本身的副产品。从资本家的角度来看,工人阶级的再生产可以“无忧地留给他们自己”。与此同时,资本创造了一种意识形态,它随资本一起成长,即个人主义、竞争、统治,以及在我们这个时代的一种特定的消费主义。无论一个人关于意识形态的理论是什么,他都必须承认这些是资本主义社会的主导价值观。</p>
-
-<p>马克思主义使我们能够了解关于资本主义社会的许多东西:生产的结构、特定职业结构的产生,以及主流意识形态的本质。马克思的资本主义发展理论是一种“空空的萝卜坑”的发展理论。例如,马克思预测了无产阶级的增长和小资产阶级的灭亡。更精确、更详细地,布拉维米等人解释了“萝卜坑”的创造,例如发达资本主义社会中的文书工作者和服务工作者的出现。正如资本创造的这些“萝卜坑”对填充其中的个体们不作区分一样,马克思主义分析的范畴,“阶级”、“剩余劳动力”、“工薪劳动者”,没办法解释为什么是特定的人占据特定的萝卜坑。他们没有给出线索来解释为什么女性在家庭内外都服从于男人,而不是反过来。马克思主义的范畴,就像资本本身一样,都是性别盲目的。马克思主义的分类方式不能告诉我们谁将会填补“空空的萝卜坑”。马克思主义对女性问题的分析,在这一基本问题上面已经吃尽苦头。</p>
-
-<p><strong>走向更有用的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strong></p>
-
-<p>马克思主义也是一种社会分析的方法,是历史的辩证唯物主义。朱丽叶·米切尔和舒拉米斯·费尔斯通将这种方法应用于女权问题,为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提出了新的方向。我们赞同米切尔说的:</p>
-
-<p>社会主义和“我们的关系”从来不是问题的关键,关键应该是使用科学社会主义[我们称之为马克思主义方法]作为一种方法来分析我们的压迫的具体性质,进而分析我们的革命角色。我相信,这种方法需要理解激进的女性主义,就像理解过去发展起来的社会主义理论们一样。</p>
-
-<p>正如恩格斯所写的:</p>
-
-<p>根据唯物主义的概念,历史的决定性因素是直接生命的生产和再生产。这又具有双重性质:一方面,生存手段的生产,例如食物、衣服、住所和生产所需的工具;另一方面,是人类本身的生产,物种的繁殖。某一特定历史时代的人们所生活的社会组织是由这两种生产方式所决定的……</p>
-
-<p>这就是米切尔尝试过的那种分析。在她的第一篇文章《女人:最漫长的革命》中,米切尔同时研究了市场工作以及生殖、性行为和养育孩子的工作。</p>
-
-<p>米切尔并没有完全成功,也许是因为并不是所有的女性的工作对她来说都算作生产。只有市场工作被确定为生产;妇女工作的其他领域(被松散地统称为家庭)被确定为意识形态的。很大程度上组织了生殖、性行为和育儿活动的父权制,对米切尔来说没有物质基础。《女性地位(Women’s Estate)》是米切尔对她第一篇文章的扩展,更关注于女性在市场工作的分析,而不是女性在家庭中工作的分析。这本书关注女性与资本的关系多于女性与男性的关系,关注女性为资本工作的问题多于女性为男性工作;更受马克思主义的影响而不是激进女性主义的影响。在她后来的作品《精神分析和女性主义》中,米切尔探索了研究男女之间关系的一个重要领域,即女性和男性形成不同的、基于性别的个性。米切尔似乎在说,父权制在心理领域的作用非常大,使得女性和男性儿童学习着成为父权制意义上的标准女性和标准男性。在这里,米切尔关注的是她最初轻视的领域,生殖、性行为和养育孩子,但由于她将它们放在意识形态领域,她还是继承了自己早期分析的根本弱点。她清楚地把父权制描述为基本的意识形态结构,就像资本是基本的经济结构那样:</p>
-
-<p>简单地说…我们正在…处理两个相互独立的领域:资本主义的经济模式和父权制的意识形态模式。</p>
-
-<p>尽管米切尔讨论了他们的相互渗透,她没有在女性和男性劳动力之间的关系中给予父权制一个物质基础,她也类似地没有注意到人格形成和性别创造过程的物质方面原因,这限制了她的分析的实用性。</p>
-
-<p>舒拉米思·费尔斯通将唯物主义分析引入父权制,连接了马克思主义和女性主义。她对唯物主义分析的使用并不像米切尔的那样矛盾。她认为性的辩证法是基本的历史辩证法,而父权制的物质基础是女性繁殖人类物种的工作。费尔斯通利用马克思主义来分析女性的地位,主张父权制存在一种物质基础,这些作品的重要性怎么高估都不过分。但它过分强调了生物学和繁殖活动。我们需要理解的是,性(一种生物学事实)是如何变成性别(一种社会现象)的。有必要将妇女的所有类型的工作都放在其社会和历史背景下,而不是只关注生殖这一项。虽然费尔斯通的作品提供了一种新的,女性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的用法,但是她坚持将男性对女性的主导地位作为所有其他压迫(阶级、年龄、种族)的基石,这表明她的书应该更恰当地被归为激进的女性主义者,而不是马克思主义的女性主义者。她的作品仍然是对激进女性主义立场的最完整的陈述。</p>
-
-<p>费尔斯通的书已经被马克思主义者们非常轻松地驳回了。例如,扎雷茨基称之为“对主观性的要求”。然而,费尔斯通的这本书让女性兴奋的是她对于男性对女性的权力的分析,以及她对这种情况的非常合理的愤怒。她关于爱的一章曾经是我们理解爱的核心方式,现在仍然如此。这不是关于马克思主义者可以处理的(只是一个态度的问题)一个“男性意识形态”,而是对男人压迫女人的客观后果的一种阐释,它让人有生活在父权制下的感觉。“个人的就是政治的”并不像扎雷茨基说的那样,是一种对主观性和更好的感受的请求:这是一种要把男性的权力和女性的从属地位当做一种社会和政治现实来承认的要求。</p>
-
-<h3 id="ii父权制与激进女性主义">II.父权制与激进女性主义</h3>
-
-<p>激进女性主义的写作的主要目的是记录“个人的就是政治的”这一口号。她们认为,女性的不满并不是出于适应不良者的神经质的衰叹,而是对这个女性被系统地支配、剥削和压迫的社会结构的反应。女性在劳动力市场上的弱势地位、中产阶级婚姻中以男性为中心的情感结构、女性在广告中的运用、把女性心理当做神经质的所谓理解——女性的生活在发达资本主义社会中已经被从头到脚地研究过了。激进女性主义文学的体量太庞大了,没办法简单概括。但同时,它在聚焦心理学这一点上是从一而终的。纽约激进女性主义者的章程是“自我的政治”。对于激进的女性主义者来说,“个人的就是政治的”意味着,最初的基本阶级划分是性别之间的划分,历史的动力是男性对权力和统治女性的争取,这就是性的辩证法。</p>
-
-<p>因此,费尔斯通改写了弗洛伊德,以理解男孩和女孩在权力的意义上发展成男人和女人。她对“男性”和“女性”性格痕迹的描述是典型的激进女性主义笔法。男性寻求权力和统治;他的气质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个人主义的,竞争的和务实的;根据费尔斯通的说法,男性意味着“技术模式”。女性的气质是供养者,是艺术的和哲学的,可以概括为“审美模式”。</p>
-
-<p>毫无疑问,“审美模式”是女性的想法会让古希腊人感到相当震惊。这里就是激进女性主义分析的错误之处:激进女性主义者提出的“性的辩证法”将“男性”和“女性”仅在当下表现出来的那些性格特点投射到了所有历史之中。激进女性主义的分析就理解当下来说,有极强的说服力。它最大的弱点是过于关注心理学方面的东西,以至于忽视了历史。</p>
-
-<p>其原因不仅在于激进女性主义的方法,还在于父权制的本质——一种具有惊人弹性的社会组织形式。激进女性主义者用“父权制”来指代一种以男性主导女性为特征的社会制度。凯特·米勒的定义很经典:</p>
-
-<p>我们的社会…是父权制的。如果人们回忆起军事、工业、技术、大学、科学、政治办公室、金融力量——简单来说,社会内的每一个权力途径,包括警察的强制力,都完全掌握在男性手中,事实就显而易见了。</p>
-
-<p>这种激进女性主义对父权制的定义适用于我们所知道的大多数社会,它们在这一点上都高度相似。激进女性主义者对历史的使用通常仅限于提供父权制在任何时间和地方都存在的例子。对于在妇女运动之前的马克思主义和主流社会科学家来说,父权制指的是一种男人之间的关系制度,它形成了封建社会和一些前封建社会的政治和经济轮廊,在其中社会等级取决于与生俱来的一些东西。资本主义社会被资产阶级社会科学家理解为精英主义\绩效至上、官僚主义和非个体化/客观冷漠的(impersonal);马克思主义者将资本主义社会视为阶级统治的制度。对于这两种社会科学家来说,无论是历史上的父权社会还是今天的西方资本主义社会,都不能被理解为一种男性之间的使他们能够支配女性的关系系统。</p>
-
-<p><strong>定义父权制</strong></p>
-
-<p>我们可以有效地将父权制定义为男性之间的一套社会关系,它有物质基础,虽然等级分明,但还是在男性之间建立了相互依赖和团结,这也使他们能够支配女性。虽然父权制是等级化的,不同阶级、种族或民族的男性在父权制中有不同的地位,但他们在对各自的女人的共同统治关系中也是团结起来的;他们相互依赖来维持这种统治。等级制度“能起作用”至少部分原因是因为它们在现状中创造了既得利益。那些地位较高的人可以“收买”那些地位较低的人,通过一种给予他们能够凌驾于其他地位更低的人的权力的方式。在父权制的等级制度中,所有的男人都被这样收买了。因为无论他们的地位如何,他们总归至少能够凌驾于一些女人之上。有一些证据表明,当父权制第一次在国家社会中制度化的时候,想要上位的统治者许诺男人们在字面意义上成为他们的家庭的首领(也就是加强他们对妻子和孩子的控制),以换取男人们将他们的一些部落资源割让给新的统治者。男人互相依赖(尽管他们的地位不同)来维持对女性的控制。</p>
-
-<p>父权制所建立的物质基础从根本上在于男性对女性劳动力的控制。男子通过禁止妇女获得一些基本的生产资源(例如,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的那些支付生活工薪的工作)和限制妇女的性取向来维持这种控制。一夫一妻制的异性婚姻是一种相对较新和有效的形式,似乎可以让男性同时控制上述两个领域。控制妇女的资源获取能力和她们的性取向,反过来使男性能够控制妇女的劳动力。这种控制既以为男性提供许多个人的和性方面的服务为目的,也以抚养孩子为目的。女性为男性提供的服务,使男性不必做许多不愉快的任务(比如打扫厕所),既发生在家庭的外部也发生在家庭的内部。家庭之外的例子包括男老板和教授对女员工和学生的骚扰,以及通常使用秘书来跑腿、煮咖啡和提供一种“性感”的氛围。然而,抚养孩子(无论孩子的劳动力是否对父亲直接有利)是延续父权制制度的一项关键任务。正如阶级社会必须被学校、工作场所、消费规范等复制一样,父权制的社会关系也必须被复制。在我们的社会中,儿童通常是由妇女在家里抚养的,这些妇女恰恰是在社会中被定义、看作不如男人的,而男人却很少出现在家庭场景中。以这种方式长大的孩子通常能很好地领悟到他们自己在性别等级制度中所属的地位。然而,这一过程的核心是家庭以外的领域,在这些领域,一系列父权行为被教导,妇女的劣势地位被强加和巩固:教堂、学校、体育、俱乐部、工会、军队、工厂、办公室、保健中心、媒体等等。</p>
-
-<p>因此,父权制的物质基础并不在于家庭中的养育孩子的行为,而是在于所有使男性能够控制女性劳动的社会结构。使得父权制生生不息的社会结构的各个方面在理论上是可识别的,也是可与其他方面分离的。盖尔·鲁宾通过确认“性/性别体系”,极大地提高了我们识别这些社会结构中的父权制元素的能力:</p>
-
-<p>“性/性别系统”是指社会将生物学意义上的性别转化为人类活动的产物的一套系统。在其中,这些被转化过后的性需求得到了满足。</p>
-
-<p>我们生来就是生物学意义上的雄性和雌性,但我们是被后天塑造成为社会意义上的男性和女性。恩格斯所说的生产方式的第二个方面解释了我们是如何被这样塑造的:“人类自身的生产,种群的繁殖。”</p>
-
-<p>社会决定了人类如何繁殖他自身这个种群。例如,如果人在生物学上是多性别的,那么繁殖将是偶然的。按性别划分的严格的劳动分工是所有已知社会都共有的一种发明,它创造了两种相互独立的性别,以及一种让男性和女性出于经济原因聚在一起的需求。于是,它有助于将他们性需求的满足导向异性恋。虽然从理论上讲,性劳动分配不应该包含着性别之间的不平等,但在大多数已知的社会中,社会上按性别划分的劳动分工都是给予妇女更低的工作地位的。性别分工也是性别亚文化的基础,在这些亚文化中,男性和女性的生活体验不同:男性权力的物质基础(在我们的社会中)不仅使得他们可以不做家务,可以获得更好的就业,而且也体现在心理的方面。</p>
-
-<p>人们如何满足他们的性需求,如何繁殖,如何向新一代灌输社会规范,如何学习性别,作为一个男人或一个女人的感觉一一所有这些都发生在鲁宾称为性/性别系统的领域。鲁宾强调了亲属关系(它的影响会告诉你,你可以与谁一起满足性需求),以及通过育儿和“恋母机器”发展出来的具有性别特征的人格。此外,我们还可以使用性/性别系统的概念来检查所有其他社会机构在定义和加强性别等级这方面所扮演的角色。鲁宾指出,从理论上说,一个性/性别系统可以是女性主导、男性主导或平等主义的,但鲁宾拒绝给各种已知的性/性别制度贴上标签,或以此种方式划分历史时期。我们之所以把我们现在的性/性别体系标记为父权制,是因为它怡当地捕捉到了等级制度和男性主导地位的概念,我们认为这是当前制度的核心。</p>
-
-<p>经济生产(马克思主义者习惯将它称为生产方式)和性/性别领域的人的生产都决定了恩格斯所说的“特定历史时代和特定国家的人民赖以生活的社会组织”。因此,只能通过观察人与物的生产和再生产来理解整个社会。没有所谓的“纯粹的资本主义”,也不存在“纯粹的父权制”,因为它们必须共存。存在的是父权资本主义,或父权封建主义,或平等主义的狩猎采集社会,或母系园艺(horticultural)社会,或父系园艺社会,等等。在生产的一个方面的变化和另一个方面的变化之间似乎没有必要的联系。例如,一个社会可以经历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并保持父权制。然而,常识、历史和我们的经验都会告诉我们,生产的这两个方面是如此紧密地交织在一起,因此其中一个方面的变化通常会在另一个方面产生运动、紧张或矛盾。</p>
-
-<p>在这种情况下,种族等级也可以被理解。随着对“肤色/种族系统”的定义,进一步的阐述也就是可能的。“肤色/种族系统”指的是一个将生物学意义上的肤色转变为社会意义上的种族的社会生活竞技场。种族等级制度,就像性别等级制度一样,是我们社会组织的一个方面,也是人们如何生产和再生产的一个方面。它们根本不是意识形态的;它们构成了我们生产方式的第二个方面,即人的生产和再生产。那么,最准确的说法可能是,不要把我们的社会简单地称为“资本主义的”,而应该说是“父权资本白人至上主义的”。在后面的第三部分,我们说明了资本主义适应和利用种族秩序的一种形式,以及资本主义和父权制之间相互关系的几个例子。</p>
-
-<p>资本主义的发展为工人的等级制度创造了场所,但传统的马克思主义分类方式不能告诉我们谁将填补哪些场所。性别和种族等级制度决定了谁填补空缺场所。父权制不是简单的等级组织,而是特定的人填补特定的场所的等级制度。研究父权制,我们就知道为什么是女性被统治以及如何被统治。虽然我们认为大多数已知的社会都是父权制的,但我们并不认为父权制是一种普遍的、不变的现象。相反,父权制作为一种允许男性支配女性的男性之间的相互关系,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形式和强度上都发生了变化。研究在历史上的社会中男性之间的相互依赖与其支配女性的能力之间的关系至关重要。研究男人之间的等级制度和他们获得父权利益的机会的区别也至关重要!当然,阶级、种族、国籍,甚至婚姻状况和性取向,以及明显的年龄,都在这里发挥作用。不同阶层、种族、国家、婚姻状况或不同性取向群体的女性对抗着不同程度的父权制力量。女人们自己也可能对在父权等级制中地位低于她们的男性亲属们的其他男性行使着阶级、种族或国家权力,甚至父权权力(通过她们的家庭关系)。</p>
-
-<p>概括地说,我们将父权制定义为一套具有物质基础的社会关系,在其中男性之间存在等级关系,也存在不同等级之间的团结,使他们能够支配妇女。父权制的物质基础是男性对女性的劳动力的控制。这种控制通过拒绝妇女获取必要的有经济效益的生产资料和限制妇女的性取向来维持。男人行使权力,接受女性的私人服务,不用做家务或抚养孩子,有权为了性而使用女性的身体,在感觉上和现实中都是强势的。我们目前所经历的父权制的关键因素是:异性恋婚姻(以及随之而来的同性恋恐惧症),女性养育子女和做家务,妇女对男性的经济依赖(通过劳动力市场的安排来执行),国家,以及许多基于男性之间社会关系的机构:体育、工会、行会、大学、教堂、公司和军队。如果我们想要理解父权制的资本主义,所有这些因素都需要被仔细分析。</p>
-
-<p>男性之间的等级制度和相互依赖以及女性的从属地位是我们社会运作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就是说,这些关系是系统性的。抛开建立这些关系的问题不说,我们要问,我们能够识别出资本主义社会中的父权关系吗?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我们必须发现男人和男人之间存在这种父权制的关系。尽管资产阶级和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家都声称这种关系不再存在,或者,即便存在也最多不过是一些无关紧要的残余物。我们能理解人类之间的这些关系是如何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延续下去的吗?我们能确定父权制塑造资本主义发展进程的方式吗?</p>
-
-<h3 id="iii父权制与资本的伙伴关系">III.父权制与资本的伙伴关系</h3>
-
-<p>我们怎么识别资本主义社会中的父权社会关系?似乎每个女人都只受到自己的男人的压迫;她的压迫似乎是一件私人的事。男人之间的关系和家庭之间的关系似乎都是分散的。我们很难把男人之间的关系,以及在男人和女人之间的关系,看作系统的父权制。然而,我们认为,父权制作为一种男女关系体系存在于资本主义中,而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父权制和资本之间存在着一种健康而强大的伙伴关系。然而,如果人们从父权制的概念和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理解开始,人们就会立即认识到父权制和资本的伙伴关系并不是不可避免的;男人和资本家经常有利益冲突,特别是在妇女的劳动力的使用上。这种冲突可能体现出来的一种方式是:绝大多数男性可能希望他们的女人在家里亲自为他们服务。少数男性是资本家,他们可能希望大多数女性(不是自己的)在工薪劳动力市场工作。在研究这场关于女性劳动力权力的冲突的紧张关系时,我们将能够确定资本主义社会中父权关系的物质基础,以及父权制和资本主义之间伙伴关系的基础。</p>
-
-<p><strong>工业化与家庭工资的发展</strong></p>
-
-<p>马克思主义者从他们在19世纪所目睹的一些社会现象中做出了相当合乎逻辑的推论。但他们最终低估了刚起步的资本需要与之对抗的先前存在的父权社会之力量,以及对资本进行调整以适应这些力量的需求。工业革命吸引了所有的劳动力,包括妇女和儿童;事实上,第一批工厂几乎只使用儿童和女性劳动。妇女和儿童可以独立于男人来挣工资,这既破坏了权威关系(如上文第一部分所讨论的),又使所有人的工资都保持在低水平。考茨基在1892年如此描述了这个过程:</p>
-
-<p>然后,随着工人的妻子和孩子…能够自己照顾自己,男性工人的工资可以安全地降低到仅满足他自己的个人需求的水平,而不会有停止新劳动力供应的风险。</p>
-
-<p>此外,妇女和儿童的劳动提供了额外的优势,因为她们不具有男人那样的抵抗能力:她们进入工人队伍,极大地增加了市场上出售的劳动力数量。</p>
-
-<p>因此,妇女和儿童的劳动…也降低了男性工人的抵抗能力,因为他们在市场上是过剩的;由于这两种情况,它降低了男性工人的工资。</p>
-
-<p>低工资和强迫所有家庭成员参与劳动力大军对工人阶级家庭生活的可怕影响被马克思主义者发现了。考茨基写道:</p>
-
-<p>资本主义的生产制度在大多数情况下并不会破坏工人的单一家庭,而是夺走它所有的一切,除了它的那些令人不快的特征。今天妇女在工业化工作中的活动…意味着她在既有的负担上又多了新的一个。但一个人不能服务两个主人。每当工人的妻子必须帮忙挣到每天的口粮时,他的家庭就难过了。</p>
-
-<p>工人和考茨基都认识到女人参与工薪劳动的缺点。女人不仅是“更廉价的竞争者”,而且职业女性不是别人,就是他们自己的妻子,她们没办法很好地“服务于两个主人”。</p>
-
-<p>男性工人抵制妇女和儿童大量进入劳动力市场,并试图将她们排除在工会成员和劳动力大军之外。在1846年,《十小时倡议》声明:</p>
-
-<p>不言自明的是,所有试图改善女工厂工人的道德和身体状况的努力都将会失败,除非她们的工作时间大大减少。的确,我们甚至可以说,已婚的女性最好专注于家务劳动,这比在工厂里跟着永不停歇的机器来劳动要好得多。因此,我们希望很快有一天,丈夫能够养活妻子和家人,而不用派前者去忍受棉纺厂的苦工事。</p>
-
-<p>1854年,在美国,全国印刷工会决定不“通过法案(act)鼓励雇佣女性设计师”。男性工会成员不想为女工提供工会保护;而是试图把她们排除在外。1879年,雪茄制造商国际联盟主席阿道夫·斯特拉瑟说:“我们不能把女性赶出这个行业,但我们可以通过工厂法律来限制她们的日常劳动配额。”</p>
-
-<p>虽然廉价竞争的问题可以通过适当安排劳动妇女和青年来解决,但扰乱家庭生活的问题却没办法这样解决。男性为男性保留了工会的保护,并要求建立保护妇女和儿童的劳动法。保护性的劳动法虽然可能改善了一些对女性和童工最严重的虐待,但也限制了成年女性在许多“男性”工作中的参与度。男人们试图将高工资的工作都掌握在自己手中,也想要提高男性的整体的工资水平。他们要求工资要高到足够用他们自己的工薪劳动来养活家庭成员。这种“家庭工资”制度逐渐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成为稳定的工人阶级家庭的规范。一些观察人士声称,不上班的全职妻子是男性工人生活水平的一部分。男性工人不是为男女平等的工资而战,而是寻求“家庭工资”;希望保留妻子在家里的服务。在没有父权制的情况下,一个统一的工人阶级可能会直面资本主义,但父权社会关系分裂了工人阶级,允许一部分(男人)因拿取另一部分(女人)的利益而被收买。男人之间的等级制度和他们之间的团结在这个解决过程中都是至关重要的。“家庭工薪”可以理解为解决当时父权制和资本主义利益之间在妇女劳动力方面的冲突的一种方式。</p>
-
-<p>大多数成年男性的家庭工资意味着男性的妥协和共谋。它意味着其他人的低工资,例如年轻人、女性和社会定义的低等男性(爱尔兰人、黑人,等等父权阶层中最低的群体,他们被剥夺了许多父权福利)。妇女、儿童和低等男子的低工资由劳动力市场上的工作隔离来执行,进而由工会和管理机构以及学校、培训项目甚至家庭等辅助机构来维持。工作的性别隔离,通过确保妇女拥有较低收入的工作,既保证了妇女对男子的经济依赖,又加强了妇女和男子分别适合不同领域的无形观念。因此,对大多数男性来说,家庭工资的发展从两方面保障了男性统治的物质基础。首先,女性的工资水平低于男性。妇女在劳动力市场上获得的低工资,使男性对比女性的物质优势得以延续,并鼓励女性选择全职太太作为职业。其次,女性在家里做家务,做其他直接使男性受益的服务。妇女的家庭责任反过来又加强了她们低下的劳动力市场地位。</p>
-
-<p>能看出来,在20世纪早期发展起来的这种解决办法,既有利于资本的利益也有利于父权制的利益。人们经常认为,资本家们认识到,在19世纪早期工业化进程中盛行的极端恶劣的工作条件下,工人阶级家庭无法充分地自我繁殖。他们意识到,家庭主妇比有工资的妻子更能够生产和维持健康的工人,受过教育的孩子比未受过教育的孩子更能成为好的工人。这种交易包括向男性支付家庭工资,让女性留在家里。这既让当时的资本家满意,也让男性工人满意。尽管交易的条款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改变,但直到今天,家庭以及女人在家庭中的劳动仍然还是通过提供一个劳动力的方式来服务资本,并且通过成为男性驰骋特权的空间来服务男人。女人们不仅努力服务着男人们和她们的家人们,也作为消费者服务资本。家庭也是学习支配和服从的地方,正如费尔斯通、法兰克福学派和其他许多人所解释过的那样。顺从的孩子成为顺从的工人;女孩和男孩各自习得适当的角色。</p>
-
-<p>虽然家庭工资表明资本主义在适应父权制,但儿童地位的变化却表明父权制在适应资本。孩子们和妇女一样开始被排除在工薪劳动之外。随着孩子们赚钱能力的下降,他们与父母的法律关系也发生了变化。在美国工业时代的开始,满足孩子们对父亲的需求被认为对他们的幸福发展至关重要,甚至是首要的:在有争议的监护权案件中,父亲们享有法律优先权。布朗的研究表明,随着孩子为家庭经济福祉做出贡献的能力下降,母亲越来越被视为孩子幸福发展的重要因素,并在监护权有争议的案件中逐渐获得了法律优先权。在这里,父权制适应了儿童不断变化的经济角色:当孩子有生产力时,男人声称拥有他们;当孩子变得无生产力时,他们就被发配给妇女。</p>
-
-<p><strong>二十世纪的伙伴关系</strong></p>
-
-<p>19世纪的马克思主义者们关于父权制将在资本主义把所有人都无产阶级化的需要面前枯萎的预言并没有成为现实。他们不仅低估了父权制的力量和灵活性,还高估了资本的力量。他们设想,撕裂封建关系的资本主义的新社会力量几乎是无所不能的。在面对日常生活中的历史性的力量时,当代的观察者更好地看到了“纯粹的”资本主义倾向和“实际的”资本主义倾向之间的区别。关于资本和种族秩序之间的“伙伴关系”以及劳动力市场分割的讨论,提供了“纯粹”资本主义力量如何与历史现实相妥协的额外例子。资本主义在这个过程中表现出了巨大的灵活性。</p>
-
-<p>研究过南非的马克思主义者认为,尽管种族秩序可能不允许每个人实行平等的无产阶级化,但这并不意味着种族障碍阻碍了资本积累。抽象来说,分析师可能会讨论哪种安排可以允许资本家攫取最多的剩余价值。然而,在一个特定的历史情况下,资本家必须关注社会控制、工人群体的抵抗和工会的干预,以及国家的干预。为了让整个社会可持续,国家可能会干预;国家有必要监管一些资本家,以克服那些最极端的资本主义倾向。如果考虑到这些因素,那么资本家最大化了最大的实际利润。如果出于社会控制的目的,资本家以特定的方式组织工作,资本本身并不能决定谁(即哪些个人具有归属特征)在工薪劳动力中占据较高阶层,谁占据较低阶层。当然,这有助于让资本家本身成为占主导地位的社会群体,同样也可能是种族主义者(和性别歧视者)。资本主义既继承了主导群体的与生俱来的特征,也继承了从属群体的。</p>
-
-<p>最近关于垄断资本创造劳动力市场分割的趋势的争论与这一理解是一致的。资本家故意分割劳动力,使用一些与生俱来的特征来划分工人阶级,这显然源于对社会控制的需求,而不是狭义上的资本积累所必要的事情。随着时间的推移,并不是所有这些分裂的尝试都能成功(在分裂方面),或者有利可图。资本塑造劳动力的能力取决于狭义上的资本积累的要求(例如,生产的组织方式是否需要大量工人之间的沟通?如果是这样,他们最好都说英语),也取决于一个社会内部的可能鼓励或强制资本去适应社会自身的力量(在南非给白人和黑人分别设置单独的洗浴间对于资本家来说,只能被理解为一个经济成本,但它低于试图迫使南非白人与黑人一起洗澡的社会成本)。</p>
-
-<p>如果我们关于资本主义发展进程的争论的第一个要素是资本不是全能的,那么第二个要素就是资本是非常灵活的。资本积累遇到了预先存在的社会形式,既摧毁它们,又适应它们。资本的“适应”可以被视为这些旧有形式在新环境中冥顽不灵的力量的反映。即使他们坚持下去,他们也不是没有改变的。比如今天对种族和性别的意识形态理解,就是在资本积累过程中对种族和性别区分的强化之中形成的。</p>
-
-<p><strong>今天的家庭和家庭工资</strong></p>
-
-<p>我们在上面已经论证,资本主义和父权制的适应或相互适应,在20世纪早期以家庭工资的发展为形式。家庭工资巩固了父权制和资本之间的伙伴关系。尽管尤其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来,妇女的劳动参与率有所增加,但我们认为,家庭工资仍然是当前性别分工的基石一一在这个分工中,女性主要负责家务,男性主要负责工薪工作。妇女在劳动力市场上较低的工资(再加上需要有人抚养孩子)保证了家庭作为一个必要的收入集中单位的存续。因此,由家庭工资支持的家庭便允许男人在家庭内部和家庭外部控制妇女的劳动。</p>
-
-<p>虽然职业女性的增加可能会给家庭造成压力(类似于考茨基和恩格斯19世纪所指出的压力),但认为家庭的概念和现实以及性别分工很快就会因此消失是错误的。性别分工再次出现在劳动力市场上,妇女从事女性的工作,通常和她们曾经在家庭内部做的工作一样——准备食物和服务,各种清洁,照顾人,等等。由于这些工作地位低工资低,父权关系仍然是完好的,尽管它们的物质基础在某种程度上从家庭转移到工资差异。例如,卡罗尔·布朗认为,在资本主义内部,我们正在从“以家庭为基础”的父权制转向“以工业为基础”的父权制。</p>
-
-<p>以工业为基础的父权关系以各种方式得到执行。为女性明确规定了较低的工资、较低的福利和较少的晋升机会的工会合同,不仅仅是返祖的宿醉一一即性别歧视态度或男性至上主义意识形态的一种情形一一它们其实维持着父权制度的物质基础。虽然有些人认为父权制已经在家庭中消失(例如,参看斯图尔特·伊文,《资本的意识》),但我们不会这样认为。虽然资本和父权制之间妥协的条款随着以前位于家庭中的额外任务资本化而改变,并且女性的劳动力权力的部署的场所也在变化,然而,正如我们上面所说的,劳动力市场上极端的工作隔离所造成的工资差异,通过鼓励妇女结婚,加强了家庭,也加强了家庭劳动分工。家庭工资的“理想”——一个男人可以挣到足够的钱来养活整个家庭——可能会让位于一种新的理想,即男人和女人都通过工资收入来贡献整个家庭的现金收入。因此,为了延续父权制,即男性对女性劳动力权力的控制,工资差异将变得越来越必要。工资差别将有助于将妇女的工作定义为比男子次要的工作,因为它需要妇女实际上继续以经济方式依赖男子。劳动力市场和其他地方的性别分工应该被理解为一种父权制使自身得以延续下去的表现方式。</p>
-
-<p>许多人认为,尽管资本和父权制之间的伙伴关系现在己经存在,从长远来看,资本主义最终会无法容忍它;资本最终可能会摧毁家庭关系和父权制。论点的逻辑是资本主义社会关系(家庭不是它的例子)倾向于普遍化,随着女性越来越能赚钱她们将越来越拒绝在家庭中的从属地位,并且因为家庭尤其压迫妇女和儿童,一旦人们可以自己靠自己生活它就会崩溃。</p>
-
-<p>我们不认为家庭中体现的父权关系如此容易被资本摧毁,我们也几乎没有看到什么证据表明这个家庭制度目前正在解体。尽管妇女劳动力参与率的增加使离婚更加可行,但离婚的动机对妇女来说并不是压倒性的。妇女的工资水平只能让少到几乎没有的一些妇女有能力独立和充分地养活自己和抚养孩子。传统家庭衰败的证据怎么说也是微弱的。离婚率并没有那么大幅度的增加,而是在各阶级中保持平稳;此外,再婚率也很高。直到1970年的人口普查,初婚率一直在历史性下降。自1970年以来,人们似乎一直在推迟结婚和生育,但最近,出生率已开始再次回升。现在的确有更大比例的人口生活在传统家庭之外。尤其是年轻人,他们正在离开他们父母的家,并且在他们结婚建立传统的家庭之前就开始自立门户。老年人,特别是老年女性,在子女长大后,经历配偶分居或死亡后,她们在自己的家庭中经历着孤独。然而,这些趋势表明,新一代的年轻人将在他们成年后的某个时候以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高的比例形成核心家庭。1930年以来出生的群体最终结婚率和生育率比以前的群体要高得多。结婚和育儿的持续时间可能正在缩短,但其影响的范围仍在蔓延。</p>
-
-<p>资本“摧毁”家庭的观点也忽视了使家庭生活具有吸引力的社会力量。尽管有人批评核心家庭对心理造成破坏,但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家庭仍然满足了许多人的真实需求。这不仅适用于长期的一夫一妻制,对抚养孩子的需求更是如此。单亲父母同时承受着经济上和精神上的负担。特别是对工人阶级妇女来说,这些负担使劳动力参与的“独立”变得虚幻。单亲家庭最近被政策分析人士视为过渡性家庭结构,在再婚后成为双亲家庭。</p>
-
-<p>女性劳动力参与增加的影响可能是家庭内部性别分工的减弱,而不是更频繁的离婚,不过这也缺乏证据。这几年关于谁做家务的统计数据,即使是妻子有收入的家庭也没什么变化:女性仍然做大部分的家务。“一天当作两天用”对职业女性来说就是现实。这并不奇怪,因为家庭之外在劳动力市场的性别分工,使女性在经济上依赖男性,即便她们自己也挣工资。然而,父权制的未来并不仅仅取决于家庭关系的未来。因为父权制,就像资本一样,可以具有惊人的灵活和适应性。</p>
-
-<p>无论家庭内部和其他地方的父权制劳动分工,是否对于资本来说“最终”是无法容忍的,它反正现在在塑造着资本主义。正如我们下面所说明的,父权制既使资本主义控制合法化,又使某些形式的资本斗争合法化。</p>
-
-<p><strong>二十世纪的意识形态</strong></p>
-
-<p>父权制通过在男性之间建立和合法化的等级制度(通过允许所有等级的男性控制至少一些女性),加强了资本主义的控制,而资本主义价值观塑造了父权制下善的定义。</p>
-
-<p>费尔斯通定义的心理现象就是在依赖和支配关系中发生之事的独到例子。它们出自男性社会权力的现实一一而女性没有权力一一但它们是由它们发生在资本主义社会的背景下的事实所塑造的。如果我们用激进的女性主义者所描述的那样来审视男性的性格特点——竞争性的,理性主义的,支配的——它们很像我们对资本主义社会主导价值观的描述。</p>
-
-<p>这种“巧合”可以用两种方式来解释。首先,男人,作为工薪劳动者,在工作中被吸收到资本主义的社会关系中,被驱使进入这些关系所规定的竞争中,并吸收相应的价值观。激进的女性主义对男性的描述并没有完全超出资本主义社会的范围。第二,即使男人和女人实际上并没有按照性规范所规定的方式行事,男人也会为自己主张那些在主导意识形态中被重视的特征。于是举个例子,《克雷斯伍德高地》的作者发现,当男性是专业人士,整天操纵下属(通常使用基本的非理性的动机来训导出他们想要的行为)时,男性和女性将男性描述为“理性和务实的”。当妇女投入大量精力研究抚养儿童和儿童发展的科学方法时,《克雷斯伍德高地》里的男性和女性将妇女描述为“非理性和动感情的”。</p>
-
-<p>这不仅有助于解释资本主义社会中“男性”和“女性”的性格特征,而且也解释了资本主义社会中性别歧视意识形态的特殊形式。正如女性的工作具有延续男性统治和资本主义生产的双重目的一样,性别歧视的意识形态也具有双重目的,即美化男性特征/资本主义价值观,以及诋毁女性的性格特征/社会需求。如果女性在其他的社会中是低级的或无力的,那么男性这样做的理由就和资本主义社会不一样了。只有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将女性贬低为感性的或非理性的才有意义。只有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将女性视为“依赖者(dependent)”才有意义。“依赖者”的封号在封建社会中没有意义。由于分工确保了作为妻子和母亲的女性在很大程度上关心使用价值的生产,对这些活动的诋毁既掩盖了资本无法满足社会层面上决定性的需求,同时也在男性眼中贬低了女性,为男性占主导地位提供了理由。这方面的一个例子可以从电视购物广告特有的矛盾心理中看出。一方面,他们致力于解决满足社会需求的真实障碍:(消灭)破坏衣服和刺激皮肤的洗涤剂,各种各样的劣质产品;另一方面,必须诋毁对这些问题的关切;这是通过嘲笑妇女即必须处理这些问题的工人来实现的。</p>
-
-<p>一个证明父权制和资本主义的伙伴关系的平行论点可能是关于劳动力中的性别劳动分工。性别分工的存在使女性从事低薪工作,并从事被认为适合女性角色的工作。妇女阶层是教师、慈善工作者和卫生保健领域的绝大多数。妇女在这些工作中所扮演的养育者角色地位很低,部分原因是男人诋毁妇女的工作。这些工作的地位很低,也因为资本主义强调个人独立和私营企业满足社会需要的能力,而这些重点与对集体提供社会服务的需要相矛盾。只要可以用它们是女人干的活儿来诋毁养育任务的社会重要性,就可以避免资本对交换价值的优先地位与【社会】对使用价值的需求之间的对抗。这样,就不是女性主义,而是分裂工人阶级的性别歧视削弱了工人阶级。</p>
-
-<h3 id="iv走向一个更进步的联盟">IV.走向一个更进步的联盟</h3>
-
-<p>还有许多问题有待我们去探索。我们在这里使用的父权制与其说是一个分析性的术语,更像是一个描述性的术语。如果我们认为马克思主义做得不够,激进的女性主义本身也不够,那么我们就需要发展新的类别。我们的任务之所以是困难的,是因为同样的特征,如劳动分工,往往同时加强父权制和资本主义,而在一个完全父权制的资本主义社会中,很难分离出父权制的机制。然而,这是我们必须做的事情。我们不得不指出一些起点:观察谁从妇女的劳动力中受益,揭示父权制的物质基础,调查男性之间的等级制度和团结机制。我们必须问的问题是无穷无尽的。</p>
-
-<p>我们能谈谈父权制度的运动规律吗?父权制是如何产生女性主义斗争的?除了先进的资本主义社会,我们在哪里还能看到性别政治和性别斗争?父权制度的矛盾是什么?它们与资本主义矛盾的关系是什么?我们知道父权关系导致了女权运动,资本产生了阶级斗争一一但是女性主义与阶级斗争的关系在历史背景下是如何发挥出来的呢?在本节中,我们试图提供对最后一个问题的答案。</p>
-
-<p>在历史上和现在,女性主义和阶级斗争的关系要么就是两条完全独立的道路(一方面是资产阶级女性主义,另一方面是阶级斗争),要么就是在左翼内部由马克思主义来支配女性主义。关于后者,这既是马克思主义的分析力量的结果,也是左翼内部男人的力量的结果。这些观点既产生了左翼的公开斗争,也产生了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者的矛盾立场。</p>
-
-<p>大多数认为自己是激进分子的女性主义者(反体制、反资本主义、反帝国主义、社会主义、康米、马克思主义者,什么都反)会同意,妇女运动的激进派己经失去了势头,而“资产阶级”似乎抓住了时机并继续前进。我们的运动已经不再处于那个令人兴奋的,精力充沛的时期,那时无论我们做什么都会有用:提高意识,把更多的女性(甚至比能容纳的更多)带入运动,在社会中增加女性问题的可见性,通常以一种在根本上挑战资本主义和父权关系的方式进行。现在我们感觉到女权运动的一部分被吸收了,“女性主义”被用来反对女性一一例如,在有些诉讼中法官主张女性离婚前是家庭主妇的也不需要赡养费,因为我们都知道女性现在已经被解放了。迄今为止未能通过的平等权利修正案(ERA)表明,在许多女性心中仍存在一种立法上的恐惧,她们害怕“女性主义”将继续被用于针对女性,这表明我们真的需要重新评估我们的运动,分析为什么它以这种方式被吸收了。对我们来说,求助马克思主义来进行重新评估是合乎逻辑的,因为它是一个发展着的社会变革理论。与女性主义理论相比,马克思主义理论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在我们试图使用它时,我们有时也偏离了女性主义的目标。</p>
-
-<p>左派一直对妇女运动持矛盾态度,经常认为它是社会主义革命的事业。当左翼女性拥护女性主义时,它可能会对左翼男性构成个人威胁。当然,许多左翼组织也从妇女的劳动中受益。因此,许多左翼的分析(无论是进步的还是传统的)在理论上和政治上都是自私的。它们试图影响妇女放弃对妇女的情况产生独立理解的努力,并采纳他们自己对情况的理解。至于我们如何应对这种压力,当我们转向马克思主义分析,自然会试图加入使用这个范式的“兄弟会”,我们可能最终试图为与兄弟会的斗争正名,而不是试图用分析女性的情况来改善我们的政治实践。最后,许多马克思主义者对他们传统的女性问题的批判分析感到满意。他们认为阶级是理解女性地位的正确框架。妇女应该被理解为工人阶级的一部分;工人阶级反对资本主义的斗争应该优先于男女之间的任何冲突。不能允许性(别)冲突干扰阶级团结。</p>
-
-<p>随着过去几年美国经济形势的恶化,传统的马克思主义分析也需要重新为自身正名。在60年代,民权运动、学生言论自由运动、反战运动、妇女运动、环保运动以及专业集团和白领团体日益激烈的运动都为马克思主义者提出了新的问题。但现在,通货膨胀和失业等明显的经济问题的回归,掩盖了这些要求的重要性,并让左派回到了“基本盘”一一(狭义定义的)工人阶级政治。很多到处生长的马克思-列宁主义原-党派小团体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是反女性主义者。有迹象表明,左翼学术界中女性主义问题的讨论程度也在下降。日间托儿所正在从左翼工会会议的讨论内容中消失。随着马克思主义或政治经济学在智力上被接受,自由主义学术界的老男孩网络被复制到一个由马克思主义者和激进分子组成的年轻男孩网络中,尽管它年轻而激进,但在成员和观点上仍是男性式的。</p>
-
-<p>那种让激进女性放弃这些愚蠢的东西,变得“严肃”的革命性的压力增加了。与“通货膨胀”和“失业者”相比,我们的工作似乎是在浪费时间。我们(女性)的失业从未被视为一场危机,这是男性占主导地位的一种症状。在20世纪30年代的上次重大经济危机中,巨大的失业一部分是通过将女性排除在各种工作之外来解决的一一即每个家庭只有一个的工薪工作,而这份工作是男性的工作。资本主义和父权制从危机中恢复了,也加强了。正如经济危机通过纠正失衡为资本主义发挥恢复作用一样,它们也可能为父权制服务。30年代让女性回到了原来的位置。</p>
-
-<p>如果放弃对女性主义问题的研究和实践,反对资本和父权制的斗争就不可能成功。一场仅仅针对资本主义压迫关系的斗争将会失败,因为它们在父权压迫关系中的潜在支持将会被忽视。对父权制的分析对于一种会破坏父权制的社会主义的定义是必要的,这种社会主义也是唯一一种对女性有用的社会主义。虽然男人和女人都需要推翻资本主义,但他们保留了性别群体特有的利益。从我们的研究、历史或男性社会主义者来看,尚不清楚“社会主义”所为之奋斗的东西对男人和女人是否都是一样的。因为一个“人道的社会主义”不仅需要就新社会应该是什么样子和一个健康的人应该是什么样子达成一致,而且更具体地说,它将要求男人们放弃他们的特权。</p>
-
-<p>作为妇女,我们不能让自己被花言巧语哄骗住,从而放弃我们任务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就像我们在历史中许多次被骗的那样。我们必须反对那种尝试让我们放弃女性主义之目标的明显的和不明显的高压。</p>
-
-<p>这意味着两个策略性的考虑。第一,建立社会主义的斗争必须是一场具有不同利益的群体组成联盟的斗争。妇女不应该相信男人在革命后“解放”他们,部分原因是没有理由认为他们会知道怎么做;一部分因为他们没有必要这样做;事实上,他们的直接利益在于我们受到的持续压迫。相反,我们必须有自己的组织和自己的权力基础。第二,我们认为资本主义内部的性别分工给了女性一种实践,在其中我们已经学会了理解人类的相互依赖和需求是什么。我们同意莉丝·沃格尔的观点,即虽然男性长期以来一直在与资本作斗争,但女性知道该为什么而奋斗。一般来说,男性在父权制和资本主义中的地位阻止了他们认识到人类对养育、分享和成长的需求,以及认识到在非等级制和非父权制的社会中满足这些需求的可能性。但即使我们提高了他们的意识,男人们也可能会评估潜在的收益和潜在的损失,然后选择现状。男人可能会失去的不只是单纯的枷锁。</p>
-
-<p>作为女性主义社会主义者,我们必须组织一种实践,既解决反对父权制的斗争,也解决反对资本主义的斗争。我们必须坚持,我们想要创建的是这样一个社会,在其中相互依赖的认同是解放而不是耻辱,在其中养育后代不是一个压迫的实践而是一个普通的实践,在其中女性不再继续支持不正当的那些具体的男性自由。</p> Heidi Hartmann 女性主义社会主义者,必须组织一种既解决反对父权制,也解决反对资本主义的斗争实践。我们必须坚持要创建一个相互依赖、认同解放而非耻辱的社会。 巴枯宁瑞士演讲・三 1871-05-03T10:56:15+06:55 1871-05-03T10:56:15+06:55 https://agorahub.github.io/pen0/heros/MikhailBakunin-a1_r-bakunins-speech-in-switzerland-3 <p>亲爱的同志们,上次说1789~1793年革命中,中产阶级有意无意间助用平民之力,筑其权力于封建世界废墟之上。从此以后,他们成为统治阶级。</p>
-
-<!--more-->
-
-<p>若说“热月”罗伯斯庇尔和圣茹斯特等政权被推翻,生命被杀害,信徒被充军的反动派政变,是移居国外的贵族与教士的阴谋所致,人们就犯了极大的错误了。贵族与教士这两败类中有许多分子很热心地参与此种阴谋,并幸灾乐祸地,愿意见这些使他们心惊胆寒,不留情宰割他们头颅的敌人失势垮台,倒是不错的但如果只有他们,他们是一无所能的。他们的财产既已被充公,他们还有什么能力卷土重来呢?当时中产阶级中有一部分因营买国产,垄断军需,征税粮税,乘众人贫困与破产的机会而致富,而私饱的人唯恐革命骚扰到他们腰间的荷包,因而大发狠心,断送了革命的命脉,所以“热月”反动得主谋者就是这些代表道德与公众秩序的伪善者。他们之外又有一群商人为其旁助,商人真是永远作恶与怯弱的败类,他们零星地吮吸平民的脂膏,以劣货欺骗平民的金钱,他们有平民的无知怯弱于革命而残暴反动。在他们心目中一切使人动心的思想,及人类的最高原则,和人类的无上利益都是空的,不会存在的。就是爱国主义,他们至多也只识其浮夸与虚荣的一面,或者是完全不知道。所以世间没有什么情感能使他们摆脱铜臭的拜金勾当,与可怜的日常忧虑的。任何人都知道,任何党的人都肯定地说,在这可怕的巴黎被围中,当平民与敌人激战的时候,当富有阶级筹划阴谋,奉巴黎于普鲁士人之手的时候,当宽大的无产阶级——平民的妇人与子女忍不住饥饿的时候,一般商人唯利是图的企图,就是怎么样使他们的货物,民食所必需的物品,卖得最高的价钱。</p>
-
-<p>法国各城的商人都做过同样的勾当。在以被普鲁士人侵占的各城,他们会开门迎接敌人。在未被侵占的城市,他们也已预备替敌人去开门,他们破坏国防,他们到处尽力之所能反抗唯一能就法国的平民举事和平民武装。今日城市中的商人同乡下的农民构成了反动的大本营。农民还有转变走上革命之路的可能,而商人将永远是卑怯的商人。</p>
-
-<p>中产阶级于法兰西大革命中自成两类,一类是极少数人,即以“雅各宾”党为名的革命的中产阶级。我们于此切不可将今日的雅各宾党与1793年的雅各宾党混谈了。今日的雅各宾党只是上个世纪的英雄灰色之幻影,不像人样的小鬼,滑稽的怪形而已。而1793年的雅各宾党则的确是伟大的人物,他们有革命的圣心、正义与自由平等的尊崇。他们之所以不懂这些在今日尤能代表我们意向的名词,其咎不在与他们。他们当时只留意到政治的表面,而不了解经济与社会的意义。但是,我复述一句,这并不是他们的过错,正如我们今日所能了解,并不是我们的的功劳一样。所谓功过都是时间的问题。人类是慢慢的呀!有时却嫌太慢了——向前发展的人类真理都是绵延不绝的错误和残酷残忍的经验上得来的。1793年的雅各宾党是有真信仰的人,他们受着思想的感应并且忠于思想。他们真可以说是英雄!他们没有完成革命的伟大工作,这是他们丧失英雄本色的一点。我们可以,而且也应该攻击丹东、罗伯斯庇尔、圣茹斯特等人的学理错误,我们尽管批评他们。说他们的思想是不对的,狭小的,在社会经济上只是中产阶级的,但是,对于他们革命的能力我们不可不表十二分的敬意。他们是昔时英雄中的中产阶级最后的几个英雄。</p>
-
-<p>在这英雄的少数人之外,还有一大群物质上是垄断人的中产阶级,对于他们,什么革命的思想与革命的志高原则,若是不能用于填满他们那样可敬的,那样宽大的钱袋的,那么也只是一些空洞的,毫无价值与意义可言的名词罢了。一旦他们中最富有,同时也是最有势的人借着革命的响声与方法腰间变着满满的时候,他们就会觉得革命的时期过得太久了,现在应该完结了,应该恢复法律与公众秩序的统治了。</p>
-
-<p>他们推翻了“公安委员会”,杀了罗伯斯庇尔、圣茹斯特及他们的许多朋友,并成立了执政府,这执政府真是十八世纪之末腐败的中产阶级之结晶,当时几千少数人以盗窃方法获得且积累了无数金钱,而执政府即是这些金钱的胜利和统治。</p>
-
-<p>但是未完全腐化的法国,因受大革命伟业的激动,再也忍不住此种制度的压迫了。于是起了两种抗议,第一种失败了,第二种成功了。假如第一种胜利,假如第一种能够成功,那么不但法国能救,即世界也将由此改头换面了,不幸第二种的胜利成了暴君的暴政与平民的奴隶制。我所说的,即指巴勃夫(Babeuf)的暴动和拿破仑一世的僭权。</p>
-
-<p>巴勃夫的暴动是18世纪最后的革命行动。巴氏及他的朋友们与罗伯斯庇尔、圣茹斯特颇为相近,差不多就是他们的朋友,又可以说是社会主义的雅各宾党。他们遵崇平等,甚而不顾自由。他们的计划是很简单的:他们要将地主和工具领有者的财产充为国有,由共和的,民主的,社会的国家来支配一切,国家为一切流动产与不动产的主人,因此成为社会的唯一雇主,一切工皆有它命令是从,同时它有政治的无上权,把儿童的教育权收为己有,使全国儿童都有享受教育平等的机会,并强迫成年的男女依平等与正义的原则去劳动去生活。于是一切地方自治力,个人的创制力,总而言之一切自由都将被此种可怕的权力消灭殆尽。全社会只能呈现出一副单调的,强迫的始终如一的灰色之图。政府虽然有普通选举而组成,但是只要选举完了,只要政府依旧在形式职权它对于社会的各分子,却有一种绝对的权力。</p>
-
-<p>由国家的权力去强迫造成平等的学理并非是巴勃夫发明的,古代的大思想家柏拉图于公元前数世纪,在他描写平等社会的《共和国》一书中早就将此种学理的基本原则说明了。最初的基督教徒虽然被当时的社会所迫害,在他们的团体中也已实地实验过共产主义的生活了。最后,即在宗教革命之初,十六世纪初的德国有个闵采尔(Münzer)同他的子弟们也做过社会平等的第一次实验,想在一个广大的社会基础上创立起平等来,巴勃夫的密谋只是平等思想在群众中作第二次实地的表现罢了。这些实验连最后的也在内,之所以不能成功,约有两种理由:第一种是因为群众的程度不够,不知道实行的可能性,第二种,尤其是上因为这些制度上,平等与国家的强权和势力相连,不知不觉间排斥了自由。我们都知道,亲爱的朋友们,平等只能借自由而可能,平等与自由是并行的。然而请你们不要误会,我之所谓的自由并不是中产阶级所独享的,以群众的奴隶制为基础都自由,这与其说是自由,不如说是特权哩,我之所谓自由是人群普遍的自由,使各个人都有人格的自由,但是我们也知道此种自由只有在平等上才可能。不但在学理上而且以实行去反抗一切由不平等而起的制度与社会关系,然后再以众人的自由为原则去创立社会的经济平等。看呐这就是我们现在的纲领,这就是虽有俾斯麦、拿破仑、梯也尔及我尊严的皇帝的一切哥萨克及我全俄至高无上的沙皇所不能阻止其胜利的纲领。</p>
-
-<p>巴勃夫的密谋,将“热月”巴黎反动的政变,所杀溃的,未遭流刑而忠于革命的公民都集合拢来,其中并有许多的工人。密谋失败了,有些被杀了,但有许多仍活着,如邦纳罗蒂(Philippe Buonarroti)就是其中一个。邦氏性刚如铁大有古风,生平为人所看重,敌党对他亦无不起敬意。他亡命比利时很久,他为比利时“烧炭共产主义者”秘密结社的主要创始者,他做了一本书,这本书今日颇不易得,我的一本以后将设法寄给我们的朋友亚岱马君(Adhémar Schwizguebe,松维利耶的雕刻匠)叙述巴勃夫密谋的经过情形,颇为悲壮。所以巴勃夫密谋可谓是过去一个世纪,革命反抗反动之最后的英雄的表现。</p>
-
-<p>我曾经说过拿破仑一世的僭权。此种历史较诸巴氏暴动更惨千百倍,你们大家都是知道的,这是残暴无耻的“刺刀”制度的开端,十九世纪之初,人道第一次遭到无理批颊的耻辱。拿破仑一世为一切暴君的人杰,同时,在军事上说,他又是一切暴君的恐怖,他失败了,他将他不幸的遗产,最无耻的“蔑视人道”、“以刀威逼”的原则留给他们。</p>
-
-<p>我不愿对你们叙事“复古时代”的政况,这是千疮百孔,旦夕垂危两败类即贵族和僧侣想恢复其原有的政治生活与威权的最可笑的实验。复古时代最该注意的一点,就是取得政权欲千年不朽的中产阶级,因觉得他们的权力又四面受敌,朝不保夕之势逐又变成了革命党。当公众权力不在他们掌握之中的时候,换言之当社会保障别的利益而损害他们利益的时候,他们就立刻与这种权力为敌,重新作起密谋运动。基佐(Guizot)、贝里埃(Périer)、梯也尔(Thiers)等,这些可诅咒的中产阶级反动的灵魂,都是路易菲利普治下最热心拥护中产阶级之迫害的腐朽的,同时在他们心目中以为最完善的政府之著名人物,但在复古时代,也为秘密会社的重要分子,1830年7月,他们的革命胜利了,于是中产阶级的自由主义的统治也从此开幕了。</p>
-
-<p>欧洲真正的中产阶级政治与利益的统治是从1830年开始的,其中尤以英、法、比、荷兰和瑞士为最先。别的国家如德意志、丹麦、瑞典、意大利、西班牙及葡萄牙等,中产阶级的利益虽然比别的利益最占优势,可是政治与政府仍然不是他们的。至于这庞大而可怜的全俄帝国,我不愿说它,它至今仍屈从与“沙皇”的暴政之下,其中还没有真正的中间阶级,即中产阶级的政图也还没有一个社会的情形,一边是官的世界,有军事、警察和官僚的组织,其使命在满足“沙皇”的私欲,另一边是平民,是几千万被“沙皇”与其走狗任意吞噬的可怜者,俄国革命只有直接从民间起来的,这点我在数年前一篇颇长的演说中已有很详细的说明,这篇演说我将设法即刻寄给你们。我也不愿对你们说这不幸和英雄的波兰,在这卑鄙的三只恶鹰即俄罗斯帝国、奥地利帝国、和普鲁士为其代表的德意志新帝国的爪牙间,不断地向前奋斗,虽屡遭失败的创痛,也还是百折不挠地为自由挣扎,永远不会停歇起复兴的工作。波兰与俄国一样,也还没有真正的中间阶级,一边是俄皇“沙皇”世袭的奴役,以前就有的统治势力,今日已腐朽不堪的波兰贵族及官僚。另一边是无数被奴役的农民,他们今日不但被已经失势的贵族压迫,而且受着国家,“沙皇”已其不可计数的官僚剥削。我更不愿对你们说起瑞典与丹麦这两小国,因为他们是从1848年之后才成为立宪制的国家。较诸其他欧洲各国略有逊色,最后西班牙与葡萄牙我们也不必说起,因为它们国内的工业运动和中产阶级的政治受着军阀及僧侣双重势力的摧残为时已久,现在仍留为最落后的国家。然而我却应该使你们注意,西班牙虽然在表面上那样的落后,但照样存在于世界各国的国际劳动协会的组织,在我看来西班牙也是其中最完善的一个哩。</p>
-
-<p>我现在以德国来说吧,德国从1830年以来,呈现出,现在仍继续呈现的一种奇异的形态,在这里中产阶级的利益虽占优势,然而政权却不为他们所有,极端的专制是它现行的政体,虽然有立宪的假面具可掩人耳目,而其军事与行政上的组织却仍卑鄙的专供贵族之用。</p>
-
-<p>我们要研究中产阶级的统治,最好以英、法、比为研究资料。意大利统一于维克托·伊曼纽尔(Victor Emmanuel)的君权之后,虽也可供我们来参考,但总不及法国那样显著,所以我们的观察就着重在这个国家。</p>
-
-<p>自从1830年的革命之后,中产阶级在法国,有得发表其原则于文学、政治与社会经济上完全自由权至原则可以“个人主义”概括之。</p>
-
-<p>我只所谓的个人主义即是认为全社会与人群各不相谋彼此互争互斗的集团,他们生存于社会好像是自然的敌人似的,彼此为生活需要而互相排斥,自己向前,必须阻止别人出路的倾向而言——简言之,此种倾向催促各个人不顾一切人的利益并在别人身上,求得其一个人的安适、富足与幸福的意思。这无非是一种各自争先的竞赛,各自逃命的混乱。谁停止住,谁就不幸,因为他们将落在人后。谁在途中因疲惫而跌倒,谁就倒霉,因为他们将被蹂躏。竞争是毫无心肝,毫无怜悯的。谁失败谁就不幸!在此种争斗中,有许多罪恶是必然要犯的,并且这一切的互相残杀充其量只是连续反抗人类一切道德之一基础的“休戚相关”的恶行罢了。人们说国家是正义的代表于裁判者,可是,国家非但不阻止这些罪恶的发生,反而认其为合法的行为,使其永续不息。所以,国家所代表的,要保护的并非是人的正义,而是司法上的正义,司法上的正义,即是强者欺压弱者,富者侮辱贫者的“盛礼”。国家只有一种要求,就是一切罪恶皆须合法地去完成。我可使你们破产,压迫你们,杀害你们,但是我必须依法而行,不然我即将被认为犯罪者,人们或将以犯罪者待我,这就是此种原则“个人主义”这幅字的意义。</p>
-
-<p>现在我们来看看此种原则表现于文学中的情形。1830年以来,社会上充满了雨果、大仲马、巴尔扎克、贾宁(Jules Janin)等人的文学作品,另外还有别的许多著作家与中产阶级报纸的记者以他们无聊的文笔引导青年堕落,激起他们的自私念头,即平民也不幸地受其影响。你们无论拿什么小说看,内容除夸大虚伪的情感与美妙的文词之外,什么也找不出来。从头到尾无非都是千篇一律:一个贫困、郁闷的,无名的青年,心中焚烧着各种成功的欲念。他想住大厦,食山珍,饮香槟,坐马车,并想与某个侯爵夫人睡觉。他经过非凡努力,终于成了,别人都失败了。看呐,这就是英雄,这就是纯正的个人主义。</p>
-
-<p>次之我们再来看看政治罢,此种原则在政治中是怎样表现的呢?人们说群众必须有人去指导他们,统治他们,他们是不能自治,不能无政府的。谁去统治他们呢?特权阶级已经没有了,一切人都有爬到社会的最高地位与职务去的权利。但是想要达到此种目的,人们必须聪明灵活强健康泰,必须知道并能够战胜其他的一切竞争者。于是乎,竞赛又开始了,只有灵活而强健的人才是治人与剥削群众者。</p>
-
-<p>最后,我们来看此种原则在经济问题——其实是最主要的或可说唯一的问题——上的情形。中产阶级的经济学家对我们说,个人无限制的自由是他们的主张,竞争就是此种自由的条件。但是,此种自由到底是什么呢?我们的第一个问题就是:难道这就是产生我们这世纪所夸耀的一切美妙财富之个人单独的劳动吗?但个人单独的劳动仅足以供给个人的衣食,或一个野蛮的小民族,而大民族之富足与生存只有靠着休戚相关组织起来的群体的劳动。生产一切财富的劳动既然是群体的,那么群体来享受这些财富,似乎是很合理的,是不是?然而,唉!这正是中产阶级经济学家最愤恨最拒绝最不愿意的一点哩!他们是主张个人各自享受的。但是哪些个人呢?是一切个人吗?呵!不是的,他们主张强者、聪明者、灵巧者和幸福者。唉!是的,尤其是幸福者才有享受的权利。因为他们在他们的社会组织中照着继承法——他们的社会基础——推演下去,必然要产生以下的现象:一边是富有而幸福的少数人,另一边是千百万困苦无辜的不幸者。但中产阶级的社会又会这些人说:“你们争夺价值、安适、财富与政权吧,胜利者就将幸福了。”可是这种自相残杀的争斗中,也有一点平等存在嘛?不,一点也没有的。有些——极少数者——有教育与金钱为他们从首至尾掩护的武器,另有些——成千上万的平民——却被无知与贫困钳制住,几乎赤身走入这战场。那么这些号称自由的竞争到底有什么样的必然结果呢?不用说,是平民的失败,中产阶级的胜利,因此,被束缚的平民也不得不如戍地的苦工一般,永远做胜利的中产阶级的奴隶了。</p>
-
-<p>中产阶级有一种很厉害的武器,无产阶级是没有方法反抗的,这便是资本,——资本是今日各个文明国家工业生产的主要动力,只要资本为中产阶级所有,无产者自然是束手无策了。</p>
-
-<p>如今这样构成和占据的资本,不但这压倒无产阶级,而且一大部分的中产阶级也被剥削被侵害,被沦于贫困之中。此种现象的原因,中小中产阶级不大明白或完全不懂的原因是很简单的。因平民替中产阶级争得自由之后,今日的工商业皆崇尚竞争和死命的互斗,于是一般资本家不得不售卖他们的商品,明白得说,就是不得不售卖他们从所雇佣的工人身上,以最低的工资垄断来的商品。你们在经验上都知道价值昂贵的产品在市场上已渐渐地被价值便宜的产品所排斥,即使后者十分劣于前者,也是如此。看呐,这就是竞争——这种出血的互斗——在中产阶级生产上,所生成的第一种不幸的结果。从此,坏的产品替代好的产品,平方的工人替代灵巧的工人成为必然的倾向,生产者与生产品的品质也大大地减低了。</p>
-
-<p>在这种竞争中,这种求最低价值的争斗中,势必是大的资本压倒小资本,小资本为大资本所破坏。因为大工厂制造物件,其售价必然比小工厂或中等工厂低廉。建造大工厂自然要有大资本,但在生产方面与小或中等工厂比较起来,却又便宜地多。十万法郎固然比一万法郎多,但十万法郎若是用于制造,则其出息必定为50%或是60%。而一万法郎,即使是同样的用法,却只有20%。大资本家可以在房屋,原料和机器上节省费用,他所用的工人比中小资本家多,他可以籍着好的组织与大规模的分工减少费用,或增加出息。总而言之,十万法郎集中于他的手里,并用于建造或组织一个工厂,其生产必然超过每一万的十个小工厂,比如每个小工厂在它所有的一万法郎上能得两千法郎的出息,以十万法郎建造或组织一个工厂的大资本家在他的每一万法郎上却能得到五千或六千,换言之,他所生产的货量一定比较多。生产比别人多,那么售价也自然比别人便宜了,在他以廉价售卖货物时,中等或小的资本家也不得不减少他们的价值,否则他们的货物便会卖不出去。他们货物的生产成本既然已比大资本家贵,而所得售价又比大资本家的贱,于是他们破产了。大资本杀害小资本便是这样子,假如大资本遇见更大的资本,那么也将一样的被迫破产。</p>
-
-<p>这是很真确的,你们看,今日各大资本中已有联合成极大极可怕的资本的倾向。今日工业最发达的地方,如英、法、比诸国已经开始由团体的营业公司代替单独的大资本家的企业了。文明越进步,先进的各国愈发达,则大资本家的财富也愈增加,可是因此大资本家的数目就减少了。结果必有很多中产者被大资本压倒而流为小资产者,更有一大批小资产者因无法抵抗而沦陷到贫困与无产阶级的队伍中去。</p>
-
-<p>这是无可置疑,有各国的统计与准确的数学根据可作证明的事实。在社会的经济组织中,大多数中产阶级者被极少数可怕的资本家压迫,而陷于不平等的贫困之境,这是一种无可逾越的法则,要反抗它,除了社会革命外别无选择。小资产经济倘若聪明,有明了此种情形的常识,他们早可与无产者联合,共同来完成此种革命了。但是小资产阶级普通是太愚蠢了,他们可笑的虚荣与自私塞住了他们的脑筋。他们懂不得什么,看不见什么,他们一边被大资产阶级压迫,另一边又手着他们平素所嫌弃所恐惧的无产阶级威胁的恐吓,他们已经愚蠢地任由自己向着末日路上直奔了。</p>
-
-<p>此种中产阶级的竞争的结果对于无产阶级是很有害的。一般资本家必须最低价值售卖其产品——或好点说,售卖其从工人身上剥夺来的产品,工人的工资就不得不被减至最低限度。于是有天才特能的工人就得不到相当的报酬。只有被迫卖力并迫于廉价出售其劳动的人,才为一般雇主所欢迎。妇女及儿童不要多少工资,于是他们就以妇女及儿童代替男子,以平庸的工人代替灵巧的工人,只要平庸的工人愿意与妇女及儿童得同样的工资。一切中产阶级经济学家都以说明并且承认工人工资是依着他每日的生活而规定,比如一个工人他每日的衣食住行只要一个法郎,那他的工资也会很快跌至一个法郎。这其中的理由非常简单,工人因为迫于饥饿,彼此间就经不起竞争,资本家一面急欲垄断他们的劳动而致富,另一面又因为中产阶级的竞争,不得不以廉价出售其产品,自然是欢迎工资少而工作多的工人了。</p>
-
-<p>这不但是一种逻辑的演绎,而且是那些以大资本建造的工厂实行大工业的国家,如英、法、比、德及瑞士各部分,每日所经历的事实。我在第二讲中,曾经对你们说过,你们是特权的工人。你们在工资上虽然还得不到你们每日生产的所有价值,你们在事实上虽然还被你们的东家剥削,但比较起诸大工厂的工人,你们所得的报酬总算不少了,你们有空余的时间,你们是自由且幸福的。但我又认为你们加入这伟大的有解放全世界劳动者使命的国际劳动协会中,做个热心而忠实的会员,是很有价值的。这正是你们高贵慷慨的处所。你们从此可以证明你们自己不但要顾到你们自己,而且也顾到千百万比你们更不幸比你们更被压迫的兄弟。我此刻以此种暗示呈现给你们,也是很幸福的。</p>
-
-<p>你们加入劳动协会固然是慷慨好义,抚危济弱的友爱行为,但同时也是先见与预防的工作,你们不但为别的你们不但为别的地方别的职业不幸的兄弟而该如此,即使为你们本身或为你们的子女也该如此。你们此时所得的报酬虽不是绝对好,所过的生活虽不是绝对的自由与幸福,但也比较过得去。你们为什么能如此呢?理由是极其简单的,只因大资本没有吞并到你们的工业罢了。你们或者不相信这个道理吧?大资本依它本有的法则,必然要吞并一切的。它开始自然从最能获利,最易经营的工商业的各枝叶上着手垄断,待它垄断饱了,垄断中发生竞争之后,然后急于别的未曾动着的枝叶。现在人们不是以机器制造衣服、皮靴和花边了吗?你们信着吧,以机器制造钟表不过是迟早的问题,或者不久就会实现了。发条、标准机、表箱、表盖以及表的磨光、晕线及刻画都将由机械来代替人工。这样的产品虽然不及手中造出的精细或美观,可是价钱却比你们的更便宜,买家也将比你们多,结果你们精美的产品终将必为市场所排挤。那时,你们或你们的子女,将与今日各大工厂的工人一样可怜,一样的做奴隶。你们看,你们若替别的地方别的职业的不幸工人——你们的兄弟努力工作,同时即替你们自己或至少替你们的儿女减少痛苦哩。</p>
-
-<p>你们应为人道而工作,今日工人阶级是伟大和神圣的人道之唯一的代表者。“将来”必属于乡间、城市及各工厂的劳动者。盘踞其上的一切阶级——如民众永远的垄断者,贵族、僧侣、中产阶级及无量代表国家恶势力和不公道的军政与民政的官员,都是腐败透顶的阶级,他们此后为善不足,作恶有余,根本没有希望了。</p>
-
-<p>1793年打倒了僧侣与贵族的势力,并揭穿了他们的假面具。1848年的革命把中产阶级的假面具也揭穿了,他们的险恶与无能也被败露了。1848年6月那几日,中产阶级毅然决然地他们先人所信奉的,以自由、博爱、平等为原则为基础的“宗教”。他们只靠着垄断为生,换言之,他们是经济不平等,社会奴隶制的产物,他们当时虽满口自由平等,但平民一但认真要求起自由平等来,他们遍露出本来面目,重匿于反动地壁垒之夜。</p>
-
-<p>制造1848年反动的叛贼今日又想把法国卖掉了,制造最卑劣反动局面的梯也尔、法佛尔(Jules Favre)及1848年国民议会的大多数人,今日又想重显身手了。他们则抬举路易·波拿巴(即拿破仑三世)做大总统,继而破坏了普通选举制。社会革命的恐惧,平等的厌恶,民众正义的威吓,以及他们所反的罪恶的感觉,使昔日那样聪明勇敢,今日是这样愚蠢卑怯的腐败阶级全都投入拿破仑三世的“独裁”的怀抱中。从此法国受了十八年武人的专政。但不要相信中产阶级的先生们对此有怎样难堪的情形,其中为自由主义而大声疾呼,故意作起倔强的样子,使自己出名而予帝制不以方便的人物自然被压迫被排挤了,但其余不谈政治,专心孜孜于中产阶级的大企业,极力从事于剥削平民的顺仆,反倒是大受当局保护与奖励。人们为顾全他们的面子起见,予以他们表面的自由。在帝国治下不是有一个由普通选举而成的立法议会么?这对于中产阶级而言已经心满意足了。</p>
-
-<p>不过还有一个不如意的黑点,就是皇帝侵略的野心,激起不时之需,使法国几乎濒临破产,终至毁灭了法国古有的权威而后止。但这个黑点并不是偶然的,它是制度的一种必须,凡是极端的暴虐的制度,即使它有表面的自由,也必然以武装的势力为依据,其常备的大军迟早要惹起大战,因为军队的阶级野心为其主要的兴奋剂。反当团长的,总想升旅长,反当旅长的,总想升师长。至于一般兵士有系统的受了军营生活的熏陶之后道德之心已丧失殆尽,他们只梦想着战争的滋味,及屠杀、劫掠、强奸,普军在法国之所作所为即是一例。然而,如果这些聪明而有系统地培养于军官及兵士心中的高尚(!)的情欲长久留地得不到一点满足,军队势必会酸化起来,再由酸化而不满进而反叛,其祸将一发不可收拾。故战争是必然的,故拿破仑三世的近讨远攻并不如今日一般中产阶级先生们所说的那样,是拿氏一人的私意,而是他们因恐惧社会革命而自行造成的暴虐的帝制之必然的产物。法国今日之所以有这一切可怕的不幸,其原因除了拿破仑三世及一切特权阶级——大小僧侣和腐败贵族外,尤以这可敬(!)而清廉(!)而有德(!)的中产阶级为罪魁祸首。</p>
-
-<p>同志们,你们都会见到,法国全部只有城市的劳工群众,由中产阶级卖给帝国,被帝国牺牲于中产阶级的劳工群众保护他们不幸的祖国。全国各地只有城市与工厂的广大的工人愿意以平民举事拯救法国的危亡。至于乡间的劳动者,一般农民自拿破仑一世时代,施行宗教教育,受了宗教之毒以来,已经颓败不堪,此时站在普鲁士人一边与法国为敌,大作其卖国的反动勾当。不过要唤醒他们,也并非是件难事,我在一本你们有许多人都会度过,题目叫做《写给一个法国人的信》的小册子中,会提出许多诱导他们到革命中来的方法。但要想实行这些方法,各城市便非得自动起义,并依据革命的原则组织起来不可。这是一般工人所愿意的甚且在法国南部,如里昂、马赛、蒙布里圣德田及都鲁司各城实验过,被激进派中产阶级者以共和国之名义征服,且破坏了的。不错,这些因恐惧平民而成为共和党的中产阶级者,如老奸巨猾的法佛尔,寡廉鲜耻如狐狸般的梯也尔,妄自尊大的甘必大以及毕卡(Picard)、法里(Ferry)、西蒙(Jules Simon)、柏来当(Pelletan)等人,就以共和国之名义杀害了共和国及法兰西。</p>
-
-<p>中产阶级已经被裁判了,他们是法国最富,而人数又最多(平民当然更多)的阶级,如果他们愿意,法国一定能得救的。可是这样的话,他们便须如1793年他们的先人所做过的一般,牺牲他们的生命与金钱,诚恳地与无产阶级合作,以无产阶级为旁助。其实他们非但不愿意牺牲他们的生命,而且更不愿意牺牲他们的金钱,他们宁愿法国由普鲁士人来占领,而不顾以平民的革命去拯救它。</p>
-
-<p>城市工人与中产阶级间的问题已经很显著地呈现出来了,工人说:“我们与其侍奉我们的城市与普鲁士人,不如将我们的住宅都炸毁了。”而中产阶级答道,“我们宁可开门迎接普鲁士人,也不许你们扰乱秩序,我们无论如何要保存我们亲爱的住宅,即使要亲普鲁士先生的脚也未尝不可。”</p>
-
-<p>你们看,今日就是这些中产阶级者胆敢污蔑“巴黎公社”这幅唯一能救法国光荣的并希望能救世界自由的“公社”,今日就是这些中产阶级者胆敢诅咒公社,但他们以什么名义呢?就是以爱国主义的名义咧!</p>
-
-<p>这些中产阶级真的是铁石心肠!他们卑鄙到那样的程度,到最后连廉耻感都失去了遗忘了。在完全死去之前,他们就已经完全腐烂了。</p>
-
-<p>同志们,不但在法国的中产阶级在智德上如此的腐败,即使在欧洲各处,也是同样的情形,欧洲此时只有无产阶级还在保存的神圣的健全之火,只有无产阶级能擎其人道的大旗。</p>
-
-<p>但无产阶级的目标,其道德原则究竟是什么呢?即是“休戚相关”。全体为个人,个人为全体,或由全体。这也就是我们这伟大的国际劳动协会的目标及原则,国际劳动协会是超越国界,破坏国家,以个人及全体的自由之名义,人人须尽同等的劳动义务为基础,联合全世界的劳动者为一人类家庭的组织。这种“休戚相关”在社会经济上,为集体的劳动与集产,在政治上,为国家的破坏与“由全体自由而使个人自由”。</p>
-
-<p>是的,亲爱的同志们,你们是工人,全世界的劳动者皆是你们的兄弟,与你们都是休戚相关的,今日只有你们继承着人类解放的伟大使命。你们还有一共同的继承者,虽然情形不同,也与你们一样是劳动者,这便是农民。农民此时还没有伟大使命的意识,他们过去中了教士的毒,现在还沉醉与教士的怀中,不知不觉间做了损害本身的反动的武器。你们应该对他们解释社会革命的意义,救他们脱出蒙昧的境地。</p>
-
-<p>在此时,尤其是在开始的时候,工业上的劳动者只有而且也只能靠他们自己。假如他们愿意他们也不能成为强有力者,不过要他们真的有决心罢了。他们要想实现他们此种意识,只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先在他们的劳动团体中,继而在一切团体中,创立起真正友爱的“休戚相关”,不但在言语或饮酒上,还是在演讲及节日的时候须有休戚相关的精神,即在行动中及日常上也须如此。每个国际劳动协会的会员都应察觉到都因确信,别的一切会员都是他们的兄弟。</p>
-
-<p>另一种就是革命的组织,为行动而起的革命的组织。里昂、马赛与法国别的城市之平民举事之所以失败了,就是因为没有一点组织。此事的原因我很清楚,因为我参与其事,受到其中的痛苦的。今日“巴黎公社”之所以能勇敢的坚持下来,就是因为在围困中,一般的工人有都严密的组织。中产阶级的报纸硬指国际劳动协会为巴黎这次壮大举事的主动者并不是没有理由的,我们可以自负地说:“因我们国际的弟兄们能百折不挠地努力,平民才能组织起来,巴黎公社也才成为可能。”</p>
+<p>它们还爱好和其他的鸟交往。在印度,樫鸟和乌鸦从附近好多英里以外飞到竹丛中来和鹦鹉一道过夜。当鹦鹉出外寻食的时候,它们发挥了极惊人的智慧、审慎和应付环境的能力。以一群澳大利亚的白色美冠鹦鹉为例,它们在出发去劫掠一块农田之前,首先要派出一个值察队——它们栖在农田附近的高树上,而另外一些侦察兵则栖在农田和森林之间的树上传递信号。如果报告说“好”,二十来只美冠鹦鹉便从队伍中散开,飞到空中,向离农田最近的树木飞去。它们还要花费很长时间来详细察看附近的情况,然后才发出全体前进的信号,接着,全队便立刻出发,转眼同就劫掠了那块田地。澳洲的居民很难瞒过鹦鹅的小心谨慎,如果人们用一切办法和武器终于打死了几只鹦鹉,那么,它们以后将变得更加谨慎和警惕,以致能打败人的一切计谋。</p>
-<p>所以同志们,我们应该如亲爱的兄弟一般组织起来。我们不要相信我们是在革命之末,我们此时正在革命的开端呢,革命是此后几十年的最重要问题。它迟早是要降临的,我们预备着吧,我们锻炼我们的身心罢,我们少空言,少叫喊,少夸张,少多嘴,少饮酒,少放荡罢。我们束紧我们的腰部,奋勇地预备参加这能就一切民族,能予全体人类解放的争斗罢。</p>
+<p>毫无疑问,使鹦鹉能得到几乎相等于人的这种很高的智力水平和我们在它们身上所感到的人类情感的,是集体生活的实践。它们的高度智力竟使最好的博物学家把某种鹦鹉,即灰鹦鹉,称为“鸟人”。谈到它们的互相友爱,大家都知道,当一只鹦鹉被猎人扛死了,其他的鹦鹉便在它们同伴的尸体上空盘旋,发出尖锐的怨诉声,据奥社邦说,“它们自己也将为它们的友谊而牺牲”。两只被捕的鹦鹉虽然属于两个不同的种,但也能建立起相互的友谊,如果这两个伙伴当中有一个意外地死了,另一个伙伴有时也将因悲伤而死。很明显,它们在集体中得到的保护,远远超过任何理想地发达了的嘴和爪所给予它们的自卫能力。除了各种较小的鹦鹉以外,其他的鹦鹉是很少有猛禽或哺乳动物敢去攻击的,布利姆说得一点不错,鹦鹉除了人以外几乎没有其他的敌人(他说,鹤与合群的猴子也是这样);他又说:“鹦鹉多半不是死在敌人的爪下,而主要是死于衰老。”只有人类才能消灭它们的一部分,因为人类有更高度的智慧和武器,这些同样也是从结合中得来的。所以,鹦鹉的长寿,可以看作是它们合群生活的结果。至于它们那惊人的记忆力,难道我们不可以说,它之所以发达,也是得力于合群生活、长寿及随之而来的直到很老身心仍十分健全吗?</p>
-<p>社会革命万岁!巴黎公社万岁!</p> 米哈伊尔·巴枯宁 亲爱的同志们,上次说1789~1793年革命中,中产阶级有意无意间助用平民之力,筑其权力于封建世界废墟之上。从此以后,他们成为统治阶级。
\ No newline at end of file
+<p>由上所述,可知个人反对整体的斗争不是唯一的自然法则。互助也和互争一样,同样是一条自然法则,当我们再分析一下另外一些鸟类和哺乳动物的结合以后,这条法则就更加明白了。关于互助这条法则对动物世界的进化的重要性,在前面的几页中已经作了几点提示,但是,在我们再举出几个例证,我们将由此能够得出我们的结论以后,它们的意义就将更加明显。</p> 彼得·克鲁泡特金 生存竞争 互助 自然法则和逐步进化的主要因素 无脊椎动物 蚂蚁和蜜蜂 鸟类 猎食和捕鱼的结合 合群性 小鸟之间的互相保护 鹤和鹦鹉
\ No newline at end of file
diff --git a/heros/1890-09-30-PeterKropotkin-a1_r-mutual-aid-among-animals.html b/heros/1890-09-30-PeterKropotkin-a1_r-mutual-aid-among-animals.html
new file mode 100644
index 00000000..7a1e1210
--- /dev/null
+++ b/heros/1890-09-30-PeterKropotkin-a1_r-mutual-aid-among-animals.html
@@ -0,0 +1,174 @@
+
+
+
+
+
+
+
+
+
+ 动物之间的互助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动物之间的互助
+
+
+
+
+ 《互助论:进化的一个要素》第一章
+ 彼得·克鲁泡特金 | 1890.09.30
+
+
+ 生存竞争 互助 自然法则和逐步进化的主要因素 无脊椎动物 蚂蚁和蜜蜂 鸟类 猎食和捕鱼的结合 合群性 小鸟之间的互相保护 鹤和鹦鹉
+
+
+生存竞争这个概念是由达尔文和华莱士作为进化的一个要素介绍到科学中来的,它使我们可以把范围极其广泛的现象包括在一个单独的概念里,这个概念很快就成为我们在哲学、生物学和社会学方面的思考的真实基础。大量的各种各样的事实:生物的机能和构造的适应它们的环境,生理和构造的进化,智力发达甚至精神发展本身,我们以前常常用许多不同理由来解释的,都由达尔文归纳在一个总的概念里。我们把它们理解为连续的努力——对不利环境的一种斗争——以求个体、种族、物种和社会的这样一种发展,那就是务期达到生命的最大程度的充实、丰富多彩和热烈。也许在开始的时候达尔文本人并未充分意识到这个因素的普遍性,因为他最初只是借它来解释一系列有关起初种的个体变异的累积的事实。但是,他预见到他介绍到科学中来的这个词,如果只按它的狭义——各个个体之间完全为争取生活资料而进行的竞争——来使用,就会失去它的哲学的和原有的真实意义。所以,他在他那部不朽的著作一开头就坚持主张“这个词当作广义的和比喻的意义来用的,其意义包含着这一生物对另一生物的依存关系,而且,更重要的,也包含着个体生命的保持,以及它们能否成功地遗留后代”。
+
+他本人虽然为了特殊目的而主要按照狭义来使用这个词,但他却提醒他的信徒不要犯(他本人好像曾经犯过一次)高估它的狭义的错误。在《人类的起源》这本书中,他用了几页篇幅有力地举出了这个词应有的广义的例证。他指出,在无数的动物社会中,各个个体之间争取生活资料的竞争是怎样消失的,竞争是怎样由合作来代替的,并且指出这种代替的结果怎样发展了保证物种获得最好的生存条件的智力和良知。他暗示在这些事例中,最适于生存的不是那些在体力上最强的,也不是那些最狡猾的,而是那些学会为了群体的福利无论强者或弱者都联合起来互相援助的动物。他写道:“拥有数量最多的最富有同情心的成员的社会,将最为昌盛,并且繁育最多的子孙”(第二版第163页)。从个体和整体之间的竞争这个狭隘的马尔萨斯观点中产生出来的词,在一个了解大自然的头脑中便这样地失去了它的狭窄的意义。
+
+不幸,这些本可成为最有成效的研究的基础的论点,却被为了说明真实的生存竞争的后果而收集的大量事例所遮掩了。此外,达尔文从未试图更仔细地研究一下动物世界中的生存竞争所表现的这两方面的相对重要性,也从未写出他原拟写作的论述过分繁殖的自然遏制的书,虽然这本书本来可以作为估计个体竞争的真实意义的严格标准。不仅这样,就在刚才所说的那些篇幅里,在反驳狭隘的马尔萨斯的竞争观念的材料中,也再次出现了旧的马尔萨斯的色彩,那就是,达尔文所说的在我们的文明社会中保存“智力和体力方面的弱者”的所谓不便(第5章)。似乎千千万万的体弱多病的诗人、科学家、发明家和改革家,以及千千万万的所谓“愚人”和“迟钝的热心家”,不是达尔文本人在《人类的起源》那几章中所强调的人类在生存竞争中当作知音和精神武器使用的最宝贵武器。
+
+达尔文的学说的遭遇,和其他一切多少涉及人类关系的学说的遭遇相同。他的信徒本仅没有按照他的暗示把这一学说加以发展,反而使它更加狭隘了。当赫伯特·斯宾塞试图从独立的、但又与之密切相关的论点出发,把探讨的范围(特别是在《伦理学材料》第三版的附录中)扩大到“谁是最适者?”这个重大问题时,达尔文的无数信徒已经把生存竞争的概念缩小到最狭隘的范围了。他们甚至变得把动物世界看成是在半饥饿的个体间进行着永久的斗争,并彼此想喝取对方血液的世界。他们使现代著作中充满了“战败者遭殃”的呐喊,好像它是现代生物学的最终结论似的。他们把争夺个体利益的“无情”斗争提高为人类也必须服从的一项生物学原则,认为在以互相歼灭为基础的世界中,不这样作便有复灭的危险。除了仅仅从庸俗的学者那里学到一点自然科学词句的经济学家以外,我们必须承认,即使达尔文观点的最有权威的解释者,也在竭力保持这些谬误的见解。赫胥黎无疑是公认的最有资格的进化论的解释者,事实上如果我们以他为例,我们岂不是听见他在《生存竞争和它对人类的意义》这篇文章中教导我们说:
+
+
+ “从伦理学家的观点来看,动物世界大概是和格斗士的表演一样。每个生物都受到相当好的对待,被安排去战斗,于是最强的、最敏捷的和最狡猾的便能活下去再战斗一天。观众用不着因为角斗场上没有饶它们的命而表示不满。”
+
+
+其次,在这篇文章的较后部分,他岂不是告诉我们说,在原始人中间也如同动物之间的情况一样:
+
+
+ “最弱的和最愚钝的要失败,而那些最顽强和最狡猾的,在其他方面并不是最好、只是最能适应他们的环境的便生存下去。人生是一场连续不断的自由混战,除了有限的和暂时的家庭关系以外,霍布斯所说的个体与整体的斗争是生存的正常状态。”
+
+
+对自然界的这种看法究竟能够得到事实的几分支持,从这里提供读者的关于动物世界和原始人的论证中便可以看到。但我们不妨立刻指出:赫胥黎对自然的观点,作为科学的推论来说,也和相反的卢梭的观点一样,是很难成立的,卢梭在自然中只看到被人类的出现所摧毁的爱、和平与和谐。事实上,只要一走进森林,对任何动物社会观察一下,甚至对任何一本论述动物生活的严肃著作(多尔比尼的、奥社邦的或勒瓦兰的,不拘哪一个的著作都行)细读一下,便不能不使博物学家思考到合群生活在动物生活中所起的作用,使他们不至于把大自然只看作是一个屠杀之场,同样,他们也可以免于在大自然中只看到和谐与和平。卢梭所犯的错误是他完全不想到嘴和爪的恶斗,而赫胥黎则犯了相反的错误,但不论是卢梭的乐观论还是赫胥黎的悲观论,都不能看作是对自然界的公正无偏的解释。
+
+只要我们对动物观察一下——不光是在实验室和博物馆中,而且在森林和草地,在草原和群山中——我们立刻就会发现,虽然在各种动物(特别是在各纲动物)之间进行着极多的斗争和残杀,但在同种的,或至少是在同一个群的动物之间,也同时存在着同样多的(甚至还要更多)的互相维护、互相帮助和互相防御。合群如同互争一样,也是一项自然法则。当然,要从数字上估计所有这两类事实的相对重要性,那怕是很粗略地估计,也是难事。但是,如果我们用一个间接的试探,问一问大自然:“谁是最适者:是那些彼此不断斗争的呢,还是那些互相帮助的?”那么我们立刻就会发现,那些获得互助习惯的动物无疑是最适者。它们有更多的生存机会,在它们各自所属的纲中,它们的智力和体力达到最高的发展水平。如果把这些可以用来支持这一观点的无数事实考虑在内,我们就可以十分有把握地说,互助也和互争一样,是一项动物生活的法则,但是,作为进化的一个因素来说,它也许更加重要得多,因为它促进了这些保证了种的维持和进一步发达以及用最少的精力来保证个体的生活的最大幸福和享受的习惯和特性的发展。
+
+就我所知,在达尔文学说的科学界信徒当中,第一个把互助充分理解为一条自然法则和进化的主要因素的,是著名的俄国动物学家,圣彼得堡大学故院长凯士勒教授。他在逝世前几个月,即1880年1月,在俄国博物学家会议上发表的一篇演说中阐明了他的思想;但是,像许多只用俄文出版的著作一样,这篇出色的演说几乎完全不为世人所知道。
+
+“作为一个多年的动物学家”,他认为他有责任反对滥用这个取自动物学的词——生存竞争,或者,至少应该反对高估它的重要性。他说,动物学和那些研究人类的科学不断地坚持它们所谓的生存竞争的无情法则。但是它们忽略了还存在有另外一条可以叫做互助的法则,这个法则,至少对动物说来,是远比前一个法则更重要得多。他指出,遗传后代的需要必然会使动物集聚在一块儿,并且,“个体愈是集聚,它们彼此之间就愈加互相支援,物种就有更大的生存机会,并且更加促进它们智力的发达”。“每一个纲的动物,”他继续说道,“特别是较高级的动物,都实行互助。”他从埋尸虫的生活以及鸟类和一些哺乳动物的合群生活中举出一些例子来说明他的见解。在一篇简短的开幕词中所举的例子当然是有限的,但主要之点都已说得很清楚;在谈完互助在人类进化中所起的更为突出的作用以后,凯士勒教授作了如下的结论:
+
+
+ “很明显,我不是否认生存竞争,但是我认为动物世界的逐步发展,特别是人类的发展,受惠于互助之处远过于互争……一切生物都有两个基本需要:营养的需要和使物种繁殖的需要。前者使它们互相竞争和残杀,而保存物种的需要则使它们彼此接近,互相帮助。但是我倾向于认为在生物界的进化中——在生物的逐步后天变异中——个体之间的互助远比它们的互争所起的作用要大得多。”
+
+
+上述观点的正确性,最最感动了大多数出席会议的俄国动物学家;希斐尔卓失——他的著作在鸟类学家和地理学家当中是很有名的——支持这些观点,并且还另举了一些例子来阐发这些观点。他说,有几种隼具有“一种适宜于抢掠的几乎理想的构造”,然而它们在退化,可是其他几种实行互助的隼却很昌盛。“另一方面,以一种合群的禽类鸭子为例吧,”他说,“一般说来,鸭子的机体不发达,但它们实行互助,从它们不计其数的变种和种类来看,可以说它们差不多是遍布于全世界。”
+
+俄国动物学家的立即接受了凯士勒的观点,好像是很自然的,因为他们几乎每一个人都曾经有机会在亚洲北部和俄国东部无人居住的广大地区研究过动物界;凡是研究过类似的地区的人,是不可能不得出相同的结论的。我想起自己在和我的朋友,那多才的动物学家波利亚可夫一起在维蒂蒙地区考察时,西伯利亚的动物界所给我的印象。当时我们两个人对《物种起源》的印象还很新,可是我们要寻找同种动物之间的激烈竞争却一无所获。这种竞争在我们阅读达尔文的著作时,即使想到了第3章(第71页)的论点,也是我们预期会看到的。我们看见很多动物常常是联合起来,以适应不利的气候环境或对各种敌人进行斗争。波利亚可夫写了许多出色的文章论述各处的食肉动物、反刍动物和啮齿动物的互相依赖;我们亲眼看到许多互相帮助的事实,特别是鸟类和反刍动物在移居途中的互相帮助;甚至在有大量动物聚居的黑龙江和乌苏里江地区,尽管我竭力寻求,但也根少发现在较高级的同种动物之间存在着实际的竞争和斗争。在大多数俄国动物学家的著作中,也都提到过这种印象,这大概可以说明为什么俄国的进化论者那样拥护凯士勒的观点,而同样的观点在西欧的达尔文信徒当中却并不流行。
+
+当我们一开始研究生存竞争的两个方面——直接的和比喻的——的时候,给我们印象根深的头一件事就是互助的事例非常丰富,这不仅是如大多数进化论者所承认的为了繁育后代,而且还为了个体的安全和为了得到必需的食物。对动物界的许多大类来说,互助是通例。甚至在最低级的动物之间也可发现互助的事实,我们必须预期有一天会从研究微小的池塘动物的学者那里得知即使在用显微镜才能看见的生物当中,也存在着不自觉的互助。当然,除了白蚁、蚂蚁和蜜蜂以外,我们对于无脊椎动物的生活的知识还是极其有限的;但是,就从比较低级的动物来说,我们也可以搜集到一些确切合作的事实。蝗虫、蛱蝶、萤虫、蝉等等动物的不计其数的联合,实际上简直还没有人研究;可是它们的存在这一事实本身就指出它们一定是按照大体上相同于蚂蚁和蜜蜂为了移居而暂时联合的原则组织的。至于甲虫,我们已经有人仔细观察过埋尸虫之间互相帮助的事实。它们需要腐烂的有机物,以便在其中产卵和供给它们幼虫以食物,但是那些有机物不能腐烂得太快,因此它们便把在漫游中偶尔发现的各种小动物的尸体埋在土中。一般地说,这些埋尸虫都是单独生活的,但是当它们当中有一个发现了自己难以埋葬的老鼠或雀鸟的尸体时,它就会招唤四个、六个或者十个其它甲虫来会力完成这项工作;如果必要的话,它们会把尸体运到一个合适的土质松软的地方,十分周密地把它埋起来,从没有为了它们之中哪一个享有在这个埋好的尸体上产卵的特权而争吵。约格里迪奇在用两根棍子做成的十字叉上绑上一个死鸟,或者是在插在土中的棍子上挂上一个蟾蜍的时候,这些小小的甲虫也会以同样友好的方法集中大家智慧来克服人的计谋。这种协力合作的事情在蜣蜋当中也曾见到过。
+
+即使在机体方面处于稍低级阶段的动物中,我们也可找到类似的例子。在西印度群岛和北美洲,有些陆蟹结成一大群一大群的,以便到大海去产卵;每一次这样的移动,都包含着它们之间的协力合作和互助。至于大莫鲁甲蟹(Limulus),我惊奇地发现(1882年在布列登水族馆)这种笨拙的动物在一个伙伴需要的时候能给予多大的帮助。它们当中有一只蟹仰面朝天地跌在水槽的一个角落里,它那小锅似的沉重甲壳使它不能回复原来的姿势,再加上角落里有一根铁杆,使它要想翻过身来更加困难。于是它的伙伴们前来援助,我用了一个钟头的时间来看它们如何努力援救它们被困的伙伴。它们一下来了两只,从下面推它们的伙伴,经过巨大的努力,终于把它扶正了,可是由于铁杆妨碍着它们完成援救工作,那个蟹又重重地仰跌下去。经过几番努力以后,援助者当中就有一只到水槽的深处去带来了另外两只蟹,这两只蟹用它们饱满的新力量开始来推动和扶起它们可怜的伙伴。我们在水族馆呆了两个多钟头,当我们离开的时候,我们又去看了一下那水槽,援救工作依然在继续哩!自我看见这件事以来,我不能不相信埃拉斯穆·达尔文博士所引征的叙述:“普通螃蟹在脱壳期间派一个没有脱壳或有硬壳的螃蟹在它旁边放哨,以防备海中的敌人来伤害这种处于没有防御状态的脱壳蟹。”
+
+关于白蚁、蚂蚁和蜜蜂之间的互助事例,特别是通过罗曼斯、彼希纳和约翰·刘波克爵士的著作,一般读者都很熟悉,因而我只说很少的几点提示。如果我们拿一个蚁巢为例,我们不仅看到了每一种工作(如生育子孙、寻找食物、建筑巢穴和饲养幼虫等等),都是按照自愿互助的原则进行的,同时,我们还必须和佛勒尔一样,承认许多种蚂蚁的生活的主要基本特征是每一个蚂蚁有义务把已经吞在肚里并且已经部分消化了的食物和集体中的每一个向它索取的成员共享。属于不同种的或属于互相敌对的蚁巢的两个蚂蚁,偶尔互相遇到时,便彼此避开。但是属于同一个蚁巢或属于同一群巢穴的两个蚂蚁便会互相接近,用触须作几下问答的动作,并且“如果其中有一个饿了或者渴了,特别是如果另一个的嗉囊中很饱满时。……它将立刻索取食物”。接到这样要求的蚂蚁是从不拒绝的;它张开了颚,用一种适当的姿势,吐出一滴透明的流质给那个饥饿的蚂蚁舐食。把食物吐给另外一个蚂蚁吃,这在蚂蚁(自由的)的生活中是那么突出的一个特征,并且为了养活饥饿的同伴和幼虫都是那样经常地互相求助,所以佛勒尔竟认为蚂蚁的消化道是由两个不同的部分构成的,其中之一,即后一部分,是专供自己用的,另一部分,即前一部分,主要是供集体用的。如果一个嗉囊饱满的蚂蚁竟自私到拒绝喂养一个同伴,那它将被看成是一个敌人,甚或比敌人还坏。当它的亲族和另一个种的蚂蚁打仗时,如果它拒不援助的话,它们将比攻击敌人还要凶猛地反过来攻击这个贪心的蚂蚁。如果一个蚂蚁没有拒绝喂养属于仇敌方面的蚂蚁,那么它将被后者的亲族当作朋友看待。所有这些情况都是经过最严密的观察和确切的实验所证实的。
+
+蚂蚁这个分成一千多种的大科动物,其数目是那么多,以致巴西人竟说巴西是属于蚂蚁而不是属于人的;在这个科里,同一个巢或同一个巢穴集团的成员之间是不存在竞争的。无论不同的种之间的斗争是多么厉害,也无论在战争时有着什么样的暴行,但集体内部的互助、已成习惯的自我献身和经常为了共同福利的自我牺牲,都已经成为法则。蚂蚁和白蚁废除了“霍布斯式笔下的那种斗争”,因此它们生活得更好。它们那种奇妙的巢穴,也就是它们的建筑,在比例大小方面超过了人类的建筑;它们修筑的道路和在地上的拱形走廊,宽阔的大厅和粮仓,它们的谷物田、谷粒的收获和使谷粒“麦芽化”;它们孵卵和养育幼虫的合理方法,以及建造特别的窠巢以饲养蚜虫——林内美妙地称之为“蚂蚁的乳牛”——的合理方法,最后,它们的勇敢、胆量和优越的智慧,所有这些都是它们在繁忙和辛勤的生活的每一个阶段中实行互助的自然结果。这种生活方式,其结果必然会发展蚂蚁生活的另一个特征:个体的主动性的巨大发展——它反过来又显著地促成了高度而复杂的智力的发达,这样的发达,使人类的观察者也不能不有很深的印象。
+
+在动物的生活方面,即使我们所知道的只不过是一些关于蚂蚁和白蚁的事实,我们也可以有把握作出这样的结论:互助(它导致互信,这是勇敢的第一个先决条件)和个体的主动性(智力发达的第一个先决条件)在动物世界的进化中,是比互相斗争更具有无限重要性的两个因素。事实上,蚂蚁没有任何“保护性”而仍能兴旺,可是自卫特性对于单独生活的动物来说是不可缺少的。蚂蚁的颜色使它很容易为敌人发现,在草地和森林中,许多种蚂蚁所建的高大巢穴也是一望可见的。它浚有坚硬的甲壳的保护,无论它的针刺在几百根刺入一个动物的皮肉时是多么危险,但对一个蚂蚁的防御来说却是没有多大价值的;而蚂蚁的卵和幼虫在许多居住在森林中的动物看来又是一种美味的食物。可是,成千上万的蚂蚁并没有受到鸟类或甚至食蚁兽的太大摧残,反之,它们却为此它们强壮得多的昆虫所畏惧。当佛勒尔在一个草地上倒出一口袋蚂蚁时,他看见“蟋蟀跑开了,听任蚂蚁抢夺它们丢下的洞穴;蚱蜢和蟋蟀向四方逃走,蜘蛛和甲虫也放弃了它们的捕获物,以免它们自己变成蚂蚁的捕获物”。经过一场战争(在战争中有许多蚂蚁为了共同的安全而牺牲了)以后,连黄蜂的窠也被蚂蚁占领了。甚至最敏捷的昆虫也不能逃脱,佛勒尔常常看到蝴蝶、蚊虫和苍蝇等被蚂蚁出其不意地袭杀。蚂蚁的力量在于互相援助和互相信任。如果说蚂蚁——且不谈更为发达的白蚁——在智力方面居于整个昆虫纲的首位,如果说它们的勇气只有最勇猛的脊椎动物才能匹敌,如果说它们的头脑——用达尔文的话来说——“是世界上最奇妙的微小物质之一,也许比人的头脑更为奇妙”,那么这难道不应归功于在蚂蚁的社会中互助完全代替了互争这一事实吗?
+
+蜜蜂也是这样。这些小小的昆虫(它们本来很容易被许多鸟类所捕获,它们的蜜也被从甲虫到熊的各纲动物所垂涎)也没有从拟态或其他方面得到任何自卫的特性,而没有这种特性,一个单独生活的昆虫是很难逃脱被彻底地毁灭的。但是,由于蜜蜂实行了互助,因而它们获得了我们所知道的广泛发展,获得了我们所称赞的智力。由于共同工作,它们使它们的个体力量增加了若干倍;由于临时分工和每一个蜜蜂在必要时能进行各种工作的能力的结合,它们获得了任何一种单独生活的动物(不管它是多么强壮和有多么好的武装)所不能指望的安全和福利。它们的合作,在人不知道利用充分计划的互助的情况下,往往比人还要成功。所以当一群新蜂要离开蜂箱虫寻找一个新住所时,许多蜜蜂就会预先到附近去探察一下;如果它们发现了一个适于居住的地方,例如一个旧篮子或任何这类的东西,它们就把它占领下来,把它弄得干干净净的,并且加以保护,有时候要保护整整一个星期之久,直到这群新蜂来到那里定居下来。但是,有多少移居到新土地上的人只因不了解他们力量联合起来的必要性而死亡在那里!由于蜜蜂懂得集中它们个体的智慧,它们能适应预料不到的或者不同寻常的恶劣环境,如巴黎博览会上展出的蜜蜂就能用它们树脂似的蜂蜡把箱盖固定到嵌在它们蜂箱板里的玻璃片上。此外,它们毫无喜好杀戮的表现,也没有喜欢无益争斗的习性,虽然许多作者总认为动物有这种癖性。守卫蜂箱进口的哨兵毫不留情地杀死那些企图到蜂箱里去抢劫的蜜蜂;可是,因为搞错了地方而飞来的陌生蜜蜂则不会受到伤害,特别是那些带着花粉飞来的或者是易于迷路的小蜜蜂,更不会受到伤害。除了确有必要时以外,它们是不会进行战争的。
+
+由于在蜜蜂当中仍然存在着残忍和懒惰的本性,而且往往由于环境促使它们又将显现出来,所以蜜蜂的合群性就更加对人有启发性。大家都知道,经常有一些蜜蜂宁肯过抢劫的生活而不愿过工蜂的勤劳生活,在食物缺乏和食物特别丰富的时候,都将使这个掠夺阶级为之增加。当我们的谷物已经收获回家,草地和田野里的谷物已经所剩无几的时候,抢劫的蜜蜂就更加经常到来。另一方面,在西印度群岛的甘蔗园附近和欧洲炼糖厂的周围,抢劫、懒惰和吃得迷迷糊糊的情况在蜜蜂当中就更为普遍了。我们由此可见,在蜜蜂之中还依然存在着反群居的本能,但自然选择必定会继续淘汰它们,因为归根到底,团结的实践证明它比具有掠夺倾向的个体的发展对物种更为有利。那些最狡猾的和最阴险的被淘汰了,让位给那些懂得合群生活和互助利益的蜜蜂。
+
+当然,无论蚂蚁或蜜蜂,甚至白蚁,都不可能具备包括到整个种的更高度团结的观念。在这方面,它们显然没有达到即使在我们政治、科学和宗教的领袖人物中也尚未具有的发展程度。它们的爱群居的本能很难超出蜂箱和蚁巢的范围。不过,拥有不少于两百个巢穴的巢群的两个不同种的蚂蚁(Formica exsecta和F. pressilabris),业经佛勒尔在丹德山和萨勒福山发现并有所描述。佛勒尔认为,这些巢群的每一个成员都认识所有巢群中的其他成员,它们都参与共同的防御。在宾夕法尼亚,麦克库克先生发现了整整一个拥有一千六百到一千七百个巢穴的筑墩蚁的族,全体蚂蚁互相之间都互通信息;贝茨先生曾经指出,在“园地”的广大面积上到处都是白蚁的土堆,有些巢穴成了两、三种蚂蚁的避难所,这些巢穴大部分是用拱形通道或拱廊连接起来的。因此我们发现,甚至在无脊椎动物之间也采取了一些措施把同种结合成更大的组织来互相保卫。
+
+现在进一步谈到较高级的动物,我们发现在它们当中有着更多的为了会种可能目的而有意识地互助的例子。然而我们必须承认,我们对高级动物的生活的知识依然是很不完备的。虽然第一流的观察者们收集了大量的事实,可是我们对于动物世界的某些属科还几乎是一无所知。关于鱼类的可靠资料特别稀少,这一部分是由于观察的困难,一部分是因为对这个问题还没有给予应有的注意。至于哺乳动物,凯士勒已经指出,我们对它们的生活方式所知是多么少。它们之中有许多是习惯于夜间活动的;有些是隐藏在地下的。至于反刍动物的那些合群生活和移居最能引起我们的兴趣,可是它们是不让人们接近它们的群的。我们主要是在鸟类方面拥有最广泛的资料,但我们仍然对许多种鸟的合群生活知道得很不完备。不过,我们不必埋怨我们缺乏经过充分证实的事实,因为这从下面的叙述中就可看到我们并不缺少。
+
+我不打算详谈雄的和雌的为繁育后代和为在后代的最初生活阶段中供给它们食物,以及为共同猎取食物的联合;但是我不妨顺便提一下,这样的联合是通例,即使对最不合群的食肉动物和凶猛的禽类来说,也是一样;我们可以说,这种联合的特殊意义在于:即使在其他方面表现最残酷的动物在这方面却也表现了较温和的情感。还可以补充一点,在食肉动物和猛禽当中,大于家庭的联合还很少见,这种情形,虽然大部分是由于它们猎取食物的方式所致,但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解释为由于人类的迅速增长在动物世界中所引起的变化。至少值得注意的是,有几种动物在人烟稠密的地区过着完全单独的生活,然而同是这种动物或和它们最相近的动物,在无人居住的地区却是喜欢群居的。狼、狐狸和几种猛禽都可以作为这一情况的例证。
+
+然而,对于我们讨论的问题来说,不超过家庭关系的结合的重要性较小,何况我们知道,有许多联合只是为了一般目的,例如猎食、互卫,甚至纯粹为了共同享受生活。奥杜邦曾说过,有时候老鹰也联合起来猎取食物,他对两个秃鹰(一雄一雌)在密西西比何上猎食的描写,是以其生动的笔法闻名的。但在这类观察中,最可靠的是希斐尔卓夫所作的观察。他在研究俄国草原地方的动物时,有一次看见一只完全属于群栖种的鹰(白尾鹰)在高空中飞翔,它静静地绕着大圈子盘旋了半个钟头,这时候突然听到它发出了刺耳的吟声。不久,另外一只鹰就发出了回声,并向它飞来,接着,第三只、第四只,直到一齐飞来了九只或十只白尾鹰,不一会儿它们就飞得不见了。下午,希斐尔卓夫走到他看见白尾鹰飞去的地方,借着草原上的一个高坡的掩蔽,他走近它们,发现它们围着一匹马的尸体。那些年老的鹰(照例由它们先吃——这是它们的礼节)这时已经站在附近的草堆上担任放哨,而较小的鹰则在吃着它们的盛餐,旁边还围着一群群的乌鸦。希斐尔卓夫根据这个和类似的观察,断定白尾鹰为了猎食而结合一起;当它们都飞到很高的空同时,如果它们有十只的话,就能总览至少二十五平方英里的一片地区;只要其中任何一只鹰一发现了什么东西,它就告知别的鹰。当然,有人会说,第一只鹰的单纯的本能叫声,甚至它的动作,同样可以把几只鹰带到猎获物那儿来。可是在这个问题上,有说明它们互相通知的有力证据,因为这十只鹰在飞到猎获物那里以前先聚集到了一起。希斐尔卓夫以后叉有几次机会证实白尾鹰常常因为饱餐尸体而集合到一起,它们之中有些(首先是年幼的鹰)在别的鹰吃东西时,经常是在旁边担任放哨的。事实上,白尾鹰——最勇敢和最善于猎食的猛禽之一——完全是一种群栖的鸟类,布利姆说,当它被捕获以后,它很快就和饲养它的人发生密切的情谊。
+
+合群性,是很多种猛禽的共有特征。巴西鸢——最“鲁莽的”强盗之一——也是最喜欢群居的鸟。达尔文和别的博物学家已经描述过它们猎取食物的联合,下面是一个事实:当它捕到一个太大的东西时,它就招唤五、六个伙伴来把它搬走。经过一天的忙碌以后,它们常常从十英里或更远的地方飞来,结伙到一棵树上或灌木林去过夜,还经常发现有几只兀鹰,特别是多尔比尼所说的“它们真正的朋友”——玉鸡和它们在一起。据札鲁得尼说,它们在别的大陆和外里海的荒野上,也有一起巢居的习惯。群居秃鹰——最强壮的兀鹰之一——就是由于喜爱群居而得名的。它们成群地在一块儿生活,显然爱好群居,当它们高飞到天空中游戏时经常是成群结队的。“它们在极其友好的气氛中生活,”勒瓦兰说道,“在同一个洞穴里,我有时候找到离得很近的窠巢达三个之多。”巴西的鸟拉布兀鹰也和白嘴鸦一样,甚至比它们更爱群居。埃及的小兀鹰亲密地生活在一起。它们结队在空中游戏,晚上聚在一块儿过夜,早晨一块儿去寻找食物,它们之间连最轻微的争吵也从未发生过;这是有充分机会观察它们生活的布利姆证实过的。红脖隼也是大群地聚集在巴西的森林里,茶隼(Tinnunculus cenchris)离开欧洲以后,在冬天到达亚洲的森林和草原时,也是结成许多大群的。在俄国南方的草原上,它们是(或更确切地说,以前是)那么样的合群,以致诺特曼看见它们和其他的隼(Falco tinnunculus、F. œsulon和F. subbuteo)结成一群群的,每当晴天的下午大约四点钟的时候,聚在一块儿游戏,直到天黑以后很久。它们大家一齐飞起来,排成一条直线,向着某个选定的地方飞去,到达那里以后又立刻按照原来的路线飞回来以便再飞。
+
+只是为了飞翔的快乐而成群地飞翔,这在会种鸟类中是很普遍的。“特别是在汉柏地区,”迪克生写道,“在8月底经常有大群的鹬鸟在泥洲上空飞翔,在那里过冬……这些鸟的动作极其有趣,它们大群回旋飞行,散开会拢,其精确的程度好像受过训练的军队。在它们当中还混杂着单独的沙锥鸟、海云鸟和环颈鹬。”
+
+不可能在这儿把鸟类的联合猎食情况都一一列举出来;但企鹅的捕鱼结合肯定是值得我们注意的,因为这些笨拙的鸟在联合中表现了优良的秩序和智慧。它们常常结成许多大队去捕鱼,在选定一个适当的水湾以后,它们便面对岸边围成一个广阔的半圆圈,一步步地向岸边走去,从而缩小这个半圆圈,把包围在圈里的鱼完全捕食。在窄小的河流和运河上,它们甚至分成两个队,每队围成一个半圆圈,一步步地会会起来,好似拖着长渔网的两队人彼此会合起来捕捉两个鱼网之间的鱼一样。夜晚来临时,它们飞到休息的地方——各群休息的地方是不变的——,从来没有人看见过它们为了争夺水湾或休息的地方而互相争斗。在南美洲,塘鹅结成拥有四万到五万只的大群,其中一部分在睡觉,另一部分别担任守卫,而其余的塘鹅便去捕鱼。最后,如果我不谈一下常被诽谤的家麻雀是多么忠实地和它所属的集体的每一个成员分享它所发现的任何一样食物的话,那我便对它们有失公平。希腊人早就知道这个事实,它所以留传下来,是一个希腊演说家有一次说(根据我的记忆):“当我向你们讲话的时候,有一只麻雀已经去告诉别的麻雀说,一个奴隶把一袋谷物掉落在地上,于是它们都到那里去吃谷粒了。”并且,现在我们很高兴地发现,这个古代的观察已由葛尼先生在最近出版的一本小册子中加以证实,葛尼确信家麻雀常常相互告知哪里有食物可以窃取;他说:“甚至在远离庭院的地方打了一堆麦子,院子里的麻雀也总会使它们的嗉囊充满麦粒。”的确,麻雀极其注意保护它们的领地,不使它受外来者的侵犯;所以卢森堡公园中的麻雀拼命同一切企图来分享公园和游客的好处的麻雀作战,但在它们集体的内部,它们便充分地实行互助,虽然偶尔在最要好的朋友之间当然也发生一些争吵的事情。
+
+在禽类中,同猎同食是那么常见的一种习惯,所以用不着再引更多的例子来说明,必须把它看作是一个确定不移的事实。至于这种结会形成的力量,那是显而易见的,用不着证明。最强壮的猛禽也难以对付结合到一起的我们喜爱喂养的小鸟。即使是鹰——甚至凶通有力的岩鹰和可以用脚爪抓走兔子或小羚羊的老雕——也被迫把它们的猎获物让给一群群的乞食的鸟——鸢,它们一看见老鹰找到了一个美味的猎物便照例去追赶它。鸢也追赶敏捷的鱼鹰,抢走它捅获的鱼,但是没有一个人看见过鸢鸟为了争夺这种窃取的猎物而互相争战。在克古仑岛上,库斯博士看见猎海豹的人所说的海鸡(Buphagus)追赶海鸥,要它们吐出嘴里的食物,而另一方面,一旦海鸡飞近海鸥等的住地时,海鸥便和燕鸥联合起来逐走它们,特别是在伏巢期间更是这样。身体虽小但极其敏捷的田凫大胆地攻击食肉的猛禽。“看它们攻击一只秃鹰、一只鸢鹰、一只乌鸦或一只鹰,是最有趣的事情。我们会觉得它们有胜利的信心,也看见猛禽的愤怒。在这种情况下,田凫互相之间全力援助,它们的勇气随着它们的数量的增加而增加。”田凫真可以无愧于希腊人给它们取的“良母”这个名称,因为它们总是保护其他的水鸟,使之不受敌人的攻击。我们在花园中常常看到的身长不过八英寸的小白鹡鸰(Motacilla alba),也能强迫鹞鹰放弃它们的猎食。“我总钦佩它们的勇气和敏捷,”老布利姆写道,“我相信唯有隼才能捕捉它们……当一群白鹡鸰逼得一只猛禽退却的时候,它们使空中都回响着它们胜利的叫声,然后它们就飞散了。”它们为了追逐敌人的这个特殊目的而集合起来,也如同我们所看见的另一种情况一样:当森林中的所有鸟雀发现一只夜鸟在白天出现时,它们便飞起来,一起——食肉的猛禽和无害的小歌鸟——丢追逐这个陌生的鸟,使它回到原来隐藏的地方。
+
+鸢、秃鹰或鹰和野鹡鸰这样的小鸟之间,在力量上是多么悬殊,然而这些小鸟以它们共同的行动和勇敢,证明它们比有强壮的翅膀和武装的强盗还优越!在欧洲,鹡鸰不仅追逐可能危害它们的猛禽,而且还追逐鱼鹰,它们的目的“不是为了要伤害它,而是为了好玩”,据叶尔登博士税,在印度,穴鸦之追逐“戈文达”鸢,“只不过是为了取乐”。韦德公爵看见巴西的鸟拉布秃鹰(urubitinga)被不计其数的一群群的大嘴鸟和反舌雀(这种鸟近似我们的白嘴鸦)包围起来,受它们的嘲弄。他说:“老鹰总是十分悄悄地忍受这种侮辱,但有时也会捕捉一只嘲弄它的鸟。”在所有这些事例中,在体力方面虽然比猛禽差得很多的小鸟,却以共同的行动证明它们胜过猛禽。
+
+但是共同生活在个体安全、生活享受和智力发达方面所起的最显著的效果,是要从两大科鸟类——鹤与鹦鹉——的身上才能看到的。鹤是极爱群居的,不仅和它的同类,而且和大多数水鸟都有极其良好的关系。它们的小心谨慎和它们的智慧真令人惊异;它们在顷刻之间就能洞察新的环境,并根据这种环境来活动。它们的哨兵经常在一群吃食或休息的鹤周围守卫,猎人们深深知道要接近它们是多么困难。如果它们受到了人的突然袭击,那么它们不经过先派一个单独的侦察兵,然后再派一群侦察兵去巡查一遍,是决不回到原地方来的。当侦察队回来报告那里没有危险的时候,第二批侦察便被派去证实第一次的报告,以后全群才会出动。鹤和种类相近的鸟结成真正的朋友;除了同样有合群性和高度智慧的鹦鹉以外,没有别的鸟在被捕到以后能像鹤那样和人类发生真正的友谊。“它把人不是看成主人,而是看成朋友,并且竭力表示这一点,”布利姆从许多的亲身体验中得出这样的结论。鹤从清晨直到深夜都在一直不停地活动,但只是在早晨用几个钟点的时间去寻找食物(主要是蔬食),一天之中其余的时间都用在集体生活上。“它拣起小木片或小石头,把它们抛在空中,并试着去接住它们;它弯着颈项,张开翅膀,舞着、跳着、到处跑着,想用种种方法表示它的好兴致,它始终保持着优美文雅的姿态。”由于它们生活在集体中,所以它们几乎遇不到敌人,虽然布利姆有时候看见它们当中有一只被鳄鱼攫住,但他写道,除了鳄鱼以外,他不知道鹤还有其他的敌人。它们用个个皆知的谨慎行动避开一切敌人;它们通常都能活到很长的年岁。因而难怪鹤不需要养育许多子孙以保存自己的种,它们一般只孵两个蛋。至于它们的高度智慧,只说一句就够了:所有的观察者都一致承认,它们的智力很使我们联想到人的智力。
+
+另一种极其合群的鸟是鹦鹉,大家都知道,它的智慧的发达在鸟类中占有最高地位。布利姆是那么美妙地总括了鹦鹉的生活方式,所以我不如把下面一段照样翻译出来:
+
+
+ “除了在交尾期以外,它们都是结成大的集体或成群生活的。它们在森林中选定一个地方栖居,此后便每天早晨出去寻找食物。每一个群的成目都忠实地互相依恋,并且同甘共苦。它们在早晨一起到田野、花园或是树上去吃果子。它们布置岗哨守卫整个群的安全,并且注意它们的警报。遇有危险的时候,它们便一起飞走,彼此帮助,一块儿同时回到它们栖息的地方。一句话,它们始终是紧密团结生活在一起的。”
+
+
+它们还爱好和其他的鸟交往。在印度,樫鸟和乌鸦从附近好多英里以外飞到竹丛中来和鹦鹉一道过夜。当鹦鹉出外寻食的时候,它们发挥了极惊人的智慧、审慎和应付环境的能力。以一群澳大利亚的白色美冠鹦鹉为例,它们在出发去劫掠一块农田之前,首先要派出一个值察队——它们栖在农田附近的高树上,而另外一些侦察兵则栖在农田和森林之间的树上传递信号。如果报告说“好”,二十来只美冠鹦鹉便从队伍中散开,飞到空中,向离农田最近的树木飞去。它们还要花费很长时间来详细察看附近的情况,然后才发出全体前进的信号,接着,全队便立刻出发,转眼同就劫掠了那块田地。澳洲的居民很难瞒过鹦鹅的小心谨慎,如果人们用一切办法和武器终于打死了几只鹦鹉,那么,它们以后将变得更加谨慎和警惕,以致能打败人的一切计谋。
+
+毫无疑问,使鹦鹉能得到几乎相等于人的这种很高的智力水平和我们在它们身上所感到的人类情感的,是集体生活的实践。它们的高度智力竟使最好的博物学家把某种鹦鹉,即灰鹦鹉,称为“鸟人”。谈到它们的互相友爱,大家都知道,当一只鹦鹉被猎人扛死了,其他的鹦鹉便在它们同伴的尸体上空盘旋,发出尖锐的怨诉声,据奥社邦说,“它们自己也将为它们的友谊而牺牲”。两只被捕的鹦鹉虽然属于两个不同的种,但也能建立起相互的友谊,如果这两个伙伴当中有一个意外地死了,另一个伙伴有时也将因悲伤而死。很明显,它们在集体中得到的保护,远远超过任何理想地发达了的嘴和爪所给予它们的自卫能力。除了各种较小的鹦鹉以外,其他的鹦鹉是很少有猛禽或哺乳动物敢去攻击的,布利姆说得一点不错,鹦鹉除了人以外几乎没有其他的敌人(他说,鹤与合群的猴子也是这样);他又说:“鹦鹉多半不是死在敌人的爪下,而主要是死于衰老。”只有人类才能消灭它们的一部分,因为人类有更高度的智慧和武器,这些同样也是从结合中得来的。所以,鹦鹉的长寿,可以看作是它们合群生活的结果。至于它们那惊人的记忆力,难道我们不可以说,它之所以发达,也是得力于合群生活、长寿及随之而来的直到很老身心仍十分健全吗?
+
+由上所述,可知个人反对整体的斗争不是唯一的自然法则。互助也和互争一样,同样是一条自然法则,当我们再分析一下另外一些鸟类和哺乳动物的结合以后,这条法则就更加明白了。关于互助这条法则对动物世界的进化的重要性,在前面的几页中已经作了几点提示,但是,在我们再举出几个例证,我们将由此能够得出我们的结论以后,它们的意义就将更加明显。
+
+
+
+
+
+
+
+
+
+
+
+
+ Made with by Agora
+
+
+
+
+
+
diff --git a/heros/2009-03-01-GavinMendel-Gleeson-a1_l-complex-systems-and-anarchism.html b/heros/2009-03-01-GavinMendel-Gleeson-a1_l-complex-systems-and-anarchism.html
new file mode 100644
index 00000000..9f20c030
--- /dev/null
+++ b/heros/2009-03-01-GavinMendel-Gleeson-a1_l-complex-systems-and-anarchism.html
@@ -0,0 +1,149 @@
+
+
+
+
+
+
+
+
+
+ 复杂系统与无治主义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复杂系统与无治主义
+
+
+
+
+
+ Gavin Mendel-Gleeson | 2009.03.01
+
+
+ 将人类社会作为复杂系统进行分析,能为我们提供对于历史进程以及资本主义的强项与弱点的新的见解。
+
+
+
+
+
+复杂系统理论是一个从突变理论(catastrophe theory)、混沌理论(chaos theory)、控制理论(control theory),尤其是控制论(cybernetics)的传统中产生的科学理论。复杂系统理论的诞生来源于对传统科学的还原论(reductionism)方案的否定。它认为还原论既不必要又难解(intractable)。
+
+传统物理学试图在尽可能小的颗粒度下找到基本规律。然而,现在已经知道,由于在极小的颗粒度下相互作用的性质,预测集合系统的行为在计算上难以实现。例如,水,(大多数情况下)最好用流体流动方程来描述,它可以用较简单的(非线性)方程描述集合行为。试图把它作为1026个相互作用的量子粒子集合波函数在计算上是不可行的。相反,复杂系统理论试图在自然的粒度下描述系统,以便对其行为进行可行的(tractable)预测。
+
+复杂系统中的一个基本概念是涌现行为(emergent behaviour)。或者说,从一个有大量服从简单规则的行为者的系统中,能涌现复杂的行为。这类似控制论者所说的元系统跃迁(metasystem transition)的概念。某些对涌现行为最早的描述实际上来自于奥地利学派,可以在路德维希·冯·米塞斯的写作中看到,他把资本主义的集合行为描述成一种由行为者自利产生的最优解。
+
+系统理论为我们提供了一些经验性的法则,可以作为理解行为者和集合行为者涌现的工具。如果你使简单的系统与复杂的环境相互作用,它保持自己的身份——或者说内部结构完整性——的概率会很低。而复杂系统能够于复杂环境相互作用,并有更高的生存概率。我们在自然界中的简单生物中可以观察到,由于它们的低存活率,它们采取大量繁殖的策略。这与人类采取的方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
+复杂系统理论与社会
+
+为了理解如何用系统理论模拟社会,我们不如从简单的例子看起。在封建欧洲,社会组织层级森严。在系统理论中,我们把它用一个树状的控制图模拟,领主在顶上,佢的直接附庸在下面。很多情况下,在这个结构中,控制了等级制度的领导就近似控制了整一群人。这有许多的后果。如果这个系统的行为可以用领主的行为来模拟,那么这个系统的行为就必不能比领主更复杂。因此,这个系统仍是简单的。这也意味着这个系统能轻易地一致行动。它可以率领军队,并与其他的封建国家简单地交互。
+
+实际上,完美的控制层级是不存在的。总是会有横向的控制链接和多样的同谋行为,等等。然而,对于封建制而言,这个模型仍然是个不错的近似。随着我们在历史上的推移,到了早期资本主义,我们逐渐注意到向更「混合式」的控制模式的变化,其中横向连接更多,并且系统可能发展出更去中心化、更复杂的行为。此外,它变得不那么脆弱了。我们或许可以猜想,资本主义出现时,封建制度某种意义上注定要灭亡,因为交互环境变得太复杂了。
+
+现代世界已经转向了高度互联的网络模式的资本主义。在系统联通性的框架内,这几乎是封建主义的对立面。关于系统模型,有几件事必须要注意。系统可以有非常不同的内部结构。高度的互通性不排除某些内部模式。事实上我们知道很多复杂系统,包括社交网络,它们的无结构并不「随机」。内部结构可以对涌现行为有很大的影响。每一个网络都是不同的。
+
+进一步讲,一个系统的涌现行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行动者交互的模式。当下的经济体系是资本主义社会关系模式的产物。资本主义从这些社会关系中涌现,一点也不「自然主义」。它是人与人的社会体制的次要产物。将行动者原子化的方式是任意的。实际上,系统常常可以被重原子化,形成不同的行为者与交流的概念。这里有个很好的例子:阶级政治。在国家、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的分析框架下,实体与它们之间的交互被物化(reify)了,因此分析起来比大众交互容易得多。这样,我们有了一个可行的经济学推理的机制。这与新古典主义知识框架下对阶级动因的完全忽视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
+结构与行为
+
+在无治主义者思考无治主义与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时,系统的集合行为与其控制行为的关系十分有启发性。理想化的层级可以用控制它的实体来模拟。这些集合体可以进行所谓「一致」(coherent)的行动。军队是个一个不错的例子。然而,这些一致系统理论上的目标只能有简单的描述。比方说种族灭绝,它可以被简单地描述,我们可以预料军队能够执行这个描述。然而,「在伊拉克建立民主」则是军队做不了的事。
+
+民主国家与大型企业通常类似混合式模型的层级。这些系统逐渐呈现出比单个行动者更复杂的行为。它们的行为,逐渐变得不那么「一致」,但更「相关」。你不能指望事情发展完全一致,但是整个系统会往一个大致相关的方向发展。你还可以预料到,一些混合系统能够适应比单个行为者能够适应的更复杂的环境。
+
+最后,在一个几乎没有层级的概念的网络系统里,有可能出现真正复杂的涌现行为。这样的例子包括人类身体和社交网络。
+
+当下的政治结构
+
+国家,作为一个相当层级化的生物,想要让事情运作更加一致。然而它最大的弱点在于它无法解决那些描述非常复杂的问题。比方说,军队和国家发现它们越发无法应对游击战与恐怖主义的涌现。这些社会结构所用的组织模式是高度去中心化、高度非层级化的。说到底,国家几乎没有可能根除这些运动。国家必须找到任务目标的简单描述,这让它在根本上处于劣势,因为它处理复杂性的能力比较有限。然而,资本主义与企业全球化是更可怕的生物。它们的内部结构是高度网络化的。这些生物灵活地跨越国家边界。它们的集合行为极度复杂。没有人理解股票市场是怎么(不)运作的。同时,资本主义极度的强健,能够以马克思没想象到的方式适应不同的环境。若要战胜这种敌人,唯一的可能是至少与其相当的复杂性。
+
+
+
+革命与结构
+
+复杂系统的整体行为和属性取决于个体交互的机制。在这个意义上,人类交互有可能产生在行为者交流层面上的反馈循环,能够催生系统性的根本转变。这意味着全球性的极端变化是可能的。革命正是转变交互机制导致的根本性的涌现性质的转变。
+
+复杂系统告诉我们没有唯一正确的社会交互模型。假设我们能详细掌握交互模式,并且假定它是不变的(原子级的行动者之间的社会交互不变),而且这个世界严格意义上服从决定论,我们也得不到一个能预测结果的社会理论。可以用来宣称不可避免的「历史的进程」的实证主义或自然主义的方法是不存在的。它在计算上和方法论上都是不靠谱的。
+
+那么,在运用于人类社会与革命性变化的思考方面,复杂系统理论能够告诉我们什么呢?我们从自然科学中经验研究的领域以及历史信息中知道,根本性的范式变化实际上是很自然的,即便它们几乎无法预测。社会秩序的革命在历史上一再发生。
+
+在真正全新的社会秩序的出现中,有几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就那些创生性的产生这些变化的事件而言,它们通过旧秩序日益混乱或衰败的过程发生。这通常包括向旧体制中注入巨量的能量。当这些能量事件消散时,新的秩序便逐渐强化。
+
+对称性破坏(symmetry-breaking)是一个常见的系统性行为,它在范式变化的语境下尤为有趣。当一个系统因为一个微小的局部偏离而走向了两个可能中较低的那一个时,对称性破坏便发生了。对于外部观察者来说,集合行为的选择可能显得很任意。事实上,它源于系统行为中的微小内部波动。
+
+无治共产主义,在复杂系统的语境下,是一个对涌现行为以及个体行为的描述。它要求整体性上的共产主义,社群之间的互助,以及依照面对的问题的规模采取合作的、集体的决策及解决措施。同时,它要求直至个体水平的层级和强制权力的消灭。在复杂系统的框架中,无治共产主义实际上似乎有很好的生存机会。它将无层级的网络模型作为人类组织的出发点。这意味着在理论上,它具有呈现复杂涌现行为的能力。
+
+此外,革命组织的作用可以被视为保持革命的自由意志主义的关键。在革命的情况中,微小波动可以产生不合比例的巨大影响。新社会的核心将存在于那些有着适合于运动的组织的倾向当中。因此,至关重要的是,组织倾向必须要有结构上的完整性,以及对于交互动因的可复制的知识,后者对于将广泛的运动成型为自由共产主义是不可少的。
+
+在战术层面上,用复杂系统思维进行分析解答很多问题,但也留下很多问题。从这个角度看,许多涌现行为事先没有办法计算,只能用经验研究或者是更弱的找历史类比的方法决定。我们仍然面对着困难的问题。我们必须找到其战术最利于阶级斗争升级的解决方案。此外,我们必须找到最利于拓展、复制的内部结构,以便它们在革命时刻中出现的高度敏感期的实施。
+
+
+
+
+
+
+
+
+
+
+
+
+
+
+ Made with by Agora
+
+
+
+
+
+
diff --git a/heros/2022-08-05-ElinBjarnegard/.-a1_l-armed-violence-and-patriarchal-values.html b/heros/2022-08-05-ElinBjarnegard/.-a1_l-armed-violence-and-patriarchal-values.html
new file mode 100644
index 00000000..9998e0d0
--- /dev/null
+++ b/heros/2022-08-05-ElinBjarnegard/.-a1_l-armed-violence-and-patriarchal-values.html
@@ -0,0 +1,224 @@
+
+
+
+
+
+
+
+
+
+ 暴力与父权:泰国男子从军经历调查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暴力与父权:泰国男子从军经历调查
+
+
+
+
+
+ Elin Bjarnegård, et al. | 2022.08.05
+
+
+ 本研究超越男女二元性的论调,强调男性内部对于暴力的态度因意识形态影响而存在分化:志愿参军的人通常更亲近父权制意识形态,而不是军队塑造了士兵的父权思想;强制参军对不希望主动参军人士的父权思想并无明显影响。
+
+
+
+本研究通过对泰南三府年轻男性进行调查,探索了参加武装暴力与父权价值观之间的关系。研究1发现父权价值观更强的男性更容易志愿加入准军事部队。研究2利用泰国征兵抽签所带来的自然实验,比较了非自愿应征入伍服兵役的男性与参加抽签但未入伍的男性的调查回答,发现两组在父权价值观方面没有差异。本文结论是,父权价值观促使人们自愿参与武装冲突,而在冲突地区应征服兵役不会导致士兵父权价值观的变化。
+
+一、导言
+
+最近的研究提出了一种新的解释,有可能更准确地缩小在暴力冲突局势中选择拿起武器的人的范围:具有父权价值观(patriarchal values,认同男性对女性的系统性支配地位)的人。一系列研究表明,关于男子气概(masculinity)和性别歧视的观念与支持暴力极端主义有关。本文从两个重要方面推进了这一研究:(1)研究了在武装冲突中,个人父权价值观强弱与通过资源加入政府准军事单位自愿参与有组织暴力活动之间的联系;(2)通过分析泰国的征兵抽签这一自然实验(natural experiment),研究了参与有组织暴力到个人父权价值观强弱之间的反向因果关系的可能性。
+
+二、武装暴力与父权价值观之间的联系
+
+在过去的三十年中,性别平等与战争暴力之间的关系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但侧重于个人层面的文献受到的学术关注较少。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在解释暴力行为成因时,性别价值观在社会和个人层面上都起着重要作用。父权制价值观被视为男女二元性别秩序的一部分,将男性置于女性之上,且这种父权制价值观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从父权制价值观转向性别平等的价值体系,意味着维护男女二元对立的界限日益模糊,并且二者平等。父权价值观与暴力倾向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多地被记录,而且往往集中在“他者化”(othering)过程中。他者化是一个区分“我们”和“他们”的过程,是构成父权价值观基础的性别秩序所固有的,也是合理化(rationalization)对他人实施肉体伤害的必须部分。尽管实施暴力行为往往与男性和男子气概的理想有关,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男性生物学上都具有同样的暴力倾向。同样,女性也可能是战时暴力的施暴者。因此,重点在于意识形态而非性别对于参与暴力的影响,从而需要从男性内部入手,研究参与暴力与不参与暴力的男性的不同及其原因。但是,研究父权价值观与暴力行为之间的因果关系仍然是一项重大挑战:这种既定的联系可能是由于以性别平等为导向的社会和个人不太支持暴力,也可能是由于暴露于冲突和暴力的社会和个人变得不那么支持性别平等。
+
+个人对暴力的增值化(valorization,赋予某事物价值)通常归因于社会化(socialization)进程。研究表明,暴力既可以通过代际传播,也可以通过影响儿童待遇的文化规范传播。具体而言,曾被家暴或目睹家暴的男孩随后更可能坚持父权价值观,最终更可能选择参与政治暴力。北美的一些调查研究表明,具有平民背景和军事背景的个人在特征和价值观上有所不同,这是因为参军前已经形成了某种亲军队的价值观的年轻男性倾向于自我选择加入部队。
+
+然而,其他一些论述则将对暴力的增值化与服役经历直接联系起来。例如,在越战期间服兵役的美国男性因暴力犯罪而被监禁的可能性显著增加。另一方面,国际安全援助部队中瑞典士兵在阿富汗服役前后的价值观基本保持稳定。
+
+在女权主义安全研究中,“军事化男子气概”(militarized masculinities)这一概念已发展为捕捉军事暴力与男子气概之间的特殊关联。军事化男子气概通常的特点被认为是“强壮、吃苦耐劳、具有侵略性的男性异性恋取向、恐同、重视庆祝同性友谊、实施有控制的攻击行为、以最小的抱怨完成任务”。尽管军事化的男子气概包含了相当多的特征,但在本文讨论中,军事化的男子气概有两个决定性的特征:其与男子气概的联系和对暴力的增值化:一个真男人应该具有战士的品质。女性被赋予了柔弱和看护的二等角色,而未能“像个战士”的男性则会受到羞辱。
+
+军事化男子气概指的是这样一种主张,即“与男子气概相关的刻板印象中的特质可以通过兵役,尤其是战斗来获得/证明”。这句话表明男子气概可以在军事环境中获得(acquired)和证明(proved)。第一种说法说明服兵役或参加战斗的经历会使男性具备某些特质。第二种观点认为这些特质是来自早年社会化过程,并且参军后就能表现出来。这种模棱两可的关系提出了父权价值观与暴力之间因果关系的问题。更具体地说,它提出了军事化男子气概的理想主要是通过自我选择(参军前)还是军事社会化(参军后)来实现的问题。
+
+三、志愿参军与军队招兵
+
+有关主动参加暴力行动的研究将军事冲突环境解释为已经社会化的个人可以将男子气概和暴力增值化的地方。一项关于越共游击队招募情况的研究强调对许多年轻新兵来说“赢得荣誉的渴望,或许只是赢得社区的尊重”是他们加入游击队的主要原因。对军人阳刚之气的认同往往是参军的主要动机之一。
+
+许多军事组织依赖于吸引志愿者和激励应征者,而将男孩转变为真正男子汉的理念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力工具。从国家的角度来看,军事化男子气概的概念有利于军队招募“不怕死”的士兵。当军队把自己塑造成充满阳刚之气时,就会吸引某一类渴望这种改变的人。这与军事化男性气质内涵——“真正的男人是士兵,真正的士兵是男人”——不谋而合。从这个角度来看,军事化男性气质的构建早在入伍之前就已开始。
+
+四、反向因果关系的可能性:军事社会化
+
+军事社会化意味着与军事组织具体相关的经历塑造了个人的价值观。在这里,士兵所处的环境会塑造和重塑他们的兴趣以及身份。军队也要求向未来的士兵有效地灌输有利于实现(使人成为士兵)的思想和价值观。作为一个以男性为主导的组织,军队的职能以暴力为基础,因此军队鼓励军事化的男子气概,将其作为诱导男性成为战士的一种手段。这种转变需要特定的方法、仪式或做法,旨在培养出愿意为某一事业杀人和献身的士兵。这一过程被描述为旨在摧毁士兵的个性,代之以对部队的认同。
+
+然而,军事经历在多大程度上将男性社会化为军事化的男子气概,以及哪些类型的实践、方法或经历引发了这种社会化,这些问题尚未得到深入探讨。
+
+五、募兵与征兵制情境中的男性军人气质
+
+有些人被迫征召入伍而绝不会自愿参战;有些人乐于为国家服务;而对其他人来说,参军是为了钱。一些国家实行征兵制,而另一些国家则依靠志愿兵。不同类型的军事环境也可能刺激不同类型的社会化进程。例如,准军事部队或游击队可能不要求在入伍前接受正规军事训练;服兵役可能不会有任何战斗经历;但在冲突不断的国家,即使是刚入伍的新兵也可能经历战斗和死亡威胁。
+
+本研究的重点是泰国,该国拥有规模庞大的准军事单位与泰国皇家武装力量(RTARF)并肩作战,后者采用抽签征兵的方式服兵役,兵役一般为两年左右。RTARF的应征入伍者的训练以通过惩罚和社会及心理压力暴力灌输纪律而著称。所有年满21岁的男性都必须在每年4月应征入伍。
+
+此外,泰国有许多男子和少数妇女自愿加入各种准军事部队。随着服役年限的增加、晋升和在不稳定的边境地区服役而获得经济奖励。泰南三府(北大年、也拉、那拉提瓦)自2004以来就因持续叛乱而成为冲突地区。这种在冲突地区活跃的不同军事组织的组合有助于研究自我选择加入准军事组织,以及通过服兵役实现社会化的情况。
+
+军事化男子气概是通过归属身份和表现身份的组合来实现的。泰国以性别广泛的流动性和对变性人(kathoeys)相对较高的容忍度和能见度而闻名。但是泰国军队在这方面是保守的,只征召给那些认同、被认定男性身份、并在法律上被承认为男性的人。变性人通常可以免服兵役,但在征兵日获得免服兵役所需的程序往往涉及羞辱和骚扰。
+
+研究1是对自我选择加入两类泰国准军事组织的研究:社区民兵(Community Militias),和游骑兵(Rangers)。
+
+社区民兵是泰国南部最大的武装组织。政府已将社区民兵的正规军部分(Or Sor,正式名称为国土防卫志愿军)扩大到约7,200人。社区民兵志愿者被招募到自己的村庄服役,为政府基础设施和政府官员提供保护。Or Sor每月领取工资,但其他村庄或社区民兵则不是。社区民兵一般只由男性组成,尽管妇女加入民兵组织没有任何正式障碍。
+
+游骑兵(Thahan Phran)是另一个准军事团体,是一支由陆军和海军陆战队组成的轻步兵。他们经常与边境巡逻警察(BPP)一起行动,接受作战训练。加入游骑兵者必须是年龄必须在18至29岁之间不分男女的泰国公民。女性在游骑兵中仍占少数。他们需要接受45天至6个月的初级培训。游骑兵报酬平均每月估计为13,500泰铢(约合440美元)。他们每次服役四年,经常被派往战区。游骑兵需要在偏远地区和小路上进行小规模徒步巡逻。他们在检查站巡逻,但有时也在林区扎营。
+
+研究2则研究了泰国军队抽签征兵的制度。根据1954年《兵役法》,泰国所有男性公民在18岁时都要登记服兵役,直到进入军事预备役或被免除军事义务。每个年龄组中大约有1/4的人将在中学期间通过领土防御学生训练进入预备役。那些没有参加培训的人在21岁时将继续登记服兵役,然后必须向征兵部报到,参加高等教育则入伍可被推迟,但是26岁以后不可再延期。
+
+在征兵时,极少数高级僧侣和身心残疾者被永久免服兵役。其余的人可以选择放弃抽签主动服兵役。如果放弃抽签的人数不足以满足军方的征兵配额,军方将为剩余的男性举行抽签。抽签抽中红卡的人必须服兵役,其余抽中黑卡的人被转移到预备役不必服兵役。放弃抽签的原因可能包括:拥有高中或本科学历的人放弃抽签的服役期更短;对参军感兴趣;被薪水所吸引。绝大多数男性参加抽签来试图免服兵役。许多人声称害怕服兵役,因为应征入伍者可能在战区服役,且虐待新兵的报道时有发生。
+
+六、实验设计与方法
+
+本文在泰国南部进行了一项调查,将征兵抽签作为实验组成部分。第一阶段随机选择300个村庄作为数据组(cluster),其中有100个位于泰南三府。对于每个数据组,抽样分为3个类别:(1)参加征兵抽签并必须服兵役的男性,(2)参加抽签但未被选中服兵役的男性,以及(3)放弃抽签并服兵役的男性。每个类别在每个村均采访5名男性,参见表1。
+
+
+▲ 表1:样本组
+
+本文的实证研究由两部分组成(见表1)。首先本文分析了在泰南三府,具有更多父权价值观的男性是否更容易自愿参加准军事组织。研究1作为观察性研究,使用了两个可变因变量。第一个问题是受访者是否参加社区民兵,第二个问题是受访者是否参加游骑兵。研究1采用了所有3类参与者的数据,但只包括居住在泰南三府的人。因此,研究1中分析的受访者人数为1500人(三个类别各500人)。
+
+研究2探讨了反向因果关系的可能性,并检验了义务兵役过程的军事社会化对新兵父权价值观的影响。研究2以征兵抽签的形式进行了自然实验。将第一类(实验组,抽签后必须服兵役)与第二类(对照组,抽签后免服兵役)进行了比较。因此,研究2中分析的受访者人数为3000人(两类各1500人)。
+
+父权价值观通过一个基于受访者对性别平等态度的5个问题的指数进行量化,这些问题涉及受访者在多大程度上同意以下观点:1、男性比女性更适合担任政治领袖;2、男性更适合担任企业高管;3、大学教育对男孩比女孩更重要;4、丈夫应该在家庭中做出重要决定;5、女性应该容忍暴力,以便家庭团结一致。
+
+研究1还使用了几个额外的变量作为控制变量,并在稳健性测试中使用,其中包括指示受访者是否有孩子、教育状况、收入和婚姻状况的变量。由于研究1使用了所有三类受访者,本文还使用了虚拟变量来指示受访者属于哪一类。同时,为了测试研究2中自然实验的平衡性,本文同样使用了七个涉及在年轻男性在征兵抽签之前已经确定的7个属性作为变量:年龄、是否为穆斯林、是否为马来穆斯林、受访者的父亲是否在军队服役、受访者成长时在家中讨论泰南三府情况的程度、受访者成长时在看到母亲被打的频率,以及受访者成长时被打的频率。这些变量也用作研究1中的额外控制或稳健性检查。
+
+七、实验结果
+
+研究1:关于自我选择加入准军事单位服役的观察性研究
+
+
+▲ 图1:逻辑回归结果
+
+研究1旨在确定我们父权价值观的变化是否部分是由个人自我选择加入准军事组织来解释的。本文预期具有更多父权价值观的男性更可能参与有组织的暴力。
+
+图1显示了逻辑回归测试结果,点和菱形表示系数,水平线表示95%的置信区间。本部分的样本仅限于居住在泰南三府的受访者。第一个因变量是参与社区民兵,第二个因变量是参加游骑兵。“父权价值观”(Patriarchal Values)对这两个因变量的预期方向都有很强的显著影响。样本还包括放弃抽签主动服役的男性(“放弃”,Waived),而这类男性在未来更可能参与准军事活动。
+
+下一个控制变量(“未被家暴”,Not Beaten Home)衡量儿童时期的暴力经历。那些说自己很少在家里被打的男性参与准军事活动的可能性要小得多。本文将此解释为在童年时期更频繁遭家暴的男性了解到暴力是处理冲突的适当方式,这使他们更有可能参加有组织暴力行动。此外,童年遭受殴打的经历很可能会导致成年后更高的父权价值观。我们发现“马来穆斯林”(图中显示为Malay Muslim)和佛教徒同样倾向于参加社区防御志愿者团体,但马来穆斯林成为游骑兵的可能性要小得多,因为游骑兵在泰南三府的马来穆斯林中广受鄙视。下一个控制变量反映了受访者在成长过程中与家人讨论泰南三府暴力局势的频率(“讨论频率”,Talk Before 18)。讨论情况较多的男性更有可能参与准军事活动。本文认为,这可能既反映了受访者本身的自我选择,也反映了人们可能会更多地谈论冲突的地区代表本地区受冲突影响严重,因此更容易被准军事组织招募。下一个控制变量是受访者是否有孩子(“有孩”,Have Children):父亲更有可能因为经济原因加入游骑兵。最后,受过高等教育的男性更可能成为游骑兵,可能反映了政府热衷于招募受过较高教育的人。
+
+研究1中的主要解释性变量“父权价值观”在泰南三府有25%的观测值缺失。这是一个相对较大的缺失比例,因此本文研究了缺失情况,并进行了替代测试,包括进行使用多重插补法(multiple imputation,通过创建几个不同的合理估算数据集,并组合从每个数据集中获得的结果来消除缺失数据的不确定性)。总之,“父权价值观”的缺失与研究1中的因变量没有系统的相关性,遗漏值不太可能严重破坏对研究1结果的有效性。
+
+结果是,更高水平的“父权价值观”与更高的志愿参与社区民兵和游骑兵的可能性存在稳健的相关性。现在本文想从实质上了解这种效应的强度。转化逻辑回归系数为更直观的OR值(odds ratio,指事件A在B在场的情况下发生的几率与事件A在没有B的情况下的几率之比)或概率,只有对于一组固定在相同值并使用相同样本的特定解释变量才有意义。更重要的是,在我们的情况下,参与我们模型样本的基线概率不是很有意义,因为本实验的样本不具代表性。例如,实验1样本中泰南三府高达28%的受访者很少或更频繁地参加游骑兵活动(代表他们至少参与了游骑兵单位),这可能比泰南三府同一年龄段的所有男性中参加游骑兵的总体比例更高(因为本实验对参军的男性进行了过多抽样)。因此,基于本文数据参与的绝对概率本身就不那么有趣,更有意义的比较是不同个体之间的相对差异。下面本文展示了两个拼接图,展示了父权价值观(分为四个阶段)与参与暴力之间的关系。
+
+
+▲ 图2:父权价值观与社区民兵参与度的相关性
+
+如图2所示,在参与社区民兵活动方面,父权价值观最低和最高的人之间存在相对较大的差异。在父权价值观最低的男性参加社区民兵的男性比例相对较小(37%)。具有最高父权价值观的男性比例要大得多(60%)。同样,在图3中,父权价值观最低的男性有24%参加了游骑兵,而34%的父权值最高的男性参加过游骑兵。
+
+
+▲ 图3:父权价值观与游骑兵参与度的相关性
+
+研究2:关于征兵抽签作为自然实验的研究
+
+研究2调查了军事社会化对希望通过参加抽签逃避兵役的男性的父权价值观的影响。表2展示了几个控制变量的值,这些变量是指七个在年轻男性在征兵抽签之前已经确定的属性,最后一行显示了服兵役对父权价值观的处理效应(treatment effect)。
+
+
+▲ 表2:控制变量与父权价值观的处理效应
+
+第一行显示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平均年龄不同,因为样本中的最低年龄是21岁。年龄在21至23岁之间的人如果抽中了红卡不得不服兵役,则无法接受采访。因此,最年轻的受访者更可能属于不必服役的男性类别。接下来的两行显示,穆斯林和佛教徒同样有可能抽中了红卡,如果只将说马来语的穆斯林与其他样本进行比较,这一点也成立。同样,这些群体在“父亲服兵役”(Father served)、“讨论频率”(Talk Before 18)和“母亲被家暴”(Mother beaten)等变量方面是平衡的。服役的年轻男性说他们“被家暴”(Beaten at Home)的可能性在统计学上显著地小,但该差异数值上很小,很可能是随机效应。
+
+最后一行显示,两组样本的“父权价值观”没有显著差异,表明被强制征召入伍对性别平等的态度没有影响。本文大量的观测样本意味着即使是非常小的影响也会被检测到。考虑到抽中红卡和服兵役的待遇是随机分配的,有充分的理由得出结论:军事社会化对父权价值观变化没有因果关系。
+
+作为稳健性测试,本实验还分别测试了父权价值观五个调查问题中的每一个的处理效应,未发现任何效应。
+
+在另一项替代测试中,本实验放宽了实验同质性(treatment homogeneity)的假设。本实验首先将实验处理限制在服役期间遭受过武装冲突的应征入伍者身上。下文报告的结果进一步强化了本文的结论。
+
+本实验向服役人员提出了10个问题,例如是否看到一名阵亡士兵、靠近炸弹以及向敌人开枪。41%的人经历过这种暴力,但这种经历对他们的父权价值观没有显著影响。本实验还验证了,任何服役军种对父权价值观没有显著影响。
+
+实验组(抽签)和对照组(未抽签)的父权值指标上的缺失值数量没有显著差异。因此该缺失不太可能对研究2的结果构成威胁。此外,一个发现表明军事社会化具有显著影响:服役的男性更有可能认为在军队服役的男性应该比没有服役的更受尊重。这一结果和其他类似的结果增强了对实验有效性的信心,并确实发现了军事社会化的影响。因此,即使士兵存在被军事社会化,对性别平等的态度在很大程度上还是不受服兵役的影响。
+
+八、结论
+
+本文探讨了一个更广泛的基本问题,即父权价值观是促使人们决定参与暴力,还是暴力经历影响了父权价值体系。本文调查了那些已经被社会化为持有父权价值观的人是否更有可能主动成为潜在的暴力角色,或者是否是因为在冲突地区非自愿服役而加强了持有父权价值观念的厌女(misogyny)情绪。
+
+在第一项研究中,本文发现持有父权价值观与在武装冲突中志愿参加准军事部队之间存在着强烈而稳健的关系。这表明自我选择是理解军事化男子气概和参与暴力的联系的重要因素。在第二项研究中,本文发现实验组(强制服役)和对照组(未服役)之间的父权价值观没有显著差异。换言之,没有证据支持军事社会化会强化个人的父权价值观。
+
+这项研究存在重要局限性:这项研究中说明,服兵役不会影响个人厌女情绪,但本文没有研究的军事化男子气概的其他方面(如吃苦耐劳)可能会受到影响。此外,本研究强调超越性别二元性,通过研究男性接受父权价值观的程度的变化,可以对男性与暴力之间的联系和因果关系有了更好的理解。
+
+
+
+Elin Bjarnegård,乌普萨拉大学政府学部副教授
+
+Anders Engvall,斯德哥尔摩经济学院研究员
+
+Srisompob Jitpiromsri,宋卡王子大学和平研究所助理教授
+
+Erik Melander,乌普萨拉大学和平与冲突学部教授
+
+编译:郑嘉隽
+
+
+
+
+
+
+
+
+
+
+
+
+ Made with by Agora
+
+
+
+
+
+
diff --git a/hkers.xml b/hkers.xml
index 0c4524da..408e64cf 100644
--- a/hkers.xml
+++ b/hkers.xml
@@ -1,4 +1,4 @@
-Jekyll 2024-11-22T09:45:09+08:00 https://agorahub.github.io/pen0/hkers.xml The Republic of Agora | Hkers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Too Good To Lose 2024-11-12T12:00:00+08:00 2024-11-12T12:00:00+08:00 https://agorahub.github.io/pen0/hkers/too-good-to-lose <p><em>When it comes to the future of American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and the success of the CHIPS Act, Intel is not too big to fail, but it is too good to lose.</em></p>
+Jekyll 2024-11-26T11:22:23+08:00 https://agorahub.github.io/pen0/hkers.xml The Republic of Agora | Hkers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Too Good To Lose 2024-11-12T12:00:00+08:00 2024-11-12T12:00:00+08:00 https://agorahub.github.io/pen0/hkers/too-good-to-lose <p><em>When it comes to the future of American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and the success of the CHIPS Act, Intel is not too big to fail, but it is too good to lose.</em></p>
<excerpt />
diff --git a/hkers/index.html b/hkers/index.html
index 0494b37b..811e630e 100644
--- a/hkers/index.html
+++ b/hkers/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2090,6 +2090,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index.html b/index.html
index fd5e4576..c8c4e423 100644
--- a/index.html
+++ b/index.html
@@ -10,7 +1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51,7 +51,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67,14 +67,14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走向更进步的联合体
-
+ 复杂系统与无治主义
+
- Heidi Hartmann | 1979.06.01
- 女性主义社会主义者,必须组织一种既解决反对父权制,也解决反对资本主义的斗争实践。我们必须坚持要创建一个相互依赖、认同解放而非耻辱的社会。
+ Gavin Mendel-Gleeson | 2009.03.01
+ 将人类社会作为复杂系统进行分析,能为我们提供对于历史进程以及资本主义的强项与弱点的新的见解。
- < Full Article >
+ < Full Article >
@@ -85,14 +85,14 @@ < 网左实践总结
+ 暴力与父权:泰国男子从军经历调查
- 番茄米线 | 2022.12.16
-
“网左”总体来说确实是进步的,他们要比一些麻木者、漠不关心者和肉食者进步得多,他们是在资产阶级残酷压迫下抱团取暖的、可以接触到网络生活的群众。而“网左”形成的“左圈”也为许多来寻找答案的迷茫者,如一年半前的我,提供了资源和平台。
+ Elin Bjarnegård, et al. | 2022.08.05
+ 本研究超越男女二元性的论调,强调男性内部对于暴力的态度因意识形态影响而存在分化:志愿参军的人通常更亲近父权制意识形态,而不是军队塑造了士兵的父权思想;强制参军对不希望主动参军人士的父权思想并无明显影响。
- < Full Article >
+ < Full Article >
@@ -107,14 +107,14 @@ < 巴枯宁瑞士演讲・三
-
+ 动物之间的互助
+
- 米哈伊尔·巴枯宁 | 1871.05.03
-
亲爱的同志们,上次说1789~1793年革命中,中产阶级有意无意间助用平民之力,筑其权力于封建世界废墟之上。从此以后,他们成为统治阶级。
+ 彼得·克鲁泡特金 | 1890.09.30
+ 生存竞争 互助 自然法则和逐步进化的主要因素 无脊椎动物 蚂蚁和蜜蜂 鸟类 猎食和捕鱼的结合 合群性 小鸟之间的互相保护 鹤和鹦鹉
- < Full Article >
+ < Full Article >
@@ -126,6 +126,22 @@ <
+
+
+ 尋香記
+
+
+ 東加豆 | 2024.09.02
+ 我七月初就知道「尋香記」這個展覽了,但一直沒有動身,身心靈也像一個木頭人。為什麼呢?如果這是在二十年前,我肯定會在第一天第一時間就衝過去,興奮得不得了。想想也是挺有意思,我跟香味這東西,總算是有些不解之緣吧。八月的最後一天,我終於踏進了展廳。不過,就算來晚了,那份對香氣的喜愛,還是一點都沒少。有心動,也有感動。
+
+
+ < Full Article >
+
+
+
+
+
+
2024盂蘭雜記
@@ -142,6 +158,24 @@ <
+
+ 李文亮医生,你好
+
+
+ CrazyArticle | 2024.08.29
+ 李文亮医生:
+
+您好。当我第一次知道您的时候,您已经去世,我是在新闻联播上得知您被平反的事,那一天,2020年3月19日。当时我正被关在广州市第一看守所。
+
+
+ < Full Article >
+
+
+
+
+
+
拍打詠
@@ -258,37 +292,7 @@ <
-
- 胰暢詠
-
-
- 東加豆 | 2024.08.22
- 腹痛如刀夜未央,
-
-急診方知胰病傷。
-
-
- < Full Article >
-
-
-
-
-
-
-
-
- 孟加拉——两个女人的角斗场
-
- 马屿人 | 2024.08.22
- 孟加拉政府终于正式接受最高法院判决,将给“自由战士”与其亲属的公务员配额降到5%,93%的公务员岗位面向社会择优录用。而此时,孟加拉青年的抗议活动已经持续了一个多月时间,进入暴力冲突也有两个星期,至少174人死亡,超过2500人被捕。
-
-
- < Full Article >
-
-
-
@@ -1285,6 +1289,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Columns - page 15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1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1
香港民主派47人初選案審訊第二周
+《獨媒》 | 2023-02-19
+香港民主派47人初选案开审
+李慧筠、袁慧妍 | 2023-02-06
+为什么“Goblin Mode”不是“躺平”?
@@ -250,22 +266,6 @@岳粤 | 2022-12-14<
尼采的駱駝、獅子與孩子
-正宜 | 2022-12-14
-恐懼
-匿名 | 2022-12-12
-匿名 | 2022-12-12<
Previous ♢
- Page 15 of 19
+ Page 15 of 20
♢ Next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1/page16/index.html b/c1/page16/index.html
index adbf3daa..589c3ca2 100644
--- a/c1/page16/index.html
+++ b/c1/page16/index.html
@@ -10,7 +10,7 @@
Columns - page 16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12 +60,2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Columns - page 16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1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1
+
+
+ 尼采的駱駝、獅子與孩子
+ 正宜 | 2022-12-14
+
+
+
+
+
+
+ 恐懼
+ 匿名 | 2022-12-12
+
+
+
+
“女人没有国家”
@@ -250,22 +266,6 @@ 小游 | 2022-10-31<
-
-
- 他们经历的,我们也可能经历
- 维舟 | 2022-10-30
-
-
-
-
-
-
- 戴,还是不戴?
- 米拉·帕特尔、阿德里亚·罗伊乔杜里 | 2022-10-20
-
-
-
-
@@ -274,7 +274,7 @@ 米拉·帕特尔、
Previous ♢
- Page 16 of 19
+ Page 16 of 20
♢ Next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1/page17/index.html b/c1/page17/index.html
index 1ee853aa..82f1cb49 100644
--- a/c1/page17/index.html
+++ b/c1/page17/index.html
@@ -10,7 +10,7 @@
Columns - page 1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12 +60,2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Columns - page 17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1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1
+
+
+ 他们经历的,我们也可能经历
+ 维舟 | 2022-10-30
+
+
+
+
+
+
+ 戴,还是不戴?
+ 米拉·帕特尔、阿德里亚·罗伊乔杜里 | 2022-10-20
+
+
+
+
“有声音”胜于“大多数”
@@ -250,22 +266,6 @@ 阿菠 | 2022-07-12<
-
-
- 世俗化与新兴宗教
- 胡清心 | 2022-07-11
-
-
-
-
-
-
- 倪匡反共 一以貫之
- 蘇查哈爾燦 | 2022-07-04
-
-
-
-
@@ -274,7 +274,7 @@ 蘇查哈爾燦 | 20
Previous ♢
- Page 17 of 19
+ Page 17 of 20
♢ Next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1/page18/index.html b/c1/page18/index.html
index c2fb99b7..d9d4927a 100644
--- a/c1/page18/index.html
+++ b/c1/page18/index.html
@@ -10,7 +10,7 @@
Columns - page 1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12 +60,2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Columns - page 18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1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1
+
+
+ 世俗化与新兴宗教
+ 胡清心 | 2022-07-11
+
+
+
+
+
+
+ 倪匡反共 一以貫之
+ 蘇查哈爾燦 | 2022-07-04
+
+
+
+
俄乌战争・六月战局
@@ -250,22 +266,6 @@ 当代张敬轩 | 20
-
-
- 俄乌战争第六周
- 当代张敬轩 | 2022-04-10
-
-
-
-
-
-
- 俄乌战争第五周
- 当代张敬轩 | 2022-04-01
-
-
-
-
@@ -274,7 +274,7 @@ 当代张敬轩 | 20
Previous ♢
- Page 18 of 19
+ Page 18 of 20
♢ Next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1/page19/index.html b/c1/page19/index.html
index b3874b68..0ca4e53c 100644
--- a/c1/page19/index.html
+++ b/c1/page19/index.html
@@ -10,7 +10,7 @@
Columns - page 19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12 +60,2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Columns - page 19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1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1
+
+
+ 俄乌战争第六周
+ 当代张敬轩 | 2022-04-10
+
+
+
+
+
+
+ 俄乌战争第五周
+ 当代张敬轩 | 2022-04-01
+
+
+
+
俄乌战争第四周
@@ -250,14 +266,6 @@ Pang | 2019-12-18
-
-
- COLUMN TEMPLATE
- AUTHOR NAME | -0001-12-31
-
-
-
-
@@ -266,7 +274,9 @@ AUTHOR NAME | -0001-
Previous ♢
- Page 19 of 19
+ Page 19 of 20
+
+ ♢ Next
@@ -31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1/page2/index.html b/c1/page2/index.html
index 1d6272b8..34ffe6e7 100644
--- a/c1/page2/index.html
+++ b/c1/page2/index.html
@@ -10,7 +10,7 @@
Columns - page 2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12 +60,2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Columns - page 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1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1
+
+
+ 家有小粉紅
+ Cherryyoko櫻桃陽子 | 2024-08-02
+
+
+
+
+
+
+ 进步社群与政治德性
+ 陈纯 | 2024-07-31
+
+
+
+
以色列人的起源
@@ -250,22 +266,6 @@ 鹿馬 | 2024-06-16<
-
-
- 端午漫谈屈原
- 江上小堂 | 2024-06-11
-
-
-
-
-
-
- 端午漫谈伍子胥
- 江上小堂 | 2024-06-10
-
-
-
-
@@ -274,7 +274,7 @@ 江上小堂 | 2024-
Previous ♢
- Page 2 of 19
+ Page 2 of 20
♢ Next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1/page20/index.html b/c1/page20/index.html
new file mode 100644
index 00000000..aa0bb7ef
--- /dev/null
+++ b/c1/page20/index.html
@@ -0,0 +1,248 @@
+
+
+
+
+
+
+
+
+
+ Columns - page 20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Columns - page 20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1
+
+
+
+
+
+
+
+ COLUMN TEMPLATE
+ AUTHOR NAME | -0001-12-31
+
+
+
+
+
+
+
+
+
+
+ Previous ♢
+
+ Page 20 of 20
+
+
+
+
+
+
+
+
+
+
+
+
+
+ Made with by Agora
+
+
+
+
+
+
diff --git a/c1/page3/index.html b/c1/page3/index.html
index da525a10..9a69ded7 100644
--- a/c1/page3/index.html
+++ b/c1/page3/index.html
@@ -10,7 +10,7 @@
Columns - page 3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12 +60,2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Columns - page 3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1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1
+
+
+ 端午漫谈屈原
+ 江上小堂 | 2024-06-11
+
+
+
+
+
+
+ 端午漫谈伍子胥
+ 江上小堂 | 2024-06-10
+
+
+
+
一种可能的理想世界
@@ -250,22 +266,6 @@ 東加豆 | 2024-05-
-
-
- 的哥
- WrightFu | 2024-05-12
-
-
-
-
-
-
- 牙膏交響曲
- 東加豆 | 2024-05-10
-
-
-
-
@@ -274,7 +274,7 @@ 東加豆 | 2024-05-
Previous ♢
- Page 3 of 19
+ Page 3 of 20
♢ Next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1/page4/index.html b/c1/page4/index.html
index 1f2ad76e..310ec3db 100644
--- a/c1/page4/index.html
+++ b/c1/page4/index.html
@@ -10,7 +10,7 @@
Columns - page 4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12 +60,2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Columns - page 4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1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1
+
+
+ 的哥
+ WrightFu | 2024-05-12
+
+
+
+
+
+
+ 牙膏交響曲
+ 東加豆 | 2024-05-10
+
+
+
+
《自愿奴役论》
@@ -250,22 +266,6 @@ 東加豆 | 2024-04-
-
-
- 游泳池餐廳結業
- 東加豆 | 2024-04-17
-
-
-
-
-
-
- 旋律嘉年華
- 東加豆 | 2024-04-16
-
-
-
-
@@ -274,7 +274,7 @@ 東加豆 | 2024-04-
Previous ♢
- Page 4 of 19
+ Page 4 of 20
♢ Next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1/page5/index.html b/c1/page5/index.html
index 53037fb4..9ffc6ec8 100644
--- a/c1/page5/index.html
+++ b/c1/page5/index.html
@@ -10,7 +10,7 @@
Columns - page 5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12 +60,2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Columns - page 5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1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1
+
+
+ 游泳池餐廳結業
+ 東加豆 | 2024-04-17
+
+
+
+
+
+
+ 旋律嘉年華
+ 東加豆 | 2024-04-16
+
+
+
+
日出的平行線
@@ -250,22 +266,6 @@ 東加豆 | 2024-03-
-
-
- 踐行「見字飲水」信條
- 陶樂思 | 2024-03-07
-
-
-
-
-
-
- 友人
- 東加豆 | 2024-03-07
-
-
-
-
@@ -274,7 +274,7 @@ 東加豆 | 2024-03-
Previous ♢
- Page 5 of 19
+ Page 5 of 20
♢ Next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1/page6/index.html b/c1/page6/index.html
index bd38e5b3..a60388d1 100644
--- a/c1/page6/index.html
+++ b/c1/page6/index.html
@@ -10,7 +10,7 @@
Columns - page 6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12 +60,2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Columns - page 6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1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1
+
+
+ 踐行「見字飲水」信條
+ 陶樂思 | 2024-03-07
+
+
+
+
+
+
+ 友人
+ 東加豆 | 2024-03-07
+
+
+
+
緣份職機師
@@ -250,22 +266,6 @@ 野人 | 2024-02-04<
-
-
- 屁蟹紀錄
- Icebee | 2024-02-02
-
-
-
-
-
-
- 神經擠壓的人
- 東加豆 | 2024-02-02
-
-
-
-
@@ -274,7 +274,7 @@ 東加豆 | 2024-02-
Previous ♢
- Page 6 of 19
+ Page 6 of 20
♢ Next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1/page7/index.html b/c1/page7/index.html
index edba02b9..3eccdc5b 100644
--- a/c1/page7/index.html
+++ b/c1/page7/index.html
@@ -10,7 +10,7 @@
Columns - page 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12 +60,2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Columns - page 7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1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1
+
+
+ 屁蟹紀錄
+ Icebee | 2024-02-02
+
+
+
+
+
+
+ 神經擠壓的人
+ 東加豆 | 2024-02-02
+
+
+
+
詠老
@@ -250,22 +266,6 @@ Anson | 2024-01-01
-
-
- 十二月二十九日
- 東加豆 | 2023-12-29
-
-
-
-
-
-
- 新年願望
- 東加豆 | 2023-12-28
-
-
-
-
@@ -274,7 +274,7 @@ 東加豆 | 2023-12-
Previous ♢
- Page 7 of 19
+ Page 7 of 20
♢ Next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1/page8/index.html b/c1/page8/index.html
index 008b5687..2fa22675 100644
--- a/c1/page8/index.html
+++ b/c1/page8/index.html
@@ -10,7 +10,7 @@
Columns - page 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12 +60,2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Columns - page 8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1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1
+
+
+ 十二月二十九日
+ 東加豆 | 2023-12-29
+
+
+
+
+
+
+ 新年願望
+ 東加豆 | 2023-12-28
+
+
+
+
元旦倒數的故事
@@ -250,22 +266,6 @@ 烏雲蓋雪 | 2023-
-
-
- 薛定諤的貓死了沒?
- 江世威 | 2023-11-14
-
-
-
-
-
-
- 理解宋朝・王安石【2】唯财是举
- Ethan | 2023-11-12
-
-
-
-
@@ -274,7 +274,7 @@ Ethan | 2023-11-12
Previous ♢
- Page 8 of 19
+ Page 8 of 20
♢ Next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1/page9/index.html b/c1/page9/index.html
index 998ef38c..1606fce4 100644
--- a/c1/page9/index.html
+++ b/c1/page9/index.html
@@ -10,7 +10,7 @@
Columns - page 9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12 +60,2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Columns - page 9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1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1
+
+
+ 薛定諤的貓死了沒?
+ 江世威 | 2023-11-14
+
+
+
+
+
+
+ 理解宋朝・王安石【2】唯财是举
+ Ethan | 2023-11-12
+
+
+
+
人工智能时代里的个人主体性
@@ -250,22 +266,6 @@ 豬文 | 2023-10-09<
-
-
- 大語言模型可以理解時空?
- 討厭鬼 | 2023-10-09
-
-
-
-
-
-
- 空間的理念
- 野人 | 2023-10-05
-
-
-
-
@@ -274,7 +274,7 @@ 野人 | 2023-10-05<
Previous ♢
- Page 9 of 19
+ Page 9 of 20
♢ Next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index.html b/c2/index.html
index 70c2b7fe..08c58026 100644
--- a/c2/index.html
+++ b/c2/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2,6 +322,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10/index.html b/c2/page10/index.html
index 46b567ab..16a59cca 100644
--- a/c2/page10/index.html
+++ b/c2/page10/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10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10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11/index.html b/c2/page11/index.html
index 8b1801d7..1ec43764 100644
--- a/c2/page11/index.html
+++ b/c2/page11/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11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11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12/index.html b/c2/page12/index.html
index 6343e019..f3c02526 100644
--- a/c2/page12/index.html
+++ b/c2/page12/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12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1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13/index.html b/c2/page13/index.html
index 357c25a6..93fef36d 100644
--- a/c2/page13/index.html
+++ b/c2/page13/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13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13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14/index.html b/c2/page14/index.html
index cf8b04d9..a8a63271 100644
--- a/c2/page14/index.html
+++ b/c2/page14/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14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14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15/index.html b/c2/page15/index.html
index 8e8496ea..3a070062 100644
--- a/c2/page15/index.html
+++ b/c2/page15/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15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15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16/index.html b/c2/page16/index.html
index b0156a44..18b0f06f 100644
--- a/c2/page16/index.html
+++ b/c2/page16/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16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16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17/index.html b/c2/page17/index.html
index 062d29f5..03c4358c 100644
--- a/c2/page17/index.html
+++ b/c2/page17/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1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17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18/index.html b/c2/page18/index.html
index 48dcad16..a8e4d7ac 100644
--- a/c2/page18/index.html
+++ b/c2/page18/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1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18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19/index.html b/c2/page19/index.html
index e30ff3b4..06d1d2f9 100644
--- a/c2/page19/index.html
+++ b/c2/page19/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19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19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2/index.html b/c2/page2/index.html
index f72275ef..ffd3c545 100644
--- a/c2/page2/index.html
+++ b/c2/page2/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2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20/index.html b/c2/page20/index.html
index 74e548aa..2975ba4e 100644
--- a/c2/page20/index.html
+++ b/c2/page20/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20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20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21/index.html b/c2/page21/index.html
index f1dc396c..6d1eafba 100644
--- a/c2/page21/index.html
+++ b/c2/page21/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21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21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22/index.html b/c2/page22/index.html
index 1a98deca..f8d96e70 100644
--- a/c2/page22/index.html
+++ b/c2/page22/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22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2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23/index.html b/c2/page23/index.html
index f2a16328..38bf75dc 100644
--- a/c2/page23/index.html
+++ b/c2/page23/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23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23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24/index.html b/c2/page24/index.html
index 778917d1..58b99234 100644
--- a/c2/page24/index.html
+++ b/c2/page24/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24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24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25/index.html b/c2/page25/index.html
index 5d080de5..6487974b 100644
--- a/c2/page25/index.html
+++ b/c2/page25/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25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25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26/index.html b/c2/page26/index.html
index ccd83a90..36c470a5 100644
--- a/c2/page26/index.html
+++ b/c2/page26/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26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26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27/index.html b/c2/page27/index.html
index b4ee6666..adcdb79d 100644
--- a/c2/page27/index.html
+++ b/c2/page27/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2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27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28/index.html b/c2/page28/index.html
index 5e745243..b99a4330 100644
--- a/c2/page28/index.html
+++ b/c2/page28/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2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28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29/index.html b/c2/page29/index.html
index 63efb3c9..29746c21 100644
--- a/c2/page29/index.html
+++ b/c2/page29/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29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29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3/index.html b/c2/page3/index.html
index 857bf4fe..09c3f1d5 100644
--- a/c2/page3/index.html
+++ b/c2/page3/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3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3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30/index.html b/c2/page30/index.html
index 24928321..28cdb119 100644
--- a/c2/page30/index.html
+++ b/c2/page30/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30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30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31/index.html b/c2/page31/index.html
index 07c9b037..f892d948 100644
--- a/c2/page31/index.html
+++ b/c2/page31/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31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31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32/index.html b/c2/page32/index.html
index 6d6878b5..366edc36 100644
--- a/c2/page32/index.html
+++ b/c2/page32/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32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3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33/index.html b/c2/page33/index.html
index ab5c9dc5..6ef20e1a 100644
--- a/c2/page33/index.html
+++ b/c2/page33/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33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33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34/index.html b/c2/page34/index.html
index 38a2e175..7a23c97e 100644
--- a/c2/page34/index.html
+++ b/c2/page34/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34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34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35/index.html b/c2/page35/index.html
index 0f515207..578107a8 100644
--- a/c2/page35/index.html
+++ b/c2/page35/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35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35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36/index.html b/c2/page36/index.html
index 611078c3..aa3f9ca6 100644
--- a/c2/page36/index.html
+++ b/c2/page36/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36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36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37/index.html b/c2/page37/index.html
index 1c1a12a9..8d0900f9 100644
--- a/c2/page37/index.html
+++ b/c2/page37/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3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37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194,6 +19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4/index.html b/c2/page4/index.html
index 4fd08efc..623b532c 100644
--- a/c2/page4/index.html
+++ b/c2/page4/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4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4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5/index.html b/c2/page5/index.html
index 635c49e0..9589ae35 100644
--- a/c2/page5/index.html
+++ b/c2/page5/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5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5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6/index.html b/c2/page6/index.html
index 264ee549..2fba5757 100644
--- a/c2/page6/index.html
+++ b/c2/page6/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6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6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7/index.html b/c2/page7/index.html
index e1d1bf6e..3528e730 100644
--- a/c2/page7/index.html
+++ b/c2/page7/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7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8/index.html b/c2/page8/index.html
index 13c99131..1da3e1b9 100644
--- a/c2/page8/index.html
+++ b/c2/page8/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8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9/index.html b/c2/page9/index.html
index 8e996047..9c7b480b 100644
--- a/c2/page9/index.html
+++ b/c2/page9/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9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9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olumns.xml b/columns.xml
index 040e6750..1ec6929f 100644
--- a/columns.xml
+++ b/columns.xml
@@ -1,4 +1,102 @@
-Jekyll 2024-11-22T09:45:09+08:00 https://agorahub.github.io/pen0/columns.xml The Republic of Agora | Columns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2024盂蘭雜記 2024-09-01T12:00:00+08:00 2024-09-01T12:00:00+08:00 https://agorahub.github.io/pen0/columns/misc-notes-of-the-bon-2024 <p>農曆七月將過,大開一個月的鬼門,也要再次關上,讓來自另一個次元的鬼魂朋友,回到屬於ta們所屬的領域。</p>
+Jekyll 2024-11-26T11:22:23+08:00 https://agorahub.github.io/pen0/columns.xml The Republic of Agora | Columns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尋香記 2024-09-02T12:00:00+08:00 2024-09-02T12:00:00+08:00 https://agorahub.github.io/pen0/columns/fragrance-of-time <p>我七月初就知道「尋香記」這個展覽了,但一直沒有動身,身心靈也像一個木頭人。為什麼呢?如果這是在二十年前,我肯定會在第一天第一時間就衝過去,興奮得不得了。想想也是挺有意思,我跟香味這東西,總算是有些不解之緣吧。八月的最後一天,我終於踏進了展廳。不過,就算來晚了,那份對香氣的喜愛,還是一點都沒少。有心動,也有感動。</p>
+
+<!--more-->
+
+<p><img src="https://i.imgur.com/gD1HcVL.png" alt="image01" /></p>
+
+<h3 id="一入門香火初現">一.入門:香火初現</h3>
+
+<p>這天,我來到了香港藝術館,參觀了「尋香記」這個展覽。一走進門口,就聞到一股淡淡的香氣,讓人感覺心情舒暢。這不是普通的香氣,而是從遠古傳來的,一種讓人心靈沉靜的力量。</p>
+
+<p><img src="https://i.imgur.com/Xen7YEl.png" alt="image02" /></p>
+
+<h3 id="二歷史香之起源">二.歷史:香之起源</h3>
+
+<p>展覽的第一部分介紹了中國芳香文化的起源。遠古時,人們為了祭祀天地,開始燔柴燎木,這就是後來香文化的雛形。看著那些古老的工具和儀式用品,我仿佛能聽到遠古的聲音,感受到當時人們對自然的敬畏之情。</p>
+
+<p><img src="https://i.imgur.com/QoY2tup.png" alt="image03" /></p>
+
+<h3 id="三生活香之日常">三.生活:香之日常</h3>
+
+<p>接著,展覽展示了香在古人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從香囊到香湯,再到香薰衣物,甚至用香木建造的房子,這些都讓我驚訝不已。古人對於香氣的追求,不僅僅是為了好聞,還有驅蟲、養生的功效。這一點,現代人似乎還有很多可以學習的地方。</p>
+
+<p><img src="https://i.imgur.com/80YLz2b.png" alt="image04" /></p>
+
+<h3 id="四文藝香之風雅">四.文藝:香之風雅</h3>
+
+<p>當我走到文人雅士與香的關係部分時,更是感觸良多。古人不僅把香作為生活的一部分,還將其融入到了詩歌、音樂之中,甚至成為了一種精神追求。這裡展示的一些詩情畫意,讓我體會到了那種在香氣中尋找靈感的意境。</p>
+
+<p><img src="https://i.imgur.com/Bp7vKw1.png" alt="image05" /></p>
+
+<h3 id="五工藝香之器物">五.工藝:香之器物</h3>
+
+<p>展覽還特別介紹了各種精美的香器。這些香爐和香具,設計精美,做工細膩,不僅是實用的物品,更是藝術品。看著這些物件,我腦海裡浮現出古人使用它們時的場景,彷彿自己也參與其中。</p>
+
+<p><img src="https://i.imgur.com/vozMGuO.png" alt="image06" /></p>
+
+<p><img src="https://i.imgur.com/XNWl91D.png" alt="image07" /></p>
+
+<h3 id="六香之感懷">六.香之感懷</h3>
+
+<p>參觀完這個展覽,我深深感受到了中國芳香文化的深厚底蘊。香不僅僅是一種物質的存在,更是一種文化和精神的傳承。在現代忙碌的生活中,我們不妨偶爾停下來,點上一根香,讓自己的心靈得到片刻的安寧。</p>
+
+<p><img src="https://i.imgur.com/V1eFZip.png" alt="image08" /></p>
+
+<p><img src="https://i.imgur.com/YCAJvuB.png" alt="image09" /></p>
+
+<p>離開這展覽廳,愉快時光未完的,接下來,我來到了另一個展覽廳:「袖珍.厚禮──浮雲軒藏中國鼻煙壺捐贈展」</p>
+
+<h2 id="袖珍厚禮">「袖珍.厚禮」</h2>
+
+<p><img src="https://i.imgur.com/TBcdIlN.png" alt="image10" /></p>
+
+<h3 id="一壯觀的鼻煙壺世界">一.壯觀的鼻煙壺世界</h3>
+
+<p>聽說這是香港迄今最大規模的鼻煙壺捐贈展,由已故收藏家冼祖謙先生的夫人冼石韞玉女士慷慨捐贈。這意味著冼祖謙先生夫人對香港藝術館的支持和絕對的信任,這是非常讓人感動的事情。既然來了,當然不能錯過。</p>
+
+<p><img src="https://i.imgur.com/Wvx6Mo6.png" alt="image11" /></p>
+
+<h3 id="二小巧的驚喜">二.小巧的驚喜</h3>
+
+<p>剛踏入展廳,就被那些小巧玲瓏的鼻煙壺吸引住了。每個鼻煙壺都不過掌心大小,但細看之下,卻各有千秋。有的色彩鮮艷,有的造型別緻,有的雕刻精細,真讓人歎為觀止。</p>
+
+<p><img src="https://i.imgur.com/pYG1Y8m.png" alt="image12" /></p>
+
+<h3 id="三穿越時空的禮物">三.穿越時空的禮物</h3>
+
+<p>鼻煙壺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清朝,當時是王公貴族之間互相饋贈的珍貴禮物。看著這些精美的鼻煙壺,不禁讓人想著當年貴族們收到這樣的禮物時,該有多高興啊!每一個鼻煙壺背後,都可能藏著一段故事。</p>
+
+<p><img src="https://i.imgur.com/iT7tUH8.png" alt="image13" /></p>
+
+<h3 id="四工藝匠人的心血">四.工藝:匠人的心血</h3>
+
+<p>這些鼻煙壺之所以珍貴,還在於它們的製作工藝。從選材到雕刻,再到上色,每一步都透露出匠人的心血。有的鼻煙壺用的是珍稀的玉石,有的則是玻璃或瓷器,不管哪一種材料,都能被匠人巧手打造成一件件藝術品。</p>
+
+<p><img src="https://i.imgur.com/zdIb2ZK.png" alt="image14" /></p>
+
+<h3 id="五故事浮雲軒的收藏">五.故事:浮雲軒的收藏</h3>
+
+<p>最讓人感動的是,這些鼻煙壺都是冼祖謙先生一生的收藏。他不僅是一位收藏家,更是一個對鼻煙壺文化有著深厚感情的人。看著這些展品,能感受到他當年收集這些鼻煙壺時的喜悅和滿足。一個個地收集,一組組地收藏。</p>
+
+<p><img src="https://i.imgur.com/rZW1iRQ.png" alt="image15" /></p>
+
+<h3 id="六結語一份珍貴的禮物">六.結語:一份珍貴的禮物</h3>
+
+<p>離開展廳的時候,心中都是滿足的。全都是小小的鼻煙壺,不僅是藝術品,是冼氏夫婦留給香港的一份珍貴禮物。這些香氣,不僅記錄了一段歷史,也代表著一種文化。</p>
+
+<p><img src="https://i.imgur.com/07Cdjgb.png" alt="image16" /></p>
+
+<p>而我,當我百年歸老的時候,我的香水收藏品又可以為它們找個家嗎?</p>
+
+<p><img src="https://i.imgur.com/6Ek1fEk.jpeg" alt="image17" /></p>
+
+<p><img src="https://i.imgur.com/wCUN2xR.png" alt="image18" /></p>
+
+<p>這次展覽又喚醒了我,那些古老而美麗的東西。下次再來香港藝術館,也許有有更好的發現。</p>
+
+<p>完</p>
+
+<!--END--> 東加豆 我七月初就知道「尋香記」這個展覽了,但一直沒有動身,身心靈也像一個木頭人。為什麼呢?如果這是在二十年前,我肯定會在第一天第一時間就衝過去,興奮得不得了。想想也是挺有意思,我跟香味這東西,總算是有些不解之緣吧。八月的最後一天,我終於踏進了展廳。不過,就算來晚了,那份對香氣的喜愛,還是一點都沒少。有心動,也有感動。 2024盂蘭雜記 2024-09-01T12:00:00+08:00 2024-09-01T12:00:00+08:00 https://agorahub.github.io/pen0/columns/misc-notes-of-the-bon-2024 <p>農曆七月將過,大開一個月的鬼門,也要再次關上,讓來自另一個次元的鬼魂朋友,回到屬於ta們所屬的領域。</p>
<!--more-->
@@ -24,7 +122,53 @@
<p>農曆七月十四前一天,走訪廣州的南國書香節,同時也邀約了網友飯聚。廣州老城區的街頭上,也看到有人在燒街衣,但規模較大的盂蘭勝會,倒不是廣州的常態。後來刷了一下廣州城市導賞團體「BOOK導賞」的微博,發現在這個時間段,他們也策劃了一些民間鬼故團。倘若有機會參加得到,相信又會有另一番收穫。</p>
-<!--END--> WrightFu 農曆七月將過,大開一個月的鬼門,也要再次關上,讓來自另一個次元的鬼魂朋友,回到屬於ta們所屬的領域。 拍打詠 2024-08-29T12:00:00+08:00 2024-08-29T12:00:00+08:00 https://agorahub.github.io/pen0/columns/chanting-slapping <p>輕拍全身舒筋骨,</p>
+<!--END--> WrightFu 農曆七月將過,大開一個月的鬼門,也要再次關上,讓來自另一個次元的鬼魂朋友,回到屬於ta們所屬的領域。 李文亮医生,你好 2024-08-29T12:00:00+08:00 2024-08-29T12:00:00+08:00 https://agorahub.github.io/pen0/columns/hello-dr-li-wenliang <p>李文亮医生:</p>
+
+<p>您好。当我第一次知道您的时候,您已经去世,我是在新闻联播上得知您被平反的事,那一天,2020年3月19日。当时我正被关在广州市第一看守所。</p>
+
+<!--more-->
+
+<p>我们素未谋面,直到今日。</p>
+
+<p>对于武汉疫情,我没有感知,因为当时的我正被限制自由。</p>
+
+<p>自由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p>
+
+<p>李医生,我们都做了各自该做的事情。您作为医生,在疫情刚刚开始的时候,开始提醒同行:有不明原因的肺炎患者入院。最終,您被警察叫去派出所接受训诫,并且受到威胁:如果再犯,你就是寻衅滋事!</p>
+
+<p>而我则为了捍卫自由而走向街头,我为了捍卫新闻自由和出版自由而帮助那些走向街头的人,哪怕他们已经和香港警察起了正面冲突,哪怕子弹横飞,哪怕硝烟弥漫,我帮助了他们,我义无反顾。</p>
+
+<p>有人说我是“反中乱港”分子,那是因为我做的这些事情,动摇了统治者的执政根基。</p>
+
+<p>公道自在人心。</p>
+
+<p>李医生,这个世界就是如此荒诞,您从被训诫,留下案底而一下子成为了英雄,身后被评为烈士,甚至全国各政府机构都要为您下半旗致哀,而我呢?不是被训诫,而是被判了刑。</p>
+
+<p>好人要留下前科,而执政者和他们的走狗们,却可以拿着大把的金钱“投资”海外,而不管国民生活在困苦当中,也不管现在那4400万绝望的失业大军。还割着这个国家的国民的韭菜,如果有那么不服气的韭菜,那就要被训诫,要被判刑。</p>
+
+<p>李医生,您知道吗?李克强总理也去世了,不知你们是否已经见过面。在他去世的那段时间在他的家门外已满是鲜花,就像悼念您一样。这一束束鲜花,真的是在悼念吗?那是在对执政者的暴政无声的控诉!因为李总理说过:人在做,天在看!</p>
+
+<p>是的,人在做,天在看!</p>
+
+<p>李医生,您知道吗?《庆余年》已经被搬上电视了,您的微博已经成为全国网民的哭墙,四年来,大家都在微博上和您聊天,我翻看您的微博,也不免失声痛哭,李医生,如果真有那天,我好想和您见上一面,简单地说一句:李医生,您好。</p>
+
+<p>李医生,您知道吗?在您去世两年后,在西安、上海、以及我所生活的城市——广州也相继爆发疫情。如果说武汉在疫情的时候被封城尚情有可原,那么上海的疫情就简直是癫狂。一切以疫情为目标,所谓的“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到头来只是对作为人最基本的权利——生命权践踏。一切以防疫优先,哪怕洪水滔天!</p>
+
+<p>李医生,您听听那《四月之声》吧,那是多么让人绝望的声音啊!普通市民的悲伤,基层干部的无奈,高级官员的无耻,全部在这《四月之声》之中。</p>
+
+<p>李医生,您知道吗,在2022年的11月,全国爆发了声势浩荡的白纸运动,这场轰动全国的街头运动,才让执政者感到恐惧,最后不得不结束了持续三年的变态清零防疫政策。而在此之前,新疆已经因为疫情而封了3个月。没有水,没有粮食,家门被焊死。因为所谓的“防疫”,小区居民楼里的居民因无法逃生而被活活烧死,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和癌症患者只能关在家里自求多福,家里养的宠物因为所谓的防疫而被活活打死。市民不服气,敲家里的锅碗瓢盆,却被指为“境外势力”煽动。</p>
+
+<p>李医生,多么荒诞的国家,多么荒诞的政党,多么荒诞的世界。</p>
+
+<p>但是,正因为那句话: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在那年11月的上海,年轻一代走上街头,第一次喊出了“习近平下台,共产党下台。”的口号。在一个拥有自由的国家,大家可以用选票来让施行暴政的执政者下台,让施行暴政的政党下台,而我们呢?等待的是,是秋后算帐,是大抓捕,是无穷无尽的恐惧。</p>
+
+<p>活在恐惧中,则永远恐惧;敢于面对恐惧,才会有真正的自由。</p>
+
+<p>愿这个国家不再有恐惧,愿您在泉下安好。</p>
+
+<p>一个和您一样的人</p>
+
+<!--END--> CrazyArticle 李文亮医生: 您好。当我第一次知道您的时候,您已经去世,我是在新闻联播上得知您被平反的事,那一天,2020年3月19日。当时我正被关在广州市第一看守所。 拍打詠 2024-08-29T12:00:00+08:00 2024-08-29T12:00:00+08:00 https://agorahub.github.io/pen0/columns/chanting-slapping <p>輕拍全身舒筋骨,</p>
<p>氣血通暢自健身。</p>
@@ -3931,74 +4075,4 @@
<p>如果说还有什么最后的忠告的话,鉴于中国的特殊国情,我想说:不管是毛主义还是马主义,共产主义还是社会主义,他们并不是反抗的唯一叙事。它们并没有很酷,有的只是残酷。</p>
-<!--END--> 鹿馬 又是一年高考毕业季。今年有一个怪现象引起了我的注意:多地出现考生考完之后,冲出考场展示巴勒斯坦旗的场面。这不是个例,有不少高中生再在采访中表示支持巴勒斯坦,同时还有人表示希望统一台湾,也有人高喊共产主义万岁。 端午漫谈屈原 2024-06-11T12:00:00+08:00 2024-06-11T12:00:00+08:00 https://agorahub.github.io/pen0/columns/talking-about-qu-yuan-during-the-dragon-boat-festival <p>过端午节要吃棕子,赛龙舟,现在还放一天假。这都托屈原的福,得感谢他,是他投江自尽用生命带给后人的福利。</p>
-
-<!--more-->
-
-<p>屈原非常有才华,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留下姓名的伟大诗人。在他的时代,他独步诗坛。春秋战国时代,没有能和他比肩的诗人。我觉得,如果端午节要纪念屈原,那就多宣扬些他的文学成就吧!过端午节念念屈原的诗,举行些诗歌朗诵会,诗歌征集赛等,比吃棕子,赛龙舟似乎更有意义。</p>
-
-<p>屈原创立了“楚辞”这种文体。他的作品想象丰富,辞采瑰丽,奇幻浪漫,哀怨缠绵。天马行空、惊天地、泣鬼神。据汉朝刘向、刘歆父子校订,共计25篇,包括《离骚》、《天问》、《远游》、《卜居》、《渔父》、《九歌》11篇和《九章》9篇。篇数虽少,但篇幅都不小。《离骚》近三千字、《天问》近二千字。</p>
-
-<p>后人对他的诗作评价很高。《文心雕龙》的作者刘勰认为他影响了数代诗人,“其衣被词人,非一代也”;李白有诗称赞“屈平词赋悬日月”;苏轼则自叹不如,“吾文终其身企慕而不能及万一者,惟屈子一人耳”;鲁迅认为屈原的诗,“逸响伟辞,卓绝一世”;“其影响于后来之文章,乃甚或在《三百篇》(《诗经》)以上”。</p>
-
-<p>但为什么这么一位对后世影响甚大的伟大诗人,古人却没有给其应有的荣誉呢?像李白,杜甫那样有个“诗仙”、“诗圣”的称号呢?按他的地位和他的传奇,我觉得应该被称为“诗神”!屈原这么有故事,不肯同流合污,抱石投江自尽,应该衍生出些神话故事才对呀!比如说死后灵魂不散,被龙王或某方神圣接引,成神成仙,成为掌管凡间诗才的“诗神”,供后来诗人朝奉祭拜。就按关羽衍化为“武圣”的套路编就行了。</p>
-
-<p>这百分之百是因为他是自杀而死,因道德行为影响了对他诗歌成就的评价。他的才华众所公认。但他投江这事,则见仁见智。古往今来,有很多人赞同,也有不少人感到惋惜甚至责怪。</p>
-
-<p>古人对自杀评价很低。按儒家的《孝经》,“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自杀首先是不孝。儒家只赞赏“杀身成仁,舍生取义”。为了仁义忠孝,牺牲生命是高尚的。屈原自杀显然不是“杀身成仁”。朱熹对屈原的评价就不高,在《楚辞集注序》中说:“原之为人,其志行虽或过于中庸而不可以为法,然皆出于忠君爱国之诚心”。意思是,屈原虽然有忠君爱国之心,但其志向和行为偏离了中庸之道而不可以效仿。不赞同屈原对楚怀王因爱生怨和自杀的举动。</p>
-
-<p>既然读书人不赞同他的自杀行为,就不会把他抬得太高。诗仙,诗圣这些称号肯定是读书人封的。皇帝和老百姓都不会对这感兴趣。读书人虽然能实事求是地评价他的文学成就,但因其有道德上的缺憾,就不会神化他。</p>
-
-<p>但我们现在对屈原的评价与古人有所不同,给他戴上了“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这顶桂冠。但“伟大”两字是赞扬其爱国精神,偏于道德化和政治化,而不是赞扬其文学成就。</p>
-
-<p>高度称赞和宣扬屈原的“爱国主义精神”可能始于清末,不会再早了。因为那时中国人才刚刚有国家的概念,以前是天下的概念。国家的概念是在被西方列强生拉硬拖,拽进世界体系后才产生的。因为屈原非常热爱楚国,所以就将屈原对楚国的热爱之情称之为爱国主义。</p>
-
-<p>但其实屈原对自己的祖国,对楚国的这种热爱在春秋战国时代并不普遍。那时,人们对诸侯国的认同并不高,最高认同是华夏文化。对华夏文化的认同高于对出生国的认同,就好像我们今天对国家的认同要高于对省籍的认同。只要在华夏文化圈内,没有跑去为周边的夷狄做事,就都没问题。不会被认为是叛国,被唾骂为“楚奸”或“秦奸”。</p>
-
-<p>比如同是楚国人的伍子胥,楚平王杀了他的父亲和哥哥,他就逃到吴国。后来借兵攻入楚国,掘了楚平王的坟墓。也没人骂他是“楚奸”。还有商鞅、吴起、张仪、苏秦等诸多游士,在各个诸侯国间奔走,哪国合意就为哪国做事。自己没有心理负担,担心愧对自己出生长大的国家,其它人也不会认为这有什么不对。</p>
-
-<p>老百姓就更是这样了。哪个国家政策好,发展得好,只要有可能,就迁移到哪个国家。那时各国边境出和入都缺乏足够的手段严加管理。梁惠王就曾请教孟子如何增加人口,向孟子抱怨魏国老百姓不识他的好心和好政策,却移居邻国。“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说明当时,老百姓在诸侯国之间迁移很正常很普遍。人口就是生产力,各国都很在意老百姓的迁入移出。</p>
-
-<p>那为什么屈原这么热爱楚国呢?不远走他乡,而在楚国这一棵树上吊死呢?俗话说,“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原因很简单!因为他是王族,是贵族,比孔子、孟子这些士人地位要高;与一般老百姓相比,当然更是天地之悬。</p>
-
-<p>屈原姓芈(mǐ),与电视剧《芈月传》中的芈月同姓。芈是楚国的国姓。司马迁在《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中说:“屈原,名平,楚之同姓者也”。屈是他的氏。氏是姓的分支。早先姓下还分氏,后来才没有的,只剩下姓。屈原家是楚国早先的国君楚武王的后代。他们家族从春秋前期到战国后期,一直是楚国显赫的贵族,经久不衰。屈原曾任三闾大夫,据说是掌管王族事务的职务。他有封地,有多种说法,有说在秭归或江陵,还有说在湘沅。</p>
-
-<p>拿现在的话来说,屈原就是楚国的股东,当然不是最大的股东了,最大的股东是国君。他的股份还是原始股,但不像现在可以上市交易。商鞅、吴起、伍子胥这些士人只相当于高管。高管可以跳槽,股东就不能跳槽。股份不能交易,又不能跳槽,那他就只能吊在楚国这棵树上了。</p>
-
-<p>所以,屈原热爱楚国,那是他的本分。楚国的老百姓备受王公贵族的压迫,是没有理由爱楚国的。老百姓对楚国的事务既没有发言权,自己的劳动果实还被王公贵族剥夺,挣扎在温饱线上;甚至食不果腹,衣不遮体,有什么理由要求楚国的老百姓爱楚国呢?只有屈原这样的王公贵族才有理由,才有资格爱楚国。“奴隶没有祖国”。如果屈原这样的主人不热爱楚国,谁又会热爱楚国呢?</p>
-
-<!--END--> 江上小堂 过端午节要吃棕子,赛龙舟,现在还放一天假。这都托屈原的福,得感谢他,是他投江自尽用生命带给后人的福利。 端午漫谈伍子胥 2024-06-10T12:00:00+08:00 2024-06-10T12:00:00+08:00 https://agorahub.github.io/pen0/columns/talking-about-wu-zixu-during-the-dragon-boat-festival <p>早先,吴越一带端午节还曾纪念伍子胥。伍子胥与屈原一样也是楚国人,但对吴国贡献很大。他死后,吴越人就在端午这天纪念他。他的事迹也很有名,还比屈原早生200多年,却被屈原后来居上,盖住了他的声名。</p>
-
-<!--more-->
-
-<p>他的作为与屈原截然相反。面对迫害,不肯束手就擒。你不仁我不义,一不做二不休。绝地反击,睚眦必报。</p>
-
-<p>楚平王用他的父亲要挟他和他的兄弟,招他们前出,想把他一家赶尽杀绝人。伍子胥对他哥哥说,“我们去了,都得死,救不了父亲。不如投奔他国,借助他国势力雪父之仇。都死了,什么也做不了”。他哥哥也很实诚,回答道,“我知道去了也是死,但我活下来也没有能力为父报仇,会被天下人耻笑,还不如一死”。</p>
-
-<p>楚平王派捕快来抓,伍子胥拉弓对峙。没人敢上前,伍子胥就趁机逃走。而他哥哥却从容就擒。两兄弟的选择都非常令人动容,可谓“去留肝胆两昆仑”。</p>
-
-<p>司马迁在《史记》中是这样描写的,</p>
-
-<blockquote>
- <p>平王使人召二子曰:“来,吾生汝父;不来,今杀奢也。”伍尚欲往,员曰:“楚之召我兄弟,非欲以生我父也,恐有脱者后生患,故以父为质,诈召二子。二子到,则父子俱死。何益父之死?往而令仇不得报耳。不如奔他国,借力以雪父之耻。俱灭,无为也”。伍尚曰,“我知往终不能全父命。然恨父召我以求生而不往,后不能雪耻,终为天下笑耳。”</p>
-</blockquote>
-
-<p>后来,伍子胥成功混出昭关,逃到了吴国。因他曾在楚国很有势力,跟楚国的贵族官员多有交往,了解楚国很多内幕,对吴国很有用,就受到吴国的保护。那时,也没有引渡一说。他则在吴国苦心经营,处处跟楚国过不去,离间吴国与楚国的关系。最终得以借吴国的兵攻入楚国,把楚平王掘墓鞭尸,为父报了仇。</p>
-
-<p><img src="https://i.imgur.com/wP8LUJ7.png" alt="image01" /></p>
-
-<p>春秋战国时期,列国争雄。天下和价值观尚未统一。所以,面对同样的事,人们根据自身的处境不同,往往有多种选择。既有屈原这种不弃不离的,也有伍子胥哥哥这样从容赴死的,还有伍子胥这样针锋相对,绝不服输的。</p>
-
-<p><img src="https://i.imgur.com/Zidegzc.png" alt="image02" /></p>
-
-<p>时人对伍子胥的评价也是多样的,既有赞赏的,也有反对的。比如他的朋友申包胥听说他掘了楚平王的坟,就指责他的手段太过分了。申包胥说得对,他这样做确实戾气太重。伍子胥则满不在乎地回答到,“吾日暮途远,吾故倒行而逆施之”。意思是我的时间不多了,顾不得那么多了,泄心头之恨要紧。</p>
-
-<p>但在秦始皇一统天下,汉武帝独尊儒术之后。面对同样来自于朝廷的迫害,就很难有伍子胥这样的选择了。一个是没地跑了,跑到哪里都是皇帝的天下,除非跑到番邦去。二是,忠君爱国成了最高价值。“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历朝历代,不知有多少官员百姓被昏君暴君迫害致死。但他们别无选择,只得乖乖地束手就擒,心中不敢生出半点反抗的念头。没能力没本事反抗就不说了。即便有能力反抗,也是自废武功,生怕背上不忠君的骂名。</p>
-
-<p>例如宋江,都落草为寇占山为王了,还是不敢亮出反皇帝的旗帜。而打出“只反贪官,不反皇帝”,替天行道的旗子。念念不忘的就是招安,重新做大宋的臣子。最终果真如愿受招安了,但还是被朝廷赐死,束手就擒。宋江就是小时候念私塾,脑子里被灌进儒家的“忠孝”思想,再也摆脱不了了。</p>
-
-<p>反观没念过书的李逵、武松、石勇之类的草莽,反而没有这些束缚。管得天王老子,眼里只认得拳头。石勇便说得出,“你这鸟男女好不识人!欺负老爷独自一个!要换座头。便是赵官家,老爷也彆鸟不换。高做声,大脖子拳不认得你!”他们没受过儒家的教化,处于原生态。虽然他们也没有自由平等的观念,往往也是以势欺人,就敢于反抗不管以什么名义施加于己的不公和压迫而言,比儒家的奴化思想更为可取。</p>
-
-<p>今天端午节纪念屈原,也不应当忘记伍子胥。</p>
-
-<!--END--> 江上小堂 早先,吴越一带端午节还曾纪念伍子胥。伍子胥与屈原一样也是楚国人,但对吴国贡献很大。他死后,吴越人就在端午这天纪念他。他的事迹也很有名,还比屈原早生200多年,却被屈原后来居上,盖住了他的声名。
\ No newline at end of file
+<!--END--> 鹿馬 又是一年高考毕业季。今年有一个怪现象引起了我的注意:多地出现考生考完之后,冲出考场展示巴勒斯坦旗的场面。这不是个例,有不少高中生再在采访中表示支持巴勒斯坦,同时还有人表示希望统一台湾,也有人高喊共产主义万岁。
\ No newline at end of file
diff --git a/columns/2024-08-29-hello-dr-li-wenliang.html b/columns/2024-08-29-hello-dr-li-wenliang.html
new file mode 100644
index 00000000..00a5bb88
--- /dev/null
+++ b/columns/2024-08-29-hello-dr-li-wenliang.html
@@ -0,0 +1,139 @@
+
+
+
+
+
+
+
+
+
+ 李文亮医生,你好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李文亮医生,你好
+
+
+
+
+
+ CrazyArticle | 2024.08.29
+
+
+ 李文亮医生:
+
+您好。当我第一次知道您的时候,您已经去世,我是在新闻联播上得知您被平反的事,那一天,2020年3月19日。当时我正被关在广州市第一看守所。
+
+
+
+我们素未谋面,直到今日。
+
+对于武汉疫情,我没有感知,因为当时的我正被限制自由。
+
+自由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
+
+李医生,我们都做了各自该做的事情。您作为医生,在疫情刚刚开始的时候,开始提醒同行:有不明原因的肺炎患者入院。最終,您被警察叫去派出所接受训诫,并且受到威胁:如果再犯,你就是寻衅滋事!
+
+而我则为了捍卫自由而走向街头,我为了捍卫新闻自由和出版自由而帮助那些走向街头的人,哪怕他们已经和香港警察起了正面冲突,哪怕子弹横飞,哪怕硝烟弥漫,我帮助了他们,我义无反顾。
+
+有人说我是“反中乱港”分子,那是因为我做的这些事情,动摇了统治者的执政根基。
+
+公道自在人心。
+
+李医生,这个世界就是如此荒诞,您从被训诫,留下案底而一下子成为了英雄,身后被评为烈士,甚至全国各政府机构都要为您下半旗致哀,而我呢?不是被训诫,而是被判了刑。
+
+好人要留下前科,而执政者和他们的走狗们,却可以拿着大把的金钱“投资”海外,而不管国民生活在困苦当中,也不管现在那4400万绝望的失业大军。还割着这个国家的国民的韭菜,如果有那么不服气的韭菜,那就要被训诫,要被判刑。
+
+李医生,您知道吗?李克强总理也去世了,不知你们是否已经见过面。在他去世的那段时间在他的家门外已满是鲜花,就像悼念您一样。这一束束鲜花,真的是在悼念吗?那是在对执政者的暴政无声的控诉!因为李总理说过:人在做,天在看!
+
+是的,人在做,天在看!
+
+李医生,您知道吗?《庆余年》已经被搬上电视了,您的微博已经成为全国网民的哭墙,四年来,大家都在微博上和您聊天,我翻看您的微博,也不免失声痛哭,李医生,如果真有那天,我好想和您见上一面,简单地说一句:李医生,您好。
+
+李医生,您知道吗?在您去世两年后,在西安、上海、以及我所生活的城市——广州也相继爆发疫情。如果说武汉在疫情的时候被封城尚情有可原,那么上海的疫情就简直是癫狂。一切以疫情为目标,所谓的“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到头来只是对作为人最基本的权利——生命权践踏。一切以防疫优先,哪怕洪水滔天!
+
+李医生,您听听那《四月之声》吧,那是多么让人绝望的声音啊!普通市民的悲伤,基层干部的无奈,高级官员的无耻,全部在这《四月之声》之中。
+
+李医生,您知道吗,在2022年的11月,全国爆发了声势浩荡的白纸运动,这场轰动全国的街头运动,才让执政者感到恐惧,最后不得不结束了持续三年的变态清零防疫政策。而在此之前,新疆已经因为疫情而封了3个月。没有水,没有粮食,家门被焊死。因为所谓的“防疫”,小区居民楼里的居民因无法逃生而被活活烧死,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和癌症患者只能关在家里自求多福,家里养的宠物因为所谓的防疫而被活活打死。市民不服气,敲家里的锅碗瓢盆,却被指为“境外势力”煽动。
+
+李医生,多么荒诞的国家,多么荒诞的政党,多么荒诞的世界。
+
+但是,正因为那句话: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在那年11月的上海,年轻一代走上街头,第一次喊出了“习近平下台,共产党下台。”的口号。在一个拥有自由的国家,大家可以用选票来让施行暴政的执政者下台,让施行暴政的政党下台,而我们呢?等待的是,是秋后算帐,是大抓捕,是无穷无尽的恐惧。
+
+活在恐惧中,则永远恐惧;敢于面对恐惧,才会有真正的自由。
+
+愿这个国家不再有恐惧,愿您在泉下安好。
+
+一个和您一样的人
+
+
+
+
+
+
+
+
+
+
+
+
+
+
+ Made with by Agora
+
+
+
+
+
+
diff --git a/columns/2024-09-02-fragrance-of-time.html b/columns/2024-09-02-fragrance-of-time.html
new file mode 100644
index 00000000..b1433167
--- /dev/null
+++ b/columns/2024-09-02-fragrance-of-time.html
@@ -0,0 +1,191 @@
+
+
+
+
+
+
+
+
+
+ 尋香記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尋香記
+
+
+
+
+
+ 東加豆 | 2024.09.02
+
+
+ 我七月初就知道「尋香記」這個展覽了,但一直沒有動身,身心靈也像一個木頭人。為什麼呢?如果這是在二十年前,我肯定會在第一天第一時間就衝過去,興奮得不得了。想想也是挺有意思,我跟香味這東西,總算是有些不解之緣吧。八月的最後一天,我終於踏進了展廳。不過,就算來晚了,那份對香氣的喜愛,還是一點都沒少。有心動,也有感動。
+
+
+
+
+
+一.入門:香火初現
+
+這天,我來到了香港藝術館,參觀了「尋香記」這個展覽。一走進門口,就聞到一股淡淡的香氣,讓人感覺心情舒暢。這不是普通的香氣,而是從遠古傳來的,一種讓人心靈沉靜的力量。
+
+
+
+二.歷史:香之起源
+
+展覽的第一部分介紹了中國芳香文化的起源。遠古時,人們為了祭祀天地,開始燔柴燎木,這就是後來香文化的雛形。看著那些古老的工具和儀式用品,我仿佛能聽到遠古的聲音,感受到當時人們對自然的敬畏之情。
+
+
+
+三.生活:香之日常
+
+接著,展覽展示了香在古人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從香囊到香湯,再到香薰衣物,甚至用香木建造的房子,這些都讓我驚訝不已。古人對於香氣的追求,不僅僅是為了好聞,還有驅蟲、養生的功效。這一點,現代人似乎還有很多可以學習的地方。
+
+
+
+四.文藝:香之風雅
+
+當我走到文人雅士與香的關係部分時,更是感觸良多。古人不僅把香作為生活的一部分,還將其融入到了詩歌、音樂之中,甚至成為了一種精神追求。這裡展示的一些詩情畫意,讓我體會到了那種在香氣中尋找靈感的意境。
+
+
+
+五.工藝:香之器物
+
+展覽還特別介紹了各種精美的香器。這些香爐和香具,設計精美,做工細膩,不僅是實用的物品,更是藝術品。看著這些物件,我腦海裡浮現出古人使用它們時的場景,彷彿自己也參與其中。
+
+
+
+
+
+六.香之感懷
+
+參觀完這個展覽,我深深感受到了中國芳香文化的深厚底蘊。香不僅僅是一種物質的存在,更是一種文化和精神的傳承。在現代忙碌的生活中,我們不妨偶爾停下來,點上一根香,讓自己的心靈得到片刻的安寧。
+
+
+
+
+
+離開這展覽廳,愉快時光未完的,接下來,我來到了另一個展覽廳:「袖珍.厚禮──浮雲軒藏中國鼻煙壺捐贈展」
+
+「袖珍.厚禮」
+
+
+
+一.壯觀的鼻煙壺世界
+
+聽說這是香港迄今最大規模的鼻煙壺捐贈展,由已故收藏家冼祖謙先生的夫人冼石韞玉女士慷慨捐贈。這意味著冼祖謙先生夫人對香港藝術館的支持和絕對的信任,這是非常讓人感動的事情。既然來了,當然不能錯過。
+
+
+
+二.小巧的驚喜
+
+剛踏入展廳,就被那些小巧玲瓏的鼻煙壺吸引住了。每個鼻煙壺都不過掌心大小,但細看之下,卻各有千秋。有的色彩鮮艷,有的造型別緻,有的雕刻精細,真讓人歎為觀止。
+
+
+
+三.穿越時空的禮物
+
+鼻煙壺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清朝,當時是王公貴族之間互相饋贈的珍貴禮物。看著這些精美的鼻煙壺,不禁讓人想著當年貴族們收到這樣的禮物時,該有多高興啊!每一個鼻煙壺背後,都可能藏著一段故事。
+
+
+
+四.工藝:匠人的心血
+
+這些鼻煙壺之所以珍貴,還在於它們的製作工藝。從選材到雕刻,再到上色,每一步都透露出匠人的心血。有的鼻煙壺用的是珍稀的玉石,有的則是玻璃或瓷器,不管哪一種材料,都能被匠人巧手打造成一件件藝術品。
+
+
+
+五.故事:浮雲軒的收藏
+
+最讓人感動的是,這些鼻煙壺都是冼祖謙先生一生的收藏。他不僅是一位收藏家,更是一個對鼻煙壺文化有著深厚感情的人。看著這些展品,能感受到他當年收集這些鼻煙壺時的喜悅和滿足。一個個地收集,一組組地收藏。
+
+
+
+六.結語:一份珍貴的禮物
+
+離開展廳的時候,心中都是滿足的。全都是小小的鼻煙壺,不僅是藝術品,是冼氏夫婦留給香港的一份珍貴禮物。這些香氣,不僅記錄了一段歷史,也代表著一種文化。
+
+
+
+而我,當我百年歸老的時候,我的香水收藏品又可以為它們找個家嗎?
+
+
+
+
+
+這次展覽又喚醒了我,那些古老而美麗的東西。下次再來香港藝術館,也許有有更好的發現。
+
+完
+
+
+
+
+
+
+
+
+
+
+
+
+
+
+ Made with by Agora
+
+
+
+
+
+
diff --git a/feed.xml b/feed.xml
index a8046495..b08597e5 100644
--- a/feed.xml
+++ b/feed.xml
@@ -1 +1 @@
-Jekyll 2024-11-22T09:45:09+08:00 https://agorahub.github.io/pen0/feed.xml The Republic of Agora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No newline at end of file
+Jekyll 2024-11-26T11:22:23+08:00 https://agorahub.github.io/pen0/feed.xml The Republic of Agora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No newline at end of file
diff --git a/heros.xml b/heros.xml
index 2d5564bf..17802096 100644
--- a/heros.xml
+++ b/heros.xml
@@ -1,875 +1,269 @@
-Jekyll 2024-11-22T09:45:09+08:00 https://agorahub.github.io/pen0/heros.xml The Republic of Agora | Heros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网左实践总结 2022-12-16T12:00:00+08:00 2022-12-16T12:00:00+08:00 https://agorahub.github.io/pen0/heros/TomatoNoodles-a1_c-summary-of-internet-leftist-practices <p>“网左”总体来说确实是进步的,他们要比一些麻木者、漠不关心者和肉食者进步得多,他们是在资产阶级残酷压迫下抱团取暖的、可以接触到网络生活的群众。而“网左”形成的“左圈”也为许多来寻找答案的迷茫者,如一年半前的我,提供了资源和平台。</p>
+Jekyll 2024-11-26T11:22:23+08:00 https://agorahub.github.io/pen0/heros.xml The Republic of Agora | Heros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暴力与父权:泰国男子从军经历调查 2022-08-05T12:00:00+08:00 2022-08-05T12:00:00+08:00 https://agorahub.github.io/pen0/heros/2022-08-05-ElinBjarnegard/ElinBjarnegard...-a1_l-armed-violence-and-patriarchal-values <p>本研究超越男女二元性的论调,强调男性内部对于暴力的态度因意识形态影响而存在分化:志愿参军的人通常更亲近父权制意识形态,而不是军队塑造了士兵的父权思想;强制参军对不希望主动参军人士的父权思想并无明显影响。</p>
<!--more-->
-<p>我从2021年三月左右进入“左圈”,再到今年八月末二次退网,期间混迹过多个“左群”,也亲自参与过三个网络学社的创建或改组,也算是个“网左”了吧。在这么久的时间中,我的思想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接触和学习了马克思主义和其他思想,这是我需要感谢“左圈”的一点,但我也逐渐认识到“左圈”乃至“网左”的不足,这也是我退网的原因之一。</p>
+<p>本研究通过对泰南三府年轻男性进行调查,探索了参加武装暴力与父权价值观之间的关系。研究1发现父权价值观更强的男性更容易志愿加入准军事部队。研究2利用泰国征兵抽签所带来的自然实验,比较了非自愿应征入伍服兵役的男性与参加抽签但未入伍的男性的调查回答,发现两组在父权价值观方面没有差异。本文结论是,父权价值观促使人们自愿参与武装冲突,而在冲突地区应征服兵役不会导致士兵父权价值观的变化。</p>
-<p>这样长时间、大规模的实践已经证明了,“网左”在这个时代的风口浪尖上,显然已经无法背负起历史的重任,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应当以批判的眼光看待其,并汲取经验、另寻他路。我想从我这段时间的实践中批判性地总结出“网左”的现状和我个人对此的思考,希望大家能从中学到些什么。</p>
+<h3 id="一导言">一、导言</h3>
-<h3 id="我为什么反对网络报刊">我为什么反对网络报刊</h3>
+<p>最近的研究提出了一种新的解释,有可能更准确地缩小在暴力冲突局势中选择拿起武器的人的范围:具有父权价值观(patriarchal values,认同男性对女性的系统性支配地位)的人。一系列研究表明,关于男子气概(masculinity)和性别歧视的观念与支持暴力极端主义有关。本文从两个重要方面推进了这一研究:(1)研究了在武装冲突中,个人父权价值观强弱与通过资源加入政府准军事单位自愿参与有组织暴力活动之间的联系;(2)通过分析泰国的征兵抽签这一自然实验(natural experiment),研究了参与有组织暴力到个人父权价值观强弱之间的反向因果关系的可能性。</p>
-<p>先下结论,因为网络报刊是对于其他人和历史的粗劣模仿。这是许多同志和网群目前都会犯的一个问题,可以勉强算作一种机会主义。</p>
+<h3 id="二武装暴力与父权价值观之间的联系">二、武装暴力与父权价值观之间的联系</h3>
-<p>我作为某网络报刊的创建者,突然反过来反对网刊,我想大家也许都会很疑惑我的思想变化。我先说说我创建某报刊的历程。我最开始创立报刊,首先是因为看到了其他同志在办网络报刊,然后就产生了想模仿的想法。然后我当时所在的那个学社基本上天天吹水,有一个同志某天就提议:“我们要不干点事吧。”我就附和说好啊我们办报刊吧。为了办这个报刊,我甚至跑去借鉴了《新青年》,前朝剑斩本朝官了属于是,就好像列宁当年办了《星火报》、陈独秀当年办了《新青年》,我们也一定要办个什么报刊才好。由此可见,我当时是这个想法,不过是一种模糊的空想、一种对于他人和历史的模仿、一种“我们做点什么吧”的焦虑,这几乎就是主观主义的体现。据我了解,很多其他的同志也有这样的状况。</p>
+<p>在过去的三十年中,性别平等与战争暴力之间的关系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但侧重于个人层面的文献受到的学术关注较少。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在解释暴力行为成因时,性别价值观在社会和个人层面上都起着重要作用。父权制价值观被视为男女二元性别秩序的一部分,将男性置于女性之上,且这种父权制价值观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从父权制价值观转向性别平等的价值体系,意味着维护男女二元对立的界限日益模糊,并且二者平等。父权价值观与暴力倾向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多地被记录,而且往往集中在“他者化”(othering)过程中。他者化是一个区分“我们”和“他们”的过程,是构成父权价值观基础的性别秩序所固有的,也是合理化(rationalization)对他人实施肉体伤害的必须部分。尽管实施暴力行为往往与男性和男子气概的理想有关,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男性生物学上都具有同样的暴力倾向。同样,女性也可能是战时暴力的施暴者。因此,重点在于意识形态而非性别对于参与暴力的影响,从而需要从男性内部入手,研究参与暴力与不参与暴力的男性的不同及其原因。但是,研究父权价值观与暴力行为之间的因果关系仍然是一项重大挑战:这种既定的联系可能是由于以性别平等为导向的社会和个人不太支持暴力,也可能是由于暴露于冲突和暴力的社会和个人变得不那么支持性别平等。</p>
-<p>网络报刊还有一个严重的问题,那就是脱离实践。之前说了,这个东西几乎就是浮在天上的空想,落不到地上就是其特点之一。其一,我个人所知的几乎所有报社都是要靠拉别人写的文章当稿子,而且往往投稿不足,这就决定了报社对于文章的内容没有太多的选择权,从而造成“不得不来者不拒”的状况,而这些文章大部分都由脱离一线生产的学生撰写,更有甚者许多作者本身就来自资产阶级家庭,这里并不是要对学生群体提出批判,但现实就是他们写出的文章理论性过强,而且有些幼稚的小作者还喜欢卖弄名词包装自己,其大部分文章也都偏向时事点评、理论解析类,与劳工的现实生活相去甚远。综上述特点就导致报刊传播范围极狭窄,甚至不能覆盖绝大多数学生群体,受学校压迫最狂的那些“卷王”们根本就没时间看,也不会看。其三,报刊的形式本身就是脱离实践的。报刊一期有好几篇文章,而且往往主题不同且篇幅较长,需要专心阅读,需要阅读很长时间,而且需要一定的文化能力,还要有闲心去看这些东西,而能做到这一点的几乎只有资产阶级和小知识分子群体,很多白领都做不到,更别提工农群众了。</p>
+<p>个人对暴力的增值化(valorization,赋予某事物价值)通常归因于社会化(socialization)进程。研究表明,暴力既可以通过代际传播,也可以通过影响儿童待遇的文化规范传播。具体而言,曾被家暴或目睹家暴的男孩随后更可能坚持父权价值观,最终更可能选择参与政治暴力。北美的一些调查研究表明,具有平民背景和军事背景的个人在特征和价值观上有所不同,这是因为参军前已经形成了某种亲军队的价值观的年轻男性倾向于自我选择加入部队。</p>
-<p>有的同志又说了,那我把报刊打印出来去分发给工人,这总不算脱离实践了吧?首先,我要明确一点,我认为报刊这个形式本身就是脱离实践的;其次,如果真的要去打印出来发给工人,那为什么要做成报刊的形式呢?直接单独发特定的文章不好吗?报刊本身不仅目标大容易被晶哥盯上,还需要很多的阅读时间甚至能力(此处批评某些术语名词乱飞的文章),而这是大部分工人群众所不具有的,这就使得报刊本身就是个形式主义的东西,完全没有必要设计封面、给自己冠以“主编”或“副主编”的头衔,还给自己起个“xx报”的招牌,我们又不是要挂在店里卖;而且,既然都可以直接接触到工人群众了,为什么不能脱离纸面文书这种知识分子的形式,直接口头宣传,用最真情实感的方式拉近和群众的关系、建立信任,这不比那种鲁迅式(某些时候叫胡适式更合适)的从上而下的灌输更好吗?</p>
+<p>然而,其他一些论述则将对暴力的增值化与服役经历直接联系起来。例如,在越战期间服兵役的美国男性因暴力犯罪而被监禁的可能性显著增加。另一方面,国际安全援助部队中瑞典士兵在阿富汗服役前后的价值观基本保持稳定。</p>
-<p>报纸、杂志的出现是因为信息技术不够发达不得已为之。互联网、尤其是智能手机出现之前是报纸和杂志的高峰年代,在以前出了爆炸性新闻得要报童沿街大喊“号外”才能让大家知道,而现在只需要打开任何多媒体网站,巨大的标题和夸张的图像就会立即吸引住你的眼球。报纸现在已经基本见不到了,纸质刊物也在逐渐消失,因为它们本质上就是把一堆小文章合订成一个合集,这样在那个信息技术落后的年代,不管是看起来还是卖起来都方便,如果出一份文章就卖一期报纸,那成本岂不高得离谱?这就是报纸存在的原因。而现在不一样了,你根本不需要印刷几千几万份报纸来传播信息,你只需要把文章发到网上,自然就传播几万次;你也不需要把很多文章合订在一起,因为现在完全有支持单独阅读一篇文章的技术(合订在一起看反而不方便且费时,而且不易于传播)。即便是新闻联播这种“电子报纸”也越来越没人看了。现在还办报纸是逆时代潮流而行。</p>
+<p>在女权主义安全研究中,“军事化男子气概”(militarized masculinities)这一概念已发展为捕捉军事暴力与男子气概之间的特殊关联。军事化男子气概通常的特点被认为是“强壮、吃苦耐劳、具有侵略性的男性异性恋取向、恐同、重视庆祝同性友谊、实施有控制的攻击行为、以最小的抱怨完成任务”。尽管军事化的男子气概包含了相当多的特征,但在本文讨论中,军事化的男子气概有两个决定性的特征:其与男子气概的联系和对暴力的增值化:一个真男人应该具有战士的品质。女性被赋予了柔弱和看护的二等角色,而未能“像个战士”的男性则会受到羞辱。</p>
-<p>网络报刊另一大问题就是组织性低下。目前许多报社可能都是两三个人一拍脑袋决定干的,也就只是靠这两三个人撑着,基本上包揽所有工作。这两三个人要是有啥事干不了了那报刊立刻就寄了。而且这种问题在网络上没法解决,就拿报刊工序中工作量最大的排版来说,这个真的只能一个人做,线上交流效率的低下不足以形成有效合作,且将文件经常要传输给别人也是一个麻烦事。这样的生产效率极低,且漫无目的,更像是为了体验那种回归劳动本身的快乐。而且目前这样的报社光我知道的就将近二十个,内容五花八门,甚至有一稿多投的现象,而这个问题是在网络平台上无法解决的,要想真正地去做报刊就只能靠线下组织。</p>
+<p>军事化男子气概指的是这样一种主张,即“与男子气概相关的刻板印象中的特质可以通过兵役,尤其是战斗来获得/证明”。这句话表明男子气概可以在军事环境中获得(acquired)和证明(proved)。第一种说法说明服兵役或参加战斗的经历会使男性具备某些特质。第二种观点认为这些特质是来自早年社会化过程,并且参军后就能表现出来。这种模棱两可的关系提出了父权价值观与暴力之间因果关系的问题。更具体地说,它提出了军事化男子气概的理想主要是通过自我选择(参军前)还是军事社会化(参军后)来实现的问题。</p>
-<p>而且我还要指出一点,许多办报刊的同志都在极力避免在文章中冲塔,我认为这是不可取的。我认为,既然我们要给群众灌输革命思想,那就不能像保皇党或者改革派一样打擦边球浅尝辄止,我们需要明确地指出问题的本质。我们就是需要告诉群众,现在的特色已经不是社会主义了,不然群众也依然会沉浸在一个“赵家皇帝都是好人,就是身边奸臣太多”的幻想中,其实我相信很多群众的思想都已经达到了这一步,我们也更没必要像《新青年》一样“二十年不谈政治”。这时候就一定会有人跳出来指责我说这个是找死啊这个盲动啊之类的,那我只能这样告诉你,你就在网络上蹲着吧,蹲一百年也不会有什么用。是的,这样做确实是很危险,但如果怕危险,那建议右转保皇党。我认为,许多同志都过分地高估了特色的统治能力,这源于我们对于敌人的不了解,打交道太少,既不知己也不知彼,才造成了心底莫名的恐惧,这正是敌人想要看到的。</p>
+<h3 id="三志愿参军与军队招兵">三、志愿参军与军队招兵</h3>
-<p>总而言之,网络报刊整体依然是进步的,这依然是阶级斗争铁的表现,也是同志们试图对抗异化、回归劳动本身的伟大实践。但我还是希望同志们能时刻用毛主席的话:“实事求是”,来提醒自己,不要陷入了对历史盲目模仿的陷阱。</p>
+<p>有关主动参加暴力行动的研究将军事冲突环境解释为已经社会化的个人可以将男子气概和暴力增值化的地方。一项关于越共游击队招募情况的研究强调对许多年轻新兵来说“赢得荣誉的渴望,或许只是赢得社区的尊重”是他们加入游击队的主要原因。对军人阳刚之气的认同往往是参军的主要动机之一。</p>
-<h3 id="进群即同志">进群即同志</h3>
+<p>许多军事组织依赖于吸引志愿者和激励应征者,而将男孩转变为真正男子汉的理念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力工具。从国家的角度来看,军事化男子气概的概念有利于军队招募“不怕死”的士兵。当军队把自己塑造成充满阳刚之气时,就会吸引某一类渴望这种改变的人。这与军事化男性气质内涵——“真正的男人是士兵,真正的士兵是男人”——不谋而合。从这个角度来看,军事化男性气质的构建早在入伍之前就已开始。</p>
-<p>“同志”的门槛,在今天是否也太低了点?</p>
+<h3 id="四反向因果关系的可能性军事社会化">四、反向因果关系的可能性:军事社会化</h3>
-<p>现在“左圈”内有一种奇怪的风气,那就是我们对只要在左群里(至少是自称的左群)、或者在昵称或主页中带有“左”的元素的人就会不假思索地称呼为“同志”,倒颇有些“五湖四海皆同志”的味道了。可这些人真的全都算是“同志”吗?</p>
+<p>军事社会化意味着与军事组织具体相关的经历塑造了个人的价值观。在这里,士兵所处的环境会塑造和重塑他们的兴趣以及身份。军队也要求向未来的士兵有效地灌输有利于实现(使人成为士兵)的思想和价值观。作为一个以男性为主导的组织,军队的职能以暴力为基础,因此军队鼓励军事化的男子气概,将其作为诱导男性成为战士的一种手段。这种转变需要特定的方法、仪式或做法,旨在培养出愿意为某一事业杀人和献身的士兵。这一过程被描述为旨在摧毁士兵的个性,代之以对部队的认同。</p>
-<p>“左圈”中许多网群的审核制度还不如特色,倒是更像我见过的那些西方社民党,只要发个邮件报个名就立刻能成为党员;或者是早期国民党,为了充数什么人都放进来。这些网群的人数自然也高得很,许多网群的创建者还以人多为豪。我们往往能在这种群里看到三类人,我将他们称为王明式、幼稚式和张国焘式人物(注意,我在这里用这两个人的名字分类只是为了方便大家理解,并不完全一致),这三类人我认为是不可以拿对待同志的那一套去对待他们的,因为他们或者根本就没有完全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即便他们很多人认为自己有),或者沾染的资产阶级习气要比无产阶级的还要多得多,或者更有甚者根本就没把我们的事业当回事,在政治上和待人接物上都十分幼稚。总之,他们身上总是体现一种不平等,总是有着机会主义和个人主义的影子。</p>
+<p>然而,军事经历在多大程度上将男性社会化为军事化的男子气概,以及哪些类型的实践、方法或经历引发了这种社会化,这些问题尚未得到深入探讨。</p>
-<h4 id="天山上下来的王明">天山上下来的王明</h4>
+<h3 id="五募兵与征兵制情境中的男性军人气质">五、募兵与征兵制情境中的男性军人气质</h3>
-<p>其一王明式。王明是土地革命时期的“二十八个半布尔什维克”之首,是“昆仑山上下来的神仙”(毛泽东即兴讲话)。作为留苏派的代表人物,他不仅抱着共产国际的指示当圣旨,还十分看不起毛泽东等人的“山沟沟里的马列主义”。“左圈”里也有这样的人物,但他们要比王明还要神气。</p>
+<p>有些人被迫征召入伍而绝不会自愿参战;有些人乐于为国家服务;而对其他人来说,参军是为了钱。一些国家实行征兵制,而另一些国家则依靠志愿兵。不同类型的军事环境也可能刺激不同类型的社会化进程。例如,准军事部队或游击队可能不要求在入伍前接受正规军事训练;服兵役可能不会有任何战斗经历;但在冲突不断的国家,即使是刚入伍的新兵也可能经历战斗和死亡威胁。</p>
-<p>我们与这些人往往刚一接触就能感受到一种小知识分子高高在上的姿态:“你这前反思后现代的虚幻共同体主义者,停止你对大他者秩序性分子的迷恋,快去学德国哲学史,让我这康德黑格尔纯粹理性主义者来一场进步主义辖域-去辖域运动来扬弃你的庸俗化意换!”(这句话意思不准确,因为我真的不会模仿他们说话)。这种行为的脱离群众已经不需要我指出了吧,大概就类似于你把他当同志,他把你当土狗,就是毛说的“装腔作势,借以吓人”。其实这种行为背后的心理逻辑非常简单,这就是一种不平等。这些人就像是孔乙己,在现实中“怀才不遇”,对朝廷不满,但又不肯脱下破烂的长衫和穿短衫的站在一起。他们从一些书本或者视频上(这里点名b站,具体哪个up就不说了)学到了那么一星半点的哲学词汇,便立刻填充到自己的语言里,即便他们自己都不理解(背诵定义并不等于理解)。我想请问同志们一个问题,当此类人在对没接触过马克思主义的人宣传时,一味地套用哲学名词起什么作用呢?其实也不是一点用都没有,至少会让此类人感觉到莫大的优越感,一种装逼成功的快感:“看,这个词我知道他不知道,我多厉害!”好嘛,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解放全人类的伟大思想竟成了某些人用来装逼的工具!请问马克思的“马”是不是还有四种写法啊?</p>
+<p>本研究的重点是泰国,该国拥有规模庞大的准军事单位与泰国皇家武装力量(RTARF)并肩作战,后者采用抽签征兵的方式服兵役,兵役一般为两年左右。RTARF的应征入伍者的训练以通过惩罚和社会及心理压力暴力灌输纪律而著称。所有年满21岁的男性都必须在每年4月应征入伍。</p>
-<p>这种人张口闭口马克思,但却只是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当成一种显摆的资本,心底里还是资产阶级那套意识形态:多学了点知识就高人一等了;即便他们有的人并没学会他们自己口中的那些哲学东西,但他们还是要用上高级生僻的词汇来粉饰自己的语言,还要诡辩说这是“避免庸俗化”,甚至有的还宣称自己是“正统马”,很多同志看不清他们的真面目就会觉得“卧槽听不懂总之很牛逼就对了”,其实和那些宗教忽悠人是一个道理,就是弄一堆云里雾里的东西,搞得很高大上让人听不懂好像普通人触不可及,所以才能招揽到信徒,这类人本身倒也很享受这种“众星捧月”的优越感。</p>
+<p>此外,泰国有许多男子和少数妇女自愿加入各种准军事部队。随着服役年限的增加、晋升和在不稳定的边境地区服役而获得经济奖励。泰南三府(北大年、也拉、那拉提瓦)自2004以来就因持续叛乱而成为冲突地区。这种在冲突地区活跃的不同军事组织的组合有助于研究自我选择加入准军事组织,以及通过服兵役实现社会化的情况。</p>
-<p>当我们在对群众进行理论宣传时,如果也是一上来就堆砌哲学黑话,那群众不仅不会受到宣传,还只会觉得我们在装逼,想:“奥,马克思主义者就这?跟我搁这儿摆什么架子呢?”说句不好听的,如果让这些人和邓小平一起去给群众宣传,我估计群众很大可能会听邓的,因为邓的话至少听得懂而且姿态够低。</p>
+<p>军事化男子气概是通过归属身份和表现身份的组合来实现的。泰国以性别广泛的流动性和对变性人(kathoeys)相对较高的容忍度和能见度而闻名。但是泰国军队在这方面是保守的,只征召给那些认同、被认定男性身份、并在法律上被承认为男性的人。变性人通常可以免服兵役,但在征兵日获得免服兵役所需的程序往往涉及羞辱和骚扰。</p>
-<p>网络左派中有许多人就喜欢端着一副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架势,以学生为主,而且还多为中学生。这就不禁让我想到了鲁迅笔下的孔乙己:</p>
+<p>研究1是对自我选择加入两类泰国准军事组织的研究:社区民兵(Community Militias),和游骑兵(Rangers)。</p>
-<blockquote>
- <p>“旁人便又问道,“孔乙己,你当真认识字么?”孔乙己看着问他的人,显出不屑置辩的神气。他们便接着说道,“你怎的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呢?”孔乙己立刻显出颓唐不安模样,脸上笼上了一层灰色,嘴里说些话;这回可是全是之乎者也之类,一些不懂了。在这时候,众人也都哄笑起来: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p>
-</blockquote>
-
-<p>“王明式”的人物就如同这穿着长衫的孔乙己,别人要是显得不懂“哲学”,他便要骄傲起来,上去显摆一番;若是别人质疑他的观点,那他便要涨红了脸,说一些“之乎者也之类,一些不懂了”的话。这种行为,不过是想要衬托出自己要比这些不懂“哲学”的土老帽们高人一等,摆出一副知识分子的架势,他的那些哲学术语,就像孔乙己的长衫,即便破旧不堪还是要穿在身上,显得自己是与众不同的“读书人”。这些人往往死要面子,根本不会听任何人对他观点的反驳,要是你反驳那一定是你错,只要你敢反驳他,他就立刻要摆出一副“唯我独革”的姿态,完全把自己置于他人之上的态度,用着各种酸臭的小嘲小讽。</p>
-
-<p>这类人就让人感觉到,他就像一个没长大的孩子,拿着成绩单期待父母的夸奖,跟其他人比考试成绩赚得优越感。他把马克思或者黑格尔当成了一种炫耀的资本,就像他考试考100分一样,就像孔乙己穿长衫一样,只是为了标榜自己多么与众不同,多么牛逼;一旦有人反驳他的观点,那就是相当于质疑他“与众不同的存在”的基础,所以他当然不会听,并用上一切诡辩之法来捍卫自己的“神圣性”、“合法性”:“读书人的事能叫偷吗,那叫窃!”。他辩经不是为了学习,而是为了证明自己牛逼。他在政治上是极其幼稚的,混到左圈里来当理论教师爷和哲学教皇来了。</p>
-
-<p>这些人总喜欢讲一些精英主义论调,摆出一副学阀的架势,就像胡适一样,高高地举起自己的双手向资产阶级投降:“赵老爷您看,我讲的东西群众根本听不懂,我也没打算动员那些不会术语的土老帽,我研究的是纯学术的东西,我是不会触碰您一分一毫的统治基础的,千万不要拿铁拳砸我呀!”</p>
-
-<p>这些人似乎并不愿意和工人阶级融为一体,他们似乎更向往的是现代西马教授的生活,在大学里写写书骂两句然后继续享受资本主义制度带给他们的优越生活,当着资产阶级老爷圈养在大学这个象牙塔里的宠物。所以他们日常只是整天泡在网上,忙碌于网络上看谁辩得过谁,而不看这些争辩是否有居于提高人民群众的革命性。他们的立场并没站在工农群众这边,他们最多能起到的作用就是工人运动催化剂的作用,这些人是无产阶级的落后分子。不过据我个人观察,这类人中还真的有好多是来自资产阶级家庭的(别拿恩格斯跟我杠,从古至今出了几个恩格斯?),那这样的行为也就不奇怪了。</p>
-
-<h4 id="不是幼稚病是纯幼稚">不是幼稚病,是纯幼稚</h4>
-
-<p>其二幼稚式。我对于这一类人甚至无法找到一个合适的历史人物作为他们的代表,因为历史上的人物再怎样“幼稚”,都在对形势判断错误、走错了路线、陷入某种错误的主义等理性的、政治的框架内,而这些人则是纯纯的幼稚,不仅像个熊孩子一样学不会控制和正确地表达自己的情绪,还把政治当成过家家,为所欲为。</p>
-
-<p>现在许多同志都喜欢引用列宁同志的话,批判某某某人是“左派”幼稚病。但这颇有些扣帽子的意味,是十分不准确的。某些行为在我看来,不是什么“左派幼稚病”,而就是纯幼稚。此类人往往拥有自恋型人格的多种特征,时常是事事以自我为中心而罔顾集体,这类行为正是无组织无纪律的体现。</p>
-
-<p>出口成脏是最典型的体现。说脏话本身其实没有什么错,这是情绪发泄式的一种表达,但是如果拿脏话攻击别人,那就是另一回事了。大概是真的觉得别人没法顺着网线过去打他们,有的左人对别人可以说是无下限地人身攻击,别人一不随他们的意,一句“啥b”直接就上去了,完全不把对方当人,而是当成自己的情绪垃圾桶。对于一些和他们持反对意见的同志,也会以各种话语打压。更有甚者,他们在现实中遇到了不如意的事,或者是在和别的政治立场相左的人对线中被对面骂了,他们心中有情绪,却不敢对着欺负他们的人怼回去,反而跑来群中大肆发泄撒泼打滚乱发脾气,对别人人身攻击,完全不在乎对方的感受,甚至迁怒于其他同志,抽刀向更弱者。此类迁怒经常是逮着谁骂谁,完全不顾及是否无辜,以为在事后道个歉服个软就完事儿了,属实是“躬匠精神”了。在他们看来,自己就是应该被宠着包容着,别人的感受他们根本不在乎,他们是要比其他人高一等的,这是一种极其自私的想法,也是一种不平等的思想。</p>
-
-<p>死要面子。你一定在“左圈”中见过这样的人,他们不管是出于能力不足还是对情况判断不清,会或经常或偶尔犯一些错误,不管是理论上还是做事上,但是当别人指出他的错误时,他要么暴跳如雷,要么就直接开始哭闹,总之就是一个死犟嘴绝不承认。其实犯错误是正常的事情,强如毛爷爷,他年轻的时候还搞过“湖南共和国”这种空想。但是知错不认、认错不改,甚至攻击指出错误的人,那就是另一回事了。</p>
-
-<p>我遇见过一个例子,我们将此人暂称为A。有一次在群里我们正在讨论一些理论问题,然后A说了一个不是那么准确的理论,我和另一个人指出了他的错误,我想他当时应该是意识到了自己确实有错误,但是他却做了令人匪夷所思的行为。他先是对我们表现出深切的质疑:“啊?真的吗?没有吧?”然后开始给自己诡辩。因为他本身理论确实有错误,所以按正常的逻辑他是没法给自己辩护的,所以他开始推我们甩哲学黑话,什么什么意换什么什么反思之类的,到这一步他确实赢了,因为我们确实不知道他在讲什么东西,所以也不好继续再说什么,但我不能不指出这是一种极其幼稚的行为。A这样做无非是出于死要面子的心态,但这就是个网群,换个头像就没人认识你了,你要了面子又有啥用。如果以后A再有什么问题,不会有人再给他指出了,他就只能沉浸在自己哲学黑话意淫的世界中。这个例子只是在进行讨论时出现的情况,不涉及到他人或集体,还算是可以容忍的范围内,但下面这个例子就是彻头彻尾的不顾集体的个人主义了。</p>
-
-<p>我们将第二个例子的主角暂称为B。B曾经是某某网络报刊的编辑之一,另一位编辑C一直负责排版,他有一次自己觉得自己目前的职务无法体现出自己的大才大能,便主动提出要负责新一期报刊的排版,C答应了。但是B在但受到自己受到肯定后便高兴得把这个事忘了,后面快到发刊日期了,在C的不断催促下B才特别敷衍地排了个版,有多敷衍呢?字体不仅太小,而且大小不一样,好几篇文章之间的行间距也不一样,甚至还有一个投稿作者名字打错了,C用几乎是哄孩子的态度给他指出这些问题希望能重新改一下,先说排版怎么好,然后说但是这点有点瑕疵要是能改一下就好了,很柔和了吧?但是B的回复很直接:“我不改,你改。”C便有点上火,于是语气就有些强硬,结果B直接发了个哭的表情包和一堆委屈的话,总之就是开始哭闹,C便心软,又开始安慰他,最后还是重新排版了。据说B在事后还给别人说C骂他。在这儿我们首先应当认识到,报刊排版这个事,是该报刊编辑部整体的事,如果报刊发布晚、质量出问题,是编辑部整体需要担责任的,而不单单是B或者C一个人的事。但在上述案例中,B却把报刊排版当成了展示自己个人能力的平台,但在获得这种他自以为的对自己的肯定之后,他却又拒绝担负起相对应的责任,“白嫖”了属于是。然而这和A不同,B的这份责任如果他不担,就需要集体来担;当名誉受损时,是集体的名誉受损,而他本人则不怎么受影响。更应当批判的是,B在别人给他指出错误后,装可怜利用了同志们的同情心,只为维护自己的面子,这是一种自私又可悲的行为,属于知错不认也不改,甚至还利用别人的好心反将责任推到别人头上,更有甚者还会污蔑指出错误的人,这就已经是一种资产阶级思想了。</p>
-
-<p>毛主席在《论联合政府》中说道:“有无认真的自我批评,也是我们和其他政党互相区别的显著的标志之一。我们曾经说过,房子是应该经常打扫的,不打扫就会积满了灰尘;脸是应该经常洗的,不洗也就会灰尘满面。”然而当别人对这些人指出错误时,他们已经意识到自己的错误(王明是根本不认为自己错了——笔者注),但他们依然死要面子不承认,甚至硬是要按着自己的错误路线走下去,“这种作风,拿了律己,则害了自己;拿了教人,则害了别人;拿了指挥革命,则害了革命。”(《改造我们的学习》毛)</p>
-
-<p>无下限的反串和cosplay行为。反串和cosplay本身是网左群体对于现在社会的一种相对消极的反抗形式,可以被算作是进步的;但当这种行为变得毫无限度,甚至已经影响到了群里其他同志和社群的正常运行,这种行为的性质就变了,我想这点不需要我再多加说明,这种行为几乎在“网左”诞生之初就被很多同志批判了。据我了解到的几乎所有网群,他们每天的主要内容就是吹水、反串、cosplay,有的人反串水平高超得甚至让很多同志误认为右壬,知己知彼了属于是。我见过cosplay最严重的一个网群,专门设立了一个群作为吹水用,“社长”带头cosplay,几乎每三四天就换一个群头像换一个群名,甚至还通过qq群的“群头衔”功能给群友们“封王封侯”,时不时还要在群里发自己穿上苏联军装或者啥的照片,真・cosplay了属于是。这样的网群,实在是难说它起到了除发泄情绪和消遣时间外的更多作用了,它已经变成了无产阶级运动中落后的产物了。</p>
-
-<p>许多人在现实中受了委屈,处处受到压抑,便跑来网络上来发泄、逃避,但也仅仅止步于此,甚至打扰到网群的正常运行和其他同志的生活,这虽然属于一种消极反抗,但对革命运动实质上没有任何推动作用。虽然这话听着不舒服,但我还是想说:网群不是心理医院,有病请找心理医生。</p>
-
-<p>有的同志(或此类人本身)喜欢为此类人辩护,说他们是“左派”,所以我们依然应当把他们当成“同志”,他们的行为依然是是“左的”,是所谓“进步的”,但如果真的这样,那“左派”、“同志”的门槛是否也太低了点,入党还要搞政审呢。实际上,这不过是列宁同志所说的“隐藏在‘左的’口号下面来为小资产阶级自由散漫辩护的全部幼稚性”。</p>
-
-<p>“幼稚病”描述的是政治路线斗争中明显的错误,尚且是成年人经过理性思考判断,用逻辑言语表达出来的观点。而我们前面所阐述的行为,就像是一个被惯坏了的小孩子,一不如他的意就要大哭大闹甚至打人骂人,这根本就不是“幼稚病”,而是纯粹的幼稚。不管王明再教条主义、张国焘再机会主义、考茨基再“叛徒”,也没见他们指着毛和列宁的鼻子骂脏话吧?</p>
-
-<h4 id="要当老大的张国焘">要当老大的张国焘</h4>
-
-<p>其三张国焘式。每次我读党史的时候,看到张国焘这个名字我血压就往上窜,我就预料到这个人一定又要为了一己私利葬送好多红军战士的性命。张国焘本来是红军在川陕根据地的领导人,但他在和红一军汇合后,看到红一军兵少钱少,再对比兵强马壮的红四军,张国焘便飘飘然起来,认为自己才应该当老大。然后才有了后面的分裂,并另立中央,最终带着左路军(红四军+原红一军五、九军团)去和川军死磕并导致百丈关大败。在被迫北上后,但他因为担心自己的政治命运,就在黄河南岸拖拖拉拉不想过河,结果直接导致宁夏战役计划被迫中止;为了营救已经渡河的红九、三十一、五军,延安方面又制定了海打战役计划,结果又因为张国焘的不配合而破产;最终渡河的三个军不得不组成西路军,在河西走廊试图生存,但最后几乎全军覆没。可以说,左路军和西路军的惨败,张国焘难辞其咎。而张国焘在此之后并不知悔改,继续走他的机会主义、山头主义道路,最终叛投国民党,客死海外。总而言之,我们说的“张国焘式”人物,就是没有特别坚定的信仰、混进革命队伍的投机家,不管是在政治上投机还是在金钱上。</p>
-
-<p>争权夺利,要当老大,是这类人最典型的表现。很不幸地,在我亲身经历的四个网络学社中,发生权力斗争的有四个,达到了百分之百。</p>
-
-<p>第一个网群,我们将“社长”暂称为A,其中一个和他一起建立群组的成员暂称为B。这个网群在建立初期,想要建立一套有效的筛查制度,防止有破坏分子进入网群,于是A就自告奋勇,编写了一套审核题,但是A的这套题的答案几乎都能在网上搜到,大概类似于“商品的二重性是什么”这样,这别说防晶哥了,连兔兔都防不住;所以B在看了这套题之后,就重新修改了一遍,基本上把每道A出的题都换了一遍。但在这之后,A遍处处掣肘B,甚至说B难听的话,因为A认为B在“夺自己的权”。很多同志看到这里可能已经皱起眉头来了,不得不说A的思路看似是非常离谱的,但其实仔细分析,这不过就是一种个人主义、机会主义思想。更明确地来说,A完全不认为他所做的革命事业(咱们暂且把网左算作革命事业)是在为全人类谋福祉,不认为这是全世界无产者的事情。他不认为这是集体的事情,反而认为这是自己的事情,所以他的所思所想都是优先从个人利益出发的。审核题起不到效果,群里混进反动派和走狗怎么办,A完全不在乎;但如果他的手下胆敢僭越,指出他的错误还要在上面动手动脚,那就是大逆不道之罪,他就要对其降下天罚。我们知道,马克思主义者思想的最核心一点,就是平等,就是民主,即便是在以“纪律”、“组织”为准则的军队里,红军也设立了极其民主的制度:官兵平等、财产公开、士兵委员会。在A的思想中,所谓的社长(即便这只是他自封的)要比社员高一等,社员指出社长的错误,甚至抢了社长的“权力”,是绝不可容忍的。A的思想,在某种程度上确实可以算作一种资产阶级思想,而且甚至是没有物质基础支撑的那种。对A来说,网群不是革命事业的平台,而是自己的私产。</p>
-
-<p>第二个群也差不多。社长D在社员发现学社吹水现象过于严重,提出要进行社务改革以及人事重组时,拒绝了社员对吹水群的改革,并宣称这个吹水群不属于学社,是在自己的朋友群。但如果只在其他群里抓吹水,那学社的人不还是要到“朋友群”去吹水吗?所以这场改革无疾而终。在这里的个人主义体现得更淋漓尽致,已经弃集体于不顾,完全是从个人角度出发思考的了。</p>
-
-<p>在第三个群中,C和其他几个社员一起建设了一个网络报刊。在一开始,网络报刊处在一个非常混乱的组织状态,基本上是一个人包揽全部工作。所以在后面,这个学社试着去分工,把一些之前被包揽的大工作打碎为多个小步骤,然后尽量让所有成员都可以分到工作、参与到学社建设里来。但是这就让C暴跳如雷了,他觉得这是“削他的权”,反对声音很大。C被分配到的职务是报刊封面设计,他之前也参与过排版和人事安排,但很不幸,他证明了自己没有担任这些职务的能力,但C并不这么认为,他认为这就是在打压他,所以他时常抱怨说“没有归属感”,后来甚至拒绝参加任何社务。颇为讽刺的是,C还经常攻击学社说“没有民主”。</p>
-
-<p>在第四个群中,这个群的成员因吸取之前的教训,所以在一开始就取消了“社长”这个东西,但作为创始人之一的E却不是很同意,他时时刻刻都想要当“社长”。在一开始,E拥有相对较大的“权力”的,他也一直自认为自己就是社长,但后面由于他确实能力无法胜任,所以逐渐被移出了核心决策小组,所以他心怀不满,甚至经常攻击决策小组,说这是“独裁”,但实际上如果让E加入这个小组他绝对不会说什么;E还时常阴阳怪气小组中做决策最多的同志(即他眼中的所谓社长)。很多同志都不理解,一个网络学社,他搞权力斗争是图啥,图多控制一个群吗?</p>
-
-<p>除了争权,张国焘式行为还有从别的群强行拉人。这就是彻底的山头主义了,在“左圈”内拉帮结派,不用敌人来打自己就开始分裂内斗。我之前所在的学社出现过一次这样的情况,我被一个人,我们称之为F,拉到了他们群,然后我就想在他们群宣传一下我们的报刊,F当时很不满,觉得我从他们群挖人。后来F跑来了我们的群,由于他的观点以及态度恶劣,和我们群群员起了一些冲突,他和他的信徒们就开始从我们群通过私信或直接邀请的方式偷偷拉人,在被发现后干脆光明正大直接在群里挖人,厚颜无耻了属于是。在F看来,无产者、左派不是一个整体,我们要做的不是团结大多数,而是拉帮结派勾心斗角,为自己攒(虚拟的)政治资本。F通过某种方式凭空创造了一种身份认同:“F的学社的人”和“我们的学社的人”,而不再是无产者、受压迫人民这种身份认同,我想特色肯定很喜欢这样的人,直接帮他们分化了人民,还不用发工资。顺便提一句,民族主义也是通过类似的方式被制造出来的。</p>
-
-<p>金钱投机,利用同志们的信仰和同情心来骗取钱财。这个就已经不能算作“左派”了,甚至可以归到敌人的范畴。我想同志们多少都有耳闻前段时间“张子桀骗钱”一事,此人通过奥斯卡级别的表演与包装、利用同志们的同情心,来为自己谋财。这种行为在道德上的失败已经不值得再批判,但是他的这种行为,不仅严重损害了同志们之间那种坚定的信任,而且还打击了很多新同志对马列毛主义的信心,可以说,这一类人是资产阶级的好帮手。我还遇见过一些人,宣传说自己可以帮同志们打印一些市面上没有的资料和同志们自己做的宣传物,虽然说是要花点钱,但很多我当时也都相信他们是真的站在革命的人民这边的,但当我仔细询问之后,发现他们居然也在帮右派打印资料,这使我无语地无地自容,这些人就是纯粹的投机商人,他们为了赚钱可以见人说人话见鬼说话,如果利润足够的话,他们也完全可以向晶哥出卖那些曾经的“同志”。</p>
-
-<p>既然说到张子桀,那就不能不提最恶劣的性投机。张子桀此类人,通过把自己包装成“激进的女权主义者”,把自己塑造成革命家、女性之友的形象,让很多刚刚建立信仰的、处在迷茫中的年轻女同志对他们很有好感,而他们则卑劣地利用女同志,骗取她们的感情甚至身体,以满足自己野兽的欲望。而这样做的危害是明显,那就是极大程度地激化性别矛盾,帮敌人瓦解了男女同志间的信任,这让男女同志之间以后还怎么互相充分信任呢?以后还怎么自由地在一起战斗呢?此类禽兽人物无疑成了父权制的卫道士,无疑在给资本主义续命,他们对我们运动的割裂,甚至要比晶哥的铁拳还要厉害。</p>
-
-<p>名誉投机,把自己包装成“左派明星”,但实际上并没有坚定信仰。张子桀是这样的人,之前还有一个“月华”,每天在空间里发表马列毛言论,结果润到荷兰之后就摇身一变成了新自由主义者。还有很多这样表演型人格的人,特别喜欢包装自己,混入左派的队伍,享受通过欺骗新同志带来的被崇拜感。我认为,这些人危害虽大,但真正的马列毛主义者是可以识别出这些人的,这些机会主义者的出现并不会影响他们的信仰。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左圈”无时无刻不在吸纳新成员,一些对体制迷茫者、怀疑者也经常会来这里寻找答案,而这些表演者,实际上就变成这些新成员崇拜的“神像”,甚至形成一种“饭圈”,就比如说月华在被挖出家里是金融资本家时,有很大一批他的粉丝用恩格斯给他辩护。当这些新成员没有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武装自己的头脑之前,便会对这些“神像”马首是瞻,而当他们发现,原来这些人不过是一些职业演员,给他们传播一些自己都不信的东西,他们会怎么想呢?他们还如何去信任其他的同志、如何去信任马列毛主义、如何去信任共产主义一定会实现呢?这对我们的队伍的打击无疑是巨大的。</p>
-
-<p>一言不合就开盒。前段时间,有数个网群被举报封群,原因是有一个叫“稻花”的组织,利用计算机科技收集其他网群的数据,然后举报,宣称这是为了“消灭落后的网左”。在这个组织中,甚至还有严重的个人崇拜和cosplay现象,把“稻花”誉为什么伟大导师,还给他编了首赞歌,实在是魔幻现实主义。除去这种以开盒为存在手段的特殊案例,左圈中还确确实实地存在用开盒来攻击对方的现象。两个人,因为一些网群组织上或者理论上的冲突,就直接挥舞“盒大棒”,翻对方老底以通过这种方式报复、胁迫对方,这种手段我上次见还是在诈骗犯那里。除了开盒,我还见过有人在和别的群或者个人起了冲突之后,直接把他们举报了,这下晶哥好帮手了属于是。这类人,虽然行为很幼稚,但是要比“幼稚式”人物危害更大,在某些时候甚至就是直接在帮晶哥的忙,不仅帮忙分裂左派队伍,还帮忙精确提取打击信息。</p>
-
-<p>综上所述,张国焘式人物,是一类信仰不坚定的、目光短浅的机会主义者。对于这类人,我认为没什么团结的必要,我们要对他们进行坚决的斗争,留着这些人,对我们的事业弊大于利。</p>
-
-<h4 id="当团结-批评-团结成为教条">当“团结-批评-团结”成为教条</h4>
-
-<p>综上,我们应当对王明式团结又斗争,对幼稚式教育又斗争,对张国焘式则坚决斗争。然而,很多同志依然要教条地统一拿对待同志的方式对待这些鱼目混珠的人。每当群里出现上述这样的人物,总有一两个浑身冒着圣母光芒的人站出来,左手抱着“民主”,右手举着“团结-批评-团结”,疾呼一声:“都是同志!”。</p>
-
-<p>团结-批评-团结,这源于延安整风时期,毛提出的整风原则之一:</p>
-
-<blockquote>
- <p>“我们曾经把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这种民主的方法,具体化为一个公式,叫做“团结-批评-团结”。讲详细一点,就是从团结的愿望出发,经过批评或者斗争使矛盾得到解决,从而在新的基础上达到新的团结。”——《毛选第五卷,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p>
-</blockquote>
-
-<p>既然提到了延安整风,我认为我有必要向不熟悉这段历史的读者同志介绍一下。我们将其分为四个部分:整的是什么,怎么整的,整风的条件,整风的结果。</p>
-
-<p>延安整风针对之一的就是长征之前,在王明“左倾”路线下的苏维埃后期的那次大崩溃,即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和它带来的惨重后果。然而有趣的是,一向以“左”著称的王明,在到达延安后反而又搞起了“一切服从统一战线(国民党)”的“右倾”路线。如果我们细究红军的历史,就会发现“左”和“右”的错误总是交替出现,尽管错误的具体内容不同,但每一次的“左转右”、“右转左”都说明了“左”、“右”两极相通,虽然二者互为极端,但归根结底都源于同一种思想:不了解中国实际或不能揭示中国革命客观规律的主观主义。这个主观主义,就是不顾现实的客观情况,单凭着自己的“想当然”或者抱着一堆教条来办事,最后结果自然往往是失败的。</p>
-
-<p>而此时,1942年的春天,中共也已不同于初到陕北时的一个濒临灭亡的小党,业已成长为一个可以影响抗战整体局势的力量,而此时百分之九十的新增党员和干部都是在抗战后加入的,他们没有经过早期革命的淬炼,这也迫使中共需要一次整风来提高新干部们。</p>
-
-<p>《实践论》中提到,人们脑中的理论源于具体的实践斗争,因为具体的实践环境不同,所以同样的理论在不同的环境下就可能会失灵,这就是教条主义;而如果事事都要从实践中总结,那成本就会高得离谱,所以又需要学习先进的理论体系,指导我们的实践,所以整风前两个步骤分别是:马列主义学习运动、大兴调查研究之风。</p>
-
-<p>而整风的第三步,我想同志们多多少少都有听过,那就是历史清算。毛这样说过:“总结过去的经验,对于犯错误和没有犯错误的人都是一种教育。了解过去的错误,可以使今后不犯同样的错误。”毛在《实践论》中这样总结道:“人们要想得到工作的胜利即得到预想的结果,一定要使自己的思想合于客观外界的规律性,如果不合,就会在实践中失败。人们经过失败之后,也就从失败取得教训,改正自己的思想使之适合于外界的规律性,人们就能变失败为胜利,所谓‘失败者成功之母’,‘吃一堑长一智’,就是这个道理。”历史清算和前两步最大的不同,就是它会涉及到具体的人,所以毛提出了历史清算的原则:整风不是要整人,整风的目的是“惩前毖后,治病救人。”就是从团结的愿望出发,经过批评或者斗争,分清是非,在新的基础上达到新的团结。这个过程就是“团结——批判——团结”。</p>
-
-<p>但是,许多同志并不能对过去的历史有一个全面、辩证的认识,毛认为当时的错误是路线错误,而很多同志却只认为那是策略错误,在此情况下,毛进行了称之为“党书”的编辑工作,主持编写了三部历史文献,即《六大以来》、《六大以前》和《两条路线》。《六大以来》一经出版,在大量的史实面前,原本不承认自己错误的同志,也放弃了自己原来的观点,认为确实存在着从思想、理论、方法、策略层面的路线错误。</p>
-
-<p>整风的最终结果就是九月会议,洛甫、博古、王稼祥等人在会议上以追求真理的态度做了真诚的自我批判。不过在这次会议上,王明却一直在回避自己的错误,把责任都推到博古头上,但实际上这次会议的目的并不在于要追究谁的责任,而是要打倒错误的主义,但如果王明不承认自己的错误,那就很难说这种主义被打倒了,而如果让王明继续领导组织,必然会继续造成更多的失败。毛和其他同志数次找过王明谈话,但后来王明干脆称病拒绝参加自我批评的会议。但整风运动整体上还是成功的。</p>
-
-<p>由此,我们可以总结出一场整风中的几个关键条件:组织中的人都认同这个错误,组织中的人都了解错误的具体内容,并且对错误有统一的、正确的认识,没有这几个条件,整风就是空中楼阁。然后就是自我批评要认真的而不是敷衍的,尤其是对那些担任要职的人,如果这些人依然执迷不悟,还让他们担任要职那就是害了组织。</p>
-
-<p>如何让组织中的人都认同一件事是错误?那就需要统一这些人的思想观念。比如说A认为群众是乌合之众,B认为群众是有智慧的,那么,当B犯了错误时,他就认为有必要和群众交代清楚,而A则就认为,我自己悄悄改了不就行了,公开承认多损害我的威信啊。在世界观不同的情况下,对一件事的看法甚至会截然相反,所以统一思想就很重要,这就是为什么要搞马列主义学习运动,这才能让大家真正做到批评与自我批评。</p>
-
-<p>如何让组织中的人都了解错误,并对错误有正确的认识?那就要摆事实。即便大家都言必称马克思,但也会有各种各样的分歧,毛说博古是“本本主义”,博古说毛是“山沟沟里的经验主义”,谁都说服不了谁,怎么办?那就是要把这个理论放到实践中去,走博古路线,“御敌于国门之外”,结果连吃败仗;走毛的路线,四渡赤水脱离险境,谁的路线正确这不一下子就看出来了吗?但仅仅这样不够,因为有的人就会觉得,啊博古的路线没问题,是下面当兵的执行有问题,所以啊问题不大,不用整,这就是大家对错误没有正确的认识,所以毛在当时又亲自主持编写了三本“党书”,在大量事实证据面前,这些人才承认了是路线错误。</p>
-
-<p>那什么样的整风是失败的呢?我给大家举一个亲身经历的例子。</p>
-
-<p>甲是一个类似于上述张国焘争权夺利式和幼稚式加起来的人物,之前经过其他同志批评,做了一次自我批判,但几乎文不达意,只是敷衍了事没有认真改过;没过多久,甲又由于各种各样的错误,不仅引起了网群成员的众怒,还极大阻碍了网群的运行。A想要对他进行批评,但甲的态度极其恶劣,不仅不听还攻击A,于是A找到同为网群领导组的B、C和D,提出要公开批评甲并撤下他的职务。但B认为,这主要是甲和A之间的的个人矛盾,关于甲阻碍学社运行,B则认为大家都是同志,单独口头教育就好,没必要撤职,也没必要公开批评,应当秉承“团结-批评-团结”的原则;C也觉得,大家都是同志,我们态度要柔和,尽量避免冲突,保持团结,也没必要撤职,毕竟甲是掌管xx部的,我们还需要他。我们在这里可以看到,首先A、B、C三人对于甲的错误理解不同,B则根本不认为这算错误,主要是个人矛盾,口头教育一下就好;C则没啥判断,只希望保持现状。这是因为三人对此次冲突的了解程度不同,三人的观念也不同。A一直也同样在甲的xx部工作,而且A也负责很多人事变动,甲对此类工作阻挠甚多,A和甲也很熟悉;而B则是较晚才参与人事变动,而且也不是很积极,和甲也没聊过几句;C则参与度更低,一直在一个独立性很高的单另部门工作,C和甲只是泛泛之交。总得来说,他们根本就没有被甲怎么影响过,将这判断为和A的个人矛盾也是正常;对C来说,甲怎么闹腾也不会影响到他,自然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省得破坏了他和甲的交情。而且,在B看来,这个队伍的力量来源于人多名声好,他是怕打烂了坛坛罐罐,打击了甲让他退群,又怕甲跑到其他群毁坏这个群的名声;而A则认为网群的核心队伍绝不可容忍上述三式人物,更不可让他们担任要职,队伍的力量来源于高度的组织、先进的觉悟和正确的路线,如果人多就是力量大,那抗日战争就应该是国民党领导打赢的,至于“左圈”的名声,简直就是个笑话。不过由此,也暴露了网群一个无法解决的缺陷。</p>
-
-<p>不过最终在A的坚持下以及甲确实惹了众怒,小组最终还是决定把甲撤职,但甲并不服,反而还撒泼打滚,用语言暴力攻击A和其他同志,小组最终不得不又决定把甲开除出社。而甲在之后果然跑到其他好多群大哭大闹装可怜,其中就有几个群听了甲的一面之词就跑来质问A所在的网群,这几个群中还有一个是在“左圈”颇为知名的“xx号角”。“xx号角”的一名成员给B发了一封很长的私信(为什么没给A发?因为A根本就不在其他群刷存在感),大致就是说要团结同志,不要搞分裂,要坚持什么“团结-批评-团结”的原则。B对此人还是礼貌以待,但A知道后当场就火了,这个人什么都不了解,就听了甲的一面之词,就跑来当和事佬扮圣母,不知道这个人还记不记得自己的组织名字里有“xx”二字。在这里,所谓的“团结-批评-团结”就彻底成为了教条,成为了某些人站在道德制高点上向其他人挥舞的大棒,属实是把自己当成共产国际了,到处往别的群派“钦差大臣”,要求别人把此教条捧在神坛上,完全不顾现实情况如何。如果按着这样教条的方式去机械地“团结-批评-团结”任何一类犯错的人,那最终就只会什么也团结不了,什么也批评不成,整风搞成了面子工程。这种无条件的“团结”,很难说到底是在团结,还是在妥协、逃避。</p>
-
-<p>而至于D,他则表示,不能脱离群众,要搞大民主不要搞小团体,要求在一百多人的大聊天群投票决定此事。但是D要求的“民主”,真的可行吗?</p>
-
-<h3 id="建群即建党">建群即建党</h3>
-
-<p>在今年上半年,“左圈”内发生了一件啼笑皆非的事,闹得满城风雨。有一个网群的群主写了一篇长达十几页的“建党宣言”,宣布这个群正式成为了“中国xxxx党”。这篇宣言很快传遍了“左圈”,看了它的同志们的态度几乎是一边倒的,那就是认为这简直是cosplay,太荒谬了。但是这种cosplay、“建群即建党”的现象却在“左圈”中十分常见。这不禁向我们提出了一个问题:网群,真的可以承担一个真正的政党组织的任务吗?网上闹革命,到底可不可行?</p>
-
-<h4 id="网群独裁不可避免">网群独裁不可避免</h4>
-
-<p>对中共早期党史略晓一二的同志们都知道,中共强大的战斗力和凝聚力不来源于暴力和集权,恰恰相反,来源于民主和平等。我认为这两点也是一个马列主义组织的生命线,没有这两点,就不能被称之为马列主义组织。但在现在的网群内部,不仅没有民主,甚至还在不可避免地走向独裁。</p>
-
-<p>我们常常说,社会组织中的问题都是人的问题,但是我想很多同志们都忽略了一点,那就是在现实社会中人是有极大的主观能动性的,政治组织的形式是可以通过人力来改变的,而在网群中情况是大有不同的。以目前形势最广最多的QQ群为例,QQ群的形式是被腾讯的设计钉死的,没有任何更改的可能。QQ群中群主就是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他完全可以凭自己的喜好,任意处理群中的任何一名成员,包括这个群本身,而群成员没有任何实质的手段能够反制群主和群管理员。QQ群的组织构架在诞生之时就是独裁的,想在这种构架下去建设民主,就好比在沙漠里种水稻,如果不改造沙漠环境,任你的水稻种植手法再高超、水稻苗的品种再优良,也不可能成功。</p>
-
-<p>除去客观的架构,我们也无法忽视一个主观的事实,那就是一个网群组织真正的成员,也就是所谓的核心成员,其实也就是三到五个人,最多六七个人,就是这几个人真正地在干事;而且这个组织真正的运行,往往是依靠一个人,就那么一个,这一个人的能力几乎就决定了这个网群组织的上限,如果这个人有任何问题,比如退群了,那么这个网群组织也就会立刻名存实亡。那是什么造成这种现象呢?</p>
-
-<p>为什么一个网群里真的在干事的只有几个人?其实很简单,因为这个群就属于这么几个人。换句话说,除了这几个人之外,剩下的成员对这个群没有归属感,他们不认为自己是这个群的人。</p>
-
-<p>从唯物主义的角度来讲,精神上的联系建立在物质的联系之上。如果你认同自己属于某个集体,那么你一定在物质利益上和这个集体达成了某种程度的一致(注:这里的集体强调一定的组织性,和饭圈那样单纯的标签化身份认同不一样)。例如,民族国家的形成是往往是因为这个民族集体要面临共同的压迫或外敌;我认为我和我家是一个集体,是因为我家发了财我也能跟着分一笔,而我家如果某个成员亏了钱我也得用自己的钱帮忙;我作为xx党的党员,认为自己属于xx党,除了政治立场一致外还因为这整个党利益一致,兴则全兴,亡则全亡。那什么情况下我们不认为自己属于某个“集体”呢?第一种,我们发现这个“集体”是假的,就比如我们发现在民族国家中,那些口口声声为了民族的高官居然个个都有外国绿卡;比如我所属的这个党它说一套做一套,喊“清正廉洁”最大声的反而捞钱最多。那么另外一种,就是这个集体是被强加给我的,事实上我和这个团体没什么联系,举个例子,小组作业,老师们天真地以为只要小组所有成员最后得分都一样小组成员就可以共同努力,但实际上小组任务往往落到一个人头上,这个人为了自己的分还是得出苦出力;历史上还有个比较经典的例子,蒋介石手下军阀看似一体,都说自己是中国人都拜三民主义,实际上貌合神离,毕竟军阀成一体和蒋介石不仅没啥共同利益甚至还是竞争关系;再比如我上初中的时候,我的老师经常给我们灌输“xx中学的荣誉”这种东西,以激励我们好好学习用好成绩回报“母校”,但事实上学校对于学生是剥削利用关系,我学得好是我父母花钱我自己努力,学校只是一个平台,给学校多捞了几个名号学校又不会给我发股份。</p>
-
-<p>说了这么多,同志们可能已经明白我想说什么了:是的,网群没有组织度的根本原因就是这个“集体”是虚假的。网络本身就是一个虚拟世界,我在这个虚拟世界再怎么厉害也和现实世界的我没关系。据我观察,事实上一个网群里的绝大多数人都是把这玩意儿当作副业来搞,大家现实中还有正事,该上学上学该上班上班,毕竟哪怕我在网络社群里当了社长我现实中依然是个社畜。大部分同志参与网群不过就是为了找到一群和自己有同样苦闷心情的人,以寻得情感上的安慰;或者单纯把网群当成汲取知识的平台。大家也就是上班或上学的空闲时间来网络上用一种类似cosplay过家家的心态来“追逐理想”。再者,网群极度依赖电子设备,甚至超过依赖现实的人。我今天在群里呼风唤雨,明天我把手机一关我就和死了没区别。所以网群建设的高峰期是寒暑假,因为大家现实中上学工作根本就没啥时间抱着手机聊。</p>
-
-<p>那么一个网群的核心成员往往都是什么样的人呢?这些人首先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可以长时间接触到手机,至少每天能有一两次上线机会;如果不行,那即使此人是“建群元老”也无法成为核心。其次,这些人是群的管理层,一般而言,就是“建群元老”,但也不乏一些还算开明的群会把一些后来的成员提到管理层(这些后来的成员当然也是能长时间接触到手机的)。总之,这些人在某种程度上尝到了权力的味道(即便这权力是虚假的),而且也体验到了对抗异化、回归劳动本身的快乐(这点会在之后的篇详说)。但是,群里的普通成员往往两者都感受不到。</p>
-
-<p>如果你参与过网络群社的创建,你很可能就会注意到,一个社群中,绝大多数成员都只是参与者,而只有少数成员是管理者。我想熟悉《鞍钢宪法》的同志已经意识到问题所在了。除去管理层,剩下的成员大致可分为两部分,少数可能会被管理层分配一两个职务,但也就是按部就班地照做,因为这部分成员对整个组织基本不了解,也参与不到核心管理;剩下的则就是纯粹在群里聊天吹水。这时大多数成员已经在某种程度上成了“打工人”了,网群又不会给他们发钱,纯粹用爱发电了属于是,当然就没有归属感了,当然就没有组织度了。</p>
-
-<p>而在这种情况下,网络社群的高度集权乃至个人独裁就不可避免了。而我们又知道,一个马列主义团体离不开民主,没有民主的、用爱发电的团体,组织度甚至比不上发钱干活的团体。不管是从客观条件还是从主观条件出发,我们都无法遏制这种趋势。</p>
-
-<h4 id="民主的前提">民主的前提</h4>
-
-<p>我在《进群即同志》篇的最后一段遗留了一个问题,那就是有个人在解决一个问题时说,不能脱离群众,要搞大民主不要搞小团体,要求在一百多人的大聊天群投票决定此事。这种“民主”,在网群中到底可行吗?</p>
-
-<p>民主这个东西,听着十分得高大上,也是不可违反的政治正确。在一些二极管人士的思维中,要搞民主就要那种“全民参与决定、人人一票否决权”的,不然就是“集权、独裁”。但是,不管这些人再怎么喜欢民主,我们也必须看到,“民主”如果在不符合现实客观环境时强行实行,那就会变成脱离实际的教条主义。</p>
-
-<p>首先我想给出我认为的民主的定义。其实民主没有特定的形式,不是说非要“言必称希腊”,一人一票才是民主。民主其实就是让一个组织中,最底层、最广大的那个群体可以影响、参与甚至决定最高层的政策,而不是反过来。希腊民主看似没毛病,但实际上可操作空间大得很。在古雅典,只有成年男性本地的奴隶主才有投票权,所以那哪是民主啊,那就是父权制奴隶主阶级专政。在美国,看似每人一票选总统很民主,但实际上,那不过就是让老百姓在一个资本家和另一个资本家中选,不管是谁都不能代表无产阶级的根本利益,所以本质上也不是民主而是资产阶级专政。而这种有产阶级专政,则是建立在国家中的暴力机关之上的,“民主”面纱下是资产阶级的刺刀。</p>
-
-<p>在美式选票民主中,还有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那就是百姓根本没有渠道得知候选人真实的一面,候选人和其政党往往用巨量的资本买通媒体,让他们为自己搭建人设宣传形象,并许下诱人的空头支票,但至于上台之后这些空头支票会不会被兑现、此候选人是不是真的像宣传的那么牛逼,那就不好说了。由此可见,在这种“民主”中,老百姓完全处在一个信息茧房中,他们看似有了选票有了左右政府的能力,但实际上,他们还是被操控、被利用的工具,这也导致越来越多的美国人不愿意参与投票,毕竟和他们有什么关系呢?</p>
-
-<p>在网群中实际上也有上面这段提到的问题。普通的群成员实际上对网群事物的参与感要比很多同志想象的低得多。事实上一个网群的绝绝大部分事物都是由核心的四五个人讨论决定的;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许多网群会设立一个类似于“公民大会”的群,将网群大小事务都在这个群里讨论、决定,这样群普通成员也可以去看,并发表意见。这样看似没毛病,但实际上和开私人小会没啥区别,原因很简单,那么长那么多的讨论内容,谁那么闲一条一条翻啊?而且群普通成员本身对于网群内部情况就不会很了解,即便是看了那些讨论内容,也很难作出什么判断、给出什么建议。</p>
-
-<p>说到底,对于占大多数的群普通成员来说,他们在网群中更像是“消费者”的角色,网群只是一个为他们提供了可以满足自己“革命幻想”或者查找资料的平台,他们并没有把自己当作这个组织的成员。对于普通成员,在现实中的生活要远比在网上“革命”重要(这实际上是一个正确的判断,我并没有在这里谴责他们),网群是一个可有可无的东西,是一个为现实失意生活补充的消遣物,空闲的时候吹吹水,到点了还得去上班上学。</p>
-
-<p>总而言之,当一个网群试图用“民主”的方式解决一项事情时,网群中的“民”既无法了解到事情的全貌、作出客观逻辑的判断,也不会认为自己是这个网群中的一份子、来去参与这个事情。毕竟,不管这个网群怎么搞,哪怕这个群炸了,也不会对他们现实生活产生一丝一毫的影响。</p>
-
-<p>在此情况下,“民主”就已经沦为形式主义了。据我观察,大部分网群中,如果某个成员要求以“民主”的全群投票的形式决定一件事,那么这个成员要么是为了面子,走个“民主”的形式让自己安心,这实际上是一种推脱责任,本来应当自己判断、承担的事被推到了全群成员头上,到时候出问题了那就是群成员的责任了(不要期望群成员可以在根本不了解事情全貌且没兴趣参与的前提下作出正确的判断);要么,这个人只是希望用“民主”来给自己背书:“你们看,我这个事情可是通过‘民主’的形式作的决定,你们要是反对这个决定,那就是反对‘民主’!”实际上就是美国政治正确那套玩法,根本就不是民主了。</p>
-
-<p>但是我并不是说这种形式主义民主完全没有效力,它在有的时候确实可以被引导着作出正确的决断,但往往需要花费大量精力和时间,效率极其低下,时间浪费极其严重,而且往往就搞错了重点:重点是在解决这个问题,而不是在这种根本无法组织民主的情况下搞形式主义。</p>
-
-<p>给大家举个真实事例。在xx网群某一天混进来了一个“王明式”人物A,此人一上来就是满口哲学黑话,但实际上A本人并不理解自己说的那坨东西。但是,A的脸皮厚极了,当有人指出他理论上的错误时,他会说一大堆英式废话来绕弯子,总之就是死不承认错误,还攻击对方才是错误的;当他遇到有不会说哲学黑话的同志,他就好像是黄鼠狼遇上了鸡一样,逮着人家撒开了花地倾倒哲学黑话来批判对方,甚至还从这个网群往自己的群里拉人,总之把这个群搅得鸡犬不宁,甚至无法开展正常工作了。遇到这种情况该怎么办呢,我想大家的第一判断就是给他禁言或者直接踢了吧,总不会去搞说服教育吧?但是此群的核心成员B还真就要搞说服教育,B是这么解释的:因为他要通过辩论让此人的真实面目暴露出来,然后再将这些聊天记录发到三百人的大群里,通过“民主”的方式投票决定是否将此人踢出。最后这件事搞了大概七八个小时,把好几个群成员气得半死,然后才把这个人踢出的。</p>
-
-<p>那么,A最后有被说服教育了吗?没有!指望说几句道理,就改变别人头脑中的思想,往往是不现实的。像A一样,左圈中极多的人的知识体系都来源于对书本的生搬硬套。毛曾经写过文章批判这种现象:</p>
-
-<blockquote>
- <p>“你对于某个问题没有调查,就停止你对于某个问题的发言权。这不太野蛮了吗?一点也不野蛮。你对那个问题的现实情况和历史情况既然没有调查,不知底里,对于那个问题的发言便一定是瞎说一顿。瞎说一顿之不能解决问题是大家明了的,那么,停止你的发言权有什么不公道呢?许多的同志都成天地闭着眼睛在那里瞎说,这是共产党员的耻辱,岂有共产党员而可以闭着眼睛瞎说一顿的吗?”——《反对本本主义》</p>
-</blockquote>
-
-<p>毛在此总结说,对于那些喜欢照本宣科还高高在上的人,不要去试着说服他,最好的方法就是停止他的发言权;如果你没有权力不让他发言,那最好就是不要争论,无视他;如果你非要和他争论,非要对牛弹琴,那就不是牛的问题了,是你的问题。就像在A这次事件中,你说他这种宣传方式群众听不懂,他说你是“纯粹形而上学的后现代小将”,你怎么和他辩论?至于说服他,他愿意听你讲吗,他直接来个“不听不听王八念经”,纵使你再有耐心,也不可能说服他。</p>
-
-<p>那么,这次“民主”让民主制度深入该网群了吗?没有!事实上,这次“民主”只有B一个人是完全支持的,剩下的大部分人只是觉得,反正是民主嘛,也没什么大碍,而且,我既不参与辩论,也不参与批判,我就是一看热闹的,跟我有什么关系啊?是的,从唯物主义的角度讲,这次“民主”中,群普通成员既不是“民”也不是“主”,这次辩论跟他们半毛钱关系也没有,把手机一关这事儿根本就没发生过。在此之后,网群决策事物依然按着之前的习惯来,根本没啥改变。</p>
+<p>社区民兵是泰国南部最大的武装组织。政府已将社区民兵的正规军部分(Or Sor,正式名称为国土防卫志愿军)扩大到约7,200人。社区民兵志愿者被招募到自己的村庄服役,为政府基础设施和政府官员提供保护。Or Sor每月领取工资,但其他村庄或社区民兵则不是。社区民兵一般只由男性组成,尽管妇女加入民兵组织没有任何正式障碍。</p>
-<p>那么,这种“民主”最后的作用是什么呢?这实际上就是B的自我心理安慰,是他作出来给普通群成员和“左圈”看的。B可能是出于一种教条主义的心态,也可能是太好面子,害怕把A直接踢了,会被指责为“专政、独裁”,坏了网群在“左圈”里的名声。害怕指责怎么能行呢?哪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战士没被指责过?哪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战士会在乎自己的名声,更何况是在“左圈”这种还不如微博饭圈的名声?“民主”的形式到底能不能起到民主的作用,还是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不然就会犯了教条主义、形式主义错误。从以上分析可以得知,B这个“民主”绕了这么一大圈,其实最终效果和把A直接踢了没啥区别。这使得这次“民主”完全沦为了一场表演,还是自导自演;而且还浪费了网群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耽误了正常工作的进行。</p>
+<p>游骑兵(Thahan Phran)是另一个准军事团体,是一支由陆军和海军陆战队组成的轻步兵。他们经常与边境巡逻警察(BPP)一起行动,接受作战训练。加入游骑兵者必须是年龄必须在18至29岁之间不分男女的泰国公民。女性在游骑兵中仍占少数。他们需要接受45天至6个月的初级培训。游骑兵报酬平均每月估计为13,500泰铢(约合440美元)。他们每次服役四年,经常被派往战区。游骑兵需要在偏远地区和小路上进行小规模徒步巡逻。他们在检查站巡逻,但有时也在林区扎营。</p>
-<p>让我们回到标题,民主的前提到底是什么?</p>
+<p>研究2则研究了泰国军队抽签征兵的制度。根据1954年《兵役法》,泰国所有男性公民在18岁时都要登记服兵役,直到进入军事预备役或被免除军事义务。每个年龄组中大约有1/4的人将在中学期间通过领土防御学生训练进入预备役。那些没有参加培训的人在21岁时将继续登记服兵役,然后必须向征兵部报到,参加高等教育则入伍可被推迟,但是26岁以后不可再延期。</p>
-<p>首先,在一个组织中要实行民主,那这个组织里的人必须要自我认同为组织的成员,否则民主会立刻沦为形式主义和自娱自乐。在大部分网左组织中,我们刚已经说过,大部分成员并不会认为自己属于某某组织,他们更认同自己为“消费者”,只是来这个网群平台来发泄自己的情绪的,我认为目前这个问题是无法解决的,网络是无法像现实那样有效率地支撑起人类复杂的情感连结的。如果这些成员都不认为自己属于该组织,那么当有一件事情需要决策时,他们也必然抱着看热闹的心态来参与,或者干脆就不参与。</p>
+<p>在征兵时,极少数高级僧侣和身心残疾者被永久免服兵役。其余的人可以选择放弃抽签主动服兵役。如果放弃抽签的人数不足以满足军方的征兵配额,军方将为剩余的男性举行抽签。抽签抽中红卡的人必须服兵役,其余抽中黑卡的人被转移到预备役不必服兵役。放弃抽签的原因可能包括:拥有高中或本科学历的人放弃抽签的服役期更短;对参军感兴趣;被薪水所吸引。绝大多数男性参加抽签来试图免服兵役。许多人声称害怕服兵役,因为应征入伍者可能在战区服役,且虐待新兵的报道时有发生。</p>
-<p>然后,组织必须和成员有现实的、物质的联系,也就是说这个“组织”要是一个真正的组织。现在的网群,是完全存在于虚拟世界的,对于群成员来说,可能还没游戏对他们的联系多。这个网群并不像现实组织那样,和其成员直接产生现实中的联系,而且加入和退出的成本极低,毕竟你的“同志们”连你的真名都不会知道。在此情况下,想让网群成员自我认同为该组织的一份子,那是违反唯物主义的。毛说“让群众说话,天塌不下来”,许多人就反驳说,群众要是乱说话怎么办,但是从唯物主义的角度讲,群众之所以要发声要批判某件事,一定是因为这件事影响了他们的现实利益,这是群众不会“乱说话”的前提。但是如果这件事跟群众半毛钱关系都没有,那他们乱说话几乎就完全是可以预见的了,因为他们只能通过自己的想象来判断实情(不过没有谁真那么爱管闲事,一般就会选择不说话了)。</p>
+<h3 id="六实验设计与方法">六、实验设计与方法</h3>
-<p>其次,成员必须有意愿和渠道了解组织事物的全貌。根据我个人的网群经历,在几乎所有网群中,群普通成员要么是没有渠道了解组织中的事情,要么是根本没有意愿和精力去了解。许多网群会选择将所有人拉入一个群中,大小事务都在群里讨论,想着“啥事情都在群里说过了,他们也可以看嘛。”我想问一下同志们,你们是否有时间和精力一整天都盯着QQ群聊看?更何况这些聊天还往往夹杂了大量的吹水等闲聊。大家现实中都需要上学上班,即便是不需要,也不会有多少人真的有兴趣一直盯着别人的群聊吧?那有的同志就想办法,让一个人专门负责整理记录学社做的决策并由他私发或者公告给群成员,且不说这是一件极其繁重的工作,即便是群成员真的会看到那些私信和公告,这些跟他们都有什么关系呢?大部分成员还是会抱着看新闻的心态看这些东西。根据我个人实践经历,私发决策通知这种方法只会让群成员感到厌烦,跟动不动就弹出来的广告一样,反而还起了反作用。如果说,群成员在决策一件事情前,连这个事情都没法了解详尽,又怎么能指望他们作出正确的判断呢?又怎么能指望他们拥有参与的意愿呢?</p>
+<p>本文在泰国南部进行了一项调查,将征兵抽签作为实验组成部分。第一阶段随机选择300个村庄作为数据组(cluster),其中有100个位于泰南三府。对于每个数据组,抽样分为3个类别:(1)参加征兵抽签并必须服兵役的男性,(2)参加抽签但未被选中服兵役的男性,以及(3)放弃抽签并服兵役的男性。每个类别在每个村均采访5名男性,参见表1。</p>
-<p>最后,在以上条件真的达成了之后,那就必须保证成员有渠道发表自己意见,有真正可行的实际权力去监督组织的管理层(而不是依靠管理层的个人道德,或者管理层互相监督代行这种权力)。根据我和许多同志的经历,几乎所有网群根本没有实际渠道可以让群普通成员发表意见和建议。首先这是因为上述原因,网群大小事务几乎都是几个“建群元老”开小会决定的,而这些决定也不会影响到群普通成员的现实生活,所以根本不需要群普通成员来提出什么意见。然后,即便是真的有决策对群普通成员产生了什么影响,他们也不会有意愿来“上诉”,更遑论监督管理层,这是因为网群根本没有也无法建立基层组织,群普通成员之间属于是原子化的无政府状态,这一点我会在第三篇详述,这里就不展开讲了。总之,即便是群管理层规定了群普通成员可以监督管理层,这种“权力”也往往是被其他群管理层成员包办代替。有网群经历的同志不难发现,在大部分网群中,群管理层的内斗往往比普通成员和管理层之间的斗争多得多,这样搞下来,就又成了少数人的“精英政治”了。</p>
+<p><img src="https://i.imgur.com/Y7QrRx7.png" alt="image01" />
+<em>▲ 表1:样本组</em></p>
-<p>民主的真正实行是共产主义组织真正力量的来源,没有这一来源,那这个“共产主义”组织就只能靠爱发电,最终沦为和他们的敌人一样的产物。但在我看来,网左组织不管是从主观还是客观层面,根本没有办法去实行民主,这就几乎注定了,网左组织一定会在官僚资产阶级的铁拳下覆灭,而现实的、真正的左派组织则会站在网左组织的尸体上新生。</p>
+<p>本文的实证研究由两部分组成(见表1)。首先本文分析了在泰南三府,具有更多父权价值观的男性是否更容易自愿参加准军事组织。研究1作为观察性研究,使用了两个可变因变量。第一个问题是受访者是否参加社区民兵,第二个问题是受访者是否参加游骑兵。研究1采用了所有3类参与者的数据,但只包括居住在泰南三府的人。因此,研究1中分析的受访者人数为1500人(三个类别各500人)。</p>
-<h4 id="网络左群的基层">网络左群的基层</h4>
+<p>研究2探讨了反向因果关系的可能性,并检验了义务兵役过程的军事社会化对新兵父权价值观的影响。研究2以征兵抽签的形式进行了自然实验。将第一类(实验组,抽签后必须服兵役)与第二类(对照组,抽签后免服兵役)进行了比较。因此,研究2中分析的受访者人数为3000人(两类各1500人)。</p>
-<p>1965年5月21日,毛主席在湖南省委第一书记张平化、以及汪东兴等人的陪同下,重上井冈山。行至黄洋界,毛主席谈起了井冈山精神,他问与他一行的同志,什么是井冈山精神?有人回答他说:井冈山精神就是艰苦奋斗。毛主席笑了笑,说艰苦奋斗只是一个方向,你们再想想。随后汪东兴又加了一条:支部建在连上。</p>
+<p>父权价值观通过一个基于受访者对性别平等态度的5个问题的指数进行量化,这些问题涉及受访者在多大程度上同意以下观点:1、男性比女性更适合担任政治领袖;2、男性更适合担任企业高管;3、大学教育对男孩比女孩更重要;4、丈夫应该在家庭中做出重要决定;5、女性应该容忍暴力,以便家庭团结一致。</p>
-<p>毛主席点点头,继续说:“在井冈山时,我们摸索了一套好制度、好作风,现在比较提倡的是艰苦奋斗,得到重视的是支部建在连上,忽视的是士兵委员会。支部建在连上,随着我们掌握政权,现在全国各行各业都建有党的组织,成为领导机构。党的力量加强了。但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实行政治民主,保证我们党不脱离群众,比井冈山时士兵委员会就要差多了。全国性的政治民主更没有形成为一种制度、一种有效的方式,井冈山时期士兵委员会是有很大作用的。”</p>
+<p>研究1还使用了几个额外的变量作为控制变量,并在稳健性测试中使用,其中包括指示受访者是否有孩子、教育状况、收入和婚姻状况的变量。由于研究1使用了所有三类受访者,本文还使用了虚拟变量来指示受访者属于哪一类。同时,为了测试研究2中自然实验的平衡性,本文同样使用了七个涉及在年轻男性在征兵抽签之前已经确定的7个属性作为变量:年龄、是否为穆斯林、是否为马来穆斯林、受访者的父亲是否在军队服役、受访者成长时在家中讨论泰南三府情况的程度、受访者成长时在看到母亲被打的频率,以及受访者成长时被打的频率。这些变量也用作研究1中的额外控制或稳健性检查。</p>
-<p>听到这些话以后,当时的江西省委书记刘俊秀又请教说:“现在工厂都有工会,农村有贫下中农协会,这和士兵委员会是不是差不多的组织?”毛主席回答他说:“两者不一样。土兵委员会可以监督连长、营长、团长,它有很大的权利。现在工厂的工会可以监督厂长书记吗?谁又来监督我们的市委书记、省委书记?谁来监督中央的领导?我们这支军队为什么能成为新型的军队,就是在改造旧中国的同时,也改造了我们自己。人的思想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改造的。井冈山上的袁文才、王佐,就是被改造了过来,为井冈山根据地作出了贡献嘛。红军中的不少干部原来是旧军官,一个月拿不少大洋,后来不是心甘情愿和士兵一样嘛。关键还是要有一条正确的政治路线,才能官兵一致。”</p>
+<h3 id="七实验结果">七、实验结果</h3>
-<p>士兵委员会,最早来源于1927年的三湾改编。简单说,士兵委员会就是由最基层的士兵进行选举,比如一个连有100个人,那么就由这100个人选举出5-8个人组成连级的士兵委员会,被选举出来的这几个人,代表了这个连的士兵的利益,任何一个兵有什么问题、困难、都可以直接向代表们反映,代表们再往上继续反映。营、团级士兵委员会,也是以此类推,用同样的方式进行选举,组成相应级别的士兵委员会。</p>
+<h4 id="研究1关于自我选择加入准军事单位服役的观察性研究">研究1:关于自我选择加入准军事单位服役的观察性研究</h4>
-<p>士兵委员会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底层士兵组织,并有力地确立了红军的官兵平等;正是因为官兵平等,红军才能爆发出巨大的战斗力,可以说没有士兵委员会,红军就不可称之为红军。由此可见,一个真正有战斗力的共产主义组织,离不开基层组织。</p>
+<p><img src="https://i.imgur.com/xrc8UTX.png" alt="image02" />
+<em>▲ 图1:逻辑回归结果</em></p>
-<p>我们知道,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有一个显赫的区别,那就是资本主义社会的政府在基层是没有也无法建立起组织的。资本主义政府可以把行政力量纵向伸进基层,但其基层人民之间绝对无法形成横向的组织,事实上政府也不会允许其形成,因为被组织起来的人民会对压迫者的政府构成极大的威胁。而在社会主义中,人民当家做主了,而这一点如何体现?就是要让人民可以时刻对政府构成威胁,形成一种力量均势。这是阶级力量对比上的平衡,这种在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看来暴力而无礼的方法反而对达成民主和平等最有效。所以说,社会主义民主有没有被实行,就要看底层人民(基层成员)有没有被组织起来。</p>
+<p>研究1旨在确定我们父权价值观的变化是否部分是由个人自我选择加入准军事组织来解释的。本文预期具有更多父权价值观的男性更可能参与有组织的暴力。</p>
-<p>我们再说回士兵委员会。按照一些军国主义者的思路,士兵可以这样过份地“下克上”,肯定会严重打击军队战斗力。然而事实是,拥有士兵委员会的红军把长官权力无限大的国民党军赶到了台湾岛上,为什么?因为国民党军看似人多,但实际上只有大官僚、大地主、大资本家和高级军官参与了战斗,而红军看似人少,但实际上全体官兵和根据地百姓都参与了战斗,所以实际上红军才是“优势在我”。你想啊,你是一个国民党士兵,是被国军抓壮丁抓来的,你在前线打着仗,地主乡绅霸占了你家的田,打了你的父母,抢了你的妻女,你的长官动不动就打骂你,还把你当奴才使唤,你凭什么上战场为他们送死?所以为啥国军和地方军阀战斗力这么差,因为底层都想着放两枪对得起那点军饷就得了。而且,国军士兵哪怕想造反,你想造反可是你的战友们不想,你也没法子。</p>
+<p>图1显示了逻辑回归测试结果,点和菱形表示系数,水平线表示95%的置信区间。本部分的样本仅限于居住在泰南三府的受访者。第一个因变量是参与社区民兵,第二个因变量是参加游骑兵。“父权价值观”(Patriarchal Values)对这两个因变量的预期方向都有很强的显著影响。样本还包括放弃抽签主动服役的男性(“放弃”,Waived),而这类男性在未来更可能参与准军事活动。</p>
-<p>而在红军这里,别说长官打骂士兵,就连当时有个军官好赌两把钱,都被士兵举报了,这要在国军里算啥事情,可是在红军这里,他被罚站了三天,而且是故意选在了第一次湘赣边界代表大会召开,大伙儿都能在会场看见的位置。所以在红军中,大伙都知道,这儿当官的把我们当人看,我们说话有人听;维系这支军队的不是暴力和权威,而是民主、平等——尊严。红军士兵是第一次感受到了被当作人来对待,第一次平等的尊严,自然就会去拼死捍卫它。</p>
+<p>下一个控制变量(“未被家暴”,Not Beaten Home)衡量儿童时期的暴力经历。那些说自己很少在家里被打的男性参与准军事活动的可能性要小得多。本文将此解释为在童年时期更频繁遭家暴的男性了解到暴力是处理冲突的适当方式,这使他们更有可能参加有组织暴力行动。此外,童年遭受殴打的经历很可能会导致成年后更高的父权价值观。我们发现“马来穆斯林”(图中显示为Malay Muslim)和佛教徒同样倾向于参加社区防御志愿者团体,但马来穆斯林成为游骑兵的可能性要小得多,因为游骑兵在泰南三府的马来穆斯林中广受鄙视。下一个控制变量反映了受访者在成长过程中与家人讨论泰南三府暴力局势的频率(“讨论频率”,Talk Before 18)。讨论情况较多的男性更有可能参与准军事活动。本文认为,这可能既反映了受访者本身的自我选择,也反映了人们可能会更多地谈论冲突的地区代表本地区受冲突影响严重,因此更容易被准军事组织招募。下一个控制变量是受访者是否有孩子(“有孩”,Have Children):父亲更有可能因为经济原因加入游骑兵。最后,受过高等教育的男性更可能成为游骑兵,可能反映了政府热衷于招募受过较高教育的人。</p>
-<p>除了监督长官,士兵委员会还有一个更强的权力:就是可以直接参与部队的管理,比如,部队的经济账目必须对士兵委员会公开,士兵可以直接管理伙食费用等等,每个士兵都可以通过士兵委员会发表自己的意见。我们知道,一支部队行军打仗、一个组织整活儿,都离不开钱,也就是离不开现实物质力量的支撑。士兵委员会如果只有举报长官态度不好、生活不检,权力是不够的,因为长官完全可以偷摸着来,比如说他要赌钱,他明着不赌,士兵怎么知道呢?但如果经济账目一公开,士兵一看,这儿怎么少了一笔钱啊?立刻就会去追查。而如果让士兵直接参与费用管理,长官根本就没有贪污的空间,因为钱都不经过长官的手。所以这也是这个制度为啥在国民党那里实行不下去的原因,毕竟国军军官哪个不是为了升官发财,贪一笔军费算个啥。那么为什么红军士兵会对财务去哪里了如此关心?那是因为这些钱是他们生命的保证,他们吃饭、穿衣、打仗都得靠这些钱,这些钱和他们是实打实的物质的现实联系。</p>
+<p>研究1中的主要解释性变量“父权价值观”在泰南三府有25%的观测值缺失。这是一个相对较大的缺失比例,因此本文研究了缺失情况,并进行了替代测试,包括进行使用多重插补法(multiple imputation,通过创建几个不同的合理估算数据集,并组合从每个数据集中获得的结果来消除缺失数据的不确定性)。总之,“父权价值观”的缺失与研究1中的因变量没有系统的相关性,遗漏值不太可能严重破坏对研究1结果的有效性。</p>
-<p>好了,说了这么半天,我们似乎还没有提到标题,那就是在网群中,基层是什么情况?</p>
+<p>结果是,更高水平的“父权价值观”与更高的志愿参与社区民兵和游骑兵的可能性存在稳健的相关性。现在本文想从实质上了解这种效应的强度。转化逻辑回归系数为更直观的OR值(odds ratio,指事件A在B在场的情况下发生的几率与事件A在没有B的情况下的几率之比)或概率,只有对于一组固定在相同值并使用相同样本的特定解释变量才有意义。更重要的是,在我们的情况下,参与我们模型样本的基线概率不是很有意义,因为本实验的样本不具代表性。例如,实验1样本中泰南三府高达28%的受访者很少或更频繁地参加游骑兵活动(代表他们至少参与了游骑兵单位),这可能比泰南三府同一年龄段的所有男性中参加游骑兵的总体比例更高(因为本实验对参军的男性进行了过多抽样)。因此,基于本文数据参与的绝对概率本身就不那么有趣,更有意义的比较是不同个体之间的相对差异。下面本文展示了两个拼接图,展示了父权价值观(分为四个阶段)与参与暴力之间的关系。</p>
-<p>如果同志们注意观察,不难发现,在任何一个网群中,根本就没有基层组织,网群的“基层”完全是无政府状态的。在网群中,群普通成员,也就是所谓“基层”,是原子化的一盘散沙。我们不难发现,网群普通成员(以下简称群普)和网群管理层成员(以下简称群管)是点对点的直接联系,即一个群普往往和群管单独联系,而群普之间并没有多少联系;要么就是加入一个聊天群后就没了,根本不会和群管联系,群管也就是在群里一起聊天,后一类我们暂且不能把它们成为组织,在此先不讨论。</p>
+<p><img src="https://i.imgur.com/lJ2qb9J.png" alt="image03" />
+<em>▲ 图2:父权价值观与社区民兵参与度的相关性</em></p>
-<p>我们可以回想一下,大部分同志加入一个网群大致要走以下流程:A在B的介绍下,或者A在其他地方看到了B的宣传,想加入网群甲,在顺利加入后,A被送到一个大聊天群,然后A可能会直接就开始聊天,或者B会给A介绍这个网群,又或者B等群管会整一些活儿邀请A参与,或者群管们会给A分配一个职务;但总之,A除了在群里聊天外,并不会和其他群普和其他群管主动地建立联系,实际上也没必要。</p>
+<p>如图2所示,在参与社区民兵活动方面,父权价值观最低和最高的人之间存在相对较大的差异。在父权价值观最低的男性参加社区民兵的男性比例相对较小(37%)。具有最高父权价值观的男性比例要大得多(60%)。同样,在图3中,父权价值观最低的男性有24%参加了游骑兵,而34%的父权值最高的男性参加过游骑兵。</p>
-<p>那为什么群普之间不会建立联系呢?</p>
+<p><img src="https://i.imgur.com/nzffP7r.png" alt="image04" />
+<em>▲ 图3:父权价值观与游骑兵参与度的相关性</em></p>
-<p>首先因为群普彼此之间根本不熟悉。如果你是一个加入军队的新兵,或者你是刚转到一个班级的新生,你虽然会在一开始和其他人不是很熟,但毕竟天天见面,再内向的人也多多少少会对对方有个大体印象;但是在网群中,大概会有百分之六十以上的人每天处于潜水状态,剩下可能会有百分之三十偶尔说一两句,而只有大概百分之十的人会每天在线,而这百分之十大部分都是群管。那么在这个情况下,你甚至都不知道大部分群普的存在,你怎么和他们建立联系呢?即便是有群普经常在线,我们也没法单独通过群聊就了解对方,网群中建立可信任的坚固的联系,往往只能通过长期的一对一私聊,而大家现实中都很忙,现实中还有社交,谁会整天泡在网上跟别人私聊?即便是真的泡在网上,也没有那么多精力和那么多人都私聊吧?这就决定了群普之间熟悉彼此是很困难的事。</p>
+<h4 id="研究2关于征兵抽签作为自然实验的研究">研究2:关于征兵抽签作为自然实验的研究</h4>
-<p>群普之间根本没有任何联系,也没有必要去熟悉。群普之间的联系其实非常非常淡薄,他们除了在网上会聊两句,在现实中根本没有任何关系,手机一关这个人就不存在,大部分只是学术交流或者发泄情绪吹水。而且群普之间根本就没有熟悉的必要;在一个现实组织中,如班级或军队中,你跟其他人抬头不见低头见,时不时还得和其他人合作,就算不想交朋友也得大体了解对方是个什么样的人吧?在志同道合的政治组织中,了解别人那就更为必要了。但在网群中,根本没有这个必要,因为别人在网群中再混得风生水起,跟你的现实生活又有什么关系呢?还是那句话,手机一关这人就不存在。哪怕是建立小团体,那也得等到你放了学下了班、现实中的事忙完了之后才会去搞点网上社交,但网上社交的关系脆弱无比,你即便把对方删了对方也不能拿你怎么样。而且群普之间最大的活动就是在群里聊天,他们没有一个共同目标去奋斗,他们没有一块儿干事,这就进一步降低了群普之间的凝聚力。</p>
+<p>研究2调查了军事社会化对希望通过参加抽签逃避兵役的男性的父权价值观的影响。表2展示了几个控制变量的值,这些变量是指七个在年轻男性在征兵抽签之前已经确定的属性,最后一行显示了服兵役对父权价值观的处理效应(treatment effect)。</p>
-<p>即便群普之间形成小团体,但也没有现实问题去磨练检测他们,这就让他们很难看出团体中哪些人是有能力的。我们刚才提到,士兵委员会是需要选举代表的,代表往往在现实中,经过一些问题的考验后,被大家信服而产生的;而在网络上,网络小团体是没法参与现实问题的,比如说你的小团体中有个人生病了,难不成你能飞到他的城市给他买药吗?网络小团体只能对付网络上出现的问题,比如你写了一篇文章发群里让大家看看。而这种类问题是很难检测人们的现实能力的。这也就是说,如果硬要网络团体进行内部选举,那大概率选出来的就是平常上线多说话多的人,或者是毛遂自荐的,这就很难让所有人都信服,那么这个代表也就会沦为形式主义的“光杆司令”了。</p>
+<p><img src="https://i.imgur.com/8sAkdSV.png" alt="image05" />
+<em>▲ 表2:控制变量与父权价值观的处理效应</em></p>
-<p>建立小团体过于麻烦。还是那句话,大家现实中都忙,哪有经历在虚拟网络上搞这些那些?而且在现实中,几个人聚在一起就是一个小团体,而在网络上,想建立一个正式的小团体一般需要拉一个群,但总不能一个委员会就建一个群聊吧,那光群得加多少个?最后大概率是组织没建起来,群倒是建了一大堆。</p>
+<p>第一行显示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平均年龄不同,因为样本中的最低年龄是21岁。年龄在21至23岁之间的人如果抽中了红卡不得不服兵役,则无法接受采访。因此,最年轻的受访者更可能属于不必服役的男性类别。接下来的两行显示,穆斯林和佛教徒同样有可能抽中了红卡,如果只将说马来语的穆斯林与其他样本进行比较,这一点也成立。同样,这些群体在“父亲服兵役”(Father served)、“讨论频率”(Talk Before 18)和“母亲被家暴”(Mother beaten)等变量方面是平衡的。服役的年轻男性说他们“被家暴”(Beaten at Home)的可能性在统计学上显著地小,但该差异数值上很小,很可能是随机效应。</p>
-<p>群普委员会就是建立了也根本起不到作用。因为基层组织的作用是为了联系上层,但在网群中的任何决策跟他们没有一点关系都没有,根本不能影响到他们的现实生活,甚至有时还会耽误他们的现实生活。我们举例子,你是甲群的一个群普,群管今天突然发了一条决策,说让所有群员把昵称改了,这条决策会影响到你的现实生活吗?你可能大概率还觉得这耽误你的时间。大部分群普可能会选择直接忽视,或者他们根本就没看到这条通知,而群管也没有任何办法。如果你是真的出奇地热心,你对这条政策感到不满,你向你的群普委员会代表反映了这个事(我们暂且假设甲群成功建立了群普委员会制度),代表反映了上去,群管可能取消了这个政策,但你的现实生活并不会受到分毫影响;群管可能驳回了你的意见,坚持这个政策,但你的现实生活并不会受到分毫影响,你也可以完全不理群管。既然如此,你为什么要咸吃萝卜淡操心呢?</p>
+<p>最后一行显示,两组样本的“父权价值观”没有显著差异,表明被强制征召入伍对性别平等的态度没有影响。本文大量的观测样本意味着即使是非常小的影响也会被检测到。考虑到抽中红卡和服兵役的待遇是随机分配的,有充分的理由得出结论:军事社会化对父权价值观变化没有因果关系。</p>
-<p>群普们对上层也不熟悉,对这个网群组织也没有信任感。现在网群门槛太低,数量太多,基本上是个人就可以建群,完全不需要任何成本,这就使得网群及其“廉价”。你加入一个网群,这个群大概率是一个吹水群,你自然不会信任一个吹水群,最多加入他们一起吹水;然后即便这个网群有一个还算像样的组织构架,你也大概率参与不到其中,而且加进去谁也不认识,没有什么渠道和群管们快速熟悉,而且也没必要去熟悉。反正这样的群多了去了,加入不要什么成本退出也不会有什么代价,而且可能明天一醒来群就被封了,何必对其如此认真呢?而且网群由于其被封闭在虚拟世界的性质,很难用现实问题来对组织进行考验,这就更使得群管们无法在群普中建立威信,也就更无从谈信任感了。</p>
+<p>作为稳健性测试,本实验还分别测试了父权价值观五个调查问题中的每一个的处理效应,未发现任何效应。</p>
-<p>群普彼此之间根本无法信任。群普之间没法快速熟悉,这点刚才说到了。而群普之间也无法建立信任。先不说大部分我见过的网群根本就是一个大杂烩,啥人都能进,根本没有任何审核机制,这种情况下混进去个右人兔兔之类的再正常不过了,严重的甚至会混入光明联盟的下线。这种破坏分子平时也很会伪装,但一旦有机会他们就会开始搞破坏,把群里搞得乌烟瘴气也很有危险。群普之间的年龄、理论水平、家庭情况、居住地点、心理状况往往也差异巨大,而群管的效率低下和组织松散决定了他们无法解决这些差异,这就进一步扩大了群普之间的裂痕。而且群普很多成员经常喜欢冲塔和骂人,甚至人身攻击,谁愿意整天上网看别人骂人或者挨骂啊?大抵就是手机一关眼不见心不烦。况且现实中也根本见不到,完全没有什么必要来去处理这些虚拟世界的社交。</p>
+<p>在另一项替代测试中,本实验放宽了实验同质性(treatment homogeneity)的假设。本实验首先将实验处理限制在服役期间遭受过武装冲突的应征入伍者身上。下文报告的结果进一步强化了本文的结论。</p>
-<p>网群中根本没有财产,所以根本也就没有什么公有制经济还是任何一种经济形势来将他们联系起来。唯物主义地讲,没有物质的联系就是没有联系。这也是网群成员一定会把现实生活中的事情排在网群事情前面的根本原因。你和你的同学、你的同事、你的现实朋友之间的联系一定是要大于你和网友之间的联系的。例如在一个公司之中你和同事之间发生冲突,你和老板之间发生冲突,一定会实实在在地反映到你的现实世界,也许你的晋升职位被抢了,也许你会被扣工资。但如果是在网群中,你和群友发生的冲突除了浪费你的现实时间之外基本上没有其他什么影响,毕竟他又不能真的顺着网线过来打你。咱们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如果你的老板要开除你,然后同时你的网群的群主要踢你出群,你会选择先顾哪边?</p>
+<p>本实验向服役人员提出了10个问题,例如是否看到一名阵亡士兵、靠近炸弹以及向敌人开枪。41%的人经历过这种暴力,但这种经历对他们的父权价值观没有显著影响。本实验还验证了,任何服役军种对父权价值观没有显著影响。</p>
-<p>再说回网群中的经济模式,我见过唯一一种把钱和网群联系起来的模式,是群管在群普中通过类似于“募捐”的方式弄点钱,然后群管再去做事。说实话,我加过这样的一个群,但我从来没给他们捐过一次钱,不仅仅是因为我没有也不想去理解他们拿钱去做什么,我也完全不信任他们,这些人别说他们能不能真的拿钱办事,他们长什么样子、真名是啥我都不知道,我如何去信任他们?他们拿我的钱去做的事,如何反映在我的现实生活中呢?我在那个群的感觉就是我更像是提款机而不是参与者,我只是单纯地把钱打给别人,然后剩下的事情与我无关。是的,那个群确实搞了经济账目公开,但是首先没有基层委员会,我没有什么方式来去有效查看钱的去向,我总不能把每个捐钱的人的账目都看一遍吧?而且经济账目公开也没啥用,我不知道别人捐了多少钱,我也不认识别的捐钱的人,这里面可操作的空间就大了去了,群管大可以给我说“钱数不够再捐点”,实际上把别人捐的那部分中饱私囊(不要跟我扯什么都是同志怎么会做这种事,这就是纯粹的唯心主义幻想,好像一个人只要宣称自己是“左人”就是圣人了一样)。而且就算我发现了问题,我连去哪里把钱要回来都不知道;就算知道,我跑到千里之外的另一个城市,估计就是把钱要回来了连车票钱都没法回本。</p>
+<p>实验组(抽签)和对照组(未抽签)的父权值指标上的缺失值数量没有显著差异。因此该缺失不太可能对研究2的结果构成威胁。此外,一个发现表明军事社会化具有显著影响:服役的男性更有可能认为在军队服役的男性应该比没有服役的更受尊重。这一结果和其他类似的结果增强了对实验有效性的信心,并确实发现了军事社会化的影响。因此,即使士兵存在被军事社会化,对性别平等的态度在很大程度上还是不受服兵役的影响。</p>
-<p>网群基层组织的缺失,让网群的普通成员一直处在零散的原子化状态,也就意味着他们没有办法进行组织,主动地去做事,什么事都是被动接受群管的安排,这就注定了这个组织会僵化没有活力了。</p>
+<h3 id="八结论">八、结论</h3>
-<p>网群普通成员之间没有办法信任,也没有办法建立联系,他们就更不可能成为那种亲密的肩并肩的战友关系。这也就意味着我们群终究不能形成有战斗力的组织。单靠群管的包办替代是没有办法做到面面俱到的,也没有办法管到组织中的每一个人的事,这就一定会导致群管理模式的官僚化,没法发挥群众的智慧。而这种官僚化在资产阶级的铁拳面前,是网群无法承受的,所以网群永远会停留在线上过家家止步不前。</p>
+<p>本文探讨了一个更广泛的基本问题,即父权价值观是促使人们决定参与暴力,还是暴力经历影响了父权价值体系。本文调查了那些已经被社会化为持有父权价值观的人是否更有可能主动成为潜在的暴力角色,或者是否是因为在冲突地区非自愿服役而加强了持有父权价值观念的厌女(misogyny)情绪。</p>
-<p>可以说,基层组织是一个无产阶级组织的生命线,是实行并发挥民主作用的基础。但由于它的缺失,群管无法和群普相结合,这也就必将会造成群普和群管的脱节。</p>
+<p>在第一项研究中,本文发现持有父权价值观与在武装冲突中志愿参加准军事部队之间存在着强烈而稳健的关系。这表明自我选择是理解军事化男子气概和参与暴力的联系的重要因素。在第二项研究中,本文发现实验组(强制服役)和对照组(未服役)之间的父权价值观没有显著差异。换言之,没有证据支持军事社会化会强化个人的父权价值观。</p>
-<h4 id="自娱自乐的网左">自娱自乐的网左</h4>
+<p>这项研究存在重要局限性:这项研究中说明,服兵役不会影响个人厌女情绪,但本文没有研究的军事化男子气概的其他方面(如吃苦耐劳)可能会受到影响。此外,本研究强调超越性别二元性,通过研究男性接受父权价值观的程度的变化,可以对男性与暴力之间的联系和因果关系有了更好的理解。</p>
-<p>在上一篇中,我们从群普通成员(以下简称群普)的视角解读了网群中的“士兵委员会”制度的缺失;在这一篇中,我们将从群管理层成员(以下简称群管)的视角来看看井冈山精神中另外一条“支部建在连上”在网群中的角色。</p>
+<hr />
-<p>“士兵委员会”就是基层组织,“支部建在连上”就是中央领导对基层组织的控制,或者应该反过来说,是基层组织对中央领导的信任。“支部建在连上”和“士兵委员会”实质上是一脉相承的。如果没有“士兵委员会”,那么“支部建在连上”就不可能实现。</p>
+<p>Elin Bjarnegård,乌普萨拉大学政府学部副教授</p>
-<p>如果你运营过网络社群,你一定会发现群管理层与群普通成员之间联系十分浅薄。在绝大多数网群中,群普干的最多的职能只有一个,就是在群里闲聊,往往是群管忙死,群普闲死,两边都不讨好。</p>
+<p>Anders Engvall,斯德哥尔摩经济学院研究员</p>
-<p>我之前作为群管的时候,发现网群中的成员往往分化向两个极端。不超过10个人的最核心管理层事事包办,学社的各个部门(群)的群管理员总是他们几个,内部群里经常交流的还是他们几个;而剩下的大部分群友则处在一个被动接受的状态,就是前面提到的过的“消费者”的自我定位:“你整了啥活儿我就去参与啥,但我不参与这些活儿的管理和组织。”当然了还有至少一半的人一直潜水。</p>
+<p>Srisompob Jitpiromsri,宋卡王子大学和平研究所助理教授</p>
-<p>我们都知道,如果基层没有组织,那么上头决策就无法贯彻到底。在网群中,这种情况更极端,可以说任何决策根本就出不了管理层这个圈子。管理层成员之间还算是经常在一起聊天,多少有点联系,但群管和群普之间就基本上没有任何联系了,除非是经常在群里聊天的,但这也不代表群普就有意愿和义务去参与、服从群管的决策。首先,网络上大家都是匿名的,谁也不认识谁,说难听点大家都只不过是会打字的头像而已,谁也不比谁高贵,群普凭什么就要把群管当成自己的“长官”呢?难道群管是带着群普们大破群敌、连战连捷过?在网络上,群管根本就没法树立威信。</p>
+<p>Erik Melander,乌普萨拉大学和平与冲突学部教授</p>
-<p>而且,群管的什么决策,和群普有什么联系?这个我已经在《网群的基层》解释过。没有联系,就会导致不管群里发生任何决策变动,群普通成员根本不会主动地去问,所以他们接受通知往往是被动的,而不是主动去要求参与,因为根本没有这个意愿。我曾经尝试过解决这个问题,我和群管们商量后,推举出一个人,专门给所有群普私信发送新的通知,但我后来发现这个基本没啥用。首先,发送通知是一个非常累的活,我本人干过这个职务,先不说你首先要加二十几个根本没啥联系的好友,然后还要花时间一个一个转发(QQ没有多人转发的功能),如果有人看到通知后有什么问题,还要向他们解释,这就意味着你本人还要去了解这个通知,而如果你不是参与决策的那几个群管,这又意味着一件活要干。其次,发了通知也往往没人看,我们在进行这种私信通知的政策后,反而有好多人退群了。其实也不难理解,群管的决策根本和群普无关,很多群普都是偶尔去群里看一眼来聊两句,平常也不看群,这时候一个人经常跑来给他发一大段私信,他也不想看,倒不如退群了舒坦。其实这就是网群基层组织缺失的一个恶果,如果群普之间形成小组织,那么只需要通知那些小组织即可,不仅效率会高得多,也不至于让人动不动就退群,毕竟他们还能在小组织里找到归属感。</p>
+<p>编译:郑嘉隽</p> Elin Bjarnegård, et al. 本研究超越男女二元性的论调,强调男性内部对于暴力的态度因意识形态影响而存在分化:志愿参军的人通常更亲近父权制意识形态,而不是军队塑造了士兵的父权思想;强制参军对不希望主动参军人士的父权思想并无明显影响。 复杂系统与无治主义 2009-03-01T12:00:00+08:00 2009-03-01T12:00:00+08:00 https://agorahub.github.io/pen0/heros/GavinMendel-Gleeson-a1_l-complex-systems-and-anarchism <p>将人类社会作为复杂系统进行分析,能为我们提供对于历史进程以及资本主义的强项与弱点的新的见解。</p>
-<p>群管的组织成分极容易僵化,这就会造成群管“无人可用”的窘境。因为不到十个群管的处处包办,以及大部分群普的事不关己,就会导致不管是做什么事、开什么新的部门,都只能从这不到十个人中选主要负责人。首先因为群基层组织缺失,网群没有从基层选拔人才的机制,只能靠群管们亲自“慧眼识珠”,这不仅导致效率低下,也容易形成围绕个人的小团体,甚至会形成山头主义(我之前的那个网群还真就出现了这样的情况),而且选拔上来的人也是参差不齐,极其考验那些“慧眼”们的水平。后来我尝试过解决这一问题,也就是在群里发布告,希望群友们毛遂自荐,然而自荐上来的同志且不说其是否真有能力参与群管理,就现实情况来看,这些同志的大部分对我们的网群以及他们要担任的职务是失望的,他们对网群有着不切实际的幻想,以为这个网群是和现实中的政党乃至先锋队一样的组织,终于可以为共产主义革命事业发光发热了,结果加入进去,无非也就是发发通知、在群里聊天、接投稿之类的无聊活,而且根本感觉不到这个“先锋队”对共产主义事业有什么贡献,甚至不知道“先锋队”到底在干什么,而且这些“先锋队”里的人每天最多的日常活动也就是吹水,谁不会失望呢?所以后来好多自荐的同志就慢慢开始摆烂不干活,或者潜水/退群。</p>
-
-<p>即便是下面的意见,反映到了管理层也不会做出任何实质性的惩罚,也没有必要做出惩罚。我之前的网群里有一个群管,我们称他为A,单独执掌报刊编辑部,此人属于自恋型人格,非要强迫参与编辑部的一个群普“必须参与编辑”,但那个群普现实中很忙,他参与网上的活动也是忙中偷闲,我们称他为B。好,那么假设现在B跑来群决策组来说A的事,群决策组会怎么办呢,无非就是找A说教说教,最多让他写个大字报“罪己诏”,但基本上没有办法去实际限制A的权力。因为之前说过的网群“无人可用”的问题,群决策组如果把A踢出那与自断手臂无疑,把A踢了或者剥夺他的职务,那谁来继续管编辑部呢?这几乎是无解的。而且就算要对A惩罚,如果A执意不愿意交出编辑部的职务,那群决策组也拿他没办法,因为他是编辑部的群主,我在《网群独裁不可避免》那一篇说过,网群群主在群内有至高无上的权力,所以除非把A连带着编辑部一起开除出学社,不然根本没法动摇A在编辑部内的地位。再者,其实也没必要对A做出惩罚。我在前面之所以说“假设B跑来群决策组来说A的事”,是因为现实中B根本就没来说,B根本不在乎,因为A不管再怎么在网上对B耳提面命,也没法在现实生活中对B产生一丝一毫影响,B根本就没理A,而A除了无能狂怒外也毫无办法。</p>
-
-<p>建社的成本太低,根本没必要认真对待。现在左圈是“网群多如狗,学社满地走”,建个社群,成本实在太低,打开手机拉两个人,再给自己起个“xx社”的名字,一个社就建好了。而且大部分网群的建立都是因为对别人的模仿跟风,这就导致很多网群是大同小异,基本上除了管理员不一样,没有什么特别的区别。而且这些学社虽然说叫“学社”但它们的主要功能依然是聊天吹水,那么到这个群里吹水和到那个群里吹水有什么区别吗?网络社群变得如此的廉价自然也就无法引起群成员的重视,群成员不仅不用重视,甚至把群退了也不会对他有任何一点影响。毕竟这些网络学社对共产主义革命几乎没有任何一点点的贡献,也不会对群成员的生活有一点点影响。而且建立学社又不是什么难的事,群普通成员也完全可以去建立学社,为什么一定要被你们几个人管着呢?</p>
-
-<p>在网上,基本没有事情来考验组织,无法发现路线错误,也无法建立领导威信,最终会因没有目标无所事事。一个真正的领导者不是被任命的,而是通过不断带领集体破除困难走向胜利的过程中被大家推举出来的。而在网上,由于组织的松散性以及网络的封闭性,基本没有什么事情可以来考验组织。比如说在现实中的组织需要去进行工厂调查,那么你帮着把这些人组织起来、设定计划以及安排每个人去怎么做,这时你就建立起了一定的领导力;或者比如说你在进行工厂调研的过程中遇到了警察来盘问,你冷静镇定与警察应对,带领大家走出危险,这也建立了一定的领导力。而在网上基本上没有类似的困难,唯一的领导力可能就是说你这个人是网络社群的社长,大家默认你有一定的领导力,但是如果你不把这领导力对群普通成员表现出来,群普看不到你的领导力那么你只是徒有虚名罢了。联系之前我刚才说的网络社群中群管和群普之间的断层,即便是网群的建立者真的很有领导力,那也最多只能被群管理层内部,看见对于群普来说,你再怎么有领导力也领导不到他们头上。所以往往是有领导力的网群建立者累死,剩下人闲死。</p>
-
-<blockquote>
- <p>只有领导骨干的积极性,而无广大群众的积极性相结合,便将成为少数人的空忙。但如果只有广大群众的积极性,而无有力的领导骨干去恰当地组织群众的积极性,则群众积极性既不可能持久,也不可能走向正确的方向和提到高级的程度。——《毛选第三卷,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p>
-</blockquote>
-
-<p>而正是因为这种领导力的缺失,就很容易形成西班牙内战期间共和军内部的左派小知识分子天天吵架的状况。因为大家都在空谈,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没有具体的实践来检验谁的话是正确的。我之前经历过一个真实事件:一个网群中,A和B发生了争执,A认为B是路线上的问题,他认为B把网络社群当成了自己能力展现的平台,而A认为应当以网群的集体利益为重,他认为这是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之间的路线矛盾,然而这仅仅是因为A是网络社群的建立者,他基本上什么事情都参与管理,所以他能看出来B的问题,但其他的人不一定,甚至有很大一部分人觉得这是A和B之间的个人矛盾,A应该放宽心胸原谅B而不应该在个人矛盾上纠结。这就导致B的路线问题没有被纠正,不过还好因为网络社群的低成本,B的错误最终也没有带来多少损失。</p>
-
-<p>因为做不到“支部建在连上”,就容易形成官僚主义。有人曾给我提出想要通过科技的手段,如什么群自动化管理系统,来改善网群内的官僚主义,可以说是机械唯物主义错误。根据前面的分析,这个官僚主义完全是因为网群的社会结构本身的问题,增加一个科技产品也并不能改变这个社会学上的结构问题。如果说你能发明一种科技手段,解决群管理层和群普通成员之间脱节的问题,那么你这个科技手段才是真的起了效果,但这基本上意味着新的生产力的进步,而之后的社会关系和斗争手段绝对不像是现在左圈这样了。不过现在这种生产关系下,以网络小知识分子个人的能力基本做不到。</p>
-
-<p>综上所述,网群基层组织的缺失严重阻碍了网群的组织性,而网群基层组织的建立又几乎是不可能的。这无时无刻不在造成网群中管理层和基层的脱节,而这也最终导致网群成为群管们的自娱自乐。</p>
-
-<h4 id="网络左群存在的原因">网络左群存在的原因</h4>
-
-<p>人如何体现自己的价值?</p>
-
-<p>黑格尔说人必须通过劳动整出来个什么东西才能体现自己的价值,比如你做了一顿美餐,写了一篇好文,堆了一个雪人,通俗讲就是成就感。</p>
-
-<p>但马克思却发现,在特定的社会情况下,人通过劳动整出来的东西,非但不能体现人的价值,反而还否定了人的价值,他管这种现象叫异化。</p>
-
-<p>什么意思?马克思解释说异化有四个层面。</p>
-
-<p>第一层就是劳动者生产出来的东西不属于劳动者。比如工人做的商品不属于工人,属于他的老板,工人想获得这个商品得自己花钱去买。</p>
-
-<p>第二层就是劳动者觉得劳动很累。劳动本身是成就感的来源,但由于第一层异化,工人从劳动中得不到任何成就感,自然就会觉得劳动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事,就会觉得很累,就不想去做。所以工人上班的时候觉得很累很没意思不想去上班,反而下班的时候才觉得是快乐的。</p>
-
-<p>第三层就是人开始怀疑人的本质。人无法通过劳动获得价值体验,反而被迫劳动来不停地否定自己的价值,人就会觉得人生是无意义的,成为人并不是一件快乐的事,人的本质是荒谬的、虚无的。</p>
-
-<p>第四层就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变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本身应该建立在纯真的情感上,然而由于上面的原因,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反而首先变成了金钱的关系,所以好像现在人人都很物质都很拜金。</p>
-
-<p>所谓累,就是你本来不喜欢做这件事情,但是你迫于某种压力不得不去做这件事,于是乎你表现得很累。倘若你是热爱做这件事情的,那么你就会感到愉悦,最多只会感受到身体上的疲乏,而不会有心理上的“累”。“努力”、“刻苦”这种词汇也是一个道理。</p>
-
-<p>在资本主义社会中,不仅劳动被异化,即便是所谓的“没进社会”的学校也被异化着。你上学是为了什么?其实大家都知道这个答案,是为了赚更多的钱。什么陶冶情操之类的那都是赚了钱之后的事。</p>
-
-<p>为了赚到更多的钱,我们就不得不通过“学习”来增加自身的无形资本,以此来向企业家们证明,我能给你的企业带来更多的增殖,从而被雇佣。而一个人拥有多少“知识”最直接的证明就是学历,而一个普通人想要获得学历就只能去考试。所以大部分学生追求的不是知识本身,而是考试成绩,这就导致了他们成为了只会机械式追求成绩的“考试机器”。所以学生在学校感受不到学习带来的快乐,更体验不到探索自然与人文的成就感。他们学习并不是他们想学,而是家长、老师和社会逼着他们学,难道他们没有在被异化吗?</p>
-
-<p>如果我们回顾历史就会发现,现代学校制度并不是自古就有。历史上是先有工厂,才有学校。在近代的英国,工厂主们推行出了系统教育的学校模式,其目的是为了让年轻人适应工厂流水线生活。所以在英国近代的学校里,最强调的并不是教了什么知识,而是按时上课下课,听从老师的安排,井然有序地干一件事。英国近代学校制度就是从伦敦的工厂里搬出来的,其目的就是为了培育合格的社会零件。就像列宁所说:“教育这些青年的目的,就是训练对资产阶级有用的奴仆,使之既能替资产阶级创造利润,又不会惊扰资产阶级的安宁和悠闲。“</p>
-
-<p>说白了,学习是劳动的前延。打个更形象的比方,人是一件商品,家庭生产商品,学校加工商品,工厂消费商品。人自出生以来就无时无刻不受到异化。即便人没有发现,但他们能感受到,这种感受就是“累”。</p>
-
-<p>总而言之,在当今社会下不管是工人还是学生,只要你是被压迫的穷人,你就在受到异化。而这种异化无时无刻不在摧毁着我们的对自己人生的成就感,它在夺取人们对于自身生活的掌控感,所以人们都迫不及待的想要从某一个地方来获得这种掌控感作为心理上的补偿。这也解释了为什么群普对参与社群活动积极性很低而群管很高,因为群普根本就没把学社当成自己的,他们无法从中体验到对抗异化、回归劳动的感觉。</p>
-
-<p>而网络,就是重获这种掌控感的绝佳之处。许多生活中失意的人,尤其以学生为主,来到网络上想要在这里获得补偿,而他们又因为受到了现实中体制的压迫,所以许多人都纷纷转向了左,而最终与饭圈的形成机制一样,这些人也形成了左圈。</p>
-
-<p>左圈的成员不管高低贵贱都一定满足一个特点,那就是闲。他们一定有大量时间在网上泡着,所以左圈成员绝大多数都是小知识分子(学生为主),是脱产者。他们既不用时刻操心现实中的生活,也不参与一线劳动生产。许多人习惯说,学生就是小资,我认为这种说法并不准确。我首先要说明学生根本不是小资产阶级,他们不拥有资产。学生是脱产阶层,而脱产意味着他们没有办法独立地与外界建立物质的联系,也就意味着外界的生产活动没有办法来反过来影响学生的思想,而学生思想只能通过家庭、学校和社会舆论影响来塑造。现实中除了少部分的家庭,大部分的人的父母一般都是想让自己的孩子当人上人,尤其是城市中产阶层的父母,他们基本上都是嫌贫爱富、谄强凌弱的社会达尔文主义者。学校也是社会达尔文主义和精英主义的桥头堡,学校中老师高高在上形成的对学生的权威体制也影响着学生的世界观,再加上学生之间的成绩至少在表面上保持着“按劳分配”的现状,谁越努力谁的分就越高,这也加重了他们社会达尔文主义的思想。再加上社会主流媒体都被资产阶级把持着,社会整个的风气也是市场经济的向钱看,而学生又无法通过亲自参与生产活动来认识这个世界,那么学生的思想表现为小资产阶级的思想也就不奇怪了。</p>
-
-<p>我在左圈待了这么久,除了一两个工人,没见过一个是来干正事的。他们来网上是来进行一场狂欢的,他们吸了一种叫“虚拟”的毒,可以让他们产生幻觉:在网上他们可以夺回在现实中失去的意义,所以他们创建社群,他们给自己封理论教皇,他们党同伐异喋喋不休嘴炮大战黑话连篇,似乎盯着屏幕狂敲键盘的的他们就好像是一个个指挥千军走马飞象的帝王。只要拉个群,几个会打字的头像就可以导演一出步步惊心的大片。网络的匿名制弥补了现实中的客观差距,每个人都先入为主地把对方脑补成和自己一样水平甚至更低的人,他们基本上是在自娱自乐。每个人上网来都是憋着一肚子气,网络匿名制和发言门槛低让他们的情绪有了一个发泄之地,就算往别人身上倒垃圾也不用负任何责任,更不会去反思自己的问题。再加上年龄小,大部分都有或多或少心理问题而不自知,而很大一部分心理问题都会以自恋的形式表现出来,在网络上纵横捭阖的他们绝不会允许另一个会打字的头像阻碍自己的封禅之路。所谓的左圈里基本上没有真的马克思主义者,我学了这么久也只敢说我的立场转向了左,今年冬天我才敢说我稍微建立起一点马克思主义的思维模式,这与左圈里那些动不动自封马克思主义者还拿自己三脚猫的理论到处批判别人的自信之人还是有很大差距的。</p>
-
-<p>其实没有必要非要用马克思主义的那一套话术来解释左圈中的现象,非要说这是什么小资那是什么主义。其实这些左圈中的人和其他网络饭圈中的那些人没有多大的区别,只不过他们参与政治学说罢了。许多的所谓左人来到网上,他们的大概率并不是来学习的,他们只是在现实中挨了铁拳、遭受了打击,跑到网上来抱团取暖、求安慰。我接触过非常非常多的自称左人的学生,他们来了网上其实只是想找人聊天倾诉、发泄一下情绪,关于理论他们并没有学多少,很多人甚至根本就没有学习的态度,他们更喜欢给别人当理论教父。所以网群中吹水为什么那么常见,因为大家本来来这里就是为了闲聊的。顺便提一嘴,有人批判吹水是所谓“小资产阶级自由散漫”,我认为这就是教条的说法,他根本就没分析到网络左群本身的“自由散漫”,他更像是在道德说教。</p>
-
-<p>左圈主要以学生为主,这其实已经说明了左圈根本就不适合建立革命组织,因为你这个群体里根本就没有几个真正的无产者,那你在这里想搞一个为无产者服务的先锋队,简直就是缘木求鱼。而事实上左圈中几乎所有的社群都是对别人的盲目跟风和模仿。</p>
-
-<p>我见过的所有网群都有一个致命问题,那就是没有目标。有人就反驳说,目标不就是建立共产主义社会吗?这个目标其实和没有目标没啥区别,太空泛了,和口嗨没区别。我们需要的是一个有战略意义的、具体的目标,这样一个目标有多重要?我们可以举一个历史上的例子:我们常说在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博古的转移是“逃跑主义”,而毛的转移是“战略退却”,这两者有什么区别?区别就是在于毛的转移是有目的的,是有方向、有计划地撤退,他的退却是为了前进,就像打出一拳前要先把手臂收回来;而博古的转移则是无方向,无原则地撤退,是漫无目的的溃败。也就是说在退却的时候,你是积极主动地朝着既定方向有计划有组织的撤退?还是被人家追着毫无目的的四处逃窜,被动应付?前者就叫战略退却,后者就叫逃跑主义。我们以四渡赤水举例子,四渡赤水的目的是为了过江北上和四方面军会合,结果刚出遵义就打了败仗,只能撤退,往哪里撤?毛给出了明确的方向:往敌人力量薄弱的地方去,所以就有了一渡赤水,是为保全自己,依然是为了北上长江。而后又三渡赤水,成功渡江。这四渡每一渡都有不同,但是又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不管是哪一渡,都是在为最终的目的地:北上与红四方面军会合创造条件,也就是说:它的方向性很明确。既然土城一战证明了,想要一步实现北渡长江的计划是不可能的了,那就战略退却,但是每退一步,又恰恰是在为下一步创造条件,最终还是要北上会合红四方面军。可以说,不管处境多么艰难,敌人多么强大,中央红军的行动方向一直都没有变,只不过因为面对强大的敌人,身处逆境,因此实现的过程变得更加曲折蜿蜒了。</p>
-
-<blockquote>
- <p>“为了进攻而防御,为了前进而后退,为了向正面而向侧面,为了走直路而走弯路,是许多事物在发展过程中所不可避免的现象。——《毛选第一卷,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p>
-</blockquote>
-
-<p>上面这段话正说明了这个道理。一方面它说的是为了走直路,不可避免地要走弯路。但是其实它还有另外一层含义:那就是说走弯路的最终目的,还是为了走直路;后退的目的,还是为了进攻。如果忽视了这一点,那就真的只剩下弯路和退却了。这就不是什么战略退却,而是逃跑主义。今天东边追的紧,就往西边跑,明天北边追的紧,就往南边跑,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方向和原则统统丢掉。正如长征刚开始博古那样,博古在一开始完全不知道要往哪里撤,只是因为南北东三面都被围了才被迫西走,这就是说他根本不知道自己要干什么,所以他毫无计划毫无准备,才叫全军带着大小家当上路。在过湘江的时候,白崇禧故意给红军让开了一条通道,而中央在这期间完全没动弹,他在犹豫,他不知道要往哪里去,而这后来也造成了血染湘江的悲剧。更不用说博古等人为了保住主力部队,甚至不惜让欺骗方志敏部让他们当弃子引开国军(是否欺骗存疑,但方志敏所在的红七军确实成了弃子,中央没给他们明确的战略目标和计划,也没安排他们遇险后该怎么办,也没设法营救他们,而后来第四渡赤水同样作为饵的红九军却成功回到主力部队,可见彼时博古的中央确实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只是走一步看一步,能咋办就咋办)。</p>
-
-<p>现在的网群就像博古一样,根本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在做什么,只是走一步看一步,能整什么活儿就整什么活儿。我之前搞网群的时候,我清楚地记得,在建群的时候,我们根本就没想过到底要干什么,我们建群是处于纯粹的对他人的模仿,因为在左圈,建群建社已经成了一种潮流,这些人建群只是纯粹跟风而已,所以我们在建群后,会模仿别的群搞一套配套设施,比如你的群叫xx社,必然就要配备xx社资料群、xx社演讲群、xx社聊天群、xx社审核群、xx社内部群、xx社决策组、xx社备份群等等,如果再跟风做点网络报刊,那还要配备xx社编辑部和xx社读者群,但从来没有检验过这么多群到底是不是必需,也没有办法检验,因为根本没有检验的标准。如果我们有一个目标,比如我们的目标是建立一个超级大群,作为一个平台让左圈基本都进来,那么资料群、内部群之类的就没什么用了;如果我们的目标是线下小组,那么演讲群、报刊群之类的也没有存在的必要。当我们有具体目标,我们的所作所为自然都应以是否向目标推进了为标准。而当我们没有目标,那自然是做什么都行;为了让我们的群能整更多的花活儿,更像个网络学社,而且建个群又不用花钱,这些群自然是“多多益善”了,甚至有的时候需要刻意整活儿,不管到底有什么用。</p>
-
-<p>毛主席说过:“领导就是预见。”而这些一个个自诩先锋队的社群甚至连自己的战略目标都没有,更不要谈预见了,也更不可能去领导谁。</p>
-
-<p>虽然说左圈相对是更进步的,它是已经开始觉醒的人们勇敢对抗生活中的异化的伟大尝试,但是我们根据前面分析,网络左群实在是已经无法承担起革命的重任了,它们甚至无法推动社会革命前进。“网左”在这个时代的风口浪尖上,显然已经无法背负起历史的重任,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应当以批判的眼光看待其,并汲取经验、另寻他路。</p>
-
-<h4 id="网络左群最好的归宿">网络左群最好的归宿</h4>
-
-<p>《矛盾论》告诉我们,世上的万事万物都有一个内部的根本矛盾在推动着它的发展,把握住这个矛盾就可以把握住这件事物的走向。在一定条件下,矛盾的双方会走向自己的反面。</p>
-
-<p>而网络左群的根本矛盾,就是网群的虚拟性和网群成员的现实性之间的矛盾。这个矛盾在网左的任何活动中都可以见到,这个矛盾贯穿着整个左圈的始终。我们可以看到在前面几篇中分析的所有问题都是围绕这个矛盾展开的,而因为这是网络左群的根本矛盾,其在网左的框架内也是无法被解决的。</p>
-
-<blockquote>
- <p>我们有些青年知识分子,革命热情很高,立志通读马列毛,但是即便是他通读了这些经典,如果没有立场的转变,他也不过是一个马列毛主义的学者,而非一个马列毛主义者。立场的转变不是单靠学习能够莸得的。这就是为什么知识分子要到工人阶级中去,要投入到工人运动中去,以便把自己的感情和立场、出发点放到工人阶级一边,只有这样他才有可能成为一个真正的马列毛主义者。一些读过几本经典著作的网络上的马列毛主义学者类的知识分子,他们并不愿意投入到工人运动中去,并不愿意和工人阶级融为一体,整天泡在网上,忙碌于网络上看谁辩得过谁,而不看这些争辩是否有助于提高人民群众的革命性,因而他们最多所能起到的作用就是工人运动催化剂的作用,这些人是无产阶级的落后分子。——来源不详</p>
-</blockquote>
-
-<p>上面这段话是我很久之前看到的,虽然一直没找到来源,但我觉得它精确地描述了左圈中的小知识分子们的现状。我认为这不仅仅反映了小知识分子脑内的小资产阶级思想根深蒂固,也同样反映了这些小知识分子在网络上的活动其实对现实中工人运动起不到什么推动作用。在网络上,一个人的理论多么高深,他本人多么巧舌如簧、多么雄辩,在现实中也起不到什么有影响力的作用。这其实反映的是群众路线与精英路线的矛盾,有种精英主义论调说什么,革命必需的前提就是所有群众都成为哲学家,说“大规模发动群众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所以他们主张在网络上每天宣讲哲学,大搞哲学黑话辩论,有人给他提出要把这些这些冗杂的话语删繁就简,让群众可以听懂,他不屑一顾地摇摇头,说什么“通俗化就是庸俗化”,让群众听得懂就是庸俗化喽?那看来白话文也是庸俗的,建议此君以后说话用文言文。这种精英主义论调对共产主义革命运动不仅起不到有益的作用,还会起反作用,因为这些人总是以“马克思主义者”、“左派”自居,群众一看,哦,原来马克思主义者和平常见到的官老爷都是一样的高高在上,那他们说要打倒官老爷,真的可信吗?</p>
+<!--more-->
-<p>这种现象其实反映的就是一个问题,那就是你相不相信历史是由群众创造的?你相不相信群众是有智慧的?如果你认为群众是乌合之众,那你确实不必要给他们讲明白这些哲学的东西,更没必要去发动他们。小知识分子们在象牙塔上呆久了自然看不到真实的群众的一面,他们只能看到群众麻木、愚昧的一面。只是一直待在网络上,其实并没有从象牙塔里走出来,网左们依然沉浸在自己编织的小世界里面。</p>
+<p><img src="https://i.imgur.com/afexGJ2.png" alt="image01" /></p>
-<p>就有人不服气,说我这个网群还是有价值的,它可以作为一个大家用来交流的平台嘛。但是我就想说,如果你要弄一个大家交流平台,那你就应该把你这个小群和别的群合并到更大的群里面去,比如我就推荐红贝老师的读书学习群(此群经常演讲,甚至还能请到阳和平老师),还有马列毛论坛(我不清楚该群现在还在不在),暗流公社也可以(同样不清楚是否还在),这几个群人都很多,更适合比常见的三四十人的小群作为交流平台。</p>
+<p>复杂系统理论是一个从突变理论(catastrophe theory)、混沌理论(chaos theory)、控制理论(control theory),尤其是控制论(cybernetics)的传统中产生的科学理论。复杂系统理论的诞生来源于对传统科学的还原论(reductionism)方案的否定。它认为还原论既不必要又难解(intractable)。</p>
-<p>那人就又说了,那我的群可以作为资料群嘛。要说资料群,我建议大家直接在QQ搜索“中国人学习群”,你的群有一个群的杂七杂八的资料,这个中国人学习群有好几个群的、整齐归类的资料,显得那些小资料群完全没什么存在的必要了嘛。</p>
+<p>传统物理学试图在尽可能小的颗粒度下找到基本规律。然而,现在已经知道,由于在极小的颗粒度下相互作用的性质,预测集合系统的行为在计算上难以实现。例如,水,(大多数情况下)最好用流体流动方程来描述,它可以用较简单的(非线性)方程描述集合行为。试图把它作为1026个相互作用的量子粒子集合波函数在计算上是不可行的。相反,复杂系统理论试图在自然的粒度下描述系统,以便对其行为进行可行的(tractable)预测。</p>
-<p>所以,我要说,要是从推动共产主义革命的角度看,绝大多数的网络左群已经没有任何一分继续存在的理由了。但如果有人需要一个群来闲聊吹水,那自然还是有存在的需求。</p>
+<p>复杂系统中的一个基本概念是涌现行为(emergent behaviour)。或者说,从一个有大量服从简单规则的行为者的系统中,能涌现复杂的行为。这类似控制论者所说的元系统跃迁(metasystem transition)的概念。某些对涌现行为最早的描述实际上来自于奥地利学派,可以在路德维希·冯·米塞斯的写作中看到,他把资本主义的集合行为描述成一种由行为者自利产生的最优解。</p>
-<p>所以只有线下组织,才是我们现阶段所需要的。</p>
+<p>系统理论为我们提供了一些经验性的法则,可以作为理解行为者和集合行为者涌现的工具。如果你使简单的系统与复杂的环境相互作用,它保持自己的身份——或者说内部结构完整性——的概率会很低。而复杂系统能够于复杂环境相互作用,并有更高的生存概率。我们在自然界中的简单生物中可以观察到,由于它们的低存活率,它们采取大量繁殖的策略。这与人类采取的方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p>
-<p>有人说,我们可以先建立线上组织,然后从线上走到线下。很遗憾,根据我亲身经历,这条路走不通。首先因为网群大部分成员都是学生,学生要线下见面那就必须要等得放假的时候,而每个学校的假期都不一样,所以这就导致见面的机会很少。再加上由于学生的经济不独立,他们没有完全的能力掌握自己的生活,甚至和别人出去见面还要经过家长同意。再加上学生本身的一些小资产阶级思想的残留,他们见了面也不一定能做成什么事。比如我曾经的学社就推动过几个学生同志线下见面,然而他们除了吃了一顿饭、拍了张合影之外,什么事情也没有做。而且想要建立一个牢固的组织,只见一次面是不够的,需要更加频繁的接触甚至一直呆在一起,并一起完成一些事,而这对于学生来说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除非他们是同校的同学,因为他们的大部分时间和精力要首先贡献给学业。除非学校和社会机构已经不能运转下去了,对于学生来说,牺牲学业并不划算。我目前见过的唯一几个线下组织,都是已经工作的人搞起来的。</p>
+<h3 id="复杂系统理论与社会">复杂系统理论与社会</h3>
-<p>我还见过一种说法,叫线上线下并重的“第三条路线”,而这更不可能。首先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既经营线上组织,又经营线下组织,除非是超人,普通人基本上做不到。其次这两者之间并没有那么多的联系,如果两者并举,最终还是要么重线下,要么重线上,或者走到前面说的“线上走到线下”那条路上去,执意线上线下都搞是既不划算也没有意义的。</p>
+<p>为了理解如何用系统理论模拟社会,我们不如从简单的例子看起。在封建欧洲,社会组织层级森严。在系统理论中,我们把它用一个树状的控制图模拟,领主在顶上,佢的直接附庸在下面。很多情况下,在这个结构中,控制了等级制度的领导就近似控制了整一群人。这有许多的后果。如果这个系统的行为可以用领主的行为来模拟,那么这个系统的行为就必不能比领主更复杂。因此,这个系统仍是简单的。这也意味着这个系统能轻易地一致行动。它可以率领军队,并与其他的封建国家简单地交互。</p>
-<p>事实上线下组织的建立的那一刻,就和它的线上群体没有什么关系了,它已经脱离了线上的联系形成立一个独立的组织,如果线上组织非要指挥线下组织,就会形成“委员长空投手令”的滑稽现象。所以只能直接搞线下,可以用网络作为联系工具,除此之外线上不应该发挥更多作用。我见过一个成功建立的线下组织,他们就是先和现实中认识的人搞一个组织出来,然后再从网上招人。</p>
+<p>实际上,完美的控制层级是不存在的。总是会有横向的控制链接和多样的同谋行为,等等。然而,对于封建制而言,这个模型仍然是个不错的近似。随着我们在历史上的推移,到了早期资本主义,我们逐渐注意到向更「混合式」的控制模式的变化,其中横向连接更多,并且系统可能发展出更去中心化、更复杂的行为。此外,它变得不那么脆弱了。我们或许可以猜想,资本主义出现时,封建制度某种意义上注定要灭亡,因为交互环境变得太复杂了。</p>
-<p>网络左群最好的归宿,应且仅应是线下组织的联系工具。</p>
+<p>现代世界已经转向了高度互联的网络模式的资本主义。在系统联通性的框架内,这几乎是封建主义的对立面。关于系统模型,有几件事必须要注意。系统可以有非常不同的内部结构。高度的互通性不排除某些内部模式。事实上我们知道很多复杂系统,包括社交网络,它们的无结构并不「随机」。内部结构可以对涌现行为有很大的影响。每一个网络都是不同的。</p>
-<h3 id="圣母x与和事佬">圣母X与和事佬</h3>
+<p>进一步讲,一个系统的涌现行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行动者交互的模式。当下的经济体系是资本主义社会关系模式的产物。资本主义从这些社会关系中涌现,一点也不「自然主义」。它是人与人的社会体制的次要产物。将行动者原子化的方式是任意的。实际上,系统常常可以被重原子化,形成不同的行为者与交流的概念。这里有个很好的例子:阶级政治。在国家、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的分析框架下,实体与它们之间的交互被物化(reify)了,因此分析起来比大众交互容易得多。这样,我们有了一个可行的经济学推理的机制。这与新古典主义知识框架下对阶级动因的完全忽视形成了鲜明的对比。</p>
-<h4 id="左圈圣母x会哭的孩子有奶吃">左圈圣母X:会哭的孩子有奶吃</h4>
+<h3 id="结构与行为">结构与行为</h3>
-<blockquote>
- <p>“因为宇宙不是童话。”——《三体》</p>
-</blockquote>
+<p>在无治主义者思考无治主义与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时,系统的集合行为与其控制行为的关系十分有启发性。理想化的层级可以用控制它的实体来模拟。这些集合体可以进行所谓「一致」(coherent)的行动。军队是个一个不错的例子。然而,这些一致系统理论上的目标只能有简单的描述。比方说种族灭绝,它可以被简单地描述,我们可以预料军队能够执行这个描述。然而,「在伊拉克建立民主」则是军队做不了的事。</p>
-<p>之前有一群目田人是这么抹黑毛的,他们说毛之所以在遵义会议之前受排挤,是因为他讲话言辞激烈冒犯人,大家不喜欢;不得不说这是我听过最荒谬的理论,好家伙红军都到了生死存亡之际了,这帮中共党员还要舔着笑脸哄着才能听进去别人的话是吗?他们都是一帮巨婴吗?但是我看现在的左圈中,这样的巨婴还真不少。但是一个巴掌拍不响,没有圣母X们的配合,巨婴们也只能自娱自乐。</p>
+<p>民主国家与大型企业通常类似混合式模型的层级。这些系统逐渐呈现出比单个行动者更复杂的行为。它们的行为,逐渐变得不那么「一致」,但更「相关」。你不能指望事情发展完全一致,但是整个系统会往一个大致相关的方向发展。你还可以预料到,一些混合系统能够适应比单个行为者能够适应的更复杂的环境。</p>
-<p>会哭的孩子有奶吃,任性的人有人疼,左圈里一帮巨婴无法拒绝的本性。左圈里面巨婴多,都是这帮圣母X惯出来的。</p>
+<p>最后,在一个几乎没有层级的概念的网络系统里,有可能出现真正复杂的涌现行为。这样的例子包括人类身体和社交网络。</p>
-<p>有些人已经把装可怜用成了万能的狗皮膏药,利用别人的同情心撒泼自己的任性,都形成路径依赖了。你要是说我一句不好,我立刻哭给你看,看你还说不说;你说我干得不好要撤我职?我直接哭给你看,让群里人都看看你的“铁石心肠”。</p>
+<h3 id="当下的政治结构">当下的政治结构</h3>
-<p>但是对于成熟的人来说,装可怜没有任何用,只会引起反感。有理性思维和集体主义的同志在看到这种现象时也并不会因为此人的“可怜”就要一味偏袒他,因为敌人并不会因为此人的“可怜”就放过他,群众也不会因为此人的“可怜”就接受干部的错误决策。</p>
+<p>国家,作为一个相当层级化的生物,想要让事情运作更加一致。然而它最大的弱点在于它无法解决那些描述非常复杂的问题。比方说,军队和国家发现它们越发无法应对游击战与恐怖主义的涌现。这些社会结构所用的组织模式是高度去中心化、高度非层级化的。说到底,国家几乎没有可能根除这些运动。国家必须找到任务目标的简单描述,这让它在根本上处于劣势,因为它处理复杂性的能力比较有限。然而,资本主义与企业全球化是更可怕的生物。它们的内部结构是高度网络化的。这些生物灵活地跨越国家边界。它们的集合行为极度复杂。没有人理解股票市场是怎么(不)运作的。同时,资本主义极度的强健,能够以马克思没想象到的方式适应不同的环境。若要战胜这种敌人,唯一的可能是至少与其相当的复杂性。</p>
-<p>对圣母X来说,谁对谁错谁是真的受害者根本不重要。巨婴们一贯的行为是,不管遇到大事小事,都要撒泼打滚哭闹一番,让全天下都知道他受了委屈;而还有另外一种人,他们出于尊严的需要不喜欢让别人看到自己懦弱的一面,他们更愿意自我舔舐伤口,所以他们总是在外人面前表现得很坚强。两者虽然表现得不一样,但是他们受伤时是一样痛苦的,但是圣母X们看不到这一点,他们出于某种类似于宗教迷信的思维,偏执地认为表现得坚强的人是不会受伤的,所以不需要安慰他们;而表现得弱小的人受伤时会比其他人更严重,所以要对他们加倍偏袒,简直把那些人当成了弱势少数群体对待。</p>
+<p><img src="https://i.imgur.com/8O2AzCg.png" alt="image02" /></p>
-<p>更为可恶的是,因为这种思维,他们甚至常常把谁是受害者、谁是加害者都能判断错。我见过一个真实事件,在某一个网络学社里,一个典型的巨婴式的人物B,是一个成年人,他经常在群里骂人,还特别喜欢争权夺利,但是此人特别特别会装可怜,得了点小伤小病都要发到群里,而且此人在别人对他提出批评意见时,他直接开始装可怜哭闹,然后疯狂自我攻击,让批评他的人的负罪感拉满还要跑来安慰他;学社主要负责人之一A是前面提到的那种不喜欢把痛苦和伤口扒着给别人看的人,他认为这是一个人自己该面对的事,而且由于他负学社几乎最大的责任,总是表现出一种强硬的态度,实在是不会舔着笑脸哄着别人说话。A反对B在群里我行我素,和B发生过几次冲突,直到有一天B在网上被别人骂了,然后迁怒到A的头上,把A骂了一顿,A在之后向群管理层反映要把B开除出社。在A的推动下B确实被开除了,但当时和B关系比较好的管理层一成员C就跑来质问A,说A就因为这点事把B开除,一点都不是对待同志(进群即同志了属于是)的态度;然后B和C又在其他群里闹,污蔑A“独裁”,结果一个根本就不了解情况、甚至都不知道A是谁的聊天群成员跑来质问管理层要求解释为什么把B开除,似乎把人踢出群就一定是“专制的”。更绝的是,在之后不到两个月,B再一次申请进学社,群管理层的D直接把B放进来了,根本就没问过A;B回来之后受到了拿破仑重返巴黎般的欢迎,就显得A是个小丑,因为B自始至终没给A道过歉(道歉也没用),B在被踢出群后曾和A大闹了一场什么换了好几个号对A轮番攻击,以D为代表的其他群管理层仅仅是听了B自我评价了一句“我已经成长了”代替A原谅了B,至于B到底有没有解决自己的问题、甚至有没有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严重的心理性格问题在不到两个月内自愈可以说是医学奇迹),D等人根本就没在乎过,因为他们没有A负的责任大,如果B在学社后面再搞出什么幺蛾子,他们是不会管的,到时候还得是A来擦屁股,好人都叫他们当了,想必他们“原谅”B时还想着自己就像圣母玛利亚一样浑身着金光吧。</p>
+<h3 id="革命与结构">革命与结构</h3>
-<p>然后那个聊天群里不了解情况就跑来质问的人实际上是更高一级的那种自我感动式的圣母,他们的逻辑链条就像小白兔一样单纯:啊踢人出群是不好的、伤人的,所以不该踢人出群;这意思大概就是杀人是不好的所以作恶多端的反动派不该枪毙。这种人除了逻辑问题,更是自信地连具体情况都不了解就跑来撒播圣母心了,毛说“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如果没有调查,就停掉他的发言权,这野蛮吗?一点也不。所以对于此人,最好的方法就是让他别发言,自己陶醉在自己的小世界里就好。</p>
+<p>复杂系统的整体行为和属性取决于个体交互的机制。在这个意义上,人类交互有可能产生在行为者交流层面上的反馈循环,能够催生系统性的根本转变。这意味着全球性的极端变化是可能的。革命正是转变交互机制导致的根本性的涌现性质的转变。</p>
-<p>当A表达抗议时,D反而跑去劝说A,说什么要“团结批评团结”,不管A和B有什么个人矛盾,好歹都是同志(进群即同志了属于是),希望A能不计前嫌和B继续共事之类。当A表现出对B的抗拒,B就会开始装可怜激发圣母X们的内疚感,然后又变成了对A的愤怒(好一招借刀杀人!),D等人就又会跑来找A说这说那,还给A扣帽子说“你就是太敏感啦”,是,是,您又不是被迁怒的对象,您也不是主要负责人,您当然不会敏感。D似乎忘了一件事情:A才是受害者。A是被迁怒的对象,A是被攻击污蔑的人,A是工作受到阻碍和刁难的人,而B正是那个迁怒、污蔑、刁难他的人。但在D看来,B是多么的可怜,他这么可怜怎么会做错事呢,即便是做错了,看在他这么可怜的份上就原谅他吧;而A呢,这个可恶的A,态度是那么的强硬,肯定是他伤害了B,害得B这么可怜,至于A被伤害,B这么可怜弱小的人怎么会去伤害别人呢?即便是伤害了也是无意的嘛,A这么强硬的一个人怎么会被这点小事伤害到呢?而且B都说了自己已经成长了,A还揪着不放,也太小心眼了嘛,我要是A我早就原谅B了呢。</p>
+<p>复杂系统告诉我们没有唯一正确的社会交互模型。假设我们能详细掌握交互模式,并且假定它是不变的(原子级的行动者之间的社会交互不变),而且这个世界严格意义上服从决定论,我们也得不到一个能预测结果的社会理论。可以用来宣称不可避免的「历史的进程」的实证主义或自然主义的方法是不存在的。它在计算上和方法论上都是不靠谱的。</p>
-<p>圣母X们看似跟观世音菩萨一样心怀慈悲兼济天下,但实际上他们内心充满了傲慢与偏见。这些人就像是瑞典环保少女一样,要求全世界都不用化石燃料,然而根本不关心,如果那些非洲国家的人民也想过上瑞典人一样的好日子呢?至于非洲穷,反正和我环保少女没关系,非洲再穷也穷不到我头上,那是非洲政府该管的事,我只要cosplay圣母自己爽就行了。他们有一套象牙塔上的价值观,他们似乎没有能力认识到这个世界的客观条件是多样的。他们不仅像圣母一样“博爱”,而且还傲慢的认为自己和圣母一样全知全能。在他们眼里,表面上的情况不符合自己的价值判断,他们就要大肆批评一番。他们的逻辑链是这样的:非洲是不是在大量使用化石能源?是;化石能源是不是不环保?是;用化石能源是不是在破坏环境?是;破坏环境是不是错的?是;所以,非洲用化石能源是错的,是要被谴责的。什么?你说非洲是因为穷,用不起可再生能源?对不起那和我没关系,我是全知全能的圣母,我看不到那一层,所以那一层就不存在。</p>
+<p>那么,在运用于人类社会与革命性变化的思考方面,复杂系统理论能够告诉我们什么呢?我们从自然科学中经验研究的领域以及历史信息中知道,根本性的范式变化实际上是很自然的,即便它们几乎无法预测。社会秩序的革命在历史上一再发生。</p>
-<p>圣母X们十分傲慢地默认自己一定是最善良、最正确的,他们把偏见扔到了自认为的“坏人”身上。D这种圣母X居然还替别人原谅人,来“慷他人之慨”,可谓是业务层面极广。这种人就是郭德纲说的:“远离不明白任何情况就劝你大度的人,因为雷劈他的时候会连累到你。”对于这种圣人,只需要对他说一句敲里吗,等他愤怒了之后再说请你大度。</p>
+<p>在真正全新的社会秩序的出现中,有几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就那些创生性的产生这些变化的事件而言,它们通过旧秩序日益混乱或衰败的过程发生。这通常包括向旧体制中注入巨量的能量。当这些能量事件消散时,新的秩序便逐渐强化。</p>
-<p>而且他们之所以是圣母X而不是真圣母,是因为他们往往在到处撒播自己爱心的时候,把自己造成的后果甩给别人承担。刚才已经提到,D邀请B回来荣登宝座,是因为如果B再弄出什么问题,D是不承担这个责任的,责任还是要A来担,出了什么事还是A给他们擦屁股,D不用付出什么后果还能免费当好人,何乐而不为呢。瑞典环保少女也一样,环保的好话她说了,至于环保的代价,反正是发展中国家的人民承担。</p>
+<p>对称性破坏(symmetry-breaking)是一个常见的系统性行为,它在范式变化的语境下尤为有趣。当一个系统因为一个微小的局部偏离而走向了两个可能中较低的那一个时,对称性破坏便发生了。对于外部观察者来说,集合行为的选择可能显得很任意。事实上,它源于系统行为中的微小内部波动。</p>
-<p>圣母X们不仅会伤害到受他们偏见的人,在共产主义革命事业中,这种人会对革命队伍造成极大的害处。</p>
+<p>无治共产主义,在复杂系统的语境下,是一个对涌现行为以及个体行为的描述。它要求整体性上的共产主义,社群之间的互助,以及依照面对的问题的规模采取合作的、集体的决策及解决措施。同时,它要求直至个体水平的层级和强制权力的消灭。在复杂系统的框架中,无治共产主义实际上似乎有很好的生存机会。它将无层级的网络模型作为人类组织的出发点。这意味着在理论上,它具有呈现复杂涌现行为的能力。</p>
-<p>博古在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一度要自杀,很可怜吧?但是也没见同志们让博古继续回到领导位置、继续执行他的路线;但是圣母X们不一样,他们会为了“安慰”那些人,甚至不惜坚持那些人的错误路线:“你看看他多可怜啊,还是让他回到原来的领导位置上安慰安慰他吧?”他们秉持着自己内心的道德与慈悲,拯救了博古的好心情,虽然不过会牺牲了上千红军战士和革命前途。</p>
+<p>此外,革命组织的作用可以被视为保持革命的自由意志主义的关键。在革命的情况中,微小波动可以产生不合比例的巨大影响。新社会的核心将存在于那些有着适合于运动的组织的倾向当中。因此,至关重要的是,组织倾向必须要有结构上的完整性,以及对于交互动因的可复制的知识,后者对于将广泛的运动成型为自由共产主义是不可少的。</p>
-<p>幸运的是,现实中的布尔什维克式组织里一般不会出现圣母X一类人。首先,这些政党是由马克思主义思想武装起来的,里面的领导层是真的认真学习、研究过马克思主义的,这与左圈的情况不同,左圈大部分都是自封的“马克思主义者”。所以,党内虽然有分歧,但是大家有类似相近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以及统一的共同目标,不像是左圈内小资产阶级五花八门的奇葩价值观,以及还有很大一部分人来左圈是为了弥补他们在现实中缺失的价值的,他们是来当教皇的,而不是来干事的。</p>
+<p>在战术层面上,用复杂系统思维进行分析解答很多问题,但也留下很多问题。从这个角度看,许多涌现行为事先没有办法计算,只能用经验研究或者是更弱的找历史类比的方法决定。我们仍然面对着困难的问题。我们必须找到其战术最利于阶级斗争升级的解决方案。此外,我们必须找到最利于拓展、复制的内部结构,以便它们在革命时刻中出现的高度敏感期的实施。</p>
-<p>其次,这些政党是现实中的组织,它们从诞生开始就要经历各种各样的考验,而且都是那种生死考验。而敌人则不会因为你可怜就可怜你,也不会因为看见圣母X们品德如此“高尚”就敬畏他们而不砸他们铁拳。而圣母X们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而造成的路线问题、组织问题,则会给革命造成极大的损失,圣母X和含着他们乳头的巨婴们也会因为这样的错误和损失被排挤出去。但在左圈中,我在《建群即建党》一章分析了左圈的那些学社是无法脱离网络的虚拟性的,所以也没有这样那样的现实困难来考验组织,而且因为左群成本过低,即便是圣母X和巨婴们造成了什么损失,也可以忽略不计,也就显得他们没什么大错了。</p>
+<p><img src="https://i.imgur.com/KeQdWj6.png" alt="image03" /></p> Gavin Mendel-Gleeson 将人类社会作为复杂系统进行分析,能为我们提供对于历史进程以及资本主义的强项与弱点的新的见解。 动物之间的互助 1890-09-30T10:56:15+06:55 1890-09-30T10:56:15+06:55 https://agorahub.github.io/pen0/heros/PeterKropotkin-a1_r-mutual-aid-among-animals <p><code class="highlighter-rouge">生存竞争 互助 自然法则和逐步进化的主要因素 无脊椎动物 蚂蚁和蜜蜂 鸟类 猎食和捕鱼的结合 合群性 小鸟之间的互相保护 鹤和鹦鹉</code></p>
-<p>最重要的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内有一个原则,那就是要批评和自我批评,即面对、接受自己被(不管是自己还是别人)指出的错误,这就意味着巨婴们是无处藏身的。即便是像博古,他在给苏区造成了重大损失后,也会认识到这是自己的错误,至于具体是什么样的错误那是另一回事;但左圈巨婴们是不一样的,即便是他们造成的损失摆在他们脸上,他们也不会承认这是自己的问题,所以他们就会哭闹、装可怜,此时就会有一群冒着金光的圣母X们跑上来把他们抱在怀里哄。但是已经造成的损失谁来承担呢?已经形成的错误怎么去纠正、谁负责去纠正呢?圣母X们从来不会去想这个问题。</p>
+<!--more-->
+<p>生存竞争这个概念是由达尔文和华莱士作为进化的一个要素介绍到科学中来的,它使我们可以把范围极其广泛的现象包括在一个单独的概念里,这个概念很快就成为我们在哲学、生物学和社会学方面的思考的真实基础。大量的各种各样的事实:生物的机能和构造的适应它们的环境,生理和构造的进化,智力发达甚至精神发展本身,我们以前常常用许多不同理由来解释的,都由达尔文归纳在一个总的概念里。我们把它们理解为连续的努力——对不利环境的一种斗争——以求个体、种族、物种和社会的这样一种发展,那就是务期达到生命的最大程度的充实、丰富多彩和热烈。也许在开始的时候达尔文本人并未充分意识到这个因素的普遍性,因为他最初只是借它来解释一系列有关起初种的个体变异的累积的事实。但是,他预见到他介绍到科学中来的这个词,如果只按它的狭义——各个个体之间完全为争取生活资料而进行的竞争——来使用,就会失去它的哲学的和原有的真实意义。所以,他在他那部不朽的著作一开头就坚持主张“这个词当作广义的和比喻的意义来用的,其意义包含着这一生物对另一生物的依存关系,而且,更重要的,也包含着个体生命的保持,以及它们能否成功地遗留后代”。</p>
-<p>在现实中,大浪淘沙的革命必然第一个把圣母X们淘走。就像果酱抹在面包上是美食,抹在衣服上是污渍,圣母X们泛滥的同情心在平常生活中用在流浪猫身上是善良,要是用来指挥革命,那就是罪大恶极了。</p>
+<p>他本人虽然为了特殊目的而主要按照狭义来使用这个词,但他却提醒他的信徒不要犯(他本人好像曾经犯过一次)高估它的狭义的错误。在《人类的起源》这本书中,他用了几页篇幅有力地举出了这个词应有的广义的例证。他指出,在无数的动物社会中,各个个体之间争取生活资料的竞争是怎样消失的,竞争是怎样由合作来代替的,并且指出这种代替的结果怎样发展了保证物种获得最好的生存条件的智力和良知。他暗示在这些事例中,最适于生存的不是那些在体力上最强的,也不是那些最狡猾的,而是那些学会为了群体的福利无论强者或弱者都联合起来互相援助的动物。他写道:“拥有数量最多的最富有同情心的成员的社会,将最为昌盛,并且繁育最多的子孙”(第二版第163页)。从个体和整体之间的竞争这个狭隘的马尔萨斯观点中产生出来的词,在一个了解大自然的头脑中便这样地失去了它的狭窄的意义。</p>
-<p>当然了,能把圣母X推上领导位置的组织估计也早就从内部烂掉了。</p>
+<p>不幸,这些本可成为最有成效的研究的基础的论点,却被为了说明真实的生存竞争的后果而收集的大量事例所遮掩了。此外,达尔文从未试图更仔细地研究一下动物世界中的生存竞争所表现的这两方面的相对重要性,也从未写出他原拟写作的论述过分繁殖的自然遏制的书,虽然这本书本来可以作为估计个体竞争的真实意义的严格标准。不仅这样,就在刚才所说的那些篇幅里,在反驳狭隘的马尔萨斯的竞争观念的材料中,也再次出现了旧的马尔萨斯的色彩,那就是,达尔文所说的在我们的文明社会中保存“智力和体力方面的弱者”的所谓不便(第5章)。似乎千千万万的体弱多病的诗人、科学家、发明家和改革家,以及千千万万的所谓“愚人”和“迟钝的热心家”,不是达尔文本人在《人类的起源》那几章中所强调的人类在生存竞争中当作知音和精神武器使用的最宝贵武器。</p>
-<h4 id="左圈和事佬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左圈和事佬:多一事不如少一事</h4>
+<p>达尔文的学说的遭遇,和其他一切多少涉及人类关系的学说的遭遇相同。他的信徒本仅没有按照他的暗示把这一学说加以发展,反而使它更加狭隘了。当赫伯特·斯宾塞试图从独立的、但又与之密切相关的论点出发,把探讨的范围(特别是在《伦理学材料》第三版的附录中)扩大到“谁是最适者?”这个重大问题时,达尔文的无数信徒已经把生存竞争的概念缩小到最狭隘的范围了。他们甚至变得把动物世界看成是在半饥饿的个体间进行着永久的斗争,并彼此想喝取对方血液的世界。他们使现代著作中充满了“战败者遭殃”的呐喊,好像它是现代生物学的最终结论似的。他们把争夺个体利益的“无情”斗争提高为人类也必须服从的一项生物学原则,认为在以互相歼灭为基础的世界中,不这样作便有复灭的危险。除了仅仅从庸俗的学者那里学到一点自然科学词句的经济学家以外,我们必须承认,即使达尔文观点的最有权威的解释者,也在竭力保持这些谬误的见解。赫胥黎无疑是公认的最有资格的进化论的解释者,事实上如果我们以他为例,我们岂不是听见他在《生存竞争和它对人类的意义》这篇文章中教导我们说:</p>
<blockquote>
- <p>大过节的、多大点事、都是亲戚、别太计较、还是孩子、那么努力、看我面子、都不容易、朋友一场、算了算了、换位思考、为了你好、人都死了、吃亏是福、将心比心、没有恶意、开玩笑的、才刚毕业、怀都怀了、习惯就好、他喝多了、毕竟长辈、退一步讲、都在酒里、曾经爱过、互相理解、婚都结了、还能咋地、他说话直、都打工的、想开一点、都能过去、维护团结、都是同志——中国社交常用语录</p>
+ <p>“从伦理学家的观点来看,动物世界大概是和格斗士的表演一样。每个生物都受到相当好的对待,被安排去战斗,于是最强的、最敏捷的和最狡猾的便能活下去再战斗一天。观众用不着因为角斗场上没有饶它们的命而表示不满。”</p>
</blockquote>
-<p>1929年的2月10号,让红军历史上最接近灭亡的大柏地之战开始,但是就在大柏地之战前三天的2月7号,上海中央写了一封信,信中的内容十分悲观,大意是要求红四军全部散入农村中去,不要集中在一起,而毛泽东和朱德也应就此分开,隐匿目标,以减少敌人的关注。</p>
-
-<p>本来不是什么大事,但是带信来的刘安恭却是个走王明路线的人,而且背景甚硬,苏区决定给刘安恭安排个军委的职务,这下可不得了,包括朱德在内的大多数支持了刘安恭的军事路线,毛的前委反而被架空了。即便后来没设立军委,毛也很失落,他决定辞去前委书记的职务。会议重新选举了前委书记,决定由陈毅暂时作为代理书记管理红四军。</p>
-
-<p>但是毛泽东并不想离开红四军,于是会议之后,他又私下里找到陈毅,希望陈毅在下一次会议上,多肯定一下他的意见,支持一下他的看法。但是下一次会议上,出乎毛泽东的意料,陈毅来了个调和主义。把刘安恭、朱德、毛泽东各自表扬一番,又把他们各自打了五十大板,批评一番。这一来,把所有人都给整懵了,毛泽东更是气不打一处来。毛泽东本来就很讨厌这种调和主义、和稀泥的态度,只想求得党内的一片祥和安好,却不作原则上的定性。于是毛泽东一拍桌子,实名反对所有人的意见。最后,在选举前委书记时,毛泽东便没有再当选,而是陈毅当选了前委书记。这次会议就是红四军的“七大”。</p>
-
-<p>但很快,刘安恭在冒进进攻大城市的途中牺牲了。中央也认识到毛路线的正确性,并写了“九月来信”托陈毅给毛带去,但是毛泽东此时还有点赌气,写了一封回信,表达了他对陈毅的不满:“我平生紧密考察事情,严正督促工作,这是‘陈毅主义’的眼中钉,陈毅要我做八面美人、四方讨好,我办不到,我不能够随便回去,这个路线问题不解决,我就不能回去。”</p>
-
-<p>陈毅主义本是一个毛用来调侃陈毅发明的词,实际上并没有该种主义。“陈毅主义”实际上指的就是在团体中,出现路线矛盾时,不去分析、解决矛盾,探索正确的路线,反而为了一个表面上的团结,把出现矛盾的两派“各自表扬一番,在各打五十大板”,和一手稀泥,实际上没有任何益处。</p>
-
-<p>在左圈中,这样的人还真不少。左圈中有人总喜欢打着团结的旗号行和事佬之事。</p>
-
-<p>这些和事佬们总是喜欢把毛主席在1942年提出的整风原则“团结-批评-团结”奉为圭臬,甚至都用成了到处批判别人的教条大棒,只要他们看不顺眼的就按一个“破坏团结”的帽子。关于延安整风和“团结-批评-团结”的来源和应用,我在《进群即同志-当“团结-批评-团结”成为教条》一篇已经详细介绍过,此篇不再赘述。这里我们主要分析左圈和事佬们的行为动机和其造成的后果。</p>
-
-<p>和事佬们不了解的是,“团结-批评-团结”中的第一个团结和第二个团结是不一样的,第一个团结指的是(在延安整风中)不整人只整主义,要保证党不会分裂;第二个团结则指的是(在延安整风后)全党对路线形成统一的、正确的认识,达到更高的团结。而没有第二步的批评,就没法达到第二个更高的团结,因为没有正确的批评,组织就无法对路线和过去的错误形成统一、正确的认识,最终只能止步于第一个团结——那种靠“八面美人、四方讨好”维持的表面上的团结。</p>
-
-<p>因此,和事佬们只“团结”不批评,或者批评不到位,那都是假团结,是破坏团结。出现路线分歧是很正常的事,在网络左群中,因为没有实践活动来对理论进行检验,路线分歧则更为常见了。这时候,如果一味地维护表面上的团结,事实上只会助长这种分裂。因为分歧往往意味着问题的出现,就好像是墙上有了裂缝,如果不去找到裂缝的原因、把裂缝补上,再加固墙体,而只是简单地在面上抹一层墙灰把裂缝盖住,那么这条裂缝早晚会撕开整个墙体。这事实上也是许多网络左群“短寿”的主要原因之一。</p>
-
-<p>和“陈毅主义”不一样的是,陈毅是详细了解红军中两派的争执的,而左圈中许多和事佬是根本不了解实际情况就跑来和稀泥来了。因为很多情况下,争执双方的实际情况只有争执双方完全承担、完全清楚。和事佬这种人根本上就是否定实事求是的存在。这些和事佬可以说是100%都是在臆想事件经过,然后得出唯心结论,然后找容易说话的一方去“劝说”的。也就是说:往往是要求损失方去学会容忍。和事佬看似高情商,但他们不知道很多矛盾是必须用冲突来解决的,他看不到矛盾不处理继续下去的后果。</p>
-
-<p>网络局限性是和事佬心态生存的基础。我在《建群及建党》一章已经分析了网络的虚拟性和网群成员的现实性之间的冲突,这让网群成员和网群本身的联系下降到几乎没有,也就意味着,不管网群接下来发展如何、出现什么问题,实际上和这些和事佬没有任何的关系,也对他们的现实生活产生不了任何影响。和事佬们的思路其实很简单,既然网群中产生冲突的双方不管哪一方最终胜利,他们都不会受到影响,那为什么不去当个“老好人”呢?</p>
-
-<p>和事佬的心态,某种程度上也有着一种傲慢。因为这个世界上,大多数人对自己的认识,对客观世界的认识,都是很浅薄的。大部分和事佬看不到矛盾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就像当时的陈毅,没有看到毛和刘安恭冲突的背后是“农村群众路线”和“王明路线”的冲突,我甚至有理由怀疑陈毅当时以为这只是两个人带兵方式的不同;所以他在没有搞清客观情况的前提下,就凭自己的主观思想做出了判断,他没有看到刘安恭路线对红军将要造成的毁灭性后果,所以才有了会议上“各打五十大板”的荒唐一幕。</p>
-
-<p>但好的是,“陈毅主义”在红军历史上是极少见的,这是因为红军自诞生之初就不断地面临敌人的考验,这就像在钢丝上走路,一点错误都是要付出惨重的代价的,而这代价就是红军战士和根据地百姓的生命,这未免过于昂贵了。所以大家在经历过几次斗争就能认识到和事佬行为是要不得的,有矛盾就必须要解决,哪怕是以严重冲突的方式。战乱年代,任何政策和路线的好坏,对错,都能在很快的时间内得到验证。大家虽然不能从理论上理解,但是却能从现实中觉醒。</p>
-
-<p>而网络不具备这样的条件,网络左群出现路线错误,最严重的代价不过是学社解散,这个代价简直微乎其微,我再拉两个人建个群就可以弄起来一个新的学社。所以,网群中的矛盾解决的成本事实上要比不解决的代价还要大,正是这点,才给了和事佬们表演的舞台。</p>
-
-<h3 id="浅论网左的统一战线">浅论网左的统一战线</h3>
-
-<p>统一战线无非就是“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团结一切可团结的力量。这是一种自古就有的战略战术,春秋战国时期的合纵连横就是统一战线的一种绝妙运用。但统一战线不是教条,这是一个很空泛的词语,在不同的情况下,团结谁、打击谁应当视情况而作出相应的变化,否则就会犯左倾或右倾错误。在今天的左圈中,网左们也同样面对着这样的问题,我在此章中对我观察到的其中两个现象进行批判和思考,并没有对网左的统一战线作全面的分析,所以是“浅论”。</p>
-
-<h4 id="论中间派">论中间派</h4>
+<p>其次,在这篇文章的较后部分,他岂不是告诉我们说,在原始人中间也如同动物之间的情况一样:</p>
<blockquote>
- <p>中产阶级主要是指民族资产阶级,他们对于中国革命具有矛盾的态度:他们在受外资打击、军阀压迫感觉痛苦时,需要革命,赞成反帝国主义反军阀的革命运动;但是当着革命在国内有本国无产阶级的勇猛参加,在国外有国际无产阶级的积极援助,对于其欲达到大资产阶级地位的阶级的发展感觉到威胁时,他们又怀疑革命。——《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毛泽东</p>
+ <p>“最弱的和最愚钝的要失败,而那些最顽强和最狡猾的,在其他方面并不是最好、只是最能适应他们的环境的便生存下去。人生是一场连续不断的自由混战,除了有限的和暂时的家庭关系以外,霍布斯所说的个体与整体的斗争是生存的正常状态。”</p>
</blockquote>
-<p>上面这段论述虽然描述的是民国的民族资产阶级,但是对中间派的特点的描述在今天依然值得借鉴。我认为其实“中间派”是一个很不准确的词,应该叫做“摇摆派”,因为“中间派”从来没有保持过真正的中立,他们时而偏向一边,时而偏向另一边,从没保持在正中间过。</p>
-
-<p>所以说其实没有真正的中间派。当你邀请那些“中间派”们参与革命运动(即便是在网络上),他们便想:“晶哥那么厉害,网左组织得这么烂,必定是办不起来的。”总是说:“等等再看看!”,但是他们因为自身也受着体制的压迫,并不总是和特色站在一边,所以他们看网左骂特色骂得凶狠的时候,或者看特色又变得更烂了的新闻的时候,也要附和着骂上两句。</p>
+<p>对自然界的这种看法究竟能够得到事实的几分支持,从这里提供读者的关于动物世界和原始人的论证中便可以看到。但我们不妨立刻指出:赫胥黎对自然的观点,作为科学的推论来说,也和相反的卢梭的观点一样,是很难成立的,卢梭在自然中只看到被人类的出现所摧毁的爱、和平与和谐。事实上,只要一走进森林,对任何动物社会观察一下,甚至对任何一本论述动物生活的严肃著作(多尔比尼的、奥社邦的或勒瓦兰的,不拘哪一个的著作都行)细读一下,便不能不使博物学家思考到合群生活在动物生活中所起的作用,使他们不至于把大自然只看作是一个屠杀之场,同样,他们也可以免于在大自然中只看到和谐与和平。卢梭所犯的错误是他完全不想到嘴和爪的恶斗,而赫胥黎则犯了相反的错误,但不论是卢梭的乐观论还是赫胥黎的悲观论,都不能看作是对自然界的公正无偏的解释。</p>
-<p>对于中间派,有的可以团结,有的不行,有的在特定情况下才能团结,不可一概而论。这是因为不管中间派怎么摇摆,他们总归是要更多地往特定的一方摇的。比如一些高级写字楼公司的白领,他们虽然有时受了上司的气,也在办公室外骂两句,但是他们的待遇高、工作稳定,不用吃了这顿愁下顿,也不必顶着烈日干重活还担心工资拖欠,所以叫他们去造老板的反的时候,他们就要想想这个月工资还没拿到手,说:“你们先去,我等等就来!”,他们是中产阶层的右翼。再比如内卷大省的学生,他们虽然不用担心衣食,并且很多都想通过高考当人上人,但每日非人般的虐待榨干了他们的精气神,还要饱受来自学校和家长的批斗,长期睡不好、吃不好,人人心里都憋着火气,全凭“好大学就是好人生”这根胡萝卜吊在前面往前走,若是在他们面前戳破了高考神话、叫他们造学校的反,他们便会成为最激进的分子,他们是小知识分子中的左翼。</p>
+<p>只要我们对动物观察一下——不光是在实验室和博物馆中,而且在森林和草地,在草原和群山中——我们立刻就会发现,虽然在各种动物(特别是在各纲动物)之间进行着极多的斗争和残杀,但在同种的,或至少是在同一个群的动物之间,也同时存在着同样多的(甚至还要更多)的互相维护、互相帮助和互相防御。合群如同互争一样,也是一项自然法则。当然,要从数字上估计所有这两类事实的相对重要性,那怕是很粗略地估计,也是难事。但是,如果我们用一个间接的试探,问一问大自然:“谁是最适者:是那些彼此不断斗争的呢,还是那些互相帮助的?”那么我们立刻就会发现,那些获得互助习惯的动物无疑是最适者。它们有更多的生存机会,在它们各自所属的纲中,它们的智力和体力达到最高的发展水平。如果把这些可以用来支持这一观点的无数事实考虑在内,我们就可以十分有把握地说,互助也和互争一样,是一项动物生活的法则,但是,作为进化的一个因素来说,它也许更加重要得多,因为它促进了这些保证了种的维持和进一步发达以及用最少的精力来保证个体的生活的最大幸福和享受的习惯和特性的发展。</p>
-<p>左圈中有些人喜欢把具有非马列毛的左派立场的中间派统称为“安托西修”,并把他们看作是马列毛主义的对立面。事实上,这四者情况各不相同,把这四者统一“打倒”或怎么处理是犯了主观主义错误。</p>
+<p>就我所知,在达尔文学说的科学界信徒当中,第一个把互助充分理解为一条自然法则和进化的主要因素的,是著名的俄国动物学家,圣彼得堡大学故院长凯士勒教授。他在逝世前几个月,即1880年1月,在俄国博物学家会议上发表的一篇演说中阐明了他的思想;但是,像许多只用俄文出版的著作一样,这篇出色的演说几乎完全不为世人所知道。</p>
-<p>安那其主义者,又称无政府主义者,它在当代中国的主要信奉者还是以小知识分子为主。他们痛恨被别人管着,要求绝对的自由。他们中的许多人还十分羡慕他们所认为的“古时候”那种田园牧歌、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模式。他们不喜欢布尔什维克式的政党组织在他们头上“发号施令”,但是他们更不喜欢资产阶级老爷们把他们当奴才使唤,所以在革命低潮、反动力量十分强大时,我们应当团结他们,与他们搞内斗、整天互骂是不可取的、浪费时间的。</p>
-
-<p>托洛茨基主义者,或者叫托派,据我目前了解托派并没有什么中心思想,他们可能就是“托洛茨基的支持者”,大部分时候是以“斯派”、“毛派”的反对者的面目出现的。据我个人了解,他们主要是对斯大林式的集权体制极为厌恶,并且对托洛茨基的“世界革命”有种切格瓦拉式的浪漫憧憬。在中国,托派也主要以小知识分子为主,他们几乎反对关于斯和毛的一切,但也同样对特色的统治有极大的厌恶,我们应该团结他们,在夺取政权前我们与他们几乎没什么矛盾,“斯派”们不要整天浪费时间和他们在网上斗嘴。</p>
-
-<p>西方马克思主义者。事实上在中国几乎没有真正的西马。因为中国政府对学术界的高度渗透和监控,中国大学里的西马学者至于有多少是真马、有多少是“指鹿为马”,这个大家基本上都有自己的判断。对于那些“西鹿”当然是要警惕,事实上可以把他们理解为“修”。在左圈中的西马大部分都是自封的,并且常常和自封的“苏马”(事实上我至今不知道苏马是什么)们见面就掐。左圈中的西马和那些欧洲的大学教授不一样,“西马”对于他们来说更多地像是一种身份认同,而不是学术研究方向。他们中的大部分人都有一个特点,那就是特别爱用哲学术语,不管他们本人是否理解这些术语,这事实上是一种很幼稚的行为,我在《进群即同志-天山上下来的王明》一篇中就批判过这种行为。除了这个特点外,据我个人观察,剩下的左圈西马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根本不懂、也没怎么学习过、学习过也不怎么理解的“装逼西马”,据我个人观察,这类人主要以初高中生为主,他们是“喜马拉雅山上下来的王明”,你一见他们便能立刻察觉一种高高在上的气息扑面而来。他们是拿哲学术语当成了一种装逼的工具,这种人不用多理会,事实上他们还处在一种过家家的幼稚阶段,思想还没成型,是否要团结他们还很难下定论,即便是团结了也不一定会起正面效果,只要保证不把他们推到敌人那边去就行,也可以试着引导他们一些。另一种则是自己学习过、能理解部分的“辩经西马”,这种人以大学生为主,而且不少人的家庭都是中产往上,甚至有资本家家庭的。听名字就知道,他们的特点就是喜欢在网络上辩经,这几乎是他们在网上唯一的活动。据我个人观察,他们中的很大一部分对谈论政治经济学和社会学有种偏执的排斥,似乎哲学和政治经济学/社会学是水火不容的,我见过最激进的一个还喊出过“只要你了解了德国哲学史,你就是马克思主义者了”这种口号。这一类人对自己的学术派别也有种偏执,且不说他们和所谓的“苏马”打得你死我活,他们中的很大一部分在和别人辩经时,别人的观点和他们从自己支持的那一派的书本上学到的经文有一点偏差,他们就会感到“被冒犯”,于是辩经就无穷无尽了。对于这一类人,我在《建群即建党-网络左群最好的归宿》一篇中引用过这么一段话:</p>
+<p>“作为一个多年的动物学家”,他认为他有责任反对滥用这个取自动物学的词——生存竞争,或者,至少应该反对高估它的重要性。他说,动物学和那些研究人类的科学不断地坚持它们所谓的生存竞争的无情法则。但是它们忽略了还存在有另外一条可以叫做互助的法则,这个法则,至少对动物说来,是远比前一个法则更重要得多。他指出,遗传后代的需要必然会使动物集聚在一块儿,并且,“个体愈是集聚,它们彼此之间就愈加互相支援,物种就有更大的生存机会,并且更加促进它们智力的发达”。“每一个纲的动物,”他继续说道,“特别是较高级的动物,都实行互助。”他从埋尸虫的生活以及鸟类和一些哺乳动物的合群生活中举出一些例子来说明他的见解。在一篇简短的开幕词中所举的例子当然是有限的,但主要之点都已说得很清楚;在谈完互助在人类进化中所起的更为突出的作用以后,凯士勒教授作了如下的结论:</p>
<blockquote>
- <p>一些读过几本经典著作的网络上的马列毛主义学者类的知识分子,他们并不愿意投入到工人运动中去,并不愿意和工人阶级融为一体,整天泡在网上,忙碌于网络上看谁辩得过谁,而不看这些争辩是否有助于提高人民群众的革命性,因而他们最多所能起到的作用就是工人运动催化剂的作用,这些人是无产阶级的落后分子。</p>
+ <p>“很明显,我不是否认生存竞争,但是我认为动物世界的逐步发展,特别是人类的发展,受惠于互助之处远过于互争……一切生物都有两个基本需要:营养的需要和使物种繁殖的需要。前者使它们互相竞争和残杀,而保存物种的需要则使它们彼此接近,互相帮助。但是我倾向于认为在生物界的进化中——在生物的逐步后天变异中——个体之间的互助远比它们的互争所起的作用要大得多。”</p>
</blockquote>
-<p>这段话就很好地描述了“辩经西马”。他们在网络上每日与人辩经,倒也是促进了他们和别人理论水平和交流技巧的进步,但对于无产阶级运动整体而言基本上什么也没做,他们更像是沉迷于自己的小世界中,待在象牙塔上迟迟不肯下来,如果放到实践中很容易闹出纸上谈兵的囧事。我个人认为他们是中间派里偏右的。他们要团结吗?还是要的,但需要一定的技巧和原则,这一类人不应该进入最核心的领导层,他们可以参与理论工作,但不应该去指导实践。</p>
-
-<p>修正主义者,在欧美语境下也可以是社会民主主义(和其衍生的主义)者。但在中国,由于没有多党选举的制度,社会民主主义在中国几乎不(以社会实体)存在,而“修正主义”在中国的左圈语境下,更多指的是保皇派、改良派一类。这一类人以已经工作了的成年人和初高中及以下的学生为最多。对于成年人保皇派,基本上没有团结他们的必要,因为他们选择保皇那必然是有切身利益相关,也许他们就正在受体制的恩惠,只是有些许不满希望变得“更好”,我们可以在革命高潮时团结他们来“痛打落水狗”,但在革命低潮时团结他们的话,很难保证他们不会反过来捅你一刀,因为一般来讲,保皇派在皇帝被砍头前是不会放弃保他的,而且这种保皇派极有可能变质成右派,魏玛德国的艾伯特政府就是个例子。对于学生保皇派,除去个别特别固执的,他们大部分都是因为学校和社会的宣传对特色依然抱有幻想,以及对马克思主义和历史的不了解让他们没法去全面、客观地分析社会现状,事实上绝大多数的学生网左都是从保皇派过来的,我本人之前也当过一段时间保皇派。所以说,对于学生保皇派是一定要团结的,而且要对他们进行引导和教育,争取把他们从中间派拉到无产阶级革命派这边,把他们当敌人打击是绝对错误的。</p>
-
-<p>统一战线不是说你敞开胸怀让谁都进来,而是有原则和方法的。要明确的一点是,中间派决不可进入核心组织,这实际上是很多网络左群忽视的一点。中间派因为其立场和思维方式的问题,他们可以和我们团结在同一战线,但绝不可以参与到我方组织的内部建设中,更不能指挥我们的行动。你比如说,这个中间派有自己自成一体的哲学思路和立场,他可能就会在一些组织政策上按自己的理想形式来,而不是依据客观实际情况而定。如果把这些中间派对我们组织的参与度比作一个同心圆,我们的组织是最内一圈,那么往外挨着的一圈应该是学生保皇派,然后是安、托、西,然后最外面是修。</p>
-
-<p>统一战线的形式多种多样,具体是像第一次国共合作那样互相参与进对方组织、互相学习,还是像第二次国共合作那样各自独立互不统属,只是打击共同的敌人站在一起,这需要领导者视具体情况、作出最合适的判断。</p>
-
-<h4 id="论血统论">论“血统论”</h4>
-
-<p>1966年7月29日,北京航空学院附属中学出现一幅对联:“老子英雄儿好汉,老子反动儿混蛋”,横批是:“基本如此”,公开喊出了以血统划分好人坏人的口号。</p>
-
-<p>8月12日,已故前中国最高检察院副检察长谭政文的儿子,北京工业大学三系文革小组组长谭力夫和刘京联合写了一张题为《从对联谈起》的大字报,提出要把“老子英雄儿好汉,老子反动儿混蛋”作为党的阶级路线来实行。8月20日,谭力夫在一次辩论这副对联的大会上大肆鼓吹这种观点,使他在全国扬名。</p>
-
-<p>这副对联、谭力夫的讲话、以及他和刘京的大字报在中国掀起一股公开讲究家庭出身的风气。以高干子弟为首的学生红卫兵自称“红五类”,即来自革命干部、革命烈士、革命军人、工人和农民家庭。他们的对立面就是“黑五类”,即地主、富农、反革命分子、坏份子和右派分子及其子女。谭力夫又加上资本家和走资派,变成“黑七类”。当时,“黑五类”的子女被称为“狗崽子”,不准戴毛泽东的像章,不准唱毛泽东的语录歌,也不准参加红卫兵。</p>
-
-<p>不过指出这里荒唐的遇罗克却在那个年代付出了生命的代价。“文革”爆发后,遇罗克与几个同仁自办发行《中学文革报》,他在该报上连续发表了以《出身论》为代表的多篇争取自由和人权的檄文,并风靡海内外。</p>
-
-<p>《出身论》是遇罗克在文化大革命时期的一部作品。该书从唯物主义的角度批判了当时社会上广泛流传并造成严重不良影响的血统论。作者遇罗克在1966年发表文章反对姚文元批判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1970年3月5日,在北京工人体育场里,在排山倒海的“打倒”声中,27岁的遇罗克被宣判死刑,并立即执行。</p>
-
-<p>血统论是荒唐的这一点事实上非常正确,我们都知道思想和立场是没法靠基因遗传的。家长是资本家,孩子就一定也是资本家,这种思想实际上是唯心主义的,它没有坚实的唯物主义逻辑来支撑。事实上,血统论就是当权的老红卫兵(红五类子女)为了维护自己的特权地位而弄出来压迫当时已经是受压迫阶层的“黑五类”子女的。</p>
-
-<p>但是在今天的左圈出现的“反血统论”思潮的思路正确,但某种程度上形成了教条。当今社会的现实情况和文革时期不一样。许多人根本没搞懂血统论出现的机制和条件,凭自己臆想理解,搞出许多本本主义。</p>
-
-<p>遇罗克同志就说得很好:“它(对联)的错误在于:认为家庭影响超过了社会影响,看不到社会影响的决定性作用……实践恰好得出完全相反的结论:社会影响远远超过了家庭影响,家庭影响服从社会影响。”也就是说,在当时血统论不成立的最主要条件,就是当时的中国是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决定了其社会上的无产阶级的思想占社会主流,并无时无刻地影响社会上的每一个公民。</p>
+<p>上述观点的正确性,最最感动了大多数出席会议的俄国动物学家;希斐尔卓失——他的著作在鸟类学家和地理学家当中是很有名的——支持这些观点,并且还另举了一些例子来阐发这些观点。他说,有几种隼具有“一种适宜于抢掠的几乎理想的构造”,然而它们在退化,可是其他几种实行互助的隼却很昌盛。“另一方面,以一种合群的禽类鸭子为例吧,”他说,“一般说来,鸭子的机体不发达,但它们实行互助,从它们不计其数的变种和种类来看,可以说它们差不多是遍布于全世界。”</p>
-<p>但是在今天的中国,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早已被摧毁,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已经占主流了。在中国这样的一个官僚资本主义国家,其社会上的主流思想一定是资产阶级的思想,并从出生开始就无时无刻地影响社会上的每一个公民。现在私有制早已卷土重来,“子承父业”的社会基础是有的,这与当年公有制经济占绝对主导的社会不同。</p>
+<p>俄国动物学家的立即接受了凯士勒的观点,好像是很自然的,因为他们几乎每一个人都曾经有机会在亚洲北部和俄国东部无人居住的广大地区研究过动物界;凡是研究过类似的地区的人,是不可能不得出相同的结论的。我想起自己在和我的朋友,那多才的动物学家波利亚可夫一起在维蒂蒙地区考察时,西伯利亚的动物界所给我的印象。当时我们两个人对《物种起源》的印象还很新,可是我们要寻找同种动物之间的激烈竞争却一无所获。这种竞争在我们阅读达尔文的著作时,即使想到了第3章(第71页)的论点,也是我们预期会看到的。我们看见很多动物常常是联合起来,以适应不利的气候环境或对各种敌人进行斗争。波利亚可夫写了许多出色的文章论述各处的食肉动物、反刍动物和啮齿动物的互相依赖;我们亲眼看到许多互相帮助的事实,特别是鸟类和反刍动物在移居途中的互相帮助;甚至在有大量动物聚居的黑龙江和乌苏里江地区,尽管我竭力寻求,但也根少发现在较高级的同种动物之间存在着实际的竞争和斗争。在大多数俄国动物学家的著作中,也都提到过这种印象,这大概可以说明为什么俄国的进化论者那样拥护凯士勒的观点,而同样的观点在西欧的达尔文信徒当中却并不流行。</p>
-<p>但是在左圈不知从何时起,形成了一种风气,那就是当一个人说这个人是资本家的孩子,不能把他完全当同志看待,就要给这个人扣上“血统论”的帽子。这实际上和文革老红卫兵大扣帽子的行为没啥区别。在这种风气下,甚至形成了一种政治正确,把左圈里的资产阶级子女当成弱势少数群体一般保护起来,要是你通过攻击他们的出身来质疑他们的思想,你就要被打成“血统论”。</p>
+<p>当我们一开始研究生存竞争的两个方面——直接的和比喻的——的时候,给我们印象根深的头一件事就是互助的事例非常丰富,这不仅是如大多数进化论者所承认的为了繁育后代,而且还为了个体的安全和为了得到必需的食物。对动物界的许多大类来说,互助是通例。甚至在最低级的动物之间也可发现互助的事实,我们必须预期有一天会从研究微小的池塘动物的学者那里得知即使在用显微镜才能看见的生物当中,也存在着不自觉的互助。当然,除了白蚁、蚂蚁和蜜蜂以外,我们对于无脊椎动物的生活的知识还是极其有限的;但是,就从比较低级的动物来说,我们也可以搜集到一些确切合作的事实。蝗虫、蛱蝶、萤虫、蝉等等动物的不计其数的联合,实际上简直还没有人研究;可是它们的存在这一事实本身就指出它们一定是按照大体上相同于蚂蚁和蜜蜂为了移居而暂时联合的原则组织的。至于甲虫,我们已经有人仔细观察过埋尸虫之间互相帮助的事实。它们需要腐烂的有机物,以便在其中产卵和供给它们幼虫以食物,但是那些有机物不能腐烂得太快,因此它们便把在漫游中偶尔发现的各种小动物的尸体埋在土中。一般地说,这些埋尸虫都是单独生活的,但是当它们当中有一个发现了自己难以埋葬的老鼠或雀鸟的尸体时,它就会招唤四个、六个或者十个其它甲虫来会力完成这项工作;如果必要的话,它们会把尸体运到一个合适的土质松软的地方,十分周密地把它埋起来,从没有为了它们之中哪一个享有在这个埋好的尸体上产卵的特权而争吵。约格里迪奇在用两根棍子做成的十字叉上绑上一个死鸟,或者是在插在土中的棍子上挂上一个蟾蜍的时候,这些小小的甲虫也会以同样友好的方法集中大家智慧来克服人的计谋。这种协力合作的事情在蜣蜋当中也曾见到过。</p>
-<p>这些政治正确者一定要拿恩格斯当挡箭牌:“难道恩格斯不是资产阶级家庭出来的吗?”但恩格斯是个特例,世界上根本没有那么多恩格斯。有些人喜欢自比恩格斯实在是太狂妄了。中国近代史学家吕思勉曾经说过:“世上只有背叛阶级的个人,没有背叛阶级利益的阶级”,连不算资产阶级的小知识分子里,都充斥着资产阶级的思想,难道大资本家的子女背叛自己的阶级就这么简单?把刀尖对着自己本来就是一件难过登天的事,不是说把这句话写在QQ签名上就能做到的。</p>
+<p>即使在机体方面处于稍低级阶段的动物中,我们也可找到类似的例子。在西印度群岛和北美洲,有些陆蟹结成一大群一大群的,以便到大海去产卵;每一次这样的移动,都包含着它们之间的协力合作和互助。至于大莫鲁甲蟹(Limulus),我惊奇地发现(1882年在布列登水族馆)这种笨拙的动物在一个伙伴需要的时候能给予多大的帮助。它们当中有一只蟹仰面朝天地跌在水槽的一个角落里,它那小锅似的沉重甲壳使它不能回复原来的姿势,再加上角落里有一根铁杆,使它要想翻过身来更加困难。于是它的伙伴们前来援助,我用了一个钟头的时间来看它们如何努力援救它们被困的伙伴。它们一下来了两只,从下面推它们的伙伴,经过巨大的努力,终于把它扶正了,可是由于铁杆妨碍着它们完成援救工作,那个蟹又重重地仰跌下去。经过几番努力以后,援助者当中就有一只到水槽的深处去带来了另外两只蟹,这两只蟹用它们饱满的新力量开始来推动和扶起它们可怜的伙伴。我们在水族馆呆了两个多钟头,当我们离开的时候,我们又去看了一下那水槽,援救工作依然在继续哩!自我看见这件事以来,我不能不相信埃拉斯穆·达尔文博士所引征的叙述:“普通螃蟹在脱壳期间派一个没有脱壳或有硬壳的螃蟹在它旁边放哨,以防备海中的敌人来伤害这种处于没有防御状态的脱壳蟹。”</p>
-<p>要知道,恩格斯背叛自己的阶级开始于背叛自己的家庭,他与自己父亲的冲突极严重。恩格斯出生于德国巴门一个繁荣的商业家族,具有强烈的宗教精神,而对学习的轻视(甚至不允许恩格斯完成他的学业)使得它似乎不是培育社会主义知识分子的沃土。但恩格斯童年时代有很长时间是在他的外祖父家中度过的,他的外祖父是一个十分重视人文教育的知识分子,喜欢给小时候的恩格斯讲古希腊英雄神话,对恩格斯影响很大。这种对文化知识的渴求和决心做英雄人物的理想固化为恩格斯进一步成长、发展、提高自己的内在因素和动力,也促使他对父亲和家族的影响的叛逆心理逐步加强。恩格斯对文学的热爱和他父亲对他经商的要求的矛盾极大地激化了他们之间的矛盾,最后他父亲强迫他中学中途辍学被迫经商。出于各种原因,恩格斯排斥、甚至痛恨资本家的工作和生活,之后中年时的一段时间的经商经历事实上让他痛苦不堪。</p>
+<p>关于白蚁、蚂蚁和蜜蜂之间的互助事例,特别是通过罗曼斯、彼希纳和约翰·刘波克爵士的著作,一般读者都很熟悉,因而我只说很少的几点提示。如果我们拿一个蚁巢为例,我们不仅看到了每一种工作(如生育子孙、寻找食物、建筑巢穴和饲养幼虫等等),都是按照自愿互助的原则进行的,同时,我们还必须和佛勒尔一样,承认许多种蚂蚁的生活的主要基本特征是每一个蚂蚁有义务把已经吞在肚里并且已经部分消化了的食物和集体中的每一个向它索取的成员共享。属于不同种的或属于互相敌对的蚁巢的两个蚂蚁,偶尔互相遇到时,便彼此避开。但是属于同一个蚁巢或属于同一群巢穴的两个蚂蚁便会互相接近,用触须作几下问答的动作,并且“如果其中有一个饿了或者渴了,特别是如果另一个的嗉囊中很饱满时。……它将立刻索取食物”。接到这样要求的蚂蚁是从不拒绝的;它张开了颚,用一种适当的姿势,吐出一滴透明的流质给那个饥饿的蚂蚁舐食。把食物吐给另外一个蚂蚁吃,这在蚂蚁(自由的)的生活中是那么突出的一个特征,并且为了养活饥饿的同伴和幼虫都是那样经常地互相求助,所以佛勒尔竟认为蚂蚁的消化道是由两个不同的部分构成的,其中之一,即后一部分,是专供自己用的,另一部分,即前一部分,主要是供集体用的。如果一个嗉囊饱满的蚂蚁竟自私到拒绝喂养一个同伴,那它将被看成是一个敌人,甚或比敌人还坏。当它的亲族和另一个种的蚂蚁打仗时,如果它拒不援助的话,它们将比攻击敌人还要凶猛地反过来攻击这个贪心的蚂蚁。如果一个蚂蚁没有拒绝喂养属于仇敌方面的蚂蚁,那么它将被后者的亲族当作朋友看待。所有这些情况都是经过最严密的观察和确切的实验所证实的。</p>
-<p>在青年时代,亲眼目睹工人阶级悲惨的生活状况对恩格斯的思想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恩格斯家庭周围都有许多工厂企业,他在上下学时就能直接接触到这些工人。1839年恩格斯19岁时写了一篇公开发表的著名的政论性文章《乌培河谷的来信》。文章以极其鲜明的笔调展示了乌培河谷地区乌烟瘴气的社会风貌,描述了虔诚派教士的迷信活动和他们的专横、贪婪、伪善和愚蠢的嘴脸,同时以大量的笔墨淋漓尽致地描绘了乌培河谷地区工人的悲惨苦难生活。现实生活中的一系列现象,经常使恩格斯对资产阶级编织的美好谎言产生了质疑。这种感性经历无疑导致恩格斯最终献身于无产阶级的解放事业,并为寻求一条无产阶级解放的正确道路的深层次的重要原因。同时说明他已经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开始站在革命民主主义和工人的立场上投身到反对剥削制度的斗争中去。</p>
+<p>蚂蚁这个分成一千多种的大科动物,其数目是那么多,以致巴西人竟说巴西是属于蚂蚁而不是属于人的;在这个科里,同一个巢或同一个巢穴集团的成员之间是不存在竞争的。无论不同的种之间的斗争是多么厉害,也无论在战争时有着什么样的暴行,但集体内部的互助、已成习惯的自我献身和经常为了共同福利的自我牺牲,都已经成为法则。蚂蚁和白蚁废除了“霍布斯式笔下的那种斗争”,因此它们生活得更好。它们那种奇妙的巢穴,也就是它们的建筑,在比例大小方面超过了人类的建筑;它们修筑的道路和在地上的拱形走廊,宽阔的大厅和粮仓,它们的谷物田、谷粒的收获和使谷粒“麦芽化”;它们孵卵和养育幼虫的合理方法,以及建造特别的窠巢以饲养蚜虫——林内美妙地称之为“蚂蚁的乳牛”——的合理方法,最后,它们的勇敢、胆量和优越的智慧,所有这些都是它们在繁忙和辛勤的生活的每一个阶段中实行互助的自然结果。这种生活方式,其结果必然会发展蚂蚁生活的另一个特征:个体的主动性的巨大发展——它反过来又显著地促成了高度而复杂的智力的发达,这样的发达,使人类的观察者也不能不有很深的印象。</p>
-<p>恩格斯青年时代的欧洲,是一个左翼思想和运动蓬勃发展的大陆。从英格兰到俄罗斯、从蒲鲁东到费尔巴哈,整个欧洲每一天都浸泡在不断迭新的左派思想中,恩格斯不可能不受影响。恩格斯在来到柏林后,迅速加入了青年黑格尔派——一群想运用黑格尔的思想特别是辩证法和否定性的思想对当时的宗教和政治进行批判的年轻知识分子的团体。1842年,恩格斯在科隆与他一直投稿的《莱茵报》的编辑之一莫泽斯·赫斯见面,赫斯是第一个在青年黑格尔派中宣讲共产主义的,这对恩格斯的思想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之后恩格斯来到英国曼彻斯特,亲眼看到了世界上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人的状况,并会德国写下了《英国工人阶级状况》。在这期间,他与父亲的矛盾愈发严重,并最终导致他决定离开德国。</p>
+<p>在动物的生活方面,即使我们所知道的只不过是一些关于蚂蚁和白蚁的事实,我们也可以有把握作出这样的结论:互助(它导致互信,这是勇敢的第一个先决条件)和个体的主动性(智力发达的第一个先决条件)在动物世界的进化中,是比互相斗争更具有无限重要性的两个因素。事实上,蚂蚁没有任何“保护性”而仍能兴旺,可是自卫特性对于单独生活的动物来说是不可缺少的。蚂蚁的颜色使它很容易为敌人发现,在草地和森林中,许多种蚂蚁所建的高大巢穴也是一望可见的。它浚有坚硬的甲壳的保护,无论它的针刺在几百根刺入一个动物的皮肉时是多么危险,但对一个蚂蚁的防御来说却是没有多大价值的;而蚂蚁的卵和幼虫在许多居住在森林中的动物看来又是一种美味的食物。可是,成千上万的蚂蚁并没有受到鸟类或甚至食蚁兽的太大摧残,反之,它们却为此它们强壮得多的昆虫所畏惧。当佛勒尔在一个草地上倒出一口袋蚂蚁时,他看见“蟋蟀跑开了,听任蚂蚁抢夺它们丢下的洞穴;蚱蜢和蟋蟀向四方逃走,蜘蛛和甲虫也放弃了它们的捕获物,以免它们自己变成蚂蚁的捕获物”。经过一场战争(在战争中有许多蚂蚁为了共同的安全而牺牲了)以后,连黄蜂的窠也被蚂蚁占领了。甚至最敏捷的昆虫也不能逃脱,佛勒尔常常看到蝴蝶、蚊虫和苍蝇等被蚂蚁出其不意地袭杀。蚂蚁的力量在于互相援助和互相信任。如果说蚂蚁——且不谈更为发达的白蚁——在智力方面居于整个昆虫纲的首位,如果说它们的勇气只有最勇猛的脊椎动物才能匹敌,如果说它们的头脑——用达尔文的话来说——“是世界上最奇妙的微小物质之一,也许比人的头脑更为奇妙”,那么这难道不应归功于在蚂蚁的社会中互助完全代替了互争这一事实吗?</p>
-<p>欧洲工人阶级风起云涌的运动也对恩格斯的思想产生了巨大的影响。1831年法国爆发里昂工人起义,1842年英国爆发宪章运动,1844年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1848年欧洲革命等等无产阶级运动,无疑让恩格斯看到了无产阶级的强大力量。</p>
+<p>蜜蜂也是这样。这些小小的昆虫(它们本来很容易被许多鸟类所捕获,它们的蜜也被从甲虫到熊的各纲动物所垂涎)也没有从拟态或其他方面得到任何自卫的特性,而没有这种特性,一个单独生活的昆虫是很难逃脱被彻底地毁灭的。但是,由于蜜蜂实行了互助,因而它们获得了我们所知道的广泛发展,获得了我们所称赞的智力。由于共同工作,它们使它们的个体力量增加了若干倍;由于临时分工和每一个蜜蜂在必要时能进行各种工作的能力的结合,它们获得了任何一种单独生活的动物(不管它是多么强壮和有多么好的武装)所不能指望的安全和福利。它们的合作,在人不知道利用充分计划的互助的情况下,往往比人还要成功。所以当一群新蜂要离开蜂箱虫寻找一个新住所时,许多蜜蜂就会预先到附近去探察一下;如果它们发现了一个适于居住的地方,例如一个旧篮子或任何这类的东西,它们就把它占领下来,把它弄得干干净净的,并且加以保护,有时候要保护整整一个星期之久,直到这群新蜂来到那里定居下来。但是,有多少移居到新土地上的人只因不了解他们力量联合起来的必要性而死亡在那里!由于蜜蜂懂得集中它们个体的智慧,它们能适应预料不到的或者不同寻常的恶劣环境,如巴黎博览会上展出的蜜蜂就能用它们树脂似的蜂蜡把箱盖固定到嵌在它们蜂箱板里的玻璃片上。此外,它们毫无喜好杀戮的表现,也没有喜欢无益争斗的习性,虽然许多作者总认为动物有这种癖性。守卫蜂箱进口的哨兵毫不留情地杀死那些企图到蜂箱里去抢劫的蜜蜂;可是,因为搞错了地方而飞来的陌生蜜蜂则不会受到伤害,特别是那些带着花粉飞来的或者是易于迷路的小蜜蜂,更不会受到伤害。除了确有必要时以外,它们是不会进行战争的。</p>
-<p>而真正让恩格斯思想转变的,是他自觉投身到了工人阶级反抗资产阶级的阶级斗争实践中。如果没有亲身参与实践,恩格斯很可能最多变成一个西马教授那样被资产阶级老爷豢养在大学里的宠物。在曼彻斯特期间,恩格斯开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对被剥削阶级生活、工作、斗争全方位的调查研究。在这段时间内,他边调查边写文章,发表在公开刊物报纸上。后面又加入了青年黑格尔派,并在伦敦加入正义者联盟,而后在1848年为马克思主编的《新莱茵报》充当记者。1849年莱茵省和南德意志爆发了激烈的民众起义,恩格斯用军事才能为起义者效力。正是因为青年时的恩格斯广泛且深入地参与到工人运动当中,他才能将自己的立场彻底转变到工人阶级这边,这不是简单地凭借学习理论就能做到的。</p>
+<p>由于在蜜蜂当中仍然存在着残忍和懒惰的本性,而且往往由于环境促使它们又将显现出来,所以蜜蜂的合群性就更加对人有启发性。大家都知道,经常有一些蜜蜂宁肯过抢劫的生活而不愿过工蜂的勤劳生活,在食物缺乏和食物特别丰富的时候,都将使这个掠夺阶级为之增加。当我们的谷物已经收获回家,草地和田野里的谷物已经所剩无几的时候,抢劫的蜜蜂就更加经常到来。另一方面,在西印度群岛的甘蔗园附近和欧洲炼糖厂的周围,抢劫、懒惰和吃得迷迷糊糊的情况在蜜蜂当中就更为普遍了。我们由此可见,在蜜蜂之中还依然存在着反群居的本能,但自然选择必定会继续淘汰它们,因为归根到底,团结的实践证明它比具有掠夺倾向的个体的发展对物种更为有利。那些最狡猾的和最阴险的被淘汰了,让位给那些懂得合群生活和互助利益的蜜蜂。</p>
-<p>所以事实上“恩格斯”的诞生条件是及其苛刻的,和恩格斯在同一个屋檐下长大的他的亲妹妹、弟弟就自始至终都不赞同恩格斯所走的背叛其家庭的道路。在童年时代受到不同于主流的教育、对家长的叛逆、亲身接触工人阶级的生活、经历工人运动、接触并学习最新的革命思想、遇到导师和同志、主动投入工人运动实践中,这些造就恩格斯思想转变的事件有一定必然性,但也有极大的偶然性。</p>
+<p>当然,无论蚂蚁或蜜蜂,甚至白蚁,都不可能具备包括到整个种的更高度团结的观念。在这方面,它们显然没有达到即使在我们政治、科学和宗教的领袖人物中也尚未具有的发展程度。它们的爱群居的本能很难超出蜂箱和蚁巢的范围。不过,拥有不少于两百个巢穴的巢群的两个不同种的蚂蚁(Formica exsecta和F. pressilabris),业经佛勒尔在丹德山和萨勒福山发现并有所描述。佛勒尔认为,这些巢群的每一个成员都认识所有巢群中的其他成员,它们都参与共同的防御。在宾夕法尼亚,麦克库克先生发现了整整一个拥有一千六百到一千七百个巢穴的筑墩蚁的族,全体蚂蚁互相之间都互通信息;贝茨先生曾经指出,在“园地”的广大面积上到处都是白蚁的土堆,有些巢穴成了两、三种蚂蚁的避难所,这些巢穴大部分是用拱形通道或拱廊连接起来的。因此我们发现,甚至在无脊椎动物之间也采取了一些措施把同种结合成更大的组织来互相保卫。</p>
-<p>在当今的中国,“恩格斯”是否有诞生的可能呢?还是有的,但真没有多大。首先并没有那么多人敢于背叛自己的家庭,因为父母控制着孩子的经济命脉,父母对孩子事实上是独裁的,而且父母的思想对孩子灌输是从小就开始的,背叛家庭意味着背叛自己以前的信仰和现在衣食无忧的美好生活,试问多少“十指不沾阳春水”的资产阶级小孩能够忍受那种艰苦的革命生活?然后富家小孩也很难有像恩格斯那样对知识的渴求,尤其是政治方面的。我见过不少富家子弟,比起学习他们更喜欢打游戏、动漫一类的娱乐活动,这也怪不得他们,因为在当今社会,学习就是赚钱的工具,他们既然不用赚钱,自然也没必要学习。还有现在的中国其实阶级隔离是挺严重的,富人基本上看不到那些工人的生活,现在工人的生活区里富人区可远着呢,富人也不会把自己的孩子带到穷人居住区去。</p>
+<p>现在进一步谈到较高级的动物,我们发现在它们当中有着更多的为了会种可能目的而有意识地互助的例子。然而我们必须承认,我们对高级动物的生活的知识依然是很不完备的。虽然第一流的观察者们收集了大量的事实,可是我们对于动物世界的某些属科还几乎是一无所知。关于鱼类的可靠资料特别稀少,这一部分是由于观察的困难,一部分是因为对这个问题还没有给予应有的注意。至于哺乳动物,凯士勒已经指出,我们对它们的生活方式所知是多么少。它们之中有许多是习惯于夜间活动的;有些是隐藏在地下的。至于反刍动物的那些合群生活和移居最能引起我们的兴趣,可是它们是不让人们接近它们的群的。我们主要是在鸟类方面拥有最广泛的资料,但我们仍然对许多种鸟的合群生活知道得很不完备。不过,我们不必埋怨我们缺乏经过充分证实的事实,因为这从下面的叙述中就可看到我们并不缺少。</p>
-<p>然后最难的是,现在的中国的工人运动只能说刚冒出了一丢丢火星子,工人运动零零星星,而且没有起到多大的社会影响,富人的小孩大概率也就当成是“恶意讨薪”之类;至于左翼思想,看看网左目前的状态,很难说思想有什么进步,基本上还在重新开始搬运马列毛思想的阶段,那些富人小孩到了网上可能更多地是摆着居高临下的架子,像“天山上下来的王明”一样嘲讽网左们。要说遇到革命导师和同志,富人有富人的圈子,和穷人的圈子基本不相交,富人的圈子里有马列毛主义者?我要打个大大的问号。你要说那种大学马原教授或者党员应该还是有的,但他们大多也都是为特色辩护的“鹿克思主义者”,真正的、站在工人阶级立场的人我认为基本不可能会有。</p>
+<p>我不打算详谈雄的和雌的为繁育后代和为在后代的最初生活阶段中供给它们食物,以及为共同猎取食物的联合;但是我不妨顺便提一下,这样的联合是通例,即使对最不合群的食肉动物和凶猛的禽类来说,也是一样;我们可以说,这种联合的特殊意义在于:即使在其他方面表现最残酷的动物在这方面却也表现了较温和的情感。还可以补充一点,在食肉动物和猛禽当中,大于家庭的联合还很少见,这种情形,虽然大部分是由于它们猎取食物的方式所致,但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解释为由于人类的迅速增长在动物世界中所引起的变化。至少值得注意的是,有几种动物在人烟稠密的地区过着完全单独的生活,然而同是这种动物或和它们最相近的动物,在无人居住的地区却是喜欢群居的。狼、狐狸和几种猛禽都可以作为这一情况的例证。</p>
-<p>至于主动投入工人运动实践中,这个基本上就属于最高难度了。对于资产阶级的小孩来说,他们理解的投入实践可能也就是整天在网上辩经,然后看点高级哲学书之类。要说去参加现实中的工人运动,他们就得想想,家里的资产还要不要了?家族的人脉和地位还要不要了?现在衣食无忧的生活还要不要了?要是真去参加,这些东西可都要不了了!</p>
+<p>然而,对于我们讨论的问题来说,不超过家庭关系的结合的重要性较小,何况我们知道,有许多联合只是为了一般目的,例如猎食、互卫,甚至纯粹为了共同享受生活。奥杜邦曾说过,有时候老鹰也联合起来猎取食物,他对两个秃鹰(一雄一雌)在密西西比何上猎食的描写,是以其生动的笔法闻名的。但在这类观察中,最可靠的是希斐尔卓夫所作的观察。他在研究俄国草原地方的动物时,有一次看见一只完全属于群栖种的鹰(白尾鹰)在高空中飞翔,它静静地绕着大圈子盘旋了半个钟头,这时候突然听到它发出了刺耳的吟声。不久,另外一只鹰就发出了回声,并向它飞来,接着,第三只、第四只,直到一齐飞来了九只或十只白尾鹰,不一会儿它们就飞得不见了。下午,希斐尔卓夫走到他看见白尾鹰飞去的地方,借着草原上的一个高坡的掩蔽,他走近它们,发现它们围着一匹马的尸体。那些年老的鹰(照例由它们先吃——这是它们的礼节)这时已经站在附近的草堆上担任放哨,而较小的鹰则在吃着它们的盛餐,旁边还围着一群群的乌鸦。希斐尔卓夫根据这个和类似的观察,断定白尾鹰为了猎食而结合一起;当它们都飞到很高的空同时,如果它们有十只的话,就能总览至少二十五平方英里的一片地区;只要其中任何一只鹰一发现了什么东西,它就告知别的鹰。当然,有人会说,第一只鹰的单纯的本能叫声,甚至它的动作,同样可以把几只鹰带到猎获物那儿来。可是在这个问题上,有说明它们互相通知的有力证据,因为这十只鹰在飞到猎获物那里以前先聚集到了一起。希斐尔卓夫以后叉有几次机会证实白尾鹰常常因为饱餐尸体而集合到一起,它们之中有些(首先是年幼的鹰)在别的鹰吃东西时,经常是在旁边担任放哨的。事实上,白尾鹰——最勇敢和最善于猎食的猛禽之一——完全是一种群栖的鸟类,布利姆说,当它被捕获以后,它很快就和饲养它的人发生密切的情谊。</p>
-<p>一无所有的人最无所畏惧,这话是很有道理的。无产者一无所有,所以他除了造反没得选;资产者锦衣玉食,去造反要放弃的太多太多,成本太高,而且还一直有后路。</p>
+<p>合群性,是很多种猛禽的共有特征。巴西鸢——最“鲁莽的”强盗之一——也是最喜欢群居的鸟。达尔文和别的博物学家已经描述过它们猎取食物的联合,下面是一个事实:当它捕到一个太大的东西时,它就招唤五、六个伙伴来把它搬走。经过一天的忙碌以后,它们常常从十英里或更远的地方飞来,结伙到一棵树上或灌木林去过夜,还经常发现有几只兀鹰,特别是多尔比尼所说的“它们真正的朋友”——玉鸡和它们在一起。据札鲁得尼说,它们在别的大陆和外里海的荒野上,也有一起巢居的习惯。群居秃鹰——最强壮的兀鹰之一——就是由于喜爱群居而得名的。它们成群地在一块儿生活,显然爱好群居,当它们高飞到天空中游戏时经常是成群结队的。“它们在极其友好的气氛中生活,”勒瓦兰说道,“在同一个洞穴里,我有时候找到离得很近的窠巢达三个之多。”巴西的鸟拉布兀鹰也和白嘴鸦一样,甚至比它们更爱群居。埃及的小兀鹰亲密地生活在一起。它们结队在空中游戏,晚上聚在一块儿过夜,早晨一块儿去寻找食物,它们之间连最轻微的争吵也从未发生过;这是有充分机会观察它们生活的布利姆证实过的。红脖隼也是大群地聚集在巴西的森林里,茶隼(Tinnunculus cenchris)离开欧洲以后,在冬天到达亚洲的森林和草原时,也是结成许多大群的。在俄国南方的草原上,它们是(或更确切地说,以前是)那么样的合群,以致诺特曼看见它们和其他的隼(Falco tinnunculus、F. œsulon和F. subbuteo)结成一群群的,每当晴天的下午大约四点钟的时候,聚在一块儿游戏,直到天黑以后很久。它们大家一齐飞起来,排成一条直线,向着某个选定的地方飞去,到达那里以后又立刻按照原来的路线飞回来以便再飞。</p>
-<p>2020年的时候,左圈中有一个挺出名的人,月华,可能不少读者都听说过他。这个人一开始经常在QQ空间里更新一些马列毛的帖子,后来不知道怎么和一个叫“泉州马克思主义学会”(简称泉马)的组织发生了矛盾,每天更新一些攻击泉马的内容,类似于“泉马是一帮初中生想要炸掉三峡大坝”之类,然后他被泉马扒出来家里是金融资本家,当时我记得帖子下面一大群月华的粉丝拿恩格斯为他辩护。然后后来泉马被光明联盟端掉了,他好像也参与了,这是我单方面从一个我在外网认识的光明联盟成员那里看到的,不确定,但至少是被光明联盟利用了。结果在那之后,月华的帖子逐渐地越来越少发马列毛主义的内容,甚至有一次公开宣称自己支持自由主义,然后就越来越变成了一个新自由主义者。然后好像在年末的时候,月华突然宣布他去荷兰留学了,之后就石沉大海再没音信了,不知道当初那些为他辩护的人怎么想。月华可以说是一个失败的“恩格斯”的例证。</p>
+<p>只是为了飞翔的快乐而成群地飞翔,这在会种鸟类中是很普遍的。“特别是在汉柏地区,”迪克生写道,“在8月底经常有大群的鹬鸟在泥洲上空飞翔,在那里过冬……这些鸟的动作极其有趣,它们大群回旋飞行,散开会拢,其精确的程度好像受过训练的军队。在它们当中还混杂着单独的沙锥鸟、海云鸟和环颈鹬。”</p>
-<p>我还见过一个也是金融资本家家庭的左人,这个人虽然说是左人,但实际上就是我在《论中间派》一篇中提到的“辩经西马”,此人态度十分跋扈,和谁讲话都是一副“举世皆浊我独清”的高高在上的姿态,哲学术语乱飞就不提了,还一反唯物主义群众史观,说什么“我建议我们用术语来聊天”“大规模发动群众的时代已经过去了”“现在要期待革命发生只能让所有群众变成哲学家”之类的可以说是精英主义的言论,十分看不起毛。由此可以看出虽然此人接触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但是他的生活经历和社会地位让他无法形成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他只能说是一个研究过马克思主义的学者。</p>
+<p>不可能在这儿把鸟类的联合猎食情况都一一列举出来;但企鹅的捕鱼结合肯定是值得我们注意的,因为这些笨拙的鸟在联合中表现了优良的秩序和智慧。它们常常结成许多大队去捕鱼,在选定一个适当的水湾以后,它们便面对岸边围成一个广阔的半圆圈,一步步地向岸边走去,从而缩小这个半圆圈,把包围在圈里的鱼完全捕食。在窄小的河流和运河上,它们甚至分成两个队,每队围成一个半圆圈,一步步地会会起来,好似拖着长渔网的两队人彼此会合起来捕捉两个鱼网之间的鱼一样。夜晚来临时,它们飞到休息的地方——各群休息的地方是不变的——,从来没有人看见过它们为了争夺水湾或休息的地方而互相争斗。在南美洲,塘鹅结成拥有四万到五万只的大群,其中一部分在睡觉,另一部分别担任守卫,而其余的塘鹅便去捕鱼。最后,如果我不谈一下常被诽谤的家麻雀是多么忠实地和它所属的集体的每一个成员分享它所发现的任何一样食物的话,那我便对它们有失公平。希腊人早就知道这个事实,它所以留传下来,是一个希腊演说家有一次说(根据我的记忆):“当我向你们讲话的时候,有一只麻雀已经去告诉别的麻雀说,一个奴隶把一袋谷物掉落在地上,于是它们都到那里去吃谷粒了。”并且,现在我们很高兴地发现,这个古代的观察已由葛尼先生在最近出版的一本小册子中加以证实,葛尼确信家麻雀常常相互告知哪里有食物可以窃取;他说:“甚至在远离庭院的地方打了一堆麦子,院子里的麻雀也总会使它们的嗉囊充满麦粒。”的确,麻雀极其注意保护它们的领地,不使它受外来者的侵犯;所以卢森堡公园中的麻雀拼命同一切企图来分享公园和游客的好处的麻雀作战,但在它们集体的内部,它们便充分地实行互助,虽然偶尔在最要好的朋友之间当然也发生一些争吵的事情。</p>
-<p>政治正确的“反血统论”其实只是血统论的另一个极端。现在左圈中的这种风气事实上已经陷入了政治正确的漩涡,甚至有的搞成了饭圈思想,就比如月华的粉丝们就真的和饭圈一样,不分青红皂白地挺自己的“爱豆”,这是绝对不可取的。</p>
+<p>在禽类中,同猎同食是那么常见的一种习惯,所以用不着再引更多的例子来说明,必须把它看作是一个确定不移的事实。至于这种结会形成的力量,那是显而易见的,用不着证明。最强壮的猛禽也难以对付结合到一起的我们喜爱喂养的小鸟。即使是鹰——甚至凶通有力的岩鹰和可以用脚爪抓走兔子或小羚羊的老雕——也被迫把它们的猎获物让给一群群的乞食的鸟——鸢,它们一看见老鹰找到了一个美味的猎物便照例去追赶它。鸢也追赶敏捷的鱼鹰,抢走它捅获的鱼,但是没有一个人看见过鸢鸟为了争夺这种窃取的猎物而互相争战。在克古仑岛上,库斯博士看见猎海豹的人所说的海鸡(Buphagus)追赶海鸥,要它们吐出嘴里的食物,而另一方面,一旦海鸡飞近海鸥等的住地时,海鸥便和燕鸥联合起来逐走它们,特别是在伏巢期间更是这样。身体虽小但极其敏捷的田凫大胆地攻击食肉的猛禽。“看它们攻击一只秃鹰、一只鸢鹰、一只乌鸦或一只鹰,是最有趣的事情。我们会觉得它们有胜利的信心,也看见猛禽的愤怒。在这种情况下,田凫互相之间全力援助,它们的勇气随着它们的数量的增加而增加。”田凫真可以无愧于希腊人给它们取的“良母”这个名称,因为它们总是保护其他的水鸟,使之不受敌人的攻击。我们在花园中常常看到的身长不过八英寸的小白鹡鸰(Motacilla alba),也能强迫鹞鹰放弃它们的猎食。“我总钦佩它们的勇气和敏捷,”老布利姆写道,“我相信唯有隼才能捕捉它们……当一群白鹡鸰逼得一只猛禽退却的时候,它们使空中都回响着它们胜利的叫声,然后它们就飞散了。”它们为了追逐敌人的这个特殊目的而集合起来,也如同我们所看见的另一种情况一样:当森林中的所有鸟雀发现一只夜鸟在白天出现时,它们便飞起来,一起——食肉的猛禽和无害的小歌鸟——丢追逐这个陌生的鸟,使它回到原来隐藏的地方。</p>
-<p>左圈中主要还是以学生等小知识分子为主,对于学生思想的分析可以参见我之前写的《建群即建党-网络左群最好的归宿》一篇。小知识分子是脱产阶级,他们无法直接和社会建立物质联系,所以他们的立场极大概率和自己的家庭同步,而思想也极容易受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影响,而这三者无一不是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机器。资本家出身的人的立场是否改变,要看他的物质基础是否改变,也就是他是否真的愿意放弃自己这辈子的优渥生活、放弃自己高高在上的社会地位,投入到穷人的运动中去。</p>
+<p>鸢、秃鹰或鹰和野鹡鸰这样的小鸟之间,在力量上是多么悬殊,然而这些小鸟以它们共同的行动和勇敢,证明它们比有强壮的翅膀和武装的强盗还优越!在欧洲,鹡鸰不仅追逐可能危害它们的猛禽,而且还追逐鱼鹰,它们的目的“不是为了要伤害它,而是为了好玩”,据叶尔登博士税,在印度,穴鸦之追逐“戈文达”鸢,“只不过是为了取乐”。韦德公爵看见巴西的鸟拉布秃鹰(urubitinga)被不计其数的一群群的大嘴鸟和反舌雀(这种鸟近似我们的白嘴鸦)包围起来,受它们的嘲弄。他说:“老鹰总是十分悄悄地忍受这种侮辱,但有时也会捕捉一只嘲弄它的鸟。”在所有这些事例中,在体力方面虽然比猛禽差得很多的小鸟,却以共同的行动证明它们胜过猛禽。</p>
-<p>但总的来说,辨别一个人是否是真正的同志,还是要“重在表现”。遇罗克同志的《出身论》里有这样一段话:</p>
+<p>但是共同生活在个体安全、生活享受和智力发达方面所起的最显著的效果,是要从两大科鸟类——鹤与鹦鹉——的身上才能看到的。鹤是极爱群居的,不仅和它的同类,而且和大多数水鸟都有极其良好的关系。它们的小心谨慎和它们的智慧真令人惊异;它们在顷刻之间就能洞察新的环境,并根据这种环境来活动。它们的哨兵经常在一群吃食或休息的鹤周围守卫,猎人们深深知道要接近它们是多么困难。如果它们受到了人的突然袭击,那么它们不经过先派一个单独的侦察兵,然后再派一群侦察兵去巡查一遍,是决不回到原地方来的。当侦察队回来报告那里没有危险的时候,第二批侦察便被派去证实第一次的报告,以后全群才会出动。鹤和种类相近的鸟结成真正的朋友;除了同样有合群性和高度智慧的鹦鹉以外,没有别的鸟在被捕到以后能像鹤那样和人类发生真正的友谊。“它把人不是看成主人,而是看成朋友,并且竭力表示这一点,”布利姆从许多的亲身体验中得出这样的结论。鹤从清晨直到深夜都在一直不停地活动,但只是在早晨用几个钟点的时间去寻找食物(主要是蔬食),一天之中其余的时间都用在集体生活上。“它拣起小木片或小石头,把它们抛在空中,并试着去接住它们;它弯着颈项,张开翅膀,舞着、跳着、到处跑着,想用种种方法表示它的好兴致,它始终保持着优美文雅的姿态。”由于它们生活在集体中,所以它们几乎遇不到敌人,虽然布利姆有时候看见它们当中有一只被鳄鱼攫住,但他写道,除了鳄鱼以外,他不知道鹤还有其他的敌人。它们用个个皆知的谨慎行动避开一切敌人;它们通常都能活到很长的年岁。因而难怪鹤不需要养育许多子孙以保存自己的种,它们一般只孵两个蛋。至于它们的高度智慧,只说一句就够了:所有的观察者都一致承认,它们的智力很使我们联想到人的智力。</p>
-<blockquote>
- <p>出身和成份是不能相提并论的。有一段对话是很耐人寻味的。甲(是个学生):“你甚么出身?”乙:“你呢?”甲:“我红五类,我爸爸是工人。”乙:“那我比你强,我就是工人。”</p>
-</blockquote>
-
-<p>这就是说,不管这个人出自于什么家庭,哪怕他家在全世界开厂子,只要他的立场在工人阶级一边,他就是同志;哪怕他祖上三代都是工人,他要是立场站在资产阶级一边,那他就是敌人。但是我还是要再说一下,《出身论》发表于毛时代,当时的社会和学校影响和今天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方向。在资产阶级法权被根除前,社会上每个人都会受到它的影响,即便是正宗的工人也可能为了金钱利益就叛变自己的阶级,更何况在资产阶级法权根深蒂固的当今社会呢?</p>
-
-<p>为了防止有二极管抬我杠,我在这里总结一下,这篇文章不是为了给血统论正名,本文章的立场是反对血统论的。本文的核心论点是反对当今左圈存在的一种,把所有资本家家庭出身的网左都当成新一代恩格斯的这种类似于政治正确的风气。毛主席教导我们要“实事求是”,对于一个人的成分判断,还是要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p>
-
-<h3 id="后记">后记</h3>
-
-<p>历时四个月,我终于完成了这篇总字数高达五万两千多字的《网左实践总结》,这是我目前写过字数最多、耗时最长的一篇文章了。不过我最终还是完成了它,在这里我得夸夸我自己。希望这篇《网左实践总结》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也尽量从“网左”往“线下左”发展,后面争取写个《线下实践总结》。</p>
-
-<p>“马丁零”这个名字其实是我随便想出来的,因为我本人胃不好,所以我就取了胃药“吗丁啉”的谐音。我其实还是挺喜欢这个名字的,因为是真的接地气啊,听着就一种干事儿的人的感觉,还有个“零丁洋里叹零丁”的寓意,雅俗共赏了属于是。</p>
-
-<p>然后这近三年的网左经历实在是让我见识到了什么叫“小资产阶级的多样性”,遇见了不少让我感到失望的人,但也是有真正的同志的。最后以鲁迅先生的一段话作为结尾吧:</p>
+<p>另一种极其合群的鸟是鹦鹉,大家都知道,它的智慧的发达在鸟类中占有最高地位。布利姆是那么美妙地总括了鹦鹉的生活方式,所以我不如把下面一段照样翻译出来:</p>
<blockquote>
- <p>近来很通行说青年;开口青年,闭口也是青年。但青年又何能一概而论?有醒着的,有睡着的,有昏着的,有躺着的,有玩着的,此外还多。但是,自然也有要前进的。——鲁迅《华盖集·导师》</p>
+ <p>“除了在交尾期以外,它们都是结成大的集体或成群生活的。它们在森林中选定一个地方栖居,此后便每天早晨出去寻找食物。每一个群的成目都忠实地互相依恋,并且同甘共苦。它们在早晨一起到田野、花园或是树上去吃果子。它们布置岗哨守卫整个群的安全,并且注意它们的警报。遇有危险的时候,它们便一起飞走,彼此帮助,一块儿同时回到它们栖息的地方。一句话,它们始终是紧密团结生活在一起的。”</p>
</blockquote>
-<p>(全文完)</p> 番茄米线 “网左”总体来说确实是进步的,他们要比一些麻木者、漠不关心者和肉食者进步得多,他们是在资产阶级残酷压迫下抱团取暖的、可以接触到网络生活的群众。而“网左”形成的“左圈”也为许多来寻找答案的迷茫者,如一年半前的我,提供了资源和平台。 走向更进步的联合体 1979-06-01T11:30:00+07:30 1979-06-01T11:30:00+07:30 https://agorahub.github.io/pen0/heros/HeidiHartmann-a1_l-towards-a-more-progressive-union <p>女性主义社会主义者,必须组织一种既解决反对父权制,也解决反对资本主义的斗争实践。我们必须坚持要创建一个相互依赖、认同解放而非耻辱的社会。</p>
-
-<!--more-->
-
-<p>本文认为,马克思主义和女性主义之间的关系,在迄今为止的任何形式上都是不平等的。虽然马克思主义方法和女性主义分析对于理解资本主义社会以及女性在这些社会中的地位都是必要的,但事实上女性主义一直处于一种从属的地位。本文对“女性问题”上的马克思主义和激进女性主义作品都提出了挑战,并认为我们不得不对父权制和资本主义的结合进行严肃分析。我们希望这篇论文能如它所应当的那样,引起相当大的辩论。</p>
-
-<p>马克思主义与女性主义的“婚姻”就像英国普通法中描绘的夫妻婚姻:马克思主义与女性主义是一体的,这个一体即马克思主义。最近试图整合马克思主义和女性主义的尝试对作为女性主义者的我们来说是不合理的,因为它们将女性主义斗争纳入了反对资本的“更大的”斗争中。为了进一步继续我们的比喻,我们要么需要一段更健康的婚姻,要么我们就干脆离婚。</p>
-
-<p>在这场婚姻中的不平等,就像大多数社会现象一样,并非偶然。许多马克思主义者通常认为,女性主义往最好了说也是不如阶级冲突重要的,往最坏了说就是工人阶级的分裂。这种政治立场产生了一种分析,将女性主义吸收到阶级斗争中。此外,马克思主义对资本的分析能力掩盖了它在性别歧视方面的局限性。我们将会在这篇文章提出,虽然马克思主义分析为历史发展规律,特别是资本发展规律提供了必要的见解,但马克思主义的分类方式是完全忽视性别的。只有专门的女性主义分析才能揭示男女之间关系的系统特征。然而,女性主义的分析本身是不充分的,因为就目前看来它忽视历史,并且尚不是完全的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的分析,特别是其历史和唯物主义的方法,以及女性主义的分析,特别是对父权制作为一种社会和历史结构的认同,必须被放在一起分析,如果我们希望能够理解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和其中女性的困境的话。本文为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分析提出了一个新的方向。</p>
-
-<p>我们讨论的第一部分探讨了几种马克思主义对我们的“女性问题”的解决方法。然后,在第二部分中我们转向激进的女性主义者的作品。在注意到激进的女性主义对父权制定义的局限性之后,我们提出了我们自己的定义。在第三部分中,我们利用了马克思主义和女性主义的双方的优势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和妇女的现状都提出了建议。我们尝试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来分析女性主义的对象,纠正近期社会主义女性主义作品中的不平衡,并提出了一个对我们当前的社会经济构成的更完整的分析。我们认为,唯物主义分析表明,父权制不仅仅是一种精神意义上的东西,也是一种社会和经济结构。我们认为,一旦把我们的社会看作是以资本主义和父权方式组织的,它就可以被最完美地理解。在指出父权利益和资本主义利益之间的紧张关系时,我们认为资本的积累既能适应父权社会结构,又有助于父权制的再生产。我们认为在这种背景下,性别歧视的意识形态在现在呈现出一种特殊的资本主义形式,这说明了一种父权制的社会关系最终支持资本主义的方式。简而言之,我们认为,父权制和资本主义之间已经进化出了一种伙伴关系。</p>
-
-<p>在最后部分,第四部分,我们认为,马克思主义和女性主义的政治关系解释了在左翼对“女性问题”的理解中,马克思主义对女性主义的主导地位。马克思主义和女性主义要走向一种更加进步的联合,不仅需要我们提高对阶级和性关系的智力理解,也需要扭转当下左翼政治中的统治和从属关系。</p>
-
-<h3 id="i马克思主义与女性问题">I.马克思主义与女性问题</h3>
-
-<p>“女性问题”从来都不是“女性主义的问题”。女性主义问题针对的是男女性别不平等的原因,即男性主导女性的原因。大多数马克思主义对女性立场的分析都是女性与经济体系的关系,而不是女性与男性的关系,这显然假设了后者将会在对前者的讨论中得到解释。在马克思主义对女性问题的分析中有三种主要形式。所有这三种形式都能看到妇女的压迫与生产的联系(或缺乏联系)。在将妇女定义为工人阶级的一部分的同时,这些分析一致地将男女关系归入工人与资本的关系。首先是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包括马克思、恩格斯、考茨基和列宁,他们看到了资本主义把所有妇女纳入工薪劳动力,也看到了这个过程推毁了劳动的性别分工。其次,当代马克思主义者将女性纳入资本主义“日常生活”的分析。在这种观点中,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都被认为是再现了资本主义制度,而我们都是这个制度中的工人。第三,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者关注家务劳动及其与资本的关系,一些人认为家务劳动产生剩余价值,于是家务工人直接为资本家工作。我们依次研究了这三种方法。</p>
-
-<p>恩格斯在《家庭、私有财产和国家的起源》一书中承认了妇女的地位低下,并将其归因于私有财产的制度。恩格斯认为,在资产阶级家庭中,妇女必须为主人服务,践行一夫一妻制,并生产继承人来继承财产。恩格斯认为,在无产阶级中,妇女没有受到压迫,因为没有可以传家的私有财产。恩格斯进一步认为,随着工薪劳动的扩大破坏了小规模的农民,妇女和儿童和男性一起被纳入工薪劳动力,结果是男性户主的权威被削弱,父权关系被毁灭。</p>
-
-<p>对当时的恩格斯来说,妇女参与劳动力是她们解放的关键。资本主义将抹去性别差异,平等对待所有工人。妇女将在经济上独立于男人,也将与男人平等地参与无产阶级革命。革命之后,当所有人都是工人以及私有财产被废除时,妇女将从资本和男性中解放出来。马克思主义者意识到了对于女性来说参与劳动意味着的苦难,因为这导致女人同时有两份工作,家务和工薪工作。然而,他们强调的不是女性在家庭中的持续的从属地位,而是资本主义对父权关系的“侵蚀”的进步特征。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家务劳动也将被集体化,从而减轻妇女的双重负担。</p>
-
-<p>这第一种马克思主义方式的政治含义是明确的。妇女解放首先要求,妇女要成为像男人一样的工薪工人,其次,要求她们要与男人一起加入反对资本主义的革命斗争。早期马克思主义者认为,资本和私有财产制是妇女受到压迫的原因,就像资本是所有工人被剥削的原因一样。</p>
-
-<p>尽管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意识到当时女性的悲惨处境,但他们没有关注资本主义统治下男女经历的差异。他们没有关注女性主义的问题——女性是如何以及为什么受到压迫的。因此,他们没有识别出男性从妇女持续的从属地位中获得的既得利益。就像我们第三部分说的,男性受益于不必做家务,受益于他们的妻子和女儿的服务,受益于在劳动力市场中有更好的地位。父权制并不像早期马克思主义者想象的那样,是返祖的残羹冷炙,会迅速被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淘汰掉,相反,父权制不仅活下来了,还和资本主义一起繁荣了。由于资本和私有财产制不会造成对妇女的压迫,因此仅仅是资本主义的终结并不会导致妇女压迫的终结。</p>
-
-<p>也许最近最受欢迎的例证了第二种马克思主义方法(日常生活学派)的文章是伊莱·扎雷茨基在《社会主义革命》中发表的系列文章。扎雷茨基同意女性主义的分析,他认为性别歧视不是资本主义产生的新现象,但他强调当今性别歧视的形式是由资本塑造的。他关注的是资本主义下男性和女性的不同经历。在恩格斯时代的一个世纪之后,资本主义已然成熟,他指出资本主义并没有将全部的女性纳入与男性平等的劳动力。相反,资本在家庭、家族和个人生活三者和工作场所之间创造了一种隔离。</p>
-
-<p>扎雷茨基说,由于工薪工作和家庭工作之间的分离,在资本主义的统治下,性别歧视变得更加致命。妇女日益增加的压迫是由于她们被排除在工薪工作之外。扎雷茨基认为,男人因为不得不做工薪工作而受到压迫,而女人却因为不被允许做工薪工作而受到压迫。妇女被排除在非农业劳动力之外主要是由资本主义造成的,因为资本主义既创造额外的工薪工作,又要求妇女在家里工作,以便为资本主义制度复制工薪工人。女性复制劳动力,为工人提供心理照料,在异化的海洋中提供一个亲密的岛。在扎雷茨基看来,女性劳动是为了资本,而不是为了男性;就是家庭和工作场所的分离,以及资本主义带来的家务私有化,创造出了女性在家里私下为男人工作的感觉。女人为男人工作的外表和女人为资本工作的现实之间的区别,导致了对妇女运动能量的误导。女性应该认识到,女性也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即使她们是在自己家工作。</p>
-
-<p>在扎雷茨基看来,家庭主妇的出现和无产阶级一起,成为发达资本主义社会的两个典型劳动者,对ta们生活的分割同时压迫着无产阶级丈夫和家庭主妇妻子。只有对“生产”的一种包括妇女在家里的工作和所有其他社会必要活动的重新概念化,才能使社会主义者努力建立一个克服这种破坏性的分离的社会。根据扎雷茨基的说法,男人和女人应该一起努力(或者各自努力)重新统一他们生活中被分裂的领域,创造一个人道的社会主义,满足我们所有的私人和公共需求。如果承认资本主义是ta们的问题的根源,男人和女人就会反对资本,而不是彼此。由于资本主义导致了我们的私人生活和公共生活的分离,资本主义的终结将结束这种分离,重新统一我们的生活,并结束对男人和女人的压迫。</p>
-
-<p>扎雷茨基的分析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女性主义运动,但他最终主张将该运动重新导向。扎雷茨基接受了女性主义的观点,即性别歧视早于资本主义就存在;他已经接受了很多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的论点,即家务工作对资本的再生产至关重要;他认识到家务是艰苦的工作,并没有贬低它;他使用了男性霸权和性别歧视的概念。但他的分析最终建立在分离的概念上,即建立在可以归因于资本主义的名为分裂的概念之上,并把它当作问题的关键。就像20世纪早期的认为女性和男性的领域是互补的,分离的,但同样重要的互补球体论,扎雷茨基在很大程度上否认了性别不平等和男女不平等的影响。他关注的是女性、家庭和私人领域与资本主义的关系。此外,即便资本主义创造了正如扎雷斯基所说的私人领域,为什么女性在那里工作,而男性在劳动力中工作?当然,这一点不能通过不参照父权制来解释,即男性对女性的系统性主导地位。从我们的观点来看,劳动力市场、经济和社会的问题不完全是男女之间的分工,而是那种使男性处于上级地位,女性处于从属地位的分工。</p>
-
-<p>正如恩格斯将私有财产制看作资本主义对压迫妇女的一大贡献,扎雷茨基也这么看私人领域。因为妇女在家里私下劳动,所以她们受到压迫。扎雷斯基和恩格斯将前工业化时代的男性家庭和社区浪漫化了,在其中妇女、成人、儿童在以家庭为中心的企业中一起工作,所有人员参与社区生活。扎雷茨基的人道社会主义想要使家庭团聚,重建那个“快乐的作坊”。</p>
-
-<p>虽然我们认为社会主义是男人和女人共同的利益,但这完全不代表我们确定两者都在争取同一种人道社会主义,我们也不确定男人和女人对运动所需要的斗争有相同的概念,更不用说资本到底是不是我们当前受到压迫的唯一原因。尽管扎雷茨基认为女性看上去是为了男性工作,但实际上是为了资本,我们认为女性在家庭中的的确确是为男性工作一一尽管也复制了资本主义。重塑“生产”的概念可能有助于我们思考我们想要创造的社会,但在它被创造出来之前,男女之间的斗争必须和反对资本的斗争一起继续。</p>
-
-<p>关注家务劳动的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者也把女性主义斗争纳入了反对资本的斗争中。玛丽亚罗萨·达利亚·科斯塔对家务劳动的理论分析本质上是关于家务劳动与资本的关系以及家务劳动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地位,而不是关于家务劳动中体现的男女关系。然而,达利亚·科斯塔的政治立场,即妇女应该要求家务工资,极大地提高了对于妇女的家务劳动重要性的意识。这一需求在美国各地的妇女团体中直到现在都存在争议。通过提出妇女不仅为资本复制劳动力提供必不可少的服务,而且通过这项工作创造剩余价值,达利亚·科斯塔也极大地提高了左派对家务劳动重要性的意识,并引发了一场关于家务劳动与资本关系的长期争论。</p>
-
-<p>达利亚·科斯塔利用女性主义对家务劳动作为真实劳动的理解,主张其在资本主义下的合法性,主张家务劳动应该获得工资。妇女应该声索家务劳动的工资,而不是允许自己被迫加入传统的劳动力,在那里,做“加倍劳动”的妇女仍然会免费为资本提供家务服务,同时还提供工薪劳动。达利亚·科斯塔建议,领取家务劳动工资的妇女们最好能够一起组织家务劳动,提供社区儿童护理、膳食准备等。要求领取工资以及领取工资本身提高了她们对实际工作重要性的意识;她们将看到它的社会意义,以及它的私人必要性,这是迈向更全面的社会变革的必要的第一步。</p>
-
-<p>达利亚·科斯塔认为,家务劳动在社会意义上的重要性在于它对资本的必要性。妇女的战略重要性也以此为根据。通过要求家务劳动的工资和拒绝加入劳动力市场,妇女可以领导反对资本的斗争。妇女社区组织可以颠覆资本,不仅为抵抗资本的侵蚀奠定基础,而且还为一个新社会的形成奠定基础。</p>
-
-<p>达利亚·科斯塔认识到,男子将抵制妇女解放(这将在妇女在社区组织起来时发生),妇女将不得不努力反对他们,但这场斗争是一场必须进行的辅助斗争,以实现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对达利亚·科斯塔来说,妇女斗争是革命性的,不是因为她们是女性主义者,而是因为她们是反资本主义的。达利亚·科斯塔通过使妇女成为剩余价值的生产者,在妇女斗争革命中找到了一席之地,妇女因此成为工人阶级的一部分。这使妇女的政治活动合法化了。</p>
-
-<p>妇女运动从来没有怀疑过女性奋斗的重要性,因为对于女性主义者来说女性的解放是她们的目标,这只能通过女性的奋斗来实现。达利亚·科斯塔让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家务劳动的社会本质,这是一个不可估量的进步。但就像我们这里审视过的另外一种马克思主义的解决方案,她的关注点是资本而不是男人和女人之间的关系。男人和女人具有不同的利益、目标和策略这一事实,被她关于资本如何让我们全都吃瘪以及女性工作在其中的重要性的强力论证给遮蔽了。女性主义的修辞出现在达利亚·科斯塔的作品中(对女性的压迫,与男性的斗争),但女性主义的关注焦点却没有出现。如果是这样的话,达利亚·科斯塔可能会说,家务劳动作为一种社会关系的重要性在于它在延续男性霸权方面的关键作用。女人做家务,为男人做劳动,对维持父权制至关重要。</p>
-
-<p>恩格斯、扎雷茨基和达利亚·科斯塔都没有充分分析家庭内部的劳动过程。谁能从妇女的劳动中受益?当然是资本家,也肯定是男人,他们作为丈夫和父亲在家里得到个性化的服务。这些服务的内容和范围可能因阶级或族群而异,但他们受到服务的事实却全都相同。在奢侈消费、休闲时间和个性化服务方面,男性的生活水平都高于女性。唯物主义的方法不应该忽视这一关键点。由此可见,男性对女性持续的压迫有物质利益。从长远来看,这可能是“虚假的意识”,因为大多数男人都可以从废除父权制及其等级制度中受益。但在短期内,这[父权制]等于一种对ta人劳动的控制权,而男性是不会轻易地自愿放弃它的。</p>
-
-<p>虽然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的做法忽视了家务劳动,强调女性参与劳动力,但最近的两种做法都太过强调家务劳动以致于忽视了女性目前在劳动力市场中的作用。然而,这三者都试图将妇女纳入工人阶级的范畴,并将妇女的压迫视为阶级压迫的一个方面。这样做导致所有人都忽视了女性主义分析的对象——男女之间的关系。虽然我们的问题被精致地分析了,但它们也被误解了。马克思主义分析的焦点一直是阶级关系;马克思主义分析的对象一直是理解资本主义社会的运动规律。虽然我们相信马克思主义方法可以用来制定女性主义策略,但上面讨论的这些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方法显然没有这样做:他们的马克思主义明显主导着他们的女性主义。</p>
-
-<p>正如我们已经提出的,这部分是由于马克思主义本身的分析威力。马克思主义是关于阶级社会的发展、资本主义社会的积累过程、阶级支配地位的再生产、矛盾和阶级斗争的发展的一种理论。资本主义社会是由积累过程的需求所驱动的,最简洁的总结为生产是面向交换的、而不是使用的。在资本主义制度中,生产只有在它有助于创造利润时才很重要,而产品的使用价值则只是一个偶然的考虑。利润来自资本家利用劳动力的能力,支付劳动者的工资低于他们创造的价值。利润的积累过程改变了生产的关系,同时系统性地改变了社会结构。劳动力的剩余,大量人口的贫因和更多人口的近乎贫困,这些人类对资本的指责是资本积累过程本身的副产品。从资本家的角度来看,工人阶级的再生产可以“无忧地留给他们自己”。与此同时,资本创造了一种意识形态,它随资本一起成长,即个人主义、竞争、统治,以及在我们这个时代的一种特定的消费主义。无论一个人关于意识形态的理论是什么,他都必须承认这些是资本主义社会的主导价值观。</p>
-
-<p>马克思主义使我们能够了解关于资本主义社会的许多东西:生产的结构、特定职业结构的产生,以及主流意识形态的本质。马克思的资本主义发展理论是一种“空空的萝卜坑”的发展理论。例如,马克思预测了无产阶级的增长和小资产阶级的灭亡。更精确、更详细地,布拉维米等人解释了“萝卜坑”的创造,例如发达资本主义社会中的文书工作者和服务工作者的出现。正如资本创造的这些“萝卜坑”对填充其中的个体们不作区分一样,马克思主义分析的范畴,“阶级”、“剩余劳动力”、“工薪劳动者”,没办法解释为什么是特定的人占据特定的萝卜坑。他们没有给出线索来解释为什么女性在家庭内外都服从于男人,而不是反过来。马克思主义的范畴,就像资本本身一样,都是性别盲目的。马克思主义的分类方式不能告诉我们谁将会填补“空空的萝卜坑”。马克思主义对女性问题的分析,在这一基本问题上面已经吃尽苦头。</p>
-
-<p><strong>走向更有用的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strong></p>
-
-<p>马克思主义也是一种社会分析的方法,是历史的辩证唯物主义。朱丽叶·米切尔和舒拉米斯·费尔斯通将这种方法应用于女权问题,为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提出了新的方向。我们赞同米切尔说的:</p>
-
-<p>社会主义和“我们的关系”从来不是问题的关键,关键应该是使用科学社会主义[我们称之为马克思主义方法]作为一种方法来分析我们的压迫的具体性质,进而分析我们的革命角色。我相信,这种方法需要理解激进的女性主义,就像理解过去发展起来的社会主义理论们一样。</p>
-
-<p>正如恩格斯所写的:</p>
-
-<p>根据唯物主义的概念,历史的决定性因素是直接生命的生产和再生产。这又具有双重性质:一方面,生存手段的生产,例如食物、衣服、住所和生产所需的工具;另一方面,是人类本身的生产,物种的繁殖。某一特定历史时代的人们所生活的社会组织是由这两种生产方式所决定的……</p>
-
-<p>这就是米切尔尝试过的那种分析。在她的第一篇文章《女人:最漫长的革命》中,米切尔同时研究了市场工作以及生殖、性行为和养育孩子的工作。</p>
-
-<p>米切尔并没有完全成功,也许是因为并不是所有的女性的工作对她来说都算作生产。只有市场工作被确定为生产;妇女工作的其他领域(被松散地统称为家庭)被确定为意识形态的。很大程度上组织了生殖、性行为和育儿活动的父权制,对米切尔来说没有物质基础。《女性地位(Women’s Estate)》是米切尔对她第一篇文章的扩展,更关注于女性在市场工作的分析,而不是女性在家庭中工作的分析。这本书关注女性与资本的关系多于女性与男性的关系,关注女性为资本工作的问题多于女性为男性工作;更受马克思主义的影响而不是激进女性主义的影响。在她后来的作品《精神分析和女性主义》中,米切尔探索了研究男女之间关系的一个重要领域,即女性和男性形成不同的、基于性别的个性。米切尔似乎在说,父权制在心理领域的作用非常大,使得女性和男性儿童学习着成为父权制意义上的标准女性和标准男性。在这里,米切尔关注的是她最初轻视的领域,生殖、性行为和养育孩子,但由于她将它们放在意识形态领域,她还是继承了自己早期分析的根本弱点。她清楚地把父权制描述为基本的意识形态结构,就像资本是基本的经济结构那样:</p>
-
-<p>简单地说…我们正在…处理两个相互独立的领域:资本主义的经济模式和父权制的意识形态模式。</p>
-
-<p>尽管米切尔讨论了他们的相互渗透,她没有在女性和男性劳动力之间的关系中给予父权制一个物质基础,她也类似地没有注意到人格形成和性别创造过程的物质方面原因,这限制了她的分析的实用性。</p>
-
-<p>舒拉米思·费尔斯通将唯物主义分析引入父权制,连接了马克思主义和女性主义。她对唯物主义分析的使用并不像米切尔的那样矛盾。她认为性的辩证法是基本的历史辩证法,而父权制的物质基础是女性繁殖人类物种的工作。费尔斯通利用马克思主义来分析女性的地位,主张父权制存在一种物质基础,这些作品的重要性怎么高估都不过分。但它过分强调了生物学和繁殖活动。我们需要理解的是,性(一种生物学事实)是如何变成性别(一种社会现象)的。有必要将妇女的所有类型的工作都放在其社会和历史背景下,而不是只关注生殖这一项。虽然费尔斯通的作品提供了一种新的,女性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的用法,但是她坚持将男性对女性的主导地位作为所有其他压迫(阶级、年龄、种族)的基石,这表明她的书应该更恰当地被归为激进的女性主义者,而不是马克思主义的女性主义者。她的作品仍然是对激进女性主义立场的最完整的陈述。</p>
-
-<p>费尔斯通的书已经被马克思主义者们非常轻松地驳回了。例如,扎雷茨基称之为“对主观性的要求”。然而,费尔斯通的这本书让女性兴奋的是她对于男性对女性的权力的分析,以及她对这种情况的非常合理的愤怒。她关于爱的一章曾经是我们理解爱的核心方式,现在仍然如此。这不是关于马克思主义者可以处理的(只是一个态度的问题)一个“男性意识形态”,而是对男人压迫女人的客观后果的一种阐释,它让人有生活在父权制下的感觉。“个人的就是政治的”并不像扎雷茨基说的那样,是一种对主观性和更好的感受的请求:这是一种要把男性的权力和女性的从属地位当做一种社会和政治现实来承认的要求。</p>
-
-<h3 id="ii父权制与激进女性主义">II.父权制与激进女性主义</h3>
-
-<p>激进女性主义的写作的主要目的是记录“个人的就是政治的”这一口号。她们认为,女性的不满并不是出于适应不良者的神经质的衰叹,而是对这个女性被系统地支配、剥削和压迫的社会结构的反应。女性在劳动力市场上的弱势地位、中产阶级婚姻中以男性为中心的情感结构、女性在广告中的运用、把女性心理当做神经质的所谓理解——女性的生活在发达资本主义社会中已经被从头到脚地研究过了。激进女性主义文学的体量太庞大了,没办法简单概括。但同时,它在聚焦心理学这一点上是从一而终的。纽约激进女性主义者的章程是“自我的政治”。对于激进的女性主义者来说,“个人的就是政治的”意味着,最初的基本阶级划分是性别之间的划分,历史的动力是男性对权力和统治女性的争取,这就是性的辩证法。</p>
-
-<p>因此,费尔斯通改写了弗洛伊德,以理解男孩和女孩在权力的意义上发展成男人和女人。她对“男性”和“女性”性格痕迹的描述是典型的激进女性主义笔法。男性寻求权力和统治;他的气质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个人主义的,竞争的和务实的;根据费尔斯通的说法,男性意味着“技术模式”。女性的气质是供养者,是艺术的和哲学的,可以概括为“审美模式”。</p>
-
-<p>毫无疑问,“审美模式”是女性的想法会让古希腊人感到相当震惊。这里就是激进女性主义分析的错误之处:激进女性主义者提出的“性的辩证法”将“男性”和“女性”仅在当下表现出来的那些性格特点投射到了所有历史之中。激进女性主义的分析就理解当下来说,有极强的说服力。它最大的弱点是过于关注心理学方面的东西,以至于忽视了历史。</p>
-
-<p>其原因不仅在于激进女性主义的方法,还在于父权制的本质——一种具有惊人弹性的社会组织形式。激进女性主义者用“父权制”来指代一种以男性主导女性为特征的社会制度。凯特·米勒的定义很经典:</p>
-
-<p>我们的社会…是父权制的。如果人们回忆起军事、工业、技术、大学、科学、政治办公室、金融力量——简单来说,社会内的每一个权力途径,包括警察的强制力,都完全掌握在男性手中,事实就显而易见了。</p>
-
-<p>这种激进女性主义对父权制的定义适用于我们所知道的大多数社会,它们在这一点上都高度相似。激进女性主义者对历史的使用通常仅限于提供父权制在任何时间和地方都存在的例子。对于在妇女运动之前的马克思主义和主流社会科学家来说,父权制指的是一种男人之间的关系制度,它形成了封建社会和一些前封建社会的政治和经济轮廊,在其中社会等级取决于与生俱来的一些东西。资本主义社会被资产阶级社会科学家理解为精英主义\绩效至上、官僚主义和非个体化/客观冷漠的(impersonal);马克思主义者将资本主义社会视为阶级统治的制度。对于这两种社会科学家来说,无论是历史上的父权社会还是今天的西方资本主义社会,都不能被理解为一种男性之间的使他们能够支配女性的关系系统。</p>
-
-<p><strong>定义父权制</strong></p>
-
-<p>我们可以有效地将父权制定义为男性之间的一套社会关系,它有物质基础,虽然等级分明,但还是在男性之间建立了相互依赖和团结,这也使他们能够支配女性。虽然父权制是等级化的,不同阶级、种族或民族的男性在父权制中有不同的地位,但他们在对各自的女人的共同统治关系中也是团结起来的;他们相互依赖来维持这种统治。等级制度“能起作用”至少部分原因是因为它们在现状中创造了既得利益。那些地位较高的人可以“收买”那些地位较低的人,通过一种给予他们能够凌驾于其他地位更低的人的权力的方式。在父权制的等级制度中,所有的男人都被这样收买了。因为无论他们的地位如何,他们总归至少能够凌驾于一些女人之上。有一些证据表明,当父权制第一次在国家社会中制度化的时候,想要上位的统治者许诺男人们在字面意义上成为他们的家庭的首领(也就是加强他们对妻子和孩子的控制),以换取男人们将他们的一些部落资源割让给新的统治者。男人互相依赖(尽管他们的地位不同)来维持对女性的控制。</p>
-
-<p>父权制所建立的物质基础从根本上在于男性对女性劳动力的控制。男子通过禁止妇女获得一些基本的生产资源(例如,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的那些支付生活工薪的工作)和限制妇女的性取向来维持这种控制。一夫一妻制的异性婚姻是一种相对较新和有效的形式,似乎可以让男性同时控制上述两个领域。控制妇女的资源获取能力和她们的性取向,反过来使男性能够控制妇女的劳动力。这种控制既以为男性提供许多个人的和性方面的服务为目的,也以抚养孩子为目的。女性为男性提供的服务,使男性不必做许多不愉快的任务(比如打扫厕所),既发生在家庭的外部也发生在家庭的内部。家庭之外的例子包括男老板和教授对女员工和学生的骚扰,以及通常使用秘书来跑腿、煮咖啡和提供一种“性感”的氛围。然而,抚养孩子(无论孩子的劳动力是否对父亲直接有利)是延续父权制制度的一项关键任务。正如阶级社会必须被学校、工作场所、消费规范等复制一样,父权制的社会关系也必须被复制。在我们的社会中,儿童通常是由妇女在家里抚养的,这些妇女恰恰是在社会中被定义、看作不如男人的,而男人却很少出现在家庭场景中。以这种方式长大的孩子通常能很好地领悟到他们自己在性别等级制度中所属的地位。然而,这一过程的核心是家庭以外的领域,在这些领域,一系列父权行为被教导,妇女的劣势地位被强加和巩固:教堂、学校、体育、俱乐部、工会、军队、工厂、办公室、保健中心、媒体等等。</p>
-
-<p>因此,父权制的物质基础并不在于家庭中的养育孩子的行为,而是在于所有使男性能够控制女性劳动的社会结构。使得父权制生生不息的社会结构的各个方面在理论上是可识别的,也是可与其他方面分离的。盖尔·鲁宾通过确认“性/性别体系”,极大地提高了我们识别这些社会结构中的父权制元素的能力:</p>
-
-<p>“性/性别系统”是指社会将生物学意义上的性别转化为人类活动的产物的一套系统。在其中,这些被转化过后的性需求得到了满足。</p>
-
-<p>我们生来就是生物学意义上的雄性和雌性,但我们是被后天塑造成为社会意义上的男性和女性。恩格斯所说的生产方式的第二个方面解释了我们是如何被这样塑造的:“人类自身的生产,种群的繁殖。”</p>
-
-<p>社会决定了人类如何繁殖他自身这个种群。例如,如果人在生物学上是多性别的,那么繁殖将是偶然的。按性别划分的严格的劳动分工是所有已知社会都共有的一种发明,它创造了两种相互独立的性别,以及一种让男性和女性出于经济原因聚在一起的需求。于是,它有助于将他们性需求的满足导向异性恋。虽然从理论上讲,性劳动分配不应该包含着性别之间的不平等,但在大多数已知的社会中,社会上按性别划分的劳动分工都是给予妇女更低的工作地位的。性别分工也是性别亚文化的基础,在这些亚文化中,男性和女性的生活体验不同:男性权力的物质基础(在我们的社会中)不仅使得他们可以不做家务,可以获得更好的就业,而且也体现在心理的方面。</p>
-
-<p>人们如何满足他们的性需求,如何繁殖,如何向新一代灌输社会规范,如何学习性别,作为一个男人或一个女人的感觉一一所有这些都发生在鲁宾称为性/性别系统的领域。鲁宾强调了亲属关系(它的影响会告诉你,你可以与谁一起满足性需求),以及通过育儿和“恋母机器”发展出来的具有性别特征的人格。此外,我们还可以使用性/性别系统的概念来检查所有其他社会机构在定义和加强性别等级这方面所扮演的角色。鲁宾指出,从理论上说,一个性/性别系统可以是女性主导、男性主导或平等主义的,但鲁宾拒绝给各种已知的性/性别制度贴上标签,或以此种方式划分历史时期。我们之所以把我们现在的性/性别体系标记为父权制,是因为它怡当地捕捉到了等级制度和男性主导地位的概念,我们认为这是当前制度的核心。</p>
-
-<p>经济生产(马克思主义者习惯将它称为生产方式)和性/性别领域的人的生产都决定了恩格斯所说的“特定历史时代和特定国家的人民赖以生活的社会组织”。因此,只能通过观察人与物的生产和再生产来理解整个社会。没有所谓的“纯粹的资本主义”,也不存在“纯粹的父权制”,因为它们必须共存。存在的是父权资本主义,或父权封建主义,或平等主义的狩猎采集社会,或母系园艺(horticultural)社会,或父系园艺社会,等等。在生产的一个方面的变化和另一个方面的变化之间似乎没有必要的联系。例如,一个社会可以经历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并保持父权制。然而,常识、历史和我们的经验都会告诉我们,生产的这两个方面是如此紧密地交织在一起,因此其中一个方面的变化通常会在另一个方面产生运动、紧张或矛盾。</p>
-
-<p>在这种情况下,种族等级也可以被理解。随着对“肤色/种族系统”的定义,进一步的阐述也就是可能的。“肤色/种族系统”指的是一个将生物学意义上的肤色转变为社会意义上的种族的社会生活竞技场。种族等级制度,就像性别等级制度一样,是我们社会组织的一个方面,也是人们如何生产和再生产的一个方面。它们根本不是意识形态的;它们构成了我们生产方式的第二个方面,即人的生产和再生产。那么,最准确的说法可能是,不要把我们的社会简单地称为“资本主义的”,而应该说是“父权资本白人至上主义的”。在后面的第三部分,我们说明了资本主义适应和利用种族秩序的一种形式,以及资本主义和父权制之间相互关系的几个例子。</p>
-
-<p>资本主义的发展为工人的等级制度创造了场所,但传统的马克思主义分类方式不能告诉我们谁将填补哪些场所。性别和种族等级制度决定了谁填补空缺场所。父权制不是简单的等级组织,而是特定的人填补特定的场所的等级制度。研究父权制,我们就知道为什么是女性被统治以及如何被统治。虽然我们认为大多数已知的社会都是父权制的,但我们并不认为父权制是一种普遍的、不变的现象。相反,父权制作为一种允许男性支配女性的男性之间的相互关系,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形式和强度上都发生了变化。研究在历史上的社会中男性之间的相互依赖与其支配女性的能力之间的关系至关重要。研究男人之间的等级制度和他们获得父权利益的机会的区别也至关重要!当然,阶级、种族、国籍,甚至婚姻状况和性取向,以及明显的年龄,都在这里发挥作用。不同阶层、种族、国家、婚姻状况或不同性取向群体的女性对抗着不同程度的父权制力量。女人们自己也可能对在父权等级制中地位低于她们的男性亲属们的其他男性行使着阶级、种族或国家权力,甚至父权权力(通过她们的家庭关系)。</p>
-
-<p>概括地说,我们将父权制定义为一套具有物质基础的社会关系,在其中男性之间存在等级关系,也存在不同等级之间的团结,使他们能够支配妇女。父权制的物质基础是男性对女性的劳动力的控制。这种控制通过拒绝妇女获取必要的有经济效益的生产资料和限制妇女的性取向来维持。男人行使权力,接受女性的私人服务,不用做家务或抚养孩子,有权为了性而使用女性的身体,在感觉上和现实中都是强势的。我们目前所经历的父权制的关键因素是:异性恋婚姻(以及随之而来的同性恋恐惧症),女性养育子女和做家务,妇女对男性的经济依赖(通过劳动力市场的安排来执行),国家,以及许多基于男性之间社会关系的机构:体育、工会、行会、大学、教堂、公司和军队。如果我们想要理解父权制的资本主义,所有这些因素都需要被仔细分析。</p>
-
-<p>男性之间的等级制度和相互依赖以及女性的从属地位是我们社会运作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就是说,这些关系是系统性的。抛开建立这些关系的问题不说,我们要问,我们能够识别出资本主义社会中的父权关系吗?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我们必须发现男人和男人之间存在这种父权制的关系。尽管资产阶级和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家都声称这种关系不再存在,或者,即便存在也最多不过是一些无关紧要的残余物。我们能理解人类之间的这些关系是如何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延续下去的吗?我们能确定父权制塑造资本主义发展进程的方式吗?</p>
-
-<h3 id="iii父权制与资本的伙伴关系">III.父权制与资本的伙伴关系</h3>
-
-<p>我们怎么识别资本主义社会中的父权社会关系?似乎每个女人都只受到自己的男人的压迫;她的压迫似乎是一件私人的事。男人之间的关系和家庭之间的关系似乎都是分散的。我们很难把男人之间的关系,以及在男人和女人之间的关系,看作系统的父权制。然而,我们认为,父权制作为一种男女关系体系存在于资本主义中,而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父权制和资本之间存在着一种健康而强大的伙伴关系。然而,如果人们从父权制的概念和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理解开始,人们就会立即认识到父权制和资本的伙伴关系并不是不可避免的;男人和资本家经常有利益冲突,特别是在妇女的劳动力的使用上。这种冲突可能体现出来的一种方式是:绝大多数男性可能希望他们的女人在家里亲自为他们服务。少数男性是资本家,他们可能希望大多数女性(不是自己的)在工薪劳动力市场工作。在研究这场关于女性劳动力权力的冲突的紧张关系时,我们将能够确定资本主义社会中父权关系的物质基础,以及父权制和资本主义之间伙伴关系的基础。</p>
-
-<p><strong>工业化与家庭工资的发展</strong></p>
-
-<p>马克思主义者从他们在19世纪所目睹的一些社会现象中做出了相当合乎逻辑的推论。但他们最终低估了刚起步的资本需要与之对抗的先前存在的父权社会之力量,以及对资本进行调整以适应这些力量的需求。工业革命吸引了所有的劳动力,包括妇女和儿童;事实上,第一批工厂几乎只使用儿童和女性劳动。妇女和儿童可以独立于男人来挣工资,这既破坏了权威关系(如上文第一部分所讨论的),又使所有人的工资都保持在低水平。考茨基在1892年如此描述了这个过程:</p>
-
-<p>然后,随着工人的妻子和孩子…能够自己照顾自己,男性工人的工资可以安全地降低到仅满足他自己的个人需求的水平,而不会有停止新劳动力供应的风险。</p>
-
-<p>此外,妇女和儿童的劳动提供了额外的优势,因为她们不具有男人那样的抵抗能力:她们进入工人队伍,极大地增加了市场上出售的劳动力数量。</p>
-
-<p>因此,妇女和儿童的劳动…也降低了男性工人的抵抗能力,因为他们在市场上是过剩的;由于这两种情况,它降低了男性工人的工资。</p>
-
-<p>低工资和强迫所有家庭成员参与劳动力大军对工人阶级家庭生活的可怕影响被马克思主义者发现了。考茨基写道:</p>
-
-<p>资本主义的生产制度在大多数情况下并不会破坏工人的单一家庭,而是夺走它所有的一切,除了它的那些令人不快的特征。今天妇女在工业化工作中的活动…意味着她在既有的负担上又多了新的一个。但一个人不能服务两个主人。每当工人的妻子必须帮忙挣到每天的口粮时,他的家庭就难过了。</p>
-
-<p>工人和考茨基都认识到女人参与工薪劳动的缺点。女人不仅是“更廉价的竞争者”,而且职业女性不是别人,就是他们自己的妻子,她们没办法很好地“服务于两个主人”。</p>
-
-<p>男性工人抵制妇女和儿童大量进入劳动力市场,并试图将她们排除在工会成员和劳动力大军之外。在1846年,《十小时倡议》声明:</p>
-
-<p>不言自明的是,所有试图改善女工厂工人的道德和身体状况的努力都将会失败,除非她们的工作时间大大减少。的确,我们甚至可以说,已婚的女性最好专注于家务劳动,这比在工厂里跟着永不停歇的机器来劳动要好得多。因此,我们希望很快有一天,丈夫能够养活妻子和家人,而不用派前者去忍受棉纺厂的苦工事。</p>
-
-<p>1854年,在美国,全国印刷工会决定不“通过法案(act)鼓励雇佣女性设计师”。男性工会成员不想为女工提供工会保护;而是试图把她们排除在外。1879年,雪茄制造商国际联盟主席阿道夫·斯特拉瑟说:“我们不能把女性赶出这个行业,但我们可以通过工厂法律来限制她们的日常劳动配额。”</p>
-
-<p>虽然廉价竞争的问题可以通过适当安排劳动妇女和青年来解决,但扰乱家庭生活的问题却没办法这样解决。男性为男性保留了工会的保护,并要求建立保护妇女和儿童的劳动法。保护性的劳动法虽然可能改善了一些对女性和童工最严重的虐待,但也限制了成年女性在许多“男性”工作中的参与度。男人们试图将高工资的工作都掌握在自己手中,也想要提高男性的整体的工资水平。他们要求工资要高到足够用他们自己的工薪劳动来养活家庭成员。这种“家庭工资”制度逐渐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成为稳定的工人阶级家庭的规范。一些观察人士声称,不上班的全职妻子是男性工人生活水平的一部分。男性工人不是为男女平等的工资而战,而是寻求“家庭工资”;希望保留妻子在家里的服务。在没有父权制的情况下,一个统一的工人阶级可能会直面资本主义,但父权社会关系分裂了工人阶级,允许一部分(男人)因拿取另一部分(女人)的利益而被收买。男人之间的等级制度和他们之间的团结在这个解决过程中都是至关重要的。“家庭工薪”可以理解为解决当时父权制和资本主义利益之间在妇女劳动力方面的冲突的一种方式。</p>
-
-<p>大多数成年男性的家庭工资意味着男性的妥协和共谋。它意味着其他人的低工资,例如年轻人、女性和社会定义的低等男性(爱尔兰人、黑人,等等父权阶层中最低的群体,他们被剥夺了许多父权福利)。妇女、儿童和低等男子的低工资由劳动力市场上的工作隔离来执行,进而由工会和管理机构以及学校、培训项目甚至家庭等辅助机构来维持。工作的性别隔离,通过确保妇女拥有较低收入的工作,既保证了妇女对男子的经济依赖,又加强了妇女和男子分别适合不同领域的无形观念。因此,对大多数男性来说,家庭工资的发展从两方面保障了男性统治的物质基础。首先,女性的工资水平低于男性。妇女在劳动力市场上获得的低工资,使男性对比女性的物质优势得以延续,并鼓励女性选择全职太太作为职业。其次,女性在家里做家务,做其他直接使男性受益的服务。妇女的家庭责任反过来又加强了她们低下的劳动力市场地位。</p>
-
-<p>能看出来,在20世纪早期发展起来的这种解决办法,既有利于资本的利益也有利于父权制的利益。人们经常认为,资本家们认识到,在19世纪早期工业化进程中盛行的极端恶劣的工作条件下,工人阶级家庭无法充分地自我繁殖。他们意识到,家庭主妇比有工资的妻子更能够生产和维持健康的工人,受过教育的孩子比未受过教育的孩子更能成为好的工人。这种交易包括向男性支付家庭工资,让女性留在家里。这既让当时的资本家满意,也让男性工人满意。尽管交易的条款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改变,但直到今天,家庭以及女人在家庭中的劳动仍然还是通过提供一个劳动力的方式来服务资本,并且通过成为男性驰骋特权的空间来服务男人。女人们不仅努力服务着男人们和她们的家人们,也作为消费者服务资本。家庭也是学习支配和服从的地方,正如费尔斯通、法兰克福学派和其他许多人所解释过的那样。顺从的孩子成为顺从的工人;女孩和男孩各自习得适当的角色。</p>
-
-<p>虽然家庭工资表明资本主义在适应父权制,但儿童地位的变化却表明父权制在适应资本。孩子们和妇女一样开始被排除在工薪劳动之外。随着孩子们赚钱能力的下降,他们与父母的法律关系也发生了变化。在美国工业时代的开始,满足孩子们对父亲的需求被认为对他们的幸福发展至关重要,甚至是首要的:在有争议的监护权案件中,父亲们享有法律优先权。布朗的研究表明,随着孩子为家庭经济福祉做出贡献的能力下降,母亲越来越被视为孩子幸福发展的重要因素,并在监护权有争议的案件中逐渐获得了法律优先权。在这里,父权制适应了儿童不断变化的经济角色:当孩子有生产力时,男人声称拥有他们;当孩子变得无生产力时,他们就被发配给妇女。</p>
-
-<p><strong>二十世纪的伙伴关系</strong></p>
-
-<p>19世纪的马克思主义者们关于父权制将在资本主义把所有人都无产阶级化的需要面前枯萎的预言并没有成为现实。他们不仅低估了父权制的力量和灵活性,还高估了资本的力量。他们设想,撕裂封建关系的资本主义的新社会力量几乎是无所不能的。在面对日常生活中的历史性的力量时,当代的观察者更好地看到了“纯粹的”资本主义倾向和“实际的”资本主义倾向之间的区别。关于资本和种族秩序之间的“伙伴关系”以及劳动力市场分割的讨论,提供了“纯粹”资本主义力量如何与历史现实相妥协的额外例子。资本主义在这个过程中表现出了巨大的灵活性。</p>
-
-<p>研究过南非的马克思主义者认为,尽管种族秩序可能不允许每个人实行平等的无产阶级化,但这并不意味着种族障碍阻碍了资本积累。抽象来说,分析师可能会讨论哪种安排可以允许资本家攫取最多的剩余价值。然而,在一个特定的历史情况下,资本家必须关注社会控制、工人群体的抵抗和工会的干预,以及国家的干预。为了让整个社会可持续,国家可能会干预;国家有必要监管一些资本家,以克服那些最极端的资本主义倾向。如果考虑到这些因素,那么资本家最大化了最大的实际利润。如果出于社会控制的目的,资本家以特定的方式组织工作,资本本身并不能决定谁(即哪些个人具有归属特征)在工薪劳动力中占据较高阶层,谁占据较低阶层。当然,这有助于让资本家本身成为占主导地位的社会群体,同样也可能是种族主义者(和性别歧视者)。资本主义既继承了主导群体的与生俱来的特征,也继承了从属群体的。</p>
-
-<p>最近关于垄断资本创造劳动力市场分割的趋势的争论与这一理解是一致的。资本家故意分割劳动力,使用一些与生俱来的特征来划分工人阶级,这显然源于对社会控制的需求,而不是狭义上的资本积累所必要的事情。随着时间的推移,并不是所有这些分裂的尝试都能成功(在分裂方面),或者有利可图。资本塑造劳动力的能力取决于狭义上的资本积累的要求(例如,生产的组织方式是否需要大量工人之间的沟通?如果是这样,他们最好都说英语),也取决于一个社会内部的可能鼓励或强制资本去适应社会自身的力量(在南非给白人和黑人分别设置单独的洗浴间对于资本家来说,只能被理解为一个经济成本,但它低于试图迫使南非白人与黑人一起洗澡的社会成本)。</p>
-
-<p>如果我们关于资本主义发展进程的争论的第一个要素是资本不是全能的,那么第二个要素就是资本是非常灵活的。资本积累遇到了预先存在的社会形式,既摧毁它们,又适应它们。资本的“适应”可以被视为这些旧有形式在新环境中冥顽不灵的力量的反映。即使他们坚持下去,他们也不是没有改变的。比如今天对种族和性别的意识形态理解,就是在资本积累过程中对种族和性别区分的强化之中形成的。</p>
-
-<p><strong>今天的家庭和家庭工资</strong></p>
-
-<p>我们在上面已经论证,资本主义和父权制的适应或相互适应,在20世纪早期以家庭工资的发展为形式。家庭工资巩固了父权制和资本之间的伙伴关系。尽管尤其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来,妇女的劳动参与率有所增加,但我们认为,家庭工资仍然是当前性别分工的基石一一在这个分工中,女性主要负责家务,男性主要负责工薪工作。妇女在劳动力市场上较低的工资(再加上需要有人抚养孩子)保证了家庭作为一个必要的收入集中单位的存续。因此,由家庭工资支持的家庭便允许男人在家庭内部和家庭外部控制妇女的劳动。</p>
-
-<p>虽然职业女性的增加可能会给家庭造成压力(类似于考茨基和恩格斯19世纪所指出的压力),但认为家庭的概念和现实以及性别分工很快就会因此消失是错误的。性别分工再次出现在劳动力市场上,妇女从事女性的工作,通常和她们曾经在家庭内部做的工作一样——准备食物和服务,各种清洁,照顾人,等等。由于这些工作地位低工资低,父权关系仍然是完好的,尽管它们的物质基础在某种程度上从家庭转移到工资差异。例如,卡罗尔·布朗认为,在资本主义内部,我们正在从“以家庭为基础”的父权制转向“以工业为基础”的父权制。</p>
-
-<p>以工业为基础的父权关系以各种方式得到执行。为女性明确规定了较低的工资、较低的福利和较少的晋升机会的工会合同,不仅仅是返祖的宿醉一一即性别歧视态度或男性至上主义意识形态的一种情形一一它们其实维持着父权制度的物质基础。虽然有些人认为父权制已经在家庭中消失(例如,参看斯图尔特·伊文,《资本的意识》),但我们不会这样认为。虽然资本和父权制之间妥协的条款随着以前位于家庭中的额外任务资本化而改变,并且女性的劳动力权力的部署的场所也在变化,然而,正如我们上面所说的,劳动力市场上极端的工作隔离所造成的工资差异,通过鼓励妇女结婚,加强了家庭,也加强了家庭劳动分工。家庭工资的“理想”——一个男人可以挣到足够的钱来养活整个家庭——可能会让位于一种新的理想,即男人和女人都通过工资收入来贡献整个家庭的现金收入。因此,为了延续父权制,即男性对女性劳动力权力的控制,工资差异将变得越来越必要。工资差别将有助于将妇女的工作定义为比男子次要的工作,因为它需要妇女实际上继续以经济方式依赖男子。劳动力市场和其他地方的性别分工应该被理解为一种父权制使自身得以延续下去的表现方式。</p>
-
-<p>许多人认为,尽管资本和父权制之间的伙伴关系现在己经存在,从长远来看,资本主义最终会无法容忍它;资本最终可能会摧毁家庭关系和父权制。论点的逻辑是资本主义社会关系(家庭不是它的例子)倾向于普遍化,随着女性越来越能赚钱她们将越来越拒绝在家庭中的从属地位,并且因为家庭尤其压迫妇女和儿童,一旦人们可以自己靠自己生活它就会崩溃。</p>
-
-<p>我们不认为家庭中体现的父权关系如此容易被资本摧毁,我们也几乎没有看到什么证据表明这个家庭制度目前正在解体。尽管妇女劳动力参与率的增加使离婚更加可行,但离婚的动机对妇女来说并不是压倒性的。妇女的工资水平只能让少到几乎没有的一些妇女有能力独立和充分地养活自己和抚养孩子。传统家庭衰败的证据怎么说也是微弱的。离婚率并没有那么大幅度的增加,而是在各阶级中保持平稳;此外,再婚率也很高。直到1970年的人口普查,初婚率一直在历史性下降。自1970年以来,人们似乎一直在推迟结婚和生育,但最近,出生率已开始再次回升。现在的确有更大比例的人口生活在传统家庭之外。尤其是年轻人,他们正在离开他们父母的家,并且在他们结婚建立传统的家庭之前就开始自立门户。老年人,特别是老年女性,在子女长大后,经历配偶分居或死亡后,她们在自己的家庭中经历着孤独。然而,这些趋势表明,新一代的年轻人将在他们成年后的某个时候以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高的比例形成核心家庭。1930年以来出生的群体最终结婚率和生育率比以前的群体要高得多。结婚和育儿的持续时间可能正在缩短,但其影响的范围仍在蔓延。</p>
-
-<p>资本“摧毁”家庭的观点也忽视了使家庭生活具有吸引力的社会力量。尽管有人批评核心家庭对心理造成破坏,但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家庭仍然满足了许多人的真实需求。这不仅适用于长期的一夫一妻制,对抚养孩子的需求更是如此。单亲父母同时承受着经济上和精神上的负担。特别是对工人阶级妇女来说,这些负担使劳动力参与的“独立”变得虚幻。单亲家庭最近被政策分析人士视为过渡性家庭结构,在再婚后成为双亲家庭。</p>
-
-<p>女性劳动力参与增加的影响可能是家庭内部性别分工的减弱,而不是更频繁的离婚,不过这也缺乏证据。这几年关于谁做家务的统计数据,即使是妻子有收入的家庭也没什么变化:女性仍然做大部分的家务。“一天当作两天用”对职业女性来说就是现实。这并不奇怪,因为家庭之外在劳动力市场的性别分工,使女性在经济上依赖男性,即便她们自己也挣工资。然而,父权制的未来并不仅仅取决于家庭关系的未来。因为父权制,就像资本一样,可以具有惊人的灵活和适应性。</p>
-
-<p>无论家庭内部和其他地方的父权制劳动分工,是否对于资本来说“最终”是无法容忍的,它反正现在在塑造着资本主义。正如我们下面所说明的,父权制既使资本主义控制合法化,又使某些形式的资本斗争合法化。</p>
-
-<p><strong>二十世纪的意识形态</strong></p>
-
-<p>父权制通过在男性之间建立和合法化的等级制度(通过允许所有等级的男性控制至少一些女性),加强了资本主义的控制,而资本主义价值观塑造了父权制下善的定义。</p>
-
-<p>费尔斯通定义的心理现象就是在依赖和支配关系中发生之事的独到例子。它们出自男性社会权力的现实一一而女性没有权力一一但它们是由它们发生在资本主义社会的背景下的事实所塑造的。如果我们用激进的女性主义者所描述的那样来审视男性的性格特点——竞争性的,理性主义的,支配的——它们很像我们对资本主义社会主导价值观的描述。</p>
-
-<p>这种“巧合”可以用两种方式来解释。首先,男人,作为工薪劳动者,在工作中被吸收到资本主义的社会关系中,被驱使进入这些关系所规定的竞争中,并吸收相应的价值观。激进的女性主义对男性的描述并没有完全超出资本主义社会的范围。第二,即使男人和女人实际上并没有按照性规范所规定的方式行事,男人也会为自己主张那些在主导意识形态中被重视的特征。于是举个例子,《克雷斯伍德高地》的作者发现,当男性是专业人士,整天操纵下属(通常使用基本的非理性的动机来训导出他们想要的行为)时,男性和女性将男性描述为“理性和务实的”。当妇女投入大量精力研究抚养儿童和儿童发展的科学方法时,《克雷斯伍德高地》里的男性和女性将妇女描述为“非理性和动感情的”。</p>
-
-<p>这不仅有助于解释资本主义社会中“男性”和“女性”的性格特征,而且也解释了资本主义社会中性别歧视意识形态的特殊形式。正如女性的工作具有延续男性统治和资本主义生产的双重目的一样,性别歧视的意识形态也具有双重目的,即美化男性特征/资本主义价值观,以及诋毁女性的性格特征/社会需求。如果女性在其他的社会中是低级的或无力的,那么男性这样做的理由就和资本主义社会不一样了。只有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将女性贬低为感性的或非理性的才有意义。只有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将女性视为“依赖者(dependent)”才有意义。“依赖者”的封号在封建社会中没有意义。由于分工确保了作为妻子和母亲的女性在很大程度上关心使用价值的生产,对这些活动的诋毁既掩盖了资本无法满足社会层面上决定性的需求,同时也在男性眼中贬低了女性,为男性占主导地位提供了理由。这方面的一个例子可以从电视购物广告特有的矛盾心理中看出。一方面,他们致力于解决满足社会需求的真实障碍:(消灭)破坏衣服和刺激皮肤的洗涤剂,各种各样的劣质产品;另一方面,必须诋毁对这些问题的关切;这是通过嘲笑妇女即必须处理这些问题的工人来实现的。</p>
-
-<p>一个证明父权制和资本主义的伙伴关系的平行论点可能是关于劳动力中的性别劳动分工。性别分工的存在使女性从事低薪工作,并从事被认为适合女性角色的工作。妇女阶层是教师、慈善工作者和卫生保健领域的绝大多数。妇女在这些工作中所扮演的养育者角色地位很低,部分原因是男人诋毁妇女的工作。这些工作的地位很低,也因为资本主义强调个人独立和私营企业满足社会需要的能力,而这些重点与对集体提供社会服务的需要相矛盾。只要可以用它们是女人干的活儿来诋毁养育任务的社会重要性,就可以避免资本对交换价值的优先地位与【社会】对使用价值的需求之间的对抗。这样,就不是女性主义,而是分裂工人阶级的性别歧视削弱了工人阶级。</p>
-
-<h3 id="iv走向一个更进步的联盟">IV.走向一个更进步的联盟</h3>
-
-<p>还有许多问题有待我们去探索。我们在这里使用的父权制与其说是一个分析性的术语,更像是一个描述性的术语。如果我们认为马克思主义做得不够,激进的女性主义本身也不够,那么我们就需要发展新的类别。我们的任务之所以是困难的,是因为同样的特征,如劳动分工,往往同时加强父权制和资本主义,而在一个完全父权制的资本主义社会中,很难分离出父权制的机制。然而,这是我们必须做的事情。我们不得不指出一些起点:观察谁从妇女的劳动力中受益,揭示父权制的物质基础,调查男性之间的等级制度和团结机制。我们必须问的问题是无穷无尽的。</p>
-
-<p>我们能谈谈父权制度的运动规律吗?父权制是如何产生女性主义斗争的?除了先进的资本主义社会,我们在哪里还能看到性别政治和性别斗争?父权制度的矛盾是什么?它们与资本主义矛盾的关系是什么?我们知道父权关系导致了女权运动,资本产生了阶级斗争一一但是女性主义与阶级斗争的关系在历史背景下是如何发挥出来的呢?在本节中,我们试图提供对最后一个问题的答案。</p>
-
-<p>在历史上和现在,女性主义和阶级斗争的关系要么就是两条完全独立的道路(一方面是资产阶级女性主义,另一方面是阶级斗争),要么就是在左翼内部由马克思主义来支配女性主义。关于后者,这既是马克思主义的分析力量的结果,也是左翼内部男人的力量的结果。这些观点既产生了左翼的公开斗争,也产生了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者的矛盾立场。</p>
-
-<p>大多数认为自己是激进分子的女性主义者(反体制、反资本主义、反帝国主义、社会主义、康米、马克思主义者,什么都反)会同意,妇女运动的激进派己经失去了势头,而“资产阶级”似乎抓住了时机并继续前进。我们的运动已经不再处于那个令人兴奋的,精力充沛的时期,那时无论我们做什么都会有用:提高意识,把更多的女性(甚至比能容纳的更多)带入运动,在社会中增加女性问题的可见性,通常以一种在根本上挑战资本主义和父权关系的方式进行。现在我们感觉到女权运动的一部分被吸收了,“女性主义”被用来反对女性一一例如,在有些诉讼中法官主张女性离婚前是家庭主妇的也不需要赡养费,因为我们都知道女性现在已经被解放了。迄今为止未能通过的平等权利修正案(ERA)表明,在许多女性心中仍存在一种立法上的恐惧,她们害怕“女性主义”将继续被用于针对女性,这表明我们真的需要重新评估我们的运动,分析为什么它以这种方式被吸收了。对我们来说,求助马克思主义来进行重新评估是合乎逻辑的,因为它是一个发展着的社会变革理论。与女性主义理论相比,马克思主义理论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在我们试图使用它时,我们有时也偏离了女性主义的目标。</p>
-
-<p>左派一直对妇女运动持矛盾态度,经常认为它是社会主义革命的事业。当左翼女性拥护女性主义时,它可能会对左翼男性构成个人威胁。当然,许多左翼组织也从妇女的劳动中受益。因此,许多左翼的分析(无论是进步的还是传统的)在理论上和政治上都是自私的。它们试图影响妇女放弃对妇女的情况产生独立理解的努力,并采纳他们自己对情况的理解。至于我们如何应对这种压力,当我们转向马克思主义分析,自然会试图加入使用这个范式的“兄弟会”,我们可能最终试图为与兄弟会的斗争正名,而不是试图用分析女性的情况来改善我们的政治实践。最后,许多马克思主义者对他们传统的女性问题的批判分析感到满意。他们认为阶级是理解女性地位的正确框架。妇女应该被理解为工人阶级的一部分;工人阶级反对资本主义的斗争应该优先于男女之间的任何冲突。不能允许性(别)冲突干扰阶级团结。</p>
-
-<p>随着过去几年美国经济形势的恶化,传统的马克思主义分析也需要重新为自身正名。在60年代,民权运动、学生言论自由运动、反战运动、妇女运动、环保运动以及专业集团和白领团体日益激烈的运动都为马克思主义者提出了新的问题。但现在,通货膨胀和失业等明显的经济问题的回归,掩盖了这些要求的重要性,并让左派回到了“基本盘”一一(狭义定义的)工人阶级政治。很多到处生长的马克思-列宁主义原-党派小团体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是反女性主义者。有迹象表明,左翼学术界中女性主义问题的讨论程度也在下降。日间托儿所正在从左翼工会会议的讨论内容中消失。随着马克思主义或政治经济学在智力上被接受,自由主义学术界的老男孩网络被复制到一个由马克思主义者和激进分子组成的年轻男孩网络中,尽管它年轻而激进,但在成员和观点上仍是男性式的。</p>
-
-<p>那种让激进女性放弃这些愚蠢的东西,变得“严肃”的革命性的压力增加了。与“通货膨胀”和“失业者”相比,我们的工作似乎是在浪费时间。我们(女性)的失业从未被视为一场危机,这是男性占主导地位的一种症状。在20世纪30年代的上次重大经济危机中,巨大的失业一部分是通过将女性排除在各种工作之外来解决的一一即每个家庭只有一个的工薪工作,而这份工作是男性的工作。资本主义和父权制从危机中恢复了,也加强了。正如经济危机通过纠正失衡为资本主义发挥恢复作用一样,它们也可能为父权制服务。30年代让女性回到了原来的位置。</p>
-
-<p>如果放弃对女性主义问题的研究和实践,反对资本和父权制的斗争就不可能成功。一场仅仅针对资本主义压迫关系的斗争将会失败,因为它们在父权压迫关系中的潜在支持将会被忽视。对父权制的分析对于一种会破坏父权制的社会主义的定义是必要的,这种社会主义也是唯一一种对女性有用的社会主义。虽然男人和女人都需要推翻资本主义,但他们保留了性别群体特有的利益。从我们的研究、历史或男性社会主义者来看,尚不清楚“社会主义”所为之奋斗的东西对男人和女人是否都是一样的。因为一个“人道的社会主义”不仅需要就新社会应该是什么样子和一个健康的人应该是什么样子达成一致,而且更具体地说,它将要求男人们放弃他们的特权。</p>
-
-<p>作为妇女,我们不能让自己被花言巧语哄骗住,从而放弃我们任务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就像我们在历史中许多次被骗的那样。我们必须反对那种尝试让我们放弃女性主义之目标的明显的和不明显的高压。</p>
-
-<p>这意味着两个策略性的考虑。第一,建立社会主义的斗争必须是一场具有不同利益的群体组成联盟的斗争。妇女不应该相信男人在革命后“解放”他们,部分原因是没有理由认为他们会知道怎么做;一部分因为他们没有必要这样做;事实上,他们的直接利益在于我们受到的持续压迫。相反,我们必须有自己的组织和自己的权力基础。第二,我们认为资本主义内部的性别分工给了女性一种实践,在其中我们已经学会了理解人类的相互依赖和需求是什么。我们同意莉丝·沃格尔的观点,即虽然男性长期以来一直在与资本作斗争,但女性知道该为什么而奋斗。一般来说,男性在父权制和资本主义中的地位阻止了他们认识到人类对养育、分享和成长的需求,以及认识到在非等级制和非父权制的社会中满足这些需求的可能性。但即使我们提高了他们的意识,男人们也可能会评估潜在的收益和潜在的损失,然后选择现状。男人可能会失去的不只是单纯的枷锁。</p>
-
-<p>作为女性主义社会主义者,我们必须组织一种实践,既解决反对父权制的斗争,也解决反对资本主义的斗争。我们必须坚持,我们想要创建的是这样一个社会,在其中相互依赖的认同是解放而不是耻辱,在其中养育后代不是一个压迫的实践而是一个普通的实践,在其中女性不再继续支持不正当的那些具体的男性自由。</p> Heidi Hartmann 女性主义社会主义者,必须组织一种既解决反对父权制,也解决反对资本主义的斗争实践。我们必须坚持要创建一个相互依赖、认同解放而非耻辱的社会。 巴枯宁瑞士演讲・三 1871-05-03T10:56:15+06:55 1871-05-03T10:56:15+06:55 https://agorahub.github.io/pen0/heros/MikhailBakunin-a1_r-bakunins-speech-in-switzerland-3 <p>亲爱的同志们,上次说1789~1793年革命中,中产阶级有意无意间助用平民之力,筑其权力于封建世界废墟之上。从此以后,他们成为统治阶级。</p>
-
-<!--more-->
-
-<p>若说“热月”罗伯斯庇尔和圣茹斯特等政权被推翻,生命被杀害,信徒被充军的反动派政变,是移居国外的贵族与教士的阴谋所致,人们就犯了极大的错误了。贵族与教士这两败类中有许多分子很热心地参与此种阴谋,并幸灾乐祸地,愿意见这些使他们心惊胆寒,不留情宰割他们头颅的敌人失势垮台,倒是不错的但如果只有他们,他们是一无所能的。他们的财产既已被充公,他们还有什么能力卷土重来呢?当时中产阶级中有一部分因营买国产,垄断军需,征税粮税,乘众人贫困与破产的机会而致富,而私饱的人唯恐革命骚扰到他们腰间的荷包,因而大发狠心,断送了革命的命脉,所以“热月”反动得主谋者就是这些代表道德与公众秩序的伪善者。他们之外又有一群商人为其旁助,商人真是永远作恶与怯弱的败类,他们零星地吮吸平民的脂膏,以劣货欺骗平民的金钱,他们有平民的无知怯弱于革命而残暴反动。在他们心目中一切使人动心的思想,及人类的最高原则,和人类的无上利益都是空的,不会存在的。就是爱国主义,他们至多也只识其浮夸与虚荣的一面,或者是完全不知道。所以世间没有什么情感能使他们摆脱铜臭的拜金勾当,与可怜的日常忧虑的。任何人都知道,任何党的人都肯定地说,在这可怕的巴黎被围中,当平民与敌人激战的时候,当富有阶级筹划阴谋,奉巴黎于普鲁士人之手的时候,当宽大的无产阶级——平民的妇人与子女忍不住饥饿的时候,一般商人唯利是图的企图,就是怎么样使他们的货物,民食所必需的物品,卖得最高的价钱。</p>
-
-<p>法国各城的商人都做过同样的勾当。在以被普鲁士人侵占的各城,他们会开门迎接敌人。在未被侵占的城市,他们也已预备替敌人去开门,他们破坏国防,他们到处尽力之所能反抗唯一能就法国的平民举事和平民武装。今日城市中的商人同乡下的农民构成了反动的大本营。农民还有转变走上革命之路的可能,而商人将永远是卑怯的商人。</p>
-
-<p>中产阶级于法兰西大革命中自成两类,一类是极少数人,即以“雅各宾”党为名的革命的中产阶级。我们于此切不可将今日的雅各宾党与1793年的雅各宾党混谈了。今日的雅各宾党只是上个世纪的英雄灰色之幻影,不像人样的小鬼,滑稽的怪形而已。而1793年的雅各宾党则的确是伟大的人物,他们有革命的圣心、正义与自由平等的尊崇。他们之所以不懂这些在今日尤能代表我们意向的名词,其咎不在与他们。他们当时只留意到政治的表面,而不了解经济与社会的意义。但是,我复述一句,这并不是他们的过错,正如我们今日所能了解,并不是我们的的功劳一样。所谓功过都是时间的问题。人类是慢慢的呀!有时却嫌太慢了——向前发展的人类真理都是绵延不绝的错误和残酷残忍的经验上得来的。1793年的雅各宾党是有真信仰的人,他们受着思想的感应并且忠于思想。他们真可以说是英雄!他们没有完成革命的伟大工作,这是他们丧失英雄本色的一点。我们可以,而且也应该攻击丹东、罗伯斯庇尔、圣茹斯特等人的学理错误,我们尽管批评他们。说他们的思想是不对的,狭小的,在社会经济上只是中产阶级的,但是,对于他们革命的能力我们不可不表十二分的敬意。他们是昔时英雄中的中产阶级最后的几个英雄。</p>
-
-<p>在这英雄的少数人之外,还有一大群物质上是垄断人的中产阶级,对于他们,什么革命的思想与革命的志高原则,若是不能用于填满他们那样可敬的,那样宽大的钱袋的,那么也只是一些空洞的,毫无价值与意义可言的名词罢了。一旦他们中最富有,同时也是最有势的人借着革命的响声与方法腰间变着满满的时候,他们就会觉得革命的时期过得太久了,现在应该完结了,应该恢复法律与公众秩序的统治了。</p>
-
-<p>他们推翻了“公安委员会”,杀了罗伯斯庇尔、圣茹斯特及他们的许多朋友,并成立了执政府,这执政府真是十八世纪之末腐败的中产阶级之结晶,当时几千少数人以盗窃方法获得且积累了无数金钱,而执政府即是这些金钱的胜利和统治。</p>
-
-<p>但是未完全腐化的法国,因受大革命伟业的激动,再也忍不住此种制度的压迫了。于是起了两种抗议,第一种失败了,第二种成功了。假如第一种胜利,假如第一种能够成功,那么不但法国能救,即世界也将由此改头换面了,不幸第二种的胜利成了暴君的暴政与平民的奴隶制。我所说的,即指巴勃夫(Babeuf)的暴动和拿破仑一世的僭权。</p>
-
-<p>巴勃夫的暴动是18世纪最后的革命行动。巴氏及他的朋友们与罗伯斯庇尔、圣茹斯特颇为相近,差不多就是他们的朋友,又可以说是社会主义的雅各宾党。他们遵崇平等,甚而不顾自由。他们的计划是很简单的:他们要将地主和工具领有者的财产充为国有,由共和的,民主的,社会的国家来支配一切,国家为一切流动产与不动产的主人,因此成为社会的唯一雇主,一切工皆有它命令是从,同时它有政治的无上权,把儿童的教育权收为己有,使全国儿童都有享受教育平等的机会,并强迫成年的男女依平等与正义的原则去劳动去生活。于是一切地方自治力,个人的创制力,总而言之一切自由都将被此种可怕的权力消灭殆尽。全社会只能呈现出一副单调的,强迫的始终如一的灰色之图。政府虽然有普通选举而组成,但是只要选举完了,只要政府依旧在形式职权它对于社会的各分子,却有一种绝对的权力。</p>
-
-<p>由国家的权力去强迫造成平等的学理并非是巴勃夫发明的,古代的大思想家柏拉图于公元前数世纪,在他描写平等社会的《共和国》一书中早就将此种学理的基本原则说明了。最初的基督教徒虽然被当时的社会所迫害,在他们的团体中也已实地实验过共产主义的生活了。最后,即在宗教革命之初,十六世纪初的德国有个闵采尔(Münzer)同他的子弟们也做过社会平等的第一次实验,想在一个广大的社会基础上创立起平等来,巴勃夫的密谋只是平等思想在群众中作第二次实地的表现罢了。这些实验连最后的也在内,之所以不能成功,约有两种理由:第一种是因为群众的程度不够,不知道实行的可能性,第二种,尤其是上因为这些制度上,平等与国家的强权和势力相连,不知不觉间排斥了自由。我们都知道,亲爱的朋友们,平等只能借自由而可能,平等与自由是并行的。然而请你们不要误会,我之所谓的自由并不是中产阶级所独享的,以群众的奴隶制为基础都自由,这与其说是自由,不如说是特权哩,我之所谓自由是人群普遍的自由,使各个人都有人格的自由,但是我们也知道此种自由只有在平等上才可能。不但在学理上而且以实行去反抗一切由不平等而起的制度与社会关系,然后再以众人的自由为原则去创立社会的经济平等。看呐这就是我们现在的纲领,这就是虽有俾斯麦、拿破仑、梯也尔及我尊严的皇帝的一切哥萨克及我全俄至高无上的沙皇所不能阻止其胜利的纲领。</p>
-
-<p>巴勃夫的密谋,将“热月”巴黎反动的政变,所杀溃的,未遭流刑而忠于革命的公民都集合拢来,其中并有许多的工人。密谋失败了,有些被杀了,但有许多仍活着,如邦纳罗蒂(Philippe Buonarroti)就是其中一个。邦氏性刚如铁大有古风,生平为人所看重,敌党对他亦无不起敬意。他亡命比利时很久,他为比利时“烧炭共产主义者”秘密结社的主要创始者,他做了一本书,这本书今日颇不易得,我的一本以后将设法寄给我们的朋友亚岱马君(Adhémar Schwizguebe,松维利耶的雕刻匠)叙述巴勃夫密谋的经过情形,颇为悲壮。所以巴勃夫密谋可谓是过去一个世纪,革命反抗反动之最后的英雄的表现。</p>
-
-<p>我曾经说过拿破仑一世的僭权。此种历史较诸巴氏暴动更惨千百倍,你们大家都是知道的,这是残暴无耻的“刺刀”制度的开端,十九世纪之初,人道第一次遭到无理批颊的耻辱。拿破仑一世为一切暴君的人杰,同时,在军事上说,他又是一切暴君的恐怖,他失败了,他将他不幸的遗产,最无耻的“蔑视人道”、“以刀威逼”的原则留给他们。</p>
-
-<p>我不愿对你们叙事“复古时代”的政况,这是千疮百孔,旦夕垂危两败类即贵族和僧侣想恢复其原有的政治生活与威权的最可笑的实验。复古时代最该注意的一点,就是取得政权欲千年不朽的中产阶级,因觉得他们的权力又四面受敌,朝不保夕之势逐又变成了革命党。当公众权力不在他们掌握之中的时候,换言之当社会保障别的利益而损害他们利益的时候,他们就立刻与这种权力为敌,重新作起密谋运动。基佐(Guizot)、贝里埃(Périer)、梯也尔(Thiers)等,这些可诅咒的中产阶级反动的灵魂,都是路易菲利普治下最热心拥护中产阶级之迫害的腐朽的,同时在他们心目中以为最完善的政府之著名人物,但在复古时代,也为秘密会社的重要分子,1830年7月,他们的革命胜利了,于是中产阶级的自由主义的统治也从此开幕了。</p>
-
-<p>欧洲真正的中产阶级政治与利益的统治是从1830年开始的,其中尤以英、法、比、荷兰和瑞士为最先。别的国家如德意志、丹麦、瑞典、意大利、西班牙及葡萄牙等,中产阶级的利益虽然比别的利益最占优势,可是政治与政府仍然不是他们的。至于这庞大而可怜的全俄帝国,我不愿说它,它至今仍屈从与“沙皇”的暴政之下,其中还没有真正的中间阶级,即中产阶级的政图也还没有一个社会的情形,一边是官的世界,有军事、警察和官僚的组织,其使命在满足“沙皇”的私欲,另一边是平民,是几千万被“沙皇”与其走狗任意吞噬的可怜者,俄国革命只有直接从民间起来的,这点我在数年前一篇颇长的演说中已有很详细的说明,这篇演说我将设法即刻寄给你们。我也不愿对你们说这不幸和英雄的波兰,在这卑鄙的三只恶鹰即俄罗斯帝国、奥地利帝国、和普鲁士为其代表的德意志新帝国的爪牙间,不断地向前奋斗,虽屡遭失败的创痛,也还是百折不挠地为自由挣扎,永远不会停歇起复兴的工作。波兰与俄国一样,也还没有真正的中间阶级,一边是俄皇“沙皇”世袭的奴役,以前就有的统治势力,今日已腐朽不堪的波兰贵族及官僚。另一边是无数被奴役的农民,他们今日不但被已经失势的贵族压迫,而且受着国家,“沙皇”已其不可计数的官僚剥削。我更不愿对你们说起瑞典与丹麦这两小国,因为他们是从1848年之后才成为立宪制的国家。较诸其他欧洲各国略有逊色,最后西班牙与葡萄牙我们也不必说起,因为它们国内的工业运动和中产阶级的政治受着军阀及僧侣双重势力的摧残为时已久,现在仍留为最落后的国家。然而我却应该使你们注意,西班牙虽然在表面上那样的落后,但照样存在于世界各国的国际劳动协会的组织,在我看来西班牙也是其中最完善的一个哩。</p>
-
-<p>我现在以德国来说吧,德国从1830年以来,呈现出,现在仍继续呈现的一种奇异的形态,在这里中产阶级的利益虽占优势,然而政权却不为他们所有,极端的专制是它现行的政体,虽然有立宪的假面具可掩人耳目,而其军事与行政上的组织却仍卑鄙的专供贵族之用。</p>
-
-<p>我们要研究中产阶级的统治,最好以英、法、比为研究资料。意大利统一于维克托·伊曼纽尔(Victor Emmanuel)的君权之后,虽也可供我们来参考,但总不及法国那样显著,所以我们的观察就着重在这个国家。</p>
-
-<p>自从1830年的革命之后,中产阶级在法国,有得发表其原则于文学、政治与社会经济上完全自由权至原则可以“个人主义”概括之。</p>
-
-<p>我只所谓的个人主义即是认为全社会与人群各不相谋彼此互争互斗的集团,他们生存于社会好像是自然的敌人似的,彼此为生活需要而互相排斥,自己向前,必须阻止别人出路的倾向而言——简言之,此种倾向催促各个人不顾一切人的利益并在别人身上,求得其一个人的安适、富足与幸福的意思。这无非是一种各自争先的竞赛,各自逃命的混乱。谁停止住,谁就不幸,因为他们将落在人后。谁在途中因疲惫而跌倒,谁就倒霉,因为他们将被蹂躏。竞争是毫无心肝,毫无怜悯的。谁失败谁就不幸!在此种争斗中,有许多罪恶是必然要犯的,并且这一切的互相残杀充其量只是连续反抗人类一切道德之一基础的“休戚相关”的恶行罢了。人们说国家是正义的代表于裁判者,可是,国家非但不阻止这些罪恶的发生,反而认其为合法的行为,使其永续不息。所以,国家所代表的,要保护的并非是人的正义,而是司法上的正义,司法上的正义,即是强者欺压弱者,富者侮辱贫者的“盛礼”。国家只有一种要求,就是一切罪恶皆须合法地去完成。我可使你们破产,压迫你们,杀害你们,但是我必须依法而行,不然我即将被认为犯罪者,人们或将以犯罪者待我,这就是此种原则“个人主义”这幅字的意义。</p>
-
-<p>现在我们来看看此种原则表现于文学中的情形。1830年以来,社会上充满了雨果、大仲马、巴尔扎克、贾宁(Jules Janin)等人的文学作品,另外还有别的许多著作家与中产阶级报纸的记者以他们无聊的文笔引导青年堕落,激起他们的自私念头,即平民也不幸地受其影响。你们无论拿什么小说看,内容除夸大虚伪的情感与美妙的文词之外,什么也找不出来。从头到尾无非都是千篇一律:一个贫困、郁闷的,无名的青年,心中焚烧着各种成功的欲念。他想住大厦,食山珍,饮香槟,坐马车,并想与某个侯爵夫人睡觉。他经过非凡努力,终于成了,别人都失败了。看呐,这就是英雄,这就是纯正的个人主义。</p>
-
-<p>次之我们再来看看政治罢,此种原则在政治中是怎样表现的呢?人们说群众必须有人去指导他们,统治他们,他们是不能自治,不能无政府的。谁去统治他们呢?特权阶级已经没有了,一切人都有爬到社会的最高地位与职务去的权利。但是想要达到此种目的,人们必须聪明灵活强健康泰,必须知道并能够战胜其他的一切竞争者。于是乎,竞赛又开始了,只有灵活而强健的人才是治人与剥削群众者。</p>
-
-<p>最后,我们来看此种原则在经济问题——其实是最主要的或可说唯一的问题——上的情形。中产阶级的经济学家对我们说,个人无限制的自由是他们的主张,竞争就是此种自由的条件。但是,此种自由到底是什么呢?我们的第一个问题就是:难道这就是产生我们这世纪所夸耀的一切美妙财富之个人单独的劳动吗?但个人单独的劳动仅足以供给个人的衣食,或一个野蛮的小民族,而大民族之富足与生存只有靠着休戚相关组织起来的群体的劳动。生产一切财富的劳动既然是群体的,那么群体来享受这些财富,似乎是很合理的,是不是?然而,唉!这正是中产阶级经济学家最愤恨最拒绝最不愿意的一点哩!他们是主张个人各自享受的。但是哪些个人呢?是一切个人吗?呵!不是的,他们主张强者、聪明者、灵巧者和幸福者。唉!是的,尤其是幸福者才有享受的权利。因为他们在他们的社会组织中照着继承法——他们的社会基础——推演下去,必然要产生以下的现象:一边是富有而幸福的少数人,另一边是千百万困苦无辜的不幸者。但中产阶级的社会又会这些人说:“你们争夺价值、安适、财富与政权吧,胜利者就将幸福了。”可是这种自相残杀的争斗中,也有一点平等存在嘛?不,一点也没有的。有些——极少数者——有教育与金钱为他们从首至尾掩护的武器,另有些——成千上万的平民——却被无知与贫困钳制住,几乎赤身走入这战场。那么这些号称自由的竞争到底有什么样的必然结果呢?不用说,是平民的失败,中产阶级的胜利,因此,被束缚的平民也不得不如戍地的苦工一般,永远做胜利的中产阶级的奴隶了。</p>
-
-<p>中产阶级有一种很厉害的武器,无产阶级是没有方法反抗的,这便是资本,——资本是今日各个文明国家工业生产的主要动力,只要资本为中产阶级所有,无产者自然是束手无策了。</p>
-
-<p>如今这样构成和占据的资本,不但这压倒无产阶级,而且一大部分的中产阶级也被剥削被侵害,被沦于贫困之中。此种现象的原因,中小中产阶级不大明白或完全不懂的原因是很简单的。因平民替中产阶级争得自由之后,今日的工商业皆崇尚竞争和死命的互斗,于是一般资本家不得不售卖他们的商品,明白得说,就是不得不售卖他们从所雇佣的工人身上,以最低的工资垄断来的商品。你们在经验上都知道价值昂贵的产品在市场上已渐渐地被价值便宜的产品所排斥,即使后者十分劣于前者,也是如此。看呐,这就是竞争——这种出血的互斗——在中产阶级生产上,所生成的第一种不幸的结果。从此,坏的产品替代好的产品,平方的工人替代灵巧的工人成为必然的倾向,生产者与生产品的品质也大大地减低了。</p>
-
-<p>在这种竞争中,这种求最低价值的争斗中,势必是大的资本压倒小资本,小资本为大资本所破坏。因为大工厂制造物件,其售价必然比小工厂或中等工厂低廉。建造大工厂自然要有大资本,但在生产方面与小或中等工厂比较起来,却又便宜地多。十万法郎固然比一万法郎多,但十万法郎若是用于制造,则其出息必定为50%或是60%。而一万法郎,即使是同样的用法,却只有20%。大资本家可以在房屋,原料和机器上节省费用,他所用的工人比中小资本家多,他可以籍着好的组织与大规模的分工减少费用,或增加出息。总而言之,十万法郎集中于他的手里,并用于建造或组织一个工厂,其生产必然超过每一万的十个小工厂,比如每个小工厂在它所有的一万法郎上能得两千法郎的出息,以十万法郎建造或组织一个工厂的大资本家在他的每一万法郎上却能得到五千或六千,换言之,他所生产的货量一定比较多。生产比别人多,那么售价也自然比别人便宜了,在他以廉价售卖货物时,中等或小的资本家也不得不减少他们的价值,否则他们的货物便会卖不出去。他们货物的生产成本既然已比大资本家贵,而所得售价又比大资本家的贱,于是他们破产了。大资本杀害小资本便是这样子,假如大资本遇见更大的资本,那么也将一样的被迫破产。</p>
-
-<p>这是很真确的,你们看,今日各大资本中已有联合成极大极可怕的资本的倾向。今日工业最发达的地方,如英、法、比诸国已经开始由团体的营业公司代替单独的大资本家的企业了。文明越进步,先进的各国愈发达,则大资本家的财富也愈增加,可是因此大资本家的数目就减少了。结果必有很多中产者被大资本压倒而流为小资产者,更有一大批小资产者因无法抵抗而沦陷到贫困与无产阶级的队伍中去。</p>
-
-<p>这是无可置疑,有各国的统计与准确的数学根据可作证明的事实。在社会的经济组织中,大多数中产阶级者被极少数可怕的资本家压迫,而陷于不平等的贫困之境,这是一种无可逾越的法则,要反抗它,除了社会革命外别无选择。小资产经济倘若聪明,有明了此种情形的常识,他们早可与无产者联合,共同来完成此种革命了。但是小资产阶级普通是太愚蠢了,他们可笑的虚荣与自私塞住了他们的脑筋。他们懂不得什么,看不见什么,他们一边被大资产阶级压迫,另一边又手着他们平素所嫌弃所恐惧的无产阶级威胁的恐吓,他们已经愚蠢地任由自己向着末日路上直奔了。</p>
-
-<p>此种中产阶级的竞争的结果对于无产阶级是很有害的。一般资本家必须最低价值售卖其产品——或好点说,售卖其从工人身上剥夺来的产品,工人的工资就不得不被减至最低限度。于是有天才特能的工人就得不到相当的报酬。只有被迫卖力并迫于廉价出售其劳动的人,才为一般雇主所欢迎。妇女及儿童不要多少工资,于是他们就以妇女及儿童代替男子,以平庸的工人代替灵巧的工人,只要平庸的工人愿意与妇女及儿童得同样的工资。一切中产阶级经济学家都以说明并且承认工人工资是依着他每日的生活而规定,比如一个工人他每日的衣食住行只要一个法郎,那他的工资也会很快跌至一个法郎。这其中的理由非常简单,工人因为迫于饥饿,彼此间就经不起竞争,资本家一面急欲垄断他们的劳动而致富,另一面又因为中产阶级的竞争,不得不以廉价出售其产品,自然是欢迎工资少而工作多的工人了。</p>
-
-<p>这不但是一种逻辑的演绎,而且是那些以大资本建造的工厂实行大工业的国家,如英、法、比、德及瑞士各部分,每日所经历的事实。我在第二讲中,曾经对你们说过,你们是特权的工人。你们在工资上虽然还得不到你们每日生产的所有价值,你们在事实上虽然还被你们的东家剥削,但比较起诸大工厂的工人,你们所得的报酬总算不少了,你们有空余的时间,你们是自由且幸福的。但我又认为你们加入这伟大的有解放全世界劳动者使命的国际劳动协会中,做个热心而忠实的会员,是很有价值的。这正是你们高贵慷慨的处所。你们从此可以证明你们自己不但要顾到你们自己,而且也顾到千百万比你们更不幸比你们更被压迫的兄弟。我此刻以此种暗示呈现给你们,也是很幸福的。</p>
-
-<p>你们加入劳动协会固然是慷慨好义,抚危济弱的友爱行为,但同时也是先见与预防的工作,你们不但为别的你们不但为别的地方别的职业不幸的兄弟而该如此,即使为你们本身或为你们的子女也该如此。你们此时所得的报酬虽不是绝对好,所过的生活虽不是绝对的自由与幸福,但也比较过得去。你们为什么能如此呢?理由是极其简单的,只因大资本没有吞并到你们的工业罢了。你们或者不相信这个道理吧?大资本依它本有的法则,必然要吞并一切的。它开始自然从最能获利,最易经营的工商业的各枝叶上着手垄断,待它垄断饱了,垄断中发生竞争之后,然后急于别的未曾动着的枝叶。现在人们不是以机器制造衣服、皮靴和花边了吗?你们信着吧,以机器制造钟表不过是迟早的问题,或者不久就会实现了。发条、标准机、表箱、表盖以及表的磨光、晕线及刻画都将由机械来代替人工。这样的产品虽然不及手中造出的精细或美观,可是价钱却比你们的更便宜,买家也将比你们多,结果你们精美的产品终将必为市场所排挤。那时,你们或你们的子女,将与今日各大工厂的工人一样可怜,一样的做奴隶。你们看,你们若替别的地方别的职业的不幸工人——你们的兄弟努力工作,同时即替你们自己或至少替你们的儿女减少痛苦哩。</p>
-
-<p>你们应为人道而工作,今日工人阶级是伟大和神圣的人道之唯一的代表者。“将来”必属于乡间、城市及各工厂的劳动者。盘踞其上的一切阶级——如民众永远的垄断者,贵族、僧侣、中产阶级及无量代表国家恶势力和不公道的军政与民政的官员,都是腐败透顶的阶级,他们此后为善不足,作恶有余,根本没有希望了。</p>
-
-<p>1793年打倒了僧侣与贵族的势力,并揭穿了他们的假面具。1848年的革命把中产阶级的假面具也揭穿了,他们的险恶与无能也被败露了。1848年6月那几日,中产阶级毅然决然地他们先人所信奉的,以自由、博爱、平等为原则为基础的“宗教”。他们只靠着垄断为生,换言之,他们是经济不平等,社会奴隶制的产物,他们当时虽满口自由平等,但平民一但认真要求起自由平等来,他们遍露出本来面目,重匿于反动地壁垒之夜。</p>
-
-<p>制造1848年反动的叛贼今日又想把法国卖掉了,制造最卑劣反动局面的梯也尔、法佛尔(Jules Favre)及1848年国民议会的大多数人,今日又想重显身手了。他们则抬举路易·波拿巴(即拿破仑三世)做大总统,继而破坏了普通选举制。社会革命的恐惧,平等的厌恶,民众正义的威吓,以及他们所反的罪恶的感觉,使昔日那样聪明勇敢,今日是这样愚蠢卑怯的腐败阶级全都投入拿破仑三世的“独裁”的怀抱中。从此法国受了十八年武人的专政。但不要相信中产阶级的先生们对此有怎样难堪的情形,其中为自由主义而大声疾呼,故意作起倔强的样子,使自己出名而予帝制不以方便的人物自然被压迫被排挤了,但其余不谈政治,专心孜孜于中产阶级的大企业,极力从事于剥削平民的顺仆,反倒是大受当局保护与奖励。人们为顾全他们的面子起见,予以他们表面的自由。在帝国治下不是有一个由普通选举而成的立法议会么?这对于中产阶级而言已经心满意足了。</p>
-
-<p>不过还有一个不如意的黑点,就是皇帝侵略的野心,激起不时之需,使法国几乎濒临破产,终至毁灭了法国古有的权威而后止。但这个黑点并不是偶然的,它是制度的一种必须,凡是极端的暴虐的制度,即使它有表面的自由,也必然以武装的势力为依据,其常备的大军迟早要惹起大战,因为军队的阶级野心为其主要的兴奋剂。反当团长的,总想升旅长,反当旅长的,总想升师长。至于一般兵士有系统的受了军营生活的熏陶之后道德之心已丧失殆尽,他们只梦想着战争的滋味,及屠杀、劫掠、强奸,普军在法国之所作所为即是一例。然而,如果这些聪明而有系统地培养于军官及兵士心中的高尚(!)的情欲长久留地得不到一点满足,军队势必会酸化起来,再由酸化而不满进而反叛,其祸将一发不可收拾。故战争是必然的,故拿破仑三世的近讨远攻并不如今日一般中产阶级先生们所说的那样,是拿氏一人的私意,而是他们因恐惧社会革命而自行造成的暴虐的帝制之必然的产物。法国今日之所以有这一切可怕的不幸,其原因除了拿破仑三世及一切特权阶级——大小僧侣和腐败贵族外,尤以这可敬(!)而清廉(!)而有德(!)的中产阶级为罪魁祸首。</p>
-
-<p>同志们,你们都会见到,法国全部只有城市的劳工群众,由中产阶级卖给帝国,被帝国牺牲于中产阶级的劳工群众保护他们不幸的祖国。全国各地只有城市与工厂的广大的工人愿意以平民举事拯救法国的危亡。至于乡间的劳动者,一般农民自拿破仑一世时代,施行宗教教育,受了宗教之毒以来,已经颓败不堪,此时站在普鲁士人一边与法国为敌,大作其卖国的反动勾当。不过要唤醒他们,也并非是件难事,我在一本你们有许多人都会度过,题目叫做《写给一个法国人的信》的小册子中,会提出许多诱导他们到革命中来的方法。但要想实行这些方法,各城市便非得自动起义,并依据革命的原则组织起来不可。这是一般工人所愿意的甚且在法国南部,如里昂、马赛、蒙布里圣德田及都鲁司各城实验过,被激进派中产阶级者以共和国之名义征服,且破坏了的。不错,这些因恐惧平民而成为共和党的中产阶级者,如老奸巨猾的法佛尔,寡廉鲜耻如狐狸般的梯也尔,妄自尊大的甘必大以及毕卡(Picard)、法里(Ferry)、西蒙(Jules Simon)、柏来当(Pelletan)等人,就以共和国之名义杀害了共和国及法兰西。</p>
-
-<p>中产阶级已经被裁判了,他们是法国最富,而人数又最多(平民当然更多)的阶级,如果他们愿意,法国一定能得救的。可是这样的话,他们便须如1793年他们的先人所做过的一般,牺牲他们的生命与金钱,诚恳地与无产阶级合作,以无产阶级为旁助。其实他们非但不愿意牺牲他们的生命,而且更不愿意牺牲他们的金钱,他们宁愿法国由普鲁士人来占领,而不顾以平民的革命去拯救它。</p>
-
-<p>城市工人与中产阶级间的问题已经很显著地呈现出来了,工人说:“我们与其侍奉我们的城市与普鲁士人,不如将我们的住宅都炸毁了。”而中产阶级答道,“我们宁可开门迎接普鲁士人,也不许你们扰乱秩序,我们无论如何要保存我们亲爱的住宅,即使要亲普鲁士先生的脚也未尝不可。”</p>
-
-<p>你们看,今日就是这些中产阶级者胆敢污蔑“巴黎公社”这幅唯一能救法国光荣的并希望能救世界自由的“公社”,今日就是这些中产阶级者胆敢诅咒公社,但他们以什么名义呢?就是以爱国主义的名义咧!</p>
-
-<p>这些中产阶级真的是铁石心肠!他们卑鄙到那样的程度,到最后连廉耻感都失去了遗忘了。在完全死去之前,他们就已经完全腐烂了。</p>
-
-<p>同志们,不但在法国的中产阶级在智德上如此的腐败,即使在欧洲各处,也是同样的情形,欧洲此时只有无产阶级还在保存的神圣的健全之火,只有无产阶级能擎其人道的大旗。</p>
-
-<p>但无产阶级的目标,其道德原则究竟是什么呢?即是“休戚相关”。全体为个人,个人为全体,或由全体。这也就是我们这伟大的国际劳动协会的目标及原则,国际劳动协会是超越国界,破坏国家,以个人及全体的自由之名义,人人须尽同等的劳动义务为基础,联合全世界的劳动者为一人类家庭的组织。这种“休戚相关”在社会经济上,为集体的劳动与集产,在政治上,为国家的破坏与“由全体自由而使个人自由”。</p>
-
-<p>是的,亲爱的同志们,你们是工人,全世界的劳动者皆是你们的兄弟,与你们都是休戚相关的,今日只有你们继承着人类解放的伟大使命。你们还有一共同的继承者,虽然情形不同,也与你们一样是劳动者,这便是农民。农民此时还没有伟大使命的意识,他们过去中了教士的毒,现在还沉醉与教士的怀中,不知不觉间做了损害本身的反动的武器。你们应该对他们解释社会革命的意义,救他们脱出蒙昧的境地。</p>
-
-<p>在此时,尤其是在开始的时候,工业上的劳动者只有而且也只能靠他们自己。假如他们愿意他们也不能成为强有力者,不过要他们真的有决心罢了。他们要想实现他们此种意识,只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先在他们的劳动团体中,继而在一切团体中,创立起真正友爱的“休戚相关”,不但在言语或饮酒上,还是在演讲及节日的时候须有休戚相关的精神,即在行动中及日常上也须如此。每个国际劳动协会的会员都应察觉到都因确信,别的一切会员都是他们的兄弟。</p>
-
-<p>另一种就是革命的组织,为行动而起的革命的组织。里昂、马赛与法国别的城市之平民举事之所以失败了,就是因为没有一点组织。此事的原因我很清楚,因为我参与其事,受到其中的痛苦的。今日“巴黎公社”之所以能勇敢的坚持下来,就是因为在围困中,一般的工人有都严密的组织。中产阶级的报纸硬指国际劳动协会为巴黎这次壮大举事的主动者并不是没有理由的,我们可以自负地说:“因我们国际的弟兄们能百折不挠地努力,平民才能组织起来,巴黎公社也才成为可能。”</p>
+<p>它们还爱好和其他的鸟交往。在印度,樫鸟和乌鸦从附近好多英里以外飞到竹丛中来和鹦鹉一道过夜。当鹦鹉出外寻食的时候,它们发挥了极惊人的智慧、审慎和应付环境的能力。以一群澳大利亚的白色美冠鹦鹉为例,它们在出发去劫掠一块农田之前,首先要派出一个值察队——它们栖在农田附近的高树上,而另外一些侦察兵则栖在农田和森林之间的树上传递信号。如果报告说“好”,二十来只美冠鹦鹉便从队伍中散开,飞到空中,向离农田最近的树木飞去。它们还要花费很长时间来详细察看附近的情况,然后才发出全体前进的信号,接着,全队便立刻出发,转眼同就劫掠了那块田地。澳洲的居民很难瞒过鹦鹅的小心谨慎,如果人们用一切办法和武器终于打死了几只鹦鹉,那么,它们以后将变得更加谨慎和警惕,以致能打败人的一切计谋。</p>
-<p>所以同志们,我们应该如亲爱的兄弟一般组织起来。我们不要相信我们是在革命之末,我们此时正在革命的开端呢,革命是此后几十年的最重要问题。它迟早是要降临的,我们预备着吧,我们锻炼我们的身心罢,我们少空言,少叫喊,少夸张,少多嘴,少饮酒,少放荡罢。我们束紧我们的腰部,奋勇地预备参加这能就一切民族,能予全体人类解放的争斗罢。</p>
+<p>毫无疑问,使鹦鹉能得到几乎相等于人的这种很高的智力水平和我们在它们身上所感到的人类情感的,是集体生活的实践。它们的高度智力竟使最好的博物学家把某种鹦鹉,即灰鹦鹉,称为“鸟人”。谈到它们的互相友爱,大家都知道,当一只鹦鹉被猎人扛死了,其他的鹦鹉便在它们同伴的尸体上空盘旋,发出尖锐的怨诉声,据奥社邦说,“它们自己也将为它们的友谊而牺牲”。两只被捕的鹦鹉虽然属于两个不同的种,但也能建立起相互的友谊,如果这两个伙伴当中有一个意外地死了,另一个伙伴有时也将因悲伤而死。很明显,它们在集体中得到的保护,远远超过任何理想地发达了的嘴和爪所给予它们的自卫能力。除了各种较小的鹦鹉以外,其他的鹦鹉是很少有猛禽或哺乳动物敢去攻击的,布利姆说得一点不错,鹦鹉除了人以外几乎没有其他的敌人(他说,鹤与合群的猴子也是这样);他又说:“鹦鹉多半不是死在敌人的爪下,而主要是死于衰老。”只有人类才能消灭它们的一部分,因为人类有更高度的智慧和武器,这些同样也是从结合中得来的。所以,鹦鹉的长寿,可以看作是它们合群生活的结果。至于它们那惊人的记忆力,难道我们不可以说,它之所以发达,也是得力于合群生活、长寿及随之而来的直到很老身心仍十分健全吗?</p>
-<p>社会革命万岁!巴黎公社万岁!</p> 米哈伊尔·巴枯宁 亲爱的同志们,上次说1789~1793年革命中,中产阶级有意无意间助用平民之力,筑其权力于封建世界废墟之上。从此以后,他们成为统治阶级。
\ No newline at end of file
+<p>由上所述,可知个人反对整体的斗争不是唯一的自然法则。互助也和互争一样,同样是一条自然法则,当我们再分析一下另外一些鸟类和哺乳动物的结合以后,这条法则就更加明白了。关于互助这条法则对动物世界的进化的重要性,在前面的几页中已经作了几点提示,但是,在我们再举出几个例证,我们将由此能够得出我们的结论以后,它们的意义就将更加明显。</p> 彼得·克鲁泡特金 生存竞争 互助 自然法则和逐步进化的主要因素 无脊椎动物 蚂蚁和蜜蜂 鸟类 猎食和捕鱼的结合 合群性 小鸟之间的互相保护 鹤和鹦鹉
\ No newline at end of file
diff --git a/heros/1890-09-30-PeterKropotkin-a1_r-mutual-aid-among-animals.html b/heros/1890-09-30-PeterKropotkin-a1_r-mutual-aid-among-animals.html
new file mode 100644
index 00000000..7a1e1210
--- /dev/null
+++ b/heros/1890-09-30-PeterKropotkin-a1_r-mutual-aid-among-animals.html
@@ -0,0 +1,174 @@
+
+
+
+
+
+
+
+
+
+ 动物之间的互助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动物之间的互助
+
+
+
+
+ 《互助论:进化的一个要素》第一章
+ 彼得·克鲁泡特金 | 1890.09.30
+
+
+ 生存竞争 互助 自然法则和逐步进化的主要因素 无脊椎动物 蚂蚁和蜜蜂 鸟类 猎食和捕鱼的结合 合群性 小鸟之间的互相保护 鹤和鹦鹉
+
+
+生存竞争这个概念是由达尔文和华莱士作为进化的一个要素介绍到科学中来的,它使我们可以把范围极其广泛的现象包括在一个单独的概念里,这个概念很快就成为我们在哲学、生物学和社会学方面的思考的真实基础。大量的各种各样的事实:生物的机能和构造的适应它们的环境,生理和构造的进化,智力发达甚至精神发展本身,我们以前常常用许多不同理由来解释的,都由达尔文归纳在一个总的概念里。我们把它们理解为连续的努力——对不利环境的一种斗争——以求个体、种族、物种和社会的这样一种发展,那就是务期达到生命的最大程度的充实、丰富多彩和热烈。也许在开始的时候达尔文本人并未充分意识到这个因素的普遍性,因为他最初只是借它来解释一系列有关起初种的个体变异的累积的事实。但是,他预见到他介绍到科学中来的这个词,如果只按它的狭义——各个个体之间完全为争取生活资料而进行的竞争——来使用,就会失去它的哲学的和原有的真实意义。所以,他在他那部不朽的著作一开头就坚持主张“这个词当作广义的和比喻的意义来用的,其意义包含着这一生物对另一生物的依存关系,而且,更重要的,也包含着个体生命的保持,以及它们能否成功地遗留后代”。
+
+他本人虽然为了特殊目的而主要按照狭义来使用这个词,但他却提醒他的信徒不要犯(他本人好像曾经犯过一次)高估它的狭义的错误。在《人类的起源》这本书中,他用了几页篇幅有力地举出了这个词应有的广义的例证。他指出,在无数的动物社会中,各个个体之间争取生活资料的竞争是怎样消失的,竞争是怎样由合作来代替的,并且指出这种代替的结果怎样发展了保证物种获得最好的生存条件的智力和良知。他暗示在这些事例中,最适于生存的不是那些在体力上最强的,也不是那些最狡猾的,而是那些学会为了群体的福利无论强者或弱者都联合起来互相援助的动物。他写道:“拥有数量最多的最富有同情心的成员的社会,将最为昌盛,并且繁育最多的子孙”(第二版第163页)。从个体和整体之间的竞争这个狭隘的马尔萨斯观点中产生出来的词,在一个了解大自然的头脑中便这样地失去了它的狭窄的意义。
+
+不幸,这些本可成为最有成效的研究的基础的论点,却被为了说明真实的生存竞争的后果而收集的大量事例所遮掩了。此外,达尔文从未试图更仔细地研究一下动物世界中的生存竞争所表现的这两方面的相对重要性,也从未写出他原拟写作的论述过分繁殖的自然遏制的书,虽然这本书本来可以作为估计个体竞争的真实意义的严格标准。不仅这样,就在刚才所说的那些篇幅里,在反驳狭隘的马尔萨斯的竞争观念的材料中,也再次出现了旧的马尔萨斯的色彩,那就是,达尔文所说的在我们的文明社会中保存“智力和体力方面的弱者”的所谓不便(第5章)。似乎千千万万的体弱多病的诗人、科学家、发明家和改革家,以及千千万万的所谓“愚人”和“迟钝的热心家”,不是达尔文本人在《人类的起源》那几章中所强调的人类在生存竞争中当作知音和精神武器使用的最宝贵武器。
+
+达尔文的学说的遭遇,和其他一切多少涉及人类关系的学说的遭遇相同。他的信徒本仅没有按照他的暗示把这一学说加以发展,反而使它更加狭隘了。当赫伯特·斯宾塞试图从独立的、但又与之密切相关的论点出发,把探讨的范围(特别是在《伦理学材料》第三版的附录中)扩大到“谁是最适者?”这个重大问题时,达尔文的无数信徒已经把生存竞争的概念缩小到最狭隘的范围了。他们甚至变得把动物世界看成是在半饥饿的个体间进行着永久的斗争,并彼此想喝取对方血液的世界。他们使现代著作中充满了“战败者遭殃”的呐喊,好像它是现代生物学的最终结论似的。他们把争夺个体利益的“无情”斗争提高为人类也必须服从的一项生物学原则,认为在以互相歼灭为基础的世界中,不这样作便有复灭的危险。除了仅仅从庸俗的学者那里学到一点自然科学词句的经济学家以外,我们必须承认,即使达尔文观点的最有权威的解释者,也在竭力保持这些谬误的见解。赫胥黎无疑是公认的最有资格的进化论的解释者,事实上如果我们以他为例,我们岂不是听见他在《生存竞争和它对人类的意义》这篇文章中教导我们说:
+
+
+ “从伦理学家的观点来看,动物世界大概是和格斗士的表演一样。每个生物都受到相当好的对待,被安排去战斗,于是最强的、最敏捷的和最狡猾的便能活下去再战斗一天。观众用不着因为角斗场上没有饶它们的命而表示不满。”
+
+
+其次,在这篇文章的较后部分,他岂不是告诉我们说,在原始人中间也如同动物之间的情况一样:
+
+
+ “最弱的和最愚钝的要失败,而那些最顽强和最狡猾的,在其他方面并不是最好、只是最能适应他们的环境的便生存下去。人生是一场连续不断的自由混战,除了有限的和暂时的家庭关系以外,霍布斯所说的个体与整体的斗争是生存的正常状态。”
+
+
+对自然界的这种看法究竟能够得到事实的几分支持,从这里提供读者的关于动物世界和原始人的论证中便可以看到。但我们不妨立刻指出:赫胥黎对自然的观点,作为科学的推论来说,也和相反的卢梭的观点一样,是很难成立的,卢梭在自然中只看到被人类的出现所摧毁的爱、和平与和谐。事实上,只要一走进森林,对任何动物社会观察一下,甚至对任何一本论述动物生活的严肃著作(多尔比尼的、奥社邦的或勒瓦兰的,不拘哪一个的著作都行)细读一下,便不能不使博物学家思考到合群生活在动物生活中所起的作用,使他们不至于把大自然只看作是一个屠杀之场,同样,他们也可以免于在大自然中只看到和谐与和平。卢梭所犯的错误是他完全不想到嘴和爪的恶斗,而赫胥黎则犯了相反的错误,但不论是卢梭的乐观论还是赫胥黎的悲观论,都不能看作是对自然界的公正无偏的解释。
+
+只要我们对动物观察一下——不光是在实验室和博物馆中,而且在森林和草地,在草原和群山中——我们立刻就会发现,虽然在各种动物(特别是在各纲动物)之间进行着极多的斗争和残杀,但在同种的,或至少是在同一个群的动物之间,也同时存在着同样多的(甚至还要更多)的互相维护、互相帮助和互相防御。合群如同互争一样,也是一项自然法则。当然,要从数字上估计所有这两类事实的相对重要性,那怕是很粗略地估计,也是难事。但是,如果我们用一个间接的试探,问一问大自然:“谁是最适者:是那些彼此不断斗争的呢,还是那些互相帮助的?”那么我们立刻就会发现,那些获得互助习惯的动物无疑是最适者。它们有更多的生存机会,在它们各自所属的纲中,它们的智力和体力达到最高的发展水平。如果把这些可以用来支持这一观点的无数事实考虑在内,我们就可以十分有把握地说,互助也和互争一样,是一项动物生活的法则,但是,作为进化的一个因素来说,它也许更加重要得多,因为它促进了这些保证了种的维持和进一步发达以及用最少的精力来保证个体的生活的最大幸福和享受的习惯和特性的发展。
+
+就我所知,在达尔文学说的科学界信徒当中,第一个把互助充分理解为一条自然法则和进化的主要因素的,是著名的俄国动物学家,圣彼得堡大学故院长凯士勒教授。他在逝世前几个月,即1880年1月,在俄国博物学家会议上发表的一篇演说中阐明了他的思想;但是,像许多只用俄文出版的著作一样,这篇出色的演说几乎完全不为世人所知道。
+
+“作为一个多年的动物学家”,他认为他有责任反对滥用这个取自动物学的词——生存竞争,或者,至少应该反对高估它的重要性。他说,动物学和那些研究人类的科学不断地坚持它们所谓的生存竞争的无情法则。但是它们忽略了还存在有另外一条可以叫做互助的法则,这个法则,至少对动物说来,是远比前一个法则更重要得多。他指出,遗传后代的需要必然会使动物集聚在一块儿,并且,“个体愈是集聚,它们彼此之间就愈加互相支援,物种就有更大的生存机会,并且更加促进它们智力的发达”。“每一个纲的动物,”他继续说道,“特别是较高级的动物,都实行互助。”他从埋尸虫的生活以及鸟类和一些哺乳动物的合群生活中举出一些例子来说明他的见解。在一篇简短的开幕词中所举的例子当然是有限的,但主要之点都已说得很清楚;在谈完互助在人类进化中所起的更为突出的作用以后,凯士勒教授作了如下的结论:
+
+
+ “很明显,我不是否认生存竞争,但是我认为动物世界的逐步发展,特别是人类的发展,受惠于互助之处远过于互争……一切生物都有两个基本需要:营养的需要和使物种繁殖的需要。前者使它们互相竞争和残杀,而保存物种的需要则使它们彼此接近,互相帮助。但是我倾向于认为在生物界的进化中——在生物的逐步后天变异中——个体之间的互助远比它们的互争所起的作用要大得多。”
+
+
+上述观点的正确性,最最感动了大多数出席会议的俄国动物学家;希斐尔卓失——他的著作在鸟类学家和地理学家当中是很有名的——支持这些观点,并且还另举了一些例子来阐发这些观点。他说,有几种隼具有“一种适宜于抢掠的几乎理想的构造”,然而它们在退化,可是其他几种实行互助的隼却很昌盛。“另一方面,以一种合群的禽类鸭子为例吧,”他说,“一般说来,鸭子的机体不发达,但它们实行互助,从它们不计其数的变种和种类来看,可以说它们差不多是遍布于全世界。”
+
+俄国动物学家的立即接受了凯士勒的观点,好像是很自然的,因为他们几乎每一个人都曾经有机会在亚洲北部和俄国东部无人居住的广大地区研究过动物界;凡是研究过类似的地区的人,是不可能不得出相同的结论的。我想起自己在和我的朋友,那多才的动物学家波利亚可夫一起在维蒂蒙地区考察时,西伯利亚的动物界所给我的印象。当时我们两个人对《物种起源》的印象还很新,可是我们要寻找同种动物之间的激烈竞争却一无所获。这种竞争在我们阅读达尔文的著作时,即使想到了第3章(第71页)的论点,也是我们预期会看到的。我们看见很多动物常常是联合起来,以适应不利的气候环境或对各种敌人进行斗争。波利亚可夫写了许多出色的文章论述各处的食肉动物、反刍动物和啮齿动物的互相依赖;我们亲眼看到许多互相帮助的事实,特别是鸟类和反刍动物在移居途中的互相帮助;甚至在有大量动物聚居的黑龙江和乌苏里江地区,尽管我竭力寻求,但也根少发现在较高级的同种动物之间存在着实际的竞争和斗争。在大多数俄国动物学家的著作中,也都提到过这种印象,这大概可以说明为什么俄国的进化论者那样拥护凯士勒的观点,而同样的观点在西欧的达尔文信徒当中却并不流行。
+
+当我们一开始研究生存竞争的两个方面——直接的和比喻的——的时候,给我们印象根深的头一件事就是互助的事例非常丰富,这不仅是如大多数进化论者所承认的为了繁育后代,而且还为了个体的安全和为了得到必需的食物。对动物界的许多大类来说,互助是通例。甚至在最低级的动物之间也可发现互助的事实,我们必须预期有一天会从研究微小的池塘动物的学者那里得知即使在用显微镜才能看见的生物当中,也存在着不自觉的互助。当然,除了白蚁、蚂蚁和蜜蜂以外,我们对于无脊椎动物的生活的知识还是极其有限的;但是,就从比较低级的动物来说,我们也可以搜集到一些确切合作的事实。蝗虫、蛱蝶、萤虫、蝉等等动物的不计其数的联合,实际上简直还没有人研究;可是它们的存在这一事实本身就指出它们一定是按照大体上相同于蚂蚁和蜜蜂为了移居而暂时联合的原则组织的。至于甲虫,我们已经有人仔细观察过埋尸虫之间互相帮助的事实。它们需要腐烂的有机物,以便在其中产卵和供给它们幼虫以食物,但是那些有机物不能腐烂得太快,因此它们便把在漫游中偶尔发现的各种小动物的尸体埋在土中。一般地说,这些埋尸虫都是单独生活的,但是当它们当中有一个发现了自己难以埋葬的老鼠或雀鸟的尸体时,它就会招唤四个、六个或者十个其它甲虫来会力完成这项工作;如果必要的话,它们会把尸体运到一个合适的土质松软的地方,十分周密地把它埋起来,从没有为了它们之中哪一个享有在这个埋好的尸体上产卵的特权而争吵。约格里迪奇在用两根棍子做成的十字叉上绑上一个死鸟,或者是在插在土中的棍子上挂上一个蟾蜍的时候,这些小小的甲虫也会以同样友好的方法集中大家智慧来克服人的计谋。这种协力合作的事情在蜣蜋当中也曾见到过。
+
+即使在机体方面处于稍低级阶段的动物中,我们也可找到类似的例子。在西印度群岛和北美洲,有些陆蟹结成一大群一大群的,以便到大海去产卵;每一次这样的移动,都包含着它们之间的协力合作和互助。至于大莫鲁甲蟹(Limulus),我惊奇地发现(1882年在布列登水族馆)这种笨拙的动物在一个伙伴需要的时候能给予多大的帮助。它们当中有一只蟹仰面朝天地跌在水槽的一个角落里,它那小锅似的沉重甲壳使它不能回复原来的姿势,再加上角落里有一根铁杆,使它要想翻过身来更加困难。于是它的伙伴们前来援助,我用了一个钟头的时间来看它们如何努力援救它们被困的伙伴。它们一下来了两只,从下面推它们的伙伴,经过巨大的努力,终于把它扶正了,可是由于铁杆妨碍着它们完成援救工作,那个蟹又重重地仰跌下去。经过几番努力以后,援助者当中就有一只到水槽的深处去带来了另外两只蟹,这两只蟹用它们饱满的新力量开始来推动和扶起它们可怜的伙伴。我们在水族馆呆了两个多钟头,当我们离开的时候,我们又去看了一下那水槽,援救工作依然在继续哩!自我看见这件事以来,我不能不相信埃拉斯穆·达尔文博士所引征的叙述:“普通螃蟹在脱壳期间派一个没有脱壳或有硬壳的螃蟹在它旁边放哨,以防备海中的敌人来伤害这种处于没有防御状态的脱壳蟹。”
+
+关于白蚁、蚂蚁和蜜蜂之间的互助事例,特别是通过罗曼斯、彼希纳和约翰·刘波克爵士的著作,一般读者都很熟悉,因而我只说很少的几点提示。如果我们拿一个蚁巢为例,我们不仅看到了每一种工作(如生育子孙、寻找食物、建筑巢穴和饲养幼虫等等),都是按照自愿互助的原则进行的,同时,我们还必须和佛勒尔一样,承认许多种蚂蚁的生活的主要基本特征是每一个蚂蚁有义务把已经吞在肚里并且已经部分消化了的食物和集体中的每一个向它索取的成员共享。属于不同种的或属于互相敌对的蚁巢的两个蚂蚁,偶尔互相遇到时,便彼此避开。但是属于同一个蚁巢或属于同一群巢穴的两个蚂蚁便会互相接近,用触须作几下问答的动作,并且“如果其中有一个饿了或者渴了,特别是如果另一个的嗉囊中很饱满时。……它将立刻索取食物”。接到这样要求的蚂蚁是从不拒绝的;它张开了颚,用一种适当的姿势,吐出一滴透明的流质给那个饥饿的蚂蚁舐食。把食物吐给另外一个蚂蚁吃,这在蚂蚁(自由的)的生活中是那么突出的一个特征,并且为了养活饥饿的同伴和幼虫都是那样经常地互相求助,所以佛勒尔竟认为蚂蚁的消化道是由两个不同的部分构成的,其中之一,即后一部分,是专供自己用的,另一部分,即前一部分,主要是供集体用的。如果一个嗉囊饱满的蚂蚁竟自私到拒绝喂养一个同伴,那它将被看成是一个敌人,甚或比敌人还坏。当它的亲族和另一个种的蚂蚁打仗时,如果它拒不援助的话,它们将比攻击敌人还要凶猛地反过来攻击这个贪心的蚂蚁。如果一个蚂蚁没有拒绝喂养属于仇敌方面的蚂蚁,那么它将被后者的亲族当作朋友看待。所有这些情况都是经过最严密的观察和确切的实验所证实的。
+
+蚂蚁这个分成一千多种的大科动物,其数目是那么多,以致巴西人竟说巴西是属于蚂蚁而不是属于人的;在这个科里,同一个巢或同一个巢穴集团的成员之间是不存在竞争的。无论不同的种之间的斗争是多么厉害,也无论在战争时有着什么样的暴行,但集体内部的互助、已成习惯的自我献身和经常为了共同福利的自我牺牲,都已经成为法则。蚂蚁和白蚁废除了“霍布斯式笔下的那种斗争”,因此它们生活得更好。它们那种奇妙的巢穴,也就是它们的建筑,在比例大小方面超过了人类的建筑;它们修筑的道路和在地上的拱形走廊,宽阔的大厅和粮仓,它们的谷物田、谷粒的收获和使谷粒“麦芽化”;它们孵卵和养育幼虫的合理方法,以及建造特别的窠巢以饲养蚜虫——林内美妙地称之为“蚂蚁的乳牛”——的合理方法,最后,它们的勇敢、胆量和优越的智慧,所有这些都是它们在繁忙和辛勤的生活的每一个阶段中实行互助的自然结果。这种生活方式,其结果必然会发展蚂蚁生活的另一个特征:个体的主动性的巨大发展——它反过来又显著地促成了高度而复杂的智力的发达,这样的发达,使人类的观察者也不能不有很深的印象。
+
+在动物的生活方面,即使我们所知道的只不过是一些关于蚂蚁和白蚁的事实,我们也可以有把握作出这样的结论:互助(它导致互信,这是勇敢的第一个先决条件)和个体的主动性(智力发达的第一个先决条件)在动物世界的进化中,是比互相斗争更具有无限重要性的两个因素。事实上,蚂蚁没有任何“保护性”而仍能兴旺,可是自卫特性对于单独生活的动物来说是不可缺少的。蚂蚁的颜色使它很容易为敌人发现,在草地和森林中,许多种蚂蚁所建的高大巢穴也是一望可见的。它浚有坚硬的甲壳的保护,无论它的针刺在几百根刺入一个动物的皮肉时是多么危险,但对一个蚂蚁的防御来说却是没有多大价值的;而蚂蚁的卵和幼虫在许多居住在森林中的动物看来又是一种美味的食物。可是,成千上万的蚂蚁并没有受到鸟类或甚至食蚁兽的太大摧残,反之,它们却为此它们强壮得多的昆虫所畏惧。当佛勒尔在一个草地上倒出一口袋蚂蚁时,他看见“蟋蟀跑开了,听任蚂蚁抢夺它们丢下的洞穴;蚱蜢和蟋蟀向四方逃走,蜘蛛和甲虫也放弃了它们的捕获物,以免它们自己变成蚂蚁的捕获物”。经过一场战争(在战争中有许多蚂蚁为了共同的安全而牺牲了)以后,连黄蜂的窠也被蚂蚁占领了。甚至最敏捷的昆虫也不能逃脱,佛勒尔常常看到蝴蝶、蚊虫和苍蝇等被蚂蚁出其不意地袭杀。蚂蚁的力量在于互相援助和互相信任。如果说蚂蚁——且不谈更为发达的白蚁——在智力方面居于整个昆虫纲的首位,如果说它们的勇气只有最勇猛的脊椎动物才能匹敌,如果说它们的头脑——用达尔文的话来说——“是世界上最奇妙的微小物质之一,也许比人的头脑更为奇妙”,那么这难道不应归功于在蚂蚁的社会中互助完全代替了互争这一事实吗?
+
+蜜蜂也是这样。这些小小的昆虫(它们本来很容易被许多鸟类所捕获,它们的蜜也被从甲虫到熊的各纲动物所垂涎)也没有从拟态或其他方面得到任何自卫的特性,而没有这种特性,一个单独生活的昆虫是很难逃脱被彻底地毁灭的。但是,由于蜜蜂实行了互助,因而它们获得了我们所知道的广泛发展,获得了我们所称赞的智力。由于共同工作,它们使它们的个体力量增加了若干倍;由于临时分工和每一个蜜蜂在必要时能进行各种工作的能力的结合,它们获得了任何一种单独生活的动物(不管它是多么强壮和有多么好的武装)所不能指望的安全和福利。它们的合作,在人不知道利用充分计划的互助的情况下,往往比人还要成功。所以当一群新蜂要离开蜂箱虫寻找一个新住所时,许多蜜蜂就会预先到附近去探察一下;如果它们发现了一个适于居住的地方,例如一个旧篮子或任何这类的东西,它们就把它占领下来,把它弄得干干净净的,并且加以保护,有时候要保护整整一个星期之久,直到这群新蜂来到那里定居下来。但是,有多少移居到新土地上的人只因不了解他们力量联合起来的必要性而死亡在那里!由于蜜蜂懂得集中它们个体的智慧,它们能适应预料不到的或者不同寻常的恶劣环境,如巴黎博览会上展出的蜜蜂就能用它们树脂似的蜂蜡把箱盖固定到嵌在它们蜂箱板里的玻璃片上。此外,它们毫无喜好杀戮的表现,也没有喜欢无益争斗的习性,虽然许多作者总认为动物有这种癖性。守卫蜂箱进口的哨兵毫不留情地杀死那些企图到蜂箱里去抢劫的蜜蜂;可是,因为搞错了地方而飞来的陌生蜜蜂则不会受到伤害,特别是那些带着花粉飞来的或者是易于迷路的小蜜蜂,更不会受到伤害。除了确有必要时以外,它们是不会进行战争的。
+
+由于在蜜蜂当中仍然存在着残忍和懒惰的本性,而且往往由于环境促使它们又将显现出来,所以蜜蜂的合群性就更加对人有启发性。大家都知道,经常有一些蜜蜂宁肯过抢劫的生活而不愿过工蜂的勤劳生活,在食物缺乏和食物特别丰富的时候,都将使这个掠夺阶级为之增加。当我们的谷物已经收获回家,草地和田野里的谷物已经所剩无几的时候,抢劫的蜜蜂就更加经常到来。另一方面,在西印度群岛的甘蔗园附近和欧洲炼糖厂的周围,抢劫、懒惰和吃得迷迷糊糊的情况在蜜蜂当中就更为普遍了。我们由此可见,在蜜蜂之中还依然存在着反群居的本能,但自然选择必定会继续淘汰它们,因为归根到底,团结的实践证明它比具有掠夺倾向的个体的发展对物种更为有利。那些最狡猾的和最阴险的被淘汰了,让位给那些懂得合群生活和互助利益的蜜蜂。
+
+当然,无论蚂蚁或蜜蜂,甚至白蚁,都不可能具备包括到整个种的更高度团结的观念。在这方面,它们显然没有达到即使在我们政治、科学和宗教的领袖人物中也尚未具有的发展程度。它们的爱群居的本能很难超出蜂箱和蚁巢的范围。不过,拥有不少于两百个巢穴的巢群的两个不同种的蚂蚁(Formica exsecta和F. pressilabris),业经佛勒尔在丹德山和萨勒福山发现并有所描述。佛勒尔认为,这些巢群的每一个成员都认识所有巢群中的其他成员,它们都参与共同的防御。在宾夕法尼亚,麦克库克先生发现了整整一个拥有一千六百到一千七百个巢穴的筑墩蚁的族,全体蚂蚁互相之间都互通信息;贝茨先生曾经指出,在“园地”的广大面积上到处都是白蚁的土堆,有些巢穴成了两、三种蚂蚁的避难所,这些巢穴大部分是用拱形通道或拱廊连接起来的。因此我们发现,甚至在无脊椎动物之间也采取了一些措施把同种结合成更大的组织来互相保卫。
+
+现在进一步谈到较高级的动物,我们发现在它们当中有着更多的为了会种可能目的而有意识地互助的例子。然而我们必须承认,我们对高级动物的生活的知识依然是很不完备的。虽然第一流的观察者们收集了大量的事实,可是我们对于动物世界的某些属科还几乎是一无所知。关于鱼类的可靠资料特别稀少,这一部分是由于观察的困难,一部分是因为对这个问题还没有给予应有的注意。至于哺乳动物,凯士勒已经指出,我们对它们的生活方式所知是多么少。它们之中有许多是习惯于夜间活动的;有些是隐藏在地下的。至于反刍动物的那些合群生活和移居最能引起我们的兴趣,可是它们是不让人们接近它们的群的。我们主要是在鸟类方面拥有最广泛的资料,但我们仍然对许多种鸟的合群生活知道得很不完备。不过,我们不必埋怨我们缺乏经过充分证实的事实,因为这从下面的叙述中就可看到我们并不缺少。
+
+我不打算详谈雄的和雌的为繁育后代和为在后代的最初生活阶段中供给它们食物,以及为共同猎取食物的联合;但是我不妨顺便提一下,这样的联合是通例,即使对最不合群的食肉动物和凶猛的禽类来说,也是一样;我们可以说,这种联合的特殊意义在于:即使在其他方面表现最残酷的动物在这方面却也表现了较温和的情感。还可以补充一点,在食肉动物和猛禽当中,大于家庭的联合还很少见,这种情形,虽然大部分是由于它们猎取食物的方式所致,但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解释为由于人类的迅速增长在动物世界中所引起的变化。至少值得注意的是,有几种动物在人烟稠密的地区过着完全单独的生活,然而同是这种动物或和它们最相近的动物,在无人居住的地区却是喜欢群居的。狼、狐狸和几种猛禽都可以作为这一情况的例证。
+
+然而,对于我们讨论的问题来说,不超过家庭关系的结合的重要性较小,何况我们知道,有许多联合只是为了一般目的,例如猎食、互卫,甚至纯粹为了共同享受生活。奥杜邦曾说过,有时候老鹰也联合起来猎取食物,他对两个秃鹰(一雄一雌)在密西西比何上猎食的描写,是以其生动的笔法闻名的。但在这类观察中,最可靠的是希斐尔卓夫所作的观察。他在研究俄国草原地方的动物时,有一次看见一只完全属于群栖种的鹰(白尾鹰)在高空中飞翔,它静静地绕着大圈子盘旋了半个钟头,这时候突然听到它发出了刺耳的吟声。不久,另外一只鹰就发出了回声,并向它飞来,接着,第三只、第四只,直到一齐飞来了九只或十只白尾鹰,不一会儿它们就飞得不见了。下午,希斐尔卓夫走到他看见白尾鹰飞去的地方,借着草原上的一个高坡的掩蔽,他走近它们,发现它们围着一匹马的尸体。那些年老的鹰(照例由它们先吃——这是它们的礼节)这时已经站在附近的草堆上担任放哨,而较小的鹰则在吃着它们的盛餐,旁边还围着一群群的乌鸦。希斐尔卓夫根据这个和类似的观察,断定白尾鹰为了猎食而结合一起;当它们都飞到很高的空同时,如果它们有十只的话,就能总览至少二十五平方英里的一片地区;只要其中任何一只鹰一发现了什么东西,它就告知别的鹰。当然,有人会说,第一只鹰的单纯的本能叫声,甚至它的动作,同样可以把几只鹰带到猎获物那儿来。可是在这个问题上,有说明它们互相通知的有力证据,因为这十只鹰在飞到猎获物那里以前先聚集到了一起。希斐尔卓夫以后叉有几次机会证实白尾鹰常常因为饱餐尸体而集合到一起,它们之中有些(首先是年幼的鹰)在别的鹰吃东西时,经常是在旁边担任放哨的。事实上,白尾鹰——最勇敢和最善于猎食的猛禽之一——完全是一种群栖的鸟类,布利姆说,当它被捕获以后,它很快就和饲养它的人发生密切的情谊。
+
+合群性,是很多种猛禽的共有特征。巴西鸢——最“鲁莽的”强盗之一——也是最喜欢群居的鸟。达尔文和别的博物学家已经描述过它们猎取食物的联合,下面是一个事实:当它捕到一个太大的东西时,它就招唤五、六个伙伴来把它搬走。经过一天的忙碌以后,它们常常从十英里或更远的地方飞来,结伙到一棵树上或灌木林去过夜,还经常发现有几只兀鹰,特别是多尔比尼所说的“它们真正的朋友”——玉鸡和它们在一起。据札鲁得尼说,它们在别的大陆和外里海的荒野上,也有一起巢居的习惯。群居秃鹰——最强壮的兀鹰之一——就是由于喜爱群居而得名的。它们成群地在一块儿生活,显然爱好群居,当它们高飞到天空中游戏时经常是成群结队的。“它们在极其友好的气氛中生活,”勒瓦兰说道,“在同一个洞穴里,我有时候找到离得很近的窠巢达三个之多。”巴西的鸟拉布兀鹰也和白嘴鸦一样,甚至比它们更爱群居。埃及的小兀鹰亲密地生活在一起。它们结队在空中游戏,晚上聚在一块儿过夜,早晨一块儿去寻找食物,它们之间连最轻微的争吵也从未发生过;这是有充分机会观察它们生活的布利姆证实过的。红脖隼也是大群地聚集在巴西的森林里,茶隼(Tinnunculus cenchris)离开欧洲以后,在冬天到达亚洲的森林和草原时,也是结成许多大群的。在俄国南方的草原上,它们是(或更确切地说,以前是)那么样的合群,以致诺特曼看见它们和其他的隼(Falco tinnunculus、F. œsulon和F. subbuteo)结成一群群的,每当晴天的下午大约四点钟的时候,聚在一块儿游戏,直到天黑以后很久。它们大家一齐飞起来,排成一条直线,向着某个选定的地方飞去,到达那里以后又立刻按照原来的路线飞回来以便再飞。
+
+只是为了飞翔的快乐而成群地飞翔,这在会种鸟类中是很普遍的。“特别是在汉柏地区,”迪克生写道,“在8月底经常有大群的鹬鸟在泥洲上空飞翔,在那里过冬……这些鸟的动作极其有趣,它们大群回旋飞行,散开会拢,其精确的程度好像受过训练的军队。在它们当中还混杂着单独的沙锥鸟、海云鸟和环颈鹬。”
+
+不可能在这儿把鸟类的联合猎食情况都一一列举出来;但企鹅的捕鱼结合肯定是值得我们注意的,因为这些笨拙的鸟在联合中表现了优良的秩序和智慧。它们常常结成许多大队去捕鱼,在选定一个适当的水湾以后,它们便面对岸边围成一个广阔的半圆圈,一步步地向岸边走去,从而缩小这个半圆圈,把包围在圈里的鱼完全捕食。在窄小的河流和运河上,它们甚至分成两个队,每队围成一个半圆圈,一步步地会会起来,好似拖着长渔网的两队人彼此会合起来捕捉两个鱼网之间的鱼一样。夜晚来临时,它们飞到休息的地方——各群休息的地方是不变的——,从来没有人看见过它们为了争夺水湾或休息的地方而互相争斗。在南美洲,塘鹅结成拥有四万到五万只的大群,其中一部分在睡觉,另一部分别担任守卫,而其余的塘鹅便去捕鱼。最后,如果我不谈一下常被诽谤的家麻雀是多么忠实地和它所属的集体的每一个成员分享它所发现的任何一样食物的话,那我便对它们有失公平。希腊人早就知道这个事实,它所以留传下来,是一个希腊演说家有一次说(根据我的记忆):“当我向你们讲话的时候,有一只麻雀已经去告诉别的麻雀说,一个奴隶把一袋谷物掉落在地上,于是它们都到那里去吃谷粒了。”并且,现在我们很高兴地发现,这个古代的观察已由葛尼先生在最近出版的一本小册子中加以证实,葛尼确信家麻雀常常相互告知哪里有食物可以窃取;他说:“甚至在远离庭院的地方打了一堆麦子,院子里的麻雀也总会使它们的嗉囊充满麦粒。”的确,麻雀极其注意保护它们的领地,不使它受外来者的侵犯;所以卢森堡公园中的麻雀拼命同一切企图来分享公园和游客的好处的麻雀作战,但在它们集体的内部,它们便充分地实行互助,虽然偶尔在最要好的朋友之间当然也发生一些争吵的事情。
+
+在禽类中,同猎同食是那么常见的一种习惯,所以用不着再引更多的例子来说明,必须把它看作是一个确定不移的事实。至于这种结会形成的力量,那是显而易见的,用不着证明。最强壮的猛禽也难以对付结合到一起的我们喜爱喂养的小鸟。即使是鹰——甚至凶通有力的岩鹰和可以用脚爪抓走兔子或小羚羊的老雕——也被迫把它们的猎获物让给一群群的乞食的鸟——鸢,它们一看见老鹰找到了一个美味的猎物便照例去追赶它。鸢也追赶敏捷的鱼鹰,抢走它捅获的鱼,但是没有一个人看见过鸢鸟为了争夺这种窃取的猎物而互相争战。在克古仑岛上,库斯博士看见猎海豹的人所说的海鸡(Buphagus)追赶海鸥,要它们吐出嘴里的食物,而另一方面,一旦海鸡飞近海鸥等的住地时,海鸥便和燕鸥联合起来逐走它们,特别是在伏巢期间更是这样。身体虽小但极其敏捷的田凫大胆地攻击食肉的猛禽。“看它们攻击一只秃鹰、一只鸢鹰、一只乌鸦或一只鹰,是最有趣的事情。我们会觉得它们有胜利的信心,也看见猛禽的愤怒。在这种情况下,田凫互相之间全力援助,它们的勇气随着它们的数量的增加而增加。”田凫真可以无愧于希腊人给它们取的“良母”这个名称,因为它们总是保护其他的水鸟,使之不受敌人的攻击。我们在花园中常常看到的身长不过八英寸的小白鹡鸰(Motacilla alba),也能强迫鹞鹰放弃它们的猎食。“我总钦佩它们的勇气和敏捷,”老布利姆写道,“我相信唯有隼才能捕捉它们……当一群白鹡鸰逼得一只猛禽退却的时候,它们使空中都回响着它们胜利的叫声,然后它们就飞散了。”它们为了追逐敌人的这个特殊目的而集合起来,也如同我们所看见的另一种情况一样:当森林中的所有鸟雀发现一只夜鸟在白天出现时,它们便飞起来,一起——食肉的猛禽和无害的小歌鸟——丢追逐这个陌生的鸟,使它回到原来隐藏的地方。
+
+鸢、秃鹰或鹰和野鹡鸰这样的小鸟之间,在力量上是多么悬殊,然而这些小鸟以它们共同的行动和勇敢,证明它们比有强壮的翅膀和武装的强盗还优越!在欧洲,鹡鸰不仅追逐可能危害它们的猛禽,而且还追逐鱼鹰,它们的目的“不是为了要伤害它,而是为了好玩”,据叶尔登博士税,在印度,穴鸦之追逐“戈文达”鸢,“只不过是为了取乐”。韦德公爵看见巴西的鸟拉布秃鹰(urubitinga)被不计其数的一群群的大嘴鸟和反舌雀(这种鸟近似我们的白嘴鸦)包围起来,受它们的嘲弄。他说:“老鹰总是十分悄悄地忍受这种侮辱,但有时也会捕捉一只嘲弄它的鸟。”在所有这些事例中,在体力方面虽然比猛禽差得很多的小鸟,却以共同的行动证明它们胜过猛禽。
+
+但是共同生活在个体安全、生活享受和智力发达方面所起的最显著的效果,是要从两大科鸟类——鹤与鹦鹉——的身上才能看到的。鹤是极爱群居的,不仅和它的同类,而且和大多数水鸟都有极其良好的关系。它们的小心谨慎和它们的智慧真令人惊异;它们在顷刻之间就能洞察新的环境,并根据这种环境来活动。它们的哨兵经常在一群吃食或休息的鹤周围守卫,猎人们深深知道要接近它们是多么困难。如果它们受到了人的突然袭击,那么它们不经过先派一个单独的侦察兵,然后再派一群侦察兵去巡查一遍,是决不回到原地方来的。当侦察队回来报告那里没有危险的时候,第二批侦察便被派去证实第一次的报告,以后全群才会出动。鹤和种类相近的鸟结成真正的朋友;除了同样有合群性和高度智慧的鹦鹉以外,没有别的鸟在被捕到以后能像鹤那样和人类发生真正的友谊。“它把人不是看成主人,而是看成朋友,并且竭力表示这一点,”布利姆从许多的亲身体验中得出这样的结论。鹤从清晨直到深夜都在一直不停地活动,但只是在早晨用几个钟点的时间去寻找食物(主要是蔬食),一天之中其余的时间都用在集体生活上。“它拣起小木片或小石头,把它们抛在空中,并试着去接住它们;它弯着颈项,张开翅膀,舞着、跳着、到处跑着,想用种种方法表示它的好兴致,它始终保持着优美文雅的姿态。”由于它们生活在集体中,所以它们几乎遇不到敌人,虽然布利姆有时候看见它们当中有一只被鳄鱼攫住,但他写道,除了鳄鱼以外,他不知道鹤还有其他的敌人。它们用个个皆知的谨慎行动避开一切敌人;它们通常都能活到很长的年岁。因而难怪鹤不需要养育许多子孙以保存自己的种,它们一般只孵两个蛋。至于它们的高度智慧,只说一句就够了:所有的观察者都一致承认,它们的智力很使我们联想到人的智力。
+
+另一种极其合群的鸟是鹦鹉,大家都知道,它的智慧的发达在鸟类中占有最高地位。布利姆是那么美妙地总括了鹦鹉的生活方式,所以我不如把下面一段照样翻译出来:
+
+
+ “除了在交尾期以外,它们都是结成大的集体或成群生活的。它们在森林中选定一个地方栖居,此后便每天早晨出去寻找食物。每一个群的成目都忠实地互相依恋,并且同甘共苦。它们在早晨一起到田野、花园或是树上去吃果子。它们布置岗哨守卫整个群的安全,并且注意它们的警报。遇有危险的时候,它们便一起飞走,彼此帮助,一块儿同时回到它们栖息的地方。一句话,它们始终是紧密团结生活在一起的。”
+
+
+它们还爱好和其他的鸟交往。在印度,樫鸟和乌鸦从附近好多英里以外飞到竹丛中来和鹦鹉一道过夜。当鹦鹉出外寻食的时候,它们发挥了极惊人的智慧、审慎和应付环境的能力。以一群澳大利亚的白色美冠鹦鹉为例,它们在出发去劫掠一块农田之前,首先要派出一个值察队——它们栖在农田附近的高树上,而另外一些侦察兵则栖在农田和森林之间的树上传递信号。如果报告说“好”,二十来只美冠鹦鹉便从队伍中散开,飞到空中,向离农田最近的树木飞去。它们还要花费很长时间来详细察看附近的情况,然后才发出全体前进的信号,接着,全队便立刻出发,转眼同就劫掠了那块田地。澳洲的居民很难瞒过鹦鹅的小心谨慎,如果人们用一切办法和武器终于打死了几只鹦鹉,那么,它们以后将变得更加谨慎和警惕,以致能打败人的一切计谋。
+
+毫无疑问,使鹦鹉能得到几乎相等于人的这种很高的智力水平和我们在它们身上所感到的人类情感的,是集体生活的实践。它们的高度智力竟使最好的博物学家把某种鹦鹉,即灰鹦鹉,称为“鸟人”。谈到它们的互相友爱,大家都知道,当一只鹦鹉被猎人扛死了,其他的鹦鹉便在它们同伴的尸体上空盘旋,发出尖锐的怨诉声,据奥社邦说,“它们自己也将为它们的友谊而牺牲”。两只被捕的鹦鹉虽然属于两个不同的种,但也能建立起相互的友谊,如果这两个伙伴当中有一个意外地死了,另一个伙伴有时也将因悲伤而死。很明显,它们在集体中得到的保护,远远超过任何理想地发达了的嘴和爪所给予它们的自卫能力。除了各种较小的鹦鹉以外,其他的鹦鹉是很少有猛禽或哺乳动物敢去攻击的,布利姆说得一点不错,鹦鹉除了人以外几乎没有其他的敌人(他说,鹤与合群的猴子也是这样);他又说:“鹦鹉多半不是死在敌人的爪下,而主要是死于衰老。”只有人类才能消灭它们的一部分,因为人类有更高度的智慧和武器,这些同样也是从结合中得来的。所以,鹦鹉的长寿,可以看作是它们合群生活的结果。至于它们那惊人的记忆力,难道我们不可以说,它之所以发达,也是得力于合群生活、长寿及随之而来的直到很老身心仍十分健全吗?
+
+由上所述,可知个人反对整体的斗争不是唯一的自然法则。互助也和互争一样,同样是一条自然法则,当我们再分析一下另外一些鸟类和哺乳动物的结合以后,这条法则就更加明白了。关于互助这条法则对动物世界的进化的重要性,在前面的几页中已经作了几点提示,但是,在我们再举出几个例证,我们将由此能够得出我们的结论以后,它们的意义就将更加明显。
+
+
+
+
+
+
+
+
+
+
+
+
+ Made with by Agora
+
+
+
+
+
+
diff --git a/heros/2009-03-01-GavinMendel-Gleeson-a1_l-complex-systems-and-anarchism.html b/heros/2009-03-01-GavinMendel-Gleeson-a1_l-complex-systems-and-anarchism.html
new file mode 100644
index 00000000..9f20c030
--- /dev/null
+++ b/heros/2009-03-01-GavinMendel-Gleeson-a1_l-complex-systems-and-anarchism.html
@@ -0,0 +1,149 @@
+
+
+
+
+
+
+
+
+
+ 复杂系统与无治主义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复杂系统与无治主义
+
+
+
+
+
+ Gavin Mendel-Gleeson | 2009.03.01
+
+
+ 将人类社会作为复杂系统进行分析,能为我们提供对于历史进程以及资本主义的强项与弱点的新的见解。
+
+
+
+
+
+复杂系统理论是一个从突变理论(catastrophe theory)、混沌理论(chaos theory)、控制理论(control theory),尤其是控制论(cybernetics)的传统中产生的科学理论。复杂系统理论的诞生来源于对传统科学的还原论(reductionism)方案的否定。它认为还原论既不必要又难解(intractable)。
+
+传统物理学试图在尽可能小的颗粒度下找到基本规律。然而,现在已经知道,由于在极小的颗粒度下相互作用的性质,预测集合系统的行为在计算上难以实现。例如,水,(大多数情况下)最好用流体流动方程来描述,它可以用较简单的(非线性)方程描述集合行为。试图把它作为1026个相互作用的量子粒子集合波函数在计算上是不可行的。相反,复杂系统理论试图在自然的粒度下描述系统,以便对其行为进行可行的(tractable)预测。
+
+复杂系统中的一个基本概念是涌现行为(emergent behaviour)。或者说,从一个有大量服从简单规则的行为者的系统中,能涌现复杂的行为。这类似控制论者所说的元系统跃迁(metasystem transition)的概念。某些对涌现行为最早的描述实际上来自于奥地利学派,可以在路德维希·冯·米塞斯的写作中看到,他把资本主义的集合行为描述成一种由行为者自利产生的最优解。
+
+系统理论为我们提供了一些经验性的法则,可以作为理解行为者和集合行为者涌现的工具。如果你使简单的系统与复杂的环境相互作用,它保持自己的身份——或者说内部结构完整性——的概率会很低。而复杂系统能够于复杂环境相互作用,并有更高的生存概率。我们在自然界中的简单生物中可以观察到,由于它们的低存活率,它们采取大量繁殖的策略。这与人类采取的方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
+复杂系统理论与社会
+
+为了理解如何用系统理论模拟社会,我们不如从简单的例子看起。在封建欧洲,社会组织层级森严。在系统理论中,我们把它用一个树状的控制图模拟,领主在顶上,佢的直接附庸在下面。很多情况下,在这个结构中,控制了等级制度的领导就近似控制了整一群人。这有许多的后果。如果这个系统的行为可以用领主的行为来模拟,那么这个系统的行为就必不能比领主更复杂。因此,这个系统仍是简单的。这也意味着这个系统能轻易地一致行动。它可以率领军队,并与其他的封建国家简单地交互。
+
+实际上,完美的控制层级是不存在的。总是会有横向的控制链接和多样的同谋行为,等等。然而,对于封建制而言,这个模型仍然是个不错的近似。随着我们在历史上的推移,到了早期资本主义,我们逐渐注意到向更「混合式」的控制模式的变化,其中横向连接更多,并且系统可能发展出更去中心化、更复杂的行为。此外,它变得不那么脆弱了。我们或许可以猜想,资本主义出现时,封建制度某种意义上注定要灭亡,因为交互环境变得太复杂了。
+
+现代世界已经转向了高度互联的网络模式的资本主义。在系统联通性的框架内,这几乎是封建主义的对立面。关于系统模型,有几件事必须要注意。系统可以有非常不同的内部结构。高度的互通性不排除某些内部模式。事实上我们知道很多复杂系统,包括社交网络,它们的无结构并不「随机」。内部结构可以对涌现行为有很大的影响。每一个网络都是不同的。
+
+进一步讲,一个系统的涌现行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行动者交互的模式。当下的经济体系是资本主义社会关系模式的产物。资本主义从这些社会关系中涌现,一点也不「自然主义」。它是人与人的社会体制的次要产物。将行动者原子化的方式是任意的。实际上,系统常常可以被重原子化,形成不同的行为者与交流的概念。这里有个很好的例子:阶级政治。在国家、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的分析框架下,实体与它们之间的交互被物化(reify)了,因此分析起来比大众交互容易得多。这样,我们有了一个可行的经济学推理的机制。这与新古典主义知识框架下对阶级动因的完全忽视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
+结构与行为
+
+在无治主义者思考无治主义与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时,系统的集合行为与其控制行为的关系十分有启发性。理想化的层级可以用控制它的实体来模拟。这些集合体可以进行所谓「一致」(coherent)的行动。军队是个一个不错的例子。然而,这些一致系统理论上的目标只能有简单的描述。比方说种族灭绝,它可以被简单地描述,我们可以预料军队能够执行这个描述。然而,「在伊拉克建立民主」则是军队做不了的事。
+
+民主国家与大型企业通常类似混合式模型的层级。这些系统逐渐呈现出比单个行动者更复杂的行为。它们的行为,逐渐变得不那么「一致」,但更「相关」。你不能指望事情发展完全一致,但是整个系统会往一个大致相关的方向发展。你还可以预料到,一些混合系统能够适应比单个行为者能够适应的更复杂的环境。
+
+最后,在一个几乎没有层级的概念的网络系统里,有可能出现真正复杂的涌现行为。这样的例子包括人类身体和社交网络。
+
+当下的政治结构
+
+国家,作为一个相当层级化的生物,想要让事情运作更加一致。然而它最大的弱点在于它无法解决那些描述非常复杂的问题。比方说,军队和国家发现它们越发无法应对游击战与恐怖主义的涌现。这些社会结构所用的组织模式是高度去中心化、高度非层级化的。说到底,国家几乎没有可能根除这些运动。国家必须找到任务目标的简单描述,这让它在根本上处于劣势,因为它处理复杂性的能力比较有限。然而,资本主义与企业全球化是更可怕的生物。它们的内部结构是高度网络化的。这些生物灵活地跨越国家边界。它们的集合行为极度复杂。没有人理解股票市场是怎么(不)运作的。同时,资本主义极度的强健,能够以马克思没想象到的方式适应不同的环境。若要战胜这种敌人,唯一的可能是至少与其相当的复杂性。
+
+
+
+革命与结构
+
+复杂系统的整体行为和属性取决于个体交互的机制。在这个意义上,人类交互有可能产生在行为者交流层面上的反馈循环,能够催生系统性的根本转变。这意味着全球性的极端变化是可能的。革命正是转变交互机制导致的根本性的涌现性质的转变。
+
+复杂系统告诉我们没有唯一正确的社会交互模型。假设我们能详细掌握交互模式,并且假定它是不变的(原子级的行动者之间的社会交互不变),而且这个世界严格意义上服从决定论,我们也得不到一个能预测结果的社会理论。可以用来宣称不可避免的「历史的进程」的实证主义或自然主义的方法是不存在的。它在计算上和方法论上都是不靠谱的。
+
+那么,在运用于人类社会与革命性变化的思考方面,复杂系统理论能够告诉我们什么呢?我们从自然科学中经验研究的领域以及历史信息中知道,根本性的范式变化实际上是很自然的,即便它们几乎无法预测。社会秩序的革命在历史上一再发生。
+
+在真正全新的社会秩序的出现中,有几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就那些创生性的产生这些变化的事件而言,它们通过旧秩序日益混乱或衰败的过程发生。这通常包括向旧体制中注入巨量的能量。当这些能量事件消散时,新的秩序便逐渐强化。
+
+对称性破坏(symmetry-breaking)是一个常见的系统性行为,它在范式变化的语境下尤为有趣。当一个系统因为一个微小的局部偏离而走向了两个可能中较低的那一个时,对称性破坏便发生了。对于外部观察者来说,集合行为的选择可能显得很任意。事实上,它源于系统行为中的微小内部波动。
+
+无治共产主义,在复杂系统的语境下,是一个对涌现行为以及个体行为的描述。它要求整体性上的共产主义,社群之间的互助,以及依照面对的问题的规模采取合作的、集体的决策及解决措施。同时,它要求直至个体水平的层级和强制权力的消灭。在复杂系统的框架中,无治共产主义实际上似乎有很好的生存机会。它将无层级的网络模型作为人类组织的出发点。这意味着在理论上,它具有呈现复杂涌现行为的能力。
+
+此外,革命组织的作用可以被视为保持革命的自由意志主义的关键。在革命的情况中,微小波动可以产生不合比例的巨大影响。新社会的核心将存在于那些有着适合于运动的组织的倾向当中。因此,至关重要的是,组织倾向必须要有结构上的完整性,以及对于交互动因的可复制的知识,后者对于将广泛的运动成型为自由共产主义是不可少的。
+
+在战术层面上,用复杂系统思维进行分析解答很多问题,但也留下很多问题。从这个角度看,许多涌现行为事先没有办法计算,只能用经验研究或者是更弱的找历史类比的方法决定。我们仍然面对着困难的问题。我们必须找到其战术最利于阶级斗争升级的解决方案。此外,我们必须找到最利于拓展、复制的内部结构,以便它们在革命时刻中出现的高度敏感期的实施。
+
+
+
+
+
+
+
+
+
+
+
+
+
+
+ Made with by Agora
+
+
+
+
+
+
diff --git a/heros/2022-08-05-ElinBjarnegard/.-a1_l-armed-violence-and-patriarchal-values.html b/heros/2022-08-05-ElinBjarnegard/.-a1_l-armed-violence-and-patriarchal-values.html
new file mode 100644
index 00000000..9998e0d0
--- /dev/null
+++ b/heros/2022-08-05-ElinBjarnegard/.-a1_l-armed-violence-and-patriarchal-values.html
@@ -0,0 +1,224 @@
+
+
+
+
+
+
+
+
+
+ 暴力与父权:泰国男子从军经历调查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暴力与父权:泰国男子从军经历调查
+
+
+
+
+
+ Elin Bjarnegård, et al. | 2022.08.05
+
+
+ 本研究超越男女二元性的论调,强调男性内部对于暴力的态度因意识形态影响而存在分化:志愿参军的人通常更亲近父权制意识形态,而不是军队塑造了士兵的父权思想;强制参军对不希望主动参军人士的父权思想并无明显影响。
+
+
+
+本研究通过对泰南三府年轻男性进行调查,探索了参加武装暴力与父权价值观之间的关系。研究1发现父权价值观更强的男性更容易志愿加入准军事部队。研究2利用泰国征兵抽签所带来的自然实验,比较了非自愿应征入伍服兵役的男性与参加抽签但未入伍的男性的调查回答,发现两组在父权价值观方面没有差异。本文结论是,父权价值观促使人们自愿参与武装冲突,而在冲突地区应征服兵役不会导致士兵父权价值观的变化。
+
+一、导言
+
+最近的研究提出了一种新的解释,有可能更准确地缩小在暴力冲突局势中选择拿起武器的人的范围:具有父权价值观(patriarchal values,认同男性对女性的系统性支配地位)的人。一系列研究表明,关于男子气概(masculinity)和性别歧视的观念与支持暴力极端主义有关。本文从两个重要方面推进了这一研究:(1)研究了在武装冲突中,个人父权价值观强弱与通过资源加入政府准军事单位自愿参与有组织暴力活动之间的联系;(2)通过分析泰国的征兵抽签这一自然实验(natural experiment),研究了参与有组织暴力到个人父权价值观强弱之间的反向因果关系的可能性。
+
+二、武装暴力与父权价值观之间的联系
+
+在过去的三十年中,性别平等与战争暴力之间的关系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但侧重于个人层面的文献受到的学术关注较少。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在解释暴力行为成因时,性别价值观在社会和个人层面上都起着重要作用。父权制价值观被视为男女二元性别秩序的一部分,将男性置于女性之上,且这种父权制价值观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从父权制价值观转向性别平等的价值体系,意味着维护男女二元对立的界限日益模糊,并且二者平等。父权价值观与暴力倾向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多地被记录,而且往往集中在“他者化”(othering)过程中。他者化是一个区分“我们”和“他们”的过程,是构成父权价值观基础的性别秩序所固有的,也是合理化(rationalization)对他人实施肉体伤害的必须部分。尽管实施暴力行为往往与男性和男子气概的理想有关,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男性生物学上都具有同样的暴力倾向。同样,女性也可能是战时暴力的施暴者。因此,重点在于意识形态而非性别对于参与暴力的影响,从而需要从男性内部入手,研究参与暴力与不参与暴力的男性的不同及其原因。但是,研究父权价值观与暴力行为之间的因果关系仍然是一项重大挑战:这种既定的联系可能是由于以性别平等为导向的社会和个人不太支持暴力,也可能是由于暴露于冲突和暴力的社会和个人变得不那么支持性别平等。
+
+个人对暴力的增值化(valorization,赋予某事物价值)通常归因于社会化(socialization)进程。研究表明,暴力既可以通过代际传播,也可以通过影响儿童待遇的文化规范传播。具体而言,曾被家暴或目睹家暴的男孩随后更可能坚持父权价值观,最终更可能选择参与政治暴力。北美的一些调查研究表明,具有平民背景和军事背景的个人在特征和价值观上有所不同,这是因为参军前已经形成了某种亲军队的价值观的年轻男性倾向于自我选择加入部队。
+
+然而,其他一些论述则将对暴力的增值化与服役经历直接联系起来。例如,在越战期间服兵役的美国男性因暴力犯罪而被监禁的可能性显著增加。另一方面,国际安全援助部队中瑞典士兵在阿富汗服役前后的价值观基本保持稳定。
+
+在女权主义安全研究中,“军事化男子气概”(militarized masculinities)这一概念已发展为捕捉军事暴力与男子气概之间的特殊关联。军事化男子气概通常的特点被认为是“强壮、吃苦耐劳、具有侵略性的男性异性恋取向、恐同、重视庆祝同性友谊、实施有控制的攻击行为、以最小的抱怨完成任务”。尽管军事化的男子气概包含了相当多的特征,但在本文讨论中,军事化的男子气概有两个决定性的特征:其与男子气概的联系和对暴力的增值化:一个真男人应该具有战士的品质。女性被赋予了柔弱和看护的二等角色,而未能“像个战士”的男性则会受到羞辱。
+
+军事化男子气概指的是这样一种主张,即“与男子气概相关的刻板印象中的特质可以通过兵役,尤其是战斗来获得/证明”。这句话表明男子气概可以在军事环境中获得(acquired)和证明(proved)。第一种说法说明服兵役或参加战斗的经历会使男性具备某些特质。第二种观点认为这些特质是来自早年社会化过程,并且参军后就能表现出来。这种模棱两可的关系提出了父权价值观与暴力之间因果关系的问题。更具体地说,它提出了军事化男子气概的理想主要是通过自我选择(参军前)还是军事社会化(参军后)来实现的问题。
+
+三、志愿参军与军队招兵
+
+有关主动参加暴力行动的研究将军事冲突环境解释为已经社会化的个人可以将男子气概和暴力增值化的地方。一项关于越共游击队招募情况的研究强调对许多年轻新兵来说“赢得荣誉的渴望,或许只是赢得社区的尊重”是他们加入游击队的主要原因。对军人阳刚之气的认同往往是参军的主要动机之一。
+
+许多军事组织依赖于吸引志愿者和激励应征者,而将男孩转变为真正男子汉的理念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力工具。从国家的角度来看,军事化男子气概的概念有利于军队招募“不怕死”的士兵。当军队把自己塑造成充满阳刚之气时,就会吸引某一类渴望这种改变的人。这与军事化男性气质内涵——“真正的男人是士兵,真正的士兵是男人”——不谋而合。从这个角度来看,军事化男性气质的构建早在入伍之前就已开始。
+
+四、反向因果关系的可能性:军事社会化
+
+军事社会化意味着与军事组织具体相关的经历塑造了个人的价值观。在这里,士兵所处的环境会塑造和重塑他们的兴趣以及身份。军队也要求向未来的士兵有效地灌输有利于实现(使人成为士兵)的思想和价值观。作为一个以男性为主导的组织,军队的职能以暴力为基础,因此军队鼓励军事化的男子气概,将其作为诱导男性成为战士的一种手段。这种转变需要特定的方法、仪式或做法,旨在培养出愿意为某一事业杀人和献身的士兵。这一过程被描述为旨在摧毁士兵的个性,代之以对部队的认同。
+
+然而,军事经历在多大程度上将男性社会化为军事化的男子气概,以及哪些类型的实践、方法或经历引发了这种社会化,这些问题尚未得到深入探讨。
+
+五、募兵与征兵制情境中的男性军人气质
+
+有些人被迫征召入伍而绝不会自愿参战;有些人乐于为国家服务;而对其他人来说,参军是为了钱。一些国家实行征兵制,而另一些国家则依靠志愿兵。不同类型的军事环境也可能刺激不同类型的社会化进程。例如,准军事部队或游击队可能不要求在入伍前接受正规军事训练;服兵役可能不会有任何战斗经历;但在冲突不断的国家,即使是刚入伍的新兵也可能经历战斗和死亡威胁。
+
+本研究的重点是泰国,该国拥有规模庞大的准军事单位与泰国皇家武装力量(RTARF)并肩作战,后者采用抽签征兵的方式服兵役,兵役一般为两年左右。RTARF的应征入伍者的训练以通过惩罚和社会及心理压力暴力灌输纪律而著称。所有年满21岁的男性都必须在每年4月应征入伍。
+
+此外,泰国有许多男子和少数妇女自愿加入各种准军事部队。随着服役年限的增加、晋升和在不稳定的边境地区服役而获得经济奖励。泰南三府(北大年、也拉、那拉提瓦)自2004以来就因持续叛乱而成为冲突地区。这种在冲突地区活跃的不同军事组织的组合有助于研究自我选择加入准军事组织,以及通过服兵役实现社会化的情况。
+
+军事化男子气概是通过归属身份和表现身份的组合来实现的。泰国以性别广泛的流动性和对变性人(kathoeys)相对较高的容忍度和能见度而闻名。但是泰国军队在这方面是保守的,只征召给那些认同、被认定男性身份、并在法律上被承认为男性的人。变性人通常可以免服兵役,但在征兵日获得免服兵役所需的程序往往涉及羞辱和骚扰。
+
+研究1是对自我选择加入两类泰国准军事组织的研究:社区民兵(Community Militias),和游骑兵(Rangers)。
+
+社区民兵是泰国南部最大的武装组织。政府已将社区民兵的正规军部分(Or Sor,正式名称为国土防卫志愿军)扩大到约7,200人。社区民兵志愿者被招募到自己的村庄服役,为政府基础设施和政府官员提供保护。Or Sor每月领取工资,但其他村庄或社区民兵则不是。社区民兵一般只由男性组成,尽管妇女加入民兵组织没有任何正式障碍。
+
+游骑兵(Thahan Phran)是另一个准军事团体,是一支由陆军和海军陆战队组成的轻步兵。他们经常与边境巡逻警察(BPP)一起行动,接受作战训练。加入游骑兵者必须是年龄必须在18至29岁之间不分男女的泰国公民。女性在游骑兵中仍占少数。他们需要接受45天至6个月的初级培训。游骑兵报酬平均每月估计为13,500泰铢(约合440美元)。他们每次服役四年,经常被派往战区。游骑兵需要在偏远地区和小路上进行小规模徒步巡逻。他们在检查站巡逻,但有时也在林区扎营。
+
+研究2则研究了泰国军队抽签征兵的制度。根据1954年《兵役法》,泰国所有男性公民在18岁时都要登记服兵役,直到进入军事预备役或被免除军事义务。每个年龄组中大约有1/4的人将在中学期间通过领土防御学生训练进入预备役。那些没有参加培训的人在21岁时将继续登记服兵役,然后必须向征兵部报到,参加高等教育则入伍可被推迟,但是26岁以后不可再延期。
+
+在征兵时,极少数高级僧侣和身心残疾者被永久免服兵役。其余的人可以选择放弃抽签主动服兵役。如果放弃抽签的人数不足以满足军方的征兵配额,军方将为剩余的男性举行抽签。抽签抽中红卡的人必须服兵役,其余抽中黑卡的人被转移到预备役不必服兵役。放弃抽签的原因可能包括:拥有高中或本科学历的人放弃抽签的服役期更短;对参军感兴趣;被薪水所吸引。绝大多数男性参加抽签来试图免服兵役。许多人声称害怕服兵役,因为应征入伍者可能在战区服役,且虐待新兵的报道时有发生。
+
+六、实验设计与方法
+
+本文在泰国南部进行了一项调查,将征兵抽签作为实验组成部分。第一阶段随机选择300个村庄作为数据组(cluster),其中有100个位于泰南三府。对于每个数据组,抽样分为3个类别:(1)参加征兵抽签并必须服兵役的男性,(2)参加抽签但未被选中服兵役的男性,以及(3)放弃抽签并服兵役的男性。每个类别在每个村均采访5名男性,参见表1。
+
+
+▲ 表1:样本组
+
+本文的实证研究由两部分组成(见表1)。首先本文分析了在泰南三府,具有更多父权价值观的男性是否更容易自愿参加准军事组织。研究1作为观察性研究,使用了两个可变因变量。第一个问题是受访者是否参加社区民兵,第二个问题是受访者是否参加游骑兵。研究1采用了所有3类参与者的数据,但只包括居住在泰南三府的人。因此,研究1中分析的受访者人数为1500人(三个类别各500人)。
+
+研究2探讨了反向因果关系的可能性,并检验了义务兵役过程的军事社会化对新兵父权价值观的影响。研究2以征兵抽签的形式进行了自然实验。将第一类(实验组,抽签后必须服兵役)与第二类(对照组,抽签后免服兵役)进行了比较。因此,研究2中分析的受访者人数为3000人(两类各1500人)。
+
+父权价值观通过一个基于受访者对性别平等态度的5个问题的指数进行量化,这些问题涉及受访者在多大程度上同意以下观点:1、男性比女性更适合担任政治领袖;2、男性更适合担任企业高管;3、大学教育对男孩比女孩更重要;4、丈夫应该在家庭中做出重要决定;5、女性应该容忍暴力,以便家庭团结一致。
+
+研究1还使用了几个额外的变量作为控制变量,并在稳健性测试中使用,其中包括指示受访者是否有孩子、教育状况、收入和婚姻状况的变量。由于研究1使用了所有三类受访者,本文还使用了虚拟变量来指示受访者属于哪一类。同时,为了测试研究2中自然实验的平衡性,本文同样使用了七个涉及在年轻男性在征兵抽签之前已经确定的7个属性作为变量:年龄、是否为穆斯林、是否为马来穆斯林、受访者的父亲是否在军队服役、受访者成长时在家中讨论泰南三府情况的程度、受访者成长时在看到母亲被打的频率,以及受访者成长时被打的频率。这些变量也用作研究1中的额外控制或稳健性检查。
+
+七、实验结果
+
+研究1:关于自我选择加入准军事单位服役的观察性研究
+
+
+▲ 图1:逻辑回归结果
+
+研究1旨在确定我们父权价值观的变化是否部分是由个人自我选择加入准军事组织来解释的。本文预期具有更多父权价值观的男性更可能参与有组织的暴力。
+
+图1显示了逻辑回归测试结果,点和菱形表示系数,水平线表示95%的置信区间。本部分的样本仅限于居住在泰南三府的受访者。第一个因变量是参与社区民兵,第二个因变量是参加游骑兵。“父权价值观”(Patriarchal Values)对这两个因变量的预期方向都有很强的显著影响。样本还包括放弃抽签主动服役的男性(“放弃”,Waived),而这类男性在未来更可能参与准军事活动。
+
+下一个控制变量(“未被家暴”,Not Beaten Home)衡量儿童时期的暴力经历。那些说自己很少在家里被打的男性参与准军事活动的可能性要小得多。本文将此解释为在童年时期更频繁遭家暴的男性了解到暴力是处理冲突的适当方式,这使他们更有可能参加有组织暴力行动。此外,童年遭受殴打的经历很可能会导致成年后更高的父权价值观。我们发现“马来穆斯林”(图中显示为Malay Muslim)和佛教徒同样倾向于参加社区防御志愿者团体,但马来穆斯林成为游骑兵的可能性要小得多,因为游骑兵在泰南三府的马来穆斯林中广受鄙视。下一个控制变量反映了受访者在成长过程中与家人讨论泰南三府暴力局势的频率(“讨论频率”,Talk Before 18)。讨论情况较多的男性更有可能参与准军事活动。本文认为,这可能既反映了受访者本身的自我选择,也反映了人们可能会更多地谈论冲突的地区代表本地区受冲突影响严重,因此更容易被准军事组织招募。下一个控制变量是受访者是否有孩子(“有孩”,Have Children):父亲更有可能因为经济原因加入游骑兵。最后,受过高等教育的男性更可能成为游骑兵,可能反映了政府热衷于招募受过较高教育的人。
+
+研究1中的主要解释性变量“父权价值观”在泰南三府有25%的观测值缺失。这是一个相对较大的缺失比例,因此本文研究了缺失情况,并进行了替代测试,包括进行使用多重插补法(multiple imputation,通过创建几个不同的合理估算数据集,并组合从每个数据集中获得的结果来消除缺失数据的不确定性)。总之,“父权价值观”的缺失与研究1中的因变量没有系统的相关性,遗漏值不太可能严重破坏对研究1结果的有效性。
+
+结果是,更高水平的“父权价值观”与更高的志愿参与社区民兵和游骑兵的可能性存在稳健的相关性。现在本文想从实质上了解这种效应的强度。转化逻辑回归系数为更直观的OR值(odds ratio,指事件A在B在场的情况下发生的几率与事件A在没有B的情况下的几率之比)或概率,只有对于一组固定在相同值并使用相同样本的特定解释变量才有意义。更重要的是,在我们的情况下,参与我们模型样本的基线概率不是很有意义,因为本实验的样本不具代表性。例如,实验1样本中泰南三府高达28%的受访者很少或更频繁地参加游骑兵活动(代表他们至少参与了游骑兵单位),这可能比泰南三府同一年龄段的所有男性中参加游骑兵的总体比例更高(因为本实验对参军的男性进行了过多抽样)。因此,基于本文数据参与的绝对概率本身就不那么有趣,更有意义的比较是不同个体之间的相对差异。下面本文展示了两个拼接图,展示了父权价值观(分为四个阶段)与参与暴力之间的关系。
+
+
+▲ 图2:父权价值观与社区民兵参与度的相关性
+
+如图2所示,在参与社区民兵活动方面,父权价值观最低和最高的人之间存在相对较大的差异。在父权价值观最低的男性参加社区民兵的男性比例相对较小(37%)。具有最高父权价值观的男性比例要大得多(60%)。同样,在图3中,父权价值观最低的男性有24%参加了游骑兵,而34%的父权值最高的男性参加过游骑兵。
+
+
+▲ 图3:父权价值观与游骑兵参与度的相关性
+
+研究2:关于征兵抽签作为自然实验的研究
+
+研究2调查了军事社会化对希望通过参加抽签逃避兵役的男性的父权价值观的影响。表2展示了几个控制变量的值,这些变量是指七个在年轻男性在征兵抽签之前已经确定的属性,最后一行显示了服兵役对父权价值观的处理效应(treatment effect)。
+
+
+▲ 表2:控制变量与父权价值观的处理效应
+
+第一行显示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平均年龄不同,因为样本中的最低年龄是21岁。年龄在21至23岁之间的人如果抽中了红卡不得不服兵役,则无法接受采访。因此,最年轻的受访者更可能属于不必服役的男性类别。接下来的两行显示,穆斯林和佛教徒同样有可能抽中了红卡,如果只将说马来语的穆斯林与其他样本进行比较,这一点也成立。同样,这些群体在“父亲服兵役”(Father served)、“讨论频率”(Talk Before 18)和“母亲被家暴”(Mother beaten)等变量方面是平衡的。服役的年轻男性说他们“被家暴”(Beaten at Home)的可能性在统计学上显著地小,但该差异数值上很小,很可能是随机效应。
+
+最后一行显示,两组样本的“父权价值观”没有显著差异,表明被强制征召入伍对性别平等的态度没有影响。本文大量的观测样本意味着即使是非常小的影响也会被检测到。考虑到抽中红卡和服兵役的待遇是随机分配的,有充分的理由得出结论:军事社会化对父权价值观变化没有因果关系。
+
+作为稳健性测试,本实验还分别测试了父权价值观五个调查问题中的每一个的处理效应,未发现任何效应。
+
+在另一项替代测试中,本实验放宽了实验同质性(treatment homogeneity)的假设。本实验首先将实验处理限制在服役期间遭受过武装冲突的应征入伍者身上。下文报告的结果进一步强化了本文的结论。
+
+本实验向服役人员提出了10个问题,例如是否看到一名阵亡士兵、靠近炸弹以及向敌人开枪。41%的人经历过这种暴力,但这种经历对他们的父权价值观没有显著影响。本实验还验证了,任何服役军种对父权价值观没有显著影响。
+
+实验组(抽签)和对照组(未抽签)的父权值指标上的缺失值数量没有显著差异。因此该缺失不太可能对研究2的结果构成威胁。此外,一个发现表明军事社会化具有显著影响:服役的男性更有可能认为在军队服役的男性应该比没有服役的更受尊重。这一结果和其他类似的结果增强了对实验有效性的信心,并确实发现了军事社会化的影响。因此,即使士兵存在被军事社会化,对性别平等的态度在很大程度上还是不受服兵役的影响。
+
+八、结论
+
+本文探讨了一个更广泛的基本问题,即父权价值观是促使人们决定参与暴力,还是暴力经历影响了父权价值体系。本文调查了那些已经被社会化为持有父权价值观的人是否更有可能主动成为潜在的暴力角色,或者是否是因为在冲突地区非自愿服役而加强了持有父权价值观念的厌女(misogyny)情绪。
+
+在第一项研究中,本文发现持有父权价值观与在武装冲突中志愿参加准军事部队之间存在着强烈而稳健的关系。这表明自我选择是理解军事化男子气概和参与暴力的联系的重要因素。在第二项研究中,本文发现实验组(强制服役)和对照组(未服役)之间的父权价值观没有显著差异。换言之,没有证据支持军事社会化会强化个人的父权价值观。
+
+这项研究存在重要局限性:这项研究中说明,服兵役不会影响个人厌女情绪,但本文没有研究的军事化男子气概的其他方面(如吃苦耐劳)可能会受到影响。此外,本研究强调超越性别二元性,通过研究男性接受父权价值观的程度的变化,可以对男性与暴力之间的联系和因果关系有了更好的理解。
+
+
+
+Elin Bjarnegård,乌普萨拉大学政府学部副教授
+
+Anders Engvall,斯德哥尔摩经济学院研究员
+
+Srisompob Jitpiromsri,宋卡王子大学和平研究所助理教授
+
+Erik Melander,乌普萨拉大学和平与冲突学部教授
+
+编译:郑嘉隽
+
+
+
+
+
+
+
+
+
+
+
+
+ Made with by Agora
+
+
+
+
+
+
diff --git a/hkers.xml b/hkers.xml
index 0c4524da..408e64cf 100644
--- a/hkers.xml
+++ b/hkers.xml
@@ -1,4 +1,4 @@
-Jekyll 2024-11-22T09:45:09+08:00 https://agorahub.github.io/pen0/hkers.xml The Republic of Agora | Hkers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Too Good To Lose 2024-11-12T12:00:00+08:00 2024-11-12T12:00:00+08:00 https://agorahub.github.io/pen0/hkers/too-good-to-lose <p><em>When it comes to the future of American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and the success of the CHIPS Act, Intel is not too big to fail, but it is too good to lose.</em></p>
+Jekyll 2024-11-26T11:22:23+08:00 https://agorahub.github.io/pen0/hkers.xml The Republic of Agora | Hkers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Too Good To Lose 2024-11-12T12:00:00+08:00 2024-11-12T12:00:00+08:00 https://agorahub.github.io/pen0/hkers/too-good-to-lose <p><em>When it comes to the future of American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and the success of the CHIPS Act, Intel is not too big to fail, but it is too good to lose.</em></p>
<excerpt />
diff --git a/hkers/index.html b/hkers/index.html
index 0494b37b..811e630e 100644
--- a/hkers/index.html
+++ b/hkers/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2090,6 +2090,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index.html b/index.html
index fd5e4576..c8c4e423 100644
--- a/index.html
+++ b/index.html
@@ -10,7 +1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51,7 +51,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67,14 +67,14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走向更进步的联合体
-
+ 复杂系统与无治主义
+
- Heidi Hartmann | 1979.06.01
- 女性主义社会主义者,必须组织一种既解决反对父权制,也解决反对资本主义的斗争实践。我们必须坚持要创建一个相互依赖、认同解放而非耻辱的社会。
+ Gavin Mendel-Gleeson | 2009.03.01
+ 将人类社会作为复杂系统进行分析,能为我们提供对于历史进程以及资本主义的强项与弱点的新的见解。
- < Full Article >
+ < Full Article >
@@ -85,14 +85,14 @@ < 网左实践总结
+ 暴力与父权:泰国男子从军经历调查
- 番茄米线 | 2022.12.16
-
“网左”总体来说确实是进步的,他们要比一些麻木者、漠不关心者和肉食者进步得多,他们是在资产阶级残酷压迫下抱团取暖的、可以接触到网络生活的群众。而“网左”形成的“左圈”也为许多来寻找答案的迷茫者,如一年半前的我,提供了资源和平台。
+ Elin Bjarnegård, et al. | 2022.08.05
+ 本研究超越男女二元性的论调,强调男性内部对于暴力的态度因意识形态影响而存在分化:志愿参军的人通常更亲近父权制意识形态,而不是军队塑造了士兵的父权思想;强制参军对不希望主动参军人士的父权思想并无明显影响。
- < Full Article >
+ < Full Article >
@@ -107,14 +107,14 @@ < 巴枯宁瑞士演讲・三
-
+ 动物之间的互助
+
- 米哈伊尔·巴枯宁 | 1871.05.03
-
亲爱的同志们,上次说1789~1793年革命中,中产阶级有意无意间助用平民之力,筑其权力于封建世界废墟之上。从此以后,他们成为统治阶级。
+ 彼得·克鲁泡特金 | 1890.09.30
+ 生存竞争 互助 自然法则和逐步进化的主要因素 无脊椎动物 蚂蚁和蜜蜂 鸟类 猎食和捕鱼的结合 合群性 小鸟之间的互相保护 鹤和鹦鹉
- < Full Article >
+ < Full Article >
@@ -126,6 +126,22 @@ <
+
+
+ 尋香記
+
+
+ 東加豆 | 2024.09.02
+ 我七月初就知道「尋香記」這個展覽了,但一直沒有動身,身心靈也像一個木頭人。為什麼呢?如果這是在二十年前,我肯定會在第一天第一時間就衝過去,興奮得不得了。想想也是挺有意思,我跟香味這東西,總算是有些不解之緣吧。八月的最後一天,我終於踏進了展廳。不過,就算來晚了,那份對香氣的喜愛,還是一點都沒少。有心動,也有感動。
+
+
+ < Full Article >
+
+
+
+
+
+
2024盂蘭雜記
@@ -142,6 +158,24 @@ <
+
+ 李文亮医生,你好
+
+
+ CrazyArticle | 2024.08.29
+ 李文亮医生:
+
+您好。当我第一次知道您的时候,您已经去世,我是在新闻联播上得知您被平反的事,那一天,2020年3月19日。当时我正被关在广州市第一看守所。
+
+
+ < Full Article >
+
+
+
+
+
+
拍打詠
@@ -258,37 +292,7 @@ <
-
- 胰暢詠
-
-
- 東加豆 | 2024.08.22
- 腹痛如刀夜未央,
-
-急診方知胰病傷。
-
-
- < Full Article >
-
-
-
-
-
-
-
-
- 孟加拉——两个女人的角斗场
-
- 马屿人 | 2024.08.22
- 孟加拉政府终于正式接受最高法院判决,将给“自由战士”与其亲属的公务员配额降到5%,93%的公务员岗位面向社会择优录用。而此时,孟加拉青年的抗议活动已经持续了一个多月时间,进入暴力冲突也有两个星期,至少174人死亡,超过2500人被捕。
-
-
- < Full Article >
-
-
-
@@ -1285,6 +1289,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Columns - page 16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1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1
尼采的駱駝、獅子與孩子
+正宜 | 2022-12-14
+恐懼
+匿名 | 2022-12-12
+“女人没有国家”
@@ -250,22 +266,6 @@小游 | 2022-10-31<
他们经历的,我们也可能经历
-维舟 | 2022-10-30
-戴,还是不戴?
-米拉·帕特尔、阿德里亚·罗伊乔杜里 | 2022-10-20
-米拉·帕特尔、
Previous ♢
- Page 16 of 19
+ Page 16 of 20
♢ Next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1/page17/index.html b/c1/page17/index.html
index 1ee853aa..82f1cb49 100644
--- a/c1/page17/index.html
+++ b/c1/page17/index.html
@@ -10,7 +10,7 @@
Columns - page 1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12 +60,2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Columns - page 17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1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1
+
+
+ 他们经历的,我们也可能经历
+ 维舟 | 2022-10-30
+
+
+
+
+
+
+ 戴,还是不戴?
+ 米拉·帕特尔、阿德里亚·罗伊乔杜里 | 2022-10-20
+
+
+
+
“有声音”胜于“大多数”
@@ -250,22 +266,6 @@ 阿菠 | 2022-07-12<
-
-
- 世俗化与新兴宗教
- 胡清心 | 2022-07-11
-
-
-
-
-
-
- 倪匡反共 一以貫之
- 蘇查哈爾燦 | 2022-07-04
-
-
-
-
@@ -274,7 +274,7 @@ 蘇查哈爾燦 | 20
Previous ♢
- Page 17 of 19
+ Page 17 of 20
♢ Next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1/page18/index.html b/c1/page18/index.html
index c2fb99b7..d9d4927a 100644
--- a/c1/page18/index.html
+++ b/c1/page18/index.html
@@ -10,7 +10,7 @@
Columns - page 1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12 +60,2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Columns - page 18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1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1
+
+
+ 世俗化与新兴宗教
+ 胡清心 | 2022-07-11
+
+
+
+
+
+
+ 倪匡反共 一以貫之
+ 蘇查哈爾燦 | 2022-07-04
+
+
+
+
俄乌战争・六月战局
@@ -250,22 +266,6 @@ 当代张敬轩 | 20
-
-
- 俄乌战争第六周
- 当代张敬轩 | 2022-04-10
-
-
-
-
-
-
- 俄乌战争第五周
- 当代张敬轩 | 2022-04-01
-
-
-
-
@@ -274,7 +274,7 @@ 当代张敬轩 | 20
Previous ♢
- Page 18 of 19
+ Page 18 of 20
♢ Next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1/page19/index.html b/c1/page19/index.html
index b3874b68..0ca4e53c 100644
--- a/c1/page19/index.html
+++ b/c1/page19/index.html
@@ -10,7 +10,7 @@
Columns - page 19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12 +60,2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Columns - page 19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1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1
+
+
+ 俄乌战争第六周
+ 当代张敬轩 | 2022-04-10
+
+
+
+
+
+
+ 俄乌战争第五周
+ 当代张敬轩 | 2022-04-01
+
+
+
+
俄乌战争第四周
@@ -250,14 +266,6 @@ Pang | 2019-12-18
-
-
- COLUMN TEMPLATE
- AUTHOR NAME | -0001-12-31
-
-
-
-
@@ -266,7 +274,9 @@ AUTHOR NAME | -0001-
Previous ♢
- Page 19 of 19
+ Page 19 of 20
+
+ ♢ Next
@@ -31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1/page2/index.html b/c1/page2/index.html
index 1d6272b8..34ffe6e7 100644
--- a/c1/page2/index.html
+++ b/c1/page2/index.html
@@ -10,7 +10,7 @@
Columns - page 2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12 +60,2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Columns - page 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1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1
+
+
+ 家有小粉紅
+ Cherryyoko櫻桃陽子 | 2024-08-02
+
+
+
+
+
+
+ 进步社群与政治德性
+ 陈纯 | 2024-07-31
+
+
+
+
以色列人的起源
@@ -250,22 +266,6 @@ 鹿馬 | 2024-06-16<
-
-
- 端午漫谈屈原
- 江上小堂 | 2024-06-11
-
-
-
-
-
-
- 端午漫谈伍子胥
- 江上小堂 | 2024-06-10
-
-
-
-
@@ -274,7 +274,7 @@ 江上小堂 | 2024-
Previous ♢
- Page 2 of 19
+ Page 2 of 20
♢ Next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1/page20/index.html b/c1/page20/index.html
new file mode 100644
index 00000000..aa0bb7ef
--- /dev/null
+++ b/c1/page20/index.html
@@ -0,0 +1,248 @@
+
+
+
+
+
+
+
+
+
+ Columns - page 20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Columns - page 20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1
+
+
+
+
+
+
+
+ COLUMN TEMPLATE
+ AUTHOR NAME | -0001-12-31
+
+
+
+
+
+
+
+
+
+
+ Previous ♢
+
+ Page 20 of 20
+
+
+
+
+
+
+
+
+
+
+
+
+
+ Made with by Agora
+
+
+
+
+
+
diff --git a/c1/page3/index.html b/c1/page3/index.html
index da525a10..9a69ded7 100644
--- a/c1/page3/index.html
+++ b/c1/page3/index.html
@@ -10,7 +10,7 @@
Columns - page 3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12 +60,2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Columns - page 3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1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1
+
+
+ 端午漫谈屈原
+ 江上小堂 | 2024-06-11
+
+
+
+
+
+
+ 端午漫谈伍子胥
+ 江上小堂 | 2024-06-10
+
+
+
+
一种可能的理想世界
@@ -250,22 +266,6 @@ 東加豆 | 2024-05-
-
-
- 的哥
- WrightFu | 2024-05-12
-
-
-
-
-
-
- 牙膏交響曲
- 東加豆 | 2024-05-10
-
-
-
-
@@ -274,7 +274,7 @@ 東加豆 | 2024-05-
Previous ♢
- Page 3 of 19
+ Page 3 of 20
♢ Next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1/page4/index.html b/c1/page4/index.html
index 1f2ad76e..310ec3db 100644
--- a/c1/page4/index.html
+++ b/c1/page4/index.html
@@ -10,7 +10,7 @@
Columns - page 4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12 +60,2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Columns - page 4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1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1
+
+
+ 的哥
+ WrightFu | 2024-05-12
+
+
+
+
+
+
+ 牙膏交響曲
+ 東加豆 | 2024-05-10
+
+
+
+
《自愿奴役论》
@@ -250,22 +266,6 @@ 東加豆 | 2024-04-
-
-
- 游泳池餐廳結業
- 東加豆 | 2024-04-17
-
-
-
-
-
-
- 旋律嘉年華
- 東加豆 | 2024-04-16
-
-
-
-
@@ -274,7 +274,7 @@ 東加豆 | 2024-04-
Previous ♢
- Page 4 of 19
+ Page 4 of 20
♢ Next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1/page5/index.html b/c1/page5/index.html
index 53037fb4..9ffc6ec8 100644
--- a/c1/page5/index.html
+++ b/c1/page5/index.html
@@ -10,7 +10,7 @@
Columns - page 5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12 +60,2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Columns - page 5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1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1
+
+
+ 游泳池餐廳結業
+ 東加豆 | 2024-04-17
+
+
+
+
+
+
+ 旋律嘉年華
+ 東加豆 | 2024-04-16
+
+
+
+
日出的平行線
@@ -250,22 +266,6 @@ 東加豆 | 2024-03-
-
-
- 踐行「見字飲水」信條
- 陶樂思 | 2024-03-07
-
-
-
-
-
-
- 友人
- 東加豆 | 2024-03-07
-
-
-
-
@@ -274,7 +274,7 @@ 東加豆 | 2024-03-
Previous ♢
- Page 5 of 19
+ Page 5 of 20
♢ Next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1/page6/index.html b/c1/page6/index.html
index bd38e5b3..a60388d1 100644
--- a/c1/page6/index.html
+++ b/c1/page6/index.html
@@ -10,7 +10,7 @@
Columns - page 6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12 +60,2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Columns - page 6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1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1
+
+
+ 踐行「見字飲水」信條
+ 陶樂思 | 2024-03-07
+
+
+
+
+
+
+ 友人
+ 東加豆 | 2024-03-07
+
+
+
+
緣份職機師
@@ -250,22 +266,6 @@ 野人 | 2024-02-04<
-
-
- 屁蟹紀錄
- Icebee | 2024-02-02
-
-
-
-
-
-
- 神經擠壓的人
- 東加豆 | 2024-02-02
-
-
-
-
@@ -274,7 +274,7 @@ 東加豆 | 2024-02-
Previous ♢
- Page 6 of 19
+ Page 6 of 20
♢ Next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1/page7/index.html b/c1/page7/index.html
index edba02b9..3eccdc5b 100644
--- a/c1/page7/index.html
+++ b/c1/page7/index.html
@@ -10,7 +10,7 @@
Columns - page 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12 +60,2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Columns - page 7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1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1
+
+
+ 屁蟹紀錄
+ Icebee | 2024-02-02
+
+
+
+
+
+
+ 神經擠壓的人
+ 東加豆 | 2024-02-02
+
+
+
+
詠老
@@ -250,22 +266,6 @@ Anson | 2024-01-01
-
-
- 十二月二十九日
- 東加豆 | 2023-12-29
-
-
-
-
-
-
- 新年願望
- 東加豆 | 2023-12-28
-
-
-
-
@@ -274,7 +274,7 @@ 東加豆 | 2023-12-
Previous ♢
- Page 7 of 19
+ Page 7 of 20
♢ Next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1/page8/index.html b/c1/page8/index.html
index 008b5687..2fa22675 100644
--- a/c1/page8/index.html
+++ b/c1/page8/index.html
@@ -10,7 +10,7 @@
Columns - page 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12 +60,2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Columns - page 8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1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1
+
+
+ 十二月二十九日
+ 東加豆 | 2023-12-29
+
+
+
+
+
+
+ 新年願望
+ 東加豆 | 2023-12-28
+
+
+
+
元旦倒數的故事
@@ -250,22 +266,6 @@ 烏雲蓋雪 | 2023-
-
-
- 薛定諤的貓死了沒?
- 江世威 | 2023-11-14
-
-
-
-
-
-
- 理解宋朝・王安石【2】唯财是举
- Ethan | 2023-11-12
-
-
-
-
@@ -274,7 +274,7 @@ Ethan | 2023-11-12
Previous ♢
- Page 8 of 19
+ Page 8 of 20
♢ Next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1/page9/index.html b/c1/page9/index.html
index 998ef38c..1606fce4 100644
--- a/c1/page9/index.html
+++ b/c1/page9/index.html
@@ -10,7 +10,7 @@
Columns - page 9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12 +60,2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Columns - page 9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1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1
+
+
+ 薛定諤的貓死了沒?
+ 江世威 | 2023-11-14
+
+
+
+
+
+
+ 理解宋朝・王安石【2】唯财是举
+ Ethan | 2023-11-12
+
+
+
+
人工智能时代里的个人主体性
@@ -250,22 +266,6 @@ 豬文 | 2023-10-09<
-
-
- 大語言模型可以理解時空?
- 討厭鬼 | 2023-10-09
-
-
-
-
-
-
- 空間的理念
- 野人 | 2023-10-05
-
-
-
-
@@ -274,7 +274,7 @@ 野人 | 2023-10-05<
Previous ♢
- Page 9 of 19
+ Page 9 of 20
♢ Next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index.html b/c2/index.html
index 70c2b7fe..08c58026 100644
--- a/c2/index.html
+++ b/c2/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2,6 +322,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10/index.html b/c2/page10/index.html
index 46b567ab..16a59cca 100644
--- a/c2/page10/index.html
+++ b/c2/page10/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10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10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11/index.html b/c2/page11/index.html
index 8b1801d7..1ec43764 100644
--- a/c2/page11/index.html
+++ b/c2/page11/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11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11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12/index.html b/c2/page12/index.html
index 6343e019..f3c02526 100644
--- a/c2/page12/index.html
+++ b/c2/page12/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12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1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13/index.html b/c2/page13/index.html
index 357c25a6..93fef36d 100644
--- a/c2/page13/index.html
+++ b/c2/page13/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13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13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14/index.html b/c2/page14/index.html
index cf8b04d9..a8a63271 100644
--- a/c2/page14/index.html
+++ b/c2/page14/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14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14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15/index.html b/c2/page15/index.html
index 8e8496ea..3a070062 100644
--- a/c2/page15/index.html
+++ b/c2/page15/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15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15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16/index.html b/c2/page16/index.html
index b0156a44..18b0f06f 100644
--- a/c2/page16/index.html
+++ b/c2/page16/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16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16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17/index.html b/c2/page17/index.html
index 062d29f5..03c4358c 100644
--- a/c2/page17/index.html
+++ b/c2/page17/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1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17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18/index.html b/c2/page18/index.html
index 48dcad16..a8e4d7ac 100644
--- a/c2/page18/index.html
+++ b/c2/page18/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1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18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19/index.html b/c2/page19/index.html
index e30ff3b4..06d1d2f9 100644
--- a/c2/page19/index.html
+++ b/c2/page19/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19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19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2/index.html b/c2/page2/index.html
index f72275ef..ffd3c545 100644
--- a/c2/page2/index.html
+++ b/c2/page2/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2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20/index.html b/c2/page20/index.html
index 74e548aa..2975ba4e 100644
--- a/c2/page20/index.html
+++ b/c2/page20/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20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20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21/index.html b/c2/page21/index.html
index f1dc396c..6d1eafba 100644
--- a/c2/page21/index.html
+++ b/c2/page21/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21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21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22/index.html b/c2/page22/index.html
index 1a98deca..f8d96e70 100644
--- a/c2/page22/index.html
+++ b/c2/page22/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22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2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23/index.html b/c2/page23/index.html
index f2a16328..38bf75dc 100644
--- a/c2/page23/index.html
+++ b/c2/page23/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23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23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24/index.html b/c2/page24/index.html
index 778917d1..58b99234 100644
--- a/c2/page24/index.html
+++ b/c2/page24/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24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24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25/index.html b/c2/page25/index.html
index 5d080de5..6487974b 100644
--- a/c2/page25/index.html
+++ b/c2/page25/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25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25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26/index.html b/c2/page26/index.html
index ccd83a90..36c470a5 100644
--- a/c2/page26/index.html
+++ b/c2/page26/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26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26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27/index.html b/c2/page27/index.html
index b4ee6666..adcdb79d 100644
--- a/c2/page27/index.html
+++ b/c2/page27/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2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27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28/index.html b/c2/page28/index.html
index 5e745243..b99a4330 100644
--- a/c2/page28/index.html
+++ b/c2/page28/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2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28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29/index.html b/c2/page29/index.html
index 63efb3c9..29746c21 100644
--- a/c2/page29/index.html
+++ b/c2/page29/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29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29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3/index.html b/c2/page3/index.html
index 857bf4fe..09c3f1d5 100644
--- a/c2/page3/index.html
+++ b/c2/page3/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3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3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30/index.html b/c2/page30/index.html
index 24928321..28cdb119 100644
--- a/c2/page30/index.html
+++ b/c2/page30/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30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30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31/index.html b/c2/page31/index.html
index 07c9b037..f892d948 100644
--- a/c2/page31/index.html
+++ b/c2/page31/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31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31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32/index.html b/c2/page32/index.html
index 6d6878b5..366edc36 100644
--- a/c2/page32/index.html
+++ b/c2/page32/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32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3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33/index.html b/c2/page33/index.html
index ab5c9dc5..6ef20e1a 100644
--- a/c2/page33/index.html
+++ b/c2/page33/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33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33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34/index.html b/c2/page34/index.html
index 38a2e175..7a23c97e 100644
--- a/c2/page34/index.html
+++ b/c2/page34/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34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34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35/index.html b/c2/page35/index.html
index 0f515207..578107a8 100644
--- a/c2/page35/index.html
+++ b/c2/page35/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35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35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36/index.html b/c2/page36/index.html
index 611078c3..aa3f9ca6 100644
--- a/c2/page36/index.html
+++ b/c2/page36/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36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36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37/index.html b/c2/page37/index.html
index 1c1a12a9..8d0900f9 100644
--- a/c2/page37/index.html
+++ b/c2/page37/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3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37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194,6 +19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4/index.html b/c2/page4/index.html
index 4fd08efc..623b532c 100644
--- a/c2/page4/index.html
+++ b/c2/page4/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4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4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5/index.html b/c2/page5/index.html
index 635c49e0..9589ae35 100644
--- a/c2/page5/index.html
+++ b/c2/page5/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5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5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6/index.html b/c2/page6/index.html
index 264ee549..2fba5757 100644
--- a/c2/page6/index.html
+++ b/c2/page6/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6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6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7/index.html b/c2/page7/index.html
index e1d1bf6e..3528e730 100644
--- a/c2/page7/index.html
+++ b/c2/page7/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7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8/index.html b/c2/page8/index.html
index 13c99131..1da3e1b9 100644
--- a/c2/page8/index.html
+++ b/c2/page8/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8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9/index.html b/c2/page9/index.html
index 8e996047..9c7b480b 100644
--- a/c2/page9/index.html
+++ b/c2/page9/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9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9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olumns.xml b/columns.xml
index 040e6750..1ec6929f 100644
--- a/columns.xml
+++ b/columns.xml
@@ -1,4 +1,102 @@
-Jekyll 2024-11-22T09:45:09+08:00 https://agorahub.github.io/pen0/columns.xml The Republic of Agora | Columns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2024盂蘭雜記 2024-09-01T12:00:00+08:00 2024-09-01T12:00:00+08:00 https://agorahub.github.io/pen0/columns/misc-notes-of-the-bon-2024 <p>農曆七月將過,大開一個月的鬼門,也要再次關上,讓來自另一個次元的鬼魂朋友,回到屬於ta們所屬的領域。</p>
+Jekyll 2024-11-26T11:22:23+08:00 https://agorahub.github.io/pen0/columns.xml The Republic of Agora | Columns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尋香記 2024-09-02T12:00:00+08:00 2024-09-02T12:00:00+08:00 https://agorahub.github.io/pen0/columns/fragrance-of-time <p>我七月初就知道「尋香記」這個展覽了,但一直沒有動身,身心靈也像一個木頭人。為什麼呢?如果這是在二十年前,我肯定會在第一天第一時間就衝過去,興奮得不得了。想想也是挺有意思,我跟香味這東西,總算是有些不解之緣吧。八月的最後一天,我終於踏進了展廳。不過,就算來晚了,那份對香氣的喜愛,還是一點都沒少。有心動,也有感動。</p>
+
+<!--more-->
+
+<p><img src="https://i.imgur.com/gD1HcVL.png" alt="image01" /></p>
+
+<h3 id="一入門香火初現">一.入門:香火初現</h3>
+
+<p>這天,我來到了香港藝術館,參觀了「尋香記」這個展覽。一走進門口,就聞到一股淡淡的香氣,讓人感覺心情舒暢。這不是普通的香氣,而是從遠古傳來的,一種讓人心靈沉靜的力量。</p>
+
+<p><img src="https://i.imgur.com/Xen7YEl.png" alt="image02" /></p>
+
+<h3 id="二歷史香之起源">二.歷史:香之起源</h3>
+
+<p>展覽的第一部分介紹了中國芳香文化的起源。遠古時,人們為了祭祀天地,開始燔柴燎木,這就是後來香文化的雛形。看著那些古老的工具和儀式用品,我仿佛能聽到遠古的聲音,感受到當時人們對自然的敬畏之情。</p>
+
+<p><img src="https://i.imgur.com/QoY2tup.png" alt="image03" /></p>
+
+<h3 id="三生活香之日常">三.生活:香之日常</h3>
+
+<p>接著,展覽展示了香在古人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從香囊到香湯,再到香薰衣物,甚至用香木建造的房子,這些都讓我驚訝不已。古人對於香氣的追求,不僅僅是為了好聞,還有驅蟲、養生的功效。這一點,現代人似乎還有很多可以學習的地方。</p>
+
+<p><img src="https://i.imgur.com/80YLz2b.png" alt="image04" /></p>
+
+<h3 id="四文藝香之風雅">四.文藝:香之風雅</h3>
+
+<p>當我走到文人雅士與香的關係部分時,更是感觸良多。古人不僅把香作為生活的一部分,還將其融入到了詩歌、音樂之中,甚至成為了一種精神追求。這裡展示的一些詩情畫意,讓我體會到了那種在香氣中尋找靈感的意境。</p>
+
+<p><img src="https://i.imgur.com/Bp7vKw1.png" alt="image05" /></p>
+
+<h3 id="五工藝香之器物">五.工藝:香之器物</h3>
+
+<p>展覽還特別介紹了各種精美的香器。這些香爐和香具,設計精美,做工細膩,不僅是實用的物品,更是藝術品。看著這些物件,我腦海裡浮現出古人使用它們時的場景,彷彿自己也參與其中。</p>
+
+<p><img src="https://i.imgur.com/vozMGuO.png" alt="image06" /></p>
+
+<p><img src="https://i.imgur.com/XNWl91D.png" alt="image07" /></p>
+
+<h3 id="六香之感懷">六.香之感懷</h3>
+
+<p>參觀完這個展覽,我深深感受到了中國芳香文化的深厚底蘊。香不僅僅是一種物質的存在,更是一種文化和精神的傳承。在現代忙碌的生活中,我們不妨偶爾停下來,點上一根香,讓自己的心靈得到片刻的安寧。</p>
+
+<p><img src="https://i.imgur.com/V1eFZip.png" alt="image08" /></p>
+
+<p><img src="https://i.imgur.com/YCAJvuB.png" alt="image09" /></p>
+
+<p>離開這展覽廳,愉快時光未完的,接下來,我來到了另一個展覽廳:「袖珍.厚禮──浮雲軒藏中國鼻煙壺捐贈展」</p>
+
+<h2 id="袖珍厚禮">「袖珍.厚禮」</h2>
+
+<p><img src="https://i.imgur.com/TBcdIlN.png" alt="image10" /></p>
+
+<h3 id="一壯觀的鼻煙壺世界">一.壯觀的鼻煙壺世界</h3>
+
+<p>聽說這是香港迄今最大規模的鼻煙壺捐贈展,由已故收藏家冼祖謙先生的夫人冼石韞玉女士慷慨捐贈。這意味著冼祖謙先生夫人對香港藝術館的支持和絕對的信任,這是非常讓人感動的事情。既然來了,當然不能錯過。</p>
+
+<p><img src="https://i.imgur.com/Wvx6Mo6.png" alt="image11" /></p>
+
+<h3 id="二小巧的驚喜">二.小巧的驚喜</h3>
+
+<p>剛踏入展廳,就被那些小巧玲瓏的鼻煙壺吸引住了。每個鼻煙壺都不過掌心大小,但細看之下,卻各有千秋。有的色彩鮮艷,有的造型別緻,有的雕刻精細,真讓人歎為觀止。</p>
+
+<p><img src="https://i.imgur.com/pYG1Y8m.png" alt="image12" /></p>
+
+<h3 id="三穿越時空的禮物">三.穿越時空的禮物</h3>
+
+<p>鼻煙壺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清朝,當時是王公貴族之間互相饋贈的珍貴禮物。看著這些精美的鼻煙壺,不禁讓人想著當年貴族們收到這樣的禮物時,該有多高興啊!每一個鼻煙壺背後,都可能藏著一段故事。</p>
+
+<p><img src="https://i.imgur.com/iT7tUH8.png" alt="image13" /></p>
+
+<h3 id="四工藝匠人的心血">四.工藝:匠人的心血</h3>
+
+<p>這些鼻煙壺之所以珍貴,還在於它們的製作工藝。從選材到雕刻,再到上色,每一步都透露出匠人的心血。有的鼻煙壺用的是珍稀的玉石,有的則是玻璃或瓷器,不管哪一種材料,都能被匠人巧手打造成一件件藝術品。</p>
+
+<p><img src="https://i.imgur.com/zdIb2ZK.png" alt="image14" /></p>
+
+<h3 id="五故事浮雲軒的收藏">五.故事:浮雲軒的收藏</h3>
+
+<p>最讓人感動的是,這些鼻煙壺都是冼祖謙先生一生的收藏。他不僅是一位收藏家,更是一個對鼻煙壺文化有著深厚感情的人。看著這些展品,能感受到他當年收集這些鼻煙壺時的喜悅和滿足。一個個地收集,一組組地收藏。</p>
+
+<p><img src="https://i.imgur.com/rZW1iRQ.png" alt="image15" /></p>
+
+<h3 id="六結語一份珍貴的禮物">六.結語:一份珍貴的禮物</h3>
+
+<p>離開展廳的時候,心中都是滿足的。全都是小小的鼻煙壺,不僅是藝術品,是冼氏夫婦留給香港的一份珍貴禮物。這些香氣,不僅記錄了一段歷史,也代表著一種文化。</p>
+
+<p><img src="https://i.imgur.com/07Cdjgb.png" alt="image16" /></p>
+
+<p>而我,當我百年歸老的時候,我的香水收藏品又可以為它們找個家嗎?</p>
+
+<p><img src="https://i.imgur.com/6Ek1fEk.jpeg" alt="image17" /></p>
+
+<p><img src="https://i.imgur.com/wCUN2xR.png" alt="image18" /></p>
+
+<p>這次展覽又喚醒了我,那些古老而美麗的東西。下次再來香港藝術館,也許有有更好的發現。</p>
+
+<p>完</p>
+
+<!--END--> 東加豆 我七月初就知道「尋香記」這個展覽了,但一直沒有動身,身心靈也像一個木頭人。為什麼呢?如果這是在二十年前,我肯定會在第一天第一時間就衝過去,興奮得不得了。想想也是挺有意思,我跟香味這東西,總算是有些不解之緣吧。八月的最後一天,我終於踏進了展廳。不過,就算來晚了,那份對香氣的喜愛,還是一點都沒少。有心動,也有感動。 2024盂蘭雜記 2024-09-01T12:00:00+08:00 2024-09-01T12:00:00+08:00 https://agorahub.github.io/pen0/columns/misc-notes-of-the-bon-2024 <p>農曆七月將過,大開一個月的鬼門,也要再次關上,讓來自另一個次元的鬼魂朋友,回到屬於ta們所屬的領域。</p>
<!--more-->
@@ -24,7 +122,53 @@
<p>農曆七月十四前一天,走訪廣州的南國書香節,同時也邀約了網友飯聚。廣州老城區的街頭上,也看到有人在燒街衣,但規模較大的盂蘭勝會,倒不是廣州的常態。後來刷了一下廣州城市導賞團體「BOOK導賞」的微博,發現在這個時間段,他們也策劃了一些民間鬼故團。倘若有機會參加得到,相信又會有另一番收穫。</p>
-<!--END--> WrightFu 農曆七月將過,大開一個月的鬼門,也要再次關上,讓來自另一個次元的鬼魂朋友,回到屬於ta們所屬的領域。 拍打詠 2024-08-29T12:00:00+08:00 2024-08-29T12:00:00+08:00 https://agorahub.github.io/pen0/columns/chanting-slapping <p>輕拍全身舒筋骨,</p>
+<!--END--> WrightFu 農曆七月將過,大開一個月的鬼門,也要再次關上,讓來自另一個次元的鬼魂朋友,回到屬於ta們所屬的領域。 李文亮医生,你好 2024-08-29T12:00:00+08:00 2024-08-29T12:00:00+08:00 https://agorahub.github.io/pen0/columns/hello-dr-li-wenliang <p>李文亮医生:</p>
+
+<p>您好。当我第一次知道您的时候,您已经去世,我是在新闻联播上得知您被平反的事,那一天,2020年3月19日。当时我正被关在广州市第一看守所。</p>
+
+<!--more-->
+
+<p>我们素未谋面,直到今日。</p>
+
+<p>对于武汉疫情,我没有感知,因为当时的我正被限制自由。</p>
+
+<p>自由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p>
+
+<p>李医生,我们都做了各自该做的事情。您作为医生,在疫情刚刚开始的时候,开始提醒同行:有不明原因的肺炎患者入院。最終,您被警察叫去派出所接受训诫,并且受到威胁:如果再犯,你就是寻衅滋事!</p>
+
+<p>而我则为了捍卫自由而走向街头,我为了捍卫新闻自由和出版自由而帮助那些走向街头的人,哪怕他们已经和香港警察起了正面冲突,哪怕子弹横飞,哪怕硝烟弥漫,我帮助了他们,我义无反顾。</p>
+
+<p>有人说我是“反中乱港”分子,那是因为我做的这些事情,动摇了统治者的执政根基。</p>
+
+<p>公道自在人心。</p>
+
+<p>李医生,这个世界就是如此荒诞,您从被训诫,留下案底而一下子成为了英雄,身后被评为烈士,甚至全国各政府机构都要为您下半旗致哀,而我呢?不是被训诫,而是被判了刑。</p>
+
+<p>好人要留下前科,而执政者和他们的走狗们,却可以拿着大把的金钱“投资”海外,而不管国民生活在困苦当中,也不管现在那4400万绝望的失业大军。还割着这个国家的国民的韭菜,如果有那么不服气的韭菜,那就要被训诫,要被判刑。</p>
+
+<p>李医生,您知道吗?李克强总理也去世了,不知你们是否已经见过面。在他去世的那段时间在他的家门外已满是鲜花,就像悼念您一样。这一束束鲜花,真的是在悼念吗?那是在对执政者的暴政无声的控诉!因为李总理说过:人在做,天在看!</p>
+
+<p>是的,人在做,天在看!</p>
+
+<p>李医生,您知道吗?《庆余年》已经被搬上电视了,您的微博已经成为全国网民的哭墙,四年来,大家都在微博上和您聊天,我翻看您的微博,也不免失声痛哭,李医生,如果真有那天,我好想和您见上一面,简单地说一句:李医生,您好。</p>
+
+<p>李医生,您知道吗?在您去世两年后,在西安、上海、以及我所生活的城市——广州也相继爆发疫情。如果说武汉在疫情的时候被封城尚情有可原,那么上海的疫情就简直是癫狂。一切以疫情为目标,所谓的“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到头来只是对作为人最基本的权利——生命权践踏。一切以防疫优先,哪怕洪水滔天!</p>
+
+<p>李医生,您听听那《四月之声》吧,那是多么让人绝望的声音啊!普通市民的悲伤,基层干部的无奈,高级官员的无耻,全部在这《四月之声》之中。</p>
+
+<p>李医生,您知道吗,在2022年的11月,全国爆发了声势浩荡的白纸运动,这场轰动全国的街头运动,才让执政者感到恐惧,最后不得不结束了持续三年的变态清零防疫政策。而在此之前,新疆已经因为疫情而封了3个月。没有水,没有粮食,家门被焊死。因为所谓的“防疫”,小区居民楼里的居民因无法逃生而被活活烧死,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和癌症患者只能关在家里自求多福,家里养的宠物因为所谓的防疫而被活活打死。市民不服气,敲家里的锅碗瓢盆,却被指为“境外势力”煽动。</p>
+
+<p>李医生,多么荒诞的国家,多么荒诞的政党,多么荒诞的世界。</p>
+
+<p>但是,正因为那句话: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在那年11月的上海,年轻一代走上街头,第一次喊出了“习近平下台,共产党下台。”的口号。在一个拥有自由的国家,大家可以用选票来让施行暴政的执政者下台,让施行暴政的政党下台,而我们呢?等待的是,是秋后算帐,是大抓捕,是无穷无尽的恐惧。</p>
+
+<p>活在恐惧中,则永远恐惧;敢于面对恐惧,才会有真正的自由。</p>
+
+<p>愿这个国家不再有恐惧,愿您在泉下安好。</p>
+
+<p>一个和您一样的人</p>
+
+<!--END--> CrazyArticle 李文亮医生: 您好。当我第一次知道您的时候,您已经去世,我是在新闻联播上得知您被平反的事,那一天,2020年3月19日。当时我正被关在广州市第一看守所。 拍打詠 2024-08-29T12:00:00+08:00 2024-08-29T12:00:00+08:00 https://agorahub.github.io/pen0/columns/chanting-slapping <p>輕拍全身舒筋骨,</p>
<p>氣血通暢自健身。</p>
@@ -3931,74 +4075,4 @@
<p>如果说还有什么最后的忠告的话,鉴于中国的特殊国情,我想说:不管是毛主义还是马主义,共产主义还是社会主义,他们并不是反抗的唯一叙事。它们并没有很酷,有的只是残酷。</p>
-<!--END--> 鹿馬 又是一年高考毕业季。今年有一个怪现象引起了我的注意:多地出现考生考完之后,冲出考场展示巴勒斯坦旗的场面。这不是个例,有不少高中生再在采访中表示支持巴勒斯坦,同时还有人表示希望统一台湾,也有人高喊共产主义万岁。 端午漫谈屈原 2024-06-11T12:00:00+08:00 2024-06-11T12:00:00+08:00 https://agorahub.github.io/pen0/columns/talking-about-qu-yuan-during-the-dragon-boat-festival <p>过端午节要吃棕子,赛龙舟,现在还放一天假。这都托屈原的福,得感谢他,是他投江自尽用生命带给后人的福利。</p>
-
-<!--more-->
-
-<p>屈原非常有才华,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留下姓名的伟大诗人。在他的时代,他独步诗坛。春秋战国时代,没有能和他比肩的诗人。我觉得,如果端午节要纪念屈原,那就多宣扬些他的文学成就吧!过端午节念念屈原的诗,举行些诗歌朗诵会,诗歌征集赛等,比吃棕子,赛龙舟似乎更有意义。</p>
-
-<p>屈原创立了“楚辞”这种文体。他的作品想象丰富,辞采瑰丽,奇幻浪漫,哀怨缠绵。天马行空、惊天地、泣鬼神。据汉朝刘向、刘歆父子校订,共计25篇,包括《离骚》、《天问》、《远游》、《卜居》、《渔父》、《九歌》11篇和《九章》9篇。篇数虽少,但篇幅都不小。《离骚》近三千字、《天问》近二千字。</p>
-
-<p>后人对他的诗作评价很高。《文心雕龙》的作者刘勰认为他影响了数代诗人,“其衣被词人,非一代也”;李白有诗称赞“屈平词赋悬日月”;苏轼则自叹不如,“吾文终其身企慕而不能及万一者,惟屈子一人耳”;鲁迅认为屈原的诗,“逸响伟辞,卓绝一世”;“其影响于后来之文章,乃甚或在《三百篇》(《诗经》)以上”。</p>
-
-<p>但为什么这么一位对后世影响甚大的伟大诗人,古人却没有给其应有的荣誉呢?像李白,杜甫那样有个“诗仙”、“诗圣”的称号呢?按他的地位和他的传奇,我觉得应该被称为“诗神”!屈原这么有故事,不肯同流合污,抱石投江自尽,应该衍生出些神话故事才对呀!比如说死后灵魂不散,被龙王或某方神圣接引,成神成仙,成为掌管凡间诗才的“诗神”,供后来诗人朝奉祭拜。就按关羽衍化为“武圣”的套路编就行了。</p>
-
-<p>这百分之百是因为他是自杀而死,因道德行为影响了对他诗歌成就的评价。他的才华众所公认。但他投江这事,则见仁见智。古往今来,有很多人赞同,也有不少人感到惋惜甚至责怪。</p>
-
-<p>古人对自杀评价很低。按儒家的《孝经》,“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自杀首先是不孝。儒家只赞赏“杀身成仁,舍生取义”。为了仁义忠孝,牺牲生命是高尚的。屈原自杀显然不是“杀身成仁”。朱熹对屈原的评价就不高,在《楚辞集注序》中说:“原之为人,其志行虽或过于中庸而不可以为法,然皆出于忠君爱国之诚心”。意思是,屈原虽然有忠君爱国之心,但其志向和行为偏离了中庸之道而不可以效仿。不赞同屈原对楚怀王因爱生怨和自杀的举动。</p>
-
-<p>既然读书人不赞同他的自杀行为,就不会把他抬得太高。诗仙,诗圣这些称号肯定是读书人封的。皇帝和老百姓都不会对这感兴趣。读书人虽然能实事求是地评价他的文学成就,但因其有道德上的缺憾,就不会神化他。</p>
-
-<p>但我们现在对屈原的评价与古人有所不同,给他戴上了“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这顶桂冠。但“伟大”两字是赞扬其爱国精神,偏于道德化和政治化,而不是赞扬其文学成就。</p>
-
-<p>高度称赞和宣扬屈原的“爱国主义精神”可能始于清末,不会再早了。因为那时中国人才刚刚有国家的概念,以前是天下的概念。国家的概念是在被西方列强生拉硬拖,拽进世界体系后才产生的。因为屈原非常热爱楚国,所以就将屈原对楚国的热爱之情称之为爱国主义。</p>
-
-<p>但其实屈原对自己的祖国,对楚国的这种热爱在春秋战国时代并不普遍。那时,人们对诸侯国的认同并不高,最高认同是华夏文化。对华夏文化的认同高于对出生国的认同,就好像我们今天对国家的认同要高于对省籍的认同。只要在华夏文化圈内,没有跑去为周边的夷狄做事,就都没问题。不会被认为是叛国,被唾骂为“楚奸”或“秦奸”。</p>
-
-<p>比如同是楚国人的伍子胥,楚平王杀了他的父亲和哥哥,他就逃到吴国。后来借兵攻入楚国,掘了楚平王的坟墓。也没人骂他是“楚奸”。还有商鞅、吴起、张仪、苏秦等诸多游士,在各个诸侯国间奔走,哪国合意就为哪国做事。自己没有心理负担,担心愧对自己出生长大的国家,其它人也不会认为这有什么不对。</p>
-
-<p>老百姓就更是这样了。哪个国家政策好,发展得好,只要有可能,就迁移到哪个国家。那时各国边境出和入都缺乏足够的手段严加管理。梁惠王就曾请教孟子如何增加人口,向孟子抱怨魏国老百姓不识他的好心和好政策,却移居邻国。“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说明当时,老百姓在诸侯国之间迁移很正常很普遍。人口就是生产力,各国都很在意老百姓的迁入移出。</p>
-
-<p>那为什么屈原这么热爱楚国呢?不远走他乡,而在楚国这一棵树上吊死呢?俗话说,“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原因很简单!因为他是王族,是贵族,比孔子、孟子这些士人地位要高;与一般老百姓相比,当然更是天地之悬。</p>
-
-<p>屈原姓芈(mǐ),与电视剧《芈月传》中的芈月同姓。芈是楚国的国姓。司马迁在《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中说:“屈原,名平,楚之同姓者也”。屈是他的氏。氏是姓的分支。早先姓下还分氏,后来才没有的,只剩下姓。屈原家是楚国早先的国君楚武王的后代。他们家族从春秋前期到战国后期,一直是楚国显赫的贵族,经久不衰。屈原曾任三闾大夫,据说是掌管王族事务的职务。他有封地,有多种说法,有说在秭归或江陵,还有说在湘沅。</p>
-
-<p>拿现在的话来说,屈原就是楚国的股东,当然不是最大的股东了,最大的股东是国君。他的股份还是原始股,但不像现在可以上市交易。商鞅、吴起、伍子胥这些士人只相当于高管。高管可以跳槽,股东就不能跳槽。股份不能交易,又不能跳槽,那他就只能吊在楚国这棵树上了。</p>
-
-<p>所以,屈原热爱楚国,那是他的本分。楚国的老百姓备受王公贵族的压迫,是没有理由爱楚国的。老百姓对楚国的事务既没有发言权,自己的劳动果实还被王公贵族剥夺,挣扎在温饱线上;甚至食不果腹,衣不遮体,有什么理由要求楚国的老百姓爱楚国呢?只有屈原这样的王公贵族才有理由,才有资格爱楚国。“奴隶没有祖国”。如果屈原这样的主人不热爱楚国,谁又会热爱楚国呢?</p>
-
-<!--END--> 江上小堂 过端午节要吃棕子,赛龙舟,现在还放一天假。这都托屈原的福,得感谢他,是他投江自尽用生命带给后人的福利。 端午漫谈伍子胥 2024-06-10T12:00:00+08:00 2024-06-10T12:00:00+08:00 https://agorahub.github.io/pen0/columns/talking-about-wu-zixu-during-the-dragon-boat-festival <p>早先,吴越一带端午节还曾纪念伍子胥。伍子胥与屈原一样也是楚国人,但对吴国贡献很大。他死后,吴越人就在端午这天纪念他。他的事迹也很有名,还比屈原早生200多年,却被屈原后来居上,盖住了他的声名。</p>
-
-<!--more-->
-
-<p>他的作为与屈原截然相反。面对迫害,不肯束手就擒。你不仁我不义,一不做二不休。绝地反击,睚眦必报。</p>
-
-<p>楚平王用他的父亲要挟他和他的兄弟,招他们前出,想把他一家赶尽杀绝人。伍子胥对他哥哥说,“我们去了,都得死,救不了父亲。不如投奔他国,借助他国势力雪父之仇。都死了,什么也做不了”。他哥哥也很实诚,回答道,“我知道去了也是死,但我活下来也没有能力为父报仇,会被天下人耻笑,还不如一死”。</p>
-
-<p>楚平王派捕快来抓,伍子胥拉弓对峙。没人敢上前,伍子胥就趁机逃走。而他哥哥却从容就擒。两兄弟的选择都非常令人动容,可谓“去留肝胆两昆仑”。</p>
-
-<p>司马迁在《史记》中是这样描写的,</p>
-
-<blockquote>
- <p>平王使人召二子曰:“来,吾生汝父;不来,今杀奢也。”伍尚欲往,员曰:“楚之召我兄弟,非欲以生我父也,恐有脱者后生患,故以父为质,诈召二子。二子到,则父子俱死。何益父之死?往而令仇不得报耳。不如奔他国,借力以雪父之耻。俱灭,无为也”。伍尚曰,“我知往终不能全父命。然恨父召我以求生而不往,后不能雪耻,终为天下笑耳。”</p>
-</blockquote>
-
-<p>后来,伍子胥成功混出昭关,逃到了吴国。因他曾在楚国很有势力,跟楚国的贵族官员多有交往,了解楚国很多内幕,对吴国很有用,就受到吴国的保护。那时,也没有引渡一说。他则在吴国苦心经营,处处跟楚国过不去,离间吴国与楚国的关系。最终得以借吴国的兵攻入楚国,把楚平王掘墓鞭尸,为父报了仇。</p>
-
-<p><img src="https://i.imgur.com/wP8LUJ7.png" alt="image01" /></p>
-
-<p>春秋战国时期,列国争雄。天下和价值观尚未统一。所以,面对同样的事,人们根据自身的处境不同,往往有多种选择。既有屈原这种不弃不离的,也有伍子胥哥哥这样从容赴死的,还有伍子胥这样针锋相对,绝不服输的。</p>
-
-<p><img src="https://i.imgur.com/Zidegzc.png" alt="image02" /></p>
-
-<p>时人对伍子胥的评价也是多样的,既有赞赏的,也有反对的。比如他的朋友申包胥听说他掘了楚平王的坟,就指责他的手段太过分了。申包胥说得对,他这样做确实戾气太重。伍子胥则满不在乎地回答到,“吾日暮途远,吾故倒行而逆施之”。意思是我的时间不多了,顾不得那么多了,泄心头之恨要紧。</p>
-
-<p>但在秦始皇一统天下,汉武帝独尊儒术之后。面对同样来自于朝廷的迫害,就很难有伍子胥这样的选择了。一个是没地跑了,跑到哪里都是皇帝的天下,除非跑到番邦去。二是,忠君爱国成了最高价值。“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历朝历代,不知有多少官员百姓被昏君暴君迫害致死。但他们别无选择,只得乖乖地束手就擒,心中不敢生出半点反抗的念头。没能力没本事反抗就不说了。即便有能力反抗,也是自废武功,生怕背上不忠君的骂名。</p>
-
-<p>例如宋江,都落草为寇占山为王了,还是不敢亮出反皇帝的旗帜。而打出“只反贪官,不反皇帝”,替天行道的旗子。念念不忘的就是招安,重新做大宋的臣子。最终果真如愿受招安了,但还是被朝廷赐死,束手就擒。宋江就是小时候念私塾,脑子里被灌进儒家的“忠孝”思想,再也摆脱不了了。</p>
-
-<p>反观没念过书的李逵、武松、石勇之类的草莽,反而没有这些束缚。管得天王老子,眼里只认得拳头。石勇便说得出,“你这鸟男女好不识人!欺负老爷独自一个!要换座头。便是赵官家,老爷也彆鸟不换。高做声,大脖子拳不认得你!”他们没受过儒家的教化,处于原生态。虽然他们也没有自由平等的观念,往往也是以势欺人,就敢于反抗不管以什么名义施加于己的不公和压迫而言,比儒家的奴化思想更为可取。</p>
-
-<p>今天端午节纪念屈原,也不应当忘记伍子胥。</p>
-
-<!--END--> 江上小堂 早先,吴越一带端午节还曾纪念伍子胥。伍子胥与屈原一样也是楚国人,但对吴国贡献很大。他死后,吴越人就在端午这天纪念他。他的事迹也很有名,还比屈原早生200多年,却被屈原后来居上,盖住了他的声名。
\ No newline at end of file
+<!--END--> 鹿馬 又是一年高考毕业季。今年有一个怪现象引起了我的注意:多地出现考生考完之后,冲出考场展示巴勒斯坦旗的场面。这不是个例,有不少高中生再在采访中表示支持巴勒斯坦,同时还有人表示希望统一台湾,也有人高喊共产主义万岁。
\ No newline at end of file
diff --git a/columns/2024-08-29-hello-dr-li-wenliang.html b/columns/2024-08-29-hello-dr-li-wenliang.html
new file mode 100644
index 00000000..00a5bb88
--- /dev/null
+++ b/columns/2024-08-29-hello-dr-li-wenliang.html
@@ -0,0 +1,139 @@
+
+
+
+
+
+
+
+
+
+ 李文亮医生,你好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李文亮医生,你好
+
+
+
+
+
+ CrazyArticle | 2024.08.29
+
+
+ 李文亮医生:
+
+您好。当我第一次知道您的时候,您已经去世,我是在新闻联播上得知您被平反的事,那一天,2020年3月19日。当时我正被关在广州市第一看守所。
+
+
+
+我们素未谋面,直到今日。
+
+对于武汉疫情,我没有感知,因为当时的我正被限制自由。
+
+自由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
+
+李医生,我们都做了各自该做的事情。您作为医生,在疫情刚刚开始的时候,开始提醒同行:有不明原因的肺炎患者入院。最終,您被警察叫去派出所接受训诫,并且受到威胁:如果再犯,你就是寻衅滋事!
+
+而我则为了捍卫自由而走向街头,我为了捍卫新闻自由和出版自由而帮助那些走向街头的人,哪怕他们已经和香港警察起了正面冲突,哪怕子弹横飞,哪怕硝烟弥漫,我帮助了他们,我义无反顾。
+
+有人说我是“反中乱港”分子,那是因为我做的这些事情,动摇了统治者的执政根基。
+
+公道自在人心。
+
+李医生,这个世界就是如此荒诞,您从被训诫,留下案底而一下子成为了英雄,身后被评为烈士,甚至全国各政府机构都要为您下半旗致哀,而我呢?不是被训诫,而是被判了刑。
+
+好人要留下前科,而执政者和他们的走狗们,却可以拿着大把的金钱“投资”海外,而不管国民生活在困苦当中,也不管现在那4400万绝望的失业大军。还割着这个国家的国民的韭菜,如果有那么不服气的韭菜,那就要被训诫,要被判刑。
+
+李医生,您知道吗?李克强总理也去世了,不知你们是否已经见过面。在他去世的那段时间在他的家门外已满是鲜花,就像悼念您一样。这一束束鲜花,真的是在悼念吗?那是在对执政者的暴政无声的控诉!因为李总理说过:人在做,天在看!
+
+是的,人在做,天在看!
+
+李医生,您知道吗?《庆余年》已经被搬上电视了,您的微博已经成为全国网民的哭墙,四年来,大家都在微博上和您聊天,我翻看您的微博,也不免失声痛哭,李医生,如果真有那天,我好想和您见上一面,简单地说一句:李医生,您好。
+
+李医生,您知道吗?在您去世两年后,在西安、上海、以及我所生活的城市——广州也相继爆发疫情。如果说武汉在疫情的时候被封城尚情有可原,那么上海的疫情就简直是癫狂。一切以疫情为目标,所谓的“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到头来只是对作为人最基本的权利——生命权践踏。一切以防疫优先,哪怕洪水滔天!
+
+李医生,您听听那《四月之声》吧,那是多么让人绝望的声音啊!普通市民的悲伤,基层干部的无奈,高级官员的无耻,全部在这《四月之声》之中。
+
+李医生,您知道吗,在2022年的11月,全国爆发了声势浩荡的白纸运动,这场轰动全国的街头运动,才让执政者感到恐惧,最后不得不结束了持续三年的变态清零防疫政策。而在此之前,新疆已经因为疫情而封了3个月。没有水,没有粮食,家门被焊死。因为所谓的“防疫”,小区居民楼里的居民因无法逃生而被活活烧死,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和癌症患者只能关在家里自求多福,家里养的宠物因为所谓的防疫而被活活打死。市民不服气,敲家里的锅碗瓢盆,却被指为“境外势力”煽动。
+
+李医生,多么荒诞的国家,多么荒诞的政党,多么荒诞的世界。
+
+但是,正因为那句话: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在那年11月的上海,年轻一代走上街头,第一次喊出了“习近平下台,共产党下台。”的口号。在一个拥有自由的国家,大家可以用选票来让施行暴政的执政者下台,让施行暴政的政党下台,而我们呢?等待的是,是秋后算帐,是大抓捕,是无穷无尽的恐惧。
+
+活在恐惧中,则永远恐惧;敢于面对恐惧,才会有真正的自由。
+
+愿这个国家不再有恐惧,愿您在泉下安好。
+
+一个和您一样的人
+
+
+
+
+
+
+
+
+
+
+
+
+
+
+ Made with by Agora
+
+
+
+
+
+
diff --git a/columns/2024-09-02-fragrance-of-time.html b/columns/2024-09-02-fragrance-of-time.html
new file mode 100644
index 00000000..b1433167
--- /dev/null
+++ b/columns/2024-09-02-fragrance-of-time.html
@@ -0,0 +1,191 @@
+
+
+
+
+
+
+
+
+
+ 尋香記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尋香記
+
+
+
+
+
+ 東加豆 | 2024.09.02
+
+
+ 我七月初就知道「尋香記」這個展覽了,但一直沒有動身,身心靈也像一個木頭人。為什麼呢?如果這是在二十年前,我肯定會在第一天第一時間就衝過去,興奮得不得了。想想也是挺有意思,我跟香味這東西,總算是有些不解之緣吧。八月的最後一天,我終於踏進了展廳。不過,就算來晚了,那份對香氣的喜愛,還是一點都沒少。有心動,也有感動。
+
+
+
+
+
+一.入門:香火初現
+
+這天,我來到了香港藝術館,參觀了「尋香記」這個展覽。一走進門口,就聞到一股淡淡的香氣,讓人感覺心情舒暢。這不是普通的香氣,而是從遠古傳來的,一種讓人心靈沉靜的力量。
+
+
+
+二.歷史:香之起源
+
+展覽的第一部分介紹了中國芳香文化的起源。遠古時,人們為了祭祀天地,開始燔柴燎木,這就是後來香文化的雛形。看著那些古老的工具和儀式用品,我仿佛能聽到遠古的聲音,感受到當時人們對自然的敬畏之情。
+
+
+
+三.生活:香之日常
+
+接著,展覽展示了香在古人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從香囊到香湯,再到香薰衣物,甚至用香木建造的房子,這些都讓我驚訝不已。古人對於香氣的追求,不僅僅是為了好聞,還有驅蟲、養生的功效。這一點,現代人似乎還有很多可以學習的地方。
+
+
+
+四.文藝:香之風雅
+
+當我走到文人雅士與香的關係部分時,更是感觸良多。古人不僅把香作為生活的一部分,還將其融入到了詩歌、音樂之中,甚至成為了一種精神追求。這裡展示的一些詩情畫意,讓我體會到了那種在香氣中尋找靈感的意境。
+
+
+
+五.工藝:香之器物
+
+展覽還特別介紹了各種精美的香器。這些香爐和香具,設計精美,做工細膩,不僅是實用的物品,更是藝術品。看著這些物件,我腦海裡浮現出古人使用它們時的場景,彷彿自己也參與其中。
+
+
+
+
+
+六.香之感懷
+
+參觀完這個展覽,我深深感受到了中國芳香文化的深厚底蘊。香不僅僅是一種物質的存在,更是一種文化和精神的傳承。在現代忙碌的生活中,我們不妨偶爾停下來,點上一根香,讓自己的心靈得到片刻的安寧。
+
+
+
+
+
+離開這展覽廳,愉快時光未完的,接下來,我來到了另一個展覽廳:「袖珍.厚禮──浮雲軒藏中國鼻煙壺捐贈展」
+
+「袖珍.厚禮」
+
+
+
+一.壯觀的鼻煙壺世界
+
+聽說這是香港迄今最大規模的鼻煙壺捐贈展,由已故收藏家冼祖謙先生的夫人冼石韞玉女士慷慨捐贈。這意味著冼祖謙先生夫人對香港藝術館的支持和絕對的信任,這是非常讓人感動的事情。既然來了,當然不能錯過。
+
+
+
+二.小巧的驚喜
+
+剛踏入展廳,就被那些小巧玲瓏的鼻煙壺吸引住了。每個鼻煙壺都不過掌心大小,但細看之下,卻各有千秋。有的色彩鮮艷,有的造型別緻,有的雕刻精細,真讓人歎為觀止。
+
+
+
+三.穿越時空的禮物
+
+鼻煙壺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清朝,當時是王公貴族之間互相饋贈的珍貴禮物。看著這些精美的鼻煙壺,不禁讓人想著當年貴族們收到這樣的禮物時,該有多高興啊!每一個鼻煙壺背後,都可能藏著一段故事。
+
+
+
+四.工藝:匠人的心血
+
+這些鼻煙壺之所以珍貴,還在於它們的製作工藝。從選材到雕刻,再到上色,每一步都透露出匠人的心血。有的鼻煙壺用的是珍稀的玉石,有的則是玻璃或瓷器,不管哪一種材料,都能被匠人巧手打造成一件件藝術品。
+
+
+
+五.故事:浮雲軒的收藏
+
+最讓人感動的是,這些鼻煙壺都是冼祖謙先生一生的收藏。他不僅是一位收藏家,更是一個對鼻煙壺文化有著深厚感情的人。看著這些展品,能感受到他當年收集這些鼻煙壺時的喜悅和滿足。一個個地收集,一組組地收藏。
+
+
+
+六.結語:一份珍貴的禮物
+
+離開展廳的時候,心中都是滿足的。全都是小小的鼻煙壺,不僅是藝術品,是冼氏夫婦留給香港的一份珍貴禮物。這些香氣,不僅記錄了一段歷史,也代表著一種文化。
+
+
+
+而我,當我百年歸老的時候,我的香水收藏品又可以為它們找個家嗎?
+
+
+
+
+
+這次展覽又喚醒了我,那些古老而美麗的東西。下次再來香港藝術館,也許有有更好的發現。
+
+完
+
+
+
+
+
+
+
+
+
+
+
+
+
+
+ Made with by Agora
+
+
+
+
+
+
diff --git a/feed.xml b/feed.xml
index a8046495..b08597e5 100644
--- a/feed.xml
+++ b/feed.xml
@@ -1 +1 @@
-Jekyll 2024-11-22T09:45:09+08:00 https://agorahub.github.io/pen0/feed.xml The Republic of Agora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No newline at end of file
+Jekyll 2024-11-26T11:22:23+08:00 https://agorahub.github.io/pen0/feed.xml The Republic of Agora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No newline at end of file
diff --git a/heros.xml b/heros.xml
index 2d5564bf..17802096 100644
--- a/heros.xml
+++ b/heros.xml
@@ -1,875 +1,269 @@
-Jekyll 2024-11-22T09:45:09+08:00 https://agorahub.github.io/pen0/heros.xml The Republic of Agora | Heros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网左实践总结 2022-12-16T12:00:00+08:00 2022-12-16T12:00:00+08:00 https://agorahub.github.io/pen0/heros/TomatoNoodles-a1_c-summary-of-internet-leftist-practices <p>“网左”总体来说确实是进步的,他们要比一些麻木者、漠不关心者和肉食者进步得多,他们是在资产阶级残酷压迫下抱团取暖的、可以接触到网络生活的群众。而“网左”形成的“左圈”也为许多来寻找答案的迷茫者,如一年半前的我,提供了资源和平台。</p>
+Jekyll 2024-11-26T11:22:23+08:00 https://agorahub.github.io/pen0/heros.xml The Republic of Agora | Heros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暴力与父权:泰国男子从军经历调查 2022-08-05T12:00:00+08:00 2022-08-05T12:00:00+08:00 https://agorahub.github.io/pen0/heros/2022-08-05-ElinBjarnegard/ElinBjarnegard...-a1_l-armed-violence-and-patriarchal-values <p>本研究超越男女二元性的论调,强调男性内部对于暴力的态度因意识形态影响而存在分化:志愿参军的人通常更亲近父权制意识形态,而不是军队塑造了士兵的父权思想;强制参军对不希望主动参军人士的父权思想并无明显影响。</p>
<!--more-->
-<p>我从2021年三月左右进入“左圈”,再到今年八月末二次退网,期间混迹过多个“左群”,也亲自参与过三个网络学社的创建或改组,也算是个“网左”了吧。在这么久的时间中,我的思想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接触和学习了马克思主义和其他思想,这是我需要感谢“左圈”的一点,但我也逐渐认识到“左圈”乃至“网左”的不足,这也是我退网的原因之一。</p>
+<p>本研究通过对泰南三府年轻男性进行调查,探索了参加武装暴力与父权价值观之间的关系。研究1发现父权价值观更强的男性更容易志愿加入准军事部队。研究2利用泰国征兵抽签所带来的自然实验,比较了非自愿应征入伍服兵役的男性与参加抽签但未入伍的男性的调查回答,发现两组在父权价值观方面没有差异。本文结论是,父权价值观促使人们自愿参与武装冲突,而在冲突地区应征服兵役不会导致士兵父权价值观的变化。</p>
-<p>这样长时间、大规模的实践已经证明了,“网左”在这个时代的风口浪尖上,显然已经无法背负起历史的重任,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应当以批判的眼光看待其,并汲取经验、另寻他路。我想从我这段时间的实践中批判性地总结出“网左”的现状和我个人对此的思考,希望大家能从中学到些什么。</p>
+<h3 id="一导言">一、导言</h3>
-<h3 id="我为什么反对网络报刊">我为什么反对网络报刊</h3>
+<p>最近的研究提出了一种新的解释,有可能更准确地缩小在暴力冲突局势中选择拿起武器的人的范围:具有父权价值观(patriarchal values,认同男性对女性的系统性支配地位)的人。一系列研究表明,关于男子气概(masculinity)和性别歧视的观念与支持暴力极端主义有关。本文从两个重要方面推进了这一研究:(1)研究了在武装冲突中,个人父权价值观强弱与通过资源加入政府准军事单位自愿参与有组织暴力活动之间的联系;(2)通过分析泰国的征兵抽签这一自然实验(natural experiment),研究了参与有组织暴力到个人父权价值观强弱之间的反向因果关系的可能性。</p>
-<p>先下结论,因为网络报刊是对于其他人和历史的粗劣模仿。这是许多同志和网群目前都会犯的一个问题,可以勉强算作一种机会主义。</p>
+<h3 id="二武装暴力与父权价值观之间的联系">二、武装暴力与父权价值观之间的联系</h3>
-<p>我作为某网络报刊的创建者,突然反过来反对网刊,我想大家也许都会很疑惑我的思想变化。我先说说我创建某报刊的历程。我最开始创立报刊,首先是因为看到了其他同志在办网络报刊,然后就产生了想模仿的想法。然后我当时所在的那个学社基本上天天吹水,有一个同志某天就提议:“我们要不干点事吧。”我就附和说好啊我们办报刊吧。为了办这个报刊,我甚至跑去借鉴了《新青年》,前朝剑斩本朝官了属于是,就好像列宁当年办了《星火报》、陈独秀当年办了《新青年》,我们也一定要办个什么报刊才好。由此可见,我当时是这个想法,不过是一种模糊的空想、一种对于他人和历史的模仿、一种“我们做点什么吧”的焦虑,这几乎就是主观主义的体现。据我了解,很多其他的同志也有这样的状况。</p>
+<p>在过去的三十年中,性别平等与战争暴力之间的关系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但侧重于个人层面的文献受到的学术关注较少。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在解释暴力行为成因时,性别价值观在社会和个人层面上都起着重要作用。父权制价值观被视为男女二元性别秩序的一部分,将男性置于女性之上,且这种父权制价值观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从父权制价值观转向性别平等的价值体系,意味着维护男女二元对立的界限日益模糊,并且二者平等。父权价值观与暴力倾向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多地被记录,而且往往集中在“他者化”(othering)过程中。他者化是一个区分“我们”和“他们”的过程,是构成父权价值观基础的性别秩序所固有的,也是合理化(rationalization)对他人实施肉体伤害的必须部分。尽管实施暴力行为往往与男性和男子气概的理想有关,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男性生物学上都具有同样的暴力倾向。同样,女性也可能是战时暴力的施暴者。因此,重点在于意识形态而非性别对于参与暴力的影响,从而需要从男性内部入手,研究参与暴力与不参与暴力的男性的不同及其原因。但是,研究父权价值观与暴力行为之间的因果关系仍然是一项重大挑战:这种既定的联系可能是由于以性别平等为导向的社会和个人不太支持暴力,也可能是由于暴露于冲突和暴力的社会和个人变得不那么支持性别平等。</p>
-<p>网络报刊还有一个严重的问题,那就是脱离实践。之前说了,这个东西几乎就是浮在天上的空想,落不到地上就是其特点之一。其一,我个人所知的几乎所有报社都是要靠拉别人写的文章当稿子,而且往往投稿不足,这就决定了报社对于文章的内容没有太多的选择权,从而造成“不得不来者不拒”的状况,而这些文章大部分都由脱离一线生产的学生撰写,更有甚者许多作者本身就来自资产阶级家庭,这里并不是要对学生群体提出批判,但现实就是他们写出的文章理论性过强,而且有些幼稚的小作者还喜欢卖弄名词包装自己,其大部分文章也都偏向时事点评、理论解析类,与劳工的现实生活相去甚远。综上述特点就导致报刊传播范围极狭窄,甚至不能覆盖绝大多数学生群体,受学校压迫最狂的那些“卷王”们根本就没时间看,也不会看。其三,报刊的形式本身就是脱离实践的。报刊一期有好几篇文章,而且往往主题不同且篇幅较长,需要专心阅读,需要阅读很长时间,而且需要一定的文化能力,还要有闲心去看这些东西,而能做到这一点的几乎只有资产阶级和小知识分子群体,很多白领都做不到,更别提工农群众了。</p>
+<p>个人对暴力的增值化(valorization,赋予某事物价值)通常归因于社会化(socialization)进程。研究表明,暴力既可以通过代际传播,也可以通过影响儿童待遇的文化规范传播。具体而言,曾被家暴或目睹家暴的男孩随后更可能坚持父权价值观,最终更可能选择参与政治暴力。北美的一些调查研究表明,具有平民背景和军事背景的个人在特征和价值观上有所不同,这是因为参军前已经形成了某种亲军队的价值观的年轻男性倾向于自我选择加入部队。</p>
-<p>有的同志又说了,那我把报刊打印出来去分发给工人,这总不算脱离实践了吧?首先,我要明确一点,我认为报刊这个形式本身就是脱离实践的;其次,如果真的要去打印出来发给工人,那为什么要做成报刊的形式呢?直接单独发特定的文章不好吗?报刊本身不仅目标大容易被晶哥盯上,还需要很多的阅读时间甚至能力(此处批评某些术语名词乱飞的文章),而这是大部分工人群众所不具有的,这就使得报刊本身就是个形式主义的东西,完全没有必要设计封面、给自己冠以“主编”或“副主编”的头衔,还给自己起个“xx报”的招牌,我们又不是要挂在店里卖;而且,既然都可以直接接触到工人群众了,为什么不能脱离纸面文书这种知识分子的形式,直接口头宣传,用最真情实感的方式拉近和群众的关系、建立信任,这不比那种鲁迅式(某些时候叫胡适式更合适)的从上而下的灌输更好吗?</p>
+<p>然而,其他一些论述则将对暴力的增值化与服役经历直接联系起来。例如,在越战期间服兵役的美国男性因暴力犯罪而被监禁的可能性显著增加。另一方面,国际安全援助部队中瑞典士兵在阿富汗服役前后的价值观基本保持稳定。</p>
-<p>报纸、杂志的出现是因为信息技术不够发达不得已为之。互联网、尤其是智能手机出现之前是报纸和杂志的高峰年代,在以前出了爆炸性新闻得要报童沿街大喊“号外”才能让大家知道,而现在只需要打开任何多媒体网站,巨大的标题和夸张的图像就会立即吸引住你的眼球。报纸现在已经基本见不到了,纸质刊物也在逐渐消失,因为它们本质上就是把一堆小文章合订成一个合集,这样在那个信息技术落后的年代,不管是看起来还是卖起来都方便,如果出一份文章就卖一期报纸,那成本岂不高得离谱?这就是报纸存在的原因。而现在不一样了,你根本不需要印刷几千几万份报纸来传播信息,你只需要把文章发到网上,自然就传播几万次;你也不需要把很多文章合订在一起,因为现在完全有支持单独阅读一篇文章的技术(合订在一起看反而不方便且费时,而且不易于传播)。即便是新闻联播这种“电子报纸”也越来越没人看了。现在还办报纸是逆时代潮流而行。</p>
+<p>在女权主义安全研究中,“军事化男子气概”(militarized masculinities)这一概念已发展为捕捉军事暴力与男子气概之间的特殊关联。军事化男子气概通常的特点被认为是“强壮、吃苦耐劳、具有侵略性的男性异性恋取向、恐同、重视庆祝同性友谊、实施有控制的攻击行为、以最小的抱怨完成任务”。尽管军事化的男子气概包含了相当多的特征,但在本文讨论中,军事化的男子气概有两个决定性的特征:其与男子气概的联系和对暴力的增值化:一个真男人应该具有战士的品质。女性被赋予了柔弱和看护的二等角色,而未能“像个战士”的男性则会受到羞辱。</p>
-<p>网络报刊另一大问题就是组织性低下。目前许多报社可能都是两三个人一拍脑袋决定干的,也就只是靠这两三个人撑着,基本上包揽所有工作。这两三个人要是有啥事干不了了那报刊立刻就寄了。而且这种问题在网络上没法解决,就拿报刊工序中工作量最大的排版来说,这个真的只能一个人做,线上交流效率的低下不足以形成有效合作,且将文件经常要传输给别人也是一个麻烦事。这样的生产效率极低,且漫无目的,更像是为了体验那种回归劳动本身的快乐。而且目前这样的报社光我知道的就将近二十个,内容五花八门,甚至有一稿多投的现象,而这个问题是在网络平台上无法解决的,要想真正地去做报刊就只能靠线下组织。</p>
+<p>军事化男子气概指的是这样一种主张,即“与男子气概相关的刻板印象中的特质可以通过兵役,尤其是战斗来获得/证明”。这句话表明男子气概可以在军事环境中获得(acquired)和证明(proved)。第一种说法说明服兵役或参加战斗的经历会使男性具备某些特质。第二种观点认为这些特质是来自早年社会化过程,并且参军后就能表现出来。这种模棱两可的关系提出了父权价值观与暴力之间因果关系的问题。更具体地说,它提出了军事化男子气概的理想主要是通过自我选择(参军前)还是军事社会化(参军后)来实现的问题。</p>
-<p>而且我还要指出一点,许多办报刊的同志都在极力避免在文章中冲塔,我认为这是不可取的。我认为,既然我们要给群众灌输革命思想,那就不能像保皇党或者改革派一样打擦边球浅尝辄止,我们需要明确地指出问题的本质。我们就是需要告诉群众,现在的特色已经不是社会主义了,不然群众也依然会沉浸在一个“赵家皇帝都是好人,就是身边奸臣太多”的幻想中,其实我相信很多群众的思想都已经达到了这一步,我们也更没必要像《新青年》一样“二十年不谈政治”。这时候就一定会有人跳出来指责我说这个是找死啊这个盲动啊之类的,那我只能这样告诉你,你就在网络上蹲着吧,蹲一百年也不会有什么用。是的,这样做确实是很危险,但如果怕危险,那建议右转保皇党。我认为,许多同志都过分地高估了特色的统治能力,这源于我们对于敌人的不了解,打交道太少,既不知己也不知彼,才造成了心底莫名的恐惧,这正是敌人想要看到的。</p>
+<h3 id="三志愿参军与军队招兵">三、志愿参军与军队招兵</h3>
-<p>总而言之,网络报刊整体依然是进步的,这依然是阶级斗争铁的表现,也是同志们试图对抗异化、回归劳动本身的伟大实践。但我还是希望同志们能时刻用毛主席的话:“实事求是”,来提醒自己,不要陷入了对历史盲目模仿的陷阱。</p>
+<p>有关主动参加暴力行动的研究将军事冲突环境解释为已经社会化的个人可以将男子气概和暴力增值化的地方。一项关于越共游击队招募情况的研究强调对许多年轻新兵来说“赢得荣誉的渴望,或许只是赢得社区的尊重”是他们加入游击队的主要原因。对军人阳刚之气的认同往往是参军的主要动机之一。</p>
-<h3 id="进群即同志">进群即同志</h3>
+<p>许多军事组织依赖于吸引志愿者和激励应征者,而将男孩转变为真正男子汉的理念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力工具。从国家的角度来看,军事化男子气概的概念有利于军队招募“不怕死”的士兵。当军队把自己塑造成充满阳刚之气时,就会吸引某一类渴望这种改变的人。这与军事化男性气质内涵——“真正的男人是士兵,真正的士兵是男人”——不谋而合。从这个角度来看,军事化男性气质的构建早在入伍之前就已开始。</p>
-<p>“同志”的门槛,在今天是否也太低了点?</p>
+<h3 id="四反向因果关系的可能性军事社会化">四、反向因果关系的可能性:军事社会化</h3>
-<p>现在“左圈”内有一种奇怪的风气,那就是我们对只要在左群里(至少是自称的左群)、或者在昵称或主页中带有“左”的元素的人就会不假思索地称呼为“同志”,倒颇有些“五湖四海皆同志”的味道了。可这些人真的全都算是“同志”吗?</p>
+<p>军事社会化意味着与军事组织具体相关的经历塑造了个人的价值观。在这里,士兵所处的环境会塑造和重塑他们的兴趣以及身份。军队也要求向未来的士兵有效地灌输有利于实现(使人成为士兵)的思想和价值观。作为一个以男性为主导的组织,军队的职能以暴力为基础,因此军队鼓励军事化的男子气概,将其作为诱导男性成为战士的一种手段。这种转变需要特定的方法、仪式或做法,旨在培养出愿意为某一事业杀人和献身的士兵。这一过程被描述为旨在摧毁士兵的个性,代之以对部队的认同。</p>
-<p>“左圈”中许多网群的审核制度还不如特色,倒是更像我见过的那些西方社民党,只要发个邮件报个名就立刻能成为党员;或者是早期国民党,为了充数什么人都放进来。这些网群的人数自然也高得很,许多网群的创建者还以人多为豪。我们往往能在这种群里看到三类人,我将他们称为王明式、幼稚式和张国焘式人物(注意,我在这里用这两个人的名字分类只是为了方便大家理解,并不完全一致),这三类人我认为是不可以拿对待同志的那一套去对待他们的,因为他们或者根本就没有完全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即便他们很多人认为自己有),或者沾染的资产阶级习气要比无产阶级的还要多得多,或者更有甚者根本就没把我们的事业当回事,在政治上和待人接物上都十分幼稚。总之,他们身上总是体现一种不平等,总是有着机会主义和个人主义的影子。</p>
+<p>然而,军事经历在多大程度上将男性社会化为军事化的男子气概,以及哪些类型的实践、方法或经历引发了这种社会化,这些问题尚未得到深入探讨。</p>
-<h4 id="天山上下来的王明">天山上下来的王明</h4>
+<h3 id="五募兵与征兵制情境中的男性军人气质">五、募兵与征兵制情境中的男性军人气质</h3>
-<p>其一王明式。王明是土地革命时期的“二十八个半布尔什维克”之首,是“昆仑山上下来的神仙”(毛泽东即兴讲话)。作为留苏派的代表人物,他不仅抱着共产国际的指示当圣旨,还十分看不起毛泽东等人的“山沟沟里的马列主义”。“左圈”里也有这样的人物,但他们要比王明还要神气。</p>
+<p>有些人被迫征召入伍而绝不会自愿参战;有些人乐于为国家服务;而对其他人来说,参军是为了钱。一些国家实行征兵制,而另一些国家则依靠志愿兵。不同类型的军事环境也可能刺激不同类型的社会化进程。例如,准军事部队或游击队可能不要求在入伍前接受正规军事训练;服兵役可能不会有任何战斗经历;但在冲突不断的国家,即使是刚入伍的新兵也可能经历战斗和死亡威胁。</p>
-<p>我们与这些人往往刚一接触就能感受到一种小知识分子高高在上的姿态:“你这前反思后现代的虚幻共同体主义者,停止你对大他者秩序性分子的迷恋,快去学德国哲学史,让我这康德黑格尔纯粹理性主义者来一场进步主义辖域-去辖域运动来扬弃你的庸俗化意换!”(这句话意思不准确,因为我真的不会模仿他们说话)。这种行为的脱离群众已经不需要我指出了吧,大概就类似于你把他当同志,他把你当土狗,就是毛说的“装腔作势,借以吓人”。其实这种行为背后的心理逻辑非常简单,这就是一种不平等。这些人就像是孔乙己,在现实中“怀才不遇”,对朝廷不满,但又不肯脱下破烂的长衫和穿短衫的站在一起。他们从一些书本或者视频上(这里点名b站,具体哪个up就不说了)学到了那么一星半点的哲学词汇,便立刻填充到自己的语言里,即便他们自己都不理解(背诵定义并不等于理解)。我想请问同志们一个问题,当此类人在对没接触过马克思主义的人宣传时,一味地套用哲学名词起什么作用呢?其实也不是一点用都没有,至少会让此类人感觉到莫大的优越感,一种装逼成功的快感:“看,这个词我知道他不知道,我多厉害!”好嘛,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解放全人类的伟大思想竟成了某些人用来装逼的工具!请问马克思的“马”是不是还有四种写法啊?</p>
+<p>本研究的重点是泰国,该国拥有规模庞大的准军事单位与泰国皇家武装力量(RTARF)并肩作战,后者采用抽签征兵的方式服兵役,兵役一般为两年左右。RTARF的应征入伍者的训练以通过惩罚和社会及心理压力暴力灌输纪律而著称。所有年满21岁的男性都必须在每年4月应征入伍。</p>
-<p>这种人张口闭口马克思,但却只是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当成一种显摆的资本,心底里还是资产阶级那套意识形态:多学了点知识就高人一等了;即便他们有的人并没学会他们自己口中的那些哲学东西,但他们还是要用上高级生僻的词汇来粉饰自己的语言,还要诡辩说这是“避免庸俗化”,甚至有的还宣称自己是“正统马”,很多同志看不清他们的真面目就会觉得“卧槽听不懂总之很牛逼就对了”,其实和那些宗教忽悠人是一个道理,就是弄一堆云里雾里的东西,搞得很高大上让人听不懂好像普通人触不可及,所以才能招揽到信徒,这类人本身倒也很享受这种“众星捧月”的优越感。</p>
+<p>此外,泰国有许多男子和少数妇女自愿加入各种准军事部队。随着服役年限的增加、晋升和在不稳定的边境地区服役而获得经济奖励。泰南三府(北大年、也拉、那拉提瓦)自2004以来就因持续叛乱而成为冲突地区。这种在冲突地区活跃的不同军事组织的组合有助于研究自我选择加入准军事组织,以及通过服兵役实现社会化的情况。</p>
-<p>当我们在对群众进行理论宣传时,如果也是一上来就堆砌哲学黑话,那群众不仅不会受到宣传,还只会觉得我们在装逼,想:“奥,马克思主义者就这?跟我搁这儿摆什么架子呢?”说句不好听的,如果让这些人和邓小平一起去给群众宣传,我估计群众很大可能会听邓的,因为邓的话至少听得懂而且姿态够低。</p>
+<p>军事化男子气概是通过归属身份和表现身份的组合来实现的。泰国以性别广泛的流动性和对变性人(kathoeys)相对较高的容忍度和能见度而闻名。但是泰国军队在这方面是保守的,只征召给那些认同、被认定男性身份、并在法律上被承认为男性的人。变性人通常可以免服兵役,但在征兵日获得免服兵役所需的程序往往涉及羞辱和骚扰。</p>
-<p>网络左派中有许多人就喜欢端着一副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架势,以学生为主,而且还多为中学生。这就不禁让我想到了鲁迅笔下的孔乙己:</p>
+<p>研究1是对自我选择加入两类泰国准军事组织的研究:社区民兵(Community Militias),和游骑兵(Rangers)。</p>
-<blockquote>
- <p>“旁人便又问道,“孔乙己,你当真认识字么?”孔乙己看着问他的人,显出不屑置辩的神气。他们便接着说道,“你怎的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呢?”孔乙己立刻显出颓唐不安模样,脸上笼上了一层灰色,嘴里说些话;这回可是全是之乎者也之类,一些不懂了。在这时候,众人也都哄笑起来: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p>
-</blockquote>
-
-<p>“王明式”的人物就如同这穿着长衫的孔乙己,别人要是显得不懂“哲学”,他便要骄傲起来,上去显摆一番;若是别人质疑他的观点,那他便要涨红了脸,说一些“之乎者也之类,一些不懂了”的话。这种行为,不过是想要衬托出自己要比这些不懂“哲学”的土老帽们高人一等,摆出一副知识分子的架势,他的那些哲学术语,就像孔乙己的长衫,即便破旧不堪还是要穿在身上,显得自己是与众不同的“读书人”。这些人往往死要面子,根本不会听任何人对他观点的反驳,要是你反驳那一定是你错,只要你敢反驳他,他就立刻要摆出一副“唯我独革”的姿态,完全把自己置于他人之上的态度,用着各种酸臭的小嘲小讽。</p>
-
-<p>这类人就让人感觉到,他就像一个没长大的孩子,拿着成绩单期待父母的夸奖,跟其他人比考试成绩赚得优越感。他把马克思或者黑格尔当成了一种炫耀的资本,就像他考试考100分一样,就像孔乙己穿长衫一样,只是为了标榜自己多么与众不同,多么牛逼;一旦有人反驳他的观点,那就是相当于质疑他“与众不同的存在”的基础,所以他当然不会听,并用上一切诡辩之法来捍卫自己的“神圣性”、“合法性”:“读书人的事能叫偷吗,那叫窃!”。他辩经不是为了学习,而是为了证明自己牛逼。他在政治上是极其幼稚的,混到左圈里来当理论教师爷和哲学教皇来了。</p>
-
-<p>这些人总喜欢讲一些精英主义论调,摆出一副学阀的架势,就像胡适一样,高高地举起自己的双手向资产阶级投降:“赵老爷您看,我讲的东西群众根本听不懂,我也没打算动员那些不会术语的土老帽,我研究的是纯学术的东西,我是不会触碰您一分一毫的统治基础的,千万不要拿铁拳砸我呀!”</p>
-
-<p>这些人似乎并不愿意和工人阶级融为一体,他们似乎更向往的是现代西马教授的生活,在大学里写写书骂两句然后继续享受资本主义制度带给他们的优越生活,当着资产阶级老爷圈养在大学这个象牙塔里的宠物。所以他们日常只是整天泡在网上,忙碌于网络上看谁辩得过谁,而不看这些争辩是否有居于提高人民群众的革命性。他们的立场并没站在工农群众这边,他们最多能起到的作用就是工人运动催化剂的作用,这些人是无产阶级的落后分子。不过据我个人观察,这类人中还真的有好多是来自资产阶级家庭的(别拿恩格斯跟我杠,从古至今出了几个恩格斯?),那这样的行为也就不奇怪了。</p>
-
-<h4 id="不是幼稚病是纯幼稚">不是幼稚病,是纯幼稚</h4>
-
-<p>其二幼稚式。我对于这一类人甚至无法找到一个合适的历史人物作为他们的代表,因为历史上的人物再怎样“幼稚”,都在对形势判断错误、走错了路线、陷入某种错误的主义等理性的、政治的框架内,而这些人则是纯纯的幼稚,不仅像个熊孩子一样学不会控制和正确地表达自己的情绪,还把政治当成过家家,为所欲为。</p>
-
-<p>现在许多同志都喜欢引用列宁同志的话,批判某某某人是“左派”幼稚病。但这颇有些扣帽子的意味,是十分不准确的。某些行为在我看来,不是什么“左派幼稚病”,而就是纯幼稚。此类人往往拥有自恋型人格的多种特征,时常是事事以自我为中心而罔顾集体,这类行为正是无组织无纪律的体现。</p>
-
-<p>出口成脏是最典型的体现。说脏话本身其实没有什么错,这是情绪发泄式的一种表达,但是如果拿脏话攻击别人,那就是另一回事了。大概是真的觉得别人没法顺着网线过去打他们,有的左人对别人可以说是无下限地人身攻击,别人一不随他们的意,一句“啥b”直接就上去了,完全不把对方当人,而是当成自己的情绪垃圾桶。对于一些和他们持反对意见的同志,也会以各种话语打压。更有甚者,他们在现实中遇到了不如意的事,或者是在和别的政治立场相左的人对线中被对面骂了,他们心中有情绪,却不敢对着欺负他们的人怼回去,反而跑来群中大肆发泄撒泼打滚乱发脾气,对别人人身攻击,完全不在乎对方的感受,甚至迁怒于其他同志,抽刀向更弱者。此类迁怒经常是逮着谁骂谁,完全不顾及是否无辜,以为在事后道个歉服个软就完事儿了,属实是“躬匠精神”了。在他们看来,自己就是应该被宠着包容着,别人的感受他们根本不在乎,他们是要比其他人高一等的,这是一种极其自私的想法,也是一种不平等的思想。</p>
-
-<p>死要面子。你一定在“左圈”中见过这样的人,他们不管是出于能力不足还是对情况判断不清,会或经常或偶尔犯一些错误,不管是理论上还是做事上,但是当别人指出他的错误时,他要么暴跳如雷,要么就直接开始哭闹,总之就是一个死犟嘴绝不承认。其实犯错误是正常的事情,强如毛爷爷,他年轻的时候还搞过“湖南共和国”这种空想。但是知错不认、认错不改,甚至攻击指出错误的人,那就是另一回事了。</p>
-
-<p>我遇见过一个例子,我们将此人暂称为A。有一次在群里我们正在讨论一些理论问题,然后A说了一个不是那么准确的理论,我和另一个人指出了他的错误,我想他当时应该是意识到了自己确实有错误,但是他却做了令人匪夷所思的行为。他先是对我们表现出深切的质疑:“啊?真的吗?没有吧?”然后开始给自己诡辩。因为他本身理论确实有错误,所以按正常的逻辑他是没法给自己辩护的,所以他开始推我们甩哲学黑话,什么什么意换什么什么反思之类的,到这一步他确实赢了,因为我们确实不知道他在讲什么东西,所以也不好继续再说什么,但我不能不指出这是一种极其幼稚的行为。A这样做无非是出于死要面子的心态,但这就是个网群,换个头像就没人认识你了,你要了面子又有啥用。如果以后A再有什么问题,不会有人再给他指出了,他就只能沉浸在自己哲学黑话意淫的世界中。这个例子只是在进行讨论时出现的情况,不涉及到他人或集体,还算是可以容忍的范围内,但下面这个例子就是彻头彻尾的不顾集体的个人主义了。</p>
-
-<p>我们将第二个例子的主角暂称为B。B曾经是某某网络报刊的编辑之一,另一位编辑C一直负责排版,他有一次自己觉得自己目前的职务无法体现出自己的大才大能,便主动提出要负责新一期报刊的排版,C答应了。但是B在但受到自己受到肯定后便高兴得把这个事忘了,后面快到发刊日期了,在C的不断催促下B才特别敷衍地排了个版,有多敷衍呢?字体不仅太小,而且大小不一样,好几篇文章之间的行间距也不一样,甚至还有一个投稿作者名字打错了,C用几乎是哄孩子的态度给他指出这些问题希望能重新改一下,先说排版怎么好,然后说但是这点有点瑕疵要是能改一下就好了,很柔和了吧?但是B的回复很直接:“我不改,你改。”C便有点上火,于是语气就有些强硬,结果B直接发了个哭的表情包和一堆委屈的话,总之就是开始哭闹,C便心软,又开始安慰他,最后还是重新排版了。据说B在事后还给别人说C骂他。在这儿我们首先应当认识到,报刊排版这个事,是该报刊编辑部整体的事,如果报刊发布晚、质量出问题,是编辑部整体需要担责任的,而不单单是B或者C一个人的事。但在上述案例中,B却把报刊排版当成了展示自己个人能力的平台,但在获得这种他自以为的对自己的肯定之后,他却又拒绝担负起相对应的责任,“白嫖”了属于是。然而这和A不同,B的这份责任如果他不担,就需要集体来担;当名誉受损时,是集体的名誉受损,而他本人则不怎么受影响。更应当批判的是,B在别人给他指出错误后,装可怜利用了同志们的同情心,只为维护自己的面子,这是一种自私又可悲的行为,属于知错不认也不改,甚至还利用别人的好心反将责任推到别人头上,更有甚者还会污蔑指出错误的人,这就已经是一种资产阶级思想了。</p>
-
-<p>毛主席在《论联合政府》中说道:“有无认真的自我批评,也是我们和其他政党互相区别的显著的标志之一。我们曾经说过,房子是应该经常打扫的,不打扫就会积满了灰尘;脸是应该经常洗的,不洗也就会灰尘满面。”然而当别人对这些人指出错误时,他们已经意识到自己的错误(王明是根本不认为自己错了——笔者注),但他们依然死要面子不承认,甚至硬是要按着自己的错误路线走下去,“这种作风,拿了律己,则害了自己;拿了教人,则害了别人;拿了指挥革命,则害了革命。”(《改造我们的学习》毛)</p>
-
-<p>无下限的反串和cosplay行为。反串和cosplay本身是网左群体对于现在社会的一种相对消极的反抗形式,可以被算作是进步的;但当这种行为变得毫无限度,甚至已经影响到了群里其他同志和社群的正常运行,这种行为的性质就变了,我想这点不需要我再多加说明,这种行为几乎在“网左”诞生之初就被很多同志批判了。据我了解到的几乎所有网群,他们每天的主要内容就是吹水、反串、cosplay,有的人反串水平高超得甚至让很多同志误认为右壬,知己知彼了属于是。我见过cosplay最严重的一个网群,专门设立了一个群作为吹水用,“社长”带头cosplay,几乎每三四天就换一个群头像换一个群名,甚至还通过qq群的“群头衔”功能给群友们“封王封侯”,时不时还要在群里发自己穿上苏联军装或者啥的照片,真・cosplay了属于是。这样的网群,实在是难说它起到了除发泄情绪和消遣时间外的更多作用了,它已经变成了无产阶级运动中落后的产物了。</p>
-
-<p>许多人在现实中受了委屈,处处受到压抑,便跑来网络上来发泄、逃避,但也仅仅止步于此,甚至打扰到网群的正常运行和其他同志的生活,这虽然属于一种消极反抗,但对革命运动实质上没有任何推动作用。虽然这话听着不舒服,但我还是想说:网群不是心理医院,有病请找心理医生。</p>
-
-<p>有的同志(或此类人本身)喜欢为此类人辩护,说他们是“左派”,所以我们依然应当把他们当成“同志”,他们的行为依然是是“左的”,是所谓“进步的”,但如果真的这样,那“左派”、“同志”的门槛是否也太低了点,入党还要搞政审呢。实际上,这不过是列宁同志所说的“隐藏在‘左的’口号下面来为小资产阶级自由散漫辩护的全部幼稚性”。</p>
-
-<p>“幼稚病”描述的是政治路线斗争中明显的错误,尚且是成年人经过理性思考判断,用逻辑言语表达出来的观点。而我们前面所阐述的行为,就像是一个被惯坏了的小孩子,一不如他的意就要大哭大闹甚至打人骂人,这根本就不是“幼稚病”,而是纯粹的幼稚。不管王明再教条主义、张国焘再机会主义、考茨基再“叛徒”,也没见他们指着毛和列宁的鼻子骂脏话吧?</p>
-
-<h4 id="要当老大的张国焘">要当老大的张国焘</h4>
-
-<p>其三张国焘式。每次我读党史的时候,看到张国焘这个名字我血压就往上窜,我就预料到这个人一定又要为了一己私利葬送好多红军战士的性命。张国焘本来是红军在川陕根据地的领导人,但他在和红一军汇合后,看到红一军兵少钱少,再对比兵强马壮的红四军,张国焘便飘飘然起来,认为自己才应该当老大。然后才有了后面的分裂,并另立中央,最终带着左路军(红四军+原红一军五、九军团)去和川军死磕并导致百丈关大败。在被迫北上后,但他因为担心自己的政治命运,就在黄河南岸拖拖拉拉不想过河,结果直接导致宁夏战役计划被迫中止;为了营救已经渡河的红九、三十一、五军,延安方面又制定了海打战役计划,结果又因为张国焘的不配合而破产;最终渡河的三个军不得不组成西路军,在河西走廊试图生存,但最后几乎全军覆没。可以说,左路军和西路军的惨败,张国焘难辞其咎。而张国焘在此之后并不知悔改,继续走他的机会主义、山头主义道路,最终叛投国民党,客死海外。总而言之,我们说的“张国焘式”人物,就是没有特别坚定的信仰、混进革命队伍的投机家,不管是在政治上投机还是在金钱上。</p>
-
-<p>争权夺利,要当老大,是这类人最典型的表现。很不幸地,在我亲身经历的四个网络学社中,发生权力斗争的有四个,达到了百分之百。</p>
-
-<p>第一个网群,我们将“社长”暂称为A,其中一个和他一起建立群组的成员暂称为B。这个网群在建立初期,想要建立一套有效的筛查制度,防止有破坏分子进入网群,于是A就自告奋勇,编写了一套审核题,但是A的这套题的答案几乎都能在网上搜到,大概类似于“商品的二重性是什么”这样,这别说防晶哥了,连兔兔都防不住;所以B在看了这套题之后,就重新修改了一遍,基本上把每道A出的题都换了一遍。但在这之后,A遍处处掣肘B,甚至说B难听的话,因为A认为B在“夺自己的权”。很多同志看到这里可能已经皱起眉头来了,不得不说A的思路看似是非常离谱的,但其实仔细分析,这不过就是一种个人主义、机会主义思想。更明确地来说,A完全不认为他所做的革命事业(咱们暂且把网左算作革命事业)是在为全人类谋福祉,不认为这是全世界无产者的事情。他不认为这是集体的事情,反而认为这是自己的事情,所以他的所思所想都是优先从个人利益出发的。审核题起不到效果,群里混进反动派和走狗怎么办,A完全不在乎;但如果他的手下胆敢僭越,指出他的错误还要在上面动手动脚,那就是大逆不道之罪,他就要对其降下天罚。我们知道,马克思主义者思想的最核心一点,就是平等,就是民主,即便是在以“纪律”、“组织”为准则的军队里,红军也设立了极其民主的制度:官兵平等、财产公开、士兵委员会。在A的思想中,所谓的社长(即便这只是他自封的)要比社员高一等,社员指出社长的错误,甚至抢了社长的“权力”,是绝不可容忍的。A的思想,在某种程度上确实可以算作一种资产阶级思想,而且甚至是没有物质基础支撑的那种。对A来说,网群不是革命事业的平台,而是自己的私产。</p>
-
-<p>第二个群也差不多。社长D在社员发现学社吹水现象过于严重,提出要进行社务改革以及人事重组时,拒绝了社员对吹水群的改革,并宣称这个吹水群不属于学社,是在自己的朋友群。但如果只在其他群里抓吹水,那学社的人不还是要到“朋友群”去吹水吗?所以这场改革无疾而终。在这里的个人主义体现得更淋漓尽致,已经弃集体于不顾,完全是从个人角度出发思考的了。</p>
-
-<p>在第三个群中,C和其他几个社员一起建设了一个网络报刊。在一开始,网络报刊处在一个非常混乱的组织状态,基本上是一个人包揽全部工作。所以在后面,这个学社试着去分工,把一些之前被包揽的大工作打碎为多个小步骤,然后尽量让所有成员都可以分到工作、参与到学社建设里来。但是这就让C暴跳如雷了,他觉得这是“削他的权”,反对声音很大。C被分配到的职务是报刊封面设计,他之前也参与过排版和人事安排,但很不幸,他证明了自己没有担任这些职务的能力,但C并不这么认为,他认为这就是在打压他,所以他时常抱怨说“没有归属感”,后来甚至拒绝参加任何社务。颇为讽刺的是,C还经常攻击学社说“没有民主”。</p>
-
-<p>在第四个群中,这个群的成员因吸取之前的教训,所以在一开始就取消了“社长”这个东西,但作为创始人之一的E却不是很同意,他时时刻刻都想要当“社长”。在一开始,E拥有相对较大的“权力”的,他也一直自认为自己就是社长,但后面由于他确实能力无法胜任,所以逐渐被移出了核心决策小组,所以他心怀不满,甚至经常攻击决策小组,说这是“独裁”,但实际上如果让E加入这个小组他绝对不会说什么;E还时常阴阳怪气小组中做决策最多的同志(即他眼中的所谓社长)。很多同志都不理解,一个网络学社,他搞权力斗争是图啥,图多控制一个群吗?</p>
-
-<p>除了争权,张国焘式行为还有从别的群强行拉人。这就是彻底的山头主义了,在“左圈”内拉帮结派,不用敌人来打自己就开始分裂内斗。我之前所在的学社出现过一次这样的情况,我被一个人,我们称之为F,拉到了他们群,然后我就想在他们群宣传一下我们的报刊,F当时很不满,觉得我从他们群挖人。后来F跑来了我们的群,由于他的观点以及态度恶劣,和我们群群员起了一些冲突,他和他的信徒们就开始从我们群通过私信或直接邀请的方式偷偷拉人,在被发现后干脆光明正大直接在群里挖人,厚颜无耻了属于是。在F看来,无产者、左派不是一个整体,我们要做的不是团结大多数,而是拉帮结派勾心斗角,为自己攒(虚拟的)政治资本。F通过某种方式凭空创造了一种身份认同:“F的学社的人”和“我们的学社的人”,而不再是无产者、受压迫人民这种身份认同,我想特色肯定很喜欢这样的人,直接帮他们分化了人民,还不用发工资。顺便提一句,民族主义也是通过类似的方式被制造出来的。</p>
-
-<p>金钱投机,利用同志们的信仰和同情心来骗取钱财。这个就已经不能算作“左派”了,甚至可以归到敌人的范畴。我想同志们多少都有耳闻前段时间“张子桀骗钱”一事,此人通过奥斯卡级别的表演与包装、利用同志们的同情心,来为自己谋财。这种行为在道德上的失败已经不值得再批判,但是他的这种行为,不仅严重损害了同志们之间那种坚定的信任,而且还打击了很多新同志对马列毛主义的信心,可以说,这一类人是资产阶级的好帮手。我还遇见过一些人,宣传说自己可以帮同志们打印一些市面上没有的资料和同志们自己做的宣传物,虽然说是要花点钱,但很多我当时也都相信他们是真的站在革命的人民这边的,但当我仔细询问之后,发现他们居然也在帮右派打印资料,这使我无语地无地自容,这些人就是纯粹的投机商人,他们为了赚钱可以见人说人话见鬼说话,如果利润足够的话,他们也完全可以向晶哥出卖那些曾经的“同志”。</p>
-
-<p>既然说到张子桀,那就不能不提最恶劣的性投机。张子桀此类人,通过把自己包装成“激进的女权主义者”,把自己塑造成革命家、女性之友的形象,让很多刚刚建立信仰的、处在迷茫中的年轻女同志对他们很有好感,而他们则卑劣地利用女同志,骗取她们的感情甚至身体,以满足自己野兽的欲望。而这样做的危害是明显,那就是极大程度地激化性别矛盾,帮敌人瓦解了男女同志间的信任,这让男女同志之间以后还怎么互相充分信任呢?以后还怎么自由地在一起战斗呢?此类禽兽人物无疑成了父权制的卫道士,无疑在给资本主义续命,他们对我们运动的割裂,甚至要比晶哥的铁拳还要厉害。</p>
-
-<p>名誉投机,把自己包装成“左派明星”,但实际上并没有坚定信仰。张子桀是这样的人,之前还有一个“月华”,每天在空间里发表马列毛言论,结果润到荷兰之后就摇身一变成了新自由主义者。还有很多这样表演型人格的人,特别喜欢包装自己,混入左派的队伍,享受通过欺骗新同志带来的被崇拜感。我认为,这些人危害虽大,但真正的马列毛主义者是可以识别出这些人的,这些机会主义者的出现并不会影响他们的信仰。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左圈”无时无刻不在吸纳新成员,一些对体制迷茫者、怀疑者也经常会来这里寻找答案,而这些表演者,实际上就变成这些新成员崇拜的“神像”,甚至形成一种“饭圈”,就比如说月华在被挖出家里是金融资本家时,有很大一批他的粉丝用恩格斯给他辩护。当这些新成员没有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武装自己的头脑之前,便会对这些“神像”马首是瞻,而当他们发现,原来这些人不过是一些职业演员,给他们传播一些自己都不信的东西,他们会怎么想呢?他们还如何去信任其他的同志、如何去信任马列毛主义、如何去信任共产主义一定会实现呢?这对我们的队伍的打击无疑是巨大的。</p>
-
-<p>一言不合就开盒。前段时间,有数个网群被举报封群,原因是有一个叫“稻花”的组织,利用计算机科技收集其他网群的数据,然后举报,宣称这是为了“消灭落后的网左”。在这个组织中,甚至还有严重的个人崇拜和cosplay现象,把“稻花”誉为什么伟大导师,还给他编了首赞歌,实在是魔幻现实主义。除去这种以开盒为存在手段的特殊案例,左圈中还确确实实地存在用开盒来攻击对方的现象。两个人,因为一些网群组织上或者理论上的冲突,就直接挥舞“盒大棒”,翻对方老底以通过这种方式报复、胁迫对方,这种手段我上次见还是在诈骗犯那里。除了开盒,我还见过有人在和别的群或者个人起了冲突之后,直接把他们举报了,这下晶哥好帮手了属于是。这类人,虽然行为很幼稚,但是要比“幼稚式”人物危害更大,在某些时候甚至就是直接在帮晶哥的忙,不仅帮忙分裂左派队伍,还帮忙精确提取打击信息。</p>
-
-<p>综上所述,张国焘式人物,是一类信仰不坚定的、目光短浅的机会主义者。对于这类人,我认为没什么团结的必要,我们要对他们进行坚决的斗争,留着这些人,对我们的事业弊大于利。</p>
-
-<h4 id="当团结-批评-团结成为教条">当“团结-批评-团结”成为教条</h4>
-
-<p>综上,我们应当对王明式团结又斗争,对幼稚式教育又斗争,对张国焘式则坚决斗争。然而,很多同志依然要教条地统一拿对待同志的方式对待这些鱼目混珠的人。每当群里出现上述这样的人物,总有一两个浑身冒着圣母光芒的人站出来,左手抱着“民主”,右手举着“团结-批评-团结”,疾呼一声:“都是同志!”。</p>
-
-<p>团结-批评-团结,这源于延安整风时期,毛提出的整风原则之一:</p>
-
-<blockquote>
- <p>“我们曾经把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这种民主的方法,具体化为一个公式,叫做“团结-批评-团结”。讲详细一点,就是从团结的愿望出发,经过批评或者斗争使矛盾得到解决,从而在新的基础上达到新的团结。”——《毛选第五卷,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p>
-</blockquote>
-
-<p>既然提到了延安整风,我认为我有必要向不熟悉这段历史的读者同志介绍一下。我们将其分为四个部分:整的是什么,怎么整的,整风的条件,整风的结果。</p>
-
-<p>延安整风针对之一的就是长征之前,在王明“左倾”路线下的苏维埃后期的那次大崩溃,即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和它带来的惨重后果。然而有趣的是,一向以“左”著称的王明,在到达延安后反而又搞起了“一切服从统一战线(国民党)”的“右倾”路线。如果我们细究红军的历史,就会发现“左”和“右”的错误总是交替出现,尽管错误的具体内容不同,但每一次的“左转右”、“右转左”都说明了“左”、“右”两极相通,虽然二者互为极端,但归根结底都源于同一种思想:不了解中国实际或不能揭示中国革命客观规律的主观主义。这个主观主义,就是不顾现实的客观情况,单凭着自己的“想当然”或者抱着一堆教条来办事,最后结果自然往往是失败的。</p>
-
-<p>而此时,1942年的春天,中共也已不同于初到陕北时的一个濒临灭亡的小党,业已成长为一个可以影响抗战整体局势的力量,而此时百分之九十的新增党员和干部都是在抗战后加入的,他们没有经过早期革命的淬炼,这也迫使中共需要一次整风来提高新干部们。</p>
-
-<p>《实践论》中提到,人们脑中的理论源于具体的实践斗争,因为具体的实践环境不同,所以同样的理论在不同的环境下就可能会失灵,这就是教条主义;而如果事事都要从实践中总结,那成本就会高得离谱,所以又需要学习先进的理论体系,指导我们的实践,所以整风前两个步骤分别是:马列主义学习运动、大兴调查研究之风。</p>
-
-<p>而整风的第三步,我想同志们多多少少都有听过,那就是历史清算。毛这样说过:“总结过去的经验,对于犯错误和没有犯错误的人都是一种教育。了解过去的错误,可以使今后不犯同样的错误。”毛在《实践论》中这样总结道:“人们要想得到工作的胜利即得到预想的结果,一定要使自己的思想合于客观外界的规律性,如果不合,就会在实践中失败。人们经过失败之后,也就从失败取得教训,改正自己的思想使之适合于外界的规律性,人们就能变失败为胜利,所谓‘失败者成功之母’,‘吃一堑长一智’,就是这个道理。”历史清算和前两步最大的不同,就是它会涉及到具体的人,所以毛提出了历史清算的原则:整风不是要整人,整风的目的是“惩前毖后,治病救人。”就是从团结的愿望出发,经过批评或者斗争,分清是非,在新的基础上达到新的团结。这个过程就是“团结——批判——团结”。</p>
-
-<p>但是,许多同志并不能对过去的历史有一个全面、辩证的认识,毛认为当时的错误是路线错误,而很多同志却只认为那是策略错误,在此情况下,毛进行了称之为“党书”的编辑工作,主持编写了三部历史文献,即《六大以来》、《六大以前》和《两条路线》。《六大以来》一经出版,在大量的史实面前,原本不承认自己错误的同志,也放弃了自己原来的观点,认为确实存在着从思想、理论、方法、策略层面的路线错误。</p>
-
-<p>整风的最终结果就是九月会议,洛甫、博古、王稼祥等人在会议上以追求真理的态度做了真诚的自我批判。不过在这次会议上,王明却一直在回避自己的错误,把责任都推到博古头上,但实际上这次会议的目的并不在于要追究谁的责任,而是要打倒错误的主义,但如果王明不承认自己的错误,那就很难说这种主义被打倒了,而如果让王明继续领导组织,必然会继续造成更多的失败。毛和其他同志数次找过王明谈话,但后来王明干脆称病拒绝参加自我批评的会议。但整风运动整体上还是成功的。</p>
-
-<p>由此,我们可以总结出一场整风中的几个关键条件:组织中的人都认同这个错误,组织中的人都了解错误的具体内容,并且对错误有统一的、正确的认识,没有这几个条件,整风就是空中楼阁。然后就是自我批评要认真的而不是敷衍的,尤其是对那些担任要职的人,如果这些人依然执迷不悟,还让他们担任要职那就是害了组织。</p>
-
-<p>如何让组织中的人都认同一件事是错误?那就需要统一这些人的思想观念。比如说A认为群众是乌合之众,B认为群众是有智慧的,那么,当B犯了错误时,他就认为有必要和群众交代清楚,而A则就认为,我自己悄悄改了不就行了,公开承认多损害我的威信啊。在世界观不同的情况下,对一件事的看法甚至会截然相反,所以统一思想就很重要,这就是为什么要搞马列主义学习运动,这才能让大家真正做到批评与自我批评。</p>
-
-<p>如何让组织中的人都了解错误,并对错误有正确的认识?那就要摆事实。即便大家都言必称马克思,但也会有各种各样的分歧,毛说博古是“本本主义”,博古说毛是“山沟沟里的经验主义”,谁都说服不了谁,怎么办?那就是要把这个理论放到实践中去,走博古路线,“御敌于国门之外”,结果连吃败仗;走毛的路线,四渡赤水脱离险境,谁的路线正确这不一下子就看出来了吗?但仅仅这样不够,因为有的人就会觉得,啊博古的路线没问题,是下面当兵的执行有问题,所以啊问题不大,不用整,这就是大家对错误没有正确的认识,所以毛在当时又亲自主持编写了三本“党书”,在大量事实证据面前,这些人才承认了是路线错误。</p>
-
-<p>那什么样的整风是失败的呢?我给大家举一个亲身经历的例子。</p>
-
-<p>甲是一个类似于上述张国焘争权夺利式和幼稚式加起来的人物,之前经过其他同志批评,做了一次自我批判,但几乎文不达意,只是敷衍了事没有认真改过;没过多久,甲又由于各种各样的错误,不仅引起了网群成员的众怒,还极大阻碍了网群的运行。A想要对他进行批评,但甲的态度极其恶劣,不仅不听还攻击A,于是A找到同为网群领导组的B、C和D,提出要公开批评甲并撤下他的职务。但B认为,这主要是甲和A之间的的个人矛盾,关于甲阻碍学社运行,B则认为大家都是同志,单独口头教育就好,没必要撤职,也没必要公开批评,应当秉承“团结-批评-团结”的原则;C也觉得,大家都是同志,我们态度要柔和,尽量避免冲突,保持团结,也没必要撤职,毕竟甲是掌管xx部的,我们还需要他。我们在这里可以看到,首先A、B、C三人对于甲的错误理解不同,B则根本不认为这算错误,主要是个人矛盾,口头教育一下就好;C则没啥判断,只希望保持现状。这是因为三人对此次冲突的了解程度不同,三人的观念也不同。A一直也同样在甲的xx部工作,而且A也负责很多人事变动,甲对此类工作阻挠甚多,A和甲也很熟悉;而B则是较晚才参与人事变动,而且也不是很积极,和甲也没聊过几句;C则参与度更低,一直在一个独立性很高的单另部门工作,C和甲只是泛泛之交。总得来说,他们根本就没有被甲怎么影响过,将这判断为和A的个人矛盾也是正常;对C来说,甲怎么闹腾也不会影响到他,自然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省得破坏了他和甲的交情。而且,在B看来,这个队伍的力量来源于人多名声好,他是怕打烂了坛坛罐罐,打击了甲让他退群,又怕甲跑到其他群毁坏这个群的名声;而A则认为网群的核心队伍绝不可容忍上述三式人物,更不可让他们担任要职,队伍的力量来源于高度的组织、先进的觉悟和正确的路线,如果人多就是力量大,那抗日战争就应该是国民党领导打赢的,至于“左圈”的名声,简直就是个笑话。不过由此,也暴露了网群一个无法解决的缺陷。</p>
-
-<p>不过最终在A的坚持下以及甲确实惹了众怒,小组最终还是决定把甲撤职,但甲并不服,反而还撒泼打滚,用语言暴力攻击A和其他同志,小组最终不得不又决定把甲开除出社。而甲在之后果然跑到其他好多群大哭大闹装可怜,其中就有几个群听了甲的一面之词就跑来质问A所在的网群,这几个群中还有一个是在“左圈”颇为知名的“xx号角”。“xx号角”的一名成员给B发了一封很长的私信(为什么没给A发?因为A根本就不在其他群刷存在感),大致就是说要团结同志,不要搞分裂,要坚持什么“团结-批评-团结”的原则。B对此人还是礼貌以待,但A知道后当场就火了,这个人什么都不了解,就听了甲的一面之词,就跑来当和事佬扮圣母,不知道这个人还记不记得自己的组织名字里有“xx”二字。在这里,所谓的“团结-批评-团结”就彻底成为了教条,成为了某些人站在道德制高点上向其他人挥舞的大棒,属实是把自己当成共产国际了,到处往别的群派“钦差大臣”,要求别人把此教条捧在神坛上,完全不顾现实情况如何。如果按着这样教条的方式去机械地“团结-批评-团结”任何一类犯错的人,那最终就只会什么也团结不了,什么也批评不成,整风搞成了面子工程。这种无条件的“团结”,很难说到底是在团结,还是在妥协、逃避。</p>
-
-<p>而至于D,他则表示,不能脱离群众,要搞大民主不要搞小团体,要求在一百多人的大聊天群投票决定此事。但是D要求的“民主”,真的可行吗?</p>
-
-<h3 id="建群即建党">建群即建党</h3>
-
-<p>在今年上半年,“左圈”内发生了一件啼笑皆非的事,闹得满城风雨。有一个网群的群主写了一篇长达十几页的“建党宣言”,宣布这个群正式成为了“中国xxxx党”。这篇宣言很快传遍了“左圈”,看了它的同志们的态度几乎是一边倒的,那就是认为这简直是cosplay,太荒谬了。但是这种cosplay、“建群即建党”的现象却在“左圈”中十分常见。这不禁向我们提出了一个问题:网群,真的可以承担一个真正的政党组织的任务吗?网上闹革命,到底可不可行?</p>
-
-<h4 id="网群独裁不可避免">网群独裁不可避免</h4>
-
-<p>对中共早期党史略晓一二的同志们都知道,中共强大的战斗力和凝聚力不来源于暴力和集权,恰恰相反,来源于民主和平等。我认为这两点也是一个马列主义组织的生命线,没有这两点,就不能被称之为马列主义组织。但在现在的网群内部,不仅没有民主,甚至还在不可避免地走向独裁。</p>
-
-<p>我们常常说,社会组织中的问题都是人的问题,但是我想很多同志们都忽略了一点,那就是在现实社会中人是有极大的主观能动性的,政治组织的形式是可以通过人力来改变的,而在网群中情况是大有不同的。以目前形势最广最多的QQ群为例,QQ群的形式是被腾讯的设计钉死的,没有任何更改的可能。QQ群中群主就是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他完全可以凭自己的喜好,任意处理群中的任何一名成员,包括这个群本身,而群成员没有任何实质的手段能够反制群主和群管理员。QQ群的组织构架在诞生之时就是独裁的,想在这种构架下去建设民主,就好比在沙漠里种水稻,如果不改造沙漠环境,任你的水稻种植手法再高超、水稻苗的品种再优良,也不可能成功。</p>
-
-<p>除去客观的架构,我们也无法忽视一个主观的事实,那就是一个网群组织真正的成员,也就是所谓的核心成员,其实也就是三到五个人,最多六七个人,就是这几个人真正地在干事;而且这个组织真正的运行,往往是依靠一个人,就那么一个,这一个人的能力几乎就决定了这个网群组织的上限,如果这个人有任何问题,比如退群了,那么这个网群组织也就会立刻名存实亡。那是什么造成这种现象呢?</p>
-
-<p>为什么一个网群里真的在干事的只有几个人?其实很简单,因为这个群就属于这么几个人。换句话说,除了这几个人之外,剩下的成员对这个群没有归属感,他们不认为自己是这个群的人。</p>
-
-<p>从唯物主义的角度来讲,精神上的联系建立在物质的联系之上。如果你认同自己属于某个集体,那么你一定在物质利益上和这个集体达成了某种程度的一致(注:这里的集体强调一定的组织性,和饭圈那样单纯的标签化身份认同不一样)。例如,民族国家的形成是往往是因为这个民族集体要面临共同的压迫或外敌;我认为我和我家是一个集体,是因为我家发了财我也能跟着分一笔,而我家如果某个成员亏了钱我也得用自己的钱帮忙;我作为xx党的党员,认为自己属于xx党,除了政治立场一致外还因为这整个党利益一致,兴则全兴,亡则全亡。那什么情况下我们不认为自己属于某个“集体”呢?第一种,我们发现这个“集体”是假的,就比如我们发现在民族国家中,那些口口声声为了民族的高官居然个个都有外国绿卡;比如我所属的这个党它说一套做一套,喊“清正廉洁”最大声的反而捞钱最多。那么另外一种,就是这个集体是被强加给我的,事实上我和这个团体没什么联系,举个例子,小组作业,老师们天真地以为只要小组所有成员最后得分都一样小组成员就可以共同努力,但实际上小组任务往往落到一个人头上,这个人为了自己的分还是得出苦出力;历史上还有个比较经典的例子,蒋介石手下军阀看似一体,都说自己是中国人都拜三民主义,实际上貌合神离,毕竟军阀成一体和蒋介石不仅没啥共同利益甚至还是竞争关系;再比如我上初中的时候,我的老师经常给我们灌输“xx中学的荣誉”这种东西,以激励我们好好学习用好成绩回报“母校”,但事实上学校对于学生是剥削利用关系,我学得好是我父母花钱我自己努力,学校只是一个平台,给学校多捞了几个名号学校又不会给我发股份。</p>
-
-<p>说了这么多,同志们可能已经明白我想说什么了:是的,网群没有组织度的根本原因就是这个“集体”是虚假的。网络本身就是一个虚拟世界,我在这个虚拟世界再怎么厉害也和现实世界的我没关系。据我观察,事实上一个网群里的绝大多数人都是把这玩意儿当作副业来搞,大家现实中还有正事,该上学上学该上班上班,毕竟哪怕我在网络社群里当了社长我现实中依然是个社畜。大部分同志参与网群不过就是为了找到一群和自己有同样苦闷心情的人,以寻得情感上的安慰;或者单纯把网群当成汲取知识的平台。大家也就是上班或上学的空闲时间来网络上用一种类似cosplay过家家的心态来“追逐理想”。再者,网群极度依赖电子设备,甚至超过依赖现实的人。我今天在群里呼风唤雨,明天我把手机一关我就和死了没区别。所以网群建设的高峰期是寒暑假,因为大家现实中上学工作根本就没啥时间抱着手机聊。</p>
-
-<p>那么一个网群的核心成员往往都是什么样的人呢?这些人首先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可以长时间接触到手机,至少每天能有一两次上线机会;如果不行,那即使此人是“建群元老”也无法成为核心。其次,这些人是群的管理层,一般而言,就是“建群元老”,但也不乏一些还算开明的群会把一些后来的成员提到管理层(这些后来的成员当然也是能长时间接触到手机的)。总之,这些人在某种程度上尝到了权力的味道(即便这权力是虚假的),而且也体验到了对抗异化、回归劳动本身的快乐(这点会在之后的篇详说)。但是,群里的普通成员往往两者都感受不到。</p>
-
-<p>如果你参与过网络群社的创建,你很可能就会注意到,一个社群中,绝大多数成员都只是参与者,而只有少数成员是管理者。我想熟悉《鞍钢宪法》的同志已经意识到问题所在了。除去管理层,剩下的成员大致可分为两部分,少数可能会被管理层分配一两个职务,但也就是按部就班地照做,因为这部分成员对整个组织基本不了解,也参与不到核心管理;剩下的则就是纯粹在群里聊天吹水。这时大多数成员已经在某种程度上成了“打工人”了,网群又不会给他们发钱,纯粹用爱发电了属于是,当然就没有归属感了,当然就没有组织度了。</p>
-
-<p>而在这种情况下,网络社群的高度集权乃至个人独裁就不可避免了。而我们又知道,一个马列主义团体离不开民主,没有民主的、用爱发电的团体,组织度甚至比不上发钱干活的团体。不管是从客观条件还是从主观条件出发,我们都无法遏制这种趋势。</p>
-
-<h4 id="民主的前提">民主的前提</h4>
-
-<p>我在《进群即同志》篇的最后一段遗留了一个问题,那就是有个人在解决一个问题时说,不能脱离群众,要搞大民主不要搞小团体,要求在一百多人的大聊天群投票决定此事。这种“民主”,在网群中到底可行吗?</p>
-
-<p>民主这个东西,听着十分得高大上,也是不可违反的政治正确。在一些二极管人士的思维中,要搞民主就要那种“全民参与决定、人人一票否决权”的,不然就是“集权、独裁”。但是,不管这些人再怎么喜欢民主,我们也必须看到,“民主”如果在不符合现实客观环境时强行实行,那就会变成脱离实际的教条主义。</p>
-
-<p>首先我想给出我认为的民主的定义。其实民主没有特定的形式,不是说非要“言必称希腊”,一人一票才是民主。民主其实就是让一个组织中,最底层、最广大的那个群体可以影响、参与甚至决定最高层的政策,而不是反过来。希腊民主看似没毛病,但实际上可操作空间大得很。在古雅典,只有成年男性本地的奴隶主才有投票权,所以那哪是民主啊,那就是父权制奴隶主阶级专政。在美国,看似每人一票选总统很民主,但实际上,那不过就是让老百姓在一个资本家和另一个资本家中选,不管是谁都不能代表无产阶级的根本利益,所以本质上也不是民主而是资产阶级专政。而这种有产阶级专政,则是建立在国家中的暴力机关之上的,“民主”面纱下是资产阶级的刺刀。</p>
-
-<p>在美式选票民主中,还有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那就是百姓根本没有渠道得知候选人真实的一面,候选人和其政党往往用巨量的资本买通媒体,让他们为自己搭建人设宣传形象,并许下诱人的空头支票,但至于上台之后这些空头支票会不会被兑现、此候选人是不是真的像宣传的那么牛逼,那就不好说了。由此可见,在这种“民主”中,老百姓完全处在一个信息茧房中,他们看似有了选票有了左右政府的能力,但实际上,他们还是被操控、被利用的工具,这也导致越来越多的美国人不愿意参与投票,毕竟和他们有什么关系呢?</p>
-
-<p>在网群中实际上也有上面这段提到的问题。普通的群成员实际上对网群事物的参与感要比很多同志想象的低得多。事实上一个网群的绝绝大部分事物都是由核心的四五个人讨论决定的;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许多网群会设立一个类似于“公民大会”的群,将网群大小事务都在这个群里讨论、决定,这样群普通成员也可以去看,并发表意见。这样看似没毛病,但实际上和开私人小会没啥区别,原因很简单,那么长那么多的讨论内容,谁那么闲一条一条翻啊?而且群普通成员本身对于网群内部情况就不会很了解,即便是看了那些讨论内容,也很难作出什么判断、给出什么建议。</p>
-
-<p>说到底,对于占大多数的群普通成员来说,他们在网群中更像是“消费者”的角色,网群只是一个为他们提供了可以满足自己“革命幻想”或者查找资料的平台,他们并没有把自己当作这个组织的成员。对于普通成员,在现实中的生活要远比在网上“革命”重要(这实际上是一个正确的判断,我并没有在这里谴责他们),网群是一个可有可无的东西,是一个为现实失意生活补充的消遣物,空闲的时候吹吹水,到点了还得去上班上学。</p>
-
-<p>总而言之,当一个网群试图用“民主”的方式解决一项事情时,网群中的“民”既无法了解到事情的全貌、作出客观逻辑的判断,也不会认为自己是这个网群中的一份子、来去参与这个事情。毕竟,不管这个网群怎么搞,哪怕这个群炸了,也不会对他们现实生活产生一丝一毫的影响。</p>
-
-<p>在此情况下,“民主”就已经沦为形式主义了。据我观察,大部分网群中,如果某个成员要求以“民主”的全群投票的形式决定一件事,那么这个成员要么是为了面子,走个“民主”的形式让自己安心,这实际上是一种推脱责任,本来应当自己判断、承担的事被推到了全群成员头上,到时候出问题了那就是群成员的责任了(不要期望群成员可以在根本不了解事情全貌且没兴趣参与的前提下作出正确的判断);要么,这个人只是希望用“民主”来给自己背书:“你们看,我这个事情可是通过‘民主’的形式作的决定,你们要是反对这个决定,那就是反对‘民主’!”实际上就是美国政治正确那套玩法,根本就不是民主了。</p>
-
-<p>但是我并不是说这种形式主义民主完全没有效力,它在有的时候确实可以被引导着作出正确的决断,但往往需要花费大量精力和时间,效率极其低下,时间浪费极其严重,而且往往就搞错了重点:重点是在解决这个问题,而不是在这种根本无法组织民主的情况下搞形式主义。</p>
-
-<p>给大家举个真实事例。在xx网群某一天混进来了一个“王明式”人物A,此人一上来就是满口哲学黑话,但实际上A本人并不理解自己说的那坨东西。但是,A的脸皮厚极了,当有人指出他理论上的错误时,他会说一大堆英式废话来绕弯子,总之就是死不承认错误,还攻击对方才是错误的;当他遇到有不会说哲学黑话的同志,他就好像是黄鼠狼遇上了鸡一样,逮着人家撒开了花地倾倒哲学黑话来批判对方,甚至还从这个网群往自己的群里拉人,总之把这个群搅得鸡犬不宁,甚至无法开展正常工作了。遇到这种情况该怎么办呢,我想大家的第一判断就是给他禁言或者直接踢了吧,总不会去搞说服教育吧?但是此群的核心成员B还真就要搞说服教育,B是这么解释的:因为他要通过辩论让此人的真实面目暴露出来,然后再将这些聊天记录发到三百人的大群里,通过“民主”的方式投票决定是否将此人踢出。最后这件事搞了大概七八个小时,把好几个群成员气得半死,然后才把这个人踢出的。</p>
-
-<p>那么,A最后有被说服教育了吗?没有!指望说几句道理,就改变别人头脑中的思想,往往是不现实的。像A一样,左圈中极多的人的知识体系都来源于对书本的生搬硬套。毛曾经写过文章批判这种现象:</p>
-
-<blockquote>
- <p>“你对于某个问题没有调查,就停止你对于某个问题的发言权。这不太野蛮了吗?一点也不野蛮。你对那个问题的现实情况和历史情况既然没有调查,不知底里,对于那个问题的发言便一定是瞎说一顿。瞎说一顿之不能解决问题是大家明了的,那么,停止你的发言权有什么不公道呢?许多的同志都成天地闭着眼睛在那里瞎说,这是共产党员的耻辱,岂有共产党员而可以闭着眼睛瞎说一顿的吗?”——《反对本本主义》</p>
-</blockquote>
-
-<p>毛在此总结说,对于那些喜欢照本宣科还高高在上的人,不要去试着说服他,最好的方法就是停止他的发言权;如果你没有权力不让他发言,那最好就是不要争论,无视他;如果你非要和他争论,非要对牛弹琴,那就不是牛的问题了,是你的问题。就像在A这次事件中,你说他这种宣传方式群众听不懂,他说你是“纯粹形而上学的后现代小将”,你怎么和他辩论?至于说服他,他愿意听你讲吗,他直接来个“不听不听王八念经”,纵使你再有耐心,也不可能说服他。</p>
-
-<p>那么,这次“民主”让民主制度深入该网群了吗?没有!事实上,这次“民主”只有B一个人是完全支持的,剩下的大部分人只是觉得,反正是民主嘛,也没什么大碍,而且,我既不参与辩论,也不参与批判,我就是一看热闹的,跟我有什么关系啊?是的,从唯物主义的角度讲,这次“民主”中,群普通成员既不是“民”也不是“主”,这次辩论跟他们半毛钱关系也没有,把手机一关这事儿根本就没发生过。在此之后,网群决策事物依然按着之前的习惯来,根本没啥改变。</p>
+<p>社区民兵是泰国南部最大的武装组织。政府已将社区民兵的正规军部分(Or Sor,正式名称为国土防卫志愿军)扩大到约7,200人。社区民兵志愿者被招募到自己的村庄服役,为政府基础设施和政府官员提供保护。Or Sor每月领取工资,但其他村庄或社区民兵则不是。社区民兵一般只由男性组成,尽管妇女加入民兵组织没有任何正式障碍。</p>
-<p>那么,这种“民主”最后的作用是什么呢?这实际上就是B的自我心理安慰,是他作出来给普通群成员和“左圈”看的。B可能是出于一种教条主义的心态,也可能是太好面子,害怕把A直接踢了,会被指责为“专政、独裁”,坏了网群在“左圈”里的名声。害怕指责怎么能行呢?哪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战士没被指责过?哪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战士会在乎自己的名声,更何况是在“左圈”这种还不如微博饭圈的名声?“民主”的形式到底能不能起到民主的作用,还是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不然就会犯了教条主义、形式主义错误。从以上分析可以得知,B这个“民主”绕了这么一大圈,其实最终效果和把A直接踢了没啥区别。这使得这次“民主”完全沦为了一场表演,还是自导自演;而且还浪费了网群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耽误了正常工作的进行。</p>
+<p>游骑兵(Thahan Phran)是另一个准军事团体,是一支由陆军和海军陆战队组成的轻步兵。他们经常与边境巡逻警察(BPP)一起行动,接受作战训练。加入游骑兵者必须是年龄必须在18至29岁之间不分男女的泰国公民。女性在游骑兵中仍占少数。他们需要接受45天至6个月的初级培训。游骑兵报酬平均每月估计为13,500泰铢(约合440美元)。他们每次服役四年,经常被派往战区。游骑兵需要在偏远地区和小路上进行小规模徒步巡逻。他们在检查站巡逻,但有时也在林区扎营。</p>
-<p>让我们回到标题,民主的前提到底是什么?</p>
+<p>研究2则研究了泰国军队抽签征兵的制度。根据1954年《兵役法》,泰国所有男性公民在18岁时都要登记服兵役,直到进入军事预备役或被免除军事义务。每个年龄组中大约有1/4的人将在中学期间通过领土防御学生训练进入预备役。那些没有参加培训的人在21岁时将继续登记服兵役,然后必须向征兵部报到,参加高等教育则入伍可被推迟,但是26岁以后不可再延期。</p>
-<p>首先,在一个组织中要实行民主,那这个组织里的人必须要自我认同为组织的成员,否则民主会立刻沦为形式主义和自娱自乐。在大部分网左组织中,我们刚已经说过,大部分成员并不会认为自己属于某某组织,他们更认同自己为“消费者”,只是来这个网群平台来发泄自己的情绪的,我认为目前这个问题是无法解决的,网络是无法像现实那样有效率地支撑起人类复杂的情感连结的。如果这些成员都不认为自己属于该组织,那么当有一件事情需要决策时,他们也必然抱着看热闹的心态来参与,或者干脆就不参与。</p>
+<p>在征兵时,极少数高级僧侣和身心残疾者被永久免服兵役。其余的人可以选择放弃抽签主动服兵役。如果放弃抽签的人数不足以满足军方的征兵配额,军方将为剩余的男性举行抽签。抽签抽中红卡的人必须服兵役,其余抽中黑卡的人被转移到预备役不必服兵役。放弃抽签的原因可能包括:拥有高中或本科学历的人放弃抽签的服役期更短;对参军感兴趣;被薪水所吸引。绝大多数男性参加抽签来试图免服兵役。许多人声称害怕服兵役,因为应征入伍者可能在战区服役,且虐待新兵的报道时有发生。</p>
-<p>然后,组织必须和成员有现实的、物质的联系,也就是说这个“组织”要是一个真正的组织。现在的网群,是完全存在于虚拟世界的,对于群成员来说,可能还没游戏对他们的联系多。这个网群并不像现实组织那样,和其成员直接产生现实中的联系,而且加入和退出的成本极低,毕竟你的“同志们”连你的真名都不会知道。在此情况下,想让网群成员自我认同为该组织的一份子,那是违反唯物主义的。毛说“让群众说话,天塌不下来”,许多人就反驳说,群众要是乱说话怎么办,但是从唯物主义的角度讲,群众之所以要发声要批判某件事,一定是因为这件事影响了他们的现实利益,这是群众不会“乱说话”的前提。但是如果这件事跟群众半毛钱关系都没有,那他们乱说话几乎就完全是可以预见的了,因为他们只能通过自己的想象来判断实情(不过没有谁真那么爱管闲事,一般就会选择不说话了)。</p>
+<h3 id="六实验设计与方法">六、实验设计与方法</h3>
-<p>其次,成员必须有意愿和渠道了解组织事物的全貌。根据我个人的网群经历,在几乎所有网群中,群普通成员要么是没有渠道了解组织中的事情,要么是根本没有意愿和精力去了解。许多网群会选择将所有人拉入一个群中,大小事务都在群里讨论,想着“啥事情都在群里说过了,他们也可以看嘛。”我想问一下同志们,你们是否有时间和精力一整天都盯着QQ群聊看?更何况这些聊天还往往夹杂了大量的吹水等闲聊。大家现实中都需要上学上班,即便是不需要,也不会有多少人真的有兴趣一直盯着别人的群聊吧?那有的同志就想办法,让一个人专门负责整理记录学社做的决策并由他私发或者公告给群成员,且不说这是一件极其繁重的工作,即便是群成员真的会看到那些私信和公告,这些跟他们都有什么关系呢?大部分成员还是会抱着看新闻的心态看这些东西。根据我个人实践经历,私发决策通知这种方法只会让群成员感到厌烦,跟动不动就弹出来的广告一样,反而还起了反作用。如果说,群成员在决策一件事情前,连这个事情都没法了解详尽,又怎么能指望他们作出正确的判断呢?又怎么能指望他们拥有参与的意愿呢?</p>
+<p>本文在泰国南部进行了一项调查,将征兵抽签作为实验组成部分。第一阶段随机选择300个村庄作为数据组(cluster),其中有100个位于泰南三府。对于每个数据组,抽样分为3个类别:(1)参加征兵抽签并必须服兵役的男性,(2)参加抽签但未被选中服兵役的男性,以及(3)放弃抽签并服兵役的男性。每个类别在每个村均采访5名男性,参见表1。</p>
-<p>最后,在以上条件真的达成了之后,那就必须保证成员有渠道发表自己意见,有真正可行的实际权力去监督组织的管理层(而不是依靠管理层的个人道德,或者管理层互相监督代行这种权力)。根据我和许多同志的经历,几乎所有网群根本没有实际渠道可以让群普通成员发表意见和建议。首先这是因为上述原因,网群大小事务几乎都是几个“建群元老”开小会决定的,而这些决定也不会影响到群普通成员的现实生活,所以根本不需要群普通成员来提出什么意见。然后,即便是真的有决策对群普通成员产生了什么影响,他们也不会有意愿来“上诉”,更遑论监督管理层,这是因为网群根本没有也无法建立基层组织,群普通成员之间属于是原子化的无政府状态,这一点我会在第三篇详述,这里就不展开讲了。总之,即便是群管理层规定了群普通成员可以监督管理层,这种“权力”也往往是被其他群管理层成员包办代替。有网群经历的同志不难发现,在大部分网群中,群管理层的内斗往往比普通成员和管理层之间的斗争多得多,这样搞下来,就又成了少数人的“精英政治”了。</p>
+<p><img src="https://i.imgur.com/Y7QrRx7.png" alt="image01" />
+<em>▲ 表1:样本组</em></p>
-<p>民主的真正实行是共产主义组织真正力量的来源,没有这一来源,那这个“共产主义”组织就只能靠爱发电,最终沦为和他们的敌人一样的产物。但在我看来,网左组织不管是从主观还是客观层面,根本没有办法去实行民主,这就几乎注定了,网左组织一定会在官僚资产阶级的铁拳下覆灭,而现实的、真正的左派组织则会站在网左组织的尸体上新生。</p>
+<p>本文的实证研究由两部分组成(见表1)。首先本文分析了在泰南三府,具有更多父权价值观的男性是否更容易自愿参加准军事组织。研究1作为观察性研究,使用了两个可变因变量。第一个问题是受访者是否参加社区民兵,第二个问题是受访者是否参加游骑兵。研究1采用了所有3类参与者的数据,但只包括居住在泰南三府的人。因此,研究1中分析的受访者人数为1500人(三个类别各500人)。</p>
-<h4 id="网络左群的基层">网络左群的基层</h4>
+<p>研究2探讨了反向因果关系的可能性,并检验了义务兵役过程的军事社会化对新兵父权价值观的影响。研究2以征兵抽签的形式进行了自然实验。将第一类(实验组,抽签后必须服兵役)与第二类(对照组,抽签后免服兵役)进行了比较。因此,研究2中分析的受访者人数为3000人(两类各1500人)。</p>
-<p>1965年5月21日,毛主席在湖南省委第一书记张平化、以及汪东兴等人的陪同下,重上井冈山。行至黄洋界,毛主席谈起了井冈山精神,他问与他一行的同志,什么是井冈山精神?有人回答他说:井冈山精神就是艰苦奋斗。毛主席笑了笑,说艰苦奋斗只是一个方向,你们再想想。随后汪东兴又加了一条:支部建在连上。</p>
+<p>父权价值观通过一个基于受访者对性别平等态度的5个问题的指数进行量化,这些问题涉及受访者在多大程度上同意以下观点:1、男性比女性更适合担任政治领袖;2、男性更适合担任企业高管;3、大学教育对男孩比女孩更重要;4、丈夫应该在家庭中做出重要决定;5、女性应该容忍暴力,以便家庭团结一致。</p>
-<p>毛主席点点头,继续说:“在井冈山时,我们摸索了一套好制度、好作风,现在比较提倡的是艰苦奋斗,得到重视的是支部建在连上,忽视的是士兵委员会。支部建在连上,随着我们掌握政权,现在全国各行各业都建有党的组织,成为领导机构。党的力量加强了。但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实行政治民主,保证我们党不脱离群众,比井冈山时士兵委员会就要差多了。全国性的政治民主更没有形成为一种制度、一种有效的方式,井冈山时期士兵委员会是有很大作用的。”</p>
+<p>研究1还使用了几个额外的变量作为控制变量,并在稳健性测试中使用,其中包括指示受访者是否有孩子、教育状况、收入和婚姻状况的变量。由于研究1使用了所有三类受访者,本文还使用了虚拟变量来指示受访者属于哪一类。同时,为了测试研究2中自然实验的平衡性,本文同样使用了七个涉及在年轻男性在征兵抽签之前已经确定的7个属性作为变量:年龄、是否为穆斯林、是否为马来穆斯林、受访者的父亲是否在军队服役、受访者成长时在家中讨论泰南三府情况的程度、受访者成长时在看到母亲被打的频率,以及受访者成长时被打的频率。这些变量也用作研究1中的额外控制或稳健性检查。</p>
-<p>听到这些话以后,当时的江西省委书记刘俊秀又请教说:“现在工厂都有工会,农村有贫下中农协会,这和士兵委员会是不是差不多的组织?”毛主席回答他说:“两者不一样。土兵委员会可以监督连长、营长、团长,它有很大的权利。现在工厂的工会可以监督厂长书记吗?谁又来监督我们的市委书记、省委书记?谁来监督中央的领导?我们这支军队为什么能成为新型的军队,就是在改造旧中国的同时,也改造了我们自己。人的思想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改造的。井冈山上的袁文才、王佐,就是被改造了过来,为井冈山根据地作出了贡献嘛。红军中的不少干部原来是旧军官,一个月拿不少大洋,后来不是心甘情愿和士兵一样嘛。关键还是要有一条正确的政治路线,才能官兵一致。”</p>
+<h3 id="七实验结果">七、实验结果</h3>
-<p>士兵委员会,最早来源于1927年的三湾改编。简单说,士兵委员会就是由最基层的士兵进行选举,比如一个连有100个人,那么就由这100个人选举出5-8个人组成连级的士兵委员会,被选举出来的这几个人,代表了这个连的士兵的利益,任何一个兵有什么问题、困难、都可以直接向代表们反映,代表们再往上继续反映。营、团级士兵委员会,也是以此类推,用同样的方式进行选举,组成相应级别的士兵委员会。</p>
+<h4 id="研究1关于自我选择加入准军事单位服役的观察性研究">研究1:关于自我选择加入准军事单位服役的观察性研究</h4>
-<p>士兵委员会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底层士兵组织,并有力地确立了红军的官兵平等;正是因为官兵平等,红军才能爆发出巨大的战斗力,可以说没有士兵委员会,红军就不可称之为红军。由此可见,一个真正有战斗力的共产主义组织,离不开基层组织。</p>
+<p><img src="https://i.imgur.com/xrc8UTX.png" alt="image02" />
+<em>▲ 图1:逻辑回归结果</em></p>
-<p>我们知道,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有一个显赫的区别,那就是资本主义社会的政府在基层是没有也无法建立起组织的。资本主义政府可以把行政力量纵向伸进基层,但其基层人民之间绝对无法形成横向的组织,事实上政府也不会允许其形成,因为被组织起来的人民会对压迫者的政府构成极大的威胁。而在社会主义中,人民当家做主了,而这一点如何体现?就是要让人民可以时刻对政府构成威胁,形成一种力量均势。这是阶级力量对比上的平衡,这种在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看来暴力而无礼的方法反而对达成民主和平等最有效。所以说,社会主义民主有没有被实行,就要看底层人民(基层成员)有没有被组织起来。</p>
+<p>研究1旨在确定我们父权价值观的变化是否部分是由个人自我选择加入准军事组织来解释的。本文预期具有更多父权价值观的男性更可能参与有组织的暴力。</p>
-<p>我们再说回士兵委员会。按照一些军国主义者的思路,士兵可以这样过份地“下克上”,肯定会严重打击军队战斗力。然而事实是,拥有士兵委员会的红军把长官权力无限大的国民党军赶到了台湾岛上,为什么?因为国民党军看似人多,但实际上只有大官僚、大地主、大资本家和高级军官参与了战斗,而红军看似人少,但实际上全体官兵和根据地百姓都参与了战斗,所以实际上红军才是“优势在我”。你想啊,你是一个国民党士兵,是被国军抓壮丁抓来的,你在前线打着仗,地主乡绅霸占了你家的田,打了你的父母,抢了你的妻女,你的长官动不动就打骂你,还把你当奴才使唤,你凭什么上战场为他们送死?所以为啥国军和地方军阀战斗力这么差,因为底层都想着放两枪对得起那点军饷就得了。而且,国军士兵哪怕想造反,你想造反可是你的战友们不想,你也没法子。</p>
+<p>图1显示了逻辑回归测试结果,点和菱形表示系数,水平线表示95%的置信区间。本部分的样本仅限于居住在泰南三府的受访者。第一个因变量是参与社区民兵,第二个因变量是参加游骑兵。“父权价值观”(Patriarchal Values)对这两个因变量的预期方向都有很强的显著影响。样本还包括放弃抽签主动服役的男性(“放弃”,Waived),而这类男性在未来更可能参与准军事活动。</p>
-<p>而在红军这里,别说长官打骂士兵,就连当时有个军官好赌两把钱,都被士兵举报了,这要在国军里算啥事情,可是在红军这里,他被罚站了三天,而且是故意选在了第一次湘赣边界代表大会召开,大伙儿都能在会场看见的位置。所以在红军中,大伙都知道,这儿当官的把我们当人看,我们说话有人听;维系这支军队的不是暴力和权威,而是民主、平等——尊严。红军士兵是第一次感受到了被当作人来对待,第一次平等的尊严,自然就会去拼死捍卫它。</p>
+<p>下一个控制变量(“未被家暴”,Not Beaten Home)衡量儿童时期的暴力经历。那些说自己很少在家里被打的男性参与准军事活动的可能性要小得多。本文将此解释为在童年时期更频繁遭家暴的男性了解到暴力是处理冲突的适当方式,这使他们更有可能参加有组织暴力行动。此外,童年遭受殴打的经历很可能会导致成年后更高的父权价值观。我们发现“马来穆斯林”(图中显示为Malay Muslim)和佛教徒同样倾向于参加社区防御志愿者团体,但马来穆斯林成为游骑兵的可能性要小得多,因为游骑兵在泰南三府的马来穆斯林中广受鄙视。下一个控制变量反映了受访者在成长过程中与家人讨论泰南三府暴力局势的频率(“讨论频率”,Talk Before 18)。讨论情况较多的男性更有可能参与准军事活动。本文认为,这可能既反映了受访者本身的自我选择,也反映了人们可能会更多地谈论冲突的地区代表本地区受冲突影响严重,因此更容易被准军事组织招募。下一个控制变量是受访者是否有孩子(“有孩”,Have Children):父亲更有可能因为经济原因加入游骑兵。最后,受过高等教育的男性更可能成为游骑兵,可能反映了政府热衷于招募受过较高教育的人。</p>
-<p>除了监督长官,士兵委员会还有一个更强的权力:就是可以直接参与部队的管理,比如,部队的经济账目必须对士兵委员会公开,士兵可以直接管理伙食费用等等,每个士兵都可以通过士兵委员会发表自己的意见。我们知道,一支部队行军打仗、一个组织整活儿,都离不开钱,也就是离不开现实物质力量的支撑。士兵委员会如果只有举报长官态度不好、生活不检,权力是不够的,因为长官完全可以偷摸着来,比如说他要赌钱,他明着不赌,士兵怎么知道呢?但如果经济账目一公开,士兵一看,这儿怎么少了一笔钱啊?立刻就会去追查。而如果让士兵直接参与费用管理,长官根本就没有贪污的空间,因为钱都不经过长官的手。所以这也是这个制度为啥在国民党那里实行不下去的原因,毕竟国军军官哪个不是为了升官发财,贪一笔军费算个啥。那么为什么红军士兵会对财务去哪里了如此关心?那是因为这些钱是他们生命的保证,他们吃饭、穿衣、打仗都得靠这些钱,这些钱和他们是实打实的物质的现实联系。</p>
+<p>研究1中的主要解释性变量“父权价值观”在泰南三府有25%的观测值缺失。这是一个相对较大的缺失比例,因此本文研究了缺失情况,并进行了替代测试,包括进行使用多重插补法(multiple imputation,通过创建几个不同的合理估算数据集,并组合从每个数据集中获得的结果来消除缺失数据的不确定性)。总之,“父权价值观”的缺失与研究1中的因变量没有系统的相关性,遗漏值不太可能严重破坏对研究1结果的有效性。</p>
-<p>好了,说了这么半天,我们似乎还没有提到标题,那就是在网群中,基层是什么情况?</p>
+<p>结果是,更高水平的“父权价值观”与更高的志愿参与社区民兵和游骑兵的可能性存在稳健的相关性。现在本文想从实质上了解这种效应的强度。转化逻辑回归系数为更直观的OR值(odds ratio,指事件A在B在场的情况下发生的几率与事件A在没有B的情况下的几率之比)或概率,只有对于一组固定在相同值并使用相同样本的特定解释变量才有意义。更重要的是,在我们的情况下,参与我们模型样本的基线概率不是很有意义,因为本实验的样本不具代表性。例如,实验1样本中泰南三府高达28%的受访者很少或更频繁地参加游骑兵活动(代表他们至少参与了游骑兵单位),这可能比泰南三府同一年龄段的所有男性中参加游骑兵的总体比例更高(因为本实验对参军的男性进行了过多抽样)。因此,基于本文数据参与的绝对概率本身就不那么有趣,更有意义的比较是不同个体之间的相对差异。下面本文展示了两个拼接图,展示了父权价值观(分为四个阶段)与参与暴力之间的关系。</p>
-<p>如果同志们注意观察,不难发现,在任何一个网群中,根本就没有基层组织,网群的“基层”完全是无政府状态的。在网群中,群普通成员,也就是所谓“基层”,是原子化的一盘散沙。我们不难发现,网群普通成员(以下简称群普)和网群管理层成员(以下简称群管)是点对点的直接联系,即一个群普往往和群管单独联系,而群普之间并没有多少联系;要么就是加入一个聊天群后就没了,根本不会和群管联系,群管也就是在群里一起聊天,后一类我们暂且不能把它们成为组织,在此先不讨论。</p>
+<p><img src="https://i.imgur.com/lJ2qb9J.png" alt="image03" />
+<em>▲ 图2:父权价值观与社区民兵参与度的相关性</em></p>
-<p>我们可以回想一下,大部分同志加入一个网群大致要走以下流程:A在B的介绍下,或者A在其他地方看到了B的宣传,想加入网群甲,在顺利加入后,A被送到一个大聊天群,然后A可能会直接就开始聊天,或者B会给A介绍这个网群,又或者B等群管会整一些活儿邀请A参与,或者群管们会给A分配一个职务;但总之,A除了在群里聊天外,并不会和其他群普和其他群管主动地建立联系,实际上也没必要。</p>
+<p>如图2所示,在参与社区民兵活动方面,父权价值观最低和最高的人之间存在相对较大的差异。在父权价值观最低的男性参加社区民兵的男性比例相对较小(37%)。具有最高父权价值观的男性比例要大得多(60%)。同样,在图3中,父权价值观最低的男性有24%参加了游骑兵,而34%的父权值最高的男性参加过游骑兵。</p>
-<p>那为什么群普之间不会建立联系呢?</p>
+<p><img src="https://i.imgur.com/nzffP7r.png" alt="image04" />
+<em>▲ 图3:父权价值观与游骑兵参与度的相关性</em></p>
-<p>首先因为群普彼此之间根本不熟悉。如果你是一个加入军队的新兵,或者你是刚转到一个班级的新生,你虽然会在一开始和其他人不是很熟,但毕竟天天见面,再内向的人也多多少少会对对方有个大体印象;但是在网群中,大概会有百分之六十以上的人每天处于潜水状态,剩下可能会有百分之三十偶尔说一两句,而只有大概百分之十的人会每天在线,而这百分之十大部分都是群管。那么在这个情况下,你甚至都不知道大部分群普的存在,你怎么和他们建立联系呢?即便是有群普经常在线,我们也没法单独通过群聊就了解对方,网群中建立可信任的坚固的联系,往往只能通过长期的一对一私聊,而大家现实中都很忙,现实中还有社交,谁会整天泡在网上跟别人私聊?即便是真的泡在网上,也没有那么多精力和那么多人都私聊吧?这就决定了群普之间熟悉彼此是很困难的事。</p>
+<h4 id="研究2关于征兵抽签作为自然实验的研究">研究2:关于征兵抽签作为自然实验的研究</h4>
-<p>群普之间根本没有任何联系,也没有必要去熟悉。群普之间的联系其实非常非常淡薄,他们除了在网上会聊两句,在现实中根本没有任何关系,手机一关这个人就不存在,大部分只是学术交流或者发泄情绪吹水。而且群普之间根本就没有熟悉的必要;在一个现实组织中,如班级或军队中,你跟其他人抬头不见低头见,时不时还得和其他人合作,就算不想交朋友也得大体了解对方是个什么样的人吧?在志同道合的政治组织中,了解别人那就更为必要了。但在网群中,根本没有这个必要,因为别人在网群中再混得风生水起,跟你的现实生活又有什么关系呢?还是那句话,手机一关这人就不存在。哪怕是建立小团体,那也得等到你放了学下了班、现实中的事忙完了之后才会去搞点网上社交,但网上社交的关系脆弱无比,你即便把对方删了对方也不能拿你怎么样。而且群普之间最大的活动就是在群里聊天,他们没有一个共同目标去奋斗,他们没有一块儿干事,这就进一步降低了群普之间的凝聚力。</p>
+<p>研究2调查了军事社会化对希望通过参加抽签逃避兵役的男性的父权价值观的影响。表2展示了几个控制变量的值,这些变量是指七个在年轻男性在征兵抽签之前已经确定的属性,最后一行显示了服兵役对父权价值观的处理效应(treatment effect)。</p>
-<p>即便群普之间形成小团体,但也没有现实问题去磨练检测他们,这就让他们很难看出团体中哪些人是有能力的。我们刚才提到,士兵委员会是需要选举代表的,代表往往在现实中,经过一些问题的考验后,被大家信服而产生的;而在网络上,网络小团体是没法参与现实问题的,比如说你的小团体中有个人生病了,难不成你能飞到他的城市给他买药吗?网络小团体只能对付网络上出现的问题,比如你写了一篇文章发群里让大家看看。而这种类问题是很难检测人们的现实能力的。这也就是说,如果硬要网络团体进行内部选举,那大概率选出来的就是平常上线多说话多的人,或者是毛遂自荐的,这就很难让所有人都信服,那么这个代表也就会沦为形式主义的“光杆司令”了。</p>
+<p><img src="https://i.imgur.com/8sAkdSV.png" alt="image05" />
+<em>▲ 表2:控制变量与父权价值观的处理效应</em></p>
-<p>建立小团体过于麻烦。还是那句话,大家现实中都忙,哪有经历在虚拟网络上搞这些那些?而且在现实中,几个人聚在一起就是一个小团体,而在网络上,想建立一个正式的小团体一般需要拉一个群,但总不能一个委员会就建一个群聊吧,那光群得加多少个?最后大概率是组织没建起来,群倒是建了一大堆。</p>
+<p>第一行显示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平均年龄不同,因为样本中的最低年龄是21岁。年龄在21至23岁之间的人如果抽中了红卡不得不服兵役,则无法接受采访。因此,最年轻的受访者更可能属于不必服役的男性类别。接下来的两行显示,穆斯林和佛教徒同样有可能抽中了红卡,如果只将说马来语的穆斯林与其他样本进行比较,这一点也成立。同样,这些群体在“父亲服兵役”(Father served)、“讨论频率”(Talk Before 18)和“母亲被家暴”(Mother beaten)等变量方面是平衡的。服役的年轻男性说他们“被家暴”(Beaten at Home)的可能性在统计学上显著地小,但该差异数值上很小,很可能是随机效应。</p>
-<p>群普委员会就是建立了也根本起不到作用。因为基层组织的作用是为了联系上层,但在网群中的任何决策跟他们没有一点关系都没有,根本不能影响到他们的现实生活,甚至有时还会耽误他们的现实生活。我们举例子,你是甲群的一个群普,群管今天突然发了一条决策,说让所有群员把昵称改了,这条决策会影响到你的现实生活吗?你可能大概率还觉得这耽误你的时间。大部分群普可能会选择直接忽视,或者他们根本就没看到这条通知,而群管也没有任何办法。如果你是真的出奇地热心,你对这条政策感到不满,你向你的群普委员会代表反映了这个事(我们暂且假设甲群成功建立了群普委员会制度),代表反映了上去,群管可能取消了这个政策,但你的现实生活并不会受到分毫影响;群管可能驳回了你的意见,坚持这个政策,但你的现实生活并不会受到分毫影响,你也可以完全不理群管。既然如此,你为什么要咸吃萝卜淡操心呢?</p>
+<p>最后一行显示,两组样本的“父权价值观”没有显著差异,表明被强制征召入伍对性别平等的态度没有影响。本文大量的观测样本意味着即使是非常小的影响也会被检测到。考虑到抽中红卡和服兵役的待遇是随机分配的,有充分的理由得出结论:军事社会化对父权价值观变化没有因果关系。</p>
-<p>群普们对上层也不熟悉,对这个网群组织也没有信任感。现在网群门槛太低,数量太多,基本上是个人就可以建群,完全不需要任何成本,这就使得网群及其“廉价”。你加入一个网群,这个群大概率是一个吹水群,你自然不会信任一个吹水群,最多加入他们一起吹水;然后即便这个网群有一个还算像样的组织构架,你也大概率参与不到其中,而且加进去谁也不认识,没有什么渠道和群管们快速熟悉,而且也没必要去熟悉。反正这样的群多了去了,加入不要什么成本退出也不会有什么代价,而且可能明天一醒来群就被封了,何必对其如此认真呢?而且网群由于其被封闭在虚拟世界的性质,很难用现实问题来对组织进行考验,这就更使得群管们无法在群普中建立威信,也就更无从谈信任感了。</p>
+<p>作为稳健性测试,本实验还分别测试了父权价值观五个调查问题中的每一个的处理效应,未发现任何效应。</p>
-<p>群普彼此之间根本无法信任。群普之间没法快速熟悉,这点刚才说到了。而群普之间也无法建立信任。先不说大部分我见过的网群根本就是一个大杂烩,啥人都能进,根本没有任何审核机制,这种情况下混进去个右人兔兔之类的再正常不过了,严重的甚至会混入光明联盟的下线。这种破坏分子平时也很会伪装,但一旦有机会他们就会开始搞破坏,把群里搞得乌烟瘴气也很有危险。群普之间的年龄、理论水平、家庭情况、居住地点、心理状况往往也差异巨大,而群管的效率低下和组织松散决定了他们无法解决这些差异,这就进一步扩大了群普之间的裂痕。而且群普很多成员经常喜欢冲塔和骂人,甚至人身攻击,谁愿意整天上网看别人骂人或者挨骂啊?大抵就是手机一关眼不见心不烦。况且现实中也根本见不到,完全没有什么必要来去处理这些虚拟世界的社交。</p>
+<p>在另一项替代测试中,本实验放宽了实验同质性(treatment homogeneity)的假设。本实验首先将实验处理限制在服役期间遭受过武装冲突的应征入伍者身上。下文报告的结果进一步强化了本文的结论。</p>
-<p>网群中根本没有财产,所以根本也就没有什么公有制经济还是任何一种经济形势来将他们联系起来。唯物主义地讲,没有物质的联系就是没有联系。这也是网群成员一定会把现实生活中的事情排在网群事情前面的根本原因。你和你的同学、你的同事、你的现实朋友之间的联系一定是要大于你和网友之间的联系的。例如在一个公司之中你和同事之间发生冲突,你和老板之间发生冲突,一定会实实在在地反映到你的现实世界,也许你的晋升职位被抢了,也许你会被扣工资。但如果是在网群中,你和群友发生的冲突除了浪费你的现实时间之外基本上没有其他什么影响,毕竟他又不能真的顺着网线过来打你。咱们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如果你的老板要开除你,然后同时你的网群的群主要踢你出群,你会选择先顾哪边?</p>
+<p>本实验向服役人员提出了10个问题,例如是否看到一名阵亡士兵、靠近炸弹以及向敌人开枪。41%的人经历过这种暴力,但这种经历对他们的父权价值观没有显著影响。本实验还验证了,任何服役军种对父权价值观没有显著影响。</p>
-<p>再说回网群中的经济模式,我见过唯一一种把钱和网群联系起来的模式,是群管在群普中通过类似于“募捐”的方式弄点钱,然后群管再去做事。说实话,我加过这样的一个群,但我从来没给他们捐过一次钱,不仅仅是因为我没有也不想去理解他们拿钱去做什么,我也完全不信任他们,这些人别说他们能不能真的拿钱办事,他们长什么样子、真名是啥我都不知道,我如何去信任他们?他们拿我的钱去做的事,如何反映在我的现实生活中呢?我在那个群的感觉就是我更像是提款机而不是参与者,我只是单纯地把钱打给别人,然后剩下的事情与我无关。是的,那个群确实搞了经济账目公开,但是首先没有基层委员会,我没有什么方式来去有效查看钱的去向,我总不能把每个捐钱的人的账目都看一遍吧?而且经济账目公开也没啥用,我不知道别人捐了多少钱,我也不认识别的捐钱的人,这里面可操作的空间就大了去了,群管大可以给我说“钱数不够再捐点”,实际上把别人捐的那部分中饱私囊(不要跟我扯什么都是同志怎么会做这种事,这就是纯粹的唯心主义幻想,好像一个人只要宣称自己是“左人”就是圣人了一样)。而且就算我发现了问题,我连去哪里把钱要回来都不知道;就算知道,我跑到千里之外的另一个城市,估计就是把钱要回来了连车票钱都没法回本。</p>
+<p>实验组(抽签)和对照组(未抽签)的父权值指标上的缺失值数量没有显著差异。因此该缺失不太可能对研究2的结果构成威胁。此外,一个发现表明军事社会化具有显著影响:服役的男性更有可能认为在军队服役的男性应该比没有服役的更受尊重。这一结果和其他类似的结果增强了对实验有效性的信心,并确实发现了军事社会化的影响。因此,即使士兵存在被军事社会化,对性别平等的态度在很大程度上还是不受服兵役的影响。</p>
-<p>网群基层组织的缺失,让网群的普通成员一直处在零散的原子化状态,也就意味着他们没有办法进行组织,主动地去做事,什么事都是被动接受群管的安排,这就注定了这个组织会僵化没有活力了。</p>
+<h3 id="八结论">八、结论</h3>
-<p>网群普通成员之间没有办法信任,也没有办法建立联系,他们就更不可能成为那种亲密的肩并肩的战友关系。这也就意味着我们群终究不能形成有战斗力的组织。单靠群管的包办替代是没有办法做到面面俱到的,也没有办法管到组织中的每一个人的事,这就一定会导致群管理模式的官僚化,没法发挥群众的智慧。而这种官僚化在资产阶级的铁拳面前,是网群无法承受的,所以网群永远会停留在线上过家家止步不前。</p>
+<p>本文探讨了一个更广泛的基本问题,即父权价值观是促使人们决定参与暴力,还是暴力经历影响了父权价值体系。本文调查了那些已经被社会化为持有父权价值观的人是否更有可能主动成为潜在的暴力角色,或者是否是因为在冲突地区非自愿服役而加强了持有父权价值观念的厌女(misogyny)情绪。</p>
-<p>可以说,基层组织是一个无产阶级组织的生命线,是实行并发挥民主作用的基础。但由于它的缺失,群管无法和群普相结合,这也就必将会造成群普和群管的脱节。</p>
+<p>在第一项研究中,本文发现持有父权价值观与在武装冲突中志愿参加准军事部队之间存在着强烈而稳健的关系。这表明自我选择是理解军事化男子气概和参与暴力的联系的重要因素。在第二项研究中,本文发现实验组(强制服役)和对照组(未服役)之间的父权价值观没有显著差异。换言之,没有证据支持军事社会化会强化个人的父权价值观。</p>
-<h4 id="自娱自乐的网左">自娱自乐的网左</h4>
+<p>这项研究存在重要局限性:这项研究中说明,服兵役不会影响个人厌女情绪,但本文没有研究的军事化男子气概的其他方面(如吃苦耐劳)可能会受到影响。此外,本研究强调超越性别二元性,通过研究男性接受父权价值观的程度的变化,可以对男性与暴力之间的联系和因果关系有了更好的理解。</p>
-<p>在上一篇中,我们从群普通成员(以下简称群普)的视角解读了网群中的“士兵委员会”制度的缺失;在这一篇中,我们将从群管理层成员(以下简称群管)的视角来看看井冈山精神中另外一条“支部建在连上”在网群中的角色。</p>
+<hr />
-<p>“士兵委员会”就是基层组织,“支部建在连上”就是中央领导对基层组织的控制,或者应该反过来说,是基层组织对中央领导的信任。“支部建在连上”和“士兵委员会”实质上是一脉相承的。如果没有“士兵委员会”,那么“支部建在连上”就不可能实现。</p>
+<p>Elin Bjarnegård,乌普萨拉大学政府学部副教授</p>
-<p>如果你运营过网络社群,你一定会发现群管理层与群普通成员之间联系十分浅薄。在绝大多数网群中,群普干的最多的职能只有一个,就是在群里闲聊,往往是群管忙死,群普闲死,两边都不讨好。</p>
+<p>Anders Engvall,斯德哥尔摩经济学院研究员</p>
-<p>我之前作为群管的时候,发现网群中的成员往往分化向两个极端。不超过10个人的最核心管理层事事包办,学社的各个部门(群)的群管理员总是他们几个,内部群里经常交流的还是他们几个;而剩下的大部分群友则处在一个被动接受的状态,就是前面提到的过的“消费者”的自我定位:“你整了啥活儿我就去参与啥,但我不参与这些活儿的管理和组织。”当然了还有至少一半的人一直潜水。</p>
+<p>Srisompob Jitpiromsri,宋卡王子大学和平研究所助理教授</p>
-<p>我们都知道,如果基层没有组织,那么上头决策就无法贯彻到底。在网群中,这种情况更极端,可以说任何决策根本就出不了管理层这个圈子。管理层成员之间还算是经常在一起聊天,多少有点联系,但群管和群普之间就基本上没有任何联系了,除非是经常在群里聊天的,但这也不代表群普就有意愿和义务去参与、服从群管的决策。首先,网络上大家都是匿名的,谁也不认识谁,说难听点大家都只不过是会打字的头像而已,谁也不比谁高贵,群普凭什么就要把群管当成自己的“长官”呢?难道群管是带着群普们大破群敌、连战连捷过?在网络上,群管根本就没法树立威信。</p>
+<p>Erik Melander,乌普萨拉大学和平与冲突学部教授</p>
-<p>而且,群管的什么决策,和群普有什么联系?这个我已经在《网群的基层》解释过。没有联系,就会导致不管群里发生任何决策变动,群普通成员根本不会主动地去问,所以他们接受通知往往是被动的,而不是主动去要求参与,因为根本没有这个意愿。我曾经尝试过解决这个问题,我和群管们商量后,推举出一个人,专门给所有群普私信发送新的通知,但我后来发现这个基本没啥用。首先,发送通知是一个非常累的活,我本人干过这个职务,先不说你首先要加二十几个根本没啥联系的好友,然后还要花时间一个一个转发(QQ没有多人转发的功能),如果有人看到通知后有什么问题,还要向他们解释,这就意味着你本人还要去了解这个通知,而如果你不是参与决策的那几个群管,这又意味着一件活要干。其次,发了通知也往往没人看,我们在进行这种私信通知的政策后,反而有好多人退群了。其实也不难理解,群管的决策根本和群普无关,很多群普都是偶尔去群里看一眼来聊两句,平常也不看群,这时候一个人经常跑来给他发一大段私信,他也不想看,倒不如退群了舒坦。其实这就是网群基层组织缺失的一个恶果,如果群普之间形成小组织,那么只需要通知那些小组织即可,不仅效率会高得多,也不至于让人动不动就退群,毕竟他们还能在小组织里找到归属感。</p>
+<p>编译:郑嘉隽</p> Elin Bjarnegård, et al. 本研究超越男女二元性的论调,强调男性内部对于暴力的态度因意识形态影响而存在分化:志愿参军的人通常更亲近父权制意识形态,而不是军队塑造了士兵的父权思想;强制参军对不希望主动参军人士的父权思想并无明显影响。 复杂系统与无治主义 2009-03-01T12:00:00+08:00 2009-03-01T12:00:00+08:00 https://agorahub.github.io/pen0/heros/GavinMendel-Gleeson-a1_l-complex-systems-and-anarchism <p>将人类社会作为复杂系统进行分析,能为我们提供对于历史进程以及资本主义的强项与弱点的新的见解。</p>
-<p>群管的组织成分极容易僵化,这就会造成群管“无人可用”的窘境。因为不到十个群管的处处包办,以及大部分群普的事不关己,就会导致不管是做什么事、开什么新的部门,都只能从这不到十个人中选主要负责人。首先因为群基层组织缺失,网群没有从基层选拔人才的机制,只能靠群管们亲自“慧眼识珠”,这不仅导致效率低下,也容易形成围绕个人的小团体,甚至会形成山头主义(我之前的那个网群还真就出现了这样的情况),而且选拔上来的人也是参差不齐,极其考验那些“慧眼”们的水平。后来我尝试过解决这一问题,也就是在群里发布告,希望群友们毛遂自荐,然而自荐上来的同志且不说其是否真有能力参与群管理,就现实情况来看,这些同志的大部分对我们的网群以及他们要担任的职务是失望的,他们对网群有着不切实际的幻想,以为这个网群是和现实中的政党乃至先锋队一样的组织,终于可以为共产主义革命事业发光发热了,结果加入进去,无非也就是发发通知、在群里聊天、接投稿之类的无聊活,而且根本感觉不到这个“先锋队”对共产主义事业有什么贡献,甚至不知道“先锋队”到底在干什么,而且这些“先锋队”里的人每天最多的日常活动也就是吹水,谁不会失望呢?所以后来好多自荐的同志就慢慢开始摆烂不干活,或者潜水/退群。</p>
-
-<p>即便是下面的意见,反映到了管理层也不会做出任何实质性的惩罚,也没有必要做出惩罚。我之前的网群里有一个群管,我们称他为A,单独执掌报刊编辑部,此人属于自恋型人格,非要强迫参与编辑部的一个群普“必须参与编辑”,但那个群普现实中很忙,他参与网上的活动也是忙中偷闲,我们称他为B。好,那么假设现在B跑来群决策组来说A的事,群决策组会怎么办呢,无非就是找A说教说教,最多让他写个大字报“罪己诏”,但基本上没有办法去实际限制A的权力。因为之前说过的网群“无人可用”的问题,群决策组如果把A踢出那与自断手臂无疑,把A踢了或者剥夺他的职务,那谁来继续管编辑部呢?这几乎是无解的。而且就算要对A惩罚,如果A执意不愿意交出编辑部的职务,那群决策组也拿他没办法,因为他是编辑部的群主,我在《网群独裁不可避免》那一篇说过,网群群主在群内有至高无上的权力,所以除非把A连带着编辑部一起开除出学社,不然根本没法动摇A在编辑部内的地位。再者,其实也没必要对A做出惩罚。我在前面之所以说“假设B跑来群决策组来说A的事”,是因为现实中B根本就没来说,B根本不在乎,因为A不管再怎么在网上对B耳提面命,也没法在现实生活中对B产生一丝一毫影响,B根本就没理A,而A除了无能狂怒外也毫无办法。</p>
-
-<p>建社的成本太低,根本没必要认真对待。现在左圈是“网群多如狗,学社满地走”,建个社群,成本实在太低,打开手机拉两个人,再给自己起个“xx社”的名字,一个社就建好了。而且大部分网群的建立都是因为对别人的模仿跟风,这就导致很多网群是大同小异,基本上除了管理员不一样,没有什么特别的区别。而且这些学社虽然说叫“学社”但它们的主要功能依然是聊天吹水,那么到这个群里吹水和到那个群里吹水有什么区别吗?网络社群变得如此的廉价自然也就无法引起群成员的重视,群成员不仅不用重视,甚至把群退了也不会对他有任何一点影响。毕竟这些网络学社对共产主义革命几乎没有任何一点点的贡献,也不会对群成员的生活有一点点影响。而且建立学社又不是什么难的事,群普通成员也完全可以去建立学社,为什么一定要被你们几个人管着呢?</p>
-
-<p>在网上,基本没有事情来考验组织,无法发现路线错误,也无法建立领导威信,最终会因没有目标无所事事。一个真正的领导者不是被任命的,而是通过不断带领集体破除困难走向胜利的过程中被大家推举出来的。而在网上,由于组织的松散性以及网络的封闭性,基本没有什么事情可以来考验组织。比如说在现实中的组织需要去进行工厂调查,那么你帮着把这些人组织起来、设定计划以及安排每个人去怎么做,这时你就建立起了一定的领导力;或者比如说你在进行工厂调研的过程中遇到了警察来盘问,你冷静镇定与警察应对,带领大家走出危险,这也建立了一定的领导力。而在网上基本上没有类似的困难,唯一的领导力可能就是说你这个人是网络社群的社长,大家默认你有一定的领导力,但是如果你不把这领导力对群普通成员表现出来,群普看不到你的领导力那么你只是徒有虚名罢了。联系之前我刚才说的网络社群中群管和群普之间的断层,即便是网群的建立者真的很有领导力,那也最多只能被群管理层内部,看见对于群普来说,你再怎么有领导力也领导不到他们头上。所以往往是有领导力的网群建立者累死,剩下人闲死。</p>
-
-<blockquote>
- <p>只有领导骨干的积极性,而无广大群众的积极性相结合,便将成为少数人的空忙。但如果只有广大群众的积极性,而无有力的领导骨干去恰当地组织群众的积极性,则群众积极性既不可能持久,也不可能走向正确的方向和提到高级的程度。——《毛选第三卷,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p>
-</blockquote>
-
-<p>而正是因为这种领导力的缺失,就很容易形成西班牙内战期间共和军内部的左派小知识分子天天吵架的状况。因为大家都在空谈,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没有具体的实践来检验谁的话是正确的。我之前经历过一个真实事件:一个网群中,A和B发生了争执,A认为B是路线上的问题,他认为B把网络社群当成了自己能力展现的平台,而A认为应当以网群的集体利益为重,他认为这是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之间的路线矛盾,然而这仅仅是因为A是网络社群的建立者,他基本上什么事情都参与管理,所以他能看出来B的问题,但其他的人不一定,甚至有很大一部分人觉得这是A和B之间的个人矛盾,A应该放宽心胸原谅B而不应该在个人矛盾上纠结。这就导致B的路线问题没有被纠正,不过还好因为网络社群的低成本,B的错误最终也没有带来多少损失。</p>
-
-<p>因为做不到“支部建在连上”,就容易形成官僚主义。有人曾给我提出想要通过科技的手段,如什么群自动化管理系统,来改善网群内的官僚主义,可以说是机械唯物主义错误。根据前面的分析,这个官僚主义完全是因为网群的社会结构本身的问题,增加一个科技产品也并不能改变这个社会学上的结构问题。如果说你能发明一种科技手段,解决群管理层和群普通成员之间脱节的问题,那么你这个科技手段才是真的起了效果,但这基本上意味着新的生产力的进步,而之后的社会关系和斗争手段绝对不像是现在左圈这样了。不过现在这种生产关系下,以网络小知识分子个人的能力基本做不到。</p>
-
-<p>综上所述,网群基层组织的缺失严重阻碍了网群的组织性,而网群基层组织的建立又几乎是不可能的。这无时无刻不在造成网群中管理层和基层的脱节,而这也最终导致网群成为群管们的自娱自乐。</p>
-
-<h4 id="网络左群存在的原因">网络左群存在的原因</h4>
-
-<p>人如何体现自己的价值?</p>
-
-<p>黑格尔说人必须通过劳动整出来个什么东西才能体现自己的价值,比如你做了一顿美餐,写了一篇好文,堆了一个雪人,通俗讲就是成就感。</p>
-
-<p>但马克思却发现,在特定的社会情况下,人通过劳动整出来的东西,非但不能体现人的价值,反而还否定了人的价值,他管这种现象叫异化。</p>
-
-<p>什么意思?马克思解释说异化有四个层面。</p>
-
-<p>第一层就是劳动者生产出来的东西不属于劳动者。比如工人做的商品不属于工人,属于他的老板,工人想获得这个商品得自己花钱去买。</p>
-
-<p>第二层就是劳动者觉得劳动很累。劳动本身是成就感的来源,但由于第一层异化,工人从劳动中得不到任何成就感,自然就会觉得劳动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事,就会觉得很累,就不想去做。所以工人上班的时候觉得很累很没意思不想去上班,反而下班的时候才觉得是快乐的。</p>
-
-<p>第三层就是人开始怀疑人的本质。人无法通过劳动获得价值体验,反而被迫劳动来不停地否定自己的价值,人就会觉得人生是无意义的,成为人并不是一件快乐的事,人的本质是荒谬的、虚无的。</p>
-
-<p>第四层就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变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本身应该建立在纯真的情感上,然而由于上面的原因,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反而首先变成了金钱的关系,所以好像现在人人都很物质都很拜金。</p>
-
-<p>所谓累,就是你本来不喜欢做这件事情,但是你迫于某种压力不得不去做这件事,于是乎你表现得很累。倘若你是热爱做这件事情的,那么你就会感到愉悦,最多只会感受到身体上的疲乏,而不会有心理上的“累”。“努力”、“刻苦”这种词汇也是一个道理。</p>
-
-<p>在资本主义社会中,不仅劳动被异化,即便是所谓的“没进社会”的学校也被异化着。你上学是为了什么?其实大家都知道这个答案,是为了赚更多的钱。什么陶冶情操之类的那都是赚了钱之后的事。</p>
-
-<p>为了赚到更多的钱,我们就不得不通过“学习”来增加自身的无形资本,以此来向企业家们证明,我能给你的企业带来更多的增殖,从而被雇佣。而一个人拥有多少“知识”最直接的证明就是学历,而一个普通人想要获得学历就只能去考试。所以大部分学生追求的不是知识本身,而是考试成绩,这就导致了他们成为了只会机械式追求成绩的“考试机器”。所以学生在学校感受不到学习带来的快乐,更体验不到探索自然与人文的成就感。他们学习并不是他们想学,而是家长、老师和社会逼着他们学,难道他们没有在被异化吗?</p>
-
-<p>如果我们回顾历史就会发现,现代学校制度并不是自古就有。历史上是先有工厂,才有学校。在近代的英国,工厂主们推行出了系统教育的学校模式,其目的是为了让年轻人适应工厂流水线生活。所以在英国近代的学校里,最强调的并不是教了什么知识,而是按时上课下课,听从老师的安排,井然有序地干一件事。英国近代学校制度就是从伦敦的工厂里搬出来的,其目的就是为了培育合格的社会零件。就像列宁所说:“教育这些青年的目的,就是训练对资产阶级有用的奴仆,使之既能替资产阶级创造利润,又不会惊扰资产阶级的安宁和悠闲。“</p>
-
-<p>说白了,学习是劳动的前延。打个更形象的比方,人是一件商品,家庭生产商品,学校加工商品,工厂消费商品。人自出生以来就无时无刻不受到异化。即便人没有发现,但他们能感受到,这种感受就是“累”。</p>
-
-<p>总而言之,在当今社会下不管是工人还是学生,只要你是被压迫的穷人,你就在受到异化。而这种异化无时无刻不在摧毁着我们的对自己人生的成就感,它在夺取人们对于自身生活的掌控感,所以人们都迫不及待的想要从某一个地方来获得这种掌控感作为心理上的补偿。这也解释了为什么群普对参与社群活动积极性很低而群管很高,因为群普根本就没把学社当成自己的,他们无法从中体验到对抗异化、回归劳动的感觉。</p>
-
-<p>而网络,就是重获这种掌控感的绝佳之处。许多生活中失意的人,尤其以学生为主,来到网络上想要在这里获得补偿,而他们又因为受到了现实中体制的压迫,所以许多人都纷纷转向了左,而最终与饭圈的形成机制一样,这些人也形成了左圈。</p>
-
-<p>左圈的成员不管高低贵贱都一定满足一个特点,那就是闲。他们一定有大量时间在网上泡着,所以左圈成员绝大多数都是小知识分子(学生为主),是脱产者。他们既不用时刻操心现实中的生活,也不参与一线劳动生产。许多人习惯说,学生就是小资,我认为这种说法并不准确。我首先要说明学生根本不是小资产阶级,他们不拥有资产。学生是脱产阶层,而脱产意味着他们没有办法独立地与外界建立物质的联系,也就意味着外界的生产活动没有办法来反过来影响学生的思想,而学生思想只能通过家庭、学校和社会舆论影响来塑造。现实中除了少部分的家庭,大部分的人的父母一般都是想让自己的孩子当人上人,尤其是城市中产阶层的父母,他们基本上都是嫌贫爱富、谄强凌弱的社会达尔文主义者。学校也是社会达尔文主义和精英主义的桥头堡,学校中老师高高在上形成的对学生的权威体制也影响着学生的世界观,再加上学生之间的成绩至少在表面上保持着“按劳分配”的现状,谁越努力谁的分就越高,这也加重了他们社会达尔文主义的思想。再加上社会主流媒体都被资产阶级把持着,社会整个的风气也是市场经济的向钱看,而学生又无法通过亲自参与生产活动来认识这个世界,那么学生的思想表现为小资产阶级的思想也就不奇怪了。</p>
-
-<p>我在左圈待了这么久,除了一两个工人,没见过一个是来干正事的。他们来网上是来进行一场狂欢的,他们吸了一种叫“虚拟”的毒,可以让他们产生幻觉:在网上他们可以夺回在现实中失去的意义,所以他们创建社群,他们给自己封理论教皇,他们党同伐异喋喋不休嘴炮大战黑话连篇,似乎盯着屏幕狂敲键盘的的他们就好像是一个个指挥千军走马飞象的帝王。只要拉个群,几个会打字的头像就可以导演一出步步惊心的大片。网络的匿名制弥补了现实中的客观差距,每个人都先入为主地把对方脑补成和自己一样水平甚至更低的人,他们基本上是在自娱自乐。每个人上网来都是憋着一肚子气,网络匿名制和发言门槛低让他们的情绪有了一个发泄之地,就算往别人身上倒垃圾也不用负任何责任,更不会去反思自己的问题。再加上年龄小,大部分都有或多或少心理问题而不自知,而很大一部分心理问题都会以自恋的形式表现出来,在网络上纵横捭阖的他们绝不会允许另一个会打字的头像阻碍自己的封禅之路。所谓的左圈里基本上没有真的马克思主义者,我学了这么久也只敢说我的立场转向了左,今年冬天我才敢说我稍微建立起一点马克思主义的思维模式,这与左圈里那些动不动自封马克思主义者还拿自己三脚猫的理论到处批判别人的自信之人还是有很大差距的。</p>
-
-<p>其实没有必要非要用马克思主义的那一套话术来解释左圈中的现象,非要说这是什么小资那是什么主义。其实这些左圈中的人和其他网络饭圈中的那些人没有多大的区别,只不过他们参与政治学说罢了。许多的所谓左人来到网上,他们的大概率并不是来学习的,他们只是在现实中挨了铁拳、遭受了打击,跑到网上来抱团取暖、求安慰。我接触过非常非常多的自称左人的学生,他们来了网上其实只是想找人聊天倾诉、发泄一下情绪,关于理论他们并没有学多少,很多人甚至根本就没有学习的态度,他们更喜欢给别人当理论教父。所以网群中吹水为什么那么常见,因为大家本来来这里就是为了闲聊的。顺便提一嘴,有人批判吹水是所谓“小资产阶级自由散漫”,我认为这就是教条的说法,他根本就没分析到网络左群本身的“自由散漫”,他更像是在道德说教。</p>
-
-<p>左圈主要以学生为主,这其实已经说明了左圈根本就不适合建立革命组织,因为你这个群体里根本就没有几个真正的无产者,那你在这里想搞一个为无产者服务的先锋队,简直就是缘木求鱼。而事实上左圈中几乎所有的社群都是对别人的盲目跟风和模仿。</p>
-
-<p>我见过的所有网群都有一个致命问题,那就是没有目标。有人就反驳说,目标不就是建立共产主义社会吗?这个目标其实和没有目标没啥区别,太空泛了,和口嗨没区别。我们需要的是一个有战略意义的、具体的目标,这样一个目标有多重要?我们可以举一个历史上的例子:我们常说在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博古的转移是“逃跑主义”,而毛的转移是“战略退却”,这两者有什么区别?区别就是在于毛的转移是有目的的,是有方向、有计划地撤退,他的退却是为了前进,就像打出一拳前要先把手臂收回来;而博古的转移则是无方向,无原则地撤退,是漫无目的的溃败。也就是说在退却的时候,你是积极主动地朝着既定方向有计划有组织的撤退?还是被人家追着毫无目的的四处逃窜,被动应付?前者就叫战略退却,后者就叫逃跑主义。我们以四渡赤水举例子,四渡赤水的目的是为了过江北上和四方面军会合,结果刚出遵义就打了败仗,只能撤退,往哪里撤?毛给出了明确的方向:往敌人力量薄弱的地方去,所以就有了一渡赤水,是为保全自己,依然是为了北上长江。而后又三渡赤水,成功渡江。这四渡每一渡都有不同,但是又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不管是哪一渡,都是在为最终的目的地:北上与红四方面军会合创造条件,也就是说:它的方向性很明确。既然土城一战证明了,想要一步实现北渡长江的计划是不可能的了,那就战略退却,但是每退一步,又恰恰是在为下一步创造条件,最终还是要北上会合红四方面军。可以说,不管处境多么艰难,敌人多么强大,中央红军的行动方向一直都没有变,只不过因为面对强大的敌人,身处逆境,因此实现的过程变得更加曲折蜿蜒了。</p>
-
-<blockquote>
- <p>“为了进攻而防御,为了前进而后退,为了向正面而向侧面,为了走直路而走弯路,是许多事物在发展过程中所不可避免的现象。——《毛选第一卷,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p>
-</blockquote>
-
-<p>上面这段话正说明了这个道理。一方面它说的是为了走直路,不可避免地要走弯路。但是其实它还有另外一层含义:那就是说走弯路的最终目的,还是为了走直路;后退的目的,还是为了进攻。如果忽视了这一点,那就真的只剩下弯路和退却了。这就不是什么战略退却,而是逃跑主义。今天东边追的紧,就往西边跑,明天北边追的紧,就往南边跑,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方向和原则统统丢掉。正如长征刚开始博古那样,博古在一开始完全不知道要往哪里撤,只是因为南北东三面都被围了才被迫西走,这就是说他根本不知道自己要干什么,所以他毫无计划毫无准备,才叫全军带着大小家当上路。在过湘江的时候,白崇禧故意给红军让开了一条通道,而中央在这期间完全没动弹,他在犹豫,他不知道要往哪里去,而这后来也造成了血染湘江的悲剧。更不用说博古等人为了保住主力部队,甚至不惜让欺骗方志敏部让他们当弃子引开国军(是否欺骗存疑,但方志敏所在的红七军确实成了弃子,中央没给他们明确的战略目标和计划,也没安排他们遇险后该怎么办,也没设法营救他们,而后来第四渡赤水同样作为饵的红九军却成功回到主力部队,可见彼时博古的中央确实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只是走一步看一步,能咋办就咋办)。</p>
-
-<p>现在的网群就像博古一样,根本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在做什么,只是走一步看一步,能整什么活儿就整什么活儿。我之前搞网群的时候,我清楚地记得,在建群的时候,我们根本就没想过到底要干什么,我们建群是处于纯粹的对他人的模仿,因为在左圈,建群建社已经成了一种潮流,这些人建群只是纯粹跟风而已,所以我们在建群后,会模仿别的群搞一套配套设施,比如你的群叫xx社,必然就要配备xx社资料群、xx社演讲群、xx社聊天群、xx社审核群、xx社内部群、xx社决策组、xx社备份群等等,如果再跟风做点网络报刊,那还要配备xx社编辑部和xx社读者群,但从来没有检验过这么多群到底是不是必需,也没有办法检验,因为根本没有检验的标准。如果我们有一个目标,比如我们的目标是建立一个超级大群,作为一个平台让左圈基本都进来,那么资料群、内部群之类的就没什么用了;如果我们的目标是线下小组,那么演讲群、报刊群之类的也没有存在的必要。当我们有具体目标,我们的所作所为自然都应以是否向目标推进了为标准。而当我们没有目标,那自然是做什么都行;为了让我们的群能整更多的花活儿,更像个网络学社,而且建个群又不用花钱,这些群自然是“多多益善”了,甚至有的时候需要刻意整活儿,不管到底有什么用。</p>
-
-<p>毛主席说过:“领导就是预见。”而这些一个个自诩先锋队的社群甚至连自己的战略目标都没有,更不要谈预见了,也更不可能去领导谁。</p>
-
-<p>虽然说左圈相对是更进步的,它是已经开始觉醒的人们勇敢对抗生活中的异化的伟大尝试,但是我们根据前面分析,网络左群实在是已经无法承担起革命的重任了,它们甚至无法推动社会革命前进。“网左”在这个时代的风口浪尖上,显然已经无法背负起历史的重任,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应当以批判的眼光看待其,并汲取经验、另寻他路。</p>
-
-<h4 id="网络左群最好的归宿">网络左群最好的归宿</h4>
-
-<p>《矛盾论》告诉我们,世上的万事万物都有一个内部的根本矛盾在推动着它的发展,把握住这个矛盾就可以把握住这件事物的走向。在一定条件下,矛盾的双方会走向自己的反面。</p>
-
-<p>而网络左群的根本矛盾,就是网群的虚拟性和网群成员的现实性之间的矛盾。这个矛盾在网左的任何活动中都可以见到,这个矛盾贯穿着整个左圈的始终。我们可以看到在前面几篇中分析的所有问题都是围绕这个矛盾展开的,而因为这是网络左群的根本矛盾,其在网左的框架内也是无法被解决的。</p>
-
-<blockquote>
- <p>我们有些青年知识分子,革命热情很高,立志通读马列毛,但是即便是他通读了这些经典,如果没有立场的转变,他也不过是一个马列毛主义的学者,而非一个马列毛主义者。立场的转变不是单靠学习能够莸得的。这就是为什么知识分子要到工人阶级中去,要投入到工人运动中去,以便把自己的感情和立场、出发点放到工人阶级一边,只有这样他才有可能成为一个真正的马列毛主义者。一些读过几本经典著作的网络上的马列毛主义学者类的知识分子,他们并不愿意投入到工人运动中去,并不愿意和工人阶级融为一体,整天泡在网上,忙碌于网络上看谁辩得过谁,而不看这些争辩是否有助于提高人民群众的革命性,因而他们最多所能起到的作用就是工人运动催化剂的作用,这些人是无产阶级的落后分子。——来源不详</p>
-</blockquote>
-
-<p>上面这段话是我很久之前看到的,虽然一直没找到来源,但我觉得它精确地描述了左圈中的小知识分子们的现状。我认为这不仅仅反映了小知识分子脑内的小资产阶级思想根深蒂固,也同样反映了这些小知识分子在网络上的活动其实对现实中工人运动起不到什么推动作用。在网络上,一个人的理论多么高深,他本人多么巧舌如簧、多么雄辩,在现实中也起不到什么有影响力的作用。这其实反映的是群众路线与精英路线的矛盾,有种精英主义论调说什么,革命必需的前提就是所有群众都成为哲学家,说“大规模发动群众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所以他们主张在网络上每天宣讲哲学,大搞哲学黑话辩论,有人给他提出要把这些这些冗杂的话语删繁就简,让群众可以听懂,他不屑一顾地摇摇头,说什么“通俗化就是庸俗化”,让群众听得懂就是庸俗化喽?那看来白话文也是庸俗的,建议此君以后说话用文言文。这种精英主义论调对共产主义革命运动不仅起不到有益的作用,还会起反作用,因为这些人总是以“马克思主义者”、“左派”自居,群众一看,哦,原来马克思主义者和平常见到的官老爷都是一样的高高在上,那他们说要打倒官老爷,真的可信吗?</p>
+<!--more-->
-<p>这种现象其实反映的就是一个问题,那就是你相不相信历史是由群众创造的?你相不相信群众是有智慧的?如果你认为群众是乌合之众,那你确实不必要给他们讲明白这些哲学的东西,更没必要去发动他们。小知识分子们在象牙塔上呆久了自然看不到真实的群众的一面,他们只能看到群众麻木、愚昧的一面。只是一直待在网络上,其实并没有从象牙塔里走出来,网左们依然沉浸在自己编织的小世界里面。</p>
+<p><img src="https://i.imgur.com/afexGJ2.png" alt="image01" /></p>
-<p>就有人不服气,说我这个网群还是有价值的,它可以作为一个大家用来交流的平台嘛。但是我就想说,如果你要弄一个大家交流平台,那你就应该把你这个小群和别的群合并到更大的群里面去,比如我就推荐红贝老师的读书学习群(此群经常演讲,甚至还能请到阳和平老师),还有马列毛论坛(我不清楚该群现在还在不在),暗流公社也可以(同样不清楚是否还在),这几个群人都很多,更适合比常见的三四十人的小群作为交流平台。</p>
+<p>复杂系统理论是一个从突变理论(catastrophe theory)、混沌理论(chaos theory)、控制理论(control theory),尤其是控制论(cybernetics)的传统中产生的科学理论。复杂系统理论的诞生来源于对传统科学的还原论(reductionism)方案的否定。它认为还原论既不必要又难解(intractable)。</p>
-<p>那人就又说了,那我的群可以作为资料群嘛。要说资料群,我建议大家直接在QQ搜索“中国人学习群”,你的群有一个群的杂七杂八的资料,这个中国人学习群有好几个群的、整齐归类的资料,显得那些小资料群完全没什么存在的必要了嘛。</p>
+<p>传统物理学试图在尽可能小的颗粒度下找到基本规律。然而,现在已经知道,由于在极小的颗粒度下相互作用的性质,预测集合系统的行为在计算上难以实现。例如,水,(大多数情况下)最好用流体流动方程来描述,它可以用较简单的(非线性)方程描述集合行为。试图把它作为1026个相互作用的量子粒子集合波函数在计算上是不可行的。相反,复杂系统理论试图在自然的粒度下描述系统,以便对其行为进行可行的(tractable)预测。</p>
-<p>所以,我要说,要是从推动共产主义革命的角度看,绝大多数的网络左群已经没有任何一分继续存在的理由了。但如果有人需要一个群来闲聊吹水,那自然还是有存在的需求。</p>
+<p>复杂系统中的一个基本概念是涌现行为(emergent behaviour)。或者说,从一个有大量服从简单规则的行为者的系统中,能涌现复杂的行为。这类似控制论者所说的元系统跃迁(metasystem transition)的概念。某些对涌现行为最早的描述实际上来自于奥地利学派,可以在路德维希·冯·米塞斯的写作中看到,他把资本主义的集合行为描述成一种由行为者自利产生的最优解。</p>
-<p>所以只有线下组织,才是我们现阶段所需要的。</p>
+<p>系统理论为我们提供了一些经验性的法则,可以作为理解行为者和集合行为者涌现的工具。如果你使简单的系统与复杂的环境相互作用,它保持自己的身份——或者说内部结构完整性——的概率会很低。而复杂系统能够于复杂环境相互作用,并有更高的生存概率。我们在自然界中的简单生物中可以观察到,由于它们的低存活率,它们采取大量繁殖的策略。这与人类采取的方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p>
-<p>有人说,我们可以先建立线上组织,然后从线上走到线下。很遗憾,根据我亲身经历,这条路走不通。首先因为网群大部分成员都是学生,学生要线下见面那就必须要等得放假的时候,而每个学校的假期都不一样,所以这就导致见面的机会很少。再加上由于学生的经济不独立,他们没有完全的能力掌握自己的生活,甚至和别人出去见面还要经过家长同意。再加上学生本身的一些小资产阶级思想的残留,他们见了面也不一定能做成什么事。比如我曾经的学社就推动过几个学生同志线下见面,然而他们除了吃了一顿饭、拍了张合影之外,什么事情也没有做。而且想要建立一个牢固的组织,只见一次面是不够的,需要更加频繁的接触甚至一直呆在一起,并一起完成一些事,而这对于学生来说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除非他们是同校的同学,因为他们的大部分时间和精力要首先贡献给学业。除非学校和社会机构已经不能运转下去了,对于学生来说,牺牲学业并不划算。我目前见过的唯一几个线下组织,都是已经工作的人搞起来的。</p>
+<h3 id="复杂系统理论与社会">复杂系统理论与社会</h3>
-<p>我还见过一种说法,叫线上线下并重的“第三条路线”,而这更不可能。首先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既经营线上组织,又经营线下组织,除非是超人,普通人基本上做不到。其次这两者之间并没有那么多的联系,如果两者并举,最终还是要么重线下,要么重线上,或者走到前面说的“线上走到线下”那条路上去,执意线上线下都搞是既不划算也没有意义的。</p>
+<p>为了理解如何用系统理论模拟社会,我们不如从简单的例子看起。在封建欧洲,社会组织层级森严。在系统理论中,我们把它用一个树状的控制图模拟,领主在顶上,佢的直接附庸在下面。很多情况下,在这个结构中,控制了等级制度的领导就近似控制了整一群人。这有许多的后果。如果这个系统的行为可以用领主的行为来模拟,那么这个系统的行为就必不能比领主更复杂。因此,这个系统仍是简单的。这也意味着这个系统能轻易地一致行动。它可以率领军队,并与其他的封建国家简单地交互。</p>
-<p>事实上线下组织的建立的那一刻,就和它的线上群体没有什么关系了,它已经脱离了线上的联系形成立一个独立的组织,如果线上组织非要指挥线下组织,就会形成“委员长空投手令”的滑稽现象。所以只能直接搞线下,可以用网络作为联系工具,除此之外线上不应该发挥更多作用。我见过一个成功建立的线下组织,他们就是先和现实中认识的人搞一个组织出来,然后再从网上招人。</p>
+<p>实际上,完美的控制层级是不存在的。总是会有横向的控制链接和多样的同谋行为,等等。然而,对于封建制而言,这个模型仍然是个不错的近似。随着我们在历史上的推移,到了早期资本主义,我们逐渐注意到向更「混合式」的控制模式的变化,其中横向连接更多,并且系统可能发展出更去中心化、更复杂的行为。此外,它变得不那么脆弱了。我们或许可以猜想,资本主义出现时,封建制度某种意义上注定要灭亡,因为交互环境变得太复杂了。</p>
-<p>网络左群最好的归宿,应且仅应是线下组织的联系工具。</p>
+<p>现代世界已经转向了高度互联的网络模式的资本主义。在系统联通性的框架内,这几乎是封建主义的对立面。关于系统模型,有几件事必须要注意。系统可以有非常不同的内部结构。高度的互通性不排除某些内部模式。事实上我们知道很多复杂系统,包括社交网络,它们的无结构并不「随机」。内部结构可以对涌现行为有很大的影响。每一个网络都是不同的。</p>
-<h3 id="圣母x与和事佬">圣母X与和事佬</h3>
+<p>进一步讲,一个系统的涌现行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行动者交互的模式。当下的经济体系是资本主义社会关系模式的产物。资本主义从这些社会关系中涌现,一点也不「自然主义」。它是人与人的社会体制的次要产物。将行动者原子化的方式是任意的。实际上,系统常常可以被重原子化,形成不同的行为者与交流的概念。这里有个很好的例子:阶级政治。在国家、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的分析框架下,实体与它们之间的交互被物化(reify)了,因此分析起来比大众交互容易得多。这样,我们有了一个可行的经济学推理的机制。这与新古典主义知识框架下对阶级动因的完全忽视形成了鲜明的对比。</p>
-<h4 id="左圈圣母x会哭的孩子有奶吃">左圈圣母X:会哭的孩子有奶吃</h4>
+<h3 id="结构与行为">结构与行为</h3>
-<blockquote>
- <p>“因为宇宙不是童话。”——《三体》</p>
-</blockquote>
+<p>在无治主义者思考无治主义与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时,系统的集合行为与其控制行为的关系十分有启发性。理想化的层级可以用控制它的实体来模拟。这些集合体可以进行所谓「一致」(coherent)的行动。军队是个一个不错的例子。然而,这些一致系统理论上的目标只能有简单的描述。比方说种族灭绝,它可以被简单地描述,我们可以预料军队能够执行这个描述。然而,「在伊拉克建立民主」则是军队做不了的事。</p>
-<p>之前有一群目田人是这么抹黑毛的,他们说毛之所以在遵义会议之前受排挤,是因为他讲话言辞激烈冒犯人,大家不喜欢;不得不说这是我听过最荒谬的理论,好家伙红军都到了生死存亡之际了,这帮中共党员还要舔着笑脸哄着才能听进去别人的话是吗?他们都是一帮巨婴吗?但是我看现在的左圈中,这样的巨婴还真不少。但是一个巴掌拍不响,没有圣母X们的配合,巨婴们也只能自娱自乐。</p>
+<p>民主国家与大型企业通常类似混合式模型的层级。这些系统逐渐呈现出比单个行动者更复杂的行为。它们的行为,逐渐变得不那么「一致」,但更「相关」。你不能指望事情发展完全一致,但是整个系统会往一个大致相关的方向发展。你还可以预料到,一些混合系统能够适应比单个行为者能够适应的更复杂的环境。</p>
-<p>会哭的孩子有奶吃,任性的人有人疼,左圈里一帮巨婴无法拒绝的本性。左圈里面巨婴多,都是这帮圣母X惯出来的。</p>
+<p>最后,在一个几乎没有层级的概念的网络系统里,有可能出现真正复杂的涌现行为。这样的例子包括人类身体和社交网络。</p>
-<p>有些人已经把装可怜用成了万能的狗皮膏药,利用别人的同情心撒泼自己的任性,都形成路径依赖了。你要是说我一句不好,我立刻哭给你看,看你还说不说;你说我干得不好要撤我职?我直接哭给你看,让群里人都看看你的“铁石心肠”。</p>
+<h3 id="当下的政治结构">当下的政治结构</h3>
-<p>但是对于成熟的人来说,装可怜没有任何用,只会引起反感。有理性思维和集体主义的同志在看到这种现象时也并不会因为此人的“可怜”就要一味偏袒他,因为敌人并不会因为此人的“可怜”就放过他,群众也不会因为此人的“可怜”就接受干部的错误决策。</p>
+<p>国家,作为一个相当层级化的生物,想要让事情运作更加一致。然而它最大的弱点在于它无法解决那些描述非常复杂的问题。比方说,军队和国家发现它们越发无法应对游击战与恐怖主义的涌现。这些社会结构所用的组织模式是高度去中心化、高度非层级化的。说到底,国家几乎没有可能根除这些运动。国家必须找到任务目标的简单描述,这让它在根本上处于劣势,因为它处理复杂性的能力比较有限。然而,资本主义与企业全球化是更可怕的生物。它们的内部结构是高度网络化的。这些生物灵活地跨越国家边界。它们的集合行为极度复杂。没有人理解股票市场是怎么(不)运作的。同时,资本主义极度的强健,能够以马克思没想象到的方式适应不同的环境。若要战胜这种敌人,唯一的可能是至少与其相当的复杂性。</p>
-<p>对圣母X来说,谁对谁错谁是真的受害者根本不重要。巨婴们一贯的行为是,不管遇到大事小事,都要撒泼打滚哭闹一番,让全天下都知道他受了委屈;而还有另外一种人,他们出于尊严的需要不喜欢让别人看到自己懦弱的一面,他们更愿意自我舔舐伤口,所以他们总是在外人面前表现得很坚强。两者虽然表现得不一样,但是他们受伤时是一样痛苦的,但是圣母X们看不到这一点,他们出于某种类似于宗教迷信的思维,偏执地认为表现得坚强的人是不会受伤的,所以不需要安慰他们;而表现得弱小的人受伤时会比其他人更严重,所以要对他们加倍偏袒,简直把那些人当成了弱势少数群体对待。</p>
+<p><img src="https://i.imgur.com/8O2AzCg.png" alt="image02" /></p>
-<p>更为可恶的是,因为这种思维,他们甚至常常把谁是受害者、谁是加害者都能判断错。我见过一个真实事件,在某一个网络学社里,一个典型的巨婴式的人物B,是一个成年人,他经常在群里骂人,还特别喜欢争权夺利,但是此人特别特别会装可怜,得了点小伤小病都要发到群里,而且此人在别人对他提出批评意见时,他直接开始装可怜哭闹,然后疯狂自我攻击,让批评他的人的负罪感拉满还要跑来安慰他;学社主要负责人之一A是前面提到的那种不喜欢把痛苦和伤口扒着给别人看的人,他认为这是一个人自己该面对的事,而且由于他负学社几乎最大的责任,总是表现出一种强硬的态度,实在是不会舔着笑脸哄着别人说话。A反对B在群里我行我素,和B发生过几次冲突,直到有一天B在网上被别人骂了,然后迁怒到A的头上,把A骂了一顿,A在之后向群管理层反映要把B开除出社。在A的推动下B确实被开除了,但当时和B关系比较好的管理层一成员C就跑来质问A,说A就因为这点事把B开除,一点都不是对待同志(进群即同志了属于是)的态度;然后B和C又在其他群里闹,污蔑A“独裁”,结果一个根本就不了解情况、甚至都不知道A是谁的聊天群成员跑来质问管理层要求解释为什么把B开除,似乎把人踢出群就一定是“专制的”。更绝的是,在之后不到两个月,B再一次申请进学社,群管理层的D直接把B放进来了,根本就没问过A;B回来之后受到了拿破仑重返巴黎般的欢迎,就显得A是个小丑,因为B自始至终没给A道过歉(道歉也没用),B在被踢出群后曾和A大闹了一场什么换了好几个号对A轮番攻击,以D为代表的其他群管理层仅仅是听了B自我评价了一句“我已经成长了”代替A原谅了B,至于B到底有没有解决自己的问题、甚至有没有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严重的心理性格问题在不到两个月内自愈可以说是医学奇迹),D等人根本就没在乎过,因为他们没有A负的责任大,如果B在学社后面再搞出什么幺蛾子,他们是不会管的,到时候还得是A来擦屁股,好人都叫他们当了,想必他们“原谅”B时还想着自己就像圣母玛利亚一样浑身着金光吧。</p>
+<h3 id="革命与结构">革命与结构</h3>
-<p>然后那个聊天群里不了解情况就跑来质问的人实际上是更高一级的那种自我感动式的圣母,他们的逻辑链条就像小白兔一样单纯:啊踢人出群是不好的、伤人的,所以不该踢人出群;这意思大概就是杀人是不好的所以作恶多端的反动派不该枪毙。这种人除了逻辑问题,更是自信地连具体情况都不了解就跑来撒播圣母心了,毛说“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如果没有调查,就停掉他的发言权,这野蛮吗?一点也不。所以对于此人,最好的方法就是让他别发言,自己陶醉在自己的小世界里就好。</p>
+<p>复杂系统的整体行为和属性取决于个体交互的机制。在这个意义上,人类交互有可能产生在行为者交流层面上的反馈循环,能够催生系统性的根本转变。这意味着全球性的极端变化是可能的。革命正是转变交互机制导致的根本性的涌现性质的转变。</p>
-<p>当A表达抗议时,D反而跑去劝说A,说什么要“团结批评团结”,不管A和B有什么个人矛盾,好歹都是同志(进群即同志了属于是),希望A能不计前嫌和B继续共事之类。当A表现出对B的抗拒,B就会开始装可怜激发圣母X们的内疚感,然后又变成了对A的愤怒(好一招借刀杀人!),D等人就又会跑来找A说这说那,还给A扣帽子说“你就是太敏感啦”,是,是,您又不是被迁怒的对象,您也不是主要负责人,您当然不会敏感。D似乎忘了一件事情:A才是受害者。A是被迁怒的对象,A是被攻击污蔑的人,A是工作受到阻碍和刁难的人,而B正是那个迁怒、污蔑、刁难他的人。但在D看来,B是多么的可怜,他这么可怜怎么会做错事呢,即便是做错了,看在他这么可怜的份上就原谅他吧;而A呢,这个可恶的A,态度是那么的强硬,肯定是他伤害了B,害得B这么可怜,至于A被伤害,B这么可怜弱小的人怎么会去伤害别人呢?即便是伤害了也是无意的嘛,A这么强硬的一个人怎么会被这点小事伤害到呢?而且B都说了自己已经成长了,A还揪着不放,也太小心眼了嘛,我要是A我早就原谅B了呢。</p>
+<p>复杂系统告诉我们没有唯一正确的社会交互模型。假设我们能详细掌握交互模式,并且假定它是不变的(原子级的行动者之间的社会交互不变),而且这个世界严格意义上服从决定论,我们也得不到一个能预测结果的社会理论。可以用来宣称不可避免的「历史的进程」的实证主义或自然主义的方法是不存在的。它在计算上和方法论上都是不靠谱的。</p>
-<p>圣母X们看似跟观世音菩萨一样心怀慈悲兼济天下,但实际上他们内心充满了傲慢与偏见。这些人就像是瑞典环保少女一样,要求全世界都不用化石燃料,然而根本不关心,如果那些非洲国家的人民也想过上瑞典人一样的好日子呢?至于非洲穷,反正和我环保少女没关系,非洲再穷也穷不到我头上,那是非洲政府该管的事,我只要cosplay圣母自己爽就行了。他们有一套象牙塔上的价值观,他们似乎没有能力认识到这个世界的客观条件是多样的。他们不仅像圣母一样“博爱”,而且还傲慢的认为自己和圣母一样全知全能。在他们眼里,表面上的情况不符合自己的价值判断,他们就要大肆批评一番。他们的逻辑链是这样的:非洲是不是在大量使用化石能源?是;化石能源是不是不环保?是;用化石能源是不是在破坏环境?是;破坏环境是不是错的?是;所以,非洲用化石能源是错的,是要被谴责的。什么?你说非洲是因为穷,用不起可再生能源?对不起那和我没关系,我是全知全能的圣母,我看不到那一层,所以那一层就不存在。</p>
+<p>那么,在运用于人类社会与革命性变化的思考方面,复杂系统理论能够告诉我们什么呢?我们从自然科学中经验研究的领域以及历史信息中知道,根本性的范式变化实际上是很自然的,即便它们几乎无法预测。社会秩序的革命在历史上一再发生。</p>
-<p>圣母X们十分傲慢地默认自己一定是最善良、最正确的,他们把偏见扔到了自认为的“坏人”身上。D这种圣母X居然还替别人原谅人,来“慷他人之慨”,可谓是业务层面极广。这种人就是郭德纲说的:“远离不明白任何情况就劝你大度的人,因为雷劈他的时候会连累到你。”对于这种圣人,只需要对他说一句敲里吗,等他愤怒了之后再说请你大度。</p>
+<p>在真正全新的社会秩序的出现中,有几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就那些创生性的产生这些变化的事件而言,它们通过旧秩序日益混乱或衰败的过程发生。这通常包括向旧体制中注入巨量的能量。当这些能量事件消散时,新的秩序便逐渐强化。</p>
-<p>而且他们之所以是圣母X而不是真圣母,是因为他们往往在到处撒播自己爱心的时候,把自己造成的后果甩给别人承担。刚才已经提到,D邀请B回来荣登宝座,是因为如果B再弄出什么问题,D是不承担这个责任的,责任还是要A来担,出了什么事还是A给他们擦屁股,D不用付出什么后果还能免费当好人,何乐而不为呢。瑞典环保少女也一样,环保的好话她说了,至于环保的代价,反正是发展中国家的人民承担。</p>
+<p>对称性破坏(symmetry-breaking)是一个常见的系统性行为,它在范式变化的语境下尤为有趣。当一个系统因为一个微小的局部偏离而走向了两个可能中较低的那一个时,对称性破坏便发生了。对于外部观察者来说,集合行为的选择可能显得很任意。事实上,它源于系统行为中的微小内部波动。</p>
-<p>圣母X们不仅会伤害到受他们偏见的人,在共产主义革命事业中,这种人会对革命队伍造成极大的害处。</p>
+<p>无治共产主义,在复杂系统的语境下,是一个对涌现行为以及个体行为的描述。它要求整体性上的共产主义,社群之间的互助,以及依照面对的问题的规模采取合作的、集体的决策及解决措施。同时,它要求直至个体水平的层级和强制权力的消灭。在复杂系统的框架中,无治共产主义实际上似乎有很好的生存机会。它将无层级的网络模型作为人类组织的出发点。这意味着在理论上,它具有呈现复杂涌现行为的能力。</p>
-<p>博古在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一度要自杀,很可怜吧?但是也没见同志们让博古继续回到领导位置、继续执行他的路线;但是圣母X们不一样,他们会为了“安慰”那些人,甚至不惜坚持那些人的错误路线:“你看看他多可怜啊,还是让他回到原来的领导位置上安慰安慰他吧?”他们秉持着自己内心的道德与慈悲,拯救了博古的好心情,虽然不过会牺牲了上千红军战士和革命前途。</p>
+<p>此外,革命组织的作用可以被视为保持革命的自由意志主义的关键。在革命的情况中,微小波动可以产生不合比例的巨大影响。新社会的核心将存在于那些有着适合于运动的组织的倾向当中。因此,至关重要的是,组织倾向必须要有结构上的完整性,以及对于交互动因的可复制的知识,后者对于将广泛的运动成型为自由共产主义是不可少的。</p>
-<p>幸运的是,现实中的布尔什维克式组织里一般不会出现圣母X一类人。首先,这些政党是由马克思主义思想武装起来的,里面的领导层是真的认真学习、研究过马克思主义的,这与左圈的情况不同,左圈大部分都是自封的“马克思主义者”。所以,党内虽然有分歧,但是大家有类似相近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以及统一的共同目标,不像是左圈内小资产阶级五花八门的奇葩价值观,以及还有很大一部分人来左圈是为了弥补他们在现实中缺失的价值的,他们是来当教皇的,而不是来干事的。</p>
+<p>在战术层面上,用复杂系统思维进行分析解答很多问题,但也留下很多问题。从这个角度看,许多涌现行为事先没有办法计算,只能用经验研究或者是更弱的找历史类比的方法决定。我们仍然面对着困难的问题。我们必须找到其战术最利于阶级斗争升级的解决方案。此外,我们必须找到最利于拓展、复制的内部结构,以便它们在革命时刻中出现的高度敏感期的实施。</p>
-<p>其次,这些政党是现实中的组织,它们从诞生开始就要经历各种各样的考验,而且都是那种生死考验。而敌人则不会因为你可怜就可怜你,也不会因为看见圣母X们品德如此“高尚”就敬畏他们而不砸他们铁拳。而圣母X们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而造成的路线问题、组织问题,则会给革命造成极大的损失,圣母X和含着他们乳头的巨婴们也会因为这样的错误和损失被排挤出去。但在左圈中,我在《建群即建党》一章分析了左圈的那些学社是无法脱离网络的虚拟性的,所以也没有这样那样的现实困难来考验组织,而且因为左群成本过低,即便是圣母X和巨婴们造成了什么损失,也可以忽略不计,也就显得他们没什么大错了。</p>
+<p><img src="https://i.imgur.com/KeQdWj6.png" alt="image03" /></p> Gavin Mendel-Gleeson 将人类社会作为复杂系统进行分析,能为我们提供对于历史进程以及资本主义的强项与弱点的新的见解。 动物之间的互助 1890-09-30T10:56:15+06:55 1890-09-30T10:56:15+06:55 https://agorahub.github.io/pen0/heros/PeterKropotkin-a1_r-mutual-aid-among-animals <p><code class="highlighter-rouge">生存竞争 互助 自然法则和逐步进化的主要因素 无脊椎动物 蚂蚁和蜜蜂 鸟类 猎食和捕鱼的结合 合群性 小鸟之间的互相保护 鹤和鹦鹉</code></p>
-<p>最重要的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内有一个原则,那就是要批评和自我批评,即面对、接受自己被(不管是自己还是别人)指出的错误,这就意味着巨婴们是无处藏身的。即便是像博古,他在给苏区造成了重大损失后,也会认识到这是自己的错误,至于具体是什么样的错误那是另一回事;但左圈巨婴们是不一样的,即便是他们造成的损失摆在他们脸上,他们也不会承认这是自己的问题,所以他们就会哭闹、装可怜,此时就会有一群冒着金光的圣母X们跑上来把他们抱在怀里哄。但是已经造成的损失谁来承担呢?已经形成的错误怎么去纠正、谁负责去纠正呢?圣母X们从来不会去想这个问题。</p>
+<!--more-->
+<p>生存竞争这个概念是由达尔文和华莱士作为进化的一个要素介绍到科学中来的,它使我们可以把范围极其广泛的现象包括在一个单独的概念里,这个概念很快就成为我们在哲学、生物学和社会学方面的思考的真实基础。大量的各种各样的事实:生物的机能和构造的适应它们的环境,生理和构造的进化,智力发达甚至精神发展本身,我们以前常常用许多不同理由来解释的,都由达尔文归纳在一个总的概念里。我们把它们理解为连续的努力——对不利环境的一种斗争——以求个体、种族、物种和社会的这样一种发展,那就是务期达到生命的最大程度的充实、丰富多彩和热烈。也许在开始的时候达尔文本人并未充分意识到这个因素的普遍性,因为他最初只是借它来解释一系列有关起初种的个体变异的累积的事实。但是,他预见到他介绍到科学中来的这个词,如果只按它的狭义——各个个体之间完全为争取生活资料而进行的竞争——来使用,就会失去它的哲学的和原有的真实意义。所以,他在他那部不朽的著作一开头就坚持主张“这个词当作广义的和比喻的意义来用的,其意义包含着这一生物对另一生物的依存关系,而且,更重要的,也包含着个体生命的保持,以及它们能否成功地遗留后代”。</p>
-<p>在现实中,大浪淘沙的革命必然第一个把圣母X们淘走。就像果酱抹在面包上是美食,抹在衣服上是污渍,圣母X们泛滥的同情心在平常生活中用在流浪猫身上是善良,要是用来指挥革命,那就是罪大恶极了。</p>
+<p>他本人虽然为了特殊目的而主要按照狭义来使用这个词,但他却提醒他的信徒不要犯(他本人好像曾经犯过一次)高估它的狭义的错误。在《人类的起源》这本书中,他用了几页篇幅有力地举出了这个词应有的广义的例证。他指出,在无数的动物社会中,各个个体之间争取生活资料的竞争是怎样消失的,竞争是怎样由合作来代替的,并且指出这种代替的结果怎样发展了保证物种获得最好的生存条件的智力和良知。他暗示在这些事例中,最适于生存的不是那些在体力上最强的,也不是那些最狡猾的,而是那些学会为了群体的福利无论强者或弱者都联合起来互相援助的动物。他写道:“拥有数量最多的最富有同情心的成员的社会,将最为昌盛,并且繁育最多的子孙”(第二版第163页)。从个体和整体之间的竞争这个狭隘的马尔萨斯观点中产生出来的词,在一个了解大自然的头脑中便这样地失去了它的狭窄的意义。</p>
-<p>当然了,能把圣母X推上领导位置的组织估计也早就从内部烂掉了。</p>
+<p>不幸,这些本可成为最有成效的研究的基础的论点,却被为了说明真实的生存竞争的后果而收集的大量事例所遮掩了。此外,达尔文从未试图更仔细地研究一下动物世界中的生存竞争所表现的这两方面的相对重要性,也从未写出他原拟写作的论述过分繁殖的自然遏制的书,虽然这本书本来可以作为估计个体竞争的真实意义的严格标准。不仅这样,就在刚才所说的那些篇幅里,在反驳狭隘的马尔萨斯的竞争观念的材料中,也再次出现了旧的马尔萨斯的色彩,那就是,达尔文所说的在我们的文明社会中保存“智力和体力方面的弱者”的所谓不便(第5章)。似乎千千万万的体弱多病的诗人、科学家、发明家和改革家,以及千千万万的所谓“愚人”和“迟钝的热心家”,不是达尔文本人在《人类的起源》那几章中所强调的人类在生存竞争中当作知音和精神武器使用的最宝贵武器。</p>
-<h4 id="左圈和事佬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左圈和事佬:多一事不如少一事</h4>
+<p>达尔文的学说的遭遇,和其他一切多少涉及人类关系的学说的遭遇相同。他的信徒本仅没有按照他的暗示把这一学说加以发展,反而使它更加狭隘了。当赫伯特·斯宾塞试图从独立的、但又与之密切相关的论点出发,把探讨的范围(特别是在《伦理学材料》第三版的附录中)扩大到“谁是最适者?”这个重大问题时,达尔文的无数信徒已经把生存竞争的概念缩小到最狭隘的范围了。他们甚至变得把动物世界看成是在半饥饿的个体间进行着永久的斗争,并彼此想喝取对方血液的世界。他们使现代著作中充满了“战败者遭殃”的呐喊,好像它是现代生物学的最终结论似的。他们把争夺个体利益的“无情”斗争提高为人类也必须服从的一项生物学原则,认为在以互相歼灭为基础的世界中,不这样作便有复灭的危险。除了仅仅从庸俗的学者那里学到一点自然科学词句的经济学家以外,我们必须承认,即使达尔文观点的最有权威的解释者,也在竭力保持这些谬误的见解。赫胥黎无疑是公认的最有资格的进化论的解释者,事实上如果我们以他为例,我们岂不是听见他在《生存竞争和它对人类的意义》这篇文章中教导我们说:</p>
<blockquote>
- <p>大过节的、多大点事、都是亲戚、别太计较、还是孩子、那么努力、看我面子、都不容易、朋友一场、算了算了、换位思考、为了你好、人都死了、吃亏是福、将心比心、没有恶意、开玩笑的、才刚毕业、怀都怀了、习惯就好、他喝多了、毕竟长辈、退一步讲、都在酒里、曾经爱过、互相理解、婚都结了、还能咋地、他说话直、都打工的、想开一点、都能过去、维护团结、都是同志——中国社交常用语录</p>
+ <p>“从伦理学家的观点来看,动物世界大概是和格斗士的表演一样。每个生物都受到相当好的对待,被安排去战斗,于是最强的、最敏捷的和最狡猾的便能活下去再战斗一天。观众用不着因为角斗场上没有饶它们的命而表示不满。”</p>
</blockquote>
-<p>1929年的2月10号,让红军历史上最接近灭亡的大柏地之战开始,但是就在大柏地之战前三天的2月7号,上海中央写了一封信,信中的内容十分悲观,大意是要求红四军全部散入农村中去,不要集中在一起,而毛泽东和朱德也应就此分开,隐匿目标,以减少敌人的关注。</p>
-
-<p>本来不是什么大事,但是带信来的刘安恭却是个走王明路线的人,而且背景甚硬,苏区决定给刘安恭安排个军委的职务,这下可不得了,包括朱德在内的大多数支持了刘安恭的军事路线,毛的前委反而被架空了。即便后来没设立军委,毛也很失落,他决定辞去前委书记的职务。会议重新选举了前委书记,决定由陈毅暂时作为代理书记管理红四军。</p>
-
-<p>但是毛泽东并不想离开红四军,于是会议之后,他又私下里找到陈毅,希望陈毅在下一次会议上,多肯定一下他的意见,支持一下他的看法。但是下一次会议上,出乎毛泽东的意料,陈毅来了个调和主义。把刘安恭、朱德、毛泽东各自表扬一番,又把他们各自打了五十大板,批评一番。这一来,把所有人都给整懵了,毛泽东更是气不打一处来。毛泽东本来就很讨厌这种调和主义、和稀泥的态度,只想求得党内的一片祥和安好,却不作原则上的定性。于是毛泽东一拍桌子,实名反对所有人的意见。最后,在选举前委书记时,毛泽东便没有再当选,而是陈毅当选了前委书记。这次会议就是红四军的“七大”。</p>
-
-<p>但很快,刘安恭在冒进进攻大城市的途中牺牲了。中央也认识到毛路线的正确性,并写了“九月来信”托陈毅给毛带去,但是毛泽东此时还有点赌气,写了一封回信,表达了他对陈毅的不满:“我平生紧密考察事情,严正督促工作,这是‘陈毅主义’的眼中钉,陈毅要我做八面美人、四方讨好,我办不到,我不能够随便回去,这个路线问题不解决,我就不能回去。”</p>
-
-<p>陈毅主义本是一个毛用来调侃陈毅发明的词,实际上并没有该种主义。“陈毅主义”实际上指的就是在团体中,出现路线矛盾时,不去分析、解决矛盾,探索正确的路线,反而为了一个表面上的团结,把出现矛盾的两派“各自表扬一番,在各打五十大板”,和一手稀泥,实际上没有任何益处。</p>
-
-<p>在左圈中,这样的人还真不少。左圈中有人总喜欢打着团结的旗号行和事佬之事。</p>
-
-<p>这些和事佬们总是喜欢把毛主席在1942年提出的整风原则“团结-批评-团结”奉为圭臬,甚至都用成了到处批判别人的教条大棒,只要他们看不顺眼的就按一个“破坏团结”的帽子。关于延安整风和“团结-批评-团结”的来源和应用,我在《进群即同志-当“团结-批评-团结”成为教条》一篇已经详细介绍过,此篇不再赘述。这里我们主要分析左圈和事佬们的行为动机和其造成的后果。</p>
-
-<p>和事佬们不了解的是,“团结-批评-团结”中的第一个团结和第二个团结是不一样的,第一个团结指的是(在延安整风中)不整人只整主义,要保证党不会分裂;第二个团结则指的是(在延安整风后)全党对路线形成统一的、正确的认识,达到更高的团结。而没有第二步的批评,就没法达到第二个更高的团结,因为没有正确的批评,组织就无法对路线和过去的错误形成统一、正确的认识,最终只能止步于第一个团结——那种靠“八面美人、四方讨好”维持的表面上的团结。</p>
-
-<p>因此,和事佬们只“团结”不批评,或者批评不到位,那都是假团结,是破坏团结。出现路线分歧是很正常的事,在网络左群中,因为没有实践活动来对理论进行检验,路线分歧则更为常见了。这时候,如果一味地维护表面上的团结,事实上只会助长这种分裂。因为分歧往往意味着问题的出现,就好像是墙上有了裂缝,如果不去找到裂缝的原因、把裂缝补上,再加固墙体,而只是简单地在面上抹一层墙灰把裂缝盖住,那么这条裂缝早晚会撕开整个墙体。这事实上也是许多网络左群“短寿”的主要原因之一。</p>
-
-<p>和“陈毅主义”不一样的是,陈毅是详细了解红军中两派的争执的,而左圈中许多和事佬是根本不了解实际情况就跑来和稀泥来了。因为很多情况下,争执双方的实际情况只有争执双方完全承担、完全清楚。和事佬这种人根本上就是否定实事求是的存在。这些和事佬可以说是100%都是在臆想事件经过,然后得出唯心结论,然后找容易说话的一方去“劝说”的。也就是说:往往是要求损失方去学会容忍。和事佬看似高情商,但他们不知道很多矛盾是必须用冲突来解决的,他看不到矛盾不处理继续下去的后果。</p>
-
-<p>网络局限性是和事佬心态生存的基础。我在《建群及建党》一章已经分析了网络的虚拟性和网群成员的现实性之间的冲突,这让网群成员和网群本身的联系下降到几乎没有,也就意味着,不管网群接下来发展如何、出现什么问题,实际上和这些和事佬没有任何的关系,也对他们的现实生活产生不了任何影响。和事佬们的思路其实很简单,既然网群中产生冲突的双方不管哪一方最终胜利,他们都不会受到影响,那为什么不去当个“老好人”呢?</p>
-
-<p>和事佬的心态,某种程度上也有着一种傲慢。因为这个世界上,大多数人对自己的认识,对客观世界的认识,都是很浅薄的。大部分和事佬看不到矛盾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就像当时的陈毅,没有看到毛和刘安恭冲突的背后是“农村群众路线”和“王明路线”的冲突,我甚至有理由怀疑陈毅当时以为这只是两个人带兵方式的不同;所以他在没有搞清客观情况的前提下,就凭自己的主观思想做出了判断,他没有看到刘安恭路线对红军将要造成的毁灭性后果,所以才有了会议上“各打五十大板”的荒唐一幕。</p>
-
-<p>但好的是,“陈毅主义”在红军历史上是极少见的,这是因为红军自诞生之初就不断地面临敌人的考验,这就像在钢丝上走路,一点错误都是要付出惨重的代价的,而这代价就是红军战士和根据地百姓的生命,这未免过于昂贵了。所以大家在经历过几次斗争就能认识到和事佬行为是要不得的,有矛盾就必须要解决,哪怕是以严重冲突的方式。战乱年代,任何政策和路线的好坏,对错,都能在很快的时间内得到验证。大家虽然不能从理论上理解,但是却能从现实中觉醒。</p>
-
-<p>而网络不具备这样的条件,网络左群出现路线错误,最严重的代价不过是学社解散,这个代价简直微乎其微,我再拉两个人建个群就可以弄起来一个新的学社。所以,网群中的矛盾解决的成本事实上要比不解决的代价还要大,正是这点,才给了和事佬们表演的舞台。</p>
-
-<h3 id="浅论网左的统一战线">浅论网左的统一战线</h3>
-
-<p>统一战线无非就是“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团结一切可团结的力量。这是一种自古就有的战略战术,春秋战国时期的合纵连横就是统一战线的一种绝妙运用。但统一战线不是教条,这是一个很空泛的词语,在不同的情况下,团结谁、打击谁应当视情况而作出相应的变化,否则就会犯左倾或右倾错误。在今天的左圈中,网左们也同样面对着这样的问题,我在此章中对我观察到的其中两个现象进行批判和思考,并没有对网左的统一战线作全面的分析,所以是“浅论”。</p>
-
-<h4 id="论中间派">论中间派</h4>
+<p>其次,在这篇文章的较后部分,他岂不是告诉我们说,在原始人中间也如同动物之间的情况一样:</p>
<blockquote>
- <p>中产阶级主要是指民族资产阶级,他们对于中国革命具有矛盾的态度:他们在受外资打击、军阀压迫感觉痛苦时,需要革命,赞成反帝国主义反军阀的革命运动;但是当着革命在国内有本国无产阶级的勇猛参加,在国外有国际无产阶级的积极援助,对于其欲达到大资产阶级地位的阶级的发展感觉到威胁时,他们又怀疑革命。——《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毛泽东</p>
+ <p>“最弱的和最愚钝的要失败,而那些最顽强和最狡猾的,在其他方面并不是最好、只是最能适应他们的环境的便生存下去。人生是一场连续不断的自由混战,除了有限的和暂时的家庭关系以外,霍布斯所说的个体与整体的斗争是生存的正常状态。”</p>
</blockquote>
-<p>上面这段论述虽然描述的是民国的民族资产阶级,但是对中间派的特点的描述在今天依然值得借鉴。我认为其实“中间派”是一个很不准确的词,应该叫做“摇摆派”,因为“中间派”从来没有保持过真正的中立,他们时而偏向一边,时而偏向另一边,从没保持在正中间过。</p>
-
-<p>所以说其实没有真正的中间派。当你邀请那些“中间派”们参与革命运动(即便是在网络上),他们便想:“晶哥那么厉害,网左组织得这么烂,必定是办不起来的。”总是说:“等等再看看!”,但是他们因为自身也受着体制的压迫,并不总是和特色站在一边,所以他们看网左骂特色骂得凶狠的时候,或者看特色又变得更烂了的新闻的时候,也要附和着骂上两句。</p>
+<p>对自然界的这种看法究竟能够得到事实的几分支持,从这里提供读者的关于动物世界和原始人的论证中便可以看到。但我们不妨立刻指出:赫胥黎对自然的观点,作为科学的推论来说,也和相反的卢梭的观点一样,是很难成立的,卢梭在自然中只看到被人类的出现所摧毁的爱、和平与和谐。事实上,只要一走进森林,对任何动物社会观察一下,甚至对任何一本论述动物生活的严肃著作(多尔比尼的、奥社邦的或勒瓦兰的,不拘哪一个的著作都行)细读一下,便不能不使博物学家思考到合群生活在动物生活中所起的作用,使他们不至于把大自然只看作是一个屠杀之场,同样,他们也可以免于在大自然中只看到和谐与和平。卢梭所犯的错误是他完全不想到嘴和爪的恶斗,而赫胥黎则犯了相反的错误,但不论是卢梭的乐观论还是赫胥黎的悲观论,都不能看作是对自然界的公正无偏的解释。</p>
-<p>对于中间派,有的可以团结,有的不行,有的在特定情况下才能团结,不可一概而论。这是因为不管中间派怎么摇摆,他们总归是要更多地往特定的一方摇的。比如一些高级写字楼公司的白领,他们虽然有时受了上司的气,也在办公室外骂两句,但是他们的待遇高、工作稳定,不用吃了这顿愁下顿,也不必顶着烈日干重活还担心工资拖欠,所以叫他们去造老板的反的时候,他们就要想想这个月工资还没拿到手,说:“你们先去,我等等就来!”,他们是中产阶层的右翼。再比如内卷大省的学生,他们虽然不用担心衣食,并且很多都想通过高考当人上人,但每日非人般的虐待榨干了他们的精气神,还要饱受来自学校和家长的批斗,长期睡不好、吃不好,人人心里都憋着火气,全凭“好大学就是好人生”这根胡萝卜吊在前面往前走,若是在他们面前戳破了高考神话、叫他们造学校的反,他们便会成为最激进的分子,他们是小知识分子中的左翼。</p>
+<p>只要我们对动物观察一下——不光是在实验室和博物馆中,而且在森林和草地,在草原和群山中——我们立刻就会发现,虽然在各种动物(特别是在各纲动物)之间进行着极多的斗争和残杀,但在同种的,或至少是在同一个群的动物之间,也同时存在着同样多的(甚至还要更多)的互相维护、互相帮助和互相防御。合群如同互争一样,也是一项自然法则。当然,要从数字上估计所有这两类事实的相对重要性,那怕是很粗略地估计,也是难事。但是,如果我们用一个间接的试探,问一问大自然:“谁是最适者:是那些彼此不断斗争的呢,还是那些互相帮助的?”那么我们立刻就会发现,那些获得互助习惯的动物无疑是最适者。它们有更多的生存机会,在它们各自所属的纲中,它们的智力和体力达到最高的发展水平。如果把这些可以用来支持这一观点的无数事实考虑在内,我们就可以十分有把握地说,互助也和互争一样,是一项动物生活的法则,但是,作为进化的一个因素来说,它也许更加重要得多,因为它促进了这些保证了种的维持和进一步发达以及用最少的精力来保证个体的生活的最大幸福和享受的习惯和特性的发展。</p>
-<p>左圈中有些人喜欢把具有非马列毛的左派立场的中间派统称为“安托西修”,并把他们看作是马列毛主义的对立面。事实上,这四者情况各不相同,把这四者统一“打倒”或怎么处理是犯了主观主义错误。</p>
+<p>就我所知,在达尔文学说的科学界信徒当中,第一个把互助充分理解为一条自然法则和进化的主要因素的,是著名的俄国动物学家,圣彼得堡大学故院长凯士勒教授。他在逝世前几个月,即1880年1月,在俄国博物学家会议上发表的一篇演说中阐明了他的思想;但是,像许多只用俄文出版的著作一样,这篇出色的演说几乎完全不为世人所知道。</p>
-<p>安那其主义者,又称无政府主义者,它在当代中国的主要信奉者还是以小知识分子为主。他们痛恨被别人管着,要求绝对的自由。他们中的许多人还十分羡慕他们所认为的“古时候”那种田园牧歌、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模式。他们不喜欢布尔什维克式的政党组织在他们头上“发号施令”,但是他们更不喜欢资产阶级老爷们把他们当奴才使唤,所以在革命低潮、反动力量十分强大时,我们应当团结他们,与他们搞内斗、整天互骂是不可取的、浪费时间的。</p>
-
-<p>托洛茨基主义者,或者叫托派,据我目前了解托派并没有什么中心思想,他们可能就是“托洛茨基的支持者”,大部分时候是以“斯派”、“毛派”的反对者的面目出现的。据我个人了解,他们主要是对斯大林式的集权体制极为厌恶,并且对托洛茨基的“世界革命”有种切格瓦拉式的浪漫憧憬。在中国,托派也主要以小知识分子为主,他们几乎反对关于斯和毛的一切,但也同样对特色的统治有极大的厌恶,我们应该团结他们,在夺取政权前我们与他们几乎没什么矛盾,“斯派”们不要整天浪费时间和他们在网上斗嘴。</p>
-
-<p>西方马克思主义者。事实上在中国几乎没有真正的西马。因为中国政府对学术界的高度渗透和监控,中国大学里的西马学者至于有多少是真马、有多少是“指鹿为马”,这个大家基本上都有自己的判断。对于那些“西鹿”当然是要警惕,事实上可以把他们理解为“修”。在左圈中的西马大部分都是自封的,并且常常和自封的“苏马”(事实上我至今不知道苏马是什么)们见面就掐。左圈中的西马和那些欧洲的大学教授不一样,“西马”对于他们来说更多地像是一种身份认同,而不是学术研究方向。他们中的大部分人都有一个特点,那就是特别爱用哲学术语,不管他们本人是否理解这些术语,这事实上是一种很幼稚的行为,我在《进群即同志-天山上下来的王明》一篇中就批判过这种行为。除了这个特点外,据我个人观察,剩下的左圈西马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根本不懂、也没怎么学习过、学习过也不怎么理解的“装逼西马”,据我个人观察,这类人主要以初高中生为主,他们是“喜马拉雅山上下来的王明”,你一见他们便能立刻察觉一种高高在上的气息扑面而来。他们是拿哲学术语当成了一种装逼的工具,这种人不用多理会,事实上他们还处在一种过家家的幼稚阶段,思想还没成型,是否要团结他们还很难下定论,即便是团结了也不一定会起正面效果,只要保证不把他们推到敌人那边去就行,也可以试着引导他们一些。另一种则是自己学习过、能理解部分的“辩经西马”,这种人以大学生为主,而且不少人的家庭都是中产往上,甚至有资本家家庭的。听名字就知道,他们的特点就是喜欢在网络上辩经,这几乎是他们在网上唯一的活动。据我个人观察,他们中的很大一部分对谈论政治经济学和社会学有种偏执的排斥,似乎哲学和政治经济学/社会学是水火不容的,我见过最激进的一个还喊出过“只要你了解了德国哲学史,你就是马克思主义者了”这种口号。这一类人对自己的学术派别也有种偏执,且不说他们和所谓的“苏马”打得你死我活,他们中的很大一部分在和别人辩经时,别人的观点和他们从自己支持的那一派的书本上学到的经文有一点偏差,他们就会感到“被冒犯”,于是辩经就无穷无尽了。对于这一类人,我在《建群即建党-网络左群最好的归宿》一篇中引用过这么一段话:</p>
+<p>“作为一个多年的动物学家”,他认为他有责任反对滥用这个取自动物学的词——生存竞争,或者,至少应该反对高估它的重要性。他说,动物学和那些研究人类的科学不断地坚持它们所谓的生存竞争的无情法则。但是它们忽略了还存在有另外一条可以叫做互助的法则,这个法则,至少对动物说来,是远比前一个法则更重要得多。他指出,遗传后代的需要必然会使动物集聚在一块儿,并且,“个体愈是集聚,它们彼此之间就愈加互相支援,物种就有更大的生存机会,并且更加促进它们智力的发达”。“每一个纲的动物,”他继续说道,“特别是较高级的动物,都实行互助。”他从埋尸虫的生活以及鸟类和一些哺乳动物的合群生活中举出一些例子来说明他的见解。在一篇简短的开幕词中所举的例子当然是有限的,但主要之点都已说得很清楚;在谈完互助在人类进化中所起的更为突出的作用以后,凯士勒教授作了如下的结论:</p>
<blockquote>
- <p>一些读过几本经典著作的网络上的马列毛主义学者类的知识分子,他们并不愿意投入到工人运动中去,并不愿意和工人阶级融为一体,整天泡在网上,忙碌于网络上看谁辩得过谁,而不看这些争辩是否有助于提高人民群众的革命性,因而他们最多所能起到的作用就是工人运动催化剂的作用,这些人是无产阶级的落后分子。</p>
+ <p>“很明显,我不是否认生存竞争,但是我认为动物世界的逐步发展,特别是人类的发展,受惠于互助之处远过于互争……一切生物都有两个基本需要:营养的需要和使物种繁殖的需要。前者使它们互相竞争和残杀,而保存物种的需要则使它们彼此接近,互相帮助。但是我倾向于认为在生物界的进化中——在生物的逐步后天变异中——个体之间的互助远比它们的互争所起的作用要大得多。”</p>
</blockquote>
-<p>这段话就很好地描述了“辩经西马”。他们在网络上每日与人辩经,倒也是促进了他们和别人理论水平和交流技巧的进步,但对于无产阶级运动整体而言基本上什么也没做,他们更像是沉迷于自己的小世界中,待在象牙塔上迟迟不肯下来,如果放到实践中很容易闹出纸上谈兵的囧事。我个人认为他们是中间派里偏右的。他们要团结吗?还是要的,但需要一定的技巧和原则,这一类人不应该进入最核心的领导层,他们可以参与理论工作,但不应该去指导实践。</p>
-
-<p>修正主义者,在欧美语境下也可以是社会民主主义(和其衍生的主义)者。但在中国,由于没有多党选举的制度,社会民主主义在中国几乎不(以社会实体)存在,而“修正主义”在中国的左圈语境下,更多指的是保皇派、改良派一类。这一类人以已经工作了的成年人和初高中及以下的学生为最多。对于成年人保皇派,基本上没有团结他们的必要,因为他们选择保皇那必然是有切身利益相关,也许他们就正在受体制的恩惠,只是有些许不满希望变得“更好”,我们可以在革命高潮时团结他们来“痛打落水狗”,但在革命低潮时团结他们的话,很难保证他们不会反过来捅你一刀,因为一般来讲,保皇派在皇帝被砍头前是不会放弃保他的,而且这种保皇派极有可能变质成右派,魏玛德国的艾伯特政府就是个例子。对于学生保皇派,除去个别特别固执的,他们大部分都是因为学校和社会的宣传对特色依然抱有幻想,以及对马克思主义和历史的不了解让他们没法去全面、客观地分析社会现状,事实上绝大多数的学生网左都是从保皇派过来的,我本人之前也当过一段时间保皇派。所以说,对于学生保皇派是一定要团结的,而且要对他们进行引导和教育,争取把他们从中间派拉到无产阶级革命派这边,把他们当敌人打击是绝对错误的。</p>
-
-<p>统一战线不是说你敞开胸怀让谁都进来,而是有原则和方法的。要明确的一点是,中间派决不可进入核心组织,这实际上是很多网络左群忽视的一点。中间派因为其立场和思维方式的问题,他们可以和我们团结在同一战线,但绝不可以参与到我方组织的内部建设中,更不能指挥我们的行动。你比如说,这个中间派有自己自成一体的哲学思路和立场,他可能就会在一些组织政策上按自己的理想形式来,而不是依据客观实际情况而定。如果把这些中间派对我们组织的参与度比作一个同心圆,我们的组织是最内一圈,那么往外挨着的一圈应该是学生保皇派,然后是安、托、西,然后最外面是修。</p>
-
-<p>统一战线的形式多种多样,具体是像第一次国共合作那样互相参与进对方组织、互相学习,还是像第二次国共合作那样各自独立互不统属,只是打击共同的敌人站在一起,这需要领导者视具体情况、作出最合适的判断。</p>
-
-<h4 id="论血统论">论“血统论”</h4>
-
-<p>1966年7月29日,北京航空学院附属中学出现一幅对联:“老子英雄儿好汉,老子反动儿混蛋”,横批是:“基本如此”,公开喊出了以血统划分好人坏人的口号。</p>
-
-<p>8月12日,已故前中国最高检察院副检察长谭政文的儿子,北京工业大学三系文革小组组长谭力夫和刘京联合写了一张题为《从对联谈起》的大字报,提出要把“老子英雄儿好汉,老子反动儿混蛋”作为党的阶级路线来实行。8月20日,谭力夫在一次辩论这副对联的大会上大肆鼓吹这种观点,使他在全国扬名。</p>
-
-<p>这副对联、谭力夫的讲话、以及他和刘京的大字报在中国掀起一股公开讲究家庭出身的风气。以高干子弟为首的学生红卫兵自称“红五类”,即来自革命干部、革命烈士、革命军人、工人和农民家庭。他们的对立面就是“黑五类”,即地主、富农、反革命分子、坏份子和右派分子及其子女。谭力夫又加上资本家和走资派,变成“黑七类”。当时,“黑五类”的子女被称为“狗崽子”,不准戴毛泽东的像章,不准唱毛泽东的语录歌,也不准参加红卫兵。</p>
-
-<p>不过指出这里荒唐的遇罗克却在那个年代付出了生命的代价。“文革”爆发后,遇罗克与几个同仁自办发行《中学文革报》,他在该报上连续发表了以《出身论》为代表的多篇争取自由和人权的檄文,并风靡海内外。</p>
-
-<p>《出身论》是遇罗克在文化大革命时期的一部作品。该书从唯物主义的角度批判了当时社会上广泛流传并造成严重不良影响的血统论。作者遇罗克在1966年发表文章反对姚文元批判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1970年3月5日,在北京工人体育场里,在排山倒海的“打倒”声中,27岁的遇罗克被宣判死刑,并立即执行。</p>
-
-<p>血统论是荒唐的这一点事实上非常正确,我们都知道思想和立场是没法靠基因遗传的。家长是资本家,孩子就一定也是资本家,这种思想实际上是唯心主义的,它没有坚实的唯物主义逻辑来支撑。事实上,血统论就是当权的老红卫兵(红五类子女)为了维护自己的特权地位而弄出来压迫当时已经是受压迫阶层的“黑五类”子女的。</p>
-
-<p>但是在今天的左圈出现的“反血统论”思潮的思路正确,但某种程度上形成了教条。当今社会的现实情况和文革时期不一样。许多人根本没搞懂血统论出现的机制和条件,凭自己臆想理解,搞出许多本本主义。</p>
-
-<p>遇罗克同志就说得很好:“它(对联)的错误在于:认为家庭影响超过了社会影响,看不到社会影响的决定性作用……实践恰好得出完全相反的结论:社会影响远远超过了家庭影响,家庭影响服从社会影响。”也就是说,在当时血统论不成立的最主要条件,就是当时的中国是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决定了其社会上的无产阶级的思想占社会主流,并无时无刻地影响社会上的每一个公民。</p>
+<p>上述观点的正确性,最最感动了大多数出席会议的俄国动物学家;希斐尔卓失——他的著作在鸟类学家和地理学家当中是很有名的——支持这些观点,并且还另举了一些例子来阐发这些观点。他说,有几种隼具有“一种适宜于抢掠的几乎理想的构造”,然而它们在退化,可是其他几种实行互助的隼却很昌盛。“另一方面,以一种合群的禽类鸭子为例吧,”他说,“一般说来,鸭子的机体不发达,但它们实行互助,从它们不计其数的变种和种类来看,可以说它们差不多是遍布于全世界。”</p>
-<p>但是在今天的中国,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早已被摧毁,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已经占主流了。在中国这样的一个官僚资本主义国家,其社会上的主流思想一定是资产阶级的思想,并从出生开始就无时无刻地影响社会上的每一个公民。现在私有制早已卷土重来,“子承父业”的社会基础是有的,这与当年公有制经济占绝对主导的社会不同。</p>
+<p>俄国动物学家的立即接受了凯士勒的观点,好像是很自然的,因为他们几乎每一个人都曾经有机会在亚洲北部和俄国东部无人居住的广大地区研究过动物界;凡是研究过类似的地区的人,是不可能不得出相同的结论的。我想起自己在和我的朋友,那多才的动物学家波利亚可夫一起在维蒂蒙地区考察时,西伯利亚的动物界所给我的印象。当时我们两个人对《物种起源》的印象还很新,可是我们要寻找同种动物之间的激烈竞争却一无所获。这种竞争在我们阅读达尔文的著作时,即使想到了第3章(第71页)的论点,也是我们预期会看到的。我们看见很多动物常常是联合起来,以适应不利的气候环境或对各种敌人进行斗争。波利亚可夫写了许多出色的文章论述各处的食肉动物、反刍动物和啮齿动物的互相依赖;我们亲眼看到许多互相帮助的事实,特别是鸟类和反刍动物在移居途中的互相帮助;甚至在有大量动物聚居的黑龙江和乌苏里江地区,尽管我竭力寻求,但也根少发现在较高级的同种动物之间存在着实际的竞争和斗争。在大多数俄国动物学家的著作中,也都提到过这种印象,这大概可以说明为什么俄国的进化论者那样拥护凯士勒的观点,而同样的观点在西欧的达尔文信徒当中却并不流行。</p>
-<p>但是在左圈不知从何时起,形成了一种风气,那就是当一个人说这个人是资本家的孩子,不能把他完全当同志看待,就要给这个人扣上“血统论”的帽子。这实际上和文革老红卫兵大扣帽子的行为没啥区别。在这种风气下,甚至形成了一种政治正确,把左圈里的资产阶级子女当成弱势少数群体一般保护起来,要是你通过攻击他们的出身来质疑他们的思想,你就要被打成“血统论”。</p>
+<p>当我们一开始研究生存竞争的两个方面——直接的和比喻的——的时候,给我们印象根深的头一件事就是互助的事例非常丰富,这不仅是如大多数进化论者所承认的为了繁育后代,而且还为了个体的安全和为了得到必需的食物。对动物界的许多大类来说,互助是通例。甚至在最低级的动物之间也可发现互助的事实,我们必须预期有一天会从研究微小的池塘动物的学者那里得知即使在用显微镜才能看见的生物当中,也存在着不自觉的互助。当然,除了白蚁、蚂蚁和蜜蜂以外,我们对于无脊椎动物的生活的知识还是极其有限的;但是,就从比较低级的动物来说,我们也可以搜集到一些确切合作的事实。蝗虫、蛱蝶、萤虫、蝉等等动物的不计其数的联合,实际上简直还没有人研究;可是它们的存在这一事实本身就指出它们一定是按照大体上相同于蚂蚁和蜜蜂为了移居而暂时联合的原则组织的。至于甲虫,我们已经有人仔细观察过埋尸虫之间互相帮助的事实。它们需要腐烂的有机物,以便在其中产卵和供给它们幼虫以食物,但是那些有机物不能腐烂得太快,因此它们便把在漫游中偶尔发现的各种小动物的尸体埋在土中。一般地说,这些埋尸虫都是单独生活的,但是当它们当中有一个发现了自己难以埋葬的老鼠或雀鸟的尸体时,它就会招唤四个、六个或者十个其它甲虫来会力完成这项工作;如果必要的话,它们会把尸体运到一个合适的土质松软的地方,十分周密地把它埋起来,从没有为了它们之中哪一个享有在这个埋好的尸体上产卵的特权而争吵。约格里迪奇在用两根棍子做成的十字叉上绑上一个死鸟,或者是在插在土中的棍子上挂上一个蟾蜍的时候,这些小小的甲虫也会以同样友好的方法集中大家智慧来克服人的计谋。这种协力合作的事情在蜣蜋当中也曾见到过。</p>
-<p>这些政治正确者一定要拿恩格斯当挡箭牌:“难道恩格斯不是资产阶级家庭出来的吗?”但恩格斯是个特例,世界上根本没有那么多恩格斯。有些人喜欢自比恩格斯实在是太狂妄了。中国近代史学家吕思勉曾经说过:“世上只有背叛阶级的个人,没有背叛阶级利益的阶级”,连不算资产阶级的小知识分子里,都充斥着资产阶级的思想,难道大资本家的子女背叛自己的阶级就这么简单?把刀尖对着自己本来就是一件难过登天的事,不是说把这句话写在QQ签名上就能做到的。</p>
+<p>即使在机体方面处于稍低级阶段的动物中,我们也可找到类似的例子。在西印度群岛和北美洲,有些陆蟹结成一大群一大群的,以便到大海去产卵;每一次这样的移动,都包含着它们之间的协力合作和互助。至于大莫鲁甲蟹(Limulus),我惊奇地发现(1882年在布列登水族馆)这种笨拙的动物在一个伙伴需要的时候能给予多大的帮助。它们当中有一只蟹仰面朝天地跌在水槽的一个角落里,它那小锅似的沉重甲壳使它不能回复原来的姿势,再加上角落里有一根铁杆,使它要想翻过身来更加困难。于是它的伙伴们前来援助,我用了一个钟头的时间来看它们如何努力援救它们被困的伙伴。它们一下来了两只,从下面推它们的伙伴,经过巨大的努力,终于把它扶正了,可是由于铁杆妨碍着它们完成援救工作,那个蟹又重重地仰跌下去。经过几番努力以后,援助者当中就有一只到水槽的深处去带来了另外两只蟹,这两只蟹用它们饱满的新力量开始来推动和扶起它们可怜的伙伴。我们在水族馆呆了两个多钟头,当我们离开的时候,我们又去看了一下那水槽,援救工作依然在继续哩!自我看见这件事以来,我不能不相信埃拉斯穆·达尔文博士所引征的叙述:“普通螃蟹在脱壳期间派一个没有脱壳或有硬壳的螃蟹在它旁边放哨,以防备海中的敌人来伤害这种处于没有防御状态的脱壳蟹。”</p>
-<p>要知道,恩格斯背叛自己的阶级开始于背叛自己的家庭,他与自己父亲的冲突极严重。恩格斯出生于德国巴门一个繁荣的商业家族,具有强烈的宗教精神,而对学习的轻视(甚至不允许恩格斯完成他的学业)使得它似乎不是培育社会主义知识分子的沃土。但恩格斯童年时代有很长时间是在他的外祖父家中度过的,他的外祖父是一个十分重视人文教育的知识分子,喜欢给小时候的恩格斯讲古希腊英雄神话,对恩格斯影响很大。这种对文化知识的渴求和决心做英雄人物的理想固化为恩格斯进一步成长、发展、提高自己的内在因素和动力,也促使他对父亲和家族的影响的叛逆心理逐步加强。恩格斯对文学的热爱和他父亲对他经商的要求的矛盾极大地激化了他们之间的矛盾,最后他父亲强迫他中学中途辍学被迫经商。出于各种原因,恩格斯排斥、甚至痛恨资本家的工作和生活,之后中年时的一段时间的经商经历事实上让他痛苦不堪。</p>
+<p>关于白蚁、蚂蚁和蜜蜂之间的互助事例,特别是通过罗曼斯、彼希纳和约翰·刘波克爵士的著作,一般读者都很熟悉,因而我只说很少的几点提示。如果我们拿一个蚁巢为例,我们不仅看到了每一种工作(如生育子孙、寻找食物、建筑巢穴和饲养幼虫等等),都是按照自愿互助的原则进行的,同时,我们还必须和佛勒尔一样,承认许多种蚂蚁的生活的主要基本特征是每一个蚂蚁有义务把已经吞在肚里并且已经部分消化了的食物和集体中的每一个向它索取的成员共享。属于不同种的或属于互相敌对的蚁巢的两个蚂蚁,偶尔互相遇到时,便彼此避开。但是属于同一个蚁巢或属于同一群巢穴的两个蚂蚁便会互相接近,用触须作几下问答的动作,并且“如果其中有一个饿了或者渴了,特别是如果另一个的嗉囊中很饱满时。……它将立刻索取食物”。接到这样要求的蚂蚁是从不拒绝的;它张开了颚,用一种适当的姿势,吐出一滴透明的流质给那个饥饿的蚂蚁舐食。把食物吐给另外一个蚂蚁吃,这在蚂蚁(自由的)的生活中是那么突出的一个特征,并且为了养活饥饿的同伴和幼虫都是那样经常地互相求助,所以佛勒尔竟认为蚂蚁的消化道是由两个不同的部分构成的,其中之一,即后一部分,是专供自己用的,另一部分,即前一部分,主要是供集体用的。如果一个嗉囊饱满的蚂蚁竟自私到拒绝喂养一个同伴,那它将被看成是一个敌人,甚或比敌人还坏。当它的亲族和另一个种的蚂蚁打仗时,如果它拒不援助的话,它们将比攻击敌人还要凶猛地反过来攻击这个贪心的蚂蚁。如果一个蚂蚁没有拒绝喂养属于仇敌方面的蚂蚁,那么它将被后者的亲族当作朋友看待。所有这些情况都是经过最严密的观察和确切的实验所证实的。</p>
-<p>在青年时代,亲眼目睹工人阶级悲惨的生活状况对恩格斯的思想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恩格斯家庭周围都有许多工厂企业,他在上下学时就能直接接触到这些工人。1839年恩格斯19岁时写了一篇公开发表的著名的政论性文章《乌培河谷的来信》。文章以极其鲜明的笔调展示了乌培河谷地区乌烟瘴气的社会风貌,描述了虔诚派教士的迷信活动和他们的专横、贪婪、伪善和愚蠢的嘴脸,同时以大量的笔墨淋漓尽致地描绘了乌培河谷地区工人的悲惨苦难生活。现实生活中的一系列现象,经常使恩格斯对资产阶级编织的美好谎言产生了质疑。这种感性经历无疑导致恩格斯最终献身于无产阶级的解放事业,并为寻求一条无产阶级解放的正确道路的深层次的重要原因。同时说明他已经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开始站在革命民主主义和工人的立场上投身到反对剥削制度的斗争中去。</p>
+<p>蚂蚁这个分成一千多种的大科动物,其数目是那么多,以致巴西人竟说巴西是属于蚂蚁而不是属于人的;在这个科里,同一个巢或同一个巢穴集团的成员之间是不存在竞争的。无论不同的种之间的斗争是多么厉害,也无论在战争时有着什么样的暴行,但集体内部的互助、已成习惯的自我献身和经常为了共同福利的自我牺牲,都已经成为法则。蚂蚁和白蚁废除了“霍布斯式笔下的那种斗争”,因此它们生活得更好。它们那种奇妙的巢穴,也就是它们的建筑,在比例大小方面超过了人类的建筑;它们修筑的道路和在地上的拱形走廊,宽阔的大厅和粮仓,它们的谷物田、谷粒的收获和使谷粒“麦芽化”;它们孵卵和养育幼虫的合理方法,以及建造特别的窠巢以饲养蚜虫——林内美妙地称之为“蚂蚁的乳牛”——的合理方法,最后,它们的勇敢、胆量和优越的智慧,所有这些都是它们在繁忙和辛勤的生活的每一个阶段中实行互助的自然结果。这种生活方式,其结果必然会发展蚂蚁生活的另一个特征:个体的主动性的巨大发展——它反过来又显著地促成了高度而复杂的智力的发达,这样的发达,使人类的观察者也不能不有很深的印象。</p>
-<p>恩格斯青年时代的欧洲,是一个左翼思想和运动蓬勃发展的大陆。从英格兰到俄罗斯、从蒲鲁东到费尔巴哈,整个欧洲每一天都浸泡在不断迭新的左派思想中,恩格斯不可能不受影响。恩格斯在来到柏林后,迅速加入了青年黑格尔派——一群想运用黑格尔的思想特别是辩证法和否定性的思想对当时的宗教和政治进行批判的年轻知识分子的团体。1842年,恩格斯在科隆与他一直投稿的《莱茵报》的编辑之一莫泽斯·赫斯见面,赫斯是第一个在青年黑格尔派中宣讲共产主义的,这对恩格斯的思想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之后恩格斯来到英国曼彻斯特,亲眼看到了世界上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人的状况,并会德国写下了《英国工人阶级状况》。在这期间,他与父亲的矛盾愈发严重,并最终导致他决定离开德国。</p>
+<p>在动物的生活方面,即使我们所知道的只不过是一些关于蚂蚁和白蚁的事实,我们也可以有把握作出这样的结论:互助(它导致互信,这是勇敢的第一个先决条件)和个体的主动性(智力发达的第一个先决条件)在动物世界的进化中,是比互相斗争更具有无限重要性的两个因素。事实上,蚂蚁没有任何“保护性”而仍能兴旺,可是自卫特性对于单独生活的动物来说是不可缺少的。蚂蚁的颜色使它很容易为敌人发现,在草地和森林中,许多种蚂蚁所建的高大巢穴也是一望可见的。它浚有坚硬的甲壳的保护,无论它的针刺在几百根刺入一个动物的皮肉时是多么危险,但对一个蚂蚁的防御来说却是没有多大价值的;而蚂蚁的卵和幼虫在许多居住在森林中的动物看来又是一种美味的食物。可是,成千上万的蚂蚁并没有受到鸟类或甚至食蚁兽的太大摧残,反之,它们却为此它们强壮得多的昆虫所畏惧。当佛勒尔在一个草地上倒出一口袋蚂蚁时,他看见“蟋蟀跑开了,听任蚂蚁抢夺它们丢下的洞穴;蚱蜢和蟋蟀向四方逃走,蜘蛛和甲虫也放弃了它们的捕获物,以免它们自己变成蚂蚁的捕获物”。经过一场战争(在战争中有许多蚂蚁为了共同的安全而牺牲了)以后,连黄蜂的窠也被蚂蚁占领了。甚至最敏捷的昆虫也不能逃脱,佛勒尔常常看到蝴蝶、蚊虫和苍蝇等被蚂蚁出其不意地袭杀。蚂蚁的力量在于互相援助和互相信任。如果说蚂蚁——且不谈更为发达的白蚁——在智力方面居于整个昆虫纲的首位,如果说它们的勇气只有最勇猛的脊椎动物才能匹敌,如果说它们的头脑——用达尔文的话来说——“是世界上最奇妙的微小物质之一,也许比人的头脑更为奇妙”,那么这难道不应归功于在蚂蚁的社会中互助完全代替了互争这一事实吗?</p>
-<p>欧洲工人阶级风起云涌的运动也对恩格斯的思想产生了巨大的影响。1831年法国爆发里昂工人起义,1842年英国爆发宪章运动,1844年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1848年欧洲革命等等无产阶级运动,无疑让恩格斯看到了无产阶级的强大力量。</p>
+<p>蜜蜂也是这样。这些小小的昆虫(它们本来很容易被许多鸟类所捕获,它们的蜜也被从甲虫到熊的各纲动物所垂涎)也没有从拟态或其他方面得到任何自卫的特性,而没有这种特性,一个单独生活的昆虫是很难逃脱被彻底地毁灭的。但是,由于蜜蜂实行了互助,因而它们获得了我们所知道的广泛发展,获得了我们所称赞的智力。由于共同工作,它们使它们的个体力量增加了若干倍;由于临时分工和每一个蜜蜂在必要时能进行各种工作的能力的结合,它们获得了任何一种单独生活的动物(不管它是多么强壮和有多么好的武装)所不能指望的安全和福利。它们的合作,在人不知道利用充分计划的互助的情况下,往往比人还要成功。所以当一群新蜂要离开蜂箱虫寻找一个新住所时,许多蜜蜂就会预先到附近去探察一下;如果它们发现了一个适于居住的地方,例如一个旧篮子或任何这类的东西,它们就把它占领下来,把它弄得干干净净的,并且加以保护,有时候要保护整整一个星期之久,直到这群新蜂来到那里定居下来。但是,有多少移居到新土地上的人只因不了解他们力量联合起来的必要性而死亡在那里!由于蜜蜂懂得集中它们个体的智慧,它们能适应预料不到的或者不同寻常的恶劣环境,如巴黎博览会上展出的蜜蜂就能用它们树脂似的蜂蜡把箱盖固定到嵌在它们蜂箱板里的玻璃片上。此外,它们毫无喜好杀戮的表现,也没有喜欢无益争斗的习性,虽然许多作者总认为动物有这种癖性。守卫蜂箱进口的哨兵毫不留情地杀死那些企图到蜂箱里去抢劫的蜜蜂;可是,因为搞错了地方而飞来的陌生蜜蜂则不会受到伤害,特别是那些带着花粉飞来的或者是易于迷路的小蜜蜂,更不会受到伤害。除了确有必要时以外,它们是不会进行战争的。</p>
-<p>而真正让恩格斯思想转变的,是他自觉投身到了工人阶级反抗资产阶级的阶级斗争实践中。如果没有亲身参与实践,恩格斯很可能最多变成一个西马教授那样被资产阶级老爷豢养在大学里的宠物。在曼彻斯特期间,恩格斯开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对被剥削阶级生活、工作、斗争全方位的调查研究。在这段时间内,他边调查边写文章,发表在公开刊物报纸上。后面又加入了青年黑格尔派,并在伦敦加入正义者联盟,而后在1848年为马克思主编的《新莱茵报》充当记者。1849年莱茵省和南德意志爆发了激烈的民众起义,恩格斯用军事才能为起义者效力。正是因为青年时的恩格斯广泛且深入地参与到工人运动当中,他才能将自己的立场彻底转变到工人阶级这边,这不是简单地凭借学习理论就能做到的。</p>
+<p>由于在蜜蜂当中仍然存在着残忍和懒惰的本性,而且往往由于环境促使它们又将显现出来,所以蜜蜂的合群性就更加对人有启发性。大家都知道,经常有一些蜜蜂宁肯过抢劫的生活而不愿过工蜂的勤劳生活,在食物缺乏和食物特别丰富的时候,都将使这个掠夺阶级为之增加。当我们的谷物已经收获回家,草地和田野里的谷物已经所剩无几的时候,抢劫的蜜蜂就更加经常到来。另一方面,在西印度群岛的甘蔗园附近和欧洲炼糖厂的周围,抢劫、懒惰和吃得迷迷糊糊的情况在蜜蜂当中就更为普遍了。我们由此可见,在蜜蜂之中还依然存在着反群居的本能,但自然选择必定会继续淘汰它们,因为归根到底,团结的实践证明它比具有掠夺倾向的个体的发展对物种更为有利。那些最狡猾的和最阴险的被淘汰了,让位给那些懂得合群生活和互助利益的蜜蜂。</p>
-<p>所以事实上“恩格斯”的诞生条件是及其苛刻的,和恩格斯在同一个屋檐下长大的他的亲妹妹、弟弟就自始至终都不赞同恩格斯所走的背叛其家庭的道路。在童年时代受到不同于主流的教育、对家长的叛逆、亲身接触工人阶级的生活、经历工人运动、接触并学习最新的革命思想、遇到导师和同志、主动投入工人运动实践中,这些造就恩格斯思想转变的事件有一定必然性,但也有极大的偶然性。</p>
+<p>当然,无论蚂蚁或蜜蜂,甚至白蚁,都不可能具备包括到整个种的更高度团结的观念。在这方面,它们显然没有达到即使在我们政治、科学和宗教的领袖人物中也尚未具有的发展程度。它们的爱群居的本能很难超出蜂箱和蚁巢的范围。不过,拥有不少于两百个巢穴的巢群的两个不同种的蚂蚁(Formica exsecta和F. pressilabris),业经佛勒尔在丹德山和萨勒福山发现并有所描述。佛勒尔认为,这些巢群的每一个成员都认识所有巢群中的其他成员,它们都参与共同的防御。在宾夕法尼亚,麦克库克先生发现了整整一个拥有一千六百到一千七百个巢穴的筑墩蚁的族,全体蚂蚁互相之间都互通信息;贝茨先生曾经指出,在“园地”的广大面积上到处都是白蚁的土堆,有些巢穴成了两、三种蚂蚁的避难所,这些巢穴大部分是用拱形通道或拱廊连接起来的。因此我们发现,甚至在无脊椎动物之间也采取了一些措施把同种结合成更大的组织来互相保卫。</p>
-<p>在当今的中国,“恩格斯”是否有诞生的可能呢?还是有的,但真没有多大。首先并没有那么多人敢于背叛自己的家庭,因为父母控制着孩子的经济命脉,父母对孩子事实上是独裁的,而且父母的思想对孩子灌输是从小就开始的,背叛家庭意味着背叛自己以前的信仰和现在衣食无忧的美好生活,试问多少“十指不沾阳春水”的资产阶级小孩能够忍受那种艰苦的革命生活?然后富家小孩也很难有像恩格斯那样对知识的渴求,尤其是政治方面的。我见过不少富家子弟,比起学习他们更喜欢打游戏、动漫一类的娱乐活动,这也怪不得他们,因为在当今社会,学习就是赚钱的工具,他们既然不用赚钱,自然也没必要学习。还有现在的中国其实阶级隔离是挺严重的,富人基本上看不到那些工人的生活,现在工人的生活区里富人区可远着呢,富人也不会把自己的孩子带到穷人居住区去。</p>
+<p>现在进一步谈到较高级的动物,我们发现在它们当中有着更多的为了会种可能目的而有意识地互助的例子。然而我们必须承认,我们对高级动物的生活的知识依然是很不完备的。虽然第一流的观察者们收集了大量的事实,可是我们对于动物世界的某些属科还几乎是一无所知。关于鱼类的可靠资料特别稀少,这一部分是由于观察的困难,一部分是因为对这个问题还没有给予应有的注意。至于哺乳动物,凯士勒已经指出,我们对它们的生活方式所知是多么少。它们之中有许多是习惯于夜间活动的;有些是隐藏在地下的。至于反刍动物的那些合群生活和移居最能引起我们的兴趣,可是它们是不让人们接近它们的群的。我们主要是在鸟类方面拥有最广泛的资料,但我们仍然对许多种鸟的合群生活知道得很不完备。不过,我们不必埋怨我们缺乏经过充分证实的事实,因为这从下面的叙述中就可看到我们并不缺少。</p>
-<p>然后最难的是,现在的中国的工人运动只能说刚冒出了一丢丢火星子,工人运动零零星星,而且没有起到多大的社会影响,富人的小孩大概率也就当成是“恶意讨薪”之类;至于左翼思想,看看网左目前的状态,很难说思想有什么进步,基本上还在重新开始搬运马列毛思想的阶段,那些富人小孩到了网上可能更多地是摆着居高临下的架子,像“天山上下来的王明”一样嘲讽网左们。要说遇到革命导师和同志,富人有富人的圈子,和穷人的圈子基本不相交,富人的圈子里有马列毛主义者?我要打个大大的问号。你要说那种大学马原教授或者党员应该还是有的,但他们大多也都是为特色辩护的“鹿克思主义者”,真正的、站在工人阶级立场的人我认为基本不可能会有。</p>
+<p>我不打算详谈雄的和雌的为繁育后代和为在后代的最初生活阶段中供给它们食物,以及为共同猎取食物的联合;但是我不妨顺便提一下,这样的联合是通例,即使对最不合群的食肉动物和凶猛的禽类来说,也是一样;我们可以说,这种联合的特殊意义在于:即使在其他方面表现最残酷的动物在这方面却也表现了较温和的情感。还可以补充一点,在食肉动物和猛禽当中,大于家庭的联合还很少见,这种情形,虽然大部分是由于它们猎取食物的方式所致,但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解释为由于人类的迅速增长在动物世界中所引起的变化。至少值得注意的是,有几种动物在人烟稠密的地区过着完全单独的生活,然而同是这种动物或和它们最相近的动物,在无人居住的地区却是喜欢群居的。狼、狐狸和几种猛禽都可以作为这一情况的例证。</p>
-<p>至于主动投入工人运动实践中,这个基本上就属于最高难度了。对于资产阶级的小孩来说,他们理解的投入实践可能也就是整天在网上辩经,然后看点高级哲学书之类。要说去参加现实中的工人运动,他们就得想想,家里的资产还要不要了?家族的人脉和地位还要不要了?现在衣食无忧的生活还要不要了?要是真去参加,这些东西可都要不了了!</p>
+<p>然而,对于我们讨论的问题来说,不超过家庭关系的结合的重要性较小,何况我们知道,有许多联合只是为了一般目的,例如猎食、互卫,甚至纯粹为了共同享受生活。奥杜邦曾说过,有时候老鹰也联合起来猎取食物,他对两个秃鹰(一雄一雌)在密西西比何上猎食的描写,是以其生动的笔法闻名的。但在这类观察中,最可靠的是希斐尔卓夫所作的观察。他在研究俄国草原地方的动物时,有一次看见一只完全属于群栖种的鹰(白尾鹰)在高空中飞翔,它静静地绕着大圈子盘旋了半个钟头,这时候突然听到它发出了刺耳的吟声。不久,另外一只鹰就发出了回声,并向它飞来,接着,第三只、第四只,直到一齐飞来了九只或十只白尾鹰,不一会儿它们就飞得不见了。下午,希斐尔卓夫走到他看见白尾鹰飞去的地方,借着草原上的一个高坡的掩蔽,他走近它们,发现它们围着一匹马的尸体。那些年老的鹰(照例由它们先吃——这是它们的礼节)这时已经站在附近的草堆上担任放哨,而较小的鹰则在吃着它们的盛餐,旁边还围着一群群的乌鸦。希斐尔卓夫根据这个和类似的观察,断定白尾鹰为了猎食而结合一起;当它们都飞到很高的空同时,如果它们有十只的话,就能总览至少二十五平方英里的一片地区;只要其中任何一只鹰一发现了什么东西,它就告知别的鹰。当然,有人会说,第一只鹰的单纯的本能叫声,甚至它的动作,同样可以把几只鹰带到猎获物那儿来。可是在这个问题上,有说明它们互相通知的有力证据,因为这十只鹰在飞到猎获物那里以前先聚集到了一起。希斐尔卓夫以后叉有几次机会证实白尾鹰常常因为饱餐尸体而集合到一起,它们之中有些(首先是年幼的鹰)在别的鹰吃东西时,经常是在旁边担任放哨的。事实上,白尾鹰——最勇敢和最善于猎食的猛禽之一——完全是一种群栖的鸟类,布利姆说,当它被捕获以后,它很快就和饲养它的人发生密切的情谊。</p>
-<p>一无所有的人最无所畏惧,这话是很有道理的。无产者一无所有,所以他除了造反没得选;资产者锦衣玉食,去造反要放弃的太多太多,成本太高,而且还一直有后路。</p>
+<p>合群性,是很多种猛禽的共有特征。巴西鸢——最“鲁莽的”强盗之一——也是最喜欢群居的鸟。达尔文和别的博物学家已经描述过它们猎取食物的联合,下面是一个事实:当它捕到一个太大的东西时,它就招唤五、六个伙伴来把它搬走。经过一天的忙碌以后,它们常常从十英里或更远的地方飞来,结伙到一棵树上或灌木林去过夜,还经常发现有几只兀鹰,特别是多尔比尼所说的“它们真正的朋友”——玉鸡和它们在一起。据札鲁得尼说,它们在别的大陆和外里海的荒野上,也有一起巢居的习惯。群居秃鹰——最强壮的兀鹰之一——就是由于喜爱群居而得名的。它们成群地在一块儿生活,显然爱好群居,当它们高飞到天空中游戏时经常是成群结队的。“它们在极其友好的气氛中生活,”勒瓦兰说道,“在同一个洞穴里,我有时候找到离得很近的窠巢达三个之多。”巴西的鸟拉布兀鹰也和白嘴鸦一样,甚至比它们更爱群居。埃及的小兀鹰亲密地生活在一起。它们结队在空中游戏,晚上聚在一块儿过夜,早晨一块儿去寻找食物,它们之间连最轻微的争吵也从未发生过;这是有充分机会观察它们生活的布利姆证实过的。红脖隼也是大群地聚集在巴西的森林里,茶隼(Tinnunculus cenchris)离开欧洲以后,在冬天到达亚洲的森林和草原时,也是结成许多大群的。在俄国南方的草原上,它们是(或更确切地说,以前是)那么样的合群,以致诺特曼看见它们和其他的隼(Falco tinnunculus、F. œsulon和F. subbuteo)结成一群群的,每当晴天的下午大约四点钟的时候,聚在一块儿游戏,直到天黑以后很久。它们大家一齐飞起来,排成一条直线,向着某个选定的地方飞去,到达那里以后又立刻按照原来的路线飞回来以便再飞。</p>
-<p>2020年的时候,左圈中有一个挺出名的人,月华,可能不少读者都听说过他。这个人一开始经常在QQ空间里更新一些马列毛的帖子,后来不知道怎么和一个叫“泉州马克思主义学会”(简称泉马)的组织发生了矛盾,每天更新一些攻击泉马的内容,类似于“泉马是一帮初中生想要炸掉三峡大坝”之类,然后他被泉马扒出来家里是金融资本家,当时我记得帖子下面一大群月华的粉丝拿恩格斯为他辩护。然后后来泉马被光明联盟端掉了,他好像也参与了,这是我单方面从一个我在外网认识的光明联盟成员那里看到的,不确定,但至少是被光明联盟利用了。结果在那之后,月华的帖子逐渐地越来越少发马列毛主义的内容,甚至有一次公开宣称自己支持自由主义,然后就越来越变成了一个新自由主义者。然后好像在年末的时候,月华突然宣布他去荷兰留学了,之后就石沉大海再没音信了,不知道当初那些为他辩护的人怎么想。月华可以说是一个失败的“恩格斯”的例证。</p>
+<p>只是为了飞翔的快乐而成群地飞翔,这在会种鸟类中是很普遍的。“特别是在汉柏地区,”迪克生写道,“在8月底经常有大群的鹬鸟在泥洲上空飞翔,在那里过冬……这些鸟的动作极其有趣,它们大群回旋飞行,散开会拢,其精确的程度好像受过训练的军队。在它们当中还混杂着单独的沙锥鸟、海云鸟和环颈鹬。”</p>
-<p>我还见过一个也是金融资本家家庭的左人,这个人虽然说是左人,但实际上就是我在《论中间派》一篇中提到的“辩经西马”,此人态度十分跋扈,和谁讲话都是一副“举世皆浊我独清”的高高在上的姿态,哲学术语乱飞就不提了,还一反唯物主义群众史观,说什么“我建议我们用术语来聊天”“大规模发动群众的时代已经过去了”“现在要期待革命发生只能让所有群众变成哲学家”之类的可以说是精英主义的言论,十分看不起毛。由此可以看出虽然此人接触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但是他的生活经历和社会地位让他无法形成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他只能说是一个研究过马克思主义的学者。</p>
+<p>不可能在这儿把鸟类的联合猎食情况都一一列举出来;但企鹅的捕鱼结合肯定是值得我们注意的,因为这些笨拙的鸟在联合中表现了优良的秩序和智慧。它们常常结成许多大队去捕鱼,在选定一个适当的水湾以后,它们便面对岸边围成一个广阔的半圆圈,一步步地向岸边走去,从而缩小这个半圆圈,把包围在圈里的鱼完全捕食。在窄小的河流和运河上,它们甚至分成两个队,每队围成一个半圆圈,一步步地会会起来,好似拖着长渔网的两队人彼此会合起来捕捉两个鱼网之间的鱼一样。夜晚来临时,它们飞到休息的地方——各群休息的地方是不变的——,从来没有人看见过它们为了争夺水湾或休息的地方而互相争斗。在南美洲,塘鹅结成拥有四万到五万只的大群,其中一部分在睡觉,另一部分别担任守卫,而其余的塘鹅便去捕鱼。最后,如果我不谈一下常被诽谤的家麻雀是多么忠实地和它所属的集体的每一个成员分享它所发现的任何一样食物的话,那我便对它们有失公平。希腊人早就知道这个事实,它所以留传下来,是一个希腊演说家有一次说(根据我的记忆):“当我向你们讲话的时候,有一只麻雀已经去告诉别的麻雀说,一个奴隶把一袋谷物掉落在地上,于是它们都到那里去吃谷粒了。”并且,现在我们很高兴地发现,这个古代的观察已由葛尼先生在最近出版的一本小册子中加以证实,葛尼确信家麻雀常常相互告知哪里有食物可以窃取;他说:“甚至在远离庭院的地方打了一堆麦子,院子里的麻雀也总会使它们的嗉囊充满麦粒。”的确,麻雀极其注意保护它们的领地,不使它受外来者的侵犯;所以卢森堡公园中的麻雀拼命同一切企图来分享公园和游客的好处的麻雀作战,但在它们集体的内部,它们便充分地实行互助,虽然偶尔在最要好的朋友之间当然也发生一些争吵的事情。</p>
-<p>政治正确的“反血统论”其实只是血统论的另一个极端。现在左圈中的这种风气事实上已经陷入了政治正确的漩涡,甚至有的搞成了饭圈思想,就比如月华的粉丝们就真的和饭圈一样,不分青红皂白地挺自己的“爱豆”,这是绝对不可取的。</p>
+<p>在禽类中,同猎同食是那么常见的一种习惯,所以用不着再引更多的例子来说明,必须把它看作是一个确定不移的事实。至于这种结会形成的力量,那是显而易见的,用不着证明。最强壮的猛禽也难以对付结合到一起的我们喜爱喂养的小鸟。即使是鹰——甚至凶通有力的岩鹰和可以用脚爪抓走兔子或小羚羊的老雕——也被迫把它们的猎获物让给一群群的乞食的鸟——鸢,它们一看见老鹰找到了一个美味的猎物便照例去追赶它。鸢也追赶敏捷的鱼鹰,抢走它捅获的鱼,但是没有一个人看见过鸢鸟为了争夺这种窃取的猎物而互相争战。在克古仑岛上,库斯博士看见猎海豹的人所说的海鸡(Buphagus)追赶海鸥,要它们吐出嘴里的食物,而另一方面,一旦海鸡飞近海鸥等的住地时,海鸥便和燕鸥联合起来逐走它们,特别是在伏巢期间更是这样。身体虽小但极其敏捷的田凫大胆地攻击食肉的猛禽。“看它们攻击一只秃鹰、一只鸢鹰、一只乌鸦或一只鹰,是最有趣的事情。我们会觉得它们有胜利的信心,也看见猛禽的愤怒。在这种情况下,田凫互相之间全力援助,它们的勇气随着它们的数量的增加而增加。”田凫真可以无愧于希腊人给它们取的“良母”这个名称,因为它们总是保护其他的水鸟,使之不受敌人的攻击。我们在花园中常常看到的身长不过八英寸的小白鹡鸰(Motacilla alba),也能强迫鹞鹰放弃它们的猎食。“我总钦佩它们的勇气和敏捷,”老布利姆写道,“我相信唯有隼才能捕捉它们……当一群白鹡鸰逼得一只猛禽退却的时候,它们使空中都回响着它们胜利的叫声,然后它们就飞散了。”它们为了追逐敌人的这个特殊目的而集合起来,也如同我们所看见的另一种情况一样:当森林中的所有鸟雀发现一只夜鸟在白天出现时,它们便飞起来,一起——食肉的猛禽和无害的小歌鸟——丢追逐这个陌生的鸟,使它回到原来隐藏的地方。</p>
-<p>左圈中主要还是以学生等小知识分子为主,对于学生思想的分析可以参见我之前写的《建群即建党-网络左群最好的归宿》一篇。小知识分子是脱产阶级,他们无法直接和社会建立物质联系,所以他们的立场极大概率和自己的家庭同步,而思想也极容易受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影响,而这三者无一不是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机器。资本家出身的人的立场是否改变,要看他的物质基础是否改变,也就是他是否真的愿意放弃自己这辈子的优渥生活、放弃自己高高在上的社会地位,投入到穷人的运动中去。</p>
+<p>鸢、秃鹰或鹰和野鹡鸰这样的小鸟之间,在力量上是多么悬殊,然而这些小鸟以它们共同的行动和勇敢,证明它们比有强壮的翅膀和武装的强盗还优越!在欧洲,鹡鸰不仅追逐可能危害它们的猛禽,而且还追逐鱼鹰,它们的目的“不是为了要伤害它,而是为了好玩”,据叶尔登博士税,在印度,穴鸦之追逐“戈文达”鸢,“只不过是为了取乐”。韦德公爵看见巴西的鸟拉布秃鹰(urubitinga)被不计其数的一群群的大嘴鸟和反舌雀(这种鸟近似我们的白嘴鸦)包围起来,受它们的嘲弄。他说:“老鹰总是十分悄悄地忍受这种侮辱,但有时也会捕捉一只嘲弄它的鸟。”在所有这些事例中,在体力方面虽然比猛禽差得很多的小鸟,却以共同的行动证明它们胜过猛禽。</p>
-<p>但总的来说,辨别一个人是否是真正的同志,还是要“重在表现”。遇罗克同志的《出身论》里有这样一段话:</p>
+<p>但是共同生活在个体安全、生活享受和智力发达方面所起的最显著的效果,是要从两大科鸟类——鹤与鹦鹉——的身上才能看到的。鹤是极爱群居的,不仅和它的同类,而且和大多数水鸟都有极其良好的关系。它们的小心谨慎和它们的智慧真令人惊异;它们在顷刻之间就能洞察新的环境,并根据这种环境来活动。它们的哨兵经常在一群吃食或休息的鹤周围守卫,猎人们深深知道要接近它们是多么困难。如果它们受到了人的突然袭击,那么它们不经过先派一个单独的侦察兵,然后再派一群侦察兵去巡查一遍,是决不回到原地方来的。当侦察队回来报告那里没有危险的时候,第二批侦察便被派去证实第一次的报告,以后全群才会出动。鹤和种类相近的鸟结成真正的朋友;除了同样有合群性和高度智慧的鹦鹉以外,没有别的鸟在被捕到以后能像鹤那样和人类发生真正的友谊。“它把人不是看成主人,而是看成朋友,并且竭力表示这一点,”布利姆从许多的亲身体验中得出这样的结论。鹤从清晨直到深夜都在一直不停地活动,但只是在早晨用几个钟点的时间去寻找食物(主要是蔬食),一天之中其余的时间都用在集体生活上。“它拣起小木片或小石头,把它们抛在空中,并试着去接住它们;它弯着颈项,张开翅膀,舞着、跳着、到处跑着,想用种种方法表示它的好兴致,它始终保持着优美文雅的姿态。”由于它们生活在集体中,所以它们几乎遇不到敌人,虽然布利姆有时候看见它们当中有一只被鳄鱼攫住,但他写道,除了鳄鱼以外,他不知道鹤还有其他的敌人。它们用个个皆知的谨慎行动避开一切敌人;它们通常都能活到很长的年岁。因而难怪鹤不需要养育许多子孙以保存自己的种,它们一般只孵两个蛋。至于它们的高度智慧,只说一句就够了:所有的观察者都一致承认,它们的智力很使我们联想到人的智力。</p>
-<blockquote>
- <p>出身和成份是不能相提并论的。有一段对话是很耐人寻味的。甲(是个学生):“你甚么出身?”乙:“你呢?”甲:“我红五类,我爸爸是工人。”乙:“那我比你强,我就是工人。”</p>
-</blockquote>
-
-<p>这就是说,不管这个人出自于什么家庭,哪怕他家在全世界开厂子,只要他的立场在工人阶级一边,他就是同志;哪怕他祖上三代都是工人,他要是立场站在资产阶级一边,那他就是敌人。但是我还是要再说一下,《出身论》发表于毛时代,当时的社会和学校影响和今天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方向。在资产阶级法权被根除前,社会上每个人都会受到它的影响,即便是正宗的工人也可能为了金钱利益就叛变自己的阶级,更何况在资产阶级法权根深蒂固的当今社会呢?</p>
-
-<p>为了防止有二极管抬我杠,我在这里总结一下,这篇文章不是为了给血统论正名,本文章的立场是反对血统论的。本文的核心论点是反对当今左圈存在的一种,把所有资本家家庭出身的网左都当成新一代恩格斯的这种类似于政治正确的风气。毛主席教导我们要“实事求是”,对于一个人的成分判断,还是要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p>
-
-<h3 id="后记">后记</h3>
-
-<p>历时四个月,我终于完成了这篇总字数高达五万两千多字的《网左实践总结》,这是我目前写过字数最多、耗时最长的一篇文章了。不过我最终还是完成了它,在这里我得夸夸我自己。希望这篇《网左实践总结》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也尽量从“网左”往“线下左”发展,后面争取写个《线下实践总结》。</p>
-
-<p>“马丁零”这个名字其实是我随便想出来的,因为我本人胃不好,所以我就取了胃药“吗丁啉”的谐音。我其实还是挺喜欢这个名字的,因为是真的接地气啊,听着就一种干事儿的人的感觉,还有个“零丁洋里叹零丁”的寓意,雅俗共赏了属于是。</p>
-
-<p>然后这近三年的网左经历实在是让我见识到了什么叫“小资产阶级的多样性”,遇见了不少让我感到失望的人,但也是有真正的同志的。最后以鲁迅先生的一段话作为结尾吧:</p>
+<p>另一种极其合群的鸟是鹦鹉,大家都知道,它的智慧的发达在鸟类中占有最高地位。布利姆是那么美妙地总括了鹦鹉的生活方式,所以我不如把下面一段照样翻译出来:</p>
<blockquote>
- <p>近来很通行说青年;开口青年,闭口也是青年。但青年又何能一概而论?有醒着的,有睡着的,有昏着的,有躺着的,有玩着的,此外还多。但是,自然也有要前进的。——鲁迅《华盖集·导师》</p>
+ <p>“除了在交尾期以外,它们都是结成大的集体或成群生活的。它们在森林中选定一个地方栖居,此后便每天早晨出去寻找食物。每一个群的成目都忠实地互相依恋,并且同甘共苦。它们在早晨一起到田野、花园或是树上去吃果子。它们布置岗哨守卫整个群的安全,并且注意它们的警报。遇有危险的时候,它们便一起飞走,彼此帮助,一块儿同时回到它们栖息的地方。一句话,它们始终是紧密团结生活在一起的。”</p>
</blockquote>
-<p>(全文完)</p> 番茄米线 “网左”总体来说确实是进步的,他们要比一些麻木者、漠不关心者和肉食者进步得多,他们是在资产阶级残酷压迫下抱团取暖的、可以接触到网络生活的群众。而“网左”形成的“左圈”也为许多来寻找答案的迷茫者,如一年半前的我,提供了资源和平台。 走向更进步的联合体 1979-06-01T11:30:00+07:30 1979-06-01T11:30:00+07:30 https://agorahub.github.io/pen0/heros/HeidiHartmann-a1_l-towards-a-more-progressive-union <p>女性主义社会主义者,必须组织一种既解决反对父权制,也解决反对资本主义的斗争实践。我们必须坚持要创建一个相互依赖、认同解放而非耻辱的社会。</p>
-
-<!--more-->
-
-<p>本文认为,马克思主义和女性主义之间的关系,在迄今为止的任何形式上都是不平等的。虽然马克思主义方法和女性主义分析对于理解资本主义社会以及女性在这些社会中的地位都是必要的,但事实上女性主义一直处于一种从属的地位。本文对“女性问题”上的马克思主义和激进女性主义作品都提出了挑战,并认为我们不得不对父权制和资本主义的结合进行严肃分析。我们希望这篇论文能如它所应当的那样,引起相当大的辩论。</p>
-
-<p>马克思主义与女性主义的“婚姻”就像英国普通法中描绘的夫妻婚姻:马克思主义与女性主义是一体的,这个一体即马克思主义。最近试图整合马克思主义和女性主义的尝试对作为女性主义者的我们来说是不合理的,因为它们将女性主义斗争纳入了反对资本的“更大的”斗争中。为了进一步继续我们的比喻,我们要么需要一段更健康的婚姻,要么我们就干脆离婚。</p>
-
-<p>在这场婚姻中的不平等,就像大多数社会现象一样,并非偶然。许多马克思主义者通常认为,女性主义往最好了说也是不如阶级冲突重要的,往最坏了说就是工人阶级的分裂。这种政治立场产生了一种分析,将女性主义吸收到阶级斗争中。此外,马克思主义对资本的分析能力掩盖了它在性别歧视方面的局限性。我们将会在这篇文章提出,虽然马克思主义分析为历史发展规律,特别是资本发展规律提供了必要的见解,但马克思主义的分类方式是完全忽视性别的。只有专门的女性主义分析才能揭示男女之间关系的系统特征。然而,女性主义的分析本身是不充分的,因为就目前看来它忽视历史,并且尚不是完全的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的分析,特别是其历史和唯物主义的方法,以及女性主义的分析,特别是对父权制作为一种社会和历史结构的认同,必须被放在一起分析,如果我们希望能够理解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和其中女性的困境的话。本文为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分析提出了一个新的方向。</p>
-
-<p>我们讨论的第一部分探讨了几种马克思主义对我们的“女性问题”的解决方法。然后,在第二部分中我们转向激进的女性主义者的作品。在注意到激进的女性主义对父权制定义的局限性之后,我们提出了我们自己的定义。在第三部分中,我们利用了马克思主义和女性主义的双方的优势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和妇女的现状都提出了建议。我们尝试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来分析女性主义的对象,纠正近期社会主义女性主义作品中的不平衡,并提出了一个对我们当前的社会经济构成的更完整的分析。我们认为,唯物主义分析表明,父权制不仅仅是一种精神意义上的东西,也是一种社会和经济结构。我们认为,一旦把我们的社会看作是以资本主义和父权方式组织的,它就可以被最完美地理解。在指出父权利益和资本主义利益之间的紧张关系时,我们认为资本的积累既能适应父权社会结构,又有助于父权制的再生产。我们认为在这种背景下,性别歧视的意识形态在现在呈现出一种特殊的资本主义形式,这说明了一种父权制的社会关系最终支持资本主义的方式。简而言之,我们认为,父权制和资本主义之间已经进化出了一种伙伴关系。</p>
-
-<p>在最后部分,第四部分,我们认为,马克思主义和女性主义的政治关系解释了在左翼对“女性问题”的理解中,马克思主义对女性主义的主导地位。马克思主义和女性主义要走向一种更加进步的联合,不仅需要我们提高对阶级和性关系的智力理解,也需要扭转当下左翼政治中的统治和从属关系。</p>
-
-<h3 id="i马克思主义与女性问题">I.马克思主义与女性问题</h3>
-
-<p>“女性问题”从来都不是“女性主义的问题”。女性主义问题针对的是男女性别不平等的原因,即男性主导女性的原因。大多数马克思主义对女性立场的分析都是女性与经济体系的关系,而不是女性与男性的关系,这显然假设了后者将会在对前者的讨论中得到解释。在马克思主义对女性问题的分析中有三种主要形式。所有这三种形式都能看到妇女的压迫与生产的联系(或缺乏联系)。在将妇女定义为工人阶级的一部分的同时,这些分析一致地将男女关系归入工人与资本的关系。首先是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包括马克思、恩格斯、考茨基和列宁,他们看到了资本主义把所有妇女纳入工薪劳动力,也看到了这个过程推毁了劳动的性别分工。其次,当代马克思主义者将女性纳入资本主义“日常生活”的分析。在这种观点中,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都被认为是再现了资本主义制度,而我们都是这个制度中的工人。第三,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者关注家务劳动及其与资本的关系,一些人认为家务劳动产生剩余价值,于是家务工人直接为资本家工作。我们依次研究了这三种方法。</p>
-
-<p>恩格斯在《家庭、私有财产和国家的起源》一书中承认了妇女的地位低下,并将其归因于私有财产的制度。恩格斯认为,在资产阶级家庭中,妇女必须为主人服务,践行一夫一妻制,并生产继承人来继承财产。恩格斯认为,在无产阶级中,妇女没有受到压迫,因为没有可以传家的私有财产。恩格斯进一步认为,随着工薪劳动的扩大破坏了小规模的农民,妇女和儿童和男性一起被纳入工薪劳动力,结果是男性户主的权威被削弱,父权关系被毁灭。</p>
-
-<p>对当时的恩格斯来说,妇女参与劳动力是她们解放的关键。资本主义将抹去性别差异,平等对待所有工人。妇女将在经济上独立于男人,也将与男人平等地参与无产阶级革命。革命之后,当所有人都是工人以及私有财产被废除时,妇女将从资本和男性中解放出来。马克思主义者意识到了对于女性来说参与劳动意味着的苦难,因为这导致女人同时有两份工作,家务和工薪工作。然而,他们强调的不是女性在家庭中的持续的从属地位,而是资本主义对父权关系的“侵蚀”的进步特征。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家务劳动也将被集体化,从而减轻妇女的双重负担。</p>
-
-<p>这第一种马克思主义方式的政治含义是明确的。妇女解放首先要求,妇女要成为像男人一样的工薪工人,其次,要求她们要与男人一起加入反对资本主义的革命斗争。早期马克思主义者认为,资本和私有财产制是妇女受到压迫的原因,就像资本是所有工人被剥削的原因一样。</p>
-
-<p>尽管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意识到当时女性的悲惨处境,但他们没有关注资本主义统治下男女经历的差异。他们没有关注女性主义的问题——女性是如何以及为什么受到压迫的。因此,他们没有识别出男性从妇女持续的从属地位中获得的既得利益。就像我们第三部分说的,男性受益于不必做家务,受益于他们的妻子和女儿的服务,受益于在劳动力市场中有更好的地位。父权制并不像早期马克思主义者想象的那样,是返祖的残羹冷炙,会迅速被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淘汰掉,相反,父权制不仅活下来了,还和资本主义一起繁荣了。由于资本和私有财产制不会造成对妇女的压迫,因此仅仅是资本主义的终结并不会导致妇女压迫的终结。</p>
-
-<p>也许最近最受欢迎的例证了第二种马克思主义方法(日常生活学派)的文章是伊莱·扎雷茨基在《社会主义革命》中发表的系列文章。扎雷茨基同意女性主义的分析,他认为性别歧视不是资本主义产生的新现象,但他强调当今性别歧视的形式是由资本塑造的。他关注的是资本主义下男性和女性的不同经历。在恩格斯时代的一个世纪之后,资本主义已然成熟,他指出资本主义并没有将全部的女性纳入与男性平等的劳动力。相反,资本在家庭、家族和个人生活三者和工作场所之间创造了一种隔离。</p>
-
-<p>扎雷茨基说,由于工薪工作和家庭工作之间的分离,在资本主义的统治下,性别歧视变得更加致命。妇女日益增加的压迫是由于她们被排除在工薪工作之外。扎雷茨基认为,男人因为不得不做工薪工作而受到压迫,而女人却因为不被允许做工薪工作而受到压迫。妇女被排除在非农业劳动力之外主要是由资本主义造成的,因为资本主义既创造额外的工薪工作,又要求妇女在家里工作,以便为资本主义制度复制工薪工人。女性复制劳动力,为工人提供心理照料,在异化的海洋中提供一个亲密的岛。在扎雷茨基看来,女性劳动是为了资本,而不是为了男性;就是家庭和工作场所的分离,以及资本主义带来的家务私有化,创造出了女性在家里私下为男人工作的感觉。女人为男人工作的外表和女人为资本工作的现实之间的区别,导致了对妇女运动能量的误导。女性应该认识到,女性也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即使她们是在自己家工作。</p>
-
-<p>在扎雷茨基看来,家庭主妇的出现和无产阶级一起,成为发达资本主义社会的两个典型劳动者,对ta们生活的分割同时压迫着无产阶级丈夫和家庭主妇妻子。只有对“生产”的一种包括妇女在家里的工作和所有其他社会必要活动的重新概念化,才能使社会主义者努力建立一个克服这种破坏性的分离的社会。根据扎雷茨基的说法,男人和女人应该一起努力(或者各自努力)重新统一他们生活中被分裂的领域,创造一个人道的社会主义,满足我们所有的私人和公共需求。如果承认资本主义是ta们的问题的根源,男人和女人就会反对资本,而不是彼此。由于资本主义导致了我们的私人生活和公共生活的分离,资本主义的终结将结束这种分离,重新统一我们的生活,并结束对男人和女人的压迫。</p>
-
-<p>扎雷茨基的分析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女性主义运动,但他最终主张将该运动重新导向。扎雷茨基接受了女性主义的观点,即性别歧视早于资本主义就存在;他已经接受了很多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的论点,即家务工作对资本的再生产至关重要;他认识到家务是艰苦的工作,并没有贬低它;他使用了男性霸权和性别歧视的概念。但他的分析最终建立在分离的概念上,即建立在可以归因于资本主义的名为分裂的概念之上,并把它当作问题的关键。就像20世纪早期的认为女性和男性的领域是互补的,分离的,但同样重要的互补球体论,扎雷茨基在很大程度上否认了性别不平等和男女不平等的影响。他关注的是女性、家庭和私人领域与资本主义的关系。此外,即便资本主义创造了正如扎雷斯基所说的私人领域,为什么女性在那里工作,而男性在劳动力中工作?当然,这一点不能通过不参照父权制来解释,即男性对女性的系统性主导地位。从我们的观点来看,劳动力市场、经济和社会的问题不完全是男女之间的分工,而是那种使男性处于上级地位,女性处于从属地位的分工。</p>
-
-<p>正如恩格斯将私有财产制看作资本主义对压迫妇女的一大贡献,扎雷茨基也这么看私人领域。因为妇女在家里私下劳动,所以她们受到压迫。扎雷斯基和恩格斯将前工业化时代的男性家庭和社区浪漫化了,在其中妇女、成人、儿童在以家庭为中心的企业中一起工作,所有人员参与社区生活。扎雷茨基的人道社会主义想要使家庭团聚,重建那个“快乐的作坊”。</p>
-
-<p>虽然我们认为社会主义是男人和女人共同的利益,但这完全不代表我们确定两者都在争取同一种人道社会主义,我们也不确定男人和女人对运动所需要的斗争有相同的概念,更不用说资本到底是不是我们当前受到压迫的唯一原因。尽管扎雷茨基认为女性看上去是为了男性工作,但实际上是为了资本,我们认为女性在家庭中的的确确是为男性工作一一尽管也复制了资本主义。重塑“生产”的概念可能有助于我们思考我们想要创造的社会,但在它被创造出来之前,男女之间的斗争必须和反对资本的斗争一起继续。</p>
-
-<p>关注家务劳动的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者也把女性主义斗争纳入了反对资本的斗争中。玛丽亚罗萨·达利亚·科斯塔对家务劳动的理论分析本质上是关于家务劳动与资本的关系以及家务劳动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地位,而不是关于家务劳动中体现的男女关系。然而,达利亚·科斯塔的政治立场,即妇女应该要求家务工资,极大地提高了对于妇女的家务劳动重要性的意识。这一需求在美国各地的妇女团体中直到现在都存在争议。通过提出妇女不仅为资本复制劳动力提供必不可少的服务,而且通过这项工作创造剩余价值,达利亚·科斯塔也极大地提高了左派对家务劳动重要性的意识,并引发了一场关于家务劳动与资本关系的长期争论。</p>
-
-<p>达利亚·科斯塔利用女性主义对家务劳动作为真实劳动的理解,主张其在资本主义下的合法性,主张家务劳动应该获得工资。妇女应该声索家务劳动的工资,而不是允许自己被迫加入传统的劳动力,在那里,做“加倍劳动”的妇女仍然会免费为资本提供家务服务,同时还提供工薪劳动。达利亚·科斯塔建议,领取家务劳动工资的妇女们最好能够一起组织家务劳动,提供社区儿童护理、膳食准备等。要求领取工资以及领取工资本身提高了她们对实际工作重要性的意识;她们将看到它的社会意义,以及它的私人必要性,这是迈向更全面的社会变革的必要的第一步。</p>
-
-<p>达利亚·科斯塔认为,家务劳动在社会意义上的重要性在于它对资本的必要性。妇女的战略重要性也以此为根据。通过要求家务劳动的工资和拒绝加入劳动力市场,妇女可以领导反对资本的斗争。妇女社区组织可以颠覆资本,不仅为抵抗资本的侵蚀奠定基础,而且还为一个新社会的形成奠定基础。</p>
-
-<p>达利亚·科斯塔认识到,男子将抵制妇女解放(这将在妇女在社区组织起来时发生),妇女将不得不努力反对他们,但这场斗争是一场必须进行的辅助斗争,以实现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对达利亚·科斯塔来说,妇女斗争是革命性的,不是因为她们是女性主义者,而是因为她们是反资本主义的。达利亚·科斯塔通过使妇女成为剩余价值的生产者,在妇女斗争革命中找到了一席之地,妇女因此成为工人阶级的一部分。这使妇女的政治活动合法化了。</p>
-
-<p>妇女运动从来没有怀疑过女性奋斗的重要性,因为对于女性主义者来说女性的解放是她们的目标,这只能通过女性的奋斗来实现。达利亚·科斯塔让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家务劳动的社会本质,这是一个不可估量的进步。但就像我们这里审视过的另外一种马克思主义的解决方案,她的关注点是资本而不是男人和女人之间的关系。男人和女人具有不同的利益、目标和策略这一事实,被她关于资本如何让我们全都吃瘪以及女性工作在其中的重要性的强力论证给遮蔽了。女性主义的修辞出现在达利亚·科斯塔的作品中(对女性的压迫,与男性的斗争),但女性主义的关注焦点却没有出现。如果是这样的话,达利亚·科斯塔可能会说,家务劳动作为一种社会关系的重要性在于它在延续男性霸权方面的关键作用。女人做家务,为男人做劳动,对维持父权制至关重要。</p>
-
-<p>恩格斯、扎雷茨基和达利亚·科斯塔都没有充分分析家庭内部的劳动过程。谁能从妇女的劳动中受益?当然是资本家,也肯定是男人,他们作为丈夫和父亲在家里得到个性化的服务。这些服务的内容和范围可能因阶级或族群而异,但他们受到服务的事实却全都相同。在奢侈消费、休闲时间和个性化服务方面,男性的生活水平都高于女性。唯物主义的方法不应该忽视这一关键点。由此可见,男性对女性持续的压迫有物质利益。从长远来看,这可能是“虚假的意识”,因为大多数男人都可以从废除父权制及其等级制度中受益。但在短期内,这[父权制]等于一种对ta人劳动的控制权,而男性是不会轻易地自愿放弃它的。</p>
-
-<p>虽然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的做法忽视了家务劳动,强调女性参与劳动力,但最近的两种做法都太过强调家务劳动以致于忽视了女性目前在劳动力市场中的作用。然而,这三者都试图将妇女纳入工人阶级的范畴,并将妇女的压迫视为阶级压迫的一个方面。这样做导致所有人都忽视了女性主义分析的对象——男女之间的关系。虽然我们的问题被精致地分析了,但它们也被误解了。马克思主义分析的焦点一直是阶级关系;马克思主义分析的对象一直是理解资本主义社会的运动规律。虽然我们相信马克思主义方法可以用来制定女性主义策略,但上面讨论的这些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方法显然没有这样做:他们的马克思主义明显主导着他们的女性主义。</p>
-
-<p>正如我们已经提出的,这部分是由于马克思主义本身的分析威力。马克思主义是关于阶级社会的发展、资本主义社会的积累过程、阶级支配地位的再生产、矛盾和阶级斗争的发展的一种理论。资本主义社会是由积累过程的需求所驱动的,最简洁的总结为生产是面向交换的、而不是使用的。在资本主义制度中,生产只有在它有助于创造利润时才很重要,而产品的使用价值则只是一个偶然的考虑。利润来自资本家利用劳动力的能力,支付劳动者的工资低于他们创造的价值。利润的积累过程改变了生产的关系,同时系统性地改变了社会结构。劳动力的剩余,大量人口的贫因和更多人口的近乎贫困,这些人类对资本的指责是资本积累过程本身的副产品。从资本家的角度来看,工人阶级的再生产可以“无忧地留给他们自己”。与此同时,资本创造了一种意识形态,它随资本一起成长,即个人主义、竞争、统治,以及在我们这个时代的一种特定的消费主义。无论一个人关于意识形态的理论是什么,他都必须承认这些是资本主义社会的主导价值观。</p>
-
-<p>马克思主义使我们能够了解关于资本主义社会的许多东西:生产的结构、特定职业结构的产生,以及主流意识形态的本质。马克思的资本主义发展理论是一种“空空的萝卜坑”的发展理论。例如,马克思预测了无产阶级的增长和小资产阶级的灭亡。更精确、更详细地,布拉维米等人解释了“萝卜坑”的创造,例如发达资本主义社会中的文书工作者和服务工作者的出现。正如资本创造的这些“萝卜坑”对填充其中的个体们不作区分一样,马克思主义分析的范畴,“阶级”、“剩余劳动力”、“工薪劳动者”,没办法解释为什么是特定的人占据特定的萝卜坑。他们没有给出线索来解释为什么女性在家庭内外都服从于男人,而不是反过来。马克思主义的范畴,就像资本本身一样,都是性别盲目的。马克思主义的分类方式不能告诉我们谁将会填补“空空的萝卜坑”。马克思主义对女性问题的分析,在这一基本问题上面已经吃尽苦头。</p>
-
-<p><strong>走向更有用的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strong></p>
-
-<p>马克思主义也是一种社会分析的方法,是历史的辩证唯物主义。朱丽叶·米切尔和舒拉米斯·费尔斯通将这种方法应用于女权问题,为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提出了新的方向。我们赞同米切尔说的:</p>
-
-<p>社会主义和“我们的关系”从来不是问题的关键,关键应该是使用科学社会主义[我们称之为马克思主义方法]作为一种方法来分析我们的压迫的具体性质,进而分析我们的革命角色。我相信,这种方法需要理解激进的女性主义,就像理解过去发展起来的社会主义理论们一样。</p>
-
-<p>正如恩格斯所写的:</p>
-
-<p>根据唯物主义的概念,历史的决定性因素是直接生命的生产和再生产。这又具有双重性质:一方面,生存手段的生产,例如食物、衣服、住所和生产所需的工具;另一方面,是人类本身的生产,物种的繁殖。某一特定历史时代的人们所生活的社会组织是由这两种生产方式所决定的……</p>
-
-<p>这就是米切尔尝试过的那种分析。在她的第一篇文章《女人:最漫长的革命》中,米切尔同时研究了市场工作以及生殖、性行为和养育孩子的工作。</p>
-
-<p>米切尔并没有完全成功,也许是因为并不是所有的女性的工作对她来说都算作生产。只有市场工作被确定为生产;妇女工作的其他领域(被松散地统称为家庭)被确定为意识形态的。很大程度上组织了生殖、性行为和育儿活动的父权制,对米切尔来说没有物质基础。《女性地位(Women’s Estate)》是米切尔对她第一篇文章的扩展,更关注于女性在市场工作的分析,而不是女性在家庭中工作的分析。这本书关注女性与资本的关系多于女性与男性的关系,关注女性为资本工作的问题多于女性为男性工作;更受马克思主义的影响而不是激进女性主义的影响。在她后来的作品《精神分析和女性主义》中,米切尔探索了研究男女之间关系的一个重要领域,即女性和男性形成不同的、基于性别的个性。米切尔似乎在说,父权制在心理领域的作用非常大,使得女性和男性儿童学习着成为父权制意义上的标准女性和标准男性。在这里,米切尔关注的是她最初轻视的领域,生殖、性行为和养育孩子,但由于她将它们放在意识形态领域,她还是继承了自己早期分析的根本弱点。她清楚地把父权制描述为基本的意识形态结构,就像资本是基本的经济结构那样:</p>
-
-<p>简单地说…我们正在…处理两个相互独立的领域:资本主义的经济模式和父权制的意识形态模式。</p>
-
-<p>尽管米切尔讨论了他们的相互渗透,她没有在女性和男性劳动力之间的关系中给予父权制一个物质基础,她也类似地没有注意到人格形成和性别创造过程的物质方面原因,这限制了她的分析的实用性。</p>
-
-<p>舒拉米思·费尔斯通将唯物主义分析引入父权制,连接了马克思主义和女性主义。她对唯物主义分析的使用并不像米切尔的那样矛盾。她认为性的辩证法是基本的历史辩证法,而父权制的物质基础是女性繁殖人类物种的工作。费尔斯通利用马克思主义来分析女性的地位,主张父权制存在一种物质基础,这些作品的重要性怎么高估都不过分。但它过分强调了生物学和繁殖活动。我们需要理解的是,性(一种生物学事实)是如何变成性别(一种社会现象)的。有必要将妇女的所有类型的工作都放在其社会和历史背景下,而不是只关注生殖这一项。虽然费尔斯通的作品提供了一种新的,女性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的用法,但是她坚持将男性对女性的主导地位作为所有其他压迫(阶级、年龄、种族)的基石,这表明她的书应该更恰当地被归为激进的女性主义者,而不是马克思主义的女性主义者。她的作品仍然是对激进女性主义立场的最完整的陈述。</p>
-
-<p>费尔斯通的书已经被马克思主义者们非常轻松地驳回了。例如,扎雷茨基称之为“对主观性的要求”。然而,费尔斯通的这本书让女性兴奋的是她对于男性对女性的权力的分析,以及她对这种情况的非常合理的愤怒。她关于爱的一章曾经是我们理解爱的核心方式,现在仍然如此。这不是关于马克思主义者可以处理的(只是一个态度的问题)一个“男性意识形态”,而是对男人压迫女人的客观后果的一种阐释,它让人有生活在父权制下的感觉。“个人的就是政治的”并不像扎雷茨基说的那样,是一种对主观性和更好的感受的请求:这是一种要把男性的权力和女性的从属地位当做一种社会和政治现实来承认的要求。</p>
-
-<h3 id="ii父权制与激进女性主义">II.父权制与激进女性主义</h3>
-
-<p>激进女性主义的写作的主要目的是记录“个人的就是政治的”这一口号。她们认为,女性的不满并不是出于适应不良者的神经质的衰叹,而是对这个女性被系统地支配、剥削和压迫的社会结构的反应。女性在劳动力市场上的弱势地位、中产阶级婚姻中以男性为中心的情感结构、女性在广告中的运用、把女性心理当做神经质的所谓理解——女性的生活在发达资本主义社会中已经被从头到脚地研究过了。激进女性主义文学的体量太庞大了,没办法简单概括。但同时,它在聚焦心理学这一点上是从一而终的。纽约激进女性主义者的章程是“自我的政治”。对于激进的女性主义者来说,“个人的就是政治的”意味着,最初的基本阶级划分是性别之间的划分,历史的动力是男性对权力和统治女性的争取,这就是性的辩证法。</p>
-
-<p>因此,费尔斯通改写了弗洛伊德,以理解男孩和女孩在权力的意义上发展成男人和女人。她对“男性”和“女性”性格痕迹的描述是典型的激进女性主义笔法。男性寻求权力和统治;他的气质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个人主义的,竞争的和务实的;根据费尔斯通的说法,男性意味着“技术模式”。女性的气质是供养者,是艺术的和哲学的,可以概括为“审美模式”。</p>
-
-<p>毫无疑问,“审美模式”是女性的想法会让古希腊人感到相当震惊。这里就是激进女性主义分析的错误之处:激进女性主义者提出的“性的辩证法”将“男性”和“女性”仅在当下表现出来的那些性格特点投射到了所有历史之中。激进女性主义的分析就理解当下来说,有极强的说服力。它最大的弱点是过于关注心理学方面的东西,以至于忽视了历史。</p>
-
-<p>其原因不仅在于激进女性主义的方法,还在于父权制的本质——一种具有惊人弹性的社会组织形式。激进女性主义者用“父权制”来指代一种以男性主导女性为特征的社会制度。凯特·米勒的定义很经典:</p>
-
-<p>我们的社会…是父权制的。如果人们回忆起军事、工业、技术、大学、科学、政治办公室、金融力量——简单来说,社会内的每一个权力途径,包括警察的强制力,都完全掌握在男性手中,事实就显而易见了。</p>
-
-<p>这种激进女性主义对父权制的定义适用于我们所知道的大多数社会,它们在这一点上都高度相似。激进女性主义者对历史的使用通常仅限于提供父权制在任何时间和地方都存在的例子。对于在妇女运动之前的马克思主义和主流社会科学家来说,父权制指的是一种男人之间的关系制度,它形成了封建社会和一些前封建社会的政治和经济轮廊,在其中社会等级取决于与生俱来的一些东西。资本主义社会被资产阶级社会科学家理解为精英主义\绩效至上、官僚主义和非个体化/客观冷漠的(impersonal);马克思主义者将资本主义社会视为阶级统治的制度。对于这两种社会科学家来说,无论是历史上的父权社会还是今天的西方资本主义社会,都不能被理解为一种男性之间的使他们能够支配女性的关系系统。</p>
-
-<p><strong>定义父权制</strong></p>
-
-<p>我们可以有效地将父权制定义为男性之间的一套社会关系,它有物质基础,虽然等级分明,但还是在男性之间建立了相互依赖和团结,这也使他们能够支配女性。虽然父权制是等级化的,不同阶级、种族或民族的男性在父权制中有不同的地位,但他们在对各自的女人的共同统治关系中也是团结起来的;他们相互依赖来维持这种统治。等级制度“能起作用”至少部分原因是因为它们在现状中创造了既得利益。那些地位较高的人可以“收买”那些地位较低的人,通过一种给予他们能够凌驾于其他地位更低的人的权力的方式。在父权制的等级制度中,所有的男人都被这样收买了。因为无论他们的地位如何,他们总归至少能够凌驾于一些女人之上。有一些证据表明,当父权制第一次在国家社会中制度化的时候,想要上位的统治者许诺男人们在字面意义上成为他们的家庭的首领(也就是加强他们对妻子和孩子的控制),以换取男人们将他们的一些部落资源割让给新的统治者。男人互相依赖(尽管他们的地位不同)来维持对女性的控制。</p>
-
-<p>父权制所建立的物质基础从根本上在于男性对女性劳动力的控制。男子通过禁止妇女获得一些基本的生产资源(例如,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的那些支付生活工薪的工作)和限制妇女的性取向来维持这种控制。一夫一妻制的异性婚姻是一种相对较新和有效的形式,似乎可以让男性同时控制上述两个领域。控制妇女的资源获取能力和她们的性取向,反过来使男性能够控制妇女的劳动力。这种控制既以为男性提供许多个人的和性方面的服务为目的,也以抚养孩子为目的。女性为男性提供的服务,使男性不必做许多不愉快的任务(比如打扫厕所),既发生在家庭的外部也发生在家庭的内部。家庭之外的例子包括男老板和教授对女员工和学生的骚扰,以及通常使用秘书来跑腿、煮咖啡和提供一种“性感”的氛围。然而,抚养孩子(无论孩子的劳动力是否对父亲直接有利)是延续父权制制度的一项关键任务。正如阶级社会必须被学校、工作场所、消费规范等复制一样,父权制的社会关系也必须被复制。在我们的社会中,儿童通常是由妇女在家里抚养的,这些妇女恰恰是在社会中被定义、看作不如男人的,而男人却很少出现在家庭场景中。以这种方式长大的孩子通常能很好地领悟到他们自己在性别等级制度中所属的地位。然而,这一过程的核心是家庭以外的领域,在这些领域,一系列父权行为被教导,妇女的劣势地位被强加和巩固:教堂、学校、体育、俱乐部、工会、军队、工厂、办公室、保健中心、媒体等等。</p>
-
-<p>因此,父权制的物质基础并不在于家庭中的养育孩子的行为,而是在于所有使男性能够控制女性劳动的社会结构。使得父权制生生不息的社会结构的各个方面在理论上是可识别的,也是可与其他方面分离的。盖尔·鲁宾通过确认“性/性别体系”,极大地提高了我们识别这些社会结构中的父权制元素的能力:</p>
-
-<p>“性/性别系统”是指社会将生物学意义上的性别转化为人类活动的产物的一套系统。在其中,这些被转化过后的性需求得到了满足。</p>
-
-<p>我们生来就是生物学意义上的雄性和雌性,但我们是被后天塑造成为社会意义上的男性和女性。恩格斯所说的生产方式的第二个方面解释了我们是如何被这样塑造的:“人类自身的生产,种群的繁殖。”</p>
-
-<p>社会决定了人类如何繁殖他自身这个种群。例如,如果人在生物学上是多性别的,那么繁殖将是偶然的。按性别划分的严格的劳动分工是所有已知社会都共有的一种发明,它创造了两种相互独立的性别,以及一种让男性和女性出于经济原因聚在一起的需求。于是,它有助于将他们性需求的满足导向异性恋。虽然从理论上讲,性劳动分配不应该包含着性别之间的不平等,但在大多数已知的社会中,社会上按性别划分的劳动分工都是给予妇女更低的工作地位的。性别分工也是性别亚文化的基础,在这些亚文化中,男性和女性的生活体验不同:男性权力的物质基础(在我们的社会中)不仅使得他们可以不做家务,可以获得更好的就业,而且也体现在心理的方面。</p>
-
-<p>人们如何满足他们的性需求,如何繁殖,如何向新一代灌输社会规范,如何学习性别,作为一个男人或一个女人的感觉一一所有这些都发生在鲁宾称为性/性别系统的领域。鲁宾强调了亲属关系(它的影响会告诉你,你可以与谁一起满足性需求),以及通过育儿和“恋母机器”发展出来的具有性别特征的人格。此外,我们还可以使用性/性别系统的概念来检查所有其他社会机构在定义和加强性别等级这方面所扮演的角色。鲁宾指出,从理论上说,一个性/性别系统可以是女性主导、男性主导或平等主义的,但鲁宾拒绝给各种已知的性/性别制度贴上标签,或以此种方式划分历史时期。我们之所以把我们现在的性/性别体系标记为父权制,是因为它怡当地捕捉到了等级制度和男性主导地位的概念,我们认为这是当前制度的核心。</p>
-
-<p>经济生产(马克思主义者习惯将它称为生产方式)和性/性别领域的人的生产都决定了恩格斯所说的“特定历史时代和特定国家的人民赖以生活的社会组织”。因此,只能通过观察人与物的生产和再生产来理解整个社会。没有所谓的“纯粹的资本主义”,也不存在“纯粹的父权制”,因为它们必须共存。存在的是父权资本主义,或父权封建主义,或平等主义的狩猎采集社会,或母系园艺(horticultural)社会,或父系园艺社会,等等。在生产的一个方面的变化和另一个方面的变化之间似乎没有必要的联系。例如,一个社会可以经历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并保持父权制。然而,常识、历史和我们的经验都会告诉我们,生产的这两个方面是如此紧密地交织在一起,因此其中一个方面的变化通常会在另一个方面产生运动、紧张或矛盾。</p>
-
-<p>在这种情况下,种族等级也可以被理解。随着对“肤色/种族系统”的定义,进一步的阐述也就是可能的。“肤色/种族系统”指的是一个将生物学意义上的肤色转变为社会意义上的种族的社会生活竞技场。种族等级制度,就像性别等级制度一样,是我们社会组织的一个方面,也是人们如何生产和再生产的一个方面。它们根本不是意识形态的;它们构成了我们生产方式的第二个方面,即人的生产和再生产。那么,最准确的说法可能是,不要把我们的社会简单地称为“资本主义的”,而应该说是“父权资本白人至上主义的”。在后面的第三部分,我们说明了资本主义适应和利用种族秩序的一种形式,以及资本主义和父权制之间相互关系的几个例子。</p>
-
-<p>资本主义的发展为工人的等级制度创造了场所,但传统的马克思主义分类方式不能告诉我们谁将填补哪些场所。性别和种族等级制度决定了谁填补空缺场所。父权制不是简单的等级组织,而是特定的人填补特定的场所的等级制度。研究父权制,我们就知道为什么是女性被统治以及如何被统治。虽然我们认为大多数已知的社会都是父权制的,但我们并不认为父权制是一种普遍的、不变的现象。相反,父权制作为一种允许男性支配女性的男性之间的相互关系,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形式和强度上都发生了变化。研究在历史上的社会中男性之间的相互依赖与其支配女性的能力之间的关系至关重要。研究男人之间的等级制度和他们获得父权利益的机会的区别也至关重要!当然,阶级、种族、国籍,甚至婚姻状况和性取向,以及明显的年龄,都在这里发挥作用。不同阶层、种族、国家、婚姻状况或不同性取向群体的女性对抗着不同程度的父权制力量。女人们自己也可能对在父权等级制中地位低于她们的男性亲属们的其他男性行使着阶级、种族或国家权力,甚至父权权力(通过她们的家庭关系)。</p>
-
-<p>概括地说,我们将父权制定义为一套具有物质基础的社会关系,在其中男性之间存在等级关系,也存在不同等级之间的团结,使他们能够支配妇女。父权制的物质基础是男性对女性的劳动力的控制。这种控制通过拒绝妇女获取必要的有经济效益的生产资料和限制妇女的性取向来维持。男人行使权力,接受女性的私人服务,不用做家务或抚养孩子,有权为了性而使用女性的身体,在感觉上和现实中都是强势的。我们目前所经历的父权制的关键因素是:异性恋婚姻(以及随之而来的同性恋恐惧症),女性养育子女和做家务,妇女对男性的经济依赖(通过劳动力市场的安排来执行),国家,以及许多基于男性之间社会关系的机构:体育、工会、行会、大学、教堂、公司和军队。如果我们想要理解父权制的资本主义,所有这些因素都需要被仔细分析。</p>
-
-<p>男性之间的等级制度和相互依赖以及女性的从属地位是我们社会运作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就是说,这些关系是系统性的。抛开建立这些关系的问题不说,我们要问,我们能够识别出资本主义社会中的父权关系吗?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我们必须发现男人和男人之间存在这种父权制的关系。尽管资产阶级和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家都声称这种关系不再存在,或者,即便存在也最多不过是一些无关紧要的残余物。我们能理解人类之间的这些关系是如何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延续下去的吗?我们能确定父权制塑造资本主义发展进程的方式吗?</p>
-
-<h3 id="iii父权制与资本的伙伴关系">III.父权制与资本的伙伴关系</h3>
-
-<p>我们怎么识别资本主义社会中的父权社会关系?似乎每个女人都只受到自己的男人的压迫;她的压迫似乎是一件私人的事。男人之间的关系和家庭之间的关系似乎都是分散的。我们很难把男人之间的关系,以及在男人和女人之间的关系,看作系统的父权制。然而,我们认为,父权制作为一种男女关系体系存在于资本主义中,而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父权制和资本之间存在着一种健康而强大的伙伴关系。然而,如果人们从父权制的概念和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理解开始,人们就会立即认识到父权制和资本的伙伴关系并不是不可避免的;男人和资本家经常有利益冲突,特别是在妇女的劳动力的使用上。这种冲突可能体现出来的一种方式是:绝大多数男性可能希望他们的女人在家里亲自为他们服务。少数男性是资本家,他们可能希望大多数女性(不是自己的)在工薪劳动力市场工作。在研究这场关于女性劳动力权力的冲突的紧张关系时,我们将能够确定资本主义社会中父权关系的物质基础,以及父权制和资本主义之间伙伴关系的基础。</p>
-
-<p><strong>工业化与家庭工资的发展</strong></p>
-
-<p>马克思主义者从他们在19世纪所目睹的一些社会现象中做出了相当合乎逻辑的推论。但他们最终低估了刚起步的资本需要与之对抗的先前存在的父权社会之力量,以及对资本进行调整以适应这些力量的需求。工业革命吸引了所有的劳动力,包括妇女和儿童;事实上,第一批工厂几乎只使用儿童和女性劳动。妇女和儿童可以独立于男人来挣工资,这既破坏了权威关系(如上文第一部分所讨论的),又使所有人的工资都保持在低水平。考茨基在1892年如此描述了这个过程:</p>
-
-<p>然后,随着工人的妻子和孩子…能够自己照顾自己,男性工人的工资可以安全地降低到仅满足他自己的个人需求的水平,而不会有停止新劳动力供应的风险。</p>
-
-<p>此外,妇女和儿童的劳动提供了额外的优势,因为她们不具有男人那样的抵抗能力:她们进入工人队伍,极大地增加了市场上出售的劳动力数量。</p>
-
-<p>因此,妇女和儿童的劳动…也降低了男性工人的抵抗能力,因为他们在市场上是过剩的;由于这两种情况,它降低了男性工人的工资。</p>
-
-<p>低工资和强迫所有家庭成员参与劳动力大军对工人阶级家庭生活的可怕影响被马克思主义者发现了。考茨基写道:</p>
-
-<p>资本主义的生产制度在大多数情况下并不会破坏工人的单一家庭,而是夺走它所有的一切,除了它的那些令人不快的特征。今天妇女在工业化工作中的活动…意味着她在既有的负担上又多了新的一个。但一个人不能服务两个主人。每当工人的妻子必须帮忙挣到每天的口粮时,他的家庭就难过了。</p>
-
-<p>工人和考茨基都认识到女人参与工薪劳动的缺点。女人不仅是“更廉价的竞争者”,而且职业女性不是别人,就是他们自己的妻子,她们没办法很好地“服务于两个主人”。</p>
-
-<p>男性工人抵制妇女和儿童大量进入劳动力市场,并试图将她们排除在工会成员和劳动力大军之外。在1846年,《十小时倡议》声明:</p>
-
-<p>不言自明的是,所有试图改善女工厂工人的道德和身体状况的努力都将会失败,除非她们的工作时间大大减少。的确,我们甚至可以说,已婚的女性最好专注于家务劳动,这比在工厂里跟着永不停歇的机器来劳动要好得多。因此,我们希望很快有一天,丈夫能够养活妻子和家人,而不用派前者去忍受棉纺厂的苦工事。</p>
-
-<p>1854年,在美国,全国印刷工会决定不“通过法案(act)鼓励雇佣女性设计师”。男性工会成员不想为女工提供工会保护;而是试图把她们排除在外。1879年,雪茄制造商国际联盟主席阿道夫·斯特拉瑟说:“我们不能把女性赶出这个行业,但我们可以通过工厂法律来限制她们的日常劳动配额。”</p>
-
-<p>虽然廉价竞争的问题可以通过适当安排劳动妇女和青年来解决,但扰乱家庭生活的问题却没办法这样解决。男性为男性保留了工会的保护,并要求建立保护妇女和儿童的劳动法。保护性的劳动法虽然可能改善了一些对女性和童工最严重的虐待,但也限制了成年女性在许多“男性”工作中的参与度。男人们试图将高工资的工作都掌握在自己手中,也想要提高男性的整体的工资水平。他们要求工资要高到足够用他们自己的工薪劳动来养活家庭成员。这种“家庭工资”制度逐渐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成为稳定的工人阶级家庭的规范。一些观察人士声称,不上班的全职妻子是男性工人生活水平的一部分。男性工人不是为男女平等的工资而战,而是寻求“家庭工资”;希望保留妻子在家里的服务。在没有父权制的情况下,一个统一的工人阶级可能会直面资本主义,但父权社会关系分裂了工人阶级,允许一部分(男人)因拿取另一部分(女人)的利益而被收买。男人之间的等级制度和他们之间的团结在这个解决过程中都是至关重要的。“家庭工薪”可以理解为解决当时父权制和资本主义利益之间在妇女劳动力方面的冲突的一种方式。</p>
-
-<p>大多数成年男性的家庭工资意味着男性的妥协和共谋。它意味着其他人的低工资,例如年轻人、女性和社会定义的低等男性(爱尔兰人、黑人,等等父权阶层中最低的群体,他们被剥夺了许多父权福利)。妇女、儿童和低等男子的低工资由劳动力市场上的工作隔离来执行,进而由工会和管理机构以及学校、培训项目甚至家庭等辅助机构来维持。工作的性别隔离,通过确保妇女拥有较低收入的工作,既保证了妇女对男子的经济依赖,又加强了妇女和男子分别适合不同领域的无形观念。因此,对大多数男性来说,家庭工资的发展从两方面保障了男性统治的物质基础。首先,女性的工资水平低于男性。妇女在劳动力市场上获得的低工资,使男性对比女性的物质优势得以延续,并鼓励女性选择全职太太作为职业。其次,女性在家里做家务,做其他直接使男性受益的服务。妇女的家庭责任反过来又加强了她们低下的劳动力市场地位。</p>
-
-<p>能看出来,在20世纪早期发展起来的这种解决办法,既有利于资本的利益也有利于父权制的利益。人们经常认为,资本家们认识到,在19世纪早期工业化进程中盛行的极端恶劣的工作条件下,工人阶级家庭无法充分地自我繁殖。他们意识到,家庭主妇比有工资的妻子更能够生产和维持健康的工人,受过教育的孩子比未受过教育的孩子更能成为好的工人。这种交易包括向男性支付家庭工资,让女性留在家里。这既让当时的资本家满意,也让男性工人满意。尽管交易的条款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改变,但直到今天,家庭以及女人在家庭中的劳动仍然还是通过提供一个劳动力的方式来服务资本,并且通过成为男性驰骋特权的空间来服务男人。女人们不仅努力服务着男人们和她们的家人们,也作为消费者服务资本。家庭也是学习支配和服从的地方,正如费尔斯通、法兰克福学派和其他许多人所解释过的那样。顺从的孩子成为顺从的工人;女孩和男孩各自习得适当的角色。</p>
-
-<p>虽然家庭工资表明资本主义在适应父权制,但儿童地位的变化却表明父权制在适应资本。孩子们和妇女一样开始被排除在工薪劳动之外。随着孩子们赚钱能力的下降,他们与父母的法律关系也发生了变化。在美国工业时代的开始,满足孩子们对父亲的需求被认为对他们的幸福发展至关重要,甚至是首要的:在有争议的监护权案件中,父亲们享有法律优先权。布朗的研究表明,随着孩子为家庭经济福祉做出贡献的能力下降,母亲越来越被视为孩子幸福发展的重要因素,并在监护权有争议的案件中逐渐获得了法律优先权。在这里,父权制适应了儿童不断变化的经济角色:当孩子有生产力时,男人声称拥有他们;当孩子变得无生产力时,他们就被发配给妇女。</p>
-
-<p><strong>二十世纪的伙伴关系</strong></p>
-
-<p>19世纪的马克思主义者们关于父权制将在资本主义把所有人都无产阶级化的需要面前枯萎的预言并没有成为现实。他们不仅低估了父权制的力量和灵活性,还高估了资本的力量。他们设想,撕裂封建关系的资本主义的新社会力量几乎是无所不能的。在面对日常生活中的历史性的力量时,当代的观察者更好地看到了“纯粹的”资本主义倾向和“实际的”资本主义倾向之间的区别。关于资本和种族秩序之间的“伙伴关系”以及劳动力市场分割的讨论,提供了“纯粹”资本主义力量如何与历史现实相妥协的额外例子。资本主义在这个过程中表现出了巨大的灵活性。</p>
-
-<p>研究过南非的马克思主义者认为,尽管种族秩序可能不允许每个人实行平等的无产阶级化,但这并不意味着种族障碍阻碍了资本积累。抽象来说,分析师可能会讨论哪种安排可以允许资本家攫取最多的剩余价值。然而,在一个特定的历史情况下,资本家必须关注社会控制、工人群体的抵抗和工会的干预,以及国家的干预。为了让整个社会可持续,国家可能会干预;国家有必要监管一些资本家,以克服那些最极端的资本主义倾向。如果考虑到这些因素,那么资本家最大化了最大的实际利润。如果出于社会控制的目的,资本家以特定的方式组织工作,资本本身并不能决定谁(即哪些个人具有归属特征)在工薪劳动力中占据较高阶层,谁占据较低阶层。当然,这有助于让资本家本身成为占主导地位的社会群体,同样也可能是种族主义者(和性别歧视者)。资本主义既继承了主导群体的与生俱来的特征,也继承了从属群体的。</p>
-
-<p>最近关于垄断资本创造劳动力市场分割的趋势的争论与这一理解是一致的。资本家故意分割劳动力,使用一些与生俱来的特征来划分工人阶级,这显然源于对社会控制的需求,而不是狭义上的资本积累所必要的事情。随着时间的推移,并不是所有这些分裂的尝试都能成功(在分裂方面),或者有利可图。资本塑造劳动力的能力取决于狭义上的资本积累的要求(例如,生产的组织方式是否需要大量工人之间的沟通?如果是这样,他们最好都说英语),也取决于一个社会内部的可能鼓励或强制资本去适应社会自身的力量(在南非给白人和黑人分别设置单独的洗浴间对于资本家来说,只能被理解为一个经济成本,但它低于试图迫使南非白人与黑人一起洗澡的社会成本)。</p>
-
-<p>如果我们关于资本主义发展进程的争论的第一个要素是资本不是全能的,那么第二个要素就是资本是非常灵活的。资本积累遇到了预先存在的社会形式,既摧毁它们,又适应它们。资本的“适应”可以被视为这些旧有形式在新环境中冥顽不灵的力量的反映。即使他们坚持下去,他们也不是没有改变的。比如今天对种族和性别的意识形态理解,就是在资本积累过程中对种族和性别区分的强化之中形成的。</p>
-
-<p><strong>今天的家庭和家庭工资</strong></p>
-
-<p>我们在上面已经论证,资本主义和父权制的适应或相互适应,在20世纪早期以家庭工资的发展为形式。家庭工资巩固了父权制和资本之间的伙伴关系。尽管尤其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来,妇女的劳动参与率有所增加,但我们认为,家庭工资仍然是当前性别分工的基石一一在这个分工中,女性主要负责家务,男性主要负责工薪工作。妇女在劳动力市场上较低的工资(再加上需要有人抚养孩子)保证了家庭作为一个必要的收入集中单位的存续。因此,由家庭工资支持的家庭便允许男人在家庭内部和家庭外部控制妇女的劳动。</p>
-
-<p>虽然职业女性的增加可能会给家庭造成压力(类似于考茨基和恩格斯19世纪所指出的压力),但认为家庭的概念和现实以及性别分工很快就会因此消失是错误的。性别分工再次出现在劳动力市场上,妇女从事女性的工作,通常和她们曾经在家庭内部做的工作一样——准备食物和服务,各种清洁,照顾人,等等。由于这些工作地位低工资低,父权关系仍然是完好的,尽管它们的物质基础在某种程度上从家庭转移到工资差异。例如,卡罗尔·布朗认为,在资本主义内部,我们正在从“以家庭为基础”的父权制转向“以工业为基础”的父权制。</p>
-
-<p>以工业为基础的父权关系以各种方式得到执行。为女性明确规定了较低的工资、较低的福利和较少的晋升机会的工会合同,不仅仅是返祖的宿醉一一即性别歧视态度或男性至上主义意识形态的一种情形一一它们其实维持着父权制度的物质基础。虽然有些人认为父权制已经在家庭中消失(例如,参看斯图尔特·伊文,《资本的意识》),但我们不会这样认为。虽然资本和父权制之间妥协的条款随着以前位于家庭中的额外任务资本化而改变,并且女性的劳动力权力的部署的场所也在变化,然而,正如我们上面所说的,劳动力市场上极端的工作隔离所造成的工资差异,通过鼓励妇女结婚,加强了家庭,也加强了家庭劳动分工。家庭工资的“理想”——一个男人可以挣到足够的钱来养活整个家庭——可能会让位于一种新的理想,即男人和女人都通过工资收入来贡献整个家庭的现金收入。因此,为了延续父权制,即男性对女性劳动力权力的控制,工资差异将变得越来越必要。工资差别将有助于将妇女的工作定义为比男子次要的工作,因为它需要妇女实际上继续以经济方式依赖男子。劳动力市场和其他地方的性别分工应该被理解为一种父权制使自身得以延续下去的表现方式。</p>
-
-<p>许多人认为,尽管资本和父权制之间的伙伴关系现在己经存在,从长远来看,资本主义最终会无法容忍它;资本最终可能会摧毁家庭关系和父权制。论点的逻辑是资本主义社会关系(家庭不是它的例子)倾向于普遍化,随着女性越来越能赚钱她们将越来越拒绝在家庭中的从属地位,并且因为家庭尤其压迫妇女和儿童,一旦人们可以自己靠自己生活它就会崩溃。</p>
-
-<p>我们不认为家庭中体现的父权关系如此容易被资本摧毁,我们也几乎没有看到什么证据表明这个家庭制度目前正在解体。尽管妇女劳动力参与率的增加使离婚更加可行,但离婚的动机对妇女来说并不是压倒性的。妇女的工资水平只能让少到几乎没有的一些妇女有能力独立和充分地养活自己和抚养孩子。传统家庭衰败的证据怎么说也是微弱的。离婚率并没有那么大幅度的增加,而是在各阶级中保持平稳;此外,再婚率也很高。直到1970年的人口普查,初婚率一直在历史性下降。自1970年以来,人们似乎一直在推迟结婚和生育,但最近,出生率已开始再次回升。现在的确有更大比例的人口生活在传统家庭之外。尤其是年轻人,他们正在离开他们父母的家,并且在他们结婚建立传统的家庭之前就开始自立门户。老年人,特别是老年女性,在子女长大后,经历配偶分居或死亡后,她们在自己的家庭中经历着孤独。然而,这些趋势表明,新一代的年轻人将在他们成年后的某个时候以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高的比例形成核心家庭。1930年以来出生的群体最终结婚率和生育率比以前的群体要高得多。结婚和育儿的持续时间可能正在缩短,但其影响的范围仍在蔓延。</p>
-
-<p>资本“摧毁”家庭的观点也忽视了使家庭生活具有吸引力的社会力量。尽管有人批评核心家庭对心理造成破坏,但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家庭仍然满足了许多人的真实需求。这不仅适用于长期的一夫一妻制,对抚养孩子的需求更是如此。单亲父母同时承受着经济上和精神上的负担。特别是对工人阶级妇女来说,这些负担使劳动力参与的“独立”变得虚幻。单亲家庭最近被政策分析人士视为过渡性家庭结构,在再婚后成为双亲家庭。</p>
-
-<p>女性劳动力参与增加的影响可能是家庭内部性别分工的减弱,而不是更频繁的离婚,不过这也缺乏证据。这几年关于谁做家务的统计数据,即使是妻子有收入的家庭也没什么变化:女性仍然做大部分的家务。“一天当作两天用”对职业女性来说就是现实。这并不奇怪,因为家庭之外在劳动力市场的性别分工,使女性在经济上依赖男性,即便她们自己也挣工资。然而,父权制的未来并不仅仅取决于家庭关系的未来。因为父权制,就像资本一样,可以具有惊人的灵活和适应性。</p>
-
-<p>无论家庭内部和其他地方的父权制劳动分工,是否对于资本来说“最终”是无法容忍的,它反正现在在塑造着资本主义。正如我们下面所说明的,父权制既使资本主义控制合法化,又使某些形式的资本斗争合法化。</p>
-
-<p><strong>二十世纪的意识形态</strong></p>
-
-<p>父权制通过在男性之间建立和合法化的等级制度(通过允许所有等级的男性控制至少一些女性),加强了资本主义的控制,而资本主义价值观塑造了父权制下善的定义。</p>
-
-<p>费尔斯通定义的心理现象就是在依赖和支配关系中发生之事的独到例子。它们出自男性社会权力的现实一一而女性没有权力一一但它们是由它们发生在资本主义社会的背景下的事实所塑造的。如果我们用激进的女性主义者所描述的那样来审视男性的性格特点——竞争性的,理性主义的,支配的——它们很像我们对资本主义社会主导价值观的描述。</p>
-
-<p>这种“巧合”可以用两种方式来解释。首先,男人,作为工薪劳动者,在工作中被吸收到资本主义的社会关系中,被驱使进入这些关系所规定的竞争中,并吸收相应的价值观。激进的女性主义对男性的描述并没有完全超出资本主义社会的范围。第二,即使男人和女人实际上并没有按照性规范所规定的方式行事,男人也会为自己主张那些在主导意识形态中被重视的特征。于是举个例子,《克雷斯伍德高地》的作者发现,当男性是专业人士,整天操纵下属(通常使用基本的非理性的动机来训导出他们想要的行为)时,男性和女性将男性描述为“理性和务实的”。当妇女投入大量精力研究抚养儿童和儿童发展的科学方法时,《克雷斯伍德高地》里的男性和女性将妇女描述为“非理性和动感情的”。</p>
-
-<p>这不仅有助于解释资本主义社会中“男性”和“女性”的性格特征,而且也解释了资本主义社会中性别歧视意识形态的特殊形式。正如女性的工作具有延续男性统治和资本主义生产的双重目的一样,性别歧视的意识形态也具有双重目的,即美化男性特征/资本主义价值观,以及诋毁女性的性格特征/社会需求。如果女性在其他的社会中是低级的或无力的,那么男性这样做的理由就和资本主义社会不一样了。只有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将女性贬低为感性的或非理性的才有意义。只有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将女性视为“依赖者(dependent)”才有意义。“依赖者”的封号在封建社会中没有意义。由于分工确保了作为妻子和母亲的女性在很大程度上关心使用价值的生产,对这些活动的诋毁既掩盖了资本无法满足社会层面上决定性的需求,同时也在男性眼中贬低了女性,为男性占主导地位提供了理由。这方面的一个例子可以从电视购物广告特有的矛盾心理中看出。一方面,他们致力于解决满足社会需求的真实障碍:(消灭)破坏衣服和刺激皮肤的洗涤剂,各种各样的劣质产品;另一方面,必须诋毁对这些问题的关切;这是通过嘲笑妇女即必须处理这些问题的工人来实现的。</p>
-
-<p>一个证明父权制和资本主义的伙伴关系的平行论点可能是关于劳动力中的性别劳动分工。性别分工的存在使女性从事低薪工作,并从事被认为适合女性角色的工作。妇女阶层是教师、慈善工作者和卫生保健领域的绝大多数。妇女在这些工作中所扮演的养育者角色地位很低,部分原因是男人诋毁妇女的工作。这些工作的地位很低,也因为资本主义强调个人独立和私营企业满足社会需要的能力,而这些重点与对集体提供社会服务的需要相矛盾。只要可以用它们是女人干的活儿来诋毁养育任务的社会重要性,就可以避免资本对交换价值的优先地位与【社会】对使用价值的需求之间的对抗。这样,就不是女性主义,而是分裂工人阶级的性别歧视削弱了工人阶级。</p>
-
-<h3 id="iv走向一个更进步的联盟">IV.走向一个更进步的联盟</h3>
-
-<p>还有许多问题有待我们去探索。我们在这里使用的父权制与其说是一个分析性的术语,更像是一个描述性的术语。如果我们认为马克思主义做得不够,激进的女性主义本身也不够,那么我们就需要发展新的类别。我们的任务之所以是困难的,是因为同样的特征,如劳动分工,往往同时加强父权制和资本主义,而在一个完全父权制的资本主义社会中,很难分离出父权制的机制。然而,这是我们必须做的事情。我们不得不指出一些起点:观察谁从妇女的劳动力中受益,揭示父权制的物质基础,调查男性之间的等级制度和团结机制。我们必须问的问题是无穷无尽的。</p>
-
-<p>我们能谈谈父权制度的运动规律吗?父权制是如何产生女性主义斗争的?除了先进的资本主义社会,我们在哪里还能看到性别政治和性别斗争?父权制度的矛盾是什么?它们与资本主义矛盾的关系是什么?我们知道父权关系导致了女权运动,资本产生了阶级斗争一一但是女性主义与阶级斗争的关系在历史背景下是如何发挥出来的呢?在本节中,我们试图提供对最后一个问题的答案。</p>
-
-<p>在历史上和现在,女性主义和阶级斗争的关系要么就是两条完全独立的道路(一方面是资产阶级女性主义,另一方面是阶级斗争),要么就是在左翼内部由马克思主义来支配女性主义。关于后者,这既是马克思主义的分析力量的结果,也是左翼内部男人的力量的结果。这些观点既产生了左翼的公开斗争,也产生了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者的矛盾立场。</p>
-
-<p>大多数认为自己是激进分子的女性主义者(反体制、反资本主义、反帝国主义、社会主义、康米、马克思主义者,什么都反)会同意,妇女运动的激进派己经失去了势头,而“资产阶级”似乎抓住了时机并继续前进。我们的运动已经不再处于那个令人兴奋的,精力充沛的时期,那时无论我们做什么都会有用:提高意识,把更多的女性(甚至比能容纳的更多)带入运动,在社会中增加女性问题的可见性,通常以一种在根本上挑战资本主义和父权关系的方式进行。现在我们感觉到女权运动的一部分被吸收了,“女性主义”被用来反对女性一一例如,在有些诉讼中法官主张女性离婚前是家庭主妇的也不需要赡养费,因为我们都知道女性现在已经被解放了。迄今为止未能通过的平等权利修正案(ERA)表明,在许多女性心中仍存在一种立法上的恐惧,她们害怕“女性主义”将继续被用于针对女性,这表明我们真的需要重新评估我们的运动,分析为什么它以这种方式被吸收了。对我们来说,求助马克思主义来进行重新评估是合乎逻辑的,因为它是一个发展着的社会变革理论。与女性主义理论相比,马克思主义理论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在我们试图使用它时,我们有时也偏离了女性主义的目标。</p>
-
-<p>左派一直对妇女运动持矛盾态度,经常认为它是社会主义革命的事业。当左翼女性拥护女性主义时,它可能会对左翼男性构成个人威胁。当然,许多左翼组织也从妇女的劳动中受益。因此,许多左翼的分析(无论是进步的还是传统的)在理论上和政治上都是自私的。它们试图影响妇女放弃对妇女的情况产生独立理解的努力,并采纳他们自己对情况的理解。至于我们如何应对这种压力,当我们转向马克思主义分析,自然会试图加入使用这个范式的“兄弟会”,我们可能最终试图为与兄弟会的斗争正名,而不是试图用分析女性的情况来改善我们的政治实践。最后,许多马克思主义者对他们传统的女性问题的批判分析感到满意。他们认为阶级是理解女性地位的正确框架。妇女应该被理解为工人阶级的一部分;工人阶级反对资本主义的斗争应该优先于男女之间的任何冲突。不能允许性(别)冲突干扰阶级团结。</p>
-
-<p>随着过去几年美国经济形势的恶化,传统的马克思主义分析也需要重新为自身正名。在60年代,民权运动、学生言论自由运动、反战运动、妇女运动、环保运动以及专业集团和白领团体日益激烈的运动都为马克思主义者提出了新的问题。但现在,通货膨胀和失业等明显的经济问题的回归,掩盖了这些要求的重要性,并让左派回到了“基本盘”一一(狭义定义的)工人阶级政治。很多到处生长的马克思-列宁主义原-党派小团体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是反女性主义者。有迹象表明,左翼学术界中女性主义问题的讨论程度也在下降。日间托儿所正在从左翼工会会议的讨论内容中消失。随着马克思主义或政治经济学在智力上被接受,自由主义学术界的老男孩网络被复制到一个由马克思主义者和激进分子组成的年轻男孩网络中,尽管它年轻而激进,但在成员和观点上仍是男性式的。</p>
-
-<p>那种让激进女性放弃这些愚蠢的东西,变得“严肃”的革命性的压力增加了。与“通货膨胀”和“失业者”相比,我们的工作似乎是在浪费时间。我们(女性)的失业从未被视为一场危机,这是男性占主导地位的一种症状。在20世纪30年代的上次重大经济危机中,巨大的失业一部分是通过将女性排除在各种工作之外来解决的一一即每个家庭只有一个的工薪工作,而这份工作是男性的工作。资本主义和父权制从危机中恢复了,也加强了。正如经济危机通过纠正失衡为资本主义发挥恢复作用一样,它们也可能为父权制服务。30年代让女性回到了原来的位置。</p>
-
-<p>如果放弃对女性主义问题的研究和实践,反对资本和父权制的斗争就不可能成功。一场仅仅针对资本主义压迫关系的斗争将会失败,因为它们在父权压迫关系中的潜在支持将会被忽视。对父权制的分析对于一种会破坏父权制的社会主义的定义是必要的,这种社会主义也是唯一一种对女性有用的社会主义。虽然男人和女人都需要推翻资本主义,但他们保留了性别群体特有的利益。从我们的研究、历史或男性社会主义者来看,尚不清楚“社会主义”所为之奋斗的东西对男人和女人是否都是一样的。因为一个“人道的社会主义”不仅需要就新社会应该是什么样子和一个健康的人应该是什么样子达成一致,而且更具体地说,它将要求男人们放弃他们的特权。</p>
-
-<p>作为妇女,我们不能让自己被花言巧语哄骗住,从而放弃我们任务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就像我们在历史中许多次被骗的那样。我们必须反对那种尝试让我们放弃女性主义之目标的明显的和不明显的高压。</p>
-
-<p>这意味着两个策略性的考虑。第一,建立社会主义的斗争必须是一场具有不同利益的群体组成联盟的斗争。妇女不应该相信男人在革命后“解放”他们,部分原因是没有理由认为他们会知道怎么做;一部分因为他们没有必要这样做;事实上,他们的直接利益在于我们受到的持续压迫。相反,我们必须有自己的组织和自己的权力基础。第二,我们认为资本主义内部的性别分工给了女性一种实践,在其中我们已经学会了理解人类的相互依赖和需求是什么。我们同意莉丝·沃格尔的观点,即虽然男性长期以来一直在与资本作斗争,但女性知道该为什么而奋斗。一般来说,男性在父权制和资本主义中的地位阻止了他们认识到人类对养育、分享和成长的需求,以及认识到在非等级制和非父权制的社会中满足这些需求的可能性。但即使我们提高了他们的意识,男人们也可能会评估潜在的收益和潜在的损失,然后选择现状。男人可能会失去的不只是单纯的枷锁。</p>
-
-<p>作为女性主义社会主义者,我们必须组织一种实践,既解决反对父权制的斗争,也解决反对资本主义的斗争。我们必须坚持,我们想要创建的是这样一个社会,在其中相互依赖的认同是解放而不是耻辱,在其中养育后代不是一个压迫的实践而是一个普通的实践,在其中女性不再继续支持不正当的那些具体的男性自由。</p> Heidi Hartmann 女性主义社会主义者,必须组织一种既解决反对父权制,也解决反对资本主义的斗争实践。我们必须坚持要创建一个相互依赖、认同解放而非耻辱的社会。 巴枯宁瑞士演讲・三 1871-05-03T10:56:15+06:55 1871-05-03T10:56:15+06:55 https://agorahub.github.io/pen0/heros/MikhailBakunin-a1_r-bakunins-speech-in-switzerland-3 <p>亲爱的同志们,上次说1789~1793年革命中,中产阶级有意无意间助用平民之力,筑其权力于封建世界废墟之上。从此以后,他们成为统治阶级。</p>
-
-<!--more-->
-
-<p>若说“热月”罗伯斯庇尔和圣茹斯特等政权被推翻,生命被杀害,信徒被充军的反动派政变,是移居国外的贵族与教士的阴谋所致,人们就犯了极大的错误了。贵族与教士这两败类中有许多分子很热心地参与此种阴谋,并幸灾乐祸地,愿意见这些使他们心惊胆寒,不留情宰割他们头颅的敌人失势垮台,倒是不错的但如果只有他们,他们是一无所能的。他们的财产既已被充公,他们还有什么能力卷土重来呢?当时中产阶级中有一部分因营买国产,垄断军需,征税粮税,乘众人贫困与破产的机会而致富,而私饱的人唯恐革命骚扰到他们腰间的荷包,因而大发狠心,断送了革命的命脉,所以“热月”反动得主谋者就是这些代表道德与公众秩序的伪善者。他们之外又有一群商人为其旁助,商人真是永远作恶与怯弱的败类,他们零星地吮吸平民的脂膏,以劣货欺骗平民的金钱,他们有平民的无知怯弱于革命而残暴反动。在他们心目中一切使人动心的思想,及人类的最高原则,和人类的无上利益都是空的,不会存在的。就是爱国主义,他们至多也只识其浮夸与虚荣的一面,或者是完全不知道。所以世间没有什么情感能使他们摆脱铜臭的拜金勾当,与可怜的日常忧虑的。任何人都知道,任何党的人都肯定地说,在这可怕的巴黎被围中,当平民与敌人激战的时候,当富有阶级筹划阴谋,奉巴黎于普鲁士人之手的时候,当宽大的无产阶级——平民的妇人与子女忍不住饥饿的时候,一般商人唯利是图的企图,就是怎么样使他们的货物,民食所必需的物品,卖得最高的价钱。</p>
-
-<p>法国各城的商人都做过同样的勾当。在以被普鲁士人侵占的各城,他们会开门迎接敌人。在未被侵占的城市,他们也已预备替敌人去开门,他们破坏国防,他们到处尽力之所能反抗唯一能就法国的平民举事和平民武装。今日城市中的商人同乡下的农民构成了反动的大本营。农民还有转变走上革命之路的可能,而商人将永远是卑怯的商人。</p>
-
-<p>中产阶级于法兰西大革命中自成两类,一类是极少数人,即以“雅各宾”党为名的革命的中产阶级。我们于此切不可将今日的雅各宾党与1793年的雅各宾党混谈了。今日的雅各宾党只是上个世纪的英雄灰色之幻影,不像人样的小鬼,滑稽的怪形而已。而1793年的雅各宾党则的确是伟大的人物,他们有革命的圣心、正义与自由平等的尊崇。他们之所以不懂这些在今日尤能代表我们意向的名词,其咎不在与他们。他们当时只留意到政治的表面,而不了解经济与社会的意义。但是,我复述一句,这并不是他们的过错,正如我们今日所能了解,并不是我们的的功劳一样。所谓功过都是时间的问题。人类是慢慢的呀!有时却嫌太慢了——向前发展的人类真理都是绵延不绝的错误和残酷残忍的经验上得来的。1793年的雅各宾党是有真信仰的人,他们受着思想的感应并且忠于思想。他们真可以说是英雄!他们没有完成革命的伟大工作,这是他们丧失英雄本色的一点。我们可以,而且也应该攻击丹东、罗伯斯庇尔、圣茹斯特等人的学理错误,我们尽管批评他们。说他们的思想是不对的,狭小的,在社会经济上只是中产阶级的,但是,对于他们革命的能力我们不可不表十二分的敬意。他们是昔时英雄中的中产阶级最后的几个英雄。</p>
-
-<p>在这英雄的少数人之外,还有一大群物质上是垄断人的中产阶级,对于他们,什么革命的思想与革命的志高原则,若是不能用于填满他们那样可敬的,那样宽大的钱袋的,那么也只是一些空洞的,毫无价值与意义可言的名词罢了。一旦他们中最富有,同时也是最有势的人借着革命的响声与方法腰间变着满满的时候,他们就会觉得革命的时期过得太久了,现在应该完结了,应该恢复法律与公众秩序的统治了。</p>
-
-<p>他们推翻了“公安委员会”,杀了罗伯斯庇尔、圣茹斯特及他们的许多朋友,并成立了执政府,这执政府真是十八世纪之末腐败的中产阶级之结晶,当时几千少数人以盗窃方法获得且积累了无数金钱,而执政府即是这些金钱的胜利和统治。</p>
-
-<p>但是未完全腐化的法国,因受大革命伟业的激动,再也忍不住此种制度的压迫了。于是起了两种抗议,第一种失败了,第二种成功了。假如第一种胜利,假如第一种能够成功,那么不但法国能救,即世界也将由此改头换面了,不幸第二种的胜利成了暴君的暴政与平民的奴隶制。我所说的,即指巴勃夫(Babeuf)的暴动和拿破仑一世的僭权。</p>
-
-<p>巴勃夫的暴动是18世纪最后的革命行动。巴氏及他的朋友们与罗伯斯庇尔、圣茹斯特颇为相近,差不多就是他们的朋友,又可以说是社会主义的雅各宾党。他们遵崇平等,甚而不顾自由。他们的计划是很简单的:他们要将地主和工具领有者的财产充为国有,由共和的,民主的,社会的国家来支配一切,国家为一切流动产与不动产的主人,因此成为社会的唯一雇主,一切工皆有它命令是从,同时它有政治的无上权,把儿童的教育权收为己有,使全国儿童都有享受教育平等的机会,并强迫成年的男女依平等与正义的原则去劳动去生活。于是一切地方自治力,个人的创制力,总而言之一切自由都将被此种可怕的权力消灭殆尽。全社会只能呈现出一副单调的,强迫的始终如一的灰色之图。政府虽然有普通选举而组成,但是只要选举完了,只要政府依旧在形式职权它对于社会的各分子,却有一种绝对的权力。</p>
-
-<p>由国家的权力去强迫造成平等的学理并非是巴勃夫发明的,古代的大思想家柏拉图于公元前数世纪,在他描写平等社会的《共和国》一书中早就将此种学理的基本原则说明了。最初的基督教徒虽然被当时的社会所迫害,在他们的团体中也已实地实验过共产主义的生活了。最后,即在宗教革命之初,十六世纪初的德国有个闵采尔(Münzer)同他的子弟们也做过社会平等的第一次实验,想在一个广大的社会基础上创立起平等来,巴勃夫的密谋只是平等思想在群众中作第二次实地的表现罢了。这些实验连最后的也在内,之所以不能成功,约有两种理由:第一种是因为群众的程度不够,不知道实行的可能性,第二种,尤其是上因为这些制度上,平等与国家的强权和势力相连,不知不觉间排斥了自由。我们都知道,亲爱的朋友们,平等只能借自由而可能,平等与自由是并行的。然而请你们不要误会,我之所谓的自由并不是中产阶级所独享的,以群众的奴隶制为基础都自由,这与其说是自由,不如说是特权哩,我之所谓自由是人群普遍的自由,使各个人都有人格的自由,但是我们也知道此种自由只有在平等上才可能。不但在学理上而且以实行去反抗一切由不平等而起的制度与社会关系,然后再以众人的自由为原则去创立社会的经济平等。看呐这就是我们现在的纲领,这就是虽有俾斯麦、拿破仑、梯也尔及我尊严的皇帝的一切哥萨克及我全俄至高无上的沙皇所不能阻止其胜利的纲领。</p>
-
-<p>巴勃夫的密谋,将“热月”巴黎反动的政变,所杀溃的,未遭流刑而忠于革命的公民都集合拢来,其中并有许多的工人。密谋失败了,有些被杀了,但有许多仍活着,如邦纳罗蒂(Philippe Buonarroti)就是其中一个。邦氏性刚如铁大有古风,生平为人所看重,敌党对他亦无不起敬意。他亡命比利时很久,他为比利时“烧炭共产主义者”秘密结社的主要创始者,他做了一本书,这本书今日颇不易得,我的一本以后将设法寄给我们的朋友亚岱马君(Adhémar Schwizguebe,松维利耶的雕刻匠)叙述巴勃夫密谋的经过情形,颇为悲壮。所以巴勃夫密谋可谓是过去一个世纪,革命反抗反动之最后的英雄的表现。</p>
-
-<p>我曾经说过拿破仑一世的僭权。此种历史较诸巴氏暴动更惨千百倍,你们大家都是知道的,这是残暴无耻的“刺刀”制度的开端,十九世纪之初,人道第一次遭到无理批颊的耻辱。拿破仑一世为一切暴君的人杰,同时,在军事上说,他又是一切暴君的恐怖,他失败了,他将他不幸的遗产,最无耻的“蔑视人道”、“以刀威逼”的原则留给他们。</p>
-
-<p>我不愿对你们叙事“复古时代”的政况,这是千疮百孔,旦夕垂危两败类即贵族和僧侣想恢复其原有的政治生活与威权的最可笑的实验。复古时代最该注意的一点,就是取得政权欲千年不朽的中产阶级,因觉得他们的权力又四面受敌,朝不保夕之势逐又变成了革命党。当公众权力不在他们掌握之中的时候,换言之当社会保障别的利益而损害他们利益的时候,他们就立刻与这种权力为敌,重新作起密谋运动。基佐(Guizot)、贝里埃(Périer)、梯也尔(Thiers)等,这些可诅咒的中产阶级反动的灵魂,都是路易菲利普治下最热心拥护中产阶级之迫害的腐朽的,同时在他们心目中以为最完善的政府之著名人物,但在复古时代,也为秘密会社的重要分子,1830年7月,他们的革命胜利了,于是中产阶级的自由主义的统治也从此开幕了。</p>
-
-<p>欧洲真正的中产阶级政治与利益的统治是从1830年开始的,其中尤以英、法、比、荷兰和瑞士为最先。别的国家如德意志、丹麦、瑞典、意大利、西班牙及葡萄牙等,中产阶级的利益虽然比别的利益最占优势,可是政治与政府仍然不是他们的。至于这庞大而可怜的全俄帝国,我不愿说它,它至今仍屈从与“沙皇”的暴政之下,其中还没有真正的中间阶级,即中产阶级的政图也还没有一个社会的情形,一边是官的世界,有军事、警察和官僚的组织,其使命在满足“沙皇”的私欲,另一边是平民,是几千万被“沙皇”与其走狗任意吞噬的可怜者,俄国革命只有直接从民间起来的,这点我在数年前一篇颇长的演说中已有很详细的说明,这篇演说我将设法即刻寄给你们。我也不愿对你们说这不幸和英雄的波兰,在这卑鄙的三只恶鹰即俄罗斯帝国、奥地利帝国、和普鲁士为其代表的德意志新帝国的爪牙间,不断地向前奋斗,虽屡遭失败的创痛,也还是百折不挠地为自由挣扎,永远不会停歇起复兴的工作。波兰与俄国一样,也还没有真正的中间阶级,一边是俄皇“沙皇”世袭的奴役,以前就有的统治势力,今日已腐朽不堪的波兰贵族及官僚。另一边是无数被奴役的农民,他们今日不但被已经失势的贵族压迫,而且受着国家,“沙皇”已其不可计数的官僚剥削。我更不愿对你们说起瑞典与丹麦这两小国,因为他们是从1848年之后才成为立宪制的国家。较诸其他欧洲各国略有逊色,最后西班牙与葡萄牙我们也不必说起,因为它们国内的工业运动和中产阶级的政治受着军阀及僧侣双重势力的摧残为时已久,现在仍留为最落后的国家。然而我却应该使你们注意,西班牙虽然在表面上那样的落后,但照样存在于世界各国的国际劳动协会的组织,在我看来西班牙也是其中最完善的一个哩。</p>
-
-<p>我现在以德国来说吧,德国从1830年以来,呈现出,现在仍继续呈现的一种奇异的形态,在这里中产阶级的利益虽占优势,然而政权却不为他们所有,极端的专制是它现行的政体,虽然有立宪的假面具可掩人耳目,而其军事与行政上的组织却仍卑鄙的专供贵族之用。</p>
-
-<p>我们要研究中产阶级的统治,最好以英、法、比为研究资料。意大利统一于维克托·伊曼纽尔(Victor Emmanuel)的君权之后,虽也可供我们来参考,但总不及法国那样显著,所以我们的观察就着重在这个国家。</p>
-
-<p>自从1830年的革命之后,中产阶级在法国,有得发表其原则于文学、政治与社会经济上完全自由权至原则可以“个人主义”概括之。</p>
-
-<p>我只所谓的个人主义即是认为全社会与人群各不相谋彼此互争互斗的集团,他们生存于社会好像是自然的敌人似的,彼此为生活需要而互相排斥,自己向前,必须阻止别人出路的倾向而言——简言之,此种倾向催促各个人不顾一切人的利益并在别人身上,求得其一个人的安适、富足与幸福的意思。这无非是一种各自争先的竞赛,各自逃命的混乱。谁停止住,谁就不幸,因为他们将落在人后。谁在途中因疲惫而跌倒,谁就倒霉,因为他们将被蹂躏。竞争是毫无心肝,毫无怜悯的。谁失败谁就不幸!在此种争斗中,有许多罪恶是必然要犯的,并且这一切的互相残杀充其量只是连续反抗人类一切道德之一基础的“休戚相关”的恶行罢了。人们说国家是正义的代表于裁判者,可是,国家非但不阻止这些罪恶的发生,反而认其为合法的行为,使其永续不息。所以,国家所代表的,要保护的并非是人的正义,而是司法上的正义,司法上的正义,即是强者欺压弱者,富者侮辱贫者的“盛礼”。国家只有一种要求,就是一切罪恶皆须合法地去完成。我可使你们破产,压迫你们,杀害你们,但是我必须依法而行,不然我即将被认为犯罪者,人们或将以犯罪者待我,这就是此种原则“个人主义”这幅字的意义。</p>
-
-<p>现在我们来看看此种原则表现于文学中的情形。1830年以来,社会上充满了雨果、大仲马、巴尔扎克、贾宁(Jules Janin)等人的文学作品,另外还有别的许多著作家与中产阶级报纸的记者以他们无聊的文笔引导青年堕落,激起他们的自私念头,即平民也不幸地受其影响。你们无论拿什么小说看,内容除夸大虚伪的情感与美妙的文词之外,什么也找不出来。从头到尾无非都是千篇一律:一个贫困、郁闷的,无名的青年,心中焚烧着各种成功的欲念。他想住大厦,食山珍,饮香槟,坐马车,并想与某个侯爵夫人睡觉。他经过非凡努力,终于成了,别人都失败了。看呐,这就是英雄,这就是纯正的个人主义。</p>
-
-<p>次之我们再来看看政治罢,此种原则在政治中是怎样表现的呢?人们说群众必须有人去指导他们,统治他们,他们是不能自治,不能无政府的。谁去统治他们呢?特权阶级已经没有了,一切人都有爬到社会的最高地位与职务去的权利。但是想要达到此种目的,人们必须聪明灵活强健康泰,必须知道并能够战胜其他的一切竞争者。于是乎,竞赛又开始了,只有灵活而强健的人才是治人与剥削群众者。</p>
-
-<p>最后,我们来看此种原则在经济问题——其实是最主要的或可说唯一的问题——上的情形。中产阶级的经济学家对我们说,个人无限制的自由是他们的主张,竞争就是此种自由的条件。但是,此种自由到底是什么呢?我们的第一个问题就是:难道这就是产生我们这世纪所夸耀的一切美妙财富之个人单独的劳动吗?但个人单独的劳动仅足以供给个人的衣食,或一个野蛮的小民族,而大民族之富足与生存只有靠着休戚相关组织起来的群体的劳动。生产一切财富的劳动既然是群体的,那么群体来享受这些财富,似乎是很合理的,是不是?然而,唉!这正是中产阶级经济学家最愤恨最拒绝最不愿意的一点哩!他们是主张个人各自享受的。但是哪些个人呢?是一切个人吗?呵!不是的,他们主张强者、聪明者、灵巧者和幸福者。唉!是的,尤其是幸福者才有享受的权利。因为他们在他们的社会组织中照着继承法——他们的社会基础——推演下去,必然要产生以下的现象:一边是富有而幸福的少数人,另一边是千百万困苦无辜的不幸者。但中产阶级的社会又会这些人说:“你们争夺价值、安适、财富与政权吧,胜利者就将幸福了。”可是这种自相残杀的争斗中,也有一点平等存在嘛?不,一点也没有的。有些——极少数者——有教育与金钱为他们从首至尾掩护的武器,另有些——成千上万的平民——却被无知与贫困钳制住,几乎赤身走入这战场。那么这些号称自由的竞争到底有什么样的必然结果呢?不用说,是平民的失败,中产阶级的胜利,因此,被束缚的平民也不得不如戍地的苦工一般,永远做胜利的中产阶级的奴隶了。</p>
-
-<p>中产阶级有一种很厉害的武器,无产阶级是没有方法反抗的,这便是资本,——资本是今日各个文明国家工业生产的主要动力,只要资本为中产阶级所有,无产者自然是束手无策了。</p>
-
-<p>如今这样构成和占据的资本,不但这压倒无产阶级,而且一大部分的中产阶级也被剥削被侵害,被沦于贫困之中。此种现象的原因,中小中产阶级不大明白或完全不懂的原因是很简单的。因平民替中产阶级争得自由之后,今日的工商业皆崇尚竞争和死命的互斗,于是一般资本家不得不售卖他们的商品,明白得说,就是不得不售卖他们从所雇佣的工人身上,以最低的工资垄断来的商品。你们在经验上都知道价值昂贵的产品在市场上已渐渐地被价值便宜的产品所排斥,即使后者十分劣于前者,也是如此。看呐,这就是竞争——这种出血的互斗——在中产阶级生产上,所生成的第一种不幸的结果。从此,坏的产品替代好的产品,平方的工人替代灵巧的工人成为必然的倾向,生产者与生产品的品质也大大地减低了。</p>
-
-<p>在这种竞争中,这种求最低价值的争斗中,势必是大的资本压倒小资本,小资本为大资本所破坏。因为大工厂制造物件,其售价必然比小工厂或中等工厂低廉。建造大工厂自然要有大资本,但在生产方面与小或中等工厂比较起来,却又便宜地多。十万法郎固然比一万法郎多,但十万法郎若是用于制造,则其出息必定为50%或是60%。而一万法郎,即使是同样的用法,却只有20%。大资本家可以在房屋,原料和机器上节省费用,他所用的工人比中小资本家多,他可以籍着好的组织与大规模的分工减少费用,或增加出息。总而言之,十万法郎集中于他的手里,并用于建造或组织一个工厂,其生产必然超过每一万的十个小工厂,比如每个小工厂在它所有的一万法郎上能得两千法郎的出息,以十万法郎建造或组织一个工厂的大资本家在他的每一万法郎上却能得到五千或六千,换言之,他所生产的货量一定比较多。生产比别人多,那么售价也自然比别人便宜了,在他以廉价售卖货物时,中等或小的资本家也不得不减少他们的价值,否则他们的货物便会卖不出去。他们货物的生产成本既然已比大资本家贵,而所得售价又比大资本家的贱,于是他们破产了。大资本杀害小资本便是这样子,假如大资本遇见更大的资本,那么也将一样的被迫破产。</p>
-
-<p>这是很真确的,你们看,今日各大资本中已有联合成极大极可怕的资本的倾向。今日工业最发达的地方,如英、法、比诸国已经开始由团体的营业公司代替单独的大资本家的企业了。文明越进步,先进的各国愈发达,则大资本家的财富也愈增加,可是因此大资本家的数目就减少了。结果必有很多中产者被大资本压倒而流为小资产者,更有一大批小资产者因无法抵抗而沦陷到贫困与无产阶级的队伍中去。</p>
-
-<p>这是无可置疑,有各国的统计与准确的数学根据可作证明的事实。在社会的经济组织中,大多数中产阶级者被极少数可怕的资本家压迫,而陷于不平等的贫困之境,这是一种无可逾越的法则,要反抗它,除了社会革命外别无选择。小资产经济倘若聪明,有明了此种情形的常识,他们早可与无产者联合,共同来完成此种革命了。但是小资产阶级普通是太愚蠢了,他们可笑的虚荣与自私塞住了他们的脑筋。他们懂不得什么,看不见什么,他们一边被大资产阶级压迫,另一边又手着他们平素所嫌弃所恐惧的无产阶级威胁的恐吓,他们已经愚蠢地任由自己向着末日路上直奔了。</p>
-
-<p>此种中产阶级的竞争的结果对于无产阶级是很有害的。一般资本家必须最低价值售卖其产品——或好点说,售卖其从工人身上剥夺来的产品,工人的工资就不得不被减至最低限度。于是有天才特能的工人就得不到相当的报酬。只有被迫卖力并迫于廉价出售其劳动的人,才为一般雇主所欢迎。妇女及儿童不要多少工资,于是他们就以妇女及儿童代替男子,以平庸的工人代替灵巧的工人,只要平庸的工人愿意与妇女及儿童得同样的工资。一切中产阶级经济学家都以说明并且承认工人工资是依着他每日的生活而规定,比如一个工人他每日的衣食住行只要一个法郎,那他的工资也会很快跌至一个法郎。这其中的理由非常简单,工人因为迫于饥饿,彼此间就经不起竞争,资本家一面急欲垄断他们的劳动而致富,另一面又因为中产阶级的竞争,不得不以廉价出售其产品,自然是欢迎工资少而工作多的工人了。</p>
-
-<p>这不但是一种逻辑的演绎,而且是那些以大资本建造的工厂实行大工业的国家,如英、法、比、德及瑞士各部分,每日所经历的事实。我在第二讲中,曾经对你们说过,你们是特权的工人。你们在工资上虽然还得不到你们每日生产的所有价值,你们在事实上虽然还被你们的东家剥削,但比较起诸大工厂的工人,你们所得的报酬总算不少了,你们有空余的时间,你们是自由且幸福的。但我又认为你们加入这伟大的有解放全世界劳动者使命的国际劳动协会中,做个热心而忠实的会员,是很有价值的。这正是你们高贵慷慨的处所。你们从此可以证明你们自己不但要顾到你们自己,而且也顾到千百万比你们更不幸比你们更被压迫的兄弟。我此刻以此种暗示呈现给你们,也是很幸福的。</p>
-
-<p>你们加入劳动协会固然是慷慨好义,抚危济弱的友爱行为,但同时也是先见与预防的工作,你们不但为别的你们不但为别的地方别的职业不幸的兄弟而该如此,即使为你们本身或为你们的子女也该如此。你们此时所得的报酬虽不是绝对好,所过的生活虽不是绝对的自由与幸福,但也比较过得去。你们为什么能如此呢?理由是极其简单的,只因大资本没有吞并到你们的工业罢了。你们或者不相信这个道理吧?大资本依它本有的法则,必然要吞并一切的。它开始自然从最能获利,最易经营的工商业的各枝叶上着手垄断,待它垄断饱了,垄断中发生竞争之后,然后急于别的未曾动着的枝叶。现在人们不是以机器制造衣服、皮靴和花边了吗?你们信着吧,以机器制造钟表不过是迟早的问题,或者不久就会实现了。发条、标准机、表箱、表盖以及表的磨光、晕线及刻画都将由机械来代替人工。这样的产品虽然不及手中造出的精细或美观,可是价钱却比你们的更便宜,买家也将比你们多,结果你们精美的产品终将必为市场所排挤。那时,你们或你们的子女,将与今日各大工厂的工人一样可怜,一样的做奴隶。你们看,你们若替别的地方别的职业的不幸工人——你们的兄弟努力工作,同时即替你们自己或至少替你们的儿女减少痛苦哩。</p>
-
-<p>你们应为人道而工作,今日工人阶级是伟大和神圣的人道之唯一的代表者。“将来”必属于乡间、城市及各工厂的劳动者。盘踞其上的一切阶级——如民众永远的垄断者,贵族、僧侣、中产阶级及无量代表国家恶势力和不公道的军政与民政的官员,都是腐败透顶的阶级,他们此后为善不足,作恶有余,根本没有希望了。</p>
-
-<p>1793年打倒了僧侣与贵族的势力,并揭穿了他们的假面具。1848年的革命把中产阶级的假面具也揭穿了,他们的险恶与无能也被败露了。1848年6月那几日,中产阶级毅然决然地他们先人所信奉的,以自由、博爱、平等为原则为基础的“宗教”。他们只靠着垄断为生,换言之,他们是经济不平等,社会奴隶制的产物,他们当时虽满口自由平等,但平民一但认真要求起自由平等来,他们遍露出本来面目,重匿于反动地壁垒之夜。</p>
-
-<p>制造1848年反动的叛贼今日又想把法国卖掉了,制造最卑劣反动局面的梯也尔、法佛尔(Jules Favre)及1848年国民议会的大多数人,今日又想重显身手了。他们则抬举路易·波拿巴(即拿破仑三世)做大总统,继而破坏了普通选举制。社会革命的恐惧,平等的厌恶,民众正义的威吓,以及他们所反的罪恶的感觉,使昔日那样聪明勇敢,今日是这样愚蠢卑怯的腐败阶级全都投入拿破仑三世的“独裁”的怀抱中。从此法国受了十八年武人的专政。但不要相信中产阶级的先生们对此有怎样难堪的情形,其中为自由主义而大声疾呼,故意作起倔强的样子,使自己出名而予帝制不以方便的人物自然被压迫被排挤了,但其余不谈政治,专心孜孜于中产阶级的大企业,极力从事于剥削平民的顺仆,反倒是大受当局保护与奖励。人们为顾全他们的面子起见,予以他们表面的自由。在帝国治下不是有一个由普通选举而成的立法议会么?这对于中产阶级而言已经心满意足了。</p>
-
-<p>不过还有一个不如意的黑点,就是皇帝侵略的野心,激起不时之需,使法国几乎濒临破产,终至毁灭了法国古有的权威而后止。但这个黑点并不是偶然的,它是制度的一种必须,凡是极端的暴虐的制度,即使它有表面的自由,也必然以武装的势力为依据,其常备的大军迟早要惹起大战,因为军队的阶级野心为其主要的兴奋剂。反当团长的,总想升旅长,反当旅长的,总想升师长。至于一般兵士有系统的受了军营生活的熏陶之后道德之心已丧失殆尽,他们只梦想着战争的滋味,及屠杀、劫掠、强奸,普军在法国之所作所为即是一例。然而,如果这些聪明而有系统地培养于军官及兵士心中的高尚(!)的情欲长久留地得不到一点满足,军队势必会酸化起来,再由酸化而不满进而反叛,其祸将一发不可收拾。故战争是必然的,故拿破仑三世的近讨远攻并不如今日一般中产阶级先生们所说的那样,是拿氏一人的私意,而是他们因恐惧社会革命而自行造成的暴虐的帝制之必然的产物。法国今日之所以有这一切可怕的不幸,其原因除了拿破仑三世及一切特权阶级——大小僧侣和腐败贵族外,尤以这可敬(!)而清廉(!)而有德(!)的中产阶级为罪魁祸首。</p>
-
-<p>同志们,你们都会见到,法国全部只有城市的劳工群众,由中产阶级卖给帝国,被帝国牺牲于中产阶级的劳工群众保护他们不幸的祖国。全国各地只有城市与工厂的广大的工人愿意以平民举事拯救法国的危亡。至于乡间的劳动者,一般农民自拿破仑一世时代,施行宗教教育,受了宗教之毒以来,已经颓败不堪,此时站在普鲁士人一边与法国为敌,大作其卖国的反动勾当。不过要唤醒他们,也并非是件难事,我在一本你们有许多人都会度过,题目叫做《写给一个法国人的信》的小册子中,会提出许多诱导他们到革命中来的方法。但要想实行这些方法,各城市便非得自动起义,并依据革命的原则组织起来不可。这是一般工人所愿意的甚且在法国南部,如里昂、马赛、蒙布里圣德田及都鲁司各城实验过,被激进派中产阶级者以共和国之名义征服,且破坏了的。不错,这些因恐惧平民而成为共和党的中产阶级者,如老奸巨猾的法佛尔,寡廉鲜耻如狐狸般的梯也尔,妄自尊大的甘必大以及毕卡(Picard)、法里(Ferry)、西蒙(Jules Simon)、柏来当(Pelletan)等人,就以共和国之名义杀害了共和国及法兰西。</p>
-
-<p>中产阶级已经被裁判了,他们是法国最富,而人数又最多(平民当然更多)的阶级,如果他们愿意,法国一定能得救的。可是这样的话,他们便须如1793年他们的先人所做过的一般,牺牲他们的生命与金钱,诚恳地与无产阶级合作,以无产阶级为旁助。其实他们非但不愿意牺牲他们的生命,而且更不愿意牺牲他们的金钱,他们宁愿法国由普鲁士人来占领,而不顾以平民的革命去拯救它。</p>
-
-<p>城市工人与中产阶级间的问题已经很显著地呈现出来了,工人说:“我们与其侍奉我们的城市与普鲁士人,不如将我们的住宅都炸毁了。”而中产阶级答道,“我们宁可开门迎接普鲁士人,也不许你们扰乱秩序,我们无论如何要保存我们亲爱的住宅,即使要亲普鲁士先生的脚也未尝不可。”</p>
-
-<p>你们看,今日就是这些中产阶级者胆敢污蔑“巴黎公社”这幅唯一能救法国光荣的并希望能救世界自由的“公社”,今日就是这些中产阶级者胆敢诅咒公社,但他们以什么名义呢?就是以爱国主义的名义咧!</p>
-
-<p>这些中产阶级真的是铁石心肠!他们卑鄙到那样的程度,到最后连廉耻感都失去了遗忘了。在完全死去之前,他们就已经完全腐烂了。</p>
-
-<p>同志们,不但在法国的中产阶级在智德上如此的腐败,即使在欧洲各处,也是同样的情形,欧洲此时只有无产阶级还在保存的神圣的健全之火,只有无产阶级能擎其人道的大旗。</p>
-
-<p>但无产阶级的目标,其道德原则究竟是什么呢?即是“休戚相关”。全体为个人,个人为全体,或由全体。这也就是我们这伟大的国际劳动协会的目标及原则,国际劳动协会是超越国界,破坏国家,以个人及全体的自由之名义,人人须尽同等的劳动义务为基础,联合全世界的劳动者为一人类家庭的组织。这种“休戚相关”在社会经济上,为集体的劳动与集产,在政治上,为国家的破坏与“由全体自由而使个人自由”。</p>
-
-<p>是的,亲爱的同志们,你们是工人,全世界的劳动者皆是你们的兄弟,与你们都是休戚相关的,今日只有你们继承着人类解放的伟大使命。你们还有一共同的继承者,虽然情形不同,也与你们一样是劳动者,这便是农民。农民此时还没有伟大使命的意识,他们过去中了教士的毒,现在还沉醉与教士的怀中,不知不觉间做了损害本身的反动的武器。你们应该对他们解释社会革命的意义,救他们脱出蒙昧的境地。</p>
-
-<p>在此时,尤其是在开始的时候,工业上的劳动者只有而且也只能靠他们自己。假如他们愿意他们也不能成为强有力者,不过要他们真的有决心罢了。他们要想实现他们此种意识,只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先在他们的劳动团体中,继而在一切团体中,创立起真正友爱的“休戚相关”,不但在言语或饮酒上,还是在演讲及节日的时候须有休戚相关的精神,即在行动中及日常上也须如此。每个国际劳动协会的会员都应察觉到都因确信,别的一切会员都是他们的兄弟。</p>
-
-<p>另一种就是革命的组织,为行动而起的革命的组织。里昂、马赛与法国别的城市之平民举事之所以失败了,就是因为没有一点组织。此事的原因我很清楚,因为我参与其事,受到其中的痛苦的。今日“巴黎公社”之所以能勇敢的坚持下来,就是因为在围困中,一般的工人有都严密的组织。中产阶级的报纸硬指国际劳动协会为巴黎这次壮大举事的主动者并不是没有理由的,我们可以自负地说:“因我们国际的弟兄们能百折不挠地努力,平民才能组织起来,巴黎公社也才成为可能。”</p>
+<p>它们还爱好和其他的鸟交往。在印度,樫鸟和乌鸦从附近好多英里以外飞到竹丛中来和鹦鹉一道过夜。当鹦鹉出外寻食的时候,它们发挥了极惊人的智慧、审慎和应付环境的能力。以一群澳大利亚的白色美冠鹦鹉为例,它们在出发去劫掠一块农田之前,首先要派出一个值察队——它们栖在农田附近的高树上,而另外一些侦察兵则栖在农田和森林之间的树上传递信号。如果报告说“好”,二十来只美冠鹦鹉便从队伍中散开,飞到空中,向离农田最近的树木飞去。它们还要花费很长时间来详细察看附近的情况,然后才发出全体前进的信号,接着,全队便立刻出发,转眼同就劫掠了那块田地。澳洲的居民很难瞒过鹦鹅的小心谨慎,如果人们用一切办法和武器终于打死了几只鹦鹉,那么,它们以后将变得更加谨慎和警惕,以致能打败人的一切计谋。</p>
-<p>所以同志们,我们应该如亲爱的兄弟一般组织起来。我们不要相信我们是在革命之末,我们此时正在革命的开端呢,革命是此后几十年的最重要问题。它迟早是要降临的,我们预备着吧,我们锻炼我们的身心罢,我们少空言,少叫喊,少夸张,少多嘴,少饮酒,少放荡罢。我们束紧我们的腰部,奋勇地预备参加这能就一切民族,能予全体人类解放的争斗罢。</p>
+<p>毫无疑问,使鹦鹉能得到几乎相等于人的这种很高的智力水平和我们在它们身上所感到的人类情感的,是集体生活的实践。它们的高度智力竟使最好的博物学家把某种鹦鹉,即灰鹦鹉,称为“鸟人”。谈到它们的互相友爱,大家都知道,当一只鹦鹉被猎人扛死了,其他的鹦鹉便在它们同伴的尸体上空盘旋,发出尖锐的怨诉声,据奥社邦说,“它们自己也将为它们的友谊而牺牲”。两只被捕的鹦鹉虽然属于两个不同的种,但也能建立起相互的友谊,如果这两个伙伴当中有一个意外地死了,另一个伙伴有时也将因悲伤而死。很明显,它们在集体中得到的保护,远远超过任何理想地发达了的嘴和爪所给予它们的自卫能力。除了各种较小的鹦鹉以外,其他的鹦鹉是很少有猛禽或哺乳动物敢去攻击的,布利姆说得一点不错,鹦鹉除了人以外几乎没有其他的敌人(他说,鹤与合群的猴子也是这样);他又说:“鹦鹉多半不是死在敌人的爪下,而主要是死于衰老。”只有人类才能消灭它们的一部分,因为人类有更高度的智慧和武器,这些同样也是从结合中得来的。所以,鹦鹉的长寿,可以看作是它们合群生活的结果。至于它们那惊人的记忆力,难道我们不可以说,它之所以发达,也是得力于合群生活、长寿及随之而来的直到很老身心仍十分健全吗?</p>
-<p>社会革命万岁!巴黎公社万岁!</p> 米哈伊尔·巴枯宁 亲爱的同志们,上次说1789~1793年革命中,中产阶级有意无意间助用平民之力,筑其权力于封建世界废墟之上。从此以后,他们成为统治阶级。
\ No newline at end of file
+<p>由上所述,可知个人反对整体的斗争不是唯一的自然法则。互助也和互争一样,同样是一条自然法则,当我们再分析一下另外一些鸟类和哺乳动物的结合以后,这条法则就更加明白了。关于互助这条法则对动物世界的进化的重要性,在前面的几页中已经作了几点提示,但是,在我们再举出几个例证,我们将由此能够得出我们的结论以后,它们的意义就将更加明显。</p> 彼得·克鲁泡特金 生存竞争 互助 自然法则和逐步进化的主要因素 无脊椎动物 蚂蚁和蜜蜂 鸟类 猎食和捕鱼的结合 合群性 小鸟之间的互相保护 鹤和鹦鹉
\ No newline at end of file
diff --git a/heros/1890-09-30-PeterKropotkin-a1_r-mutual-aid-among-animals.html b/heros/1890-09-30-PeterKropotkin-a1_r-mutual-aid-among-animals.html
new file mode 100644
index 00000000..7a1e1210
--- /dev/null
+++ b/heros/1890-09-30-PeterKropotkin-a1_r-mutual-aid-among-animals.html
@@ -0,0 +1,174 @@
+
+
+
+
+
+
+
+
+
+ 动物之间的互助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动物之间的互助
+
+
+
+
+ 《互助论:进化的一个要素》第一章
+ 彼得·克鲁泡特金 | 1890.09.30
+
+
+ 生存竞争 互助 自然法则和逐步进化的主要因素 无脊椎动物 蚂蚁和蜜蜂 鸟类 猎食和捕鱼的结合 合群性 小鸟之间的互相保护 鹤和鹦鹉
+
+
+生存竞争这个概念是由达尔文和华莱士作为进化的一个要素介绍到科学中来的,它使我们可以把范围极其广泛的现象包括在一个单独的概念里,这个概念很快就成为我们在哲学、生物学和社会学方面的思考的真实基础。大量的各种各样的事实:生物的机能和构造的适应它们的环境,生理和构造的进化,智力发达甚至精神发展本身,我们以前常常用许多不同理由来解释的,都由达尔文归纳在一个总的概念里。我们把它们理解为连续的努力——对不利环境的一种斗争——以求个体、种族、物种和社会的这样一种发展,那就是务期达到生命的最大程度的充实、丰富多彩和热烈。也许在开始的时候达尔文本人并未充分意识到这个因素的普遍性,因为他最初只是借它来解释一系列有关起初种的个体变异的累积的事实。但是,他预见到他介绍到科学中来的这个词,如果只按它的狭义——各个个体之间完全为争取生活资料而进行的竞争——来使用,就会失去它的哲学的和原有的真实意义。所以,他在他那部不朽的著作一开头就坚持主张“这个词当作广义的和比喻的意义来用的,其意义包含着这一生物对另一生物的依存关系,而且,更重要的,也包含着个体生命的保持,以及它们能否成功地遗留后代”。
+
+他本人虽然为了特殊目的而主要按照狭义来使用这个词,但他却提醒他的信徒不要犯(他本人好像曾经犯过一次)高估它的狭义的错误。在《人类的起源》这本书中,他用了几页篇幅有力地举出了这个词应有的广义的例证。他指出,在无数的动物社会中,各个个体之间争取生活资料的竞争是怎样消失的,竞争是怎样由合作来代替的,并且指出这种代替的结果怎样发展了保证物种获得最好的生存条件的智力和良知。他暗示在这些事例中,最适于生存的不是那些在体力上最强的,也不是那些最狡猾的,而是那些学会为了群体的福利无论强者或弱者都联合起来互相援助的动物。他写道:“拥有数量最多的最富有同情心的成员的社会,将最为昌盛,并且繁育最多的子孙”(第二版第163页)。从个体和整体之间的竞争这个狭隘的马尔萨斯观点中产生出来的词,在一个了解大自然的头脑中便这样地失去了它的狭窄的意义。
+
+不幸,这些本可成为最有成效的研究的基础的论点,却被为了说明真实的生存竞争的后果而收集的大量事例所遮掩了。此外,达尔文从未试图更仔细地研究一下动物世界中的生存竞争所表现的这两方面的相对重要性,也从未写出他原拟写作的论述过分繁殖的自然遏制的书,虽然这本书本来可以作为估计个体竞争的真实意义的严格标准。不仅这样,就在刚才所说的那些篇幅里,在反驳狭隘的马尔萨斯的竞争观念的材料中,也再次出现了旧的马尔萨斯的色彩,那就是,达尔文所说的在我们的文明社会中保存“智力和体力方面的弱者”的所谓不便(第5章)。似乎千千万万的体弱多病的诗人、科学家、发明家和改革家,以及千千万万的所谓“愚人”和“迟钝的热心家”,不是达尔文本人在《人类的起源》那几章中所强调的人类在生存竞争中当作知音和精神武器使用的最宝贵武器。
+
+达尔文的学说的遭遇,和其他一切多少涉及人类关系的学说的遭遇相同。他的信徒本仅没有按照他的暗示把这一学说加以发展,反而使它更加狭隘了。当赫伯特·斯宾塞试图从独立的、但又与之密切相关的论点出发,把探讨的范围(特别是在《伦理学材料》第三版的附录中)扩大到“谁是最适者?”这个重大问题时,达尔文的无数信徒已经把生存竞争的概念缩小到最狭隘的范围了。他们甚至变得把动物世界看成是在半饥饿的个体间进行着永久的斗争,并彼此想喝取对方血液的世界。他们使现代著作中充满了“战败者遭殃”的呐喊,好像它是现代生物学的最终结论似的。他们把争夺个体利益的“无情”斗争提高为人类也必须服从的一项生物学原则,认为在以互相歼灭为基础的世界中,不这样作便有复灭的危险。除了仅仅从庸俗的学者那里学到一点自然科学词句的经济学家以外,我们必须承认,即使达尔文观点的最有权威的解释者,也在竭力保持这些谬误的见解。赫胥黎无疑是公认的最有资格的进化论的解释者,事实上如果我们以他为例,我们岂不是听见他在《生存竞争和它对人类的意义》这篇文章中教导我们说:
+
+
+ “从伦理学家的观点来看,动物世界大概是和格斗士的表演一样。每个生物都受到相当好的对待,被安排去战斗,于是最强的、最敏捷的和最狡猾的便能活下去再战斗一天。观众用不着因为角斗场上没有饶它们的命而表示不满。”
+
+
+其次,在这篇文章的较后部分,他岂不是告诉我们说,在原始人中间也如同动物之间的情况一样:
+
+
+ “最弱的和最愚钝的要失败,而那些最顽强和最狡猾的,在其他方面并不是最好、只是最能适应他们的环境的便生存下去。人生是一场连续不断的自由混战,除了有限的和暂时的家庭关系以外,霍布斯所说的个体与整体的斗争是生存的正常状态。”
+
+
+对自然界的这种看法究竟能够得到事实的几分支持,从这里提供读者的关于动物世界和原始人的论证中便可以看到。但我们不妨立刻指出:赫胥黎对自然的观点,作为科学的推论来说,也和相反的卢梭的观点一样,是很难成立的,卢梭在自然中只看到被人类的出现所摧毁的爱、和平与和谐。事实上,只要一走进森林,对任何动物社会观察一下,甚至对任何一本论述动物生活的严肃著作(多尔比尼的、奥社邦的或勒瓦兰的,不拘哪一个的著作都行)细读一下,便不能不使博物学家思考到合群生活在动物生活中所起的作用,使他们不至于把大自然只看作是一个屠杀之场,同样,他们也可以免于在大自然中只看到和谐与和平。卢梭所犯的错误是他完全不想到嘴和爪的恶斗,而赫胥黎则犯了相反的错误,但不论是卢梭的乐观论还是赫胥黎的悲观论,都不能看作是对自然界的公正无偏的解释。
+
+只要我们对动物观察一下——不光是在实验室和博物馆中,而且在森林和草地,在草原和群山中——我们立刻就会发现,虽然在各种动物(特别是在各纲动物)之间进行着极多的斗争和残杀,但在同种的,或至少是在同一个群的动物之间,也同时存在着同样多的(甚至还要更多)的互相维护、互相帮助和互相防御。合群如同互争一样,也是一项自然法则。当然,要从数字上估计所有这两类事实的相对重要性,那怕是很粗略地估计,也是难事。但是,如果我们用一个间接的试探,问一问大自然:“谁是最适者:是那些彼此不断斗争的呢,还是那些互相帮助的?”那么我们立刻就会发现,那些获得互助习惯的动物无疑是最适者。它们有更多的生存机会,在它们各自所属的纲中,它们的智力和体力达到最高的发展水平。如果把这些可以用来支持这一观点的无数事实考虑在内,我们就可以十分有把握地说,互助也和互争一样,是一项动物生活的法则,但是,作为进化的一个因素来说,它也许更加重要得多,因为它促进了这些保证了种的维持和进一步发达以及用最少的精力来保证个体的生活的最大幸福和享受的习惯和特性的发展。
+
+就我所知,在达尔文学说的科学界信徒当中,第一个把互助充分理解为一条自然法则和进化的主要因素的,是著名的俄国动物学家,圣彼得堡大学故院长凯士勒教授。他在逝世前几个月,即1880年1月,在俄国博物学家会议上发表的一篇演说中阐明了他的思想;但是,像许多只用俄文出版的著作一样,这篇出色的演说几乎完全不为世人所知道。
+
+“作为一个多年的动物学家”,他认为他有责任反对滥用这个取自动物学的词——生存竞争,或者,至少应该反对高估它的重要性。他说,动物学和那些研究人类的科学不断地坚持它们所谓的生存竞争的无情法则。但是它们忽略了还存在有另外一条可以叫做互助的法则,这个法则,至少对动物说来,是远比前一个法则更重要得多。他指出,遗传后代的需要必然会使动物集聚在一块儿,并且,“个体愈是集聚,它们彼此之间就愈加互相支援,物种就有更大的生存机会,并且更加促进它们智力的发达”。“每一个纲的动物,”他继续说道,“特别是较高级的动物,都实行互助。”他从埋尸虫的生活以及鸟类和一些哺乳动物的合群生活中举出一些例子来说明他的见解。在一篇简短的开幕词中所举的例子当然是有限的,但主要之点都已说得很清楚;在谈完互助在人类进化中所起的更为突出的作用以后,凯士勒教授作了如下的结论:
+
+
+ “很明显,我不是否认生存竞争,但是我认为动物世界的逐步发展,特别是人类的发展,受惠于互助之处远过于互争……一切生物都有两个基本需要:营养的需要和使物种繁殖的需要。前者使它们互相竞争和残杀,而保存物种的需要则使它们彼此接近,互相帮助。但是我倾向于认为在生物界的进化中——在生物的逐步后天变异中——个体之间的互助远比它们的互争所起的作用要大得多。”
+
+
+上述观点的正确性,最最感动了大多数出席会议的俄国动物学家;希斐尔卓失——他的著作在鸟类学家和地理学家当中是很有名的——支持这些观点,并且还另举了一些例子来阐发这些观点。他说,有几种隼具有“一种适宜于抢掠的几乎理想的构造”,然而它们在退化,可是其他几种实行互助的隼却很昌盛。“另一方面,以一种合群的禽类鸭子为例吧,”他说,“一般说来,鸭子的机体不发达,但它们实行互助,从它们不计其数的变种和种类来看,可以说它们差不多是遍布于全世界。”
+
+俄国动物学家的立即接受了凯士勒的观点,好像是很自然的,因为他们几乎每一个人都曾经有机会在亚洲北部和俄国东部无人居住的广大地区研究过动物界;凡是研究过类似的地区的人,是不可能不得出相同的结论的。我想起自己在和我的朋友,那多才的动物学家波利亚可夫一起在维蒂蒙地区考察时,西伯利亚的动物界所给我的印象。当时我们两个人对《物种起源》的印象还很新,可是我们要寻找同种动物之间的激烈竞争却一无所获。这种竞争在我们阅读达尔文的著作时,即使想到了第3章(第71页)的论点,也是我们预期会看到的。我们看见很多动物常常是联合起来,以适应不利的气候环境或对各种敌人进行斗争。波利亚可夫写了许多出色的文章论述各处的食肉动物、反刍动物和啮齿动物的互相依赖;我们亲眼看到许多互相帮助的事实,特别是鸟类和反刍动物在移居途中的互相帮助;甚至在有大量动物聚居的黑龙江和乌苏里江地区,尽管我竭力寻求,但也根少发现在较高级的同种动物之间存在着实际的竞争和斗争。在大多数俄国动物学家的著作中,也都提到过这种印象,这大概可以说明为什么俄国的进化论者那样拥护凯士勒的观点,而同样的观点在西欧的达尔文信徒当中却并不流行。
+
+当我们一开始研究生存竞争的两个方面——直接的和比喻的——的时候,给我们印象根深的头一件事就是互助的事例非常丰富,这不仅是如大多数进化论者所承认的为了繁育后代,而且还为了个体的安全和为了得到必需的食物。对动物界的许多大类来说,互助是通例。甚至在最低级的动物之间也可发现互助的事实,我们必须预期有一天会从研究微小的池塘动物的学者那里得知即使在用显微镜才能看见的生物当中,也存在着不自觉的互助。当然,除了白蚁、蚂蚁和蜜蜂以外,我们对于无脊椎动物的生活的知识还是极其有限的;但是,就从比较低级的动物来说,我们也可以搜集到一些确切合作的事实。蝗虫、蛱蝶、萤虫、蝉等等动物的不计其数的联合,实际上简直还没有人研究;可是它们的存在这一事实本身就指出它们一定是按照大体上相同于蚂蚁和蜜蜂为了移居而暂时联合的原则组织的。至于甲虫,我们已经有人仔细观察过埋尸虫之间互相帮助的事实。它们需要腐烂的有机物,以便在其中产卵和供给它们幼虫以食物,但是那些有机物不能腐烂得太快,因此它们便把在漫游中偶尔发现的各种小动物的尸体埋在土中。一般地说,这些埋尸虫都是单独生活的,但是当它们当中有一个发现了自己难以埋葬的老鼠或雀鸟的尸体时,它就会招唤四个、六个或者十个其它甲虫来会力完成这项工作;如果必要的话,它们会把尸体运到一个合适的土质松软的地方,十分周密地把它埋起来,从没有为了它们之中哪一个享有在这个埋好的尸体上产卵的特权而争吵。约格里迪奇在用两根棍子做成的十字叉上绑上一个死鸟,或者是在插在土中的棍子上挂上一个蟾蜍的时候,这些小小的甲虫也会以同样友好的方法集中大家智慧来克服人的计谋。这种协力合作的事情在蜣蜋当中也曾见到过。
+
+即使在机体方面处于稍低级阶段的动物中,我们也可找到类似的例子。在西印度群岛和北美洲,有些陆蟹结成一大群一大群的,以便到大海去产卵;每一次这样的移动,都包含着它们之间的协力合作和互助。至于大莫鲁甲蟹(Limulus),我惊奇地发现(1882年在布列登水族馆)这种笨拙的动物在一个伙伴需要的时候能给予多大的帮助。它们当中有一只蟹仰面朝天地跌在水槽的一个角落里,它那小锅似的沉重甲壳使它不能回复原来的姿势,再加上角落里有一根铁杆,使它要想翻过身来更加困难。于是它的伙伴们前来援助,我用了一个钟头的时间来看它们如何努力援救它们被困的伙伴。它们一下来了两只,从下面推它们的伙伴,经过巨大的努力,终于把它扶正了,可是由于铁杆妨碍着它们完成援救工作,那个蟹又重重地仰跌下去。经过几番努力以后,援助者当中就有一只到水槽的深处去带来了另外两只蟹,这两只蟹用它们饱满的新力量开始来推动和扶起它们可怜的伙伴。我们在水族馆呆了两个多钟头,当我们离开的时候,我们又去看了一下那水槽,援救工作依然在继续哩!自我看见这件事以来,我不能不相信埃拉斯穆·达尔文博士所引征的叙述:“普通螃蟹在脱壳期间派一个没有脱壳或有硬壳的螃蟹在它旁边放哨,以防备海中的敌人来伤害这种处于没有防御状态的脱壳蟹。”
+
+关于白蚁、蚂蚁和蜜蜂之间的互助事例,特别是通过罗曼斯、彼希纳和约翰·刘波克爵士的著作,一般读者都很熟悉,因而我只说很少的几点提示。如果我们拿一个蚁巢为例,我们不仅看到了每一种工作(如生育子孙、寻找食物、建筑巢穴和饲养幼虫等等),都是按照自愿互助的原则进行的,同时,我们还必须和佛勒尔一样,承认许多种蚂蚁的生活的主要基本特征是每一个蚂蚁有义务把已经吞在肚里并且已经部分消化了的食物和集体中的每一个向它索取的成员共享。属于不同种的或属于互相敌对的蚁巢的两个蚂蚁,偶尔互相遇到时,便彼此避开。但是属于同一个蚁巢或属于同一群巢穴的两个蚂蚁便会互相接近,用触须作几下问答的动作,并且“如果其中有一个饿了或者渴了,特别是如果另一个的嗉囊中很饱满时。……它将立刻索取食物”。接到这样要求的蚂蚁是从不拒绝的;它张开了颚,用一种适当的姿势,吐出一滴透明的流质给那个饥饿的蚂蚁舐食。把食物吐给另外一个蚂蚁吃,这在蚂蚁(自由的)的生活中是那么突出的一个特征,并且为了养活饥饿的同伴和幼虫都是那样经常地互相求助,所以佛勒尔竟认为蚂蚁的消化道是由两个不同的部分构成的,其中之一,即后一部分,是专供自己用的,另一部分,即前一部分,主要是供集体用的。如果一个嗉囊饱满的蚂蚁竟自私到拒绝喂养一个同伴,那它将被看成是一个敌人,甚或比敌人还坏。当它的亲族和另一个种的蚂蚁打仗时,如果它拒不援助的话,它们将比攻击敌人还要凶猛地反过来攻击这个贪心的蚂蚁。如果一个蚂蚁没有拒绝喂养属于仇敌方面的蚂蚁,那么它将被后者的亲族当作朋友看待。所有这些情况都是经过最严密的观察和确切的实验所证实的。
+
+蚂蚁这个分成一千多种的大科动物,其数目是那么多,以致巴西人竟说巴西是属于蚂蚁而不是属于人的;在这个科里,同一个巢或同一个巢穴集团的成员之间是不存在竞争的。无论不同的种之间的斗争是多么厉害,也无论在战争时有着什么样的暴行,但集体内部的互助、已成习惯的自我献身和经常为了共同福利的自我牺牲,都已经成为法则。蚂蚁和白蚁废除了“霍布斯式笔下的那种斗争”,因此它们生活得更好。它们那种奇妙的巢穴,也就是它们的建筑,在比例大小方面超过了人类的建筑;它们修筑的道路和在地上的拱形走廊,宽阔的大厅和粮仓,它们的谷物田、谷粒的收获和使谷粒“麦芽化”;它们孵卵和养育幼虫的合理方法,以及建造特别的窠巢以饲养蚜虫——林内美妙地称之为“蚂蚁的乳牛”——的合理方法,最后,它们的勇敢、胆量和优越的智慧,所有这些都是它们在繁忙和辛勤的生活的每一个阶段中实行互助的自然结果。这种生活方式,其结果必然会发展蚂蚁生活的另一个特征:个体的主动性的巨大发展——它反过来又显著地促成了高度而复杂的智力的发达,这样的发达,使人类的观察者也不能不有很深的印象。
+
+在动物的生活方面,即使我们所知道的只不过是一些关于蚂蚁和白蚁的事实,我们也可以有把握作出这样的结论:互助(它导致互信,这是勇敢的第一个先决条件)和个体的主动性(智力发达的第一个先决条件)在动物世界的进化中,是比互相斗争更具有无限重要性的两个因素。事实上,蚂蚁没有任何“保护性”而仍能兴旺,可是自卫特性对于单独生活的动物来说是不可缺少的。蚂蚁的颜色使它很容易为敌人发现,在草地和森林中,许多种蚂蚁所建的高大巢穴也是一望可见的。它浚有坚硬的甲壳的保护,无论它的针刺在几百根刺入一个动物的皮肉时是多么危险,但对一个蚂蚁的防御来说却是没有多大价值的;而蚂蚁的卵和幼虫在许多居住在森林中的动物看来又是一种美味的食物。可是,成千上万的蚂蚁并没有受到鸟类或甚至食蚁兽的太大摧残,反之,它们却为此它们强壮得多的昆虫所畏惧。当佛勒尔在一个草地上倒出一口袋蚂蚁时,他看见“蟋蟀跑开了,听任蚂蚁抢夺它们丢下的洞穴;蚱蜢和蟋蟀向四方逃走,蜘蛛和甲虫也放弃了它们的捕获物,以免它们自己变成蚂蚁的捕获物”。经过一场战争(在战争中有许多蚂蚁为了共同的安全而牺牲了)以后,连黄蜂的窠也被蚂蚁占领了。甚至最敏捷的昆虫也不能逃脱,佛勒尔常常看到蝴蝶、蚊虫和苍蝇等被蚂蚁出其不意地袭杀。蚂蚁的力量在于互相援助和互相信任。如果说蚂蚁——且不谈更为发达的白蚁——在智力方面居于整个昆虫纲的首位,如果说它们的勇气只有最勇猛的脊椎动物才能匹敌,如果说它们的头脑——用达尔文的话来说——“是世界上最奇妙的微小物质之一,也许比人的头脑更为奇妙”,那么这难道不应归功于在蚂蚁的社会中互助完全代替了互争这一事实吗?
+
+蜜蜂也是这样。这些小小的昆虫(它们本来很容易被许多鸟类所捕获,它们的蜜也被从甲虫到熊的各纲动物所垂涎)也没有从拟态或其他方面得到任何自卫的特性,而没有这种特性,一个单独生活的昆虫是很难逃脱被彻底地毁灭的。但是,由于蜜蜂实行了互助,因而它们获得了我们所知道的广泛发展,获得了我们所称赞的智力。由于共同工作,它们使它们的个体力量增加了若干倍;由于临时分工和每一个蜜蜂在必要时能进行各种工作的能力的结合,它们获得了任何一种单独生活的动物(不管它是多么强壮和有多么好的武装)所不能指望的安全和福利。它们的合作,在人不知道利用充分计划的互助的情况下,往往比人还要成功。所以当一群新蜂要离开蜂箱虫寻找一个新住所时,许多蜜蜂就会预先到附近去探察一下;如果它们发现了一个适于居住的地方,例如一个旧篮子或任何这类的东西,它们就把它占领下来,把它弄得干干净净的,并且加以保护,有时候要保护整整一个星期之久,直到这群新蜂来到那里定居下来。但是,有多少移居到新土地上的人只因不了解他们力量联合起来的必要性而死亡在那里!由于蜜蜂懂得集中它们个体的智慧,它们能适应预料不到的或者不同寻常的恶劣环境,如巴黎博览会上展出的蜜蜂就能用它们树脂似的蜂蜡把箱盖固定到嵌在它们蜂箱板里的玻璃片上。此外,它们毫无喜好杀戮的表现,也没有喜欢无益争斗的习性,虽然许多作者总认为动物有这种癖性。守卫蜂箱进口的哨兵毫不留情地杀死那些企图到蜂箱里去抢劫的蜜蜂;可是,因为搞错了地方而飞来的陌生蜜蜂则不会受到伤害,特别是那些带着花粉飞来的或者是易于迷路的小蜜蜂,更不会受到伤害。除了确有必要时以外,它们是不会进行战争的。
+
+由于在蜜蜂当中仍然存在着残忍和懒惰的本性,而且往往由于环境促使它们又将显现出来,所以蜜蜂的合群性就更加对人有启发性。大家都知道,经常有一些蜜蜂宁肯过抢劫的生活而不愿过工蜂的勤劳生活,在食物缺乏和食物特别丰富的时候,都将使这个掠夺阶级为之增加。当我们的谷物已经收获回家,草地和田野里的谷物已经所剩无几的时候,抢劫的蜜蜂就更加经常到来。另一方面,在西印度群岛的甘蔗园附近和欧洲炼糖厂的周围,抢劫、懒惰和吃得迷迷糊糊的情况在蜜蜂当中就更为普遍了。我们由此可见,在蜜蜂之中还依然存在着反群居的本能,但自然选择必定会继续淘汰它们,因为归根到底,团结的实践证明它比具有掠夺倾向的个体的发展对物种更为有利。那些最狡猾的和最阴险的被淘汰了,让位给那些懂得合群生活和互助利益的蜜蜂。
+
+当然,无论蚂蚁或蜜蜂,甚至白蚁,都不可能具备包括到整个种的更高度团结的观念。在这方面,它们显然没有达到即使在我们政治、科学和宗教的领袖人物中也尚未具有的发展程度。它们的爱群居的本能很难超出蜂箱和蚁巢的范围。不过,拥有不少于两百个巢穴的巢群的两个不同种的蚂蚁(Formica exsecta和F. pressilabris),业经佛勒尔在丹德山和萨勒福山发现并有所描述。佛勒尔认为,这些巢群的每一个成员都认识所有巢群中的其他成员,它们都参与共同的防御。在宾夕法尼亚,麦克库克先生发现了整整一个拥有一千六百到一千七百个巢穴的筑墩蚁的族,全体蚂蚁互相之间都互通信息;贝茨先生曾经指出,在“园地”的广大面积上到处都是白蚁的土堆,有些巢穴成了两、三种蚂蚁的避难所,这些巢穴大部分是用拱形通道或拱廊连接起来的。因此我们发现,甚至在无脊椎动物之间也采取了一些措施把同种结合成更大的组织来互相保卫。
+
+现在进一步谈到较高级的动物,我们发现在它们当中有着更多的为了会种可能目的而有意识地互助的例子。然而我们必须承认,我们对高级动物的生活的知识依然是很不完备的。虽然第一流的观察者们收集了大量的事实,可是我们对于动物世界的某些属科还几乎是一无所知。关于鱼类的可靠资料特别稀少,这一部分是由于观察的困难,一部分是因为对这个问题还没有给予应有的注意。至于哺乳动物,凯士勒已经指出,我们对它们的生活方式所知是多么少。它们之中有许多是习惯于夜间活动的;有些是隐藏在地下的。至于反刍动物的那些合群生活和移居最能引起我们的兴趣,可是它们是不让人们接近它们的群的。我们主要是在鸟类方面拥有最广泛的资料,但我们仍然对许多种鸟的合群生活知道得很不完备。不过,我们不必埋怨我们缺乏经过充分证实的事实,因为这从下面的叙述中就可看到我们并不缺少。
+
+我不打算详谈雄的和雌的为繁育后代和为在后代的最初生活阶段中供给它们食物,以及为共同猎取食物的联合;但是我不妨顺便提一下,这样的联合是通例,即使对最不合群的食肉动物和凶猛的禽类来说,也是一样;我们可以说,这种联合的特殊意义在于:即使在其他方面表现最残酷的动物在这方面却也表现了较温和的情感。还可以补充一点,在食肉动物和猛禽当中,大于家庭的联合还很少见,这种情形,虽然大部分是由于它们猎取食物的方式所致,但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解释为由于人类的迅速增长在动物世界中所引起的变化。至少值得注意的是,有几种动物在人烟稠密的地区过着完全单独的生活,然而同是这种动物或和它们最相近的动物,在无人居住的地区却是喜欢群居的。狼、狐狸和几种猛禽都可以作为这一情况的例证。
+
+然而,对于我们讨论的问题来说,不超过家庭关系的结合的重要性较小,何况我们知道,有许多联合只是为了一般目的,例如猎食、互卫,甚至纯粹为了共同享受生活。奥杜邦曾说过,有时候老鹰也联合起来猎取食物,他对两个秃鹰(一雄一雌)在密西西比何上猎食的描写,是以其生动的笔法闻名的。但在这类观察中,最可靠的是希斐尔卓夫所作的观察。他在研究俄国草原地方的动物时,有一次看见一只完全属于群栖种的鹰(白尾鹰)在高空中飞翔,它静静地绕着大圈子盘旋了半个钟头,这时候突然听到它发出了刺耳的吟声。不久,另外一只鹰就发出了回声,并向它飞来,接着,第三只、第四只,直到一齐飞来了九只或十只白尾鹰,不一会儿它们就飞得不见了。下午,希斐尔卓夫走到他看见白尾鹰飞去的地方,借着草原上的一个高坡的掩蔽,他走近它们,发现它们围着一匹马的尸体。那些年老的鹰(照例由它们先吃——这是它们的礼节)这时已经站在附近的草堆上担任放哨,而较小的鹰则在吃着它们的盛餐,旁边还围着一群群的乌鸦。希斐尔卓夫根据这个和类似的观察,断定白尾鹰为了猎食而结合一起;当它们都飞到很高的空同时,如果它们有十只的话,就能总览至少二十五平方英里的一片地区;只要其中任何一只鹰一发现了什么东西,它就告知别的鹰。当然,有人会说,第一只鹰的单纯的本能叫声,甚至它的动作,同样可以把几只鹰带到猎获物那儿来。可是在这个问题上,有说明它们互相通知的有力证据,因为这十只鹰在飞到猎获物那里以前先聚集到了一起。希斐尔卓夫以后叉有几次机会证实白尾鹰常常因为饱餐尸体而集合到一起,它们之中有些(首先是年幼的鹰)在别的鹰吃东西时,经常是在旁边担任放哨的。事实上,白尾鹰——最勇敢和最善于猎食的猛禽之一——完全是一种群栖的鸟类,布利姆说,当它被捕获以后,它很快就和饲养它的人发生密切的情谊。
+
+合群性,是很多种猛禽的共有特征。巴西鸢——最“鲁莽的”强盗之一——也是最喜欢群居的鸟。达尔文和别的博物学家已经描述过它们猎取食物的联合,下面是一个事实:当它捕到一个太大的东西时,它就招唤五、六个伙伴来把它搬走。经过一天的忙碌以后,它们常常从十英里或更远的地方飞来,结伙到一棵树上或灌木林去过夜,还经常发现有几只兀鹰,特别是多尔比尼所说的“它们真正的朋友”——玉鸡和它们在一起。据札鲁得尼说,它们在别的大陆和外里海的荒野上,也有一起巢居的习惯。群居秃鹰——最强壮的兀鹰之一——就是由于喜爱群居而得名的。它们成群地在一块儿生活,显然爱好群居,当它们高飞到天空中游戏时经常是成群结队的。“它们在极其友好的气氛中生活,”勒瓦兰说道,“在同一个洞穴里,我有时候找到离得很近的窠巢达三个之多。”巴西的鸟拉布兀鹰也和白嘴鸦一样,甚至比它们更爱群居。埃及的小兀鹰亲密地生活在一起。它们结队在空中游戏,晚上聚在一块儿过夜,早晨一块儿去寻找食物,它们之间连最轻微的争吵也从未发生过;这是有充分机会观察它们生活的布利姆证实过的。红脖隼也是大群地聚集在巴西的森林里,茶隼(Tinnunculus cenchris)离开欧洲以后,在冬天到达亚洲的森林和草原时,也是结成许多大群的。在俄国南方的草原上,它们是(或更确切地说,以前是)那么样的合群,以致诺特曼看见它们和其他的隼(Falco tinnunculus、F. œsulon和F. subbuteo)结成一群群的,每当晴天的下午大约四点钟的时候,聚在一块儿游戏,直到天黑以后很久。它们大家一齐飞起来,排成一条直线,向着某个选定的地方飞去,到达那里以后又立刻按照原来的路线飞回来以便再飞。
+
+只是为了飞翔的快乐而成群地飞翔,这在会种鸟类中是很普遍的。“特别是在汉柏地区,”迪克生写道,“在8月底经常有大群的鹬鸟在泥洲上空飞翔,在那里过冬……这些鸟的动作极其有趣,它们大群回旋飞行,散开会拢,其精确的程度好像受过训练的军队。在它们当中还混杂着单独的沙锥鸟、海云鸟和环颈鹬。”
+
+不可能在这儿把鸟类的联合猎食情况都一一列举出来;但企鹅的捕鱼结合肯定是值得我们注意的,因为这些笨拙的鸟在联合中表现了优良的秩序和智慧。它们常常结成许多大队去捕鱼,在选定一个适当的水湾以后,它们便面对岸边围成一个广阔的半圆圈,一步步地向岸边走去,从而缩小这个半圆圈,把包围在圈里的鱼完全捕食。在窄小的河流和运河上,它们甚至分成两个队,每队围成一个半圆圈,一步步地会会起来,好似拖着长渔网的两队人彼此会合起来捕捉两个鱼网之间的鱼一样。夜晚来临时,它们飞到休息的地方——各群休息的地方是不变的——,从来没有人看见过它们为了争夺水湾或休息的地方而互相争斗。在南美洲,塘鹅结成拥有四万到五万只的大群,其中一部分在睡觉,另一部分别担任守卫,而其余的塘鹅便去捕鱼。最后,如果我不谈一下常被诽谤的家麻雀是多么忠实地和它所属的集体的每一个成员分享它所发现的任何一样食物的话,那我便对它们有失公平。希腊人早就知道这个事实,它所以留传下来,是一个希腊演说家有一次说(根据我的记忆):“当我向你们讲话的时候,有一只麻雀已经去告诉别的麻雀说,一个奴隶把一袋谷物掉落在地上,于是它们都到那里去吃谷粒了。”并且,现在我们很高兴地发现,这个古代的观察已由葛尼先生在最近出版的一本小册子中加以证实,葛尼确信家麻雀常常相互告知哪里有食物可以窃取;他说:“甚至在远离庭院的地方打了一堆麦子,院子里的麻雀也总会使它们的嗉囊充满麦粒。”的确,麻雀极其注意保护它们的领地,不使它受外来者的侵犯;所以卢森堡公园中的麻雀拼命同一切企图来分享公园和游客的好处的麻雀作战,但在它们集体的内部,它们便充分地实行互助,虽然偶尔在最要好的朋友之间当然也发生一些争吵的事情。
+
+在禽类中,同猎同食是那么常见的一种习惯,所以用不着再引更多的例子来说明,必须把它看作是一个确定不移的事实。至于这种结会形成的力量,那是显而易见的,用不着证明。最强壮的猛禽也难以对付结合到一起的我们喜爱喂养的小鸟。即使是鹰——甚至凶通有力的岩鹰和可以用脚爪抓走兔子或小羚羊的老雕——也被迫把它们的猎获物让给一群群的乞食的鸟——鸢,它们一看见老鹰找到了一个美味的猎物便照例去追赶它。鸢也追赶敏捷的鱼鹰,抢走它捅获的鱼,但是没有一个人看见过鸢鸟为了争夺这种窃取的猎物而互相争战。在克古仑岛上,库斯博士看见猎海豹的人所说的海鸡(Buphagus)追赶海鸥,要它们吐出嘴里的食物,而另一方面,一旦海鸡飞近海鸥等的住地时,海鸥便和燕鸥联合起来逐走它们,特别是在伏巢期间更是这样。身体虽小但极其敏捷的田凫大胆地攻击食肉的猛禽。“看它们攻击一只秃鹰、一只鸢鹰、一只乌鸦或一只鹰,是最有趣的事情。我们会觉得它们有胜利的信心,也看见猛禽的愤怒。在这种情况下,田凫互相之间全力援助,它们的勇气随着它们的数量的增加而增加。”田凫真可以无愧于希腊人给它们取的“良母”这个名称,因为它们总是保护其他的水鸟,使之不受敌人的攻击。我们在花园中常常看到的身长不过八英寸的小白鹡鸰(Motacilla alba),也能强迫鹞鹰放弃它们的猎食。“我总钦佩它们的勇气和敏捷,”老布利姆写道,“我相信唯有隼才能捕捉它们……当一群白鹡鸰逼得一只猛禽退却的时候,它们使空中都回响着它们胜利的叫声,然后它们就飞散了。”它们为了追逐敌人的这个特殊目的而集合起来,也如同我们所看见的另一种情况一样:当森林中的所有鸟雀发现一只夜鸟在白天出现时,它们便飞起来,一起——食肉的猛禽和无害的小歌鸟——丢追逐这个陌生的鸟,使它回到原来隐藏的地方。
+
+鸢、秃鹰或鹰和野鹡鸰这样的小鸟之间,在力量上是多么悬殊,然而这些小鸟以它们共同的行动和勇敢,证明它们比有强壮的翅膀和武装的强盗还优越!在欧洲,鹡鸰不仅追逐可能危害它们的猛禽,而且还追逐鱼鹰,它们的目的“不是为了要伤害它,而是为了好玩”,据叶尔登博士税,在印度,穴鸦之追逐“戈文达”鸢,“只不过是为了取乐”。韦德公爵看见巴西的鸟拉布秃鹰(urubitinga)被不计其数的一群群的大嘴鸟和反舌雀(这种鸟近似我们的白嘴鸦)包围起来,受它们的嘲弄。他说:“老鹰总是十分悄悄地忍受这种侮辱,但有时也会捕捉一只嘲弄它的鸟。”在所有这些事例中,在体力方面虽然比猛禽差得很多的小鸟,却以共同的行动证明它们胜过猛禽。
+
+但是共同生活在个体安全、生活享受和智力发达方面所起的最显著的效果,是要从两大科鸟类——鹤与鹦鹉——的身上才能看到的。鹤是极爱群居的,不仅和它的同类,而且和大多数水鸟都有极其良好的关系。它们的小心谨慎和它们的智慧真令人惊异;它们在顷刻之间就能洞察新的环境,并根据这种环境来活动。它们的哨兵经常在一群吃食或休息的鹤周围守卫,猎人们深深知道要接近它们是多么困难。如果它们受到了人的突然袭击,那么它们不经过先派一个单独的侦察兵,然后再派一群侦察兵去巡查一遍,是决不回到原地方来的。当侦察队回来报告那里没有危险的时候,第二批侦察便被派去证实第一次的报告,以后全群才会出动。鹤和种类相近的鸟结成真正的朋友;除了同样有合群性和高度智慧的鹦鹉以外,没有别的鸟在被捕到以后能像鹤那样和人类发生真正的友谊。“它把人不是看成主人,而是看成朋友,并且竭力表示这一点,”布利姆从许多的亲身体验中得出这样的结论。鹤从清晨直到深夜都在一直不停地活动,但只是在早晨用几个钟点的时间去寻找食物(主要是蔬食),一天之中其余的时间都用在集体生活上。“它拣起小木片或小石头,把它们抛在空中,并试着去接住它们;它弯着颈项,张开翅膀,舞着、跳着、到处跑着,想用种种方法表示它的好兴致,它始终保持着优美文雅的姿态。”由于它们生活在集体中,所以它们几乎遇不到敌人,虽然布利姆有时候看见它们当中有一只被鳄鱼攫住,但他写道,除了鳄鱼以外,他不知道鹤还有其他的敌人。它们用个个皆知的谨慎行动避开一切敌人;它们通常都能活到很长的年岁。因而难怪鹤不需要养育许多子孙以保存自己的种,它们一般只孵两个蛋。至于它们的高度智慧,只说一句就够了:所有的观察者都一致承认,它们的智力很使我们联想到人的智力。
+
+另一种极其合群的鸟是鹦鹉,大家都知道,它的智慧的发达在鸟类中占有最高地位。布利姆是那么美妙地总括了鹦鹉的生活方式,所以我不如把下面一段照样翻译出来:
+
+
+ “除了在交尾期以外,它们都是结成大的集体或成群生活的。它们在森林中选定一个地方栖居,此后便每天早晨出去寻找食物。每一个群的成目都忠实地互相依恋,并且同甘共苦。它们在早晨一起到田野、花园或是树上去吃果子。它们布置岗哨守卫整个群的安全,并且注意它们的警报。遇有危险的时候,它们便一起飞走,彼此帮助,一块儿同时回到它们栖息的地方。一句话,它们始终是紧密团结生活在一起的。”
+
+
+它们还爱好和其他的鸟交往。在印度,樫鸟和乌鸦从附近好多英里以外飞到竹丛中来和鹦鹉一道过夜。当鹦鹉出外寻食的时候,它们发挥了极惊人的智慧、审慎和应付环境的能力。以一群澳大利亚的白色美冠鹦鹉为例,它们在出发去劫掠一块农田之前,首先要派出一个值察队——它们栖在农田附近的高树上,而另外一些侦察兵则栖在农田和森林之间的树上传递信号。如果报告说“好”,二十来只美冠鹦鹉便从队伍中散开,飞到空中,向离农田最近的树木飞去。它们还要花费很长时间来详细察看附近的情况,然后才发出全体前进的信号,接着,全队便立刻出发,转眼同就劫掠了那块田地。澳洲的居民很难瞒过鹦鹅的小心谨慎,如果人们用一切办法和武器终于打死了几只鹦鹉,那么,它们以后将变得更加谨慎和警惕,以致能打败人的一切计谋。
+
+毫无疑问,使鹦鹉能得到几乎相等于人的这种很高的智力水平和我们在它们身上所感到的人类情感的,是集体生活的实践。它们的高度智力竟使最好的博物学家把某种鹦鹉,即灰鹦鹉,称为“鸟人”。谈到它们的互相友爱,大家都知道,当一只鹦鹉被猎人扛死了,其他的鹦鹉便在它们同伴的尸体上空盘旋,发出尖锐的怨诉声,据奥社邦说,“它们自己也将为它们的友谊而牺牲”。两只被捕的鹦鹉虽然属于两个不同的种,但也能建立起相互的友谊,如果这两个伙伴当中有一个意外地死了,另一个伙伴有时也将因悲伤而死。很明显,它们在集体中得到的保护,远远超过任何理想地发达了的嘴和爪所给予它们的自卫能力。除了各种较小的鹦鹉以外,其他的鹦鹉是很少有猛禽或哺乳动物敢去攻击的,布利姆说得一点不错,鹦鹉除了人以外几乎没有其他的敌人(他说,鹤与合群的猴子也是这样);他又说:“鹦鹉多半不是死在敌人的爪下,而主要是死于衰老。”只有人类才能消灭它们的一部分,因为人类有更高度的智慧和武器,这些同样也是从结合中得来的。所以,鹦鹉的长寿,可以看作是它们合群生活的结果。至于它们那惊人的记忆力,难道我们不可以说,它之所以发达,也是得力于合群生活、长寿及随之而来的直到很老身心仍十分健全吗?
+
+由上所述,可知个人反对整体的斗争不是唯一的自然法则。互助也和互争一样,同样是一条自然法则,当我们再分析一下另外一些鸟类和哺乳动物的结合以后,这条法则就更加明白了。关于互助这条法则对动物世界的进化的重要性,在前面的几页中已经作了几点提示,但是,在我们再举出几个例证,我们将由此能够得出我们的结论以后,它们的意义就将更加明显。
+
+
+
+
+
+
+
+
+
+
+
+
+ Made with by Agora
+
+
+
+
+
+
diff --git a/heros/2009-03-01-GavinMendel-Gleeson-a1_l-complex-systems-and-anarchism.html b/heros/2009-03-01-GavinMendel-Gleeson-a1_l-complex-systems-and-anarchism.html
new file mode 100644
index 00000000..9f20c030
--- /dev/null
+++ b/heros/2009-03-01-GavinMendel-Gleeson-a1_l-complex-systems-and-anarchism.html
@@ -0,0 +1,149 @@
+
+
+
+
+
+
+
+
+
+ 复杂系统与无治主义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复杂系统与无治主义
+
+
+
+
+
+ Gavin Mendel-Gleeson | 2009.03.01
+
+
+ 将人类社会作为复杂系统进行分析,能为我们提供对于历史进程以及资本主义的强项与弱点的新的见解。
+
+
+
+
+
+复杂系统理论是一个从突变理论(catastrophe theory)、混沌理论(chaos theory)、控制理论(control theory),尤其是控制论(cybernetics)的传统中产生的科学理论。复杂系统理论的诞生来源于对传统科学的还原论(reductionism)方案的否定。它认为还原论既不必要又难解(intractable)。
+
+传统物理学试图在尽可能小的颗粒度下找到基本规律。然而,现在已经知道,由于在极小的颗粒度下相互作用的性质,预测集合系统的行为在计算上难以实现。例如,水,(大多数情况下)最好用流体流动方程来描述,它可以用较简单的(非线性)方程描述集合行为。试图把它作为1026个相互作用的量子粒子集合波函数在计算上是不可行的。相反,复杂系统理论试图在自然的粒度下描述系统,以便对其行为进行可行的(tractable)预测。
+
+复杂系统中的一个基本概念是涌现行为(emergent behaviour)。或者说,从一个有大量服从简单规则的行为者的系统中,能涌现复杂的行为。这类似控制论者所说的元系统跃迁(metasystem transition)的概念。某些对涌现行为最早的描述实际上来自于奥地利学派,可以在路德维希·冯·米塞斯的写作中看到,他把资本主义的集合行为描述成一种由行为者自利产生的最优解。
+
+系统理论为我们提供了一些经验性的法则,可以作为理解行为者和集合行为者涌现的工具。如果你使简单的系统与复杂的环境相互作用,它保持自己的身份——或者说内部结构完整性——的概率会很低。而复杂系统能够于复杂环境相互作用,并有更高的生存概率。我们在自然界中的简单生物中可以观察到,由于它们的低存活率,它们采取大量繁殖的策略。这与人类采取的方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
+复杂系统理论与社会
+
+为了理解如何用系统理论模拟社会,我们不如从简单的例子看起。在封建欧洲,社会组织层级森严。在系统理论中,我们把它用一个树状的控制图模拟,领主在顶上,佢的直接附庸在下面。很多情况下,在这个结构中,控制了等级制度的领导就近似控制了整一群人。这有许多的后果。如果这个系统的行为可以用领主的行为来模拟,那么这个系统的行为就必不能比领主更复杂。因此,这个系统仍是简单的。这也意味着这个系统能轻易地一致行动。它可以率领军队,并与其他的封建国家简单地交互。
+
+实际上,完美的控制层级是不存在的。总是会有横向的控制链接和多样的同谋行为,等等。然而,对于封建制而言,这个模型仍然是个不错的近似。随着我们在历史上的推移,到了早期资本主义,我们逐渐注意到向更「混合式」的控制模式的变化,其中横向连接更多,并且系统可能发展出更去中心化、更复杂的行为。此外,它变得不那么脆弱了。我们或许可以猜想,资本主义出现时,封建制度某种意义上注定要灭亡,因为交互环境变得太复杂了。
+
+现代世界已经转向了高度互联的网络模式的资本主义。在系统联通性的框架内,这几乎是封建主义的对立面。关于系统模型,有几件事必须要注意。系统可以有非常不同的内部结构。高度的互通性不排除某些内部模式。事实上我们知道很多复杂系统,包括社交网络,它们的无结构并不「随机」。内部结构可以对涌现行为有很大的影响。每一个网络都是不同的。
+
+进一步讲,一个系统的涌现行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行动者交互的模式。当下的经济体系是资本主义社会关系模式的产物。资本主义从这些社会关系中涌现,一点也不「自然主义」。它是人与人的社会体制的次要产物。将行动者原子化的方式是任意的。实际上,系统常常可以被重原子化,形成不同的行为者与交流的概念。这里有个很好的例子:阶级政治。在国家、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的分析框架下,实体与它们之间的交互被物化(reify)了,因此分析起来比大众交互容易得多。这样,我们有了一个可行的经济学推理的机制。这与新古典主义知识框架下对阶级动因的完全忽视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
+结构与行为
+
+在无治主义者思考无治主义与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时,系统的集合行为与其控制行为的关系十分有启发性。理想化的层级可以用控制它的实体来模拟。这些集合体可以进行所谓「一致」(coherent)的行动。军队是个一个不错的例子。然而,这些一致系统理论上的目标只能有简单的描述。比方说种族灭绝,它可以被简单地描述,我们可以预料军队能够执行这个描述。然而,「在伊拉克建立民主」则是军队做不了的事。
+
+民主国家与大型企业通常类似混合式模型的层级。这些系统逐渐呈现出比单个行动者更复杂的行为。它们的行为,逐渐变得不那么「一致」,但更「相关」。你不能指望事情发展完全一致,但是整个系统会往一个大致相关的方向发展。你还可以预料到,一些混合系统能够适应比单个行为者能够适应的更复杂的环境。
+
+最后,在一个几乎没有层级的概念的网络系统里,有可能出现真正复杂的涌现行为。这样的例子包括人类身体和社交网络。
+
+当下的政治结构
+
+国家,作为一个相当层级化的生物,想要让事情运作更加一致。然而它最大的弱点在于它无法解决那些描述非常复杂的问题。比方说,军队和国家发现它们越发无法应对游击战与恐怖主义的涌现。这些社会结构所用的组织模式是高度去中心化、高度非层级化的。说到底,国家几乎没有可能根除这些运动。国家必须找到任务目标的简单描述,这让它在根本上处于劣势,因为它处理复杂性的能力比较有限。然而,资本主义与企业全球化是更可怕的生物。它们的内部结构是高度网络化的。这些生物灵活地跨越国家边界。它们的集合行为极度复杂。没有人理解股票市场是怎么(不)运作的。同时,资本主义极度的强健,能够以马克思没想象到的方式适应不同的环境。若要战胜这种敌人,唯一的可能是至少与其相当的复杂性。
+
+
+
+革命与结构
+
+复杂系统的整体行为和属性取决于个体交互的机制。在这个意义上,人类交互有可能产生在行为者交流层面上的反馈循环,能够催生系统性的根本转变。这意味着全球性的极端变化是可能的。革命正是转变交互机制导致的根本性的涌现性质的转变。
+
+复杂系统告诉我们没有唯一正确的社会交互模型。假设我们能详细掌握交互模式,并且假定它是不变的(原子级的行动者之间的社会交互不变),而且这个世界严格意义上服从决定论,我们也得不到一个能预测结果的社会理论。可以用来宣称不可避免的「历史的进程」的实证主义或自然主义的方法是不存在的。它在计算上和方法论上都是不靠谱的。
+
+那么,在运用于人类社会与革命性变化的思考方面,复杂系统理论能够告诉我们什么呢?我们从自然科学中经验研究的领域以及历史信息中知道,根本性的范式变化实际上是很自然的,即便它们几乎无法预测。社会秩序的革命在历史上一再发生。
+
+在真正全新的社会秩序的出现中,有几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就那些创生性的产生这些变化的事件而言,它们通过旧秩序日益混乱或衰败的过程发生。这通常包括向旧体制中注入巨量的能量。当这些能量事件消散时,新的秩序便逐渐强化。
+
+对称性破坏(symmetry-breaking)是一个常见的系统性行为,它在范式变化的语境下尤为有趣。当一个系统因为一个微小的局部偏离而走向了两个可能中较低的那一个时,对称性破坏便发生了。对于外部观察者来说,集合行为的选择可能显得很任意。事实上,它源于系统行为中的微小内部波动。
+
+无治共产主义,在复杂系统的语境下,是一个对涌现行为以及个体行为的描述。它要求整体性上的共产主义,社群之间的互助,以及依照面对的问题的规模采取合作的、集体的决策及解决措施。同时,它要求直至个体水平的层级和强制权力的消灭。在复杂系统的框架中,无治共产主义实际上似乎有很好的生存机会。它将无层级的网络模型作为人类组织的出发点。这意味着在理论上,它具有呈现复杂涌现行为的能力。
+
+此外,革命组织的作用可以被视为保持革命的自由意志主义的关键。在革命的情况中,微小波动可以产生不合比例的巨大影响。新社会的核心将存在于那些有着适合于运动的组织的倾向当中。因此,至关重要的是,组织倾向必须要有结构上的完整性,以及对于交互动因的可复制的知识,后者对于将广泛的运动成型为自由共产主义是不可少的。
+
+在战术层面上,用复杂系统思维进行分析解答很多问题,但也留下很多问题。从这个角度看,许多涌现行为事先没有办法计算,只能用经验研究或者是更弱的找历史类比的方法决定。我们仍然面对着困难的问题。我们必须找到其战术最利于阶级斗争升级的解决方案。此外,我们必须找到最利于拓展、复制的内部结构,以便它们在革命时刻中出现的高度敏感期的实施。
+
+
+
+
+
+
+
+
+
+
+
+
+
+
+ Made with by Agora
+
+
+
+
+
+
diff --git a/heros/2022-08-05-ElinBjarnegard/.-a1_l-armed-violence-and-patriarchal-values.html b/heros/2022-08-05-ElinBjarnegard/.-a1_l-armed-violence-and-patriarchal-values.html
new file mode 100644
index 00000000..9998e0d0
--- /dev/null
+++ b/heros/2022-08-05-ElinBjarnegard/.-a1_l-armed-violence-and-patriarchal-values.html
@@ -0,0 +1,224 @@
+
+
+
+
+
+
+
+
+
+ 暴力与父权:泰国男子从军经历调查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暴力与父权:泰国男子从军经历调查
+
+
+
+
+
+ Elin Bjarnegård, et al. | 2022.08.05
+
+
+ 本研究超越男女二元性的论调,强调男性内部对于暴力的态度因意识形态影响而存在分化:志愿参军的人通常更亲近父权制意识形态,而不是军队塑造了士兵的父权思想;强制参军对不希望主动参军人士的父权思想并无明显影响。
+
+
+
+本研究通过对泰南三府年轻男性进行调查,探索了参加武装暴力与父权价值观之间的关系。研究1发现父权价值观更强的男性更容易志愿加入准军事部队。研究2利用泰国征兵抽签所带来的自然实验,比较了非自愿应征入伍服兵役的男性与参加抽签但未入伍的男性的调查回答,发现两组在父权价值观方面没有差异。本文结论是,父权价值观促使人们自愿参与武装冲突,而在冲突地区应征服兵役不会导致士兵父权价值观的变化。
+
+一、导言
+
+最近的研究提出了一种新的解释,有可能更准确地缩小在暴力冲突局势中选择拿起武器的人的范围:具有父权价值观(patriarchal values,认同男性对女性的系统性支配地位)的人。一系列研究表明,关于男子气概(masculinity)和性别歧视的观念与支持暴力极端主义有关。本文从两个重要方面推进了这一研究:(1)研究了在武装冲突中,个人父权价值观强弱与通过资源加入政府准军事单位自愿参与有组织暴力活动之间的联系;(2)通过分析泰国的征兵抽签这一自然实验(natural experiment),研究了参与有组织暴力到个人父权价值观强弱之间的反向因果关系的可能性。
+
+二、武装暴力与父权价值观之间的联系
+
+在过去的三十年中,性别平等与战争暴力之间的关系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但侧重于个人层面的文献受到的学术关注较少。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在解释暴力行为成因时,性别价值观在社会和个人层面上都起着重要作用。父权制价值观被视为男女二元性别秩序的一部分,将男性置于女性之上,且这种父权制价值观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从父权制价值观转向性别平等的价值体系,意味着维护男女二元对立的界限日益模糊,并且二者平等。父权价值观与暴力倾向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多地被记录,而且往往集中在“他者化”(othering)过程中。他者化是一个区分“我们”和“他们”的过程,是构成父权价值观基础的性别秩序所固有的,也是合理化(rationalization)对他人实施肉体伤害的必须部分。尽管实施暴力行为往往与男性和男子气概的理想有关,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男性生物学上都具有同样的暴力倾向。同样,女性也可能是战时暴力的施暴者。因此,重点在于意识形态而非性别对于参与暴力的影响,从而需要从男性内部入手,研究参与暴力与不参与暴力的男性的不同及其原因。但是,研究父权价值观与暴力行为之间的因果关系仍然是一项重大挑战:这种既定的联系可能是由于以性别平等为导向的社会和个人不太支持暴力,也可能是由于暴露于冲突和暴力的社会和个人变得不那么支持性别平等。
+
+个人对暴力的增值化(valorization,赋予某事物价值)通常归因于社会化(socialization)进程。研究表明,暴力既可以通过代际传播,也可以通过影响儿童待遇的文化规范传播。具体而言,曾被家暴或目睹家暴的男孩随后更可能坚持父权价值观,最终更可能选择参与政治暴力。北美的一些调查研究表明,具有平民背景和军事背景的个人在特征和价值观上有所不同,这是因为参军前已经形成了某种亲军队的价值观的年轻男性倾向于自我选择加入部队。
+
+然而,其他一些论述则将对暴力的增值化与服役经历直接联系起来。例如,在越战期间服兵役的美国男性因暴力犯罪而被监禁的可能性显著增加。另一方面,国际安全援助部队中瑞典士兵在阿富汗服役前后的价值观基本保持稳定。
+
+在女权主义安全研究中,“军事化男子气概”(militarized masculinities)这一概念已发展为捕捉军事暴力与男子气概之间的特殊关联。军事化男子气概通常的特点被认为是“强壮、吃苦耐劳、具有侵略性的男性异性恋取向、恐同、重视庆祝同性友谊、实施有控制的攻击行为、以最小的抱怨完成任务”。尽管军事化的男子气概包含了相当多的特征,但在本文讨论中,军事化的男子气概有两个决定性的特征:其与男子气概的联系和对暴力的增值化:一个真男人应该具有战士的品质。女性被赋予了柔弱和看护的二等角色,而未能“像个战士”的男性则会受到羞辱。
+
+军事化男子气概指的是这样一种主张,即“与男子气概相关的刻板印象中的特质可以通过兵役,尤其是战斗来获得/证明”。这句话表明男子气概可以在军事环境中获得(acquired)和证明(proved)。第一种说法说明服兵役或参加战斗的经历会使男性具备某些特质。第二种观点认为这些特质是来自早年社会化过程,并且参军后就能表现出来。这种模棱两可的关系提出了父权价值观与暴力之间因果关系的问题。更具体地说,它提出了军事化男子气概的理想主要是通过自我选择(参军前)还是军事社会化(参军后)来实现的问题。
+
+三、志愿参军与军队招兵
+
+有关主动参加暴力行动的研究将军事冲突环境解释为已经社会化的个人可以将男子气概和暴力增值化的地方。一项关于越共游击队招募情况的研究强调对许多年轻新兵来说“赢得荣誉的渴望,或许只是赢得社区的尊重”是他们加入游击队的主要原因。对军人阳刚之气的认同往往是参军的主要动机之一。
+
+许多军事组织依赖于吸引志愿者和激励应征者,而将男孩转变为真正男子汉的理念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力工具。从国家的角度来看,军事化男子气概的概念有利于军队招募“不怕死”的士兵。当军队把自己塑造成充满阳刚之气时,就会吸引某一类渴望这种改变的人。这与军事化男性气质内涵——“真正的男人是士兵,真正的士兵是男人”——不谋而合。从这个角度来看,军事化男性气质的构建早在入伍之前就已开始。
+
+四、反向因果关系的可能性:军事社会化
+
+军事社会化意味着与军事组织具体相关的经历塑造了个人的价值观。在这里,士兵所处的环境会塑造和重塑他们的兴趣以及身份。军队也要求向未来的士兵有效地灌输有利于实现(使人成为士兵)的思想和价值观。作为一个以男性为主导的组织,军队的职能以暴力为基础,因此军队鼓励军事化的男子气概,将其作为诱导男性成为战士的一种手段。这种转变需要特定的方法、仪式或做法,旨在培养出愿意为某一事业杀人和献身的士兵。这一过程被描述为旨在摧毁士兵的个性,代之以对部队的认同。
+
+然而,军事经历在多大程度上将男性社会化为军事化的男子气概,以及哪些类型的实践、方法或经历引发了这种社会化,这些问题尚未得到深入探讨。
+
+五、募兵与征兵制情境中的男性军人气质
+
+有些人被迫征召入伍而绝不会自愿参战;有些人乐于为国家服务;而对其他人来说,参军是为了钱。一些国家实行征兵制,而另一些国家则依靠志愿兵。不同类型的军事环境也可能刺激不同类型的社会化进程。例如,准军事部队或游击队可能不要求在入伍前接受正规军事训练;服兵役可能不会有任何战斗经历;但在冲突不断的国家,即使是刚入伍的新兵也可能经历战斗和死亡威胁。
+
+本研究的重点是泰国,该国拥有规模庞大的准军事单位与泰国皇家武装力量(RTARF)并肩作战,后者采用抽签征兵的方式服兵役,兵役一般为两年左右。RTARF的应征入伍者的训练以通过惩罚和社会及心理压力暴力灌输纪律而著称。所有年满21岁的男性都必须在每年4月应征入伍。
+
+此外,泰国有许多男子和少数妇女自愿加入各种准军事部队。随着服役年限的增加、晋升和在不稳定的边境地区服役而获得经济奖励。泰南三府(北大年、也拉、那拉提瓦)自2004以来就因持续叛乱而成为冲突地区。这种在冲突地区活跃的不同军事组织的组合有助于研究自我选择加入准军事组织,以及通过服兵役实现社会化的情况。
+
+军事化男子气概是通过归属身份和表现身份的组合来实现的。泰国以性别广泛的流动性和对变性人(kathoeys)相对较高的容忍度和能见度而闻名。但是泰国军队在这方面是保守的,只征召给那些认同、被认定男性身份、并在法律上被承认为男性的人。变性人通常可以免服兵役,但在征兵日获得免服兵役所需的程序往往涉及羞辱和骚扰。
+
+研究1是对自我选择加入两类泰国准军事组织的研究:社区民兵(Community Militias),和游骑兵(Rangers)。
+
+社区民兵是泰国南部最大的武装组织。政府已将社区民兵的正规军部分(Or Sor,正式名称为国土防卫志愿军)扩大到约7,200人。社区民兵志愿者被招募到自己的村庄服役,为政府基础设施和政府官员提供保护。Or Sor每月领取工资,但其他村庄或社区民兵则不是。社区民兵一般只由男性组成,尽管妇女加入民兵组织没有任何正式障碍。
+
+游骑兵(Thahan Phran)是另一个准军事团体,是一支由陆军和海军陆战队组成的轻步兵。他们经常与边境巡逻警察(BPP)一起行动,接受作战训练。加入游骑兵者必须是年龄必须在18至29岁之间不分男女的泰国公民。女性在游骑兵中仍占少数。他们需要接受45天至6个月的初级培训。游骑兵报酬平均每月估计为13,500泰铢(约合440美元)。他们每次服役四年,经常被派往战区。游骑兵需要在偏远地区和小路上进行小规模徒步巡逻。他们在检查站巡逻,但有时也在林区扎营。
+
+研究2则研究了泰国军队抽签征兵的制度。根据1954年《兵役法》,泰国所有男性公民在18岁时都要登记服兵役,直到进入军事预备役或被免除军事义务。每个年龄组中大约有1/4的人将在中学期间通过领土防御学生训练进入预备役。那些没有参加培训的人在21岁时将继续登记服兵役,然后必须向征兵部报到,参加高等教育则入伍可被推迟,但是26岁以后不可再延期。
+
+在征兵时,极少数高级僧侣和身心残疾者被永久免服兵役。其余的人可以选择放弃抽签主动服兵役。如果放弃抽签的人数不足以满足军方的征兵配额,军方将为剩余的男性举行抽签。抽签抽中红卡的人必须服兵役,其余抽中黑卡的人被转移到预备役不必服兵役。放弃抽签的原因可能包括:拥有高中或本科学历的人放弃抽签的服役期更短;对参军感兴趣;被薪水所吸引。绝大多数男性参加抽签来试图免服兵役。许多人声称害怕服兵役,因为应征入伍者可能在战区服役,且虐待新兵的报道时有发生。
+
+六、实验设计与方法
+
+本文在泰国南部进行了一项调查,将征兵抽签作为实验组成部分。第一阶段随机选择300个村庄作为数据组(cluster),其中有100个位于泰南三府。对于每个数据组,抽样分为3个类别:(1)参加征兵抽签并必须服兵役的男性,(2)参加抽签但未被选中服兵役的男性,以及(3)放弃抽签并服兵役的男性。每个类别在每个村均采访5名男性,参见表1。
+
+
+▲ 表1:样本组
+
+本文的实证研究由两部分组成(见表1)。首先本文分析了在泰南三府,具有更多父权价值观的男性是否更容易自愿参加准军事组织。研究1作为观察性研究,使用了两个可变因变量。第一个问题是受访者是否参加社区民兵,第二个问题是受访者是否参加游骑兵。研究1采用了所有3类参与者的数据,但只包括居住在泰南三府的人。因此,研究1中分析的受访者人数为1500人(三个类别各500人)。
+
+研究2探讨了反向因果关系的可能性,并检验了义务兵役过程的军事社会化对新兵父权价值观的影响。研究2以征兵抽签的形式进行了自然实验。将第一类(实验组,抽签后必须服兵役)与第二类(对照组,抽签后免服兵役)进行了比较。因此,研究2中分析的受访者人数为3000人(两类各1500人)。
+
+父权价值观通过一个基于受访者对性别平等态度的5个问题的指数进行量化,这些问题涉及受访者在多大程度上同意以下观点:1、男性比女性更适合担任政治领袖;2、男性更适合担任企业高管;3、大学教育对男孩比女孩更重要;4、丈夫应该在家庭中做出重要决定;5、女性应该容忍暴力,以便家庭团结一致。
+
+研究1还使用了几个额外的变量作为控制变量,并在稳健性测试中使用,其中包括指示受访者是否有孩子、教育状况、收入和婚姻状况的变量。由于研究1使用了所有三类受访者,本文还使用了虚拟变量来指示受访者属于哪一类。同时,为了测试研究2中自然实验的平衡性,本文同样使用了七个涉及在年轻男性在征兵抽签之前已经确定的7个属性作为变量:年龄、是否为穆斯林、是否为马来穆斯林、受访者的父亲是否在军队服役、受访者成长时在家中讨论泰南三府情况的程度、受访者成长时在看到母亲被打的频率,以及受访者成长时被打的频率。这些变量也用作研究1中的额外控制或稳健性检查。
+
+七、实验结果
+
+研究1:关于自我选择加入准军事单位服役的观察性研究
+
+
+▲ 图1:逻辑回归结果
+
+研究1旨在确定我们父权价值观的变化是否部分是由个人自我选择加入准军事组织来解释的。本文预期具有更多父权价值观的男性更可能参与有组织的暴力。
+
+图1显示了逻辑回归测试结果,点和菱形表示系数,水平线表示95%的置信区间。本部分的样本仅限于居住在泰南三府的受访者。第一个因变量是参与社区民兵,第二个因变量是参加游骑兵。“父权价值观”(Patriarchal Values)对这两个因变量的预期方向都有很强的显著影响。样本还包括放弃抽签主动服役的男性(“放弃”,Waived),而这类男性在未来更可能参与准军事活动。
+
+下一个控制变量(“未被家暴”,Not Beaten Home)衡量儿童时期的暴力经历。那些说自己很少在家里被打的男性参与准军事活动的可能性要小得多。本文将此解释为在童年时期更频繁遭家暴的男性了解到暴力是处理冲突的适当方式,这使他们更有可能参加有组织暴力行动。此外,童年遭受殴打的经历很可能会导致成年后更高的父权价值观。我们发现“马来穆斯林”(图中显示为Malay Muslim)和佛教徒同样倾向于参加社区防御志愿者团体,但马来穆斯林成为游骑兵的可能性要小得多,因为游骑兵在泰南三府的马来穆斯林中广受鄙视。下一个控制变量反映了受访者在成长过程中与家人讨论泰南三府暴力局势的频率(“讨论频率”,Talk Before 18)。讨论情况较多的男性更有可能参与准军事活动。本文认为,这可能既反映了受访者本身的自我选择,也反映了人们可能会更多地谈论冲突的地区代表本地区受冲突影响严重,因此更容易被准军事组织招募。下一个控制变量是受访者是否有孩子(“有孩”,Have Children):父亲更有可能因为经济原因加入游骑兵。最后,受过高等教育的男性更可能成为游骑兵,可能反映了政府热衷于招募受过较高教育的人。
+
+研究1中的主要解释性变量“父权价值观”在泰南三府有25%的观测值缺失。这是一个相对较大的缺失比例,因此本文研究了缺失情况,并进行了替代测试,包括进行使用多重插补法(multiple imputation,通过创建几个不同的合理估算数据集,并组合从每个数据集中获得的结果来消除缺失数据的不确定性)。总之,“父权价值观”的缺失与研究1中的因变量没有系统的相关性,遗漏值不太可能严重破坏对研究1结果的有效性。
+
+结果是,更高水平的“父权价值观”与更高的志愿参与社区民兵和游骑兵的可能性存在稳健的相关性。现在本文想从实质上了解这种效应的强度。转化逻辑回归系数为更直观的OR值(odds ratio,指事件A在B在场的情况下发生的几率与事件A在没有B的情况下的几率之比)或概率,只有对于一组固定在相同值并使用相同样本的特定解释变量才有意义。更重要的是,在我们的情况下,参与我们模型样本的基线概率不是很有意义,因为本实验的样本不具代表性。例如,实验1样本中泰南三府高达28%的受访者很少或更频繁地参加游骑兵活动(代表他们至少参与了游骑兵单位),这可能比泰南三府同一年龄段的所有男性中参加游骑兵的总体比例更高(因为本实验对参军的男性进行了过多抽样)。因此,基于本文数据参与的绝对概率本身就不那么有趣,更有意义的比较是不同个体之间的相对差异。下面本文展示了两个拼接图,展示了父权价值观(分为四个阶段)与参与暴力之间的关系。
+
+
+▲ 图2:父权价值观与社区民兵参与度的相关性
+
+如图2所示,在参与社区民兵活动方面,父权价值观最低和最高的人之间存在相对较大的差异。在父权价值观最低的男性参加社区民兵的男性比例相对较小(37%)。具有最高父权价值观的男性比例要大得多(60%)。同样,在图3中,父权价值观最低的男性有24%参加了游骑兵,而34%的父权值最高的男性参加过游骑兵。
+
+
+▲ 图3:父权价值观与游骑兵参与度的相关性
+
+研究2:关于征兵抽签作为自然实验的研究
+
+研究2调查了军事社会化对希望通过参加抽签逃避兵役的男性的父权价值观的影响。表2展示了几个控制变量的值,这些变量是指七个在年轻男性在征兵抽签之前已经确定的属性,最后一行显示了服兵役对父权价值观的处理效应(treatment effect)。
+
+
+▲ 表2:控制变量与父权价值观的处理效应
+
+第一行显示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平均年龄不同,因为样本中的最低年龄是21岁。年龄在21至23岁之间的人如果抽中了红卡不得不服兵役,则无法接受采访。因此,最年轻的受访者更可能属于不必服役的男性类别。接下来的两行显示,穆斯林和佛教徒同样有可能抽中了红卡,如果只将说马来语的穆斯林与其他样本进行比较,这一点也成立。同样,这些群体在“父亲服兵役”(Father served)、“讨论频率”(Talk Before 18)和“母亲被家暴”(Mother beaten)等变量方面是平衡的。服役的年轻男性说他们“被家暴”(Beaten at Home)的可能性在统计学上显著地小,但该差异数值上很小,很可能是随机效应。
+
+最后一行显示,两组样本的“父权价值观”没有显著差异,表明被强制征召入伍对性别平等的态度没有影响。本文大量的观测样本意味着即使是非常小的影响也会被检测到。考虑到抽中红卡和服兵役的待遇是随机分配的,有充分的理由得出结论:军事社会化对父权价值观变化没有因果关系。
+
+作为稳健性测试,本实验还分别测试了父权价值观五个调查问题中的每一个的处理效应,未发现任何效应。
+
+在另一项替代测试中,本实验放宽了实验同质性(treatment homogeneity)的假设。本实验首先将实验处理限制在服役期间遭受过武装冲突的应征入伍者身上。下文报告的结果进一步强化了本文的结论。
+
+本实验向服役人员提出了10个问题,例如是否看到一名阵亡士兵、靠近炸弹以及向敌人开枪。41%的人经历过这种暴力,但这种经历对他们的父权价值观没有显著影响。本实验还验证了,任何服役军种对父权价值观没有显著影响。
+
+实验组(抽签)和对照组(未抽签)的父权值指标上的缺失值数量没有显著差异。因此该缺失不太可能对研究2的结果构成威胁。此外,一个发现表明军事社会化具有显著影响:服役的男性更有可能认为在军队服役的男性应该比没有服役的更受尊重。这一结果和其他类似的结果增强了对实验有效性的信心,并确实发现了军事社会化的影响。因此,即使士兵存在被军事社会化,对性别平等的态度在很大程度上还是不受服兵役的影响。
+
+八、结论
+
+本文探讨了一个更广泛的基本问题,即父权价值观是促使人们决定参与暴力,还是暴力经历影响了父权价值体系。本文调查了那些已经被社会化为持有父权价值观的人是否更有可能主动成为潜在的暴力角色,或者是否是因为在冲突地区非自愿服役而加强了持有父权价值观念的厌女(misogyny)情绪。
+
+在第一项研究中,本文发现持有父权价值观与在武装冲突中志愿参加准军事部队之间存在着强烈而稳健的关系。这表明自我选择是理解军事化男子气概和参与暴力的联系的重要因素。在第二项研究中,本文发现实验组(强制服役)和对照组(未服役)之间的父权价值观没有显著差异。换言之,没有证据支持军事社会化会强化个人的父权价值观。
+
+这项研究存在重要局限性:这项研究中说明,服兵役不会影响个人厌女情绪,但本文没有研究的军事化男子气概的其他方面(如吃苦耐劳)可能会受到影响。此外,本研究强调超越性别二元性,通过研究男性接受父权价值观的程度的变化,可以对男性与暴力之间的联系和因果关系有了更好的理解。
+
+
+
+Elin Bjarnegård,乌普萨拉大学政府学部副教授
+
+Anders Engvall,斯德哥尔摩经济学院研究员
+
+Srisompob Jitpiromsri,宋卡王子大学和平研究所助理教授
+
+Erik Melander,乌普萨拉大学和平与冲突学部教授
+
+编译:郑嘉隽
+
+
+
+
+
+
+
+
+
+
+
+
+ Made with by Agora
+
+
+
+
+
+
diff --git a/hkers.xml b/hkers.xml
index 0c4524da..408e64cf 100644
--- a/hkers.xml
+++ b/hkers.xml
@@ -1,4 +1,4 @@
-Jekyll 2024-11-22T09:45:09+08:00 https://agorahub.github.io/pen0/hkers.xml The Republic of Agora | Hkers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Too Good To Lose 2024-11-12T12:00:00+08:00 2024-11-12T12:00:00+08:00 https://agorahub.github.io/pen0/hkers/too-good-to-lose <p><em>When it comes to the future of American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and the success of the CHIPS Act, Intel is not too big to fail, but it is too good to lose.</em></p>
+Jekyll 2024-11-26T11:22:23+08:00 https://agorahub.github.io/pen0/hkers.xml The Republic of Agora | Hkers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Too Good To Lose 2024-11-12T12:00:00+08:00 2024-11-12T12:00:00+08:00 https://agorahub.github.io/pen0/hkers/too-good-to-lose <p><em>When it comes to the future of American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and the success of the CHIPS Act, Intel is not too big to fail, but it is too good to lose.</em></p>
<excerpt />
diff --git a/hkers/index.html b/hkers/index.html
index 0494b37b..811e630e 100644
--- a/hkers/index.html
+++ b/hkers/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2090,6 +2090,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index.html b/index.html
index fd5e4576..c8c4e423 100644
--- a/index.html
+++ b/index.html
@@ -10,7 +1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51,7 +51,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67,14 +67,14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走向更进步的联合体
-
+ 复杂系统与无治主义
+
- Heidi Hartmann | 1979.06.01
- 女性主义社会主义者,必须组织一种既解决反对父权制,也解决反对资本主义的斗争实践。我们必须坚持要创建一个相互依赖、认同解放而非耻辱的社会。
+ Gavin Mendel-Gleeson | 2009.03.01
+ 将人类社会作为复杂系统进行分析,能为我们提供对于历史进程以及资本主义的强项与弱点的新的见解。
- < Full Article >
+ < Full Article >
@@ -85,14 +85,14 @@ < 网左实践总结
+ 暴力与父权:泰国男子从军经历调查
- 番茄米线 | 2022.12.16
-
“网左”总体来说确实是进步的,他们要比一些麻木者、漠不关心者和肉食者进步得多,他们是在资产阶级残酷压迫下抱团取暖的、可以接触到网络生活的群众。而“网左”形成的“左圈”也为许多来寻找答案的迷茫者,如一年半前的我,提供了资源和平台。
+ Elin Bjarnegård, et al. | 2022.08.05
+ 本研究超越男女二元性的论调,强调男性内部对于暴力的态度因意识形态影响而存在分化:志愿参军的人通常更亲近父权制意识形态,而不是军队塑造了士兵的父权思想;强制参军对不希望主动参军人士的父权思想并无明显影响。
- < Full Article >
+ < Full Article >
@@ -107,14 +107,14 @@ < 巴枯宁瑞士演讲・三
-
+ 动物之间的互助
+
- 米哈伊尔·巴枯宁 | 1871.05.03
-
亲爱的同志们,上次说1789~1793年革命中,中产阶级有意无意间助用平民之力,筑其权力于封建世界废墟之上。从此以后,他们成为统治阶级。
+ 彼得·克鲁泡特金 | 1890.09.30
+ 生存竞争 互助 自然法则和逐步进化的主要因素 无脊椎动物 蚂蚁和蜜蜂 鸟类 猎食和捕鱼的结合 合群性 小鸟之间的互相保护 鹤和鹦鹉
- < Full Article >
+ < Full Article >
@@ -126,6 +126,22 @@ <
+
+
+ 尋香記
+
+
+ 東加豆 | 2024.09.02
+ 我七月初就知道「尋香記」這個展覽了,但一直沒有動身,身心靈也像一個木頭人。為什麼呢?如果這是在二十年前,我肯定會在第一天第一時間就衝過去,興奮得不得了。想想也是挺有意思,我跟香味這東西,總算是有些不解之緣吧。八月的最後一天,我終於踏進了展廳。不過,就算來晚了,那份對香氣的喜愛,還是一點都沒少。有心動,也有感動。
+
+
+ < Full Article >
+
+
+
+
+
+
2024盂蘭雜記
@@ -142,6 +158,24 @@ <
+
+ 李文亮医生,你好
+
+
+ CrazyArticle | 2024.08.29
+ 李文亮医生:
+
+您好。当我第一次知道您的时候,您已经去世,我是在新闻联播上得知您被平反的事,那一天,2020年3月19日。当时我正被关在广州市第一看守所。
+
+
+ < Full Article >
+
+
+
+
+
+
拍打詠
@@ -258,37 +292,7 @@ <
-
- 胰暢詠
-
-
- 東加豆 | 2024.08.22
- 腹痛如刀夜未央,
-
-急診方知胰病傷。
-
-
- < Full Article >
-
-
-
-
-
-
-
-
- 孟加拉——两个女人的角斗场
-
- 马屿人 | 2024.08.22
- 孟加拉政府终于正式接受最高法院判决,将给“自由战士”与其亲属的公务员配额降到5%,93%的公务员岗位面向社会择优录用。而此时,孟加拉青年的抗议活动已经持续了一个多月时间,进入暴力冲突也有两个星期,至少174人死亡,超过2500人被捕。
-
-
- < Full Article >
-
-
-
@@ -1285,6 +1289,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Columns - page 17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1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1
他们经历的,我们也可能经历
+维舟 | 2022-10-30
+戴,还是不戴?
+米拉·帕特尔、阿德里亚·罗伊乔杜里 | 2022-10-20
+“有声音”胜于“大多数”
@@ -250,22 +266,6 @@阿菠 | 2022-07-12<
世俗化与新兴宗教
-胡清心 | 2022-07-11
-倪匡反共 一以貫之
-蘇查哈爾燦 | 2022-07-04
-蘇查哈爾燦 | 20
Previous ♢
- Page 17 of 19
+ Page 17 of 20
♢ Next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1/page18/index.html b/c1/page18/index.html
index c2fb99b7..d9d4927a 100644
--- a/c1/page18/index.html
+++ b/c1/page18/index.html
@@ -10,7 +10,7 @@
Columns - page 1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12 +60,2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Columns - page 18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1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1
+
+
+ 世俗化与新兴宗教
+ 胡清心 | 2022-07-11
+
+
+
+
+
+
+ 倪匡反共 一以貫之
+ 蘇查哈爾燦 | 2022-07-04
+
+
+
+
俄乌战争・六月战局
@@ -250,22 +266,6 @@ 当代张敬轩 | 20
-
-
- 俄乌战争第六周
- 当代张敬轩 | 2022-04-10
-
-
-
-
-
-
- 俄乌战争第五周
- 当代张敬轩 | 2022-04-01
-
-
-
-
@@ -274,7 +274,7 @@ 当代张敬轩 | 20
Previous ♢
- Page 18 of 19
+ Page 18 of 20
♢ Next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1/page19/index.html b/c1/page19/index.html
index b3874b68..0ca4e53c 100644
--- a/c1/page19/index.html
+++ b/c1/page19/index.html
@@ -10,7 +10,7 @@
Columns - page 19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12 +60,2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Columns - page 19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1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1
+
+
+ 俄乌战争第六周
+ 当代张敬轩 | 2022-04-10
+
+
+
+
+
+
+ 俄乌战争第五周
+ 当代张敬轩 | 2022-04-01
+
+
+
+
俄乌战争第四周
@@ -250,14 +266,6 @@ Pang | 2019-12-18
-
-
- COLUMN TEMPLATE
- AUTHOR NAME | -0001-12-31
-
-
-
-
@@ -266,7 +274,9 @@ AUTHOR NAME | -0001-
Previous ♢
- Page 19 of 19
+ Page 19 of 20
+
+ ♢ Next
@@ -31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1/page2/index.html b/c1/page2/index.html
index 1d6272b8..34ffe6e7 100644
--- a/c1/page2/index.html
+++ b/c1/page2/index.html
@@ -10,7 +10,7 @@
Columns - page 2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12 +60,2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Columns - page 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1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1
+
+
+ 家有小粉紅
+ Cherryyoko櫻桃陽子 | 2024-08-02
+
+
+
+
+
+
+ 进步社群与政治德性
+ 陈纯 | 2024-07-31
+
+
+
+
以色列人的起源
@@ -250,22 +266,6 @@ 鹿馬 | 2024-06-16<
-
-
- 端午漫谈屈原
- 江上小堂 | 2024-06-11
-
-
-
-
-
-
- 端午漫谈伍子胥
- 江上小堂 | 2024-06-10
-
-
-
-
@@ -274,7 +274,7 @@ 江上小堂 | 2024-
Previous ♢
- Page 2 of 19
+ Page 2 of 20
♢ Next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1/page20/index.html b/c1/page20/index.html
new file mode 100644
index 00000000..aa0bb7ef
--- /dev/null
+++ b/c1/page20/index.html
@@ -0,0 +1,248 @@
+
+
+
+
+
+
+
+
+
+ Columns - page 20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Columns - page 20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1
+
+
+
+
+
+
+
+ COLUMN TEMPLATE
+ AUTHOR NAME | -0001-12-31
+
+
+
+
+
+
+
+
+
+
+ Previous ♢
+
+ Page 20 of 20
+
+
+
+
+
+
+
+
+
+
+
+
+
+ Made with by Agora
+
+
+
+
+
+
diff --git a/c1/page3/index.html b/c1/page3/index.html
index da525a10..9a69ded7 100644
--- a/c1/page3/index.html
+++ b/c1/page3/index.html
@@ -10,7 +10,7 @@
Columns - page 3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12 +60,2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Columns - page 3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1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1
+
+
+ 端午漫谈屈原
+ 江上小堂 | 2024-06-11
+
+
+
+
+
+
+ 端午漫谈伍子胥
+ 江上小堂 | 2024-06-10
+
+
+
+
一种可能的理想世界
@@ -250,22 +266,6 @@ 東加豆 | 2024-05-
-
-
- 的哥
- WrightFu | 2024-05-12
-
-
-
-
-
-
- 牙膏交響曲
- 東加豆 | 2024-05-10
-
-
-
-
@@ -274,7 +274,7 @@ 東加豆 | 2024-05-
Previous ♢
- Page 3 of 19
+ Page 3 of 20
♢ Next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1/page4/index.html b/c1/page4/index.html
index 1f2ad76e..310ec3db 100644
--- a/c1/page4/index.html
+++ b/c1/page4/index.html
@@ -10,7 +10,7 @@
Columns - page 4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12 +60,2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Columns - page 4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1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1
+
+
+ 的哥
+ WrightFu | 2024-05-12
+
+
+
+
+
+
+ 牙膏交響曲
+ 東加豆 | 2024-05-10
+
+
+
+
《自愿奴役论》
@@ -250,22 +266,6 @@ 東加豆 | 2024-04-
-
-
- 游泳池餐廳結業
- 東加豆 | 2024-04-17
-
-
-
-
-
-
- 旋律嘉年華
- 東加豆 | 2024-04-16
-
-
-
-
@@ -274,7 +274,7 @@ 東加豆 | 2024-04-
Previous ♢
- Page 4 of 19
+ Page 4 of 20
♢ Next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1/page5/index.html b/c1/page5/index.html
index 53037fb4..9ffc6ec8 100644
--- a/c1/page5/index.html
+++ b/c1/page5/index.html
@@ -10,7 +10,7 @@
Columns - page 5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12 +60,2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Columns - page 5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1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1
+
+
+ 游泳池餐廳結業
+ 東加豆 | 2024-04-17
+
+
+
+
+
+
+ 旋律嘉年華
+ 東加豆 | 2024-04-16
+
+
+
+
日出的平行線
@@ -250,22 +266,6 @@ 東加豆 | 2024-03-
-
-
- 踐行「見字飲水」信條
- 陶樂思 | 2024-03-07
-
-
-
-
-
-
- 友人
- 東加豆 | 2024-03-07
-
-
-
-
@@ -274,7 +274,7 @@ 東加豆 | 2024-03-
Previous ♢
- Page 5 of 19
+ Page 5 of 20
♢ Next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1/page6/index.html b/c1/page6/index.html
index bd38e5b3..a60388d1 100644
--- a/c1/page6/index.html
+++ b/c1/page6/index.html
@@ -10,7 +10,7 @@
Columns - page 6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12 +60,2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Columns - page 6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1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1
+
+
+ 踐行「見字飲水」信條
+ 陶樂思 | 2024-03-07
+
+
+
+
+
+
+ 友人
+ 東加豆 | 2024-03-07
+
+
+
+
緣份職機師
@@ -250,22 +266,6 @@ 野人 | 2024-02-04<
-
-
- 屁蟹紀錄
- Icebee | 2024-02-02
-
-
-
-
-
-
- 神經擠壓的人
- 東加豆 | 2024-02-02
-
-
-
-
@@ -274,7 +274,7 @@ 東加豆 | 2024-02-
Previous ♢
- Page 6 of 19
+ Page 6 of 20
♢ Next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1/page7/index.html b/c1/page7/index.html
index edba02b9..3eccdc5b 100644
--- a/c1/page7/index.html
+++ b/c1/page7/index.html
@@ -10,7 +10,7 @@
Columns - page 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12 +60,2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Columns - page 7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1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1
+
+
+ 屁蟹紀錄
+ Icebee | 2024-02-02
+
+
+
+
+
+
+ 神經擠壓的人
+ 東加豆 | 2024-02-02
+
+
+
+
詠老
@@ -250,22 +266,6 @@ Anson | 2024-01-01
-
-
- 十二月二十九日
- 東加豆 | 2023-12-29
-
-
-
-
-
-
- 新年願望
- 東加豆 | 2023-12-28
-
-
-
-
@@ -274,7 +274,7 @@ 東加豆 | 2023-12-
Previous ♢
- Page 7 of 19
+ Page 7 of 20
♢ Next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1/page8/index.html b/c1/page8/index.html
index 008b5687..2fa22675 100644
--- a/c1/page8/index.html
+++ b/c1/page8/index.html
@@ -10,7 +10,7 @@
Columns - page 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12 +60,2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Columns - page 8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1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1
+
+
+ 十二月二十九日
+ 東加豆 | 2023-12-29
+
+
+
+
+
+
+ 新年願望
+ 東加豆 | 2023-12-28
+
+
+
+
元旦倒數的故事
@@ -250,22 +266,6 @@ 烏雲蓋雪 | 2023-
-
-
- 薛定諤的貓死了沒?
- 江世威 | 2023-11-14
-
-
-
-
-
-
- 理解宋朝・王安石【2】唯财是举
- Ethan | 2023-11-12
-
-
-
-
@@ -274,7 +274,7 @@ Ethan | 2023-11-12
Previous ♢
- Page 8 of 19
+ Page 8 of 20
♢ Next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1/page9/index.html b/c1/page9/index.html
index 998ef38c..1606fce4 100644
--- a/c1/page9/index.html
+++ b/c1/page9/index.html
@@ -10,7 +10,7 @@
Columns - page 9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12 +60,2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Columns - page 9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1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1
+
+
+ 薛定諤的貓死了沒?
+ 江世威 | 2023-11-14
+
+
+
+
+
+
+ 理解宋朝・王安石【2】唯财是举
+ Ethan | 2023-11-12
+
+
+
+
人工智能时代里的个人主体性
@@ -250,22 +266,6 @@ 豬文 | 2023-10-09<
-
-
- 大語言模型可以理解時空?
- 討厭鬼 | 2023-10-09
-
-
-
-
-
-
- 空間的理念
- 野人 | 2023-10-05
-
-
-
-
@@ -274,7 +274,7 @@ 野人 | 2023-10-05<
Previous ♢
- Page 9 of 19
+ Page 9 of 20
♢ Next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index.html b/c2/index.html
index 70c2b7fe..08c58026 100644
--- a/c2/index.html
+++ b/c2/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2,6 +322,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10/index.html b/c2/page10/index.html
index 46b567ab..16a59cca 100644
--- a/c2/page10/index.html
+++ b/c2/page10/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10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10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11/index.html b/c2/page11/index.html
index 8b1801d7..1ec43764 100644
--- a/c2/page11/index.html
+++ b/c2/page11/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11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11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12/index.html b/c2/page12/index.html
index 6343e019..f3c02526 100644
--- a/c2/page12/index.html
+++ b/c2/page12/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12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1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13/index.html b/c2/page13/index.html
index 357c25a6..93fef36d 100644
--- a/c2/page13/index.html
+++ b/c2/page13/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13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13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14/index.html b/c2/page14/index.html
index cf8b04d9..a8a63271 100644
--- a/c2/page14/index.html
+++ b/c2/page14/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14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14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15/index.html b/c2/page15/index.html
index 8e8496ea..3a070062 100644
--- a/c2/page15/index.html
+++ b/c2/page15/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15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15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16/index.html b/c2/page16/index.html
index b0156a44..18b0f06f 100644
--- a/c2/page16/index.html
+++ b/c2/page16/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16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16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17/index.html b/c2/page17/index.html
index 062d29f5..03c4358c 100644
--- a/c2/page17/index.html
+++ b/c2/page17/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1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17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18/index.html b/c2/page18/index.html
index 48dcad16..a8e4d7ac 100644
--- a/c2/page18/index.html
+++ b/c2/page18/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1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18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19/index.html b/c2/page19/index.html
index e30ff3b4..06d1d2f9 100644
--- a/c2/page19/index.html
+++ b/c2/page19/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19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19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2/index.html b/c2/page2/index.html
index f72275ef..ffd3c545 100644
--- a/c2/page2/index.html
+++ b/c2/page2/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2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20/index.html b/c2/page20/index.html
index 74e548aa..2975ba4e 100644
--- a/c2/page20/index.html
+++ b/c2/page20/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20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20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21/index.html b/c2/page21/index.html
index f1dc396c..6d1eafba 100644
--- a/c2/page21/index.html
+++ b/c2/page21/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21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21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22/index.html b/c2/page22/index.html
index 1a98deca..f8d96e70 100644
--- a/c2/page22/index.html
+++ b/c2/page22/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22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2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23/index.html b/c2/page23/index.html
index f2a16328..38bf75dc 100644
--- a/c2/page23/index.html
+++ b/c2/page23/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23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23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24/index.html b/c2/page24/index.html
index 778917d1..58b99234 100644
--- a/c2/page24/index.html
+++ b/c2/page24/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24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24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25/index.html b/c2/page25/index.html
index 5d080de5..6487974b 100644
--- a/c2/page25/index.html
+++ b/c2/page25/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25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25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26/index.html b/c2/page26/index.html
index ccd83a90..36c470a5 100644
--- a/c2/page26/index.html
+++ b/c2/page26/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26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26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27/index.html b/c2/page27/index.html
index b4ee6666..adcdb79d 100644
--- a/c2/page27/index.html
+++ b/c2/page27/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2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27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28/index.html b/c2/page28/index.html
index 5e745243..b99a4330 100644
--- a/c2/page28/index.html
+++ b/c2/page28/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2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28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29/index.html b/c2/page29/index.html
index 63efb3c9..29746c21 100644
--- a/c2/page29/index.html
+++ b/c2/page29/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29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29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3/index.html b/c2/page3/index.html
index 857bf4fe..09c3f1d5 100644
--- a/c2/page3/index.html
+++ b/c2/page3/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3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3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30/index.html b/c2/page30/index.html
index 24928321..28cdb119 100644
--- a/c2/page30/index.html
+++ b/c2/page30/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30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30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31/index.html b/c2/page31/index.html
index 07c9b037..f892d948 100644
--- a/c2/page31/index.html
+++ b/c2/page31/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31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31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32/index.html b/c2/page32/index.html
index 6d6878b5..366edc36 100644
--- a/c2/page32/index.html
+++ b/c2/page32/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32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3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33/index.html b/c2/page33/index.html
index ab5c9dc5..6ef20e1a 100644
--- a/c2/page33/index.html
+++ b/c2/page33/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33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33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34/index.html b/c2/page34/index.html
index 38a2e175..7a23c97e 100644
--- a/c2/page34/index.html
+++ b/c2/page34/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34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34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35/index.html b/c2/page35/index.html
index 0f515207..578107a8 100644
--- a/c2/page35/index.html
+++ b/c2/page35/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35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35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36/index.html b/c2/page36/index.html
index 611078c3..aa3f9ca6 100644
--- a/c2/page36/index.html
+++ b/c2/page36/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36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36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37/index.html b/c2/page37/index.html
index 1c1a12a9..8d0900f9 100644
--- a/c2/page37/index.html
+++ b/c2/page37/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3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37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194,6 +19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4/index.html b/c2/page4/index.html
index 4fd08efc..623b532c 100644
--- a/c2/page4/index.html
+++ b/c2/page4/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4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4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5/index.html b/c2/page5/index.html
index 635c49e0..9589ae35 100644
--- a/c2/page5/index.html
+++ b/c2/page5/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5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5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6/index.html b/c2/page6/index.html
index 264ee549..2fba5757 100644
--- a/c2/page6/index.html
+++ b/c2/page6/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6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6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7/index.html b/c2/page7/index.html
index e1d1bf6e..3528e730 100644
--- a/c2/page7/index.html
+++ b/c2/page7/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7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8/index.html b/c2/page8/index.html
index 13c99131..1da3e1b9 100644
--- a/c2/page8/index.html
+++ b/c2/page8/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8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9/index.html b/c2/page9/index.html
index 8e996047..9c7b480b 100644
--- a/c2/page9/index.html
+++ b/c2/page9/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9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9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olumns.xml b/columns.xml
index 040e6750..1ec6929f 100644
--- a/columns.xml
+++ b/columns.xml
@@ -1,4 +1,102 @@
-Jekyll 2024-11-22T09:45:09+08:00 https://agorahub.github.io/pen0/columns.xml The Republic of Agora | Columns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2024盂蘭雜記 2024-09-01T12:00:00+08:00 2024-09-01T12:00:00+08:00 https://agorahub.github.io/pen0/columns/misc-notes-of-the-bon-2024 <p>農曆七月將過,大開一個月的鬼門,也要再次關上,讓來自另一個次元的鬼魂朋友,回到屬於ta們所屬的領域。</p>
+Jekyll 2024-11-26T11:22:23+08:00 https://agorahub.github.io/pen0/columns.xml The Republic of Agora | Columns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尋香記 2024-09-02T12:00:00+08:00 2024-09-02T12:00:00+08:00 https://agorahub.github.io/pen0/columns/fragrance-of-time <p>我七月初就知道「尋香記」這個展覽了,但一直沒有動身,身心靈也像一個木頭人。為什麼呢?如果這是在二十年前,我肯定會在第一天第一時間就衝過去,興奮得不得了。想想也是挺有意思,我跟香味這東西,總算是有些不解之緣吧。八月的最後一天,我終於踏進了展廳。不過,就算來晚了,那份對香氣的喜愛,還是一點都沒少。有心動,也有感動。</p>
+
+<!--more-->
+
+<p><img src="https://i.imgur.com/gD1HcVL.png" alt="image01" /></p>
+
+<h3 id="一入門香火初現">一.入門:香火初現</h3>
+
+<p>這天,我來到了香港藝術館,參觀了「尋香記」這個展覽。一走進門口,就聞到一股淡淡的香氣,讓人感覺心情舒暢。這不是普通的香氣,而是從遠古傳來的,一種讓人心靈沉靜的力量。</p>
+
+<p><img src="https://i.imgur.com/Xen7YEl.png" alt="image02" /></p>
+
+<h3 id="二歷史香之起源">二.歷史:香之起源</h3>
+
+<p>展覽的第一部分介紹了中國芳香文化的起源。遠古時,人們為了祭祀天地,開始燔柴燎木,這就是後來香文化的雛形。看著那些古老的工具和儀式用品,我仿佛能聽到遠古的聲音,感受到當時人們對自然的敬畏之情。</p>
+
+<p><img src="https://i.imgur.com/QoY2tup.png" alt="image03" /></p>
+
+<h3 id="三生活香之日常">三.生活:香之日常</h3>
+
+<p>接著,展覽展示了香在古人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從香囊到香湯,再到香薰衣物,甚至用香木建造的房子,這些都讓我驚訝不已。古人對於香氣的追求,不僅僅是為了好聞,還有驅蟲、養生的功效。這一點,現代人似乎還有很多可以學習的地方。</p>
+
+<p><img src="https://i.imgur.com/80YLz2b.png" alt="image04" /></p>
+
+<h3 id="四文藝香之風雅">四.文藝:香之風雅</h3>
+
+<p>當我走到文人雅士與香的關係部分時,更是感觸良多。古人不僅把香作為生活的一部分,還將其融入到了詩歌、音樂之中,甚至成為了一種精神追求。這裡展示的一些詩情畫意,讓我體會到了那種在香氣中尋找靈感的意境。</p>
+
+<p><img src="https://i.imgur.com/Bp7vKw1.png" alt="image05" /></p>
+
+<h3 id="五工藝香之器物">五.工藝:香之器物</h3>
+
+<p>展覽還特別介紹了各種精美的香器。這些香爐和香具,設計精美,做工細膩,不僅是實用的物品,更是藝術品。看著這些物件,我腦海裡浮現出古人使用它們時的場景,彷彿自己也參與其中。</p>
+
+<p><img src="https://i.imgur.com/vozMGuO.png" alt="image06" /></p>
+
+<p><img src="https://i.imgur.com/XNWl91D.png" alt="image07" /></p>
+
+<h3 id="六香之感懷">六.香之感懷</h3>
+
+<p>參觀完這個展覽,我深深感受到了中國芳香文化的深厚底蘊。香不僅僅是一種物質的存在,更是一種文化和精神的傳承。在現代忙碌的生活中,我們不妨偶爾停下來,點上一根香,讓自己的心靈得到片刻的安寧。</p>
+
+<p><img src="https://i.imgur.com/V1eFZip.png" alt="image08" /></p>
+
+<p><img src="https://i.imgur.com/YCAJvuB.png" alt="image09" /></p>
+
+<p>離開這展覽廳,愉快時光未完的,接下來,我來到了另一個展覽廳:「袖珍.厚禮──浮雲軒藏中國鼻煙壺捐贈展」</p>
+
+<h2 id="袖珍厚禮">「袖珍.厚禮」</h2>
+
+<p><img src="https://i.imgur.com/TBcdIlN.png" alt="image10" /></p>
+
+<h3 id="一壯觀的鼻煙壺世界">一.壯觀的鼻煙壺世界</h3>
+
+<p>聽說這是香港迄今最大規模的鼻煙壺捐贈展,由已故收藏家冼祖謙先生的夫人冼石韞玉女士慷慨捐贈。這意味著冼祖謙先生夫人對香港藝術館的支持和絕對的信任,這是非常讓人感動的事情。既然來了,當然不能錯過。</p>
+
+<p><img src="https://i.imgur.com/Wvx6Mo6.png" alt="image11" /></p>
+
+<h3 id="二小巧的驚喜">二.小巧的驚喜</h3>
+
+<p>剛踏入展廳,就被那些小巧玲瓏的鼻煙壺吸引住了。每個鼻煙壺都不過掌心大小,但細看之下,卻各有千秋。有的色彩鮮艷,有的造型別緻,有的雕刻精細,真讓人歎為觀止。</p>
+
+<p><img src="https://i.imgur.com/pYG1Y8m.png" alt="image12" /></p>
+
+<h3 id="三穿越時空的禮物">三.穿越時空的禮物</h3>
+
+<p>鼻煙壺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清朝,當時是王公貴族之間互相饋贈的珍貴禮物。看著這些精美的鼻煙壺,不禁讓人想著當年貴族們收到這樣的禮物時,該有多高興啊!每一個鼻煙壺背後,都可能藏著一段故事。</p>
+
+<p><img src="https://i.imgur.com/iT7tUH8.png" alt="image13" /></p>
+
+<h3 id="四工藝匠人的心血">四.工藝:匠人的心血</h3>
+
+<p>這些鼻煙壺之所以珍貴,還在於它們的製作工藝。從選材到雕刻,再到上色,每一步都透露出匠人的心血。有的鼻煙壺用的是珍稀的玉石,有的則是玻璃或瓷器,不管哪一種材料,都能被匠人巧手打造成一件件藝術品。</p>
+
+<p><img src="https://i.imgur.com/zdIb2ZK.png" alt="image14" /></p>
+
+<h3 id="五故事浮雲軒的收藏">五.故事:浮雲軒的收藏</h3>
+
+<p>最讓人感動的是,這些鼻煙壺都是冼祖謙先生一生的收藏。他不僅是一位收藏家,更是一個對鼻煙壺文化有著深厚感情的人。看著這些展品,能感受到他當年收集這些鼻煙壺時的喜悅和滿足。一個個地收集,一組組地收藏。</p>
+
+<p><img src="https://i.imgur.com/rZW1iRQ.png" alt="image15" /></p>
+
+<h3 id="六結語一份珍貴的禮物">六.結語:一份珍貴的禮物</h3>
+
+<p>離開展廳的時候,心中都是滿足的。全都是小小的鼻煙壺,不僅是藝術品,是冼氏夫婦留給香港的一份珍貴禮物。這些香氣,不僅記錄了一段歷史,也代表著一種文化。</p>
+
+<p><img src="https://i.imgur.com/07Cdjgb.png" alt="image16" /></p>
+
+<p>而我,當我百年歸老的時候,我的香水收藏品又可以為它們找個家嗎?</p>
+
+<p><img src="https://i.imgur.com/6Ek1fEk.jpeg" alt="image17" /></p>
+
+<p><img src="https://i.imgur.com/wCUN2xR.png" alt="image18" /></p>
+
+<p>這次展覽又喚醒了我,那些古老而美麗的東西。下次再來香港藝術館,也許有有更好的發現。</p>
+
+<p>完</p>
+
+<!--END--> 東加豆 我七月初就知道「尋香記」這個展覽了,但一直沒有動身,身心靈也像一個木頭人。為什麼呢?如果這是在二十年前,我肯定會在第一天第一時間就衝過去,興奮得不得了。想想也是挺有意思,我跟香味這東西,總算是有些不解之緣吧。八月的最後一天,我終於踏進了展廳。不過,就算來晚了,那份對香氣的喜愛,還是一點都沒少。有心動,也有感動。 2024盂蘭雜記 2024-09-01T12:00:00+08:00 2024-09-01T12:00:00+08:00 https://agorahub.github.io/pen0/columns/misc-notes-of-the-bon-2024 <p>農曆七月將過,大開一個月的鬼門,也要再次關上,讓來自另一個次元的鬼魂朋友,回到屬於ta們所屬的領域。</p>
<!--more-->
@@ -24,7 +122,53 @@
<p>農曆七月十四前一天,走訪廣州的南國書香節,同時也邀約了網友飯聚。廣州老城區的街頭上,也看到有人在燒街衣,但規模較大的盂蘭勝會,倒不是廣州的常態。後來刷了一下廣州城市導賞團體「BOOK導賞」的微博,發現在這個時間段,他們也策劃了一些民間鬼故團。倘若有機會參加得到,相信又會有另一番收穫。</p>
-<!--END--> WrightFu 農曆七月將過,大開一個月的鬼門,也要再次關上,讓來自另一個次元的鬼魂朋友,回到屬於ta們所屬的領域。 拍打詠 2024-08-29T12:00:00+08:00 2024-08-29T12:00:00+08:00 https://agorahub.github.io/pen0/columns/chanting-slapping <p>輕拍全身舒筋骨,</p>
+<!--END--> WrightFu 農曆七月將過,大開一個月的鬼門,也要再次關上,讓來自另一個次元的鬼魂朋友,回到屬於ta們所屬的領域。 李文亮医生,你好 2024-08-29T12:00:00+08:00 2024-08-29T12:00:00+08:00 https://agorahub.github.io/pen0/columns/hello-dr-li-wenliang <p>李文亮医生:</p>
+
+<p>您好。当我第一次知道您的时候,您已经去世,我是在新闻联播上得知您被平反的事,那一天,2020年3月19日。当时我正被关在广州市第一看守所。</p>
+
+<!--more-->
+
+<p>我们素未谋面,直到今日。</p>
+
+<p>对于武汉疫情,我没有感知,因为当时的我正被限制自由。</p>
+
+<p>自由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p>
+
+<p>李医生,我们都做了各自该做的事情。您作为医生,在疫情刚刚开始的时候,开始提醒同行:有不明原因的肺炎患者入院。最終,您被警察叫去派出所接受训诫,并且受到威胁:如果再犯,你就是寻衅滋事!</p>
+
+<p>而我则为了捍卫自由而走向街头,我为了捍卫新闻自由和出版自由而帮助那些走向街头的人,哪怕他们已经和香港警察起了正面冲突,哪怕子弹横飞,哪怕硝烟弥漫,我帮助了他们,我义无反顾。</p>
+
+<p>有人说我是“反中乱港”分子,那是因为我做的这些事情,动摇了统治者的执政根基。</p>
+
+<p>公道自在人心。</p>
+
+<p>李医生,这个世界就是如此荒诞,您从被训诫,留下案底而一下子成为了英雄,身后被评为烈士,甚至全国各政府机构都要为您下半旗致哀,而我呢?不是被训诫,而是被判了刑。</p>
+
+<p>好人要留下前科,而执政者和他们的走狗们,却可以拿着大把的金钱“投资”海外,而不管国民生活在困苦当中,也不管现在那4400万绝望的失业大军。还割着这个国家的国民的韭菜,如果有那么不服气的韭菜,那就要被训诫,要被判刑。</p>
+
+<p>李医生,您知道吗?李克强总理也去世了,不知你们是否已经见过面。在他去世的那段时间在他的家门外已满是鲜花,就像悼念您一样。这一束束鲜花,真的是在悼念吗?那是在对执政者的暴政无声的控诉!因为李总理说过:人在做,天在看!</p>
+
+<p>是的,人在做,天在看!</p>
+
+<p>李医生,您知道吗?《庆余年》已经被搬上电视了,您的微博已经成为全国网民的哭墙,四年来,大家都在微博上和您聊天,我翻看您的微博,也不免失声痛哭,李医生,如果真有那天,我好想和您见上一面,简单地说一句:李医生,您好。</p>
+
+<p>李医生,您知道吗?在您去世两年后,在西安、上海、以及我所生活的城市——广州也相继爆发疫情。如果说武汉在疫情的时候被封城尚情有可原,那么上海的疫情就简直是癫狂。一切以疫情为目标,所谓的“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到头来只是对作为人最基本的权利——生命权践踏。一切以防疫优先,哪怕洪水滔天!</p>
+
+<p>李医生,您听听那《四月之声》吧,那是多么让人绝望的声音啊!普通市民的悲伤,基层干部的无奈,高级官员的无耻,全部在这《四月之声》之中。</p>
+
+<p>李医生,您知道吗,在2022年的11月,全国爆发了声势浩荡的白纸运动,这场轰动全国的街头运动,才让执政者感到恐惧,最后不得不结束了持续三年的变态清零防疫政策。而在此之前,新疆已经因为疫情而封了3个月。没有水,没有粮食,家门被焊死。因为所谓的“防疫”,小区居民楼里的居民因无法逃生而被活活烧死,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和癌症患者只能关在家里自求多福,家里养的宠物因为所谓的防疫而被活活打死。市民不服气,敲家里的锅碗瓢盆,却被指为“境外势力”煽动。</p>
+
+<p>李医生,多么荒诞的国家,多么荒诞的政党,多么荒诞的世界。</p>
+
+<p>但是,正因为那句话: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在那年11月的上海,年轻一代走上街头,第一次喊出了“习近平下台,共产党下台。”的口号。在一个拥有自由的国家,大家可以用选票来让施行暴政的执政者下台,让施行暴政的政党下台,而我们呢?等待的是,是秋后算帐,是大抓捕,是无穷无尽的恐惧。</p>
+
+<p>活在恐惧中,则永远恐惧;敢于面对恐惧,才会有真正的自由。</p>
+
+<p>愿这个国家不再有恐惧,愿您在泉下安好。</p>
+
+<p>一个和您一样的人</p>
+
+<!--END--> CrazyArticle 李文亮医生: 您好。当我第一次知道您的时候,您已经去世,我是在新闻联播上得知您被平反的事,那一天,2020年3月19日。当时我正被关在广州市第一看守所。 拍打詠 2024-08-29T12:00:00+08:00 2024-08-29T12:00:00+08:00 https://agorahub.github.io/pen0/columns/chanting-slapping <p>輕拍全身舒筋骨,</p>
<p>氣血通暢自健身。</p>
@@ -3931,74 +4075,4 @@
<p>如果说还有什么最后的忠告的话,鉴于中国的特殊国情,我想说:不管是毛主义还是马主义,共产主义还是社会主义,他们并不是反抗的唯一叙事。它们并没有很酷,有的只是残酷。</p>
-<!--END--> 鹿馬 又是一年高考毕业季。今年有一个怪现象引起了我的注意:多地出现考生考完之后,冲出考场展示巴勒斯坦旗的场面。这不是个例,有不少高中生再在采访中表示支持巴勒斯坦,同时还有人表示希望统一台湾,也有人高喊共产主义万岁。 端午漫谈屈原 2024-06-11T12:00:00+08:00 2024-06-11T12:00:00+08:00 https://agorahub.github.io/pen0/columns/talking-about-qu-yuan-during-the-dragon-boat-festival <p>过端午节要吃棕子,赛龙舟,现在还放一天假。这都托屈原的福,得感谢他,是他投江自尽用生命带给后人的福利。</p>
-
-<!--more-->
-
-<p>屈原非常有才华,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留下姓名的伟大诗人。在他的时代,他独步诗坛。春秋战国时代,没有能和他比肩的诗人。我觉得,如果端午节要纪念屈原,那就多宣扬些他的文学成就吧!过端午节念念屈原的诗,举行些诗歌朗诵会,诗歌征集赛等,比吃棕子,赛龙舟似乎更有意义。</p>
-
-<p>屈原创立了“楚辞”这种文体。他的作品想象丰富,辞采瑰丽,奇幻浪漫,哀怨缠绵。天马行空、惊天地、泣鬼神。据汉朝刘向、刘歆父子校订,共计25篇,包括《离骚》、《天问》、《远游》、《卜居》、《渔父》、《九歌》11篇和《九章》9篇。篇数虽少,但篇幅都不小。《离骚》近三千字、《天问》近二千字。</p>
-
-<p>后人对他的诗作评价很高。《文心雕龙》的作者刘勰认为他影响了数代诗人,“其衣被词人,非一代也”;李白有诗称赞“屈平词赋悬日月”;苏轼则自叹不如,“吾文终其身企慕而不能及万一者,惟屈子一人耳”;鲁迅认为屈原的诗,“逸响伟辞,卓绝一世”;“其影响于后来之文章,乃甚或在《三百篇》(《诗经》)以上”。</p>
-
-<p>但为什么这么一位对后世影响甚大的伟大诗人,古人却没有给其应有的荣誉呢?像李白,杜甫那样有个“诗仙”、“诗圣”的称号呢?按他的地位和他的传奇,我觉得应该被称为“诗神”!屈原这么有故事,不肯同流合污,抱石投江自尽,应该衍生出些神话故事才对呀!比如说死后灵魂不散,被龙王或某方神圣接引,成神成仙,成为掌管凡间诗才的“诗神”,供后来诗人朝奉祭拜。就按关羽衍化为“武圣”的套路编就行了。</p>
-
-<p>这百分之百是因为他是自杀而死,因道德行为影响了对他诗歌成就的评价。他的才华众所公认。但他投江这事,则见仁见智。古往今来,有很多人赞同,也有不少人感到惋惜甚至责怪。</p>
-
-<p>古人对自杀评价很低。按儒家的《孝经》,“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自杀首先是不孝。儒家只赞赏“杀身成仁,舍生取义”。为了仁义忠孝,牺牲生命是高尚的。屈原自杀显然不是“杀身成仁”。朱熹对屈原的评价就不高,在《楚辞集注序》中说:“原之为人,其志行虽或过于中庸而不可以为法,然皆出于忠君爱国之诚心”。意思是,屈原虽然有忠君爱国之心,但其志向和行为偏离了中庸之道而不可以效仿。不赞同屈原对楚怀王因爱生怨和自杀的举动。</p>
-
-<p>既然读书人不赞同他的自杀行为,就不会把他抬得太高。诗仙,诗圣这些称号肯定是读书人封的。皇帝和老百姓都不会对这感兴趣。读书人虽然能实事求是地评价他的文学成就,但因其有道德上的缺憾,就不会神化他。</p>
-
-<p>但我们现在对屈原的评价与古人有所不同,给他戴上了“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这顶桂冠。但“伟大”两字是赞扬其爱国精神,偏于道德化和政治化,而不是赞扬其文学成就。</p>
-
-<p>高度称赞和宣扬屈原的“爱国主义精神”可能始于清末,不会再早了。因为那时中国人才刚刚有国家的概念,以前是天下的概念。国家的概念是在被西方列强生拉硬拖,拽进世界体系后才产生的。因为屈原非常热爱楚国,所以就将屈原对楚国的热爱之情称之为爱国主义。</p>
-
-<p>但其实屈原对自己的祖国,对楚国的这种热爱在春秋战国时代并不普遍。那时,人们对诸侯国的认同并不高,最高认同是华夏文化。对华夏文化的认同高于对出生国的认同,就好像我们今天对国家的认同要高于对省籍的认同。只要在华夏文化圈内,没有跑去为周边的夷狄做事,就都没问题。不会被认为是叛国,被唾骂为“楚奸”或“秦奸”。</p>
-
-<p>比如同是楚国人的伍子胥,楚平王杀了他的父亲和哥哥,他就逃到吴国。后来借兵攻入楚国,掘了楚平王的坟墓。也没人骂他是“楚奸”。还有商鞅、吴起、张仪、苏秦等诸多游士,在各个诸侯国间奔走,哪国合意就为哪国做事。自己没有心理负担,担心愧对自己出生长大的国家,其它人也不会认为这有什么不对。</p>
-
-<p>老百姓就更是这样了。哪个国家政策好,发展得好,只要有可能,就迁移到哪个国家。那时各国边境出和入都缺乏足够的手段严加管理。梁惠王就曾请教孟子如何增加人口,向孟子抱怨魏国老百姓不识他的好心和好政策,却移居邻国。“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说明当时,老百姓在诸侯国之间迁移很正常很普遍。人口就是生产力,各国都很在意老百姓的迁入移出。</p>
-
-<p>那为什么屈原这么热爱楚国呢?不远走他乡,而在楚国这一棵树上吊死呢?俗话说,“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原因很简单!因为他是王族,是贵族,比孔子、孟子这些士人地位要高;与一般老百姓相比,当然更是天地之悬。</p>
-
-<p>屈原姓芈(mǐ),与电视剧《芈月传》中的芈月同姓。芈是楚国的国姓。司马迁在《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中说:“屈原,名平,楚之同姓者也”。屈是他的氏。氏是姓的分支。早先姓下还分氏,后来才没有的,只剩下姓。屈原家是楚国早先的国君楚武王的后代。他们家族从春秋前期到战国后期,一直是楚国显赫的贵族,经久不衰。屈原曾任三闾大夫,据说是掌管王族事务的职务。他有封地,有多种说法,有说在秭归或江陵,还有说在湘沅。</p>
-
-<p>拿现在的话来说,屈原就是楚国的股东,当然不是最大的股东了,最大的股东是国君。他的股份还是原始股,但不像现在可以上市交易。商鞅、吴起、伍子胥这些士人只相当于高管。高管可以跳槽,股东就不能跳槽。股份不能交易,又不能跳槽,那他就只能吊在楚国这棵树上了。</p>
-
-<p>所以,屈原热爱楚国,那是他的本分。楚国的老百姓备受王公贵族的压迫,是没有理由爱楚国的。老百姓对楚国的事务既没有发言权,自己的劳动果实还被王公贵族剥夺,挣扎在温饱线上;甚至食不果腹,衣不遮体,有什么理由要求楚国的老百姓爱楚国呢?只有屈原这样的王公贵族才有理由,才有资格爱楚国。“奴隶没有祖国”。如果屈原这样的主人不热爱楚国,谁又会热爱楚国呢?</p>
-
-<!--END--> 江上小堂 过端午节要吃棕子,赛龙舟,现在还放一天假。这都托屈原的福,得感谢他,是他投江自尽用生命带给后人的福利。 端午漫谈伍子胥 2024-06-10T12:00:00+08:00 2024-06-10T12:00:00+08:00 https://agorahub.github.io/pen0/columns/talking-about-wu-zixu-during-the-dragon-boat-festival <p>早先,吴越一带端午节还曾纪念伍子胥。伍子胥与屈原一样也是楚国人,但对吴国贡献很大。他死后,吴越人就在端午这天纪念他。他的事迹也很有名,还比屈原早生200多年,却被屈原后来居上,盖住了他的声名。</p>
-
-<!--more-->
-
-<p>他的作为与屈原截然相反。面对迫害,不肯束手就擒。你不仁我不义,一不做二不休。绝地反击,睚眦必报。</p>
-
-<p>楚平王用他的父亲要挟他和他的兄弟,招他们前出,想把他一家赶尽杀绝人。伍子胥对他哥哥说,“我们去了,都得死,救不了父亲。不如投奔他国,借助他国势力雪父之仇。都死了,什么也做不了”。他哥哥也很实诚,回答道,“我知道去了也是死,但我活下来也没有能力为父报仇,会被天下人耻笑,还不如一死”。</p>
-
-<p>楚平王派捕快来抓,伍子胥拉弓对峙。没人敢上前,伍子胥就趁机逃走。而他哥哥却从容就擒。两兄弟的选择都非常令人动容,可谓“去留肝胆两昆仑”。</p>
-
-<p>司马迁在《史记》中是这样描写的,</p>
-
-<blockquote>
- <p>平王使人召二子曰:“来,吾生汝父;不来,今杀奢也。”伍尚欲往,员曰:“楚之召我兄弟,非欲以生我父也,恐有脱者后生患,故以父为质,诈召二子。二子到,则父子俱死。何益父之死?往而令仇不得报耳。不如奔他国,借力以雪父之耻。俱灭,无为也”。伍尚曰,“我知往终不能全父命。然恨父召我以求生而不往,后不能雪耻,终为天下笑耳。”</p>
-</blockquote>
-
-<p>后来,伍子胥成功混出昭关,逃到了吴国。因他曾在楚国很有势力,跟楚国的贵族官员多有交往,了解楚国很多内幕,对吴国很有用,就受到吴国的保护。那时,也没有引渡一说。他则在吴国苦心经营,处处跟楚国过不去,离间吴国与楚国的关系。最终得以借吴国的兵攻入楚国,把楚平王掘墓鞭尸,为父报了仇。</p>
-
-<p><img src="https://i.imgur.com/wP8LUJ7.png" alt="image01" /></p>
-
-<p>春秋战国时期,列国争雄。天下和价值观尚未统一。所以,面对同样的事,人们根据自身的处境不同,往往有多种选择。既有屈原这种不弃不离的,也有伍子胥哥哥这样从容赴死的,还有伍子胥这样针锋相对,绝不服输的。</p>
-
-<p><img src="https://i.imgur.com/Zidegzc.png" alt="image02" /></p>
-
-<p>时人对伍子胥的评价也是多样的,既有赞赏的,也有反对的。比如他的朋友申包胥听说他掘了楚平王的坟,就指责他的手段太过分了。申包胥说得对,他这样做确实戾气太重。伍子胥则满不在乎地回答到,“吾日暮途远,吾故倒行而逆施之”。意思是我的时间不多了,顾不得那么多了,泄心头之恨要紧。</p>
-
-<p>但在秦始皇一统天下,汉武帝独尊儒术之后。面对同样来自于朝廷的迫害,就很难有伍子胥这样的选择了。一个是没地跑了,跑到哪里都是皇帝的天下,除非跑到番邦去。二是,忠君爱国成了最高价值。“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历朝历代,不知有多少官员百姓被昏君暴君迫害致死。但他们别无选择,只得乖乖地束手就擒,心中不敢生出半点反抗的念头。没能力没本事反抗就不说了。即便有能力反抗,也是自废武功,生怕背上不忠君的骂名。</p>
-
-<p>例如宋江,都落草为寇占山为王了,还是不敢亮出反皇帝的旗帜。而打出“只反贪官,不反皇帝”,替天行道的旗子。念念不忘的就是招安,重新做大宋的臣子。最终果真如愿受招安了,但还是被朝廷赐死,束手就擒。宋江就是小时候念私塾,脑子里被灌进儒家的“忠孝”思想,再也摆脱不了了。</p>
-
-<p>反观没念过书的李逵、武松、石勇之类的草莽,反而没有这些束缚。管得天王老子,眼里只认得拳头。石勇便说得出,“你这鸟男女好不识人!欺负老爷独自一个!要换座头。便是赵官家,老爷也彆鸟不换。高做声,大脖子拳不认得你!”他们没受过儒家的教化,处于原生态。虽然他们也没有自由平等的观念,往往也是以势欺人,就敢于反抗不管以什么名义施加于己的不公和压迫而言,比儒家的奴化思想更为可取。</p>
-
-<p>今天端午节纪念屈原,也不应当忘记伍子胥。</p>
-
-<!--END--> 江上小堂 早先,吴越一带端午节还曾纪念伍子胥。伍子胥与屈原一样也是楚国人,但对吴国贡献很大。他死后,吴越人就在端午这天纪念他。他的事迹也很有名,还比屈原早生200多年,却被屈原后来居上,盖住了他的声名。
\ No newline at end of file
+<!--END--> 鹿馬 又是一年高考毕业季。今年有一个怪现象引起了我的注意:多地出现考生考完之后,冲出考场展示巴勒斯坦旗的场面。这不是个例,有不少高中生再在采访中表示支持巴勒斯坦,同时还有人表示希望统一台湾,也有人高喊共产主义万岁。
\ No newline at end of file
diff --git a/columns/2024-08-29-hello-dr-li-wenliang.html b/columns/2024-08-29-hello-dr-li-wenliang.html
new file mode 100644
index 00000000..00a5bb88
--- /dev/null
+++ b/columns/2024-08-29-hello-dr-li-wenliang.html
@@ -0,0 +1,139 @@
+
+
+
+
+
+
+
+
+
+ 李文亮医生,你好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李文亮医生,你好
+
+
+
+
+
+ CrazyArticle | 2024.08.29
+
+
+ 李文亮医生:
+
+您好。当我第一次知道您的时候,您已经去世,我是在新闻联播上得知您被平反的事,那一天,2020年3月19日。当时我正被关在广州市第一看守所。
+
+
+
+我们素未谋面,直到今日。
+
+对于武汉疫情,我没有感知,因为当时的我正被限制自由。
+
+自由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
+
+李医生,我们都做了各自该做的事情。您作为医生,在疫情刚刚开始的时候,开始提醒同行:有不明原因的肺炎患者入院。最終,您被警察叫去派出所接受训诫,并且受到威胁:如果再犯,你就是寻衅滋事!
+
+而我则为了捍卫自由而走向街头,我为了捍卫新闻自由和出版自由而帮助那些走向街头的人,哪怕他们已经和香港警察起了正面冲突,哪怕子弹横飞,哪怕硝烟弥漫,我帮助了他们,我义无反顾。
+
+有人说我是“反中乱港”分子,那是因为我做的这些事情,动摇了统治者的执政根基。
+
+公道自在人心。
+
+李医生,这个世界就是如此荒诞,您从被训诫,留下案底而一下子成为了英雄,身后被评为烈士,甚至全国各政府机构都要为您下半旗致哀,而我呢?不是被训诫,而是被判了刑。
+
+好人要留下前科,而执政者和他们的走狗们,却可以拿着大把的金钱“投资”海外,而不管国民生活在困苦当中,也不管现在那4400万绝望的失业大军。还割着这个国家的国民的韭菜,如果有那么不服气的韭菜,那就要被训诫,要被判刑。
+
+李医生,您知道吗?李克强总理也去世了,不知你们是否已经见过面。在他去世的那段时间在他的家门外已满是鲜花,就像悼念您一样。这一束束鲜花,真的是在悼念吗?那是在对执政者的暴政无声的控诉!因为李总理说过:人在做,天在看!
+
+是的,人在做,天在看!
+
+李医生,您知道吗?《庆余年》已经被搬上电视了,您的微博已经成为全国网民的哭墙,四年来,大家都在微博上和您聊天,我翻看您的微博,也不免失声痛哭,李医生,如果真有那天,我好想和您见上一面,简单地说一句:李医生,您好。
+
+李医生,您知道吗?在您去世两年后,在西安、上海、以及我所生活的城市——广州也相继爆发疫情。如果说武汉在疫情的时候被封城尚情有可原,那么上海的疫情就简直是癫狂。一切以疫情为目标,所谓的“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到头来只是对作为人最基本的权利——生命权践踏。一切以防疫优先,哪怕洪水滔天!
+
+李医生,您听听那《四月之声》吧,那是多么让人绝望的声音啊!普通市民的悲伤,基层干部的无奈,高级官员的无耻,全部在这《四月之声》之中。
+
+李医生,您知道吗,在2022年的11月,全国爆发了声势浩荡的白纸运动,这场轰动全国的街头运动,才让执政者感到恐惧,最后不得不结束了持续三年的变态清零防疫政策。而在此之前,新疆已经因为疫情而封了3个月。没有水,没有粮食,家门被焊死。因为所谓的“防疫”,小区居民楼里的居民因无法逃生而被活活烧死,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和癌症患者只能关在家里自求多福,家里养的宠物因为所谓的防疫而被活活打死。市民不服气,敲家里的锅碗瓢盆,却被指为“境外势力”煽动。
+
+李医生,多么荒诞的国家,多么荒诞的政党,多么荒诞的世界。
+
+但是,正因为那句话: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在那年11月的上海,年轻一代走上街头,第一次喊出了“习近平下台,共产党下台。”的口号。在一个拥有自由的国家,大家可以用选票来让施行暴政的执政者下台,让施行暴政的政党下台,而我们呢?等待的是,是秋后算帐,是大抓捕,是无穷无尽的恐惧。
+
+活在恐惧中,则永远恐惧;敢于面对恐惧,才会有真正的自由。
+
+愿这个国家不再有恐惧,愿您在泉下安好。
+
+一个和您一样的人
+
+
+
+
+
+
+
+
+
+
+
+
+
+
+ Made with by Agora
+
+
+
+
+
+
diff --git a/columns/2024-09-02-fragrance-of-time.html b/columns/2024-09-02-fragrance-of-time.html
new file mode 100644
index 00000000..b1433167
--- /dev/null
+++ b/columns/2024-09-02-fragrance-of-time.html
@@ -0,0 +1,191 @@
+
+
+
+
+
+
+
+
+
+ 尋香記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尋香記
+
+
+
+
+
+ 東加豆 | 2024.09.02
+
+
+ 我七月初就知道「尋香記」這個展覽了,但一直沒有動身,身心靈也像一個木頭人。為什麼呢?如果這是在二十年前,我肯定會在第一天第一時間就衝過去,興奮得不得了。想想也是挺有意思,我跟香味這東西,總算是有些不解之緣吧。八月的最後一天,我終於踏進了展廳。不過,就算來晚了,那份對香氣的喜愛,還是一點都沒少。有心動,也有感動。
+
+
+
+
+
+一.入門:香火初現
+
+這天,我來到了香港藝術館,參觀了「尋香記」這個展覽。一走進門口,就聞到一股淡淡的香氣,讓人感覺心情舒暢。這不是普通的香氣,而是從遠古傳來的,一種讓人心靈沉靜的力量。
+
+
+
+二.歷史:香之起源
+
+展覽的第一部分介紹了中國芳香文化的起源。遠古時,人們為了祭祀天地,開始燔柴燎木,這就是後來香文化的雛形。看著那些古老的工具和儀式用品,我仿佛能聽到遠古的聲音,感受到當時人們對自然的敬畏之情。
+
+
+
+三.生活:香之日常
+
+接著,展覽展示了香在古人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從香囊到香湯,再到香薰衣物,甚至用香木建造的房子,這些都讓我驚訝不已。古人對於香氣的追求,不僅僅是為了好聞,還有驅蟲、養生的功效。這一點,現代人似乎還有很多可以學習的地方。
+
+
+
+四.文藝:香之風雅
+
+當我走到文人雅士與香的關係部分時,更是感觸良多。古人不僅把香作為生活的一部分,還將其融入到了詩歌、音樂之中,甚至成為了一種精神追求。這裡展示的一些詩情畫意,讓我體會到了那種在香氣中尋找靈感的意境。
+
+
+
+五.工藝:香之器物
+
+展覽還特別介紹了各種精美的香器。這些香爐和香具,設計精美,做工細膩,不僅是實用的物品,更是藝術品。看著這些物件,我腦海裡浮現出古人使用它們時的場景,彷彿自己也參與其中。
+
+
+
+
+
+六.香之感懷
+
+參觀完這個展覽,我深深感受到了中國芳香文化的深厚底蘊。香不僅僅是一種物質的存在,更是一種文化和精神的傳承。在現代忙碌的生活中,我們不妨偶爾停下來,點上一根香,讓自己的心靈得到片刻的安寧。
+
+
+
+
+
+離開這展覽廳,愉快時光未完的,接下來,我來到了另一個展覽廳:「袖珍.厚禮──浮雲軒藏中國鼻煙壺捐贈展」
+
+「袖珍.厚禮」
+
+
+
+一.壯觀的鼻煙壺世界
+
+聽說這是香港迄今最大規模的鼻煙壺捐贈展,由已故收藏家冼祖謙先生的夫人冼石韞玉女士慷慨捐贈。這意味著冼祖謙先生夫人對香港藝術館的支持和絕對的信任,這是非常讓人感動的事情。既然來了,當然不能錯過。
+
+
+
+二.小巧的驚喜
+
+剛踏入展廳,就被那些小巧玲瓏的鼻煙壺吸引住了。每個鼻煙壺都不過掌心大小,但細看之下,卻各有千秋。有的色彩鮮艷,有的造型別緻,有的雕刻精細,真讓人歎為觀止。
+
+
+
+三.穿越時空的禮物
+
+鼻煙壺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清朝,當時是王公貴族之間互相饋贈的珍貴禮物。看著這些精美的鼻煙壺,不禁讓人想著當年貴族們收到這樣的禮物時,該有多高興啊!每一個鼻煙壺背後,都可能藏著一段故事。
+
+
+
+四.工藝:匠人的心血
+
+這些鼻煙壺之所以珍貴,還在於它們的製作工藝。從選材到雕刻,再到上色,每一步都透露出匠人的心血。有的鼻煙壺用的是珍稀的玉石,有的則是玻璃或瓷器,不管哪一種材料,都能被匠人巧手打造成一件件藝術品。
+
+
+
+五.故事:浮雲軒的收藏
+
+最讓人感動的是,這些鼻煙壺都是冼祖謙先生一生的收藏。他不僅是一位收藏家,更是一個對鼻煙壺文化有著深厚感情的人。看著這些展品,能感受到他當年收集這些鼻煙壺時的喜悅和滿足。一個個地收集,一組組地收藏。
+
+
+
+六.結語:一份珍貴的禮物
+
+離開展廳的時候,心中都是滿足的。全都是小小的鼻煙壺,不僅是藝術品,是冼氏夫婦留給香港的一份珍貴禮物。這些香氣,不僅記錄了一段歷史,也代表著一種文化。
+
+
+
+而我,當我百年歸老的時候,我的香水收藏品又可以為它們找個家嗎?
+
+
+
+
+
+這次展覽又喚醒了我,那些古老而美麗的東西。下次再來香港藝術館,也許有有更好的發現。
+
+完
+
+
+
+
+
+
+
+
+
+
+
+
+
+
+ Made with by Agora
+
+
+
+
+
+
diff --git a/feed.xml b/feed.xml
index a8046495..b08597e5 100644
--- a/feed.xml
+++ b/feed.xml
@@ -1 +1 @@
-Jekyll 2024-11-22T09:45:09+08:00 https://agorahub.github.io/pen0/feed.xml The Republic of Agora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No newline at end of file
+Jekyll 2024-11-26T11:22:23+08:00 https://agorahub.github.io/pen0/feed.xml The Republic of Agora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No newline at end of file
diff --git a/heros.xml b/heros.xml
index 2d5564bf..17802096 100644
--- a/heros.xml
+++ b/heros.xml
@@ -1,875 +1,269 @@
-Jekyll 2024-11-22T09:45:09+08:00 https://agorahub.github.io/pen0/heros.xml The Republic of Agora | Heros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网左实践总结 2022-12-16T12:00:00+08:00 2022-12-16T12:00:00+08:00 https://agorahub.github.io/pen0/heros/TomatoNoodles-a1_c-summary-of-internet-leftist-practices <p>“网左”总体来说确实是进步的,他们要比一些麻木者、漠不关心者和肉食者进步得多,他们是在资产阶级残酷压迫下抱团取暖的、可以接触到网络生活的群众。而“网左”形成的“左圈”也为许多来寻找答案的迷茫者,如一年半前的我,提供了资源和平台。</p>
+Jekyll 2024-11-26T11:22:23+08:00 https://agorahub.github.io/pen0/heros.xml The Republic of Agora | Heros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暴力与父权:泰国男子从军经历调查 2022-08-05T12:00:00+08:00 2022-08-05T12:00:00+08:00 https://agorahub.github.io/pen0/heros/2022-08-05-ElinBjarnegard/ElinBjarnegard...-a1_l-armed-violence-and-patriarchal-values <p>本研究超越男女二元性的论调,强调男性内部对于暴力的态度因意识形态影响而存在分化:志愿参军的人通常更亲近父权制意识形态,而不是军队塑造了士兵的父权思想;强制参军对不希望主动参军人士的父权思想并无明显影响。</p>
<!--more-->
-<p>我从2021年三月左右进入“左圈”,再到今年八月末二次退网,期间混迹过多个“左群”,也亲自参与过三个网络学社的创建或改组,也算是个“网左”了吧。在这么久的时间中,我的思想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接触和学习了马克思主义和其他思想,这是我需要感谢“左圈”的一点,但我也逐渐认识到“左圈”乃至“网左”的不足,这也是我退网的原因之一。</p>
+<p>本研究通过对泰南三府年轻男性进行调查,探索了参加武装暴力与父权价值观之间的关系。研究1发现父权价值观更强的男性更容易志愿加入准军事部队。研究2利用泰国征兵抽签所带来的自然实验,比较了非自愿应征入伍服兵役的男性与参加抽签但未入伍的男性的调查回答,发现两组在父权价值观方面没有差异。本文结论是,父权价值观促使人们自愿参与武装冲突,而在冲突地区应征服兵役不会导致士兵父权价值观的变化。</p>
-<p>这样长时间、大规模的实践已经证明了,“网左”在这个时代的风口浪尖上,显然已经无法背负起历史的重任,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应当以批判的眼光看待其,并汲取经验、另寻他路。我想从我这段时间的实践中批判性地总结出“网左”的现状和我个人对此的思考,希望大家能从中学到些什么。</p>
+<h3 id="一导言">一、导言</h3>
-<h3 id="我为什么反对网络报刊">我为什么反对网络报刊</h3>
+<p>最近的研究提出了一种新的解释,有可能更准确地缩小在暴力冲突局势中选择拿起武器的人的范围:具有父权价值观(patriarchal values,认同男性对女性的系统性支配地位)的人。一系列研究表明,关于男子气概(masculinity)和性别歧视的观念与支持暴力极端主义有关。本文从两个重要方面推进了这一研究:(1)研究了在武装冲突中,个人父权价值观强弱与通过资源加入政府准军事单位自愿参与有组织暴力活动之间的联系;(2)通过分析泰国的征兵抽签这一自然实验(natural experiment),研究了参与有组织暴力到个人父权价值观强弱之间的反向因果关系的可能性。</p>
-<p>先下结论,因为网络报刊是对于其他人和历史的粗劣模仿。这是许多同志和网群目前都会犯的一个问题,可以勉强算作一种机会主义。</p>
+<h3 id="二武装暴力与父权价值观之间的联系">二、武装暴力与父权价值观之间的联系</h3>
-<p>我作为某网络报刊的创建者,突然反过来反对网刊,我想大家也许都会很疑惑我的思想变化。我先说说我创建某报刊的历程。我最开始创立报刊,首先是因为看到了其他同志在办网络报刊,然后就产生了想模仿的想法。然后我当时所在的那个学社基本上天天吹水,有一个同志某天就提议:“我们要不干点事吧。”我就附和说好啊我们办报刊吧。为了办这个报刊,我甚至跑去借鉴了《新青年》,前朝剑斩本朝官了属于是,就好像列宁当年办了《星火报》、陈独秀当年办了《新青年》,我们也一定要办个什么报刊才好。由此可见,我当时是这个想法,不过是一种模糊的空想、一种对于他人和历史的模仿、一种“我们做点什么吧”的焦虑,这几乎就是主观主义的体现。据我了解,很多其他的同志也有这样的状况。</p>
+<p>在过去的三十年中,性别平等与战争暴力之间的关系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但侧重于个人层面的文献受到的学术关注较少。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在解释暴力行为成因时,性别价值观在社会和个人层面上都起着重要作用。父权制价值观被视为男女二元性别秩序的一部分,将男性置于女性之上,且这种父权制价值观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从父权制价值观转向性别平等的价值体系,意味着维护男女二元对立的界限日益模糊,并且二者平等。父权价值观与暴力倾向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多地被记录,而且往往集中在“他者化”(othering)过程中。他者化是一个区分“我们”和“他们”的过程,是构成父权价值观基础的性别秩序所固有的,也是合理化(rationalization)对他人实施肉体伤害的必须部分。尽管实施暴力行为往往与男性和男子气概的理想有关,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男性生物学上都具有同样的暴力倾向。同样,女性也可能是战时暴力的施暴者。因此,重点在于意识形态而非性别对于参与暴力的影响,从而需要从男性内部入手,研究参与暴力与不参与暴力的男性的不同及其原因。但是,研究父权价值观与暴力行为之间的因果关系仍然是一项重大挑战:这种既定的联系可能是由于以性别平等为导向的社会和个人不太支持暴力,也可能是由于暴露于冲突和暴力的社会和个人变得不那么支持性别平等。</p>
-<p>网络报刊还有一个严重的问题,那就是脱离实践。之前说了,这个东西几乎就是浮在天上的空想,落不到地上就是其特点之一。其一,我个人所知的几乎所有报社都是要靠拉别人写的文章当稿子,而且往往投稿不足,这就决定了报社对于文章的内容没有太多的选择权,从而造成“不得不来者不拒”的状况,而这些文章大部分都由脱离一线生产的学生撰写,更有甚者许多作者本身就来自资产阶级家庭,这里并不是要对学生群体提出批判,但现实就是他们写出的文章理论性过强,而且有些幼稚的小作者还喜欢卖弄名词包装自己,其大部分文章也都偏向时事点评、理论解析类,与劳工的现实生活相去甚远。综上述特点就导致报刊传播范围极狭窄,甚至不能覆盖绝大多数学生群体,受学校压迫最狂的那些“卷王”们根本就没时间看,也不会看。其三,报刊的形式本身就是脱离实践的。报刊一期有好几篇文章,而且往往主题不同且篇幅较长,需要专心阅读,需要阅读很长时间,而且需要一定的文化能力,还要有闲心去看这些东西,而能做到这一点的几乎只有资产阶级和小知识分子群体,很多白领都做不到,更别提工农群众了。</p>
+<p>个人对暴力的增值化(valorization,赋予某事物价值)通常归因于社会化(socialization)进程。研究表明,暴力既可以通过代际传播,也可以通过影响儿童待遇的文化规范传播。具体而言,曾被家暴或目睹家暴的男孩随后更可能坚持父权价值观,最终更可能选择参与政治暴力。北美的一些调查研究表明,具有平民背景和军事背景的个人在特征和价值观上有所不同,这是因为参军前已经形成了某种亲军队的价值观的年轻男性倾向于自我选择加入部队。</p>
-<p>有的同志又说了,那我把报刊打印出来去分发给工人,这总不算脱离实践了吧?首先,我要明确一点,我认为报刊这个形式本身就是脱离实践的;其次,如果真的要去打印出来发给工人,那为什么要做成报刊的形式呢?直接单独发特定的文章不好吗?报刊本身不仅目标大容易被晶哥盯上,还需要很多的阅读时间甚至能力(此处批评某些术语名词乱飞的文章),而这是大部分工人群众所不具有的,这就使得报刊本身就是个形式主义的东西,完全没有必要设计封面、给自己冠以“主编”或“副主编”的头衔,还给自己起个“xx报”的招牌,我们又不是要挂在店里卖;而且,既然都可以直接接触到工人群众了,为什么不能脱离纸面文书这种知识分子的形式,直接口头宣传,用最真情实感的方式拉近和群众的关系、建立信任,这不比那种鲁迅式(某些时候叫胡适式更合适)的从上而下的灌输更好吗?</p>
+<p>然而,其他一些论述则将对暴力的增值化与服役经历直接联系起来。例如,在越战期间服兵役的美国男性因暴力犯罪而被监禁的可能性显著增加。另一方面,国际安全援助部队中瑞典士兵在阿富汗服役前后的价值观基本保持稳定。</p>
-<p>报纸、杂志的出现是因为信息技术不够发达不得已为之。互联网、尤其是智能手机出现之前是报纸和杂志的高峰年代,在以前出了爆炸性新闻得要报童沿街大喊“号外”才能让大家知道,而现在只需要打开任何多媒体网站,巨大的标题和夸张的图像就会立即吸引住你的眼球。报纸现在已经基本见不到了,纸质刊物也在逐渐消失,因为它们本质上就是把一堆小文章合订成一个合集,这样在那个信息技术落后的年代,不管是看起来还是卖起来都方便,如果出一份文章就卖一期报纸,那成本岂不高得离谱?这就是报纸存在的原因。而现在不一样了,你根本不需要印刷几千几万份报纸来传播信息,你只需要把文章发到网上,自然就传播几万次;你也不需要把很多文章合订在一起,因为现在完全有支持单独阅读一篇文章的技术(合订在一起看反而不方便且费时,而且不易于传播)。即便是新闻联播这种“电子报纸”也越来越没人看了。现在还办报纸是逆时代潮流而行。</p>
+<p>在女权主义安全研究中,“军事化男子气概”(militarized masculinities)这一概念已发展为捕捉军事暴力与男子气概之间的特殊关联。军事化男子气概通常的特点被认为是“强壮、吃苦耐劳、具有侵略性的男性异性恋取向、恐同、重视庆祝同性友谊、实施有控制的攻击行为、以最小的抱怨完成任务”。尽管军事化的男子气概包含了相当多的特征,但在本文讨论中,军事化的男子气概有两个决定性的特征:其与男子气概的联系和对暴力的增值化:一个真男人应该具有战士的品质。女性被赋予了柔弱和看护的二等角色,而未能“像个战士”的男性则会受到羞辱。</p>
-<p>网络报刊另一大问题就是组织性低下。目前许多报社可能都是两三个人一拍脑袋决定干的,也就只是靠这两三个人撑着,基本上包揽所有工作。这两三个人要是有啥事干不了了那报刊立刻就寄了。而且这种问题在网络上没法解决,就拿报刊工序中工作量最大的排版来说,这个真的只能一个人做,线上交流效率的低下不足以形成有效合作,且将文件经常要传输给别人也是一个麻烦事。这样的生产效率极低,且漫无目的,更像是为了体验那种回归劳动本身的快乐。而且目前这样的报社光我知道的就将近二十个,内容五花八门,甚至有一稿多投的现象,而这个问题是在网络平台上无法解决的,要想真正地去做报刊就只能靠线下组织。</p>
+<p>军事化男子气概指的是这样一种主张,即“与男子气概相关的刻板印象中的特质可以通过兵役,尤其是战斗来获得/证明”。这句话表明男子气概可以在军事环境中获得(acquired)和证明(proved)。第一种说法说明服兵役或参加战斗的经历会使男性具备某些特质。第二种观点认为这些特质是来自早年社会化过程,并且参军后就能表现出来。这种模棱两可的关系提出了父权价值观与暴力之间因果关系的问题。更具体地说,它提出了军事化男子气概的理想主要是通过自我选择(参军前)还是军事社会化(参军后)来实现的问题。</p>
-<p>而且我还要指出一点,许多办报刊的同志都在极力避免在文章中冲塔,我认为这是不可取的。我认为,既然我们要给群众灌输革命思想,那就不能像保皇党或者改革派一样打擦边球浅尝辄止,我们需要明确地指出问题的本质。我们就是需要告诉群众,现在的特色已经不是社会主义了,不然群众也依然会沉浸在一个“赵家皇帝都是好人,就是身边奸臣太多”的幻想中,其实我相信很多群众的思想都已经达到了这一步,我们也更没必要像《新青年》一样“二十年不谈政治”。这时候就一定会有人跳出来指责我说这个是找死啊这个盲动啊之类的,那我只能这样告诉你,你就在网络上蹲着吧,蹲一百年也不会有什么用。是的,这样做确实是很危险,但如果怕危险,那建议右转保皇党。我认为,许多同志都过分地高估了特色的统治能力,这源于我们对于敌人的不了解,打交道太少,既不知己也不知彼,才造成了心底莫名的恐惧,这正是敌人想要看到的。</p>
+<h3 id="三志愿参军与军队招兵">三、志愿参军与军队招兵</h3>
-<p>总而言之,网络报刊整体依然是进步的,这依然是阶级斗争铁的表现,也是同志们试图对抗异化、回归劳动本身的伟大实践。但我还是希望同志们能时刻用毛主席的话:“实事求是”,来提醒自己,不要陷入了对历史盲目模仿的陷阱。</p>
+<p>有关主动参加暴力行动的研究将军事冲突环境解释为已经社会化的个人可以将男子气概和暴力增值化的地方。一项关于越共游击队招募情况的研究强调对许多年轻新兵来说“赢得荣誉的渴望,或许只是赢得社区的尊重”是他们加入游击队的主要原因。对军人阳刚之气的认同往往是参军的主要动机之一。</p>
-<h3 id="进群即同志">进群即同志</h3>
+<p>许多军事组织依赖于吸引志愿者和激励应征者,而将男孩转变为真正男子汉的理念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力工具。从国家的角度来看,军事化男子气概的概念有利于军队招募“不怕死”的士兵。当军队把自己塑造成充满阳刚之气时,就会吸引某一类渴望这种改变的人。这与军事化男性气质内涵——“真正的男人是士兵,真正的士兵是男人”——不谋而合。从这个角度来看,军事化男性气质的构建早在入伍之前就已开始。</p>
-<p>“同志”的门槛,在今天是否也太低了点?</p>
+<h3 id="四反向因果关系的可能性军事社会化">四、反向因果关系的可能性:军事社会化</h3>
-<p>现在“左圈”内有一种奇怪的风气,那就是我们对只要在左群里(至少是自称的左群)、或者在昵称或主页中带有“左”的元素的人就会不假思索地称呼为“同志”,倒颇有些“五湖四海皆同志”的味道了。可这些人真的全都算是“同志”吗?</p>
+<p>军事社会化意味着与军事组织具体相关的经历塑造了个人的价值观。在这里,士兵所处的环境会塑造和重塑他们的兴趣以及身份。军队也要求向未来的士兵有效地灌输有利于实现(使人成为士兵)的思想和价值观。作为一个以男性为主导的组织,军队的职能以暴力为基础,因此军队鼓励军事化的男子气概,将其作为诱导男性成为战士的一种手段。这种转变需要特定的方法、仪式或做法,旨在培养出愿意为某一事业杀人和献身的士兵。这一过程被描述为旨在摧毁士兵的个性,代之以对部队的认同。</p>
-<p>“左圈”中许多网群的审核制度还不如特色,倒是更像我见过的那些西方社民党,只要发个邮件报个名就立刻能成为党员;或者是早期国民党,为了充数什么人都放进来。这些网群的人数自然也高得很,许多网群的创建者还以人多为豪。我们往往能在这种群里看到三类人,我将他们称为王明式、幼稚式和张国焘式人物(注意,我在这里用这两个人的名字分类只是为了方便大家理解,并不完全一致),这三类人我认为是不可以拿对待同志的那一套去对待他们的,因为他们或者根本就没有完全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即便他们很多人认为自己有),或者沾染的资产阶级习气要比无产阶级的还要多得多,或者更有甚者根本就没把我们的事业当回事,在政治上和待人接物上都十分幼稚。总之,他们身上总是体现一种不平等,总是有着机会主义和个人主义的影子。</p>
+<p>然而,军事经历在多大程度上将男性社会化为军事化的男子气概,以及哪些类型的实践、方法或经历引发了这种社会化,这些问题尚未得到深入探讨。</p>
-<h4 id="天山上下来的王明">天山上下来的王明</h4>
+<h3 id="五募兵与征兵制情境中的男性军人气质">五、募兵与征兵制情境中的男性军人气质</h3>
-<p>其一王明式。王明是土地革命时期的“二十八个半布尔什维克”之首,是“昆仑山上下来的神仙”(毛泽东即兴讲话)。作为留苏派的代表人物,他不仅抱着共产国际的指示当圣旨,还十分看不起毛泽东等人的“山沟沟里的马列主义”。“左圈”里也有这样的人物,但他们要比王明还要神气。</p>
+<p>有些人被迫征召入伍而绝不会自愿参战;有些人乐于为国家服务;而对其他人来说,参军是为了钱。一些国家实行征兵制,而另一些国家则依靠志愿兵。不同类型的军事环境也可能刺激不同类型的社会化进程。例如,准军事部队或游击队可能不要求在入伍前接受正规军事训练;服兵役可能不会有任何战斗经历;但在冲突不断的国家,即使是刚入伍的新兵也可能经历战斗和死亡威胁。</p>
-<p>我们与这些人往往刚一接触就能感受到一种小知识分子高高在上的姿态:“你这前反思后现代的虚幻共同体主义者,停止你对大他者秩序性分子的迷恋,快去学德国哲学史,让我这康德黑格尔纯粹理性主义者来一场进步主义辖域-去辖域运动来扬弃你的庸俗化意换!”(这句话意思不准确,因为我真的不会模仿他们说话)。这种行为的脱离群众已经不需要我指出了吧,大概就类似于你把他当同志,他把你当土狗,就是毛说的“装腔作势,借以吓人”。其实这种行为背后的心理逻辑非常简单,这就是一种不平等。这些人就像是孔乙己,在现实中“怀才不遇”,对朝廷不满,但又不肯脱下破烂的长衫和穿短衫的站在一起。他们从一些书本或者视频上(这里点名b站,具体哪个up就不说了)学到了那么一星半点的哲学词汇,便立刻填充到自己的语言里,即便他们自己都不理解(背诵定义并不等于理解)。我想请问同志们一个问题,当此类人在对没接触过马克思主义的人宣传时,一味地套用哲学名词起什么作用呢?其实也不是一点用都没有,至少会让此类人感觉到莫大的优越感,一种装逼成功的快感:“看,这个词我知道他不知道,我多厉害!”好嘛,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解放全人类的伟大思想竟成了某些人用来装逼的工具!请问马克思的“马”是不是还有四种写法啊?</p>
+<p>本研究的重点是泰国,该国拥有规模庞大的准军事单位与泰国皇家武装力量(RTARF)并肩作战,后者采用抽签征兵的方式服兵役,兵役一般为两年左右。RTARF的应征入伍者的训练以通过惩罚和社会及心理压力暴力灌输纪律而著称。所有年满21岁的男性都必须在每年4月应征入伍。</p>
-<p>这种人张口闭口马克思,但却只是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当成一种显摆的资本,心底里还是资产阶级那套意识形态:多学了点知识就高人一等了;即便他们有的人并没学会他们自己口中的那些哲学东西,但他们还是要用上高级生僻的词汇来粉饰自己的语言,还要诡辩说这是“避免庸俗化”,甚至有的还宣称自己是“正统马”,很多同志看不清他们的真面目就会觉得“卧槽听不懂总之很牛逼就对了”,其实和那些宗教忽悠人是一个道理,就是弄一堆云里雾里的东西,搞得很高大上让人听不懂好像普通人触不可及,所以才能招揽到信徒,这类人本身倒也很享受这种“众星捧月”的优越感。</p>
+<p>此外,泰国有许多男子和少数妇女自愿加入各种准军事部队。随着服役年限的增加、晋升和在不稳定的边境地区服役而获得经济奖励。泰南三府(北大年、也拉、那拉提瓦)自2004以来就因持续叛乱而成为冲突地区。这种在冲突地区活跃的不同军事组织的组合有助于研究自我选择加入准军事组织,以及通过服兵役实现社会化的情况。</p>
-<p>当我们在对群众进行理论宣传时,如果也是一上来就堆砌哲学黑话,那群众不仅不会受到宣传,还只会觉得我们在装逼,想:“奥,马克思主义者就这?跟我搁这儿摆什么架子呢?”说句不好听的,如果让这些人和邓小平一起去给群众宣传,我估计群众很大可能会听邓的,因为邓的话至少听得懂而且姿态够低。</p>
+<p>军事化男子气概是通过归属身份和表现身份的组合来实现的。泰国以性别广泛的流动性和对变性人(kathoeys)相对较高的容忍度和能见度而闻名。但是泰国军队在这方面是保守的,只征召给那些认同、被认定男性身份、并在法律上被承认为男性的人。变性人通常可以免服兵役,但在征兵日获得免服兵役所需的程序往往涉及羞辱和骚扰。</p>
-<p>网络左派中有许多人就喜欢端着一副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架势,以学生为主,而且还多为中学生。这就不禁让我想到了鲁迅笔下的孔乙己:</p>
+<p>研究1是对自我选择加入两类泰国准军事组织的研究:社区民兵(Community Militias),和游骑兵(Rangers)。</p>
-<blockquote>
- <p>“旁人便又问道,“孔乙己,你当真认识字么?”孔乙己看着问他的人,显出不屑置辩的神气。他们便接着说道,“你怎的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呢?”孔乙己立刻显出颓唐不安模样,脸上笼上了一层灰色,嘴里说些话;这回可是全是之乎者也之类,一些不懂了。在这时候,众人也都哄笑起来: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p>
-</blockquote>
-
-<p>“王明式”的人物就如同这穿着长衫的孔乙己,别人要是显得不懂“哲学”,他便要骄傲起来,上去显摆一番;若是别人质疑他的观点,那他便要涨红了脸,说一些“之乎者也之类,一些不懂了”的话。这种行为,不过是想要衬托出自己要比这些不懂“哲学”的土老帽们高人一等,摆出一副知识分子的架势,他的那些哲学术语,就像孔乙己的长衫,即便破旧不堪还是要穿在身上,显得自己是与众不同的“读书人”。这些人往往死要面子,根本不会听任何人对他观点的反驳,要是你反驳那一定是你错,只要你敢反驳他,他就立刻要摆出一副“唯我独革”的姿态,完全把自己置于他人之上的态度,用着各种酸臭的小嘲小讽。</p>
-
-<p>这类人就让人感觉到,他就像一个没长大的孩子,拿着成绩单期待父母的夸奖,跟其他人比考试成绩赚得优越感。他把马克思或者黑格尔当成了一种炫耀的资本,就像他考试考100分一样,就像孔乙己穿长衫一样,只是为了标榜自己多么与众不同,多么牛逼;一旦有人反驳他的观点,那就是相当于质疑他“与众不同的存在”的基础,所以他当然不会听,并用上一切诡辩之法来捍卫自己的“神圣性”、“合法性”:“读书人的事能叫偷吗,那叫窃!”。他辩经不是为了学习,而是为了证明自己牛逼。他在政治上是极其幼稚的,混到左圈里来当理论教师爷和哲学教皇来了。</p>
-
-<p>这些人总喜欢讲一些精英主义论调,摆出一副学阀的架势,就像胡适一样,高高地举起自己的双手向资产阶级投降:“赵老爷您看,我讲的东西群众根本听不懂,我也没打算动员那些不会术语的土老帽,我研究的是纯学术的东西,我是不会触碰您一分一毫的统治基础的,千万不要拿铁拳砸我呀!”</p>
-
-<p>这些人似乎并不愿意和工人阶级融为一体,他们似乎更向往的是现代西马教授的生活,在大学里写写书骂两句然后继续享受资本主义制度带给他们的优越生活,当着资产阶级老爷圈养在大学这个象牙塔里的宠物。所以他们日常只是整天泡在网上,忙碌于网络上看谁辩得过谁,而不看这些争辩是否有居于提高人民群众的革命性。他们的立场并没站在工农群众这边,他们最多能起到的作用就是工人运动催化剂的作用,这些人是无产阶级的落后分子。不过据我个人观察,这类人中还真的有好多是来自资产阶级家庭的(别拿恩格斯跟我杠,从古至今出了几个恩格斯?),那这样的行为也就不奇怪了。</p>
-
-<h4 id="不是幼稚病是纯幼稚">不是幼稚病,是纯幼稚</h4>
-
-<p>其二幼稚式。我对于这一类人甚至无法找到一个合适的历史人物作为他们的代表,因为历史上的人物再怎样“幼稚”,都在对形势判断错误、走错了路线、陷入某种错误的主义等理性的、政治的框架内,而这些人则是纯纯的幼稚,不仅像个熊孩子一样学不会控制和正确地表达自己的情绪,还把政治当成过家家,为所欲为。</p>
-
-<p>现在许多同志都喜欢引用列宁同志的话,批判某某某人是“左派”幼稚病。但这颇有些扣帽子的意味,是十分不准确的。某些行为在我看来,不是什么“左派幼稚病”,而就是纯幼稚。此类人往往拥有自恋型人格的多种特征,时常是事事以自我为中心而罔顾集体,这类行为正是无组织无纪律的体现。</p>
-
-<p>出口成脏是最典型的体现。说脏话本身其实没有什么错,这是情绪发泄式的一种表达,但是如果拿脏话攻击别人,那就是另一回事了。大概是真的觉得别人没法顺着网线过去打他们,有的左人对别人可以说是无下限地人身攻击,别人一不随他们的意,一句“啥b”直接就上去了,完全不把对方当人,而是当成自己的情绪垃圾桶。对于一些和他们持反对意见的同志,也会以各种话语打压。更有甚者,他们在现实中遇到了不如意的事,或者是在和别的政治立场相左的人对线中被对面骂了,他们心中有情绪,却不敢对着欺负他们的人怼回去,反而跑来群中大肆发泄撒泼打滚乱发脾气,对别人人身攻击,完全不在乎对方的感受,甚至迁怒于其他同志,抽刀向更弱者。此类迁怒经常是逮着谁骂谁,完全不顾及是否无辜,以为在事后道个歉服个软就完事儿了,属实是“躬匠精神”了。在他们看来,自己就是应该被宠着包容着,别人的感受他们根本不在乎,他们是要比其他人高一等的,这是一种极其自私的想法,也是一种不平等的思想。</p>
-
-<p>死要面子。你一定在“左圈”中见过这样的人,他们不管是出于能力不足还是对情况判断不清,会或经常或偶尔犯一些错误,不管是理论上还是做事上,但是当别人指出他的错误时,他要么暴跳如雷,要么就直接开始哭闹,总之就是一个死犟嘴绝不承认。其实犯错误是正常的事情,强如毛爷爷,他年轻的时候还搞过“湖南共和国”这种空想。但是知错不认、认错不改,甚至攻击指出错误的人,那就是另一回事了。</p>
-
-<p>我遇见过一个例子,我们将此人暂称为A。有一次在群里我们正在讨论一些理论问题,然后A说了一个不是那么准确的理论,我和另一个人指出了他的错误,我想他当时应该是意识到了自己确实有错误,但是他却做了令人匪夷所思的行为。他先是对我们表现出深切的质疑:“啊?真的吗?没有吧?”然后开始给自己诡辩。因为他本身理论确实有错误,所以按正常的逻辑他是没法给自己辩护的,所以他开始推我们甩哲学黑话,什么什么意换什么什么反思之类的,到这一步他确实赢了,因为我们确实不知道他在讲什么东西,所以也不好继续再说什么,但我不能不指出这是一种极其幼稚的行为。A这样做无非是出于死要面子的心态,但这就是个网群,换个头像就没人认识你了,你要了面子又有啥用。如果以后A再有什么问题,不会有人再给他指出了,他就只能沉浸在自己哲学黑话意淫的世界中。这个例子只是在进行讨论时出现的情况,不涉及到他人或集体,还算是可以容忍的范围内,但下面这个例子就是彻头彻尾的不顾集体的个人主义了。</p>
-
-<p>我们将第二个例子的主角暂称为B。B曾经是某某网络报刊的编辑之一,另一位编辑C一直负责排版,他有一次自己觉得自己目前的职务无法体现出自己的大才大能,便主动提出要负责新一期报刊的排版,C答应了。但是B在但受到自己受到肯定后便高兴得把这个事忘了,后面快到发刊日期了,在C的不断催促下B才特别敷衍地排了个版,有多敷衍呢?字体不仅太小,而且大小不一样,好几篇文章之间的行间距也不一样,甚至还有一个投稿作者名字打错了,C用几乎是哄孩子的态度给他指出这些问题希望能重新改一下,先说排版怎么好,然后说但是这点有点瑕疵要是能改一下就好了,很柔和了吧?但是B的回复很直接:“我不改,你改。”C便有点上火,于是语气就有些强硬,结果B直接发了个哭的表情包和一堆委屈的话,总之就是开始哭闹,C便心软,又开始安慰他,最后还是重新排版了。据说B在事后还给别人说C骂他。在这儿我们首先应当认识到,报刊排版这个事,是该报刊编辑部整体的事,如果报刊发布晚、质量出问题,是编辑部整体需要担责任的,而不单单是B或者C一个人的事。但在上述案例中,B却把报刊排版当成了展示自己个人能力的平台,但在获得这种他自以为的对自己的肯定之后,他却又拒绝担负起相对应的责任,“白嫖”了属于是。然而这和A不同,B的这份责任如果他不担,就需要集体来担;当名誉受损时,是集体的名誉受损,而他本人则不怎么受影响。更应当批判的是,B在别人给他指出错误后,装可怜利用了同志们的同情心,只为维护自己的面子,这是一种自私又可悲的行为,属于知错不认也不改,甚至还利用别人的好心反将责任推到别人头上,更有甚者还会污蔑指出错误的人,这就已经是一种资产阶级思想了。</p>
-
-<p>毛主席在《论联合政府》中说道:“有无认真的自我批评,也是我们和其他政党互相区别的显著的标志之一。我们曾经说过,房子是应该经常打扫的,不打扫就会积满了灰尘;脸是应该经常洗的,不洗也就会灰尘满面。”然而当别人对这些人指出错误时,他们已经意识到自己的错误(王明是根本不认为自己错了——笔者注),但他们依然死要面子不承认,甚至硬是要按着自己的错误路线走下去,“这种作风,拿了律己,则害了自己;拿了教人,则害了别人;拿了指挥革命,则害了革命。”(《改造我们的学习》毛)</p>
-
-<p>无下限的反串和cosplay行为。反串和cosplay本身是网左群体对于现在社会的一种相对消极的反抗形式,可以被算作是进步的;但当这种行为变得毫无限度,甚至已经影响到了群里其他同志和社群的正常运行,这种行为的性质就变了,我想这点不需要我再多加说明,这种行为几乎在“网左”诞生之初就被很多同志批判了。据我了解到的几乎所有网群,他们每天的主要内容就是吹水、反串、cosplay,有的人反串水平高超得甚至让很多同志误认为右壬,知己知彼了属于是。我见过cosplay最严重的一个网群,专门设立了一个群作为吹水用,“社长”带头cosplay,几乎每三四天就换一个群头像换一个群名,甚至还通过qq群的“群头衔”功能给群友们“封王封侯”,时不时还要在群里发自己穿上苏联军装或者啥的照片,真・cosplay了属于是。这样的网群,实在是难说它起到了除发泄情绪和消遣时间外的更多作用了,它已经变成了无产阶级运动中落后的产物了。</p>
-
-<p>许多人在现实中受了委屈,处处受到压抑,便跑来网络上来发泄、逃避,但也仅仅止步于此,甚至打扰到网群的正常运行和其他同志的生活,这虽然属于一种消极反抗,但对革命运动实质上没有任何推动作用。虽然这话听着不舒服,但我还是想说:网群不是心理医院,有病请找心理医生。</p>
-
-<p>有的同志(或此类人本身)喜欢为此类人辩护,说他们是“左派”,所以我们依然应当把他们当成“同志”,他们的行为依然是是“左的”,是所谓“进步的”,但如果真的这样,那“左派”、“同志”的门槛是否也太低了点,入党还要搞政审呢。实际上,这不过是列宁同志所说的“隐藏在‘左的’口号下面来为小资产阶级自由散漫辩护的全部幼稚性”。</p>
-
-<p>“幼稚病”描述的是政治路线斗争中明显的错误,尚且是成年人经过理性思考判断,用逻辑言语表达出来的观点。而我们前面所阐述的行为,就像是一个被惯坏了的小孩子,一不如他的意就要大哭大闹甚至打人骂人,这根本就不是“幼稚病”,而是纯粹的幼稚。不管王明再教条主义、张国焘再机会主义、考茨基再“叛徒”,也没见他们指着毛和列宁的鼻子骂脏话吧?</p>
-
-<h4 id="要当老大的张国焘">要当老大的张国焘</h4>
-
-<p>其三张国焘式。每次我读党史的时候,看到张国焘这个名字我血压就往上窜,我就预料到这个人一定又要为了一己私利葬送好多红军战士的性命。张国焘本来是红军在川陕根据地的领导人,但他在和红一军汇合后,看到红一军兵少钱少,再对比兵强马壮的红四军,张国焘便飘飘然起来,认为自己才应该当老大。然后才有了后面的分裂,并另立中央,最终带着左路军(红四军+原红一军五、九军团)去和川军死磕并导致百丈关大败。在被迫北上后,但他因为担心自己的政治命运,就在黄河南岸拖拖拉拉不想过河,结果直接导致宁夏战役计划被迫中止;为了营救已经渡河的红九、三十一、五军,延安方面又制定了海打战役计划,结果又因为张国焘的不配合而破产;最终渡河的三个军不得不组成西路军,在河西走廊试图生存,但最后几乎全军覆没。可以说,左路军和西路军的惨败,张国焘难辞其咎。而张国焘在此之后并不知悔改,继续走他的机会主义、山头主义道路,最终叛投国民党,客死海外。总而言之,我们说的“张国焘式”人物,就是没有特别坚定的信仰、混进革命队伍的投机家,不管是在政治上投机还是在金钱上。</p>
-
-<p>争权夺利,要当老大,是这类人最典型的表现。很不幸地,在我亲身经历的四个网络学社中,发生权力斗争的有四个,达到了百分之百。</p>
-
-<p>第一个网群,我们将“社长”暂称为A,其中一个和他一起建立群组的成员暂称为B。这个网群在建立初期,想要建立一套有效的筛查制度,防止有破坏分子进入网群,于是A就自告奋勇,编写了一套审核题,但是A的这套题的答案几乎都能在网上搜到,大概类似于“商品的二重性是什么”这样,这别说防晶哥了,连兔兔都防不住;所以B在看了这套题之后,就重新修改了一遍,基本上把每道A出的题都换了一遍。但在这之后,A遍处处掣肘B,甚至说B难听的话,因为A认为B在“夺自己的权”。很多同志看到这里可能已经皱起眉头来了,不得不说A的思路看似是非常离谱的,但其实仔细分析,这不过就是一种个人主义、机会主义思想。更明确地来说,A完全不认为他所做的革命事业(咱们暂且把网左算作革命事业)是在为全人类谋福祉,不认为这是全世界无产者的事情。他不认为这是集体的事情,反而认为这是自己的事情,所以他的所思所想都是优先从个人利益出发的。审核题起不到效果,群里混进反动派和走狗怎么办,A完全不在乎;但如果他的手下胆敢僭越,指出他的错误还要在上面动手动脚,那就是大逆不道之罪,他就要对其降下天罚。我们知道,马克思主义者思想的最核心一点,就是平等,就是民主,即便是在以“纪律”、“组织”为准则的军队里,红军也设立了极其民主的制度:官兵平等、财产公开、士兵委员会。在A的思想中,所谓的社长(即便这只是他自封的)要比社员高一等,社员指出社长的错误,甚至抢了社长的“权力”,是绝不可容忍的。A的思想,在某种程度上确实可以算作一种资产阶级思想,而且甚至是没有物质基础支撑的那种。对A来说,网群不是革命事业的平台,而是自己的私产。</p>
-
-<p>第二个群也差不多。社长D在社员发现学社吹水现象过于严重,提出要进行社务改革以及人事重组时,拒绝了社员对吹水群的改革,并宣称这个吹水群不属于学社,是在自己的朋友群。但如果只在其他群里抓吹水,那学社的人不还是要到“朋友群”去吹水吗?所以这场改革无疾而终。在这里的个人主义体现得更淋漓尽致,已经弃集体于不顾,完全是从个人角度出发思考的了。</p>
-
-<p>在第三个群中,C和其他几个社员一起建设了一个网络报刊。在一开始,网络报刊处在一个非常混乱的组织状态,基本上是一个人包揽全部工作。所以在后面,这个学社试着去分工,把一些之前被包揽的大工作打碎为多个小步骤,然后尽量让所有成员都可以分到工作、参与到学社建设里来。但是这就让C暴跳如雷了,他觉得这是“削他的权”,反对声音很大。C被分配到的职务是报刊封面设计,他之前也参与过排版和人事安排,但很不幸,他证明了自己没有担任这些职务的能力,但C并不这么认为,他认为这就是在打压他,所以他时常抱怨说“没有归属感”,后来甚至拒绝参加任何社务。颇为讽刺的是,C还经常攻击学社说“没有民主”。</p>
-
-<p>在第四个群中,这个群的成员因吸取之前的教训,所以在一开始就取消了“社长”这个东西,但作为创始人之一的E却不是很同意,他时时刻刻都想要当“社长”。在一开始,E拥有相对较大的“权力”的,他也一直自认为自己就是社长,但后面由于他确实能力无法胜任,所以逐渐被移出了核心决策小组,所以他心怀不满,甚至经常攻击决策小组,说这是“独裁”,但实际上如果让E加入这个小组他绝对不会说什么;E还时常阴阳怪气小组中做决策最多的同志(即他眼中的所谓社长)。很多同志都不理解,一个网络学社,他搞权力斗争是图啥,图多控制一个群吗?</p>
-
-<p>除了争权,张国焘式行为还有从别的群强行拉人。这就是彻底的山头主义了,在“左圈”内拉帮结派,不用敌人来打自己就开始分裂内斗。我之前所在的学社出现过一次这样的情况,我被一个人,我们称之为F,拉到了他们群,然后我就想在他们群宣传一下我们的报刊,F当时很不满,觉得我从他们群挖人。后来F跑来了我们的群,由于他的观点以及态度恶劣,和我们群群员起了一些冲突,他和他的信徒们就开始从我们群通过私信或直接邀请的方式偷偷拉人,在被发现后干脆光明正大直接在群里挖人,厚颜无耻了属于是。在F看来,无产者、左派不是一个整体,我们要做的不是团结大多数,而是拉帮结派勾心斗角,为自己攒(虚拟的)政治资本。F通过某种方式凭空创造了一种身份认同:“F的学社的人”和“我们的学社的人”,而不再是无产者、受压迫人民这种身份认同,我想特色肯定很喜欢这样的人,直接帮他们分化了人民,还不用发工资。顺便提一句,民族主义也是通过类似的方式被制造出来的。</p>
-
-<p>金钱投机,利用同志们的信仰和同情心来骗取钱财。这个就已经不能算作“左派”了,甚至可以归到敌人的范畴。我想同志们多少都有耳闻前段时间“张子桀骗钱”一事,此人通过奥斯卡级别的表演与包装、利用同志们的同情心,来为自己谋财。这种行为在道德上的失败已经不值得再批判,但是他的这种行为,不仅严重损害了同志们之间那种坚定的信任,而且还打击了很多新同志对马列毛主义的信心,可以说,这一类人是资产阶级的好帮手。我还遇见过一些人,宣传说自己可以帮同志们打印一些市面上没有的资料和同志们自己做的宣传物,虽然说是要花点钱,但很多我当时也都相信他们是真的站在革命的人民这边的,但当我仔细询问之后,发现他们居然也在帮右派打印资料,这使我无语地无地自容,这些人就是纯粹的投机商人,他们为了赚钱可以见人说人话见鬼说话,如果利润足够的话,他们也完全可以向晶哥出卖那些曾经的“同志”。</p>
-
-<p>既然说到张子桀,那就不能不提最恶劣的性投机。张子桀此类人,通过把自己包装成“激进的女权主义者”,把自己塑造成革命家、女性之友的形象,让很多刚刚建立信仰的、处在迷茫中的年轻女同志对他们很有好感,而他们则卑劣地利用女同志,骗取她们的感情甚至身体,以满足自己野兽的欲望。而这样做的危害是明显,那就是极大程度地激化性别矛盾,帮敌人瓦解了男女同志间的信任,这让男女同志之间以后还怎么互相充分信任呢?以后还怎么自由地在一起战斗呢?此类禽兽人物无疑成了父权制的卫道士,无疑在给资本主义续命,他们对我们运动的割裂,甚至要比晶哥的铁拳还要厉害。</p>
-
-<p>名誉投机,把自己包装成“左派明星”,但实际上并没有坚定信仰。张子桀是这样的人,之前还有一个“月华”,每天在空间里发表马列毛言论,结果润到荷兰之后就摇身一变成了新自由主义者。还有很多这样表演型人格的人,特别喜欢包装自己,混入左派的队伍,享受通过欺骗新同志带来的被崇拜感。我认为,这些人危害虽大,但真正的马列毛主义者是可以识别出这些人的,这些机会主义者的出现并不会影响他们的信仰。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左圈”无时无刻不在吸纳新成员,一些对体制迷茫者、怀疑者也经常会来这里寻找答案,而这些表演者,实际上就变成这些新成员崇拜的“神像”,甚至形成一种“饭圈”,就比如说月华在被挖出家里是金融资本家时,有很大一批他的粉丝用恩格斯给他辩护。当这些新成员没有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武装自己的头脑之前,便会对这些“神像”马首是瞻,而当他们发现,原来这些人不过是一些职业演员,给他们传播一些自己都不信的东西,他们会怎么想呢?他们还如何去信任其他的同志、如何去信任马列毛主义、如何去信任共产主义一定会实现呢?这对我们的队伍的打击无疑是巨大的。</p>
-
-<p>一言不合就开盒。前段时间,有数个网群被举报封群,原因是有一个叫“稻花”的组织,利用计算机科技收集其他网群的数据,然后举报,宣称这是为了“消灭落后的网左”。在这个组织中,甚至还有严重的个人崇拜和cosplay现象,把“稻花”誉为什么伟大导师,还给他编了首赞歌,实在是魔幻现实主义。除去这种以开盒为存在手段的特殊案例,左圈中还确确实实地存在用开盒来攻击对方的现象。两个人,因为一些网群组织上或者理论上的冲突,就直接挥舞“盒大棒”,翻对方老底以通过这种方式报复、胁迫对方,这种手段我上次见还是在诈骗犯那里。除了开盒,我还见过有人在和别的群或者个人起了冲突之后,直接把他们举报了,这下晶哥好帮手了属于是。这类人,虽然行为很幼稚,但是要比“幼稚式”人物危害更大,在某些时候甚至就是直接在帮晶哥的忙,不仅帮忙分裂左派队伍,还帮忙精确提取打击信息。</p>
-
-<p>综上所述,张国焘式人物,是一类信仰不坚定的、目光短浅的机会主义者。对于这类人,我认为没什么团结的必要,我们要对他们进行坚决的斗争,留着这些人,对我们的事业弊大于利。</p>
-
-<h4 id="当团结-批评-团结成为教条">当“团结-批评-团结”成为教条</h4>
-
-<p>综上,我们应当对王明式团结又斗争,对幼稚式教育又斗争,对张国焘式则坚决斗争。然而,很多同志依然要教条地统一拿对待同志的方式对待这些鱼目混珠的人。每当群里出现上述这样的人物,总有一两个浑身冒着圣母光芒的人站出来,左手抱着“民主”,右手举着“团结-批评-团结”,疾呼一声:“都是同志!”。</p>
-
-<p>团结-批评-团结,这源于延安整风时期,毛提出的整风原则之一:</p>
-
-<blockquote>
- <p>“我们曾经把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这种民主的方法,具体化为一个公式,叫做“团结-批评-团结”。讲详细一点,就是从团结的愿望出发,经过批评或者斗争使矛盾得到解决,从而在新的基础上达到新的团结。”——《毛选第五卷,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p>
-</blockquote>
-
-<p>既然提到了延安整风,我认为我有必要向不熟悉这段历史的读者同志介绍一下。我们将其分为四个部分:整的是什么,怎么整的,整风的条件,整风的结果。</p>
-
-<p>延安整风针对之一的就是长征之前,在王明“左倾”路线下的苏维埃后期的那次大崩溃,即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和它带来的惨重后果。然而有趣的是,一向以“左”著称的王明,在到达延安后反而又搞起了“一切服从统一战线(国民党)”的“右倾”路线。如果我们细究红军的历史,就会发现“左”和“右”的错误总是交替出现,尽管错误的具体内容不同,但每一次的“左转右”、“右转左”都说明了“左”、“右”两极相通,虽然二者互为极端,但归根结底都源于同一种思想:不了解中国实际或不能揭示中国革命客观规律的主观主义。这个主观主义,就是不顾现实的客观情况,单凭着自己的“想当然”或者抱着一堆教条来办事,最后结果自然往往是失败的。</p>
-
-<p>而此时,1942年的春天,中共也已不同于初到陕北时的一个濒临灭亡的小党,业已成长为一个可以影响抗战整体局势的力量,而此时百分之九十的新增党员和干部都是在抗战后加入的,他们没有经过早期革命的淬炼,这也迫使中共需要一次整风来提高新干部们。</p>
-
-<p>《实践论》中提到,人们脑中的理论源于具体的实践斗争,因为具体的实践环境不同,所以同样的理论在不同的环境下就可能会失灵,这就是教条主义;而如果事事都要从实践中总结,那成本就会高得离谱,所以又需要学习先进的理论体系,指导我们的实践,所以整风前两个步骤分别是:马列主义学习运动、大兴调查研究之风。</p>
-
-<p>而整风的第三步,我想同志们多多少少都有听过,那就是历史清算。毛这样说过:“总结过去的经验,对于犯错误和没有犯错误的人都是一种教育。了解过去的错误,可以使今后不犯同样的错误。”毛在《实践论》中这样总结道:“人们要想得到工作的胜利即得到预想的结果,一定要使自己的思想合于客观外界的规律性,如果不合,就会在实践中失败。人们经过失败之后,也就从失败取得教训,改正自己的思想使之适合于外界的规律性,人们就能变失败为胜利,所谓‘失败者成功之母’,‘吃一堑长一智’,就是这个道理。”历史清算和前两步最大的不同,就是它会涉及到具体的人,所以毛提出了历史清算的原则:整风不是要整人,整风的目的是“惩前毖后,治病救人。”就是从团结的愿望出发,经过批评或者斗争,分清是非,在新的基础上达到新的团结。这个过程就是“团结——批判——团结”。</p>
-
-<p>但是,许多同志并不能对过去的历史有一个全面、辩证的认识,毛认为当时的错误是路线错误,而很多同志却只认为那是策略错误,在此情况下,毛进行了称之为“党书”的编辑工作,主持编写了三部历史文献,即《六大以来》、《六大以前》和《两条路线》。《六大以来》一经出版,在大量的史实面前,原本不承认自己错误的同志,也放弃了自己原来的观点,认为确实存在着从思想、理论、方法、策略层面的路线错误。</p>
-
-<p>整风的最终结果就是九月会议,洛甫、博古、王稼祥等人在会议上以追求真理的态度做了真诚的自我批判。不过在这次会议上,王明却一直在回避自己的错误,把责任都推到博古头上,但实际上这次会议的目的并不在于要追究谁的责任,而是要打倒错误的主义,但如果王明不承认自己的错误,那就很难说这种主义被打倒了,而如果让王明继续领导组织,必然会继续造成更多的失败。毛和其他同志数次找过王明谈话,但后来王明干脆称病拒绝参加自我批评的会议。但整风运动整体上还是成功的。</p>
-
-<p>由此,我们可以总结出一场整风中的几个关键条件:组织中的人都认同这个错误,组织中的人都了解错误的具体内容,并且对错误有统一的、正确的认识,没有这几个条件,整风就是空中楼阁。然后就是自我批评要认真的而不是敷衍的,尤其是对那些担任要职的人,如果这些人依然执迷不悟,还让他们担任要职那就是害了组织。</p>
-
-<p>如何让组织中的人都认同一件事是错误?那就需要统一这些人的思想观念。比如说A认为群众是乌合之众,B认为群众是有智慧的,那么,当B犯了错误时,他就认为有必要和群众交代清楚,而A则就认为,我自己悄悄改了不就行了,公开承认多损害我的威信啊。在世界观不同的情况下,对一件事的看法甚至会截然相反,所以统一思想就很重要,这就是为什么要搞马列主义学习运动,这才能让大家真正做到批评与自我批评。</p>
-
-<p>如何让组织中的人都了解错误,并对错误有正确的认识?那就要摆事实。即便大家都言必称马克思,但也会有各种各样的分歧,毛说博古是“本本主义”,博古说毛是“山沟沟里的经验主义”,谁都说服不了谁,怎么办?那就是要把这个理论放到实践中去,走博古路线,“御敌于国门之外”,结果连吃败仗;走毛的路线,四渡赤水脱离险境,谁的路线正确这不一下子就看出来了吗?但仅仅这样不够,因为有的人就会觉得,啊博古的路线没问题,是下面当兵的执行有问题,所以啊问题不大,不用整,这就是大家对错误没有正确的认识,所以毛在当时又亲自主持编写了三本“党书”,在大量事实证据面前,这些人才承认了是路线错误。</p>
-
-<p>那什么样的整风是失败的呢?我给大家举一个亲身经历的例子。</p>
-
-<p>甲是一个类似于上述张国焘争权夺利式和幼稚式加起来的人物,之前经过其他同志批评,做了一次自我批判,但几乎文不达意,只是敷衍了事没有认真改过;没过多久,甲又由于各种各样的错误,不仅引起了网群成员的众怒,还极大阻碍了网群的运行。A想要对他进行批评,但甲的态度极其恶劣,不仅不听还攻击A,于是A找到同为网群领导组的B、C和D,提出要公开批评甲并撤下他的职务。但B认为,这主要是甲和A之间的的个人矛盾,关于甲阻碍学社运行,B则认为大家都是同志,单独口头教育就好,没必要撤职,也没必要公开批评,应当秉承“团结-批评-团结”的原则;C也觉得,大家都是同志,我们态度要柔和,尽量避免冲突,保持团结,也没必要撤职,毕竟甲是掌管xx部的,我们还需要他。我们在这里可以看到,首先A、B、C三人对于甲的错误理解不同,B则根本不认为这算错误,主要是个人矛盾,口头教育一下就好;C则没啥判断,只希望保持现状。这是因为三人对此次冲突的了解程度不同,三人的观念也不同。A一直也同样在甲的xx部工作,而且A也负责很多人事变动,甲对此类工作阻挠甚多,A和甲也很熟悉;而B则是较晚才参与人事变动,而且也不是很积极,和甲也没聊过几句;C则参与度更低,一直在一个独立性很高的单另部门工作,C和甲只是泛泛之交。总得来说,他们根本就没有被甲怎么影响过,将这判断为和A的个人矛盾也是正常;对C来说,甲怎么闹腾也不会影响到他,自然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省得破坏了他和甲的交情。而且,在B看来,这个队伍的力量来源于人多名声好,他是怕打烂了坛坛罐罐,打击了甲让他退群,又怕甲跑到其他群毁坏这个群的名声;而A则认为网群的核心队伍绝不可容忍上述三式人物,更不可让他们担任要职,队伍的力量来源于高度的组织、先进的觉悟和正确的路线,如果人多就是力量大,那抗日战争就应该是国民党领导打赢的,至于“左圈”的名声,简直就是个笑话。不过由此,也暴露了网群一个无法解决的缺陷。</p>
-
-<p>不过最终在A的坚持下以及甲确实惹了众怒,小组最终还是决定把甲撤职,但甲并不服,反而还撒泼打滚,用语言暴力攻击A和其他同志,小组最终不得不又决定把甲开除出社。而甲在之后果然跑到其他好多群大哭大闹装可怜,其中就有几个群听了甲的一面之词就跑来质问A所在的网群,这几个群中还有一个是在“左圈”颇为知名的“xx号角”。“xx号角”的一名成员给B发了一封很长的私信(为什么没给A发?因为A根本就不在其他群刷存在感),大致就是说要团结同志,不要搞分裂,要坚持什么“团结-批评-团结”的原则。B对此人还是礼貌以待,但A知道后当场就火了,这个人什么都不了解,就听了甲的一面之词,就跑来当和事佬扮圣母,不知道这个人还记不记得自己的组织名字里有“xx”二字。在这里,所谓的“团结-批评-团结”就彻底成为了教条,成为了某些人站在道德制高点上向其他人挥舞的大棒,属实是把自己当成共产国际了,到处往别的群派“钦差大臣”,要求别人把此教条捧在神坛上,完全不顾现实情况如何。如果按着这样教条的方式去机械地“团结-批评-团结”任何一类犯错的人,那最终就只会什么也团结不了,什么也批评不成,整风搞成了面子工程。这种无条件的“团结”,很难说到底是在团结,还是在妥协、逃避。</p>
-
-<p>而至于D,他则表示,不能脱离群众,要搞大民主不要搞小团体,要求在一百多人的大聊天群投票决定此事。但是D要求的“民主”,真的可行吗?</p>
-
-<h3 id="建群即建党">建群即建党</h3>
-
-<p>在今年上半年,“左圈”内发生了一件啼笑皆非的事,闹得满城风雨。有一个网群的群主写了一篇长达十几页的“建党宣言”,宣布这个群正式成为了“中国xxxx党”。这篇宣言很快传遍了“左圈”,看了它的同志们的态度几乎是一边倒的,那就是认为这简直是cosplay,太荒谬了。但是这种cosplay、“建群即建党”的现象却在“左圈”中十分常见。这不禁向我们提出了一个问题:网群,真的可以承担一个真正的政党组织的任务吗?网上闹革命,到底可不可行?</p>
-
-<h4 id="网群独裁不可避免">网群独裁不可避免</h4>
-
-<p>对中共早期党史略晓一二的同志们都知道,中共强大的战斗力和凝聚力不来源于暴力和集权,恰恰相反,来源于民主和平等。我认为这两点也是一个马列主义组织的生命线,没有这两点,就不能被称之为马列主义组织。但在现在的网群内部,不仅没有民主,甚至还在不可避免地走向独裁。</p>
-
-<p>我们常常说,社会组织中的问题都是人的问题,但是我想很多同志们都忽略了一点,那就是在现实社会中人是有极大的主观能动性的,政治组织的形式是可以通过人力来改变的,而在网群中情况是大有不同的。以目前形势最广最多的QQ群为例,QQ群的形式是被腾讯的设计钉死的,没有任何更改的可能。QQ群中群主就是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他完全可以凭自己的喜好,任意处理群中的任何一名成员,包括这个群本身,而群成员没有任何实质的手段能够反制群主和群管理员。QQ群的组织构架在诞生之时就是独裁的,想在这种构架下去建设民主,就好比在沙漠里种水稻,如果不改造沙漠环境,任你的水稻种植手法再高超、水稻苗的品种再优良,也不可能成功。</p>
-
-<p>除去客观的架构,我们也无法忽视一个主观的事实,那就是一个网群组织真正的成员,也就是所谓的核心成员,其实也就是三到五个人,最多六七个人,就是这几个人真正地在干事;而且这个组织真正的运行,往往是依靠一个人,就那么一个,这一个人的能力几乎就决定了这个网群组织的上限,如果这个人有任何问题,比如退群了,那么这个网群组织也就会立刻名存实亡。那是什么造成这种现象呢?</p>
-
-<p>为什么一个网群里真的在干事的只有几个人?其实很简单,因为这个群就属于这么几个人。换句话说,除了这几个人之外,剩下的成员对这个群没有归属感,他们不认为自己是这个群的人。</p>
-
-<p>从唯物主义的角度来讲,精神上的联系建立在物质的联系之上。如果你认同自己属于某个集体,那么你一定在物质利益上和这个集体达成了某种程度的一致(注:这里的集体强调一定的组织性,和饭圈那样单纯的标签化身份认同不一样)。例如,民族国家的形成是往往是因为这个民族集体要面临共同的压迫或外敌;我认为我和我家是一个集体,是因为我家发了财我也能跟着分一笔,而我家如果某个成员亏了钱我也得用自己的钱帮忙;我作为xx党的党员,认为自己属于xx党,除了政治立场一致外还因为这整个党利益一致,兴则全兴,亡则全亡。那什么情况下我们不认为自己属于某个“集体”呢?第一种,我们发现这个“集体”是假的,就比如我们发现在民族国家中,那些口口声声为了民族的高官居然个个都有外国绿卡;比如我所属的这个党它说一套做一套,喊“清正廉洁”最大声的反而捞钱最多。那么另外一种,就是这个集体是被强加给我的,事实上我和这个团体没什么联系,举个例子,小组作业,老师们天真地以为只要小组所有成员最后得分都一样小组成员就可以共同努力,但实际上小组任务往往落到一个人头上,这个人为了自己的分还是得出苦出力;历史上还有个比较经典的例子,蒋介石手下军阀看似一体,都说自己是中国人都拜三民主义,实际上貌合神离,毕竟军阀成一体和蒋介石不仅没啥共同利益甚至还是竞争关系;再比如我上初中的时候,我的老师经常给我们灌输“xx中学的荣誉”这种东西,以激励我们好好学习用好成绩回报“母校”,但事实上学校对于学生是剥削利用关系,我学得好是我父母花钱我自己努力,学校只是一个平台,给学校多捞了几个名号学校又不会给我发股份。</p>
-
-<p>说了这么多,同志们可能已经明白我想说什么了:是的,网群没有组织度的根本原因就是这个“集体”是虚假的。网络本身就是一个虚拟世界,我在这个虚拟世界再怎么厉害也和现实世界的我没关系。据我观察,事实上一个网群里的绝大多数人都是把这玩意儿当作副业来搞,大家现实中还有正事,该上学上学该上班上班,毕竟哪怕我在网络社群里当了社长我现实中依然是个社畜。大部分同志参与网群不过就是为了找到一群和自己有同样苦闷心情的人,以寻得情感上的安慰;或者单纯把网群当成汲取知识的平台。大家也就是上班或上学的空闲时间来网络上用一种类似cosplay过家家的心态来“追逐理想”。再者,网群极度依赖电子设备,甚至超过依赖现实的人。我今天在群里呼风唤雨,明天我把手机一关我就和死了没区别。所以网群建设的高峰期是寒暑假,因为大家现实中上学工作根本就没啥时间抱着手机聊。</p>
-
-<p>那么一个网群的核心成员往往都是什么样的人呢?这些人首先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可以长时间接触到手机,至少每天能有一两次上线机会;如果不行,那即使此人是“建群元老”也无法成为核心。其次,这些人是群的管理层,一般而言,就是“建群元老”,但也不乏一些还算开明的群会把一些后来的成员提到管理层(这些后来的成员当然也是能长时间接触到手机的)。总之,这些人在某种程度上尝到了权力的味道(即便这权力是虚假的),而且也体验到了对抗异化、回归劳动本身的快乐(这点会在之后的篇详说)。但是,群里的普通成员往往两者都感受不到。</p>
-
-<p>如果你参与过网络群社的创建,你很可能就会注意到,一个社群中,绝大多数成员都只是参与者,而只有少数成员是管理者。我想熟悉《鞍钢宪法》的同志已经意识到问题所在了。除去管理层,剩下的成员大致可分为两部分,少数可能会被管理层分配一两个职务,但也就是按部就班地照做,因为这部分成员对整个组织基本不了解,也参与不到核心管理;剩下的则就是纯粹在群里聊天吹水。这时大多数成员已经在某种程度上成了“打工人”了,网群又不会给他们发钱,纯粹用爱发电了属于是,当然就没有归属感了,当然就没有组织度了。</p>
-
-<p>而在这种情况下,网络社群的高度集权乃至个人独裁就不可避免了。而我们又知道,一个马列主义团体离不开民主,没有民主的、用爱发电的团体,组织度甚至比不上发钱干活的团体。不管是从客观条件还是从主观条件出发,我们都无法遏制这种趋势。</p>
-
-<h4 id="民主的前提">民主的前提</h4>
-
-<p>我在《进群即同志》篇的最后一段遗留了一个问题,那就是有个人在解决一个问题时说,不能脱离群众,要搞大民主不要搞小团体,要求在一百多人的大聊天群投票决定此事。这种“民主”,在网群中到底可行吗?</p>
-
-<p>民主这个东西,听着十分得高大上,也是不可违反的政治正确。在一些二极管人士的思维中,要搞民主就要那种“全民参与决定、人人一票否决权”的,不然就是“集权、独裁”。但是,不管这些人再怎么喜欢民主,我们也必须看到,“民主”如果在不符合现实客观环境时强行实行,那就会变成脱离实际的教条主义。</p>
-
-<p>首先我想给出我认为的民主的定义。其实民主没有特定的形式,不是说非要“言必称希腊”,一人一票才是民主。民主其实就是让一个组织中,最底层、最广大的那个群体可以影响、参与甚至决定最高层的政策,而不是反过来。希腊民主看似没毛病,但实际上可操作空间大得很。在古雅典,只有成年男性本地的奴隶主才有投票权,所以那哪是民主啊,那就是父权制奴隶主阶级专政。在美国,看似每人一票选总统很民主,但实际上,那不过就是让老百姓在一个资本家和另一个资本家中选,不管是谁都不能代表无产阶级的根本利益,所以本质上也不是民主而是资产阶级专政。而这种有产阶级专政,则是建立在国家中的暴力机关之上的,“民主”面纱下是资产阶级的刺刀。</p>
-
-<p>在美式选票民主中,还有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那就是百姓根本没有渠道得知候选人真实的一面,候选人和其政党往往用巨量的资本买通媒体,让他们为自己搭建人设宣传形象,并许下诱人的空头支票,但至于上台之后这些空头支票会不会被兑现、此候选人是不是真的像宣传的那么牛逼,那就不好说了。由此可见,在这种“民主”中,老百姓完全处在一个信息茧房中,他们看似有了选票有了左右政府的能力,但实际上,他们还是被操控、被利用的工具,这也导致越来越多的美国人不愿意参与投票,毕竟和他们有什么关系呢?</p>
-
-<p>在网群中实际上也有上面这段提到的问题。普通的群成员实际上对网群事物的参与感要比很多同志想象的低得多。事实上一个网群的绝绝大部分事物都是由核心的四五个人讨论决定的;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许多网群会设立一个类似于“公民大会”的群,将网群大小事务都在这个群里讨论、决定,这样群普通成员也可以去看,并发表意见。这样看似没毛病,但实际上和开私人小会没啥区别,原因很简单,那么长那么多的讨论内容,谁那么闲一条一条翻啊?而且群普通成员本身对于网群内部情况就不会很了解,即便是看了那些讨论内容,也很难作出什么判断、给出什么建议。</p>
-
-<p>说到底,对于占大多数的群普通成员来说,他们在网群中更像是“消费者”的角色,网群只是一个为他们提供了可以满足自己“革命幻想”或者查找资料的平台,他们并没有把自己当作这个组织的成员。对于普通成员,在现实中的生活要远比在网上“革命”重要(这实际上是一个正确的判断,我并没有在这里谴责他们),网群是一个可有可无的东西,是一个为现实失意生活补充的消遣物,空闲的时候吹吹水,到点了还得去上班上学。</p>
-
-<p>总而言之,当一个网群试图用“民主”的方式解决一项事情时,网群中的“民”既无法了解到事情的全貌、作出客观逻辑的判断,也不会认为自己是这个网群中的一份子、来去参与这个事情。毕竟,不管这个网群怎么搞,哪怕这个群炸了,也不会对他们现实生活产生一丝一毫的影响。</p>
-
-<p>在此情况下,“民主”就已经沦为形式主义了。据我观察,大部分网群中,如果某个成员要求以“民主”的全群投票的形式决定一件事,那么这个成员要么是为了面子,走个“民主”的形式让自己安心,这实际上是一种推脱责任,本来应当自己判断、承担的事被推到了全群成员头上,到时候出问题了那就是群成员的责任了(不要期望群成员可以在根本不了解事情全貌且没兴趣参与的前提下作出正确的判断);要么,这个人只是希望用“民主”来给自己背书:“你们看,我这个事情可是通过‘民主’的形式作的决定,你们要是反对这个决定,那就是反对‘民主’!”实际上就是美国政治正确那套玩法,根本就不是民主了。</p>
-
-<p>但是我并不是说这种形式主义民主完全没有效力,它在有的时候确实可以被引导着作出正确的决断,但往往需要花费大量精力和时间,效率极其低下,时间浪费极其严重,而且往往就搞错了重点:重点是在解决这个问题,而不是在这种根本无法组织民主的情况下搞形式主义。</p>
-
-<p>给大家举个真实事例。在xx网群某一天混进来了一个“王明式”人物A,此人一上来就是满口哲学黑话,但实际上A本人并不理解自己说的那坨东西。但是,A的脸皮厚极了,当有人指出他理论上的错误时,他会说一大堆英式废话来绕弯子,总之就是死不承认错误,还攻击对方才是错误的;当他遇到有不会说哲学黑话的同志,他就好像是黄鼠狼遇上了鸡一样,逮着人家撒开了花地倾倒哲学黑话来批判对方,甚至还从这个网群往自己的群里拉人,总之把这个群搅得鸡犬不宁,甚至无法开展正常工作了。遇到这种情况该怎么办呢,我想大家的第一判断就是给他禁言或者直接踢了吧,总不会去搞说服教育吧?但是此群的核心成员B还真就要搞说服教育,B是这么解释的:因为他要通过辩论让此人的真实面目暴露出来,然后再将这些聊天记录发到三百人的大群里,通过“民主”的方式投票决定是否将此人踢出。最后这件事搞了大概七八个小时,把好几个群成员气得半死,然后才把这个人踢出的。</p>
-
-<p>那么,A最后有被说服教育了吗?没有!指望说几句道理,就改变别人头脑中的思想,往往是不现实的。像A一样,左圈中极多的人的知识体系都来源于对书本的生搬硬套。毛曾经写过文章批判这种现象:</p>
-
-<blockquote>
- <p>“你对于某个问题没有调查,就停止你对于某个问题的发言权。这不太野蛮了吗?一点也不野蛮。你对那个问题的现实情况和历史情况既然没有调查,不知底里,对于那个问题的发言便一定是瞎说一顿。瞎说一顿之不能解决问题是大家明了的,那么,停止你的发言权有什么不公道呢?许多的同志都成天地闭着眼睛在那里瞎说,这是共产党员的耻辱,岂有共产党员而可以闭着眼睛瞎说一顿的吗?”——《反对本本主义》</p>
-</blockquote>
-
-<p>毛在此总结说,对于那些喜欢照本宣科还高高在上的人,不要去试着说服他,最好的方法就是停止他的发言权;如果你没有权力不让他发言,那最好就是不要争论,无视他;如果你非要和他争论,非要对牛弹琴,那就不是牛的问题了,是你的问题。就像在A这次事件中,你说他这种宣传方式群众听不懂,他说你是“纯粹形而上学的后现代小将”,你怎么和他辩论?至于说服他,他愿意听你讲吗,他直接来个“不听不听王八念经”,纵使你再有耐心,也不可能说服他。</p>
-
-<p>那么,这次“民主”让民主制度深入该网群了吗?没有!事实上,这次“民主”只有B一个人是完全支持的,剩下的大部分人只是觉得,反正是民主嘛,也没什么大碍,而且,我既不参与辩论,也不参与批判,我就是一看热闹的,跟我有什么关系啊?是的,从唯物主义的角度讲,这次“民主”中,群普通成员既不是“民”也不是“主”,这次辩论跟他们半毛钱关系也没有,把手机一关这事儿根本就没发生过。在此之后,网群决策事物依然按着之前的习惯来,根本没啥改变。</p>
+<p>社区民兵是泰国南部最大的武装组织。政府已将社区民兵的正规军部分(Or Sor,正式名称为国土防卫志愿军)扩大到约7,200人。社区民兵志愿者被招募到自己的村庄服役,为政府基础设施和政府官员提供保护。Or Sor每月领取工资,但其他村庄或社区民兵则不是。社区民兵一般只由男性组成,尽管妇女加入民兵组织没有任何正式障碍。</p>
-<p>那么,这种“民主”最后的作用是什么呢?这实际上就是B的自我心理安慰,是他作出来给普通群成员和“左圈”看的。B可能是出于一种教条主义的心态,也可能是太好面子,害怕把A直接踢了,会被指责为“专政、独裁”,坏了网群在“左圈”里的名声。害怕指责怎么能行呢?哪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战士没被指责过?哪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战士会在乎自己的名声,更何况是在“左圈”这种还不如微博饭圈的名声?“民主”的形式到底能不能起到民主的作用,还是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不然就会犯了教条主义、形式主义错误。从以上分析可以得知,B这个“民主”绕了这么一大圈,其实最终效果和把A直接踢了没啥区别。这使得这次“民主”完全沦为了一场表演,还是自导自演;而且还浪费了网群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耽误了正常工作的进行。</p>
+<p>游骑兵(Thahan Phran)是另一个准军事团体,是一支由陆军和海军陆战队组成的轻步兵。他们经常与边境巡逻警察(BPP)一起行动,接受作战训练。加入游骑兵者必须是年龄必须在18至29岁之间不分男女的泰国公民。女性在游骑兵中仍占少数。他们需要接受45天至6个月的初级培训。游骑兵报酬平均每月估计为13,500泰铢(约合440美元)。他们每次服役四年,经常被派往战区。游骑兵需要在偏远地区和小路上进行小规模徒步巡逻。他们在检查站巡逻,但有时也在林区扎营。</p>
-<p>让我们回到标题,民主的前提到底是什么?</p>
+<p>研究2则研究了泰国军队抽签征兵的制度。根据1954年《兵役法》,泰国所有男性公民在18岁时都要登记服兵役,直到进入军事预备役或被免除军事义务。每个年龄组中大约有1/4的人将在中学期间通过领土防御学生训练进入预备役。那些没有参加培训的人在21岁时将继续登记服兵役,然后必须向征兵部报到,参加高等教育则入伍可被推迟,但是26岁以后不可再延期。</p>
-<p>首先,在一个组织中要实行民主,那这个组织里的人必须要自我认同为组织的成员,否则民主会立刻沦为形式主义和自娱自乐。在大部分网左组织中,我们刚已经说过,大部分成员并不会认为自己属于某某组织,他们更认同自己为“消费者”,只是来这个网群平台来发泄自己的情绪的,我认为目前这个问题是无法解决的,网络是无法像现实那样有效率地支撑起人类复杂的情感连结的。如果这些成员都不认为自己属于该组织,那么当有一件事情需要决策时,他们也必然抱着看热闹的心态来参与,或者干脆就不参与。</p>
+<p>在征兵时,极少数高级僧侣和身心残疾者被永久免服兵役。其余的人可以选择放弃抽签主动服兵役。如果放弃抽签的人数不足以满足军方的征兵配额,军方将为剩余的男性举行抽签。抽签抽中红卡的人必须服兵役,其余抽中黑卡的人被转移到预备役不必服兵役。放弃抽签的原因可能包括:拥有高中或本科学历的人放弃抽签的服役期更短;对参军感兴趣;被薪水所吸引。绝大多数男性参加抽签来试图免服兵役。许多人声称害怕服兵役,因为应征入伍者可能在战区服役,且虐待新兵的报道时有发生。</p>
-<p>然后,组织必须和成员有现实的、物质的联系,也就是说这个“组织”要是一个真正的组织。现在的网群,是完全存在于虚拟世界的,对于群成员来说,可能还没游戏对他们的联系多。这个网群并不像现实组织那样,和其成员直接产生现实中的联系,而且加入和退出的成本极低,毕竟你的“同志们”连你的真名都不会知道。在此情况下,想让网群成员自我认同为该组织的一份子,那是违反唯物主义的。毛说“让群众说话,天塌不下来”,许多人就反驳说,群众要是乱说话怎么办,但是从唯物主义的角度讲,群众之所以要发声要批判某件事,一定是因为这件事影响了他们的现实利益,这是群众不会“乱说话”的前提。但是如果这件事跟群众半毛钱关系都没有,那他们乱说话几乎就完全是可以预见的了,因为他们只能通过自己的想象来判断实情(不过没有谁真那么爱管闲事,一般就会选择不说话了)。</p>
+<h3 id="六实验设计与方法">六、实验设计与方法</h3>
-<p>其次,成员必须有意愿和渠道了解组织事物的全貌。根据我个人的网群经历,在几乎所有网群中,群普通成员要么是没有渠道了解组织中的事情,要么是根本没有意愿和精力去了解。许多网群会选择将所有人拉入一个群中,大小事务都在群里讨论,想着“啥事情都在群里说过了,他们也可以看嘛。”我想问一下同志们,你们是否有时间和精力一整天都盯着QQ群聊看?更何况这些聊天还往往夹杂了大量的吹水等闲聊。大家现实中都需要上学上班,即便是不需要,也不会有多少人真的有兴趣一直盯着别人的群聊吧?那有的同志就想办法,让一个人专门负责整理记录学社做的决策并由他私发或者公告给群成员,且不说这是一件极其繁重的工作,即便是群成员真的会看到那些私信和公告,这些跟他们都有什么关系呢?大部分成员还是会抱着看新闻的心态看这些东西。根据我个人实践经历,私发决策通知这种方法只会让群成员感到厌烦,跟动不动就弹出来的广告一样,反而还起了反作用。如果说,群成员在决策一件事情前,连这个事情都没法了解详尽,又怎么能指望他们作出正确的判断呢?又怎么能指望他们拥有参与的意愿呢?</p>
+<p>本文在泰国南部进行了一项调查,将征兵抽签作为实验组成部分。第一阶段随机选择300个村庄作为数据组(cluster),其中有100个位于泰南三府。对于每个数据组,抽样分为3个类别:(1)参加征兵抽签并必须服兵役的男性,(2)参加抽签但未被选中服兵役的男性,以及(3)放弃抽签并服兵役的男性。每个类别在每个村均采访5名男性,参见表1。</p>
-<p>最后,在以上条件真的达成了之后,那就必须保证成员有渠道发表自己意见,有真正可行的实际权力去监督组织的管理层(而不是依靠管理层的个人道德,或者管理层互相监督代行这种权力)。根据我和许多同志的经历,几乎所有网群根本没有实际渠道可以让群普通成员发表意见和建议。首先这是因为上述原因,网群大小事务几乎都是几个“建群元老”开小会决定的,而这些决定也不会影响到群普通成员的现实生活,所以根本不需要群普通成员来提出什么意见。然后,即便是真的有决策对群普通成员产生了什么影响,他们也不会有意愿来“上诉”,更遑论监督管理层,这是因为网群根本没有也无法建立基层组织,群普通成员之间属于是原子化的无政府状态,这一点我会在第三篇详述,这里就不展开讲了。总之,即便是群管理层规定了群普通成员可以监督管理层,这种“权力”也往往是被其他群管理层成员包办代替。有网群经历的同志不难发现,在大部分网群中,群管理层的内斗往往比普通成员和管理层之间的斗争多得多,这样搞下来,就又成了少数人的“精英政治”了。</p>
+<p><img src="https://i.imgur.com/Y7QrRx7.png" alt="image01" />
+<em>▲ 表1:样本组</em></p>
-<p>民主的真正实行是共产主义组织真正力量的来源,没有这一来源,那这个“共产主义”组织就只能靠爱发电,最终沦为和他们的敌人一样的产物。但在我看来,网左组织不管是从主观还是客观层面,根本没有办法去实行民主,这就几乎注定了,网左组织一定会在官僚资产阶级的铁拳下覆灭,而现实的、真正的左派组织则会站在网左组织的尸体上新生。</p>
+<p>本文的实证研究由两部分组成(见表1)。首先本文分析了在泰南三府,具有更多父权价值观的男性是否更容易自愿参加准军事组织。研究1作为观察性研究,使用了两个可变因变量。第一个问题是受访者是否参加社区民兵,第二个问题是受访者是否参加游骑兵。研究1采用了所有3类参与者的数据,但只包括居住在泰南三府的人。因此,研究1中分析的受访者人数为1500人(三个类别各500人)。</p>
-<h4 id="网络左群的基层">网络左群的基层</h4>
+<p>研究2探讨了反向因果关系的可能性,并检验了义务兵役过程的军事社会化对新兵父权价值观的影响。研究2以征兵抽签的形式进行了自然实验。将第一类(实验组,抽签后必须服兵役)与第二类(对照组,抽签后免服兵役)进行了比较。因此,研究2中分析的受访者人数为3000人(两类各1500人)。</p>
-<p>1965年5月21日,毛主席在湖南省委第一书记张平化、以及汪东兴等人的陪同下,重上井冈山。行至黄洋界,毛主席谈起了井冈山精神,他问与他一行的同志,什么是井冈山精神?有人回答他说:井冈山精神就是艰苦奋斗。毛主席笑了笑,说艰苦奋斗只是一个方向,你们再想想。随后汪东兴又加了一条:支部建在连上。</p>
+<p>父权价值观通过一个基于受访者对性别平等态度的5个问题的指数进行量化,这些问题涉及受访者在多大程度上同意以下观点:1、男性比女性更适合担任政治领袖;2、男性更适合担任企业高管;3、大学教育对男孩比女孩更重要;4、丈夫应该在家庭中做出重要决定;5、女性应该容忍暴力,以便家庭团结一致。</p>
-<p>毛主席点点头,继续说:“在井冈山时,我们摸索了一套好制度、好作风,现在比较提倡的是艰苦奋斗,得到重视的是支部建在连上,忽视的是士兵委员会。支部建在连上,随着我们掌握政权,现在全国各行各业都建有党的组织,成为领导机构。党的力量加强了。但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实行政治民主,保证我们党不脱离群众,比井冈山时士兵委员会就要差多了。全国性的政治民主更没有形成为一种制度、一种有效的方式,井冈山时期士兵委员会是有很大作用的。”</p>
+<p>研究1还使用了几个额外的变量作为控制变量,并在稳健性测试中使用,其中包括指示受访者是否有孩子、教育状况、收入和婚姻状况的变量。由于研究1使用了所有三类受访者,本文还使用了虚拟变量来指示受访者属于哪一类。同时,为了测试研究2中自然实验的平衡性,本文同样使用了七个涉及在年轻男性在征兵抽签之前已经确定的7个属性作为变量:年龄、是否为穆斯林、是否为马来穆斯林、受访者的父亲是否在军队服役、受访者成长时在家中讨论泰南三府情况的程度、受访者成长时在看到母亲被打的频率,以及受访者成长时被打的频率。这些变量也用作研究1中的额外控制或稳健性检查。</p>
-<p>听到这些话以后,当时的江西省委书记刘俊秀又请教说:“现在工厂都有工会,农村有贫下中农协会,这和士兵委员会是不是差不多的组织?”毛主席回答他说:“两者不一样。土兵委员会可以监督连长、营长、团长,它有很大的权利。现在工厂的工会可以监督厂长书记吗?谁又来监督我们的市委书记、省委书记?谁来监督中央的领导?我们这支军队为什么能成为新型的军队,就是在改造旧中国的同时,也改造了我们自己。人的思想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改造的。井冈山上的袁文才、王佐,就是被改造了过来,为井冈山根据地作出了贡献嘛。红军中的不少干部原来是旧军官,一个月拿不少大洋,后来不是心甘情愿和士兵一样嘛。关键还是要有一条正确的政治路线,才能官兵一致。”</p>
+<h3 id="七实验结果">七、实验结果</h3>
-<p>士兵委员会,最早来源于1927年的三湾改编。简单说,士兵委员会就是由最基层的士兵进行选举,比如一个连有100个人,那么就由这100个人选举出5-8个人组成连级的士兵委员会,被选举出来的这几个人,代表了这个连的士兵的利益,任何一个兵有什么问题、困难、都可以直接向代表们反映,代表们再往上继续反映。营、团级士兵委员会,也是以此类推,用同样的方式进行选举,组成相应级别的士兵委员会。</p>
+<h4 id="研究1关于自我选择加入准军事单位服役的观察性研究">研究1:关于自我选择加入准军事单位服役的观察性研究</h4>
-<p>士兵委员会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底层士兵组织,并有力地确立了红军的官兵平等;正是因为官兵平等,红军才能爆发出巨大的战斗力,可以说没有士兵委员会,红军就不可称之为红军。由此可见,一个真正有战斗力的共产主义组织,离不开基层组织。</p>
+<p><img src="https://i.imgur.com/xrc8UTX.png" alt="image02" />
+<em>▲ 图1:逻辑回归结果</em></p>
-<p>我们知道,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有一个显赫的区别,那就是资本主义社会的政府在基层是没有也无法建立起组织的。资本主义政府可以把行政力量纵向伸进基层,但其基层人民之间绝对无法形成横向的组织,事实上政府也不会允许其形成,因为被组织起来的人民会对压迫者的政府构成极大的威胁。而在社会主义中,人民当家做主了,而这一点如何体现?就是要让人民可以时刻对政府构成威胁,形成一种力量均势。这是阶级力量对比上的平衡,这种在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看来暴力而无礼的方法反而对达成民主和平等最有效。所以说,社会主义民主有没有被实行,就要看底层人民(基层成员)有没有被组织起来。</p>
+<p>研究1旨在确定我们父权价值观的变化是否部分是由个人自我选择加入准军事组织来解释的。本文预期具有更多父权价值观的男性更可能参与有组织的暴力。</p>
-<p>我们再说回士兵委员会。按照一些军国主义者的思路,士兵可以这样过份地“下克上”,肯定会严重打击军队战斗力。然而事实是,拥有士兵委员会的红军把长官权力无限大的国民党军赶到了台湾岛上,为什么?因为国民党军看似人多,但实际上只有大官僚、大地主、大资本家和高级军官参与了战斗,而红军看似人少,但实际上全体官兵和根据地百姓都参与了战斗,所以实际上红军才是“优势在我”。你想啊,你是一个国民党士兵,是被国军抓壮丁抓来的,你在前线打着仗,地主乡绅霸占了你家的田,打了你的父母,抢了你的妻女,你的长官动不动就打骂你,还把你当奴才使唤,你凭什么上战场为他们送死?所以为啥国军和地方军阀战斗力这么差,因为底层都想着放两枪对得起那点军饷就得了。而且,国军士兵哪怕想造反,你想造反可是你的战友们不想,你也没法子。</p>
+<p>图1显示了逻辑回归测试结果,点和菱形表示系数,水平线表示95%的置信区间。本部分的样本仅限于居住在泰南三府的受访者。第一个因变量是参与社区民兵,第二个因变量是参加游骑兵。“父权价值观”(Patriarchal Values)对这两个因变量的预期方向都有很强的显著影响。样本还包括放弃抽签主动服役的男性(“放弃”,Waived),而这类男性在未来更可能参与准军事活动。</p>
-<p>而在红军这里,别说长官打骂士兵,就连当时有个军官好赌两把钱,都被士兵举报了,这要在国军里算啥事情,可是在红军这里,他被罚站了三天,而且是故意选在了第一次湘赣边界代表大会召开,大伙儿都能在会场看见的位置。所以在红军中,大伙都知道,这儿当官的把我们当人看,我们说话有人听;维系这支军队的不是暴力和权威,而是民主、平等——尊严。红军士兵是第一次感受到了被当作人来对待,第一次平等的尊严,自然就会去拼死捍卫它。</p>
+<p>下一个控制变量(“未被家暴”,Not Beaten Home)衡量儿童时期的暴力经历。那些说自己很少在家里被打的男性参与准军事活动的可能性要小得多。本文将此解释为在童年时期更频繁遭家暴的男性了解到暴力是处理冲突的适当方式,这使他们更有可能参加有组织暴力行动。此外,童年遭受殴打的经历很可能会导致成年后更高的父权价值观。我们发现“马来穆斯林”(图中显示为Malay Muslim)和佛教徒同样倾向于参加社区防御志愿者团体,但马来穆斯林成为游骑兵的可能性要小得多,因为游骑兵在泰南三府的马来穆斯林中广受鄙视。下一个控制变量反映了受访者在成长过程中与家人讨论泰南三府暴力局势的频率(“讨论频率”,Talk Before 18)。讨论情况较多的男性更有可能参与准军事活动。本文认为,这可能既反映了受访者本身的自我选择,也反映了人们可能会更多地谈论冲突的地区代表本地区受冲突影响严重,因此更容易被准军事组织招募。下一个控制变量是受访者是否有孩子(“有孩”,Have Children):父亲更有可能因为经济原因加入游骑兵。最后,受过高等教育的男性更可能成为游骑兵,可能反映了政府热衷于招募受过较高教育的人。</p>
-<p>除了监督长官,士兵委员会还有一个更强的权力:就是可以直接参与部队的管理,比如,部队的经济账目必须对士兵委员会公开,士兵可以直接管理伙食费用等等,每个士兵都可以通过士兵委员会发表自己的意见。我们知道,一支部队行军打仗、一个组织整活儿,都离不开钱,也就是离不开现实物质力量的支撑。士兵委员会如果只有举报长官态度不好、生活不检,权力是不够的,因为长官完全可以偷摸着来,比如说他要赌钱,他明着不赌,士兵怎么知道呢?但如果经济账目一公开,士兵一看,这儿怎么少了一笔钱啊?立刻就会去追查。而如果让士兵直接参与费用管理,长官根本就没有贪污的空间,因为钱都不经过长官的手。所以这也是这个制度为啥在国民党那里实行不下去的原因,毕竟国军军官哪个不是为了升官发财,贪一笔军费算个啥。那么为什么红军士兵会对财务去哪里了如此关心?那是因为这些钱是他们生命的保证,他们吃饭、穿衣、打仗都得靠这些钱,这些钱和他们是实打实的物质的现实联系。</p>
+<p>研究1中的主要解释性变量“父权价值观”在泰南三府有25%的观测值缺失。这是一个相对较大的缺失比例,因此本文研究了缺失情况,并进行了替代测试,包括进行使用多重插补法(multiple imputation,通过创建几个不同的合理估算数据集,并组合从每个数据集中获得的结果来消除缺失数据的不确定性)。总之,“父权价值观”的缺失与研究1中的因变量没有系统的相关性,遗漏值不太可能严重破坏对研究1结果的有效性。</p>
-<p>好了,说了这么半天,我们似乎还没有提到标题,那就是在网群中,基层是什么情况?</p>
+<p>结果是,更高水平的“父权价值观”与更高的志愿参与社区民兵和游骑兵的可能性存在稳健的相关性。现在本文想从实质上了解这种效应的强度。转化逻辑回归系数为更直观的OR值(odds ratio,指事件A在B在场的情况下发生的几率与事件A在没有B的情况下的几率之比)或概率,只有对于一组固定在相同值并使用相同样本的特定解释变量才有意义。更重要的是,在我们的情况下,参与我们模型样本的基线概率不是很有意义,因为本实验的样本不具代表性。例如,实验1样本中泰南三府高达28%的受访者很少或更频繁地参加游骑兵活动(代表他们至少参与了游骑兵单位),这可能比泰南三府同一年龄段的所有男性中参加游骑兵的总体比例更高(因为本实验对参军的男性进行了过多抽样)。因此,基于本文数据参与的绝对概率本身就不那么有趣,更有意义的比较是不同个体之间的相对差异。下面本文展示了两个拼接图,展示了父权价值观(分为四个阶段)与参与暴力之间的关系。</p>
-<p>如果同志们注意观察,不难发现,在任何一个网群中,根本就没有基层组织,网群的“基层”完全是无政府状态的。在网群中,群普通成员,也就是所谓“基层”,是原子化的一盘散沙。我们不难发现,网群普通成员(以下简称群普)和网群管理层成员(以下简称群管)是点对点的直接联系,即一个群普往往和群管单独联系,而群普之间并没有多少联系;要么就是加入一个聊天群后就没了,根本不会和群管联系,群管也就是在群里一起聊天,后一类我们暂且不能把它们成为组织,在此先不讨论。</p>
+<p><img src="https://i.imgur.com/lJ2qb9J.png" alt="image03" />
+<em>▲ 图2:父权价值观与社区民兵参与度的相关性</em></p>
-<p>我们可以回想一下,大部分同志加入一个网群大致要走以下流程:A在B的介绍下,或者A在其他地方看到了B的宣传,想加入网群甲,在顺利加入后,A被送到一个大聊天群,然后A可能会直接就开始聊天,或者B会给A介绍这个网群,又或者B等群管会整一些活儿邀请A参与,或者群管们会给A分配一个职务;但总之,A除了在群里聊天外,并不会和其他群普和其他群管主动地建立联系,实际上也没必要。</p>
+<p>如图2所示,在参与社区民兵活动方面,父权价值观最低和最高的人之间存在相对较大的差异。在父权价值观最低的男性参加社区民兵的男性比例相对较小(37%)。具有最高父权价值观的男性比例要大得多(60%)。同样,在图3中,父权价值观最低的男性有24%参加了游骑兵,而34%的父权值最高的男性参加过游骑兵。</p>
-<p>那为什么群普之间不会建立联系呢?</p>
+<p><img src="https://i.imgur.com/nzffP7r.png" alt="image04" />
+<em>▲ 图3:父权价值观与游骑兵参与度的相关性</em></p>
-<p>首先因为群普彼此之间根本不熟悉。如果你是一个加入军队的新兵,或者你是刚转到一个班级的新生,你虽然会在一开始和其他人不是很熟,但毕竟天天见面,再内向的人也多多少少会对对方有个大体印象;但是在网群中,大概会有百分之六十以上的人每天处于潜水状态,剩下可能会有百分之三十偶尔说一两句,而只有大概百分之十的人会每天在线,而这百分之十大部分都是群管。那么在这个情况下,你甚至都不知道大部分群普的存在,你怎么和他们建立联系呢?即便是有群普经常在线,我们也没法单独通过群聊就了解对方,网群中建立可信任的坚固的联系,往往只能通过长期的一对一私聊,而大家现实中都很忙,现实中还有社交,谁会整天泡在网上跟别人私聊?即便是真的泡在网上,也没有那么多精力和那么多人都私聊吧?这就决定了群普之间熟悉彼此是很困难的事。</p>
+<h4 id="研究2关于征兵抽签作为自然实验的研究">研究2:关于征兵抽签作为自然实验的研究</h4>
-<p>群普之间根本没有任何联系,也没有必要去熟悉。群普之间的联系其实非常非常淡薄,他们除了在网上会聊两句,在现实中根本没有任何关系,手机一关这个人就不存在,大部分只是学术交流或者发泄情绪吹水。而且群普之间根本就没有熟悉的必要;在一个现实组织中,如班级或军队中,你跟其他人抬头不见低头见,时不时还得和其他人合作,就算不想交朋友也得大体了解对方是个什么样的人吧?在志同道合的政治组织中,了解别人那就更为必要了。但在网群中,根本没有这个必要,因为别人在网群中再混得风生水起,跟你的现实生活又有什么关系呢?还是那句话,手机一关这人就不存在。哪怕是建立小团体,那也得等到你放了学下了班、现实中的事忙完了之后才会去搞点网上社交,但网上社交的关系脆弱无比,你即便把对方删了对方也不能拿你怎么样。而且群普之间最大的活动就是在群里聊天,他们没有一个共同目标去奋斗,他们没有一块儿干事,这就进一步降低了群普之间的凝聚力。</p>
+<p>研究2调查了军事社会化对希望通过参加抽签逃避兵役的男性的父权价值观的影响。表2展示了几个控制变量的值,这些变量是指七个在年轻男性在征兵抽签之前已经确定的属性,最后一行显示了服兵役对父权价值观的处理效应(treatment effect)。</p>
-<p>即便群普之间形成小团体,但也没有现实问题去磨练检测他们,这就让他们很难看出团体中哪些人是有能力的。我们刚才提到,士兵委员会是需要选举代表的,代表往往在现实中,经过一些问题的考验后,被大家信服而产生的;而在网络上,网络小团体是没法参与现实问题的,比如说你的小团体中有个人生病了,难不成你能飞到他的城市给他买药吗?网络小团体只能对付网络上出现的问题,比如你写了一篇文章发群里让大家看看。而这种类问题是很难检测人们的现实能力的。这也就是说,如果硬要网络团体进行内部选举,那大概率选出来的就是平常上线多说话多的人,或者是毛遂自荐的,这就很难让所有人都信服,那么这个代表也就会沦为形式主义的“光杆司令”了。</p>
+<p><img src="https://i.imgur.com/8sAkdSV.png" alt="image05" />
+<em>▲ 表2:控制变量与父权价值观的处理效应</em></p>
-<p>建立小团体过于麻烦。还是那句话,大家现实中都忙,哪有经历在虚拟网络上搞这些那些?而且在现实中,几个人聚在一起就是一个小团体,而在网络上,想建立一个正式的小团体一般需要拉一个群,但总不能一个委员会就建一个群聊吧,那光群得加多少个?最后大概率是组织没建起来,群倒是建了一大堆。</p>
+<p>第一行显示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平均年龄不同,因为样本中的最低年龄是21岁。年龄在21至23岁之间的人如果抽中了红卡不得不服兵役,则无法接受采访。因此,最年轻的受访者更可能属于不必服役的男性类别。接下来的两行显示,穆斯林和佛教徒同样有可能抽中了红卡,如果只将说马来语的穆斯林与其他样本进行比较,这一点也成立。同样,这些群体在“父亲服兵役”(Father served)、“讨论频率”(Talk Before 18)和“母亲被家暴”(Mother beaten)等变量方面是平衡的。服役的年轻男性说他们“被家暴”(Beaten at Home)的可能性在统计学上显著地小,但该差异数值上很小,很可能是随机效应。</p>
-<p>群普委员会就是建立了也根本起不到作用。因为基层组织的作用是为了联系上层,但在网群中的任何决策跟他们没有一点关系都没有,根本不能影响到他们的现实生活,甚至有时还会耽误他们的现实生活。我们举例子,你是甲群的一个群普,群管今天突然发了一条决策,说让所有群员把昵称改了,这条决策会影响到你的现实生活吗?你可能大概率还觉得这耽误你的时间。大部分群普可能会选择直接忽视,或者他们根本就没看到这条通知,而群管也没有任何办法。如果你是真的出奇地热心,你对这条政策感到不满,你向你的群普委员会代表反映了这个事(我们暂且假设甲群成功建立了群普委员会制度),代表反映了上去,群管可能取消了这个政策,但你的现实生活并不会受到分毫影响;群管可能驳回了你的意见,坚持这个政策,但你的现实生活并不会受到分毫影响,你也可以完全不理群管。既然如此,你为什么要咸吃萝卜淡操心呢?</p>
+<p>最后一行显示,两组样本的“父权价值观”没有显著差异,表明被强制征召入伍对性别平等的态度没有影响。本文大量的观测样本意味着即使是非常小的影响也会被检测到。考虑到抽中红卡和服兵役的待遇是随机分配的,有充分的理由得出结论:军事社会化对父权价值观变化没有因果关系。</p>
-<p>群普们对上层也不熟悉,对这个网群组织也没有信任感。现在网群门槛太低,数量太多,基本上是个人就可以建群,完全不需要任何成本,这就使得网群及其“廉价”。你加入一个网群,这个群大概率是一个吹水群,你自然不会信任一个吹水群,最多加入他们一起吹水;然后即便这个网群有一个还算像样的组织构架,你也大概率参与不到其中,而且加进去谁也不认识,没有什么渠道和群管们快速熟悉,而且也没必要去熟悉。反正这样的群多了去了,加入不要什么成本退出也不会有什么代价,而且可能明天一醒来群就被封了,何必对其如此认真呢?而且网群由于其被封闭在虚拟世界的性质,很难用现实问题来对组织进行考验,这就更使得群管们无法在群普中建立威信,也就更无从谈信任感了。</p>
+<p>作为稳健性测试,本实验还分别测试了父权价值观五个调查问题中的每一个的处理效应,未发现任何效应。</p>
-<p>群普彼此之间根本无法信任。群普之间没法快速熟悉,这点刚才说到了。而群普之间也无法建立信任。先不说大部分我见过的网群根本就是一个大杂烩,啥人都能进,根本没有任何审核机制,这种情况下混进去个右人兔兔之类的再正常不过了,严重的甚至会混入光明联盟的下线。这种破坏分子平时也很会伪装,但一旦有机会他们就会开始搞破坏,把群里搞得乌烟瘴气也很有危险。群普之间的年龄、理论水平、家庭情况、居住地点、心理状况往往也差异巨大,而群管的效率低下和组织松散决定了他们无法解决这些差异,这就进一步扩大了群普之间的裂痕。而且群普很多成员经常喜欢冲塔和骂人,甚至人身攻击,谁愿意整天上网看别人骂人或者挨骂啊?大抵就是手机一关眼不见心不烦。况且现实中也根本见不到,完全没有什么必要来去处理这些虚拟世界的社交。</p>
+<p>在另一项替代测试中,本实验放宽了实验同质性(treatment homogeneity)的假设。本实验首先将实验处理限制在服役期间遭受过武装冲突的应征入伍者身上。下文报告的结果进一步强化了本文的结论。</p>
-<p>网群中根本没有财产,所以根本也就没有什么公有制经济还是任何一种经济形势来将他们联系起来。唯物主义地讲,没有物质的联系就是没有联系。这也是网群成员一定会把现实生活中的事情排在网群事情前面的根本原因。你和你的同学、你的同事、你的现实朋友之间的联系一定是要大于你和网友之间的联系的。例如在一个公司之中你和同事之间发生冲突,你和老板之间发生冲突,一定会实实在在地反映到你的现实世界,也许你的晋升职位被抢了,也许你会被扣工资。但如果是在网群中,你和群友发生的冲突除了浪费你的现实时间之外基本上没有其他什么影响,毕竟他又不能真的顺着网线过来打你。咱们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如果你的老板要开除你,然后同时你的网群的群主要踢你出群,你会选择先顾哪边?</p>
+<p>本实验向服役人员提出了10个问题,例如是否看到一名阵亡士兵、靠近炸弹以及向敌人开枪。41%的人经历过这种暴力,但这种经历对他们的父权价值观没有显著影响。本实验还验证了,任何服役军种对父权价值观没有显著影响。</p>
-<p>再说回网群中的经济模式,我见过唯一一种把钱和网群联系起来的模式,是群管在群普中通过类似于“募捐”的方式弄点钱,然后群管再去做事。说实话,我加过这样的一个群,但我从来没给他们捐过一次钱,不仅仅是因为我没有也不想去理解他们拿钱去做什么,我也完全不信任他们,这些人别说他们能不能真的拿钱办事,他们长什么样子、真名是啥我都不知道,我如何去信任他们?他们拿我的钱去做的事,如何反映在我的现实生活中呢?我在那个群的感觉就是我更像是提款机而不是参与者,我只是单纯地把钱打给别人,然后剩下的事情与我无关。是的,那个群确实搞了经济账目公开,但是首先没有基层委员会,我没有什么方式来去有效查看钱的去向,我总不能把每个捐钱的人的账目都看一遍吧?而且经济账目公开也没啥用,我不知道别人捐了多少钱,我也不认识别的捐钱的人,这里面可操作的空间就大了去了,群管大可以给我说“钱数不够再捐点”,实际上把别人捐的那部分中饱私囊(不要跟我扯什么都是同志怎么会做这种事,这就是纯粹的唯心主义幻想,好像一个人只要宣称自己是“左人”就是圣人了一样)。而且就算我发现了问题,我连去哪里把钱要回来都不知道;就算知道,我跑到千里之外的另一个城市,估计就是把钱要回来了连车票钱都没法回本。</p>
+<p>实验组(抽签)和对照组(未抽签)的父权值指标上的缺失值数量没有显著差异。因此该缺失不太可能对研究2的结果构成威胁。此外,一个发现表明军事社会化具有显著影响:服役的男性更有可能认为在军队服役的男性应该比没有服役的更受尊重。这一结果和其他类似的结果增强了对实验有效性的信心,并确实发现了军事社会化的影响。因此,即使士兵存在被军事社会化,对性别平等的态度在很大程度上还是不受服兵役的影响。</p>
-<p>网群基层组织的缺失,让网群的普通成员一直处在零散的原子化状态,也就意味着他们没有办法进行组织,主动地去做事,什么事都是被动接受群管的安排,这就注定了这个组织会僵化没有活力了。</p>
+<h3 id="八结论">八、结论</h3>
-<p>网群普通成员之间没有办法信任,也没有办法建立联系,他们就更不可能成为那种亲密的肩并肩的战友关系。这也就意味着我们群终究不能形成有战斗力的组织。单靠群管的包办替代是没有办法做到面面俱到的,也没有办法管到组织中的每一个人的事,这就一定会导致群管理模式的官僚化,没法发挥群众的智慧。而这种官僚化在资产阶级的铁拳面前,是网群无法承受的,所以网群永远会停留在线上过家家止步不前。</p>
+<p>本文探讨了一个更广泛的基本问题,即父权价值观是促使人们决定参与暴力,还是暴力经历影响了父权价值体系。本文调查了那些已经被社会化为持有父权价值观的人是否更有可能主动成为潜在的暴力角色,或者是否是因为在冲突地区非自愿服役而加强了持有父权价值观念的厌女(misogyny)情绪。</p>
-<p>可以说,基层组织是一个无产阶级组织的生命线,是实行并发挥民主作用的基础。但由于它的缺失,群管无法和群普相结合,这也就必将会造成群普和群管的脱节。</p>
+<p>在第一项研究中,本文发现持有父权价值观与在武装冲突中志愿参加准军事部队之间存在着强烈而稳健的关系。这表明自我选择是理解军事化男子气概和参与暴力的联系的重要因素。在第二项研究中,本文发现实验组(强制服役)和对照组(未服役)之间的父权价值观没有显著差异。换言之,没有证据支持军事社会化会强化个人的父权价值观。</p>
-<h4 id="自娱自乐的网左">自娱自乐的网左</h4>
+<p>这项研究存在重要局限性:这项研究中说明,服兵役不会影响个人厌女情绪,但本文没有研究的军事化男子气概的其他方面(如吃苦耐劳)可能会受到影响。此外,本研究强调超越性别二元性,通过研究男性接受父权价值观的程度的变化,可以对男性与暴力之间的联系和因果关系有了更好的理解。</p>
-<p>在上一篇中,我们从群普通成员(以下简称群普)的视角解读了网群中的“士兵委员会”制度的缺失;在这一篇中,我们将从群管理层成员(以下简称群管)的视角来看看井冈山精神中另外一条“支部建在连上”在网群中的角色。</p>
+<hr />
-<p>“士兵委员会”就是基层组织,“支部建在连上”就是中央领导对基层组织的控制,或者应该反过来说,是基层组织对中央领导的信任。“支部建在连上”和“士兵委员会”实质上是一脉相承的。如果没有“士兵委员会”,那么“支部建在连上”就不可能实现。</p>
+<p>Elin Bjarnegård,乌普萨拉大学政府学部副教授</p>
-<p>如果你运营过网络社群,你一定会发现群管理层与群普通成员之间联系十分浅薄。在绝大多数网群中,群普干的最多的职能只有一个,就是在群里闲聊,往往是群管忙死,群普闲死,两边都不讨好。</p>
+<p>Anders Engvall,斯德哥尔摩经济学院研究员</p>
-<p>我之前作为群管的时候,发现网群中的成员往往分化向两个极端。不超过10个人的最核心管理层事事包办,学社的各个部门(群)的群管理员总是他们几个,内部群里经常交流的还是他们几个;而剩下的大部分群友则处在一个被动接受的状态,就是前面提到的过的“消费者”的自我定位:“你整了啥活儿我就去参与啥,但我不参与这些活儿的管理和组织。”当然了还有至少一半的人一直潜水。</p>
+<p>Srisompob Jitpiromsri,宋卡王子大学和平研究所助理教授</p>
-<p>我们都知道,如果基层没有组织,那么上头决策就无法贯彻到底。在网群中,这种情况更极端,可以说任何决策根本就出不了管理层这个圈子。管理层成员之间还算是经常在一起聊天,多少有点联系,但群管和群普之间就基本上没有任何联系了,除非是经常在群里聊天的,但这也不代表群普就有意愿和义务去参与、服从群管的决策。首先,网络上大家都是匿名的,谁也不认识谁,说难听点大家都只不过是会打字的头像而已,谁也不比谁高贵,群普凭什么就要把群管当成自己的“长官”呢?难道群管是带着群普们大破群敌、连战连捷过?在网络上,群管根本就没法树立威信。</p>
+<p>Erik Melander,乌普萨拉大学和平与冲突学部教授</p>
-<p>而且,群管的什么决策,和群普有什么联系?这个我已经在《网群的基层》解释过。没有联系,就会导致不管群里发生任何决策变动,群普通成员根本不会主动地去问,所以他们接受通知往往是被动的,而不是主动去要求参与,因为根本没有这个意愿。我曾经尝试过解决这个问题,我和群管们商量后,推举出一个人,专门给所有群普私信发送新的通知,但我后来发现这个基本没啥用。首先,发送通知是一个非常累的活,我本人干过这个职务,先不说你首先要加二十几个根本没啥联系的好友,然后还要花时间一个一个转发(QQ没有多人转发的功能),如果有人看到通知后有什么问题,还要向他们解释,这就意味着你本人还要去了解这个通知,而如果你不是参与决策的那几个群管,这又意味着一件活要干。其次,发了通知也往往没人看,我们在进行这种私信通知的政策后,反而有好多人退群了。其实也不难理解,群管的决策根本和群普无关,很多群普都是偶尔去群里看一眼来聊两句,平常也不看群,这时候一个人经常跑来给他发一大段私信,他也不想看,倒不如退群了舒坦。其实这就是网群基层组织缺失的一个恶果,如果群普之间形成小组织,那么只需要通知那些小组织即可,不仅效率会高得多,也不至于让人动不动就退群,毕竟他们还能在小组织里找到归属感。</p>
+<p>编译:郑嘉隽</p> Elin Bjarnegård, et al. 本研究超越男女二元性的论调,强调男性内部对于暴力的态度因意识形态影响而存在分化:志愿参军的人通常更亲近父权制意识形态,而不是军队塑造了士兵的父权思想;强制参军对不希望主动参军人士的父权思想并无明显影响。 复杂系统与无治主义 2009-03-01T12:00:00+08:00 2009-03-01T12:00:00+08:00 https://agorahub.github.io/pen0/heros/GavinMendel-Gleeson-a1_l-complex-systems-and-anarchism <p>将人类社会作为复杂系统进行分析,能为我们提供对于历史进程以及资本主义的强项与弱点的新的见解。</p>
-<p>群管的组织成分极容易僵化,这就会造成群管“无人可用”的窘境。因为不到十个群管的处处包办,以及大部分群普的事不关己,就会导致不管是做什么事、开什么新的部门,都只能从这不到十个人中选主要负责人。首先因为群基层组织缺失,网群没有从基层选拔人才的机制,只能靠群管们亲自“慧眼识珠”,这不仅导致效率低下,也容易形成围绕个人的小团体,甚至会形成山头主义(我之前的那个网群还真就出现了这样的情况),而且选拔上来的人也是参差不齐,极其考验那些“慧眼”们的水平。后来我尝试过解决这一问题,也就是在群里发布告,希望群友们毛遂自荐,然而自荐上来的同志且不说其是否真有能力参与群管理,就现实情况来看,这些同志的大部分对我们的网群以及他们要担任的职务是失望的,他们对网群有着不切实际的幻想,以为这个网群是和现实中的政党乃至先锋队一样的组织,终于可以为共产主义革命事业发光发热了,结果加入进去,无非也就是发发通知、在群里聊天、接投稿之类的无聊活,而且根本感觉不到这个“先锋队”对共产主义事业有什么贡献,甚至不知道“先锋队”到底在干什么,而且这些“先锋队”里的人每天最多的日常活动也就是吹水,谁不会失望呢?所以后来好多自荐的同志就慢慢开始摆烂不干活,或者潜水/退群。</p>
-
-<p>即便是下面的意见,反映到了管理层也不会做出任何实质性的惩罚,也没有必要做出惩罚。我之前的网群里有一个群管,我们称他为A,单独执掌报刊编辑部,此人属于自恋型人格,非要强迫参与编辑部的一个群普“必须参与编辑”,但那个群普现实中很忙,他参与网上的活动也是忙中偷闲,我们称他为B。好,那么假设现在B跑来群决策组来说A的事,群决策组会怎么办呢,无非就是找A说教说教,最多让他写个大字报“罪己诏”,但基本上没有办法去实际限制A的权力。因为之前说过的网群“无人可用”的问题,群决策组如果把A踢出那与自断手臂无疑,把A踢了或者剥夺他的职务,那谁来继续管编辑部呢?这几乎是无解的。而且就算要对A惩罚,如果A执意不愿意交出编辑部的职务,那群决策组也拿他没办法,因为他是编辑部的群主,我在《网群独裁不可避免》那一篇说过,网群群主在群内有至高无上的权力,所以除非把A连带着编辑部一起开除出学社,不然根本没法动摇A在编辑部内的地位。再者,其实也没必要对A做出惩罚。我在前面之所以说“假设B跑来群决策组来说A的事”,是因为现实中B根本就没来说,B根本不在乎,因为A不管再怎么在网上对B耳提面命,也没法在现实生活中对B产生一丝一毫影响,B根本就没理A,而A除了无能狂怒外也毫无办法。</p>
-
-<p>建社的成本太低,根本没必要认真对待。现在左圈是“网群多如狗,学社满地走”,建个社群,成本实在太低,打开手机拉两个人,再给自己起个“xx社”的名字,一个社就建好了。而且大部分网群的建立都是因为对别人的模仿跟风,这就导致很多网群是大同小异,基本上除了管理员不一样,没有什么特别的区别。而且这些学社虽然说叫“学社”但它们的主要功能依然是聊天吹水,那么到这个群里吹水和到那个群里吹水有什么区别吗?网络社群变得如此的廉价自然也就无法引起群成员的重视,群成员不仅不用重视,甚至把群退了也不会对他有任何一点影响。毕竟这些网络学社对共产主义革命几乎没有任何一点点的贡献,也不会对群成员的生活有一点点影响。而且建立学社又不是什么难的事,群普通成员也完全可以去建立学社,为什么一定要被你们几个人管着呢?</p>
-
-<p>在网上,基本没有事情来考验组织,无法发现路线错误,也无法建立领导威信,最终会因没有目标无所事事。一个真正的领导者不是被任命的,而是通过不断带领集体破除困难走向胜利的过程中被大家推举出来的。而在网上,由于组织的松散性以及网络的封闭性,基本没有什么事情可以来考验组织。比如说在现实中的组织需要去进行工厂调查,那么你帮着把这些人组织起来、设定计划以及安排每个人去怎么做,这时你就建立起了一定的领导力;或者比如说你在进行工厂调研的过程中遇到了警察来盘问,你冷静镇定与警察应对,带领大家走出危险,这也建立了一定的领导力。而在网上基本上没有类似的困难,唯一的领导力可能就是说你这个人是网络社群的社长,大家默认你有一定的领导力,但是如果你不把这领导力对群普通成员表现出来,群普看不到你的领导力那么你只是徒有虚名罢了。联系之前我刚才说的网络社群中群管和群普之间的断层,即便是网群的建立者真的很有领导力,那也最多只能被群管理层内部,看见对于群普来说,你再怎么有领导力也领导不到他们头上。所以往往是有领导力的网群建立者累死,剩下人闲死。</p>
-
-<blockquote>
- <p>只有领导骨干的积极性,而无广大群众的积极性相结合,便将成为少数人的空忙。但如果只有广大群众的积极性,而无有力的领导骨干去恰当地组织群众的积极性,则群众积极性既不可能持久,也不可能走向正确的方向和提到高级的程度。——《毛选第三卷,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p>
-</blockquote>
-
-<p>而正是因为这种领导力的缺失,就很容易形成西班牙内战期间共和军内部的左派小知识分子天天吵架的状况。因为大家都在空谈,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没有具体的实践来检验谁的话是正确的。我之前经历过一个真实事件:一个网群中,A和B发生了争执,A认为B是路线上的问题,他认为B把网络社群当成了自己能力展现的平台,而A认为应当以网群的集体利益为重,他认为这是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之间的路线矛盾,然而这仅仅是因为A是网络社群的建立者,他基本上什么事情都参与管理,所以他能看出来B的问题,但其他的人不一定,甚至有很大一部分人觉得这是A和B之间的个人矛盾,A应该放宽心胸原谅B而不应该在个人矛盾上纠结。这就导致B的路线问题没有被纠正,不过还好因为网络社群的低成本,B的错误最终也没有带来多少损失。</p>
-
-<p>因为做不到“支部建在连上”,就容易形成官僚主义。有人曾给我提出想要通过科技的手段,如什么群自动化管理系统,来改善网群内的官僚主义,可以说是机械唯物主义错误。根据前面的分析,这个官僚主义完全是因为网群的社会结构本身的问题,增加一个科技产品也并不能改变这个社会学上的结构问题。如果说你能发明一种科技手段,解决群管理层和群普通成员之间脱节的问题,那么你这个科技手段才是真的起了效果,但这基本上意味着新的生产力的进步,而之后的社会关系和斗争手段绝对不像是现在左圈这样了。不过现在这种生产关系下,以网络小知识分子个人的能力基本做不到。</p>
-
-<p>综上所述,网群基层组织的缺失严重阻碍了网群的组织性,而网群基层组织的建立又几乎是不可能的。这无时无刻不在造成网群中管理层和基层的脱节,而这也最终导致网群成为群管们的自娱自乐。</p>
-
-<h4 id="网络左群存在的原因">网络左群存在的原因</h4>
-
-<p>人如何体现自己的价值?</p>
-
-<p>黑格尔说人必须通过劳动整出来个什么东西才能体现自己的价值,比如你做了一顿美餐,写了一篇好文,堆了一个雪人,通俗讲就是成就感。</p>
-
-<p>但马克思却发现,在特定的社会情况下,人通过劳动整出来的东西,非但不能体现人的价值,反而还否定了人的价值,他管这种现象叫异化。</p>
-
-<p>什么意思?马克思解释说异化有四个层面。</p>
-
-<p>第一层就是劳动者生产出来的东西不属于劳动者。比如工人做的商品不属于工人,属于他的老板,工人想获得这个商品得自己花钱去买。</p>
-
-<p>第二层就是劳动者觉得劳动很累。劳动本身是成就感的来源,但由于第一层异化,工人从劳动中得不到任何成就感,自然就会觉得劳动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事,就会觉得很累,就不想去做。所以工人上班的时候觉得很累很没意思不想去上班,反而下班的时候才觉得是快乐的。</p>
-
-<p>第三层就是人开始怀疑人的本质。人无法通过劳动获得价值体验,反而被迫劳动来不停地否定自己的价值,人就会觉得人生是无意义的,成为人并不是一件快乐的事,人的本质是荒谬的、虚无的。</p>
-
-<p>第四层就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变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本身应该建立在纯真的情感上,然而由于上面的原因,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反而首先变成了金钱的关系,所以好像现在人人都很物质都很拜金。</p>
-
-<p>所谓累,就是你本来不喜欢做这件事情,但是你迫于某种压力不得不去做这件事,于是乎你表现得很累。倘若你是热爱做这件事情的,那么你就会感到愉悦,最多只会感受到身体上的疲乏,而不会有心理上的“累”。“努力”、“刻苦”这种词汇也是一个道理。</p>
-
-<p>在资本主义社会中,不仅劳动被异化,即便是所谓的“没进社会”的学校也被异化着。你上学是为了什么?其实大家都知道这个答案,是为了赚更多的钱。什么陶冶情操之类的那都是赚了钱之后的事。</p>
-
-<p>为了赚到更多的钱,我们就不得不通过“学习”来增加自身的无形资本,以此来向企业家们证明,我能给你的企业带来更多的增殖,从而被雇佣。而一个人拥有多少“知识”最直接的证明就是学历,而一个普通人想要获得学历就只能去考试。所以大部分学生追求的不是知识本身,而是考试成绩,这就导致了他们成为了只会机械式追求成绩的“考试机器”。所以学生在学校感受不到学习带来的快乐,更体验不到探索自然与人文的成就感。他们学习并不是他们想学,而是家长、老师和社会逼着他们学,难道他们没有在被异化吗?</p>
-
-<p>如果我们回顾历史就会发现,现代学校制度并不是自古就有。历史上是先有工厂,才有学校。在近代的英国,工厂主们推行出了系统教育的学校模式,其目的是为了让年轻人适应工厂流水线生活。所以在英国近代的学校里,最强调的并不是教了什么知识,而是按时上课下课,听从老师的安排,井然有序地干一件事。英国近代学校制度就是从伦敦的工厂里搬出来的,其目的就是为了培育合格的社会零件。就像列宁所说:“教育这些青年的目的,就是训练对资产阶级有用的奴仆,使之既能替资产阶级创造利润,又不会惊扰资产阶级的安宁和悠闲。“</p>
-
-<p>说白了,学习是劳动的前延。打个更形象的比方,人是一件商品,家庭生产商品,学校加工商品,工厂消费商品。人自出生以来就无时无刻不受到异化。即便人没有发现,但他们能感受到,这种感受就是“累”。</p>
-
-<p>总而言之,在当今社会下不管是工人还是学生,只要你是被压迫的穷人,你就在受到异化。而这种异化无时无刻不在摧毁着我们的对自己人生的成就感,它在夺取人们对于自身生活的掌控感,所以人们都迫不及待的想要从某一个地方来获得这种掌控感作为心理上的补偿。这也解释了为什么群普对参与社群活动积极性很低而群管很高,因为群普根本就没把学社当成自己的,他们无法从中体验到对抗异化、回归劳动的感觉。</p>
-
-<p>而网络,就是重获这种掌控感的绝佳之处。许多生活中失意的人,尤其以学生为主,来到网络上想要在这里获得补偿,而他们又因为受到了现实中体制的压迫,所以许多人都纷纷转向了左,而最终与饭圈的形成机制一样,这些人也形成了左圈。</p>
-
-<p>左圈的成员不管高低贵贱都一定满足一个特点,那就是闲。他们一定有大量时间在网上泡着,所以左圈成员绝大多数都是小知识分子(学生为主),是脱产者。他们既不用时刻操心现实中的生活,也不参与一线劳动生产。许多人习惯说,学生就是小资,我认为这种说法并不准确。我首先要说明学生根本不是小资产阶级,他们不拥有资产。学生是脱产阶层,而脱产意味着他们没有办法独立地与外界建立物质的联系,也就意味着外界的生产活动没有办法来反过来影响学生的思想,而学生思想只能通过家庭、学校和社会舆论影响来塑造。现实中除了少部分的家庭,大部分的人的父母一般都是想让自己的孩子当人上人,尤其是城市中产阶层的父母,他们基本上都是嫌贫爱富、谄强凌弱的社会达尔文主义者。学校也是社会达尔文主义和精英主义的桥头堡,学校中老师高高在上形成的对学生的权威体制也影响着学生的世界观,再加上学生之间的成绩至少在表面上保持着“按劳分配”的现状,谁越努力谁的分就越高,这也加重了他们社会达尔文主义的思想。再加上社会主流媒体都被资产阶级把持着,社会整个的风气也是市场经济的向钱看,而学生又无法通过亲自参与生产活动来认识这个世界,那么学生的思想表现为小资产阶级的思想也就不奇怪了。</p>
-
-<p>我在左圈待了这么久,除了一两个工人,没见过一个是来干正事的。他们来网上是来进行一场狂欢的,他们吸了一种叫“虚拟”的毒,可以让他们产生幻觉:在网上他们可以夺回在现实中失去的意义,所以他们创建社群,他们给自己封理论教皇,他们党同伐异喋喋不休嘴炮大战黑话连篇,似乎盯着屏幕狂敲键盘的的他们就好像是一个个指挥千军走马飞象的帝王。只要拉个群,几个会打字的头像就可以导演一出步步惊心的大片。网络的匿名制弥补了现实中的客观差距,每个人都先入为主地把对方脑补成和自己一样水平甚至更低的人,他们基本上是在自娱自乐。每个人上网来都是憋着一肚子气,网络匿名制和发言门槛低让他们的情绪有了一个发泄之地,就算往别人身上倒垃圾也不用负任何责任,更不会去反思自己的问题。再加上年龄小,大部分都有或多或少心理问题而不自知,而很大一部分心理问题都会以自恋的形式表现出来,在网络上纵横捭阖的他们绝不会允许另一个会打字的头像阻碍自己的封禅之路。所谓的左圈里基本上没有真的马克思主义者,我学了这么久也只敢说我的立场转向了左,今年冬天我才敢说我稍微建立起一点马克思主义的思维模式,这与左圈里那些动不动自封马克思主义者还拿自己三脚猫的理论到处批判别人的自信之人还是有很大差距的。</p>
-
-<p>其实没有必要非要用马克思主义的那一套话术来解释左圈中的现象,非要说这是什么小资那是什么主义。其实这些左圈中的人和其他网络饭圈中的那些人没有多大的区别,只不过他们参与政治学说罢了。许多的所谓左人来到网上,他们的大概率并不是来学习的,他们只是在现实中挨了铁拳、遭受了打击,跑到网上来抱团取暖、求安慰。我接触过非常非常多的自称左人的学生,他们来了网上其实只是想找人聊天倾诉、发泄一下情绪,关于理论他们并没有学多少,很多人甚至根本就没有学习的态度,他们更喜欢给别人当理论教父。所以网群中吹水为什么那么常见,因为大家本来来这里就是为了闲聊的。顺便提一嘴,有人批判吹水是所谓“小资产阶级自由散漫”,我认为这就是教条的说法,他根本就没分析到网络左群本身的“自由散漫”,他更像是在道德说教。</p>
-
-<p>左圈主要以学生为主,这其实已经说明了左圈根本就不适合建立革命组织,因为你这个群体里根本就没有几个真正的无产者,那你在这里想搞一个为无产者服务的先锋队,简直就是缘木求鱼。而事实上左圈中几乎所有的社群都是对别人的盲目跟风和模仿。</p>
-
-<p>我见过的所有网群都有一个致命问题,那就是没有目标。有人就反驳说,目标不就是建立共产主义社会吗?这个目标其实和没有目标没啥区别,太空泛了,和口嗨没区别。我们需要的是一个有战略意义的、具体的目标,这样一个目标有多重要?我们可以举一个历史上的例子:我们常说在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博古的转移是“逃跑主义”,而毛的转移是“战略退却”,这两者有什么区别?区别就是在于毛的转移是有目的的,是有方向、有计划地撤退,他的退却是为了前进,就像打出一拳前要先把手臂收回来;而博古的转移则是无方向,无原则地撤退,是漫无目的的溃败。也就是说在退却的时候,你是积极主动地朝着既定方向有计划有组织的撤退?还是被人家追着毫无目的的四处逃窜,被动应付?前者就叫战略退却,后者就叫逃跑主义。我们以四渡赤水举例子,四渡赤水的目的是为了过江北上和四方面军会合,结果刚出遵义就打了败仗,只能撤退,往哪里撤?毛给出了明确的方向:往敌人力量薄弱的地方去,所以就有了一渡赤水,是为保全自己,依然是为了北上长江。而后又三渡赤水,成功渡江。这四渡每一渡都有不同,但是又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不管是哪一渡,都是在为最终的目的地:北上与红四方面军会合创造条件,也就是说:它的方向性很明确。既然土城一战证明了,想要一步实现北渡长江的计划是不可能的了,那就战略退却,但是每退一步,又恰恰是在为下一步创造条件,最终还是要北上会合红四方面军。可以说,不管处境多么艰难,敌人多么强大,中央红军的行动方向一直都没有变,只不过因为面对强大的敌人,身处逆境,因此实现的过程变得更加曲折蜿蜒了。</p>
-
-<blockquote>
- <p>“为了进攻而防御,为了前进而后退,为了向正面而向侧面,为了走直路而走弯路,是许多事物在发展过程中所不可避免的现象。——《毛选第一卷,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p>
-</blockquote>
-
-<p>上面这段话正说明了这个道理。一方面它说的是为了走直路,不可避免地要走弯路。但是其实它还有另外一层含义:那就是说走弯路的最终目的,还是为了走直路;后退的目的,还是为了进攻。如果忽视了这一点,那就真的只剩下弯路和退却了。这就不是什么战略退却,而是逃跑主义。今天东边追的紧,就往西边跑,明天北边追的紧,就往南边跑,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方向和原则统统丢掉。正如长征刚开始博古那样,博古在一开始完全不知道要往哪里撤,只是因为南北东三面都被围了才被迫西走,这就是说他根本不知道自己要干什么,所以他毫无计划毫无准备,才叫全军带着大小家当上路。在过湘江的时候,白崇禧故意给红军让开了一条通道,而中央在这期间完全没动弹,他在犹豫,他不知道要往哪里去,而这后来也造成了血染湘江的悲剧。更不用说博古等人为了保住主力部队,甚至不惜让欺骗方志敏部让他们当弃子引开国军(是否欺骗存疑,但方志敏所在的红七军确实成了弃子,中央没给他们明确的战略目标和计划,也没安排他们遇险后该怎么办,也没设法营救他们,而后来第四渡赤水同样作为饵的红九军却成功回到主力部队,可见彼时博古的中央确实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只是走一步看一步,能咋办就咋办)。</p>
-
-<p>现在的网群就像博古一样,根本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在做什么,只是走一步看一步,能整什么活儿就整什么活儿。我之前搞网群的时候,我清楚地记得,在建群的时候,我们根本就没想过到底要干什么,我们建群是处于纯粹的对他人的模仿,因为在左圈,建群建社已经成了一种潮流,这些人建群只是纯粹跟风而已,所以我们在建群后,会模仿别的群搞一套配套设施,比如你的群叫xx社,必然就要配备xx社资料群、xx社演讲群、xx社聊天群、xx社审核群、xx社内部群、xx社决策组、xx社备份群等等,如果再跟风做点网络报刊,那还要配备xx社编辑部和xx社读者群,但从来没有检验过这么多群到底是不是必需,也没有办法检验,因为根本没有检验的标准。如果我们有一个目标,比如我们的目标是建立一个超级大群,作为一个平台让左圈基本都进来,那么资料群、内部群之类的就没什么用了;如果我们的目标是线下小组,那么演讲群、报刊群之类的也没有存在的必要。当我们有具体目标,我们的所作所为自然都应以是否向目标推进了为标准。而当我们没有目标,那自然是做什么都行;为了让我们的群能整更多的花活儿,更像个网络学社,而且建个群又不用花钱,这些群自然是“多多益善”了,甚至有的时候需要刻意整活儿,不管到底有什么用。</p>
-
-<p>毛主席说过:“领导就是预见。”而这些一个个自诩先锋队的社群甚至连自己的战略目标都没有,更不要谈预见了,也更不可能去领导谁。</p>
-
-<p>虽然说左圈相对是更进步的,它是已经开始觉醒的人们勇敢对抗生活中的异化的伟大尝试,但是我们根据前面分析,网络左群实在是已经无法承担起革命的重任了,它们甚至无法推动社会革命前进。“网左”在这个时代的风口浪尖上,显然已经无法背负起历史的重任,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应当以批判的眼光看待其,并汲取经验、另寻他路。</p>
-
-<h4 id="网络左群最好的归宿">网络左群最好的归宿</h4>
-
-<p>《矛盾论》告诉我们,世上的万事万物都有一个内部的根本矛盾在推动着它的发展,把握住这个矛盾就可以把握住这件事物的走向。在一定条件下,矛盾的双方会走向自己的反面。</p>
-
-<p>而网络左群的根本矛盾,就是网群的虚拟性和网群成员的现实性之间的矛盾。这个矛盾在网左的任何活动中都可以见到,这个矛盾贯穿着整个左圈的始终。我们可以看到在前面几篇中分析的所有问题都是围绕这个矛盾展开的,而因为这是网络左群的根本矛盾,其在网左的框架内也是无法被解决的。</p>
-
-<blockquote>
- <p>我们有些青年知识分子,革命热情很高,立志通读马列毛,但是即便是他通读了这些经典,如果没有立场的转变,他也不过是一个马列毛主义的学者,而非一个马列毛主义者。立场的转变不是单靠学习能够莸得的。这就是为什么知识分子要到工人阶级中去,要投入到工人运动中去,以便把自己的感情和立场、出发点放到工人阶级一边,只有这样他才有可能成为一个真正的马列毛主义者。一些读过几本经典著作的网络上的马列毛主义学者类的知识分子,他们并不愿意投入到工人运动中去,并不愿意和工人阶级融为一体,整天泡在网上,忙碌于网络上看谁辩得过谁,而不看这些争辩是否有助于提高人民群众的革命性,因而他们最多所能起到的作用就是工人运动催化剂的作用,这些人是无产阶级的落后分子。——来源不详</p>
-</blockquote>
-
-<p>上面这段话是我很久之前看到的,虽然一直没找到来源,但我觉得它精确地描述了左圈中的小知识分子们的现状。我认为这不仅仅反映了小知识分子脑内的小资产阶级思想根深蒂固,也同样反映了这些小知识分子在网络上的活动其实对现实中工人运动起不到什么推动作用。在网络上,一个人的理论多么高深,他本人多么巧舌如簧、多么雄辩,在现实中也起不到什么有影响力的作用。这其实反映的是群众路线与精英路线的矛盾,有种精英主义论调说什么,革命必需的前提就是所有群众都成为哲学家,说“大规模发动群众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所以他们主张在网络上每天宣讲哲学,大搞哲学黑话辩论,有人给他提出要把这些这些冗杂的话语删繁就简,让群众可以听懂,他不屑一顾地摇摇头,说什么“通俗化就是庸俗化”,让群众听得懂就是庸俗化喽?那看来白话文也是庸俗的,建议此君以后说话用文言文。这种精英主义论调对共产主义革命运动不仅起不到有益的作用,还会起反作用,因为这些人总是以“马克思主义者”、“左派”自居,群众一看,哦,原来马克思主义者和平常见到的官老爷都是一样的高高在上,那他们说要打倒官老爷,真的可信吗?</p>
+<!--more-->
-<p>这种现象其实反映的就是一个问题,那就是你相不相信历史是由群众创造的?你相不相信群众是有智慧的?如果你认为群众是乌合之众,那你确实不必要给他们讲明白这些哲学的东西,更没必要去发动他们。小知识分子们在象牙塔上呆久了自然看不到真实的群众的一面,他们只能看到群众麻木、愚昧的一面。只是一直待在网络上,其实并没有从象牙塔里走出来,网左们依然沉浸在自己编织的小世界里面。</p>
+<p><img src="https://i.imgur.com/afexGJ2.png" alt="image01" /></p>
-<p>就有人不服气,说我这个网群还是有价值的,它可以作为一个大家用来交流的平台嘛。但是我就想说,如果你要弄一个大家交流平台,那你就应该把你这个小群和别的群合并到更大的群里面去,比如我就推荐红贝老师的读书学习群(此群经常演讲,甚至还能请到阳和平老师),还有马列毛论坛(我不清楚该群现在还在不在),暗流公社也可以(同样不清楚是否还在),这几个群人都很多,更适合比常见的三四十人的小群作为交流平台。</p>
+<p>复杂系统理论是一个从突变理论(catastrophe theory)、混沌理论(chaos theory)、控制理论(control theory),尤其是控制论(cybernetics)的传统中产生的科学理论。复杂系统理论的诞生来源于对传统科学的还原论(reductionism)方案的否定。它认为还原论既不必要又难解(intractable)。</p>
-<p>那人就又说了,那我的群可以作为资料群嘛。要说资料群,我建议大家直接在QQ搜索“中国人学习群”,你的群有一个群的杂七杂八的资料,这个中国人学习群有好几个群的、整齐归类的资料,显得那些小资料群完全没什么存在的必要了嘛。</p>
+<p>传统物理学试图在尽可能小的颗粒度下找到基本规律。然而,现在已经知道,由于在极小的颗粒度下相互作用的性质,预测集合系统的行为在计算上难以实现。例如,水,(大多数情况下)最好用流体流动方程来描述,它可以用较简单的(非线性)方程描述集合行为。试图把它作为1026个相互作用的量子粒子集合波函数在计算上是不可行的。相反,复杂系统理论试图在自然的粒度下描述系统,以便对其行为进行可行的(tractable)预测。</p>
-<p>所以,我要说,要是从推动共产主义革命的角度看,绝大多数的网络左群已经没有任何一分继续存在的理由了。但如果有人需要一个群来闲聊吹水,那自然还是有存在的需求。</p>
+<p>复杂系统中的一个基本概念是涌现行为(emergent behaviour)。或者说,从一个有大量服从简单规则的行为者的系统中,能涌现复杂的行为。这类似控制论者所说的元系统跃迁(metasystem transition)的概念。某些对涌现行为最早的描述实际上来自于奥地利学派,可以在路德维希·冯·米塞斯的写作中看到,他把资本主义的集合行为描述成一种由行为者自利产生的最优解。</p>
-<p>所以只有线下组织,才是我们现阶段所需要的。</p>
+<p>系统理论为我们提供了一些经验性的法则,可以作为理解行为者和集合行为者涌现的工具。如果你使简单的系统与复杂的环境相互作用,它保持自己的身份——或者说内部结构完整性——的概率会很低。而复杂系统能够于复杂环境相互作用,并有更高的生存概率。我们在自然界中的简单生物中可以观察到,由于它们的低存活率,它们采取大量繁殖的策略。这与人类采取的方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p>
-<p>有人说,我们可以先建立线上组织,然后从线上走到线下。很遗憾,根据我亲身经历,这条路走不通。首先因为网群大部分成员都是学生,学生要线下见面那就必须要等得放假的时候,而每个学校的假期都不一样,所以这就导致见面的机会很少。再加上由于学生的经济不独立,他们没有完全的能力掌握自己的生活,甚至和别人出去见面还要经过家长同意。再加上学生本身的一些小资产阶级思想的残留,他们见了面也不一定能做成什么事。比如我曾经的学社就推动过几个学生同志线下见面,然而他们除了吃了一顿饭、拍了张合影之外,什么事情也没有做。而且想要建立一个牢固的组织,只见一次面是不够的,需要更加频繁的接触甚至一直呆在一起,并一起完成一些事,而这对于学生来说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除非他们是同校的同学,因为他们的大部分时间和精力要首先贡献给学业。除非学校和社会机构已经不能运转下去了,对于学生来说,牺牲学业并不划算。我目前见过的唯一几个线下组织,都是已经工作的人搞起来的。</p>
+<h3 id="复杂系统理论与社会">复杂系统理论与社会</h3>
-<p>我还见过一种说法,叫线上线下并重的“第三条路线”,而这更不可能。首先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既经营线上组织,又经营线下组织,除非是超人,普通人基本上做不到。其次这两者之间并没有那么多的联系,如果两者并举,最终还是要么重线下,要么重线上,或者走到前面说的“线上走到线下”那条路上去,执意线上线下都搞是既不划算也没有意义的。</p>
+<p>为了理解如何用系统理论模拟社会,我们不如从简单的例子看起。在封建欧洲,社会组织层级森严。在系统理论中,我们把它用一个树状的控制图模拟,领主在顶上,佢的直接附庸在下面。很多情况下,在这个结构中,控制了等级制度的领导就近似控制了整一群人。这有许多的后果。如果这个系统的行为可以用领主的行为来模拟,那么这个系统的行为就必不能比领主更复杂。因此,这个系统仍是简单的。这也意味着这个系统能轻易地一致行动。它可以率领军队,并与其他的封建国家简单地交互。</p>
-<p>事实上线下组织的建立的那一刻,就和它的线上群体没有什么关系了,它已经脱离了线上的联系形成立一个独立的组织,如果线上组织非要指挥线下组织,就会形成“委员长空投手令”的滑稽现象。所以只能直接搞线下,可以用网络作为联系工具,除此之外线上不应该发挥更多作用。我见过一个成功建立的线下组织,他们就是先和现实中认识的人搞一个组织出来,然后再从网上招人。</p>
+<p>实际上,完美的控制层级是不存在的。总是会有横向的控制链接和多样的同谋行为,等等。然而,对于封建制而言,这个模型仍然是个不错的近似。随着我们在历史上的推移,到了早期资本主义,我们逐渐注意到向更「混合式」的控制模式的变化,其中横向连接更多,并且系统可能发展出更去中心化、更复杂的行为。此外,它变得不那么脆弱了。我们或许可以猜想,资本主义出现时,封建制度某种意义上注定要灭亡,因为交互环境变得太复杂了。</p>
-<p>网络左群最好的归宿,应且仅应是线下组织的联系工具。</p>
+<p>现代世界已经转向了高度互联的网络模式的资本主义。在系统联通性的框架内,这几乎是封建主义的对立面。关于系统模型,有几件事必须要注意。系统可以有非常不同的内部结构。高度的互通性不排除某些内部模式。事实上我们知道很多复杂系统,包括社交网络,它们的无结构并不「随机」。内部结构可以对涌现行为有很大的影响。每一个网络都是不同的。</p>
-<h3 id="圣母x与和事佬">圣母X与和事佬</h3>
+<p>进一步讲,一个系统的涌现行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行动者交互的模式。当下的经济体系是资本主义社会关系模式的产物。资本主义从这些社会关系中涌现,一点也不「自然主义」。它是人与人的社会体制的次要产物。将行动者原子化的方式是任意的。实际上,系统常常可以被重原子化,形成不同的行为者与交流的概念。这里有个很好的例子:阶级政治。在国家、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的分析框架下,实体与它们之间的交互被物化(reify)了,因此分析起来比大众交互容易得多。这样,我们有了一个可行的经济学推理的机制。这与新古典主义知识框架下对阶级动因的完全忽视形成了鲜明的对比。</p>
-<h4 id="左圈圣母x会哭的孩子有奶吃">左圈圣母X:会哭的孩子有奶吃</h4>
+<h3 id="结构与行为">结构与行为</h3>
-<blockquote>
- <p>“因为宇宙不是童话。”——《三体》</p>
-</blockquote>
+<p>在无治主义者思考无治主义与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时,系统的集合行为与其控制行为的关系十分有启发性。理想化的层级可以用控制它的实体来模拟。这些集合体可以进行所谓「一致」(coherent)的行动。军队是个一个不错的例子。然而,这些一致系统理论上的目标只能有简单的描述。比方说种族灭绝,它可以被简单地描述,我们可以预料军队能够执行这个描述。然而,「在伊拉克建立民主」则是军队做不了的事。</p>
-<p>之前有一群目田人是这么抹黑毛的,他们说毛之所以在遵义会议之前受排挤,是因为他讲话言辞激烈冒犯人,大家不喜欢;不得不说这是我听过最荒谬的理论,好家伙红军都到了生死存亡之际了,这帮中共党员还要舔着笑脸哄着才能听进去别人的话是吗?他们都是一帮巨婴吗?但是我看现在的左圈中,这样的巨婴还真不少。但是一个巴掌拍不响,没有圣母X们的配合,巨婴们也只能自娱自乐。</p>
+<p>民主国家与大型企业通常类似混合式模型的层级。这些系统逐渐呈现出比单个行动者更复杂的行为。它们的行为,逐渐变得不那么「一致」,但更「相关」。你不能指望事情发展完全一致,但是整个系统会往一个大致相关的方向发展。你还可以预料到,一些混合系统能够适应比单个行为者能够适应的更复杂的环境。</p>
-<p>会哭的孩子有奶吃,任性的人有人疼,左圈里一帮巨婴无法拒绝的本性。左圈里面巨婴多,都是这帮圣母X惯出来的。</p>
+<p>最后,在一个几乎没有层级的概念的网络系统里,有可能出现真正复杂的涌现行为。这样的例子包括人类身体和社交网络。</p>
-<p>有些人已经把装可怜用成了万能的狗皮膏药,利用别人的同情心撒泼自己的任性,都形成路径依赖了。你要是说我一句不好,我立刻哭给你看,看你还说不说;你说我干得不好要撤我职?我直接哭给你看,让群里人都看看你的“铁石心肠”。</p>
+<h3 id="当下的政治结构">当下的政治结构</h3>
-<p>但是对于成熟的人来说,装可怜没有任何用,只会引起反感。有理性思维和集体主义的同志在看到这种现象时也并不会因为此人的“可怜”就要一味偏袒他,因为敌人并不会因为此人的“可怜”就放过他,群众也不会因为此人的“可怜”就接受干部的错误决策。</p>
+<p>国家,作为一个相当层级化的生物,想要让事情运作更加一致。然而它最大的弱点在于它无法解决那些描述非常复杂的问题。比方说,军队和国家发现它们越发无法应对游击战与恐怖主义的涌现。这些社会结构所用的组织模式是高度去中心化、高度非层级化的。说到底,国家几乎没有可能根除这些运动。国家必须找到任务目标的简单描述,这让它在根本上处于劣势,因为它处理复杂性的能力比较有限。然而,资本主义与企业全球化是更可怕的生物。它们的内部结构是高度网络化的。这些生物灵活地跨越国家边界。它们的集合行为极度复杂。没有人理解股票市场是怎么(不)运作的。同时,资本主义极度的强健,能够以马克思没想象到的方式适应不同的环境。若要战胜这种敌人,唯一的可能是至少与其相当的复杂性。</p>
-<p>对圣母X来说,谁对谁错谁是真的受害者根本不重要。巨婴们一贯的行为是,不管遇到大事小事,都要撒泼打滚哭闹一番,让全天下都知道他受了委屈;而还有另外一种人,他们出于尊严的需要不喜欢让别人看到自己懦弱的一面,他们更愿意自我舔舐伤口,所以他们总是在外人面前表现得很坚强。两者虽然表现得不一样,但是他们受伤时是一样痛苦的,但是圣母X们看不到这一点,他们出于某种类似于宗教迷信的思维,偏执地认为表现得坚强的人是不会受伤的,所以不需要安慰他们;而表现得弱小的人受伤时会比其他人更严重,所以要对他们加倍偏袒,简直把那些人当成了弱势少数群体对待。</p>
+<p><img src="https://i.imgur.com/8O2AzCg.png" alt="image02" /></p>
-<p>更为可恶的是,因为这种思维,他们甚至常常把谁是受害者、谁是加害者都能判断错。我见过一个真实事件,在某一个网络学社里,一个典型的巨婴式的人物B,是一个成年人,他经常在群里骂人,还特别喜欢争权夺利,但是此人特别特别会装可怜,得了点小伤小病都要发到群里,而且此人在别人对他提出批评意见时,他直接开始装可怜哭闹,然后疯狂自我攻击,让批评他的人的负罪感拉满还要跑来安慰他;学社主要负责人之一A是前面提到的那种不喜欢把痛苦和伤口扒着给别人看的人,他认为这是一个人自己该面对的事,而且由于他负学社几乎最大的责任,总是表现出一种强硬的态度,实在是不会舔着笑脸哄着别人说话。A反对B在群里我行我素,和B发生过几次冲突,直到有一天B在网上被别人骂了,然后迁怒到A的头上,把A骂了一顿,A在之后向群管理层反映要把B开除出社。在A的推动下B确实被开除了,但当时和B关系比较好的管理层一成员C就跑来质问A,说A就因为这点事把B开除,一点都不是对待同志(进群即同志了属于是)的态度;然后B和C又在其他群里闹,污蔑A“独裁”,结果一个根本就不了解情况、甚至都不知道A是谁的聊天群成员跑来质问管理层要求解释为什么把B开除,似乎把人踢出群就一定是“专制的”。更绝的是,在之后不到两个月,B再一次申请进学社,群管理层的D直接把B放进来了,根本就没问过A;B回来之后受到了拿破仑重返巴黎般的欢迎,就显得A是个小丑,因为B自始至终没给A道过歉(道歉也没用),B在被踢出群后曾和A大闹了一场什么换了好几个号对A轮番攻击,以D为代表的其他群管理层仅仅是听了B自我评价了一句“我已经成长了”代替A原谅了B,至于B到底有没有解决自己的问题、甚至有没有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严重的心理性格问题在不到两个月内自愈可以说是医学奇迹),D等人根本就没在乎过,因为他们没有A负的责任大,如果B在学社后面再搞出什么幺蛾子,他们是不会管的,到时候还得是A来擦屁股,好人都叫他们当了,想必他们“原谅”B时还想着自己就像圣母玛利亚一样浑身着金光吧。</p>
+<h3 id="革命与结构">革命与结构</h3>
-<p>然后那个聊天群里不了解情况就跑来质问的人实际上是更高一级的那种自我感动式的圣母,他们的逻辑链条就像小白兔一样单纯:啊踢人出群是不好的、伤人的,所以不该踢人出群;这意思大概就是杀人是不好的所以作恶多端的反动派不该枪毙。这种人除了逻辑问题,更是自信地连具体情况都不了解就跑来撒播圣母心了,毛说“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如果没有调查,就停掉他的发言权,这野蛮吗?一点也不。所以对于此人,最好的方法就是让他别发言,自己陶醉在自己的小世界里就好。</p>
+<p>复杂系统的整体行为和属性取决于个体交互的机制。在这个意义上,人类交互有可能产生在行为者交流层面上的反馈循环,能够催生系统性的根本转变。这意味着全球性的极端变化是可能的。革命正是转变交互机制导致的根本性的涌现性质的转变。</p>
-<p>当A表达抗议时,D反而跑去劝说A,说什么要“团结批评团结”,不管A和B有什么个人矛盾,好歹都是同志(进群即同志了属于是),希望A能不计前嫌和B继续共事之类。当A表现出对B的抗拒,B就会开始装可怜激发圣母X们的内疚感,然后又变成了对A的愤怒(好一招借刀杀人!),D等人就又会跑来找A说这说那,还给A扣帽子说“你就是太敏感啦”,是,是,您又不是被迁怒的对象,您也不是主要负责人,您当然不会敏感。D似乎忘了一件事情:A才是受害者。A是被迁怒的对象,A是被攻击污蔑的人,A是工作受到阻碍和刁难的人,而B正是那个迁怒、污蔑、刁难他的人。但在D看来,B是多么的可怜,他这么可怜怎么会做错事呢,即便是做错了,看在他这么可怜的份上就原谅他吧;而A呢,这个可恶的A,态度是那么的强硬,肯定是他伤害了B,害得B这么可怜,至于A被伤害,B这么可怜弱小的人怎么会去伤害别人呢?即便是伤害了也是无意的嘛,A这么强硬的一个人怎么会被这点小事伤害到呢?而且B都说了自己已经成长了,A还揪着不放,也太小心眼了嘛,我要是A我早就原谅B了呢。</p>
+<p>复杂系统告诉我们没有唯一正确的社会交互模型。假设我们能详细掌握交互模式,并且假定它是不变的(原子级的行动者之间的社会交互不变),而且这个世界严格意义上服从决定论,我们也得不到一个能预测结果的社会理论。可以用来宣称不可避免的「历史的进程」的实证主义或自然主义的方法是不存在的。它在计算上和方法论上都是不靠谱的。</p>
-<p>圣母X们看似跟观世音菩萨一样心怀慈悲兼济天下,但实际上他们内心充满了傲慢与偏见。这些人就像是瑞典环保少女一样,要求全世界都不用化石燃料,然而根本不关心,如果那些非洲国家的人民也想过上瑞典人一样的好日子呢?至于非洲穷,反正和我环保少女没关系,非洲再穷也穷不到我头上,那是非洲政府该管的事,我只要cosplay圣母自己爽就行了。他们有一套象牙塔上的价值观,他们似乎没有能力认识到这个世界的客观条件是多样的。他们不仅像圣母一样“博爱”,而且还傲慢的认为自己和圣母一样全知全能。在他们眼里,表面上的情况不符合自己的价值判断,他们就要大肆批评一番。他们的逻辑链是这样的:非洲是不是在大量使用化石能源?是;化石能源是不是不环保?是;用化石能源是不是在破坏环境?是;破坏环境是不是错的?是;所以,非洲用化石能源是错的,是要被谴责的。什么?你说非洲是因为穷,用不起可再生能源?对不起那和我没关系,我是全知全能的圣母,我看不到那一层,所以那一层就不存在。</p>
+<p>那么,在运用于人类社会与革命性变化的思考方面,复杂系统理论能够告诉我们什么呢?我们从自然科学中经验研究的领域以及历史信息中知道,根本性的范式变化实际上是很自然的,即便它们几乎无法预测。社会秩序的革命在历史上一再发生。</p>
-<p>圣母X们十分傲慢地默认自己一定是最善良、最正确的,他们把偏见扔到了自认为的“坏人”身上。D这种圣母X居然还替别人原谅人,来“慷他人之慨”,可谓是业务层面极广。这种人就是郭德纲说的:“远离不明白任何情况就劝你大度的人,因为雷劈他的时候会连累到你。”对于这种圣人,只需要对他说一句敲里吗,等他愤怒了之后再说请你大度。</p>
+<p>在真正全新的社会秩序的出现中,有几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就那些创生性的产生这些变化的事件而言,它们通过旧秩序日益混乱或衰败的过程发生。这通常包括向旧体制中注入巨量的能量。当这些能量事件消散时,新的秩序便逐渐强化。</p>
-<p>而且他们之所以是圣母X而不是真圣母,是因为他们往往在到处撒播自己爱心的时候,把自己造成的后果甩给别人承担。刚才已经提到,D邀请B回来荣登宝座,是因为如果B再弄出什么问题,D是不承担这个责任的,责任还是要A来担,出了什么事还是A给他们擦屁股,D不用付出什么后果还能免费当好人,何乐而不为呢。瑞典环保少女也一样,环保的好话她说了,至于环保的代价,反正是发展中国家的人民承担。</p>
+<p>对称性破坏(symmetry-breaking)是一个常见的系统性行为,它在范式变化的语境下尤为有趣。当一个系统因为一个微小的局部偏离而走向了两个可能中较低的那一个时,对称性破坏便发生了。对于外部观察者来说,集合行为的选择可能显得很任意。事实上,它源于系统行为中的微小内部波动。</p>
-<p>圣母X们不仅会伤害到受他们偏见的人,在共产主义革命事业中,这种人会对革命队伍造成极大的害处。</p>
+<p>无治共产主义,在复杂系统的语境下,是一个对涌现行为以及个体行为的描述。它要求整体性上的共产主义,社群之间的互助,以及依照面对的问题的规模采取合作的、集体的决策及解决措施。同时,它要求直至个体水平的层级和强制权力的消灭。在复杂系统的框架中,无治共产主义实际上似乎有很好的生存机会。它将无层级的网络模型作为人类组织的出发点。这意味着在理论上,它具有呈现复杂涌现行为的能力。</p>
-<p>博古在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一度要自杀,很可怜吧?但是也没见同志们让博古继续回到领导位置、继续执行他的路线;但是圣母X们不一样,他们会为了“安慰”那些人,甚至不惜坚持那些人的错误路线:“你看看他多可怜啊,还是让他回到原来的领导位置上安慰安慰他吧?”他们秉持着自己内心的道德与慈悲,拯救了博古的好心情,虽然不过会牺牲了上千红军战士和革命前途。</p>
+<p>此外,革命组织的作用可以被视为保持革命的自由意志主义的关键。在革命的情况中,微小波动可以产生不合比例的巨大影响。新社会的核心将存在于那些有着适合于运动的组织的倾向当中。因此,至关重要的是,组织倾向必须要有结构上的完整性,以及对于交互动因的可复制的知识,后者对于将广泛的运动成型为自由共产主义是不可少的。</p>
-<p>幸运的是,现实中的布尔什维克式组织里一般不会出现圣母X一类人。首先,这些政党是由马克思主义思想武装起来的,里面的领导层是真的认真学习、研究过马克思主义的,这与左圈的情况不同,左圈大部分都是自封的“马克思主义者”。所以,党内虽然有分歧,但是大家有类似相近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以及统一的共同目标,不像是左圈内小资产阶级五花八门的奇葩价值观,以及还有很大一部分人来左圈是为了弥补他们在现实中缺失的价值的,他们是来当教皇的,而不是来干事的。</p>
+<p>在战术层面上,用复杂系统思维进行分析解答很多问题,但也留下很多问题。从这个角度看,许多涌现行为事先没有办法计算,只能用经验研究或者是更弱的找历史类比的方法决定。我们仍然面对着困难的问题。我们必须找到其战术最利于阶级斗争升级的解决方案。此外,我们必须找到最利于拓展、复制的内部结构,以便它们在革命时刻中出现的高度敏感期的实施。</p>
-<p>其次,这些政党是现实中的组织,它们从诞生开始就要经历各种各样的考验,而且都是那种生死考验。而敌人则不会因为你可怜就可怜你,也不会因为看见圣母X们品德如此“高尚”就敬畏他们而不砸他们铁拳。而圣母X们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而造成的路线问题、组织问题,则会给革命造成极大的损失,圣母X和含着他们乳头的巨婴们也会因为这样的错误和损失被排挤出去。但在左圈中,我在《建群即建党》一章分析了左圈的那些学社是无法脱离网络的虚拟性的,所以也没有这样那样的现实困难来考验组织,而且因为左群成本过低,即便是圣母X和巨婴们造成了什么损失,也可以忽略不计,也就显得他们没什么大错了。</p>
+<p><img src="https://i.imgur.com/KeQdWj6.png" alt="image03" /></p> Gavin Mendel-Gleeson 将人类社会作为复杂系统进行分析,能为我们提供对于历史进程以及资本主义的强项与弱点的新的见解。 动物之间的互助 1890-09-30T10:56:15+06:55 1890-09-30T10:56:15+06:55 https://agorahub.github.io/pen0/heros/PeterKropotkin-a1_r-mutual-aid-among-animals <p><code class="highlighter-rouge">生存竞争 互助 自然法则和逐步进化的主要因素 无脊椎动物 蚂蚁和蜜蜂 鸟类 猎食和捕鱼的结合 合群性 小鸟之间的互相保护 鹤和鹦鹉</code></p>
-<p>最重要的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内有一个原则,那就是要批评和自我批评,即面对、接受自己被(不管是自己还是别人)指出的错误,这就意味着巨婴们是无处藏身的。即便是像博古,他在给苏区造成了重大损失后,也会认识到这是自己的错误,至于具体是什么样的错误那是另一回事;但左圈巨婴们是不一样的,即便是他们造成的损失摆在他们脸上,他们也不会承认这是自己的问题,所以他们就会哭闹、装可怜,此时就会有一群冒着金光的圣母X们跑上来把他们抱在怀里哄。但是已经造成的损失谁来承担呢?已经形成的错误怎么去纠正、谁负责去纠正呢?圣母X们从来不会去想这个问题。</p>
+<!--more-->
+<p>生存竞争这个概念是由达尔文和华莱士作为进化的一个要素介绍到科学中来的,它使我们可以把范围极其广泛的现象包括在一个单独的概念里,这个概念很快就成为我们在哲学、生物学和社会学方面的思考的真实基础。大量的各种各样的事实:生物的机能和构造的适应它们的环境,生理和构造的进化,智力发达甚至精神发展本身,我们以前常常用许多不同理由来解释的,都由达尔文归纳在一个总的概念里。我们把它们理解为连续的努力——对不利环境的一种斗争——以求个体、种族、物种和社会的这样一种发展,那就是务期达到生命的最大程度的充实、丰富多彩和热烈。也许在开始的时候达尔文本人并未充分意识到这个因素的普遍性,因为他最初只是借它来解释一系列有关起初种的个体变异的累积的事实。但是,他预见到他介绍到科学中来的这个词,如果只按它的狭义——各个个体之间完全为争取生活资料而进行的竞争——来使用,就会失去它的哲学的和原有的真实意义。所以,他在他那部不朽的著作一开头就坚持主张“这个词当作广义的和比喻的意义来用的,其意义包含着这一生物对另一生物的依存关系,而且,更重要的,也包含着个体生命的保持,以及它们能否成功地遗留后代”。</p>
-<p>在现实中,大浪淘沙的革命必然第一个把圣母X们淘走。就像果酱抹在面包上是美食,抹在衣服上是污渍,圣母X们泛滥的同情心在平常生活中用在流浪猫身上是善良,要是用来指挥革命,那就是罪大恶极了。</p>
+<p>他本人虽然为了特殊目的而主要按照狭义来使用这个词,但他却提醒他的信徒不要犯(他本人好像曾经犯过一次)高估它的狭义的错误。在《人类的起源》这本书中,他用了几页篇幅有力地举出了这个词应有的广义的例证。他指出,在无数的动物社会中,各个个体之间争取生活资料的竞争是怎样消失的,竞争是怎样由合作来代替的,并且指出这种代替的结果怎样发展了保证物种获得最好的生存条件的智力和良知。他暗示在这些事例中,最适于生存的不是那些在体力上最强的,也不是那些最狡猾的,而是那些学会为了群体的福利无论强者或弱者都联合起来互相援助的动物。他写道:“拥有数量最多的最富有同情心的成员的社会,将最为昌盛,并且繁育最多的子孙”(第二版第163页)。从个体和整体之间的竞争这个狭隘的马尔萨斯观点中产生出来的词,在一个了解大自然的头脑中便这样地失去了它的狭窄的意义。</p>
-<p>当然了,能把圣母X推上领导位置的组织估计也早就从内部烂掉了。</p>
+<p>不幸,这些本可成为最有成效的研究的基础的论点,却被为了说明真实的生存竞争的后果而收集的大量事例所遮掩了。此外,达尔文从未试图更仔细地研究一下动物世界中的生存竞争所表现的这两方面的相对重要性,也从未写出他原拟写作的论述过分繁殖的自然遏制的书,虽然这本书本来可以作为估计个体竞争的真实意义的严格标准。不仅这样,就在刚才所说的那些篇幅里,在反驳狭隘的马尔萨斯的竞争观念的材料中,也再次出现了旧的马尔萨斯的色彩,那就是,达尔文所说的在我们的文明社会中保存“智力和体力方面的弱者”的所谓不便(第5章)。似乎千千万万的体弱多病的诗人、科学家、发明家和改革家,以及千千万万的所谓“愚人”和“迟钝的热心家”,不是达尔文本人在《人类的起源》那几章中所强调的人类在生存竞争中当作知音和精神武器使用的最宝贵武器。</p>
-<h4 id="左圈和事佬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左圈和事佬:多一事不如少一事</h4>
+<p>达尔文的学说的遭遇,和其他一切多少涉及人类关系的学说的遭遇相同。他的信徒本仅没有按照他的暗示把这一学说加以发展,反而使它更加狭隘了。当赫伯特·斯宾塞试图从独立的、但又与之密切相关的论点出发,把探讨的范围(特别是在《伦理学材料》第三版的附录中)扩大到“谁是最适者?”这个重大问题时,达尔文的无数信徒已经把生存竞争的概念缩小到最狭隘的范围了。他们甚至变得把动物世界看成是在半饥饿的个体间进行着永久的斗争,并彼此想喝取对方血液的世界。他们使现代著作中充满了“战败者遭殃”的呐喊,好像它是现代生物学的最终结论似的。他们把争夺个体利益的“无情”斗争提高为人类也必须服从的一项生物学原则,认为在以互相歼灭为基础的世界中,不这样作便有复灭的危险。除了仅仅从庸俗的学者那里学到一点自然科学词句的经济学家以外,我们必须承认,即使达尔文观点的最有权威的解释者,也在竭力保持这些谬误的见解。赫胥黎无疑是公认的最有资格的进化论的解释者,事实上如果我们以他为例,我们岂不是听见他在《生存竞争和它对人类的意义》这篇文章中教导我们说:</p>
<blockquote>
- <p>大过节的、多大点事、都是亲戚、别太计较、还是孩子、那么努力、看我面子、都不容易、朋友一场、算了算了、换位思考、为了你好、人都死了、吃亏是福、将心比心、没有恶意、开玩笑的、才刚毕业、怀都怀了、习惯就好、他喝多了、毕竟长辈、退一步讲、都在酒里、曾经爱过、互相理解、婚都结了、还能咋地、他说话直、都打工的、想开一点、都能过去、维护团结、都是同志——中国社交常用语录</p>
+ <p>“从伦理学家的观点来看,动物世界大概是和格斗士的表演一样。每个生物都受到相当好的对待,被安排去战斗,于是最强的、最敏捷的和最狡猾的便能活下去再战斗一天。观众用不着因为角斗场上没有饶它们的命而表示不满。”</p>
</blockquote>
-<p>1929年的2月10号,让红军历史上最接近灭亡的大柏地之战开始,但是就在大柏地之战前三天的2月7号,上海中央写了一封信,信中的内容十分悲观,大意是要求红四军全部散入农村中去,不要集中在一起,而毛泽东和朱德也应就此分开,隐匿目标,以减少敌人的关注。</p>
-
-<p>本来不是什么大事,但是带信来的刘安恭却是个走王明路线的人,而且背景甚硬,苏区决定给刘安恭安排个军委的职务,这下可不得了,包括朱德在内的大多数支持了刘安恭的军事路线,毛的前委反而被架空了。即便后来没设立军委,毛也很失落,他决定辞去前委书记的职务。会议重新选举了前委书记,决定由陈毅暂时作为代理书记管理红四军。</p>
-
-<p>但是毛泽东并不想离开红四军,于是会议之后,他又私下里找到陈毅,希望陈毅在下一次会议上,多肯定一下他的意见,支持一下他的看法。但是下一次会议上,出乎毛泽东的意料,陈毅来了个调和主义。把刘安恭、朱德、毛泽东各自表扬一番,又把他们各自打了五十大板,批评一番。这一来,把所有人都给整懵了,毛泽东更是气不打一处来。毛泽东本来就很讨厌这种调和主义、和稀泥的态度,只想求得党内的一片祥和安好,却不作原则上的定性。于是毛泽东一拍桌子,实名反对所有人的意见。最后,在选举前委书记时,毛泽东便没有再当选,而是陈毅当选了前委书记。这次会议就是红四军的“七大”。</p>
-
-<p>但很快,刘安恭在冒进进攻大城市的途中牺牲了。中央也认识到毛路线的正确性,并写了“九月来信”托陈毅给毛带去,但是毛泽东此时还有点赌气,写了一封回信,表达了他对陈毅的不满:“我平生紧密考察事情,严正督促工作,这是‘陈毅主义’的眼中钉,陈毅要我做八面美人、四方讨好,我办不到,我不能够随便回去,这个路线问题不解决,我就不能回去。”</p>
-
-<p>陈毅主义本是一个毛用来调侃陈毅发明的词,实际上并没有该种主义。“陈毅主义”实际上指的就是在团体中,出现路线矛盾时,不去分析、解决矛盾,探索正确的路线,反而为了一个表面上的团结,把出现矛盾的两派“各自表扬一番,在各打五十大板”,和一手稀泥,实际上没有任何益处。</p>
-
-<p>在左圈中,这样的人还真不少。左圈中有人总喜欢打着团结的旗号行和事佬之事。</p>
-
-<p>这些和事佬们总是喜欢把毛主席在1942年提出的整风原则“团结-批评-团结”奉为圭臬,甚至都用成了到处批判别人的教条大棒,只要他们看不顺眼的就按一个“破坏团结”的帽子。关于延安整风和“团结-批评-团结”的来源和应用,我在《进群即同志-当“团结-批评-团结”成为教条》一篇已经详细介绍过,此篇不再赘述。这里我们主要分析左圈和事佬们的行为动机和其造成的后果。</p>
-
-<p>和事佬们不了解的是,“团结-批评-团结”中的第一个团结和第二个团结是不一样的,第一个团结指的是(在延安整风中)不整人只整主义,要保证党不会分裂;第二个团结则指的是(在延安整风后)全党对路线形成统一的、正确的认识,达到更高的团结。而没有第二步的批评,就没法达到第二个更高的团结,因为没有正确的批评,组织就无法对路线和过去的错误形成统一、正确的认识,最终只能止步于第一个团结——那种靠“八面美人、四方讨好”维持的表面上的团结。</p>
-
-<p>因此,和事佬们只“团结”不批评,或者批评不到位,那都是假团结,是破坏团结。出现路线分歧是很正常的事,在网络左群中,因为没有实践活动来对理论进行检验,路线分歧则更为常见了。这时候,如果一味地维护表面上的团结,事实上只会助长这种分裂。因为分歧往往意味着问题的出现,就好像是墙上有了裂缝,如果不去找到裂缝的原因、把裂缝补上,再加固墙体,而只是简单地在面上抹一层墙灰把裂缝盖住,那么这条裂缝早晚会撕开整个墙体。这事实上也是许多网络左群“短寿”的主要原因之一。</p>
-
-<p>和“陈毅主义”不一样的是,陈毅是详细了解红军中两派的争执的,而左圈中许多和事佬是根本不了解实际情况就跑来和稀泥来了。因为很多情况下,争执双方的实际情况只有争执双方完全承担、完全清楚。和事佬这种人根本上就是否定实事求是的存在。这些和事佬可以说是100%都是在臆想事件经过,然后得出唯心结论,然后找容易说话的一方去“劝说”的。也就是说:往往是要求损失方去学会容忍。和事佬看似高情商,但他们不知道很多矛盾是必须用冲突来解决的,他看不到矛盾不处理继续下去的后果。</p>
-
-<p>网络局限性是和事佬心态生存的基础。我在《建群及建党》一章已经分析了网络的虚拟性和网群成员的现实性之间的冲突,这让网群成员和网群本身的联系下降到几乎没有,也就意味着,不管网群接下来发展如何、出现什么问题,实际上和这些和事佬没有任何的关系,也对他们的现实生活产生不了任何影响。和事佬们的思路其实很简单,既然网群中产生冲突的双方不管哪一方最终胜利,他们都不会受到影响,那为什么不去当个“老好人”呢?</p>
-
-<p>和事佬的心态,某种程度上也有着一种傲慢。因为这个世界上,大多数人对自己的认识,对客观世界的认识,都是很浅薄的。大部分和事佬看不到矛盾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就像当时的陈毅,没有看到毛和刘安恭冲突的背后是“农村群众路线”和“王明路线”的冲突,我甚至有理由怀疑陈毅当时以为这只是两个人带兵方式的不同;所以他在没有搞清客观情况的前提下,就凭自己的主观思想做出了判断,他没有看到刘安恭路线对红军将要造成的毁灭性后果,所以才有了会议上“各打五十大板”的荒唐一幕。</p>
-
-<p>但好的是,“陈毅主义”在红军历史上是极少见的,这是因为红军自诞生之初就不断地面临敌人的考验,这就像在钢丝上走路,一点错误都是要付出惨重的代价的,而这代价就是红军战士和根据地百姓的生命,这未免过于昂贵了。所以大家在经历过几次斗争就能认识到和事佬行为是要不得的,有矛盾就必须要解决,哪怕是以严重冲突的方式。战乱年代,任何政策和路线的好坏,对错,都能在很快的时间内得到验证。大家虽然不能从理论上理解,但是却能从现实中觉醒。</p>
-
-<p>而网络不具备这样的条件,网络左群出现路线错误,最严重的代价不过是学社解散,这个代价简直微乎其微,我再拉两个人建个群就可以弄起来一个新的学社。所以,网群中的矛盾解决的成本事实上要比不解决的代价还要大,正是这点,才给了和事佬们表演的舞台。</p>
-
-<h3 id="浅论网左的统一战线">浅论网左的统一战线</h3>
-
-<p>统一战线无非就是“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团结一切可团结的力量。这是一种自古就有的战略战术,春秋战国时期的合纵连横就是统一战线的一种绝妙运用。但统一战线不是教条,这是一个很空泛的词语,在不同的情况下,团结谁、打击谁应当视情况而作出相应的变化,否则就会犯左倾或右倾错误。在今天的左圈中,网左们也同样面对着这样的问题,我在此章中对我观察到的其中两个现象进行批判和思考,并没有对网左的统一战线作全面的分析,所以是“浅论”。</p>
-
-<h4 id="论中间派">论中间派</h4>
+<p>其次,在这篇文章的较后部分,他岂不是告诉我们说,在原始人中间也如同动物之间的情况一样:</p>
<blockquote>
- <p>中产阶级主要是指民族资产阶级,他们对于中国革命具有矛盾的态度:他们在受外资打击、军阀压迫感觉痛苦时,需要革命,赞成反帝国主义反军阀的革命运动;但是当着革命在国内有本国无产阶级的勇猛参加,在国外有国际无产阶级的积极援助,对于其欲达到大资产阶级地位的阶级的发展感觉到威胁时,他们又怀疑革命。——《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毛泽东</p>
+ <p>“最弱的和最愚钝的要失败,而那些最顽强和最狡猾的,在其他方面并不是最好、只是最能适应他们的环境的便生存下去。人生是一场连续不断的自由混战,除了有限的和暂时的家庭关系以外,霍布斯所说的个体与整体的斗争是生存的正常状态。”</p>
</blockquote>
-<p>上面这段论述虽然描述的是民国的民族资产阶级,但是对中间派的特点的描述在今天依然值得借鉴。我认为其实“中间派”是一个很不准确的词,应该叫做“摇摆派”,因为“中间派”从来没有保持过真正的中立,他们时而偏向一边,时而偏向另一边,从没保持在正中间过。</p>
-
-<p>所以说其实没有真正的中间派。当你邀请那些“中间派”们参与革命运动(即便是在网络上),他们便想:“晶哥那么厉害,网左组织得这么烂,必定是办不起来的。”总是说:“等等再看看!”,但是他们因为自身也受着体制的压迫,并不总是和特色站在一边,所以他们看网左骂特色骂得凶狠的时候,或者看特色又变得更烂了的新闻的时候,也要附和着骂上两句。</p>
+<p>对自然界的这种看法究竟能够得到事实的几分支持,从这里提供读者的关于动物世界和原始人的论证中便可以看到。但我们不妨立刻指出:赫胥黎对自然的观点,作为科学的推论来说,也和相反的卢梭的观点一样,是很难成立的,卢梭在自然中只看到被人类的出现所摧毁的爱、和平与和谐。事实上,只要一走进森林,对任何动物社会观察一下,甚至对任何一本论述动物生活的严肃著作(多尔比尼的、奥社邦的或勒瓦兰的,不拘哪一个的著作都行)细读一下,便不能不使博物学家思考到合群生活在动物生活中所起的作用,使他们不至于把大自然只看作是一个屠杀之场,同样,他们也可以免于在大自然中只看到和谐与和平。卢梭所犯的错误是他完全不想到嘴和爪的恶斗,而赫胥黎则犯了相反的错误,但不论是卢梭的乐观论还是赫胥黎的悲观论,都不能看作是对自然界的公正无偏的解释。</p>
-<p>对于中间派,有的可以团结,有的不行,有的在特定情况下才能团结,不可一概而论。这是因为不管中间派怎么摇摆,他们总归是要更多地往特定的一方摇的。比如一些高级写字楼公司的白领,他们虽然有时受了上司的气,也在办公室外骂两句,但是他们的待遇高、工作稳定,不用吃了这顿愁下顿,也不必顶着烈日干重活还担心工资拖欠,所以叫他们去造老板的反的时候,他们就要想想这个月工资还没拿到手,说:“你们先去,我等等就来!”,他们是中产阶层的右翼。再比如内卷大省的学生,他们虽然不用担心衣食,并且很多都想通过高考当人上人,但每日非人般的虐待榨干了他们的精气神,还要饱受来自学校和家长的批斗,长期睡不好、吃不好,人人心里都憋着火气,全凭“好大学就是好人生”这根胡萝卜吊在前面往前走,若是在他们面前戳破了高考神话、叫他们造学校的反,他们便会成为最激进的分子,他们是小知识分子中的左翼。</p>
+<p>只要我们对动物观察一下——不光是在实验室和博物馆中,而且在森林和草地,在草原和群山中——我们立刻就会发现,虽然在各种动物(特别是在各纲动物)之间进行着极多的斗争和残杀,但在同种的,或至少是在同一个群的动物之间,也同时存在着同样多的(甚至还要更多)的互相维护、互相帮助和互相防御。合群如同互争一样,也是一项自然法则。当然,要从数字上估计所有这两类事实的相对重要性,那怕是很粗略地估计,也是难事。但是,如果我们用一个间接的试探,问一问大自然:“谁是最适者:是那些彼此不断斗争的呢,还是那些互相帮助的?”那么我们立刻就会发现,那些获得互助习惯的动物无疑是最适者。它们有更多的生存机会,在它们各自所属的纲中,它们的智力和体力达到最高的发展水平。如果把这些可以用来支持这一观点的无数事实考虑在内,我们就可以十分有把握地说,互助也和互争一样,是一项动物生活的法则,但是,作为进化的一个因素来说,它也许更加重要得多,因为它促进了这些保证了种的维持和进一步发达以及用最少的精力来保证个体的生活的最大幸福和享受的习惯和特性的发展。</p>
-<p>左圈中有些人喜欢把具有非马列毛的左派立场的中间派统称为“安托西修”,并把他们看作是马列毛主义的对立面。事实上,这四者情况各不相同,把这四者统一“打倒”或怎么处理是犯了主观主义错误。</p>
+<p>就我所知,在达尔文学说的科学界信徒当中,第一个把互助充分理解为一条自然法则和进化的主要因素的,是著名的俄国动物学家,圣彼得堡大学故院长凯士勒教授。他在逝世前几个月,即1880年1月,在俄国博物学家会议上发表的一篇演说中阐明了他的思想;但是,像许多只用俄文出版的著作一样,这篇出色的演说几乎完全不为世人所知道。</p>
-<p>安那其主义者,又称无政府主义者,它在当代中国的主要信奉者还是以小知识分子为主。他们痛恨被别人管着,要求绝对的自由。他们中的许多人还十分羡慕他们所认为的“古时候”那种田园牧歌、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模式。他们不喜欢布尔什维克式的政党组织在他们头上“发号施令”,但是他们更不喜欢资产阶级老爷们把他们当奴才使唤,所以在革命低潮、反动力量十分强大时,我们应当团结他们,与他们搞内斗、整天互骂是不可取的、浪费时间的。</p>
-
-<p>托洛茨基主义者,或者叫托派,据我目前了解托派并没有什么中心思想,他们可能就是“托洛茨基的支持者”,大部分时候是以“斯派”、“毛派”的反对者的面目出现的。据我个人了解,他们主要是对斯大林式的集权体制极为厌恶,并且对托洛茨基的“世界革命”有种切格瓦拉式的浪漫憧憬。在中国,托派也主要以小知识分子为主,他们几乎反对关于斯和毛的一切,但也同样对特色的统治有极大的厌恶,我们应该团结他们,在夺取政权前我们与他们几乎没什么矛盾,“斯派”们不要整天浪费时间和他们在网上斗嘴。</p>
-
-<p>西方马克思主义者。事实上在中国几乎没有真正的西马。因为中国政府对学术界的高度渗透和监控,中国大学里的西马学者至于有多少是真马、有多少是“指鹿为马”,这个大家基本上都有自己的判断。对于那些“西鹿”当然是要警惕,事实上可以把他们理解为“修”。在左圈中的西马大部分都是自封的,并且常常和自封的“苏马”(事实上我至今不知道苏马是什么)们见面就掐。左圈中的西马和那些欧洲的大学教授不一样,“西马”对于他们来说更多地像是一种身份认同,而不是学术研究方向。他们中的大部分人都有一个特点,那就是特别爱用哲学术语,不管他们本人是否理解这些术语,这事实上是一种很幼稚的行为,我在《进群即同志-天山上下来的王明》一篇中就批判过这种行为。除了这个特点外,据我个人观察,剩下的左圈西马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根本不懂、也没怎么学习过、学习过也不怎么理解的“装逼西马”,据我个人观察,这类人主要以初高中生为主,他们是“喜马拉雅山上下来的王明”,你一见他们便能立刻察觉一种高高在上的气息扑面而来。他们是拿哲学术语当成了一种装逼的工具,这种人不用多理会,事实上他们还处在一种过家家的幼稚阶段,思想还没成型,是否要团结他们还很难下定论,即便是团结了也不一定会起正面效果,只要保证不把他们推到敌人那边去就行,也可以试着引导他们一些。另一种则是自己学习过、能理解部分的“辩经西马”,这种人以大学生为主,而且不少人的家庭都是中产往上,甚至有资本家家庭的。听名字就知道,他们的特点就是喜欢在网络上辩经,这几乎是他们在网上唯一的活动。据我个人观察,他们中的很大一部分对谈论政治经济学和社会学有种偏执的排斥,似乎哲学和政治经济学/社会学是水火不容的,我见过最激进的一个还喊出过“只要你了解了德国哲学史,你就是马克思主义者了”这种口号。这一类人对自己的学术派别也有种偏执,且不说他们和所谓的“苏马”打得你死我活,他们中的很大一部分在和别人辩经时,别人的观点和他们从自己支持的那一派的书本上学到的经文有一点偏差,他们就会感到“被冒犯”,于是辩经就无穷无尽了。对于这一类人,我在《建群即建党-网络左群最好的归宿》一篇中引用过这么一段话:</p>
+<p>“作为一个多年的动物学家”,他认为他有责任反对滥用这个取自动物学的词——生存竞争,或者,至少应该反对高估它的重要性。他说,动物学和那些研究人类的科学不断地坚持它们所谓的生存竞争的无情法则。但是它们忽略了还存在有另外一条可以叫做互助的法则,这个法则,至少对动物说来,是远比前一个法则更重要得多。他指出,遗传后代的需要必然会使动物集聚在一块儿,并且,“个体愈是集聚,它们彼此之间就愈加互相支援,物种就有更大的生存机会,并且更加促进它们智力的发达”。“每一个纲的动物,”他继续说道,“特别是较高级的动物,都实行互助。”他从埋尸虫的生活以及鸟类和一些哺乳动物的合群生活中举出一些例子来说明他的见解。在一篇简短的开幕词中所举的例子当然是有限的,但主要之点都已说得很清楚;在谈完互助在人类进化中所起的更为突出的作用以后,凯士勒教授作了如下的结论:</p>
<blockquote>
- <p>一些读过几本经典著作的网络上的马列毛主义学者类的知识分子,他们并不愿意投入到工人运动中去,并不愿意和工人阶级融为一体,整天泡在网上,忙碌于网络上看谁辩得过谁,而不看这些争辩是否有助于提高人民群众的革命性,因而他们最多所能起到的作用就是工人运动催化剂的作用,这些人是无产阶级的落后分子。</p>
+ <p>“很明显,我不是否认生存竞争,但是我认为动物世界的逐步发展,特别是人类的发展,受惠于互助之处远过于互争……一切生物都有两个基本需要:营养的需要和使物种繁殖的需要。前者使它们互相竞争和残杀,而保存物种的需要则使它们彼此接近,互相帮助。但是我倾向于认为在生物界的进化中——在生物的逐步后天变异中——个体之间的互助远比它们的互争所起的作用要大得多。”</p>
</blockquote>
-<p>这段话就很好地描述了“辩经西马”。他们在网络上每日与人辩经,倒也是促进了他们和别人理论水平和交流技巧的进步,但对于无产阶级运动整体而言基本上什么也没做,他们更像是沉迷于自己的小世界中,待在象牙塔上迟迟不肯下来,如果放到实践中很容易闹出纸上谈兵的囧事。我个人认为他们是中间派里偏右的。他们要团结吗?还是要的,但需要一定的技巧和原则,这一类人不应该进入最核心的领导层,他们可以参与理论工作,但不应该去指导实践。</p>
-
-<p>修正主义者,在欧美语境下也可以是社会民主主义(和其衍生的主义)者。但在中国,由于没有多党选举的制度,社会民主主义在中国几乎不(以社会实体)存在,而“修正主义”在中国的左圈语境下,更多指的是保皇派、改良派一类。这一类人以已经工作了的成年人和初高中及以下的学生为最多。对于成年人保皇派,基本上没有团结他们的必要,因为他们选择保皇那必然是有切身利益相关,也许他们就正在受体制的恩惠,只是有些许不满希望变得“更好”,我们可以在革命高潮时团结他们来“痛打落水狗”,但在革命低潮时团结他们的话,很难保证他们不会反过来捅你一刀,因为一般来讲,保皇派在皇帝被砍头前是不会放弃保他的,而且这种保皇派极有可能变质成右派,魏玛德国的艾伯特政府就是个例子。对于学生保皇派,除去个别特别固执的,他们大部分都是因为学校和社会的宣传对特色依然抱有幻想,以及对马克思主义和历史的不了解让他们没法去全面、客观地分析社会现状,事实上绝大多数的学生网左都是从保皇派过来的,我本人之前也当过一段时间保皇派。所以说,对于学生保皇派是一定要团结的,而且要对他们进行引导和教育,争取把他们从中间派拉到无产阶级革命派这边,把他们当敌人打击是绝对错误的。</p>
-
-<p>统一战线不是说你敞开胸怀让谁都进来,而是有原则和方法的。要明确的一点是,中间派决不可进入核心组织,这实际上是很多网络左群忽视的一点。中间派因为其立场和思维方式的问题,他们可以和我们团结在同一战线,但绝不可以参与到我方组织的内部建设中,更不能指挥我们的行动。你比如说,这个中间派有自己自成一体的哲学思路和立场,他可能就会在一些组织政策上按自己的理想形式来,而不是依据客观实际情况而定。如果把这些中间派对我们组织的参与度比作一个同心圆,我们的组织是最内一圈,那么往外挨着的一圈应该是学生保皇派,然后是安、托、西,然后最外面是修。</p>
-
-<p>统一战线的形式多种多样,具体是像第一次国共合作那样互相参与进对方组织、互相学习,还是像第二次国共合作那样各自独立互不统属,只是打击共同的敌人站在一起,这需要领导者视具体情况、作出最合适的判断。</p>
-
-<h4 id="论血统论">论“血统论”</h4>
-
-<p>1966年7月29日,北京航空学院附属中学出现一幅对联:“老子英雄儿好汉,老子反动儿混蛋”,横批是:“基本如此”,公开喊出了以血统划分好人坏人的口号。</p>
-
-<p>8月12日,已故前中国最高检察院副检察长谭政文的儿子,北京工业大学三系文革小组组长谭力夫和刘京联合写了一张题为《从对联谈起》的大字报,提出要把“老子英雄儿好汉,老子反动儿混蛋”作为党的阶级路线来实行。8月20日,谭力夫在一次辩论这副对联的大会上大肆鼓吹这种观点,使他在全国扬名。</p>
-
-<p>这副对联、谭力夫的讲话、以及他和刘京的大字报在中国掀起一股公开讲究家庭出身的风气。以高干子弟为首的学生红卫兵自称“红五类”,即来自革命干部、革命烈士、革命军人、工人和农民家庭。他们的对立面就是“黑五类”,即地主、富农、反革命分子、坏份子和右派分子及其子女。谭力夫又加上资本家和走资派,变成“黑七类”。当时,“黑五类”的子女被称为“狗崽子”,不准戴毛泽东的像章,不准唱毛泽东的语录歌,也不准参加红卫兵。</p>
-
-<p>不过指出这里荒唐的遇罗克却在那个年代付出了生命的代价。“文革”爆发后,遇罗克与几个同仁自办发行《中学文革报》,他在该报上连续发表了以《出身论》为代表的多篇争取自由和人权的檄文,并风靡海内外。</p>
-
-<p>《出身论》是遇罗克在文化大革命时期的一部作品。该书从唯物主义的角度批判了当时社会上广泛流传并造成严重不良影响的血统论。作者遇罗克在1966年发表文章反对姚文元批判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1970年3月5日,在北京工人体育场里,在排山倒海的“打倒”声中,27岁的遇罗克被宣判死刑,并立即执行。</p>
-
-<p>血统论是荒唐的这一点事实上非常正确,我们都知道思想和立场是没法靠基因遗传的。家长是资本家,孩子就一定也是资本家,这种思想实际上是唯心主义的,它没有坚实的唯物主义逻辑来支撑。事实上,血统论就是当权的老红卫兵(红五类子女)为了维护自己的特权地位而弄出来压迫当时已经是受压迫阶层的“黑五类”子女的。</p>
-
-<p>但是在今天的左圈出现的“反血统论”思潮的思路正确,但某种程度上形成了教条。当今社会的现实情况和文革时期不一样。许多人根本没搞懂血统论出现的机制和条件,凭自己臆想理解,搞出许多本本主义。</p>
-
-<p>遇罗克同志就说得很好:“它(对联)的错误在于:认为家庭影响超过了社会影响,看不到社会影响的决定性作用……实践恰好得出完全相反的结论:社会影响远远超过了家庭影响,家庭影响服从社会影响。”也就是说,在当时血统论不成立的最主要条件,就是当时的中国是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决定了其社会上的无产阶级的思想占社会主流,并无时无刻地影响社会上的每一个公民。</p>
+<p>上述观点的正确性,最最感动了大多数出席会议的俄国动物学家;希斐尔卓失——他的著作在鸟类学家和地理学家当中是很有名的——支持这些观点,并且还另举了一些例子来阐发这些观点。他说,有几种隼具有“一种适宜于抢掠的几乎理想的构造”,然而它们在退化,可是其他几种实行互助的隼却很昌盛。“另一方面,以一种合群的禽类鸭子为例吧,”他说,“一般说来,鸭子的机体不发达,但它们实行互助,从它们不计其数的变种和种类来看,可以说它们差不多是遍布于全世界。”</p>
-<p>但是在今天的中国,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早已被摧毁,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已经占主流了。在中国这样的一个官僚资本主义国家,其社会上的主流思想一定是资产阶级的思想,并从出生开始就无时无刻地影响社会上的每一个公民。现在私有制早已卷土重来,“子承父业”的社会基础是有的,这与当年公有制经济占绝对主导的社会不同。</p>
+<p>俄国动物学家的立即接受了凯士勒的观点,好像是很自然的,因为他们几乎每一个人都曾经有机会在亚洲北部和俄国东部无人居住的广大地区研究过动物界;凡是研究过类似的地区的人,是不可能不得出相同的结论的。我想起自己在和我的朋友,那多才的动物学家波利亚可夫一起在维蒂蒙地区考察时,西伯利亚的动物界所给我的印象。当时我们两个人对《物种起源》的印象还很新,可是我们要寻找同种动物之间的激烈竞争却一无所获。这种竞争在我们阅读达尔文的著作时,即使想到了第3章(第71页)的论点,也是我们预期会看到的。我们看见很多动物常常是联合起来,以适应不利的气候环境或对各种敌人进行斗争。波利亚可夫写了许多出色的文章论述各处的食肉动物、反刍动物和啮齿动物的互相依赖;我们亲眼看到许多互相帮助的事实,特别是鸟类和反刍动物在移居途中的互相帮助;甚至在有大量动物聚居的黑龙江和乌苏里江地区,尽管我竭力寻求,但也根少发现在较高级的同种动物之间存在着实际的竞争和斗争。在大多数俄国动物学家的著作中,也都提到过这种印象,这大概可以说明为什么俄国的进化论者那样拥护凯士勒的观点,而同样的观点在西欧的达尔文信徒当中却并不流行。</p>
-<p>但是在左圈不知从何时起,形成了一种风气,那就是当一个人说这个人是资本家的孩子,不能把他完全当同志看待,就要给这个人扣上“血统论”的帽子。这实际上和文革老红卫兵大扣帽子的行为没啥区别。在这种风气下,甚至形成了一种政治正确,把左圈里的资产阶级子女当成弱势少数群体一般保护起来,要是你通过攻击他们的出身来质疑他们的思想,你就要被打成“血统论”。</p>
+<p>当我们一开始研究生存竞争的两个方面——直接的和比喻的——的时候,给我们印象根深的头一件事就是互助的事例非常丰富,这不仅是如大多数进化论者所承认的为了繁育后代,而且还为了个体的安全和为了得到必需的食物。对动物界的许多大类来说,互助是通例。甚至在最低级的动物之间也可发现互助的事实,我们必须预期有一天会从研究微小的池塘动物的学者那里得知即使在用显微镜才能看见的生物当中,也存在着不自觉的互助。当然,除了白蚁、蚂蚁和蜜蜂以外,我们对于无脊椎动物的生活的知识还是极其有限的;但是,就从比较低级的动物来说,我们也可以搜集到一些确切合作的事实。蝗虫、蛱蝶、萤虫、蝉等等动物的不计其数的联合,实际上简直还没有人研究;可是它们的存在这一事实本身就指出它们一定是按照大体上相同于蚂蚁和蜜蜂为了移居而暂时联合的原则组织的。至于甲虫,我们已经有人仔细观察过埋尸虫之间互相帮助的事实。它们需要腐烂的有机物,以便在其中产卵和供给它们幼虫以食物,但是那些有机物不能腐烂得太快,因此它们便把在漫游中偶尔发现的各种小动物的尸体埋在土中。一般地说,这些埋尸虫都是单独生活的,但是当它们当中有一个发现了自己难以埋葬的老鼠或雀鸟的尸体时,它就会招唤四个、六个或者十个其它甲虫来会力完成这项工作;如果必要的话,它们会把尸体运到一个合适的土质松软的地方,十分周密地把它埋起来,从没有为了它们之中哪一个享有在这个埋好的尸体上产卵的特权而争吵。约格里迪奇在用两根棍子做成的十字叉上绑上一个死鸟,或者是在插在土中的棍子上挂上一个蟾蜍的时候,这些小小的甲虫也会以同样友好的方法集中大家智慧来克服人的计谋。这种协力合作的事情在蜣蜋当中也曾见到过。</p>
-<p>这些政治正确者一定要拿恩格斯当挡箭牌:“难道恩格斯不是资产阶级家庭出来的吗?”但恩格斯是个特例,世界上根本没有那么多恩格斯。有些人喜欢自比恩格斯实在是太狂妄了。中国近代史学家吕思勉曾经说过:“世上只有背叛阶级的个人,没有背叛阶级利益的阶级”,连不算资产阶级的小知识分子里,都充斥着资产阶级的思想,难道大资本家的子女背叛自己的阶级就这么简单?把刀尖对着自己本来就是一件难过登天的事,不是说把这句话写在QQ签名上就能做到的。</p>
+<p>即使在机体方面处于稍低级阶段的动物中,我们也可找到类似的例子。在西印度群岛和北美洲,有些陆蟹结成一大群一大群的,以便到大海去产卵;每一次这样的移动,都包含着它们之间的协力合作和互助。至于大莫鲁甲蟹(Limulus),我惊奇地发现(1882年在布列登水族馆)这种笨拙的动物在一个伙伴需要的时候能给予多大的帮助。它们当中有一只蟹仰面朝天地跌在水槽的一个角落里,它那小锅似的沉重甲壳使它不能回复原来的姿势,再加上角落里有一根铁杆,使它要想翻过身来更加困难。于是它的伙伴们前来援助,我用了一个钟头的时间来看它们如何努力援救它们被困的伙伴。它们一下来了两只,从下面推它们的伙伴,经过巨大的努力,终于把它扶正了,可是由于铁杆妨碍着它们完成援救工作,那个蟹又重重地仰跌下去。经过几番努力以后,援助者当中就有一只到水槽的深处去带来了另外两只蟹,这两只蟹用它们饱满的新力量开始来推动和扶起它们可怜的伙伴。我们在水族馆呆了两个多钟头,当我们离开的时候,我们又去看了一下那水槽,援救工作依然在继续哩!自我看见这件事以来,我不能不相信埃拉斯穆·达尔文博士所引征的叙述:“普通螃蟹在脱壳期间派一个没有脱壳或有硬壳的螃蟹在它旁边放哨,以防备海中的敌人来伤害这种处于没有防御状态的脱壳蟹。”</p>
-<p>要知道,恩格斯背叛自己的阶级开始于背叛自己的家庭,他与自己父亲的冲突极严重。恩格斯出生于德国巴门一个繁荣的商业家族,具有强烈的宗教精神,而对学习的轻视(甚至不允许恩格斯完成他的学业)使得它似乎不是培育社会主义知识分子的沃土。但恩格斯童年时代有很长时间是在他的外祖父家中度过的,他的外祖父是一个十分重视人文教育的知识分子,喜欢给小时候的恩格斯讲古希腊英雄神话,对恩格斯影响很大。这种对文化知识的渴求和决心做英雄人物的理想固化为恩格斯进一步成长、发展、提高自己的内在因素和动力,也促使他对父亲和家族的影响的叛逆心理逐步加强。恩格斯对文学的热爱和他父亲对他经商的要求的矛盾极大地激化了他们之间的矛盾,最后他父亲强迫他中学中途辍学被迫经商。出于各种原因,恩格斯排斥、甚至痛恨资本家的工作和生活,之后中年时的一段时间的经商经历事实上让他痛苦不堪。</p>
+<p>关于白蚁、蚂蚁和蜜蜂之间的互助事例,特别是通过罗曼斯、彼希纳和约翰·刘波克爵士的著作,一般读者都很熟悉,因而我只说很少的几点提示。如果我们拿一个蚁巢为例,我们不仅看到了每一种工作(如生育子孙、寻找食物、建筑巢穴和饲养幼虫等等),都是按照自愿互助的原则进行的,同时,我们还必须和佛勒尔一样,承认许多种蚂蚁的生活的主要基本特征是每一个蚂蚁有义务把已经吞在肚里并且已经部分消化了的食物和集体中的每一个向它索取的成员共享。属于不同种的或属于互相敌对的蚁巢的两个蚂蚁,偶尔互相遇到时,便彼此避开。但是属于同一个蚁巢或属于同一群巢穴的两个蚂蚁便会互相接近,用触须作几下问答的动作,并且“如果其中有一个饿了或者渴了,特别是如果另一个的嗉囊中很饱满时。……它将立刻索取食物”。接到这样要求的蚂蚁是从不拒绝的;它张开了颚,用一种适当的姿势,吐出一滴透明的流质给那个饥饿的蚂蚁舐食。把食物吐给另外一个蚂蚁吃,这在蚂蚁(自由的)的生活中是那么突出的一个特征,并且为了养活饥饿的同伴和幼虫都是那样经常地互相求助,所以佛勒尔竟认为蚂蚁的消化道是由两个不同的部分构成的,其中之一,即后一部分,是专供自己用的,另一部分,即前一部分,主要是供集体用的。如果一个嗉囊饱满的蚂蚁竟自私到拒绝喂养一个同伴,那它将被看成是一个敌人,甚或比敌人还坏。当它的亲族和另一个种的蚂蚁打仗时,如果它拒不援助的话,它们将比攻击敌人还要凶猛地反过来攻击这个贪心的蚂蚁。如果一个蚂蚁没有拒绝喂养属于仇敌方面的蚂蚁,那么它将被后者的亲族当作朋友看待。所有这些情况都是经过最严密的观察和确切的实验所证实的。</p>
-<p>在青年时代,亲眼目睹工人阶级悲惨的生活状况对恩格斯的思想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恩格斯家庭周围都有许多工厂企业,他在上下学时就能直接接触到这些工人。1839年恩格斯19岁时写了一篇公开发表的著名的政论性文章《乌培河谷的来信》。文章以极其鲜明的笔调展示了乌培河谷地区乌烟瘴气的社会风貌,描述了虔诚派教士的迷信活动和他们的专横、贪婪、伪善和愚蠢的嘴脸,同时以大量的笔墨淋漓尽致地描绘了乌培河谷地区工人的悲惨苦难生活。现实生活中的一系列现象,经常使恩格斯对资产阶级编织的美好谎言产生了质疑。这种感性经历无疑导致恩格斯最终献身于无产阶级的解放事业,并为寻求一条无产阶级解放的正确道路的深层次的重要原因。同时说明他已经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开始站在革命民主主义和工人的立场上投身到反对剥削制度的斗争中去。</p>
+<p>蚂蚁这个分成一千多种的大科动物,其数目是那么多,以致巴西人竟说巴西是属于蚂蚁而不是属于人的;在这个科里,同一个巢或同一个巢穴集团的成员之间是不存在竞争的。无论不同的种之间的斗争是多么厉害,也无论在战争时有着什么样的暴行,但集体内部的互助、已成习惯的自我献身和经常为了共同福利的自我牺牲,都已经成为法则。蚂蚁和白蚁废除了“霍布斯式笔下的那种斗争”,因此它们生活得更好。它们那种奇妙的巢穴,也就是它们的建筑,在比例大小方面超过了人类的建筑;它们修筑的道路和在地上的拱形走廊,宽阔的大厅和粮仓,它们的谷物田、谷粒的收获和使谷粒“麦芽化”;它们孵卵和养育幼虫的合理方法,以及建造特别的窠巢以饲养蚜虫——林内美妙地称之为“蚂蚁的乳牛”——的合理方法,最后,它们的勇敢、胆量和优越的智慧,所有这些都是它们在繁忙和辛勤的生活的每一个阶段中实行互助的自然结果。这种生活方式,其结果必然会发展蚂蚁生活的另一个特征:个体的主动性的巨大发展——它反过来又显著地促成了高度而复杂的智力的发达,这样的发达,使人类的观察者也不能不有很深的印象。</p>
-<p>恩格斯青年时代的欧洲,是一个左翼思想和运动蓬勃发展的大陆。从英格兰到俄罗斯、从蒲鲁东到费尔巴哈,整个欧洲每一天都浸泡在不断迭新的左派思想中,恩格斯不可能不受影响。恩格斯在来到柏林后,迅速加入了青年黑格尔派——一群想运用黑格尔的思想特别是辩证法和否定性的思想对当时的宗教和政治进行批判的年轻知识分子的团体。1842年,恩格斯在科隆与他一直投稿的《莱茵报》的编辑之一莫泽斯·赫斯见面,赫斯是第一个在青年黑格尔派中宣讲共产主义的,这对恩格斯的思想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之后恩格斯来到英国曼彻斯特,亲眼看到了世界上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人的状况,并会德国写下了《英国工人阶级状况》。在这期间,他与父亲的矛盾愈发严重,并最终导致他决定离开德国。</p>
+<p>在动物的生活方面,即使我们所知道的只不过是一些关于蚂蚁和白蚁的事实,我们也可以有把握作出这样的结论:互助(它导致互信,这是勇敢的第一个先决条件)和个体的主动性(智力发达的第一个先决条件)在动物世界的进化中,是比互相斗争更具有无限重要性的两个因素。事实上,蚂蚁没有任何“保护性”而仍能兴旺,可是自卫特性对于单独生活的动物来说是不可缺少的。蚂蚁的颜色使它很容易为敌人发现,在草地和森林中,许多种蚂蚁所建的高大巢穴也是一望可见的。它浚有坚硬的甲壳的保护,无论它的针刺在几百根刺入一个动物的皮肉时是多么危险,但对一个蚂蚁的防御来说却是没有多大价值的;而蚂蚁的卵和幼虫在许多居住在森林中的动物看来又是一种美味的食物。可是,成千上万的蚂蚁并没有受到鸟类或甚至食蚁兽的太大摧残,反之,它们却为此它们强壮得多的昆虫所畏惧。当佛勒尔在一个草地上倒出一口袋蚂蚁时,他看见“蟋蟀跑开了,听任蚂蚁抢夺它们丢下的洞穴;蚱蜢和蟋蟀向四方逃走,蜘蛛和甲虫也放弃了它们的捕获物,以免它们自己变成蚂蚁的捕获物”。经过一场战争(在战争中有许多蚂蚁为了共同的安全而牺牲了)以后,连黄蜂的窠也被蚂蚁占领了。甚至最敏捷的昆虫也不能逃脱,佛勒尔常常看到蝴蝶、蚊虫和苍蝇等被蚂蚁出其不意地袭杀。蚂蚁的力量在于互相援助和互相信任。如果说蚂蚁——且不谈更为发达的白蚁——在智力方面居于整个昆虫纲的首位,如果说它们的勇气只有最勇猛的脊椎动物才能匹敌,如果说它们的头脑——用达尔文的话来说——“是世界上最奇妙的微小物质之一,也许比人的头脑更为奇妙”,那么这难道不应归功于在蚂蚁的社会中互助完全代替了互争这一事实吗?</p>
-<p>欧洲工人阶级风起云涌的运动也对恩格斯的思想产生了巨大的影响。1831年法国爆发里昂工人起义,1842年英国爆发宪章运动,1844年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1848年欧洲革命等等无产阶级运动,无疑让恩格斯看到了无产阶级的强大力量。</p>
+<p>蜜蜂也是这样。这些小小的昆虫(它们本来很容易被许多鸟类所捕获,它们的蜜也被从甲虫到熊的各纲动物所垂涎)也没有从拟态或其他方面得到任何自卫的特性,而没有这种特性,一个单独生活的昆虫是很难逃脱被彻底地毁灭的。但是,由于蜜蜂实行了互助,因而它们获得了我们所知道的广泛发展,获得了我们所称赞的智力。由于共同工作,它们使它们的个体力量增加了若干倍;由于临时分工和每一个蜜蜂在必要时能进行各种工作的能力的结合,它们获得了任何一种单独生活的动物(不管它是多么强壮和有多么好的武装)所不能指望的安全和福利。它们的合作,在人不知道利用充分计划的互助的情况下,往往比人还要成功。所以当一群新蜂要离开蜂箱虫寻找一个新住所时,许多蜜蜂就会预先到附近去探察一下;如果它们发现了一个适于居住的地方,例如一个旧篮子或任何这类的东西,它们就把它占领下来,把它弄得干干净净的,并且加以保护,有时候要保护整整一个星期之久,直到这群新蜂来到那里定居下来。但是,有多少移居到新土地上的人只因不了解他们力量联合起来的必要性而死亡在那里!由于蜜蜂懂得集中它们个体的智慧,它们能适应预料不到的或者不同寻常的恶劣环境,如巴黎博览会上展出的蜜蜂就能用它们树脂似的蜂蜡把箱盖固定到嵌在它们蜂箱板里的玻璃片上。此外,它们毫无喜好杀戮的表现,也没有喜欢无益争斗的习性,虽然许多作者总认为动物有这种癖性。守卫蜂箱进口的哨兵毫不留情地杀死那些企图到蜂箱里去抢劫的蜜蜂;可是,因为搞错了地方而飞来的陌生蜜蜂则不会受到伤害,特别是那些带着花粉飞来的或者是易于迷路的小蜜蜂,更不会受到伤害。除了确有必要时以外,它们是不会进行战争的。</p>
-<p>而真正让恩格斯思想转变的,是他自觉投身到了工人阶级反抗资产阶级的阶级斗争实践中。如果没有亲身参与实践,恩格斯很可能最多变成一个西马教授那样被资产阶级老爷豢养在大学里的宠物。在曼彻斯特期间,恩格斯开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对被剥削阶级生活、工作、斗争全方位的调查研究。在这段时间内,他边调查边写文章,发表在公开刊物报纸上。后面又加入了青年黑格尔派,并在伦敦加入正义者联盟,而后在1848年为马克思主编的《新莱茵报》充当记者。1849年莱茵省和南德意志爆发了激烈的民众起义,恩格斯用军事才能为起义者效力。正是因为青年时的恩格斯广泛且深入地参与到工人运动当中,他才能将自己的立场彻底转变到工人阶级这边,这不是简单地凭借学习理论就能做到的。</p>
+<p>由于在蜜蜂当中仍然存在着残忍和懒惰的本性,而且往往由于环境促使它们又将显现出来,所以蜜蜂的合群性就更加对人有启发性。大家都知道,经常有一些蜜蜂宁肯过抢劫的生活而不愿过工蜂的勤劳生活,在食物缺乏和食物特别丰富的时候,都将使这个掠夺阶级为之增加。当我们的谷物已经收获回家,草地和田野里的谷物已经所剩无几的时候,抢劫的蜜蜂就更加经常到来。另一方面,在西印度群岛的甘蔗园附近和欧洲炼糖厂的周围,抢劫、懒惰和吃得迷迷糊糊的情况在蜜蜂当中就更为普遍了。我们由此可见,在蜜蜂之中还依然存在着反群居的本能,但自然选择必定会继续淘汰它们,因为归根到底,团结的实践证明它比具有掠夺倾向的个体的发展对物种更为有利。那些最狡猾的和最阴险的被淘汰了,让位给那些懂得合群生活和互助利益的蜜蜂。</p>
-<p>所以事实上“恩格斯”的诞生条件是及其苛刻的,和恩格斯在同一个屋檐下长大的他的亲妹妹、弟弟就自始至终都不赞同恩格斯所走的背叛其家庭的道路。在童年时代受到不同于主流的教育、对家长的叛逆、亲身接触工人阶级的生活、经历工人运动、接触并学习最新的革命思想、遇到导师和同志、主动投入工人运动实践中,这些造就恩格斯思想转变的事件有一定必然性,但也有极大的偶然性。</p>
+<p>当然,无论蚂蚁或蜜蜂,甚至白蚁,都不可能具备包括到整个种的更高度团结的观念。在这方面,它们显然没有达到即使在我们政治、科学和宗教的领袖人物中也尚未具有的发展程度。它们的爱群居的本能很难超出蜂箱和蚁巢的范围。不过,拥有不少于两百个巢穴的巢群的两个不同种的蚂蚁(Formica exsecta和F. pressilabris),业经佛勒尔在丹德山和萨勒福山发现并有所描述。佛勒尔认为,这些巢群的每一个成员都认识所有巢群中的其他成员,它们都参与共同的防御。在宾夕法尼亚,麦克库克先生发现了整整一个拥有一千六百到一千七百个巢穴的筑墩蚁的族,全体蚂蚁互相之间都互通信息;贝茨先生曾经指出,在“园地”的广大面积上到处都是白蚁的土堆,有些巢穴成了两、三种蚂蚁的避难所,这些巢穴大部分是用拱形通道或拱廊连接起来的。因此我们发现,甚至在无脊椎动物之间也采取了一些措施把同种结合成更大的组织来互相保卫。</p>
-<p>在当今的中国,“恩格斯”是否有诞生的可能呢?还是有的,但真没有多大。首先并没有那么多人敢于背叛自己的家庭,因为父母控制着孩子的经济命脉,父母对孩子事实上是独裁的,而且父母的思想对孩子灌输是从小就开始的,背叛家庭意味着背叛自己以前的信仰和现在衣食无忧的美好生活,试问多少“十指不沾阳春水”的资产阶级小孩能够忍受那种艰苦的革命生活?然后富家小孩也很难有像恩格斯那样对知识的渴求,尤其是政治方面的。我见过不少富家子弟,比起学习他们更喜欢打游戏、动漫一类的娱乐活动,这也怪不得他们,因为在当今社会,学习就是赚钱的工具,他们既然不用赚钱,自然也没必要学习。还有现在的中国其实阶级隔离是挺严重的,富人基本上看不到那些工人的生活,现在工人的生活区里富人区可远着呢,富人也不会把自己的孩子带到穷人居住区去。</p>
+<p>现在进一步谈到较高级的动物,我们发现在它们当中有着更多的为了会种可能目的而有意识地互助的例子。然而我们必须承认,我们对高级动物的生活的知识依然是很不完备的。虽然第一流的观察者们收集了大量的事实,可是我们对于动物世界的某些属科还几乎是一无所知。关于鱼类的可靠资料特别稀少,这一部分是由于观察的困难,一部分是因为对这个问题还没有给予应有的注意。至于哺乳动物,凯士勒已经指出,我们对它们的生活方式所知是多么少。它们之中有许多是习惯于夜间活动的;有些是隐藏在地下的。至于反刍动物的那些合群生活和移居最能引起我们的兴趣,可是它们是不让人们接近它们的群的。我们主要是在鸟类方面拥有最广泛的资料,但我们仍然对许多种鸟的合群生活知道得很不完备。不过,我们不必埋怨我们缺乏经过充分证实的事实,因为这从下面的叙述中就可看到我们并不缺少。</p>
-<p>然后最难的是,现在的中国的工人运动只能说刚冒出了一丢丢火星子,工人运动零零星星,而且没有起到多大的社会影响,富人的小孩大概率也就当成是“恶意讨薪”之类;至于左翼思想,看看网左目前的状态,很难说思想有什么进步,基本上还在重新开始搬运马列毛思想的阶段,那些富人小孩到了网上可能更多地是摆着居高临下的架子,像“天山上下来的王明”一样嘲讽网左们。要说遇到革命导师和同志,富人有富人的圈子,和穷人的圈子基本不相交,富人的圈子里有马列毛主义者?我要打个大大的问号。你要说那种大学马原教授或者党员应该还是有的,但他们大多也都是为特色辩护的“鹿克思主义者”,真正的、站在工人阶级立场的人我认为基本不可能会有。</p>
+<p>我不打算详谈雄的和雌的为繁育后代和为在后代的最初生活阶段中供给它们食物,以及为共同猎取食物的联合;但是我不妨顺便提一下,这样的联合是通例,即使对最不合群的食肉动物和凶猛的禽类来说,也是一样;我们可以说,这种联合的特殊意义在于:即使在其他方面表现最残酷的动物在这方面却也表现了较温和的情感。还可以补充一点,在食肉动物和猛禽当中,大于家庭的联合还很少见,这种情形,虽然大部分是由于它们猎取食物的方式所致,但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解释为由于人类的迅速增长在动物世界中所引起的变化。至少值得注意的是,有几种动物在人烟稠密的地区过着完全单独的生活,然而同是这种动物或和它们最相近的动物,在无人居住的地区却是喜欢群居的。狼、狐狸和几种猛禽都可以作为这一情况的例证。</p>
-<p>至于主动投入工人运动实践中,这个基本上就属于最高难度了。对于资产阶级的小孩来说,他们理解的投入实践可能也就是整天在网上辩经,然后看点高级哲学书之类。要说去参加现实中的工人运动,他们就得想想,家里的资产还要不要了?家族的人脉和地位还要不要了?现在衣食无忧的生活还要不要了?要是真去参加,这些东西可都要不了了!</p>
+<p>然而,对于我们讨论的问题来说,不超过家庭关系的结合的重要性较小,何况我们知道,有许多联合只是为了一般目的,例如猎食、互卫,甚至纯粹为了共同享受生活。奥杜邦曾说过,有时候老鹰也联合起来猎取食物,他对两个秃鹰(一雄一雌)在密西西比何上猎食的描写,是以其生动的笔法闻名的。但在这类观察中,最可靠的是希斐尔卓夫所作的观察。他在研究俄国草原地方的动物时,有一次看见一只完全属于群栖种的鹰(白尾鹰)在高空中飞翔,它静静地绕着大圈子盘旋了半个钟头,这时候突然听到它发出了刺耳的吟声。不久,另外一只鹰就发出了回声,并向它飞来,接着,第三只、第四只,直到一齐飞来了九只或十只白尾鹰,不一会儿它们就飞得不见了。下午,希斐尔卓夫走到他看见白尾鹰飞去的地方,借着草原上的一个高坡的掩蔽,他走近它们,发现它们围着一匹马的尸体。那些年老的鹰(照例由它们先吃——这是它们的礼节)这时已经站在附近的草堆上担任放哨,而较小的鹰则在吃着它们的盛餐,旁边还围着一群群的乌鸦。希斐尔卓夫根据这个和类似的观察,断定白尾鹰为了猎食而结合一起;当它们都飞到很高的空同时,如果它们有十只的话,就能总览至少二十五平方英里的一片地区;只要其中任何一只鹰一发现了什么东西,它就告知别的鹰。当然,有人会说,第一只鹰的单纯的本能叫声,甚至它的动作,同样可以把几只鹰带到猎获物那儿来。可是在这个问题上,有说明它们互相通知的有力证据,因为这十只鹰在飞到猎获物那里以前先聚集到了一起。希斐尔卓夫以后叉有几次机会证实白尾鹰常常因为饱餐尸体而集合到一起,它们之中有些(首先是年幼的鹰)在别的鹰吃东西时,经常是在旁边担任放哨的。事实上,白尾鹰——最勇敢和最善于猎食的猛禽之一——完全是一种群栖的鸟类,布利姆说,当它被捕获以后,它很快就和饲养它的人发生密切的情谊。</p>
-<p>一无所有的人最无所畏惧,这话是很有道理的。无产者一无所有,所以他除了造反没得选;资产者锦衣玉食,去造反要放弃的太多太多,成本太高,而且还一直有后路。</p>
+<p>合群性,是很多种猛禽的共有特征。巴西鸢——最“鲁莽的”强盗之一——也是最喜欢群居的鸟。达尔文和别的博物学家已经描述过它们猎取食物的联合,下面是一个事实:当它捕到一个太大的东西时,它就招唤五、六个伙伴来把它搬走。经过一天的忙碌以后,它们常常从十英里或更远的地方飞来,结伙到一棵树上或灌木林去过夜,还经常发现有几只兀鹰,特别是多尔比尼所说的“它们真正的朋友”——玉鸡和它们在一起。据札鲁得尼说,它们在别的大陆和外里海的荒野上,也有一起巢居的习惯。群居秃鹰——最强壮的兀鹰之一——就是由于喜爱群居而得名的。它们成群地在一块儿生活,显然爱好群居,当它们高飞到天空中游戏时经常是成群结队的。“它们在极其友好的气氛中生活,”勒瓦兰说道,“在同一个洞穴里,我有时候找到离得很近的窠巢达三个之多。”巴西的鸟拉布兀鹰也和白嘴鸦一样,甚至比它们更爱群居。埃及的小兀鹰亲密地生活在一起。它们结队在空中游戏,晚上聚在一块儿过夜,早晨一块儿去寻找食物,它们之间连最轻微的争吵也从未发生过;这是有充分机会观察它们生活的布利姆证实过的。红脖隼也是大群地聚集在巴西的森林里,茶隼(Tinnunculus cenchris)离开欧洲以后,在冬天到达亚洲的森林和草原时,也是结成许多大群的。在俄国南方的草原上,它们是(或更确切地说,以前是)那么样的合群,以致诺特曼看见它们和其他的隼(Falco tinnunculus、F. œsulon和F. subbuteo)结成一群群的,每当晴天的下午大约四点钟的时候,聚在一块儿游戏,直到天黑以后很久。它们大家一齐飞起来,排成一条直线,向着某个选定的地方飞去,到达那里以后又立刻按照原来的路线飞回来以便再飞。</p>
-<p>2020年的时候,左圈中有一个挺出名的人,月华,可能不少读者都听说过他。这个人一开始经常在QQ空间里更新一些马列毛的帖子,后来不知道怎么和一个叫“泉州马克思主义学会”(简称泉马)的组织发生了矛盾,每天更新一些攻击泉马的内容,类似于“泉马是一帮初中生想要炸掉三峡大坝”之类,然后他被泉马扒出来家里是金融资本家,当时我记得帖子下面一大群月华的粉丝拿恩格斯为他辩护。然后后来泉马被光明联盟端掉了,他好像也参与了,这是我单方面从一个我在外网认识的光明联盟成员那里看到的,不确定,但至少是被光明联盟利用了。结果在那之后,月华的帖子逐渐地越来越少发马列毛主义的内容,甚至有一次公开宣称自己支持自由主义,然后就越来越变成了一个新自由主义者。然后好像在年末的时候,月华突然宣布他去荷兰留学了,之后就石沉大海再没音信了,不知道当初那些为他辩护的人怎么想。月华可以说是一个失败的“恩格斯”的例证。</p>
+<p>只是为了飞翔的快乐而成群地飞翔,这在会种鸟类中是很普遍的。“特别是在汉柏地区,”迪克生写道,“在8月底经常有大群的鹬鸟在泥洲上空飞翔,在那里过冬……这些鸟的动作极其有趣,它们大群回旋飞行,散开会拢,其精确的程度好像受过训练的军队。在它们当中还混杂着单独的沙锥鸟、海云鸟和环颈鹬。”</p>
-<p>我还见过一个也是金融资本家家庭的左人,这个人虽然说是左人,但实际上就是我在《论中间派》一篇中提到的“辩经西马”,此人态度十分跋扈,和谁讲话都是一副“举世皆浊我独清”的高高在上的姿态,哲学术语乱飞就不提了,还一反唯物主义群众史观,说什么“我建议我们用术语来聊天”“大规模发动群众的时代已经过去了”“现在要期待革命发生只能让所有群众变成哲学家”之类的可以说是精英主义的言论,十分看不起毛。由此可以看出虽然此人接触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但是他的生活经历和社会地位让他无法形成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他只能说是一个研究过马克思主义的学者。</p>
+<p>不可能在这儿把鸟类的联合猎食情况都一一列举出来;但企鹅的捕鱼结合肯定是值得我们注意的,因为这些笨拙的鸟在联合中表现了优良的秩序和智慧。它们常常结成许多大队去捕鱼,在选定一个适当的水湾以后,它们便面对岸边围成一个广阔的半圆圈,一步步地向岸边走去,从而缩小这个半圆圈,把包围在圈里的鱼完全捕食。在窄小的河流和运河上,它们甚至分成两个队,每队围成一个半圆圈,一步步地会会起来,好似拖着长渔网的两队人彼此会合起来捕捉两个鱼网之间的鱼一样。夜晚来临时,它们飞到休息的地方——各群休息的地方是不变的——,从来没有人看见过它们为了争夺水湾或休息的地方而互相争斗。在南美洲,塘鹅结成拥有四万到五万只的大群,其中一部分在睡觉,另一部分别担任守卫,而其余的塘鹅便去捕鱼。最后,如果我不谈一下常被诽谤的家麻雀是多么忠实地和它所属的集体的每一个成员分享它所发现的任何一样食物的话,那我便对它们有失公平。希腊人早就知道这个事实,它所以留传下来,是一个希腊演说家有一次说(根据我的记忆):“当我向你们讲话的时候,有一只麻雀已经去告诉别的麻雀说,一个奴隶把一袋谷物掉落在地上,于是它们都到那里去吃谷粒了。”并且,现在我们很高兴地发现,这个古代的观察已由葛尼先生在最近出版的一本小册子中加以证实,葛尼确信家麻雀常常相互告知哪里有食物可以窃取;他说:“甚至在远离庭院的地方打了一堆麦子,院子里的麻雀也总会使它们的嗉囊充满麦粒。”的确,麻雀极其注意保护它们的领地,不使它受外来者的侵犯;所以卢森堡公园中的麻雀拼命同一切企图来分享公园和游客的好处的麻雀作战,但在它们集体的内部,它们便充分地实行互助,虽然偶尔在最要好的朋友之间当然也发生一些争吵的事情。</p>
-<p>政治正确的“反血统论”其实只是血统论的另一个极端。现在左圈中的这种风气事实上已经陷入了政治正确的漩涡,甚至有的搞成了饭圈思想,就比如月华的粉丝们就真的和饭圈一样,不分青红皂白地挺自己的“爱豆”,这是绝对不可取的。</p>
+<p>在禽类中,同猎同食是那么常见的一种习惯,所以用不着再引更多的例子来说明,必须把它看作是一个确定不移的事实。至于这种结会形成的力量,那是显而易见的,用不着证明。最强壮的猛禽也难以对付结合到一起的我们喜爱喂养的小鸟。即使是鹰——甚至凶通有力的岩鹰和可以用脚爪抓走兔子或小羚羊的老雕——也被迫把它们的猎获物让给一群群的乞食的鸟——鸢,它们一看见老鹰找到了一个美味的猎物便照例去追赶它。鸢也追赶敏捷的鱼鹰,抢走它捅获的鱼,但是没有一个人看见过鸢鸟为了争夺这种窃取的猎物而互相争战。在克古仑岛上,库斯博士看见猎海豹的人所说的海鸡(Buphagus)追赶海鸥,要它们吐出嘴里的食物,而另一方面,一旦海鸡飞近海鸥等的住地时,海鸥便和燕鸥联合起来逐走它们,特别是在伏巢期间更是这样。身体虽小但极其敏捷的田凫大胆地攻击食肉的猛禽。“看它们攻击一只秃鹰、一只鸢鹰、一只乌鸦或一只鹰,是最有趣的事情。我们会觉得它们有胜利的信心,也看见猛禽的愤怒。在这种情况下,田凫互相之间全力援助,它们的勇气随着它们的数量的增加而增加。”田凫真可以无愧于希腊人给它们取的“良母”这个名称,因为它们总是保护其他的水鸟,使之不受敌人的攻击。我们在花园中常常看到的身长不过八英寸的小白鹡鸰(Motacilla alba),也能强迫鹞鹰放弃它们的猎食。“我总钦佩它们的勇气和敏捷,”老布利姆写道,“我相信唯有隼才能捕捉它们……当一群白鹡鸰逼得一只猛禽退却的时候,它们使空中都回响着它们胜利的叫声,然后它们就飞散了。”它们为了追逐敌人的这个特殊目的而集合起来,也如同我们所看见的另一种情况一样:当森林中的所有鸟雀发现一只夜鸟在白天出现时,它们便飞起来,一起——食肉的猛禽和无害的小歌鸟——丢追逐这个陌生的鸟,使它回到原来隐藏的地方。</p>
-<p>左圈中主要还是以学生等小知识分子为主,对于学生思想的分析可以参见我之前写的《建群即建党-网络左群最好的归宿》一篇。小知识分子是脱产阶级,他们无法直接和社会建立物质联系,所以他们的立场极大概率和自己的家庭同步,而思想也极容易受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影响,而这三者无一不是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机器。资本家出身的人的立场是否改变,要看他的物质基础是否改变,也就是他是否真的愿意放弃自己这辈子的优渥生活、放弃自己高高在上的社会地位,投入到穷人的运动中去。</p>
+<p>鸢、秃鹰或鹰和野鹡鸰这样的小鸟之间,在力量上是多么悬殊,然而这些小鸟以它们共同的行动和勇敢,证明它们比有强壮的翅膀和武装的强盗还优越!在欧洲,鹡鸰不仅追逐可能危害它们的猛禽,而且还追逐鱼鹰,它们的目的“不是为了要伤害它,而是为了好玩”,据叶尔登博士税,在印度,穴鸦之追逐“戈文达”鸢,“只不过是为了取乐”。韦德公爵看见巴西的鸟拉布秃鹰(urubitinga)被不计其数的一群群的大嘴鸟和反舌雀(这种鸟近似我们的白嘴鸦)包围起来,受它们的嘲弄。他说:“老鹰总是十分悄悄地忍受这种侮辱,但有时也会捕捉一只嘲弄它的鸟。”在所有这些事例中,在体力方面虽然比猛禽差得很多的小鸟,却以共同的行动证明它们胜过猛禽。</p>
-<p>但总的来说,辨别一个人是否是真正的同志,还是要“重在表现”。遇罗克同志的《出身论》里有这样一段话:</p>
+<p>但是共同生活在个体安全、生活享受和智力发达方面所起的最显著的效果,是要从两大科鸟类——鹤与鹦鹉——的身上才能看到的。鹤是极爱群居的,不仅和它的同类,而且和大多数水鸟都有极其良好的关系。它们的小心谨慎和它们的智慧真令人惊异;它们在顷刻之间就能洞察新的环境,并根据这种环境来活动。它们的哨兵经常在一群吃食或休息的鹤周围守卫,猎人们深深知道要接近它们是多么困难。如果它们受到了人的突然袭击,那么它们不经过先派一个单独的侦察兵,然后再派一群侦察兵去巡查一遍,是决不回到原地方来的。当侦察队回来报告那里没有危险的时候,第二批侦察便被派去证实第一次的报告,以后全群才会出动。鹤和种类相近的鸟结成真正的朋友;除了同样有合群性和高度智慧的鹦鹉以外,没有别的鸟在被捕到以后能像鹤那样和人类发生真正的友谊。“它把人不是看成主人,而是看成朋友,并且竭力表示这一点,”布利姆从许多的亲身体验中得出这样的结论。鹤从清晨直到深夜都在一直不停地活动,但只是在早晨用几个钟点的时间去寻找食物(主要是蔬食),一天之中其余的时间都用在集体生活上。“它拣起小木片或小石头,把它们抛在空中,并试着去接住它们;它弯着颈项,张开翅膀,舞着、跳着、到处跑着,想用种种方法表示它的好兴致,它始终保持着优美文雅的姿态。”由于它们生活在集体中,所以它们几乎遇不到敌人,虽然布利姆有时候看见它们当中有一只被鳄鱼攫住,但他写道,除了鳄鱼以外,他不知道鹤还有其他的敌人。它们用个个皆知的谨慎行动避开一切敌人;它们通常都能活到很长的年岁。因而难怪鹤不需要养育许多子孙以保存自己的种,它们一般只孵两个蛋。至于它们的高度智慧,只说一句就够了:所有的观察者都一致承认,它们的智力很使我们联想到人的智力。</p>
-<blockquote>
- <p>出身和成份是不能相提并论的。有一段对话是很耐人寻味的。甲(是个学生):“你甚么出身?”乙:“你呢?”甲:“我红五类,我爸爸是工人。”乙:“那我比你强,我就是工人。”</p>
-</blockquote>
-
-<p>这就是说,不管这个人出自于什么家庭,哪怕他家在全世界开厂子,只要他的立场在工人阶级一边,他就是同志;哪怕他祖上三代都是工人,他要是立场站在资产阶级一边,那他就是敌人。但是我还是要再说一下,《出身论》发表于毛时代,当时的社会和学校影响和今天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方向。在资产阶级法权被根除前,社会上每个人都会受到它的影响,即便是正宗的工人也可能为了金钱利益就叛变自己的阶级,更何况在资产阶级法权根深蒂固的当今社会呢?</p>
-
-<p>为了防止有二极管抬我杠,我在这里总结一下,这篇文章不是为了给血统论正名,本文章的立场是反对血统论的。本文的核心论点是反对当今左圈存在的一种,把所有资本家家庭出身的网左都当成新一代恩格斯的这种类似于政治正确的风气。毛主席教导我们要“实事求是”,对于一个人的成分判断,还是要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p>
-
-<h3 id="后记">后记</h3>
-
-<p>历时四个月,我终于完成了这篇总字数高达五万两千多字的《网左实践总结》,这是我目前写过字数最多、耗时最长的一篇文章了。不过我最终还是完成了它,在这里我得夸夸我自己。希望这篇《网左实践总结》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也尽量从“网左”往“线下左”发展,后面争取写个《线下实践总结》。</p>
-
-<p>“马丁零”这个名字其实是我随便想出来的,因为我本人胃不好,所以我就取了胃药“吗丁啉”的谐音。我其实还是挺喜欢这个名字的,因为是真的接地气啊,听着就一种干事儿的人的感觉,还有个“零丁洋里叹零丁”的寓意,雅俗共赏了属于是。</p>
-
-<p>然后这近三年的网左经历实在是让我见识到了什么叫“小资产阶级的多样性”,遇见了不少让我感到失望的人,但也是有真正的同志的。最后以鲁迅先生的一段话作为结尾吧:</p>
+<p>另一种极其合群的鸟是鹦鹉,大家都知道,它的智慧的发达在鸟类中占有最高地位。布利姆是那么美妙地总括了鹦鹉的生活方式,所以我不如把下面一段照样翻译出来:</p>
<blockquote>
- <p>近来很通行说青年;开口青年,闭口也是青年。但青年又何能一概而论?有醒着的,有睡着的,有昏着的,有躺着的,有玩着的,此外还多。但是,自然也有要前进的。——鲁迅《华盖集·导师》</p>
+ <p>“除了在交尾期以外,它们都是结成大的集体或成群生活的。它们在森林中选定一个地方栖居,此后便每天早晨出去寻找食物。每一个群的成目都忠实地互相依恋,并且同甘共苦。它们在早晨一起到田野、花园或是树上去吃果子。它们布置岗哨守卫整个群的安全,并且注意它们的警报。遇有危险的时候,它们便一起飞走,彼此帮助,一块儿同时回到它们栖息的地方。一句话,它们始终是紧密团结生活在一起的。”</p>
</blockquote>
-<p>(全文完)</p> 番茄米线 “网左”总体来说确实是进步的,他们要比一些麻木者、漠不关心者和肉食者进步得多,他们是在资产阶级残酷压迫下抱团取暖的、可以接触到网络生活的群众。而“网左”形成的“左圈”也为许多来寻找答案的迷茫者,如一年半前的我,提供了资源和平台。 走向更进步的联合体 1979-06-01T11:30:00+07:30 1979-06-01T11:30:00+07:30 https://agorahub.github.io/pen0/heros/HeidiHartmann-a1_l-towards-a-more-progressive-union <p>女性主义社会主义者,必须组织一种既解决反对父权制,也解决反对资本主义的斗争实践。我们必须坚持要创建一个相互依赖、认同解放而非耻辱的社会。</p>
-
-<!--more-->
-
-<p>本文认为,马克思主义和女性主义之间的关系,在迄今为止的任何形式上都是不平等的。虽然马克思主义方法和女性主义分析对于理解资本主义社会以及女性在这些社会中的地位都是必要的,但事实上女性主义一直处于一种从属的地位。本文对“女性问题”上的马克思主义和激进女性主义作品都提出了挑战,并认为我们不得不对父权制和资本主义的结合进行严肃分析。我们希望这篇论文能如它所应当的那样,引起相当大的辩论。</p>
-
-<p>马克思主义与女性主义的“婚姻”就像英国普通法中描绘的夫妻婚姻:马克思主义与女性主义是一体的,这个一体即马克思主义。最近试图整合马克思主义和女性主义的尝试对作为女性主义者的我们来说是不合理的,因为它们将女性主义斗争纳入了反对资本的“更大的”斗争中。为了进一步继续我们的比喻,我们要么需要一段更健康的婚姻,要么我们就干脆离婚。</p>
-
-<p>在这场婚姻中的不平等,就像大多数社会现象一样,并非偶然。许多马克思主义者通常认为,女性主义往最好了说也是不如阶级冲突重要的,往最坏了说就是工人阶级的分裂。这种政治立场产生了一种分析,将女性主义吸收到阶级斗争中。此外,马克思主义对资本的分析能力掩盖了它在性别歧视方面的局限性。我们将会在这篇文章提出,虽然马克思主义分析为历史发展规律,特别是资本发展规律提供了必要的见解,但马克思主义的分类方式是完全忽视性别的。只有专门的女性主义分析才能揭示男女之间关系的系统特征。然而,女性主义的分析本身是不充分的,因为就目前看来它忽视历史,并且尚不是完全的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的分析,特别是其历史和唯物主义的方法,以及女性主义的分析,特别是对父权制作为一种社会和历史结构的认同,必须被放在一起分析,如果我们希望能够理解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和其中女性的困境的话。本文为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分析提出了一个新的方向。</p>
-
-<p>我们讨论的第一部分探讨了几种马克思主义对我们的“女性问题”的解决方法。然后,在第二部分中我们转向激进的女性主义者的作品。在注意到激进的女性主义对父权制定义的局限性之后,我们提出了我们自己的定义。在第三部分中,我们利用了马克思主义和女性主义的双方的优势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和妇女的现状都提出了建议。我们尝试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来分析女性主义的对象,纠正近期社会主义女性主义作品中的不平衡,并提出了一个对我们当前的社会经济构成的更完整的分析。我们认为,唯物主义分析表明,父权制不仅仅是一种精神意义上的东西,也是一种社会和经济结构。我们认为,一旦把我们的社会看作是以资本主义和父权方式组织的,它就可以被最完美地理解。在指出父权利益和资本主义利益之间的紧张关系时,我们认为资本的积累既能适应父权社会结构,又有助于父权制的再生产。我们认为在这种背景下,性别歧视的意识形态在现在呈现出一种特殊的资本主义形式,这说明了一种父权制的社会关系最终支持资本主义的方式。简而言之,我们认为,父权制和资本主义之间已经进化出了一种伙伴关系。</p>
-
-<p>在最后部分,第四部分,我们认为,马克思主义和女性主义的政治关系解释了在左翼对“女性问题”的理解中,马克思主义对女性主义的主导地位。马克思主义和女性主义要走向一种更加进步的联合,不仅需要我们提高对阶级和性关系的智力理解,也需要扭转当下左翼政治中的统治和从属关系。</p>
-
-<h3 id="i马克思主义与女性问题">I.马克思主义与女性问题</h3>
-
-<p>“女性问题”从来都不是“女性主义的问题”。女性主义问题针对的是男女性别不平等的原因,即男性主导女性的原因。大多数马克思主义对女性立场的分析都是女性与经济体系的关系,而不是女性与男性的关系,这显然假设了后者将会在对前者的讨论中得到解释。在马克思主义对女性问题的分析中有三种主要形式。所有这三种形式都能看到妇女的压迫与生产的联系(或缺乏联系)。在将妇女定义为工人阶级的一部分的同时,这些分析一致地将男女关系归入工人与资本的关系。首先是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包括马克思、恩格斯、考茨基和列宁,他们看到了资本主义把所有妇女纳入工薪劳动力,也看到了这个过程推毁了劳动的性别分工。其次,当代马克思主义者将女性纳入资本主义“日常生活”的分析。在这种观点中,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都被认为是再现了资本主义制度,而我们都是这个制度中的工人。第三,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者关注家务劳动及其与资本的关系,一些人认为家务劳动产生剩余价值,于是家务工人直接为资本家工作。我们依次研究了这三种方法。</p>
-
-<p>恩格斯在《家庭、私有财产和国家的起源》一书中承认了妇女的地位低下,并将其归因于私有财产的制度。恩格斯认为,在资产阶级家庭中,妇女必须为主人服务,践行一夫一妻制,并生产继承人来继承财产。恩格斯认为,在无产阶级中,妇女没有受到压迫,因为没有可以传家的私有财产。恩格斯进一步认为,随着工薪劳动的扩大破坏了小规模的农民,妇女和儿童和男性一起被纳入工薪劳动力,结果是男性户主的权威被削弱,父权关系被毁灭。</p>
-
-<p>对当时的恩格斯来说,妇女参与劳动力是她们解放的关键。资本主义将抹去性别差异,平等对待所有工人。妇女将在经济上独立于男人,也将与男人平等地参与无产阶级革命。革命之后,当所有人都是工人以及私有财产被废除时,妇女将从资本和男性中解放出来。马克思主义者意识到了对于女性来说参与劳动意味着的苦难,因为这导致女人同时有两份工作,家务和工薪工作。然而,他们强调的不是女性在家庭中的持续的从属地位,而是资本主义对父权关系的“侵蚀”的进步特征。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家务劳动也将被集体化,从而减轻妇女的双重负担。</p>
-
-<p>这第一种马克思主义方式的政治含义是明确的。妇女解放首先要求,妇女要成为像男人一样的工薪工人,其次,要求她们要与男人一起加入反对资本主义的革命斗争。早期马克思主义者认为,资本和私有财产制是妇女受到压迫的原因,就像资本是所有工人被剥削的原因一样。</p>
-
-<p>尽管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意识到当时女性的悲惨处境,但他们没有关注资本主义统治下男女经历的差异。他们没有关注女性主义的问题——女性是如何以及为什么受到压迫的。因此,他们没有识别出男性从妇女持续的从属地位中获得的既得利益。就像我们第三部分说的,男性受益于不必做家务,受益于他们的妻子和女儿的服务,受益于在劳动力市场中有更好的地位。父权制并不像早期马克思主义者想象的那样,是返祖的残羹冷炙,会迅速被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淘汰掉,相反,父权制不仅活下来了,还和资本主义一起繁荣了。由于资本和私有财产制不会造成对妇女的压迫,因此仅仅是资本主义的终结并不会导致妇女压迫的终结。</p>
-
-<p>也许最近最受欢迎的例证了第二种马克思主义方法(日常生活学派)的文章是伊莱·扎雷茨基在《社会主义革命》中发表的系列文章。扎雷茨基同意女性主义的分析,他认为性别歧视不是资本主义产生的新现象,但他强调当今性别歧视的形式是由资本塑造的。他关注的是资本主义下男性和女性的不同经历。在恩格斯时代的一个世纪之后,资本主义已然成熟,他指出资本主义并没有将全部的女性纳入与男性平等的劳动力。相反,资本在家庭、家族和个人生活三者和工作场所之间创造了一种隔离。</p>
-
-<p>扎雷茨基说,由于工薪工作和家庭工作之间的分离,在资本主义的统治下,性别歧视变得更加致命。妇女日益增加的压迫是由于她们被排除在工薪工作之外。扎雷茨基认为,男人因为不得不做工薪工作而受到压迫,而女人却因为不被允许做工薪工作而受到压迫。妇女被排除在非农业劳动力之外主要是由资本主义造成的,因为资本主义既创造额外的工薪工作,又要求妇女在家里工作,以便为资本主义制度复制工薪工人。女性复制劳动力,为工人提供心理照料,在异化的海洋中提供一个亲密的岛。在扎雷茨基看来,女性劳动是为了资本,而不是为了男性;就是家庭和工作场所的分离,以及资本主义带来的家务私有化,创造出了女性在家里私下为男人工作的感觉。女人为男人工作的外表和女人为资本工作的现实之间的区别,导致了对妇女运动能量的误导。女性应该认识到,女性也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即使她们是在自己家工作。</p>
-
-<p>在扎雷茨基看来,家庭主妇的出现和无产阶级一起,成为发达资本主义社会的两个典型劳动者,对ta们生活的分割同时压迫着无产阶级丈夫和家庭主妇妻子。只有对“生产”的一种包括妇女在家里的工作和所有其他社会必要活动的重新概念化,才能使社会主义者努力建立一个克服这种破坏性的分离的社会。根据扎雷茨基的说法,男人和女人应该一起努力(或者各自努力)重新统一他们生活中被分裂的领域,创造一个人道的社会主义,满足我们所有的私人和公共需求。如果承认资本主义是ta们的问题的根源,男人和女人就会反对资本,而不是彼此。由于资本主义导致了我们的私人生活和公共生活的分离,资本主义的终结将结束这种分离,重新统一我们的生活,并结束对男人和女人的压迫。</p>
-
-<p>扎雷茨基的分析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女性主义运动,但他最终主张将该运动重新导向。扎雷茨基接受了女性主义的观点,即性别歧视早于资本主义就存在;他已经接受了很多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的论点,即家务工作对资本的再生产至关重要;他认识到家务是艰苦的工作,并没有贬低它;他使用了男性霸权和性别歧视的概念。但他的分析最终建立在分离的概念上,即建立在可以归因于资本主义的名为分裂的概念之上,并把它当作问题的关键。就像20世纪早期的认为女性和男性的领域是互补的,分离的,但同样重要的互补球体论,扎雷茨基在很大程度上否认了性别不平等和男女不平等的影响。他关注的是女性、家庭和私人领域与资本主义的关系。此外,即便资本主义创造了正如扎雷斯基所说的私人领域,为什么女性在那里工作,而男性在劳动力中工作?当然,这一点不能通过不参照父权制来解释,即男性对女性的系统性主导地位。从我们的观点来看,劳动力市场、经济和社会的问题不完全是男女之间的分工,而是那种使男性处于上级地位,女性处于从属地位的分工。</p>
-
-<p>正如恩格斯将私有财产制看作资本主义对压迫妇女的一大贡献,扎雷茨基也这么看私人领域。因为妇女在家里私下劳动,所以她们受到压迫。扎雷斯基和恩格斯将前工业化时代的男性家庭和社区浪漫化了,在其中妇女、成人、儿童在以家庭为中心的企业中一起工作,所有人员参与社区生活。扎雷茨基的人道社会主义想要使家庭团聚,重建那个“快乐的作坊”。</p>
-
-<p>虽然我们认为社会主义是男人和女人共同的利益,但这完全不代表我们确定两者都在争取同一种人道社会主义,我们也不确定男人和女人对运动所需要的斗争有相同的概念,更不用说资本到底是不是我们当前受到压迫的唯一原因。尽管扎雷茨基认为女性看上去是为了男性工作,但实际上是为了资本,我们认为女性在家庭中的的确确是为男性工作一一尽管也复制了资本主义。重塑“生产”的概念可能有助于我们思考我们想要创造的社会,但在它被创造出来之前,男女之间的斗争必须和反对资本的斗争一起继续。</p>
-
-<p>关注家务劳动的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者也把女性主义斗争纳入了反对资本的斗争中。玛丽亚罗萨·达利亚·科斯塔对家务劳动的理论分析本质上是关于家务劳动与资本的关系以及家务劳动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地位,而不是关于家务劳动中体现的男女关系。然而,达利亚·科斯塔的政治立场,即妇女应该要求家务工资,极大地提高了对于妇女的家务劳动重要性的意识。这一需求在美国各地的妇女团体中直到现在都存在争议。通过提出妇女不仅为资本复制劳动力提供必不可少的服务,而且通过这项工作创造剩余价值,达利亚·科斯塔也极大地提高了左派对家务劳动重要性的意识,并引发了一场关于家务劳动与资本关系的长期争论。</p>
-
-<p>达利亚·科斯塔利用女性主义对家务劳动作为真实劳动的理解,主张其在资本主义下的合法性,主张家务劳动应该获得工资。妇女应该声索家务劳动的工资,而不是允许自己被迫加入传统的劳动力,在那里,做“加倍劳动”的妇女仍然会免费为资本提供家务服务,同时还提供工薪劳动。达利亚·科斯塔建议,领取家务劳动工资的妇女们最好能够一起组织家务劳动,提供社区儿童护理、膳食准备等。要求领取工资以及领取工资本身提高了她们对实际工作重要性的意识;她们将看到它的社会意义,以及它的私人必要性,这是迈向更全面的社会变革的必要的第一步。</p>
-
-<p>达利亚·科斯塔认为,家务劳动在社会意义上的重要性在于它对资本的必要性。妇女的战略重要性也以此为根据。通过要求家务劳动的工资和拒绝加入劳动力市场,妇女可以领导反对资本的斗争。妇女社区组织可以颠覆资本,不仅为抵抗资本的侵蚀奠定基础,而且还为一个新社会的形成奠定基础。</p>
-
-<p>达利亚·科斯塔认识到,男子将抵制妇女解放(这将在妇女在社区组织起来时发生),妇女将不得不努力反对他们,但这场斗争是一场必须进行的辅助斗争,以实现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对达利亚·科斯塔来说,妇女斗争是革命性的,不是因为她们是女性主义者,而是因为她们是反资本主义的。达利亚·科斯塔通过使妇女成为剩余价值的生产者,在妇女斗争革命中找到了一席之地,妇女因此成为工人阶级的一部分。这使妇女的政治活动合法化了。</p>
-
-<p>妇女运动从来没有怀疑过女性奋斗的重要性,因为对于女性主义者来说女性的解放是她们的目标,这只能通过女性的奋斗来实现。达利亚·科斯塔让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家务劳动的社会本质,这是一个不可估量的进步。但就像我们这里审视过的另外一种马克思主义的解决方案,她的关注点是资本而不是男人和女人之间的关系。男人和女人具有不同的利益、目标和策略这一事实,被她关于资本如何让我们全都吃瘪以及女性工作在其中的重要性的强力论证给遮蔽了。女性主义的修辞出现在达利亚·科斯塔的作品中(对女性的压迫,与男性的斗争),但女性主义的关注焦点却没有出现。如果是这样的话,达利亚·科斯塔可能会说,家务劳动作为一种社会关系的重要性在于它在延续男性霸权方面的关键作用。女人做家务,为男人做劳动,对维持父权制至关重要。</p>
-
-<p>恩格斯、扎雷茨基和达利亚·科斯塔都没有充分分析家庭内部的劳动过程。谁能从妇女的劳动中受益?当然是资本家,也肯定是男人,他们作为丈夫和父亲在家里得到个性化的服务。这些服务的内容和范围可能因阶级或族群而异,但他们受到服务的事实却全都相同。在奢侈消费、休闲时间和个性化服务方面,男性的生活水平都高于女性。唯物主义的方法不应该忽视这一关键点。由此可见,男性对女性持续的压迫有物质利益。从长远来看,这可能是“虚假的意识”,因为大多数男人都可以从废除父权制及其等级制度中受益。但在短期内,这[父权制]等于一种对ta人劳动的控制权,而男性是不会轻易地自愿放弃它的。</p>
-
-<p>虽然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的做法忽视了家务劳动,强调女性参与劳动力,但最近的两种做法都太过强调家务劳动以致于忽视了女性目前在劳动力市场中的作用。然而,这三者都试图将妇女纳入工人阶级的范畴,并将妇女的压迫视为阶级压迫的一个方面。这样做导致所有人都忽视了女性主义分析的对象——男女之间的关系。虽然我们的问题被精致地分析了,但它们也被误解了。马克思主义分析的焦点一直是阶级关系;马克思主义分析的对象一直是理解资本主义社会的运动规律。虽然我们相信马克思主义方法可以用来制定女性主义策略,但上面讨论的这些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方法显然没有这样做:他们的马克思主义明显主导着他们的女性主义。</p>
-
-<p>正如我们已经提出的,这部分是由于马克思主义本身的分析威力。马克思主义是关于阶级社会的发展、资本主义社会的积累过程、阶级支配地位的再生产、矛盾和阶级斗争的发展的一种理论。资本主义社会是由积累过程的需求所驱动的,最简洁的总结为生产是面向交换的、而不是使用的。在资本主义制度中,生产只有在它有助于创造利润时才很重要,而产品的使用价值则只是一个偶然的考虑。利润来自资本家利用劳动力的能力,支付劳动者的工资低于他们创造的价值。利润的积累过程改变了生产的关系,同时系统性地改变了社会结构。劳动力的剩余,大量人口的贫因和更多人口的近乎贫困,这些人类对资本的指责是资本积累过程本身的副产品。从资本家的角度来看,工人阶级的再生产可以“无忧地留给他们自己”。与此同时,资本创造了一种意识形态,它随资本一起成长,即个人主义、竞争、统治,以及在我们这个时代的一种特定的消费主义。无论一个人关于意识形态的理论是什么,他都必须承认这些是资本主义社会的主导价值观。</p>
-
-<p>马克思主义使我们能够了解关于资本主义社会的许多东西:生产的结构、特定职业结构的产生,以及主流意识形态的本质。马克思的资本主义发展理论是一种“空空的萝卜坑”的发展理论。例如,马克思预测了无产阶级的增长和小资产阶级的灭亡。更精确、更详细地,布拉维米等人解释了“萝卜坑”的创造,例如发达资本主义社会中的文书工作者和服务工作者的出现。正如资本创造的这些“萝卜坑”对填充其中的个体们不作区分一样,马克思主义分析的范畴,“阶级”、“剩余劳动力”、“工薪劳动者”,没办法解释为什么是特定的人占据特定的萝卜坑。他们没有给出线索来解释为什么女性在家庭内外都服从于男人,而不是反过来。马克思主义的范畴,就像资本本身一样,都是性别盲目的。马克思主义的分类方式不能告诉我们谁将会填补“空空的萝卜坑”。马克思主义对女性问题的分析,在这一基本问题上面已经吃尽苦头。</p>
-
-<p><strong>走向更有用的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strong></p>
-
-<p>马克思主义也是一种社会分析的方法,是历史的辩证唯物主义。朱丽叶·米切尔和舒拉米斯·费尔斯通将这种方法应用于女权问题,为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提出了新的方向。我们赞同米切尔说的:</p>
-
-<p>社会主义和“我们的关系”从来不是问题的关键,关键应该是使用科学社会主义[我们称之为马克思主义方法]作为一种方法来分析我们的压迫的具体性质,进而分析我们的革命角色。我相信,这种方法需要理解激进的女性主义,就像理解过去发展起来的社会主义理论们一样。</p>
-
-<p>正如恩格斯所写的:</p>
-
-<p>根据唯物主义的概念,历史的决定性因素是直接生命的生产和再生产。这又具有双重性质:一方面,生存手段的生产,例如食物、衣服、住所和生产所需的工具;另一方面,是人类本身的生产,物种的繁殖。某一特定历史时代的人们所生活的社会组织是由这两种生产方式所决定的……</p>
-
-<p>这就是米切尔尝试过的那种分析。在她的第一篇文章《女人:最漫长的革命》中,米切尔同时研究了市场工作以及生殖、性行为和养育孩子的工作。</p>
-
-<p>米切尔并没有完全成功,也许是因为并不是所有的女性的工作对她来说都算作生产。只有市场工作被确定为生产;妇女工作的其他领域(被松散地统称为家庭)被确定为意识形态的。很大程度上组织了生殖、性行为和育儿活动的父权制,对米切尔来说没有物质基础。《女性地位(Women’s Estate)》是米切尔对她第一篇文章的扩展,更关注于女性在市场工作的分析,而不是女性在家庭中工作的分析。这本书关注女性与资本的关系多于女性与男性的关系,关注女性为资本工作的问题多于女性为男性工作;更受马克思主义的影响而不是激进女性主义的影响。在她后来的作品《精神分析和女性主义》中,米切尔探索了研究男女之间关系的一个重要领域,即女性和男性形成不同的、基于性别的个性。米切尔似乎在说,父权制在心理领域的作用非常大,使得女性和男性儿童学习着成为父权制意义上的标准女性和标准男性。在这里,米切尔关注的是她最初轻视的领域,生殖、性行为和养育孩子,但由于她将它们放在意识形态领域,她还是继承了自己早期分析的根本弱点。她清楚地把父权制描述为基本的意识形态结构,就像资本是基本的经济结构那样:</p>
-
-<p>简单地说…我们正在…处理两个相互独立的领域:资本主义的经济模式和父权制的意识形态模式。</p>
-
-<p>尽管米切尔讨论了他们的相互渗透,她没有在女性和男性劳动力之间的关系中给予父权制一个物质基础,她也类似地没有注意到人格形成和性别创造过程的物质方面原因,这限制了她的分析的实用性。</p>
-
-<p>舒拉米思·费尔斯通将唯物主义分析引入父权制,连接了马克思主义和女性主义。她对唯物主义分析的使用并不像米切尔的那样矛盾。她认为性的辩证法是基本的历史辩证法,而父权制的物质基础是女性繁殖人类物种的工作。费尔斯通利用马克思主义来分析女性的地位,主张父权制存在一种物质基础,这些作品的重要性怎么高估都不过分。但它过分强调了生物学和繁殖活动。我们需要理解的是,性(一种生物学事实)是如何变成性别(一种社会现象)的。有必要将妇女的所有类型的工作都放在其社会和历史背景下,而不是只关注生殖这一项。虽然费尔斯通的作品提供了一种新的,女性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的用法,但是她坚持将男性对女性的主导地位作为所有其他压迫(阶级、年龄、种族)的基石,这表明她的书应该更恰当地被归为激进的女性主义者,而不是马克思主义的女性主义者。她的作品仍然是对激进女性主义立场的最完整的陈述。</p>
-
-<p>费尔斯通的书已经被马克思主义者们非常轻松地驳回了。例如,扎雷茨基称之为“对主观性的要求”。然而,费尔斯通的这本书让女性兴奋的是她对于男性对女性的权力的分析,以及她对这种情况的非常合理的愤怒。她关于爱的一章曾经是我们理解爱的核心方式,现在仍然如此。这不是关于马克思主义者可以处理的(只是一个态度的问题)一个“男性意识形态”,而是对男人压迫女人的客观后果的一种阐释,它让人有生活在父权制下的感觉。“个人的就是政治的”并不像扎雷茨基说的那样,是一种对主观性和更好的感受的请求:这是一种要把男性的权力和女性的从属地位当做一种社会和政治现实来承认的要求。</p>
-
-<h3 id="ii父权制与激进女性主义">II.父权制与激进女性主义</h3>
-
-<p>激进女性主义的写作的主要目的是记录“个人的就是政治的”这一口号。她们认为,女性的不满并不是出于适应不良者的神经质的衰叹,而是对这个女性被系统地支配、剥削和压迫的社会结构的反应。女性在劳动力市场上的弱势地位、中产阶级婚姻中以男性为中心的情感结构、女性在广告中的运用、把女性心理当做神经质的所谓理解——女性的生活在发达资本主义社会中已经被从头到脚地研究过了。激进女性主义文学的体量太庞大了,没办法简单概括。但同时,它在聚焦心理学这一点上是从一而终的。纽约激进女性主义者的章程是“自我的政治”。对于激进的女性主义者来说,“个人的就是政治的”意味着,最初的基本阶级划分是性别之间的划分,历史的动力是男性对权力和统治女性的争取,这就是性的辩证法。</p>
-
-<p>因此,费尔斯通改写了弗洛伊德,以理解男孩和女孩在权力的意义上发展成男人和女人。她对“男性”和“女性”性格痕迹的描述是典型的激进女性主义笔法。男性寻求权力和统治;他的气质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个人主义的,竞争的和务实的;根据费尔斯通的说法,男性意味着“技术模式”。女性的气质是供养者,是艺术的和哲学的,可以概括为“审美模式”。</p>
-
-<p>毫无疑问,“审美模式”是女性的想法会让古希腊人感到相当震惊。这里就是激进女性主义分析的错误之处:激进女性主义者提出的“性的辩证法”将“男性”和“女性”仅在当下表现出来的那些性格特点投射到了所有历史之中。激进女性主义的分析就理解当下来说,有极强的说服力。它最大的弱点是过于关注心理学方面的东西,以至于忽视了历史。</p>
-
-<p>其原因不仅在于激进女性主义的方法,还在于父权制的本质——一种具有惊人弹性的社会组织形式。激进女性主义者用“父权制”来指代一种以男性主导女性为特征的社会制度。凯特·米勒的定义很经典:</p>
-
-<p>我们的社会…是父权制的。如果人们回忆起军事、工业、技术、大学、科学、政治办公室、金融力量——简单来说,社会内的每一个权力途径,包括警察的强制力,都完全掌握在男性手中,事实就显而易见了。</p>
-
-<p>这种激进女性主义对父权制的定义适用于我们所知道的大多数社会,它们在这一点上都高度相似。激进女性主义者对历史的使用通常仅限于提供父权制在任何时间和地方都存在的例子。对于在妇女运动之前的马克思主义和主流社会科学家来说,父权制指的是一种男人之间的关系制度,它形成了封建社会和一些前封建社会的政治和经济轮廊,在其中社会等级取决于与生俱来的一些东西。资本主义社会被资产阶级社会科学家理解为精英主义\绩效至上、官僚主义和非个体化/客观冷漠的(impersonal);马克思主义者将资本主义社会视为阶级统治的制度。对于这两种社会科学家来说,无论是历史上的父权社会还是今天的西方资本主义社会,都不能被理解为一种男性之间的使他们能够支配女性的关系系统。</p>
-
-<p><strong>定义父权制</strong></p>
-
-<p>我们可以有效地将父权制定义为男性之间的一套社会关系,它有物质基础,虽然等级分明,但还是在男性之间建立了相互依赖和团结,这也使他们能够支配女性。虽然父权制是等级化的,不同阶级、种族或民族的男性在父权制中有不同的地位,但他们在对各自的女人的共同统治关系中也是团结起来的;他们相互依赖来维持这种统治。等级制度“能起作用”至少部分原因是因为它们在现状中创造了既得利益。那些地位较高的人可以“收买”那些地位较低的人,通过一种给予他们能够凌驾于其他地位更低的人的权力的方式。在父权制的等级制度中,所有的男人都被这样收买了。因为无论他们的地位如何,他们总归至少能够凌驾于一些女人之上。有一些证据表明,当父权制第一次在国家社会中制度化的时候,想要上位的统治者许诺男人们在字面意义上成为他们的家庭的首领(也就是加强他们对妻子和孩子的控制),以换取男人们将他们的一些部落资源割让给新的统治者。男人互相依赖(尽管他们的地位不同)来维持对女性的控制。</p>
-
-<p>父权制所建立的物质基础从根本上在于男性对女性劳动力的控制。男子通过禁止妇女获得一些基本的生产资源(例如,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的那些支付生活工薪的工作)和限制妇女的性取向来维持这种控制。一夫一妻制的异性婚姻是一种相对较新和有效的形式,似乎可以让男性同时控制上述两个领域。控制妇女的资源获取能力和她们的性取向,反过来使男性能够控制妇女的劳动力。这种控制既以为男性提供许多个人的和性方面的服务为目的,也以抚养孩子为目的。女性为男性提供的服务,使男性不必做许多不愉快的任务(比如打扫厕所),既发生在家庭的外部也发生在家庭的内部。家庭之外的例子包括男老板和教授对女员工和学生的骚扰,以及通常使用秘书来跑腿、煮咖啡和提供一种“性感”的氛围。然而,抚养孩子(无论孩子的劳动力是否对父亲直接有利)是延续父权制制度的一项关键任务。正如阶级社会必须被学校、工作场所、消费规范等复制一样,父权制的社会关系也必须被复制。在我们的社会中,儿童通常是由妇女在家里抚养的,这些妇女恰恰是在社会中被定义、看作不如男人的,而男人却很少出现在家庭场景中。以这种方式长大的孩子通常能很好地领悟到他们自己在性别等级制度中所属的地位。然而,这一过程的核心是家庭以外的领域,在这些领域,一系列父权行为被教导,妇女的劣势地位被强加和巩固:教堂、学校、体育、俱乐部、工会、军队、工厂、办公室、保健中心、媒体等等。</p>
-
-<p>因此,父权制的物质基础并不在于家庭中的养育孩子的行为,而是在于所有使男性能够控制女性劳动的社会结构。使得父权制生生不息的社会结构的各个方面在理论上是可识别的,也是可与其他方面分离的。盖尔·鲁宾通过确认“性/性别体系”,极大地提高了我们识别这些社会结构中的父权制元素的能力:</p>
-
-<p>“性/性别系统”是指社会将生物学意义上的性别转化为人类活动的产物的一套系统。在其中,这些被转化过后的性需求得到了满足。</p>
-
-<p>我们生来就是生物学意义上的雄性和雌性,但我们是被后天塑造成为社会意义上的男性和女性。恩格斯所说的生产方式的第二个方面解释了我们是如何被这样塑造的:“人类自身的生产,种群的繁殖。”</p>
-
-<p>社会决定了人类如何繁殖他自身这个种群。例如,如果人在生物学上是多性别的,那么繁殖将是偶然的。按性别划分的严格的劳动分工是所有已知社会都共有的一种发明,它创造了两种相互独立的性别,以及一种让男性和女性出于经济原因聚在一起的需求。于是,它有助于将他们性需求的满足导向异性恋。虽然从理论上讲,性劳动分配不应该包含着性别之间的不平等,但在大多数已知的社会中,社会上按性别划分的劳动分工都是给予妇女更低的工作地位的。性别分工也是性别亚文化的基础,在这些亚文化中,男性和女性的生活体验不同:男性权力的物质基础(在我们的社会中)不仅使得他们可以不做家务,可以获得更好的就业,而且也体现在心理的方面。</p>
-
-<p>人们如何满足他们的性需求,如何繁殖,如何向新一代灌输社会规范,如何学习性别,作为一个男人或一个女人的感觉一一所有这些都发生在鲁宾称为性/性别系统的领域。鲁宾强调了亲属关系(它的影响会告诉你,你可以与谁一起满足性需求),以及通过育儿和“恋母机器”发展出来的具有性别特征的人格。此外,我们还可以使用性/性别系统的概念来检查所有其他社会机构在定义和加强性别等级这方面所扮演的角色。鲁宾指出,从理论上说,一个性/性别系统可以是女性主导、男性主导或平等主义的,但鲁宾拒绝给各种已知的性/性别制度贴上标签,或以此种方式划分历史时期。我们之所以把我们现在的性/性别体系标记为父权制,是因为它怡当地捕捉到了等级制度和男性主导地位的概念,我们认为这是当前制度的核心。</p>
-
-<p>经济生产(马克思主义者习惯将它称为生产方式)和性/性别领域的人的生产都决定了恩格斯所说的“特定历史时代和特定国家的人民赖以生活的社会组织”。因此,只能通过观察人与物的生产和再生产来理解整个社会。没有所谓的“纯粹的资本主义”,也不存在“纯粹的父权制”,因为它们必须共存。存在的是父权资本主义,或父权封建主义,或平等主义的狩猎采集社会,或母系园艺(horticultural)社会,或父系园艺社会,等等。在生产的一个方面的变化和另一个方面的变化之间似乎没有必要的联系。例如,一个社会可以经历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并保持父权制。然而,常识、历史和我们的经验都会告诉我们,生产的这两个方面是如此紧密地交织在一起,因此其中一个方面的变化通常会在另一个方面产生运动、紧张或矛盾。</p>
-
-<p>在这种情况下,种族等级也可以被理解。随着对“肤色/种族系统”的定义,进一步的阐述也就是可能的。“肤色/种族系统”指的是一个将生物学意义上的肤色转变为社会意义上的种族的社会生活竞技场。种族等级制度,就像性别等级制度一样,是我们社会组织的一个方面,也是人们如何生产和再生产的一个方面。它们根本不是意识形态的;它们构成了我们生产方式的第二个方面,即人的生产和再生产。那么,最准确的说法可能是,不要把我们的社会简单地称为“资本主义的”,而应该说是“父权资本白人至上主义的”。在后面的第三部分,我们说明了资本主义适应和利用种族秩序的一种形式,以及资本主义和父权制之间相互关系的几个例子。</p>
-
-<p>资本主义的发展为工人的等级制度创造了场所,但传统的马克思主义分类方式不能告诉我们谁将填补哪些场所。性别和种族等级制度决定了谁填补空缺场所。父权制不是简单的等级组织,而是特定的人填补特定的场所的等级制度。研究父权制,我们就知道为什么是女性被统治以及如何被统治。虽然我们认为大多数已知的社会都是父权制的,但我们并不认为父权制是一种普遍的、不变的现象。相反,父权制作为一种允许男性支配女性的男性之间的相互关系,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形式和强度上都发生了变化。研究在历史上的社会中男性之间的相互依赖与其支配女性的能力之间的关系至关重要。研究男人之间的等级制度和他们获得父权利益的机会的区别也至关重要!当然,阶级、种族、国籍,甚至婚姻状况和性取向,以及明显的年龄,都在这里发挥作用。不同阶层、种族、国家、婚姻状况或不同性取向群体的女性对抗着不同程度的父权制力量。女人们自己也可能对在父权等级制中地位低于她们的男性亲属们的其他男性行使着阶级、种族或国家权力,甚至父权权力(通过她们的家庭关系)。</p>
-
-<p>概括地说,我们将父权制定义为一套具有物质基础的社会关系,在其中男性之间存在等级关系,也存在不同等级之间的团结,使他们能够支配妇女。父权制的物质基础是男性对女性的劳动力的控制。这种控制通过拒绝妇女获取必要的有经济效益的生产资料和限制妇女的性取向来维持。男人行使权力,接受女性的私人服务,不用做家务或抚养孩子,有权为了性而使用女性的身体,在感觉上和现实中都是强势的。我们目前所经历的父权制的关键因素是:异性恋婚姻(以及随之而来的同性恋恐惧症),女性养育子女和做家务,妇女对男性的经济依赖(通过劳动力市场的安排来执行),国家,以及许多基于男性之间社会关系的机构:体育、工会、行会、大学、教堂、公司和军队。如果我们想要理解父权制的资本主义,所有这些因素都需要被仔细分析。</p>
-
-<p>男性之间的等级制度和相互依赖以及女性的从属地位是我们社会运作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就是说,这些关系是系统性的。抛开建立这些关系的问题不说,我们要问,我们能够识别出资本主义社会中的父权关系吗?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我们必须发现男人和男人之间存在这种父权制的关系。尽管资产阶级和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家都声称这种关系不再存在,或者,即便存在也最多不过是一些无关紧要的残余物。我们能理解人类之间的这些关系是如何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延续下去的吗?我们能确定父权制塑造资本主义发展进程的方式吗?</p>
-
-<h3 id="iii父权制与资本的伙伴关系">III.父权制与资本的伙伴关系</h3>
-
-<p>我们怎么识别资本主义社会中的父权社会关系?似乎每个女人都只受到自己的男人的压迫;她的压迫似乎是一件私人的事。男人之间的关系和家庭之间的关系似乎都是分散的。我们很难把男人之间的关系,以及在男人和女人之间的关系,看作系统的父权制。然而,我们认为,父权制作为一种男女关系体系存在于资本主义中,而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父权制和资本之间存在着一种健康而强大的伙伴关系。然而,如果人们从父权制的概念和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理解开始,人们就会立即认识到父权制和资本的伙伴关系并不是不可避免的;男人和资本家经常有利益冲突,特别是在妇女的劳动力的使用上。这种冲突可能体现出来的一种方式是:绝大多数男性可能希望他们的女人在家里亲自为他们服务。少数男性是资本家,他们可能希望大多数女性(不是自己的)在工薪劳动力市场工作。在研究这场关于女性劳动力权力的冲突的紧张关系时,我们将能够确定资本主义社会中父权关系的物质基础,以及父权制和资本主义之间伙伴关系的基础。</p>
-
-<p><strong>工业化与家庭工资的发展</strong></p>
-
-<p>马克思主义者从他们在19世纪所目睹的一些社会现象中做出了相当合乎逻辑的推论。但他们最终低估了刚起步的资本需要与之对抗的先前存在的父权社会之力量,以及对资本进行调整以适应这些力量的需求。工业革命吸引了所有的劳动力,包括妇女和儿童;事实上,第一批工厂几乎只使用儿童和女性劳动。妇女和儿童可以独立于男人来挣工资,这既破坏了权威关系(如上文第一部分所讨论的),又使所有人的工资都保持在低水平。考茨基在1892年如此描述了这个过程:</p>
-
-<p>然后,随着工人的妻子和孩子…能够自己照顾自己,男性工人的工资可以安全地降低到仅满足他自己的个人需求的水平,而不会有停止新劳动力供应的风险。</p>
-
-<p>此外,妇女和儿童的劳动提供了额外的优势,因为她们不具有男人那样的抵抗能力:她们进入工人队伍,极大地增加了市场上出售的劳动力数量。</p>
-
-<p>因此,妇女和儿童的劳动…也降低了男性工人的抵抗能力,因为他们在市场上是过剩的;由于这两种情况,它降低了男性工人的工资。</p>
-
-<p>低工资和强迫所有家庭成员参与劳动力大军对工人阶级家庭生活的可怕影响被马克思主义者发现了。考茨基写道:</p>
-
-<p>资本主义的生产制度在大多数情况下并不会破坏工人的单一家庭,而是夺走它所有的一切,除了它的那些令人不快的特征。今天妇女在工业化工作中的活动…意味着她在既有的负担上又多了新的一个。但一个人不能服务两个主人。每当工人的妻子必须帮忙挣到每天的口粮时,他的家庭就难过了。</p>
-
-<p>工人和考茨基都认识到女人参与工薪劳动的缺点。女人不仅是“更廉价的竞争者”,而且职业女性不是别人,就是他们自己的妻子,她们没办法很好地“服务于两个主人”。</p>
-
-<p>男性工人抵制妇女和儿童大量进入劳动力市场,并试图将她们排除在工会成员和劳动力大军之外。在1846年,《十小时倡议》声明:</p>
-
-<p>不言自明的是,所有试图改善女工厂工人的道德和身体状况的努力都将会失败,除非她们的工作时间大大减少。的确,我们甚至可以说,已婚的女性最好专注于家务劳动,这比在工厂里跟着永不停歇的机器来劳动要好得多。因此,我们希望很快有一天,丈夫能够养活妻子和家人,而不用派前者去忍受棉纺厂的苦工事。</p>
-
-<p>1854年,在美国,全国印刷工会决定不“通过法案(act)鼓励雇佣女性设计师”。男性工会成员不想为女工提供工会保护;而是试图把她们排除在外。1879年,雪茄制造商国际联盟主席阿道夫·斯特拉瑟说:“我们不能把女性赶出这个行业,但我们可以通过工厂法律来限制她们的日常劳动配额。”</p>
-
-<p>虽然廉价竞争的问题可以通过适当安排劳动妇女和青年来解决,但扰乱家庭生活的问题却没办法这样解决。男性为男性保留了工会的保护,并要求建立保护妇女和儿童的劳动法。保护性的劳动法虽然可能改善了一些对女性和童工最严重的虐待,但也限制了成年女性在许多“男性”工作中的参与度。男人们试图将高工资的工作都掌握在自己手中,也想要提高男性的整体的工资水平。他们要求工资要高到足够用他们自己的工薪劳动来养活家庭成员。这种“家庭工资”制度逐渐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成为稳定的工人阶级家庭的规范。一些观察人士声称,不上班的全职妻子是男性工人生活水平的一部分。男性工人不是为男女平等的工资而战,而是寻求“家庭工资”;希望保留妻子在家里的服务。在没有父权制的情况下,一个统一的工人阶级可能会直面资本主义,但父权社会关系分裂了工人阶级,允许一部分(男人)因拿取另一部分(女人)的利益而被收买。男人之间的等级制度和他们之间的团结在这个解决过程中都是至关重要的。“家庭工薪”可以理解为解决当时父权制和资本主义利益之间在妇女劳动力方面的冲突的一种方式。</p>
-
-<p>大多数成年男性的家庭工资意味着男性的妥协和共谋。它意味着其他人的低工资,例如年轻人、女性和社会定义的低等男性(爱尔兰人、黑人,等等父权阶层中最低的群体,他们被剥夺了许多父权福利)。妇女、儿童和低等男子的低工资由劳动力市场上的工作隔离来执行,进而由工会和管理机构以及学校、培训项目甚至家庭等辅助机构来维持。工作的性别隔离,通过确保妇女拥有较低收入的工作,既保证了妇女对男子的经济依赖,又加强了妇女和男子分别适合不同领域的无形观念。因此,对大多数男性来说,家庭工资的发展从两方面保障了男性统治的物质基础。首先,女性的工资水平低于男性。妇女在劳动力市场上获得的低工资,使男性对比女性的物质优势得以延续,并鼓励女性选择全职太太作为职业。其次,女性在家里做家务,做其他直接使男性受益的服务。妇女的家庭责任反过来又加强了她们低下的劳动力市场地位。</p>
-
-<p>能看出来,在20世纪早期发展起来的这种解决办法,既有利于资本的利益也有利于父权制的利益。人们经常认为,资本家们认识到,在19世纪早期工业化进程中盛行的极端恶劣的工作条件下,工人阶级家庭无法充分地自我繁殖。他们意识到,家庭主妇比有工资的妻子更能够生产和维持健康的工人,受过教育的孩子比未受过教育的孩子更能成为好的工人。这种交易包括向男性支付家庭工资,让女性留在家里。这既让当时的资本家满意,也让男性工人满意。尽管交易的条款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改变,但直到今天,家庭以及女人在家庭中的劳动仍然还是通过提供一个劳动力的方式来服务资本,并且通过成为男性驰骋特权的空间来服务男人。女人们不仅努力服务着男人们和她们的家人们,也作为消费者服务资本。家庭也是学习支配和服从的地方,正如费尔斯通、法兰克福学派和其他许多人所解释过的那样。顺从的孩子成为顺从的工人;女孩和男孩各自习得适当的角色。</p>
-
-<p>虽然家庭工资表明资本主义在适应父权制,但儿童地位的变化却表明父权制在适应资本。孩子们和妇女一样开始被排除在工薪劳动之外。随着孩子们赚钱能力的下降,他们与父母的法律关系也发生了变化。在美国工业时代的开始,满足孩子们对父亲的需求被认为对他们的幸福发展至关重要,甚至是首要的:在有争议的监护权案件中,父亲们享有法律优先权。布朗的研究表明,随着孩子为家庭经济福祉做出贡献的能力下降,母亲越来越被视为孩子幸福发展的重要因素,并在监护权有争议的案件中逐渐获得了法律优先权。在这里,父权制适应了儿童不断变化的经济角色:当孩子有生产力时,男人声称拥有他们;当孩子变得无生产力时,他们就被发配给妇女。</p>
-
-<p><strong>二十世纪的伙伴关系</strong></p>
-
-<p>19世纪的马克思主义者们关于父权制将在资本主义把所有人都无产阶级化的需要面前枯萎的预言并没有成为现实。他们不仅低估了父权制的力量和灵活性,还高估了资本的力量。他们设想,撕裂封建关系的资本主义的新社会力量几乎是无所不能的。在面对日常生活中的历史性的力量时,当代的观察者更好地看到了“纯粹的”资本主义倾向和“实际的”资本主义倾向之间的区别。关于资本和种族秩序之间的“伙伴关系”以及劳动力市场分割的讨论,提供了“纯粹”资本主义力量如何与历史现实相妥协的额外例子。资本主义在这个过程中表现出了巨大的灵活性。</p>
-
-<p>研究过南非的马克思主义者认为,尽管种族秩序可能不允许每个人实行平等的无产阶级化,但这并不意味着种族障碍阻碍了资本积累。抽象来说,分析师可能会讨论哪种安排可以允许资本家攫取最多的剩余价值。然而,在一个特定的历史情况下,资本家必须关注社会控制、工人群体的抵抗和工会的干预,以及国家的干预。为了让整个社会可持续,国家可能会干预;国家有必要监管一些资本家,以克服那些最极端的资本主义倾向。如果考虑到这些因素,那么资本家最大化了最大的实际利润。如果出于社会控制的目的,资本家以特定的方式组织工作,资本本身并不能决定谁(即哪些个人具有归属特征)在工薪劳动力中占据较高阶层,谁占据较低阶层。当然,这有助于让资本家本身成为占主导地位的社会群体,同样也可能是种族主义者(和性别歧视者)。资本主义既继承了主导群体的与生俱来的特征,也继承了从属群体的。</p>
-
-<p>最近关于垄断资本创造劳动力市场分割的趋势的争论与这一理解是一致的。资本家故意分割劳动力,使用一些与生俱来的特征来划分工人阶级,这显然源于对社会控制的需求,而不是狭义上的资本积累所必要的事情。随着时间的推移,并不是所有这些分裂的尝试都能成功(在分裂方面),或者有利可图。资本塑造劳动力的能力取决于狭义上的资本积累的要求(例如,生产的组织方式是否需要大量工人之间的沟通?如果是这样,他们最好都说英语),也取决于一个社会内部的可能鼓励或强制资本去适应社会自身的力量(在南非给白人和黑人分别设置单独的洗浴间对于资本家来说,只能被理解为一个经济成本,但它低于试图迫使南非白人与黑人一起洗澡的社会成本)。</p>
-
-<p>如果我们关于资本主义发展进程的争论的第一个要素是资本不是全能的,那么第二个要素就是资本是非常灵活的。资本积累遇到了预先存在的社会形式,既摧毁它们,又适应它们。资本的“适应”可以被视为这些旧有形式在新环境中冥顽不灵的力量的反映。即使他们坚持下去,他们也不是没有改变的。比如今天对种族和性别的意识形态理解,就是在资本积累过程中对种族和性别区分的强化之中形成的。</p>
-
-<p><strong>今天的家庭和家庭工资</strong></p>
-
-<p>我们在上面已经论证,资本主义和父权制的适应或相互适应,在20世纪早期以家庭工资的发展为形式。家庭工资巩固了父权制和资本之间的伙伴关系。尽管尤其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来,妇女的劳动参与率有所增加,但我们认为,家庭工资仍然是当前性别分工的基石一一在这个分工中,女性主要负责家务,男性主要负责工薪工作。妇女在劳动力市场上较低的工资(再加上需要有人抚养孩子)保证了家庭作为一个必要的收入集中单位的存续。因此,由家庭工资支持的家庭便允许男人在家庭内部和家庭外部控制妇女的劳动。</p>
-
-<p>虽然职业女性的增加可能会给家庭造成压力(类似于考茨基和恩格斯19世纪所指出的压力),但认为家庭的概念和现实以及性别分工很快就会因此消失是错误的。性别分工再次出现在劳动力市场上,妇女从事女性的工作,通常和她们曾经在家庭内部做的工作一样——准备食物和服务,各种清洁,照顾人,等等。由于这些工作地位低工资低,父权关系仍然是完好的,尽管它们的物质基础在某种程度上从家庭转移到工资差异。例如,卡罗尔·布朗认为,在资本主义内部,我们正在从“以家庭为基础”的父权制转向“以工业为基础”的父权制。</p>
-
-<p>以工业为基础的父权关系以各种方式得到执行。为女性明确规定了较低的工资、较低的福利和较少的晋升机会的工会合同,不仅仅是返祖的宿醉一一即性别歧视态度或男性至上主义意识形态的一种情形一一它们其实维持着父权制度的物质基础。虽然有些人认为父权制已经在家庭中消失(例如,参看斯图尔特·伊文,《资本的意识》),但我们不会这样认为。虽然资本和父权制之间妥协的条款随着以前位于家庭中的额外任务资本化而改变,并且女性的劳动力权力的部署的场所也在变化,然而,正如我们上面所说的,劳动力市场上极端的工作隔离所造成的工资差异,通过鼓励妇女结婚,加强了家庭,也加强了家庭劳动分工。家庭工资的“理想”——一个男人可以挣到足够的钱来养活整个家庭——可能会让位于一种新的理想,即男人和女人都通过工资收入来贡献整个家庭的现金收入。因此,为了延续父权制,即男性对女性劳动力权力的控制,工资差异将变得越来越必要。工资差别将有助于将妇女的工作定义为比男子次要的工作,因为它需要妇女实际上继续以经济方式依赖男子。劳动力市场和其他地方的性别分工应该被理解为一种父权制使自身得以延续下去的表现方式。</p>
-
-<p>许多人认为,尽管资本和父权制之间的伙伴关系现在己经存在,从长远来看,资本主义最终会无法容忍它;资本最终可能会摧毁家庭关系和父权制。论点的逻辑是资本主义社会关系(家庭不是它的例子)倾向于普遍化,随着女性越来越能赚钱她们将越来越拒绝在家庭中的从属地位,并且因为家庭尤其压迫妇女和儿童,一旦人们可以自己靠自己生活它就会崩溃。</p>
-
-<p>我们不认为家庭中体现的父权关系如此容易被资本摧毁,我们也几乎没有看到什么证据表明这个家庭制度目前正在解体。尽管妇女劳动力参与率的增加使离婚更加可行,但离婚的动机对妇女来说并不是压倒性的。妇女的工资水平只能让少到几乎没有的一些妇女有能力独立和充分地养活自己和抚养孩子。传统家庭衰败的证据怎么说也是微弱的。离婚率并没有那么大幅度的增加,而是在各阶级中保持平稳;此外,再婚率也很高。直到1970年的人口普查,初婚率一直在历史性下降。自1970年以来,人们似乎一直在推迟结婚和生育,但最近,出生率已开始再次回升。现在的确有更大比例的人口生活在传统家庭之外。尤其是年轻人,他们正在离开他们父母的家,并且在他们结婚建立传统的家庭之前就开始自立门户。老年人,特别是老年女性,在子女长大后,经历配偶分居或死亡后,她们在自己的家庭中经历着孤独。然而,这些趋势表明,新一代的年轻人将在他们成年后的某个时候以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高的比例形成核心家庭。1930年以来出生的群体最终结婚率和生育率比以前的群体要高得多。结婚和育儿的持续时间可能正在缩短,但其影响的范围仍在蔓延。</p>
-
-<p>资本“摧毁”家庭的观点也忽视了使家庭生活具有吸引力的社会力量。尽管有人批评核心家庭对心理造成破坏,但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家庭仍然满足了许多人的真实需求。这不仅适用于长期的一夫一妻制,对抚养孩子的需求更是如此。单亲父母同时承受着经济上和精神上的负担。特别是对工人阶级妇女来说,这些负担使劳动力参与的“独立”变得虚幻。单亲家庭最近被政策分析人士视为过渡性家庭结构,在再婚后成为双亲家庭。</p>
-
-<p>女性劳动力参与增加的影响可能是家庭内部性别分工的减弱,而不是更频繁的离婚,不过这也缺乏证据。这几年关于谁做家务的统计数据,即使是妻子有收入的家庭也没什么变化:女性仍然做大部分的家务。“一天当作两天用”对职业女性来说就是现实。这并不奇怪,因为家庭之外在劳动力市场的性别分工,使女性在经济上依赖男性,即便她们自己也挣工资。然而,父权制的未来并不仅仅取决于家庭关系的未来。因为父权制,就像资本一样,可以具有惊人的灵活和适应性。</p>
-
-<p>无论家庭内部和其他地方的父权制劳动分工,是否对于资本来说“最终”是无法容忍的,它反正现在在塑造着资本主义。正如我们下面所说明的,父权制既使资本主义控制合法化,又使某些形式的资本斗争合法化。</p>
-
-<p><strong>二十世纪的意识形态</strong></p>
-
-<p>父权制通过在男性之间建立和合法化的等级制度(通过允许所有等级的男性控制至少一些女性),加强了资本主义的控制,而资本主义价值观塑造了父权制下善的定义。</p>
-
-<p>费尔斯通定义的心理现象就是在依赖和支配关系中发生之事的独到例子。它们出自男性社会权力的现实一一而女性没有权力一一但它们是由它们发生在资本主义社会的背景下的事实所塑造的。如果我们用激进的女性主义者所描述的那样来审视男性的性格特点——竞争性的,理性主义的,支配的——它们很像我们对资本主义社会主导价值观的描述。</p>
-
-<p>这种“巧合”可以用两种方式来解释。首先,男人,作为工薪劳动者,在工作中被吸收到资本主义的社会关系中,被驱使进入这些关系所规定的竞争中,并吸收相应的价值观。激进的女性主义对男性的描述并没有完全超出资本主义社会的范围。第二,即使男人和女人实际上并没有按照性规范所规定的方式行事,男人也会为自己主张那些在主导意识形态中被重视的特征。于是举个例子,《克雷斯伍德高地》的作者发现,当男性是专业人士,整天操纵下属(通常使用基本的非理性的动机来训导出他们想要的行为)时,男性和女性将男性描述为“理性和务实的”。当妇女投入大量精力研究抚养儿童和儿童发展的科学方法时,《克雷斯伍德高地》里的男性和女性将妇女描述为“非理性和动感情的”。</p>
-
-<p>这不仅有助于解释资本主义社会中“男性”和“女性”的性格特征,而且也解释了资本主义社会中性别歧视意识形态的特殊形式。正如女性的工作具有延续男性统治和资本主义生产的双重目的一样,性别歧视的意识形态也具有双重目的,即美化男性特征/资本主义价值观,以及诋毁女性的性格特征/社会需求。如果女性在其他的社会中是低级的或无力的,那么男性这样做的理由就和资本主义社会不一样了。只有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将女性贬低为感性的或非理性的才有意义。只有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将女性视为“依赖者(dependent)”才有意义。“依赖者”的封号在封建社会中没有意义。由于分工确保了作为妻子和母亲的女性在很大程度上关心使用价值的生产,对这些活动的诋毁既掩盖了资本无法满足社会层面上决定性的需求,同时也在男性眼中贬低了女性,为男性占主导地位提供了理由。这方面的一个例子可以从电视购物广告特有的矛盾心理中看出。一方面,他们致力于解决满足社会需求的真实障碍:(消灭)破坏衣服和刺激皮肤的洗涤剂,各种各样的劣质产品;另一方面,必须诋毁对这些问题的关切;这是通过嘲笑妇女即必须处理这些问题的工人来实现的。</p>
-
-<p>一个证明父权制和资本主义的伙伴关系的平行论点可能是关于劳动力中的性别劳动分工。性别分工的存在使女性从事低薪工作,并从事被认为适合女性角色的工作。妇女阶层是教师、慈善工作者和卫生保健领域的绝大多数。妇女在这些工作中所扮演的养育者角色地位很低,部分原因是男人诋毁妇女的工作。这些工作的地位很低,也因为资本主义强调个人独立和私营企业满足社会需要的能力,而这些重点与对集体提供社会服务的需要相矛盾。只要可以用它们是女人干的活儿来诋毁养育任务的社会重要性,就可以避免资本对交换价值的优先地位与【社会】对使用价值的需求之间的对抗。这样,就不是女性主义,而是分裂工人阶级的性别歧视削弱了工人阶级。</p>
-
-<h3 id="iv走向一个更进步的联盟">IV.走向一个更进步的联盟</h3>
-
-<p>还有许多问题有待我们去探索。我们在这里使用的父权制与其说是一个分析性的术语,更像是一个描述性的术语。如果我们认为马克思主义做得不够,激进的女性主义本身也不够,那么我们就需要发展新的类别。我们的任务之所以是困难的,是因为同样的特征,如劳动分工,往往同时加强父权制和资本主义,而在一个完全父权制的资本主义社会中,很难分离出父权制的机制。然而,这是我们必须做的事情。我们不得不指出一些起点:观察谁从妇女的劳动力中受益,揭示父权制的物质基础,调查男性之间的等级制度和团结机制。我们必须问的问题是无穷无尽的。</p>
-
-<p>我们能谈谈父权制度的运动规律吗?父权制是如何产生女性主义斗争的?除了先进的资本主义社会,我们在哪里还能看到性别政治和性别斗争?父权制度的矛盾是什么?它们与资本主义矛盾的关系是什么?我们知道父权关系导致了女权运动,资本产生了阶级斗争一一但是女性主义与阶级斗争的关系在历史背景下是如何发挥出来的呢?在本节中,我们试图提供对最后一个问题的答案。</p>
-
-<p>在历史上和现在,女性主义和阶级斗争的关系要么就是两条完全独立的道路(一方面是资产阶级女性主义,另一方面是阶级斗争),要么就是在左翼内部由马克思主义来支配女性主义。关于后者,这既是马克思主义的分析力量的结果,也是左翼内部男人的力量的结果。这些观点既产生了左翼的公开斗争,也产生了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者的矛盾立场。</p>
-
-<p>大多数认为自己是激进分子的女性主义者(反体制、反资本主义、反帝国主义、社会主义、康米、马克思主义者,什么都反)会同意,妇女运动的激进派己经失去了势头,而“资产阶级”似乎抓住了时机并继续前进。我们的运动已经不再处于那个令人兴奋的,精力充沛的时期,那时无论我们做什么都会有用:提高意识,把更多的女性(甚至比能容纳的更多)带入运动,在社会中增加女性问题的可见性,通常以一种在根本上挑战资本主义和父权关系的方式进行。现在我们感觉到女权运动的一部分被吸收了,“女性主义”被用来反对女性一一例如,在有些诉讼中法官主张女性离婚前是家庭主妇的也不需要赡养费,因为我们都知道女性现在已经被解放了。迄今为止未能通过的平等权利修正案(ERA)表明,在许多女性心中仍存在一种立法上的恐惧,她们害怕“女性主义”将继续被用于针对女性,这表明我们真的需要重新评估我们的运动,分析为什么它以这种方式被吸收了。对我们来说,求助马克思主义来进行重新评估是合乎逻辑的,因为它是一个发展着的社会变革理论。与女性主义理论相比,马克思主义理论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在我们试图使用它时,我们有时也偏离了女性主义的目标。</p>
-
-<p>左派一直对妇女运动持矛盾态度,经常认为它是社会主义革命的事业。当左翼女性拥护女性主义时,它可能会对左翼男性构成个人威胁。当然,许多左翼组织也从妇女的劳动中受益。因此,许多左翼的分析(无论是进步的还是传统的)在理论上和政治上都是自私的。它们试图影响妇女放弃对妇女的情况产生独立理解的努力,并采纳他们自己对情况的理解。至于我们如何应对这种压力,当我们转向马克思主义分析,自然会试图加入使用这个范式的“兄弟会”,我们可能最终试图为与兄弟会的斗争正名,而不是试图用分析女性的情况来改善我们的政治实践。最后,许多马克思主义者对他们传统的女性问题的批判分析感到满意。他们认为阶级是理解女性地位的正确框架。妇女应该被理解为工人阶级的一部分;工人阶级反对资本主义的斗争应该优先于男女之间的任何冲突。不能允许性(别)冲突干扰阶级团结。</p>
-
-<p>随着过去几年美国经济形势的恶化,传统的马克思主义分析也需要重新为自身正名。在60年代,民权运动、学生言论自由运动、反战运动、妇女运动、环保运动以及专业集团和白领团体日益激烈的运动都为马克思主义者提出了新的问题。但现在,通货膨胀和失业等明显的经济问题的回归,掩盖了这些要求的重要性,并让左派回到了“基本盘”一一(狭义定义的)工人阶级政治。很多到处生长的马克思-列宁主义原-党派小团体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是反女性主义者。有迹象表明,左翼学术界中女性主义问题的讨论程度也在下降。日间托儿所正在从左翼工会会议的讨论内容中消失。随着马克思主义或政治经济学在智力上被接受,自由主义学术界的老男孩网络被复制到一个由马克思主义者和激进分子组成的年轻男孩网络中,尽管它年轻而激进,但在成员和观点上仍是男性式的。</p>
-
-<p>那种让激进女性放弃这些愚蠢的东西,变得“严肃”的革命性的压力增加了。与“通货膨胀”和“失业者”相比,我们的工作似乎是在浪费时间。我们(女性)的失业从未被视为一场危机,这是男性占主导地位的一种症状。在20世纪30年代的上次重大经济危机中,巨大的失业一部分是通过将女性排除在各种工作之外来解决的一一即每个家庭只有一个的工薪工作,而这份工作是男性的工作。资本主义和父权制从危机中恢复了,也加强了。正如经济危机通过纠正失衡为资本主义发挥恢复作用一样,它们也可能为父权制服务。30年代让女性回到了原来的位置。</p>
-
-<p>如果放弃对女性主义问题的研究和实践,反对资本和父权制的斗争就不可能成功。一场仅仅针对资本主义压迫关系的斗争将会失败,因为它们在父权压迫关系中的潜在支持将会被忽视。对父权制的分析对于一种会破坏父权制的社会主义的定义是必要的,这种社会主义也是唯一一种对女性有用的社会主义。虽然男人和女人都需要推翻资本主义,但他们保留了性别群体特有的利益。从我们的研究、历史或男性社会主义者来看,尚不清楚“社会主义”所为之奋斗的东西对男人和女人是否都是一样的。因为一个“人道的社会主义”不仅需要就新社会应该是什么样子和一个健康的人应该是什么样子达成一致,而且更具体地说,它将要求男人们放弃他们的特权。</p>
-
-<p>作为妇女,我们不能让自己被花言巧语哄骗住,从而放弃我们任务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就像我们在历史中许多次被骗的那样。我们必须反对那种尝试让我们放弃女性主义之目标的明显的和不明显的高压。</p>
-
-<p>这意味着两个策略性的考虑。第一,建立社会主义的斗争必须是一场具有不同利益的群体组成联盟的斗争。妇女不应该相信男人在革命后“解放”他们,部分原因是没有理由认为他们会知道怎么做;一部分因为他们没有必要这样做;事实上,他们的直接利益在于我们受到的持续压迫。相反,我们必须有自己的组织和自己的权力基础。第二,我们认为资本主义内部的性别分工给了女性一种实践,在其中我们已经学会了理解人类的相互依赖和需求是什么。我们同意莉丝·沃格尔的观点,即虽然男性长期以来一直在与资本作斗争,但女性知道该为什么而奋斗。一般来说,男性在父权制和资本主义中的地位阻止了他们认识到人类对养育、分享和成长的需求,以及认识到在非等级制和非父权制的社会中满足这些需求的可能性。但即使我们提高了他们的意识,男人们也可能会评估潜在的收益和潜在的损失,然后选择现状。男人可能会失去的不只是单纯的枷锁。</p>
-
-<p>作为女性主义社会主义者,我们必须组织一种实践,既解决反对父权制的斗争,也解决反对资本主义的斗争。我们必须坚持,我们想要创建的是这样一个社会,在其中相互依赖的认同是解放而不是耻辱,在其中养育后代不是一个压迫的实践而是一个普通的实践,在其中女性不再继续支持不正当的那些具体的男性自由。</p> Heidi Hartmann 女性主义社会主义者,必须组织一种既解决反对父权制,也解决反对资本主义的斗争实践。我们必须坚持要创建一个相互依赖、认同解放而非耻辱的社会。 巴枯宁瑞士演讲・三 1871-05-03T10:56:15+06:55 1871-05-03T10:56:15+06:55 https://agorahub.github.io/pen0/heros/MikhailBakunin-a1_r-bakunins-speech-in-switzerland-3 <p>亲爱的同志们,上次说1789~1793年革命中,中产阶级有意无意间助用平民之力,筑其权力于封建世界废墟之上。从此以后,他们成为统治阶级。</p>
-
-<!--more-->
-
-<p>若说“热月”罗伯斯庇尔和圣茹斯特等政权被推翻,生命被杀害,信徒被充军的反动派政变,是移居国外的贵族与教士的阴谋所致,人们就犯了极大的错误了。贵族与教士这两败类中有许多分子很热心地参与此种阴谋,并幸灾乐祸地,愿意见这些使他们心惊胆寒,不留情宰割他们头颅的敌人失势垮台,倒是不错的但如果只有他们,他们是一无所能的。他们的财产既已被充公,他们还有什么能力卷土重来呢?当时中产阶级中有一部分因营买国产,垄断军需,征税粮税,乘众人贫困与破产的机会而致富,而私饱的人唯恐革命骚扰到他们腰间的荷包,因而大发狠心,断送了革命的命脉,所以“热月”反动得主谋者就是这些代表道德与公众秩序的伪善者。他们之外又有一群商人为其旁助,商人真是永远作恶与怯弱的败类,他们零星地吮吸平民的脂膏,以劣货欺骗平民的金钱,他们有平民的无知怯弱于革命而残暴反动。在他们心目中一切使人动心的思想,及人类的最高原则,和人类的无上利益都是空的,不会存在的。就是爱国主义,他们至多也只识其浮夸与虚荣的一面,或者是完全不知道。所以世间没有什么情感能使他们摆脱铜臭的拜金勾当,与可怜的日常忧虑的。任何人都知道,任何党的人都肯定地说,在这可怕的巴黎被围中,当平民与敌人激战的时候,当富有阶级筹划阴谋,奉巴黎于普鲁士人之手的时候,当宽大的无产阶级——平民的妇人与子女忍不住饥饿的时候,一般商人唯利是图的企图,就是怎么样使他们的货物,民食所必需的物品,卖得最高的价钱。</p>
-
-<p>法国各城的商人都做过同样的勾当。在以被普鲁士人侵占的各城,他们会开门迎接敌人。在未被侵占的城市,他们也已预备替敌人去开门,他们破坏国防,他们到处尽力之所能反抗唯一能就法国的平民举事和平民武装。今日城市中的商人同乡下的农民构成了反动的大本营。农民还有转变走上革命之路的可能,而商人将永远是卑怯的商人。</p>
-
-<p>中产阶级于法兰西大革命中自成两类,一类是极少数人,即以“雅各宾”党为名的革命的中产阶级。我们于此切不可将今日的雅各宾党与1793年的雅各宾党混谈了。今日的雅各宾党只是上个世纪的英雄灰色之幻影,不像人样的小鬼,滑稽的怪形而已。而1793年的雅各宾党则的确是伟大的人物,他们有革命的圣心、正义与自由平等的尊崇。他们之所以不懂这些在今日尤能代表我们意向的名词,其咎不在与他们。他们当时只留意到政治的表面,而不了解经济与社会的意义。但是,我复述一句,这并不是他们的过错,正如我们今日所能了解,并不是我们的的功劳一样。所谓功过都是时间的问题。人类是慢慢的呀!有时却嫌太慢了——向前发展的人类真理都是绵延不绝的错误和残酷残忍的经验上得来的。1793年的雅各宾党是有真信仰的人,他们受着思想的感应并且忠于思想。他们真可以说是英雄!他们没有完成革命的伟大工作,这是他们丧失英雄本色的一点。我们可以,而且也应该攻击丹东、罗伯斯庇尔、圣茹斯特等人的学理错误,我们尽管批评他们。说他们的思想是不对的,狭小的,在社会经济上只是中产阶级的,但是,对于他们革命的能力我们不可不表十二分的敬意。他们是昔时英雄中的中产阶级最后的几个英雄。</p>
-
-<p>在这英雄的少数人之外,还有一大群物质上是垄断人的中产阶级,对于他们,什么革命的思想与革命的志高原则,若是不能用于填满他们那样可敬的,那样宽大的钱袋的,那么也只是一些空洞的,毫无价值与意义可言的名词罢了。一旦他们中最富有,同时也是最有势的人借着革命的响声与方法腰间变着满满的时候,他们就会觉得革命的时期过得太久了,现在应该完结了,应该恢复法律与公众秩序的统治了。</p>
-
-<p>他们推翻了“公安委员会”,杀了罗伯斯庇尔、圣茹斯特及他们的许多朋友,并成立了执政府,这执政府真是十八世纪之末腐败的中产阶级之结晶,当时几千少数人以盗窃方法获得且积累了无数金钱,而执政府即是这些金钱的胜利和统治。</p>
-
-<p>但是未完全腐化的法国,因受大革命伟业的激动,再也忍不住此种制度的压迫了。于是起了两种抗议,第一种失败了,第二种成功了。假如第一种胜利,假如第一种能够成功,那么不但法国能救,即世界也将由此改头换面了,不幸第二种的胜利成了暴君的暴政与平民的奴隶制。我所说的,即指巴勃夫(Babeuf)的暴动和拿破仑一世的僭权。</p>
-
-<p>巴勃夫的暴动是18世纪最后的革命行动。巴氏及他的朋友们与罗伯斯庇尔、圣茹斯特颇为相近,差不多就是他们的朋友,又可以说是社会主义的雅各宾党。他们遵崇平等,甚而不顾自由。他们的计划是很简单的:他们要将地主和工具领有者的财产充为国有,由共和的,民主的,社会的国家来支配一切,国家为一切流动产与不动产的主人,因此成为社会的唯一雇主,一切工皆有它命令是从,同时它有政治的无上权,把儿童的教育权收为己有,使全国儿童都有享受教育平等的机会,并强迫成年的男女依平等与正义的原则去劳动去生活。于是一切地方自治力,个人的创制力,总而言之一切自由都将被此种可怕的权力消灭殆尽。全社会只能呈现出一副单调的,强迫的始终如一的灰色之图。政府虽然有普通选举而组成,但是只要选举完了,只要政府依旧在形式职权它对于社会的各分子,却有一种绝对的权力。</p>
-
-<p>由国家的权力去强迫造成平等的学理并非是巴勃夫发明的,古代的大思想家柏拉图于公元前数世纪,在他描写平等社会的《共和国》一书中早就将此种学理的基本原则说明了。最初的基督教徒虽然被当时的社会所迫害,在他们的团体中也已实地实验过共产主义的生活了。最后,即在宗教革命之初,十六世纪初的德国有个闵采尔(Münzer)同他的子弟们也做过社会平等的第一次实验,想在一个广大的社会基础上创立起平等来,巴勃夫的密谋只是平等思想在群众中作第二次实地的表现罢了。这些实验连最后的也在内,之所以不能成功,约有两种理由:第一种是因为群众的程度不够,不知道实行的可能性,第二种,尤其是上因为这些制度上,平等与国家的强权和势力相连,不知不觉间排斥了自由。我们都知道,亲爱的朋友们,平等只能借自由而可能,平等与自由是并行的。然而请你们不要误会,我之所谓的自由并不是中产阶级所独享的,以群众的奴隶制为基础都自由,这与其说是自由,不如说是特权哩,我之所谓自由是人群普遍的自由,使各个人都有人格的自由,但是我们也知道此种自由只有在平等上才可能。不但在学理上而且以实行去反抗一切由不平等而起的制度与社会关系,然后再以众人的自由为原则去创立社会的经济平等。看呐这就是我们现在的纲领,这就是虽有俾斯麦、拿破仑、梯也尔及我尊严的皇帝的一切哥萨克及我全俄至高无上的沙皇所不能阻止其胜利的纲领。</p>
-
-<p>巴勃夫的密谋,将“热月”巴黎反动的政变,所杀溃的,未遭流刑而忠于革命的公民都集合拢来,其中并有许多的工人。密谋失败了,有些被杀了,但有许多仍活着,如邦纳罗蒂(Philippe Buonarroti)就是其中一个。邦氏性刚如铁大有古风,生平为人所看重,敌党对他亦无不起敬意。他亡命比利时很久,他为比利时“烧炭共产主义者”秘密结社的主要创始者,他做了一本书,这本书今日颇不易得,我的一本以后将设法寄给我们的朋友亚岱马君(Adhémar Schwizguebe,松维利耶的雕刻匠)叙述巴勃夫密谋的经过情形,颇为悲壮。所以巴勃夫密谋可谓是过去一个世纪,革命反抗反动之最后的英雄的表现。</p>
-
-<p>我曾经说过拿破仑一世的僭权。此种历史较诸巴氏暴动更惨千百倍,你们大家都是知道的,这是残暴无耻的“刺刀”制度的开端,十九世纪之初,人道第一次遭到无理批颊的耻辱。拿破仑一世为一切暴君的人杰,同时,在军事上说,他又是一切暴君的恐怖,他失败了,他将他不幸的遗产,最无耻的“蔑视人道”、“以刀威逼”的原则留给他们。</p>
-
-<p>我不愿对你们叙事“复古时代”的政况,这是千疮百孔,旦夕垂危两败类即贵族和僧侣想恢复其原有的政治生活与威权的最可笑的实验。复古时代最该注意的一点,就是取得政权欲千年不朽的中产阶级,因觉得他们的权力又四面受敌,朝不保夕之势逐又变成了革命党。当公众权力不在他们掌握之中的时候,换言之当社会保障别的利益而损害他们利益的时候,他们就立刻与这种权力为敌,重新作起密谋运动。基佐(Guizot)、贝里埃(Périer)、梯也尔(Thiers)等,这些可诅咒的中产阶级反动的灵魂,都是路易菲利普治下最热心拥护中产阶级之迫害的腐朽的,同时在他们心目中以为最完善的政府之著名人物,但在复古时代,也为秘密会社的重要分子,1830年7月,他们的革命胜利了,于是中产阶级的自由主义的统治也从此开幕了。</p>
-
-<p>欧洲真正的中产阶级政治与利益的统治是从1830年开始的,其中尤以英、法、比、荷兰和瑞士为最先。别的国家如德意志、丹麦、瑞典、意大利、西班牙及葡萄牙等,中产阶级的利益虽然比别的利益最占优势,可是政治与政府仍然不是他们的。至于这庞大而可怜的全俄帝国,我不愿说它,它至今仍屈从与“沙皇”的暴政之下,其中还没有真正的中间阶级,即中产阶级的政图也还没有一个社会的情形,一边是官的世界,有军事、警察和官僚的组织,其使命在满足“沙皇”的私欲,另一边是平民,是几千万被“沙皇”与其走狗任意吞噬的可怜者,俄国革命只有直接从民间起来的,这点我在数年前一篇颇长的演说中已有很详细的说明,这篇演说我将设法即刻寄给你们。我也不愿对你们说这不幸和英雄的波兰,在这卑鄙的三只恶鹰即俄罗斯帝国、奥地利帝国、和普鲁士为其代表的德意志新帝国的爪牙间,不断地向前奋斗,虽屡遭失败的创痛,也还是百折不挠地为自由挣扎,永远不会停歇起复兴的工作。波兰与俄国一样,也还没有真正的中间阶级,一边是俄皇“沙皇”世袭的奴役,以前就有的统治势力,今日已腐朽不堪的波兰贵族及官僚。另一边是无数被奴役的农民,他们今日不但被已经失势的贵族压迫,而且受着国家,“沙皇”已其不可计数的官僚剥削。我更不愿对你们说起瑞典与丹麦这两小国,因为他们是从1848年之后才成为立宪制的国家。较诸其他欧洲各国略有逊色,最后西班牙与葡萄牙我们也不必说起,因为它们国内的工业运动和中产阶级的政治受着军阀及僧侣双重势力的摧残为时已久,现在仍留为最落后的国家。然而我却应该使你们注意,西班牙虽然在表面上那样的落后,但照样存在于世界各国的国际劳动协会的组织,在我看来西班牙也是其中最完善的一个哩。</p>
-
-<p>我现在以德国来说吧,德国从1830年以来,呈现出,现在仍继续呈现的一种奇异的形态,在这里中产阶级的利益虽占优势,然而政权却不为他们所有,极端的专制是它现行的政体,虽然有立宪的假面具可掩人耳目,而其军事与行政上的组织却仍卑鄙的专供贵族之用。</p>
-
-<p>我们要研究中产阶级的统治,最好以英、法、比为研究资料。意大利统一于维克托·伊曼纽尔(Victor Emmanuel)的君权之后,虽也可供我们来参考,但总不及法国那样显著,所以我们的观察就着重在这个国家。</p>
-
-<p>自从1830年的革命之后,中产阶级在法国,有得发表其原则于文学、政治与社会经济上完全自由权至原则可以“个人主义”概括之。</p>
-
-<p>我只所谓的个人主义即是认为全社会与人群各不相谋彼此互争互斗的集团,他们生存于社会好像是自然的敌人似的,彼此为生活需要而互相排斥,自己向前,必须阻止别人出路的倾向而言——简言之,此种倾向催促各个人不顾一切人的利益并在别人身上,求得其一个人的安适、富足与幸福的意思。这无非是一种各自争先的竞赛,各自逃命的混乱。谁停止住,谁就不幸,因为他们将落在人后。谁在途中因疲惫而跌倒,谁就倒霉,因为他们将被蹂躏。竞争是毫无心肝,毫无怜悯的。谁失败谁就不幸!在此种争斗中,有许多罪恶是必然要犯的,并且这一切的互相残杀充其量只是连续反抗人类一切道德之一基础的“休戚相关”的恶行罢了。人们说国家是正义的代表于裁判者,可是,国家非但不阻止这些罪恶的发生,反而认其为合法的行为,使其永续不息。所以,国家所代表的,要保护的并非是人的正义,而是司法上的正义,司法上的正义,即是强者欺压弱者,富者侮辱贫者的“盛礼”。国家只有一种要求,就是一切罪恶皆须合法地去完成。我可使你们破产,压迫你们,杀害你们,但是我必须依法而行,不然我即将被认为犯罪者,人们或将以犯罪者待我,这就是此种原则“个人主义”这幅字的意义。</p>
-
-<p>现在我们来看看此种原则表现于文学中的情形。1830年以来,社会上充满了雨果、大仲马、巴尔扎克、贾宁(Jules Janin)等人的文学作品,另外还有别的许多著作家与中产阶级报纸的记者以他们无聊的文笔引导青年堕落,激起他们的自私念头,即平民也不幸地受其影响。你们无论拿什么小说看,内容除夸大虚伪的情感与美妙的文词之外,什么也找不出来。从头到尾无非都是千篇一律:一个贫困、郁闷的,无名的青年,心中焚烧着各种成功的欲念。他想住大厦,食山珍,饮香槟,坐马车,并想与某个侯爵夫人睡觉。他经过非凡努力,终于成了,别人都失败了。看呐,这就是英雄,这就是纯正的个人主义。</p>
-
-<p>次之我们再来看看政治罢,此种原则在政治中是怎样表现的呢?人们说群众必须有人去指导他们,统治他们,他们是不能自治,不能无政府的。谁去统治他们呢?特权阶级已经没有了,一切人都有爬到社会的最高地位与职务去的权利。但是想要达到此种目的,人们必须聪明灵活强健康泰,必须知道并能够战胜其他的一切竞争者。于是乎,竞赛又开始了,只有灵活而强健的人才是治人与剥削群众者。</p>
-
-<p>最后,我们来看此种原则在经济问题——其实是最主要的或可说唯一的问题——上的情形。中产阶级的经济学家对我们说,个人无限制的自由是他们的主张,竞争就是此种自由的条件。但是,此种自由到底是什么呢?我们的第一个问题就是:难道这就是产生我们这世纪所夸耀的一切美妙财富之个人单独的劳动吗?但个人单独的劳动仅足以供给个人的衣食,或一个野蛮的小民族,而大民族之富足与生存只有靠着休戚相关组织起来的群体的劳动。生产一切财富的劳动既然是群体的,那么群体来享受这些财富,似乎是很合理的,是不是?然而,唉!这正是中产阶级经济学家最愤恨最拒绝最不愿意的一点哩!他们是主张个人各自享受的。但是哪些个人呢?是一切个人吗?呵!不是的,他们主张强者、聪明者、灵巧者和幸福者。唉!是的,尤其是幸福者才有享受的权利。因为他们在他们的社会组织中照着继承法——他们的社会基础——推演下去,必然要产生以下的现象:一边是富有而幸福的少数人,另一边是千百万困苦无辜的不幸者。但中产阶级的社会又会这些人说:“你们争夺价值、安适、财富与政权吧,胜利者就将幸福了。”可是这种自相残杀的争斗中,也有一点平等存在嘛?不,一点也没有的。有些——极少数者——有教育与金钱为他们从首至尾掩护的武器,另有些——成千上万的平民——却被无知与贫困钳制住,几乎赤身走入这战场。那么这些号称自由的竞争到底有什么样的必然结果呢?不用说,是平民的失败,中产阶级的胜利,因此,被束缚的平民也不得不如戍地的苦工一般,永远做胜利的中产阶级的奴隶了。</p>
-
-<p>中产阶级有一种很厉害的武器,无产阶级是没有方法反抗的,这便是资本,——资本是今日各个文明国家工业生产的主要动力,只要资本为中产阶级所有,无产者自然是束手无策了。</p>
-
-<p>如今这样构成和占据的资本,不但这压倒无产阶级,而且一大部分的中产阶级也被剥削被侵害,被沦于贫困之中。此种现象的原因,中小中产阶级不大明白或完全不懂的原因是很简单的。因平民替中产阶级争得自由之后,今日的工商业皆崇尚竞争和死命的互斗,于是一般资本家不得不售卖他们的商品,明白得说,就是不得不售卖他们从所雇佣的工人身上,以最低的工资垄断来的商品。你们在经验上都知道价值昂贵的产品在市场上已渐渐地被价值便宜的产品所排斥,即使后者十分劣于前者,也是如此。看呐,这就是竞争——这种出血的互斗——在中产阶级生产上,所生成的第一种不幸的结果。从此,坏的产品替代好的产品,平方的工人替代灵巧的工人成为必然的倾向,生产者与生产品的品质也大大地减低了。</p>
-
-<p>在这种竞争中,这种求最低价值的争斗中,势必是大的资本压倒小资本,小资本为大资本所破坏。因为大工厂制造物件,其售价必然比小工厂或中等工厂低廉。建造大工厂自然要有大资本,但在生产方面与小或中等工厂比较起来,却又便宜地多。十万法郎固然比一万法郎多,但十万法郎若是用于制造,则其出息必定为50%或是60%。而一万法郎,即使是同样的用法,却只有20%。大资本家可以在房屋,原料和机器上节省费用,他所用的工人比中小资本家多,他可以籍着好的组织与大规模的分工减少费用,或增加出息。总而言之,十万法郎集中于他的手里,并用于建造或组织一个工厂,其生产必然超过每一万的十个小工厂,比如每个小工厂在它所有的一万法郎上能得两千法郎的出息,以十万法郎建造或组织一个工厂的大资本家在他的每一万法郎上却能得到五千或六千,换言之,他所生产的货量一定比较多。生产比别人多,那么售价也自然比别人便宜了,在他以廉价售卖货物时,中等或小的资本家也不得不减少他们的价值,否则他们的货物便会卖不出去。他们货物的生产成本既然已比大资本家贵,而所得售价又比大资本家的贱,于是他们破产了。大资本杀害小资本便是这样子,假如大资本遇见更大的资本,那么也将一样的被迫破产。</p>
-
-<p>这是很真确的,你们看,今日各大资本中已有联合成极大极可怕的资本的倾向。今日工业最发达的地方,如英、法、比诸国已经开始由团体的营业公司代替单独的大资本家的企业了。文明越进步,先进的各国愈发达,则大资本家的财富也愈增加,可是因此大资本家的数目就减少了。结果必有很多中产者被大资本压倒而流为小资产者,更有一大批小资产者因无法抵抗而沦陷到贫困与无产阶级的队伍中去。</p>
-
-<p>这是无可置疑,有各国的统计与准确的数学根据可作证明的事实。在社会的经济组织中,大多数中产阶级者被极少数可怕的资本家压迫,而陷于不平等的贫困之境,这是一种无可逾越的法则,要反抗它,除了社会革命外别无选择。小资产经济倘若聪明,有明了此种情形的常识,他们早可与无产者联合,共同来完成此种革命了。但是小资产阶级普通是太愚蠢了,他们可笑的虚荣与自私塞住了他们的脑筋。他们懂不得什么,看不见什么,他们一边被大资产阶级压迫,另一边又手着他们平素所嫌弃所恐惧的无产阶级威胁的恐吓,他们已经愚蠢地任由自己向着末日路上直奔了。</p>
-
-<p>此种中产阶级的竞争的结果对于无产阶级是很有害的。一般资本家必须最低价值售卖其产品——或好点说,售卖其从工人身上剥夺来的产品,工人的工资就不得不被减至最低限度。于是有天才特能的工人就得不到相当的报酬。只有被迫卖力并迫于廉价出售其劳动的人,才为一般雇主所欢迎。妇女及儿童不要多少工资,于是他们就以妇女及儿童代替男子,以平庸的工人代替灵巧的工人,只要平庸的工人愿意与妇女及儿童得同样的工资。一切中产阶级经济学家都以说明并且承认工人工资是依着他每日的生活而规定,比如一个工人他每日的衣食住行只要一个法郎,那他的工资也会很快跌至一个法郎。这其中的理由非常简单,工人因为迫于饥饿,彼此间就经不起竞争,资本家一面急欲垄断他们的劳动而致富,另一面又因为中产阶级的竞争,不得不以廉价出售其产品,自然是欢迎工资少而工作多的工人了。</p>
-
-<p>这不但是一种逻辑的演绎,而且是那些以大资本建造的工厂实行大工业的国家,如英、法、比、德及瑞士各部分,每日所经历的事实。我在第二讲中,曾经对你们说过,你们是特权的工人。你们在工资上虽然还得不到你们每日生产的所有价值,你们在事实上虽然还被你们的东家剥削,但比较起诸大工厂的工人,你们所得的报酬总算不少了,你们有空余的时间,你们是自由且幸福的。但我又认为你们加入这伟大的有解放全世界劳动者使命的国际劳动协会中,做个热心而忠实的会员,是很有价值的。这正是你们高贵慷慨的处所。你们从此可以证明你们自己不但要顾到你们自己,而且也顾到千百万比你们更不幸比你们更被压迫的兄弟。我此刻以此种暗示呈现给你们,也是很幸福的。</p>
-
-<p>你们加入劳动协会固然是慷慨好义,抚危济弱的友爱行为,但同时也是先见与预防的工作,你们不但为别的你们不但为别的地方别的职业不幸的兄弟而该如此,即使为你们本身或为你们的子女也该如此。你们此时所得的报酬虽不是绝对好,所过的生活虽不是绝对的自由与幸福,但也比较过得去。你们为什么能如此呢?理由是极其简单的,只因大资本没有吞并到你们的工业罢了。你们或者不相信这个道理吧?大资本依它本有的法则,必然要吞并一切的。它开始自然从最能获利,最易经营的工商业的各枝叶上着手垄断,待它垄断饱了,垄断中发生竞争之后,然后急于别的未曾动着的枝叶。现在人们不是以机器制造衣服、皮靴和花边了吗?你们信着吧,以机器制造钟表不过是迟早的问题,或者不久就会实现了。发条、标准机、表箱、表盖以及表的磨光、晕线及刻画都将由机械来代替人工。这样的产品虽然不及手中造出的精细或美观,可是价钱却比你们的更便宜,买家也将比你们多,结果你们精美的产品终将必为市场所排挤。那时,你们或你们的子女,将与今日各大工厂的工人一样可怜,一样的做奴隶。你们看,你们若替别的地方别的职业的不幸工人——你们的兄弟努力工作,同时即替你们自己或至少替你们的儿女减少痛苦哩。</p>
-
-<p>你们应为人道而工作,今日工人阶级是伟大和神圣的人道之唯一的代表者。“将来”必属于乡间、城市及各工厂的劳动者。盘踞其上的一切阶级——如民众永远的垄断者,贵族、僧侣、中产阶级及无量代表国家恶势力和不公道的军政与民政的官员,都是腐败透顶的阶级,他们此后为善不足,作恶有余,根本没有希望了。</p>
-
-<p>1793年打倒了僧侣与贵族的势力,并揭穿了他们的假面具。1848年的革命把中产阶级的假面具也揭穿了,他们的险恶与无能也被败露了。1848年6月那几日,中产阶级毅然决然地他们先人所信奉的,以自由、博爱、平等为原则为基础的“宗教”。他们只靠着垄断为生,换言之,他们是经济不平等,社会奴隶制的产物,他们当时虽满口自由平等,但平民一但认真要求起自由平等来,他们遍露出本来面目,重匿于反动地壁垒之夜。</p>
-
-<p>制造1848年反动的叛贼今日又想把法国卖掉了,制造最卑劣反动局面的梯也尔、法佛尔(Jules Favre)及1848年国民议会的大多数人,今日又想重显身手了。他们则抬举路易·波拿巴(即拿破仑三世)做大总统,继而破坏了普通选举制。社会革命的恐惧,平等的厌恶,民众正义的威吓,以及他们所反的罪恶的感觉,使昔日那样聪明勇敢,今日是这样愚蠢卑怯的腐败阶级全都投入拿破仑三世的“独裁”的怀抱中。从此法国受了十八年武人的专政。但不要相信中产阶级的先生们对此有怎样难堪的情形,其中为自由主义而大声疾呼,故意作起倔强的样子,使自己出名而予帝制不以方便的人物自然被压迫被排挤了,但其余不谈政治,专心孜孜于中产阶级的大企业,极力从事于剥削平民的顺仆,反倒是大受当局保护与奖励。人们为顾全他们的面子起见,予以他们表面的自由。在帝国治下不是有一个由普通选举而成的立法议会么?这对于中产阶级而言已经心满意足了。</p>
-
-<p>不过还有一个不如意的黑点,就是皇帝侵略的野心,激起不时之需,使法国几乎濒临破产,终至毁灭了法国古有的权威而后止。但这个黑点并不是偶然的,它是制度的一种必须,凡是极端的暴虐的制度,即使它有表面的自由,也必然以武装的势力为依据,其常备的大军迟早要惹起大战,因为军队的阶级野心为其主要的兴奋剂。反当团长的,总想升旅长,反当旅长的,总想升师长。至于一般兵士有系统的受了军营生活的熏陶之后道德之心已丧失殆尽,他们只梦想着战争的滋味,及屠杀、劫掠、强奸,普军在法国之所作所为即是一例。然而,如果这些聪明而有系统地培养于军官及兵士心中的高尚(!)的情欲长久留地得不到一点满足,军队势必会酸化起来,再由酸化而不满进而反叛,其祸将一发不可收拾。故战争是必然的,故拿破仑三世的近讨远攻并不如今日一般中产阶级先生们所说的那样,是拿氏一人的私意,而是他们因恐惧社会革命而自行造成的暴虐的帝制之必然的产物。法国今日之所以有这一切可怕的不幸,其原因除了拿破仑三世及一切特权阶级——大小僧侣和腐败贵族外,尤以这可敬(!)而清廉(!)而有德(!)的中产阶级为罪魁祸首。</p>
-
-<p>同志们,你们都会见到,法国全部只有城市的劳工群众,由中产阶级卖给帝国,被帝国牺牲于中产阶级的劳工群众保护他们不幸的祖国。全国各地只有城市与工厂的广大的工人愿意以平民举事拯救法国的危亡。至于乡间的劳动者,一般农民自拿破仑一世时代,施行宗教教育,受了宗教之毒以来,已经颓败不堪,此时站在普鲁士人一边与法国为敌,大作其卖国的反动勾当。不过要唤醒他们,也并非是件难事,我在一本你们有许多人都会度过,题目叫做《写给一个法国人的信》的小册子中,会提出许多诱导他们到革命中来的方法。但要想实行这些方法,各城市便非得自动起义,并依据革命的原则组织起来不可。这是一般工人所愿意的甚且在法国南部,如里昂、马赛、蒙布里圣德田及都鲁司各城实验过,被激进派中产阶级者以共和国之名义征服,且破坏了的。不错,这些因恐惧平民而成为共和党的中产阶级者,如老奸巨猾的法佛尔,寡廉鲜耻如狐狸般的梯也尔,妄自尊大的甘必大以及毕卡(Picard)、法里(Ferry)、西蒙(Jules Simon)、柏来当(Pelletan)等人,就以共和国之名义杀害了共和国及法兰西。</p>
-
-<p>中产阶级已经被裁判了,他们是法国最富,而人数又最多(平民当然更多)的阶级,如果他们愿意,法国一定能得救的。可是这样的话,他们便须如1793年他们的先人所做过的一般,牺牲他们的生命与金钱,诚恳地与无产阶级合作,以无产阶级为旁助。其实他们非但不愿意牺牲他们的生命,而且更不愿意牺牲他们的金钱,他们宁愿法国由普鲁士人来占领,而不顾以平民的革命去拯救它。</p>
-
-<p>城市工人与中产阶级间的问题已经很显著地呈现出来了,工人说:“我们与其侍奉我们的城市与普鲁士人,不如将我们的住宅都炸毁了。”而中产阶级答道,“我们宁可开门迎接普鲁士人,也不许你们扰乱秩序,我们无论如何要保存我们亲爱的住宅,即使要亲普鲁士先生的脚也未尝不可。”</p>
-
-<p>你们看,今日就是这些中产阶级者胆敢污蔑“巴黎公社”这幅唯一能救法国光荣的并希望能救世界自由的“公社”,今日就是这些中产阶级者胆敢诅咒公社,但他们以什么名义呢?就是以爱国主义的名义咧!</p>
-
-<p>这些中产阶级真的是铁石心肠!他们卑鄙到那样的程度,到最后连廉耻感都失去了遗忘了。在完全死去之前,他们就已经完全腐烂了。</p>
-
-<p>同志们,不但在法国的中产阶级在智德上如此的腐败,即使在欧洲各处,也是同样的情形,欧洲此时只有无产阶级还在保存的神圣的健全之火,只有无产阶级能擎其人道的大旗。</p>
-
-<p>但无产阶级的目标,其道德原则究竟是什么呢?即是“休戚相关”。全体为个人,个人为全体,或由全体。这也就是我们这伟大的国际劳动协会的目标及原则,国际劳动协会是超越国界,破坏国家,以个人及全体的自由之名义,人人须尽同等的劳动义务为基础,联合全世界的劳动者为一人类家庭的组织。这种“休戚相关”在社会经济上,为集体的劳动与集产,在政治上,为国家的破坏与“由全体自由而使个人自由”。</p>
-
-<p>是的,亲爱的同志们,你们是工人,全世界的劳动者皆是你们的兄弟,与你们都是休戚相关的,今日只有你们继承着人类解放的伟大使命。你们还有一共同的继承者,虽然情形不同,也与你们一样是劳动者,这便是农民。农民此时还没有伟大使命的意识,他们过去中了教士的毒,现在还沉醉与教士的怀中,不知不觉间做了损害本身的反动的武器。你们应该对他们解释社会革命的意义,救他们脱出蒙昧的境地。</p>
-
-<p>在此时,尤其是在开始的时候,工业上的劳动者只有而且也只能靠他们自己。假如他们愿意他们也不能成为强有力者,不过要他们真的有决心罢了。他们要想实现他们此种意识,只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先在他们的劳动团体中,继而在一切团体中,创立起真正友爱的“休戚相关”,不但在言语或饮酒上,还是在演讲及节日的时候须有休戚相关的精神,即在行动中及日常上也须如此。每个国际劳动协会的会员都应察觉到都因确信,别的一切会员都是他们的兄弟。</p>
-
-<p>另一种就是革命的组织,为行动而起的革命的组织。里昂、马赛与法国别的城市之平民举事之所以失败了,就是因为没有一点组织。此事的原因我很清楚,因为我参与其事,受到其中的痛苦的。今日“巴黎公社”之所以能勇敢的坚持下来,就是因为在围困中,一般的工人有都严密的组织。中产阶级的报纸硬指国际劳动协会为巴黎这次壮大举事的主动者并不是没有理由的,我们可以自负地说:“因我们国际的弟兄们能百折不挠地努力,平民才能组织起来,巴黎公社也才成为可能。”</p>
+<p>它们还爱好和其他的鸟交往。在印度,樫鸟和乌鸦从附近好多英里以外飞到竹丛中来和鹦鹉一道过夜。当鹦鹉出外寻食的时候,它们发挥了极惊人的智慧、审慎和应付环境的能力。以一群澳大利亚的白色美冠鹦鹉为例,它们在出发去劫掠一块农田之前,首先要派出一个值察队——它们栖在农田附近的高树上,而另外一些侦察兵则栖在农田和森林之间的树上传递信号。如果报告说“好”,二十来只美冠鹦鹉便从队伍中散开,飞到空中,向离农田最近的树木飞去。它们还要花费很长时间来详细察看附近的情况,然后才发出全体前进的信号,接着,全队便立刻出发,转眼同就劫掠了那块田地。澳洲的居民很难瞒过鹦鹅的小心谨慎,如果人们用一切办法和武器终于打死了几只鹦鹉,那么,它们以后将变得更加谨慎和警惕,以致能打败人的一切计谋。</p>
-<p>所以同志们,我们应该如亲爱的兄弟一般组织起来。我们不要相信我们是在革命之末,我们此时正在革命的开端呢,革命是此后几十年的最重要问题。它迟早是要降临的,我们预备着吧,我们锻炼我们的身心罢,我们少空言,少叫喊,少夸张,少多嘴,少饮酒,少放荡罢。我们束紧我们的腰部,奋勇地预备参加这能就一切民族,能予全体人类解放的争斗罢。</p>
+<p>毫无疑问,使鹦鹉能得到几乎相等于人的这种很高的智力水平和我们在它们身上所感到的人类情感的,是集体生活的实践。它们的高度智力竟使最好的博物学家把某种鹦鹉,即灰鹦鹉,称为“鸟人”。谈到它们的互相友爱,大家都知道,当一只鹦鹉被猎人扛死了,其他的鹦鹉便在它们同伴的尸体上空盘旋,发出尖锐的怨诉声,据奥社邦说,“它们自己也将为它们的友谊而牺牲”。两只被捕的鹦鹉虽然属于两个不同的种,但也能建立起相互的友谊,如果这两个伙伴当中有一个意外地死了,另一个伙伴有时也将因悲伤而死。很明显,它们在集体中得到的保护,远远超过任何理想地发达了的嘴和爪所给予它们的自卫能力。除了各种较小的鹦鹉以外,其他的鹦鹉是很少有猛禽或哺乳动物敢去攻击的,布利姆说得一点不错,鹦鹉除了人以外几乎没有其他的敌人(他说,鹤与合群的猴子也是这样);他又说:“鹦鹉多半不是死在敌人的爪下,而主要是死于衰老。”只有人类才能消灭它们的一部分,因为人类有更高度的智慧和武器,这些同样也是从结合中得来的。所以,鹦鹉的长寿,可以看作是它们合群生活的结果。至于它们那惊人的记忆力,难道我们不可以说,它之所以发达,也是得力于合群生活、长寿及随之而来的直到很老身心仍十分健全吗?</p>
-<p>社会革命万岁!巴黎公社万岁!</p> 米哈伊尔·巴枯宁 亲爱的同志们,上次说1789~1793年革命中,中产阶级有意无意间助用平民之力,筑其权力于封建世界废墟之上。从此以后,他们成为统治阶级。
\ No newline at end of file
+<p>由上所述,可知个人反对整体的斗争不是唯一的自然法则。互助也和互争一样,同样是一条自然法则,当我们再分析一下另外一些鸟类和哺乳动物的结合以后,这条法则就更加明白了。关于互助这条法则对动物世界的进化的重要性,在前面的几页中已经作了几点提示,但是,在我们再举出几个例证,我们将由此能够得出我们的结论以后,它们的意义就将更加明显。</p> 彼得·克鲁泡特金 生存竞争 互助 自然法则和逐步进化的主要因素 无脊椎动物 蚂蚁和蜜蜂 鸟类 猎食和捕鱼的结合 合群性 小鸟之间的互相保护 鹤和鹦鹉
\ No newline at end of file
diff --git a/heros/1890-09-30-PeterKropotkin-a1_r-mutual-aid-among-animals.html b/heros/1890-09-30-PeterKropotkin-a1_r-mutual-aid-among-animals.html
new file mode 100644
index 00000000..7a1e1210
--- /dev/null
+++ b/heros/1890-09-30-PeterKropotkin-a1_r-mutual-aid-among-animals.html
@@ -0,0 +1,174 @@
+
+
+
+
+
+
+
+
+
+ 动物之间的互助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动物之间的互助
+
+
+
+
+ 《互助论:进化的一个要素》第一章
+ 彼得·克鲁泡特金 | 1890.09.30
+
+
+ 生存竞争 互助 自然法则和逐步进化的主要因素 无脊椎动物 蚂蚁和蜜蜂 鸟类 猎食和捕鱼的结合 合群性 小鸟之间的互相保护 鹤和鹦鹉
+
+
+生存竞争这个概念是由达尔文和华莱士作为进化的一个要素介绍到科学中来的,它使我们可以把范围极其广泛的现象包括在一个单独的概念里,这个概念很快就成为我们在哲学、生物学和社会学方面的思考的真实基础。大量的各种各样的事实:生物的机能和构造的适应它们的环境,生理和构造的进化,智力发达甚至精神发展本身,我们以前常常用许多不同理由来解释的,都由达尔文归纳在一个总的概念里。我们把它们理解为连续的努力——对不利环境的一种斗争——以求个体、种族、物种和社会的这样一种发展,那就是务期达到生命的最大程度的充实、丰富多彩和热烈。也许在开始的时候达尔文本人并未充分意识到这个因素的普遍性,因为他最初只是借它来解释一系列有关起初种的个体变异的累积的事实。但是,他预见到他介绍到科学中来的这个词,如果只按它的狭义——各个个体之间完全为争取生活资料而进行的竞争——来使用,就会失去它的哲学的和原有的真实意义。所以,他在他那部不朽的著作一开头就坚持主张“这个词当作广义的和比喻的意义来用的,其意义包含着这一生物对另一生物的依存关系,而且,更重要的,也包含着个体生命的保持,以及它们能否成功地遗留后代”。
+
+他本人虽然为了特殊目的而主要按照狭义来使用这个词,但他却提醒他的信徒不要犯(他本人好像曾经犯过一次)高估它的狭义的错误。在《人类的起源》这本书中,他用了几页篇幅有力地举出了这个词应有的广义的例证。他指出,在无数的动物社会中,各个个体之间争取生活资料的竞争是怎样消失的,竞争是怎样由合作来代替的,并且指出这种代替的结果怎样发展了保证物种获得最好的生存条件的智力和良知。他暗示在这些事例中,最适于生存的不是那些在体力上最强的,也不是那些最狡猾的,而是那些学会为了群体的福利无论强者或弱者都联合起来互相援助的动物。他写道:“拥有数量最多的最富有同情心的成员的社会,将最为昌盛,并且繁育最多的子孙”(第二版第163页)。从个体和整体之间的竞争这个狭隘的马尔萨斯观点中产生出来的词,在一个了解大自然的头脑中便这样地失去了它的狭窄的意义。
+
+不幸,这些本可成为最有成效的研究的基础的论点,却被为了说明真实的生存竞争的后果而收集的大量事例所遮掩了。此外,达尔文从未试图更仔细地研究一下动物世界中的生存竞争所表现的这两方面的相对重要性,也从未写出他原拟写作的论述过分繁殖的自然遏制的书,虽然这本书本来可以作为估计个体竞争的真实意义的严格标准。不仅这样,就在刚才所说的那些篇幅里,在反驳狭隘的马尔萨斯的竞争观念的材料中,也再次出现了旧的马尔萨斯的色彩,那就是,达尔文所说的在我们的文明社会中保存“智力和体力方面的弱者”的所谓不便(第5章)。似乎千千万万的体弱多病的诗人、科学家、发明家和改革家,以及千千万万的所谓“愚人”和“迟钝的热心家”,不是达尔文本人在《人类的起源》那几章中所强调的人类在生存竞争中当作知音和精神武器使用的最宝贵武器。
+
+达尔文的学说的遭遇,和其他一切多少涉及人类关系的学说的遭遇相同。他的信徒本仅没有按照他的暗示把这一学说加以发展,反而使它更加狭隘了。当赫伯特·斯宾塞试图从独立的、但又与之密切相关的论点出发,把探讨的范围(特别是在《伦理学材料》第三版的附录中)扩大到“谁是最适者?”这个重大问题时,达尔文的无数信徒已经把生存竞争的概念缩小到最狭隘的范围了。他们甚至变得把动物世界看成是在半饥饿的个体间进行着永久的斗争,并彼此想喝取对方血液的世界。他们使现代著作中充满了“战败者遭殃”的呐喊,好像它是现代生物学的最终结论似的。他们把争夺个体利益的“无情”斗争提高为人类也必须服从的一项生物学原则,认为在以互相歼灭为基础的世界中,不这样作便有复灭的危险。除了仅仅从庸俗的学者那里学到一点自然科学词句的经济学家以外,我们必须承认,即使达尔文观点的最有权威的解释者,也在竭力保持这些谬误的见解。赫胥黎无疑是公认的最有资格的进化论的解释者,事实上如果我们以他为例,我们岂不是听见他在《生存竞争和它对人类的意义》这篇文章中教导我们说:
+
+
+ “从伦理学家的观点来看,动物世界大概是和格斗士的表演一样。每个生物都受到相当好的对待,被安排去战斗,于是最强的、最敏捷的和最狡猾的便能活下去再战斗一天。观众用不着因为角斗场上没有饶它们的命而表示不满。”
+
+
+其次,在这篇文章的较后部分,他岂不是告诉我们说,在原始人中间也如同动物之间的情况一样:
+
+
+ “最弱的和最愚钝的要失败,而那些最顽强和最狡猾的,在其他方面并不是最好、只是最能适应他们的环境的便生存下去。人生是一场连续不断的自由混战,除了有限的和暂时的家庭关系以外,霍布斯所说的个体与整体的斗争是生存的正常状态。”
+
+
+对自然界的这种看法究竟能够得到事实的几分支持,从这里提供读者的关于动物世界和原始人的论证中便可以看到。但我们不妨立刻指出:赫胥黎对自然的观点,作为科学的推论来说,也和相反的卢梭的观点一样,是很难成立的,卢梭在自然中只看到被人类的出现所摧毁的爱、和平与和谐。事实上,只要一走进森林,对任何动物社会观察一下,甚至对任何一本论述动物生活的严肃著作(多尔比尼的、奥社邦的或勒瓦兰的,不拘哪一个的著作都行)细读一下,便不能不使博物学家思考到合群生活在动物生活中所起的作用,使他们不至于把大自然只看作是一个屠杀之场,同样,他们也可以免于在大自然中只看到和谐与和平。卢梭所犯的错误是他完全不想到嘴和爪的恶斗,而赫胥黎则犯了相反的错误,但不论是卢梭的乐观论还是赫胥黎的悲观论,都不能看作是对自然界的公正无偏的解释。
+
+只要我们对动物观察一下——不光是在实验室和博物馆中,而且在森林和草地,在草原和群山中——我们立刻就会发现,虽然在各种动物(特别是在各纲动物)之间进行着极多的斗争和残杀,但在同种的,或至少是在同一个群的动物之间,也同时存在着同样多的(甚至还要更多)的互相维护、互相帮助和互相防御。合群如同互争一样,也是一项自然法则。当然,要从数字上估计所有这两类事实的相对重要性,那怕是很粗略地估计,也是难事。但是,如果我们用一个间接的试探,问一问大自然:“谁是最适者:是那些彼此不断斗争的呢,还是那些互相帮助的?”那么我们立刻就会发现,那些获得互助习惯的动物无疑是最适者。它们有更多的生存机会,在它们各自所属的纲中,它们的智力和体力达到最高的发展水平。如果把这些可以用来支持这一观点的无数事实考虑在内,我们就可以十分有把握地说,互助也和互争一样,是一项动物生活的法则,但是,作为进化的一个因素来说,它也许更加重要得多,因为它促进了这些保证了种的维持和进一步发达以及用最少的精力来保证个体的生活的最大幸福和享受的习惯和特性的发展。
+
+就我所知,在达尔文学说的科学界信徒当中,第一个把互助充分理解为一条自然法则和进化的主要因素的,是著名的俄国动物学家,圣彼得堡大学故院长凯士勒教授。他在逝世前几个月,即1880年1月,在俄国博物学家会议上发表的一篇演说中阐明了他的思想;但是,像许多只用俄文出版的著作一样,这篇出色的演说几乎完全不为世人所知道。
+
+“作为一个多年的动物学家”,他认为他有责任反对滥用这个取自动物学的词——生存竞争,或者,至少应该反对高估它的重要性。他说,动物学和那些研究人类的科学不断地坚持它们所谓的生存竞争的无情法则。但是它们忽略了还存在有另外一条可以叫做互助的法则,这个法则,至少对动物说来,是远比前一个法则更重要得多。他指出,遗传后代的需要必然会使动物集聚在一块儿,并且,“个体愈是集聚,它们彼此之间就愈加互相支援,物种就有更大的生存机会,并且更加促进它们智力的发达”。“每一个纲的动物,”他继续说道,“特别是较高级的动物,都实行互助。”他从埋尸虫的生活以及鸟类和一些哺乳动物的合群生活中举出一些例子来说明他的见解。在一篇简短的开幕词中所举的例子当然是有限的,但主要之点都已说得很清楚;在谈完互助在人类进化中所起的更为突出的作用以后,凯士勒教授作了如下的结论:
+
+
+ “很明显,我不是否认生存竞争,但是我认为动物世界的逐步发展,特别是人类的发展,受惠于互助之处远过于互争……一切生物都有两个基本需要:营养的需要和使物种繁殖的需要。前者使它们互相竞争和残杀,而保存物种的需要则使它们彼此接近,互相帮助。但是我倾向于认为在生物界的进化中——在生物的逐步后天变异中——个体之间的互助远比它们的互争所起的作用要大得多。”
+
+
+上述观点的正确性,最最感动了大多数出席会议的俄国动物学家;希斐尔卓失——他的著作在鸟类学家和地理学家当中是很有名的——支持这些观点,并且还另举了一些例子来阐发这些观点。他说,有几种隼具有“一种适宜于抢掠的几乎理想的构造”,然而它们在退化,可是其他几种实行互助的隼却很昌盛。“另一方面,以一种合群的禽类鸭子为例吧,”他说,“一般说来,鸭子的机体不发达,但它们实行互助,从它们不计其数的变种和种类来看,可以说它们差不多是遍布于全世界。”
+
+俄国动物学家的立即接受了凯士勒的观点,好像是很自然的,因为他们几乎每一个人都曾经有机会在亚洲北部和俄国东部无人居住的广大地区研究过动物界;凡是研究过类似的地区的人,是不可能不得出相同的结论的。我想起自己在和我的朋友,那多才的动物学家波利亚可夫一起在维蒂蒙地区考察时,西伯利亚的动物界所给我的印象。当时我们两个人对《物种起源》的印象还很新,可是我们要寻找同种动物之间的激烈竞争却一无所获。这种竞争在我们阅读达尔文的著作时,即使想到了第3章(第71页)的论点,也是我们预期会看到的。我们看见很多动物常常是联合起来,以适应不利的气候环境或对各种敌人进行斗争。波利亚可夫写了许多出色的文章论述各处的食肉动物、反刍动物和啮齿动物的互相依赖;我们亲眼看到许多互相帮助的事实,特别是鸟类和反刍动物在移居途中的互相帮助;甚至在有大量动物聚居的黑龙江和乌苏里江地区,尽管我竭力寻求,但也根少发现在较高级的同种动物之间存在着实际的竞争和斗争。在大多数俄国动物学家的著作中,也都提到过这种印象,这大概可以说明为什么俄国的进化论者那样拥护凯士勒的观点,而同样的观点在西欧的达尔文信徒当中却并不流行。
+
+当我们一开始研究生存竞争的两个方面——直接的和比喻的——的时候,给我们印象根深的头一件事就是互助的事例非常丰富,这不仅是如大多数进化论者所承认的为了繁育后代,而且还为了个体的安全和为了得到必需的食物。对动物界的许多大类来说,互助是通例。甚至在最低级的动物之间也可发现互助的事实,我们必须预期有一天会从研究微小的池塘动物的学者那里得知即使在用显微镜才能看见的生物当中,也存在着不自觉的互助。当然,除了白蚁、蚂蚁和蜜蜂以外,我们对于无脊椎动物的生活的知识还是极其有限的;但是,就从比较低级的动物来说,我们也可以搜集到一些确切合作的事实。蝗虫、蛱蝶、萤虫、蝉等等动物的不计其数的联合,实际上简直还没有人研究;可是它们的存在这一事实本身就指出它们一定是按照大体上相同于蚂蚁和蜜蜂为了移居而暂时联合的原则组织的。至于甲虫,我们已经有人仔细观察过埋尸虫之间互相帮助的事实。它们需要腐烂的有机物,以便在其中产卵和供给它们幼虫以食物,但是那些有机物不能腐烂得太快,因此它们便把在漫游中偶尔发现的各种小动物的尸体埋在土中。一般地说,这些埋尸虫都是单独生活的,但是当它们当中有一个发现了自己难以埋葬的老鼠或雀鸟的尸体时,它就会招唤四个、六个或者十个其它甲虫来会力完成这项工作;如果必要的话,它们会把尸体运到一个合适的土质松软的地方,十分周密地把它埋起来,从没有为了它们之中哪一个享有在这个埋好的尸体上产卵的特权而争吵。约格里迪奇在用两根棍子做成的十字叉上绑上一个死鸟,或者是在插在土中的棍子上挂上一个蟾蜍的时候,这些小小的甲虫也会以同样友好的方法集中大家智慧来克服人的计谋。这种协力合作的事情在蜣蜋当中也曾见到过。
+
+即使在机体方面处于稍低级阶段的动物中,我们也可找到类似的例子。在西印度群岛和北美洲,有些陆蟹结成一大群一大群的,以便到大海去产卵;每一次这样的移动,都包含着它们之间的协力合作和互助。至于大莫鲁甲蟹(Limulus),我惊奇地发现(1882年在布列登水族馆)这种笨拙的动物在一个伙伴需要的时候能给予多大的帮助。它们当中有一只蟹仰面朝天地跌在水槽的一个角落里,它那小锅似的沉重甲壳使它不能回复原来的姿势,再加上角落里有一根铁杆,使它要想翻过身来更加困难。于是它的伙伴们前来援助,我用了一个钟头的时间来看它们如何努力援救它们被困的伙伴。它们一下来了两只,从下面推它们的伙伴,经过巨大的努力,终于把它扶正了,可是由于铁杆妨碍着它们完成援救工作,那个蟹又重重地仰跌下去。经过几番努力以后,援助者当中就有一只到水槽的深处去带来了另外两只蟹,这两只蟹用它们饱满的新力量开始来推动和扶起它们可怜的伙伴。我们在水族馆呆了两个多钟头,当我们离开的时候,我们又去看了一下那水槽,援救工作依然在继续哩!自我看见这件事以来,我不能不相信埃拉斯穆·达尔文博士所引征的叙述:“普通螃蟹在脱壳期间派一个没有脱壳或有硬壳的螃蟹在它旁边放哨,以防备海中的敌人来伤害这种处于没有防御状态的脱壳蟹。”
+
+关于白蚁、蚂蚁和蜜蜂之间的互助事例,特别是通过罗曼斯、彼希纳和约翰·刘波克爵士的著作,一般读者都很熟悉,因而我只说很少的几点提示。如果我们拿一个蚁巢为例,我们不仅看到了每一种工作(如生育子孙、寻找食物、建筑巢穴和饲养幼虫等等),都是按照自愿互助的原则进行的,同时,我们还必须和佛勒尔一样,承认许多种蚂蚁的生活的主要基本特征是每一个蚂蚁有义务把已经吞在肚里并且已经部分消化了的食物和集体中的每一个向它索取的成员共享。属于不同种的或属于互相敌对的蚁巢的两个蚂蚁,偶尔互相遇到时,便彼此避开。但是属于同一个蚁巢或属于同一群巢穴的两个蚂蚁便会互相接近,用触须作几下问答的动作,并且“如果其中有一个饿了或者渴了,特别是如果另一个的嗉囊中很饱满时。……它将立刻索取食物”。接到这样要求的蚂蚁是从不拒绝的;它张开了颚,用一种适当的姿势,吐出一滴透明的流质给那个饥饿的蚂蚁舐食。把食物吐给另外一个蚂蚁吃,这在蚂蚁(自由的)的生活中是那么突出的一个特征,并且为了养活饥饿的同伴和幼虫都是那样经常地互相求助,所以佛勒尔竟认为蚂蚁的消化道是由两个不同的部分构成的,其中之一,即后一部分,是专供自己用的,另一部分,即前一部分,主要是供集体用的。如果一个嗉囊饱满的蚂蚁竟自私到拒绝喂养一个同伴,那它将被看成是一个敌人,甚或比敌人还坏。当它的亲族和另一个种的蚂蚁打仗时,如果它拒不援助的话,它们将比攻击敌人还要凶猛地反过来攻击这个贪心的蚂蚁。如果一个蚂蚁没有拒绝喂养属于仇敌方面的蚂蚁,那么它将被后者的亲族当作朋友看待。所有这些情况都是经过最严密的观察和确切的实验所证实的。
+
+蚂蚁这个分成一千多种的大科动物,其数目是那么多,以致巴西人竟说巴西是属于蚂蚁而不是属于人的;在这个科里,同一个巢或同一个巢穴集团的成员之间是不存在竞争的。无论不同的种之间的斗争是多么厉害,也无论在战争时有着什么样的暴行,但集体内部的互助、已成习惯的自我献身和经常为了共同福利的自我牺牲,都已经成为法则。蚂蚁和白蚁废除了“霍布斯式笔下的那种斗争”,因此它们生活得更好。它们那种奇妙的巢穴,也就是它们的建筑,在比例大小方面超过了人类的建筑;它们修筑的道路和在地上的拱形走廊,宽阔的大厅和粮仓,它们的谷物田、谷粒的收获和使谷粒“麦芽化”;它们孵卵和养育幼虫的合理方法,以及建造特别的窠巢以饲养蚜虫——林内美妙地称之为“蚂蚁的乳牛”——的合理方法,最后,它们的勇敢、胆量和优越的智慧,所有这些都是它们在繁忙和辛勤的生活的每一个阶段中实行互助的自然结果。这种生活方式,其结果必然会发展蚂蚁生活的另一个特征:个体的主动性的巨大发展——它反过来又显著地促成了高度而复杂的智力的发达,这样的发达,使人类的观察者也不能不有很深的印象。
+
+在动物的生活方面,即使我们所知道的只不过是一些关于蚂蚁和白蚁的事实,我们也可以有把握作出这样的结论:互助(它导致互信,这是勇敢的第一个先决条件)和个体的主动性(智力发达的第一个先决条件)在动物世界的进化中,是比互相斗争更具有无限重要性的两个因素。事实上,蚂蚁没有任何“保护性”而仍能兴旺,可是自卫特性对于单独生活的动物来说是不可缺少的。蚂蚁的颜色使它很容易为敌人发现,在草地和森林中,许多种蚂蚁所建的高大巢穴也是一望可见的。它浚有坚硬的甲壳的保护,无论它的针刺在几百根刺入一个动物的皮肉时是多么危险,但对一个蚂蚁的防御来说却是没有多大价值的;而蚂蚁的卵和幼虫在许多居住在森林中的动物看来又是一种美味的食物。可是,成千上万的蚂蚁并没有受到鸟类或甚至食蚁兽的太大摧残,反之,它们却为此它们强壮得多的昆虫所畏惧。当佛勒尔在一个草地上倒出一口袋蚂蚁时,他看见“蟋蟀跑开了,听任蚂蚁抢夺它们丢下的洞穴;蚱蜢和蟋蟀向四方逃走,蜘蛛和甲虫也放弃了它们的捕获物,以免它们自己变成蚂蚁的捕获物”。经过一场战争(在战争中有许多蚂蚁为了共同的安全而牺牲了)以后,连黄蜂的窠也被蚂蚁占领了。甚至最敏捷的昆虫也不能逃脱,佛勒尔常常看到蝴蝶、蚊虫和苍蝇等被蚂蚁出其不意地袭杀。蚂蚁的力量在于互相援助和互相信任。如果说蚂蚁——且不谈更为发达的白蚁——在智力方面居于整个昆虫纲的首位,如果说它们的勇气只有最勇猛的脊椎动物才能匹敌,如果说它们的头脑——用达尔文的话来说——“是世界上最奇妙的微小物质之一,也许比人的头脑更为奇妙”,那么这难道不应归功于在蚂蚁的社会中互助完全代替了互争这一事实吗?
+
+蜜蜂也是这样。这些小小的昆虫(它们本来很容易被许多鸟类所捕获,它们的蜜也被从甲虫到熊的各纲动物所垂涎)也没有从拟态或其他方面得到任何自卫的特性,而没有这种特性,一个单独生活的昆虫是很难逃脱被彻底地毁灭的。但是,由于蜜蜂实行了互助,因而它们获得了我们所知道的广泛发展,获得了我们所称赞的智力。由于共同工作,它们使它们的个体力量增加了若干倍;由于临时分工和每一个蜜蜂在必要时能进行各种工作的能力的结合,它们获得了任何一种单独生活的动物(不管它是多么强壮和有多么好的武装)所不能指望的安全和福利。它们的合作,在人不知道利用充分计划的互助的情况下,往往比人还要成功。所以当一群新蜂要离开蜂箱虫寻找一个新住所时,许多蜜蜂就会预先到附近去探察一下;如果它们发现了一个适于居住的地方,例如一个旧篮子或任何这类的东西,它们就把它占领下来,把它弄得干干净净的,并且加以保护,有时候要保护整整一个星期之久,直到这群新蜂来到那里定居下来。但是,有多少移居到新土地上的人只因不了解他们力量联合起来的必要性而死亡在那里!由于蜜蜂懂得集中它们个体的智慧,它们能适应预料不到的或者不同寻常的恶劣环境,如巴黎博览会上展出的蜜蜂就能用它们树脂似的蜂蜡把箱盖固定到嵌在它们蜂箱板里的玻璃片上。此外,它们毫无喜好杀戮的表现,也没有喜欢无益争斗的习性,虽然许多作者总认为动物有这种癖性。守卫蜂箱进口的哨兵毫不留情地杀死那些企图到蜂箱里去抢劫的蜜蜂;可是,因为搞错了地方而飞来的陌生蜜蜂则不会受到伤害,特别是那些带着花粉飞来的或者是易于迷路的小蜜蜂,更不会受到伤害。除了确有必要时以外,它们是不会进行战争的。
+
+由于在蜜蜂当中仍然存在着残忍和懒惰的本性,而且往往由于环境促使它们又将显现出来,所以蜜蜂的合群性就更加对人有启发性。大家都知道,经常有一些蜜蜂宁肯过抢劫的生活而不愿过工蜂的勤劳生活,在食物缺乏和食物特别丰富的时候,都将使这个掠夺阶级为之增加。当我们的谷物已经收获回家,草地和田野里的谷物已经所剩无几的时候,抢劫的蜜蜂就更加经常到来。另一方面,在西印度群岛的甘蔗园附近和欧洲炼糖厂的周围,抢劫、懒惰和吃得迷迷糊糊的情况在蜜蜂当中就更为普遍了。我们由此可见,在蜜蜂之中还依然存在着反群居的本能,但自然选择必定会继续淘汰它们,因为归根到底,团结的实践证明它比具有掠夺倾向的个体的发展对物种更为有利。那些最狡猾的和最阴险的被淘汰了,让位给那些懂得合群生活和互助利益的蜜蜂。
+
+当然,无论蚂蚁或蜜蜂,甚至白蚁,都不可能具备包括到整个种的更高度团结的观念。在这方面,它们显然没有达到即使在我们政治、科学和宗教的领袖人物中也尚未具有的发展程度。它们的爱群居的本能很难超出蜂箱和蚁巢的范围。不过,拥有不少于两百个巢穴的巢群的两个不同种的蚂蚁(Formica exsecta和F. pressilabris),业经佛勒尔在丹德山和萨勒福山发现并有所描述。佛勒尔认为,这些巢群的每一个成员都认识所有巢群中的其他成员,它们都参与共同的防御。在宾夕法尼亚,麦克库克先生发现了整整一个拥有一千六百到一千七百个巢穴的筑墩蚁的族,全体蚂蚁互相之间都互通信息;贝茨先生曾经指出,在“园地”的广大面积上到处都是白蚁的土堆,有些巢穴成了两、三种蚂蚁的避难所,这些巢穴大部分是用拱形通道或拱廊连接起来的。因此我们发现,甚至在无脊椎动物之间也采取了一些措施把同种结合成更大的组织来互相保卫。
+
+现在进一步谈到较高级的动物,我们发现在它们当中有着更多的为了会种可能目的而有意识地互助的例子。然而我们必须承认,我们对高级动物的生活的知识依然是很不完备的。虽然第一流的观察者们收集了大量的事实,可是我们对于动物世界的某些属科还几乎是一无所知。关于鱼类的可靠资料特别稀少,这一部分是由于观察的困难,一部分是因为对这个问题还没有给予应有的注意。至于哺乳动物,凯士勒已经指出,我们对它们的生活方式所知是多么少。它们之中有许多是习惯于夜间活动的;有些是隐藏在地下的。至于反刍动物的那些合群生活和移居最能引起我们的兴趣,可是它们是不让人们接近它们的群的。我们主要是在鸟类方面拥有最广泛的资料,但我们仍然对许多种鸟的合群生活知道得很不完备。不过,我们不必埋怨我们缺乏经过充分证实的事实,因为这从下面的叙述中就可看到我们并不缺少。
+
+我不打算详谈雄的和雌的为繁育后代和为在后代的最初生活阶段中供给它们食物,以及为共同猎取食物的联合;但是我不妨顺便提一下,这样的联合是通例,即使对最不合群的食肉动物和凶猛的禽类来说,也是一样;我们可以说,这种联合的特殊意义在于:即使在其他方面表现最残酷的动物在这方面却也表现了较温和的情感。还可以补充一点,在食肉动物和猛禽当中,大于家庭的联合还很少见,这种情形,虽然大部分是由于它们猎取食物的方式所致,但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解释为由于人类的迅速增长在动物世界中所引起的变化。至少值得注意的是,有几种动物在人烟稠密的地区过着完全单独的生活,然而同是这种动物或和它们最相近的动物,在无人居住的地区却是喜欢群居的。狼、狐狸和几种猛禽都可以作为这一情况的例证。
+
+然而,对于我们讨论的问题来说,不超过家庭关系的结合的重要性较小,何况我们知道,有许多联合只是为了一般目的,例如猎食、互卫,甚至纯粹为了共同享受生活。奥杜邦曾说过,有时候老鹰也联合起来猎取食物,他对两个秃鹰(一雄一雌)在密西西比何上猎食的描写,是以其生动的笔法闻名的。但在这类观察中,最可靠的是希斐尔卓夫所作的观察。他在研究俄国草原地方的动物时,有一次看见一只完全属于群栖种的鹰(白尾鹰)在高空中飞翔,它静静地绕着大圈子盘旋了半个钟头,这时候突然听到它发出了刺耳的吟声。不久,另外一只鹰就发出了回声,并向它飞来,接着,第三只、第四只,直到一齐飞来了九只或十只白尾鹰,不一会儿它们就飞得不见了。下午,希斐尔卓夫走到他看见白尾鹰飞去的地方,借着草原上的一个高坡的掩蔽,他走近它们,发现它们围着一匹马的尸体。那些年老的鹰(照例由它们先吃——这是它们的礼节)这时已经站在附近的草堆上担任放哨,而较小的鹰则在吃着它们的盛餐,旁边还围着一群群的乌鸦。希斐尔卓夫根据这个和类似的观察,断定白尾鹰为了猎食而结合一起;当它们都飞到很高的空同时,如果它们有十只的话,就能总览至少二十五平方英里的一片地区;只要其中任何一只鹰一发现了什么东西,它就告知别的鹰。当然,有人会说,第一只鹰的单纯的本能叫声,甚至它的动作,同样可以把几只鹰带到猎获物那儿来。可是在这个问题上,有说明它们互相通知的有力证据,因为这十只鹰在飞到猎获物那里以前先聚集到了一起。希斐尔卓夫以后叉有几次机会证实白尾鹰常常因为饱餐尸体而集合到一起,它们之中有些(首先是年幼的鹰)在别的鹰吃东西时,经常是在旁边担任放哨的。事实上,白尾鹰——最勇敢和最善于猎食的猛禽之一——完全是一种群栖的鸟类,布利姆说,当它被捕获以后,它很快就和饲养它的人发生密切的情谊。
+
+合群性,是很多种猛禽的共有特征。巴西鸢——最“鲁莽的”强盗之一——也是最喜欢群居的鸟。达尔文和别的博物学家已经描述过它们猎取食物的联合,下面是一个事实:当它捕到一个太大的东西时,它就招唤五、六个伙伴来把它搬走。经过一天的忙碌以后,它们常常从十英里或更远的地方飞来,结伙到一棵树上或灌木林去过夜,还经常发现有几只兀鹰,特别是多尔比尼所说的“它们真正的朋友”——玉鸡和它们在一起。据札鲁得尼说,它们在别的大陆和外里海的荒野上,也有一起巢居的习惯。群居秃鹰——最强壮的兀鹰之一——就是由于喜爱群居而得名的。它们成群地在一块儿生活,显然爱好群居,当它们高飞到天空中游戏时经常是成群结队的。“它们在极其友好的气氛中生活,”勒瓦兰说道,“在同一个洞穴里,我有时候找到离得很近的窠巢达三个之多。”巴西的鸟拉布兀鹰也和白嘴鸦一样,甚至比它们更爱群居。埃及的小兀鹰亲密地生活在一起。它们结队在空中游戏,晚上聚在一块儿过夜,早晨一块儿去寻找食物,它们之间连最轻微的争吵也从未发生过;这是有充分机会观察它们生活的布利姆证实过的。红脖隼也是大群地聚集在巴西的森林里,茶隼(Tinnunculus cenchris)离开欧洲以后,在冬天到达亚洲的森林和草原时,也是结成许多大群的。在俄国南方的草原上,它们是(或更确切地说,以前是)那么样的合群,以致诺特曼看见它们和其他的隼(Falco tinnunculus、F. œsulon和F. subbuteo)结成一群群的,每当晴天的下午大约四点钟的时候,聚在一块儿游戏,直到天黑以后很久。它们大家一齐飞起来,排成一条直线,向着某个选定的地方飞去,到达那里以后又立刻按照原来的路线飞回来以便再飞。
+
+只是为了飞翔的快乐而成群地飞翔,这在会种鸟类中是很普遍的。“特别是在汉柏地区,”迪克生写道,“在8月底经常有大群的鹬鸟在泥洲上空飞翔,在那里过冬……这些鸟的动作极其有趣,它们大群回旋飞行,散开会拢,其精确的程度好像受过训练的军队。在它们当中还混杂着单独的沙锥鸟、海云鸟和环颈鹬。”
+
+不可能在这儿把鸟类的联合猎食情况都一一列举出来;但企鹅的捕鱼结合肯定是值得我们注意的,因为这些笨拙的鸟在联合中表现了优良的秩序和智慧。它们常常结成许多大队去捕鱼,在选定一个适当的水湾以后,它们便面对岸边围成一个广阔的半圆圈,一步步地向岸边走去,从而缩小这个半圆圈,把包围在圈里的鱼完全捕食。在窄小的河流和运河上,它们甚至分成两个队,每队围成一个半圆圈,一步步地会会起来,好似拖着长渔网的两队人彼此会合起来捕捉两个鱼网之间的鱼一样。夜晚来临时,它们飞到休息的地方——各群休息的地方是不变的——,从来没有人看见过它们为了争夺水湾或休息的地方而互相争斗。在南美洲,塘鹅结成拥有四万到五万只的大群,其中一部分在睡觉,另一部分别担任守卫,而其余的塘鹅便去捕鱼。最后,如果我不谈一下常被诽谤的家麻雀是多么忠实地和它所属的集体的每一个成员分享它所发现的任何一样食物的话,那我便对它们有失公平。希腊人早就知道这个事实,它所以留传下来,是一个希腊演说家有一次说(根据我的记忆):“当我向你们讲话的时候,有一只麻雀已经去告诉别的麻雀说,一个奴隶把一袋谷物掉落在地上,于是它们都到那里去吃谷粒了。”并且,现在我们很高兴地发现,这个古代的观察已由葛尼先生在最近出版的一本小册子中加以证实,葛尼确信家麻雀常常相互告知哪里有食物可以窃取;他说:“甚至在远离庭院的地方打了一堆麦子,院子里的麻雀也总会使它们的嗉囊充满麦粒。”的确,麻雀极其注意保护它们的领地,不使它受外来者的侵犯;所以卢森堡公园中的麻雀拼命同一切企图来分享公园和游客的好处的麻雀作战,但在它们集体的内部,它们便充分地实行互助,虽然偶尔在最要好的朋友之间当然也发生一些争吵的事情。
+
+在禽类中,同猎同食是那么常见的一种习惯,所以用不着再引更多的例子来说明,必须把它看作是一个确定不移的事实。至于这种结会形成的力量,那是显而易见的,用不着证明。最强壮的猛禽也难以对付结合到一起的我们喜爱喂养的小鸟。即使是鹰——甚至凶通有力的岩鹰和可以用脚爪抓走兔子或小羚羊的老雕——也被迫把它们的猎获物让给一群群的乞食的鸟——鸢,它们一看见老鹰找到了一个美味的猎物便照例去追赶它。鸢也追赶敏捷的鱼鹰,抢走它捅获的鱼,但是没有一个人看见过鸢鸟为了争夺这种窃取的猎物而互相争战。在克古仑岛上,库斯博士看见猎海豹的人所说的海鸡(Buphagus)追赶海鸥,要它们吐出嘴里的食物,而另一方面,一旦海鸡飞近海鸥等的住地时,海鸥便和燕鸥联合起来逐走它们,特别是在伏巢期间更是这样。身体虽小但极其敏捷的田凫大胆地攻击食肉的猛禽。“看它们攻击一只秃鹰、一只鸢鹰、一只乌鸦或一只鹰,是最有趣的事情。我们会觉得它们有胜利的信心,也看见猛禽的愤怒。在这种情况下,田凫互相之间全力援助,它们的勇气随着它们的数量的增加而增加。”田凫真可以无愧于希腊人给它们取的“良母”这个名称,因为它们总是保护其他的水鸟,使之不受敌人的攻击。我们在花园中常常看到的身长不过八英寸的小白鹡鸰(Motacilla alba),也能强迫鹞鹰放弃它们的猎食。“我总钦佩它们的勇气和敏捷,”老布利姆写道,“我相信唯有隼才能捕捉它们……当一群白鹡鸰逼得一只猛禽退却的时候,它们使空中都回响着它们胜利的叫声,然后它们就飞散了。”它们为了追逐敌人的这个特殊目的而集合起来,也如同我们所看见的另一种情况一样:当森林中的所有鸟雀发现一只夜鸟在白天出现时,它们便飞起来,一起——食肉的猛禽和无害的小歌鸟——丢追逐这个陌生的鸟,使它回到原来隐藏的地方。
+
+鸢、秃鹰或鹰和野鹡鸰这样的小鸟之间,在力量上是多么悬殊,然而这些小鸟以它们共同的行动和勇敢,证明它们比有强壮的翅膀和武装的强盗还优越!在欧洲,鹡鸰不仅追逐可能危害它们的猛禽,而且还追逐鱼鹰,它们的目的“不是为了要伤害它,而是为了好玩”,据叶尔登博士税,在印度,穴鸦之追逐“戈文达”鸢,“只不过是为了取乐”。韦德公爵看见巴西的鸟拉布秃鹰(urubitinga)被不计其数的一群群的大嘴鸟和反舌雀(这种鸟近似我们的白嘴鸦)包围起来,受它们的嘲弄。他说:“老鹰总是十分悄悄地忍受这种侮辱,但有时也会捕捉一只嘲弄它的鸟。”在所有这些事例中,在体力方面虽然比猛禽差得很多的小鸟,却以共同的行动证明它们胜过猛禽。
+
+但是共同生活在个体安全、生活享受和智力发达方面所起的最显著的效果,是要从两大科鸟类——鹤与鹦鹉——的身上才能看到的。鹤是极爱群居的,不仅和它的同类,而且和大多数水鸟都有极其良好的关系。它们的小心谨慎和它们的智慧真令人惊异;它们在顷刻之间就能洞察新的环境,并根据这种环境来活动。它们的哨兵经常在一群吃食或休息的鹤周围守卫,猎人们深深知道要接近它们是多么困难。如果它们受到了人的突然袭击,那么它们不经过先派一个单独的侦察兵,然后再派一群侦察兵去巡查一遍,是决不回到原地方来的。当侦察队回来报告那里没有危险的时候,第二批侦察便被派去证实第一次的报告,以后全群才会出动。鹤和种类相近的鸟结成真正的朋友;除了同样有合群性和高度智慧的鹦鹉以外,没有别的鸟在被捕到以后能像鹤那样和人类发生真正的友谊。“它把人不是看成主人,而是看成朋友,并且竭力表示这一点,”布利姆从许多的亲身体验中得出这样的结论。鹤从清晨直到深夜都在一直不停地活动,但只是在早晨用几个钟点的时间去寻找食物(主要是蔬食),一天之中其余的时间都用在集体生活上。“它拣起小木片或小石头,把它们抛在空中,并试着去接住它们;它弯着颈项,张开翅膀,舞着、跳着、到处跑着,想用种种方法表示它的好兴致,它始终保持着优美文雅的姿态。”由于它们生活在集体中,所以它们几乎遇不到敌人,虽然布利姆有时候看见它们当中有一只被鳄鱼攫住,但他写道,除了鳄鱼以外,他不知道鹤还有其他的敌人。它们用个个皆知的谨慎行动避开一切敌人;它们通常都能活到很长的年岁。因而难怪鹤不需要养育许多子孙以保存自己的种,它们一般只孵两个蛋。至于它们的高度智慧,只说一句就够了:所有的观察者都一致承认,它们的智力很使我们联想到人的智力。
+
+另一种极其合群的鸟是鹦鹉,大家都知道,它的智慧的发达在鸟类中占有最高地位。布利姆是那么美妙地总括了鹦鹉的生活方式,所以我不如把下面一段照样翻译出来:
+
+
+ “除了在交尾期以外,它们都是结成大的集体或成群生活的。它们在森林中选定一个地方栖居,此后便每天早晨出去寻找食物。每一个群的成目都忠实地互相依恋,并且同甘共苦。它们在早晨一起到田野、花园或是树上去吃果子。它们布置岗哨守卫整个群的安全,并且注意它们的警报。遇有危险的时候,它们便一起飞走,彼此帮助,一块儿同时回到它们栖息的地方。一句话,它们始终是紧密团结生活在一起的。”
+
+
+它们还爱好和其他的鸟交往。在印度,樫鸟和乌鸦从附近好多英里以外飞到竹丛中来和鹦鹉一道过夜。当鹦鹉出外寻食的时候,它们发挥了极惊人的智慧、审慎和应付环境的能力。以一群澳大利亚的白色美冠鹦鹉为例,它们在出发去劫掠一块农田之前,首先要派出一个值察队——它们栖在农田附近的高树上,而另外一些侦察兵则栖在农田和森林之间的树上传递信号。如果报告说“好”,二十来只美冠鹦鹉便从队伍中散开,飞到空中,向离农田最近的树木飞去。它们还要花费很长时间来详细察看附近的情况,然后才发出全体前进的信号,接着,全队便立刻出发,转眼同就劫掠了那块田地。澳洲的居民很难瞒过鹦鹅的小心谨慎,如果人们用一切办法和武器终于打死了几只鹦鹉,那么,它们以后将变得更加谨慎和警惕,以致能打败人的一切计谋。
+
+毫无疑问,使鹦鹉能得到几乎相等于人的这种很高的智力水平和我们在它们身上所感到的人类情感的,是集体生活的实践。它们的高度智力竟使最好的博物学家把某种鹦鹉,即灰鹦鹉,称为“鸟人”。谈到它们的互相友爱,大家都知道,当一只鹦鹉被猎人扛死了,其他的鹦鹉便在它们同伴的尸体上空盘旋,发出尖锐的怨诉声,据奥社邦说,“它们自己也将为它们的友谊而牺牲”。两只被捕的鹦鹉虽然属于两个不同的种,但也能建立起相互的友谊,如果这两个伙伴当中有一个意外地死了,另一个伙伴有时也将因悲伤而死。很明显,它们在集体中得到的保护,远远超过任何理想地发达了的嘴和爪所给予它们的自卫能力。除了各种较小的鹦鹉以外,其他的鹦鹉是很少有猛禽或哺乳动物敢去攻击的,布利姆说得一点不错,鹦鹉除了人以外几乎没有其他的敌人(他说,鹤与合群的猴子也是这样);他又说:“鹦鹉多半不是死在敌人的爪下,而主要是死于衰老。”只有人类才能消灭它们的一部分,因为人类有更高度的智慧和武器,这些同样也是从结合中得来的。所以,鹦鹉的长寿,可以看作是它们合群生活的结果。至于它们那惊人的记忆力,难道我们不可以说,它之所以发达,也是得力于合群生活、长寿及随之而来的直到很老身心仍十分健全吗?
+
+由上所述,可知个人反对整体的斗争不是唯一的自然法则。互助也和互争一样,同样是一条自然法则,当我们再分析一下另外一些鸟类和哺乳动物的结合以后,这条法则就更加明白了。关于互助这条法则对动物世界的进化的重要性,在前面的几页中已经作了几点提示,但是,在我们再举出几个例证,我们将由此能够得出我们的结论以后,它们的意义就将更加明显。
+
+
+
+
+
+
+
+
+
+
+
+
+ Made with by Agora
+
+
+
+
+
+
diff --git a/heros/2009-03-01-GavinMendel-Gleeson-a1_l-complex-systems-and-anarchism.html b/heros/2009-03-01-GavinMendel-Gleeson-a1_l-complex-systems-and-anarchism.html
new file mode 100644
index 00000000..9f20c030
--- /dev/null
+++ b/heros/2009-03-01-GavinMendel-Gleeson-a1_l-complex-systems-and-anarchism.html
@@ -0,0 +1,149 @@
+
+
+
+
+
+
+
+
+
+ 复杂系统与无治主义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复杂系统与无治主义
+
+
+
+
+
+ Gavin Mendel-Gleeson | 2009.03.01
+
+
+ 将人类社会作为复杂系统进行分析,能为我们提供对于历史进程以及资本主义的强项与弱点的新的见解。
+
+
+
+
+
+复杂系统理论是一个从突变理论(catastrophe theory)、混沌理论(chaos theory)、控制理论(control theory),尤其是控制论(cybernetics)的传统中产生的科学理论。复杂系统理论的诞生来源于对传统科学的还原论(reductionism)方案的否定。它认为还原论既不必要又难解(intractable)。
+
+传统物理学试图在尽可能小的颗粒度下找到基本规律。然而,现在已经知道,由于在极小的颗粒度下相互作用的性质,预测集合系统的行为在计算上难以实现。例如,水,(大多数情况下)最好用流体流动方程来描述,它可以用较简单的(非线性)方程描述集合行为。试图把它作为1026个相互作用的量子粒子集合波函数在计算上是不可行的。相反,复杂系统理论试图在自然的粒度下描述系统,以便对其行为进行可行的(tractable)预测。
+
+复杂系统中的一个基本概念是涌现行为(emergent behaviour)。或者说,从一个有大量服从简单规则的行为者的系统中,能涌现复杂的行为。这类似控制论者所说的元系统跃迁(metasystem transition)的概念。某些对涌现行为最早的描述实际上来自于奥地利学派,可以在路德维希·冯·米塞斯的写作中看到,他把资本主义的集合行为描述成一种由行为者自利产生的最优解。
+
+系统理论为我们提供了一些经验性的法则,可以作为理解行为者和集合行为者涌现的工具。如果你使简单的系统与复杂的环境相互作用,它保持自己的身份——或者说内部结构完整性——的概率会很低。而复杂系统能够于复杂环境相互作用,并有更高的生存概率。我们在自然界中的简单生物中可以观察到,由于它们的低存活率,它们采取大量繁殖的策略。这与人类采取的方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
+复杂系统理论与社会
+
+为了理解如何用系统理论模拟社会,我们不如从简单的例子看起。在封建欧洲,社会组织层级森严。在系统理论中,我们把它用一个树状的控制图模拟,领主在顶上,佢的直接附庸在下面。很多情况下,在这个结构中,控制了等级制度的领导就近似控制了整一群人。这有许多的后果。如果这个系统的行为可以用领主的行为来模拟,那么这个系统的行为就必不能比领主更复杂。因此,这个系统仍是简单的。这也意味着这个系统能轻易地一致行动。它可以率领军队,并与其他的封建国家简单地交互。
+
+实际上,完美的控制层级是不存在的。总是会有横向的控制链接和多样的同谋行为,等等。然而,对于封建制而言,这个模型仍然是个不错的近似。随着我们在历史上的推移,到了早期资本主义,我们逐渐注意到向更「混合式」的控制模式的变化,其中横向连接更多,并且系统可能发展出更去中心化、更复杂的行为。此外,它变得不那么脆弱了。我们或许可以猜想,资本主义出现时,封建制度某种意义上注定要灭亡,因为交互环境变得太复杂了。
+
+现代世界已经转向了高度互联的网络模式的资本主义。在系统联通性的框架内,这几乎是封建主义的对立面。关于系统模型,有几件事必须要注意。系统可以有非常不同的内部结构。高度的互通性不排除某些内部模式。事实上我们知道很多复杂系统,包括社交网络,它们的无结构并不「随机」。内部结构可以对涌现行为有很大的影响。每一个网络都是不同的。
+
+进一步讲,一个系统的涌现行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行动者交互的模式。当下的经济体系是资本主义社会关系模式的产物。资本主义从这些社会关系中涌现,一点也不「自然主义」。它是人与人的社会体制的次要产物。将行动者原子化的方式是任意的。实际上,系统常常可以被重原子化,形成不同的行为者与交流的概念。这里有个很好的例子:阶级政治。在国家、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的分析框架下,实体与它们之间的交互被物化(reify)了,因此分析起来比大众交互容易得多。这样,我们有了一个可行的经济学推理的机制。这与新古典主义知识框架下对阶级动因的完全忽视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
+结构与行为
+
+在无治主义者思考无治主义与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时,系统的集合行为与其控制行为的关系十分有启发性。理想化的层级可以用控制它的实体来模拟。这些集合体可以进行所谓「一致」(coherent)的行动。军队是个一个不错的例子。然而,这些一致系统理论上的目标只能有简单的描述。比方说种族灭绝,它可以被简单地描述,我们可以预料军队能够执行这个描述。然而,「在伊拉克建立民主」则是军队做不了的事。
+
+民主国家与大型企业通常类似混合式模型的层级。这些系统逐渐呈现出比单个行动者更复杂的行为。它们的行为,逐渐变得不那么「一致」,但更「相关」。你不能指望事情发展完全一致,但是整个系统会往一个大致相关的方向发展。你还可以预料到,一些混合系统能够适应比单个行为者能够适应的更复杂的环境。
+
+最后,在一个几乎没有层级的概念的网络系统里,有可能出现真正复杂的涌现行为。这样的例子包括人类身体和社交网络。
+
+当下的政治结构
+
+国家,作为一个相当层级化的生物,想要让事情运作更加一致。然而它最大的弱点在于它无法解决那些描述非常复杂的问题。比方说,军队和国家发现它们越发无法应对游击战与恐怖主义的涌现。这些社会结构所用的组织模式是高度去中心化、高度非层级化的。说到底,国家几乎没有可能根除这些运动。国家必须找到任务目标的简单描述,这让它在根本上处于劣势,因为它处理复杂性的能力比较有限。然而,资本主义与企业全球化是更可怕的生物。它们的内部结构是高度网络化的。这些生物灵活地跨越国家边界。它们的集合行为极度复杂。没有人理解股票市场是怎么(不)运作的。同时,资本主义极度的强健,能够以马克思没想象到的方式适应不同的环境。若要战胜这种敌人,唯一的可能是至少与其相当的复杂性。
+
+
+
+革命与结构
+
+复杂系统的整体行为和属性取决于个体交互的机制。在这个意义上,人类交互有可能产生在行为者交流层面上的反馈循环,能够催生系统性的根本转变。这意味着全球性的极端变化是可能的。革命正是转变交互机制导致的根本性的涌现性质的转变。
+
+复杂系统告诉我们没有唯一正确的社会交互模型。假设我们能详细掌握交互模式,并且假定它是不变的(原子级的行动者之间的社会交互不变),而且这个世界严格意义上服从决定论,我们也得不到一个能预测结果的社会理论。可以用来宣称不可避免的「历史的进程」的实证主义或自然主义的方法是不存在的。它在计算上和方法论上都是不靠谱的。
+
+那么,在运用于人类社会与革命性变化的思考方面,复杂系统理论能够告诉我们什么呢?我们从自然科学中经验研究的领域以及历史信息中知道,根本性的范式变化实际上是很自然的,即便它们几乎无法预测。社会秩序的革命在历史上一再发生。
+
+在真正全新的社会秩序的出现中,有几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就那些创生性的产生这些变化的事件而言,它们通过旧秩序日益混乱或衰败的过程发生。这通常包括向旧体制中注入巨量的能量。当这些能量事件消散时,新的秩序便逐渐强化。
+
+对称性破坏(symmetry-breaking)是一个常见的系统性行为,它在范式变化的语境下尤为有趣。当一个系统因为一个微小的局部偏离而走向了两个可能中较低的那一个时,对称性破坏便发生了。对于外部观察者来说,集合行为的选择可能显得很任意。事实上,它源于系统行为中的微小内部波动。
+
+无治共产主义,在复杂系统的语境下,是一个对涌现行为以及个体行为的描述。它要求整体性上的共产主义,社群之间的互助,以及依照面对的问题的规模采取合作的、集体的决策及解决措施。同时,它要求直至个体水平的层级和强制权力的消灭。在复杂系统的框架中,无治共产主义实际上似乎有很好的生存机会。它将无层级的网络模型作为人类组织的出发点。这意味着在理论上,它具有呈现复杂涌现行为的能力。
+
+此外,革命组织的作用可以被视为保持革命的自由意志主义的关键。在革命的情况中,微小波动可以产生不合比例的巨大影响。新社会的核心将存在于那些有着适合于运动的组织的倾向当中。因此,至关重要的是,组织倾向必须要有结构上的完整性,以及对于交互动因的可复制的知识,后者对于将广泛的运动成型为自由共产主义是不可少的。
+
+在战术层面上,用复杂系统思维进行分析解答很多问题,但也留下很多问题。从这个角度看,许多涌现行为事先没有办法计算,只能用经验研究或者是更弱的找历史类比的方法决定。我们仍然面对着困难的问题。我们必须找到其战术最利于阶级斗争升级的解决方案。此外,我们必须找到最利于拓展、复制的内部结构,以便它们在革命时刻中出现的高度敏感期的实施。
+
+
+
+
+
+
+
+
+
+
+
+
+
+
+ Made with by Agora
+
+
+
+
+
+
diff --git a/heros/2022-08-05-ElinBjarnegard/.-a1_l-armed-violence-and-patriarchal-values.html b/heros/2022-08-05-ElinBjarnegard/.-a1_l-armed-violence-and-patriarchal-values.html
new file mode 100644
index 00000000..9998e0d0
--- /dev/null
+++ b/heros/2022-08-05-ElinBjarnegard/.-a1_l-armed-violence-and-patriarchal-values.html
@@ -0,0 +1,224 @@
+
+
+
+
+
+
+
+
+
+ 暴力与父权:泰国男子从军经历调查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暴力与父权:泰国男子从军经历调查
+
+
+
+
+
+ Elin Bjarnegård, et al. | 2022.08.05
+
+
+ 本研究超越男女二元性的论调,强调男性内部对于暴力的态度因意识形态影响而存在分化:志愿参军的人通常更亲近父权制意识形态,而不是军队塑造了士兵的父权思想;强制参军对不希望主动参军人士的父权思想并无明显影响。
+
+
+
+本研究通过对泰南三府年轻男性进行调查,探索了参加武装暴力与父权价值观之间的关系。研究1发现父权价值观更强的男性更容易志愿加入准军事部队。研究2利用泰国征兵抽签所带来的自然实验,比较了非自愿应征入伍服兵役的男性与参加抽签但未入伍的男性的调查回答,发现两组在父权价值观方面没有差异。本文结论是,父权价值观促使人们自愿参与武装冲突,而在冲突地区应征服兵役不会导致士兵父权价值观的变化。
+
+一、导言
+
+最近的研究提出了一种新的解释,有可能更准确地缩小在暴力冲突局势中选择拿起武器的人的范围:具有父权价值观(patriarchal values,认同男性对女性的系统性支配地位)的人。一系列研究表明,关于男子气概(masculinity)和性别歧视的观念与支持暴力极端主义有关。本文从两个重要方面推进了这一研究:(1)研究了在武装冲突中,个人父权价值观强弱与通过资源加入政府准军事单位自愿参与有组织暴力活动之间的联系;(2)通过分析泰国的征兵抽签这一自然实验(natural experiment),研究了参与有组织暴力到个人父权价值观强弱之间的反向因果关系的可能性。
+
+二、武装暴力与父权价值观之间的联系
+
+在过去的三十年中,性别平等与战争暴力之间的关系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但侧重于个人层面的文献受到的学术关注较少。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在解释暴力行为成因时,性别价值观在社会和个人层面上都起着重要作用。父权制价值观被视为男女二元性别秩序的一部分,将男性置于女性之上,且这种父权制价值观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从父权制价值观转向性别平等的价值体系,意味着维护男女二元对立的界限日益模糊,并且二者平等。父权价值观与暴力倾向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多地被记录,而且往往集中在“他者化”(othering)过程中。他者化是一个区分“我们”和“他们”的过程,是构成父权价值观基础的性别秩序所固有的,也是合理化(rationalization)对他人实施肉体伤害的必须部分。尽管实施暴力行为往往与男性和男子气概的理想有关,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男性生物学上都具有同样的暴力倾向。同样,女性也可能是战时暴力的施暴者。因此,重点在于意识形态而非性别对于参与暴力的影响,从而需要从男性内部入手,研究参与暴力与不参与暴力的男性的不同及其原因。但是,研究父权价值观与暴力行为之间的因果关系仍然是一项重大挑战:这种既定的联系可能是由于以性别平等为导向的社会和个人不太支持暴力,也可能是由于暴露于冲突和暴力的社会和个人变得不那么支持性别平等。
+
+个人对暴力的增值化(valorization,赋予某事物价值)通常归因于社会化(socialization)进程。研究表明,暴力既可以通过代际传播,也可以通过影响儿童待遇的文化规范传播。具体而言,曾被家暴或目睹家暴的男孩随后更可能坚持父权价值观,最终更可能选择参与政治暴力。北美的一些调查研究表明,具有平民背景和军事背景的个人在特征和价值观上有所不同,这是因为参军前已经形成了某种亲军队的价值观的年轻男性倾向于自我选择加入部队。
+
+然而,其他一些论述则将对暴力的增值化与服役经历直接联系起来。例如,在越战期间服兵役的美国男性因暴力犯罪而被监禁的可能性显著增加。另一方面,国际安全援助部队中瑞典士兵在阿富汗服役前后的价值观基本保持稳定。
+
+在女权主义安全研究中,“军事化男子气概”(militarized masculinities)这一概念已发展为捕捉军事暴力与男子气概之间的特殊关联。军事化男子气概通常的特点被认为是“强壮、吃苦耐劳、具有侵略性的男性异性恋取向、恐同、重视庆祝同性友谊、实施有控制的攻击行为、以最小的抱怨完成任务”。尽管军事化的男子气概包含了相当多的特征,但在本文讨论中,军事化的男子气概有两个决定性的特征:其与男子气概的联系和对暴力的增值化:一个真男人应该具有战士的品质。女性被赋予了柔弱和看护的二等角色,而未能“像个战士”的男性则会受到羞辱。
+
+军事化男子气概指的是这样一种主张,即“与男子气概相关的刻板印象中的特质可以通过兵役,尤其是战斗来获得/证明”。这句话表明男子气概可以在军事环境中获得(acquired)和证明(proved)。第一种说法说明服兵役或参加战斗的经历会使男性具备某些特质。第二种观点认为这些特质是来自早年社会化过程,并且参军后就能表现出来。这种模棱两可的关系提出了父权价值观与暴力之间因果关系的问题。更具体地说,它提出了军事化男子气概的理想主要是通过自我选择(参军前)还是军事社会化(参军后)来实现的问题。
+
+三、志愿参军与军队招兵
+
+有关主动参加暴力行动的研究将军事冲突环境解释为已经社会化的个人可以将男子气概和暴力增值化的地方。一项关于越共游击队招募情况的研究强调对许多年轻新兵来说“赢得荣誉的渴望,或许只是赢得社区的尊重”是他们加入游击队的主要原因。对军人阳刚之气的认同往往是参军的主要动机之一。
+
+许多军事组织依赖于吸引志愿者和激励应征者,而将男孩转变为真正男子汉的理念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力工具。从国家的角度来看,军事化男子气概的概念有利于军队招募“不怕死”的士兵。当军队把自己塑造成充满阳刚之气时,就会吸引某一类渴望这种改变的人。这与军事化男性气质内涵——“真正的男人是士兵,真正的士兵是男人”——不谋而合。从这个角度来看,军事化男性气质的构建早在入伍之前就已开始。
+
+四、反向因果关系的可能性:军事社会化
+
+军事社会化意味着与军事组织具体相关的经历塑造了个人的价值观。在这里,士兵所处的环境会塑造和重塑他们的兴趣以及身份。军队也要求向未来的士兵有效地灌输有利于实现(使人成为士兵)的思想和价值观。作为一个以男性为主导的组织,军队的职能以暴力为基础,因此军队鼓励军事化的男子气概,将其作为诱导男性成为战士的一种手段。这种转变需要特定的方法、仪式或做法,旨在培养出愿意为某一事业杀人和献身的士兵。这一过程被描述为旨在摧毁士兵的个性,代之以对部队的认同。
+
+然而,军事经历在多大程度上将男性社会化为军事化的男子气概,以及哪些类型的实践、方法或经历引发了这种社会化,这些问题尚未得到深入探讨。
+
+五、募兵与征兵制情境中的男性军人气质
+
+有些人被迫征召入伍而绝不会自愿参战;有些人乐于为国家服务;而对其他人来说,参军是为了钱。一些国家实行征兵制,而另一些国家则依靠志愿兵。不同类型的军事环境也可能刺激不同类型的社会化进程。例如,准军事部队或游击队可能不要求在入伍前接受正规军事训练;服兵役可能不会有任何战斗经历;但在冲突不断的国家,即使是刚入伍的新兵也可能经历战斗和死亡威胁。
+
+本研究的重点是泰国,该国拥有规模庞大的准军事单位与泰国皇家武装力量(RTARF)并肩作战,后者采用抽签征兵的方式服兵役,兵役一般为两年左右。RTARF的应征入伍者的训练以通过惩罚和社会及心理压力暴力灌输纪律而著称。所有年满21岁的男性都必须在每年4月应征入伍。
+
+此外,泰国有许多男子和少数妇女自愿加入各种准军事部队。随着服役年限的增加、晋升和在不稳定的边境地区服役而获得经济奖励。泰南三府(北大年、也拉、那拉提瓦)自2004以来就因持续叛乱而成为冲突地区。这种在冲突地区活跃的不同军事组织的组合有助于研究自我选择加入准军事组织,以及通过服兵役实现社会化的情况。
+
+军事化男子气概是通过归属身份和表现身份的组合来实现的。泰国以性别广泛的流动性和对变性人(kathoeys)相对较高的容忍度和能见度而闻名。但是泰国军队在这方面是保守的,只征召给那些认同、被认定男性身份、并在法律上被承认为男性的人。变性人通常可以免服兵役,但在征兵日获得免服兵役所需的程序往往涉及羞辱和骚扰。
+
+研究1是对自我选择加入两类泰国准军事组织的研究:社区民兵(Community Militias),和游骑兵(Rangers)。
+
+社区民兵是泰国南部最大的武装组织。政府已将社区民兵的正规军部分(Or Sor,正式名称为国土防卫志愿军)扩大到约7,200人。社区民兵志愿者被招募到自己的村庄服役,为政府基础设施和政府官员提供保护。Or Sor每月领取工资,但其他村庄或社区民兵则不是。社区民兵一般只由男性组成,尽管妇女加入民兵组织没有任何正式障碍。
+
+游骑兵(Thahan Phran)是另一个准军事团体,是一支由陆军和海军陆战队组成的轻步兵。他们经常与边境巡逻警察(BPP)一起行动,接受作战训练。加入游骑兵者必须是年龄必须在18至29岁之间不分男女的泰国公民。女性在游骑兵中仍占少数。他们需要接受45天至6个月的初级培训。游骑兵报酬平均每月估计为13,500泰铢(约合440美元)。他们每次服役四年,经常被派往战区。游骑兵需要在偏远地区和小路上进行小规模徒步巡逻。他们在检查站巡逻,但有时也在林区扎营。
+
+研究2则研究了泰国军队抽签征兵的制度。根据1954年《兵役法》,泰国所有男性公民在18岁时都要登记服兵役,直到进入军事预备役或被免除军事义务。每个年龄组中大约有1/4的人将在中学期间通过领土防御学生训练进入预备役。那些没有参加培训的人在21岁时将继续登记服兵役,然后必须向征兵部报到,参加高等教育则入伍可被推迟,但是26岁以后不可再延期。
+
+在征兵时,极少数高级僧侣和身心残疾者被永久免服兵役。其余的人可以选择放弃抽签主动服兵役。如果放弃抽签的人数不足以满足军方的征兵配额,军方将为剩余的男性举行抽签。抽签抽中红卡的人必须服兵役,其余抽中黑卡的人被转移到预备役不必服兵役。放弃抽签的原因可能包括:拥有高中或本科学历的人放弃抽签的服役期更短;对参军感兴趣;被薪水所吸引。绝大多数男性参加抽签来试图免服兵役。许多人声称害怕服兵役,因为应征入伍者可能在战区服役,且虐待新兵的报道时有发生。
+
+六、实验设计与方法
+
+本文在泰国南部进行了一项调查,将征兵抽签作为实验组成部分。第一阶段随机选择300个村庄作为数据组(cluster),其中有100个位于泰南三府。对于每个数据组,抽样分为3个类别:(1)参加征兵抽签并必须服兵役的男性,(2)参加抽签但未被选中服兵役的男性,以及(3)放弃抽签并服兵役的男性。每个类别在每个村均采访5名男性,参见表1。
+
+
+▲ 表1:样本组
+
+本文的实证研究由两部分组成(见表1)。首先本文分析了在泰南三府,具有更多父权价值观的男性是否更容易自愿参加准军事组织。研究1作为观察性研究,使用了两个可变因变量。第一个问题是受访者是否参加社区民兵,第二个问题是受访者是否参加游骑兵。研究1采用了所有3类参与者的数据,但只包括居住在泰南三府的人。因此,研究1中分析的受访者人数为1500人(三个类别各500人)。
+
+研究2探讨了反向因果关系的可能性,并检验了义务兵役过程的军事社会化对新兵父权价值观的影响。研究2以征兵抽签的形式进行了自然实验。将第一类(实验组,抽签后必须服兵役)与第二类(对照组,抽签后免服兵役)进行了比较。因此,研究2中分析的受访者人数为3000人(两类各1500人)。
+
+父权价值观通过一个基于受访者对性别平等态度的5个问题的指数进行量化,这些问题涉及受访者在多大程度上同意以下观点:1、男性比女性更适合担任政治领袖;2、男性更适合担任企业高管;3、大学教育对男孩比女孩更重要;4、丈夫应该在家庭中做出重要决定;5、女性应该容忍暴力,以便家庭团结一致。
+
+研究1还使用了几个额外的变量作为控制变量,并在稳健性测试中使用,其中包括指示受访者是否有孩子、教育状况、收入和婚姻状况的变量。由于研究1使用了所有三类受访者,本文还使用了虚拟变量来指示受访者属于哪一类。同时,为了测试研究2中自然实验的平衡性,本文同样使用了七个涉及在年轻男性在征兵抽签之前已经确定的7个属性作为变量:年龄、是否为穆斯林、是否为马来穆斯林、受访者的父亲是否在军队服役、受访者成长时在家中讨论泰南三府情况的程度、受访者成长时在看到母亲被打的频率,以及受访者成长时被打的频率。这些变量也用作研究1中的额外控制或稳健性检查。
+
+七、实验结果
+
+研究1:关于自我选择加入准军事单位服役的观察性研究
+
+
+▲ 图1:逻辑回归结果
+
+研究1旨在确定我们父权价值观的变化是否部分是由个人自我选择加入准军事组织来解释的。本文预期具有更多父权价值观的男性更可能参与有组织的暴力。
+
+图1显示了逻辑回归测试结果,点和菱形表示系数,水平线表示95%的置信区间。本部分的样本仅限于居住在泰南三府的受访者。第一个因变量是参与社区民兵,第二个因变量是参加游骑兵。“父权价值观”(Patriarchal Values)对这两个因变量的预期方向都有很强的显著影响。样本还包括放弃抽签主动服役的男性(“放弃”,Waived),而这类男性在未来更可能参与准军事活动。
+
+下一个控制变量(“未被家暴”,Not Beaten Home)衡量儿童时期的暴力经历。那些说自己很少在家里被打的男性参与准军事活动的可能性要小得多。本文将此解释为在童年时期更频繁遭家暴的男性了解到暴力是处理冲突的适当方式,这使他们更有可能参加有组织暴力行动。此外,童年遭受殴打的经历很可能会导致成年后更高的父权价值观。我们发现“马来穆斯林”(图中显示为Malay Muslim)和佛教徒同样倾向于参加社区防御志愿者团体,但马来穆斯林成为游骑兵的可能性要小得多,因为游骑兵在泰南三府的马来穆斯林中广受鄙视。下一个控制变量反映了受访者在成长过程中与家人讨论泰南三府暴力局势的频率(“讨论频率”,Talk Before 18)。讨论情况较多的男性更有可能参与准军事活动。本文认为,这可能既反映了受访者本身的自我选择,也反映了人们可能会更多地谈论冲突的地区代表本地区受冲突影响严重,因此更容易被准军事组织招募。下一个控制变量是受访者是否有孩子(“有孩”,Have Children):父亲更有可能因为经济原因加入游骑兵。最后,受过高等教育的男性更可能成为游骑兵,可能反映了政府热衷于招募受过较高教育的人。
+
+研究1中的主要解释性变量“父权价值观”在泰南三府有25%的观测值缺失。这是一个相对较大的缺失比例,因此本文研究了缺失情况,并进行了替代测试,包括进行使用多重插补法(multiple imputation,通过创建几个不同的合理估算数据集,并组合从每个数据集中获得的结果来消除缺失数据的不确定性)。总之,“父权价值观”的缺失与研究1中的因变量没有系统的相关性,遗漏值不太可能严重破坏对研究1结果的有效性。
+
+结果是,更高水平的“父权价值观”与更高的志愿参与社区民兵和游骑兵的可能性存在稳健的相关性。现在本文想从实质上了解这种效应的强度。转化逻辑回归系数为更直观的OR值(odds ratio,指事件A在B在场的情况下发生的几率与事件A在没有B的情况下的几率之比)或概率,只有对于一组固定在相同值并使用相同样本的特定解释变量才有意义。更重要的是,在我们的情况下,参与我们模型样本的基线概率不是很有意义,因为本实验的样本不具代表性。例如,实验1样本中泰南三府高达28%的受访者很少或更频繁地参加游骑兵活动(代表他们至少参与了游骑兵单位),这可能比泰南三府同一年龄段的所有男性中参加游骑兵的总体比例更高(因为本实验对参军的男性进行了过多抽样)。因此,基于本文数据参与的绝对概率本身就不那么有趣,更有意义的比较是不同个体之间的相对差异。下面本文展示了两个拼接图,展示了父权价值观(分为四个阶段)与参与暴力之间的关系。
+
+
+▲ 图2:父权价值观与社区民兵参与度的相关性
+
+如图2所示,在参与社区民兵活动方面,父权价值观最低和最高的人之间存在相对较大的差异。在父权价值观最低的男性参加社区民兵的男性比例相对较小(37%)。具有最高父权价值观的男性比例要大得多(60%)。同样,在图3中,父权价值观最低的男性有24%参加了游骑兵,而34%的父权值最高的男性参加过游骑兵。
+
+
+▲ 图3:父权价值观与游骑兵参与度的相关性
+
+研究2:关于征兵抽签作为自然实验的研究
+
+研究2调查了军事社会化对希望通过参加抽签逃避兵役的男性的父权价值观的影响。表2展示了几个控制变量的值,这些变量是指七个在年轻男性在征兵抽签之前已经确定的属性,最后一行显示了服兵役对父权价值观的处理效应(treatment effect)。
+
+
+▲ 表2:控制变量与父权价值观的处理效应
+
+第一行显示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平均年龄不同,因为样本中的最低年龄是21岁。年龄在21至23岁之间的人如果抽中了红卡不得不服兵役,则无法接受采访。因此,最年轻的受访者更可能属于不必服役的男性类别。接下来的两行显示,穆斯林和佛教徒同样有可能抽中了红卡,如果只将说马来语的穆斯林与其他样本进行比较,这一点也成立。同样,这些群体在“父亲服兵役”(Father served)、“讨论频率”(Talk Before 18)和“母亲被家暴”(Mother beaten)等变量方面是平衡的。服役的年轻男性说他们“被家暴”(Beaten at Home)的可能性在统计学上显著地小,但该差异数值上很小,很可能是随机效应。
+
+最后一行显示,两组样本的“父权价值观”没有显著差异,表明被强制征召入伍对性别平等的态度没有影响。本文大量的观测样本意味着即使是非常小的影响也会被检测到。考虑到抽中红卡和服兵役的待遇是随机分配的,有充分的理由得出结论:军事社会化对父权价值观变化没有因果关系。
+
+作为稳健性测试,本实验还分别测试了父权价值观五个调查问题中的每一个的处理效应,未发现任何效应。
+
+在另一项替代测试中,本实验放宽了实验同质性(treatment homogeneity)的假设。本实验首先将实验处理限制在服役期间遭受过武装冲突的应征入伍者身上。下文报告的结果进一步强化了本文的结论。
+
+本实验向服役人员提出了10个问题,例如是否看到一名阵亡士兵、靠近炸弹以及向敌人开枪。41%的人经历过这种暴力,但这种经历对他们的父权价值观没有显著影响。本实验还验证了,任何服役军种对父权价值观没有显著影响。
+
+实验组(抽签)和对照组(未抽签)的父权值指标上的缺失值数量没有显著差异。因此该缺失不太可能对研究2的结果构成威胁。此外,一个发现表明军事社会化具有显著影响:服役的男性更有可能认为在军队服役的男性应该比没有服役的更受尊重。这一结果和其他类似的结果增强了对实验有效性的信心,并确实发现了军事社会化的影响。因此,即使士兵存在被军事社会化,对性别平等的态度在很大程度上还是不受服兵役的影响。
+
+八、结论
+
+本文探讨了一个更广泛的基本问题,即父权价值观是促使人们决定参与暴力,还是暴力经历影响了父权价值体系。本文调查了那些已经被社会化为持有父权价值观的人是否更有可能主动成为潜在的暴力角色,或者是否是因为在冲突地区非自愿服役而加强了持有父权价值观念的厌女(misogyny)情绪。
+
+在第一项研究中,本文发现持有父权价值观与在武装冲突中志愿参加准军事部队之间存在着强烈而稳健的关系。这表明自我选择是理解军事化男子气概和参与暴力的联系的重要因素。在第二项研究中,本文发现实验组(强制服役)和对照组(未服役)之间的父权价值观没有显著差异。换言之,没有证据支持军事社会化会强化个人的父权价值观。
+
+这项研究存在重要局限性:这项研究中说明,服兵役不会影响个人厌女情绪,但本文没有研究的军事化男子气概的其他方面(如吃苦耐劳)可能会受到影响。此外,本研究强调超越性别二元性,通过研究男性接受父权价值观的程度的变化,可以对男性与暴力之间的联系和因果关系有了更好的理解。
+
+
+
+Elin Bjarnegård,乌普萨拉大学政府学部副教授
+
+Anders Engvall,斯德哥尔摩经济学院研究员
+
+Srisompob Jitpiromsri,宋卡王子大学和平研究所助理教授
+
+Erik Melander,乌普萨拉大学和平与冲突学部教授
+
+编译:郑嘉隽
+
+
+
+
+
+
+
+
+
+
+
+
+ Made with by Agora
+
+
+
+
+
+
diff --git a/hkers.xml b/hkers.xml
index 0c4524da..408e64cf 100644
--- a/hkers.xml
+++ b/hkers.xml
@@ -1,4 +1,4 @@
-Jekyll 2024-11-22T09:45:09+08:00 https://agorahub.github.io/pen0/hkers.xml The Republic of Agora | Hkers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Too Good To Lose 2024-11-12T12:00:00+08:00 2024-11-12T12:00:00+08:00 https://agorahub.github.io/pen0/hkers/too-good-to-lose <p><em>When it comes to the future of American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and the success of the CHIPS Act, Intel is not too big to fail, but it is too good to lose.</em></p>
+Jekyll 2024-11-26T11:22:23+08:00 https://agorahub.github.io/pen0/hkers.xml The Republic of Agora | Hkers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Too Good To Lose 2024-11-12T12:00:00+08:00 2024-11-12T12:00:00+08:00 https://agorahub.github.io/pen0/hkers/too-good-to-lose <p><em>When it comes to the future of American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and the success of the CHIPS Act, Intel is not too big to fail, but it is too good to lose.</em></p>
<excerpt />
diff --git a/hkers/index.html b/hkers/index.html
index 0494b37b..811e630e 100644
--- a/hkers/index.html
+++ b/hkers/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2090,6 +2090,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index.html b/index.html
index fd5e4576..c8c4e423 100644
--- a/index.html
+++ b/index.html
@@ -10,7 +1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51,7 +51,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67,14 +67,14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走向更进步的联合体
-
+ 复杂系统与无治主义
+
- Heidi Hartmann | 1979.06.01
- 女性主义社会主义者,必须组织一种既解决反对父权制,也解决反对资本主义的斗争实践。我们必须坚持要创建一个相互依赖、认同解放而非耻辱的社会。
+ Gavin Mendel-Gleeson | 2009.03.01
+ 将人类社会作为复杂系统进行分析,能为我们提供对于历史进程以及资本主义的强项与弱点的新的见解。
- < Full Article >
+ < Full Article >
@@ -85,14 +85,14 @@ < 网左实践总结
+ 暴力与父权:泰国男子从军经历调查
- 番茄米线 | 2022.12.16
-
“网左”总体来说确实是进步的,他们要比一些麻木者、漠不关心者和肉食者进步得多,他们是在资产阶级残酷压迫下抱团取暖的、可以接触到网络生活的群众。而“网左”形成的“左圈”也为许多来寻找答案的迷茫者,如一年半前的我,提供了资源和平台。
+ Elin Bjarnegård, et al. | 2022.08.05
+ 本研究超越男女二元性的论调,强调男性内部对于暴力的态度因意识形态影响而存在分化:志愿参军的人通常更亲近父权制意识形态,而不是军队塑造了士兵的父权思想;强制参军对不希望主动参军人士的父权思想并无明显影响。
- < Full Article >
+ < Full Article >
@@ -107,14 +107,14 @@ < 巴枯宁瑞士演讲・三
-
+ 动物之间的互助
+
- 米哈伊尔·巴枯宁 | 1871.05.03
-
亲爱的同志们,上次说1789~1793年革命中,中产阶级有意无意间助用平民之力,筑其权力于封建世界废墟之上。从此以后,他们成为统治阶级。
+ 彼得·克鲁泡特金 | 1890.09.30
+ 生存竞争 互助 自然法则和逐步进化的主要因素 无脊椎动物 蚂蚁和蜜蜂 鸟类 猎食和捕鱼的结合 合群性 小鸟之间的互相保护 鹤和鹦鹉
- < Full Article >
+ < Full Article >
@@ -126,6 +126,22 @@ <
+
+
+ 尋香記
+
+
+ 東加豆 | 2024.09.02
+ 我七月初就知道「尋香記」這個展覽了,但一直沒有動身,身心靈也像一個木頭人。為什麼呢?如果這是在二十年前,我肯定會在第一天第一時間就衝過去,興奮得不得了。想想也是挺有意思,我跟香味這東西,總算是有些不解之緣吧。八月的最後一天,我終於踏進了展廳。不過,就算來晚了,那份對香氣的喜愛,還是一點都沒少。有心動,也有感動。
+
+
+ < Full Article >
+
+
+
+
+
+
2024盂蘭雜記
@@ -142,6 +158,24 @@ <
+
+ 李文亮医生,你好
+
+
+ CrazyArticle | 2024.08.29
+ 李文亮医生:
+
+您好。当我第一次知道您的时候,您已经去世,我是在新闻联播上得知您被平反的事,那一天,2020年3月19日。当时我正被关在广州市第一看守所。
+
+
+ < Full Article >
+
+
+
+
+
+
拍打詠
@@ -258,37 +292,7 @@ <
-
- 胰暢詠
-
-
- 東加豆 | 2024.08.22
- 腹痛如刀夜未央,
-
-急診方知胰病傷。
-
-
- < Full Article >
-
-
-
-
-
-
-
-
- 孟加拉——两个女人的角斗场
-
- 马屿人 | 2024.08.22
- 孟加拉政府终于正式接受最高法院判决,将给“自由战士”与其亲属的公务员配额降到5%,93%的公务员岗位面向社会择优录用。而此时,孟加拉青年的抗议活动已经持续了一个多月时间,进入暴力冲突也有两个星期,至少174人死亡,超过2500人被捕。
-
-
- < Full Article >
-
-
-
@@ -1285,6 +1289,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Columns - page 18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1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1
世俗化与新兴宗教
+胡清心 | 2022-07-11
+倪匡反共 一以貫之
+蘇查哈爾燦 | 2022-07-04
+俄乌战争・六月战局
@@ -250,22 +266,6 @@当代张敬轩 | 20
俄乌战争第六周
-当代张敬轩 | 2022-04-10
-俄乌战争第五周
-当代张敬轩 | 2022-04-01
-当代张敬轩 | 20
Previous ♢
- Page 18 of 19
+ Page 18 of 20
♢ Next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1/page19/index.html b/c1/page19/index.html
index b3874b68..0ca4e53c 100644
--- a/c1/page19/index.html
+++ b/c1/page19/index.html
@@ -10,7 +10,7 @@
Columns - page 19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12 +60,2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Columns - page 19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1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1
+
+
+ 俄乌战争第六周
+ 当代张敬轩 | 2022-04-10
+
+
+
+
+
+
+ 俄乌战争第五周
+ 当代张敬轩 | 2022-04-01
+
+
+
+
俄乌战争第四周
@@ -250,14 +266,6 @@ Pang | 2019-12-18
-
-
- COLUMN TEMPLATE
- AUTHOR NAME | -0001-12-31
-
-
-
-
@@ -266,7 +274,9 @@ AUTHOR NAME | -0001-
Previous ♢
- Page 19 of 19
+ Page 19 of 20
+
+ ♢ Next
@@ -31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1/page2/index.html b/c1/page2/index.html
index 1d6272b8..34ffe6e7 100644
--- a/c1/page2/index.html
+++ b/c1/page2/index.html
@@ -10,7 +10,7 @@
Columns - page 2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12 +60,2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Columns - page 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1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1
+
+
+ 家有小粉紅
+ Cherryyoko櫻桃陽子 | 2024-08-02
+
+
+
+
+
+
+ 进步社群与政治德性
+ 陈纯 | 2024-07-31
+
+
+
+
以色列人的起源
@@ -250,22 +266,6 @@ 鹿馬 | 2024-06-16<
-
-
- 端午漫谈屈原
- 江上小堂 | 2024-06-11
-
-
-
-
-
-
- 端午漫谈伍子胥
- 江上小堂 | 2024-06-10
-
-
-
-
@@ -274,7 +274,7 @@ 江上小堂 | 2024-
Previous ♢
- Page 2 of 19
+ Page 2 of 20
♢ Next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1/page20/index.html b/c1/page20/index.html
new file mode 100644
index 00000000..aa0bb7ef
--- /dev/null
+++ b/c1/page20/index.html
@@ -0,0 +1,248 @@
+
+
+
+
+
+
+
+
+
+ Columns - page 20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Columns - page 20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1
+
+
+
+
+
+
+
+ COLUMN TEMPLATE
+ AUTHOR NAME | -0001-12-31
+
+
+
+
+
+
+
+
+
+
+ Previous ♢
+
+ Page 20 of 20
+
+
+
+
+
+
+
+
+
+
+
+
+
+ Made with by Agora
+
+
+
+
+
+
diff --git a/c1/page3/index.html b/c1/page3/index.html
index da525a10..9a69ded7 100644
--- a/c1/page3/index.html
+++ b/c1/page3/index.html
@@ -10,7 +10,7 @@
Columns - page 3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12 +60,2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Columns - page 3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1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1
+
+
+ 端午漫谈屈原
+ 江上小堂 | 2024-06-11
+
+
+
+
+
+
+ 端午漫谈伍子胥
+ 江上小堂 | 2024-06-10
+
+
+
+
一种可能的理想世界
@@ -250,22 +266,6 @@ 東加豆 | 2024-05-
-
-
- 的哥
- WrightFu | 2024-05-12
-
-
-
-
-
-
- 牙膏交響曲
- 東加豆 | 2024-05-10
-
-
-
-
@@ -274,7 +274,7 @@ 東加豆 | 2024-05-
Previous ♢
- Page 3 of 19
+ Page 3 of 20
♢ Next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1/page4/index.html b/c1/page4/index.html
index 1f2ad76e..310ec3db 100644
--- a/c1/page4/index.html
+++ b/c1/page4/index.html
@@ -10,7 +10,7 @@
Columns - page 4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12 +60,2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Columns - page 4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1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1
+
+
+ 的哥
+ WrightFu | 2024-05-12
+
+
+
+
+
+
+ 牙膏交響曲
+ 東加豆 | 2024-05-10
+
+
+
+
《自愿奴役论》
@@ -250,22 +266,6 @@ 東加豆 | 2024-04-
-
-
- 游泳池餐廳結業
- 東加豆 | 2024-04-17
-
-
-
-
-
-
- 旋律嘉年華
- 東加豆 | 2024-04-16
-
-
-
-
@@ -274,7 +274,7 @@ 東加豆 | 2024-04-
Previous ♢
- Page 4 of 19
+ Page 4 of 20
♢ Next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1/page5/index.html b/c1/page5/index.html
index 53037fb4..9ffc6ec8 100644
--- a/c1/page5/index.html
+++ b/c1/page5/index.html
@@ -10,7 +10,7 @@
Columns - page 5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12 +60,2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Columns - page 5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1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1
+
+
+ 游泳池餐廳結業
+ 東加豆 | 2024-04-17
+
+
+
+
+
+
+ 旋律嘉年華
+ 東加豆 | 2024-04-16
+
+
+
+
日出的平行線
@@ -250,22 +266,6 @@ 東加豆 | 2024-03-
-
-
- 踐行「見字飲水」信條
- 陶樂思 | 2024-03-07
-
-
-
-
-
-
- 友人
- 東加豆 | 2024-03-07
-
-
-
-
@@ -274,7 +274,7 @@ 東加豆 | 2024-03-
Previous ♢
- Page 5 of 19
+ Page 5 of 20
♢ Next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1/page6/index.html b/c1/page6/index.html
index bd38e5b3..a60388d1 100644
--- a/c1/page6/index.html
+++ b/c1/page6/index.html
@@ -10,7 +10,7 @@
Columns - page 6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12 +60,2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Columns - page 6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1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1
+
+
+ 踐行「見字飲水」信條
+ 陶樂思 | 2024-03-07
+
+
+
+
+
+
+ 友人
+ 東加豆 | 2024-03-07
+
+
+
+
緣份職機師
@@ -250,22 +266,6 @@ 野人 | 2024-02-04<
-
-
- 屁蟹紀錄
- Icebee | 2024-02-02
-
-
-
-
-
-
- 神經擠壓的人
- 東加豆 | 2024-02-02
-
-
-
-
@@ -274,7 +274,7 @@ 東加豆 | 2024-02-
Previous ♢
- Page 6 of 19
+ Page 6 of 20
♢ Next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1/page7/index.html b/c1/page7/index.html
index edba02b9..3eccdc5b 100644
--- a/c1/page7/index.html
+++ b/c1/page7/index.html
@@ -10,7 +10,7 @@
Columns - page 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12 +60,2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Columns - page 7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1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1
+
+
+ 屁蟹紀錄
+ Icebee | 2024-02-02
+
+
+
+
+
+
+ 神經擠壓的人
+ 東加豆 | 2024-02-02
+
+
+
+
詠老
@@ -250,22 +266,6 @@ Anson | 2024-01-01
-
-
- 十二月二十九日
- 東加豆 | 2023-12-29
-
-
-
-
-
-
- 新年願望
- 東加豆 | 2023-12-28
-
-
-
-
@@ -274,7 +274,7 @@ 東加豆 | 2023-12-
Previous ♢
- Page 7 of 19
+ Page 7 of 20
♢ Next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1/page8/index.html b/c1/page8/index.html
index 008b5687..2fa22675 100644
--- a/c1/page8/index.html
+++ b/c1/page8/index.html
@@ -10,7 +10,7 @@
Columns - page 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12 +60,2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Columns - page 8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1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1
+
+
+ 十二月二十九日
+ 東加豆 | 2023-12-29
+
+
+
+
+
+
+ 新年願望
+ 東加豆 | 2023-12-28
+
+
+
+
元旦倒數的故事
@@ -250,22 +266,6 @@ 烏雲蓋雪 | 2023-
-
-
- 薛定諤的貓死了沒?
- 江世威 | 2023-11-14
-
-
-
-
-
-
- 理解宋朝・王安石【2】唯财是举
- Ethan | 2023-11-12
-
-
-
-
@@ -274,7 +274,7 @@ Ethan | 2023-11-12
Previous ♢
- Page 8 of 19
+ Page 8 of 20
♢ Next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1/page9/index.html b/c1/page9/index.html
index 998ef38c..1606fce4 100644
--- a/c1/page9/index.html
+++ b/c1/page9/index.html
@@ -10,7 +10,7 @@
Columns - page 9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12 +60,2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Columns - page 9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1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1
+
+
+ 薛定諤的貓死了沒?
+ 江世威 | 2023-11-14
+
+
+
+
+
+
+ 理解宋朝・王安石【2】唯财是举
+ Ethan | 2023-11-12
+
+
+
+
人工智能时代里的个人主体性
@@ -250,22 +266,6 @@ 豬文 | 2023-10-09<
-
-
- 大語言模型可以理解時空?
- 討厭鬼 | 2023-10-09
-
-
-
-
-
-
- 空間的理念
- 野人 | 2023-10-05
-
-
-
-
@@ -274,7 +274,7 @@ 野人 | 2023-10-05<
Previous ♢
- Page 9 of 19
+ Page 9 of 20
♢ Next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index.html b/c2/index.html
index 70c2b7fe..08c58026 100644
--- a/c2/index.html
+++ b/c2/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2,6 +322,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10/index.html b/c2/page10/index.html
index 46b567ab..16a59cca 100644
--- a/c2/page10/index.html
+++ b/c2/page10/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10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10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11/index.html b/c2/page11/index.html
index 8b1801d7..1ec43764 100644
--- a/c2/page11/index.html
+++ b/c2/page11/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11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11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12/index.html b/c2/page12/index.html
index 6343e019..f3c02526 100644
--- a/c2/page12/index.html
+++ b/c2/page12/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12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1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13/index.html b/c2/page13/index.html
index 357c25a6..93fef36d 100644
--- a/c2/page13/index.html
+++ b/c2/page13/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13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13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14/index.html b/c2/page14/index.html
index cf8b04d9..a8a63271 100644
--- a/c2/page14/index.html
+++ b/c2/page14/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14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14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15/index.html b/c2/page15/index.html
index 8e8496ea..3a070062 100644
--- a/c2/page15/index.html
+++ b/c2/page15/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15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15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16/index.html b/c2/page16/index.html
index b0156a44..18b0f06f 100644
--- a/c2/page16/index.html
+++ b/c2/page16/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16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16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17/index.html b/c2/page17/index.html
index 062d29f5..03c4358c 100644
--- a/c2/page17/index.html
+++ b/c2/page17/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1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17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18/index.html b/c2/page18/index.html
index 48dcad16..a8e4d7ac 100644
--- a/c2/page18/index.html
+++ b/c2/page18/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1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18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19/index.html b/c2/page19/index.html
index e30ff3b4..06d1d2f9 100644
--- a/c2/page19/index.html
+++ b/c2/page19/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19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19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2/index.html b/c2/page2/index.html
index f72275ef..ffd3c545 100644
--- a/c2/page2/index.html
+++ b/c2/page2/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2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20/index.html b/c2/page20/index.html
index 74e548aa..2975ba4e 100644
--- a/c2/page20/index.html
+++ b/c2/page20/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20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20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21/index.html b/c2/page21/index.html
index f1dc396c..6d1eafba 100644
--- a/c2/page21/index.html
+++ b/c2/page21/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21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21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22/index.html b/c2/page22/index.html
index 1a98deca..f8d96e70 100644
--- a/c2/page22/index.html
+++ b/c2/page22/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22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2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23/index.html b/c2/page23/index.html
index f2a16328..38bf75dc 100644
--- a/c2/page23/index.html
+++ b/c2/page23/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23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23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24/index.html b/c2/page24/index.html
index 778917d1..58b99234 100644
--- a/c2/page24/index.html
+++ b/c2/page24/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24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24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25/index.html b/c2/page25/index.html
index 5d080de5..6487974b 100644
--- a/c2/page25/index.html
+++ b/c2/page25/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25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25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26/index.html b/c2/page26/index.html
index ccd83a90..36c470a5 100644
--- a/c2/page26/index.html
+++ b/c2/page26/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26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26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27/index.html b/c2/page27/index.html
index b4ee6666..adcdb79d 100644
--- a/c2/page27/index.html
+++ b/c2/page27/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2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27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28/index.html b/c2/page28/index.html
index 5e745243..b99a4330 100644
--- a/c2/page28/index.html
+++ b/c2/page28/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2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28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29/index.html b/c2/page29/index.html
index 63efb3c9..29746c21 100644
--- a/c2/page29/index.html
+++ b/c2/page29/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29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29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3/index.html b/c2/page3/index.html
index 857bf4fe..09c3f1d5 100644
--- a/c2/page3/index.html
+++ b/c2/page3/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3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3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30/index.html b/c2/page30/index.html
index 24928321..28cdb119 100644
--- a/c2/page30/index.html
+++ b/c2/page30/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30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30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31/index.html b/c2/page31/index.html
index 07c9b037..f892d948 100644
--- a/c2/page31/index.html
+++ b/c2/page31/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31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31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32/index.html b/c2/page32/index.html
index 6d6878b5..366edc36 100644
--- a/c2/page32/index.html
+++ b/c2/page32/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32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3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33/index.html b/c2/page33/index.html
index ab5c9dc5..6ef20e1a 100644
--- a/c2/page33/index.html
+++ b/c2/page33/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33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33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34/index.html b/c2/page34/index.html
index 38a2e175..7a23c97e 100644
--- a/c2/page34/index.html
+++ b/c2/page34/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34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34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35/index.html b/c2/page35/index.html
index 0f515207..578107a8 100644
--- a/c2/page35/index.html
+++ b/c2/page35/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35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35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36/index.html b/c2/page36/index.html
index 611078c3..aa3f9ca6 100644
--- a/c2/page36/index.html
+++ b/c2/page36/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36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36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37/index.html b/c2/page37/index.html
index 1c1a12a9..8d0900f9 100644
--- a/c2/page37/index.html
+++ b/c2/page37/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3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37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194,6 +19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4/index.html b/c2/page4/index.html
index 4fd08efc..623b532c 100644
--- a/c2/page4/index.html
+++ b/c2/page4/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4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4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5/index.html b/c2/page5/index.html
index 635c49e0..9589ae35 100644
--- a/c2/page5/index.html
+++ b/c2/page5/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5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5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6/index.html b/c2/page6/index.html
index 264ee549..2fba5757 100644
--- a/c2/page6/index.html
+++ b/c2/page6/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6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6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7/index.html b/c2/page7/index.html
index e1d1bf6e..3528e730 100644
--- a/c2/page7/index.html
+++ b/c2/page7/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7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8/index.html b/c2/page8/index.html
index 13c99131..1da3e1b9 100644
--- a/c2/page8/index.html
+++ b/c2/page8/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8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9/index.html b/c2/page9/index.html
index 8e996047..9c7b480b 100644
--- a/c2/page9/index.html
+++ b/c2/page9/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9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9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olumns.xml b/columns.xml
index 040e6750..1ec6929f 100644
--- a/columns.xml
+++ b/columns.xml
@@ -1,4 +1,102 @@
-Jekyll 2024-11-22T09:45:09+08:00 https://agorahub.github.io/pen0/columns.xml The Republic of Agora | Columns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2024盂蘭雜記 2024-09-01T12:00:00+08:00 2024-09-01T12:00:00+08:00 https://agorahub.github.io/pen0/columns/misc-notes-of-the-bon-2024 <p>農曆七月將過,大開一個月的鬼門,也要再次關上,讓來自另一個次元的鬼魂朋友,回到屬於ta們所屬的領域。</p>
+Jekyll 2024-11-26T11:22:23+08:00 https://agorahub.github.io/pen0/columns.xml The Republic of Agora | Columns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尋香記 2024-09-02T12:00:00+08:00 2024-09-02T12:00:00+08:00 https://agorahub.github.io/pen0/columns/fragrance-of-time <p>我七月初就知道「尋香記」這個展覽了,但一直沒有動身,身心靈也像一個木頭人。為什麼呢?如果這是在二十年前,我肯定會在第一天第一時間就衝過去,興奮得不得了。想想也是挺有意思,我跟香味這東西,總算是有些不解之緣吧。八月的最後一天,我終於踏進了展廳。不過,就算來晚了,那份對香氣的喜愛,還是一點都沒少。有心動,也有感動。</p>
+
+<!--more-->
+
+<p><img src="https://i.imgur.com/gD1HcVL.png" alt="image01" /></p>
+
+<h3 id="一入門香火初現">一.入門:香火初現</h3>
+
+<p>這天,我來到了香港藝術館,參觀了「尋香記」這個展覽。一走進門口,就聞到一股淡淡的香氣,讓人感覺心情舒暢。這不是普通的香氣,而是從遠古傳來的,一種讓人心靈沉靜的力量。</p>
+
+<p><img src="https://i.imgur.com/Xen7YEl.png" alt="image02" /></p>
+
+<h3 id="二歷史香之起源">二.歷史:香之起源</h3>
+
+<p>展覽的第一部分介紹了中國芳香文化的起源。遠古時,人們為了祭祀天地,開始燔柴燎木,這就是後來香文化的雛形。看著那些古老的工具和儀式用品,我仿佛能聽到遠古的聲音,感受到當時人們對自然的敬畏之情。</p>
+
+<p><img src="https://i.imgur.com/QoY2tup.png" alt="image03" /></p>
+
+<h3 id="三生活香之日常">三.生活:香之日常</h3>
+
+<p>接著,展覽展示了香在古人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從香囊到香湯,再到香薰衣物,甚至用香木建造的房子,這些都讓我驚訝不已。古人對於香氣的追求,不僅僅是為了好聞,還有驅蟲、養生的功效。這一點,現代人似乎還有很多可以學習的地方。</p>
+
+<p><img src="https://i.imgur.com/80YLz2b.png" alt="image04" /></p>
+
+<h3 id="四文藝香之風雅">四.文藝:香之風雅</h3>
+
+<p>當我走到文人雅士與香的關係部分時,更是感觸良多。古人不僅把香作為生活的一部分,還將其融入到了詩歌、音樂之中,甚至成為了一種精神追求。這裡展示的一些詩情畫意,讓我體會到了那種在香氣中尋找靈感的意境。</p>
+
+<p><img src="https://i.imgur.com/Bp7vKw1.png" alt="image05" /></p>
+
+<h3 id="五工藝香之器物">五.工藝:香之器物</h3>
+
+<p>展覽還特別介紹了各種精美的香器。這些香爐和香具,設計精美,做工細膩,不僅是實用的物品,更是藝術品。看著這些物件,我腦海裡浮現出古人使用它們時的場景,彷彿自己也參與其中。</p>
+
+<p><img src="https://i.imgur.com/vozMGuO.png" alt="image06" /></p>
+
+<p><img src="https://i.imgur.com/XNWl91D.png" alt="image07" /></p>
+
+<h3 id="六香之感懷">六.香之感懷</h3>
+
+<p>參觀完這個展覽,我深深感受到了中國芳香文化的深厚底蘊。香不僅僅是一種物質的存在,更是一種文化和精神的傳承。在現代忙碌的生活中,我們不妨偶爾停下來,點上一根香,讓自己的心靈得到片刻的安寧。</p>
+
+<p><img src="https://i.imgur.com/V1eFZip.png" alt="image08" /></p>
+
+<p><img src="https://i.imgur.com/YCAJvuB.png" alt="image09" /></p>
+
+<p>離開這展覽廳,愉快時光未完的,接下來,我來到了另一個展覽廳:「袖珍.厚禮──浮雲軒藏中國鼻煙壺捐贈展」</p>
+
+<h2 id="袖珍厚禮">「袖珍.厚禮」</h2>
+
+<p><img src="https://i.imgur.com/TBcdIlN.png" alt="image10" /></p>
+
+<h3 id="一壯觀的鼻煙壺世界">一.壯觀的鼻煙壺世界</h3>
+
+<p>聽說這是香港迄今最大規模的鼻煙壺捐贈展,由已故收藏家冼祖謙先生的夫人冼石韞玉女士慷慨捐贈。這意味著冼祖謙先生夫人對香港藝術館的支持和絕對的信任,這是非常讓人感動的事情。既然來了,當然不能錯過。</p>
+
+<p><img src="https://i.imgur.com/Wvx6Mo6.png" alt="image11" /></p>
+
+<h3 id="二小巧的驚喜">二.小巧的驚喜</h3>
+
+<p>剛踏入展廳,就被那些小巧玲瓏的鼻煙壺吸引住了。每個鼻煙壺都不過掌心大小,但細看之下,卻各有千秋。有的色彩鮮艷,有的造型別緻,有的雕刻精細,真讓人歎為觀止。</p>
+
+<p><img src="https://i.imgur.com/pYG1Y8m.png" alt="image12" /></p>
+
+<h3 id="三穿越時空的禮物">三.穿越時空的禮物</h3>
+
+<p>鼻煙壺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清朝,當時是王公貴族之間互相饋贈的珍貴禮物。看著這些精美的鼻煙壺,不禁讓人想著當年貴族們收到這樣的禮物時,該有多高興啊!每一個鼻煙壺背後,都可能藏著一段故事。</p>
+
+<p><img src="https://i.imgur.com/iT7tUH8.png" alt="image13" /></p>
+
+<h3 id="四工藝匠人的心血">四.工藝:匠人的心血</h3>
+
+<p>這些鼻煙壺之所以珍貴,還在於它們的製作工藝。從選材到雕刻,再到上色,每一步都透露出匠人的心血。有的鼻煙壺用的是珍稀的玉石,有的則是玻璃或瓷器,不管哪一種材料,都能被匠人巧手打造成一件件藝術品。</p>
+
+<p><img src="https://i.imgur.com/zdIb2ZK.png" alt="image14" /></p>
+
+<h3 id="五故事浮雲軒的收藏">五.故事:浮雲軒的收藏</h3>
+
+<p>最讓人感動的是,這些鼻煙壺都是冼祖謙先生一生的收藏。他不僅是一位收藏家,更是一個對鼻煙壺文化有著深厚感情的人。看著這些展品,能感受到他當年收集這些鼻煙壺時的喜悅和滿足。一個個地收集,一組組地收藏。</p>
+
+<p><img src="https://i.imgur.com/rZW1iRQ.png" alt="image15" /></p>
+
+<h3 id="六結語一份珍貴的禮物">六.結語:一份珍貴的禮物</h3>
+
+<p>離開展廳的時候,心中都是滿足的。全都是小小的鼻煙壺,不僅是藝術品,是冼氏夫婦留給香港的一份珍貴禮物。這些香氣,不僅記錄了一段歷史,也代表著一種文化。</p>
+
+<p><img src="https://i.imgur.com/07Cdjgb.png" alt="image16" /></p>
+
+<p>而我,當我百年歸老的時候,我的香水收藏品又可以為它們找個家嗎?</p>
+
+<p><img src="https://i.imgur.com/6Ek1fEk.jpeg" alt="image17" /></p>
+
+<p><img src="https://i.imgur.com/wCUN2xR.png" alt="image18" /></p>
+
+<p>這次展覽又喚醒了我,那些古老而美麗的東西。下次再來香港藝術館,也許有有更好的發現。</p>
+
+<p>完</p>
+
+<!--END--> 東加豆 我七月初就知道「尋香記」這個展覽了,但一直沒有動身,身心靈也像一個木頭人。為什麼呢?如果這是在二十年前,我肯定會在第一天第一時間就衝過去,興奮得不得了。想想也是挺有意思,我跟香味這東西,總算是有些不解之緣吧。八月的最後一天,我終於踏進了展廳。不過,就算來晚了,那份對香氣的喜愛,還是一點都沒少。有心動,也有感動。 2024盂蘭雜記 2024-09-01T12:00:00+08:00 2024-09-01T12:00:00+08:00 https://agorahub.github.io/pen0/columns/misc-notes-of-the-bon-2024 <p>農曆七月將過,大開一個月的鬼門,也要再次關上,讓來自另一個次元的鬼魂朋友,回到屬於ta們所屬的領域。</p>
<!--more-->
@@ -24,7 +122,53 @@
<p>農曆七月十四前一天,走訪廣州的南國書香節,同時也邀約了網友飯聚。廣州老城區的街頭上,也看到有人在燒街衣,但規模較大的盂蘭勝會,倒不是廣州的常態。後來刷了一下廣州城市導賞團體「BOOK導賞」的微博,發現在這個時間段,他們也策劃了一些民間鬼故團。倘若有機會參加得到,相信又會有另一番收穫。</p>
-<!--END--> WrightFu 農曆七月將過,大開一個月的鬼門,也要再次關上,讓來自另一個次元的鬼魂朋友,回到屬於ta們所屬的領域。 拍打詠 2024-08-29T12:00:00+08:00 2024-08-29T12:00:00+08:00 https://agorahub.github.io/pen0/columns/chanting-slapping <p>輕拍全身舒筋骨,</p>
+<!--END--> WrightFu 農曆七月將過,大開一個月的鬼門,也要再次關上,讓來自另一個次元的鬼魂朋友,回到屬於ta們所屬的領域。 李文亮医生,你好 2024-08-29T12:00:00+08:00 2024-08-29T12:00:00+08:00 https://agorahub.github.io/pen0/columns/hello-dr-li-wenliang <p>李文亮医生:</p>
+
+<p>您好。当我第一次知道您的时候,您已经去世,我是在新闻联播上得知您被平反的事,那一天,2020年3月19日。当时我正被关在广州市第一看守所。</p>
+
+<!--more-->
+
+<p>我们素未谋面,直到今日。</p>
+
+<p>对于武汉疫情,我没有感知,因为当时的我正被限制自由。</p>
+
+<p>自由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p>
+
+<p>李医生,我们都做了各自该做的事情。您作为医生,在疫情刚刚开始的时候,开始提醒同行:有不明原因的肺炎患者入院。最終,您被警察叫去派出所接受训诫,并且受到威胁:如果再犯,你就是寻衅滋事!</p>
+
+<p>而我则为了捍卫自由而走向街头,我为了捍卫新闻自由和出版自由而帮助那些走向街头的人,哪怕他们已经和香港警察起了正面冲突,哪怕子弹横飞,哪怕硝烟弥漫,我帮助了他们,我义无反顾。</p>
+
+<p>有人说我是“反中乱港”分子,那是因为我做的这些事情,动摇了统治者的执政根基。</p>
+
+<p>公道自在人心。</p>
+
+<p>李医生,这个世界就是如此荒诞,您从被训诫,留下案底而一下子成为了英雄,身后被评为烈士,甚至全国各政府机构都要为您下半旗致哀,而我呢?不是被训诫,而是被判了刑。</p>
+
+<p>好人要留下前科,而执政者和他们的走狗们,却可以拿着大把的金钱“投资”海外,而不管国民生活在困苦当中,也不管现在那4400万绝望的失业大军。还割着这个国家的国民的韭菜,如果有那么不服气的韭菜,那就要被训诫,要被判刑。</p>
+
+<p>李医生,您知道吗?李克强总理也去世了,不知你们是否已经见过面。在他去世的那段时间在他的家门外已满是鲜花,就像悼念您一样。这一束束鲜花,真的是在悼念吗?那是在对执政者的暴政无声的控诉!因为李总理说过:人在做,天在看!</p>
+
+<p>是的,人在做,天在看!</p>
+
+<p>李医生,您知道吗?《庆余年》已经被搬上电视了,您的微博已经成为全国网民的哭墙,四年来,大家都在微博上和您聊天,我翻看您的微博,也不免失声痛哭,李医生,如果真有那天,我好想和您见上一面,简单地说一句:李医生,您好。</p>
+
+<p>李医生,您知道吗?在您去世两年后,在西安、上海、以及我所生活的城市——广州也相继爆发疫情。如果说武汉在疫情的时候被封城尚情有可原,那么上海的疫情就简直是癫狂。一切以疫情为目标,所谓的“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到头来只是对作为人最基本的权利——生命权践踏。一切以防疫优先,哪怕洪水滔天!</p>
+
+<p>李医生,您听听那《四月之声》吧,那是多么让人绝望的声音啊!普通市民的悲伤,基层干部的无奈,高级官员的无耻,全部在这《四月之声》之中。</p>
+
+<p>李医生,您知道吗,在2022年的11月,全国爆发了声势浩荡的白纸运动,这场轰动全国的街头运动,才让执政者感到恐惧,最后不得不结束了持续三年的变态清零防疫政策。而在此之前,新疆已经因为疫情而封了3个月。没有水,没有粮食,家门被焊死。因为所谓的“防疫”,小区居民楼里的居民因无法逃生而被活活烧死,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和癌症患者只能关在家里自求多福,家里养的宠物因为所谓的防疫而被活活打死。市民不服气,敲家里的锅碗瓢盆,却被指为“境外势力”煽动。</p>
+
+<p>李医生,多么荒诞的国家,多么荒诞的政党,多么荒诞的世界。</p>
+
+<p>但是,正因为那句话: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在那年11月的上海,年轻一代走上街头,第一次喊出了“习近平下台,共产党下台。”的口号。在一个拥有自由的国家,大家可以用选票来让施行暴政的执政者下台,让施行暴政的政党下台,而我们呢?等待的是,是秋后算帐,是大抓捕,是无穷无尽的恐惧。</p>
+
+<p>活在恐惧中,则永远恐惧;敢于面对恐惧,才会有真正的自由。</p>
+
+<p>愿这个国家不再有恐惧,愿您在泉下安好。</p>
+
+<p>一个和您一样的人</p>
+
+<!--END--> CrazyArticle 李文亮医生: 您好。当我第一次知道您的时候,您已经去世,我是在新闻联播上得知您被平反的事,那一天,2020年3月19日。当时我正被关在广州市第一看守所。 拍打詠 2024-08-29T12:00:00+08:00 2024-08-29T12:00:00+08:00 https://agorahub.github.io/pen0/columns/chanting-slapping <p>輕拍全身舒筋骨,</p>
<p>氣血通暢自健身。</p>
@@ -3931,74 +4075,4 @@
<p>如果说还有什么最后的忠告的话,鉴于中国的特殊国情,我想说:不管是毛主义还是马主义,共产主义还是社会主义,他们并不是反抗的唯一叙事。它们并没有很酷,有的只是残酷。</p>
-<!--END--> 鹿馬 又是一年高考毕业季。今年有一个怪现象引起了我的注意:多地出现考生考完之后,冲出考场展示巴勒斯坦旗的场面。这不是个例,有不少高中生再在采访中表示支持巴勒斯坦,同时还有人表示希望统一台湾,也有人高喊共产主义万岁。 端午漫谈屈原 2024-06-11T12:00:00+08:00 2024-06-11T12:00:00+08:00 https://agorahub.github.io/pen0/columns/talking-about-qu-yuan-during-the-dragon-boat-festival <p>过端午节要吃棕子,赛龙舟,现在还放一天假。这都托屈原的福,得感谢他,是他投江自尽用生命带给后人的福利。</p>
-
-<!--more-->
-
-<p>屈原非常有才华,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留下姓名的伟大诗人。在他的时代,他独步诗坛。春秋战国时代,没有能和他比肩的诗人。我觉得,如果端午节要纪念屈原,那就多宣扬些他的文学成就吧!过端午节念念屈原的诗,举行些诗歌朗诵会,诗歌征集赛等,比吃棕子,赛龙舟似乎更有意义。</p>
-
-<p>屈原创立了“楚辞”这种文体。他的作品想象丰富,辞采瑰丽,奇幻浪漫,哀怨缠绵。天马行空、惊天地、泣鬼神。据汉朝刘向、刘歆父子校订,共计25篇,包括《离骚》、《天问》、《远游》、《卜居》、《渔父》、《九歌》11篇和《九章》9篇。篇数虽少,但篇幅都不小。《离骚》近三千字、《天问》近二千字。</p>
-
-<p>后人对他的诗作评价很高。《文心雕龙》的作者刘勰认为他影响了数代诗人,“其衣被词人,非一代也”;李白有诗称赞“屈平词赋悬日月”;苏轼则自叹不如,“吾文终其身企慕而不能及万一者,惟屈子一人耳”;鲁迅认为屈原的诗,“逸响伟辞,卓绝一世”;“其影响于后来之文章,乃甚或在《三百篇》(《诗经》)以上”。</p>
-
-<p>但为什么这么一位对后世影响甚大的伟大诗人,古人却没有给其应有的荣誉呢?像李白,杜甫那样有个“诗仙”、“诗圣”的称号呢?按他的地位和他的传奇,我觉得应该被称为“诗神”!屈原这么有故事,不肯同流合污,抱石投江自尽,应该衍生出些神话故事才对呀!比如说死后灵魂不散,被龙王或某方神圣接引,成神成仙,成为掌管凡间诗才的“诗神”,供后来诗人朝奉祭拜。就按关羽衍化为“武圣”的套路编就行了。</p>
-
-<p>这百分之百是因为他是自杀而死,因道德行为影响了对他诗歌成就的评价。他的才华众所公认。但他投江这事,则见仁见智。古往今来,有很多人赞同,也有不少人感到惋惜甚至责怪。</p>
-
-<p>古人对自杀评价很低。按儒家的《孝经》,“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自杀首先是不孝。儒家只赞赏“杀身成仁,舍生取义”。为了仁义忠孝,牺牲生命是高尚的。屈原自杀显然不是“杀身成仁”。朱熹对屈原的评价就不高,在《楚辞集注序》中说:“原之为人,其志行虽或过于中庸而不可以为法,然皆出于忠君爱国之诚心”。意思是,屈原虽然有忠君爱国之心,但其志向和行为偏离了中庸之道而不可以效仿。不赞同屈原对楚怀王因爱生怨和自杀的举动。</p>
-
-<p>既然读书人不赞同他的自杀行为,就不会把他抬得太高。诗仙,诗圣这些称号肯定是读书人封的。皇帝和老百姓都不会对这感兴趣。读书人虽然能实事求是地评价他的文学成就,但因其有道德上的缺憾,就不会神化他。</p>
-
-<p>但我们现在对屈原的评价与古人有所不同,给他戴上了“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这顶桂冠。但“伟大”两字是赞扬其爱国精神,偏于道德化和政治化,而不是赞扬其文学成就。</p>
-
-<p>高度称赞和宣扬屈原的“爱国主义精神”可能始于清末,不会再早了。因为那时中国人才刚刚有国家的概念,以前是天下的概念。国家的概念是在被西方列强生拉硬拖,拽进世界体系后才产生的。因为屈原非常热爱楚国,所以就将屈原对楚国的热爱之情称之为爱国主义。</p>
-
-<p>但其实屈原对自己的祖国,对楚国的这种热爱在春秋战国时代并不普遍。那时,人们对诸侯国的认同并不高,最高认同是华夏文化。对华夏文化的认同高于对出生国的认同,就好像我们今天对国家的认同要高于对省籍的认同。只要在华夏文化圈内,没有跑去为周边的夷狄做事,就都没问题。不会被认为是叛国,被唾骂为“楚奸”或“秦奸”。</p>
-
-<p>比如同是楚国人的伍子胥,楚平王杀了他的父亲和哥哥,他就逃到吴国。后来借兵攻入楚国,掘了楚平王的坟墓。也没人骂他是“楚奸”。还有商鞅、吴起、张仪、苏秦等诸多游士,在各个诸侯国间奔走,哪国合意就为哪国做事。自己没有心理负担,担心愧对自己出生长大的国家,其它人也不会认为这有什么不对。</p>
-
-<p>老百姓就更是这样了。哪个国家政策好,发展得好,只要有可能,就迁移到哪个国家。那时各国边境出和入都缺乏足够的手段严加管理。梁惠王就曾请教孟子如何增加人口,向孟子抱怨魏国老百姓不识他的好心和好政策,却移居邻国。“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说明当时,老百姓在诸侯国之间迁移很正常很普遍。人口就是生产力,各国都很在意老百姓的迁入移出。</p>
-
-<p>那为什么屈原这么热爱楚国呢?不远走他乡,而在楚国这一棵树上吊死呢?俗话说,“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原因很简单!因为他是王族,是贵族,比孔子、孟子这些士人地位要高;与一般老百姓相比,当然更是天地之悬。</p>
-
-<p>屈原姓芈(mǐ),与电视剧《芈月传》中的芈月同姓。芈是楚国的国姓。司马迁在《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中说:“屈原,名平,楚之同姓者也”。屈是他的氏。氏是姓的分支。早先姓下还分氏,后来才没有的,只剩下姓。屈原家是楚国早先的国君楚武王的后代。他们家族从春秋前期到战国后期,一直是楚国显赫的贵族,经久不衰。屈原曾任三闾大夫,据说是掌管王族事务的职务。他有封地,有多种说法,有说在秭归或江陵,还有说在湘沅。</p>
-
-<p>拿现在的话来说,屈原就是楚国的股东,当然不是最大的股东了,最大的股东是国君。他的股份还是原始股,但不像现在可以上市交易。商鞅、吴起、伍子胥这些士人只相当于高管。高管可以跳槽,股东就不能跳槽。股份不能交易,又不能跳槽,那他就只能吊在楚国这棵树上了。</p>
-
-<p>所以,屈原热爱楚国,那是他的本分。楚国的老百姓备受王公贵族的压迫,是没有理由爱楚国的。老百姓对楚国的事务既没有发言权,自己的劳动果实还被王公贵族剥夺,挣扎在温饱线上;甚至食不果腹,衣不遮体,有什么理由要求楚国的老百姓爱楚国呢?只有屈原这样的王公贵族才有理由,才有资格爱楚国。“奴隶没有祖国”。如果屈原这样的主人不热爱楚国,谁又会热爱楚国呢?</p>
-
-<!--END--> 江上小堂 过端午节要吃棕子,赛龙舟,现在还放一天假。这都托屈原的福,得感谢他,是他投江自尽用生命带给后人的福利。 端午漫谈伍子胥 2024-06-10T12:00:00+08:00 2024-06-10T12:00:00+08:00 https://agorahub.github.io/pen0/columns/talking-about-wu-zixu-during-the-dragon-boat-festival <p>早先,吴越一带端午节还曾纪念伍子胥。伍子胥与屈原一样也是楚国人,但对吴国贡献很大。他死后,吴越人就在端午这天纪念他。他的事迹也很有名,还比屈原早生200多年,却被屈原后来居上,盖住了他的声名。</p>
-
-<!--more-->
-
-<p>他的作为与屈原截然相反。面对迫害,不肯束手就擒。你不仁我不义,一不做二不休。绝地反击,睚眦必报。</p>
-
-<p>楚平王用他的父亲要挟他和他的兄弟,招他们前出,想把他一家赶尽杀绝人。伍子胥对他哥哥说,“我们去了,都得死,救不了父亲。不如投奔他国,借助他国势力雪父之仇。都死了,什么也做不了”。他哥哥也很实诚,回答道,“我知道去了也是死,但我活下来也没有能力为父报仇,会被天下人耻笑,还不如一死”。</p>
-
-<p>楚平王派捕快来抓,伍子胥拉弓对峙。没人敢上前,伍子胥就趁机逃走。而他哥哥却从容就擒。两兄弟的选择都非常令人动容,可谓“去留肝胆两昆仑”。</p>
-
-<p>司马迁在《史记》中是这样描写的,</p>
-
-<blockquote>
- <p>平王使人召二子曰:“来,吾生汝父;不来,今杀奢也。”伍尚欲往,员曰:“楚之召我兄弟,非欲以生我父也,恐有脱者后生患,故以父为质,诈召二子。二子到,则父子俱死。何益父之死?往而令仇不得报耳。不如奔他国,借力以雪父之耻。俱灭,无为也”。伍尚曰,“我知往终不能全父命。然恨父召我以求生而不往,后不能雪耻,终为天下笑耳。”</p>
-</blockquote>
-
-<p>后来,伍子胥成功混出昭关,逃到了吴国。因他曾在楚国很有势力,跟楚国的贵族官员多有交往,了解楚国很多内幕,对吴国很有用,就受到吴国的保护。那时,也没有引渡一说。他则在吴国苦心经营,处处跟楚国过不去,离间吴国与楚国的关系。最终得以借吴国的兵攻入楚国,把楚平王掘墓鞭尸,为父报了仇。</p>
-
-<p><img src="https://i.imgur.com/wP8LUJ7.png" alt="image01" /></p>
-
-<p>春秋战国时期,列国争雄。天下和价值观尚未统一。所以,面对同样的事,人们根据自身的处境不同,往往有多种选择。既有屈原这种不弃不离的,也有伍子胥哥哥这样从容赴死的,还有伍子胥这样针锋相对,绝不服输的。</p>
-
-<p><img src="https://i.imgur.com/Zidegzc.png" alt="image02" /></p>
-
-<p>时人对伍子胥的评价也是多样的,既有赞赏的,也有反对的。比如他的朋友申包胥听说他掘了楚平王的坟,就指责他的手段太过分了。申包胥说得对,他这样做确实戾气太重。伍子胥则满不在乎地回答到,“吾日暮途远,吾故倒行而逆施之”。意思是我的时间不多了,顾不得那么多了,泄心头之恨要紧。</p>
-
-<p>但在秦始皇一统天下,汉武帝独尊儒术之后。面对同样来自于朝廷的迫害,就很难有伍子胥这样的选择了。一个是没地跑了,跑到哪里都是皇帝的天下,除非跑到番邦去。二是,忠君爱国成了最高价值。“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历朝历代,不知有多少官员百姓被昏君暴君迫害致死。但他们别无选择,只得乖乖地束手就擒,心中不敢生出半点反抗的念头。没能力没本事反抗就不说了。即便有能力反抗,也是自废武功,生怕背上不忠君的骂名。</p>
-
-<p>例如宋江,都落草为寇占山为王了,还是不敢亮出反皇帝的旗帜。而打出“只反贪官,不反皇帝”,替天行道的旗子。念念不忘的就是招安,重新做大宋的臣子。最终果真如愿受招安了,但还是被朝廷赐死,束手就擒。宋江就是小时候念私塾,脑子里被灌进儒家的“忠孝”思想,再也摆脱不了了。</p>
-
-<p>反观没念过书的李逵、武松、石勇之类的草莽,反而没有这些束缚。管得天王老子,眼里只认得拳头。石勇便说得出,“你这鸟男女好不识人!欺负老爷独自一个!要换座头。便是赵官家,老爷也彆鸟不换。高做声,大脖子拳不认得你!”他们没受过儒家的教化,处于原生态。虽然他们也没有自由平等的观念,往往也是以势欺人,就敢于反抗不管以什么名义施加于己的不公和压迫而言,比儒家的奴化思想更为可取。</p>
-
-<p>今天端午节纪念屈原,也不应当忘记伍子胥。</p>
-
-<!--END--> 江上小堂 早先,吴越一带端午节还曾纪念伍子胥。伍子胥与屈原一样也是楚国人,但对吴国贡献很大。他死后,吴越人就在端午这天纪念他。他的事迹也很有名,还比屈原早生200多年,却被屈原后来居上,盖住了他的声名。
\ No newline at end of file
+<!--END--> 鹿馬 又是一年高考毕业季。今年有一个怪现象引起了我的注意:多地出现考生考完之后,冲出考场展示巴勒斯坦旗的场面。这不是个例,有不少高中生再在采访中表示支持巴勒斯坦,同时还有人表示希望统一台湾,也有人高喊共产主义万岁。
\ No newline at end of file
diff --git a/columns/2024-08-29-hello-dr-li-wenliang.html b/columns/2024-08-29-hello-dr-li-wenliang.html
new file mode 100644
index 00000000..00a5bb88
--- /dev/null
+++ b/columns/2024-08-29-hello-dr-li-wenliang.html
@@ -0,0 +1,139 @@
+
+
+
+
+
+
+
+
+
+ 李文亮医生,你好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李文亮医生,你好
+
+
+
+
+
+ CrazyArticle | 2024.08.29
+
+
+ 李文亮医生:
+
+您好。当我第一次知道您的时候,您已经去世,我是在新闻联播上得知您被平反的事,那一天,2020年3月19日。当时我正被关在广州市第一看守所。
+
+
+
+我们素未谋面,直到今日。
+
+对于武汉疫情,我没有感知,因为当时的我正被限制自由。
+
+自由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
+
+李医生,我们都做了各自该做的事情。您作为医生,在疫情刚刚开始的时候,开始提醒同行:有不明原因的肺炎患者入院。最終,您被警察叫去派出所接受训诫,并且受到威胁:如果再犯,你就是寻衅滋事!
+
+而我则为了捍卫自由而走向街头,我为了捍卫新闻自由和出版自由而帮助那些走向街头的人,哪怕他们已经和香港警察起了正面冲突,哪怕子弹横飞,哪怕硝烟弥漫,我帮助了他们,我义无反顾。
+
+有人说我是“反中乱港”分子,那是因为我做的这些事情,动摇了统治者的执政根基。
+
+公道自在人心。
+
+李医生,这个世界就是如此荒诞,您从被训诫,留下案底而一下子成为了英雄,身后被评为烈士,甚至全国各政府机构都要为您下半旗致哀,而我呢?不是被训诫,而是被判了刑。
+
+好人要留下前科,而执政者和他们的走狗们,却可以拿着大把的金钱“投资”海外,而不管国民生活在困苦当中,也不管现在那4400万绝望的失业大军。还割着这个国家的国民的韭菜,如果有那么不服气的韭菜,那就要被训诫,要被判刑。
+
+李医生,您知道吗?李克强总理也去世了,不知你们是否已经见过面。在他去世的那段时间在他的家门外已满是鲜花,就像悼念您一样。这一束束鲜花,真的是在悼念吗?那是在对执政者的暴政无声的控诉!因为李总理说过:人在做,天在看!
+
+是的,人在做,天在看!
+
+李医生,您知道吗?《庆余年》已经被搬上电视了,您的微博已经成为全国网民的哭墙,四年来,大家都在微博上和您聊天,我翻看您的微博,也不免失声痛哭,李医生,如果真有那天,我好想和您见上一面,简单地说一句:李医生,您好。
+
+李医生,您知道吗?在您去世两年后,在西安、上海、以及我所生活的城市——广州也相继爆发疫情。如果说武汉在疫情的时候被封城尚情有可原,那么上海的疫情就简直是癫狂。一切以疫情为目标,所谓的“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到头来只是对作为人最基本的权利——生命权践踏。一切以防疫优先,哪怕洪水滔天!
+
+李医生,您听听那《四月之声》吧,那是多么让人绝望的声音啊!普通市民的悲伤,基层干部的无奈,高级官员的无耻,全部在这《四月之声》之中。
+
+李医生,您知道吗,在2022年的11月,全国爆发了声势浩荡的白纸运动,这场轰动全国的街头运动,才让执政者感到恐惧,最后不得不结束了持续三年的变态清零防疫政策。而在此之前,新疆已经因为疫情而封了3个月。没有水,没有粮食,家门被焊死。因为所谓的“防疫”,小区居民楼里的居民因无法逃生而被活活烧死,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和癌症患者只能关在家里自求多福,家里养的宠物因为所谓的防疫而被活活打死。市民不服气,敲家里的锅碗瓢盆,却被指为“境外势力”煽动。
+
+李医生,多么荒诞的国家,多么荒诞的政党,多么荒诞的世界。
+
+但是,正因为那句话: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在那年11月的上海,年轻一代走上街头,第一次喊出了“习近平下台,共产党下台。”的口号。在一个拥有自由的国家,大家可以用选票来让施行暴政的执政者下台,让施行暴政的政党下台,而我们呢?等待的是,是秋后算帐,是大抓捕,是无穷无尽的恐惧。
+
+活在恐惧中,则永远恐惧;敢于面对恐惧,才会有真正的自由。
+
+愿这个国家不再有恐惧,愿您在泉下安好。
+
+一个和您一样的人
+
+
+
+
+
+
+
+
+
+
+
+
+
+
+ Made with by Agora
+
+
+
+
+
+
diff --git a/columns/2024-09-02-fragrance-of-time.html b/columns/2024-09-02-fragrance-of-time.html
new file mode 100644
index 00000000..b1433167
--- /dev/null
+++ b/columns/2024-09-02-fragrance-of-time.html
@@ -0,0 +1,191 @@
+
+
+
+
+
+
+
+
+
+ 尋香記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尋香記
+
+
+
+
+
+ 東加豆 | 2024.09.02
+
+
+ 我七月初就知道「尋香記」這個展覽了,但一直沒有動身,身心靈也像一個木頭人。為什麼呢?如果這是在二十年前,我肯定會在第一天第一時間就衝過去,興奮得不得了。想想也是挺有意思,我跟香味這東西,總算是有些不解之緣吧。八月的最後一天,我終於踏進了展廳。不過,就算來晚了,那份對香氣的喜愛,還是一點都沒少。有心動,也有感動。
+
+
+
+
+
+一.入門:香火初現
+
+這天,我來到了香港藝術館,參觀了「尋香記」這個展覽。一走進門口,就聞到一股淡淡的香氣,讓人感覺心情舒暢。這不是普通的香氣,而是從遠古傳來的,一種讓人心靈沉靜的力量。
+
+
+
+二.歷史:香之起源
+
+展覽的第一部分介紹了中國芳香文化的起源。遠古時,人們為了祭祀天地,開始燔柴燎木,這就是後來香文化的雛形。看著那些古老的工具和儀式用品,我仿佛能聽到遠古的聲音,感受到當時人們對自然的敬畏之情。
+
+
+
+三.生活:香之日常
+
+接著,展覽展示了香在古人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從香囊到香湯,再到香薰衣物,甚至用香木建造的房子,這些都讓我驚訝不已。古人對於香氣的追求,不僅僅是為了好聞,還有驅蟲、養生的功效。這一點,現代人似乎還有很多可以學習的地方。
+
+
+
+四.文藝:香之風雅
+
+當我走到文人雅士與香的關係部分時,更是感觸良多。古人不僅把香作為生活的一部分,還將其融入到了詩歌、音樂之中,甚至成為了一種精神追求。這裡展示的一些詩情畫意,讓我體會到了那種在香氣中尋找靈感的意境。
+
+
+
+五.工藝:香之器物
+
+展覽還特別介紹了各種精美的香器。這些香爐和香具,設計精美,做工細膩,不僅是實用的物品,更是藝術品。看著這些物件,我腦海裡浮現出古人使用它們時的場景,彷彿自己也參與其中。
+
+
+
+
+
+六.香之感懷
+
+參觀完這個展覽,我深深感受到了中國芳香文化的深厚底蘊。香不僅僅是一種物質的存在,更是一種文化和精神的傳承。在現代忙碌的生活中,我們不妨偶爾停下來,點上一根香,讓自己的心靈得到片刻的安寧。
+
+
+
+
+
+離開這展覽廳,愉快時光未完的,接下來,我來到了另一個展覽廳:「袖珍.厚禮──浮雲軒藏中國鼻煙壺捐贈展」
+
+「袖珍.厚禮」
+
+
+
+一.壯觀的鼻煙壺世界
+
+聽說這是香港迄今最大規模的鼻煙壺捐贈展,由已故收藏家冼祖謙先生的夫人冼石韞玉女士慷慨捐贈。這意味著冼祖謙先生夫人對香港藝術館的支持和絕對的信任,這是非常讓人感動的事情。既然來了,當然不能錯過。
+
+
+
+二.小巧的驚喜
+
+剛踏入展廳,就被那些小巧玲瓏的鼻煙壺吸引住了。每個鼻煙壺都不過掌心大小,但細看之下,卻各有千秋。有的色彩鮮艷,有的造型別緻,有的雕刻精細,真讓人歎為觀止。
+
+
+
+三.穿越時空的禮物
+
+鼻煙壺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清朝,當時是王公貴族之間互相饋贈的珍貴禮物。看著這些精美的鼻煙壺,不禁讓人想著當年貴族們收到這樣的禮物時,該有多高興啊!每一個鼻煙壺背後,都可能藏著一段故事。
+
+
+
+四.工藝:匠人的心血
+
+這些鼻煙壺之所以珍貴,還在於它們的製作工藝。從選材到雕刻,再到上色,每一步都透露出匠人的心血。有的鼻煙壺用的是珍稀的玉石,有的則是玻璃或瓷器,不管哪一種材料,都能被匠人巧手打造成一件件藝術品。
+
+
+
+五.故事:浮雲軒的收藏
+
+最讓人感動的是,這些鼻煙壺都是冼祖謙先生一生的收藏。他不僅是一位收藏家,更是一個對鼻煙壺文化有著深厚感情的人。看著這些展品,能感受到他當年收集這些鼻煙壺時的喜悅和滿足。一個個地收集,一組組地收藏。
+
+
+
+六.結語:一份珍貴的禮物
+
+離開展廳的時候,心中都是滿足的。全都是小小的鼻煙壺,不僅是藝術品,是冼氏夫婦留給香港的一份珍貴禮物。這些香氣,不僅記錄了一段歷史,也代表著一種文化。
+
+
+
+而我,當我百年歸老的時候,我的香水收藏品又可以為它們找個家嗎?
+
+
+
+
+
+這次展覽又喚醒了我,那些古老而美麗的東西。下次再來香港藝術館,也許有有更好的發現。
+
+完
+
+
+
+
+
+
+
+
+
+
+
+
+
+
+ Made with by Agora
+
+
+
+
+
+
diff --git a/feed.xml b/feed.xml
index a8046495..b08597e5 100644
--- a/feed.xml
+++ b/feed.xml
@@ -1 +1 @@
-Jekyll 2024-11-22T09:45:09+08:00 https://agorahub.github.io/pen0/feed.xml The Republic of Agora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No newline at end of file
+Jekyll 2024-11-26T11:22:23+08:00 https://agorahub.github.io/pen0/feed.xml The Republic of Agora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No newline at end of file
diff --git a/heros.xml b/heros.xml
index 2d5564bf..17802096 100644
--- a/heros.xml
+++ b/heros.xml
@@ -1,875 +1,269 @@
-Jekyll 2024-11-22T09:45:09+08:00 https://agorahub.github.io/pen0/heros.xml The Republic of Agora | Heros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网左实践总结 2022-12-16T12:00:00+08:00 2022-12-16T12:00:00+08:00 https://agorahub.github.io/pen0/heros/TomatoNoodles-a1_c-summary-of-internet-leftist-practices <p>“网左”总体来说确实是进步的,他们要比一些麻木者、漠不关心者和肉食者进步得多,他们是在资产阶级残酷压迫下抱团取暖的、可以接触到网络生活的群众。而“网左”形成的“左圈”也为许多来寻找答案的迷茫者,如一年半前的我,提供了资源和平台。</p>
+Jekyll 2024-11-26T11:22:23+08:00 https://agorahub.github.io/pen0/heros.xml The Republic of Agora | Heros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暴力与父权:泰国男子从军经历调查 2022-08-05T12:00:00+08:00 2022-08-05T12:00:00+08:00 https://agorahub.github.io/pen0/heros/2022-08-05-ElinBjarnegard/ElinBjarnegard...-a1_l-armed-violence-and-patriarchal-values <p>本研究超越男女二元性的论调,强调男性内部对于暴力的态度因意识形态影响而存在分化:志愿参军的人通常更亲近父权制意识形态,而不是军队塑造了士兵的父权思想;强制参军对不希望主动参军人士的父权思想并无明显影响。</p>
<!--more-->
-<p>我从2021年三月左右进入“左圈”,再到今年八月末二次退网,期间混迹过多个“左群”,也亲自参与过三个网络学社的创建或改组,也算是个“网左”了吧。在这么久的时间中,我的思想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接触和学习了马克思主义和其他思想,这是我需要感谢“左圈”的一点,但我也逐渐认识到“左圈”乃至“网左”的不足,这也是我退网的原因之一。</p>
+<p>本研究通过对泰南三府年轻男性进行调查,探索了参加武装暴力与父权价值观之间的关系。研究1发现父权价值观更强的男性更容易志愿加入准军事部队。研究2利用泰国征兵抽签所带来的自然实验,比较了非自愿应征入伍服兵役的男性与参加抽签但未入伍的男性的调查回答,发现两组在父权价值观方面没有差异。本文结论是,父权价值观促使人们自愿参与武装冲突,而在冲突地区应征服兵役不会导致士兵父权价值观的变化。</p>
-<p>这样长时间、大规模的实践已经证明了,“网左”在这个时代的风口浪尖上,显然已经无法背负起历史的重任,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应当以批判的眼光看待其,并汲取经验、另寻他路。我想从我这段时间的实践中批判性地总结出“网左”的现状和我个人对此的思考,希望大家能从中学到些什么。</p>
+<h3 id="一导言">一、导言</h3>
-<h3 id="我为什么反对网络报刊">我为什么反对网络报刊</h3>
+<p>最近的研究提出了一种新的解释,有可能更准确地缩小在暴力冲突局势中选择拿起武器的人的范围:具有父权价值观(patriarchal values,认同男性对女性的系统性支配地位)的人。一系列研究表明,关于男子气概(masculinity)和性别歧视的观念与支持暴力极端主义有关。本文从两个重要方面推进了这一研究:(1)研究了在武装冲突中,个人父权价值观强弱与通过资源加入政府准军事单位自愿参与有组织暴力活动之间的联系;(2)通过分析泰国的征兵抽签这一自然实验(natural experiment),研究了参与有组织暴力到个人父权价值观强弱之间的反向因果关系的可能性。</p>
-<p>先下结论,因为网络报刊是对于其他人和历史的粗劣模仿。这是许多同志和网群目前都会犯的一个问题,可以勉强算作一种机会主义。</p>
+<h3 id="二武装暴力与父权价值观之间的联系">二、武装暴力与父权价值观之间的联系</h3>
-<p>我作为某网络报刊的创建者,突然反过来反对网刊,我想大家也许都会很疑惑我的思想变化。我先说说我创建某报刊的历程。我最开始创立报刊,首先是因为看到了其他同志在办网络报刊,然后就产生了想模仿的想法。然后我当时所在的那个学社基本上天天吹水,有一个同志某天就提议:“我们要不干点事吧。”我就附和说好啊我们办报刊吧。为了办这个报刊,我甚至跑去借鉴了《新青年》,前朝剑斩本朝官了属于是,就好像列宁当年办了《星火报》、陈独秀当年办了《新青年》,我们也一定要办个什么报刊才好。由此可见,我当时是这个想法,不过是一种模糊的空想、一种对于他人和历史的模仿、一种“我们做点什么吧”的焦虑,这几乎就是主观主义的体现。据我了解,很多其他的同志也有这样的状况。</p>
+<p>在过去的三十年中,性别平等与战争暴力之间的关系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但侧重于个人层面的文献受到的学术关注较少。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在解释暴力行为成因时,性别价值观在社会和个人层面上都起着重要作用。父权制价值观被视为男女二元性别秩序的一部分,将男性置于女性之上,且这种父权制价值观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从父权制价值观转向性别平等的价值体系,意味着维护男女二元对立的界限日益模糊,并且二者平等。父权价值观与暴力倾向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多地被记录,而且往往集中在“他者化”(othering)过程中。他者化是一个区分“我们”和“他们”的过程,是构成父权价值观基础的性别秩序所固有的,也是合理化(rationalization)对他人实施肉体伤害的必须部分。尽管实施暴力行为往往与男性和男子气概的理想有关,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男性生物学上都具有同样的暴力倾向。同样,女性也可能是战时暴力的施暴者。因此,重点在于意识形态而非性别对于参与暴力的影响,从而需要从男性内部入手,研究参与暴力与不参与暴力的男性的不同及其原因。但是,研究父权价值观与暴力行为之间的因果关系仍然是一项重大挑战:这种既定的联系可能是由于以性别平等为导向的社会和个人不太支持暴力,也可能是由于暴露于冲突和暴力的社会和个人变得不那么支持性别平等。</p>
-<p>网络报刊还有一个严重的问题,那就是脱离实践。之前说了,这个东西几乎就是浮在天上的空想,落不到地上就是其特点之一。其一,我个人所知的几乎所有报社都是要靠拉别人写的文章当稿子,而且往往投稿不足,这就决定了报社对于文章的内容没有太多的选择权,从而造成“不得不来者不拒”的状况,而这些文章大部分都由脱离一线生产的学生撰写,更有甚者许多作者本身就来自资产阶级家庭,这里并不是要对学生群体提出批判,但现实就是他们写出的文章理论性过强,而且有些幼稚的小作者还喜欢卖弄名词包装自己,其大部分文章也都偏向时事点评、理论解析类,与劳工的现实生活相去甚远。综上述特点就导致报刊传播范围极狭窄,甚至不能覆盖绝大多数学生群体,受学校压迫最狂的那些“卷王”们根本就没时间看,也不会看。其三,报刊的形式本身就是脱离实践的。报刊一期有好几篇文章,而且往往主题不同且篇幅较长,需要专心阅读,需要阅读很长时间,而且需要一定的文化能力,还要有闲心去看这些东西,而能做到这一点的几乎只有资产阶级和小知识分子群体,很多白领都做不到,更别提工农群众了。</p>
+<p>个人对暴力的增值化(valorization,赋予某事物价值)通常归因于社会化(socialization)进程。研究表明,暴力既可以通过代际传播,也可以通过影响儿童待遇的文化规范传播。具体而言,曾被家暴或目睹家暴的男孩随后更可能坚持父权价值观,最终更可能选择参与政治暴力。北美的一些调查研究表明,具有平民背景和军事背景的个人在特征和价值观上有所不同,这是因为参军前已经形成了某种亲军队的价值观的年轻男性倾向于自我选择加入部队。</p>
-<p>有的同志又说了,那我把报刊打印出来去分发给工人,这总不算脱离实践了吧?首先,我要明确一点,我认为报刊这个形式本身就是脱离实践的;其次,如果真的要去打印出来发给工人,那为什么要做成报刊的形式呢?直接单独发特定的文章不好吗?报刊本身不仅目标大容易被晶哥盯上,还需要很多的阅读时间甚至能力(此处批评某些术语名词乱飞的文章),而这是大部分工人群众所不具有的,这就使得报刊本身就是个形式主义的东西,完全没有必要设计封面、给自己冠以“主编”或“副主编”的头衔,还给自己起个“xx报”的招牌,我们又不是要挂在店里卖;而且,既然都可以直接接触到工人群众了,为什么不能脱离纸面文书这种知识分子的形式,直接口头宣传,用最真情实感的方式拉近和群众的关系、建立信任,这不比那种鲁迅式(某些时候叫胡适式更合适)的从上而下的灌输更好吗?</p>
+<p>然而,其他一些论述则将对暴力的增值化与服役经历直接联系起来。例如,在越战期间服兵役的美国男性因暴力犯罪而被监禁的可能性显著增加。另一方面,国际安全援助部队中瑞典士兵在阿富汗服役前后的价值观基本保持稳定。</p>
-<p>报纸、杂志的出现是因为信息技术不够发达不得已为之。互联网、尤其是智能手机出现之前是报纸和杂志的高峰年代,在以前出了爆炸性新闻得要报童沿街大喊“号外”才能让大家知道,而现在只需要打开任何多媒体网站,巨大的标题和夸张的图像就会立即吸引住你的眼球。报纸现在已经基本见不到了,纸质刊物也在逐渐消失,因为它们本质上就是把一堆小文章合订成一个合集,这样在那个信息技术落后的年代,不管是看起来还是卖起来都方便,如果出一份文章就卖一期报纸,那成本岂不高得离谱?这就是报纸存在的原因。而现在不一样了,你根本不需要印刷几千几万份报纸来传播信息,你只需要把文章发到网上,自然就传播几万次;你也不需要把很多文章合订在一起,因为现在完全有支持单独阅读一篇文章的技术(合订在一起看反而不方便且费时,而且不易于传播)。即便是新闻联播这种“电子报纸”也越来越没人看了。现在还办报纸是逆时代潮流而行。</p>
+<p>在女权主义安全研究中,“军事化男子气概”(militarized masculinities)这一概念已发展为捕捉军事暴力与男子气概之间的特殊关联。军事化男子气概通常的特点被认为是“强壮、吃苦耐劳、具有侵略性的男性异性恋取向、恐同、重视庆祝同性友谊、实施有控制的攻击行为、以最小的抱怨完成任务”。尽管军事化的男子气概包含了相当多的特征,但在本文讨论中,军事化的男子气概有两个决定性的特征:其与男子气概的联系和对暴力的增值化:一个真男人应该具有战士的品质。女性被赋予了柔弱和看护的二等角色,而未能“像个战士”的男性则会受到羞辱。</p>
-<p>网络报刊另一大问题就是组织性低下。目前许多报社可能都是两三个人一拍脑袋决定干的,也就只是靠这两三个人撑着,基本上包揽所有工作。这两三个人要是有啥事干不了了那报刊立刻就寄了。而且这种问题在网络上没法解决,就拿报刊工序中工作量最大的排版来说,这个真的只能一个人做,线上交流效率的低下不足以形成有效合作,且将文件经常要传输给别人也是一个麻烦事。这样的生产效率极低,且漫无目的,更像是为了体验那种回归劳动本身的快乐。而且目前这样的报社光我知道的就将近二十个,内容五花八门,甚至有一稿多投的现象,而这个问题是在网络平台上无法解决的,要想真正地去做报刊就只能靠线下组织。</p>
+<p>军事化男子气概指的是这样一种主张,即“与男子气概相关的刻板印象中的特质可以通过兵役,尤其是战斗来获得/证明”。这句话表明男子气概可以在军事环境中获得(acquired)和证明(proved)。第一种说法说明服兵役或参加战斗的经历会使男性具备某些特质。第二种观点认为这些特质是来自早年社会化过程,并且参军后就能表现出来。这种模棱两可的关系提出了父权价值观与暴力之间因果关系的问题。更具体地说,它提出了军事化男子气概的理想主要是通过自我选择(参军前)还是军事社会化(参军后)来实现的问题。</p>
-<p>而且我还要指出一点,许多办报刊的同志都在极力避免在文章中冲塔,我认为这是不可取的。我认为,既然我们要给群众灌输革命思想,那就不能像保皇党或者改革派一样打擦边球浅尝辄止,我们需要明确地指出问题的本质。我们就是需要告诉群众,现在的特色已经不是社会主义了,不然群众也依然会沉浸在一个“赵家皇帝都是好人,就是身边奸臣太多”的幻想中,其实我相信很多群众的思想都已经达到了这一步,我们也更没必要像《新青年》一样“二十年不谈政治”。这时候就一定会有人跳出来指责我说这个是找死啊这个盲动啊之类的,那我只能这样告诉你,你就在网络上蹲着吧,蹲一百年也不会有什么用。是的,这样做确实是很危险,但如果怕危险,那建议右转保皇党。我认为,许多同志都过分地高估了特色的统治能力,这源于我们对于敌人的不了解,打交道太少,既不知己也不知彼,才造成了心底莫名的恐惧,这正是敌人想要看到的。</p>
+<h3 id="三志愿参军与军队招兵">三、志愿参军与军队招兵</h3>
-<p>总而言之,网络报刊整体依然是进步的,这依然是阶级斗争铁的表现,也是同志们试图对抗异化、回归劳动本身的伟大实践。但我还是希望同志们能时刻用毛主席的话:“实事求是”,来提醒自己,不要陷入了对历史盲目模仿的陷阱。</p>
+<p>有关主动参加暴力行动的研究将军事冲突环境解释为已经社会化的个人可以将男子气概和暴力增值化的地方。一项关于越共游击队招募情况的研究强调对许多年轻新兵来说“赢得荣誉的渴望,或许只是赢得社区的尊重”是他们加入游击队的主要原因。对军人阳刚之气的认同往往是参军的主要动机之一。</p>
-<h3 id="进群即同志">进群即同志</h3>
+<p>许多军事组织依赖于吸引志愿者和激励应征者,而将男孩转变为真正男子汉的理念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力工具。从国家的角度来看,军事化男子气概的概念有利于军队招募“不怕死”的士兵。当军队把自己塑造成充满阳刚之气时,就会吸引某一类渴望这种改变的人。这与军事化男性气质内涵——“真正的男人是士兵,真正的士兵是男人”——不谋而合。从这个角度来看,军事化男性气质的构建早在入伍之前就已开始。</p>
-<p>“同志”的门槛,在今天是否也太低了点?</p>
+<h3 id="四反向因果关系的可能性军事社会化">四、反向因果关系的可能性:军事社会化</h3>
-<p>现在“左圈”内有一种奇怪的风气,那就是我们对只要在左群里(至少是自称的左群)、或者在昵称或主页中带有“左”的元素的人就会不假思索地称呼为“同志”,倒颇有些“五湖四海皆同志”的味道了。可这些人真的全都算是“同志”吗?</p>
+<p>军事社会化意味着与军事组织具体相关的经历塑造了个人的价值观。在这里,士兵所处的环境会塑造和重塑他们的兴趣以及身份。军队也要求向未来的士兵有效地灌输有利于实现(使人成为士兵)的思想和价值观。作为一个以男性为主导的组织,军队的职能以暴力为基础,因此军队鼓励军事化的男子气概,将其作为诱导男性成为战士的一种手段。这种转变需要特定的方法、仪式或做法,旨在培养出愿意为某一事业杀人和献身的士兵。这一过程被描述为旨在摧毁士兵的个性,代之以对部队的认同。</p>
-<p>“左圈”中许多网群的审核制度还不如特色,倒是更像我见过的那些西方社民党,只要发个邮件报个名就立刻能成为党员;或者是早期国民党,为了充数什么人都放进来。这些网群的人数自然也高得很,许多网群的创建者还以人多为豪。我们往往能在这种群里看到三类人,我将他们称为王明式、幼稚式和张国焘式人物(注意,我在这里用这两个人的名字分类只是为了方便大家理解,并不完全一致),这三类人我认为是不可以拿对待同志的那一套去对待他们的,因为他们或者根本就没有完全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即便他们很多人认为自己有),或者沾染的资产阶级习气要比无产阶级的还要多得多,或者更有甚者根本就没把我们的事业当回事,在政治上和待人接物上都十分幼稚。总之,他们身上总是体现一种不平等,总是有着机会主义和个人主义的影子。</p>
+<p>然而,军事经历在多大程度上将男性社会化为军事化的男子气概,以及哪些类型的实践、方法或经历引发了这种社会化,这些问题尚未得到深入探讨。</p>
-<h4 id="天山上下来的王明">天山上下来的王明</h4>
+<h3 id="五募兵与征兵制情境中的男性军人气质">五、募兵与征兵制情境中的男性军人气质</h3>
-<p>其一王明式。王明是土地革命时期的“二十八个半布尔什维克”之首,是“昆仑山上下来的神仙”(毛泽东即兴讲话)。作为留苏派的代表人物,他不仅抱着共产国际的指示当圣旨,还十分看不起毛泽东等人的“山沟沟里的马列主义”。“左圈”里也有这样的人物,但他们要比王明还要神气。</p>
+<p>有些人被迫征召入伍而绝不会自愿参战;有些人乐于为国家服务;而对其他人来说,参军是为了钱。一些国家实行征兵制,而另一些国家则依靠志愿兵。不同类型的军事环境也可能刺激不同类型的社会化进程。例如,准军事部队或游击队可能不要求在入伍前接受正规军事训练;服兵役可能不会有任何战斗经历;但在冲突不断的国家,即使是刚入伍的新兵也可能经历战斗和死亡威胁。</p>
-<p>我们与这些人往往刚一接触就能感受到一种小知识分子高高在上的姿态:“你这前反思后现代的虚幻共同体主义者,停止你对大他者秩序性分子的迷恋,快去学德国哲学史,让我这康德黑格尔纯粹理性主义者来一场进步主义辖域-去辖域运动来扬弃你的庸俗化意换!”(这句话意思不准确,因为我真的不会模仿他们说话)。这种行为的脱离群众已经不需要我指出了吧,大概就类似于你把他当同志,他把你当土狗,就是毛说的“装腔作势,借以吓人”。其实这种行为背后的心理逻辑非常简单,这就是一种不平等。这些人就像是孔乙己,在现实中“怀才不遇”,对朝廷不满,但又不肯脱下破烂的长衫和穿短衫的站在一起。他们从一些书本或者视频上(这里点名b站,具体哪个up就不说了)学到了那么一星半点的哲学词汇,便立刻填充到自己的语言里,即便他们自己都不理解(背诵定义并不等于理解)。我想请问同志们一个问题,当此类人在对没接触过马克思主义的人宣传时,一味地套用哲学名词起什么作用呢?其实也不是一点用都没有,至少会让此类人感觉到莫大的优越感,一种装逼成功的快感:“看,这个词我知道他不知道,我多厉害!”好嘛,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解放全人类的伟大思想竟成了某些人用来装逼的工具!请问马克思的“马”是不是还有四种写法啊?</p>
+<p>本研究的重点是泰国,该国拥有规模庞大的准军事单位与泰国皇家武装力量(RTARF)并肩作战,后者采用抽签征兵的方式服兵役,兵役一般为两年左右。RTARF的应征入伍者的训练以通过惩罚和社会及心理压力暴力灌输纪律而著称。所有年满21岁的男性都必须在每年4月应征入伍。</p>
-<p>这种人张口闭口马克思,但却只是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当成一种显摆的资本,心底里还是资产阶级那套意识形态:多学了点知识就高人一等了;即便他们有的人并没学会他们自己口中的那些哲学东西,但他们还是要用上高级生僻的词汇来粉饰自己的语言,还要诡辩说这是“避免庸俗化”,甚至有的还宣称自己是“正统马”,很多同志看不清他们的真面目就会觉得“卧槽听不懂总之很牛逼就对了”,其实和那些宗教忽悠人是一个道理,就是弄一堆云里雾里的东西,搞得很高大上让人听不懂好像普通人触不可及,所以才能招揽到信徒,这类人本身倒也很享受这种“众星捧月”的优越感。</p>
+<p>此外,泰国有许多男子和少数妇女自愿加入各种准军事部队。随着服役年限的增加、晋升和在不稳定的边境地区服役而获得经济奖励。泰南三府(北大年、也拉、那拉提瓦)自2004以来就因持续叛乱而成为冲突地区。这种在冲突地区活跃的不同军事组织的组合有助于研究自我选择加入准军事组织,以及通过服兵役实现社会化的情况。</p>
-<p>当我们在对群众进行理论宣传时,如果也是一上来就堆砌哲学黑话,那群众不仅不会受到宣传,还只会觉得我们在装逼,想:“奥,马克思主义者就这?跟我搁这儿摆什么架子呢?”说句不好听的,如果让这些人和邓小平一起去给群众宣传,我估计群众很大可能会听邓的,因为邓的话至少听得懂而且姿态够低。</p>
+<p>军事化男子气概是通过归属身份和表现身份的组合来实现的。泰国以性别广泛的流动性和对变性人(kathoeys)相对较高的容忍度和能见度而闻名。但是泰国军队在这方面是保守的,只征召给那些认同、被认定男性身份、并在法律上被承认为男性的人。变性人通常可以免服兵役,但在征兵日获得免服兵役所需的程序往往涉及羞辱和骚扰。</p>
-<p>网络左派中有许多人就喜欢端着一副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架势,以学生为主,而且还多为中学生。这就不禁让我想到了鲁迅笔下的孔乙己:</p>
+<p>研究1是对自我选择加入两类泰国准军事组织的研究:社区民兵(Community Militias),和游骑兵(Rangers)。</p>
-<blockquote>
- <p>“旁人便又问道,“孔乙己,你当真认识字么?”孔乙己看着问他的人,显出不屑置辩的神气。他们便接着说道,“你怎的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呢?”孔乙己立刻显出颓唐不安模样,脸上笼上了一层灰色,嘴里说些话;这回可是全是之乎者也之类,一些不懂了。在这时候,众人也都哄笑起来: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p>
-</blockquote>
-
-<p>“王明式”的人物就如同这穿着长衫的孔乙己,别人要是显得不懂“哲学”,他便要骄傲起来,上去显摆一番;若是别人质疑他的观点,那他便要涨红了脸,说一些“之乎者也之类,一些不懂了”的话。这种行为,不过是想要衬托出自己要比这些不懂“哲学”的土老帽们高人一等,摆出一副知识分子的架势,他的那些哲学术语,就像孔乙己的长衫,即便破旧不堪还是要穿在身上,显得自己是与众不同的“读书人”。这些人往往死要面子,根本不会听任何人对他观点的反驳,要是你反驳那一定是你错,只要你敢反驳他,他就立刻要摆出一副“唯我独革”的姿态,完全把自己置于他人之上的态度,用着各种酸臭的小嘲小讽。</p>
-
-<p>这类人就让人感觉到,他就像一个没长大的孩子,拿着成绩单期待父母的夸奖,跟其他人比考试成绩赚得优越感。他把马克思或者黑格尔当成了一种炫耀的资本,就像他考试考100分一样,就像孔乙己穿长衫一样,只是为了标榜自己多么与众不同,多么牛逼;一旦有人反驳他的观点,那就是相当于质疑他“与众不同的存在”的基础,所以他当然不会听,并用上一切诡辩之法来捍卫自己的“神圣性”、“合法性”:“读书人的事能叫偷吗,那叫窃!”。他辩经不是为了学习,而是为了证明自己牛逼。他在政治上是极其幼稚的,混到左圈里来当理论教师爷和哲学教皇来了。</p>
-
-<p>这些人总喜欢讲一些精英主义论调,摆出一副学阀的架势,就像胡适一样,高高地举起自己的双手向资产阶级投降:“赵老爷您看,我讲的东西群众根本听不懂,我也没打算动员那些不会术语的土老帽,我研究的是纯学术的东西,我是不会触碰您一分一毫的统治基础的,千万不要拿铁拳砸我呀!”</p>
-
-<p>这些人似乎并不愿意和工人阶级融为一体,他们似乎更向往的是现代西马教授的生活,在大学里写写书骂两句然后继续享受资本主义制度带给他们的优越生活,当着资产阶级老爷圈养在大学这个象牙塔里的宠物。所以他们日常只是整天泡在网上,忙碌于网络上看谁辩得过谁,而不看这些争辩是否有居于提高人民群众的革命性。他们的立场并没站在工农群众这边,他们最多能起到的作用就是工人运动催化剂的作用,这些人是无产阶级的落后分子。不过据我个人观察,这类人中还真的有好多是来自资产阶级家庭的(别拿恩格斯跟我杠,从古至今出了几个恩格斯?),那这样的行为也就不奇怪了。</p>
-
-<h4 id="不是幼稚病是纯幼稚">不是幼稚病,是纯幼稚</h4>
-
-<p>其二幼稚式。我对于这一类人甚至无法找到一个合适的历史人物作为他们的代表,因为历史上的人物再怎样“幼稚”,都在对形势判断错误、走错了路线、陷入某种错误的主义等理性的、政治的框架内,而这些人则是纯纯的幼稚,不仅像个熊孩子一样学不会控制和正确地表达自己的情绪,还把政治当成过家家,为所欲为。</p>
-
-<p>现在许多同志都喜欢引用列宁同志的话,批判某某某人是“左派”幼稚病。但这颇有些扣帽子的意味,是十分不准确的。某些行为在我看来,不是什么“左派幼稚病”,而就是纯幼稚。此类人往往拥有自恋型人格的多种特征,时常是事事以自我为中心而罔顾集体,这类行为正是无组织无纪律的体现。</p>
-
-<p>出口成脏是最典型的体现。说脏话本身其实没有什么错,这是情绪发泄式的一种表达,但是如果拿脏话攻击别人,那就是另一回事了。大概是真的觉得别人没法顺着网线过去打他们,有的左人对别人可以说是无下限地人身攻击,别人一不随他们的意,一句“啥b”直接就上去了,完全不把对方当人,而是当成自己的情绪垃圾桶。对于一些和他们持反对意见的同志,也会以各种话语打压。更有甚者,他们在现实中遇到了不如意的事,或者是在和别的政治立场相左的人对线中被对面骂了,他们心中有情绪,却不敢对着欺负他们的人怼回去,反而跑来群中大肆发泄撒泼打滚乱发脾气,对别人人身攻击,完全不在乎对方的感受,甚至迁怒于其他同志,抽刀向更弱者。此类迁怒经常是逮着谁骂谁,完全不顾及是否无辜,以为在事后道个歉服个软就完事儿了,属实是“躬匠精神”了。在他们看来,自己就是应该被宠着包容着,别人的感受他们根本不在乎,他们是要比其他人高一等的,这是一种极其自私的想法,也是一种不平等的思想。</p>
-
-<p>死要面子。你一定在“左圈”中见过这样的人,他们不管是出于能力不足还是对情况判断不清,会或经常或偶尔犯一些错误,不管是理论上还是做事上,但是当别人指出他的错误时,他要么暴跳如雷,要么就直接开始哭闹,总之就是一个死犟嘴绝不承认。其实犯错误是正常的事情,强如毛爷爷,他年轻的时候还搞过“湖南共和国”这种空想。但是知错不认、认错不改,甚至攻击指出错误的人,那就是另一回事了。</p>
-
-<p>我遇见过一个例子,我们将此人暂称为A。有一次在群里我们正在讨论一些理论问题,然后A说了一个不是那么准确的理论,我和另一个人指出了他的错误,我想他当时应该是意识到了自己确实有错误,但是他却做了令人匪夷所思的行为。他先是对我们表现出深切的质疑:“啊?真的吗?没有吧?”然后开始给自己诡辩。因为他本身理论确实有错误,所以按正常的逻辑他是没法给自己辩护的,所以他开始推我们甩哲学黑话,什么什么意换什么什么反思之类的,到这一步他确实赢了,因为我们确实不知道他在讲什么东西,所以也不好继续再说什么,但我不能不指出这是一种极其幼稚的行为。A这样做无非是出于死要面子的心态,但这就是个网群,换个头像就没人认识你了,你要了面子又有啥用。如果以后A再有什么问题,不会有人再给他指出了,他就只能沉浸在自己哲学黑话意淫的世界中。这个例子只是在进行讨论时出现的情况,不涉及到他人或集体,还算是可以容忍的范围内,但下面这个例子就是彻头彻尾的不顾集体的个人主义了。</p>
-
-<p>我们将第二个例子的主角暂称为B。B曾经是某某网络报刊的编辑之一,另一位编辑C一直负责排版,他有一次自己觉得自己目前的职务无法体现出自己的大才大能,便主动提出要负责新一期报刊的排版,C答应了。但是B在但受到自己受到肯定后便高兴得把这个事忘了,后面快到发刊日期了,在C的不断催促下B才特别敷衍地排了个版,有多敷衍呢?字体不仅太小,而且大小不一样,好几篇文章之间的行间距也不一样,甚至还有一个投稿作者名字打错了,C用几乎是哄孩子的态度给他指出这些问题希望能重新改一下,先说排版怎么好,然后说但是这点有点瑕疵要是能改一下就好了,很柔和了吧?但是B的回复很直接:“我不改,你改。”C便有点上火,于是语气就有些强硬,结果B直接发了个哭的表情包和一堆委屈的话,总之就是开始哭闹,C便心软,又开始安慰他,最后还是重新排版了。据说B在事后还给别人说C骂他。在这儿我们首先应当认识到,报刊排版这个事,是该报刊编辑部整体的事,如果报刊发布晚、质量出问题,是编辑部整体需要担责任的,而不单单是B或者C一个人的事。但在上述案例中,B却把报刊排版当成了展示自己个人能力的平台,但在获得这种他自以为的对自己的肯定之后,他却又拒绝担负起相对应的责任,“白嫖”了属于是。然而这和A不同,B的这份责任如果他不担,就需要集体来担;当名誉受损时,是集体的名誉受损,而他本人则不怎么受影响。更应当批判的是,B在别人给他指出错误后,装可怜利用了同志们的同情心,只为维护自己的面子,这是一种自私又可悲的行为,属于知错不认也不改,甚至还利用别人的好心反将责任推到别人头上,更有甚者还会污蔑指出错误的人,这就已经是一种资产阶级思想了。</p>
-
-<p>毛主席在《论联合政府》中说道:“有无认真的自我批评,也是我们和其他政党互相区别的显著的标志之一。我们曾经说过,房子是应该经常打扫的,不打扫就会积满了灰尘;脸是应该经常洗的,不洗也就会灰尘满面。”然而当别人对这些人指出错误时,他们已经意识到自己的错误(王明是根本不认为自己错了——笔者注),但他们依然死要面子不承认,甚至硬是要按着自己的错误路线走下去,“这种作风,拿了律己,则害了自己;拿了教人,则害了别人;拿了指挥革命,则害了革命。”(《改造我们的学习》毛)</p>
-
-<p>无下限的反串和cosplay行为。反串和cosplay本身是网左群体对于现在社会的一种相对消极的反抗形式,可以被算作是进步的;但当这种行为变得毫无限度,甚至已经影响到了群里其他同志和社群的正常运行,这种行为的性质就变了,我想这点不需要我再多加说明,这种行为几乎在“网左”诞生之初就被很多同志批判了。据我了解到的几乎所有网群,他们每天的主要内容就是吹水、反串、cosplay,有的人反串水平高超得甚至让很多同志误认为右壬,知己知彼了属于是。我见过cosplay最严重的一个网群,专门设立了一个群作为吹水用,“社长”带头cosplay,几乎每三四天就换一个群头像换一个群名,甚至还通过qq群的“群头衔”功能给群友们“封王封侯”,时不时还要在群里发自己穿上苏联军装或者啥的照片,真・cosplay了属于是。这样的网群,实在是难说它起到了除发泄情绪和消遣时间外的更多作用了,它已经变成了无产阶级运动中落后的产物了。</p>
-
-<p>许多人在现实中受了委屈,处处受到压抑,便跑来网络上来发泄、逃避,但也仅仅止步于此,甚至打扰到网群的正常运行和其他同志的生活,这虽然属于一种消极反抗,但对革命运动实质上没有任何推动作用。虽然这话听着不舒服,但我还是想说:网群不是心理医院,有病请找心理医生。</p>
-
-<p>有的同志(或此类人本身)喜欢为此类人辩护,说他们是“左派”,所以我们依然应当把他们当成“同志”,他们的行为依然是是“左的”,是所谓“进步的”,但如果真的这样,那“左派”、“同志”的门槛是否也太低了点,入党还要搞政审呢。实际上,这不过是列宁同志所说的“隐藏在‘左的’口号下面来为小资产阶级自由散漫辩护的全部幼稚性”。</p>
-
-<p>“幼稚病”描述的是政治路线斗争中明显的错误,尚且是成年人经过理性思考判断,用逻辑言语表达出来的观点。而我们前面所阐述的行为,就像是一个被惯坏了的小孩子,一不如他的意就要大哭大闹甚至打人骂人,这根本就不是“幼稚病”,而是纯粹的幼稚。不管王明再教条主义、张国焘再机会主义、考茨基再“叛徒”,也没见他们指着毛和列宁的鼻子骂脏话吧?</p>
-
-<h4 id="要当老大的张国焘">要当老大的张国焘</h4>
-
-<p>其三张国焘式。每次我读党史的时候,看到张国焘这个名字我血压就往上窜,我就预料到这个人一定又要为了一己私利葬送好多红军战士的性命。张国焘本来是红军在川陕根据地的领导人,但他在和红一军汇合后,看到红一军兵少钱少,再对比兵强马壮的红四军,张国焘便飘飘然起来,认为自己才应该当老大。然后才有了后面的分裂,并另立中央,最终带着左路军(红四军+原红一军五、九军团)去和川军死磕并导致百丈关大败。在被迫北上后,但他因为担心自己的政治命运,就在黄河南岸拖拖拉拉不想过河,结果直接导致宁夏战役计划被迫中止;为了营救已经渡河的红九、三十一、五军,延安方面又制定了海打战役计划,结果又因为张国焘的不配合而破产;最终渡河的三个军不得不组成西路军,在河西走廊试图生存,但最后几乎全军覆没。可以说,左路军和西路军的惨败,张国焘难辞其咎。而张国焘在此之后并不知悔改,继续走他的机会主义、山头主义道路,最终叛投国民党,客死海外。总而言之,我们说的“张国焘式”人物,就是没有特别坚定的信仰、混进革命队伍的投机家,不管是在政治上投机还是在金钱上。</p>
-
-<p>争权夺利,要当老大,是这类人最典型的表现。很不幸地,在我亲身经历的四个网络学社中,发生权力斗争的有四个,达到了百分之百。</p>
-
-<p>第一个网群,我们将“社长”暂称为A,其中一个和他一起建立群组的成员暂称为B。这个网群在建立初期,想要建立一套有效的筛查制度,防止有破坏分子进入网群,于是A就自告奋勇,编写了一套审核题,但是A的这套题的答案几乎都能在网上搜到,大概类似于“商品的二重性是什么”这样,这别说防晶哥了,连兔兔都防不住;所以B在看了这套题之后,就重新修改了一遍,基本上把每道A出的题都换了一遍。但在这之后,A遍处处掣肘B,甚至说B难听的话,因为A认为B在“夺自己的权”。很多同志看到这里可能已经皱起眉头来了,不得不说A的思路看似是非常离谱的,但其实仔细分析,这不过就是一种个人主义、机会主义思想。更明确地来说,A完全不认为他所做的革命事业(咱们暂且把网左算作革命事业)是在为全人类谋福祉,不认为这是全世界无产者的事情。他不认为这是集体的事情,反而认为这是自己的事情,所以他的所思所想都是优先从个人利益出发的。审核题起不到效果,群里混进反动派和走狗怎么办,A完全不在乎;但如果他的手下胆敢僭越,指出他的错误还要在上面动手动脚,那就是大逆不道之罪,他就要对其降下天罚。我们知道,马克思主义者思想的最核心一点,就是平等,就是民主,即便是在以“纪律”、“组织”为准则的军队里,红军也设立了极其民主的制度:官兵平等、财产公开、士兵委员会。在A的思想中,所谓的社长(即便这只是他自封的)要比社员高一等,社员指出社长的错误,甚至抢了社长的“权力”,是绝不可容忍的。A的思想,在某种程度上确实可以算作一种资产阶级思想,而且甚至是没有物质基础支撑的那种。对A来说,网群不是革命事业的平台,而是自己的私产。</p>
-
-<p>第二个群也差不多。社长D在社员发现学社吹水现象过于严重,提出要进行社务改革以及人事重组时,拒绝了社员对吹水群的改革,并宣称这个吹水群不属于学社,是在自己的朋友群。但如果只在其他群里抓吹水,那学社的人不还是要到“朋友群”去吹水吗?所以这场改革无疾而终。在这里的个人主义体现得更淋漓尽致,已经弃集体于不顾,完全是从个人角度出发思考的了。</p>
-
-<p>在第三个群中,C和其他几个社员一起建设了一个网络报刊。在一开始,网络报刊处在一个非常混乱的组织状态,基本上是一个人包揽全部工作。所以在后面,这个学社试着去分工,把一些之前被包揽的大工作打碎为多个小步骤,然后尽量让所有成员都可以分到工作、参与到学社建设里来。但是这就让C暴跳如雷了,他觉得这是“削他的权”,反对声音很大。C被分配到的职务是报刊封面设计,他之前也参与过排版和人事安排,但很不幸,他证明了自己没有担任这些职务的能力,但C并不这么认为,他认为这就是在打压他,所以他时常抱怨说“没有归属感”,后来甚至拒绝参加任何社务。颇为讽刺的是,C还经常攻击学社说“没有民主”。</p>
-
-<p>在第四个群中,这个群的成员因吸取之前的教训,所以在一开始就取消了“社长”这个东西,但作为创始人之一的E却不是很同意,他时时刻刻都想要当“社长”。在一开始,E拥有相对较大的“权力”的,他也一直自认为自己就是社长,但后面由于他确实能力无法胜任,所以逐渐被移出了核心决策小组,所以他心怀不满,甚至经常攻击决策小组,说这是“独裁”,但实际上如果让E加入这个小组他绝对不会说什么;E还时常阴阳怪气小组中做决策最多的同志(即他眼中的所谓社长)。很多同志都不理解,一个网络学社,他搞权力斗争是图啥,图多控制一个群吗?</p>
-
-<p>除了争权,张国焘式行为还有从别的群强行拉人。这就是彻底的山头主义了,在“左圈”内拉帮结派,不用敌人来打自己就开始分裂内斗。我之前所在的学社出现过一次这样的情况,我被一个人,我们称之为F,拉到了他们群,然后我就想在他们群宣传一下我们的报刊,F当时很不满,觉得我从他们群挖人。后来F跑来了我们的群,由于他的观点以及态度恶劣,和我们群群员起了一些冲突,他和他的信徒们就开始从我们群通过私信或直接邀请的方式偷偷拉人,在被发现后干脆光明正大直接在群里挖人,厚颜无耻了属于是。在F看来,无产者、左派不是一个整体,我们要做的不是团结大多数,而是拉帮结派勾心斗角,为自己攒(虚拟的)政治资本。F通过某种方式凭空创造了一种身份认同:“F的学社的人”和“我们的学社的人”,而不再是无产者、受压迫人民这种身份认同,我想特色肯定很喜欢这样的人,直接帮他们分化了人民,还不用发工资。顺便提一句,民族主义也是通过类似的方式被制造出来的。</p>
-
-<p>金钱投机,利用同志们的信仰和同情心来骗取钱财。这个就已经不能算作“左派”了,甚至可以归到敌人的范畴。我想同志们多少都有耳闻前段时间“张子桀骗钱”一事,此人通过奥斯卡级别的表演与包装、利用同志们的同情心,来为自己谋财。这种行为在道德上的失败已经不值得再批判,但是他的这种行为,不仅严重损害了同志们之间那种坚定的信任,而且还打击了很多新同志对马列毛主义的信心,可以说,这一类人是资产阶级的好帮手。我还遇见过一些人,宣传说自己可以帮同志们打印一些市面上没有的资料和同志们自己做的宣传物,虽然说是要花点钱,但很多我当时也都相信他们是真的站在革命的人民这边的,但当我仔细询问之后,发现他们居然也在帮右派打印资料,这使我无语地无地自容,这些人就是纯粹的投机商人,他们为了赚钱可以见人说人话见鬼说话,如果利润足够的话,他们也完全可以向晶哥出卖那些曾经的“同志”。</p>
-
-<p>既然说到张子桀,那就不能不提最恶劣的性投机。张子桀此类人,通过把自己包装成“激进的女权主义者”,把自己塑造成革命家、女性之友的形象,让很多刚刚建立信仰的、处在迷茫中的年轻女同志对他们很有好感,而他们则卑劣地利用女同志,骗取她们的感情甚至身体,以满足自己野兽的欲望。而这样做的危害是明显,那就是极大程度地激化性别矛盾,帮敌人瓦解了男女同志间的信任,这让男女同志之间以后还怎么互相充分信任呢?以后还怎么自由地在一起战斗呢?此类禽兽人物无疑成了父权制的卫道士,无疑在给资本主义续命,他们对我们运动的割裂,甚至要比晶哥的铁拳还要厉害。</p>
-
-<p>名誉投机,把自己包装成“左派明星”,但实际上并没有坚定信仰。张子桀是这样的人,之前还有一个“月华”,每天在空间里发表马列毛言论,结果润到荷兰之后就摇身一变成了新自由主义者。还有很多这样表演型人格的人,特别喜欢包装自己,混入左派的队伍,享受通过欺骗新同志带来的被崇拜感。我认为,这些人危害虽大,但真正的马列毛主义者是可以识别出这些人的,这些机会主义者的出现并不会影响他们的信仰。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左圈”无时无刻不在吸纳新成员,一些对体制迷茫者、怀疑者也经常会来这里寻找答案,而这些表演者,实际上就变成这些新成员崇拜的“神像”,甚至形成一种“饭圈”,就比如说月华在被挖出家里是金融资本家时,有很大一批他的粉丝用恩格斯给他辩护。当这些新成员没有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武装自己的头脑之前,便会对这些“神像”马首是瞻,而当他们发现,原来这些人不过是一些职业演员,给他们传播一些自己都不信的东西,他们会怎么想呢?他们还如何去信任其他的同志、如何去信任马列毛主义、如何去信任共产主义一定会实现呢?这对我们的队伍的打击无疑是巨大的。</p>
-
-<p>一言不合就开盒。前段时间,有数个网群被举报封群,原因是有一个叫“稻花”的组织,利用计算机科技收集其他网群的数据,然后举报,宣称这是为了“消灭落后的网左”。在这个组织中,甚至还有严重的个人崇拜和cosplay现象,把“稻花”誉为什么伟大导师,还给他编了首赞歌,实在是魔幻现实主义。除去这种以开盒为存在手段的特殊案例,左圈中还确确实实地存在用开盒来攻击对方的现象。两个人,因为一些网群组织上或者理论上的冲突,就直接挥舞“盒大棒”,翻对方老底以通过这种方式报复、胁迫对方,这种手段我上次见还是在诈骗犯那里。除了开盒,我还见过有人在和别的群或者个人起了冲突之后,直接把他们举报了,这下晶哥好帮手了属于是。这类人,虽然行为很幼稚,但是要比“幼稚式”人物危害更大,在某些时候甚至就是直接在帮晶哥的忙,不仅帮忙分裂左派队伍,还帮忙精确提取打击信息。</p>
-
-<p>综上所述,张国焘式人物,是一类信仰不坚定的、目光短浅的机会主义者。对于这类人,我认为没什么团结的必要,我们要对他们进行坚决的斗争,留着这些人,对我们的事业弊大于利。</p>
-
-<h4 id="当团结-批评-团结成为教条">当“团结-批评-团结”成为教条</h4>
-
-<p>综上,我们应当对王明式团结又斗争,对幼稚式教育又斗争,对张国焘式则坚决斗争。然而,很多同志依然要教条地统一拿对待同志的方式对待这些鱼目混珠的人。每当群里出现上述这样的人物,总有一两个浑身冒着圣母光芒的人站出来,左手抱着“民主”,右手举着“团结-批评-团结”,疾呼一声:“都是同志!”。</p>
-
-<p>团结-批评-团结,这源于延安整风时期,毛提出的整风原则之一:</p>
-
-<blockquote>
- <p>“我们曾经把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这种民主的方法,具体化为一个公式,叫做“团结-批评-团结”。讲详细一点,就是从团结的愿望出发,经过批评或者斗争使矛盾得到解决,从而在新的基础上达到新的团结。”——《毛选第五卷,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p>
-</blockquote>
-
-<p>既然提到了延安整风,我认为我有必要向不熟悉这段历史的读者同志介绍一下。我们将其分为四个部分:整的是什么,怎么整的,整风的条件,整风的结果。</p>
-
-<p>延安整风针对之一的就是长征之前,在王明“左倾”路线下的苏维埃后期的那次大崩溃,即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和它带来的惨重后果。然而有趣的是,一向以“左”著称的王明,在到达延安后反而又搞起了“一切服从统一战线(国民党)”的“右倾”路线。如果我们细究红军的历史,就会发现“左”和“右”的错误总是交替出现,尽管错误的具体内容不同,但每一次的“左转右”、“右转左”都说明了“左”、“右”两极相通,虽然二者互为极端,但归根结底都源于同一种思想:不了解中国实际或不能揭示中国革命客观规律的主观主义。这个主观主义,就是不顾现实的客观情况,单凭着自己的“想当然”或者抱着一堆教条来办事,最后结果自然往往是失败的。</p>
-
-<p>而此时,1942年的春天,中共也已不同于初到陕北时的一个濒临灭亡的小党,业已成长为一个可以影响抗战整体局势的力量,而此时百分之九十的新增党员和干部都是在抗战后加入的,他们没有经过早期革命的淬炼,这也迫使中共需要一次整风来提高新干部们。</p>
-
-<p>《实践论》中提到,人们脑中的理论源于具体的实践斗争,因为具体的实践环境不同,所以同样的理论在不同的环境下就可能会失灵,这就是教条主义;而如果事事都要从实践中总结,那成本就会高得离谱,所以又需要学习先进的理论体系,指导我们的实践,所以整风前两个步骤分别是:马列主义学习运动、大兴调查研究之风。</p>
-
-<p>而整风的第三步,我想同志们多多少少都有听过,那就是历史清算。毛这样说过:“总结过去的经验,对于犯错误和没有犯错误的人都是一种教育。了解过去的错误,可以使今后不犯同样的错误。”毛在《实践论》中这样总结道:“人们要想得到工作的胜利即得到预想的结果,一定要使自己的思想合于客观外界的规律性,如果不合,就会在实践中失败。人们经过失败之后,也就从失败取得教训,改正自己的思想使之适合于外界的规律性,人们就能变失败为胜利,所谓‘失败者成功之母’,‘吃一堑长一智’,就是这个道理。”历史清算和前两步最大的不同,就是它会涉及到具体的人,所以毛提出了历史清算的原则:整风不是要整人,整风的目的是“惩前毖后,治病救人。”就是从团结的愿望出发,经过批评或者斗争,分清是非,在新的基础上达到新的团结。这个过程就是“团结——批判——团结”。</p>
-
-<p>但是,许多同志并不能对过去的历史有一个全面、辩证的认识,毛认为当时的错误是路线错误,而很多同志却只认为那是策略错误,在此情况下,毛进行了称之为“党书”的编辑工作,主持编写了三部历史文献,即《六大以来》、《六大以前》和《两条路线》。《六大以来》一经出版,在大量的史实面前,原本不承认自己错误的同志,也放弃了自己原来的观点,认为确实存在着从思想、理论、方法、策略层面的路线错误。</p>
-
-<p>整风的最终结果就是九月会议,洛甫、博古、王稼祥等人在会议上以追求真理的态度做了真诚的自我批判。不过在这次会议上,王明却一直在回避自己的错误,把责任都推到博古头上,但实际上这次会议的目的并不在于要追究谁的责任,而是要打倒错误的主义,但如果王明不承认自己的错误,那就很难说这种主义被打倒了,而如果让王明继续领导组织,必然会继续造成更多的失败。毛和其他同志数次找过王明谈话,但后来王明干脆称病拒绝参加自我批评的会议。但整风运动整体上还是成功的。</p>
-
-<p>由此,我们可以总结出一场整风中的几个关键条件:组织中的人都认同这个错误,组织中的人都了解错误的具体内容,并且对错误有统一的、正确的认识,没有这几个条件,整风就是空中楼阁。然后就是自我批评要认真的而不是敷衍的,尤其是对那些担任要职的人,如果这些人依然执迷不悟,还让他们担任要职那就是害了组织。</p>
-
-<p>如何让组织中的人都认同一件事是错误?那就需要统一这些人的思想观念。比如说A认为群众是乌合之众,B认为群众是有智慧的,那么,当B犯了错误时,他就认为有必要和群众交代清楚,而A则就认为,我自己悄悄改了不就行了,公开承认多损害我的威信啊。在世界观不同的情况下,对一件事的看法甚至会截然相反,所以统一思想就很重要,这就是为什么要搞马列主义学习运动,这才能让大家真正做到批评与自我批评。</p>
-
-<p>如何让组织中的人都了解错误,并对错误有正确的认识?那就要摆事实。即便大家都言必称马克思,但也会有各种各样的分歧,毛说博古是“本本主义”,博古说毛是“山沟沟里的经验主义”,谁都说服不了谁,怎么办?那就是要把这个理论放到实践中去,走博古路线,“御敌于国门之外”,结果连吃败仗;走毛的路线,四渡赤水脱离险境,谁的路线正确这不一下子就看出来了吗?但仅仅这样不够,因为有的人就会觉得,啊博古的路线没问题,是下面当兵的执行有问题,所以啊问题不大,不用整,这就是大家对错误没有正确的认识,所以毛在当时又亲自主持编写了三本“党书”,在大量事实证据面前,这些人才承认了是路线错误。</p>
-
-<p>那什么样的整风是失败的呢?我给大家举一个亲身经历的例子。</p>
-
-<p>甲是一个类似于上述张国焘争权夺利式和幼稚式加起来的人物,之前经过其他同志批评,做了一次自我批判,但几乎文不达意,只是敷衍了事没有认真改过;没过多久,甲又由于各种各样的错误,不仅引起了网群成员的众怒,还极大阻碍了网群的运行。A想要对他进行批评,但甲的态度极其恶劣,不仅不听还攻击A,于是A找到同为网群领导组的B、C和D,提出要公开批评甲并撤下他的职务。但B认为,这主要是甲和A之间的的个人矛盾,关于甲阻碍学社运行,B则认为大家都是同志,单独口头教育就好,没必要撤职,也没必要公开批评,应当秉承“团结-批评-团结”的原则;C也觉得,大家都是同志,我们态度要柔和,尽量避免冲突,保持团结,也没必要撤职,毕竟甲是掌管xx部的,我们还需要他。我们在这里可以看到,首先A、B、C三人对于甲的错误理解不同,B则根本不认为这算错误,主要是个人矛盾,口头教育一下就好;C则没啥判断,只希望保持现状。这是因为三人对此次冲突的了解程度不同,三人的观念也不同。A一直也同样在甲的xx部工作,而且A也负责很多人事变动,甲对此类工作阻挠甚多,A和甲也很熟悉;而B则是较晚才参与人事变动,而且也不是很积极,和甲也没聊过几句;C则参与度更低,一直在一个独立性很高的单另部门工作,C和甲只是泛泛之交。总得来说,他们根本就没有被甲怎么影响过,将这判断为和A的个人矛盾也是正常;对C来说,甲怎么闹腾也不会影响到他,自然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省得破坏了他和甲的交情。而且,在B看来,这个队伍的力量来源于人多名声好,他是怕打烂了坛坛罐罐,打击了甲让他退群,又怕甲跑到其他群毁坏这个群的名声;而A则认为网群的核心队伍绝不可容忍上述三式人物,更不可让他们担任要职,队伍的力量来源于高度的组织、先进的觉悟和正确的路线,如果人多就是力量大,那抗日战争就应该是国民党领导打赢的,至于“左圈”的名声,简直就是个笑话。不过由此,也暴露了网群一个无法解决的缺陷。</p>
-
-<p>不过最终在A的坚持下以及甲确实惹了众怒,小组最终还是决定把甲撤职,但甲并不服,反而还撒泼打滚,用语言暴力攻击A和其他同志,小组最终不得不又决定把甲开除出社。而甲在之后果然跑到其他好多群大哭大闹装可怜,其中就有几个群听了甲的一面之词就跑来质问A所在的网群,这几个群中还有一个是在“左圈”颇为知名的“xx号角”。“xx号角”的一名成员给B发了一封很长的私信(为什么没给A发?因为A根本就不在其他群刷存在感),大致就是说要团结同志,不要搞分裂,要坚持什么“团结-批评-团结”的原则。B对此人还是礼貌以待,但A知道后当场就火了,这个人什么都不了解,就听了甲的一面之词,就跑来当和事佬扮圣母,不知道这个人还记不记得自己的组织名字里有“xx”二字。在这里,所谓的“团结-批评-团结”就彻底成为了教条,成为了某些人站在道德制高点上向其他人挥舞的大棒,属实是把自己当成共产国际了,到处往别的群派“钦差大臣”,要求别人把此教条捧在神坛上,完全不顾现实情况如何。如果按着这样教条的方式去机械地“团结-批评-团结”任何一类犯错的人,那最终就只会什么也团结不了,什么也批评不成,整风搞成了面子工程。这种无条件的“团结”,很难说到底是在团结,还是在妥协、逃避。</p>
-
-<p>而至于D,他则表示,不能脱离群众,要搞大民主不要搞小团体,要求在一百多人的大聊天群投票决定此事。但是D要求的“民主”,真的可行吗?</p>
-
-<h3 id="建群即建党">建群即建党</h3>
-
-<p>在今年上半年,“左圈”内发生了一件啼笑皆非的事,闹得满城风雨。有一个网群的群主写了一篇长达十几页的“建党宣言”,宣布这个群正式成为了“中国xxxx党”。这篇宣言很快传遍了“左圈”,看了它的同志们的态度几乎是一边倒的,那就是认为这简直是cosplay,太荒谬了。但是这种cosplay、“建群即建党”的现象却在“左圈”中十分常见。这不禁向我们提出了一个问题:网群,真的可以承担一个真正的政党组织的任务吗?网上闹革命,到底可不可行?</p>
-
-<h4 id="网群独裁不可避免">网群独裁不可避免</h4>
-
-<p>对中共早期党史略晓一二的同志们都知道,中共强大的战斗力和凝聚力不来源于暴力和集权,恰恰相反,来源于民主和平等。我认为这两点也是一个马列主义组织的生命线,没有这两点,就不能被称之为马列主义组织。但在现在的网群内部,不仅没有民主,甚至还在不可避免地走向独裁。</p>
-
-<p>我们常常说,社会组织中的问题都是人的问题,但是我想很多同志们都忽略了一点,那就是在现实社会中人是有极大的主观能动性的,政治组织的形式是可以通过人力来改变的,而在网群中情况是大有不同的。以目前形势最广最多的QQ群为例,QQ群的形式是被腾讯的设计钉死的,没有任何更改的可能。QQ群中群主就是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他完全可以凭自己的喜好,任意处理群中的任何一名成员,包括这个群本身,而群成员没有任何实质的手段能够反制群主和群管理员。QQ群的组织构架在诞生之时就是独裁的,想在这种构架下去建设民主,就好比在沙漠里种水稻,如果不改造沙漠环境,任你的水稻种植手法再高超、水稻苗的品种再优良,也不可能成功。</p>
-
-<p>除去客观的架构,我们也无法忽视一个主观的事实,那就是一个网群组织真正的成员,也就是所谓的核心成员,其实也就是三到五个人,最多六七个人,就是这几个人真正地在干事;而且这个组织真正的运行,往往是依靠一个人,就那么一个,这一个人的能力几乎就决定了这个网群组织的上限,如果这个人有任何问题,比如退群了,那么这个网群组织也就会立刻名存实亡。那是什么造成这种现象呢?</p>
-
-<p>为什么一个网群里真的在干事的只有几个人?其实很简单,因为这个群就属于这么几个人。换句话说,除了这几个人之外,剩下的成员对这个群没有归属感,他们不认为自己是这个群的人。</p>
-
-<p>从唯物主义的角度来讲,精神上的联系建立在物质的联系之上。如果你认同自己属于某个集体,那么你一定在物质利益上和这个集体达成了某种程度的一致(注:这里的集体强调一定的组织性,和饭圈那样单纯的标签化身份认同不一样)。例如,民族国家的形成是往往是因为这个民族集体要面临共同的压迫或外敌;我认为我和我家是一个集体,是因为我家发了财我也能跟着分一笔,而我家如果某个成员亏了钱我也得用自己的钱帮忙;我作为xx党的党员,认为自己属于xx党,除了政治立场一致外还因为这整个党利益一致,兴则全兴,亡则全亡。那什么情况下我们不认为自己属于某个“集体”呢?第一种,我们发现这个“集体”是假的,就比如我们发现在民族国家中,那些口口声声为了民族的高官居然个个都有外国绿卡;比如我所属的这个党它说一套做一套,喊“清正廉洁”最大声的反而捞钱最多。那么另外一种,就是这个集体是被强加给我的,事实上我和这个团体没什么联系,举个例子,小组作业,老师们天真地以为只要小组所有成员最后得分都一样小组成员就可以共同努力,但实际上小组任务往往落到一个人头上,这个人为了自己的分还是得出苦出力;历史上还有个比较经典的例子,蒋介石手下军阀看似一体,都说自己是中国人都拜三民主义,实际上貌合神离,毕竟军阀成一体和蒋介石不仅没啥共同利益甚至还是竞争关系;再比如我上初中的时候,我的老师经常给我们灌输“xx中学的荣誉”这种东西,以激励我们好好学习用好成绩回报“母校”,但事实上学校对于学生是剥削利用关系,我学得好是我父母花钱我自己努力,学校只是一个平台,给学校多捞了几个名号学校又不会给我发股份。</p>
-
-<p>说了这么多,同志们可能已经明白我想说什么了:是的,网群没有组织度的根本原因就是这个“集体”是虚假的。网络本身就是一个虚拟世界,我在这个虚拟世界再怎么厉害也和现实世界的我没关系。据我观察,事实上一个网群里的绝大多数人都是把这玩意儿当作副业来搞,大家现实中还有正事,该上学上学该上班上班,毕竟哪怕我在网络社群里当了社长我现实中依然是个社畜。大部分同志参与网群不过就是为了找到一群和自己有同样苦闷心情的人,以寻得情感上的安慰;或者单纯把网群当成汲取知识的平台。大家也就是上班或上学的空闲时间来网络上用一种类似cosplay过家家的心态来“追逐理想”。再者,网群极度依赖电子设备,甚至超过依赖现实的人。我今天在群里呼风唤雨,明天我把手机一关我就和死了没区别。所以网群建设的高峰期是寒暑假,因为大家现实中上学工作根本就没啥时间抱着手机聊。</p>
-
-<p>那么一个网群的核心成员往往都是什么样的人呢?这些人首先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可以长时间接触到手机,至少每天能有一两次上线机会;如果不行,那即使此人是“建群元老”也无法成为核心。其次,这些人是群的管理层,一般而言,就是“建群元老”,但也不乏一些还算开明的群会把一些后来的成员提到管理层(这些后来的成员当然也是能长时间接触到手机的)。总之,这些人在某种程度上尝到了权力的味道(即便这权力是虚假的),而且也体验到了对抗异化、回归劳动本身的快乐(这点会在之后的篇详说)。但是,群里的普通成员往往两者都感受不到。</p>
-
-<p>如果你参与过网络群社的创建,你很可能就会注意到,一个社群中,绝大多数成员都只是参与者,而只有少数成员是管理者。我想熟悉《鞍钢宪法》的同志已经意识到问题所在了。除去管理层,剩下的成员大致可分为两部分,少数可能会被管理层分配一两个职务,但也就是按部就班地照做,因为这部分成员对整个组织基本不了解,也参与不到核心管理;剩下的则就是纯粹在群里聊天吹水。这时大多数成员已经在某种程度上成了“打工人”了,网群又不会给他们发钱,纯粹用爱发电了属于是,当然就没有归属感了,当然就没有组织度了。</p>
-
-<p>而在这种情况下,网络社群的高度集权乃至个人独裁就不可避免了。而我们又知道,一个马列主义团体离不开民主,没有民主的、用爱发电的团体,组织度甚至比不上发钱干活的团体。不管是从客观条件还是从主观条件出发,我们都无法遏制这种趋势。</p>
-
-<h4 id="民主的前提">民主的前提</h4>
-
-<p>我在《进群即同志》篇的最后一段遗留了一个问题,那就是有个人在解决一个问题时说,不能脱离群众,要搞大民主不要搞小团体,要求在一百多人的大聊天群投票决定此事。这种“民主”,在网群中到底可行吗?</p>
-
-<p>民主这个东西,听着十分得高大上,也是不可违反的政治正确。在一些二极管人士的思维中,要搞民主就要那种“全民参与决定、人人一票否决权”的,不然就是“集权、独裁”。但是,不管这些人再怎么喜欢民主,我们也必须看到,“民主”如果在不符合现实客观环境时强行实行,那就会变成脱离实际的教条主义。</p>
-
-<p>首先我想给出我认为的民主的定义。其实民主没有特定的形式,不是说非要“言必称希腊”,一人一票才是民主。民主其实就是让一个组织中,最底层、最广大的那个群体可以影响、参与甚至决定最高层的政策,而不是反过来。希腊民主看似没毛病,但实际上可操作空间大得很。在古雅典,只有成年男性本地的奴隶主才有投票权,所以那哪是民主啊,那就是父权制奴隶主阶级专政。在美国,看似每人一票选总统很民主,但实际上,那不过就是让老百姓在一个资本家和另一个资本家中选,不管是谁都不能代表无产阶级的根本利益,所以本质上也不是民主而是资产阶级专政。而这种有产阶级专政,则是建立在国家中的暴力机关之上的,“民主”面纱下是资产阶级的刺刀。</p>
-
-<p>在美式选票民主中,还有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那就是百姓根本没有渠道得知候选人真实的一面,候选人和其政党往往用巨量的资本买通媒体,让他们为自己搭建人设宣传形象,并许下诱人的空头支票,但至于上台之后这些空头支票会不会被兑现、此候选人是不是真的像宣传的那么牛逼,那就不好说了。由此可见,在这种“民主”中,老百姓完全处在一个信息茧房中,他们看似有了选票有了左右政府的能力,但实际上,他们还是被操控、被利用的工具,这也导致越来越多的美国人不愿意参与投票,毕竟和他们有什么关系呢?</p>
-
-<p>在网群中实际上也有上面这段提到的问题。普通的群成员实际上对网群事物的参与感要比很多同志想象的低得多。事实上一个网群的绝绝大部分事物都是由核心的四五个人讨论决定的;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许多网群会设立一个类似于“公民大会”的群,将网群大小事务都在这个群里讨论、决定,这样群普通成员也可以去看,并发表意见。这样看似没毛病,但实际上和开私人小会没啥区别,原因很简单,那么长那么多的讨论内容,谁那么闲一条一条翻啊?而且群普通成员本身对于网群内部情况就不会很了解,即便是看了那些讨论内容,也很难作出什么判断、给出什么建议。</p>
-
-<p>说到底,对于占大多数的群普通成员来说,他们在网群中更像是“消费者”的角色,网群只是一个为他们提供了可以满足自己“革命幻想”或者查找资料的平台,他们并没有把自己当作这个组织的成员。对于普通成员,在现实中的生活要远比在网上“革命”重要(这实际上是一个正确的判断,我并没有在这里谴责他们),网群是一个可有可无的东西,是一个为现实失意生活补充的消遣物,空闲的时候吹吹水,到点了还得去上班上学。</p>
-
-<p>总而言之,当一个网群试图用“民主”的方式解决一项事情时,网群中的“民”既无法了解到事情的全貌、作出客观逻辑的判断,也不会认为自己是这个网群中的一份子、来去参与这个事情。毕竟,不管这个网群怎么搞,哪怕这个群炸了,也不会对他们现实生活产生一丝一毫的影响。</p>
-
-<p>在此情况下,“民主”就已经沦为形式主义了。据我观察,大部分网群中,如果某个成员要求以“民主”的全群投票的形式决定一件事,那么这个成员要么是为了面子,走个“民主”的形式让自己安心,这实际上是一种推脱责任,本来应当自己判断、承担的事被推到了全群成员头上,到时候出问题了那就是群成员的责任了(不要期望群成员可以在根本不了解事情全貌且没兴趣参与的前提下作出正确的判断);要么,这个人只是希望用“民主”来给自己背书:“你们看,我这个事情可是通过‘民主’的形式作的决定,你们要是反对这个决定,那就是反对‘民主’!”实际上就是美国政治正确那套玩法,根本就不是民主了。</p>
-
-<p>但是我并不是说这种形式主义民主完全没有效力,它在有的时候确实可以被引导着作出正确的决断,但往往需要花费大量精力和时间,效率极其低下,时间浪费极其严重,而且往往就搞错了重点:重点是在解决这个问题,而不是在这种根本无法组织民主的情况下搞形式主义。</p>
-
-<p>给大家举个真实事例。在xx网群某一天混进来了一个“王明式”人物A,此人一上来就是满口哲学黑话,但实际上A本人并不理解自己说的那坨东西。但是,A的脸皮厚极了,当有人指出他理论上的错误时,他会说一大堆英式废话来绕弯子,总之就是死不承认错误,还攻击对方才是错误的;当他遇到有不会说哲学黑话的同志,他就好像是黄鼠狼遇上了鸡一样,逮着人家撒开了花地倾倒哲学黑话来批判对方,甚至还从这个网群往自己的群里拉人,总之把这个群搅得鸡犬不宁,甚至无法开展正常工作了。遇到这种情况该怎么办呢,我想大家的第一判断就是给他禁言或者直接踢了吧,总不会去搞说服教育吧?但是此群的核心成员B还真就要搞说服教育,B是这么解释的:因为他要通过辩论让此人的真实面目暴露出来,然后再将这些聊天记录发到三百人的大群里,通过“民主”的方式投票决定是否将此人踢出。最后这件事搞了大概七八个小时,把好几个群成员气得半死,然后才把这个人踢出的。</p>
-
-<p>那么,A最后有被说服教育了吗?没有!指望说几句道理,就改变别人头脑中的思想,往往是不现实的。像A一样,左圈中极多的人的知识体系都来源于对书本的生搬硬套。毛曾经写过文章批判这种现象:</p>
-
-<blockquote>
- <p>“你对于某个问题没有调查,就停止你对于某个问题的发言权。这不太野蛮了吗?一点也不野蛮。你对那个问题的现实情况和历史情况既然没有调查,不知底里,对于那个问题的发言便一定是瞎说一顿。瞎说一顿之不能解决问题是大家明了的,那么,停止你的发言权有什么不公道呢?许多的同志都成天地闭着眼睛在那里瞎说,这是共产党员的耻辱,岂有共产党员而可以闭着眼睛瞎说一顿的吗?”——《反对本本主义》</p>
-</blockquote>
-
-<p>毛在此总结说,对于那些喜欢照本宣科还高高在上的人,不要去试着说服他,最好的方法就是停止他的发言权;如果你没有权力不让他发言,那最好就是不要争论,无视他;如果你非要和他争论,非要对牛弹琴,那就不是牛的问题了,是你的问题。就像在A这次事件中,你说他这种宣传方式群众听不懂,他说你是“纯粹形而上学的后现代小将”,你怎么和他辩论?至于说服他,他愿意听你讲吗,他直接来个“不听不听王八念经”,纵使你再有耐心,也不可能说服他。</p>
-
-<p>那么,这次“民主”让民主制度深入该网群了吗?没有!事实上,这次“民主”只有B一个人是完全支持的,剩下的大部分人只是觉得,反正是民主嘛,也没什么大碍,而且,我既不参与辩论,也不参与批判,我就是一看热闹的,跟我有什么关系啊?是的,从唯物主义的角度讲,这次“民主”中,群普通成员既不是“民”也不是“主”,这次辩论跟他们半毛钱关系也没有,把手机一关这事儿根本就没发生过。在此之后,网群决策事物依然按着之前的习惯来,根本没啥改变。</p>
+<p>社区民兵是泰国南部最大的武装组织。政府已将社区民兵的正规军部分(Or Sor,正式名称为国土防卫志愿军)扩大到约7,200人。社区民兵志愿者被招募到自己的村庄服役,为政府基础设施和政府官员提供保护。Or Sor每月领取工资,但其他村庄或社区民兵则不是。社区民兵一般只由男性组成,尽管妇女加入民兵组织没有任何正式障碍。</p>
-<p>那么,这种“民主”最后的作用是什么呢?这实际上就是B的自我心理安慰,是他作出来给普通群成员和“左圈”看的。B可能是出于一种教条主义的心态,也可能是太好面子,害怕把A直接踢了,会被指责为“专政、独裁”,坏了网群在“左圈”里的名声。害怕指责怎么能行呢?哪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战士没被指责过?哪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战士会在乎自己的名声,更何况是在“左圈”这种还不如微博饭圈的名声?“民主”的形式到底能不能起到民主的作用,还是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不然就会犯了教条主义、形式主义错误。从以上分析可以得知,B这个“民主”绕了这么一大圈,其实最终效果和把A直接踢了没啥区别。这使得这次“民主”完全沦为了一场表演,还是自导自演;而且还浪费了网群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耽误了正常工作的进行。</p>
+<p>游骑兵(Thahan Phran)是另一个准军事团体,是一支由陆军和海军陆战队组成的轻步兵。他们经常与边境巡逻警察(BPP)一起行动,接受作战训练。加入游骑兵者必须是年龄必须在18至29岁之间不分男女的泰国公民。女性在游骑兵中仍占少数。他们需要接受45天至6个月的初级培训。游骑兵报酬平均每月估计为13,500泰铢(约合440美元)。他们每次服役四年,经常被派往战区。游骑兵需要在偏远地区和小路上进行小规模徒步巡逻。他们在检查站巡逻,但有时也在林区扎营。</p>
-<p>让我们回到标题,民主的前提到底是什么?</p>
+<p>研究2则研究了泰国军队抽签征兵的制度。根据1954年《兵役法》,泰国所有男性公民在18岁时都要登记服兵役,直到进入军事预备役或被免除军事义务。每个年龄组中大约有1/4的人将在中学期间通过领土防御学生训练进入预备役。那些没有参加培训的人在21岁时将继续登记服兵役,然后必须向征兵部报到,参加高等教育则入伍可被推迟,但是26岁以后不可再延期。</p>
-<p>首先,在一个组织中要实行民主,那这个组织里的人必须要自我认同为组织的成员,否则民主会立刻沦为形式主义和自娱自乐。在大部分网左组织中,我们刚已经说过,大部分成员并不会认为自己属于某某组织,他们更认同自己为“消费者”,只是来这个网群平台来发泄自己的情绪的,我认为目前这个问题是无法解决的,网络是无法像现实那样有效率地支撑起人类复杂的情感连结的。如果这些成员都不认为自己属于该组织,那么当有一件事情需要决策时,他们也必然抱着看热闹的心态来参与,或者干脆就不参与。</p>
+<p>在征兵时,极少数高级僧侣和身心残疾者被永久免服兵役。其余的人可以选择放弃抽签主动服兵役。如果放弃抽签的人数不足以满足军方的征兵配额,军方将为剩余的男性举行抽签。抽签抽中红卡的人必须服兵役,其余抽中黑卡的人被转移到预备役不必服兵役。放弃抽签的原因可能包括:拥有高中或本科学历的人放弃抽签的服役期更短;对参军感兴趣;被薪水所吸引。绝大多数男性参加抽签来试图免服兵役。许多人声称害怕服兵役,因为应征入伍者可能在战区服役,且虐待新兵的报道时有发生。</p>
-<p>然后,组织必须和成员有现实的、物质的联系,也就是说这个“组织”要是一个真正的组织。现在的网群,是完全存在于虚拟世界的,对于群成员来说,可能还没游戏对他们的联系多。这个网群并不像现实组织那样,和其成员直接产生现实中的联系,而且加入和退出的成本极低,毕竟你的“同志们”连你的真名都不会知道。在此情况下,想让网群成员自我认同为该组织的一份子,那是违反唯物主义的。毛说“让群众说话,天塌不下来”,许多人就反驳说,群众要是乱说话怎么办,但是从唯物主义的角度讲,群众之所以要发声要批判某件事,一定是因为这件事影响了他们的现实利益,这是群众不会“乱说话”的前提。但是如果这件事跟群众半毛钱关系都没有,那他们乱说话几乎就完全是可以预见的了,因为他们只能通过自己的想象来判断实情(不过没有谁真那么爱管闲事,一般就会选择不说话了)。</p>
+<h3 id="六实验设计与方法">六、实验设计与方法</h3>
-<p>其次,成员必须有意愿和渠道了解组织事物的全貌。根据我个人的网群经历,在几乎所有网群中,群普通成员要么是没有渠道了解组织中的事情,要么是根本没有意愿和精力去了解。许多网群会选择将所有人拉入一个群中,大小事务都在群里讨论,想着“啥事情都在群里说过了,他们也可以看嘛。”我想问一下同志们,你们是否有时间和精力一整天都盯着QQ群聊看?更何况这些聊天还往往夹杂了大量的吹水等闲聊。大家现实中都需要上学上班,即便是不需要,也不会有多少人真的有兴趣一直盯着别人的群聊吧?那有的同志就想办法,让一个人专门负责整理记录学社做的决策并由他私发或者公告给群成员,且不说这是一件极其繁重的工作,即便是群成员真的会看到那些私信和公告,这些跟他们都有什么关系呢?大部分成员还是会抱着看新闻的心态看这些东西。根据我个人实践经历,私发决策通知这种方法只会让群成员感到厌烦,跟动不动就弹出来的广告一样,反而还起了反作用。如果说,群成员在决策一件事情前,连这个事情都没法了解详尽,又怎么能指望他们作出正确的判断呢?又怎么能指望他们拥有参与的意愿呢?</p>
+<p>本文在泰国南部进行了一项调查,将征兵抽签作为实验组成部分。第一阶段随机选择300个村庄作为数据组(cluster),其中有100个位于泰南三府。对于每个数据组,抽样分为3个类别:(1)参加征兵抽签并必须服兵役的男性,(2)参加抽签但未被选中服兵役的男性,以及(3)放弃抽签并服兵役的男性。每个类别在每个村均采访5名男性,参见表1。</p>
-<p>最后,在以上条件真的达成了之后,那就必须保证成员有渠道发表自己意见,有真正可行的实际权力去监督组织的管理层(而不是依靠管理层的个人道德,或者管理层互相监督代行这种权力)。根据我和许多同志的经历,几乎所有网群根本没有实际渠道可以让群普通成员发表意见和建议。首先这是因为上述原因,网群大小事务几乎都是几个“建群元老”开小会决定的,而这些决定也不会影响到群普通成员的现实生活,所以根本不需要群普通成员来提出什么意见。然后,即便是真的有决策对群普通成员产生了什么影响,他们也不会有意愿来“上诉”,更遑论监督管理层,这是因为网群根本没有也无法建立基层组织,群普通成员之间属于是原子化的无政府状态,这一点我会在第三篇详述,这里就不展开讲了。总之,即便是群管理层规定了群普通成员可以监督管理层,这种“权力”也往往是被其他群管理层成员包办代替。有网群经历的同志不难发现,在大部分网群中,群管理层的内斗往往比普通成员和管理层之间的斗争多得多,这样搞下来,就又成了少数人的“精英政治”了。</p>
+<p><img src="https://i.imgur.com/Y7QrRx7.png" alt="image01" />
+<em>▲ 表1:样本组</em></p>
-<p>民主的真正实行是共产主义组织真正力量的来源,没有这一来源,那这个“共产主义”组织就只能靠爱发电,最终沦为和他们的敌人一样的产物。但在我看来,网左组织不管是从主观还是客观层面,根本没有办法去实行民主,这就几乎注定了,网左组织一定会在官僚资产阶级的铁拳下覆灭,而现实的、真正的左派组织则会站在网左组织的尸体上新生。</p>
+<p>本文的实证研究由两部分组成(见表1)。首先本文分析了在泰南三府,具有更多父权价值观的男性是否更容易自愿参加准军事组织。研究1作为观察性研究,使用了两个可变因变量。第一个问题是受访者是否参加社区民兵,第二个问题是受访者是否参加游骑兵。研究1采用了所有3类参与者的数据,但只包括居住在泰南三府的人。因此,研究1中分析的受访者人数为1500人(三个类别各500人)。</p>
-<h4 id="网络左群的基层">网络左群的基层</h4>
+<p>研究2探讨了反向因果关系的可能性,并检验了义务兵役过程的军事社会化对新兵父权价值观的影响。研究2以征兵抽签的形式进行了自然实验。将第一类(实验组,抽签后必须服兵役)与第二类(对照组,抽签后免服兵役)进行了比较。因此,研究2中分析的受访者人数为3000人(两类各1500人)。</p>
-<p>1965年5月21日,毛主席在湖南省委第一书记张平化、以及汪东兴等人的陪同下,重上井冈山。行至黄洋界,毛主席谈起了井冈山精神,他问与他一行的同志,什么是井冈山精神?有人回答他说:井冈山精神就是艰苦奋斗。毛主席笑了笑,说艰苦奋斗只是一个方向,你们再想想。随后汪东兴又加了一条:支部建在连上。</p>
+<p>父权价值观通过一个基于受访者对性别平等态度的5个问题的指数进行量化,这些问题涉及受访者在多大程度上同意以下观点:1、男性比女性更适合担任政治领袖;2、男性更适合担任企业高管;3、大学教育对男孩比女孩更重要;4、丈夫应该在家庭中做出重要决定;5、女性应该容忍暴力,以便家庭团结一致。</p>
-<p>毛主席点点头,继续说:“在井冈山时,我们摸索了一套好制度、好作风,现在比较提倡的是艰苦奋斗,得到重视的是支部建在连上,忽视的是士兵委员会。支部建在连上,随着我们掌握政权,现在全国各行各业都建有党的组织,成为领导机构。党的力量加强了。但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实行政治民主,保证我们党不脱离群众,比井冈山时士兵委员会就要差多了。全国性的政治民主更没有形成为一种制度、一种有效的方式,井冈山时期士兵委员会是有很大作用的。”</p>
+<p>研究1还使用了几个额外的变量作为控制变量,并在稳健性测试中使用,其中包括指示受访者是否有孩子、教育状况、收入和婚姻状况的变量。由于研究1使用了所有三类受访者,本文还使用了虚拟变量来指示受访者属于哪一类。同时,为了测试研究2中自然实验的平衡性,本文同样使用了七个涉及在年轻男性在征兵抽签之前已经确定的7个属性作为变量:年龄、是否为穆斯林、是否为马来穆斯林、受访者的父亲是否在军队服役、受访者成长时在家中讨论泰南三府情况的程度、受访者成长时在看到母亲被打的频率,以及受访者成长时被打的频率。这些变量也用作研究1中的额外控制或稳健性检查。</p>
-<p>听到这些话以后,当时的江西省委书记刘俊秀又请教说:“现在工厂都有工会,农村有贫下中农协会,这和士兵委员会是不是差不多的组织?”毛主席回答他说:“两者不一样。土兵委员会可以监督连长、营长、团长,它有很大的权利。现在工厂的工会可以监督厂长书记吗?谁又来监督我们的市委书记、省委书记?谁来监督中央的领导?我们这支军队为什么能成为新型的军队,就是在改造旧中国的同时,也改造了我们自己。人的思想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改造的。井冈山上的袁文才、王佐,就是被改造了过来,为井冈山根据地作出了贡献嘛。红军中的不少干部原来是旧军官,一个月拿不少大洋,后来不是心甘情愿和士兵一样嘛。关键还是要有一条正确的政治路线,才能官兵一致。”</p>
+<h3 id="七实验结果">七、实验结果</h3>
-<p>士兵委员会,最早来源于1927年的三湾改编。简单说,士兵委员会就是由最基层的士兵进行选举,比如一个连有100个人,那么就由这100个人选举出5-8个人组成连级的士兵委员会,被选举出来的这几个人,代表了这个连的士兵的利益,任何一个兵有什么问题、困难、都可以直接向代表们反映,代表们再往上继续反映。营、团级士兵委员会,也是以此类推,用同样的方式进行选举,组成相应级别的士兵委员会。</p>
+<h4 id="研究1关于自我选择加入准军事单位服役的观察性研究">研究1:关于自我选择加入准军事单位服役的观察性研究</h4>
-<p>士兵委员会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底层士兵组织,并有力地确立了红军的官兵平等;正是因为官兵平等,红军才能爆发出巨大的战斗力,可以说没有士兵委员会,红军就不可称之为红军。由此可见,一个真正有战斗力的共产主义组织,离不开基层组织。</p>
+<p><img src="https://i.imgur.com/xrc8UTX.png" alt="image02" />
+<em>▲ 图1:逻辑回归结果</em></p>
-<p>我们知道,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有一个显赫的区别,那就是资本主义社会的政府在基层是没有也无法建立起组织的。资本主义政府可以把行政力量纵向伸进基层,但其基层人民之间绝对无法形成横向的组织,事实上政府也不会允许其形成,因为被组织起来的人民会对压迫者的政府构成极大的威胁。而在社会主义中,人民当家做主了,而这一点如何体现?就是要让人民可以时刻对政府构成威胁,形成一种力量均势。这是阶级力量对比上的平衡,这种在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看来暴力而无礼的方法反而对达成民主和平等最有效。所以说,社会主义民主有没有被实行,就要看底层人民(基层成员)有没有被组织起来。</p>
+<p>研究1旨在确定我们父权价值观的变化是否部分是由个人自我选择加入准军事组织来解释的。本文预期具有更多父权价值观的男性更可能参与有组织的暴力。</p>
-<p>我们再说回士兵委员会。按照一些军国主义者的思路,士兵可以这样过份地“下克上”,肯定会严重打击军队战斗力。然而事实是,拥有士兵委员会的红军把长官权力无限大的国民党军赶到了台湾岛上,为什么?因为国民党军看似人多,但实际上只有大官僚、大地主、大资本家和高级军官参与了战斗,而红军看似人少,但实际上全体官兵和根据地百姓都参与了战斗,所以实际上红军才是“优势在我”。你想啊,你是一个国民党士兵,是被国军抓壮丁抓来的,你在前线打着仗,地主乡绅霸占了你家的田,打了你的父母,抢了你的妻女,你的长官动不动就打骂你,还把你当奴才使唤,你凭什么上战场为他们送死?所以为啥国军和地方军阀战斗力这么差,因为底层都想着放两枪对得起那点军饷就得了。而且,国军士兵哪怕想造反,你想造反可是你的战友们不想,你也没法子。</p>
+<p>图1显示了逻辑回归测试结果,点和菱形表示系数,水平线表示95%的置信区间。本部分的样本仅限于居住在泰南三府的受访者。第一个因变量是参与社区民兵,第二个因变量是参加游骑兵。“父权价值观”(Patriarchal Values)对这两个因变量的预期方向都有很强的显著影响。样本还包括放弃抽签主动服役的男性(“放弃”,Waived),而这类男性在未来更可能参与准军事活动。</p>
-<p>而在红军这里,别说长官打骂士兵,就连当时有个军官好赌两把钱,都被士兵举报了,这要在国军里算啥事情,可是在红军这里,他被罚站了三天,而且是故意选在了第一次湘赣边界代表大会召开,大伙儿都能在会场看见的位置。所以在红军中,大伙都知道,这儿当官的把我们当人看,我们说话有人听;维系这支军队的不是暴力和权威,而是民主、平等——尊严。红军士兵是第一次感受到了被当作人来对待,第一次平等的尊严,自然就会去拼死捍卫它。</p>
+<p>下一个控制变量(“未被家暴”,Not Beaten Home)衡量儿童时期的暴力经历。那些说自己很少在家里被打的男性参与准军事活动的可能性要小得多。本文将此解释为在童年时期更频繁遭家暴的男性了解到暴力是处理冲突的适当方式,这使他们更有可能参加有组织暴力行动。此外,童年遭受殴打的经历很可能会导致成年后更高的父权价值观。我们发现“马来穆斯林”(图中显示为Malay Muslim)和佛教徒同样倾向于参加社区防御志愿者团体,但马来穆斯林成为游骑兵的可能性要小得多,因为游骑兵在泰南三府的马来穆斯林中广受鄙视。下一个控制变量反映了受访者在成长过程中与家人讨论泰南三府暴力局势的频率(“讨论频率”,Talk Before 18)。讨论情况较多的男性更有可能参与准军事活动。本文认为,这可能既反映了受访者本身的自我选择,也反映了人们可能会更多地谈论冲突的地区代表本地区受冲突影响严重,因此更容易被准军事组织招募。下一个控制变量是受访者是否有孩子(“有孩”,Have Children):父亲更有可能因为经济原因加入游骑兵。最后,受过高等教育的男性更可能成为游骑兵,可能反映了政府热衷于招募受过较高教育的人。</p>
-<p>除了监督长官,士兵委员会还有一个更强的权力:就是可以直接参与部队的管理,比如,部队的经济账目必须对士兵委员会公开,士兵可以直接管理伙食费用等等,每个士兵都可以通过士兵委员会发表自己的意见。我们知道,一支部队行军打仗、一个组织整活儿,都离不开钱,也就是离不开现实物质力量的支撑。士兵委员会如果只有举报长官态度不好、生活不检,权力是不够的,因为长官完全可以偷摸着来,比如说他要赌钱,他明着不赌,士兵怎么知道呢?但如果经济账目一公开,士兵一看,这儿怎么少了一笔钱啊?立刻就会去追查。而如果让士兵直接参与费用管理,长官根本就没有贪污的空间,因为钱都不经过长官的手。所以这也是这个制度为啥在国民党那里实行不下去的原因,毕竟国军军官哪个不是为了升官发财,贪一笔军费算个啥。那么为什么红军士兵会对财务去哪里了如此关心?那是因为这些钱是他们生命的保证,他们吃饭、穿衣、打仗都得靠这些钱,这些钱和他们是实打实的物质的现实联系。</p>
+<p>研究1中的主要解释性变量“父权价值观”在泰南三府有25%的观测值缺失。这是一个相对较大的缺失比例,因此本文研究了缺失情况,并进行了替代测试,包括进行使用多重插补法(multiple imputation,通过创建几个不同的合理估算数据集,并组合从每个数据集中获得的结果来消除缺失数据的不确定性)。总之,“父权价值观”的缺失与研究1中的因变量没有系统的相关性,遗漏值不太可能严重破坏对研究1结果的有效性。</p>
-<p>好了,说了这么半天,我们似乎还没有提到标题,那就是在网群中,基层是什么情况?</p>
+<p>结果是,更高水平的“父权价值观”与更高的志愿参与社区民兵和游骑兵的可能性存在稳健的相关性。现在本文想从实质上了解这种效应的强度。转化逻辑回归系数为更直观的OR值(odds ratio,指事件A在B在场的情况下发生的几率与事件A在没有B的情况下的几率之比)或概率,只有对于一组固定在相同值并使用相同样本的特定解释变量才有意义。更重要的是,在我们的情况下,参与我们模型样本的基线概率不是很有意义,因为本实验的样本不具代表性。例如,实验1样本中泰南三府高达28%的受访者很少或更频繁地参加游骑兵活动(代表他们至少参与了游骑兵单位),这可能比泰南三府同一年龄段的所有男性中参加游骑兵的总体比例更高(因为本实验对参军的男性进行了过多抽样)。因此,基于本文数据参与的绝对概率本身就不那么有趣,更有意义的比较是不同个体之间的相对差异。下面本文展示了两个拼接图,展示了父权价值观(分为四个阶段)与参与暴力之间的关系。</p>
-<p>如果同志们注意观察,不难发现,在任何一个网群中,根本就没有基层组织,网群的“基层”完全是无政府状态的。在网群中,群普通成员,也就是所谓“基层”,是原子化的一盘散沙。我们不难发现,网群普通成员(以下简称群普)和网群管理层成员(以下简称群管)是点对点的直接联系,即一个群普往往和群管单独联系,而群普之间并没有多少联系;要么就是加入一个聊天群后就没了,根本不会和群管联系,群管也就是在群里一起聊天,后一类我们暂且不能把它们成为组织,在此先不讨论。</p>
+<p><img src="https://i.imgur.com/lJ2qb9J.png" alt="image03" />
+<em>▲ 图2:父权价值观与社区民兵参与度的相关性</em></p>
-<p>我们可以回想一下,大部分同志加入一个网群大致要走以下流程:A在B的介绍下,或者A在其他地方看到了B的宣传,想加入网群甲,在顺利加入后,A被送到一个大聊天群,然后A可能会直接就开始聊天,或者B会给A介绍这个网群,又或者B等群管会整一些活儿邀请A参与,或者群管们会给A分配一个职务;但总之,A除了在群里聊天外,并不会和其他群普和其他群管主动地建立联系,实际上也没必要。</p>
+<p>如图2所示,在参与社区民兵活动方面,父权价值观最低和最高的人之间存在相对较大的差异。在父权价值观最低的男性参加社区民兵的男性比例相对较小(37%)。具有最高父权价值观的男性比例要大得多(60%)。同样,在图3中,父权价值观最低的男性有24%参加了游骑兵,而34%的父权值最高的男性参加过游骑兵。</p>
-<p>那为什么群普之间不会建立联系呢?</p>
+<p><img src="https://i.imgur.com/nzffP7r.png" alt="image04" />
+<em>▲ 图3:父权价值观与游骑兵参与度的相关性</em></p>
-<p>首先因为群普彼此之间根本不熟悉。如果你是一个加入军队的新兵,或者你是刚转到一个班级的新生,你虽然会在一开始和其他人不是很熟,但毕竟天天见面,再内向的人也多多少少会对对方有个大体印象;但是在网群中,大概会有百分之六十以上的人每天处于潜水状态,剩下可能会有百分之三十偶尔说一两句,而只有大概百分之十的人会每天在线,而这百分之十大部分都是群管。那么在这个情况下,你甚至都不知道大部分群普的存在,你怎么和他们建立联系呢?即便是有群普经常在线,我们也没法单独通过群聊就了解对方,网群中建立可信任的坚固的联系,往往只能通过长期的一对一私聊,而大家现实中都很忙,现实中还有社交,谁会整天泡在网上跟别人私聊?即便是真的泡在网上,也没有那么多精力和那么多人都私聊吧?这就决定了群普之间熟悉彼此是很困难的事。</p>
+<h4 id="研究2关于征兵抽签作为自然实验的研究">研究2:关于征兵抽签作为自然实验的研究</h4>
-<p>群普之间根本没有任何联系,也没有必要去熟悉。群普之间的联系其实非常非常淡薄,他们除了在网上会聊两句,在现实中根本没有任何关系,手机一关这个人就不存在,大部分只是学术交流或者发泄情绪吹水。而且群普之间根本就没有熟悉的必要;在一个现实组织中,如班级或军队中,你跟其他人抬头不见低头见,时不时还得和其他人合作,就算不想交朋友也得大体了解对方是个什么样的人吧?在志同道合的政治组织中,了解别人那就更为必要了。但在网群中,根本没有这个必要,因为别人在网群中再混得风生水起,跟你的现实生活又有什么关系呢?还是那句话,手机一关这人就不存在。哪怕是建立小团体,那也得等到你放了学下了班、现实中的事忙完了之后才会去搞点网上社交,但网上社交的关系脆弱无比,你即便把对方删了对方也不能拿你怎么样。而且群普之间最大的活动就是在群里聊天,他们没有一个共同目标去奋斗,他们没有一块儿干事,这就进一步降低了群普之间的凝聚力。</p>
+<p>研究2调查了军事社会化对希望通过参加抽签逃避兵役的男性的父权价值观的影响。表2展示了几个控制变量的值,这些变量是指七个在年轻男性在征兵抽签之前已经确定的属性,最后一行显示了服兵役对父权价值观的处理效应(treatment effect)。</p>
-<p>即便群普之间形成小团体,但也没有现实问题去磨练检测他们,这就让他们很难看出团体中哪些人是有能力的。我们刚才提到,士兵委员会是需要选举代表的,代表往往在现实中,经过一些问题的考验后,被大家信服而产生的;而在网络上,网络小团体是没法参与现实问题的,比如说你的小团体中有个人生病了,难不成你能飞到他的城市给他买药吗?网络小团体只能对付网络上出现的问题,比如你写了一篇文章发群里让大家看看。而这种类问题是很难检测人们的现实能力的。这也就是说,如果硬要网络团体进行内部选举,那大概率选出来的就是平常上线多说话多的人,或者是毛遂自荐的,这就很难让所有人都信服,那么这个代表也就会沦为形式主义的“光杆司令”了。</p>
+<p><img src="https://i.imgur.com/8sAkdSV.png" alt="image05" />
+<em>▲ 表2:控制变量与父权价值观的处理效应</em></p>
-<p>建立小团体过于麻烦。还是那句话,大家现实中都忙,哪有经历在虚拟网络上搞这些那些?而且在现实中,几个人聚在一起就是一个小团体,而在网络上,想建立一个正式的小团体一般需要拉一个群,但总不能一个委员会就建一个群聊吧,那光群得加多少个?最后大概率是组织没建起来,群倒是建了一大堆。</p>
+<p>第一行显示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平均年龄不同,因为样本中的最低年龄是21岁。年龄在21至23岁之间的人如果抽中了红卡不得不服兵役,则无法接受采访。因此,最年轻的受访者更可能属于不必服役的男性类别。接下来的两行显示,穆斯林和佛教徒同样有可能抽中了红卡,如果只将说马来语的穆斯林与其他样本进行比较,这一点也成立。同样,这些群体在“父亲服兵役”(Father served)、“讨论频率”(Talk Before 18)和“母亲被家暴”(Mother beaten)等变量方面是平衡的。服役的年轻男性说他们“被家暴”(Beaten at Home)的可能性在统计学上显著地小,但该差异数值上很小,很可能是随机效应。</p>
-<p>群普委员会就是建立了也根本起不到作用。因为基层组织的作用是为了联系上层,但在网群中的任何决策跟他们没有一点关系都没有,根本不能影响到他们的现实生活,甚至有时还会耽误他们的现实生活。我们举例子,你是甲群的一个群普,群管今天突然发了一条决策,说让所有群员把昵称改了,这条决策会影响到你的现实生活吗?你可能大概率还觉得这耽误你的时间。大部分群普可能会选择直接忽视,或者他们根本就没看到这条通知,而群管也没有任何办法。如果你是真的出奇地热心,你对这条政策感到不满,你向你的群普委员会代表反映了这个事(我们暂且假设甲群成功建立了群普委员会制度),代表反映了上去,群管可能取消了这个政策,但你的现实生活并不会受到分毫影响;群管可能驳回了你的意见,坚持这个政策,但你的现实生活并不会受到分毫影响,你也可以完全不理群管。既然如此,你为什么要咸吃萝卜淡操心呢?</p>
+<p>最后一行显示,两组样本的“父权价值观”没有显著差异,表明被强制征召入伍对性别平等的态度没有影响。本文大量的观测样本意味着即使是非常小的影响也会被检测到。考虑到抽中红卡和服兵役的待遇是随机分配的,有充分的理由得出结论:军事社会化对父权价值观变化没有因果关系。</p>
-<p>群普们对上层也不熟悉,对这个网群组织也没有信任感。现在网群门槛太低,数量太多,基本上是个人就可以建群,完全不需要任何成本,这就使得网群及其“廉价”。你加入一个网群,这个群大概率是一个吹水群,你自然不会信任一个吹水群,最多加入他们一起吹水;然后即便这个网群有一个还算像样的组织构架,你也大概率参与不到其中,而且加进去谁也不认识,没有什么渠道和群管们快速熟悉,而且也没必要去熟悉。反正这样的群多了去了,加入不要什么成本退出也不会有什么代价,而且可能明天一醒来群就被封了,何必对其如此认真呢?而且网群由于其被封闭在虚拟世界的性质,很难用现实问题来对组织进行考验,这就更使得群管们无法在群普中建立威信,也就更无从谈信任感了。</p>
+<p>作为稳健性测试,本实验还分别测试了父权价值观五个调查问题中的每一个的处理效应,未发现任何效应。</p>
-<p>群普彼此之间根本无法信任。群普之间没法快速熟悉,这点刚才说到了。而群普之间也无法建立信任。先不说大部分我见过的网群根本就是一个大杂烩,啥人都能进,根本没有任何审核机制,这种情况下混进去个右人兔兔之类的再正常不过了,严重的甚至会混入光明联盟的下线。这种破坏分子平时也很会伪装,但一旦有机会他们就会开始搞破坏,把群里搞得乌烟瘴气也很有危险。群普之间的年龄、理论水平、家庭情况、居住地点、心理状况往往也差异巨大,而群管的效率低下和组织松散决定了他们无法解决这些差异,这就进一步扩大了群普之间的裂痕。而且群普很多成员经常喜欢冲塔和骂人,甚至人身攻击,谁愿意整天上网看别人骂人或者挨骂啊?大抵就是手机一关眼不见心不烦。况且现实中也根本见不到,完全没有什么必要来去处理这些虚拟世界的社交。</p>
+<p>在另一项替代测试中,本实验放宽了实验同质性(treatment homogeneity)的假设。本实验首先将实验处理限制在服役期间遭受过武装冲突的应征入伍者身上。下文报告的结果进一步强化了本文的结论。</p>
-<p>网群中根本没有财产,所以根本也就没有什么公有制经济还是任何一种经济形势来将他们联系起来。唯物主义地讲,没有物质的联系就是没有联系。这也是网群成员一定会把现实生活中的事情排在网群事情前面的根本原因。你和你的同学、你的同事、你的现实朋友之间的联系一定是要大于你和网友之间的联系的。例如在一个公司之中你和同事之间发生冲突,你和老板之间发生冲突,一定会实实在在地反映到你的现实世界,也许你的晋升职位被抢了,也许你会被扣工资。但如果是在网群中,你和群友发生的冲突除了浪费你的现实时间之外基本上没有其他什么影响,毕竟他又不能真的顺着网线过来打你。咱们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如果你的老板要开除你,然后同时你的网群的群主要踢你出群,你会选择先顾哪边?</p>
+<p>本实验向服役人员提出了10个问题,例如是否看到一名阵亡士兵、靠近炸弹以及向敌人开枪。41%的人经历过这种暴力,但这种经历对他们的父权价值观没有显著影响。本实验还验证了,任何服役军种对父权价值观没有显著影响。</p>
-<p>再说回网群中的经济模式,我见过唯一一种把钱和网群联系起来的模式,是群管在群普中通过类似于“募捐”的方式弄点钱,然后群管再去做事。说实话,我加过这样的一个群,但我从来没给他们捐过一次钱,不仅仅是因为我没有也不想去理解他们拿钱去做什么,我也完全不信任他们,这些人别说他们能不能真的拿钱办事,他们长什么样子、真名是啥我都不知道,我如何去信任他们?他们拿我的钱去做的事,如何反映在我的现实生活中呢?我在那个群的感觉就是我更像是提款机而不是参与者,我只是单纯地把钱打给别人,然后剩下的事情与我无关。是的,那个群确实搞了经济账目公开,但是首先没有基层委员会,我没有什么方式来去有效查看钱的去向,我总不能把每个捐钱的人的账目都看一遍吧?而且经济账目公开也没啥用,我不知道别人捐了多少钱,我也不认识别的捐钱的人,这里面可操作的空间就大了去了,群管大可以给我说“钱数不够再捐点”,实际上把别人捐的那部分中饱私囊(不要跟我扯什么都是同志怎么会做这种事,这就是纯粹的唯心主义幻想,好像一个人只要宣称自己是“左人”就是圣人了一样)。而且就算我发现了问题,我连去哪里把钱要回来都不知道;就算知道,我跑到千里之外的另一个城市,估计就是把钱要回来了连车票钱都没法回本。</p>
+<p>实验组(抽签)和对照组(未抽签)的父权值指标上的缺失值数量没有显著差异。因此该缺失不太可能对研究2的结果构成威胁。此外,一个发现表明军事社会化具有显著影响:服役的男性更有可能认为在军队服役的男性应该比没有服役的更受尊重。这一结果和其他类似的结果增强了对实验有效性的信心,并确实发现了军事社会化的影响。因此,即使士兵存在被军事社会化,对性别平等的态度在很大程度上还是不受服兵役的影响。</p>
-<p>网群基层组织的缺失,让网群的普通成员一直处在零散的原子化状态,也就意味着他们没有办法进行组织,主动地去做事,什么事都是被动接受群管的安排,这就注定了这个组织会僵化没有活力了。</p>
+<h3 id="八结论">八、结论</h3>
-<p>网群普通成员之间没有办法信任,也没有办法建立联系,他们就更不可能成为那种亲密的肩并肩的战友关系。这也就意味着我们群终究不能形成有战斗力的组织。单靠群管的包办替代是没有办法做到面面俱到的,也没有办法管到组织中的每一个人的事,这就一定会导致群管理模式的官僚化,没法发挥群众的智慧。而这种官僚化在资产阶级的铁拳面前,是网群无法承受的,所以网群永远会停留在线上过家家止步不前。</p>
+<p>本文探讨了一个更广泛的基本问题,即父权价值观是促使人们决定参与暴力,还是暴力经历影响了父权价值体系。本文调查了那些已经被社会化为持有父权价值观的人是否更有可能主动成为潜在的暴力角色,或者是否是因为在冲突地区非自愿服役而加强了持有父权价值观念的厌女(misogyny)情绪。</p>
-<p>可以说,基层组织是一个无产阶级组织的生命线,是实行并发挥民主作用的基础。但由于它的缺失,群管无法和群普相结合,这也就必将会造成群普和群管的脱节。</p>
+<p>在第一项研究中,本文发现持有父权价值观与在武装冲突中志愿参加准军事部队之间存在着强烈而稳健的关系。这表明自我选择是理解军事化男子气概和参与暴力的联系的重要因素。在第二项研究中,本文发现实验组(强制服役)和对照组(未服役)之间的父权价值观没有显著差异。换言之,没有证据支持军事社会化会强化个人的父权价值观。</p>
-<h4 id="自娱自乐的网左">自娱自乐的网左</h4>
+<p>这项研究存在重要局限性:这项研究中说明,服兵役不会影响个人厌女情绪,但本文没有研究的军事化男子气概的其他方面(如吃苦耐劳)可能会受到影响。此外,本研究强调超越性别二元性,通过研究男性接受父权价值观的程度的变化,可以对男性与暴力之间的联系和因果关系有了更好的理解。</p>
-<p>在上一篇中,我们从群普通成员(以下简称群普)的视角解读了网群中的“士兵委员会”制度的缺失;在这一篇中,我们将从群管理层成员(以下简称群管)的视角来看看井冈山精神中另外一条“支部建在连上”在网群中的角色。</p>
+<hr />
-<p>“士兵委员会”就是基层组织,“支部建在连上”就是中央领导对基层组织的控制,或者应该反过来说,是基层组织对中央领导的信任。“支部建在连上”和“士兵委员会”实质上是一脉相承的。如果没有“士兵委员会”,那么“支部建在连上”就不可能实现。</p>
+<p>Elin Bjarnegård,乌普萨拉大学政府学部副教授</p>
-<p>如果你运营过网络社群,你一定会发现群管理层与群普通成员之间联系十分浅薄。在绝大多数网群中,群普干的最多的职能只有一个,就是在群里闲聊,往往是群管忙死,群普闲死,两边都不讨好。</p>
+<p>Anders Engvall,斯德哥尔摩经济学院研究员</p>
-<p>我之前作为群管的时候,发现网群中的成员往往分化向两个极端。不超过10个人的最核心管理层事事包办,学社的各个部门(群)的群管理员总是他们几个,内部群里经常交流的还是他们几个;而剩下的大部分群友则处在一个被动接受的状态,就是前面提到的过的“消费者”的自我定位:“你整了啥活儿我就去参与啥,但我不参与这些活儿的管理和组织。”当然了还有至少一半的人一直潜水。</p>
+<p>Srisompob Jitpiromsri,宋卡王子大学和平研究所助理教授</p>
-<p>我们都知道,如果基层没有组织,那么上头决策就无法贯彻到底。在网群中,这种情况更极端,可以说任何决策根本就出不了管理层这个圈子。管理层成员之间还算是经常在一起聊天,多少有点联系,但群管和群普之间就基本上没有任何联系了,除非是经常在群里聊天的,但这也不代表群普就有意愿和义务去参与、服从群管的决策。首先,网络上大家都是匿名的,谁也不认识谁,说难听点大家都只不过是会打字的头像而已,谁也不比谁高贵,群普凭什么就要把群管当成自己的“长官”呢?难道群管是带着群普们大破群敌、连战连捷过?在网络上,群管根本就没法树立威信。</p>
+<p>Erik Melander,乌普萨拉大学和平与冲突学部教授</p>
-<p>而且,群管的什么决策,和群普有什么联系?这个我已经在《网群的基层》解释过。没有联系,就会导致不管群里发生任何决策变动,群普通成员根本不会主动地去问,所以他们接受通知往往是被动的,而不是主动去要求参与,因为根本没有这个意愿。我曾经尝试过解决这个问题,我和群管们商量后,推举出一个人,专门给所有群普私信发送新的通知,但我后来发现这个基本没啥用。首先,发送通知是一个非常累的活,我本人干过这个职务,先不说你首先要加二十几个根本没啥联系的好友,然后还要花时间一个一个转发(QQ没有多人转发的功能),如果有人看到通知后有什么问题,还要向他们解释,这就意味着你本人还要去了解这个通知,而如果你不是参与决策的那几个群管,这又意味着一件活要干。其次,发了通知也往往没人看,我们在进行这种私信通知的政策后,反而有好多人退群了。其实也不难理解,群管的决策根本和群普无关,很多群普都是偶尔去群里看一眼来聊两句,平常也不看群,这时候一个人经常跑来给他发一大段私信,他也不想看,倒不如退群了舒坦。其实这就是网群基层组织缺失的一个恶果,如果群普之间形成小组织,那么只需要通知那些小组织即可,不仅效率会高得多,也不至于让人动不动就退群,毕竟他们还能在小组织里找到归属感。</p>
+<p>编译:郑嘉隽</p> Elin Bjarnegård, et al. 本研究超越男女二元性的论调,强调男性内部对于暴力的态度因意识形态影响而存在分化:志愿参军的人通常更亲近父权制意识形态,而不是军队塑造了士兵的父权思想;强制参军对不希望主动参军人士的父权思想并无明显影响。 复杂系统与无治主义 2009-03-01T12:00:00+08:00 2009-03-01T12:00:00+08:00 https://agorahub.github.io/pen0/heros/GavinMendel-Gleeson-a1_l-complex-systems-and-anarchism <p>将人类社会作为复杂系统进行分析,能为我们提供对于历史进程以及资本主义的强项与弱点的新的见解。</p>
-<p>群管的组织成分极容易僵化,这就会造成群管“无人可用”的窘境。因为不到十个群管的处处包办,以及大部分群普的事不关己,就会导致不管是做什么事、开什么新的部门,都只能从这不到十个人中选主要负责人。首先因为群基层组织缺失,网群没有从基层选拔人才的机制,只能靠群管们亲自“慧眼识珠”,这不仅导致效率低下,也容易形成围绕个人的小团体,甚至会形成山头主义(我之前的那个网群还真就出现了这样的情况),而且选拔上来的人也是参差不齐,极其考验那些“慧眼”们的水平。后来我尝试过解决这一问题,也就是在群里发布告,希望群友们毛遂自荐,然而自荐上来的同志且不说其是否真有能力参与群管理,就现实情况来看,这些同志的大部分对我们的网群以及他们要担任的职务是失望的,他们对网群有着不切实际的幻想,以为这个网群是和现实中的政党乃至先锋队一样的组织,终于可以为共产主义革命事业发光发热了,结果加入进去,无非也就是发发通知、在群里聊天、接投稿之类的无聊活,而且根本感觉不到这个“先锋队”对共产主义事业有什么贡献,甚至不知道“先锋队”到底在干什么,而且这些“先锋队”里的人每天最多的日常活动也就是吹水,谁不会失望呢?所以后来好多自荐的同志就慢慢开始摆烂不干活,或者潜水/退群。</p>
-
-<p>即便是下面的意见,反映到了管理层也不会做出任何实质性的惩罚,也没有必要做出惩罚。我之前的网群里有一个群管,我们称他为A,单独执掌报刊编辑部,此人属于自恋型人格,非要强迫参与编辑部的一个群普“必须参与编辑”,但那个群普现实中很忙,他参与网上的活动也是忙中偷闲,我们称他为B。好,那么假设现在B跑来群决策组来说A的事,群决策组会怎么办呢,无非就是找A说教说教,最多让他写个大字报“罪己诏”,但基本上没有办法去实际限制A的权力。因为之前说过的网群“无人可用”的问题,群决策组如果把A踢出那与自断手臂无疑,把A踢了或者剥夺他的职务,那谁来继续管编辑部呢?这几乎是无解的。而且就算要对A惩罚,如果A执意不愿意交出编辑部的职务,那群决策组也拿他没办法,因为他是编辑部的群主,我在《网群独裁不可避免》那一篇说过,网群群主在群内有至高无上的权力,所以除非把A连带着编辑部一起开除出学社,不然根本没法动摇A在编辑部内的地位。再者,其实也没必要对A做出惩罚。我在前面之所以说“假设B跑来群决策组来说A的事”,是因为现实中B根本就没来说,B根本不在乎,因为A不管再怎么在网上对B耳提面命,也没法在现实生活中对B产生一丝一毫影响,B根本就没理A,而A除了无能狂怒外也毫无办法。</p>
-
-<p>建社的成本太低,根本没必要认真对待。现在左圈是“网群多如狗,学社满地走”,建个社群,成本实在太低,打开手机拉两个人,再给自己起个“xx社”的名字,一个社就建好了。而且大部分网群的建立都是因为对别人的模仿跟风,这就导致很多网群是大同小异,基本上除了管理员不一样,没有什么特别的区别。而且这些学社虽然说叫“学社”但它们的主要功能依然是聊天吹水,那么到这个群里吹水和到那个群里吹水有什么区别吗?网络社群变得如此的廉价自然也就无法引起群成员的重视,群成员不仅不用重视,甚至把群退了也不会对他有任何一点影响。毕竟这些网络学社对共产主义革命几乎没有任何一点点的贡献,也不会对群成员的生活有一点点影响。而且建立学社又不是什么难的事,群普通成员也完全可以去建立学社,为什么一定要被你们几个人管着呢?</p>
-
-<p>在网上,基本没有事情来考验组织,无法发现路线错误,也无法建立领导威信,最终会因没有目标无所事事。一个真正的领导者不是被任命的,而是通过不断带领集体破除困难走向胜利的过程中被大家推举出来的。而在网上,由于组织的松散性以及网络的封闭性,基本没有什么事情可以来考验组织。比如说在现实中的组织需要去进行工厂调查,那么你帮着把这些人组织起来、设定计划以及安排每个人去怎么做,这时你就建立起了一定的领导力;或者比如说你在进行工厂调研的过程中遇到了警察来盘问,你冷静镇定与警察应对,带领大家走出危险,这也建立了一定的领导力。而在网上基本上没有类似的困难,唯一的领导力可能就是说你这个人是网络社群的社长,大家默认你有一定的领导力,但是如果你不把这领导力对群普通成员表现出来,群普看不到你的领导力那么你只是徒有虚名罢了。联系之前我刚才说的网络社群中群管和群普之间的断层,即便是网群的建立者真的很有领导力,那也最多只能被群管理层内部,看见对于群普来说,你再怎么有领导力也领导不到他们头上。所以往往是有领导力的网群建立者累死,剩下人闲死。</p>
-
-<blockquote>
- <p>只有领导骨干的积极性,而无广大群众的积极性相结合,便将成为少数人的空忙。但如果只有广大群众的积极性,而无有力的领导骨干去恰当地组织群众的积极性,则群众积极性既不可能持久,也不可能走向正确的方向和提到高级的程度。——《毛选第三卷,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p>
-</blockquote>
-
-<p>而正是因为这种领导力的缺失,就很容易形成西班牙内战期间共和军内部的左派小知识分子天天吵架的状况。因为大家都在空谈,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没有具体的实践来检验谁的话是正确的。我之前经历过一个真实事件:一个网群中,A和B发生了争执,A认为B是路线上的问题,他认为B把网络社群当成了自己能力展现的平台,而A认为应当以网群的集体利益为重,他认为这是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之间的路线矛盾,然而这仅仅是因为A是网络社群的建立者,他基本上什么事情都参与管理,所以他能看出来B的问题,但其他的人不一定,甚至有很大一部分人觉得这是A和B之间的个人矛盾,A应该放宽心胸原谅B而不应该在个人矛盾上纠结。这就导致B的路线问题没有被纠正,不过还好因为网络社群的低成本,B的错误最终也没有带来多少损失。</p>
-
-<p>因为做不到“支部建在连上”,就容易形成官僚主义。有人曾给我提出想要通过科技的手段,如什么群自动化管理系统,来改善网群内的官僚主义,可以说是机械唯物主义错误。根据前面的分析,这个官僚主义完全是因为网群的社会结构本身的问题,增加一个科技产品也并不能改变这个社会学上的结构问题。如果说你能发明一种科技手段,解决群管理层和群普通成员之间脱节的问题,那么你这个科技手段才是真的起了效果,但这基本上意味着新的生产力的进步,而之后的社会关系和斗争手段绝对不像是现在左圈这样了。不过现在这种生产关系下,以网络小知识分子个人的能力基本做不到。</p>
-
-<p>综上所述,网群基层组织的缺失严重阻碍了网群的组织性,而网群基层组织的建立又几乎是不可能的。这无时无刻不在造成网群中管理层和基层的脱节,而这也最终导致网群成为群管们的自娱自乐。</p>
-
-<h4 id="网络左群存在的原因">网络左群存在的原因</h4>
-
-<p>人如何体现自己的价值?</p>
-
-<p>黑格尔说人必须通过劳动整出来个什么东西才能体现自己的价值,比如你做了一顿美餐,写了一篇好文,堆了一个雪人,通俗讲就是成就感。</p>
-
-<p>但马克思却发现,在特定的社会情况下,人通过劳动整出来的东西,非但不能体现人的价值,反而还否定了人的价值,他管这种现象叫异化。</p>
-
-<p>什么意思?马克思解释说异化有四个层面。</p>
-
-<p>第一层就是劳动者生产出来的东西不属于劳动者。比如工人做的商品不属于工人,属于他的老板,工人想获得这个商品得自己花钱去买。</p>
-
-<p>第二层就是劳动者觉得劳动很累。劳动本身是成就感的来源,但由于第一层异化,工人从劳动中得不到任何成就感,自然就会觉得劳动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事,就会觉得很累,就不想去做。所以工人上班的时候觉得很累很没意思不想去上班,反而下班的时候才觉得是快乐的。</p>
-
-<p>第三层就是人开始怀疑人的本质。人无法通过劳动获得价值体验,反而被迫劳动来不停地否定自己的价值,人就会觉得人生是无意义的,成为人并不是一件快乐的事,人的本质是荒谬的、虚无的。</p>
-
-<p>第四层就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变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本身应该建立在纯真的情感上,然而由于上面的原因,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反而首先变成了金钱的关系,所以好像现在人人都很物质都很拜金。</p>
-
-<p>所谓累,就是你本来不喜欢做这件事情,但是你迫于某种压力不得不去做这件事,于是乎你表现得很累。倘若你是热爱做这件事情的,那么你就会感到愉悦,最多只会感受到身体上的疲乏,而不会有心理上的“累”。“努力”、“刻苦”这种词汇也是一个道理。</p>
-
-<p>在资本主义社会中,不仅劳动被异化,即便是所谓的“没进社会”的学校也被异化着。你上学是为了什么?其实大家都知道这个答案,是为了赚更多的钱。什么陶冶情操之类的那都是赚了钱之后的事。</p>
-
-<p>为了赚到更多的钱,我们就不得不通过“学习”来增加自身的无形资本,以此来向企业家们证明,我能给你的企业带来更多的增殖,从而被雇佣。而一个人拥有多少“知识”最直接的证明就是学历,而一个普通人想要获得学历就只能去考试。所以大部分学生追求的不是知识本身,而是考试成绩,这就导致了他们成为了只会机械式追求成绩的“考试机器”。所以学生在学校感受不到学习带来的快乐,更体验不到探索自然与人文的成就感。他们学习并不是他们想学,而是家长、老师和社会逼着他们学,难道他们没有在被异化吗?</p>
-
-<p>如果我们回顾历史就会发现,现代学校制度并不是自古就有。历史上是先有工厂,才有学校。在近代的英国,工厂主们推行出了系统教育的学校模式,其目的是为了让年轻人适应工厂流水线生活。所以在英国近代的学校里,最强调的并不是教了什么知识,而是按时上课下课,听从老师的安排,井然有序地干一件事。英国近代学校制度就是从伦敦的工厂里搬出来的,其目的就是为了培育合格的社会零件。就像列宁所说:“教育这些青年的目的,就是训练对资产阶级有用的奴仆,使之既能替资产阶级创造利润,又不会惊扰资产阶级的安宁和悠闲。“</p>
-
-<p>说白了,学习是劳动的前延。打个更形象的比方,人是一件商品,家庭生产商品,学校加工商品,工厂消费商品。人自出生以来就无时无刻不受到异化。即便人没有发现,但他们能感受到,这种感受就是“累”。</p>
-
-<p>总而言之,在当今社会下不管是工人还是学生,只要你是被压迫的穷人,你就在受到异化。而这种异化无时无刻不在摧毁着我们的对自己人生的成就感,它在夺取人们对于自身生活的掌控感,所以人们都迫不及待的想要从某一个地方来获得这种掌控感作为心理上的补偿。这也解释了为什么群普对参与社群活动积极性很低而群管很高,因为群普根本就没把学社当成自己的,他们无法从中体验到对抗异化、回归劳动的感觉。</p>
-
-<p>而网络,就是重获这种掌控感的绝佳之处。许多生活中失意的人,尤其以学生为主,来到网络上想要在这里获得补偿,而他们又因为受到了现实中体制的压迫,所以许多人都纷纷转向了左,而最终与饭圈的形成机制一样,这些人也形成了左圈。</p>
-
-<p>左圈的成员不管高低贵贱都一定满足一个特点,那就是闲。他们一定有大量时间在网上泡着,所以左圈成员绝大多数都是小知识分子(学生为主),是脱产者。他们既不用时刻操心现实中的生活,也不参与一线劳动生产。许多人习惯说,学生就是小资,我认为这种说法并不准确。我首先要说明学生根本不是小资产阶级,他们不拥有资产。学生是脱产阶层,而脱产意味着他们没有办法独立地与外界建立物质的联系,也就意味着外界的生产活动没有办法来反过来影响学生的思想,而学生思想只能通过家庭、学校和社会舆论影响来塑造。现实中除了少部分的家庭,大部分的人的父母一般都是想让自己的孩子当人上人,尤其是城市中产阶层的父母,他们基本上都是嫌贫爱富、谄强凌弱的社会达尔文主义者。学校也是社会达尔文主义和精英主义的桥头堡,学校中老师高高在上形成的对学生的权威体制也影响着学生的世界观,再加上学生之间的成绩至少在表面上保持着“按劳分配”的现状,谁越努力谁的分就越高,这也加重了他们社会达尔文主义的思想。再加上社会主流媒体都被资产阶级把持着,社会整个的风气也是市场经济的向钱看,而学生又无法通过亲自参与生产活动来认识这个世界,那么学生的思想表现为小资产阶级的思想也就不奇怪了。</p>
-
-<p>我在左圈待了这么久,除了一两个工人,没见过一个是来干正事的。他们来网上是来进行一场狂欢的,他们吸了一种叫“虚拟”的毒,可以让他们产生幻觉:在网上他们可以夺回在现实中失去的意义,所以他们创建社群,他们给自己封理论教皇,他们党同伐异喋喋不休嘴炮大战黑话连篇,似乎盯着屏幕狂敲键盘的的他们就好像是一个个指挥千军走马飞象的帝王。只要拉个群,几个会打字的头像就可以导演一出步步惊心的大片。网络的匿名制弥补了现实中的客观差距,每个人都先入为主地把对方脑补成和自己一样水平甚至更低的人,他们基本上是在自娱自乐。每个人上网来都是憋着一肚子气,网络匿名制和发言门槛低让他们的情绪有了一个发泄之地,就算往别人身上倒垃圾也不用负任何责任,更不会去反思自己的问题。再加上年龄小,大部分都有或多或少心理问题而不自知,而很大一部分心理问题都会以自恋的形式表现出来,在网络上纵横捭阖的他们绝不会允许另一个会打字的头像阻碍自己的封禅之路。所谓的左圈里基本上没有真的马克思主义者,我学了这么久也只敢说我的立场转向了左,今年冬天我才敢说我稍微建立起一点马克思主义的思维模式,这与左圈里那些动不动自封马克思主义者还拿自己三脚猫的理论到处批判别人的自信之人还是有很大差距的。</p>
-
-<p>其实没有必要非要用马克思主义的那一套话术来解释左圈中的现象,非要说这是什么小资那是什么主义。其实这些左圈中的人和其他网络饭圈中的那些人没有多大的区别,只不过他们参与政治学说罢了。许多的所谓左人来到网上,他们的大概率并不是来学习的,他们只是在现实中挨了铁拳、遭受了打击,跑到网上来抱团取暖、求安慰。我接触过非常非常多的自称左人的学生,他们来了网上其实只是想找人聊天倾诉、发泄一下情绪,关于理论他们并没有学多少,很多人甚至根本就没有学习的态度,他们更喜欢给别人当理论教父。所以网群中吹水为什么那么常见,因为大家本来来这里就是为了闲聊的。顺便提一嘴,有人批判吹水是所谓“小资产阶级自由散漫”,我认为这就是教条的说法,他根本就没分析到网络左群本身的“自由散漫”,他更像是在道德说教。</p>
-
-<p>左圈主要以学生为主,这其实已经说明了左圈根本就不适合建立革命组织,因为你这个群体里根本就没有几个真正的无产者,那你在这里想搞一个为无产者服务的先锋队,简直就是缘木求鱼。而事实上左圈中几乎所有的社群都是对别人的盲目跟风和模仿。</p>
-
-<p>我见过的所有网群都有一个致命问题,那就是没有目标。有人就反驳说,目标不就是建立共产主义社会吗?这个目标其实和没有目标没啥区别,太空泛了,和口嗨没区别。我们需要的是一个有战略意义的、具体的目标,这样一个目标有多重要?我们可以举一个历史上的例子:我们常说在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博古的转移是“逃跑主义”,而毛的转移是“战略退却”,这两者有什么区别?区别就是在于毛的转移是有目的的,是有方向、有计划地撤退,他的退却是为了前进,就像打出一拳前要先把手臂收回来;而博古的转移则是无方向,无原则地撤退,是漫无目的的溃败。也就是说在退却的时候,你是积极主动地朝着既定方向有计划有组织的撤退?还是被人家追着毫无目的的四处逃窜,被动应付?前者就叫战略退却,后者就叫逃跑主义。我们以四渡赤水举例子,四渡赤水的目的是为了过江北上和四方面军会合,结果刚出遵义就打了败仗,只能撤退,往哪里撤?毛给出了明确的方向:往敌人力量薄弱的地方去,所以就有了一渡赤水,是为保全自己,依然是为了北上长江。而后又三渡赤水,成功渡江。这四渡每一渡都有不同,但是又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不管是哪一渡,都是在为最终的目的地:北上与红四方面军会合创造条件,也就是说:它的方向性很明确。既然土城一战证明了,想要一步实现北渡长江的计划是不可能的了,那就战略退却,但是每退一步,又恰恰是在为下一步创造条件,最终还是要北上会合红四方面军。可以说,不管处境多么艰难,敌人多么强大,中央红军的行动方向一直都没有变,只不过因为面对强大的敌人,身处逆境,因此实现的过程变得更加曲折蜿蜒了。</p>
-
-<blockquote>
- <p>“为了进攻而防御,为了前进而后退,为了向正面而向侧面,为了走直路而走弯路,是许多事物在发展过程中所不可避免的现象。——《毛选第一卷,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p>
-</blockquote>
-
-<p>上面这段话正说明了这个道理。一方面它说的是为了走直路,不可避免地要走弯路。但是其实它还有另外一层含义:那就是说走弯路的最终目的,还是为了走直路;后退的目的,还是为了进攻。如果忽视了这一点,那就真的只剩下弯路和退却了。这就不是什么战略退却,而是逃跑主义。今天东边追的紧,就往西边跑,明天北边追的紧,就往南边跑,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方向和原则统统丢掉。正如长征刚开始博古那样,博古在一开始完全不知道要往哪里撤,只是因为南北东三面都被围了才被迫西走,这就是说他根本不知道自己要干什么,所以他毫无计划毫无准备,才叫全军带着大小家当上路。在过湘江的时候,白崇禧故意给红军让开了一条通道,而中央在这期间完全没动弹,他在犹豫,他不知道要往哪里去,而这后来也造成了血染湘江的悲剧。更不用说博古等人为了保住主力部队,甚至不惜让欺骗方志敏部让他们当弃子引开国军(是否欺骗存疑,但方志敏所在的红七军确实成了弃子,中央没给他们明确的战略目标和计划,也没安排他们遇险后该怎么办,也没设法营救他们,而后来第四渡赤水同样作为饵的红九军却成功回到主力部队,可见彼时博古的中央确实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只是走一步看一步,能咋办就咋办)。</p>
-
-<p>现在的网群就像博古一样,根本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在做什么,只是走一步看一步,能整什么活儿就整什么活儿。我之前搞网群的时候,我清楚地记得,在建群的时候,我们根本就没想过到底要干什么,我们建群是处于纯粹的对他人的模仿,因为在左圈,建群建社已经成了一种潮流,这些人建群只是纯粹跟风而已,所以我们在建群后,会模仿别的群搞一套配套设施,比如你的群叫xx社,必然就要配备xx社资料群、xx社演讲群、xx社聊天群、xx社审核群、xx社内部群、xx社决策组、xx社备份群等等,如果再跟风做点网络报刊,那还要配备xx社编辑部和xx社读者群,但从来没有检验过这么多群到底是不是必需,也没有办法检验,因为根本没有检验的标准。如果我们有一个目标,比如我们的目标是建立一个超级大群,作为一个平台让左圈基本都进来,那么资料群、内部群之类的就没什么用了;如果我们的目标是线下小组,那么演讲群、报刊群之类的也没有存在的必要。当我们有具体目标,我们的所作所为自然都应以是否向目标推进了为标准。而当我们没有目标,那自然是做什么都行;为了让我们的群能整更多的花活儿,更像个网络学社,而且建个群又不用花钱,这些群自然是“多多益善”了,甚至有的时候需要刻意整活儿,不管到底有什么用。</p>
-
-<p>毛主席说过:“领导就是预见。”而这些一个个自诩先锋队的社群甚至连自己的战略目标都没有,更不要谈预见了,也更不可能去领导谁。</p>
-
-<p>虽然说左圈相对是更进步的,它是已经开始觉醒的人们勇敢对抗生活中的异化的伟大尝试,但是我们根据前面分析,网络左群实在是已经无法承担起革命的重任了,它们甚至无法推动社会革命前进。“网左”在这个时代的风口浪尖上,显然已经无法背负起历史的重任,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应当以批判的眼光看待其,并汲取经验、另寻他路。</p>
-
-<h4 id="网络左群最好的归宿">网络左群最好的归宿</h4>
-
-<p>《矛盾论》告诉我们,世上的万事万物都有一个内部的根本矛盾在推动着它的发展,把握住这个矛盾就可以把握住这件事物的走向。在一定条件下,矛盾的双方会走向自己的反面。</p>
-
-<p>而网络左群的根本矛盾,就是网群的虚拟性和网群成员的现实性之间的矛盾。这个矛盾在网左的任何活动中都可以见到,这个矛盾贯穿着整个左圈的始终。我们可以看到在前面几篇中分析的所有问题都是围绕这个矛盾展开的,而因为这是网络左群的根本矛盾,其在网左的框架内也是无法被解决的。</p>
-
-<blockquote>
- <p>我们有些青年知识分子,革命热情很高,立志通读马列毛,但是即便是他通读了这些经典,如果没有立场的转变,他也不过是一个马列毛主义的学者,而非一个马列毛主义者。立场的转变不是单靠学习能够莸得的。这就是为什么知识分子要到工人阶级中去,要投入到工人运动中去,以便把自己的感情和立场、出发点放到工人阶级一边,只有这样他才有可能成为一个真正的马列毛主义者。一些读过几本经典著作的网络上的马列毛主义学者类的知识分子,他们并不愿意投入到工人运动中去,并不愿意和工人阶级融为一体,整天泡在网上,忙碌于网络上看谁辩得过谁,而不看这些争辩是否有助于提高人民群众的革命性,因而他们最多所能起到的作用就是工人运动催化剂的作用,这些人是无产阶级的落后分子。——来源不详</p>
-</blockquote>
-
-<p>上面这段话是我很久之前看到的,虽然一直没找到来源,但我觉得它精确地描述了左圈中的小知识分子们的现状。我认为这不仅仅反映了小知识分子脑内的小资产阶级思想根深蒂固,也同样反映了这些小知识分子在网络上的活动其实对现实中工人运动起不到什么推动作用。在网络上,一个人的理论多么高深,他本人多么巧舌如簧、多么雄辩,在现实中也起不到什么有影响力的作用。这其实反映的是群众路线与精英路线的矛盾,有种精英主义论调说什么,革命必需的前提就是所有群众都成为哲学家,说“大规模发动群众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所以他们主张在网络上每天宣讲哲学,大搞哲学黑话辩论,有人给他提出要把这些这些冗杂的话语删繁就简,让群众可以听懂,他不屑一顾地摇摇头,说什么“通俗化就是庸俗化”,让群众听得懂就是庸俗化喽?那看来白话文也是庸俗的,建议此君以后说话用文言文。这种精英主义论调对共产主义革命运动不仅起不到有益的作用,还会起反作用,因为这些人总是以“马克思主义者”、“左派”自居,群众一看,哦,原来马克思主义者和平常见到的官老爷都是一样的高高在上,那他们说要打倒官老爷,真的可信吗?</p>
+<!--more-->
-<p>这种现象其实反映的就是一个问题,那就是你相不相信历史是由群众创造的?你相不相信群众是有智慧的?如果你认为群众是乌合之众,那你确实不必要给他们讲明白这些哲学的东西,更没必要去发动他们。小知识分子们在象牙塔上呆久了自然看不到真实的群众的一面,他们只能看到群众麻木、愚昧的一面。只是一直待在网络上,其实并没有从象牙塔里走出来,网左们依然沉浸在自己编织的小世界里面。</p>
+<p><img src="https://i.imgur.com/afexGJ2.png" alt="image01" /></p>
-<p>就有人不服气,说我这个网群还是有价值的,它可以作为一个大家用来交流的平台嘛。但是我就想说,如果你要弄一个大家交流平台,那你就应该把你这个小群和别的群合并到更大的群里面去,比如我就推荐红贝老师的读书学习群(此群经常演讲,甚至还能请到阳和平老师),还有马列毛论坛(我不清楚该群现在还在不在),暗流公社也可以(同样不清楚是否还在),这几个群人都很多,更适合比常见的三四十人的小群作为交流平台。</p>
+<p>复杂系统理论是一个从突变理论(catastrophe theory)、混沌理论(chaos theory)、控制理论(control theory),尤其是控制论(cybernetics)的传统中产生的科学理论。复杂系统理论的诞生来源于对传统科学的还原论(reductionism)方案的否定。它认为还原论既不必要又难解(intractable)。</p>
-<p>那人就又说了,那我的群可以作为资料群嘛。要说资料群,我建议大家直接在QQ搜索“中国人学习群”,你的群有一个群的杂七杂八的资料,这个中国人学习群有好几个群的、整齐归类的资料,显得那些小资料群完全没什么存在的必要了嘛。</p>
+<p>传统物理学试图在尽可能小的颗粒度下找到基本规律。然而,现在已经知道,由于在极小的颗粒度下相互作用的性质,预测集合系统的行为在计算上难以实现。例如,水,(大多数情况下)最好用流体流动方程来描述,它可以用较简单的(非线性)方程描述集合行为。试图把它作为1026个相互作用的量子粒子集合波函数在计算上是不可行的。相反,复杂系统理论试图在自然的粒度下描述系统,以便对其行为进行可行的(tractable)预测。</p>
-<p>所以,我要说,要是从推动共产主义革命的角度看,绝大多数的网络左群已经没有任何一分继续存在的理由了。但如果有人需要一个群来闲聊吹水,那自然还是有存在的需求。</p>
+<p>复杂系统中的一个基本概念是涌现行为(emergent behaviour)。或者说,从一个有大量服从简单规则的行为者的系统中,能涌现复杂的行为。这类似控制论者所说的元系统跃迁(metasystem transition)的概念。某些对涌现行为最早的描述实际上来自于奥地利学派,可以在路德维希·冯·米塞斯的写作中看到,他把资本主义的集合行为描述成一种由行为者自利产生的最优解。</p>
-<p>所以只有线下组织,才是我们现阶段所需要的。</p>
+<p>系统理论为我们提供了一些经验性的法则,可以作为理解行为者和集合行为者涌现的工具。如果你使简单的系统与复杂的环境相互作用,它保持自己的身份——或者说内部结构完整性——的概率会很低。而复杂系统能够于复杂环境相互作用,并有更高的生存概率。我们在自然界中的简单生物中可以观察到,由于它们的低存活率,它们采取大量繁殖的策略。这与人类采取的方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p>
-<p>有人说,我们可以先建立线上组织,然后从线上走到线下。很遗憾,根据我亲身经历,这条路走不通。首先因为网群大部分成员都是学生,学生要线下见面那就必须要等得放假的时候,而每个学校的假期都不一样,所以这就导致见面的机会很少。再加上由于学生的经济不独立,他们没有完全的能力掌握自己的生活,甚至和别人出去见面还要经过家长同意。再加上学生本身的一些小资产阶级思想的残留,他们见了面也不一定能做成什么事。比如我曾经的学社就推动过几个学生同志线下见面,然而他们除了吃了一顿饭、拍了张合影之外,什么事情也没有做。而且想要建立一个牢固的组织,只见一次面是不够的,需要更加频繁的接触甚至一直呆在一起,并一起完成一些事,而这对于学生来说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除非他们是同校的同学,因为他们的大部分时间和精力要首先贡献给学业。除非学校和社会机构已经不能运转下去了,对于学生来说,牺牲学业并不划算。我目前见过的唯一几个线下组织,都是已经工作的人搞起来的。</p>
+<h3 id="复杂系统理论与社会">复杂系统理论与社会</h3>
-<p>我还见过一种说法,叫线上线下并重的“第三条路线”,而这更不可能。首先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既经营线上组织,又经营线下组织,除非是超人,普通人基本上做不到。其次这两者之间并没有那么多的联系,如果两者并举,最终还是要么重线下,要么重线上,或者走到前面说的“线上走到线下”那条路上去,执意线上线下都搞是既不划算也没有意义的。</p>
+<p>为了理解如何用系统理论模拟社会,我们不如从简单的例子看起。在封建欧洲,社会组织层级森严。在系统理论中,我们把它用一个树状的控制图模拟,领主在顶上,佢的直接附庸在下面。很多情况下,在这个结构中,控制了等级制度的领导就近似控制了整一群人。这有许多的后果。如果这个系统的行为可以用领主的行为来模拟,那么这个系统的行为就必不能比领主更复杂。因此,这个系统仍是简单的。这也意味着这个系统能轻易地一致行动。它可以率领军队,并与其他的封建国家简单地交互。</p>
-<p>事实上线下组织的建立的那一刻,就和它的线上群体没有什么关系了,它已经脱离了线上的联系形成立一个独立的组织,如果线上组织非要指挥线下组织,就会形成“委员长空投手令”的滑稽现象。所以只能直接搞线下,可以用网络作为联系工具,除此之外线上不应该发挥更多作用。我见过一个成功建立的线下组织,他们就是先和现实中认识的人搞一个组织出来,然后再从网上招人。</p>
+<p>实际上,完美的控制层级是不存在的。总是会有横向的控制链接和多样的同谋行为,等等。然而,对于封建制而言,这个模型仍然是个不错的近似。随着我们在历史上的推移,到了早期资本主义,我们逐渐注意到向更「混合式」的控制模式的变化,其中横向连接更多,并且系统可能发展出更去中心化、更复杂的行为。此外,它变得不那么脆弱了。我们或许可以猜想,资本主义出现时,封建制度某种意义上注定要灭亡,因为交互环境变得太复杂了。</p>
-<p>网络左群最好的归宿,应且仅应是线下组织的联系工具。</p>
+<p>现代世界已经转向了高度互联的网络模式的资本主义。在系统联通性的框架内,这几乎是封建主义的对立面。关于系统模型,有几件事必须要注意。系统可以有非常不同的内部结构。高度的互通性不排除某些内部模式。事实上我们知道很多复杂系统,包括社交网络,它们的无结构并不「随机」。内部结构可以对涌现行为有很大的影响。每一个网络都是不同的。</p>
-<h3 id="圣母x与和事佬">圣母X与和事佬</h3>
+<p>进一步讲,一个系统的涌现行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行动者交互的模式。当下的经济体系是资本主义社会关系模式的产物。资本主义从这些社会关系中涌现,一点也不「自然主义」。它是人与人的社会体制的次要产物。将行动者原子化的方式是任意的。实际上,系统常常可以被重原子化,形成不同的行为者与交流的概念。这里有个很好的例子:阶级政治。在国家、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的分析框架下,实体与它们之间的交互被物化(reify)了,因此分析起来比大众交互容易得多。这样,我们有了一个可行的经济学推理的机制。这与新古典主义知识框架下对阶级动因的完全忽视形成了鲜明的对比。</p>
-<h4 id="左圈圣母x会哭的孩子有奶吃">左圈圣母X:会哭的孩子有奶吃</h4>
+<h3 id="结构与行为">结构与行为</h3>
-<blockquote>
- <p>“因为宇宙不是童话。”——《三体》</p>
-</blockquote>
+<p>在无治主义者思考无治主义与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时,系统的集合行为与其控制行为的关系十分有启发性。理想化的层级可以用控制它的实体来模拟。这些集合体可以进行所谓「一致」(coherent)的行动。军队是个一个不错的例子。然而,这些一致系统理论上的目标只能有简单的描述。比方说种族灭绝,它可以被简单地描述,我们可以预料军队能够执行这个描述。然而,「在伊拉克建立民主」则是军队做不了的事。</p>
-<p>之前有一群目田人是这么抹黑毛的,他们说毛之所以在遵义会议之前受排挤,是因为他讲话言辞激烈冒犯人,大家不喜欢;不得不说这是我听过最荒谬的理论,好家伙红军都到了生死存亡之际了,这帮中共党员还要舔着笑脸哄着才能听进去别人的话是吗?他们都是一帮巨婴吗?但是我看现在的左圈中,这样的巨婴还真不少。但是一个巴掌拍不响,没有圣母X们的配合,巨婴们也只能自娱自乐。</p>
+<p>民主国家与大型企业通常类似混合式模型的层级。这些系统逐渐呈现出比单个行动者更复杂的行为。它们的行为,逐渐变得不那么「一致」,但更「相关」。你不能指望事情发展完全一致,但是整个系统会往一个大致相关的方向发展。你还可以预料到,一些混合系统能够适应比单个行为者能够适应的更复杂的环境。</p>
-<p>会哭的孩子有奶吃,任性的人有人疼,左圈里一帮巨婴无法拒绝的本性。左圈里面巨婴多,都是这帮圣母X惯出来的。</p>
+<p>最后,在一个几乎没有层级的概念的网络系统里,有可能出现真正复杂的涌现行为。这样的例子包括人类身体和社交网络。</p>
-<p>有些人已经把装可怜用成了万能的狗皮膏药,利用别人的同情心撒泼自己的任性,都形成路径依赖了。你要是说我一句不好,我立刻哭给你看,看你还说不说;你说我干得不好要撤我职?我直接哭给你看,让群里人都看看你的“铁石心肠”。</p>
+<h3 id="当下的政治结构">当下的政治结构</h3>
-<p>但是对于成熟的人来说,装可怜没有任何用,只会引起反感。有理性思维和集体主义的同志在看到这种现象时也并不会因为此人的“可怜”就要一味偏袒他,因为敌人并不会因为此人的“可怜”就放过他,群众也不会因为此人的“可怜”就接受干部的错误决策。</p>
+<p>国家,作为一个相当层级化的生物,想要让事情运作更加一致。然而它最大的弱点在于它无法解决那些描述非常复杂的问题。比方说,军队和国家发现它们越发无法应对游击战与恐怖主义的涌现。这些社会结构所用的组织模式是高度去中心化、高度非层级化的。说到底,国家几乎没有可能根除这些运动。国家必须找到任务目标的简单描述,这让它在根本上处于劣势,因为它处理复杂性的能力比较有限。然而,资本主义与企业全球化是更可怕的生物。它们的内部结构是高度网络化的。这些生物灵活地跨越国家边界。它们的集合行为极度复杂。没有人理解股票市场是怎么(不)运作的。同时,资本主义极度的强健,能够以马克思没想象到的方式适应不同的环境。若要战胜这种敌人,唯一的可能是至少与其相当的复杂性。</p>
-<p>对圣母X来说,谁对谁错谁是真的受害者根本不重要。巨婴们一贯的行为是,不管遇到大事小事,都要撒泼打滚哭闹一番,让全天下都知道他受了委屈;而还有另外一种人,他们出于尊严的需要不喜欢让别人看到自己懦弱的一面,他们更愿意自我舔舐伤口,所以他们总是在外人面前表现得很坚强。两者虽然表现得不一样,但是他们受伤时是一样痛苦的,但是圣母X们看不到这一点,他们出于某种类似于宗教迷信的思维,偏执地认为表现得坚强的人是不会受伤的,所以不需要安慰他们;而表现得弱小的人受伤时会比其他人更严重,所以要对他们加倍偏袒,简直把那些人当成了弱势少数群体对待。</p>
+<p><img src="https://i.imgur.com/8O2AzCg.png" alt="image02" /></p>
-<p>更为可恶的是,因为这种思维,他们甚至常常把谁是受害者、谁是加害者都能判断错。我见过一个真实事件,在某一个网络学社里,一个典型的巨婴式的人物B,是一个成年人,他经常在群里骂人,还特别喜欢争权夺利,但是此人特别特别会装可怜,得了点小伤小病都要发到群里,而且此人在别人对他提出批评意见时,他直接开始装可怜哭闹,然后疯狂自我攻击,让批评他的人的负罪感拉满还要跑来安慰他;学社主要负责人之一A是前面提到的那种不喜欢把痛苦和伤口扒着给别人看的人,他认为这是一个人自己该面对的事,而且由于他负学社几乎最大的责任,总是表现出一种强硬的态度,实在是不会舔着笑脸哄着别人说话。A反对B在群里我行我素,和B发生过几次冲突,直到有一天B在网上被别人骂了,然后迁怒到A的头上,把A骂了一顿,A在之后向群管理层反映要把B开除出社。在A的推动下B确实被开除了,但当时和B关系比较好的管理层一成员C就跑来质问A,说A就因为这点事把B开除,一点都不是对待同志(进群即同志了属于是)的态度;然后B和C又在其他群里闹,污蔑A“独裁”,结果一个根本就不了解情况、甚至都不知道A是谁的聊天群成员跑来质问管理层要求解释为什么把B开除,似乎把人踢出群就一定是“专制的”。更绝的是,在之后不到两个月,B再一次申请进学社,群管理层的D直接把B放进来了,根本就没问过A;B回来之后受到了拿破仑重返巴黎般的欢迎,就显得A是个小丑,因为B自始至终没给A道过歉(道歉也没用),B在被踢出群后曾和A大闹了一场什么换了好几个号对A轮番攻击,以D为代表的其他群管理层仅仅是听了B自我评价了一句“我已经成长了”代替A原谅了B,至于B到底有没有解决自己的问题、甚至有没有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严重的心理性格问题在不到两个月内自愈可以说是医学奇迹),D等人根本就没在乎过,因为他们没有A负的责任大,如果B在学社后面再搞出什么幺蛾子,他们是不会管的,到时候还得是A来擦屁股,好人都叫他们当了,想必他们“原谅”B时还想着自己就像圣母玛利亚一样浑身着金光吧。</p>
+<h3 id="革命与结构">革命与结构</h3>
-<p>然后那个聊天群里不了解情况就跑来质问的人实际上是更高一级的那种自我感动式的圣母,他们的逻辑链条就像小白兔一样单纯:啊踢人出群是不好的、伤人的,所以不该踢人出群;这意思大概就是杀人是不好的所以作恶多端的反动派不该枪毙。这种人除了逻辑问题,更是自信地连具体情况都不了解就跑来撒播圣母心了,毛说“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如果没有调查,就停掉他的发言权,这野蛮吗?一点也不。所以对于此人,最好的方法就是让他别发言,自己陶醉在自己的小世界里就好。</p>
+<p>复杂系统的整体行为和属性取决于个体交互的机制。在这个意义上,人类交互有可能产生在行为者交流层面上的反馈循环,能够催生系统性的根本转变。这意味着全球性的极端变化是可能的。革命正是转变交互机制导致的根本性的涌现性质的转变。</p>
-<p>当A表达抗议时,D反而跑去劝说A,说什么要“团结批评团结”,不管A和B有什么个人矛盾,好歹都是同志(进群即同志了属于是),希望A能不计前嫌和B继续共事之类。当A表现出对B的抗拒,B就会开始装可怜激发圣母X们的内疚感,然后又变成了对A的愤怒(好一招借刀杀人!),D等人就又会跑来找A说这说那,还给A扣帽子说“你就是太敏感啦”,是,是,您又不是被迁怒的对象,您也不是主要负责人,您当然不会敏感。D似乎忘了一件事情:A才是受害者。A是被迁怒的对象,A是被攻击污蔑的人,A是工作受到阻碍和刁难的人,而B正是那个迁怒、污蔑、刁难他的人。但在D看来,B是多么的可怜,他这么可怜怎么会做错事呢,即便是做错了,看在他这么可怜的份上就原谅他吧;而A呢,这个可恶的A,态度是那么的强硬,肯定是他伤害了B,害得B这么可怜,至于A被伤害,B这么可怜弱小的人怎么会去伤害别人呢?即便是伤害了也是无意的嘛,A这么强硬的一个人怎么会被这点小事伤害到呢?而且B都说了自己已经成长了,A还揪着不放,也太小心眼了嘛,我要是A我早就原谅B了呢。</p>
+<p>复杂系统告诉我们没有唯一正确的社会交互模型。假设我们能详细掌握交互模式,并且假定它是不变的(原子级的行动者之间的社会交互不变),而且这个世界严格意义上服从决定论,我们也得不到一个能预测结果的社会理论。可以用来宣称不可避免的「历史的进程」的实证主义或自然主义的方法是不存在的。它在计算上和方法论上都是不靠谱的。</p>
-<p>圣母X们看似跟观世音菩萨一样心怀慈悲兼济天下,但实际上他们内心充满了傲慢与偏见。这些人就像是瑞典环保少女一样,要求全世界都不用化石燃料,然而根本不关心,如果那些非洲国家的人民也想过上瑞典人一样的好日子呢?至于非洲穷,反正和我环保少女没关系,非洲再穷也穷不到我头上,那是非洲政府该管的事,我只要cosplay圣母自己爽就行了。他们有一套象牙塔上的价值观,他们似乎没有能力认识到这个世界的客观条件是多样的。他们不仅像圣母一样“博爱”,而且还傲慢的认为自己和圣母一样全知全能。在他们眼里,表面上的情况不符合自己的价值判断,他们就要大肆批评一番。他们的逻辑链是这样的:非洲是不是在大量使用化石能源?是;化石能源是不是不环保?是;用化石能源是不是在破坏环境?是;破坏环境是不是错的?是;所以,非洲用化石能源是错的,是要被谴责的。什么?你说非洲是因为穷,用不起可再生能源?对不起那和我没关系,我是全知全能的圣母,我看不到那一层,所以那一层就不存在。</p>
+<p>那么,在运用于人类社会与革命性变化的思考方面,复杂系统理论能够告诉我们什么呢?我们从自然科学中经验研究的领域以及历史信息中知道,根本性的范式变化实际上是很自然的,即便它们几乎无法预测。社会秩序的革命在历史上一再发生。</p>
-<p>圣母X们十分傲慢地默认自己一定是最善良、最正确的,他们把偏见扔到了自认为的“坏人”身上。D这种圣母X居然还替别人原谅人,来“慷他人之慨”,可谓是业务层面极广。这种人就是郭德纲说的:“远离不明白任何情况就劝你大度的人,因为雷劈他的时候会连累到你。”对于这种圣人,只需要对他说一句敲里吗,等他愤怒了之后再说请你大度。</p>
+<p>在真正全新的社会秩序的出现中,有几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就那些创生性的产生这些变化的事件而言,它们通过旧秩序日益混乱或衰败的过程发生。这通常包括向旧体制中注入巨量的能量。当这些能量事件消散时,新的秩序便逐渐强化。</p>
-<p>而且他们之所以是圣母X而不是真圣母,是因为他们往往在到处撒播自己爱心的时候,把自己造成的后果甩给别人承担。刚才已经提到,D邀请B回来荣登宝座,是因为如果B再弄出什么问题,D是不承担这个责任的,责任还是要A来担,出了什么事还是A给他们擦屁股,D不用付出什么后果还能免费当好人,何乐而不为呢。瑞典环保少女也一样,环保的好话她说了,至于环保的代价,反正是发展中国家的人民承担。</p>
+<p>对称性破坏(symmetry-breaking)是一个常见的系统性行为,它在范式变化的语境下尤为有趣。当一个系统因为一个微小的局部偏离而走向了两个可能中较低的那一个时,对称性破坏便发生了。对于外部观察者来说,集合行为的选择可能显得很任意。事实上,它源于系统行为中的微小内部波动。</p>
-<p>圣母X们不仅会伤害到受他们偏见的人,在共产主义革命事业中,这种人会对革命队伍造成极大的害处。</p>
+<p>无治共产主义,在复杂系统的语境下,是一个对涌现行为以及个体行为的描述。它要求整体性上的共产主义,社群之间的互助,以及依照面对的问题的规模采取合作的、集体的决策及解决措施。同时,它要求直至个体水平的层级和强制权力的消灭。在复杂系统的框架中,无治共产主义实际上似乎有很好的生存机会。它将无层级的网络模型作为人类组织的出发点。这意味着在理论上,它具有呈现复杂涌现行为的能力。</p>
-<p>博古在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一度要自杀,很可怜吧?但是也没见同志们让博古继续回到领导位置、继续执行他的路线;但是圣母X们不一样,他们会为了“安慰”那些人,甚至不惜坚持那些人的错误路线:“你看看他多可怜啊,还是让他回到原来的领导位置上安慰安慰他吧?”他们秉持着自己内心的道德与慈悲,拯救了博古的好心情,虽然不过会牺牲了上千红军战士和革命前途。</p>
+<p>此外,革命组织的作用可以被视为保持革命的自由意志主义的关键。在革命的情况中,微小波动可以产生不合比例的巨大影响。新社会的核心将存在于那些有着适合于运动的组织的倾向当中。因此,至关重要的是,组织倾向必须要有结构上的完整性,以及对于交互动因的可复制的知识,后者对于将广泛的运动成型为自由共产主义是不可少的。</p>
-<p>幸运的是,现实中的布尔什维克式组织里一般不会出现圣母X一类人。首先,这些政党是由马克思主义思想武装起来的,里面的领导层是真的认真学习、研究过马克思主义的,这与左圈的情况不同,左圈大部分都是自封的“马克思主义者”。所以,党内虽然有分歧,但是大家有类似相近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以及统一的共同目标,不像是左圈内小资产阶级五花八门的奇葩价值观,以及还有很大一部分人来左圈是为了弥补他们在现实中缺失的价值的,他们是来当教皇的,而不是来干事的。</p>
+<p>在战术层面上,用复杂系统思维进行分析解答很多问题,但也留下很多问题。从这个角度看,许多涌现行为事先没有办法计算,只能用经验研究或者是更弱的找历史类比的方法决定。我们仍然面对着困难的问题。我们必须找到其战术最利于阶级斗争升级的解决方案。此外,我们必须找到最利于拓展、复制的内部结构,以便它们在革命时刻中出现的高度敏感期的实施。</p>
-<p>其次,这些政党是现实中的组织,它们从诞生开始就要经历各种各样的考验,而且都是那种生死考验。而敌人则不会因为你可怜就可怜你,也不会因为看见圣母X们品德如此“高尚”就敬畏他们而不砸他们铁拳。而圣母X们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而造成的路线问题、组织问题,则会给革命造成极大的损失,圣母X和含着他们乳头的巨婴们也会因为这样的错误和损失被排挤出去。但在左圈中,我在《建群即建党》一章分析了左圈的那些学社是无法脱离网络的虚拟性的,所以也没有这样那样的现实困难来考验组织,而且因为左群成本过低,即便是圣母X和巨婴们造成了什么损失,也可以忽略不计,也就显得他们没什么大错了。</p>
+<p><img src="https://i.imgur.com/KeQdWj6.png" alt="image03" /></p> Gavin Mendel-Gleeson 将人类社会作为复杂系统进行分析,能为我们提供对于历史进程以及资本主义的强项与弱点的新的见解。 动物之间的互助 1890-09-30T10:56:15+06:55 1890-09-30T10:56:15+06:55 https://agorahub.github.io/pen0/heros/PeterKropotkin-a1_r-mutual-aid-among-animals <p><code class="highlighter-rouge">生存竞争 互助 自然法则和逐步进化的主要因素 无脊椎动物 蚂蚁和蜜蜂 鸟类 猎食和捕鱼的结合 合群性 小鸟之间的互相保护 鹤和鹦鹉</code></p>
-<p>最重要的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内有一个原则,那就是要批评和自我批评,即面对、接受自己被(不管是自己还是别人)指出的错误,这就意味着巨婴们是无处藏身的。即便是像博古,他在给苏区造成了重大损失后,也会认识到这是自己的错误,至于具体是什么样的错误那是另一回事;但左圈巨婴们是不一样的,即便是他们造成的损失摆在他们脸上,他们也不会承认这是自己的问题,所以他们就会哭闹、装可怜,此时就会有一群冒着金光的圣母X们跑上来把他们抱在怀里哄。但是已经造成的损失谁来承担呢?已经形成的错误怎么去纠正、谁负责去纠正呢?圣母X们从来不会去想这个问题。</p>
+<!--more-->
+<p>生存竞争这个概念是由达尔文和华莱士作为进化的一个要素介绍到科学中来的,它使我们可以把范围极其广泛的现象包括在一个单独的概念里,这个概念很快就成为我们在哲学、生物学和社会学方面的思考的真实基础。大量的各种各样的事实:生物的机能和构造的适应它们的环境,生理和构造的进化,智力发达甚至精神发展本身,我们以前常常用许多不同理由来解释的,都由达尔文归纳在一个总的概念里。我们把它们理解为连续的努力——对不利环境的一种斗争——以求个体、种族、物种和社会的这样一种发展,那就是务期达到生命的最大程度的充实、丰富多彩和热烈。也许在开始的时候达尔文本人并未充分意识到这个因素的普遍性,因为他最初只是借它来解释一系列有关起初种的个体变异的累积的事实。但是,他预见到他介绍到科学中来的这个词,如果只按它的狭义——各个个体之间完全为争取生活资料而进行的竞争——来使用,就会失去它的哲学的和原有的真实意义。所以,他在他那部不朽的著作一开头就坚持主张“这个词当作广义的和比喻的意义来用的,其意义包含着这一生物对另一生物的依存关系,而且,更重要的,也包含着个体生命的保持,以及它们能否成功地遗留后代”。</p>
-<p>在现实中,大浪淘沙的革命必然第一个把圣母X们淘走。就像果酱抹在面包上是美食,抹在衣服上是污渍,圣母X们泛滥的同情心在平常生活中用在流浪猫身上是善良,要是用来指挥革命,那就是罪大恶极了。</p>
+<p>他本人虽然为了特殊目的而主要按照狭义来使用这个词,但他却提醒他的信徒不要犯(他本人好像曾经犯过一次)高估它的狭义的错误。在《人类的起源》这本书中,他用了几页篇幅有力地举出了这个词应有的广义的例证。他指出,在无数的动物社会中,各个个体之间争取生活资料的竞争是怎样消失的,竞争是怎样由合作来代替的,并且指出这种代替的结果怎样发展了保证物种获得最好的生存条件的智力和良知。他暗示在这些事例中,最适于生存的不是那些在体力上最强的,也不是那些最狡猾的,而是那些学会为了群体的福利无论强者或弱者都联合起来互相援助的动物。他写道:“拥有数量最多的最富有同情心的成员的社会,将最为昌盛,并且繁育最多的子孙”(第二版第163页)。从个体和整体之间的竞争这个狭隘的马尔萨斯观点中产生出来的词,在一个了解大自然的头脑中便这样地失去了它的狭窄的意义。</p>
-<p>当然了,能把圣母X推上领导位置的组织估计也早就从内部烂掉了。</p>
+<p>不幸,这些本可成为最有成效的研究的基础的论点,却被为了说明真实的生存竞争的后果而收集的大量事例所遮掩了。此外,达尔文从未试图更仔细地研究一下动物世界中的生存竞争所表现的这两方面的相对重要性,也从未写出他原拟写作的论述过分繁殖的自然遏制的书,虽然这本书本来可以作为估计个体竞争的真实意义的严格标准。不仅这样,就在刚才所说的那些篇幅里,在反驳狭隘的马尔萨斯的竞争观念的材料中,也再次出现了旧的马尔萨斯的色彩,那就是,达尔文所说的在我们的文明社会中保存“智力和体力方面的弱者”的所谓不便(第5章)。似乎千千万万的体弱多病的诗人、科学家、发明家和改革家,以及千千万万的所谓“愚人”和“迟钝的热心家”,不是达尔文本人在《人类的起源》那几章中所强调的人类在生存竞争中当作知音和精神武器使用的最宝贵武器。</p>
-<h4 id="左圈和事佬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左圈和事佬:多一事不如少一事</h4>
+<p>达尔文的学说的遭遇,和其他一切多少涉及人类关系的学说的遭遇相同。他的信徒本仅没有按照他的暗示把这一学说加以发展,反而使它更加狭隘了。当赫伯特·斯宾塞试图从独立的、但又与之密切相关的论点出发,把探讨的范围(特别是在《伦理学材料》第三版的附录中)扩大到“谁是最适者?”这个重大问题时,达尔文的无数信徒已经把生存竞争的概念缩小到最狭隘的范围了。他们甚至变得把动物世界看成是在半饥饿的个体间进行着永久的斗争,并彼此想喝取对方血液的世界。他们使现代著作中充满了“战败者遭殃”的呐喊,好像它是现代生物学的最终结论似的。他们把争夺个体利益的“无情”斗争提高为人类也必须服从的一项生物学原则,认为在以互相歼灭为基础的世界中,不这样作便有复灭的危险。除了仅仅从庸俗的学者那里学到一点自然科学词句的经济学家以外,我们必须承认,即使达尔文观点的最有权威的解释者,也在竭力保持这些谬误的见解。赫胥黎无疑是公认的最有资格的进化论的解释者,事实上如果我们以他为例,我们岂不是听见他在《生存竞争和它对人类的意义》这篇文章中教导我们说:</p>
<blockquote>
- <p>大过节的、多大点事、都是亲戚、别太计较、还是孩子、那么努力、看我面子、都不容易、朋友一场、算了算了、换位思考、为了你好、人都死了、吃亏是福、将心比心、没有恶意、开玩笑的、才刚毕业、怀都怀了、习惯就好、他喝多了、毕竟长辈、退一步讲、都在酒里、曾经爱过、互相理解、婚都结了、还能咋地、他说话直、都打工的、想开一点、都能过去、维护团结、都是同志——中国社交常用语录</p>
+ <p>“从伦理学家的观点来看,动物世界大概是和格斗士的表演一样。每个生物都受到相当好的对待,被安排去战斗,于是最强的、最敏捷的和最狡猾的便能活下去再战斗一天。观众用不着因为角斗场上没有饶它们的命而表示不满。”</p>
</blockquote>
-<p>1929年的2月10号,让红军历史上最接近灭亡的大柏地之战开始,但是就在大柏地之战前三天的2月7号,上海中央写了一封信,信中的内容十分悲观,大意是要求红四军全部散入农村中去,不要集中在一起,而毛泽东和朱德也应就此分开,隐匿目标,以减少敌人的关注。</p>
-
-<p>本来不是什么大事,但是带信来的刘安恭却是个走王明路线的人,而且背景甚硬,苏区决定给刘安恭安排个军委的职务,这下可不得了,包括朱德在内的大多数支持了刘安恭的军事路线,毛的前委反而被架空了。即便后来没设立军委,毛也很失落,他决定辞去前委书记的职务。会议重新选举了前委书记,决定由陈毅暂时作为代理书记管理红四军。</p>
-
-<p>但是毛泽东并不想离开红四军,于是会议之后,他又私下里找到陈毅,希望陈毅在下一次会议上,多肯定一下他的意见,支持一下他的看法。但是下一次会议上,出乎毛泽东的意料,陈毅来了个调和主义。把刘安恭、朱德、毛泽东各自表扬一番,又把他们各自打了五十大板,批评一番。这一来,把所有人都给整懵了,毛泽东更是气不打一处来。毛泽东本来就很讨厌这种调和主义、和稀泥的态度,只想求得党内的一片祥和安好,却不作原则上的定性。于是毛泽东一拍桌子,实名反对所有人的意见。最后,在选举前委书记时,毛泽东便没有再当选,而是陈毅当选了前委书记。这次会议就是红四军的“七大”。</p>
-
-<p>但很快,刘安恭在冒进进攻大城市的途中牺牲了。中央也认识到毛路线的正确性,并写了“九月来信”托陈毅给毛带去,但是毛泽东此时还有点赌气,写了一封回信,表达了他对陈毅的不满:“我平生紧密考察事情,严正督促工作,这是‘陈毅主义’的眼中钉,陈毅要我做八面美人、四方讨好,我办不到,我不能够随便回去,这个路线问题不解决,我就不能回去。”</p>
-
-<p>陈毅主义本是一个毛用来调侃陈毅发明的词,实际上并没有该种主义。“陈毅主义”实际上指的就是在团体中,出现路线矛盾时,不去分析、解决矛盾,探索正确的路线,反而为了一个表面上的团结,把出现矛盾的两派“各自表扬一番,在各打五十大板”,和一手稀泥,实际上没有任何益处。</p>
-
-<p>在左圈中,这样的人还真不少。左圈中有人总喜欢打着团结的旗号行和事佬之事。</p>
-
-<p>这些和事佬们总是喜欢把毛主席在1942年提出的整风原则“团结-批评-团结”奉为圭臬,甚至都用成了到处批判别人的教条大棒,只要他们看不顺眼的就按一个“破坏团结”的帽子。关于延安整风和“团结-批评-团结”的来源和应用,我在《进群即同志-当“团结-批评-团结”成为教条》一篇已经详细介绍过,此篇不再赘述。这里我们主要分析左圈和事佬们的行为动机和其造成的后果。</p>
-
-<p>和事佬们不了解的是,“团结-批评-团结”中的第一个团结和第二个团结是不一样的,第一个团结指的是(在延安整风中)不整人只整主义,要保证党不会分裂;第二个团结则指的是(在延安整风后)全党对路线形成统一的、正确的认识,达到更高的团结。而没有第二步的批评,就没法达到第二个更高的团结,因为没有正确的批评,组织就无法对路线和过去的错误形成统一、正确的认识,最终只能止步于第一个团结——那种靠“八面美人、四方讨好”维持的表面上的团结。</p>
-
-<p>因此,和事佬们只“团结”不批评,或者批评不到位,那都是假团结,是破坏团结。出现路线分歧是很正常的事,在网络左群中,因为没有实践活动来对理论进行检验,路线分歧则更为常见了。这时候,如果一味地维护表面上的团结,事实上只会助长这种分裂。因为分歧往往意味着问题的出现,就好像是墙上有了裂缝,如果不去找到裂缝的原因、把裂缝补上,再加固墙体,而只是简单地在面上抹一层墙灰把裂缝盖住,那么这条裂缝早晚会撕开整个墙体。这事实上也是许多网络左群“短寿”的主要原因之一。</p>
-
-<p>和“陈毅主义”不一样的是,陈毅是详细了解红军中两派的争执的,而左圈中许多和事佬是根本不了解实际情况就跑来和稀泥来了。因为很多情况下,争执双方的实际情况只有争执双方完全承担、完全清楚。和事佬这种人根本上就是否定实事求是的存在。这些和事佬可以说是100%都是在臆想事件经过,然后得出唯心结论,然后找容易说话的一方去“劝说”的。也就是说:往往是要求损失方去学会容忍。和事佬看似高情商,但他们不知道很多矛盾是必须用冲突来解决的,他看不到矛盾不处理继续下去的后果。</p>
-
-<p>网络局限性是和事佬心态生存的基础。我在《建群及建党》一章已经分析了网络的虚拟性和网群成员的现实性之间的冲突,这让网群成员和网群本身的联系下降到几乎没有,也就意味着,不管网群接下来发展如何、出现什么问题,实际上和这些和事佬没有任何的关系,也对他们的现实生活产生不了任何影响。和事佬们的思路其实很简单,既然网群中产生冲突的双方不管哪一方最终胜利,他们都不会受到影响,那为什么不去当个“老好人”呢?</p>
-
-<p>和事佬的心态,某种程度上也有着一种傲慢。因为这个世界上,大多数人对自己的认识,对客观世界的认识,都是很浅薄的。大部分和事佬看不到矛盾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就像当时的陈毅,没有看到毛和刘安恭冲突的背后是“农村群众路线”和“王明路线”的冲突,我甚至有理由怀疑陈毅当时以为这只是两个人带兵方式的不同;所以他在没有搞清客观情况的前提下,就凭自己的主观思想做出了判断,他没有看到刘安恭路线对红军将要造成的毁灭性后果,所以才有了会议上“各打五十大板”的荒唐一幕。</p>
-
-<p>但好的是,“陈毅主义”在红军历史上是极少见的,这是因为红军自诞生之初就不断地面临敌人的考验,这就像在钢丝上走路,一点错误都是要付出惨重的代价的,而这代价就是红军战士和根据地百姓的生命,这未免过于昂贵了。所以大家在经历过几次斗争就能认识到和事佬行为是要不得的,有矛盾就必须要解决,哪怕是以严重冲突的方式。战乱年代,任何政策和路线的好坏,对错,都能在很快的时间内得到验证。大家虽然不能从理论上理解,但是却能从现实中觉醒。</p>
-
-<p>而网络不具备这样的条件,网络左群出现路线错误,最严重的代价不过是学社解散,这个代价简直微乎其微,我再拉两个人建个群就可以弄起来一个新的学社。所以,网群中的矛盾解决的成本事实上要比不解决的代价还要大,正是这点,才给了和事佬们表演的舞台。</p>
-
-<h3 id="浅论网左的统一战线">浅论网左的统一战线</h3>
-
-<p>统一战线无非就是“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团结一切可团结的力量。这是一种自古就有的战略战术,春秋战国时期的合纵连横就是统一战线的一种绝妙运用。但统一战线不是教条,这是一个很空泛的词语,在不同的情况下,团结谁、打击谁应当视情况而作出相应的变化,否则就会犯左倾或右倾错误。在今天的左圈中,网左们也同样面对着这样的问题,我在此章中对我观察到的其中两个现象进行批判和思考,并没有对网左的统一战线作全面的分析,所以是“浅论”。</p>
-
-<h4 id="论中间派">论中间派</h4>
+<p>其次,在这篇文章的较后部分,他岂不是告诉我们说,在原始人中间也如同动物之间的情况一样:</p>
<blockquote>
- <p>中产阶级主要是指民族资产阶级,他们对于中国革命具有矛盾的态度:他们在受外资打击、军阀压迫感觉痛苦时,需要革命,赞成反帝国主义反军阀的革命运动;但是当着革命在国内有本国无产阶级的勇猛参加,在国外有国际无产阶级的积极援助,对于其欲达到大资产阶级地位的阶级的发展感觉到威胁时,他们又怀疑革命。——《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毛泽东</p>
+ <p>“最弱的和最愚钝的要失败,而那些最顽强和最狡猾的,在其他方面并不是最好、只是最能适应他们的环境的便生存下去。人生是一场连续不断的自由混战,除了有限的和暂时的家庭关系以外,霍布斯所说的个体与整体的斗争是生存的正常状态。”</p>
</blockquote>
-<p>上面这段论述虽然描述的是民国的民族资产阶级,但是对中间派的特点的描述在今天依然值得借鉴。我认为其实“中间派”是一个很不准确的词,应该叫做“摇摆派”,因为“中间派”从来没有保持过真正的中立,他们时而偏向一边,时而偏向另一边,从没保持在正中间过。</p>
-
-<p>所以说其实没有真正的中间派。当你邀请那些“中间派”们参与革命运动(即便是在网络上),他们便想:“晶哥那么厉害,网左组织得这么烂,必定是办不起来的。”总是说:“等等再看看!”,但是他们因为自身也受着体制的压迫,并不总是和特色站在一边,所以他们看网左骂特色骂得凶狠的时候,或者看特色又变得更烂了的新闻的时候,也要附和着骂上两句。</p>
+<p>对自然界的这种看法究竟能够得到事实的几分支持,从这里提供读者的关于动物世界和原始人的论证中便可以看到。但我们不妨立刻指出:赫胥黎对自然的观点,作为科学的推论来说,也和相反的卢梭的观点一样,是很难成立的,卢梭在自然中只看到被人类的出现所摧毁的爱、和平与和谐。事实上,只要一走进森林,对任何动物社会观察一下,甚至对任何一本论述动物生活的严肃著作(多尔比尼的、奥社邦的或勒瓦兰的,不拘哪一个的著作都行)细读一下,便不能不使博物学家思考到合群生活在动物生活中所起的作用,使他们不至于把大自然只看作是一个屠杀之场,同样,他们也可以免于在大自然中只看到和谐与和平。卢梭所犯的错误是他完全不想到嘴和爪的恶斗,而赫胥黎则犯了相反的错误,但不论是卢梭的乐观论还是赫胥黎的悲观论,都不能看作是对自然界的公正无偏的解释。</p>
-<p>对于中间派,有的可以团结,有的不行,有的在特定情况下才能团结,不可一概而论。这是因为不管中间派怎么摇摆,他们总归是要更多地往特定的一方摇的。比如一些高级写字楼公司的白领,他们虽然有时受了上司的气,也在办公室外骂两句,但是他们的待遇高、工作稳定,不用吃了这顿愁下顿,也不必顶着烈日干重活还担心工资拖欠,所以叫他们去造老板的反的时候,他们就要想想这个月工资还没拿到手,说:“你们先去,我等等就来!”,他们是中产阶层的右翼。再比如内卷大省的学生,他们虽然不用担心衣食,并且很多都想通过高考当人上人,但每日非人般的虐待榨干了他们的精气神,还要饱受来自学校和家长的批斗,长期睡不好、吃不好,人人心里都憋着火气,全凭“好大学就是好人生”这根胡萝卜吊在前面往前走,若是在他们面前戳破了高考神话、叫他们造学校的反,他们便会成为最激进的分子,他们是小知识分子中的左翼。</p>
+<p>只要我们对动物观察一下——不光是在实验室和博物馆中,而且在森林和草地,在草原和群山中——我们立刻就会发现,虽然在各种动物(特别是在各纲动物)之间进行着极多的斗争和残杀,但在同种的,或至少是在同一个群的动物之间,也同时存在着同样多的(甚至还要更多)的互相维护、互相帮助和互相防御。合群如同互争一样,也是一项自然法则。当然,要从数字上估计所有这两类事实的相对重要性,那怕是很粗略地估计,也是难事。但是,如果我们用一个间接的试探,问一问大自然:“谁是最适者:是那些彼此不断斗争的呢,还是那些互相帮助的?”那么我们立刻就会发现,那些获得互助习惯的动物无疑是最适者。它们有更多的生存机会,在它们各自所属的纲中,它们的智力和体力达到最高的发展水平。如果把这些可以用来支持这一观点的无数事实考虑在内,我们就可以十分有把握地说,互助也和互争一样,是一项动物生活的法则,但是,作为进化的一个因素来说,它也许更加重要得多,因为它促进了这些保证了种的维持和进一步发达以及用最少的精力来保证个体的生活的最大幸福和享受的习惯和特性的发展。</p>
-<p>左圈中有些人喜欢把具有非马列毛的左派立场的中间派统称为“安托西修”,并把他们看作是马列毛主义的对立面。事实上,这四者情况各不相同,把这四者统一“打倒”或怎么处理是犯了主观主义错误。</p>
+<p>就我所知,在达尔文学说的科学界信徒当中,第一个把互助充分理解为一条自然法则和进化的主要因素的,是著名的俄国动物学家,圣彼得堡大学故院长凯士勒教授。他在逝世前几个月,即1880年1月,在俄国博物学家会议上发表的一篇演说中阐明了他的思想;但是,像许多只用俄文出版的著作一样,这篇出色的演说几乎完全不为世人所知道。</p>
-<p>安那其主义者,又称无政府主义者,它在当代中国的主要信奉者还是以小知识分子为主。他们痛恨被别人管着,要求绝对的自由。他们中的许多人还十分羡慕他们所认为的“古时候”那种田园牧歌、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模式。他们不喜欢布尔什维克式的政党组织在他们头上“发号施令”,但是他们更不喜欢资产阶级老爷们把他们当奴才使唤,所以在革命低潮、反动力量十分强大时,我们应当团结他们,与他们搞内斗、整天互骂是不可取的、浪费时间的。</p>
-
-<p>托洛茨基主义者,或者叫托派,据我目前了解托派并没有什么中心思想,他们可能就是“托洛茨基的支持者”,大部分时候是以“斯派”、“毛派”的反对者的面目出现的。据我个人了解,他们主要是对斯大林式的集权体制极为厌恶,并且对托洛茨基的“世界革命”有种切格瓦拉式的浪漫憧憬。在中国,托派也主要以小知识分子为主,他们几乎反对关于斯和毛的一切,但也同样对特色的统治有极大的厌恶,我们应该团结他们,在夺取政权前我们与他们几乎没什么矛盾,“斯派”们不要整天浪费时间和他们在网上斗嘴。</p>
-
-<p>西方马克思主义者。事实上在中国几乎没有真正的西马。因为中国政府对学术界的高度渗透和监控,中国大学里的西马学者至于有多少是真马、有多少是“指鹿为马”,这个大家基本上都有自己的判断。对于那些“西鹿”当然是要警惕,事实上可以把他们理解为“修”。在左圈中的西马大部分都是自封的,并且常常和自封的“苏马”(事实上我至今不知道苏马是什么)们见面就掐。左圈中的西马和那些欧洲的大学教授不一样,“西马”对于他们来说更多地像是一种身份认同,而不是学术研究方向。他们中的大部分人都有一个特点,那就是特别爱用哲学术语,不管他们本人是否理解这些术语,这事实上是一种很幼稚的行为,我在《进群即同志-天山上下来的王明》一篇中就批判过这种行为。除了这个特点外,据我个人观察,剩下的左圈西马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根本不懂、也没怎么学习过、学习过也不怎么理解的“装逼西马”,据我个人观察,这类人主要以初高中生为主,他们是“喜马拉雅山上下来的王明”,你一见他们便能立刻察觉一种高高在上的气息扑面而来。他们是拿哲学术语当成了一种装逼的工具,这种人不用多理会,事实上他们还处在一种过家家的幼稚阶段,思想还没成型,是否要团结他们还很难下定论,即便是团结了也不一定会起正面效果,只要保证不把他们推到敌人那边去就行,也可以试着引导他们一些。另一种则是自己学习过、能理解部分的“辩经西马”,这种人以大学生为主,而且不少人的家庭都是中产往上,甚至有资本家家庭的。听名字就知道,他们的特点就是喜欢在网络上辩经,这几乎是他们在网上唯一的活动。据我个人观察,他们中的很大一部分对谈论政治经济学和社会学有种偏执的排斥,似乎哲学和政治经济学/社会学是水火不容的,我见过最激进的一个还喊出过“只要你了解了德国哲学史,你就是马克思主义者了”这种口号。这一类人对自己的学术派别也有种偏执,且不说他们和所谓的“苏马”打得你死我活,他们中的很大一部分在和别人辩经时,别人的观点和他们从自己支持的那一派的书本上学到的经文有一点偏差,他们就会感到“被冒犯”,于是辩经就无穷无尽了。对于这一类人,我在《建群即建党-网络左群最好的归宿》一篇中引用过这么一段话:</p>
+<p>“作为一个多年的动物学家”,他认为他有责任反对滥用这个取自动物学的词——生存竞争,或者,至少应该反对高估它的重要性。他说,动物学和那些研究人类的科学不断地坚持它们所谓的生存竞争的无情法则。但是它们忽略了还存在有另外一条可以叫做互助的法则,这个法则,至少对动物说来,是远比前一个法则更重要得多。他指出,遗传后代的需要必然会使动物集聚在一块儿,并且,“个体愈是集聚,它们彼此之间就愈加互相支援,物种就有更大的生存机会,并且更加促进它们智力的发达”。“每一个纲的动物,”他继续说道,“特别是较高级的动物,都实行互助。”他从埋尸虫的生活以及鸟类和一些哺乳动物的合群生活中举出一些例子来说明他的见解。在一篇简短的开幕词中所举的例子当然是有限的,但主要之点都已说得很清楚;在谈完互助在人类进化中所起的更为突出的作用以后,凯士勒教授作了如下的结论:</p>
<blockquote>
- <p>一些读过几本经典著作的网络上的马列毛主义学者类的知识分子,他们并不愿意投入到工人运动中去,并不愿意和工人阶级融为一体,整天泡在网上,忙碌于网络上看谁辩得过谁,而不看这些争辩是否有助于提高人民群众的革命性,因而他们最多所能起到的作用就是工人运动催化剂的作用,这些人是无产阶级的落后分子。</p>
+ <p>“很明显,我不是否认生存竞争,但是我认为动物世界的逐步发展,特别是人类的发展,受惠于互助之处远过于互争……一切生物都有两个基本需要:营养的需要和使物种繁殖的需要。前者使它们互相竞争和残杀,而保存物种的需要则使它们彼此接近,互相帮助。但是我倾向于认为在生物界的进化中——在生物的逐步后天变异中——个体之间的互助远比它们的互争所起的作用要大得多。”</p>
</blockquote>
-<p>这段话就很好地描述了“辩经西马”。他们在网络上每日与人辩经,倒也是促进了他们和别人理论水平和交流技巧的进步,但对于无产阶级运动整体而言基本上什么也没做,他们更像是沉迷于自己的小世界中,待在象牙塔上迟迟不肯下来,如果放到实践中很容易闹出纸上谈兵的囧事。我个人认为他们是中间派里偏右的。他们要团结吗?还是要的,但需要一定的技巧和原则,这一类人不应该进入最核心的领导层,他们可以参与理论工作,但不应该去指导实践。</p>
-
-<p>修正主义者,在欧美语境下也可以是社会民主主义(和其衍生的主义)者。但在中国,由于没有多党选举的制度,社会民主主义在中国几乎不(以社会实体)存在,而“修正主义”在中国的左圈语境下,更多指的是保皇派、改良派一类。这一类人以已经工作了的成年人和初高中及以下的学生为最多。对于成年人保皇派,基本上没有团结他们的必要,因为他们选择保皇那必然是有切身利益相关,也许他们就正在受体制的恩惠,只是有些许不满希望变得“更好”,我们可以在革命高潮时团结他们来“痛打落水狗”,但在革命低潮时团结他们的话,很难保证他们不会反过来捅你一刀,因为一般来讲,保皇派在皇帝被砍头前是不会放弃保他的,而且这种保皇派极有可能变质成右派,魏玛德国的艾伯特政府就是个例子。对于学生保皇派,除去个别特别固执的,他们大部分都是因为学校和社会的宣传对特色依然抱有幻想,以及对马克思主义和历史的不了解让他们没法去全面、客观地分析社会现状,事实上绝大多数的学生网左都是从保皇派过来的,我本人之前也当过一段时间保皇派。所以说,对于学生保皇派是一定要团结的,而且要对他们进行引导和教育,争取把他们从中间派拉到无产阶级革命派这边,把他们当敌人打击是绝对错误的。</p>
-
-<p>统一战线不是说你敞开胸怀让谁都进来,而是有原则和方法的。要明确的一点是,中间派决不可进入核心组织,这实际上是很多网络左群忽视的一点。中间派因为其立场和思维方式的问题,他们可以和我们团结在同一战线,但绝不可以参与到我方组织的内部建设中,更不能指挥我们的行动。你比如说,这个中间派有自己自成一体的哲学思路和立场,他可能就会在一些组织政策上按自己的理想形式来,而不是依据客观实际情况而定。如果把这些中间派对我们组织的参与度比作一个同心圆,我们的组织是最内一圈,那么往外挨着的一圈应该是学生保皇派,然后是安、托、西,然后最外面是修。</p>
-
-<p>统一战线的形式多种多样,具体是像第一次国共合作那样互相参与进对方组织、互相学习,还是像第二次国共合作那样各自独立互不统属,只是打击共同的敌人站在一起,这需要领导者视具体情况、作出最合适的判断。</p>
-
-<h4 id="论血统论">论“血统论”</h4>
-
-<p>1966年7月29日,北京航空学院附属中学出现一幅对联:“老子英雄儿好汉,老子反动儿混蛋”,横批是:“基本如此”,公开喊出了以血统划分好人坏人的口号。</p>
-
-<p>8月12日,已故前中国最高检察院副检察长谭政文的儿子,北京工业大学三系文革小组组长谭力夫和刘京联合写了一张题为《从对联谈起》的大字报,提出要把“老子英雄儿好汉,老子反动儿混蛋”作为党的阶级路线来实行。8月20日,谭力夫在一次辩论这副对联的大会上大肆鼓吹这种观点,使他在全国扬名。</p>
-
-<p>这副对联、谭力夫的讲话、以及他和刘京的大字报在中国掀起一股公开讲究家庭出身的风气。以高干子弟为首的学生红卫兵自称“红五类”,即来自革命干部、革命烈士、革命军人、工人和农民家庭。他们的对立面就是“黑五类”,即地主、富农、反革命分子、坏份子和右派分子及其子女。谭力夫又加上资本家和走资派,变成“黑七类”。当时,“黑五类”的子女被称为“狗崽子”,不准戴毛泽东的像章,不准唱毛泽东的语录歌,也不准参加红卫兵。</p>
-
-<p>不过指出这里荒唐的遇罗克却在那个年代付出了生命的代价。“文革”爆发后,遇罗克与几个同仁自办发行《中学文革报》,他在该报上连续发表了以《出身论》为代表的多篇争取自由和人权的檄文,并风靡海内外。</p>
-
-<p>《出身论》是遇罗克在文化大革命时期的一部作品。该书从唯物主义的角度批判了当时社会上广泛流传并造成严重不良影响的血统论。作者遇罗克在1966年发表文章反对姚文元批判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1970年3月5日,在北京工人体育场里,在排山倒海的“打倒”声中,27岁的遇罗克被宣判死刑,并立即执行。</p>
-
-<p>血统论是荒唐的这一点事实上非常正确,我们都知道思想和立场是没法靠基因遗传的。家长是资本家,孩子就一定也是资本家,这种思想实际上是唯心主义的,它没有坚实的唯物主义逻辑来支撑。事实上,血统论就是当权的老红卫兵(红五类子女)为了维护自己的特权地位而弄出来压迫当时已经是受压迫阶层的“黑五类”子女的。</p>
-
-<p>但是在今天的左圈出现的“反血统论”思潮的思路正确,但某种程度上形成了教条。当今社会的现实情况和文革时期不一样。许多人根本没搞懂血统论出现的机制和条件,凭自己臆想理解,搞出许多本本主义。</p>
-
-<p>遇罗克同志就说得很好:“它(对联)的错误在于:认为家庭影响超过了社会影响,看不到社会影响的决定性作用……实践恰好得出完全相反的结论:社会影响远远超过了家庭影响,家庭影响服从社会影响。”也就是说,在当时血统论不成立的最主要条件,就是当时的中国是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决定了其社会上的无产阶级的思想占社会主流,并无时无刻地影响社会上的每一个公民。</p>
+<p>上述观点的正确性,最最感动了大多数出席会议的俄国动物学家;希斐尔卓失——他的著作在鸟类学家和地理学家当中是很有名的——支持这些观点,并且还另举了一些例子来阐发这些观点。他说,有几种隼具有“一种适宜于抢掠的几乎理想的构造”,然而它们在退化,可是其他几种实行互助的隼却很昌盛。“另一方面,以一种合群的禽类鸭子为例吧,”他说,“一般说来,鸭子的机体不发达,但它们实行互助,从它们不计其数的变种和种类来看,可以说它们差不多是遍布于全世界。”</p>
-<p>但是在今天的中国,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早已被摧毁,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已经占主流了。在中国这样的一个官僚资本主义国家,其社会上的主流思想一定是资产阶级的思想,并从出生开始就无时无刻地影响社会上的每一个公民。现在私有制早已卷土重来,“子承父业”的社会基础是有的,这与当年公有制经济占绝对主导的社会不同。</p>
+<p>俄国动物学家的立即接受了凯士勒的观点,好像是很自然的,因为他们几乎每一个人都曾经有机会在亚洲北部和俄国东部无人居住的广大地区研究过动物界;凡是研究过类似的地区的人,是不可能不得出相同的结论的。我想起自己在和我的朋友,那多才的动物学家波利亚可夫一起在维蒂蒙地区考察时,西伯利亚的动物界所给我的印象。当时我们两个人对《物种起源》的印象还很新,可是我们要寻找同种动物之间的激烈竞争却一无所获。这种竞争在我们阅读达尔文的著作时,即使想到了第3章(第71页)的论点,也是我们预期会看到的。我们看见很多动物常常是联合起来,以适应不利的气候环境或对各种敌人进行斗争。波利亚可夫写了许多出色的文章论述各处的食肉动物、反刍动物和啮齿动物的互相依赖;我们亲眼看到许多互相帮助的事实,特别是鸟类和反刍动物在移居途中的互相帮助;甚至在有大量动物聚居的黑龙江和乌苏里江地区,尽管我竭力寻求,但也根少发现在较高级的同种动物之间存在着实际的竞争和斗争。在大多数俄国动物学家的著作中,也都提到过这种印象,这大概可以说明为什么俄国的进化论者那样拥护凯士勒的观点,而同样的观点在西欧的达尔文信徒当中却并不流行。</p>
-<p>但是在左圈不知从何时起,形成了一种风气,那就是当一个人说这个人是资本家的孩子,不能把他完全当同志看待,就要给这个人扣上“血统论”的帽子。这实际上和文革老红卫兵大扣帽子的行为没啥区别。在这种风气下,甚至形成了一种政治正确,把左圈里的资产阶级子女当成弱势少数群体一般保护起来,要是你通过攻击他们的出身来质疑他们的思想,你就要被打成“血统论”。</p>
+<p>当我们一开始研究生存竞争的两个方面——直接的和比喻的——的时候,给我们印象根深的头一件事就是互助的事例非常丰富,这不仅是如大多数进化论者所承认的为了繁育后代,而且还为了个体的安全和为了得到必需的食物。对动物界的许多大类来说,互助是通例。甚至在最低级的动物之间也可发现互助的事实,我们必须预期有一天会从研究微小的池塘动物的学者那里得知即使在用显微镜才能看见的生物当中,也存在着不自觉的互助。当然,除了白蚁、蚂蚁和蜜蜂以外,我们对于无脊椎动物的生活的知识还是极其有限的;但是,就从比较低级的动物来说,我们也可以搜集到一些确切合作的事实。蝗虫、蛱蝶、萤虫、蝉等等动物的不计其数的联合,实际上简直还没有人研究;可是它们的存在这一事实本身就指出它们一定是按照大体上相同于蚂蚁和蜜蜂为了移居而暂时联合的原则组织的。至于甲虫,我们已经有人仔细观察过埋尸虫之间互相帮助的事实。它们需要腐烂的有机物,以便在其中产卵和供给它们幼虫以食物,但是那些有机物不能腐烂得太快,因此它们便把在漫游中偶尔发现的各种小动物的尸体埋在土中。一般地说,这些埋尸虫都是单独生活的,但是当它们当中有一个发现了自己难以埋葬的老鼠或雀鸟的尸体时,它就会招唤四个、六个或者十个其它甲虫来会力完成这项工作;如果必要的话,它们会把尸体运到一个合适的土质松软的地方,十分周密地把它埋起来,从没有为了它们之中哪一个享有在这个埋好的尸体上产卵的特权而争吵。约格里迪奇在用两根棍子做成的十字叉上绑上一个死鸟,或者是在插在土中的棍子上挂上一个蟾蜍的时候,这些小小的甲虫也会以同样友好的方法集中大家智慧来克服人的计谋。这种协力合作的事情在蜣蜋当中也曾见到过。</p>
-<p>这些政治正确者一定要拿恩格斯当挡箭牌:“难道恩格斯不是资产阶级家庭出来的吗?”但恩格斯是个特例,世界上根本没有那么多恩格斯。有些人喜欢自比恩格斯实在是太狂妄了。中国近代史学家吕思勉曾经说过:“世上只有背叛阶级的个人,没有背叛阶级利益的阶级”,连不算资产阶级的小知识分子里,都充斥着资产阶级的思想,难道大资本家的子女背叛自己的阶级就这么简单?把刀尖对着自己本来就是一件难过登天的事,不是说把这句话写在QQ签名上就能做到的。</p>
+<p>即使在机体方面处于稍低级阶段的动物中,我们也可找到类似的例子。在西印度群岛和北美洲,有些陆蟹结成一大群一大群的,以便到大海去产卵;每一次这样的移动,都包含着它们之间的协力合作和互助。至于大莫鲁甲蟹(Limulus),我惊奇地发现(1882年在布列登水族馆)这种笨拙的动物在一个伙伴需要的时候能给予多大的帮助。它们当中有一只蟹仰面朝天地跌在水槽的一个角落里,它那小锅似的沉重甲壳使它不能回复原来的姿势,再加上角落里有一根铁杆,使它要想翻过身来更加困难。于是它的伙伴们前来援助,我用了一个钟头的时间来看它们如何努力援救它们被困的伙伴。它们一下来了两只,从下面推它们的伙伴,经过巨大的努力,终于把它扶正了,可是由于铁杆妨碍着它们完成援救工作,那个蟹又重重地仰跌下去。经过几番努力以后,援助者当中就有一只到水槽的深处去带来了另外两只蟹,这两只蟹用它们饱满的新力量开始来推动和扶起它们可怜的伙伴。我们在水族馆呆了两个多钟头,当我们离开的时候,我们又去看了一下那水槽,援救工作依然在继续哩!自我看见这件事以来,我不能不相信埃拉斯穆·达尔文博士所引征的叙述:“普通螃蟹在脱壳期间派一个没有脱壳或有硬壳的螃蟹在它旁边放哨,以防备海中的敌人来伤害这种处于没有防御状态的脱壳蟹。”</p>
-<p>要知道,恩格斯背叛自己的阶级开始于背叛自己的家庭,他与自己父亲的冲突极严重。恩格斯出生于德国巴门一个繁荣的商业家族,具有强烈的宗教精神,而对学习的轻视(甚至不允许恩格斯完成他的学业)使得它似乎不是培育社会主义知识分子的沃土。但恩格斯童年时代有很长时间是在他的外祖父家中度过的,他的外祖父是一个十分重视人文教育的知识分子,喜欢给小时候的恩格斯讲古希腊英雄神话,对恩格斯影响很大。这种对文化知识的渴求和决心做英雄人物的理想固化为恩格斯进一步成长、发展、提高自己的内在因素和动力,也促使他对父亲和家族的影响的叛逆心理逐步加强。恩格斯对文学的热爱和他父亲对他经商的要求的矛盾极大地激化了他们之间的矛盾,最后他父亲强迫他中学中途辍学被迫经商。出于各种原因,恩格斯排斥、甚至痛恨资本家的工作和生活,之后中年时的一段时间的经商经历事实上让他痛苦不堪。</p>
+<p>关于白蚁、蚂蚁和蜜蜂之间的互助事例,特别是通过罗曼斯、彼希纳和约翰·刘波克爵士的著作,一般读者都很熟悉,因而我只说很少的几点提示。如果我们拿一个蚁巢为例,我们不仅看到了每一种工作(如生育子孙、寻找食物、建筑巢穴和饲养幼虫等等),都是按照自愿互助的原则进行的,同时,我们还必须和佛勒尔一样,承认许多种蚂蚁的生活的主要基本特征是每一个蚂蚁有义务把已经吞在肚里并且已经部分消化了的食物和集体中的每一个向它索取的成员共享。属于不同种的或属于互相敌对的蚁巢的两个蚂蚁,偶尔互相遇到时,便彼此避开。但是属于同一个蚁巢或属于同一群巢穴的两个蚂蚁便会互相接近,用触须作几下问答的动作,并且“如果其中有一个饿了或者渴了,特别是如果另一个的嗉囊中很饱满时。……它将立刻索取食物”。接到这样要求的蚂蚁是从不拒绝的;它张开了颚,用一种适当的姿势,吐出一滴透明的流质给那个饥饿的蚂蚁舐食。把食物吐给另外一个蚂蚁吃,这在蚂蚁(自由的)的生活中是那么突出的一个特征,并且为了养活饥饿的同伴和幼虫都是那样经常地互相求助,所以佛勒尔竟认为蚂蚁的消化道是由两个不同的部分构成的,其中之一,即后一部分,是专供自己用的,另一部分,即前一部分,主要是供集体用的。如果一个嗉囊饱满的蚂蚁竟自私到拒绝喂养一个同伴,那它将被看成是一个敌人,甚或比敌人还坏。当它的亲族和另一个种的蚂蚁打仗时,如果它拒不援助的话,它们将比攻击敌人还要凶猛地反过来攻击这个贪心的蚂蚁。如果一个蚂蚁没有拒绝喂养属于仇敌方面的蚂蚁,那么它将被后者的亲族当作朋友看待。所有这些情况都是经过最严密的观察和确切的实验所证实的。</p>
-<p>在青年时代,亲眼目睹工人阶级悲惨的生活状况对恩格斯的思想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恩格斯家庭周围都有许多工厂企业,他在上下学时就能直接接触到这些工人。1839年恩格斯19岁时写了一篇公开发表的著名的政论性文章《乌培河谷的来信》。文章以极其鲜明的笔调展示了乌培河谷地区乌烟瘴气的社会风貌,描述了虔诚派教士的迷信活动和他们的专横、贪婪、伪善和愚蠢的嘴脸,同时以大量的笔墨淋漓尽致地描绘了乌培河谷地区工人的悲惨苦难生活。现实生活中的一系列现象,经常使恩格斯对资产阶级编织的美好谎言产生了质疑。这种感性经历无疑导致恩格斯最终献身于无产阶级的解放事业,并为寻求一条无产阶级解放的正确道路的深层次的重要原因。同时说明他已经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开始站在革命民主主义和工人的立场上投身到反对剥削制度的斗争中去。</p>
+<p>蚂蚁这个分成一千多种的大科动物,其数目是那么多,以致巴西人竟说巴西是属于蚂蚁而不是属于人的;在这个科里,同一个巢或同一个巢穴集团的成员之间是不存在竞争的。无论不同的种之间的斗争是多么厉害,也无论在战争时有着什么样的暴行,但集体内部的互助、已成习惯的自我献身和经常为了共同福利的自我牺牲,都已经成为法则。蚂蚁和白蚁废除了“霍布斯式笔下的那种斗争”,因此它们生活得更好。它们那种奇妙的巢穴,也就是它们的建筑,在比例大小方面超过了人类的建筑;它们修筑的道路和在地上的拱形走廊,宽阔的大厅和粮仓,它们的谷物田、谷粒的收获和使谷粒“麦芽化”;它们孵卵和养育幼虫的合理方法,以及建造特别的窠巢以饲养蚜虫——林内美妙地称之为“蚂蚁的乳牛”——的合理方法,最后,它们的勇敢、胆量和优越的智慧,所有这些都是它们在繁忙和辛勤的生活的每一个阶段中实行互助的自然结果。这种生活方式,其结果必然会发展蚂蚁生活的另一个特征:个体的主动性的巨大发展——它反过来又显著地促成了高度而复杂的智力的发达,这样的发达,使人类的观察者也不能不有很深的印象。</p>
-<p>恩格斯青年时代的欧洲,是一个左翼思想和运动蓬勃发展的大陆。从英格兰到俄罗斯、从蒲鲁东到费尔巴哈,整个欧洲每一天都浸泡在不断迭新的左派思想中,恩格斯不可能不受影响。恩格斯在来到柏林后,迅速加入了青年黑格尔派——一群想运用黑格尔的思想特别是辩证法和否定性的思想对当时的宗教和政治进行批判的年轻知识分子的团体。1842年,恩格斯在科隆与他一直投稿的《莱茵报》的编辑之一莫泽斯·赫斯见面,赫斯是第一个在青年黑格尔派中宣讲共产主义的,这对恩格斯的思想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之后恩格斯来到英国曼彻斯特,亲眼看到了世界上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人的状况,并会德国写下了《英国工人阶级状况》。在这期间,他与父亲的矛盾愈发严重,并最终导致他决定离开德国。</p>
+<p>在动物的生活方面,即使我们所知道的只不过是一些关于蚂蚁和白蚁的事实,我们也可以有把握作出这样的结论:互助(它导致互信,这是勇敢的第一个先决条件)和个体的主动性(智力发达的第一个先决条件)在动物世界的进化中,是比互相斗争更具有无限重要性的两个因素。事实上,蚂蚁没有任何“保护性”而仍能兴旺,可是自卫特性对于单独生活的动物来说是不可缺少的。蚂蚁的颜色使它很容易为敌人发现,在草地和森林中,许多种蚂蚁所建的高大巢穴也是一望可见的。它浚有坚硬的甲壳的保护,无论它的针刺在几百根刺入一个动物的皮肉时是多么危险,但对一个蚂蚁的防御来说却是没有多大价值的;而蚂蚁的卵和幼虫在许多居住在森林中的动物看来又是一种美味的食物。可是,成千上万的蚂蚁并没有受到鸟类或甚至食蚁兽的太大摧残,反之,它们却为此它们强壮得多的昆虫所畏惧。当佛勒尔在一个草地上倒出一口袋蚂蚁时,他看见“蟋蟀跑开了,听任蚂蚁抢夺它们丢下的洞穴;蚱蜢和蟋蟀向四方逃走,蜘蛛和甲虫也放弃了它们的捕获物,以免它们自己变成蚂蚁的捕获物”。经过一场战争(在战争中有许多蚂蚁为了共同的安全而牺牲了)以后,连黄蜂的窠也被蚂蚁占领了。甚至最敏捷的昆虫也不能逃脱,佛勒尔常常看到蝴蝶、蚊虫和苍蝇等被蚂蚁出其不意地袭杀。蚂蚁的力量在于互相援助和互相信任。如果说蚂蚁——且不谈更为发达的白蚁——在智力方面居于整个昆虫纲的首位,如果说它们的勇气只有最勇猛的脊椎动物才能匹敌,如果说它们的头脑——用达尔文的话来说——“是世界上最奇妙的微小物质之一,也许比人的头脑更为奇妙”,那么这难道不应归功于在蚂蚁的社会中互助完全代替了互争这一事实吗?</p>
-<p>欧洲工人阶级风起云涌的运动也对恩格斯的思想产生了巨大的影响。1831年法国爆发里昂工人起义,1842年英国爆发宪章运动,1844年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1848年欧洲革命等等无产阶级运动,无疑让恩格斯看到了无产阶级的强大力量。</p>
+<p>蜜蜂也是这样。这些小小的昆虫(它们本来很容易被许多鸟类所捕获,它们的蜜也被从甲虫到熊的各纲动物所垂涎)也没有从拟态或其他方面得到任何自卫的特性,而没有这种特性,一个单独生活的昆虫是很难逃脱被彻底地毁灭的。但是,由于蜜蜂实行了互助,因而它们获得了我们所知道的广泛发展,获得了我们所称赞的智力。由于共同工作,它们使它们的个体力量增加了若干倍;由于临时分工和每一个蜜蜂在必要时能进行各种工作的能力的结合,它们获得了任何一种单独生活的动物(不管它是多么强壮和有多么好的武装)所不能指望的安全和福利。它们的合作,在人不知道利用充分计划的互助的情况下,往往比人还要成功。所以当一群新蜂要离开蜂箱虫寻找一个新住所时,许多蜜蜂就会预先到附近去探察一下;如果它们发现了一个适于居住的地方,例如一个旧篮子或任何这类的东西,它们就把它占领下来,把它弄得干干净净的,并且加以保护,有时候要保护整整一个星期之久,直到这群新蜂来到那里定居下来。但是,有多少移居到新土地上的人只因不了解他们力量联合起来的必要性而死亡在那里!由于蜜蜂懂得集中它们个体的智慧,它们能适应预料不到的或者不同寻常的恶劣环境,如巴黎博览会上展出的蜜蜂就能用它们树脂似的蜂蜡把箱盖固定到嵌在它们蜂箱板里的玻璃片上。此外,它们毫无喜好杀戮的表现,也没有喜欢无益争斗的习性,虽然许多作者总认为动物有这种癖性。守卫蜂箱进口的哨兵毫不留情地杀死那些企图到蜂箱里去抢劫的蜜蜂;可是,因为搞错了地方而飞来的陌生蜜蜂则不会受到伤害,特别是那些带着花粉飞来的或者是易于迷路的小蜜蜂,更不会受到伤害。除了确有必要时以外,它们是不会进行战争的。</p>
-<p>而真正让恩格斯思想转变的,是他自觉投身到了工人阶级反抗资产阶级的阶级斗争实践中。如果没有亲身参与实践,恩格斯很可能最多变成一个西马教授那样被资产阶级老爷豢养在大学里的宠物。在曼彻斯特期间,恩格斯开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对被剥削阶级生活、工作、斗争全方位的调查研究。在这段时间内,他边调查边写文章,发表在公开刊物报纸上。后面又加入了青年黑格尔派,并在伦敦加入正义者联盟,而后在1848年为马克思主编的《新莱茵报》充当记者。1849年莱茵省和南德意志爆发了激烈的民众起义,恩格斯用军事才能为起义者效力。正是因为青年时的恩格斯广泛且深入地参与到工人运动当中,他才能将自己的立场彻底转变到工人阶级这边,这不是简单地凭借学习理论就能做到的。</p>
+<p>由于在蜜蜂当中仍然存在着残忍和懒惰的本性,而且往往由于环境促使它们又将显现出来,所以蜜蜂的合群性就更加对人有启发性。大家都知道,经常有一些蜜蜂宁肯过抢劫的生活而不愿过工蜂的勤劳生活,在食物缺乏和食物特别丰富的时候,都将使这个掠夺阶级为之增加。当我们的谷物已经收获回家,草地和田野里的谷物已经所剩无几的时候,抢劫的蜜蜂就更加经常到来。另一方面,在西印度群岛的甘蔗园附近和欧洲炼糖厂的周围,抢劫、懒惰和吃得迷迷糊糊的情况在蜜蜂当中就更为普遍了。我们由此可见,在蜜蜂之中还依然存在着反群居的本能,但自然选择必定会继续淘汰它们,因为归根到底,团结的实践证明它比具有掠夺倾向的个体的发展对物种更为有利。那些最狡猾的和最阴险的被淘汰了,让位给那些懂得合群生活和互助利益的蜜蜂。</p>
-<p>所以事实上“恩格斯”的诞生条件是及其苛刻的,和恩格斯在同一个屋檐下长大的他的亲妹妹、弟弟就自始至终都不赞同恩格斯所走的背叛其家庭的道路。在童年时代受到不同于主流的教育、对家长的叛逆、亲身接触工人阶级的生活、经历工人运动、接触并学习最新的革命思想、遇到导师和同志、主动投入工人运动实践中,这些造就恩格斯思想转变的事件有一定必然性,但也有极大的偶然性。</p>
+<p>当然,无论蚂蚁或蜜蜂,甚至白蚁,都不可能具备包括到整个种的更高度团结的观念。在这方面,它们显然没有达到即使在我们政治、科学和宗教的领袖人物中也尚未具有的发展程度。它们的爱群居的本能很难超出蜂箱和蚁巢的范围。不过,拥有不少于两百个巢穴的巢群的两个不同种的蚂蚁(Formica exsecta和F. pressilabris),业经佛勒尔在丹德山和萨勒福山发现并有所描述。佛勒尔认为,这些巢群的每一个成员都认识所有巢群中的其他成员,它们都参与共同的防御。在宾夕法尼亚,麦克库克先生发现了整整一个拥有一千六百到一千七百个巢穴的筑墩蚁的族,全体蚂蚁互相之间都互通信息;贝茨先生曾经指出,在“园地”的广大面积上到处都是白蚁的土堆,有些巢穴成了两、三种蚂蚁的避难所,这些巢穴大部分是用拱形通道或拱廊连接起来的。因此我们发现,甚至在无脊椎动物之间也采取了一些措施把同种结合成更大的组织来互相保卫。</p>
-<p>在当今的中国,“恩格斯”是否有诞生的可能呢?还是有的,但真没有多大。首先并没有那么多人敢于背叛自己的家庭,因为父母控制着孩子的经济命脉,父母对孩子事实上是独裁的,而且父母的思想对孩子灌输是从小就开始的,背叛家庭意味着背叛自己以前的信仰和现在衣食无忧的美好生活,试问多少“十指不沾阳春水”的资产阶级小孩能够忍受那种艰苦的革命生活?然后富家小孩也很难有像恩格斯那样对知识的渴求,尤其是政治方面的。我见过不少富家子弟,比起学习他们更喜欢打游戏、动漫一类的娱乐活动,这也怪不得他们,因为在当今社会,学习就是赚钱的工具,他们既然不用赚钱,自然也没必要学习。还有现在的中国其实阶级隔离是挺严重的,富人基本上看不到那些工人的生活,现在工人的生活区里富人区可远着呢,富人也不会把自己的孩子带到穷人居住区去。</p>
+<p>现在进一步谈到较高级的动物,我们发现在它们当中有着更多的为了会种可能目的而有意识地互助的例子。然而我们必须承认,我们对高级动物的生活的知识依然是很不完备的。虽然第一流的观察者们收集了大量的事实,可是我们对于动物世界的某些属科还几乎是一无所知。关于鱼类的可靠资料特别稀少,这一部分是由于观察的困难,一部分是因为对这个问题还没有给予应有的注意。至于哺乳动物,凯士勒已经指出,我们对它们的生活方式所知是多么少。它们之中有许多是习惯于夜间活动的;有些是隐藏在地下的。至于反刍动物的那些合群生活和移居最能引起我们的兴趣,可是它们是不让人们接近它们的群的。我们主要是在鸟类方面拥有最广泛的资料,但我们仍然对许多种鸟的合群生活知道得很不完备。不过,我们不必埋怨我们缺乏经过充分证实的事实,因为这从下面的叙述中就可看到我们并不缺少。</p>
-<p>然后最难的是,现在的中国的工人运动只能说刚冒出了一丢丢火星子,工人运动零零星星,而且没有起到多大的社会影响,富人的小孩大概率也就当成是“恶意讨薪”之类;至于左翼思想,看看网左目前的状态,很难说思想有什么进步,基本上还在重新开始搬运马列毛思想的阶段,那些富人小孩到了网上可能更多地是摆着居高临下的架子,像“天山上下来的王明”一样嘲讽网左们。要说遇到革命导师和同志,富人有富人的圈子,和穷人的圈子基本不相交,富人的圈子里有马列毛主义者?我要打个大大的问号。你要说那种大学马原教授或者党员应该还是有的,但他们大多也都是为特色辩护的“鹿克思主义者”,真正的、站在工人阶级立场的人我认为基本不可能会有。</p>
+<p>我不打算详谈雄的和雌的为繁育后代和为在后代的最初生活阶段中供给它们食物,以及为共同猎取食物的联合;但是我不妨顺便提一下,这样的联合是通例,即使对最不合群的食肉动物和凶猛的禽类来说,也是一样;我们可以说,这种联合的特殊意义在于:即使在其他方面表现最残酷的动物在这方面却也表现了较温和的情感。还可以补充一点,在食肉动物和猛禽当中,大于家庭的联合还很少见,这种情形,虽然大部分是由于它们猎取食物的方式所致,但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解释为由于人类的迅速增长在动物世界中所引起的变化。至少值得注意的是,有几种动物在人烟稠密的地区过着完全单独的生活,然而同是这种动物或和它们最相近的动物,在无人居住的地区却是喜欢群居的。狼、狐狸和几种猛禽都可以作为这一情况的例证。</p>
-<p>至于主动投入工人运动实践中,这个基本上就属于最高难度了。对于资产阶级的小孩来说,他们理解的投入实践可能也就是整天在网上辩经,然后看点高级哲学书之类。要说去参加现实中的工人运动,他们就得想想,家里的资产还要不要了?家族的人脉和地位还要不要了?现在衣食无忧的生活还要不要了?要是真去参加,这些东西可都要不了了!</p>
+<p>然而,对于我们讨论的问题来说,不超过家庭关系的结合的重要性较小,何况我们知道,有许多联合只是为了一般目的,例如猎食、互卫,甚至纯粹为了共同享受生活。奥杜邦曾说过,有时候老鹰也联合起来猎取食物,他对两个秃鹰(一雄一雌)在密西西比何上猎食的描写,是以其生动的笔法闻名的。但在这类观察中,最可靠的是希斐尔卓夫所作的观察。他在研究俄国草原地方的动物时,有一次看见一只完全属于群栖种的鹰(白尾鹰)在高空中飞翔,它静静地绕着大圈子盘旋了半个钟头,这时候突然听到它发出了刺耳的吟声。不久,另外一只鹰就发出了回声,并向它飞来,接着,第三只、第四只,直到一齐飞来了九只或十只白尾鹰,不一会儿它们就飞得不见了。下午,希斐尔卓夫走到他看见白尾鹰飞去的地方,借着草原上的一个高坡的掩蔽,他走近它们,发现它们围着一匹马的尸体。那些年老的鹰(照例由它们先吃——这是它们的礼节)这时已经站在附近的草堆上担任放哨,而较小的鹰则在吃着它们的盛餐,旁边还围着一群群的乌鸦。希斐尔卓夫根据这个和类似的观察,断定白尾鹰为了猎食而结合一起;当它们都飞到很高的空同时,如果它们有十只的话,就能总览至少二十五平方英里的一片地区;只要其中任何一只鹰一发现了什么东西,它就告知别的鹰。当然,有人会说,第一只鹰的单纯的本能叫声,甚至它的动作,同样可以把几只鹰带到猎获物那儿来。可是在这个问题上,有说明它们互相通知的有力证据,因为这十只鹰在飞到猎获物那里以前先聚集到了一起。希斐尔卓夫以后叉有几次机会证实白尾鹰常常因为饱餐尸体而集合到一起,它们之中有些(首先是年幼的鹰)在别的鹰吃东西时,经常是在旁边担任放哨的。事实上,白尾鹰——最勇敢和最善于猎食的猛禽之一——完全是一种群栖的鸟类,布利姆说,当它被捕获以后,它很快就和饲养它的人发生密切的情谊。</p>
-<p>一无所有的人最无所畏惧,这话是很有道理的。无产者一无所有,所以他除了造反没得选;资产者锦衣玉食,去造反要放弃的太多太多,成本太高,而且还一直有后路。</p>
+<p>合群性,是很多种猛禽的共有特征。巴西鸢——最“鲁莽的”强盗之一——也是最喜欢群居的鸟。达尔文和别的博物学家已经描述过它们猎取食物的联合,下面是一个事实:当它捕到一个太大的东西时,它就招唤五、六个伙伴来把它搬走。经过一天的忙碌以后,它们常常从十英里或更远的地方飞来,结伙到一棵树上或灌木林去过夜,还经常发现有几只兀鹰,特别是多尔比尼所说的“它们真正的朋友”——玉鸡和它们在一起。据札鲁得尼说,它们在别的大陆和外里海的荒野上,也有一起巢居的习惯。群居秃鹰——最强壮的兀鹰之一——就是由于喜爱群居而得名的。它们成群地在一块儿生活,显然爱好群居,当它们高飞到天空中游戏时经常是成群结队的。“它们在极其友好的气氛中生活,”勒瓦兰说道,“在同一个洞穴里,我有时候找到离得很近的窠巢达三个之多。”巴西的鸟拉布兀鹰也和白嘴鸦一样,甚至比它们更爱群居。埃及的小兀鹰亲密地生活在一起。它们结队在空中游戏,晚上聚在一块儿过夜,早晨一块儿去寻找食物,它们之间连最轻微的争吵也从未发生过;这是有充分机会观察它们生活的布利姆证实过的。红脖隼也是大群地聚集在巴西的森林里,茶隼(Tinnunculus cenchris)离开欧洲以后,在冬天到达亚洲的森林和草原时,也是结成许多大群的。在俄国南方的草原上,它们是(或更确切地说,以前是)那么样的合群,以致诺特曼看见它们和其他的隼(Falco tinnunculus、F. œsulon和F. subbuteo)结成一群群的,每当晴天的下午大约四点钟的时候,聚在一块儿游戏,直到天黑以后很久。它们大家一齐飞起来,排成一条直线,向着某个选定的地方飞去,到达那里以后又立刻按照原来的路线飞回来以便再飞。</p>
-<p>2020年的时候,左圈中有一个挺出名的人,月华,可能不少读者都听说过他。这个人一开始经常在QQ空间里更新一些马列毛的帖子,后来不知道怎么和一个叫“泉州马克思主义学会”(简称泉马)的组织发生了矛盾,每天更新一些攻击泉马的内容,类似于“泉马是一帮初中生想要炸掉三峡大坝”之类,然后他被泉马扒出来家里是金融资本家,当时我记得帖子下面一大群月华的粉丝拿恩格斯为他辩护。然后后来泉马被光明联盟端掉了,他好像也参与了,这是我单方面从一个我在外网认识的光明联盟成员那里看到的,不确定,但至少是被光明联盟利用了。结果在那之后,月华的帖子逐渐地越来越少发马列毛主义的内容,甚至有一次公开宣称自己支持自由主义,然后就越来越变成了一个新自由主义者。然后好像在年末的时候,月华突然宣布他去荷兰留学了,之后就石沉大海再没音信了,不知道当初那些为他辩护的人怎么想。月华可以说是一个失败的“恩格斯”的例证。</p>
+<p>只是为了飞翔的快乐而成群地飞翔,这在会种鸟类中是很普遍的。“特别是在汉柏地区,”迪克生写道,“在8月底经常有大群的鹬鸟在泥洲上空飞翔,在那里过冬……这些鸟的动作极其有趣,它们大群回旋飞行,散开会拢,其精确的程度好像受过训练的军队。在它们当中还混杂着单独的沙锥鸟、海云鸟和环颈鹬。”</p>
-<p>我还见过一个也是金融资本家家庭的左人,这个人虽然说是左人,但实际上就是我在《论中间派》一篇中提到的“辩经西马”,此人态度十分跋扈,和谁讲话都是一副“举世皆浊我独清”的高高在上的姿态,哲学术语乱飞就不提了,还一反唯物主义群众史观,说什么“我建议我们用术语来聊天”“大规模发动群众的时代已经过去了”“现在要期待革命发生只能让所有群众变成哲学家”之类的可以说是精英主义的言论,十分看不起毛。由此可以看出虽然此人接触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但是他的生活经历和社会地位让他无法形成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他只能说是一个研究过马克思主义的学者。</p>
+<p>不可能在这儿把鸟类的联合猎食情况都一一列举出来;但企鹅的捕鱼结合肯定是值得我们注意的,因为这些笨拙的鸟在联合中表现了优良的秩序和智慧。它们常常结成许多大队去捕鱼,在选定一个适当的水湾以后,它们便面对岸边围成一个广阔的半圆圈,一步步地向岸边走去,从而缩小这个半圆圈,把包围在圈里的鱼完全捕食。在窄小的河流和运河上,它们甚至分成两个队,每队围成一个半圆圈,一步步地会会起来,好似拖着长渔网的两队人彼此会合起来捕捉两个鱼网之间的鱼一样。夜晚来临时,它们飞到休息的地方——各群休息的地方是不变的——,从来没有人看见过它们为了争夺水湾或休息的地方而互相争斗。在南美洲,塘鹅结成拥有四万到五万只的大群,其中一部分在睡觉,另一部分别担任守卫,而其余的塘鹅便去捕鱼。最后,如果我不谈一下常被诽谤的家麻雀是多么忠实地和它所属的集体的每一个成员分享它所发现的任何一样食物的话,那我便对它们有失公平。希腊人早就知道这个事实,它所以留传下来,是一个希腊演说家有一次说(根据我的记忆):“当我向你们讲话的时候,有一只麻雀已经去告诉别的麻雀说,一个奴隶把一袋谷物掉落在地上,于是它们都到那里去吃谷粒了。”并且,现在我们很高兴地发现,这个古代的观察已由葛尼先生在最近出版的一本小册子中加以证实,葛尼确信家麻雀常常相互告知哪里有食物可以窃取;他说:“甚至在远离庭院的地方打了一堆麦子,院子里的麻雀也总会使它们的嗉囊充满麦粒。”的确,麻雀极其注意保护它们的领地,不使它受外来者的侵犯;所以卢森堡公园中的麻雀拼命同一切企图来分享公园和游客的好处的麻雀作战,但在它们集体的内部,它们便充分地实行互助,虽然偶尔在最要好的朋友之间当然也发生一些争吵的事情。</p>
-<p>政治正确的“反血统论”其实只是血统论的另一个极端。现在左圈中的这种风气事实上已经陷入了政治正确的漩涡,甚至有的搞成了饭圈思想,就比如月华的粉丝们就真的和饭圈一样,不分青红皂白地挺自己的“爱豆”,这是绝对不可取的。</p>
+<p>在禽类中,同猎同食是那么常见的一种习惯,所以用不着再引更多的例子来说明,必须把它看作是一个确定不移的事实。至于这种结会形成的力量,那是显而易见的,用不着证明。最强壮的猛禽也难以对付结合到一起的我们喜爱喂养的小鸟。即使是鹰——甚至凶通有力的岩鹰和可以用脚爪抓走兔子或小羚羊的老雕——也被迫把它们的猎获物让给一群群的乞食的鸟——鸢,它们一看见老鹰找到了一个美味的猎物便照例去追赶它。鸢也追赶敏捷的鱼鹰,抢走它捅获的鱼,但是没有一个人看见过鸢鸟为了争夺这种窃取的猎物而互相争战。在克古仑岛上,库斯博士看见猎海豹的人所说的海鸡(Buphagus)追赶海鸥,要它们吐出嘴里的食物,而另一方面,一旦海鸡飞近海鸥等的住地时,海鸥便和燕鸥联合起来逐走它们,特别是在伏巢期间更是这样。身体虽小但极其敏捷的田凫大胆地攻击食肉的猛禽。“看它们攻击一只秃鹰、一只鸢鹰、一只乌鸦或一只鹰,是最有趣的事情。我们会觉得它们有胜利的信心,也看见猛禽的愤怒。在这种情况下,田凫互相之间全力援助,它们的勇气随着它们的数量的增加而增加。”田凫真可以无愧于希腊人给它们取的“良母”这个名称,因为它们总是保护其他的水鸟,使之不受敌人的攻击。我们在花园中常常看到的身长不过八英寸的小白鹡鸰(Motacilla alba),也能强迫鹞鹰放弃它们的猎食。“我总钦佩它们的勇气和敏捷,”老布利姆写道,“我相信唯有隼才能捕捉它们……当一群白鹡鸰逼得一只猛禽退却的时候,它们使空中都回响着它们胜利的叫声,然后它们就飞散了。”它们为了追逐敌人的这个特殊目的而集合起来,也如同我们所看见的另一种情况一样:当森林中的所有鸟雀发现一只夜鸟在白天出现时,它们便飞起来,一起——食肉的猛禽和无害的小歌鸟——丢追逐这个陌生的鸟,使它回到原来隐藏的地方。</p>
-<p>左圈中主要还是以学生等小知识分子为主,对于学生思想的分析可以参见我之前写的《建群即建党-网络左群最好的归宿》一篇。小知识分子是脱产阶级,他们无法直接和社会建立物质联系,所以他们的立场极大概率和自己的家庭同步,而思想也极容易受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影响,而这三者无一不是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机器。资本家出身的人的立场是否改变,要看他的物质基础是否改变,也就是他是否真的愿意放弃自己这辈子的优渥生活、放弃自己高高在上的社会地位,投入到穷人的运动中去。</p>
+<p>鸢、秃鹰或鹰和野鹡鸰这样的小鸟之间,在力量上是多么悬殊,然而这些小鸟以它们共同的行动和勇敢,证明它们比有强壮的翅膀和武装的强盗还优越!在欧洲,鹡鸰不仅追逐可能危害它们的猛禽,而且还追逐鱼鹰,它们的目的“不是为了要伤害它,而是为了好玩”,据叶尔登博士税,在印度,穴鸦之追逐“戈文达”鸢,“只不过是为了取乐”。韦德公爵看见巴西的鸟拉布秃鹰(urubitinga)被不计其数的一群群的大嘴鸟和反舌雀(这种鸟近似我们的白嘴鸦)包围起来,受它们的嘲弄。他说:“老鹰总是十分悄悄地忍受这种侮辱,但有时也会捕捉一只嘲弄它的鸟。”在所有这些事例中,在体力方面虽然比猛禽差得很多的小鸟,却以共同的行动证明它们胜过猛禽。</p>
-<p>但总的来说,辨别一个人是否是真正的同志,还是要“重在表现”。遇罗克同志的《出身论》里有这样一段话:</p>
+<p>但是共同生活在个体安全、生活享受和智力发达方面所起的最显著的效果,是要从两大科鸟类——鹤与鹦鹉——的身上才能看到的。鹤是极爱群居的,不仅和它的同类,而且和大多数水鸟都有极其良好的关系。它们的小心谨慎和它们的智慧真令人惊异;它们在顷刻之间就能洞察新的环境,并根据这种环境来活动。它们的哨兵经常在一群吃食或休息的鹤周围守卫,猎人们深深知道要接近它们是多么困难。如果它们受到了人的突然袭击,那么它们不经过先派一个单独的侦察兵,然后再派一群侦察兵去巡查一遍,是决不回到原地方来的。当侦察队回来报告那里没有危险的时候,第二批侦察便被派去证实第一次的报告,以后全群才会出动。鹤和种类相近的鸟结成真正的朋友;除了同样有合群性和高度智慧的鹦鹉以外,没有别的鸟在被捕到以后能像鹤那样和人类发生真正的友谊。“它把人不是看成主人,而是看成朋友,并且竭力表示这一点,”布利姆从许多的亲身体验中得出这样的结论。鹤从清晨直到深夜都在一直不停地活动,但只是在早晨用几个钟点的时间去寻找食物(主要是蔬食),一天之中其余的时间都用在集体生活上。“它拣起小木片或小石头,把它们抛在空中,并试着去接住它们;它弯着颈项,张开翅膀,舞着、跳着、到处跑着,想用种种方法表示它的好兴致,它始终保持着优美文雅的姿态。”由于它们生活在集体中,所以它们几乎遇不到敌人,虽然布利姆有时候看见它们当中有一只被鳄鱼攫住,但他写道,除了鳄鱼以外,他不知道鹤还有其他的敌人。它们用个个皆知的谨慎行动避开一切敌人;它们通常都能活到很长的年岁。因而难怪鹤不需要养育许多子孙以保存自己的种,它们一般只孵两个蛋。至于它们的高度智慧,只说一句就够了:所有的观察者都一致承认,它们的智力很使我们联想到人的智力。</p>
-<blockquote>
- <p>出身和成份是不能相提并论的。有一段对话是很耐人寻味的。甲(是个学生):“你甚么出身?”乙:“你呢?”甲:“我红五类,我爸爸是工人。”乙:“那我比你强,我就是工人。”</p>
-</blockquote>
-
-<p>这就是说,不管这个人出自于什么家庭,哪怕他家在全世界开厂子,只要他的立场在工人阶级一边,他就是同志;哪怕他祖上三代都是工人,他要是立场站在资产阶级一边,那他就是敌人。但是我还是要再说一下,《出身论》发表于毛时代,当时的社会和学校影响和今天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方向。在资产阶级法权被根除前,社会上每个人都会受到它的影响,即便是正宗的工人也可能为了金钱利益就叛变自己的阶级,更何况在资产阶级法权根深蒂固的当今社会呢?</p>
-
-<p>为了防止有二极管抬我杠,我在这里总结一下,这篇文章不是为了给血统论正名,本文章的立场是反对血统论的。本文的核心论点是反对当今左圈存在的一种,把所有资本家家庭出身的网左都当成新一代恩格斯的这种类似于政治正确的风气。毛主席教导我们要“实事求是”,对于一个人的成分判断,还是要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p>
-
-<h3 id="后记">后记</h3>
-
-<p>历时四个月,我终于完成了这篇总字数高达五万两千多字的《网左实践总结》,这是我目前写过字数最多、耗时最长的一篇文章了。不过我最终还是完成了它,在这里我得夸夸我自己。希望这篇《网左实践总结》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也尽量从“网左”往“线下左”发展,后面争取写个《线下实践总结》。</p>
-
-<p>“马丁零”这个名字其实是我随便想出来的,因为我本人胃不好,所以我就取了胃药“吗丁啉”的谐音。我其实还是挺喜欢这个名字的,因为是真的接地气啊,听着就一种干事儿的人的感觉,还有个“零丁洋里叹零丁”的寓意,雅俗共赏了属于是。</p>
-
-<p>然后这近三年的网左经历实在是让我见识到了什么叫“小资产阶级的多样性”,遇见了不少让我感到失望的人,但也是有真正的同志的。最后以鲁迅先生的一段话作为结尾吧:</p>
+<p>另一种极其合群的鸟是鹦鹉,大家都知道,它的智慧的发达在鸟类中占有最高地位。布利姆是那么美妙地总括了鹦鹉的生活方式,所以我不如把下面一段照样翻译出来:</p>
<blockquote>
- <p>近来很通行说青年;开口青年,闭口也是青年。但青年又何能一概而论?有醒着的,有睡着的,有昏着的,有躺着的,有玩着的,此外还多。但是,自然也有要前进的。——鲁迅《华盖集·导师》</p>
+ <p>“除了在交尾期以外,它们都是结成大的集体或成群生活的。它们在森林中选定一个地方栖居,此后便每天早晨出去寻找食物。每一个群的成目都忠实地互相依恋,并且同甘共苦。它们在早晨一起到田野、花园或是树上去吃果子。它们布置岗哨守卫整个群的安全,并且注意它们的警报。遇有危险的时候,它们便一起飞走,彼此帮助,一块儿同时回到它们栖息的地方。一句话,它们始终是紧密团结生活在一起的。”</p>
</blockquote>
-<p>(全文完)</p> 番茄米线 “网左”总体来说确实是进步的,他们要比一些麻木者、漠不关心者和肉食者进步得多,他们是在资产阶级残酷压迫下抱团取暖的、可以接触到网络生活的群众。而“网左”形成的“左圈”也为许多来寻找答案的迷茫者,如一年半前的我,提供了资源和平台。 走向更进步的联合体 1979-06-01T11:30:00+07:30 1979-06-01T11:30:00+07:30 https://agorahub.github.io/pen0/heros/HeidiHartmann-a1_l-towards-a-more-progressive-union <p>女性主义社会主义者,必须组织一种既解决反对父权制,也解决反对资本主义的斗争实践。我们必须坚持要创建一个相互依赖、认同解放而非耻辱的社会。</p>
-
-<!--more-->
-
-<p>本文认为,马克思主义和女性主义之间的关系,在迄今为止的任何形式上都是不平等的。虽然马克思主义方法和女性主义分析对于理解资本主义社会以及女性在这些社会中的地位都是必要的,但事实上女性主义一直处于一种从属的地位。本文对“女性问题”上的马克思主义和激进女性主义作品都提出了挑战,并认为我们不得不对父权制和资本主义的结合进行严肃分析。我们希望这篇论文能如它所应当的那样,引起相当大的辩论。</p>
-
-<p>马克思主义与女性主义的“婚姻”就像英国普通法中描绘的夫妻婚姻:马克思主义与女性主义是一体的,这个一体即马克思主义。最近试图整合马克思主义和女性主义的尝试对作为女性主义者的我们来说是不合理的,因为它们将女性主义斗争纳入了反对资本的“更大的”斗争中。为了进一步继续我们的比喻,我们要么需要一段更健康的婚姻,要么我们就干脆离婚。</p>
-
-<p>在这场婚姻中的不平等,就像大多数社会现象一样,并非偶然。许多马克思主义者通常认为,女性主义往最好了说也是不如阶级冲突重要的,往最坏了说就是工人阶级的分裂。这种政治立场产生了一种分析,将女性主义吸收到阶级斗争中。此外,马克思主义对资本的分析能力掩盖了它在性别歧视方面的局限性。我们将会在这篇文章提出,虽然马克思主义分析为历史发展规律,特别是资本发展规律提供了必要的见解,但马克思主义的分类方式是完全忽视性别的。只有专门的女性主义分析才能揭示男女之间关系的系统特征。然而,女性主义的分析本身是不充分的,因为就目前看来它忽视历史,并且尚不是完全的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的分析,特别是其历史和唯物主义的方法,以及女性主义的分析,特别是对父权制作为一种社会和历史结构的认同,必须被放在一起分析,如果我们希望能够理解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和其中女性的困境的话。本文为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分析提出了一个新的方向。</p>
-
-<p>我们讨论的第一部分探讨了几种马克思主义对我们的“女性问题”的解决方法。然后,在第二部分中我们转向激进的女性主义者的作品。在注意到激进的女性主义对父权制定义的局限性之后,我们提出了我们自己的定义。在第三部分中,我们利用了马克思主义和女性主义的双方的优势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和妇女的现状都提出了建议。我们尝试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来分析女性主义的对象,纠正近期社会主义女性主义作品中的不平衡,并提出了一个对我们当前的社会经济构成的更完整的分析。我们认为,唯物主义分析表明,父权制不仅仅是一种精神意义上的东西,也是一种社会和经济结构。我们认为,一旦把我们的社会看作是以资本主义和父权方式组织的,它就可以被最完美地理解。在指出父权利益和资本主义利益之间的紧张关系时,我们认为资本的积累既能适应父权社会结构,又有助于父权制的再生产。我们认为在这种背景下,性别歧视的意识形态在现在呈现出一种特殊的资本主义形式,这说明了一种父权制的社会关系最终支持资本主义的方式。简而言之,我们认为,父权制和资本主义之间已经进化出了一种伙伴关系。</p>
-
-<p>在最后部分,第四部分,我们认为,马克思主义和女性主义的政治关系解释了在左翼对“女性问题”的理解中,马克思主义对女性主义的主导地位。马克思主义和女性主义要走向一种更加进步的联合,不仅需要我们提高对阶级和性关系的智力理解,也需要扭转当下左翼政治中的统治和从属关系。</p>
-
-<h3 id="i马克思主义与女性问题">I.马克思主义与女性问题</h3>
-
-<p>“女性问题”从来都不是“女性主义的问题”。女性主义问题针对的是男女性别不平等的原因,即男性主导女性的原因。大多数马克思主义对女性立场的分析都是女性与经济体系的关系,而不是女性与男性的关系,这显然假设了后者将会在对前者的讨论中得到解释。在马克思主义对女性问题的分析中有三种主要形式。所有这三种形式都能看到妇女的压迫与生产的联系(或缺乏联系)。在将妇女定义为工人阶级的一部分的同时,这些分析一致地将男女关系归入工人与资本的关系。首先是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包括马克思、恩格斯、考茨基和列宁,他们看到了资本主义把所有妇女纳入工薪劳动力,也看到了这个过程推毁了劳动的性别分工。其次,当代马克思主义者将女性纳入资本主义“日常生活”的分析。在这种观点中,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都被认为是再现了资本主义制度,而我们都是这个制度中的工人。第三,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者关注家务劳动及其与资本的关系,一些人认为家务劳动产生剩余价值,于是家务工人直接为资本家工作。我们依次研究了这三种方法。</p>
-
-<p>恩格斯在《家庭、私有财产和国家的起源》一书中承认了妇女的地位低下,并将其归因于私有财产的制度。恩格斯认为,在资产阶级家庭中,妇女必须为主人服务,践行一夫一妻制,并生产继承人来继承财产。恩格斯认为,在无产阶级中,妇女没有受到压迫,因为没有可以传家的私有财产。恩格斯进一步认为,随着工薪劳动的扩大破坏了小规模的农民,妇女和儿童和男性一起被纳入工薪劳动力,结果是男性户主的权威被削弱,父权关系被毁灭。</p>
-
-<p>对当时的恩格斯来说,妇女参与劳动力是她们解放的关键。资本主义将抹去性别差异,平等对待所有工人。妇女将在经济上独立于男人,也将与男人平等地参与无产阶级革命。革命之后,当所有人都是工人以及私有财产被废除时,妇女将从资本和男性中解放出来。马克思主义者意识到了对于女性来说参与劳动意味着的苦难,因为这导致女人同时有两份工作,家务和工薪工作。然而,他们强调的不是女性在家庭中的持续的从属地位,而是资本主义对父权关系的“侵蚀”的进步特征。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家务劳动也将被集体化,从而减轻妇女的双重负担。</p>
-
-<p>这第一种马克思主义方式的政治含义是明确的。妇女解放首先要求,妇女要成为像男人一样的工薪工人,其次,要求她们要与男人一起加入反对资本主义的革命斗争。早期马克思主义者认为,资本和私有财产制是妇女受到压迫的原因,就像资本是所有工人被剥削的原因一样。</p>
-
-<p>尽管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意识到当时女性的悲惨处境,但他们没有关注资本主义统治下男女经历的差异。他们没有关注女性主义的问题——女性是如何以及为什么受到压迫的。因此,他们没有识别出男性从妇女持续的从属地位中获得的既得利益。就像我们第三部分说的,男性受益于不必做家务,受益于他们的妻子和女儿的服务,受益于在劳动力市场中有更好的地位。父权制并不像早期马克思主义者想象的那样,是返祖的残羹冷炙,会迅速被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淘汰掉,相反,父权制不仅活下来了,还和资本主义一起繁荣了。由于资本和私有财产制不会造成对妇女的压迫,因此仅仅是资本主义的终结并不会导致妇女压迫的终结。</p>
-
-<p>也许最近最受欢迎的例证了第二种马克思主义方法(日常生活学派)的文章是伊莱·扎雷茨基在《社会主义革命》中发表的系列文章。扎雷茨基同意女性主义的分析,他认为性别歧视不是资本主义产生的新现象,但他强调当今性别歧视的形式是由资本塑造的。他关注的是资本主义下男性和女性的不同经历。在恩格斯时代的一个世纪之后,资本主义已然成熟,他指出资本主义并没有将全部的女性纳入与男性平等的劳动力。相反,资本在家庭、家族和个人生活三者和工作场所之间创造了一种隔离。</p>
-
-<p>扎雷茨基说,由于工薪工作和家庭工作之间的分离,在资本主义的统治下,性别歧视变得更加致命。妇女日益增加的压迫是由于她们被排除在工薪工作之外。扎雷茨基认为,男人因为不得不做工薪工作而受到压迫,而女人却因为不被允许做工薪工作而受到压迫。妇女被排除在非农业劳动力之外主要是由资本主义造成的,因为资本主义既创造额外的工薪工作,又要求妇女在家里工作,以便为资本主义制度复制工薪工人。女性复制劳动力,为工人提供心理照料,在异化的海洋中提供一个亲密的岛。在扎雷茨基看来,女性劳动是为了资本,而不是为了男性;就是家庭和工作场所的分离,以及资本主义带来的家务私有化,创造出了女性在家里私下为男人工作的感觉。女人为男人工作的外表和女人为资本工作的现实之间的区别,导致了对妇女运动能量的误导。女性应该认识到,女性也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即使她们是在自己家工作。</p>
-
-<p>在扎雷茨基看来,家庭主妇的出现和无产阶级一起,成为发达资本主义社会的两个典型劳动者,对ta们生活的分割同时压迫着无产阶级丈夫和家庭主妇妻子。只有对“生产”的一种包括妇女在家里的工作和所有其他社会必要活动的重新概念化,才能使社会主义者努力建立一个克服这种破坏性的分离的社会。根据扎雷茨基的说法,男人和女人应该一起努力(或者各自努力)重新统一他们生活中被分裂的领域,创造一个人道的社会主义,满足我们所有的私人和公共需求。如果承认资本主义是ta们的问题的根源,男人和女人就会反对资本,而不是彼此。由于资本主义导致了我们的私人生活和公共生活的分离,资本主义的终结将结束这种分离,重新统一我们的生活,并结束对男人和女人的压迫。</p>
-
-<p>扎雷茨基的分析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女性主义运动,但他最终主张将该运动重新导向。扎雷茨基接受了女性主义的观点,即性别歧视早于资本主义就存在;他已经接受了很多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的论点,即家务工作对资本的再生产至关重要;他认识到家务是艰苦的工作,并没有贬低它;他使用了男性霸权和性别歧视的概念。但他的分析最终建立在分离的概念上,即建立在可以归因于资本主义的名为分裂的概念之上,并把它当作问题的关键。就像20世纪早期的认为女性和男性的领域是互补的,分离的,但同样重要的互补球体论,扎雷茨基在很大程度上否认了性别不平等和男女不平等的影响。他关注的是女性、家庭和私人领域与资本主义的关系。此外,即便资本主义创造了正如扎雷斯基所说的私人领域,为什么女性在那里工作,而男性在劳动力中工作?当然,这一点不能通过不参照父权制来解释,即男性对女性的系统性主导地位。从我们的观点来看,劳动力市场、经济和社会的问题不完全是男女之间的分工,而是那种使男性处于上级地位,女性处于从属地位的分工。</p>
-
-<p>正如恩格斯将私有财产制看作资本主义对压迫妇女的一大贡献,扎雷茨基也这么看私人领域。因为妇女在家里私下劳动,所以她们受到压迫。扎雷斯基和恩格斯将前工业化时代的男性家庭和社区浪漫化了,在其中妇女、成人、儿童在以家庭为中心的企业中一起工作,所有人员参与社区生活。扎雷茨基的人道社会主义想要使家庭团聚,重建那个“快乐的作坊”。</p>
-
-<p>虽然我们认为社会主义是男人和女人共同的利益,但这完全不代表我们确定两者都在争取同一种人道社会主义,我们也不确定男人和女人对运动所需要的斗争有相同的概念,更不用说资本到底是不是我们当前受到压迫的唯一原因。尽管扎雷茨基认为女性看上去是为了男性工作,但实际上是为了资本,我们认为女性在家庭中的的确确是为男性工作一一尽管也复制了资本主义。重塑“生产”的概念可能有助于我们思考我们想要创造的社会,但在它被创造出来之前,男女之间的斗争必须和反对资本的斗争一起继续。</p>
-
-<p>关注家务劳动的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者也把女性主义斗争纳入了反对资本的斗争中。玛丽亚罗萨·达利亚·科斯塔对家务劳动的理论分析本质上是关于家务劳动与资本的关系以及家务劳动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地位,而不是关于家务劳动中体现的男女关系。然而,达利亚·科斯塔的政治立场,即妇女应该要求家务工资,极大地提高了对于妇女的家务劳动重要性的意识。这一需求在美国各地的妇女团体中直到现在都存在争议。通过提出妇女不仅为资本复制劳动力提供必不可少的服务,而且通过这项工作创造剩余价值,达利亚·科斯塔也极大地提高了左派对家务劳动重要性的意识,并引发了一场关于家务劳动与资本关系的长期争论。</p>
-
-<p>达利亚·科斯塔利用女性主义对家务劳动作为真实劳动的理解,主张其在资本主义下的合法性,主张家务劳动应该获得工资。妇女应该声索家务劳动的工资,而不是允许自己被迫加入传统的劳动力,在那里,做“加倍劳动”的妇女仍然会免费为资本提供家务服务,同时还提供工薪劳动。达利亚·科斯塔建议,领取家务劳动工资的妇女们最好能够一起组织家务劳动,提供社区儿童护理、膳食准备等。要求领取工资以及领取工资本身提高了她们对实际工作重要性的意识;她们将看到它的社会意义,以及它的私人必要性,这是迈向更全面的社会变革的必要的第一步。</p>
-
-<p>达利亚·科斯塔认为,家务劳动在社会意义上的重要性在于它对资本的必要性。妇女的战略重要性也以此为根据。通过要求家务劳动的工资和拒绝加入劳动力市场,妇女可以领导反对资本的斗争。妇女社区组织可以颠覆资本,不仅为抵抗资本的侵蚀奠定基础,而且还为一个新社会的形成奠定基础。</p>
-
-<p>达利亚·科斯塔认识到,男子将抵制妇女解放(这将在妇女在社区组织起来时发生),妇女将不得不努力反对他们,但这场斗争是一场必须进行的辅助斗争,以实现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对达利亚·科斯塔来说,妇女斗争是革命性的,不是因为她们是女性主义者,而是因为她们是反资本主义的。达利亚·科斯塔通过使妇女成为剩余价值的生产者,在妇女斗争革命中找到了一席之地,妇女因此成为工人阶级的一部分。这使妇女的政治活动合法化了。</p>
-
-<p>妇女运动从来没有怀疑过女性奋斗的重要性,因为对于女性主义者来说女性的解放是她们的目标,这只能通过女性的奋斗来实现。达利亚·科斯塔让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家务劳动的社会本质,这是一个不可估量的进步。但就像我们这里审视过的另外一种马克思主义的解决方案,她的关注点是资本而不是男人和女人之间的关系。男人和女人具有不同的利益、目标和策略这一事实,被她关于资本如何让我们全都吃瘪以及女性工作在其中的重要性的强力论证给遮蔽了。女性主义的修辞出现在达利亚·科斯塔的作品中(对女性的压迫,与男性的斗争),但女性主义的关注焦点却没有出现。如果是这样的话,达利亚·科斯塔可能会说,家务劳动作为一种社会关系的重要性在于它在延续男性霸权方面的关键作用。女人做家务,为男人做劳动,对维持父权制至关重要。</p>
-
-<p>恩格斯、扎雷茨基和达利亚·科斯塔都没有充分分析家庭内部的劳动过程。谁能从妇女的劳动中受益?当然是资本家,也肯定是男人,他们作为丈夫和父亲在家里得到个性化的服务。这些服务的内容和范围可能因阶级或族群而异,但他们受到服务的事实却全都相同。在奢侈消费、休闲时间和个性化服务方面,男性的生活水平都高于女性。唯物主义的方法不应该忽视这一关键点。由此可见,男性对女性持续的压迫有物质利益。从长远来看,这可能是“虚假的意识”,因为大多数男人都可以从废除父权制及其等级制度中受益。但在短期内,这[父权制]等于一种对ta人劳动的控制权,而男性是不会轻易地自愿放弃它的。</p>
-
-<p>虽然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的做法忽视了家务劳动,强调女性参与劳动力,但最近的两种做法都太过强调家务劳动以致于忽视了女性目前在劳动力市场中的作用。然而,这三者都试图将妇女纳入工人阶级的范畴,并将妇女的压迫视为阶级压迫的一个方面。这样做导致所有人都忽视了女性主义分析的对象——男女之间的关系。虽然我们的问题被精致地分析了,但它们也被误解了。马克思主义分析的焦点一直是阶级关系;马克思主义分析的对象一直是理解资本主义社会的运动规律。虽然我们相信马克思主义方法可以用来制定女性主义策略,但上面讨论的这些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方法显然没有这样做:他们的马克思主义明显主导着他们的女性主义。</p>
-
-<p>正如我们已经提出的,这部分是由于马克思主义本身的分析威力。马克思主义是关于阶级社会的发展、资本主义社会的积累过程、阶级支配地位的再生产、矛盾和阶级斗争的发展的一种理论。资本主义社会是由积累过程的需求所驱动的,最简洁的总结为生产是面向交换的、而不是使用的。在资本主义制度中,生产只有在它有助于创造利润时才很重要,而产品的使用价值则只是一个偶然的考虑。利润来自资本家利用劳动力的能力,支付劳动者的工资低于他们创造的价值。利润的积累过程改变了生产的关系,同时系统性地改变了社会结构。劳动力的剩余,大量人口的贫因和更多人口的近乎贫困,这些人类对资本的指责是资本积累过程本身的副产品。从资本家的角度来看,工人阶级的再生产可以“无忧地留给他们自己”。与此同时,资本创造了一种意识形态,它随资本一起成长,即个人主义、竞争、统治,以及在我们这个时代的一种特定的消费主义。无论一个人关于意识形态的理论是什么,他都必须承认这些是资本主义社会的主导价值观。</p>
-
-<p>马克思主义使我们能够了解关于资本主义社会的许多东西:生产的结构、特定职业结构的产生,以及主流意识形态的本质。马克思的资本主义发展理论是一种“空空的萝卜坑”的发展理论。例如,马克思预测了无产阶级的增长和小资产阶级的灭亡。更精确、更详细地,布拉维米等人解释了“萝卜坑”的创造,例如发达资本主义社会中的文书工作者和服务工作者的出现。正如资本创造的这些“萝卜坑”对填充其中的个体们不作区分一样,马克思主义分析的范畴,“阶级”、“剩余劳动力”、“工薪劳动者”,没办法解释为什么是特定的人占据特定的萝卜坑。他们没有给出线索来解释为什么女性在家庭内外都服从于男人,而不是反过来。马克思主义的范畴,就像资本本身一样,都是性别盲目的。马克思主义的分类方式不能告诉我们谁将会填补“空空的萝卜坑”。马克思主义对女性问题的分析,在这一基本问题上面已经吃尽苦头。</p>
-
-<p><strong>走向更有用的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strong></p>
-
-<p>马克思主义也是一种社会分析的方法,是历史的辩证唯物主义。朱丽叶·米切尔和舒拉米斯·费尔斯通将这种方法应用于女权问题,为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提出了新的方向。我们赞同米切尔说的:</p>
-
-<p>社会主义和“我们的关系”从来不是问题的关键,关键应该是使用科学社会主义[我们称之为马克思主义方法]作为一种方法来分析我们的压迫的具体性质,进而分析我们的革命角色。我相信,这种方法需要理解激进的女性主义,就像理解过去发展起来的社会主义理论们一样。</p>
-
-<p>正如恩格斯所写的:</p>
-
-<p>根据唯物主义的概念,历史的决定性因素是直接生命的生产和再生产。这又具有双重性质:一方面,生存手段的生产,例如食物、衣服、住所和生产所需的工具;另一方面,是人类本身的生产,物种的繁殖。某一特定历史时代的人们所生活的社会组织是由这两种生产方式所决定的……</p>
-
-<p>这就是米切尔尝试过的那种分析。在她的第一篇文章《女人:最漫长的革命》中,米切尔同时研究了市场工作以及生殖、性行为和养育孩子的工作。</p>
-
-<p>米切尔并没有完全成功,也许是因为并不是所有的女性的工作对她来说都算作生产。只有市场工作被确定为生产;妇女工作的其他领域(被松散地统称为家庭)被确定为意识形态的。很大程度上组织了生殖、性行为和育儿活动的父权制,对米切尔来说没有物质基础。《女性地位(Women’s Estate)》是米切尔对她第一篇文章的扩展,更关注于女性在市场工作的分析,而不是女性在家庭中工作的分析。这本书关注女性与资本的关系多于女性与男性的关系,关注女性为资本工作的问题多于女性为男性工作;更受马克思主义的影响而不是激进女性主义的影响。在她后来的作品《精神分析和女性主义》中,米切尔探索了研究男女之间关系的一个重要领域,即女性和男性形成不同的、基于性别的个性。米切尔似乎在说,父权制在心理领域的作用非常大,使得女性和男性儿童学习着成为父权制意义上的标准女性和标准男性。在这里,米切尔关注的是她最初轻视的领域,生殖、性行为和养育孩子,但由于她将它们放在意识形态领域,她还是继承了自己早期分析的根本弱点。她清楚地把父权制描述为基本的意识形态结构,就像资本是基本的经济结构那样:</p>
-
-<p>简单地说…我们正在…处理两个相互独立的领域:资本主义的经济模式和父权制的意识形态模式。</p>
-
-<p>尽管米切尔讨论了他们的相互渗透,她没有在女性和男性劳动力之间的关系中给予父权制一个物质基础,她也类似地没有注意到人格形成和性别创造过程的物质方面原因,这限制了她的分析的实用性。</p>
-
-<p>舒拉米思·费尔斯通将唯物主义分析引入父权制,连接了马克思主义和女性主义。她对唯物主义分析的使用并不像米切尔的那样矛盾。她认为性的辩证法是基本的历史辩证法,而父权制的物质基础是女性繁殖人类物种的工作。费尔斯通利用马克思主义来分析女性的地位,主张父权制存在一种物质基础,这些作品的重要性怎么高估都不过分。但它过分强调了生物学和繁殖活动。我们需要理解的是,性(一种生物学事实)是如何变成性别(一种社会现象)的。有必要将妇女的所有类型的工作都放在其社会和历史背景下,而不是只关注生殖这一项。虽然费尔斯通的作品提供了一种新的,女性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的用法,但是她坚持将男性对女性的主导地位作为所有其他压迫(阶级、年龄、种族)的基石,这表明她的书应该更恰当地被归为激进的女性主义者,而不是马克思主义的女性主义者。她的作品仍然是对激进女性主义立场的最完整的陈述。</p>
-
-<p>费尔斯通的书已经被马克思主义者们非常轻松地驳回了。例如,扎雷茨基称之为“对主观性的要求”。然而,费尔斯通的这本书让女性兴奋的是她对于男性对女性的权力的分析,以及她对这种情况的非常合理的愤怒。她关于爱的一章曾经是我们理解爱的核心方式,现在仍然如此。这不是关于马克思主义者可以处理的(只是一个态度的问题)一个“男性意识形态”,而是对男人压迫女人的客观后果的一种阐释,它让人有生活在父权制下的感觉。“个人的就是政治的”并不像扎雷茨基说的那样,是一种对主观性和更好的感受的请求:这是一种要把男性的权力和女性的从属地位当做一种社会和政治现实来承认的要求。</p>
-
-<h3 id="ii父权制与激进女性主义">II.父权制与激进女性主义</h3>
-
-<p>激进女性主义的写作的主要目的是记录“个人的就是政治的”这一口号。她们认为,女性的不满并不是出于适应不良者的神经质的衰叹,而是对这个女性被系统地支配、剥削和压迫的社会结构的反应。女性在劳动力市场上的弱势地位、中产阶级婚姻中以男性为中心的情感结构、女性在广告中的运用、把女性心理当做神经质的所谓理解——女性的生活在发达资本主义社会中已经被从头到脚地研究过了。激进女性主义文学的体量太庞大了,没办法简单概括。但同时,它在聚焦心理学这一点上是从一而终的。纽约激进女性主义者的章程是“自我的政治”。对于激进的女性主义者来说,“个人的就是政治的”意味着,最初的基本阶级划分是性别之间的划分,历史的动力是男性对权力和统治女性的争取,这就是性的辩证法。</p>
-
-<p>因此,费尔斯通改写了弗洛伊德,以理解男孩和女孩在权力的意义上发展成男人和女人。她对“男性”和“女性”性格痕迹的描述是典型的激进女性主义笔法。男性寻求权力和统治;他的气质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个人主义的,竞争的和务实的;根据费尔斯通的说法,男性意味着“技术模式”。女性的气质是供养者,是艺术的和哲学的,可以概括为“审美模式”。</p>
-
-<p>毫无疑问,“审美模式”是女性的想法会让古希腊人感到相当震惊。这里就是激进女性主义分析的错误之处:激进女性主义者提出的“性的辩证法”将“男性”和“女性”仅在当下表现出来的那些性格特点投射到了所有历史之中。激进女性主义的分析就理解当下来说,有极强的说服力。它最大的弱点是过于关注心理学方面的东西,以至于忽视了历史。</p>
-
-<p>其原因不仅在于激进女性主义的方法,还在于父权制的本质——一种具有惊人弹性的社会组织形式。激进女性主义者用“父权制”来指代一种以男性主导女性为特征的社会制度。凯特·米勒的定义很经典:</p>
-
-<p>我们的社会…是父权制的。如果人们回忆起军事、工业、技术、大学、科学、政治办公室、金融力量——简单来说,社会内的每一个权力途径,包括警察的强制力,都完全掌握在男性手中,事实就显而易见了。</p>
-
-<p>这种激进女性主义对父权制的定义适用于我们所知道的大多数社会,它们在这一点上都高度相似。激进女性主义者对历史的使用通常仅限于提供父权制在任何时间和地方都存在的例子。对于在妇女运动之前的马克思主义和主流社会科学家来说,父权制指的是一种男人之间的关系制度,它形成了封建社会和一些前封建社会的政治和经济轮廊,在其中社会等级取决于与生俱来的一些东西。资本主义社会被资产阶级社会科学家理解为精英主义\绩效至上、官僚主义和非个体化/客观冷漠的(impersonal);马克思主义者将资本主义社会视为阶级统治的制度。对于这两种社会科学家来说,无论是历史上的父权社会还是今天的西方资本主义社会,都不能被理解为一种男性之间的使他们能够支配女性的关系系统。</p>
-
-<p><strong>定义父权制</strong></p>
-
-<p>我们可以有效地将父权制定义为男性之间的一套社会关系,它有物质基础,虽然等级分明,但还是在男性之间建立了相互依赖和团结,这也使他们能够支配女性。虽然父权制是等级化的,不同阶级、种族或民族的男性在父权制中有不同的地位,但他们在对各自的女人的共同统治关系中也是团结起来的;他们相互依赖来维持这种统治。等级制度“能起作用”至少部分原因是因为它们在现状中创造了既得利益。那些地位较高的人可以“收买”那些地位较低的人,通过一种给予他们能够凌驾于其他地位更低的人的权力的方式。在父权制的等级制度中,所有的男人都被这样收买了。因为无论他们的地位如何,他们总归至少能够凌驾于一些女人之上。有一些证据表明,当父权制第一次在国家社会中制度化的时候,想要上位的统治者许诺男人们在字面意义上成为他们的家庭的首领(也就是加强他们对妻子和孩子的控制),以换取男人们将他们的一些部落资源割让给新的统治者。男人互相依赖(尽管他们的地位不同)来维持对女性的控制。</p>
-
-<p>父权制所建立的物质基础从根本上在于男性对女性劳动力的控制。男子通过禁止妇女获得一些基本的生产资源(例如,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的那些支付生活工薪的工作)和限制妇女的性取向来维持这种控制。一夫一妻制的异性婚姻是一种相对较新和有效的形式,似乎可以让男性同时控制上述两个领域。控制妇女的资源获取能力和她们的性取向,反过来使男性能够控制妇女的劳动力。这种控制既以为男性提供许多个人的和性方面的服务为目的,也以抚养孩子为目的。女性为男性提供的服务,使男性不必做许多不愉快的任务(比如打扫厕所),既发生在家庭的外部也发生在家庭的内部。家庭之外的例子包括男老板和教授对女员工和学生的骚扰,以及通常使用秘书来跑腿、煮咖啡和提供一种“性感”的氛围。然而,抚养孩子(无论孩子的劳动力是否对父亲直接有利)是延续父权制制度的一项关键任务。正如阶级社会必须被学校、工作场所、消费规范等复制一样,父权制的社会关系也必须被复制。在我们的社会中,儿童通常是由妇女在家里抚养的,这些妇女恰恰是在社会中被定义、看作不如男人的,而男人却很少出现在家庭场景中。以这种方式长大的孩子通常能很好地领悟到他们自己在性别等级制度中所属的地位。然而,这一过程的核心是家庭以外的领域,在这些领域,一系列父权行为被教导,妇女的劣势地位被强加和巩固:教堂、学校、体育、俱乐部、工会、军队、工厂、办公室、保健中心、媒体等等。</p>
-
-<p>因此,父权制的物质基础并不在于家庭中的养育孩子的行为,而是在于所有使男性能够控制女性劳动的社会结构。使得父权制生生不息的社会结构的各个方面在理论上是可识别的,也是可与其他方面分离的。盖尔·鲁宾通过确认“性/性别体系”,极大地提高了我们识别这些社会结构中的父权制元素的能力:</p>
-
-<p>“性/性别系统”是指社会将生物学意义上的性别转化为人类活动的产物的一套系统。在其中,这些被转化过后的性需求得到了满足。</p>
-
-<p>我们生来就是生物学意义上的雄性和雌性,但我们是被后天塑造成为社会意义上的男性和女性。恩格斯所说的生产方式的第二个方面解释了我们是如何被这样塑造的:“人类自身的生产,种群的繁殖。”</p>
-
-<p>社会决定了人类如何繁殖他自身这个种群。例如,如果人在生物学上是多性别的,那么繁殖将是偶然的。按性别划分的严格的劳动分工是所有已知社会都共有的一种发明,它创造了两种相互独立的性别,以及一种让男性和女性出于经济原因聚在一起的需求。于是,它有助于将他们性需求的满足导向异性恋。虽然从理论上讲,性劳动分配不应该包含着性别之间的不平等,但在大多数已知的社会中,社会上按性别划分的劳动分工都是给予妇女更低的工作地位的。性别分工也是性别亚文化的基础,在这些亚文化中,男性和女性的生活体验不同:男性权力的物质基础(在我们的社会中)不仅使得他们可以不做家务,可以获得更好的就业,而且也体现在心理的方面。</p>
-
-<p>人们如何满足他们的性需求,如何繁殖,如何向新一代灌输社会规范,如何学习性别,作为一个男人或一个女人的感觉一一所有这些都发生在鲁宾称为性/性别系统的领域。鲁宾强调了亲属关系(它的影响会告诉你,你可以与谁一起满足性需求),以及通过育儿和“恋母机器”发展出来的具有性别特征的人格。此外,我们还可以使用性/性别系统的概念来检查所有其他社会机构在定义和加强性别等级这方面所扮演的角色。鲁宾指出,从理论上说,一个性/性别系统可以是女性主导、男性主导或平等主义的,但鲁宾拒绝给各种已知的性/性别制度贴上标签,或以此种方式划分历史时期。我们之所以把我们现在的性/性别体系标记为父权制,是因为它怡当地捕捉到了等级制度和男性主导地位的概念,我们认为这是当前制度的核心。</p>
-
-<p>经济生产(马克思主义者习惯将它称为生产方式)和性/性别领域的人的生产都决定了恩格斯所说的“特定历史时代和特定国家的人民赖以生活的社会组织”。因此,只能通过观察人与物的生产和再生产来理解整个社会。没有所谓的“纯粹的资本主义”,也不存在“纯粹的父权制”,因为它们必须共存。存在的是父权资本主义,或父权封建主义,或平等主义的狩猎采集社会,或母系园艺(horticultural)社会,或父系园艺社会,等等。在生产的一个方面的变化和另一个方面的变化之间似乎没有必要的联系。例如,一个社会可以经历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并保持父权制。然而,常识、历史和我们的经验都会告诉我们,生产的这两个方面是如此紧密地交织在一起,因此其中一个方面的变化通常会在另一个方面产生运动、紧张或矛盾。</p>
-
-<p>在这种情况下,种族等级也可以被理解。随着对“肤色/种族系统”的定义,进一步的阐述也就是可能的。“肤色/种族系统”指的是一个将生物学意义上的肤色转变为社会意义上的种族的社会生活竞技场。种族等级制度,就像性别等级制度一样,是我们社会组织的一个方面,也是人们如何生产和再生产的一个方面。它们根本不是意识形态的;它们构成了我们生产方式的第二个方面,即人的生产和再生产。那么,最准确的说法可能是,不要把我们的社会简单地称为“资本主义的”,而应该说是“父权资本白人至上主义的”。在后面的第三部分,我们说明了资本主义适应和利用种族秩序的一种形式,以及资本主义和父权制之间相互关系的几个例子。</p>
-
-<p>资本主义的发展为工人的等级制度创造了场所,但传统的马克思主义分类方式不能告诉我们谁将填补哪些场所。性别和种族等级制度决定了谁填补空缺场所。父权制不是简单的等级组织,而是特定的人填补特定的场所的等级制度。研究父权制,我们就知道为什么是女性被统治以及如何被统治。虽然我们认为大多数已知的社会都是父权制的,但我们并不认为父权制是一种普遍的、不变的现象。相反,父权制作为一种允许男性支配女性的男性之间的相互关系,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形式和强度上都发生了变化。研究在历史上的社会中男性之间的相互依赖与其支配女性的能力之间的关系至关重要。研究男人之间的等级制度和他们获得父权利益的机会的区别也至关重要!当然,阶级、种族、国籍,甚至婚姻状况和性取向,以及明显的年龄,都在这里发挥作用。不同阶层、种族、国家、婚姻状况或不同性取向群体的女性对抗着不同程度的父权制力量。女人们自己也可能对在父权等级制中地位低于她们的男性亲属们的其他男性行使着阶级、种族或国家权力,甚至父权权力(通过她们的家庭关系)。</p>
-
-<p>概括地说,我们将父权制定义为一套具有物质基础的社会关系,在其中男性之间存在等级关系,也存在不同等级之间的团结,使他们能够支配妇女。父权制的物质基础是男性对女性的劳动力的控制。这种控制通过拒绝妇女获取必要的有经济效益的生产资料和限制妇女的性取向来维持。男人行使权力,接受女性的私人服务,不用做家务或抚养孩子,有权为了性而使用女性的身体,在感觉上和现实中都是强势的。我们目前所经历的父权制的关键因素是:异性恋婚姻(以及随之而来的同性恋恐惧症),女性养育子女和做家务,妇女对男性的经济依赖(通过劳动力市场的安排来执行),国家,以及许多基于男性之间社会关系的机构:体育、工会、行会、大学、教堂、公司和军队。如果我们想要理解父权制的资本主义,所有这些因素都需要被仔细分析。</p>
-
-<p>男性之间的等级制度和相互依赖以及女性的从属地位是我们社会运作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就是说,这些关系是系统性的。抛开建立这些关系的问题不说,我们要问,我们能够识别出资本主义社会中的父权关系吗?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我们必须发现男人和男人之间存在这种父权制的关系。尽管资产阶级和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家都声称这种关系不再存在,或者,即便存在也最多不过是一些无关紧要的残余物。我们能理解人类之间的这些关系是如何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延续下去的吗?我们能确定父权制塑造资本主义发展进程的方式吗?</p>
-
-<h3 id="iii父权制与资本的伙伴关系">III.父权制与资本的伙伴关系</h3>
-
-<p>我们怎么识别资本主义社会中的父权社会关系?似乎每个女人都只受到自己的男人的压迫;她的压迫似乎是一件私人的事。男人之间的关系和家庭之间的关系似乎都是分散的。我们很难把男人之间的关系,以及在男人和女人之间的关系,看作系统的父权制。然而,我们认为,父权制作为一种男女关系体系存在于资本主义中,而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父权制和资本之间存在着一种健康而强大的伙伴关系。然而,如果人们从父权制的概念和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理解开始,人们就会立即认识到父权制和资本的伙伴关系并不是不可避免的;男人和资本家经常有利益冲突,特别是在妇女的劳动力的使用上。这种冲突可能体现出来的一种方式是:绝大多数男性可能希望他们的女人在家里亲自为他们服务。少数男性是资本家,他们可能希望大多数女性(不是自己的)在工薪劳动力市场工作。在研究这场关于女性劳动力权力的冲突的紧张关系时,我们将能够确定资本主义社会中父权关系的物质基础,以及父权制和资本主义之间伙伴关系的基础。</p>
-
-<p><strong>工业化与家庭工资的发展</strong></p>
-
-<p>马克思主义者从他们在19世纪所目睹的一些社会现象中做出了相当合乎逻辑的推论。但他们最终低估了刚起步的资本需要与之对抗的先前存在的父权社会之力量,以及对资本进行调整以适应这些力量的需求。工业革命吸引了所有的劳动力,包括妇女和儿童;事实上,第一批工厂几乎只使用儿童和女性劳动。妇女和儿童可以独立于男人来挣工资,这既破坏了权威关系(如上文第一部分所讨论的),又使所有人的工资都保持在低水平。考茨基在1892年如此描述了这个过程:</p>
-
-<p>然后,随着工人的妻子和孩子…能够自己照顾自己,男性工人的工资可以安全地降低到仅满足他自己的个人需求的水平,而不会有停止新劳动力供应的风险。</p>
-
-<p>此外,妇女和儿童的劳动提供了额外的优势,因为她们不具有男人那样的抵抗能力:她们进入工人队伍,极大地增加了市场上出售的劳动力数量。</p>
-
-<p>因此,妇女和儿童的劳动…也降低了男性工人的抵抗能力,因为他们在市场上是过剩的;由于这两种情况,它降低了男性工人的工资。</p>
-
-<p>低工资和强迫所有家庭成员参与劳动力大军对工人阶级家庭生活的可怕影响被马克思主义者发现了。考茨基写道:</p>
-
-<p>资本主义的生产制度在大多数情况下并不会破坏工人的单一家庭,而是夺走它所有的一切,除了它的那些令人不快的特征。今天妇女在工业化工作中的活动…意味着她在既有的负担上又多了新的一个。但一个人不能服务两个主人。每当工人的妻子必须帮忙挣到每天的口粮时,他的家庭就难过了。</p>
-
-<p>工人和考茨基都认识到女人参与工薪劳动的缺点。女人不仅是“更廉价的竞争者”,而且职业女性不是别人,就是他们自己的妻子,她们没办法很好地“服务于两个主人”。</p>
-
-<p>男性工人抵制妇女和儿童大量进入劳动力市场,并试图将她们排除在工会成员和劳动力大军之外。在1846年,《十小时倡议》声明:</p>
-
-<p>不言自明的是,所有试图改善女工厂工人的道德和身体状况的努力都将会失败,除非她们的工作时间大大减少。的确,我们甚至可以说,已婚的女性最好专注于家务劳动,这比在工厂里跟着永不停歇的机器来劳动要好得多。因此,我们希望很快有一天,丈夫能够养活妻子和家人,而不用派前者去忍受棉纺厂的苦工事。</p>
-
-<p>1854年,在美国,全国印刷工会决定不“通过法案(act)鼓励雇佣女性设计师”。男性工会成员不想为女工提供工会保护;而是试图把她们排除在外。1879年,雪茄制造商国际联盟主席阿道夫·斯特拉瑟说:“我们不能把女性赶出这个行业,但我们可以通过工厂法律来限制她们的日常劳动配额。”</p>
-
-<p>虽然廉价竞争的问题可以通过适当安排劳动妇女和青年来解决,但扰乱家庭生活的问题却没办法这样解决。男性为男性保留了工会的保护,并要求建立保护妇女和儿童的劳动法。保护性的劳动法虽然可能改善了一些对女性和童工最严重的虐待,但也限制了成年女性在许多“男性”工作中的参与度。男人们试图将高工资的工作都掌握在自己手中,也想要提高男性的整体的工资水平。他们要求工资要高到足够用他们自己的工薪劳动来养活家庭成员。这种“家庭工资”制度逐渐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成为稳定的工人阶级家庭的规范。一些观察人士声称,不上班的全职妻子是男性工人生活水平的一部分。男性工人不是为男女平等的工资而战,而是寻求“家庭工资”;希望保留妻子在家里的服务。在没有父权制的情况下,一个统一的工人阶级可能会直面资本主义,但父权社会关系分裂了工人阶级,允许一部分(男人)因拿取另一部分(女人)的利益而被收买。男人之间的等级制度和他们之间的团结在这个解决过程中都是至关重要的。“家庭工薪”可以理解为解决当时父权制和资本主义利益之间在妇女劳动力方面的冲突的一种方式。</p>
-
-<p>大多数成年男性的家庭工资意味着男性的妥协和共谋。它意味着其他人的低工资,例如年轻人、女性和社会定义的低等男性(爱尔兰人、黑人,等等父权阶层中最低的群体,他们被剥夺了许多父权福利)。妇女、儿童和低等男子的低工资由劳动力市场上的工作隔离来执行,进而由工会和管理机构以及学校、培训项目甚至家庭等辅助机构来维持。工作的性别隔离,通过确保妇女拥有较低收入的工作,既保证了妇女对男子的经济依赖,又加强了妇女和男子分别适合不同领域的无形观念。因此,对大多数男性来说,家庭工资的发展从两方面保障了男性统治的物质基础。首先,女性的工资水平低于男性。妇女在劳动力市场上获得的低工资,使男性对比女性的物质优势得以延续,并鼓励女性选择全职太太作为职业。其次,女性在家里做家务,做其他直接使男性受益的服务。妇女的家庭责任反过来又加强了她们低下的劳动力市场地位。</p>
-
-<p>能看出来,在20世纪早期发展起来的这种解决办法,既有利于资本的利益也有利于父权制的利益。人们经常认为,资本家们认识到,在19世纪早期工业化进程中盛行的极端恶劣的工作条件下,工人阶级家庭无法充分地自我繁殖。他们意识到,家庭主妇比有工资的妻子更能够生产和维持健康的工人,受过教育的孩子比未受过教育的孩子更能成为好的工人。这种交易包括向男性支付家庭工资,让女性留在家里。这既让当时的资本家满意,也让男性工人满意。尽管交易的条款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改变,但直到今天,家庭以及女人在家庭中的劳动仍然还是通过提供一个劳动力的方式来服务资本,并且通过成为男性驰骋特权的空间来服务男人。女人们不仅努力服务着男人们和她们的家人们,也作为消费者服务资本。家庭也是学习支配和服从的地方,正如费尔斯通、法兰克福学派和其他许多人所解释过的那样。顺从的孩子成为顺从的工人;女孩和男孩各自习得适当的角色。</p>
-
-<p>虽然家庭工资表明资本主义在适应父权制,但儿童地位的变化却表明父权制在适应资本。孩子们和妇女一样开始被排除在工薪劳动之外。随着孩子们赚钱能力的下降,他们与父母的法律关系也发生了变化。在美国工业时代的开始,满足孩子们对父亲的需求被认为对他们的幸福发展至关重要,甚至是首要的:在有争议的监护权案件中,父亲们享有法律优先权。布朗的研究表明,随着孩子为家庭经济福祉做出贡献的能力下降,母亲越来越被视为孩子幸福发展的重要因素,并在监护权有争议的案件中逐渐获得了法律优先权。在这里,父权制适应了儿童不断变化的经济角色:当孩子有生产力时,男人声称拥有他们;当孩子变得无生产力时,他们就被发配给妇女。</p>
-
-<p><strong>二十世纪的伙伴关系</strong></p>
-
-<p>19世纪的马克思主义者们关于父权制将在资本主义把所有人都无产阶级化的需要面前枯萎的预言并没有成为现实。他们不仅低估了父权制的力量和灵活性,还高估了资本的力量。他们设想,撕裂封建关系的资本主义的新社会力量几乎是无所不能的。在面对日常生活中的历史性的力量时,当代的观察者更好地看到了“纯粹的”资本主义倾向和“实际的”资本主义倾向之间的区别。关于资本和种族秩序之间的“伙伴关系”以及劳动力市场分割的讨论,提供了“纯粹”资本主义力量如何与历史现实相妥协的额外例子。资本主义在这个过程中表现出了巨大的灵活性。</p>
-
-<p>研究过南非的马克思主义者认为,尽管种族秩序可能不允许每个人实行平等的无产阶级化,但这并不意味着种族障碍阻碍了资本积累。抽象来说,分析师可能会讨论哪种安排可以允许资本家攫取最多的剩余价值。然而,在一个特定的历史情况下,资本家必须关注社会控制、工人群体的抵抗和工会的干预,以及国家的干预。为了让整个社会可持续,国家可能会干预;国家有必要监管一些资本家,以克服那些最极端的资本主义倾向。如果考虑到这些因素,那么资本家最大化了最大的实际利润。如果出于社会控制的目的,资本家以特定的方式组织工作,资本本身并不能决定谁(即哪些个人具有归属特征)在工薪劳动力中占据较高阶层,谁占据较低阶层。当然,这有助于让资本家本身成为占主导地位的社会群体,同样也可能是种族主义者(和性别歧视者)。资本主义既继承了主导群体的与生俱来的特征,也继承了从属群体的。</p>
-
-<p>最近关于垄断资本创造劳动力市场分割的趋势的争论与这一理解是一致的。资本家故意分割劳动力,使用一些与生俱来的特征来划分工人阶级,这显然源于对社会控制的需求,而不是狭义上的资本积累所必要的事情。随着时间的推移,并不是所有这些分裂的尝试都能成功(在分裂方面),或者有利可图。资本塑造劳动力的能力取决于狭义上的资本积累的要求(例如,生产的组织方式是否需要大量工人之间的沟通?如果是这样,他们最好都说英语),也取决于一个社会内部的可能鼓励或强制资本去适应社会自身的力量(在南非给白人和黑人分别设置单独的洗浴间对于资本家来说,只能被理解为一个经济成本,但它低于试图迫使南非白人与黑人一起洗澡的社会成本)。</p>
-
-<p>如果我们关于资本主义发展进程的争论的第一个要素是资本不是全能的,那么第二个要素就是资本是非常灵活的。资本积累遇到了预先存在的社会形式,既摧毁它们,又适应它们。资本的“适应”可以被视为这些旧有形式在新环境中冥顽不灵的力量的反映。即使他们坚持下去,他们也不是没有改变的。比如今天对种族和性别的意识形态理解,就是在资本积累过程中对种族和性别区分的强化之中形成的。</p>
-
-<p><strong>今天的家庭和家庭工资</strong></p>
-
-<p>我们在上面已经论证,资本主义和父权制的适应或相互适应,在20世纪早期以家庭工资的发展为形式。家庭工资巩固了父权制和资本之间的伙伴关系。尽管尤其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来,妇女的劳动参与率有所增加,但我们认为,家庭工资仍然是当前性别分工的基石一一在这个分工中,女性主要负责家务,男性主要负责工薪工作。妇女在劳动力市场上较低的工资(再加上需要有人抚养孩子)保证了家庭作为一个必要的收入集中单位的存续。因此,由家庭工资支持的家庭便允许男人在家庭内部和家庭外部控制妇女的劳动。</p>
-
-<p>虽然职业女性的增加可能会给家庭造成压力(类似于考茨基和恩格斯19世纪所指出的压力),但认为家庭的概念和现实以及性别分工很快就会因此消失是错误的。性别分工再次出现在劳动力市场上,妇女从事女性的工作,通常和她们曾经在家庭内部做的工作一样——准备食物和服务,各种清洁,照顾人,等等。由于这些工作地位低工资低,父权关系仍然是完好的,尽管它们的物质基础在某种程度上从家庭转移到工资差异。例如,卡罗尔·布朗认为,在资本主义内部,我们正在从“以家庭为基础”的父权制转向“以工业为基础”的父权制。</p>
-
-<p>以工业为基础的父权关系以各种方式得到执行。为女性明确规定了较低的工资、较低的福利和较少的晋升机会的工会合同,不仅仅是返祖的宿醉一一即性别歧视态度或男性至上主义意识形态的一种情形一一它们其实维持着父权制度的物质基础。虽然有些人认为父权制已经在家庭中消失(例如,参看斯图尔特·伊文,《资本的意识》),但我们不会这样认为。虽然资本和父权制之间妥协的条款随着以前位于家庭中的额外任务资本化而改变,并且女性的劳动力权力的部署的场所也在变化,然而,正如我们上面所说的,劳动力市场上极端的工作隔离所造成的工资差异,通过鼓励妇女结婚,加强了家庭,也加强了家庭劳动分工。家庭工资的“理想”——一个男人可以挣到足够的钱来养活整个家庭——可能会让位于一种新的理想,即男人和女人都通过工资收入来贡献整个家庭的现金收入。因此,为了延续父权制,即男性对女性劳动力权力的控制,工资差异将变得越来越必要。工资差别将有助于将妇女的工作定义为比男子次要的工作,因为它需要妇女实际上继续以经济方式依赖男子。劳动力市场和其他地方的性别分工应该被理解为一种父权制使自身得以延续下去的表现方式。</p>
-
-<p>许多人认为,尽管资本和父权制之间的伙伴关系现在己经存在,从长远来看,资本主义最终会无法容忍它;资本最终可能会摧毁家庭关系和父权制。论点的逻辑是资本主义社会关系(家庭不是它的例子)倾向于普遍化,随着女性越来越能赚钱她们将越来越拒绝在家庭中的从属地位,并且因为家庭尤其压迫妇女和儿童,一旦人们可以自己靠自己生活它就会崩溃。</p>
-
-<p>我们不认为家庭中体现的父权关系如此容易被资本摧毁,我们也几乎没有看到什么证据表明这个家庭制度目前正在解体。尽管妇女劳动力参与率的增加使离婚更加可行,但离婚的动机对妇女来说并不是压倒性的。妇女的工资水平只能让少到几乎没有的一些妇女有能力独立和充分地养活自己和抚养孩子。传统家庭衰败的证据怎么说也是微弱的。离婚率并没有那么大幅度的增加,而是在各阶级中保持平稳;此外,再婚率也很高。直到1970年的人口普查,初婚率一直在历史性下降。自1970年以来,人们似乎一直在推迟结婚和生育,但最近,出生率已开始再次回升。现在的确有更大比例的人口生活在传统家庭之外。尤其是年轻人,他们正在离开他们父母的家,并且在他们结婚建立传统的家庭之前就开始自立门户。老年人,特别是老年女性,在子女长大后,经历配偶分居或死亡后,她们在自己的家庭中经历着孤独。然而,这些趋势表明,新一代的年轻人将在他们成年后的某个时候以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高的比例形成核心家庭。1930年以来出生的群体最终结婚率和生育率比以前的群体要高得多。结婚和育儿的持续时间可能正在缩短,但其影响的范围仍在蔓延。</p>
-
-<p>资本“摧毁”家庭的观点也忽视了使家庭生活具有吸引力的社会力量。尽管有人批评核心家庭对心理造成破坏,但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家庭仍然满足了许多人的真实需求。这不仅适用于长期的一夫一妻制,对抚养孩子的需求更是如此。单亲父母同时承受着经济上和精神上的负担。特别是对工人阶级妇女来说,这些负担使劳动力参与的“独立”变得虚幻。单亲家庭最近被政策分析人士视为过渡性家庭结构,在再婚后成为双亲家庭。</p>
-
-<p>女性劳动力参与增加的影响可能是家庭内部性别分工的减弱,而不是更频繁的离婚,不过这也缺乏证据。这几年关于谁做家务的统计数据,即使是妻子有收入的家庭也没什么变化:女性仍然做大部分的家务。“一天当作两天用”对职业女性来说就是现实。这并不奇怪,因为家庭之外在劳动力市场的性别分工,使女性在经济上依赖男性,即便她们自己也挣工资。然而,父权制的未来并不仅仅取决于家庭关系的未来。因为父权制,就像资本一样,可以具有惊人的灵活和适应性。</p>
-
-<p>无论家庭内部和其他地方的父权制劳动分工,是否对于资本来说“最终”是无法容忍的,它反正现在在塑造着资本主义。正如我们下面所说明的,父权制既使资本主义控制合法化,又使某些形式的资本斗争合法化。</p>
-
-<p><strong>二十世纪的意识形态</strong></p>
-
-<p>父权制通过在男性之间建立和合法化的等级制度(通过允许所有等级的男性控制至少一些女性),加强了资本主义的控制,而资本主义价值观塑造了父权制下善的定义。</p>
-
-<p>费尔斯通定义的心理现象就是在依赖和支配关系中发生之事的独到例子。它们出自男性社会权力的现实一一而女性没有权力一一但它们是由它们发生在资本主义社会的背景下的事实所塑造的。如果我们用激进的女性主义者所描述的那样来审视男性的性格特点——竞争性的,理性主义的,支配的——它们很像我们对资本主义社会主导价值观的描述。</p>
-
-<p>这种“巧合”可以用两种方式来解释。首先,男人,作为工薪劳动者,在工作中被吸收到资本主义的社会关系中,被驱使进入这些关系所规定的竞争中,并吸收相应的价值观。激进的女性主义对男性的描述并没有完全超出资本主义社会的范围。第二,即使男人和女人实际上并没有按照性规范所规定的方式行事,男人也会为自己主张那些在主导意识形态中被重视的特征。于是举个例子,《克雷斯伍德高地》的作者发现,当男性是专业人士,整天操纵下属(通常使用基本的非理性的动机来训导出他们想要的行为)时,男性和女性将男性描述为“理性和务实的”。当妇女投入大量精力研究抚养儿童和儿童发展的科学方法时,《克雷斯伍德高地》里的男性和女性将妇女描述为“非理性和动感情的”。</p>
-
-<p>这不仅有助于解释资本主义社会中“男性”和“女性”的性格特征,而且也解释了资本主义社会中性别歧视意识形态的特殊形式。正如女性的工作具有延续男性统治和资本主义生产的双重目的一样,性别歧视的意识形态也具有双重目的,即美化男性特征/资本主义价值观,以及诋毁女性的性格特征/社会需求。如果女性在其他的社会中是低级的或无力的,那么男性这样做的理由就和资本主义社会不一样了。只有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将女性贬低为感性的或非理性的才有意义。只有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将女性视为“依赖者(dependent)”才有意义。“依赖者”的封号在封建社会中没有意义。由于分工确保了作为妻子和母亲的女性在很大程度上关心使用价值的生产,对这些活动的诋毁既掩盖了资本无法满足社会层面上决定性的需求,同时也在男性眼中贬低了女性,为男性占主导地位提供了理由。这方面的一个例子可以从电视购物广告特有的矛盾心理中看出。一方面,他们致力于解决满足社会需求的真实障碍:(消灭)破坏衣服和刺激皮肤的洗涤剂,各种各样的劣质产品;另一方面,必须诋毁对这些问题的关切;这是通过嘲笑妇女即必须处理这些问题的工人来实现的。</p>
-
-<p>一个证明父权制和资本主义的伙伴关系的平行论点可能是关于劳动力中的性别劳动分工。性别分工的存在使女性从事低薪工作,并从事被认为适合女性角色的工作。妇女阶层是教师、慈善工作者和卫生保健领域的绝大多数。妇女在这些工作中所扮演的养育者角色地位很低,部分原因是男人诋毁妇女的工作。这些工作的地位很低,也因为资本主义强调个人独立和私营企业满足社会需要的能力,而这些重点与对集体提供社会服务的需要相矛盾。只要可以用它们是女人干的活儿来诋毁养育任务的社会重要性,就可以避免资本对交换价值的优先地位与【社会】对使用价值的需求之间的对抗。这样,就不是女性主义,而是分裂工人阶级的性别歧视削弱了工人阶级。</p>
-
-<h3 id="iv走向一个更进步的联盟">IV.走向一个更进步的联盟</h3>
-
-<p>还有许多问题有待我们去探索。我们在这里使用的父权制与其说是一个分析性的术语,更像是一个描述性的术语。如果我们认为马克思主义做得不够,激进的女性主义本身也不够,那么我们就需要发展新的类别。我们的任务之所以是困难的,是因为同样的特征,如劳动分工,往往同时加强父权制和资本主义,而在一个完全父权制的资本主义社会中,很难分离出父权制的机制。然而,这是我们必须做的事情。我们不得不指出一些起点:观察谁从妇女的劳动力中受益,揭示父权制的物质基础,调查男性之间的等级制度和团结机制。我们必须问的问题是无穷无尽的。</p>
-
-<p>我们能谈谈父权制度的运动规律吗?父权制是如何产生女性主义斗争的?除了先进的资本主义社会,我们在哪里还能看到性别政治和性别斗争?父权制度的矛盾是什么?它们与资本主义矛盾的关系是什么?我们知道父权关系导致了女权运动,资本产生了阶级斗争一一但是女性主义与阶级斗争的关系在历史背景下是如何发挥出来的呢?在本节中,我们试图提供对最后一个问题的答案。</p>
-
-<p>在历史上和现在,女性主义和阶级斗争的关系要么就是两条完全独立的道路(一方面是资产阶级女性主义,另一方面是阶级斗争),要么就是在左翼内部由马克思主义来支配女性主义。关于后者,这既是马克思主义的分析力量的结果,也是左翼内部男人的力量的结果。这些观点既产生了左翼的公开斗争,也产生了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者的矛盾立场。</p>
-
-<p>大多数认为自己是激进分子的女性主义者(反体制、反资本主义、反帝国主义、社会主义、康米、马克思主义者,什么都反)会同意,妇女运动的激进派己经失去了势头,而“资产阶级”似乎抓住了时机并继续前进。我们的运动已经不再处于那个令人兴奋的,精力充沛的时期,那时无论我们做什么都会有用:提高意识,把更多的女性(甚至比能容纳的更多)带入运动,在社会中增加女性问题的可见性,通常以一种在根本上挑战资本主义和父权关系的方式进行。现在我们感觉到女权运动的一部分被吸收了,“女性主义”被用来反对女性一一例如,在有些诉讼中法官主张女性离婚前是家庭主妇的也不需要赡养费,因为我们都知道女性现在已经被解放了。迄今为止未能通过的平等权利修正案(ERA)表明,在许多女性心中仍存在一种立法上的恐惧,她们害怕“女性主义”将继续被用于针对女性,这表明我们真的需要重新评估我们的运动,分析为什么它以这种方式被吸收了。对我们来说,求助马克思主义来进行重新评估是合乎逻辑的,因为它是一个发展着的社会变革理论。与女性主义理论相比,马克思主义理论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在我们试图使用它时,我们有时也偏离了女性主义的目标。</p>
-
-<p>左派一直对妇女运动持矛盾态度,经常认为它是社会主义革命的事业。当左翼女性拥护女性主义时,它可能会对左翼男性构成个人威胁。当然,许多左翼组织也从妇女的劳动中受益。因此,许多左翼的分析(无论是进步的还是传统的)在理论上和政治上都是自私的。它们试图影响妇女放弃对妇女的情况产生独立理解的努力,并采纳他们自己对情况的理解。至于我们如何应对这种压力,当我们转向马克思主义分析,自然会试图加入使用这个范式的“兄弟会”,我们可能最终试图为与兄弟会的斗争正名,而不是试图用分析女性的情况来改善我们的政治实践。最后,许多马克思主义者对他们传统的女性问题的批判分析感到满意。他们认为阶级是理解女性地位的正确框架。妇女应该被理解为工人阶级的一部分;工人阶级反对资本主义的斗争应该优先于男女之间的任何冲突。不能允许性(别)冲突干扰阶级团结。</p>
-
-<p>随着过去几年美国经济形势的恶化,传统的马克思主义分析也需要重新为自身正名。在60年代,民权运动、学生言论自由运动、反战运动、妇女运动、环保运动以及专业集团和白领团体日益激烈的运动都为马克思主义者提出了新的问题。但现在,通货膨胀和失业等明显的经济问题的回归,掩盖了这些要求的重要性,并让左派回到了“基本盘”一一(狭义定义的)工人阶级政治。很多到处生长的马克思-列宁主义原-党派小团体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是反女性主义者。有迹象表明,左翼学术界中女性主义问题的讨论程度也在下降。日间托儿所正在从左翼工会会议的讨论内容中消失。随着马克思主义或政治经济学在智力上被接受,自由主义学术界的老男孩网络被复制到一个由马克思主义者和激进分子组成的年轻男孩网络中,尽管它年轻而激进,但在成员和观点上仍是男性式的。</p>
-
-<p>那种让激进女性放弃这些愚蠢的东西,变得“严肃”的革命性的压力增加了。与“通货膨胀”和“失业者”相比,我们的工作似乎是在浪费时间。我们(女性)的失业从未被视为一场危机,这是男性占主导地位的一种症状。在20世纪30年代的上次重大经济危机中,巨大的失业一部分是通过将女性排除在各种工作之外来解决的一一即每个家庭只有一个的工薪工作,而这份工作是男性的工作。资本主义和父权制从危机中恢复了,也加强了。正如经济危机通过纠正失衡为资本主义发挥恢复作用一样,它们也可能为父权制服务。30年代让女性回到了原来的位置。</p>
-
-<p>如果放弃对女性主义问题的研究和实践,反对资本和父权制的斗争就不可能成功。一场仅仅针对资本主义压迫关系的斗争将会失败,因为它们在父权压迫关系中的潜在支持将会被忽视。对父权制的分析对于一种会破坏父权制的社会主义的定义是必要的,这种社会主义也是唯一一种对女性有用的社会主义。虽然男人和女人都需要推翻资本主义,但他们保留了性别群体特有的利益。从我们的研究、历史或男性社会主义者来看,尚不清楚“社会主义”所为之奋斗的东西对男人和女人是否都是一样的。因为一个“人道的社会主义”不仅需要就新社会应该是什么样子和一个健康的人应该是什么样子达成一致,而且更具体地说,它将要求男人们放弃他们的特权。</p>
-
-<p>作为妇女,我们不能让自己被花言巧语哄骗住,从而放弃我们任务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就像我们在历史中许多次被骗的那样。我们必须反对那种尝试让我们放弃女性主义之目标的明显的和不明显的高压。</p>
-
-<p>这意味着两个策略性的考虑。第一,建立社会主义的斗争必须是一场具有不同利益的群体组成联盟的斗争。妇女不应该相信男人在革命后“解放”他们,部分原因是没有理由认为他们会知道怎么做;一部分因为他们没有必要这样做;事实上,他们的直接利益在于我们受到的持续压迫。相反,我们必须有自己的组织和自己的权力基础。第二,我们认为资本主义内部的性别分工给了女性一种实践,在其中我们已经学会了理解人类的相互依赖和需求是什么。我们同意莉丝·沃格尔的观点,即虽然男性长期以来一直在与资本作斗争,但女性知道该为什么而奋斗。一般来说,男性在父权制和资本主义中的地位阻止了他们认识到人类对养育、分享和成长的需求,以及认识到在非等级制和非父权制的社会中满足这些需求的可能性。但即使我们提高了他们的意识,男人们也可能会评估潜在的收益和潜在的损失,然后选择现状。男人可能会失去的不只是单纯的枷锁。</p>
-
-<p>作为女性主义社会主义者,我们必须组织一种实践,既解决反对父权制的斗争,也解决反对资本主义的斗争。我们必须坚持,我们想要创建的是这样一个社会,在其中相互依赖的认同是解放而不是耻辱,在其中养育后代不是一个压迫的实践而是一个普通的实践,在其中女性不再继续支持不正当的那些具体的男性自由。</p> Heidi Hartmann 女性主义社会主义者,必须组织一种既解决反对父权制,也解决反对资本主义的斗争实践。我们必须坚持要创建一个相互依赖、认同解放而非耻辱的社会。 巴枯宁瑞士演讲・三 1871-05-03T10:56:15+06:55 1871-05-03T10:56:15+06:55 https://agorahub.github.io/pen0/heros/MikhailBakunin-a1_r-bakunins-speech-in-switzerland-3 <p>亲爱的同志们,上次说1789~1793年革命中,中产阶级有意无意间助用平民之力,筑其权力于封建世界废墟之上。从此以后,他们成为统治阶级。</p>
-
-<!--more-->
-
-<p>若说“热月”罗伯斯庇尔和圣茹斯特等政权被推翻,生命被杀害,信徒被充军的反动派政变,是移居国外的贵族与教士的阴谋所致,人们就犯了极大的错误了。贵族与教士这两败类中有许多分子很热心地参与此种阴谋,并幸灾乐祸地,愿意见这些使他们心惊胆寒,不留情宰割他们头颅的敌人失势垮台,倒是不错的但如果只有他们,他们是一无所能的。他们的财产既已被充公,他们还有什么能力卷土重来呢?当时中产阶级中有一部分因营买国产,垄断军需,征税粮税,乘众人贫困与破产的机会而致富,而私饱的人唯恐革命骚扰到他们腰间的荷包,因而大发狠心,断送了革命的命脉,所以“热月”反动得主谋者就是这些代表道德与公众秩序的伪善者。他们之外又有一群商人为其旁助,商人真是永远作恶与怯弱的败类,他们零星地吮吸平民的脂膏,以劣货欺骗平民的金钱,他们有平民的无知怯弱于革命而残暴反动。在他们心目中一切使人动心的思想,及人类的最高原则,和人类的无上利益都是空的,不会存在的。就是爱国主义,他们至多也只识其浮夸与虚荣的一面,或者是完全不知道。所以世间没有什么情感能使他们摆脱铜臭的拜金勾当,与可怜的日常忧虑的。任何人都知道,任何党的人都肯定地说,在这可怕的巴黎被围中,当平民与敌人激战的时候,当富有阶级筹划阴谋,奉巴黎于普鲁士人之手的时候,当宽大的无产阶级——平民的妇人与子女忍不住饥饿的时候,一般商人唯利是图的企图,就是怎么样使他们的货物,民食所必需的物品,卖得最高的价钱。</p>
-
-<p>法国各城的商人都做过同样的勾当。在以被普鲁士人侵占的各城,他们会开门迎接敌人。在未被侵占的城市,他们也已预备替敌人去开门,他们破坏国防,他们到处尽力之所能反抗唯一能就法国的平民举事和平民武装。今日城市中的商人同乡下的农民构成了反动的大本营。农民还有转变走上革命之路的可能,而商人将永远是卑怯的商人。</p>
-
-<p>中产阶级于法兰西大革命中自成两类,一类是极少数人,即以“雅各宾”党为名的革命的中产阶级。我们于此切不可将今日的雅各宾党与1793年的雅各宾党混谈了。今日的雅各宾党只是上个世纪的英雄灰色之幻影,不像人样的小鬼,滑稽的怪形而已。而1793年的雅各宾党则的确是伟大的人物,他们有革命的圣心、正义与自由平等的尊崇。他们之所以不懂这些在今日尤能代表我们意向的名词,其咎不在与他们。他们当时只留意到政治的表面,而不了解经济与社会的意义。但是,我复述一句,这并不是他们的过错,正如我们今日所能了解,并不是我们的的功劳一样。所谓功过都是时间的问题。人类是慢慢的呀!有时却嫌太慢了——向前发展的人类真理都是绵延不绝的错误和残酷残忍的经验上得来的。1793年的雅各宾党是有真信仰的人,他们受着思想的感应并且忠于思想。他们真可以说是英雄!他们没有完成革命的伟大工作,这是他们丧失英雄本色的一点。我们可以,而且也应该攻击丹东、罗伯斯庇尔、圣茹斯特等人的学理错误,我们尽管批评他们。说他们的思想是不对的,狭小的,在社会经济上只是中产阶级的,但是,对于他们革命的能力我们不可不表十二分的敬意。他们是昔时英雄中的中产阶级最后的几个英雄。</p>
-
-<p>在这英雄的少数人之外,还有一大群物质上是垄断人的中产阶级,对于他们,什么革命的思想与革命的志高原则,若是不能用于填满他们那样可敬的,那样宽大的钱袋的,那么也只是一些空洞的,毫无价值与意义可言的名词罢了。一旦他们中最富有,同时也是最有势的人借着革命的响声与方法腰间变着满满的时候,他们就会觉得革命的时期过得太久了,现在应该完结了,应该恢复法律与公众秩序的统治了。</p>
-
-<p>他们推翻了“公安委员会”,杀了罗伯斯庇尔、圣茹斯特及他们的许多朋友,并成立了执政府,这执政府真是十八世纪之末腐败的中产阶级之结晶,当时几千少数人以盗窃方法获得且积累了无数金钱,而执政府即是这些金钱的胜利和统治。</p>
-
-<p>但是未完全腐化的法国,因受大革命伟业的激动,再也忍不住此种制度的压迫了。于是起了两种抗议,第一种失败了,第二种成功了。假如第一种胜利,假如第一种能够成功,那么不但法国能救,即世界也将由此改头换面了,不幸第二种的胜利成了暴君的暴政与平民的奴隶制。我所说的,即指巴勃夫(Babeuf)的暴动和拿破仑一世的僭权。</p>
-
-<p>巴勃夫的暴动是18世纪最后的革命行动。巴氏及他的朋友们与罗伯斯庇尔、圣茹斯特颇为相近,差不多就是他们的朋友,又可以说是社会主义的雅各宾党。他们遵崇平等,甚而不顾自由。他们的计划是很简单的:他们要将地主和工具领有者的财产充为国有,由共和的,民主的,社会的国家来支配一切,国家为一切流动产与不动产的主人,因此成为社会的唯一雇主,一切工皆有它命令是从,同时它有政治的无上权,把儿童的教育权收为己有,使全国儿童都有享受教育平等的机会,并强迫成年的男女依平等与正义的原则去劳动去生活。于是一切地方自治力,个人的创制力,总而言之一切自由都将被此种可怕的权力消灭殆尽。全社会只能呈现出一副单调的,强迫的始终如一的灰色之图。政府虽然有普通选举而组成,但是只要选举完了,只要政府依旧在形式职权它对于社会的各分子,却有一种绝对的权力。</p>
-
-<p>由国家的权力去强迫造成平等的学理并非是巴勃夫发明的,古代的大思想家柏拉图于公元前数世纪,在他描写平等社会的《共和国》一书中早就将此种学理的基本原则说明了。最初的基督教徒虽然被当时的社会所迫害,在他们的团体中也已实地实验过共产主义的生活了。最后,即在宗教革命之初,十六世纪初的德国有个闵采尔(Münzer)同他的子弟们也做过社会平等的第一次实验,想在一个广大的社会基础上创立起平等来,巴勃夫的密谋只是平等思想在群众中作第二次实地的表现罢了。这些实验连最后的也在内,之所以不能成功,约有两种理由:第一种是因为群众的程度不够,不知道实行的可能性,第二种,尤其是上因为这些制度上,平等与国家的强权和势力相连,不知不觉间排斥了自由。我们都知道,亲爱的朋友们,平等只能借自由而可能,平等与自由是并行的。然而请你们不要误会,我之所谓的自由并不是中产阶级所独享的,以群众的奴隶制为基础都自由,这与其说是自由,不如说是特权哩,我之所谓自由是人群普遍的自由,使各个人都有人格的自由,但是我们也知道此种自由只有在平等上才可能。不但在学理上而且以实行去反抗一切由不平等而起的制度与社会关系,然后再以众人的自由为原则去创立社会的经济平等。看呐这就是我们现在的纲领,这就是虽有俾斯麦、拿破仑、梯也尔及我尊严的皇帝的一切哥萨克及我全俄至高无上的沙皇所不能阻止其胜利的纲领。</p>
-
-<p>巴勃夫的密谋,将“热月”巴黎反动的政变,所杀溃的,未遭流刑而忠于革命的公民都集合拢来,其中并有许多的工人。密谋失败了,有些被杀了,但有许多仍活着,如邦纳罗蒂(Philippe Buonarroti)就是其中一个。邦氏性刚如铁大有古风,生平为人所看重,敌党对他亦无不起敬意。他亡命比利时很久,他为比利时“烧炭共产主义者”秘密结社的主要创始者,他做了一本书,这本书今日颇不易得,我的一本以后将设法寄给我们的朋友亚岱马君(Adhémar Schwizguebe,松维利耶的雕刻匠)叙述巴勃夫密谋的经过情形,颇为悲壮。所以巴勃夫密谋可谓是过去一个世纪,革命反抗反动之最后的英雄的表现。</p>
-
-<p>我曾经说过拿破仑一世的僭权。此种历史较诸巴氏暴动更惨千百倍,你们大家都是知道的,这是残暴无耻的“刺刀”制度的开端,十九世纪之初,人道第一次遭到无理批颊的耻辱。拿破仑一世为一切暴君的人杰,同时,在军事上说,他又是一切暴君的恐怖,他失败了,他将他不幸的遗产,最无耻的“蔑视人道”、“以刀威逼”的原则留给他们。</p>
-
-<p>我不愿对你们叙事“复古时代”的政况,这是千疮百孔,旦夕垂危两败类即贵族和僧侣想恢复其原有的政治生活与威权的最可笑的实验。复古时代最该注意的一点,就是取得政权欲千年不朽的中产阶级,因觉得他们的权力又四面受敌,朝不保夕之势逐又变成了革命党。当公众权力不在他们掌握之中的时候,换言之当社会保障别的利益而损害他们利益的时候,他们就立刻与这种权力为敌,重新作起密谋运动。基佐(Guizot)、贝里埃(Périer)、梯也尔(Thiers)等,这些可诅咒的中产阶级反动的灵魂,都是路易菲利普治下最热心拥护中产阶级之迫害的腐朽的,同时在他们心目中以为最完善的政府之著名人物,但在复古时代,也为秘密会社的重要分子,1830年7月,他们的革命胜利了,于是中产阶级的自由主义的统治也从此开幕了。</p>
-
-<p>欧洲真正的中产阶级政治与利益的统治是从1830年开始的,其中尤以英、法、比、荷兰和瑞士为最先。别的国家如德意志、丹麦、瑞典、意大利、西班牙及葡萄牙等,中产阶级的利益虽然比别的利益最占优势,可是政治与政府仍然不是他们的。至于这庞大而可怜的全俄帝国,我不愿说它,它至今仍屈从与“沙皇”的暴政之下,其中还没有真正的中间阶级,即中产阶级的政图也还没有一个社会的情形,一边是官的世界,有军事、警察和官僚的组织,其使命在满足“沙皇”的私欲,另一边是平民,是几千万被“沙皇”与其走狗任意吞噬的可怜者,俄国革命只有直接从民间起来的,这点我在数年前一篇颇长的演说中已有很详细的说明,这篇演说我将设法即刻寄给你们。我也不愿对你们说这不幸和英雄的波兰,在这卑鄙的三只恶鹰即俄罗斯帝国、奥地利帝国、和普鲁士为其代表的德意志新帝国的爪牙间,不断地向前奋斗,虽屡遭失败的创痛,也还是百折不挠地为自由挣扎,永远不会停歇起复兴的工作。波兰与俄国一样,也还没有真正的中间阶级,一边是俄皇“沙皇”世袭的奴役,以前就有的统治势力,今日已腐朽不堪的波兰贵族及官僚。另一边是无数被奴役的农民,他们今日不但被已经失势的贵族压迫,而且受着国家,“沙皇”已其不可计数的官僚剥削。我更不愿对你们说起瑞典与丹麦这两小国,因为他们是从1848年之后才成为立宪制的国家。较诸其他欧洲各国略有逊色,最后西班牙与葡萄牙我们也不必说起,因为它们国内的工业运动和中产阶级的政治受着军阀及僧侣双重势力的摧残为时已久,现在仍留为最落后的国家。然而我却应该使你们注意,西班牙虽然在表面上那样的落后,但照样存在于世界各国的国际劳动协会的组织,在我看来西班牙也是其中最完善的一个哩。</p>
-
-<p>我现在以德国来说吧,德国从1830年以来,呈现出,现在仍继续呈现的一种奇异的形态,在这里中产阶级的利益虽占优势,然而政权却不为他们所有,极端的专制是它现行的政体,虽然有立宪的假面具可掩人耳目,而其军事与行政上的组织却仍卑鄙的专供贵族之用。</p>
-
-<p>我们要研究中产阶级的统治,最好以英、法、比为研究资料。意大利统一于维克托·伊曼纽尔(Victor Emmanuel)的君权之后,虽也可供我们来参考,但总不及法国那样显著,所以我们的观察就着重在这个国家。</p>
-
-<p>自从1830年的革命之后,中产阶级在法国,有得发表其原则于文学、政治与社会经济上完全自由权至原则可以“个人主义”概括之。</p>
-
-<p>我只所谓的个人主义即是认为全社会与人群各不相谋彼此互争互斗的集团,他们生存于社会好像是自然的敌人似的,彼此为生活需要而互相排斥,自己向前,必须阻止别人出路的倾向而言——简言之,此种倾向催促各个人不顾一切人的利益并在别人身上,求得其一个人的安适、富足与幸福的意思。这无非是一种各自争先的竞赛,各自逃命的混乱。谁停止住,谁就不幸,因为他们将落在人后。谁在途中因疲惫而跌倒,谁就倒霉,因为他们将被蹂躏。竞争是毫无心肝,毫无怜悯的。谁失败谁就不幸!在此种争斗中,有许多罪恶是必然要犯的,并且这一切的互相残杀充其量只是连续反抗人类一切道德之一基础的“休戚相关”的恶行罢了。人们说国家是正义的代表于裁判者,可是,国家非但不阻止这些罪恶的发生,反而认其为合法的行为,使其永续不息。所以,国家所代表的,要保护的并非是人的正义,而是司法上的正义,司法上的正义,即是强者欺压弱者,富者侮辱贫者的“盛礼”。国家只有一种要求,就是一切罪恶皆须合法地去完成。我可使你们破产,压迫你们,杀害你们,但是我必须依法而行,不然我即将被认为犯罪者,人们或将以犯罪者待我,这就是此种原则“个人主义”这幅字的意义。</p>
-
-<p>现在我们来看看此种原则表现于文学中的情形。1830年以来,社会上充满了雨果、大仲马、巴尔扎克、贾宁(Jules Janin)等人的文学作品,另外还有别的许多著作家与中产阶级报纸的记者以他们无聊的文笔引导青年堕落,激起他们的自私念头,即平民也不幸地受其影响。你们无论拿什么小说看,内容除夸大虚伪的情感与美妙的文词之外,什么也找不出来。从头到尾无非都是千篇一律:一个贫困、郁闷的,无名的青年,心中焚烧着各种成功的欲念。他想住大厦,食山珍,饮香槟,坐马车,并想与某个侯爵夫人睡觉。他经过非凡努力,终于成了,别人都失败了。看呐,这就是英雄,这就是纯正的个人主义。</p>
-
-<p>次之我们再来看看政治罢,此种原则在政治中是怎样表现的呢?人们说群众必须有人去指导他们,统治他们,他们是不能自治,不能无政府的。谁去统治他们呢?特权阶级已经没有了,一切人都有爬到社会的最高地位与职务去的权利。但是想要达到此种目的,人们必须聪明灵活强健康泰,必须知道并能够战胜其他的一切竞争者。于是乎,竞赛又开始了,只有灵活而强健的人才是治人与剥削群众者。</p>
-
-<p>最后,我们来看此种原则在经济问题——其实是最主要的或可说唯一的问题——上的情形。中产阶级的经济学家对我们说,个人无限制的自由是他们的主张,竞争就是此种自由的条件。但是,此种自由到底是什么呢?我们的第一个问题就是:难道这就是产生我们这世纪所夸耀的一切美妙财富之个人单独的劳动吗?但个人单独的劳动仅足以供给个人的衣食,或一个野蛮的小民族,而大民族之富足与生存只有靠着休戚相关组织起来的群体的劳动。生产一切财富的劳动既然是群体的,那么群体来享受这些财富,似乎是很合理的,是不是?然而,唉!这正是中产阶级经济学家最愤恨最拒绝最不愿意的一点哩!他们是主张个人各自享受的。但是哪些个人呢?是一切个人吗?呵!不是的,他们主张强者、聪明者、灵巧者和幸福者。唉!是的,尤其是幸福者才有享受的权利。因为他们在他们的社会组织中照着继承法——他们的社会基础——推演下去,必然要产生以下的现象:一边是富有而幸福的少数人,另一边是千百万困苦无辜的不幸者。但中产阶级的社会又会这些人说:“你们争夺价值、安适、财富与政权吧,胜利者就将幸福了。”可是这种自相残杀的争斗中,也有一点平等存在嘛?不,一点也没有的。有些——极少数者——有教育与金钱为他们从首至尾掩护的武器,另有些——成千上万的平民——却被无知与贫困钳制住,几乎赤身走入这战场。那么这些号称自由的竞争到底有什么样的必然结果呢?不用说,是平民的失败,中产阶级的胜利,因此,被束缚的平民也不得不如戍地的苦工一般,永远做胜利的中产阶级的奴隶了。</p>
-
-<p>中产阶级有一种很厉害的武器,无产阶级是没有方法反抗的,这便是资本,——资本是今日各个文明国家工业生产的主要动力,只要资本为中产阶级所有,无产者自然是束手无策了。</p>
-
-<p>如今这样构成和占据的资本,不但这压倒无产阶级,而且一大部分的中产阶级也被剥削被侵害,被沦于贫困之中。此种现象的原因,中小中产阶级不大明白或完全不懂的原因是很简单的。因平民替中产阶级争得自由之后,今日的工商业皆崇尚竞争和死命的互斗,于是一般资本家不得不售卖他们的商品,明白得说,就是不得不售卖他们从所雇佣的工人身上,以最低的工资垄断来的商品。你们在经验上都知道价值昂贵的产品在市场上已渐渐地被价值便宜的产品所排斥,即使后者十分劣于前者,也是如此。看呐,这就是竞争——这种出血的互斗——在中产阶级生产上,所生成的第一种不幸的结果。从此,坏的产品替代好的产品,平方的工人替代灵巧的工人成为必然的倾向,生产者与生产品的品质也大大地减低了。</p>
-
-<p>在这种竞争中,这种求最低价值的争斗中,势必是大的资本压倒小资本,小资本为大资本所破坏。因为大工厂制造物件,其售价必然比小工厂或中等工厂低廉。建造大工厂自然要有大资本,但在生产方面与小或中等工厂比较起来,却又便宜地多。十万法郎固然比一万法郎多,但十万法郎若是用于制造,则其出息必定为50%或是60%。而一万法郎,即使是同样的用法,却只有20%。大资本家可以在房屋,原料和机器上节省费用,他所用的工人比中小资本家多,他可以籍着好的组织与大规模的分工减少费用,或增加出息。总而言之,十万法郎集中于他的手里,并用于建造或组织一个工厂,其生产必然超过每一万的十个小工厂,比如每个小工厂在它所有的一万法郎上能得两千法郎的出息,以十万法郎建造或组织一个工厂的大资本家在他的每一万法郎上却能得到五千或六千,换言之,他所生产的货量一定比较多。生产比别人多,那么售价也自然比别人便宜了,在他以廉价售卖货物时,中等或小的资本家也不得不减少他们的价值,否则他们的货物便会卖不出去。他们货物的生产成本既然已比大资本家贵,而所得售价又比大资本家的贱,于是他们破产了。大资本杀害小资本便是这样子,假如大资本遇见更大的资本,那么也将一样的被迫破产。</p>
-
-<p>这是很真确的,你们看,今日各大资本中已有联合成极大极可怕的资本的倾向。今日工业最发达的地方,如英、法、比诸国已经开始由团体的营业公司代替单独的大资本家的企业了。文明越进步,先进的各国愈发达,则大资本家的财富也愈增加,可是因此大资本家的数目就减少了。结果必有很多中产者被大资本压倒而流为小资产者,更有一大批小资产者因无法抵抗而沦陷到贫困与无产阶级的队伍中去。</p>
-
-<p>这是无可置疑,有各国的统计与准确的数学根据可作证明的事实。在社会的经济组织中,大多数中产阶级者被极少数可怕的资本家压迫,而陷于不平等的贫困之境,这是一种无可逾越的法则,要反抗它,除了社会革命外别无选择。小资产经济倘若聪明,有明了此种情形的常识,他们早可与无产者联合,共同来完成此种革命了。但是小资产阶级普通是太愚蠢了,他们可笑的虚荣与自私塞住了他们的脑筋。他们懂不得什么,看不见什么,他们一边被大资产阶级压迫,另一边又手着他们平素所嫌弃所恐惧的无产阶级威胁的恐吓,他们已经愚蠢地任由自己向着末日路上直奔了。</p>
-
-<p>此种中产阶级的竞争的结果对于无产阶级是很有害的。一般资本家必须最低价值售卖其产品——或好点说,售卖其从工人身上剥夺来的产品,工人的工资就不得不被减至最低限度。于是有天才特能的工人就得不到相当的报酬。只有被迫卖力并迫于廉价出售其劳动的人,才为一般雇主所欢迎。妇女及儿童不要多少工资,于是他们就以妇女及儿童代替男子,以平庸的工人代替灵巧的工人,只要平庸的工人愿意与妇女及儿童得同样的工资。一切中产阶级经济学家都以说明并且承认工人工资是依着他每日的生活而规定,比如一个工人他每日的衣食住行只要一个法郎,那他的工资也会很快跌至一个法郎。这其中的理由非常简单,工人因为迫于饥饿,彼此间就经不起竞争,资本家一面急欲垄断他们的劳动而致富,另一面又因为中产阶级的竞争,不得不以廉价出售其产品,自然是欢迎工资少而工作多的工人了。</p>
-
-<p>这不但是一种逻辑的演绎,而且是那些以大资本建造的工厂实行大工业的国家,如英、法、比、德及瑞士各部分,每日所经历的事实。我在第二讲中,曾经对你们说过,你们是特权的工人。你们在工资上虽然还得不到你们每日生产的所有价值,你们在事实上虽然还被你们的东家剥削,但比较起诸大工厂的工人,你们所得的报酬总算不少了,你们有空余的时间,你们是自由且幸福的。但我又认为你们加入这伟大的有解放全世界劳动者使命的国际劳动协会中,做个热心而忠实的会员,是很有价值的。这正是你们高贵慷慨的处所。你们从此可以证明你们自己不但要顾到你们自己,而且也顾到千百万比你们更不幸比你们更被压迫的兄弟。我此刻以此种暗示呈现给你们,也是很幸福的。</p>
-
-<p>你们加入劳动协会固然是慷慨好义,抚危济弱的友爱行为,但同时也是先见与预防的工作,你们不但为别的你们不但为别的地方别的职业不幸的兄弟而该如此,即使为你们本身或为你们的子女也该如此。你们此时所得的报酬虽不是绝对好,所过的生活虽不是绝对的自由与幸福,但也比较过得去。你们为什么能如此呢?理由是极其简单的,只因大资本没有吞并到你们的工业罢了。你们或者不相信这个道理吧?大资本依它本有的法则,必然要吞并一切的。它开始自然从最能获利,最易经营的工商业的各枝叶上着手垄断,待它垄断饱了,垄断中发生竞争之后,然后急于别的未曾动着的枝叶。现在人们不是以机器制造衣服、皮靴和花边了吗?你们信着吧,以机器制造钟表不过是迟早的问题,或者不久就会实现了。发条、标准机、表箱、表盖以及表的磨光、晕线及刻画都将由机械来代替人工。这样的产品虽然不及手中造出的精细或美观,可是价钱却比你们的更便宜,买家也将比你们多,结果你们精美的产品终将必为市场所排挤。那时,你们或你们的子女,将与今日各大工厂的工人一样可怜,一样的做奴隶。你们看,你们若替别的地方别的职业的不幸工人——你们的兄弟努力工作,同时即替你们自己或至少替你们的儿女减少痛苦哩。</p>
-
-<p>你们应为人道而工作,今日工人阶级是伟大和神圣的人道之唯一的代表者。“将来”必属于乡间、城市及各工厂的劳动者。盘踞其上的一切阶级——如民众永远的垄断者,贵族、僧侣、中产阶级及无量代表国家恶势力和不公道的军政与民政的官员,都是腐败透顶的阶级,他们此后为善不足,作恶有余,根本没有希望了。</p>
-
-<p>1793年打倒了僧侣与贵族的势力,并揭穿了他们的假面具。1848年的革命把中产阶级的假面具也揭穿了,他们的险恶与无能也被败露了。1848年6月那几日,中产阶级毅然决然地他们先人所信奉的,以自由、博爱、平等为原则为基础的“宗教”。他们只靠着垄断为生,换言之,他们是经济不平等,社会奴隶制的产物,他们当时虽满口自由平等,但平民一但认真要求起自由平等来,他们遍露出本来面目,重匿于反动地壁垒之夜。</p>
-
-<p>制造1848年反动的叛贼今日又想把法国卖掉了,制造最卑劣反动局面的梯也尔、法佛尔(Jules Favre)及1848年国民议会的大多数人,今日又想重显身手了。他们则抬举路易·波拿巴(即拿破仑三世)做大总统,继而破坏了普通选举制。社会革命的恐惧,平等的厌恶,民众正义的威吓,以及他们所反的罪恶的感觉,使昔日那样聪明勇敢,今日是这样愚蠢卑怯的腐败阶级全都投入拿破仑三世的“独裁”的怀抱中。从此法国受了十八年武人的专政。但不要相信中产阶级的先生们对此有怎样难堪的情形,其中为自由主义而大声疾呼,故意作起倔强的样子,使自己出名而予帝制不以方便的人物自然被压迫被排挤了,但其余不谈政治,专心孜孜于中产阶级的大企业,极力从事于剥削平民的顺仆,反倒是大受当局保护与奖励。人们为顾全他们的面子起见,予以他们表面的自由。在帝国治下不是有一个由普通选举而成的立法议会么?这对于中产阶级而言已经心满意足了。</p>
-
-<p>不过还有一个不如意的黑点,就是皇帝侵略的野心,激起不时之需,使法国几乎濒临破产,终至毁灭了法国古有的权威而后止。但这个黑点并不是偶然的,它是制度的一种必须,凡是极端的暴虐的制度,即使它有表面的自由,也必然以武装的势力为依据,其常备的大军迟早要惹起大战,因为军队的阶级野心为其主要的兴奋剂。反当团长的,总想升旅长,反当旅长的,总想升师长。至于一般兵士有系统的受了军营生活的熏陶之后道德之心已丧失殆尽,他们只梦想着战争的滋味,及屠杀、劫掠、强奸,普军在法国之所作所为即是一例。然而,如果这些聪明而有系统地培养于军官及兵士心中的高尚(!)的情欲长久留地得不到一点满足,军队势必会酸化起来,再由酸化而不满进而反叛,其祸将一发不可收拾。故战争是必然的,故拿破仑三世的近讨远攻并不如今日一般中产阶级先生们所说的那样,是拿氏一人的私意,而是他们因恐惧社会革命而自行造成的暴虐的帝制之必然的产物。法国今日之所以有这一切可怕的不幸,其原因除了拿破仑三世及一切特权阶级——大小僧侣和腐败贵族外,尤以这可敬(!)而清廉(!)而有德(!)的中产阶级为罪魁祸首。</p>
-
-<p>同志们,你们都会见到,法国全部只有城市的劳工群众,由中产阶级卖给帝国,被帝国牺牲于中产阶级的劳工群众保护他们不幸的祖国。全国各地只有城市与工厂的广大的工人愿意以平民举事拯救法国的危亡。至于乡间的劳动者,一般农民自拿破仑一世时代,施行宗教教育,受了宗教之毒以来,已经颓败不堪,此时站在普鲁士人一边与法国为敌,大作其卖国的反动勾当。不过要唤醒他们,也并非是件难事,我在一本你们有许多人都会度过,题目叫做《写给一个法国人的信》的小册子中,会提出许多诱导他们到革命中来的方法。但要想实行这些方法,各城市便非得自动起义,并依据革命的原则组织起来不可。这是一般工人所愿意的甚且在法国南部,如里昂、马赛、蒙布里圣德田及都鲁司各城实验过,被激进派中产阶级者以共和国之名义征服,且破坏了的。不错,这些因恐惧平民而成为共和党的中产阶级者,如老奸巨猾的法佛尔,寡廉鲜耻如狐狸般的梯也尔,妄自尊大的甘必大以及毕卡(Picard)、法里(Ferry)、西蒙(Jules Simon)、柏来当(Pelletan)等人,就以共和国之名义杀害了共和国及法兰西。</p>
-
-<p>中产阶级已经被裁判了,他们是法国最富,而人数又最多(平民当然更多)的阶级,如果他们愿意,法国一定能得救的。可是这样的话,他们便须如1793年他们的先人所做过的一般,牺牲他们的生命与金钱,诚恳地与无产阶级合作,以无产阶级为旁助。其实他们非但不愿意牺牲他们的生命,而且更不愿意牺牲他们的金钱,他们宁愿法国由普鲁士人来占领,而不顾以平民的革命去拯救它。</p>
-
-<p>城市工人与中产阶级间的问题已经很显著地呈现出来了,工人说:“我们与其侍奉我们的城市与普鲁士人,不如将我们的住宅都炸毁了。”而中产阶级答道,“我们宁可开门迎接普鲁士人,也不许你们扰乱秩序,我们无论如何要保存我们亲爱的住宅,即使要亲普鲁士先生的脚也未尝不可。”</p>
-
-<p>你们看,今日就是这些中产阶级者胆敢污蔑“巴黎公社”这幅唯一能救法国光荣的并希望能救世界自由的“公社”,今日就是这些中产阶级者胆敢诅咒公社,但他们以什么名义呢?就是以爱国主义的名义咧!</p>
-
-<p>这些中产阶级真的是铁石心肠!他们卑鄙到那样的程度,到最后连廉耻感都失去了遗忘了。在完全死去之前,他们就已经完全腐烂了。</p>
-
-<p>同志们,不但在法国的中产阶级在智德上如此的腐败,即使在欧洲各处,也是同样的情形,欧洲此时只有无产阶级还在保存的神圣的健全之火,只有无产阶级能擎其人道的大旗。</p>
-
-<p>但无产阶级的目标,其道德原则究竟是什么呢?即是“休戚相关”。全体为个人,个人为全体,或由全体。这也就是我们这伟大的国际劳动协会的目标及原则,国际劳动协会是超越国界,破坏国家,以个人及全体的自由之名义,人人须尽同等的劳动义务为基础,联合全世界的劳动者为一人类家庭的组织。这种“休戚相关”在社会经济上,为集体的劳动与集产,在政治上,为国家的破坏与“由全体自由而使个人自由”。</p>
-
-<p>是的,亲爱的同志们,你们是工人,全世界的劳动者皆是你们的兄弟,与你们都是休戚相关的,今日只有你们继承着人类解放的伟大使命。你们还有一共同的继承者,虽然情形不同,也与你们一样是劳动者,这便是农民。农民此时还没有伟大使命的意识,他们过去中了教士的毒,现在还沉醉与教士的怀中,不知不觉间做了损害本身的反动的武器。你们应该对他们解释社会革命的意义,救他们脱出蒙昧的境地。</p>
-
-<p>在此时,尤其是在开始的时候,工业上的劳动者只有而且也只能靠他们自己。假如他们愿意他们也不能成为强有力者,不过要他们真的有决心罢了。他们要想实现他们此种意识,只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先在他们的劳动团体中,继而在一切团体中,创立起真正友爱的“休戚相关”,不但在言语或饮酒上,还是在演讲及节日的时候须有休戚相关的精神,即在行动中及日常上也须如此。每个国际劳动协会的会员都应察觉到都因确信,别的一切会员都是他们的兄弟。</p>
-
-<p>另一种就是革命的组织,为行动而起的革命的组织。里昂、马赛与法国别的城市之平民举事之所以失败了,就是因为没有一点组织。此事的原因我很清楚,因为我参与其事,受到其中的痛苦的。今日“巴黎公社”之所以能勇敢的坚持下来,就是因为在围困中,一般的工人有都严密的组织。中产阶级的报纸硬指国际劳动协会为巴黎这次壮大举事的主动者并不是没有理由的,我们可以自负地说:“因我们国际的弟兄们能百折不挠地努力,平民才能组织起来,巴黎公社也才成为可能。”</p>
+<p>它们还爱好和其他的鸟交往。在印度,樫鸟和乌鸦从附近好多英里以外飞到竹丛中来和鹦鹉一道过夜。当鹦鹉出外寻食的时候,它们发挥了极惊人的智慧、审慎和应付环境的能力。以一群澳大利亚的白色美冠鹦鹉为例,它们在出发去劫掠一块农田之前,首先要派出一个值察队——它们栖在农田附近的高树上,而另外一些侦察兵则栖在农田和森林之间的树上传递信号。如果报告说“好”,二十来只美冠鹦鹉便从队伍中散开,飞到空中,向离农田最近的树木飞去。它们还要花费很长时间来详细察看附近的情况,然后才发出全体前进的信号,接着,全队便立刻出发,转眼同就劫掠了那块田地。澳洲的居民很难瞒过鹦鹅的小心谨慎,如果人们用一切办法和武器终于打死了几只鹦鹉,那么,它们以后将变得更加谨慎和警惕,以致能打败人的一切计谋。</p>
-<p>所以同志们,我们应该如亲爱的兄弟一般组织起来。我们不要相信我们是在革命之末,我们此时正在革命的开端呢,革命是此后几十年的最重要问题。它迟早是要降临的,我们预备着吧,我们锻炼我们的身心罢,我们少空言,少叫喊,少夸张,少多嘴,少饮酒,少放荡罢。我们束紧我们的腰部,奋勇地预备参加这能就一切民族,能予全体人类解放的争斗罢。</p>
+<p>毫无疑问,使鹦鹉能得到几乎相等于人的这种很高的智力水平和我们在它们身上所感到的人类情感的,是集体生活的实践。它们的高度智力竟使最好的博物学家把某种鹦鹉,即灰鹦鹉,称为“鸟人”。谈到它们的互相友爱,大家都知道,当一只鹦鹉被猎人扛死了,其他的鹦鹉便在它们同伴的尸体上空盘旋,发出尖锐的怨诉声,据奥社邦说,“它们自己也将为它们的友谊而牺牲”。两只被捕的鹦鹉虽然属于两个不同的种,但也能建立起相互的友谊,如果这两个伙伴当中有一个意外地死了,另一个伙伴有时也将因悲伤而死。很明显,它们在集体中得到的保护,远远超过任何理想地发达了的嘴和爪所给予它们的自卫能力。除了各种较小的鹦鹉以外,其他的鹦鹉是很少有猛禽或哺乳动物敢去攻击的,布利姆说得一点不错,鹦鹉除了人以外几乎没有其他的敌人(他说,鹤与合群的猴子也是这样);他又说:“鹦鹉多半不是死在敌人的爪下,而主要是死于衰老。”只有人类才能消灭它们的一部分,因为人类有更高度的智慧和武器,这些同样也是从结合中得来的。所以,鹦鹉的长寿,可以看作是它们合群生活的结果。至于它们那惊人的记忆力,难道我们不可以说,它之所以发达,也是得力于合群生活、长寿及随之而来的直到很老身心仍十分健全吗?</p>
-<p>社会革命万岁!巴黎公社万岁!</p> 米哈伊尔·巴枯宁 亲爱的同志们,上次说1789~1793年革命中,中产阶级有意无意间助用平民之力,筑其权力于封建世界废墟之上。从此以后,他们成为统治阶级。
\ No newline at end of file
+<p>由上所述,可知个人反对整体的斗争不是唯一的自然法则。互助也和互争一样,同样是一条自然法则,当我们再分析一下另外一些鸟类和哺乳动物的结合以后,这条法则就更加明白了。关于互助这条法则对动物世界的进化的重要性,在前面的几页中已经作了几点提示,但是,在我们再举出几个例证,我们将由此能够得出我们的结论以后,它们的意义就将更加明显。</p> 彼得·克鲁泡特金 生存竞争 互助 自然法则和逐步进化的主要因素 无脊椎动物 蚂蚁和蜜蜂 鸟类 猎食和捕鱼的结合 合群性 小鸟之间的互相保护 鹤和鹦鹉
\ No newline at end of file
diff --git a/heros/1890-09-30-PeterKropotkin-a1_r-mutual-aid-among-animals.html b/heros/1890-09-30-PeterKropotkin-a1_r-mutual-aid-among-animals.html
new file mode 100644
index 00000000..7a1e1210
--- /dev/null
+++ b/heros/1890-09-30-PeterKropotkin-a1_r-mutual-aid-among-animals.html
@@ -0,0 +1,174 @@
+
+
+
+
+
+
+
+
+
+ 动物之间的互助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动物之间的互助
+
+
+
+
+ 《互助论:进化的一个要素》第一章
+ 彼得·克鲁泡特金 | 1890.09.30
+
+
+ 生存竞争 互助 自然法则和逐步进化的主要因素 无脊椎动物 蚂蚁和蜜蜂 鸟类 猎食和捕鱼的结合 合群性 小鸟之间的互相保护 鹤和鹦鹉
+
+
+生存竞争这个概念是由达尔文和华莱士作为进化的一个要素介绍到科学中来的,它使我们可以把范围极其广泛的现象包括在一个单独的概念里,这个概念很快就成为我们在哲学、生物学和社会学方面的思考的真实基础。大量的各种各样的事实:生物的机能和构造的适应它们的环境,生理和构造的进化,智力发达甚至精神发展本身,我们以前常常用许多不同理由来解释的,都由达尔文归纳在一个总的概念里。我们把它们理解为连续的努力——对不利环境的一种斗争——以求个体、种族、物种和社会的这样一种发展,那就是务期达到生命的最大程度的充实、丰富多彩和热烈。也许在开始的时候达尔文本人并未充分意识到这个因素的普遍性,因为他最初只是借它来解释一系列有关起初种的个体变异的累积的事实。但是,他预见到他介绍到科学中来的这个词,如果只按它的狭义——各个个体之间完全为争取生活资料而进行的竞争——来使用,就会失去它的哲学的和原有的真实意义。所以,他在他那部不朽的著作一开头就坚持主张“这个词当作广义的和比喻的意义来用的,其意义包含着这一生物对另一生物的依存关系,而且,更重要的,也包含着个体生命的保持,以及它们能否成功地遗留后代”。
+
+他本人虽然为了特殊目的而主要按照狭义来使用这个词,但他却提醒他的信徒不要犯(他本人好像曾经犯过一次)高估它的狭义的错误。在《人类的起源》这本书中,他用了几页篇幅有力地举出了这个词应有的广义的例证。他指出,在无数的动物社会中,各个个体之间争取生活资料的竞争是怎样消失的,竞争是怎样由合作来代替的,并且指出这种代替的结果怎样发展了保证物种获得最好的生存条件的智力和良知。他暗示在这些事例中,最适于生存的不是那些在体力上最强的,也不是那些最狡猾的,而是那些学会为了群体的福利无论强者或弱者都联合起来互相援助的动物。他写道:“拥有数量最多的最富有同情心的成员的社会,将最为昌盛,并且繁育最多的子孙”(第二版第163页)。从个体和整体之间的竞争这个狭隘的马尔萨斯观点中产生出来的词,在一个了解大自然的头脑中便这样地失去了它的狭窄的意义。
+
+不幸,这些本可成为最有成效的研究的基础的论点,却被为了说明真实的生存竞争的后果而收集的大量事例所遮掩了。此外,达尔文从未试图更仔细地研究一下动物世界中的生存竞争所表现的这两方面的相对重要性,也从未写出他原拟写作的论述过分繁殖的自然遏制的书,虽然这本书本来可以作为估计个体竞争的真实意义的严格标准。不仅这样,就在刚才所说的那些篇幅里,在反驳狭隘的马尔萨斯的竞争观念的材料中,也再次出现了旧的马尔萨斯的色彩,那就是,达尔文所说的在我们的文明社会中保存“智力和体力方面的弱者”的所谓不便(第5章)。似乎千千万万的体弱多病的诗人、科学家、发明家和改革家,以及千千万万的所谓“愚人”和“迟钝的热心家”,不是达尔文本人在《人类的起源》那几章中所强调的人类在生存竞争中当作知音和精神武器使用的最宝贵武器。
+
+达尔文的学说的遭遇,和其他一切多少涉及人类关系的学说的遭遇相同。他的信徒本仅没有按照他的暗示把这一学说加以发展,反而使它更加狭隘了。当赫伯特·斯宾塞试图从独立的、但又与之密切相关的论点出发,把探讨的范围(特别是在《伦理学材料》第三版的附录中)扩大到“谁是最适者?”这个重大问题时,达尔文的无数信徒已经把生存竞争的概念缩小到最狭隘的范围了。他们甚至变得把动物世界看成是在半饥饿的个体间进行着永久的斗争,并彼此想喝取对方血液的世界。他们使现代著作中充满了“战败者遭殃”的呐喊,好像它是现代生物学的最终结论似的。他们把争夺个体利益的“无情”斗争提高为人类也必须服从的一项生物学原则,认为在以互相歼灭为基础的世界中,不这样作便有复灭的危险。除了仅仅从庸俗的学者那里学到一点自然科学词句的经济学家以外,我们必须承认,即使达尔文观点的最有权威的解释者,也在竭力保持这些谬误的见解。赫胥黎无疑是公认的最有资格的进化论的解释者,事实上如果我们以他为例,我们岂不是听见他在《生存竞争和它对人类的意义》这篇文章中教导我们说:
+
+
+ “从伦理学家的观点来看,动物世界大概是和格斗士的表演一样。每个生物都受到相当好的对待,被安排去战斗,于是最强的、最敏捷的和最狡猾的便能活下去再战斗一天。观众用不着因为角斗场上没有饶它们的命而表示不满。”
+
+
+其次,在这篇文章的较后部分,他岂不是告诉我们说,在原始人中间也如同动物之间的情况一样:
+
+
+ “最弱的和最愚钝的要失败,而那些最顽强和最狡猾的,在其他方面并不是最好、只是最能适应他们的环境的便生存下去。人生是一场连续不断的自由混战,除了有限的和暂时的家庭关系以外,霍布斯所说的个体与整体的斗争是生存的正常状态。”
+
+
+对自然界的这种看法究竟能够得到事实的几分支持,从这里提供读者的关于动物世界和原始人的论证中便可以看到。但我们不妨立刻指出:赫胥黎对自然的观点,作为科学的推论来说,也和相反的卢梭的观点一样,是很难成立的,卢梭在自然中只看到被人类的出现所摧毁的爱、和平与和谐。事实上,只要一走进森林,对任何动物社会观察一下,甚至对任何一本论述动物生活的严肃著作(多尔比尼的、奥社邦的或勒瓦兰的,不拘哪一个的著作都行)细读一下,便不能不使博物学家思考到合群生活在动物生活中所起的作用,使他们不至于把大自然只看作是一个屠杀之场,同样,他们也可以免于在大自然中只看到和谐与和平。卢梭所犯的错误是他完全不想到嘴和爪的恶斗,而赫胥黎则犯了相反的错误,但不论是卢梭的乐观论还是赫胥黎的悲观论,都不能看作是对自然界的公正无偏的解释。
+
+只要我们对动物观察一下——不光是在实验室和博物馆中,而且在森林和草地,在草原和群山中——我们立刻就会发现,虽然在各种动物(特别是在各纲动物)之间进行着极多的斗争和残杀,但在同种的,或至少是在同一个群的动物之间,也同时存在着同样多的(甚至还要更多)的互相维护、互相帮助和互相防御。合群如同互争一样,也是一项自然法则。当然,要从数字上估计所有这两类事实的相对重要性,那怕是很粗略地估计,也是难事。但是,如果我们用一个间接的试探,问一问大自然:“谁是最适者:是那些彼此不断斗争的呢,还是那些互相帮助的?”那么我们立刻就会发现,那些获得互助习惯的动物无疑是最适者。它们有更多的生存机会,在它们各自所属的纲中,它们的智力和体力达到最高的发展水平。如果把这些可以用来支持这一观点的无数事实考虑在内,我们就可以十分有把握地说,互助也和互争一样,是一项动物生活的法则,但是,作为进化的一个因素来说,它也许更加重要得多,因为它促进了这些保证了种的维持和进一步发达以及用最少的精力来保证个体的生活的最大幸福和享受的习惯和特性的发展。
+
+就我所知,在达尔文学说的科学界信徒当中,第一个把互助充分理解为一条自然法则和进化的主要因素的,是著名的俄国动物学家,圣彼得堡大学故院长凯士勒教授。他在逝世前几个月,即1880年1月,在俄国博物学家会议上发表的一篇演说中阐明了他的思想;但是,像许多只用俄文出版的著作一样,这篇出色的演说几乎完全不为世人所知道。
+
+“作为一个多年的动物学家”,他认为他有责任反对滥用这个取自动物学的词——生存竞争,或者,至少应该反对高估它的重要性。他说,动物学和那些研究人类的科学不断地坚持它们所谓的生存竞争的无情法则。但是它们忽略了还存在有另外一条可以叫做互助的法则,这个法则,至少对动物说来,是远比前一个法则更重要得多。他指出,遗传后代的需要必然会使动物集聚在一块儿,并且,“个体愈是集聚,它们彼此之间就愈加互相支援,物种就有更大的生存机会,并且更加促进它们智力的发达”。“每一个纲的动物,”他继续说道,“特别是较高级的动物,都实行互助。”他从埋尸虫的生活以及鸟类和一些哺乳动物的合群生活中举出一些例子来说明他的见解。在一篇简短的开幕词中所举的例子当然是有限的,但主要之点都已说得很清楚;在谈完互助在人类进化中所起的更为突出的作用以后,凯士勒教授作了如下的结论:
+
+
+ “很明显,我不是否认生存竞争,但是我认为动物世界的逐步发展,特别是人类的发展,受惠于互助之处远过于互争……一切生物都有两个基本需要:营养的需要和使物种繁殖的需要。前者使它们互相竞争和残杀,而保存物种的需要则使它们彼此接近,互相帮助。但是我倾向于认为在生物界的进化中——在生物的逐步后天变异中——个体之间的互助远比它们的互争所起的作用要大得多。”
+
+
+上述观点的正确性,最最感动了大多数出席会议的俄国动物学家;希斐尔卓失——他的著作在鸟类学家和地理学家当中是很有名的——支持这些观点,并且还另举了一些例子来阐发这些观点。他说,有几种隼具有“一种适宜于抢掠的几乎理想的构造”,然而它们在退化,可是其他几种实行互助的隼却很昌盛。“另一方面,以一种合群的禽类鸭子为例吧,”他说,“一般说来,鸭子的机体不发达,但它们实行互助,从它们不计其数的变种和种类来看,可以说它们差不多是遍布于全世界。”
+
+俄国动物学家的立即接受了凯士勒的观点,好像是很自然的,因为他们几乎每一个人都曾经有机会在亚洲北部和俄国东部无人居住的广大地区研究过动物界;凡是研究过类似的地区的人,是不可能不得出相同的结论的。我想起自己在和我的朋友,那多才的动物学家波利亚可夫一起在维蒂蒙地区考察时,西伯利亚的动物界所给我的印象。当时我们两个人对《物种起源》的印象还很新,可是我们要寻找同种动物之间的激烈竞争却一无所获。这种竞争在我们阅读达尔文的著作时,即使想到了第3章(第71页)的论点,也是我们预期会看到的。我们看见很多动物常常是联合起来,以适应不利的气候环境或对各种敌人进行斗争。波利亚可夫写了许多出色的文章论述各处的食肉动物、反刍动物和啮齿动物的互相依赖;我们亲眼看到许多互相帮助的事实,特别是鸟类和反刍动物在移居途中的互相帮助;甚至在有大量动物聚居的黑龙江和乌苏里江地区,尽管我竭力寻求,但也根少发现在较高级的同种动物之间存在着实际的竞争和斗争。在大多数俄国动物学家的著作中,也都提到过这种印象,这大概可以说明为什么俄国的进化论者那样拥护凯士勒的观点,而同样的观点在西欧的达尔文信徒当中却并不流行。
+
+当我们一开始研究生存竞争的两个方面——直接的和比喻的——的时候,给我们印象根深的头一件事就是互助的事例非常丰富,这不仅是如大多数进化论者所承认的为了繁育后代,而且还为了个体的安全和为了得到必需的食物。对动物界的许多大类来说,互助是通例。甚至在最低级的动物之间也可发现互助的事实,我们必须预期有一天会从研究微小的池塘动物的学者那里得知即使在用显微镜才能看见的生物当中,也存在着不自觉的互助。当然,除了白蚁、蚂蚁和蜜蜂以外,我们对于无脊椎动物的生活的知识还是极其有限的;但是,就从比较低级的动物来说,我们也可以搜集到一些确切合作的事实。蝗虫、蛱蝶、萤虫、蝉等等动物的不计其数的联合,实际上简直还没有人研究;可是它们的存在这一事实本身就指出它们一定是按照大体上相同于蚂蚁和蜜蜂为了移居而暂时联合的原则组织的。至于甲虫,我们已经有人仔细观察过埋尸虫之间互相帮助的事实。它们需要腐烂的有机物,以便在其中产卵和供给它们幼虫以食物,但是那些有机物不能腐烂得太快,因此它们便把在漫游中偶尔发现的各种小动物的尸体埋在土中。一般地说,这些埋尸虫都是单独生活的,但是当它们当中有一个发现了自己难以埋葬的老鼠或雀鸟的尸体时,它就会招唤四个、六个或者十个其它甲虫来会力完成这项工作;如果必要的话,它们会把尸体运到一个合适的土质松软的地方,十分周密地把它埋起来,从没有为了它们之中哪一个享有在这个埋好的尸体上产卵的特权而争吵。约格里迪奇在用两根棍子做成的十字叉上绑上一个死鸟,或者是在插在土中的棍子上挂上一个蟾蜍的时候,这些小小的甲虫也会以同样友好的方法集中大家智慧来克服人的计谋。这种协力合作的事情在蜣蜋当中也曾见到过。
+
+即使在机体方面处于稍低级阶段的动物中,我们也可找到类似的例子。在西印度群岛和北美洲,有些陆蟹结成一大群一大群的,以便到大海去产卵;每一次这样的移动,都包含着它们之间的协力合作和互助。至于大莫鲁甲蟹(Limulus),我惊奇地发现(1882年在布列登水族馆)这种笨拙的动物在一个伙伴需要的时候能给予多大的帮助。它们当中有一只蟹仰面朝天地跌在水槽的一个角落里,它那小锅似的沉重甲壳使它不能回复原来的姿势,再加上角落里有一根铁杆,使它要想翻过身来更加困难。于是它的伙伴们前来援助,我用了一个钟头的时间来看它们如何努力援救它们被困的伙伴。它们一下来了两只,从下面推它们的伙伴,经过巨大的努力,终于把它扶正了,可是由于铁杆妨碍着它们完成援救工作,那个蟹又重重地仰跌下去。经过几番努力以后,援助者当中就有一只到水槽的深处去带来了另外两只蟹,这两只蟹用它们饱满的新力量开始来推动和扶起它们可怜的伙伴。我们在水族馆呆了两个多钟头,当我们离开的时候,我们又去看了一下那水槽,援救工作依然在继续哩!自我看见这件事以来,我不能不相信埃拉斯穆·达尔文博士所引征的叙述:“普通螃蟹在脱壳期间派一个没有脱壳或有硬壳的螃蟹在它旁边放哨,以防备海中的敌人来伤害这种处于没有防御状态的脱壳蟹。”
+
+关于白蚁、蚂蚁和蜜蜂之间的互助事例,特别是通过罗曼斯、彼希纳和约翰·刘波克爵士的著作,一般读者都很熟悉,因而我只说很少的几点提示。如果我们拿一个蚁巢为例,我们不仅看到了每一种工作(如生育子孙、寻找食物、建筑巢穴和饲养幼虫等等),都是按照自愿互助的原则进行的,同时,我们还必须和佛勒尔一样,承认许多种蚂蚁的生活的主要基本特征是每一个蚂蚁有义务把已经吞在肚里并且已经部分消化了的食物和集体中的每一个向它索取的成员共享。属于不同种的或属于互相敌对的蚁巢的两个蚂蚁,偶尔互相遇到时,便彼此避开。但是属于同一个蚁巢或属于同一群巢穴的两个蚂蚁便会互相接近,用触须作几下问答的动作,并且“如果其中有一个饿了或者渴了,特别是如果另一个的嗉囊中很饱满时。……它将立刻索取食物”。接到这样要求的蚂蚁是从不拒绝的;它张开了颚,用一种适当的姿势,吐出一滴透明的流质给那个饥饿的蚂蚁舐食。把食物吐给另外一个蚂蚁吃,这在蚂蚁(自由的)的生活中是那么突出的一个特征,并且为了养活饥饿的同伴和幼虫都是那样经常地互相求助,所以佛勒尔竟认为蚂蚁的消化道是由两个不同的部分构成的,其中之一,即后一部分,是专供自己用的,另一部分,即前一部分,主要是供集体用的。如果一个嗉囊饱满的蚂蚁竟自私到拒绝喂养一个同伴,那它将被看成是一个敌人,甚或比敌人还坏。当它的亲族和另一个种的蚂蚁打仗时,如果它拒不援助的话,它们将比攻击敌人还要凶猛地反过来攻击这个贪心的蚂蚁。如果一个蚂蚁没有拒绝喂养属于仇敌方面的蚂蚁,那么它将被后者的亲族当作朋友看待。所有这些情况都是经过最严密的观察和确切的实验所证实的。
+
+蚂蚁这个分成一千多种的大科动物,其数目是那么多,以致巴西人竟说巴西是属于蚂蚁而不是属于人的;在这个科里,同一个巢或同一个巢穴集团的成员之间是不存在竞争的。无论不同的种之间的斗争是多么厉害,也无论在战争时有着什么样的暴行,但集体内部的互助、已成习惯的自我献身和经常为了共同福利的自我牺牲,都已经成为法则。蚂蚁和白蚁废除了“霍布斯式笔下的那种斗争”,因此它们生活得更好。它们那种奇妙的巢穴,也就是它们的建筑,在比例大小方面超过了人类的建筑;它们修筑的道路和在地上的拱形走廊,宽阔的大厅和粮仓,它们的谷物田、谷粒的收获和使谷粒“麦芽化”;它们孵卵和养育幼虫的合理方法,以及建造特别的窠巢以饲养蚜虫——林内美妙地称之为“蚂蚁的乳牛”——的合理方法,最后,它们的勇敢、胆量和优越的智慧,所有这些都是它们在繁忙和辛勤的生活的每一个阶段中实行互助的自然结果。这种生活方式,其结果必然会发展蚂蚁生活的另一个特征:个体的主动性的巨大发展——它反过来又显著地促成了高度而复杂的智力的发达,这样的发达,使人类的观察者也不能不有很深的印象。
+
+在动物的生活方面,即使我们所知道的只不过是一些关于蚂蚁和白蚁的事实,我们也可以有把握作出这样的结论:互助(它导致互信,这是勇敢的第一个先决条件)和个体的主动性(智力发达的第一个先决条件)在动物世界的进化中,是比互相斗争更具有无限重要性的两个因素。事实上,蚂蚁没有任何“保护性”而仍能兴旺,可是自卫特性对于单独生活的动物来说是不可缺少的。蚂蚁的颜色使它很容易为敌人发现,在草地和森林中,许多种蚂蚁所建的高大巢穴也是一望可见的。它浚有坚硬的甲壳的保护,无论它的针刺在几百根刺入一个动物的皮肉时是多么危险,但对一个蚂蚁的防御来说却是没有多大价值的;而蚂蚁的卵和幼虫在许多居住在森林中的动物看来又是一种美味的食物。可是,成千上万的蚂蚁并没有受到鸟类或甚至食蚁兽的太大摧残,反之,它们却为此它们强壮得多的昆虫所畏惧。当佛勒尔在一个草地上倒出一口袋蚂蚁时,他看见“蟋蟀跑开了,听任蚂蚁抢夺它们丢下的洞穴;蚱蜢和蟋蟀向四方逃走,蜘蛛和甲虫也放弃了它们的捕获物,以免它们自己变成蚂蚁的捕获物”。经过一场战争(在战争中有许多蚂蚁为了共同的安全而牺牲了)以后,连黄蜂的窠也被蚂蚁占领了。甚至最敏捷的昆虫也不能逃脱,佛勒尔常常看到蝴蝶、蚊虫和苍蝇等被蚂蚁出其不意地袭杀。蚂蚁的力量在于互相援助和互相信任。如果说蚂蚁——且不谈更为发达的白蚁——在智力方面居于整个昆虫纲的首位,如果说它们的勇气只有最勇猛的脊椎动物才能匹敌,如果说它们的头脑——用达尔文的话来说——“是世界上最奇妙的微小物质之一,也许比人的头脑更为奇妙”,那么这难道不应归功于在蚂蚁的社会中互助完全代替了互争这一事实吗?
+
+蜜蜂也是这样。这些小小的昆虫(它们本来很容易被许多鸟类所捕获,它们的蜜也被从甲虫到熊的各纲动物所垂涎)也没有从拟态或其他方面得到任何自卫的特性,而没有这种特性,一个单独生活的昆虫是很难逃脱被彻底地毁灭的。但是,由于蜜蜂实行了互助,因而它们获得了我们所知道的广泛发展,获得了我们所称赞的智力。由于共同工作,它们使它们的个体力量增加了若干倍;由于临时分工和每一个蜜蜂在必要时能进行各种工作的能力的结合,它们获得了任何一种单独生活的动物(不管它是多么强壮和有多么好的武装)所不能指望的安全和福利。它们的合作,在人不知道利用充分计划的互助的情况下,往往比人还要成功。所以当一群新蜂要离开蜂箱虫寻找一个新住所时,许多蜜蜂就会预先到附近去探察一下;如果它们发现了一个适于居住的地方,例如一个旧篮子或任何这类的东西,它们就把它占领下来,把它弄得干干净净的,并且加以保护,有时候要保护整整一个星期之久,直到这群新蜂来到那里定居下来。但是,有多少移居到新土地上的人只因不了解他们力量联合起来的必要性而死亡在那里!由于蜜蜂懂得集中它们个体的智慧,它们能适应预料不到的或者不同寻常的恶劣环境,如巴黎博览会上展出的蜜蜂就能用它们树脂似的蜂蜡把箱盖固定到嵌在它们蜂箱板里的玻璃片上。此外,它们毫无喜好杀戮的表现,也没有喜欢无益争斗的习性,虽然许多作者总认为动物有这种癖性。守卫蜂箱进口的哨兵毫不留情地杀死那些企图到蜂箱里去抢劫的蜜蜂;可是,因为搞错了地方而飞来的陌生蜜蜂则不会受到伤害,特别是那些带着花粉飞来的或者是易于迷路的小蜜蜂,更不会受到伤害。除了确有必要时以外,它们是不会进行战争的。
+
+由于在蜜蜂当中仍然存在着残忍和懒惰的本性,而且往往由于环境促使它们又将显现出来,所以蜜蜂的合群性就更加对人有启发性。大家都知道,经常有一些蜜蜂宁肯过抢劫的生活而不愿过工蜂的勤劳生活,在食物缺乏和食物特别丰富的时候,都将使这个掠夺阶级为之增加。当我们的谷物已经收获回家,草地和田野里的谷物已经所剩无几的时候,抢劫的蜜蜂就更加经常到来。另一方面,在西印度群岛的甘蔗园附近和欧洲炼糖厂的周围,抢劫、懒惰和吃得迷迷糊糊的情况在蜜蜂当中就更为普遍了。我们由此可见,在蜜蜂之中还依然存在着反群居的本能,但自然选择必定会继续淘汰它们,因为归根到底,团结的实践证明它比具有掠夺倾向的个体的发展对物种更为有利。那些最狡猾的和最阴险的被淘汰了,让位给那些懂得合群生活和互助利益的蜜蜂。
+
+当然,无论蚂蚁或蜜蜂,甚至白蚁,都不可能具备包括到整个种的更高度团结的观念。在这方面,它们显然没有达到即使在我们政治、科学和宗教的领袖人物中也尚未具有的发展程度。它们的爱群居的本能很难超出蜂箱和蚁巢的范围。不过,拥有不少于两百个巢穴的巢群的两个不同种的蚂蚁(Formica exsecta和F. pressilabris),业经佛勒尔在丹德山和萨勒福山发现并有所描述。佛勒尔认为,这些巢群的每一个成员都认识所有巢群中的其他成员,它们都参与共同的防御。在宾夕法尼亚,麦克库克先生发现了整整一个拥有一千六百到一千七百个巢穴的筑墩蚁的族,全体蚂蚁互相之间都互通信息;贝茨先生曾经指出,在“园地”的广大面积上到处都是白蚁的土堆,有些巢穴成了两、三种蚂蚁的避难所,这些巢穴大部分是用拱形通道或拱廊连接起来的。因此我们发现,甚至在无脊椎动物之间也采取了一些措施把同种结合成更大的组织来互相保卫。
+
+现在进一步谈到较高级的动物,我们发现在它们当中有着更多的为了会种可能目的而有意识地互助的例子。然而我们必须承认,我们对高级动物的生活的知识依然是很不完备的。虽然第一流的观察者们收集了大量的事实,可是我们对于动物世界的某些属科还几乎是一无所知。关于鱼类的可靠资料特别稀少,这一部分是由于观察的困难,一部分是因为对这个问题还没有给予应有的注意。至于哺乳动物,凯士勒已经指出,我们对它们的生活方式所知是多么少。它们之中有许多是习惯于夜间活动的;有些是隐藏在地下的。至于反刍动物的那些合群生活和移居最能引起我们的兴趣,可是它们是不让人们接近它们的群的。我们主要是在鸟类方面拥有最广泛的资料,但我们仍然对许多种鸟的合群生活知道得很不完备。不过,我们不必埋怨我们缺乏经过充分证实的事实,因为这从下面的叙述中就可看到我们并不缺少。
+
+我不打算详谈雄的和雌的为繁育后代和为在后代的最初生活阶段中供给它们食物,以及为共同猎取食物的联合;但是我不妨顺便提一下,这样的联合是通例,即使对最不合群的食肉动物和凶猛的禽类来说,也是一样;我们可以说,这种联合的特殊意义在于:即使在其他方面表现最残酷的动物在这方面却也表现了较温和的情感。还可以补充一点,在食肉动物和猛禽当中,大于家庭的联合还很少见,这种情形,虽然大部分是由于它们猎取食物的方式所致,但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解释为由于人类的迅速增长在动物世界中所引起的变化。至少值得注意的是,有几种动物在人烟稠密的地区过着完全单独的生活,然而同是这种动物或和它们最相近的动物,在无人居住的地区却是喜欢群居的。狼、狐狸和几种猛禽都可以作为这一情况的例证。
+
+然而,对于我们讨论的问题来说,不超过家庭关系的结合的重要性较小,何况我们知道,有许多联合只是为了一般目的,例如猎食、互卫,甚至纯粹为了共同享受生活。奥杜邦曾说过,有时候老鹰也联合起来猎取食物,他对两个秃鹰(一雄一雌)在密西西比何上猎食的描写,是以其生动的笔法闻名的。但在这类观察中,最可靠的是希斐尔卓夫所作的观察。他在研究俄国草原地方的动物时,有一次看见一只完全属于群栖种的鹰(白尾鹰)在高空中飞翔,它静静地绕着大圈子盘旋了半个钟头,这时候突然听到它发出了刺耳的吟声。不久,另外一只鹰就发出了回声,并向它飞来,接着,第三只、第四只,直到一齐飞来了九只或十只白尾鹰,不一会儿它们就飞得不见了。下午,希斐尔卓夫走到他看见白尾鹰飞去的地方,借着草原上的一个高坡的掩蔽,他走近它们,发现它们围着一匹马的尸体。那些年老的鹰(照例由它们先吃——这是它们的礼节)这时已经站在附近的草堆上担任放哨,而较小的鹰则在吃着它们的盛餐,旁边还围着一群群的乌鸦。希斐尔卓夫根据这个和类似的观察,断定白尾鹰为了猎食而结合一起;当它们都飞到很高的空同时,如果它们有十只的话,就能总览至少二十五平方英里的一片地区;只要其中任何一只鹰一发现了什么东西,它就告知别的鹰。当然,有人会说,第一只鹰的单纯的本能叫声,甚至它的动作,同样可以把几只鹰带到猎获物那儿来。可是在这个问题上,有说明它们互相通知的有力证据,因为这十只鹰在飞到猎获物那里以前先聚集到了一起。希斐尔卓夫以后叉有几次机会证实白尾鹰常常因为饱餐尸体而集合到一起,它们之中有些(首先是年幼的鹰)在别的鹰吃东西时,经常是在旁边担任放哨的。事实上,白尾鹰——最勇敢和最善于猎食的猛禽之一——完全是一种群栖的鸟类,布利姆说,当它被捕获以后,它很快就和饲养它的人发生密切的情谊。
+
+合群性,是很多种猛禽的共有特征。巴西鸢——最“鲁莽的”强盗之一——也是最喜欢群居的鸟。达尔文和别的博物学家已经描述过它们猎取食物的联合,下面是一个事实:当它捕到一个太大的东西时,它就招唤五、六个伙伴来把它搬走。经过一天的忙碌以后,它们常常从十英里或更远的地方飞来,结伙到一棵树上或灌木林去过夜,还经常发现有几只兀鹰,特别是多尔比尼所说的“它们真正的朋友”——玉鸡和它们在一起。据札鲁得尼说,它们在别的大陆和外里海的荒野上,也有一起巢居的习惯。群居秃鹰——最强壮的兀鹰之一——就是由于喜爱群居而得名的。它们成群地在一块儿生活,显然爱好群居,当它们高飞到天空中游戏时经常是成群结队的。“它们在极其友好的气氛中生活,”勒瓦兰说道,“在同一个洞穴里,我有时候找到离得很近的窠巢达三个之多。”巴西的鸟拉布兀鹰也和白嘴鸦一样,甚至比它们更爱群居。埃及的小兀鹰亲密地生活在一起。它们结队在空中游戏,晚上聚在一块儿过夜,早晨一块儿去寻找食物,它们之间连最轻微的争吵也从未发生过;这是有充分机会观察它们生活的布利姆证实过的。红脖隼也是大群地聚集在巴西的森林里,茶隼(Tinnunculus cenchris)离开欧洲以后,在冬天到达亚洲的森林和草原时,也是结成许多大群的。在俄国南方的草原上,它们是(或更确切地说,以前是)那么样的合群,以致诺特曼看见它们和其他的隼(Falco tinnunculus、F. œsulon和F. subbuteo)结成一群群的,每当晴天的下午大约四点钟的时候,聚在一块儿游戏,直到天黑以后很久。它们大家一齐飞起来,排成一条直线,向着某个选定的地方飞去,到达那里以后又立刻按照原来的路线飞回来以便再飞。
+
+只是为了飞翔的快乐而成群地飞翔,这在会种鸟类中是很普遍的。“特别是在汉柏地区,”迪克生写道,“在8月底经常有大群的鹬鸟在泥洲上空飞翔,在那里过冬……这些鸟的动作极其有趣,它们大群回旋飞行,散开会拢,其精确的程度好像受过训练的军队。在它们当中还混杂着单独的沙锥鸟、海云鸟和环颈鹬。”
+
+不可能在这儿把鸟类的联合猎食情况都一一列举出来;但企鹅的捕鱼结合肯定是值得我们注意的,因为这些笨拙的鸟在联合中表现了优良的秩序和智慧。它们常常结成许多大队去捕鱼,在选定一个适当的水湾以后,它们便面对岸边围成一个广阔的半圆圈,一步步地向岸边走去,从而缩小这个半圆圈,把包围在圈里的鱼完全捕食。在窄小的河流和运河上,它们甚至分成两个队,每队围成一个半圆圈,一步步地会会起来,好似拖着长渔网的两队人彼此会合起来捕捉两个鱼网之间的鱼一样。夜晚来临时,它们飞到休息的地方——各群休息的地方是不变的——,从来没有人看见过它们为了争夺水湾或休息的地方而互相争斗。在南美洲,塘鹅结成拥有四万到五万只的大群,其中一部分在睡觉,另一部分别担任守卫,而其余的塘鹅便去捕鱼。最后,如果我不谈一下常被诽谤的家麻雀是多么忠实地和它所属的集体的每一个成员分享它所发现的任何一样食物的话,那我便对它们有失公平。希腊人早就知道这个事实,它所以留传下来,是一个希腊演说家有一次说(根据我的记忆):“当我向你们讲话的时候,有一只麻雀已经去告诉别的麻雀说,一个奴隶把一袋谷物掉落在地上,于是它们都到那里去吃谷粒了。”并且,现在我们很高兴地发现,这个古代的观察已由葛尼先生在最近出版的一本小册子中加以证实,葛尼确信家麻雀常常相互告知哪里有食物可以窃取;他说:“甚至在远离庭院的地方打了一堆麦子,院子里的麻雀也总会使它们的嗉囊充满麦粒。”的确,麻雀极其注意保护它们的领地,不使它受外来者的侵犯;所以卢森堡公园中的麻雀拼命同一切企图来分享公园和游客的好处的麻雀作战,但在它们集体的内部,它们便充分地实行互助,虽然偶尔在最要好的朋友之间当然也发生一些争吵的事情。
+
+在禽类中,同猎同食是那么常见的一种习惯,所以用不着再引更多的例子来说明,必须把它看作是一个确定不移的事实。至于这种结会形成的力量,那是显而易见的,用不着证明。最强壮的猛禽也难以对付结合到一起的我们喜爱喂养的小鸟。即使是鹰——甚至凶通有力的岩鹰和可以用脚爪抓走兔子或小羚羊的老雕——也被迫把它们的猎获物让给一群群的乞食的鸟——鸢,它们一看见老鹰找到了一个美味的猎物便照例去追赶它。鸢也追赶敏捷的鱼鹰,抢走它捅获的鱼,但是没有一个人看见过鸢鸟为了争夺这种窃取的猎物而互相争战。在克古仑岛上,库斯博士看见猎海豹的人所说的海鸡(Buphagus)追赶海鸥,要它们吐出嘴里的食物,而另一方面,一旦海鸡飞近海鸥等的住地时,海鸥便和燕鸥联合起来逐走它们,特别是在伏巢期间更是这样。身体虽小但极其敏捷的田凫大胆地攻击食肉的猛禽。“看它们攻击一只秃鹰、一只鸢鹰、一只乌鸦或一只鹰,是最有趣的事情。我们会觉得它们有胜利的信心,也看见猛禽的愤怒。在这种情况下,田凫互相之间全力援助,它们的勇气随着它们的数量的增加而增加。”田凫真可以无愧于希腊人给它们取的“良母”这个名称,因为它们总是保护其他的水鸟,使之不受敌人的攻击。我们在花园中常常看到的身长不过八英寸的小白鹡鸰(Motacilla alba),也能强迫鹞鹰放弃它们的猎食。“我总钦佩它们的勇气和敏捷,”老布利姆写道,“我相信唯有隼才能捕捉它们……当一群白鹡鸰逼得一只猛禽退却的时候,它们使空中都回响着它们胜利的叫声,然后它们就飞散了。”它们为了追逐敌人的这个特殊目的而集合起来,也如同我们所看见的另一种情况一样:当森林中的所有鸟雀发现一只夜鸟在白天出现时,它们便飞起来,一起——食肉的猛禽和无害的小歌鸟——丢追逐这个陌生的鸟,使它回到原来隐藏的地方。
+
+鸢、秃鹰或鹰和野鹡鸰这样的小鸟之间,在力量上是多么悬殊,然而这些小鸟以它们共同的行动和勇敢,证明它们比有强壮的翅膀和武装的强盗还优越!在欧洲,鹡鸰不仅追逐可能危害它们的猛禽,而且还追逐鱼鹰,它们的目的“不是为了要伤害它,而是为了好玩”,据叶尔登博士税,在印度,穴鸦之追逐“戈文达”鸢,“只不过是为了取乐”。韦德公爵看见巴西的鸟拉布秃鹰(urubitinga)被不计其数的一群群的大嘴鸟和反舌雀(这种鸟近似我们的白嘴鸦)包围起来,受它们的嘲弄。他说:“老鹰总是十分悄悄地忍受这种侮辱,但有时也会捕捉一只嘲弄它的鸟。”在所有这些事例中,在体力方面虽然比猛禽差得很多的小鸟,却以共同的行动证明它们胜过猛禽。
+
+但是共同生活在个体安全、生活享受和智力发达方面所起的最显著的效果,是要从两大科鸟类——鹤与鹦鹉——的身上才能看到的。鹤是极爱群居的,不仅和它的同类,而且和大多数水鸟都有极其良好的关系。它们的小心谨慎和它们的智慧真令人惊异;它们在顷刻之间就能洞察新的环境,并根据这种环境来活动。它们的哨兵经常在一群吃食或休息的鹤周围守卫,猎人们深深知道要接近它们是多么困难。如果它们受到了人的突然袭击,那么它们不经过先派一个单独的侦察兵,然后再派一群侦察兵去巡查一遍,是决不回到原地方来的。当侦察队回来报告那里没有危险的时候,第二批侦察便被派去证实第一次的报告,以后全群才会出动。鹤和种类相近的鸟结成真正的朋友;除了同样有合群性和高度智慧的鹦鹉以外,没有别的鸟在被捕到以后能像鹤那样和人类发生真正的友谊。“它把人不是看成主人,而是看成朋友,并且竭力表示这一点,”布利姆从许多的亲身体验中得出这样的结论。鹤从清晨直到深夜都在一直不停地活动,但只是在早晨用几个钟点的时间去寻找食物(主要是蔬食),一天之中其余的时间都用在集体生活上。“它拣起小木片或小石头,把它们抛在空中,并试着去接住它们;它弯着颈项,张开翅膀,舞着、跳着、到处跑着,想用种种方法表示它的好兴致,它始终保持着优美文雅的姿态。”由于它们生活在集体中,所以它们几乎遇不到敌人,虽然布利姆有时候看见它们当中有一只被鳄鱼攫住,但他写道,除了鳄鱼以外,他不知道鹤还有其他的敌人。它们用个个皆知的谨慎行动避开一切敌人;它们通常都能活到很长的年岁。因而难怪鹤不需要养育许多子孙以保存自己的种,它们一般只孵两个蛋。至于它们的高度智慧,只说一句就够了:所有的观察者都一致承认,它们的智力很使我们联想到人的智力。
+
+另一种极其合群的鸟是鹦鹉,大家都知道,它的智慧的发达在鸟类中占有最高地位。布利姆是那么美妙地总括了鹦鹉的生活方式,所以我不如把下面一段照样翻译出来:
+
+
+ “除了在交尾期以外,它们都是结成大的集体或成群生活的。它们在森林中选定一个地方栖居,此后便每天早晨出去寻找食物。每一个群的成目都忠实地互相依恋,并且同甘共苦。它们在早晨一起到田野、花园或是树上去吃果子。它们布置岗哨守卫整个群的安全,并且注意它们的警报。遇有危险的时候,它们便一起飞走,彼此帮助,一块儿同时回到它们栖息的地方。一句话,它们始终是紧密团结生活在一起的。”
+
+
+它们还爱好和其他的鸟交往。在印度,樫鸟和乌鸦从附近好多英里以外飞到竹丛中来和鹦鹉一道过夜。当鹦鹉出外寻食的时候,它们发挥了极惊人的智慧、审慎和应付环境的能力。以一群澳大利亚的白色美冠鹦鹉为例,它们在出发去劫掠一块农田之前,首先要派出一个值察队——它们栖在农田附近的高树上,而另外一些侦察兵则栖在农田和森林之间的树上传递信号。如果报告说“好”,二十来只美冠鹦鹉便从队伍中散开,飞到空中,向离农田最近的树木飞去。它们还要花费很长时间来详细察看附近的情况,然后才发出全体前进的信号,接着,全队便立刻出发,转眼同就劫掠了那块田地。澳洲的居民很难瞒过鹦鹅的小心谨慎,如果人们用一切办法和武器终于打死了几只鹦鹉,那么,它们以后将变得更加谨慎和警惕,以致能打败人的一切计谋。
+
+毫无疑问,使鹦鹉能得到几乎相等于人的这种很高的智力水平和我们在它们身上所感到的人类情感的,是集体生活的实践。它们的高度智力竟使最好的博物学家把某种鹦鹉,即灰鹦鹉,称为“鸟人”。谈到它们的互相友爱,大家都知道,当一只鹦鹉被猎人扛死了,其他的鹦鹉便在它们同伴的尸体上空盘旋,发出尖锐的怨诉声,据奥社邦说,“它们自己也将为它们的友谊而牺牲”。两只被捕的鹦鹉虽然属于两个不同的种,但也能建立起相互的友谊,如果这两个伙伴当中有一个意外地死了,另一个伙伴有时也将因悲伤而死。很明显,它们在集体中得到的保护,远远超过任何理想地发达了的嘴和爪所给予它们的自卫能力。除了各种较小的鹦鹉以外,其他的鹦鹉是很少有猛禽或哺乳动物敢去攻击的,布利姆说得一点不错,鹦鹉除了人以外几乎没有其他的敌人(他说,鹤与合群的猴子也是这样);他又说:“鹦鹉多半不是死在敌人的爪下,而主要是死于衰老。”只有人类才能消灭它们的一部分,因为人类有更高度的智慧和武器,这些同样也是从结合中得来的。所以,鹦鹉的长寿,可以看作是它们合群生活的结果。至于它们那惊人的记忆力,难道我们不可以说,它之所以发达,也是得力于合群生活、长寿及随之而来的直到很老身心仍十分健全吗?
+
+由上所述,可知个人反对整体的斗争不是唯一的自然法则。互助也和互争一样,同样是一条自然法则,当我们再分析一下另外一些鸟类和哺乳动物的结合以后,这条法则就更加明白了。关于互助这条法则对动物世界的进化的重要性,在前面的几页中已经作了几点提示,但是,在我们再举出几个例证,我们将由此能够得出我们的结论以后,它们的意义就将更加明显。
+
+
+
+
+
+
+
+
+
+
+
+
+ Made with by Agora
+
+
+
+
+
+
diff --git a/heros/2009-03-01-GavinMendel-Gleeson-a1_l-complex-systems-and-anarchism.html b/heros/2009-03-01-GavinMendel-Gleeson-a1_l-complex-systems-and-anarchism.html
new file mode 100644
index 00000000..9f20c030
--- /dev/null
+++ b/heros/2009-03-01-GavinMendel-Gleeson-a1_l-complex-systems-and-anarchism.html
@@ -0,0 +1,149 @@
+
+
+
+
+
+
+
+
+
+ 复杂系统与无治主义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复杂系统与无治主义
+
+
+
+
+
+ Gavin Mendel-Gleeson | 2009.03.01
+
+
+ 将人类社会作为复杂系统进行分析,能为我们提供对于历史进程以及资本主义的强项与弱点的新的见解。
+
+
+
+
+
+复杂系统理论是一个从突变理论(catastrophe theory)、混沌理论(chaos theory)、控制理论(control theory),尤其是控制论(cybernetics)的传统中产生的科学理论。复杂系统理论的诞生来源于对传统科学的还原论(reductionism)方案的否定。它认为还原论既不必要又难解(intractable)。
+
+传统物理学试图在尽可能小的颗粒度下找到基本规律。然而,现在已经知道,由于在极小的颗粒度下相互作用的性质,预测集合系统的行为在计算上难以实现。例如,水,(大多数情况下)最好用流体流动方程来描述,它可以用较简单的(非线性)方程描述集合行为。试图把它作为1026个相互作用的量子粒子集合波函数在计算上是不可行的。相反,复杂系统理论试图在自然的粒度下描述系统,以便对其行为进行可行的(tractable)预测。
+
+复杂系统中的一个基本概念是涌现行为(emergent behaviour)。或者说,从一个有大量服从简单规则的行为者的系统中,能涌现复杂的行为。这类似控制论者所说的元系统跃迁(metasystem transition)的概念。某些对涌现行为最早的描述实际上来自于奥地利学派,可以在路德维希·冯·米塞斯的写作中看到,他把资本主义的集合行为描述成一种由行为者自利产生的最优解。
+
+系统理论为我们提供了一些经验性的法则,可以作为理解行为者和集合行为者涌现的工具。如果你使简单的系统与复杂的环境相互作用,它保持自己的身份——或者说内部结构完整性——的概率会很低。而复杂系统能够于复杂环境相互作用,并有更高的生存概率。我们在自然界中的简单生物中可以观察到,由于它们的低存活率,它们采取大量繁殖的策略。这与人类采取的方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
+复杂系统理论与社会
+
+为了理解如何用系统理论模拟社会,我们不如从简单的例子看起。在封建欧洲,社会组织层级森严。在系统理论中,我们把它用一个树状的控制图模拟,领主在顶上,佢的直接附庸在下面。很多情况下,在这个结构中,控制了等级制度的领导就近似控制了整一群人。这有许多的后果。如果这个系统的行为可以用领主的行为来模拟,那么这个系统的行为就必不能比领主更复杂。因此,这个系统仍是简单的。这也意味着这个系统能轻易地一致行动。它可以率领军队,并与其他的封建国家简单地交互。
+
+实际上,完美的控制层级是不存在的。总是会有横向的控制链接和多样的同谋行为,等等。然而,对于封建制而言,这个模型仍然是个不错的近似。随着我们在历史上的推移,到了早期资本主义,我们逐渐注意到向更「混合式」的控制模式的变化,其中横向连接更多,并且系统可能发展出更去中心化、更复杂的行为。此外,它变得不那么脆弱了。我们或许可以猜想,资本主义出现时,封建制度某种意义上注定要灭亡,因为交互环境变得太复杂了。
+
+现代世界已经转向了高度互联的网络模式的资本主义。在系统联通性的框架内,这几乎是封建主义的对立面。关于系统模型,有几件事必须要注意。系统可以有非常不同的内部结构。高度的互通性不排除某些内部模式。事实上我们知道很多复杂系统,包括社交网络,它们的无结构并不「随机」。内部结构可以对涌现行为有很大的影响。每一个网络都是不同的。
+
+进一步讲,一个系统的涌现行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行动者交互的模式。当下的经济体系是资本主义社会关系模式的产物。资本主义从这些社会关系中涌现,一点也不「自然主义」。它是人与人的社会体制的次要产物。将行动者原子化的方式是任意的。实际上,系统常常可以被重原子化,形成不同的行为者与交流的概念。这里有个很好的例子:阶级政治。在国家、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的分析框架下,实体与它们之间的交互被物化(reify)了,因此分析起来比大众交互容易得多。这样,我们有了一个可行的经济学推理的机制。这与新古典主义知识框架下对阶级动因的完全忽视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
+结构与行为
+
+在无治主义者思考无治主义与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时,系统的集合行为与其控制行为的关系十分有启发性。理想化的层级可以用控制它的实体来模拟。这些集合体可以进行所谓「一致」(coherent)的行动。军队是个一个不错的例子。然而,这些一致系统理论上的目标只能有简单的描述。比方说种族灭绝,它可以被简单地描述,我们可以预料军队能够执行这个描述。然而,「在伊拉克建立民主」则是军队做不了的事。
+
+民主国家与大型企业通常类似混合式模型的层级。这些系统逐渐呈现出比单个行动者更复杂的行为。它们的行为,逐渐变得不那么「一致」,但更「相关」。你不能指望事情发展完全一致,但是整个系统会往一个大致相关的方向发展。你还可以预料到,一些混合系统能够适应比单个行为者能够适应的更复杂的环境。
+
+最后,在一个几乎没有层级的概念的网络系统里,有可能出现真正复杂的涌现行为。这样的例子包括人类身体和社交网络。
+
+当下的政治结构
+
+国家,作为一个相当层级化的生物,想要让事情运作更加一致。然而它最大的弱点在于它无法解决那些描述非常复杂的问题。比方说,军队和国家发现它们越发无法应对游击战与恐怖主义的涌现。这些社会结构所用的组织模式是高度去中心化、高度非层级化的。说到底,国家几乎没有可能根除这些运动。国家必须找到任务目标的简单描述,这让它在根本上处于劣势,因为它处理复杂性的能力比较有限。然而,资本主义与企业全球化是更可怕的生物。它们的内部结构是高度网络化的。这些生物灵活地跨越国家边界。它们的集合行为极度复杂。没有人理解股票市场是怎么(不)运作的。同时,资本主义极度的强健,能够以马克思没想象到的方式适应不同的环境。若要战胜这种敌人,唯一的可能是至少与其相当的复杂性。
+
+
+
+革命与结构
+
+复杂系统的整体行为和属性取决于个体交互的机制。在这个意义上,人类交互有可能产生在行为者交流层面上的反馈循环,能够催生系统性的根本转变。这意味着全球性的极端变化是可能的。革命正是转变交互机制导致的根本性的涌现性质的转变。
+
+复杂系统告诉我们没有唯一正确的社会交互模型。假设我们能详细掌握交互模式,并且假定它是不变的(原子级的行动者之间的社会交互不变),而且这个世界严格意义上服从决定论,我们也得不到一个能预测结果的社会理论。可以用来宣称不可避免的「历史的进程」的实证主义或自然主义的方法是不存在的。它在计算上和方法论上都是不靠谱的。
+
+那么,在运用于人类社会与革命性变化的思考方面,复杂系统理论能够告诉我们什么呢?我们从自然科学中经验研究的领域以及历史信息中知道,根本性的范式变化实际上是很自然的,即便它们几乎无法预测。社会秩序的革命在历史上一再发生。
+
+在真正全新的社会秩序的出现中,有几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就那些创生性的产生这些变化的事件而言,它们通过旧秩序日益混乱或衰败的过程发生。这通常包括向旧体制中注入巨量的能量。当这些能量事件消散时,新的秩序便逐渐强化。
+
+对称性破坏(symmetry-breaking)是一个常见的系统性行为,它在范式变化的语境下尤为有趣。当一个系统因为一个微小的局部偏离而走向了两个可能中较低的那一个时,对称性破坏便发生了。对于外部观察者来说,集合行为的选择可能显得很任意。事实上,它源于系统行为中的微小内部波动。
+
+无治共产主义,在复杂系统的语境下,是一个对涌现行为以及个体行为的描述。它要求整体性上的共产主义,社群之间的互助,以及依照面对的问题的规模采取合作的、集体的决策及解决措施。同时,它要求直至个体水平的层级和强制权力的消灭。在复杂系统的框架中,无治共产主义实际上似乎有很好的生存机会。它将无层级的网络模型作为人类组织的出发点。这意味着在理论上,它具有呈现复杂涌现行为的能力。
+
+此外,革命组织的作用可以被视为保持革命的自由意志主义的关键。在革命的情况中,微小波动可以产生不合比例的巨大影响。新社会的核心将存在于那些有着适合于运动的组织的倾向当中。因此,至关重要的是,组织倾向必须要有结构上的完整性,以及对于交互动因的可复制的知识,后者对于将广泛的运动成型为自由共产主义是不可少的。
+
+在战术层面上,用复杂系统思维进行分析解答很多问题,但也留下很多问题。从这个角度看,许多涌现行为事先没有办法计算,只能用经验研究或者是更弱的找历史类比的方法决定。我们仍然面对着困难的问题。我们必须找到其战术最利于阶级斗争升级的解决方案。此外,我们必须找到最利于拓展、复制的内部结构,以便它们在革命时刻中出现的高度敏感期的实施。
+
+
+
+
+
+
+
+
+
+
+
+
+
+
+ Made with by Agora
+
+
+
+
+
+
diff --git a/heros/2022-08-05-ElinBjarnegard/.-a1_l-armed-violence-and-patriarchal-values.html b/heros/2022-08-05-ElinBjarnegard/.-a1_l-armed-violence-and-patriarchal-values.html
new file mode 100644
index 00000000..9998e0d0
--- /dev/null
+++ b/heros/2022-08-05-ElinBjarnegard/.-a1_l-armed-violence-and-patriarchal-values.html
@@ -0,0 +1,224 @@
+
+
+
+
+
+
+
+
+
+ 暴力与父权:泰国男子从军经历调查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暴力与父权:泰国男子从军经历调查
+
+
+
+
+
+ Elin Bjarnegård, et al. | 2022.08.05
+
+
+ 本研究超越男女二元性的论调,强调男性内部对于暴力的态度因意识形态影响而存在分化:志愿参军的人通常更亲近父权制意识形态,而不是军队塑造了士兵的父权思想;强制参军对不希望主动参军人士的父权思想并无明显影响。
+
+
+
+本研究通过对泰南三府年轻男性进行调查,探索了参加武装暴力与父权价值观之间的关系。研究1发现父权价值观更强的男性更容易志愿加入准军事部队。研究2利用泰国征兵抽签所带来的自然实验,比较了非自愿应征入伍服兵役的男性与参加抽签但未入伍的男性的调查回答,发现两组在父权价值观方面没有差异。本文结论是,父权价值观促使人们自愿参与武装冲突,而在冲突地区应征服兵役不会导致士兵父权价值观的变化。
+
+一、导言
+
+最近的研究提出了一种新的解释,有可能更准确地缩小在暴力冲突局势中选择拿起武器的人的范围:具有父权价值观(patriarchal values,认同男性对女性的系统性支配地位)的人。一系列研究表明,关于男子气概(masculinity)和性别歧视的观念与支持暴力极端主义有关。本文从两个重要方面推进了这一研究:(1)研究了在武装冲突中,个人父权价值观强弱与通过资源加入政府准军事单位自愿参与有组织暴力活动之间的联系;(2)通过分析泰国的征兵抽签这一自然实验(natural experiment),研究了参与有组织暴力到个人父权价值观强弱之间的反向因果关系的可能性。
+
+二、武装暴力与父权价值观之间的联系
+
+在过去的三十年中,性别平等与战争暴力之间的关系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但侧重于个人层面的文献受到的学术关注较少。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在解释暴力行为成因时,性别价值观在社会和个人层面上都起着重要作用。父权制价值观被视为男女二元性别秩序的一部分,将男性置于女性之上,且这种父权制价值观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从父权制价值观转向性别平等的价值体系,意味着维护男女二元对立的界限日益模糊,并且二者平等。父权价值观与暴力倾向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多地被记录,而且往往集中在“他者化”(othering)过程中。他者化是一个区分“我们”和“他们”的过程,是构成父权价值观基础的性别秩序所固有的,也是合理化(rationalization)对他人实施肉体伤害的必须部分。尽管实施暴力行为往往与男性和男子气概的理想有关,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男性生物学上都具有同样的暴力倾向。同样,女性也可能是战时暴力的施暴者。因此,重点在于意识形态而非性别对于参与暴力的影响,从而需要从男性内部入手,研究参与暴力与不参与暴力的男性的不同及其原因。但是,研究父权价值观与暴力行为之间的因果关系仍然是一项重大挑战:这种既定的联系可能是由于以性别平等为导向的社会和个人不太支持暴力,也可能是由于暴露于冲突和暴力的社会和个人变得不那么支持性别平等。
+
+个人对暴力的增值化(valorization,赋予某事物价值)通常归因于社会化(socialization)进程。研究表明,暴力既可以通过代际传播,也可以通过影响儿童待遇的文化规范传播。具体而言,曾被家暴或目睹家暴的男孩随后更可能坚持父权价值观,最终更可能选择参与政治暴力。北美的一些调查研究表明,具有平民背景和军事背景的个人在特征和价值观上有所不同,这是因为参军前已经形成了某种亲军队的价值观的年轻男性倾向于自我选择加入部队。
+
+然而,其他一些论述则将对暴力的增值化与服役经历直接联系起来。例如,在越战期间服兵役的美国男性因暴力犯罪而被监禁的可能性显著增加。另一方面,国际安全援助部队中瑞典士兵在阿富汗服役前后的价值观基本保持稳定。
+
+在女权主义安全研究中,“军事化男子气概”(militarized masculinities)这一概念已发展为捕捉军事暴力与男子气概之间的特殊关联。军事化男子气概通常的特点被认为是“强壮、吃苦耐劳、具有侵略性的男性异性恋取向、恐同、重视庆祝同性友谊、实施有控制的攻击行为、以最小的抱怨完成任务”。尽管军事化的男子气概包含了相当多的特征,但在本文讨论中,军事化的男子气概有两个决定性的特征:其与男子气概的联系和对暴力的增值化:一个真男人应该具有战士的品质。女性被赋予了柔弱和看护的二等角色,而未能“像个战士”的男性则会受到羞辱。
+
+军事化男子气概指的是这样一种主张,即“与男子气概相关的刻板印象中的特质可以通过兵役,尤其是战斗来获得/证明”。这句话表明男子气概可以在军事环境中获得(acquired)和证明(proved)。第一种说法说明服兵役或参加战斗的经历会使男性具备某些特质。第二种观点认为这些特质是来自早年社会化过程,并且参军后就能表现出来。这种模棱两可的关系提出了父权价值观与暴力之间因果关系的问题。更具体地说,它提出了军事化男子气概的理想主要是通过自我选择(参军前)还是军事社会化(参军后)来实现的问题。
+
+三、志愿参军与军队招兵
+
+有关主动参加暴力行动的研究将军事冲突环境解释为已经社会化的个人可以将男子气概和暴力增值化的地方。一项关于越共游击队招募情况的研究强调对许多年轻新兵来说“赢得荣誉的渴望,或许只是赢得社区的尊重”是他们加入游击队的主要原因。对军人阳刚之气的认同往往是参军的主要动机之一。
+
+许多军事组织依赖于吸引志愿者和激励应征者,而将男孩转变为真正男子汉的理念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力工具。从国家的角度来看,军事化男子气概的概念有利于军队招募“不怕死”的士兵。当军队把自己塑造成充满阳刚之气时,就会吸引某一类渴望这种改变的人。这与军事化男性气质内涵——“真正的男人是士兵,真正的士兵是男人”——不谋而合。从这个角度来看,军事化男性气质的构建早在入伍之前就已开始。
+
+四、反向因果关系的可能性:军事社会化
+
+军事社会化意味着与军事组织具体相关的经历塑造了个人的价值观。在这里,士兵所处的环境会塑造和重塑他们的兴趣以及身份。军队也要求向未来的士兵有效地灌输有利于实现(使人成为士兵)的思想和价值观。作为一个以男性为主导的组织,军队的职能以暴力为基础,因此军队鼓励军事化的男子气概,将其作为诱导男性成为战士的一种手段。这种转变需要特定的方法、仪式或做法,旨在培养出愿意为某一事业杀人和献身的士兵。这一过程被描述为旨在摧毁士兵的个性,代之以对部队的认同。
+
+然而,军事经历在多大程度上将男性社会化为军事化的男子气概,以及哪些类型的实践、方法或经历引发了这种社会化,这些问题尚未得到深入探讨。
+
+五、募兵与征兵制情境中的男性军人气质
+
+有些人被迫征召入伍而绝不会自愿参战;有些人乐于为国家服务;而对其他人来说,参军是为了钱。一些国家实行征兵制,而另一些国家则依靠志愿兵。不同类型的军事环境也可能刺激不同类型的社会化进程。例如,准军事部队或游击队可能不要求在入伍前接受正规军事训练;服兵役可能不会有任何战斗经历;但在冲突不断的国家,即使是刚入伍的新兵也可能经历战斗和死亡威胁。
+
+本研究的重点是泰国,该国拥有规模庞大的准军事单位与泰国皇家武装力量(RTARF)并肩作战,后者采用抽签征兵的方式服兵役,兵役一般为两年左右。RTARF的应征入伍者的训练以通过惩罚和社会及心理压力暴力灌输纪律而著称。所有年满21岁的男性都必须在每年4月应征入伍。
+
+此外,泰国有许多男子和少数妇女自愿加入各种准军事部队。随着服役年限的增加、晋升和在不稳定的边境地区服役而获得经济奖励。泰南三府(北大年、也拉、那拉提瓦)自2004以来就因持续叛乱而成为冲突地区。这种在冲突地区活跃的不同军事组织的组合有助于研究自我选择加入准军事组织,以及通过服兵役实现社会化的情况。
+
+军事化男子气概是通过归属身份和表现身份的组合来实现的。泰国以性别广泛的流动性和对变性人(kathoeys)相对较高的容忍度和能见度而闻名。但是泰国军队在这方面是保守的,只征召给那些认同、被认定男性身份、并在法律上被承认为男性的人。变性人通常可以免服兵役,但在征兵日获得免服兵役所需的程序往往涉及羞辱和骚扰。
+
+研究1是对自我选择加入两类泰国准军事组织的研究:社区民兵(Community Militias),和游骑兵(Rangers)。
+
+社区民兵是泰国南部最大的武装组织。政府已将社区民兵的正规军部分(Or Sor,正式名称为国土防卫志愿军)扩大到约7,200人。社区民兵志愿者被招募到自己的村庄服役,为政府基础设施和政府官员提供保护。Or Sor每月领取工资,但其他村庄或社区民兵则不是。社区民兵一般只由男性组成,尽管妇女加入民兵组织没有任何正式障碍。
+
+游骑兵(Thahan Phran)是另一个准军事团体,是一支由陆军和海军陆战队组成的轻步兵。他们经常与边境巡逻警察(BPP)一起行动,接受作战训练。加入游骑兵者必须是年龄必须在18至29岁之间不分男女的泰国公民。女性在游骑兵中仍占少数。他们需要接受45天至6个月的初级培训。游骑兵报酬平均每月估计为13,500泰铢(约合440美元)。他们每次服役四年,经常被派往战区。游骑兵需要在偏远地区和小路上进行小规模徒步巡逻。他们在检查站巡逻,但有时也在林区扎营。
+
+研究2则研究了泰国军队抽签征兵的制度。根据1954年《兵役法》,泰国所有男性公民在18岁时都要登记服兵役,直到进入军事预备役或被免除军事义务。每个年龄组中大约有1/4的人将在中学期间通过领土防御学生训练进入预备役。那些没有参加培训的人在21岁时将继续登记服兵役,然后必须向征兵部报到,参加高等教育则入伍可被推迟,但是26岁以后不可再延期。
+
+在征兵时,极少数高级僧侣和身心残疾者被永久免服兵役。其余的人可以选择放弃抽签主动服兵役。如果放弃抽签的人数不足以满足军方的征兵配额,军方将为剩余的男性举行抽签。抽签抽中红卡的人必须服兵役,其余抽中黑卡的人被转移到预备役不必服兵役。放弃抽签的原因可能包括:拥有高中或本科学历的人放弃抽签的服役期更短;对参军感兴趣;被薪水所吸引。绝大多数男性参加抽签来试图免服兵役。许多人声称害怕服兵役,因为应征入伍者可能在战区服役,且虐待新兵的报道时有发生。
+
+六、实验设计与方法
+
+本文在泰国南部进行了一项调查,将征兵抽签作为实验组成部分。第一阶段随机选择300个村庄作为数据组(cluster),其中有100个位于泰南三府。对于每个数据组,抽样分为3个类别:(1)参加征兵抽签并必须服兵役的男性,(2)参加抽签但未被选中服兵役的男性,以及(3)放弃抽签并服兵役的男性。每个类别在每个村均采访5名男性,参见表1。
+
+
+▲ 表1:样本组
+
+本文的实证研究由两部分组成(见表1)。首先本文分析了在泰南三府,具有更多父权价值观的男性是否更容易自愿参加准军事组织。研究1作为观察性研究,使用了两个可变因变量。第一个问题是受访者是否参加社区民兵,第二个问题是受访者是否参加游骑兵。研究1采用了所有3类参与者的数据,但只包括居住在泰南三府的人。因此,研究1中分析的受访者人数为1500人(三个类别各500人)。
+
+研究2探讨了反向因果关系的可能性,并检验了义务兵役过程的军事社会化对新兵父权价值观的影响。研究2以征兵抽签的形式进行了自然实验。将第一类(实验组,抽签后必须服兵役)与第二类(对照组,抽签后免服兵役)进行了比较。因此,研究2中分析的受访者人数为3000人(两类各1500人)。
+
+父权价值观通过一个基于受访者对性别平等态度的5个问题的指数进行量化,这些问题涉及受访者在多大程度上同意以下观点:1、男性比女性更适合担任政治领袖;2、男性更适合担任企业高管;3、大学教育对男孩比女孩更重要;4、丈夫应该在家庭中做出重要决定;5、女性应该容忍暴力,以便家庭团结一致。
+
+研究1还使用了几个额外的变量作为控制变量,并在稳健性测试中使用,其中包括指示受访者是否有孩子、教育状况、收入和婚姻状况的变量。由于研究1使用了所有三类受访者,本文还使用了虚拟变量来指示受访者属于哪一类。同时,为了测试研究2中自然实验的平衡性,本文同样使用了七个涉及在年轻男性在征兵抽签之前已经确定的7个属性作为变量:年龄、是否为穆斯林、是否为马来穆斯林、受访者的父亲是否在军队服役、受访者成长时在家中讨论泰南三府情况的程度、受访者成长时在看到母亲被打的频率,以及受访者成长时被打的频率。这些变量也用作研究1中的额外控制或稳健性检查。
+
+七、实验结果
+
+研究1:关于自我选择加入准军事单位服役的观察性研究
+
+
+▲ 图1:逻辑回归结果
+
+研究1旨在确定我们父权价值观的变化是否部分是由个人自我选择加入准军事组织来解释的。本文预期具有更多父权价值观的男性更可能参与有组织的暴力。
+
+图1显示了逻辑回归测试结果,点和菱形表示系数,水平线表示95%的置信区间。本部分的样本仅限于居住在泰南三府的受访者。第一个因变量是参与社区民兵,第二个因变量是参加游骑兵。“父权价值观”(Patriarchal Values)对这两个因变量的预期方向都有很强的显著影响。样本还包括放弃抽签主动服役的男性(“放弃”,Waived),而这类男性在未来更可能参与准军事活动。
+
+下一个控制变量(“未被家暴”,Not Beaten Home)衡量儿童时期的暴力经历。那些说自己很少在家里被打的男性参与准军事活动的可能性要小得多。本文将此解释为在童年时期更频繁遭家暴的男性了解到暴力是处理冲突的适当方式,这使他们更有可能参加有组织暴力行动。此外,童年遭受殴打的经历很可能会导致成年后更高的父权价值观。我们发现“马来穆斯林”(图中显示为Malay Muslim)和佛教徒同样倾向于参加社区防御志愿者团体,但马来穆斯林成为游骑兵的可能性要小得多,因为游骑兵在泰南三府的马来穆斯林中广受鄙视。下一个控制变量反映了受访者在成长过程中与家人讨论泰南三府暴力局势的频率(“讨论频率”,Talk Before 18)。讨论情况较多的男性更有可能参与准军事活动。本文认为,这可能既反映了受访者本身的自我选择,也反映了人们可能会更多地谈论冲突的地区代表本地区受冲突影响严重,因此更容易被准军事组织招募。下一个控制变量是受访者是否有孩子(“有孩”,Have Children):父亲更有可能因为经济原因加入游骑兵。最后,受过高等教育的男性更可能成为游骑兵,可能反映了政府热衷于招募受过较高教育的人。
+
+研究1中的主要解释性变量“父权价值观”在泰南三府有25%的观测值缺失。这是一个相对较大的缺失比例,因此本文研究了缺失情况,并进行了替代测试,包括进行使用多重插补法(multiple imputation,通过创建几个不同的合理估算数据集,并组合从每个数据集中获得的结果来消除缺失数据的不确定性)。总之,“父权价值观”的缺失与研究1中的因变量没有系统的相关性,遗漏值不太可能严重破坏对研究1结果的有效性。
+
+结果是,更高水平的“父权价值观”与更高的志愿参与社区民兵和游骑兵的可能性存在稳健的相关性。现在本文想从实质上了解这种效应的强度。转化逻辑回归系数为更直观的OR值(odds ratio,指事件A在B在场的情况下发生的几率与事件A在没有B的情况下的几率之比)或概率,只有对于一组固定在相同值并使用相同样本的特定解释变量才有意义。更重要的是,在我们的情况下,参与我们模型样本的基线概率不是很有意义,因为本实验的样本不具代表性。例如,实验1样本中泰南三府高达28%的受访者很少或更频繁地参加游骑兵活动(代表他们至少参与了游骑兵单位),这可能比泰南三府同一年龄段的所有男性中参加游骑兵的总体比例更高(因为本实验对参军的男性进行了过多抽样)。因此,基于本文数据参与的绝对概率本身就不那么有趣,更有意义的比较是不同个体之间的相对差异。下面本文展示了两个拼接图,展示了父权价值观(分为四个阶段)与参与暴力之间的关系。
+
+
+▲ 图2:父权价值观与社区民兵参与度的相关性
+
+如图2所示,在参与社区民兵活动方面,父权价值观最低和最高的人之间存在相对较大的差异。在父权价值观最低的男性参加社区民兵的男性比例相对较小(37%)。具有最高父权价值观的男性比例要大得多(60%)。同样,在图3中,父权价值观最低的男性有24%参加了游骑兵,而34%的父权值最高的男性参加过游骑兵。
+
+
+▲ 图3:父权价值观与游骑兵参与度的相关性
+
+研究2:关于征兵抽签作为自然实验的研究
+
+研究2调查了军事社会化对希望通过参加抽签逃避兵役的男性的父权价值观的影响。表2展示了几个控制变量的值,这些变量是指七个在年轻男性在征兵抽签之前已经确定的属性,最后一行显示了服兵役对父权价值观的处理效应(treatment effect)。
+
+
+▲ 表2:控制变量与父权价值观的处理效应
+
+第一行显示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平均年龄不同,因为样本中的最低年龄是21岁。年龄在21至23岁之间的人如果抽中了红卡不得不服兵役,则无法接受采访。因此,最年轻的受访者更可能属于不必服役的男性类别。接下来的两行显示,穆斯林和佛教徒同样有可能抽中了红卡,如果只将说马来语的穆斯林与其他样本进行比较,这一点也成立。同样,这些群体在“父亲服兵役”(Father served)、“讨论频率”(Talk Before 18)和“母亲被家暴”(Mother beaten)等变量方面是平衡的。服役的年轻男性说他们“被家暴”(Beaten at Home)的可能性在统计学上显著地小,但该差异数值上很小,很可能是随机效应。
+
+最后一行显示,两组样本的“父权价值观”没有显著差异,表明被强制征召入伍对性别平等的态度没有影响。本文大量的观测样本意味着即使是非常小的影响也会被检测到。考虑到抽中红卡和服兵役的待遇是随机分配的,有充分的理由得出结论:军事社会化对父权价值观变化没有因果关系。
+
+作为稳健性测试,本实验还分别测试了父权价值观五个调查问题中的每一个的处理效应,未发现任何效应。
+
+在另一项替代测试中,本实验放宽了实验同质性(treatment homogeneity)的假设。本实验首先将实验处理限制在服役期间遭受过武装冲突的应征入伍者身上。下文报告的结果进一步强化了本文的结论。
+
+本实验向服役人员提出了10个问题,例如是否看到一名阵亡士兵、靠近炸弹以及向敌人开枪。41%的人经历过这种暴力,但这种经历对他们的父权价值观没有显著影响。本实验还验证了,任何服役军种对父权价值观没有显著影响。
+
+实验组(抽签)和对照组(未抽签)的父权值指标上的缺失值数量没有显著差异。因此该缺失不太可能对研究2的结果构成威胁。此外,一个发现表明军事社会化具有显著影响:服役的男性更有可能认为在军队服役的男性应该比没有服役的更受尊重。这一结果和其他类似的结果增强了对实验有效性的信心,并确实发现了军事社会化的影响。因此,即使士兵存在被军事社会化,对性别平等的态度在很大程度上还是不受服兵役的影响。
+
+八、结论
+
+本文探讨了一个更广泛的基本问题,即父权价值观是促使人们决定参与暴力,还是暴力经历影响了父权价值体系。本文调查了那些已经被社会化为持有父权价值观的人是否更有可能主动成为潜在的暴力角色,或者是否是因为在冲突地区非自愿服役而加强了持有父权价值观念的厌女(misogyny)情绪。
+
+在第一项研究中,本文发现持有父权价值观与在武装冲突中志愿参加准军事部队之间存在着强烈而稳健的关系。这表明自我选择是理解军事化男子气概和参与暴力的联系的重要因素。在第二项研究中,本文发现实验组(强制服役)和对照组(未服役)之间的父权价值观没有显著差异。换言之,没有证据支持军事社会化会强化个人的父权价值观。
+
+这项研究存在重要局限性:这项研究中说明,服兵役不会影响个人厌女情绪,但本文没有研究的军事化男子气概的其他方面(如吃苦耐劳)可能会受到影响。此外,本研究强调超越性别二元性,通过研究男性接受父权价值观的程度的变化,可以对男性与暴力之间的联系和因果关系有了更好的理解。
+
+
+
+Elin Bjarnegård,乌普萨拉大学政府学部副教授
+
+Anders Engvall,斯德哥尔摩经济学院研究员
+
+Srisompob Jitpiromsri,宋卡王子大学和平研究所助理教授
+
+Erik Melander,乌普萨拉大学和平与冲突学部教授
+
+编译:郑嘉隽
+
+
+
+
+
+
+
+
+
+
+
+
+ Made with by Agora
+
+
+
+
+
+
diff --git a/hkers.xml b/hkers.xml
index 0c4524da..408e64cf 100644
--- a/hkers.xml
+++ b/hkers.xml
@@ -1,4 +1,4 @@
-Jekyll 2024-11-22T09:45:09+08:00 https://agorahub.github.io/pen0/hkers.xml The Republic of Agora | Hkers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Too Good To Lose 2024-11-12T12:00:00+08:00 2024-11-12T12:00:00+08:00 https://agorahub.github.io/pen0/hkers/too-good-to-lose <p><em>When it comes to the future of American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and the success of the CHIPS Act, Intel is not too big to fail, but it is too good to lose.</em></p>
+Jekyll 2024-11-26T11:22:23+08:00 https://agorahub.github.io/pen0/hkers.xml The Republic of Agora | Hkers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Too Good To Lose 2024-11-12T12:00:00+08:00 2024-11-12T12:00:00+08:00 https://agorahub.github.io/pen0/hkers/too-good-to-lose <p><em>When it comes to the future of American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and the success of the CHIPS Act, Intel is not too big to fail, but it is too good to lose.</em></p>
<excerpt />
diff --git a/hkers/index.html b/hkers/index.html
index 0494b37b..811e630e 100644
--- a/hkers/index.html
+++ b/hkers/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2090,6 +2090,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index.html b/index.html
index fd5e4576..c8c4e423 100644
--- a/index.html
+++ b/index.html
@@ -10,7 +1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51,7 +51,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67,14 +67,14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走向更进步的联合体
-
+ 复杂系统与无治主义
+
- Heidi Hartmann | 1979.06.01
- 女性主义社会主义者,必须组织一种既解决反对父权制,也解决反对资本主义的斗争实践。我们必须坚持要创建一个相互依赖、认同解放而非耻辱的社会。
+ Gavin Mendel-Gleeson | 2009.03.01
+ 将人类社会作为复杂系统进行分析,能为我们提供对于历史进程以及资本主义的强项与弱点的新的见解。
- < Full Article >
+ < Full Article >
@@ -85,14 +85,14 @@ < 网左实践总结
+ 暴力与父权:泰国男子从军经历调查
- 番茄米线 | 2022.12.16
-
“网左”总体来说确实是进步的,他们要比一些麻木者、漠不关心者和肉食者进步得多,他们是在资产阶级残酷压迫下抱团取暖的、可以接触到网络生活的群众。而“网左”形成的“左圈”也为许多来寻找答案的迷茫者,如一年半前的我,提供了资源和平台。
+ Elin Bjarnegård, et al. | 2022.08.05
+ 本研究超越男女二元性的论调,强调男性内部对于暴力的态度因意识形态影响而存在分化:志愿参军的人通常更亲近父权制意识形态,而不是军队塑造了士兵的父权思想;强制参军对不希望主动参军人士的父权思想并无明显影响。
- < Full Article >
+ < Full Article >
@@ -107,14 +107,14 @@ < 巴枯宁瑞士演讲・三
-
+ 动物之间的互助
+
- 米哈伊尔·巴枯宁 | 1871.05.03
-
亲爱的同志们,上次说1789~1793年革命中,中产阶级有意无意间助用平民之力,筑其权力于封建世界废墟之上。从此以后,他们成为统治阶级。
+ 彼得·克鲁泡特金 | 1890.09.30
+ 生存竞争 互助 自然法则和逐步进化的主要因素 无脊椎动物 蚂蚁和蜜蜂 鸟类 猎食和捕鱼的结合 合群性 小鸟之间的互相保护 鹤和鹦鹉
- < Full Article >
+ < Full Article >
@@ -126,6 +126,22 @@ <
+
+
+ 尋香記
+
+
+ 東加豆 | 2024.09.02
+ 我七月初就知道「尋香記」這個展覽了,但一直沒有動身,身心靈也像一個木頭人。為什麼呢?如果這是在二十年前,我肯定會在第一天第一時間就衝過去,興奮得不得了。想想也是挺有意思,我跟香味這東西,總算是有些不解之緣吧。八月的最後一天,我終於踏進了展廳。不過,就算來晚了,那份對香氣的喜愛,還是一點都沒少。有心動,也有感動。
+
+
+ < Full Article >
+
+
+
+
+
+
2024盂蘭雜記
@@ -142,6 +158,24 @@ <
+
+ 李文亮医生,你好
+
+
+ CrazyArticle | 2024.08.29
+ 李文亮医生:
+
+您好。当我第一次知道您的时候,您已经去世,我是在新闻联播上得知您被平反的事,那一天,2020年3月19日。当时我正被关在广州市第一看守所。
+
+
+ < Full Article >
+
+
+
+
+
+
拍打詠
@@ -258,37 +292,7 @@ <
-
- 胰暢詠
-
-
- 東加豆 | 2024.08.22
- 腹痛如刀夜未央,
-
-急診方知胰病傷。
-
-
- < Full Article >
-
-
-
-
-
-
-
-
- 孟加拉——两个女人的角斗场
-
- 马屿人 | 2024.08.22
- 孟加拉政府终于正式接受最高法院判决,将给“自由战士”与其亲属的公务员配额降到5%,93%的公务员岗位面向社会择优录用。而此时,孟加拉青年的抗议活动已经持续了一个多月时间,进入暴力冲突也有两个星期,至少174人死亡,超过2500人被捕。
-
-
- < Full Article >
-
-
-
@@ -1285,6 +1289,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Columns - page 19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1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1
俄乌战争第六周
+当代张敬轩 | 2022-04-10
+俄乌战争第五周
+当代张敬轩 | 2022-04-01
+俄乌战争第四周
@@ -250,14 +266,6 @@Pang | 2019-12-18
-
-
- COLUMN TEMPLATE
- AUTHOR NAME | -0001-12-31
-
-
-
-
@@ -266,7 +274,9 @@ AUTHOR NAME | -0001-
Previous ♢
- Page 19 of 19
+ Page 19 of 20
+
+ ♢ Next
COLUMN TEMPLATE
-AUTHOR NAME | -0001-12-31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1/page2/index.html b/c1/page2/index.html index 1d6272b8..34ffe6e7 100644 --- a/c1/page2/index.html +++ b/c1/page2/index.html @@ -10,7 +1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Columns - page 2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1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1
家有小粉紅
+Cherryyoko櫻桃陽子 | 2024-08-02
+进步社群与政治德性
+陈纯 | 2024-07-31
+以色列人的起源
@@ -250,22 +266,6 @@鹿馬 | 2024-06-16<
端午漫谈屈原
-江上小堂 | 2024-06-11
-端午漫谈伍子胥
-江上小堂 | 2024-06-10
-江上小堂 | 2024-
Previous ♢
- Page 2 of 19
+ Page 2 of 20
♢ Next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1/page20/index.html b/c1/page20/index.html
new file mode 100644
index 00000000..aa0bb7ef
--- /dev/null
+++ b/c1/page20/index.html
@@ -0,0 +1,248 @@
+
+
+
+
+
+
+
+
+
+ Columns - page 20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Columns - page 20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1
+
+
+
+
+
+
+
+ COLUMN TEMPLATE
+ AUTHOR NAME | -0001-12-31
+
+
+
+
+
+
+
+
+
+
+ Previous ♢
+
+ Page 20 of 20
+
+
+
+
+
+
+
+
+
+
+
+
+
Columns - page 20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1
+COLUMN TEMPLATE
+AUTHOR NAME | -0001-12-31
++ Made with by Agora + +
+ + + + diff --git a/c1/page3/index.html b/c1/page3/index.html index da525a10..9a69ded7 100644 --- a/c1/page3/index.html +++ b/c1/page3/index.html @@ -10,7 +10,7 @@The Republic of Agora
Columns - page 3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1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1
端午漫谈屈原
+江上小堂 | 2024-06-11
+端午漫谈伍子胥
+江上小堂 | 2024-06-10
+一种可能的理想世界
@@ -250,22 +266,6 @@東加豆 | 2024-05-
的哥
-WrightFu | 2024-05-12
-牙膏交響曲
-東加豆 | 2024-05-10
-東加豆 | 2024-05-
Previous ♢
- Page 3 of 19
+ Page 3 of 20
♢ Next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1/page4/index.html b/c1/page4/index.html
index 1f2ad76e..310ec3db 100644
--- a/c1/page4/index.html
+++ b/c1/page4/index.html
@@ -10,7 +10,7 @@
Columns - page 4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12 +60,2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Columns - page 4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1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1
+
+
+ 的哥
+ WrightFu | 2024-05-12
+
+
+
+
+
+
+ 牙膏交響曲
+ 東加豆 | 2024-05-10
+
+
+
+
《自愿奴役论》
@@ -250,22 +266,6 @@ 東加豆 | 2024-04-
-
-
- 游泳池餐廳結業
- 東加豆 | 2024-04-17
-
-
-
-
-
-
- 旋律嘉年華
- 東加豆 | 2024-04-16
-
-
-
-
@@ -274,7 +274,7 @@ 東加豆 | 2024-04-
Previous ♢
- Page 4 of 19
+ Page 4 of 20
♢ Next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1/page5/index.html b/c1/page5/index.html
index 53037fb4..9ffc6ec8 100644
--- a/c1/page5/index.html
+++ b/c1/page5/index.html
@@ -10,7 +10,7 @@
Columns - page 5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12 +60,2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Columns - page 5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1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1
+
+
+ 游泳池餐廳結業
+ 東加豆 | 2024-04-17
+
+
+
+
+
+
+ 旋律嘉年華
+ 東加豆 | 2024-04-16
+
+
+
+
日出的平行線
@@ -250,22 +266,6 @@ 東加豆 | 2024-03-
-
-
- 踐行「見字飲水」信條
- 陶樂思 | 2024-03-07
-
-
-
-
-
-
- 友人
- 東加豆 | 2024-03-07
-
-
-
-
@@ -274,7 +274,7 @@ 東加豆 | 2024-03-
Previous ♢
- Page 5 of 19
+ Page 5 of 20
♢ Next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1/page6/index.html b/c1/page6/index.html
index bd38e5b3..a60388d1 100644
--- a/c1/page6/index.html
+++ b/c1/page6/index.html
@@ -10,7 +10,7 @@
Columns - page 6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12 +60,2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Columns - page 6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1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1
+
+
+ 踐行「見字飲水」信條
+ 陶樂思 | 2024-03-07
+
+
+
+
+
+
+ 友人
+ 東加豆 | 2024-03-07
+
+
+
+
緣份職機師
@@ -250,22 +266,6 @@ 野人 | 2024-02-04<
-
-
- 屁蟹紀錄
- Icebee | 2024-02-02
-
-
-
-
-
-
- 神經擠壓的人
- 東加豆 | 2024-02-02
-
-
-
-
@@ -274,7 +274,7 @@ 東加豆 | 2024-02-
Previous ♢
- Page 6 of 19
+ Page 6 of 20
♢ Next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1/page7/index.html b/c1/page7/index.html
index edba02b9..3eccdc5b 100644
--- a/c1/page7/index.html
+++ b/c1/page7/index.html
@@ -10,7 +10,7 @@
Columns - page 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12 +60,2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Columns - page 7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1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1
+
+
+ 屁蟹紀錄
+ Icebee | 2024-02-02
+
+
+
+
+
+
+ 神經擠壓的人
+ 東加豆 | 2024-02-02
+
+
+
+
詠老
@@ -250,22 +266,6 @@ Anson | 2024-01-01
-
-
- 十二月二十九日
- 東加豆 | 2023-12-29
-
-
-
-
-
-
- 新年願望
- 東加豆 | 2023-12-28
-
-
-
-
@@ -274,7 +274,7 @@ 東加豆 | 2023-12-
Previous ♢
- Page 7 of 19
+ Page 7 of 20
♢ Next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1/page8/index.html b/c1/page8/index.html
index 008b5687..2fa22675 100644
--- a/c1/page8/index.html
+++ b/c1/page8/index.html
@@ -10,7 +10,7 @@
Columns - page 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12 +60,2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Columns - page 8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1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1
+
+
+ 十二月二十九日
+ 東加豆 | 2023-12-29
+
+
+
+
+
+
+ 新年願望
+ 東加豆 | 2023-12-28
+
+
+
+
元旦倒數的故事
@@ -250,22 +266,6 @@ 烏雲蓋雪 | 2023-
-
-
- 薛定諤的貓死了沒?
- 江世威 | 2023-11-14
-
-
-
-
-
-
- 理解宋朝・王安石【2】唯财是举
- Ethan | 2023-11-12
-
-
-
-
@@ -274,7 +274,7 @@ Ethan | 2023-11-12
Previous ♢
- Page 8 of 19
+ Page 8 of 20
♢ Next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1/page9/index.html b/c1/page9/index.html
index 998ef38c..1606fce4 100644
--- a/c1/page9/index.html
+++ b/c1/page9/index.html
@@ -10,7 +10,7 @@
Columns - page 9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12 +60,2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Columns - page 9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1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1
+
+
+ 薛定諤的貓死了沒?
+ 江世威 | 2023-11-14
+
+
+
+
+
+
+ 理解宋朝・王安石【2】唯财是举
+ Ethan | 2023-11-12
+
+
+
+
人工智能时代里的个人主体性
@@ -250,22 +266,6 @@ 豬文 | 2023-10-09<
-
-
- 大語言模型可以理解時空?
- 討厭鬼 | 2023-10-09
-
-
-
-
-
-
- 空間的理念
- 野人 | 2023-10-05
-
-
-
-
@@ -274,7 +274,7 @@ 野人 | 2023-10-05<
Previous ♢
- Page 9 of 19
+ Page 9 of 20
♢ Next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index.html b/c2/index.html
index 70c2b7fe..08c58026 100644
--- a/c2/index.html
+++ b/c2/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2,6 +322,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10/index.html b/c2/page10/index.html
index 46b567ab..16a59cca 100644
--- a/c2/page10/index.html
+++ b/c2/page10/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10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10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11/index.html b/c2/page11/index.html
index 8b1801d7..1ec43764 100644
--- a/c2/page11/index.html
+++ b/c2/page11/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11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11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12/index.html b/c2/page12/index.html
index 6343e019..f3c02526 100644
--- a/c2/page12/index.html
+++ b/c2/page12/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12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1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13/index.html b/c2/page13/index.html
index 357c25a6..93fef36d 100644
--- a/c2/page13/index.html
+++ b/c2/page13/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13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13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14/index.html b/c2/page14/index.html
index cf8b04d9..a8a63271 100644
--- a/c2/page14/index.html
+++ b/c2/page14/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14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14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15/index.html b/c2/page15/index.html
index 8e8496ea..3a070062 100644
--- a/c2/page15/index.html
+++ b/c2/page15/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15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15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16/index.html b/c2/page16/index.html
index b0156a44..18b0f06f 100644
--- a/c2/page16/index.html
+++ b/c2/page16/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16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16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17/index.html b/c2/page17/index.html
index 062d29f5..03c4358c 100644
--- a/c2/page17/index.html
+++ b/c2/page17/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1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17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18/index.html b/c2/page18/index.html
index 48dcad16..a8e4d7ac 100644
--- a/c2/page18/index.html
+++ b/c2/page18/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1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18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19/index.html b/c2/page19/index.html
index e30ff3b4..06d1d2f9 100644
--- a/c2/page19/index.html
+++ b/c2/page19/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19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19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2/index.html b/c2/page2/index.html
index f72275ef..ffd3c545 100644
--- a/c2/page2/index.html
+++ b/c2/page2/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2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20/index.html b/c2/page20/index.html
index 74e548aa..2975ba4e 100644
--- a/c2/page20/index.html
+++ b/c2/page20/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20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20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21/index.html b/c2/page21/index.html
index f1dc396c..6d1eafba 100644
--- a/c2/page21/index.html
+++ b/c2/page21/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21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21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22/index.html b/c2/page22/index.html
index 1a98deca..f8d96e70 100644
--- a/c2/page22/index.html
+++ b/c2/page22/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22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2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23/index.html b/c2/page23/index.html
index f2a16328..38bf75dc 100644
--- a/c2/page23/index.html
+++ b/c2/page23/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23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23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24/index.html b/c2/page24/index.html
index 778917d1..58b99234 100644
--- a/c2/page24/index.html
+++ b/c2/page24/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24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24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25/index.html b/c2/page25/index.html
index 5d080de5..6487974b 100644
--- a/c2/page25/index.html
+++ b/c2/page25/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25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25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26/index.html b/c2/page26/index.html
index ccd83a90..36c470a5 100644
--- a/c2/page26/index.html
+++ b/c2/page26/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26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26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27/index.html b/c2/page27/index.html
index b4ee6666..adcdb79d 100644
--- a/c2/page27/index.html
+++ b/c2/page27/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2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27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28/index.html b/c2/page28/index.html
index 5e745243..b99a4330 100644
--- a/c2/page28/index.html
+++ b/c2/page28/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2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28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29/index.html b/c2/page29/index.html
index 63efb3c9..29746c21 100644
--- a/c2/page29/index.html
+++ b/c2/page29/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29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29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3/index.html b/c2/page3/index.html
index 857bf4fe..09c3f1d5 100644
--- a/c2/page3/index.html
+++ b/c2/page3/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3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3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30/index.html b/c2/page30/index.html
index 24928321..28cdb119 100644
--- a/c2/page30/index.html
+++ b/c2/page30/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30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30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31/index.html b/c2/page31/index.html
index 07c9b037..f892d948 100644
--- a/c2/page31/index.html
+++ b/c2/page31/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31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31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32/index.html b/c2/page32/index.html
index 6d6878b5..366edc36 100644
--- a/c2/page32/index.html
+++ b/c2/page32/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32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3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33/index.html b/c2/page33/index.html
index ab5c9dc5..6ef20e1a 100644
--- a/c2/page33/index.html
+++ b/c2/page33/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33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33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34/index.html b/c2/page34/index.html
index 38a2e175..7a23c97e 100644
--- a/c2/page34/index.html
+++ b/c2/page34/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34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34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35/index.html b/c2/page35/index.html
index 0f515207..578107a8 100644
--- a/c2/page35/index.html
+++ b/c2/page35/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35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35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36/index.html b/c2/page36/index.html
index 611078c3..aa3f9ca6 100644
--- a/c2/page36/index.html
+++ b/c2/page36/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36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36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37/index.html b/c2/page37/index.html
index 1c1a12a9..8d0900f9 100644
--- a/c2/page37/index.html
+++ b/c2/page37/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3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37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194,6 +19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4/index.html b/c2/page4/index.html
index 4fd08efc..623b532c 100644
--- a/c2/page4/index.html
+++ b/c2/page4/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4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4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5/index.html b/c2/page5/index.html
index 635c49e0..9589ae35 100644
--- a/c2/page5/index.html
+++ b/c2/page5/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5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5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6/index.html b/c2/page6/index.html
index 264ee549..2fba5757 100644
--- a/c2/page6/index.html
+++ b/c2/page6/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6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6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7/index.html b/c2/page7/index.html
index e1d1bf6e..3528e730 100644
--- a/c2/page7/index.html
+++ b/c2/page7/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7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8/index.html b/c2/page8/index.html
index 13c99131..1da3e1b9 100644
--- a/c2/page8/index.html
+++ b/c2/page8/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8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9/index.html b/c2/page9/index.html
index 8e996047..9c7b480b 100644
--- a/c2/page9/index.html
+++ b/c2/page9/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9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9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olumns.xml b/columns.xml
index 040e6750..1ec6929f 100644
--- a/columns.xml
+++ b/columns.xml
@@ -1,4 +1,102 @@
-Jekyll 2024-11-22T09:45:09+08:00 https://agorahub.github.io/pen0/columns.xml The Republic of Agora | Columns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2024盂蘭雜記 2024-09-01T12:00:00+08:00 2024-09-01T12:00:00+08:00 https://agorahub.github.io/pen0/columns/misc-notes-of-the-bon-2024 <p>農曆七月將過,大開一個月的鬼門,也要再次關上,讓來自另一個次元的鬼魂朋友,回到屬於ta們所屬的領域。</p>
+Jekyll 2024-11-26T11:22:23+08:00 https://agorahub.github.io/pen0/columns.xml The Republic of Agora | Columns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尋香記 2024-09-02T12:00:00+08:00 2024-09-02T12:00:00+08:00 https://agorahub.github.io/pen0/columns/fragrance-of-time <p>我七月初就知道「尋香記」這個展覽了,但一直沒有動身,身心靈也像一個木頭人。為什麼呢?如果這是在二十年前,我肯定會在第一天第一時間就衝過去,興奮得不得了。想想也是挺有意思,我跟香味這東西,總算是有些不解之緣吧。八月的最後一天,我終於踏進了展廳。不過,就算來晚了,那份對香氣的喜愛,還是一點都沒少。有心動,也有感動。</p>
+
+<!--more-->
+
+<p><img src="https://i.imgur.com/gD1HcVL.png" alt="image01" /></p>
+
+<h3 id="一入門香火初現">一.入門:香火初現</h3>
+
+<p>這天,我來到了香港藝術館,參觀了「尋香記」這個展覽。一走進門口,就聞到一股淡淡的香氣,讓人感覺心情舒暢。這不是普通的香氣,而是從遠古傳來的,一種讓人心靈沉靜的力量。</p>
+
+<p><img src="https://i.imgur.com/Xen7YEl.png" alt="image02" /></p>
+
+<h3 id="二歷史香之起源">二.歷史:香之起源</h3>
+
+<p>展覽的第一部分介紹了中國芳香文化的起源。遠古時,人們為了祭祀天地,開始燔柴燎木,這就是後來香文化的雛形。看著那些古老的工具和儀式用品,我仿佛能聽到遠古的聲音,感受到當時人們對自然的敬畏之情。</p>
+
+<p><img src="https://i.imgur.com/QoY2tup.png" alt="image03" /></p>
+
+<h3 id="三生活香之日常">三.生活:香之日常</h3>
+
+<p>接著,展覽展示了香在古人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從香囊到香湯,再到香薰衣物,甚至用香木建造的房子,這些都讓我驚訝不已。古人對於香氣的追求,不僅僅是為了好聞,還有驅蟲、養生的功效。這一點,現代人似乎還有很多可以學習的地方。</p>
+
+<p><img src="https://i.imgur.com/80YLz2b.png" alt="image04" /></p>
+
+<h3 id="四文藝香之風雅">四.文藝:香之風雅</h3>
+
+<p>當我走到文人雅士與香的關係部分時,更是感觸良多。古人不僅把香作為生活的一部分,還將其融入到了詩歌、音樂之中,甚至成為了一種精神追求。這裡展示的一些詩情畫意,讓我體會到了那種在香氣中尋找靈感的意境。</p>
+
+<p><img src="https://i.imgur.com/Bp7vKw1.png" alt="image05" /></p>
+
+<h3 id="五工藝香之器物">五.工藝:香之器物</h3>
+
+<p>展覽還特別介紹了各種精美的香器。這些香爐和香具,設計精美,做工細膩,不僅是實用的物品,更是藝術品。看著這些物件,我腦海裡浮現出古人使用它們時的場景,彷彿自己也參與其中。</p>
+
+<p><img src="https://i.imgur.com/vozMGuO.png" alt="image06" /></p>
+
+<p><img src="https://i.imgur.com/XNWl91D.png" alt="image07" /></p>
+
+<h3 id="六香之感懷">六.香之感懷</h3>
+
+<p>參觀完這個展覽,我深深感受到了中國芳香文化的深厚底蘊。香不僅僅是一種物質的存在,更是一種文化和精神的傳承。在現代忙碌的生活中,我們不妨偶爾停下來,點上一根香,讓自己的心靈得到片刻的安寧。</p>
+
+<p><img src="https://i.imgur.com/V1eFZip.png" alt="image08" /></p>
+
+<p><img src="https://i.imgur.com/YCAJvuB.png" alt="image09" /></p>
+
+<p>離開這展覽廳,愉快時光未完的,接下來,我來到了另一個展覽廳:「袖珍.厚禮──浮雲軒藏中國鼻煙壺捐贈展」</p>
+
+<h2 id="袖珍厚禮">「袖珍.厚禮」</h2>
+
+<p><img src="https://i.imgur.com/TBcdIlN.png" alt="image10" /></p>
+
+<h3 id="一壯觀的鼻煙壺世界">一.壯觀的鼻煙壺世界</h3>
+
+<p>聽說這是香港迄今最大規模的鼻煙壺捐贈展,由已故收藏家冼祖謙先生的夫人冼石韞玉女士慷慨捐贈。這意味著冼祖謙先生夫人對香港藝術館的支持和絕對的信任,這是非常讓人感動的事情。既然來了,當然不能錯過。</p>
+
+<p><img src="https://i.imgur.com/Wvx6Mo6.png" alt="image11" /></p>
+
+<h3 id="二小巧的驚喜">二.小巧的驚喜</h3>
+
+<p>剛踏入展廳,就被那些小巧玲瓏的鼻煙壺吸引住了。每個鼻煙壺都不過掌心大小,但細看之下,卻各有千秋。有的色彩鮮艷,有的造型別緻,有的雕刻精細,真讓人歎為觀止。</p>
+
+<p><img src="https://i.imgur.com/pYG1Y8m.png" alt="image12" /></p>
+
+<h3 id="三穿越時空的禮物">三.穿越時空的禮物</h3>
+
+<p>鼻煙壺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清朝,當時是王公貴族之間互相饋贈的珍貴禮物。看著這些精美的鼻煙壺,不禁讓人想著當年貴族們收到這樣的禮物時,該有多高興啊!每一個鼻煙壺背後,都可能藏著一段故事。</p>
+
+<p><img src="https://i.imgur.com/iT7tUH8.png" alt="image13" /></p>
+
+<h3 id="四工藝匠人的心血">四.工藝:匠人的心血</h3>
+
+<p>這些鼻煙壺之所以珍貴,還在於它們的製作工藝。從選材到雕刻,再到上色,每一步都透露出匠人的心血。有的鼻煙壺用的是珍稀的玉石,有的則是玻璃或瓷器,不管哪一種材料,都能被匠人巧手打造成一件件藝術品。</p>
+
+<p><img src="https://i.imgur.com/zdIb2ZK.png" alt="image14" /></p>
+
+<h3 id="五故事浮雲軒的收藏">五.故事:浮雲軒的收藏</h3>
+
+<p>最讓人感動的是,這些鼻煙壺都是冼祖謙先生一生的收藏。他不僅是一位收藏家,更是一個對鼻煙壺文化有著深厚感情的人。看著這些展品,能感受到他當年收集這些鼻煙壺時的喜悅和滿足。一個個地收集,一組組地收藏。</p>
+
+<p><img src="https://i.imgur.com/rZW1iRQ.png" alt="image15" /></p>
+
+<h3 id="六結語一份珍貴的禮物">六.結語:一份珍貴的禮物</h3>
+
+<p>離開展廳的時候,心中都是滿足的。全都是小小的鼻煙壺,不僅是藝術品,是冼氏夫婦留給香港的一份珍貴禮物。這些香氣,不僅記錄了一段歷史,也代表著一種文化。</p>
+
+<p><img src="https://i.imgur.com/07Cdjgb.png" alt="image16" /></p>
+
+<p>而我,當我百年歸老的時候,我的香水收藏品又可以為它們找個家嗎?</p>
+
+<p><img src="https://i.imgur.com/6Ek1fEk.jpeg" alt="image17" /></p>
+
+<p><img src="https://i.imgur.com/wCUN2xR.png" alt="image18" /></p>
+
+<p>這次展覽又喚醒了我,那些古老而美麗的東西。下次再來香港藝術館,也許有有更好的發現。</p>
+
+<p>完</p>
+
+<!--END--> 東加豆 我七月初就知道「尋香記」這個展覽了,但一直沒有動身,身心靈也像一個木頭人。為什麼呢?如果這是在二十年前,我肯定會在第一天第一時間就衝過去,興奮得不得了。想想也是挺有意思,我跟香味這東西,總算是有些不解之緣吧。八月的最後一天,我終於踏進了展廳。不過,就算來晚了,那份對香氣的喜愛,還是一點都沒少。有心動,也有感動。 2024盂蘭雜記 2024-09-01T12:00:00+08:00 2024-09-01T12:00:00+08:00 https://agorahub.github.io/pen0/columns/misc-notes-of-the-bon-2024 <p>農曆七月將過,大開一個月的鬼門,也要再次關上,讓來自另一個次元的鬼魂朋友,回到屬於ta們所屬的領域。</p>
<!--more-->
@@ -24,7 +122,53 @@
<p>農曆七月十四前一天,走訪廣州的南國書香節,同時也邀約了網友飯聚。廣州老城區的街頭上,也看到有人在燒街衣,但規模較大的盂蘭勝會,倒不是廣州的常態。後來刷了一下廣州城市導賞團體「BOOK導賞」的微博,發現在這個時間段,他們也策劃了一些民間鬼故團。倘若有機會參加得到,相信又會有另一番收穫。</p>
-<!--END--> WrightFu 農曆七月將過,大開一個月的鬼門,也要再次關上,讓來自另一個次元的鬼魂朋友,回到屬於ta們所屬的領域。 拍打詠 2024-08-29T12:00:00+08:00 2024-08-29T12:00:00+08:00 https://agorahub.github.io/pen0/columns/chanting-slapping <p>輕拍全身舒筋骨,</p>
+<!--END--> WrightFu 農曆七月將過,大開一個月的鬼門,也要再次關上,讓來自另一個次元的鬼魂朋友,回到屬於ta們所屬的領域。 李文亮医生,你好 2024-08-29T12:00:00+08:00 2024-08-29T12:00:00+08:00 https://agorahub.github.io/pen0/columns/hello-dr-li-wenliang <p>李文亮医生:</p>
+
+<p>您好。当我第一次知道您的时候,您已经去世,我是在新闻联播上得知您被平反的事,那一天,2020年3月19日。当时我正被关在广州市第一看守所。</p>
+
+<!--more-->
+
+<p>我们素未谋面,直到今日。</p>
+
+<p>对于武汉疫情,我没有感知,因为当时的我正被限制自由。</p>
+
+<p>自由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p>
+
+<p>李医生,我们都做了各自该做的事情。您作为医生,在疫情刚刚开始的时候,开始提醒同行:有不明原因的肺炎患者入院。最終,您被警察叫去派出所接受训诫,并且受到威胁:如果再犯,你就是寻衅滋事!</p>
+
+<p>而我则为了捍卫自由而走向街头,我为了捍卫新闻自由和出版自由而帮助那些走向街头的人,哪怕他们已经和香港警察起了正面冲突,哪怕子弹横飞,哪怕硝烟弥漫,我帮助了他们,我义无反顾。</p>
+
+<p>有人说我是“反中乱港”分子,那是因为我做的这些事情,动摇了统治者的执政根基。</p>
+
+<p>公道自在人心。</p>
+
+<p>李医生,这个世界就是如此荒诞,您从被训诫,留下案底而一下子成为了英雄,身后被评为烈士,甚至全国各政府机构都要为您下半旗致哀,而我呢?不是被训诫,而是被判了刑。</p>
+
+<p>好人要留下前科,而执政者和他们的走狗们,却可以拿着大把的金钱“投资”海外,而不管国民生活在困苦当中,也不管现在那4400万绝望的失业大军。还割着这个国家的国民的韭菜,如果有那么不服气的韭菜,那就要被训诫,要被判刑。</p>
+
+<p>李医生,您知道吗?李克强总理也去世了,不知你们是否已经见过面。在他去世的那段时间在他的家门外已满是鲜花,就像悼念您一样。这一束束鲜花,真的是在悼念吗?那是在对执政者的暴政无声的控诉!因为李总理说过:人在做,天在看!</p>
+
+<p>是的,人在做,天在看!</p>
+
+<p>李医生,您知道吗?《庆余年》已经被搬上电视了,您的微博已经成为全国网民的哭墙,四年来,大家都在微博上和您聊天,我翻看您的微博,也不免失声痛哭,李医生,如果真有那天,我好想和您见上一面,简单地说一句:李医生,您好。</p>
+
+<p>李医生,您知道吗?在您去世两年后,在西安、上海、以及我所生活的城市——广州也相继爆发疫情。如果说武汉在疫情的时候被封城尚情有可原,那么上海的疫情就简直是癫狂。一切以疫情为目标,所谓的“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到头来只是对作为人最基本的权利——生命权践踏。一切以防疫优先,哪怕洪水滔天!</p>
+
+<p>李医生,您听听那《四月之声》吧,那是多么让人绝望的声音啊!普通市民的悲伤,基层干部的无奈,高级官员的无耻,全部在这《四月之声》之中。</p>
+
+<p>李医生,您知道吗,在2022年的11月,全国爆发了声势浩荡的白纸运动,这场轰动全国的街头运动,才让执政者感到恐惧,最后不得不结束了持续三年的变态清零防疫政策。而在此之前,新疆已经因为疫情而封了3个月。没有水,没有粮食,家门被焊死。因为所谓的“防疫”,小区居民楼里的居民因无法逃生而被活活烧死,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和癌症患者只能关在家里自求多福,家里养的宠物因为所谓的防疫而被活活打死。市民不服气,敲家里的锅碗瓢盆,却被指为“境外势力”煽动。</p>
+
+<p>李医生,多么荒诞的国家,多么荒诞的政党,多么荒诞的世界。</p>
+
+<p>但是,正因为那句话: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在那年11月的上海,年轻一代走上街头,第一次喊出了“习近平下台,共产党下台。”的口号。在一个拥有自由的国家,大家可以用选票来让施行暴政的执政者下台,让施行暴政的政党下台,而我们呢?等待的是,是秋后算帐,是大抓捕,是无穷无尽的恐惧。</p>
+
+<p>活在恐惧中,则永远恐惧;敢于面对恐惧,才会有真正的自由。</p>
+
+<p>愿这个国家不再有恐惧,愿您在泉下安好。</p>
+
+<p>一个和您一样的人</p>
+
+<!--END--> CrazyArticle 李文亮医生: 您好。当我第一次知道您的时候,您已经去世,我是在新闻联播上得知您被平反的事,那一天,2020年3月19日。当时我正被关在广州市第一看守所。 拍打詠 2024-08-29T12:00:00+08:00 2024-08-29T12:00:00+08:00 https://agorahub.github.io/pen0/columns/chanting-slapping <p>輕拍全身舒筋骨,</p>
<p>氣血通暢自健身。</p>
@@ -3931,74 +4075,4 @@
<p>如果说还有什么最后的忠告的话,鉴于中国的特殊国情,我想说:不管是毛主义还是马主义,共产主义还是社会主义,他们并不是反抗的唯一叙事。它们并没有很酷,有的只是残酷。</p>
-<!--END--> 鹿馬 又是一年高考毕业季。今年有一个怪现象引起了我的注意:多地出现考生考完之后,冲出考场展示巴勒斯坦旗的场面。这不是个例,有不少高中生再在采访中表示支持巴勒斯坦,同时还有人表示希望统一台湾,也有人高喊共产主义万岁。 端午漫谈屈原 2024-06-11T12:00:00+08:00 2024-06-11T12:00:00+08:00 https://agorahub.github.io/pen0/columns/talking-about-qu-yuan-during-the-dragon-boat-festival <p>过端午节要吃棕子,赛龙舟,现在还放一天假。这都托屈原的福,得感谢他,是他投江自尽用生命带给后人的福利。</p>
-
-<!--more-->
-
-<p>屈原非常有才华,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留下姓名的伟大诗人。在他的时代,他独步诗坛。春秋战国时代,没有能和他比肩的诗人。我觉得,如果端午节要纪念屈原,那就多宣扬些他的文学成就吧!过端午节念念屈原的诗,举行些诗歌朗诵会,诗歌征集赛等,比吃棕子,赛龙舟似乎更有意义。</p>
-
-<p>屈原创立了“楚辞”这种文体。他的作品想象丰富,辞采瑰丽,奇幻浪漫,哀怨缠绵。天马行空、惊天地、泣鬼神。据汉朝刘向、刘歆父子校订,共计25篇,包括《离骚》、《天问》、《远游》、《卜居》、《渔父》、《九歌》11篇和《九章》9篇。篇数虽少,但篇幅都不小。《离骚》近三千字、《天问》近二千字。</p>
-
-<p>后人对他的诗作评价很高。《文心雕龙》的作者刘勰认为他影响了数代诗人,“其衣被词人,非一代也”;李白有诗称赞“屈平词赋悬日月”;苏轼则自叹不如,“吾文终其身企慕而不能及万一者,惟屈子一人耳”;鲁迅认为屈原的诗,“逸响伟辞,卓绝一世”;“其影响于后来之文章,乃甚或在《三百篇》(《诗经》)以上”。</p>
-
-<p>但为什么这么一位对后世影响甚大的伟大诗人,古人却没有给其应有的荣誉呢?像李白,杜甫那样有个“诗仙”、“诗圣”的称号呢?按他的地位和他的传奇,我觉得应该被称为“诗神”!屈原这么有故事,不肯同流合污,抱石投江自尽,应该衍生出些神话故事才对呀!比如说死后灵魂不散,被龙王或某方神圣接引,成神成仙,成为掌管凡间诗才的“诗神”,供后来诗人朝奉祭拜。就按关羽衍化为“武圣”的套路编就行了。</p>
-
-<p>这百分之百是因为他是自杀而死,因道德行为影响了对他诗歌成就的评价。他的才华众所公认。但他投江这事,则见仁见智。古往今来,有很多人赞同,也有不少人感到惋惜甚至责怪。</p>
-
-<p>古人对自杀评价很低。按儒家的《孝经》,“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自杀首先是不孝。儒家只赞赏“杀身成仁,舍生取义”。为了仁义忠孝,牺牲生命是高尚的。屈原自杀显然不是“杀身成仁”。朱熹对屈原的评价就不高,在《楚辞集注序》中说:“原之为人,其志行虽或过于中庸而不可以为法,然皆出于忠君爱国之诚心”。意思是,屈原虽然有忠君爱国之心,但其志向和行为偏离了中庸之道而不可以效仿。不赞同屈原对楚怀王因爱生怨和自杀的举动。</p>
-
-<p>既然读书人不赞同他的自杀行为,就不会把他抬得太高。诗仙,诗圣这些称号肯定是读书人封的。皇帝和老百姓都不会对这感兴趣。读书人虽然能实事求是地评价他的文学成就,但因其有道德上的缺憾,就不会神化他。</p>
-
-<p>但我们现在对屈原的评价与古人有所不同,给他戴上了“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这顶桂冠。但“伟大”两字是赞扬其爱国精神,偏于道德化和政治化,而不是赞扬其文学成就。</p>
-
-<p>高度称赞和宣扬屈原的“爱国主义精神”可能始于清末,不会再早了。因为那时中国人才刚刚有国家的概念,以前是天下的概念。国家的概念是在被西方列强生拉硬拖,拽进世界体系后才产生的。因为屈原非常热爱楚国,所以就将屈原对楚国的热爱之情称之为爱国主义。</p>
-
-<p>但其实屈原对自己的祖国,对楚国的这种热爱在春秋战国时代并不普遍。那时,人们对诸侯国的认同并不高,最高认同是华夏文化。对华夏文化的认同高于对出生国的认同,就好像我们今天对国家的认同要高于对省籍的认同。只要在华夏文化圈内,没有跑去为周边的夷狄做事,就都没问题。不会被认为是叛国,被唾骂为“楚奸”或“秦奸”。</p>
-
-<p>比如同是楚国人的伍子胥,楚平王杀了他的父亲和哥哥,他就逃到吴国。后来借兵攻入楚国,掘了楚平王的坟墓。也没人骂他是“楚奸”。还有商鞅、吴起、张仪、苏秦等诸多游士,在各个诸侯国间奔走,哪国合意就为哪国做事。自己没有心理负担,担心愧对自己出生长大的国家,其它人也不会认为这有什么不对。</p>
-
-<p>老百姓就更是这样了。哪个国家政策好,发展得好,只要有可能,就迁移到哪个国家。那时各国边境出和入都缺乏足够的手段严加管理。梁惠王就曾请教孟子如何增加人口,向孟子抱怨魏国老百姓不识他的好心和好政策,却移居邻国。“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说明当时,老百姓在诸侯国之间迁移很正常很普遍。人口就是生产力,各国都很在意老百姓的迁入移出。</p>
-
-<p>那为什么屈原这么热爱楚国呢?不远走他乡,而在楚国这一棵树上吊死呢?俗话说,“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原因很简单!因为他是王族,是贵族,比孔子、孟子这些士人地位要高;与一般老百姓相比,当然更是天地之悬。</p>
-
-<p>屈原姓芈(mǐ),与电视剧《芈月传》中的芈月同姓。芈是楚国的国姓。司马迁在《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中说:“屈原,名平,楚之同姓者也”。屈是他的氏。氏是姓的分支。早先姓下还分氏,后来才没有的,只剩下姓。屈原家是楚国早先的国君楚武王的后代。他们家族从春秋前期到战国后期,一直是楚国显赫的贵族,经久不衰。屈原曾任三闾大夫,据说是掌管王族事务的职务。他有封地,有多种说法,有说在秭归或江陵,还有说在湘沅。</p>
-
-<p>拿现在的话来说,屈原就是楚国的股东,当然不是最大的股东了,最大的股东是国君。他的股份还是原始股,但不像现在可以上市交易。商鞅、吴起、伍子胥这些士人只相当于高管。高管可以跳槽,股东就不能跳槽。股份不能交易,又不能跳槽,那他就只能吊在楚国这棵树上了。</p>
-
-<p>所以,屈原热爱楚国,那是他的本分。楚国的老百姓备受王公贵族的压迫,是没有理由爱楚国的。老百姓对楚国的事务既没有发言权,自己的劳动果实还被王公贵族剥夺,挣扎在温饱线上;甚至食不果腹,衣不遮体,有什么理由要求楚国的老百姓爱楚国呢?只有屈原这样的王公贵族才有理由,才有资格爱楚国。“奴隶没有祖国”。如果屈原这样的主人不热爱楚国,谁又会热爱楚国呢?</p>
-
-<!--END--> 江上小堂 过端午节要吃棕子,赛龙舟,现在还放一天假。这都托屈原的福,得感谢他,是他投江自尽用生命带给后人的福利。 端午漫谈伍子胥 2024-06-10T12:00:00+08:00 2024-06-10T12:00:00+08:00 https://agorahub.github.io/pen0/columns/talking-about-wu-zixu-during-the-dragon-boat-festival <p>早先,吴越一带端午节还曾纪念伍子胥。伍子胥与屈原一样也是楚国人,但对吴国贡献很大。他死后,吴越人就在端午这天纪念他。他的事迹也很有名,还比屈原早生200多年,却被屈原后来居上,盖住了他的声名。</p>
-
-<!--more-->
-
-<p>他的作为与屈原截然相反。面对迫害,不肯束手就擒。你不仁我不义,一不做二不休。绝地反击,睚眦必报。</p>
-
-<p>楚平王用他的父亲要挟他和他的兄弟,招他们前出,想把他一家赶尽杀绝人。伍子胥对他哥哥说,“我们去了,都得死,救不了父亲。不如投奔他国,借助他国势力雪父之仇。都死了,什么也做不了”。他哥哥也很实诚,回答道,“我知道去了也是死,但我活下来也没有能力为父报仇,会被天下人耻笑,还不如一死”。</p>
-
-<p>楚平王派捕快来抓,伍子胥拉弓对峙。没人敢上前,伍子胥就趁机逃走。而他哥哥却从容就擒。两兄弟的选择都非常令人动容,可谓“去留肝胆两昆仑”。</p>
-
-<p>司马迁在《史记》中是这样描写的,</p>
-
-<blockquote>
- <p>平王使人召二子曰:“来,吾生汝父;不来,今杀奢也。”伍尚欲往,员曰:“楚之召我兄弟,非欲以生我父也,恐有脱者后生患,故以父为质,诈召二子。二子到,则父子俱死。何益父之死?往而令仇不得报耳。不如奔他国,借力以雪父之耻。俱灭,无为也”。伍尚曰,“我知往终不能全父命。然恨父召我以求生而不往,后不能雪耻,终为天下笑耳。”</p>
-</blockquote>
-
-<p>后来,伍子胥成功混出昭关,逃到了吴国。因他曾在楚国很有势力,跟楚国的贵族官员多有交往,了解楚国很多内幕,对吴国很有用,就受到吴国的保护。那时,也没有引渡一说。他则在吴国苦心经营,处处跟楚国过不去,离间吴国与楚国的关系。最终得以借吴国的兵攻入楚国,把楚平王掘墓鞭尸,为父报了仇。</p>
-
-<p><img src="https://i.imgur.com/wP8LUJ7.png" alt="image01" /></p>
-
-<p>春秋战国时期,列国争雄。天下和价值观尚未统一。所以,面对同样的事,人们根据自身的处境不同,往往有多种选择。既有屈原这种不弃不离的,也有伍子胥哥哥这样从容赴死的,还有伍子胥这样针锋相对,绝不服输的。</p>
-
-<p><img src="https://i.imgur.com/Zidegzc.png" alt="image02" /></p>
-
-<p>时人对伍子胥的评价也是多样的,既有赞赏的,也有反对的。比如他的朋友申包胥听说他掘了楚平王的坟,就指责他的手段太过分了。申包胥说得对,他这样做确实戾气太重。伍子胥则满不在乎地回答到,“吾日暮途远,吾故倒行而逆施之”。意思是我的时间不多了,顾不得那么多了,泄心头之恨要紧。</p>
-
-<p>但在秦始皇一统天下,汉武帝独尊儒术之后。面对同样来自于朝廷的迫害,就很难有伍子胥这样的选择了。一个是没地跑了,跑到哪里都是皇帝的天下,除非跑到番邦去。二是,忠君爱国成了最高价值。“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历朝历代,不知有多少官员百姓被昏君暴君迫害致死。但他们别无选择,只得乖乖地束手就擒,心中不敢生出半点反抗的念头。没能力没本事反抗就不说了。即便有能力反抗,也是自废武功,生怕背上不忠君的骂名。</p>
-
-<p>例如宋江,都落草为寇占山为王了,还是不敢亮出反皇帝的旗帜。而打出“只反贪官,不反皇帝”,替天行道的旗子。念念不忘的就是招安,重新做大宋的臣子。最终果真如愿受招安了,但还是被朝廷赐死,束手就擒。宋江就是小时候念私塾,脑子里被灌进儒家的“忠孝”思想,再也摆脱不了了。</p>
-
-<p>反观没念过书的李逵、武松、石勇之类的草莽,反而没有这些束缚。管得天王老子,眼里只认得拳头。石勇便说得出,“你这鸟男女好不识人!欺负老爷独自一个!要换座头。便是赵官家,老爷也彆鸟不换。高做声,大脖子拳不认得你!”他们没受过儒家的教化,处于原生态。虽然他们也没有自由平等的观念,往往也是以势欺人,就敢于反抗不管以什么名义施加于己的不公和压迫而言,比儒家的奴化思想更为可取。</p>
-
-<p>今天端午节纪念屈原,也不应当忘记伍子胥。</p>
-
-<!--END--> 江上小堂 早先,吴越一带端午节还曾纪念伍子胥。伍子胥与屈原一样也是楚国人,但对吴国贡献很大。他死后,吴越人就在端午这天纪念他。他的事迹也很有名,还比屈原早生200多年,却被屈原后来居上,盖住了他的声名。
\ No newline at end of file
+<!--END--> 鹿馬 又是一年高考毕业季。今年有一个怪现象引起了我的注意:多地出现考生考完之后,冲出考场展示巴勒斯坦旗的场面。这不是个例,有不少高中生再在采访中表示支持巴勒斯坦,同时还有人表示希望统一台湾,也有人高喊共产主义万岁。
\ No newline at end of file
diff --git a/columns/2024-08-29-hello-dr-li-wenliang.html b/columns/2024-08-29-hello-dr-li-wenliang.html
new file mode 100644
index 00000000..00a5bb88
--- /dev/null
+++ b/columns/2024-08-29-hello-dr-li-wenliang.html
@@ -0,0 +1,139 @@
+
+
+
+
+
+
+
+
+
+ 李文亮医生,你好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李文亮医生,你好
+
+
+
+
+
+ CrazyArticle | 2024.08.29
+
+
+ 李文亮医生:
+
+您好。当我第一次知道您的时候,您已经去世,我是在新闻联播上得知您被平反的事,那一天,2020年3月19日。当时我正被关在广州市第一看守所。
+
+
+
+我们素未谋面,直到今日。
+
+对于武汉疫情,我没有感知,因为当时的我正被限制自由。
+
+自由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
+
+李医生,我们都做了各自该做的事情。您作为医生,在疫情刚刚开始的时候,开始提醒同行:有不明原因的肺炎患者入院。最終,您被警察叫去派出所接受训诫,并且受到威胁:如果再犯,你就是寻衅滋事!
+
+而我则为了捍卫自由而走向街头,我为了捍卫新闻自由和出版自由而帮助那些走向街头的人,哪怕他们已经和香港警察起了正面冲突,哪怕子弹横飞,哪怕硝烟弥漫,我帮助了他们,我义无反顾。
+
+有人说我是“反中乱港”分子,那是因为我做的这些事情,动摇了统治者的执政根基。
+
+公道自在人心。
+
+李医生,这个世界就是如此荒诞,您从被训诫,留下案底而一下子成为了英雄,身后被评为烈士,甚至全国各政府机构都要为您下半旗致哀,而我呢?不是被训诫,而是被判了刑。
+
+好人要留下前科,而执政者和他们的走狗们,却可以拿着大把的金钱“投资”海外,而不管国民生活在困苦当中,也不管现在那4400万绝望的失业大军。还割着这个国家的国民的韭菜,如果有那么不服气的韭菜,那就要被训诫,要被判刑。
+
+李医生,您知道吗?李克强总理也去世了,不知你们是否已经见过面。在他去世的那段时间在他的家门外已满是鲜花,就像悼念您一样。这一束束鲜花,真的是在悼念吗?那是在对执政者的暴政无声的控诉!因为李总理说过:人在做,天在看!
+
+是的,人在做,天在看!
+
+李医生,您知道吗?《庆余年》已经被搬上电视了,您的微博已经成为全国网民的哭墙,四年来,大家都在微博上和您聊天,我翻看您的微博,也不免失声痛哭,李医生,如果真有那天,我好想和您见上一面,简单地说一句:李医生,您好。
+
+李医生,您知道吗?在您去世两年后,在西安、上海、以及我所生活的城市——广州也相继爆发疫情。如果说武汉在疫情的时候被封城尚情有可原,那么上海的疫情就简直是癫狂。一切以疫情为目标,所谓的“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到头来只是对作为人最基本的权利——生命权践踏。一切以防疫优先,哪怕洪水滔天!
+
+李医生,您听听那《四月之声》吧,那是多么让人绝望的声音啊!普通市民的悲伤,基层干部的无奈,高级官员的无耻,全部在这《四月之声》之中。
+
+李医生,您知道吗,在2022年的11月,全国爆发了声势浩荡的白纸运动,这场轰动全国的街头运动,才让执政者感到恐惧,最后不得不结束了持续三年的变态清零防疫政策。而在此之前,新疆已经因为疫情而封了3个月。没有水,没有粮食,家门被焊死。因为所谓的“防疫”,小区居民楼里的居民因无法逃生而被活活烧死,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和癌症患者只能关在家里自求多福,家里养的宠物因为所谓的防疫而被活活打死。市民不服气,敲家里的锅碗瓢盆,却被指为“境外势力”煽动。
+
+李医生,多么荒诞的国家,多么荒诞的政党,多么荒诞的世界。
+
+但是,正因为那句话: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在那年11月的上海,年轻一代走上街头,第一次喊出了“习近平下台,共产党下台。”的口号。在一个拥有自由的国家,大家可以用选票来让施行暴政的执政者下台,让施行暴政的政党下台,而我们呢?等待的是,是秋后算帐,是大抓捕,是无穷无尽的恐惧。
+
+活在恐惧中,则永远恐惧;敢于面对恐惧,才会有真正的自由。
+
+愿这个国家不再有恐惧,愿您在泉下安好。
+
+一个和您一样的人
+
+
+
+
+
+
+
+
+
+
+
+
+
+
+ Made with by Agora
+
+
+
+
+
+
diff --git a/columns/2024-09-02-fragrance-of-time.html b/columns/2024-09-02-fragrance-of-time.html
new file mode 100644
index 00000000..b1433167
--- /dev/null
+++ b/columns/2024-09-02-fragrance-of-time.html
@@ -0,0 +1,191 @@
+
+
+
+
+
+
+
+
+
+ 尋香記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尋香記
+
+
+
+
+
+ 東加豆 | 2024.09.02
+
+
+ 我七月初就知道「尋香記」這個展覽了,但一直沒有動身,身心靈也像一個木頭人。為什麼呢?如果這是在二十年前,我肯定會在第一天第一時間就衝過去,興奮得不得了。想想也是挺有意思,我跟香味這東西,總算是有些不解之緣吧。八月的最後一天,我終於踏進了展廳。不過,就算來晚了,那份對香氣的喜愛,還是一點都沒少。有心動,也有感動。
+
+
+
+
+
+一.入門:香火初現
+
+這天,我來到了香港藝術館,參觀了「尋香記」這個展覽。一走進門口,就聞到一股淡淡的香氣,讓人感覺心情舒暢。這不是普通的香氣,而是從遠古傳來的,一種讓人心靈沉靜的力量。
+
+
+
+二.歷史:香之起源
+
+展覽的第一部分介紹了中國芳香文化的起源。遠古時,人們為了祭祀天地,開始燔柴燎木,這就是後來香文化的雛形。看著那些古老的工具和儀式用品,我仿佛能聽到遠古的聲音,感受到當時人們對自然的敬畏之情。
+
+
+
+三.生活:香之日常
+
+接著,展覽展示了香在古人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從香囊到香湯,再到香薰衣物,甚至用香木建造的房子,這些都讓我驚訝不已。古人對於香氣的追求,不僅僅是為了好聞,還有驅蟲、養生的功效。這一點,現代人似乎還有很多可以學習的地方。
+
+
+
+四.文藝:香之風雅
+
+當我走到文人雅士與香的關係部分時,更是感觸良多。古人不僅把香作為生活的一部分,還將其融入到了詩歌、音樂之中,甚至成為了一種精神追求。這裡展示的一些詩情畫意,讓我體會到了那種在香氣中尋找靈感的意境。
+
+
+
+五.工藝:香之器物
+
+展覽還特別介紹了各種精美的香器。這些香爐和香具,設計精美,做工細膩,不僅是實用的物品,更是藝術品。看著這些物件,我腦海裡浮現出古人使用它們時的場景,彷彿自己也參與其中。
+
+
+
+
+
+六.香之感懷
+
+參觀完這個展覽,我深深感受到了中國芳香文化的深厚底蘊。香不僅僅是一種物質的存在,更是一種文化和精神的傳承。在現代忙碌的生活中,我們不妨偶爾停下來,點上一根香,讓自己的心靈得到片刻的安寧。
+
+
+
+
+
+離開這展覽廳,愉快時光未完的,接下來,我來到了另一個展覽廳:「袖珍.厚禮──浮雲軒藏中國鼻煙壺捐贈展」
+
+「袖珍.厚禮」
+
+
+
+一.壯觀的鼻煙壺世界
+
+聽說這是香港迄今最大規模的鼻煙壺捐贈展,由已故收藏家冼祖謙先生的夫人冼石韞玉女士慷慨捐贈。這意味著冼祖謙先生夫人對香港藝術館的支持和絕對的信任,這是非常讓人感動的事情。既然來了,當然不能錯過。
+
+
+
+二.小巧的驚喜
+
+剛踏入展廳,就被那些小巧玲瓏的鼻煙壺吸引住了。每個鼻煙壺都不過掌心大小,但細看之下,卻各有千秋。有的色彩鮮艷,有的造型別緻,有的雕刻精細,真讓人歎為觀止。
+
+
+
+三.穿越時空的禮物
+
+鼻煙壺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清朝,當時是王公貴族之間互相饋贈的珍貴禮物。看著這些精美的鼻煙壺,不禁讓人想著當年貴族們收到這樣的禮物時,該有多高興啊!每一個鼻煙壺背後,都可能藏著一段故事。
+
+
+
+四.工藝:匠人的心血
+
+這些鼻煙壺之所以珍貴,還在於它們的製作工藝。從選材到雕刻,再到上色,每一步都透露出匠人的心血。有的鼻煙壺用的是珍稀的玉石,有的則是玻璃或瓷器,不管哪一種材料,都能被匠人巧手打造成一件件藝術品。
+
+
+
+五.故事:浮雲軒的收藏
+
+最讓人感動的是,這些鼻煙壺都是冼祖謙先生一生的收藏。他不僅是一位收藏家,更是一個對鼻煙壺文化有著深厚感情的人。看著這些展品,能感受到他當年收集這些鼻煙壺時的喜悅和滿足。一個個地收集,一組組地收藏。
+
+
+
+六.結語:一份珍貴的禮物
+
+離開展廳的時候,心中都是滿足的。全都是小小的鼻煙壺,不僅是藝術品,是冼氏夫婦留給香港的一份珍貴禮物。這些香氣,不僅記錄了一段歷史,也代表著一種文化。
+
+
+
+而我,當我百年歸老的時候,我的香水收藏品又可以為它們找個家嗎?
+
+
+
+
+
+這次展覽又喚醒了我,那些古老而美麗的東西。下次再來香港藝術館,也許有有更好的發現。
+
+完
+
+
+
+
+
+
+
+
+
+
+
+
+
+
+ Made with by Agora
+
+
+
+
+
+
diff --git a/feed.xml b/feed.xml
index a8046495..b08597e5 100644
--- a/feed.xml
+++ b/feed.xml
@@ -1 +1 @@
-Jekyll 2024-11-22T09:45:09+08:00 https://agorahub.github.io/pen0/feed.xml The Republic of Agora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No newline at end of file
+Jekyll 2024-11-26T11:22:23+08:00 https://agorahub.github.io/pen0/feed.xml The Republic of Agora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No newline at end of file
diff --git a/heros.xml b/heros.xml
index 2d5564bf..17802096 100644
--- a/heros.xml
+++ b/heros.xml
@@ -1,875 +1,269 @@
-Jekyll 2024-11-22T09:45:09+08:00 https://agorahub.github.io/pen0/heros.xml The Republic of Agora | Heros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网左实践总结 2022-12-16T12:00:00+08:00 2022-12-16T12:00:00+08:00 https://agorahub.github.io/pen0/heros/TomatoNoodles-a1_c-summary-of-internet-leftist-practices <p>“网左”总体来说确实是进步的,他们要比一些麻木者、漠不关心者和肉食者进步得多,他们是在资产阶级残酷压迫下抱团取暖的、可以接触到网络生活的群众。而“网左”形成的“左圈”也为许多来寻找答案的迷茫者,如一年半前的我,提供了资源和平台。</p>
+Jekyll 2024-11-26T11:22:23+08:00 https://agorahub.github.io/pen0/heros.xml The Republic of Agora | Heros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暴力与父权:泰国男子从军经历调查 2022-08-05T12:00:00+08:00 2022-08-05T12:00:00+08:00 https://agorahub.github.io/pen0/heros/2022-08-05-ElinBjarnegard/ElinBjarnegard...-a1_l-armed-violence-and-patriarchal-values <p>本研究超越男女二元性的论调,强调男性内部对于暴力的态度因意识形态影响而存在分化:志愿参军的人通常更亲近父权制意识形态,而不是军队塑造了士兵的父权思想;强制参军对不希望主动参军人士的父权思想并无明显影响。</p>
<!--more-->
-<p>我从2021年三月左右进入“左圈”,再到今年八月末二次退网,期间混迹过多个“左群”,也亲自参与过三个网络学社的创建或改组,也算是个“网左”了吧。在这么久的时间中,我的思想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接触和学习了马克思主义和其他思想,这是我需要感谢“左圈”的一点,但我也逐渐认识到“左圈”乃至“网左”的不足,这也是我退网的原因之一。</p>
+<p>本研究通过对泰南三府年轻男性进行调查,探索了参加武装暴力与父权价值观之间的关系。研究1发现父权价值观更强的男性更容易志愿加入准军事部队。研究2利用泰国征兵抽签所带来的自然实验,比较了非自愿应征入伍服兵役的男性与参加抽签但未入伍的男性的调查回答,发现两组在父权价值观方面没有差异。本文结论是,父权价值观促使人们自愿参与武装冲突,而在冲突地区应征服兵役不会导致士兵父权价值观的变化。</p>
-<p>这样长时间、大规模的实践已经证明了,“网左”在这个时代的风口浪尖上,显然已经无法背负起历史的重任,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应当以批判的眼光看待其,并汲取经验、另寻他路。我想从我这段时间的实践中批判性地总结出“网左”的现状和我个人对此的思考,希望大家能从中学到些什么。</p>
+<h3 id="一导言">一、导言</h3>
-<h3 id="我为什么反对网络报刊">我为什么反对网络报刊</h3>
+<p>最近的研究提出了一种新的解释,有可能更准确地缩小在暴力冲突局势中选择拿起武器的人的范围:具有父权价值观(patriarchal values,认同男性对女性的系统性支配地位)的人。一系列研究表明,关于男子气概(masculinity)和性别歧视的观念与支持暴力极端主义有关。本文从两个重要方面推进了这一研究:(1)研究了在武装冲突中,个人父权价值观强弱与通过资源加入政府准军事单位自愿参与有组织暴力活动之间的联系;(2)通过分析泰国的征兵抽签这一自然实验(natural experiment),研究了参与有组织暴力到个人父权价值观强弱之间的反向因果关系的可能性。</p>
-<p>先下结论,因为网络报刊是对于其他人和历史的粗劣模仿。这是许多同志和网群目前都会犯的一个问题,可以勉强算作一种机会主义。</p>
+<h3 id="二武装暴力与父权价值观之间的联系">二、武装暴力与父权价值观之间的联系</h3>
-<p>我作为某网络报刊的创建者,突然反过来反对网刊,我想大家也许都会很疑惑我的思想变化。我先说说我创建某报刊的历程。我最开始创立报刊,首先是因为看到了其他同志在办网络报刊,然后就产生了想模仿的想法。然后我当时所在的那个学社基本上天天吹水,有一个同志某天就提议:“我们要不干点事吧。”我就附和说好啊我们办报刊吧。为了办这个报刊,我甚至跑去借鉴了《新青年》,前朝剑斩本朝官了属于是,就好像列宁当年办了《星火报》、陈独秀当年办了《新青年》,我们也一定要办个什么报刊才好。由此可见,我当时是这个想法,不过是一种模糊的空想、一种对于他人和历史的模仿、一种“我们做点什么吧”的焦虑,这几乎就是主观主义的体现。据我了解,很多其他的同志也有这样的状况。</p>
+<p>在过去的三十年中,性别平等与战争暴力之间的关系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但侧重于个人层面的文献受到的学术关注较少。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在解释暴力行为成因时,性别价值观在社会和个人层面上都起着重要作用。父权制价值观被视为男女二元性别秩序的一部分,将男性置于女性之上,且这种父权制价值观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从父权制价值观转向性别平等的价值体系,意味着维护男女二元对立的界限日益模糊,并且二者平等。父权价值观与暴力倾向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多地被记录,而且往往集中在“他者化”(othering)过程中。他者化是一个区分“我们”和“他们”的过程,是构成父权价值观基础的性别秩序所固有的,也是合理化(rationalization)对他人实施肉体伤害的必须部分。尽管实施暴力行为往往与男性和男子气概的理想有关,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男性生物学上都具有同样的暴力倾向。同样,女性也可能是战时暴力的施暴者。因此,重点在于意识形态而非性别对于参与暴力的影响,从而需要从男性内部入手,研究参与暴力与不参与暴力的男性的不同及其原因。但是,研究父权价值观与暴力行为之间的因果关系仍然是一项重大挑战:这种既定的联系可能是由于以性别平等为导向的社会和个人不太支持暴力,也可能是由于暴露于冲突和暴力的社会和个人变得不那么支持性别平等。</p>
-<p>网络报刊还有一个严重的问题,那就是脱离实践。之前说了,这个东西几乎就是浮在天上的空想,落不到地上就是其特点之一。其一,我个人所知的几乎所有报社都是要靠拉别人写的文章当稿子,而且往往投稿不足,这就决定了报社对于文章的内容没有太多的选择权,从而造成“不得不来者不拒”的状况,而这些文章大部分都由脱离一线生产的学生撰写,更有甚者许多作者本身就来自资产阶级家庭,这里并不是要对学生群体提出批判,但现实就是他们写出的文章理论性过强,而且有些幼稚的小作者还喜欢卖弄名词包装自己,其大部分文章也都偏向时事点评、理论解析类,与劳工的现实生活相去甚远。综上述特点就导致报刊传播范围极狭窄,甚至不能覆盖绝大多数学生群体,受学校压迫最狂的那些“卷王”们根本就没时间看,也不会看。其三,报刊的形式本身就是脱离实践的。报刊一期有好几篇文章,而且往往主题不同且篇幅较长,需要专心阅读,需要阅读很长时间,而且需要一定的文化能力,还要有闲心去看这些东西,而能做到这一点的几乎只有资产阶级和小知识分子群体,很多白领都做不到,更别提工农群众了。</p>
+<p>个人对暴力的增值化(valorization,赋予某事物价值)通常归因于社会化(socialization)进程。研究表明,暴力既可以通过代际传播,也可以通过影响儿童待遇的文化规范传播。具体而言,曾被家暴或目睹家暴的男孩随后更可能坚持父权价值观,最终更可能选择参与政治暴力。北美的一些调查研究表明,具有平民背景和军事背景的个人在特征和价值观上有所不同,这是因为参军前已经形成了某种亲军队的价值观的年轻男性倾向于自我选择加入部队。</p>
-<p>有的同志又说了,那我把报刊打印出来去分发给工人,这总不算脱离实践了吧?首先,我要明确一点,我认为报刊这个形式本身就是脱离实践的;其次,如果真的要去打印出来发给工人,那为什么要做成报刊的形式呢?直接单独发特定的文章不好吗?报刊本身不仅目标大容易被晶哥盯上,还需要很多的阅读时间甚至能力(此处批评某些术语名词乱飞的文章),而这是大部分工人群众所不具有的,这就使得报刊本身就是个形式主义的东西,完全没有必要设计封面、给自己冠以“主编”或“副主编”的头衔,还给自己起个“xx报”的招牌,我们又不是要挂在店里卖;而且,既然都可以直接接触到工人群众了,为什么不能脱离纸面文书这种知识分子的形式,直接口头宣传,用最真情实感的方式拉近和群众的关系、建立信任,这不比那种鲁迅式(某些时候叫胡适式更合适)的从上而下的灌输更好吗?</p>
+<p>然而,其他一些论述则将对暴力的增值化与服役经历直接联系起来。例如,在越战期间服兵役的美国男性因暴力犯罪而被监禁的可能性显著增加。另一方面,国际安全援助部队中瑞典士兵在阿富汗服役前后的价值观基本保持稳定。</p>
-<p>报纸、杂志的出现是因为信息技术不够发达不得已为之。互联网、尤其是智能手机出现之前是报纸和杂志的高峰年代,在以前出了爆炸性新闻得要报童沿街大喊“号外”才能让大家知道,而现在只需要打开任何多媒体网站,巨大的标题和夸张的图像就会立即吸引住你的眼球。报纸现在已经基本见不到了,纸质刊物也在逐渐消失,因为它们本质上就是把一堆小文章合订成一个合集,这样在那个信息技术落后的年代,不管是看起来还是卖起来都方便,如果出一份文章就卖一期报纸,那成本岂不高得离谱?这就是报纸存在的原因。而现在不一样了,你根本不需要印刷几千几万份报纸来传播信息,你只需要把文章发到网上,自然就传播几万次;你也不需要把很多文章合订在一起,因为现在完全有支持单独阅读一篇文章的技术(合订在一起看反而不方便且费时,而且不易于传播)。即便是新闻联播这种“电子报纸”也越来越没人看了。现在还办报纸是逆时代潮流而行。</p>
+<p>在女权主义安全研究中,“军事化男子气概”(militarized masculinities)这一概念已发展为捕捉军事暴力与男子气概之间的特殊关联。军事化男子气概通常的特点被认为是“强壮、吃苦耐劳、具有侵略性的男性异性恋取向、恐同、重视庆祝同性友谊、实施有控制的攻击行为、以最小的抱怨完成任务”。尽管军事化的男子气概包含了相当多的特征,但在本文讨论中,军事化的男子气概有两个决定性的特征:其与男子气概的联系和对暴力的增值化:一个真男人应该具有战士的品质。女性被赋予了柔弱和看护的二等角色,而未能“像个战士”的男性则会受到羞辱。</p>
-<p>网络报刊另一大问题就是组织性低下。目前许多报社可能都是两三个人一拍脑袋决定干的,也就只是靠这两三个人撑着,基本上包揽所有工作。这两三个人要是有啥事干不了了那报刊立刻就寄了。而且这种问题在网络上没法解决,就拿报刊工序中工作量最大的排版来说,这个真的只能一个人做,线上交流效率的低下不足以形成有效合作,且将文件经常要传输给别人也是一个麻烦事。这样的生产效率极低,且漫无目的,更像是为了体验那种回归劳动本身的快乐。而且目前这样的报社光我知道的就将近二十个,内容五花八门,甚至有一稿多投的现象,而这个问题是在网络平台上无法解决的,要想真正地去做报刊就只能靠线下组织。</p>
+<p>军事化男子气概指的是这样一种主张,即“与男子气概相关的刻板印象中的特质可以通过兵役,尤其是战斗来获得/证明”。这句话表明男子气概可以在军事环境中获得(acquired)和证明(proved)。第一种说法说明服兵役或参加战斗的经历会使男性具备某些特质。第二种观点认为这些特质是来自早年社会化过程,并且参军后就能表现出来。这种模棱两可的关系提出了父权价值观与暴力之间因果关系的问题。更具体地说,它提出了军事化男子气概的理想主要是通过自我选择(参军前)还是军事社会化(参军后)来实现的问题。</p>
-<p>而且我还要指出一点,许多办报刊的同志都在极力避免在文章中冲塔,我认为这是不可取的。我认为,既然我们要给群众灌输革命思想,那就不能像保皇党或者改革派一样打擦边球浅尝辄止,我们需要明确地指出问题的本质。我们就是需要告诉群众,现在的特色已经不是社会主义了,不然群众也依然会沉浸在一个“赵家皇帝都是好人,就是身边奸臣太多”的幻想中,其实我相信很多群众的思想都已经达到了这一步,我们也更没必要像《新青年》一样“二十年不谈政治”。这时候就一定会有人跳出来指责我说这个是找死啊这个盲动啊之类的,那我只能这样告诉你,你就在网络上蹲着吧,蹲一百年也不会有什么用。是的,这样做确实是很危险,但如果怕危险,那建议右转保皇党。我认为,许多同志都过分地高估了特色的统治能力,这源于我们对于敌人的不了解,打交道太少,既不知己也不知彼,才造成了心底莫名的恐惧,这正是敌人想要看到的。</p>
+<h3 id="三志愿参军与军队招兵">三、志愿参军与军队招兵</h3>
-<p>总而言之,网络报刊整体依然是进步的,这依然是阶级斗争铁的表现,也是同志们试图对抗异化、回归劳动本身的伟大实践。但我还是希望同志们能时刻用毛主席的话:“实事求是”,来提醒自己,不要陷入了对历史盲目模仿的陷阱。</p>
+<p>有关主动参加暴力行动的研究将军事冲突环境解释为已经社会化的个人可以将男子气概和暴力增值化的地方。一项关于越共游击队招募情况的研究强调对许多年轻新兵来说“赢得荣誉的渴望,或许只是赢得社区的尊重”是他们加入游击队的主要原因。对军人阳刚之气的认同往往是参军的主要动机之一。</p>
-<h3 id="进群即同志">进群即同志</h3>
+<p>许多军事组织依赖于吸引志愿者和激励应征者,而将男孩转变为真正男子汉的理念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力工具。从国家的角度来看,军事化男子气概的概念有利于军队招募“不怕死”的士兵。当军队把自己塑造成充满阳刚之气时,就会吸引某一类渴望这种改变的人。这与军事化男性气质内涵——“真正的男人是士兵,真正的士兵是男人”——不谋而合。从这个角度来看,军事化男性气质的构建早在入伍之前就已开始。</p>
-<p>“同志”的门槛,在今天是否也太低了点?</p>
+<h3 id="四反向因果关系的可能性军事社会化">四、反向因果关系的可能性:军事社会化</h3>
-<p>现在“左圈”内有一种奇怪的风气,那就是我们对只要在左群里(至少是自称的左群)、或者在昵称或主页中带有“左”的元素的人就会不假思索地称呼为“同志”,倒颇有些“五湖四海皆同志”的味道了。可这些人真的全都算是“同志”吗?</p>
+<p>军事社会化意味着与军事组织具体相关的经历塑造了个人的价值观。在这里,士兵所处的环境会塑造和重塑他们的兴趣以及身份。军队也要求向未来的士兵有效地灌输有利于实现(使人成为士兵)的思想和价值观。作为一个以男性为主导的组织,军队的职能以暴力为基础,因此军队鼓励军事化的男子气概,将其作为诱导男性成为战士的一种手段。这种转变需要特定的方法、仪式或做法,旨在培养出愿意为某一事业杀人和献身的士兵。这一过程被描述为旨在摧毁士兵的个性,代之以对部队的认同。</p>
-<p>“左圈”中许多网群的审核制度还不如特色,倒是更像我见过的那些西方社民党,只要发个邮件报个名就立刻能成为党员;或者是早期国民党,为了充数什么人都放进来。这些网群的人数自然也高得很,许多网群的创建者还以人多为豪。我们往往能在这种群里看到三类人,我将他们称为王明式、幼稚式和张国焘式人物(注意,我在这里用这两个人的名字分类只是为了方便大家理解,并不完全一致),这三类人我认为是不可以拿对待同志的那一套去对待他们的,因为他们或者根本就没有完全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即便他们很多人认为自己有),或者沾染的资产阶级习气要比无产阶级的还要多得多,或者更有甚者根本就没把我们的事业当回事,在政治上和待人接物上都十分幼稚。总之,他们身上总是体现一种不平等,总是有着机会主义和个人主义的影子。</p>
+<p>然而,军事经历在多大程度上将男性社会化为军事化的男子气概,以及哪些类型的实践、方法或经历引发了这种社会化,这些问题尚未得到深入探讨。</p>
-<h4 id="天山上下来的王明">天山上下来的王明</h4>
+<h3 id="五募兵与征兵制情境中的男性军人气质">五、募兵与征兵制情境中的男性军人气质</h3>
-<p>其一王明式。王明是土地革命时期的“二十八个半布尔什维克”之首,是“昆仑山上下来的神仙”(毛泽东即兴讲话)。作为留苏派的代表人物,他不仅抱着共产国际的指示当圣旨,还十分看不起毛泽东等人的“山沟沟里的马列主义”。“左圈”里也有这样的人物,但他们要比王明还要神气。</p>
+<p>有些人被迫征召入伍而绝不会自愿参战;有些人乐于为国家服务;而对其他人来说,参军是为了钱。一些国家实行征兵制,而另一些国家则依靠志愿兵。不同类型的军事环境也可能刺激不同类型的社会化进程。例如,准军事部队或游击队可能不要求在入伍前接受正规军事训练;服兵役可能不会有任何战斗经历;但在冲突不断的国家,即使是刚入伍的新兵也可能经历战斗和死亡威胁。</p>
-<p>我们与这些人往往刚一接触就能感受到一种小知识分子高高在上的姿态:“你这前反思后现代的虚幻共同体主义者,停止你对大他者秩序性分子的迷恋,快去学德国哲学史,让我这康德黑格尔纯粹理性主义者来一场进步主义辖域-去辖域运动来扬弃你的庸俗化意换!”(这句话意思不准确,因为我真的不会模仿他们说话)。这种行为的脱离群众已经不需要我指出了吧,大概就类似于你把他当同志,他把你当土狗,就是毛说的“装腔作势,借以吓人”。其实这种行为背后的心理逻辑非常简单,这就是一种不平等。这些人就像是孔乙己,在现实中“怀才不遇”,对朝廷不满,但又不肯脱下破烂的长衫和穿短衫的站在一起。他们从一些书本或者视频上(这里点名b站,具体哪个up就不说了)学到了那么一星半点的哲学词汇,便立刻填充到自己的语言里,即便他们自己都不理解(背诵定义并不等于理解)。我想请问同志们一个问题,当此类人在对没接触过马克思主义的人宣传时,一味地套用哲学名词起什么作用呢?其实也不是一点用都没有,至少会让此类人感觉到莫大的优越感,一种装逼成功的快感:“看,这个词我知道他不知道,我多厉害!”好嘛,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解放全人类的伟大思想竟成了某些人用来装逼的工具!请问马克思的“马”是不是还有四种写法啊?</p>
+<p>本研究的重点是泰国,该国拥有规模庞大的准军事单位与泰国皇家武装力量(RTARF)并肩作战,后者采用抽签征兵的方式服兵役,兵役一般为两年左右。RTARF的应征入伍者的训练以通过惩罚和社会及心理压力暴力灌输纪律而著称。所有年满21岁的男性都必须在每年4月应征入伍。</p>
-<p>这种人张口闭口马克思,但却只是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当成一种显摆的资本,心底里还是资产阶级那套意识形态:多学了点知识就高人一等了;即便他们有的人并没学会他们自己口中的那些哲学东西,但他们还是要用上高级生僻的词汇来粉饰自己的语言,还要诡辩说这是“避免庸俗化”,甚至有的还宣称自己是“正统马”,很多同志看不清他们的真面目就会觉得“卧槽听不懂总之很牛逼就对了”,其实和那些宗教忽悠人是一个道理,就是弄一堆云里雾里的东西,搞得很高大上让人听不懂好像普通人触不可及,所以才能招揽到信徒,这类人本身倒也很享受这种“众星捧月”的优越感。</p>
+<p>此外,泰国有许多男子和少数妇女自愿加入各种准军事部队。随着服役年限的增加、晋升和在不稳定的边境地区服役而获得经济奖励。泰南三府(北大年、也拉、那拉提瓦)自2004以来就因持续叛乱而成为冲突地区。这种在冲突地区活跃的不同军事组织的组合有助于研究自我选择加入准军事组织,以及通过服兵役实现社会化的情况。</p>
-<p>当我们在对群众进行理论宣传时,如果也是一上来就堆砌哲学黑话,那群众不仅不会受到宣传,还只会觉得我们在装逼,想:“奥,马克思主义者就这?跟我搁这儿摆什么架子呢?”说句不好听的,如果让这些人和邓小平一起去给群众宣传,我估计群众很大可能会听邓的,因为邓的话至少听得懂而且姿态够低。</p>
+<p>军事化男子气概是通过归属身份和表现身份的组合来实现的。泰国以性别广泛的流动性和对变性人(kathoeys)相对较高的容忍度和能见度而闻名。但是泰国军队在这方面是保守的,只征召给那些认同、被认定男性身份、并在法律上被承认为男性的人。变性人通常可以免服兵役,但在征兵日获得免服兵役所需的程序往往涉及羞辱和骚扰。</p>
-<p>网络左派中有许多人就喜欢端着一副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架势,以学生为主,而且还多为中学生。这就不禁让我想到了鲁迅笔下的孔乙己:</p>
+<p>研究1是对自我选择加入两类泰国准军事组织的研究:社区民兵(Community Militias),和游骑兵(Rangers)。</p>
-<blockquote>
- <p>“旁人便又问道,“孔乙己,你当真认识字么?”孔乙己看着问他的人,显出不屑置辩的神气。他们便接着说道,“你怎的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呢?”孔乙己立刻显出颓唐不安模样,脸上笼上了一层灰色,嘴里说些话;这回可是全是之乎者也之类,一些不懂了。在这时候,众人也都哄笑起来: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p>
-</blockquote>
-
-<p>“王明式”的人物就如同这穿着长衫的孔乙己,别人要是显得不懂“哲学”,他便要骄傲起来,上去显摆一番;若是别人质疑他的观点,那他便要涨红了脸,说一些“之乎者也之类,一些不懂了”的话。这种行为,不过是想要衬托出自己要比这些不懂“哲学”的土老帽们高人一等,摆出一副知识分子的架势,他的那些哲学术语,就像孔乙己的长衫,即便破旧不堪还是要穿在身上,显得自己是与众不同的“读书人”。这些人往往死要面子,根本不会听任何人对他观点的反驳,要是你反驳那一定是你错,只要你敢反驳他,他就立刻要摆出一副“唯我独革”的姿态,完全把自己置于他人之上的态度,用着各种酸臭的小嘲小讽。</p>
-
-<p>这类人就让人感觉到,他就像一个没长大的孩子,拿着成绩单期待父母的夸奖,跟其他人比考试成绩赚得优越感。他把马克思或者黑格尔当成了一种炫耀的资本,就像他考试考100分一样,就像孔乙己穿长衫一样,只是为了标榜自己多么与众不同,多么牛逼;一旦有人反驳他的观点,那就是相当于质疑他“与众不同的存在”的基础,所以他当然不会听,并用上一切诡辩之法来捍卫自己的“神圣性”、“合法性”:“读书人的事能叫偷吗,那叫窃!”。他辩经不是为了学习,而是为了证明自己牛逼。他在政治上是极其幼稚的,混到左圈里来当理论教师爷和哲学教皇来了。</p>
-
-<p>这些人总喜欢讲一些精英主义论调,摆出一副学阀的架势,就像胡适一样,高高地举起自己的双手向资产阶级投降:“赵老爷您看,我讲的东西群众根本听不懂,我也没打算动员那些不会术语的土老帽,我研究的是纯学术的东西,我是不会触碰您一分一毫的统治基础的,千万不要拿铁拳砸我呀!”</p>
-
-<p>这些人似乎并不愿意和工人阶级融为一体,他们似乎更向往的是现代西马教授的生活,在大学里写写书骂两句然后继续享受资本主义制度带给他们的优越生活,当着资产阶级老爷圈养在大学这个象牙塔里的宠物。所以他们日常只是整天泡在网上,忙碌于网络上看谁辩得过谁,而不看这些争辩是否有居于提高人民群众的革命性。他们的立场并没站在工农群众这边,他们最多能起到的作用就是工人运动催化剂的作用,这些人是无产阶级的落后分子。不过据我个人观察,这类人中还真的有好多是来自资产阶级家庭的(别拿恩格斯跟我杠,从古至今出了几个恩格斯?),那这样的行为也就不奇怪了。</p>
-
-<h4 id="不是幼稚病是纯幼稚">不是幼稚病,是纯幼稚</h4>
-
-<p>其二幼稚式。我对于这一类人甚至无法找到一个合适的历史人物作为他们的代表,因为历史上的人物再怎样“幼稚”,都在对形势判断错误、走错了路线、陷入某种错误的主义等理性的、政治的框架内,而这些人则是纯纯的幼稚,不仅像个熊孩子一样学不会控制和正确地表达自己的情绪,还把政治当成过家家,为所欲为。</p>
-
-<p>现在许多同志都喜欢引用列宁同志的话,批判某某某人是“左派”幼稚病。但这颇有些扣帽子的意味,是十分不准确的。某些行为在我看来,不是什么“左派幼稚病”,而就是纯幼稚。此类人往往拥有自恋型人格的多种特征,时常是事事以自我为中心而罔顾集体,这类行为正是无组织无纪律的体现。</p>
-
-<p>出口成脏是最典型的体现。说脏话本身其实没有什么错,这是情绪发泄式的一种表达,但是如果拿脏话攻击别人,那就是另一回事了。大概是真的觉得别人没法顺着网线过去打他们,有的左人对别人可以说是无下限地人身攻击,别人一不随他们的意,一句“啥b”直接就上去了,完全不把对方当人,而是当成自己的情绪垃圾桶。对于一些和他们持反对意见的同志,也会以各种话语打压。更有甚者,他们在现实中遇到了不如意的事,或者是在和别的政治立场相左的人对线中被对面骂了,他们心中有情绪,却不敢对着欺负他们的人怼回去,反而跑来群中大肆发泄撒泼打滚乱发脾气,对别人人身攻击,完全不在乎对方的感受,甚至迁怒于其他同志,抽刀向更弱者。此类迁怒经常是逮着谁骂谁,完全不顾及是否无辜,以为在事后道个歉服个软就完事儿了,属实是“躬匠精神”了。在他们看来,自己就是应该被宠着包容着,别人的感受他们根本不在乎,他们是要比其他人高一等的,这是一种极其自私的想法,也是一种不平等的思想。</p>
-
-<p>死要面子。你一定在“左圈”中见过这样的人,他们不管是出于能力不足还是对情况判断不清,会或经常或偶尔犯一些错误,不管是理论上还是做事上,但是当别人指出他的错误时,他要么暴跳如雷,要么就直接开始哭闹,总之就是一个死犟嘴绝不承认。其实犯错误是正常的事情,强如毛爷爷,他年轻的时候还搞过“湖南共和国”这种空想。但是知错不认、认错不改,甚至攻击指出错误的人,那就是另一回事了。</p>
-
-<p>我遇见过一个例子,我们将此人暂称为A。有一次在群里我们正在讨论一些理论问题,然后A说了一个不是那么准确的理论,我和另一个人指出了他的错误,我想他当时应该是意识到了自己确实有错误,但是他却做了令人匪夷所思的行为。他先是对我们表现出深切的质疑:“啊?真的吗?没有吧?”然后开始给自己诡辩。因为他本身理论确实有错误,所以按正常的逻辑他是没法给自己辩护的,所以他开始推我们甩哲学黑话,什么什么意换什么什么反思之类的,到这一步他确实赢了,因为我们确实不知道他在讲什么东西,所以也不好继续再说什么,但我不能不指出这是一种极其幼稚的行为。A这样做无非是出于死要面子的心态,但这就是个网群,换个头像就没人认识你了,你要了面子又有啥用。如果以后A再有什么问题,不会有人再给他指出了,他就只能沉浸在自己哲学黑话意淫的世界中。这个例子只是在进行讨论时出现的情况,不涉及到他人或集体,还算是可以容忍的范围内,但下面这个例子就是彻头彻尾的不顾集体的个人主义了。</p>
-
-<p>我们将第二个例子的主角暂称为B。B曾经是某某网络报刊的编辑之一,另一位编辑C一直负责排版,他有一次自己觉得自己目前的职务无法体现出自己的大才大能,便主动提出要负责新一期报刊的排版,C答应了。但是B在但受到自己受到肯定后便高兴得把这个事忘了,后面快到发刊日期了,在C的不断催促下B才特别敷衍地排了个版,有多敷衍呢?字体不仅太小,而且大小不一样,好几篇文章之间的行间距也不一样,甚至还有一个投稿作者名字打错了,C用几乎是哄孩子的态度给他指出这些问题希望能重新改一下,先说排版怎么好,然后说但是这点有点瑕疵要是能改一下就好了,很柔和了吧?但是B的回复很直接:“我不改,你改。”C便有点上火,于是语气就有些强硬,结果B直接发了个哭的表情包和一堆委屈的话,总之就是开始哭闹,C便心软,又开始安慰他,最后还是重新排版了。据说B在事后还给别人说C骂他。在这儿我们首先应当认识到,报刊排版这个事,是该报刊编辑部整体的事,如果报刊发布晚、质量出问题,是编辑部整体需要担责任的,而不单单是B或者C一个人的事。但在上述案例中,B却把报刊排版当成了展示自己个人能力的平台,但在获得这种他自以为的对自己的肯定之后,他却又拒绝担负起相对应的责任,“白嫖”了属于是。然而这和A不同,B的这份责任如果他不担,就需要集体来担;当名誉受损时,是集体的名誉受损,而他本人则不怎么受影响。更应当批判的是,B在别人给他指出错误后,装可怜利用了同志们的同情心,只为维护自己的面子,这是一种自私又可悲的行为,属于知错不认也不改,甚至还利用别人的好心反将责任推到别人头上,更有甚者还会污蔑指出错误的人,这就已经是一种资产阶级思想了。</p>
-
-<p>毛主席在《论联合政府》中说道:“有无认真的自我批评,也是我们和其他政党互相区别的显著的标志之一。我们曾经说过,房子是应该经常打扫的,不打扫就会积满了灰尘;脸是应该经常洗的,不洗也就会灰尘满面。”然而当别人对这些人指出错误时,他们已经意识到自己的错误(王明是根本不认为自己错了——笔者注),但他们依然死要面子不承认,甚至硬是要按着自己的错误路线走下去,“这种作风,拿了律己,则害了自己;拿了教人,则害了别人;拿了指挥革命,则害了革命。”(《改造我们的学习》毛)</p>
-
-<p>无下限的反串和cosplay行为。反串和cosplay本身是网左群体对于现在社会的一种相对消极的反抗形式,可以被算作是进步的;但当这种行为变得毫无限度,甚至已经影响到了群里其他同志和社群的正常运行,这种行为的性质就变了,我想这点不需要我再多加说明,这种行为几乎在“网左”诞生之初就被很多同志批判了。据我了解到的几乎所有网群,他们每天的主要内容就是吹水、反串、cosplay,有的人反串水平高超得甚至让很多同志误认为右壬,知己知彼了属于是。我见过cosplay最严重的一个网群,专门设立了一个群作为吹水用,“社长”带头cosplay,几乎每三四天就换一个群头像换一个群名,甚至还通过qq群的“群头衔”功能给群友们“封王封侯”,时不时还要在群里发自己穿上苏联军装或者啥的照片,真・cosplay了属于是。这样的网群,实在是难说它起到了除发泄情绪和消遣时间外的更多作用了,它已经变成了无产阶级运动中落后的产物了。</p>
-
-<p>许多人在现实中受了委屈,处处受到压抑,便跑来网络上来发泄、逃避,但也仅仅止步于此,甚至打扰到网群的正常运行和其他同志的生活,这虽然属于一种消极反抗,但对革命运动实质上没有任何推动作用。虽然这话听着不舒服,但我还是想说:网群不是心理医院,有病请找心理医生。</p>
-
-<p>有的同志(或此类人本身)喜欢为此类人辩护,说他们是“左派”,所以我们依然应当把他们当成“同志”,他们的行为依然是是“左的”,是所谓“进步的”,但如果真的这样,那“左派”、“同志”的门槛是否也太低了点,入党还要搞政审呢。实际上,这不过是列宁同志所说的“隐藏在‘左的’口号下面来为小资产阶级自由散漫辩护的全部幼稚性”。</p>
-
-<p>“幼稚病”描述的是政治路线斗争中明显的错误,尚且是成年人经过理性思考判断,用逻辑言语表达出来的观点。而我们前面所阐述的行为,就像是一个被惯坏了的小孩子,一不如他的意就要大哭大闹甚至打人骂人,这根本就不是“幼稚病”,而是纯粹的幼稚。不管王明再教条主义、张国焘再机会主义、考茨基再“叛徒”,也没见他们指着毛和列宁的鼻子骂脏话吧?</p>
-
-<h4 id="要当老大的张国焘">要当老大的张国焘</h4>
-
-<p>其三张国焘式。每次我读党史的时候,看到张国焘这个名字我血压就往上窜,我就预料到这个人一定又要为了一己私利葬送好多红军战士的性命。张国焘本来是红军在川陕根据地的领导人,但他在和红一军汇合后,看到红一军兵少钱少,再对比兵强马壮的红四军,张国焘便飘飘然起来,认为自己才应该当老大。然后才有了后面的分裂,并另立中央,最终带着左路军(红四军+原红一军五、九军团)去和川军死磕并导致百丈关大败。在被迫北上后,但他因为担心自己的政治命运,就在黄河南岸拖拖拉拉不想过河,结果直接导致宁夏战役计划被迫中止;为了营救已经渡河的红九、三十一、五军,延安方面又制定了海打战役计划,结果又因为张国焘的不配合而破产;最终渡河的三个军不得不组成西路军,在河西走廊试图生存,但最后几乎全军覆没。可以说,左路军和西路军的惨败,张国焘难辞其咎。而张国焘在此之后并不知悔改,继续走他的机会主义、山头主义道路,最终叛投国民党,客死海外。总而言之,我们说的“张国焘式”人物,就是没有特别坚定的信仰、混进革命队伍的投机家,不管是在政治上投机还是在金钱上。</p>
-
-<p>争权夺利,要当老大,是这类人最典型的表现。很不幸地,在我亲身经历的四个网络学社中,发生权力斗争的有四个,达到了百分之百。</p>
-
-<p>第一个网群,我们将“社长”暂称为A,其中一个和他一起建立群组的成员暂称为B。这个网群在建立初期,想要建立一套有效的筛查制度,防止有破坏分子进入网群,于是A就自告奋勇,编写了一套审核题,但是A的这套题的答案几乎都能在网上搜到,大概类似于“商品的二重性是什么”这样,这别说防晶哥了,连兔兔都防不住;所以B在看了这套题之后,就重新修改了一遍,基本上把每道A出的题都换了一遍。但在这之后,A遍处处掣肘B,甚至说B难听的话,因为A认为B在“夺自己的权”。很多同志看到这里可能已经皱起眉头来了,不得不说A的思路看似是非常离谱的,但其实仔细分析,这不过就是一种个人主义、机会主义思想。更明确地来说,A完全不认为他所做的革命事业(咱们暂且把网左算作革命事业)是在为全人类谋福祉,不认为这是全世界无产者的事情。他不认为这是集体的事情,反而认为这是自己的事情,所以他的所思所想都是优先从个人利益出发的。审核题起不到效果,群里混进反动派和走狗怎么办,A完全不在乎;但如果他的手下胆敢僭越,指出他的错误还要在上面动手动脚,那就是大逆不道之罪,他就要对其降下天罚。我们知道,马克思主义者思想的最核心一点,就是平等,就是民主,即便是在以“纪律”、“组织”为准则的军队里,红军也设立了极其民主的制度:官兵平等、财产公开、士兵委员会。在A的思想中,所谓的社长(即便这只是他自封的)要比社员高一等,社员指出社长的错误,甚至抢了社长的“权力”,是绝不可容忍的。A的思想,在某种程度上确实可以算作一种资产阶级思想,而且甚至是没有物质基础支撑的那种。对A来说,网群不是革命事业的平台,而是自己的私产。</p>
-
-<p>第二个群也差不多。社长D在社员发现学社吹水现象过于严重,提出要进行社务改革以及人事重组时,拒绝了社员对吹水群的改革,并宣称这个吹水群不属于学社,是在自己的朋友群。但如果只在其他群里抓吹水,那学社的人不还是要到“朋友群”去吹水吗?所以这场改革无疾而终。在这里的个人主义体现得更淋漓尽致,已经弃集体于不顾,完全是从个人角度出发思考的了。</p>
-
-<p>在第三个群中,C和其他几个社员一起建设了一个网络报刊。在一开始,网络报刊处在一个非常混乱的组织状态,基本上是一个人包揽全部工作。所以在后面,这个学社试着去分工,把一些之前被包揽的大工作打碎为多个小步骤,然后尽量让所有成员都可以分到工作、参与到学社建设里来。但是这就让C暴跳如雷了,他觉得这是“削他的权”,反对声音很大。C被分配到的职务是报刊封面设计,他之前也参与过排版和人事安排,但很不幸,他证明了自己没有担任这些职务的能力,但C并不这么认为,他认为这就是在打压他,所以他时常抱怨说“没有归属感”,后来甚至拒绝参加任何社务。颇为讽刺的是,C还经常攻击学社说“没有民主”。</p>
-
-<p>在第四个群中,这个群的成员因吸取之前的教训,所以在一开始就取消了“社长”这个东西,但作为创始人之一的E却不是很同意,他时时刻刻都想要当“社长”。在一开始,E拥有相对较大的“权力”的,他也一直自认为自己就是社长,但后面由于他确实能力无法胜任,所以逐渐被移出了核心决策小组,所以他心怀不满,甚至经常攻击决策小组,说这是“独裁”,但实际上如果让E加入这个小组他绝对不会说什么;E还时常阴阳怪气小组中做决策最多的同志(即他眼中的所谓社长)。很多同志都不理解,一个网络学社,他搞权力斗争是图啥,图多控制一个群吗?</p>
-
-<p>除了争权,张国焘式行为还有从别的群强行拉人。这就是彻底的山头主义了,在“左圈”内拉帮结派,不用敌人来打自己就开始分裂内斗。我之前所在的学社出现过一次这样的情况,我被一个人,我们称之为F,拉到了他们群,然后我就想在他们群宣传一下我们的报刊,F当时很不满,觉得我从他们群挖人。后来F跑来了我们的群,由于他的观点以及态度恶劣,和我们群群员起了一些冲突,他和他的信徒们就开始从我们群通过私信或直接邀请的方式偷偷拉人,在被发现后干脆光明正大直接在群里挖人,厚颜无耻了属于是。在F看来,无产者、左派不是一个整体,我们要做的不是团结大多数,而是拉帮结派勾心斗角,为自己攒(虚拟的)政治资本。F通过某种方式凭空创造了一种身份认同:“F的学社的人”和“我们的学社的人”,而不再是无产者、受压迫人民这种身份认同,我想特色肯定很喜欢这样的人,直接帮他们分化了人民,还不用发工资。顺便提一句,民族主义也是通过类似的方式被制造出来的。</p>
-
-<p>金钱投机,利用同志们的信仰和同情心来骗取钱财。这个就已经不能算作“左派”了,甚至可以归到敌人的范畴。我想同志们多少都有耳闻前段时间“张子桀骗钱”一事,此人通过奥斯卡级别的表演与包装、利用同志们的同情心,来为自己谋财。这种行为在道德上的失败已经不值得再批判,但是他的这种行为,不仅严重损害了同志们之间那种坚定的信任,而且还打击了很多新同志对马列毛主义的信心,可以说,这一类人是资产阶级的好帮手。我还遇见过一些人,宣传说自己可以帮同志们打印一些市面上没有的资料和同志们自己做的宣传物,虽然说是要花点钱,但很多我当时也都相信他们是真的站在革命的人民这边的,但当我仔细询问之后,发现他们居然也在帮右派打印资料,这使我无语地无地自容,这些人就是纯粹的投机商人,他们为了赚钱可以见人说人话见鬼说话,如果利润足够的话,他们也完全可以向晶哥出卖那些曾经的“同志”。</p>
-
-<p>既然说到张子桀,那就不能不提最恶劣的性投机。张子桀此类人,通过把自己包装成“激进的女权主义者”,把自己塑造成革命家、女性之友的形象,让很多刚刚建立信仰的、处在迷茫中的年轻女同志对他们很有好感,而他们则卑劣地利用女同志,骗取她们的感情甚至身体,以满足自己野兽的欲望。而这样做的危害是明显,那就是极大程度地激化性别矛盾,帮敌人瓦解了男女同志间的信任,这让男女同志之间以后还怎么互相充分信任呢?以后还怎么自由地在一起战斗呢?此类禽兽人物无疑成了父权制的卫道士,无疑在给资本主义续命,他们对我们运动的割裂,甚至要比晶哥的铁拳还要厉害。</p>
-
-<p>名誉投机,把自己包装成“左派明星”,但实际上并没有坚定信仰。张子桀是这样的人,之前还有一个“月华”,每天在空间里发表马列毛言论,结果润到荷兰之后就摇身一变成了新自由主义者。还有很多这样表演型人格的人,特别喜欢包装自己,混入左派的队伍,享受通过欺骗新同志带来的被崇拜感。我认为,这些人危害虽大,但真正的马列毛主义者是可以识别出这些人的,这些机会主义者的出现并不会影响他们的信仰。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左圈”无时无刻不在吸纳新成员,一些对体制迷茫者、怀疑者也经常会来这里寻找答案,而这些表演者,实际上就变成这些新成员崇拜的“神像”,甚至形成一种“饭圈”,就比如说月华在被挖出家里是金融资本家时,有很大一批他的粉丝用恩格斯给他辩护。当这些新成员没有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武装自己的头脑之前,便会对这些“神像”马首是瞻,而当他们发现,原来这些人不过是一些职业演员,给他们传播一些自己都不信的东西,他们会怎么想呢?他们还如何去信任其他的同志、如何去信任马列毛主义、如何去信任共产主义一定会实现呢?这对我们的队伍的打击无疑是巨大的。</p>
-
-<p>一言不合就开盒。前段时间,有数个网群被举报封群,原因是有一个叫“稻花”的组织,利用计算机科技收集其他网群的数据,然后举报,宣称这是为了“消灭落后的网左”。在这个组织中,甚至还有严重的个人崇拜和cosplay现象,把“稻花”誉为什么伟大导师,还给他编了首赞歌,实在是魔幻现实主义。除去这种以开盒为存在手段的特殊案例,左圈中还确确实实地存在用开盒来攻击对方的现象。两个人,因为一些网群组织上或者理论上的冲突,就直接挥舞“盒大棒”,翻对方老底以通过这种方式报复、胁迫对方,这种手段我上次见还是在诈骗犯那里。除了开盒,我还见过有人在和别的群或者个人起了冲突之后,直接把他们举报了,这下晶哥好帮手了属于是。这类人,虽然行为很幼稚,但是要比“幼稚式”人物危害更大,在某些时候甚至就是直接在帮晶哥的忙,不仅帮忙分裂左派队伍,还帮忙精确提取打击信息。</p>
-
-<p>综上所述,张国焘式人物,是一类信仰不坚定的、目光短浅的机会主义者。对于这类人,我认为没什么团结的必要,我们要对他们进行坚决的斗争,留着这些人,对我们的事业弊大于利。</p>
-
-<h4 id="当团结-批评-团结成为教条">当“团结-批评-团结”成为教条</h4>
-
-<p>综上,我们应当对王明式团结又斗争,对幼稚式教育又斗争,对张国焘式则坚决斗争。然而,很多同志依然要教条地统一拿对待同志的方式对待这些鱼目混珠的人。每当群里出现上述这样的人物,总有一两个浑身冒着圣母光芒的人站出来,左手抱着“民主”,右手举着“团结-批评-团结”,疾呼一声:“都是同志!”。</p>
-
-<p>团结-批评-团结,这源于延安整风时期,毛提出的整风原则之一:</p>
-
-<blockquote>
- <p>“我们曾经把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这种民主的方法,具体化为一个公式,叫做“团结-批评-团结”。讲详细一点,就是从团结的愿望出发,经过批评或者斗争使矛盾得到解决,从而在新的基础上达到新的团结。”——《毛选第五卷,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p>
-</blockquote>
-
-<p>既然提到了延安整风,我认为我有必要向不熟悉这段历史的读者同志介绍一下。我们将其分为四个部分:整的是什么,怎么整的,整风的条件,整风的结果。</p>
-
-<p>延安整风针对之一的就是长征之前,在王明“左倾”路线下的苏维埃后期的那次大崩溃,即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和它带来的惨重后果。然而有趣的是,一向以“左”著称的王明,在到达延安后反而又搞起了“一切服从统一战线(国民党)”的“右倾”路线。如果我们细究红军的历史,就会发现“左”和“右”的错误总是交替出现,尽管错误的具体内容不同,但每一次的“左转右”、“右转左”都说明了“左”、“右”两极相通,虽然二者互为极端,但归根结底都源于同一种思想:不了解中国实际或不能揭示中国革命客观规律的主观主义。这个主观主义,就是不顾现实的客观情况,单凭着自己的“想当然”或者抱着一堆教条来办事,最后结果自然往往是失败的。</p>
-
-<p>而此时,1942年的春天,中共也已不同于初到陕北时的一个濒临灭亡的小党,业已成长为一个可以影响抗战整体局势的力量,而此时百分之九十的新增党员和干部都是在抗战后加入的,他们没有经过早期革命的淬炼,这也迫使中共需要一次整风来提高新干部们。</p>
-
-<p>《实践论》中提到,人们脑中的理论源于具体的实践斗争,因为具体的实践环境不同,所以同样的理论在不同的环境下就可能会失灵,这就是教条主义;而如果事事都要从实践中总结,那成本就会高得离谱,所以又需要学习先进的理论体系,指导我们的实践,所以整风前两个步骤分别是:马列主义学习运动、大兴调查研究之风。</p>
-
-<p>而整风的第三步,我想同志们多多少少都有听过,那就是历史清算。毛这样说过:“总结过去的经验,对于犯错误和没有犯错误的人都是一种教育。了解过去的错误,可以使今后不犯同样的错误。”毛在《实践论》中这样总结道:“人们要想得到工作的胜利即得到预想的结果,一定要使自己的思想合于客观外界的规律性,如果不合,就会在实践中失败。人们经过失败之后,也就从失败取得教训,改正自己的思想使之适合于外界的规律性,人们就能变失败为胜利,所谓‘失败者成功之母’,‘吃一堑长一智’,就是这个道理。”历史清算和前两步最大的不同,就是它会涉及到具体的人,所以毛提出了历史清算的原则:整风不是要整人,整风的目的是“惩前毖后,治病救人。”就是从团结的愿望出发,经过批评或者斗争,分清是非,在新的基础上达到新的团结。这个过程就是“团结——批判——团结”。</p>
-
-<p>但是,许多同志并不能对过去的历史有一个全面、辩证的认识,毛认为当时的错误是路线错误,而很多同志却只认为那是策略错误,在此情况下,毛进行了称之为“党书”的编辑工作,主持编写了三部历史文献,即《六大以来》、《六大以前》和《两条路线》。《六大以来》一经出版,在大量的史实面前,原本不承认自己错误的同志,也放弃了自己原来的观点,认为确实存在着从思想、理论、方法、策略层面的路线错误。</p>
-
-<p>整风的最终结果就是九月会议,洛甫、博古、王稼祥等人在会议上以追求真理的态度做了真诚的自我批判。不过在这次会议上,王明却一直在回避自己的错误,把责任都推到博古头上,但实际上这次会议的目的并不在于要追究谁的责任,而是要打倒错误的主义,但如果王明不承认自己的错误,那就很难说这种主义被打倒了,而如果让王明继续领导组织,必然会继续造成更多的失败。毛和其他同志数次找过王明谈话,但后来王明干脆称病拒绝参加自我批评的会议。但整风运动整体上还是成功的。</p>
-
-<p>由此,我们可以总结出一场整风中的几个关键条件:组织中的人都认同这个错误,组织中的人都了解错误的具体内容,并且对错误有统一的、正确的认识,没有这几个条件,整风就是空中楼阁。然后就是自我批评要认真的而不是敷衍的,尤其是对那些担任要职的人,如果这些人依然执迷不悟,还让他们担任要职那就是害了组织。</p>
-
-<p>如何让组织中的人都认同一件事是错误?那就需要统一这些人的思想观念。比如说A认为群众是乌合之众,B认为群众是有智慧的,那么,当B犯了错误时,他就认为有必要和群众交代清楚,而A则就认为,我自己悄悄改了不就行了,公开承认多损害我的威信啊。在世界观不同的情况下,对一件事的看法甚至会截然相反,所以统一思想就很重要,这就是为什么要搞马列主义学习运动,这才能让大家真正做到批评与自我批评。</p>
-
-<p>如何让组织中的人都了解错误,并对错误有正确的认识?那就要摆事实。即便大家都言必称马克思,但也会有各种各样的分歧,毛说博古是“本本主义”,博古说毛是“山沟沟里的经验主义”,谁都说服不了谁,怎么办?那就是要把这个理论放到实践中去,走博古路线,“御敌于国门之外”,结果连吃败仗;走毛的路线,四渡赤水脱离险境,谁的路线正确这不一下子就看出来了吗?但仅仅这样不够,因为有的人就会觉得,啊博古的路线没问题,是下面当兵的执行有问题,所以啊问题不大,不用整,这就是大家对错误没有正确的认识,所以毛在当时又亲自主持编写了三本“党书”,在大量事实证据面前,这些人才承认了是路线错误。</p>
-
-<p>那什么样的整风是失败的呢?我给大家举一个亲身经历的例子。</p>
-
-<p>甲是一个类似于上述张国焘争权夺利式和幼稚式加起来的人物,之前经过其他同志批评,做了一次自我批判,但几乎文不达意,只是敷衍了事没有认真改过;没过多久,甲又由于各种各样的错误,不仅引起了网群成员的众怒,还极大阻碍了网群的运行。A想要对他进行批评,但甲的态度极其恶劣,不仅不听还攻击A,于是A找到同为网群领导组的B、C和D,提出要公开批评甲并撤下他的职务。但B认为,这主要是甲和A之间的的个人矛盾,关于甲阻碍学社运行,B则认为大家都是同志,单独口头教育就好,没必要撤职,也没必要公开批评,应当秉承“团结-批评-团结”的原则;C也觉得,大家都是同志,我们态度要柔和,尽量避免冲突,保持团结,也没必要撤职,毕竟甲是掌管xx部的,我们还需要他。我们在这里可以看到,首先A、B、C三人对于甲的错误理解不同,B则根本不认为这算错误,主要是个人矛盾,口头教育一下就好;C则没啥判断,只希望保持现状。这是因为三人对此次冲突的了解程度不同,三人的观念也不同。A一直也同样在甲的xx部工作,而且A也负责很多人事变动,甲对此类工作阻挠甚多,A和甲也很熟悉;而B则是较晚才参与人事变动,而且也不是很积极,和甲也没聊过几句;C则参与度更低,一直在一个独立性很高的单另部门工作,C和甲只是泛泛之交。总得来说,他们根本就没有被甲怎么影响过,将这判断为和A的个人矛盾也是正常;对C来说,甲怎么闹腾也不会影响到他,自然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省得破坏了他和甲的交情。而且,在B看来,这个队伍的力量来源于人多名声好,他是怕打烂了坛坛罐罐,打击了甲让他退群,又怕甲跑到其他群毁坏这个群的名声;而A则认为网群的核心队伍绝不可容忍上述三式人物,更不可让他们担任要职,队伍的力量来源于高度的组织、先进的觉悟和正确的路线,如果人多就是力量大,那抗日战争就应该是国民党领导打赢的,至于“左圈”的名声,简直就是个笑话。不过由此,也暴露了网群一个无法解决的缺陷。</p>
-
-<p>不过最终在A的坚持下以及甲确实惹了众怒,小组最终还是决定把甲撤职,但甲并不服,反而还撒泼打滚,用语言暴力攻击A和其他同志,小组最终不得不又决定把甲开除出社。而甲在之后果然跑到其他好多群大哭大闹装可怜,其中就有几个群听了甲的一面之词就跑来质问A所在的网群,这几个群中还有一个是在“左圈”颇为知名的“xx号角”。“xx号角”的一名成员给B发了一封很长的私信(为什么没给A发?因为A根本就不在其他群刷存在感),大致就是说要团结同志,不要搞分裂,要坚持什么“团结-批评-团结”的原则。B对此人还是礼貌以待,但A知道后当场就火了,这个人什么都不了解,就听了甲的一面之词,就跑来当和事佬扮圣母,不知道这个人还记不记得自己的组织名字里有“xx”二字。在这里,所谓的“团结-批评-团结”就彻底成为了教条,成为了某些人站在道德制高点上向其他人挥舞的大棒,属实是把自己当成共产国际了,到处往别的群派“钦差大臣”,要求别人把此教条捧在神坛上,完全不顾现实情况如何。如果按着这样教条的方式去机械地“团结-批评-团结”任何一类犯错的人,那最终就只会什么也团结不了,什么也批评不成,整风搞成了面子工程。这种无条件的“团结”,很难说到底是在团结,还是在妥协、逃避。</p>
-
-<p>而至于D,他则表示,不能脱离群众,要搞大民主不要搞小团体,要求在一百多人的大聊天群投票决定此事。但是D要求的“民主”,真的可行吗?</p>
-
-<h3 id="建群即建党">建群即建党</h3>
-
-<p>在今年上半年,“左圈”内发生了一件啼笑皆非的事,闹得满城风雨。有一个网群的群主写了一篇长达十几页的“建党宣言”,宣布这个群正式成为了“中国xxxx党”。这篇宣言很快传遍了“左圈”,看了它的同志们的态度几乎是一边倒的,那就是认为这简直是cosplay,太荒谬了。但是这种cosplay、“建群即建党”的现象却在“左圈”中十分常见。这不禁向我们提出了一个问题:网群,真的可以承担一个真正的政党组织的任务吗?网上闹革命,到底可不可行?</p>
-
-<h4 id="网群独裁不可避免">网群独裁不可避免</h4>
-
-<p>对中共早期党史略晓一二的同志们都知道,中共强大的战斗力和凝聚力不来源于暴力和集权,恰恰相反,来源于民主和平等。我认为这两点也是一个马列主义组织的生命线,没有这两点,就不能被称之为马列主义组织。但在现在的网群内部,不仅没有民主,甚至还在不可避免地走向独裁。</p>
-
-<p>我们常常说,社会组织中的问题都是人的问题,但是我想很多同志们都忽略了一点,那就是在现实社会中人是有极大的主观能动性的,政治组织的形式是可以通过人力来改变的,而在网群中情况是大有不同的。以目前形势最广最多的QQ群为例,QQ群的形式是被腾讯的设计钉死的,没有任何更改的可能。QQ群中群主就是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他完全可以凭自己的喜好,任意处理群中的任何一名成员,包括这个群本身,而群成员没有任何实质的手段能够反制群主和群管理员。QQ群的组织构架在诞生之时就是独裁的,想在这种构架下去建设民主,就好比在沙漠里种水稻,如果不改造沙漠环境,任你的水稻种植手法再高超、水稻苗的品种再优良,也不可能成功。</p>
-
-<p>除去客观的架构,我们也无法忽视一个主观的事实,那就是一个网群组织真正的成员,也就是所谓的核心成员,其实也就是三到五个人,最多六七个人,就是这几个人真正地在干事;而且这个组织真正的运行,往往是依靠一个人,就那么一个,这一个人的能力几乎就决定了这个网群组织的上限,如果这个人有任何问题,比如退群了,那么这个网群组织也就会立刻名存实亡。那是什么造成这种现象呢?</p>
-
-<p>为什么一个网群里真的在干事的只有几个人?其实很简单,因为这个群就属于这么几个人。换句话说,除了这几个人之外,剩下的成员对这个群没有归属感,他们不认为自己是这个群的人。</p>
-
-<p>从唯物主义的角度来讲,精神上的联系建立在物质的联系之上。如果你认同自己属于某个集体,那么你一定在物质利益上和这个集体达成了某种程度的一致(注:这里的集体强调一定的组织性,和饭圈那样单纯的标签化身份认同不一样)。例如,民族国家的形成是往往是因为这个民族集体要面临共同的压迫或外敌;我认为我和我家是一个集体,是因为我家发了财我也能跟着分一笔,而我家如果某个成员亏了钱我也得用自己的钱帮忙;我作为xx党的党员,认为自己属于xx党,除了政治立场一致外还因为这整个党利益一致,兴则全兴,亡则全亡。那什么情况下我们不认为自己属于某个“集体”呢?第一种,我们发现这个“集体”是假的,就比如我们发现在民族国家中,那些口口声声为了民族的高官居然个个都有外国绿卡;比如我所属的这个党它说一套做一套,喊“清正廉洁”最大声的反而捞钱最多。那么另外一种,就是这个集体是被强加给我的,事实上我和这个团体没什么联系,举个例子,小组作业,老师们天真地以为只要小组所有成员最后得分都一样小组成员就可以共同努力,但实际上小组任务往往落到一个人头上,这个人为了自己的分还是得出苦出力;历史上还有个比较经典的例子,蒋介石手下军阀看似一体,都说自己是中国人都拜三民主义,实际上貌合神离,毕竟军阀成一体和蒋介石不仅没啥共同利益甚至还是竞争关系;再比如我上初中的时候,我的老师经常给我们灌输“xx中学的荣誉”这种东西,以激励我们好好学习用好成绩回报“母校”,但事实上学校对于学生是剥削利用关系,我学得好是我父母花钱我自己努力,学校只是一个平台,给学校多捞了几个名号学校又不会给我发股份。</p>
-
-<p>说了这么多,同志们可能已经明白我想说什么了:是的,网群没有组织度的根本原因就是这个“集体”是虚假的。网络本身就是一个虚拟世界,我在这个虚拟世界再怎么厉害也和现实世界的我没关系。据我观察,事实上一个网群里的绝大多数人都是把这玩意儿当作副业来搞,大家现实中还有正事,该上学上学该上班上班,毕竟哪怕我在网络社群里当了社长我现实中依然是个社畜。大部分同志参与网群不过就是为了找到一群和自己有同样苦闷心情的人,以寻得情感上的安慰;或者单纯把网群当成汲取知识的平台。大家也就是上班或上学的空闲时间来网络上用一种类似cosplay过家家的心态来“追逐理想”。再者,网群极度依赖电子设备,甚至超过依赖现实的人。我今天在群里呼风唤雨,明天我把手机一关我就和死了没区别。所以网群建设的高峰期是寒暑假,因为大家现实中上学工作根本就没啥时间抱着手机聊。</p>
-
-<p>那么一个网群的核心成员往往都是什么样的人呢?这些人首先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可以长时间接触到手机,至少每天能有一两次上线机会;如果不行,那即使此人是“建群元老”也无法成为核心。其次,这些人是群的管理层,一般而言,就是“建群元老”,但也不乏一些还算开明的群会把一些后来的成员提到管理层(这些后来的成员当然也是能长时间接触到手机的)。总之,这些人在某种程度上尝到了权力的味道(即便这权力是虚假的),而且也体验到了对抗异化、回归劳动本身的快乐(这点会在之后的篇详说)。但是,群里的普通成员往往两者都感受不到。</p>
-
-<p>如果你参与过网络群社的创建,你很可能就会注意到,一个社群中,绝大多数成员都只是参与者,而只有少数成员是管理者。我想熟悉《鞍钢宪法》的同志已经意识到问题所在了。除去管理层,剩下的成员大致可分为两部分,少数可能会被管理层分配一两个职务,但也就是按部就班地照做,因为这部分成员对整个组织基本不了解,也参与不到核心管理;剩下的则就是纯粹在群里聊天吹水。这时大多数成员已经在某种程度上成了“打工人”了,网群又不会给他们发钱,纯粹用爱发电了属于是,当然就没有归属感了,当然就没有组织度了。</p>
-
-<p>而在这种情况下,网络社群的高度集权乃至个人独裁就不可避免了。而我们又知道,一个马列主义团体离不开民主,没有民主的、用爱发电的团体,组织度甚至比不上发钱干活的团体。不管是从客观条件还是从主观条件出发,我们都无法遏制这种趋势。</p>
-
-<h4 id="民主的前提">民主的前提</h4>
-
-<p>我在《进群即同志》篇的最后一段遗留了一个问题,那就是有个人在解决一个问题时说,不能脱离群众,要搞大民主不要搞小团体,要求在一百多人的大聊天群投票决定此事。这种“民主”,在网群中到底可行吗?</p>
-
-<p>民主这个东西,听着十分得高大上,也是不可违反的政治正确。在一些二极管人士的思维中,要搞民主就要那种“全民参与决定、人人一票否决权”的,不然就是“集权、独裁”。但是,不管这些人再怎么喜欢民主,我们也必须看到,“民主”如果在不符合现实客观环境时强行实行,那就会变成脱离实际的教条主义。</p>
-
-<p>首先我想给出我认为的民主的定义。其实民主没有特定的形式,不是说非要“言必称希腊”,一人一票才是民主。民主其实就是让一个组织中,最底层、最广大的那个群体可以影响、参与甚至决定最高层的政策,而不是反过来。希腊民主看似没毛病,但实际上可操作空间大得很。在古雅典,只有成年男性本地的奴隶主才有投票权,所以那哪是民主啊,那就是父权制奴隶主阶级专政。在美国,看似每人一票选总统很民主,但实际上,那不过就是让老百姓在一个资本家和另一个资本家中选,不管是谁都不能代表无产阶级的根本利益,所以本质上也不是民主而是资产阶级专政。而这种有产阶级专政,则是建立在国家中的暴力机关之上的,“民主”面纱下是资产阶级的刺刀。</p>
-
-<p>在美式选票民主中,还有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那就是百姓根本没有渠道得知候选人真实的一面,候选人和其政党往往用巨量的资本买通媒体,让他们为自己搭建人设宣传形象,并许下诱人的空头支票,但至于上台之后这些空头支票会不会被兑现、此候选人是不是真的像宣传的那么牛逼,那就不好说了。由此可见,在这种“民主”中,老百姓完全处在一个信息茧房中,他们看似有了选票有了左右政府的能力,但实际上,他们还是被操控、被利用的工具,这也导致越来越多的美国人不愿意参与投票,毕竟和他们有什么关系呢?</p>
-
-<p>在网群中实际上也有上面这段提到的问题。普通的群成员实际上对网群事物的参与感要比很多同志想象的低得多。事实上一个网群的绝绝大部分事物都是由核心的四五个人讨论决定的;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许多网群会设立一个类似于“公民大会”的群,将网群大小事务都在这个群里讨论、决定,这样群普通成员也可以去看,并发表意见。这样看似没毛病,但实际上和开私人小会没啥区别,原因很简单,那么长那么多的讨论内容,谁那么闲一条一条翻啊?而且群普通成员本身对于网群内部情况就不会很了解,即便是看了那些讨论内容,也很难作出什么判断、给出什么建议。</p>
-
-<p>说到底,对于占大多数的群普通成员来说,他们在网群中更像是“消费者”的角色,网群只是一个为他们提供了可以满足自己“革命幻想”或者查找资料的平台,他们并没有把自己当作这个组织的成员。对于普通成员,在现实中的生活要远比在网上“革命”重要(这实际上是一个正确的判断,我并没有在这里谴责他们),网群是一个可有可无的东西,是一个为现实失意生活补充的消遣物,空闲的时候吹吹水,到点了还得去上班上学。</p>
-
-<p>总而言之,当一个网群试图用“民主”的方式解决一项事情时,网群中的“民”既无法了解到事情的全貌、作出客观逻辑的判断,也不会认为自己是这个网群中的一份子、来去参与这个事情。毕竟,不管这个网群怎么搞,哪怕这个群炸了,也不会对他们现实生活产生一丝一毫的影响。</p>
-
-<p>在此情况下,“民主”就已经沦为形式主义了。据我观察,大部分网群中,如果某个成员要求以“民主”的全群投票的形式决定一件事,那么这个成员要么是为了面子,走个“民主”的形式让自己安心,这实际上是一种推脱责任,本来应当自己判断、承担的事被推到了全群成员头上,到时候出问题了那就是群成员的责任了(不要期望群成员可以在根本不了解事情全貌且没兴趣参与的前提下作出正确的判断);要么,这个人只是希望用“民主”来给自己背书:“你们看,我这个事情可是通过‘民主’的形式作的决定,你们要是反对这个决定,那就是反对‘民主’!”实际上就是美国政治正确那套玩法,根本就不是民主了。</p>
-
-<p>但是我并不是说这种形式主义民主完全没有效力,它在有的时候确实可以被引导着作出正确的决断,但往往需要花费大量精力和时间,效率极其低下,时间浪费极其严重,而且往往就搞错了重点:重点是在解决这个问题,而不是在这种根本无法组织民主的情况下搞形式主义。</p>
-
-<p>给大家举个真实事例。在xx网群某一天混进来了一个“王明式”人物A,此人一上来就是满口哲学黑话,但实际上A本人并不理解自己说的那坨东西。但是,A的脸皮厚极了,当有人指出他理论上的错误时,他会说一大堆英式废话来绕弯子,总之就是死不承认错误,还攻击对方才是错误的;当他遇到有不会说哲学黑话的同志,他就好像是黄鼠狼遇上了鸡一样,逮着人家撒开了花地倾倒哲学黑话来批判对方,甚至还从这个网群往自己的群里拉人,总之把这个群搅得鸡犬不宁,甚至无法开展正常工作了。遇到这种情况该怎么办呢,我想大家的第一判断就是给他禁言或者直接踢了吧,总不会去搞说服教育吧?但是此群的核心成员B还真就要搞说服教育,B是这么解释的:因为他要通过辩论让此人的真实面目暴露出来,然后再将这些聊天记录发到三百人的大群里,通过“民主”的方式投票决定是否将此人踢出。最后这件事搞了大概七八个小时,把好几个群成员气得半死,然后才把这个人踢出的。</p>
-
-<p>那么,A最后有被说服教育了吗?没有!指望说几句道理,就改变别人头脑中的思想,往往是不现实的。像A一样,左圈中极多的人的知识体系都来源于对书本的生搬硬套。毛曾经写过文章批判这种现象:</p>
-
-<blockquote>
- <p>“你对于某个问题没有调查,就停止你对于某个问题的发言权。这不太野蛮了吗?一点也不野蛮。你对那个问题的现实情况和历史情况既然没有调查,不知底里,对于那个问题的发言便一定是瞎说一顿。瞎说一顿之不能解决问题是大家明了的,那么,停止你的发言权有什么不公道呢?许多的同志都成天地闭着眼睛在那里瞎说,这是共产党员的耻辱,岂有共产党员而可以闭着眼睛瞎说一顿的吗?”——《反对本本主义》</p>
-</blockquote>
-
-<p>毛在此总结说,对于那些喜欢照本宣科还高高在上的人,不要去试着说服他,最好的方法就是停止他的发言权;如果你没有权力不让他发言,那最好就是不要争论,无视他;如果你非要和他争论,非要对牛弹琴,那就不是牛的问题了,是你的问题。就像在A这次事件中,你说他这种宣传方式群众听不懂,他说你是“纯粹形而上学的后现代小将”,你怎么和他辩论?至于说服他,他愿意听你讲吗,他直接来个“不听不听王八念经”,纵使你再有耐心,也不可能说服他。</p>
-
-<p>那么,这次“民主”让民主制度深入该网群了吗?没有!事实上,这次“民主”只有B一个人是完全支持的,剩下的大部分人只是觉得,反正是民主嘛,也没什么大碍,而且,我既不参与辩论,也不参与批判,我就是一看热闹的,跟我有什么关系啊?是的,从唯物主义的角度讲,这次“民主”中,群普通成员既不是“民”也不是“主”,这次辩论跟他们半毛钱关系也没有,把手机一关这事儿根本就没发生过。在此之后,网群决策事物依然按着之前的习惯来,根本没啥改变。</p>
+<p>社区民兵是泰国南部最大的武装组织。政府已将社区民兵的正规军部分(Or Sor,正式名称为国土防卫志愿军)扩大到约7,200人。社区民兵志愿者被招募到自己的村庄服役,为政府基础设施和政府官员提供保护。Or Sor每月领取工资,但其他村庄或社区民兵则不是。社区民兵一般只由男性组成,尽管妇女加入民兵组织没有任何正式障碍。</p>
-<p>那么,这种“民主”最后的作用是什么呢?这实际上就是B的自我心理安慰,是他作出来给普通群成员和“左圈”看的。B可能是出于一种教条主义的心态,也可能是太好面子,害怕把A直接踢了,会被指责为“专政、独裁”,坏了网群在“左圈”里的名声。害怕指责怎么能行呢?哪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战士没被指责过?哪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战士会在乎自己的名声,更何况是在“左圈”这种还不如微博饭圈的名声?“民主”的形式到底能不能起到民主的作用,还是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不然就会犯了教条主义、形式主义错误。从以上分析可以得知,B这个“民主”绕了这么一大圈,其实最终效果和把A直接踢了没啥区别。这使得这次“民主”完全沦为了一场表演,还是自导自演;而且还浪费了网群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耽误了正常工作的进行。</p>
+<p>游骑兵(Thahan Phran)是另一个准军事团体,是一支由陆军和海军陆战队组成的轻步兵。他们经常与边境巡逻警察(BPP)一起行动,接受作战训练。加入游骑兵者必须是年龄必须在18至29岁之间不分男女的泰国公民。女性在游骑兵中仍占少数。他们需要接受45天至6个月的初级培训。游骑兵报酬平均每月估计为13,500泰铢(约合440美元)。他们每次服役四年,经常被派往战区。游骑兵需要在偏远地区和小路上进行小规模徒步巡逻。他们在检查站巡逻,但有时也在林区扎营。</p>
-<p>让我们回到标题,民主的前提到底是什么?</p>
+<p>研究2则研究了泰国军队抽签征兵的制度。根据1954年《兵役法》,泰国所有男性公民在18岁时都要登记服兵役,直到进入军事预备役或被免除军事义务。每个年龄组中大约有1/4的人将在中学期间通过领土防御学生训练进入预备役。那些没有参加培训的人在21岁时将继续登记服兵役,然后必须向征兵部报到,参加高等教育则入伍可被推迟,但是26岁以后不可再延期。</p>
-<p>首先,在一个组织中要实行民主,那这个组织里的人必须要自我认同为组织的成员,否则民主会立刻沦为形式主义和自娱自乐。在大部分网左组织中,我们刚已经说过,大部分成员并不会认为自己属于某某组织,他们更认同自己为“消费者”,只是来这个网群平台来发泄自己的情绪的,我认为目前这个问题是无法解决的,网络是无法像现实那样有效率地支撑起人类复杂的情感连结的。如果这些成员都不认为自己属于该组织,那么当有一件事情需要决策时,他们也必然抱着看热闹的心态来参与,或者干脆就不参与。</p>
+<p>在征兵时,极少数高级僧侣和身心残疾者被永久免服兵役。其余的人可以选择放弃抽签主动服兵役。如果放弃抽签的人数不足以满足军方的征兵配额,军方将为剩余的男性举行抽签。抽签抽中红卡的人必须服兵役,其余抽中黑卡的人被转移到预备役不必服兵役。放弃抽签的原因可能包括:拥有高中或本科学历的人放弃抽签的服役期更短;对参军感兴趣;被薪水所吸引。绝大多数男性参加抽签来试图免服兵役。许多人声称害怕服兵役,因为应征入伍者可能在战区服役,且虐待新兵的报道时有发生。</p>
-<p>然后,组织必须和成员有现实的、物质的联系,也就是说这个“组织”要是一个真正的组织。现在的网群,是完全存在于虚拟世界的,对于群成员来说,可能还没游戏对他们的联系多。这个网群并不像现实组织那样,和其成员直接产生现实中的联系,而且加入和退出的成本极低,毕竟你的“同志们”连你的真名都不会知道。在此情况下,想让网群成员自我认同为该组织的一份子,那是违反唯物主义的。毛说“让群众说话,天塌不下来”,许多人就反驳说,群众要是乱说话怎么办,但是从唯物主义的角度讲,群众之所以要发声要批判某件事,一定是因为这件事影响了他们的现实利益,这是群众不会“乱说话”的前提。但是如果这件事跟群众半毛钱关系都没有,那他们乱说话几乎就完全是可以预见的了,因为他们只能通过自己的想象来判断实情(不过没有谁真那么爱管闲事,一般就会选择不说话了)。</p>
+<h3 id="六实验设计与方法">六、实验设计与方法</h3>
-<p>其次,成员必须有意愿和渠道了解组织事物的全貌。根据我个人的网群经历,在几乎所有网群中,群普通成员要么是没有渠道了解组织中的事情,要么是根本没有意愿和精力去了解。许多网群会选择将所有人拉入一个群中,大小事务都在群里讨论,想着“啥事情都在群里说过了,他们也可以看嘛。”我想问一下同志们,你们是否有时间和精力一整天都盯着QQ群聊看?更何况这些聊天还往往夹杂了大量的吹水等闲聊。大家现实中都需要上学上班,即便是不需要,也不会有多少人真的有兴趣一直盯着别人的群聊吧?那有的同志就想办法,让一个人专门负责整理记录学社做的决策并由他私发或者公告给群成员,且不说这是一件极其繁重的工作,即便是群成员真的会看到那些私信和公告,这些跟他们都有什么关系呢?大部分成员还是会抱着看新闻的心态看这些东西。根据我个人实践经历,私发决策通知这种方法只会让群成员感到厌烦,跟动不动就弹出来的广告一样,反而还起了反作用。如果说,群成员在决策一件事情前,连这个事情都没法了解详尽,又怎么能指望他们作出正确的判断呢?又怎么能指望他们拥有参与的意愿呢?</p>
+<p>本文在泰国南部进行了一项调查,将征兵抽签作为实验组成部分。第一阶段随机选择300个村庄作为数据组(cluster),其中有100个位于泰南三府。对于每个数据组,抽样分为3个类别:(1)参加征兵抽签并必须服兵役的男性,(2)参加抽签但未被选中服兵役的男性,以及(3)放弃抽签并服兵役的男性。每个类别在每个村均采访5名男性,参见表1。</p>
-<p>最后,在以上条件真的达成了之后,那就必须保证成员有渠道发表自己意见,有真正可行的实际权力去监督组织的管理层(而不是依靠管理层的个人道德,或者管理层互相监督代行这种权力)。根据我和许多同志的经历,几乎所有网群根本没有实际渠道可以让群普通成员发表意见和建议。首先这是因为上述原因,网群大小事务几乎都是几个“建群元老”开小会决定的,而这些决定也不会影响到群普通成员的现实生活,所以根本不需要群普通成员来提出什么意见。然后,即便是真的有决策对群普通成员产生了什么影响,他们也不会有意愿来“上诉”,更遑论监督管理层,这是因为网群根本没有也无法建立基层组织,群普通成员之间属于是原子化的无政府状态,这一点我会在第三篇详述,这里就不展开讲了。总之,即便是群管理层规定了群普通成员可以监督管理层,这种“权力”也往往是被其他群管理层成员包办代替。有网群经历的同志不难发现,在大部分网群中,群管理层的内斗往往比普通成员和管理层之间的斗争多得多,这样搞下来,就又成了少数人的“精英政治”了。</p>
+<p><img src="https://i.imgur.com/Y7QrRx7.png" alt="image01" />
+<em>▲ 表1:样本组</em></p>
-<p>民主的真正实行是共产主义组织真正力量的来源,没有这一来源,那这个“共产主义”组织就只能靠爱发电,最终沦为和他们的敌人一样的产物。但在我看来,网左组织不管是从主观还是客观层面,根本没有办法去实行民主,这就几乎注定了,网左组织一定会在官僚资产阶级的铁拳下覆灭,而现实的、真正的左派组织则会站在网左组织的尸体上新生。</p>
+<p>本文的实证研究由两部分组成(见表1)。首先本文分析了在泰南三府,具有更多父权价值观的男性是否更容易自愿参加准军事组织。研究1作为观察性研究,使用了两个可变因变量。第一个问题是受访者是否参加社区民兵,第二个问题是受访者是否参加游骑兵。研究1采用了所有3类参与者的数据,但只包括居住在泰南三府的人。因此,研究1中分析的受访者人数为1500人(三个类别各500人)。</p>
-<h4 id="网络左群的基层">网络左群的基层</h4>
+<p>研究2探讨了反向因果关系的可能性,并检验了义务兵役过程的军事社会化对新兵父权价值观的影响。研究2以征兵抽签的形式进行了自然实验。将第一类(实验组,抽签后必须服兵役)与第二类(对照组,抽签后免服兵役)进行了比较。因此,研究2中分析的受访者人数为3000人(两类各1500人)。</p>
-<p>1965年5月21日,毛主席在湖南省委第一书记张平化、以及汪东兴等人的陪同下,重上井冈山。行至黄洋界,毛主席谈起了井冈山精神,他问与他一行的同志,什么是井冈山精神?有人回答他说:井冈山精神就是艰苦奋斗。毛主席笑了笑,说艰苦奋斗只是一个方向,你们再想想。随后汪东兴又加了一条:支部建在连上。</p>
+<p>父权价值观通过一个基于受访者对性别平等态度的5个问题的指数进行量化,这些问题涉及受访者在多大程度上同意以下观点:1、男性比女性更适合担任政治领袖;2、男性更适合担任企业高管;3、大学教育对男孩比女孩更重要;4、丈夫应该在家庭中做出重要决定;5、女性应该容忍暴力,以便家庭团结一致。</p>
-<p>毛主席点点头,继续说:“在井冈山时,我们摸索了一套好制度、好作风,现在比较提倡的是艰苦奋斗,得到重视的是支部建在连上,忽视的是士兵委员会。支部建在连上,随着我们掌握政权,现在全国各行各业都建有党的组织,成为领导机构。党的力量加强了。但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实行政治民主,保证我们党不脱离群众,比井冈山时士兵委员会就要差多了。全国性的政治民主更没有形成为一种制度、一种有效的方式,井冈山时期士兵委员会是有很大作用的。”</p>
+<p>研究1还使用了几个额外的变量作为控制变量,并在稳健性测试中使用,其中包括指示受访者是否有孩子、教育状况、收入和婚姻状况的变量。由于研究1使用了所有三类受访者,本文还使用了虚拟变量来指示受访者属于哪一类。同时,为了测试研究2中自然实验的平衡性,本文同样使用了七个涉及在年轻男性在征兵抽签之前已经确定的7个属性作为变量:年龄、是否为穆斯林、是否为马来穆斯林、受访者的父亲是否在军队服役、受访者成长时在家中讨论泰南三府情况的程度、受访者成长时在看到母亲被打的频率,以及受访者成长时被打的频率。这些变量也用作研究1中的额外控制或稳健性检查。</p>
-<p>听到这些话以后,当时的江西省委书记刘俊秀又请教说:“现在工厂都有工会,农村有贫下中农协会,这和士兵委员会是不是差不多的组织?”毛主席回答他说:“两者不一样。土兵委员会可以监督连长、营长、团长,它有很大的权利。现在工厂的工会可以监督厂长书记吗?谁又来监督我们的市委书记、省委书记?谁来监督中央的领导?我们这支军队为什么能成为新型的军队,就是在改造旧中国的同时,也改造了我们自己。人的思想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改造的。井冈山上的袁文才、王佐,就是被改造了过来,为井冈山根据地作出了贡献嘛。红军中的不少干部原来是旧军官,一个月拿不少大洋,后来不是心甘情愿和士兵一样嘛。关键还是要有一条正确的政治路线,才能官兵一致。”</p>
+<h3 id="七实验结果">七、实验结果</h3>
-<p>士兵委员会,最早来源于1927年的三湾改编。简单说,士兵委员会就是由最基层的士兵进行选举,比如一个连有100个人,那么就由这100个人选举出5-8个人组成连级的士兵委员会,被选举出来的这几个人,代表了这个连的士兵的利益,任何一个兵有什么问题、困难、都可以直接向代表们反映,代表们再往上继续反映。营、团级士兵委员会,也是以此类推,用同样的方式进行选举,组成相应级别的士兵委员会。</p>
+<h4 id="研究1关于自我选择加入准军事单位服役的观察性研究">研究1:关于自我选择加入准军事单位服役的观察性研究</h4>
-<p>士兵委员会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底层士兵组织,并有力地确立了红军的官兵平等;正是因为官兵平等,红军才能爆发出巨大的战斗力,可以说没有士兵委员会,红军就不可称之为红军。由此可见,一个真正有战斗力的共产主义组织,离不开基层组织。</p>
+<p><img src="https://i.imgur.com/xrc8UTX.png" alt="image02" />
+<em>▲ 图1:逻辑回归结果</em></p>
-<p>我们知道,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有一个显赫的区别,那就是资本主义社会的政府在基层是没有也无法建立起组织的。资本主义政府可以把行政力量纵向伸进基层,但其基层人民之间绝对无法形成横向的组织,事实上政府也不会允许其形成,因为被组织起来的人民会对压迫者的政府构成极大的威胁。而在社会主义中,人民当家做主了,而这一点如何体现?就是要让人民可以时刻对政府构成威胁,形成一种力量均势。这是阶级力量对比上的平衡,这种在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看来暴力而无礼的方法反而对达成民主和平等最有效。所以说,社会主义民主有没有被实行,就要看底层人民(基层成员)有没有被组织起来。</p>
+<p>研究1旨在确定我们父权价值观的变化是否部分是由个人自我选择加入准军事组织来解释的。本文预期具有更多父权价值观的男性更可能参与有组织的暴力。</p>
-<p>我们再说回士兵委员会。按照一些军国主义者的思路,士兵可以这样过份地“下克上”,肯定会严重打击军队战斗力。然而事实是,拥有士兵委员会的红军把长官权力无限大的国民党军赶到了台湾岛上,为什么?因为国民党军看似人多,但实际上只有大官僚、大地主、大资本家和高级军官参与了战斗,而红军看似人少,但实际上全体官兵和根据地百姓都参与了战斗,所以实际上红军才是“优势在我”。你想啊,你是一个国民党士兵,是被国军抓壮丁抓来的,你在前线打着仗,地主乡绅霸占了你家的田,打了你的父母,抢了你的妻女,你的长官动不动就打骂你,还把你当奴才使唤,你凭什么上战场为他们送死?所以为啥国军和地方军阀战斗力这么差,因为底层都想着放两枪对得起那点军饷就得了。而且,国军士兵哪怕想造反,你想造反可是你的战友们不想,你也没法子。</p>
+<p>图1显示了逻辑回归测试结果,点和菱形表示系数,水平线表示95%的置信区间。本部分的样本仅限于居住在泰南三府的受访者。第一个因变量是参与社区民兵,第二个因变量是参加游骑兵。“父权价值观”(Patriarchal Values)对这两个因变量的预期方向都有很强的显著影响。样本还包括放弃抽签主动服役的男性(“放弃”,Waived),而这类男性在未来更可能参与准军事活动。</p>
-<p>而在红军这里,别说长官打骂士兵,就连当时有个军官好赌两把钱,都被士兵举报了,这要在国军里算啥事情,可是在红军这里,他被罚站了三天,而且是故意选在了第一次湘赣边界代表大会召开,大伙儿都能在会场看见的位置。所以在红军中,大伙都知道,这儿当官的把我们当人看,我们说话有人听;维系这支军队的不是暴力和权威,而是民主、平等——尊严。红军士兵是第一次感受到了被当作人来对待,第一次平等的尊严,自然就会去拼死捍卫它。</p>
+<p>下一个控制变量(“未被家暴”,Not Beaten Home)衡量儿童时期的暴力经历。那些说自己很少在家里被打的男性参与准军事活动的可能性要小得多。本文将此解释为在童年时期更频繁遭家暴的男性了解到暴力是处理冲突的适当方式,这使他们更有可能参加有组织暴力行动。此外,童年遭受殴打的经历很可能会导致成年后更高的父权价值观。我们发现“马来穆斯林”(图中显示为Malay Muslim)和佛教徒同样倾向于参加社区防御志愿者团体,但马来穆斯林成为游骑兵的可能性要小得多,因为游骑兵在泰南三府的马来穆斯林中广受鄙视。下一个控制变量反映了受访者在成长过程中与家人讨论泰南三府暴力局势的频率(“讨论频率”,Talk Before 18)。讨论情况较多的男性更有可能参与准军事活动。本文认为,这可能既反映了受访者本身的自我选择,也反映了人们可能会更多地谈论冲突的地区代表本地区受冲突影响严重,因此更容易被准军事组织招募。下一个控制变量是受访者是否有孩子(“有孩”,Have Children):父亲更有可能因为经济原因加入游骑兵。最后,受过高等教育的男性更可能成为游骑兵,可能反映了政府热衷于招募受过较高教育的人。</p>
-<p>除了监督长官,士兵委员会还有一个更强的权力:就是可以直接参与部队的管理,比如,部队的经济账目必须对士兵委员会公开,士兵可以直接管理伙食费用等等,每个士兵都可以通过士兵委员会发表自己的意见。我们知道,一支部队行军打仗、一个组织整活儿,都离不开钱,也就是离不开现实物质力量的支撑。士兵委员会如果只有举报长官态度不好、生活不检,权力是不够的,因为长官完全可以偷摸着来,比如说他要赌钱,他明着不赌,士兵怎么知道呢?但如果经济账目一公开,士兵一看,这儿怎么少了一笔钱啊?立刻就会去追查。而如果让士兵直接参与费用管理,长官根本就没有贪污的空间,因为钱都不经过长官的手。所以这也是这个制度为啥在国民党那里实行不下去的原因,毕竟国军军官哪个不是为了升官发财,贪一笔军费算个啥。那么为什么红军士兵会对财务去哪里了如此关心?那是因为这些钱是他们生命的保证,他们吃饭、穿衣、打仗都得靠这些钱,这些钱和他们是实打实的物质的现实联系。</p>
+<p>研究1中的主要解释性变量“父权价值观”在泰南三府有25%的观测值缺失。这是一个相对较大的缺失比例,因此本文研究了缺失情况,并进行了替代测试,包括进行使用多重插补法(multiple imputation,通过创建几个不同的合理估算数据集,并组合从每个数据集中获得的结果来消除缺失数据的不确定性)。总之,“父权价值观”的缺失与研究1中的因变量没有系统的相关性,遗漏值不太可能严重破坏对研究1结果的有效性。</p>
-<p>好了,说了这么半天,我们似乎还没有提到标题,那就是在网群中,基层是什么情况?</p>
+<p>结果是,更高水平的“父权价值观”与更高的志愿参与社区民兵和游骑兵的可能性存在稳健的相关性。现在本文想从实质上了解这种效应的强度。转化逻辑回归系数为更直观的OR值(odds ratio,指事件A在B在场的情况下发生的几率与事件A在没有B的情况下的几率之比)或概率,只有对于一组固定在相同值并使用相同样本的特定解释变量才有意义。更重要的是,在我们的情况下,参与我们模型样本的基线概率不是很有意义,因为本实验的样本不具代表性。例如,实验1样本中泰南三府高达28%的受访者很少或更频繁地参加游骑兵活动(代表他们至少参与了游骑兵单位),这可能比泰南三府同一年龄段的所有男性中参加游骑兵的总体比例更高(因为本实验对参军的男性进行了过多抽样)。因此,基于本文数据参与的绝对概率本身就不那么有趣,更有意义的比较是不同个体之间的相对差异。下面本文展示了两个拼接图,展示了父权价值观(分为四个阶段)与参与暴力之间的关系。</p>
-<p>如果同志们注意观察,不难发现,在任何一个网群中,根本就没有基层组织,网群的“基层”完全是无政府状态的。在网群中,群普通成员,也就是所谓“基层”,是原子化的一盘散沙。我们不难发现,网群普通成员(以下简称群普)和网群管理层成员(以下简称群管)是点对点的直接联系,即一个群普往往和群管单独联系,而群普之间并没有多少联系;要么就是加入一个聊天群后就没了,根本不会和群管联系,群管也就是在群里一起聊天,后一类我们暂且不能把它们成为组织,在此先不讨论。</p>
+<p><img src="https://i.imgur.com/lJ2qb9J.png" alt="image03" />
+<em>▲ 图2:父权价值观与社区民兵参与度的相关性</em></p>
-<p>我们可以回想一下,大部分同志加入一个网群大致要走以下流程:A在B的介绍下,或者A在其他地方看到了B的宣传,想加入网群甲,在顺利加入后,A被送到一个大聊天群,然后A可能会直接就开始聊天,或者B会给A介绍这个网群,又或者B等群管会整一些活儿邀请A参与,或者群管们会给A分配一个职务;但总之,A除了在群里聊天外,并不会和其他群普和其他群管主动地建立联系,实际上也没必要。</p>
+<p>如图2所示,在参与社区民兵活动方面,父权价值观最低和最高的人之间存在相对较大的差异。在父权价值观最低的男性参加社区民兵的男性比例相对较小(37%)。具有最高父权价值观的男性比例要大得多(60%)。同样,在图3中,父权价值观最低的男性有24%参加了游骑兵,而34%的父权值最高的男性参加过游骑兵。</p>
-<p>那为什么群普之间不会建立联系呢?</p>
+<p><img src="https://i.imgur.com/nzffP7r.png" alt="image04" />
+<em>▲ 图3:父权价值观与游骑兵参与度的相关性</em></p>
-<p>首先因为群普彼此之间根本不熟悉。如果你是一个加入军队的新兵,或者你是刚转到一个班级的新生,你虽然会在一开始和其他人不是很熟,但毕竟天天见面,再内向的人也多多少少会对对方有个大体印象;但是在网群中,大概会有百分之六十以上的人每天处于潜水状态,剩下可能会有百分之三十偶尔说一两句,而只有大概百分之十的人会每天在线,而这百分之十大部分都是群管。那么在这个情况下,你甚至都不知道大部分群普的存在,你怎么和他们建立联系呢?即便是有群普经常在线,我们也没法单独通过群聊就了解对方,网群中建立可信任的坚固的联系,往往只能通过长期的一对一私聊,而大家现实中都很忙,现实中还有社交,谁会整天泡在网上跟别人私聊?即便是真的泡在网上,也没有那么多精力和那么多人都私聊吧?这就决定了群普之间熟悉彼此是很困难的事。</p>
+<h4 id="研究2关于征兵抽签作为自然实验的研究">研究2:关于征兵抽签作为自然实验的研究</h4>
-<p>群普之间根本没有任何联系,也没有必要去熟悉。群普之间的联系其实非常非常淡薄,他们除了在网上会聊两句,在现实中根本没有任何关系,手机一关这个人就不存在,大部分只是学术交流或者发泄情绪吹水。而且群普之间根本就没有熟悉的必要;在一个现实组织中,如班级或军队中,你跟其他人抬头不见低头见,时不时还得和其他人合作,就算不想交朋友也得大体了解对方是个什么样的人吧?在志同道合的政治组织中,了解别人那就更为必要了。但在网群中,根本没有这个必要,因为别人在网群中再混得风生水起,跟你的现实生活又有什么关系呢?还是那句话,手机一关这人就不存在。哪怕是建立小团体,那也得等到你放了学下了班、现实中的事忙完了之后才会去搞点网上社交,但网上社交的关系脆弱无比,你即便把对方删了对方也不能拿你怎么样。而且群普之间最大的活动就是在群里聊天,他们没有一个共同目标去奋斗,他们没有一块儿干事,这就进一步降低了群普之间的凝聚力。</p>
+<p>研究2调查了军事社会化对希望通过参加抽签逃避兵役的男性的父权价值观的影响。表2展示了几个控制变量的值,这些变量是指七个在年轻男性在征兵抽签之前已经确定的属性,最后一行显示了服兵役对父权价值观的处理效应(treatment effect)。</p>
-<p>即便群普之间形成小团体,但也没有现实问题去磨练检测他们,这就让他们很难看出团体中哪些人是有能力的。我们刚才提到,士兵委员会是需要选举代表的,代表往往在现实中,经过一些问题的考验后,被大家信服而产生的;而在网络上,网络小团体是没法参与现实问题的,比如说你的小团体中有个人生病了,难不成你能飞到他的城市给他买药吗?网络小团体只能对付网络上出现的问题,比如你写了一篇文章发群里让大家看看。而这种类问题是很难检测人们的现实能力的。这也就是说,如果硬要网络团体进行内部选举,那大概率选出来的就是平常上线多说话多的人,或者是毛遂自荐的,这就很难让所有人都信服,那么这个代表也就会沦为形式主义的“光杆司令”了。</p>
+<p><img src="https://i.imgur.com/8sAkdSV.png" alt="image05" />
+<em>▲ 表2:控制变量与父权价值观的处理效应</em></p>
-<p>建立小团体过于麻烦。还是那句话,大家现实中都忙,哪有经历在虚拟网络上搞这些那些?而且在现实中,几个人聚在一起就是一个小团体,而在网络上,想建立一个正式的小团体一般需要拉一个群,但总不能一个委员会就建一个群聊吧,那光群得加多少个?最后大概率是组织没建起来,群倒是建了一大堆。</p>
+<p>第一行显示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平均年龄不同,因为样本中的最低年龄是21岁。年龄在21至23岁之间的人如果抽中了红卡不得不服兵役,则无法接受采访。因此,最年轻的受访者更可能属于不必服役的男性类别。接下来的两行显示,穆斯林和佛教徒同样有可能抽中了红卡,如果只将说马来语的穆斯林与其他样本进行比较,这一点也成立。同样,这些群体在“父亲服兵役”(Father served)、“讨论频率”(Talk Before 18)和“母亲被家暴”(Mother beaten)等变量方面是平衡的。服役的年轻男性说他们“被家暴”(Beaten at Home)的可能性在统计学上显著地小,但该差异数值上很小,很可能是随机效应。</p>
-<p>群普委员会就是建立了也根本起不到作用。因为基层组织的作用是为了联系上层,但在网群中的任何决策跟他们没有一点关系都没有,根本不能影响到他们的现实生活,甚至有时还会耽误他们的现实生活。我们举例子,你是甲群的一个群普,群管今天突然发了一条决策,说让所有群员把昵称改了,这条决策会影响到你的现实生活吗?你可能大概率还觉得这耽误你的时间。大部分群普可能会选择直接忽视,或者他们根本就没看到这条通知,而群管也没有任何办法。如果你是真的出奇地热心,你对这条政策感到不满,你向你的群普委员会代表反映了这个事(我们暂且假设甲群成功建立了群普委员会制度),代表反映了上去,群管可能取消了这个政策,但你的现实生活并不会受到分毫影响;群管可能驳回了你的意见,坚持这个政策,但你的现实生活并不会受到分毫影响,你也可以完全不理群管。既然如此,你为什么要咸吃萝卜淡操心呢?</p>
+<p>最后一行显示,两组样本的“父权价值观”没有显著差异,表明被强制征召入伍对性别平等的态度没有影响。本文大量的观测样本意味着即使是非常小的影响也会被检测到。考虑到抽中红卡和服兵役的待遇是随机分配的,有充分的理由得出结论:军事社会化对父权价值观变化没有因果关系。</p>
-<p>群普们对上层也不熟悉,对这个网群组织也没有信任感。现在网群门槛太低,数量太多,基本上是个人就可以建群,完全不需要任何成本,这就使得网群及其“廉价”。你加入一个网群,这个群大概率是一个吹水群,你自然不会信任一个吹水群,最多加入他们一起吹水;然后即便这个网群有一个还算像样的组织构架,你也大概率参与不到其中,而且加进去谁也不认识,没有什么渠道和群管们快速熟悉,而且也没必要去熟悉。反正这样的群多了去了,加入不要什么成本退出也不会有什么代价,而且可能明天一醒来群就被封了,何必对其如此认真呢?而且网群由于其被封闭在虚拟世界的性质,很难用现实问题来对组织进行考验,这就更使得群管们无法在群普中建立威信,也就更无从谈信任感了。</p>
+<p>作为稳健性测试,本实验还分别测试了父权价值观五个调查问题中的每一个的处理效应,未发现任何效应。</p>
-<p>群普彼此之间根本无法信任。群普之间没法快速熟悉,这点刚才说到了。而群普之间也无法建立信任。先不说大部分我见过的网群根本就是一个大杂烩,啥人都能进,根本没有任何审核机制,这种情况下混进去个右人兔兔之类的再正常不过了,严重的甚至会混入光明联盟的下线。这种破坏分子平时也很会伪装,但一旦有机会他们就会开始搞破坏,把群里搞得乌烟瘴气也很有危险。群普之间的年龄、理论水平、家庭情况、居住地点、心理状况往往也差异巨大,而群管的效率低下和组织松散决定了他们无法解决这些差异,这就进一步扩大了群普之间的裂痕。而且群普很多成员经常喜欢冲塔和骂人,甚至人身攻击,谁愿意整天上网看别人骂人或者挨骂啊?大抵就是手机一关眼不见心不烦。况且现实中也根本见不到,完全没有什么必要来去处理这些虚拟世界的社交。</p>
+<p>在另一项替代测试中,本实验放宽了实验同质性(treatment homogeneity)的假设。本实验首先将实验处理限制在服役期间遭受过武装冲突的应征入伍者身上。下文报告的结果进一步强化了本文的结论。</p>
-<p>网群中根本没有财产,所以根本也就没有什么公有制经济还是任何一种经济形势来将他们联系起来。唯物主义地讲,没有物质的联系就是没有联系。这也是网群成员一定会把现实生活中的事情排在网群事情前面的根本原因。你和你的同学、你的同事、你的现实朋友之间的联系一定是要大于你和网友之间的联系的。例如在一个公司之中你和同事之间发生冲突,你和老板之间发生冲突,一定会实实在在地反映到你的现实世界,也许你的晋升职位被抢了,也许你会被扣工资。但如果是在网群中,你和群友发生的冲突除了浪费你的现实时间之外基本上没有其他什么影响,毕竟他又不能真的顺着网线过来打你。咱们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如果你的老板要开除你,然后同时你的网群的群主要踢你出群,你会选择先顾哪边?</p>
+<p>本实验向服役人员提出了10个问题,例如是否看到一名阵亡士兵、靠近炸弹以及向敌人开枪。41%的人经历过这种暴力,但这种经历对他们的父权价值观没有显著影响。本实验还验证了,任何服役军种对父权价值观没有显著影响。</p>
-<p>再说回网群中的经济模式,我见过唯一一种把钱和网群联系起来的模式,是群管在群普中通过类似于“募捐”的方式弄点钱,然后群管再去做事。说实话,我加过这样的一个群,但我从来没给他们捐过一次钱,不仅仅是因为我没有也不想去理解他们拿钱去做什么,我也完全不信任他们,这些人别说他们能不能真的拿钱办事,他们长什么样子、真名是啥我都不知道,我如何去信任他们?他们拿我的钱去做的事,如何反映在我的现实生活中呢?我在那个群的感觉就是我更像是提款机而不是参与者,我只是单纯地把钱打给别人,然后剩下的事情与我无关。是的,那个群确实搞了经济账目公开,但是首先没有基层委员会,我没有什么方式来去有效查看钱的去向,我总不能把每个捐钱的人的账目都看一遍吧?而且经济账目公开也没啥用,我不知道别人捐了多少钱,我也不认识别的捐钱的人,这里面可操作的空间就大了去了,群管大可以给我说“钱数不够再捐点”,实际上把别人捐的那部分中饱私囊(不要跟我扯什么都是同志怎么会做这种事,这就是纯粹的唯心主义幻想,好像一个人只要宣称自己是“左人”就是圣人了一样)。而且就算我发现了问题,我连去哪里把钱要回来都不知道;就算知道,我跑到千里之外的另一个城市,估计就是把钱要回来了连车票钱都没法回本。</p>
+<p>实验组(抽签)和对照组(未抽签)的父权值指标上的缺失值数量没有显著差异。因此该缺失不太可能对研究2的结果构成威胁。此外,一个发现表明军事社会化具有显著影响:服役的男性更有可能认为在军队服役的男性应该比没有服役的更受尊重。这一结果和其他类似的结果增强了对实验有效性的信心,并确实发现了军事社会化的影响。因此,即使士兵存在被军事社会化,对性别平等的态度在很大程度上还是不受服兵役的影响。</p>
-<p>网群基层组织的缺失,让网群的普通成员一直处在零散的原子化状态,也就意味着他们没有办法进行组织,主动地去做事,什么事都是被动接受群管的安排,这就注定了这个组织会僵化没有活力了。</p>
+<h3 id="八结论">八、结论</h3>
-<p>网群普通成员之间没有办法信任,也没有办法建立联系,他们就更不可能成为那种亲密的肩并肩的战友关系。这也就意味着我们群终究不能形成有战斗力的组织。单靠群管的包办替代是没有办法做到面面俱到的,也没有办法管到组织中的每一个人的事,这就一定会导致群管理模式的官僚化,没法发挥群众的智慧。而这种官僚化在资产阶级的铁拳面前,是网群无法承受的,所以网群永远会停留在线上过家家止步不前。</p>
+<p>本文探讨了一个更广泛的基本问题,即父权价值观是促使人们决定参与暴力,还是暴力经历影响了父权价值体系。本文调查了那些已经被社会化为持有父权价值观的人是否更有可能主动成为潜在的暴力角色,或者是否是因为在冲突地区非自愿服役而加强了持有父权价值观念的厌女(misogyny)情绪。</p>
-<p>可以说,基层组织是一个无产阶级组织的生命线,是实行并发挥民主作用的基础。但由于它的缺失,群管无法和群普相结合,这也就必将会造成群普和群管的脱节。</p>
+<p>在第一项研究中,本文发现持有父权价值观与在武装冲突中志愿参加准军事部队之间存在着强烈而稳健的关系。这表明自我选择是理解军事化男子气概和参与暴力的联系的重要因素。在第二项研究中,本文发现实验组(强制服役)和对照组(未服役)之间的父权价值观没有显著差异。换言之,没有证据支持军事社会化会强化个人的父权价值观。</p>
-<h4 id="自娱自乐的网左">自娱自乐的网左</h4>
+<p>这项研究存在重要局限性:这项研究中说明,服兵役不会影响个人厌女情绪,但本文没有研究的军事化男子气概的其他方面(如吃苦耐劳)可能会受到影响。此外,本研究强调超越性别二元性,通过研究男性接受父权价值观的程度的变化,可以对男性与暴力之间的联系和因果关系有了更好的理解。</p>
-<p>在上一篇中,我们从群普通成员(以下简称群普)的视角解读了网群中的“士兵委员会”制度的缺失;在这一篇中,我们将从群管理层成员(以下简称群管)的视角来看看井冈山精神中另外一条“支部建在连上”在网群中的角色。</p>
+<hr />
-<p>“士兵委员会”就是基层组织,“支部建在连上”就是中央领导对基层组织的控制,或者应该反过来说,是基层组织对中央领导的信任。“支部建在连上”和“士兵委员会”实质上是一脉相承的。如果没有“士兵委员会”,那么“支部建在连上”就不可能实现。</p>
+<p>Elin Bjarnegård,乌普萨拉大学政府学部副教授</p>
-<p>如果你运营过网络社群,你一定会发现群管理层与群普通成员之间联系十分浅薄。在绝大多数网群中,群普干的最多的职能只有一个,就是在群里闲聊,往往是群管忙死,群普闲死,两边都不讨好。</p>
+<p>Anders Engvall,斯德哥尔摩经济学院研究员</p>
-<p>我之前作为群管的时候,发现网群中的成员往往分化向两个极端。不超过10个人的最核心管理层事事包办,学社的各个部门(群)的群管理员总是他们几个,内部群里经常交流的还是他们几个;而剩下的大部分群友则处在一个被动接受的状态,就是前面提到的过的“消费者”的自我定位:“你整了啥活儿我就去参与啥,但我不参与这些活儿的管理和组织。”当然了还有至少一半的人一直潜水。</p>
+<p>Srisompob Jitpiromsri,宋卡王子大学和平研究所助理教授</p>
-<p>我们都知道,如果基层没有组织,那么上头决策就无法贯彻到底。在网群中,这种情况更极端,可以说任何决策根本就出不了管理层这个圈子。管理层成员之间还算是经常在一起聊天,多少有点联系,但群管和群普之间就基本上没有任何联系了,除非是经常在群里聊天的,但这也不代表群普就有意愿和义务去参与、服从群管的决策。首先,网络上大家都是匿名的,谁也不认识谁,说难听点大家都只不过是会打字的头像而已,谁也不比谁高贵,群普凭什么就要把群管当成自己的“长官”呢?难道群管是带着群普们大破群敌、连战连捷过?在网络上,群管根本就没法树立威信。</p>
+<p>Erik Melander,乌普萨拉大学和平与冲突学部教授</p>
-<p>而且,群管的什么决策,和群普有什么联系?这个我已经在《网群的基层》解释过。没有联系,就会导致不管群里发生任何决策变动,群普通成员根本不会主动地去问,所以他们接受通知往往是被动的,而不是主动去要求参与,因为根本没有这个意愿。我曾经尝试过解决这个问题,我和群管们商量后,推举出一个人,专门给所有群普私信发送新的通知,但我后来发现这个基本没啥用。首先,发送通知是一个非常累的活,我本人干过这个职务,先不说你首先要加二十几个根本没啥联系的好友,然后还要花时间一个一个转发(QQ没有多人转发的功能),如果有人看到通知后有什么问题,还要向他们解释,这就意味着你本人还要去了解这个通知,而如果你不是参与决策的那几个群管,这又意味着一件活要干。其次,发了通知也往往没人看,我们在进行这种私信通知的政策后,反而有好多人退群了。其实也不难理解,群管的决策根本和群普无关,很多群普都是偶尔去群里看一眼来聊两句,平常也不看群,这时候一个人经常跑来给他发一大段私信,他也不想看,倒不如退群了舒坦。其实这就是网群基层组织缺失的一个恶果,如果群普之间形成小组织,那么只需要通知那些小组织即可,不仅效率会高得多,也不至于让人动不动就退群,毕竟他们还能在小组织里找到归属感。</p>
+<p>编译:郑嘉隽</p> Elin Bjarnegård, et al. 本研究超越男女二元性的论调,强调男性内部对于暴力的态度因意识形态影响而存在分化:志愿参军的人通常更亲近父权制意识形态,而不是军队塑造了士兵的父权思想;强制参军对不希望主动参军人士的父权思想并无明显影响。 复杂系统与无治主义 2009-03-01T12:00:00+08:00 2009-03-01T12:00:00+08:00 https://agorahub.github.io/pen0/heros/GavinMendel-Gleeson-a1_l-complex-systems-and-anarchism <p>将人类社会作为复杂系统进行分析,能为我们提供对于历史进程以及资本主义的强项与弱点的新的见解。</p>
-<p>群管的组织成分极容易僵化,这就会造成群管“无人可用”的窘境。因为不到十个群管的处处包办,以及大部分群普的事不关己,就会导致不管是做什么事、开什么新的部门,都只能从这不到十个人中选主要负责人。首先因为群基层组织缺失,网群没有从基层选拔人才的机制,只能靠群管们亲自“慧眼识珠”,这不仅导致效率低下,也容易形成围绕个人的小团体,甚至会形成山头主义(我之前的那个网群还真就出现了这样的情况),而且选拔上来的人也是参差不齐,极其考验那些“慧眼”们的水平。后来我尝试过解决这一问题,也就是在群里发布告,希望群友们毛遂自荐,然而自荐上来的同志且不说其是否真有能力参与群管理,就现实情况来看,这些同志的大部分对我们的网群以及他们要担任的职务是失望的,他们对网群有着不切实际的幻想,以为这个网群是和现实中的政党乃至先锋队一样的组织,终于可以为共产主义革命事业发光发热了,结果加入进去,无非也就是发发通知、在群里聊天、接投稿之类的无聊活,而且根本感觉不到这个“先锋队”对共产主义事业有什么贡献,甚至不知道“先锋队”到底在干什么,而且这些“先锋队”里的人每天最多的日常活动也就是吹水,谁不会失望呢?所以后来好多自荐的同志就慢慢开始摆烂不干活,或者潜水/退群。</p>
-
-<p>即便是下面的意见,反映到了管理层也不会做出任何实质性的惩罚,也没有必要做出惩罚。我之前的网群里有一个群管,我们称他为A,单独执掌报刊编辑部,此人属于自恋型人格,非要强迫参与编辑部的一个群普“必须参与编辑”,但那个群普现实中很忙,他参与网上的活动也是忙中偷闲,我们称他为B。好,那么假设现在B跑来群决策组来说A的事,群决策组会怎么办呢,无非就是找A说教说教,最多让他写个大字报“罪己诏”,但基本上没有办法去实际限制A的权力。因为之前说过的网群“无人可用”的问题,群决策组如果把A踢出那与自断手臂无疑,把A踢了或者剥夺他的职务,那谁来继续管编辑部呢?这几乎是无解的。而且就算要对A惩罚,如果A执意不愿意交出编辑部的职务,那群决策组也拿他没办法,因为他是编辑部的群主,我在《网群独裁不可避免》那一篇说过,网群群主在群内有至高无上的权力,所以除非把A连带着编辑部一起开除出学社,不然根本没法动摇A在编辑部内的地位。再者,其实也没必要对A做出惩罚。我在前面之所以说“假设B跑来群决策组来说A的事”,是因为现实中B根本就没来说,B根本不在乎,因为A不管再怎么在网上对B耳提面命,也没法在现实生活中对B产生一丝一毫影响,B根本就没理A,而A除了无能狂怒外也毫无办法。</p>
-
-<p>建社的成本太低,根本没必要认真对待。现在左圈是“网群多如狗,学社满地走”,建个社群,成本实在太低,打开手机拉两个人,再给自己起个“xx社”的名字,一个社就建好了。而且大部分网群的建立都是因为对别人的模仿跟风,这就导致很多网群是大同小异,基本上除了管理员不一样,没有什么特别的区别。而且这些学社虽然说叫“学社”但它们的主要功能依然是聊天吹水,那么到这个群里吹水和到那个群里吹水有什么区别吗?网络社群变得如此的廉价自然也就无法引起群成员的重视,群成员不仅不用重视,甚至把群退了也不会对他有任何一点影响。毕竟这些网络学社对共产主义革命几乎没有任何一点点的贡献,也不会对群成员的生活有一点点影响。而且建立学社又不是什么难的事,群普通成员也完全可以去建立学社,为什么一定要被你们几个人管着呢?</p>
-
-<p>在网上,基本没有事情来考验组织,无法发现路线错误,也无法建立领导威信,最终会因没有目标无所事事。一个真正的领导者不是被任命的,而是通过不断带领集体破除困难走向胜利的过程中被大家推举出来的。而在网上,由于组织的松散性以及网络的封闭性,基本没有什么事情可以来考验组织。比如说在现实中的组织需要去进行工厂调查,那么你帮着把这些人组织起来、设定计划以及安排每个人去怎么做,这时你就建立起了一定的领导力;或者比如说你在进行工厂调研的过程中遇到了警察来盘问,你冷静镇定与警察应对,带领大家走出危险,这也建立了一定的领导力。而在网上基本上没有类似的困难,唯一的领导力可能就是说你这个人是网络社群的社长,大家默认你有一定的领导力,但是如果你不把这领导力对群普通成员表现出来,群普看不到你的领导力那么你只是徒有虚名罢了。联系之前我刚才说的网络社群中群管和群普之间的断层,即便是网群的建立者真的很有领导力,那也最多只能被群管理层内部,看见对于群普来说,你再怎么有领导力也领导不到他们头上。所以往往是有领导力的网群建立者累死,剩下人闲死。</p>
-
-<blockquote>
- <p>只有领导骨干的积极性,而无广大群众的积极性相结合,便将成为少数人的空忙。但如果只有广大群众的积极性,而无有力的领导骨干去恰当地组织群众的积极性,则群众积极性既不可能持久,也不可能走向正确的方向和提到高级的程度。——《毛选第三卷,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p>
-</blockquote>
-
-<p>而正是因为这种领导力的缺失,就很容易形成西班牙内战期间共和军内部的左派小知识分子天天吵架的状况。因为大家都在空谈,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没有具体的实践来检验谁的话是正确的。我之前经历过一个真实事件:一个网群中,A和B发生了争执,A认为B是路线上的问题,他认为B把网络社群当成了自己能力展现的平台,而A认为应当以网群的集体利益为重,他认为这是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之间的路线矛盾,然而这仅仅是因为A是网络社群的建立者,他基本上什么事情都参与管理,所以他能看出来B的问题,但其他的人不一定,甚至有很大一部分人觉得这是A和B之间的个人矛盾,A应该放宽心胸原谅B而不应该在个人矛盾上纠结。这就导致B的路线问题没有被纠正,不过还好因为网络社群的低成本,B的错误最终也没有带来多少损失。</p>
-
-<p>因为做不到“支部建在连上”,就容易形成官僚主义。有人曾给我提出想要通过科技的手段,如什么群自动化管理系统,来改善网群内的官僚主义,可以说是机械唯物主义错误。根据前面的分析,这个官僚主义完全是因为网群的社会结构本身的问题,增加一个科技产品也并不能改变这个社会学上的结构问题。如果说你能发明一种科技手段,解决群管理层和群普通成员之间脱节的问题,那么你这个科技手段才是真的起了效果,但这基本上意味着新的生产力的进步,而之后的社会关系和斗争手段绝对不像是现在左圈这样了。不过现在这种生产关系下,以网络小知识分子个人的能力基本做不到。</p>
-
-<p>综上所述,网群基层组织的缺失严重阻碍了网群的组织性,而网群基层组织的建立又几乎是不可能的。这无时无刻不在造成网群中管理层和基层的脱节,而这也最终导致网群成为群管们的自娱自乐。</p>
-
-<h4 id="网络左群存在的原因">网络左群存在的原因</h4>
-
-<p>人如何体现自己的价值?</p>
-
-<p>黑格尔说人必须通过劳动整出来个什么东西才能体现自己的价值,比如你做了一顿美餐,写了一篇好文,堆了一个雪人,通俗讲就是成就感。</p>
-
-<p>但马克思却发现,在特定的社会情况下,人通过劳动整出来的东西,非但不能体现人的价值,反而还否定了人的价值,他管这种现象叫异化。</p>
-
-<p>什么意思?马克思解释说异化有四个层面。</p>
-
-<p>第一层就是劳动者生产出来的东西不属于劳动者。比如工人做的商品不属于工人,属于他的老板,工人想获得这个商品得自己花钱去买。</p>
-
-<p>第二层就是劳动者觉得劳动很累。劳动本身是成就感的来源,但由于第一层异化,工人从劳动中得不到任何成就感,自然就会觉得劳动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事,就会觉得很累,就不想去做。所以工人上班的时候觉得很累很没意思不想去上班,反而下班的时候才觉得是快乐的。</p>
-
-<p>第三层就是人开始怀疑人的本质。人无法通过劳动获得价值体验,反而被迫劳动来不停地否定自己的价值,人就会觉得人生是无意义的,成为人并不是一件快乐的事,人的本质是荒谬的、虚无的。</p>
-
-<p>第四层就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变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本身应该建立在纯真的情感上,然而由于上面的原因,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反而首先变成了金钱的关系,所以好像现在人人都很物质都很拜金。</p>
-
-<p>所谓累,就是你本来不喜欢做这件事情,但是你迫于某种压力不得不去做这件事,于是乎你表现得很累。倘若你是热爱做这件事情的,那么你就会感到愉悦,最多只会感受到身体上的疲乏,而不会有心理上的“累”。“努力”、“刻苦”这种词汇也是一个道理。</p>
-
-<p>在资本主义社会中,不仅劳动被异化,即便是所谓的“没进社会”的学校也被异化着。你上学是为了什么?其实大家都知道这个答案,是为了赚更多的钱。什么陶冶情操之类的那都是赚了钱之后的事。</p>
-
-<p>为了赚到更多的钱,我们就不得不通过“学习”来增加自身的无形资本,以此来向企业家们证明,我能给你的企业带来更多的增殖,从而被雇佣。而一个人拥有多少“知识”最直接的证明就是学历,而一个普通人想要获得学历就只能去考试。所以大部分学生追求的不是知识本身,而是考试成绩,这就导致了他们成为了只会机械式追求成绩的“考试机器”。所以学生在学校感受不到学习带来的快乐,更体验不到探索自然与人文的成就感。他们学习并不是他们想学,而是家长、老师和社会逼着他们学,难道他们没有在被异化吗?</p>
-
-<p>如果我们回顾历史就会发现,现代学校制度并不是自古就有。历史上是先有工厂,才有学校。在近代的英国,工厂主们推行出了系统教育的学校模式,其目的是为了让年轻人适应工厂流水线生活。所以在英国近代的学校里,最强调的并不是教了什么知识,而是按时上课下课,听从老师的安排,井然有序地干一件事。英国近代学校制度就是从伦敦的工厂里搬出来的,其目的就是为了培育合格的社会零件。就像列宁所说:“教育这些青年的目的,就是训练对资产阶级有用的奴仆,使之既能替资产阶级创造利润,又不会惊扰资产阶级的安宁和悠闲。“</p>
-
-<p>说白了,学习是劳动的前延。打个更形象的比方,人是一件商品,家庭生产商品,学校加工商品,工厂消费商品。人自出生以来就无时无刻不受到异化。即便人没有发现,但他们能感受到,这种感受就是“累”。</p>
-
-<p>总而言之,在当今社会下不管是工人还是学生,只要你是被压迫的穷人,你就在受到异化。而这种异化无时无刻不在摧毁着我们的对自己人生的成就感,它在夺取人们对于自身生活的掌控感,所以人们都迫不及待的想要从某一个地方来获得这种掌控感作为心理上的补偿。这也解释了为什么群普对参与社群活动积极性很低而群管很高,因为群普根本就没把学社当成自己的,他们无法从中体验到对抗异化、回归劳动的感觉。</p>
-
-<p>而网络,就是重获这种掌控感的绝佳之处。许多生活中失意的人,尤其以学生为主,来到网络上想要在这里获得补偿,而他们又因为受到了现实中体制的压迫,所以许多人都纷纷转向了左,而最终与饭圈的形成机制一样,这些人也形成了左圈。</p>
-
-<p>左圈的成员不管高低贵贱都一定满足一个特点,那就是闲。他们一定有大量时间在网上泡着,所以左圈成员绝大多数都是小知识分子(学生为主),是脱产者。他们既不用时刻操心现实中的生活,也不参与一线劳动生产。许多人习惯说,学生就是小资,我认为这种说法并不准确。我首先要说明学生根本不是小资产阶级,他们不拥有资产。学生是脱产阶层,而脱产意味着他们没有办法独立地与外界建立物质的联系,也就意味着外界的生产活动没有办法来反过来影响学生的思想,而学生思想只能通过家庭、学校和社会舆论影响来塑造。现实中除了少部分的家庭,大部分的人的父母一般都是想让自己的孩子当人上人,尤其是城市中产阶层的父母,他们基本上都是嫌贫爱富、谄强凌弱的社会达尔文主义者。学校也是社会达尔文主义和精英主义的桥头堡,学校中老师高高在上形成的对学生的权威体制也影响着学生的世界观,再加上学生之间的成绩至少在表面上保持着“按劳分配”的现状,谁越努力谁的分就越高,这也加重了他们社会达尔文主义的思想。再加上社会主流媒体都被资产阶级把持着,社会整个的风气也是市场经济的向钱看,而学生又无法通过亲自参与生产活动来认识这个世界,那么学生的思想表现为小资产阶级的思想也就不奇怪了。</p>
-
-<p>我在左圈待了这么久,除了一两个工人,没见过一个是来干正事的。他们来网上是来进行一场狂欢的,他们吸了一种叫“虚拟”的毒,可以让他们产生幻觉:在网上他们可以夺回在现实中失去的意义,所以他们创建社群,他们给自己封理论教皇,他们党同伐异喋喋不休嘴炮大战黑话连篇,似乎盯着屏幕狂敲键盘的的他们就好像是一个个指挥千军走马飞象的帝王。只要拉个群,几个会打字的头像就可以导演一出步步惊心的大片。网络的匿名制弥补了现实中的客观差距,每个人都先入为主地把对方脑补成和自己一样水平甚至更低的人,他们基本上是在自娱自乐。每个人上网来都是憋着一肚子气,网络匿名制和发言门槛低让他们的情绪有了一个发泄之地,就算往别人身上倒垃圾也不用负任何责任,更不会去反思自己的问题。再加上年龄小,大部分都有或多或少心理问题而不自知,而很大一部分心理问题都会以自恋的形式表现出来,在网络上纵横捭阖的他们绝不会允许另一个会打字的头像阻碍自己的封禅之路。所谓的左圈里基本上没有真的马克思主义者,我学了这么久也只敢说我的立场转向了左,今年冬天我才敢说我稍微建立起一点马克思主义的思维模式,这与左圈里那些动不动自封马克思主义者还拿自己三脚猫的理论到处批判别人的自信之人还是有很大差距的。</p>
-
-<p>其实没有必要非要用马克思主义的那一套话术来解释左圈中的现象,非要说这是什么小资那是什么主义。其实这些左圈中的人和其他网络饭圈中的那些人没有多大的区别,只不过他们参与政治学说罢了。许多的所谓左人来到网上,他们的大概率并不是来学习的,他们只是在现实中挨了铁拳、遭受了打击,跑到网上来抱团取暖、求安慰。我接触过非常非常多的自称左人的学生,他们来了网上其实只是想找人聊天倾诉、发泄一下情绪,关于理论他们并没有学多少,很多人甚至根本就没有学习的态度,他们更喜欢给别人当理论教父。所以网群中吹水为什么那么常见,因为大家本来来这里就是为了闲聊的。顺便提一嘴,有人批判吹水是所谓“小资产阶级自由散漫”,我认为这就是教条的说法,他根本就没分析到网络左群本身的“自由散漫”,他更像是在道德说教。</p>
-
-<p>左圈主要以学生为主,这其实已经说明了左圈根本就不适合建立革命组织,因为你这个群体里根本就没有几个真正的无产者,那你在这里想搞一个为无产者服务的先锋队,简直就是缘木求鱼。而事实上左圈中几乎所有的社群都是对别人的盲目跟风和模仿。</p>
-
-<p>我见过的所有网群都有一个致命问题,那就是没有目标。有人就反驳说,目标不就是建立共产主义社会吗?这个目标其实和没有目标没啥区别,太空泛了,和口嗨没区别。我们需要的是一个有战略意义的、具体的目标,这样一个目标有多重要?我们可以举一个历史上的例子:我们常说在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博古的转移是“逃跑主义”,而毛的转移是“战略退却”,这两者有什么区别?区别就是在于毛的转移是有目的的,是有方向、有计划地撤退,他的退却是为了前进,就像打出一拳前要先把手臂收回来;而博古的转移则是无方向,无原则地撤退,是漫无目的的溃败。也就是说在退却的时候,你是积极主动地朝着既定方向有计划有组织的撤退?还是被人家追着毫无目的的四处逃窜,被动应付?前者就叫战略退却,后者就叫逃跑主义。我们以四渡赤水举例子,四渡赤水的目的是为了过江北上和四方面军会合,结果刚出遵义就打了败仗,只能撤退,往哪里撤?毛给出了明确的方向:往敌人力量薄弱的地方去,所以就有了一渡赤水,是为保全自己,依然是为了北上长江。而后又三渡赤水,成功渡江。这四渡每一渡都有不同,但是又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不管是哪一渡,都是在为最终的目的地:北上与红四方面军会合创造条件,也就是说:它的方向性很明确。既然土城一战证明了,想要一步实现北渡长江的计划是不可能的了,那就战略退却,但是每退一步,又恰恰是在为下一步创造条件,最终还是要北上会合红四方面军。可以说,不管处境多么艰难,敌人多么强大,中央红军的行动方向一直都没有变,只不过因为面对强大的敌人,身处逆境,因此实现的过程变得更加曲折蜿蜒了。</p>
-
-<blockquote>
- <p>“为了进攻而防御,为了前进而后退,为了向正面而向侧面,为了走直路而走弯路,是许多事物在发展过程中所不可避免的现象。——《毛选第一卷,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p>
-</blockquote>
-
-<p>上面这段话正说明了这个道理。一方面它说的是为了走直路,不可避免地要走弯路。但是其实它还有另外一层含义:那就是说走弯路的最终目的,还是为了走直路;后退的目的,还是为了进攻。如果忽视了这一点,那就真的只剩下弯路和退却了。这就不是什么战略退却,而是逃跑主义。今天东边追的紧,就往西边跑,明天北边追的紧,就往南边跑,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方向和原则统统丢掉。正如长征刚开始博古那样,博古在一开始完全不知道要往哪里撤,只是因为南北东三面都被围了才被迫西走,这就是说他根本不知道自己要干什么,所以他毫无计划毫无准备,才叫全军带着大小家当上路。在过湘江的时候,白崇禧故意给红军让开了一条通道,而中央在这期间完全没动弹,他在犹豫,他不知道要往哪里去,而这后来也造成了血染湘江的悲剧。更不用说博古等人为了保住主力部队,甚至不惜让欺骗方志敏部让他们当弃子引开国军(是否欺骗存疑,但方志敏所在的红七军确实成了弃子,中央没给他们明确的战略目标和计划,也没安排他们遇险后该怎么办,也没设法营救他们,而后来第四渡赤水同样作为饵的红九军却成功回到主力部队,可见彼时博古的中央确实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只是走一步看一步,能咋办就咋办)。</p>
-
-<p>现在的网群就像博古一样,根本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在做什么,只是走一步看一步,能整什么活儿就整什么活儿。我之前搞网群的时候,我清楚地记得,在建群的时候,我们根本就没想过到底要干什么,我们建群是处于纯粹的对他人的模仿,因为在左圈,建群建社已经成了一种潮流,这些人建群只是纯粹跟风而已,所以我们在建群后,会模仿别的群搞一套配套设施,比如你的群叫xx社,必然就要配备xx社资料群、xx社演讲群、xx社聊天群、xx社审核群、xx社内部群、xx社决策组、xx社备份群等等,如果再跟风做点网络报刊,那还要配备xx社编辑部和xx社读者群,但从来没有检验过这么多群到底是不是必需,也没有办法检验,因为根本没有检验的标准。如果我们有一个目标,比如我们的目标是建立一个超级大群,作为一个平台让左圈基本都进来,那么资料群、内部群之类的就没什么用了;如果我们的目标是线下小组,那么演讲群、报刊群之类的也没有存在的必要。当我们有具体目标,我们的所作所为自然都应以是否向目标推进了为标准。而当我们没有目标,那自然是做什么都行;为了让我们的群能整更多的花活儿,更像个网络学社,而且建个群又不用花钱,这些群自然是“多多益善”了,甚至有的时候需要刻意整活儿,不管到底有什么用。</p>
-
-<p>毛主席说过:“领导就是预见。”而这些一个个自诩先锋队的社群甚至连自己的战略目标都没有,更不要谈预见了,也更不可能去领导谁。</p>
-
-<p>虽然说左圈相对是更进步的,它是已经开始觉醒的人们勇敢对抗生活中的异化的伟大尝试,但是我们根据前面分析,网络左群实在是已经无法承担起革命的重任了,它们甚至无法推动社会革命前进。“网左”在这个时代的风口浪尖上,显然已经无法背负起历史的重任,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应当以批判的眼光看待其,并汲取经验、另寻他路。</p>
-
-<h4 id="网络左群最好的归宿">网络左群最好的归宿</h4>
-
-<p>《矛盾论》告诉我们,世上的万事万物都有一个内部的根本矛盾在推动着它的发展,把握住这个矛盾就可以把握住这件事物的走向。在一定条件下,矛盾的双方会走向自己的反面。</p>
-
-<p>而网络左群的根本矛盾,就是网群的虚拟性和网群成员的现实性之间的矛盾。这个矛盾在网左的任何活动中都可以见到,这个矛盾贯穿着整个左圈的始终。我们可以看到在前面几篇中分析的所有问题都是围绕这个矛盾展开的,而因为这是网络左群的根本矛盾,其在网左的框架内也是无法被解决的。</p>
-
-<blockquote>
- <p>我们有些青年知识分子,革命热情很高,立志通读马列毛,但是即便是他通读了这些经典,如果没有立场的转变,他也不过是一个马列毛主义的学者,而非一个马列毛主义者。立场的转变不是单靠学习能够莸得的。这就是为什么知识分子要到工人阶级中去,要投入到工人运动中去,以便把自己的感情和立场、出发点放到工人阶级一边,只有这样他才有可能成为一个真正的马列毛主义者。一些读过几本经典著作的网络上的马列毛主义学者类的知识分子,他们并不愿意投入到工人运动中去,并不愿意和工人阶级融为一体,整天泡在网上,忙碌于网络上看谁辩得过谁,而不看这些争辩是否有助于提高人民群众的革命性,因而他们最多所能起到的作用就是工人运动催化剂的作用,这些人是无产阶级的落后分子。——来源不详</p>
-</blockquote>
-
-<p>上面这段话是我很久之前看到的,虽然一直没找到来源,但我觉得它精确地描述了左圈中的小知识分子们的现状。我认为这不仅仅反映了小知识分子脑内的小资产阶级思想根深蒂固,也同样反映了这些小知识分子在网络上的活动其实对现实中工人运动起不到什么推动作用。在网络上,一个人的理论多么高深,他本人多么巧舌如簧、多么雄辩,在现实中也起不到什么有影响力的作用。这其实反映的是群众路线与精英路线的矛盾,有种精英主义论调说什么,革命必需的前提就是所有群众都成为哲学家,说“大规模发动群众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所以他们主张在网络上每天宣讲哲学,大搞哲学黑话辩论,有人给他提出要把这些这些冗杂的话语删繁就简,让群众可以听懂,他不屑一顾地摇摇头,说什么“通俗化就是庸俗化”,让群众听得懂就是庸俗化喽?那看来白话文也是庸俗的,建议此君以后说话用文言文。这种精英主义论调对共产主义革命运动不仅起不到有益的作用,还会起反作用,因为这些人总是以“马克思主义者”、“左派”自居,群众一看,哦,原来马克思主义者和平常见到的官老爷都是一样的高高在上,那他们说要打倒官老爷,真的可信吗?</p>
+<!--more-->
-<p>这种现象其实反映的就是一个问题,那就是你相不相信历史是由群众创造的?你相不相信群众是有智慧的?如果你认为群众是乌合之众,那你确实不必要给他们讲明白这些哲学的东西,更没必要去发动他们。小知识分子们在象牙塔上呆久了自然看不到真实的群众的一面,他们只能看到群众麻木、愚昧的一面。只是一直待在网络上,其实并没有从象牙塔里走出来,网左们依然沉浸在自己编织的小世界里面。</p>
+<p><img src="https://i.imgur.com/afexGJ2.png" alt="image01" /></p>
-<p>就有人不服气,说我这个网群还是有价值的,它可以作为一个大家用来交流的平台嘛。但是我就想说,如果你要弄一个大家交流平台,那你就应该把你这个小群和别的群合并到更大的群里面去,比如我就推荐红贝老师的读书学习群(此群经常演讲,甚至还能请到阳和平老师),还有马列毛论坛(我不清楚该群现在还在不在),暗流公社也可以(同样不清楚是否还在),这几个群人都很多,更适合比常见的三四十人的小群作为交流平台。</p>
+<p>复杂系统理论是一个从突变理论(catastrophe theory)、混沌理论(chaos theory)、控制理论(control theory),尤其是控制论(cybernetics)的传统中产生的科学理论。复杂系统理论的诞生来源于对传统科学的还原论(reductionism)方案的否定。它认为还原论既不必要又难解(intractable)。</p>
-<p>那人就又说了,那我的群可以作为资料群嘛。要说资料群,我建议大家直接在QQ搜索“中国人学习群”,你的群有一个群的杂七杂八的资料,这个中国人学习群有好几个群的、整齐归类的资料,显得那些小资料群完全没什么存在的必要了嘛。</p>
+<p>传统物理学试图在尽可能小的颗粒度下找到基本规律。然而,现在已经知道,由于在极小的颗粒度下相互作用的性质,预测集合系统的行为在计算上难以实现。例如,水,(大多数情况下)最好用流体流动方程来描述,它可以用较简单的(非线性)方程描述集合行为。试图把它作为1026个相互作用的量子粒子集合波函数在计算上是不可行的。相反,复杂系统理论试图在自然的粒度下描述系统,以便对其行为进行可行的(tractable)预测。</p>
-<p>所以,我要说,要是从推动共产主义革命的角度看,绝大多数的网络左群已经没有任何一分继续存在的理由了。但如果有人需要一个群来闲聊吹水,那自然还是有存在的需求。</p>
+<p>复杂系统中的一个基本概念是涌现行为(emergent behaviour)。或者说,从一个有大量服从简单规则的行为者的系统中,能涌现复杂的行为。这类似控制论者所说的元系统跃迁(metasystem transition)的概念。某些对涌现行为最早的描述实际上来自于奥地利学派,可以在路德维希·冯·米塞斯的写作中看到,他把资本主义的集合行为描述成一种由行为者自利产生的最优解。</p>
-<p>所以只有线下组织,才是我们现阶段所需要的。</p>
+<p>系统理论为我们提供了一些经验性的法则,可以作为理解行为者和集合行为者涌现的工具。如果你使简单的系统与复杂的环境相互作用,它保持自己的身份——或者说内部结构完整性——的概率会很低。而复杂系统能够于复杂环境相互作用,并有更高的生存概率。我们在自然界中的简单生物中可以观察到,由于它们的低存活率,它们采取大量繁殖的策略。这与人类采取的方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p>
-<p>有人说,我们可以先建立线上组织,然后从线上走到线下。很遗憾,根据我亲身经历,这条路走不通。首先因为网群大部分成员都是学生,学生要线下见面那就必须要等得放假的时候,而每个学校的假期都不一样,所以这就导致见面的机会很少。再加上由于学生的经济不独立,他们没有完全的能力掌握自己的生活,甚至和别人出去见面还要经过家长同意。再加上学生本身的一些小资产阶级思想的残留,他们见了面也不一定能做成什么事。比如我曾经的学社就推动过几个学生同志线下见面,然而他们除了吃了一顿饭、拍了张合影之外,什么事情也没有做。而且想要建立一个牢固的组织,只见一次面是不够的,需要更加频繁的接触甚至一直呆在一起,并一起完成一些事,而这对于学生来说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除非他们是同校的同学,因为他们的大部分时间和精力要首先贡献给学业。除非学校和社会机构已经不能运转下去了,对于学生来说,牺牲学业并不划算。我目前见过的唯一几个线下组织,都是已经工作的人搞起来的。</p>
+<h3 id="复杂系统理论与社会">复杂系统理论与社会</h3>
-<p>我还见过一种说法,叫线上线下并重的“第三条路线”,而这更不可能。首先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既经营线上组织,又经营线下组织,除非是超人,普通人基本上做不到。其次这两者之间并没有那么多的联系,如果两者并举,最终还是要么重线下,要么重线上,或者走到前面说的“线上走到线下”那条路上去,执意线上线下都搞是既不划算也没有意义的。</p>
+<p>为了理解如何用系统理论模拟社会,我们不如从简单的例子看起。在封建欧洲,社会组织层级森严。在系统理论中,我们把它用一个树状的控制图模拟,领主在顶上,佢的直接附庸在下面。很多情况下,在这个结构中,控制了等级制度的领导就近似控制了整一群人。这有许多的后果。如果这个系统的行为可以用领主的行为来模拟,那么这个系统的行为就必不能比领主更复杂。因此,这个系统仍是简单的。这也意味着这个系统能轻易地一致行动。它可以率领军队,并与其他的封建国家简单地交互。</p>
-<p>事实上线下组织的建立的那一刻,就和它的线上群体没有什么关系了,它已经脱离了线上的联系形成立一个独立的组织,如果线上组织非要指挥线下组织,就会形成“委员长空投手令”的滑稽现象。所以只能直接搞线下,可以用网络作为联系工具,除此之外线上不应该发挥更多作用。我见过一个成功建立的线下组织,他们就是先和现实中认识的人搞一个组织出来,然后再从网上招人。</p>
+<p>实际上,完美的控制层级是不存在的。总是会有横向的控制链接和多样的同谋行为,等等。然而,对于封建制而言,这个模型仍然是个不错的近似。随着我们在历史上的推移,到了早期资本主义,我们逐渐注意到向更「混合式」的控制模式的变化,其中横向连接更多,并且系统可能发展出更去中心化、更复杂的行为。此外,它变得不那么脆弱了。我们或许可以猜想,资本主义出现时,封建制度某种意义上注定要灭亡,因为交互环境变得太复杂了。</p>
-<p>网络左群最好的归宿,应且仅应是线下组织的联系工具。</p>
+<p>现代世界已经转向了高度互联的网络模式的资本主义。在系统联通性的框架内,这几乎是封建主义的对立面。关于系统模型,有几件事必须要注意。系统可以有非常不同的内部结构。高度的互通性不排除某些内部模式。事实上我们知道很多复杂系统,包括社交网络,它们的无结构并不「随机」。内部结构可以对涌现行为有很大的影响。每一个网络都是不同的。</p>
-<h3 id="圣母x与和事佬">圣母X与和事佬</h3>
+<p>进一步讲,一个系统的涌现行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行动者交互的模式。当下的经济体系是资本主义社会关系模式的产物。资本主义从这些社会关系中涌现,一点也不「自然主义」。它是人与人的社会体制的次要产物。将行动者原子化的方式是任意的。实际上,系统常常可以被重原子化,形成不同的行为者与交流的概念。这里有个很好的例子:阶级政治。在国家、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的分析框架下,实体与它们之间的交互被物化(reify)了,因此分析起来比大众交互容易得多。这样,我们有了一个可行的经济学推理的机制。这与新古典主义知识框架下对阶级动因的完全忽视形成了鲜明的对比。</p>
-<h4 id="左圈圣母x会哭的孩子有奶吃">左圈圣母X:会哭的孩子有奶吃</h4>
+<h3 id="结构与行为">结构与行为</h3>
-<blockquote>
- <p>“因为宇宙不是童话。”——《三体》</p>
-</blockquote>
+<p>在无治主义者思考无治主义与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时,系统的集合行为与其控制行为的关系十分有启发性。理想化的层级可以用控制它的实体来模拟。这些集合体可以进行所谓「一致」(coherent)的行动。军队是个一个不错的例子。然而,这些一致系统理论上的目标只能有简单的描述。比方说种族灭绝,它可以被简单地描述,我们可以预料军队能够执行这个描述。然而,「在伊拉克建立民主」则是军队做不了的事。</p>
-<p>之前有一群目田人是这么抹黑毛的,他们说毛之所以在遵义会议之前受排挤,是因为他讲话言辞激烈冒犯人,大家不喜欢;不得不说这是我听过最荒谬的理论,好家伙红军都到了生死存亡之际了,这帮中共党员还要舔着笑脸哄着才能听进去别人的话是吗?他们都是一帮巨婴吗?但是我看现在的左圈中,这样的巨婴还真不少。但是一个巴掌拍不响,没有圣母X们的配合,巨婴们也只能自娱自乐。</p>
+<p>民主国家与大型企业通常类似混合式模型的层级。这些系统逐渐呈现出比单个行动者更复杂的行为。它们的行为,逐渐变得不那么「一致」,但更「相关」。你不能指望事情发展完全一致,但是整个系统会往一个大致相关的方向发展。你还可以预料到,一些混合系统能够适应比单个行为者能够适应的更复杂的环境。</p>
-<p>会哭的孩子有奶吃,任性的人有人疼,左圈里一帮巨婴无法拒绝的本性。左圈里面巨婴多,都是这帮圣母X惯出来的。</p>
+<p>最后,在一个几乎没有层级的概念的网络系统里,有可能出现真正复杂的涌现行为。这样的例子包括人类身体和社交网络。</p>
-<p>有些人已经把装可怜用成了万能的狗皮膏药,利用别人的同情心撒泼自己的任性,都形成路径依赖了。你要是说我一句不好,我立刻哭给你看,看你还说不说;你说我干得不好要撤我职?我直接哭给你看,让群里人都看看你的“铁石心肠”。</p>
+<h3 id="当下的政治结构">当下的政治结构</h3>
-<p>但是对于成熟的人来说,装可怜没有任何用,只会引起反感。有理性思维和集体主义的同志在看到这种现象时也并不会因为此人的“可怜”就要一味偏袒他,因为敌人并不会因为此人的“可怜”就放过他,群众也不会因为此人的“可怜”就接受干部的错误决策。</p>
+<p>国家,作为一个相当层级化的生物,想要让事情运作更加一致。然而它最大的弱点在于它无法解决那些描述非常复杂的问题。比方说,军队和国家发现它们越发无法应对游击战与恐怖主义的涌现。这些社会结构所用的组织模式是高度去中心化、高度非层级化的。说到底,国家几乎没有可能根除这些运动。国家必须找到任务目标的简单描述,这让它在根本上处于劣势,因为它处理复杂性的能力比较有限。然而,资本主义与企业全球化是更可怕的生物。它们的内部结构是高度网络化的。这些生物灵活地跨越国家边界。它们的集合行为极度复杂。没有人理解股票市场是怎么(不)运作的。同时,资本主义极度的强健,能够以马克思没想象到的方式适应不同的环境。若要战胜这种敌人,唯一的可能是至少与其相当的复杂性。</p>
-<p>对圣母X来说,谁对谁错谁是真的受害者根本不重要。巨婴们一贯的行为是,不管遇到大事小事,都要撒泼打滚哭闹一番,让全天下都知道他受了委屈;而还有另外一种人,他们出于尊严的需要不喜欢让别人看到自己懦弱的一面,他们更愿意自我舔舐伤口,所以他们总是在外人面前表现得很坚强。两者虽然表现得不一样,但是他们受伤时是一样痛苦的,但是圣母X们看不到这一点,他们出于某种类似于宗教迷信的思维,偏执地认为表现得坚强的人是不会受伤的,所以不需要安慰他们;而表现得弱小的人受伤时会比其他人更严重,所以要对他们加倍偏袒,简直把那些人当成了弱势少数群体对待。</p>
+<p><img src="https://i.imgur.com/8O2AzCg.png" alt="image02" /></p>
-<p>更为可恶的是,因为这种思维,他们甚至常常把谁是受害者、谁是加害者都能判断错。我见过一个真实事件,在某一个网络学社里,一个典型的巨婴式的人物B,是一个成年人,他经常在群里骂人,还特别喜欢争权夺利,但是此人特别特别会装可怜,得了点小伤小病都要发到群里,而且此人在别人对他提出批评意见时,他直接开始装可怜哭闹,然后疯狂自我攻击,让批评他的人的负罪感拉满还要跑来安慰他;学社主要负责人之一A是前面提到的那种不喜欢把痛苦和伤口扒着给别人看的人,他认为这是一个人自己该面对的事,而且由于他负学社几乎最大的责任,总是表现出一种强硬的态度,实在是不会舔着笑脸哄着别人说话。A反对B在群里我行我素,和B发生过几次冲突,直到有一天B在网上被别人骂了,然后迁怒到A的头上,把A骂了一顿,A在之后向群管理层反映要把B开除出社。在A的推动下B确实被开除了,但当时和B关系比较好的管理层一成员C就跑来质问A,说A就因为这点事把B开除,一点都不是对待同志(进群即同志了属于是)的态度;然后B和C又在其他群里闹,污蔑A“独裁”,结果一个根本就不了解情况、甚至都不知道A是谁的聊天群成员跑来质问管理层要求解释为什么把B开除,似乎把人踢出群就一定是“专制的”。更绝的是,在之后不到两个月,B再一次申请进学社,群管理层的D直接把B放进来了,根本就没问过A;B回来之后受到了拿破仑重返巴黎般的欢迎,就显得A是个小丑,因为B自始至终没给A道过歉(道歉也没用),B在被踢出群后曾和A大闹了一场什么换了好几个号对A轮番攻击,以D为代表的其他群管理层仅仅是听了B自我评价了一句“我已经成长了”代替A原谅了B,至于B到底有没有解决自己的问题、甚至有没有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严重的心理性格问题在不到两个月内自愈可以说是医学奇迹),D等人根本就没在乎过,因为他们没有A负的责任大,如果B在学社后面再搞出什么幺蛾子,他们是不会管的,到时候还得是A来擦屁股,好人都叫他们当了,想必他们“原谅”B时还想着自己就像圣母玛利亚一样浑身着金光吧。</p>
+<h3 id="革命与结构">革命与结构</h3>
-<p>然后那个聊天群里不了解情况就跑来质问的人实际上是更高一级的那种自我感动式的圣母,他们的逻辑链条就像小白兔一样单纯:啊踢人出群是不好的、伤人的,所以不该踢人出群;这意思大概就是杀人是不好的所以作恶多端的反动派不该枪毙。这种人除了逻辑问题,更是自信地连具体情况都不了解就跑来撒播圣母心了,毛说“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如果没有调查,就停掉他的发言权,这野蛮吗?一点也不。所以对于此人,最好的方法就是让他别发言,自己陶醉在自己的小世界里就好。</p>
+<p>复杂系统的整体行为和属性取决于个体交互的机制。在这个意义上,人类交互有可能产生在行为者交流层面上的反馈循环,能够催生系统性的根本转变。这意味着全球性的极端变化是可能的。革命正是转变交互机制导致的根本性的涌现性质的转变。</p>
-<p>当A表达抗议时,D反而跑去劝说A,说什么要“团结批评团结”,不管A和B有什么个人矛盾,好歹都是同志(进群即同志了属于是),希望A能不计前嫌和B继续共事之类。当A表现出对B的抗拒,B就会开始装可怜激发圣母X们的内疚感,然后又变成了对A的愤怒(好一招借刀杀人!),D等人就又会跑来找A说这说那,还给A扣帽子说“你就是太敏感啦”,是,是,您又不是被迁怒的对象,您也不是主要负责人,您当然不会敏感。D似乎忘了一件事情:A才是受害者。A是被迁怒的对象,A是被攻击污蔑的人,A是工作受到阻碍和刁难的人,而B正是那个迁怒、污蔑、刁难他的人。但在D看来,B是多么的可怜,他这么可怜怎么会做错事呢,即便是做错了,看在他这么可怜的份上就原谅他吧;而A呢,这个可恶的A,态度是那么的强硬,肯定是他伤害了B,害得B这么可怜,至于A被伤害,B这么可怜弱小的人怎么会去伤害别人呢?即便是伤害了也是无意的嘛,A这么强硬的一个人怎么会被这点小事伤害到呢?而且B都说了自己已经成长了,A还揪着不放,也太小心眼了嘛,我要是A我早就原谅B了呢。</p>
+<p>复杂系统告诉我们没有唯一正确的社会交互模型。假设我们能详细掌握交互模式,并且假定它是不变的(原子级的行动者之间的社会交互不变),而且这个世界严格意义上服从决定论,我们也得不到一个能预测结果的社会理论。可以用来宣称不可避免的「历史的进程」的实证主义或自然主义的方法是不存在的。它在计算上和方法论上都是不靠谱的。</p>
-<p>圣母X们看似跟观世音菩萨一样心怀慈悲兼济天下,但实际上他们内心充满了傲慢与偏见。这些人就像是瑞典环保少女一样,要求全世界都不用化石燃料,然而根本不关心,如果那些非洲国家的人民也想过上瑞典人一样的好日子呢?至于非洲穷,反正和我环保少女没关系,非洲再穷也穷不到我头上,那是非洲政府该管的事,我只要cosplay圣母自己爽就行了。他们有一套象牙塔上的价值观,他们似乎没有能力认识到这个世界的客观条件是多样的。他们不仅像圣母一样“博爱”,而且还傲慢的认为自己和圣母一样全知全能。在他们眼里,表面上的情况不符合自己的价值判断,他们就要大肆批评一番。他们的逻辑链是这样的:非洲是不是在大量使用化石能源?是;化石能源是不是不环保?是;用化石能源是不是在破坏环境?是;破坏环境是不是错的?是;所以,非洲用化石能源是错的,是要被谴责的。什么?你说非洲是因为穷,用不起可再生能源?对不起那和我没关系,我是全知全能的圣母,我看不到那一层,所以那一层就不存在。</p>
+<p>那么,在运用于人类社会与革命性变化的思考方面,复杂系统理论能够告诉我们什么呢?我们从自然科学中经验研究的领域以及历史信息中知道,根本性的范式变化实际上是很自然的,即便它们几乎无法预测。社会秩序的革命在历史上一再发生。</p>
-<p>圣母X们十分傲慢地默认自己一定是最善良、最正确的,他们把偏见扔到了自认为的“坏人”身上。D这种圣母X居然还替别人原谅人,来“慷他人之慨”,可谓是业务层面极广。这种人就是郭德纲说的:“远离不明白任何情况就劝你大度的人,因为雷劈他的时候会连累到你。”对于这种圣人,只需要对他说一句敲里吗,等他愤怒了之后再说请你大度。</p>
+<p>在真正全新的社会秩序的出现中,有几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就那些创生性的产生这些变化的事件而言,它们通过旧秩序日益混乱或衰败的过程发生。这通常包括向旧体制中注入巨量的能量。当这些能量事件消散时,新的秩序便逐渐强化。</p>
-<p>而且他们之所以是圣母X而不是真圣母,是因为他们往往在到处撒播自己爱心的时候,把自己造成的后果甩给别人承担。刚才已经提到,D邀请B回来荣登宝座,是因为如果B再弄出什么问题,D是不承担这个责任的,责任还是要A来担,出了什么事还是A给他们擦屁股,D不用付出什么后果还能免费当好人,何乐而不为呢。瑞典环保少女也一样,环保的好话她说了,至于环保的代价,反正是发展中国家的人民承担。</p>
+<p>对称性破坏(symmetry-breaking)是一个常见的系统性行为,它在范式变化的语境下尤为有趣。当一个系统因为一个微小的局部偏离而走向了两个可能中较低的那一个时,对称性破坏便发生了。对于外部观察者来说,集合行为的选择可能显得很任意。事实上,它源于系统行为中的微小内部波动。</p>
-<p>圣母X们不仅会伤害到受他们偏见的人,在共产主义革命事业中,这种人会对革命队伍造成极大的害处。</p>
+<p>无治共产主义,在复杂系统的语境下,是一个对涌现行为以及个体行为的描述。它要求整体性上的共产主义,社群之间的互助,以及依照面对的问题的规模采取合作的、集体的决策及解决措施。同时,它要求直至个体水平的层级和强制权力的消灭。在复杂系统的框架中,无治共产主义实际上似乎有很好的生存机会。它将无层级的网络模型作为人类组织的出发点。这意味着在理论上,它具有呈现复杂涌现行为的能力。</p>
-<p>博古在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一度要自杀,很可怜吧?但是也没见同志们让博古继续回到领导位置、继续执行他的路线;但是圣母X们不一样,他们会为了“安慰”那些人,甚至不惜坚持那些人的错误路线:“你看看他多可怜啊,还是让他回到原来的领导位置上安慰安慰他吧?”他们秉持着自己内心的道德与慈悲,拯救了博古的好心情,虽然不过会牺牲了上千红军战士和革命前途。</p>
+<p>此外,革命组织的作用可以被视为保持革命的自由意志主义的关键。在革命的情况中,微小波动可以产生不合比例的巨大影响。新社会的核心将存在于那些有着适合于运动的组织的倾向当中。因此,至关重要的是,组织倾向必须要有结构上的完整性,以及对于交互动因的可复制的知识,后者对于将广泛的运动成型为自由共产主义是不可少的。</p>
-<p>幸运的是,现实中的布尔什维克式组织里一般不会出现圣母X一类人。首先,这些政党是由马克思主义思想武装起来的,里面的领导层是真的认真学习、研究过马克思主义的,这与左圈的情况不同,左圈大部分都是自封的“马克思主义者”。所以,党内虽然有分歧,但是大家有类似相近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以及统一的共同目标,不像是左圈内小资产阶级五花八门的奇葩价值观,以及还有很大一部分人来左圈是为了弥补他们在现实中缺失的价值的,他们是来当教皇的,而不是来干事的。</p>
+<p>在战术层面上,用复杂系统思维进行分析解答很多问题,但也留下很多问题。从这个角度看,许多涌现行为事先没有办法计算,只能用经验研究或者是更弱的找历史类比的方法决定。我们仍然面对着困难的问题。我们必须找到其战术最利于阶级斗争升级的解决方案。此外,我们必须找到最利于拓展、复制的内部结构,以便它们在革命时刻中出现的高度敏感期的实施。</p>
-<p>其次,这些政党是现实中的组织,它们从诞生开始就要经历各种各样的考验,而且都是那种生死考验。而敌人则不会因为你可怜就可怜你,也不会因为看见圣母X们品德如此“高尚”就敬畏他们而不砸他们铁拳。而圣母X们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而造成的路线问题、组织问题,则会给革命造成极大的损失,圣母X和含着他们乳头的巨婴们也会因为这样的错误和损失被排挤出去。但在左圈中,我在《建群即建党》一章分析了左圈的那些学社是无法脱离网络的虚拟性的,所以也没有这样那样的现实困难来考验组织,而且因为左群成本过低,即便是圣母X和巨婴们造成了什么损失,也可以忽略不计,也就显得他们没什么大错了。</p>
+<p><img src="https://i.imgur.com/KeQdWj6.png" alt="image03" /></p> Gavin Mendel-Gleeson 将人类社会作为复杂系统进行分析,能为我们提供对于历史进程以及资本主义的强项与弱点的新的见解。 动物之间的互助 1890-09-30T10:56:15+06:55 1890-09-30T10:56:15+06:55 https://agorahub.github.io/pen0/heros/PeterKropotkin-a1_r-mutual-aid-among-animals <p><code class="highlighter-rouge">生存竞争 互助 自然法则和逐步进化的主要因素 无脊椎动物 蚂蚁和蜜蜂 鸟类 猎食和捕鱼的结合 合群性 小鸟之间的互相保护 鹤和鹦鹉</code></p>
-<p>最重要的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内有一个原则,那就是要批评和自我批评,即面对、接受自己被(不管是自己还是别人)指出的错误,这就意味着巨婴们是无处藏身的。即便是像博古,他在给苏区造成了重大损失后,也会认识到这是自己的错误,至于具体是什么样的错误那是另一回事;但左圈巨婴们是不一样的,即便是他们造成的损失摆在他们脸上,他们也不会承认这是自己的问题,所以他们就会哭闹、装可怜,此时就会有一群冒着金光的圣母X们跑上来把他们抱在怀里哄。但是已经造成的损失谁来承担呢?已经形成的错误怎么去纠正、谁负责去纠正呢?圣母X们从来不会去想这个问题。</p>
+<!--more-->
+<p>生存竞争这个概念是由达尔文和华莱士作为进化的一个要素介绍到科学中来的,它使我们可以把范围极其广泛的现象包括在一个单独的概念里,这个概念很快就成为我们在哲学、生物学和社会学方面的思考的真实基础。大量的各种各样的事实:生物的机能和构造的适应它们的环境,生理和构造的进化,智力发达甚至精神发展本身,我们以前常常用许多不同理由来解释的,都由达尔文归纳在一个总的概念里。我们把它们理解为连续的努力——对不利环境的一种斗争——以求个体、种族、物种和社会的这样一种发展,那就是务期达到生命的最大程度的充实、丰富多彩和热烈。也许在开始的时候达尔文本人并未充分意识到这个因素的普遍性,因为他最初只是借它来解释一系列有关起初种的个体变异的累积的事实。但是,他预见到他介绍到科学中来的这个词,如果只按它的狭义——各个个体之间完全为争取生活资料而进行的竞争——来使用,就会失去它的哲学的和原有的真实意义。所以,他在他那部不朽的著作一开头就坚持主张“这个词当作广义的和比喻的意义来用的,其意义包含着这一生物对另一生物的依存关系,而且,更重要的,也包含着个体生命的保持,以及它们能否成功地遗留后代”。</p>
-<p>在现实中,大浪淘沙的革命必然第一个把圣母X们淘走。就像果酱抹在面包上是美食,抹在衣服上是污渍,圣母X们泛滥的同情心在平常生活中用在流浪猫身上是善良,要是用来指挥革命,那就是罪大恶极了。</p>
+<p>他本人虽然为了特殊目的而主要按照狭义来使用这个词,但他却提醒他的信徒不要犯(他本人好像曾经犯过一次)高估它的狭义的错误。在《人类的起源》这本书中,他用了几页篇幅有力地举出了这个词应有的广义的例证。他指出,在无数的动物社会中,各个个体之间争取生活资料的竞争是怎样消失的,竞争是怎样由合作来代替的,并且指出这种代替的结果怎样发展了保证物种获得最好的生存条件的智力和良知。他暗示在这些事例中,最适于生存的不是那些在体力上最强的,也不是那些最狡猾的,而是那些学会为了群体的福利无论强者或弱者都联合起来互相援助的动物。他写道:“拥有数量最多的最富有同情心的成员的社会,将最为昌盛,并且繁育最多的子孙”(第二版第163页)。从个体和整体之间的竞争这个狭隘的马尔萨斯观点中产生出来的词,在一个了解大自然的头脑中便这样地失去了它的狭窄的意义。</p>
-<p>当然了,能把圣母X推上领导位置的组织估计也早就从内部烂掉了。</p>
+<p>不幸,这些本可成为最有成效的研究的基础的论点,却被为了说明真实的生存竞争的后果而收集的大量事例所遮掩了。此外,达尔文从未试图更仔细地研究一下动物世界中的生存竞争所表现的这两方面的相对重要性,也从未写出他原拟写作的论述过分繁殖的自然遏制的书,虽然这本书本来可以作为估计个体竞争的真实意义的严格标准。不仅这样,就在刚才所说的那些篇幅里,在反驳狭隘的马尔萨斯的竞争观念的材料中,也再次出现了旧的马尔萨斯的色彩,那就是,达尔文所说的在我们的文明社会中保存“智力和体力方面的弱者”的所谓不便(第5章)。似乎千千万万的体弱多病的诗人、科学家、发明家和改革家,以及千千万万的所谓“愚人”和“迟钝的热心家”,不是达尔文本人在《人类的起源》那几章中所强调的人类在生存竞争中当作知音和精神武器使用的最宝贵武器。</p>
-<h4 id="左圈和事佬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左圈和事佬:多一事不如少一事</h4>
+<p>达尔文的学说的遭遇,和其他一切多少涉及人类关系的学说的遭遇相同。他的信徒本仅没有按照他的暗示把这一学说加以发展,反而使它更加狭隘了。当赫伯特·斯宾塞试图从独立的、但又与之密切相关的论点出发,把探讨的范围(特别是在《伦理学材料》第三版的附录中)扩大到“谁是最适者?”这个重大问题时,达尔文的无数信徒已经把生存竞争的概念缩小到最狭隘的范围了。他们甚至变得把动物世界看成是在半饥饿的个体间进行着永久的斗争,并彼此想喝取对方血液的世界。他们使现代著作中充满了“战败者遭殃”的呐喊,好像它是现代生物学的最终结论似的。他们把争夺个体利益的“无情”斗争提高为人类也必须服从的一项生物学原则,认为在以互相歼灭为基础的世界中,不这样作便有复灭的危险。除了仅仅从庸俗的学者那里学到一点自然科学词句的经济学家以外,我们必须承认,即使达尔文观点的最有权威的解释者,也在竭力保持这些谬误的见解。赫胥黎无疑是公认的最有资格的进化论的解释者,事实上如果我们以他为例,我们岂不是听见他在《生存竞争和它对人类的意义》这篇文章中教导我们说:</p>
<blockquote>
- <p>大过节的、多大点事、都是亲戚、别太计较、还是孩子、那么努力、看我面子、都不容易、朋友一场、算了算了、换位思考、为了你好、人都死了、吃亏是福、将心比心、没有恶意、开玩笑的、才刚毕业、怀都怀了、习惯就好、他喝多了、毕竟长辈、退一步讲、都在酒里、曾经爱过、互相理解、婚都结了、还能咋地、他说话直、都打工的、想开一点、都能过去、维护团结、都是同志——中国社交常用语录</p>
+ <p>“从伦理学家的观点来看,动物世界大概是和格斗士的表演一样。每个生物都受到相当好的对待,被安排去战斗,于是最强的、最敏捷的和最狡猾的便能活下去再战斗一天。观众用不着因为角斗场上没有饶它们的命而表示不满。”</p>
</blockquote>
-<p>1929年的2月10号,让红军历史上最接近灭亡的大柏地之战开始,但是就在大柏地之战前三天的2月7号,上海中央写了一封信,信中的内容十分悲观,大意是要求红四军全部散入农村中去,不要集中在一起,而毛泽东和朱德也应就此分开,隐匿目标,以减少敌人的关注。</p>
-
-<p>本来不是什么大事,但是带信来的刘安恭却是个走王明路线的人,而且背景甚硬,苏区决定给刘安恭安排个军委的职务,这下可不得了,包括朱德在内的大多数支持了刘安恭的军事路线,毛的前委反而被架空了。即便后来没设立军委,毛也很失落,他决定辞去前委书记的职务。会议重新选举了前委书记,决定由陈毅暂时作为代理书记管理红四军。</p>
-
-<p>但是毛泽东并不想离开红四军,于是会议之后,他又私下里找到陈毅,希望陈毅在下一次会议上,多肯定一下他的意见,支持一下他的看法。但是下一次会议上,出乎毛泽东的意料,陈毅来了个调和主义。把刘安恭、朱德、毛泽东各自表扬一番,又把他们各自打了五十大板,批评一番。这一来,把所有人都给整懵了,毛泽东更是气不打一处来。毛泽东本来就很讨厌这种调和主义、和稀泥的态度,只想求得党内的一片祥和安好,却不作原则上的定性。于是毛泽东一拍桌子,实名反对所有人的意见。最后,在选举前委书记时,毛泽东便没有再当选,而是陈毅当选了前委书记。这次会议就是红四军的“七大”。</p>
-
-<p>但很快,刘安恭在冒进进攻大城市的途中牺牲了。中央也认识到毛路线的正确性,并写了“九月来信”托陈毅给毛带去,但是毛泽东此时还有点赌气,写了一封回信,表达了他对陈毅的不满:“我平生紧密考察事情,严正督促工作,这是‘陈毅主义’的眼中钉,陈毅要我做八面美人、四方讨好,我办不到,我不能够随便回去,这个路线问题不解决,我就不能回去。”</p>
-
-<p>陈毅主义本是一个毛用来调侃陈毅发明的词,实际上并没有该种主义。“陈毅主义”实际上指的就是在团体中,出现路线矛盾时,不去分析、解决矛盾,探索正确的路线,反而为了一个表面上的团结,把出现矛盾的两派“各自表扬一番,在各打五十大板”,和一手稀泥,实际上没有任何益处。</p>
-
-<p>在左圈中,这样的人还真不少。左圈中有人总喜欢打着团结的旗号行和事佬之事。</p>
-
-<p>这些和事佬们总是喜欢把毛主席在1942年提出的整风原则“团结-批评-团结”奉为圭臬,甚至都用成了到处批判别人的教条大棒,只要他们看不顺眼的就按一个“破坏团结”的帽子。关于延安整风和“团结-批评-团结”的来源和应用,我在《进群即同志-当“团结-批评-团结”成为教条》一篇已经详细介绍过,此篇不再赘述。这里我们主要分析左圈和事佬们的行为动机和其造成的后果。</p>
-
-<p>和事佬们不了解的是,“团结-批评-团结”中的第一个团结和第二个团结是不一样的,第一个团结指的是(在延安整风中)不整人只整主义,要保证党不会分裂;第二个团结则指的是(在延安整风后)全党对路线形成统一的、正确的认识,达到更高的团结。而没有第二步的批评,就没法达到第二个更高的团结,因为没有正确的批评,组织就无法对路线和过去的错误形成统一、正确的认识,最终只能止步于第一个团结——那种靠“八面美人、四方讨好”维持的表面上的团结。</p>
-
-<p>因此,和事佬们只“团结”不批评,或者批评不到位,那都是假团结,是破坏团结。出现路线分歧是很正常的事,在网络左群中,因为没有实践活动来对理论进行检验,路线分歧则更为常见了。这时候,如果一味地维护表面上的团结,事实上只会助长这种分裂。因为分歧往往意味着问题的出现,就好像是墙上有了裂缝,如果不去找到裂缝的原因、把裂缝补上,再加固墙体,而只是简单地在面上抹一层墙灰把裂缝盖住,那么这条裂缝早晚会撕开整个墙体。这事实上也是许多网络左群“短寿”的主要原因之一。</p>
-
-<p>和“陈毅主义”不一样的是,陈毅是详细了解红军中两派的争执的,而左圈中许多和事佬是根本不了解实际情况就跑来和稀泥来了。因为很多情况下,争执双方的实际情况只有争执双方完全承担、完全清楚。和事佬这种人根本上就是否定实事求是的存在。这些和事佬可以说是100%都是在臆想事件经过,然后得出唯心结论,然后找容易说话的一方去“劝说”的。也就是说:往往是要求损失方去学会容忍。和事佬看似高情商,但他们不知道很多矛盾是必须用冲突来解决的,他看不到矛盾不处理继续下去的后果。</p>
-
-<p>网络局限性是和事佬心态生存的基础。我在《建群及建党》一章已经分析了网络的虚拟性和网群成员的现实性之间的冲突,这让网群成员和网群本身的联系下降到几乎没有,也就意味着,不管网群接下来发展如何、出现什么问题,实际上和这些和事佬没有任何的关系,也对他们的现实生活产生不了任何影响。和事佬们的思路其实很简单,既然网群中产生冲突的双方不管哪一方最终胜利,他们都不会受到影响,那为什么不去当个“老好人”呢?</p>
-
-<p>和事佬的心态,某种程度上也有着一种傲慢。因为这个世界上,大多数人对自己的认识,对客观世界的认识,都是很浅薄的。大部分和事佬看不到矛盾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就像当时的陈毅,没有看到毛和刘安恭冲突的背后是“农村群众路线”和“王明路线”的冲突,我甚至有理由怀疑陈毅当时以为这只是两个人带兵方式的不同;所以他在没有搞清客观情况的前提下,就凭自己的主观思想做出了判断,他没有看到刘安恭路线对红军将要造成的毁灭性后果,所以才有了会议上“各打五十大板”的荒唐一幕。</p>
-
-<p>但好的是,“陈毅主义”在红军历史上是极少见的,这是因为红军自诞生之初就不断地面临敌人的考验,这就像在钢丝上走路,一点错误都是要付出惨重的代价的,而这代价就是红军战士和根据地百姓的生命,这未免过于昂贵了。所以大家在经历过几次斗争就能认识到和事佬行为是要不得的,有矛盾就必须要解决,哪怕是以严重冲突的方式。战乱年代,任何政策和路线的好坏,对错,都能在很快的时间内得到验证。大家虽然不能从理论上理解,但是却能从现实中觉醒。</p>
-
-<p>而网络不具备这样的条件,网络左群出现路线错误,最严重的代价不过是学社解散,这个代价简直微乎其微,我再拉两个人建个群就可以弄起来一个新的学社。所以,网群中的矛盾解决的成本事实上要比不解决的代价还要大,正是这点,才给了和事佬们表演的舞台。</p>
-
-<h3 id="浅论网左的统一战线">浅论网左的统一战线</h3>
-
-<p>统一战线无非就是“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团结一切可团结的力量。这是一种自古就有的战略战术,春秋战国时期的合纵连横就是统一战线的一种绝妙运用。但统一战线不是教条,这是一个很空泛的词语,在不同的情况下,团结谁、打击谁应当视情况而作出相应的变化,否则就会犯左倾或右倾错误。在今天的左圈中,网左们也同样面对着这样的问题,我在此章中对我观察到的其中两个现象进行批判和思考,并没有对网左的统一战线作全面的分析,所以是“浅论”。</p>
-
-<h4 id="论中间派">论中间派</h4>
+<p>其次,在这篇文章的较后部分,他岂不是告诉我们说,在原始人中间也如同动物之间的情况一样:</p>
<blockquote>
- <p>中产阶级主要是指民族资产阶级,他们对于中国革命具有矛盾的态度:他们在受外资打击、军阀压迫感觉痛苦时,需要革命,赞成反帝国主义反军阀的革命运动;但是当着革命在国内有本国无产阶级的勇猛参加,在国外有国际无产阶级的积极援助,对于其欲达到大资产阶级地位的阶级的发展感觉到威胁时,他们又怀疑革命。——《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毛泽东</p>
+ <p>“最弱的和最愚钝的要失败,而那些最顽强和最狡猾的,在其他方面并不是最好、只是最能适应他们的环境的便生存下去。人生是一场连续不断的自由混战,除了有限的和暂时的家庭关系以外,霍布斯所说的个体与整体的斗争是生存的正常状态。”</p>
</blockquote>
-<p>上面这段论述虽然描述的是民国的民族资产阶级,但是对中间派的特点的描述在今天依然值得借鉴。我认为其实“中间派”是一个很不准确的词,应该叫做“摇摆派”,因为“中间派”从来没有保持过真正的中立,他们时而偏向一边,时而偏向另一边,从没保持在正中间过。</p>
-
-<p>所以说其实没有真正的中间派。当你邀请那些“中间派”们参与革命运动(即便是在网络上),他们便想:“晶哥那么厉害,网左组织得这么烂,必定是办不起来的。”总是说:“等等再看看!”,但是他们因为自身也受着体制的压迫,并不总是和特色站在一边,所以他们看网左骂特色骂得凶狠的时候,或者看特色又变得更烂了的新闻的时候,也要附和着骂上两句。</p>
+<p>对自然界的这种看法究竟能够得到事实的几分支持,从这里提供读者的关于动物世界和原始人的论证中便可以看到。但我们不妨立刻指出:赫胥黎对自然的观点,作为科学的推论来说,也和相反的卢梭的观点一样,是很难成立的,卢梭在自然中只看到被人类的出现所摧毁的爱、和平与和谐。事实上,只要一走进森林,对任何动物社会观察一下,甚至对任何一本论述动物生活的严肃著作(多尔比尼的、奥社邦的或勒瓦兰的,不拘哪一个的著作都行)细读一下,便不能不使博物学家思考到合群生活在动物生活中所起的作用,使他们不至于把大自然只看作是一个屠杀之场,同样,他们也可以免于在大自然中只看到和谐与和平。卢梭所犯的错误是他完全不想到嘴和爪的恶斗,而赫胥黎则犯了相反的错误,但不论是卢梭的乐观论还是赫胥黎的悲观论,都不能看作是对自然界的公正无偏的解释。</p>
-<p>对于中间派,有的可以团结,有的不行,有的在特定情况下才能团结,不可一概而论。这是因为不管中间派怎么摇摆,他们总归是要更多地往特定的一方摇的。比如一些高级写字楼公司的白领,他们虽然有时受了上司的气,也在办公室外骂两句,但是他们的待遇高、工作稳定,不用吃了这顿愁下顿,也不必顶着烈日干重活还担心工资拖欠,所以叫他们去造老板的反的时候,他们就要想想这个月工资还没拿到手,说:“你们先去,我等等就来!”,他们是中产阶层的右翼。再比如内卷大省的学生,他们虽然不用担心衣食,并且很多都想通过高考当人上人,但每日非人般的虐待榨干了他们的精气神,还要饱受来自学校和家长的批斗,长期睡不好、吃不好,人人心里都憋着火气,全凭“好大学就是好人生”这根胡萝卜吊在前面往前走,若是在他们面前戳破了高考神话、叫他们造学校的反,他们便会成为最激进的分子,他们是小知识分子中的左翼。</p>
+<p>只要我们对动物观察一下——不光是在实验室和博物馆中,而且在森林和草地,在草原和群山中——我们立刻就会发现,虽然在各种动物(特别是在各纲动物)之间进行着极多的斗争和残杀,但在同种的,或至少是在同一个群的动物之间,也同时存在着同样多的(甚至还要更多)的互相维护、互相帮助和互相防御。合群如同互争一样,也是一项自然法则。当然,要从数字上估计所有这两类事实的相对重要性,那怕是很粗略地估计,也是难事。但是,如果我们用一个间接的试探,问一问大自然:“谁是最适者:是那些彼此不断斗争的呢,还是那些互相帮助的?”那么我们立刻就会发现,那些获得互助习惯的动物无疑是最适者。它们有更多的生存机会,在它们各自所属的纲中,它们的智力和体力达到最高的发展水平。如果把这些可以用来支持这一观点的无数事实考虑在内,我们就可以十分有把握地说,互助也和互争一样,是一项动物生活的法则,但是,作为进化的一个因素来说,它也许更加重要得多,因为它促进了这些保证了种的维持和进一步发达以及用最少的精力来保证个体的生活的最大幸福和享受的习惯和特性的发展。</p>
-<p>左圈中有些人喜欢把具有非马列毛的左派立场的中间派统称为“安托西修”,并把他们看作是马列毛主义的对立面。事实上,这四者情况各不相同,把这四者统一“打倒”或怎么处理是犯了主观主义错误。</p>
+<p>就我所知,在达尔文学说的科学界信徒当中,第一个把互助充分理解为一条自然法则和进化的主要因素的,是著名的俄国动物学家,圣彼得堡大学故院长凯士勒教授。他在逝世前几个月,即1880年1月,在俄国博物学家会议上发表的一篇演说中阐明了他的思想;但是,像许多只用俄文出版的著作一样,这篇出色的演说几乎完全不为世人所知道。</p>
-<p>安那其主义者,又称无政府主义者,它在当代中国的主要信奉者还是以小知识分子为主。他们痛恨被别人管着,要求绝对的自由。他们中的许多人还十分羡慕他们所认为的“古时候”那种田园牧歌、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模式。他们不喜欢布尔什维克式的政党组织在他们头上“发号施令”,但是他们更不喜欢资产阶级老爷们把他们当奴才使唤,所以在革命低潮、反动力量十分强大时,我们应当团结他们,与他们搞内斗、整天互骂是不可取的、浪费时间的。</p>
-
-<p>托洛茨基主义者,或者叫托派,据我目前了解托派并没有什么中心思想,他们可能就是“托洛茨基的支持者”,大部分时候是以“斯派”、“毛派”的反对者的面目出现的。据我个人了解,他们主要是对斯大林式的集权体制极为厌恶,并且对托洛茨基的“世界革命”有种切格瓦拉式的浪漫憧憬。在中国,托派也主要以小知识分子为主,他们几乎反对关于斯和毛的一切,但也同样对特色的统治有极大的厌恶,我们应该团结他们,在夺取政权前我们与他们几乎没什么矛盾,“斯派”们不要整天浪费时间和他们在网上斗嘴。</p>
-
-<p>西方马克思主义者。事实上在中国几乎没有真正的西马。因为中国政府对学术界的高度渗透和监控,中国大学里的西马学者至于有多少是真马、有多少是“指鹿为马”,这个大家基本上都有自己的判断。对于那些“西鹿”当然是要警惕,事实上可以把他们理解为“修”。在左圈中的西马大部分都是自封的,并且常常和自封的“苏马”(事实上我至今不知道苏马是什么)们见面就掐。左圈中的西马和那些欧洲的大学教授不一样,“西马”对于他们来说更多地像是一种身份认同,而不是学术研究方向。他们中的大部分人都有一个特点,那就是特别爱用哲学术语,不管他们本人是否理解这些术语,这事实上是一种很幼稚的行为,我在《进群即同志-天山上下来的王明》一篇中就批判过这种行为。除了这个特点外,据我个人观察,剩下的左圈西马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根本不懂、也没怎么学习过、学习过也不怎么理解的“装逼西马”,据我个人观察,这类人主要以初高中生为主,他们是“喜马拉雅山上下来的王明”,你一见他们便能立刻察觉一种高高在上的气息扑面而来。他们是拿哲学术语当成了一种装逼的工具,这种人不用多理会,事实上他们还处在一种过家家的幼稚阶段,思想还没成型,是否要团结他们还很难下定论,即便是团结了也不一定会起正面效果,只要保证不把他们推到敌人那边去就行,也可以试着引导他们一些。另一种则是自己学习过、能理解部分的“辩经西马”,这种人以大学生为主,而且不少人的家庭都是中产往上,甚至有资本家家庭的。听名字就知道,他们的特点就是喜欢在网络上辩经,这几乎是他们在网上唯一的活动。据我个人观察,他们中的很大一部分对谈论政治经济学和社会学有种偏执的排斥,似乎哲学和政治经济学/社会学是水火不容的,我见过最激进的一个还喊出过“只要你了解了德国哲学史,你就是马克思主义者了”这种口号。这一类人对自己的学术派别也有种偏执,且不说他们和所谓的“苏马”打得你死我活,他们中的很大一部分在和别人辩经时,别人的观点和他们从自己支持的那一派的书本上学到的经文有一点偏差,他们就会感到“被冒犯”,于是辩经就无穷无尽了。对于这一类人,我在《建群即建党-网络左群最好的归宿》一篇中引用过这么一段话:</p>
+<p>“作为一个多年的动物学家”,他认为他有责任反对滥用这个取自动物学的词——生存竞争,或者,至少应该反对高估它的重要性。他说,动物学和那些研究人类的科学不断地坚持它们所谓的生存竞争的无情法则。但是它们忽略了还存在有另外一条可以叫做互助的法则,这个法则,至少对动物说来,是远比前一个法则更重要得多。他指出,遗传后代的需要必然会使动物集聚在一块儿,并且,“个体愈是集聚,它们彼此之间就愈加互相支援,物种就有更大的生存机会,并且更加促进它们智力的发达”。“每一个纲的动物,”他继续说道,“特别是较高级的动物,都实行互助。”他从埋尸虫的生活以及鸟类和一些哺乳动物的合群生活中举出一些例子来说明他的见解。在一篇简短的开幕词中所举的例子当然是有限的,但主要之点都已说得很清楚;在谈完互助在人类进化中所起的更为突出的作用以后,凯士勒教授作了如下的结论:</p>
<blockquote>
- <p>一些读过几本经典著作的网络上的马列毛主义学者类的知识分子,他们并不愿意投入到工人运动中去,并不愿意和工人阶级融为一体,整天泡在网上,忙碌于网络上看谁辩得过谁,而不看这些争辩是否有助于提高人民群众的革命性,因而他们最多所能起到的作用就是工人运动催化剂的作用,这些人是无产阶级的落后分子。</p>
+ <p>“很明显,我不是否认生存竞争,但是我认为动物世界的逐步发展,特别是人类的发展,受惠于互助之处远过于互争……一切生物都有两个基本需要:营养的需要和使物种繁殖的需要。前者使它们互相竞争和残杀,而保存物种的需要则使它们彼此接近,互相帮助。但是我倾向于认为在生物界的进化中——在生物的逐步后天变异中——个体之间的互助远比它们的互争所起的作用要大得多。”</p>
</blockquote>
-<p>这段话就很好地描述了“辩经西马”。他们在网络上每日与人辩经,倒也是促进了他们和别人理论水平和交流技巧的进步,但对于无产阶级运动整体而言基本上什么也没做,他们更像是沉迷于自己的小世界中,待在象牙塔上迟迟不肯下来,如果放到实践中很容易闹出纸上谈兵的囧事。我个人认为他们是中间派里偏右的。他们要团结吗?还是要的,但需要一定的技巧和原则,这一类人不应该进入最核心的领导层,他们可以参与理论工作,但不应该去指导实践。</p>
-
-<p>修正主义者,在欧美语境下也可以是社会民主主义(和其衍生的主义)者。但在中国,由于没有多党选举的制度,社会民主主义在中国几乎不(以社会实体)存在,而“修正主义”在中国的左圈语境下,更多指的是保皇派、改良派一类。这一类人以已经工作了的成年人和初高中及以下的学生为最多。对于成年人保皇派,基本上没有团结他们的必要,因为他们选择保皇那必然是有切身利益相关,也许他们就正在受体制的恩惠,只是有些许不满希望变得“更好”,我们可以在革命高潮时团结他们来“痛打落水狗”,但在革命低潮时团结他们的话,很难保证他们不会反过来捅你一刀,因为一般来讲,保皇派在皇帝被砍头前是不会放弃保他的,而且这种保皇派极有可能变质成右派,魏玛德国的艾伯特政府就是个例子。对于学生保皇派,除去个别特别固执的,他们大部分都是因为学校和社会的宣传对特色依然抱有幻想,以及对马克思主义和历史的不了解让他们没法去全面、客观地分析社会现状,事实上绝大多数的学生网左都是从保皇派过来的,我本人之前也当过一段时间保皇派。所以说,对于学生保皇派是一定要团结的,而且要对他们进行引导和教育,争取把他们从中间派拉到无产阶级革命派这边,把他们当敌人打击是绝对错误的。</p>
-
-<p>统一战线不是说你敞开胸怀让谁都进来,而是有原则和方法的。要明确的一点是,中间派决不可进入核心组织,这实际上是很多网络左群忽视的一点。中间派因为其立场和思维方式的问题,他们可以和我们团结在同一战线,但绝不可以参与到我方组织的内部建设中,更不能指挥我们的行动。你比如说,这个中间派有自己自成一体的哲学思路和立场,他可能就会在一些组织政策上按自己的理想形式来,而不是依据客观实际情况而定。如果把这些中间派对我们组织的参与度比作一个同心圆,我们的组织是最内一圈,那么往外挨着的一圈应该是学生保皇派,然后是安、托、西,然后最外面是修。</p>
-
-<p>统一战线的形式多种多样,具体是像第一次国共合作那样互相参与进对方组织、互相学习,还是像第二次国共合作那样各自独立互不统属,只是打击共同的敌人站在一起,这需要领导者视具体情况、作出最合适的判断。</p>
-
-<h4 id="论血统论">论“血统论”</h4>
-
-<p>1966年7月29日,北京航空学院附属中学出现一幅对联:“老子英雄儿好汉,老子反动儿混蛋”,横批是:“基本如此”,公开喊出了以血统划分好人坏人的口号。</p>
-
-<p>8月12日,已故前中国最高检察院副检察长谭政文的儿子,北京工业大学三系文革小组组长谭力夫和刘京联合写了一张题为《从对联谈起》的大字报,提出要把“老子英雄儿好汉,老子反动儿混蛋”作为党的阶级路线来实行。8月20日,谭力夫在一次辩论这副对联的大会上大肆鼓吹这种观点,使他在全国扬名。</p>
-
-<p>这副对联、谭力夫的讲话、以及他和刘京的大字报在中国掀起一股公开讲究家庭出身的风气。以高干子弟为首的学生红卫兵自称“红五类”,即来自革命干部、革命烈士、革命军人、工人和农民家庭。他们的对立面就是“黑五类”,即地主、富农、反革命分子、坏份子和右派分子及其子女。谭力夫又加上资本家和走资派,变成“黑七类”。当时,“黑五类”的子女被称为“狗崽子”,不准戴毛泽东的像章,不准唱毛泽东的语录歌,也不准参加红卫兵。</p>
-
-<p>不过指出这里荒唐的遇罗克却在那个年代付出了生命的代价。“文革”爆发后,遇罗克与几个同仁自办发行《中学文革报》,他在该报上连续发表了以《出身论》为代表的多篇争取自由和人权的檄文,并风靡海内外。</p>
-
-<p>《出身论》是遇罗克在文化大革命时期的一部作品。该书从唯物主义的角度批判了当时社会上广泛流传并造成严重不良影响的血统论。作者遇罗克在1966年发表文章反对姚文元批判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1970年3月5日,在北京工人体育场里,在排山倒海的“打倒”声中,27岁的遇罗克被宣判死刑,并立即执行。</p>
-
-<p>血统论是荒唐的这一点事实上非常正确,我们都知道思想和立场是没法靠基因遗传的。家长是资本家,孩子就一定也是资本家,这种思想实际上是唯心主义的,它没有坚实的唯物主义逻辑来支撑。事实上,血统论就是当权的老红卫兵(红五类子女)为了维护自己的特权地位而弄出来压迫当时已经是受压迫阶层的“黑五类”子女的。</p>
-
-<p>但是在今天的左圈出现的“反血统论”思潮的思路正确,但某种程度上形成了教条。当今社会的现实情况和文革时期不一样。许多人根本没搞懂血统论出现的机制和条件,凭自己臆想理解,搞出许多本本主义。</p>
-
-<p>遇罗克同志就说得很好:“它(对联)的错误在于:认为家庭影响超过了社会影响,看不到社会影响的决定性作用……实践恰好得出完全相反的结论:社会影响远远超过了家庭影响,家庭影响服从社会影响。”也就是说,在当时血统论不成立的最主要条件,就是当时的中国是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决定了其社会上的无产阶级的思想占社会主流,并无时无刻地影响社会上的每一个公民。</p>
+<p>上述观点的正确性,最最感动了大多数出席会议的俄国动物学家;希斐尔卓失——他的著作在鸟类学家和地理学家当中是很有名的——支持这些观点,并且还另举了一些例子来阐发这些观点。他说,有几种隼具有“一种适宜于抢掠的几乎理想的构造”,然而它们在退化,可是其他几种实行互助的隼却很昌盛。“另一方面,以一种合群的禽类鸭子为例吧,”他说,“一般说来,鸭子的机体不发达,但它们实行互助,从它们不计其数的变种和种类来看,可以说它们差不多是遍布于全世界。”</p>
-<p>但是在今天的中国,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早已被摧毁,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已经占主流了。在中国这样的一个官僚资本主义国家,其社会上的主流思想一定是资产阶级的思想,并从出生开始就无时无刻地影响社会上的每一个公民。现在私有制早已卷土重来,“子承父业”的社会基础是有的,这与当年公有制经济占绝对主导的社会不同。</p>
+<p>俄国动物学家的立即接受了凯士勒的观点,好像是很自然的,因为他们几乎每一个人都曾经有机会在亚洲北部和俄国东部无人居住的广大地区研究过动物界;凡是研究过类似的地区的人,是不可能不得出相同的结论的。我想起自己在和我的朋友,那多才的动物学家波利亚可夫一起在维蒂蒙地区考察时,西伯利亚的动物界所给我的印象。当时我们两个人对《物种起源》的印象还很新,可是我们要寻找同种动物之间的激烈竞争却一无所获。这种竞争在我们阅读达尔文的著作时,即使想到了第3章(第71页)的论点,也是我们预期会看到的。我们看见很多动物常常是联合起来,以适应不利的气候环境或对各种敌人进行斗争。波利亚可夫写了许多出色的文章论述各处的食肉动物、反刍动物和啮齿动物的互相依赖;我们亲眼看到许多互相帮助的事实,特别是鸟类和反刍动物在移居途中的互相帮助;甚至在有大量动物聚居的黑龙江和乌苏里江地区,尽管我竭力寻求,但也根少发现在较高级的同种动物之间存在着实际的竞争和斗争。在大多数俄国动物学家的著作中,也都提到过这种印象,这大概可以说明为什么俄国的进化论者那样拥护凯士勒的观点,而同样的观点在西欧的达尔文信徒当中却并不流行。</p>
-<p>但是在左圈不知从何时起,形成了一种风气,那就是当一个人说这个人是资本家的孩子,不能把他完全当同志看待,就要给这个人扣上“血统论”的帽子。这实际上和文革老红卫兵大扣帽子的行为没啥区别。在这种风气下,甚至形成了一种政治正确,把左圈里的资产阶级子女当成弱势少数群体一般保护起来,要是你通过攻击他们的出身来质疑他们的思想,你就要被打成“血统论”。</p>
+<p>当我们一开始研究生存竞争的两个方面——直接的和比喻的——的时候,给我们印象根深的头一件事就是互助的事例非常丰富,这不仅是如大多数进化论者所承认的为了繁育后代,而且还为了个体的安全和为了得到必需的食物。对动物界的许多大类来说,互助是通例。甚至在最低级的动物之间也可发现互助的事实,我们必须预期有一天会从研究微小的池塘动物的学者那里得知即使在用显微镜才能看见的生物当中,也存在着不自觉的互助。当然,除了白蚁、蚂蚁和蜜蜂以外,我们对于无脊椎动物的生活的知识还是极其有限的;但是,就从比较低级的动物来说,我们也可以搜集到一些确切合作的事实。蝗虫、蛱蝶、萤虫、蝉等等动物的不计其数的联合,实际上简直还没有人研究;可是它们的存在这一事实本身就指出它们一定是按照大体上相同于蚂蚁和蜜蜂为了移居而暂时联合的原则组织的。至于甲虫,我们已经有人仔细观察过埋尸虫之间互相帮助的事实。它们需要腐烂的有机物,以便在其中产卵和供给它们幼虫以食物,但是那些有机物不能腐烂得太快,因此它们便把在漫游中偶尔发现的各种小动物的尸体埋在土中。一般地说,这些埋尸虫都是单独生活的,但是当它们当中有一个发现了自己难以埋葬的老鼠或雀鸟的尸体时,它就会招唤四个、六个或者十个其它甲虫来会力完成这项工作;如果必要的话,它们会把尸体运到一个合适的土质松软的地方,十分周密地把它埋起来,从没有为了它们之中哪一个享有在这个埋好的尸体上产卵的特权而争吵。约格里迪奇在用两根棍子做成的十字叉上绑上一个死鸟,或者是在插在土中的棍子上挂上一个蟾蜍的时候,这些小小的甲虫也会以同样友好的方法集中大家智慧来克服人的计谋。这种协力合作的事情在蜣蜋当中也曾见到过。</p>
-<p>这些政治正确者一定要拿恩格斯当挡箭牌:“难道恩格斯不是资产阶级家庭出来的吗?”但恩格斯是个特例,世界上根本没有那么多恩格斯。有些人喜欢自比恩格斯实在是太狂妄了。中国近代史学家吕思勉曾经说过:“世上只有背叛阶级的个人,没有背叛阶级利益的阶级”,连不算资产阶级的小知识分子里,都充斥着资产阶级的思想,难道大资本家的子女背叛自己的阶级就这么简单?把刀尖对着自己本来就是一件难过登天的事,不是说把这句话写在QQ签名上就能做到的。</p>
+<p>即使在机体方面处于稍低级阶段的动物中,我们也可找到类似的例子。在西印度群岛和北美洲,有些陆蟹结成一大群一大群的,以便到大海去产卵;每一次这样的移动,都包含着它们之间的协力合作和互助。至于大莫鲁甲蟹(Limulus),我惊奇地发现(1882年在布列登水族馆)这种笨拙的动物在一个伙伴需要的时候能给予多大的帮助。它们当中有一只蟹仰面朝天地跌在水槽的一个角落里,它那小锅似的沉重甲壳使它不能回复原来的姿势,再加上角落里有一根铁杆,使它要想翻过身来更加困难。于是它的伙伴们前来援助,我用了一个钟头的时间来看它们如何努力援救它们被困的伙伴。它们一下来了两只,从下面推它们的伙伴,经过巨大的努力,终于把它扶正了,可是由于铁杆妨碍着它们完成援救工作,那个蟹又重重地仰跌下去。经过几番努力以后,援助者当中就有一只到水槽的深处去带来了另外两只蟹,这两只蟹用它们饱满的新力量开始来推动和扶起它们可怜的伙伴。我们在水族馆呆了两个多钟头,当我们离开的时候,我们又去看了一下那水槽,援救工作依然在继续哩!自我看见这件事以来,我不能不相信埃拉斯穆·达尔文博士所引征的叙述:“普通螃蟹在脱壳期间派一个没有脱壳或有硬壳的螃蟹在它旁边放哨,以防备海中的敌人来伤害这种处于没有防御状态的脱壳蟹。”</p>
-<p>要知道,恩格斯背叛自己的阶级开始于背叛自己的家庭,他与自己父亲的冲突极严重。恩格斯出生于德国巴门一个繁荣的商业家族,具有强烈的宗教精神,而对学习的轻视(甚至不允许恩格斯完成他的学业)使得它似乎不是培育社会主义知识分子的沃土。但恩格斯童年时代有很长时间是在他的外祖父家中度过的,他的外祖父是一个十分重视人文教育的知识分子,喜欢给小时候的恩格斯讲古希腊英雄神话,对恩格斯影响很大。这种对文化知识的渴求和决心做英雄人物的理想固化为恩格斯进一步成长、发展、提高自己的内在因素和动力,也促使他对父亲和家族的影响的叛逆心理逐步加强。恩格斯对文学的热爱和他父亲对他经商的要求的矛盾极大地激化了他们之间的矛盾,最后他父亲强迫他中学中途辍学被迫经商。出于各种原因,恩格斯排斥、甚至痛恨资本家的工作和生活,之后中年时的一段时间的经商经历事实上让他痛苦不堪。</p>
+<p>关于白蚁、蚂蚁和蜜蜂之间的互助事例,特别是通过罗曼斯、彼希纳和约翰·刘波克爵士的著作,一般读者都很熟悉,因而我只说很少的几点提示。如果我们拿一个蚁巢为例,我们不仅看到了每一种工作(如生育子孙、寻找食物、建筑巢穴和饲养幼虫等等),都是按照自愿互助的原则进行的,同时,我们还必须和佛勒尔一样,承认许多种蚂蚁的生活的主要基本特征是每一个蚂蚁有义务把已经吞在肚里并且已经部分消化了的食物和集体中的每一个向它索取的成员共享。属于不同种的或属于互相敌对的蚁巢的两个蚂蚁,偶尔互相遇到时,便彼此避开。但是属于同一个蚁巢或属于同一群巢穴的两个蚂蚁便会互相接近,用触须作几下问答的动作,并且“如果其中有一个饿了或者渴了,特别是如果另一个的嗉囊中很饱满时。……它将立刻索取食物”。接到这样要求的蚂蚁是从不拒绝的;它张开了颚,用一种适当的姿势,吐出一滴透明的流质给那个饥饿的蚂蚁舐食。把食物吐给另外一个蚂蚁吃,这在蚂蚁(自由的)的生活中是那么突出的一个特征,并且为了养活饥饿的同伴和幼虫都是那样经常地互相求助,所以佛勒尔竟认为蚂蚁的消化道是由两个不同的部分构成的,其中之一,即后一部分,是专供自己用的,另一部分,即前一部分,主要是供集体用的。如果一个嗉囊饱满的蚂蚁竟自私到拒绝喂养一个同伴,那它将被看成是一个敌人,甚或比敌人还坏。当它的亲族和另一个种的蚂蚁打仗时,如果它拒不援助的话,它们将比攻击敌人还要凶猛地反过来攻击这个贪心的蚂蚁。如果一个蚂蚁没有拒绝喂养属于仇敌方面的蚂蚁,那么它将被后者的亲族当作朋友看待。所有这些情况都是经过最严密的观察和确切的实验所证实的。</p>
-<p>在青年时代,亲眼目睹工人阶级悲惨的生活状况对恩格斯的思想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恩格斯家庭周围都有许多工厂企业,他在上下学时就能直接接触到这些工人。1839年恩格斯19岁时写了一篇公开发表的著名的政论性文章《乌培河谷的来信》。文章以极其鲜明的笔调展示了乌培河谷地区乌烟瘴气的社会风貌,描述了虔诚派教士的迷信活动和他们的专横、贪婪、伪善和愚蠢的嘴脸,同时以大量的笔墨淋漓尽致地描绘了乌培河谷地区工人的悲惨苦难生活。现实生活中的一系列现象,经常使恩格斯对资产阶级编织的美好谎言产生了质疑。这种感性经历无疑导致恩格斯最终献身于无产阶级的解放事业,并为寻求一条无产阶级解放的正确道路的深层次的重要原因。同时说明他已经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开始站在革命民主主义和工人的立场上投身到反对剥削制度的斗争中去。</p>
+<p>蚂蚁这个分成一千多种的大科动物,其数目是那么多,以致巴西人竟说巴西是属于蚂蚁而不是属于人的;在这个科里,同一个巢或同一个巢穴集团的成员之间是不存在竞争的。无论不同的种之间的斗争是多么厉害,也无论在战争时有着什么样的暴行,但集体内部的互助、已成习惯的自我献身和经常为了共同福利的自我牺牲,都已经成为法则。蚂蚁和白蚁废除了“霍布斯式笔下的那种斗争”,因此它们生活得更好。它们那种奇妙的巢穴,也就是它们的建筑,在比例大小方面超过了人类的建筑;它们修筑的道路和在地上的拱形走廊,宽阔的大厅和粮仓,它们的谷物田、谷粒的收获和使谷粒“麦芽化”;它们孵卵和养育幼虫的合理方法,以及建造特别的窠巢以饲养蚜虫——林内美妙地称之为“蚂蚁的乳牛”——的合理方法,最后,它们的勇敢、胆量和优越的智慧,所有这些都是它们在繁忙和辛勤的生活的每一个阶段中实行互助的自然结果。这种生活方式,其结果必然会发展蚂蚁生活的另一个特征:个体的主动性的巨大发展——它反过来又显著地促成了高度而复杂的智力的发达,这样的发达,使人类的观察者也不能不有很深的印象。</p>
-<p>恩格斯青年时代的欧洲,是一个左翼思想和运动蓬勃发展的大陆。从英格兰到俄罗斯、从蒲鲁东到费尔巴哈,整个欧洲每一天都浸泡在不断迭新的左派思想中,恩格斯不可能不受影响。恩格斯在来到柏林后,迅速加入了青年黑格尔派——一群想运用黑格尔的思想特别是辩证法和否定性的思想对当时的宗教和政治进行批判的年轻知识分子的团体。1842年,恩格斯在科隆与他一直投稿的《莱茵报》的编辑之一莫泽斯·赫斯见面,赫斯是第一个在青年黑格尔派中宣讲共产主义的,这对恩格斯的思想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之后恩格斯来到英国曼彻斯特,亲眼看到了世界上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人的状况,并会德国写下了《英国工人阶级状况》。在这期间,他与父亲的矛盾愈发严重,并最终导致他决定离开德国。</p>
+<p>在动物的生活方面,即使我们所知道的只不过是一些关于蚂蚁和白蚁的事实,我们也可以有把握作出这样的结论:互助(它导致互信,这是勇敢的第一个先决条件)和个体的主动性(智力发达的第一个先决条件)在动物世界的进化中,是比互相斗争更具有无限重要性的两个因素。事实上,蚂蚁没有任何“保护性”而仍能兴旺,可是自卫特性对于单独生活的动物来说是不可缺少的。蚂蚁的颜色使它很容易为敌人发现,在草地和森林中,许多种蚂蚁所建的高大巢穴也是一望可见的。它浚有坚硬的甲壳的保护,无论它的针刺在几百根刺入一个动物的皮肉时是多么危险,但对一个蚂蚁的防御来说却是没有多大价值的;而蚂蚁的卵和幼虫在许多居住在森林中的动物看来又是一种美味的食物。可是,成千上万的蚂蚁并没有受到鸟类或甚至食蚁兽的太大摧残,反之,它们却为此它们强壮得多的昆虫所畏惧。当佛勒尔在一个草地上倒出一口袋蚂蚁时,他看见“蟋蟀跑开了,听任蚂蚁抢夺它们丢下的洞穴;蚱蜢和蟋蟀向四方逃走,蜘蛛和甲虫也放弃了它们的捕获物,以免它们自己变成蚂蚁的捕获物”。经过一场战争(在战争中有许多蚂蚁为了共同的安全而牺牲了)以后,连黄蜂的窠也被蚂蚁占领了。甚至最敏捷的昆虫也不能逃脱,佛勒尔常常看到蝴蝶、蚊虫和苍蝇等被蚂蚁出其不意地袭杀。蚂蚁的力量在于互相援助和互相信任。如果说蚂蚁——且不谈更为发达的白蚁——在智力方面居于整个昆虫纲的首位,如果说它们的勇气只有最勇猛的脊椎动物才能匹敌,如果说它们的头脑——用达尔文的话来说——“是世界上最奇妙的微小物质之一,也许比人的头脑更为奇妙”,那么这难道不应归功于在蚂蚁的社会中互助完全代替了互争这一事实吗?</p>
-<p>欧洲工人阶级风起云涌的运动也对恩格斯的思想产生了巨大的影响。1831年法国爆发里昂工人起义,1842年英国爆发宪章运动,1844年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1848年欧洲革命等等无产阶级运动,无疑让恩格斯看到了无产阶级的强大力量。</p>
+<p>蜜蜂也是这样。这些小小的昆虫(它们本来很容易被许多鸟类所捕获,它们的蜜也被从甲虫到熊的各纲动物所垂涎)也没有从拟态或其他方面得到任何自卫的特性,而没有这种特性,一个单独生活的昆虫是很难逃脱被彻底地毁灭的。但是,由于蜜蜂实行了互助,因而它们获得了我们所知道的广泛发展,获得了我们所称赞的智力。由于共同工作,它们使它们的个体力量增加了若干倍;由于临时分工和每一个蜜蜂在必要时能进行各种工作的能力的结合,它们获得了任何一种单独生活的动物(不管它是多么强壮和有多么好的武装)所不能指望的安全和福利。它们的合作,在人不知道利用充分计划的互助的情况下,往往比人还要成功。所以当一群新蜂要离开蜂箱虫寻找一个新住所时,许多蜜蜂就会预先到附近去探察一下;如果它们发现了一个适于居住的地方,例如一个旧篮子或任何这类的东西,它们就把它占领下来,把它弄得干干净净的,并且加以保护,有时候要保护整整一个星期之久,直到这群新蜂来到那里定居下来。但是,有多少移居到新土地上的人只因不了解他们力量联合起来的必要性而死亡在那里!由于蜜蜂懂得集中它们个体的智慧,它们能适应预料不到的或者不同寻常的恶劣环境,如巴黎博览会上展出的蜜蜂就能用它们树脂似的蜂蜡把箱盖固定到嵌在它们蜂箱板里的玻璃片上。此外,它们毫无喜好杀戮的表现,也没有喜欢无益争斗的习性,虽然许多作者总认为动物有这种癖性。守卫蜂箱进口的哨兵毫不留情地杀死那些企图到蜂箱里去抢劫的蜜蜂;可是,因为搞错了地方而飞来的陌生蜜蜂则不会受到伤害,特别是那些带着花粉飞来的或者是易于迷路的小蜜蜂,更不会受到伤害。除了确有必要时以外,它们是不会进行战争的。</p>
-<p>而真正让恩格斯思想转变的,是他自觉投身到了工人阶级反抗资产阶级的阶级斗争实践中。如果没有亲身参与实践,恩格斯很可能最多变成一个西马教授那样被资产阶级老爷豢养在大学里的宠物。在曼彻斯特期间,恩格斯开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对被剥削阶级生活、工作、斗争全方位的调查研究。在这段时间内,他边调查边写文章,发表在公开刊物报纸上。后面又加入了青年黑格尔派,并在伦敦加入正义者联盟,而后在1848年为马克思主编的《新莱茵报》充当记者。1849年莱茵省和南德意志爆发了激烈的民众起义,恩格斯用军事才能为起义者效力。正是因为青年时的恩格斯广泛且深入地参与到工人运动当中,他才能将自己的立场彻底转变到工人阶级这边,这不是简单地凭借学习理论就能做到的。</p>
+<p>由于在蜜蜂当中仍然存在着残忍和懒惰的本性,而且往往由于环境促使它们又将显现出来,所以蜜蜂的合群性就更加对人有启发性。大家都知道,经常有一些蜜蜂宁肯过抢劫的生活而不愿过工蜂的勤劳生活,在食物缺乏和食物特别丰富的时候,都将使这个掠夺阶级为之增加。当我们的谷物已经收获回家,草地和田野里的谷物已经所剩无几的时候,抢劫的蜜蜂就更加经常到来。另一方面,在西印度群岛的甘蔗园附近和欧洲炼糖厂的周围,抢劫、懒惰和吃得迷迷糊糊的情况在蜜蜂当中就更为普遍了。我们由此可见,在蜜蜂之中还依然存在着反群居的本能,但自然选择必定会继续淘汰它们,因为归根到底,团结的实践证明它比具有掠夺倾向的个体的发展对物种更为有利。那些最狡猾的和最阴险的被淘汰了,让位给那些懂得合群生活和互助利益的蜜蜂。</p>
-<p>所以事实上“恩格斯”的诞生条件是及其苛刻的,和恩格斯在同一个屋檐下长大的他的亲妹妹、弟弟就自始至终都不赞同恩格斯所走的背叛其家庭的道路。在童年时代受到不同于主流的教育、对家长的叛逆、亲身接触工人阶级的生活、经历工人运动、接触并学习最新的革命思想、遇到导师和同志、主动投入工人运动实践中,这些造就恩格斯思想转变的事件有一定必然性,但也有极大的偶然性。</p>
+<p>当然,无论蚂蚁或蜜蜂,甚至白蚁,都不可能具备包括到整个种的更高度团结的观念。在这方面,它们显然没有达到即使在我们政治、科学和宗教的领袖人物中也尚未具有的发展程度。它们的爱群居的本能很难超出蜂箱和蚁巢的范围。不过,拥有不少于两百个巢穴的巢群的两个不同种的蚂蚁(Formica exsecta和F. pressilabris),业经佛勒尔在丹德山和萨勒福山发现并有所描述。佛勒尔认为,这些巢群的每一个成员都认识所有巢群中的其他成员,它们都参与共同的防御。在宾夕法尼亚,麦克库克先生发现了整整一个拥有一千六百到一千七百个巢穴的筑墩蚁的族,全体蚂蚁互相之间都互通信息;贝茨先生曾经指出,在“园地”的广大面积上到处都是白蚁的土堆,有些巢穴成了两、三种蚂蚁的避难所,这些巢穴大部分是用拱形通道或拱廊连接起来的。因此我们发现,甚至在无脊椎动物之间也采取了一些措施把同种结合成更大的组织来互相保卫。</p>
-<p>在当今的中国,“恩格斯”是否有诞生的可能呢?还是有的,但真没有多大。首先并没有那么多人敢于背叛自己的家庭,因为父母控制着孩子的经济命脉,父母对孩子事实上是独裁的,而且父母的思想对孩子灌输是从小就开始的,背叛家庭意味着背叛自己以前的信仰和现在衣食无忧的美好生活,试问多少“十指不沾阳春水”的资产阶级小孩能够忍受那种艰苦的革命生活?然后富家小孩也很难有像恩格斯那样对知识的渴求,尤其是政治方面的。我见过不少富家子弟,比起学习他们更喜欢打游戏、动漫一类的娱乐活动,这也怪不得他们,因为在当今社会,学习就是赚钱的工具,他们既然不用赚钱,自然也没必要学习。还有现在的中国其实阶级隔离是挺严重的,富人基本上看不到那些工人的生活,现在工人的生活区里富人区可远着呢,富人也不会把自己的孩子带到穷人居住区去。</p>
+<p>现在进一步谈到较高级的动物,我们发现在它们当中有着更多的为了会种可能目的而有意识地互助的例子。然而我们必须承认,我们对高级动物的生活的知识依然是很不完备的。虽然第一流的观察者们收集了大量的事实,可是我们对于动物世界的某些属科还几乎是一无所知。关于鱼类的可靠资料特别稀少,这一部分是由于观察的困难,一部分是因为对这个问题还没有给予应有的注意。至于哺乳动物,凯士勒已经指出,我们对它们的生活方式所知是多么少。它们之中有许多是习惯于夜间活动的;有些是隐藏在地下的。至于反刍动物的那些合群生活和移居最能引起我们的兴趣,可是它们是不让人们接近它们的群的。我们主要是在鸟类方面拥有最广泛的资料,但我们仍然对许多种鸟的合群生活知道得很不完备。不过,我们不必埋怨我们缺乏经过充分证实的事实,因为这从下面的叙述中就可看到我们并不缺少。</p>
-<p>然后最难的是,现在的中国的工人运动只能说刚冒出了一丢丢火星子,工人运动零零星星,而且没有起到多大的社会影响,富人的小孩大概率也就当成是“恶意讨薪”之类;至于左翼思想,看看网左目前的状态,很难说思想有什么进步,基本上还在重新开始搬运马列毛思想的阶段,那些富人小孩到了网上可能更多地是摆着居高临下的架子,像“天山上下来的王明”一样嘲讽网左们。要说遇到革命导师和同志,富人有富人的圈子,和穷人的圈子基本不相交,富人的圈子里有马列毛主义者?我要打个大大的问号。你要说那种大学马原教授或者党员应该还是有的,但他们大多也都是为特色辩护的“鹿克思主义者”,真正的、站在工人阶级立场的人我认为基本不可能会有。</p>
+<p>我不打算详谈雄的和雌的为繁育后代和为在后代的最初生活阶段中供给它们食物,以及为共同猎取食物的联合;但是我不妨顺便提一下,这样的联合是通例,即使对最不合群的食肉动物和凶猛的禽类来说,也是一样;我们可以说,这种联合的特殊意义在于:即使在其他方面表现最残酷的动物在这方面却也表现了较温和的情感。还可以补充一点,在食肉动物和猛禽当中,大于家庭的联合还很少见,这种情形,虽然大部分是由于它们猎取食物的方式所致,但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解释为由于人类的迅速增长在动物世界中所引起的变化。至少值得注意的是,有几种动物在人烟稠密的地区过着完全单独的生活,然而同是这种动物或和它们最相近的动物,在无人居住的地区却是喜欢群居的。狼、狐狸和几种猛禽都可以作为这一情况的例证。</p>
-<p>至于主动投入工人运动实践中,这个基本上就属于最高难度了。对于资产阶级的小孩来说,他们理解的投入实践可能也就是整天在网上辩经,然后看点高级哲学书之类。要说去参加现实中的工人运动,他们就得想想,家里的资产还要不要了?家族的人脉和地位还要不要了?现在衣食无忧的生活还要不要了?要是真去参加,这些东西可都要不了了!</p>
+<p>然而,对于我们讨论的问题来说,不超过家庭关系的结合的重要性较小,何况我们知道,有许多联合只是为了一般目的,例如猎食、互卫,甚至纯粹为了共同享受生活。奥杜邦曾说过,有时候老鹰也联合起来猎取食物,他对两个秃鹰(一雄一雌)在密西西比何上猎食的描写,是以其生动的笔法闻名的。但在这类观察中,最可靠的是希斐尔卓夫所作的观察。他在研究俄国草原地方的动物时,有一次看见一只完全属于群栖种的鹰(白尾鹰)在高空中飞翔,它静静地绕着大圈子盘旋了半个钟头,这时候突然听到它发出了刺耳的吟声。不久,另外一只鹰就发出了回声,并向它飞来,接着,第三只、第四只,直到一齐飞来了九只或十只白尾鹰,不一会儿它们就飞得不见了。下午,希斐尔卓夫走到他看见白尾鹰飞去的地方,借着草原上的一个高坡的掩蔽,他走近它们,发现它们围着一匹马的尸体。那些年老的鹰(照例由它们先吃——这是它们的礼节)这时已经站在附近的草堆上担任放哨,而较小的鹰则在吃着它们的盛餐,旁边还围着一群群的乌鸦。希斐尔卓夫根据这个和类似的观察,断定白尾鹰为了猎食而结合一起;当它们都飞到很高的空同时,如果它们有十只的话,就能总览至少二十五平方英里的一片地区;只要其中任何一只鹰一发现了什么东西,它就告知别的鹰。当然,有人会说,第一只鹰的单纯的本能叫声,甚至它的动作,同样可以把几只鹰带到猎获物那儿来。可是在这个问题上,有说明它们互相通知的有力证据,因为这十只鹰在飞到猎获物那里以前先聚集到了一起。希斐尔卓夫以后叉有几次机会证实白尾鹰常常因为饱餐尸体而集合到一起,它们之中有些(首先是年幼的鹰)在别的鹰吃东西时,经常是在旁边担任放哨的。事实上,白尾鹰——最勇敢和最善于猎食的猛禽之一——完全是一种群栖的鸟类,布利姆说,当它被捕获以后,它很快就和饲养它的人发生密切的情谊。</p>
-<p>一无所有的人最无所畏惧,这话是很有道理的。无产者一无所有,所以他除了造反没得选;资产者锦衣玉食,去造反要放弃的太多太多,成本太高,而且还一直有后路。</p>
+<p>合群性,是很多种猛禽的共有特征。巴西鸢——最“鲁莽的”强盗之一——也是最喜欢群居的鸟。达尔文和别的博物学家已经描述过它们猎取食物的联合,下面是一个事实:当它捕到一个太大的东西时,它就招唤五、六个伙伴来把它搬走。经过一天的忙碌以后,它们常常从十英里或更远的地方飞来,结伙到一棵树上或灌木林去过夜,还经常发现有几只兀鹰,特别是多尔比尼所说的“它们真正的朋友”——玉鸡和它们在一起。据札鲁得尼说,它们在别的大陆和外里海的荒野上,也有一起巢居的习惯。群居秃鹰——最强壮的兀鹰之一——就是由于喜爱群居而得名的。它们成群地在一块儿生活,显然爱好群居,当它们高飞到天空中游戏时经常是成群结队的。“它们在极其友好的气氛中生活,”勒瓦兰说道,“在同一个洞穴里,我有时候找到离得很近的窠巢达三个之多。”巴西的鸟拉布兀鹰也和白嘴鸦一样,甚至比它们更爱群居。埃及的小兀鹰亲密地生活在一起。它们结队在空中游戏,晚上聚在一块儿过夜,早晨一块儿去寻找食物,它们之间连最轻微的争吵也从未发生过;这是有充分机会观察它们生活的布利姆证实过的。红脖隼也是大群地聚集在巴西的森林里,茶隼(Tinnunculus cenchris)离开欧洲以后,在冬天到达亚洲的森林和草原时,也是结成许多大群的。在俄国南方的草原上,它们是(或更确切地说,以前是)那么样的合群,以致诺特曼看见它们和其他的隼(Falco tinnunculus、F. œsulon和F. subbuteo)结成一群群的,每当晴天的下午大约四点钟的时候,聚在一块儿游戏,直到天黑以后很久。它们大家一齐飞起来,排成一条直线,向着某个选定的地方飞去,到达那里以后又立刻按照原来的路线飞回来以便再飞。</p>
-<p>2020年的时候,左圈中有一个挺出名的人,月华,可能不少读者都听说过他。这个人一开始经常在QQ空间里更新一些马列毛的帖子,后来不知道怎么和一个叫“泉州马克思主义学会”(简称泉马)的组织发生了矛盾,每天更新一些攻击泉马的内容,类似于“泉马是一帮初中生想要炸掉三峡大坝”之类,然后他被泉马扒出来家里是金融资本家,当时我记得帖子下面一大群月华的粉丝拿恩格斯为他辩护。然后后来泉马被光明联盟端掉了,他好像也参与了,这是我单方面从一个我在外网认识的光明联盟成员那里看到的,不确定,但至少是被光明联盟利用了。结果在那之后,月华的帖子逐渐地越来越少发马列毛主义的内容,甚至有一次公开宣称自己支持自由主义,然后就越来越变成了一个新自由主义者。然后好像在年末的时候,月华突然宣布他去荷兰留学了,之后就石沉大海再没音信了,不知道当初那些为他辩护的人怎么想。月华可以说是一个失败的“恩格斯”的例证。</p>
+<p>只是为了飞翔的快乐而成群地飞翔,这在会种鸟类中是很普遍的。“特别是在汉柏地区,”迪克生写道,“在8月底经常有大群的鹬鸟在泥洲上空飞翔,在那里过冬……这些鸟的动作极其有趣,它们大群回旋飞行,散开会拢,其精确的程度好像受过训练的军队。在它们当中还混杂着单独的沙锥鸟、海云鸟和环颈鹬。”</p>
-<p>我还见过一个也是金融资本家家庭的左人,这个人虽然说是左人,但实际上就是我在《论中间派》一篇中提到的“辩经西马”,此人态度十分跋扈,和谁讲话都是一副“举世皆浊我独清”的高高在上的姿态,哲学术语乱飞就不提了,还一反唯物主义群众史观,说什么“我建议我们用术语来聊天”“大规模发动群众的时代已经过去了”“现在要期待革命发生只能让所有群众变成哲学家”之类的可以说是精英主义的言论,十分看不起毛。由此可以看出虽然此人接触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但是他的生活经历和社会地位让他无法形成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他只能说是一个研究过马克思主义的学者。</p>
+<p>不可能在这儿把鸟类的联合猎食情况都一一列举出来;但企鹅的捕鱼结合肯定是值得我们注意的,因为这些笨拙的鸟在联合中表现了优良的秩序和智慧。它们常常结成许多大队去捕鱼,在选定一个适当的水湾以后,它们便面对岸边围成一个广阔的半圆圈,一步步地向岸边走去,从而缩小这个半圆圈,把包围在圈里的鱼完全捕食。在窄小的河流和运河上,它们甚至分成两个队,每队围成一个半圆圈,一步步地会会起来,好似拖着长渔网的两队人彼此会合起来捕捉两个鱼网之间的鱼一样。夜晚来临时,它们飞到休息的地方——各群休息的地方是不变的——,从来没有人看见过它们为了争夺水湾或休息的地方而互相争斗。在南美洲,塘鹅结成拥有四万到五万只的大群,其中一部分在睡觉,另一部分别担任守卫,而其余的塘鹅便去捕鱼。最后,如果我不谈一下常被诽谤的家麻雀是多么忠实地和它所属的集体的每一个成员分享它所发现的任何一样食物的话,那我便对它们有失公平。希腊人早就知道这个事实,它所以留传下来,是一个希腊演说家有一次说(根据我的记忆):“当我向你们讲话的时候,有一只麻雀已经去告诉别的麻雀说,一个奴隶把一袋谷物掉落在地上,于是它们都到那里去吃谷粒了。”并且,现在我们很高兴地发现,这个古代的观察已由葛尼先生在最近出版的一本小册子中加以证实,葛尼确信家麻雀常常相互告知哪里有食物可以窃取;他说:“甚至在远离庭院的地方打了一堆麦子,院子里的麻雀也总会使它们的嗉囊充满麦粒。”的确,麻雀极其注意保护它们的领地,不使它受外来者的侵犯;所以卢森堡公园中的麻雀拼命同一切企图来分享公园和游客的好处的麻雀作战,但在它们集体的内部,它们便充分地实行互助,虽然偶尔在最要好的朋友之间当然也发生一些争吵的事情。</p>
-<p>政治正确的“反血统论”其实只是血统论的另一个极端。现在左圈中的这种风气事实上已经陷入了政治正确的漩涡,甚至有的搞成了饭圈思想,就比如月华的粉丝们就真的和饭圈一样,不分青红皂白地挺自己的“爱豆”,这是绝对不可取的。</p>
+<p>在禽类中,同猎同食是那么常见的一种习惯,所以用不着再引更多的例子来说明,必须把它看作是一个确定不移的事实。至于这种结会形成的力量,那是显而易见的,用不着证明。最强壮的猛禽也难以对付结合到一起的我们喜爱喂养的小鸟。即使是鹰——甚至凶通有力的岩鹰和可以用脚爪抓走兔子或小羚羊的老雕——也被迫把它们的猎获物让给一群群的乞食的鸟——鸢,它们一看见老鹰找到了一个美味的猎物便照例去追赶它。鸢也追赶敏捷的鱼鹰,抢走它捅获的鱼,但是没有一个人看见过鸢鸟为了争夺这种窃取的猎物而互相争战。在克古仑岛上,库斯博士看见猎海豹的人所说的海鸡(Buphagus)追赶海鸥,要它们吐出嘴里的食物,而另一方面,一旦海鸡飞近海鸥等的住地时,海鸥便和燕鸥联合起来逐走它们,特别是在伏巢期间更是这样。身体虽小但极其敏捷的田凫大胆地攻击食肉的猛禽。“看它们攻击一只秃鹰、一只鸢鹰、一只乌鸦或一只鹰,是最有趣的事情。我们会觉得它们有胜利的信心,也看见猛禽的愤怒。在这种情况下,田凫互相之间全力援助,它们的勇气随着它们的数量的增加而增加。”田凫真可以无愧于希腊人给它们取的“良母”这个名称,因为它们总是保护其他的水鸟,使之不受敌人的攻击。我们在花园中常常看到的身长不过八英寸的小白鹡鸰(Motacilla alba),也能强迫鹞鹰放弃它们的猎食。“我总钦佩它们的勇气和敏捷,”老布利姆写道,“我相信唯有隼才能捕捉它们……当一群白鹡鸰逼得一只猛禽退却的时候,它们使空中都回响着它们胜利的叫声,然后它们就飞散了。”它们为了追逐敌人的这个特殊目的而集合起来,也如同我们所看见的另一种情况一样:当森林中的所有鸟雀发现一只夜鸟在白天出现时,它们便飞起来,一起——食肉的猛禽和无害的小歌鸟——丢追逐这个陌生的鸟,使它回到原来隐藏的地方。</p>
-<p>左圈中主要还是以学生等小知识分子为主,对于学生思想的分析可以参见我之前写的《建群即建党-网络左群最好的归宿》一篇。小知识分子是脱产阶级,他们无法直接和社会建立物质联系,所以他们的立场极大概率和自己的家庭同步,而思想也极容易受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影响,而这三者无一不是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机器。资本家出身的人的立场是否改变,要看他的物质基础是否改变,也就是他是否真的愿意放弃自己这辈子的优渥生活、放弃自己高高在上的社会地位,投入到穷人的运动中去。</p>
+<p>鸢、秃鹰或鹰和野鹡鸰这样的小鸟之间,在力量上是多么悬殊,然而这些小鸟以它们共同的行动和勇敢,证明它们比有强壮的翅膀和武装的强盗还优越!在欧洲,鹡鸰不仅追逐可能危害它们的猛禽,而且还追逐鱼鹰,它们的目的“不是为了要伤害它,而是为了好玩”,据叶尔登博士税,在印度,穴鸦之追逐“戈文达”鸢,“只不过是为了取乐”。韦德公爵看见巴西的鸟拉布秃鹰(urubitinga)被不计其数的一群群的大嘴鸟和反舌雀(这种鸟近似我们的白嘴鸦)包围起来,受它们的嘲弄。他说:“老鹰总是十分悄悄地忍受这种侮辱,但有时也会捕捉一只嘲弄它的鸟。”在所有这些事例中,在体力方面虽然比猛禽差得很多的小鸟,却以共同的行动证明它们胜过猛禽。</p>
-<p>但总的来说,辨别一个人是否是真正的同志,还是要“重在表现”。遇罗克同志的《出身论》里有这样一段话:</p>
+<p>但是共同生活在个体安全、生活享受和智力发达方面所起的最显著的效果,是要从两大科鸟类——鹤与鹦鹉——的身上才能看到的。鹤是极爱群居的,不仅和它的同类,而且和大多数水鸟都有极其良好的关系。它们的小心谨慎和它们的智慧真令人惊异;它们在顷刻之间就能洞察新的环境,并根据这种环境来活动。它们的哨兵经常在一群吃食或休息的鹤周围守卫,猎人们深深知道要接近它们是多么困难。如果它们受到了人的突然袭击,那么它们不经过先派一个单独的侦察兵,然后再派一群侦察兵去巡查一遍,是决不回到原地方来的。当侦察队回来报告那里没有危险的时候,第二批侦察便被派去证实第一次的报告,以后全群才会出动。鹤和种类相近的鸟结成真正的朋友;除了同样有合群性和高度智慧的鹦鹉以外,没有别的鸟在被捕到以后能像鹤那样和人类发生真正的友谊。“它把人不是看成主人,而是看成朋友,并且竭力表示这一点,”布利姆从许多的亲身体验中得出这样的结论。鹤从清晨直到深夜都在一直不停地活动,但只是在早晨用几个钟点的时间去寻找食物(主要是蔬食),一天之中其余的时间都用在集体生活上。“它拣起小木片或小石头,把它们抛在空中,并试着去接住它们;它弯着颈项,张开翅膀,舞着、跳着、到处跑着,想用种种方法表示它的好兴致,它始终保持着优美文雅的姿态。”由于它们生活在集体中,所以它们几乎遇不到敌人,虽然布利姆有时候看见它们当中有一只被鳄鱼攫住,但他写道,除了鳄鱼以外,他不知道鹤还有其他的敌人。它们用个个皆知的谨慎行动避开一切敌人;它们通常都能活到很长的年岁。因而难怪鹤不需要养育许多子孙以保存自己的种,它们一般只孵两个蛋。至于它们的高度智慧,只说一句就够了:所有的观察者都一致承认,它们的智力很使我们联想到人的智力。</p>
-<blockquote>
- <p>出身和成份是不能相提并论的。有一段对话是很耐人寻味的。甲(是个学生):“你甚么出身?”乙:“你呢?”甲:“我红五类,我爸爸是工人。”乙:“那我比你强,我就是工人。”</p>
-</blockquote>
-
-<p>这就是说,不管这个人出自于什么家庭,哪怕他家在全世界开厂子,只要他的立场在工人阶级一边,他就是同志;哪怕他祖上三代都是工人,他要是立场站在资产阶级一边,那他就是敌人。但是我还是要再说一下,《出身论》发表于毛时代,当时的社会和学校影响和今天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方向。在资产阶级法权被根除前,社会上每个人都会受到它的影响,即便是正宗的工人也可能为了金钱利益就叛变自己的阶级,更何况在资产阶级法权根深蒂固的当今社会呢?</p>
-
-<p>为了防止有二极管抬我杠,我在这里总结一下,这篇文章不是为了给血统论正名,本文章的立场是反对血统论的。本文的核心论点是反对当今左圈存在的一种,把所有资本家家庭出身的网左都当成新一代恩格斯的这种类似于政治正确的风气。毛主席教导我们要“实事求是”,对于一个人的成分判断,还是要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p>
-
-<h3 id="后记">后记</h3>
-
-<p>历时四个月,我终于完成了这篇总字数高达五万两千多字的《网左实践总结》,这是我目前写过字数最多、耗时最长的一篇文章了。不过我最终还是完成了它,在这里我得夸夸我自己。希望这篇《网左实践总结》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也尽量从“网左”往“线下左”发展,后面争取写个《线下实践总结》。</p>
-
-<p>“马丁零”这个名字其实是我随便想出来的,因为我本人胃不好,所以我就取了胃药“吗丁啉”的谐音。我其实还是挺喜欢这个名字的,因为是真的接地气啊,听着就一种干事儿的人的感觉,还有个“零丁洋里叹零丁”的寓意,雅俗共赏了属于是。</p>
-
-<p>然后这近三年的网左经历实在是让我见识到了什么叫“小资产阶级的多样性”,遇见了不少让我感到失望的人,但也是有真正的同志的。最后以鲁迅先生的一段话作为结尾吧:</p>
+<p>另一种极其合群的鸟是鹦鹉,大家都知道,它的智慧的发达在鸟类中占有最高地位。布利姆是那么美妙地总括了鹦鹉的生活方式,所以我不如把下面一段照样翻译出来:</p>
<blockquote>
- <p>近来很通行说青年;开口青年,闭口也是青年。但青年又何能一概而论?有醒着的,有睡着的,有昏着的,有躺着的,有玩着的,此外还多。但是,自然也有要前进的。——鲁迅《华盖集·导师》</p>
+ <p>“除了在交尾期以外,它们都是结成大的集体或成群生活的。它们在森林中选定一个地方栖居,此后便每天早晨出去寻找食物。每一个群的成目都忠实地互相依恋,并且同甘共苦。它们在早晨一起到田野、花园或是树上去吃果子。它们布置岗哨守卫整个群的安全,并且注意它们的警报。遇有危险的时候,它们便一起飞走,彼此帮助,一块儿同时回到它们栖息的地方。一句话,它们始终是紧密团结生活在一起的。”</p>
</blockquote>
-<p>(全文完)</p> 番茄米线 “网左”总体来说确实是进步的,他们要比一些麻木者、漠不关心者和肉食者进步得多,他们是在资产阶级残酷压迫下抱团取暖的、可以接触到网络生活的群众。而“网左”形成的“左圈”也为许多来寻找答案的迷茫者,如一年半前的我,提供了资源和平台。 走向更进步的联合体 1979-06-01T11:30:00+07:30 1979-06-01T11:30:00+07:30 https://agorahub.github.io/pen0/heros/HeidiHartmann-a1_l-towards-a-more-progressive-union <p>女性主义社会主义者,必须组织一种既解决反对父权制,也解决反对资本主义的斗争实践。我们必须坚持要创建一个相互依赖、认同解放而非耻辱的社会。</p>
-
-<!--more-->
-
-<p>本文认为,马克思主义和女性主义之间的关系,在迄今为止的任何形式上都是不平等的。虽然马克思主义方法和女性主义分析对于理解资本主义社会以及女性在这些社会中的地位都是必要的,但事实上女性主义一直处于一种从属的地位。本文对“女性问题”上的马克思主义和激进女性主义作品都提出了挑战,并认为我们不得不对父权制和资本主义的结合进行严肃分析。我们希望这篇论文能如它所应当的那样,引起相当大的辩论。</p>
-
-<p>马克思主义与女性主义的“婚姻”就像英国普通法中描绘的夫妻婚姻:马克思主义与女性主义是一体的,这个一体即马克思主义。最近试图整合马克思主义和女性主义的尝试对作为女性主义者的我们来说是不合理的,因为它们将女性主义斗争纳入了反对资本的“更大的”斗争中。为了进一步继续我们的比喻,我们要么需要一段更健康的婚姻,要么我们就干脆离婚。</p>
-
-<p>在这场婚姻中的不平等,就像大多数社会现象一样,并非偶然。许多马克思主义者通常认为,女性主义往最好了说也是不如阶级冲突重要的,往最坏了说就是工人阶级的分裂。这种政治立场产生了一种分析,将女性主义吸收到阶级斗争中。此外,马克思主义对资本的分析能力掩盖了它在性别歧视方面的局限性。我们将会在这篇文章提出,虽然马克思主义分析为历史发展规律,特别是资本发展规律提供了必要的见解,但马克思主义的分类方式是完全忽视性别的。只有专门的女性主义分析才能揭示男女之间关系的系统特征。然而,女性主义的分析本身是不充分的,因为就目前看来它忽视历史,并且尚不是完全的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的分析,特别是其历史和唯物主义的方法,以及女性主义的分析,特别是对父权制作为一种社会和历史结构的认同,必须被放在一起分析,如果我们希望能够理解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和其中女性的困境的话。本文为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分析提出了一个新的方向。</p>
-
-<p>我们讨论的第一部分探讨了几种马克思主义对我们的“女性问题”的解决方法。然后,在第二部分中我们转向激进的女性主义者的作品。在注意到激进的女性主义对父权制定义的局限性之后,我们提出了我们自己的定义。在第三部分中,我们利用了马克思主义和女性主义的双方的优势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和妇女的现状都提出了建议。我们尝试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来分析女性主义的对象,纠正近期社会主义女性主义作品中的不平衡,并提出了一个对我们当前的社会经济构成的更完整的分析。我们认为,唯物主义分析表明,父权制不仅仅是一种精神意义上的东西,也是一种社会和经济结构。我们认为,一旦把我们的社会看作是以资本主义和父权方式组织的,它就可以被最完美地理解。在指出父权利益和资本主义利益之间的紧张关系时,我们认为资本的积累既能适应父权社会结构,又有助于父权制的再生产。我们认为在这种背景下,性别歧视的意识形态在现在呈现出一种特殊的资本主义形式,这说明了一种父权制的社会关系最终支持资本主义的方式。简而言之,我们认为,父权制和资本主义之间已经进化出了一种伙伴关系。</p>
-
-<p>在最后部分,第四部分,我们认为,马克思主义和女性主义的政治关系解释了在左翼对“女性问题”的理解中,马克思主义对女性主义的主导地位。马克思主义和女性主义要走向一种更加进步的联合,不仅需要我们提高对阶级和性关系的智力理解,也需要扭转当下左翼政治中的统治和从属关系。</p>
-
-<h3 id="i马克思主义与女性问题">I.马克思主义与女性问题</h3>
-
-<p>“女性问题”从来都不是“女性主义的问题”。女性主义问题针对的是男女性别不平等的原因,即男性主导女性的原因。大多数马克思主义对女性立场的分析都是女性与经济体系的关系,而不是女性与男性的关系,这显然假设了后者将会在对前者的讨论中得到解释。在马克思主义对女性问题的分析中有三种主要形式。所有这三种形式都能看到妇女的压迫与生产的联系(或缺乏联系)。在将妇女定义为工人阶级的一部分的同时,这些分析一致地将男女关系归入工人与资本的关系。首先是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包括马克思、恩格斯、考茨基和列宁,他们看到了资本主义把所有妇女纳入工薪劳动力,也看到了这个过程推毁了劳动的性别分工。其次,当代马克思主义者将女性纳入资本主义“日常生活”的分析。在这种观点中,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都被认为是再现了资本主义制度,而我们都是这个制度中的工人。第三,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者关注家务劳动及其与资本的关系,一些人认为家务劳动产生剩余价值,于是家务工人直接为资本家工作。我们依次研究了这三种方法。</p>
-
-<p>恩格斯在《家庭、私有财产和国家的起源》一书中承认了妇女的地位低下,并将其归因于私有财产的制度。恩格斯认为,在资产阶级家庭中,妇女必须为主人服务,践行一夫一妻制,并生产继承人来继承财产。恩格斯认为,在无产阶级中,妇女没有受到压迫,因为没有可以传家的私有财产。恩格斯进一步认为,随着工薪劳动的扩大破坏了小规模的农民,妇女和儿童和男性一起被纳入工薪劳动力,结果是男性户主的权威被削弱,父权关系被毁灭。</p>
-
-<p>对当时的恩格斯来说,妇女参与劳动力是她们解放的关键。资本主义将抹去性别差异,平等对待所有工人。妇女将在经济上独立于男人,也将与男人平等地参与无产阶级革命。革命之后,当所有人都是工人以及私有财产被废除时,妇女将从资本和男性中解放出来。马克思主义者意识到了对于女性来说参与劳动意味着的苦难,因为这导致女人同时有两份工作,家务和工薪工作。然而,他们强调的不是女性在家庭中的持续的从属地位,而是资本主义对父权关系的“侵蚀”的进步特征。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家务劳动也将被集体化,从而减轻妇女的双重负担。</p>
-
-<p>这第一种马克思主义方式的政治含义是明确的。妇女解放首先要求,妇女要成为像男人一样的工薪工人,其次,要求她们要与男人一起加入反对资本主义的革命斗争。早期马克思主义者认为,资本和私有财产制是妇女受到压迫的原因,就像资本是所有工人被剥削的原因一样。</p>
-
-<p>尽管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意识到当时女性的悲惨处境,但他们没有关注资本主义统治下男女经历的差异。他们没有关注女性主义的问题——女性是如何以及为什么受到压迫的。因此,他们没有识别出男性从妇女持续的从属地位中获得的既得利益。就像我们第三部分说的,男性受益于不必做家务,受益于他们的妻子和女儿的服务,受益于在劳动力市场中有更好的地位。父权制并不像早期马克思主义者想象的那样,是返祖的残羹冷炙,会迅速被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淘汰掉,相反,父权制不仅活下来了,还和资本主义一起繁荣了。由于资本和私有财产制不会造成对妇女的压迫,因此仅仅是资本主义的终结并不会导致妇女压迫的终结。</p>
-
-<p>也许最近最受欢迎的例证了第二种马克思主义方法(日常生活学派)的文章是伊莱·扎雷茨基在《社会主义革命》中发表的系列文章。扎雷茨基同意女性主义的分析,他认为性别歧视不是资本主义产生的新现象,但他强调当今性别歧视的形式是由资本塑造的。他关注的是资本主义下男性和女性的不同经历。在恩格斯时代的一个世纪之后,资本主义已然成熟,他指出资本主义并没有将全部的女性纳入与男性平等的劳动力。相反,资本在家庭、家族和个人生活三者和工作场所之间创造了一种隔离。</p>
-
-<p>扎雷茨基说,由于工薪工作和家庭工作之间的分离,在资本主义的统治下,性别歧视变得更加致命。妇女日益增加的压迫是由于她们被排除在工薪工作之外。扎雷茨基认为,男人因为不得不做工薪工作而受到压迫,而女人却因为不被允许做工薪工作而受到压迫。妇女被排除在非农业劳动力之外主要是由资本主义造成的,因为资本主义既创造额外的工薪工作,又要求妇女在家里工作,以便为资本主义制度复制工薪工人。女性复制劳动力,为工人提供心理照料,在异化的海洋中提供一个亲密的岛。在扎雷茨基看来,女性劳动是为了资本,而不是为了男性;就是家庭和工作场所的分离,以及资本主义带来的家务私有化,创造出了女性在家里私下为男人工作的感觉。女人为男人工作的外表和女人为资本工作的现实之间的区别,导致了对妇女运动能量的误导。女性应该认识到,女性也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即使她们是在自己家工作。</p>
-
-<p>在扎雷茨基看来,家庭主妇的出现和无产阶级一起,成为发达资本主义社会的两个典型劳动者,对ta们生活的分割同时压迫着无产阶级丈夫和家庭主妇妻子。只有对“生产”的一种包括妇女在家里的工作和所有其他社会必要活动的重新概念化,才能使社会主义者努力建立一个克服这种破坏性的分离的社会。根据扎雷茨基的说法,男人和女人应该一起努力(或者各自努力)重新统一他们生活中被分裂的领域,创造一个人道的社会主义,满足我们所有的私人和公共需求。如果承认资本主义是ta们的问题的根源,男人和女人就会反对资本,而不是彼此。由于资本主义导致了我们的私人生活和公共生活的分离,资本主义的终结将结束这种分离,重新统一我们的生活,并结束对男人和女人的压迫。</p>
-
-<p>扎雷茨基的分析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女性主义运动,但他最终主张将该运动重新导向。扎雷茨基接受了女性主义的观点,即性别歧视早于资本主义就存在;他已经接受了很多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的论点,即家务工作对资本的再生产至关重要;他认识到家务是艰苦的工作,并没有贬低它;他使用了男性霸权和性别歧视的概念。但他的分析最终建立在分离的概念上,即建立在可以归因于资本主义的名为分裂的概念之上,并把它当作问题的关键。就像20世纪早期的认为女性和男性的领域是互补的,分离的,但同样重要的互补球体论,扎雷茨基在很大程度上否认了性别不平等和男女不平等的影响。他关注的是女性、家庭和私人领域与资本主义的关系。此外,即便资本主义创造了正如扎雷斯基所说的私人领域,为什么女性在那里工作,而男性在劳动力中工作?当然,这一点不能通过不参照父权制来解释,即男性对女性的系统性主导地位。从我们的观点来看,劳动力市场、经济和社会的问题不完全是男女之间的分工,而是那种使男性处于上级地位,女性处于从属地位的分工。</p>
-
-<p>正如恩格斯将私有财产制看作资本主义对压迫妇女的一大贡献,扎雷茨基也这么看私人领域。因为妇女在家里私下劳动,所以她们受到压迫。扎雷斯基和恩格斯将前工业化时代的男性家庭和社区浪漫化了,在其中妇女、成人、儿童在以家庭为中心的企业中一起工作,所有人员参与社区生活。扎雷茨基的人道社会主义想要使家庭团聚,重建那个“快乐的作坊”。</p>
-
-<p>虽然我们认为社会主义是男人和女人共同的利益,但这完全不代表我们确定两者都在争取同一种人道社会主义,我们也不确定男人和女人对运动所需要的斗争有相同的概念,更不用说资本到底是不是我们当前受到压迫的唯一原因。尽管扎雷茨基认为女性看上去是为了男性工作,但实际上是为了资本,我们认为女性在家庭中的的确确是为男性工作一一尽管也复制了资本主义。重塑“生产”的概念可能有助于我们思考我们想要创造的社会,但在它被创造出来之前,男女之间的斗争必须和反对资本的斗争一起继续。</p>
-
-<p>关注家务劳动的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者也把女性主义斗争纳入了反对资本的斗争中。玛丽亚罗萨·达利亚·科斯塔对家务劳动的理论分析本质上是关于家务劳动与资本的关系以及家务劳动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地位,而不是关于家务劳动中体现的男女关系。然而,达利亚·科斯塔的政治立场,即妇女应该要求家务工资,极大地提高了对于妇女的家务劳动重要性的意识。这一需求在美国各地的妇女团体中直到现在都存在争议。通过提出妇女不仅为资本复制劳动力提供必不可少的服务,而且通过这项工作创造剩余价值,达利亚·科斯塔也极大地提高了左派对家务劳动重要性的意识,并引发了一场关于家务劳动与资本关系的长期争论。</p>
-
-<p>达利亚·科斯塔利用女性主义对家务劳动作为真实劳动的理解,主张其在资本主义下的合法性,主张家务劳动应该获得工资。妇女应该声索家务劳动的工资,而不是允许自己被迫加入传统的劳动力,在那里,做“加倍劳动”的妇女仍然会免费为资本提供家务服务,同时还提供工薪劳动。达利亚·科斯塔建议,领取家务劳动工资的妇女们最好能够一起组织家务劳动,提供社区儿童护理、膳食准备等。要求领取工资以及领取工资本身提高了她们对实际工作重要性的意识;她们将看到它的社会意义,以及它的私人必要性,这是迈向更全面的社会变革的必要的第一步。</p>
-
-<p>达利亚·科斯塔认为,家务劳动在社会意义上的重要性在于它对资本的必要性。妇女的战略重要性也以此为根据。通过要求家务劳动的工资和拒绝加入劳动力市场,妇女可以领导反对资本的斗争。妇女社区组织可以颠覆资本,不仅为抵抗资本的侵蚀奠定基础,而且还为一个新社会的形成奠定基础。</p>
-
-<p>达利亚·科斯塔认识到,男子将抵制妇女解放(这将在妇女在社区组织起来时发生),妇女将不得不努力反对他们,但这场斗争是一场必须进行的辅助斗争,以实现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对达利亚·科斯塔来说,妇女斗争是革命性的,不是因为她们是女性主义者,而是因为她们是反资本主义的。达利亚·科斯塔通过使妇女成为剩余价值的生产者,在妇女斗争革命中找到了一席之地,妇女因此成为工人阶级的一部分。这使妇女的政治活动合法化了。</p>
-
-<p>妇女运动从来没有怀疑过女性奋斗的重要性,因为对于女性主义者来说女性的解放是她们的目标,这只能通过女性的奋斗来实现。达利亚·科斯塔让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家务劳动的社会本质,这是一个不可估量的进步。但就像我们这里审视过的另外一种马克思主义的解决方案,她的关注点是资本而不是男人和女人之间的关系。男人和女人具有不同的利益、目标和策略这一事实,被她关于资本如何让我们全都吃瘪以及女性工作在其中的重要性的强力论证给遮蔽了。女性主义的修辞出现在达利亚·科斯塔的作品中(对女性的压迫,与男性的斗争),但女性主义的关注焦点却没有出现。如果是这样的话,达利亚·科斯塔可能会说,家务劳动作为一种社会关系的重要性在于它在延续男性霸权方面的关键作用。女人做家务,为男人做劳动,对维持父权制至关重要。</p>
-
-<p>恩格斯、扎雷茨基和达利亚·科斯塔都没有充分分析家庭内部的劳动过程。谁能从妇女的劳动中受益?当然是资本家,也肯定是男人,他们作为丈夫和父亲在家里得到个性化的服务。这些服务的内容和范围可能因阶级或族群而异,但他们受到服务的事实却全都相同。在奢侈消费、休闲时间和个性化服务方面,男性的生活水平都高于女性。唯物主义的方法不应该忽视这一关键点。由此可见,男性对女性持续的压迫有物质利益。从长远来看,这可能是“虚假的意识”,因为大多数男人都可以从废除父权制及其等级制度中受益。但在短期内,这[父权制]等于一种对ta人劳动的控制权,而男性是不会轻易地自愿放弃它的。</p>
-
-<p>虽然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的做法忽视了家务劳动,强调女性参与劳动力,但最近的两种做法都太过强调家务劳动以致于忽视了女性目前在劳动力市场中的作用。然而,这三者都试图将妇女纳入工人阶级的范畴,并将妇女的压迫视为阶级压迫的一个方面。这样做导致所有人都忽视了女性主义分析的对象——男女之间的关系。虽然我们的问题被精致地分析了,但它们也被误解了。马克思主义分析的焦点一直是阶级关系;马克思主义分析的对象一直是理解资本主义社会的运动规律。虽然我们相信马克思主义方法可以用来制定女性主义策略,但上面讨论的这些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方法显然没有这样做:他们的马克思主义明显主导着他们的女性主义。</p>
-
-<p>正如我们已经提出的,这部分是由于马克思主义本身的分析威力。马克思主义是关于阶级社会的发展、资本主义社会的积累过程、阶级支配地位的再生产、矛盾和阶级斗争的发展的一种理论。资本主义社会是由积累过程的需求所驱动的,最简洁的总结为生产是面向交换的、而不是使用的。在资本主义制度中,生产只有在它有助于创造利润时才很重要,而产品的使用价值则只是一个偶然的考虑。利润来自资本家利用劳动力的能力,支付劳动者的工资低于他们创造的价值。利润的积累过程改变了生产的关系,同时系统性地改变了社会结构。劳动力的剩余,大量人口的贫因和更多人口的近乎贫困,这些人类对资本的指责是资本积累过程本身的副产品。从资本家的角度来看,工人阶级的再生产可以“无忧地留给他们自己”。与此同时,资本创造了一种意识形态,它随资本一起成长,即个人主义、竞争、统治,以及在我们这个时代的一种特定的消费主义。无论一个人关于意识形态的理论是什么,他都必须承认这些是资本主义社会的主导价值观。</p>
-
-<p>马克思主义使我们能够了解关于资本主义社会的许多东西:生产的结构、特定职业结构的产生,以及主流意识形态的本质。马克思的资本主义发展理论是一种“空空的萝卜坑”的发展理论。例如,马克思预测了无产阶级的增长和小资产阶级的灭亡。更精确、更详细地,布拉维米等人解释了“萝卜坑”的创造,例如发达资本主义社会中的文书工作者和服务工作者的出现。正如资本创造的这些“萝卜坑”对填充其中的个体们不作区分一样,马克思主义分析的范畴,“阶级”、“剩余劳动力”、“工薪劳动者”,没办法解释为什么是特定的人占据特定的萝卜坑。他们没有给出线索来解释为什么女性在家庭内外都服从于男人,而不是反过来。马克思主义的范畴,就像资本本身一样,都是性别盲目的。马克思主义的分类方式不能告诉我们谁将会填补“空空的萝卜坑”。马克思主义对女性问题的分析,在这一基本问题上面已经吃尽苦头。</p>
-
-<p><strong>走向更有用的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strong></p>
-
-<p>马克思主义也是一种社会分析的方法,是历史的辩证唯物主义。朱丽叶·米切尔和舒拉米斯·费尔斯通将这种方法应用于女权问题,为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提出了新的方向。我们赞同米切尔说的:</p>
-
-<p>社会主义和“我们的关系”从来不是问题的关键,关键应该是使用科学社会主义[我们称之为马克思主义方法]作为一种方法来分析我们的压迫的具体性质,进而分析我们的革命角色。我相信,这种方法需要理解激进的女性主义,就像理解过去发展起来的社会主义理论们一样。</p>
-
-<p>正如恩格斯所写的:</p>
-
-<p>根据唯物主义的概念,历史的决定性因素是直接生命的生产和再生产。这又具有双重性质:一方面,生存手段的生产,例如食物、衣服、住所和生产所需的工具;另一方面,是人类本身的生产,物种的繁殖。某一特定历史时代的人们所生活的社会组织是由这两种生产方式所决定的……</p>
-
-<p>这就是米切尔尝试过的那种分析。在她的第一篇文章《女人:最漫长的革命》中,米切尔同时研究了市场工作以及生殖、性行为和养育孩子的工作。</p>
-
-<p>米切尔并没有完全成功,也许是因为并不是所有的女性的工作对她来说都算作生产。只有市场工作被确定为生产;妇女工作的其他领域(被松散地统称为家庭)被确定为意识形态的。很大程度上组织了生殖、性行为和育儿活动的父权制,对米切尔来说没有物质基础。《女性地位(Women’s Estate)》是米切尔对她第一篇文章的扩展,更关注于女性在市场工作的分析,而不是女性在家庭中工作的分析。这本书关注女性与资本的关系多于女性与男性的关系,关注女性为资本工作的问题多于女性为男性工作;更受马克思主义的影响而不是激进女性主义的影响。在她后来的作品《精神分析和女性主义》中,米切尔探索了研究男女之间关系的一个重要领域,即女性和男性形成不同的、基于性别的个性。米切尔似乎在说,父权制在心理领域的作用非常大,使得女性和男性儿童学习着成为父权制意义上的标准女性和标准男性。在这里,米切尔关注的是她最初轻视的领域,生殖、性行为和养育孩子,但由于她将它们放在意识形态领域,她还是继承了自己早期分析的根本弱点。她清楚地把父权制描述为基本的意识形态结构,就像资本是基本的经济结构那样:</p>
-
-<p>简单地说…我们正在…处理两个相互独立的领域:资本主义的经济模式和父权制的意识形态模式。</p>
-
-<p>尽管米切尔讨论了他们的相互渗透,她没有在女性和男性劳动力之间的关系中给予父权制一个物质基础,她也类似地没有注意到人格形成和性别创造过程的物质方面原因,这限制了她的分析的实用性。</p>
-
-<p>舒拉米思·费尔斯通将唯物主义分析引入父权制,连接了马克思主义和女性主义。她对唯物主义分析的使用并不像米切尔的那样矛盾。她认为性的辩证法是基本的历史辩证法,而父权制的物质基础是女性繁殖人类物种的工作。费尔斯通利用马克思主义来分析女性的地位,主张父权制存在一种物质基础,这些作品的重要性怎么高估都不过分。但它过分强调了生物学和繁殖活动。我们需要理解的是,性(一种生物学事实)是如何变成性别(一种社会现象)的。有必要将妇女的所有类型的工作都放在其社会和历史背景下,而不是只关注生殖这一项。虽然费尔斯通的作品提供了一种新的,女性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的用法,但是她坚持将男性对女性的主导地位作为所有其他压迫(阶级、年龄、种族)的基石,这表明她的书应该更恰当地被归为激进的女性主义者,而不是马克思主义的女性主义者。她的作品仍然是对激进女性主义立场的最完整的陈述。</p>
-
-<p>费尔斯通的书已经被马克思主义者们非常轻松地驳回了。例如,扎雷茨基称之为“对主观性的要求”。然而,费尔斯通的这本书让女性兴奋的是她对于男性对女性的权力的分析,以及她对这种情况的非常合理的愤怒。她关于爱的一章曾经是我们理解爱的核心方式,现在仍然如此。这不是关于马克思主义者可以处理的(只是一个态度的问题)一个“男性意识形态”,而是对男人压迫女人的客观后果的一种阐释,它让人有生活在父权制下的感觉。“个人的就是政治的”并不像扎雷茨基说的那样,是一种对主观性和更好的感受的请求:这是一种要把男性的权力和女性的从属地位当做一种社会和政治现实来承认的要求。</p>
-
-<h3 id="ii父权制与激进女性主义">II.父权制与激进女性主义</h3>
-
-<p>激进女性主义的写作的主要目的是记录“个人的就是政治的”这一口号。她们认为,女性的不满并不是出于适应不良者的神经质的衰叹,而是对这个女性被系统地支配、剥削和压迫的社会结构的反应。女性在劳动力市场上的弱势地位、中产阶级婚姻中以男性为中心的情感结构、女性在广告中的运用、把女性心理当做神经质的所谓理解——女性的生活在发达资本主义社会中已经被从头到脚地研究过了。激进女性主义文学的体量太庞大了,没办法简单概括。但同时,它在聚焦心理学这一点上是从一而终的。纽约激进女性主义者的章程是“自我的政治”。对于激进的女性主义者来说,“个人的就是政治的”意味着,最初的基本阶级划分是性别之间的划分,历史的动力是男性对权力和统治女性的争取,这就是性的辩证法。</p>
-
-<p>因此,费尔斯通改写了弗洛伊德,以理解男孩和女孩在权力的意义上发展成男人和女人。她对“男性”和“女性”性格痕迹的描述是典型的激进女性主义笔法。男性寻求权力和统治;他的气质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个人主义的,竞争的和务实的;根据费尔斯通的说法,男性意味着“技术模式”。女性的气质是供养者,是艺术的和哲学的,可以概括为“审美模式”。</p>
-
-<p>毫无疑问,“审美模式”是女性的想法会让古希腊人感到相当震惊。这里就是激进女性主义分析的错误之处:激进女性主义者提出的“性的辩证法”将“男性”和“女性”仅在当下表现出来的那些性格特点投射到了所有历史之中。激进女性主义的分析就理解当下来说,有极强的说服力。它最大的弱点是过于关注心理学方面的东西,以至于忽视了历史。</p>
-
-<p>其原因不仅在于激进女性主义的方法,还在于父权制的本质——一种具有惊人弹性的社会组织形式。激进女性主义者用“父权制”来指代一种以男性主导女性为特征的社会制度。凯特·米勒的定义很经典:</p>
-
-<p>我们的社会…是父权制的。如果人们回忆起军事、工业、技术、大学、科学、政治办公室、金融力量——简单来说,社会内的每一个权力途径,包括警察的强制力,都完全掌握在男性手中,事实就显而易见了。</p>
-
-<p>这种激进女性主义对父权制的定义适用于我们所知道的大多数社会,它们在这一点上都高度相似。激进女性主义者对历史的使用通常仅限于提供父权制在任何时间和地方都存在的例子。对于在妇女运动之前的马克思主义和主流社会科学家来说,父权制指的是一种男人之间的关系制度,它形成了封建社会和一些前封建社会的政治和经济轮廊,在其中社会等级取决于与生俱来的一些东西。资本主义社会被资产阶级社会科学家理解为精英主义\绩效至上、官僚主义和非个体化/客观冷漠的(impersonal);马克思主义者将资本主义社会视为阶级统治的制度。对于这两种社会科学家来说,无论是历史上的父权社会还是今天的西方资本主义社会,都不能被理解为一种男性之间的使他们能够支配女性的关系系统。</p>
-
-<p><strong>定义父权制</strong></p>
-
-<p>我们可以有效地将父权制定义为男性之间的一套社会关系,它有物质基础,虽然等级分明,但还是在男性之间建立了相互依赖和团结,这也使他们能够支配女性。虽然父权制是等级化的,不同阶级、种族或民族的男性在父权制中有不同的地位,但他们在对各自的女人的共同统治关系中也是团结起来的;他们相互依赖来维持这种统治。等级制度“能起作用”至少部分原因是因为它们在现状中创造了既得利益。那些地位较高的人可以“收买”那些地位较低的人,通过一种给予他们能够凌驾于其他地位更低的人的权力的方式。在父权制的等级制度中,所有的男人都被这样收买了。因为无论他们的地位如何,他们总归至少能够凌驾于一些女人之上。有一些证据表明,当父权制第一次在国家社会中制度化的时候,想要上位的统治者许诺男人们在字面意义上成为他们的家庭的首领(也就是加强他们对妻子和孩子的控制),以换取男人们将他们的一些部落资源割让给新的统治者。男人互相依赖(尽管他们的地位不同)来维持对女性的控制。</p>
-
-<p>父权制所建立的物质基础从根本上在于男性对女性劳动力的控制。男子通过禁止妇女获得一些基本的生产资源(例如,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的那些支付生活工薪的工作)和限制妇女的性取向来维持这种控制。一夫一妻制的异性婚姻是一种相对较新和有效的形式,似乎可以让男性同时控制上述两个领域。控制妇女的资源获取能力和她们的性取向,反过来使男性能够控制妇女的劳动力。这种控制既以为男性提供许多个人的和性方面的服务为目的,也以抚养孩子为目的。女性为男性提供的服务,使男性不必做许多不愉快的任务(比如打扫厕所),既发生在家庭的外部也发生在家庭的内部。家庭之外的例子包括男老板和教授对女员工和学生的骚扰,以及通常使用秘书来跑腿、煮咖啡和提供一种“性感”的氛围。然而,抚养孩子(无论孩子的劳动力是否对父亲直接有利)是延续父权制制度的一项关键任务。正如阶级社会必须被学校、工作场所、消费规范等复制一样,父权制的社会关系也必须被复制。在我们的社会中,儿童通常是由妇女在家里抚养的,这些妇女恰恰是在社会中被定义、看作不如男人的,而男人却很少出现在家庭场景中。以这种方式长大的孩子通常能很好地领悟到他们自己在性别等级制度中所属的地位。然而,这一过程的核心是家庭以外的领域,在这些领域,一系列父权行为被教导,妇女的劣势地位被强加和巩固:教堂、学校、体育、俱乐部、工会、军队、工厂、办公室、保健中心、媒体等等。</p>
-
-<p>因此,父权制的物质基础并不在于家庭中的养育孩子的行为,而是在于所有使男性能够控制女性劳动的社会结构。使得父权制生生不息的社会结构的各个方面在理论上是可识别的,也是可与其他方面分离的。盖尔·鲁宾通过确认“性/性别体系”,极大地提高了我们识别这些社会结构中的父权制元素的能力:</p>
-
-<p>“性/性别系统”是指社会将生物学意义上的性别转化为人类活动的产物的一套系统。在其中,这些被转化过后的性需求得到了满足。</p>
-
-<p>我们生来就是生物学意义上的雄性和雌性,但我们是被后天塑造成为社会意义上的男性和女性。恩格斯所说的生产方式的第二个方面解释了我们是如何被这样塑造的:“人类自身的生产,种群的繁殖。”</p>
-
-<p>社会决定了人类如何繁殖他自身这个种群。例如,如果人在生物学上是多性别的,那么繁殖将是偶然的。按性别划分的严格的劳动分工是所有已知社会都共有的一种发明,它创造了两种相互独立的性别,以及一种让男性和女性出于经济原因聚在一起的需求。于是,它有助于将他们性需求的满足导向异性恋。虽然从理论上讲,性劳动分配不应该包含着性别之间的不平等,但在大多数已知的社会中,社会上按性别划分的劳动分工都是给予妇女更低的工作地位的。性别分工也是性别亚文化的基础,在这些亚文化中,男性和女性的生活体验不同:男性权力的物质基础(在我们的社会中)不仅使得他们可以不做家务,可以获得更好的就业,而且也体现在心理的方面。</p>
-
-<p>人们如何满足他们的性需求,如何繁殖,如何向新一代灌输社会规范,如何学习性别,作为一个男人或一个女人的感觉一一所有这些都发生在鲁宾称为性/性别系统的领域。鲁宾强调了亲属关系(它的影响会告诉你,你可以与谁一起满足性需求),以及通过育儿和“恋母机器”发展出来的具有性别特征的人格。此外,我们还可以使用性/性别系统的概念来检查所有其他社会机构在定义和加强性别等级这方面所扮演的角色。鲁宾指出,从理论上说,一个性/性别系统可以是女性主导、男性主导或平等主义的,但鲁宾拒绝给各种已知的性/性别制度贴上标签,或以此种方式划分历史时期。我们之所以把我们现在的性/性别体系标记为父权制,是因为它怡当地捕捉到了等级制度和男性主导地位的概念,我们认为这是当前制度的核心。</p>
-
-<p>经济生产(马克思主义者习惯将它称为生产方式)和性/性别领域的人的生产都决定了恩格斯所说的“特定历史时代和特定国家的人民赖以生活的社会组织”。因此,只能通过观察人与物的生产和再生产来理解整个社会。没有所谓的“纯粹的资本主义”,也不存在“纯粹的父权制”,因为它们必须共存。存在的是父权资本主义,或父权封建主义,或平等主义的狩猎采集社会,或母系园艺(horticultural)社会,或父系园艺社会,等等。在生产的一个方面的变化和另一个方面的变化之间似乎没有必要的联系。例如,一个社会可以经历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并保持父权制。然而,常识、历史和我们的经验都会告诉我们,生产的这两个方面是如此紧密地交织在一起,因此其中一个方面的变化通常会在另一个方面产生运动、紧张或矛盾。</p>
-
-<p>在这种情况下,种族等级也可以被理解。随着对“肤色/种族系统”的定义,进一步的阐述也就是可能的。“肤色/种族系统”指的是一个将生物学意义上的肤色转变为社会意义上的种族的社会生活竞技场。种族等级制度,就像性别等级制度一样,是我们社会组织的一个方面,也是人们如何生产和再生产的一个方面。它们根本不是意识形态的;它们构成了我们生产方式的第二个方面,即人的生产和再生产。那么,最准确的说法可能是,不要把我们的社会简单地称为“资本主义的”,而应该说是“父权资本白人至上主义的”。在后面的第三部分,我们说明了资本主义适应和利用种族秩序的一种形式,以及资本主义和父权制之间相互关系的几个例子。</p>
-
-<p>资本主义的发展为工人的等级制度创造了场所,但传统的马克思主义分类方式不能告诉我们谁将填补哪些场所。性别和种族等级制度决定了谁填补空缺场所。父权制不是简单的等级组织,而是特定的人填补特定的场所的等级制度。研究父权制,我们就知道为什么是女性被统治以及如何被统治。虽然我们认为大多数已知的社会都是父权制的,但我们并不认为父权制是一种普遍的、不变的现象。相反,父权制作为一种允许男性支配女性的男性之间的相互关系,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形式和强度上都发生了变化。研究在历史上的社会中男性之间的相互依赖与其支配女性的能力之间的关系至关重要。研究男人之间的等级制度和他们获得父权利益的机会的区别也至关重要!当然,阶级、种族、国籍,甚至婚姻状况和性取向,以及明显的年龄,都在这里发挥作用。不同阶层、种族、国家、婚姻状况或不同性取向群体的女性对抗着不同程度的父权制力量。女人们自己也可能对在父权等级制中地位低于她们的男性亲属们的其他男性行使着阶级、种族或国家权力,甚至父权权力(通过她们的家庭关系)。</p>
-
-<p>概括地说,我们将父权制定义为一套具有物质基础的社会关系,在其中男性之间存在等级关系,也存在不同等级之间的团结,使他们能够支配妇女。父权制的物质基础是男性对女性的劳动力的控制。这种控制通过拒绝妇女获取必要的有经济效益的生产资料和限制妇女的性取向来维持。男人行使权力,接受女性的私人服务,不用做家务或抚养孩子,有权为了性而使用女性的身体,在感觉上和现实中都是强势的。我们目前所经历的父权制的关键因素是:异性恋婚姻(以及随之而来的同性恋恐惧症),女性养育子女和做家务,妇女对男性的经济依赖(通过劳动力市场的安排来执行),国家,以及许多基于男性之间社会关系的机构:体育、工会、行会、大学、教堂、公司和军队。如果我们想要理解父权制的资本主义,所有这些因素都需要被仔细分析。</p>
-
-<p>男性之间的等级制度和相互依赖以及女性的从属地位是我们社会运作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就是说,这些关系是系统性的。抛开建立这些关系的问题不说,我们要问,我们能够识别出资本主义社会中的父权关系吗?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我们必须发现男人和男人之间存在这种父权制的关系。尽管资产阶级和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家都声称这种关系不再存在,或者,即便存在也最多不过是一些无关紧要的残余物。我们能理解人类之间的这些关系是如何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延续下去的吗?我们能确定父权制塑造资本主义发展进程的方式吗?</p>
-
-<h3 id="iii父权制与资本的伙伴关系">III.父权制与资本的伙伴关系</h3>
-
-<p>我们怎么识别资本主义社会中的父权社会关系?似乎每个女人都只受到自己的男人的压迫;她的压迫似乎是一件私人的事。男人之间的关系和家庭之间的关系似乎都是分散的。我们很难把男人之间的关系,以及在男人和女人之间的关系,看作系统的父权制。然而,我们认为,父权制作为一种男女关系体系存在于资本主义中,而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父权制和资本之间存在着一种健康而强大的伙伴关系。然而,如果人们从父权制的概念和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理解开始,人们就会立即认识到父权制和资本的伙伴关系并不是不可避免的;男人和资本家经常有利益冲突,特别是在妇女的劳动力的使用上。这种冲突可能体现出来的一种方式是:绝大多数男性可能希望他们的女人在家里亲自为他们服务。少数男性是资本家,他们可能希望大多数女性(不是自己的)在工薪劳动力市场工作。在研究这场关于女性劳动力权力的冲突的紧张关系时,我们将能够确定资本主义社会中父权关系的物质基础,以及父权制和资本主义之间伙伴关系的基础。</p>
-
-<p><strong>工业化与家庭工资的发展</strong></p>
-
-<p>马克思主义者从他们在19世纪所目睹的一些社会现象中做出了相当合乎逻辑的推论。但他们最终低估了刚起步的资本需要与之对抗的先前存在的父权社会之力量,以及对资本进行调整以适应这些力量的需求。工业革命吸引了所有的劳动力,包括妇女和儿童;事实上,第一批工厂几乎只使用儿童和女性劳动。妇女和儿童可以独立于男人来挣工资,这既破坏了权威关系(如上文第一部分所讨论的),又使所有人的工资都保持在低水平。考茨基在1892年如此描述了这个过程:</p>
-
-<p>然后,随着工人的妻子和孩子…能够自己照顾自己,男性工人的工资可以安全地降低到仅满足他自己的个人需求的水平,而不会有停止新劳动力供应的风险。</p>
-
-<p>此外,妇女和儿童的劳动提供了额外的优势,因为她们不具有男人那样的抵抗能力:她们进入工人队伍,极大地增加了市场上出售的劳动力数量。</p>
-
-<p>因此,妇女和儿童的劳动…也降低了男性工人的抵抗能力,因为他们在市场上是过剩的;由于这两种情况,它降低了男性工人的工资。</p>
-
-<p>低工资和强迫所有家庭成员参与劳动力大军对工人阶级家庭生活的可怕影响被马克思主义者发现了。考茨基写道:</p>
-
-<p>资本主义的生产制度在大多数情况下并不会破坏工人的单一家庭,而是夺走它所有的一切,除了它的那些令人不快的特征。今天妇女在工业化工作中的活动…意味着她在既有的负担上又多了新的一个。但一个人不能服务两个主人。每当工人的妻子必须帮忙挣到每天的口粮时,他的家庭就难过了。</p>
-
-<p>工人和考茨基都认识到女人参与工薪劳动的缺点。女人不仅是“更廉价的竞争者”,而且职业女性不是别人,就是他们自己的妻子,她们没办法很好地“服务于两个主人”。</p>
-
-<p>男性工人抵制妇女和儿童大量进入劳动力市场,并试图将她们排除在工会成员和劳动力大军之外。在1846年,《十小时倡议》声明:</p>
-
-<p>不言自明的是,所有试图改善女工厂工人的道德和身体状况的努力都将会失败,除非她们的工作时间大大减少。的确,我们甚至可以说,已婚的女性最好专注于家务劳动,这比在工厂里跟着永不停歇的机器来劳动要好得多。因此,我们希望很快有一天,丈夫能够养活妻子和家人,而不用派前者去忍受棉纺厂的苦工事。</p>
-
-<p>1854年,在美国,全国印刷工会决定不“通过法案(act)鼓励雇佣女性设计师”。男性工会成员不想为女工提供工会保护;而是试图把她们排除在外。1879年,雪茄制造商国际联盟主席阿道夫·斯特拉瑟说:“我们不能把女性赶出这个行业,但我们可以通过工厂法律来限制她们的日常劳动配额。”</p>
-
-<p>虽然廉价竞争的问题可以通过适当安排劳动妇女和青年来解决,但扰乱家庭生活的问题却没办法这样解决。男性为男性保留了工会的保护,并要求建立保护妇女和儿童的劳动法。保护性的劳动法虽然可能改善了一些对女性和童工最严重的虐待,但也限制了成年女性在许多“男性”工作中的参与度。男人们试图将高工资的工作都掌握在自己手中,也想要提高男性的整体的工资水平。他们要求工资要高到足够用他们自己的工薪劳动来养活家庭成员。这种“家庭工资”制度逐渐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成为稳定的工人阶级家庭的规范。一些观察人士声称,不上班的全职妻子是男性工人生活水平的一部分。男性工人不是为男女平等的工资而战,而是寻求“家庭工资”;希望保留妻子在家里的服务。在没有父权制的情况下,一个统一的工人阶级可能会直面资本主义,但父权社会关系分裂了工人阶级,允许一部分(男人)因拿取另一部分(女人)的利益而被收买。男人之间的等级制度和他们之间的团结在这个解决过程中都是至关重要的。“家庭工薪”可以理解为解决当时父权制和资本主义利益之间在妇女劳动力方面的冲突的一种方式。</p>
-
-<p>大多数成年男性的家庭工资意味着男性的妥协和共谋。它意味着其他人的低工资,例如年轻人、女性和社会定义的低等男性(爱尔兰人、黑人,等等父权阶层中最低的群体,他们被剥夺了许多父权福利)。妇女、儿童和低等男子的低工资由劳动力市场上的工作隔离来执行,进而由工会和管理机构以及学校、培训项目甚至家庭等辅助机构来维持。工作的性别隔离,通过确保妇女拥有较低收入的工作,既保证了妇女对男子的经济依赖,又加强了妇女和男子分别适合不同领域的无形观念。因此,对大多数男性来说,家庭工资的发展从两方面保障了男性统治的物质基础。首先,女性的工资水平低于男性。妇女在劳动力市场上获得的低工资,使男性对比女性的物质优势得以延续,并鼓励女性选择全职太太作为职业。其次,女性在家里做家务,做其他直接使男性受益的服务。妇女的家庭责任反过来又加强了她们低下的劳动力市场地位。</p>
-
-<p>能看出来,在20世纪早期发展起来的这种解决办法,既有利于资本的利益也有利于父权制的利益。人们经常认为,资本家们认识到,在19世纪早期工业化进程中盛行的极端恶劣的工作条件下,工人阶级家庭无法充分地自我繁殖。他们意识到,家庭主妇比有工资的妻子更能够生产和维持健康的工人,受过教育的孩子比未受过教育的孩子更能成为好的工人。这种交易包括向男性支付家庭工资,让女性留在家里。这既让当时的资本家满意,也让男性工人满意。尽管交易的条款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改变,但直到今天,家庭以及女人在家庭中的劳动仍然还是通过提供一个劳动力的方式来服务资本,并且通过成为男性驰骋特权的空间来服务男人。女人们不仅努力服务着男人们和她们的家人们,也作为消费者服务资本。家庭也是学习支配和服从的地方,正如费尔斯通、法兰克福学派和其他许多人所解释过的那样。顺从的孩子成为顺从的工人;女孩和男孩各自习得适当的角色。</p>
-
-<p>虽然家庭工资表明资本主义在适应父权制,但儿童地位的变化却表明父权制在适应资本。孩子们和妇女一样开始被排除在工薪劳动之外。随着孩子们赚钱能力的下降,他们与父母的法律关系也发生了变化。在美国工业时代的开始,满足孩子们对父亲的需求被认为对他们的幸福发展至关重要,甚至是首要的:在有争议的监护权案件中,父亲们享有法律优先权。布朗的研究表明,随着孩子为家庭经济福祉做出贡献的能力下降,母亲越来越被视为孩子幸福发展的重要因素,并在监护权有争议的案件中逐渐获得了法律优先权。在这里,父权制适应了儿童不断变化的经济角色:当孩子有生产力时,男人声称拥有他们;当孩子变得无生产力时,他们就被发配给妇女。</p>
-
-<p><strong>二十世纪的伙伴关系</strong></p>
-
-<p>19世纪的马克思主义者们关于父权制将在资本主义把所有人都无产阶级化的需要面前枯萎的预言并没有成为现实。他们不仅低估了父权制的力量和灵活性,还高估了资本的力量。他们设想,撕裂封建关系的资本主义的新社会力量几乎是无所不能的。在面对日常生活中的历史性的力量时,当代的观察者更好地看到了“纯粹的”资本主义倾向和“实际的”资本主义倾向之间的区别。关于资本和种族秩序之间的“伙伴关系”以及劳动力市场分割的讨论,提供了“纯粹”资本主义力量如何与历史现实相妥协的额外例子。资本主义在这个过程中表现出了巨大的灵活性。</p>
-
-<p>研究过南非的马克思主义者认为,尽管种族秩序可能不允许每个人实行平等的无产阶级化,但这并不意味着种族障碍阻碍了资本积累。抽象来说,分析师可能会讨论哪种安排可以允许资本家攫取最多的剩余价值。然而,在一个特定的历史情况下,资本家必须关注社会控制、工人群体的抵抗和工会的干预,以及国家的干预。为了让整个社会可持续,国家可能会干预;国家有必要监管一些资本家,以克服那些最极端的资本主义倾向。如果考虑到这些因素,那么资本家最大化了最大的实际利润。如果出于社会控制的目的,资本家以特定的方式组织工作,资本本身并不能决定谁(即哪些个人具有归属特征)在工薪劳动力中占据较高阶层,谁占据较低阶层。当然,这有助于让资本家本身成为占主导地位的社会群体,同样也可能是种族主义者(和性别歧视者)。资本主义既继承了主导群体的与生俱来的特征,也继承了从属群体的。</p>
-
-<p>最近关于垄断资本创造劳动力市场分割的趋势的争论与这一理解是一致的。资本家故意分割劳动力,使用一些与生俱来的特征来划分工人阶级,这显然源于对社会控制的需求,而不是狭义上的资本积累所必要的事情。随着时间的推移,并不是所有这些分裂的尝试都能成功(在分裂方面),或者有利可图。资本塑造劳动力的能力取决于狭义上的资本积累的要求(例如,生产的组织方式是否需要大量工人之间的沟通?如果是这样,他们最好都说英语),也取决于一个社会内部的可能鼓励或强制资本去适应社会自身的力量(在南非给白人和黑人分别设置单独的洗浴间对于资本家来说,只能被理解为一个经济成本,但它低于试图迫使南非白人与黑人一起洗澡的社会成本)。</p>
-
-<p>如果我们关于资本主义发展进程的争论的第一个要素是资本不是全能的,那么第二个要素就是资本是非常灵活的。资本积累遇到了预先存在的社会形式,既摧毁它们,又适应它们。资本的“适应”可以被视为这些旧有形式在新环境中冥顽不灵的力量的反映。即使他们坚持下去,他们也不是没有改变的。比如今天对种族和性别的意识形态理解,就是在资本积累过程中对种族和性别区分的强化之中形成的。</p>
-
-<p><strong>今天的家庭和家庭工资</strong></p>
-
-<p>我们在上面已经论证,资本主义和父权制的适应或相互适应,在20世纪早期以家庭工资的发展为形式。家庭工资巩固了父权制和资本之间的伙伴关系。尽管尤其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来,妇女的劳动参与率有所增加,但我们认为,家庭工资仍然是当前性别分工的基石一一在这个分工中,女性主要负责家务,男性主要负责工薪工作。妇女在劳动力市场上较低的工资(再加上需要有人抚养孩子)保证了家庭作为一个必要的收入集中单位的存续。因此,由家庭工资支持的家庭便允许男人在家庭内部和家庭外部控制妇女的劳动。</p>
-
-<p>虽然职业女性的增加可能会给家庭造成压力(类似于考茨基和恩格斯19世纪所指出的压力),但认为家庭的概念和现实以及性别分工很快就会因此消失是错误的。性别分工再次出现在劳动力市场上,妇女从事女性的工作,通常和她们曾经在家庭内部做的工作一样——准备食物和服务,各种清洁,照顾人,等等。由于这些工作地位低工资低,父权关系仍然是完好的,尽管它们的物质基础在某种程度上从家庭转移到工资差异。例如,卡罗尔·布朗认为,在资本主义内部,我们正在从“以家庭为基础”的父权制转向“以工业为基础”的父权制。</p>
-
-<p>以工业为基础的父权关系以各种方式得到执行。为女性明确规定了较低的工资、较低的福利和较少的晋升机会的工会合同,不仅仅是返祖的宿醉一一即性别歧视态度或男性至上主义意识形态的一种情形一一它们其实维持着父权制度的物质基础。虽然有些人认为父权制已经在家庭中消失(例如,参看斯图尔特·伊文,《资本的意识》),但我们不会这样认为。虽然资本和父权制之间妥协的条款随着以前位于家庭中的额外任务资本化而改变,并且女性的劳动力权力的部署的场所也在变化,然而,正如我们上面所说的,劳动力市场上极端的工作隔离所造成的工资差异,通过鼓励妇女结婚,加强了家庭,也加强了家庭劳动分工。家庭工资的“理想”——一个男人可以挣到足够的钱来养活整个家庭——可能会让位于一种新的理想,即男人和女人都通过工资收入来贡献整个家庭的现金收入。因此,为了延续父权制,即男性对女性劳动力权力的控制,工资差异将变得越来越必要。工资差别将有助于将妇女的工作定义为比男子次要的工作,因为它需要妇女实际上继续以经济方式依赖男子。劳动力市场和其他地方的性别分工应该被理解为一种父权制使自身得以延续下去的表现方式。</p>
-
-<p>许多人认为,尽管资本和父权制之间的伙伴关系现在己经存在,从长远来看,资本主义最终会无法容忍它;资本最终可能会摧毁家庭关系和父权制。论点的逻辑是资本主义社会关系(家庭不是它的例子)倾向于普遍化,随着女性越来越能赚钱她们将越来越拒绝在家庭中的从属地位,并且因为家庭尤其压迫妇女和儿童,一旦人们可以自己靠自己生活它就会崩溃。</p>
-
-<p>我们不认为家庭中体现的父权关系如此容易被资本摧毁,我们也几乎没有看到什么证据表明这个家庭制度目前正在解体。尽管妇女劳动力参与率的增加使离婚更加可行,但离婚的动机对妇女来说并不是压倒性的。妇女的工资水平只能让少到几乎没有的一些妇女有能力独立和充分地养活自己和抚养孩子。传统家庭衰败的证据怎么说也是微弱的。离婚率并没有那么大幅度的增加,而是在各阶级中保持平稳;此外,再婚率也很高。直到1970年的人口普查,初婚率一直在历史性下降。自1970年以来,人们似乎一直在推迟结婚和生育,但最近,出生率已开始再次回升。现在的确有更大比例的人口生活在传统家庭之外。尤其是年轻人,他们正在离开他们父母的家,并且在他们结婚建立传统的家庭之前就开始自立门户。老年人,特别是老年女性,在子女长大后,经历配偶分居或死亡后,她们在自己的家庭中经历着孤独。然而,这些趋势表明,新一代的年轻人将在他们成年后的某个时候以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高的比例形成核心家庭。1930年以来出生的群体最终结婚率和生育率比以前的群体要高得多。结婚和育儿的持续时间可能正在缩短,但其影响的范围仍在蔓延。</p>
-
-<p>资本“摧毁”家庭的观点也忽视了使家庭生活具有吸引力的社会力量。尽管有人批评核心家庭对心理造成破坏,但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家庭仍然满足了许多人的真实需求。这不仅适用于长期的一夫一妻制,对抚养孩子的需求更是如此。单亲父母同时承受着经济上和精神上的负担。特别是对工人阶级妇女来说,这些负担使劳动力参与的“独立”变得虚幻。单亲家庭最近被政策分析人士视为过渡性家庭结构,在再婚后成为双亲家庭。</p>
-
-<p>女性劳动力参与增加的影响可能是家庭内部性别分工的减弱,而不是更频繁的离婚,不过这也缺乏证据。这几年关于谁做家务的统计数据,即使是妻子有收入的家庭也没什么变化:女性仍然做大部分的家务。“一天当作两天用”对职业女性来说就是现实。这并不奇怪,因为家庭之外在劳动力市场的性别分工,使女性在经济上依赖男性,即便她们自己也挣工资。然而,父权制的未来并不仅仅取决于家庭关系的未来。因为父权制,就像资本一样,可以具有惊人的灵活和适应性。</p>
-
-<p>无论家庭内部和其他地方的父权制劳动分工,是否对于资本来说“最终”是无法容忍的,它反正现在在塑造着资本主义。正如我们下面所说明的,父权制既使资本主义控制合法化,又使某些形式的资本斗争合法化。</p>
-
-<p><strong>二十世纪的意识形态</strong></p>
-
-<p>父权制通过在男性之间建立和合法化的等级制度(通过允许所有等级的男性控制至少一些女性),加强了资本主义的控制,而资本主义价值观塑造了父权制下善的定义。</p>
-
-<p>费尔斯通定义的心理现象就是在依赖和支配关系中发生之事的独到例子。它们出自男性社会权力的现实一一而女性没有权力一一但它们是由它们发生在资本主义社会的背景下的事实所塑造的。如果我们用激进的女性主义者所描述的那样来审视男性的性格特点——竞争性的,理性主义的,支配的——它们很像我们对资本主义社会主导价值观的描述。</p>
-
-<p>这种“巧合”可以用两种方式来解释。首先,男人,作为工薪劳动者,在工作中被吸收到资本主义的社会关系中,被驱使进入这些关系所规定的竞争中,并吸收相应的价值观。激进的女性主义对男性的描述并没有完全超出资本主义社会的范围。第二,即使男人和女人实际上并没有按照性规范所规定的方式行事,男人也会为自己主张那些在主导意识形态中被重视的特征。于是举个例子,《克雷斯伍德高地》的作者发现,当男性是专业人士,整天操纵下属(通常使用基本的非理性的动机来训导出他们想要的行为)时,男性和女性将男性描述为“理性和务实的”。当妇女投入大量精力研究抚养儿童和儿童发展的科学方法时,《克雷斯伍德高地》里的男性和女性将妇女描述为“非理性和动感情的”。</p>
-
-<p>这不仅有助于解释资本主义社会中“男性”和“女性”的性格特征,而且也解释了资本主义社会中性别歧视意识形态的特殊形式。正如女性的工作具有延续男性统治和资本主义生产的双重目的一样,性别歧视的意识形态也具有双重目的,即美化男性特征/资本主义价值观,以及诋毁女性的性格特征/社会需求。如果女性在其他的社会中是低级的或无力的,那么男性这样做的理由就和资本主义社会不一样了。只有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将女性贬低为感性的或非理性的才有意义。只有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将女性视为“依赖者(dependent)”才有意义。“依赖者”的封号在封建社会中没有意义。由于分工确保了作为妻子和母亲的女性在很大程度上关心使用价值的生产,对这些活动的诋毁既掩盖了资本无法满足社会层面上决定性的需求,同时也在男性眼中贬低了女性,为男性占主导地位提供了理由。这方面的一个例子可以从电视购物广告特有的矛盾心理中看出。一方面,他们致力于解决满足社会需求的真实障碍:(消灭)破坏衣服和刺激皮肤的洗涤剂,各种各样的劣质产品;另一方面,必须诋毁对这些问题的关切;这是通过嘲笑妇女即必须处理这些问题的工人来实现的。</p>
-
-<p>一个证明父权制和资本主义的伙伴关系的平行论点可能是关于劳动力中的性别劳动分工。性别分工的存在使女性从事低薪工作,并从事被认为适合女性角色的工作。妇女阶层是教师、慈善工作者和卫生保健领域的绝大多数。妇女在这些工作中所扮演的养育者角色地位很低,部分原因是男人诋毁妇女的工作。这些工作的地位很低,也因为资本主义强调个人独立和私营企业满足社会需要的能力,而这些重点与对集体提供社会服务的需要相矛盾。只要可以用它们是女人干的活儿来诋毁养育任务的社会重要性,就可以避免资本对交换价值的优先地位与【社会】对使用价值的需求之间的对抗。这样,就不是女性主义,而是分裂工人阶级的性别歧视削弱了工人阶级。</p>
-
-<h3 id="iv走向一个更进步的联盟">IV.走向一个更进步的联盟</h3>
-
-<p>还有许多问题有待我们去探索。我们在这里使用的父权制与其说是一个分析性的术语,更像是一个描述性的术语。如果我们认为马克思主义做得不够,激进的女性主义本身也不够,那么我们就需要发展新的类别。我们的任务之所以是困难的,是因为同样的特征,如劳动分工,往往同时加强父权制和资本主义,而在一个完全父权制的资本主义社会中,很难分离出父权制的机制。然而,这是我们必须做的事情。我们不得不指出一些起点:观察谁从妇女的劳动力中受益,揭示父权制的物质基础,调查男性之间的等级制度和团结机制。我们必须问的问题是无穷无尽的。</p>
-
-<p>我们能谈谈父权制度的运动规律吗?父权制是如何产生女性主义斗争的?除了先进的资本主义社会,我们在哪里还能看到性别政治和性别斗争?父权制度的矛盾是什么?它们与资本主义矛盾的关系是什么?我们知道父权关系导致了女权运动,资本产生了阶级斗争一一但是女性主义与阶级斗争的关系在历史背景下是如何发挥出来的呢?在本节中,我们试图提供对最后一个问题的答案。</p>
-
-<p>在历史上和现在,女性主义和阶级斗争的关系要么就是两条完全独立的道路(一方面是资产阶级女性主义,另一方面是阶级斗争),要么就是在左翼内部由马克思主义来支配女性主义。关于后者,这既是马克思主义的分析力量的结果,也是左翼内部男人的力量的结果。这些观点既产生了左翼的公开斗争,也产生了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者的矛盾立场。</p>
-
-<p>大多数认为自己是激进分子的女性主义者(反体制、反资本主义、反帝国主义、社会主义、康米、马克思主义者,什么都反)会同意,妇女运动的激进派己经失去了势头,而“资产阶级”似乎抓住了时机并继续前进。我们的运动已经不再处于那个令人兴奋的,精力充沛的时期,那时无论我们做什么都会有用:提高意识,把更多的女性(甚至比能容纳的更多)带入运动,在社会中增加女性问题的可见性,通常以一种在根本上挑战资本主义和父权关系的方式进行。现在我们感觉到女权运动的一部分被吸收了,“女性主义”被用来反对女性一一例如,在有些诉讼中法官主张女性离婚前是家庭主妇的也不需要赡养费,因为我们都知道女性现在已经被解放了。迄今为止未能通过的平等权利修正案(ERA)表明,在许多女性心中仍存在一种立法上的恐惧,她们害怕“女性主义”将继续被用于针对女性,这表明我们真的需要重新评估我们的运动,分析为什么它以这种方式被吸收了。对我们来说,求助马克思主义来进行重新评估是合乎逻辑的,因为它是一个发展着的社会变革理论。与女性主义理论相比,马克思主义理论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在我们试图使用它时,我们有时也偏离了女性主义的目标。</p>
-
-<p>左派一直对妇女运动持矛盾态度,经常认为它是社会主义革命的事业。当左翼女性拥护女性主义时,它可能会对左翼男性构成个人威胁。当然,许多左翼组织也从妇女的劳动中受益。因此,许多左翼的分析(无论是进步的还是传统的)在理论上和政治上都是自私的。它们试图影响妇女放弃对妇女的情况产生独立理解的努力,并采纳他们自己对情况的理解。至于我们如何应对这种压力,当我们转向马克思主义分析,自然会试图加入使用这个范式的“兄弟会”,我们可能最终试图为与兄弟会的斗争正名,而不是试图用分析女性的情况来改善我们的政治实践。最后,许多马克思主义者对他们传统的女性问题的批判分析感到满意。他们认为阶级是理解女性地位的正确框架。妇女应该被理解为工人阶级的一部分;工人阶级反对资本主义的斗争应该优先于男女之间的任何冲突。不能允许性(别)冲突干扰阶级团结。</p>
-
-<p>随着过去几年美国经济形势的恶化,传统的马克思主义分析也需要重新为自身正名。在60年代,民权运动、学生言论自由运动、反战运动、妇女运动、环保运动以及专业集团和白领团体日益激烈的运动都为马克思主义者提出了新的问题。但现在,通货膨胀和失业等明显的经济问题的回归,掩盖了这些要求的重要性,并让左派回到了“基本盘”一一(狭义定义的)工人阶级政治。很多到处生长的马克思-列宁主义原-党派小团体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是反女性主义者。有迹象表明,左翼学术界中女性主义问题的讨论程度也在下降。日间托儿所正在从左翼工会会议的讨论内容中消失。随着马克思主义或政治经济学在智力上被接受,自由主义学术界的老男孩网络被复制到一个由马克思主义者和激进分子组成的年轻男孩网络中,尽管它年轻而激进,但在成员和观点上仍是男性式的。</p>
-
-<p>那种让激进女性放弃这些愚蠢的东西,变得“严肃”的革命性的压力增加了。与“通货膨胀”和“失业者”相比,我们的工作似乎是在浪费时间。我们(女性)的失业从未被视为一场危机,这是男性占主导地位的一种症状。在20世纪30年代的上次重大经济危机中,巨大的失业一部分是通过将女性排除在各种工作之外来解决的一一即每个家庭只有一个的工薪工作,而这份工作是男性的工作。资本主义和父权制从危机中恢复了,也加强了。正如经济危机通过纠正失衡为资本主义发挥恢复作用一样,它们也可能为父权制服务。30年代让女性回到了原来的位置。</p>
-
-<p>如果放弃对女性主义问题的研究和实践,反对资本和父权制的斗争就不可能成功。一场仅仅针对资本主义压迫关系的斗争将会失败,因为它们在父权压迫关系中的潜在支持将会被忽视。对父权制的分析对于一种会破坏父权制的社会主义的定义是必要的,这种社会主义也是唯一一种对女性有用的社会主义。虽然男人和女人都需要推翻资本主义,但他们保留了性别群体特有的利益。从我们的研究、历史或男性社会主义者来看,尚不清楚“社会主义”所为之奋斗的东西对男人和女人是否都是一样的。因为一个“人道的社会主义”不仅需要就新社会应该是什么样子和一个健康的人应该是什么样子达成一致,而且更具体地说,它将要求男人们放弃他们的特权。</p>
-
-<p>作为妇女,我们不能让自己被花言巧语哄骗住,从而放弃我们任务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就像我们在历史中许多次被骗的那样。我们必须反对那种尝试让我们放弃女性主义之目标的明显的和不明显的高压。</p>
-
-<p>这意味着两个策略性的考虑。第一,建立社会主义的斗争必须是一场具有不同利益的群体组成联盟的斗争。妇女不应该相信男人在革命后“解放”他们,部分原因是没有理由认为他们会知道怎么做;一部分因为他们没有必要这样做;事实上,他们的直接利益在于我们受到的持续压迫。相反,我们必须有自己的组织和自己的权力基础。第二,我们认为资本主义内部的性别分工给了女性一种实践,在其中我们已经学会了理解人类的相互依赖和需求是什么。我们同意莉丝·沃格尔的观点,即虽然男性长期以来一直在与资本作斗争,但女性知道该为什么而奋斗。一般来说,男性在父权制和资本主义中的地位阻止了他们认识到人类对养育、分享和成长的需求,以及认识到在非等级制和非父权制的社会中满足这些需求的可能性。但即使我们提高了他们的意识,男人们也可能会评估潜在的收益和潜在的损失,然后选择现状。男人可能会失去的不只是单纯的枷锁。</p>
-
-<p>作为女性主义社会主义者,我们必须组织一种实践,既解决反对父权制的斗争,也解决反对资本主义的斗争。我们必须坚持,我们想要创建的是这样一个社会,在其中相互依赖的认同是解放而不是耻辱,在其中养育后代不是一个压迫的实践而是一个普通的实践,在其中女性不再继续支持不正当的那些具体的男性自由。</p> Heidi Hartmann 女性主义社会主义者,必须组织一种既解决反对父权制,也解决反对资本主义的斗争实践。我们必须坚持要创建一个相互依赖、认同解放而非耻辱的社会。 巴枯宁瑞士演讲・三 1871-05-03T10:56:15+06:55 1871-05-03T10:56:15+06:55 https://agorahub.github.io/pen0/heros/MikhailBakunin-a1_r-bakunins-speech-in-switzerland-3 <p>亲爱的同志们,上次说1789~1793年革命中,中产阶级有意无意间助用平民之力,筑其权力于封建世界废墟之上。从此以后,他们成为统治阶级。</p>
-
-<!--more-->
-
-<p>若说“热月”罗伯斯庇尔和圣茹斯特等政权被推翻,生命被杀害,信徒被充军的反动派政变,是移居国外的贵族与教士的阴谋所致,人们就犯了极大的错误了。贵族与教士这两败类中有许多分子很热心地参与此种阴谋,并幸灾乐祸地,愿意见这些使他们心惊胆寒,不留情宰割他们头颅的敌人失势垮台,倒是不错的但如果只有他们,他们是一无所能的。他们的财产既已被充公,他们还有什么能力卷土重来呢?当时中产阶级中有一部分因营买国产,垄断军需,征税粮税,乘众人贫困与破产的机会而致富,而私饱的人唯恐革命骚扰到他们腰间的荷包,因而大发狠心,断送了革命的命脉,所以“热月”反动得主谋者就是这些代表道德与公众秩序的伪善者。他们之外又有一群商人为其旁助,商人真是永远作恶与怯弱的败类,他们零星地吮吸平民的脂膏,以劣货欺骗平民的金钱,他们有平民的无知怯弱于革命而残暴反动。在他们心目中一切使人动心的思想,及人类的最高原则,和人类的无上利益都是空的,不会存在的。就是爱国主义,他们至多也只识其浮夸与虚荣的一面,或者是完全不知道。所以世间没有什么情感能使他们摆脱铜臭的拜金勾当,与可怜的日常忧虑的。任何人都知道,任何党的人都肯定地说,在这可怕的巴黎被围中,当平民与敌人激战的时候,当富有阶级筹划阴谋,奉巴黎于普鲁士人之手的时候,当宽大的无产阶级——平民的妇人与子女忍不住饥饿的时候,一般商人唯利是图的企图,就是怎么样使他们的货物,民食所必需的物品,卖得最高的价钱。</p>
-
-<p>法国各城的商人都做过同样的勾当。在以被普鲁士人侵占的各城,他们会开门迎接敌人。在未被侵占的城市,他们也已预备替敌人去开门,他们破坏国防,他们到处尽力之所能反抗唯一能就法国的平民举事和平民武装。今日城市中的商人同乡下的农民构成了反动的大本营。农民还有转变走上革命之路的可能,而商人将永远是卑怯的商人。</p>
-
-<p>中产阶级于法兰西大革命中自成两类,一类是极少数人,即以“雅各宾”党为名的革命的中产阶级。我们于此切不可将今日的雅各宾党与1793年的雅各宾党混谈了。今日的雅各宾党只是上个世纪的英雄灰色之幻影,不像人样的小鬼,滑稽的怪形而已。而1793年的雅各宾党则的确是伟大的人物,他们有革命的圣心、正义与自由平等的尊崇。他们之所以不懂这些在今日尤能代表我们意向的名词,其咎不在与他们。他们当时只留意到政治的表面,而不了解经济与社会的意义。但是,我复述一句,这并不是他们的过错,正如我们今日所能了解,并不是我们的的功劳一样。所谓功过都是时间的问题。人类是慢慢的呀!有时却嫌太慢了——向前发展的人类真理都是绵延不绝的错误和残酷残忍的经验上得来的。1793年的雅各宾党是有真信仰的人,他们受着思想的感应并且忠于思想。他们真可以说是英雄!他们没有完成革命的伟大工作,这是他们丧失英雄本色的一点。我们可以,而且也应该攻击丹东、罗伯斯庇尔、圣茹斯特等人的学理错误,我们尽管批评他们。说他们的思想是不对的,狭小的,在社会经济上只是中产阶级的,但是,对于他们革命的能力我们不可不表十二分的敬意。他们是昔时英雄中的中产阶级最后的几个英雄。</p>
-
-<p>在这英雄的少数人之外,还有一大群物质上是垄断人的中产阶级,对于他们,什么革命的思想与革命的志高原则,若是不能用于填满他们那样可敬的,那样宽大的钱袋的,那么也只是一些空洞的,毫无价值与意义可言的名词罢了。一旦他们中最富有,同时也是最有势的人借着革命的响声与方法腰间变着满满的时候,他们就会觉得革命的时期过得太久了,现在应该完结了,应该恢复法律与公众秩序的统治了。</p>
-
-<p>他们推翻了“公安委员会”,杀了罗伯斯庇尔、圣茹斯特及他们的许多朋友,并成立了执政府,这执政府真是十八世纪之末腐败的中产阶级之结晶,当时几千少数人以盗窃方法获得且积累了无数金钱,而执政府即是这些金钱的胜利和统治。</p>
-
-<p>但是未完全腐化的法国,因受大革命伟业的激动,再也忍不住此种制度的压迫了。于是起了两种抗议,第一种失败了,第二种成功了。假如第一种胜利,假如第一种能够成功,那么不但法国能救,即世界也将由此改头换面了,不幸第二种的胜利成了暴君的暴政与平民的奴隶制。我所说的,即指巴勃夫(Babeuf)的暴动和拿破仑一世的僭权。</p>
-
-<p>巴勃夫的暴动是18世纪最后的革命行动。巴氏及他的朋友们与罗伯斯庇尔、圣茹斯特颇为相近,差不多就是他们的朋友,又可以说是社会主义的雅各宾党。他们遵崇平等,甚而不顾自由。他们的计划是很简单的:他们要将地主和工具领有者的财产充为国有,由共和的,民主的,社会的国家来支配一切,国家为一切流动产与不动产的主人,因此成为社会的唯一雇主,一切工皆有它命令是从,同时它有政治的无上权,把儿童的教育权收为己有,使全国儿童都有享受教育平等的机会,并强迫成年的男女依平等与正义的原则去劳动去生活。于是一切地方自治力,个人的创制力,总而言之一切自由都将被此种可怕的权力消灭殆尽。全社会只能呈现出一副单调的,强迫的始终如一的灰色之图。政府虽然有普通选举而组成,但是只要选举完了,只要政府依旧在形式职权它对于社会的各分子,却有一种绝对的权力。</p>
-
-<p>由国家的权力去强迫造成平等的学理并非是巴勃夫发明的,古代的大思想家柏拉图于公元前数世纪,在他描写平等社会的《共和国》一书中早就将此种学理的基本原则说明了。最初的基督教徒虽然被当时的社会所迫害,在他们的团体中也已实地实验过共产主义的生活了。最后,即在宗教革命之初,十六世纪初的德国有个闵采尔(Münzer)同他的子弟们也做过社会平等的第一次实验,想在一个广大的社会基础上创立起平等来,巴勃夫的密谋只是平等思想在群众中作第二次实地的表现罢了。这些实验连最后的也在内,之所以不能成功,约有两种理由:第一种是因为群众的程度不够,不知道实行的可能性,第二种,尤其是上因为这些制度上,平等与国家的强权和势力相连,不知不觉间排斥了自由。我们都知道,亲爱的朋友们,平等只能借自由而可能,平等与自由是并行的。然而请你们不要误会,我之所谓的自由并不是中产阶级所独享的,以群众的奴隶制为基础都自由,这与其说是自由,不如说是特权哩,我之所谓自由是人群普遍的自由,使各个人都有人格的自由,但是我们也知道此种自由只有在平等上才可能。不但在学理上而且以实行去反抗一切由不平等而起的制度与社会关系,然后再以众人的自由为原则去创立社会的经济平等。看呐这就是我们现在的纲领,这就是虽有俾斯麦、拿破仑、梯也尔及我尊严的皇帝的一切哥萨克及我全俄至高无上的沙皇所不能阻止其胜利的纲领。</p>
-
-<p>巴勃夫的密谋,将“热月”巴黎反动的政变,所杀溃的,未遭流刑而忠于革命的公民都集合拢来,其中并有许多的工人。密谋失败了,有些被杀了,但有许多仍活着,如邦纳罗蒂(Philippe Buonarroti)就是其中一个。邦氏性刚如铁大有古风,生平为人所看重,敌党对他亦无不起敬意。他亡命比利时很久,他为比利时“烧炭共产主义者”秘密结社的主要创始者,他做了一本书,这本书今日颇不易得,我的一本以后将设法寄给我们的朋友亚岱马君(Adhémar Schwizguebe,松维利耶的雕刻匠)叙述巴勃夫密谋的经过情形,颇为悲壮。所以巴勃夫密谋可谓是过去一个世纪,革命反抗反动之最后的英雄的表现。</p>
-
-<p>我曾经说过拿破仑一世的僭权。此种历史较诸巴氏暴动更惨千百倍,你们大家都是知道的,这是残暴无耻的“刺刀”制度的开端,十九世纪之初,人道第一次遭到无理批颊的耻辱。拿破仑一世为一切暴君的人杰,同时,在军事上说,他又是一切暴君的恐怖,他失败了,他将他不幸的遗产,最无耻的“蔑视人道”、“以刀威逼”的原则留给他们。</p>
-
-<p>我不愿对你们叙事“复古时代”的政况,这是千疮百孔,旦夕垂危两败类即贵族和僧侣想恢复其原有的政治生活与威权的最可笑的实验。复古时代最该注意的一点,就是取得政权欲千年不朽的中产阶级,因觉得他们的权力又四面受敌,朝不保夕之势逐又变成了革命党。当公众权力不在他们掌握之中的时候,换言之当社会保障别的利益而损害他们利益的时候,他们就立刻与这种权力为敌,重新作起密谋运动。基佐(Guizot)、贝里埃(Périer)、梯也尔(Thiers)等,这些可诅咒的中产阶级反动的灵魂,都是路易菲利普治下最热心拥护中产阶级之迫害的腐朽的,同时在他们心目中以为最完善的政府之著名人物,但在复古时代,也为秘密会社的重要分子,1830年7月,他们的革命胜利了,于是中产阶级的自由主义的统治也从此开幕了。</p>
-
-<p>欧洲真正的中产阶级政治与利益的统治是从1830年开始的,其中尤以英、法、比、荷兰和瑞士为最先。别的国家如德意志、丹麦、瑞典、意大利、西班牙及葡萄牙等,中产阶级的利益虽然比别的利益最占优势,可是政治与政府仍然不是他们的。至于这庞大而可怜的全俄帝国,我不愿说它,它至今仍屈从与“沙皇”的暴政之下,其中还没有真正的中间阶级,即中产阶级的政图也还没有一个社会的情形,一边是官的世界,有军事、警察和官僚的组织,其使命在满足“沙皇”的私欲,另一边是平民,是几千万被“沙皇”与其走狗任意吞噬的可怜者,俄国革命只有直接从民间起来的,这点我在数年前一篇颇长的演说中已有很详细的说明,这篇演说我将设法即刻寄给你们。我也不愿对你们说这不幸和英雄的波兰,在这卑鄙的三只恶鹰即俄罗斯帝国、奥地利帝国、和普鲁士为其代表的德意志新帝国的爪牙间,不断地向前奋斗,虽屡遭失败的创痛,也还是百折不挠地为自由挣扎,永远不会停歇起复兴的工作。波兰与俄国一样,也还没有真正的中间阶级,一边是俄皇“沙皇”世袭的奴役,以前就有的统治势力,今日已腐朽不堪的波兰贵族及官僚。另一边是无数被奴役的农民,他们今日不但被已经失势的贵族压迫,而且受着国家,“沙皇”已其不可计数的官僚剥削。我更不愿对你们说起瑞典与丹麦这两小国,因为他们是从1848年之后才成为立宪制的国家。较诸其他欧洲各国略有逊色,最后西班牙与葡萄牙我们也不必说起,因为它们国内的工业运动和中产阶级的政治受着军阀及僧侣双重势力的摧残为时已久,现在仍留为最落后的国家。然而我却应该使你们注意,西班牙虽然在表面上那样的落后,但照样存在于世界各国的国际劳动协会的组织,在我看来西班牙也是其中最完善的一个哩。</p>
-
-<p>我现在以德国来说吧,德国从1830年以来,呈现出,现在仍继续呈现的一种奇异的形态,在这里中产阶级的利益虽占优势,然而政权却不为他们所有,极端的专制是它现行的政体,虽然有立宪的假面具可掩人耳目,而其军事与行政上的组织却仍卑鄙的专供贵族之用。</p>
-
-<p>我们要研究中产阶级的统治,最好以英、法、比为研究资料。意大利统一于维克托·伊曼纽尔(Victor Emmanuel)的君权之后,虽也可供我们来参考,但总不及法国那样显著,所以我们的观察就着重在这个国家。</p>
-
-<p>自从1830年的革命之后,中产阶级在法国,有得发表其原则于文学、政治与社会经济上完全自由权至原则可以“个人主义”概括之。</p>
-
-<p>我只所谓的个人主义即是认为全社会与人群各不相谋彼此互争互斗的集团,他们生存于社会好像是自然的敌人似的,彼此为生活需要而互相排斥,自己向前,必须阻止别人出路的倾向而言——简言之,此种倾向催促各个人不顾一切人的利益并在别人身上,求得其一个人的安适、富足与幸福的意思。这无非是一种各自争先的竞赛,各自逃命的混乱。谁停止住,谁就不幸,因为他们将落在人后。谁在途中因疲惫而跌倒,谁就倒霉,因为他们将被蹂躏。竞争是毫无心肝,毫无怜悯的。谁失败谁就不幸!在此种争斗中,有许多罪恶是必然要犯的,并且这一切的互相残杀充其量只是连续反抗人类一切道德之一基础的“休戚相关”的恶行罢了。人们说国家是正义的代表于裁判者,可是,国家非但不阻止这些罪恶的发生,反而认其为合法的行为,使其永续不息。所以,国家所代表的,要保护的并非是人的正义,而是司法上的正义,司法上的正义,即是强者欺压弱者,富者侮辱贫者的“盛礼”。国家只有一种要求,就是一切罪恶皆须合法地去完成。我可使你们破产,压迫你们,杀害你们,但是我必须依法而行,不然我即将被认为犯罪者,人们或将以犯罪者待我,这就是此种原则“个人主义”这幅字的意义。</p>
-
-<p>现在我们来看看此种原则表现于文学中的情形。1830年以来,社会上充满了雨果、大仲马、巴尔扎克、贾宁(Jules Janin)等人的文学作品,另外还有别的许多著作家与中产阶级报纸的记者以他们无聊的文笔引导青年堕落,激起他们的自私念头,即平民也不幸地受其影响。你们无论拿什么小说看,内容除夸大虚伪的情感与美妙的文词之外,什么也找不出来。从头到尾无非都是千篇一律:一个贫困、郁闷的,无名的青年,心中焚烧着各种成功的欲念。他想住大厦,食山珍,饮香槟,坐马车,并想与某个侯爵夫人睡觉。他经过非凡努力,终于成了,别人都失败了。看呐,这就是英雄,这就是纯正的个人主义。</p>
-
-<p>次之我们再来看看政治罢,此种原则在政治中是怎样表现的呢?人们说群众必须有人去指导他们,统治他们,他们是不能自治,不能无政府的。谁去统治他们呢?特权阶级已经没有了,一切人都有爬到社会的最高地位与职务去的权利。但是想要达到此种目的,人们必须聪明灵活强健康泰,必须知道并能够战胜其他的一切竞争者。于是乎,竞赛又开始了,只有灵活而强健的人才是治人与剥削群众者。</p>
-
-<p>最后,我们来看此种原则在经济问题——其实是最主要的或可说唯一的问题——上的情形。中产阶级的经济学家对我们说,个人无限制的自由是他们的主张,竞争就是此种自由的条件。但是,此种自由到底是什么呢?我们的第一个问题就是:难道这就是产生我们这世纪所夸耀的一切美妙财富之个人单独的劳动吗?但个人单独的劳动仅足以供给个人的衣食,或一个野蛮的小民族,而大民族之富足与生存只有靠着休戚相关组织起来的群体的劳动。生产一切财富的劳动既然是群体的,那么群体来享受这些财富,似乎是很合理的,是不是?然而,唉!这正是中产阶级经济学家最愤恨最拒绝最不愿意的一点哩!他们是主张个人各自享受的。但是哪些个人呢?是一切个人吗?呵!不是的,他们主张强者、聪明者、灵巧者和幸福者。唉!是的,尤其是幸福者才有享受的权利。因为他们在他们的社会组织中照着继承法——他们的社会基础——推演下去,必然要产生以下的现象:一边是富有而幸福的少数人,另一边是千百万困苦无辜的不幸者。但中产阶级的社会又会这些人说:“你们争夺价值、安适、财富与政权吧,胜利者就将幸福了。”可是这种自相残杀的争斗中,也有一点平等存在嘛?不,一点也没有的。有些——极少数者——有教育与金钱为他们从首至尾掩护的武器,另有些——成千上万的平民——却被无知与贫困钳制住,几乎赤身走入这战场。那么这些号称自由的竞争到底有什么样的必然结果呢?不用说,是平民的失败,中产阶级的胜利,因此,被束缚的平民也不得不如戍地的苦工一般,永远做胜利的中产阶级的奴隶了。</p>
-
-<p>中产阶级有一种很厉害的武器,无产阶级是没有方法反抗的,这便是资本,——资本是今日各个文明国家工业生产的主要动力,只要资本为中产阶级所有,无产者自然是束手无策了。</p>
-
-<p>如今这样构成和占据的资本,不但这压倒无产阶级,而且一大部分的中产阶级也被剥削被侵害,被沦于贫困之中。此种现象的原因,中小中产阶级不大明白或完全不懂的原因是很简单的。因平民替中产阶级争得自由之后,今日的工商业皆崇尚竞争和死命的互斗,于是一般资本家不得不售卖他们的商品,明白得说,就是不得不售卖他们从所雇佣的工人身上,以最低的工资垄断来的商品。你们在经验上都知道价值昂贵的产品在市场上已渐渐地被价值便宜的产品所排斥,即使后者十分劣于前者,也是如此。看呐,这就是竞争——这种出血的互斗——在中产阶级生产上,所生成的第一种不幸的结果。从此,坏的产品替代好的产品,平方的工人替代灵巧的工人成为必然的倾向,生产者与生产品的品质也大大地减低了。</p>
-
-<p>在这种竞争中,这种求最低价值的争斗中,势必是大的资本压倒小资本,小资本为大资本所破坏。因为大工厂制造物件,其售价必然比小工厂或中等工厂低廉。建造大工厂自然要有大资本,但在生产方面与小或中等工厂比较起来,却又便宜地多。十万法郎固然比一万法郎多,但十万法郎若是用于制造,则其出息必定为50%或是60%。而一万法郎,即使是同样的用法,却只有20%。大资本家可以在房屋,原料和机器上节省费用,他所用的工人比中小资本家多,他可以籍着好的组织与大规模的分工减少费用,或增加出息。总而言之,十万法郎集中于他的手里,并用于建造或组织一个工厂,其生产必然超过每一万的十个小工厂,比如每个小工厂在它所有的一万法郎上能得两千法郎的出息,以十万法郎建造或组织一个工厂的大资本家在他的每一万法郎上却能得到五千或六千,换言之,他所生产的货量一定比较多。生产比别人多,那么售价也自然比别人便宜了,在他以廉价售卖货物时,中等或小的资本家也不得不减少他们的价值,否则他们的货物便会卖不出去。他们货物的生产成本既然已比大资本家贵,而所得售价又比大资本家的贱,于是他们破产了。大资本杀害小资本便是这样子,假如大资本遇见更大的资本,那么也将一样的被迫破产。</p>
-
-<p>这是很真确的,你们看,今日各大资本中已有联合成极大极可怕的资本的倾向。今日工业最发达的地方,如英、法、比诸国已经开始由团体的营业公司代替单独的大资本家的企业了。文明越进步,先进的各国愈发达,则大资本家的财富也愈增加,可是因此大资本家的数目就减少了。结果必有很多中产者被大资本压倒而流为小资产者,更有一大批小资产者因无法抵抗而沦陷到贫困与无产阶级的队伍中去。</p>
-
-<p>这是无可置疑,有各国的统计与准确的数学根据可作证明的事实。在社会的经济组织中,大多数中产阶级者被极少数可怕的资本家压迫,而陷于不平等的贫困之境,这是一种无可逾越的法则,要反抗它,除了社会革命外别无选择。小资产经济倘若聪明,有明了此种情形的常识,他们早可与无产者联合,共同来完成此种革命了。但是小资产阶级普通是太愚蠢了,他们可笑的虚荣与自私塞住了他们的脑筋。他们懂不得什么,看不见什么,他们一边被大资产阶级压迫,另一边又手着他们平素所嫌弃所恐惧的无产阶级威胁的恐吓,他们已经愚蠢地任由自己向着末日路上直奔了。</p>
-
-<p>此种中产阶级的竞争的结果对于无产阶级是很有害的。一般资本家必须最低价值售卖其产品——或好点说,售卖其从工人身上剥夺来的产品,工人的工资就不得不被减至最低限度。于是有天才特能的工人就得不到相当的报酬。只有被迫卖力并迫于廉价出售其劳动的人,才为一般雇主所欢迎。妇女及儿童不要多少工资,于是他们就以妇女及儿童代替男子,以平庸的工人代替灵巧的工人,只要平庸的工人愿意与妇女及儿童得同样的工资。一切中产阶级经济学家都以说明并且承认工人工资是依着他每日的生活而规定,比如一个工人他每日的衣食住行只要一个法郎,那他的工资也会很快跌至一个法郎。这其中的理由非常简单,工人因为迫于饥饿,彼此间就经不起竞争,资本家一面急欲垄断他们的劳动而致富,另一面又因为中产阶级的竞争,不得不以廉价出售其产品,自然是欢迎工资少而工作多的工人了。</p>
-
-<p>这不但是一种逻辑的演绎,而且是那些以大资本建造的工厂实行大工业的国家,如英、法、比、德及瑞士各部分,每日所经历的事实。我在第二讲中,曾经对你们说过,你们是特权的工人。你们在工资上虽然还得不到你们每日生产的所有价值,你们在事实上虽然还被你们的东家剥削,但比较起诸大工厂的工人,你们所得的报酬总算不少了,你们有空余的时间,你们是自由且幸福的。但我又认为你们加入这伟大的有解放全世界劳动者使命的国际劳动协会中,做个热心而忠实的会员,是很有价值的。这正是你们高贵慷慨的处所。你们从此可以证明你们自己不但要顾到你们自己,而且也顾到千百万比你们更不幸比你们更被压迫的兄弟。我此刻以此种暗示呈现给你们,也是很幸福的。</p>
-
-<p>你们加入劳动协会固然是慷慨好义,抚危济弱的友爱行为,但同时也是先见与预防的工作,你们不但为别的你们不但为别的地方别的职业不幸的兄弟而该如此,即使为你们本身或为你们的子女也该如此。你们此时所得的报酬虽不是绝对好,所过的生活虽不是绝对的自由与幸福,但也比较过得去。你们为什么能如此呢?理由是极其简单的,只因大资本没有吞并到你们的工业罢了。你们或者不相信这个道理吧?大资本依它本有的法则,必然要吞并一切的。它开始自然从最能获利,最易经营的工商业的各枝叶上着手垄断,待它垄断饱了,垄断中发生竞争之后,然后急于别的未曾动着的枝叶。现在人们不是以机器制造衣服、皮靴和花边了吗?你们信着吧,以机器制造钟表不过是迟早的问题,或者不久就会实现了。发条、标准机、表箱、表盖以及表的磨光、晕线及刻画都将由机械来代替人工。这样的产品虽然不及手中造出的精细或美观,可是价钱却比你们的更便宜,买家也将比你们多,结果你们精美的产品终将必为市场所排挤。那时,你们或你们的子女,将与今日各大工厂的工人一样可怜,一样的做奴隶。你们看,你们若替别的地方别的职业的不幸工人——你们的兄弟努力工作,同时即替你们自己或至少替你们的儿女减少痛苦哩。</p>
-
-<p>你们应为人道而工作,今日工人阶级是伟大和神圣的人道之唯一的代表者。“将来”必属于乡间、城市及各工厂的劳动者。盘踞其上的一切阶级——如民众永远的垄断者,贵族、僧侣、中产阶级及无量代表国家恶势力和不公道的军政与民政的官员,都是腐败透顶的阶级,他们此后为善不足,作恶有余,根本没有希望了。</p>
-
-<p>1793年打倒了僧侣与贵族的势力,并揭穿了他们的假面具。1848年的革命把中产阶级的假面具也揭穿了,他们的险恶与无能也被败露了。1848年6月那几日,中产阶级毅然决然地他们先人所信奉的,以自由、博爱、平等为原则为基础的“宗教”。他们只靠着垄断为生,换言之,他们是经济不平等,社会奴隶制的产物,他们当时虽满口自由平等,但平民一但认真要求起自由平等来,他们遍露出本来面目,重匿于反动地壁垒之夜。</p>
-
-<p>制造1848年反动的叛贼今日又想把法国卖掉了,制造最卑劣反动局面的梯也尔、法佛尔(Jules Favre)及1848年国民议会的大多数人,今日又想重显身手了。他们则抬举路易·波拿巴(即拿破仑三世)做大总统,继而破坏了普通选举制。社会革命的恐惧,平等的厌恶,民众正义的威吓,以及他们所反的罪恶的感觉,使昔日那样聪明勇敢,今日是这样愚蠢卑怯的腐败阶级全都投入拿破仑三世的“独裁”的怀抱中。从此法国受了十八年武人的专政。但不要相信中产阶级的先生们对此有怎样难堪的情形,其中为自由主义而大声疾呼,故意作起倔强的样子,使自己出名而予帝制不以方便的人物自然被压迫被排挤了,但其余不谈政治,专心孜孜于中产阶级的大企业,极力从事于剥削平民的顺仆,反倒是大受当局保护与奖励。人们为顾全他们的面子起见,予以他们表面的自由。在帝国治下不是有一个由普通选举而成的立法议会么?这对于中产阶级而言已经心满意足了。</p>
-
-<p>不过还有一个不如意的黑点,就是皇帝侵略的野心,激起不时之需,使法国几乎濒临破产,终至毁灭了法国古有的权威而后止。但这个黑点并不是偶然的,它是制度的一种必须,凡是极端的暴虐的制度,即使它有表面的自由,也必然以武装的势力为依据,其常备的大军迟早要惹起大战,因为军队的阶级野心为其主要的兴奋剂。反当团长的,总想升旅长,反当旅长的,总想升师长。至于一般兵士有系统的受了军营生活的熏陶之后道德之心已丧失殆尽,他们只梦想着战争的滋味,及屠杀、劫掠、强奸,普军在法国之所作所为即是一例。然而,如果这些聪明而有系统地培养于军官及兵士心中的高尚(!)的情欲长久留地得不到一点满足,军队势必会酸化起来,再由酸化而不满进而反叛,其祸将一发不可收拾。故战争是必然的,故拿破仑三世的近讨远攻并不如今日一般中产阶级先生们所说的那样,是拿氏一人的私意,而是他们因恐惧社会革命而自行造成的暴虐的帝制之必然的产物。法国今日之所以有这一切可怕的不幸,其原因除了拿破仑三世及一切特权阶级——大小僧侣和腐败贵族外,尤以这可敬(!)而清廉(!)而有德(!)的中产阶级为罪魁祸首。</p>
-
-<p>同志们,你们都会见到,法国全部只有城市的劳工群众,由中产阶级卖给帝国,被帝国牺牲于中产阶级的劳工群众保护他们不幸的祖国。全国各地只有城市与工厂的广大的工人愿意以平民举事拯救法国的危亡。至于乡间的劳动者,一般农民自拿破仑一世时代,施行宗教教育,受了宗教之毒以来,已经颓败不堪,此时站在普鲁士人一边与法国为敌,大作其卖国的反动勾当。不过要唤醒他们,也并非是件难事,我在一本你们有许多人都会度过,题目叫做《写给一个法国人的信》的小册子中,会提出许多诱导他们到革命中来的方法。但要想实行这些方法,各城市便非得自动起义,并依据革命的原则组织起来不可。这是一般工人所愿意的甚且在法国南部,如里昂、马赛、蒙布里圣德田及都鲁司各城实验过,被激进派中产阶级者以共和国之名义征服,且破坏了的。不错,这些因恐惧平民而成为共和党的中产阶级者,如老奸巨猾的法佛尔,寡廉鲜耻如狐狸般的梯也尔,妄自尊大的甘必大以及毕卡(Picard)、法里(Ferry)、西蒙(Jules Simon)、柏来当(Pelletan)等人,就以共和国之名义杀害了共和国及法兰西。</p>
-
-<p>中产阶级已经被裁判了,他们是法国最富,而人数又最多(平民当然更多)的阶级,如果他们愿意,法国一定能得救的。可是这样的话,他们便须如1793年他们的先人所做过的一般,牺牲他们的生命与金钱,诚恳地与无产阶级合作,以无产阶级为旁助。其实他们非但不愿意牺牲他们的生命,而且更不愿意牺牲他们的金钱,他们宁愿法国由普鲁士人来占领,而不顾以平民的革命去拯救它。</p>
-
-<p>城市工人与中产阶级间的问题已经很显著地呈现出来了,工人说:“我们与其侍奉我们的城市与普鲁士人,不如将我们的住宅都炸毁了。”而中产阶级答道,“我们宁可开门迎接普鲁士人,也不许你们扰乱秩序,我们无论如何要保存我们亲爱的住宅,即使要亲普鲁士先生的脚也未尝不可。”</p>
-
-<p>你们看,今日就是这些中产阶级者胆敢污蔑“巴黎公社”这幅唯一能救法国光荣的并希望能救世界自由的“公社”,今日就是这些中产阶级者胆敢诅咒公社,但他们以什么名义呢?就是以爱国主义的名义咧!</p>
-
-<p>这些中产阶级真的是铁石心肠!他们卑鄙到那样的程度,到最后连廉耻感都失去了遗忘了。在完全死去之前,他们就已经完全腐烂了。</p>
-
-<p>同志们,不但在法国的中产阶级在智德上如此的腐败,即使在欧洲各处,也是同样的情形,欧洲此时只有无产阶级还在保存的神圣的健全之火,只有无产阶级能擎其人道的大旗。</p>
-
-<p>但无产阶级的目标,其道德原则究竟是什么呢?即是“休戚相关”。全体为个人,个人为全体,或由全体。这也就是我们这伟大的国际劳动协会的目标及原则,国际劳动协会是超越国界,破坏国家,以个人及全体的自由之名义,人人须尽同等的劳动义务为基础,联合全世界的劳动者为一人类家庭的组织。这种“休戚相关”在社会经济上,为集体的劳动与集产,在政治上,为国家的破坏与“由全体自由而使个人自由”。</p>
-
-<p>是的,亲爱的同志们,你们是工人,全世界的劳动者皆是你们的兄弟,与你们都是休戚相关的,今日只有你们继承着人类解放的伟大使命。你们还有一共同的继承者,虽然情形不同,也与你们一样是劳动者,这便是农民。农民此时还没有伟大使命的意识,他们过去中了教士的毒,现在还沉醉与教士的怀中,不知不觉间做了损害本身的反动的武器。你们应该对他们解释社会革命的意义,救他们脱出蒙昧的境地。</p>
-
-<p>在此时,尤其是在开始的时候,工业上的劳动者只有而且也只能靠他们自己。假如他们愿意他们也不能成为强有力者,不过要他们真的有决心罢了。他们要想实现他们此种意识,只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先在他们的劳动团体中,继而在一切团体中,创立起真正友爱的“休戚相关”,不但在言语或饮酒上,还是在演讲及节日的时候须有休戚相关的精神,即在行动中及日常上也须如此。每个国际劳动协会的会员都应察觉到都因确信,别的一切会员都是他们的兄弟。</p>
-
-<p>另一种就是革命的组织,为行动而起的革命的组织。里昂、马赛与法国别的城市之平民举事之所以失败了,就是因为没有一点组织。此事的原因我很清楚,因为我参与其事,受到其中的痛苦的。今日“巴黎公社”之所以能勇敢的坚持下来,就是因为在围困中,一般的工人有都严密的组织。中产阶级的报纸硬指国际劳动协会为巴黎这次壮大举事的主动者并不是没有理由的,我们可以自负地说:“因我们国际的弟兄们能百折不挠地努力,平民才能组织起来,巴黎公社也才成为可能。”</p>
+<p>它们还爱好和其他的鸟交往。在印度,樫鸟和乌鸦从附近好多英里以外飞到竹丛中来和鹦鹉一道过夜。当鹦鹉出外寻食的时候,它们发挥了极惊人的智慧、审慎和应付环境的能力。以一群澳大利亚的白色美冠鹦鹉为例,它们在出发去劫掠一块农田之前,首先要派出一个值察队——它们栖在农田附近的高树上,而另外一些侦察兵则栖在农田和森林之间的树上传递信号。如果报告说“好”,二十来只美冠鹦鹉便从队伍中散开,飞到空中,向离农田最近的树木飞去。它们还要花费很长时间来详细察看附近的情况,然后才发出全体前进的信号,接着,全队便立刻出发,转眼同就劫掠了那块田地。澳洲的居民很难瞒过鹦鹅的小心谨慎,如果人们用一切办法和武器终于打死了几只鹦鹉,那么,它们以后将变得更加谨慎和警惕,以致能打败人的一切计谋。</p>
-<p>所以同志们,我们应该如亲爱的兄弟一般组织起来。我们不要相信我们是在革命之末,我们此时正在革命的开端呢,革命是此后几十年的最重要问题。它迟早是要降临的,我们预备着吧,我们锻炼我们的身心罢,我们少空言,少叫喊,少夸张,少多嘴,少饮酒,少放荡罢。我们束紧我们的腰部,奋勇地预备参加这能就一切民族,能予全体人类解放的争斗罢。</p>
+<p>毫无疑问,使鹦鹉能得到几乎相等于人的这种很高的智力水平和我们在它们身上所感到的人类情感的,是集体生活的实践。它们的高度智力竟使最好的博物学家把某种鹦鹉,即灰鹦鹉,称为“鸟人”。谈到它们的互相友爱,大家都知道,当一只鹦鹉被猎人扛死了,其他的鹦鹉便在它们同伴的尸体上空盘旋,发出尖锐的怨诉声,据奥社邦说,“它们自己也将为它们的友谊而牺牲”。两只被捕的鹦鹉虽然属于两个不同的种,但也能建立起相互的友谊,如果这两个伙伴当中有一个意外地死了,另一个伙伴有时也将因悲伤而死。很明显,它们在集体中得到的保护,远远超过任何理想地发达了的嘴和爪所给予它们的自卫能力。除了各种较小的鹦鹉以外,其他的鹦鹉是很少有猛禽或哺乳动物敢去攻击的,布利姆说得一点不错,鹦鹉除了人以外几乎没有其他的敌人(他说,鹤与合群的猴子也是这样);他又说:“鹦鹉多半不是死在敌人的爪下,而主要是死于衰老。”只有人类才能消灭它们的一部分,因为人类有更高度的智慧和武器,这些同样也是从结合中得来的。所以,鹦鹉的长寿,可以看作是它们合群生活的结果。至于它们那惊人的记忆力,难道我们不可以说,它之所以发达,也是得力于合群生活、长寿及随之而来的直到很老身心仍十分健全吗?</p>
-<p>社会革命万岁!巴黎公社万岁!</p> 米哈伊尔·巴枯宁 亲爱的同志们,上次说1789~1793年革命中,中产阶级有意无意间助用平民之力,筑其权力于封建世界废墟之上。从此以后,他们成为统治阶级。
\ No newline at end of file
+<p>由上所述,可知个人反对整体的斗争不是唯一的自然法则。互助也和互争一样,同样是一条自然法则,当我们再分析一下另外一些鸟类和哺乳动物的结合以后,这条法则就更加明白了。关于互助这条法则对动物世界的进化的重要性,在前面的几页中已经作了几点提示,但是,在我们再举出几个例证,我们将由此能够得出我们的结论以后,它们的意义就将更加明显。</p> 彼得·克鲁泡特金 生存竞争 互助 自然法则和逐步进化的主要因素 无脊椎动物 蚂蚁和蜜蜂 鸟类 猎食和捕鱼的结合 合群性 小鸟之间的互相保护 鹤和鹦鹉
\ No newline at end of file
diff --git a/heros/1890-09-30-PeterKropotkin-a1_r-mutual-aid-among-animals.html b/heros/1890-09-30-PeterKropotkin-a1_r-mutual-aid-among-animals.html
new file mode 100644
index 00000000..7a1e1210
--- /dev/null
+++ b/heros/1890-09-30-PeterKropotkin-a1_r-mutual-aid-among-animals.html
@@ -0,0 +1,174 @@
+
+
+
+
+
+
+
+
+
+ 动物之间的互助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动物之间的互助
+
+
+
+
+ 《互助论:进化的一个要素》第一章
+ 彼得·克鲁泡特金 | 1890.09.30
+
+
+ 生存竞争 互助 自然法则和逐步进化的主要因素 无脊椎动物 蚂蚁和蜜蜂 鸟类 猎食和捕鱼的结合 合群性 小鸟之间的互相保护 鹤和鹦鹉
+
+
+生存竞争这个概念是由达尔文和华莱士作为进化的一个要素介绍到科学中来的,它使我们可以把范围极其广泛的现象包括在一个单独的概念里,这个概念很快就成为我们在哲学、生物学和社会学方面的思考的真实基础。大量的各种各样的事实:生物的机能和构造的适应它们的环境,生理和构造的进化,智力发达甚至精神发展本身,我们以前常常用许多不同理由来解释的,都由达尔文归纳在一个总的概念里。我们把它们理解为连续的努力——对不利环境的一种斗争——以求个体、种族、物种和社会的这样一种发展,那就是务期达到生命的最大程度的充实、丰富多彩和热烈。也许在开始的时候达尔文本人并未充分意识到这个因素的普遍性,因为他最初只是借它来解释一系列有关起初种的个体变异的累积的事实。但是,他预见到他介绍到科学中来的这个词,如果只按它的狭义——各个个体之间完全为争取生活资料而进行的竞争——来使用,就会失去它的哲学的和原有的真实意义。所以,他在他那部不朽的著作一开头就坚持主张“这个词当作广义的和比喻的意义来用的,其意义包含着这一生物对另一生物的依存关系,而且,更重要的,也包含着个体生命的保持,以及它们能否成功地遗留后代”。
+
+他本人虽然为了特殊目的而主要按照狭义来使用这个词,但他却提醒他的信徒不要犯(他本人好像曾经犯过一次)高估它的狭义的错误。在《人类的起源》这本书中,他用了几页篇幅有力地举出了这个词应有的广义的例证。他指出,在无数的动物社会中,各个个体之间争取生活资料的竞争是怎样消失的,竞争是怎样由合作来代替的,并且指出这种代替的结果怎样发展了保证物种获得最好的生存条件的智力和良知。他暗示在这些事例中,最适于生存的不是那些在体力上最强的,也不是那些最狡猾的,而是那些学会为了群体的福利无论强者或弱者都联合起来互相援助的动物。他写道:“拥有数量最多的最富有同情心的成员的社会,将最为昌盛,并且繁育最多的子孙”(第二版第163页)。从个体和整体之间的竞争这个狭隘的马尔萨斯观点中产生出来的词,在一个了解大自然的头脑中便这样地失去了它的狭窄的意义。
+
+不幸,这些本可成为最有成效的研究的基础的论点,却被为了说明真实的生存竞争的后果而收集的大量事例所遮掩了。此外,达尔文从未试图更仔细地研究一下动物世界中的生存竞争所表现的这两方面的相对重要性,也从未写出他原拟写作的论述过分繁殖的自然遏制的书,虽然这本书本来可以作为估计个体竞争的真实意义的严格标准。不仅这样,就在刚才所说的那些篇幅里,在反驳狭隘的马尔萨斯的竞争观念的材料中,也再次出现了旧的马尔萨斯的色彩,那就是,达尔文所说的在我们的文明社会中保存“智力和体力方面的弱者”的所谓不便(第5章)。似乎千千万万的体弱多病的诗人、科学家、发明家和改革家,以及千千万万的所谓“愚人”和“迟钝的热心家”,不是达尔文本人在《人类的起源》那几章中所强调的人类在生存竞争中当作知音和精神武器使用的最宝贵武器。
+
+达尔文的学说的遭遇,和其他一切多少涉及人类关系的学说的遭遇相同。他的信徒本仅没有按照他的暗示把这一学说加以发展,反而使它更加狭隘了。当赫伯特·斯宾塞试图从独立的、但又与之密切相关的论点出发,把探讨的范围(特别是在《伦理学材料》第三版的附录中)扩大到“谁是最适者?”这个重大问题时,达尔文的无数信徒已经把生存竞争的概念缩小到最狭隘的范围了。他们甚至变得把动物世界看成是在半饥饿的个体间进行着永久的斗争,并彼此想喝取对方血液的世界。他们使现代著作中充满了“战败者遭殃”的呐喊,好像它是现代生物学的最终结论似的。他们把争夺个体利益的“无情”斗争提高为人类也必须服从的一项生物学原则,认为在以互相歼灭为基础的世界中,不这样作便有复灭的危险。除了仅仅从庸俗的学者那里学到一点自然科学词句的经济学家以外,我们必须承认,即使达尔文观点的最有权威的解释者,也在竭力保持这些谬误的见解。赫胥黎无疑是公认的最有资格的进化论的解释者,事实上如果我们以他为例,我们岂不是听见他在《生存竞争和它对人类的意义》这篇文章中教导我们说:
+
+
+ “从伦理学家的观点来看,动物世界大概是和格斗士的表演一样。每个生物都受到相当好的对待,被安排去战斗,于是最强的、最敏捷的和最狡猾的便能活下去再战斗一天。观众用不着因为角斗场上没有饶它们的命而表示不满。”
+
+
+其次,在这篇文章的较后部分,他岂不是告诉我们说,在原始人中间也如同动物之间的情况一样:
+
+
+ “最弱的和最愚钝的要失败,而那些最顽强和最狡猾的,在其他方面并不是最好、只是最能适应他们的环境的便生存下去。人生是一场连续不断的自由混战,除了有限的和暂时的家庭关系以外,霍布斯所说的个体与整体的斗争是生存的正常状态。”
+
+
+对自然界的这种看法究竟能够得到事实的几分支持,从这里提供读者的关于动物世界和原始人的论证中便可以看到。但我们不妨立刻指出:赫胥黎对自然的观点,作为科学的推论来说,也和相反的卢梭的观点一样,是很难成立的,卢梭在自然中只看到被人类的出现所摧毁的爱、和平与和谐。事实上,只要一走进森林,对任何动物社会观察一下,甚至对任何一本论述动物生活的严肃著作(多尔比尼的、奥社邦的或勒瓦兰的,不拘哪一个的著作都行)细读一下,便不能不使博物学家思考到合群生活在动物生活中所起的作用,使他们不至于把大自然只看作是一个屠杀之场,同样,他们也可以免于在大自然中只看到和谐与和平。卢梭所犯的错误是他完全不想到嘴和爪的恶斗,而赫胥黎则犯了相反的错误,但不论是卢梭的乐观论还是赫胥黎的悲观论,都不能看作是对自然界的公正无偏的解释。
+
+只要我们对动物观察一下——不光是在实验室和博物馆中,而且在森林和草地,在草原和群山中——我们立刻就会发现,虽然在各种动物(特别是在各纲动物)之间进行着极多的斗争和残杀,但在同种的,或至少是在同一个群的动物之间,也同时存在着同样多的(甚至还要更多)的互相维护、互相帮助和互相防御。合群如同互争一样,也是一项自然法则。当然,要从数字上估计所有这两类事实的相对重要性,那怕是很粗略地估计,也是难事。但是,如果我们用一个间接的试探,问一问大自然:“谁是最适者:是那些彼此不断斗争的呢,还是那些互相帮助的?”那么我们立刻就会发现,那些获得互助习惯的动物无疑是最适者。它们有更多的生存机会,在它们各自所属的纲中,它们的智力和体力达到最高的发展水平。如果把这些可以用来支持这一观点的无数事实考虑在内,我们就可以十分有把握地说,互助也和互争一样,是一项动物生活的法则,但是,作为进化的一个因素来说,它也许更加重要得多,因为它促进了这些保证了种的维持和进一步发达以及用最少的精力来保证个体的生活的最大幸福和享受的习惯和特性的发展。
+
+就我所知,在达尔文学说的科学界信徒当中,第一个把互助充分理解为一条自然法则和进化的主要因素的,是著名的俄国动物学家,圣彼得堡大学故院长凯士勒教授。他在逝世前几个月,即1880年1月,在俄国博物学家会议上发表的一篇演说中阐明了他的思想;但是,像许多只用俄文出版的著作一样,这篇出色的演说几乎完全不为世人所知道。
+
+“作为一个多年的动物学家”,他认为他有责任反对滥用这个取自动物学的词——生存竞争,或者,至少应该反对高估它的重要性。他说,动物学和那些研究人类的科学不断地坚持它们所谓的生存竞争的无情法则。但是它们忽略了还存在有另外一条可以叫做互助的法则,这个法则,至少对动物说来,是远比前一个法则更重要得多。他指出,遗传后代的需要必然会使动物集聚在一块儿,并且,“个体愈是集聚,它们彼此之间就愈加互相支援,物种就有更大的生存机会,并且更加促进它们智力的发达”。“每一个纲的动物,”他继续说道,“特别是较高级的动物,都实行互助。”他从埋尸虫的生活以及鸟类和一些哺乳动物的合群生活中举出一些例子来说明他的见解。在一篇简短的开幕词中所举的例子当然是有限的,但主要之点都已说得很清楚;在谈完互助在人类进化中所起的更为突出的作用以后,凯士勒教授作了如下的结论:
+
+
+ “很明显,我不是否认生存竞争,但是我认为动物世界的逐步发展,特别是人类的发展,受惠于互助之处远过于互争……一切生物都有两个基本需要:营养的需要和使物种繁殖的需要。前者使它们互相竞争和残杀,而保存物种的需要则使它们彼此接近,互相帮助。但是我倾向于认为在生物界的进化中——在生物的逐步后天变异中——个体之间的互助远比它们的互争所起的作用要大得多。”
+
+
+上述观点的正确性,最最感动了大多数出席会议的俄国动物学家;希斐尔卓失——他的著作在鸟类学家和地理学家当中是很有名的——支持这些观点,并且还另举了一些例子来阐发这些观点。他说,有几种隼具有“一种适宜于抢掠的几乎理想的构造”,然而它们在退化,可是其他几种实行互助的隼却很昌盛。“另一方面,以一种合群的禽类鸭子为例吧,”他说,“一般说来,鸭子的机体不发达,但它们实行互助,从它们不计其数的变种和种类来看,可以说它们差不多是遍布于全世界。”
+
+俄国动物学家的立即接受了凯士勒的观点,好像是很自然的,因为他们几乎每一个人都曾经有机会在亚洲北部和俄国东部无人居住的广大地区研究过动物界;凡是研究过类似的地区的人,是不可能不得出相同的结论的。我想起自己在和我的朋友,那多才的动物学家波利亚可夫一起在维蒂蒙地区考察时,西伯利亚的动物界所给我的印象。当时我们两个人对《物种起源》的印象还很新,可是我们要寻找同种动物之间的激烈竞争却一无所获。这种竞争在我们阅读达尔文的著作时,即使想到了第3章(第71页)的论点,也是我们预期会看到的。我们看见很多动物常常是联合起来,以适应不利的气候环境或对各种敌人进行斗争。波利亚可夫写了许多出色的文章论述各处的食肉动物、反刍动物和啮齿动物的互相依赖;我们亲眼看到许多互相帮助的事实,特别是鸟类和反刍动物在移居途中的互相帮助;甚至在有大量动物聚居的黑龙江和乌苏里江地区,尽管我竭力寻求,但也根少发现在较高级的同种动物之间存在着实际的竞争和斗争。在大多数俄国动物学家的著作中,也都提到过这种印象,这大概可以说明为什么俄国的进化论者那样拥护凯士勒的观点,而同样的观点在西欧的达尔文信徒当中却并不流行。
+
+当我们一开始研究生存竞争的两个方面——直接的和比喻的——的时候,给我们印象根深的头一件事就是互助的事例非常丰富,这不仅是如大多数进化论者所承认的为了繁育后代,而且还为了个体的安全和为了得到必需的食物。对动物界的许多大类来说,互助是通例。甚至在最低级的动物之间也可发现互助的事实,我们必须预期有一天会从研究微小的池塘动物的学者那里得知即使在用显微镜才能看见的生物当中,也存在着不自觉的互助。当然,除了白蚁、蚂蚁和蜜蜂以外,我们对于无脊椎动物的生活的知识还是极其有限的;但是,就从比较低级的动物来说,我们也可以搜集到一些确切合作的事实。蝗虫、蛱蝶、萤虫、蝉等等动物的不计其数的联合,实际上简直还没有人研究;可是它们的存在这一事实本身就指出它们一定是按照大体上相同于蚂蚁和蜜蜂为了移居而暂时联合的原则组织的。至于甲虫,我们已经有人仔细观察过埋尸虫之间互相帮助的事实。它们需要腐烂的有机物,以便在其中产卵和供给它们幼虫以食物,但是那些有机物不能腐烂得太快,因此它们便把在漫游中偶尔发现的各种小动物的尸体埋在土中。一般地说,这些埋尸虫都是单独生活的,但是当它们当中有一个发现了自己难以埋葬的老鼠或雀鸟的尸体时,它就会招唤四个、六个或者十个其它甲虫来会力完成这项工作;如果必要的话,它们会把尸体运到一个合适的土质松软的地方,十分周密地把它埋起来,从没有为了它们之中哪一个享有在这个埋好的尸体上产卵的特权而争吵。约格里迪奇在用两根棍子做成的十字叉上绑上一个死鸟,或者是在插在土中的棍子上挂上一个蟾蜍的时候,这些小小的甲虫也会以同样友好的方法集中大家智慧来克服人的计谋。这种协力合作的事情在蜣蜋当中也曾见到过。
+
+即使在机体方面处于稍低级阶段的动物中,我们也可找到类似的例子。在西印度群岛和北美洲,有些陆蟹结成一大群一大群的,以便到大海去产卵;每一次这样的移动,都包含着它们之间的协力合作和互助。至于大莫鲁甲蟹(Limulus),我惊奇地发现(1882年在布列登水族馆)这种笨拙的动物在一个伙伴需要的时候能给予多大的帮助。它们当中有一只蟹仰面朝天地跌在水槽的一个角落里,它那小锅似的沉重甲壳使它不能回复原来的姿势,再加上角落里有一根铁杆,使它要想翻过身来更加困难。于是它的伙伴们前来援助,我用了一个钟头的时间来看它们如何努力援救它们被困的伙伴。它们一下来了两只,从下面推它们的伙伴,经过巨大的努力,终于把它扶正了,可是由于铁杆妨碍着它们完成援救工作,那个蟹又重重地仰跌下去。经过几番努力以后,援助者当中就有一只到水槽的深处去带来了另外两只蟹,这两只蟹用它们饱满的新力量开始来推动和扶起它们可怜的伙伴。我们在水族馆呆了两个多钟头,当我们离开的时候,我们又去看了一下那水槽,援救工作依然在继续哩!自我看见这件事以来,我不能不相信埃拉斯穆·达尔文博士所引征的叙述:“普通螃蟹在脱壳期间派一个没有脱壳或有硬壳的螃蟹在它旁边放哨,以防备海中的敌人来伤害这种处于没有防御状态的脱壳蟹。”
+
+关于白蚁、蚂蚁和蜜蜂之间的互助事例,特别是通过罗曼斯、彼希纳和约翰·刘波克爵士的著作,一般读者都很熟悉,因而我只说很少的几点提示。如果我们拿一个蚁巢为例,我们不仅看到了每一种工作(如生育子孙、寻找食物、建筑巢穴和饲养幼虫等等),都是按照自愿互助的原则进行的,同时,我们还必须和佛勒尔一样,承认许多种蚂蚁的生活的主要基本特征是每一个蚂蚁有义务把已经吞在肚里并且已经部分消化了的食物和集体中的每一个向它索取的成员共享。属于不同种的或属于互相敌对的蚁巢的两个蚂蚁,偶尔互相遇到时,便彼此避开。但是属于同一个蚁巢或属于同一群巢穴的两个蚂蚁便会互相接近,用触须作几下问答的动作,并且“如果其中有一个饿了或者渴了,特别是如果另一个的嗉囊中很饱满时。……它将立刻索取食物”。接到这样要求的蚂蚁是从不拒绝的;它张开了颚,用一种适当的姿势,吐出一滴透明的流质给那个饥饿的蚂蚁舐食。把食物吐给另外一个蚂蚁吃,这在蚂蚁(自由的)的生活中是那么突出的一个特征,并且为了养活饥饿的同伴和幼虫都是那样经常地互相求助,所以佛勒尔竟认为蚂蚁的消化道是由两个不同的部分构成的,其中之一,即后一部分,是专供自己用的,另一部分,即前一部分,主要是供集体用的。如果一个嗉囊饱满的蚂蚁竟自私到拒绝喂养一个同伴,那它将被看成是一个敌人,甚或比敌人还坏。当它的亲族和另一个种的蚂蚁打仗时,如果它拒不援助的话,它们将比攻击敌人还要凶猛地反过来攻击这个贪心的蚂蚁。如果一个蚂蚁没有拒绝喂养属于仇敌方面的蚂蚁,那么它将被后者的亲族当作朋友看待。所有这些情况都是经过最严密的观察和确切的实验所证实的。
+
+蚂蚁这个分成一千多种的大科动物,其数目是那么多,以致巴西人竟说巴西是属于蚂蚁而不是属于人的;在这个科里,同一个巢或同一个巢穴集团的成员之间是不存在竞争的。无论不同的种之间的斗争是多么厉害,也无论在战争时有着什么样的暴行,但集体内部的互助、已成习惯的自我献身和经常为了共同福利的自我牺牲,都已经成为法则。蚂蚁和白蚁废除了“霍布斯式笔下的那种斗争”,因此它们生活得更好。它们那种奇妙的巢穴,也就是它们的建筑,在比例大小方面超过了人类的建筑;它们修筑的道路和在地上的拱形走廊,宽阔的大厅和粮仓,它们的谷物田、谷粒的收获和使谷粒“麦芽化”;它们孵卵和养育幼虫的合理方法,以及建造特别的窠巢以饲养蚜虫——林内美妙地称之为“蚂蚁的乳牛”——的合理方法,最后,它们的勇敢、胆量和优越的智慧,所有这些都是它们在繁忙和辛勤的生活的每一个阶段中实行互助的自然结果。这种生活方式,其结果必然会发展蚂蚁生活的另一个特征:个体的主动性的巨大发展——它反过来又显著地促成了高度而复杂的智力的发达,这样的发达,使人类的观察者也不能不有很深的印象。
+
+在动物的生活方面,即使我们所知道的只不过是一些关于蚂蚁和白蚁的事实,我们也可以有把握作出这样的结论:互助(它导致互信,这是勇敢的第一个先决条件)和个体的主动性(智力发达的第一个先决条件)在动物世界的进化中,是比互相斗争更具有无限重要性的两个因素。事实上,蚂蚁没有任何“保护性”而仍能兴旺,可是自卫特性对于单独生活的动物来说是不可缺少的。蚂蚁的颜色使它很容易为敌人发现,在草地和森林中,许多种蚂蚁所建的高大巢穴也是一望可见的。它浚有坚硬的甲壳的保护,无论它的针刺在几百根刺入一个动物的皮肉时是多么危险,但对一个蚂蚁的防御来说却是没有多大价值的;而蚂蚁的卵和幼虫在许多居住在森林中的动物看来又是一种美味的食物。可是,成千上万的蚂蚁并没有受到鸟类或甚至食蚁兽的太大摧残,反之,它们却为此它们强壮得多的昆虫所畏惧。当佛勒尔在一个草地上倒出一口袋蚂蚁时,他看见“蟋蟀跑开了,听任蚂蚁抢夺它们丢下的洞穴;蚱蜢和蟋蟀向四方逃走,蜘蛛和甲虫也放弃了它们的捕获物,以免它们自己变成蚂蚁的捕获物”。经过一场战争(在战争中有许多蚂蚁为了共同的安全而牺牲了)以后,连黄蜂的窠也被蚂蚁占领了。甚至最敏捷的昆虫也不能逃脱,佛勒尔常常看到蝴蝶、蚊虫和苍蝇等被蚂蚁出其不意地袭杀。蚂蚁的力量在于互相援助和互相信任。如果说蚂蚁——且不谈更为发达的白蚁——在智力方面居于整个昆虫纲的首位,如果说它们的勇气只有最勇猛的脊椎动物才能匹敌,如果说它们的头脑——用达尔文的话来说——“是世界上最奇妙的微小物质之一,也许比人的头脑更为奇妙”,那么这难道不应归功于在蚂蚁的社会中互助完全代替了互争这一事实吗?
+
+蜜蜂也是这样。这些小小的昆虫(它们本来很容易被许多鸟类所捕获,它们的蜜也被从甲虫到熊的各纲动物所垂涎)也没有从拟态或其他方面得到任何自卫的特性,而没有这种特性,一个单独生活的昆虫是很难逃脱被彻底地毁灭的。但是,由于蜜蜂实行了互助,因而它们获得了我们所知道的广泛发展,获得了我们所称赞的智力。由于共同工作,它们使它们的个体力量增加了若干倍;由于临时分工和每一个蜜蜂在必要时能进行各种工作的能力的结合,它们获得了任何一种单独生活的动物(不管它是多么强壮和有多么好的武装)所不能指望的安全和福利。它们的合作,在人不知道利用充分计划的互助的情况下,往往比人还要成功。所以当一群新蜂要离开蜂箱虫寻找一个新住所时,许多蜜蜂就会预先到附近去探察一下;如果它们发现了一个适于居住的地方,例如一个旧篮子或任何这类的东西,它们就把它占领下来,把它弄得干干净净的,并且加以保护,有时候要保护整整一个星期之久,直到这群新蜂来到那里定居下来。但是,有多少移居到新土地上的人只因不了解他们力量联合起来的必要性而死亡在那里!由于蜜蜂懂得集中它们个体的智慧,它们能适应预料不到的或者不同寻常的恶劣环境,如巴黎博览会上展出的蜜蜂就能用它们树脂似的蜂蜡把箱盖固定到嵌在它们蜂箱板里的玻璃片上。此外,它们毫无喜好杀戮的表现,也没有喜欢无益争斗的习性,虽然许多作者总认为动物有这种癖性。守卫蜂箱进口的哨兵毫不留情地杀死那些企图到蜂箱里去抢劫的蜜蜂;可是,因为搞错了地方而飞来的陌生蜜蜂则不会受到伤害,特别是那些带着花粉飞来的或者是易于迷路的小蜜蜂,更不会受到伤害。除了确有必要时以外,它们是不会进行战争的。
+
+由于在蜜蜂当中仍然存在着残忍和懒惰的本性,而且往往由于环境促使它们又将显现出来,所以蜜蜂的合群性就更加对人有启发性。大家都知道,经常有一些蜜蜂宁肯过抢劫的生活而不愿过工蜂的勤劳生活,在食物缺乏和食物特别丰富的时候,都将使这个掠夺阶级为之增加。当我们的谷物已经收获回家,草地和田野里的谷物已经所剩无几的时候,抢劫的蜜蜂就更加经常到来。另一方面,在西印度群岛的甘蔗园附近和欧洲炼糖厂的周围,抢劫、懒惰和吃得迷迷糊糊的情况在蜜蜂当中就更为普遍了。我们由此可见,在蜜蜂之中还依然存在着反群居的本能,但自然选择必定会继续淘汰它们,因为归根到底,团结的实践证明它比具有掠夺倾向的个体的发展对物种更为有利。那些最狡猾的和最阴险的被淘汰了,让位给那些懂得合群生活和互助利益的蜜蜂。
+
+当然,无论蚂蚁或蜜蜂,甚至白蚁,都不可能具备包括到整个种的更高度团结的观念。在这方面,它们显然没有达到即使在我们政治、科学和宗教的领袖人物中也尚未具有的发展程度。它们的爱群居的本能很难超出蜂箱和蚁巢的范围。不过,拥有不少于两百个巢穴的巢群的两个不同种的蚂蚁(Formica exsecta和F. pressilabris),业经佛勒尔在丹德山和萨勒福山发现并有所描述。佛勒尔认为,这些巢群的每一个成员都认识所有巢群中的其他成员,它们都参与共同的防御。在宾夕法尼亚,麦克库克先生发现了整整一个拥有一千六百到一千七百个巢穴的筑墩蚁的族,全体蚂蚁互相之间都互通信息;贝茨先生曾经指出,在“园地”的广大面积上到处都是白蚁的土堆,有些巢穴成了两、三种蚂蚁的避难所,这些巢穴大部分是用拱形通道或拱廊连接起来的。因此我们发现,甚至在无脊椎动物之间也采取了一些措施把同种结合成更大的组织来互相保卫。
+
+现在进一步谈到较高级的动物,我们发现在它们当中有着更多的为了会种可能目的而有意识地互助的例子。然而我们必须承认,我们对高级动物的生活的知识依然是很不完备的。虽然第一流的观察者们收集了大量的事实,可是我们对于动物世界的某些属科还几乎是一无所知。关于鱼类的可靠资料特别稀少,这一部分是由于观察的困难,一部分是因为对这个问题还没有给予应有的注意。至于哺乳动物,凯士勒已经指出,我们对它们的生活方式所知是多么少。它们之中有许多是习惯于夜间活动的;有些是隐藏在地下的。至于反刍动物的那些合群生活和移居最能引起我们的兴趣,可是它们是不让人们接近它们的群的。我们主要是在鸟类方面拥有最广泛的资料,但我们仍然对许多种鸟的合群生活知道得很不完备。不过,我们不必埋怨我们缺乏经过充分证实的事实,因为这从下面的叙述中就可看到我们并不缺少。
+
+我不打算详谈雄的和雌的为繁育后代和为在后代的最初生活阶段中供给它们食物,以及为共同猎取食物的联合;但是我不妨顺便提一下,这样的联合是通例,即使对最不合群的食肉动物和凶猛的禽类来说,也是一样;我们可以说,这种联合的特殊意义在于:即使在其他方面表现最残酷的动物在这方面却也表现了较温和的情感。还可以补充一点,在食肉动物和猛禽当中,大于家庭的联合还很少见,这种情形,虽然大部分是由于它们猎取食物的方式所致,但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解释为由于人类的迅速增长在动物世界中所引起的变化。至少值得注意的是,有几种动物在人烟稠密的地区过着完全单独的生活,然而同是这种动物或和它们最相近的动物,在无人居住的地区却是喜欢群居的。狼、狐狸和几种猛禽都可以作为这一情况的例证。
+
+然而,对于我们讨论的问题来说,不超过家庭关系的结合的重要性较小,何况我们知道,有许多联合只是为了一般目的,例如猎食、互卫,甚至纯粹为了共同享受生活。奥杜邦曾说过,有时候老鹰也联合起来猎取食物,他对两个秃鹰(一雄一雌)在密西西比何上猎食的描写,是以其生动的笔法闻名的。但在这类观察中,最可靠的是希斐尔卓夫所作的观察。他在研究俄国草原地方的动物时,有一次看见一只完全属于群栖种的鹰(白尾鹰)在高空中飞翔,它静静地绕着大圈子盘旋了半个钟头,这时候突然听到它发出了刺耳的吟声。不久,另外一只鹰就发出了回声,并向它飞来,接着,第三只、第四只,直到一齐飞来了九只或十只白尾鹰,不一会儿它们就飞得不见了。下午,希斐尔卓夫走到他看见白尾鹰飞去的地方,借着草原上的一个高坡的掩蔽,他走近它们,发现它们围着一匹马的尸体。那些年老的鹰(照例由它们先吃——这是它们的礼节)这时已经站在附近的草堆上担任放哨,而较小的鹰则在吃着它们的盛餐,旁边还围着一群群的乌鸦。希斐尔卓夫根据这个和类似的观察,断定白尾鹰为了猎食而结合一起;当它们都飞到很高的空同时,如果它们有十只的话,就能总览至少二十五平方英里的一片地区;只要其中任何一只鹰一发现了什么东西,它就告知别的鹰。当然,有人会说,第一只鹰的单纯的本能叫声,甚至它的动作,同样可以把几只鹰带到猎获物那儿来。可是在这个问题上,有说明它们互相通知的有力证据,因为这十只鹰在飞到猎获物那里以前先聚集到了一起。希斐尔卓夫以后叉有几次机会证实白尾鹰常常因为饱餐尸体而集合到一起,它们之中有些(首先是年幼的鹰)在别的鹰吃东西时,经常是在旁边担任放哨的。事实上,白尾鹰——最勇敢和最善于猎食的猛禽之一——完全是一种群栖的鸟类,布利姆说,当它被捕获以后,它很快就和饲养它的人发生密切的情谊。
+
+合群性,是很多种猛禽的共有特征。巴西鸢——最“鲁莽的”强盗之一——也是最喜欢群居的鸟。达尔文和别的博物学家已经描述过它们猎取食物的联合,下面是一个事实:当它捕到一个太大的东西时,它就招唤五、六个伙伴来把它搬走。经过一天的忙碌以后,它们常常从十英里或更远的地方飞来,结伙到一棵树上或灌木林去过夜,还经常发现有几只兀鹰,特别是多尔比尼所说的“它们真正的朋友”——玉鸡和它们在一起。据札鲁得尼说,它们在别的大陆和外里海的荒野上,也有一起巢居的习惯。群居秃鹰——最强壮的兀鹰之一——就是由于喜爱群居而得名的。它们成群地在一块儿生活,显然爱好群居,当它们高飞到天空中游戏时经常是成群结队的。“它们在极其友好的气氛中生活,”勒瓦兰说道,“在同一个洞穴里,我有时候找到离得很近的窠巢达三个之多。”巴西的鸟拉布兀鹰也和白嘴鸦一样,甚至比它们更爱群居。埃及的小兀鹰亲密地生活在一起。它们结队在空中游戏,晚上聚在一块儿过夜,早晨一块儿去寻找食物,它们之间连最轻微的争吵也从未发生过;这是有充分机会观察它们生活的布利姆证实过的。红脖隼也是大群地聚集在巴西的森林里,茶隼(Tinnunculus cenchris)离开欧洲以后,在冬天到达亚洲的森林和草原时,也是结成许多大群的。在俄国南方的草原上,它们是(或更确切地说,以前是)那么样的合群,以致诺特曼看见它们和其他的隼(Falco tinnunculus、F. œsulon和F. subbuteo)结成一群群的,每当晴天的下午大约四点钟的时候,聚在一块儿游戏,直到天黑以后很久。它们大家一齐飞起来,排成一条直线,向着某个选定的地方飞去,到达那里以后又立刻按照原来的路线飞回来以便再飞。
+
+只是为了飞翔的快乐而成群地飞翔,这在会种鸟类中是很普遍的。“特别是在汉柏地区,”迪克生写道,“在8月底经常有大群的鹬鸟在泥洲上空飞翔,在那里过冬……这些鸟的动作极其有趣,它们大群回旋飞行,散开会拢,其精确的程度好像受过训练的军队。在它们当中还混杂着单独的沙锥鸟、海云鸟和环颈鹬。”
+
+不可能在这儿把鸟类的联合猎食情况都一一列举出来;但企鹅的捕鱼结合肯定是值得我们注意的,因为这些笨拙的鸟在联合中表现了优良的秩序和智慧。它们常常结成许多大队去捕鱼,在选定一个适当的水湾以后,它们便面对岸边围成一个广阔的半圆圈,一步步地向岸边走去,从而缩小这个半圆圈,把包围在圈里的鱼完全捕食。在窄小的河流和运河上,它们甚至分成两个队,每队围成一个半圆圈,一步步地会会起来,好似拖着长渔网的两队人彼此会合起来捕捉两个鱼网之间的鱼一样。夜晚来临时,它们飞到休息的地方——各群休息的地方是不变的——,从来没有人看见过它们为了争夺水湾或休息的地方而互相争斗。在南美洲,塘鹅结成拥有四万到五万只的大群,其中一部分在睡觉,另一部分别担任守卫,而其余的塘鹅便去捕鱼。最后,如果我不谈一下常被诽谤的家麻雀是多么忠实地和它所属的集体的每一个成员分享它所发现的任何一样食物的话,那我便对它们有失公平。希腊人早就知道这个事实,它所以留传下来,是一个希腊演说家有一次说(根据我的记忆):“当我向你们讲话的时候,有一只麻雀已经去告诉别的麻雀说,一个奴隶把一袋谷物掉落在地上,于是它们都到那里去吃谷粒了。”并且,现在我们很高兴地发现,这个古代的观察已由葛尼先生在最近出版的一本小册子中加以证实,葛尼确信家麻雀常常相互告知哪里有食物可以窃取;他说:“甚至在远离庭院的地方打了一堆麦子,院子里的麻雀也总会使它们的嗉囊充满麦粒。”的确,麻雀极其注意保护它们的领地,不使它受外来者的侵犯;所以卢森堡公园中的麻雀拼命同一切企图来分享公园和游客的好处的麻雀作战,但在它们集体的内部,它们便充分地实行互助,虽然偶尔在最要好的朋友之间当然也发生一些争吵的事情。
+
+在禽类中,同猎同食是那么常见的一种习惯,所以用不着再引更多的例子来说明,必须把它看作是一个确定不移的事实。至于这种结会形成的力量,那是显而易见的,用不着证明。最强壮的猛禽也难以对付结合到一起的我们喜爱喂养的小鸟。即使是鹰——甚至凶通有力的岩鹰和可以用脚爪抓走兔子或小羚羊的老雕——也被迫把它们的猎获物让给一群群的乞食的鸟——鸢,它们一看见老鹰找到了一个美味的猎物便照例去追赶它。鸢也追赶敏捷的鱼鹰,抢走它捅获的鱼,但是没有一个人看见过鸢鸟为了争夺这种窃取的猎物而互相争战。在克古仑岛上,库斯博士看见猎海豹的人所说的海鸡(Buphagus)追赶海鸥,要它们吐出嘴里的食物,而另一方面,一旦海鸡飞近海鸥等的住地时,海鸥便和燕鸥联合起来逐走它们,特别是在伏巢期间更是这样。身体虽小但极其敏捷的田凫大胆地攻击食肉的猛禽。“看它们攻击一只秃鹰、一只鸢鹰、一只乌鸦或一只鹰,是最有趣的事情。我们会觉得它们有胜利的信心,也看见猛禽的愤怒。在这种情况下,田凫互相之间全力援助,它们的勇气随着它们的数量的增加而增加。”田凫真可以无愧于希腊人给它们取的“良母”这个名称,因为它们总是保护其他的水鸟,使之不受敌人的攻击。我们在花园中常常看到的身长不过八英寸的小白鹡鸰(Motacilla alba),也能强迫鹞鹰放弃它们的猎食。“我总钦佩它们的勇气和敏捷,”老布利姆写道,“我相信唯有隼才能捕捉它们……当一群白鹡鸰逼得一只猛禽退却的时候,它们使空中都回响着它们胜利的叫声,然后它们就飞散了。”它们为了追逐敌人的这个特殊目的而集合起来,也如同我们所看见的另一种情况一样:当森林中的所有鸟雀发现一只夜鸟在白天出现时,它们便飞起来,一起——食肉的猛禽和无害的小歌鸟——丢追逐这个陌生的鸟,使它回到原来隐藏的地方。
+
+鸢、秃鹰或鹰和野鹡鸰这样的小鸟之间,在力量上是多么悬殊,然而这些小鸟以它们共同的行动和勇敢,证明它们比有强壮的翅膀和武装的强盗还优越!在欧洲,鹡鸰不仅追逐可能危害它们的猛禽,而且还追逐鱼鹰,它们的目的“不是为了要伤害它,而是为了好玩”,据叶尔登博士税,在印度,穴鸦之追逐“戈文达”鸢,“只不过是为了取乐”。韦德公爵看见巴西的鸟拉布秃鹰(urubitinga)被不计其数的一群群的大嘴鸟和反舌雀(这种鸟近似我们的白嘴鸦)包围起来,受它们的嘲弄。他说:“老鹰总是十分悄悄地忍受这种侮辱,但有时也会捕捉一只嘲弄它的鸟。”在所有这些事例中,在体力方面虽然比猛禽差得很多的小鸟,却以共同的行动证明它们胜过猛禽。
+
+但是共同生活在个体安全、生活享受和智力发达方面所起的最显著的效果,是要从两大科鸟类——鹤与鹦鹉——的身上才能看到的。鹤是极爱群居的,不仅和它的同类,而且和大多数水鸟都有极其良好的关系。它们的小心谨慎和它们的智慧真令人惊异;它们在顷刻之间就能洞察新的环境,并根据这种环境来活动。它们的哨兵经常在一群吃食或休息的鹤周围守卫,猎人们深深知道要接近它们是多么困难。如果它们受到了人的突然袭击,那么它们不经过先派一个单独的侦察兵,然后再派一群侦察兵去巡查一遍,是决不回到原地方来的。当侦察队回来报告那里没有危险的时候,第二批侦察便被派去证实第一次的报告,以后全群才会出动。鹤和种类相近的鸟结成真正的朋友;除了同样有合群性和高度智慧的鹦鹉以外,没有别的鸟在被捕到以后能像鹤那样和人类发生真正的友谊。“它把人不是看成主人,而是看成朋友,并且竭力表示这一点,”布利姆从许多的亲身体验中得出这样的结论。鹤从清晨直到深夜都在一直不停地活动,但只是在早晨用几个钟点的时间去寻找食物(主要是蔬食),一天之中其余的时间都用在集体生活上。“它拣起小木片或小石头,把它们抛在空中,并试着去接住它们;它弯着颈项,张开翅膀,舞着、跳着、到处跑着,想用种种方法表示它的好兴致,它始终保持着优美文雅的姿态。”由于它们生活在集体中,所以它们几乎遇不到敌人,虽然布利姆有时候看见它们当中有一只被鳄鱼攫住,但他写道,除了鳄鱼以外,他不知道鹤还有其他的敌人。它们用个个皆知的谨慎行动避开一切敌人;它们通常都能活到很长的年岁。因而难怪鹤不需要养育许多子孙以保存自己的种,它们一般只孵两个蛋。至于它们的高度智慧,只说一句就够了:所有的观察者都一致承认,它们的智力很使我们联想到人的智力。
+
+另一种极其合群的鸟是鹦鹉,大家都知道,它的智慧的发达在鸟类中占有最高地位。布利姆是那么美妙地总括了鹦鹉的生活方式,所以我不如把下面一段照样翻译出来:
+
+
+ “除了在交尾期以外,它们都是结成大的集体或成群生活的。它们在森林中选定一个地方栖居,此后便每天早晨出去寻找食物。每一个群的成目都忠实地互相依恋,并且同甘共苦。它们在早晨一起到田野、花园或是树上去吃果子。它们布置岗哨守卫整个群的安全,并且注意它们的警报。遇有危险的时候,它们便一起飞走,彼此帮助,一块儿同时回到它们栖息的地方。一句话,它们始终是紧密团结生活在一起的。”
+
+
+它们还爱好和其他的鸟交往。在印度,樫鸟和乌鸦从附近好多英里以外飞到竹丛中来和鹦鹉一道过夜。当鹦鹉出外寻食的时候,它们发挥了极惊人的智慧、审慎和应付环境的能力。以一群澳大利亚的白色美冠鹦鹉为例,它们在出发去劫掠一块农田之前,首先要派出一个值察队——它们栖在农田附近的高树上,而另外一些侦察兵则栖在农田和森林之间的树上传递信号。如果报告说“好”,二十来只美冠鹦鹉便从队伍中散开,飞到空中,向离农田最近的树木飞去。它们还要花费很长时间来详细察看附近的情况,然后才发出全体前进的信号,接着,全队便立刻出发,转眼同就劫掠了那块田地。澳洲的居民很难瞒过鹦鹅的小心谨慎,如果人们用一切办法和武器终于打死了几只鹦鹉,那么,它们以后将变得更加谨慎和警惕,以致能打败人的一切计谋。
+
+毫无疑问,使鹦鹉能得到几乎相等于人的这种很高的智力水平和我们在它们身上所感到的人类情感的,是集体生活的实践。它们的高度智力竟使最好的博物学家把某种鹦鹉,即灰鹦鹉,称为“鸟人”。谈到它们的互相友爱,大家都知道,当一只鹦鹉被猎人扛死了,其他的鹦鹉便在它们同伴的尸体上空盘旋,发出尖锐的怨诉声,据奥社邦说,“它们自己也将为它们的友谊而牺牲”。两只被捕的鹦鹉虽然属于两个不同的种,但也能建立起相互的友谊,如果这两个伙伴当中有一个意外地死了,另一个伙伴有时也将因悲伤而死。很明显,它们在集体中得到的保护,远远超过任何理想地发达了的嘴和爪所给予它们的自卫能力。除了各种较小的鹦鹉以外,其他的鹦鹉是很少有猛禽或哺乳动物敢去攻击的,布利姆说得一点不错,鹦鹉除了人以外几乎没有其他的敌人(他说,鹤与合群的猴子也是这样);他又说:“鹦鹉多半不是死在敌人的爪下,而主要是死于衰老。”只有人类才能消灭它们的一部分,因为人类有更高度的智慧和武器,这些同样也是从结合中得来的。所以,鹦鹉的长寿,可以看作是它们合群生活的结果。至于它们那惊人的记忆力,难道我们不可以说,它之所以发达,也是得力于合群生活、长寿及随之而来的直到很老身心仍十分健全吗?
+
+由上所述,可知个人反对整体的斗争不是唯一的自然法则。互助也和互争一样,同样是一条自然法则,当我们再分析一下另外一些鸟类和哺乳动物的结合以后,这条法则就更加明白了。关于互助这条法则对动物世界的进化的重要性,在前面的几页中已经作了几点提示,但是,在我们再举出几个例证,我们将由此能够得出我们的结论以后,它们的意义就将更加明显。
+
+
+
+
+
+
+
+
+
+
+
+
+ Made with by Agora
+
+
+
+
+
+
diff --git a/heros/2009-03-01-GavinMendel-Gleeson-a1_l-complex-systems-and-anarchism.html b/heros/2009-03-01-GavinMendel-Gleeson-a1_l-complex-systems-and-anarchism.html
new file mode 100644
index 00000000..9f20c030
--- /dev/null
+++ b/heros/2009-03-01-GavinMendel-Gleeson-a1_l-complex-systems-and-anarchism.html
@@ -0,0 +1,149 @@
+
+
+
+
+
+
+
+
+
+ 复杂系统与无治主义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复杂系统与无治主义
+
+
+
+
+
+ Gavin Mendel-Gleeson | 2009.03.01
+
+
+ 将人类社会作为复杂系统进行分析,能为我们提供对于历史进程以及资本主义的强项与弱点的新的见解。
+
+
+
+
+
+复杂系统理论是一个从突变理论(catastrophe theory)、混沌理论(chaos theory)、控制理论(control theory),尤其是控制论(cybernetics)的传统中产生的科学理论。复杂系统理论的诞生来源于对传统科学的还原论(reductionism)方案的否定。它认为还原论既不必要又难解(intractable)。
+
+传统物理学试图在尽可能小的颗粒度下找到基本规律。然而,现在已经知道,由于在极小的颗粒度下相互作用的性质,预测集合系统的行为在计算上难以实现。例如,水,(大多数情况下)最好用流体流动方程来描述,它可以用较简单的(非线性)方程描述集合行为。试图把它作为1026个相互作用的量子粒子集合波函数在计算上是不可行的。相反,复杂系统理论试图在自然的粒度下描述系统,以便对其行为进行可行的(tractable)预测。
+
+复杂系统中的一个基本概念是涌现行为(emergent behaviour)。或者说,从一个有大量服从简单规则的行为者的系统中,能涌现复杂的行为。这类似控制论者所说的元系统跃迁(metasystem transition)的概念。某些对涌现行为最早的描述实际上来自于奥地利学派,可以在路德维希·冯·米塞斯的写作中看到,他把资本主义的集合行为描述成一种由行为者自利产生的最优解。
+
+系统理论为我们提供了一些经验性的法则,可以作为理解行为者和集合行为者涌现的工具。如果你使简单的系统与复杂的环境相互作用,它保持自己的身份——或者说内部结构完整性——的概率会很低。而复杂系统能够于复杂环境相互作用,并有更高的生存概率。我们在自然界中的简单生物中可以观察到,由于它们的低存活率,它们采取大量繁殖的策略。这与人类采取的方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
+复杂系统理论与社会
+
+为了理解如何用系统理论模拟社会,我们不如从简单的例子看起。在封建欧洲,社会组织层级森严。在系统理论中,我们把它用一个树状的控制图模拟,领主在顶上,佢的直接附庸在下面。很多情况下,在这个结构中,控制了等级制度的领导就近似控制了整一群人。这有许多的后果。如果这个系统的行为可以用领主的行为来模拟,那么这个系统的行为就必不能比领主更复杂。因此,这个系统仍是简单的。这也意味着这个系统能轻易地一致行动。它可以率领军队,并与其他的封建国家简单地交互。
+
+实际上,完美的控制层级是不存在的。总是会有横向的控制链接和多样的同谋行为,等等。然而,对于封建制而言,这个模型仍然是个不错的近似。随着我们在历史上的推移,到了早期资本主义,我们逐渐注意到向更「混合式」的控制模式的变化,其中横向连接更多,并且系统可能发展出更去中心化、更复杂的行为。此外,它变得不那么脆弱了。我们或许可以猜想,资本主义出现时,封建制度某种意义上注定要灭亡,因为交互环境变得太复杂了。
+
+现代世界已经转向了高度互联的网络模式的资本主义。在系统联通性的框架内,这几乎是封建主义的对立面。关于系统模型,有几件事必须要注意。系统可以有非常不同的内部结构。高度的互通性不排除某些内部模式。事实上我们知道很多复杂系统,包括社交网络,它们的无结构并不「随机」。内部结构可以对涌现行为有很大的影响。每一个网络都是不同的。
+
+进一步讲,一个系统的涌现行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行动者交互的模式。当下的经济体系是资本主义社会关系模式的产物。资本主义从这些社会关系中涌现,一点也不「自然主义」。它是人与人的社会体制的次要产物。将行动者原子化的方式是任意的。实际上,系统常常可以被重原子化,形成不同的行为者与交流的概念。这里有个很好的例子:阶级政治。在国家、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的分析框架下,实体与它们之间的交互被物化(reify)了,因此分析起来比大众交互容易得多。这样,我们有了一个可行的经济学推理的机制。这与新古典主义知识框架下对阶级动因的完全忽视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
+结构与行为
+
+在无治主义者思考无治主义与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时,系统的集合行为与其控制行为的关系十分有启发性。理想化的层级可以用控制它的实体来模拟。这些集合体可以进行所谓「一致」(coherent)的行动。军队是个一个不错的例子。然而,这些一致系统理论上的目标只能有简单的描述。比方说种族灭绝,它可以被简单地描述,我们可以预料军队能够执行这个描述。然而,「在伊拉克建立民主」则是军队做不了的事。
+
+民主国家与大型企业通常类似混合式模型的层级。这些系统逐渐呈现出比单个行动者更复杂的行为。它们的行为,逐渐变得不那么「一致」,但更「相关」。你不能指望事情发展完全一致,但是整个系统会往一个大致相关的方向发展。你还可以预料到,一些混合系统能够适应比单个行为者能够适应的更复杂的环境。
+
+最后,在一个几乎没有层级的概念的网络系统里,有可能出现真正复杂的涌现行为。这样的例子包括人类身体和社交网络。
+
+当下的政治结构
+
+国家,作为一个相当层级化的生物,想要让事情运作更加一致。然而它最大的弱点在于它无法解决那些描述非常复杂的问题。比方说,军队和国家发现它们越发无法应对游击战与恐怖主义的涌现。这些社会结构所用的组织模式是高度去中心化、高度非层级化的。说到底,国家几乎没有可能根除这些运动。国家必须找到任务目标的简单描述,这让它在根本上处于劣势,因为它处理复杂性的能力比较有限。然而,资本主义与企业全球化是更可怕的生物。它们的内部结构是高度网络化的。这些生物灵活地跨越国家边界。它们的集合行为极度复杂。没有人理解股票市场是怎么(不)运作的。同时,资本主义极度的强健,能够以马克思没想象到的方式适应不同的环境。若要战胜这种敌人,唯一的可能是至少与其相当的复杂性。
+
+
+
+革命与结构
+
+复杂系统的整体行为和属性取决于个体交互的机制。在这个意义上,人类交互有可能产生在行为者交流层面上的反馈循环,能够催生系统性的根本转变。这意味着全球性的极端变化是可能的。革命正是转变交互机制导致的根本性的涌现性质的转变。
+
+复杂系统告诉我们没有唯一正确的社会交互模型。假设我们能详细掌握交互模式,并且假定它是不变的(原子级的行动者之间的社会交互不变),而且这个世界严格意义上服从决定论,我们也得不到一个能预测结果的社会理论。可以用来宣称不可避免的「历史的进程」的实证主义或自然主义的方法是不存在的。它在计算上和方法论上都是不靠谱的。
+
+那么,在运用于人类社会与革命性变化的思考方面,复杂系统理论能够告诉我们什么呢?我们从自然科学中经验研究的领域以及历史信息中知道,根本性的范式变化实际上是很自然的,即便它们几乎无法预测。社会秩序的革命在历史上一再发生。
+
+在真正全新的社会秩序的出现中,有几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就那些创生性的产生这些变化的事件而言,它们通过旧秩序日益混乱或衰败的过程发生。这通常包括向旧体制中注入巨量的能量。当这些能量事件消散时,新的秩序便逐渐强化。
+
+对称性破坏(symmetry-breaking)是一个常见的系统性行为,它在范式变化的语境下尤为有趣。当一个系统因为一个微小的局部偏离而走向了两个可能中较低的那一个时,对称性破坏便发生了。对于外部观察者来说,集合行为的选择可能显得很任意。事实上,它源于系统行为中的微小内部波动。
+
+无治共产主义,在复杂系统的语境下,是一个对涌现行为以及个体行为的描述。它要求整体性上的共产主义,社群之间的互助,以及依照面对的问题的规模采取合作的、集体的决策及解决措施。同时,它要求直至个体水平的层级和强制权力的消灭。在复杂系统的框架中,无治共产主义实际上似乎有很好的生存机会。它将无层级的网络模型作为人类组织的出发点。这意味着在理论上,它具有呈现复杂涌现行为的能力。
+
+此外,革命组织的作用可以被视为保持革命的自由意志主义的关键。在革命的情况中,微小波动可以产生不合比例的巨大影响。新社会的核心将存在于那些有着适合于运动的组织的倾向当中。因此,至关重要的是,组织倾向必须要有结构上的完整性,以及对于交互动因的可复制的知识,后者对于将广泛的运动成型为自由共产主义是不可少的。
+
+在战术层面上,用复杂系统思维进行分析解答很多问题,但也留下很多问题。从这个角度看,许多涌现行为事先没有办法计算,只能用经验研究或者是更弱的找历史类比的方法决定。我们仍然面对着困难的问题。我们必须找到其战术最利于阶级斗争升级的解决方案。此外,我们必须找到最利于拓展、复制的内部结构,以便它们在革命时刻中出现的高度敏感期的实施。
+
+
+
+
+
+
+
+
+
+
+
+
+
+
+ Made with by Agora
+
+
+
+
+
+
diff --git a/heros/2022-08-05-ElinBjarnegard/.-a1_l-armed-violence-and-patriarchal-values.html b/heros/2022-08-05-ElinBjarnegard/.-a1_l-armed-violence-and-patriarchal-values.html
new file mode 100644
index 00000000..9998e0d0
--- /dev/null
+++ b/heros/2022-08-05-ElinBjarnegard/.-a1_l-armed-violence-and-patriarchal-values.html
@@ -0,0 +1,224 @@
+
+
+
+
+
+
+
+
+
+ 暴力与父权:泰国男子从军经历调查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暴力与父权:泰国男子从军经历调查
+
+
+
+
+
+ Elin Bjarnegård, et al. | 2022.08.05
+
+
+ 本研究超越男女二元性的论调,强调男性内部对于暴力的态度因意识形态影响而存在分化:志愿参军的人通常更亲近父权制意识形态,而不是军队塑造了士兵的父权思想;强制参军对不希望主动参军人士的父权思想并无明显影响。
+
+
+
+本研究通过对泰南三府年轻男性进行调查,探索了参加武装暴力与父权价值观之间的关系。研究1发现父权价值观更强的男性更容易志愿加入准军事部队。研究2利用泰国征兵抽签所带来的自然实验,比较了非自愿应征入伍服兵役的男性与参加抽签但未入伍的男性的调查回答,发现两组在父权价值观方面没有差异。本文结论是,父权价值观促使人们自愿参与武装冲突,而在冲突地区应征服兵役不会导致士兵父权价值观的变化。
+
+一、导言
+
+最近的研究提出了一种新的解释,有可能更准确地缩小在暴力冲突局势中选择拿起武器的人的范围:具有父权价值观(patriarchal values,认同男性对女性的系统性支配地位)的人。一系列研究表明,关于男子气概(masculinity)和性别歧视的观念与支持暴力极端主义有关。本文从两个重要方面推进了这一研究:(1)研究了在武装冲突中,个人父权价值观强弱与通过资源加入政府准军事单位自愿参与有组织暴力活动之间的联系;(2)通过分析泰国的征兵抽签这一自然实验(natural experiment),研究了参与有组织暴力到个人父权价值观强弱之间的反向因果关系的可能性。
+
+二、武装暴力与父权价值观之间的联系
+
+在过去的三十年中,性别平等与战争暴力之间的关系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但侧重于个人层面的文献受到的学术关注较少。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在解释暴力行为成因时,性别价值观在社会和个人层面上都起着重要作用。父权制价值观被视为男女二元性别秩序的一部分,将男性置于女性之上,且这种父权制价值观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从父权制价值观转向性别平等的价值体系,意味着维护男女二元对立的界限日益模糊,并且二者平等。父权价值观与暴力倾向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多地被记录,而且往往集中在“他者化”(othering)过程中。他者化是一个区分“我们”和“他们”的过程,是构成父权价值观基础的性别秩序所固有的,也是合理化(rationalization)对他人实施肉体伤害的必须部分。尽管实施暴力行为往往与男性和男子气概的理想有关,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男性生物学上都具有同样的暴力倾向。同样,女性也可能是战时暴力的施暴者。因此,重点在于意识形态而非性别对于参与暴力的影响,从而需要从男性内部入手,研究参与暴力与不参与暴力的男性的不同及其原因。但是,研究父权价值观与暴力行为之间的因果关系仍然是一项重大挑战:这种既定的联系可能是由于以性别平等为导向的社会和个人不太支持暴力,也可能是由于暴露于冲突和暴力的社会和个人变得不那么支持性别平等。
+
+个人对暴力的增值化(valorization,赋予某事物价值)通常归因于社会化(socialization)进程。研究表明,暴力既可以通过代际传播,也可以通过影响儿童待遇的文化规范传播。具体而言,曾被家暴或目睹家暴的男孩随后更可能坚持父权价值观,最终更可能选择参与政治暴力。北美的一些调查研究表明,具有平民背景和军事背景的个人在特征和价值观上有所不同,这是因为参军前已经形成了某种亲军队的价值观的年轻男性倾向于自我选择加入部队。
+
+然而,其他一些论述则将对暴力的增值化与服役经历直接联系起来。例如,在越战期间服兵役的美国男性因暴力犯罪而被监禁的可能性显著增加。另一方面,国际安全援助部队中瑞典士兵在阿富汗服役前后的价值观基本保持稳定。
+
+在女权主义安全研究中,“军事化男子气概”(militarized masculinities)这一概念已发展为捕捉军事暴力与男子气概之间的特殊关联。军事化男子气概通常的特点被认为是“强壮、吃苦耐劳、具有侵略性的男性异性恋取向、恐同、重视庆祝同性友谊、实施有控制的攻击行为、以最小的抱怨完成任务”。尽管军事化的男子气概包含了相当多的特征,但在本文讨论中,军事化的男子气概有两个决定性的特征:其与男子气概的联系和对暴力的增值化:一个真男人应该具有战士的品质。女性被赋予了柔弱和看护的二等角色,而未能“像个战士”的男性则会受到羞辱。
+
+军事化男子气概指的是这样一种主张,即“与男子气概相关的刻板印象中的特质可以通过兵役,尤其是战斗来获得/证明”。这句话表明男子气概可以在军事环境中获得(acquired)和证明(proved)。第一种说法说明服兵役或参加战斗的经历会使男性具备某些特质。第二种观点认为这些特质是来自早年社会化过程,并且参军后就能表现出来。这种模棱两可的关系提出了父权价值观与暴力之间因果关系的问题。更具体地说,它提出了军事化男子气概的理想主要是通过自我选择(参军前)还是军事社会化(参军后)来实现的问题。
+
+三、志愿参军与军队招兵
+
+有关主动参加暴力行动的研究将军事冲突环境解释为已经社会化的个人可以将男子气概和暴力增值化的地方。一项关于越共游击队招募情况的研究强调对许多年轻新兵来说“赢得荣誉的渴望,或许只是赢得社区的尊重”是他们加入游击队的主要原因。对军人阳刚之气的认同往往是参军的主要动机之一。
+
+许多军事组织依赖于吸引志愿者和激励应征者,而将男孩转变为真正男子汉的理念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力工具。从国家的角度来看,军事化男子气概的概念有利于军队招募“不怕死”的士兵。当军队把自己塑造成充满阳刚之气时,就会吸引某一类渴望这种改变的人。这与军事化男性气质内涵——“真正的男人是士兵,真正的士兵是男人”——不谋而合。从这个角度来看,军事化男性气质的构建早在入伍之前就已开始。
+
+四、反向因果关系的可能性:军事社会化
+
+军事社会化意味着与军事组织具体相关的经历塑造了个人的价值观。在这里,士兵所处的环境会塑造和重塑他们的兴趣以及身份。军队也要求向未来的士兵有效地灌输有利于实现(使人成为士兵)的思想和价值观。作为一个以男性为主导的组织,军队的职能以暴力为基础,因此军队鼓励军事化的男子气概,将其作为诱导男性成为战士的一种手段。这种转变需要特定的方法、仪式或做法,旨在培养出愿意为某一事业杀人和献身的士兵。这一过程被描述为旨在摧毁士兵的个性,代之以对部队的认同。
+
+然而,军事经历在多大程度上将男性社会化为军事化的男子气概,以及哪些类型的实践、方法或经历引发了这种社会化,这些问题尚未得到深入探讨。
+
+五、募兵与征兵制情境中的男性军人气质
+
+有些人被迫征召入伍而绝不会自愿参战;有些人乐于为国家服务;而对其他人来说,参军是为了钱。一些国家实行征兵制,而另一些国家则依靠志愿兵。不同类型的军事环境也可能刺激不同类型的社会化进程。例如,准军事部队或游击队可能不要求在入伍前接受正规军事训练;服兵役可能不会有任何战斗经历;但在冲突不断的国家,即使是刚入伍的新兵也可能经历战斗和死亡威胁。
+
+本研究的重点是泰国,该国拥有规模庞大的准军事单位与泰国皇家武装力量(RTARF)并肩作战,后者采用抽签征兵的方式服兵役,兵役一般为两年左右。RTARF的应征入伍者的训练以通过惩罚和社会及心理压力暴力灌输纪律而著称。所有年满21岁的男性都必须在每年4月应征入伍。
+
+此外,泰国有许多男子和少数妇女自愿加入各种准军事部队。随着服役年限的增加、晋升和在不稳定的边境地区服役而获得经济奖励。泰南三府(北大年、也拉、那拉提瓦)自2004以来就因持续叛乱而成为冲突地区。这种在冲突地区活跃的不同军事组织的组合有助于研究自我选择加入准军事组织,以及通过服兵役实现社会化的情况。
+
+军事化男子气概是通过归属身份和表现身份的组合来实现的。泰国以性别广泛的流动性和对变性人(kathoeys)相对较高的容忍度和能见度而闻名。但是泰国军队在这方面是保守的,只征召给那些认同、被认定男性身份、并在法律上被承认为男性的人。变性人通常可以免服兵役,但在征兵日获得免服兵役所需的程序往往涉及羞辱和骚扰。
+
+研究1是对自我选择加入两类泰国准军事组织的研究:社区民兵(Community Militias),和游骑兵(Rangers)。
+
+社区民兵是泰国南部最大的武装组织。政府已将社区民兵的正规军部分(Or Sor,正式名称为国土防卫志愿军)扩大到约7,200人。社区民兵志愿者被招募到自己的村庄服役,为政府基础设施和政府官员提供保护。Or Sor每月领取工资,但其他村庄或社区民兵则不是。社区民兵一般只由男性组成,尽管妇女加入民兵组织没有任何正式障碍。
+
+游骑兵(Thahan Phran)是另一个准军事团体,是一支由陆军和海军陆战队组成的轻步兵。他们经常与边境巡逻警察(BPP)一起行动,接受作战训练。加入游骑兵者必须是年龄必须在18至29岁之间不分男女的泰国公民。女性在游骑兵中仍占少数。他们需要接受45天至6个月的初级培训。游骑兵报酬平均每月估计为13,500泰铢(约合440美元)。他们每次服役四年,经常被派往战区。游骑兵需要在偏远地区和小路上进行小规模徒步巡逻。他们在检查站巡逻,但有时也在林区扎营。
+
+研究2则研究了泰国军队抽签征兵的制度。根据1954年《兵役法》,泰国所有男性公民在18岁时都要登记服兵役,直到进入军事预备役或被免除军事义务。每个年龄组中大约有1/4的人将在中学期间通过领土防御学生训练进入预备役。那些没有参加培训的人在21岁时将继续登记服兵役,然后必须向征兵部报到,参加高等教育则入伍可被推迟,但是26岁以后不可再延期。
+
+在征兵时,极少数高级僧侣和身心残疾者被永久免服兵役。其余的人可以选择放弃抽签主动服兵役。如果放弃抽签的人数不足以满足军方的征兵配额,军方将为剩余的男性举行抽签。抽签抽中红卡的人必须服兵役,其余抽中黑卡的人被转移到预备役不必服兵役。放弃抽签的原因可能包括:拥有高中或本科学历的人放弃抽签的服役期更短;对参军感兴趣;被薪水所吸引。绝大多数男性参加抽签来试图免服兵役。许多人声称害怕服兵役,因为应征入伍者可能在战区服役,且虐待新兵的报道时有发生。
+
+六、实验设计与方法
+
+本文在泰国南部进行了一项调查,将征兵抽签作为实验组成部分。第一阶段随机选择300个村庄作为数据组(cluster),其中有100个位于泰南三府。对于每个数据组,抽样分为3个类别:(1)参加征兵抽签并必须服兵役的男性,(2)参加抽签但未被选中服兵役的男性,以及(3)放弃抽签并服兵役的男性。每个类别在每个村均采访5名男性,参见表1。
+
+
+▲ 表1:样本组
+
+本文的实证研究由两部分组成(见表1)。首先本文分析了在泰南三府,具有更多父权价值观的男性是否更容易自愿参加准军事组织。研究1作为观察性研究,使用了两个可变因变量。第一个问题是受访者是否参加社区民兵,第二个问题是受访者是否参加游骑兵。研究1采用了所有3类参与者的数据,但只包括居住在泰南三府的人。因此,研究1中分析的受访者人数为1500人(三个类别各500人)。
+
+研究2探讨了反向因果关系的可能性,并检验了义务兵役过程的军事社会化对新兵父权价值观的影响。研究2以征兵抽签的形式进行了自然实验。将第一类(实验组,抽签后必须服兵役)与第二类(对照组,抽签后免服兵役)进行了比较。因此,研究2中分析的受访者人数为3000人(两类各1500人)。
+
+父权价值观通过一个基于受访者对性别平等态度的5个问题的指数进行量化,这些问题涉及受访者在多大程度上同意以下观点:1、男性比女性更适合担任政治领袖;2、男性更适合担任企业高管;3、大学教育对男孩比女孩更重要;4、丈夫应该在家庭中做出重要决定;5、女性应该容忍暴力,以便家庭团结一致。
+
+研究1还使用了几个额外的变量作为控制变量,并在稳健性测试中使用,其中包括指示受访者是否有孩子、教育状况、收入和婚姻状况的变量。由于研究1使用了所有三类受访者,本文还使用了虚拟变量来指示受访者属于哪一类。同时,为了测试研究2中自然实验的平衡性,本文同样使用了七个涉及在年轻男性在征兵抽签之前已经确定的7个属性作为变量:年龄、是否为穆斯林、是否为马来穆斯林、受访者的父亲是否在军队服役、受访者成长时在家中讨论泰南三府情况的程度、受访者成长时在看到母亲被打的频率,以及受访者成长时被打的频率。这些变量也用作研究1中的额外控制或稳健性检查。
+
+七、实验结果
+
+研究1:关于自我选择加入准军事单位服役的观察性研究
+
+
+▲ 图1:逻辑回归结果
+
+研究1旨在确定我们父权价值观的变化是否部分是由个人自我选择加入准军事组织来解释的。本文预期具有更多父权价值观的男性更可能参与有组织的暴力。
+
+图1显示了逻辑回归测试结果,点和菱形表示系数,水平线表示95%的置信区间。本部分的样本仅限于居住在泰南三府的受访者。第一个因变量是参与社区民兵,第二个因变量是参加游骑兵。“父权价值观”(Patriarchal Values)对这两个因变量的预期方向都有很强的显著影响。样本还包括放弃抽签主动服役的男性(“放弃”,Waived),而这类男性在未来更可能参与准军事活动。
+
+下一个控制变量(“未被家暴”,Not Beaten Home)衡量儿童时期的暴力经历。那些说自己很少在家里被打的男性参与准军事活动的可能性要小得多。本文将此解释为在童年时期更频繁遭家暴的男性了解到暴力是处理冲突的适当方式,这使他们更有可能参加有组织暴力行动。此外,童年遭受殴打的经历很可能会导致成年后更高的父权价值观。我们发现“马来穆斯林”(图中显示为Malay Muslim)和佛教徒同样倾向于参加社区防御志愿者团体,但马来穆斯林成为游骑兵的可能性要小得多,因为游骑兵在泰南三府的马来穆斯林中广受鄙视。下一个控制变量反映了受访者在成长过程中与家人讨论泰南三府暴力局势的频率(“讨论频率”,Talk Before 18)。讨论情况较多的男性更有可能参与准军事活动。本文认为,这可能既反映了受访者本身的自我选择,也反映了人们可能会更多地谈论冲突的地区代表本地区受冲突影响严重,因此更容易被准军事组织招募。下一个控制变量是受访者是否有孩子(“有孩”,Have Children):父亲更有可能因为经济原因加入游骑兵。最后,受过高等教育的男性更可能成为游骑兵,可能反映了政府热衷于招募受过较高教育的人。
+
+研究1中的主要解释性变量“父权价值观”在泰南三府有25%的观测值缺失。这是一个相对较大的缺失比例,因此本文研究了缺失情况,并进行了替代测试,包括进行使用多重插补法(multiple imputation,通过创建几个不同的合理估算数据集,并组合从每个数据集中获得的结果来消除缺失数据的不确定性)。总之,“父权价值观”的缺失与研究1中的因变量没有系统的相关性,遗漏值不太可能严重破坏对研究1结果的有效性。
+
+结果是,更高水平的“父权价值观”与更高的志愿参与社区民兵和游骑兵的可能性存在稳健的相关性。现在本文想从实质上了解这种效应的强度。转化逻辑回归系数为更直观的OR值(odds ratio,指事件A在B在场的情况下发生的几率与事件A在没有B的情况下的几率之比)或概率,只有对于一组固定在相同值并使用相同样本的特定解释变量才有意义。更重要的是,在我们的情况下,参与我们模型样本的基线概率不是很有意义,因为本实验的样本不具代表性。例如,实验1样本中泰南三府高达28%的受访者很少或更频繁地参加游骑兵活动(代表他们至少参与了游骑兵单位),这可能比泰南三府同一年龄段的所有男性中参加游骑兵的总体比例更高(因为本实验对参军的男性进行了过多抽样)。因此,基于本文数据参与的绝对概率本身就不那么有趣,更有意义的比较是不同个体之间的相对差异。下面本文展示了两个拼接图,展示了父权价值观(分为四个阶段)与参与暴力之间的关系。
+
+
+▲ 图2:父权价值观与社区民兵参与度的相关性
+
+如图2所示,在参与社区民兵活动方面,父权价值观最低和最高的人之间存在相对较大的差异。在父权价值观最低的男性参加社区民兵的男性比例相对较小(37%)。具有最高父权价值观的男性比例要大得多(60%)。同样,在图3中,父权价值观最低的男性有24%参加了游骑兵,而34%的父权值最高的男性参加过游骑兵。
+
+
+▲ 图3:父权价值观与游骑兵参与度的相关性
+
+研究2:关于征兵抽签作为自然实验的研究
+
+研究2调查了军事社会化对希望通过参加抽签逃避兵役的男性的父权价值观的影响。表2展示了几个控制变量的值,这些变量是指七个在年轻男性在征兵抽签之前已经确定的属性,最后一行显示了服兵役对父权价值观的处理效应(treatment effect)。
+
+
+▲ 表2:控制变量与父权价值观的处理效应
+
+第一行显示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平均年龄不同,因为样本中的最低年龄是21岁。年龄在21至23岁之间的人如果抽中了红卡不得不服兵役,则无法接受采访。因此,最年轻的受访者更可能属于不必服役的男性类别。接下来的两行显示,穆斯林和佛教徒同样有可能抽中了红卡,如果只将说马来语的穆斯林与其他样本进行比较,这一点也成立。同样,这些群体在“父亲服兵役”(Father served)、“讨论频率”(Talk Before 18)和“母亲被家暴”(Mother beaten)等变量方面是平衡的。服役的年轻男性说他们“被家暴”(Beaten at Home)的可能性在统计学上显著地小,但该差异数值上很小,很可能是随机效应。
+
+最后一行显示,两组样本的“父权价值观”没有显著差异,表明被强制征召入伍对性别平等的态度没有影响。本文大量的观测样本意味着即使是非常小的影响也会被检测到。考虑到抽中红卡和服兵役的待遇是随机分配的,有充分的理由得出结论:军事社会化对父权价值观变化没有因果关系。
+
+作为稳健性测试,本实验还分别测试了父权价值观五个调查问题中的每一个的处理效应,未发现任何效应。
+
+在另一项替代测试中,本实验放宽了实验同质性(treatment homogeneity)的假设。本实验首先将实验处理限制在服役期间遭受过武装冲突的应征入伍者身上。下文报告的结果进一步强化了本文的结论。
+
+本实验向服役人员提出了10个问题,例如是否看到一名阵亡士兵、靠近炸弹以及向敌人开枪。41%的人经历过这种暴力,但这种经历对他们的父权价值观没有显著影响。本实验还验证了,任何服役军种对父权价值观没有显著影响。
+
+实验组(抽签)和对照组(未抽签)的父权值指标上的缺失值数量没有显著差异。因此该缺失不太可能对研究2的结果构成威胁。此外,一个发现表明军事社会化具有显著影响:服役的男性更有可能认为在军队服役的男性应该比没有服役的更受尊重。这一结果和其他类似的结果增强了对实验有效性的信心,并确实发现了军事社会化的影响。因此,即使士兵存在被军事社会化,对性别平等的态度在很大程度上还是不受服兵役的影响。
+
+八、结论
+
+本文探讨了一个更广泛的基本问题,即父权价值观是促使人们决定参与暴力,还是暴力经历影响了父权价值体系。本文调查了那些已经被社会化为持有父权价值观的人是否更有可能主动成为潜在的暴力角色,或者是否是因为在冲突地区非自愿服役而加强了持有父权价值观念的厌女(misogyny)情绪。
+
+在第一项研究中,本文发现持有父权价值观与在武装冲突中志愿参加准军事部队之间存在着强烈而稳健的关系。这表明自我选择是理解军事化男子气概和参与暴力的联系的重要因素。在第二项研究中,本文发现实验组(强制服役)和对照组(未服役)之间的父权价值观没有显著差异。换言之,没有证据支持军事社会化会强化个人的父权价值观。
+
+这项研究存在重要局限性:这项研究中说明,服兵役不会影响个人厌女情绪,但本文没有研究的军事化男子气概的其他方面(如吃苦耐劳)可能会受到影响。此外,本研究强调超越性别二元性,通过研究男性接受父权价值观的程度的变化,可以对男性与暴力之间的联系和因果关系有了更好的理解。
+
+
+
+Elin Bjarnegård,乌普萨拉大学政府学部副教授
+
+Anders Engvall,斯德哥尔摩经济学院研究员
+
+Srisompob Jitpiromsri,宋卡王子大学和平研究所助理教授
+
+Erik Melander,乌普萨拉大学和平与冲突学部教授
+
+编译:郑嘉隽
+
+
+
+
+
+
+
+
+
+
+
+
+ Made with by Agora
+
+
+
+
+
+
diff --git a/hkers.xml b/hkers.xml
index 0c4524da..408e64cf 100644
--- a/hkers.xml
+++ b/hkers.xml
@@ -1,4 +1,4 @@
-Jekyll 2024-11-22T09:45:09+08:00 https://agorahub.github.io/pen0/hkers.xml The Republic of Agora | Hkers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Too Good To Lose 2024-11-12T12:00:00+08:00 2024-11-12T12:00:00+08:00 https://agorahub.github.io/pen0/hkers/too-good-to-lose <p><em>When it comes to the future of American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and the success of the CHIPS Act, Intel is not too big to fail, but it is too good to lose.</em></p>
+Jekyll 2024-11-26T11:22:23+08:00 https://agorahub.github.io/pen0/hkers.xml The Republic of Agora | Hkers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Too Good To Lose 2024-11-12T12:00:00+08:00 2024-11-12T12:00:00+08:00 https://agorahub.github.io/pen0/hkers/too-good-to-lose <p><em>When it comes to the future of American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and the success of the CHIPS Act, Intel is not too big to fail, but it is too good to lose.</em></p>
<excerpt />
diff --git a/hkers/index.html b/hkers/index.html
index 0494b37b..811e630e 100644
--- a/hkers/index.html
+++ b/hkers/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2090,6 +2090,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index.html b/index.html
index fd5e4576..c8c4e423 100644
--- a/index.html
+++ b/index.html
@@ -10,7 +1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51,7 +51,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67,14 +67,14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走向更进步的联合体
-
+ 复杂系统与无治主义
+
- Heidi Hartmann | 1979.06.01
- 女性主义社会主义者,必须组织一种既解决反对父权制,也解决反对资本主义的斗争实践。我们必须坚持要创建一个相互依赖、认同解放而非耻辱的社会。
+ Gavin Mendel-Gleeson | 2009.03.01
+ 将人类社会作为复杂系统进行分析,能为我们提供对于历史进程以及资本主义的强项与弱点的新的见解。
- < Full Article >
+ < Full Article >
@@ -85,14 +85,14 @@ < 网左实践总结
+ 暴力与父权:泰国男子从军经历调查
- 番茄米线 | 2022.12.16
-
“网左”总体来说确实是进步的,他们要比一些麻木者、漠不关心者和肉食者进步得多,他们是在资产阶级残酷压迫下抱团取暖的、可以接触到网络生活的群众。而“网左”形成的“左圈”也为许多来寻找答案的迷茫者,如一年半前的我,提供了资源和平台。
+ Elin Bjarnegård, et al. | 2022.08.05
+ 本研究超越男女二元性的论调,强调男性内部对于暴力的态度因意识形态影响而存在分化:志愿参军的人通常更亲近父权制意识形态,而不是军队塑造了士兵的父权思想;强制参军对不希望主动参军人士的父权思想并无明显影响。
- < Full Article >
+ < Full Article >
@@ -107,14 +107,14 @@ < 巴枯宁瑞士演讲・三
-
+ 动物之间的互助
+
- 米哈伊尔·巴枯宁 | 1871.05.03
-
亲爱的同志们,上次说1789~1793年革命中,中产阶级有意无意间助用平民之力,筑其权力于封建世界废墟之上。从此以后,他们成为统治阶级。
+ 彼得·克鲁泡特金 | 1890.09.30
+ 生存竞争 互助 自然法则和逐步进化的主要因素 无脊椎动物 蚂蚁和蜜蜂 鸟类 猎食和捕鱼的结合 合群性 小鸟之间的互相保护 鹤和鹦鹉
- < Full Article >
+ < Full Article >
@@ -126,6 +126,22 @@ <
+
+
+ 尋香記
+
+
+ 東加豆 | 2024.09.02
+ 我七月初就知道「尋香記」這個展覽了,但一直沒有動身,身心靈也像一個木頭人。為什麼呢?如果這是在二十年前,我肯定會在第一天第一時間就衝過去,興奮得不得了。想想也是挺有意思,我跟香味這東西,總算是有些不解之緣吧。八月的最後一天,我終於踏進了展廳。不過,就算來晚了,那份對香氣的喜愛,還是一點都沒少。有心動,也有感動。
+
+
+ < Full Article >
+
+
+
+
+
+
2024盂蘭雜記
@@ -142,6 +158,24 @@ <
+
+ 李文亮医生,你好
+
+
+ CrazyArticle | 2024.08.29
+ 李文亮医生:
+
+您好。当我第一次知道您的时候,您已经去世,我是在新闻联播上得知您被平反的事,那一天,2020年3月19日。当时我正被关在广州市第一看守所。
+
+
+ < Full Article >
+
+
+
+
+
+
拍打詠
@@ -258,37 +292,7 @@ <
-
- 胰暢詠
-
-
- 東加豆 | 2024.08.22
- 腹痛如刀夜未央,
-
-急診方知胰病傷。
-
-
- < Full Article >
-
-
-
-
-
-
-
-
- 孟加拉——两个女人的角斗场
-
- 马屿人 | 2024.08.22
- 孟加拉政府终于正式接受最高法院判决,将给“自由战士”与其亲属的公务员配额降到5%,93%的公务员岗位面向社会择优录用。而此时,孟加拉青年的抗议活动已经持续了一个多月时间,进入暴力冲突也有两个星期,至少174人死亡,超过2500人被捕。
-
-
- < Full Article >
-
-
-
@@ -1285,6 +1289,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Columns - page 4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1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1
的哥
+WrightFu | 2024-05-12
+牙膏交響曲
+東加豆 | 2024-05-10
+《自愿奴役论》
@@ -250,22 +266,6 @@東加豆 | 2024-04-
游泳池餐廳結業
-東加豆 | 2024-04-17
-旋律嘉年華
-東加豆 | 2024-04-16
-東加豆 | 2024-04-
Previous ♢
- Page 4 of 19
+ Page 4 of 20
♢ Next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1/page5/index.html b/c1/page5/index.html
index 53037fb4..9ffc6ec8 100644
--- a/c1/page5/index.html
+++ b/c1/page5/index.html
@@ -10,7 +10,7 @@
Columns - page 5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12 +60,2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Columns - page 5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1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1
+
+
+ 游泳池餐廳結業
+ 東加豆 | 2024-04-17
+
+
+
+
+
+
+ 旋律嘉年華
+ 東加豆 | 2024-04-16
+
+
+
+
日出的平行線
@@ -250,22 +266,6 @@ 東加豆 | 2024-03-
-
-
- 踐行「見字飲水」信條
- 陶樂思 | 2024-03-07
-
-
-
-
-
-
- 友人
- 東加豆 | 2024-03-07
-
-
-
-
@@ -274,7 +274,7 @@ 東加豆 | 2024-03-
Previous ♢
- Page 5 of 19
+ Page 5 of 20
♢ Next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1/page6/index.html b/c1/page6/index.html
index bd38e5b3..a60388d1 100644
--- a/c1/page6/index.html
+++ b/c1/page6/index.html
@@ -10,7 +10,7 @@
Columns - page 6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12 +60,2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Columns - page 6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1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1
+
+
+ 踐行「見字飲水」信條
+ 陶樂思 | 2024-03-07
+
+
+
+
+
+
+ 友人
+ 東加豆 | 2024-03-07
+
+
+
+
緣份職機師
@@ -250,22 +266,6 @@ 野人 | 2024-02-04<
-
-
- 屁蟹紀錄
- Icebee | 2024-02-02
-
-
-
-
-
-
- 神經擠壓的人
- 東加豆 | 2024-02-02
-
-
-
-
@@ -274,7 +274,7 @@ 東加豆 | 2024-02-
Previous ♢
- Page 6 of 19
+ Page 6 of 20
♢ Next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1/page7/index.html b/c1/page7/index.html
index edba02b9..3eccdc5b 100644
--- a/c1/page7/index.html
+++ b/c1/page7/index.html
@@ -10,7 +10,7 @@
Columns - page 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12 +60,2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Columns - page 7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1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1
+
+
+ 屁蟹紀錄
+ Icebee | 2024-02-02
+
+
+
+
+
+
+ 神經擠壓的人
+ 東加豆 | 2024-02-02
+
+
+
+
詠老
@@ -250,22 +266,6 @@ Anson | 2024-01-01
-
-
- 十二月二十九日
- 東加豆 | 2023-12-29
-
-
-
-
-
-
- 新年願望
- 東加豆 | 2023-12-28
-
-
-
-
@@ -274,7 +274,7 @@ 東加豆 | 2023-12-
Previous ♢
- Page 7 of 19
+ Page 7 of 20
♢ Next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1/page8/index.html b/c1/page8/index.html
index 008b5687..2fa22675 100644
--- a/c1/page8/index.html
+++ b/c1/page8/index.html
@@ -10,7 +10,7 @@
Columns - page 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12 +60,2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Columns - page 8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1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1
+
+
+ 十二月二十九日
+ 東加豆 | 2023-12-29
+
+
+
+
+
+
+ 新年願望
+ 東加豆 | 2023-12-28
+
+
+
+
元旦倒數的故事
@@ -250,22 +266,6 @@ 烏雲蓋雪 | 2023-
-
-
- 薛定諤的貓死了沒?
- 江世威 | 2023-11-14
-
-
-
-
-
-
- 理解宋朝・王安石【2】唯财是举
- Ethan | 2023-11-12
-
-
-
-
@@ -274,7 +274,7 @@ Ethan | 2023-11-12
Previous ♢
- Page 8 of 19
+ Page 8 of 20
♢ Next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1/page9/index.html b/c1/page9/index.html
index 998ef38c..1606fce4 100644
--- a/c1/page9/index.html
+++ b/c1/page9/index.html
@@ -10,7 +10,7 @@
Columns - page 9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12 +60,2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Columns - page 9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1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1
+
+
+ 薛定諤的貓死了沒?
+ 江世威 | 2023-11-14
+
+
+
+
+
+
+ 理解宋朝・王安石【2】唯财是举
+ Ethan | 2023-11-12
+
+
+
+
人工智能时代里的个人主体性
@@ -250,22 +266,6 @@ 豬文 | 2023-10-09<
-
-
- 大語言模型可以理解時空?
- 討厭鬼 | 2023-10-09
-
-
-
-
-
-
- 空間的理念
- 野人 | 2023-10-05
-
-
-
-
@@ -274,7 +274,7 @@ 野人 | 2023-10-05<
Previous ♢
- Page 9 of 19
+ Page 9 of 20
♢ Next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index.html b/c2/index.html
index 70c2b7fe..08c58026 100644
--- a/c2/index.html
+++ b/c2/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2,6 +322,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10/index.html b/c2/page10/index.html
index 46b567ab..16a59cca 100644
--- a/c2/page10/index.html
+++ b/c2/page10/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10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10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11/index.html b/c2/page11/index.html
index 8b1801d7..1ec43764 100644
--- a/c2/page11/index.html
+++ b/c2/page11/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11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11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12/index.html b/c2/page12/index.html
index 6343e019..f3c02526 100644
--- a/c2/page12/index.html
+++ b/c2/page12/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12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1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13/index.html b/c2/page13/index.html
index 357c25a6..93fef36d 100644
--- a/c2/page13/index.html
+++ b/c2/page13/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13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13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14/index.html b/c2/page14/index.html
index cf8b04d9..a8a63271 100644
--- a/c2/page14/index.html
+++ b/c2/page14/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14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14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15/index.html b/c2/page15/index.html
index 8e8496ea..3a070062 100644
--- a/c2/page15/index.html
+++ b/c2/page15/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15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15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16/index.html b/c2/page16/index.html
index b0156a44..18b0f06f 100644
--- a/c2/page16/index.html
+++ b/c2/page16/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16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16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17/index.html b/c2/page17/index.html
index 062d29f5..03c4358c 100644
--- a/c2/page17/index.html
+++ b/c2/page17/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1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17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18/index.html b/c2/page18/index.html
index 48dcad16..a8e4d7ac 100644
--- a/c2/page18/index.html
+++ b/c2/page18/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1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18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19/index.html b/c2/page19/index.html
index e30ff3b4..06d1d2f9 100644
--- a/c2/page19/index.html
+++ b/c2/page19/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19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19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2/index.html b/c2/page2/index.html
index f72275ef..ffd3c545 100644
--- a/c2/page2/index.html
+++ b/c2/page2/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2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20/index.html b/c2/page20/index.html
index 74e548aa..2975ba4e 100644
--- a/c2/page20/index.html
+++ b/c2/page20/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20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20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21/index.html b/c2/page21/index.html
index f1dc396c..6d1eafba 100644
--- a/c2/page21/index.html
+++ b/c2/page21/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21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21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22/index.html b/c2/page22/index.html
index 1a98deca..f8d96e70 100644
--- a/c2/page22/index.html
+++ b/c2/page22/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22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2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23/index.html b/c2/page23/index.html
index f2a16328..38bf75dc 100644
--- a/c2/page23/index.html
+++ b/c2/page23/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23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23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24/index.html b/c2/page24/index.html
index 778917d1..58b99234 100644
--- a/c2/page24/index.html
+++ b/c2/page24/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24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24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25/index.html b/c2/page25/index.html
index 5d080de5..6487974b 100644
--- a/c2/page25/index.html
+++ b/c2/page25/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25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25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26/index.html b/c2/page26/index.html
index ccd83a90..36c470a5 100644
--- a/c2/page26/index.html
+++ b/c2/page26/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26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26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27/index.html b/c2/page27/index.html
index b4ee6666..adcdb79d 100644
--- a/c2/page27/index.html
+++ b/c2/page27/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2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27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28/index.html b/c2/page28/index.html
index 5e745243..b99a4330 100644
--- a/c2/page28/index.html
+++ b/c2/page28/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2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28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29/index.html b/c2/page29/index.html
index 63efb3c9..29746c21 100644
--- a/c2/page29/index.html
+++ b/c2/page29/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29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29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3/index.html b/c2/page3/index.html
index 857bf4fe..09c3f1d5 100644
--- a/c2/page3/index.html
+++ b/c2/page3/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3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3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30/index.html b/c2/page30/index.html
index 24928321..28cdb119 100644
--- a/c2/page30/index.html
+++ b/c2/page30/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30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30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31/index.html b/c2/page31/index.html
index 07c9b037..f892d948 100644
--- a/c2/page31/index.html
+++ b/c2/page31/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31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31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32/index.html b/c2/page32/index.html
index 6d6878b5..366edc36 100644
--- a/c2/page32/index.html
+++ b/c2/page32/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32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3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33/index.html b/c2/page33/index.html
index ab5c9dc5..6ef20e1a 100644
--- a/c2/page33/index.html
+++ b/c2/page33/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33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33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34/index.html b/c2/page34/index.html
index 38a2e175..7a23c97e 100644
--- a/c2/page34/index.html
+++ b/c2/page34/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34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34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35/index.html b/c2/page35/index.html
index 0f515207..578107a8 100644
--- a/c2/page35/index.html
+++ b/c2/page35/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35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35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36/index.html b/c2/page36/index.html
index 611078c3..aa3f9ca6 100644
--- a/c2/page36/index.html
+++ b/c2/page36/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36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36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37/index.html b/c2/page37/index.html
index 1c1a12a9..8d0900f9 100644
--- a/c2/page37/index.html
+++ b/c2/page37/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3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37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194,6 +19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4/index.html b/c2/page4/index.html
index 4fd08efc..623b532c 100644
--- a/c2/page4/index.html
+++ b/c2/page4/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4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4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5/index.html b/c2/page5/index.html
index 635c49e0..9589ae35 100644
--- a/c2/page5/index.html
+++ b/c2/page5/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5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5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6/index.html b/c2/page6/index.html
index 264ee549..2fba5757 100644
--- a/c2/page6/index.html
+++ b/c2/page6/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6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6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7/index.html b/c2/page7/index.html
index e1d1bf6e..3528e730 100644
--- a/c2/page7/index.html
+++ b/c2/page7/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7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8/index.html b/c2/page8/index.html
index 13c99131..1da3e1b9 100644
--- a/c2/page8/index.html
+++ b/c2/page8/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8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9/index.html b/c2/page9/index.html
index 8e996047..9c7b480b 100644
--- a/c2/page9/index.html
+++ b/c2/page9/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9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9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olumns.xml b/columns.xml
index 040e6750..1ec6929f 100644
--- a/columns.xml
+++ b/columns.xml
@@ -1,4 +1,102 @@
-Jekyll 2024-11-22T09:45:09+08:00 https://agorahub.github.io/pen0/columns.xml The Republic of Agora | Columns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2024盂蘭雜記 2024-09-01T12:00:00+08:00 2024-09-01T12:00:00+08:00 https://agorahub.github.io/pen0/columns/misc-notes-of-the-bon-2024 <p>農曆七月將過,大開一個月的鬼門,也要再次關上,讓來自另一個次元的鬼魂朋友,回到屬於ta們所屬的領域。</p>
+Jekyll 2024-11-26T11:22:23+08:00 https://agorahub.github.io/pen0/columns.xml The Republic of Agora | Columns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尋香記 2024-09-02T12:00:00+08:00 2024-09-02T12:00:00+08:00 https://agorahub.github.io/pen0/columns/fragrance-of-time <p>我七月初就知道「尋香記」這個展覽了,但一直沒有動身,身心靈也像一個木頭人。為什麼呢?如果這是在二十年前,我肯定會在第一天第一時間就衝過去,興奮得不得了。想想也是挺有意思,我跟香味這東西,總算是有些不解之緣吧。八月的最後一天,我終於踏進了展廳。不過,就算來晚了,那份對香氣的喜愛,還是一點都沒少。有心動,也有感動。</p>
+
+<!--more-->
+
+<p><img src="https://i.imgur.com/gD1HcVL.png" alt="image01" /></p>
+
+<h3 id="一入門香火初現">一.入門:香火初現</h3>
+
+<p>這天,我來到了香港藝術館,參觀了「尋香記」這個展覽。一走進門口,就聞到一股淡淡的香氣,讓人感覺心情舒暢。這不是普通的香氣,而是從遠古傳來的,一種讓人心靈沉靜的力量。</p>
+
+<p><img src="https://i.imgur.com/Xen7YEl.png" alt="image02" /></p>
+
+<h3 id="二歷史香之起源">二.歷史:香之起源</h3>
+
+<p>展覽的第一部分介紹了中國芳香文化的起源。遠古時,人們為了祭祀天地,開始燔柴燎木,這就是後來香文化的雛形。看著那些古老的工具和儀式用品,我仿佛能聽到遠古的聲音,感受到當時人們對自然的敬畏之情。</p>
+
+<p><img src="https://i.imgur.com/QoY2tup.png" alt="image03" /></p>
+
+<h3 id="三生活香之日常">三.生活:香之日常</h3>
+
+<p>接著,展覽展示了香在古人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從香囊到香湯,再到香薰衣物,甚至用香木建造的房子,這些都讓我驚訝不已。古人對於香氣的追求,不僅僅是為了好聞,還有驅蟲、養生的功效。這一點,現代人似乎還有很多可以學習的地方。</p>
+
+<p><img src="https://i.imgur.com/80YLz2b.png" alt="image04" /></p>
+
+<h3 id="四文藝香之風雅">四.文藝:香之風雅</h3>
+
+<p>當我走到文人雅士與香的關係部分時,更是感觸良多。古人不僅把香作為生活的一部分,還將其融入到了詩歌、音樂之中,甚至成為了一種精神追求。這裡展示的一些詩情畫意,讓我體會到了那種在香氣中尋找靈感的意境。</p>
+
+<p><img src="https://i.imgur.com/Bp7vKw1.png" alt="image05" /></p>
+
+<h3 id="五工藝香之器物">五.工藝:香之器物</h3>
+
+<p>展覽還特別介紹了各種精美的香器。這些香爐和香具,設計精美,做工細膩,不僅是實用的物品,更是藝術品。看著這些物件,我腦海裡浮現出古人使用它們時的場景,彷彿自己也參與其中。</p>
+
+<p><img src="https://i.imgur.com/vozMGuO.png" alt="image06" /></p>
+
+<p><img src="https://i.imgur.com/XNWl91D.png" alt="image07" /></p>
+
+<h3 id="六香之感懷">六.香之感懷</h3>
+
+<p>參觀完這個展覽,我深深感受到了中國芳香文化的深厚底蘊。香不僅僅是一種物質的存在,更是一種文化和精神的傳承。在現代忙碌的生活中,我們不妨偶爾停下來,點上一根香,讓自己的心靈得到片刻的安寧。</p>
+
+<p><img src="https://i.imgur.com/V1eFZip.png" alt="image08" /></p>
+
+<p><img src="https://i.imgur.com/YCAJvuB.png" alt="image09" /></p>
+
+<p>離開這展覽廳,愉快時光未完的,接下來,我來到了另一個展覽廳:「袖珍.厚禮──浮雲軒藏中國鼻煙壺捐贈展」</p>
+
+<h2 id="袖珍厚禮">「袖珍.厚禮」</h2>
+
+<p><img src="https://i.imgur.com/TBcdIlN.png" alt="image10" /></p>
+
+<h3 id="一壯觀的鼻煙壺世界">一.壯觀的鼻煙壺世界</h3>
+
+<p>聽說這是香港迄今最大規模的鼻煙壺捐贈展,由已故收藏家冼祖謙先生的夫人冼石韞玉女士慷慨捐贈。這意味著冼祖謙先生夫人對香港藝術館的支持和絕對的信任,這是非常讓人感動的事情。既然來了,當然不能錯過。</p>
+
+<p><img src="https://i.imgur.com/Wvx6Mo6.png" alt="image11" /></p>
+
+<h3 id="二小巧的驚喜">二.小巧的驚喜</h3>
+
+<p>剛踏入展廳,就被那些小巧玲瓏的鼻煙壺吸引住了。每個鼻煙壺都不過掌心大小,但細看之下,卻各有千秋。有的色彩鮮艷,有的造型別緻,有的雕刻精細,真讓人歎為觀止。</p>
+
+<p><img src="https://i.imgur.com/pYG1Y8m.png" alt="image12" /></p>
+
+<h3 id="三穿越時空的禮物">三.穿越時空的禮物</h3>
+
+<p>鼻煙壺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清朝,當時是王公貴族之間互相饋贈的珍貴禮物。看著這些精美的鼻煙壺,不禁讓人想著當年貴族們收到這樣的禮物時,該有多高興啊!每一個鼻煙壺背後,都可能藏著一段故事。</p>
+
+<p><img src="https://i.imgur.com/iT7tUH8.png" alt="image13" /></p>
+
+<h3 id="四工藝匠人的心血">四.工藝:匠人的心血</h3>
+
+<p>這些鼻煙壺之所以珍貴,還在於它們的製作工藝。從選材到雕刻,再到上色,每一步都透露出匠人的心血。有的鼻煙壺用的是珍稀的玉石,有的則是玻璃或瓷器,不管哪一種材料,都能被匠人巧手打造成一件件藝術品。</p>
+
+<p><img src="https://i.imgur.com/zdIb2ZK.png" alt="image14" /></p>
+
+<h3 id="五故事浮雲軒的收藏">五.故事:浮雲軒的收藏</h3>
+
+<p>最讓人感動的是,這些鼻煙壺都是冼祖謙先生一生的收藏。他不僅是一位收藏家,更是一個對鼻煙壺文化有著深厚感情的人。看著這些展品,能感受到他當年收集這些鼻煙壺時的喜悅和滿足。一個個地收集,一組組地收藏。</p>
+
+<p><img src="https://i.imgur.com/rZW1iRQ.png" alt="image15" /></p>
+
+<h3 id="六結語一份珍貴的禮物">六.結語:一份珍貴的禮物</h3>
+
+<p>離開展廳的時候,心中都是滿足的。全都是小小的鼻煙壺,不僅是藝術品,是冼氏夫婦留給香港的一份珍貴禮物。這些香氣,不僅記錄了一段歷史,也代表著一種文化。</p>
+
+<p><img src="https://i.imgur.com/07Cdjgb.png" alt="image16" /></p>
+
+<p>而我,當我百年歸老的時候,我的香水收藏品又可以為它們找個家嗎?</p>
+
+<p><img src="https://i.imgur.com/6Ek1fEk.jpeg" alt="image17" /></p>
+
+<p><img src="https://i.imgur.com/wCUN2xR.png" alt="image18" /></p>
+
+<p>這次展覽又喚醒了我,那些古老而美麗的東西。下次再來香港藝術館,也許有有更好的發現。</p>
+
+<p>完</p>
+
+<!--END--> 東加豆 我七月初就知道「尋香記」這個展覽了,但一直沒有動身,身心靈也像一個木頭人。為什麼呢?如果這是在二十年前,我肯定會在第一天第一時間就衝過去,興奮得不得了。想想也是挺有意思,我跟香味這東西,總算是有些不解之緣吧。八月的最後一天,我終於踏進了展廳。不過,就算來晚了,那份對香氣的喜愛,還是一點都沒少。有心動,也有感動。 2024盂蘭雜記 2024-09-01T12:00:00+08:00 2024-09-01T12:00:00+08:00 https://agorahub.github.io/pen0/columns/misc-notes-of-the-bon-2024 <p>農曆七月將過,大開一個月的鬼門,也要再次關上,讓來自另一個次元的鬼魂朋友,回到屬於ta們所屬的領域。</p>
<!--more-->
@@ -24,7 +122,53 @@
<p>農曆七月十四前一天,走訪廣州的南國書香節,同時也邀約了網友飯聚。廣州老城區的街頭上,也看到有人在燒街衣,但規模較大的盂蘭勝會,倒不是廣州的常態。後來刷了一下廣州城市導賞團體「BOOK導賞」的微博,發現在這個時間段,他們也策劃了一些民間鬼故團。倘若有機會參加得到,相信又會有另一番收穫。</p>
-<!--END--> WrightFu 農曆七月將過,大開一個月的鬼門,也要再次關上,讓來自另一個次元的鬼魂朋友,回到屬於ta們所屬的領域。 拍打詠 2024-08-29T12:00:00+08:00 2024-08-29T12:00:00+08:00 https://agorahub.github.io/pen0/columns/chanting-slapping <p>輕拍全身舒筋骨,</p>
+<!--END--> WrightFu 農曆七月將過,大開一個月的鬼門,也要再次關上,讓來自另一個次元的鬼魂朋友,回到屬於ta們所屬的領域。 李文亮医生,你好 2024-08-29T12:00:00+08:00 2024-08-29T12:00:00+08:00 https://agorahub.github.io/pen0/columns/hello-dr-li-wenliang <p>李文亮医生:</p>
+
+<p>您好。当我第一次知道您的时候,您已经去世,我是在新闻联播上得知您被平反的事,那一天,2020年3月19日。当时我正被关在广州市第一看守所。</p>
+
+<!--more-->
+
+<p>我们素未谋面,直到今日。</p>
+
+<p>对于武汉疫情,我没有感知,因为当时的我正被限制自由。</p>
+
+<p>自由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p>
+
+<p>李医生,我们都做了各自该做的事情。您作为医生,在疫情刚刚开始的时候,开始提醒同行:有不明原因的肺炎患者入院。最終,您被警察叫去派出所接受训诫,并且受到威胁:如果再犯,你就是寻衅滋事!</p>
+
+<p>而我则为了捍卫自由而走向街头,我为了捍卫新闻自由和出版自由而帮助那些走向街头的人,哪怕他们已经和香港警察起了正面冲突,哪怕子弹横飞,哪怕硝烟弥漫,我帮助了他们,我义无反顾。</p>
+
+<p>有人说我是“反中乱港”分子,那是因为我做的这些事情,动摇了统治者的执政根基。</p>
+
+<p>公道自在人心。</p>
+
+<p>李医生,这个世界就是如此荒诞,您从被训诫,留下案底而一下子成为了英雄,身后被评为烈士,甚至全国各政府机构都要为您下半旗致哀,而我呢?不是被训诫,而是被判了刑。</p>
+
+<p>好人要留下前科,而执政者和他们的走狗们,却可以拿着大把的金钱“投资”海外,而不管国民生活在困苦当中,也不管现在那4400万绝望的失业大军。还割着这个国家的国民的韭菜,如果有那么不服气的韭菜,那就要被训诫,要被判刑。</p>
+
+<p>李医生,您知道吗?李克强总理也去世了,不知你们是否已经见过面。在他去世的那段时间在他的家门外已满是鲜花,就像悼念您一样。这一束束鲜花,真的是在悼念吗?那是在对执政者的暴政无声的控诉!因为李总理说过:人在做,天在看!</p>
+
+<p>是的,人在做,天在看!</p>
+
+<p>李医生,您知道吗?《庆余年》已经被搬上电视了,您的微博已经成为全国网民的哭墙,四年来,大家都在微博上和您聊天,我翻看您的微博,也不免失声痛哭,李医生,如果真有那天,我好想和您见上一面,简单地说一句:李医生,您好。</p>
+
+<p>李医生,您知道吗?在您去世两年后,在西安、上海、以及我所生活的城市——广州也相继爆发疫情。如果说武汉在疫情的时候被封城尚情有可原,那么上海的疫情就简直是癫狂。一切以疫情为目标,所谓的“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到头来只是对作为人最基本的权利——生命权践踏。一切以防疫优先,哪怕洪水滔天!</p>
+
+<p>李医生,您听听那《四月之声》吧,那是多么让人绝望的声音啊!普通市民的悲伤,基层干部的无奈,高级官员的无耻,全部在这《四月之声》之中。</p>
+
+<p>李医生,您知道吗,在2022年的11月,全国爆发了声势浩荡的白纸运动,这场轰动全国的街头运动,才让执政者感到恐惧,最后不得不结束了持续三年的变态清零防疫政策。而在此之前,新疆已经因为疫情而封了3个月。没有水,没有粮食,家门被焊死。因为所谓的“防疫”,小区居民楼里的居民因无法逃生而被活活烧死,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和癌症患者只能关在家里自求多福,家里养的宠物因为所谓的防疫而被活活打死。市民不服气,敲家里的锅碗瓢盆,却被指为“境外势力”煽动。</p>
+
+<p>李医生,多么荒诞的国家,多么荒诞的政党,多么荒诞的世界。</p>
+
+<p>但是,正因为那句话: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在那年11月的上海,年轻一代走上街头,第一次喊出了“习近平下台,共产党下台。”的口号。在一个拥有自由的国家,大家可以用选票来让施行暴政的执政者下台,让施行暴政的政党下台,而我们呢?等待的是,是秋后算帐,是大抓捕,是无穷无尽的恐惧。</p>
+
+<p>活在恐惧中,则永远恐惧;敢于面对恐惧,才会有真正的自由。</p>
+
+<p>愿这个国家不再有恐惧,愿您在泉下安好。</p>
+
+<p>一个和您一样的人</p>
+
+<!--END--> CrazyArticle 李文亮医生: 您好。当我第一次知道您的时候,您已经去世,我是在新闻联播上得知您被平反的事,那一天,2020年3月19日。当时我正被关在广州市第一看守所。 拍打詠 2024-08-29T12:00:00+08:00 2024-08-29T12:00:00+08:00 https://agorahub.github.io/pen0/columns/chanting-slapping <p>輕拍全身舒筋骨,</p>
<p>氣血通暢自健身。</p>
@@ -3931,74 +4075,4 @@
<p>如果说还有什么最后的忠告的话,鉴于中国的特殊国情,我想说:不管是毛主义还是马主义,共产主义还是社会主义,他们并不是反抗的唯一叙事。它们并没有很酷,有的只是残酷。</p>
-<!--END--> 鹿馬 又是一年高考毕业季。今年有一个怪现象引起了我的注意:多地出现考生考完之后,冲出考场展示巴勒斯坦旗的场面。这不是个例,有不少高中生再在采访中表示支持巴勒斯坦,同时还有人表示希望统一台湾,也有人高喊共产主义万岁。 端午漫谈屈原 2024-06-11T12:00:00+08:00 2024-06-11T12:00:00+08:00 https://agorahub.github.io/pen0/columns/talking-about-qu-yuan-during-the-dragon-boat-festival <p>过端午节要吃棕子,赛龙舟,现在还放一天假。这都托屈原的福,得感谢他,是他投江自尽用生命带给后人的福利。</p>
-
-<!--more-->
-
-<p>屈原非常有才华,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留下姓名的伟大诗人。在他的时代,他独步诗坛。春秋战国时代,没有能和他比肩的诗人。我觉得,如果端午节要纪念屈原,那就多宣扬些他的文学成就吧!过端午节念念屈原的诗,举行些诗歌朗诵会,诗歌征集赛等,比吃棕子,赛龙舟似乎更有意义。</p>
-
-<p>屈原创立了“楚辞”这种文体。他的作品想象丰富,辞采瑰丽,奇幻浪漫,哀怨缠绵。天马行空、惊天地、泣鬼神。据汉朝刘向、刘歆父子校订,共计25篇,包括《离骚》、《天问》、《远游》、《卜居》、《渔父》、《九歌》11篇和《九章》9篇。篇数虽少,但篇幅都不小。《离骚》近三千字、《天问》近二千字。</p>
-
-<p>后人对他的诗作评价很高。《文心雕龙》的作者刘勰认为他影响了数代诗人,“其衣被词人,非一代也”;李白有诗称赞“屈平词赋悬日月”;苏轼则自叹不如,“吾文终其身企慕而不能及万一者,惟屈子一人耳”;鲁迅认为屈原的诗,“逸响伟辞,卓绝一世”;“其影响于后来之文章,乃甚或在《三百篇》(《诗经》)以上”。</p>
-
-<p>但为什么这么一位对后世影响甚大的伟大诗人,古人却没有给其应有的荣誉呢?像李白,杜甫那样有个“诗仙”、“诗圣”的称号呢?按他的地位和他的传奇,我觉得应该被称为“诗神”!屈原这么有故事,不肯同流合污,抱石投江自尽,应该衍生出些神话故事才对呀!比如说死后灵魂不散,被龙王或某方神圣接引,成神成仙,成为掌管凡间诗才的“诗神”,供后来诗人朝奉祭拜。就按关羽衍化为“武圣”的套路编就行了。</p>
-
-<p>这百分之百是因为他是自杀而死,因道德行为影响了对他诗歌成就的评价。他的才华众所公认。但他投江这事,则见仁见智。古往今来,有很多人赞同,也有不少人感到惋惜甚至责怪。</p>
-
-<p>古人对自杀评价很低。按儒家的《孝经》,“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自杀首先是不孝。儒家只赞赏“杀身成仁,舍生取义”。为了仁义忠孝,牺牲生命是高尚的。屈原自杀显然不是“杀身成仁”。朱熹对屈原的评价就不高,在《楚辞集注序》中说:“原之为人,其志行虽或过于中庸而不可以为法,然皆出于忠君爱国之诚心”。意思是,屈原虽然有忠君爱国之心,但其志向和行为偏离了中庸之道而不可以效仿。不赞同屈原对楚怀王因爱生怨和自杀的举动。</p>
-
-<p>既然读书人不赞同他的自杀行为,就不会把他抬得太高。诗仙,诗圣这些称号肯定是读书人封的。皇帝和老百姓都不会对这感兴趣。读书人虽然能实事求是地评价他的文学成就,但因其有道德上的缺憾,就不会神化他。</p>
-
-<p>但我们现在对屈原的评价与古人有所不同,给他戴上了“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这顶桂冠。但“伟大”两字是赞扬其爱国精神,偏于道德化和政治化,而不是赞扬其文学成就。</p>
-
-<p>高度称赞和宣扬屈原的“爱国主义精神”可能始于清末,不会再早了。因为那时中国人才刚刚有国家的概念,以前是天下的概念。国家的概念是在被西方列强生拉硬拖,拽进世界体系后才产生的。因为屈原非常热爱楚国,所以就将屈原对楚国的热爱之情称之为爱国主义。</p>
-
-<p>但其实屈原对自己的祖国,对楚国的这种热爱在春秋战国时代并不普遍。那时,人们对诸侯国的认同并不高,最高认同是华夏文化。对华夏文化的认同高于对出生国的认同,就好像我们今天对国家的认同要高于对省籍的认同。只要在华夏文化圈内,没有跑去为周边的夷狄做事,就都没问题。不会被认为是叛国,被唾骂为“楚奸”或“秦奸”。</p>
-
-<p>比如同是楚国人的伍子胥,楚平王杀了他的父亲和哥哥,他就逃到吴国。后来借兵攻入楚国,掘了楚平王的坟墓。也没人骂他是“楚奸”。还有商鞅、吴起、张仪、苏秦等诸多游士,在各个诸侯国间奔走,哪国合意就为哪国做事。自己没有心理负担,担心愧对自己出生长大的国家,其它人也不会认为这有什么不对。</p>
-
-<p>老百姓就更是这样了。哪个国家政策好,发展得好,只要有可能,就迁移到哪个国家。那时各国边境出和入都缺乏足够的手段严加管理。梁惠王就曾请教孟子如何增加人口,向孟子抱怨魏国老百姓不识他的好心和好政策,却移居邻国。“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说明当时,老百姓在诸侯国之间迁移很正常很普遍。人口就是生产力,各国都很在意老百姓的迁入移出。</p>
-
-<p>那为什么屈原这么热爱楚国呢?不远走他乡,而在楚国这一棵树上吊死呢?俗话说,“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原因很简单!因为他是王族,是贵族,比孔子、孟子这些士人地位要高;与一般老百姓相比,当然更是天地之悬。</p>
-
-<p>屈原姓芈(mǐ),与电视剧《芈月传》中的芈月同姓。芈是楚国的国姓。司马迁在《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中说:“屈原,名平,楚之同姓者也”。屈是他的氏。氏是姓的分支。早先姓下还分氏,后来才没有的,只剩下姓。屈原家是楚国早先的国君楚武王的后代。他们家族从春秋前期到战国后期,一直是楚国显赫的贵族,经久不衰。屈原曾任三闾大夫,据说是掌管王族事务的职务。他有封地,有多种说法,有说在秭归或江陵,还有说在湘沅。</p>
-
-<p>拿现在的话来说,屈原就是楚国的股东,当然不是最大的股东了,最大的股东是国君。他的股份还是原始股,但不像现在可以上市交易。商鞅、吴起、伍子胥这些士人只相当于高管。高管可以跳槽,股东就不能跳槽。股份不能交易,又不能跳槽,那他就只能吊在楚国这棵树上了。</p>
-
-<p>所以,屈原热爱楚国,那是他的本分。楚国的老百姓备受王公贵族的压迫,是没有理由爱楚国的。老百姓对楚国的事务既没有发言权,自己的劳动果实还被王公贵族剥夺,挣扎在温饱线上;甚至食不果腹,衣不遮体,有什么理由要求楚国的老百姓爱楚国呢?只有屈原这样的王公贵族才有理由,才有资格爱楚国。“奴隶没有祖国”。如果屈原这样的主人不热爱楚国,谁又会热爱楚国呢?</p>
-
-<!--END--> 江上小堂 过端午节要吃棕子,赛龙舟,现在还放一天假。这都托屈原的福,得感谢他,是他投江自尽用生命带给后人的福利。 端午漫谈伍子胥 2024-06-10T12:00:00+08:00 2024-06-10T12:00:00+08:00 https://agorahub.github.io/pen0/columns/talking-about-wu-zixu-during-the-dragon-boat-festival <p>早先,吴越一带端午节还曾纪念伍子胥。伍子胥与屈原一样也是楚国人,但对吴国贡献很大。他死后,吴越人就在端午这天纪念他。他的事迹也很有名,还比屈原早生200多年,却被屈原后来居上,盖住了他的声名。</p>
-
-<!--more-->
-
-<p>他的作为与屈原截然相反。面对迫害,不肯束手就擒。你不仁我不义,一不做二不休。绝地反击,睚眦必报。</p>
-
-<p>楚平王用他的父亲要挟他和他的兄弟,招他们前出,想把他一家赶尽杀绝人。伍子胥对他哥哥说,“我们去了,都得死,救不了父亲。不如投奔他国,借助他国势力雪父之仇。都死了,什么也做不了”。他哥哥也很实诚,回答道,“我知道去了也是死,但我活下来也没有能力为父报仇,会被天下人耻笑,还不如一死”。</p>
-
-<p>楚平王派捕快来抓,伍子胥拉弓对峙。没人敢上前,伍子胥就趁机逃走。而他哥哥却从容就擒。两兄弟的选择都非常令人动容,可谓“去留肝胆两昆仑”。</p>
-
-<p>司马迁在《史记》中是这样描写的,</p>
-
-<blockquote>
- <p>平王使人召二子曰:“来,吾生汝父;不来,今杀奢也。”伍尚欲往,员曰:“楚之召我兄弟,非欲以生我父也,恐有脱者后生患,故以父为质,诈召二子。二子到,则父子俱死。何益父之死?往而令仇不得报耳。不如奔他国,借力以雪父之耻。俱灭,无为也”。伍尚曰,“我知往终不能全父命。然恨父召我以求生而不往,后不能雪耻,终为天下笑耳。”</p>
-</blockquote>
-
-<p>后来,伍子胥成功混出昭关,逃到了吴国。因他曾在楚国很有势力,跟楚国的贵族官员多有交往,了解楚国很多内幕,对吴国很有用,就受到吴国的保护。那时,也没有引渡一说。他则在吴国苦心经营,处处跟楚国过不去,离间吴国与楚国的关系。最终得以借吴国的兵攻入楚国,把楚平王掘墓鞭尸,为父报了仇。</p>
-
-<p><img src="https://i.imgur.com/wP8LUJ7.png" alt="image01" /></p>
-
-<p>春秋战国时期,列国争雄。天下和价值观尚未统一。所以,面对同样的事,人们根据自身的处境不同,往往有多种选择。既有屈原这种不弃不离的,也有伍子胥哥哥这样从容赴死的,还有伍子胥这样针锋相对,绝不服输的。</p>
-
-<p><img src="https://i.imgur.com/Zidegzc.png" alt="image02" /></p>
-
-<p>时人对伍子胥的评价也是多样的,既有赞赏的,也有反对的。比如他的朋友申包胥听说他掘了楚平王的坟,就指责他的手段太过分了。申包胥说得对,他这样做确实戾气太重。伍子胥则满不在乎地回答到,“吾日暮途远,吾故倒行而逆施之”。意思是我的时间不多了,顾不得那么多了,泄心头之恨要紧。</p>
-
-<p>但在秦始皇一统天下,汉武帝独尊儒术之后。面对同样来自于朝廷的迫害,就很难有伍子胥这样的选择了。一个是没地跑了,跑到哪里都是皇帝的天下,除非跑到番邦去。二是,忠君爱国成了最高价值。“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历朝历代,不知有多少官员百姓被昏君暴君迫害致死。但他们别无选择,只得乖乖地束手就擒,心中不敢生出半点反抗的念头。没能力没本事反抗就不说了。即便有能力反抗,也是自废武功,生怕背上不忠君的骂名。</p>
-
-<p>例如宋江,都落草为寇占山为王了,还是不敢亮出反皇帝的旗帜。而打出“只反贪官,不反皇帝”,替天行道的旗子。念念不忘的就是招安,重新做大宋的臣子。最终果真如愿受招安了,但还是被朝廷赐死,束手就擒。宋江就是小时候念私塾,脑子里被灌进儒家的“忠孝”思想,再也摆脱不了了。</p>
-
-<p>反观没念过书的李逵、武松、石勇之类的草莽,反而没有这些束缚。管得天王老子,眼里只认得拳头。石勇便说得出,“你这鸟男女好不识人!欺负老爷独自一个!要换座头。便是赵官家,老爷也彆鸟不换。高做声,大脖子拳不认得你!”他们没受过儒家的教化,处于原生态。虽然他们也没有自由平等的观念,往往也是以势欺人,就敢于反抗不管以什么名义施加于己的不公和压迫而言,比儒家的奴化思想更为可取。</p>
-
-<p>今天端午节纪念屈原,也不应当忘记伍子胥。</p>
-
-<!--END--> 江上小堂 早先,吴越一带端午节还曾纪念伍子胥。伍子胥与屈原一样也是楚国人,但对吴国贡献很大。他死后,吴越人就在端午这天纪念他。他的事迹也很有名,还比屈原早生200多年,却被屈原后来居上,盖住了他的声名。
\ No newline at end of file
+<!--END--> 鹿馬 又是一年高考毕业季。今年有一个怪现象引起了我的注意:多地出现考生考完之后,冲出考场展示巴勒斯坦旗的场面。这不是个例,有不少高中生再在采访中表示支持巴勒斯坦,同时还有人表示希望统一台湾,也有人高喊共产主义万岁。
\ No newline at end of file
diff --git a/columns/2024-08-29-hello-dr-li-wenliang.html b/columns/2024-08-29-hello-dr-li-wenliang.html
new file mode 100644
index 00000000..00a5bb88
--- /dev/null
+++ b/columns/2024-08-29-hello-dr-li-wenliang.html
@@ -0,0 +1,139 @@
+
+
+
+
+
+
+
+
+
+ 李文亮医生,你好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李文亮医生,你好
+
+
+
+
+
+ CrazyArticle | 2024.08.29
+
+
+ 李文亮医生:
+
+您好。当我第一次知道您的时候,您已经去世,我是在新闻联播上得知您被平反的事,那一天,2020年3月19日。当时我正被关在广州市第一看守所。
+
+
+
+我们素未谋面,直到今日。
+
+对于武汉疫情,我没有感知,因为当时的我正被限制自由。
+
+自由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
+
+李医生,我们都做了各自该做的事情。您作为医生,在疫情刚刚开始的时候,开始提醒同行:有不明原因的肺炎患者入院。最終,您被警察叫去派出所接受训诫,并且受到威胁:如果再犯,你就是寻衅滋事!
+
+而我则为了捍卫自由而走向街头,我为了捍卫新闻自由和出版自由而帮助那些走向街头的人,哪怕他们已经和香港警察起了正面冲突,哪怕子弹横飞,哪怕硝烟弥漫,我帮助了他们,我义无反顾。
+
+有人说我是“反中乱港”分子,那是因为我做的这些事情,动摇了统治者的执政根基。
+
+公道自在人心。
+
+李医生,这个世界就是如此荒诞,您从被训诫,留下案底而一下子成为了英雄,身后被评为烈士,甚至全国各政府机构都要为您下半旗致哀,而我呢?不是被训诫,而是被判了刑。
+
+好人要留下前科,而执政者和他们的走狗们,却可以拿着大把的金钱“投资”海外,而不管国民生活在困苦当中,也不管现在那4400万绝望的失业大军。还割着这个国家的国民的韭菜,如果有那么不服气的韭菜,那就要被训诫,要被判刑。
+
+李医生,您知道吗?李克强总理也去世了,不知你们是否已经见过面。在他去世的那段时间在他的家门外已满是鲜花,就像悼念您一样。这一束束鲜花,真的是在悼念吗?那是在对执政者的暴政无声的控诉!因为李总理说过:人在做,天在看!
+
+是的,人在做,天在看!
+
+李医生,您知道吗?《庆余年》已经被搬上电视了,您的微博已经成为全国网民的哭墙,四年来,大家都在微博上和您聊天,我翻看您的微博,也不免失声痛哭,李医生,如果真有那天,我好想和您见上一面,简单地说一句:李医生,您好。
+
+李医生,您知道吗?在您去世两年后,在西安、上海、以及我所生活的城市——广州也相继爆发疫情。如果说武汉在疫情的时候被封城尚情有可原,那么上海的疫情就简直是癫狂。一切以疫情为目标,所谓的“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到头来只是对作为人最基本的权利——生命权践踏。一切以防疫优先,哪怕洪水滔天!
+
+李医生,您听听那《四月之声》吧,那是多么让人绝望的声音啊!普通市民的悲伤,基层干部的无奈,高级官员的无耻,全部在这《四月之声》之中。
+
+李医生,您知道吗,在2022年的11月,全国爆发了声势浩荡的白纸运动,这场轰动全国的街头运动,才让执政者感到恐惧,最后不得不结束了持续三年的变态清零防疫政策。而在此之前,新疆已经因为疫情而封了3个月。没有水,没有粮食,家门被焊死。因为所谓的“防疫”,小区居民楼里的居民因无法逃生而被活活烧死,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和癌症患者只能关在家里自求多福,家里养的宠物因为所谓的防疫而被活活打死。市民不服气,敲家里的锅碗瓢盆,却被指为“境外势力”煽动。
+
+李医生,多么荒诞的国家,多么荒诞的政党,多么荒诞的世界。
+
+但是,正因为那句话: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在那年11月的上海,年轻一代走上街头,第一次喊出了“习近平下台,共产党下台。”的口号。在一个拥有自由的国家,大家可以用选票来让施行暴政的执政者下台,让施行暴政的政党下台,而我们呢?等待的是,是秋后算帐,是大抓捕,是无穷无尽的恐惧。
+
+活在恐惧中,则永远恐惧;敢于面对恐惧,才会有真正的自由。
+
+愿这个国家不再有恐惧,愿您在泉下安好。
+
+一个和您一样的人
+
+
+
+
+
+
+
+
+
+
+
+
+
+
+ Made with by Agora
+
+
+
+
+
+
diff --git a/columns/2024-09-02-fragrance-of-time.html b/columns/2024-09-02-fragrance-of-time.html
new file mode 100644
index 00000000..b1433167
--- /dev/null
+++ b/columns/2024-09-02-fragrance-of-time.html
@@ -0,0 +1,191 @@
+
+
+
+
+
+
+
+
+
+ 尋香記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尋香記
+
+
+
+
+
+ 東加豆 | 2024.09.02
+
+
+ 我七月初就知道「尋香記」這個展覽了,但一直沒有動身,身心靈也像一個木頭人。為什麼呢?如果這是在二十年前,我肯定會在第一天第一時間就衝過去,興奮得不得了。想想也是挺有意思,我跟香味這東西,總算是有些不解之緣吧。八月的最後一天,我終於踏進了展廳。不過,就算來晚了,那份對香氣的喜愛,還是一點都沒少。有心動,也有感動。
+
+
+
+
+
+一.入門:香火初現
+
+這天,我來到了香港藝術館,參觀了「尋香記」這個展覽。一走進門口,就聞到一股淡淡的香氣,讓人感覺心情舒暢。這不是普通的香氣,而是從遠古傳來的,一種讓人心靈沉靜的力量。
+
+
+
+二.歷史:香之起源
+
+展覽的第一部分介紹了中國芳香文化的起源。遠古時,人們為了祭祀天地,開始燔柴燎木,這就是後來香文化的雛形。看著那些古老的工具和儀式用品,我仿佛能聽到遠古的聲音,感受到當時人們對自然的敬畏之情。
+
+
+
+三.生活:香之日常
+
+接著,展覽展示了香在古人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從香囊到香湯,再到香薰衣物,甚至用香木建造的房子,這些都讓我驚訝不已。古人對於香氣的追求,不僅僅是為了好聞,還有驅蟲、養生的功效。這一點,現代人似乎還有很多可以學習的地方。
+
+
+
+四.文藝:香之風雅
+
+當我走到文人雅士與香的關係部分時,更是感觸良多。古人不僅把香作為生活的一部分,還將其融入到了詩歌、音樂之中,甚至成為了一種精神追求。這裡展示的一些詩情畫意,讓我體會到了那種在香氣中尋找靈感的意境。
+
+
+
+五.工藝:香之器物
+
+展覽還特別介紹了各種精美的香器。這些香爐和香具,設計精美,做工細膩,不僅是實用的物品,更是藝術品。看著這些物件,我腦海裡浮現出古人使用它們時的場景,彷彿自己也參與其中。
+
+
+
+
+
+六.香之感懷
+
+參觀完這個展覽,我深深感受到了中國芳香文化的深厚底蘊。香不僅僅是一種物質的存在,更是一種文化和精神的傳承。在現代忙碌的生活中,我們不妨偶爾停下來,點上一根香,讓自己的心靈得到片刻的安寧。
+
+
+
+
+
+離開這展覽廳,愉快時光未完的,接下來,我來到了另一個展覽廳:「袖珍.厚禮──浮雲軒藏中國鼻煙壺捐贈展」
+
+「袖珍.厚禮」
+
+
+
+一.壯觀的鼻煙壺世界
+
+聽說這是香港迄今最大規模的鼻煙壺捐贈展,由已故收藏家冼祖謙先生的夫人冼石韞玉女士慷慨捐贈。這意味著冼祖謙先生夫人對香港藝術館的支持和絕對的信任,這是非常讓人感動的事情。既然來了,當然不能錯過。
+
+
+
+二.小巧的驚喜
+
+剛踏入展廳,就被那些小巧玲瓏的鼻煙壺吸引住了。每個鼻煙壺都不過掌心大小,但細看之下,卻各有千秋。有的色彩鮮艷,有的造型別緻,有的雕刻精細,真讓人歎為觀止。
+
+
+
+三.穿越時空的禮物
+
+鼻煙壺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清朝,當時是王公貴族之間互相饋贈的珍貴禮物。看著這些精美的鼻煙壺,不禁讓人想著當年貴族們收到這樣的禮物時,該有多高興啊!每一個鼻煙壺背後,都可能藏著一段故事。
+
+
+
+四.工藝:匠人的心血
+
+這些鼻煙壺之所以珍貴,還在於它們的製作工藝。從選材到雕刻,再到上色,每一步都透露出匠人的心血。有的鼻煙壺用的是珍稀的玉石,有的則是玻璃或瓷器,不管哪一種材料,都能被匠人巧手打造成一件件藝術品。
+
+
+
+五.故事:浮雲軒的收藏
+
+最讓人感動的是,這些鼻煙壺都是冼祖謙先生一生的收藏。他不僅是一位收藏家,更是一個對鼻煙壺文化有著深厚感情的人。看著這些展品,能感受到他當年收集這些鼻煙壺時的喜悅和滿足。一個個地收集,一組組地收藏。
+
+
+
+六.結語:一份珍貴的禮物
+
+離開展廳的時候,心中都是滿足的。全都是小小的鼻煙壺,不僅是藝術品,是冼氏夫婦留給香港的一份珍貴禮物。這些香氣,不僅記錄了一段歷史,也代表著一種文化。
+
+
+
+而我,當我百年歸老的時候,我的香水收藏品又可以為它們找個家嗎?
+
+
+
+
+
+這次展覽又喚醒了我,那些古老而美麗的東西。下次再來香港藝術館,也許有有更好的發現。
+
+完
+
+
+
+
+
+
+
+
+
+
+
+
+
+
+ Made with by Agora
+
+
+
+
+
+
diff --git a/feed.xml b/feed.xml
index a8046495..b08597e5 100644
--- a/feed.xml
+++ b/feed.xml
@@ -1 +1 @@
-Jekyll 2024-11-22T09:45:09+08:00 https://agorahub.github.io/pen0/feed.xml The Republic of Agora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No newline at end of file
+Jekyll 2024-11-26T11:22:23+08:00 https://agorahub.github.io/pen0/feed.xml The Republic of Agora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No newline at end of file
diff --git a/heros.xml b/heros.xml
index 2d5564bf..17802096 100644
--- a/heros.xml
+++ b/heros.xml
@@ -1,875 +1,269 @@
-Jekyll 2024-11-22T09:45:09+08:00 https://agorahub.github.io/pen0/heros.xml The Republic of Agora | Heros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网左实践总结 2022-12-16T12:00:00+08:00 2022-12-16T12:00:00+08:00 https://agorahub.github.io/pen0/heros/TomatoNoodles-a1_c-summary-of-internet-leftist-practices <p>“网左”总体来说确实是进步的,他们要比一些麻木者、漠不关心者和肉食者进步得多,他们是在资产阶级残酷压迫下抱团取暖的、可以接触到网络生活的群众。而“网左”形成的“左圈”也为许多来寻找答案的迷茫者,如一年半前的我,提供了资源和平台。</p>
+Jekyll 2024-11-26T11:22:23+08:00 https://agorahub.github.io/pen0/heros.xml The Republic of Agora | Heros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暴力与父权:泰国男子从军经历调查 2022-08-05T12:00:00+08:00 2022-08-05T12:00:00+08:00 https://agorahub.github.io/pen0/heros/2022-08-05-ElinBjarnegard/ElinBjarnegard...-a1_l-armed-violence-and-patriarchal-values <p>本研究超越男女二元性的论调,强调男性内部对于暴力的态度因意识形态影响而存在分化:志愿参军的人通常更亲近父权制意识形态,而不是军队塑造了士兵的父权思想;强制参军对不希望主动参军人士的父权思想并无明显影响。</p>
<!--more-->
-<p>我从2021年三月左右进入“左圈”,再到今年八月末二次退网,期间混迹过多个“左群”,也亲自参与过三个网络学社的创建或改组,也算是个“网左”了吧。在这么久的时间中,我的思想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接触和学习了马克思主义和其他思想,这是我需要感谢“左圈”的一点,但我也逐渐认识到“左圈”乃至“网左”的不足,这也是我退网的原因之一。</p>
+<p>本研究通过对泰南三府年轻男性进行调查,探索了参加武装暴力与父权价值观之间的关系。研究1发现父权价值观更强的男性更容易志愿加入准军事部队。研究2利用泰国征兵抽签所带来的自然实验,比较了非自愿应征入伍服兵役的男性与参加抽签但未入伍的男性的调查回答,发现两组在父权价值观方面没有差异。本文结论是,父权价值观促使人们自愿参与武装冲突,而在冲突地区应征服兵役不会导致士兵父权价值观的变化。</p>
-<p>这样长时间、大规模的实践已经证明了,“网左”在这个时代的风口浪尖上,显然已经无法背负起历史的重任,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应当以批判的眼光看待其,并汲取经验、另寻他路。我想从我这段时间的实践中批判性地总结出“网左”的现状和我个人对此的思考,希望大家能从中学到些什么。</p>
+<h3 id="一导言">一、导言</h3>
-<h3 id="我为什么反对网络报刊">我为什么反对网络报刊</h3>
+<p>最近的研究提出了一种新的解释,有可能更准确地缩小在暴力冲突局势中选择拿起武器的人的范围:具有父权价值观(patriarchal values,认同男性对女性的系统性支配地位)的人。一系列研究表明,关于男子气概(masculinity)和性别歧视的观念与支持暴力极端主义有关。本文从两个重要方面推进了这一研究:(1)研究了在武装冲突中,个人父权价值观强弱与通过资源加入政府准军事单位自愿参与有组织暴力活动之间的联系;(2)通过分析泰国的征兵抽签这一自然实验(natural experiment),研究了参与有组织暴力到个人父权价值观强弱之间的反向因果关系的可能性。</p>
-<p>先下结论,因为网络报刊是对于其他人和历史的粗劣模仿。这是许多同志和网群目前都会犯的一个问题,可以勉强算作一种机会主义。</p>
+<h3 id="二武装暴力与父权价值观之间的联系">二、武装暴力与父权价值观之间的联系</h3>
-<p>我作为某网络报刊的创建者,突然反过来反对网刊,我想大家也许都会很疑惑我的思想变化。我先说说我创建某报刊的历程。我最开始创立报刊,首先是因为看到了其他同志在办网络报刊,然后就产生了想模仿的想法。然后我当时所在的那个学社基本上天天吹水,有一个同志某天就提议:“我们要不干点事吧。”我就附和说好啊我们办报刊吧。为了办这个报刊,我甚至跑去借鉴了《新青年》,前朝剑斩本朝官了属于是,就好像列宁当年办了《星火报》、陈独秀当年办了《新青年》,我们也一定要办个什么报刊才好。由此可见,我当时是这个想法,不过是一种模糊的空想、一种对于他人和历史的模仿、一种“我们做点什么吧”的焦虑,这几乎就是主观主义的体现。据我了解,很多其他的同志也有这样的状况。</p>
+<p>在过去的三十年中,性别平等与战争暴力之间的关系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但侧重于个人层面的文献受到的学术关注较少。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在解释暴力行为成因时,性别价值观在社会和个人层面上都起着重要作用。父权制价值观被视为男女二元性别秩序的一部分,将男性置于女性之上,且这种父权制价值观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从父权制价值观转向性别平等的价值体系,意味着维护男女二元对立的界限日益模糊,并且二者平等。父权价值观与暴力倾向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多地被记录,而且往往集中在“他者化”(othering)过程中。他者化是一个区分“我们”和“他们”的过程,是构成父权价值观基础的性别秩序所固有的,也是合理化(rationalization)对他人实施肉体伤害的必须部分。尽管实施暴力行为往往与男性和男子气概的理想有关,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男性生物学上都具有同样的暴力倾向。同样,女性也可能是战时暴力的施暴者。因此,重点在于意识形态而非性别对于参与暴力的影响,从而需要从男性内部入手,研究参与暴力与不参与暴力的男性的不同及其原因。但是,研究父权价值观与暴力行为之间的因果关系仍然是一项重大挑战:这种既定的联系可能是由于以性别平等为导向的社会和个人不太支持暴力,也可能是由于暴露于冲突和暴力的社会和个人变得不那么支持性别平等。</p>
-<p>网络报刊还有一个严重的问题,那就是脱离实践。之前说了,这个东西几乎就是浮在天上的空想,落不到地上就是其特点之一。其一,我个人所知的几乎所有报社都是要靠拉别人写的文章当稿子,而且往往投稿不足,这就决定了报社对于文章的内容没有太多的选择权,从而造成“不得不来者不拒”的状况,而这些文章大部分都由脱离一线生产的学生撰写,更有甚者许多作者本身就来自资产阶级家庭,这里并不是要对学生群体提出批判,但现实就是他们写出的文章理论性过强,而且有些幼稚的小作者还喜欢卖弄名词包装自己,其大部分文章也都偏向时事点评、理论解析类,与劳工的现实生活相去甚远。综上述特点就导致报刊传播范围极狭窄,甚至不能覆盖绝大多数学生群体,受学校压迫最狂的那些“卷王”们根本就没时间看,也不会看。其三,报刊的形式本身就是脱离实践的。报刊一期有好几篇文章,而且往往主题不同且篇幅较长,需要专心阅读,需要阅读很长时间,而且需要一定的文化能力,还要有闲心去看这些东西,而能做到这一点的几乎只有资产阶级和小知识分子群体,很多白领都做不到,更别提工农群众了。</p>
+<p>个人对暴力的增值化(valorization,赋予某事物价值)通常归因于社会化(socialization)进程。研究表明,暴力既可以通过代际传播,也可以通过影响儿童待遇的文化规范传播。具体而言,曾被家暴或目睹家暴的男孩随后更可能坚持父权价值观,最终更可能选择参与政治暴力。北美的一些调查研究表明,具有平民背景和军事背景的个人在特征和价值观上有所不同,这是因为参军前已经形成了某种亲军队的价值观的年轻男性倾向于自我选择加入部队。</p>
-<p>有的同志又说了,那我把报刊打印出来去分发给工人,这总不算脱离实践了吧?首先,我要明确一点,我认为报刊这个形式本身就是脱离实践的;其次,如果真的要去打印出来发给工人,那为什么要做成报刊的形式呢?直接单独发特定的文章不好吗?报刊本身不仅目标大容易被晶哥盯上,还需要很多的阅读时间甚至能力(此处批评某些术语名词乱飞的文章),而这是大部分工人群众所不具有的,这就使得报刊本身就是个形式主义的东西,完全没有必要设计封面、给自己冠以“主编”或“副主编”的头衔,还给自己起个“xx报”的招牌,我们又不是要挂在店里卖;而且,既然都可以直接接触到工人群众了,为什么不能脱离纸面文书这种知识分子的形式,直接口头宣传,用最真情实感的方式拉近和群众的关系、建立信任,这不比那种鲁迅式(某些时候叫胡适式更合适)的从上而下的灌输更好吗?</p>
+<p>然而,其他一些论述则将对暴力的增值化与服役经历直接联系起来。例如,在越战期间服兵役的美国男性因暴力犯罪而被监禁的可能性显著增加。另一方面,国际安全援助部队中瑞典士兵在阿富汗服役前后的价值观基本保持稳定。</p>
-<p>报纸、杂志的出现是因为信息技术不够发达不得已为之。互联网、尤其是智能手机出现之前是报纸和杂志的高峰年代,在以前出了爆炸性新闻得要报童沿街大喊“号外”才能让大家知道,而现在只需要打开任何多媒体网站,巨大的标题和夸张的图像就会立即吸引住你的眼球。报纸现在已经基本见不到了,纸质刊物也在逐渐消失,因为它们本质上就是把一堆小文章合订成一个合集,这样在那个信息技术落后的年代,不管是看起来还是卖起来都方便,如果出一份文章就卖一期报纸,那成本岂不高得离谱?这就是报纸存在的原因。而现在不一样了,你根本不需要印刷几千几万份报纸来传播信息,你只需要把文章发到网上,自然就传播几万次;你也不需要把很多文章合订在一起,因为现在完全有支持单独阅读一篇文章的技术(合订在一起看反而不方便且费时,而且不易于传播)。即便是新闻联播这种“电子报纸”也越来越没人看了。现在还办报纸是逆时代潮流而行。</p>
+<p>在女权主义安全研究中,“军事化男子气概”(militarized masculinities)这一概念已发展为捕捉军事暴力与男子气概之间的特殊关联。军事化男子气概通常的特点被认为是“强壮、吃苦耐劳、具有侵略性的男性异性恋取向、恐同、重视庆祝同性友谊、实施有控制的攻击行为、以最小的抱怨完成任务”。尽管军事化的男子气概包含了相当多的特征,但在本文讨论中,军事化的男子气概有两个决定性的特征:其与男子气概的联系和对暴力的增值化:一个真男人应该具有战士的品质。女性被赋予了柔弱和看护的二等角色,而未能“像个战士”的男性则会受到羞辱。</p>
-<p>网络报刊另一大问题就是组织性低下。目前许多报社可能都是两三个人一拍脑袋决定干的,也就只是靠这两三个人撑着,基本上包揽所有工作。这两三个人要是有啥事干不了了那报刊立刻就寄了。而且这种问题在网络上没法解决,就拿报刊工序中工作量最大的排版来说,这个真的只能一个人做,线上交流效率的低下不足以形成有效合作,且将文件经常要传输给别人也是一个麻烦事。这样的生产效率极低,且漫无目的,更像是为了体验那种回归劳动本身的快乐。而且目前这样的报社光我知道的就将近二十个,内容五花八门,甚至有一稿多投的现象,而这个问题是在网络平台上无法解决的,要想真正地去做报刊就只能靠线下组织。</p>
+<p>军事化男子气概指的是这样一种主张,即“与男子气概相关的刻板印象中的特质可以通过兵役,尤其是战斗来获得/证明”。这句话表明男子气概可以在军事环境中获得(acquired)和证明(proved)。第一种说法说明服兵役或参加战斗的经历会使男性具备某些特质。第二种观点认为这些特质是来自早年社会化过程,并且参军后就能表现出来。这种模棱两可的关系提出了父权价值观与暴力之间因果关系的问题。更具体地说,它提出了军事化男子气概的理想主要是通过自我选择(参军前)还是军事社会化(参军后)来实现的问题。</p>
-<p>而且我还要指出一点,许多办报刊的同志都在极力避免在文章中冲塔,我认为这是不可取的。我认为,既然我们要给群众灌输革命思想,那就不能像保皇党或者改革派一样打擦边球浅尝辄止,我们需要明确地指出问题的本质。我们就是需要告诉群众,现在的特色已经不是社会主义了,不然群众也依然会沉浸在一个“赵家皇帝都是好人,就是身边奸臣太多”的幻想中,其实我相信很多群众的思想都已经达到了这一步,我们也更没必要像《新青年》一样“二十年不谈政治”。这时候就一定会有人跳出来指责我说这个是找死啊这个盲动啊之类的,那我只能这样告诉你,你就在网络上蹲着吧,蹲一百年也不会有什么用。是的,这样做确实是很危险,但如果怕危险,那建议右转保皇党。我认为,许多同志都过分地高估了特色的统治能力,这源于我们对于敌人的不了解,打交道太少,既不知己也不知彼,才造成了心底莫名的恐惧,这正是敌人想要看到的。</p>
+<h3 id="三志愿参军与军队招兵">三、志愿参军与军队招兵</h3>
-<p>总而言之,网络报刊整体依然是进步的,这依然是阶级斗争铁的表现,也是同志们试图对抗异化、回归劳动本身的伟大实践。但我还是希望同志们能时刻用毛主席的话:“实事求是”,来提醒自己,不要陷入了对历史盲目模仿的陷阱。</p>
+<p>有关主动参加暴力行动的研究将军事冲突环境解释为已经社会化的个人可以将男子气概和暴力增值化的地方。一项关于越共游击队招募情况的研究强调对许多年轻新兵来说“赢得荣誉的渴望,或许只是赢得社区的尊重”是他们加入游击队的主要原因。对军人阳刚之气的认同往往是参军的主要动机之一。</p>
-<h3 id="进群即同志">进群即同志</h3>
+<p>许多军事组织依赖于吸引志愿者和激励应征者,而将男孩转变为真正男子汉的理念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力工具。从国家的角度来看,军事化男子气概的概念有利于军队招募“不怕死”的士兵。当军队把自己塑造成充满阳刚之气时,就会吸引某一类渴望这种改变的人。这与军事化男性气质内涵——“真正的男人是士兵,真正的士兵是男人”——不谋而合。从这个角度来看,军事化男性气质的构建早在入伍之前就已开始。</p>
-<p>“同志”的门槛,在今天是否也太低了点?</p>
+<h3 id="四反向因果关系的可能性军事社会化">四、反向因果关系的可能性:军事社会化</h3>
-<p>现在“左圈”内有一种奇怪的风气,那就是我们对只要在左群里(至少是自称的左群)、或者在昵称或主页中带有“左”的元素的人就会不假思索地称呼为“同志”,倒颇有些“五湖四海皆同志”的味道了。可这些人真的全都算是“同志”吗?</p>
+<p>军事社会化意味着与军事组织具体相关的经历塑造了个人的价值观。在这里,士兵所处的环境会塑造和重塑他们的兴趣以及身份。军队也要求向未来的士兵有效地灌输有利于实现(使人成为士兵)的思想和价值观。作为一个以男性为主导的组织,军队的职能以暴力为基础,因此军队鼓励军事化的男子气概,将其作为诱导男性成为战士的一种手段。这种转变需要特定的方法、仪式或做法,旨在培养出愿意为某一事业杀人和献身的士兵。这一过程被描述为旨在摧毁士兵的个性,代之以对部队的认同。</p>
-<p>“左圈”中许多网群的审核制度还不如特色,倒是更像我见过的那些西方社民党,只要发个邮件报个名就立刻能成为党员;或者是早期国民党,为了充数什么人都放进来。这些网群的人数自然也高得很,许多网群的创建者还以人多为豪。我们往往能在这种群里看到三类人,我将他们称为王明式、幼稚式和张国焘式人物(注意,我在这里用这两个人的名字分类只是为了方便大家理解,并不完全一致),这三类人我认为是不可以拿对待同志的那一套去对待他们的,因为他们或者根本就没有完全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即便他们很多人认为自己有),或者沾染的资产阶级习气要比无产阶级的还要多得多,或者更有甚者根本就没把我们的事业当回事,在政治上和待人接物上都十分幼稚。总之,他们身上总是体现一种不平等,总是有着机会主义和个人主义的影子。</p>
+<p>然而,军事经历在多大程度上将男性社会化为军事化的男子气概,以及哪些类型的实践、方法或经历引发了这种社会化,这些问题尚未得到深入探讨。</p>
-<h4 id="天山上下来的王明">天山上下来的王明</h4>
+<h3 id="五募兵与征兵制情境中的男性军人气质">五、募兵与征兵制情境中的男性军人气质</h3>
-<p>其一王明式。王明是土地革命时期的“二十八个半布尔什维克”之首,是“昆仑山上下来的神仙”(毛泽东即兴讲话)。作为留苏派的代表人物,他不仅抱着共产国际的指示当圣旨,还十分看不起毛泽东等人的“山沟沟里的马列主义”。“左圈”里也有这样的人物,但他们要比王明还要神气。</p>
+<p>有些人被迫征召入伍而绝不会自愿参战;有些人乐于为国家服务;而对其他人来说,参军是为了钱。一些国家实行征兵制,而另一些国家则依靠志愿兵。不同类型的军事环境也可能刺激不同类型的社会化进程。例如,准军事部队或游击队可能不要求在入伍前接受正规军事训练;服兵役可能不会有任何战斗经历;但在冲突不断的国家,即使是刚入伍的新兵也可能经历战斗和死亡威胁。</p>
-<p>我们与这些人往往刚一接触就能感受到一种小知识分子高高在上的姿态:“你这前反思后现代的虚幻共同体主义者,停止你对大他者秩序性分子的迷恋,快去学德国哲学史,让我这康德黑格尔纯粹理性主义者来一场进步主义辖域-去辖域运动来扬弃你的庸俗化意换!”(这句话意思不准确,因为我真的不会模仿他们说话)。这种行为的脱离群众已经不需要我指出了吧,大概就类似于你把他当同志,他把你当土狗,就是毛说的“装腔作势,借以吓人”。其实这种行为背后的心理逻辑非常简单,这就是一种不平等。这些人就像是孔乙己,在现实中“怀才不遇”,对朝廷不满,但又不肯脱下破烂的长衫和穿短衫的站在一起。他们从一些书本或者视频上(这里点名b站,具体哪个up就不说了)学到了那么一星半点的哲学词汇,便立刻填充到自己的语言里,即便他们自己都不理解(背诵定义并不等于理解)。我想请问同志们一个问题,当此类人在对没接触过马克思主义的人宣传时,一味地套用哲学名词起什么作用呢?其实也不是一点用都没有,至少会让此类人感觉到莫大的优越感,一种装逼成功的快感:“看,这个词我知道他不知道,我多厉害!”好嘛,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解放全人类的伟大思想竟成了某些人用来装逼的工具!请问马克思的“马”是不是还有四种写法啊?</p>
+<p>本研究的重点是泰国,该国拥有规模庞大的准军事单位与泰国皇家武装力量(RTARF)并肩作战,后者采用抽签征兵的方式服兵役,兵役一般为两年左右。RTARF的应征入伍者的训练以通过惩罚和社会及心理压力暴力灌输纪律而著称。所有年满21岁的男性都必须在每年4月应征入伍。</p>
-<p>这种人张口闭口马克思,但却只是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当成一种显摆的资本,心底里还是资产阶级那套意识形态:多学了点知识就高人一等了;即便他们有的人并没学会他们自己口中的那些哲学东西,但他们还是要用上高级生僻的词汇来粉饰自己的语言,还要诡辩说这是“避免庸俗化”,甚至有的还宣称自己是“正统马”,很多同志看不清他们的真面目就会觉得“卧槽听不懂总之很牛逼就对了”,其实和那些宗教忽悠人是一个道理,就是弄一堆云里雾里的东西,搞得很高大上让人听不懂好像普通人触不可及,所以才能招揽到信徒,这类人本身倒也很享受这种“众星捧月”的优越感。</p>
+<p>此外,泰国有许多男子和少数妇女自愿加入各种准军事部队。随着服役年限的增加、晋升和在不稳定的边境地区服役而获得经济奖励。泰南三府(北大年、也拉、那拉提瓦)自2004以来就因持续叛乱而成为冲突地区。这种在冲突地区活跃的不同军事组织的组合有助于研究自我选择加入准军事组织,以及通过服兵役实现社会化的情况。</p>
-<p>当我们在对群众进行理论宣传时,如果也是一上来就堆砌哲学黑话,那群众不仅不会受到宣传,还只会觉得我们在装逼,想:“奥,马克思主义者就这?跟我搁这儿摆什么架子呢?”说句不好听的,如果让这些人和邓小平一起去给群众宣传,我估计群众很大可能会听邓的,因为邓的话至少听得懂而且姿态够低。</p>
+<p>军事化男子气概是通过归属身份和表现身份的组合来实现的。泰国以性别广泛的流动性和对变性人(kathoeys)相对较高的容忍度和能见度而闻名。但是泰国军队在这方面是保守的,只征召给那些认同、被认定男性身份、并在法律上被承认为男性的人。变性人通常可以免服兵役,但在征兵日获得免服兵役所需的程序往往涉及羞辱和骚扰。</p>
-<p>网络左派中有许多人就喜欢端着一副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架势,以学生为主,而且还多为中学生。这就不禁让我想到了鲁迅笔下的孔乙己:</p>
+<p>研究1是对自我选择加入两类泰国准军事组织的研究:社区民兵(Community Militias),和游骑兵(Rangers)。</p>
-<blockquote>
- <p>“旁人便又问道,“孔乙己,你当真认识字么?”孔乙己看着问他的人,显出不屑置辩的神气。他们便接着说道,“你怎的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呢?”孔乙己立刻显出颓唐不安模样,脸上笼上了一层灰色,嘴里说些话;这回可是全是之乎者也之类,一些不懂了。在这时候,众人也都哄笑起来: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p>
-</blockquote>
-
-<p>“王明式”的人物就如同这穿着长衫的孔乙己,别人要是显得不懂“哲学”,他便要骄傲起来,上去显摆一番;若是别人质疑他的观点,那他便要涨红了脸,说一些“之乎者也之类,一些不懂了”的话。这种行为,不过是想要衬托出自己要比这些不懂“哲学”的土老帽们高人一等,摆出一副知识分子的架势,他的那些哲学术语,就像孔乙己的长衫,即便破旧不堪还是要穿在身上,显得自己是与众不同的“读书人”。这些人往往死要面子,根本不会听任何人对他观点的反驳,要是你反驳那一定是你错,只要你敢反驳他,他就立刻要摆出一副“唯我独革”的姿态,完全把自己置于他人之上的态度,用着各种酸臭的小嘲小讽。</p>
-
-<p>这类人就让人感觉到,他就像一个没长大的孩子,拿着成绩单期待父母的夸奖,跟其他人比考试成绩赚得优越感。他把马克思或者黑格尔当成了一种炫耀的资本,就像他考试考100分一样,就像孔乙己穿长衫一样,只是为了标榜自己多么与众不同,多么牛逼;一旦有人反驳他的观点,那就是相当于质疑他“与众不同的存在”的基础,所以他当然不会听,并用上一切诡辩之法来捍卫自己的“神圣性”、“合法性”:“读书人的事能叫偷吗,那叫窃!”。他辩经不是为了学习,而是为了证明自己牛逼。他在政治上是极其幼稚的,混到左圈里来当理论教师爷和哲学教皇来了。</p>
-
-<p>这些人总喜欢讲一些精英主义论调,摆出一副学阀的架势,就像胡适一样,高高地举起自己的双手向资产阶级投降:“赵老爷您看,我讲的东西群众根本听不懂,我也没打算动员那些不会术语的土老帽,我研究的是纯学术的东西,我是不会触碰您一分一毫的统治基础的,千万不要拿铁拳砸我呀!”</p>
-
-<p>这些人似乎并不愿意和工人阶级融为一体,他们似乎更向往的是现代西马教授的生活,在大学里写写书骂两句然后继续享受资本主义制度带给他们的优越生活,当着资产阶级老爷圈养在大学这个象牙塔里的宠物。所以他们日常只是整天泡在网上,忙碌于网络上看谁辩得过谁,而不看这些争辩是否有居于提高人民群众的革命性。他们的立场并没站在工农群众这边,他们最多能起到的作用就是工人运动催化剂的作用,这些人是无产阶级的落后分子。不过据我个人观察,这类人中还真的有好多是来自资产阶级家庭的(别拿恩格斯跟我杠,从古至今出了几个恩格斯?),那这样的行为也就不奇怪了。</p>
-
-<h4 id="不是幼稚病是纯幼稚">不是幼稚病,是纯幼稚</h4>
-
-<p>其二幼稚式。我对于这一类人甚至无法找到一个合适的历史人物作为他们的代表,因为历史上的人物再怎样“幼稚”,都在对形势判断错误、走错了路线、陷入某种错误的主义等理性的、政治的框架内,而这些人则是纯纯的幼稚,不仅像个熊孩子一样学不会控制和正确地表达自己的情绪,还把政治当成过家家,为所欲为。</p>
-
-<p>现在许多同志都喜欢引用列宁同志的话,批判某某某人是“左派”幼稚病。但这颇有些扣帽子的意味,是十分不准确的。某些行为在我看来,不是什么“左派幼稚病”,而就是纯幼稚。此类人往往拥有自恋型人格的多种特征,时常是事事以自我为中心而罔顾集体,这类行为正是无组织无纪律的体现。</p>
-
-<p>出口成脏是最典型的体现。说脏话本身其实没有什么错,这是情绪发泄式的一种表达,但是如果拿脏话攻击别人,那就是另一回事了。大概是真的觉得别人没法顺着网线过去打他们,有的左人对别人可以说是无下限地人身攻击,别人一不随他们的意,一句“啥b”直接就上去了,完全不把对方当人,而是当成自己的情绪垃圾桶。对于一些和他们持反对意见的同志,也会以各种话语打压。更有甚者,他们在现实中遇到了不如意的事,或者是在和别的政治立场相左的人对线中被对面骂了,他们心中有情绪,却不敢对着欺负他们的人怼回去,反而跑来群中大肆发泄撒泼打滚乱发脾气,对别人人身攻击,完全不在乎对方的感受,甚至迁怒于其他同志,抽刀向更弱者。此类迁怒经常是逮着谁骂谁,完全不顾及是否无辜,以为在事后道个歉服个软就完事儿了,属实是“躬匠精神”了。在他们看来,自己就是应该被宠着包容着,别人的感受他们根本不在乎,他们是要比其他人高一等的,这是一种极其自私的想法,也是一种不平等的思想。</p>
-
-<p>死要面子。你一定在“左圈”中见过这样的人,他们不管是出于能力不足还是对情况判断不清,会或经常或偶尔犯一些错误,不管是理论上还是做事上,但是当别人指出他的错误时,他要么暴跳如雷,要么就直接开始哭闹,总之就是一个死犟嘴绝不承认。其实犯错误是正常的事情,强如毛爷爷,他年轻的时候还搞过“湖南共和国”这种空想。但是知错不认、认错不改,甚至攻击指出错误的人,那就是另一回事了。</p>
-
-<p>我遇见过一个例子,我们将此人暂称为A。有一次在群里我们正在讨论一些理论问题,然后A说了一个不是那么准确的理论,我和另一个人指出了他的错误,我想他当时应该是意识到了自己确实有错误,但是他却做了令人匪夷所思的行为。他先是对我们表现出深切的质疑:“啊?真的吗?没有吧?”然后开始给自己诡辩。因为他本身理论确实有错误,所以按正常的逻辑他是没法给自己辩护的,所以他开始推我们甩哲学黑话,什么什么意换什么什么反思之类的,到这一步他确实赢了,因为我们确实不知道他在讲什么东西,所以也不好继续再说什么,但我不能不指出这是一种极其幼稚的行为。A这样做无非是出于死要面子的心态,但这就是个网群,换个头像就没人认识你了,你要了面子又有啥用。如果以后A再有什么问题,不会有人再给他指出了,他就只能沉浸在自己哲学黑话意淫的世界中。这个例子只是在进行讨论时出现的情况,不涉及到他人或集体,还算是可以容忍的范围内,但下面这个例子就是彻头彻尾的不顾集体的个人主义了。</p>
-
-<p>我们将第二个例子的主角暂称为B。B曾经是某某网络报刊的编辑之一,另一位编辑C一直负责排版,他有一次自己觉得自己目前的职务无法体现出自己的大才大能,便主动提出要负责新一期报刊的排版,C答应了。但是B在但受到自己受到肯定后便高兴得把这个事忘了,后面快到发刊日期了,在C的不断催促下B才特别敷衍地排了个版,有多敷衍呢?字体不仅太小,而且大小不一样,好几篇文章之间的行间距也不一样,甚至还有一个投稿作者名字打错了,C用几乎是哄孩子的态度给他指出这些问题希望能重新改一下,先说排版怎么好,然后说但是这点有点瑕疵要是能改一下就好了,很柔和了吧?但是B的回复很直接:“我不改,你改。”C便有点上火,于是语气就有些强硬,结果B直接发了个哭的表情包和一堆委屈的话,总之就是开始哭闹,C便心软,又开始安慰他,最后还是重新排版了。据说B在事后还给别人说C骂他。在这儿我们首先应当认识到,报刊排版这个事,是该报刊编辑部整体的事,如果报刊发布晚、质量出问题,是编辑部整体需要担责任的,而不单单是B或者C一个人的事。但在上述案例中,B却把报刊排版当成了展示自己个人能力的平台,但在获得这种他自以为的对自己的肯定之后,他却又拒绝担负起相对应的责任,“白嫖”了属于是。然而这和A不同,B的这份责任如果他不担,就需要集体来担;当名誉受损时,是集体的名誉受损,而他本人则不怎么受影响。更应当批判的是,B在别人给他指出错误后,装可怜利用了同志们的同情心,只为维护自己的面子,这是一种自私又可悲的行为,属于知错不认也不改,甚至还利用别人的好心反将责任推到别人头上,更有甚者还会污蔑指出错误的人,这就已经是一种资产阶级思想了。</p>
-
-<p>毛主席在《论联合政府》中说道:“有无认真的自我批评,也是我们和其他政党互相区别的显著的标志之一。我们曾经说过,房子是应该经常打扫的,不打扫就会积满了灰尘;脸是应该经常洗的,不洗也就会灰尘满面。”然而当别人对这些人指出错误时,他们已经意识到自己的错误(王明是根本不认为自己错了——笔者注),但他们依然死要面子不承认,甚至硬是要按着自己的错误路线走下去,“这种作风,拿了律己,则害了自己;拿了教人,则害了别人;拿了指挥革命,则害了革命。”(《改造我们的学习》毛)</p>
-
-<p>无下限的反串和cosplay行为。反串和cosplay本身是网左群体对于现在社会的一种相对消极的反抗形式,可以被算作是进步的;但当这种行为变得毫无限度,甚至已经影响到了群里其他同志和社群的正常运行,这种行为的性质就变了,我想这点不需要我再多加说明,这种行为几乎在“网左”诞生之初就被很多同志批判了。据我了解到的几乎所有网群,他们每天的主要内容就是吹水、反串、cosplay,有的人反串水平高超得甚至让很多同志误认为右壬,知己知彼了属于是。我见过cosplay最严重的一个网群,专门设立了一个群作为吹水用,“社长”带头cosplay,几乎每三四天就换一个群头像换一个群名,甚至还通过qq群的“群头衔”功能给群友们“封王封侯”,时不时还要在群里发自己穿上苏联军装或者啥的照片,真・cosplay了属于是。这样的网群,实在是难说它起到了除发泄情绪和消遣时间外的更多作用了,它已经变成了无产阶级运动中落后的产物了。</p>
-
-<p>许多人在现实中受了委屈,处处受到压抑,便跑来网络上来发泄、逃避,但也仅仅止步于此,甚至打扰到网群的正常运行和其他同志的生活,这虽然属于一种消极反抗,但对革命运动实质上没有任何推动作用。虽然这话听着不舒服,但我还是想说:网群不是心理医院,有病请找心理医生。</p>
-
-<p>有的同志(或此类人本身)喜欢为此类人辩护,说他们是“左派”,所以我们依然应当把他们当成“同志”,他们的行为依然是是“左的”,是所谓“进步的”,但如果真的这样,那“左派”、“同志”的门槛是否也太低了点,入党还要搞政审呢。实际上,这不过是列宁同志所说的“隐藏在‘左的’口号下面来为小资产阶级自由散漫辩护的全部幼稚性”。</p>
-
-<p>“幼稚病”描述的是政治路线斗争中明显的错误,尚且是成年人经过理性思考判断,用逻辑言语表达出来的观点。而我们前面所阐述的行为,就像是一个被惯坏了的小孩子,一不如他的意就要大哭大闹甚至打人骂人,这根本就不是“幼稚病”,而是纯粹的幼稚。不管王明再教条主义、张国焘再机会主义、考茨基再“叛徒”,也没见他们指着毛和列宁的鼻子骂脏话吧?</p>
-
-<h4 id="要当老大的张国焘">要当老大的张国焘</h4>
-
-<p>其三张国焘式。每次我读党史的时候,看到张国焘这个名字我血压就往上窜,我就预料到这个人一定又要为了一己私利葬送好多红军战士的性命。张国焘本来是红军在川陕根据地的领导人,但他在和红一军汇合后,看到红一军兵少钱少,再对比兵强马壮的红四军,张国焘便飘飘然起来,认为自己才应该当老大。然后才有了后面的分裂,并另立中央,最终带着左路军(红四军+原红一军五、九军团)去和川军死磕并导致百丈关大败。在被迫北上后,但他因为担心自己的政治命运,就在黄河南岸拖拖拉拉不想过河,结果直接导致宁夏战役计划被迫中止;为了营救已经渡河的红九、三十一、五军,延安方面又制定了海打战役计划,结果又因为张国焘的不配合而破产;最终渡河的三个军不得不组成西路军,在河西走廊试图生存,但最后几乎全军覆没。可以说,左路军和西路军的惨败,张国焘难辞其咎。而张国焘在此之后并不知悔改,继续走他的机会主义、山头主义道路,最终叛投国民党,客死海外。总而言之,我们说的“张国焘式”人物,就是没有特别坚定的信仰、混进革命队伍的投机家,不管是在政治上投机还是在金钱上。</p>
-
-<p>争权夺利,要当老大,是这类人最典型的表现。很不幸地,在我亲身经历的四个网络学社中,发生权力斗争的有四个,达到了百分之百。</p>
-
-<p>第一个网群,我们将“社长”暂称为A,其中一个和他一起建立群组的成员暂称为B。这个网群在建立初期,想要建立一套有效的筛查制度,防止有破坏分子进入网群,于是A就自告奋勇,编写了一套审核题,但是A的这套题的答案几乎都能在网上搜到,大概类似于“商品的二重性是什么”这样,这别说防晶哥了,连兔兔都防不住;所以B在看了这套题之后,就重新修改了一遍,基本上把每道A出的题都换了一遍。但在这之后,A遍处处掣肘B,甚至说B难听的话,因为A认为B在“夺自己的权”。很多同志看到这里可能已经皱起眉头来了,不得不说A的思路看似是非常离谱的,但其实仔细分析,这不过就是一种个人主义、机会主义思想。更明确地来说,A完全不认为他所做的革命事业(咱们暂且把网左算作革命事业)是在为全人类谋福祉,不认为这是全世界无产者的事情。他不认为这是集体的事情,反而认为这是自己的事情,所以他的所思所想都是优先从个人利益出发的。审核题起不到效果,群里混进反动派和走狗怎么办,A完全不在乎;但如果他的手下胆敢僭越,指出他的错误还要在上面动手动脚,那就是大逆不道之罪,他就要对其降下天罚。我们知道,马克思主义者思想的最核心一点,就是平等,就是民主,即便是在以“纪律”、“组织”为准则的军队里,红军也设立了极其民主的制度:官兵平等、财产公开、士兵委员会。在A的思想中,所谓的社长(即便这只是他自封的)要比社员高一等,社员指出社长的错误,甚至抢了社长的“权力”,是绝不可容忍的。A的思想,在某种程度上确实可以算作一种资产阶级思想,而且甚至是没有物质基础支撑的那种。对A来说,网群不是革命事业的平台,而是自己的私产。</p>
-
-<p>第二个群也差不多。社长D在社员发现学社吹水现象过于严重,提出要进行社务改革以及人事重组时,拒绝了社员对吹水群的改革,并宣称这个吹水群不属于学社,是在自己的朋友群。但如果只在其他群里抓吹水,那学社的人不还是要到“朋友群”去吹水吗?所以这场改革无疾而终。在这里的个人主义体现得更淋漓尽致,已经弃集体于不顾,完全是从个人角度出发思考的了。</p>
-
-<p>在第三个群中,C和其他几个社员一起建设了一个网络报刊。在一开始,网络报刊处在一个非常混乱的组织状态,基本上是一个人包揽全部工作。所以在后面,这个学社试着去分工,把一些之前被包揽的大工作打碎为多个小步骤,然后尽量让所有成员都可以分到工作、参与到学社建设里来。但是这就让C暴跳如雷了,他觉得这是“削他的权”,反对声音很大。C被分配到的职务是报刊封面设计,他之前也参与过排版和人事安排,但很不幸,他证明了自己没有担任这些职务的能力,但C并不这么认为,他认为这就是在打压他,所以他时常抱怨说“没有归属感”,后来甚至拒绝参加任何社务。颇为讽刺的是,C还经常攻击学社说“没有民主”。</p>
-
-<p>在第四个群中,这个群的成员因吸取之前的教训,所以在一开始就取消了“社长”这个东西,但作为创始人之一的E却不是很同意,他时时刻刻都想要当“社长”。在一开始,E拥有相对较大的“权力”的,他也一直自认为自己就是社长,但后面由于他确实能力无法胜任,所以逐渐被移出了核心决策小组,所以他心怀不满,甚至经常攻击决策小组,说这是“独裁”,但实际上如果让E加入这个小组他绝对不会说什么;E还时常阴阳怪气小组中做决策最多的同志(即他眼中的所谓社长)。很多同志都不理解,一个网络学社,他搞权力斗争是图啥,图多控制一个群吗?</p>
-
-<p>除了争权,张国焘式行为还有从别的群强行拉人。这就是彻底的山头主义了,在“左圈”内拉帮结派,不用敌人来打自己就开始分裂内斗。我之前所在的学社出现过一次这样的情况,我被一个人,我们称之为F,拉到了他们群,然后我就想在他们群宣传一下我们的报刊,F当时很不满,觉得我从他们群挖人。后来F跑来了我们的群,由于他的观点以及态度恶劣,和我们群群员起了一些冲突,他和他的信徒们就开始从我们群通过私信或直接邀请的方式偷偷拉人,在被发现后干脆光明正大直接在群里挖人,厚颜无耻了属于是。在F看来,无产者、左派不是一个整体,我们要做的不是团结大多数,而是拉帮结派勾心斗角,为自己攒(虚拟的)政治资本。F通过某种方式凭空创造了一种身份认同:“F的学社的人”和“我们的学社的人”,而不再是无产者、受压迫人民这种身份认同,我想特色肯定很喜欢这样的人,直接帮他们分化了人民,还不用发工资。顺便提一句,民族主义也是通过类似的方式被制造出来的。</p>
-
-<p>金钱投机,利用同志们的信仰和同情心来骗取钱财。这个就已经不能算作“左派”了,甚至可以归到敌人的范畴。我想同志们多少都有耳闻前段时间“张子桀骗钱”一事,此人通过奥斯卡级别的表演与包装、利用同志们的同情心,来为自己谋财。这种行为在道德上的失败已经不值得再批判,但是他的这种行为,不仅严重损害了同志们之间那种坚定的信任,而且还打击了很多新同志对马列毛主义的信心,可以说,这一类人是资产阶级的好帮手。我还遇见过一些人,宣传说自己可以帮同志们打印一些市面上没有的资料和同志们自己做的宣传物,虽然说是要花点钱,但很多我当时也都相信他们是真的站在革命的人民这边的,但当我仔细询问之后,发现他们居然也在帮右派打印资料,这使我无语地无地自容,这些人就是纯粹的投机商人,他们为了赚钱可以见人说人话见鬼说话,如果利润足够的话,他们也完全可以向晶哥出卖那些曾经的“同志”。</p>
-
-<p>既然说到张子桀,那就不能不提最恶劣的性投机。张子桀此类人,通过把自己包装成“激进的女权主义者”,把自己塑造成革命家、女性之友的形象,让很多刚刚建立信仰的、处在迷茫中的年轻女同志对他们很有好感,而他们则卑劣地利用女同志,骗取她们的感情甚至身体,以满足自己野兽的欲望。而这样做的危害是明显,那就是极大程度地激化性别矛盾,帮敌人瓦解了男女同志间的信任,这让男女同志之间以后还怎么互相充分信任呢?以后还怎么自由地在一起战斗呢?此类禽兽人物无疑成了父权制的卫道士,无疑在给资本主义续命,他们对我们运动的割裂,甚至要比晶哥的铁拳还要厉害。</p>
-
-<p>名誉投机,把自己包装成“左派明星”,但实际上并没有坚定信仰。张子桀是这样的人,之前还有一个“月华”,每天在空间里发表马列毛言论,结果润到荷兰之后就摇身一变成了新自由主义者。还有很多这样表演型人格的人,特别喜欢包装自己,混入左派的队伍,享受通过欺骗新同志带来的被崇拜感。我认为,这些人危害虽大,但真正的马列毛主义者是可以识别出这些人的,这些机会主义者的出现并不会影响他们的信仰。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左圈”无时无刻不在吸纳新成员,一些对体制迷茫者、怀疑者也经常会来这里寻找答案,而这些表演者,实际上就变成这些新成员崇拜的“神像”,甚至形成一种“饭圈”,就比如说月华在被挖出家里是金融资本家时,有很大一批他的粉丝用恩格斯给他辩护。当这些新成员没有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武装自己的头脑之前,便会对这些“神像”马首是瞻,而当他们发现,原来这些人不过是一些职业演员,给他们传播一些自己都不信的东西,他们会怎么想呢?他们还如何去信任其他的同志、如何去信任马列毛主义、如何去信任共产主义一定会实现呢?这对我们的队伍的打击无疑是巨大的。</p>
-
-<p>一言不合就开盒。前段时间,有数个网群被举报封群,原因是有一个叫“稻花”的组织,利用计算机科技收集其他网群的数据,然后举报,宣称这是为了“消灭落后的网左”。在这个组织中,甚至还有严重的个人崇拜和cosplay现象,把“稻花”誉为什么伟大导师,还给他编了首赞歌,实在是魔幻现实主义。除去这种以开盒为存在手段的特殊案例,左圈中还确确实实地存在用开盒来攻击对方的现象。两个人,因为一些网群组织上或者理论上的冲突,就直接挥舞“盒大棒”,翻对方老底以通过这种方式报复、胁迫对方,这种手段我上次见还是在诈骗犯那里。除了开盒,我还见过有人在和别的群或者个人起了冲突之后,直接把他们举报了,这下晶哥好帮手了属于是。这类人,虽然行为很幼稚,但是要比“幼稚式”人物危害更大,在某些时候甚至就是直接在帮晶哥的忙,不仅帮忙分裂左派队伍,还帮忙精确提取打击信息。</p>
-
-<p>综上所述,张国焘式人物,是一类信仰不坚定的、目光短浅的机会主义者。对于这类人,我认为没什么团结的必要,我们要对他们进行坚决的斗争,留着这些人,对我们的事业弊大于利。</p>
-
-<h4 id="当团结-批评-团结成为教条">当“团结-批评-团结”成为教条</h4>
-
-<p>综上,我们应当对王明式团结又斗争,对幼稚式教育又斗争,对张国焘式则坚决斗争。然而,很多同志依然要教条地统一拿对待同志的方式对待这些鱼目混珠的人。每当群里出现上述这样的人物,总有一两个浑身冒着圣母光芒的人站出来,左手抱着“民主”,右手举着“团结-批评-团结”,疾呼一声:“都是同志!”。</p>
-
-<p>团结-批评-团结,这源于延安整风时期,毛提出的整风原则之一:</p>
-
-<blockquote>
- <p>“我们曾经把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这种民主的方法,具体化为一个公式,叫做“团结-批评-团结”。讲详细一点,就是从团结的愿望出发,经过批评或者斗争使矛盾得到解决,从而在新的基础上达到新的团结。”——《毛选第五卷,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p>
-</blockquote>
-
-<p>既然提到了延安整风,我认为我有必要向不熟悉这段历史的读者同志介绍一下。我们将其分为四个部分:整的是什么,怎么整的,整风的条件,整风的结果。</p>
-
-<p>延安整风针对之一的就是长征之前,在王明“左倾”路线下的苏维埃后期的那次大崩溃,即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和它带来的惨重后果。然而有趣的是,一向以“左”著称的王明,在到达延安后反而又搞起了“一切服从统一战线(国民党)”的“右倾”路线。如果我们细究红军的历史,就会发现“左”和“右”的错误总是交替出现,尽管错误的具体内容不同,但每一次的“左转右”、“右转左”都说明了“左”、“右”两极相通,虽然二者互为极端,但归根结底都源于同一种思想:不了解中国实际或不能揭示中国革命客观规律的主观主义。这个主观主义,就是不顾现实的客观情况,单凭着自己的“想当然”或者抱着一堆教条来办事,最后结果自然往往是失败的。</p>
-
-<p>而此时,1942年的春天,中共也已不同于初到陕北时的一个濒临灭亡的小党,业已成长为一个可以影响抗战整体局势的力量,而此时百分之九十的新增党员和干部都是在抗战后加入的,他们没有经过早期革命的淬炼,这也迫使中共需要一次整风来提高新干部们。</p>
-
-<p>《实践论》中提到,人们脑中的理论源于具体的实践斗争,因为具体的实践环境不同,所以同样的理论在不同的环境下就可能会失灵,这就是教条主义;而如果事事都要从实践中总结,那成本就会高得离谱,所以又需要学习先进的理论体系,指导我们的实践,所以整风前两个步骤分别是:马列主义学习运动、大兴调查研究之风。</p>
-
-<p>而整风的第三步,我想同志们多多少少都有听过,那就是历史清算。毛这样说过:“总结过去的经验,对于犯错误和没有犯错误的人都是一种教育。了解过去的错误,可以使今后不犯同样的错误。”毛在《实践论》中这样总结道:“人们要想得到工作的胜利即得到预想的结果,一定要使自己的思想合于客观外界的规律性,如果不合,就会在实践中失败。人们经过失败之后,也就从失败取得教训,改正自己的思想使之适合于外界的规律性,人们就能变失败为胜利,所谓‘失败者成功之母’,‘吃一堑长一智’,就是这个道理。”历史清算和前两步最大的不同,就是它会涉及到具体的人,所以毛提出了历史清算的原则:整风不是要整人,整风的目的是“惩前毖后,治病救人。”就是从团结的愿望出发,经过批评或者斗争,分清是非,在新的基础上达到新的团结。这个过程就是“团结——批判——团结”。</p>
-
-<p>但是,许多同志并不能对过去的历史有一个全面、辩证的认识,毛认为当时的错误是路线错误,而很多同志却只认为那是策略错误,在此情况下,毛进行了称之为“党书”的编辑工作,主持编写了三部历史文献,即《六大以来》、《六大以前》和《两条路线》。《六大以来》一经出版,在大量的史实面前,原本不承认自己错误的同志,也放弃了自己原来的观点,认为确实存在着从思想、理论、方法、策略层面的路线错误。</p>
-
-<p>整风的最终结果就是九月会议,洛甫、博古、王稼祥等人在会议上以追求真理的态度做了真诚的自我批判。不过在这次会议上,王明却一直在回避自己的错误,把责任都推到博古头上,但实际上这次会议的目的并不在于要追究谁的责任,而是要打倒错误的主义,但如果王明不承认自己的错误,那就很难说这种主义被打倒了,而如果让王明继续领导组织,必然会继续造成更多的失败。毛和其他同志数次找过王明谈话,但后来王明干脆称病拒绝参加自我批评的会议。但整风运动整体上还是成功的。</p>
-
-<p>由此,我们可以总结出一场整风中的几个关键条件:组织中的人都认同这个错误,组织中的人都了解错误的具体内容,并且对错误有统一的、正确的认识,没有这几个条件,整风就是空中楼阁。然后就是自我批评要认真的而不是敷衍的,尤其是对那些担任要职的人,如果这些人依然执迷不悟,还让他们担任要职那就是害了组织。</p>
-
-<p>如何让组织中的人都认同一件事是错误?那就需要统一这些人的思想观念。比如说A认为群众是乌合之众,B认为群众是有智慧的,那么,当B犯了错误时,他就认为有必要和群众交代清楚,而A则就认为,我自己悄悄改了不就行了,公开承认多损害我的威信啊。在世界观不同的情况下,对一件事的看法甚至会截然相反,所以统一思想就很重要,这就是为什么要搞马列主义学习运动,这才能让大家真正做到批评与自我批评。</p>
-
-<p>如何让组织中的人都了解错误,并对错误有正确的认识?那就要摆事实。即便大家都言必称马克思,但也会有各种各样的分歧,毛说博古是“本本主义”,博古说毛是“山沟沟里的经验主义”,谁都说服不了谁,怎么办?那就是要把这个理论放到实践中去,走博古路线,“御敌于国门之外”,结果连吃败仗;走毛的路线,四渡赤水脱离险境,谁的路线正确这不一下子就看出来了吗?但仅仅这样不够,因为有的人就会觉得,啊博古的路线没问题,是下面当兵的执行有问题,所以啊问题不大,不用整,这就是大家对错误没有正确的认识,所以毛在当时又亲自主持编写了三本“党书”,在大量事实证据面前,这些人才承认了是路线错误。</p>
-
-<p>那什么样的整风是失败的呢?我给大家举一个亲身经历的例子。</p>
-
-<p>甲是一个类似于上述张国焘争权夺利式和幼稚式加起来的人物,之前经过其他同志批评,做了一次自我批判,但几乎文不达意,只是敷衍了事没有认真改过;没过多久,甲又由于各种各样的错误,不仅引起了网群成员的众怒,还极大阻碍了网群的运行。A想要对他进行批评,但甲的态度极其恶劣,不仅不听还攻击A,于是A找到同为网群领导组的B、C和D,提出要公开批评甲并撤下他的职务。但B认为,这主要是甲和A之间的的个人矛盾,关于甲阻碍学社运行,B则认为大家都是同志,单独口头教育就好,没必要撤职,也没必要公开批评,应当秉承“团结-批评-团结”的原则;C也觉得,大家都是同志,我们态度要柔和,尽量避免冲突,保持团结,也没必要撤职,毕竟甲是掌管xx部的,我们还需要他。我们在这里可以看到,首先A、B、C三人对于甲的错误理解不同,B则根本不认为这算错误,主要是个人矛盾,口头教育一下就好;C则没啥判断,只希望保持现状。这是因为三人对此次冲突的了解程度不同,三人的观念也不同。A一直也同样在甲的xx部工作,而且A也负责很多人事变动,甲对此类工作阻挠甚多,A和甲也很熟悉;而B则是较晚才参与人事变动,而且也不是很积极,和甲也没聊过几句;C则参与度更低,一直在一个独立性很高的单另部门工作,C和甲只是泛泛之交。总得来说,他们根本就没有被甲怎么影响过,将这判断为和A的个人矛盾也是正常;对C来说,甲怎么闹腾也不会影响到他,自然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省得破坏了他和甲的交情。而且,在B看来,这个队伍的力量来源于人多名声好,他是怕打烂了坛坛罐罐,打击了甲让他退群,又怕甲跑到其他群毁坏这个群的名声;而A则认为网群的核心队伍绝不可容忍上述三式人物,更不可让他们担任要职,队伍的力量来源于高度的组织、先进的觉悟和正确的路线,如果人多就是力量大,那抗日战争就应该是国民党领导打赢的,至于“左圈”的名声,简直就是个笑话。不过由此,也暴露了网群一个无法解决的缺陷。</p>
-
-<p>不过最终在A的坚持下以及甲确实惹了众怒,小组最终还是决定把甲撤职,但甲并不服,反而还撒泼打滚,用语言暴力攻击A和其他同志,小组最终不得不又决定把甲开除出社。而甲在之后果然跑到其他好多群大哭大闹装可怜,其中就有几个群听了甲的一面之词就跑来质问A所在的网群,这几个群中还有一个是在“左圈”颇为知名的“xx号角”。“xx号角”的一名成员给B发了一封很长的私信(为什么没给A发?因为A根本就不在其他群刷存在感),大致就是说要团结同志,不要搞分裂,要坚持什么“团结-批评-团结”的原则。B对此人还是礼貌以待,但A知道后当场就火了,这个人什么都不了解,就听了甲的一面之词,就跑来当和事佬扮圣母,不知道这个人还记不记得自己的组织名字里有“xx”二字。在这里,所谓的“团结-批评-团结”就彻底成为了教条,成为了某些人站在道德制高点上向其他人挥舞的大棒,属实是把自己当成共产国际了,到处往别的群派“钦差大臣”,要求别人把此教条捧在神坛上,完全不顾现实情况如何。如果按着这样教条的方式去机械地“团结-批评-团结”任何一类犯错的人,那最终就只会什么也团结不了,什么也批评不成,整风搞成了面子工程。这种无条件的“团结”,很难说到底是在团结,还是在妥协、逃避。</p>
-
-<p>而至于D,他则表示,不能脱离群众,要搞大民主不要搞小团体,要求在一百多人的大聊天群投票决定此事。但是D要求的“民主”,真的可行吗?</p>
-
-<h3 id="建群即建党">建群即建党</h3>
-
-<p>在今年上半年,“左圈”内发生了一件啼笑皆非的事,闹得满城风雨。有一个网群的群主写了一篇长达十几页的“建党宣言”,宣布这个群正式成为了“中国xxxx党”。这篇宣言很快传遍了“左圈”,看了它的同志们的态度几乎是一边倒的,那就是认为这简直是cosplay,太荒谬了。但是这种cosplay、“建群即建党”的现象却在“左圈”中十分常见。这不禁向我们提出了一个问题:网群,真的可以承担一个真正的政党组织的任务吗?网上闹革命,到底可不可行?</p>
-
-<h4 id="网群独裁不可避免">网群独裁不可避免</h4>
-
-<p>对中共早期党史略晓一二的同志们都知道,中共强大的战斗力和凝聚力不来源于暴力和集权,恰恰相反,来源于民主和平等。我认为这两点也是一个马列主义组织的生命线,没有这两点,就不能被称之为马列主义组织。但在现在的网群内部,不仅没有民主,甚至还在不可避免地走向独裁。</p>
-
-<p>我们常常说,社会组织中的问题都是人的问题,但是我想很多同志们都忽略了一点,那就是在现实社会中人是有极大的主观能动性的,政治组织的形式是可以通过人力来改变的,而在网群中情况是大有不同的。以目前形势最广最多的QQ群为例,QQ群的形式是被腾讯的设计钉死的,没有任何更改的可能。QQ群中群主就是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他完全可以凭自己的喜好,任意处理群中的任何一名成员,包括这个群本身,而群成员没有任何实质的手段能够反制群主和群管理员。QQ群的组织构架在诞生之时就是独裁的,想在这种构架下去建设民主,就好比在沙漠里种水稻,如果不改造沙漠环境,任你的水稻种植手法再高超、水稻苗的品种再优良,也不可能成功。</p>
-
-<p>除去客观的架构,我们也无法忽视一个主观的事实,那就是一个网群组织真正的成员,也就是所谓的核心成员,其实也就是三到五个人,最多六七个人,就是这几个人真正地在干事;而且这个组织真正的运行,往往是依靠一个人,就那么一个,这一个人的能力几乎就决定了这个网群组织的上限,如果这个人有任何问题,比如退群了,那么这个网群组织也就会立刻名存实亡。那是什么造成这种现象呢?</p>
-
-<p>为什么一个网群里真的在干事的只有几个人?其实很简单,因为这个群就属于这么几个人。换句话说,除了这几个人之外,剩下的成员对这个群没有归属感,他们不认为自己是这个群的人。</p>
-
-<p>从唯物主义的角度来讲,精神上的联系建立在物质的联系之上。如果你认同自己属于某个集体,那么你一定在物质利益上和这个集体达成了某种程度的一致(注:这里的集体强调一定的组织性,和饭圈那样单纯的标签化身份认同不一样)。例如,民族国家的形成是往往是因为这个民族集体要面临共同的压迫或外敌;我认为我和我家是一个集体,是因为我家发了财我也能跟着分一笔,而我家如果某个成员亏了钱我也得用自己的钱帮忙;我作为xx党的党员,认为自己属于xx党,除了政治立场一致外还因为这整个党利益一致,兴则全兴,亡则全亡。那什么情况下我们不认为自己属于某个“集体”呢?第一种,我们发现这个“集体”是假的,就比如我们发现在民族国家中,那些口口声声为了民族的高官居然个个都有外国绿卡;比如我所属的这个党它说一套做一套,喊“清正廉洁”最大声的反而捞钱最多。那么另外一种,就是这个集体是被强加给我的,事实上我和这个团体没什么联系,举个例子,小组作业,老师们天真地以为只要小组所有成员最后得分都一样小组成员就可以共同努力,但实际上小组任务往往落到一个人头上,这个人为了自己的分还是得出苦出力;历史上还有个比较经典的例子,蒋介石手下军阀看似一体,都说自己是中国人都拜三民主义,实际上貌合神离,毕竟军阀成一体和蒋介石不仅没啥共同利益甚至还是竞争关系;再比如我上初中的时候,我的老师经常给我们灌输“xx中学的荣誉”这种东西,以激励我们好好学习用好成绩回报“母校”,但事实上学校对于学生是剥削利用关系,我学得好是我父母花钱我自己努力,学校只是一个平台,给学校多捞了几个名号学校又不会给我发股份。</p>
-
-<p>说了这么多,同志们可能已经明白我想说什么了:是的,网群没有组织度的根本原因就是这个“集体”是虚假的。网络本身就是一个虚拟世界,我在这个虚拟世界再怎么厉害也和现实世界的我没关系。据我观察,事实上一个网群里的绝大多数人都是把这玩意儿当作副业来搞,大家现实中还有正事,该上学上学该上班上班,毕竟哪怕我在网络社群里当了社长我现实中依然是个社畜。大部分同志参与网群不过就是为了找到一群和自己有同样苦闷心情的人,以寻得情感上的安慰;或者单纯把网群当成汲取知识的平台。大家也就是上班或上学的空闲时间来网络上用一种类似cosplay过家家的心态来“追逐理想”。再者,网群极度依赖电子设备,甚至超过依赖现实的人。我今天在群里呼风唤雨,明天我把手机一关我就和死了没区别。所以网群建设的高峰期是寒暑假,因为大家现实中上学工作根本就没啥时间抱着手机聊。</p>
-
-<p>那么一个网群的核心成员往往都是什么样的人呢?这些人首先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可以长时间接触到手机,至少每天能有一两次上线机会;如果不行,那即使此人是“建群元老”也无法成为核心。其次,这些人是群的管理层,一般而言,就是“建群元老”,但也不乏一些还算开明的群会把一些后来的成员提到管理层(这些后来的成员当然也是能长时间接触到手机的)。总之,这些人在某种程度上尝到了权力的味道(即便这权力是虚假的),而且也体验到了对抗异化、回归劳动本身的快乐(这点会在之后的篇详说)。但是,群里的普通成员往往两者都感受不到。</p>
-
-<p>如果你参与过网络群社的创建,你很可能就会注意到,一个社群中,绝大多数成员都只是参与者,而只有少数成员是管理者。我想熟悉《鞍钢宪法》的同志已经意识到问题所在了。除去管理层,剩下的成员大致可分为两部分,少数可能会被管理层分配一两个职务,但也就是按部就班地照做,因为这部分成员对整个组织基本不了解,也参与不到核心管理;剩下的则就是纯粹在群里聊天吹水。这时大多数成员已经在某种程度上成了“打工人”了,网群又不会给他们发钱,纯粹用爱发电了属于是,当然就没有归属感了,当然就没有组织度了。</p>
-
-<p>而在这种情况下,网络社群的高度集权乃至个人独裁就不可避免了。而我们又知道,一个马列主义团体离不开民主,没有民主的、用爱发电的团体,组织度甚至比不上发钱干活的团体。不管是从客观条件还是从主观条件出发,我们都无法遏制这种趋势。</p>
-
-<h4 id="民主的前提">民主的前提</h4>
-
-<p>我在《进群即同志》篇的最后一段遗留了一个问题,那就是有个人在解决一个问题时说,不能脱离群众,要搞大民主不要搞小团体,要求在一百多人的大聊天群投票决定此事。这种“民主”,在网群中到底可行吗?</p>
-
-<p>民主这个东西,听着十分得高大上,也是不可违反的政治正确。在一些二极管人士的思维中,要搞民主就要那种“全民参与决定、人人一票否决权”的,不然就是“集权、独裁”。但是,不管这些人再怎么喜欢民主,我们也必须看到,“民主”如果在不符合现实客观环境时强行实行,那就会变成脱离实际的教条主义。</p>
-
-<p>首先我想给出我认为的民主的定义。其实民主没有特定的形式,不是说非要“言必称希腊”,一人一票才是民主。民主其实就是让一个组织中,最底层、最广大的那个群体可以影响、参与甚至决定最高层的政策,而不是反过来。希腊民主看似没毛病,但实际上可操作空间大得很。在古雅典,只有成年男性本地的奴隶主才有投票权,所以那哪是民主啊,那就是父权制奴隶主阶级专政。在美国,看似每人一票选总统很民主,但实际上,那不过就是让老百姓在一个资本家和另一个资本家中选,不管是谁都不能代表无产阶级的根本利益,所以本质上也不是民主而是资产阶级专政。而这种有产阶级专政,则是建立在国家中的暴力机关之上的,“民主”面纱下是资产阶级的刺刀。</p>
-
-<p>在美式选票民主中,还有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那就是百姓根本没有渠道得知候选人真实的一面,候选人和其政党往往用巨量的资本买通媒体,让他们为自己搭建人设宣传形象,并许下诱人的空头支票,但至于上台之后这些空头支票会不会被兑现、此候选人是不是真的像宣传的那么牛逼,那就不好说了。由此可见,在这种“民主”中,老百姓完全处在一个信息茧房中,他们看似有了选票有了左右政府的能力,但实际上,他们还是被操控、被利用的工具,这也导致越来越多的美国人不愿意参与投票,毕竟和他们有什么关系呢?</p>
-
-<p>在网群中实际上也有上面这段提到的问题。普通的群成员实际上对网群事物的参与感要比很多同志想象的低得多。事实上一个网群的绝绝大部分事物都是由核心的四五个人讨论决定的;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许多网群会设立一个类似于“公民大会”的群,将网群大小事务都在这个群里讨论、决定,这样群普通成员也可以去看,并发表意见。这样看似没毛病,但实际上和开私人小会没啥区别,原因很简单,那么长那么多的讨论内容,谁那么闲一条一条翻啊?而且群普通成员本身对于网群内部情况就不会很了解,即便是看了那些讨论内容,也很难作出什么判断、给出什么建议。</p>
-
-<p>说到底,对于占大多数的群普通成员来说,他们在网群中更像是“消费者”的角色,网群只是一个为他们提供了可以满足自己“革命幻想”或者查找资料的平台,他们并没有把自己当作这个组织的成员。对于普通成员,在现实中的生活要远比在网上“革命”重要(这实际上是一个正确的判断,我并没有在这里谴责他们),网群是一个可有可无的东西,是一个为现实失意生活补充的消遣物,空闲的时候吹吹水,到点了还得去上班上学。</p>
-
-<p>总而言之,当一个网群试图用“民主”的方式解决一项事情时,网群中的“民”既无法了解到事情的全貌、作出客观逻辑的判断,也不会认为自己是这个网群中的一份子、来去参与这个事情。毕竟,不管这个网群怎么搞,哪怕这个群炸了,也不会对他们现实生活产生一丝一毫的影响。</p>
-
-<p>在此情况下,“民主”就已经沦为形式主义了。据我观察,大部分网群中,如果某个成员要求以“民主”的全群投票的形式决定一件事,那么这个成员要么是为了面子,走个“民主”的形式让自己安心,这实际上是一种推脱责任,本来应当自己判断、承担的事被推到了全群成员头上,到时候出问题了那就是群成员的责任了(不要期望群成员可以在根本不了解事情全貌且没兴趣参与的前提下作出正确的判断);要么,这个人只是希望用“民主”来给自己背书:“你们看,我这个事情可是通过‘民主’的形式作的决定,你们要是反对这个决定,那就是反对‘民主’!”实际上就是美国政治正确那套玩法,根本就不是民主了。</p>
-
-<p>但是我并不是说这种形式主义民主完全没有效力,它在有的时候确实可以被引导着作出正确的决断,但往往需要花费大量精力和时间,效率极其低下,时间浪费极其严重,而且往往就搞错了重点:重点是在解决这个问题,而不是在这种根本无法组织民主的情况下搞形式主义。</p>
-
-<p>给大家举个真实事例。在xx网群某一天混进来了一个“王明式”人物A,此人一上来就是满口哲学黑话,但实际上A本人并不理解自己说的那坨东西。但是,A的脸皮厚极了,当有人指出他理论上的错误时,他会说一大堆英式废话来绕弯子,总之就是死不承认错误,还攻击对方才是错误的;当他遇到有不会说哲学黑话的同志,他就好像是黄鼠狼遇上了鸡一样,逮着人家撒开了花地倾倒哲学黑话来批判对方,甚至还从这个网群往自己的群里拉人,总之把这个群搅得鸡犬不宁,甚至无法开展正常工作了。遇到这种情况该怎么办呢,我想大家的第一判断就是给他禁言或者直接踢了吧,总不会去搞说服教育吧?但是此群的核心成员B还真就要搞说服教育,B是这么解释的:因为他要通过辩论让此人的真实面目暴露出来,然后再将这些聊天记录发到三百人的大群里,通过“民主”的方式投票决定是否将此人踢出。最后这件事搞了大概七八个小时,把好几个群成员气得半死,然后才把这个人踢出的。</p>
-
-<p>那么,A最后有被说服教育了吗?没有!指望说几句道理,就改变别人头脑中的思想,往往是不现实的。像A一样,左圈中极多的人的知识体系都来源于对书本的生搬硬套。毛曾经写过文章批判这种现象:</p>
-
-<blockquote>
- <p>“你对于某个问题没有调查,就停止你对于某个问题的发言权。这不太野蛮了吗?一点也不野蛮。你对那个问题的现实情况和历史情况既然没有调查,不知底里,对于那个问题的发言便一定是瞎说一顿。瞎说一顿之不能解决问题是大家明了的,那么,停止你的发言权有什么不公道呢?许多的同志都成天地闭着眼睛在那里瞎说,这是共产党员的耻辱,岂有共产党员而可以闭着眼睛瞎说一顿的吗?”——《反对本本主义》</p>
-</blockquote>
-
-<p>毛在此总结说,对于那些喜欢照本宣科还高高在上的人,不要去试着说服他,最好的方法就是停止他的发言权;如果你没有权力不让他发言,那最好就是不要争论,无视他;如果你非要和他争论,非要对牛弹琴,那就不是牛的问题了,是你的问题。就像在A这次事件中,你说他这种宣传方式群众听不懂,他说你是“纯粹形而上学的后现代小将”,你怎么和他辩论?至于说服他,他愿意听你讲吗,他直接来个“不听不听王八念经”,纵使你再有耐心,也不可能说服他。</p>
-
-<p>那么,这次“民主”让民主制度深入该网群了吗?没有!事实上,这次“民主”只有B一个人是完全支持的,剩下的大部分人只是觉得,反正是民主嘛,也没什么大碍,而且,我既不参与辩论,也不参与批判,我就是一看热闹的,跟我有什么关系啊?是的,从唯物主义的角度讲,这次“民主”中,群普通成员既不是“民”也不是“主”,这次辩论跟他们半毛钱关系也没有,把手机一关这事儿根本就没发生过。在此之后,网群决策事物依然按着之前的习惯来,根本没啥改变。</p>
+<p>社区民兵是泰国南部最大的武装组织。政府已将社区民兵的正规军部分(Or Sor,正式名称为国土防卫志愿军)扩大到约7,200人。社区民兵志愿者被招募到自己的村庄服役,为政府基础设施和政府官员提供保护。Or Sor每月领取工资,但其他村庄或社区民兵则不是。社区民兵一般只由男性组成,尽管妇女加入民兵组织没有任何正式障碍。</p>
-<p>那么,这种“民主”最后的作用是什么呢?这实际上就是B的自我心理安慰,是他作出来给普通群成员和“左圈”看的。B可能是出于一种教条主义的心态,也可能是太好面子,害怕把A直接踢了,会被指责为“专政、独裁”,坏了网群在“左圈”里的名声。害怕指责怎么能行呢?哪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战士没被指责过?哪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战士会在乎自己的名声,更何况是在“左圈”这种还不如微博饭圈的名声?“民主”的形式到底能不能起到民主的作用,还是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不然就会犯了教条主义、形式主义错误。从以上分析可以得知,B这个“民主”绕了这么一大圈,其实最终效果和把A直接踢了没啥区别。这使得这次“民主”完全沦为了一场表演,还是自导自演;而且还浪费了网群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耽误了正常工作的进行。</p>
+<p>游骑兵(Thahan Phran)是另一个准军事团体,是一支由陆军和海军陆战队组成的轻步兵。他们经常与边境巡逻警察(BPP)一起行动,接受作战训练。加入游骑兵者必须是年龄必须在18至29岁之间不分男女的泰国公民。女性在游骑兵中仍占少数。他们需要接受45天至6个月的初级培训。游骑兵报酬平均每月估计为13,500泰铢(约合440美元)。他们每次服役四年,经常被派往战区。游骑兵需要在偏远地区和小路上进行小规模徒步巡逻。他们在检查站巡逻,但有时也在林区扎营。</p>
-<p>让我们回到标题,民主的前提到底是什么?</p>
+<p>研究2则研究了泰国军队抽签征兵的制度。根据1954年《兵役法》,泰国所有男性公民在18岁时都要登记服兵役,直到进入军事预备役或被免除军事义务。每个年龄组中大约有1/4的人将在中学期间通过领土防御学生训练进入预备役。那些没有参加培训的人在21岁时将继续登记服兵役,然后必须向征兵部报到,参加高等教育则入伍可被推迟,但是26岁以后不可再延期。</p>
-<p>首先,在一个组织中要实行民主,那这个组织里的人必须要自我认同为组织的成员,否则民主会立刻沦为形式主义和自娱自乐。在大部分网左组织中,我们刚已经说过,大部分成员并不会认为自己属于某某组织,他们更认同自己为“消费者”,只是来这个网群平台来发泄自己的情绪的,我认为目前这个问题是无法解决的,网络是无法像现实那样有效率地支撑起人类复杂的情感连结的。如果这些成员都不认为自己属于该组织,那么当有一件事情需要决策时,他们也必然抱着看热闹的心态来参与,或者干脆就不参与。</p>
+<p>在征兵时,极少数高级僧侣和身心残疾者被永久免服兵役。其余的人可以选择放弃抽签主动服兵役。如果放弃抽签的人数不足以满足军方的征兵配额,军方将为剩余的男性举行抽签。抽签抽中红卡的人必须服兵役,其余抽中黑卡的人被转移到预备役不必服兵役。放弃抽签的原因可能包括:拥有高中或本科学历的人放弃抽签的服役期更短;对参军感兴趣;被薪水所吸引。绝大多数男性参加抽签来试图免服兵役。许多人声称害怕服兵役,因为应征入伍者可能在战区服役,且虐待新兵的报道时有发生。</p>
-<p>然后,组织必须和成员有现实的、物质的联系,也就是说这个“组织”要是一个真正的组织。现在的网群,是完全存在于虚拟世界的,对于群成员来说,可能还没游戏对他们的联系多。这个网群并不像现实组织那样,和其成员直接产生现实中的联系,而且加入和退出的成本极低,毕竟你的“同志们”连你的真名都不会知道。在此情况下,想让网群成员自我认同为该组织的一份子,那是违反唯物主义的。毛说“让群众说话,天塌不下来”,许多人就反驳说,群众要是乱说话怎么办,但是从唯物主义的角度讲,群众之所以要发声要批判某件事,一定是因为这件事影响了他们的现实利益,这是群众不会“乱说话”的前提。但是如果这件事跟群众半毛钱关系都没有,那他们乱说话几乎就完全是可以预见的了,因为他们只能通过自己的想象来判断实情(不过没有谁真那么爱管闲事,一般就会选择不说话了)。</p>
+<h3 id="六实验设计与方法">六、实验设计与方法</h3>
-<p>其次,成员必须有意愿和渠道了解组织事物的全貌。根据我个人的网群经历,在几乎所有网群中,群普通成员要么是没有渠道了解组织中的事情,要么是根本没有意愿和精力去了解。许多网群会选择将所有人拉入一个群中,大小事务都在群里讨论,想着“啥事情都在群里说过了,他们也可以看嘛。”我想问一下同志们,你们是否有时间和精力一整天都盯着QQ群聊看?更何况这些聊天还往往夹杂了大量的吹水等闲聊。大家现实中都需要上学上班,即便是不需要,也不会有多少人真的有兴趣一直盯着别人的群聊吧?那有的同志就想办法,让一个人专门负责整理记录学社做的决策并由他私发或者公告给群成员,且不说这是一件极其繁重的工作,即便是群成员真的会看到那些私信和公告,这些跟他们都有什么关系呢?大部分成员还是会抱着看新闻的心态看这些东西。根据我个人实践经历,私发决策通知这种方法只会让群成员感到厌烦,跟动不动就弹出来的广告一样,反而还起了反作用。如果说,群成员在决策一件事情前,连这个事情都没法了解详尽,又怎么能指望他们作出正确的判断呢?又怎么能指望他们拥有参与的意愿呢?</p>
+<p>本文在泰国南部进行了一项调查,将征兵抽签作为实验组成部分。第一阶段随机选择300个村庄作为数据组(cluster),其中有100个位于泰南三府。对于每个数据组,抽样分为3个类别:(1)参加征兵抽签并必须服兵役的男性,(2)参加抽签但未被选中服兵役的男性,以及(3)放弃抽签并服兵役的男性。每个类别在每个村均采访5名男性,参见表1。</p>
-<p>最后,在以上条件真的达成了之后,那就必须保证成员有渠道发表自己意见,有真正可行的实际权力去监督组织的管理层(而不是依靠管理层的个人道德,或者管理层互相监督代行这种权力)。根据我和许多同志的经历,几乎所有网群根本没有实际渠道可以让群普通成员发表意见和建议。首先这是因为上述原因,网群大小事务几乎都是几个“建群元老”开小会决定的,而这些决定也不会影响到群普通成员的现实生活,所以根本不需要群普通成员来提出什么意见。然后,即便是真的有决策对群普通成员产生了什么影响,他们也不会有意愿来“上诉”,更遑论监督管理层,这是因为网群根本没有也无法建立基层组织,群普通成员之间属于是原子化的无政府状态,这一点我会在第三篇详述,这里就不展开讲了。总之,即便是群管理层规定了群普通成员可以监督管理层,这种“权力”也往往是被其他群管理层成员包办代替。有网群经历的同志不难发现,在大部分网群中,群管理层的内斗往往比普通成员和管理层之间的斗争多得多,这样搞下来,就又成了少数人的“精英政治”了。</p>
+<p><img src="https://i.imgur.com/Y7QrRx7.png" alt="image01" />
+<em>▲ 表1:样本组</em></p>
-<p>民主的真正实行是共产主义组织真正力量的来源,没有这一来源,那这个“共产主义”组织就只能靠爱发电,最终沦为和他们的敌人一样的产物。但在我看来,网左组织不管是从主观还是客观层面,根本没有办法去实行民主,这就几乎注定了,网左组织一定会在官僚资产阶级的铁拳下覆灭,而现实的、真正的左派组织则会站在网左组织的尸体上新生。</p>
+<p>本文的实证研究由两部分组成(见表1)。首先本文分析了在泰南三府,具有更多父权价值观的男性是否更容易自愿参加准军事组织。研究1作为观察性研究,使用了两个可变因变量。第一个问题是受访者是否参加社区民兵,第二个问题是受访者是否参加游骑兵。研究1采用了所有3类参与者的数据,但只包括居住在泰南三府的人。因此,研究1中分析的受访者人数为1500人(三个类别各500人)。</p>
-<h4 id="网络左群的基层">网络左群的基层</h4>
+<p>研究2探讨了反向因果关系的可能性,并检验了义务兵役过程的军事社会化对新兵父权价值观的影响。研究2以征兵抽签的形式进行了自然实验。将第一类(实验组,抽签后必须服兵役)与第二类(对照组,抽签后免服兵役)进行了比较。因此,研究2中分析的受访者人数为3000人(两类各1500人)。</p>
-<p>1965年5月21日,毛主席在湖南省委第一书记张平化、以及汪东兴等人的陪同下,重上井冈山。行至黄洋界,毛主席谈起了井冈山精神,他问与他一行的同志,什么是井冈山精神?有人回答他说:井冈山精神就是艰苦奋斗。毛主席笑了笑,说艰苦奋斗只是一个方向,你们再想想。随后汪东兴又加了一条:支部建在连上。</p>
+<p>父权价值观通过一个基于受访者对性别平等态度的5个问题的指数进行量化,这些问题涉及受访者在多大程度上同意以下观点:1、男性比女性更适合担任政治领袖;2、男性更适合担任企业高管;3、大学教育对男孩比女孩更重要;4、丈夫应该在家庭中做出重要决定;5、女性应该容忍暴力,以便家庭团结一致。</p>
-<p>毛主席点点头,继续说:“在井冈山时,我们摸索了一套好制度、好作风,现在比较提倡的是艰苦奋斗,得到重视的是支部建在连上,忽视的是士兵委员会。支部建在连上,随着我们掌握政权,现在全国各行各业都建有党的组织,成为领导机构。党的力量加强了。但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实行政治民主,保证我们党不脱离群众,比井冈山时士兵委员会就要差多了。全国性的政治民主更没有形成为一种制度、一种有效的方式,井冈山时期士兵委员会是有很大作用的。”</p>
+<p>研究1还使用了几个额外的变量作为控制变量,并在稳健性测试中使用,其中包括指示受访者是否有孩子、教育状况、收入和婚姻状况的变量。由于研究1使用了所有三类受访者,本文还使用了虚拟变量来指示受访者属于哪一类。同时,为了测试研究2中自然实验的平衡性,本文同样使用了七个涉及在年轻男性在征兵抽签之前已经确定的7个属性作为变量:年龄、是否为穆斯林、是否为马来穆斯林、受访者的父亲是否在军队服役、受访者成长时在家中讨论泰南三府情况的程度、受访者成长时在看到母亲被打的频率,以及受访者成长时被打的频率。这些变量也用作研究1中的额外控制或稳健性检查。</p>
-<p>听到这些话以后,当时的江西省委书记刘俊秀又请教说:“现在工厂都有工会,农村有贫下中农协会,这和士兵委员会是不是差不多的组织?”毛主席回答他说:“两者不一样。土兵委员会可以监督连长、营长、团长,它有很大的权利。现在工厂的工会可以监督厂长书记吗?谁又来监督我们的市委书记、省委书记?谁来监督中央的领导?我们这支军队为什么能成为新型的军队,就是在改造旧中国的同时,也改造了我们自己。人的思想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改造的。井冈山上的袁文才、王佐,就是被改造了过来,为井冈山根据地作出了贡献嘛。红军中的不少干部原来是旧军官,一个月拿不少大洋,后来不是心甘情愿和士兵一样嘛。关键还是要有一条正确的政治路线,才能官兵一致。”</p>
+<h3 id="七实验结果">七、实验结果</h3>
-<p>士兵委员会,最早来源于1927年的三湾改编。简单说,士兵委员会就是由最基层的士兵进行选举,比如一个连有100个人,那么就由这100个人选举出5-8个人组成连级的士兵委员会,被选举出来的这几个人,代表了这个连的士兵的利益,任何一个兵有什么问题、困难、都可以直接向代表们反映,代表们再往上继续反映。营、团级士兵委员会,也是以此类推,用同样的方式进行选举,组成相应级别的士兵委员会。</p>
+<h4 id="研究1关于自我选择加入准军事单位服役的观察性研究">研究1:关于自我选择加入准军事单位服役的观察性研究</h4>
-<p>士兵委员会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底层士兵组织,并有力地确立了红军的官兵平等;正是因为官兵平等,红军才能爆发出巨大的战斗力,可以说没有士兵委员会,红军就不可称之为红军。由此可见,一个真正有战斗力的共产主义组织,离不开基层组织。</p>
+<p><img src="https://i.imgur.com/xrc8UTX.png" alt="image02" />
+<em>▲ 图1:逻辑回归结果</em></p>
-<p>我们知道,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有一个显赫的区别,那就是资本主义社会的政府在基层是没有也无法建立起组织的。资本主义政府可以把行政力量纵向伸进基层,但其基层人民之间绝对无法形成横向的组织,事实上政府也不会允许其形成,因为被组织起来的人民会对压迫者的政府构成极大的威胁。而在社会主义中,人民当家做主了,而这一点如何体现?就是要让人民可以时刻对政府构成威胁,形成一种力量均势。这是阶级力量对比上的平衡,这种在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看来暴力而无礼的方法反而对达成民主和平等最有效。所以说,社会主义民主有没有被实行,就要看底层人民(基层成员)有没有被组织起来。</p>
+<p>研究1旨在确定我们父权价值观的变化是否部分是由个人自我选择加入准军事组织来解释的。本文预期具有更多父权价值观的男性更可能参与有组织的暴力。</p>
-<p>我们再说回士兵委员会。按照一些军国主义者的思路,士兵可以这样过份地“下克上”,肯定会严重打击军队战斗力。然而事实是,拥有士兵委员会的红军把长官权力无限大的国民党军赶到了台湾岛上,为什么?因为国民党军看似人多,但实际上只有大官僚、大地主、大资本家和高级军官参与了战斗,而红军看似人少,但实际上全体官兵和根据地百姓都参与了战斗,所以实际上红军才是“优势在我”。你想啊,你是一个国民党士兵,是被国军抓壮丁抓来的,你在前线打着仗,地主乡绅霸占了你家的田,打了你的父母,抢了你的妻女,你的长官动不动就打骂你,还把你当奴才使唤,你凭什么上战场为他们送死?所以为啥国军和地方军阀战斗力这么差,因为底层都想着放两枪对得起那点军饷就得了。而且,国军士兵哪怕想造反,你想造反可是你的战友们不想,你也没法子。</p>
+<p>图1显示了逻辑回归测试结果,点和菱形表示系数,水平线表示95%的置信区间。本部分的样本仅限于居住在泰南三府的受访者。第一个因变量是参与社区民兵,第二个因变量是参加游骑兵。“父权价值观”(Patriarchal Values)对这两个因变量的预期方向都有很强的显著影响。样本还包括放弃抽签主动服役的男性(“放弃”,Waived),而这类男性在未来更可能参与准军事活动。</p>
-<p>而在红军这里,别说长官打骂士兵,就连当时有个军官好赌两把钱,都被士兵举报了,这要在国军里算啥事情,可是在红军这里,他被罚站了三天,而且是故意选在了第一次湘赣边界代表大会召开,大伙儿都能在会场看见的位置。所以在红军中,大伙都知道,这儿当官的把我们当人看,我们说话有人听;维系这支军队的不是暴力和权威,而是民主、平等——尊严。红军士兵是第一次感受到了被当作人来对待,第一次平等的尊严,自然就会去拼死捍卫它。</p>
+<p>下一个控制变量(“未被家暴”,Not Beaten Home)衡量儿童时期的暴力经历。那些说自己很少在家里被打的男性参与准军事活动的可能性要小得多。本文将此解释为在童年时期更频繁遭家暴的男性了解到暴力是处理冲突的适当方式,这使他们更有可能参加有组织暴力行动。此外,童年遭受殴打的经历很可能会导致成年后更高的父权价值观。我们发现“马来穆斯林”(图中显示为Malay Muslim)和佛教徒同样倾向于参加社区防御志愿者团体,但马来穆斯林成为游骑兵的可能性要小得多,因为游骑兵在泰南三府的马来穆斯林中广受鄙视。下一个控制变量反映了受访者在成长过程中与家人讨论泰南三府暴力局势的频率(“讨论频率”,Talk Before 18)。讨论情况较多的男性更有可能参与准军事活动。本文认为,这可能既反映了受访者本身的自我选择,也反映了人们可能会更多地谈论冲突的地区代表本地区受冲突影响严重,因此更容易被准军事组织招募。下一个控制变量是受访者是否有孩子(“有孩”,Have Children):父亲更有可能因为经济原因加入游骑兵。最后,受过高等教育的男性更可能成为游骑兵,可能反映了政府热衷于招募受过较高教育的人。</p>
-<p>除了监督长官,士兵委员会还有一个更强的权力:就是可以直接参与部队的管理,比如,部队的经济账目必须对士兵委员会公开,士兵可以直接管理伙食费用等等,每个士兵都可以通过士兵委员会发表自己的意见。我们知道,一支部队行军打仗、一个组织整活儿,都离不开钱,也就是离不开现实物质力量的支撑。士兵委员会如果只有举报长官态度不好、生活不检,权力是不够的,因为长官完全可以偷摸着来,比如说他要赌钱,他明着不赌,士兵怎么知道呢?但如果经济账目一公开,士兵一看,这儿怎么少了一笔钱啊?立刻就会去追查。而如果让士兵直接参与费用管理,长官根本就没有贪污的空间,因为钱都不经过长官的手。所以这也是这个制度为啥在国民党那里实行不下去的原因,毕竟国军军官哪个不是为了升官发财,贪一笔军费算个啥。那么为什么红军士兵会对财务去哪里了如此关心?那是因为这些钱是他们生命的保证,他们吃饭、穿衣、打仗都得靠这些钱,这些钱和他们是实打实的物质的现实联系。</p>
+<p>研究1中的主要解释性变量“父权价值观”在泰南三府有25%的观测值缺失。这是一个相对较大的缺失比例,因此本文研究了缺失情况,并进行了替代测试,包括进行使用多重插补法(multiple imputation,通过创建几个不同的合理估算数据集,并组合从每个数据集中获得的结果来消除缺失数据的不确定性)。总之,“父权价值观”的缺失与研究1中的因变量没有系统的相关性,遗漏值不太可能严重破坏对研究1结果的有效性。</p>
-<p>好了,说了这么半天,我们似乎还没有提到标题,那就是在网群中,基层是什么情况?</p>
+<p>结果是,更高水平的“父权价值观”与更高的志愿参与社区民兵和游骑兵的可能性存在稳健的相关性。现在本文想从实质上了解这种效应的强度。转化逻辑回归系数为更直观的OR值(odds ratio,指事件A在B在场的情况下发生的几率与事件A在没有B的情况下的几率之比)或概率,只有对于一组固定在相同值并使用相同样本的特定解释变量才有意义。更重要的是,在我们的情况下,参与我们模型样本的基线概率不是很有意义,因为本实验的样本不具代表性。例如,实验1样本中泰南三府高达28%的受访者很少或更频繁地参加游骑兵活动(代表他们至少参与了游骑兵单位),这可能比泰南三府同一年龄段的所有男性中参加游骑兵的总体比例更高(因为本实验对参军的男性进行了过多抽样)。因此,基于本文数据参与的绝对概率本身就不那么有趣,更有意义的比较是不同个体之间的相对差异。下面本文展示了两个拼接图,展示了父权价值观(分为四个阶段)与参与暴力之间的关系。</p>
-<p>如果同志们注意观察,不难发现,在任何一个网群中,根本就没有基层组织,网群的“基层”完全是无政府状态的。在网群中,群普通成员,也就是所谓“基层”,是原子化的一盘散沙。我们不难发现,网群普通成员(以下简称群普)和网群管理层成员(以下简称群管)是点对点的直接联系,即一个群普往往和群管单独联系,而群普之间并没有多少联系;要么就是加入一个聊天群后就没了,根本不会和群管联系,群管也就是在群里一起聊天,后一类我们暂且不能把它们成为组织,在此先不讨论。</p>
+<p><img src="https://i.imgur.com/lJ2qb9J.png" alt="image03" />
+<em>▲ 图2:父权价值观与社区民兵参与度的相关性</em></p>
-<p>我们可以回想一下,大部分同志加入一个网群大致要走以下流程:A在B的介绍下,或者A在其他地方看到了B的宣传,想加入网群甲,在顺利加入后,A被送到一个大聊天群,然后A可能会直接就开始聊天,或者B会给A介绍这个网群,又或者B等群管会整一些活儿邀请A参与,或者群管们会给A分配一个职务;但总之,A除了在群里聊天外,并不会和其他群普和其他群管主动地建立联系,实际上也没必要。</p>
+<p>如图2所示,在参与社区民兵活动方面,父权价值观最低和最高的人之间存在相对较大的差异。在父权价值观最低的男性参加社区民兵的男性比例相对较小(37%)。具有最高父权价值观的男性比例要大得多(60%)。同样,在图3中,父权价值观最低的男性有24%参加了游骑兵,而34%的父权值最高的男性参加过游骑兵。</p>
-<p>那为什么群普之间不会建立联系呢?</p>
+<p><img src="https://i.imgur.com/nzffP7r.png" alt="image04" />
+<em>▲ 图3:父权价值观与游骑兵参与度的相关性</em></p>
-<p>首先因为群普彼此之间根本不熟悉。如果你是一个加入军队的新兵,或者你是刚转到一个班级的新生,你虽然会在一开始和其他人不是很熟,但毕竟天天见面,再内向的人也多多少少会对对方有个大体印象;但是在网群中,大概会有百分之六十以上的人每天处于潜水状态,剩下可能会有百分之三十偶尔说一两句,而只有大概百分之十的人会每天在线,而这百分之十大部分都是群管。那么在这个情况下,你甚至都不知道大部分群普的存在,你怎么和他们建立联系呢?即便是有群普经常在线,我们也没法单独通过群聊就了解对方,网群中建立可信任的坚固的联系,往往只能通过长期的一对一私聊,而大家现实中都很忙,现实中还有社交,谁会整天泡在网上跟别人私聊?即便是真的泡在网上,也没有那么多精力和那么多人都私聊吧?这就决定了群普之间熟悉彼此是很困难的事。</p>
+<h4 id="研究2关于征兵抽签作为自然实验的研究">研究2:关于征兵抽签作为自然实验的研究</h4>
-<p>群普之间根本没有任何联系,也没有必要去熟悉。群普之间的联系其实非常非常淡薄,他们除了在网上会聊两句,在现实中根本没有任何关系,手机一关这个人就不存在,大部分只是学术交流或者发泄情绪吹水。而且群普之间根本就没有熟悉的必要;在一个现实组织中,如班级或军队中,你跟其他人抬头不见低头见,时不时还得和其他人合作,就算不想交朋友也得大体了解对方是个什么样的人吧?在志同道合的政治组织中,了解别人那就更为必要了。但在网群中,根本没有这个必要,因为别人在网群中再混得风生水起,跟你的现实生活又有什么关系呢?还是那句话,手机一关这人就不存在。哪怕是建立小团体,那也得等到你放了学下了班、现实中的事忙完了之后才会去搞点网上社交,但网上社交的关系脆弱无比,你即便把对方删了对方也不能拿你怎么样。而且群普之间最大的活动就是在群里聊天,他们没有一个共同目标去奋斗,他们没有一块儿干事,这就进一步降低了群普之间的凝聚力。</p>
+<p>研究2调查了军事社会化对希望通过参加抽签逃避兵役的男性的父权价值观的影响。表2展示了几个控制变量的值,这些变量是指七个在年轻男性在征兵抽签之前已经确定的属性,最后一行显示了服兵役对父权价值观的处理效应(treatment effect)。</p>
-<p>即便群普之间形成小团体,但也没有现实问题去磨练检测他们,这就让他们很难看出团体中哪些人是有能力的。我们刚才提到,士兵委员会是需要选举代表的,代表往往在现实中,经过一些问题的考验后,被大家信服而产生的;而在网络上,网络小团体是没法参与现实问题的,比如说你的小团体中有个人生病了,难不成你能飞到他的城市给他买药吗?网络小团体只能对付网络上出现的问题,比如你写了一篇文章发群里让大家看看。而这种类问题是很难检测人们的现实能力的。这也就是说,如果硬要网络团体进行内部选举,那大概率选出来的就是平常上线多说话多的人,或者是毛遂自荐的,这就很难让所有人都信服,那么这个代表也就会沦为形式主义的“光杆司令”了。</p>
+<p><img src="https://i.imgur.com/8sAkdSV.png" alt="image05" />
+<em>▲ 表2:控制变量与父权价值观的处理效应</em></p>
-<p>建立小团体过于麻烦。还是那句话,大家现实中都忙,哪有经历在虚拟网络上搞这些那些?而且在现实中,几个人聚在一起就是一个小团体,而在网络上,想建立一个正式的小团体一般需要拉一个群,但总不能一个委员会就建一个群聊吧,那光群得加多少个?最后大概率是组织没建起来,群倒是建了一大堆。</p>
+<p>第一行显示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平均年龄不同,因为样本中的最低年龄是21岁。年龄在21至23岁之间的人如果抽中了红卡不得不服兵役,则无法接受采访。因此,最年轻的受访者更可能属于不必服役的男性类别。接下来的两行显示,穆斯林和佛教徒同样有可能抽中了红卡,如果只将说马来语的穆斯林与其他样本进行比较,这一点也成立。同样,这些群体在“父亲服兵役”(Father served)、“讨论频率”(Talk Before 18)和“母亲被家暴”(Mother beaten)等变量方面是平衡的。服役的年轻男性说他们“被家暴”(Beaten at Home)的可能性在统计学上显著地小,但该差异数值上很小,很可能是随机效应。</p>
-<p>群普委员会就是建立了也根本起不到作用。因为基层组织的作用是为了联系上层,但在网群中的任何决策跟他们没有一点关系都没有,根本不能影响到他们的现实生活,甚至有时还会耽误他们的现实生活。我们举例子,你是甲群的一个群普,群管今天突然发了一条决策,说让所有群员把昵称改了,这条决策会影响到你的现实生活吗?你可能大概率还觉得这耽误你的时间。大部分群普可能会选择直接忽视,或者他们根本就没看到这条通知,而群管也没有任何办法。如果你是真的出奇地热心,你对这条政策感到不满,你向你的群普委员会代表反映了这个事(我们暂且假设甲群成功建立了群普委员会制度),代表反映了上去,群管可能取消了这个政策,但你的现实生活并不会受到分毫影响;群管可能驳回了你的意见,坚持这个政策,但你的现实生活并不会受到分毫影响,你也可以完全不理群管。既然如此,你为什么要咸吃萝卜淡操心呢?</p>
+<p>最后一行显示,两组样本的“父权价值观”没有显著差异,表明被强制征召入伍对性别平等的态度没有影响。本文大量的观测样本意味着即使是非常小的影响也会被检测到。考虑到抽中红卡和服兵役的待遇是随机分配的,有充分的理由得出结论:军事社会化对父权价值观变化没有因果关系。</p>
-<p>群普们对上层也不熟悉,对这个网群组织也没有信任感。现在网群门槛太低,数量太多,基本上是个人就可以建群,完全不需要任何成本,这就使得网群及其“廉价”。你加入一个网群,这个群大概率是一个吹水群,你自然不会信任一个吹水群,最多加入他们一起吹水;然后即便这个网群有一个还算像样的组织构架,你也大概率参与不到其中,而且加进去谁也不认识,没有什么渠道和群管们快速熟悉,而且也没必要去熟悉。反正这样的群多了去了,加入不要什么成本退出也不会有什么代价,而且可能明天一醒来群就被封了,何必对其如此认真呢?而且网群由于其被封闭在虚拟世界的性质,很难用现实问题来对组织进行考验,这就更使得群管们无法在群普中建立威信,也就更无从谈信任感了。</p>
+<p>作为稳健性测试,本实验还分别测试了父权价值观五个调查问题中的每一个的处理效应,未发现任何效应。</p>
-<p>群普彼此之间根本无法信任。群普之间没法快速熟悉,这点刚才说到了。而群普之间也无法建立信任。先不说大部分我见过的网群根本就是一个大杂烩,啥人都能进,根本没有任何审核机制,这种情况下混进去个右人兔兔之类的再正常不过了,严重的甚至会混入光明联盟的下线。这种破坏分子平时也很会伪装,但一旦有机会他们就会开始搞破坏,把群里搞得乌烟瘴气也很有危险。群普之间的年龄、理论水平、家庭情况、居住地点、心理状况往往也差异巨大,而群管的效率低下和组织松散决定了他们无法解决这些差异,这就进一步扩大了群普之间的裂痕。而且群普很多成员经常喜欢冲塔和骂人,甚至人身攻击,谁愿意整天上网看别人骂人或者挨骂啊?大抵就是手机一关眼不见心不烦。况且现实中也根本见不到,完全没有什么必要来去处理这些虚拟世界的社交。</p>
+<p>在另一项替代测试中,本实验放宽了实验同质性(treatment homogeneity)的假设。本实验首先将实验处理限制在服役期间遭受过武装冲突的应征入伍者身上。下文报告的结果进一步强化了本文的结论。</p>
-<p>网群中根本没有财产,所以根本也就没有什么公有制经济还是任何一种经济形势来将他们联系起来。唯物主义地讲,没有物质的联系就是没有联系。这也是网群成员一定会把现实生活中的事情排在网群事情前面的根本原因。你和你的同学、你的同事、你的现实朋友之间的联系一定是要大于你和网友之间的联系的。例如在一个公司之中你和同事之间发生冲突,你和老板之间发生冲突,一定会实实在在地反映到你的现实世界,也许你的晋升职位被抢了,也许你会被扣工资。但如果是在网群中,你和群友发生的冲突除了浪费你的现实时间之外基本上没有其他什么影响,毕竟他又不能真的顺着网线过来打你。咱们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如果你的老板要开除你,然后同时你的网群的群主要踢你出群,你会选择先顾哪边?</p>
+<p>本实验向服役人员提出了10个问题,例如是否看到一名阵亡士兵、靠近炸弹以及向敌人开枪。41%的人经历过这种暴力,但这种经历对他们的父权价值观没有显著影响。本实验还验证了,任何服役军种对父权价值观没有显著影响。</p>
-<p>再说回网群中的经济模式,我见过唯一一种把钱和网群联系起来的模式,是群管在群普中通过类似于“募捐”的方式弄点钱,然后群管再去做事。说实话,我加过这样的一个群,但我从来没给他们捐过一次钱,不仅仅是因为我没有也不想去理解他们拿钱去做什么,我也完全不信任他们,这些人别说他们能不能真的拿钱办事,他们长什么样子、真名是啥我都不知道,我如何去信任他们?他们拿我的钱去做的事,如何反映在我的现实生活中呢?我在那个群的感觉就是我更像是提款机而不是参与者,我只是单纯地把钱打给别人,然后剩下的事情与我无关。是的,那个群确实搞了经济账目公开,但是首先没有基层委员会,我没有什么方式来去有效查看钱的去向,我总不能把每个捐钱的人的账目都看一遍吧?而且经济账目公开也没啥用,我不知道别人捐了多少钱,我也不认识别的捐钱的人,这里面可操作的空间就大了去了,群管大可以给我说“钱数不够再捐点”,实际上把别人捐的那部分中饱私囊(不要跟我扯什么都是同志怎么会做这种事,这就是纯粹的唯心主义幻想,好像一个人只要宣称自己是“左人”就是圣人了一样)。而且就算我发现了问题,我连去哪里把钱要回来都不知道;就算知道,我跑到千里之外的另一个城市,估计就是把钱要回来了连车票钱都没法回本。</p>
+<p>实验组(抽签)和对照组(未抽签)的父权值指标上的缺失值数量没有显著差异。因此该缺失不太可能对研究2的结果构成威胁。此外,一个发现表明军事社会化具有显著影响:服役的男性更有可能认为在军队服役的男性应该比没有服役的更受尊重。这一结果和其他类似的结果增强了对实验有效性的信心,并确实发现了军事社会化的影响。因此,即使士兵存在被军事社会化,对性别平等的态度在很大程度上还是不受服兵役的影响。</p>
-<p>网群基层组织的缺失,让网群的普通成员一直处在零散的原子化状态,也就意味着他们没有办法进行组织,主动地去做事,什么事都是被动接受群管的安排,这就注定了这个组织会僵化没有活力了。</p>
+<h3 id="八结论">八、结论</h3>
-<p>网群普通成员之间没有办法信任,也没有办法建立联系,他们就更不可能成为那种亲密的肩并肩的战友关系。这也就意味着我们群终究不能形成有战斗力的组织。单靠群管的包办替代是没有办法做到面面俱到的,也没有办法管到组织中的每一个人的事,这就一定会导致群管理模式的官僚化,没法发挥群众的智慧。而这种官僚化在资产阶级的铁拳面前,是网群无法承受的,所以网群永远会停留在线上过家家止步不前。</p>
+<p>本文探讨了一个更广泛的基本问题,即父权价值观是促使人们决定参与暴力,还是暴力经历影响了父权价值体系。本文调查了那些已经被社会化为持有父权价值观的人是否更有可能主动成为潜在的暴力角色,或者是否是因为在冲突地区非自愿服役而加强了持有父权价值观念的厌女(misogyny)情绪。</p>
-<p>可以说,基层组织是一个无产阶级组织的生命线,是实行并发挥民主作用的基础。但由于它的缺失,群管无法和群普相结合,这也就必将会造成群普和群管的脱节。</p>
+<p>在第一项研究中,本文发现持有父权价值观与在武装冲突中志愿参加准军事部队之间存在着强烈而稳健的关系。这表明自我选择是理解军事化男子气概和参与暴力的联系的重要因素。在第二项研究中,本文发现实验组(强制服役)和对照组(未服役)之间的父权价值观没有显著差异。换言之,没有证据支持军事社会化会强化个人的父权价值观。</p>
-<h4 id="自娱自乐的网左">自娱自乐的网左</h4>
+<p>这项研究存在重要局限性:这项研究中说明,服兵役不会影响个人厌女情绪,但本文没有研究的军事化男子气概的其他方面(如吃苦耐劳)可能会受到影响。此外,本研究强调超越性别二元性,通过研究男性接受父权价值观的程度的变化,可以对男性与暴力之间的联系和因果关系有了更好的理解。</p>
-<p>在上一篇中,我们从群普通成员(以下简称群普)的视角解读了网群中的“士兵委员会”制度的缺失;在这一篇中,我们将从群管理层成员(以下简称群管)的视角来看看井冈山精神中另外一条“支部建在连上”在网群中的角色。</p>
+<hr />
-<p>“士兵委员会”就是基层组织,“支部建在连上”就是中央领导对基层组织的控制,或者应该反过来说,是基层组织对中央领导的信任。“支部建在连上”和“士兵委员会”实质上是一脉相承的。如果没有“士兵委员会”,那么“支部建在连上”就不可能实现。</p>
+<p>Elin Bjarnegård,乌普萨拉大学政府学部副教授</p>
-<p>如果你运营过网络社群,你一定会发现群管理层与群普通成员之间联系十分浅薄。在绝大多数网群中,群普干的最多的职能只有一个,就是在群里闲聊,往往是群管忙死,群普闲死,两边都不讨好。</p>
+<p>Anders Engvall,斯德哥尔摩经济学院研究员</p>
-<p>我之前作为群管的时候,发现网群中的成员往往分化向两个极端。不超过10个人的最核心管理层事事包办,学社的各个部门(群)的群管理员总是他们几个,内部群里经常交流的还是他们几个;而剩下的大部分群友则处在一个被动接受的状态,就是前面提到的过的“消费者”的自我定位:“你整了啥活儿我就去参与啥,但我不参与这些活儿的管理和组织。”当然了还有至少一半的人一直潜水。</p>
+<p>Srisompob Jitpiromsri,宋卡王子大学和平研究所助理教授</p>
-<p>我们都知道,如果基层没有组织,那么上头决策就无法贯彻到底。在网群中,这种情况更极端,可以说任何决策根本就出不了管理层这个圈子。管理层成员之间还算是经常在一起聊天,多少有点联系,但群管和群普之间就基本上没有任何联系了,除非是经常在群里聊天的,但这也不代表群普就有意愿和义务去参与、服从群管的决策。首先,网络上大家都是匿名的,谁也不认识谁,说难听点大家都只不过是会打字的头像而已,谁也不比谁高贵,群普凭什么就要把群管当成自己的“长官”呢?难道群管是带着群普们大破群敌、连战连捷过?在网络上,群管根本就没法树立威信。</p>
+<p>Erik Melander,乌普萨拉大学和平与冲突学部教授</p>
-<p>而且,群管的什么决策,和群普有什么联系?这个我已经在《网群的基层》解释过。没有联系,就会导致不管群里发生任何决策变动,群普通成员根本不会主动地去问,所以他们接受通知往往是被动的,而不是主动去要求参与,因为根本没有这个意愿。我曾经尝试过解决这个问题,我和群管们商量后,推举出一个人,专门给所有群普私信发送新的通知,但我后来发现这个基本没啥用。首先,发送通知是一个非常累的活,我本人干过这个职务,先不说你首先要加二十几个根本没啥联系的好友,然后还要花时间一个一个转发(QQ没有多人转发的功能),如果有人看到通知后有什么问题,还要向他们解释,这就意味着你本人还要去了解这个通知,而如果你不是参与决策的那几个群管,这又意味着一件活要干。其次,发了通知也往往没人看,我们在进行这种私信通知的政策后,反而有好多人退群了。其实也不难理解,群管的决策根本和群普无关,很多群普都是偶尔去群里看一眼来聊两句,平常也不看群,这时候一个人经常跑来给他发一大段私信,他也不想看,倒不如退群了舒坦。其实这就是网群基层组织缺失的一个恶果,如果群普之间形成小组织,那么只需要通知那些小组织即可,不仅效率会高得多,也不至于让人动不动就退群,毕竟他们还能在小组织里找到归属感。</p>
+<p>编译:郑嘉隽</p> Elin Bjarnegård, et al. 本研究超越男女二元性的论调,强调男性内部对于暴力的态度因意识形态影响而存在分化:志愿参军的人通常更亲近父权制意识形态,而不是军队塑造了士兵的父权思想;强制参军对不希望主动参军人士的父权思想并无明显影响。 复杂系统与无治主义 2009-03-01T12:00:00+08:00 2009-03-01T12:00:00+08:00 https://agorahub.github.io/pen0/heros/GavinMendel-Gleeson-a1_l-complex-systems-and-anarchism <p>将人类社会作为复杂系统进行分析,能为我们提供对于历史进程以及资本主义的强项与弱点的新的见解。</p>
-<p>群管的组织成分极容易僵化,这就会造成群管“无人可用”的窘境。因为不到十个群管的处处包办,以及大部分群普的事不关己,就会导致不管是做什么事、开什么新的部门,都只能从这不到十个人中选主要负责人。首先因为群基层组织缺失,网群没有从基层选拔人才的机制,只能靠群管们亲自“慧眼识珠”,这不仅导致效率低下,也容易形成围绕个人的小团体,甚至会形成山头主义(我之前的那个网群还真就出现了这样的情况),而且选拔上来的人也是参差不齐,极其考验那些“慧眼”们的水平。后来我尝试过解决这一问题,也就是在群里发布告,希望群友们毛遂自荐,然而自荐上来的同志且不说其是否真有能力参与群管理,就现实情况来看,这些同志的大部分对我们的网群以及他们要担任的职务是失望的,他们对网群有着不切实际的幻想,以为这个网群是和现实中的政党乃至先锋队一样的组织,终于可以为共产主义革命事业发光发热了,结果加入进去,无非也就是发发通知、在群里聊天、接投稿之类的无聊活,而且根本感觉不到这个“先锋队”对共产主义事业有什么贡献,甚至不知道“先锋队”到底在干什么,而且这些“先锋队”里的人每天最多的日常活动也就是吹水,谁不会失望呢?所以后来好多自荐的同志就慢慢开始摆烂不干活,或者潜水/退群。</p>
-
-<p>即便是下面的意见,反映到了管理层也不会做出任何实质性的惩罚,也没有必要做出惩罚。我之前的网群里有一个群管,我们称他为A,单独执掌报刊编辑部,此人属于自恋型人格,非要强迫参与编辑部的一个群普“必须参与编辑”,但那个群普现实中很忙,他参与网上的活动也是忙中偷闲,我们称他为B。好,那么假设现在B跑来群决策组来说A的事,群决策组会怎么办呢,无非就是找A说教说教,最多让他写个大字报“罪己诏”,但基本上没有办法去实际限制A的权力。因为之前说过的网群“无人可用”的问题,群决策组如果把A踢出那与自断手臂无疑,把A踢了或者剥夺他的职务,那谁来继续管编辑部呢?这几乎是无解的。而且就算要对A惩罚,如果A执意不愿意交出编辑部的职务,那群决策组也拿他没办法,因为他是编辑部的群主,我在《网群独裁不可避免》那一篇说过,网群群主在群内有至高无上的权力,所以除非把A连带着编辑部一起开除出学社,不然根本没法动摇A在编辑部内的地位。再者,其实也没必要对A做出惩罚。我在前面之所以说“假设B跑来群决策组来说A的事”,是因为现实中B根本就没来说,B根本不在乎,因为A不管再怎么在网上对B耳提面命,也没法在现实生活中对B产生一丝一毫影响,B根本就没理A,而A除了无能狂怒外也毫无办法。</p>
-
-<p>建社的成本太低,根本没必要认真对待。现在左圈是“网群多如狗,学社满地走”,建个社群,成本实在太低,打开手机拉两个人,再给自己起个“xx社”的名字,一个社就建好了。而且大部分网群的建立都是因为对别人的模仿跟风,这就导致很多网群是大同小异,基本上除了管理员不一样,没有什么特别的区别。而且这些学社虽然说叫“学社”但它们的主要功能依然是聊天吹水,那么到这个群里吹水和到那个群里吹水有什么区别吗?网络社群变得如此的廉价自然也就无法引起群成员的重视,群成员不仅不用重视,甚至把群退了也不会对他有任何一点影响。毕竟这些网络学社对共产主义革命几乎没有任何一点点的贡献,也不会对群成员的生活有一点点影响。而且建立学社又不是什么难的事,群普通成员也完全可以去建立学社,为什么一定要被你们几个人管着呢?</p>
-
-<p>在网上,基本没有事情来考验组织,无法发现路线错误,也无法建立领导威信,最终会因没有目标无所事事。一个真正的领导者不是被任命的,而是通过不断带领集体破除困难走向胜利的过程中被大家推举出来的。而在网上,由于组织的松散性以及网络的封闭性,基本没有什么事情可以来考验组织。比如说在现实中的组织需要去进行工厂调查,那么你帮着把这些人组织起来、设定计划以及安排每个人去怎么做,这时你就建立起了一定的领导力;或者比如说你在进行工厂调研的过程中遇到了警察来盘问,你冷静镇定与警察应对,带领大家走出危险,这也建立了一定的领导力。而在网上基本上没有类似的困难,唯一的领导力可能就是说你这个人是网络社群的社长,大家默认你有一定的领导力,但是如果你不把这领导力对群普通成员表现出来,群普看不到你的领导力那么你只是徒有虚名罢了。联系之前我刚才说的网络社群中群管和群普之间的断层,即便是网群的建立者真的很有领导力,那也最多只能被群管理层内部,看见对于群普来说,你再怎么有领导力也领导不到他们头上。所以往往是有领导力的网群建立者累死,剩下人闲死。</p>
-
-<blockquote>
- <p>只有领导骨干的积极性,而无广大群众的积极性相结合,便将成为少数人的空忙。但如果只有广大群众的积极性,而无有力的领导骨干去恰当地组织群众的积极性,则群众积极性既不可能持久,也不可能走向正确的方向和提到高级的程度。——《毛选第三卷,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p>
-</blockquote>
-
-<p>而正是因为这种领导力的缺失,就很容易形成西班牙内战期间共和军内部的左派小知识分子天天吵架的状况。因为大家都在空谈,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没有具体的实践来检验谁的话是正确的。我之前经历过一个真实事件:一个网群中,A和B发生了争执,A认为B是路线上的问题,他认为B把网络社群当成了自己能力展现的平台,而A认为应当以网群的集体利益为重,他认为这是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之间的路线矛盾,然而这仅仅是因为A是网络社群的建立者,他基本上什么事情都参与管理,所以他能看出来B的问题,但其他的人不一定,甚至有很大一部分人觉得这是A和B之间的个人矛盾,A应该放宽心胸原谅B而不应该在个人矛盾上纠结。这就导致B的路线问题没有被纠正,不过还好因为网络社群的低成本,B的错误最终也没有带来多少损失。</p>
-
-<p>因为做不到“支部建在连上”,就容易形成官僚主义。有人曾给我提出想要通过科技的手段,如什么群自动化管理系统,来改善网群内的官僚主义,可以说是机械唯物主义错误。根据前面的分析,这个官僚主义完全是因为网群的社会结构本身的问题,增加一个科技产品也并不能改变这个社会学上的结构问题。如果说你能发明一种科技手段,解决群管理层和群普通成员之间脱节的问题,那么你这个科技手段才是真的起了效果,但这基本上意味着新的生产力的进步,而之后的社会关系和斗争手段绝对不像是现在左圈这样了。不过现在这种生产关系下,以网络小知识分子个人的能力基本做不到。</p>
-
-<p>综上所述,网群基层组织的缺失严重阻碍了网群的组织性,而网群基层组织的建立又几乎是不可能的。这无时无刻不在造成网群中管理层和基层的脱节,而这也最终导致网群成为群管们的自娱自乐。</p>
-
-<h4 id="网络左群存在的原因">网络左群存在的原因</h4>
-
-<p>人如何体现自己的价值?</p>
-
-<p>黑格尔说人必须通过劳动整出来个什么东西才能体现自己的价值,比如你做了一顿美餐,写了一篇好文,堆了一个雪人,通俗讲就是成就感。</p>
-
-<p>但马克思却发现,在特定的社会情况下,人通过劳动整出来的东西,非但不能体现人的价值,反而还否定了人的价值,他管这种现象叫异化。</p>
-
-<p>什么意思?马克思解释说异化有四个层面。</p>
-
-<p>第一层就是劳动者生产出来的东西不属于劳动者。比如工人做的商品不属于工人,属于他的老板,工人想获得这个商品得自己花钱去买。</p>
-
-<p>第二层就是劳动者觉得劳动很累。劳动本身是成就感的来源,但由于第一层异化,工人从劳动中得不到任何成就感,自然就会觉得劳动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事,就会觉得很累,就不想去做。所以工人上班的时候觉得很累很没意思不想去上班,反而下班的时候才觉得是快乐的。</p>
-
-<p>第三层就是人开始怀疑人的本质。人无法通过劳动获得价值体验,反而被迫劳动来不停地否定自己的价值,人就会觉得人生是无意义的,成为人并不是一件快乐的事,人的本质是荒谬的、虚无的。</p>
-
-<p>第四层就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变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本身应该建立在纯真的情感上,然而由于上面的原因,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反而首先变成了金钱的关系,所以好像现在人人都很物质都很拜金。</p>
-
-<p>所谓累,就是你本来不喜欢做这件事情,但是你迫于某种压力不得不去做这件事,于是乎你表现得很累。倘若你是热爱做这件事情的,那么你就会感到愉悦,最多只会感受到身体上的疲乏,而不会有心理上的“累”。“努力”、“刻苦”这种词汇也是一个道理。</p>
-
-<p>在资本主义社会中,不仅劳动被异化,即便是所谓的“没进社会”的学校也被异化着。你上学是为了什么?其实大家都知道这个答案,是为了赚更多的钱。什么陶冶情操之类的那都是赚了钱之后的事。</p>
-
-<p>为了赚到更多的钱,我们就不得不通过“学习”来增加自身的无形资本,以此来向企业家们证明,我能给你的企业带来更多的增殖,从而被雇佣。而一个人拥有多少“知识”最直接的证明就是学历,而一个普通人想要获得学历就只能去考试。所以大部分学生追求的不是知识本身,而是考试成绩,这就导致了他们成为了只会机械式追求成绩的“考试机器”。所以学生在学校感受不到学习带来的快乐,更体验不到探索自然与人文的成就感。他们学习并不是他们想学,而是家长、老师和社会逼着他们学,难道他们没有在被异化吗?</p>
-
-<p>如果我们回顾历史就会发现,现代学校制度并不是自古就有。历史上是先有工厂,才有学校。在近代的英国,工厂主们推行出了系统教育的学校模式,其目的是为了让年轻人适应工厂流水线生活。所以在英国近代的学校里,最强调的并不是教了什么知识,而是按时上课下课,听从老师的安排,井然有序地干一件事。英国近代学校制度就是从伦敦的工厂里搬出来的,其目的就是为了培育合格的社会零件。就像列宁所说:“教育这些青年的目的,就是训练对资产阶级有用的奴仆,使之既能替资产阶级创造利润,又不会惊扰资产阶级的安宁和悠闲。“</p>
-
-<p>说白了,学习是劳动的前延。打个更形象的比方,人是一件商品,家庭生产商品,学校加工商品,工厂消费商品。人自出生以来就无时无刻不受到异化。即便人没有发现,但他们能感受到,这种感受就是“累”。</p>
-
-<p>总而言之,在当今社会下不管是工人还是学生,只要你是被压迫的穷人,你就在受到异化。而这种异化无时无刻不在摧毁着我们的对自己人生的成就感,它在夺取人们对于自身生活的掌控感,所以人们都迫不及待的想要从某一个地方来获得这种掌控感作为心理上的补偿。这也解释了为什么群普对参与社群活动积极性很低而群管很高,因为群普根本就没把学社当成自己的,他们无法从中体验到对抗异化、回归劳动的感觉。</p>
-
-<p>而网络,就是重获这种掌控感的绝佳之处。许多生活中失意的人,尤其以学生为主,来到网络上想要在这里获得补偿,而他们又因为受到了现实中体制的压迫,所以许多人都纷纷转向了左,而最终与饭圈的形成机制一样,这些人也形成了左圈。</p>
-
-<p>左圈的成员不管高低贵贱都一定满足一个特点,那就是闲。他们一定有大量时间在网上泡着,所以左圈成员绝大多数都是小知识分子(学生为主),是脱产者。他们既不用时刻操心现实中的生活,也不参与一线劳动生产。许多人习惯说,学生就是小资,我认为这种说法并不准确。我首先要说明学生根本不是小资产阶级,他们不拥有资产。学生是脱产阶层,而脱产意味着他们没有办法独立地与外界建立物质的联系,也就意味着外界的生产活动没有办法来反过来影响学生的思想,而学生思想只能通过家庭、学校和社会舆论影响来塑造。现实中除了少部分的家庭,大部分的人的父母一般都是想让自己的孩子当人上人,尤其是城市中产阶层的父母,他们基本上都是嫌贫爱富、谄强凌弱的社会达尔文主义者。学校也是社会达尔文主义和精英主义的桥头堡,学校中老师高高在上形成的对学生的权威体制也影响着学生的世界观,再加上学生之间的成绩至少在表面上保持着“按劳分配”的现状,谁越努力谁的分就越高,这也加重了他们社会达尔文主义的思想。再加上社会主流媒体都被资产阶级把持着,社会整个的风气也是市场经济的向钱看,而学生又无法通过亲自参与生产活动来认识这个世界,那么学生的思想表现为小资产阶级的思想也就不奇怪了。</p>
-
-<p>我在左圈待了这么久,除了一两个工人,没见过一个是来干正事的。他们来网上是来进行一场狂欢的,他们吸了一种叫“虚拟”的毒,可以让他们产生幻觉:在网上他们可以夺回在现实中失去的意义,所以他们创建社群,他们给自己封理论教皇,他们党同伐异喋喋不休嘴炮大战黑话连篇,似乎盯着屏幕狂敲键盘的的他们就好像是一个个指挥千军走马飞象的帝王。只要拉个群,几个会打字的头像就可以导演一出步步惊心的大片。网络的匿名制弥补了现实中的客观差距,每个人都先入为主地把对方脑补成和自己一样水平甚至更低的人,他们基本上是在自娱自乐。每个人上网来都是憋着一肚子气,网络匿名制和发言门槛低让他们的情绪有了一个发泄之地,就算往别人身上倒垃圾也不用负任何责任,更不会去反思自己的问题。再加上年龄小,大部分都有或多或少心理问题而不自知,而很大一部分心理问题都会以自恋的形式表现出来,在网络上纵横捭阖的他们绝不会允许另一个会打字的头像阻碍自己的封禅之路。所谓的左圈里基本上没有真的马克思主义者,我学了这么久也只敢说我的立场转向了左,今年冬天我才敢说我稍微建立起一点马克思主义的思维模式,这与左圈里那些动不动自封马克思主义者还拿自己三脚猫的理论到处批判别人的自信之人还是有很大差距的。</p>
-
-<p>其实没有必要非要用马克思主义的那一套话术来解释左圈中的现象,非要说这是什么小资那是什么主义。其实这些左圈中的人和其他网络饭圈中的那些人没有多大的区别,只不过他们参与政治学说罢了。许多的所谓左人来到网上,他们的大概率并不是来学习的,他们只是在现实中挨了铁拳、遭受了打击,跑到网上来抱团取暖、求安慰。我接触过非常非常多的自称左人的学生,他们来了网上其实只是想找人聊天倾诉、发泄一下情绪,关于理论他们并没有学多少,很多人甚至根本就没有学习的态度,他们更喜欢给别人当理论教父。所以网群中吹水为什么那么常见,因为大家本来来这里就是为了闲聊的。顺便提一嘴,有人批判吹水是所谓“小资产阶级自由散漫”,我认为这就是教条的说法,他根本就没分析到网络左群本身的“自由散漫”,他更像是在道德说教。</p>
-
-<p>左圈主要以学生为主,这其实已经说明了左圈根本就不适合建立革命组织,因为你这个群体里根本就没有几个真正的无产者,那你在这里想搞一个为无产者服务的先锋队,简直就是缘木求鱼。而事实上左圈中几乎所有的社群都是对别人的盲目跟风和模仿。</p>
-
-<p>我见过的所有网群都有一个致命问题,那就是没有目标。有人就反驳说,目标不就是建立共产主义社会吗?这个目标其实和没有目标没啥区别,太空泛了,和口嗨没区别。我们需要的是一个有战略意义的、具体的目标,这样一个目标有多重要?我们可以举一个历史上的例子:我们常说在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博古的转移是“逃跑主义”,而毛的转移是“战略退却”,这两者有什么区别?区别就是在于毛的转移是有目的的,是有方向、有计划地撤退,他的退却是为了前进,就像打出一拳前要先把手臂收回来;而博古的转移则是无方向,无原则地撤退,是漫无目的的溃败。也就是说在退却的时候,你是积极主动地朝着既定方向有计划有组织的撤退?还是被人家追着毫无目的的四处逃窜,被动应付?前者就叫战略退却,后者就叫逃跑主义。我们以四渡赤水举例子,四渡赤水的目的是为了过江北上和四方面军会合,结果刚出遵义就打了败仗,只能撤退,往哪里撤?毛给出了明确的方向:往敌人力量薄弱的地方去,所以就有了一渡赤水,是为保全自己,依然是为了北上长江。而后又三渡赤水,成功渡江。这四渡每一渡都有不同,但是又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不管是哪一渡,都是在为最终的目的地:北上与红四方面军会合创造条件,也就是说:它的方向性很明确。既然土城一战证明了,想要一步实现北渡长江的计划是不可能的了,那就战略退却,但是每退一步,又恰恰是在为下一步创造条件,最终还是要北上会合红四方面军。可以说,不管处境多么艰难,敌人多么强大,中央红军的行动方向一直都没有变,只不过因为面对强大的敌人,身处逆境,因此实现的过程变得更加曲折蜿蜒了。</p>
-
-<blockquote>
- <p>“为了进攻而防御,为了前进而后退,为了向正面而向侧面,为了走直路而走弯路,是许多事物在发展过程中所不可避免的现象。——《毛选第一卷,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p>
-</blockquote>
-
-<p>上面这段话正说明了这个道理。一方面它说的是为了走直路,不可避免地要走弯路。但是其实它还有另外一层含义:那就是说走弯路的最终目的,还是为了走直路;后退的目的,还是为了进攻。如果忽视了这一点,那就真的只剩下弯路和退却了。这就不是什么战略退却,而是逃跑主义。今天东边追的紧,就往西边跑,明天北边追的紧,就往南边跑,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方向和原则统统丢掉。正如长征刚开始博古那样,博古在一开始完全不知道要往哪里撤,只是因为南北东三面都被围了才被迫西走,这就是说他根本不知道自己要干什么,所以他毫无计划毫无准备,才叫全军带着大小家当上路。在过湘江的时候,白崇禧故意给红军让开了一条通道,而中央在这期间完全没动弹,他在犹豫,他不知道要往哪里去,而这后来也造成了血染湘江的悲剧。更不用说博古等人为了保住主力部队,甚至不惜让欺骗方志敏部让他们当弃子引开国军(是否欺骗存疑,但方志敏所在的红七军确实成了弃子,中央没给他们明确的战略目标和计划,也没安排他们遇险后该怎么办,也没设法营救他们,而后来第四渡赤水同样作为饵的红九军却成功回到主力部队,可见彼时博古的中央确实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只是走一步看一步,能咋办就咋办)。</p>
-
-<p>现在的网群就像博古一样,根本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在做什么,只是走一步看一步,能整什么活儿就整什么活儿。我之前搞网群的时候,我清楚地记得,在建群的时候,我们根本就没想过到底要干什么,我们建群是处于纯粹的对他人的模仿,因为在左圈,建群建社已经成了一种潮流,这些人建群只是纯粹跟风而已,所以我们在建群后,会模仿别的群搞一套配套设施,比如你的群叫xx社,必然就要配备xx社资料群、xx社演讲群、xx社聊天群、xx社审核群、xx社内部群、xx社决策组、xx社备份群等等,如果再跟风做点网络报刊,那还要配备xx社编辑部和xx社读者群,但从来没有检验过这么多群到底是不是必需,也没有办法检验,因为根本没有检验的标准。如果我们有一个目标,比如我们的目标是建立一个超级大群,作为一个平台让左圈基本都进来,那么资料群、内部群之类的就没什么用了;如果我们的目标是线下小组,那么演讲群、报刊群之类的也没有存在的必要。当我们有具体目标,我们的所作所为自然都应以是否向目标推进了为标准。而当我们没有目标,那自然是做什么都行;为了让我们的群能整更多的花活儿,更像个网络学社,而且建个群又不用花钱,这些群自然是“多多益善”了,甚至有的时候需要刻意整活儿,不管到底有什么用。</p>
-
-<p>毛主席说过:“领导就是预见。”而这些一个个自诩先锋队的社群甚至连自己的战略目标都没有,更不要谈预见了,也更不可能去领导谁。</p>
-
-<p>虽然说左圈相对是更进步的,它是已经开始觉醒的人们勇敢对抗生活中的异化的伟大尝试,但是我们根据前面分析,网络左群实在是已经无法承担起革命的重任了,它们甚至无法推动社会革命前进。“网左”在这个时代的风口浪尖上,显然已经无法背负起历史的重任,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应当以批判的眼光看待其,并汲取经验、另寻他路。</p>
-
-<h4 id="网络左群最好的归宿">网络左群最好的归宿</h4>
-
-<p>《矛盾论》告诉我们,世上的万事万物都有一个内部的根本矛盾在推动着它的发展,把握住这个矛盾就可以把握住这件事物的走向。在一定条件下,矛盾的双方会走向自己的反面。</p>
-
-<p>而网络左群的根本矛盾,就是网群的虚拟性和网群成员的现实性之间的矛盾。这个矛盾在网左的任何活动中都可以见到,这个矛盾贯穿着整个左圈的始终。我们可以看到在前面几篇中分析的所有问题都是围绕这个矛盾展开的,而因为这是网络左群的根本矛盾,其在网左的框架内也是无法被解决的。</p>
-
-<blockquote>
- <p>我们有些青年知识分子,革命热情很高,立志通读马列毛,但是即便是他通读了这些经典,如果没有立场的转变,他也不过是一个马列毛主义的学者,而非一个马列毛主义者。立场的转变不是单靠学习能够莸得的。这就是为什么知识分子要到工人阶级中去,要投入到工人运动中去,以便把自己的感情和立场、出发点放到工人阶级一边,只有这样他才有可能成为一个真正的马列毛主义者。一些读过几本经典著作的网络上的马列毛主义学者类的知识分子,他们并不愿意投入到工人运动中去,并不愿意和工人阶级融为一体,整天泡在网上,忙碌于网络上看谁辩得过谁,而不看这些争辩是否有助于提高人民群众的革命性,因而他们最多所能起到的作用就是工人运动催化剂的作用,这些人是无产阶级的落后分子。——来源不详</p>
-</blockquote>
-
-<p>上面这段话是我很久之前看到的,虽然一直没找到来源,但我觉得它精确地描述了左圈中的小知识分子们的现状。我认为这不仅仅反映了小知识分子脑内的小资产阶级思想根深蒂固,也同样反映了这些小知识分子在网络上的活动其实对现实中工人运动起不到什么推动作用。在网络上,一个人的理论多么高深,他本人多么巧舌如簧、多么雄辩,在现实中也起不到什么有影响力的作用。这其实反映的是群众路线与精英路线的矛盾,有种精英主义论调说什么,革命必需的前提就是所有群众都成为哲学家,说“大规模发动群众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所以他们主张在网络上每天宣讲哲学,大搞哲学黑话辩论,有人给他提出要把这些这些冗杂的话语删繁就简,让群众可以听懂,他不屑一顾地摇摇头,说什么“通俗化就是庸俗化”,让群众听得懂就是庸俗化喽?那看来白话文也是庸俗的,建议此君以后说话用文言文。这种精英主义论调对共产主义革命运动不仅起不到有益的作用,还会起反作用,因为这些人总是以“马克思主义者”、“左派”自居,群众一看,哦,原来马克思主义者和平常见到的官老爷都是一样的高高在上,那他们说要打倒官老爷,真的可信吗?</p>
+<!--more-->
-<p>这种现象其实反映的就是一个问题,那就是你相不相信历史是由群众创造的?你相不相信群众是有智慧的?如果你认为群众是乌合之众,那你确实不必要给他们讲明白这些哲学的东西,更没必要去发动他们。小知识分子们在象牙塔上呆久了自然看不到真实的群众的一面,他们只能看到群众麻木、愚昧的一面。只是一直待在网络上,其实并没有从象牙塔里走出来,网左们依然沉浸在自己编织的小世界里面。</p>
+<p><img src="https://i.imgur.com/afexGJ2.png" alt="image01" /></p>
-<p>就有人不服气,说我这个网群还是有价值的,它可以作为一个大家用来交流的平台嘛。但是我就想说,如果你要弄一个大家交流平台,那你就应该把你这个小群和别的群合并到更大的群里面去,比如我就推荐红贝老师的读书学习群(此群经常演讲,甚至还能请到阳和平老师),还有马列毛论坛(我不清楚该群现在还在不在),暗流公社也可以(同样不清楚是否还在),这几个群人都很多,更适合比常见的三四十人的小群作为交流平台。</p>
+<p>复杂系统理论是一个从突变理论(catastrophe theory)、混沌理论(chaos theory)、控制理论(control theory),尤其是控制论(cybernetics)的传统中产生的科学理论。复杂系统理论的诞生来源于对传统科学的还原论(reductionism)方案的否定。它认为还原论既不必要又难解(intractable)。</p>
-<p>那人就又说了,那我的群可以作为资料群嘛。要说资料群,我建议大家直接在QQ搜索“中国人学习群”,你的群有一个群的杂七杂八的资料,这个中国人学习群有好几个群的、整齐归类的资料,显得那些小资料群完全没什么存在的必要了嘛。</p>
+<p>传统物理学试图在尽可能小的颗粒度下找到基本规律。然而,现在已经知道,由于在极小的颗粒度下相互作用的性质,预测集合系统的行为在计算上难以实现。例如,水,(大多数情况下)最好用流体流动方程来描述,它可以用较简单的(非线性)方程描述集合行为。试图把它作为1026个相互作用的量子粒子集合波函数在计算上是不可行的。相反,复杂系统理论试图在自然的粒度下描述系统,以便对其行为进行可行的(tractable)预测。</p>
-<p>所以,我要说,要是从推动共产主义革命的角度看,绝大多数的网络左群已经没有任何一分继续存在的理由了。但如果有人需要一个群来闲聊吹水,那自然还是有存在的需求。</p>
+<p>复杂系统中的一个基本概念是涌现行为(emergent behaviour)。或者说,从一个有大量服从简单规则的行为者的系统中,能涌现复杂的行为。这类似控制论者所说的元系统跃迁(metasystem transition)的概念。某些对涌现行为最早的描述实际上来自于奥地利学派,可以在路德维希·冯·米塞斯的写作中看到,他把资本主义的集合行为描述成一种由行为者自利产生的最优解。</p>
-<p>所以只有线下组织,才是我们现阶段所需要的。</p>
+<p>系统理论为我们提供了一些经验性的法则,可以作为理解行为者和集合行为者涌现的工具。如果你使简单的系统与复杂的环境相互作用,它保持自己的身份——或者说内部结构完整性——的概率会很低。而复杂系统能够于复杂环境相互作用,并有更高的生存概率。我们在自然界中的简单生物中可以观察到,由于它们的低存活率,它们采取大量繁殖的策略。这与人类采取的方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p>
-<p>有人说,我们可以先建立线上组织,然后从线上走到线下。很遗憾,根据我亲身经历,这条路走不通。首先因为网群大部分成员都是学生,学生要线下见面那就必须要等得放假的时候,而每个学校的假期都不一样,所以这就导致见面的机会很少。再加上由于学生的经济不独立,他们没有完全的能力掌握自己的生活,甚至和别人出去见面还要经过家长同意。再加上学生本身的一些小资产阶级思想的残留,他们见了面也不一定能做成什么事。比如我曾经的学社就推动过几个学生同志线下见面,然而他们除了吃了一顿饭、拍了张合影之外,什么事情也没有做。而且想要建立一个牢固的组织,只见一次面是不够的,需要更加频繁的接触甚至一直呆在一起,并一起完成一些事,而这对于学生来说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除非他们是同校的同学,因为他们的大部分时间和精力要首先贡献给学业。除非学校和社会机构已经不能运转下去了,对于学生来说,牺牲学业并不划算。我目前见过的唯一几个线下组织,都是已经工作的人搞起来的。</p>
+<h3 id="复杂系统理论与社会">复杂系统理论与社会</h3>
-<p>我还见过一种说法,叫线上线下并重的“第三条路线”,而这更不可能。首先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既经营线上组织,又经营线下组织,除非是超人,普通人基本上做不到。其次这两者之间并没有那么多的联系,如果两者并举,最终还是要么重线下,要么重线上,或者走到前面说的“线上走到线下”那条路上去,执意线上线下都搞是既不划算也没有意义的。</p>
+<p>为了理解如何用系统理论模拟社会,我们不如从简单的例子看起。在封建欧洲,社会组织层级森严。在系统理论中,我们把它用一个树状的控制图模拟,领主在顶上,佢的直接附庸在下面。很多情况下,在这个结构中,控制了等级制度的领导就近似控制了整一群人。这有许多的后果。如果这个系统的行为可以用领主的行为来模拟,那么这个系统的行为就必不能比领主更复杂。因此,这个系统仍是简单的。这也意味着这个系统能轻易地一致行动。它可以率领军队,并与其他的封建国家简单地交互。</p>
-<p>事实上线下组织的建立的那一刻,就和它的线上群体没有什么关系了,它已经脱离了线上的联系形成立一个独立的组织,如果线上组织非要指挥线下组织,就会形成“委员长空投手令”的滑稽现象。所以只能直接搞线下,可以用网络作为联系工具,除此之外线上不应该发挥更多作用。我见过一个成功建立的线下组织,他们就是先和现实中认识的人搞一个组织出来,然后再从网上招人。</p>
+<p>实际上,完美的控制层级是不存在的。总是会有横向的控制链接和多样的同谋行为,等等。然而,对于封建制而言,这个模型仍然是个不错的近似。随着我们在历史上的推移,到了早期资本主义,我们逐渐注意到向更「混合式」的控制模式的变化,其中横向连接更多,并且系统可能发展出更去中心化、更复杂的行为。此外,它变得不那么脆弱了。我们或许可以猜想,资本主义出现时,封建制度某种意义上注定要灭亡,因为交互环境变得太复杂了。</p>
-<p>网络左群最好的归宿,应且仅应是线下组织的联系工具。</p>
+<p>现代世界已经转向了高度互联的网络模式的资本主义。在系统联通性的框架内,这几乎是封建主义的对立面。关于系统模型,有几件事必须要注意。系统可以有非常不同的内部结构。高度的互通性不排除某些内部模式。事实上我们知道很多复杂系统,包括社交网络,它们的无结构并不「随机」。内部结构可以对涌现行为有很大的影响。每一个网络都是不同的。</p>
-<h3 id="圣母x与和事佬">圣母X与和事佬</h3>
+<p>进一步讲,一个系统的涌现行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行动者交互的模式。当下的经济体系是资本主义社会关系模式的产物。资本主义从这些社会关系中涌现,一点也不「自然主义」。它是人与人的社会体制的次要产物。将行动者原子化的方式是任意的。实际上,系统常常可以被重原子化,形成不同的行为者与交流的概念。这里有个很好的例子:阶级政治。在国家、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的分析框架下,实体与它们之间的交互被物化(reify)了,因此分析起来比大众交互容易得多。这样,我们有了一个可行的经济学推理的机制。这与新古典主义知识框架下对阶级动因的完全忽视形成了鲜明的对比。</p>
-<h4 id="左圈圣母x会哭的孩子有奶吃">左圈圣母X:会哭的孩子有奶吃</h4>
+<h3 id="结构与行为">结构与行为</h3>
-<blockquote>
- <p>“因为宇宙不是童话。”——《三体》</p>
-</blockquote>
+<p>在无治主义者思考无治主义与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时,系统的集合行为与其控制行为的关系十分有启发性。理想化的层级可以用控制它的实体来模拟。这些集合体可以进行所谓「一致」(coherent)的行动。军队是个一个不错的例子。然而,这些一致系统理论上的目标只能有简单的描述。比方说种族灭绝,它可以被简单地描述,我们可以预料军队能够执行这个描述。然而,「在伊拉克建立民主」则是军队做不了的事。</p>
-<p>之前有一群目田人是这么抹黑毛的,他们说毛之所以在遵义会议之前受排挤,是因为他讲话言辞激烈冒犯人,大家不喜欢;不得不说这是我听过最荒谬的理论,好家伙红军都到了生死存亡之际了,这帮中共党员还要舔着笑脸哄着才能听进去别人的话是吗?他们都是一帮巨婴吗?但是我看现在的左圈中,这样的巨婴还真不少。但是一个巴掌拍不响,没有圣母X们的配合,巨婴们也只能自娱自乐。</p>
+<p>民主国家与大型企业通常类似混合式模型的层级。这些系统逐渐呈现出比单个行动者更复杂的行为。它们的行为,逐渐变得不那么「一致」,但更「相关」。你不能指望事情发展完全一致,但是整个系统会往一个大致相关的方向发展。你还可以预料到,一些混合系统能够适应比单个行为者能够适应的更复杂的环境。</p>
-<p>会哭的孩子有奶吃,任性的人有人疼,左圈里一帮巨婴无法拒绝的本性。左圈里面巨婴多,都是这帮圣母X惯出来的。</p>
+<p>最后,在一个几乎没有层级的概念的网络系统里,有可能出现真正复杂的涌现行为。这样的例子包括人类身体和社交网络。</p>
-<p>有些人已经把装可怜用成了万能的狗皮膏药,利用别人的同情心撒泼自己的任性,都形成路径依赖了。你要是说我一句不好,我立刻哭给你看,看你还说不说;你说我干得不好要撤我职?我直接哭给你看,让群里人都看看你的“铁石心肠”。</p>
+<h3 id="当下的政治结构">当下的政治结构</h3>
-<p>但是对于成熟的人来说,装可怜没有任何用,只会引起反感。有理性思维和集体主义的同志在看到这种现象时也并不会因为此人的“可怜”就要一味偏袒他,因为敌人并不会因为此人的“可怜”就放过他,群众也不会因为此人的“可怜”就接受干部的错误决策。</p>
+<p>国家,作为一个相当层级化的生物,想要让事情运作更加一致。然而它最大的弱点在于它无法解决那些描述非常复杂的问题。比方说,军队和国家发现它们越发无法应对游击战与恐怖主义的涌现。这些社会结构所用的组织模式是高度去中心化、高度非层级化的。说到底,国家几乎没有可能根除这些运动。国家必须找到任务目标的简单描述,这让它在根本上处于劣势,因为它处理复杂性的能力比较有限。然而,资本主义与企业全球化是更可怕的生物。它们的内部结构是高度网络化的。这些生物灵活地跨越国家边界。它们的集合行为极度复杂。没有人理解股票市场是怎么(不)运作的。同时,资本主义极度的强健,能够以马克思没想象到的方式适应不同的环境。若要战胜这种敌人,唯一的可能是至少与其相当的复杂性。</p>
-<p>对圣母X来说,谁对谁错谁是真的受害者根本不重要。巨婴们一贯的行为是,不管遇到大事小事,都要撒泼打滚哭闹一番,让全天下都知道他受了委屈;而还有另外一种人,他们出于尊严的需要不喜欢让别人看到自己懦弱的一面,他们更愿意自我舔舐伤口,所以他们总是在外人面前表现得很坚强。两者虽然表现得不一样,但是他们受伤时是一样痛苦的,但是圣母X们看不到这一点,他们出于某种类似于宗教迷信的思维,偏执地认为表现得坚强的人是不会受伤的,所以不需要安慰他们;而表现得弱小的人受伤时会比其他人更严重,所以要对他们加倍偏袒,简直把那些人当成了弱势少数群体对待。</p>
+<p><img src="https://i.imgur.com/8O2AzCg.png" alt="image02" /></p>
-<p>更为可恶的是,因为这种思维,他们甚至常常把谁是受害者、谁是加害者都能判断错。我见过一个真实事件,在某一个网络学社里,一个典型的巨婴式的人物B,是一个成年人,他经常在群里骂人,还特别喜欢争权夺利,但是此人特别特别会装可怜,得了点小伤小病都要发到群里,而且此人在别人对他提出批评意见时,他直接开始装可怜哭闹,然后疯狂自我攻击,让批评他的人的负罪感拉满还要跑来安慰他;学社主要负责人之一A是前面提到的那种不喜欢把痛苦和伤口扒着给别人看的人,他认为这是一个人自己该面对的事,而且由于他负学社几乎最大的责任,总是表现出一种强硬的态度,实在是不会舔着笑脸哄着别人说话。A反对B在群里我行我素,和B发生过几次冲突,直到有一天B在网上被别人骂了,然后迁怒到A的头上,把A骂了一顿,A在之后向群管理层反映要把B开除出社。在A的推动下B确实被开除了,但当时和B关系比较好的管理层一成员C就跑来质问A,说A就因为这点事把B开除,一点都不是对待同志(进群即同志了属于是)的态度;然后B和C又在其他群里闹,污蔑A“独裁”,结果一个根本就不了解情况、甚至都不知道A是谁的聊天群成员跑来质问管理层要求解释为什么把B开除,似乎把人踢出群就一定是“专制的”。更绝的是,在之后不到两个月,B再一次申请进学社,群管理层的D直接把B放进来了,根本就没问过A;B回来之后受到了拿破仑重返巴黎般的欢迎,就显得A是个小丑,因为B自始至终没给A道过歉(道歉也没用),B在被踢出群后曾和A大闹了一场什么换了好几个号对A轮番攻击,以D为代表的其他群管理层仅仅是听了B自我评价了一句“我已经成长了”代替A原谅了B,至于B到底有没有解决自己的问题、甚至有没有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严重的心理性格问题在不到两个月内自愈可以说是医学奇迹),D等人根本就没在乎过,因为他们没有A负的责任大,如果B在学社后面再搞出什么幺蛾子,他们是不会管的,到时候还得是A来擦屁股,好人都叫他们当了,想必他们“原谅”B时还想着自己就像圣母玛利亚一样浑身着金光吧。</p>
+<h3 id="革命与结构">革命与结构</h3>
-<p>然后那个聊天群里不了解情况就跑来质问的人实际上是更高一级的那种自我感动式的圣母,他们的逻辑链条就像小白兔一样单纯:啊踢人出群是不好的、伤人的,所以不该踢人出群;这意思大概就是杀人是不好的所以作恶多端的反动派不该枪毙。这种人除了逻辑问题,更是自信地连具体情况都不了解就跑来撒播圣母心了,毛说“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如果没有调查,就停掉他的发言权,这野蛮吗?一点也不。所以对于此人,最好的方法就是让他别发言,自己陶醉在自己的小世界里就好。</p>
+<p>复杂系统的整体行为和属性取决于个体交互的机制。在这个意义上,人类交互有可能产生在行为者交流层面上的反馈循环,能够催生系统性的根本转变。这意味着全球性的极端变化是可能的。革命正是转变交互机制导致的根本性的涌现性质的转变。</p>
-<p>当A表达抗议时,D反而跑去劝说A,说什么要“团结批评团结”,不管A和B有什么个人矛盾,好歹都是同志(进群即同志了属于是),希望A能不计前嫌和B继续共事之类。当A表现出对B的抗拒,B就会开始装可怜激发圣母X们的内疚感,然后又变成了对A的愤怒(好一招借刀杀人!),D等人就又会跑来找A说这说那,还给A扣帽子说“你就是太敏感啦”,是,是,您又不是被迁怒的对象,您也不是主要负责人,您当然不会敏感。D似乎忘了一件事情:A才是受害者。A是被迁怒的对象,A是被攻击污蔑的人,A是工作受到阻碍和刁难的人,而B正是那个迁怒、污蔑、刁难他的人。但在D看来,B是多么的可怜,他这么可怜怎么会做错事呢,即便是做错了,看在他这么可怜的份上就原谅他吧;而A呢,这个可恶的A,态度是那么的强硬,肯定是他伤害了B,害得B这么可怜,至于A被伤害,B这么可怜弱小的人怎么会去伤害别人呢?即便是伤害了也是无意的嘛,A这么强硬的一个人怎么会被这点小事伤害到呢?而且B都说了自己已经成长了,A还揪着不放,也太小心眼了嘛,我要是A我早就原谅B了呢。</p>
+<p>复杂系统告诉我们没有唯一正确的社会交互模型。假设我们能详细掌握交互模式,并且假定它是不变的(原子级的行动者之间的社会交互不变),而且这个世界严格意义上服从决定论,我们也得不到一个能预测结果的社会理论。可以用来宣称不可避免的「历史的进程」的实证主义或自然主义的方法是不存在的。它在计算上和方法论上都是不靠谱的。</p>
-<p>圣母X们看似跟观世音菩萨一样心怀慈悲兼济天下,但实际上他们内心充满了傲慢与偏见。这些人就像是瑞典环保少女一样,要求全世界都不用化石燃料,然而根本不关心,如果那些非洲国家的人民也想过上瑞典人一样的好日子呢?至于非洲穷,反正和我环保少女没关系,非洲再穷也穷不到我头上,那是非洲政府该管的事,我只要cosplay圣母自己爽就行了。他们有一套象牙塔上的价值观,他们似乎没有能力认识到这个世界的客观条件是多样的。他们不仅像圣母一样“博爱”,而且还傲慢的认为自己和圣母一样全知全能。在他们眼里,表面上的情况不符合自己的价值判断,他们就要大肆批评一番。他们的逻辑链是这样的:非洲是不是在大量使用化石能源?是;化石能源是不是不环保?是;用化石能源是不是在破坏环境?是;破坏环境是不是错的?是;所以,非洲用化石能源是错的,是要被谴责的。什么?你说非洲是因为穷,用不起可再生能源?对不起那和我没关系,我是全知全能的圣母,我看不到那一层,所以那一层就不存在。</p>
+<p>那么,在运用于人类社会与革命性变化的思考方面,复杂系统理论能够告诉我们什么呢?我们从自然科学中经验研究的领域以及历史信息中知道,根本性的范式变化实际上是很自然的,即便它们几乎无法预测。社会秩序的革命在历史上一再发生。</p>
-<p>圣母X们十分傲慢地默认自己一定是最善良、最正确的,他们把偏见扔到了自认为的“坏人”身上。D这种圣母X居然还替别人原谅人,来“慷他人之慨”,可谓是业务层面极广。这种人就是郭德纲说的:“远离不明白任何情况就劝你大度的人,因为雷劈他的时候会连累到你。”对于这种圣人,只需要对他说一句敲里吗,等他愤怒了之后再说请你大度。</p>
+<p>在真正全新的社会秩序的出现中,有几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就那些创生性的产生这些变化的事件而言,它们通过旧秩序日益混乱或衰败的过程发生。这通常包括向旧体制中注入巨量的能量。当这些能量事件消散时,新的秩序便逐渐强化。</p>
-<p>而且他们之所以是圣母X而不是真圣母,是因为他们往往在到处撒播自己爱心的时候,把自己造成的后果甩给别人承担。刚才已经提到,D邀请B回来荣登宝座,是因为如果B再弄出什么问题,D是不承担这个责任的,责任还是要A来担,出了什么事还是A给他们擦屁股,D不用付出什么后果还能免费当好人,何乐而不为呢。瑞典环保少女也一样,环保的好话她说了,至于环保的代价,反正是发展中国家的人民承担。</p>
+<p>对称性破坏(symmetry-breaking)是一个常见的系统性行为,它在范式变化的语境下尤为有趣。当一个系统因为一个微小的局部偏离而走向了两个可能中较低的那一个时,对称性破坏便发生了。对于外部观察者来说,集合行为的选择可能显得很任意。事实上,它源于系统行为中的微小内部波动。</p>
-<p>圣母X们不仅会伤害到受他们偏见的人,在共产主义革命事业中,这种人会对革命队伍造成极大的害处。</p>
+<p>无治共产主义,在复杂系统的语境下,是一个对涌现行为以及个体行为的描述。它要求整体性上的共产主义,社群之间的互助,以及依照面对的问题的规模采取合作的、集体的决策及解决措施。同时,它要求直至个体水平的层级和强制权力的消灭。在复杂系统的框架中,无治共产主义实际上似乎有很好的生存机会。它将无层级的网络模型作为人类组织的出发点。这意味着在理论上,它具有呈现复杂涌现行为的能力。</p>
-<p>博古在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一度要自杀,很可怜吧?但是也没见同志们让博古继续回到领导位置、继续执行他的路线;但是圣母X们不一样,他们会为了“安慰”那些人,甚至不惜坚持那些人的错误路线:“你看看他多可怜啊,还是让他回到原来的领导位置上安慰安慰他吧?”他们秉持着自己内心的道德与慈悲,拯救了博古的好心情,虽然不过会牺牲了上千红军战士和革命前途。</p>
+<p>此外,革命组织的作用可以被视为保持革命的自由意志主义的关键。在革命的情况中,微小波动可以产生不合比例的巨大影响。新社会的核心将存在于那些有着适合于运动的组织的倾向当中。因此,至关重要的是,组织倾向必须要有结构上的完整性,以及对于交互动因的可复制的知识,后者对于将广泛的运动成型为自由共产主义是不可少的。</p>
-<p>幸运的是,现实中的布尔什维克式组织里一般不会出现圣母X一类人。首先,这些政党是由马克思主义思想武装起来的,里面的领导层是真的认真学习、研究过马克思主义的,这与左圈的情况不同,左圈大部分都是自封的“马克思主义者”。所以,党内虽然有分歧,但是大家有类似相近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以及统一的共同目标,不像是左圈内小资产阶级五花八门的奇葩价值观,以及还有很大一部分人来左圈是为了弥补他们在现实中缺失的价值的,他们是来当教皇的,而不是来干事的。</p>
+<p>在战术层面上,用复杂系统思维进行分析解答很多问题,但也留下很多问题。从这个角度看,许多涌现行为事先没有办法计算,只能用经验研究或者是更弱的找历史类比的方法决定。我们仍然面对着困难的问题。我们必须找到其战术最利于阶级斗争升级的解决方案。此外,我们必须找到最利于拓展、复制的内部结构,以便它们在革命时刻中出现的高度敏感期的实施。</p>
-<p>其次,这些政党是现实中的组织,它们从诞生开始就要经历各种各样的考验,而且都是那种生死考验。而敌人则不会因为你可怜就可怜你,也不会因为看见圣母X们品德如此“高尚”就敬畏他们而不砸他们铁拳。而圣母X们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而造成的路线问题、组织问题,则会给革命造成极大的损失,圣母X和含着他们乳头的巨婴们也会因为这样的错误和损失被排挤出去。但在左圈中,我在《建群即建党》一章分析了左圈的那些学社是无法脱离网络的虚拟性的,所以也没有这样那样的现实困难来考验组织,而且因为左群成本过低,即便是圣母X和巨婴们造成了什么损失,也可以忽略不计,也就显得他们没什么大错了。</p>
+<p><img src="https://i.imgur.com/KeQdWj6.png" alt="image03" /></p> Gavin Mendel-Gleeson 将人类社会作为复杂系统进行分析,能为我们提供对于历史进程以及资本主义的强项与弱点的新的见解。 动物之间的互助 1890-09-30T10:56:15+06:55 1890-09-30T10:56:15+06:55 https://agorahub.github.io/pen0/heros/PeterKropotkin-a1_r-mutual-aid-among-animals <p><code class="highlighter-rouge">生存竞争 互助 自然法则和逐步进化的主要因素 无脊椎动物 蚂蚁和蜜蜂 鸟类 猎食和捕鱼的结合 合群性 小鸟之间的互相保护 鹤和鹦鹉</code></p>
-<p>最重要的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内有一个原则,那就是要批评和自我批评,即面对、接受自己被(不管是自己还是别人)指出的错误,这就意味着巨婴们是无处藏身的。即便是像博古,他在给苏区造成了重大损失后,也会认识到这是自己的错误,至于具体是什么样的错误那是另一回事;但左圈巨婴们是不一样的,即便是他们造成的损失摆在他们脸上,他们也不会承认这是自己的问题,所以他们就会哭闹、装可怜,此时就会有一群冒着金光的圣母X们跑上来把他们抱在怀里哄。但是已经造成的损失谁来承担呢?已经形成的错误怎么去纠正、谁负责去纠正呢?圣母X们从来不会去想这个问题。</p>
+<!--more-->
+<p>生存竞争这个概念是由达尔文和华莱士作为进化的一个要素介绍到科学中来的,它使我们可以把范围极其广泛的现象包括在一个单独的概念里,这个概念很快就成为我们在哲学、生物学和社会学方面的思考的真实基础。大量的各种各样的事实:生物的机能和构造的适应它们的环境,生理和构造的进化,智力发达甚至精神发展本身,我们以前常常用许多不同理由来解释的,都由达尔文归纳在一个总的概念里。我们把它们理解为连续的努力——对不利环境的一种斗争——以求个体、种族、物种和社会的这样一种发展,那就是务期达到生命的最大程度的充实、丰富多彩和热烈。也许在开始的时候达尔文本人并未充分意识到这个因素的普遍性,因为他最初只是借它来解释一系列有关起初种的个体变异的累积的事实。但是,他预见到他介绍到科学中来的这个词,如果只按它的狭义——各个个体之间完全为争取生活资料而进行的竞争——来使用,就会失去它的哲学的和原有的真实意义。所以,他在他那部不朽的著作一开头就坚持主张“这个词当作广义的和比喻的意义来用的,其意义包含着这一生物对另一生物的依存关系,而且,更重要的,也包含着个体生命的保持,以及它们能否成功地遗留后代”。</p>
-<p>在现实中,大浪淘沙的革命必然第一个把圣母X们淘走。就像果酱抹在面包上是美食,抹在衣服上是污渍,圣母X们泛滥的同情心在平常生活中用在流浪猫身上是善良,要是用来指挥革命,那就是罪大恶极了。</p>
+<p>他本人虽然为了特殊目的而主要按照狭义来使用这个词,但他却提醒他的信徒不要犯(他本人好像曾经犯过一次)高估它的狭义的错误。在《人类的起源》这本书中,他用了几页篇幅有力地举出了这个词应有的广义的例证。他指出,在无数的动物社会中,各个个体之间争取生活资料的竞争是怎样消失的,竞争是怎样由合作来代替的,并且指出这种代替的结果怎样发展了保证物种获得最好的生存条件的智力和良知。他暗示在这些事例中,最适于生存的不是那些在体力上最强的,也不是那些最狡猾的,而是那些学会为了群体的福利无论强者或弱者都联合起来互相援助的动物。他写道:“拥有数量最多的最富有同情心的成员的社会,将最为昌盛,并且繁育最多的子孙”(第二版第163页)。从个体和整体之间的竞争这个狭隘的马尔萨斯观点中产生出来的词,在一个了解大自然的头脑中便这样地失去了它的狭窄的意义。</p>
-<p>当然了,能把圣母X推上领导位置的组织估计也早就从内部烂掉了。</p>
+<p>不幸,这些本可成为最有成效的研究的基础的论点,却被为了说明真实的生存竞争的后果而收集的大量事例所遮掩了。此外,达尔文从未试图更仔细地研究一下动物世界中的生存竞争所表现的这两方面的相对重要性,也从未写出他原拟写作的论述过分繁殖的自然遏制的书,虽然这本书本来可以作为估计个体竞争的真实意义的严格标准。不仅这样,就在刚才所说的那些篇幅里,在反驳狭隘的马尔萨斯的竞争观念的材料中,也再次出现了旧的马尔萨斯的色彩,那就是,达尔文所说的在我们的文明社会中保存“智力和体力方面的弱者”的所谓不便(第5章)。似乎千千万万的体弱多病的诗人、科学家、发明家和改革家,以及千千万万的所谓“愚人”和“迟钝的热心家”,不是达尔文本人在《人类的起源》那几章中所强调的人类在生存竞争中当作知音和精神武器使用的最宝贵武器。</p>
-<h4 id="左圈和事佬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左圈和事佬:多一事不如少一事</h4>
+<p>达尔文的学说的遭遇,和其他一切多少涉及人类关系的学说的遭遇相同。他的信徒本仅没有按照他的暗示把这一学说加以发展,反而使它更加狭隘了。当赫伯特·斯宾塞试图从独立的、但又与之密切相关的论点出发,把探讨的范围(特别是在《伦理学材料》第三版的附录中)扩大到“谁是最适者?”这个重大问题时,达尔文的无数信徒已经把生存竞争的概念缩小到最狭隘的范围了。他们甚至变得把动物世界看成是在半饥饿的个体间进行着永久的斗争,并彼此想喝取对方血液的世界。他们使现代著作中充满了“战败者遭殃”的呐喊,好像它是现代生物学的最终结论似的。他们把争夺个体利益的“无情”斗争提高为人类也必须服从的一项生物学原则,认为在以互相歼灭为基础的世界中,不这样作便有复灭的危险。除了仅仅从庸俗的学者那里学到一点自然科学词句的经济学家以外,我们必须承认,即使达尔文观点的最有权威的解释者,也在竭力保持这些谬误的见解。赫胥黎无疑是公认的最有资格的进化论的解释者,事实上如果我们以他为例,我们岂不是听见他在《生存竞争和它对人类的意义》这篇文章中教导我们说:</p>
<blockquote>
- <p>大过节的、多大点事、都是亲戚、别太计较、还是孩子、那么努力、看我面子、都不容易、朋友一场、算了算了、换位思考、为了你好、人都死了、吃亏是福、将心比心、没有恶意、开玩笑的、才刚毕业、怀都怀了、习惯就好、他喝多了、毕竟长辈、退一步讲、都在酒里、曾经爱过、互相理解、婚都结了、还能咋地、他说话直、都打工的、想开一点、都能过去、维护团结、都是同志——中国社交常用语录</p>
+ <p>“从伦理学家的观点来看,动物世界大概是和格斗士的表演一样。每个生物都受到相当好的对待,被安排去战斗,于是最强的、最敏捷的和最狡猾的便能活下去再战斗一天。观众用不着因为角斗场上没有饶它们的命而表示不满。”</p>
</blockquote>
-<p>1929年的2月10号,让红军历史上最接近灭亡的大柏地之战开始,但是就在大柏地之战前三天的2月7号,上海中央写了一封信,信中的内容十分悲观,大意是要求红四军全部散入农村中去,不要集中在一起,而毛泽东和朱德也应就此分开,隐匿目标,以减少敌人的关注。</p>
-
-<p>本来不是什么大事,但是带信来的刘安恭却是个走王明路线的人,而且背景甚硬,苏区决定给刘安恭安排个军委的职务,这下可不得了,包括朱德在内的大多数支持了刘安恭的军事路线,毛的前委反而被架空了。即便后来没设立军委,毛也很失落,他决定辞去前委书记的职务。会议重新选举了前委书记,决定由陈毅暂时作为代理书记管理红四军。</p>
-
-<p>但是毛泽东并不想离开红四军,于是会议之后,他又私下里找到陈毅,希望陈毅在下一次会议上,多肯定一下他的意见,支持一下他的看法。但是下一次会议上,出乎毛泽东的意料,陈毅来了个调和主义。把刘安恭、朱德、毛泽东各自表扬一番,又把他们各自打了五十大板,批评一番。这一来,把所有人都给整懵了,毛泽东更是气不打一处来。毛泽东本来就很讨厌这种调和主义、和稀泥的态度,只想求得党内的一片祥和安好,却不作原则上的定性。于是毛泽东一拍桌子,实名反对所有人的意见。最后,在选举前委书记时,毛泽东便没有再当选,而是陈毅当选了前委书记。这次会议就是红四军的“七大”。</p>
-
-<p>但很快,刘安恭在冒进进攻大城市的途中牺牲了。中央也认识到毛路线的正确性,并写了“九月来信”托陈毅给毛带去,但是毛泽东此时还有点赌气,写了一封回信,表达了他对陈毅的不满:“我平生紧密考察事情,严正督促工作,这是‘陈毅主义’的眼中钉,陈毅要我做八面美人、四方讨好,我办不到,我不能够随便回去,这个路线问题不解决,我就不能回去。”</p>
-
-<p>陈毅主义本是一个毛用来调侃陈毅发明的词,实际上并没有该种主义。“陈毅主义”实际上指的就是在团体中,出现路线矛盾时,不去分析、解决矛盾,探索正确的路线,反而为了一个表面上的团结,把出现矛盾的两派“各自表扬一番,在各打五十大板”,和一手稀泥,实际上没有任何益处。</p>
-
-<p>在左圈中,这样的人还真不少。左圈中有人总喜欢打着团结的旗号行和事佬之事。</p>
-
-<p>这些和事佬们总是喜欢把毛主席在1942年提出的整风原则“团结-批评-团结”奉为圭臬,甚至都用成了到处批判别人的教条大棒,只要他们看不顺眼的就按一个“破坏团结”的帽子。关于延安整风和“团结-批评-团结”的来源和应用,我在《进群即同志-当“团结-批评-团结”成为教条》一篇已经详细介绍过,此篇不再赘述。这里我们主要分析左圈和事佬们的行为动机和其造成的后果。</p>
-
-<p>和事佬们不了解的是,“团结-批评-团结”中的第一个团结和第二个团结是不一样的,第一个团结指的是(在延安整风中)不整人只整主义,要保证党不会分裂;第二个团结则指的是(在延安整风后)全党对路线形成统一的、正确的认识,达到更高的团结。而没有第二步的批评,就没法达到第二个更高的团结,因为没有正确的批评,组织就无法对路线和过去的错误形成统一、正确的认识,最终只能止步于第一个团结——那种靠“八面美人、四方讨好”维持的表面上的团结。</p>
-
-<p>因此,和事佬们只“团结”不批评,或者批评不到位,那都是假团结,是破坏团结。出现路线分歧是很正常的事,在网络左群中,因为没有实践活动来对理论进行检验,路线分歧则更为常见了。这时候,如果一味地维护表面上的团结,事实上只会助长这种分裂。因为分歧往往意味着问题的出现,就好像是墙上有了裂缝,如果不去找到裂缝的原因、把裂缝补上,再加固墙体,而只是简单地在面上抹一层墙灰把裂缝盖住,那么这条裂缝早晚会撕开整个墙体。这事实上也是许多网络左群“短寿”的主要原因之一。</p>
-
-<p>和“陈毅主义”不一样的是,陈毅是详细了解红军中两派的争执的,而左圈中许多和事佬是根本不了解实际情况就跑来和稀泥来了。因为很多情况下,争执双方的实际情况只有争执双方完全承担、完全清楚。和事佬这种人根本上就是否定实事求是的存在。这些和事佬可以说是100%都是在臆想事件经过,然后得出唯心结论,然后找容易说话的一方去“劝说”的。也就是说:往往是要求损失方去学会容忍。和事佬看似高情商,但他们不知道很多矛盾是必须用冲突来解决的,他看不到矛盾不处理继续下去的后果。</p>
-
-<p>网络局限性是和事佬心态生存的基础。我在《建群及建党》一章已经分析了网络的虚拟性和网群成员的现实性之间的冲突,这让网群成员和网群本身的联系下降到几乎没有,也就意味着,不管网群接下来发展如何、出现什么问题,实际上和这些和事佬没有任何的关系,也对他们的现实生活产生不了任何影响。和事佬们的思路其实很简单,既然网群中产生冲突的双方不管哪一方最终胜利,他们都不会受到影响,那为什么不去当个“老好人”呢?</p>
-
-<p>和事佬的心态,某种程度上也有着一种傲慢。因为这个世界上,大多数人对自己的认识,对客观世界的认识,都是很浅薄的。大部分和事佬看不到矛盾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就像当时的陈毅,没有看到毛和刘安恭冲突的背后是“农村群众路线”和“王明路线”的冲突,我甚至有理由怀疑陈毅当时以为这只是两个人带兵方式的不同;所以他在没有搞清客观情况的前提下,就凭自己的主观思想做出了判断,他没有看到刘安恭路线对红军将要造成的毁灭性后果,所以才有了会议上“各打五十大板”的荒唐一幕。</p>
-
-<p>但好的是,“陈毅主义”在红军历史上是极少见的,这是因为红军自诞生之初就不断地面临敌人的考验,这就像在钢丝上走路,一点错误都是要付出惨重的代价的,而这代价就是红军战士和根据地百姓的生命,这未免过于昂贵了。所以大家在经历过几次斗争就能认识到和事佬行为是要不得的,有矛盾就必须要解决,哪怕是以严重冲突的方式。战乱年代,任何政策和路线的好坏,对错,都能在很快的时间内得到验证。大家虽然不能从理论上理解,但是却能从现实中觉醒。</p>
-
-<p>而网络不具备这样的条件,网络左群出现路线错误,最严重的代价不过是学社解散,这个代价简直微乎其微,我再拉两个人建个群就可以弄起来一个新的学社。所以,网群中的矛盾解决的成本事实上要比不解决的代价还要大,正是这点,才给了和事佬们表演的舞台。</p>
-
-<h3 id="浅论网左的统一战线">浅论网左的统一战线</h3>
-
-<p>统一战线无非就是“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团结一切可团结的力量。这是一种自古就有的战略战术,春秋战国时期的合纵连横就是统一战线的一种绝妙运用。但统一战线不是教条,这是一个很空泛的词语,在不同的情况下,团结谁、打击谁应当视情况而作出相应的变化,否则就会犯左倾或右倾错误。在今天的左圈中,网左们也同样面对着这样的问题,我在此章中对我观察到的其中两个现象进行批判和思考,并没有对网左的统一战线作全面的分析,所以是“浅论”。</p>
-
-<h4 id="论中间派">论中间派</h4>
+<p>其次,在这篇文章的较后部分,他岂不是告诉我们说,在原始人中间也如同动物之间的情况一样:</p>
<blockquote>
- <p>中产阶级主要是指民族资产阶级,他们对于中国革命具有矛盾的态度:他们在受外资打击、军阀压迫感觉痛苦时,需要革命,赞成反帝国主义反军阀的革命运动;但是当着革命在国内有本国无产阶级的勇猛参加,在国外有国际无产阶级的积极援助,对于其欲达到大资产阶级地位的阶级的发展感觉到威胁时,他们又怀疑革命。——《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毛泽东</p>
+ <p>“最弱的和最愚钝的要失败,而那些最顽强和最狡猾的,在其他方面并不是最好、只是最能适应他们的环境的便生存下去。人生是一场连续不断的自由混战,除了有限的和暂时的家庭关系以外,霍布斯所说的个体与整体的斗争是生存的正常状态。”</p>
</blockquote>
-<p>上面这段论述虽然描述的是民国的民族资产阶级,但是对中间派的特点的描述在今天依然值得借鉴。我认为其实“中间派”是一个很不准确的词,应该叫做“摇摆派”,因为“中间派”从来没有保持过真正的中立,他们时而偏向一边,时而偏向另一边,从没保持在正中间过。</p>
-
-<p>所以说其实没有真正的中间派。当你邀请那些“中间派”们参与革命运动(即便是在网络上),他们便想:“晶哥那么厉害,网左组织得这么烂,必定是办不起来的。”总是说:“等等再看看!”,但是他们因为自身也受着体制的压迫,并不总是和特色站在一边,所以他们看网左骂特色骂得凶狠的时候,或者看特色又变得更烂了的新闻的时候,也要附和着骂上两句。</p>
+<p>对自然界的这种看法究竟能够得到事实的几分支持,从这里提供读者的关于动物世界和原始人的论证中便可以看到。但我们不妨立刻指出:赫胥黎对自然的观点,作为科学的推论来说,也和相反的卢梭的观点一样,是很难成立的,卢梭在自然中只看到被人类的出现所摧毁的爱、和平与和谐。事实上,只要一走进森林,对任何动物社会观察一下,甚至对任何一本论述动物生活的严肃著作(多尔比尼的、奥社邦的或勒瓦兰的,不拘哪一个的著作都行)细读一下,便不能不使博物学家思考到合群生活在动物生活中所起的作用,使他们不至于把大自然只看作是一个屠杀之场,同样,他们也可以免于在大自然中只看到和谐与和平。卢梭所犯的错误是他完全不想到嘴和爪的恶斗,而赫胥黎则犯了相反的错误,但不论是卢梭的乐观论还是赫胥黎的悲观论,都不能看作是对自然界的公正无偏的解释。</p>
-<p>对于中间派,有的可以团结,有的不行,有的在特定情况下才能团结,不可一概而论。这是因为不管中间派怎么摇摆,他们总归是要更多地往特定的一方摇的。比如一些高级写字楼公司的白领,他们虽然有时受了上司的气,也在办公室外骂两句,但是他们的待遇高、工作稳定,不用吃了这顿愁下顿,也不必顶着烈日干重活还担心工资拖欠,所以叫他们去造老板的反的时候,他们就要想想这个月工资还没拿到手,说:“你们先去,我等等就来!”,他们是中产阶层的右翼。再比如内卷大省的学生,他们虽然不用担心衣食,并且很多都想通过高考当人上人,但每日非人般的虐待榨干了他们的精气神,还要饱受来自学校和家长的批斗,长期睡不好、吃不好,人人心里都憋着火气,全凭“好大学就是好人生”这根胡萝卜吊在前面往前走,若是在他们面前戳破了高考神话、叫他们造学校的反,他们便会成为最激进的分子,他们是小知识分子中的左翼。</p>
+<p>只要我们对动物观察一下——不光是在实验室和博物馆中,而且在森林和草地,在草原和群山中——我们立刻就会发现,虽然在各种动物(特别是在各纲动物)之间进行着极多的斗争和残杀,但在同种的,或至少是在同一个群的动物之间,也同时存在着同样多的(甚至还要更多)的互相维护、互相帮助和互相防御。合群如同互争一样,也是一项自然法则。当然,要从数字上估计所有这两类事实的相对重要性,那怕是很粗略地估计,也是难事。但是,如果我们用一个间接的试探,问一问大自然:“谁是最适者:是那些彼此不断斗争的呢,还是那些互相帮助的?”那么我们立刻就会发现,那些获得互助习惯的动物无疑是最适者。它们有更多的生存机会,在它们各自所属的纲中,它们的智力和体力达到最高的发展水平。如果把这些可以用来支持这一观点的无数事实考虑在内,我们就可以十分有把握地说,互助也和互争一样,是一项动物生活的法则,但是,作为进化的一个因素来说,它也许更加重要得多,因为它促进了这些保证了种的维持和进一步发达以及用最少的精力来保证个体的生活的最大幸福和享受的习惯和特性的发展。</p>
-<p>左圈中有些人喜欢把具有非马列毛的左派立场的中间派统称为“安托西修”,并把他们看作是马列毛主义的对立面。事实上,这四者情况各不相同,把这四者统一“打倒”或怎么处理是犯了主观主义错误。</p>
+<p>就我所知,在达尔文学说的科学界信徒当中,第一个把互助充分理解为一条自然法则和进化的主要因素的,是著名的俄国动物学家,圣彼得堡大学故院长凯士勒教授。他在逝世前几个月,即1880年1月,在俄国博物学家会议上发表的一篇演说中阐明了他的思想;但是,像许多只用俄文出版的著作一样,这篇出色的演说几乎完全不为世人所知道。</p>
-<p>安那其主义者,又称无政府主义者,它在当代中国的主要信奉者还是以小知识分子为主。他们痛恨被别人管着,要求绝对的自由。他们中的许多人还十分羡慕他们所认为的“古时候”那种田园牧歌、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模式。他们不喜欢布尔什维克式的政党组织在他们头上“发号施令”,但是他们更不喜欢资产阶级老爷们把他们当奴才使唤,所以在革命低潮、反动力量十分强大时,我们应当团结他们,与他们搞内斗、整天互骂是不可取的、浪费时间的。</p>
-
-<p>托洛茨基主义者,或者叫托派,据我目前了解托派并没有什么中心思想,他们可能就是“托洛茨基的支持者”,大部分时候是以“斯派”、“毛派”的反对者的面目出现的。据我个人了解,他们主要是对斯大林式的集权体制极为厌恶,并且对托洛茨基的“世界革命”有种切格瓦拉式的浪漫憧憬。在中国,托派也主要以小知识分子为主,他们几乎反对关于斯和毛的一切,但也同样对特色的统治有极大的厌恶,我们应该团结他们,在夺取政权前我们与他们几乎没什么矛盾,“斯派”们不要整天浪费时间和他们在网上斗嘴。</p>
-
-<p>西方马克思主义者。事实上在中国几乎没有真正的西马。因为中国政府对学术界的高度渗透和监控,中国大学里的西马学者至于有多少是真马、有多少是“指鹿为马”,这个大家基本上都有自己的判断。对于那些“西鹿”当然是要警惕,事实上可以把他们理解为“修”。在左圈中的西马大部分都是自封的,并且常常和自封的“苏马”(事实上我至今不知道苏马是什么)们见面就掐。左圈中的西马和那些欧洲的大学教授不一样,“西马”对于他们来说更多地像是一种身份认同,而不是学术研究方向。他们中的大部分人都有一个特点,那就是特别爱用哲学术语,不管他们本人是否理解这些术语,这事实上是一种很幼稚的行为,我在《进群即同志-天山上下来的王明》一篇中就批判过这种行为。除了这个特点外,据我个人观察,剩下的左圈西马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根本不懂、也没怎么学习过、学习过也不怎么理解的“装逼西马”,据我个人观察,这类人主要以初高中生为主,他们是“喜马拉雅山上下来的王明”,你一见他们便能立刻察觉一种高高在上的气息扑面而来。他们是拿哲学术语当成了一种装逼的工具,这种人不用多理会,事实上他们还处在一种过家家的幼稚阶段,思想还没成型,是否要团结他们还很难下定论,即便是团结了也不一定会起正面效果,只要保证不把他们推到敌人那边去就行,也可以试着引导他们一些。另一种则是自己学习过、能理解部分的“辩经西马”,这种人以大学生为主,而且不少人的家庭都是中产往上,甚至有资本家家庭的。听名字就知道,他们的特点就是喜欢在网络上辩经,这几乎是他们在网上唯一的活动。据我个人观察,他们中的很大一部分对谈论政治经济学和社会学有种偏执的排斥,似乎哲学和政治经济学/社会学是水火不容的,我见过最激进的一个还喊出过“只要你了解了德国哲学史,你就是马克思主义者了”这种口号。这一类人对自己的学术派别也有种偏执,且不说他们和所谓的“苏马”打得你死我活,他们中的很大一部分在和别人辩经时,别人的观点和他们从自己支持的那一派的书本上学到的经文有一点偏差,他们就会感到“被冒犯”,于是辩经就无穷无尽了。对于这一类人,我在《建群即建党-网络左群最好的归宿》一篇中引用过这么一段话:</p>
+<p>“作为一个多年的动物学家”,他认为他有责任反对滥用这个取自动物学的词——生存竞争,或者,至少应该反对高估它的重要性。他说,动物学和那些研究人类的科学不断地坚持它们所谓的生存竞争的无情法则。但是它们忽略了还存在有另外一条可以叫做互助的法则,这个法则,至少对动物说来,是远比前一个法则更重要得多。他指出,遗传后代的需要必然会使动物集聚在一块儿,并且,“个体愈是集聚,它们彼此之间就愈加互相支援,物种就有更大的生存机会,并且更加促进它们智力的发达”。“每一个纲的动物,”他继续说道,“特别是较高级的动物,都实行互助。”他从埋尸虫的生活以及鸟类和一些哺乳动物的合群生活中举出一些例子来说明他的见解。在一篇简短的开幕词中所举的例子当然是有限的,但主要之点都已说得很清楚;在谈完互助在人类进化中所起的更为突出的作用以后,凯士勒教授作了如下的结论:</p>
<blockquote>
- <p>一些读过几本经典著作的网络上的马列毛主义学者类的知识分子,他们并不愿意投入到工人运动中去,并不愿意和工人阶级融为一体,整天泡在网上,忙碌于网络上看谁辩得过谁,而不看这些争辩是否有助于提高人民群众的革命性,因而他们最多所能起到的作用就是工人运动催化剂的作用,这些人是无产阶级的落后分子。</p>
+ <p>“很明显,我不是否认生存竞争,但是我认为动物世界的逐步发展,特别是人类的发展,受惠于互助之处远过于互争……一切生物都有两个基本需要:营养的需要和使物种繁殖的需要。前者使它们互相竞争和残杀,而保存物种的需要则使它们彼此接近,互相帮助。但是我倾向于认为在生物界的进化中——在生物的逐步后天变异中——个体之间的互助远比它们的互争所起的作用要大得多。”</p>
</blockquote>
-<p>这段话就很好地描述了“辩经西马”。他们在网络上每日与人辩经,倒也是促进了他们和别人理论水平和交流技巧的进步,但对于无产阶级运动整体而言基本上什么也没做,他们更像是沉迷于自己的小世界中,待在象牙塔上迟迟不肯下来,如果放到实践中很容易闹出纸上谈兵的囧事。我个人认为他们是中间派里偏右的。他们要团结吗?还是要的,但需要一定的技巧和原则,这一类人不应该进入最核心的领导层,他们可以参与理论工作,但不应该去指导实践。</p>
-
-<p>修正主义者,在欧美语境下也可以是社会民主主义(和其衍生的主义)者。但在中国,由于没有多党选举的制度,社会民主主义在中国几乎不(以社会实体)存在,而“修正主义”在中国的左圈语境下,更多指的是保皇派、改良派一类。这一类人以已经工作了的成年人和初高中及以下的学生为最多。对于成年人保皇派,基本上没有团结他们的必要,因为他们选择保皇那必然是有切身利益相关,也许他们就正在受体制的恩惠,只是有些许不满希望变得“更好”,我们可以在革命高潮时团结他们来“痛打落水狗”,但在革命低潮时团结他们的话,很难保证他们不会反过来捅你一刀,因为一般来讲,保皇派在皇帝被砍头前是不会放弃保他的,而且这种保皇派极有可能变质成右派,魏玛德国的艾伯特政府就是个例子。对于学生保皇派,除去个别特别固执的,他们大部分都是因为学校和社会的宣传对特色依然抱有幻想,以及对马克思主义和历史的不了解让他们没法去全面、客观地分析社会现状,事实上绝大多数的学生网左都是从保皇派过来的,我本人之前也当过一段时间保皇派。所以说,对于学生保皇派是一定要团结的,而且要对他们进行引导和教育,争取把他们从中间派拉到无产阶级革命派这边,把他们当敌人打击是绝对错误的。</p>
-
-<p>统一战线不是说你敞开胸怀让谁都进来,而是有原则和方法的。要明确的一点是,中间派决不可进入核心组织,这实际上是很多网络左群忽视的一点。中间派因为其立场和思维方式的问题,他们可以和我们团结在同一战线,但绝不可以参与到我方组织的内部建设中,更不能指挥我们的行动。你比如说,这个中间派有自己自成一体的哲学思路和立场,他可能就会在一些组织政策上按自己的理想形式来,而不是依据客观实际情况而定。如果把这些中间派对我们组织的参与度比作一个同心圆,我们的组织是最内一圈,那么往外挨着的一圈应该是学生保皇派,然后是安、托、西,然后最外面是修。</p>
-
-<p>统一战线的形式多种多样,具体是像第一次国共合作那样互相参与进对方组织、互相学习,还是像第二次国共合作那样各自独立互不统属,只是打击共同的敌人站在一起,这需要领导者视具体情况、作出最合适的判断。</p>
-
-<h4 id="论血统论">论“血统论”</h4>
-
-<p>1966年7月29日,北京航空学院附属中学出现一幅对联:“老子英雄儿好汉,老子反动儿混蛋”,横批是:“基本如此”,公开喊出了以血统划分好人坏人的口号。</p>
-
-<p>8月12日,已故前中国最高检察院副检察长谭政文的儿子,北京工业大学三系文革小组组长谭力夫和刘京联合写了一张题为《从对联谈起》的大字报,提出要把“老子英雄儿好汉,老子反动儿混蛋”作为党的阶级路线来实行。8月20日,谭力夫在一次辩论这副对联的大会上大肆鼓吹这种观点,使他在全国扬名。</p>
-
-<p>这副对联、谭力夫的讲话、以及他和刘京的大字报在中国掀起一股公开讲究家庭出身的风气。以高干子弟为首的学生红卫兵自称“红五类”,即来自革命干部、革命烈士、革命军人、工人和农民家庭。他们的对立面就是“黑五类”,即地主、富农、反革命分子、坏份子和右派分子及其子女。谭力夫又加上资本家和走资派,变成“黑七类”。当时,“黑五类”的子女被称为“狗崽子”,不准戴毛泽东的像章,不准唱毛泽东的语录歌,也不准参加红卫兵。</p>
-
-<p>不过指出这里荒唐的遇罗克却在那个年代付出了生命的代价。“文革”爆发后,遇罗克与几个同仁自办发行《中学文革报》,他在该报上连续发表了以《出身论》为代表的多篇争取自由和人权的檄文,并风靡海内外。</p>
-
-<p>《出身论》是遇罗克在文化大革命时期的一部作品。该书从唯物主义的角度批判了当时社会上广泛流传并造成严重不良影响的血统论。作者遇罗克在1966年发表文章反对姚文元批判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1970年3月5日,在北京工人体育场里,在排山倒海的“打倒”声中,27岁的遇罗克被宣判死刑,并立即执行。</p>
-
-<p>血统论是荒唐的这一点事实上非常正确,我们都知道思想和立场是没法靠基因遗传的。家长是资本家,孩子就一定也是资本家,这种思想实际上是唯心主义的,它没有坚实的唯物主义逻辑来支撑。事实上,血统论就是当权的老红卫兵(红五类子女)为了维护自己的特权地位而弄出来压迫当时已经是受压迫阶层的“黑五类”子女的。</p>
-
-<p>但是在今天的左圈出现的“反血统论”思潮的思路正确,但某种程度上形成了教条。当今社会的现实情况和文革时期不一样。许多人根本没搞懂血统论出现的机制和条件,凭自己臆想理解,搞出许多本本主义。</p>
-
-<p>遇罗克同志就说得很好:“它(对联)的错误在于:认为家庭影响超过了社会影响,看不到社会影响的决定性作用……实践恰好得出完全相反的结论:社会影响远远超过了家庭影响,家庭影响服从社会影响。”也就是说,在当时血统论不成立的最主要条件,就是当时的中国是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决定了其社会上的无产阶级的思想占社会主流,并无时无刻地影响社会上的每一个公民。</p>
+<p>上述观点的正确性,最最感动了大多数出席会议的俄国动物学家;希斐尔卓失——他的著作在鸟类学家和地理学家当中是很有名的——支持这些观点,并且还另举了一些例子来阐发这些观点。他说,有几种隼具有“一种适宜于抢掠的几乎理想的构造”,然而它们在退化,可是其他几种实行互助的隼却很昌盛。“另一方面,以一种合群的禽类鸭子为例吧,”他说,“一般说来,鸭子的机体不发达,但它们实行互助,从它们不计其数的变种和种类来看,可以说它们差不多是遍布于全世界。”</p>
-<p>但是在今天的中国,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早已被摧毁,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已经占主流了。在中国这样的一个官僚资本主义国家,其社会上的主流思想一定是资产阶级的思想,并从出生开始就无时无刻地影响社会上的每一个公民。现在私有制早已卷土重来,“子承父业”的社会基础是有的,这与当年公有制经济占绝对主导的社会不同。</p>
+<p>俄国动物学家的立即接受了凯士勒的观点,好像是很自然的,因为他们几乎每一个人都曾经有机会在亚洲北部和俄国东部无人居住的广大地区研究过动物界;凡是研究过类似的地区的人,是不可能不得出相同的结论的。我想起自己在和我的朋友,那多才的动物学家波利亚可夫一起在维蒂蒙地区考察时,西伯利亚的动物界所给我的印象。当时我们两个人对《物种起源》的印象还很新,可是我们要寻找同种动物之间的激烈竞争却一无所获。这种竞争在我们阅读达尔文的著作时,即使想到了第3章(第71页)的论点,也是我们预期会看到的。我们看见很多动物常常是联合起来,以适应不利的气候环境或对各种敌人进行斗争。波利亚可夫写了许多出色的文章论述各处的食肉动物、反刍动物和啮齿动物的互相依赖;我们亲眼看到许多互相帮助的事实,特别是鸟类和反刍动物在移居途中的互相帮助;甚至在有大量动物聚居的黑龙江和乌苏里江地区,尽管我竭力寻求,但也根少发现在较高级的同种动物之间存在着实际的竞争和斗争。在大多数俄国动物学家的著作中,也都提到过这种印象,这大概可以说明为什么俄国的进化论者那样拥护凯士勒的观点,而同样的观点在西欧的达尔文信徒当中却并不流行。</p>
-<p>但是在左圈不知从何时起,形成了一种风气,那就是当一个人说这个人是资本家的孩子,不能把他完全当同志看待,就要给这个人扣上“血统论”的帽子。这实际上和文革老红卫兵大扣帽子的行为没啥区别。在这种风气下,甚至形成了一种政治正确,把左圈里的资产阶级子女当成弱势少数群体一般保护起来,要是你通过攻击他们的出身来质疑他们的思想,你就要被打成“血统论”。</p>
+<p>当我们一开始研究生存竞争的两个方面——直接的和比喻的——的时候,给我们印象根深的头一件事就是互助的事例非常丰富,这不仅是如大多数进化论者所承认的为了繁育后代,而且还为了个体的安全和为了得到必需的食物。对动物界的许多大类来说,互助是通例。甚至在最低级的动物之间也可发现互助的事实,我们必须预期有一天会从研究微小的池塘动物的学者那里得知即使在用显微镜才能看见的生物当中,也存在着不自觉的互助。当然,除了白蚁、蚂蚁和蜜蜂以外,我们对于无脊椎动物的生活的知识还是极其有限的;但是,就从比较低级的动物来说,我们也可以搜集到一些确切合作的事实。蝗虫、蛱蝶、萤虫、蝉等等动物的不计其数的联合,实际上简直还没有人研究;可是它们的存在这一事实本身就指出它们一定是按照大体上相同于蚂蚁和蜜蜂为了移居而暂时联合的原则组织的。至于甲虫,我们已经有人仔细观察过埋尸虫之间互相帮助的事实。它们需要腐烂的有机物,以便在其中产卵和供给它们幼虫以食物,但是那些有机物不能腐烂得太快,因此它们便把在漫游中偶尔发现的各种小动物的尸体埋在土中。一般地说,这些埋尸虫都是单独生活的,但是当它们当中有一个发现了自己难以埋葬的老鼠或雀鸟的尸体时,它就会招唤四个、六个或者十个其它甲虫来会力完成这项工作;如果必要的话,它们会把尸体运到一个合适的土质松软的地方,十分周密地把它埋起来,从没有为了它们之中哪一个享有在这个埋好的尸体上产卵的特权而争吵。约格里迪奇在用两根棍子做成的十字叉上绑上一个死鸟,或者是在插在土中的棍子上挂上一个蟾蜍的时候,这些小小的甲虫也会以同样友好的方法集中大家智慧来克服人的计谋。这种协力合作的事情在蜣蜋当中也曾见到过。</p>
-<p>这些政治正确者一定要拿恩格斯当挡箭牌:“难道恩格斯不是资产阶级家庭出来的吗?”但恩格斯是个特例,世界上根本没有那么多恩格斯。有些人喜欢自比恩格斯实在是太狂妄了。中国近代史学家吕思勉曾经说过:“世上只有背叛阶级的个人,没有背叛阶级利益的阶级”,连不算资产阶级的小知识分子里,都充斥着资产阶级的思想,难道大资本家的子女背叛自己的阶级就这么简单?把刀尖对着自己本来就是一件难过登天的事,不是说把这句话写在QQ签名上就能做到的。</p>
+<p>即使在机体方面处于稍低级阶段的动物中,我们也可找到类似的例子。在西印度群岛和北美洲,有些陆蟹结成一大群一大群的,以便到大海去产卵;每一次这样的移动,都包含着它们之间的协力合作和互助。至于大莫鲁甲蟹(Limulus),我惊奇地发现(1882年在布列登水族馆)这种笨拙的动物在一个伙伴需要的时候能给予多大的帮助。它们当中有一只蟹仰面朝天地跌在水槽的一个角落里,它那小锅似的沉重甲壳使它不能回复原来的姿势,再加上角落里有一根铁杆,使它要想翻过身来更加困难。于是它的伙伴们前来援助,我用了一个钟头的时间来看它们如何努力援救它们被困的伙伴。它们一下来了两只,从下面推它们的伙伴,经过巨大的努力,终于把它扶正了,可是由于铁杆妨碍着它们完成援救工作,那个蟹又重重地仰跌下去。经过几番努力以后,援助者当中就有一只到水槽的深处去带来了另外两只蟹,这两只蟹用它们饱满的新力量开始来推动和扶起它们可怜的伙伴。我们在水族馆呆了两个多钟头,当我们离开的时候,我们又去看了一下那水槽,援救工作依然在继续哩!自我看见这件事以来,我不能不相信埃拉斯穆·达尔文博士所引征的叙述:“普通螃蟹在脱壳期间派一个没有脱壳或有硬壳的螃蟹在它旁边放哨,以防备海中的敌人来伤害这种处于没有防御状态的脱壳蟹。”</p>
-<p>要知道,恩格斯背叛自己的阶级开始于背叛自己的家庭,他与自己父亲的冲突极严重。恩格斯出生于德国巴门一个繁荣的商业家族,具有强烈的宗教精神,而对学习的轻视(甚至不允许恩格斯完成他的学业)使得它似乎不是培育社会主义知识分子的沃土。但恩格斯童年时代有很长时间是在他的外祖父家中度过的,他的外祖父是一个十分重视人文教育的知识分子,喜欢给小时候的恩格斯讲古希腊英雄神话,对恩格斯影响很大。这种对文化知识的渴求和决心做英雄人物的理想固化为恩格斯进一步成长、发展、提高自己的内在因素和动力,也促使他对父亲和家族的影响的叛逆心理逐步加强。恩格斯对文学的热爱和他父亲对他经商的要求的矛盾极大地激化了他们之间的矛盾,最后他父亲强迫他中学中途辍学被迫经商。出于各种原因,恩格斯排斥、甚至痛恨资本家的工作和生活,之后中年时的一段时间的经商经历事实上让他痛苦不堪。</p>
+<p>关于白蚁、蚂蚁和蜜蜂之间的互助事例,特别是通过罗曼斯、彼希纳和约翰·刘波克爵士的著作,一般读者都很熟悉,因而我只说很少的几点提示。如果我们拿一个蚁巢为例,我们不仅看到了每一种工作(如生育子孙、寻找食物、建筑巢穴和饲养幼虫等等),都是按照自愿互助的原则进行的,同时,我们还必须和佛勒尔一样,承认许多种蚂蚁的生活的主要基本特征是每一个蚂蚁有义务把已经吞在肚里并且已经部分消化了的食物和集体中的每一个向它索取的成员共享。属于不同种的或属于互相敌对的蚁巢的两个蚂蚁,偶尔互相遇到时,便彼此避开。但是属于同一个蚁巢或属于同一群巢穴的两个蚂蚁便会互相接近,用触须作几下问答的动作,并且“如果其中有一个饿了或者渴了,特别是如果另一个的嗉囊中很饱满时。……它将立刻索取食物”。接到这样要求的蚂蚁是从不拒绝的;它张开了颚,用一种适当的姿势,吐出一滴透明的流质给那个饥饿的蚂蚁舐食。把食物吐给另外一个蚂蚁吃,这在蚂蚁(自由的)的生活中是那么突出的一个特征,并且为了养活饥饿的同伴和幼虫都是那样经常地互相求助,所以佛勒尔竟认为蚂蚁的消化道是由两个不同的部分构成的,其中之一,即后一部分,是专供自己用的,另一部分,即前一部分,主要是供集体用的。如果一个嗉囊饱满的蚂蚁竟自私到拒绝喂养一个同伴,那它将被看成是一个敌人,甚或比敌人还坏。当它的亲族和另一个种的蚂蚁打仗时,如果它拒不援助的话,它们将比攻击敌人还要凶猛地反过来攻击这个贪心的蚂蚁。如果一个蚂蚁没有拒绝喂养属于仇敌方面的蚂蚁,那么它将被后者的亲族当作朋友看待。所有这些情况都是经过最严密的观察和确切的实验所证实的。</p>
-<p>在青年时代,亲眼目睹工人阶级悲惨的生活状况对恩格斯的思想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恩格斯家庭周围都有许多工厂企业,他在上下学时就能直接接触到这些工人。1839年恩格斯19岁时写了一篇公开发表的著名的政论性文章《乌培河谷的来信》。文章以极其鲜明的笔调展示了乌培河谷地区乌烟瘴气的社会风貌,描述了虔诚派教士的迷信活动和他们的专横、贪婪、伪善和愚蠢的嘴脸,同时以大量的笔墨淋漓尽致地描绘了乌培河谷地区工人的悲惨苦难生活。现实生活中的一系列现象,经常使恩格斯对资产阶级编织的美好谎言产生了质疑。这种感性经历无疑导致恩格斯最终献身于无产阶级的解放事业,并为寻求一条无产阶级解放的正确道路的深层次的重要原因。同时说明他已经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开始站在革命民主主义和工人的立场上投身到反对剥削制度的斗争中去。</p>
+<p>蚂蚁这个分成一千多种的大科动物,其数目是那么多,以致巴西人竟说巴西是属于蚂蚁而不是属于人的;在这个科里,同一个巢或同一个巢穴集团的成员之间是不存在竞争的。无论不同的种之间的斗争是多么厉害,也无论在战争时有着什么样的暴行,但集体内部的互助、已成习惯的自我献身和经常为了共同福利的自我牺牲,都已经成为法则。蚂蚁和白蚁废除了“霍布斯式笔下的那种斗争”,因此它们生活得更好。它们那种奇妙的巢穴,也就是它们的建筑,在比例大小方面超过了人类的建筑;它们修筑的道路和在地上的拱形走廊,宽阔的大厅和粮仓,它们的谷物田、谷粒的收获和使谷粒“麦芽化”;它们孵卵和养育幼虫的合理方法,以及建造特别的窠巢以饲养蚜虫——林内美妙地称之为“蚂蚁的乳牛”——的合理方法,最后,它们的勇敢、胆量和优越的智慧,所有这些都是它们在繁忙和辛勤的生活的每一个阶段中实行互助的自然结果。这种生活方式,其结果必然会发展蚂蚁生活的另一个特征:个体的主动性的巨大发展——它反过来又显著地促成了高度而复杂的智力的发达,这样的发达,使人类的观察者也不能不有很深的印象。</p>
-<p>恩格斯青年时代的欧洲,是一个左翼思想和运动蓬勃发展的大陆。从英格兰到俄罗斯、从蒲鲁东到费尔巴哈,整个欧洲每一天都浸泡在不断迭新的左派思想中,恩格斯不可能不受影响。恩格斯在来到柏林后,迅速加入了青年黑格尔派——一群想运用黑格尔的思想特别是辩证法和否定性的思想对当时的宗教和政治进行批判的年轻知识分子的团体。1842年,恩格斯在科隆与他一直投稿的《莱茵报》的编辑之一莫泽斯·赫斯见面,赫斯是第一个在青年黑格尔派中宣讲共产主义的,这对恩格斯的思想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之后恩格斯来到英国曼彻斯特,亲眼看到了世界上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人的状况,并会德国写下了《英国工人阶级状况》。在这期间,他与父亲的矛盾愈发严重,并最终导致他决定离开德国。</p>
+<p>在动物的生活方面,即使我们所知道的只不过是一些关于蚂蚁和白蚁的事实,我们也可以有把握作出这样的结论:互助(它导致互信,这是勇敢的第一个先决条件)和个体的主动性(智力发达的第一个先决条件)在动物世界的进化中,是比互相斗争更具有无限重要性的两个因素。事实上,蚂蚁没有任何“保护性”而仍能兴旺,可是自卫特性对于单独生活的动物来说是不可缺少的。蚂蚁的颜色使它很容易为敌人发现,在草地和森林中,许多种蚂蚁所建的高大巢穴也是一望可见的。它浚有坚硬的甲壳的保护,无论它的针刺在几百根刺入一个动物的皮肉时是多么危险,但对一个蚂蚁的防御来说却是没有多大价值的;而蚂蚁的卵和幼虫在许多居住在森林中的动物看来又是一种美味的食物。可是,成千上万的蚂蚁并没有受到鸟类或甚至食蚁兽的太大摧残,反之,它们却为此它们强壮得多的昆虫所畏惧。当佛勒尔在一个草地上倒出一口袋蚂蚁时,他看见“蟋蟀跑开了,听任蚂蚁抢夺它们丢下的洞穴;蚱蜢和蟋蟀向四方逃走,蜘蛛和甲虫也放弃了它们的捕获物,以免它们自己变成蚂蚁的捕获物”。经过一场战争(在战争中有许多蚂蚁为了共同的安全而牺牲了)以后,连黄蜂的窠也被蚂蚁占领了。甚至最敏捷的昆虫也不能逃脱,佛勒尔常常看到蝴蝶、蚊虫和苍蝇等被蚂蚁出其不意地袭杀。蚂蚁的力量在于互相援助和互相信任。如果说蚂蚁——且不谈更为发达的白蚁——在智力方面居于整个昆虫纲的首位,如果说它们的勇气只有最勇猛的脊椎动物才能匹敌,如果说它们的头脑——用达尔文的话来说——“是世界上最奇妙的微小物质之一,也许比人的头脑更为奇妙”,那么这难道不应归功于在蚂蚁的社会中互助完全代替了互争这一事实吗?</p>
-<p>欧洲工人阶级风起云涌的运动也对恩格斯的思想产生了巨大的影响。1831年法国爆发里昂工人起义,1842年英国爆发宪章运动,1844年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1848年欧洲革命等等无产阶级运动,无疑让恩格斯看到了无产阶级的强大力量。</p>
+<p>蜜蜂也是这样。这些小小的昆虫(它们本来很容易被许多鸟类所捕获,它们的蜜也被从甲虫到熊的各纲动物所垂涎)也没有从拟态或其他方面得到任何自卫的特性,而没有这种特性,一个单独生活的昆虫是很难逃脱被彻底地毁灭的。但是,由于蜜蜂实行了互助,因而它们获得了我们所知道的广泛发展,获得了我们所称赞的智力。由于共同工作,它们使它们的个体力量增加了若干倍;由于临时分工和每一个蜜蜂在必要时能进行各种工作的能力的结合,它们获得了任何一种单独生活的动物(不管它是多么强壮和有多么好的武装)所不能指望的安全和福利。它们的合作,在人不知道利用充分计划的互助的情况下,往往比人还要成功。所以当一群新蜂要离开蜂箱虫寻找一个新住所时,许多蜜蜂就会预先到附近去探察一下;如果它们发现了一个适于居住的地方,例如一个旧篮子或任何这类的东西,它们就把它占领下来,把它弄得干干净净的,并且加以保护,有时候要保护整整一个星期之久,直到这群新蜂来到那里定居下来。但是,有多少移居到新土地上的人只因不了解他们力量联合起来的必要性而死亡在那里!由于蜜蜂懂得集中它们个体的智慧,它们能适应预料不到的或者不同寻常的恶劣环境,如巴黎博览会上展出的蜜蜂就能用它们树脂似的蜂蜡把箱盖固定到嵌在它们蜂箱板里的玻璃片上。此外,它们毫无喜好杀戮的表现,也没有喜欢无益争斗的习性,虽然许多作者总认为动物有这种癖性。守卫蜂箱进口的哨兵毫不留情地杀死那些企图到蜂箱里去抢劫的蜜蜂;可是,因为搞错了地方而飞来的陌生蜜蜂则不会受到伤害,特别是那些带着花粉飞来的或者是易于迷路的小蜜蜂,更不会受到伤害。除了确有必要时以外,它们是不会进行战争的。</p>
-<p>而真正让恩格斯思想转变的,是他自觉投身到了工人阶级反抗资产阶级的阶级斗争实践中。如果没有亲身参与实践,恩格斯很可能最多变成一个西马教授那样被资产阶级老爷豢养在大学里的宠物。在曼彻斯特期间,恩格斯开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对被剥削阶级生活、工作、斗争全方位的调查研究。在这段时间内,他边调查边写文章,发表在公开刊物报纸上。后面又加入了青年黑格尔派,并在伦敦加入正义者联盟,而后在1848年为马克思主编的《新莱茵报》充当记者。1849年莱茵省和南德意志爆发了激烈的民众起义,恩格斯用军事才能为起义者效力。正是因为青年时的恩格斯广泛且深入地参与到工人运动当中,他才能将自己的立场彻底转变到工人阶级这边,这不是简单地凭借学习理论就能做到的。</p>
+<p>由于在蜜蜂当中仍然存在着残忍和懒惰的本性,而且往往由于环境促使它们又将显现出来,所以蜜蜂的合群性就更加对人有启发性。大家都知道,经常有一些蜜蜂宁肯过抢劫的生活而不愿过工蜂的勤劳生活,在食物缺乏和食物特别丰富的时候,都将使这个掠夺阶级为之增加。当我们的谷物已经收获回家,草地和田野里的谷物已经所剩无几的时候,抢劫的蜜蜂就更加经常到来。另一方面,在西印度群岛的甘蔗园附近和欧洲炼糖厂的周围,抢劫、懒惰和吃得迷迷糊糊的情况在蜜蜂当中就更为普遍了。我们由此可见,在蜜蜂之中还依然存在着反群居的本能,但自然选择必定会继续淘汰它们,因为归根到底,团结的实践证明它比具有掠夺倾向的个体的发展对物种更为有利。那些最狡猾的和最阴险的被淘汰了,让位给那些懂得合群生活和互助利益的蜜蜂。</p>
-<p>所以事实上“恩格斯”的诞生条件是及其苛刻的,和恩格斯在同一个屋檐下长大的他的亲妹妹、弟弟就自始至终都不赞同恩格斯所走的背叛其家庭的道路。在童年时代受到不同于主流的教育、对家长的叛逆、亲身接触工人阶级的生活、经历工人运动、接触并学习最新的革命思想、遇到导师和同志、主动投入工人运动实践中,这些造就恩格斯思想转变的事件有一定必然性,但也有极大的偶然性。</p>
+<p>当然,无论蚂蚁或蜜蜂,甚至白蚁,都不可能具备包括到整个种的更高度团结的观念。在这方面,它们显然没有达到即使在我们政治、科学和宗教的领袖人物中也尚未具有的发展程度。它们的爱群居的本能很难超出蜂箱和蚁巢的范围。不过,拥有不少于两百个巢穴的巢群的两个不同种的蚂蚁(Formica exsecta和F. pressilabris),业经佛勒尔在丹德山和萨勒福山发现并有所描述。佛勒尔认为,这些巢群的每一个成员都认识所有巢群中的其他成员,它们都参与共同的防御。在宾夕法尼亚,麦克库克先生发现了整整一个拥有一千六百到一千七百个巢穴的筑墩蚁的族,全体蚂蚁互相之间都互通信息;贝茨先生曾经指出,在“园地”的广大面积上到处都是白蚁的土堆,有些巢穴成了两、三种蚂蚁的避难所,这些巢穴大部分是用拱形通道或拱廊连接起来的。因此我们发现,甚至在无脊椎动物之间也采取了一些措施把同种结合成更大的组织来互相保卫。</p>
-<p>在当今的中国,“恩格斯”是否有诞生的可能呢?还是有的,但真没有多大。首先并没有那么多人敢于背叛自己的家庭,因为父母控制着孩子的经济命脉,父母对孩子事实上是独裁的,而且父母的思想对孩子灌输是从小就开始的,背叛家庭意味着背叛自己以前的信仰和现在衣食无忧的美好生活,试问多少“十指不沾阳春水”的资产阶级小孩能够忍受那种艰苦的革命生活?然后富家小孩也很难有像恩格斯那样对知识的渴求,尤其是政治方面的。我见过不少富家子弟,比起学习他们更喜欢打游戏、动漫一类的娱乐活动,这也怪不得他们,因为在当今社会,学习就是赚钱的工具,他们既然不用赚钱,自然也没必要学习。还有现在的中国其实阶级隔离是挺严重的,富人基本上看不到那些工人的生活,现在工人的生活区里富人区可远着呢,富人也不会把自己的孩子带到穷人居住区去。</p>
+<p>现在进一步谈到较高级的动物,我们发现在它们当中有着更多的为了会种可能目的而有意识地互助的例子。然而我们必须承认,我们对高级动物的生活的知识依然是很不完备的。虽然第一流的观察者们收集了大量的事实,可是我们对于动物世界的某些属科还几乎是一无所知。关于鱼类的可靠资料特别稀少,这一部分是由于观察的困难,一部分是因为对这个问题还没有给予应有的注意。至于哺乳动物,凯士勒已经指出,我们对它们的生活方式所知是多么少。它们之中有许多是习惯于夜间活动的;有些是隐藏在地下的。至于反刍动物的那些合群生活和移居最能引起我们的兴趣,可是它们是不让人们接近它们的群的。我们主要是在鸟类方面拥有最广泛的资料,但我们仍然对许多种鸟的合群生活知道得很不完备。不过,我们不必埋怨我们缺乏经过充分证实的事实,因为这从下面的叙述中就可看到我们并不缺少。</p>
-<p>然后最难的是,现在的中国的工人运动只能说刚冒出了一丢丢火星子,工人运动零零星星,而且没有起到多大的社会影响,富人的小孩大概率也就当成是“恶意讨薪”之类;至于左翼思想,看看网左目前的状态,很难说思想有什么进步,基本上还在重新开始搬运马列毛思想的阶段,那些富人小孩到了网上可能更多地是摆着居高临下的架子,像“天山上下来的王明”一样嘲讽网左们。要说遇到革命导师和同志,富人有富人的圈子,和穷人的圈子基本不相交,富人的圈子里有马列毛主义者?我要打个大大的问号。你要说那种大学马原教授或者党员应该还是有的,但他们大多也都是为特色辩护的“鹿克思主义者”,真正的、站在工人阶级立场的人我认为基本不可能会有。</p>
+<p>我不打算详谈雄的和雌的为繁育后代和为在后代的最初生活阶段中供给它们食物,以及为共同猎取食物的联合;但是我不妨顺便提一下,这样的联合是通例,即使对最不合群的食肉动物和凶猛的禽类来说,也是一样;我们可以说,这种联合的特殊意义在于:即使在其他方面表现最残酷的动物在这方面却也表现了较温和的情感。还可以补充一点,在食肉动物和猛禽当中,大于家庭的联合还很少见,这种情形,虽然大部分是由于它们猎取食物的方式所致,但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解释为由于人类的迅速增长在动物世界中所引起的变化。至少值得注意的是,有几种动物在人烟稠密的地区过着完全单独的生活,然而同是这种动物或和它们最相近的动物,在无人居住的地区却是喜欢群居的。狼、狐狸和几种猛禽都可以作为这一情况的例证。</p>
-<p>至于主动投入工人运动实践中,这个基本上就属于最高难度了。对于资产阶级的小孩来说,他们理解的投入实践可能也就是整天在网上辩经,然后看点高级哲学书之类。要说去参加现实中的工人运动,他们就得想想,家里的资产还要不要了?家族的人脉和地位还要不要了?现在衣食无忧的生活还要不要了?要是真去参加,这些东西可都要不了了!</p>
+<p>然而,对于我们讨论的问题来说,不超过家庭关系的结合的重要性较小,何况我们知道,有许多联合只是为了一般目的,例如猎食、互卫,甚至纯粹为了共同享受生活。奥杜邦曾说过,有时候老鹰也联合起来猎取食物,他对两个秃鹰(一雄一雌)在密西西比何上猎食的描写,是以其生动的笔法闻名的。但在这类观察中,最可靠的是希斐尔卓夫所作的观察。他在研究俄国草原地方的动物时,有一次看见一只完全属于群栖种的鹰(白尾鹰)在高空中飞翔,它静静地绕着大圈子盘旋了半个钟头,这时候突然听到它发出了刺耳的吟声。不久,另外一只鹰就发出了回声,并向它飞来,接着,第三只、第四只,直到一齐飞来了九只或十只白尾鹰,不一会儿它们就飞得不见了。下午,希斐尔卓夫走到他看见白尾鹰飞去的地方,借着草原上的一个高坡的掩蔽,他走近它们,发现它们围着一匹马的尸体。那些年老的鹰(照例由它们先吃——这是它们的礼节)这时已经站在附近的草堆上担任放哨,而较小的鹰则在吃着它们的盛餐,旁边还围着一群群的乌鸦。希斐尔卓夫根据这个和类似的观察,断定白尾鹰为了猎食而结合一起;当它们都飞到很高的空同时,如果它们有十只的话,就能总览至少二十五平方英里的一片地区;只要其中任何一只鹰一发现了什么东西,它就告知别的鹰。当然,有人会说,第一只鹰的单纯的本能叫声,甚至它的动作,同样可以把几只鹰带到猎获物那儿来。可是在这个问题上,有说明它们互相通知的有力证据,因为这十只鹰在飞到猎获物那里以前先聚集到了一起。希斐尔卓夫以后叉有几次机会证实白尾鹰常常因为饱餐尸体而集合到一起,它们之中有些(首先是年幼的鹰)在别的鹰吃东西时,经常是在旁边担任放哨的。事实上,白尾鹰——最勇敢和最善于猎食的猛禽之一——完全是一种群栖的鸟类,布利姆说,当它被捕获以后,它很快就和饲养它的人发生密切的情谊。</p>
-<p>一无所有的人最无所畏惧,这话是很有道理的。无产者一无所有,所以他除了造反没得选;资产者锦衣玉食,去造反要放弃的太多太多,成本太高,而且还一直有后路。</p>
+<p>合群性,是很多种猛禽的共有特征。巴西鸢——最“鲁莽的”强盗之一——也是最喜欢群居的鸟。达尔文和别的博物学家已经描述过它们猎取食物的联合,下面是一个事实:当它捕到一个太大的东西时,它就招唤五、六个伙伴来把它搬走。经过一天的忙碌以后,它们常常从十英里或更远的地方飞来,结伙到一棵树上或灌木林去过夜,还经常发现有几只兀鹰,特别是多尔比尼所说的“它们真正的朋友”——玉鸡和它们在一起。据札鲁得尼说,它们在别的大陆和外里海的荒野上,也有一起巢居的习惯。群居秃鹰——最强壮的兀鹰之一——就是由于喜爱群居而得名的。它们成群地在一块儿生活,显然爱好群居,当它们高飞到天空中游戏时经常是成群结队的。“它们在极其友好的气氛中生活,”勒瓦兰说道,“在同一个洞穴里,我有时候找到离得很近的窠巢达三个之多。”巴西的鸟拉布兀鹰也和白嘴鸦一样,甚至比它们更爱群居。埃及的小兀鹰亲密地生活在一起。它们结队在空中游戏,晚上聚在一块儿过夜,早晨一块儿去寻找食物,它们之间连最轻微的争吵也从未发生过;这是有充分机会观察它们生活的布利姆证实过的。红脖隼也是大群地聚集在巴西的森林里,茶隼(Tinnunculus cenchris)离开欧洲以后,在冬天到达亚洲的森林和草原时,也是结成许多大群的。在俄国南方的草原上,它们是(或更确切地说,以前是)那么样的合群,以致诺特曼看见它们和其他的隼(Falco tinnunculus、F. œsulon和F. subbuteo)结成一群群的,每当晴天的下午大约四点钟的时候,聚在一块儿游戏,直到天黑以后很久。它们大家一齐飞起来,排成一条直线,向着某个选定的地方飞去,到达那里以后又立刻按照原来的路线飞回来以便再飞。</p>
-<p>2020年的时候,左圈中有一个挺出名的人,月华,可能不少读者都听说过他。这个人一开始经常在QQ空间里更新一些马列毛的帖子,后来不知道怎么和一个叫“泉州马克思主义学会”(简称泉马)的组织发生了矛盾,每天更新一些攻击泉马的内容,类似于“泉马是一帮初中生想要炸掉三峡大坝”之类,然后他被泉马扒出来家里是金融资本家,当时我记得帖子下面一大群月华的粉丝拿恩格斯为他辩护。然后后来泉马被光明联盟端掉了,他好像也参与了,这是我单方面从一个我在外网认识的光明联盟成员那里看到的,不确定,但至少是被光明联盟利用了。结果在那之后,月华的帖子逐渐地越来越少发马列毛主义的内容,甚至有一次公开宣称自己支持自由主义,然后就越来越变成了一个新自由主义者。然后好像在年末的时候,月华突然宣布他去荷兰留学了,之后就石沉大海再没音信了,不知道当初那些为他辩护的人怎么想。月华可以说是一个失败的“恩格斯”的例证。</p>
+<p>只是为了飞翔的快乐而成群地飞翔,这在会种鸟类中是很普遍的。“特别是在汉柏地区,”迪克生写道,“在8月底经常有大群的鹬鸟在泥洲上空飞翔,在那里过冬……这些鸟的动作极其有趣,它们大群回旋飞行,散开会拢,其精确的程度好像受过训练的军队。在它们当中还混杂着单独的沙锥鸟、海云鸟和环颈鹬。”</p>
-<p>我还见过一个也是金融资本家家庭的左人,这个人虽然说是左人,但实际上就是我在《论中间派》一篇中提到的“辩经西马”,此人态度十分跋扈,和谁讲话都是一副“举世皆浊我独清”的高高在上的姿态,哲学术语乱飞就不提了,还一反唯物主义群众史观,说什么“我建议我们用术语来聊天”“大规模发动群众的时代已经过去了”“现在要期待革命发生只能让所有群众变成哲学家”之类的可以说是精英主义的言论,十分看不起毛。由此可以看出虽然此人接触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但是他的生活经历和社会地位让他无法形成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他只能说是一个研究过马克思主义的学者。</p>
+<p>不可能在这儿把鸟类的联合猎食情况都一一列举出来;但企鹅的捕鱼结合肯定是值得我们注意的,因为这些笨拙的鸟在联合中表现了优良的秩序和智慧。它们常常结成许多大队去捕鱼,在选定一个适当的水湾以后,它们便面对岸边围成一个广阔的半圆圈,一步步地向岸边走去,从而缩小这个半圆圈,把包围在圈里的鱼完全捕食。在窄小的河流和运河上,它们甚至分成两个队,每队围成一个半圆圈,一步步地会会起来,好似拖着长渔网的两队人彼此会合起来捕捉两个鱼网之间的鱼一样。夜晚来临时,它们飞到休息的地方——各群休息的地方是不变的——,从来没有人看见过它们为了争夺水湾或休息的地方而互相争斗。在南美洲,塘鹅结成拥有四万到五万只的大群,其中一部分在睡觉,另一部分别担任守卫,而其余的塘鹅便去捕鱼。最后,如果我不谈一下常被诽谤的家麻雀是多么忠实地和它所属的集体的每一个成员分享它所发现的任何一样食物的话,那我便对它们有失公平。希腊人早就知道这个事实,它所以留传下来,是一个希腊演说家有一次说(根据我的记忆):“当我向你们讲话的时候,有一只麻雀已经去告诉别的麻雀说,一个奴隶把一袋谷物掉落在地上,于是它们都到那里去吃谷粒了。”并且,现在我们很高兴地发现,这个古代的观察已由葛尼先生在最近出版的一本小册子中加以证实,葛尼确信家麻雀常常相互告知哪里有食物可以窃取;他说:“甚至在远离庭院的地方打了一堆麦子,院子里的麻雀也总会使它们的嗉囊充满麦粒。”的确,麻雀极其注意保护它们的领地,不使它受外来者的侵犯;所以卢森堡公园中的麻雀拼命同一切企图来分享公园和游客的好处的麻雀作战,但在它们集体的内部,它们便充分地实行互助,虽然偶尔在最要好的朋友之间当然也发生一些争吵的事情。</p>
-<p>政治正确的“反血统论”其实只是血统论的另一个极端。现在左圈中的这种风气事实上已经陷入了政治正确的漩涡,甚至有的搞成了饭圈思想,就比如月华的粉丝们就真的和饭圈一样,不分青红皂白地挺自己的“爱豆”,这是绝对不可取的。</p>
+<p>在禽类中,同猎同食是那么常见的一种习惯,所以用不着再引更多的例子来说明,必须把它看作是一个确定不移的事实。至于这种结会形成的力量,那是显而易见的,用不着证明。最强壮的猛禽也难以对付结合到一起的我们喜爱喂养的小鸟。即使是鹰——甚至凶通有力的岩鹰和可以用脚爪抓走兔子或小羚羊的老雕——也被迫把它们的猎获物让给一群群的乞食的鸟——鸢,它们一看见老鹰找到了一个美味的猎物便照例去追赶它。鸢也追赶敏捷的鱼鹰,抢走它捅获的鱼,但是没有一个人看见过鸢鸟为了争夺这种窃取的猎物而互相争战。在克古仑岛上,库斯博士看见猎海豹的人所说的海鸡(Buphagus)追赶海鸥,要它们吐出嘴里的食物,而另一方面,一旦海鸡飞近海鸥等的住地时,海鸥便和燕鸥联合起来逐走它们,特别是在伏巢期间更是这样。身体虽小但极其敏捷的田凫大胆地攻击食肉的猛禽。“看它们攻击一只秃鹰、一只鸢鹰、一只乌鸦或一只鹰,是最有趣的事情。我们会觉得它们有胜利的信心,也看见猛禽的愤怒。在这种情况下,田凫互相之间全力援助,它们的勇气随着它们的数量的增加而增加。”田凫真可以无愧于希腊人给它们取的“良母”这个名称,因为它们总是保护其他的水鸟,使之不受敌人的攻击。我们在花园中常常看到的身长不过八英寸的小白鹡鸰(Motacilla alba),也能强迫鹞鹰放弃它们的猎食。“我总钦佩它们的勇气和敏捷,”老布利姆写道,“我相信唯有隼才能捕捉它们……当一群白鹡鸰逼得一只猛禽退却的时候,它们使空中都回响着它们胜利的叫声,然后它们就飞散了。”它们为了追逐敌人的这个特殊目的而集合起来,也如同我们所看见的另一种情况一样:当森林中的所有鸟雀发现一只夜鸟在白天出现时,它们便飞起来,一起——食肉的猛禽和无害的小歌鸟——丢追逐这个陌生的鸟,使它回到原来隐藏的地方。</p>
-<p>左圈中主要还是以学生等小知识分子为主,对于学生思想的分析可以参见我之前写的《建群即建党-网络左群最好的归宿》一篇。小知识分子是脱产阶级,他们无法直接和社会建立物质联系,所以他们的立场极大概率和自己的家庭同步,而思想也极容易受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影响,而这三者无一不是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机器。资本家出身的人的立场是否改变,要看他的物质基础是否改变,也就是他是否真的愿意放弃自己这辈子的优渥生活、放弃自己高高在上的社会地位,投入到穷人的运动中去。</p>
+<p>鸢、秃鹰或鹰和野鹡鸰这样的小鸟之间,在力量上是多么悬殊,然而这些小鸟以它们共同的行动和勇敢,证明它们比有强壮的翅膀和武装的强盗还优越!在欧洲,鹡鸰不仅追逐可能危害它们的猛禽,而且还追逐鱼鹰,它们的目的“不是为了要伤害它,而是为了好玩”,据叶尔登博士税,在印度,穴鸦之追逐“戈文达”鸢,“只不过是为了取乐”。韦德公爵看见巴西的鸟拉布秃鹰(urubitinga)被不计其数的一群群的大嘴鸟和反舌雀(这种鸟近似我们的白嘴鸦)包围起来,受它们的嘲弄。他说:“老鹰总是十分悄悄地忍受这种侮辱,但有时也会捕捉一只嘲弄它的鸟。”在所有这些事例中,在体力方面虽然比猛禽差得很多的小鸟,却以共同的行动证明它们胜过猛禽。</p>
-<p>但总的来说,辨别一个人是否是真正的同志,还是要“重在表现”。遇罗克同志的《出身论》里有这样一段话:</p>
+<p>但是共同生活在个体安全、生活享受和智力发达方面所起的最显著的效果,是要从两大科鸟类——鹤与鹦鹉——的身上才能看到的。鹤是极爱群居的,不仅和它的同类,而且和大多数水鸟都有极其良好的关系。它们的小心谨慎和它们的智慧真令人惊异;它们在顷刻之间就能洞察新的环境,并根据这种环境来活动。它们的哨兵经常在一群吃食或休息的鹤周围守卫,猎人们深深知道要接近它们是多么困难。如果它们受到了人的突然袭击,那么它们不经过先派一个单独的侦察兵,然后再派一群侦察兵去巡查一遍,是决不回到原地方来的。当侦察队回来报告那里没有危险的时候,第二批侦察便被派去证实第一次的报告,以后全群才会出动。鹤和种类相近的鸟结成真正的朋友;除了同样有合群性和高度智慧的鹦鹉以外,没有别的鸟在被捕到以后能像鹤那样和人类发生真正的友谊。“它把人不是看成主人,而是看成朋友,并且竭力表示这一点,”布利姆从许多的亲身体验中得出这样的结论。鹤从清晨直到深夜都在一直不停地活动,但只是在早晨用几个钟点的时间去寻找食物(主要是蔬食),一天之中其余的时间都用在集体生活上。“它拣起小木片或小石头,把它们抛在空中,并试着去接住它们;它弯着颈项,张开翅膀,舞着、跳着、到处跑着,想用种种方法表示它的好兴致,它始终保持着优美文雅的姿态。”由于它们生活在集体中,所以它们几乎遇不到敌人,虽然布利姆有时候看见它们当中有一只被鳄鱼攫住,但他写道,除了鳄鱼以外,他不知道鹤还有其他的敌人。它们用个个皆知的谨慎行动避开一切敌人;它们通常都能活到很长的年岁。因而难怪鹤不需要养育许多子孙以保存自己的种,它们一般只孵两个蛋。至于它们的高度智慧,只说一句就够了:所有的观察者都一致承认,它们的智力很使我们联想到人的智力。</p>
-<blockquote>
- <p>出身和成份是不能相提并论的。有一段对话是很耐人寻味的。甲(是个学生):“你甚么出身?”乙:“你呢?”甲:“我红五类,我爸爸是工人。”乙:“那我比你强,我就是工人。”</p>
-</blockquote>
-
-<p>这就是说,不管这个人出自于什么家庭,哪怕他家在全世界开厂子,只要他的立场在工人阶级一边,他就是同志;哪怕他祖上三代都是工人,他要是立场站在资产阶级一边,那他就是敌人。但是我还是要再说一下,《出身论》发表于毛时代,当时的社会和学校影响和今天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方向。在资产阶级法权被根除前,社会上每个人都会受到它的影响,即便是正宗的工人也可能为了金钱利益就叛变自己的阶级,更何况在资产阶级法权根深蒂固的当今社会呢?</p>
-
-<p>为了防止有二极管抬我杠,我在这里总结一下,这篇文章不是为了给血统论正名,本文章的立场是反对血统论的。本文的核心论点是反对当今左圈存在的一种,把所有资本家家庭出身的网左都当成新一代恩格斯的这种类似于政治正确的风气。毛主席教导我们要“实事求是”,对于一个人的成分判断,还是要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p>
-
-<h3 id="后记">后记</h3>
-
-<p>历时四个月,我终于完成了这篇总字数高达五万两千多字的《网左实践总结》,这是我目前写过字数最多、耗时最长的一篇文章了。不过我最终还是完成了它,在这里我得夸夸我自己。希望这篇《网左实践总结》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也尽量从“网左”往“线下左”发展,后面争取写个《线下实践总结》。</p>
-
-<p>“马丁零”这个名字其实是我随便想出来的,因为我本人胃不好,所以我就取了胃药“吗丁啉”的谐音。我其实还是挺喜欢这个名字的,因为是真的接地气啊,听着就一种干事儿的人的感觉,还有个“零丁洋里叹零丁”的寓意,雅俗共赏了属于是。</p>
-
-<p>然后这近三年的网左经历实在是让我见识到了什么叫“小资产阶级的多样性”,遇见了不少让我感到失望的人,但也是有真正的同志的。最后以鲁迅先生的一段话作为结尾吧:</p>
+<p>另一种极其合群的鸟是鹦鹉,大家都知道,它的智慧的发达在鸟类中占有最高地位。布利姆是那么美妙地总括了鹦鹉的生活方式,所以我不如把下面一段照样翻译出来:</p>
<blockquote>
- <p>近来很通行说青年;开口青年,闭口也是青年。但青年又何能一概而论?有醒着的,有睡着的,有昏着的,有躺着的,有玩着的,此外还多。但是,自然也有要前进的。——鲁迅《华盖集·导师》</p>
+ <p>“除了在交尾期以外,它们都是结成大的集体或成群生活的。它们在森林中选定一个地方栖居,此后便每天早晨出去寻找食物。每一个群的成目都忠实地互相依恋,并且同甘共苦。它们在早晨一起到田野、花园或是树上去吃果子。它们布置岗哨守卫整个群的安全,并且注意它们的警报。遇有危险的时候,它们便一起飞走,彼此帮助,一块儿同时回到它们栖息的地方。一句话,它们始终是紧密团结生活在一起的。”</p>
</blockquote>
-<p>(全文完)</p> 番茄米线 “网左”总体来说确实是进步的,他们要比一些麻木者、漠不关心者和肉食者进步得多,他们是在资产阶级残酷压迫下抱团取暖的、可以接触到网络生活的群众。而“网左”形成的“左圈”也为许多来寻找答案的迷茫者,如一年半前的我,提供了资源和平台。 走向更进步的联合体 1979-06-01T11:30:00+07:30 1979-06-01T11:30:00+07:30 https://agorahub.github.io/pen0/heros/HeidiHartmann-a1_l-towards-a-more-progressive-union <p>女性主义社会主义者,必须组织一种既解决反对父权制,也解决反对资本主义的斗争实践。我们必须坚持要创建一个相互依赖、认同解放而非耻辱的社会。</p>
-
-<!--more-->
-
-<p>本文认为,马克思主义和女性主义之间的关系,在迄今为止的任何形式上都是不平等的。虽然马克思主义方法和女性主义分析对于理解资本主义社会以及女性在这些社会中的地位都是必要的,但事实上女性主义一直处于一种从属的地位。本文对“女性问题”上的马克思主义和激进女性主义作品都提出了挑战,并认为我们不得不对父权制和资本主义的结合进行严肃分析。我们希望这篇论文能如它所应当的那样,引起相当大的辩论。</p>
-
-<p>马克思主义与女性主义的“婚姻”就像英国普通法中描绘的夫妻婚姻:马克思主义与女性主义是一体的,这个一体即马克思主义。最近试图整合马克思主义和女性主义的尝试对作为女性主义者的我们来说是不合理的,因为它们将女性主义斗争纳入了反对资本的“更大的”斗争中。为了进一步继续我们的比喻,我们要么需要一段更健康的婚姻,要么我们就干脆离婚。</p>
-
-<p>在这场婚姻中的不平等,就像大多数社会现象一样,并非偶然。许多马克思主义者通常认为,女性主义往最好了说也是不如阶级冲突重要的,往最坏了说就是工人阶级的分裂。这种政治立场产生了一种分析,将女性主义吸收到阶级斗争中。此外,马克思主义对资本的分析能力掩盖了它在性别歧视方面的局限性。我们将会在这篇文章提出,虽然马克思主义分析为历史发展规律,特别是资本发展规律提供了必要的见解,但马克思主义的分类方式是完全忽视性别的。只有专门的女性主义分析才能揭示男女之间关系的系统特征。然而,女性主义的分析本身是不充分的,因为就目前看来它忽视历史,并且尚不是完全的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的分析,特别是其历史和唯物主义的方法,以及女性主义的分析,特别是对父权制作为一种社会和历史结构的认同,必须被放在一起分析,如果我们希望能够理解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和其中女性的困境的话。本文为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分析提出了一个新的方向。</p>
-
-<p>我们讨论的第一部分探讨了几种马克思主义对我们的“女性问题”的解决方法。然后,在第二部分中我们转向激进的女性主义者的作品。在注意到激进的女性主义对父权制定义的局限性之后,我们提出了我们自己的定义。在第三部分中,我们利用了马克思主义和女性主义的双方的优势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和妇女的现状都提出了建议。我们尝试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来分析女性主义的对象,纠正近期社会主义女性主义作品中的不平衡,并提出了一个对我们当前的社会经济构成的更完整的分析。我们认为,唯物主义分析表明,父权制不仅仅是一种精神意义上的东西,也是一种社会和经济结构。我们认为,一旦把我们的社会看作是以资本主义和父权方式组织的,它就可以被最完美地理解。在指出父权利益和资本主义利益之间的紧张关系时,我们认为资本的积累既能适应父权社会结构,又有助于父权制的再生产。我们认为在这种背景下,性别歧视的意识形态在现在呈现出一种特殊的资本主义形式,这说明了一种父权制的社会关系最终支持资本主义的方式。简而言之,我们认为,父权制和资本主义之间已经进化出了一种伙伴关系。</p>
-
-<p>在最后部分,第四部分,我们认为,马克思主义和女性主义的政治关系解释了在左翼对“女性问题”的理解中,马克思主义对女性主义的主导地位。马克思主义和女性主义要走向一种更加进步的联合,不仅需要我们提高对阶级和性关系的智力理解,也需要扭转当下左翼政治中的统治和从属关系。</p>
-
-<h3 id="i马克思主义与女性问题">I.马克思主义与女性问题</h3>
-
-<p>“女性问题”从来都不是“女性主义的问题”。女性主义问题针对的是男女性别不平等的原因,即男性主导女性的原因。大多数马克思主义对女性立场的分析都是女性与经济体系的关系,而不是女性与男性的关系,这显然假设了后者将会在对前者的讨论中得到解释。在马克思主义对女性问题的分析中有三种主要形式。所有这三种形式都能看到妇女的压迫与生产的联系(或缺乏联系)。在将妇女定义为工人阶级的一部分的同时,这些分析一致地将男女关系归入工人与资本的关系。首先是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包括马克思、恩格斯、考茨基和列宁,他们看到了资本主义把所有妇女纳入工薪劳动力,也看到了这个过程推毁了劳动的性别分工。其次,当代马克思主义者将女性纳入资本主义“日常生活”的分析。在这种观点中,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都被认为是再现了资本主义制度,而我们都是这个制度中的工人。第三,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者关注家务劳动及其与资本的关系,一些人认为家务劳动产生剩余价值,于是家务工人直接为资本家工作。我们依次研究了这三种方法。</p>
-
-<p>恩格斯在《家庭、私有财产和国家的起源》一书中承认了妇女的地位低下,并将其归因于私有财产的制度。恩格斯认为,在资产阶级家庭中,妇女必须为主人服务,践行一夫一妻制,并生产继承人来继承财产。恩格斯认为,在无产阶级中,妇女没有受到压迫,因为没有可以传家的私有财产。恩格斯进一步认为,随着工薪劳动的扩大破坏了小规模的农民,妇女和儿童和男性一起被纳入工薪劳动力,结果是男性户主的权威被削弱,父权关系被毁灭。</p>
-
-<p>对当时的恩格斯来说,妇女参与劳动力是她们解放的关键。资本主义将抹去性别差异,平等对待所有工人。妇女将在经济上独立于男人,也将与男人平等地参与无产阶级革命。革命之后,当所有人都是工人以及私有财产被废除时,妇女将从资本和男性中解放出来。马克思主义者意识到了对于女性来说参与劳动意味着的苦难,因为这导致女人同时有两份工作,家务和工薪工作。然而,他们强调的不是女性在家庭中的持续的从属地位,而是资本主义对父权关系的“侵蚀”的进步特征。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家务劳动也将被集体化,从而减轻妇女的双重负担。</p>
-
-<p>这第一种马克思主义方式的政治含义是明确的。妇女解放首先要求,妇女要成为像男人一样的工薪工人,其次,要求她们要与男人一起加入反对资本主义的革命斗争。早期马克思主义者认为,资本和私有财产制是妇女受到压迫的原因,就像资本是所有工人被剥削的原因一样。</p>
-
-<p>尽管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意识到当时女性的悲惨处境,但他们没有关注资本主义统治下男女经历的差异。他们没有关注女性主义的问题——女性是如何以及为什么受到压迫的。因此,他们没有识别出男性从妇女持续的从属地位中获得的既得利益。就像我们第三部分说的,男性受益于不必做家务,受益于他们的妻子和女儿的服务,受益于在劳动力市场中有更好的地位。父权制并不像早期马克思主义者想象的那样,是返祖的残羹冷炙,会迅速被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淘汰掉,相反,父权制不仅活下来了,还和资本主义一起繁荣了。由于资本和私有财产制不会造成对妇女的压迫,因此仅仅是资本主义的终结并不会导致妇女压迫的终结。</p>
-
-<p>也许最近最受欢迎的例证了第二种马克思主义方法(日常生活学派)的文章是伊莱·扎雷茨基在《社会主义革命》中发表的系列文章。扎雷茨基同意女性主义的分析,他认为性别歧视不是资本主义产生的新现象,但他强调当今性别歧视的形式是由资本塑造的。他关注的是资本主义下男性和女性的不同经历。在恩格斯时代的一个世纪之后,资本主义已然成熟,他指出资本主义并没有将全部的女性纳入与男性平等的劳动力。相反,资本在家庭、家族和个人生活三者和工作场所之间创造了一种隔离。</p>
-
-<p>扎雷茨基说,由于工薪工作和家庭工作之间的分离,在资本主义的统治下,性别歧视变得更加致命。妇女日益增加的压迫是由于她们被排除在工薪工作之外。扎雷茨基认为,男人因为不得不做工薪工作而受到压迫,而女人却因为不被允许做工薪工作而受到压迫。妇女被排除在非农业劳动力之外主要是由资本主义造成的,因为资本主义既创造额外的工薪工作,又要求妇女在家里工作,以便为资本主义制度复制工薪工人。女性复制劳动力,为工人提供心理照料,在异化的海洋中提供一个亲密的岛。在扎雷茨基看来,女性劳动是为了资本,而不是为了男性;就是家庭和工作场所的分离,以及资本主义带来的家务私有化,创造出了女性在家里私下为男人工作的感觉。女人为男人工作的外表和女人为资本工作的现实之间的区别,导致了对妇女运动能量的误导。女性应该认识到,女性也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即使她们是在自己家工作。</p>
-
-<p>在扎雷茨基看来,家庭主妇的出现和无产阶级一起,成为发达资本主义社会的两个典型劳动者,对ta们生活的分割同时压迫着无产阶级丈夫和家庭主妇妻子。只有对“生产”的一种包括妇女在家里的工作和所有其他社会必要活动的重新概念化,才能使社会主义者努力建立一个克服这种破坏性的分离的社会。根据扎雷茨基的说法,男人和女人应该一起努力(或者各自努力)重新统一他们生活中被分裂的领域,创造一个人道的社会主义,满足我们所有的私人和公共需求。如果承认资本主义是ta们的问题的根源,男人和女人就会反对资本,而不是彼此。由于资本主义导致了我们的私人生活和公共生活的分离,资本主义的终结将结束这种分离,重新统一我们的生活,并结束对男人和女人的压迫。</p>
-
-<p>扎雷茨基的分析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女性主义运动,但他最终主张将该运动重新导向。扎雷茨基接受了女性主义的观点,即性别歧视早于资本主义就存在;他已经接受了很多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的论点,即家务工作对资本的再生产至关重要;他认识到家务是艰苦的工作,并没有贬低它;他使用了男性霸权和性别歧视的概念。但他的分析最终建立在分离的概念上,即建立在可以归因于资本主义的名为分裂的概念之上,并把它当作问题的关键。就像20世纪早期的认为女性和男性的领域是互补的,分离的,但同样重要的互补球体论,扎雷茨基在很大程度上否认了性别不平等和男女不平等的影响。他关注的是女性、家庭和私人领域与资本主义的关系。此外,即便资本主义创造了正如扎雷斯基所说的私人领域,为什么女性在那里工作,而男性在劳动力中工作?当然,这一点不能通过不参照父权制来解释,即男性对女性的系统性主导地位。从我们的观点来看,劳动力市场、经济和社会的问题不完全是男女之间的分工,而是那种使男性处于上级地位,女性处于从属地位的分工。</p>
-
-<p>正如恩格斯将私有财产制看作资本主义对压迫妇女的一大贡献,扎雷茨基也这么看私人领域。因为妇女在家里私下劳动,所以她们受到压迫。扎雷斯基和恩格斯将前工业化时代的男性家庭和社区浪漫化了,在其中妇女、成人、儿童在以家庭为中心的企业中一起工作,所有人员参与社区生活。扎雷茨基的人道社会主义想要使家庭团聚,重建那个“快乐的作坊”。</p>
-
-<p>虽然我们认为社会主义是男人和女人共同的利益,但这完全不代表我们确定两者都在争取同一种人道社会主义,我们也不确定男人和女人对运动所需要的斗争有相同的概念,更不用说资本到底是不是我们当前受到压迫的唯一原因。尽管扎雷茨基认为女性看上去是为了男性工作,但实际上是为了资本,我们认为女性在家庭中的的确确是为男性工作一一尽管也复制了资本主义。重塑“生产”的概念可能有助于我们思考我们想要创造的社会,但在它被创造出来之前,男女之间的斗争必须和反对资本的斗争一起继续。</p>
-
-<p>关注家务劳动的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者也把女性主义斗争纳入了反对资本的斗争中。玛丽亚罗萨·达利亚·科斯塔对家务劳动的理论分析本质上是关于家务劳动与资本的关系以及家务劳动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地位,而不是关于家务劳动中体现的男女关系。然而,达利亚·科斯塔的政治立场,即妇女应该要求家务工资,极大地提高了对于妇女的家务劳动重要性的意识。这一需求在美国各地的妇女团体中直到现在都存在争议。通过提出妇女不仅为资本复制劳动力提供必不可少的服务,而且通过这项工作创造剩余价值,达利亚·科斯塔也极大地提高了左派对家务劳动重要性的意识,并引发了一场关于家务劳动与资本关系的长期争论。</p>
-
-<p>达利亚·科斯塔利用女性主义对家务劳动作为真实劳动的理解,主张其在资本主义下的合法性,主张家务劳动应该获得工资。妇女应该声索家务劳动的工资,而不是允许自己被迫加入传统的劳动力,在那里,做“加倍劳动”的妇女仍然会免费为资本提供家务服务,同时还提供工薪劳动。达利亚·科斯塔建议,领取家务劳动工资的妇女们最好能够一起组织家务劳动,提供社区儿童护理、膳食准备等。要求领取工资以及领取工资本身提高了她们对实际工作重要性的意识;她们将看到它的社会意义,以及它的私人必要性,这是迈向更全面的社会变革的必要的第一步。</p>
-
-<p>达利亚·科斯塔认为,家务劳动在社会意义上的重要性在于它对资本的必要性。妇女的战略重要性也以此为根据。通过要求家务劳动的工资和拒绝加入劳动力市场,妇女可以领导反对资本的斗争。妇女社区组织可以颠覆资本,不仅为抵抗资本的侵蚀奠定基础,而且还为一个新社会的形成奠定基础。</p>
-
-<p>达利亚·科斯塔认识到,男子将抵制妇女解放(这将在妇女在社区组织起来时发生),妇女将不得不努力反对他们,但这场斗争是一场必须进行的辅助斗争,以实现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对达利亚·科斯塔来说,妇女斗争是革命性的,不是因为她们是女性主义者,而是因为她们是反资本主义的。达利亚·科斯塔通过使妇女成为剩余价值的生产者,在妇女斗争革命中找到了一席之地,妇女因此成为工人阶级的一部分。这使妇女的政治活动合法化了。</p>
-
-<p>妇女运动从来没有怀疑过女性奋斗的重要性,因为对于女性主义者来说女性的解放是她们的目标,这只能通过女性的奋斗来实现。达利亚·科斯塔让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家务劳动的社会本质,这是一个不可估量的进步。但就像我们这里审视过的另外一种马克思主义的解决方案,她的关注点是资本而不是男人和女人之间的关系。男人和女人具有不同的利益、目标和策略这一事实,被她关于资本如何让我们全都吃瘪以及女性工作在其中的重要性的强力论证给遮蔽了。女性主义的修辞出现在达利亚·科斯塔的作品中(对女性的压迫,与男性的斗争),但女性主义的关注焦点却没有出现。如果是这样的话,达利亚·科斯塔可能会说,家务劳动作为一种社会关系的重要性在于它在延续男性霸权方面的关键作用。女人做家务,为男人做劳动,对维持父权制至关重要。</p>
-
-<p>恩格斯、扎雷茨基和达利亚·科斯塔都没有充分分析家庭内部的劳动过程。谁能从妇女的劳动中受益?当然是资本家,也肯定是男人,他们作为丈夫和父亲在家里得到个性化的服务。这些服务的内容和范围可能因阶级或族群而异,但他们受到服务的事实却全都相同。在奢侈消费、休闲时间和个性化服务方面,男性的生活水平都高于女性。唯物主义的方法不应该忽视这一关键点。由此可见,男性对女性持续的压迫有物质利益。从长远来看,这可能是“虚假的意识”,因为大多数男人都可以从废除父权制及其等级制度中受益。但在短期内,这[父权制]等于一种对ta人劳动的控制权,而男性是不会轻易地自愿放弃它的。</p>
-
-<p>虽然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的做法忽视了家务劳动,强调女性参与劳动力,但最近的两种做法都太过强调家务劳动以致于忽视了女性目前在劳动力市场中的作用。然而,这三者都试图将妇女纳入工人阶级的范畴,并将妇女的压迫视为阶级压迫的一个方面。这样做导致所有人都忽视了女性主义分析的对象——男女之间的关系。虽然我们的问题被精致地分析了,但它们也被误解了。马克思主义分析的焦点一直是阶级关系;马克思主义分析的对象一直是理解资本主义社会的运动规律。虽然我们相信马克思主义方法可以用来制定女性主义策略,但上面讨论的这些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方法显然没有这样做:他们的马克思主义明显主导着他们的女性主义。</p>
-
-<p>正如我们已经提出的,这部分是由于马克思主义本身的分析威力。马克思主义是关于阶级社会的发展、资本主义社会的积累过程、阶级支配地位的再生产、矛盾和阶级斗争的发展的一种理论。资本主义社会是由积累过程的需求所驱动的,最简洁的总结为生产是面向交换的、而不是使用的。在资本主义制度中,生产只有在它有助于创造利润时才很重要,而产品的使用价值则只是一个偶然的考虑。利润来自资本家利用劳动力的能力,支付劳动者的工资低于他们创造的价值。利润的积累过程改变了生产的关系,同时系统性地改变了社会结构。劳动力的剩余,大量人口的贫因和更多人口的近乎贫困,这些人类对资本的指责是资本积累过程本身的副产品。从资本家的角度来看,工人阶级的再生产可以“无忧地留给他们自己”。与此同时,资本创造了一种意识形态,它随资本一起成长,即个人主义、竞争、统治,以及在我们这个时代的一种特定的消费主义。无论一个人关于意识形态的理论是什么,他都必须承认这些是资本主义社会的主导价值观。</p>
-
-<p>马克思主义使我们能够了解关于资本主义社会的许多东西:生产的结构、特定职业结构的产生,以及主流意识形态的本质。马克思的资本主义发展理论是一种“空空的萝卜坑”的发展理论。例如,马克思预测了无产阶级的增长和小资产阶级的灭亡。更精确、更详细地,布拉维米等人解释了“萝卜坑”的创造,例如发达资本主义社会中的文书工作者和服务工作者的出现。正如资本创造的这些“萝卜坑”对填充其中的个体们不作区分一样,马克思主义分析的范畴,“阶级”、“剩余劳动力”、“工薪劳动者”,没办法解释为什么是特定的人占据特定的萝卜坑。他们没有给出线索来解释为什么女性在家庭内外都服从于男人,而不是反过来。马克思主义的范畴,就像资本本身一样,都是性别盲目的。马克思主义的分类方式不能告诉我们谁将会填补“空空的萝卜坑”。马克思主义对女性问题的分析,在这一基本问题上面已经吃尽苦头。</p>
-
-<p><strong>走向更有用的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strong></p>
-
-<p>马克思主义也是一种社会分析的方法,是历史的辩证唯物主义。朱丽叶·米切尔和舒拉米斯·费尔斯通将这种方法应用于女权问题,为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提出了新的方向。我们赞同米切尔说的:</p>
-
-<p>社会主义和“我们的关系”从来不是问题的关键,关键应该是使用科学社会主义[我们称之为马克思主义方法]作为一种方法来分析我们的压迫的具体性质,进而分析我们的革命角色。我相信,这种方法需要理解激进的女性主义,就像理解过去发展起来的社会主义理论们一样。</p>
-
-<p>正如恩格斯所写的:</p>
-
-<p>根据唯物主义的概念,历史的决定性因素是直接生命的生产和再生产。这又具有双重性质:一方面,生存手段的生产,例如食物、衣服、住所和生产所需的工具;另一方面,是人类本身的生产,物种的繁殖。某一特定历史时代的人们所生活的社会组织是由这两种生产方式所决定的……</p>
-
-<p>这就是米切尔尝试过的那种分析。在她的第一篇文章《女人:最漫长的革命》中,米切尔同时研究了市场工作以及生殖、性行为和养育孩子的工作。</p>
-
-<p>米切尔并没有完全成功,也许是因为并不是所有的女性的工作对她来说都算作生产。只有市场工作被确定为生产;妇女工作的其他领域(被松散地统称为家庭)被确定为意识形态的。很大程度上组织了生殖、性行为和育儿活动的父权制,对米切尔来说没有物质基础。《女性地位(Women’s Estate)》是米切尔对她第一篇文章的扩展,更关注于女性在市场工作的分析,而不是女性在家庭中工作的分析。这本书关注女性与资本的关系多于女性与男性的关系,关注女性为资本工作的问题多于女性为男性工作;更受马克思主义的影响而不是激进女性主义的影响。在她后来的作品《精神分析和女性主义》中,米切尔探索了研究男女之间关系的一个重要领域,即女性和男性形成不同的、基于性别的个性。米切尔似乎在说,父权制在心理领域的作用非常大,使得女性和男性儿童学习着成为父权制意义上的标准女性和标准男性。在这里,米切尔关注的是她最初轻视的领域,生殖、性行为和养育孩子,但由于她将它们放在意识形态领域,她还是继承了自己早期分析的根本弱点。她清楚地把父权制描述为基本的意识形态结构,就像资本是基本的经济结构那样:</p>
-
-<p>简单地说…我们正在…处理两个相互独立的领域:资本主义的经济模式和父权制的意识形态模式。</p>
-
-<p>尽管米切尔讨论了他们的相互渗透,她没有在女性和男性劳动力之间的关系中给予父权制一个物质基础,她也类似地没有注意到人格形成和性别创造过程的物质方面原因,这限制了她的分析的实用性。</p>
-
-<p>舒拉米思·费尔斯通将唯物主义分析引入父权制,连接了马克思主义和女性主义。她对唯物主义分析的使用并不像米切尔的那样矛盾。她认为性的辩证法是基本的历史辩证法,而父权制的物质基础是女性繁殖人类物种的工作。费尔斯通利用马克思主义来分析女性的地位,主张父权制存在一种物质基础,这些作品的重要性怎么高估都不过分。但它过分强调了生物学和繁殖活动。我们需要理解的是,性(一种生物学事实)是如何变成性别(一种社会现象)的。有必要将妇女的所有类型的工作都放在其社会和历史背景下,而不是只关注生殖这一项。虽然费尔斯通的作品提供了一种新的,女性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的用法,但是她坚持将男性对女性的主导地位作为所有其他压迫(阶级、年龄、种族)的基石,这表明她的书应该更恰当地被归为激进的女性主义者,而不是马克思主义的女性主义者。她的作品仍然是对激进女性主义立场的最完整的陈述。</p>
-
-<p>费尔斯通的书已经被马克思主义者们非常轻松地驳回了。例如,扎雷茨基称之为“对主观性的要求”。然而,费尔斯通的这本书让女性兴奋的是她对于男性对女性的权力的分析,以及她对这种情况的非常合理的愤怒。她关于爱的一章曾经是我们理解爱的核心方式,现在仍然如此。这不是关于马克思主义者可以处理的(只是一个态度的问题)一个“男性意识形态”,而是对男人压迫女人的客观后果的一种阐释,它让人有生活在父权制下的感觉。“个人的就是政治的”并不像扎雷茨基说的那样,是一种对主观性和更好的感受的请求:这是一种要把男性的权力和女性的从属地位当做一种社会和政治现实来承认的要求。</p>
-
-<h3 id="ii父权制与激进女性主义">II.父权制与激进女性主义</h3>
-
-<p>激进女性主义的写作的主要目的是记录“个人的就是政治的”这一口号。她们认为,女性的不满并不是出于适应不良者的神经质的衰叹,而是对这个女性被系统地支配、剥削和压迫的社会结构的反应。女性在劳动力市场上的弱势地位、中产阶级婚姻中以男性为中心的情感结构、女性在广告中的运用、把女性心理当做神经质的所谓理解——女性的生活在发达资本主义社会中已经被从头到脚地研究过了。激进女性主义文学的体量太庞大了,没办法简单概括。但同时,它在聚焦心理学这一点上是从一而终的。纽约激进女性主义者的章程是“自我的政治”。对于激进的女性主义者来说,“个人的就是政治的”意味着,最初的基本阶级划分是性别之间的划分,历史的动力是男性对权力和统治女性的争取,这就是性的辩证法。</p>
-
-<p>因此,费尔斯通改写了弗洛伊德,以理解男孩和女孩在权力的意义上发展成男人和女人。她对“男性”和“女性”性格痕迹的描述是典型的激进女性主义笔法。男性寻求权力和统治;他的气质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个人主义的,竞争的和务实的;根据费尔斯通的说法,男性意味着“技术模式”。女性的气质是供养者,是艺术的和哲学的,可以概括为“审美模式”。</p>
-
-<p>毫无疑问,“审美模式”是女性的想法会让古希腊人感到相当震惊。这里就是激进女性主义分析的错误之处:激进女性主义者提出的“性的辩证法”将“男性”和“女性”仅在当下表现出来的那些性格特点投射到了所有历史之中。激进女性主义的分析就理解当下来说,有极强的说服力。它最大的弱点是过于关注心理学方面的东西,以至于忽视了历史。</p>
-
-<p>其原因不仅在于激进女性主义的方法,还在于父权制的本质——一种具有惊人弹性的社会组织形式。激进女性主义者用“父权制”来指代一种以男性主导女性为特征的社会制度。凯特·米勒的定义很经典:</p>
-
-<p>我们的社会…是父权制的。如果人们回忆起军事、工业、技术、大学、科学、政治办公室、金融力量——简单来说,社会内的每一个权力途径,包括警察的强制力,都完全掌握在男性手中,事实就显而易见了。</p>
-
-<p>这种激进女性主义对父权制的定义适用于我们所知道的大多数社会,它们在这一点上都高度相似。激进女性主义者对历史的使用通常仅限于提供父权制在任何时间和地方都存在的例子。对于在妇女运动之前的马克思主义和主流社会科学家来说,父权制指的是一种男人之间的关系制度,它形成了封建社会和一些前封建社会的政治和经济轮廊,在其中社会等级取决于与生俱来的一些东西。资本主义社会被资产阶级社会科学家理解为精英主义\绩效至上、官僚主义和非个体化/客观冷漠的(impersonal);马克思主义者将资本主义社会视为阶级统治的制度。对于这两种社会科学家来说,无论是历史上的父权社会还是今天的西方资本主义社会,都不能被理解为一种男性之间的使他们能够支配女性的关系系统。</p>
-
-<p><strong>定义父权制</strong></p>
-
-<p>我们可以有效地将父权制定义为男性之间的一套社会关系,它有物质基础,虽然等级分明,但还是在男性之间建立了相互依赖和团结,这也使他们能够支配女性。虽然父权制是等级化的,不同阶级、种族或民族的男性在父权制中有不同的地位,但他们在对各自的女人的共同统治关系中也是团结起来的;他们相互依赖来维持这种统治。等级制度“能起作用”至少部分原因是因为它们在现状中创造了既得利益。那些地位较高的人可以“收买”那些地位较低的人,通过一种给予他们能够凌驾于其他地位更低的人的权力的方式。在父权制的等级制度中,所有的男人都被这样收买了。因为无论他们的地位如何,他们总归至少能够凌驾于一些女人之上。有一些证据表明,当父权制第一次在国家社会中制度化的时候,想要上位的统治者许诺男人们在字面意义上成为他们的家庭的首领(也就是加强他们对妻子和孩子的控制),以换取男人们将他们的一些部落资源割让给新的统治者。男人互相依赖(尽管他们的地位不同)来维持对女性的控制。</p>
-
-<p>父权制所建立的物质基础从根本上在于男性对女性劳动力的控制。男子通过禁止妇女获得一些基本的生产资源(例如,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的那些支付生活工薪的工作)和限制妇女的性取向来维持这种控制。一夫一妻制的异性婚姻是一种相对较新和有效的形式,似乎可以让男性同时控制上述两个领域。控制妇女的资源获取能力和她们的性取向,反过来使男性能够控制妇女的劳动力。这种控制既以为男性提供许多个人的和性方面的服务为目的,也以抚养孩子为目的。女性为男性提供的服务,使男性不必做许多不愉快的任务(比如打扫厕所),既发生在家庭的外部也发生在家庭的内部。家庭之外的例子包括男老板和教授对女员工和学生的骚扰,以及通常使用秘书来跑腿、煮咖啡和提供一种“性感”的氛围。然而,抚养孩子(无论孩子的劳动力是否对父亲直接有利)是延续父权制制度的一项关键任务。正如阶级社会必须被学校、工作场所、消费规范等复制一样,父权制的社会关系也必须被复制。在我们的社会中,儿童通常是由妇女在家里抚养的,这些妇女恰恰是在社会中被定义、看作不如男人的,而男人却很少出现在家庭场景中。以这种方式长大的孩子通常能很好地领悟到他们自己在性别等级制度中所属的地位。然而,这一过程的核心是家庭以外的领域,在这些领域,一系列父权行为被教导,妇女的劣势地位被强加和巩固:教堂、学校、体育、俱乐部、工会、军队、工厂、办公室、保健中心、媒体等等。</p>
-
-<p>因此,父权制的物质基础并不在于家庭中的养育孩子的行为,而是在于所有使男性能够控制女性劳动的社会结构。使得父权制生生不息的社会结构的各个方面在理论上是可识别的,也是可与其他方面分离的。盖尔·鲁宾通过确认“性/性别体系”,极大地提高了我们识别这些社会结构中的父权制元素的能力:</p>
-
-<p>“性/性别系统”是指社会将生物学意义上的性别转化为人类活动的产物的一套系统。在其中,这些被转化过后的性需求得到了满足。</p>
-
-<p>我们生来就是生物学意义上的雄性和雌性,但我们是被后天塑造成为社会意义上的男性和女性。恩格斯所说的生产方式的第二个方面解释了我们是如何被这样塑造的:“人类自身的生产,种群的繁殖。”</p>
-
-<p>社会决定了人类如何繁殖他自身这个种群。例如,如果人在生物学上是多性别的,那么繁殖将是偶然的。按性别划分的严格的劳动分工是所有已知社会都共有的一种发明,它创造了两种相互独立的性别,以及一种让男性和女性出于经济原因聚在一起的需求。于是,它有助于将他们性需求的满足导向异性恋。虽然从理论上讲,性劳动分配不应该包含着性别之间的不平等,但在大多数已知的社会中,社会上按性别划分的劳动分工都是给予妇女更低的工作地位的。性别分工也是性别亚文化的基础,在这些亚文化中,男性和女性的生活体验不同:男性权力的物质基础(在我们的社会中)不仅使得他们可以不做家务,可以获得更好的就业,而且也体现在心理的方面。</p>
-
-<p>人们如何满足他们的性需求,如何繁殖,如何向新一代灌输社会规范,如何学习性别,作为一个男人或一个女人的感觉一一所有这些都发生在鲁宾称为性/性别系统的领域。鲁宾强调了亲属关系(它的影响会告诉你,你可以与谁一起满足性需求),以及通过育儿和“恋母机器”发展出来的具有性别特征的人格。此外,我们还可以使用性/性别系统的概念来检查所有其他社会机构在定义和加强性别等级这方面所扮演的角色。鲁宾指出,从理论上说,一个性/性别系统可以是女性主导、男性主导或平等主义的,但鲁宾拒绝给各种已知的性/性别制度贴上标签,或以此种方式划分历史时期。我们之所以把我们现在的性/性别体系标记为父权制,是因为它怡当地捕捉到了等级制度和男性主导地位的概念,我们认为这是当前制度的核心。</p>
-
-<p>经济生产(马克思主义者习惯将它称为生产方式)和性/性别领域的人的生产都决定了恩格斯所说的“特定历史时代和特定国家的人民赖以生活的社会组织”。因此,只能通过观察人与物的生产和再生产来理解整个社会。没有所谓的“纯粹的资本主义”,也不存在“纯粹的父权制”,因为它们必须共存。存在的是父权资本主义,或父权封建主义,或平等主义的狩猎采集社会,或母系园艺(horticultural)社会,或父系园艺社会,等等。在生产的一个方面的变化和另一个方面的变化之间似乎没有必要的联系。例如,一个社会可以经历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并保持父权制。然而,常识、历史和我们的经验都会告诉我们,生产的这两个方面是如此紧密地交织在一起,因此其中一个方面的变化通常会在另一个方面产生运动、紧张或矛盾。</p>
-
-<p>在这种情况下,种族等级也可以被理解。随着对“肤色/种族系统”的定义,进一步的阐述也就是可能的。“肤色/种族系统”指的是一个将生物学意义上的肤色转变为社会意义上的种族的社会生活竞技场。种族等级制度,就像性别等级制度一样,是我们社会组织的一个方面,也是人们如何生产和再生产的一个方面。它们根本不是意识形态的;它们构成了我们生产方式的第二个方面,即人的生产和再生产。那么,最准确的说法可能是,不要把我们的社会简单地称为“资本主义的”,而应该说是“父权资本白人至上主义的”。在后面的第三部分,我们说明了资本主义适应和利用种族秩序的一种形式,以及资本主义和父权制之间相互关系的几个例子。</p>
-
-<p>资本主义的发展为工人的等级制度创造了场所,但传统的马克思主义分类方式不能告诉我们谁将填补哪些场所。性别和种族等级制度决定了谁填补空缺场所。父权制不是简单的等级组织,而是特定的人填补特定的场所的等级制度。研究父权制,我们就知道为什么是女性被统治以及如何被统治。虽然我们认为大多数已知的社会都是父权制的,但我们并不认为父权制是一种普遍的、不变的现象。相反,父权制作为一种允许男性支配女性的男性之间的相互关系,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形式和强度上都发生了变化。研究在历史上的社会中男性之间的相互依赖与其支配女性的能力之间的关系至关重要。研究男人之间的等级制度和他们获得父权利益的机会的区别也至关重要!当然,阶级、种族、国籍,甚至婚姻状况和性取向,以及明显的年龄,都在这里发挥作用。不同阶层、种族、国家、婚姻状况或不同性取向群体的女性对抗着不同程度的父权制力量。女人们自己也可能对在父权等级制中地位低于她们的男性亲属们的其他男性行使着阶级、种族或国家权力,甚至父权权力(通过她们的家庭关系)。</p>
-
-<p>概括地说,我们将父权制定义为一套具有物质基础的社会关系,在其中男性之间存在等级关系,也存在不同等级之间的团结,使他们能够支配妇女。父权制的物质基础是男性对女性的劳动力的控制。这种控制通过拒绝妇女获取必要的有经济效益的生产资料和限制妇女的性取向来维持。男人行使权力,接受女性的私人服务,不用做家务或抚养孩子,有权为了性而使用女性的身体,在感觉上和现实中都是强势的。我们目前所经历的父权制的关键因素是:异性恋婚姻(以及随之而来的同性恋恐惧症),女性养育子女和做家务,妇女对男性的经济依赖(通过劳动力市场的安排来执行),国家,以及许多基于男性之间社会关系的机构:体育、工会、行会、大学、教堂、公司和军队。如果我们想要理解父权制的资本主义,所有这些因素都需要被仔细分析。</p>
-
-<p>男性之间的等级制度和相互依赖以及女性的从属地位是我们社会运作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就是说,这些关系是系统性的。抛开建立这些关系的问题不说,我们要问,我们能够识别出资本主义社会中的父权关系吗?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我们必须发现男人和男人之间存在这种父权制的关系。尽管资产阶级和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家都声称这种关系不再存在,或者,即便存在也最多不过是一些无关紧要的残余物。我们能理解人类之间的这些关系是如何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延续下去的吗?我们能确定父权制塑造资本主义发展进程的方式吗?</p>
-
-<h3 id="iii父权制与资本的伙伴关系">III.父权制与资本的伙伴关系</h3>
-
-<p>我们怎么识别资本主义社会中的父权社会关系?似乎每个女人都只受到自己的男人的压迫;她的压迫似乎是一件私人的事。男人之间的关系和家庭之间的关系似乎都是分散的。我们很难把男人之间的关系,以及在男人和女人之间的关系,看作系统的父权制。然而,我们认为,父权制作为一种男女关系体系存在于资本主义中,而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父权制和资本之间存在着一种健康而强大的伙伴关系。然而,如果人们从父权制的概念和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理解开始,人们就会立即认识到父权制和资本的伙伴关系并不是不可避免的;男人和资本家经常有利益冲突,特别是在妇女的劳动力的使用上。这种冲突可能体现出来的一种方式是:绝大多数男性可能希望他们的女人在家里亲自为他们服务。少数男性是资本家,他们可能希望大多数女性(不是自己的)在工薪劳动力市场工作。在研究这场关于女性劳动力权力的冲突的紧张关系时,我们将能够确定资本主义社会中父权关系的物质基础,以及父权制和资本主义之间伙伴关系的基础。</p>
-
-<p><strong>工业化与家庭工资的发展</strong></p>
-
-<p>马克思主义者从他们在19世纪所目睹的一些社会现象中做出了相当合乎逻辑的推论。但他们最终低估了刚起步的资本需要与之对抗的先前存在的父权社会之力量,以及对资本进行调整以适应这些力量的需求。工业革命吸引了所有的劳动力,包括妇女和儿童;事实上,第一批工厂几乎只使用儿童和女性劳动。妇女和儿童可以独立于男人来挣工资,这既破坏了权威关系(如上文第一部分所讨论的),又使所有人的工资都保持在低水平。考茨基在1892年如此描述了这个过程:</p>
-
-<p>然后,随着工人的妻子和孩子…能够自己照顾自己,男性工人的工资可以安全地降低到仅满足他自己的个人需求的水平,而不会有停止新劳动力供应的风险。</p>
-
-<p>此外,妇女和儿童的劳动提供了额外的优势,因为她们不具有男人那样的抵抗能力:她们进入工人队伍,极大地增加了市场上出售的劳动力数量。</p>
-
-<p>因此,妇女和儿童的劳动…也降低了男性工人的抵抗能力,因为他们在市场上是过剩的;由于这两种情况,它降低了男性工人的工资。</p>
-
-<p>低工资和强迫所有家庭成员参与劳动力大军对工人阶级家庭生活的可怕影响被马克思主义者发现了。考茨基写道:</p>
-
-<p>资本主义的生产制度在大多数情况下并不会破坏工人的单一家庭,而是夺走它所有的一切,除了它的那些令人不快的特征。今天妇女在工业化工作中的活动…意味着她在既有的负担上又多了新的一个。但一个人不能服务两个主人。每当工人的妻子必须帮忙挣到每天的口粮时,他的家庭就难过了。</p>
-
-<p>工人和考茨基都认识到女人参与工薪劳动的缺点。女人不仅是“更廉价的竞争者”,而且职业女性不是别人,就是他们自己的妻子,她们没办法很好地“服务于两个主人”。</p>
-
-<p>男性工人抵制妇女和儿童大量进入劳动力市场,并试图将她们排除在工会成员和劳动力大军之外。在1846年,《十小时倡议》声明:</p>
-
-<p>不言自明的是,所有试图改善女工厂工人的道德和身体状况的努力都将会失败,除非她们的工作时间大大减少。的确,我们甚至可以说,已婚的女性最好专注于家务劳动,这比在工厂里跟着永不停歇的机器来劳动要好得多。因此,我们希望很快有一天,丈夫能够养活妻子和家人,而不用派前者去忍受棉纺厂的苦工事。</p>
-
-<p>1854年,在美国,全国印刷工会决定不“通过法案(act)鼓励雇佣女性设计师”。男性工会成员不想为女工提供工会保护;而是试图把她们排除在外。1879年,雪茄制造商国际联盟主席阿道夫·斯特拉瑟说:“我们不能把女性赶出这个行业,但我们可以通过工厂法律来限制她们的日常劳动配额。”</p>
-
-<p>虽然廉价竞争的问题可以通过适当安排劳动妇女和青年来解决,但扰乱家庭生活的问题却没办法这样解决。男性为男性保留了工会的保护,并要求建立保护妇女和儿童的劳动法。保护性的劳动法虽然可能改善了一些对女性和童工最严重的虐待,但也限制了成年女性在许多“男性”工作中的参与度。男人们试图将高工资的工作都掌握在自己手中,也想要提高男性的整体的工资水平。他们要求工资要高到足够用他们自己的工薪劳动来养活家庭成员。这种“家庭工资”制度逐渐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成为稳定的工人阶级家庭的规范。一些观察人士声称,不上班的全职妻子是男性工人生活水平的一部分。男性工人不是为男女平等的工资而战,而是寻求“家庭工资”;希望保留妻子在家里的服务。在没有父权制的情况下,一个统一的工人阶级可能会直面资本主义,但父权社会关系分裂了工人阶级,允许一部分(男人)因拿取另一部分(女人)的利益而被收买。男人之间的等级制度和他们之间的团结在这个解决过程中都是至关重要的。“家庭工薪”可以理解为解决当时父权制和资本主义利益之间在妇女劳动力方面的冲突的一种方式。</p>
-
-<p>大多数成年男性的家庭工资意味着男性的妥协和共谋。它意味着其他人的低工资,例如年轻人、女性和社会定义的低等男性(爱尔兰人、黑人,等等父权阶层中最低的群体,他们被剥夺了许多父权福利)。妇女、儿童和低等男子的低工资由劳动力市场上的工作隔离来执行,进而由工会和管理机构以及学校、培训项目甚至家庭等辅助机构来维持。工作的性别隔离,通过确保妇女拥有较低收入的工作,既保证了妇女对男子的经济依赖,又加强了妇女和男子分别适合不同领域的无形观念。因此,对大多数男性来说,家庭工资的发展从两方面保障了男性统治的物质基础。首先,女性的工资水平低于男性。妇女在劳动力市场上获得的低工资,使男性对比女性的物质优势得以延续,并鼓励女性选择全职太太作为职业。其次,女性在家里做家务,做其他直接使男性受益的服务。妇女的家庭责任反过来又加强了她们低下的劳动力市场地位。</p>
-
-<p>能看出来,在20世纪早期发展起来的这种解决办法,既有利于资本的利益也有利于父权制的利益。人们经常认为,资本家们认识到,在19世纪早期工业化进程中盛行的极端恶劣的工作条件下,工人阶级家庭无法充分地自我繁殖。他们意识到,家庭主妇比有工资的妻子更能够生产和维持健康的工人,受过教育的孩子比未受过教育的孩子更能成为好的工人。这种交易包括向男性支付家庭工资,让女性留在家里。这既让当时的资本家满意,也让男性工人满意。尽管交易的条款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改变,但直到今天,家庭以及女人在家庭中的劳动仍然还是通过提供一个劳动力的方式来服务资本,并且通过成为男性驰骋特权的空间来服务男人。女人们不仅努力服务着男人们和她们的家人们,也作为消费者服务资本。家庭也是学习支配和服从的地方,正如费尔斯通、法兰克福学派和其他许多人所解释过的那样。顺从的孩子成为顺从的工人;女孩和男孩各自习得适当的角色。</p>
-
-<p>虽然家庭工资表明资本主义在适应父权制,但儿童地位的变化却表明父权制在适应资本。孩子们和妇女一样开始被排除在工薪劳动之外。随着孩子们赚钱能力的下降,他们与父母的法律关系也发生了变化。在美国工业时代的开始,满足孩子们对父亲的需求被认为对他们的幸福发展至关重要,甚至是首要的:在有争议的监护权案件中,父亲们享有法律优先权。布朗的研究表明,随着孩子为家庭经济福祉做出贡献的能力下降,母亲越来越被视为孩子幸福发展的重要因素,并在监护权有争议的案件中逐渐获得了法律优先权。在这里,父权制适应了儿童不断变化的经济角色:当孩子有生产力时,男人声称拥有他们;当孩子变得无生产力时,他们就被发配给妇女。</p>
-
-<p><strong>二十世纪的伙伴关系</strong></p>
-
-<p>19世纪的马克思主义者们关于父权制将在资本主义把所有人都无产阶级化的需要面前枯萎的预言并没有成为现实。他们不仅低估了父权制的力量和灵活性,还高估了资本的力量。他们设想,撕裂封建关系的资本主义的新社会力量几乎是无所不能的。在面对日常生活中的历史性的力量时,当代的观察者更好地看到了“纯粹的”资本主义倾向和“实际的”资本主义倾向之间的区别。关于资本和种族秩序之间的“伙伴关系”以及劳动力市场分割的讨论,提供了“纯粹”资本主义力量如何与历史现实相妥协的额外例子。资本主义在这个过程中表现出了巨大的灵活性。</p>
-
-<p>研究过南非的马克思主义者认为,尽管种族秩序可能不允许每个人实行平等的无产阶级化,但这并不意味着种族障碍阻碍了资本积累。抽象来说,分析师可能会讨论哪种安排可以允许资本家攫取最多的剩余价值。然而,在一个特定的历史情况下,资本家必须关注社会控制、工人群体的抵抗和工会的干预,以及国家的干预。为了让整个社会可持续,国家可能会干预;国家有必要监管一些资本家,以克服那些最极端的资本主义倾向。如果考虑到这些因素,那么资本家最大化了最大的实际利润。如果出于社会控制的目的,资本家以特定的方式组织工作,资本本身并不能决定谁(即哪些个人具有归属特征)在工薪劳动力中占据较高阶层,谁占据较低阶层。当然,这有助于让资本家本身成为占主导地位的社会群体,同样也可能是种族主义者(和性别歧视者)。资本主义既继承了主导群体的与生俱来的特征,也继承了从属群体的。</p>
-
-<p>最近关于垄断资本创造劳动力市场分割的趋势的争论与这一理解是一致的。资本家故意分割劳动力,使用一些与生俱来的特征来划分工人阶级,这显然源于对社会控制的需求,而不是狭义上的资本积累所必要的事情。随着时间的推移,并不是所有这些分裂的尝试都能成功(在分裂方面),或者有利可图。资本塑造劳动力的能力取决于狭义上的资本积累的要求(例如,生产的组织方式是否需要大量工人之间的沟通?如果是这样,他们最好都说英语),也取决于一个社会内部的可能鼓励或强制资本去适应社会自身的力量(在南非给白人和黑人分别设置单独的洗浴间对于资本家来说,只能被理解为一个经济成本,但它低于试图迫使南非白人与黑人一起洗澡的社会成本)。</p>
-
-<p>如果我们关于资本主义发展进程的争论的第一个要素是资本不是全能的,那么第二个要素就是资本是非常灵活的。资本积累遇到了预先存在的社会形式,既摧毁它们,又适应它们。资本的“适应”可以被视为这些旧有形式在新环境中冥顽不灵的力量的反映。即使他们坚持下去,他们也不是没有改变的。比如今天对种族和性别的意识形态理解,就是在资本积累过程中对种族和性别区分的强化之中形成的。</p>
-
-<p><strong>今天的家庭和家庭工资</strong></p>
-
-<p>我们在上面已经论证,资本主义和父权制的适应或相互适应,在20世纪早期以家庭工资的发展为形式。家庭工资巩固了父权制和资本之间的伙伴关系。尽管尤其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来,妇女的劳动参与率有所增加,但我们认为,家庭工资仍然是当前性别分工的基石一一在这个分工中,女性主要负责家务,男性主要负责工薪工作。妇女在劳动力市场上较低的工资(再加上需要有人抚养孩子)保证了家庭作为一个必要的收入集中单位的存续。因此,由家庭工资支持的家庭便允许男人在家庭内部和家庭外部控制妇女的劳动。</p>
-
-<p>虽然职业女性的增加可能会给家庭造成压力(类似于考茨基和恩格斯19世纪所指出的压力),但认为家庭的概念和现实以及性别分工很快就会因此消失是错误的。性别分工再次出现在劳动力市场上,妇女从事女性的工作,通常和她们曾经在家庭内部做的工作一样——准备食物和服务,各种清洁,照顾人,等等。由于这些工作地位低工资低,父权关系仍然是完好的,尽管它们的物质基础在某种程度上从家庭转移到工资差异。例如,卡罗尔·布朗认为,在资本主义内部,我们正在从“以家庭为基础”的父权制转向“以工业为基础”的父权制。</p>
-
-<p>以工业为基础的父权关系以各种方式得到执行。为女性明确规定了较低的工资、较低的福利和较少的晋升机会的工会合同,不仅仅是返祖的宿醉一一即性别歧视态度或男性至上主义意识形态的一种情形一一它们其实维持着父权制度的物质基础。虽然有些人认为父权制已经在家庭中消失(例如,参看斯图尔特·伊文,《资本的意识》),但我们不会这样认为。虽然资本和父权制之间妥协的条款随着以前位于家庭中的额外任务资本化而改变,并且女性的劳动力权力的部署的场所也在变化,然而,正如我们上面所说的,劳动力市场上极端的工作隔离所造成的工资差异,通过鼓励妇女结婚,加强了家庭,也加强了家庭劳动分工。家庭工资的“理想”——一个男人可以挣到足够的钱来养活整个家庭——可能会让位于一种新的理想,即男人和女人都通过工资收入来贡献整个家庭的现金收入。因此,为了延续父权制,即男性对女性劳动力权力的控制,工资差异将变得越来越必要。工资差别将有助于将妇女的工作定义为比男子次要的工作,因为它需要妇女实际上继续以经济方式依赖男子。劳动力市场和其他地方的性别分工应该被理解为一种父权制使自身得以延续下去的表现方式。</p>
-
-<p>许多人认为,尽管资本和父权制之间的伙伴关系现在己经存在,从长远来看,资本主义最终会无法容忍它;资本最终可能会摧毁家庭关系和父权制。论点的逻辑是资本主义社会关系(家庭不是它的例子)倾向于普遍化,随着女性越来越能赚钱她们将越来越拒绝在家庭中的从属地位,并且因为家庭尤其压迫妇女和儿童,一旦人们可以自己靠自己生活它就会崩溃。</p>
-
-<p>我们不认为家庭中体现的父权关系如此容易被资本摧毁,我们也几乎没有看到什么证据表明这个家庭制度目前正在解体。尽管妇女劳动力参与率的增加使离婚更加可行,但离婚的动机对妇女来说并不是压倒性的。妇女的工资水平只能让少到几乎没有的一些妇女有能力独立和充分地养活自己和抚养孩子。传统家庭衰败的证据怎么说也是微弱的。离婚率并没有那么大幅度的增加,而是在各阶级中保持平稳;此外,再婚率也很高。直到1970年的人口普查,初婚率一直在历史性下降。自1970年以来,人们似乎一直在推迟结婚和生育,但最近,出生率已开始再次回升。现在的确有更大比例的人口生活在传统家庭之外。尤其是年轻人,他们正在离开他们父母的家,并且在他们结婚建立传统的家庭之前就开始自立门户。老年人,特别是老年女性,在子女长大后,经历配偶分居或死亡后,她们在自己的家庭中经历着孤独。然而,这些趋势表明,新一代的年轻人将在他们成年后的某个时候以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高的比例形成核心家庭。1930年以来出生的群体最终结婚率和生育率比以前的群体要高得多。结婚和育儿的持续时间可能正在缩短,但其影响的范围仍在蔓延。</p>
-
-<p>资本“摧毁”家庭的观点也忽视了使家庭生活具有吸引力的社会力量。尽管有人批评核心家庭对心理造成破坏,但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家庭仍然满足了许多人的真实需求。这不仅适用于长期的一夫一妻制,对抚养孩子的需求更是如此。单亲父母同时承受着经济上和精神上的负担。特别是对工人阶级妇女来说,这些负担使劳动力参与的“独立”变得虚幻。单亲家庭最近被政策分析人士视为过渡性家庭结构,在再婚后成为双亲家庭。</p>
-
-<p>女性劳动力参与增加的影响可能是家庭内部性别分工的减弱,而不是更频繁的离婚,不过这也缺乏证据。这几年关于谁做家务的统计数据,即使是妻子有收入的家庭也没什么变化:女性仍然做大部分的家务。“一天当作两天用”对职业女性来说就是现实。这并不奇怪,因为家庭之外在劳动力市场的性别分工,使女性在经济上依赖男性,即便她们自己也挣工资。然而,父权制的未来并不仅仅取决于家庭关系的未来。因为父权制,就像资本一样,可以具有惊人的灵活和适应性。</p>
-
-<p>无论家庭内部和其他地方的父权制劳动分工,是否对于资本来说“最终”是无法容忍的,它反正现在在塑造着资本主义。正如我们下面所说明的,父权制既使资本主义控制合法化,又使某些形式的资本斗争合法化。</p>
-
-<p><strong>二十世纪的意识形态</strong></p>
-
-<p>父权制通过在男性之间建立和合法化的等级制度(通过允许所有等级的男性控制至少一些女性),加强了资本主义的控制,而资本主义价值观塑造了父权制下善的定义。</p>
-
-<p>费尔斯通定义的心理现象就是在依赖和支配关系中发生之事的独到例子。它们出自男性社会权力的现实一一而女性没有权力一一但它们是由它们发生在资本主义社会的背景下的事实所塑造的。如果我们用激进的女性主义者所描述的那样来审视男性的性格特点——竞争性的,理性主义的,支配的——它们很像我们对资本主义社会主导价值观的描述。</p>
-
-<p>这种“巧合”可以用两种方式来解释。首先,男人,作为工薪劳动者,在工作中被吸收到资本主义的社会关系中,被驱使进入这些关系所规定的竞争中,并吸收相应的价值观。激进的女性主义对男性的描述并没有完全超出资本主义社会的范围。第二,即使男人和女人实际上并没有按照性规范所规定的方式行事,男人也会为自己主张那些在主导意识形态中被重视的特征。于是举个例子,《克雷斯伍德高地》的作者发现,当男性是专业人士,整天操纵下属(通常使用基本的非理性的动机来训导出他们想要的行为)时,男性和女性将男性描述为“理性和务实的”。当妇女投入大量精力研究抚养儿童和儿童发展的科学方法时,《克雷斯伍德高地》里的男性和女性将妇女描述为“非理性和动感情的”。</p>
-
-<p>这不仅有助于解释资本主义社会中“男性”和“女性”的性格特征,而且也解释了资本主义社会中性别歧视意识形态的特殊形式。正如女性的工作具有延续男性统治和资本主义生产的双重目的一样,性别歧视的意识形态也具有双重目的,即美化男性特征/资本主义价值观,以及诋毁女性的性格特征/社会需求。如果女性在其他的社会中是低级的或无力的,那么男性这样做的理由就和资本主义社会不一样了。只有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将女性贬低为感性的或非理性的才有意义。只有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将女性视为“依赖者(dependent)”才有意义。“依赖者”的封号在封建社会中没有意义。由于分工确保了作为妻子和母亲的女性在很大程度上关心使用价值的生产,对这些活动的诋毁既掩盖了资本无法满足社会层面上决定性的需求,同时也在男性眼中贬低了女性,为男性占主导地位提供了理由。这方面的一个例子可以从电视购物广告特有的矛盾心理中看出。一方面,他们致力于解决满足社会需求的真实障碍:(消灭)破坏衣服和刺激皮肤的洗涤剂,各种各样的劣质产品;另一方面,必须诋毁对这些问题的关切;这是通过嘲笑妇女即必须处理这些问题的工人来实现的。</p>
-
-<p>一个证明父权制和资本主义的伙伴关系的平行论点可能是关于劳动力中的性别劳动分工。性别分工的存在使女性从事低薪工作,并从事被认为适合女性角色的工作。妇女阶层是教师、慈善工作者和卫生保健领域的绝大多数。妇女在这些工作中所扮演的养育者角色地位很低,部分原因是男人诋毁妇女的工作。这些工作的地位很低,也因为资本主义强调个人独立和私营企业满足社会需要的能力,而这些重点与对集体提供社会服务的需要相矛盾。只要可以用它们是女人干的活儿来诋毁养育任务的社会重要性,就可以避免资本对交换价值的优先地位与【社会】对使用价值的需求之间的对抗。这样,就不是女性主义,而是分裂工人阶级的性别歧视削弱了工人阶级。</p>
-
-<h3 id="iv走向一个更进步的联盟">IV.走向一个更进步的联盟</h3>
-
-<p>还有许多问题有待我们去探索。我们在这里使用的父权制与其说是一个分析性的术语,更像是一个描述性的术语。如果我们认为马克思主义做得不够,激进的女性主义本身也不够,那么我们就需要发展新的类别。我们的任务之所以是困难的,是因为同样的特征,如劳动分工,往往同时加强父权制和资本主义,而在一个完全父权制的资本主义社会中,很难分离出父权制的机制。然而,这是我们必须做的事情。我们不得不指出一些起点:观察谁从妇女的劳动力中受益,揭示父权制的物质基础,调查男性之间的等级制度和团结机制。我们必须问的问题是无穷无尽的。</p>
-
-<p>我们能谈谈父权制度的运动规律吗?父权制是如何产生女性主义斗争的?除了先进的资本主义社会,我们在哪里还能看到性别政治和性别斗争?父权制度的矛盾是什么?它们与资本主义矛盾的关系是什么?我们知道父权关系导致了女权运动,资本产生了阶级斗争一一但是女性主义与阶级斗争的关系在历史背景下是如何发挥出来的呢?在本节中,我们试图提供对最后一个问题的答案。</p>
-
-<p>在历史上和现在,女性主义和阶级斗争的关系要么就是两条完全独立的道路(一方面是资产阶级女性主义,另一方面是阶级斗争),要么就是在左翼内部由马克思主义来支配女性主义。关于后者,这既是马克思主义的分析力量的结果,也是左翼内部男人的力量的结果。这些观点既产生了左翼的公开斗争,也产生了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者的矛盾立场。</p>
-
-<p>大多数认为自己是激进分子的女性主义者(反体制、反资本主义、反帝国主义、社会主义、康米、马克思主义者,什么都反)会同意,妇女运动的激进派己经失去了势头,而“资产阶级”似乎抓住了时机并继续前进。我们的运动已经不再处于那个令人兴奋的,精力充沛的时期,那时无论我们做什么都会有用:提高意识,把更多的女性(甚至比能容纳的更多)带入运动,在社会中增加女性问题的可见性,通常以一种在根本上挑战资本主义和父权关系的方式进行。现在我们感觉到女权运动的一部分被吸收了,“女性主义”被用来反对女性一一例如,在有些诉讼中法官主张女性离婚前是家庭主妇的也不需要赡养费,因为我们都知道女性现在已经被解放了。迄今为止未能通过的平等权利修正案(ERA)表明,在许多女性心中仍存在一种立法上的恐惧,她们害怕“女性主义”将继续被用于针对女性,这表明我们真的需要重新评估我们的运动,分析为什么它以这种方式被吸收了。对我们来说,求助马克思主义来进行重新评估是合乎逻辑的,因为它是一个发展着的社会变革理论。与女性主义理论相比,马克思主义理论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在我们试图使用它时,我们有时也偏离了女性主义的目标。</p>
-
-<p>左派一直对妇女运动持矛盾态度,经常认为它是社会主义革命的事业。当左翼女性拥护女性主义时,它可能会对左翼男性构成个人威胁。当然,许多左翼组织也从妇女的劳动中受益。因此,许多左翼的分析(无论是进步的还是传统的)在理论上和政治上都是自私的。它们试图影响妇女放弃对妇女的情况产生独立理解的努力,并采纳他们自己对情况的理解。至于我们如何应对这种压力,当我们转向马克思主义分析,自然会试图加入使用这个范式的“兄弟会”,我们可能最终试图为与兄弟会的斗争正名,而不是试图用分析女性的情况来改善我们的政治实践。最后,许多马克思主义者对他们传统的女性问题的批判分析感到满意。他们认为阶级是理解女性地位的正确框架。妇女应该被理解为工人阶级的一部分;工人阶级反对资本主义的斗争应该优先于男女之间的任何冲突。不能允许性(别)冲突干扰阶级团结。</p>
-
-<p>随着过去几年美国经济形势的恶化,传统的马克思主义分析也需要重新为自身正名。在60年代,民权运动、学生言论自由运动、反战运动、妇女运动、环保运动以及专业集团和白领团体日益激烈的运动都为马克思主义者提出了新的问题。但现在,通货膨胀和失业等明显的经济问题的回归,掩盖了这些要求的重要性,并让左派回到了“基本盘”一一(狭义定义的)工人阶级政治。很多到处生长的马克思-列宁主义原-党派小团体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是反女性主义者。有迹象表明,左翼学术界中女性主义问题的讨论程度也在下降。日间托儿所正在从左翼工会会议的讨论内容中消失。随着马克思主义或政治经济学在智力上被接受,自由主义学术界的老男孩网络被复制到一个由马克思主义者和激进分子组成的年轻男孩网络中,尽管它年轻而激进,但在成员和观点上仍是男性式的。</p>
-
-<p>那种让激进女性放弃这些愚蠢的东西,变得“严肃”的革命性的压力增加了。与“通货膨胀”和“失业者”相比,我们的工作似乎是在浪费时间。我们(女性)的失业从未被视为一场危机,这是男性占主导地位的一种症状。在20世纪30年代的上次重大经济危机中,巨大的失业一部分是通过将女性排除在各种工作之外来解决的一一即每个家庭只有一个的工薪工作,而这份工作是男性的工作。资本主义和父权制从危机中恢复了,也加强了。正如经济危机通过纠正失衡为资本主义发挥恢复作用一样,它们也可能为父权制服务。30年代让女性回到了原来的位置。</p>
-
-<p>如果放弃对女性主义问题的研究和实践,反对资本和父权制的斗争就不可能成功。一场仅仅针对资本主义压迫关系的斗争将会失败,因为它们在父权压迫关系中的潜在支持将会被忽视。对父权制的分析对于一种会破坏父权制的社会主义的定义是必要的,这种社会主义也是唯一一种对女性有用的社会主义。虽然男人和女人都需要推翻资本主义,但他们保留了性别群体特有的利益。从我们的研究、历史或男性社会主义者来看,尚不清楚“社会主义”所为之奋斗的东西对男人和女人是否都是一样的。因为一个“人道的社会主义”不仅需要就新社会应该是什么样子和一个健康的人应该是什么样子达成一致,而且更具体地说,它将要求男人们放弃他们的特权。</p>
-
-<p>作为妇女,我们不能让自己被花言巧语哄骗住,从而放弃我们任务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就像我们在历史中许多次被骗的那样。我们必须反对那种尝试让我们放弃女性主义之目标的明显的和不明显的高压。</p>
-
-<p>这意味着两个策略性的考虑。第一,建立社会主义的斗争必须是一场具有不同利益的群体组成联盟的斗争。妇女不应该相信男人在革命后“解放”他们,部分原因是没有理由认为他们会知道怎么做;一部分因为他们没有必要这样做;事实上,他们的直接利益在于我们受到的持续压迫。相反,我们必须有自己的组织和自己的权力基础。第二,我们认为资本主义内部的性别分工给了女性一种实践,在其中我们已经学会了理解人类的相互依赖和需求是什么。我们同意莉丝·沃格尔的观点,即虽然男性长期以来一直在与资本作斗争,但女性知道该为什么而奋斗。一般来说,男性在父权制和资本主义中的地位阻止了他们认识到人类对养育、分享和成长的需求,以及认识到在非等级制和非父权制的社会中满足这些需求的可能性。但即使我们提高了他们的意识,男人们也可能会评估潜在的收益和潜在的损失,然后选择现状。男人可能会失去的不只是单纯的枷锁。</p>
-
-<p>作为女性主义社会主义者,我们必须组织一种实践,既解决反对父权制的斗争,也解决反对资本主义的斗争。我们必须坚持,我们想要创建的是这样一个社会,在其中相互依赖的认同是解放而不是耻辱,在其中养育后代不是一个压迫的实践而是一个普通的实践,在其中女性不再继续支持不正当的那些具体的男性自由。</p> Heidi Hartmann 女性主义社会主义者,必须组织一种既解决反对父权制,也解决反对资本主义的斗争实践。我们必须坚持要创建一个相互依赖、认同解放而非耻辱的社会。 巴枯宁瑞士演讲・三 1871-05-03T10:56:15+06:55 1871-05-03T10:56:15+06:55 https://agorahub.github.io/pen0/heros/MikhailBakunin-a1_r-bakunins-speech-in-switzerland-3 <p>亲爱的同志们,上次说1789~1793年革命中,中产阶级有意无意间助用平民之力,筑其权力于封建世界废墟之上。从此以后,他们成为统治阶级。</p>
-
-<!--more-->
-
-<p>若说“热月”罗伯斯庇尔和圣茹斯特等政权被推翻,生命被杀害,信徒被充军的反动派政变,是移居国外的贵族与教士的阴谋所致,人们就犯了极大的错误了。贵族与教士这两败类中有许多分子很热心地参与此种阴谋,并幸灾乐祸地,愿意见这些使他们心惊胆寒,不留情宰割他们头颅的敌人失势垮台,倒是不错的但如果只有他们,他们是一无所能的。他们的财产既已被充公,他们还有什么能力卷土重来呢?当时中产阶级中有一部分因营买国产,垄断军需,征税粮税,乘众人贫困与破产的机会而致富,而私饱的人唯恐革命骚扰到他们腰间的荷包,因而大发狠心,断送了革命的命脉,所以“热月”反动得主谋者就是这些代表道德与公众秩序的伪善者。他们之外又有一群商人为其旁助,商人真是永远作恶与怯弱的败类,他们零星地吮吸平民的脂膏,以劣货欺骗平民的金钱,他们有平民的无知怯弱于革命而残暴反动。在他们心目中一切使人动心的思想,及人类的最高原则,和人类的无上利益都是空的,不会存在的。就是爱国主义,他们至多也只识其浮夸与虚荣的一面,或者是完全不知道。所以世间没有什么情感能使他们摆脱铜臭的拜金勾当,与可怜的日常忧虑的。任何人都知道,任何党的人都肯定地说,在这可怕的巴黎被围中,当平民与敌人激战的时候,当富有阶级筹划阴谋,奉巴黎于普鲁士人之手的时候,当宽大的无产阶级——平民的妇人与子女忍不住饥饿的时候,一般商人唯利是图的企图,就是怎么样使他们的货物,民食所必需的物品,卖得最高的价钱。</p>
-
-<p>法国各城的商人都做过同样的勾当。在以被普鲁士人侵占的各城,他们会开门迎接敌人。在未被侵占的城市,他们也已预备替敌人去开门,他们破坏国防,他们到处尽力之所能反抗唯一能就法国的平民举事和平民武装。今日城市中的商人同乡下的农民构成了反动的大本营。农民还有转变走上革命之路的可能,而商人将永远是卑怯的商人。</p>
-
-<p>中产阶级于法兰西大革命中自成两类,一类是极少数人,即以“雅各宾”党为名的革命的中产阶级。我们于此切不可将今日的雅各宾党与1793年的雅各宾党混谈了。今日的雅各宾党只是上个世纪的英雄灰色之幻影,不像人样的小鬼,滑稽的怪形而已。而1793年的雅各宾党则的确是伟大的人物,他们有革命的圣心、正义与自由平等的尊崇。他们之所以不懂这些在今日尤能代表我们意向的名词,其咎不在与他们。他们当时只留意到政治的表面,而不了解经济与社会的意义。但是,我复述一句,这并不是他们的过错,正如我们今日所能了解,并不是我们的的功劳一样。所谓功过都是时间的问题。人类是慢慢的呀!有时却嫌太慢了——向前发展的人类真理都是绵延不绝的错误和残酷残忍的经验上得来的。1793年的雅各宾党是有真信仰的人,他们受着思想的感应并且忠于思想。他们真可以说是英雄!他们没有完成革命的伟大工作,这是他们丧失英雄本色的一点。我们可以,而且也应该攻击丹东、罗伯斯庇尔、圣茹斯特等人的学理错误,我们尽管批评他们。说他们的思想是不对的,狭小的,在社会经济上只是中产阶级的,但是,对于他们革命的能力我们不可不表十二分的敬意。他们是昔时英雄中的中产阶级最后的几个英雄。</p>
-
-<p>在这英雄的少数人之外,还有一大群物质上是垄断人的中产阶级,对于他们,什么革命的思想与革命的志高原则,若是不能用于填满他们那样可敬的,那样宽大的钱袋的,那么也只是一些空洞的,毫无价值与意义可言的名词罢了。一旦他们中最富有,同时也是最有势的人借着革命的响声与方法腰间变着满满的时候,他们就会觉得革命的时期过得太久了,现在应该完结了,应该恢复法律与公众秩序的统治了。</p>
-
-<p>他们推翻了“公安委员会”,杀了罗伯斯庇尔、圣茹斯特及他们的许多朋友,并成立了执政府,这执政府真是十八世纪之末腐败的中产阶级之结晶,当时几千少数人以盗窃方法获得且积累了无数金钱,而执政府即是这些金钱的胜利和统治。</p>
-
-<p>但是未完全腐化的法国,因受大革命伟业的激动,再也忍不住此种制度的压迫了。于是起了两种抗议,第一种失败了,第二种成功了。假如第一种胜利,假如第一种能够成功,那么不但法国能救,即世界也将由此改头换面了,不幸第二种的胜利成了暴君的暴政与平民的奴隶制。我所说的,即指巴勃夫(Babeuf)的暴动和拿破仑一世的僭权。</p>
-
-<p>巴勃夫的暴动是18世纪最后的革命行动。巴氏及他的朋友们与罗伯斯庇尔、圣茹斯特颇为相近,差不多就是他们的朋友,又可以说是社会主义的雅各宾党。他们遵崇平等,甚而不顾自由。他们的计划是很简单的:他们要将地主和工具领有者的财产充为国有,由共和的,民主的,社会的国家来支配一切,国家为一切流动产与不动产的主人,因此成为社会的唯一雇主,一切工皆有它命令是从,同时它有政治的无上权,把儿童的教育权收为己有,使全国儿童都有享受教育平等的机会,并强迫成年的男女依平等与正义的原则去劳动去生活。于是一切地方自治力,个人的创制力,总而言之一切自由都将被此种可怕的权力消灭殆尽。全社会只能呈现出一副单调的,强迫的始终如一的灰色之图。政府虽然有普通选举而组成,但是只要选举完了,只要政府依旧在形式职权它对于社会的各分子,却有一种绝对的权力。</p>
-
-<p>由国家的权力去强迫造成平等的学理并非是巴勃夫发明的,古代的大思想家柏拉图于公元前数世纪,在他描写平等社会的《共和国》一书中早就将此种学理的基本原则说明了。最初的基督教徒虽然被当时的社会所迫害,在他们的团体中也已实地实验过共产主义的生活了。最后,即在宗教革命之初,十六世纪初的德国有个闵采尔(Münzer)同他的子弟们也做过社会平等的第一次实验,想在一个广大的社会基础上创立起平等来,巴勃夫的密谋只是平等思想在群众中作第二次实地的表现罢了。这些实验连最后的也在内,之所以不能成功,约有两种理由:第一种是因为群众的程度不够,不知道实行的可能性,第二种,尤其是上因为这些制度上,平等与国家的强权和势力相连,不知不觉间排斥了自由。我们都知道,亲爱的朋友们,平等只能借自由而可能,平等与自由是并行的。然而请你们不要误会,我之所谓的自由并不是中产阶级所独享的,以群众的奴隶制为基础都自由,这与其说是自由,不如说是特权哩,我之所谓自由是人群普遍的自由,使各个人都有人格的自由,但是我们也知道此种自由只有在平等上才可能。不但在学理上而且以实行去反抗一切由不平等而起的制度与社会关系,然后再以众人的自由为原则去创立社会的经济平等。看呐这就是我们现在的纲领,这就是虽有俾斯麦、拿破仑、梯也尔及我尊严的皇帝的一切哥萨克及我全俄至高无上的沙皇所不能阻止其胜利的纲领。</p>
-
-<p>巴勃夫的密谋,将“热月”巴黎反动的政变,所杀溃的,未遭流刑而忠于革命的公民都集合拢来,其中并有许多的工人。密谋失败了,有些被杀了,但有许多仍活着,如邦纳罗蒂(Philippe Buonarroti)就是其中一个。邦氏性刚如铁大有古风,生平为人所看重,敌党对他亦无不起敬意。他亡命比利时很久,他为比利时“烧炭共产主义者”秘密结社的主要创始者,他做了一本书,这本书今日颇不易得,我的一本以后将设法寄给我们的朋友亚岱马君(Adhémar Schwizguebe,松维利耶的雕刻匠)叙述巴勃夫密谋的经过情形,颇为悲壮。所以巴勃夫密谋可谓是过去一个世纪,革命反抗反动之最后的英雄的表现。</p>
-
-<p>我曾经说过拿破仑一世的僭权。此种历史较诸巴氏暴动更惨千百倍,你们大家都是知道的,这是残暴无耻的“刺刀”制度的开端,十九世纪之初,人道第一次遭到无理批颊的耻辱。拿破仑一世为一切暴君的人杰,同时,在军事上说,他又是一切暴君的恐怖,他失败了,他将他不幸的遗产,最无耻的“蔑视人道”、“以刀威逼”的原则留给他们。</p>
-
-<p>我不愿对你们叙事“复古时代”的政况,这是千疮百孔,旦夕垂危两败类即贵族和僧侣想恢复其原有的政治生活与威权的最可笑的实验。复古时代最该注意的一点,就是取得政权欲千年不朽的中产阶级,因觉得他们的权力又四面受敌,朝不保夕之势逐又变成了革命党。当公众权力不在他们掌握之中的时候,换言之当社会保障别的利益而损害他们利益的时候,他们就立刻与这种权力为敌,重新作起密谋运动。基佐(Guizot)、贝里埃(Périer)、梯也尔(Thiers)等,这些可诅咒的中产阶级反动的灵魂,都是路易菲利普治下最热心拥护中产阶级之迫害的腐朽的,同时在他们心目中以为最完善的政府之著名人物,但在复古时代,也为秘密会社的重要分子,1830年7月,他们的革命胜利了,于是中产阶级的自由主义的统治也从此开幕了。</p>
-
-<p>欧洲真正的中产阶级政治与利益的统治是从1830年开始的,其中尤以英、法、比、荷兰和瑞士为最先。别的国家如德意志、丹麦、瑞典、意大利、西班牙及葡萄牙等,中产阶级的利益虽然比别的利益最占优势,可是政治与政府仍然不是他们的。至于这庞大而可怜的全俄帝国,我不愿说它,它至今仍屈从与“沙皇”的暴政之下,其中还没有真正的中间阶级,即中产阶级的政图也还没有一个社会的情形,一边是官的世界,有军事、警察和官僚的组织,其使命在满足“沙皇”的私欲,另一边是平民,是几千万被“沙皇”与其走狗任意吞噬的可怜者,俄国革命只有直接从民间起来的,这点我在数年前一篇颇长的演说中已有很详细的说明,这篇演说我将设法即刻寄给你们。我也不愿对你们说这不幸和英雄的波兰,在这卑鄙的三只恶鹰即俄罗斯帝国、奥地利帝国、和普鲁士为其代表的德意志新帝国的爪牙间,不断地向前奋斗,虽屡遭失败的创痛,也还是百折不挠地为自由挣扎,永远不会停歇起复兴的工作。波兰与俄国一样,也还没有真正的中间阶级,一边是俄皇“沙皇”世袭的奴役,以前就有的统治势力,今日已腐朽不堪的波兰贵族及官僚。另一边是无数被奴役的农民,他们今日不但被已经失势的贵族压迫,而且受着国家,“沙皇”已其不可计数的官僚剥削。我更不愿对你们说起瑞典与丹麦这两小国,因为他们是从1848年之后才成为立宪制的国家。较诸其他欧洲各国略有逊色,最后西班牙与葡萄牙我们也不必说起,因为它们国内的工业运动和中产阶级的政治受着军阀及僧侣双重势力的摧残为时已久,现在仍留为最落后的国家。然而我却应该使你们注意,西班牙虽然在表面上那样的落后,但照样存在于世界各国的国际劳动协会的组织,在我看来西班牙也是其中最完善的一个哩。</p>
-
-<p>我现在以德国来说吧,德国从1830年以来,呈现出,现在仍继续呈现的一种奇异的形态,在这里中产阶级的利益虽占优势,然而政权却不为他们所有,极端的专制是它现行的政体,虽然有立宪的假面具可掩人耳目,而其军事与行政上的组织却仍卑鄙的专供贵族之用。</p>
-
-<p>我们要研究中产阶级的统治,最好以英、法、比为研究资料。意大利统一于维克托·伊曼纽尔(Victor Emmanuel)的君权之后,虽也可供我们来参考,但总不及法国那样显著,所以我们的观察就着重在这个国家。</p>
-
-<p>自从1830年的革命之后,中产阶级在法国,有得发表其原则于文学、政治与社会经济上完全自由权至原则可以“个人主义”概括之。</p>
-
-<p>我只所谓的个人主义即是认为全社会与人群各不相谋彼此互争互斗的集团,他们生存于社会好像是自然的敌人似的,彼此为生活需要而互相排斥,自己向前,必须阻止别人出路的倾向而言——简言之,此种倾向催促各个人不顾一切人的利益并在别人身上,求得其一个人的安适、富足与幸福的意思。这无非是一种各自争先的竞赛,各自逃命的混乱。谁停止住,谁就不幸,因为他们将落在人后。谁在途中因疲惫而跌倒,谁就倒霉,因为他们将被蹂躏。竞争是毫无心肝,毫无怜悯的。谁失败谁就不幸!在此种争斗中,有许多罪恶是必然要犯的,并且这一切的互相残杀充其量只是连续反抗人类一切道德之一基础的“休戚相关”的恶行罢了。人们说国家是正义的代表于裁判者,可是,国家非但不阻止这些罪恶的发生,反而认其为合法的行为,使其永续不息。所以,国家所代表的,要保护的并非是人的正义,而是司法上的正义,司法上的正义,即是强者欺压弱者,富者侮辱贫者的“盛礼”。国家只有一种要求,就是一切罪恶皆须合法地去完成。我可使你们破产,压迫你们,杀害你们,但是我必须依法而行,不然我即将被认为犯罪者,人们或将以犯罪者待我,这就是此种原则“个人主义”这幅字的意义。</p>
-
-<p>现在我们来看看此种原则表现于文学中的情形。1830年以来,社会上充满了雨果、大仲马、巴尔扎克、贾宁(Jules Janin)等人的文学作品,另外还有别的许多著作家与中产阶级报纸的记者以他们无聊的文笔引导青年堕落,激起他们的自私念头,即平民也不幸地受其影响。你们无论拿什么小说看,内容除夸大虚伪的情感与美妙的文词之外,什么也找不出来。从头到尾无非都是千篇一律:一个贫困、郁闷的,无名的青年,心中焚烧着各种成功的欲念。他想住大厦,食山珍,饮香槟,坐马车,并想与某个侯爵夫人睡觉。他经过非凡努力,终于成了,别人都失败了。看呐,这就是英雄,这就是纯正的个人主义。</p>
-
-<p>次之我们再来看看政治罢,此种原则在政治中是怎样表现的呢?人们说群众必须有人去指导他们,统治他们,他们是不能自治,不能无政府的。谁去统治他们呢?特权阶级已经没有了,一切人都有爬到社会的最高地位与职务去的权利。但是想要达到此种目的,人们必须聪明灵活强健康泰,必须知道并能够战胜其他的一切竞争者。于是乎,竞赛又开始了,只有灵活而强健的人才是治人与剥削群众者。</p>
-
-<p>最后,我们来看此种原则在经济问题——其实是最主要的或可说唯一的问题——上的情形。中产阶级的经济学家对我们说,个人无限制的自由是他们的主张,竞争就是此种自由的条件。但是,此种自由到底是什么呢?我们的第一个问题就是:难道这就是产生我们这世纪所夸耀的一切美妙财富之个人单独的劳动吗?但个人单独的劳动仅足以供给个人的衣食,或一个野蛮的小民族,而大民族之富足与生存只有靠着休戚相关组织起来的群体的劳动。生产一切财富的劳动既然是群体的,那么群体来享受这些财富,似乎是很合理的,是不是?然而,唉!这正是中产阶级经济学家最愤恨最拒绝最不愿意的一点哩!他们是主张个人各自享受的。但是哪些个人呢?是一切个人吗?呵!不是的,他们主张强者、聪明者、灵巧者和幸福者。唉!是的,尤其是幸福者才有享受的权利。因为他们在他们的社会组织中照着继承法——他们的社会基础——推演下去,必然要产生以下的现象:一边是富有而幸福的少数人,另一边是千百万困苦无辜的不幸者。但中产阶级的社会又会这些人说:“你们争夺价值、安适、财富与政权吧,胜利者就将幸福了。”可是这种自相残杀的争斗中,也有一点平等存在嘛?不,一点也没有的。有些——极少数者——有教育与金钱为他们从首至尾掩护的武器,另有些——成千上万的平民——却被无知与贫困钳制住,几乎赤身走入这战场。那么这些号称自由的竞争到底有什么样的必然结果呢?不用说,是平民的失败,中产阶级的胜利,因此,被束缚的平民也不得不如戍地的苦工一般,永远做胜利的中产阶级的奴隶了。</p>
-
-<p>中产阶级有一种很厉害的武器,无产阶级是没有方法反抗的,这便是资本,——资本是今日各个文明国家工业生产的主要动力,只要资本为中产阶级所有,无产者自然是束手无策了。</p>
-
-<p>如今这样构成和占据的资本,不但这压倒无产阶级,而且一大部分的中产阶级也被剥削被侵害,被沦于贫困之中。此种现象的原因,中小中产阶级不大明白或完全不懂的原因是很简单的。因平民替中产阶级争得自由之后,今日的工商业皆崇尚竞争和死命的互斗,于是一般资本家不得不售卖他们的商品,明白得说,就是不得不售卖他们从所雇佣的工人身上,以最低的工资垄断来的商品。你们在经验上都知道价值昂贵的产品在市场上已渐渐地被价值便宜的产品所排斥,即使后者十分劣于前者,也是如此。看呐,这就是竞争——这种出血的互斗——在中产阶级生产上,所生成的第一种不幸的结果。从此,坏的产品替代好的产品,平方的工人替代灵巧的工人成为必然的倾向,生产者与生产品的品质也大大地减低了。</p>
-
-<p>在这种竞争中,这种求最低价值的争斗中,势必是大的资本压倒小资本,小资本为大资本所破坏。因为大工厂制造物件,其售价必然比小工厂或中等工厂低廉。建造大工厂自然要有大资本,但在生产方面与小或中等工厂比较起来,却又便宜地多。十万法郎固然比一万法郎多,但十万法郎若是用于制造,则其出息必定为50%或是60%。而一万法郎,即使是同样的用法,却只有20%。大资本家可以在房屋,原料和机器上节省费用,他所用的工人比中小资本家多,他可以籍着好的组织与大规模的分工减少费用,或增加出息。总而言之,十万法郎集中于他的手里,并用于建造或组织一个工厂,其生产必然超过每一万的十个小工厂,比如每个小工厂在它所有的一万法郎上能得两千法郎的出息,以十万法郎建造或组织一个工厂的大资本家在他的每一万法郎上却能得到五千或六千,换言之,他所生产的货量一定比较多。生产比别人多,那么售价也自然比别人便宜了,在他以廉价售卖货物时,中等或小的资本家也不得不减少他们的价值,否则他们的货物便会卖不出去。他们货物的生产成本既然已比大资本家贵,而所得售价又比大资本家的贱,于是他们破产了。大资本杀害小资本便是这样子,假如大资本遇见更大的资本,那么也将一样的被迫破产。</p>
-
-<p>这是很真确的,你们看,今日各大资本中已有联合成极大极可怕的资本的倾向。今日工业最发达的地方,如英、法、比诸国已经开始由团体的营业公司代替单独的大资本家的企业了。文明越进步,先进的各国愈发达,则大资本家的财富也愈增加,可是因此大资本家的数目就减少了。结果必有很多中产者被大资本压倒而流为小资产者,更有一大批小资产者因无法抵抗而沦陷到贫困与无产阶级的队伍中去。</p>
-
-<p>这是无可置疑,有各国的统计与准确的数学根据可作证明的事实。在社会的经济组织中,大多数中产阶级者被极少数可怕的资本家压迫,而陷于不平等的贫困之境,这是一种无可逾越的法则,要反抗它,除了社会革命外别无选择。小资产经济倘若聪明,有明了此种情形的常识,他们早可与无产者联合,共同来完成此种革命了。但是小资产阶级普通是太愚蠢了,他们可笑的虚荣与自私塞住了他们的脑筋。他们懂不得什么,看不见什么,他们一边被大资产阶级压迫,另一边又手着他们平素所嫌弃所恐惧的无产阶级威胁的恐吓,他们已经愚蠢地任由自己向着末日路上直奔了。</p>
-
-<p>此种中产阶级的竞争的结果对于无产阶级是很有害的。一般资本家必须最低价值售卖其产品——或好点说,售卖其从工人身上剥夺来的产品,工人的工资就不得不被减至最低限度。于是有天才特能的工人就得不到相当的报酬。只有被迫卖力并迫于廉价出售其劳动的人,才为一般雇主所欢迎。妇女及儿童不要多少工资,于是他们就以妇女及儿童代替男子,以平庸的工人代替灵巧的工人,只要平庸的工人愿意与妇女及儿童得同样的工资。一切中产阶级经济学家都以说明并且承认工人工资是依着他每日的生活而规定,比如一个工人他每日的衣食住行只要一个法郎,那他的工资也会很快跌至一个法郎。这其中的理由非常简单,工人因为迫于饥饿,彼此间就经不起竞争,资本家一面急欲垄断他们的劳动而致富,另一面又因为中产阶级的竞争,不得不以廉价出售其产品,自然是欢迎工资少而工作多的工人了。</p>
-
-<p>这不但是一种逻辑的演绎,而且是那些以大资本建造的工厂实行大工业的国家,如英、法、比、德及瑞士各部分,每日所经历的事实。我在第二讲中,曾经对你们说过,你们是特权的工人。你们在工资上虽然还得不到你们每日生产的所有价值,你们在事实上虽然还被你们的东家剥削,但比较起诸大工厂的工人,你们所得的报酬总算不少了,你们有空余的时间,你们是自由且幸福的。但我又认为你们加入这伟大的有解放全世界劳动者使命的国际劳动协会中,做个热心而忠实的会员,是很有价值的。这正是你们高贵慷慨的处所。你们从此可以证明你们自己不但要顾到你们自己,而且也顾到千百万比你们更不幸比你们更被压迫的兄弟。我此刻以此种暗示呈现给你们,也是很幸福的。</p>
-
-<p>你们加入劳动协会固然是慷慨好义,抚危济弱的友爱行为,但同时也是先见与预防的工作,你们不但为别的你们不但为别的地方别的职业不幸的兄弟而该如此,即使为你们本身或为你们的子女也该如此。你们此时所得的报酬虽不是绝对好,所过的生活虽不是绝对的自由与幸福,但也比较过得去。你们为什么能如此呢?理由是极其简单的,只因大资本没有吞并到你们的工业罢了。你们或者不相信这个道理吧?大资本依它本有的法则,必然要吞并一切的。它开始自然从最能获利,最易经营的工商业的各枝叶上着手垄断,待它垄断饱了,垄断中发生竞争之后,然后急于别的未曾动着的枝叶。现在人们不是以机器制造衣服、皮靴和花边了吗?你们信着吧,以机器制造钟表不过是迟早的问题,或者不久就会实现了。发条、标准机、表箱、表盖以及表的磨光、晕线及刻画都将由机械来代替人工。这样的产品虽然不及手中造出的精细或美观,可是价钱却比你们的更便宜,买家也将比你们多,结果你们精美的产品终将必为市场所排挤。那时,你们或你们的子女,将与今日各大工厂的工人一样可怜,一样的做奴隶。你们看,你们若替别的地方别的职业的不幸工人——你们的兄弟努力工作,同时即替你们自己或至少替你们的儿女减少痛苦哩。</p>
-
-<p>你们应为人道而工作,今日工人阶级是伟大和神圣的人道之唯一的代表者。“将来”必属于乡间、城市及各工厂的劳动者。盘踞其上的一切阶级——如民众永远的垄断者,贵族、僧侣、中产阶级及无量代表国家恶势力和不公道的军政与民政的官员,都是腐败透顶的阶级,他们此后为善不足,作恶有余,根本没有希望了。</p>
-
-<p>1793年打倒了僧侣与贵族的势力,并揭穿了他们的假面具。1848年的革命把中产阶级的假面具也揭穿了,他们的险恶与无能也被败露了。1848年6月那几日,中产阶级毅然决然地他们先人所信奉的,以自由、博爱、平等为原则为基础的“宗教”。他们只靠着垄断为生,换言之,他们是经济不平等,社会奴隶制的产物,他们当时虽满口自由平等,但平民一但认真要求起自由平等来,他们遍露出本来面目,重匿于反动地壁垒之夜。</p>
-
-<p>制造1848年反动的叛贼今日又想把法国卖掉了,制造最卑劣反动局面的梯也尔、法佛尔(Jules Favre)及1848年国民议会的大多数人,今日又想重显身手了。他们则抬举路易·波拿巴(即拿破仑三世)做大总统,继而破坏了普通选举制。社会革命的恐惧,平等的厌恶,民众正义的威吓,以及他们所反的罪恶的感觉,使昔日那样聪明勇敢,今日是这样愚蠢卑怯的腐败阶级全都投入拿破仑三世的“独裁”的怀抱中。从此法国受了十八年武人的专政。但不要相信中产阶级的先生们对此有怎样难堪的情形,其中为自由主义而大声疾呼,故意作起倔强的样子,使自己出名而予帝制不以方便的人物自然被压迫被排挤了,但其余不谈政治,专心孜孜于中产阶级的大企业,极力从事于剥削平民的顺仆,反倒是大受当局保护与奖励。人们为顾全他们的面子起见,予以他们表面的自由。在帝国治下不是有一个由普通选举而成的立法议会么?这对于中产阶级而言已经心满意足了。</p>
-
-<p>不过还有一个不如意的黑点,就是皇帝侵略的野心,激起不时之需,使法国几乎濒临破产,终至毁灭了法国古有的权威而后止。但这个黑点并不是偶然的,它是制度的一种必须,凡是极端的暴虐的制度,即使它有表面的自由,也必然以武装的势力为依据,其常备的大军迟早要惹起大战,因为军队的阶级野心为其主要的兴奋剂。反当团长的,总想升旅长,反当旅长的,总想升师长。至于一般兵士有系统的受了军营生活的熏陶之后道德之心已丧失殆尽,他们只梦想着战争的滋味,及屠杀、劫掠、强奸,普军在法国之所作所为即是一例。然而,如果这些聪明而有系统地培养于军官及兵士心中的高尚(!)的情欲长久留地得不到一点满足,军队势必会酸化起来,再由酸化而不满进而反叛,其祸将一发不可收拾。故战争是必然的,故拿破仑三世的近讨远攻并不如今日一般中产阶级先生们所说的那样,是拿氏一人的私意,而是他们因恐惧社会革命而自行造成的暴虐的帝制之必然的产物。法国今日之所以有这一切可怕的不幸,其原因除了拿破仑三世及一切特权阶级——大小僧侣和腐败贵族外,尤以这可敬(!)而清廉(!)而有德(!)的中产阶级为罪魁祸首。</p>
-
-<p>同志们,你们都会见到,法国全部只有城市的劳工群众,由中产阶级卖给帝国,被帝国牺牲于中产阶级的劳工群众保护他们不幸的祖国。全国各地只有城市与工厂的广大的工人愿意以平民举事拯救法国的危亡。至于乡间的劳动者,一般农民自拿破仑一世时代,施行宗教教育,受了宗教之毒以来,已经颓败不堪,此时站在普鲁士人一边与法国为敌,大作其卖国的反动勾当。不过要唤醒他们,也并非是件难事,我在一本你们有许多人都会度过,题目叫做《写给一个法国人的信》的小册子中,会提出许多诱导他们到革命中来的方法。但要想实行这些方法,各城市便非得自动起义,并依据革命的原则组织起来不可。这是一般工人所愿意的甚且在法国南部,如里昂、马赛、蒙布里圣德田及都鲁司各城实验过,被激进派中产阶级者以共和国之名义征服,且破坏了的。不错,这些因恐惧平民而成为共和党的中产阶级者,如老奸巨猾的法佛尔,寡廉鲜耻如狐狸般的梯也尔,妄自尊大的甘必大以及毕卡(Picard)、法里(Ferry)、西蒙(Jules Simon)、柏来当(Pelletan)等人,就以共和国之名义杀害了共和国及法兰西。</p>
-
-<p>中产阶级已经被裁判了,他们是法国最富,而人数又最多(平民当然更多)的阶级,如果他们愿意,法国一定能得救的。可是这样的话,他们便须如1793年他们的先人所做过的一般,牺牲他们的生命与金钱,诚恳地与无产阶级合作,以无产阶级为旁助。其实他们非但不愿意牺牲他们的生命,而且更不愿意牺牲他们的金钱,他们宁愿法国由普鲁士人来占领,而不顾以平民的革命去拯救它。</p>
-
-<p>城市工人与中产阶级间的问题已经很显著地呈现出来了,工人说:“我们与其侍奉我们的城市与普鲁士人,不如将我们的住宅都炸毁了。”而中产阶级答道,“我们宁可开门迎接普鲁士人,也不许你们扰乱秩序,我们无论如何要保存我们亲爱的住宅,即使要亲普鲁士先生的脚也未尝不可。”</p>
-
-<p>你们看,今日就是这些中产阶级者胆敢污蔑“巴黎公社”这幅唯一能救法国光荣的并希望能救世界自由的“公社”,今日就是这些中产阶级者胆敢诅咒公社,但他们以什么名义呢?就是以爱国主义的名义咧!</p>
-
-<p>这些中产阶级真的是铁石心肠!他们卑鄙到那样的程度,到最后连廉耻感都失去了遗忘了。在完全死去之前,他们就已经完全腐烂了。</p>
-
-<p>同志们,不但在法国的中产阶级在智德上如此的腐败,即使在欧洲各处,也是同样的情形,欧洲此时只有无产阶级还在保存的神圣的健全之火,只有无产阶级能擎其人道的大旗。</p>
-
-<p>但无产阶级的目标,其道德原则究竟是什么呢?即是“休戚相关”。全体为个人,个人为全体,或由全体。这也就是我们这伟大的国际劳动协会的目标及原则,国际劳动协会是超越国界,破坏国家,以个人及全体的自由之名义,人人须尽同等的劳动义务为基础,联合全世界的劳动者为一人类家庭的组织。这种“休戚相关”在社会经济上,为集体的劳动与集产,在政治上,为国家的破坏与“由全体自由而使个人自由”。</p>
-
-<p>是的,亲爱的同志们,你们是工人,全世界的劳动者皆是你们的兄弟,与你们都是休戚相关的,今日只有你们继承着人类解放的伟大使命。你们还有一共同的继承者,虽然情形不同,也与你们一样是劳动者,这便是农民。农民此时还没有伟大使命的意识,他们过去中了教士的毒,现在还沉醉与教士的怀中,不知不觉间做了损害本身的反动的武器。你们应该对他们解释社会革命的意义,救他们脱出蒙昧的境地。</p>
-
-<p>在此时,尤其是在开始的时候,工业上的劳动者只有而且也只能靠他们自己。假如他们愿意他们也不能成为强有力者,不过要他们真的有决心罢了。他们要想实现他们此种意识,只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先在他们的劳动团体中,继而在一切团体中,创立起真正友爱的“休戚相关”,不但在言语或饮酒上,还是在演讲及节日的时候须有休戚相关的精神,即在行动中及日常上也须如此。每个国际劳动协会的会员都应察觉到都因确信,别的一切会员都是他们的兄弟。</p>
-
-<p>另一种就是革命的组织,为行动而起的革命的组织。里昂、马赛与法国别的城市之平民举事之所以失败了,就是因为没有一点组织。此事的原因我很清楚,因为我参与其事,受到其中的痛苦的。今日“巴黎公社”之所以能勇敢的坚持下来,就是因为在围困中,一般的工人有都严密的组织。中产阶级的报纸硬指国际劳动协会为巴黎这次壮大举事的主动者并不是没有理由的,我们可以自负地说:“因我们国际的弟兄们能百折不挠地努力,平民才能组织起来,巴黎公社也才成为可能。”</p>
+<p>它们还爱好和其他的鸟交往。在印度,樫鸟和乌鸦从附近好多英里以外飞到竹丛中来和鹦鹉一道过夜。当鹦鹉出外寻食的时候,它们发挥了极惊人的智慧、审慎和应付环境的能力。以一群澳大利亚的白色美冠鹦鹉为例,它们在出发去劫掠一块农田之前,首先要派出一个值察队——它们栖在农田附近的高树上,而另外一些侦察兵则栖在农田和森林之间的树上传递信号。如果报告说“好”,二十来只美冠鹦鹉便从队伍中散开,飞到空中,向离农田最近的树木飞去。它们还要花费很长时间来详细察看附近的情况,然后才发出全体前进的信号,接着,全队便立刻出发,转眼同就劫掠了那块田地。澳洲的居民很难瞒过鹦鹅的小心谨慎,如果人们用一切办法和武器终于打死了几只鹦鹉,那么,它们以后将变得更加谨慎和警惕,以致能打败人的一切计谋。</p>
-<p>所以同志们,我们应该如亲爱的兄弟一般组织起来。我们不要相信我们是在革命之末,我们此时正在革命的开端呢,革命是此后几十年的最重要问题。它迟早是要降临的,我们预备着吧,我们锻炼我们的身心罢,我们少空言,少叫喊,少夸张,少多嘴,少饮酒,少放荡罢。我们束紧我们的腰部,奋勇地预备参加这能就一切民族,能予全体人类解放的争斗罢。</p>
+<p>毫无疑问,使鹦鹉能得到几乎相等于人的这种很高的智力水平和我们在它们身上所感到的人类情感的,是集体生活的实践。它们的高度智力竟使最好的博物学家把某种鹦鹉,即灰鹦鹉,称为“鸟人”。谈到它们的互相友爱,大家都知道,当一只鹦鹉被猎人扛死了,其他的鹦鹉便在它们同伴的尸体上空盘旋,发出尖锐的怨诉声,据奥社邦说,“它们自己也将为它们的友谊而牺牲”。两只被捕的鹦鹉虽然属于两个不同的种,但也能建立起相互的友谊,如果这两个伙伴当中有一个意外地死了,另一个伙伴有时也将因悲伤而死。很明显,它们在集体中得到的保护,远远超过任何理想地发达了的嘴和爪所给予它们的自卫能力。除了各种较小的鹦鹉以外,其他的鹦鹉是很少有猛禽或哺乳动物敢去攻击的,布利姆说得一点不错,鹦鹉除了人以外几乎没有其他的敌人(他说,鹤与合群的猴子也是这样);他又说:“鹦鹉多半不是死在敌人的爪下,而主要是死于衰老。”只有人类才能消灭它们的一部分,因为人类有更高度的智慧和武器,这些同样也是从结合中得来的。所以,鹦鹉的长寿,可以看作是它们合群生活的结果。至于它们那惊人的记忆力,难道我们不可以说,它之所以发达,也是得力于合群生活、长寿及随之而来的直到很老身心仍十分健全吗?</p>
-<p>社会革命万岁!巴黎公社万岁!</p> 米哈伊尔·巴枯宁 亲爱的同志们,上次说1789~1793年革命中,中产阶级有意无意间助用平民之力,筑其权力于封建世界废墟之上。从此以后,他们成为统治阶级。
\ No newline at end of file
+<p>由上所述,可知个人反对整体的斗争不是唯一的自然法则。互助也和互争一样,同样是一条自然法则,当我们再分析一下另外一些鸟类和哺乳动物的结合以后,这条法则就更加明白了。关于互助这条法则对动物世界的进化的重要性,在前面的几页中已经作了几点提示,但是,在我们再举出几个例证,我们将由此能够得出我们的结论以后,它们的意义就将更加明显。</p> 彼得·克鲁泡特金 生存竞争 互助 自然法则和逐步进化的主要因素 无脊椎动物 蚂蚁和蜜蜂 鸟类 猎食和捕鱼的结合 合群性 小鸟之间的互相保护 鹤和鹦鹉
\ No newline at end of file
diff --git a/heros/1890-09-30-PeterKropotkin-a1_r-mutual-aid-among-animals.html b/heros/1890-09-30-PeterKropotkin-a1_r-mutual-aid-among-animals.html
new file mode 100644
index 00000000..7a1e1210
--- /dev/null
+++ b/heros/1890-09-30-PeterKropotkin-a1_r-mutual-aid-among-animals.html
@@ -0,0 +1,174 @@
+
+
+
+
+
+
+
+
+
+ 动物之间的互助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动物之间的互助
+
+
+
+
+ 《互助论:进化的一个要素》第一章
+ 彼得·克鲁泡特金 | 1890.09.30
+
+
+ 生存竞争 互助 自然法则和逐步进化的主要因素 无脊椎动物 蚂蚁和蜜蜂 鸟类 猎食和捕鱼的结合 合群性 小鸟之间的互相保护 鹤和鹦鹉
+
+
+生存竞争这个概念是由达尔文和华莱士作为进化的一个要素介绍到科学中来的,它使我们可以把范围极其广泛的现象包括在一个单独的概念里,这个概念很快就成为我们在哲学、生物学和社会学方面的思考的真实基础。大量的各种各样的事实:生物的机能和构造的适应它们的环境,生理和构造的进化,智力发达甚至精神发展本身,我们以前常常用许多不同理由来解释的,都由达尔文归纳在一个总的概念里。我们把它们理解为连续的努力——对不利环境的一种斗争——以求个体、种族、物种和社会的这样一种发展,那就是务期达到生命的最大程度的充实、丰富多彩和热烈。也许在开始的时候达尔文本人并未充分意识到这个因素的普遍性,因为他最初只是借它来解释一系列有关起初种的个体变异的累积的事实。但是,他预见到他介绍到科学中来的这个词,如果只按它的狭义——各个个体之间完全为争取生活资料而进行的竞争——来使用,就会失去它的哲学的和原有的真实意义。所以,他在他那部不朽的著作一开头就坚持主张“这个词当作广义的和比喻的意义来用的,其意义包含着这一生物对另一生物的依存关系,而且,更重要的,也包含着个体生命的保持,以及它们能否成功地遗留后代”。
+
+他本人虽然为了特殊目的而主要按照狭义来使用这个词,但他却提醒他的信徒不要犯(他本人好像曾经犯过一次)高估它的狭义的错误。在《人类的起源》这本书中,他用了几页篇幅有力地举出了这个词应有的广义的例证。他指出,在无数的动物社会中,各个个体之间争取生活资料的竞争是怎样消失的,竞争是怎样由合作来代替的,并且指出这种代替的结果怎样发展了保证物种获得最好的生存条件的智力和良知。他暗示在这些事例中,最适于生存的不是那些在体力上最强的,也不是那些最狡猾的,而是那些学会为了群体的福利无论强者或弱者都联合起来互相援助的动物。他写道:“拥有数量最多的最富有同情心的成员的社会,将最为昌盛,并且繁育最多的子孙”(第二版第163页)。从个体和整体之间的竞争这个狭隘的马尔萨斯观点中产生出来的词,在一个了解大自然的头脑中便这样地失去了它的狭窄的意义。
+
+不幸,这些本可成为最有成效的研究的基础的论点,却被为了说明真实的生存竞争的后果而收集的大量事例所遮掩了。此外,达尔文从未试图更仔细地研究一下动物世界中的生存竞争所表现的这两方面的相对重要性,也从未写出他原拟写作的论述过分繁殖的自然遏制的书,虽然这本书本来可以作为估计个体竞争的真实意义的严格标准。不仅这样,就在刚才所说的那些篇幅里,在反驳狭隘的马尔萨斯的竞争观念的材料中,也再次出现了旧的马尔萨斯的色彩,那就是,达尔文所说的在我们的文明社会中保存“智力和体力方面的弱者”的所谓不便(第5章)。似乎千千万万的体弱多病的诗人、科学家、发明家和改革家,以及千千万万的所谓“愚人”和“迟钝的热心家”,不是达尔文本人在《人类的起源》那几章中所强调的人类在生存竞争中当作知音和精神武器使用的最宝贵武器。
+
+达尔文的学说的遭遇,和其他一切多少涉及人类关系的学说的遭遇相同。他的信徒本仅没有按照他的暗示把这一学说加以发展,反而使它更加狭隘了。当赫伯特·斯宾塞试图从独立的、但又与之密切相关的论点出发,把探讨的范围(特别是在《伦理学材料》第三版的附录中)扩大到“谁是最适者?”这个重大问题时,达尔文的无数信徒已经把生存竞争的概念缩小到最狭隘的范围了。他们甚至变得把动物世界看成是在半饥饿的个体间进行着永久的斗争,并彼此想喝取对方血液的世界。他们使现代著作中充满了“战败者遭殃”的呐喊,好像它是现代生物学的最终结论似的。他们把争夺个体利益的“无情”斗争提高为人类也必须服从的一项生物学原则,认为在以互相歼灭为基础的世界中,不这样作便有复灭的危险。除了仅仅从庸俗的学者那里学到一点自然科学词句的经济学家以外,我们必须承认,即使达尔文观点的最有权威的解释者,也在竭力保持这些谬误的见解。赫胥黎无疑是公认的最有资格的进化论的解释者,事实上如果我们以他为例,我们岂不是听见他在《生存竞争和它对人类的意义》这篇文章中教导我们说:
+
+
+ “从伦理学家的观点来看,动物世界大概是和格斗士的表演一样。每个生物都受到相当好的对待,被安排去战斗,于是最强的、最敏捷的和最狡猾的便能活下去再战斗一天。观众用不着因为角斗场上没有饶它们的命而表示不满。”
+
+
+其次,在这篇文章的较后部分,他岂不是告诉我们说,在原始人中间也如同动物之间的情况一样:
+
+
+ “最弱的和最愚钝的要失败,而那些最顽强和最狡猾的,在其他方面并不是最好、只是最能适应他们的环境的便生存下去。人生是一场连续不断的自由混战,除了有限的和暂时的家庭关系以外,霍布斯所说的个体与整体的斗争是生存的正常状态。”
+
+
+对自然界的这种看法究竟能够得到事实的几分支持,从这里提供读者的关于动物世界和原始人的论证中便可以看到。但我们不妨立刻指出:赫胥黎对自然的观点,作为科学的推论来说,也和相反的卢梭的观点一样,是很难成立的,卢梭在自然中只看到被人类的出现所摧毁的爱、和平与和谐。事实上,只要一走进森林,对任何动物社会观察一下,甚至对任何一本论述动物生活的严肃著作(多尔比尼的、奥社邦的或勒瓦兰的,不拘哪一个的著作都行)细读一下,便不能不使博物学家思考到合群生活在动物生活中所起的作用,使他们不至于把大自然只看作是一个屠杀之场,同样,他们也可以免于在大自然中只看到和谐与和平。卢梭所犯的错误是他完全不想到嘴和爪的恶斗,而赫胥黎则犯了相反的错误,但不论是卢梭的乐观论还是赫胥黎的悲观论,都不能看作是对自然界的公正无偏的解释。
+
+只要我们对动物观察一下——不光是在实验室和博物馆中,而且在森林和草地,在草原和群山中——我们立刻就会发现,虽然在各种动物(特别是在各纲动物)之间进行着极多的斗争和残杀,但在同种的,或至少是在同一个群的动物之间,也同时存在着同样多的(甚至还要更多)的互相维护、互相帮助和互相防御。合群如同互争一样,也是一项自然法则。当然,要从数字上估计所有这两类事实的相对重要性,那怕是很粗略地估计,也是难事。但是,如果我们用一个间接的试探,问一问大自然:“谁是最适者:是那些彼此不断斗争的呢,还是那些互相帮助的?”那么我们立刻就会发现,那些获得互助习惯的动物无疑是最适者。它们有更多的生存机会,在它们各自所属的纲中,它们的智力和体力达到最高的发展水平。如果把这些可以用来支持这一观点的无数事实考虑在内,我们就可以十分有把握地说,互助也和互争一样,是一项动物生活的法则,但是,作为进化的一个因素来说,它也许更加重要得多,因为它促进了这些保证了种的维持和进一步发达以及用最少的精力来保证个体的生活的最大幸福和享受的习惯和特性的发展。
+
+就我所知,在达尔文学说的科学界信徒当中,第一个把互助充分理解为一条自然法则和进化的主要因素的,是著名的俄国动物学家,圣彼得堡大学故院长凯士勒教授。他在逝世前几个月,即1880年1月,在俄国博物学家会议上发表的一篇演说中阐明了他的思想;但是,像许多只用俄文出版的著作一样,这篇出色的演说几乎完全不为世人所知道。
+
+“作为一个多年的动物学家”,他认为他有责任反对滥用这个取自动物学的词——生存竞争,或者,至少应该反对高估它的重要性。他说,动物学和那些研究人类的科学不断地坚持它们所谓的生存竞争的无情法则。但是它们忽略了还存在有另外一条可以叫做互助的法则,这个法则,至少对动物说来,是远比前一个法则更重要得多。他指出,遗传后代的需要必然会使动物集聚在一块儿,并且,“个体愈是集聚,它们彼此之间就愈加互相支援,物种就有更大的生存机会,并且更加促进它们智力的发达”。“每一个纲的动物,”他继续说道,“特别是较高级的动物,都实行互助。”他从埋尸虫的生活以及鸟类和一些哺乳动物的合群生活中举出一些例子来说明他的见解。在一篇简短的开幕词中所举的例子当然是有限的,但主要之点都已说得很清楚;在谈完互助在人类进化中所起的更为突出的作用以后,凯士勒教授作了如下的结论:
+
+
+ “很明显,我不是否认生存竞争,但是我认为动物世界的逐步发展,特别是人类的发展,受惠于互助之处远过于互争……一切生物都有两个基本需要:营养的需要和使物种繁殖的需要。前者使它们互相竞争和残杀,而保存物种的需要则使它们彼此接近,互相帮助。但是我倾向于认为在生物界的进化中——在生物的逐步后天变异中——个体之间的互助远比它们的互争所起的作用要大得多。”
+
+
+上述观点的正确性,最最感动了大多数出席会议的俄国动物学家;希斐尔卓失——他的著作在鸟类学家和地理学家当中是很有名的——支持这些观点,并且还另举了一些例子来阐发这些观点。他说,有几种隼具有“一种适宜于抢掠的几乎理想的构造”,然而它们在退化,可是其他几种实行互助的隼却很昌盛。“另一方面,以一种合群的禽类鸭子为例吧,”他说,“一般说来,鸭子的机体不发达,但它们实行互助,从它们不计其数的变种和种类来看,可以说它们差不多是遍布于全世界。”
+
+俄国动物学家的立即接受了凯士勒的观点,好像是很自然的,因为他们几乎每一个人都曾经有机会在亚洲北部和俄国东部无人居住的广大地区研究过动物界;凡是研究过类似的地区的人,是不可能不得出相同的结论的。我想起自己在和我的朋友,那多才的动物学家波利亚可夫一起在维蒂蒙地区考察时,西伯利亚的动物界所给我的印象。当时我们两个人对《物种起源》的印象还很新,可是我们要寻找同种动物之间的激烈竞争却一无所获。这种竞争在我们阅读达尔文的著作时,即使想到了第3章(第71页)的论点,也是我们预期会看到的。我们看见很多动物常常是联合起来,以适应不利的气候环境或对各种敌人进行斗争。波利亚可夫写了许多出色的文章论述各处的食肉动物、反刍动物和啮齿动物的互相依赖;我们亲眼看到许多互相帮助的事实,特别是鸟类和反刍动物在移居途中的互相帮助;甚至在有大量动物聚居的黑龙江和乌苏里江地区,尽管我竭力寻求,但也根少发现在较高级的同种动物之间存在着实际的竞争和斗争。在大多数俄国动物学家的著作中,也都提到过这种印象,这大概可以说明为什么俄国的进化论者那样拥护凯士勒的观点,而同样的观点在西欧的达尔文信徒当中却并不流行。
+
+当我们一开始研究生存竞争的两个方面——直接的和比喻的——的时候,给我们印象根深的头一件事就是互助的事例非常丰富,这不仅是如大多数进化论者所承认的为了繁育后代,而且还为了个体的安全和为了得到必需的食物。对动物界的许多大类来说,互助是通例。甚至在最低级的动物之间也可发现互助的事实,我们必须预期有一天会从研究微小的池塘动物的学者那里得知即使在用显微镜才能看见的生物当中,也存在着不自觉的互助。当然,除了白蚁、蚂蚁和蜜蜂以外,我们对于无脊椎动物的生活的知识还是极其有限的;但是,就从比较低级的动物来说,我们也可以搜集到一些确切合作的事实。蝗虫、蛱蝶、萤虫、蝉等等动物的不计其数的联合,实际上简直还没有人研究;可是它们的存在这一事实本身就指出它们一定是按照大体上相同于蚂蚁和蜜蜂为了移居而暂时联合的原则组织的。至于甲虫,我们已经有人仔细观察过埋尸虫之间互相帮助的事实。它们需要腐烂的有机物,以便在其中产卵和供给它们幼虫以食物,但是那些有机物不能腐烂得太快,因此它们便把在漫游中偶尔发现的各种小动物的尸体埋在土中。一般地说,这些埋尸虫都是单独生活的,但是当它们当中有一个发现了自己难以埋葬的老鼠或雀鸟的尸体时,它就会招唤四个、六个或者十个其它甲虫来会力完成这项工作;如果必要的话,它们会把尸体运到一个合适的土质松软的地方,十分周密地把它埋起来,从没有为了它们之中哪一个享有在这个埋好的尸体上产卵的特权而争吵。约格里迪奇在用两根棍子做成的十字叉上绑上一个死鸟,或者是在插在土中的棍子上挂上一个蟾蜍的时候,这些小小的甲虫也会以同样友好的方法集中大家智慧来克服人的计谋。这种协力合作的事情在蜣蜋当中也曾见到过。
+
+即使在机体方面处于稍低级阶段的动物中,我们也可找到类似的例子。在西印度群岛和北美洲,有些陆蟹结成一大群一大群的,以便到大海去产卵;每一次这样的移动,都包含着它们之间的协力合作和互助。至于大莫鲁甲蟹(Limulus),我惊奇地发现(1882年在布列登水族馆)这种笨拙的动物在一个伙伴需要的时候能给予多大的帮助。它们当中有一只蟹仰面朝天地跌在水槽的一个角落里,它那小锅似的沉重甲壳使它不能回复原来的姿势,再加上角落里有一根铁杆,使它要想翻过身来更加困难。于是它的伙伴们前来援助,我用了一个钟头的时间来看它们如何努力援救它们被困的伙伴。它们一下来了两只,从下面推它们的伙伴,经过巨大的努力,终于把它扶正了,可是由于铁杆妨碍着它们完成援救工作,那个蟹又重重地仰跌下去。经过几番努力以后,援助者当中就有一只到水槽的深处去带来了另外两只蟹,这两只蟹用它们饱满的新力量开始来推动和扶起它们可怜的伙伴。我们在水族馆呆了两个多钟头,当我们离开的时候,我们又去看了一下那水槽,援救工作依然在继续哩!自我看见这件事以来,我不能不相信埃拉斯穆·达尔文博士所引征的叙述:“普通螃蟹在脱壳期间派一个没有脱壳或有硬壳的螃蟹在它旁边放哨,以防备海中的敌人来伤害这种处于没有防御状态的脱壳蟹。”
+
+关于白蚁、蚂蚁和蜜蜂之间的互助事例,特别是通过罗曼斯、彼希纳和约翰·刘波克爵士的著作,一般读者都很熟悉,因而我只说很少的几点提示。如果我们拿一个蚁巢为例,我们不仅看到了每一种工作(如生育子孙、寻找食物、建筑巢穴和饲养幼虫等等),都是按照自愿互助的原则进行的,同时,我们还必须和佛勒尔一样,承认许多种蚂蚁的生活的主要基本特征是每一个蚂蚁有义务把已经吞在肚里并且已经部分消化了的食物和集体中的每一个向它索取的成员共享。属于不同种的或属于互相敌对的蚁巢的两个蚂蚁,偶尔互相遇到时,便彼此避开。但是属于同一个蚁巢或属于同一群巢穴的两个蚂蚁便会互相接近,用触须作几下问答的动作,并且“如果其中有一个饿了或者渴了,特别是如果另一个的嗉囊中很饱满时。……它将立刻索取食物”。接到这样要求的蚂蚁是从不拒绝的;它张开了颚,用一种适当的姿势,吐出一滴透明的流质给那个饥饿的蚂蚁舐食。把食物吐给另外一个蚂蚁吃,这在蚂蚁(自由的)的生活中是那么突出的一个特征,并且为了养活饥饿的同伴和幼虫都是那样经常地互相求助,所以佛勒尔竟认为蚂蚁的消化道是由两个不同的部分构成的,其中之一,即后一部分,是专供自己用的,另一部分,即前一部分,主要是供集体用的。如果一个嗉囊饱满的蚂蚁竟自私到拒绝喂养一个同伴,那它将被看成是一个敌人,甚或比敌人还坏。当它的亲族和另一个种的蚂蚁打仗时,如果它拒不援助的话,它们将比攻击敌人还要凶猛地反过来攻击这个贪心的蚂蚁。如果一个蚂蚁没有拒绝喂养属于仇敌方面的蚂蚁,那么它将被后者的亲族当作朋友看待。所有这些情况都是经过最严密的观察和确切的实验所证实的。
+
+蚂蚁这个分成一千多种的大科动物,其数目是那么多,以致巴西人竟说巴西是属于蚂蚁而不是属于人的;在这个科里,同一个巢或同一个巢穴集团的成员之间是不存在竞争的。无论不同的种之间的斗争是多么厉害,也无论在战争时有着什么样的暴行,但集体内部的互助、已成习惯的自我献身和经常为了共同福利的自我牺牲,都已经成为法则。蚂蚁和白蚁废除了“霍布斯式笔下的那种斗争”,因此它们生活得更好。它们那种奇妙的巢穴,也就是它们的建筑,在比例大小方面超过了人类的建筑;它们修筑的道路和在地上的拱形走廊,宽阔的大厅和粮仓,它们的谷物田、谷粒的收获和使谷粒“麦芽化”;它们孵卵和养育幼虫的合理方法,以及建造特别的窠巢以饲养蚜虫——林内美妙地称之为“蚂蚁的乳牛”——的合理方法,最后,它们的勇敢、胆量和优越的智慧,所有这些都是它们在繁忙和辛勤的生活的每一个阶段中实行互助的自然结果。这种生活方式,其结果必然会发展蚂蚁生活的另一个特征:个体的主动性的巨大发展——它反过来又显著地促成了高度而复杂的智力的发达,这样的发达,使人类的观察者也不能不有很深的印象。
+
+在动物的生活方面,即使我们所知道的只不过是一些关于蚂蚁和白蚁的事实,我们也可以有把握作出这样的结论:互助(它导致互信,这是勇敢的第一个先决条件)和个体的主动性(智力发达的第一个先决条件)在动物世界的进化中,是比互相斗争更具有无限重要性的两个因素。事实上,蚂蚁没有任何“保护性”而仍能兴旺,可是自卫特性对于单独生活的动物来说是不可缺少的。蚂蚁的颜色使它很容易为敌人发现,在草地和森林中,许多种蚂蚁所建的高大巢穴也是一望可见的。它浚有坚硬的甲壳的保护,无论它的针刺在几百根刺入一个动物的皮肉时是多么危险,但对一个蚂蚁的防御来说却是没有多大价值的;而蚂蚁的卵和幼虫在许多居住在森林中的动物看来又是一种美味的食物。可是,成千上万的蚂蚁并没有受到鸟类或甚至食蚁兽的太大摧残,反之,它们却为此它们强壮得多的昆虫所畏惧。当佛勒尔在一个草地上倒出一口袋蚂蚁时,他看见“蟋蟀跑开了,听任蚂蚁抢夺它们丢下的洞穴;蚱蜢和蟋蟀向四方逃走,蜘蛛和甲虫也放弃了它们的捕获物,以免它们自己变成蚂蚁的捕获物”。经过一场战争(在战争中有许多蚂蚁为了共同的安全而牺牲了)以后,连黄蜂的窠也被蚂蚁占领了。甚至最敏捷的昆虫也不能逃脱,佛勒尔常常看到蝴蝶、蚊虫和苍蝇等被蚂蚁出其不意地袭杀。蚂蚁的力量在于互相援助和互相信任。如果说蚂蚁——且不谈更为发达的白蚁——在智力方面居于整个昆虫纲的首位,如果说它们的勇气只有最勇猛的脊椎动物才能匹敌,如果说它们的头脑——用达尔文的话来说——“是世界上最奇妙的微小物质之一,也许比人的头脑更为奇妙”,那么这难道不应归功于在蚂蚁的社会中互助完全代替了互争这一事实吗?
+
+蜜蜂也是这样。这些小小的昆虫(它们本来很容易被许多鸟类所捕获,它们的蜜也被从甲虫到熊的各纲动物所垂涎)也没有从拟态或其他方面得到任何自卫的特性,而没有这种特性,一个单独生活的昆虫是很难逃脱被彻底地毁灭的。但是,由于蜜蜂实行了互助,因而它们获得了我们所知道的广泛发展,获得了我们所称赞的智力。由于共同工作,它们使它们的个体力量增加了若干倍;由于临时分工和每一个蜜蜂在必要时能进行各种工作的能力的结合,它们获得了任何一种单独生活的动物(不管它是多么强壮和有多么好的武装)所不能指望的安全和福利。它们的合作,在人不知道利用充分计划的互助的情况下,往往比人还要成功。所以当一群新蜂要离开蜂箱虫寻找一个新住所时,许多蜜蜂就会预先到附近去探察一下;如果它们发现了一个适于居住的地方,例如一个旧篮子或任何这类的东西,它们就把它占领下来,把它弄得干干净净的,并且加以保护,有时候要保护整整一个星期之久,直到这群新蜂来到那里定居下来。但是,有多少移居到新土地上的人只因不了解他们力量联合起来的必要性而死亡在那里!由于蜜蜂懂得集中它们个体的智慧,它们能适应预料不到的或者不同寻常的恶劣环境,如巴黎博览会上展出的蜜蜂就能用它们树脂似的蜂蜡把箱盖固定到嵌在它们蜂箱板里的玻璃片上。此外,它们毫无喜好杀戮的表现,也没有喜欢无益争斗的习性,虽然许多作者总认为动物有这种癖性。守卫蜂箱进口的哨兵毫不留情地杀死那些企图到蜂箱里去抢劫的蜜蜂;可是,因为搞错了地方而飞来的陌生蜜蜂则不会受到伤害,特别是那些带着花粉飞来的或者是易于迷路的小蜜蜂,更不会受到伤害。除了确有必要时以外,它们是不会进行战争的。
+
+由于在蜜蜂当中仍然存在着残忍和懒惰的本性,而且往往由于环境促使它们又将显现出来,所以蜜蜂的合群性就更加对人有启发性。大家都知道,经常有一些蜜蜂宁肯过抢劫的生活而不愿过工蜂的勤劳生活,在食物缺乏和食物特别丰富的时候,都将使这个掠夺阶级为之增加。当我们的谷物已经收获回家,草地和田野里的谷物已经所剩无几的时候,抢劫的蜜蜂就更加经常到来。另一方面,在西印度群岛的甘蔗园附近和欧洲炼糖厂的周围,抢劫、懒惰和吃得迷迷糊糊的情况在蜜蜂当中就更为普遍了。我们由此可见,在蜜蜂之中还依然存在着反群居的本能,但自然选择必定会继续淘汰它们,因为归根到底,团结的实践证明它比具有掠夺倾向的个体的发展对物种更为有利。那些最狡猾的和最阴险的被淘汰了,让位给那些懂得合群生活和互助利益的蜜蜂。
+
+当然,无论蚂蚁或蜜蜂,甚至白蚁,都不可能具备包括到整个种的更高度团结的观念。在这方面,它们显然没有达到即使在我们政治、科学和宗教的领袖人物中也尚未具有的发展程度。它们的爱群居的本能很难超出蜂箱和蚁巢的范围。不过,拥有不少于两百个巢穴的巢群的两个不同种的蚂蚁(Formica exsecta和F. pressilabris),业经佛勒尔在丹德山和萨勒福山发现并有所描述。佛勒尔认为,这些巢群的每一个成员都认识所有巢群中的其他成员,它们都参与共同的防御。在宾夕法尼亚,麦克库克先生发现了整整一个拥有一千六百到一千七百个巢穴的筑墩蚁的族,全体蚂蚁互相之间都互通信息;贝茨先生曾经指出,在“园地”的广大面积上到处都是白蚁的土堆,有些巢穴成了两、三种蚂蚁的避难所,这些巢穴大部分是用拱形通道或拱廊连接起来的。因此我们发现,甚至在无脊椎动物之间也采取了一些措施把同种结合成更大的组织来互相保卫。
+
+现在进一步谈到较高级的动物,我们发现在它们当中有着更多的为了会种可能目的而有意识地互助的例子。然而我们必须承认,我们对高级动物的生活的知识依然是很不完备的。虽然第一流的观察者们收集了大量的事实,可是我们对于动物世界的某些属科还几乎是一无所知。关于鱼类的可靠资料特别稀少,这一部分是由于观察的困难,一部分是因为对这个问题还没有给予应有的注意。至于哺乳动物,凯士勒已经指出,我们对它们的生活方式所知是多么少。它们之中有许多是习惯于夜间活动的;有些是隐藏在地下的。至于反刍动物的那些合群生活和移居最能引起我们的兴趣,可是它们是不让人们接近它们的群的。我们主要是在鸟类方面拥有最广泛的资料,但我们仍然对许多种鸟的合群生活知道得很不完备。不过,我们不必埋怨我们缺乏经过充分证实的事实,因为这从下面的叙述中就可看到我们并不缺少。
+
+我不打算详谈雄的和雌的为繁育后代和为在后代的最初生活阶段中供给它们食物,以及为共同猎取食物的联合;但是我不妨顺便提一下,这样的联合是通例,即使对最不合群的食肉动物和凶猛的禽类来说,也是一样;我们可以说,这种联合的特殊意义在于:即使在其他方面表现最残酷的动物在这方面却也表现了较温和的情感。还可以补充一点,在食肉动物和猛禽当中,大于家庭的联合还很少见,这种情形,虽然大部分是由于它们猎取食物的方式所致,但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解释为由于人类的迅速增长在动物世界中所引起的变化。至少值得注意的是,有几种动物在人烟稠密的地区过着完全单独的生活,然而同是这种动物或和它们最相近的动物,在无人居住的地区却是喜欢群居的。狼、狐狸和几种猛禽都可以作为这一情况的例证。
+
+然而,对于我们讨论的问题来说,不超过家庭关系的结合的重要性较小,何况我们知道,有许多联合只是为了一般目的,例如猎食、互卫,甚至纯粹为了共同享受生活。奥杜邦曾说过,有时候老鹰也联合起来猎取食物,他对两个秃鹰(一雄一雌)在密西西比何上猎食的描写,是以其生动的笔法闻名的。但在这类观察中,最可靠的是希斐尔卓夫所作的观察。他在研究俄国草原地方的动物时,有一次看见一只完全属于群栖种的鹰(白尾鹰)在高空中飞翔,它静静地绕着大圈子盘旋了半个钟头,这时候突然听到它发出了刺耳的吟声。不久,另外一只鹰就发出了回声,并向它飞来,接着,第三只、第四只,直到一齐飞来了九只或十只白尾鹰,不一会儿它们就飞得不见了。下午,希斐尔卓夫走到他看见白尾鹰飞去的地方,借着草原上的一个高坡的掩蔽,他走近它们,发现它们围着一匹马的尸体。那些年老的鹰(照例由它们先吃——这是它们的礼节)这时已经站在附近的草堆上担任放哨,而较小的鹰则在吃着它们的盛餐,旁边还围着一群群的乌鸦。希斐尔卓夫根据这个和类似的观察,断定白尾鹰为了猎食而结合一起;当它们都飞到很高的空同时,如果它们有十只的话,就能总览至少二十五平方英里的一片地区;只要其中任何一只鹰一发现了什么东西,它就告知别的鹰。当然,有人会说,第一只鹰的单纯的本能叫声,甚至它的动作,同样可以把几只鹰带到猎获物那儿来。可是在这个问题上,有说明它们互相通知的有力证据,因为这十只鹰在飞到猎获物那里以前先聚集到了一起。希斐尔卓夫以后叉有几次机会证实白尾鹰常常因为饱餐尸体而集合到一起,它们之中有些(首先是年幼的鹰)在别的鹰吃东西时,经常是在旁边担任放哨的。事实上,白尾鹰——最勇敢和最善于猎食的猛禽之一——完全是一种群栖的鸟类,布利姆说,当它被捕获以后,它很快就和饲养它的人发生密切的情谊。
+
+合群性,是很多种猛禽的共有特征。巴西鸢——最“鲁莽的”强盗之一——也是最喜欢群居的鸟。达尔文和别的博物学家已经描述过它们猎取食物的联合,下面是一个事实:当它捕到一个太大的东西时,它就招唤五、六个伙伴来把它搬走。经过一天的忙碌以后,它们常常从十英里或更远的地方飞来,结伙到一棵树上或灌木林去过夜,还经常发现有几只兀鹰,特别是多尔比尼所说的“它们真正的朋友”——玉鸡和它们在一起。据札鲁得尼说,它们在别的大陆和外里海的荒野上,也有一起巢居的习惯。群居秃鹰——最强壮的兀鹰之一——就是由于喜爱群居而得名的。它们成群地在一块儿生活,显然爱好群居,当它们高飞到天空中游戏时经常是成群结队的。“它们在极其友好的气氛中生活,”勒瓦兰说道,“在同一个洞穴里,我有时候找到离得很近的窠巢达三个之多。”巴西的鸟拉布兀鹰也和白嘴鸦一样,甚至比它们更爱群居。埃及的小兀鹰亲密地生活在一起。它们结队在空中游戏,晚上聚在一块儿过夜,早晨一块儿去寻找食物,它们之间连最轻微的争吵也从未发生过;这是有充分机会观察它们生活的布利姆证实过的。红脖隼也是大群地聚集在巴西的森林里,茶隼(Tinnunculus cenchris)离开欧洲以后,在冬天到达亚洲的森林和草原时,也是结成许多大群的。在俄国南方的草原上,它们是(或更确切地说,以前是)那么样的合群,以致诺特曼看见它们和其他的隼(Falco tinnunculus、F. œsulon和F. subbuteo)结成一群群的,每当晴天的下午大约四点钟的时候,聚在一块儿游戏,直到天黑以后很久。它们大家一齐飞起来,排成一条直线,向着某个选定的地方飞去,到达那里以后又立刻按照原来的路线飞回来以便再飞。
+
+只是为了飞翔的快乐而成群地飞翔,这在会种鸟类中是很普遍的。“特别是在汉柏地区,”迪克生写道,“在8月底经常有大群的鹬鸟在泥洲上空飞翔,在那里过冬……这些鸟的动作极其有趣,它们大群回旋飞行,散开会拢,其精确的程度好像受过训练的军队。在它们当中还混杂着单独的沙锥鸟、海云鸟和环颈鹬。”
+
+不可能在这儿把鸟类的联合猎食情况都一一列举出来;但企鹅的捕鱼结合肯定是值得我们注意的,因为这些笨拙的鸟在联合中表现了优良的秩序和智慧。它们常常结成许多大队去捕鱼,在选定一个适当的水湾以后,它们便面对岸边围成一个广阔的半圆圈,一步步地向岸边走去,从而缩小这个半圆圈,把包围在圈里的鱼完全捕食。在窄小的河流和运河上,它们甚至分成两个队,每队围成一个半圆圈,一步步地会会起来,好似拖着长渔网的两队人彼此会合起来捕捉两个鱼网之间的鱼一样。夜晚来临时,它们飞到休息的地方——各群休息的地方是不变的——,从来没有人看见过它们为了争夺水湾或休息的地方而互相争斗。在南美洲,塘鹅结成拥有四万到五万只的大群,其中一部分在睡觉,另一部分别担任守卫,而其余的塘鹅便去捕鱼。最后,如果我不谈一下常被诽谤的家麻雀是多么忠实地和它所属的集体的每一个成员分享它所发现的任何一样食物的话,那我便对它们有失公平。希腊人早就知道这个事实,它所以留传下来,是一个希腊演说家有一次说(根据我的记忆):“当我向你们讲话的时候,有一只麻雀已经去告诉别的麻雀说,一个奴隶把一袋谷物掉落在地上,于是它们都到那里去吃谷粒了。”并且,现在我们很高兴地发现,这个古代的观察已由葛尼先生在最近出版的一本小册子中加以证实,葛尼确信家麻雀常常相互告知哪里有食物可以窃取;他说:“甚至在远离庭院的地方打了一堆麦子,院子里的麻雀也总会使它们的嗉囊充满麦粒。”的确,麻雀极其注意保护它们的领地,不使它受外来者的侵犯;所以卢森堡公园中的麻雀拼命同一切企图来分享公园和游客的好处的麻雀作战,但在它们集体的内部,它们便充分地实行互助,虽然偶尔在最要好的朋友之间当然也发生一些争吵的事情。
+
+在禽类中,同猎同食是那么常见的一种习惯,所以用不着再引更多的例子来说明,必须把它看作是一个确定不移的事实。至于这种结会形成的力量,那是显而易见的,用不着证明。最强壮的猛禽也难以对付结合到一起的我们喜爱喂养的小鸟。即使是鹰——甚至凶通有力的岩鹰和可以用脚爪抓走兔子或小羚羊的老雕——也被迫把它们的猎获物让给一群群的乞食的鸟——鸢,它们一看见老鹰找到了一个美味的猎物便照例去追赶它。鸢也追赶敏捷的鱼鹰,抢走它捅获的鱼,但是没有一个人看见过鸢鸟为了争夺这种窃取的猎物而互相争战。在克古仑岛上,库斯博士看见猎海豹的人所说的海鸡(Buphagus)追赶海鸥,要它们吐出嘴里的食物,而另一方面,一旦海鸡飞近海鸥等的住地时,海鸥便和燕鸥联合起来逐走它们,特别是在伏巢期间更是这样。身体虽小但极其敏捷的田凫大胆地攻击食肉的猛禽。“看它们攻击一只秃鹰、一只鸢鹰、一只乌鸦或一只鹰,是最有趣的事情。我们会觉得它们有胜利的信心,也看见猛禽的愤怒。在这种情况下,田凫互相之间全力援助,它们的勇气随着它们的数量的增加而增加。”田凫真可以无愧于希腊人给它们取的“良母”这个名称,因为它们总是保护其他的水鸟,使之不受敌人的攻击。我们在花园中常常看到的身长不过八英寸的小白鹡鸰(Motacilla alba),也能强迫鹞鹰放弃它们的猎食。“我总钦佩它们的勇气和敏捷,”老布利姆写道,“我相信唯有隼才能捕捉它们……当一群白鹡鸰逼得一只猛禽退却的时候,它们使空中都回响着它们胜利的叫声,然后它们就飞散了。”它们为了追逐敌人的这个特殊目的而集合起来,也如同我们所看见的另一种情况一样:当森林中的所有鸟雀发现一只夜鸟在白天出现时,它们便飞起来,一起——食肉的猛禽和无害的小歌鸟——丢追逐这个陌生的鸟,使它回到原来隐藏的地方。
+
+鸢、秃鹰或鹰和野鹡鸰这样的小鸟之间,在力量上是多么悬殊,然而这些小鸟以它们共同的行动和勇敢,证明它们比有强壮的翅膀和武装的强盗还优越!在欧洲,鹡鸰不仅追逐可能危害它们的猛禽,而且还追逐鱼鹰,它们的目的“不是为了要伤害它,而是为了好玩”,据叶尔登博士税,在印度,穴鸦之追逐“戈文达”鸢,“只不过是为了取乐”。韦德公爵看见巴西的鸟拉布秃鹰(urubitinga)被不计其数的一群群的大嘴鸟和反舌雀(这种鸟近似我们的白嘴鸦)包围起来,受它们的嘲弄。他说:“老鹰总是十分悄悄地忍受这种侮辱,但有时也会捕捉一只嘲弄它的鸟。”在所有这些事例中,在体力方面虽然比猛禽差得很多的小鸟,却以共同的行动证明它们胜过猛禽。
+
+但是共同生活在个体安全、生活享受和智力发达方面所起的最显著的效果,是要从两大科鸟类——鹤与鹦鹉——的身上才能看到的。鹤是极爱群居的,不仅和它的同类,而且和大多数水鸟都有极其良好的关系。它们的小心谨慎和它们的智慧真令人惊异;它们在顷刻之间就能洞察新的环境,并根据这种环境来活动。它们的哨兵经常在一群吃食或休息的鹤周围守卫,猎人们深深知道要接近它们是多么困难。如果它们受到了人的突然袭击,那么它们不经过先派一个单独的侦察兵,然后再派一群侦察兵去巡查一遍,是决不回到原地方来的。当侦察队回来报告那里没有危险的时候,第二批侦察便被派去证实第一次的报告,以后全群才会出动。鹤和种类相近的鸟结成真正的朋友;除了同样有合群性和高度智慧的鹦鹉以外,没有别的鸟在被捕到以后能像鹤那样和人类发生真正的友谊。“它把人不是看成主人,而是看成朋友,并且竭力表示这一点,”布利姆从许多的亲身体验中得出这样的结论。鹤从清晨直到深夜都在一直不停地活动,但只是在早晨用几个钟点的时间去寻找食物(主要是蔬食),一天之中其余的时间都用在集体生活上。“它拣起小木片或小石头,把它们抛在空中,并试着去接住它们;它弯着颈项,张开翅膀,舞着、跳着、到处跑着,想用种种方法表示它的好兴致,它始终保持着优美文雅的姿态。”由于它们生活在集体中,所以它们几乎遇不到敌人,虽然布利姆有时候看见它们当中有一只被鳄鱼攫住,但他写道,除了鳄鱼以外,他不知道鹤还有其他的敌人。它们用个个皆知的谨慎行动避开一切敌人;它们通常都能活到很长的年岁。因而难怪鹤不需要养育许多子孙以保存自己的种,它们一般只孵两个蛋。至于它们的高度智慧,只说一句就够了:所有的观察者都一致承认,它们的智力很使我们联想到人的智力。
+
+另一种极其合群的鸟是鹦鹉,大家都知道,它的智慧的发达在鸟类中占有最高地位。布利姆是那么美妙地总括了鹦鹉的生活方式,所以我不如把下面一段照样翻译出来:
+
+
+ “除了在交尾期以外,它们都是结成大的集体或成群生活的。它们在森林中选定一个地方栖居,此后便每天早晨出去寻找食物。每一个群的成目都忠实地互相依恋,并且同甘共苦。它们在早晨一起到田野、花园或是树上去吃果子。它们布置岗哨守卫整个群的安全,并且注意它们的警报。遇有危险的时候,它们便一起飞走,彼此帮助,一块儿同时回到它们栖息的地方。一句话,它们始终是紧密团结生活在一起的。”
+
+
+它们还爱好和其他的鸟交往。在印度,樫鸟和乌鸦从附近好多英里以外飞到竹丛中来和鹦鹉一道过夜。当鹦鹉出外寻食的时候,它们发挥了极惊人的智慧、审慎和应付环境的能力。以一群澳大利亚的白色美冠鹦鹉为例,它们在出发去劫掠一块农田之前,首先要派出一个值察队——它们栖在农田附近的高树上,而另外一些侦察兵则栖在农田和森林之间的树上传递信号。如果报告说“好”,二十来只美冠鹦鹉便从队伍中散开,飞到空中,向离农田最近的树木飞去。它们还要花费很长时间来详细察看附近的情况,然后才发出全体前进的信号,接着,全队便立刻出发,转眼同就劫掠了那块田地。澳洲的居民很难瞒过鹦鹅的小心谨慎,如果人们用一切办法和武器终于打死了几只鹦鹉,那么,它们以后将变得更加谨慎和警惕,以致能打败人的一切计谋。
+
+毫无疑问,使鹦鹉能得到几乎相等于人的这种很高的智力水平和我们在它们身上所感到的人类情感的,是集体生活的实践。它们的高度智力竟使最好的博物学家把某种鹦鹉,即灰鹦鹉,称为“鸟人”。谈到它们的互相友爱,大家都知道,当一只鹦鹉被猎人扛死了,其他的鹦鹉便在它们同伴的尸体上空盘旋,发出尖锐的怨诉声,据奥社邦说,“它们自己也将为它们的友谊而牺牲”。两只被捕的鹦鹉虽然属于两个不同的种,但也能建立起相互的友谊,如果这两个伙伴当中有一个意外地死了,另一个伙伴有时也将因悲伤而死。很明显,它们在集体中得到的保护,远远超过任何理想地发达了的嘴和爪所给予它们的自卫能力。除了各种较小的鹦鹉以外,其他的鹦鹉是很少有猛禽或哺乳动物敢去攻击的,布利姆说得一点不错,鹦鹉除了人以外几乎没有其他的敌人(他说,鹤与合群的猴子也是这样);他又说:“鹦鹉多半不是死在敌人的爪下,而主要是死于衰老。”只有人类才能消灭它们的一部分,因为人类有更高度的智慧和武器,这些同样也是从结合中得来的。所以,鹦鹉的长寿,可以看作是它们合群生活的结果。至于它们那惊人的记忆力,难道我们不可以说,它之所以发达,也是得力于合群生活、长寿及随之而来的直到很老身心仍十分健全吗?
+
+由上所述,可知个人反对整体的斗争不是唯一的自然法则。互助也和互争一样,同样是一条自然法则,当我们再分析一下另外一些鸟类和哺乳动物的结合以后,这条法则就更加明白了。关于互助这条法则对动物世界的进化的重要性,在前面的几页中已经作了几点提示,但是,在我们再举出几个例证,我们将由此能够得出我们的结论以后,它们的意义就将更加明显。
+
+
+
+
+
+
+
+
+
+
+
+
+ Made with by Agora
+
+
+
+
+
+
diff --git a/heros/2009-03-01-GavinMendel-Gleeson-a1_l-complex-systems-and-anarchism.html b/heros/2009-03-01-GavinMendel-Gleeson-a1_l-complex-systems-and-anarchism.html
new file mode 100644
index 00000000..9f20c030
--- /dev/null
+++ b/heros/2009-03-01-GavinMendel-Gleeson-a1_l-complex-systems-and-anarchism.html
@@ -0,0 +1,149 @@
+
+
+
+
+
+
+
+
+
+ 复杂系统与无治主义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复杂系统与无治主义
+
+
+
+
+
+ Gavin Mendel-Gleeson | 2009.03.01
+
+
+ 将人类社会作为复杂系统进行分析,能为我们提供对于历史进程以及资本主义的强项与弱点的新的见解。
+
+
+
+
+
+复杂系统理论是一个从突变理论(catastrophe theory)、混沌理论(chaos theory)、控制理论(control theory),尤其是控制论(cybernetics)的传统中产生的科学理论。复杂系统理论的诞生来源于对传统科学的还原论(reductionism)方案的否定。它认为还原论既不必要又难解(intractable)。
+
+传统物理学试图在尽可能小的颗粒度下找到基本规律。然而,现在已经知道,由于在极小的颗粒度下相互作用的性质,预测集合系统的行为在计算上难以实现。例如,水,(大多数情况下)最好用流体流动方程来描述,它可以用较简单的(非线性)方程描述集合行为。试图把它作为1026个相互作用的量子粒子集合波函数在计算上是不可行的。相反,复杂系统理论试图在自然的粒度下描述系统,以便对其行为进行可行的(tractable)预测。
+
+复杂系统中的一个基本概念是涌现行为(emergent behaviour)。或者说,从一个有大量服从简单规则的行为者的系统中,能涌现复杂的行为。这类似控制论者所说的元系统跃迁(metasystem transition)的概念。某些对涌现行为最早的描述实际上来自于奥地利学派,可以在路德维希·冯·米塞斯的写作中看到,他把资本主义的集合行为描述成一种由行为者自利产生的最优解。
+
+系统理论为我们提供了一些经验性的法则,可以作为理解行为者和集合行为者涌现的工具。如果你使简单的系统与复杂的环境相互作用,它保持自己的身份——或者说内部结构完整性——的概率会很低。而复杂系统能够于复杂环境相互作用,并有更高的生存概率。我们在自然界中的简单生物中可以观察到,由于它们的低存活率,它们采取大量繁殖的策略。这与人类采取的方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
+复杂系统理论与社会
+
+为了理解如何用系统理论模拟社会,我们不如从简单的例子看起。在封建欧洲,社会组织层级森严。在系统理论中,我们把它用一个树状的控制图模拟,领主在顶上,佢的直接附庸在下面。很多情况下,在这个结构中,控制了等级制度的领导就近似控制了整一群人。这有许多的后果。如果这个系统的行为可以用领主的行为来模拟,那么这个系统的行为就必不能比领主更复杂。因此,这个系统仍是简单的。这也意味着这个系统能轻易地一致行动。它可以率领军队,并与其他的封建国家简单地交互。
+
+实际上,完美的控制层级是不存在的。总是会有横向的控制链接和多样的同谋行为,等等。然而,对于封建制而言,这个模型仍然是个不错的近似。随着我们在历史上的推移,到了早期资本主义,我们逐渐注意到向更「混合式」的控制模式的变化,其中横向连接更多,并且系统可能发展出更去中心化、更复杂的行为。此外,它变得不那么脆弱了。我们或许可以猜想,资本主义出现时,封建制度某种意义上注定要灭亡,因为交互环境变得太复杂了。
+
+现代世界已经转向了高度互联的网络模式的资本主义。在系统联通性的框架内,这几乎是封建主义的对立面。关于系统模型,有几件事必须要注意。系统可以有非常不同的内部结构。高度的互通性不排除某些内部模式。事实上我们知道很多复杂系统,包括社交网络,它们的无结构并不「随机」。内部结构可以对涌现行为有很大的影响。每一个网络都是不同的。
+
+进一步讲,一个系统的涌现行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行动者交互的模式。当下的经济体系是资本主义社会关系模式的产物。资本主义从这些社会关系中涌现,一点也不「自然主义」。它是人与人的社会体制的次要产物。将行动者原子化的方式是任意的。实际上,系统常常可以被重原子化,形成不同的行为者与交流的概念。这里有个很好的例子:阶级政治。在国家、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的分析框架下,实体与它们之间的交互被物化(reify)了,因此分析起来比大众交互容易得多。这样,我们有了一个可行的经济学推理的机制。这与新古典主义知识框架下对阶级动因的完全忽视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
+结构与行为
+
+在无治主义者思考无治主义与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时,系统的集合行为与其控制行为的关系十分有启发性。理想化的层级可以用控制它的实体来模拟。这些集合体可以进行所谓「一致」(coherent)的行动。军队是个一个不错的例子。然而,这些一致系统理论上的目标只能有简单的描述。比方说种族灭绝,它可以被简单地描述,我们可以预料军队能够执行这个描述。然而,「在伊拉克建立民主」则是军队做不了的事。
+
+民主国家与大型企业通常类似混合式模型的层级。这些系统逐渐呈现出比单个行动者更复杂的行为。它们的行为,逐渐变得不那么「一致」,但更「相关」。你不能指望事情发展完全一致,但是整个系统会往一个大致相关的方向发展。你还可以预料到,一些混合系统能够适应比单个行为者能够适应的更复杂的环境。
+
+最后,在一个几乎没有层级的概念的网络系统里,有可能出现真正复杂的涌现行为。这样的例子包括人类身体和社交网络。
+
+当下的政治结构
+
+国家,作为一个相当层级化的生物,想要让事情运作更加一致。然而它最大的弱点在于它无法解决那些描述非常复杂的问题。比方说,军队和国家发现它们越发无法应对游击战与恐怖主义的涌现。这些社会结构所用的组织模式是高度去中心化、高度非层级化的。说到底,国家几乎没有可能根除这些运动。国家必须找到任务目标的简单描述,这让它在根本上处于劣势,因为它处理复杂性的能力比较有限。然而,资本主义与企业全球化是更可怕的生物。它们的内部结构是高度网络化的。这些生物灵活地跨越国家边界。它们的集合行为极度复杂。没有人理解股票市场是怎么(不)运作的。同时,资本主义极度的强健,能够以马克思没想象到的方式适应不同的环境。若要战胜这种敌人,唯一的可能是至少与其相当的复杂性。
+
+
+
+革命与结构
+
+复杂系统的整体行为和属性取决于个体交互的机制。在这个意义上,人类交互有可能产生在行为者交流层面上的反馈循环,能够催生系统性的根本转变。这意味着全球性的极端变化是可能的。革命正是转变交互机制导致的根本性的涌现性质的转变。
+
+复杂系统告诉我们没有唯一正确的社会交互模型。假设我们能详细掌握交互模式,并且假定它是不变的(原子级的行动者之间的社会交互不变),而且这个世界严格意义上服从决定论,我们也得不到一个能预测结果的社会理论。可以用来宣称不可避免的「历史的进程」的实证主义或自然主义的方法是不存在的。它在计算上和方法论上都是不靠谱的。
+
+那么,在运用于人类社会与革命性变化的思考方面,复杂系统理论能够告诉我们什么呢?我们从自然科学中经验研究的领域以及历史信息中知道,根本性的范式变化实际上是很自然的,即便它们几乎无法预测。社会秩序的革命在历史上一再发生。
+
+在真正全新的社会秩序的出现中,有几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就那些创生性的产生这些变化的事件而言,它们通过旧秩序日益混乱或衰败的过程发生。这通常包括向旧体制中注入巨量的能量。当这些能量事件消散时,新的秩序便逐渐强化。
+
+对称性破坏(symmetry-breaking)是一个常见的系统性行为,它在范式变化的语境下尤为有趣。当一个系统因为一个微小的局部偏离而走向了两个可能中较低的那一个时,对称性破坏便发生了。对于外部观察者来说,集合行为的选择可能显得很任意。事实上,它源于系统行为中的微小内部波动。
+
+无治共产主义,在复杂系统的语境下,是一个对涌现行为以及个体行为的描述。它要求整体性上的共产主义,社群之间的互助,以及依照面对的问题的规模采取合作的、集体的决策及解决措施。同时,它要求直至个体水平的层级和强制权力的消灭。在复杂系统的框架中,无治共产主义实际上似乎有很好的生存机会。它将无层级的网络模型作为人类组织的出发点。这意味着在理论上,它具有呈现复杂涌现行为的能力。
+
+此外,革命组织的作用可以被视为保持革命的自由意志主义的关键。在革命的情况中,微小波动可以产生不合比例的巨大影响。新社会的核心将存在于那些有着适合于运动的组织的倾向当中。因此,至关重要的是,组织倾向必须要有结构上的完整性,以及对于交互动因的可复制的知识,后者对于将广泛的运动成型为自由共产主义是不可少的。
+
+在战术层面上,用复杂系统思维进行分析解答很多问题,但也留下很多问题。从这个角度看,许多涌现行为事先没有办法计算,只能用经验研究或者是更弱的找历史类比的方法决定。我们仍然面对着困难的问题。我们必须找到其战术最利于阶级斗争升级的解决方案。此外,我们必须找到最利于拓展、复制的内部结构,以便它们在革命时刻中出现的高度敏感期的实施。
+
+
+
+
+
+
+
+
+
+
+
+
+
+
+ Made with by Agora
+
+
+
+
+
+
diff --git a/heros/2022-08-05-ElinBjarnegard/.-a1_l-armed-violence-and-patriarchal-values.html b/heros/2022-08-05-ElinBjarnegard/.-a1_l-armed-violence-and-patriarchal-values.html
new file mode 100644
index 00000000..9998e0d0
--- /dev/null
+++ b/heros/2022-08-05-ElinBjarnegard/.-a1_l-armed-violence-and-patriarchal-values.html
@@ -0,0 +1,224 @@
+
+
+
+
+
+
+
+
+
+ 暴力与父权:泰国男子从军经历调查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暴力与父权:泰国男子从军经历调查
+
+
+
+
+
+ Elin Bjarnegård, et al. | 2022.08.05
+
+
+ 本研究超越男女二元性的论调,强调男性内部对于暴力的态度因意识形态影响而存在分化:志愿参军的人通常更亲近父权制意识形态,而不是军队塑造了士兵的父权思想;强制参军对不希望主动参军人士的父权思想并无明显影响。
+
+
+
+本研究通过对泰南三府年轻男性进行调查,探索了参加武装暴力与父权价值观之间的关系。研究1发现父权价值观更强的男性更容易志愿加入准军事部队。研究2利用泰国征兵抽签所带来的自然实验,比较了非自愿应征入伍服兵役的男性与参加抽签但未入伍的男性的调查回答,发现两组在父权价值观方面没有差异。本文结论是,父权价值观促使人们自愿参与武装冲突,而在冲突地区应征服兵役不会导致士兵父权价值观的变化。
+
+一、导言
+
+最近的研究提出了一种新的解释,有可能更准确地缩小在暴力冲突局势中选择拿起武器的人的范围:具有父权价值观(patriarchal values,认同男性对女性的系统性支配地位)的人。一系列研究表明,关于男子气概(masculinity)和性别歧视的观念与支持暴力极端主义有关。本文从两个重要方面推进了这一研究:(1)研究了在武装冲突中,个人父权价值观强弱与通过资源加入政府准军事单位自愿参与有组织暴力活动之间的联系;(2)通过分析泰国的征兵抽签这一自然实验(natural experiment),研究了参与有组织暴力到个人父权价值观强弱之间的反向因果关系的可能性。
+
+二、武装暴力与父权价值观之间的联系
+
+在过去的三十年中,性别平等与战争暴力之间的关系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但侧重于个人层面的文献受到的学术关注较少。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在解释暴力行为成因时,性别价值观在社会和个人层面上都起着重要作用。父权制价值观被视为男女二元性别秩序的一部分,将男性置于女性之上,且这种父权制价值观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从父权制价值观转向性别平等的价值体系,意味着维护男女二元对立的界限日益模糊,并且二者平等。父权价值观与暴力倾向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多地被记录,而且往往集中在“他者化”(othering)过程中。他者化是一个区分“我们”和“他们”的过程,是构成父权价值观基础的性别秩序所固有的,也是合理化(rationalization)对他人实施肉体伤害的必须部分。尽管实施暴力行为往往与男性和男子气概的理想有关,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男性生物学上都具有同样的暴力倾向。同样,女性也可能是战时暴力的施暴者。因此,重点在于意识形态而非性别对于参与暴力的影响,从而需要从男性内部入手,研究参与暴力与不参与暴力的男性的不同及其原因。但是,研究父权价值观与暴力行为之间的因果关系仍然是一项重大挑战:这种既定的联系可能是由于以性别平等为导向的社会和个人不太支持暴力,也可能是由于暴露于冲突和暴力的社会和个人变得不那么支持性别平等。
+
+个人对暴力的增值化(valorization,赋予某事物价值)通常归因于社会化(socialization)进程。研究表明,暴力既可以通过代际传播,也可以通过影响儿童待遇的文化规范传播。具体而言,曾被家暴或目睹家暴的男孩随后更可能坚持父权价值观,最终更可能选择参与政治暴力。北美的一些调查研究表明,具有平民背景和军事背景的个人在特征和价值观上有所不同,这是因为参军前已经形成了某种亲军队的价值观的年轻男性倾向于自我选择加入部队。
+
+然而,其他一些论述则将对暴力的增值化与服役经历直接联系起来。例如,在越战期间服兵役的美国男性因暴力犯罪而被监禁的可能性显著增加。另一方面,国际安全援助部队中瑞典士兵在阿富汗服役前后的价值观基本保持稳定。
+
+在女权主义安全研究中,“军事化男子气概”(militarized masculinities)这一概念已发展为捕捉军事暴力与男子气概之间的特殊关联。军事化男子气概通常的特点被认为是“强壮、吃苦耐劳、具有侵略性的男性异性恋取向、恐同、重视庆祝同性友谊、实施有控制的攻击行为、以最小的抱怨完成任务”。尽管军事化的男子气概包含了相当多的特征,但在本文讨论中,军事化的男子气概有两个决定性的特征:其与男子气概的联系和对暴力的增值化:一个真男人应该具有战士的品质。女性被赋予了柔弱和看护的二等角色,而未能“像个战士”的男性则会受到羞辱。
+
+军事化男子气概指的是这样一种主张,即“与男子气概相关的刻板印象中的特质可以通过兵役,尤其是战斗来获得/证明”。这句话表明男子气概可以在军事环境中获得(acquired)和证明(proved)。第一种说法说明服兵役或参加战斗的经历会使男性具备某些特质。第二种观点认为这些特质是来自早年社会化过程,并且参军后就能表现出来。这种模棱两可的关系提出了父权价值观与暴力之间因果关系的问题。更具体地说,它提出了军事化男子气概的理想主要是通过自我选择(参军前)还是军事社会化(参军后)来实现的问题。
+
+三、志愿参军与军队招兵
+
+有关主动参加暴力行动的研究将军事冲突环境解释为已经社会化的个人可以将男子气概和暴力增值化的地方。一项关于越共游击队招募情况的研究强调对许多年轻新兵来说“赢得荣誉的渴望,或许只是赢得社区的尊重”是他们加入游击队的主要原因。对军人阳刚之气的认同往往是参军的主要动机之一。
+
+许多军事组织依赖于吸引志愿者和激励应征者,而将男孩转变为真正男子汉的理念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力工具。从国家的角度来看,军事化男子气概的概念有利于军队招募“不怕死”的士兵。当军队把自己塑造成充满阳刚之气时,就会吸引某一类渴望这种改变的人。这与军事化男性气质内涵——“真正的男人是士兵,真正的士兵是男人”——不谋而合。从这个角度来看,军事化男性气质的构建早在入伍之前就已开始。
+
+四、反向因果关系的可能性:军事社会化
+
+军事社会化意味着与军事组织具体相关的经历塑造了个人的价值观。在这里,士兵所处的环境会塑造和重塑他们的兴趣以及身份。军队也要求向未来的士兵有效地灌输有利于实现(使人成为士兵)的思想和价值观。作为一个以男性为主导的组织,军队的职能以暴力为基础,因此军队鼓励军事化的男子气概,将其作为诱导男性成为战士的一种手段。这种转变需要特定的方法、仪式或做法,旨在培养出愿意为某一事业杀人和献身的士兵。这一过程被描述为旨在摧毁士兵的个性,代之以对部队的认同。
+
+然而,军事经历在多大程度上将男性社会化为军事化的男子气概,以及哪些类型的实践、方法或经历引发了这种社会化,这些问题尚未得到深入探讨。
+
+五、募兵与征兵制情境中的男性军人气质
+
+有些人被迫征召入伍而绝不会自愿参战;有些人乐于为国家服务;而对其他人来说,参军是为了钱。一些国家实行征兵制,而另一些国家则依靠志愿兵。不同类型的军事环境也可能刺激不同类型的社会化进程。例如,准军事部队或游击队可能不要求在入伍前接受正规军事训练;服兵役可能不会有任何战斗经历;但在冲突不断的国家,即使是刚入伍的新兵也可能经历战斗和死亡威胁。
+
+本研究的重点是泰国,该国拥有规模庞大的准军事单位与泰国皇家武装力量(RTARF)并肩作战,后者采用抽签征兵的方式服兵役,兵役一般为两年左右。RTARF的应征入伍者的训练以通过惩罚和社会及心理压力暴力灌输纪律而著称。所有年满21岁的男性都必须在每年4月应征入伍。
+
+此外,泰国有许多男子和少数妇女自愿加入各种准军事部队。随着服役年限的增加、晋升和在不稳定的边境地区服役而获得经济奖励。泰南三府(北大年、也拉、那拉提瓦)自2004以来就因持续叛乱而成为冲突地区。这种在冲突地区活跃的不同军事组织的组合有助于研究自我选择加入准军事组织,以及通过服兵役实现社会化的情况。
+
+军事化男子气概是通过归属身份和表现身份的组合来实现的。泰国以性别广泛的流动性和对变性人(kathoeys)相对较高的容忍度和能见度而闻名。但是泰国军队在这方面是保守的,只征召给那些认同、被认定男性身份、并在法律上被承认为男性的人。变性人通常可以免服兵役,但在征兵日获得免服兵役所需的程序往往涉及羞辱和骚扰。
+
+研究1是对自我选择加入两类泰国准军事组织的研究:社区民兵(Community Militias),和游骑兵(Rangers)。
+
+社区民兵是泰国南部最大的武装组织。政府已将社区民兵的正规军部分(Or Sor,正式名称为国土防卫志愿军)扩大到约7,200人。社区民兵志愿者被招募到自己的村庄服役,为政府基础设施和政府官员提供保护。Or Sor每月领取工资,但其他村庄或社区民兵则不是。社区民兵一般只由男性组成,尽管妇女加入民兵组织没有任何正式障碍。
+
+游骑兵(Thahan Phran)是另一个准军事团体,是一支由陆军和海军陆战队组成的轻步兵。他们经常与边境巡逻警察(BPP)一起行动,接受作战训练。加入游骑兵者必须是年龄必须在18至29岁之间不分男女的泰国公民。女性在游骑兵中仍占少数。他们需要接受45天至6个月的初级培训。游骑兵报酬平均每月估计为13,500泰铢(约合440美元)。他们每次服役四年,经常被派往战区。游骑兵需要在偏远地区和小路上进行小规模徒步巡逻。他们在检查站巡逻,但有时也在林区扎营。
+
+研究2则研究了泰国军队抽签征兵的制度。根据1954年《兵役法》,泰国所有男性公民在18岁时都要登记服兵役,直到进入军事预备役或被免除军事义务。每个年龄组中大约有1/4的人将在中学期间通过领土防御学生训练进入预备役。那些没有参加培训的人在21岁时将继续登记服兵役,然后必须向征兵部报到,参加高等教育则入伍可被推迟,但是26岁以后不可再延期。
+
+在征兵时,极少数高级僧侣和身心残疾者被永久免服兵役。其余的人可以选择放弃抽签主动服兵役。如果放弃抽签的人数不足以满足军方的征兵配额,军方将为剩余的男性举行抽签。抽签抽中红卡的人必须服兵役,其余抽中黑卡的人被转移到预备役不必服兵役。放弃抽签的原因可能包括:拥有高中或本科学历的人放弃抽签的服役期更短;对参军感兴趣;被薪水所吸引。绝大多数男性参加抽签来试图免服兵役。许多人声称害怕服兵役,因为应征入伍者可能在战区服役,且虐待新兵的报道时有发生。
+
+六、实验设计与方法
+
+本文在泰国南部进行了一项调查,将征兵抽签作为实验组成部分。第一阶段随机选择300个村庄作为数据组(cluster),其中有100个位于泰南三府。对于每个数据组,抽样分为3个类别:(1)参加征兵抽签并必须服兵役的男性,(2)参加抽签但未被选中服兵役的男性,以及(3)放弃抽签并服兵役的男性。每个类别在每个村均采访5名男性,参见表1。
+
+
+▲ 表1:样本组
+
+本文的实证研究由两部分组成(见表1)。首先本文分析了在泰南三府,具有更多父权价值观的男性是否更容易自愿参加准军事组织。研究1作为观察性研究,使用了两个可变因变量。第一个问题是受访者是否参加社区民兵,第二个问题是受访者是否参加游骑兵。研究1采用了所有3类参与者的数据,但只包括居住在泰南三府的人。因此,研究1中分析的受访者人数为1500人(三个类别各500人)。
+
+研究2探讨了反向因果关系的可能性,并检验了义务兵役过程的军事社会化对新兵父权价值观的影响。研究2以征兵抽签的形式进行了自然实验。将第一类(实验组,抽签后必须服兵役)与第二类(对照组,抽签后免服兵役)进行了比较。因此,研究2中分析的受访者人数为3000人(两类各1500人)。
+
+父权价值观通过一个基于受访者对性别平等态度的5个问题的指数进行量化,这些问题涉及受访者在多大程度上同意以下观点:1、男性比女性更适合担任政治领袖;2、男性更适合担任企业高管;3、大学教育对男孩比女孩更重要;4、丈夫应该在家庭中做出重要决定;5、女性应该容忍暴力,以便家庭团结一致。
+
+研究1还使用了几个额外的变量作为控制变量,并在稳健性测试中使用,其中包括指示受访者是否有孩子、教育状况、收入和婚姻状况的变量。由于研究1使用了所有三类受访者,本文还使用了虚拟变量来指示受访者属于哪一类。同时,为了测试研究2中自然实验的平衡性,本文同样使用了七个涉及在年轻男性在征兵抽签之前已经确定的7个属性作为变量:年龄、是否为穆斯林、是否为马来穆斯林、受访者的父亲是否在军队服役、受访者成长时在家中讨论泰南三府情况的程度、受访者成长时在看到母亲被打的频率,以及受访者成长时被打的频率。这些变量也用作研究1中的额外控制或稳健性检查。
+
+七、实验结果
+
+研究1:关于自我选择加入准军事单位服役的观察性研究
+
+
+▲ 图1:逻辑回归结果
+
+研究1旨在确定我们父权价值观的变化是否部分是由个人自我选择加入准军事组织来解释的。本文预期具有更多父权价值观的男性更可能参与有组织的暴力。
+
+图1显示了逻辑回归测试结果,点和菱形表示系数,水平线表示95%的置信区间。本部分的样本仅限于居住在泰南三府的受访者。第一个因变量是参与社区民兵,第二个因变量是参加游骑兵。“父权价值观”(Patriarchal Values)对这两个因变量的预期方向都有很强的显著影响。样本还包括放弃抽签主动服役的男性(“放弃”,Waived),而这类男性在未来更可能参与准军事活动。
+
+下一个控制变量(“未被家暴”,Not Beaten Home)衡量儿童时期的暴力经历。那些说自己很少在家里被打的男性参与准军事活动的可能性要小得多。本文将此解释为在童年时期更频繁遭家暴的男性了解到暴力是处理冲突的适当方式,这使他们更有可能参加有组织暴力行动。此外,童年遭受殴打的经历很可能会导致成年后更高的父权价值观。我们发现“马来穆斯林”(图中显示为Malay Muslim)和佛教徒同样倾向于参加社区防御志愿者团体,但马来穆斯林成为游骑兵的可能性要小得多,因为游骑兵在泰南三府的马来穆斯林中广受鄙视。下一个控制变量反映了受访者在成长过程中与家人讨论泰南三府暴力局势的频率(“讨论频率”,Talk Before 18)。讨论情况较多的男性更有可能参与准军事活动。本文认为,这可能既反映了受访者本身的自我选择,也反映了人们可能会更多地谈论冲突的地区代表本地区受冲突影响严重,因此更容易被准军事组织招募。下一个控制变量是受访者是否有孩子(“有孩”,Have Children):父亲更有可能因为经济原因加入游骑兵。最后,受过高等教育的男性更可能成为游骑兵,可能反映了政府热衷于招募受过较高教育的人。
+
+研究1中的主要解释性变量“父权价值观”在泰南三府有25%的观测值缺失。这是一个相对较大的缺失比例,因此本文研究了缺失情况,并进行了替代测试,包括进行使用多重插补法(multiple imputation,通过创建几个不同的合理估算数据集,并组合从每个数据集中获得的结果来消除缺失数据的不确定性)。总之,“父权价值观”的缺失与研究1中的因变量没有系统的相关性,遗漏值不太可能严重破坏对研究1结果的有效性。
+
+结果是,更高水平的“父权价值观”与更高的志愿参与社区民兵和游骑兵的可能性存在稳健的相关性。现在本文想从实质上了解这种效应的强度。转化逻辑回归系数为更直观的OR值(odds ratio,指事件A在B在场的情况下发生的几率与事件A在没有B的情况下的几率之比)或概率,只有对于一组固定在相同值并使用相同样本的特定解释变量才有意义。更重要的是,在我们的情况下,参与我们模型样本的基线概率不是很有意义,因为本实验的样本不具代表性。例如,实验1样本中泰南三府高达28%的受访者很少或更频繁地参加游骑兵活动(代表他们至少参与了游骑兵单位),这可能比泰南三府同一年龄段的所有男性中参加游骑兵的总体比例更高(因为本实验对参军的男性进行了过多抽样)。因此,基于本文数据参与的绝对概率本身就不那么有趣,更有意义的比较是不同个体之间的相对差异。下面本文展示了两个拼接图,展示了父权价值观(分为四个阶段)与参与暴力之间的关系。
+
+
+▲ 图2:父权价值观与社区民兵参与度的相关性
+
+如图2所示,在参与社区民兵活动方面,父权价值观最低和最高的人之间存在相对较大的差异。在父权价值观最低的男性参加社区民兵的男性比例相对较小(37%)。具有最高父权价值观的男性比例要大得多(60%)。同样,在图3中,父权价值观最低的男性有24%参加了游骑兵,而34%的父权值最高的男性参加过游骑兵。
+
+
+▲ 图3:父权价值观与游骑兵参与度的相关性
+
+研究2:关于征兵抽签作为自然实验的研究
+
+研究2调查了军事社会化对希望通过参加抽签逃避兵役的男性的父权价值观的影响。表2展示了几个控制变量的值,这些变量是指七个在年轻男性在征兵抽签之前已经确定的属性,最后一行显示了服兵役对父权价值观的处理效应(treatment effect)。
+
+
+▲ 表2:控制变量与父权价值观的处理效应
+
+第一行显示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平均年龄不同,因为样本中的最低年龄是21岁。年龄在21至23岁之间的人如果抽中了红卡不得不服兵役,则无法接受采访。因此,最年轻的受访者更可能属于不必服役的男性类别。接下来的两行显示,穆斯林和佛教徒同样有可能抽中了红卡,如果只将说马来语的穆斯林与其他样本进行比较,这一点也成立。同样,这些群体在“父亲服兵役”(Father served)、“讨论频率”(Talk Before 18)和“母亲被家暴”(Mother beaten)等变量方面是平衡的。服役的年轻男性说他们“被家暴”(Beaten at Home)的可能性在统计学上显著地小,但该差异数值上很小,很可能是随机效应。
+
+最后一行显示,两组样本的“父权价值观”没有显著差异,表明被强制征召入伍对性别平等的态度没有影响。本文大量的观测样本意味着即使是非常小的影响也会被检测到。考虑到抽中红卡和服兵役的待遇是随机分配的,有充分的理由得出结论:军事社会化对父权价值观变化没有因果关系。
+
+作为稳健性测试,本实验还分别测试了父权价值观五个调查问题中的每一个的处理效应,未发现任何效应。
+
+在另一项替代测试中,本实验放宽了实验同质性(treatment homogeneity)的假设。本实验首先将实验处理限制在服役期间遭受过武装冲突的应征入伍者身上。下文报告的结果进一步强化了本文的结论。
+
+本实验向服役人员提出了10个问题,例如是否看到一名阵亡士兵、靠近炸弹以及向敌人开枪。41%的人经历过这种暴力,但这种经历对他们的父权价值观没有显著影响。本实验还验证了,任何服役军种对父权价值观没有显著影响。
+
+实验组(抽签)和对照组(未抽签)的父权值指标上的缺失值数量没有显著差异。因此该缺失不太可能对研究2的结果构成威胁。此外,一个发现表明军事社会化具有显著影响:服役的男性更有可能认为在军队服役的男性应该比没有服役的更受尊重。这一结果和其他类似的结果增强了对实验有效性的信心,并确实发现了军事社会化的影响。因此,即使士兵存在被军事社会化,对性别平等的态度在很大程度上还是不受服兵役的影响。
+
+八、结论
+
+本文探讨了一个更广泛的基本问题,即父权价值观是促使人们决定参与暴力,还是暴力经历影响了父权价值体系。本文调查了那些已经被社会化为持有父权价值观的人是否更有可能主动成为潜在的暴力角色,或者是否是因为在冲突地区非自愿服役而加强了持有父权价值观念的厌女(misogyny)情绪。
+
+在第一项研究中,本文发现持有父权价值观与在武装冲突中志愿参加准军事部队之间存在着强烈而稳健的关系。这表明自我选择是理解军事化男子气概和参与暴力的联系的重要因素。在第二项研究中,本文发现实验组(强制服役)和对照组(未服役)之间的父权价值观没有显著差异。换言之,没有证据支持军事社会化会强化个人的父权价值观。
+
+这项研究存在重要局限性:这项研究中说明,服兵役不会影响个人厌女情绪,但本文没有研究的军事化男子气概的其他方面(如吃苦耐劳)可能会受到影响。此外,本研究强调超越性别二元性,通过研究男性接受父权价值观的程度的变化,可以对男性与暴力之间的联系和因果关系有了更好的理解。
+
+
+
+Elin Bjarnegård,乌普萨拉大学政府学部副教授
+
+Anders Engvall,斯德哥尔摩经济学院研究员
+
+Srisompob Jitpiromsri,宋卡王子大学和平研究所助理教授
+
+Erik Melander,乌普萨拉大学和平与冲突学部教授
+
+编译:郑嘉隽
+
+
+
+
+
+
+
+
+
+
+
+
+ Made with by Agora
+
+
+
+
+
+
diff --git a/hkers.xml b/hkers.xml
index 0c4524da..408e64cf 100644
--- a/hkers.xml
+++ b/hkers.xml
@@ -1,4 +1,4 @@
-Jekyll 2024-11-22T09:45:09+08:00 https://agorahub.github.io/pen0/hkers.xml The Republic of Agora | Hkers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Too Good To Lose 2024-11-12T12:00:00+08:00 2024-11-12T12:00:00+08:00 https://agorahub.github.io/pen0/hkers/too-good-to-lose <p><em>When it comes to the future of American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and the success of the CHIPS Act, Intel is not too big to fail, but it is too good to lose.</em></p>
+Jekyll 2024-11-26T11:22:23+08:00 https://agorahub.github.io/pen0/hkers.xml The Republic of Agora | Hkers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Too Good To Lose 2024-11-12T12:00:00+08:00 2024-11-12T12:00:00+08:00 https://agorahub.github.io/pen0/hkers/too-good-to-lose <p><em>When it comes to the future of American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and the success of the CHIPS Act, Intel is not too big to fail, but it is too good to lose.</em></p>
<excerpt />
diff --git a/hkers/index.html b/hkers/index.html
index 0494b37b..811e630e 100644
--- a/hkers/index.html
+++ b/hkers/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2090,6 +2090,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index.html b/index.html
index fd5e4576..c8c4e423 100644
--- a/index.html
+++ b/index.html
@@ -10,7 +1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51,7 +51,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67,14 +67,14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走向更进步的联合体
-
+ 复杂系统与无治主义
+
- Heidi Hartmann | 1979.06.01
- 女性主义社会主义者,必须组织一种既解决反对父权制,也解决反对资本主义的斗争实践。我们必须坚持要创建一个相互依赖、认同解放而非耻辱的社会。
+ Gavin Mendel-Gleeson | 2009.03.01
+ 将人类社会作为复杂系统进行分析,能为我们提供对于历史进程以及资本主义的强项与弱点的新的见解。
- < Full Article >
+ < Full Article >
@@ -85,14 +85,14 @@ < 网左实践总结
+ 暴力与父权:泰国男子从军经历调查
- 番茄米线 | 2022.12.16
-
“网左”总体来说确实是进步的,他们要比一些麻木者、漠不关心者和肉食者进步得多,他们是在资产阶级残酷压迫下抱团取暖的、可以接触到网络生活的群众。而“网左”形成的“左圈”也为许多来寻找答案的迷茫者,如一年半前的我,提供了资源和平台。
+ Elin Bjarnegård, et al. | 2022.08.05
+ 本研究超越男女二元性的论调,强调男性内部对于暴力的态度因意识形态影响而存在分化:志愿参军的人通常更亲近父权制意识形态,而不是军队塑造了士兵的父权思想;强制参军对不希望主动参军人士的父权思想并无明显影响。
- < Full Article >
+ < Full Article >
@@ -107,14 +107,14 @@ < 巴枯宁瑞士演讲・三
-
+ 动物之间的互助
+
- 米哈伊尔·巴枯宁 | 1871.05.03
-
亲爱的同志们,上次说1789~1793年革命中,中产阶级有意无意间助用平民之力,筑其权力于封建世界废墟之上。从此以后,他们成为统治阶级。
+ 彼得·克鲁泡特金 | 1890.09.30
+ 生存竞争 互助 自然法则和逐步进化的主要因素 无脊椎动物 蚂蚁和蜜蜂 鸟类 猎食和捕鱼的结合 合群性 小鸟之间的互相保护 鹤和鹦鹉
- < Full Article >
+ < Full Article >
@@ -126,6 +126,22 @@ <
+
+
+ 尋香記
+
+
+ 東加豆 | 2024.09.02
+ 我七月初就知道「尋香記」這個展覽了,但一直沒有動身,身心靈也像一個木頭人。為什麼呢?如果這是在二十年前,我肯定會在第一天第一時間就衝過去,興奮得不得了。想想也是挺有意思,我跟香味這東西,總算是有些不解之緣吧。八月的最後一天,我終於踏進了展廳。不過,就算來晚了,那份對香氣的喜愛,還是一點都沒少。有心動,也有感動。
+
+
+ < Full Article >
+
+
+
+
+
+
2024盂蘭雜記
@@ -142,6 +158,24 @@ <
+
+ 李文亮医生,你好
+
+
+ CrazyArticle | 2024.08.29
+ 李文亮医生:
+
+您好。当我第一次知道您的时候,您已经去世,我是在新闻联播上得知您被平反的事,那一天,2020年3月19日。当时我正被关在广州市第一看守所。
+
+
+ < Full Article >
+
+
+
+
+
+
拍打詠
@@ -258,37 +292,7 @@ <
-
- 胰暢詠
-
-
- 東加豆 | 2024.08.22
- 腹痛如刀夜未央,
-
-急診方知胰病傷。
-
-
- < Full Article >
-
-
-
-
-
-
-
-
- 孟加拉——两个女人的角斗场
-
- 马屿人 | 2024.08.22
- 孟加拉政府终于正式接受最高法院判决,将给“自由战士”与其亲属的公务员配额降到5%,93%的公务员岗位面向社会择优录用。而此时,孟加拉青年的抗议活动已经持续了一个多月时间,进入暴力冲突也有两个星期,至少174人死亡,超过2500人被捕。
-
-
- < Full Article >
-
-
-
@@ -1285,6 +1289,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Columns - page 5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1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1
游泳池餐廳結業
+東加豆 | 2024-04-17
+旋律嘉年華
+東加豆 | 2024-04-16
+日出的平行線
@@ -250,22 +266,6 @@東加豆 | 2024-03-
踐行「見字飲水」信條
-陶樂思 | 2024-03-07
-友人
-東加豆 | 2024-03-07
-東加豆 | 2024-03-
Previous ♢
- Page 5 of 19
+ Page 5 of 20
♢ Next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1/page6/index.html b/c1/page6/index.html
index bd38e5b3..a60388d1 100644
--- a/c1/page6/index.html
+++ b/c1/page6/index.html
@@ -10,7 +10,7 @@
Columns - page 6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12 +60,2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Columns - page 6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1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1
+
+
+ 踐行「見字飲水」信條
+ 陶樂思 | 2024-03-07
+
+
+
+
+
+
+ 友人
+ 東加豆 | 2024-03-07
+
+
+
+
緣份職機師
@@ -250,22 +266,6 @@ 野人 | 2024-02-04<
-
-
- 屁蟹紀錄
- Icebee | 2024-02-02
-
-
-
-
-
-
- 神經擠壓的人
- 東加豆 | 2024-02-02
-
-
-
-
@@ -274,7 +274,7 @@ 東加豆 | 2024-02-
Previous ♢
- Page 6 of 19
+ Page 6 of 20
♢ Next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1/page7/index.html b/c1/page7/index.html
index edba02b9..3eccdc5b 100644
--- a/c1/page7/index.html
+++ b/c1/page7/index.html
@@ -10,7 +10,7 @@
Columns - page 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12 +60,2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Columns - page 7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1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1
+
+
+ 屁蟹紀錄
+ Icebee | 2024-02-02
+
+
+
+
+
+
+ 神經擠壓的人
+ 東加豆 | 2024-02-02
+
+
+
+
詠老
@@ -250,22 +266,6 @@ Anson | 2024-01-01
-
-
- 十二月二十九日
- 東加豆 | 2023-12-29
-
-
-
-
-
-
- 新年願望
- 東加豆 | 2023-12-28
-
-
-
-
@@ -274,7 +274,7 @@ 東加豆 | 2023-12-
Previous ♢
- Page 7 of 19
+ Page 7 of 20
♢ Next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1/page8/index.html b/c1/page8/index.html
index 008b5687..2fa22675 100644
--- a/c1/page8/index.html
+++ b/c1/page8/index.html
@@ -10,7 +10,7 @@
Columns - page 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12 +60,2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Columns - page 8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1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1
+
+
+ 十二月二十九日
+ 東加豆 | 2023-12-29
+
+
+
+
+
+
+ 新年願望
+ 東加豆 | 2023-12-28
+
+
+
+
元旦倒數的故事
@@ -250,22 +266,6 @@ 烏雲蓋雪 | 2023-
-
-
- 薛定諤的貓死了沒?
- 江世威 | 2023-11-14
-
-
-
-
-
-
- 理解宋朝・王安石【2】唯财是举
- Ethan | 2023-11-12
-
-
-
-
@@ -274,7 +274,7 @@ Ethan | 2023-11-12
Previous ♢
- Page 8 of 19
+ Page 8 of 20
♢ Next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1/page9/index.html b/c1/page9/index.html
index 998ef38c..1606fce4 100644
--- a/c1/page9/index.html
+++ b/c1/page9/index.html
@@ -10,7 +10,7 @@
Columns - page 9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12 +60,2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Columns - page 9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1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1
+
+
+ 薛定諤的貓死了沒?
+ 江世威 | 2023-11-14
+
+
+
+
+
+
+ 理解宋朝・王安石【2】唯财是举
+ Ethan | 2023-11-12
+
+
+
+
人工智能时代里的个人主体性
@@ -250,22 +266,6 @@ 豬文 | 2023-10-09<
-
-
- 大語言模型可以理解時空?
- 討厭鬼 | 2023-10-09
-
-
-
-
-
-
- 空間的理念
- 野人 | 2023-10-05
-
-
-
-
@@ -274,7 +274,7 @@ 野人 | 2023-10-05<
Previous ♢
- Page 9 of 19
+ Page 9 of 20
♢ Next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index.html b/c2/index.html
index 70c2b7fe..08c58026 100644
--- a/c2/index.html
+++ b/c2/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2,6 +322,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10/index.html b/c2/page10/index.html
index 46b567ab..16a59cca 100644
--- a/c2/page10/index.html
+++ b/c2/page10/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10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10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11/index.html b/c2/page11/index.html
index 8b1801d7..1ec43764 100644
--- a/c2/page11/index.html
+++ b/c2/page11/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11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11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12/index.html b/c2/page12/index.html
index 6343e019..f3c02526 100644
--- a/c2/page12/index.html
+++ b/c2/page12/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12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1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13/index.html b/c2/page13/index.html
index 357c25a6..93fef36d 100644
--- a/c2/page13/index.html
+++ b/c2/page13/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13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13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14/index.html b/c2/page14/index.html
index cf8b04d9..a8a63271 100644
--- a/c2/page14/index.html
+++ b/c2/page14/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14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14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15/index.html b/c2/page15/index.html
index 8e8496ea..3a070062 100644
--- a/c2/page15/index.html
+++ b/c2/page15/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15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15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16/index.html b/c2/page16/index.html
index b0156a44..18b0f06f 100644
--- a/c2/page16/index.html
+++ b/c2/page16/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16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16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17/index.html b/c2/page17/index.html
index 062d29f5..03c4358c 100644
--- a/c2/page17/index.html
+++ b/c2/page17/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1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17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18/index.html b/c2/page18/index.html
index 48dcad16..a8e4d7ac 100644
--- a/c2/page18/index.html
+++ b/c2/page18/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1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18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19/index.html b/c2/page19/index.html
index e30ff3b4..06d1d2f9 100644
--- a/c2/page19/index.html
+++ b/c2/page19/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19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19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2/index.html b/c2/page2/index.html
index f72275ef..ffd3c545 100644
--- a/c2/page2/index.html
+++ b/c2/page2/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2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20/index.html b/c2/page20/index.html
index 74e548aa..2975ba4e 100644
--- a/c2/page20/index.html
+++ b/c2/page20/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20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20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21/index.html b/c2/page21/index.html
index f1dc396c..6d1eafba 100644
--- a/c2/page21/index.html
+++ b/c2/page21/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21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21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22/index.html b/c2/page22/index.html
index 1a98deca..f8d96e70 100644
--- a/c2/page22/index.html
+++ b/c2/page22/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22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2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23/index.html b/c2/page23/index.html
index f2a16328..38bf75dc 100644
--- a/c2/page23/index.html
+++ b/c2/page23/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23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23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24/index.html b/c2/page24/index.html
index 778917d1..58b99234 100644
--- a/c2/page24/index.html
+++ b/c2/page24/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24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24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25/index.html b/c2/page25/index.html
index 5d080de5..6487974b 100644
--- a/c2/page25/index.html
+++ b/c2/page25/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25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25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26/index.html b/c2/page26/index.html
index ccd83a90..36c470a5 100644
--- a/c2/page26/index.html
+++ b/c2/page26/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26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26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27/index.html b/c2/page27/index.html
index b4ee6666..adcdb79d 100644
--- a/c2/page27/index.html
+++ b/c2/page27/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2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27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28/index.html b/c2/page28/index.html
index 5e745243..b99a4330 100644
--- a/c2/page28/index.html
+++ b/c2/page28/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2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28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29/index.html b/c2/page29/index.html
index 63efb3c9..29746c21 100644
--- a/c2/page29/index.html
+++ b/c2/page29/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29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29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3/index.html b/c2/page3/index.html
index 857bf4fe..09c3f1d5 100644
--- a/c2/page3/index.html
+++ b/c2/page3/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3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3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30/index.html b/c2/page30/index.html
index 24928321..28cdb119 100644
--- a/c2/page30/index.html
+++ b/c2/page30/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30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30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31/index.html b/c2/page31/index.html
index 07c9b037..f892d948 100644
--- a/c2/page31/index.html
+++ b/c2/page31/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31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31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32/index.html b/c2/page32/index.html
index 6d6878b5..366edc36 100644
--- a/c2/page32/index.html
+++ b/c2/page32/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32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3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33/index.html b/c2/page33/index.html
index ab5c9dc5..6ef20e1a 100644
--- a/c2/page33/index.html
+++ b/c2/page33/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33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33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34/index.html b/c2/page34/index.html
index 38a2e175..7a23c97e 100644
--- a/c2/page34/index.html
+++ b/c2/page34/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34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34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35/index.html b/c2/page35/index.html
index 0f515207..578107a8 100644
--- a/c2/page35/index.html
+++ b/c2/page35/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35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35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36/index.html b/c2/page36/index.html
index 611078c3..aa3f9ca6 100644
--- a/c2/page36/index.html
+++ b/c2/page36/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36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36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37/index.html b/c2/page37/index.html
index 1c1a12a9..8d0900f9 100644
--- a/c2/page37/index.html
+++ b/c2/page37/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3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37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194,6 +19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4/index.html b/c2/page4/index.html
index 4fd08efc..623b532c 100644
--- a/c2/page4/index.html
+++ b/c2/page4/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4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4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5/index.html b/c2/page5/index.html
index 635c49e0..9589ae35 100644
--- a/c2/page5/index.html
+++ b/c2/page5/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5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5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6/index.html b/c2/page6/index.html
index 264ee549..2fba5757 100644
--- a/c2/page6/index.html
+++ b/c2/page6/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6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6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7/index.html b/c2/page7/index.html
index e1d1bf6e..3528e730 100644
--- a/c2/page7/index.html
+++ b/c2/page7/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7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8/index.html b/c2/page8/index.html
index 13c99131..1da3e1b9 100644
--- a/c2/page8/index.html
+++ b/c2/page8/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8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9/index.html b/c2/page9/index.html
index 8e996047..9c7b480b 100644
--- a/c2/page9/index.html
+++ b/c2/page9/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9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9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olumns.xml b/columns.xml
index 040e6750..1ec6929f 100644
--- a/columns.xml
+++ b/columns.xml
@@ -1,4 +1,102 @@
-Jekyll 2024-11-22T09:45:09+08:00 https://agorahub.github.io/pen0/columns.xml The Republic of Agora | Columns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2024盂蘭雜記 2024-09-01T12:00:00+08:00 2024-09-01T12:00:00+08:00 https://agorahub.github.io/pen0/columns/misc-notes-of-the-bon-2024 <p>農曆七月將過,大開一個月的鬼門,也要再次關上,讓來自另一個次元的鬼魂朋友,回到屬於ta們所屬的領域。</p>
+Jekyll 2024-11-26T11:22:23+08:00 https://agorahub.github.io/pen0/columns.xml The Republic of Agora | Columns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尋香記 2024-09-02T12:00:00+08:00 2024-09-02T12:00:00+08:00 https://agorahub.github.io/pen0/columns/fragrance-of-time <p>我七月初就知道「尋香記」這個展覽了,但一直沒有動身,身心靈也像一個木頭人。為什麼呢?如果這是在二十年前,我肯定會在第一天第一時間就衝過去,興奮得不得了。想想也是挺有意思,我跟香味這東西,總算是有些不解之緣吧。八月的最後一天,我終於踏進了展廳。不過,就算來晚了,那份對香氣的喜愛,還是一點都沒少。有心動,也有感動。</p>
+
+<!--more-->
+
+<p><img src="https://i.imgur.com/gD1HcVL.png" alt="image01" /></p>
+
+<h3 id="一入門香火初現">一.入門:香火初現</h3>
+
+<p>這天,我來到了香港藝術館,參觀了「尋香記」這個展覽。一走進門口,就聞到一股淡淡的香氣,讓人感覺心情舒暢。這不是普通的香氣,而是從遠古傳來的,一種讓人心靈沉靜的力量。</p>
+
+<p><img src="https://i.imgur.com/Xen7YEl.png" alt="image02" /></p>
+
+<h3 id="二歷史香之起源">二.歷史:香之起源</h3>
+
+<p>展覽的第一部分介紹了中國芳香文化的起源。遠古時,人們為了祭祀天地,開始燔柴燎木,這就是後來香文化的雛形。看著那些古老的工具和儀式用品,我仿佛能聽到遠古的聲音,感受到當時人們對自然的敬畏之情。</p>
+
+<p><img src="https://i.imgur.com/QoY2tup.png" alt="image03" /></p>
+
+<h3 id="三生活香之日常">三.生活:香之日常</h3>
+
+<p>接著,展覽展示了香在古人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從香囊到香湯,再到香薰衣物,甚至用香木建造的房子,這些都讓我驚訝不已。古人對於香氣的追求,不僅僅是為了好聞,還有驅蟲、養生的功效。這一點,現代人似乎還有很多可以學習的地方。</p>
+
+<p><img src="https://i.imgur.com/80YLz2b.png" alt="image04" /></p>
+
+<h3 id="四文藝香之風雅">四.文藝:香之風雅</h3>
+
+<p>當我走到文人雅士與香的關係部分時,更是感觸良多。古人不僅把香作為生活的一部分,還將其融入到了詩歌、音樂之中,甚至成為了一種精神追求。這裡展示的一些詩情畫意,讓我體會到了那種在香氣中尋找靈感的意境。</p>
+
+<p><img src="https://i.imgur.com/Bp7vKw1.png" alt="image05" /></p>
+
+<h3 id="五工藝香之器物">五.工藝:香之器物</h3>
+
+<p>展覽還特別介紹了各種精美的香器。這些香爐和香具,設計精美,做工細膩,不僅是實用的物品,更是藝術品。看著這些物件,我腦海裡浮現出古人使用它們時的場景,彷彿自己也參與其中。</p>
+
+<p><img src="https://i.imgur.com/vozMGuO.png" alt="image06" /></p>
+
+<p><img src="https://i.imgur.com/XNWl91D.png" alt="image07" /></p>
+
+<h3 id="六香之感懷">六.香之感懷</h3>
+
+<p>參觀完這個展覽,我深深感受到了中國芳香文化的深厚底蘊。香不僅僅是一種物質的存在,更是一種文化和精神的傳承。在現代忙碌的生活中,我們不妨偶爾停下來,點上一根香,讓自己的心靈得到片刻的安寧。</p>
+
+<p><img src="https://i.imgur.com/V1eFZip.png" alt="image08" /></p>
+
+<p><img src="https://i.imgur.com/YCAJvuB.png" alt="image09" /></p>
+
+<p>離開這展覽廳,愉快時光未完的,接下來,我來到了另一個展覽廳:「袖珍.厚禮──浮雲軒藏中國鼻煙壺捐贈展」</p>
+
+<h2 id="袖珍厚禮">「袖珍.厚禮」</h2>
+
+<p><img src="https://i.imgur.com/TBcdIlN.png" alt="image10" /></p>
+
+<h3 id="一壯觀的鼻煙壺世界">一.壯觀的鼻煙壺世界</h3>
+
+<p>聽說這是香港迄今最大規模的鼻煙壺捐贈展,由已故收藏家冼祖謙先生的夫人冼石韞玉女士慷慨捐贈。這意味著冼祖謙先生夫人對香港藝術館的支持和絕對的信任,這是非常讓人感動的事情。既然來了,當然不能錯過。</p>
+
+<p><img src="https://i.imgur.com/Wvx6Mo6.png" alt="image11" /></p>
+
+<h3 id="二小巧的驚喜">二.小巧的驚喜</h3>
+
+<p>剛踏入展廳,就被那些小巧玲瓏的鼻煙壺吸引住了。每個鼻煙壺都不過掌心大小,但細看之下,卻各有千秋。有的色彩鮮艷,有的造型別緻,有的雕刻精細,真讓人歎為觀止。</p>
+
+<p><img src="https://i.imgur.com/pYG1Y8m.png" alt="image12" /></p>
+
+<h3 id="三穿越時空的禮物">三.穿越時空的禮物</h3>
+
+<p>鼻煙壺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清朝,當時是王公貴族之間互相饋贈的珍貴禮物。看著這些精美的鼻煙壺,不禁讓人想著當年貴族們收到這樣的禮物時,該有多高興啊!每一個鼻煙壺背後,都可能藏著一段故事。</p>
+
+<p><img src="https://i.imgur.com/iT7tUH8.png" alt="image13" /></p>
+
+<h3 id="四工藝匠人的心血">四.工藝:匠人的心血</h3>
+
+<p>這些鼻煙壺之所以珍貴,還在於它們的製作工藝。從選材到雕刻,再到上色,每一步都透露出匠人的心血。有的鼻煙壺用的是珍稀的玉石,有的則是玻璃或瓷器,不管哪一種材料,都能被匠人巧手打造成一件件藝術品。</p>
+
+<p><img src="https://i.imgur.com/zdIb2ZK.png" alt="image14" /></p>
+
+<h3 id="五故事浮雲軒的收藏">五.故事:浮雲軒的收藏</h3>
+
+<p>最讓人感動的是,這些鼻煙壺都是冼祖謙先生一生的收藏。他不僅是一位收藏家,更是一個對鼻煙壺文化有著深厚感情的人。看著這些展品,能感受到他當年收集這些鼻煙壺時的喜悅和滿足。一個個地收集,一組組地收藏。</p>
+
+<p><img src="https://i.imgur.com/rZW1iRQ.png" alt="image15" /></p>
+
+<h3 id="六結語一份珍貴的禮物">六.結語:一份珍貴的禮物</h3>
+
+<p>離開展廳的時候,心中都是滿足的。全都是小小的鼻煙壺,不僅是藝術品,是冼氏夫婦留給香港的一份珍貴禮物。這些香氣,不僅記錄了一段歷史,也代表著一種文化。</p>
+
+<p><img src="https://i.imgur.com/07Cdjgb.png" alt="image16" /></p>
+
+<p>而我,當我百年歸老的時候,我的香水收藏品又可以為它們找個家嗎?</p>
+
+<p><img src="https://i.imgur.com/6Ek1fEk.jpeg" alt="image17" /></p>
+
+<p><img src="https://i.imgur.com/wCUN2xR.png" alt="image18" /></p>
+
+<p>這次展覽又喚醒了我,那些古老而美麗的東西。下次再來香港藝術館,也許有有更好的發現。</p>
+
+<p>完</p>
+
+<!--END--> 東加豆 我七月初就知道「尋香記」這個展覽了,但一直沒有動身,身心靈也像一個木頭人。為什麼呢?如果這是在二十年前,我肯定會在第一天第一時間就衝過去,興奮得不得了。想想也是挺有意思,我跟香味這東西,總算是有些不解之緣吧。八月的最後一天,我終於踏進了展廳。不過,就算來晚了,那份對香氣的喜愛,還是一點都沒少。有心動,也有感動。 2024盂蘭雜記 2024-09-01T12:00:00+08:00 2024-09-01T12:00:00+08:00 https://agorahub.github.io/pen0/columns/misc-notes-of-the-bon-2024 <p>農曆七月將過,大開一個月的鬼門,也要再次關上,讓來自另一個次元的鬼魂朋友,回到屬於ta們所屬的領域。</p>
<!--more-->
@@ -24,7 +122,53 @@
<p>農曆七月十四前一天,走訪廣州的南國書香節,同時也邀約了網友飯聚。廣州老城區的街頭上,也看到有人在燒街衣,但規模較大的盂蘭勝會,倒不是廣州的常態。後來刷了一下廣州城市導賞團體「BOOK導賞」的微博,發現在這個時間段,他們也策劃了一些民間鬼故團。倘若有機會參加得到,相信又會有另一番收穫。</p>
-<!--END--> WrightFu 農曆七月將過,大開一個月的鬼門,也要再次關上,讓來自另一個次元的鬼魂朋友,回到屬於ta們所屬的領域。 拍打詠 2024-08-29T12:00:00+08:00 2024-08-29T12:00:00+08:00 https://agorahub.github.io/pen0/columns/chanting-slapping <p>輕拍全身舒筋骨,</p>
+<!--END--> WrightFu 農曆七月將過,大開一個月的鬼門,也要再次關上,讓來自另一個次元的鬼魂朋友,回到屬於ta們所屬的領域。 李文亮医生,你好 2024-08-29T12:00:00+08:00 2024-08-29T12:00:00+08:00 https://agorahub.github.io/pen0/columns/hello-dr-li-wenliang <p>李文亮医生:</p>
+
+<p>您好。当我第一次知道您的时候,您已经去世,我是在新闻联播上得知您被平反的事,那一天,2020年3月19日。当时我正被关在广州市第一看守所。</p>
+
+<!--more-->
+
+<p>我们素未谋面,直到今日。</p>
+
+<p>对于武汉疫情,我没有感知,因为当时的我正被限制自由。</p>
+
+<p>自由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p>
+
+<p>李医生,我们都做了各自该做的事情。您作为医生,在疫情刚刚开始的时候,开始提醒同行:有不明原因的肺炎患者入院。最終,您被警察叫去派出所接受训诫,并且受到威胁:如果再犯,你就是寻衅滋事!</p>
+
+<p>而我则为了捍卫自由而走向街头,我为了捍卫新闻自由和出版自由而帮助那些走向街头的人,哪怕他们已经和香港警察起了正面冲突,哪怕子弹横飞,哪怕硝烟弥漫,我帮助了他们,我义无反顾。</p>
+
+<p>有人说我是“反中乱港”分子,那是因为我做的这些事情,动摇了统治者的执政根基。</p>
+
+<p>公道自在人心。</p>
+
+<p>李医生,这个世界就是如此荒诞,您从被训诫,留下案底而一下子成为了英雄,身后被评为烈士,甚至全国各政府机构都要为您下半旗致哀,而我呢?不是被训诫,而是被判了刑。</p>
+
+<p>好人要留下前科,而执政者和他们的走狗们,却可以拿着大把的金钱“投资”海外,而不管国民生活在困苦当中,也不管现在那4400万绝望的失业大军。还割着这个国家的国民的韭菜,如果有那么不服气的韭菜,那就要被训诫,要被判刑。</p>
+
+<p>李医生,您知道吗?李克强总理也去世了,不知你们是否已经见过面。在他去世的那段时间在他的家门外已满是鲜花,就像悼念您一样。这一束束鲜花,真的是在悼念吗?那是在对执政者的暴政无声的控诉!因为李总理说过:人在做,天在看!</p>
+
+<p>是的,人在做,天在看!</p>
+
+<p>李医生,您知道吗?《庆余年》已经被搬上电视了,您的微博已经成为全国网民的哭墙,四年来,大家都在微博上和您聊天,我翻看您的微博,也不免失声痛哭,李医生,如果真有那天,我好想和您见上一面,简单地说一句:李医生,您好。</p>
+
+<p>李医生,您知道吗?在您去世两年后,在西安、上海、以及我所生活的城市——广州也相继爆发疫情。如果说武汉在疫情的时候被封城尚情有可原,那么上海的疫情就简直是癫狂。一切以疫情为目标,所谓的“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到头来只是对作为人最基本的权利——生命权践踏。一切以防疫优先,哪怕洪水滔天!</p>
+
+<p>李医生,您听听那《四月之声》吧,那是多么让人绝望的声音啊!普通市民的悲伤,基层干部的无奈,高级官员的无耻,全部在这《四月之声》之中。</p>
+
+<p>李医生,您知道吗,在2022年的11月,全国爆发了声势浩荡的白纸运动,这场轰动全国的街头运动,才让执政者感到恐惧,最后不得不结束了持续三年的变态清零防疫政策。而在此之前,新疆已经因为疫情而封了3个月。没有水,没有粮食,家门被焊死。因为所谓的“防疫”,小区居民楼里的居民因无法逃生而被活活烧死,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和癌症患者只能关在家里自求多福,家里养的宠物因为所谓的防疫而被活活打死。市民不服气,敲家里的锅碗瓢盆,却被指为“境外势力”煽动。</p>
+
+<p>李医生,多么荒诞的国家,多么荒诞的政党,多么荒诞的世界。</p>
+
+<p>但是,正因为那句话: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在那年11月的上海,年轻一代走上街头,第一次喊出了“习近平下台,共产党下台。”的口号。在一个拥有自由的国家,大家可以用选票来让施行暴政的执政者下台,让施行暴政的政党下台,而我们呢?等待的是,是秋后算帐,是大抓捕,是无穷无尽的恐惧。</p>
+
+<p>活在恐惧中,则永远恐惧;敢于面对恐惧,才会有真正的自由。</p>
+
+<p>愿这个国家不再有恐惧,愿您在泉下安好。</p>
+
+<p>一个和您一样的人</p>
+
+<!--END--> CrazyArticle 李文亮医生: 您好。当我第一次知道您的时候,您已经去世,我是在新闻联播上得知您被平反的事,那一天,2020年3月19日。当时我正被关在广州市第一看守所。 拍打詠 2024-08-29T12:00:00+08:00 2024-08-29T12:00:00+08:00 https://agorahub.github.io/pen0/columns/chanting-slapping <p>輕拍全身舒筋骨,</p>
<p>氣血通暢自健身。</p>
@@ -3931,74 +4075,4 @@
<p>如果说还有什么最后的忠告的话,鉴于中国的特殊国情,我想说:不管是毛主义还是马主义,共产主义还是社会主义,他们并不是反抗的唯一叙事。它们并没有很酷,有的只是残酷。</p>
-<!--END--> 鹿馬 又是一年高考毕业季。今年有一个怪现象引起了我的注意:多地出现考生考完之后,冲出考场展示巴勒斯坦旗的场面。这不是个例,有不少高中生再在采访中表示支持巴勒斯坦,同时还有人表示希望统一台湾,也有人高喊共产主义万岁。 端午漫谈屈原 2024-06-11T12:00:00+08:00 2024-06-11T12:00:00+08:00 https://agorahub.github.io/pen0/columns/talking-about-qu-yuan-during-the-dragon-boat-festival <p>过端午节要吃棕子,赛龙舟,现在还放一天假。这都托屈原的福,得感谢他,是他投江自尽用生命带给后人的福利。</p>
-
-<!--more-->
-
-<p>屈原非常有才华,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留下姓名的伟大诗人。在他的时代,他独步诗坛。春秋战国时代,没有能和他比肩的诗人。我觉得,如果端午节要纪念屈原,那就多宣扬些他的文学成就吧!过端午节念念屈原的诗,举行些诗歌朗诵会,诗歌征集赛等,比吃棕子,赛龙舟似乎更有意义。</p>
-
-<p>屈原创立了“楚辞”这种文体。他的作品想象丰富,辞采瑰丽,奇幻浪漫,哀怨缠绵。天马行空、惊天地、泣鬼神。据汉朝刘向、刘歆父子校订,共计25篇,包括《离骚》、《天问》、《远游》、《卜居》、《渔父》、《九歌》11篇和《九章》9篇。篇数虽少,但篇幅都不小。《离骚》近三千字、《天问》近二千字。</p>
-
-<p>后人对他的诗作评价很高。《文心雕龙》的作者刘勰认为他影响了数代诗人,“其衣被词人,非一代也”;李白有诗称赞“屈平词赋悬日月”;苏轼则自叹不如,“吾文终其身企慕而不能及万一者,惟屈子一人耳”;鲁迅认为屈原的诗,“逸响伟辞,卓绝一世”;“其影响于后来之文章,乃甚或在《三百篇》(《诗经》)以上”。</p>
-
-<p>但为什么这么一位对后世影响甚大的伟大诗人,古人却没有给其应有的荣誉呢?像李白,杜甫那样有个“诗仙”、“诗圣”的称号呢?按他的地位和他的传奇,我觉得应该被称为“诗神”!屈原这么有故事,不肯同流合污,抱石投江自尽,应该衍生出些神话故事才对呀!比如说死后灵魂不散,被龙王或某方神圣接引,成神成仙,成为掌管凡间诗才的“诗神”,供后来诗人朝奉祭拜。就按关羽衍化为“武圣”的套路编就行了。</p>
-
-<p>这百分之百是因为他是自杀而死,因道德行为影响了对他诗歌成就的评价。他的才华众所公认。但他投江这事,则见仁见智。古往今来,有很多人赞同,也有不少人感到惋惜甚至责怪。</p>
-
-<p>古人对自杀评价很低。按儒家的《孝经》,“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自杀首先是不孝。儒家只赞赏“杀身成仁,舍生取义”。为了仁义忠孝,牺牲生命是高尚的。屈原自杀显然不是“杀身成仁”。朱熹对屈原的评价就不高,在《楚辞集注序》中说:“原之为人,其志行虽或过于中庸而不可以为法,然皆出于忠君爱国之诚心”。意思是,屈原虽然有忠君爱国之心,但其志向和行为偏离了中庸之道而不可以效仿。不赞同屈原对楚怀王因爱生怨和自杀的举动。</p>
-
-<p>既然读书人不赞同他的自杀行为,就不会把他抬得太高。诗仙,诗圣这些称号肯定是读书人封的。皇帝和老百姓都不会对这感兴趣。读书人虽然能实事求是地评价他的文学成就,但因其有道德上的缺憾,就不会神化他。</p>
-
-<p>但我们现在对屈原的评价与古人有所不同,给他戴上了“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这顶桂冠。但“伟大”两字是赞扬其爱国精神,偏于道德化和政治化,而不是赞扬其文学成就。</p>
-
-<p>高度称赞和宣扬屈原的“爱国主义精神”可能始于清末,不会再早了。因为那时中国人才刚刚有国家的概念,以前是天下的概念。国家的概念是在被西方列强生拉硬拖,拽进世界体系后才产生的。因为屈原非常热爱楚国,所以就将屈原对楚国的热爱之情称之为爱国主义。</p>
-
-<p>但其实屈原对自己的祖国,对楚国的这种热爱在春秋战国时代并不普遍。那时,人们对诸侯国的认同并不高,最高认同是华夏文化。对华夏文化的认同高于对出生国的认同,就好像我们今天对国家的认同要高于对省籍的认同。只要在华夏文化圈内,没有跑去为周边的夷狄做事,就都没问题。不会被认为是叛国,被唾骂为“楚奸”或“秦奸”。</p>
-
-<p>比如同是楚国人的伍子胥,楚平王杀了他的父亲和哥哥,他就逃到吴国。后来借兵攻入楚国,掘了楚平王的坟墓。也没人骂他是“楚奸”。还有商鞅、吴起、张仪、苏秦等诸多游士,在各个诸侯国间奔走,哪国合意就为哪国做事。自己没有心理负担,担心愧对自己出生长大的国家,其它人也不会认为这有什么不对。</p>
-
-<p>老百姓就更是这样了。哪个国家政策好,发展得好,只要有可能,就迁移到哪个国家。那时各国边境出和入都缺乏足够的手段严加管理。梁惠王就曾请教孟子如何增加人口,向孟子抱怨魏国老百姓不识他的好心和好政策,却移居邻国。“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说明当时,老百姓在诸侯国之间迁移很正常很普遍。人口就是生产力,各国都很在意老百姓的迁入移出。</p>
-
-<p>那为什么屈原这么热爱楚国呢?不远走他乡,而在楚国这一棵树上吊死呢?俗话说,“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原因很简单!因为他是王族,是贵族,比孔子、孟子这些士人地位要高;与一般老百姓相比,当然更是天地之悬。</p>
-
-<p>屈原姓芈(mǐ),与电视剧《芈月传》中的芈月同姓。芈是楚国的国姓。司马迁在《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中说:“屈原,名平,楚之同姓者也”。屈是他的氏。氏是姓的分支。早先姓下还分氏,后来才没有的,只剩下姓。屈原家是楚国早先的国君楚武王的后代。他们家族从春秋前期到战国后期,一直是楚国显赫的贵族,经久不衰。屈原曾任三闾大夫,据说是掌管王族事务的职务。他有封地,有多种说法,有说在秭归或江陵,还有说在湘沅。</p>
-
-<p>拿现在的话来说,屈原就是楚国的股东,当然不是最大的股东了,最大的股东是国君。他的股份还是原始股,但不像现在可以上市交易。商鞅、吴起、伍子胥这些士人只相当于高管。高管可以跳槽,股东就不能跳槽。股份不能交易,又不能跳槽,那他就只能吊在楚国这棵树上了。</p>
-
-<p>所以,屈原热爱楚国,那是他的本分。楚国的老百姓备受王公贵族的压迫,是没有理由爱楚国的。老百姓对楚国的事务既没有发言权,自己的劳动果实还被王公贵族剥夺,挣扎在温饱线上;甚至食不果腹,衣不遮体,有什么理由要求楚国的老百姓爱楚国呢?只有屈原这样的王公贵族才有理由,才有资格爱楚国。“奴隶没有祖国”。如果屈原这样的主人不热爱楚国,谁又会热爱楚国呢?</p>
-
-<!--END--> 江上小堂 过端午节要吃棕子,赛龙舟,现在还放一天假。这都托屈原的福,得感谢他,是他投江自尽用生命带给后人的福利。 端午漫谈伍子胥 2024-06-10T12:00:00+08:00 2024-06-10T12:00:00+08:00 https://agorahub.github.io/pen0/columns/talking-about-wu-zixu-during-the-dragon-boat-festival <p>早先,吴越一带端午节还曾纪念伍子胥。伍子胥与屈原一样也是楚国人,但对吴国贡献很大。他死后,吴越人就在端午这天纪念他。他的事迹也很有名,还比屈原早生200多年,却被屈原后来居上,盖住了他的声名。</p>
-
-<!--more-->
-
-<p>他的作为与屈原截然相反。面对迫害,不肯束手就擒。你不仁我不义,一不做二不休。绝地反击,睚眦必报。</p>
-
-<p>楚平王用他的父亲要挟他和他的兄弟,招他们前出,想把他一家赶尽杀绝人。伍子胥对他哥哥说,“我们去了,都得死,救不了父亲。不如投奔他国,借助他国势力雪父之仇。都死了,什么也做不了”。他哥哥也很实诚,回答道,“我知道去了也是死,但我活下来也没有能力为父报仇,会被天下人耻笑,还不如一死”。</p>
-
-<p>楚平王派捕快来抓,伍子胥拉弓对峙。没人敢上前,伍子胥就趁机逃走。而他哥哥却从容就擒。两兄弟的选择都非常令人动容,可谓“去留肝胆两昆仑”。</p>
-
-<p>司马迁在《史记》中是这样描写的,</p>
-
-<blockquote>
- <p>平王使人召二子曰:“来,吾生汝父;不来,今杀奢也。”伍尚欲往,员曰:“楚之召我兄弟,非欲以生我父也,恐有脱者后生患,故以父为质,诈召二子。二子到,则父子俱死。何益父之死?往而令仇不得报耳。不如奔他国,借力以雪父之耻。俱灭,无为也”。伍尚曰,“我知往终不能全父命。然恨父召我以求生而不往,后不能雪耻,终为天下笑耳。”</p>
-</blockquote>
-
-<p>后来,伍子胥成功混出昭关,逃到了吴国。因他曾在楚国很有势力,跟楚国的贵族官员多有交往,了解楚国很多内幕,对吴国很有用,就受到吴国的保护。那时,也没有引渡一说。他则在吴国苦心经营,处处跟楚国过不去,离间吴国与楚国的关系。最终得以借吴国的兵攻入楚国,把楚平王掘墓鞭尸,为父报了仇。</p>
-
-<p><img src="https://i.imgur.com/wP8LUJ7.png" alt="image01" /></p>
-
-<p>春秋战国时期,列国争雄。天下和价值观尚未统一。所以,面对同样的事,人们根据自身的处境不同,往往有多种选择。既有屈原这种不弃不离的,也有伍子胥哥哥这样从容赴死的,还有伍子胥这样针锋相对,绝不服输的。</p>
-
-<p><img src="https://i.imgur.com/Zidegzc.png" alt="image02" /></p>
-
-<p>时人对伍子胥的评价也是多样的,既有赞赏的,也有反对的。比如他的朋友申包胥听说他掘了楚平王的坟,就指责他的手段太过分了。申包胥说得对,他这样做确实戾气太重。伍子胥则满不在乎地回答到,“吾日暮途远,吾故倒行而逆施之”。意思是我的时间不多了,顾不得那么多了,泄心头之恨要紧。</p>
-
-<p>但在秦始皇一统天下,汉武帝独尊儒术之后。面对同样来自于朝廷的迫害,就很难有伍子胥这样的选择了。一个是没地跑了,跑到哪里都是皇帝的天下,除非跑到番邦去。二是,忠君爱国成了最高价值。“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历朝历代,不知有多少官员百姓被昏君暴君迫害致死。但他们别无选择,只得乖乖地束手就擒,心中不敢生出半点反抗的念头。没能力没本事反抗就不说了。即便有能力反抗,也是自废武功,生怕背上不忠君的骂名。</p>
-
-<p>例如宋江,都落草为寇占山为王了,还是不敢亮出反皇帝的旗帜。而打出“只反贪官,不反皇帝”,替天行道的旗子。念念不忘的就是招安,重新做大宋的臣子。最终果真如愿受招安了,但还是被朝廷赐死,束手就擒。宋江就是小时候念私塾,脑子里被灌进儒家的“忠孝”思想,再也摆脱不了了。</p>
-
-<p>反观没念过书的李逵、武松、石勇之类的草莽,反而没有这些束缚。管得天王老子,眼里只认得拳头。石勇便说得出,“你这鸟男女好不识人!欺负老爷独自一个!要换座头。便是赵官家,老爷也彆鸟不换。高做声,大脖子拳不认得你!”他们没受过儒家的教化,处于原生态。虽然他们也没有自由平等的观念,往往也是以势欺人,就敢于反抗不管以什么名义施加于己的不公和压迫而言,比儒家的奴化思想更为可取。</p>
-
-<p>今天端午节纪念屈原,也不应当忘记伍子胥。</p>
-
-<!--END--> 江上小堂 早先,吴越一带端午节还曾纪念伍子胥。伍子胥与屈原一样也是楚国人,但对吴国贡献很大。他死后,吴越人就在端午这天纪念他。他的事迹也很有名,还比屈原早生200多年,却被屈原后来居上,盖住了他的声名。
\ No newline at end of file
+<!--END--> 鹿馬 又是一年高考毕业季。今年有一个怪现象引起了我的注意:多地出现考生考完之后,冲出考场展示巴勒斯坦旗的场面。这不是个例,有不少高中生再在采访中表示支持巴勒斯坦,同时还有人表示希望统一台湾,也有人高喊共产主义万岁。
\ No newline at end of file
diff --git a/columns/2024-08-29-hello-dr-li-wenliang.html b/columns/2024-08-29-hello-dr-li-wenliang.html
new file mode 100644
index 00000000..00a5bb88
--- /dev/null
+++ b/columns/2024-08-29-hello-dr-li-wenliang.html
@@ -0,0 +1,139 @@
+
+
+
+
+
+
+
+
+
+ 李文亮医生,你好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李文亮医生,你好
+
+
+
+
+
+ CrazyArticle | 2024.08.29
+
+
+ 李文亮医生:
+
+您好。当我第一次知道您的时候,您已经去世,我是在新闻联播上得知您被平反的事,那一天,2020年3月19日。当时我正被关在广州市第一看守所。
+
+
+
+我们素未谋面,直到今日。
+
+对于武汉疫情,我没有感知,因为当时的我正被限制自由。
+
+自由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
+
+李医生,我们都做了各自该做的事情。您作为医生,在疫情刚刚开始的时候,开始提醒同行:有不明原因的肺炎患者入院。最終,您被警察叫去派出所接受训诫,并且受到威胁:如果再犯,你就是寻衅滋事!
+
+而我则为了捍卫自由而走向街头,我为了捍卫新闻自由和出版自由而帮助那些走向街头的人,哪怕他们已经和香港警察起了正面冲突,哪怕子弹横飞,哪怕硝烟弥漫,我帮助了他们,我义无反顾。
+
+有人说我是“反中乱港”分子,那是因为我做的这些事情,动摇了统治者的执政根基。
+
+公道自在人心。
+
+李医生,这个世界就是如此荒诞,您从被训诫,留下案底而一下子成为了英雄,身后被评为烈士,甚至全国各政府机构都要为您下半旗致哀,而我呢?不是被训诫,而是被判了刑。
+
+好人要留下前科,而执政者和他们的走狗们,却可以拿着大把的金钱“投资”海外,而不管国民生活在困苦当中,也不管现在那4400万绝望的失业大军。还割着这个国家的国民的韭菜,如果有那么不服气的韭菜,那就要被训诫,要被判刑。
+
+李医生,您知道吗?李克强总理也去世了,不知你们是否已经见过面。在他去世的那段时间在他的家门外已满是鲜花,就像悼念您一样。这一束束鲜花,真的是在悼念吗?那是在对执政者的暴政无声的控诉!因为李总理说过:人在做,天在看!
+
+是的,人在做,天在看!
+
+李医生,您知道吗?《庆余年》已经被搬上电视了,您的微博已经成为全国网民的哭墙,四年来,大家都在微博上和您聊天,我翻看您的微博,也不免失声痛哭,李医生,如果真有那天,我好想和您见上一面,简单地说一句:李医生,您好。
+
+李医生,您知道吗?在您去世两年后,在西安、上海、以及我所生活的城市——广州也相继爆发疫情。如果说武汉在疫情的时候被封城尚情有可原,那么上海的疫情就简直是癫狂。一切以疫情为目标,所谓的“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到头来只是对作为人最基本的权利——生命权践踏。一切以防疫优先,哪怕洪水滔天!
+
+李医生,您听听那《四月之声》吧,那是多么让人绝望的声音啊!普通市民的悲伤,基层干部的无奈,高级官员的无耻,全部在这《四月之声》之中。
+
+李医生,您知道吗,在2022年的11月,全国爆发了声势浩荡的白纸运动,这场轰动全国的街头运动,才让执政者感到恐惧,最后不得不结束了持续三年的变态清零防疫政策。而在此之前,新疆已经因为疫情而封了3个月。没有水,没有粮食,家门被焊死。因为所谓的“防疫”,小区居民楼里的居民因无法逃生而被活活烧死,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和癌症患者只能关在家里自求多福,家里养的宠物因为所谓的防疫而被活活打死。市民不服气,敲家里的锅碗瓢盆,却被指为“境外势力”煽动。
+
+李医生,多么荒诞的国家,多么荒诞的政党,多么荒诞的世界。
+
+但是,正因为那句话: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在那年11月的上海,年轻一代走上街头,第一次喊出了“习近平下台,共产党下台。”的口号。在一个拥有自由的国家,大家可以用选票来让施行暴政的执政者下台,让施行暴政的政党下台,而我们呢?等待的是,是秋后算帐,是大抓捕,是无穷无尽的恐惧。
+
+活在恐惧中,则永远恐惧;敢于面对恐惧,才会有真正的自由。
+
+愿这个国家不再有恐惧,愿您在泉下安好。
+
+一个和您一样的人
+
+
+
+
+
+
+
+
+
+
+
+
+
+
+ Made with by Agora
+
+
+
+
+
+
diff --git a/columns/2024-09-02-fragrance-of-time.html b/columns/2024-09-02-fragrance-of-time.html
new file mode 100644
index 00000000..b1433167
--- /dev/null
+++ b/columns/2024-09-02-fragrance-of-time.html
@@ -0,0 +1,191 @@
+
+
+
+
+
+
+
+
+
+ 尋香記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尋香記
+
+
+
+
+
+ 東加豆 | 2024.09.02
+
+
+ 我七月初就知道「尋香記」這個展覽了,但一直沒有動身,身心靈也像一個木頭人。為什麼呢?如果這是在二十年前,我肯定會在第一天第一時間就衝過去,興奮得不得了。想想也是挺有意思,我跟香味這東西,總算是有些不解之緣吧。八月的最後一天,我終於踏進了展廳。不過,就算來晚了,那份對香氣的喜愛,還是一點都沒少。有心動,也有感動。
+
+
+
+
+
+一.入門:香火初現
+
+這天,我來到了香港藝術館,參觀了「尋香記」這個展覽。一走進門口,就聞到一股淡淡的香氣,讓人感覺心情舒暢。這不是普通的香氣,而是從遠古傳來的,一種讓人心靈沉靜的力量。
+
+
+
+二.歷史:香之起源
+
+展覽的第一部分介紹了中國芳香文化的起源。遠古時,人們為了祭祀天地,開始燔柴燎木,這就是後來香文化的雛形。看著那些古老的工具和儀式用品,我仿佛能聽到遠古的聲音,感受到當時人們對自然的敬畏之情。
+
+
+
+三.生活:香之日常
+
+接著,展覽展示了香在古人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從香囊到香湯,再到香薰衣物,甚至用香木建造的房子,這些都讓我驚訝不已。古人對於香氣的追求,不僅僅是為了好聞,還有驅蟲、養生的功效。這一點,現代人似乎還有很多可以學習的地方。
+
+
+
+四.文藝:香之風雅
+
+當我走到文人雅士與香的關係部分時,更是感觸良多。古人不僅把香作為生活的一部分,還將其融入到了詩歌、音樂之中,甚至成為了一種精神追求。這裡展示的一些詩情畫意,讓我體會到了那種在香氣中尋找靈感的意境。
+
+
+
+五.工藝:香之器物
+
+展覽還特別介紹了各種精美的香器。這些香爐和香具,設計精美,做工細膩,不僅是實用的物品,更是藝術品。看著這些物件,我腦海裡浮現出古人使用它們時的場景,彷彿自己也參與其中。
+
+
+
+
+
+六.香之感懷
+
+參觀完這個展覽,我深深感受到了中國芳香文化的深厚底蘊。香不僅僅是一種物質的存在,更是一種文化和精神的傳承。在現代忙碌的生活中,我們不妨偶爾停下來,點上一根香,讓自己的心靈得到片刻的安寧。
+
+
+
+
+
+離開這展覽廳,愉快時光未完的,接下來,我來到了另一個展覽廳:「袖珍.厚禮──浮雲軒藏中國鼻煙壺捐贈展」
+
+「袖珍.厚禮」
+
+
+
+一.壯觀的鼻煙壺世界
+
+聽說這是香港迄今最大規模的鼻煙壺捐贈展,由已故收藏家冼祖謙先生的夫人冼石韞玉女士慷慨捐贈。這意味著冼祖謙先生夫人對香港藝術館的支持和絕對的信任,這是非常讓人感動的事情。既然來了,當然不能錯過。
+
+
+
+二.小巧的驚喜
+
+剛踏入展廳,就被那些小巧玲瓏的鼻煙壺吸引住了。每個鼻煙壺都不過掌心大小,但細看之下,卻各有千秋。有的色彩鮮艷,有的造型別緻,有的雕刻精細,真讓人歎為觀止。
+
+
+
+三.穿越時空的禮物
+
+鼻煙壺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清朝,當時是王公貴族之間互相饋贈的珍貴禮物。看著這些精美的鼻煙壺,不禁讓人想著當年貴族們收到這樣的禮物時,該有多高興啊!每一個鼻煙壺背後,都可能藏著一段故事。
+
+
+
+四.工藝:匠人的心血
+
+這些鼻煙壺之所以珍貴,還在於它們的製作工藝。從選材到雕刻,再到上色,每一步都透露出匠人的心血。有的鼻煙壺用的是珍稀的玉石,有的則是玻璃或瓷器,不管哪一種材料,都能被匠人巧手打造成一件件藝術品。
+
+
+
+五.故事:浮雲軒的收藏
+
+最讓人感動的是,這些鼻煙壺都是冼祖謙先生一生的收藏。他不僅是一位收藏家,更是一個對鼻煙壺文化有著深厚感情的人。看著這些展品,能感受到他當年收集這些鼻煙壺時的喜悅和滿足。一個個地收集,一組組地收藏。
+
+
+
+六.結語:一份珍貴的禮物
+
+離開展廳的時候,心中都是滿足的。全都是小小的鼻煙壺,不僅是藝術品,是冼氏夫婦留給香港的一份珍貴禮物。這些香氣,不僅記錄了一段歷史,也代表著一種文化。
+
+
+
+而我,當我百年歸老的時候,我的香水收藏品又可以為它們找個家嗎?
+
+
+
+
+
+這次展覽又喚醒了我,那些古老而美麗的東西。下次再來香港藝術館,也許有有更好的發現。
+
+完
+
+
+
+
+
+
+
+
+
+
+
+
+
+
+ Made with by Agora
+
+
+
+
+
+
diff --git a/feed.xml b/feed.xml
index a8046495..b08597e5 100644
--- a/feed.xml
+++ b/feed.xml
@@ -1 +1 @@
-Jekyll 2024-11-22T09:45:09+08:00 https://agorahub.github.io/pen0/feed.xml The Republic of Agora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No newline at end of file
+Jekyll 2024-11-26T11:22:23+08:00 https://agorahub.github.io/pen0/feed.xml The Republic of Agora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No newline at end of file
diff --git a/heros.xml b/heros.xml
index 2d5564bf..17802096 100644
--- a/heros.xml
+++ b/heros.xml
@@ -1,875 +1,269 @@
-Jekyll 2024-11-22T09:45:09+08:00 https://agorahub.github.io/pen0/heros.xml The Republic of Agora | Heros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网左实践总结 2022-12-16T12:00:00+08:00 2022-12-16T12:00:00+08:00 https://agorahub.github.io/pen0/heros/TomatoNoodles-a1_c-summary-of-internet-leftist-practices <p>“网左”总体来说确实是进步的,他们要比一些麻木者、漠不关心者和肉食者进步得多,他们是在资产阶级残酷压迫下抱团取暖的、可以接触到网络生活的群众。而“网左”形成的“左圈”也为许多来寻找答案的迷茫者,如一年半前的我,提供了资源和平台。</p>
+Jekyll 2024-11-26T11:22:23+08:00 https://agorahub.github.io/pen0/heros.xml The Republic of Agora | Heros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暴力与父权:泰国男子从军经历调查 2022-08-05T12:00:00+08:00 2022-08-05T12:00:00+08:00 https://agorahub.github.io/pen0/heros/2022-08-05-ElinBjarnegard/ElinBjarnegard...-a1_l-armed-violence-and-patriarchal-values <p>本研究超越男女二元性的论调,强调男性内部对于暴力的态度因意识形态影响而存在分化:志愿参军的人通常更亲近父权制意识形态,而不是军队塑造了士兵的父权思想;强制参军对不希望主动参军人士的父权思想并无明显影响。</p>
<!--more-->
-<p>我从2021年三月左右进入“左圈”,再到今年八月末二次退网,期间混迹过多个“左群”,也亲自参与过三个网络学社的创建或改组,也算是个“网左”了吧。在这么久的时间中,我的思想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接触和学习了马克思主义和其他思想,这是我需要感谢“左圈”的一点,但我也逐渐认识到“左圈”乃至“网左”的不足,这也是我退网的原因之一。</p>
+<p>本研究通过对泰南三府年轻男性进行调查,探索了参加武装暴力与父权价值观之间的关系。研究1发现父权价值观更强的男性更容易志愿加入准军事部队。研究2利用泰国征兵抽签所带来的自然实验,比较了非自愿应征入伍服兵役的男性与参加抽签但未入伍的男性的调查回答,发现两组在父权价值观方面没有差异。本文结论是,父权价值观促使人们自愿参与武装冲突,而在冲突地区应征服兵役不会导致士兵父权价值观的变化。</p>
-<p>这样长时间、大规模的实践已经证明了,“网左”在这个时代的风口浪尖上,显然已经无法背负起历史的重任,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应当以批判的眼光看待其,并汲取经验、另寻他路。我想从我这段时间的实践中批判性地总结出“网左”的现状和我个人对此的思考,希望大家能从中学到些什么。</p>
+<h3 id="一导言">一、导言</h3>
-<h3 id="我为什么反对网络报刊">我为什么反对网络报刊</h3>
+<p>最近的研究提出了一种新的解释,有可能更准确地缩小在暴力冲突局势中选择拿起武器的人的范围:具有父权价值观(patriarchal values,认同男性对女性的系统性支配地位)的人。一系列研究表明,关于男子气概(masculinity)和性别歧视的观念与支持暴力极端主义有关。本文从两个重要方面推进了这一研究:(1)研究了在武装冲突中,个人父权价值观强弱与通过资源加入政府准军事单位自愿参与有组织暴力活动之间的联系;(2)通过分析泰国的征兵抽签这一自然实验(natural experiment),研究了参与有组织暴力到个人父权价值观强弱之间的反向因果关系的可能性。</p>
-<p>先下结论,因为网络报刊是对于其他人和历史的粗劣模仿。这是许多同志和网群目前都会犯的一个问题,可以勉强算作一种机会主义。</p>
+<h3 id="二武装暴力与父权价值观之间的联系">二、武装暴力与父权价值观之间的联系</h3>
-<p>我作为某网络报刊的创建者,突然反过来反对网刊,我想大家也许都会很疑惑我的思想变化。我先说说我创建某报刊的历程。我最开始创立报刊,首先是因为看到了其他同志在办网络报刊,然后就产生了想模仿的想法。然后我当时所在的那个学社基本上天天吹水,有一个同志某天就提议:“我们要不干点事吧。”我就附和说好啊我们办报刊吧。为了办这个报刊,我甚至跑去借鉴了《新青年》,前朝剑斩本朝官了属于是,就好像列宁当年办了《星火报》、陈独秀当年办了《新青年》,我们也一定要办个什么报刊才好。由此可见,我当时是这个想法,不过是一种模糊的空想、一种对于他人和历史的模仿、一种“我们做点什么吧”的焦虑,这几乎就是主观主义的体现。据我了解,很多其他的同志也有这样的状况。</p>
+<p>在过去的三十年中,性别平等与战争暴力之间的关系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但侧重于个人层面的文献受到的学术关注较少。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在解释暴力行为成因时,性别价值观在社会和个人层面上都起着重要作用。父权制价值观被视为男女二元性别秩序的一部分,将男性置于女性之上,且这种父权制价值观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从父权制价值观转向性别平等的价值体系,意味着维护男女二元对立的界限日益模糊,并且二者平等。父权价值观与暴力倾向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多地被记录,而且往往集中在“他者化”(othering)过程中。他者化是一个区分“我们”和“他们”的过程,是构成父权价值观基础的性别秩序所固有的,也是合理化(rationalization)对他人实施肉体伤害的必须部分。尽管实施暴力行为往往与男性和男子气概的理想有关,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男性生物学上都具有同样的暴力倾向。同样,女性也可能是战时暴力的施暴者。因此,重点在于意识形态而非性别对于参与暴力的影响,从而需要从男性内部入手,研究参与暴力与不参与暴力的男性的不同及其原因。但是,研究父权价值观与暴力行为之间的因果关系仍然是一项重大挑战:这种既定的联系可能是由于以性别平等为导向的社会和个人不太支持暴力,也可能是由于暴露于冲突和暴力的社会和个人变得不那么支持性别平等。</p>
-<p>网络报刊还有一个严重的问题,那就是脱离实践。之前说了,这个东西几乎就是浮在天上的空想,落不到地上就是其特点之一。其一,我个人所知的几乎所有报社都是要靠拉别人写的文章当稿子,而且往往投稿不足,这就决定了报社对于文章的内容没有太多的选择权,从而造成“不得不来者不拒”的状况,而这些文章大部分都由脱离一线生产的学生撰写,更有甚者许多作者本身就来自资产阶级家庭,这里并不是要对学生群体提出批判,但现实就是他们写出的文章理论性过强,而且有些幼稚的小作者还喜欢卖弄名词包装自己,其大部分文章也都偏向时事点评、理论解析类,与劳工的现实生活相去甚远。综上述特点就导致报刊传播范围极狭窄,甚至不能覆盖绝大多数学生群体,受学校压迫最狂的那些“卷王”们根本就没时间看,也不会看。其三,报刊的形式本身就是脱离实践的。报刊一期有好几篇文章,而且往往主题不同且篇幅较长,需要专心阅读,需要阅读很长时间,而且需要一定的文化能力,还要有闲心去看这些东西,而能做到这一点的几乎只有资产阶级和小知识分子群体,很多白领都做不到,更别提工农群众了。</p>
+<p>个人对暴力的增值化(valorization,赋予某事物价值)通常归因于社会化(socialization)进程。研究表明,暴力既可以通过代际传播,也可以通过影响儿童待遇的文化规范传播。具体而言,曾被家暴或目睹家暴的男孩随后更可能坚持父权价值观,最终更可能选择参与政治暴力。北美的一些调查研究表明,具有平民背景和军事背景的个人在特征和价值观上有所不同,这是因为参军前已经形成了某种亲军队的价值观的年轻男性倾向于自我选择加入部队。</p>
-<p>有的同志又说了,那我把报刊打印出来去分发给工人,这总不算脱离实践了吧?首先,我要明确一点,我认为报刊这个形式本身就是脱离实践的;其次,如果真的要去打印出来发给工人,那为什么要做成报刊的形式呢?直接单独发特定的文章不好吗?报刊本身不仅目标大容易被晶哥盯上,还需要很多的阅读时间甚至能力(此处批评某些术语名词乱飞的文章),而这是大部分工人群众所不具有的,这就使得报刊本身就是个形式主义的东西,完全没有必要设计封面、给自己冠以“主编”或“副主编”的头衔,还给自己起个“xx报”的招牌,我们又不是要挂在店里卖;而且,既然都可以直接接触到工人群众了,为什么不能脱离纸面文书这种知识分子的形式,直接口头宣传,用最真情实感的方式拉近和群众的关系、建立信任,这不比那种鲁迅式(某些时候叫胡适式更合适)的从上而下的灌输更好吗?</p>
+<p>然而,其他一些论述则将对暴力的增值化与服役经历直接联系起来。例如,在越战期间服兵役的美国男性因暴力犯罪而被监禁的可能性显著增加。另一方面,国际安全援助部队中瑞典士兵在阿富汗服役前后的价值观基本保持稳定。</p>
-<p>报纸、杂志的出现是因为信息技术不够发达不得已为之。互联网、尤其是智能手机出现之前是报纸和杂志的高峰年代,在以前出了爆炸性新闻得要报童沿街大喊“号外”才能让大家知道,而现在只需要打开任何多媒体网站,巨大的标题和夸张的图像就会立即吸引住你的眼球。报纸现在已经基本见不到了,纸质刊物也在逐渐消失,因为它们本质上就是把一堆小文章合订成一个合集,这样在那个信息技术落后的年代,不管是看起来还是卖起来都方便,如果出一份文章就卖一期报纸,那成本岂不高得离谱?这就是报纸存在的原因。而现在不一样了,你根本不需要印刷几千几万份报纸来传播信息,你只需要把文章发到网上,自然就传播几万次;你也不需要把很多文章合订在一起,因为现在完全有支持单独阅读一篇文章的技术(合订在一起看反而不方便且费时,而且不易于传播)。即便是新闻联播这种“电子报纸”也越来越没人看了。现在还办报纸是逆时代潮流而行。</p>
+<p>在女权主义安全研究中,“军事化男子气概”(militarized masculinities)这一概念已发展为捕捉军事暴力与男子气概之间的特殊关联。军事化男子气概通常的特点被认为是“强壮、吃苦耐劳、具有侵略性的男性异性恋取向、恐同、重视庆祝同性友谊、实施有控制的攻击行为、以最小的抱怨完成任务”。尽管军事化的男子气概包含了相当多的特征,但在本文讨论中,军事化的男子气概有两个决定性的特征:其与男子气概的联系和对暴力的增值化:一个真男人应该具有战士的品质。女性被赋予了柔弱和看护的二等角色,而未能“像个战士”的男性则会受到羞辱。</p>
-<p>网络报刊另一大问题就是组织性低下。目前许多报社可能都是两三个人一拍脑袋决定干的,也就只是靠这两三个人撑着,基本上包揽所有工作。这两三个人要是有啥事干不了了那报刊立刻就寄了。而且这种问题在网络上没法解决,就拿报刊工序中工作量最大的排版来说,这个真的只能一个人做,线上交流效率的低下不足以形成有效合作,且将文件经常要传输给别人也是一个麻烦事。这样的生产效率极低,且漫无目的,更像是为了体验那种回归劳动本身的快乐。而且目前这样的报社光我知道的就将近二十个,内容五花八门,甚至有一稿多投的现象,而这个问题是在网络平台上无法解决的,要想真正地去做报刊就只能靠线下组织。</p>
+<p>军事化男子气概指的是这样一种主张,即“与男子气概相关的刻板印象中的特质可以通过兵役,尤其是战斗来获得/证明”。这句话表明男子气概可以在军事环境中获得(acquired)和证明(proved)。第一种说法说明服兵役或参加战斗的经历会使男性具备某些特质。第二种观点认为这些特质是来自早年社会化过程,并且参军后就能表现出来。这种模棱两可的关系提出了父权价值观与暴力之间因果关系的问题。更具体地说,它提出了军事化男子气概的理想主要是通过自我选择(参军前)还是军事社会化(参军后)来实现的问题。</p>
-<p>而且我还要指出一点,许多办报刊的同志都在极力避免在文章中冲塔,我认为这是不可取的。我认为,既然我们要给群众灌输革命思想,那就不能像保皇党或者改革派一样打擦边球浅尝辄止,我们需要明确地指出问题的本质。我们就是需要告诉群众,现在的特色已经不是社会主义了,不然群众也依然会沉浸在一个“赵家皇帝都是好人,就是身边奸臣太多”的幻想中,其实我相信很多群众的思想都已经达到了这一步,我们也更没必要像《新青年》一样“二十年不谈政治”。这时候就一定会有人跳出来指责我说这个是找死啊这个盲动啊之类的,那我只能这样告诉你,你就在网络上蹲着吧,蹲一百年也不会有什么用。是的,这样做确实是很危险,但如果怕危险,那建议右转保皇党。我认为,许多同志都过分地高估了特色的统治能力,这源于我们对于敌人的不了解,打交道太少,既不知己也不知彼,才造成了心底莫名的恐惧,这正是敌人想要看到的。</p>
+<h3 id="三志愿参军与军队招兵">三、志愿参军与军队招兵</h3>
-<p>总而言之,网络报刊整体依然是进步的,这依然是阶级斗争铁的表现,也是同志们试图对抗异化、回归劳动本身的伟大实践。但我还是希望同志们能时刻用毛主席的话:“实事求是”,来提醒自己,不要陷入了对历史盲目模仿的陷阱。</p>
+<p>有关主动参加暴力行动的研究将军事冲突环境解释为已经社会化的个人可以将男子气概和暴力增值化的地方。一项关于越共游击队招募情况的研究强调对许多年轻新兵来说“赢得荣誉的渴望,或许只是赢得社区的尊重”是他们加入游击队的主要原因。对军人阳刚之气的认同往往是参军的主要动机之一。</p>
-<h3 id="进群即同志">进群即同志</h3>
+<p>许多军事组织依赖于吸引志愿者和激励应征者,而将男孩转变为真正男子汉的理念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力工具。从国家的角度来看,军事化男子气概的概念有利于军队招募“不怕死”的士兵。当军队把自己塑造成充满阳刚之气时,就会吸引某一类渴望这种改变的人。这与军事化男性气质内涵——“真正的男人是士兵,真正的士兵是男人”——不谋而合。从这个角度来看,军事化男性气质的构建早在入伍之前就已开始。</p>
-<p>“同志”的门槛,在今天是否也太低了点?</p>
+<h3 id="四反向因果关系的可能性军事社会化">四、反向因果关系的可能性:军事社会化</h3>
-<p>现在“左圈”内有一种奇怪的风气,那就是我们对只要在左群里(至少是自称的左群)、或者在昵称或主页中带有“左”的元素的人就会不假思索地称呼为“同志”,倒颇有些“五湖四海皆同志”的味道了。可这些人真的全都算是“同志”吗?</p>
+<p>军事社会化意味着与军事组织具体相关的经历塑造了个人的价值观。在这里,士兵所处的环境会塑造和重塑他们的兴趣以及身份。军队也要求向未来的士兵有效地灌输有利于实现(使人成为士兵)的思想和价值观。作为一个以男性为主导的组织,军队的职能以暴力为基础,因此军队鼓励军事化的男子气概,将其作为诱导男性成为战士的一种手段。这种转变需要特定的方法、仪式或做法,旨在培养出愿意为某一事业杀人和献身的士兵。这一过程被描述为旨在摧毁士兵的个性,代之以对部队的认同。</p>
-<p>“左圈”中许多网群的审核制度还不如特色,倒是更像我见过的那些西方社民党,只要发个邮件报个名就立刻能成为党员;或者是早期国民党,为了充数什么人都放进来。这些网群的人数自然也高得很,许多网群的创建者还以人多为豪。我们往往能在这种群里看到三类人,我将他们称为王明式、幼稚式和张国焘式人物(注意,我在这里用这两个人的名字分类只是为了方便大家理解,并不完全一致),这三类人我认为是不可以拿对待同志的那一套去对待他们的,因为他们或者根本就没有完全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即便他们很多人认为自己有),或者沾染的资产阶级习气要比无产阶级的还要多得多,或者更有甚者根本就没把我们的事业当回事,在政治上和待人接物上都十分幼稚。总之,他们身上总是体现一种不平等,总是有着机会主义和个人主义的影子。</p>
+<p>然而,军事经历在多大程度上将男性社会化为军事化的男子气概,以及哪些类型的实践、方法或经历引发了这种社会化,这些问题尚未得到深入探讨。</p>
-<h4 id="天山上下来的王明">天山上下来的王明</h4>
+<h3 id="五募兵与征兵制情境中的男性军人气质">五、募兵与征兵制情境中的男性军人气质</h3>
-<p>其一王明式。王明是土地革命时期的“二十八个半布尔什维克”之首,是“昆仑山上下来的神仙”(毛泽东即兴讲话)。作为留苏派的代表人物,他不仅抱着共产国际的指示当圣旨,还十分看不起毛泽东等人的“山沟沟里的马列主义”。“左圈”里也有这样的人物,但他们要比王明还要神气。</p>
+<p>有些人被迫征召入伍而绝不会自愿参战;有些人乐于为国家服务;而对其他人来说,参军是为了钱。一些国家实行征兵制,而另一些国家则依靠志愿兵。不同类型的军事环境也可能刺激不同类型的社会化进程。例如,准军事部队或游击队可能不要求在入伍前接受正规军事训练;服兵役可能不会有任何战斗经历;但在冲突不断的国家,即使是刚入伍的新兵也可能经历战斗和死亡威胁。</p>
-<p>我们与这些人往往刚一接触就能感受到一种小知识分子高高在上的姿态:“你这前反思后现代的虚幻共同体主义者,停止你对大他者秩序性分子的迷恋,快去学德国哲学史,让我这康德黑格尔纯粹理性主义者来一场进步主义辖域-去辖域运动来扬弃你的庸俗化意换!”(这句话意思不准确,因为我真的不会模仿他们说话)。这种行为的脱离群众已经不需要我指出了吧,大概就类似于你把他当同志,他把你当土狗,就是毛说的“装腔作势,借以吓人”。其实这种行为背后的心理逻辑非常简单,这就是一种不平等。这些人就像是孔乙己,在现实中“怀才不遇”,对朝廷不满,但又不肯脱下破烂的长衫和穿短衫的站在一起。他们从一些书本或者视频上(这里点名b站,具体哪个up就不说了)学到了那么一星半点的哲学词汇,便立刻填充到自己的语言里,即便他们自己都不理解(背诵定义并不等于理解)。我想请问同志们一个问题,当此类人在对没接触过马克思主义的人宣传时,一味地套用哲学名词起什么作用呢?其实也不是一点用都没有,至少会让此类人感觉到莫大的优越感,一种装逼成功的快感:“看,这个词我知道他不知道,我多厉害!”好嘛,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解放全人类的伟大思想竟成了某些人用来装逼的工具!请问马克思的“马”是不是还有四种写法啊?</p>
+<p>本研究的重点是泰国,该国拥有规模庞大的准军事单位与泰国皇家武装力量(RTARF)并肩作战,后者采用抽签征兵的方式服兵役,兵役一般为两年左右。RTARF的应征入伍者的训练以通过惩罚和社会及心理压力暴力灌输纪律而著称。所有年满21岁的男性都必须在每年4月应征入伍。</p>
-<p>这种人张口闭口马克思,但却只是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当成一种显摆的资本,心底里还是资产阶级那套意识形态:多学了点知识就高人一等了;即便他们有的人并没学会他们自己口中的那些哲学东西,但他们还是要用上高级生僻的词汇来粉饰自己的语言,还要诡辩说这是“避免庸俗化”,甚至有的还宣称自己是“正统马”,很多同志看不清他们的真面目就会觉得“卧槽听不懂总之很牛逼就对了”,其实和那些宗教忽悠人是一个道理,就是弄一堆云里雾里的东西,搞得很高大上让人听不懂好像普通人触不可及,所以才能招揽到信徒,这类人本身倒也很享受这种“众星捧月”的优越感。</p>
+<p>此外,泰国有许多男子和少数妇女自愿加入各种准军事部队。随着服役年限的增加、晋升和在不稳定的边境地区服役而获得经济奖励。泰南三府(北大年、也拉、那拉提瓦)自2004以来就因持续叛乱而成为冲突地区。这种在冲突地区活跃的不同军事组织的组合有助于研究自我选择加入准军事组织,以及通过服兵役实现社会化的情况。</p>
-<p>当我们在对群众进行理论宣传时,如果也是一上来就堆砌哲学黑话,那群众不仅不会受到宣传,还只会觉得我们在装逼,想:“奥,马克思主义者就这?跟我搁这儿摆什么架子呢?”说句不好听的,如果让这些人和邓小平一起去给群众宣传,我估计群众很大可能会听邓的,因为邓的话至少听得懂而且姿态够低。</p>
+<p>军事化男子气概是通过归属身份和表现身份的组合来实现的。泰国以性别广泛的流动性和对变性人(kathoeys)相对较高的容忍度和能见度而闻名。但是泰国军队在这方面是保守的,只征召给那些认同、被认定男性身份、并在法律上被承认为男性的人。变性人通常可以免服兵役,但在征兵日获得免服兵役所需的程序往往涉及羞辱和骚扰。</p>
-<p>网络左派中有许多人就喜欢端着一副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架势,以学生为主,而且还多为中学生。这就不禁让我想到了鲁迅笔下的孔乙己:</p>
+<p>研究1是对自我选择加入两类泰国准军事组织的研究:社区民兵(Community Militias),和游骑兵(Rangers)。</p>
-<blockquote>
- <p>“旁人便又问道,“孔乙己,你当真认识字么?”孔乙己看着问他的人,显出不屑置辩的神气。他们便接着说道,“你怎的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呢?”孔乙己立刻显出颓唐不安模样,脸上笼上了一层灰色,嘴里说些话;这回可是全是之乎者也之类,一些不懂了。在这时候,众人也都哄笑起来: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p>
-</blockquote>
-
-<p>“王明式”的人物就如同这穿着长衫的孔乙己,别人要是显得不懂“哲学”,他便要骄傲起来,上去显摆一番;若是别人质疑他的观点,那他便要涨红了脸,说一些“之乎者也之类,一些不懂了”的话。这种行为,不过是想要衬托出自己要比这些不懂“哲学”的土老帽们高人一等,摆出一副知识分子的架势,他的那些哲学术语,就像孔乙己的长衫,即便破旧不堪还是要穿在身上,显得自己是与众不同的“读书人”。这些人往往死要面子,根本不会听任何人对他观点的反驳,要是你反驳那一定是你错,只要你敢反驳他,他就立刻要摆出一副“唯我独革”的姿态,完全把自己置于他人之上的态度,用着各种酸臭的小嘲小讽。</p>
-
-<p>这类人就让人感觉到,他就像一个没长大的孩子,拿着成绩单期待父母的夸奖,跟其他人比考试成绩赚得优越感。他把马克思或者黑格尔当成了一种炫耀的资本,就像他考试考100分一样,就像孔乙己穿长衫一样,只是为了标榜自己多么与众不同,多么牛逼;一旦有人反驳他的观点,那就是相当于质疑他“与众不同的存在”的基础,所以他当然不会听,并用上一切诡辩之法来捍卫自己的“神圣性”、“合法性”:“读书人的事能叫偷吗,那叫窃!”。他辩经不是为了学习,而是为了证明自己牛逼。他在政治上是极其幼稚的,混到左圈里来当理论教师爷和哲学教皇来了。</p>
-
-<p>这些人总喜欢讲一些精英主义论调,摆出一副学阀的架势,就像胡适一样,高高地举起自己的双手向资产阶级投降:“赵老爷您看,我讲的东西群众根本听不懂,我也没打算动员那些不会术语的土老帽,我研究的是纯学术的东西,我是不会触碰您一分一毫的统治基础的,千万不要拿铁拳砸我呀!”</p>
-
-<p>这些人似乎并不愿意和工人阶级融为一体,他们似乎更向往的是现代西马教授的生活,在大学里写写书骂两句然后继续享受资本主义制度带给他们的优越生活,当着资产阶级老爷圈养在大学这个象牙塔里的宠物。所以他们日常只是整天泡在网上,忙碌于网络上看谁辩得过谁,而不看这些争辩是否有居于提高人民群众的革命性。他们的立场并没站在工农群众这边,他们最多能起到的作用就是工人运动催化剂的作用,这些人是无产阶级的落后分子。不过据我个人观察,这类人中还真的有好多是来自资产阶级家庭的(别拿恩格斯跟我杠,从古至今出了几个恩格斯?),那这样的行为也就不奇怪了。</p>
-
-<h4 id="不是幼稚病是纯幼稚">不是幼稚病,是纯幼稚</h4>
-
-<p>其二幼稚式。我对于这一类人甚至无法找到一个合适的历史人物作为他们的代表,因为历史上的人物再怎样“幼稚”,都在对形势判断错误、走错了路线、陷入某种错误的主义等理性的、政治的框架内,而这些人则是纯纯的幼稚,不仅像个熊孩子一样学不会控制和正确地表达自己的情绪,还把政治当成过家家,为所欲为。</p>
-
-<p>现在许多同志都喜欢引用列宁同志的话,批判某某某人是“左派”幼稚病。但这颇有些扣帽子的意味,是十分不准确的。某些行为在我看来,不是什么“左派幼稚病”,而就是纯幼稚。此类人往往拥有自恋型人格的多种特征,时常是事事以自我为中心而罔顾集体,这类行为正是无组织无纪律的体现。</p>
-
-<p>出口成脏是最典型的体现。说脏话本身其实没有什么错,这是情绪发泄式的一种表达,但是如果拿脏话攻击别人,那就是另一回事了。大概是真的觉得别人没法顺着网线过去打他们,有的左人对别人可以说是无下限地人身攻击,别人一不随他们的意,一句“啥b”直接就上去了,完全不把对方当人,而是当成自己的情绪垃圾桶。对于一些和他们持反对意见的同志,也会以各种话语打压。更有甚者,他们在现实中遇到了不如意的事,或者是在和别的政治立场相左的人对线中被对面骂了,他们心中有情绪,却不敢对着欺负他们的人怼回去,反而跑来群中大肆发泄撒泼打滚乱发脾气,对别人人身攻击,完全不在乎对方的感受,甚至迁怒于其他同志,抽刀向更弱者。此类迁怒经常是逮着谁骂谁,完全不顾及是否无辜,以为在事后道个歉服个软就完事儿了,属实是“躬匠精神”了。在他们看来,自己就是应该被宠着包容着,别人的感受他们根本不在乎,他们是要比其他人高一等的,这是一种极其自私的想法,也是一种不平等的思想。</p>
-
-<p>死要面子。你一定在“左圈”中见过这样的人,他们不管是出于能力不足还是对情况判断不清,会或经常或偶尔犯一些错误,不管是理论上还是做事上,但是当别人指出他的错误时,他要么暴跳如雷,要么就直接开始哭闹,总之就是一个死犟嘴绝不承认。其实犯错误是正常的事情,强如毛爷爷,他年轻的时候还搞过“湖南共和国”这种空想。但是知错不认、认错不改,甚至攻击指出错误的人,那就是另一回事了。</p>
-
-<p>我遇见过一个例子,我们将此人暂称为A。有一次在群里我们正在讨论一些理论问题,然后A说了一个不是那么准确的理论,我和另一个人指出了他的错误,我想他当时应该是意识到了自己确实有错误,但是他却做了令人匪夷所思的行为。他先是对我们表现出深切的质疑:“啊?真的吗?没有吧?”然后开始给自己诡辩。因为他本身理论确实有错误,所以按正常的逻辑他是没法给自己辩护的,所以他开始推我们甩哲学黑话,什么什么意换什么什么反思之类的,到这一步他确实赢了,因为我们确实不知道他在讲什么东西,所以也不好继续再说什么,但我不能不指出这是一种极其幼稚的行为。A这样做无非是出于死要面子的心态,但这就是个网群,换个头像就没人认识你了,你要了面子又有啥用。如果以后A再有什么问题,不会有人再给他指出了,他就只能沉浸在自己哲学黑话意淫的世界中。这个例子只是在进行讨论时出现的情况,不涉及到他人或集体,还算是可以容忍的范围内,但下面这个例子就是彻头彻尾的不顾集体的个人主义了。</p>
-
-<p>我们将第二个例子的主角暂称为B。B曾经是某某网络报刊的编辑之一,另一位编辑C一直负责排版,他有一次自己觉得自己目前的职务无法体现出自己的大才大能,便主动提出要负责新一期报刊的排版,C答应了。但是B在但受到自己受到肯定后便高兴得把这个事忘了,后面快到发刊日期了,在C的不断催促下B才特别敷衍地排了个版,有多敷衍呢?字体不仅太小,而且大小不一样,好几篇文章之间的行间距也不一样,甚至还有一个投稿作者名字打错了,C用几乎是哄孩子的态度给他指出这些问题希望能重新改一下,先说排版怎么好,然后说但是这点有点瑕疵要是能改一下就好了,很柔和了吧?但是B的回复很直接:“我不改,你改。”C便有点上火,于是语气就有些强硬,结果B直接发了个哭的表情包和一堆委屈的话,总之就是开始哭闹,C便心软,又开始安慰他,最后还是重新排版了。据说B在事后还给别人说C骂他。在这儿我们首先应当认识到,报刊排版这个事,是该报刊编辑部整体的事,如果报刊发布晚、质量出问题,是编辑部整体需要担责任的,而不单单是B或者C一个人的事。但在上述案例中,B却把报刊排版当成了展示自己个人能力的平台,但在获得这种他自以为的对自己的肯定之后,他却又拒绝担负起相对应的责任,“白嫖”了属于是。然而这和A不同,B的这份责任如果他不担,就需要集体来担;当名誉受损时,是集体的名誉受损,而他本人则不怎么受影响。更应当批判的是,B在别人给他指出错误后,装可怜利用了同志们的同情心,只为维护自己的面子,这是一种自私又可悲的行为,属于知错不认也不改,甚至还利用别人的好心反将责任推到别人头上,更有甚者还会污蔑指出错误的人,这就已经是一种资产阶级思想了。</p>
-
-<p>毛主席在《论联合政府》中说道:“有无认真的自我批评,也是我们和其他政党互相区别的显著的标志之一。我们曾经说过,房子是应该经常打扫的,不打扫就会积满了灰尘;脸是应该经常洗的,不洗也就会灰尘满面。”然而当别人对这些人指出错误时,他们已经意识到自己的错误(王明是根本不认为自己错了——笔者注),但他们依然死要面子不承认,甚至硬是要按着自己的错误路线走下去,“这种作风,拿了律己,则害了自己;拿了教人,则害了别人;拿了指挥革命,则害了革命。”(《改造我们的学习》毛)</p>
-
-<p>无下限的反串和cosplay行为。反串和cosplay本身是网左群体对于现在社会的一种相对消极的反抗形式,可以被算作是进步的;但当这种行为变得毫无限度,甚至已经影响到了群里其他同志和社群的正常运行,这种行为的性质就变了,我想这点不需要我再多加说明,这种行为几乎在“网左”诞生之初就被很多同志批判了。据我了解到的几乎所有网群,他们每天的主要内容就是吹水、反串、cosplay,有的人反串水平高超得甚至让很多同志误认为右壬,知己知彼了属于是。我见过cosplay最严重的一个网群,专门设立了一个群作为吹水用,“社长”带头cosplay,几乎每三四天就换一个群头像换一个群名,甚至还通过qq群的“群头衔”功能给群友们“封王封侯”,时不时还要在群里发自己穿上苏联军装或者啥的照片,真・cosplay了属于是。这样的网群,实在是难说它起到了除发泄情绪和消遣时间外的更多作用了,它已经变成了无产阶级运动中落后的产物了。</p>
-
-<p>许多人在现实中受了委屈,处处受到压抑,便跑来网络上来发泄、逃避,但也仅仅止步于此,甚至打扰到网群的正常运行和其他同志的生活,这虽然属于一种消极反抗,但对革命运动实质上没有任何推动作用。虽然这话听着不舒服,但我还是想说:网群不是心理医院,有病请找心理医生。</p>
-
-<p>有的同志(或此类人本身)喜欢为此类人辩护,说他们是“左派”,所以我们依然应当把他们当成“同志”,他们的行为依然是是“左的”,是所谓“进步的”,但如果真的这样,那“左派”、“同志”的门槛是否也太低了点,入党还要搞政审呢。实际上,这不过是列宁同志所说的“隐藏在‘左的’口号下面来为小资产阶级自由散漫辩护的全部幼稚性”。</p>
-
-<p>“幼稚病”描述的是政治路线斗争中明显的错误,尚且是成年人经过理性思考判断,用逻辑言语表达出来的观点。而我们前面所阐述的行为,就像是一个被惯坏了的小孩子,一不如他的意就要大哭大闹甚至打人骂人,这根本就不是“幼稚病”,而是纯粹的幼稚。不管王明再教条主义、张国焘再机会主义、考茨基再“叛徒”,也没见他们指着毛和列宁的鼻子骂脏话吧?</p>
-
-<h4 id="要当老大的张国焘">要当老大的张国焘</h4>
-
-<p>其三张国焘式。每次我读党史的时候,看到张国焘这个名字我血压就往上窜,我就预料到这个人一定又要为了一己私利葬送好多红军战士的性命。张国焘本来是红军在川陕根据地的领导人,但他在和红一军汇合后,看到红一军兵少钱少,再对比兵强马壮的红四军,张国焘便飘飘然起来,认为自己才应该当老大。然后才有了后面的分裂,并另立中央,最终带着左路军(红四军+原红一军五、九军团)去和川军死磕并导致百丈关大败。在被迫北上后,但他因为担心自己的政治命运,就在黄河南岸拖拖拉拉不想过河,结果直接导致宁夏战役计划被迫中止;为了营救已经渡河的红九、三十一、五军,延安方面又制定了海打战役计划,结果又因为张国焘的不配合而破产;最终渡河的三个军不得不组成西路军,在河西走廊试图生存,但最后几乎全军覆没。可以说,左路军和西路军的惨败,张国焘难辞其咎。而张国焘在此之后并不知悔改,继续走他的机会主义、山头主义道路,最终叛投国民党,客死海外。总而言之,我们说的“张国焘式”人物,就是没有特别坚定的信仰、混进革命队伍的投机家,不管是在政治上投机还是在金钱上。</p>
-
-<p>争权夺利,要当老大,是这类人最典型的表现。很不幸地,在我亲身经历的四个网络学社中,发生权力斗争的有四个,达到了百分之百。</p>
-
-<p>第一个网群,我们将“社长”暂称为A,其中一个和他一起建立群组的成员暂称为B。这个网群在建立初期,想要建立一套有效的筛查制度,防止有破坏分子进入网群,于是A就自告奋勇,编写了一套审核题,但是A的这套题的答案几乎都能在网上搜到,大概类似于“商品的二重性是什么”这样,这别说防晶哥了,连兔兔都防不住;所以B在看了这套题之后,就重新修改了一遍,基本上把每道A出的题都换了一遍。但在这之后,A遍处处掣肘B,甚至说B难听的话,因为A认为B在“夺自己的权”。很多同志看到这里可能已经皱起眉头来了,不得不说A的思路看似是非常离谱的,但其实仔细分析,这不过就是一种个人主义、机会主义思想。更明确地来说,A完全不认为他所做的革命事业(咱们暂且把网左算作革命事业)是在为全人类谋福祉,不认为这是全世界无产者的事情。他不认为这是集体的事情,反而认为这是自己的事情,所以他的所思所想都是优先从个人利益出发的。审核题起不到效果,群里混进反动派和走狗怎么办,A完全不在乎;但如果他的手下胆敢僭越,指出他的错误还要在上面动手动脚,那就是大逆不道之罪,他就要对其降下天罚。我们知道,马克思主义者思想的最核心一点,就是平等,就是民主,即便是在以“纪律”、“组织”为准则的军队里,红军也设立了极其民主的制度:官兵平等、财产公开、士兵委员会。在A的思想中,所谓的社长(即便这只是他自封的)要比社员高一等,社员指出社长的错误,甚至抢了社长的“权力”,是绝不可容忍的。A的思想,在某种程度上确实可以算作一种资产阶级思想,而且甚至是没有物质基础支撑的那种。对A来说,网群不是革命事业的平台,而是自己的私产。</p>
-
-<p>第二个群也差不多。社长D在社员发现学社吹水现象过于严重,提出要进行社务改革以及人事重组时,拒绝了社员对吹水群的改革,并宣称这个吹水群不属于学社,是在自己的朋友群。但如果只在其他群里抓吹水,那学社的人不还是要到“朋友群”去吹水吗?所以这场改革无疾而终。在这里的个人主义体现得更淋漓尽致,已经弃集体于不顾,完全是从个人角度出发思考的了。</p>
-
-<p>在第三个群中,C和其他几个社员一起建设了一个网络报刊。在一开始,网络报刊处在一个非常混乱的组织状态,基本上是一个人包揽全部工作。所以在后面,这个学社试着去分工,把一些之前被包揽的大工作打碎为多个小步骤,然后尽量让所有成员都可以分到工作、参与到学社建设里来。但是这就让C暴跳如雷了,他觉得这是“削他的权”,反对声音很大。C被分配到的职务是报刊封面设计,他之前也参与过排版和人事安排,但很不幸,他证明了自己没有担任这些职务的能力,但C并不这么认为,他认为这就是在打压他,所以他时常抱怨说“没有归属感”,后来甚至拒绝参加任何社务。颇为讽刺的是,C还经常攻击学社说“没有民主”。</p>
-
-<p>在第四个群中,这个群的成员因吸取之前的教训,所以在一开始就取消了“社长”这个东西,但作为创始人之一的E却不是很同意,他时时刻刻都想要当“社长”。在一开始,E拥有相对较大的“权力”的,他也一直自认为自己就是社长,但后面由于他确实能力无法胜任,所以逐渐被移出了核心决策小组,所以他心怀不满,甚至经常攻击决策小组,说这是“独裁”,但实际上如果让E加入这个小组他绝对不会说什么;E还时常阴阳怪气小组中做决策最多的同志(即他眼中的所谓社长)。很多同志都不理解,一个网络学社,他搞权力斗争是图啥,图多控制一个群吗?</p>
-
-<p>除了争权,张国焘式行为还有从别的群强行拉人。这就是彻底的山头主义了,在“左圈”内拉帮结派,不用敌人来打自己就开始分裂内斗。我之前所在的学社出现过一次这样的情况,我被一个人,我们称之为F,拉到了他们群,然后我就想在他们群宣传一下我们的报刊,F当时很不满,觉得我从他们群挖人。后来F跑来了我们的群,由于他的观点以及态度恶劣,和我们群群员起了一些冲突,他和他的信徒们就开始从我们群通过私信或直接邀请的方式偷偷拉人,在被发现后干脆光明正大直接在群里挖人,厚颜无耻了属于是。在F看来,无产者、左派不是一个整体,我们要做的不是团结大多数,而是拉帮结派勾心斗角,为自己攒(虚拟的)政治资本。F通过某种方式凭空创造了一种身份认同:“F的学社的人”和“我们的学社的人”,而不再是无产者、受压迫人民这种身份认同,我想特色肯定很喜欢这样的人,直接帮他们分化了人民,还不用发工资。顺便提一句,民族主义也是通过类似的方式被制造出来的。</p>
-
-<p>金钱投机,利用同志们的信仰和同情心来骗取钱财。这个就已经不能算作“左派”了,甚至可以归到敌人的范畴。我想同志们多少都有耳闻前段时间“张子桀骗钱”一事,此人通过奥斯卡级别的表演与包装、利用同志们的同情心,来为自己谋财。这种行为在道德上的失败已经不值得再批判,但是他的这种行为,不仅严重损害了同志们之间那种坚定的信任,而且还打击了很多新同志对马列毛主义的信心,可以说,这一类人是资产阶级的好帮手。我还遇见过一些人,宣传说自己可以帮同志们打印一些市面上没有的资料和同志们自己做的宣传物,虽然说是要花点钱,但很多我当时也都相信他们是真的站在革命的人民这边的,但当我仔细询问之后,发现他们居然也在帮右派打印资料,这使我无语地无地自容,这些人就是纯粹的投机商人,他们为了赚钱可以见人说人话见鬼说话,如果利润足够的话,他们也完全可以向晶哥出卖那些曾经的“同志”。</p>
-
-<p>既然说到张子桀,那就不能不提最恶劣的性投机。张子桀此类人,通过把自己包装成“激进的女权主义者”,把自己塑造成革命家、女性之友的形象,让很多刚刚建立信仰的、处在迷茫中的年轻女同志对他们很有好感,而他们则卑劣地利用女同志,骗取她们的感情甚至身体,以满足自己野兽的欲望。而这样做的危害是明显,那就是极大程度地激化性别矛盾,帮敌人瓦解了男女同志间的信任,这让男女同志之间以后还怎么互相充分信任呢?以后还怎么自由地在一起战斗呢?此类禽兽人物无疑成了父权制的卫道士,无疑在给资本主义续命,他们对我们运动的割裂,甚至要比晶哥的铁拳还要厉害。</p>
-
-<p>名誉投机,把自己包装成“左派明星”,但实际上并没有坚定信仰。张子桀是这样的人,之前还有一个“月华”,每天在空间里发表马列毛言论,结果润到荷兰之后就摇身一变成了新自由主义者。还有很多这样表演型人格的人,特别喜欢包装自己,混入左派的队伍,享受通过欺骗新同志带来的被崇拜感。我认为,这些人危害虽大,但真正的马列毛主义者是可以识别出这些人的,这些机会主义者的出现并不会影响他们的信仰。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左圈”无时无刻不在吸纳新成员,一些对体制迷茫者、怀疑者也经常会来这里寻找答案,而这些表演者,实际上就变成这些新成员崇拜的“神像”,甚至形成一种“饭圈”,就比如说月华在被挖出家里是金融资本家时,有很大一批他的粉丝用恩格斯给他辩护。当这些新成员没有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武装自己的头脑之前,便会对这些“神像”马首是瞻,而当他们发现,原来这些人不过是一些职业演员,给他们传播一些自己都不信的东西,他们会怎么想呢?他们还如何去信任其他的同志、如何去信任马列毛主义、如何去信任共产主义一定会实现呢?这对我们的队伍的打击无疑是巨大的。</p>
-
-<p>一言不合就开盒。前段时间,有数个网群被举报封群,原因是有一个叫“稻花”的组织,利用计算机科技收集其他网群的数据,然后举报,宣称这是为了“消灭落后的网左”。在这个组织中,甚至还有严重的个人崇拜和cosplay现象,把“稻花”誉为什么伟大导师,还给他编了首赞歌,实在是魔幻现实主义。除去这种以开盒为存在手段的特殊案例,左圈中还确确实实地存在用开盒来攻击对方的现象。两个人,因为一些网群组织上或者理论上的冲突,就直接挥舞“盒大棒”,翻对方老底以通过这种方式报复、胁迫对方,这种手段我上次见还是在诈骗犯那里。除了开盒,我还见过有人在和别的群或者个人起了冲突之后,直接把他们举报了,这下晶哥好帮手了属于是。这类人,虽然行为很幼稚,但是要比“幼稚式”人物危害更大,在某些时候甚至就是直接在帮晶哥的忙,不仅帮忙分裂左派队伍,还帮忙精确提取打击信息。</p>
-
-<p>综上所述,张国焘式人物,是一类信仰不坚定的、目光短浅的机会主义者。对于这类人,我认为没什么团结的必要,我们要对他们进行坚决的斗争,留着这些人,对我们的事业弊大于利。</p>
-
-<h4 id="当团结-批评-团结成为教条">当“团结-批评-团结”成为教条</h4>
-
-<p>综上,我们应当对王明式团结又斗争,对幼稚式教育又斗争,对张国焘式则坚决斗争。然而,很多同志依然要教条地统一拿对待同志的方式对待这些鱼目混珠的人。每当群里出现上述这样的人物,总有一两个浑身冒着圣母光芒的人站出来,左手抱着“民主”,右手举着“团结-批评-团结”,疾呼一声:“都是同志!”。</p>
-
-<p>团结-批评-团结,这源于延安整风时期,毛提出的整风原则之一:</p>
-
-<blockquote>
- <p>“我们曾经把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这种民主的方法,具体化为一个公式,叫做“团结-批评-团结”。讲详细一点,就是从团结的愿望出发,经过批评或者斗争使矛盾得到解决,从而在新的基础上达到新的团结。”——《毛选第五卷,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p>
-</blockquote>
-
-<p>既然提到了延安整风,我认为我有必要向不熟悉这段历史的读者同志介绍一下。我们将其分为四个部分:整的是什么,怎么整的,整风的条件,整风的结果。</p>
-
-<p>延安整风针对之一的就是长征之前,在王明“左倾”路线下的苏维埃后期的那次大崩溃,即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和它带来的惨重后果。然而有趣的是,一向以“左”著称的王明,在到达延安后反而又搞起了“一切服从统一战线(国民党)”的“右倾”路线。如果我们细究红军的历史,就会发现“左”和“右”的错误总是交替出现,尽管错误的具体内容不同,但每一次的“左转右”、“右转左”都说明了“左”、“右”两极相通,虽然二者互为极端,但归根结底都源于同一种思想:不了解中国实际或不能揭示中国革命客观规律的主观主义。这个主观主义,就是不顾现实的客观情况,单凭着自己的“想当然”或者抱着一堆教条来办事,最后结果自然往往是失败的。</p>
-
-<p>而此时,1942年的春天,中共也已不同于初到陕北时的一个濒临灭亡的小党,业已成长为一个可以影响抗战整体局势的力量,而此时百分之九十的新增党员和干部都是在抗战后加入的,他们没有经过早期革命的淬炼,这也迫使中共需要一次整风来提高新干部们。</p>
-
-<p>《实践论》中提到,人们脑中的理论源于具体的实践斗争,因为具体的实践环境不同,所以同样的理论在不同的环境下就可能会失灵,这就是教条主义;而如果事事都要从实践中总结,那成本就会高得离谱,所以又需要学习先进的理论体系,指导我们的实践,所以整风前两个步骤分别是:马列主义学习运动、大兴调查研究之风。</p>
-
-<p>而整风的第三步,我想同志们多多少少都有听过,那就是历史清算。毛这样说过:“总结过去的经验,对于犯错误和没有犯错误的人都是一种教育。了解过去的错误,可以使今后不犯同样的错误。”毛在《实践论》中这样总结道:“人们要想得到工作的胜利即得到预想的结果,一定要使自己的思想合于客观外界的规律性,如果不合,就会在实践中失败。人们经过失败之后,也就从失败取得教训,改正自己的思想使之适合于外界的规律性,人们就能变失败为胜利,所谓‘失败者成功之母’,‘吃一堑长一智’,就是这个道理。”历史清算和前两步最大的不同,就是它会涉及到具体的人,所以毛提出了历史清算的原则:整风不是要整人,整风的目的是“惩前毖后,治病救人。”就是从团结的愿望出发,经过批评或者斗争,分清是非,在新的基础上达到新的团结。这个过程就是“团结——批判——团结”。</p>
-
-<p>但是,许多同志并不能对过去的历史有一个全面、辩证的认识,毛认为当时的错误是路线错误,而很多同志却只认为那是策略错误,在此情况下,毛进行了称之为“党书”的编辑工作,主持编写了三部历史文献,即《六大以来》、《六大以前》和《两条路线》。《六大以来》一经出版,在大量的史实面前,原本不承认自己错误的同志,也放弃了自己原来的观点,认为确实存在着从思想、理论、方法、策略层面的路线错误。</p>
-
-<p>整风的最终结果就是九月会议,洛甫、博古、王稼祥等人在会议上以追求真理的态度做了真诚的自我批判。不过在这次会议上,王明却一直在回避自己的错误,把责任都推到博古头上,但实际上这次会议的目的并不在于要追究谁的责任,而是要打倒错误的主义,但如果王明不承认自己的错误,那就很难说这种主义被打倒了,而如果让王明继续领导组织,必然会继续造成更多的失败。毛和其他同志数次找过王明谈话,但后来王明干脆称病拒绝参加自我批评的会议。但整风运动整体上还是成功的。</p>
-
-<p>由此,我们可以总结出一场整风中的几个关键条件:组织中的人都认同这个错误,组织中的人都了解错误的具体内容,并且对错误有统一的、正确的认识,没有这几个条件,整风就是空中楼阁。然后就是自我批评要认真的而不是敷衍的,尤其是对那些担任要职的人,如果这些人依然执迷不悟,还让他们担任要职那就是害了组织。</p>
-
-<p>如何让组织中的人都认同一件事是错误?那就需要统一这些人的思想观念。比如说A认为群众是乌合之众,B认为群众是有智慧的,那么,当B犯了错误时,他就认为有必要和群众交代清楚,而A则就认为,我自己悄悄改了不就行了,公开承认多损害我的威信啊。在世界观不同的情况下,对一件事的看法甚至会截然相反,所以统一思想就很重要,这就是为什么要搞马列主义学习运动,这才能让大家真正做到批评与自我批评。</p>
-
-<p>如何让组织中的人都了解错误,并对错误有正确的认识?那就要摆事实。即便大家都言必称马克思,但也会有各种各样的分歧,毛说博古是“本本主义”,博古说毛是“山沟沟里的经验主义”,谁都说服不了谁,怎么办?那就是要把这个理论放到实践中去,走博古路线,“御敌于国门之外”,结果连吃败仗;走毛的路线,四渡赤水脱离险境,谁的路线正确这不一下子就看出来了吗?但仅仅这样不够,因为有的人就会觉得,啊博古的路线没问题,是下面当兵的执行有问题,所以啊问题不大,不用整,这就是大家对错误没有正确的认识,所以毛在当时又亲自主持编写了三本“党书”,在大量事实证据面前,这些人才承认了是路线错误。</p>
-
-<p>那什么样的整风是失败的呢?我给大家举一个亲身经历的例子。</p>
-
-<p>甲是一个类似于上述张国焘争权夺利式和幼稚式加起来的人物,之前经过其他同志批评,做了一次自我批判,但几乎文不达意,只是敷衍了事没有认真改过;没过多久,甲又由于各种各样的错误,不仅引起了网群成员的众怒,还极大阻碍了网群的运行。A想要对他进行批评,但甲的态度极其恶劣,不仅不听还攻击A,于是A找到同为网群领导组的B、C和D,提出要公开批评甲并撤下他的职务。但B认为,这主要是甲和A之间的的个人矛盾,关于甲阻碍学社运行,B则认为大家都是同志,单独口头教育就好,没必要撤职,也没必要公开批评,应当秉承“团结-批评-团结”的原则;C也觉得,大家都是同志,我们态度要柔和,尽量避免冲突,保持团结,也没必要撤职,毕竟甲是掌管xx部的,我们还需要他。我们在这里可以看到,首先A、B、C三人对于甲的错误理解不同,B则根本不认为这算错误,主要是个人矛盾,口头教育一下就好;C则没啥判断,只希望保持现状。这是因为三人对此次冲突的了解程度不同,三人的观念也不同。A一直也同样在甲的xx部工作,而且A也负责很多人事变动,甲对此类工作阻挠甚多,A和甲也很熟悉;而B则是较晚才参与人事变动,而且也不是很积极,和甲也没聊过几句;C则参与度更低,一直在一个独立性很高的单另部门工作,C和甲只是泛泛之交。总得来说,他们根本就没有被甲怎么影响过,将这判断为和A的个人矛盾也是正常;对C来说,甲怎么闹腾也不会影响到他,自然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省得破坏了他和甲的交情。而且,在B看来,这个队伍的力量来源于人多名声好,他是怕打烂了坛坛罐罐,打击了甲让他退群,又怕甲跑到其他群毁坏这个群的名声;而A则认为网群的核心队伍绝不可容忍上述三式人物,更不可让他们担任要职,队伍的力量来源于高度的组织、先进的觉悟和正确的路线,如果人多就是力量大,那抗日战争就应该是国民党领导打赢的,至于“左圈”的名声,简直就是个笑话。不过由此,也暴露了网群一个无法解决的缺陷。</p>
-
-<p>不过最终在A的坚持下以及甲确实惹了众怒,小组最终还是决定把甲撤职,但甲并不服,反而还撒泼打滚,用语言暴力攻击A和其他同志,小组最终不得不又决定把甲开除出社。而甲在之后果然跑到其他好多群大哭大闹装可怜,其中就有几个群听了甲的一面之词就跑来质问A所在的网群,这几个群中还有一个是在“左圈”颇为知名的“xx号角”。“xx号角”的一名成员给B发了一封很长的私信(为什么没给A发?因为A根本就不在其他群刷存在感),大致就是说要团结同志,不要搞分裂,要坚持什么“团结-批评-团结”的原则。B对此人还是礼貌以待,但A知道后当场就火了,这个人什么都不了解,就听了甲的一面之词,就跑来当和事佬扮圣母,不知道这个人还记不记得自己的组织名字里有“xx”二字。在这里,所谓的“团结-批评-团结”就彻底成为了教条,成为了某些人站在道德制高点上向其他人挥舞的大棒,属实是把自己当成共产国际了,到处往别的群派“钦差大臣”,要求别人把此教条捧在神坛上,完全不顾现实情况如何。如果按着这样教条的方式去机械地“团结-批评-团结”任何一类犯错的人,那最终就只会什么也团结不了,什么也批评不成,整风搞成了面子工程。这种无条件的“团结”,很难说到底是在团结,还是在妥协、逃避。</p>
-
-<p>而至于D,他则表示,不能脱离群众,要搞大民主不要搞小团体,要求在一百多人的大聊天群投票决定此事。但是D要求的“民主”,真的可行吗?</p>
-
-<h3 id="建群即建党">建群即建党</h3>
-
-<p>在今年上半年,“左圈”内发生了一件啼笑皆非的事,闹得满城风雨。有一个网群的群主写了一篇长达十几页的“建党宣言”,宣布这个群正式成为了“中国xxxx党”。这篇宣言很快传遍了“左圈”,看了它的同志们的态度几乎是一边倒的,那就是认为这简直是cosplay,太荒谬了。但是这种cosplay、“建群即建党”的现象却在“左圈”中十分常见。这不禁向我们提出了一个问题:网群,真的可以承担一个真正的政党组织的任务吗?网上闹革命,到底可不可行?</p>
-
-<h4 id="网群独裁不可避免">网群独裁不可避免</h4>
-
-<p>对中共早期党史略晓一二的同志们都知道,中共强大的战斗力和凝聚力不来源于暴力和集权,恰恰相反,来源于民主和平等。我认为这两点也是一个马列主义组织的生命线,没有这两点,就不能被称之为马列主义组织。但在现在的网群内部,不仅没有民主,甚至还在不可避免地走向独裁。</p>
-
-<p>我们常常说,社会组织中的问题都是人的问题,但是我想很多同志们都忽略了一点,那就是在现实社会中人是有极大的主观能动性的,政治组织的形式是可以通过人力来改变的,而在网群中情况是大有不同的。以目前形势最广最多的QQ群为例,QQ群的形式是被腾讯的设计钉死的,没有任何更改的可能。QQ群中群主就是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他完全可以凭自己的喜好,任意处理群中的任何一名成员,包括这个群本身,而群成员没有任何实质的手段能够反制群主和群管理员。QQ群的组织构架在诞生之时就是独裁的,想在这种构架下去建设民主,就好比在沙漠里种水稻,如果不改造沙漠环境,任你的水稻种植手法再高超、水稻苗的品种再优良,也不可能成功。</p>
-
-<p>除去客观的架构,我们也无法忽视一个主观的事实,那就是一个网群组织真正的成员,也就是所谓的核心成员,其实也就是三到五个人,最多六七个人,就是这几个人真正地在干事;而且这个组织真正的运行,往往是依靠一个人,就那么一个,这一个人的能力几乎就决定了这个网群组织的上限,如果这个人有任何问题,比如退群了,那么这个网群组织也就会立刻名存实亡。那是什么造成这种现象呢?</p>
-
-<p>为什么一个网群里真的在干事的只有几个人?其实很简单,因为这个群就属于这么几个人。换句话说,除了这几个人之外,剩下的成员对这个群没有归属感,他们不认为自己是这个群的人。</p>
-
-<p>从唯物主义的角度来讲,精神上的联系建立在物质的联系之上。如果你认同自己属于某个集体,那么你一定在物质利益上和这个集体达成了某种程度的一致(注:这里的集体强调一定的组织性,和饭圈那样单纯的标签化身份认同不一样)。例如,民族国家的形成是往往是因为这个民族集体要面临共同的压迫或外敌;我认为我和我家是一个集体,是因为我家发了财我也能跟着分一笔,而我家如果某个成员亏了钱我也得用自己的钱帮忙;我作为xx党的党员,认为自己属于xx党,除了政治立场一致外还因为这整个党利益一致,兴则全兴,亡则全亡。那什么情况下我们不认为自己属于某个“集体”呢?第一种,我们发现这个“集体”是假的,就比如我们发现在民族国家中,那些口口声声为了民族的高官居然个个都有外国绿卡;比如我所属的这个党它说一套做一套,喊“清正廉洁”最大声的反而捞钱最多。那么另外一种,就是这个集体是被强加给我的,事实上我和这个团体没什么联系,举个例子,小组作业,老师们天真地以为只要小组所有成员最后得分都一样小组成员就可以共同努力,但实际上小组任务往往落到一个人头上,这个人为了自己的分还是得出苦出力;历史上还有个比较经典的例子,蒋介石手下军阀看似一体,都说自己是中国人都拜三民主义,实际上貌合神离,毕竟军阀成一体和蒋介石不仅没啥共同利益甚至还是竞争关系;再比如我上初中的时候,我的老师经常给我们灌输“xx中学的荣誉”这种东西,以激励我们好好学习用好成绩回报“母校”,但事实上学校对于学生是剥削利用关系,我学得好是我父母花钱我自己努力,学校只是一个平台,给学校多捞了几个名号学校又不会给我发股份。</p>
-
-<p>说了这么多,同志们可能已经明白我想说什么了:是的,网群没有组织度的根本原因就是这个“集体”是虚假的。网络本身就是一个虚拟世界,我在这个虚拟世界再怎么厉害也和现实世界的我没关系。据我观察,事实上一个网群里的绝大多数人都是把这玩意儿当作副业来搞,大家现实中还有正事,该上学上学该上班上班,毕竟哪怕我在网络社群里当了社长我现实中依然是个社畜。大部分同志参与网群不过就是为了找到一群和自己有同样苦闷心情的人,以寻得情感上的安慰;或者单纯把网群当成汲取知识的平台。大家也就是上班或上学的空闲时间来网络上用一种类似cosplay过家家的心态来“追逐理想”。再者,网群极度依赖电子设备,甚至超过依赖现实的人。我今天在群里呼风唤雨,明天我把手机一关我就和死了没区别。所以网群建设的高峰期是寒暑假,因为大家现实中上学工作根本就没啥时间抱着手机聊。</p>
-
-<p>那么一个网群的核心成员往往都是什么样的人呢?这些人首先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可以长时间接触到手机,至少每天能有一两次上线机会;如果不行,那即使此人是“建群元老”也无法成为核心。其次,这些人是群的管理层,一般而言,就是“建群元老”,但也不乏一些还算开明的群会把一些后来的成员提到管理层(这些后来的成员当然也是能长时间接触到手机的)。总之,这些人在某种程度上尝到了权力的味道(即便这权力是虚假的),而且也体验到了对抗异化、回归劳动本身的快乐(这点会在之后的篇详说)。但是,群里的普通成员往往两者都感受不到。</p>
-
-<p>如果你参与过网络群社的创建,你很可能就会注意到,一个社群中,绝大多数成员都只是参与者,而只有少数成员是管理者。我想熟悉《鞍钢宪法》的同志已经意识到问题所在了。除去管理层,剩下的成员大致可分为两部分,少数可能会被管理层分配一两个职务,但也就是按部就班地照做,因为这部分成员对整个组织基本不了解,也参与不到核心管理;剩下的则就是纯粹在群里聊天吹水。这时大多数成员已经在某种程度上成了“打工人”了,网群又不会给他们发钱,纯粹用爱发电了属于是,当然就没有归属感了,当然就没有组织度了。</p>
-
-<p>而在这种情况下,网络社群的高度集权乃至个人独裁就不可避免了。而我们又知道,一个马列主义团体离不开民主,没有民主的、用爱发电的团体,组织度甚至比不上发钱干活的团体。不管是从客观条件还是从主观条件出发,我们都无法遏制这种趋势。</p>
-
-<h4 id="民主的前提">民主的前提</h4>
-
-<p>我在《进群即同志》篇的最后一段遗留了一个问题,那就是有个人在解决一个问题时说,不能脱离群众,要搞大民主不要搞小团体,要求在一百多人的大聊天群投票决定此事。这种“民主”,在网群中到底可行吗?</p>
-
-<p>民主这个东西,听着十分得高大上,也是不可违反的政治正确。在一些二极管人士的思维中,要搞民主就要那种“全民参与决定、人人一票否决权”的,不然就是“集权、独裁”。但是,不管这些人再怎么喜欢民主,我们也必须看到,“民主”如果在不符合现实客观环境时强行实行,那就会变成脱离实际的教条主义。</p>
-
-<p>首先我想给出我认为的民主的定义。其实民主没有特定的形式,不是说非要“言必称希腊”,一人一票才是民主。民主其实就是让一个组织中,最底层、最广大的那个群体可以影响、参与甚至决定最高层的政策,而不是反过来。希腊民主看似没毛病,但实际上可操作空间大得很。在古雅典,只有成年男性本地的奴隶主才有投票权,所以那哪是民主啊,那就是父权制奴隶主阶级专政。在美国,看似每人一票选总统很民主,但实际上,那不过就是让老百姓在一个资本家和另一个资本家中选,不管是谁都不能代表无产阶级的根本利益,所以本质上也不是民主而是资产阶级专政。而这种有产阶级专政,则是建立在国家中的暴力机关之上的,“民主”面纱下是资产阶级的刺刀。</p>
-
-<p>在美式选票民主中,还有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那就是百姓根本没有渠道得知候选人真实的一面,候选人和其政党往往用巨量的资本买通媒体,让他们为自己搭建人设宣传形象,并许下诱人的空头支票,但至于上台之后这些空头支票会不会被兑现、此候选人是不是真的像宣传的那么牛逼,那就不好说了。由此可见,在这种“民主”中,老百姓完全处在一个信息茧房中,他们看似有了选票有了左右政府的能力,但实际上,他们还是被操控、被利用的工具,这也导致越来越多的美国人不愿意参与投票,毕竟和他们有什么关系呢?</p>
-
-<p>在网群中实际上也有上面这段提到的问题。普通的群成员实际上对网群事物的参与感要比很多同志想象的低得多。事实上一个网群的绝绝大部分事物都是由核心的四五个人讨论决定的;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许多网群会设立一个类似于“公民大会”的群,将网群大小事务都在这个群里讨论、决定,这样群普通成员也可以去看,并发表意见。这样看似没毛病,但实际上和开私人小会没啥区别,原因很简单,那么长那么多的讨论内容,谁那么闲一条一条翻啊?而且群普通成员本身对于网群内部情况就不会很了解,即便是看了那些讨论内容,也很难作出什么判断、给出什么建议。</p>
-
-<p>说到底,对于占大多数的群普通成员来说,他们在网群中更像是“消费者”的角色,网群只是一个为他们提供了可以满足自己“革命幻想”或者查找资料的平台,他们并没有把自己当作这个组织的成员。对于普通成员,在现实中的生活要远比在网上“革命”重要(这实际上是一个正确的判断,我并没有在这里谴责他们),网群是一个可有可无的东西,是一个为现实失意生活补充的消遣物,空闲的时候吹吹水,到点了还得去上班上学。</p>
-
-<p>总而言之,当一个网群试图用“民主”的方式解决一项事情时,网群中的“民”既无法了解到事情的全貌、作出客观逻辑的判断,也不会认为自己是这个网群中的一份子、来去参与这个事情。毕竟,不管这个网群怎么搞,哪怕这个群炸了,也不会对他们现实生活产生一丝一毫的影响。</p>
-
-<p>在此情况下,“民主”就已经沦为形式主义了。据我观察,大部分网群中,如果某个成员要求以“民主”的全群投票的形式决定一件事,那么这个成员要么是为了面子,走个“民主”的形式让自己安心,这实际上是一种推脱责任,本来应当自己判断、承担的事被推到了全群成员头上,到时候出问题了那就是群成员的责任了(不要期望群成员可以在根本不了解事情全貌且没兴趣参与的前提下作出正确的判断);要么,这个人只是希望用“民主”来给自己背书:“你们看,我这个事情可是通过‘民主’的形式作的决定,你们要是反对这个决定,那就是反对‘民主’!”实际上就是美国政治正确那套玩法,根本就不是民主了。</p>
-
-<p>但是我并不是说这种形式主义民主完全没有效力,它在有的时候确实可以被引导着作出正确的决断,但往往需要花费大量精力和时间,效率极其低下,时间浪费极其严重,而且往往就搞错了重点:重点是在解决这个问题,而不是在这种根本无法组织民主的情况下搞形式主义。</p>
-
-<p>给大家举个真实事例。在xx网群某一天混进来了一个“王明式”人物A,此人一上来就是满口哲学黑话,但实际上A本人并不理解自己说的那坨东西。但是,A的脸皮厚极了,当有人指出他理论上的错误时,他会说一大堆英式废话来绕弯子,总之就是死不承认错误,还攻击对方才是错误的;当他遇到有不会说哲学黑话的同志,他就好像是黄鼠狼遇上了鸡一样,逮着人家撒开了花地倾倒哲学黑话来批判对方,甚至还从这个网群往自己的群里拉人,总之把这个群搅得鸡犬不宁,甚至无法开展正常工作了。遇到这种情况该怎么办呢,我想大家的第一判断就是给他禁言或者直接踢了吧,总不会去搞说服教育吧?但是此群的核心成员B还真就要搞说服教育,B是这么解释的:因为他要通过辩论让此人的真实面目暴露出来,然后再将这些聊天记录发到三百人的大群里,通过“民主”的方式投票决定是否将此人踢出。最后这件事搞了大概七八个小时,把好几个群成员气得半死,然后才把这个人踢出的。</p>
-
-<p>那么,A最后有被说服教育了吗?没有!指望说几句道理,就改变别人头脑中的思想,往往是不现实的。像A一样,左圈中极多的人的知识体系都来源于对书本的生搬硬套。毛曾经写过文章批判这种现象:</p>
-
-<blockquote>
- <p>“你对于某个问题没有调查,就停止你对于某个问题的发言权。这不太野蛮了吗?一点也不野蛮。你对那个问题的现实情况和历史情况既然没有调查,不知底里,对于那个问题的发言便一定是瞎说一顿。瞎说一顿之不能解决问题是大家明了的,那么,停止你的发言权有什么不公道呢?许多的同志都成天地闭着眼睛在那里瞎说,这是共产党员的耻辱,岂有共产党员而可以闭着眼睛瞎说一顿的吗?”——《反对本本主义》</p>
-</blockquote>
-
-<p>毛在此总结说,对于那些喜欢照本宣科还高高在上的人,不要去试着说服他,最好的方法就是停止他的发言权;如果你没有权力不让他发言,那最好就是不要争论,无视他;如果你非要和他争论,非要对牛弹琴,那就不是牛的问题了,是你的问题。就像在A这次事件中,你说他这种宣传方式群众听不懂,他说你是“纯粹形而上学的后现代小将”,你怎么和他辩论?至于说服他,他愿意听你讲吗,他直接来个“不听不听王八念经”,纵使你再有耐心,也不可能说服他。</p>
-
-<p>那么,这次“民主”让民主制度深入该网群了吗?没有!事实上,这次“民主”只有B一个人是完全支持的,剩下的大部分人只是觉得,反正是民主嘛,也没什么大碍,而且,我既不参与辩论,也不参与批判,我就是一看热闹的,跟我有什么关系啊?是的,从唯物主义的角度讲,这次“民主”中,群普通成员既不是“民”也不是“主”,这次辩论跟他们半毛钱关系也没有,把手机一关这事儿根本就没发生过。在此之后,网群决策事物依然按着之前的习惯来,根本没啥改变。</p>
+<p>社区民兵是泰国南部最大的武装组织。政府已将社区民兵的正规军部分(Or Sor,正式名称为国土防卫志愿军)扩大到约7,200人。社区民兵志愿者被招募到自己的村庄服役,为政府基础设施和政府官员提供保护。Or Sor每月领取工资,但其他村庄或社区民兵则不是。社区民兵一般只由男性组成,尽管妇女加入民兵组织没有任何正式障碍。</p>
-<p>那么,这种“民主”最后的作用是什么呢?这实际上就是B的自我心理安慰,是他作出来给普通群成员和“左圈”看的。B可能是出于一种教条主义的心态,也可能是太好面子,害怕把A直接踢了,会被指责为“专政、独裁”,坏了网群在“左圈”里的名声。害怕指责怎么能行呢?哪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战士没被指责过?哪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战士会在乎自己的名声,更何况是在“左圈”这种还不如微博饭圈的名声?“民主”的形式到底能不能起到民主的作用,还是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不然就会犯了教条主义、形式主义错误。从以上分析可以得知,B这个“民主”绕了这么一大圈,其实最终效果和把A直接踢了没啥区别。这使得这次“民主”完全沦为了一场表演,还是自导自演;而且还浪费了网群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耽误了正常工作的进行。</p>
+<p>游骑兵(Thahan Phran)是另一个准军事团体,是一支由陆军和海军陆战队组成的轻步兵。他们经常与边境巡逻警察(BPP)一起行动,接受作战训练。加入游骑兵者必须是年龄必须在18至29岁之间不分男女的泰国公民。女性在游骑兵中仍占少数。他们需要接受45天至6个月的初级培训。游骑兵报酬平均每月估计为13,500泰铢(约合440美元)。他们每次服役四年,经常被派往战区。游骑兵需要在偏远地区和小路上进行小规模徒步巡逻。他们在检查站巡逻,但有时也在林区扎营。</p>
-<p>让我们回到标题,民主的前提到底是什么?</p>
+<p>研究2则研究了泰国军队抽签征兵的制度。根据1954年《兵役法》,泰国所有男性公民在18岁时都要登记服兵役,直到进入军事预备役或被免除军事义务。每个年龄组中大约有1/4的人将在中学期间通过领土防御学生训练进入预备役。那些没有参加培训的人在21岁时将继续登记服兵役,然后必须向征兵部报到,参加高等教育则入伍可被推迟,但是26岁以后不可再延期。</p>
-<p>首先,在一个组织中要实行民主,那这个组织里的人必须要自我认同为组织的成员,否则民主会立刻沦为形式主义和自娱自乐。在大部分网左组织中,我们刚已经说过,大部分成员并不会认为自己属于某某组织,他们更认同自己为“消费者”,只是来这个网群平台来发泄自己的情绪的,我认为目前这个问题是无法解决的,网络是无法像现实那样有效率地支撑起人类复杂的情感连结的。如果这些成员都不认为自己属于该组织,那么当有一件事情需要决策时,他们也必然抱着看热闹的心态来参与,或者干脆就不参与。</p>
+<p>在征兵时,极少数高级僧侣和身心残疾者被永久免服兵役。其余的人可以选择放弃抽签主动服兵役。如果放弃抽签的人数不足以满足军方的征兵配额,军方将为剩余的男性举行抽签。抽签抽中红卡的人必须服兵役,其余抽中黑卡的人被转移到预备役不必服兵役。放弃抽签的原因可能包括:拥有高中或本科学历的人放弃抽签的服役期更短;对参军感兴趣;被薪水所吸引。绝大多数男性参加抽签来试图免服兵役。许多人声称害怕服兵役,因为应征入伍者可能在战区服役,且虐待新兵的报道时有发生。</p>
-<p>然后,组织必须和成员有现实的、物质的联系,也就是说这个“组织”要是一个真正的组织。现在的网群,是完全存在于虚拟世界的,对于群成员来说,可能还没游戏对他们的联系多。这个网群并不像现实组织那样,和其成员直接产生现实中的联系,而且加入和退出的成本极低,毕竟你的“同志们”连你的真名都不会知道。在此情况下,想让网群成员自我认同为该组织的一份子,那是违反唯物主义的。毛说“让群众说话,天塌不下来”,许多人就反驳说,群众要是乱说话怎么办,但是从唯物主义的角度讲,群众之所以要发声要批判某件事,一定是因为这件事影响了他们的现实利益,这是群众不会“乱说话”的前提。但是如果这件事跟群众半毛钱关系都没有,那他们乱说话几乎就完全是可以预见的了,因为他们只能通过自己的想象来判断实情(不过没有谁真那么爱管闲事,一般就会选择不说话了)。</p>
+<h3 id="六实验设计与方法">六、实验设计与方法</h3>
-<p>其次,成员必须有意愿和渠道了解组织事物的全貌。根据我个人的网群经历,在几乎所有网群中,群普通成员要么是没有渠道了解组织中的事情,要么是根本没有意愿和精力去了解。许多网群会选择将所有人拉入一个群中,大小事务都在群里讨论,想着“啥事情都在群里说过了,他们也可以看嘛。”我想问一下同志们,你们是否有时间和精力一整天都盯着QQ群聊看?更何况这些聊天还往往夹杂了大量的吹水等闲聊。大家现实中都需要上学上班,即便是不需要,也不会有多少人真的有兴趣一直盯着别人的群聊吧?那有的同志就想办法,让一个人专门负责整理记录学社做的决策并由他私发或者公告给群成员,且不说这是一件极其繁重的工作,即便是群成员真的会看到那些私信和公告,这些跟他们都有什么关系呢?大部分成员还是会抱着看新闻的心态看这些东西。根据我个人实践经历,私发决策通知这种方法只会让群成员感到厌烦,跟动不动就弹出来的广告一样,反而还起了反作用。如果说,群成员在决策一件事情前,连这个事情都没法了解详尽,又怎么能指望他们作出正确的判断呢?又怎么能指望他们拥有参与的意愿呢?</p>
+<p>本文在泰国南部进行了一项调查,将征兵抽签作为实验组成部分。第一阶段随机选择300个村庄作为数据组(cluster),其中有100个位于泰南三府。对于每个数据组,抽样分为3个类别:(1)参加征兵抽签并必须服兵役的男性,(2)参加抽签但未被选中服兵役的男性,以及(3)放弃抽签并服兵役的男性。每个类别在每个村均采访5名男性,参见表1。</p>
-<p>最后,在以上条件真的达成了之后,那就必须保证成员有渠道发表自己意见,有真正可行的实际权力去监督组织的管理层(而不是依靠管理层的个人道德,或者管理层互相监督代行这种权力)。根据我和许多同志的经历,几乎所有网群根本没有实际渠道可以让群普通成员发表意见和建议。首先这是因为上述原因,网群大小事务几乎都是几个“建群元老”开小会决定的,而这些决定也不会影响到群普通成员的现实生活,所以根本不需要群普通成员来提出什么意见。然后,即便是真的有决策对群普通成员产生了什么影响,他们也不会有意愿来“上诉”,更遑论监督管理层,这是因为网群根本没有也无法建立基层组织,群普通成员之间属于是原子化的无政府状态,这一点我会在第三篇详述,这里就不展开讲了。总之,即便是群管理层规定了群普通成员可以监督管理层,这种“权力”也往往是被其他群管理层成员包办代替。有网群经历的同志不难发现,在大部分网群中,群管理层的内斗往往比普通成员和管理层之间的斗争多得多,这样搞下来,就又成了少数人的“精英政治”了。</p>
+<p><img src="https://i.imgur.com/Y7QrRx7.png" alt="image01" />
+<em>▲ 表1:样本组</em></p>
-<p>民主的真正实行是共产主义组织真正力量的来源,没有这一来源,那这个“共产主义”组织就只能靠爱发电,最终沦为和他们的敌人一样的产物。但在我看来,网左组织不管是从主观还是客观层面,根本没有办法去实行民主,这就几乎注定了,网左组织一定会在官僚资产阶级的铁拳下覆灭,而现实的、真正的左派组织则会站在网左组织的尸体上新生。</p>
+<p>本文的实证研究由两部分组成(见表1)。首先本文分析了在泰南三府,具有更多父权价值观的男性是否更容易自愿参加准军事组织。研究1作为观察性研究,使用了两个可变因变量。第一个问题是受访者是否参加社区民兵,第二个问题是受访者是否参加游骑兵。研究1采用了所有3类参与者的数据,但只包括居住在泰南三府的人。因此,研究1中分析的受访者人数为1500人(三个类别各500人)。</p>
-<h4 id="网络左群的基层">网络左群的基层</h4>
+<p>研究2探讨了反向因果关系的可能性,并检验了义务兵役过程的军事社会化对新兵父权价值观的影响。研究2以征兵抽签的形式进行了自然实验。将第一类(实验组,抽签后必须服兵役)与第二类(对照组,抽签后免服兵役)进行了比较。因此,研究2中分析的受访者人数为3000人(两类各1500人)。</p>
-<p>1965年5月21日,毛主席在湖南省委第一书记张平化、以及汪东兴等人的陪同下,重上井冈山。行至黄洋界,毛主席谈起了井冈山精神,他问与他一行的同志,什么是井冈山精神?有人回答他说:井冈山精神就是艰苦奋斗。毛主席笑了笑,说艰苦奋斗只是一个方向,你们再想想。随后汪东兴又加了一条:支部建在连上。</p>
+<p>父权价值观通过一个基于受访者对性别平等态度的5个问题的指数进行量化,这些问题涉及受访者在多大程度上同意以下观点:1、男性比女性更适合担任政治领袖;2、男性更适合担任企业高管;3、大学教育对男孩比女孩更重要;4、丈夫应该在家庭中做出重要决定;5、女性应该容忍暴力,以便家庭团结一致。</p>
-<p>毛主席点点头,继续说:“在井冈山时,我们摸索了一套好制度、好作风,现在比较提倡的是艰苦奋斗,得到重视的是支部建在连上,忽视的是士兵委员会。支部建在连上,随着我们掌握政权,现在全国各行各业都建有党的组织,成为领导机构。党的力量加强了。但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实行政治民主,保证我们党不脱离群众,比井冈山时士兵委员会就要差多了。全国性的政治民主更没有形成为一种制度、一种有效的方式,井冈山时期士兵委员会是有很大作用的。”</p>
+<p>研究1还使用了几个额外的变量作为控制变量,并在稳健性测试中使用,其中包括指示受访者是否有孩子、教育状况、收入和婚姻状况的变量。由于研究1使用了所有三类受访者,本文还使用了虚拟变量来指示受访者属于哪一类。同时,为了测试研究2中自然实验的平衡性,本文同样使用了七个涉及在年轻男性在征兵抽签之前已经确定的7个属性作为变量:年龄、是否为穆斯林、是否为马来穆斯林、受访者的父亲是否在军队服役、受访者成长时在家中讨论泰南三府情况的程度、受访者成长时在看到母亲被打的频率,以及受访者成长时被打的频率。这些变量也用作研究1中的额外控制或稳健性检查。</p>
-<p>听到这些话以后,当时的江西省委书记刘俊秀又请教说:“现在工厂都有工会,农村有贫下中农协会,这和士兵委员会是不是差不多的组织?”毛主席回答他说:“两者不一样。土兵委员会可以监督连长、营长、团长,它有很大的权利。现在工厂的工会可以监督厂长书记吗?谁又来监督我们的市委书记、省委书记?谁来监督中央的领导?我们这支军队为什么能成为新型的军队,就是在改造旧中国的同时,也改造了我们自己。人的思想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改造的。井冈山上的袁文才、王佐,就是被改造了过来,为井冈山根据地作出了贡献嘛。红军中的不少干部原来是旧军官,一个月拿不少大洋,后来不是心甘情愿和士兵一样嘛。关键还是要有一条正确的政治路线,才能官兵一致。”</p>
+<h3 id="七实验结果">七、实验结果</h3>
-<p>士兵委员会,最早来源于1927年的三湾改编。简单说,士兵委员会就是由最基层的士兵进行选举,比如一个连有100个人,那么就由这100个人选举出5-8个人组成连级的士兵委员会,被选举出来的这几个人,代表了这个连的士兵的利益,任何一个兵有什么问题、困难、都可以直接向代表们反映,代表们再往上继续反映。营、团级士兵委员会,也是以此类推,用同样的方式进行选举,组成相应级别的士兵委员会。</p>
+<h4 id="研究1关于自我选择加入准军事单位服役的观察性研究">研究1:关于自我选择加入准军事单位服役的观察性研究</h4>
-<p>士兵委员会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底层士兵组织,并有力地确立了红军的官兵平等;正是因为官兵平等,红军才能爆发出巨大的战斗力,可以说没有士兵委员会,红军就不可称之为红军。由此可见,一个真正有战斗力的共产主义组织,离不开基层组织。</p>
+<p><img src="https://i.imgur.com/xrc8UTX.png" alt="image02" />
+<em>▲ 图1:逻辑回归结果</em></p>
-<p>我们知道,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有一个显赫的区别,那就是资本主义社会的政府在基层是没有也无法建立起组织的。资本主义政府可以把行政力量纵向伸进基层,但其基层人民之间绝对无法形成横向的组织,事实上政府也不会允许其形成,因为被组织起来的人民会对压迫者的政府构成极大的威胁。而在社会主义中,人民当家做主了,而这一点如何体现?就是要让人民可以时刻对政府构成威胁,形成一种力量均势。这是阶级力量对比上的平衡,这种在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看来暴力而无礼的方法反而对达成民主和平等最有效。所以说,社会主义民主有没有被实行,就要看底层人民(基层成员)有没有被组织起来。</p>
+<p>研究1旨在确定我们父权价值观的变化是否部分是由个人自我选择加入准军事组织来解释的。本文预期具有更多父权价值观的男性更可能参与有组织的暴力。</p>
-<p>我们再说回士兵委员会。按照一些军国主义者的思路,士兵可以这样过份地“下克上”,肯定会严重打击军队战斗力。然而事实是,拥有士兵委员会的红军把长官权力无限大的国民党军赶到了台湾岛上,为什么?因为国民党军看似人多,但实际上只有大官僚、大地主、大资本家和高级军官参与了战斗,而红军看似人少,但实际上全体官兵和根据地百姓都参与了战斗,所以实际上红军才是“优势在我”。你想啊,你是一个国民党士兵,是被国军抓壮丁抓来的,你在前线打着仗,地主乡绅霸占了你家的田,打了你的父母,抢了你的妻女,你的长官动不动就打骂你,还把你当奴才使唤,你凭什么上战场为他们送死?所以为啥国军和地方军阀战斗力这么差,因为底层都想着放两枪对得起那点军饷就得了。而且,国军士兵哪怕想造反,你想造反可是你的战友们不想,你也没法子。</p>
+<p>图1显示了逻辑回归测试结果,点和菱形表示系数,水平线表示95%的置信区间。本部分的样本仅限于居住在泰南三府的受访者。第一个因变量是参与社区民兵,第二个因变量是参加游骑兵。“父权价值观”(Patriarchal Values)对这两个因变量的预期方向都有很强的显著影响。样本还包括放弃抽签主动服役的男性(“放弃”,Waived),而这类男性在未来更可能参与准军事活动。</p>
-<p>而在红军这里,别说长官打骂士兵,就连当时有个军官好赌两把钱,都被士兵举报了,这要在国军里算啥事情,可是在红军这里,他被罚站了三天,而且是故意选在了第一次湘赣边界代表大会召开,大伙儿都能在会场看见的位置。所以在红军中,大伙都知道,这儿当官的把我们当人看,我们说话有人听;维系这支军队的不是暴力和权威,而是民主、平等——尊严。红军士兵是第一次感受到了被当作人来对待,第一次平等的尊严,自然就会去拼死捍卫它。</p>
+<p>下一个控制变量(“未被家暴”,Not Beaten Home)衡量儿童时期的暴力经历。那些说自己很少在家里被打的男性参与准军事活动的可能性要小得多。本文将此解释为在童年时期更频繁遭家暴的男性了解到暴力是处理冲突的适当方式,这使他们更有可能参加有组织暴力行动。此外,童年遭受殴打的经历很可能会导致成年后更高的父权价值观。我们发现“马来穆斯林”(图中显示为Malay Muslim)和佛教徒同样倾向于参加社区防御志愿者团体,但马来穆斯林成为游骑兵的可能性要小得多,因为游骑兵在泰南三府的马来穆斯林中广受鄙视。下一个控制变量反映了受访者在成长过程中与家人讨论泰南三府暴力局势的频率(“讨论频率”,Talk Before 18)。讨论情况较多的男性更有可能参与准军事活动。本文认为,这可能既反映了受访者本身的自我选择,也反映了人们可能会更多地谈论冲突的地区代表本地区受冲突影响严重,因此更容易被准军事组织招募。下一个控制变量是受访者是否有孩子(“有孩”,Have Children):父亲更有可能因为经济原因加入游骑兵。最后,受过高等教育的男性更可能成为游骑兵,可能反映了政府热衷于招募受过较高教育的人。</p>
-<p>除了监督长官,士兵委员会还有一个更强的权力:就是可以直接参与部队的管理,比如,部队的经济账目必须对士兵委员会公开,士兵可以直接管理伙食费用等等,每个士兵都可以通过士兵委员会发表自己的意见。我们知道,一支部队行军打仗、一个组织整活儿,都离不开钱,也就是离不开现实物质力量的支撑。士兵委员会如果只有举报长官态度不好、生活不检,权力是不够的,因为长官完全可以偷摸着来,比如说他要赌钱,他明着不赌,士兵怎么知道呢?但如果经济账目一公开,士兵一看,这儿怎么少了一笔钱啊?立刻就会去追查。而如果让士兵直接参与费用管理,长官根本就没有贪污的空间,因为钱都不经过长官的手。所以这也是这个制度为啥在国民党那里实行不下去的原因,毕竟国军军官哪个不是为了升官发财,贪一笔军费算个啥。那么为什么红军士兵会对财务去哪里了如此关心?那是因为这些钱是他们生命的保证,他们吃饭、穿衣、打仗都得靠这些钱,这些钱和他们是实打实的物质的现实联系。</p>
+<p>研究1中的主要解释性变量“父权价值观”在泰南三府有25%的观测值缺失。这是一个相对较大的缺失比例,因此本文研究了缺失情况,并进行了替代测试,包括进行使用多重插补法(multiple imputation,通过创建几个不同的合理估算数据集,并组合从每个数据集中获得的结果来消除缺失数据的不确定性)。总之,“父权价值观”的缺失与研究1中的因变量没有系统的相关性,遗漏值不太可能严重破坏对研究1结果的有效性。</p>
-<p>好了,说了这么半天,我们似乎还没有提到标题,那就是在网群中,基层是什么情况?</p>
+<p>结果是,更高水平的“父权价值观”与更高的志愿参与社区民兵和游骑兵的可能性存在稳健的相关性。现在本文想从实质上了解这种效应的强度。转化逻辑回归系数为更直观的OR值(odds ratio,指事件A在B在场的情况下发生的几率与事件A在没有B的情况下的几率之比)或概率,只有对于一组固定在相同值并使用相同样本的特定解释变量才有意义。更重要的是,在我们的情况下,参与我们模型样本的基线概率不是很有意义,因为本实验的样本不具代表性。例如,实验1样本中泰南三府高达28%的受访者很少或更频繁地参加游骑兵活动(代表他们至少参与了游骑兵单位),这可能比泰南三府同一年龄段的所有男性中参加游骑兵的总体比例更高(因为本实验对参军的男性进行了过多抽样)。因此,基于本文数据参与的绝对概率本身就不那么有趣,更有意义的比较是不同个体之间的相对差异。下面本文展示了两个拼接图,展示了父权价值观(分为四个阶段)与参与暴力之间的关系。</p>
-<p>如果同志们注意观察,不难发现,在任何一个网群中,根本就没有基层组织,网群的“基层”完全是无政府状态的。在网群中,群普通成员,也就是所谓“基层”,是原子化的一盘散沙。我们不难发现,网群普通成员(以下简称群普)和网群管理层成员(以下简称群管)是点对点的直接联系,即一个群普往往和群管单独联系,而群普之间并没有多少联系;要么就是加入一个聊天群后就没了,根本不会和群管联系,群管也就是在群里一起聊天,后一类我们暂且不能把它们成为组织,在此先不讨论。</p>
+<p><img src="https://i.imgur.com/lJ2qb9J.png" alt="image03" />
+<em>▲ 图2:父权价值观与社区民兵参与度的相关性</em></p>
-<p>我们可以回想一下,大部分同志加入一个网群大致要走以下流程:A在B的介绍下,或者A在其他地方看到了B的宣传,想加入网群甲,在顺利加入后,A被送到一个大聊天群,然后A可能会直接就开始聊天,或者B会给A介绍这个网群,又或者B等群管会整一些活儿邀请A参与,或者群管们会给A分配一个职务;但总之,A除了在群里聊天外,并不会和其他群普和其他群管主动地建立联系,实际上也没必要。</p>
+<p>如图2所示,在参与社区民兵活动方面,父权价值观最低和最高的人之间存在相对较大的差异。在父权价值观最低的男性参加社区民兵的男性比例相对较小(37%)。具有最高父权价值观的男性比例要大得多(60%)。同样,在图3中,父权价值观最低的男性有24%参加了游骑兵,而34%的父权值最高的男性参加过游骑兵。</p>
-<p>那为什么群普之间不会建立联系呢?</p>
+<p><img src="https://i.imgur.com/nzffP7r.png" alt="image04" />
+<em>▲ 图3:父权价值观与游骑兵参与度的相关性</em></p>
-<p>首先因为群普彼此之间根本不熟悉。如果你是一个加入军队的新兵,或者你是刚转到一个班级的新生,你虽然会在一开始和其他人不是很熟,但毕竟天天见面,再内向的人也多多少少会对对方有个大体印象;但是在网群中,大概会有百分之六十以上的人每天处于潜水状态,剩下可能会有百分之三十偶尔说一两句,而只有大概百分之十的人会每天在线,而这百分之十大部分都是群管。那么在这个情况下,你甚至都不知道大部分群普的存在,你怎么和他们建立联系呢?即便是有群普经常在线,我们也没法单独通过群聊就了解对方,网群中建立可信任的坚固的联系,往往只能通过长期的一对一私聊,而大家现实中都很忙,现实中还有社交,谁会整天泡在网上跟别人私聊?即便是真的泡在网上,也没有那么多精力和那么多人都私聊吧?这就决定了群普之间熟悉彼此是很困难的事。</p>
+<h4 id="研究2关于征兵抽签作为自然实验的研究">研究2:关于征兵抽签作为自然实验的研究</h4>
-<p>群普之间根本没有任何联系,也没有必要去熟悉。群普之间的联系其实非常非常淡薄,他们除了在网上会聊两句,在现实中根本没有任何关系,手机一关这个人就不存在,大部分只是学术交流或者发泄情绪吹水。而且群普之间根本就没有熟悉的必要;在一个现实组织中,如班级或军队中,你跟其他人抬头不见低头见,时不时还得和其他人合作,就算不想交朋友也得大体了解对方是个什么样的人吧?在志同道合的政治组织中,了解别人那就更为必要了。但在网群中,根本没有这个必要,因为别人在网群中再混得风生水起,跟你的现实生活又有什么关系呢?还是那句话,手机一关这人就不存在。哪怕是建立小团体,那也得等到你放了学下了班、现实中的事忙完了之后才会去搞点网上社交,但网上社交的关系脆弱无比,你即便把对方删了对方也不能拿你怎么样。而且群普之间最大的活动就是在群里聊天,他们没有一个共同目标去奋斗,他们没有一块儿干事,这就进一步降低了群普之间的凝聚力。</p>
+<p>研究2调查了军事社会化对希望通过参加抽签逃避兵役的男性的父权价值观的影响。表2展示了几个控制变量的值,这些变量是指七个在年轻男性在征兵抽签之前已经确定的属性,最后一行显示了服兵役对父权价值观的处理效应(treatment effect)。</p>
-<p>即便群普之间形成小团体,但也没有现实问题去磨练检测他们,这就让他们很难看出团体中哪些人是有能力的。我们刚才提到,士兵委员会是需要选举代表的,代表往往在现实中,经过一些问题的考验后,被大家信服而产生的;而在网络上,网络小团体是没法参与现实问题的,比如说你的小团体中有个人生病了,难不成你能飞到他的城市给他买药吗?网络小团体只能对付网络上出现的问题,比如你写了一篇文章发群里让大家看看。而这种类问题是很难检测人们的现实能力的。这也就是说,如果硬要网络团体进行内部选举,那大概率选出来的就是平常上线多说话多的人,或者是毛遂自荐的,这就很难让所有人都信服,那么这个代表也就会沦为形式主义的“光杆司令”了。</p>
+<p><img src="https://i.imgur.com/8sAkdSV.png" alt="image05" />
+<em>▲ 表2:控制变量与父权价值观的处理效应</em></p>
-<p>建立小团体过于麻烦。还是那句话,大家现实中都忙,哪有经历在虚拟网络上搞这些那些?而且在现实中,几个人聚在一起就是一个小团体,而在网络上,想建立一个正式的小团体一般需要拉一个群,但总不能一个委员会就建一个群聊吧,那光群得加多少个?最后大概率是组织没建起来,群倒是建了一大堆。</p>
+<p>第一行显示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平均年龄不同,因为样本中的最低年龄是21岁。年龄在21至23岁之间的人如果抽中了红卡不得不服兵役,则无法接受采访。因此,最年轻的受访者更可能属于不必服役的男性类别。接下来的两行显示,穆斯林和佛教徒同样有可能抽中了红卡,如果只将说马来语的穆斯林与其他样本进行比较,这一点也成立。同样,这些群体在“父亲服兵役”(Father served)、“讨论频率”(Talk Before 18)和“母亲被家暴”(Mother beaten)等变量方面是平衡的。服役的年轻男性说他们“被家暴”(Beaten at Home)的可能性在统计学上显著地小,但该差异数值上很小,很可能是随机效应。</p>
-<p>群普委员会就是建立了也根本起不到作用。因为基层组织的作用是为了联系上层,但在网群中的任何决策跟他们没有一点关系都没有,根本不能影响到他们的现实生活,甚至有时还会耽误他们的现实生活。我们举例子,你是甲群的一个群普,群管今天突然发了一条决策,说让所有群员把昵称改了,这条决策会影响到你的现实生活吗?你可能大概率还觉得这耽误你的时间。大部分群普可能会选择直接忽视,或者他们根本就没看到这条通知,而群管也没有任何办法。如果你是真的出奇地热心,你对这条政策感到不满,你向你的群普委员会代表反映了这个事(我们暂且假设甲群成功建立了群普委员会制度),代表反映了上去,群管可能取消了这个政策,但你的现实生活并不会受到分毫影响;群管可能驳回了你的意见,坚持这个政策,但你的现实生活并不会受到分毫影响,你也可以完全不理群管。既然如此,你为什么要咸吃萝卜淡操心呢?</p>
+<p>最后一行显示,两组样本的“父权价值观”没有显著差异,表明被强制征召入伍对性别平等的态度没有影响。本文大量的观测样本意味着即使是非常小的影响也会被检测到。考虑到抽中红卡和服兵役的待遇是随机分配的,有充分的理由得出结论:军事社会化对父权价值观变化没有因果关系。</p>
-<p>群普们对上层也不熟悉,对这个网群组织也没有信任感。现在网群门槛太低,数量太多,基本上是个人就可以建群,完全不需要任何成本,这就使得网群及其“廉价”。你加入一个网群,这个群大概率是一个吹水群,你自然不会信任一个吹水群,最多加入他们一起吹水;然后即便这个网群有一个还算像样的组织构架,你也大概率参与不到其中,而且加进去谁也不认识,没有什么渠道和群管们快速熟悉,而且也没必要去熟悉。反正这样的群多了去了,加入不要什么成本退出也不会有什么代价,而且可能明天一醒来群就被封了,何必对其如此认真呢?而且网群由于其被封闭在虚拟世界的性质,很难用现实问题来对组织进行考验,这就更使得群管们无法在群普中建立威信,也就更无从谈信任感了。</p>
+<p>作为稳健性测试,本实验还分别测试了父权价值观五个调查问题中的每一个的处理效应,未发现任何效应。</p>
-<p>群普彼此之间根本无法信任。群普之间没法快速熟悉,这点刚才说到了。而群普之间也无法建立信任。先不说大部分我见过的网群根本就是一个大杂烩,啥人都能进,根本没有任何审核机制,这种情况下混进去个右人兔兔之类的再正常不过了,严重的甚至会混入光明联盟的下线。这种破坏分子平时也很会伪装,但一旦有机会他们就会开始搞破坏,把群里搞得乌烟瘴气也很有危险。群普之间的年龄、理论水平、家庭情况、居住地点、心理状况往往也差异巨大,而群管的效率低下和组织松散决定了他们无法解决这些差异,这就进一步扩大了群普之间的裂痕。而且群普很多成员经常喜欢冲塔和骂人,甚至人身攻击,谁愿意整天上网看别人骂人或者挨骂啊?大抵就是手机一关眼不见心不烦。况且现实中也根本见不到,完全没有什么必要来去处理这些虚拟世界的社交。</p>
+<p>在另一项替代测试中,本实验放宽了实验同质性(treatment homogeneity)的假设。本实验首先将实验处理限制在服役期间遭受过武装冲突的应征入伍者身上。下文报告的结果进一步强化了本文的结论。</p>
-<p>网群中根本没有财产,所以根本也就没有什么公有制经济还是任何一种经济形势来将他们联系起来。唯物主义地讲,没有物质的联系就是没有联系。这也是网群成员一定会把现实生活中的事情排在网群事情前面的根本原因。你和你的同学、你的同事、你的现实朋友之间的联系一定是要大于你和网友之间的联系的。例如在一个公司之中你和同事之间发生冲突,你和老板之间发生冲突,一定会实实在在地反映到你的现实世界,也许你的晋升职位被抢了,也许你会被扣工资。但如果是在网群中,你和群友发生的冲突除了浪费你的现实时间之外基本上没有其他什么影响,毕竟他又不能真的顺着网线过来打你。咱们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如果你的老板要开除你,然后同时你的网群的群主要踢你出群,你会选择先顾哪边?</p>
+<p>本实验向服役人员提出了10个问题,例如是否看到一名阵亡士兵、靠近炸弹以及向敌人开枪。41%的人经历过这种暴力,但这种经历对他们的父权价值观没有显著影响。本实验还验证了,任何服役军种对父权价值观没有显著影响。</p>
-<p>再说回网群中的经济模式,我见过唯一一种把钱和网群联系起来的模式,是群管在群普中通过类似于“募捐”的方式弄点钱,然后群管再去做事。说实话,我加过这样的一个群,但我从来没给他们捐过一次钱,不仅仅是因为我没有也不想去理解他们拿钱去做什么,我也完全不信任他们,这些人别说他们能不能真的拿钱办事,他们长什么样子、真名是啥我都不知道,我如何去信任他们?他们拿我的钱去做的事,如何反映在我的现实生活中呢?我在那个群的感觉就是我更像是提款机而不是参与者,我只是单纯地把钱打给别人,然后剩下的事情与我无关。是的,那个群确实搞了经济账目公开,但是首先没有基层委员会,我没有什么方式来去有效查看钱的去向,我总不能把每个捐钱的人的账目都看一遍吧?而且经济账目公开也没啥用,我不知道别人捐了多少钱,我也不认识别的捐钱的人,这里面可操作的空间就大了去了,群管大可以给我说“钱数不够再捐点”,实际上把别人捐的那部分中饱私囊(不要跟我扯什么都是同志怎么会做这种事,这就是纯粹的唯心主义幻想,好像一个人只要宣称自己是“左人”就是圣人了一样)。而且就算我发现了问题,我连去哪里把钱要回来都不知道;就算知道,我跑到千里之外的另一个城市,估计就是把钱要回来了连车票钱都没法回本。</p>
+<p>实验组(抽签)和对照组(未抽签)的父权值指标上的缺失值数量没有显著差异。因此该缺失不太可能对研究2的结果构成威胁。此外,一个发现表明军事社会化具有显著影响:服役的男性更有可能认为在军队服役的男性应该比没有服役的更受尊重。这一结果和其他类似的结果增强了对实验有效性的信心,并确实发现了军事社会化的影响。因此,即使士兵存在被军事社会化,对性别平等的态度在很大程度上还是不受服兵役的影响。</p>
-<p>网群基层组织的缺失,让网群的普通成员一直处在零散的原子化状态,也就意味着他们没有办法进行组织,主动地去做事,什么事都是被动接受群管的安排,这就注定了这个组织会僵化没有活力了。</p>
+<h3 id="八结论">八、结论</h3>
-<p>网群普通成员之间没有办法信任,也没有办法建立联系,他们就更不可能成为那种亲密的肩并肩的战友关系。这也就意味着我们群终究不能形成有战斗力的组织。单靠群管的包办替代是没有办法做到面面俱到的,也没有办法管到组织中的每一个人的事,这就一定会导致群管理模式的官僚化,没法发挥群众的智慧。而这种官僚化在资产阶级的铁拳面前,是网群无法承受的,所以网群永远会停留在线上过家家止步不前。</p>
+<p>本文探讨了一个更广泛的基本问题,即父权价值观是促使人们决定参与暴力,还是暴力经历影响了父权价值体系。本文调查了那些已经被社会化为持有父权价值观的人是否更有可能主动成为潜在的暴力角色,或者是否是因为在冲突地区非自愿服役而加强了持有父权价值观念的厌女(misogyny)情绪。</p>
-<p>可以说,基层组织是一个无产阶级组织的生命线,是实行并发挥民主作用的基础。但由于它的缺失,群管无法和群普相结合,这也就必将会造成群普和群管的脱节。</p>
+<p>在第一项研究中,本文发现持有父权价值观与在武装冲突中志愿参加准军事部队之间存在着强烈而稳健的关系。这表明自我选择是理解军事化男子气概和参与暴力的联系的重要因素。在第二项研究中,本文发现实验组(强制服役)和对照组(未服役)之间的父权价值观没有显著差异。换言之,没有证据支持军事社会化会强化个人的父权价值观。</p>
-<h4 id="自娱自乐的网左">自娱自乐的网左</h4>
+<p>这项研究存在重要局限性:这项研究中说明,服兵役不会影响个人厌女情绪,但本文没有研究的军事化男子气概的其他方面(如吃苦耐劳)可能会受到影响。此外,本研究强调超越性别二元性,通过研究男性接受父权价值观的程度的变化,可以对男性与暴力之间的联系和因果关系有了更好的理解。</p>
-<p>在上一篇中,我们从群普通成员(以下简称群普)的视角解读了网群中的“士兵委员会”制度的缺失;在这一篇中,我们将从群管理层成员(以下简称群管)的视角来看看井冈山精神中另外一条“支部建在连上”在网群中的角色。</p>
+<hr />
-<p>“士兵委员会”就是基层组织,“支部建在连上”就是中央领导对基层组织的控制,或者应该反过来说,是基层组织对中央领导的信任。“支部建在连上”和“士兵委员会”实质上是一脉相承的。如果没有“士兵委员会”,那么“支部建在连上”就不可能实现。</p>
+<p>Elin Bjarnegård,乌普萨拉大学政府学部副教授</p>
-<p>如果你运营过网络社群,你一定会发现群管理层与群普通成员之间联系十分浅薄。在绝大多数网群中,群普干的最多的职能只有一个,就是在群里闲聊,往往是群管忙死,群普闲死,两边都不讨好。</p>
+<p>Anders Engvall,斯德哥尔摩经济学院研究员</p>
-<p>我之前作为群管的时候,发现网群中的成员往往分化向两个极端。不超过10个人的最核心管理层事事包办,学社的各个部门(群)的群管理员总是他们几个,内部群里经常交流的还是他们几个;而剩下的大部分群友则处在一个被动接受的状态,就是前面提到的过的“消费者”的自我定位:“你整了啥活儿我就去参与啥,但我不参与这些活儿的管理和组织。”当然了还有至少一半的人一直潜水。</p>
+<p>Srisompob Jitpiromsri,宋卡王子大学和平研究所助理教授</p>
-<p>我们都知道,如果基层没有组织,那么上头决策就无法贯彻到底。在网群中,这种情况更极端,可以说任何决策根本就出不了管理层这个圈子。管理层成员之间还算是经常在一起聊天,多少有点联系,但群管和群普之间就基本上没有任何联系了,除非是经常在群里聊天的,但这也不代表群普就有意愿和义务去参与、服从群管的决策。首先,网络上大家都是匿名的,谁也不认识谁,说难听点大家都只不过是会打字的头像而已,谁也不比谁高贵,群普凭什么就要把群管当成自己的“长官”呢?难道群管是带着群普们大破群敌、连战连捷过?在网络上,群管根本就没法树立威信。</p>
+<p>Erik Melander,乌普萨拉大学和平与冲突学部教授</p>
-<p>而且,群管的什么决策,和群普有什么联系?这个我已经在《网群的基层》解释过。没有联系,就会导致不管群里发生任何决策变动,群普通成员根本不会主动地去问,所以他们接受通知往往是被动的,而不是主动去要求参与,因为根本没有这个意愿。我曾经尝试过解决这个问题,我和群管们商量后,推举出一个人,专门给所有群普私信发送新的通知,但我后来发现这个基本没啥用。首先,发送通知是一个非常累的活,我本人干过这个职务,先不说你首先要加二十几个根本没啥联系的好友,然后还要花时间一个一个转发(QQ没有多人转发的功能),如果有人看到通知后有什么问题,还要向他们解释,这就意味着你本人还要去了解这个通知,而如果你不是参与决策的那几个群管,这又意味着一件活要干。其次,发了通知也往往没人看,我们在进行这种私信通知的政策后,反而有好多人退群了。其实也不难理解,群管的决策根本和群普无关,很多群普都是偶尔去群里看一眼来聊两句,平常也不看群,这时候一个人经常跑来给他发一大段私信,他也不想看,倒不如退群了舒坦。其实这就是网群基层组织缺失的一个恶果,如果群普之间形成小组织,那么只需要通知那些小组织即可,不仅效率会高得多,也不至于让人动不动就退群,毕竟他们还能在小组织里找到归属感。</p>
+<p>编译:郑嘉隽</p> Elin Bjarnegård, et al. 本研究超越男女二元性的论调,强调男性内部对于暴力的态度因意识形态影响而存在分化:志愿参军的人通常更亲近父权制意识形态,而不是军队塑造了士兵的父权思想;强制参军对不希望主动参军人士的父权思想并无明显影响。 复杂系统与无治主义 2009-03-01T12:00:00+08:00 2009-03-01T12:00:00+08:00 https://agorahub.github.io/pen0/heros/GavinMendel-Gleeson-a1_l-complex-systems-and-anarchism <p>将人类社会作为复杂系统进行分析,能为我们提供对于历史进程以及资本主义的强项与弱点的新的见解。</p>
-<p>群管的组织成分极容易僵化,这就会造成群管“无人可用”的窘境。因为不到十个群管的处处包办,以及大部分群普的事不关己,就会导致不管是做什么事、开什么新的部门,都只能从这不到十个人中选主要负责人。首先因为群基层组织缺失,网群没有从基层选拔人才的机制,只能靠群管们亲自“慧眼识珠”,这不仅导致效率低下,也容易形成围绕个人的小团体,甚至会形成山头主义(我之前的那个网群还真就出现了这样的情况),而且选拔上来的人也是参差不齐,极其考验那些“慧眼”们的水平。后来我尝试过解决这一问题,也就是在群里发布告,希望群友们毛遂自荐,然而自荐上来的同志且不说其是否真有能力参与群管理,就现实情况来看,这些同志的大部分对我们的网群以及他们要担任的职务是失望的,他们对网群有着不切实际的幻想,以为这个网群是和现实中的政党乃至先锋队一样的组织,终于可以为共产主义革命事业发光发热了,结果加入进去,无非也就是发发通知、在群里聊天、接投稿之类的无聊活,而且根本感觉不到这个“先锋队”对共产主义事业有什么贡献,甚至不知道“先锋队”到底在干什么,而且这些“先锋队”里的人每天最多的日常活动也就是吹水,谁不会失望呢?所以后来好多自荐的同志就慢慢开始摆烂不干活,或者潜水/退群。</p>
-
-<p>即便是下面的意见,反映到了管理层也不会做出任何实质性的惩罚,也没有必要做出惩罚。我之前的网群里有一个群管,我们称他为A,单独执掌报刊编辑部,此人属于自恋型人格,非要强迫参与编辑部的一个群普“必须参与编辑”,但那个群普现实中很忙,他参与网上的活动也是忙中偷闲,我们称他为B。好,那么假设现在B跑来群决策组来说A的事,群决策组会怎么办呢,无非就是找A说教说教,最多让他写个大字报“罪己诏”,但基本上没有办法去实际限制A的权力。因为之前说过的网群“无人可用”的问题,群决策组如果把A踢出那与自断手臂无疑,把A踢了或者剥夺他的职务,那谁来继续管编辑部呢?这几乎是无解的。而且就算要对A惩罚,如果A执意不愿意交出编辑部的职务,那群决策组也拿他没办法,因为他是编辑部的群主,我在《网群独裁不可避免》那一篇说过,网群群主在群内有至高无上的权力,所以除非把A连带着编辑部一起开除出学社,不然根本没法动摇A在编辑部内的地位。再者,其实也没必要对A做出惩罚。我在前面之所以说“假设B跑来群决策组来说A的事”,是因为现实中B根本就没来说,B根本不在乎,因为A不管再怎么在网上对B耳提面命,也没法在现实生活中对B产生一丝一毫影响,B根本就没理A,而A除了无能狂怒外也毫无办法。</p>
-
-<p>建社的成本太低,根本没必要认真对待。现在左圈是“网群多如狗,学社满地走”,建个社群,成本实在太低,打开手机拉两个人,再给自己起个“xx社”的名字,一个社就建好了。而且大部分网群的建立都是因为对别人的模仿跟风,这就导致很多网群是大同小异,基本上除了管理员不一样,没有什么特别的区别。而且这些学社虽然说叫“学社”但它们的主要功能依然是聊天吹水,那么到这个群里吹水和到那个群里吹水有什么区别吗?网络社群变得如此的廉价自然也就无法引起群成员的重视,群成员不仅不用重视,甚至把群退了也不会对他有任何一点影响。毕竟这些网络学社对共产主义革命几乎没有任何一点点的贡献,也不会对群成员的生活有一点点影响。而且建立学社又不是什么难的事,群普通成员也完全可以去建立学社,为什么一定要被你们几个人管着呢?</p>
-
-<p>在网上,基本没有事情来考验组织,无法发现路线错误,也无法建立领导威信,最终会因没有目标无所事事。一个真正的领导者不是被任命的,而是通过不断带领集体破除困难走向胜利的过程中被大家推举出来的。而在网上,由于组织的松散性以及网络的封闭性,基本没有什么事情可以来考验组织。比如说在现实中的组织需要去进行工厂调查,那么你帮着把这些人组织起来、设定计划以及安排每个人去怎么做,这时你就建立起了一定的领导力;或者比如说你在进行工厂调研的过程中遇到了警察来盘问,你冷静镇定与警察应对,带领大家走出危险,这也建立了一定的领导力。而在网上基本上没有类似的困难,唯一的领导力可能就是说你这个人是网络社群的社长,大家默认你有一定的领导力,但是如果你不把这领导力对群普通成员表现出来,群普看不到你的领导力那么你只是徒有虚名罢了。联系之前我刚才说的网络社群中群管和群普之间的断层,即便是网群的建立者真的很有领导力,那也最多只能被群管理层内部,看见对于群普来说,你再怎么有领导力也领导不到他们头上。所以往往是有领导力的网群建立者累死,剩下人闲死。</p>
-
-<blockquote>
- <p>只有领导骨干的积极性,而无广大群众的积极性相结合,便将成为少数人的空忙。但如果只有广大群众的积极性,而无有力的领导骨干去恰当地组织群众的积极性,则群众积极性既不可能持久,也不可能走向正确的方向和提到高级的程度。——《毛选第三卷,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p>
-</blockquote>
-
-<p>而正是因为这种领导力的缺失,就很容易形成西班牙内战期间共和军内部的左派小知识分子天天吵架的状况。因为大家都在空谈,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没有具体的实践来检验谁的话是正确的。我之前经历过一个真实事件:一个网群中,A和B发生了争执,A认为B是路线上的问题,他认为B把网络社群当成了自己能力展现的平台,而A认为应当以网群的集体利益为重,他认为这是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之间的路线矛盾,然而这仅仅是因为A是网络社群的建立者,他基本上什么事情都参与管理,所以他能看出来B的问题,但其他的人不一定,甚至有很大一部分人觉得这是A和B之间的个人矛盾,A应该放宽心胸原谅B而不应该在个人矛盾上纠结。这就导致B的路线问题没有被纠正,不过还好因为网络社群的低成本,B的错误最终也没有带来多少损失。</p>
-
-<p>因为做不到“支部建在连上”,就容易形成官僚主义。有人曾给我提出想要通过科技的手段,如什么群自动化管理系统,来改善网群内的官僚主义,可以说是机械唯物主义错误。根据前面的分析,这个官僚主义完全是因为网群的社会结构本身的问题,增加一个科技产品也并不能改变这个社会学上的结构问题。如果说你能发明一种科技手段,解决群管理层和群普通成员之间脱节的问题,那么你这个科技手段才是真的起了效果,但这基本上意味着新的生产力的进步,而之后的社会关系和斗争手段绝对不像是现在左圈这样了。不过现在这种生产关系下,以网络小知识分子个人的能力基本做不到。</p>
-
-<p>综上所述,网群基层组织的缺失严重阻碍了网群的组织性,而网群基层组织的建立又几乎是不可能的。这无时无刻不在造成网群中管理层和基层的脱节,而这也最终导致网群成为群管们的自娱自乐。</p>
-
-<h4 id="网络左群存在的原因">网络左群存在的原因</h4>
-
-<p>人如何体现自己的价值?</p>
-
-<p>黑格尔说人必须通过劳动整出来个什么东西才能体现自己的价值,比如你做了一顿美餐,写了一篇好文,堆了一个雪人,通俗讲就是成就感。</p>
-
-<p>但马克思却发现,在特定的社会情况下,人通过劳动整出来的东西,非但不能体现人的价值,反而还否定了人的价值,他管这种现象叫异化。</p>
-
-<p>什么意思?马克思解释说异化有四个层面。</p>
-
-<p>第一层就是劳动者生产出来的东西不属于劳动者。比如工人做的商品不属于工人,属于他的老板,工人想获得这个商品得自己花钱去买。</p>
-
-<p>第二层就是劳动者觉得劳动很累。劳动本身是成就感的来源,但由于第一层异化,工人从劳动中得不到任何成就感,自然就会觉得劳动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事,就会觉得很累,就不想去做。所以工人上班的时候觉得很累很没意思不想去上班,反而下班的时候才觉得是快乐的。</p>
-
-<p>第三层就是人开始怀疑人的本质。人无法通过劳动获得价值体验,反而被迫劳动来不停地否定自己的价值,人就会觉得人生是无意义的,成为人并不是一件快乐的事,人的本质是荒谬的、虚无的。</p>
-
-<p>第四层就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变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本身应该建立在纯真的情感上,然而由于上面的原因,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反而首先变成了金钱的关系,所以好像现在人人都很物质都很拜金。</p>
-
-<p>所谓累,就是你本来不喜欢做这件事情,但是你迫于某种压力不得不去做这件事,于是乎你表现得很累。倘若你是热爱做这件事情的,那么你就会感到愉悦,最多只会感受到身体上的疲乏,而不会有心理上的“累”。“努力”、“刻苦”这种词汇也是一个道理。</p>
-
-<p>在资本主义社会中,不仅劳动被异化,即便是所谓的“没进社会”的学校也被异化着。你上学是为了什么?其实大家都知道这个答案,是为了赚更多的钱。什么陶冶情操之类的那都是赚了钱之后的事。</p>
-
-<p>为了赚到更多的钱,我们就不得不通过“学习”来增加自身的无形资本,以此来向企业家们证明,我能给你的企业带来更多的增殖,从而被雇佣。而一个人拥有多少“知识”最直接的证明就是学历,而一个普通人想要获得学历就只能去考试。所以大部分学生追求的不是知识本身,而是考试成绩,这就导致了他们成为了只会机械式追求成绩的“考试机器”。所以学生在学校感受不到学习带来的快乐,更体验不到探索自然与人文的成就感。他们学习并不是他们想学,而是家长、老师和社会逼着他们学,难道他们没有在被异化吗?</p>
-
-<p>如果我们回顾历史就会发现,现代学校制度并不是自古就有。历史上是先有工厂,才有学校。在近代的英国,工厂主们推行出了系统教育的学校模式,其目的是为了让年轻人适应工厂流水线生活。所以在英国近代的学校里,最强调的并不是教了什么知识,而是按时上课下课,听从老师的安排,井然有序地干一件事。英国近代学校制度就是从伦敦的工厂里搬出来的,其目的就是为了培育合格的社会零件。就像列宁所说:“教育这些青年的目的,就是训练对资产阶级有用的奴仆,使之既能替资产阶级创造利润,又不会惊扰资产阶级的安宁和悠闲。“</p>
-
-<p>说白了,学习是劳动的前延。打个更形象的比方,人是一件商品,家庭生产商品,学校加工商品,工厂消费商品。人自出生以来就无时无刻不受到异化。即便人没有发现,但他们能感受到,这种感受就是“累”。</p>
-
-<p>总而言之,在当今社会下不管是工人还是学生,只要你是被压迫的穷人,你就在受到异化。而这种异化无时无刻不在摧毁着我们的对自己人生的成就感,它在夺取人们对于自身生活的掌控感,所以人们都迫不及待的想要从某一个地方来获得这种掌控感作为心理上的补偿。这也解释了为什么群普对参与社群活动积极性很低而群管很高,因为群普根本就没把学社当成自己的,他们无法从中体验到对抗异化、回归劳动的感觉。</p>
-
-<p>而网络,就是重获这种掌控感的绝佳之处。许多生活中失意的人,尤其以学生为主,来到网络上想要在这里获得补偿,而他们又因为受到了现实中体制的压迫,所以许多人都纷纷转向了左,而最终与饭圈的形成机制一样,这些人也形成了左圈。</p>
-
-<p>左圈的成员不管高低贵贱都一定满足一个特点,那就是闲。他们一定有大量时间在网上泡着,所以左圈成员绝大多数都是小知识分子(学生为主),是脱产者。他们既不用时刻操心现实中的生活,也不参与一线劳动生产。许多人习惯说,学生就是小资,我认为这种说法并不准确。我首先要说明学生根本不是小资产阶级,他们不拥有资产。学生是脱产阶层,而脱产意味着他们没有办法独立地与外界建立物质的联系,也就意味着外界的生产活动没有办法来反过来影响学生的思想,而学生思想只能通过家庭、学校和社会舆论影响来塑造。现实中除了少部分的家庭,大部分的人的父母一般都是想让自己的孩子当人上人,尤其是城市中产阶层的父母,他们基本上都是嫌贫爱富、谄强凌弱的社会达尔文主义者。学校也是社会达尔文主义和精英主义的桥头堡,学校中老师高高在上形成的对学生的权威体制也影响着学生的世界观,再加上学生之间的成绩至少在表面上保持着“按劳分配”的现状,谁越努力谁的分就越高,这也加重了他们社会达尔文主义的思想。再加上社会主流媒体都被资产阶级把持着,社会整个的风气也是市场经济的向钱看,而学生又无法通过亲自参与生产活动来认识这个世界,那么学生的思想表现为小资产阶级的思想也就不奇怪了。</p>
-
-<p>我在左圈待了这么久,除了一两个工人,没见过一个是来干正事的。他们来网上是来进行一场狂欢的,他们吸了一种叫“虚拟”的毒,可以让他们产生幻觉:在网上他们可以夺回在现实中失去的意义,所以他们创建社群,他们给自己封理论教皇,他们党同伐异喋喋不休嘴炮大战黑话连篇,似乎盯着屏幕狂敲键盘的的他们就好像是一个个指挥千军走马飞象的帝王。只要拉个群,几个会打字的头像就可以导演一出步步惊心的大片。网络的匿名制弥补了现实中的客观差距,每个人都先入为主地把对方脑补成和自己一样水平甚至更低的人,他们基本上是在自娱自乐。每个人上网来都是憋着一肚子气,网络匿名制和发言门槛低让他们的情绪有了一个发泄之地,就算往别人身上倒垃圾也不用负任何责任,更不会去反思自己的问题。再加上年龄小,大部分都有或多或少心理问题而不自知,而很大一部分心理问题都会以自恋的形式表现出来,在网络上纵横捭阖的他们绝不会允许另一个会打字的头像阻碍自己的封禅之路。所谓的左圈里基本上没有真的马克思主义者,我学了这么久也只敢说我的立场转向了左,今年冬天我才敢说我稍微建立起一点马克思主义的思维模式,这与左圈里那些动不动自封马克思主义者还拿自己三脚猫的理论到处批判别人的自信之人还是有很大差距的。</p>
-
-<p>其实没有必要非要用马克思主义的那一套话术来解释左圈中的现象,非要说这是什么小资那是什么主义。其实这些左圈中的人和其他网络饭圈中的那些人没有多大的区别,只不过他们参与政治学说罢了。许多的所谓左人来到网上,他们的大概率并不是来学习的,他们只是在现实中挨了铁拳、遭受了打击,跑到网上来抱团取暖、求安慰。我接触过非常非常多的自称左人的学生,他们来了网上其实只是想找人聊天倾诉、发泄一下情绪,关于理论他们并没有学多少,很多人甚至根本就没有学习的态度,他们更喜欢给别人当理论教父。所以网群中吹水为什么那么常见,因为大家本来来这里就是为了闲聊的。顺便提一嘴,有人批判吹水是所谓“小资产阶级自由散漫”,我认为这就是教条的说法,他根本就没分析到网络左群本身的“自由散漫”,他更像是在道德说教。</p>
-
-<p>左圈主要以学生为主,这其实已经说明了左圈根本就不适合建立革命组织,因为你这个群体里根本就没有几个真正的无产者,那你在这里想搞一个为无产者服务的先锋队,简直就是缘木求鱼。而事实上左圈中几乎所有的社群都是对别人的盲目跟风和模仿。</p>
-
-<p>我见过的所有网群都有一个致命问题,那就是没有目标。有人就反驳说,目标不就是建立共产主义社会吗?这个目标其实和没有目标没啥区别,太空泛了,和口嗨没区别。我们需要的是一个有战略意义的、具体的目标,这样一个目标有多重要?我们可以举一个历史上的例子:我们常说在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博古的转移是“逃跑主义”,而毛的转移是“战略退却”,这两者有什么区别?区别就是在于毛的转移是有目的的,是有方向、有计划地撤退,他的退却是为了前进,就像打出一拳前要先把手臂收回来;而博古的转移则是无方向,无原则地撤退,是漫无目的的溃败。也就是说在退却的时候,你是积极主动地朝着既定方向有计划有组织的撤退?还是被人家追着毫无目的的四处逃窜,被动应付?前者就叫战略退却,后者就叫逃跑主义。我们以四渡赤水举例子,四渡赤水的目的是为了过江北上和四方面军会合,结果刚出遵义就打了败仗,只能撤退,往哪里撤?毛给出了明确的方向:往敌人力量薄弱的地方去,所以就有了一渡赤水,是为保全自己,依然是为了北上长江。而后又三渡赤水,成功渡江。这四渡每一渡都有不同,但是又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不管是哪一渡,都是在为最终的目的地:北上与红四方面军会合创造条件,也就是说:它的方向性很明确。既然土城一战证明了,想要一步实现北渡长江的计划是不可能的了,那就战略退却,但是每退一步,又恰恰是在为下一步创造条件,最终还是要北上会合红四方面军。可以说,不管处境多么艰难,敌人多么强大,中央红军的行动方向一直都没有变,只不过因为面对强大的敌人,身处逆境,因此实现的过程变得更加曲折蜿蜒了。</p>
-
-<blockquote>
- <p>“为了进攻而防御,为了前进而后退,为了向正面而向侧面,为了走直路而走弯路,是许多事物在发展过程中所不可避免的现象。——《毛选第一卷,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p>
-</blockquote>
-
-<p>上面这段话正说明了这个道理。一方面它说的是为了走直路,不可避免地要走弯路。但是其实它还有另外一层含义:那就是说走弯路的最终目的,还是为了走直路;后退的目的,还是为了进攻。如果忽视了这一点,那就真的只剩下弯路和退却了。这就不是什么战略退却,而是逃跑主义。今天东边追的紧,就往西边跑,明天北边追的紧,就往南边跑,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方向和原则统统丢掉。正如长征刚开始博古那样,博古在一开始完全不知道要往哪里撤,只是因为南北东三面都被围了才被迫西走,这就是说他根本不知道自己要干什么,所以他毫无计划毫无准备,才叫全军带着大小家当上路。在过湘江的时候,白崇禧故意给红军让开了一条通道,而中央在这期间完全没动弹,他在犹豫,他不知道要往哪里去,而这后来也造成了血染湘江的悲剧。更不用说博古等人为了保住主力部队,甚至不惜让欺骗方志敏部让他们当弃子引开国军(是否欺骗存疑,但方志敏所在的红七军确实成了弃子,中央没给他们明确的战略目标和计划,也没安排他们遇险后该怎么办,也没设法营救他们,而后来第四渡赤水同样作为饵的红九军却成功回到主力部队,可见彼时博古的中央确实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只是走一步看一步,能咋办就咋办)。</p>
-
-<p>现在的网群就像博古一样,根本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在做什么,只是走一步看一步,能整什么活儿就整什么活儿。我之前搞网群的时候,我清楚地记得,在建群的时候,我们根本就没想过到底要干什么,我们建群是处于纯粹的对他人的模仿,因为在左圈,建群建社已经成了一种潮流,这些人建群只是纯粹跟风而已,所以我们在建群后,会模仿别的群搞一套配套设施,比如你的群叫xx社,必然就要配备xx社资料群、xx社演讲群、xx社聊天群、xx社审核群、xx社内部群、xx社决策组、xx社备份群等等,如果再跟风做点网络报刊,那还要配备xx社编辑部和xx社读者群,但从来没有检验过这么多群到底是不是必需,也没有办法检验,因为根本没有检验的标准。如果我们有一个目标,比如我们的目标是建立一个超级大群,作为一个平台让左圈基本都进来,那么资料群、内部群之类的就没什么用了;如果我们的目标是线下小组,那么演讲群、报刊群之类的也没有存在的必要。当我们有具体目标,我们的所作所为自然都应以是否向目标推进了为标准。而当我们没有目标,那自然是做什么都行;为了让我们的群能整更多的花活儿,更像个网络学社,而且建个群又不用花钱,这些群自然是“多多益善”了,甚至有的时候需要刻意整活儿,不管到底有什么用。</p>
-
-<p>毛主席说过:“领导就是预见。”而这些一个个自诩先锋队的社群甚至连自己的战略目标都没有,更不要谈预见了,也更不可能去领导谁。</p>
-
-<p>虽然说左圈相对是更进步的,它是已经开始觉醒的人们勇敢对抗生活中的异化的伟大尝试,但是我们根据前面分析,网络左群实在是已经无法承担起革命的重任了,它们甚至无法推动社会革命前进。“网左”在这个时代的风口浪尖上,显然已经无法背负起历史的重任,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应当以批判的眼光看待其,并汲取经验、另寻他路。</p>
-
-<h4 id="网络左群最好的归宿">网络左群最好的归宿</h4>
-
-<p>《矛盾论》告诉我们,世上的万事万物都有一个内部的根本矛盾在推动着它的发展,把握住这个矛盾就可以把握住这件事物的走向。在一定条件下,矛盾的双方会走向自己的反面。</p>
-
-<p>而网络左群的根本矛盾,就是网群的虚拟性和网群成员的现实性之间的矛盾。这个矛盾在网左的任何活动中都可以见到,这个矛盾贯穿着整个左圈的始终。我们可以看到在前面几篇中分析的所有问题都是围绕这个矛盾展开的,而因为这是网络左群的根本矛盾,其在网左的框架内也是无法被解决的。</p>
-
-<blockquote>
- <p>我们有些青年知识分子,革命热情很高,立志通读马列毛,但是即便是他通读了这些经典,如果没有立场的转变,他也不过是一个马列毛主义的学者,而非一个马列毛主义者。立场的转变不是单靠学习能够莸得的。这就是为什么知识分子要到工人阶级中去,要投入到工人运动中去,以便把自己的感情和立场、出发点放到工人阶级一边,只有这样他才有可能成为一个真正的马列毛主义者。一些读过几本经典著作的网络上的马列毛主义学者类的知识分子,他们并不愿意投入到工人运动中去,并不愿意和工人阶级融为一体,整天泡在网上,忙碌于网络上看谁辩得过谁,而不看这些争辩是否有助于提高人民群众的革命性,因而他们最多所能起到的作用就是工人运动催化剂的作用,这些人是无产阶级的落后分子。——来源不详</p>
-</blockquote>
-
-<p>上面这段话是我很久之前看到的,虽然一直没找到来源,但我觉得它精确地描述了左圈中的小知识分子们的现状。我认为这不仅仅反映了小知识分子脑内的小资产阶级思想根深蒂固,也同样反映了这些小知识分子在网络上的活动其实对现实中工人运动起不到什么推动作用。在网络上,一个人的理论多么高深,他本人多么巧舌如簧、多么雄辩,在现实中也起不到什么有影响力的作用。这其实反映的是群众路线与精英路线的矛盾,有种精英主义论调说什么,革命必需的前提就是所有群众都成为哲学家,说“大规模发动群众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所以他们主张在网络上每天宣讲哲学,大搞哲学黑话辩论,有人给他提出要把这些这些冗杂的话语删繁就简,让群众可以听懂,他不屑一顾地摇摇头,说什么“通俗化就是庸俗化”,让群众听得懂就是庸俗化喽?那看来白话文也是庸俗的,建议此君以后说话用文言文。这种精英主义论调对共产主义革命运动不仅起不到有益的作用,还会起反作用,因为这些人总是以“马克思主义者”、“左派”自居,群众一看,哦,原来马克思主义者和平常见到的官老爷都是一样的高高在上,那他们说要打倒官老爷,真的可信吗?</p>
+<!--more-->
-<p>这种现象其实反映的就是一个问题,那就是你相不相信历史是由群众创造的?你相不相信群众是有智慧的?如果你认为群众是乌合之众,那你确实不必要给他们讲明白这些哲学的东西,更没必要去发动他们。小知识分子们在象牙塔上呆久了自然看不到真实的群众的一面,他们只能看到群众麻木、愚昧的一面。只是一直待在网络上,其实并没有从象牙塔里走出来,网左们依然沉浸在自己编织的小世界里面。</p>
+<p><img src="https://i.imgur.com/afexGJ2.png" alt="image01" /></p>
-<p>就有人不服气,说我这个网群还是有价值的,它可以作为一个大家用来交流的平台嘛。但是我就想说,如果你要弄一个大家交流平台,那你就应该把你这个小群和别的群合并到更大的群里面去,比如我就推荐红贝老师的读书学习群(此群经常演讲,甚至还能请到阳和平老师),还有马列毛论坛(我不清楚该群现在还在不在),暗流公社也可以(同样不清楚是否还在),这几个群人都很多,更适合比常见的三四十人的小群作为交流平台。</p>
+<p>复杂系统理论是一个从突变理论(catastrophe theory)、混沌理论(chaos theory)、控制理论(control theory),尤其是控制论(cybernetics)的传统中产生的科学理论。复杂系统理论的诞生来源于对传统科学的还原论(reductionism)方案的否定。它认为还原论既不必要又难解(intractable)。</p>
-<p>那人就又说了,那我的群可以作为资料群嘛。要说资料群,我建议大家直接在QQ搜索“中国人学习群”,你的群有一个群的杂七杂八的资料,这个中国人学习群有好几个群的、整齐归类的资料,显得那些小资料群完全没什么存在的必要了嘛。</p>
+<p>传统物理学试图在尽可能小的颗粒度下找到基本规律。然而,现在已经知道,由于在极小的颗粒度下相互作用的性质,预测集合系统的行为在计算上难以实现。例如,水,(大多数情况下)最好用流体流动方程来描述,它可以用较简单的(非线性)方程描述集合行为。试图把它作为1026个相互作用的量子粒子集合波函数在计算上是不可行的。相反,复杂系统理论试图在自然的粒度下描述系统,以便对其行为进行可行的(tractable)预测。</p>
-<p>所以,我要说,要是从推动共产主义革命的角度看,绝大多数的网络左群已经没有任何一分继续存在的理由了。但如果有人需要一个群来闲聊吹水,那自然还是有存在的需求。</p>
+<p>复杂系统中的一个基本概念是涌现行为(emergent behaviour)。或者说,从一个有大量服从简单规则的行为者的系统中,能涌现复杂的行为。这类似控制论者所说的元系统跃迁(metasystem transition)的概念。某些对涌现行为最早的描述实际上来自于奥地利学派,可以在路德维希·冯·米塞斯的写作中看到,他把资本主义的集合行为描述成一种由行为者自利产生的最优解。</p>
-<p>所以只有线下组织,才是我们现阶段所需要的。</p>
+<p>系统理论为我们提供了一些经验性的法则,可以作为理解行为者和集合行为者涌现的工具。如果你使简单的系统与复杂的环境相互作用,它保持自己的身份——或者说内部结构完整性——的概率会很低。而复杂系统能够于复杂环境相互作用,并有更高的生存概率。我们在自然界中的简单生物中可以观察到,由于它们的低存活率,它们采取大量繁殖的策略。这与人类采取的方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p>
-<p>有人说,我们可以先建立线上组织,然后从线上走到线下。很遗憾,根据我亲身经历,这条路走不通。首先因为网群大部分成员都是学生,学生要线下见面那就必须要等得放假的时候,而每个学校的假期都不一样,所以这就导致见面的机会很少。再加上由于学生的经济不独立,他们没有完全的能力掌握自己的生活,甚至和别人出去见面还要经过家长同意。再加上学生本身的一些小资产阶级思想的残留,他们见了面也不一定能做成什么事。比如我曾经的学社就推动过几个学生同志线下见面,然而他们除了吃了一顿饭、拍了张合影之外,什么事情也没有做。而且想要建立一个牢固的组织,只见一次面是不够的,需要更加频繁的接触甚至一直呆在一起,并一起完成一些事,而这对于学生来说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除非他们是同校的同学,因为他们的大部分时间和精力要首先贡献给学业。除非学校和社会机构已经不能运转下去了,对于学生来说,牺牲学业并不划算。我目前见过的唯一几个线下组织,都是已经工作的人搞起来的。</p>
+<h3 id="复杂系统理论与社会">复杂系统理论与社会</h3>
-<p>我还见过一种说法,叫线上线下并重的“第三条路线”,而这更不可能。首先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既经营线上组织,又经营线下组织,除非是超人,普通人基本上做不到。其次这两者之间并没有那么多的联系,如果两者并举,最终还是要么重线下,要么重线上,或者走到前面说的“线上走到线下”那条路上去,执意线上线下都搞是既不划算也没有意义的。</p>
+<p>为了理解如何用系统理论模拟社会,我们不如从简单的例子看起。在封建欧洲,社会组织层级森严。在系统理论中,我们把它用一个树状的控制图模拟,领主在顶上,佢的直接附庸在下面。很多情况下,在这个结构中,控制了等级制度的领导就近似控制了整一群人。这有许多的后果。如果这个系统的行为可以用领主的行为来模拟,那么这个系统的行为就必不能比领主更复杂。因此,这个系统仍是简单的。这也意味着这个系统能轻易地一致行动。它可以率领军队,并与其他的封建国家简单地交互。</p>
-<p>事实上线下组织的建立的那一刻,就和它的线上群体没有什么关系了,它已经脱离了线上的联系形成立一个独立的组织,如果线上组织非要指挥线下组织,就会形成“委员长空投手令”的滑稽现象。所以只能直接搞线下,可以用网络作为联系工具,除此之外线上不应该发挥更多作用。我见过一个成功建立的线下组织,他们就是先和现实中认识的人搞一个组织出来,然后再从网上招人。</p>
+<p>实际上,完美的控制层级是不存在的。总是会有横向的控制链接和多样的同谋行为,等等。然而,对于封建制而言,这个模型仍然是个不错的近似。随着我们在历史上的推移,到了早期资本主义,我们逐渐注意到向更「混合式」的控制模式的变化,其中横向连接更多,并且系统可能发展出更去中心化、更复杂的行为。此外,它变得不那么脆弱了。我们或许可以猜想,资本主义出现时,封建制度某种意义上注定要灭亡,因为交互环境变得太复杂了。</p>
-<p>网络左群最好的归宿,应且仅应是线下组织的联系工具。</p>
+<p>现代世界已经转向了高度互联的网络模式的资本主义。在系统联通性的框架内,这几乎是封建主义的对立面。关于系统模型,有几件事必须要注意。系统可以有非常不同的内部结构。高度的互通性不排除某些内部模式。事实上我们知道很多复杂系统,包括社交网络,它们的无结构并不「随机」。内部结构可以对涌现行为有很大的影响。每一个网络都是不同的。</p>
-<h3 id="圣母x与和事佬">圣母X与和事佬</h3>
+<p>进一步讲,一个系统的涌现行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行动者交互的模式。当下的经济体系是资本主义社会关系模式的产物。资本主义从这些社会关系中涌现,一点也不「自然主义」。它是人与人的社会体制的次要产物。将行动者原子化的方式是任意的。实际上,系统常常可以被重原子化,形成不同的行为者与交流的概念。这里有个很好的例子:阶级政治。在国家、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的分析框架下,实体与它们之间的交互被物化(reify)了,因此分析起来比大众交互容易得多。这样,我们有了一个可行的经济学推理的机制。这与新古典主义知识框架下对阶级动因的完全忽视形成了鲜明的对比。</p>
-<h4 id="左圈圣母x会哭的孩子有奶吃">左圈圣母X:会哭的孩子有奶吃</h4>
+<h3 id="结构与行为">结构与行为</h3>
-<blockquote>
- <p>“因为宇宙不是童话。”——《三体》</p>
-</blockquote>
+<p>在无治主义者思考无治主义与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时,系统的集合行为与其控制行为的关系十分有启发性。理想化的层级可以用控制它的实体来模拟。这些集合体可以进行所谓「一致」(coherent)的行动。军队是个一个不错的例子。然而,这些一致系统理论上的目标只能有简单的描述。比方说种族灭绝,它可以被简单地描述,我们可以预料军队能够执行这个描述。然而,「在伊拉克建立民主」则是军队做不了的事。</p>
-<p>之前有一群目田人是这么抹黑毛的,他们说毛之所以在遵义会议之前受排挤,是因为他讲话言辞激烈冒犯人,大家不喜欢;不得不说这是我听过最荒谬的理论,好家伙红军都到了生死存亡之际了,这帮中共党员还要舔着笑脸哄着才能听进去别人的话是吗?他们都是一帮巨婴吗?但是我看现在的左圈中,这样的巨婴还真不少。但是一个巴掌拍不响,没有圣母X们的配合,巨婴们也只能自娱自乐。</p>
+<p>民主国家与大型企业通常类似混合式模型的层级。这些系统逐渐呈现出比单个行动者更复杂的行为。它们的行为,逐渐变得不那么「一致」,但更「相关」。你不能指望事情发展完全一致,但是整个系统会往一个大致相关的方向发展。你还可以预料到,一些混合系统能够适应比单个行为者能够适应的更复杂的环境。</p>
-<p>会哭的孩子有奶吃,任性的人有人疼,左圈里一帮巨婴无法拒绝的本性。左圈里面巨婴多,都是这帮圣母X惯出来的。</p>
+<p>最后,在一个几乎没有层级的概念的网络系统里,有可能出现真正复杂的涌现行为。这样的例子包括人类身体和社交网络。</p>
-<p>有些人已经把装可怜用成了万能的狗皮膏药,利用别人的同情心撒泼自己的任性,都形成路径依赖了。你要是说我一句不好,我立刻哭给你看,看你还说不说;你说我干得不好要撤我职?我直接哭给你看,让群里人都看看你的“铁石心肠”。</p>
+<h3 id="当下的政治结构">当下的政治结构</h3>
-<p>但是对于成熟的人来说,装可怜没有任何用,只会引起反感。有理性思维和集体主义的同志在看到这种现象时也并不会因为此人的“可怜”就要一味偏袒他,因为敌人并不会因为此人的“可怜”就放过他,群众也不会因为此人的“可怜”就接受干部的错误决策。</p>
+<p>国家,作为一个相当层级化的生物,想要让事情运作更加一致。然而它最大的弱点在于它无法解决那些描述非常复杂的问题。比方说,军队和国家发现它们越发无法应对游击战与恐怖主义的涌现。这些社会结构所用的组织模式是高度去中心化、高度非层级化的。说到底,国家几乎没有可能根除这些运动。国家必须找到任务目标的简单描述,这让它在根本上处于劣势,因为它处理复杂性的能力比较有限。然而,资本主义与企业全球化是更可怕的生物。它们的内部结构是高度网络化的。这些生物灵活地跨越国家边界。它们的集合行为极度复杂。没有人理解股票市场是怎么(不)运作的。同时,资本主义极度的强健,能够以马克思没想象到的方式适应不同的环境。若要战胜这种敌人,唯一的可能是至少与其相当的复杂性。</p>
-<p>对圣母X来说,谁对谁错谁是真的受害者根本不重要。巨婴们一贯的行为是,不管遇到大事小事,都要撒泼打滚哭闹一番,让全天下都知道他受了委屈;而还有另外一种人,他们出于尊严的需要不喜欢让别人看到自己懦弱的一面,他们更愿意自我舔舐伤口,所以他们总是在外人面前表现得很坚强。两者虽然表现得不一样,但是他们受伤时是一样痛苦的,但是圣母X们看不到这一点,他们出于某种类似于宗教迷信的思维,偏执地认为表现得坚强的人是不会受伤的,所以不需要安慰他们;而表现得弱小的人受伤时会比其他人更严重,所以要对他们加倍偏袒,简直把那些人当成了弱势少数群体对待。</p>
+<p><img src="https://i.imgur.com/8O2AzCg.png" alt="image02" /></p>
-<p>更为可恶的是,因为这种思维,他们甚至常常把谁是受害者、谁是加害者都能判断错。我见过一个真实事件,在某一个网络学社里,一个典型的巨婴式的人物B,是一个成年人,他经常在群里骂人,还特别喜欢争权夺利,但是此人特别特别会装可怜,得了点小伤小病都要发到群里,而且此人在别人对他提出批评意见时,他直接开始装可怜哭闹,然后疯狂自我攻击,让批评他的人的负罪感拉满还要跑来安慰他;学社主要负责人之一A是前面提到的那种不喜欢把痛苦和伤口扒着给别人看的人,他认为这是一个人自己该面对的事,而且由于他负学社几乎最大的责任,总是表现出一种强硬的态度,实在是不会舔着笑脸哄着别人说话。A反对B在群里我行我素,和B发生过几次冲突,直到有一天B在网上被别人骂了,然后迁怒到A的头上,把A骂了一顿,A在之后向群管理层反映要把B开除出社。在A的推动下B确实被开除了,但当时和B关系比较好的管理层一成员C就跑来质问A,说A就因为这点事把B开除,一点都不是对待同志(进群即同志了属于是)的态度;然后B和C又在其他群里闹,污蔑A“独裁”,结果一个根本就不了解情况、甚至都不知道A是谁的聊天群成员跑来质问管理层要求解释为什么把B开除,似乎把人踢出群就一定是“专制的”。更绝的是,在之后不到两个月,B再一次申请进学社,群管理层的D直接把B放进来了,根本就没问过A;B回来之后受到了拿破仑重返巴黎般的欢迎,就显得A是个小丑,因为B自始至终没给A道过歉(道歉也没用),B在被踢出群后曾和A大闹了一场什么换了好几个号对A轮番攻击,以D为代表的其他群管理层仅仅是听了B自我评价了一句“我已经成长了”代替A原谅了B,至于B到底有没有解决自己的问题、甚至有没有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严重的心理性格问题在不到两个月内自愈可以说是医学奇迹),D等人根本就没在乎过,因为他们没有A负的责任大,如果B在学社后面再搞出什么幺蛾子,他们是不会管的,到时候还得是A来擦屁股,好人都叫他们当了,想必他们“原谅”B时还想着自己就像圣母玛利亚一样浑身着金光吧。</p>
+<h3 id="革命与结构">革命与结构</h3>
-<p>然后那个聊天群里不了解情况就跑来质问的人实际上是更高一级的那种自我感动式的圣母,他们的逻辑链条就像小白兔一样单纯:啊踢人出群是不好的、伤人的,所以不该踢人出群;这意思大概就是杀人是不好的所以作恶多端的反动派不该枪毙。这种人除了逻辑问题,更是自信地连具体情况都不了解就跑来撒播圣母心了,毛说“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如果没有调查,就停掉他的发言权,这野蛮吗?一点也不。所以对于此人,最好的方法就是让他别发言,自己陶醉在自己的小世界里就好。</p>
+<p>复杂系统的整体行为和属性取决于个体交互的机制。在这个意义上,人类交互有可能产生在行为者交流层面上的反馈循环,能够催生系统性的根本转变。这意味着全球性的极端变化是可能的。革命正是转变交互机制导致的根本性的涌现性质的转变。</p>
-<p>当A表达抗议时,D反而跑去劝说A,说什么要“团结批评团结”,不管A和B有什么个人矛盾,好歹都是同志(进群即同志了属于是),希望A能不计前嫌和B继续共事之类。当A表现出对B的抗拒,B就会开始装可怜激发圣母X们的内疚感,然后又变成了对A的愤怒(好一招借刀杀人!),D等人就又会跑来找A说这说那,还给A扣帽子说“你就是太敏感啦”,是,是,您又不是被迁怒的对象,您也不是主要负责人,您当然不会敏感。D似乎忘了一件事情:A才是受害者。A是被迁怒的对象,A是被攻击污蔑的人,A是工作受到阻碍和刁难的人,而B正是那个迁怒、污蔑、刁难他的人。但在D看来,B是多么的可怜,他这么可怜怎么会做错事呢,即便是做错了,看在他这么可怜的份上就原谅他吧;而A呢,这个可恶的A,态度是那么的强硬,肯定是他伤害了B,害得B这么可怜,至于A被伤害,B这么可怜弱小的人怎么会去伤害别人呢?即便是伤害了也是无意的嘛,A这么强硬的一个人怎么会被这点小事伤害到呢?而且B都说了自己已经成长了,A还揪着不放,也太小心眼了嘛,我要是A我早就原谅B了呢。</p>
+<p>复杂系统告诉我们没有唯一正确的社会交互模型。假设我们能详细掌握交互模式,并且假定它是不变的(原子级的行动者之间的社会交互不变),而且这个世界严格意义上服从决定论,我们也得不到一个能预测结果的社会理论。可以用来宣称不可避免的「历史的进程」的实证主义或自然主义的方法是不存在的。它在计算上和方法论上都是不靠谱的。</p>
-<p>圣母X们看似跟观世音菩萨一样心怀慈悲兼济天下,但实际上他们内心充满了傲慢与偏见。这些人就像是瑞典环保少女一样,要求全世界都不用化石燃料,然而根本不关心,如果那些非洲国家的人民也想过上瑞典人一样的好日子呢?至于非洲穷,反正和我环保少女没关系,非洲再穷也穷不到我头上,那是非洲政府该管的事,我只要cosplay圣母自己爽就行了。他们有一套象牙塔上的价值观,他们似乎没有能力认识到这个世界的客观条件是多样的。他们不仅像圣母一样“博爱”,而且还傲慢的认为自己和圣母一样全知全能。在他们眼里,表面上的情况不符合自己的价值判断,他们就要大肆批评一番。他们的逻辑链是这样的:非洲是不是在大量使用化石能源?是;化石能源是不是不环保?是;用化石能源是不是在破坏环境?是;破坏环境是不是错的?是;所以,非洲用化石能源是错的,是要被谴责的。什么?你说非洲是因为穷,用不起可再生能源?对不起那和我没关系,我是全知全能的圣母,我看不到那一层,所以那一层就不存在。</p>
+<p>那么,在运用于人类社会与革命性变化的思考方面,复杂系统理论能够告诉我们什么呢?我们从自然科学中经验研究的领域以及历史信息中知道,根本性的范式变化实际上是很自然的,即便它们几乎无法预测。社会秩序的革命在历史上一再发生。</p>
-<p>圣母X们十分傲慢地默认自己一定是最善良、最正确的,他们把偏见扔到了自认为的“坏人”身上。D这种圣母X居然还替别人原谅人,来“慷他人之慨”,可谓是业务层面极广。这种人就是郭德纲说的:“远离不明白任何情况就劝你大度的人,因为雷劈他的时候会连累到你。”对于这种圣人,只需要对他说一句敲里吗,等他愤怒了之后再说请你大度。</p>
+<p>在真正全新的社会秩序的出现中,有几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就那些创生性的产生这些变化的事件而言,它们通过旧秩序日益混乱或衰败的过程发生。这通常包括向旧体制中注入巨量的能量。当这些能量事件消散时,新的秩序便逐渐强化。</p>
-<p>而且他们之所以是圣母X而不是真圣母,是因为他们往往在到处撒播自己爱心的时候,把自己造成的后果甩给别人承担。刚才已经提到,D邀请B回来荣登宝座,是因为如果B再弄出什么问题,D是不承担这个责任的,责任还是要A来担,出了什么事还是A给他们擦屁股,D不用付出什么后果还能免费当好人,何乐而不为呢。瑞典环保少女也一样,环保的好话她说了,至于环保的代价,反正是发展中国家的人民承担。</p>
+<p>对称性破坏(symmetry-breaking)是一个常见的系统性行为,它在范式变化的语境下尤为有趣。当一个系统因为一个微小的局部偏离而走向了两个可能中较低的那一个时,对称性破坏便发生了。对于外部观察者来说,集合行为的选择可能显得很任意。事实上,它源于系统行为中的微小内部波动。</p>
-<p>圣母X们不仅会伤害到受他们偏见的人,在共产主义革命事业中,这种人会对革命队伍造成极大的害处。</p>
+<p>无治共产主义,在复杂系统的语境下,是一个对涌现行为以及个体行为的描述。它要求整体性上的共产主义,社群之间的互助,以及依照面对的问题的规模采取合作的、集体的决策及解决措施。同时,它要求直至个体水平的层级和强制权力的消灭。在复杂系统的框架中,无治共产主义实际上似乎有很好的生存机会。它将无层级的网络模型作为人类组织的出发点。这意味着在理论上,它具有呈现复杂涌现行为的能力。</p>
-<p>博古在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一度要自杀,很可怜吧?但是也没见同志们让博古继续回到领导位置、继续执行他的路线;但是圣母X们不一样,他们会为了“安慰”那些人,甚至不惜坚持那些人的错误路线:“你看看他多可怜啊,还是让他回到原来的领导位置上安慰安慰他吧?”他们秉持着自己内心的道德与慈悲,拯救了博古的好心情,虽然不过会牺牲了上千红军战士和革命前途。</p>
+<p>此外,革命组织的作用可以被视为保持革命的自由意志主义的关键。在革命的情况中,微小波动可以产生不合比例的巨大影响。新社会的核心将存在于那些有着适合于运动的组织的倾向当中。因此,至关重要的是,组织倾向必须要有结构上的完整性,以及对于交互动因的可复制的知识,后者对于将广泛的运动成型为自由共产主义是不可少的。</p>
-<p>幸运的是,现实中的布尔什维克式组织里一般不会出现圣母X一类人。首先,这些政党是由马克思主义思想武装起来的,里面的领导层是真的认真学习、研究过马克思主义的,这与左圈的情况不同,左圈大部分都是自封的“马克思主义者”。所以,党内虽然有分歧,但是大家有类似相近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以及统一的共同目标,不像是左圈内小资产阶级五花八门的奇葩价值观,以及还有很大一部分人来左圈是为了弥补他们在现实中缺失的价值的,他们是来当教皇的,而不是来干事的。</p>
+<p>在战术层面上,用复杂系统思维进行分析解答很多问题,但也留下很多问题。从这个角度看,许多涌现行为事先没有办法计算,只能用经验研究或者是更弱的找历史类比的方法决定。我们仍然面对着困难的问题。我们必须找到其战术最利于阶级斗争升级的解决方案。此外,我们必须找到最利于拓展、复制的内部结构,以便它们在革命时刻中出现的高度敏感期的实施。</p>
-<p>其次,这些政党是现实中的组织,它们从诞生开始就要经历各种各样的考验,而且都是那种生死考验。而敌人则不会因为你可怜就可怜你,也不会因为看见圣母X们品德如此“高尚”就敬畏他们而不砸他们铁拳。而圣母X们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而造成的路线问题、组织问题,则会给革命造成极大的损失,圣母X和含着他们乳头的巨婴们也会因为这样的错误和损失被排挤出去。但在左圈中,我在《建群即建党》一章分析了左圈的那些学社是无法脱离网络的虚拟性的,所以也没有这样那样的现实困难来考验组织,而且因为左群成本过低,即便是圣母X和巨婴们造成了什么损失,也可以忽略不计,也就显得他们没什么大错了。</p>
+<p><img src="https://i.imgur.com/KeQdWj6.png" alt="image03" /></p> Gavin Mendel-Gleeson 将人类社会作为复杂系统进行分析,能为我们提供对于历史进程以及资本主义的强项与弱点的新的见解。 动物之间的互助 1890-09-30T10:56:15+06:55 1890-09-30T10:56:15+06:55 https://agorahub.github.io/pen0/heros/PeterKropotkin-a1_r-mutual-aid-among-animals <p><code class="highlighter-rouge">生存竞争 互助 自然法则和逐步进化的主要因素 无脊椎动物 蚂蚁和蜜蜂 鸟类 猎食和捕鱼的结合 合群性 小鸟之间的互相保护 鹤和鹦鹉</code></p>
-<p>最重要的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内有一个原则,那就是要批评和自我批评,即面对、接受自己被(不管是自己还是别人)指出的错误,这就意味着巨婴们是无处藏身的。即便是像博古,他在给苏区造成了重大损失后,也会认识到这是自己的错误,至于具体是什么样的错误那是另一回事;但左圈巨婴们是不一样的,即便是他们造成的损失摆在他们脸上,他们也不会承认这是自己的问题,所以他们就会哭闹、装可怜,此时就会有一群冒着金光的圣母X们跑上来把他们抱在怀里哄。但是已经造成的损失谁来承担呢?已经形成的错误怎么去纠正、谁负责去纠正呢?圣母X们从来不会去想这个问题。</p>
+<!--more-->
+<p>生存竞争这个概念是由达尔文和华莱士作为进化的一个要素介绍到科学中来的,它使我们可以把范围极其广泛的现象包括在一个单独的概念里,这个概念很快就成为我们在哲学、生物学和社会学方面的思考的真实基础。大量的各种各样的事实:生物的机能和构造的适应它们的环境,生理和构造的进化,智力发达甚至精神发展本身,我们以前常常用许多不同理由来解释的,都由达尔文归纳在一个总的概念里。我们把它们理解为连续的努力——对不利环境的一种斗争——以求个体、种族、物种和社会的这样一种发展,那就是务期达到生命的最大程度的充实、丰富多彩和热烈。也许在开始的时候达尔文本人并未充分意识到这个因素的普遍性,因为他最初只是借它来解释一系列有关起初种的个体变异的累积的事实。但是,他预见到他介绍到科学中来的这个词,如果只按它的狭义——各个个体之间完全为争取生活资料而进行的竞争——来使用,就会失去它的哲学的和原有的真实意义。所以,他在他那部不朽的著作一开头就坚持主张“这个词当作广义的和比喻的意义来用的,其意义包含着这一生物对另一生物的依存关系,而且,更重要的,也包含着个体生命的保持,以及它们能否成功地遗留后代”。</p>
-<p>在现实中,大浪淘沙的革命必然第一个把圣母X们淘走。就像果酱抹在面包上是美食,抹在衣服上是污渍,圣母X们泛滥的同情心在平常生活中用在流浪猫身上是善良,要是用来指挥革命,那就是罪大恶极了。</p>
+<p>他本人虽然为了特殊目的而主要按照狭义来使用这个词,但他却提醒他的信徒不要犯(他本人好像曾经犯过一次)高估它的狭义的错误。在《人类的起源》这本书中,他用了几页篇幅有力地举出了这个词应有的广义的例证。他指出,在无数的动物社会中,各个个体之间争取生活资料的竞争是怎样消失的,竞争是怎样由合作来代替的,并且指出这种代替的结果怎样发展了保证物种获得最好的生存条件的智力和良知。他暗示在这些事例中,最适于生存的不是那些在体力上最强的,也不是那些最狡猾的,而是那些学会为了群体的福利无论强者或弱者都联合起来互相援助的动物。他写道:“拥有数量最多的最富有同情心的成员的社会,将最为昌盛,并且繁育最多的子孙”(第二版第163页)。从个体和整体之间的竞争这个狭隘的马尔萨斯观点中产生出来的词,在一个了解大自然的头脑中便这样地失去了它的狭窄的意义。</p>
-<p>当然了,能把圣母X推上领导位置的组织估计也早就从内部烂掉了。</p>
+<p>不幸,这些本可成为最有成效的研究的基础的论点,却被为了说明真实的生存竞争的后果而收集的大量事例所遮掩了。此外,达尔文从未试图更仔细地研究一下动物世界中的生存竞争所表现的这两方面的相对重要性,也从未写出他原拟写作的论述过分繁殖的自然遏制的书,虽然这本书本来可以作为估计个体竞争的真实意义的严格标准。不仅这样,就在刚才所说的那些篇幅里,在反驳狭隘的马尔萨斯的竞争观念的材料中,也再次出现了旧的马尔萨斯的色彩,那就是,达尔文所说的在我们的文明社会中保存“智力和体力方面的弱者”的所谓不便(第5章)。似乎千千万万的体弱多病的诗人、科学家、发明家和改革家,以及千千万万的所谓“愚人”和“迟钝的热心家”,不是达尔文本人在《人类的起源》那几章中所强调的人类在生存竞争中当作知音和精神武器使用的最宝贵武器。</p>
-<h4 id="左圈和事佬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左圈和事佬:多一事不如少一事</h4>
+<p>达尔文的学说的遭遇,和其他一切多少涉及人类关系的学说的遭遇相同。他的信徒本仅没有按照他的暗示把这一学说加以发展,反而使它更加狭隘了。当赫伯特·斯宾塞试图从独立的、但又与之密切相关的论点出发,把探讨的范围(特别是在《伦理学材料》第三版的附录中)扩大到“谁是最适者?”这个重大问题时,达尔文的无数信徒已经把生存竞争的概念缩小到最狭隘的范围了。他们甚至变得把动物世界看成是在半饥饿的个体间进行着永久的斗争,并彼此想喝取对方血液的世界。他们使现代著作中充满了“战败者遭殃”的呐喊,好像它是现代生物学的最终结论似的。他们把争夺个体利益的“无情”斗争提高为人类也必须服从的一项生物学原则,认为在以互相歼灭为基础的世界中,不这样作便有复灭的危险。除了仅仅从庸俗的学者那里学到一点自然科学词句的经济学家以外,我们必须承认,即使达尔文观点的最有权威的解释者,也在竭力保持这些谬误的见解。赫胥黎无疑是公认的最有资格的进化论的解释者,事实上如果我们以他为例,我们岂不是听见他在《生存竞争和它对人类的意义》这篇文章中教导我们说:</p>
<blockquote>
- <p>大过节的、多大点事、都是亲戚、别太计较、还是孩子、那么努力、看我面子、都不容易、朋友一场、算了算了、换位思考、为了你好、人都死了、吃亏是福、将心比心、没有恶意、开玩笑的、才刚毕业、怀都怀了、习惯就好、他喝多了、毕竟长辈、退一步讲、都在酒里、曾经爱过、互相理解、婚都结了、还能咋地、他说话直、都打工的、想开一点、都能过去、维护团结、都是同志——中国社交常用语录</p>
+ <p>“从伦理学家的观点来看,动物世界大概是和格斗士的表演一样。每个生物都受到相当好的对待,被安排去战斗,于是最强的、最敏捷的和最狡猾的便能活下去再战斗一天。观众用不着因为角斗场上没有饶它们的命而表示不满。”</p>
</blockquote>
-<p>1929年的2月10号,让红军历史上最接近灭亡的大柏地之战开始,但是就在大柏地之战前三天的2月7号,上海中央写了一封信,信中的内容十分悲观,大意是要求红四军全部散入农村中去,不要集中在一起,而毛泽东和朱德也应就此分开,隐匿目标,以减少敌人的关注。</p>
-
-<p>本来不是什么大事,但是带信来的刘安恭却是个走王明路线的人,而且背景甚硬,苏区决定给刘安恭安排个军委的职务,这下可不得了,包括朱德在内的大多数支持了刘安恭的军事路线,毛的前委反而被架空了。即便后来没设立军委,毛也很失落,他决定辞去前委书记的职务。会议重新选举了前委书记,决定由陈毅暂时作为代理书记管理红四军。</p>
-
-<p>但是毛泽东并不想离开红四军,于是会议之后,他又私下里找到陈毅,希望陈毅在下一次会议上,多肯定一下他的意见,支持一下他的看法。但是下一次会议上,出乎毛泽东的意料,陈毅来了个调和主义。把刘安恭、朱德、毛泽东各自表扬一番,又把他们各自打了五十大板,批评一番。这一来,把所有人都给整懵了,毛泽东更是气不打一处来。毛泽东本来就很讨厌这种调和主义、和稀泥的态度,只想求得党内的一片祥和安好,却不作原则上的定性。于是毛泽东一拍桌子,实名反对所有人的意见。最后,在选举前委书记时,毛泽东便没有再当选,而是陈毅当选了前委书记。这次会议就是红四军的“七大”。</p>
-
-<p>但很快,刘安恭在冒进进攻大城市的途中牺牲了。中央也认识到毛路线的正确性,并写了“九月来信”托陈毅给毛带去,但是毛泽东此时还有点赌气,写了一封回信,表达了他对陈毅的不满:“我平生紧密考察事情,严正督促工作,这是‘陈毅主义’的眼中钉,陈毅要我做八面美人、四方讨好,我办不到,我不能够随便回去,这个路线问题不解决,我就不能回去。”</p>
-
-<p>陈毅主义本是一个毛用来调侃陈毅发明的词,实际上并没有该种主义。“陈毅主义”实际上指的就是在团体中,出现路线矛盾时,不去分析、解决矛盾,探索正确的路线,反而为了一个表面上的团结,把出现矛盾的两派“各自表扬一番,在各打五十大板”,和一手稀泥,实际上没有任何益处。</p>
-
-<p>在左圈中,这样的人还真不少。左圈中有人总喜欢打着团结的旗号行和事佬之事。</p>
-
-<p>这些和事佬们总是喜欢把毛主席在1942年提出的整风原则“团结-批评-团结”奉为圭臬,甚至都用成了到处批判别人的教条大棒,只要他们看不顺眼的就按一个“破坏团结”的帽子。关于延安整风和“团结-批评-团结”的来源和应用,我在《进群即同志-当“团结-批评-团结”成为教条》一篇已经详细介绍过,此篇不再赘述。这里我们主要分析左圈和事佬们的行为动机和其造成的后果。</p>
-
-<p>和事佬们不了解的是,“团结-批评-团结”中的第一个团结和第二个团结是不一样的,第一个团结指的是(在延安整风中)不整人只整主义,要保证党不会分裂;第二个团结则指的是(在延安整风后)全党对路线形成统一的、正确的认识,达到更高的团结。而没有第二步的批评,就没法达到第二个更高的团结,因为没有正确的批评,组织就无法对路线和过去的错误形成统一、正确的认识,最终只能止步于第一个团结——那种靠“八面美人、四方讨好”维持的表面上的团结。</p>
-
-<p>因此,和事佬们只“团结”不批评,或者批评不到位,那都是假团结,是破坏团结。出现路线分歧是很正常的事,在网络左群中,因为没有实践活动来对理论进行检验,路线分歧则更为常见了。这时候,如果一味地维护表面上的团结,事实上只会助长这种分裂。因为分歧往往意味着问题的出现,就好像是墙上有了裂缝,如果不去找到裂缝的原因、把裂缝补上,再加固墙体,而只是简单地在面上抹一层墙灰把裂缝盖住,那么这条裂缝早晚会撕开整个墙体。这事实上也是许多网络左群“短寿”的主要原因之一。</p>
-
-<p>和“陈毅主义”不一样的是,陈毅是详细了解红军中两派的争执的,而左圈中许多和事佬是根本不了解实际情况就跑来和稀泥来了。因为很多情况下,争执双方的实际情况只有争执双方完全承担、完全清楚。和事佬这种人根本上就是否定实事求是的存在。这些和事佬可以说是100%都是在臆想事件经过,然后得出唯心结论,然后找容易说话的一方去“劝说”的。也就是说:往往是要求损失方去学会容忍。和事佬看似高情商,但他们不知道很多矛盾是必须用冲突来解决的,他看不到矛盾不处理继续下去的后果。</p>
-
-<p>网络局限性是和事佬心态生存的基础。我在《建群及建党》一章已经分析了网络的虚拟性和网群成员的现实性之间的冲突,这让网群成员和网群本身的联系下降到几乎没有,也就意味着,不管网群接下来发展如何、出现什么问题,实际上和这些和事佬没有任何的关系,也对他们的现实生活产生不了任何影响。和事佬们的思路其实很简单,既然网群中产生冲突的双方不管哪一方最终胜利,他们都不会受到影响,那为什么不去当个“老好人”呢?</p>
-
-<p>和事佬的心态,某种程度上也有着一种傲慢。因为这个世界上,大多数人对自己的认识,对客观世界的认识,都是很浅薄的。大部分和事佬看不到矛盾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就像当时的陈毅,没有看到毛和刘安恭冲突的背后是“农村群众路线”和“王明路线”的冲突,我甚至有理由怀疑陈毅当时以为这只是两个人带兵方式的不同;所以他在没有搞清客观情况的前提下,就凭自己的主观思想做出了判断,他没有看到刘安恭路线对红军将要造成的毁灭性后果,所以才有了会议上“各打五十大板”的荒唐一幕。</p>
-
-<p>但好的是,“陈毅主义”在红军历史上是极少见的,这是因为红军自诞生之初就不断地面临敌人的考验,这就像在钢丝上走路,一点错误都是要付出惨重的代价的,而这代价就是红军战士和根据地百姓的生命,这未免过于昂贵了。所以大家在经历过几次斗争就能认识到和事佬行为是要不得的,有矛盾就必须要解决,哪怕是以严重冲突的方式。战乱年代,任何政策和路线的好坏,对错,都能在很快的时间内得到验证。大家虽然不能从理论上理解,但是却能从现实中觉醒。</p>
-
-<p>而网络不具备这样的条件,网络左群出现路线错误,最严重的代价不过是学社解散,这个代价简直微乎其微,我再拉两个人建个群就可以弄起来一个新的学社。所以,网群中的矛盾解决的成本事实上要比不解决的代价还要大,正是这点,才给了和事佬们表演的舞台。</p>
-
-<h3 id="浅论网左的统一战线">浅论网左的统一战线</h3>
-
-<p>统一战线无非就是“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团结一切可团结的力量。这是一种自古就有的战略战术,春秋战国时期的合纵连横就是统一战线的一种绝妙运用。但统一战线不是教条,这是一个很空泛的词语,在不同的情况下,团结谁、打击谁应当视情况而作出相应的变化,否则就会犯左倾或右倾错误。在今天的左圈中,网左们也同样面对着这样的问题,我在此章中对我观察到的其中两个现象进行批判和思考,并没有对网左的统一战线作全面的分析,所以是“浅论”。</p>
-
-<h4 id="论中间派">论中间派</h4>
+<p>其次,在这篇文章的较后部分,他岂不是告诉我们说,在原始人中间也如同动物之间的情况一样:</p>
<blockquote>
- <p>中产阶级主要是指民族资产阶级,他们对于中国革命具有矛盾的态度:他们在受外资打击、军阀压迫感觉痛苦时,需要革命,赞成反帝国主义反军阀的革命运动;但是当着革命在国内有本国无产阶级的勇猛参加,在国外有国际无产阶级的积极援助,对于其欲达到大资产阶级地位的阶级的发展感觉到威胁时,他们又怀疑革命。——《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毛泽东</p>
+ <p>“最弱的和最愚钝的要失败,而那些最顽强和最狡猾的,在其他方面并不是最好、只是最能适应他们的环境的便生存下去。人生是一场连续不断的自由混战,除了有限的和暂时的家庭关系以外,霍布斯所说的个体与整体的斗争是生存的正常状态。”</p>
</blockquote>
-<p>上面这段论述虽然描述的是民国的民族资产阶级,但是对中间派的特点的描述在今天依然值得借鉴。我认为其实“中间派”是一个很不准确的词,应该叫做“摇摆派”,因为“中间派”从来没有保持过真正的中立,他们时而偏向一边,时而偏向另一边,从没保持在正中间过。</p>
-
-<p>所以说其实没有真正的中间派。当你邀请那些“中间派”们参与革命运动(即便是在网络上),他们便想:“晶哥那么厉害,网左组织得这么烂,必定是办不起来的。”总是说:“等等再看看!”,但是他们因为自身也受着体制的压迫,并不总是和特色站在一边,所以他们看网左骂特色骂得凶狠的时候,或者看特色又变得更烂了的新闻的时候,也要附和着骂上两句。</p>
+<p>对自然界的这种看法究竟能够得到事实的几分支持,从这里提供读者的关于动物世界和原始人的论证中便可以看到。但我们不妨立刻指出:赫胥黎对自然的观点,作为科学的推论来说,也和相反的卢梭的观点一样,是很难成立的,卢梭在自然中只看到被人类的出现所摧毁的爱、和平与和谐。事实上,只要一走进森林,对任何动物社会观察一下,甚至对任何一本论述动物生活的严肃著作(多尔比尼的、奥社邦的或勒瓦兰的,不拘哪一个的著作都行)细读一下,便不能不使博物学家思考到合群生活在动物生活中所起的作用,使他们不至于把大自然只看作是一个屠杀之场,同样,他们也可以免于在大自然中只看到和谐与和平。卢梭所犯的错误是他完全不想到嘴和爪的恶斗,而赫胥黎则犯了相反的错误,但不论是卢梭的乐观论还是赫胥黎的悲观论,都不能看作是对自然界的公正无偏的解释。</p>
-<p>对于中间派,有的可以团结,有的不行,有的在特定情况下才能团结,不可一概而论。这是因为不管中间派怎么摇摆,他们总归是要更多地往特定的一方摇的。比如一些高级写字楼公司的白领,他们虽然有时受了上司的气,也在办公室外骂两句,但是他们的待遇高、工作稳定,不用吃了这顿愁下顿,也不必顶着烈日干重活还担心工资拖欠,所以叫他们去造老板的反的时候,他们就要想想这个月工资还没拿到手,说:“你们先去,我等等就来!”,他们是中产阶层的右翼。再比如内卷大省的学生,他们虽然不用担心衣食,并且很多都想通过高考当人上人,但每日非人般的虐待榨干了他们的精气神,还要饱受来自学校和家长的批斗,长期睡不好、吃不好,人人心里都憋着火气,全凭“好大学就是好人生”这根胡萝卜吊在前面往前走,若是在他们面前戳破了高考神话、叫他们造学校的反,他们便会成为最激进的分子,他们是小知识分子中的左翼。</p>
+<p>只要我们对动物观察一下——不光是在实验室和博物馆中,而且在森林和草地,在草原和群山中——我们立刻就会发现,虽然在各种动物(特别是在各纲动物)之间进行着极多的斗争和残杀,但在同种的,或至少是在同一个群的动物之间,也同时存在着同样多的(甚至还要更多)的互相维护、互相帮助和互相防御。合群如同互争一样,也是一项自然法则。当然,要从数字上估计所有这两类事实的相对重要性,那怕是很粗略地估计,也是难事。但是,如果我们用一个间接的试探,问一问大自然:“谁是最适者:是那些彼此不断斗争的呢,还是那些互相帮助的?”那么我们立刻就会发现,那些获得互助习惯的动物无疑是最适者。它们有更多的生存机会,在它们各自所属的纲中,它们的智力和体力达到最高的发展水平。如果把这些可以用来支持这一观点的无数事实考虑在内,我们就可以十分有把握地说,互助也和互争一样,是一项动物生活的法则,但是,作为进化的一个因素来说,它也许更加重要得多,因为它促进了这些保证了种的维持和进一步发达以及用最少的精力来保证个体的生活的最大幸福和享受的习惯和特性的发展。</p>
-<p>左圈中有些人喜欢把具有非马列毛的左派立场的中间派统称为“安托西修”,并把他们看作是马列毛主义的对立面。事实上,这四者情况各不相同,把这四者统一“打倒”或怎么处理是犯了主观主义错误。</p>
+<p>就我所知,在达尔文学说的科学界信徒当中,第一个把互助充分理解为一条自然法则和进化的主要因素的,是著名的俄国动物学家,圣彼得堡大学故院长凯士勒教授。他在逝世前几个月,即1880年1月,在俄国博物学家会议上发表的一篇演说中阐明了他的思想;但是,像许多只用俄文出版的著作一样,这篇出色的演说几乎完全不为世人所知道。</p>
-<p>安那其主义者,又称无政府主义者,它在当代中国的主要信奉者还是以小知识分子为主。他们痛恨被别人管着,要求绝对的自由。他们中的许多人还十分羡慕他们所认为的“古时候”那种田园牧歌、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模式。他们不喜欢布尔什维克式的政党组织在他们头上“发号施令”,但是他们更不喜欢资产阶级老爷们把他们当奴才使唤,所以在革命低潮、反动力量十分强大时,我们应当团结他们,与他们搞内斗、整天互骂是不可取的、浪费时间的。</p>
-
-<p>托洛茨基主义者,或者叫托派,据我目前了解托派并没有什么中心思想,他们可能就是“托洛茨基的支持者”,大部分时候是以“斯派”、“毛派”的反对者的面目出现的。据我个人了解,他们主要是对斯大林式的集权体制极为厌恶,并且对托洛茨基的“世界革命”有种切格瓦拉式的浪漫憧憬。在中国,托派也主要以小知识分子为主,他们几乎反对关于斯和毛的一切,但也同样对特色的统治有极大的厌恶,我们应该团结他们,在夺取政权前我们与他们几乎没什么矛盾,“斯派”们不要整天浪费时间和他们在网上斗嘴。</p>
-
-<p>西方马克思主义者。事实上在中国几乎没有真正的西马。因为中国政府对学术界的高度渗透和监控,中国大学里的西马学者至于有多少是真马、有多少是“指鹿为马”,这个大家基本上都有自己的判断。对于那些“西鹿”当然是要警惕,事实上可以把他们理解为“修”。在左圈中的西马大部分都是自封的,并且常常和自封的“苏马”(事实上我至今不知道苏马是什么)们见面就掐。左圈中的西马和那些欧洲的大学教授不一样,“西马”对于他们来说更多地像是一种身份认同,而不是学术研究方向。他们中的大部分人都有一个特点,那就是特别爱用哲学术语,不管他们本人是否理解这些术语,这事实上是一种很幼稚的行为,我在《进群即同志-天山上下来的王明》一篇中就批判过这种行为。除了这个特点外,据我个人观察,剩下的左圈西马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根本不懂、也没怎么学习过、学习过也不怎么理解的“装逼西马”,据我个人观察,这类人主要以初高中生为主,他们是“喜马拉雅山上下来的王明”,你一见他们便能立刻察觉一种高高在上的气息扑面而来。他们是拿哲学术语当成了一种装逼的工具,这种人不用多理会,事实上他们还处在一种过家家的幼稚阶段,思想还没成型,是否要团结他们还很难下定论,即便是团结了也不一定会起正面效果,只要保证不把他们推到敌人那边去就行,也可以试着引导他们一些。另一种则是自己学习过、能理解部分的“辩经西马”,这种人以大学生为主,而且不少人的家庭都是中产往上,甚至有资本家家庭的。听名字就知道,他们的特点就是喜欢在网络上辩经,这几乎是他们在网上唯一的活动。据我个人观察,他们中的很大一部分对谈论政治经济学和社会学有种偏执的排斥,似乎哲学和政治经济学/社会学是水火不容的,我见过最激进的一个还喊出过“只要你了解了德国哲学史,你就是马克思主义者了”这种口号。这一类人对自己的学术派别也有种偏执,且不说他们和所谓的“苏马”打得你死我活,他们中的很大一部分在和别人辩经时,别人的观点和他们从自己支持的那一派的书本上学到的经文有一点偏差,他们就会感到“被冒犯”,于是辩经就无穷无尽了。对于这一类人,我在《建群即建党-网络左群最好的归宿》一篇中引用过这么一段话:</p>
+<p>“作为一个多年的动物学家”,他认为他有责任反对滥用这个取自动物学的词——生存竞争,或者,至少应该反对高估它的重要性。他说,动物学和那些研究人类的科学不断地坚持它们所谓的生存竞争的无情法则。但是它们忽略了还存在有另外一条可以叫做互助的法则,这个法则,至少对动物说来,是远比前一个法则更重要得多。他指出,遗传后代的需要必然会使动物集聚在一块儿,并且,“个体愈是集聚,它们彼此之间就愈加互相支援,物种就有更大的生存机会,并且更加促进它们智力的发达”。“每一个纲的动物,”他继续说道,“特别是较高级的动物,都实行互助。”他从埋尸虫的生活以及鸟类和一些哺乳动物的合群生活中举出一些例子来说明他的见解。在一篇简短的开幕词中所举的例子当然是有限的,但主要之点都已说得很清楚;在谈完互助在人类进化中所起的更为突出的作用以后,凯士勒教授作了如下的结论:</p>
<blockquote>
- <p>一些读过几本经典著作的网络上的马列毛主义学者类的知识分子,他们并不愿意投入到工人运动中去,并不愿意和工人阶级融为一体,整天泡在网上,忙碌于网络上看谁辩得过谁,而不看这些争辩是否有助于提高人民群众的革命性,因而他们最多所能起到的作用就是工人运动催化剂的作用,这些人是无产阶级的落后分子。</p>
+ <p>“很明显,我不是否认生存竞争,但是我认为动物世界的逐步发展,特别是人类的发展,受惠于互助之处远过于互争……一切生物都有两个基本需要:营养的需要和使物种繁殖的需要。前者使它们互相竞争和残杀,而保存物种的需要则使它们彼此接近,互相帮助。但是我倾向于认为在生物界的进化中——在生物的逐步后天变异中——个体之间的互助远比它们的互争所起的作用要大得多。”</p>
</blockquote>
-<p>这段话就很好地描述了“辩经西马”。他们在网络上每日与人辩经,倒也是促进了他们和别人理论水平和交流技巧的进步,但对于无产阶级运动整体而言基本上什么也没做,他们更像是沉迷于自己的小世界中,待在象牙塔上迟迟不肯下来,如果放到实践中很容易闹出纸上谈兵的囧事。我个人认为他们是中间派里偏右的。他们要团结吗?还是要的,但需要一定的技巧和原则,这一类人不应该进入最核心的领导层,他们可以参与理论工作,但不应该去指导实践。</p>
-
-<p>修正主义者,在欧美语境下也可以是社会民主主义(和其衍生的主义)者。但在中国,由于没有多党选举的制度,社会民主主义在中国几乎不(以社会实体)存在,而“修正主义”在中国的左圈语境下,更多指的是保皇派、改良派一类。这一类人以已经工作了的成年人和初高中及以下的学生为最多。对于成年人保皇派,基本上没有团结他们的必要,因为他们选择保皇那必然是有切身利益相关,也许他们就正在受体制的恩惠,只是有些许不满希望变得“更好”,我们可以在革命高潮时团结他们来“痛打落水狗”,但在革命低潮时团结他们的话,很难保证他们不会反过来捅你一刀,因为一般来讲,保皇派在皇帝被砍头前是不会放弃保他的,而且这种保皇派极有可能变质成右派,魏玛德国的艾伯特政府就是个例子。对于学生保皇派,除去个别特别固执的,他们大部分都是因为学校和社会的宣传对特色依然抱有幻想,以及对马克思主义和历史的不了解让他们没法去全面、客观地分析社会现状,事实上绝大多数的学生网左都是从保皇派过来的,我本人之前也当过一段时间保皇派。所以说,对于学生保皇派是一定要团结的,而且要对他们进行引导和教育,争取把他们从中间派拉到无产阶级革命派这边,把他们当敌人打击是绝对错误的。</p>
-
-<p>统一战线不是说你敞开胸怀让谁都进来,而是有原则和方法的。要明确的一点是,中间派决不可进入核心组织,这实际上是很多网络左群忽视的一点。中间派因为其立场和思维方式的问题,他们可以和我们团结在同一战线,但绝不可以参与到我方组织的内部建设中,更不能指挥我们的行动。你比如说,这个中间派有自己自成一体的哲学思路和立场,他可能就会在一些组织政策上按自己的理想形式来,而不是依据客观实际情况而定。如果把这些中间派对我们组织的参与度比作一个同心圆,我们的组织是最内一圈,那么往外挨着的一圈应该是学生保皇派,然后是安、托、西,然后最外面是修。</p>
-
-<p>统一战线的形式多种多样,具体是像第一次国共合作那样互相参与进对方组织、互相学习,还是像第二次国共合作那样各自独立互不统属,只是打击共同的敌人站在一起,这需要领导者视具体情况、作出最合适的判断。</p>
-
-<h4 id="论血统论">论“血统论”</h4>
-
-<p>1966年7月29日,北京航空学院附属中学出现一幅对联:“老子英雄儿好汉,老子反动儿混蛋”,横批是:“基本如此”,公开喊出了以血统划分好人坏人的口号。</p>
-
-<p>8月12日,已故前中国最高检察院副检察长谭政文的儿子,北京工业大学三系文革小组组长谭力夫和刘京联合写了一张题为《从对联谈起》的大字报,提出要把“老子英雄儿好汉,老子反动儿混蛋”作为党的阶级路线来实行。8月20日,谭力夫在一次辩论这副对联的大会上大肆鼓吹这种观点,使他在全国扬名。</p>
-
-<p>这副对联、谭力夫的讲话、以及他和刘京的大字报在中国掀起一股公开讲究家庭出身的风气。以高干子弟为首的学生红卫兵自称“红五类”,即来自革命干部、革命烈士、革命军人、工人和农民家庭。他们的对立面就是“黑五类”,即地主、富农、反革命分子、坏份子和右派分子及其子女。谭力夫又加上资本家和走资派,变成“黑七类”。当时,“黑五类”的子女被称为“狗崽子”,不准戴毛泽东的像章,不准唱毛泽东的语录歌,也不准参加红卫兵。</p>
-
-<p>不过指出这里荒唐的遇罗克却在那个年代付出了生命的代价。“文革”爆发后,遇罗克与几个同仁自办发行《中学文革报》,他在该报上连续发表了以《出身论》为代表的多篇争取自由和人权的檄文,并风靡海内外。</p>
-
-<p>《出身论》是遇罗克在文化大革命时期的一部作品。该书从唯物主义的角度批判了当时社会上广泛流传并造成严重不良影响的血统论。作者遇罗克在1966年发表文章反对姚文元批判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1970年3月5日,在北京工人体育场里,在排山倒海的“打倒”声中,27岁的遇罗克被宣判死刑,并立即执行。</p>
-
-<p>血统论是荒唐的这一点事实上非常正确,我们都知道思想和立场是没法靠基因遗传的。家长是资本家,孩子就一定也是资本家,这种思想实际上是唯心主义的,它没有坚实的唯物主义逻辑来支撑。事实上,血统论就是当权的老红卫兵(红五类子女)为了维护自己的特权地位而弄出来压迫当时已经是受压迫阶层的“黑五类”子女的。</p>
-
-<p>但是在今天的左圈出现的“反血统论”思潮的思路正确,但某种程度上形成了教条。当今社会的现实情况和文革时期不一样。许多人根本没搞懂血统论出现的机制和条件,凭自己臆想理解,搞出许多本本主义。</p>
-
-<p>遇罗克同志就说得很好:“它(对联)的错误在于:认为家庭影响超过了社会影响,看不到社会影响的决定性作用……实践恰好得出完全相反的结论:社会影响远远超过了家庭影响,家庭影响服从社会影响。”也就是说,在当时血统论不成立的最主要条件,就是当时的中国是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决定了其社会上的无产阶级的思想占社会主流,并无时无刻地影响社会上的每一个公民。</p>
+<p>上述观点的正确性,最最感动了大多数出席会议的俄国动物学家;希斐尔卓失——他的著作在鸟类学家和地理学家当中是很有名的——支持这些观点,并且还另举了一些例子来阐发这些观点。他说,有几种隼具有“一种适宜于抢掠的几乎理想的构造”,然而它们在退化,可是其他几种实行互助的隼却很昌盛。“另一方面,以一种合群的禽类鸭子为例吧,”他说,“一般说来,鸭子的机体不发达,但它们实行互助,从它们不计其数的变种和种类来看,可以说它们差不多是遍布于全世界。”</p>
-<p>但是在今天的中国,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早已被摧毁,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已经占主流了。在中国这样的一个官僚资本主义国家,其社会上的主流思想一定是资产阶级的思想,并从出生开始就无时无刻地影响社会上的每一个公民。现在私有制早已卷土重来,“子承父业”的社会基础是有的,这与当年公有制经济占绝对主导的社会不同。</p>
+<p>俄国动物学家的立即接受了凯士勒的观点,好像是很自然的,因为他们几乎每一个人都曾经有机会在亚洲北部和俄国东部无人居住的广大地区研究过动物界;凡是研究过类似的地区的人,是不可能不得出相同的结论的。我想起自己在和我的朋友,那多才的动物学家波利亚可夫一起在维蒂蒙地区考察时,西伯利亚的动物界所给我的印象。当时我们两个人对《物种起源》的印象还很新,可是我们要寻找同种动物之间的激烈竞争却一无所获。这种竞争在我们阅读达尔文的著作时,即使想到了第3章(第71页)的论点,也是我们预期会看到的。我们看见很多动物常常是联合起来,以适应不利的气候环境或对各种敌人进行斗争。波利亚可夫写了许多出色的文章论述各处的食肉动物、反刍动物和啮齿动物的互相依赖;我们亲眼看到许多互相帮助的事实,特别是鸟类和反刍动物在移居途中的互相帮助;甚至在有大量动物聚居的黑龙江和乌苏里江地区,尽管我竭力寻求,但也根少发现在较高级的同种动物之间存在着实际的竞争和斗争。在大多数俄国动物学家的著作中,也都提到过这种印象,这大概可以说明为什么俄国的进化论者那样拥护凯士勒的观点,而同样的观点在西欧的达尔文信徒当中却并不流行。</p>
-<p>但是在左圈不知从何时起,形成了一种风气,那就是当一个人说这个人是资本家的孩子,不能把他完全当同志看待,就要给这个人扣上“血统论”的帽子。这实际上和文革老红卫兵大扣帽子的行为没啥区别。在这种风气下,甚至形成了一种政治正确,把左圈里的资产阶级子女当成弱势少数群体一般保护起来,要是你通过攻击他们的出身来质疑他们的思想,你就要被打成“血统论”。</p>
+<p>当我们一开始研究生存竞争的两个方面——直接的和比喻的——的时候,给我们印象根深的头一件事就是互助的事例非常丰富,这不仅是如大多数进化论者所承认的为了繁育后代,而且还为了个体的安全和为了得到必需的食物。对动物界的许多大类来说,互助是通例。甚至在最低级的动物之间也可发现互助的事实,我们必须预期有一天会从研究微小的池塘动物的学者那里得知即使在用显微镜才能看见的生物当中,也存在着不自觉的互助。当然,除了白蚁、蚂蚁和蜜蜂以外,我们对于无脊椎动物的生活的知识还是极其有限的;但是,就从比较低级的动物来说,我们也可以搜集到一些确切合作的事实。蝗虫、蛱蝶、萤虫、蝉等等动物的不计其数的联合,实际上简直还没有人研究;可是它们的存在这一事实本身就指出它们一定是按照大体上相同于蚂蚁和蜜蜂为了移居而暂时联合的原则组织的。至于甲虫,我们已经有人仔细观察过埋尸虫之间互相帮助的事实。它们需要腐烂的有机物,以便在其中产卵和供给它们幼虫以食物,但是那些有机物不能腐烂得太快,因此它们便把在漫游中偶尔发现的各种小动物的尸体埋在土中。一般地说,这些埋尸虫都是单独生活的,但是当它们当中有一个发现了自己难以埋葬的老鼠或雀鸟的尸体时,它就会招唤四个、六个或者十个其它甲虫来会力完成这项工作;如果必要的话,它们会把尸体运到一个合适的土质松软的地方,十分周密地把它埋起来,从没有为了它们之中哪一个享有在这个埋好的尸体上产卵的特权而争吵。约格里迪奇在用两根棍子做成的十字叉上绑上一个死鸟,或者是在插在土中的棍子上挂上一个蟾蜍的时候,这些小小的甲虫也会以同样友好的方法集中大家智慧来克服人的计谋。这种协力合作的事情在蜣蜋当中也曾见到过。</p>
-<p>这些政治正确者一定要拿恩格斯当挡箭牌:“难道恩格斯不是资产阶级家庭出来的吗?”但恩格斯是个特例,世界上根本没有那么多恩格斯。有些人喜欢自比恩格斯实在是太狂妄了。中国近代史学家吕思勉曾经说过:“世上只有背叛阶级的个人,没有背叛阶级利益的阶级”,连不算资产阶级的小知识分子里,都充斥着资产阶级的思想,难道大资本家的子女背叛自己的阶级就这么简单?把刀尖对着自己本来就是一件难过登天的事,不是说把这句话写在QQ签名上就能做到的。</p>
+<p>即使在机体方面处于稍低级阶段的动物中,我们也可找到类似的例子。在西印度群岛和北美洲,有些陆蟹结成一大群一大群的,以便到大海去产卵;每一次这样的移动,都包含着它们之间的协力合作和互助。至于大莫鲁甲蟹(Limulus),我惊奇地发现(1882年在布列登水族馆)这种笨拙的动物在一个伙伴需要的时候能给予多大的帮助。它们当中有一只蟹仰面朝天地跌在水槽的一个角落里,它那小锅似的沉重甲壳使它不能回复原来的姿势,再加上角落里有一根铁杆,使它要想翻过身来更加困难。于是它的伙伴们前来援助,我用了一个钟头的时间来看它们如何努力援救它们被困的伙伴。它们一下来了两只,从下面推它们的伙伴,经过巨大的努力,终于把它扶正了,可是由于铁杆妨碍着它们完成援救工作,那个蟹又重重地仰跌下去。经过几番努力以后,援助者当中就有一只到水槽的深处去带来了另外两只蟹,这两只蟹用它们饱满的新力量开始来推动和扶起它们可怜的伙伴。我们在水族馆呆了两个多钟头,当我们离开的时候,我们又去看了一下那水槽,援救工作依然在继续哩!自我看见这件事以来,我不能不相信埃拉斯穆·达尔文博士所引征的叙述:“普通螃蟹在脱壳期间派一个没有脱壳或有硬壳的螃蟹在它旁边放哨,以防备海中的敌人来伤害这种处于没有防御状态的脱壳蟹。”</p>
-<p>要知道,恩格斯背叛自己的阶级开始于背叛自己的家庭,他与自己父亲的冲突极严重。恩格斯出生于德国巴门一个繁荣的商业家族,具有强烈的宗教精神,而对学习的轻视(甚至不允许恩格斯完成他的学业)使得它似乎不是培育社会主义知识分子的沃土。但恩格斯童年时代有很长时间是在他的外祖父家中度过的,他的外祖父是一个十分重视人文教育的知识分子,喜欢给小时候的恩格斯讲古希腊英雄神话,对恩格斯影响很大。这种对文化知识的渴求和决心做英雄人物的理想固化为恩格斯进一步成长、发展、提高自己的内在因素和动力,也促使他对父亲和家族的影响的叛逆心理逐步加强。恩格斯对文学的热爱和他父亲对他经商的要求的矛盾极大地激化了他们之间的矛盾,最后他父亲强迫他中学中途辍学被迫经商。出于各种原因,恩格斯排斥、甚至痛恨资本家的工作和生活,之后中年时的一段时间的经商经历事实上让他痛苦不堪。</p>
+<p>关于白蚁、蚂蚁和蜜蜂之间的互助事例,特别是通过罗曼斯、彼希纳和约翰·刘波克爵士的著作,一般读者都很熟悉,因而我只说很少的几点提示。如果我们拿一个蚁巢为例,我们不仅看到了每一种工作(如生育子孙、寻找食物、建筑巢穴和饲养幼虫等等),都是按照自愿互助的原则进行的,同时,我们还必须和佛勒尔一样,承认许多种蚂蚁的生活的主要基本特征是每一个蚂蚁有义务把已经吞在肚里并且已经部分消化了的食物和集体中的每一个向它索取的成员共享。属于不同种的或属于互相敌对的蚁巢的两个蚂蚁,偶尔互相遇到时,便彼此避开。但是属于同一个蚁巢或属于同一群巢穴的两个蚂蚁便会互相接近,用触须作几下问答的动作,并且“如果其中有一个饿了或者渴了,特别是如果另一个的嗉囊中很饱满时。……它将立刻索取食物”。接到这样要求的蚂蚁是从不拒绝的;它张开了颚,用一种适当的姿势,吐出一滴透明的流质给那个饥饿的蚂蚁舐食。把食物吐给另外一个蚂蚁吃,这在蚂蚁(自由的)的生活中是那么突出的一个特征,并且为了养活饥饿的同伴和幼虫都是那样经常地互相求助,所以佛勒尔竟认为蚂蚁的消化道是由两个不同的部分构成的,其中之一,即后一部分,是专供自己用的,另一部分,即前一部分,主要是供集体用的。如果一个嗉囊饱满的蚂蚁竟自私到拒绝喂养一个同伴,那它将被看成是一个敌人,甚或比敌人还坏。当它的亲族和另一个种的蚂蚁打仗时,如果它拒不援助的话,它们将比攻击敌人还要凶猛地反过来攻击这个贪心的蚂蚁。如果一个蚂蚁没有拒绝喂养属于仇敌方面的蚂蚁,那么它将被后者的亲族当作朋友看待。所有这些情况都是经过最严密的观察和确切的实验所证实的。</p>
-<p>在青年时代,亲眼目睹工人阶级悲惨的生活状况对恩格斯的思想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恩格斯家庭周围都有许多工厂企业,他在上下学时就能直接接触到这些工人。1839年恩格斯19岁时写了一篇公开发表的著名的政论性文章《乌培河谷的来信》。文章以极其鲜明的笔调展示了乌培河谷地区乌烟瘴气的社会风貌,描述了虔诚派教士的迷信活动和他们的专横、贪婪、伪善和愚蠢的嘴脸,同时以大量的笔墨淋漓尽致地描绘了乌培河谷地区工人的悲惨苦难生活。现实生活中的一系列现象,经常使恩格斯对资产阶级编织的美好谎言产生了质疑。这种感性经历无疑导致恩格斯最终献身于无产阶级的解放事业,并为寻求一条无产阶级解放的正确道路的深层次的重要原因。同时说明他已经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开始站在革命民主主义和工人的立场上投身到反对剥削制度的斗争中去。</p>
+<p>蚂蚁这个分成一千多种的大科动物,其数目是那么多,以致巴西人竟说巴西是属于蚂蚁而不是属于人的;在这个科里,同一个巢或同一个巢穴集团的成员之间是不存在竞争的。无论不同的种之间的斗争是多么厉害,也无论在战争时有着什么样的暴行,但集体内部的互助、已成习惯的自我献身和经常为了共同福利的自我牺牲,都已经成为法则。蚂蚁和白蚁废除了“霍布斯式笔下的那种斗争”,因此它们生活得更好。它们那种奇妙的巢穴,也就是它们的建筑,在比例大小方面超过了人类的建筑;它们修筑的道路和在地上的拱形走廊,宽阔的大厅和粮仓,它们的谷物田、谷粒的收获和使谷粒“麦芽化”;它们孵卵和养育幼虫的合理方法,以及建造特别的窠巢以饲养蚜虫——林内美妙地称之为“蚂蚁的乳牛”——的合理方法,最后,它们的勇敢、胆量和优越的智慧,所有这些都是它们在繁忙和辛勤的生活的每一个阶段中实行互助的自然结果。这种生活方式,其结果必然会发展蚂蚁生活的另一个特征:个体的主动性的巨大发展——它反过来又显著地促成了高度而复杂的智力的发达,这样的发达,使人类的观察者也不能不有很深的印象。</p>
-<p>恩格斯青年时代的欧洲,是一个左翼思想和运动蓬勃发展的大陆。从英格兰到俄罗斯、从蒲鲁东到费尔巴哈,整个欧洲每一天都浸泡在不断迭新的左派思想中,恩格斯不可能不受影响。恩格斯在来到柏林后,迅速加入了青年黑格尔派——一群想运用黑格尔的思想特别是辩证法和否定性的思想对当时的宗教和政治进行批判的年轻知识分子的团体。1842年,恩格斯在科隆与他一直投稿的《莱茵报》的编辑之一莫泽斯·赫斯见面,赫斯是第一个在青年黑格尔派中宣讲共产主义的,这对恩格斯的思想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之后恩格斯来到英国曼彻斯特,亲眼看到了世界上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人的状况,并会德国写下了《英国工人阶级状况》。在这期间,他与父亲的矛盾愈发严重,并最终导致他决定离开德国。</p>
+<p>在动物的生活方面,即使我们所知道的只不过是一些关于蚂蚁和白蚁的事实,我们也可以有把握作出这样的结论:互助(它导致互信,这是勇敢的第一个先决条件)和个体的主动性(智力发达的第一个先决条件)在动物世界的进化中,是比互相斗争更具有无限重要性的两个因素。事实上,蚂蚁没有任何“保护性”而仍能兴旺,可是自卫特性对于单独生活的动物来说是不可缺少的。蚂蚁的颜色使它很容易为敌人发现,在草地和森林中,许多种蚂蚁所建的高大巢穴也是一望可见的。它浚有坚硬的甲壳的保护,无论它的针刺在几百根刺入一个动物的皮肉时是多么危险,但对一个蚂蚁的防御来说却是没有多大价值的;而蚂蚁的卵和幼虫在许多居住在森林中的动物看来又是一种美味的食物。可是,成千上万的蚂蚁并没有受到鸟类或甚至食蚁兽的太大摧残,反之,它们却为此它们强壮得多的昆虫所畏惧。当佛勒尔在一个草地上倒出一口袋蚂蚁时,他看见“蟋蟀跑开了,听任蚂蚁抢夺它们丢下的洞穴;蚱蜢和蟋蟀向四方逃走,蜘蛛和甲虫也放弃了它们的捕获物,以免它们自己变成蚂蚁的捕获物”。经过一场战争(在战争中有许多蚂蚁为了共同的安全而牺牲了)以后,连黄蜂的窠也被蚂蚁占领了。甚至最敏捷的昆虫也不能逃脱,佛勒尔常常看到蝴蝶、蚊虫和苍蝇等被蚂蚁出其不意地袭杀。蚂蚁的力量在于互相援助和互相信任。如果说蚂蚁——且不谈更为发达的白蚁——在智力方面居于整个昆虫纲的首位,如果说它们的勇气只有最勇猛的脊椎动物才能匹敌,如果说它们的头脑——用达尔文的话来说——“是世界上最奇妙的微小物质之一,也许比人的头脑更为奇妙”,那么这难道不应归功于在蚂蚁的社会中互助完全代替了互争这一事实吗?</p>
-<p>欧洲工人阶级风起云涌的运动也对恩格斯的思想产生了巨大的影响。1831年法国爆发里昂工人起义,1842年英国爆发宪章运动,1844年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1848年欧洲革命等等无产阶级运动,无疑让恩格斯看到了无产阶级的强大力量。</p>
+<p>蜜蜂也是这样。这些小小的昆虫(它们本来很容易被许多鸟类所捕获,它们的蜜也被从甲虫到熊的各纲动物所垂涎)也没有从拟态或其他方面得到任何自卫的特性,而没有这种特性,一个单独生活的昆虫是很难逃脱被彻底地毁灭的。但是,由于蜜蜂实行了互助,因而它们获得了我们所知道的广泛发展,获得了我们所称赞的智力。由于共同工作,它们使它们的个体力量增加了若干倍;由于临时分工和每一个蜜蜂在必要时能进行各种工作的能力的结合,它们获得了任何一种单独生活的动物(不管它是多么强壮和有多么好的武装)所不能指望的安全和福利。它们的合作,在人不知道利用充分计划的互助的情况下,往往比人还要成功。所以当一群新蜂要离开蜂箱虫寻找一个新住所时,许多蜜蜂就会预先到附近去探察一下;如果它们发现了一个适于居住的地方,例如一个旧篮子或任何这类的东西,它们就把它占领下来,把它弄得干干净净的,并且加以保护,有时候要保护整整一个星期之久,直到这群新蜂来到那里定居下来。但是,有多少移居到新土地上的人只因不了解他们力量联合起来的必要性而死亡在那里!由于蜜蜂懂得集中它们个体的智慧,它们能适应预料不到的或者不同寻常的恶劣环境,如巴黎博览会上展出的蜜蜂就能用它们树脂似的蜂蜡把箱盖固定到嵌在它们蜂箱板里的玻璃片上。此外,它们毫无喜好杀戮的表现,也没有喜欢无益争斗的习性,虽然许多作者总认为动物有这种癖性。守卫蜂箱进口的哨兵毫不留情地杀死那些企图到蜂箱里去抢劫的蜜蜂;可是,因为搞错了地方而飞来的陌生蜜蜂则不会受到伤害,特别是那些带着花粉飞来的或者是易于迷路的小蜜蜂,更不会受到伤害。除了确有必要时以外,它们是不会进行战争的。</p>
-<p>而真正让恩格斯思想转变的,是他自觉投身到了工人阶级反抗资产阶级的阶级斗争实践中。如果没有亲身参与实践,恩格斯很可能最多变成一个西马教授那样被资产阶级老爷豢养在大学里的宠物。在曼彻斯特期间,恩格斯开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对被剥削阶级生活、工作、斗争全方位的调查研究。在这段时间内,他边调查边写文章,发表在公开刊物报纸上。后面又加入了青年黑格尔派,并在伦敦加入正义者联盟,而后在1848年为马克思主编的《新莱茵报》充当记者。1849年莱茵省和南德意志爆发了激烈的民众起义,恩格斯用军事才能为起义者效力。正是因为青年时的恩格斯广泛且深入地参与到工人运动当中,他才能将自己的立场彻底转变到工人阶级这边,这不是简单地凭借学习理论就能做到的。</p>
+<p>由于在蜜蜂当中仍然存在着残忍和懒惰的本性,而且往往由于环境促使它们又将显现出来,所以蜜蜂的合群性就更加对人有启发性。大家都知道,经常有一些蜜蜂宁肯过抢劫的生活而不愿过工蜂的勤劳生活,在食物缺乏和食物特别丰富的时候,都将使这个掠夺阶级为之增加。当我们的谷物已经收获回家,草地和田野里的谷物已经所剩无几的时候,抢劫的蜜蜂就更加经常到来。另一方面,在西印度群岛的甘蔗园附近和欧洲炼糖厂的周围,抢劫、懒惰和吃得迷迷糊糊的情况在蜜蜂当中就更为普遍了。我们由此可见,在蜜蜂之中还依然存在着反群居的本能,但自然选择必定会继续淘汰它们,因为归根到底,团结的实践证明它比具有掠夺倾向的个体的发展对物种更为有利。那些最狡猾的和最阴险的被淘汰了,让位给那些懂得合群生活和互助利益的蜜蜂。</p>
-<p>所以事实上“恩格斯”的诞生条件是及其苛刻的,和恩格斯在同一个屋檐下长大的他的亲妹妹、弟弟就自始至终都不赞同恩格斯所走的背叛其家庭的道路。在童年时代受到不同于主流的教育、对家长的叛逆、亲身接触工人阶级的生活、经历工人运动、接触并学习最新的革命思想、遇到导师和同志、主动投入工人运动实践中,这些造就恩格斯思想转变的事件有一定必然性,但也有极大的偶然性。</p>
+<p>当然,无论蚂蚁或蜜蜂,甚至白蚁,都不可能具备包括到整个种的更高度团结的观念。在这方面,它们显然没有达到即使在我们政治、科学和宗教的领袖人物中也尚未具有的发展程度。它们的爱群居的本能很难超出蜂箱和蚁巢的范围。不过,拥有不少于两百个巢穴的巢群的两个不同种的蚂蚁(Formica exsecta和F. pressilabris),业经佛勒尔在丹德山和萨勒福山发现并有所描述。佛勒尔认为,这些巢群的每一个成员都认识所有巢群中的其他成员,它们都参与共同的防御。在宾夕法尼亚,麦克库克先生发现了整整一个拥有一千六百到一千七百个巢穴的筑墩蚁的族,全体蚂蚁互相之间都互通信息;贝茨先生曾经指出,在“园地”的广大面积上到处都是白蚁的土堆,有些巢穴成了两、三种蚂蚁的避难所,这些巢穴大部分是用拱形通道或拱廊连接起来的。因此我们发现,甚至在无脊椎动物之间也采取了一些措施把同种结合成更大的组织来互相保卫。</p>
-<p>在当今的中国,“恩格斯”是否有诞生的可能呢?还是有的,但真没有多大。首先并没有那么多人敢于背叛自己的家庭,因为父母控制着孩子的经济命脉,父母对孩子事实上是独裁的,而且父母的思想对孩子灌输是从小就开始的,背叛家庭意味着背叛自己以前的信仰和现在衣食无忧的美好生活,试问多少“十指不沾阳春水”的资产阶级小孩能够忍受那种艰苦的革命生活?然后富家小孩也很难有像恩格斯那样对知识的渴求,尤其是政治方面的。我见过不少富家子弟,比起学习他们更喜欢打游戏、动漫一类的娱乐活动,这也怪不得他们,因为在当今社会,学习就是赚钱的工具,他们既然不用赚钱,自然也没必要学习。还有现在的中国其实阶级隔离是挺严重的,富人基本上看不到那些工人的生活,现在工人的生活区里富人区可远着呢,富人也不会把自己的孩子带到穷人居住区去。</p>
+<p>现在进一步谈到较高级的动物,我们发现在它们当中有着更多的为了会种可能目的而有意识地互助的例子。然而我们必须承认,我们对高级动物的生活的知识依然是很不完备的。虽然第一流的观察者们收集了大量的事实,可是我们对于动物世界的某些属科还几乎是一无所知。关于鱼类的可靠资料特别稀少,这一部分是由于观察的困难,一部分是因为对这个问题还没有给予应有的注意。至于哺乳动物,凯士勒已经指出,我们对它们的生活方式所知是多么少。它们之中有许多是习惯于夜间活动的;有些是隐藏在地下的。至于反刍动物的那些合群生活和移居最能引起我们的兴趣,可是它们是不让人们接近它们的群的。我们主要是在鸟类方面拥有最广泛的资料,但我们仍然对许多种鸟的合群生活知道得很不完备。不过,我们不必埋怨我们缺乏经过充分证实的事实,因为这从下面的叙述中就可看到我们并不缺少。</p>
-<p>然后最难的是,现在的中国的工人运动只能说刚冒出了一丢丢火星子,工人运动零零星星,而且没有起到多大的社会影响,富人的小孩大概率也就当成是“恶意讨薪”之类;至于左翼思想,看看网左目前的状态,很难说思想有什么进步,基本上还在重新开始搬运马列毛思想的阶段,那些富人小孩到了网上可能更多地是摆着居高临下的架子,像“天山上下来的王明”一样嘲讽网左们。要说遇到革命导师和同志,富人有富人的圈子,和穷人的圈子基本不相交,富人的圈子里有马列毛主义者?我要打个大大的问号。你要说那种大学马原教授或者党员应该还是有的,但他们大多也都是为特色辩护的“鹿克思主义者”,真正的、站在工人阶级立场的人我认为基本不可能会有。</p>
+<p>我不打算详谈雄的和雌的为繁育后代和为在后代的最初生活阶段中供给它们食物,以及为共同猎取食物的联合;但是我不妨顺便提一下,这样的联合是通例,即使对最不合群的食肉动物和凶猛的禽类来说,也是一样;我们可以说,这种联合的特殊意义在于:即使在其他方面表现最残酷的动物在这方面却也表现了较温和的情感。还可以补充一点,在食肉动物和猛禽当中,大于家庭的联合还很少见,这种情形,虽然大部分是由于它们猎取食物的方式所致,但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解释为由于人类的迅速增长在动物世界中所引起的变化。至少值得注意的是,有几种动物在人烟稠密的地区过着完全单独的生活,然而同是这种动物或和它们最相近的动物,在无人居住的地区却是喜欢群居的。狼、狐狸和几种猛禽都可以作为这一情况的例证。</p>
-<p>至于主动投入工人运动实践中,这个基本上就属于最高难度了。对于资产阶级的小孩来说,他们理解的投入实践可能也就是整天在网上辩经,然后看点高级哲学书之类。要说去参加现实中的工人运动,他们就得想想,家里的资产还要不要了?家族的人脉和地位还要不要了?现在衣食无忧的生活还要不要了?要是真去参加,这些东西可都要不了了!</p>
+<p>然而,对于我们讨论的问题来说,不超过家庭关系的结合的重要性较小,何况我们知道,有许多联合只是为了一般目的,例如猎食、互卫,甚至纯粹为了共同享受生活。奥杜邦曾说过,有时候老鹰也联合起来猎取食物,他对两个秃鹰(一雄一雌)在密西西比何上猎食的描写,是以其生动的笔法闻名的。但在这类观察中,最可靠的是希斐尔卓夫所作的观察。他在研究俄国草原地方的动物时,有一次看见一只完全属于群栖种的鹰(白尾鹰)在高空中飞翔,它静静地绕着大圈子盘旋了半个钟头,这时候突然听到它发出了刺耳的吟声。不久,另外一只鹰就发出了回声,并向它飞来,接着,第三只、第四只,直到一齐飞来了九只或十只白尾鹰,不一会儿它们就飞得不见了。下午,希斐尔卓夫走到他看见白尾鹰飞去的地方,借着草原上的一个高坡的掩蔽,他走近它们,发现它们围着一匹马的尸体。那些年老的鹰(照例由它们先吃——这是它们的礼节)这时已经站在附近的草堆上担任放哨,而较小的鹰则在吃着它们的盛餐,旁边还围着一群群的乌鸦。希斐尔卓夫根据这个和类似的观察,断定白尾鹰为了猎食而结合一起;当它们都飞到很高的空同时,如果它们有十只的话,就能总览至少二十五平方英里的一片地区;只要其中任何一只鹰一发现了什么东西,它就告知别的鹰。当然,有人会说,第一只鹰的单纯的本能叫声,甚至它的动作,同样可以把几只鹰带到猎获物那儿来。可是在这个问题上,有说明它们互相通知的有力证据,因为这十只鹰在飞到猎获物那里以前先聚集到了一起。希斐尔卓夫以后叉有几次机会证实白尾鹰常常因为饱餐尸体而集合到一起,它们之中有些(首先是年幼的鹰)在别的鹰吃东西时,经常是在旁边担任放哨的。事实上,白尾鹰——最勇敢和最善于猎食的猛禽之一——完全是一种群栖的鸟类,布利姆说,当它被捕获以后,它很快就和饲养它的人发生密切的情谊。</p>
-<p>一无所有的人最无所畏惧,这话是很有道理的。无产者一无所有,所以他除了造反没得选;资产者锦衣玉食,去造反要放弃的太多太多,成本太高,而且还一直有后路。</p>
+<p>合群性,是很多种猛禽的共有特征。巴西鸢——最“鲁莽的”强盗之一——也是最喜欢群居的鸟。达尔文和别的博物学家已经描述过它们猎取食物的联合,下面是一个事实:当它捕到一个太大的东西时,它就招唤五、六个伙伴来把它搬走。经过一天的忙碌以后,它们常常从十英里或更远的地方飞来,结伙到一棵树上或灌木林去过夜,还经常发现有几只兀鹰,特别是多尔比尼所说的“它们真正的朋友”——玉鸡和它们在一起。据札鲁得尼说,它们在别的大陆和外里海的荒野上,也有一起巢居的习惯。群居秃鹰——最强壮的兀鹰之一——就是由于喜爱群居而得名的。它们成群地在一块儿生活,显然爱好群居,当它们高飞到天空中游戏时经常是成群结队的。“它们在极其友好的气氛中生活,”勒瓦兰说道,“在同一个洞穴里,我有时候找到离得很近的窠巢达三个之多。”巴西的鸟拉布兀鹰也和白嘴鸦一样,甚至比它们更爱群居。埃及的小兀鹰亲密地生活在一起。它们结队在空中游戏,晚上聚在一块儿过夜,早晨一块儿去寻找食物,它们之间连最轻微的争吵也从未发生过;这是有充分机会观察它们生活的布利姆证实过的。红脖隼也是大群地聚集在巴西的森林里,茶隼(Tinnunculus cenchris)离开欧洲以后,在冬天到达亚洲的森林和草原时,也是结成许多大群的。在俄国南方的草原上,它们是(或更确切地说,以前是)那么样的合群,以致诺特曼看见它们和其他的隼(Falco tinnunculus、F. œsulon和F. subbuteo)结成一群群的,每当晴天的下午大约四点钟的时候,聚在一块儿游戏,直到天黑以后很久。它们大家一齐飞起来,排成一条直线,向着某个选定的地方飞去,到达那里以后又立刻按照原来的路线飞回来以便再飞。</p>
-<p>2020年的时候,左圈中有一个挺出名的人,月华,可能不少读者都听说过他。这个人一开始经常在QQ空间里更新一些马列毛的帖子,后来不知道怎么和一个叫“泉州马克思主义学会”(简称泉马)的组织发生了矛盾,每天更新一些攻击泉马的内容,类似于“泉马是一帮初中生想要炸掉三峡大坝”之类,然后他被泉马扒出来家里是金融资本家,当时我记得帖子下面一大群月华的粉丝拿恩格斯为他辩护。然后后来泉马被光明联盟端掉了,他好像也参与了,这是我单方面从一个我在外网认识的光明联盟成员那里看到的,不确定,但至少是被光明联盟利用了。结果在那之后,月华的帖子逐渐地越来越少发马列毛主义的内容,甚至有一次公开宣称自己支持自由主义,然后就越来越变成了一个新自由主义者。然后好像在年末的时候,月华突然宣布他去荷兰留学了,之后就石沉大海再没音信了,不知道当初那些为他辩护的人怎么想。月华可以说是一个失败的“恩格斯”的例证。</p>
+<p>只是为了飞翔的快乐而成群地飞翔,这在会种鸟类中是很普遍的。“特别是在汉柏地区,”迪克生写道,“在8月底经常有大群的鹬鸟在泥洲上空飞翔,在那里过冬……这些鸟的动作极其有趣,它们大群回旋飞行,散开会拢,其精确的程度好像受过训练的军队。在它们当中还混杂着单独的沙锥鸟、海云鸟和环颈鹬。”</p>
-<p>我还见过一个也是金融资本家家庭的左人,这个人虽然说是左人,但实际上就是我在《论中间派》一篇中提到的“辩经西马”,此人态度十分跋扈,和谁讲话都是一副“举世皆浊我独清”的高高在上的姿态,哲学术语乱飞就不提了,还一反唯物主义群众史观,说什么“我建议我们用术语来聊天”“大规模发动群众的时代已经过去了”“现在要期待革命发生只能让所有群众变成哲学家”之类的可以说是精英主义的言论,十分看不起毛。由此可以看出虽然此人接触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但是他的生活经历和社会地位让他无法形成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他只能说是一个研究过马克思主义的学者。</p>
+<p>不可能在这儿把鸟类的联合猎食情况都一一列举出来;但企鹅的捕鱼结合肯定是值得我们注意的,因为这些笨拙的鸟在联合中表现了优良的秩序和智慧。它们常常结成许多大队去捕鱼,在选定一个适当的水湾以后,它们便面对岸边围成一个广阔的半圆圈,一步步地向岸边走去,从而缩小这个半圆圈,把包围在圈里的鱼完全捕食。在窄小的河流和运河上,它们甚至分成两个队,每队围成一个半圆圈,一步步地会会起来,好似拖着长渔网的两队人彼此会合起来捕捉两个鱼网之间的鱼一样。夜晚来临时,它们飞到休息的地方——各群休息的地方是不变的——,从来没有人看见过它们为了争夺水湾或休息的地方而互相争斗。在南美洲,塘鹅结成拥有四万到五万只的大群,其中一部分在睡觉,另一部分别担任守卫,而其余的塘鹅便去捕鱼。最后,如果我不谈一下常被诽谤的家麻雀是多么忠实地和它所属的集体的每一个成员分享它所发现的任何一样食物的话,那我便对它们有失公平。希腊人早就知道这个事实,它所以留传下来,是一个希腊演说家有一次说(根据我的记忆):“当我向你们讲话的时候,有一只麻雀已经去告诉别的麻雀说,一个奴隶把一袋谷物掉落在地上,于是它们都到那里去吃谷粒了。”并且,现在我们很高兴地发现,这个古代的观察已由葛尼先生在最近出版的一本小册子中加以证实,葛尼确信家麻雀常常相互告知哪里有食物可以窃取;他说:“甚至在远离庭院的地方打了一堆麦子,院子里的麻雀也总会使它们的嗉囊充满麦粒。”的确,麻雀极其注意保护它们的领地,不使它受外来者的侵犯;所以卢森堡公园中的麻雀拼命同一切企图来分享公园和游客的好处的麻雀作战,但在它们集体的内部,它们便充分地实行互助,虽然偶尔在最要好的朋友之间当然也发生一些争吵的事情。</p>
-<p>政治正确的“反血统论”其实只是血统论的另一个极端。现在左圈中的这种风气事实上已经陷入了政治正确的漩涡,甚至有的搞成了饭圈思想,就比如月华的粉丝们就真的和饭圈一样,不分青红皂白地挺自己的“爱豆”,这是绝对不可取的。</p>
+<p>在禽类中,同猎同食是那么常见的一种习惯,所以用不着再引更多的例子来说明,必须把它看作是一个确定不移的事实。至于这种结会形成的力量,那是显而易见的,用不着证明。最强壮的猛禽也难以对付结合到一起的我们喜爱喂养的小鸟。即使是鹰——甚至凶通有力的岩鹰和可以用脚爪抓走兔子或小羚羊的老雕——也被迫把它们的猎获物让给一群群的乞食的鸟——鸢,它们一看见老鹰找到了一个美味的猎物便照例去追赶它。鸢也追赶敏捷的鱼鹰,抢走它捅获的鱼,但是没有一个人看见过鸢鸟为了争夺这种窃取的猎物而互相争战。在克古仑岛上,库斯博士看见猎海豹的人所说的海鸡(Buphagus)追赶海鸥,要它们吐出嘴里的食物,而另一方面,一旦海鸡飞近海鸥等的住地时,海鸥便和燕鸥联合起来逐走它们,特别是在伏巢期间更是这样。身体虽小但极其敏捷的田凫大胆地攻击食肉的猛禽。“看它们攻击一只秃鹰、一只鸢鹰、一只乌鸦或一只鹰,是最有趣的事情。我们会觉得它们有胜利的信心,也看见猛禽的愤怒。在这种情况下,田凫互相之间全力援助,它们的勇气随着它们的数量的增加而增加。”田凫真可以无愧于希腊人给它们取的“良母”这个名称,因为它们总是保护其他的水鸟,使之不受敌人的攻击。我们在花园中常常看到的身长不过八英寸的小白鹡鸰(Motacilla alba),也能强迫鹞鹰放弃它们的猎食。“我总钦佩它们的勇气和敏捷,”老布利姆写道,“我相信唯有隼才能捕捉它们……当一群白鹡鸰逼得一只猛禽退却的时候,它们使空中都回响着它们胜利的叫声,然后它们就飞散了。”它们为了追逐敌人的这个特殊目的而集合起来,也如同我们所看见的另一种情况一样:当森林中的所有鸟雀发现一只夜鸟在白天出现时,它们便飞起来,一起——食肉的猛禽和无害的小歌鸟——丢追逐这个陌生的鸟,使它回到原来隐藏的地方。</p>
-<p>左圈中主要还是以学生等小知识分子为主,对于学生思想的分析可以参见我之前写的《建群即建党-网络左群最好的归宿》一篇。小知识分子是脱产阶级,他们无法直接和社会建立物质联系,所以他们的立场极大概率和自己的家庭同步,而思想也极容易受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影响,而这三者无一不是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机器。资本家出身的人的立场是否改变,要看他的物质基础是否改变,也就是他是否真的愿意放弃自己这辈子的优渥生活、放弃自己高高在上的社会地位,投入到穷人的运动中去。</p>
+<p>鸢、秃鹰或鹰和野鹡鸰这样的小鸟之间,在力量上是多么悬殊,然而这些小鸟以它们共同的行动和勇敢,证明它们比有强壮的翅膀和武装的强盗还优越!在欧洲,鹡鸰不仅追逐可能危害它们的猛禽,而且还追逐鱼鹰,它们的目的“不是为了要伤害它,而是为了好玩”,据叶尔登博士税,在印度,穴鸦之追逐“戈文达”鸢,“只不过是为了取乐”。韦德公爵看见巴西的鸟拉布秃鹰(urubitinga)被不计其数的一群群的大嘴鸟和反舌雀(这种鸟近似我们的白嘴鸦)包围起来,受它们的嘲弄。他说:“老鹰总是十分悄悄地忍受这种侮辱,但有时也会捕捉一只嘲弄它的鸟。”在所有这些事例中,在体力方面虽然比猛禽差得很多的小鸟,却以共同的行动证明它们胜过猛禽。</p>
-<p>但总的来说,辨别一个人是否是真正的同志,还是要“重在表现”。遇罗克同志的《出身论》里有这样一段话:</p>
+<p>但是共同生活在个体安全、生活享受和智力发达方面所起的最显著的效果,是要从两大科鸟类——鹤与鹦鹉——的身上才能看到的。鹤是极爱群居的,不仅和它的同类,而且和大多数水鸟都有极其良好的关系。它们的小心谨慎和它们的智慧真令人惊异;它们在顷刻之间就能洞察新的环境,并根据这种环境来活动。它们的哨兵经常在一群吃食或休息的鹤周围守卫,猎人们深深知道要接近它们是多么困难。如果它们受到了人的突然袭击,那么它们不经过先派一个单独的侦察兵,然后再派一群侦察兵去巡查一遍,是决不回到原地方来的。当侦察队回来报告那里没有危险的时候,第二批侦察便被派去证实第一次的报告,以后全群才会出动。鹤和种类相近的鸟结成真正的朋友;除了同样有合群性和高度智慧的鹦鹉以外,没有别的鸟在被捕到以后能像鹤那样和人类发生真正的友谊。“它把人不是看成主人,而是看成朋友,并且竭力表示这一点,”布利姆从许多的亲身体验中得出这样的结论。鹤从清晨直到深夜都在一直不停地活动,但只是在早晨用几个钟点的时间去寻找食物(主要是蔬食),一天之中其余的时间都用在集体生活上。“它拣起小木片或小石头,把它们抛在空中,并试着去接住它们;它弯着颈项,张开翅膀,舞着、跳着、到处跑着,想用种种方法表示它的好兴致,它始终保持着优美文雅的姿态。”由于它们生活在集体中,所以它们几乎遇不到敌人,虽然布利姆有时候看见它们当中有一只被鳄鱼攫住,但他写道,除了鳄鱼以外,他不知道鹤还有其他的敌人。它们用个个皆知的谨慎行动避开一切敌人;它们通常都能活到很长的年岁。因而难怪鹤不需要养育许多子孙以保存自己的种,它们一般只孵两个蛋。至于它们的高度智慧,只说一句就够了:所有的观察者都一致承认,它们的智力很使我们联想到人的智力。</p>
-<blockquote>
- <p>出身和成份是不能相提并论的。有一段对话是很耐人寻味的。甲(是个学生):“你甚么出身?”乙:“你呢?”甲:“我红五类,我爸爸是工人。”乙:“那我比你强,我就是工人。”</p>
-</blockquote>
-
-<p>这就是说,不管这个人出自于什么家庭,哪怕他家在全世界开厂子,只要他的立场在工人阶级一边,他就是同志;哪怕他祖上三代都是工人,他要是立场站在资产阶级一边,那他就是敌人。但是我还是要再说一下,《出身论》发表于毛时代,当时的社会和学校影响和今天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方向。在资产阶级法权被根除前,社会上每个人都会受到它的影响,即便是正宗的工人也可能为了金钱利益就叛变自己的阶级,更何况在资产阶级法权根深蒂固的当今社会呢?</p>
-
-<p>为了防止有二极管抬我杠,我在这里总结一下,这篇文章不是为了给血统论正名,本文章的立场是反对血统论的。本文的核心论点是反对当今左圈存在的一种,把所有资本家家庭出身的网左都当成新一代恩格斯的这种类似于政治正确的风气。毛主席教导我们要“实事求是”,对于一个人的成分判断,还是要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p>
-
-<h3 id="后记">后记</h3>
-
-<p>历时四个月,我终于完成了这篇总字数高达五万两千多字的《网左实践总结》,这是我目前写过字数最多、耗时最长的一篇文章了。不过我最终还是完成了它,在这里我得夸夸我自己。希望这篇《网左实践总结》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也尽量从“网左”往“线下左”发展,后面争取写个《线下实践总结》。</p>
-
-<p>“马丁零”这个名字其实是我随便想出来的,因为我本人胃不好,所以我就取了胃药“吗丁啉”的谐音。我其实还是挺喜欢这个名字的,因为是真的接地气啊,听着就一种干事儿的人的感觉,还有个“零丁洋里叹零丁”的寓意,雅俗共赏了属于是。</p>
-
-<p>然后这近三年的网左经历实在是让我见识到了什么叫“小资产阶级的多样性”,遇见了不少让我感到失望的人,但也是有真正的同志的。最后以鲁迅先生的一段话作为结尾吧:</p>
+<p>另一种极其合群的鸟是鹦鹉,大家都知道,它的智慧的发达在鸟类中占有最高地位。布利姆是那么美妙地总括了鹦鹉的生活方式,所以我不如把下面一段照样翻译出来:</p>
<blockquote>
- <p>近来很通行说青年;开口青年,闭口也是青年。但青年又何能一概而论?有醒着的,有睡着的,有昏着的,有躺着的,有玩着的,此外还多。但是,自然也有要前进的。——鲁迅《华盖集·导师》</p>
+ <p>“除了在交尾期以外,它们都是结成大的集体或成群生活的。它们在森林中选定一个地方栖居,此后便每天早晨出去寻找食物。每一个群的成目都忠实地互相依恋,并且同甘共苦。它们在早晨一起到田野、花园或是树上去吃果子。它们布置岗哨守卫整个群的安全,并且注意它们的警报。遇有危险的时候,它们便一起飞走,彼此帮助,一块儿同时回到它们栖息的地方。一句话,它们始终是紧密团结生活在一起的。”</p>
</blockquote>
-<p>(全文完)</p> 番茄米线 “网左”总体来说确实是进步的,他们要比一些麻木者、漠不关心者和肉食者进步得多,他们是在资产阶级残酷压迫下抱团取暖的、可以接触到网络生活的群众。而“网左”形成的“左圈”也为许多来寻找答案的迷茫者,如一年半前的我,提供了资源和平台。 走向更进步的联合体 1979-06-01T11:30:00+07:30 1979-06-01T11:30:00+07:30 https://agorahub.github.io/pen0/heros/HeidiHartmann-a1_l-towards-a-more-progressive-union <p>女性主义社会主义者,必须组织一种既解决反对父权制,也解决反对资本主义的斗争实践。我们必须坚持要创建一个相互依赖、认同解放而非耻辱的社会。</p>
-
-<!--more-->
-
-<p>本文认为,马克思主义和女性主义之间的关系,在迄今为止的任何形式上都是不平等的。虽然马克思主义方法和女性主义分析对于理解资本主义社会以及女性在这些社会中的地位都是必要的,但事实上女性主义一直处于一种从属的地位。本文对“女性问题”上的马克思主义和激进女性主义作品都提出了挑战,并认为我们不得不对父权制和资本主义的结合进行严肃分析。我们希望这篇论文能如它所应当的那样,引起相当大的辩论。</p>
-
-<p>马克思主义与女性主义的“婚姻”就像英国普通法中描绘的夫妻婚姻:马克思主义与女性主义是一体的,这个一体即马克思主义。最近试图整合马克思主义和女性主义的尝试对作为女性主义者的我们来说是不合理的,因为它们将女性主义斗争纳入了反对资本的“更大的”斗争中。为了进一步继续我们的比喻,我们要么需要一段更健康的婚姻,要么我们就干脆离婚。</p>
-
-<p>在这场婚姻中的不平等,就像大多数社会现象一样,并非偶然。许多马克思主义者通常认为,女性主义往最好了说也是不如阶级冲突重要的,往最坏了说就是工人阶级的分裂。这种政治立场产生了一种分析,将女性主义吸收到阶级斗争中。此外,马克思主义对资本的分析能力掩盖了它在性别歧视方面的局限性。我们将会在这篇文章提出,虽然马克思主义分析为历史发展规律,特别是资本发展规律提供了必要的见解,但马克思主义的分类方式是完全忽视性别的。只有专门的女性主义分析才能揭示男女之间关系的系统特征。然而,女性主义的分析本身是不充分的,因为就目前看来它忽视历史,并且尚不是完全的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的分析,特别是其历史和唯物主义的方法,以及女性主义的分析,特别是对父权制作为一种社会和历史结构的认同,必须被放在一起分析,如果我们希望能够理解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和其中女性的困境的话。本文为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分析提出了一个新的方向。</p>
-
-<p>我们讨论的第一部分探讨了几种马克思主义对我们的“女性问题”的解决方法。然后,在第二部分中我们转向激进的女性主义者的作品。在注意到激进的女性主义对父权制定义的局限性之后,我们提出了我们自己的定义。在第三部分中,我们利用了马克思主义和女性主义的双方的优势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和妇女的现状都提出了建议。我们尝试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来分析女性主义的对象,纠正近期社会主义女性主义作品中的不平衡,并提出了一个对我们当前的社会经济构成的更完整的分析。我们认为,唯物主义分析表明,父权制不仅仅是一种精神意义上的东西,也是一种社会和经济结构。我们认为,一旦把我们的社会看作是以资本主义和父权方式组织的,它就可以被最完美地理解。在指出父权利益和资本主义利益之间的紧张关系时,我们认为资本的积累既能适应父权社会结构,又有助于父权制的再生产。我们认为在这种背景下,性别歧视的意识形态在现在呈现出一种特殊的资本主义形式,这说明了一种父权制的社会关系最终支持资本主义的方式。简而言之,我们认为,父权制和资本主义之间已经进化出了一种伙伴关系。</p>
-
-<p>在最后部分,第四部分,我们认为,马克思主义和女性主义的政治关系解释了在左翼对“女性问题”的理解中,马克思主义对女性主义的主导地位。马克思主义和女性主义要走向一种更加进步的联合,不仅需要我们提高对阶级和性关系的智力理解,也需要扭转当下左翼政治中的统治和从属关系。</p>
-
-<h3 id="i马克思主义与女性问题">I.马克思主义与女性问题</h3>
-
-<p>“女性问题”从来都不是“女性主义的问题”。女性主义问题针对的是男女性别不平等的原因,即男性主导女性的原因。大多数马克思主义对女性立场的分析都是女性与经济体系的关系,而不是女性与男性的关系,这显然假设了后者将会在对前者的讨论中得到解释。在马克思主义对女性问题的分析中有三种主要形式。所有这三种形式都能看到妇女的压迫与生产的联系(或缺乏联系)。在将妇女定义为工人阶级的一部分的同时,这些分析一致地将男女关系归入工人与资本的关系。首先是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包括马克思、恩格斯、考茨基和列宁,他们看到了资本主义把所有妇女纳入工薪劳动力,也看到了这个过程推毁了劳动的性别分工。其次,当代马克思主义者将女性纳入资本主义“日常生活”的分析。在这种观点中,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都被认为是再现了资本主义制度,而我们都是这个制度中的工人。第三,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者关注家务劳动及其与资本的关系,一些人认为家务劳动产生剩余价值,于是家务工人直接为资本家工作。我们依次研究了这三种方法。</p>
-
-<p>恩格斯在《家庭、私有财产和国家的起源》一书中承认了妇女的地位低下,并将其归因于私有财产的制度。恩格斯认为,在资产阶级家庭中,妇女必须为主人服务,践行一夫一妻制,并生产继承人来继承财产。恩格斯认为,在无产阶级中,妇女没有受到压迫,因为没有可以传家的私有财产。恩格斯进一步认为,随着工薪劳动的扩大破坏了小规模的农民,妇女和儿童和男性一起被纳入工薪劳动力,结果是男性户主的权威被削弱,父权关系被毁灭。</p>
-
-<p>对当时的恩格斯来说,妇女参与劳动力是她们解放的关键。资本主义将抹去性别差异,平等对待所有工人。妇女将在经济上独立于男人,也将与男人平等地参与无产阶级革命。革命之后,当所有人都是工人以及私有财产被废除时,妇女将从资本和男性中解放出来。马克思主义者意识到了对于女性来说参与劳动意味着的苦难,因为这导致女人同时有两份工作,家务和工薪工作。然而,他们强调的不是女性在家庭中的持续的从属地位,而是资本主义对父权关系的“侵蚀”的进步特征。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家务劳动也将被集体化,从而减轻妇女的双重负担。</p>
-
-<p>这第一种马克思主义方式的政治含义是明确的。妇女解放首先要求,妇女要成为像男人一样的工薪工人,其次,要求她们要与男人一起加入反对资本主义的革命斗争。早期马克思主义者认为,资本和私有财产制是妇女受到压迫的原因,就像资本是所有工人被剥削的原因一样。</p>
-
-<p>尽管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意识到当时女性的悲惨处境,但他们没有关注资本主义统治下男女经历的差异。他们没有关注女性主义的问题——女性是如何以及为什么受到压迫的。因此,他们没有识别出男性从妇女持续的从属地位中获得的既得利益。就像我们第三部分说的,男性受益于不必做家务,受益于他们的妻子和女儿的服务,受益于在劳动力市场中有更好的地位。父权制并不像早期马克思主义者想象的那样,是返祖的残羹冷炙,会迅速被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淘汰掉,相反,父权制不仅活下来了,还和资本主义一起繁荣了。由于资本和私有财产制不会造成对妇女的压迫,因此仅仅是资本主义的终结并不会导致妇女压迫的终结。</p>
-
-<p>也许最近最受欢迎的例证了第二种马克思主义方法(日常生活学派)的文章是伊莱·扎雷茨基在《社会主义革命》中发表的系列文章。扎雷茨基同意女性主义的分析,他认为性别歧视不是资本主义产生的新现象,但他强调当今性别歧视的形式是由资本塑造的。他关注的是资本主义下男性和女性的不同经历。在恩格斯时代的一个世纪之后,资本主义已然成熟,他指出资本主义并没有将全部的女性纳入与男性平等的劳动力。相反,资本在家庭、家族和个人生活三者和工作场所之间创造了一种隔离。</p>
-
-<p>扎雷茨基说,由于工薪工作和家庭工作之间的分离,在资本主义的统治下,性别歧视变得更加致命。妇女日益增加的压迫是由于她们被排除在工薪工作之外。扎雷茨基认为,男人因为不得不做工薪工作而受到压迫,而女人却因为不被允许做工薪工作而受到压迫。妇女被排除在非农业劳动力之外主要是由资本主义造成的,因为资本主义既创造额外的工薪工作,又要求妇女在家里工作,以便为资本主义制度复制工薪工人。女性复制劳动力,为工人提供心理照料,在异化的海洋中提供一个亲密的岛。在扎雷茨基看来,女性劳动是为了资本,而不是为了男性;就是家庭和工作场所的分离,以及资本主义带来的家务私有化,创造出了女性在家里私下为男人工作的感觉。女人为男人工作的外表和女人为资本工作的现实之间的区别,导致了对妇女运动能量的误导。女性应该认识到,女性也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即使她们是在自己家工作。</p>
-
-<p>在扎雷茨基看来,家庭主妇的出现和无产阶级一起,成为发达资本主义社会的两个典型劳动者,对ta们生活的分割同时压迫着无产阶级丈夫和家庭主妇妻子。只有对“生产”的一种包括妇女在家里的工作和所有其他社会必要活动的重新概念化,才能使社会主义者努力建立一个克服这种破坏性的分离的社会。根据扎雷茨基的说法,男人和女人应该一起努力(或者各自努力)重新统一他们生活中被分裂的领域,创造一个人道的社会主义,满足我们所有的私人和公共需求。如果承认资本主义是ta们的问题的根源,男人和女人就会反对资本,而不是彼此。由于资本主义导致了我们的私人生活和公共生活的分离,资本主义的终结将结束这种分离,重新统一我们的生活,并结束对男人和女人的压迫。</p>
-
-<p>扎雷茨基的分析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女性主义运动,但他最终主张将该运动重新导向。扎雷茨基接受了女性主义的观点,即性别歧视早于资本主义就存在;他已经接受了很多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的论点,即家务工作对资本的再生产至关重要;他认识到家务是艰苦的工作,并没有贬低它;他使用了男性霸权和性别歧视的概念。但他的分析最终建立在分离的概念上,即建立在可以归因于资本主义的名为分裂的概念之上,并把它当作问题的关键。就像20世纪早期的认为女性和男性的领域是互补的,分离的,但同样重要的互补球体论,扎雷茨基在很大程度上否认了性别不平等和男女不平等的影响。他关注的是女性、家庭和私人领域与资本主义的关系。此外,即便资本主义创造了正如扎雷斯基所说的私人领域,为什么女性在那里工作,而男性在劳动力中工作?当然,这一点不能通过不参照父权制来解释,即男性对女性的系统性主导地位。从我们的观点来看,劳动力市场、经济和社会的问题不完全是男女之间的分工,而是那种使男性处于上级地位,女性处于从属地位的分工。</p>
-
-<p>正如恩格斯将私有财产制看作资本主义对压迫妇女的一大贡献,扎雷茨基也这么看私人领域。因为妇女在家里私下劳动,所以她们受到压迫。扎雷斯基和恩格斯将前工业化时代的男性家庭和社区浪漫化了,在其中妇女、成人、儿童在以家庭为中心的企业中一起工作,所有人员参与社区生活。扎雷茨基的人道社会主义想要使家庭团聚,重建那个“快乐的作坊”。</p>
-
-<p>虽然我们认为社会主义是男人和女人共同的利益,但这完全不代表我们确定两者都在争取同一种人道社会主义,我们也不确定男人和女人对运动所需要的斗争有相同的概念,更不用说资本到底是不是我们当前受到压迫的唯一原因。尽管扎雷茨基认为女性看上去是为了男性工作,但实际上是为了资本,我们认为女性在家庭中的的确确是为男性工作一一尽管也复制了资本主义。重塑“生产”的概念可能有助于我们思考我们想要创造的社会,但在它被创造出来之前,男女之间的斗争必须和反对资本的斗争一起继续。</p>
-
-<p>关注家务劳动的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者也把女性主义斗争纳入了反对资本的斗争中。玛丽亚罗萨·达利亚·科斯塔对家务劳动的理论分析本质上是关于家务劳动与资本的关系以及家务劳动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地位,而不是关于家务劳动中体现的男女关系。然而,达利亚·科斯塔的政治立场,即妇女应该要求家务工资,极大地提高了对于妇女的家务劳动重要性的意识。这一需求在美国各地的妇女团体中直到现在都存在争议。通过提出妇女不仅为资本复制劳动力提供必不可少的服务,而且通过这项工作创造剩余价值,达利亚·科斯塔也极大地提高了左派对家务劳动重要性的意识,并引发了一场关于家务劳动与资本关系的长期争论。</p>
-
-<p>达利亚·科斯塔利用女性主义对家务劳动作为真实劳动的理解,主张其在资本主义下的合法性,主张家务劳动应该获得工资。妇女应该声索家务劳动的工资,而不是允许自己被迫加入传统的劳动力,在那里,做“加倍劳动”的妇女仍然会免费为资本提供家务服务,同时还提供工薪劳动。达利亚·科斯塔建议,领取家务劳动工资的妇女们最好能够一起组织家务劳动,提供社区儿童护理、膳食准备等。要求领取工资以及领取工资本身提高了她们对实际工作重要性的意识;她们将看到它的社会意义,以及它的私人必要性,这是迈向更全面的社会变革的必要的第一步。</p>
-
-<p>达利亚·科斯塔认为,家务劳动在社会意义上的重要性在于它对资本的必要性。妇女的战略重要性也以此为根据。通过要求家务劳动的工资和拒绝加入劳动力市场,妇女可以领导反对资本的斗争。妇女社区组织可以颠覆资本,不仅为抵抗资本的侵蚀奠定基础,而且还为一个新社会的形成奠定基础。</p>
-
-<p>达利亚·科斯塔认识到,男子将抵制妇女解放(这将在妇女在社区组织起来时发生),妇女将不得不努力反对他们,但这场斗争是一场必须进行的辅助斗争,以实现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对达利亚·科斯塔来说,妇女斗争是革命性的,不是因为她们是女性主义者,而是因为她们是反资本主义的。达利亚·科斯塔通过使妇女成为剩余价值的生产者,在妇女斗争革命中找到了一席之地,妇女因此成为工人阶级的一部分。这使妇女的政治活动合法化了。</p>
-
-<p>妇女运动从来没有怀疑过女性奋斗的重要性,因为对于女性主义者来说女性的解放是她们的目标,这只能通过女性的奋斗来实现。达利亚·科斯塔让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家务劳动的社会本质,这是一个不可估量的进步。但就像我们这里审视过的另外一种马克思主义的解决方案,她的关注点是资本而不是男人和女人之间的关系。男人和女人具有不同的利益、目标和策略这一事实,被她关于资本如何让我们全都吃瘪以及女性工作在其中的重要性的强力论证给遮蔽了。女性主义的修辞出现在达利亚·科斯塔的作品中(对女性的压迫,与男性的斗争),但女性主义的关注焦点却没有出现。如果是这样的话,达利亚·科斯塔可能会说,家务劳动作为一种社会关系的重要性在于它在延续男性霸权方面的关键作用。女人做家务,为男人做劳动,对维持父权制至关重要。</p>
-
-<p>恩格斯、扎雷茨基和达利亚·科斯塔都没有充分分析家庭内部的劳动过程。谁能从妇女的劳动中受益?当然是资本家,也肯定是男人,他们作为丈夫和父亲在家里得到个性化的服务。这些服务的内容和范围可能因阶级或族群而异,但他们受到服务的事实却全都相同。在奢侈消费、休闲时间和个性化服务方面,男性的生活水平都高于女性。唯物主义的方法不应该忽视这一关键点。由此可见,男性对女性持续的压迫有物质利益。从长远来看,这可能是“虚假的意识”,因为大多数男人都可以从废除父权制及其等级制度中受益。但在短期内,这[父权制]等于一种对ta人劳动的控制权,而男性是不会轻易地自愿放弃它的。</p>
-
-<p>虽然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的做法忽视了家务劳动,强调女性参与劳动力,但最近的两种做法都太过强调家务劳动以致于忽视了女性目前在劳动力市场中的作用。然而,这三者都试图将妇女纳入工人阶级的范畴,并将妇女的压迫视为阶级压迫的一个方面。这样做导致所有人都忽视了女性主义分析的对象——男女之间的关系。虽然我们的问题被精致地分析了,但它们也被误解了。马克思主义分析的焦点一直是阶级关系;马克思主义分析的对象一直是理解资本主义社会的运动规律。虽然我们相信马克思主义方法可以用来制定女性主义策略,但上面讨论的这些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方法显然没有这样做:他们的马克思主义明显主导着他们的女性主义。</p>
-
-<p>正如我们已经提出的,这部分是由于马克思主义本身的分析威力。马克思主义是关于阶级社会的发展、资本主义社会的积累过程、阶级支配地位的再生产、矛盾和阶级斗争的发展的一种理论。资本主义社会是由积累过程的需求所驱动的,最简洁的总结为生产是面向交换的、而不是使用的。在资本主义制度中,生产只有在它有助于创造利润时才很重要,而产品的使用价值则只是一个偶然的考虑。利润来自资本家利用劳动力的能力,支付劳动者的工资低于他们创造的价值。利润的积累过程改变了生产的关系,同时系统性地改变了社会结构。劳动力的剩余,大量人口的贫因和更多人口的近乎贫困,这些人类对资本的指责是资本积累过程本身的副产品。从资本家的角度来看,工人阶级的再生产可以“无忧地留给他们自己”。与此同时,资本创造了一种意识形态,它随资本一起成长,即个人主义、竞争、统治,以及在我们这个时代的一种特定的消费主义。无论一个人关于意识形态的理论是什么,他都必须承认这些是资本主义社会的主导价值观。</p>
-
-<p>马克思主义使我们能够了解关于资本主义社会的许多东西:生产的结构、特定职业结构的产生,以及主流意识形态的本质。马克思的资本主义发展理论是一种“空空的萝卜坑”的发展理论。例如,马克思预测了无产阶级的增长和小资产阶级的灭亡。更精确、更详细地,布拉维米等人解释了“萝卜坑”的创造,例如发达资本主义社会中的文书工作者和服务工作者的出现。正如资本创造的这些“萝卜坑”对填充其中的个体们不作区分一样,马克思主义分析的范畴,“阶级”、“剩余劳动力”、“工薪劳动者”,没办法解释为什么是特定的人占据特定的萝卜坑。他们没有给出线索来解释为什么女性在家庭内外都服从于男人,而不是反过来。马克思主义的范畴,就像资本本身一样,都是性别盲目的。马克思主义的分类方式不能告诉我们谁将会填补“空空的萝卜坑”。马克思主义对女性问题的分析,在这一基本问题上面已经吃尽苦头。</p>
-
-<p><strong>走向更有用的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strong></p>
-
-<p>马克思主义也是一种社会分析的方法,是历史的辩证唯物主义。朱丽叶·米切尔和舒拉米斯·费尔斯通将这种方法应用于女权问题,为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提出了新的方向。我们赞同米切尔说的:</p>
-
-<p>社会主义和“我们的关系”从来不是问题的关键,关键应该是使用科学社会主义[我们称之为马克思主义方法]作为一种方法来分析我们的压迫的具体性质,进而分析我们的革命角色。我相信,这种方法需要理解激进的女性主义,就像理解过去发展起来的社会主义理论们一样。</p>
-
-<p>正如恩格斯所写的:</p>
-
-<p>根据唯物主义的概念,历史的决定性因素是直接生命的生产和再生产。这又具有双重性质:一方面,生存手段的生产,例如食物、衣服、住所和生产所需的工具;另一方面,是人类本身的生产,物种的繁殖。某一特定历史时代的人们所生活的社会组织是由这两种生产方式所决定的……</p>
-
-<p>这就是米切尔尝试过的那种分析。在她的第一篇文章《女人:最漫长的革命》中,米切尔同时研究了市场工作以及生殖、性行为和养育孩子的工作。</p>
-
-<p>米切尔并没有完全成功,也许是因为并不是所有的女性的工作对她来说都算作生产。只有市场工作被确定为生产;妇女工作的其他领域(被松散地统称为家庭)被确定为意识形态的。很大程度上组织了生殖、性行为和育儿活动的父权制,对米切尔来说没有物质基础。《女性地位(Women’s Estate)》是米切尔对她第一篇文章的扩展,更关注于女性在市场工作的分析,而不是女性在家庭中工作的分析。这本书关注女性与资本的关系多于女性与男性的关系,关注女性为资本工作的问题多于女性为男性工作;更受马克思主义的影响而不是激进女性主义的影响。在她后来的作品《精神分析和女性主义》中,米切尔探索了研究男女之间关系的一个重要领域,即女性和男性形成不同的、基于性别的个性。米切尔似乎在说,父权制在心理领域的作用非常大,使得女性和男性儿童学习着成为父权制意义上的标准女性和标准男性。在这里,米切尔关注的是她最初轻视的领域,生殖、性行为和养育孩子,但由于她将它们放在意识形态领域,她还是继承了自己早期分析的根本弱点。她清楚地把父权制描述为基本的意识形态结构,就像资本是基本的经济结构那样:</p>
-
-<p>简单地说…我们正在…处理两个相互独立的领域:资本主义的经济模式和父权制的意识形态模式。</p>
-
-<p>尽管米切尔讨论了他们的相互渗透,她没有在女性和男性劳动力之间的关系中给予父权制一个物质基础,她也类似地没有注意到人格形成和性别创造过程的物质方面原因,这限制了她的分析的实用性。</p>
-
-<p>舒拉米思·费尔斯通将唯物主义分析引入父权制,连接了马克思主义和女性主义。她对唯物主义分析的使用并不像米切尔的那样矛盾。她认为性的辩证法是基本的历史辩证法,而父权制的物质基础是女性繁殖人类物种的工作。费尔斯通利用马克思主义来分析女性的地位,主张父权制存在一种物质基础,这些作品的重要性怎么高估都不过分。但它过分强调了生物学和繁殖活动。我们需要理解的是,性(一种生物学事实)是如何变成性别(一种社会现象)的。有必要将妇女的所有类型的工作都放在其社会和历史背景下,而不是只关注生殖这一项。虽然费尔斯通的作品提供了一种新的,女性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的用法,但是她坚持将男性对女性的主导地位作为所有其他压迫(阶级、年龄、种族)的基石,这表明她的书应该更恰当地被归为激进的女性主义者,而不是马克思主义的女性主义者。她的作品仍然是对激进女性主义立场的最完整的陈述。</p>
-
-<p>费尔斯通的书已经被马克思主义者们非常轻松地驳回了。例如,扎雷茨基称之为“对主观性的要求”。然而,费尔斯通的这本书让女性兴奋的是她对于男性对女性的权力的分析,以及她对这种情况的非常合理的愤怒。她关于爱的一章曾经是我们理解爱的核心方式,现在仍然如此。这不是关于马克思主义者可以处理的(只是一个态度的问题)一个“男性意识形态”,而是对男人压迫女人的客观后果的一种阐释,它让人有生活在父权制下的感觉。“个人的就是政治的”并不像扎雷茨基说的那样,是一种对主观性和更好的感受的请求:这是一种要把男性的权力和女性的从属地位当做一种社会和政治现实来承认的要求。</p>
-
-<h3 id="ii父权制与激进女性主义">II.父权制与激进女性主义</h3>
-
-<p>激进女性主义的写作的主要目的是记录“个人的就是政治的”这一口号。她们认为,女性的不满并不是出于适应不良者的神经质的衰叹,而是对这个女性被系统地支配、剥削和压迫的社会结构的反应。女性在劳动力市场上的弱势地位、中产阶级婚姻中以男性为中心的情感结构、女性在广告中的运用、把女性心理当做神经质的所谓理解——女性的生活在发达资本主义社会中已经被从头到脚地研究过了。激进女性主义文学的体量太庞大了,没办法简单概括。但同时,它在聚焦心理学这一点上是从一而终的。纽约激进女性主义者的章程是“自我的政治”。对于激进的女性主义者来说,“个人的就是政治的”意味着,最初的基本阶级划分是性别之间的划分,历史的动力是男性对权力和统治女性的争取,这就是性的辩证法。</p>
-
-<p>因此,费尔斯通改写了弗洛伊德,以理解男孩和女孩在权力的意义上发展成男人和女人。她对“男性”和“女性”性格痕迹的描述是典型的激进女性主义笔法。男性寻求权力和统治;他的气质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个人主义的,竞争的和务实的;根据费尔斯通的说法,男性意味着“技术模式”。女性的气质是供养者,是艺术的和哲学的,可以概括为“审美模式”。</p>
-
-<p>毫无疑问,“审美模式”是女性的想法会让古希腊人感到相当震惊。这里就是激进女性主义分析的错误之处:激进女性主义者提出的“性的辩证法”将“男性”和“女性”仅在当下表现出来的那些性格特点投射到了所有历史之中。激进女性主义的分析就理解当下来说,有极强的说服力。它最大的弱点是过于关注心理学方面的东西,以至于忽视了历史。</p>
-
-<p>其原因不仅在于激进女性主义的方法,还在于父权制的本质——一种具有惊人弹性的社会组织形式。激进女性主义者用“父权制”来指代一种以男性主导女性为特征的社会制度。凯特·米勒的定义很经典:</p>
-
-<p>我们的社会…是父权制的。如果人们回忆起军事、工业、技术、大学、科学、政治办公室、金融力量——简单来说,社会内的每一个权力途径,包括警察的强制力,都完全掌握在男性手中,事实就显而易见了。</p>
-
-<p>这种激进女性主义对父权制的定义适用于我们所知道的大多数社会,它们在这一点上都高度相似。激进女性主义者对历史的使用通常仅限于提供父权制在任何时间和地方都存在的例子。对于在妇女运动之前的马克思主义和主流社会科学家来说,父权制指的是一种男人之间的关系制度,它形成了封建社会和一些前封建社会的政治和经济轮廊,在其中社会等级取决于与生俱来的一些东西。资本主义社会被资产阶级社会科学家理解为精英主义\绩效至上、官僚主义和非个体化/客观冷漠的(impersonal);马克思主义者将资本主义社会视为阶级统治的制度。对于这两种社会科学家来说,无论是历史上的父权社会还是今天的西方资本主义社会,都不能被理解为一种男性之间的使他们能够支配女性的关系系统。</p>
-
-<p><strong>定义父权制</strong></p>
-
-<p>我们可以有效地将父权制定义为男性之间的一套社会关系,它有物质基础,虽然等级分明,但还是在男性之间建立了相互依赖和团结,这也使他们能够支配女性。虽然父权制是等级化的,不同阶级、种族或民族的男性在父权制中有不同的地位,但他们在对各自的女人的共同统治关系中也是团结起来的;他们相互依赖来维持这种统治。等级制度“能起作用”至少部分原因是因为它们在现状中创造了既得利益。那些地位较高的人可以“收买”那些地位较低的人,通过一种给予他们能够凌驾于其他地位更低的人的权力的方式。在父权制的等级制度中,所有的男人都被这样收买了。因为无论他们的地位如何,他们总归至少能够凌驾于一些女人之上。有一些证据表明,当父权制第一次在国家社会中制度化的时候,想要上位的统治者许诺男人们在字面意义上成为他们的家庭的首领(也就是加强他们对妻子和孩子的控制),以换取男人们将他们的一些部落资源割让给新的统治者。男人互相依赖(尽管他们的地位不同)来维持对女性的控制。</p>
-
-<p>父权制所建立的物质基础从根本上在于男性对女性劳动力的控制。男子通过禁止妇女获得一些基本的生产资源(例如,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的那些支付生活工薪的工作)和限制妇女的性取向来维持这种控制。一夫一妻制的异性婚姻是一种相对较新和有效的形式,似乎可以让男性同时控制上述两个领域。控制妇女的资源获取能力和她们的性取向,反过来使男性能够控制妇女的劳动力。这种控制既以为男性提供许多个人的和性方面的服务为目的,也以抚养孩子为目的。女性为男性提供的服务,使男性不必做许多不愉快的任务(比如打扫厕所),既发生在家庭的外部也发生在家庭的内部。家庭之外的例子包括男老板和教授对女员工和学生的骚扰,以及通常使用秘书来跑腿、煮咖啡和提供一种“性感”的氛围。然而,抚养孩子(无论孩子的劳动力是否对父亲直接有利)是延续父权制制度的一项关键任务。正如阶级社会必须被学校、工作场所、消费规范等复制一样,父权制的社会关系也必须被复制。在我们的社会中,儿童通常是由妇女在家里抚养的,这些妇女恰恰是在社会中被定义、看作不如男人的,而男人却很少出现在家庭场景中。以这种方式长大的孩子通常能很好地领悟到他们自己在性别等级制度中所属的地位。然而,这一过程的核心是家庭以外的领域,在这些领域,一系列父权行为被教导,妇女的劣势地位被强加和巩固:教堂、学校、体育、俱乐部、工会、军队、工厂、办公室、保健中心、媒体等等。</p>
-
-<p>因此,父权制的物质基础并不在于家庭中的养育孩子的行为,而是在于所有使男性能够控制女性劳动的社会结构。使得父权制生生不息的社会结构的各个方面在理论上是可识别的,也是可与其他方面分离的。盖尔·鲁宾通过确认“性/性别体系”,极大地提高了我们识别这些社会结构中的父权制元素的能力:</p>
-
-<p>“性/性别系统”是指社会将生物学意义上的性别转化为人类活动的产物的一套系统。在其中,这些被转化过后的性需求得到了满足。</p>
-
-<p>我们生来就是生物学意义上的雄性和雌性,但我们是被后天塑造成为社会意义上的男性和女性。恩格斯所说的生产方式的第二个方面解释了我们是如何被这样塑造的:“人类自身的生产,种群的繁殖。”</p>
-
-<p>社会决定了人类如何繁殖他自身这个种群。例如,如果人在生物学上是多性别的,那么繁殖将是偶然的。按性别划分的严格的劳动分工是所有已知社会都共有的一种发明,它创造了两种相互独立的性别,以及一种让男性和女性出于经济原因聚在一起的需求。于是,它有助于将他们性需求的满足导向异性恋。虽然从理论上讲,性劳动分配不应该包含着性别之间的不平等,但在大多数已知的社会中,社会上按性别划分的劳动分工都是给予妇女更低的工作地位的。性别分工也是性别亚文化的基础,在这些亚文化中,男性和女性的生活体验不同:男性权力的物质基础(在我们的社会中)不仅使得他们可以不做家务,可以获得更好的就业,而且也体现在心理的方面。</p>
-
-<p>人们如何满足他们的性需求,如何繁殖,如何向新一代灌输社会规范,如何学习性别,作为一个男人或一个女人的感觉一一所有这些都发生在鲁宾称为性/性别系统的领域。鲁宾强调了亲属关系(它的影响会告诉你,你可以与谁一起满足性需求),以及通过育儿和“恋母机器”发展出来的具有性别特征的人格。此外,我们还可以使用性/性别系统的概念来检查所有其他社会机构在定义和加强性别等级这方面所扮演的角色。鲁宾指出,从理论上说,一个性/性别系统可以是女性主导、男性主导或平等主义的,但鲁宾拒绝给各种已知的性/性别制度贴上标签,或以此种方式划分历史时期。我们之所以把我们现在的性/性别体系标记为父权制,是因为它怡当地捕捉到了等级制度和男性主导地位的概念,我们认为这是当前制度的核心。</p>
-
-<p>经济生产(马克思主义者习惯将它称为生产方式)和性/性别领域的人的生产都决定了恩格斯所说的“特定历史时代和特定国家的人民赖以生活的社会组织”。因此,只能通过观察人与物的生产和再生产来理解整个社会。没有所谓的“纯粹的资本主义”,也不存在“纯粹的父权制”,因为它们必须共存。存在的是父权资本主义,或父权封建主义,或平等主义的狩猎采集社会,或母系园艺(horticultural)社会,或父系园艺社会,等等。在生产的一个方面的变化和另一个方面的变化之间似乎没有必要的联系。例如,一个社会可以经历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并保持父权制。然而,常识、历史和我们的经验都会告诉我们,生产的这两个方面是如此紧密地交织在一起,因此其中一个方面的变化通常会在另一个方面产生运动、紧张或矛盾。</p>
-
-<p>在这种情况下,种族等级也可以被理解。随着对“肤色/种族系统”的定义,进一步的阐述也就是可能的。“肤色/种族系统”指的是一个将生物学意义上的肤色转变为社会意义上的种族的社会生活竞技场。种族等级制度,就像性别等级制度一样,是我们社会组织的一个方面,也是人们如何生产和再生产的一个方面。它们根本不是意识形态的;它们构成了我们生产方式的第二个方面,即人的生产和再生产。那么,最准确的说法可能是,不要把我们的社会简单地称为“资本主义的”,而应该说是“父权资本白人至上主义的”。在后面的第三部分,我们说明了资本主义适应和利用种族秩序的一种形式,以及资本主义和父权制之间相互关系的几个例子。</p>
-
-<p>资本主义的发展为工人的等级制度创造了场所,但传统的马克思主义分类方式不能告诉我们谁将填补哪些场所。性别和种族等级制度决定了谁填补空缺场所。父权制不是简单的等级组织,而是特定的人填补特定的场所的等级制度。研究父权制,我们就知道为什么是女性被统治以及如何被统治。虽然我们认为大多数已知的社会都是父权制的,但我们并不认为父权制是一种普遍的、不变的现象。相反,父权制作为一种允许男性支配女性的男性之间的相互关系,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形式和强度上都发生了变化。研究在历史上的社会中男性之间的相互依赖与其支配女性的能力之间的关系至关重要。研究男人之间的等级制度和他们获得父权利益的机会的区别也至关重要!当然,阶级、种族、国籍,甚至婚姻状况和性取向,以及明显的年龄,都在这里发挥作用。不同阶层、种族、国家、婚姻状况或不同性取向群体的女性对抗着不同程度的父权制力量。女人们自己也可能对在父权等级制中地位低于她们的男性亲属们的其他男性行使着阶级、种族或国家权力,甚至父权权力(通过她们的家庭关系)。</p>
-
-<p>概括地说,我们将父权制定义为一套具有物质基础的社会关系,在其中男性之间存在等级关系,也存在不同等级之间的团结,使他们能够支配妇女。父权制的物质基础是男性对女性的劳动力的控制。这种控制通过拒绝妇女获取必要的有经济效益的生产资料和限制妇女的性取向来维持。男人行使权力,接受女性的私人服务,不用做家务或抚养孩子,有权为了性而使用女性的身体,在感觉上和现实中都是强势的。我们目前所经历的父权制的关键因素是:异性恋婚姻(以及随之而来的同性恋恐惧症),女性养育子女和做家务,妇女对男性的经济依赖(通过劳动力市场的安排来执行),国家,以及许多基于男性之间社会关系的机构:体育、工会、行会、大学、教堂、公司和军队。如果我们想要理解父权制的资本主义,所有这些因素都需要被仔细分析。</p>
-
-<p>男性之间的等级制度和相互依赖以及女性的从属地位是我们社会运作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就是说,这些关系是系统性的。抛开建立这些关系的问题不说,我们要问,我们能够识别出资本主义社会中的父权关系吗?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我们必须发现男人和男人之间存在这种父权制的关系。尽管资产阶级和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家都声称这种关系不再存在,或者,即便存在也最多不过是一些无关紧要的残余物。我们能理解人类之间的这些关系是如何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延续下去的吗?我们能确定父权制塑造资本主义发展进程的方式吗?</p>
-
-<h3 id="iii父权制与资本的伙伴关系">III.父权制与资本的伙伴关系</h3>
-
-<p>我们怎么识别资本主义社会中的父权社会关系?似乎每个女人都只受到自己的男人的压迫;她的压迫似乎是一件私人的事。男人之间的关系和家庭之间的关系似乎都是分散的。我们很难把男人之间的关系,以及在男人和女人之间的关系,看作系统的父权制。然而,我们认为,父权制作为一种男女关系体系存在于资本主义中,而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父权制和资本之间存在着一种健康而强大的伙伴关系。然而,如果人们从父权制的概念和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理解开始,人们就会立即认识到父权制和资本的伙伴关系并不是不可避免的;男人和资本家经常有利益冲突,特别是在妇女的劳动力的使用上。这种冲突可能体现出来的一种方式是:绝大多数男性可能希望他们的女人在家里亲自为他们服务。少数男性是资本家,他们可能希望大多数女性(不是自己的)在工薪劳动力市场工作。在研究这场关于女性劳动力权力的冲突的紧张关系时,我们将能够确定资本主义社会中父权关系的物质基础,以及父权制和资本主义之间伙伴关系的基础。</p>
-
-<p><strong>工业化与家庭工资的发展</strong></p>
-
-<p>马克思主义者从他们在19世纪所目睹的一些社会现象中做出了相当合乎逻辑的推论。但他们最终低估了刚起步的资本需要与之对抗的先前存在的父权社会之力量,以及对资本进行调整以适应这些力量的需求。工业革命吸引了所有的劳动力,包括妇女和儿童;事实上,第一批工厂几乎只使用儿童和女性劳动。妇女和儿童可以独立于男人来挣工资,这既破坏了权威关系(如上文第一部分所讨论的),又使所有人的工资都保持在低水平。考茨基在1892年如此描述了这个过程:</p>
-
-<p>然后,随着工人的妻子和孩子…能够自己照顾自己,男性工人的工资可以安全地降低到仅满足他自己的个人需求的水平,而不会有停止新劳动力供应的风险。</p>
-
-<p>此外,妇女和儿童的劳动提供了额外的优势,因为她们不具有男人那样的抵抗能力:她们进入工人队伍,极大地增加了市场上出售的劳动力数量。</p>
-
-<p>因此,妇女和儿童的劳动…也降低了男性工人的抵抗能力,因为他们在市场上是过剩的;由于这两种情况,它降低了男性工人的工资。</p>
-
-<p>低工资和强迫所有家庭成员参与劳动力大军对工人阶级家庭生活的可怕影响被马克思主义者发现了。考茨基写道:</p>
-
-<p>资本主义的生产制度在大多数情况下并不会破坏工人的单一家庭,而是夺走它所有的一切,除了它的那些令人不快的特征。今天妇女在工业化工作中的活动…意味着她在既有的负担上又多了新的一个。但一个人不能服务两个主人。每当工人的妻子必须帮忙挣到每天的口粮时,他的家庭就难过了。</p>
-
-<p>工人和考茨基都认识到女人参与工薪劳动的缺点。女人不仅是“更廉价的竞争者”,而且职业女性不是别人,就是他们自己的妻子,她们没办法很好地“服务于两个主人”。</p>
-
-<p>男性工人抵制妇女和儿童大量进入劳动力市场,并试图将她们排除在工会成员和劳动力大军之外。在1846年,《十小时倡议》声明:</p>
-
-<p>不言自明的是,所有试图改善女工厂工人的道德和身体状况的努力都将会失败,除非她们的工作时间大大减少。的确,我们甚至可以说,已婚的女性最好专注于家务劳动,这比在工厂里跟着永不停歇的机器来劳动要好得多。因此,我们希望很快有一天,丈夫能够养活妻子和家人,而不用派前者去忍受棉纺厂的苦工事。</p>
-
-<p>1854年,在美国,全国印刷工会决定不“通过法案(act)鼓励雇佣女性设计师”。男性工会成员不想为女工提供工会保护;而是试图把她们排除在外。1879年,雪茄制造商国际联盟主席阿道夫·斯特拉瑟说:“我们不能把女性赶出这个行业,但我们可以通过工厂法律来限制她们的日常劳动配额。”</p>
-
-<p>虽然廉价竞争的问题可以通过适当安排劳动妇女和青年来解决,但扰乱家庭生活的问题却没办法这样解决。男性为男性保留了工会的保护,并要求建立保护妇女和儿童的劳动法。保护性的劳动法虽然可能改善了一些对女性和童工最严重的虐待,但也限制了成年女性在许多“男性”工作中的参与度。男人们试图将高工资的工作都掌握在自己手中,也想要提高男性的整体的工资水平。他们要求工资要高到足够用他们自己的工薪劳动来养活家庭成员。这种“家庭工资”制度逐渐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成为稳定的工人阶级家庭的规范。一些观察人士声称,不上班的全职妻子是男性工人生活水平的一部分。男性工人不是为男女平等的工资而战,而是寻求“家庭工资”;希望保留妻子在家里的服务。在没有父权制的情况下,一个统一的工人阶级可能会直面资本主义,但父权社会关系分裂了工人阶级,允许一部分(男人)因拿取另一部分(女人)的利益而被收买。男人之间的等级制度和他们之间的团结在这个解决过程中都是至关重要的。“家庭工薪”可以理解为解决当时父权制和资本主义利益之间在妇女劳动力方面的冲突的一种方式。</p>
-
-<p>大多数成年男性的家庭工资意味着男性的妥协和共谋。它意味着其他人的低工资,例如年轻人、女性和社会定义的低等男性(爱尔兰人、黑人,等等父权阶层中最低的群体,他们被剥夺了许多父权福利)。妇女、儿童和低等男子的低工资由劳动力市场上的工作隔离来执行,进而由工会和管理机构以及学校、培训项目甚至家庭等辅助机构来维持。工作的性别隔离,通过确保妇女拥有较低收入的工作,既保证了妇女对男子的经济依赖,又加强了妇女和男子分别适合不同领域的无形观念。因此,对大多数男性来说,家庭工资的发展从两方面保障了男性统治的物质基础。首先,女性的工资水平低于男性。妇女在劳动力市场上获得的低工资,使男性对比女性的物质优势得以延续,并鼓励女性选择全职太太作为职业。其次,女性在家里做家务,做其他直接使男性受益的服务。妇女的家庭责任反过来又加强了她们低下的劳动力市场地位。</p>
-
-<p>能看出来,在20世纪早期发展起来的这种解决办法,既有利于资本的利益也有利于父权制的利益。人们经常认为,资本家们认识到,在19世纪早期工业化进程中盛行的极端恶劣的工作条件下,工人阶级家庭无法充分地自我繁殖。他们意识到,家庭主妇比有工资的妻子更能够生产和维持健康的工人,受过教育的孩子比未受过教育的孩子更能成为好的工人。这种交易包括向男性支付家庭工资,让女性留在家里。这既让当时的资本家满意,也让男性工人满意。尽管交易的条款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改变,但直到今天,家庭以及女人在家庭中的劳动仍然还是通过提供一个劳动力的方式来服务资本,并且通过成为男性驰骋特权的空间来服务男人。女人们不仅努力服务着男人们和她们的家人们,也作为消费者服务资本。家庭也是学习支配和服从的地方,正如费尔斯通、法兰克福学派和其他许多人所解释过的那样。顺从的孩子成为顺从的工人;女孩和男孩各自习得适当的角色。</p>
-
-<p>虽然家庭工资表明资本主义在适应父权制,但儿童地位的变化却表明父权制在适应资本。孩子们和妇女一样开始被排除在工薪劳动之外。随着孩子们赚钱能力的下降,他们与父母的法律关系也发生了变化。在美国工业时代的开始,满足孩子们对父亲的需求被认为对他们的幸福发展至关重要,甚至是首要的:在有争议的监护权案件中,父亲们享有法律优先权。布朗的研究表明,随着孩子为家庭经济福祉做出贡献的能力下降,母亲越来越被视为孩子幸福发展的重要因素,并在监护权有争议的案件中逐渐获得了法律优先权。在这里,父权制适应了儿童不断变化的经济角色:当孩子有生产力时,男人声称拥有他们;当孩子变得无生产力时,他们就被发配给妇女。</p>
-
-<p><strong>二十世纪的伙伴关系</strong></p>
-
-<p>19世纪的马克思主义者们关于父权制将在资本主义把所有人都无产阶级化的需要面前枯萎的预言并没有成为现实。他们不仅低估了父权制的力量和灵活性,还高估了资本的力量。他们设想,撕裂封建关系的资本主义的新社会力量几乎是无所不能的。在面对日常生活中的历史性的力量时,当代的观察者更好地看到了“纯粹的”资本主义倾向和“实际的”资本主义倾向之间的区别。关于资本和种族秩序之间的“伙伴关系”以及劳动力市场分割的讨论,提供了“纯粹”资本主义力量如何与历史现实相妥协的额外例子。资本主义在这个过程中表现出了巨大的灵活性。</p>
-
-<p>研究过南非的马克思主义者认为,尽管种族秩序可能不允许每个人实行平等的无产阶级化,但这并不意味着种族障碍阻碍了资本积累。抽象来说,分析师可能会讨论哪种安排可以允许资本家攫取最多的剩余价值。然而,在一个特定的历史情况下,资本家必须关注社会控制、工人群体的抵抗和工会的干预,以及国家的干预。为了让整个社会可持续,国家可能会干预;国家有必要监管一些资本家,以克服那些最极端的资本主义倾向。如果考虑到这些因素,那么资本家最大化了最大的实际利润。如果出于社会控制的目的,资本家以特定的方式组织工作,资本本身并不能决定谁(即哪些个人具有归属特征)在工薪劳动力中占据较高阶层,谁占据较低阶层。当然,这有助于让资本家本身成为占主导地位的社会群体,同样也可能是种族主义者(和性别歧视者)。资本主义既继承了主导群体的与生俱来的特征,也继承了从属群体的。</p>
-
-<p>最近关于垄断资本创造劳动力市场分割的趋势的争论与这一理解是一致的。资本家故意分割劳动力,使用一些与生俱来的特征来划分工人阶级,这显然源于对社会控制的需求,而不是狭义上的资本积累所必要的事情。随着时间的推移,并不是所有这些分裂的尝试都能成功(在分裂方面),或者有利可图。资本塑造劳动力的能力取决于狭义上的资本积累的要求(例如,生产的组织方式是否需要大量工人之间的沟通?如果是这样,他们最好都说英语),也取决于一个社会内部的可能鼓励或强制资本去适应社会自身的力量(在南非给白人和黑人分别设置单独的洗浴间对于资本家来说,只能被理解为一个经济成本,但它低于试图迫使南非白人与黑人一起洗澡的社会成本)。</p>
-
-<p>如果我们关于资本主义发展进程的争论的第一个要素是资本不是全能的,那么第二个要素就是资本是非常灵活的。资本积累遇到了预先存在的社会形式,既摧毁它们,又适应它们。资本的“适应”可以被视为这些旧有形式在新环境中冥顽不灵的力量的反映。即使他们坚持下去,他们也不是没有改变的。比如今天对种族和性别的意识形态理解,就是在资本积累过程中对种族和性别区分的强化之中形成的。</p>
-
-<p><strong>今天的家庭和家庭工资</strong></p>
-
-<p>我们在上面已经论证,资本主义和父权制的适应或相互适应,在20世纪早期以家庭工资的发展为形式。家庭工资巩固了父权制和资本之间的伙伴关系。尽管尤其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来,妇女的劳动参与率有所增加,但我们认为,家庭工资仍然是当前性别分工的基石一一在这个分工中,女性主要负责家务,男性主要负责工薪工作。妇女在劳动力市场上较低的工资(再加上需要有人抚养孩子)保证了家庭作为一个必要的收入集中单位的存续。因此,由家庭工资支持的家庭便允许男人在家庭内部和家庭外部控制妇女的劳动。</p>
-
-<p>虽然职业女性的增加可能会给家庭造成压力(类似于考茨基和恩格斯19世纪所指出的压力),但认为家庭的概念和现实以及性别分工很快就会因此消失是错误的。性别分工再次出现在劳动力市场上,妇女从事女性的工作,通常和她们曾经在家庭内部做的工作一样——准备食物和服务,各种清洁,照顾人,等等。由于这些工作地位低工资低,父权关系仍然是完好的,尽管它们的物质基础在某种程度上从家庭转移到工资差异。例如,卡罗尔·布朗认为,在资本主义内部,我们正在从“以家庭为基础”的父权制转向“以工业为基础”的父权制。</p>
-
-<p>以工业为基础的父权关系以各种方式得到执行。为女性明确规定了较低的工资、较低的福利和较少的晋升机会的工会合同,不仅仅是返祖的宿醉一一即性别歧视态度或男性至上主义意识形态的一种情形一一它们其实维持着父权制度的物质基础。虽然有些人认为父权制已经在家庭中消失(例如,参看斯图尔特·伊文,《资本的意识》),但我们不会这样认为。虽然资本和父权制之间妥协的条款随着以前位于家庭中的额外任务资本化而改变,并且女性的劳动力权力的部署的场所也在变化,然而,正如我们上面所说的,劳动力市场上极端的工作隔离所造成的工资差异,通过鼓励妇女结婚,加强了家庭,也加强了家庭劳动分工。家庭工资的“理想”——一个男人可以挣到足够的钱来养活整个家庭——可能会让位于一种新的理想,即男人和女人都通过工资收入来贡献整个家庭的现金收入。因此,为了延续父权制,即男性对女性劳动力权力的控制,工资差异将变得越来越必要。工资差别将有助于将妇女的工作定义为比男子次要的工作,因为它需要妇女实际上继续以经济方式依赖男子。劳动力市场和其他地方的性别分工应该被理解为一种父权制使自身得以延续下去的表现方式。</p>
-
-<p>许多人认为,尽管资本和父权制之间的伙伴关系现在己经存在,从长远来看,资本主义最终会无法容忍它;资本最终可能会摧毁家庭关系和父权制。论点的逻辑是资本主义社会关系(家庭不是它的例子)倾向于普遍化,随着女性越来越能赚钱她们将越来越拒绝在家庭中的从属地位,并且因为家庭尤其压迫妇女和儿童,一旦人们可以自己靠自己生活它就会崩溃。</p>
-
-<p>我们不认为家庭中体现的父权关系如此容易被资本摧毁,我们也几乎没有看到什么证据表明这个家庭制度目前正在解体。尽管妇女劳动力参与率的增加使离婚更加可行,但离婚的动机对妇女来说并不是压倒性的。妇女的工资水平只能让少到几乎没有的一些妇女有能力独立和充分地养活自己和抚养孩子。传统家庭衰败的证据怎么说也是微弱的。离婚率并没有那么大幅度的增加,而是在各阶级中保持平稳;此外,再婚率也很高。直到1970年的人口普查,初婚率一直在历史性下降。自1970年以来,人们似乎一直在推迟结婚和生育,但最近,出生率已开始再次回升。现在的确有更大比例的人口生活在传统家庭之外。尤其是年轻人,他们正在离开他们父母的家,并且在他们结婚建立传统的家庭之前就开始自立门户。老年人,特别是老年女性,在子女长大后,经历配偶分居或死亡后,她们在自己的家庭中经历着孤独。然而,这些趋势表明,新一代的年轻人将在他们成年后的某个时候以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高的比例形成核心家庭。1930年以来出生的群体最终结婚率和生育率比以前的群体要高得多。结婚和育儿的持续时间可能正在缩短,但其影响的范围仍在蔓延。</p>
-
-<p>资本“摧毁”家庭的观点也忽视了使家庭生活具有吸引力的社会力量。尽管有人批评核心家庭对心理造成破坏,但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家庭仍然满足了许多人的真实需求。这不仅适用于长期的一夫一妻制,对抚养孩子的需求更是如此。单亲父母同时承受着经济上和精神上的负担。特别是对工人阶级妇女来说,这些负担使劳动力参与的“独立”变得虚幻。单亲家庭最近被政策分析人士视为过渡性家庭结构,在再婚后成为双亲家庭。</p>
-
-<p>女性劳动力参与增加的影响可能是家庭内部性别分工的减弱,而不是更频繁的离婚,不过这也缺乏证据。这几年关于谁做家务的统计数据,即使是妻子有收入的家庭也没什么变化:女性仍然做大部分的家务。“一天当作两天用”对职业女性来说就是现实。这并不奇怪,因为家庭之外在劳动力市场的性别分工,使女性在经济上依赖男性,即便她们自己也挣工资。然而,父权制的未来并不仅仅取决于家庭关系的未来。因为父权制,就像资本一样,可以具有惊人的灵活和适应性。</p>
-
-<p>无论家庭内部和其他地方的父权制劳动分工,是否对于资本来说“最终”是无法容忍的,它反正现在在塑造着资本主义。正如我们下面所说明的,父权制既使资本主义控制合法化,又使某些形式的资本斗争合法化。</p>
-
-<p><strong>二十世纪的意识形态</strong></p>
-
-<p>父权制通过在男性之间建立和合法化的等级制度(通过允许所有等级的男性控制至少一些女性),加强了资本主义的控制,而资本主义价值观塑造了父权制下善的定义。</p>
-
-<p>费尔斯通定义的心理现象就是在依赖和支配关系中发生之事的独到例子。它们出自男性社会权力的现实一一而女性没有权力一一但它们是由它们发生在资本主义社会的背景下的事实所塑造的。如果我们用激进的女性主义者所描述的那样来审视男性的性格特点——竞争性的,理性主义的,支配的——它们很像我们对资本主义社会主导价值观的描述。</p>
-
-<p>这种“巧合”可以用两种方式来解释。首先,男人,作为工薪劳动者,在工作中被吸收到资本主义的社会关系中,被驱使进入这些关系所规定的竞争中,并吸收相应的价值观。激进的女性主义对男性的描述并没有完全超出资本主义社会的范围。第二,即使男人和女人实际上并没有按照性规范所规定的方式行事,男人也会为自己主张那些在主导意识形态中被重视的特征。于是举个例子,《克雷斯伍德高地》的作者发现,当男性是专业人士,整天操纵下属(通常使用基本的非理性的动机来训导出他们想要的行为)时,男性和女性将男性描述为“理性和务实的”。当妇女投入大量精力研究抚养儿童和儿童发展的科学方法时,《克雷斯伍德高地》里的男性和女性将妇女描述为“非理性和动感情的”。</p>
-
-<p>这不仅有助于解释资本主义社会中“男性”和“女性”的性格特征,而且也解释了资本主义社会中性别歧视意识形态的特殊形式。正如女性的工作具有延续男性统治和资本主义生产的双重目的一样,性别歧视的意识形态也具有双重目的,即美化男性特征/资本主义价值观,以及诋毁女性的性格特征/社会需求。如果女性在其他的社会中是低级的或无力的,那么男性这样做的理由就和资本主义社会不一样了。只有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将女性贬低为感性的或非理性的才有意义。只有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将女性视为“依赖者(dependent)”才有意义。“依赖者”的封号在封建社会中没有意义。由于分工确保了作为妻子和母亲的女性在很大程度上关心使用价值的生产,对这些活动的诋毁既掩盖了资本无法满足社会层面上决定性的需求,同时也在男性眼中贬低了女性,为男性占主导地位提供了理由。这方面的一个例子可以从电视购物广告特有的矛盾心理中看出。一方面,他们致力于解决满足社会需求的真实障碍:(消灭)破坏衣服和刺激皮肤的洗涤剂,各种各样的劣质产品;另一方面,必须诋毁对这些问题的关切;这是通过嘲笑妇女即必须处理这些问题的工人来实现的。</p>
-
-<p>一个证明父权制和资本主义的伙伴关系的平行论点可能是关于劳动力中的性别劳动分工。性别分工的存在使女性从事低薪工作,并从事被认为适合女性角色的工作。妇女阶层是教师、慈善工作者和卫生保健领域的绝大多数。妇女在这些工作中所扮演的养育者角色地位很低,部分原因是男人诋毁妇女的工作。这些工作的地位很低,也因为资本主义强调个人独立和私营企业满足社会需要的能力,而这些重点与对集体提供社会服务的需要相矛盾。只要可以用它们是女人干的活儿来诋毁养育任务的社会重要性,就可以避免资本对交换价值的优先地位与【社会】对使用价值的需求之间的对抗。这样,就不是女性主义,而是分裂工人阶级的性别歧视削弱了工人阶级。</p>
-
-<h3 id="iv走向一个更进步的联盟">IV.走向一个更进步的联盟</h3>
-
-<p>还有许多问题有待我们去探索。我们在这里使用的父权制与其说是一个分析性的术语,更像是一个描述性的术语。如果我们认为马克思主义做得不够,激进的女性主义本身也不够,那么我们就需要发展新的类别。我们的任务之所以是困难的,是因为同样的特征,如劳动分工,往往同时加强父权制和资本主义,而在一个完全父权制的资本主义社会中,很难分离出父权制的机制。然而,这是我们必须做的事情。我们不得不指出一些起点:观察谁从妇女的劳动力中受益,揭示父权制的物质基础,调查男性之间的等级制度和团结机制。我们必须问的问题是无穷无尽的。</p>
-
-<p>我们能谈谈父权制度的运动规律吗?父权制是如何产生女性主义斗争的?除了先进的资本主义社会,我们在哪里还能看到性别政治和性别斗争?父权制度的矛盾是什么?它们与资本主义矛盾的关系是什么?我们知道父权关系导致了女权运动,资本产生了阶级斗争一一但是女性主义与阶级斗争的关系在历史背景下是如何发挥出来的呢?在本节中,我们试图提供对最后一个问题的答案。</p>
-
-<p>在历史上和现在,女性主义和阶级斗争的关系要么就是两条完全独立的道路(一方面是资产阶级女性主义,另一方面是阶级斗争),要么就是在左翼内部由马克思主义来支配女性主义。关于后者,这既是马克思主义的分析力量的结果,也是左翼内部男人的力量的结果。这些观点既产生了左翼的公开斗争,也产生了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者的矛盾立场。</p>
-
-<p>大多数认为自己是激进分子的女性主义者(反体制、反资本主义、反帝国主义、社会主义、康米、马克思主义者,什么都反)会同意,妇女运动的激进派己经失去了势头,而“资产阶级”似乎抓住了时机并继续前进。我们的运动已经不再处于那个令人兴奋的,精力充沛的时期,那时无论我们做什么都会有用:提高意识,把更多的女性(甚至比能容纳的更多)带入运动,在社会中增加女性问题的可见性,通常以一种在根本上挑战资本主义和父权关系的方式进行。现在我们感觉到女权运动的一部分被吸收了,“女性主义”被用来反对女性一一例如,在有些诉讼中法官主张女性离婚前是家庭主妇的也不需要赡养费,因为我们都知道女性现在已经被解放了。迄今为止未能通过的平等权利修正案(ERA)表明,在许多女性心中仍存在一种立法上的恐惧,她们害怕“女性主义”将继续被用于针对女性,这表明我们真的需要重新评估我们的运动,分析为什么它以这种方式被吸收了。对我们来说,求助马克思主义来进行重新评估是合乎逻辑的,因为它是一个发展着的社会变革理论。与女性主义理论相比,马克思主义理论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在我们试图使用它时,我们有时也偏离了女性主义的目标。</p>
-
-<p>左派一直对妇女运动持矛盾态度,经常认为它是社会主义革命的事业。当左翼女性拥护女性主义时,它可能会对左翼男性构成个人威胁。当然,许多左翼组织也从妇女的劳动中受益。因此,许多左翼的分析(无论是进步的还是传统的)在理论上和政治上都是自私的。它们试图影响妇女放弃对妇女的情况产生独立理解的努力,并采纳他们自己对情况的理解。至于我们如何应对这种压力,当我们转向马克思主义分析,自然会试图加入使用这个范式的“兄弟会”,我们可能最终试图为与兄弟会的斗争正名,而不是试图用分析女性的情况来改善我们的政治实践。最后,许多马克思主义者对他们传统的女性问题的批判分析感到满意。他们认为阶级是理解女性地位的正确框架。妇女应该被理解为工人阶级的一部分;工人阶级反对资本主义的斗争应该优先于男女之间的任何冲突。不能允许性(别)冲突干扰阶级团结。</p>
-
-<p>随着过去几年美国经济形势的恶化,传统的马克思主义分析也需要重新为自身正名。在60年代,民权运动、学生言论自由运动、反战运动、妇女运动、环保运动以及专业集团和白领团体日益激烈的运动都为马克思主义者提出了新的问题。但现在,通货膨胀和失业等明显的经济问题的回归,掩盖了这些要求的重要性,并让左派回到了“基本盘”一一(狭义定义的)工人阶级政治。很多到处生长的马克思-列宁主义原-党派小团体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是反女性主义者。有迹象表明,左翼学术界中女性主义问题的讨论程度也在下降。日间托儿所正在从左翼工会会议的讨论内容中消失。随着马克思主义或政治经济学在智力上被接受,自由主义学术界的老男孩网络被复制到一个由马克思主义者和激进分子组成的年轻男孩网络中,尽管它年轻而激进,但在成员和观点上仍是男性式的。</p>
-
-<p>那种让激进女性放弃这些愚蠢的东西,变得“严肃”的革命性的压力增加了。与“通货膨胀”和“失业者”相比,我们的工作似乎是在浪费时间。我们(女性)的失业从未被视为一场危机,这是男性占主导地位的一种症状。在20世纪30年代的上次重大经济危机中,巨大的失业一部分是通过将女性排除在各种工作之外来解决的一一即每个家庭只有一个的工薪工作,而这份工作是男性的工作。资本主义和父权制从危机中恢复了,也加强了。正如经济危机通过纠正失衡为资本主义发挥恢复作用一样,它们也可能为父权制服务。30年代让女性回到了原来的位置。</p>
-
-<p>如果放弃对女性主义问题的研究和实践,反对资本和父权制的斗争就不可能成功。一场仅仅针对资本主义压迫关系的斗争将会失败,因为它们在父权压迫关系中的潜在支持将会被忽视。对父权制的分析对于一种会破坏父权制的社会主义的定义是必要的,这种社会主义也是唯一一种对女性有用的社会主义。虽然男人和女人都需要推翻资本主义,但他们保留了性别群体特有的利益。从我们的研究、历史或男性社会主义者来看,尚不清楚“社会主义”所为之奋斗的东西对男人和女人是否都是一样的。因为一个“人道的社会主义”不仅需要就新社会应该是什么样子和一个健康的人应该是什么样子达成一致,而且更具体地说,它将要求男人们放弃他们的特权。</p>
-
-<p>作为妇女,我们不能让自己被花言巧语哄骗住,从而放弃我们任务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就像我们在历史中许多次被骗的那样。我们必须反对那种尝试让我们放弃女性主义之目标的明显的和不明显的高压。</p>
-
-<p>这意味着两个策略性的考虑。第一,建立社会主义的斗争必须是一场具有不同利益的群体组成联盟的斗争。妇女不应该相信男人在革命后“解放”他们,部分原因是没有理由认为他们会知道怎么做;一部分因为他们没有必要这样做;事实上,他们的直接利益在于我们受到的持续压迫。相反,我们必须有自己的组织和自己的权力基础。第二,我们认为资本主义内部的性别分工给了女性一种实践,在其中我们已经学会了理解人类的相互依赖和需求是什么。我们同意莉丝·沃格尔的观点,即虽然男性长期以来一直在与资本作斗争,但女性知道该为什么而奋斗。一般来说,男性在父权制和资本主义中的地位阻止了他们认识到人类对养育、分享和成长的需求,以及认识到在非等级制和非父权制的社会中满足这些需求的可能性。但即使我们提高了他们的意识,男人们也可能会评估潜在的收益和潜在的损失,然后选择现状。男人可能会失去的不只是单纯的枷锁。</p>
-
-<p>作为女性主义社会主义者,我们必须组织一种实践,既解决反对父权制的斗争,也解决反对资本主义的斗争。我们必须坚持,我们想要创建的是这样一个社会,在其中相互依赖的认同是解放而不是耻辱,在其中养育后代不是一个压迫的实践而是一个普通的实践,在其中女性不再继续支持不正当的那些具体的男性自由。</p> Heidi Hartmann 女性主义社会主义者,必须组织一种既解决反对父权制,也解决反对资本主义的斗争实践。我们必须坚持要创建一个相互依赖、认同解放而非耻辱的社会。 巴枯宁瑞士演讲・三 1871-05-03T10:56:15+06:55 1871-05-03T10:56:15+06:55 https://agorahub.github.io/pen0/heros/MikhailBakunin-a1_r-bakunins-speech-in-switzerland-3 <p>亲爱的同志们,上次说1789~1793年革命中,中产阶级有意无意间助用平民之力,筑其权力于封建世界废墟之上。从此以后,他们成为统治阶级。</p>
-
-<!--more-->
-
-<p>若说“热月”罗伯斯庇尔和圣茹斯特等政权被推翻,生命被杀害,信徒被充军的反动派政变,是移居国外的贵族与教士的阴谋所致,人们就犯了极大的错误了。贵族与教士这两败类中有许多分子很热心地参与此种阴谋,并幸灾乐祸地,愿意见这些使他们心惊胆寒,不留情宰割他们头颅的敌人失势垮台,倒是不错的但如果只有他们,他们是一无所能的。他们的财产既已被充公,他们还有什么能力卷土重来呢?当时中产阶级中有一部分因营买国产,垄断军需,征税粮税,乘众人贫困与破产的机会而致富,而私饱的人唯恐革命骚扰到他们腰间的荷包,因而大发狠心,断送了革命的命脉,所以“热月”反动得主谋者就是这些代表道德与公众秩序的伪善者。他们之外又有一群商人为其旁助,商人真是永远作恶与怯弱的败类,他们零星地吮吸平民的脂膏,以劣货欺骗平民的金钱,他们有平民的无知怯弱于革命而残暴反动。在他们心目中一切使人动心的思想,及人类的最高原则,和人类的无上利益都是空的,不会存在的。就是爱国主义,他们至多也只识其浮夸与虚荣的一面,或者是完全不知道。所以世间没有什么情感能使他们摆脱铜臭的拜金勾当,与可怜的日常忧虑的。任何人都知道,任何党的人都肯定地说,在这可怕的巴黎被围中,当平民与敌人激战的时候,当富有阶级筹划阴谋,奉巴黎于普鲁士人之手的时候,当宽大的无产阶级——平民的妇人与子女忍不住饥饿的时候,一般商人唯利是图的企图,就是怎么样使他们的货物,民食所必需的物品,卖得最高的价钱。</p>
-
-<p>法国各城的商人都做过同样的勾当。在以被普鲁士人侵占的各城,他们会开门迎接敌人。在未被侵占的城市,他们也已预备替敌人去开门,他们破坏国防,他们到处尽力之所能反抗唯一能就法国的平民举事和平民武装。今日城市中的商人同乡下的农民构成了反动的大本营。农民还有转变走上革命之路的可能,而商人将永远是卑怯的商人。</p>
-
-<p>中产阶级于法兰西大革命中自成两类,一类是极少数人,即以“雅各宾”党为名的革命的中产阶级。我们于此切不可将今日的雅各宾党与1793年的雅各宾党混谈了。今日的雅各宾党只是上个世纪的英雄灰色之幻影,不像人样的小鬼,滑稽的怪形而已。而1793年的雅各宾党则的确是伟大的人物,他们有革命的圣心、正义与自由平等的尊崇。他们之所以不懂这些在今日尤能代表我们意向的名词,其咎不在与他们。他们当时只留意到政治的表面,而不了解经济与社会的意义。但是,我复述一句,这并不是他们的过错,正如我们今日所能了解,并不是我们的的功劳一样。所谓功过都是时间的问题。人类是慢慢的呀!有时却嫌太慢了——向前发展的人类真理都是绵延不绝的错误和残酷残忍的经验上得来的。1793年的雅各宾党是有真信仰的人,他们受着思想的感应并且忠于思想。他们真可以说是英雄!他们没有完成革命的伟大工作,这是他们丧失英雄本色的一点。我们可以,而且也应该攻击丹东、罗伯斯庇尔、圣茹斯特等人的学理错误,我们尽管批评他们。说他们的思想是不对的,狭小的,在社会经济上只是中产阶级的,但是,对于他们革命的能力我们不可不表十二分的敬意。他们是昔时英雄中的中产阶级最后的几个英雄。</p>
-
-<p>在这英雄的少数人之外,还有一大群物质上是垄断人的中产阶级,对于他们,什么革命的思想与革命的志高原则,若是不能用于填满他们那样可敬的,那样宽大的钱袋的,那么也只是一些空洞的,毫无价值与意义可言的名词罢了。一旦他们中最富有,同时也是最有势的人借着革命的响声与方法腰间变着满满的时候,他们就会觉得革命的时期过得太久了,现在应该完结了,应该恢复法律与公众秩序的统治了。</p>
-
-<p>他们推翻了“公安委员会”,杀了罗伯斯庇尔、圣茹斯特及他们的许多朋友,并成立了执政府,这执政府真是十八世纪之末腐败的中产阶级之结晶,当时几千少数人以盗窃方法获得且积累了无数金钱,而执政府即是这些金钱的胜利和统治。</p>
-
-<p>但是未完全腐化的法国,因受大革命伟业的激动,再也忍不住此种制度的压迫了。于是起了两种抗议,第一种失败了,第二种成功了。假如第一种胜利,假如第一种能够成功,那么不但法国能救,即世界也将由此改头换面了,不幸第二种的胜利成了暴君的暴政与平民的奴隶制。我所说的,即指巴勃夫(Babeuf)的暴动和拿破仑一世的僭权。</p>
-
-<p>巴勃夫的暴动是18世纪最后的革命行动。巴氏及他的朋友们与罗伯斯庇尔、圣茹斯特颇为相近,差不多就是他们的朋友,又可以说是社会主义的雅各宾党。他们遵崇平等,甚而不顾自由。他们的计划是很简单的:他们要将地主和工具领有者的财产充为国有,由共和的,民主的,社会的国家来支配一切,国家为一切流动产与不动产的主人,因此成为社会的唯一雇主,一切工皆有它命令是从,同时它有政治的无上权,把儿童的教育权收为己有,使全国儿童都有享受教育平等的机会,并强迫成年的男女依平等与正义的原则去劳动去生活。于是一切地方自治力,个人的创制力,总而言之一切自由都将被此种可怕的权力消灭殆尽。全社会只能呈现出一副单调的,强迫的始终如一的灰色之图。政府虽然有普通选举而组成,但是只要选举完了,只要政府依旧在形式职权它对于社会的各分子,却有一种绝对的权力。</p>
-
-<p>由国家的权力去强迫造成平等的学理并非是巴勃夫发明的,古代的大思想家柏拉图于公元前数世纪,在他描写平等社会的《共和国》一书中早就将此种学理的基本原则说明了。最初的基督教徒虽然被当时的社会所迫害,在他们的团体中也已实地实验过共产主义的生活了。最后,即在宗教革命之初,十六世纪初的德国有个闵采尔(Münzer)同他的子弟们也做过社会平等的第一次实验,想在一个广大的社会基础上创立起平等来,巴勃夫的密谋只是平等思想在群众中作第二次实地的表现罢了。这些实验连最后的也在内,之所以不能成功,约有两种理由:第一种是因为群众的程度不够,不知道实行的可能性,第二种,尤其是上因为这些制度上,平等与国家的强权和势力相连,不知不觉间排斥了自由。我们都知道,亲爱的朋友们,平等只能借自由而可能,平等与自由是并行的。然而请你们不要误会,我之所谓的自由并不是中产阶级所独享的,以群众的奴隶制为基础都自由,这与其说是自由,不如说是特权哩,我之所谓自由是人群普遍的自由,使各个人都有人格的自由,但是我们也知道此种自由只有在平等上才可能。不但在学理上而且以实行去反抗一切由不平等而起的制度与社会关系,然后再以众人的自由为原则去创立社会的经济平等。看呐这就是我们现在的纲领,这就是虽有俾斯麦、拿破仑、梯也尔及我尊严的皇帝的一切哥萨克及我全俄至高无上的沙皇所不能阻止其胜利的纲领。</p>
-
-<p>巴勃夫的密谋,将“热月”巴黎反动的政变,所杀溃的,未遭流刑而忠于革命的公民都集合拢来,其中并有许多的工人。密谋失败了,有些被杀了,但有许多仍活着,如邦纳罗蒂(Philippe Buonarroti)就是其中一个。邦氏性刚如铁大有古风,生平为人所看重,敌党对他亦无不起敬意。他亡命比利时很久,他为比利时“烧炭共产主义者”秘密结社的主要创始者,他做了一本书,这本书今日颇不易得,我的一本以后将设法寄给我们的朋友亚岱马君(Adhémar Schwizguebe,松维利耶的雕刻匠)叙述巴勃夫密谋的经过情形,颇为悲壮。所以巴勃夫密谋可谓是过去一个世纪,革命反抗反动之最后的英雄的表现。</p>
-
-<p>我曾经说过拿破仑一世的僭权。此种历史较诸巴氏暴动更惨千百倍,你们大家都是知道的,这是残暴无耻的“刺刀”制度的开端,十九世纪之初,人道第一次遭到无理批颊的耻辱。拿破仑一世为一切暴君的人杰,同时,在军事上说,他又是一切暴君的恐怖,他失败了,他将他不幸的遗产,最无耻的“蔑视人道”、“以刀威逼”的原则留给他们。</p>
-
-<p>我不愿对你们叙事“复古时代”的政况,这是千疮百孔,旦夕垂危两败类即贵族和僧侣想恢复其原有的政治生活与威权的最可笑的实验。复古时代最该注意的一点,就是取得政权欲千年不朽的中产阶级,因觉得他们的权力又四面受敌,朝不保夕之势逐又变成了革命党。当公众权力不在他们掌握之中的时候,换言之当社会保障别的利益而损害他们利益的时候,他们就立刻与这种权力为敌,重新作起密谋运动。基佐(Guizot)、贝里埃(Périer)、梯也尔(Thiers)等,这些可诅咒的中产阶级反动的灵魂,都是路易菲利普治下最热心拥护中产阶级之迫害的腐朽的,同时在他们心目中以为最完善的政府之著名人物,但在复古时代,也为秘密会社的重要分子,1830年7月,他们的革命胜利了,于是中产阶级的自由主义的统治也从此开幕了。</p>
-
-<p>欧洲真正的中产阶级政治与利益的统治是从1830年开始的,其中尤以英、法、比、荷兰和瑞士为最先。别的国家如德意志、丹麦、瑞典、意大利、西班牙及葡萄牙等,中产阶级的利益虽然比别的利益最占优势,可是政治与政府仍然不是他们的。至于这庞大而可怜的全俄帝国,我不愿说它,它至今仍屈从与“沙皇”的暴政之下,其中还没有真正的中间阶级,即中产阶级的政图也还没有一个社会的情形,一边是官的世界,有军事、警察和官僚的组织,其使命在满足“沙皇”的私欲,另一边是平民,是几千万被“沙皇”与其走狗任意吞噬的可怜者,俄国革命只有直接从民间起来的,这点我在数年前一篇颇长的演说中已有很详细的说明,这篇演说我将设法即刻寄给你们。我也不愿对你们说这不幸和英雄的波兰,在这卑鄙的三只恶鹰即俄罗斯帝国、奥地利帝国、和普鲁士为其代表的德意志新帝国的爪牙间,不断地向前奋斗,虽屡遭失败的创痛,也还是百折不挠地为自由挣扎,永远不会停歇起复兴的工作。波兰与俄国一样,也还没有真正的中间阶级,一边是俄皇“沙皇”世袭的奴役,以前就有的统治势力,今日已腐朽不堪的波兰贵族及官僚。另一边是无数被奴役的农民,他们今日不但被已经失势的贵族压迫,而且受着国家,“沙皇”已其不可计数的官僚剥削。我更不愿对你们说起瑞典与丹麦这两小国,因为他们是从1848年之后才成为立宪制的国家。较诸其他欧洲各国略有逊色,最后西班牙与葡萄牙我们也不必说起,因为它们国内的工业运动和中产阶级的政治受着军阀及僧侣双重势力的摧残为时已久,现在仍留为最落后的国家。然而我却应该使你们注意,西班牙虽然在表面上那样的落后,但照样存在于世界各国的国际劳动协会的组织,在我看来西班牙也是其中最完善的一个哩。</p>
-
-<p>我现在以德国来说吧,德国从1830年以来,呈现出,现在仍继续呈现的一种奇异的形态,在这里中产阶级的利益虽占优势,然而政权却不为他们所有,极端的专制是它现行的政体,虽然有立宪的假面具可掩人耳目,而其军事与行政上的组织却仍卑鄙的专供贵族之用。</p>
-
-<p>我们要研究中产阶级的统治,最好以英、法、比为研究资料。意大利统一于维克托·伊曼纽尔(Victor Emmanuel)的君权之后,虽也可供我们来参考,但总不及法国那样显著,所以我们的观察就着重在这个国家。</p>
-
-<p>自从1830年的革命之后,中产阶级在法国,有得发表其原则于文学、政治与社会经济上完全自由权至原则可以“个人主义”概括之。</p>
-
-<p>我只所谓的个人主义即是认为全社会与人群各不相谋彼此互争互斗的集团,他们生存于社会好像是自然的敌人似的,彼此为生活需要而互相排斥,自己向前,必须阻止别人出路的倾向而言——简言之,此种倾向催促各个人不顾一切人的利益并在别人身上,求得其一个人的安适、富足与幸福的意思。这无非是一种各自争先的竞赛,各自逃命的混乱。谁停止住,谁就不幸,因为他们将落在人后。谁在途中因疲惫而跌倒,谁就倒霉,因为他们将被蹂躏。竞争是毫无心肝,毫无怜悯的。谁失败谁就不幸!在此种争斗中,有许多罪恶是必然要犯的,并且这一切的互相残杀充其量只是连续反抗人类一切道德之一基础的“休戚相关”的恶行罢了。人们说国家是正义的代表于裁判者,可是,国家非但不阻止这些罪恶的发生,反而认其为合法的行为,使其永续不息。所以,国家所代表的,要保护的并非是人的正义,而是司法上的正义,司法上的正义,即是强者欺压弱者,富者侮辱贫者的“盛礼”。国家只有一种要求,就是一切罪恶皆须合法地去完成。我可使你们破产,压迫你们,杀害你们,但是我必须依法而行,不然我即将被认为犯罪者,人们或将以犯罪者待我,这就是此种原则“个人主义”这幅字的意义。</p>
-
-<p>现在我们来看看此种原则表现于文学中的情形。1830年以来,社会上充满了雨果、大仲马、巴尔扎克、贾宁(Jules Janin)等人的文学作品,另外还有别的许多著作家与中产阶级报纸的记者以他们无聊的文笔引导青年堕落,激起他们的自私念头,即平民也不幸地受其影响。你们无论拿什么小说看,内容除夸大虚伪的情感与美妙的文词之外,什么也找不出来。从头到尾无非都是千篇一律:一个贫困、郁闷的,无名的青年,心中焚烧着各种成功的欲念。他想住大厦,食山珍,饮香槟,坐马车,并想与某个侯爵夫人睡觉。他经过非凡努力,终于成了,别人都失败了。看呐,这就是英雄,这就是纯正的个人主义。</p>
-
-<p>次之我们再来看看政治罢,此种原则在政治中是怎样表现的呢?人们说群众必须有人去指导他们,统治他们,他们是不能自治,不能无政府的。谁去统治他们呢?特权阶级已经没有了,一切人都有爬到社会的最高地位与职务去的权利。但是想要达到此种目的,人们必须聪明灵活强健康泰,必须知道并能够战胜其他的一切竞争者。于是乎,竞赛又开始了,只有灵活而强健的人才是治人与剥削群众者。</p>
-
-<p>最后,我们来看此种原则在经济问题——其实是最主要的或可说唯一的问题——上的情形。中产阶级的经济学家对我们说,个人无限制的自由是他们的主张,竞争就是此种自由的条件。但是,此种自由到底是什么呢?我们的第一个问题就是:难道这就是产生我们这世纪所夸耀的一切美妙财富之个人单独的劳动吗?但个人单独的劳动仅足以供给个人的衣食,或一个野蛮的小民族,而大民族之富足与生存只有靠着休戚相关组织起来的群体的劳动。生产一切财富的劳动既然是群体的,那么群体来享受这些财富,似乎是很合理的,是不是?然而,唉!这正是中产阶级经济学家最愤恨最拒绝最不愿意的一点哩!他们是主张个人各自享受的。但是哪些个人呢?是一切个人吗?呵!不是的,他们主张强者、聪明者、灵巧者和幸福者。唉!是的,尤其是幸福者才有享受的权利。因为他们在他们的社会组织中照着继承法——他们的社会基础——推演下去,必然要产生以下的现象:一边是富有而幸福的少数人,另一边是千百万困苦无辜的不幸者。但中产阶级的社会又会这些人说:“你们争夺价值、安适、财富与政权吧,胜利者就将幸福了。”可是这种自相残杀的争斗中,也有一点平等存在嘛?不,一点也没有的。有些——极少数者——有教育与金钱为他们从首至尾掩护的武器,另有些——成千上万的平民——却被无知与贫困钳制住,几乎赤身走入这战场。那么这些号称自由的竞争到底有什么样的必然结果呢?不用说,是平民的失败,中产阶级的胜利,因此,被束缚的平民也不得不如戍地的苦工一般,永远做胜利的中产阶级的奴隶了。</p>
-
-<p>中产阶级有一种很厉害的武器,无产阶级是没有方法反抗的,这便是资本,——资本是今日各个文明国家工业生产的主要动力,只要资本为中产阶级所有,无产者自然是束手无策了。</p>
-
-<p>如今这样构成和占据的资本,不但这压倒无产阶级,而且一大部分的中产阶级也被剥削被侵害,被沦于贫困之中。此种现象的原因,中小中产阶级不大明白或完全不懂的原因是很简单的。因平民替中产阶级争得自由之后,今日的工商业皆崇尚竞争和死命的互斗,于是一般资本家不得不售卖他们的商品,明白得说,就是不得不售卖他们从所雇佣的工人身上,以最低的工资垄断来的商品。你们在经验上都知道价值昂贵的产品在市场上已渐渐地被价值便宜的产品所排斥,即使后者十分劣于前者,也是如此。看呐,这就是竞争——这种出血的互斗——在中产阶级生产上,所生成的第一种不幸的结果。从此,坏的产品替代好的产品,平方的工人替代灵巧的工人成为必然的倾向,生产者与生产品的品质也大大地减低了。</p>
-
-<p>在这种竞争中,这种求最低价值的争斗中,势必是大的资本压倒小资本,小资本为大资本所破坏。因为大工厂制造物件,其售价必然比小工厂或中等工厂低廉。建造大工厂自然要有大资本,但在生产方面与小或中等工厂比较起来,却又便宜地多。十万法郎固然比一万法郎多,但十万法郎若是用于制造,则其出息必定为50%或是60%。而一万法郎,即使是同样的用法,却只有20%。大资本家可以在房屋,原料和机器上节省费用,他所用的工人比中小资本家多,他可以籍着好的组织与大规模的分工减少费用,或增加出息。总而言之,十万法郎集中于他的手里,并用于建造或组织一个工厂,其生产必然超过每一万的十个小工厂,比如每个小工厂在它所有的一万法郎上能得两千法郎的出息,以十万法郎建造或组织一个工厂的大资本家在他的每一万法郎上却能得到五千或六千,换言之,他所生产的货量一定比较多。生产比别人多,那么售价也自然比别人便宜了,在他以廉价售卖货物时,中等或小的资本家也不得不减少他们的价值,否则他们的货物便会卖不出去。他们货物的生产成本既然已比大资本家贵,而所得售价又比大资本家的贱,于是他们破产了。大资本杀害小资本便是这样子,假如大资本遇见更大的资本,那么也将一样的被迫破产。</p>
-
-<p>这是很真确的,你们看,今日各大资本中已有联合成极大极可怕的资本的倾向。今日工业最发达的地方,如英、法、比诸国已经开始由团体的营业公司代替单独的大资本家的企业了。文明越进步,先进的各国愈发达,则大资本家的财富也愈增加,可是因此大资本家的数目就减少了。结果必有很多中产者被大资本压倒而流为小资产者,更有一大批小资产者因无法抵抗而沦陷到贫困与无产阶级的队伍中去。</p>
-
-<p>这是无可置疑,有各国的统计与准确的数学根据可作证明的事实。在社会的经济组织中,大多数中产阶级者被极少数可怕的资本家压迫,而陷于不平等的贫困之境,这是一种无可逾越的法则,要反抗它,除了社会革命外别无选择。小资产经济倘若聪明,有明了此种情形的常识,他们早可与无产者联合,共同来完成此种革命了。但是小资产阶级普通是太愚蠢了,他们可笑的虚荣与自私塞住了他们的脑筋。他们懂不得什么,看不见什么,他们一边被大资产阶级压迫,另一边又手着他们平素所嫌弃所恐惧的无产阶级威胁的恐吓,他们已经愚蠢地任由自己向着末日路上直奔了。</p>
-
-<p>此种中产阶级的竞争的结果对于无产阶级是很有害的。一般资本家必须最低价值售卖其产品——或好点说,售卖其从工人身上剥夺来的产品,工人的工资就不得不被减至最低限度。于是有天才特能的工人就得不到相当的报酬。只有被迫卖力并迫于廉价出售其劳动的人,才为一般雇主所欢迎。妇女及儿童不要多少工资,于是他们就以妇女及儿童代替男子,以平庸的工人代替灵巧的工人,只要平庸的工人愿意与妇女及儿童得同样的工资。一切中产阶级经济学家都以说明并且承认工人工资是依着他每日的生活而规定,比如一个工人他每日的衣食住行只要一个法郎,那他的工资也会很快跌至一个法郎。这其中的理由非常简单,工人因为迫于饥饿,彼此间就经不起竞争,资本家一面急欲垄断他们的劳动而致富,另一面又因为中产阶级的竞争,不得不以廉价出售其产品,自然是欢迎工资少而工作多的工人了。</p>
-
-<p>这不但是一种逻辑的演绎,而且是那些以大资本建造的工厂实行大工业的国家,如英、法、比、德及瑞士各部分,每日所经历的事实。我在第二讲中,曾经对你们说过,你们是特权的工人。你们在工资上虽然还得不到你们每日生产的所有价值,你们在事实上虽然还被你们的东家剥削,但比较起诸大工厂的工人,你们所得的报酬总算不少了,你们有空余的时间,你们是自由且幸福的。但我又认为你们加入这伟大的有解放全世界劳动者使命的国际劳动协会中,做个热心而忠实的会员,是很有价值的。这正是你们高贵慷慨的处所。你们从此可以证明你们自己不但要顾到你们自己,而且也顾到千百万比你们更不幸比你们更被压迫的兄弟。我此刻以此种暗示呈现给你们,也是很幸福的。</p>
-
-<p>你们加入劳动协会固然是慷慨好义,抚危济弱的友爱行为,但同时也是先见与预防的工作,你们不但为别的你们不但为别的地方别的职业不幸的兄弟而该如此,即使为你们本身或为你们的子女也该如此。你们此时所得的报酬虽不是绝对好,所过的生活虽不是绝对的自由与幸福,但也比较过得去。你们为什么能如此呢?理由是极其简单的,只因大资本没有吞并到你们的工业罢了。你们或者不相信这个道理吧?大资本依它本有的法则,必然要吞并一切的。它开始自然从最能获利,最易经营的工商业的各枝叶上着手垄断,待它垄断饱了,垄断中发生竞争之后,然后急于别的未曾动着的枝叶。现在人们不是以机器制造衣服、皮靴和花边了吗?你们信着吧,以机器制造钟表不过是迟早的问题,或者不久就会实现了。发条、标准机、表箱、表盖以及表的磨光、晕线及刻画都将由机械来代替人工。这样的产品虽然不及手中造出的精细或美观,可是价钱却比你们的更便宜,买家也将比你们多,结果你们精美的产品终将必为市场所排挤。那时,你们或你们的子女,将与今日各大工厂的工人一样可怜,一样的做奴隶。你们看,你们若替别的地方别的职业的不幸工人——你们的兄弟努力工作,同时即替你们自己或至少替你们的儿女减少痛苦哩。</p>
-
-<p>你们应为人道而工作,今日工人阶级是伟大和神圣的人道之唯一的代表者。“将来”必属于乡间、城市及各工厂的劳动者。盘踞其上的一切阶级——如民众永远的垄断者,贵族、僧侣、中产阶级及无量代表国家恶势力和不公道的军政与民政的官员,都是腐败透顶的阶级,他们此后为善不足,作恶有余,根本没有希望了。</p>
-
-<p>1793年打倒了僧侣与贵族的势力,并揭穿了他们的假面具。1848年的革命把中产阶级的假面具也揭穿了,他们的险恶与无能也被败露了。1848年6月那几日,中产阶级毅然决然地他们先人所信奉的,以自由、博爱、平等为原则为基础的“宗教”。他们只靠着垄断为生,换言之,他们是经济不平等,社会奴隶制的产物,他们当时虽满口自由平等,但平民一但认真要求起自由平等来,他们遍露出本来面目,重匿于反动地壁垒之夜。</p>
-
-<p>制造1848年反动的叛贼今日又想把法国卖掉了,制造最卑劣反动局面的梯也尔、法佛尔(Jules Favre)及1848年国民议会的大多数人,今日又想重显身手了。他们则抬举路易·波拿巴(即拿破仑三世)做大总统,继而破坏了普通选举制。社会革命的恐惧,平等的厌恶,民众正义的威吓,以及他们所反的罪恶的感觉,使昔日那样聪明勇敢,今日是这样愚蠢卑怯的腐败阶级全都投入拿破仑三世的“独裁”的怀抱中。从此法国受了十八年武人的专政。但不要相信中产阶级的先生们对此有怎样难堪的情形,其中为自由主义而大声疾呼,故意作起倔强的样子,使自己出名而予帝制不以方便的人物自然被压迫被排挤了,但其余不谈政治,专心孜孜于中产阶级的大企业,极力从事于剥削平民的顺仆,反倒是大受当局保护与奖励。人们为顾全他们的面子起见,予以他们表面的自由。在帝国治下不是有一个由普通选举而成的立法议会么?这对于中产阶级而言已经心满意足了。</p>
-
-<p>不过还有一个不如意的黑点,就是皇帝侵略的野心,激起不时之需,使法国几乎濒临破产,终至毁灭了法国古有的权威而后止。但这个黑点并不是偶然的,它是制度的一种必须,凡是极端的暴虐的制度,即使它有表面的自由,也必然以武装的势力为依据,其常备的大军迟早要惹起大战,因为军队的阶级野心为其主要的兴奋剂。反当团长的,总想升旅长,反当旅长的,总想升师长。至于一般兵士有系统的受了军营生活的熏陶之后道德之心已丧失殆尽,他们只梦想着战争的滋味,及屠杀、劫掠、强奸,普军在法国之所作所为即是一例。然而,如果这些聪明而有系统地培养于军官及兵士心中的高尚(!)的情欲长久留地得不到一点满足,军队势必会酸化起来,再由酸化而不满进而反叛,其祸将一发不可收拾。故战争是必然的,故拿破仑三世的近讨远攻并不如今日一般中产阶级先生们所说的那样,是拿氏一人的私意,而是他们因恐惧社会革命而自行造成的暴虐的帝制之必然的产物。法国今日之所以有这一切可怕的不幸,其原因除了拿破仑三世及一切特权阶级——大小僧侣和腐败贵族外,尤以这可敬(!)而清廉(!)而有德(!)的中产阶级为罪魁祸首。</p>
-
-<p>同志们,你们都会见到,法国全部只有城市的劳工群众,由中产阶级卖给帝国,被帝国牺牲于中产阶级的劳工群众保护他们不幸的祖国。全国各地只有城市与工厂的广大的工人愿意以平民举事拯救法国的危亡。至于乡间的劳动者,一般农民自拿破仑一世时代,施行宗教教育,受了宗教之毒以来,已经颓败不堪,此时站在普鲁士人一边与法国为敌,大作其卖国的反动勾当。不过要唤醒他们,也并非是件难事,我在一本你们有许多人都会度过,题目叫做《写给一个法国人的信》的小册子中,会提出许多诱导他们到革命中来的方法。但要想实行这些方法,各城市便非得自动起义,并依据革命的原则组织起来不可。这是一般工人所愿意的甚且在法国南部,如里昂、马赛、蒙布里圣德田及都鲁司各城实验过,被激进派中产阶级者以共和国之名义征服,且破坏了的。不错,这些因恐惧平民而成为共和党的中产阶级者,如老奸巨猾的法佛尔,寡廉鲜耻如狐狸般的梯也尔,妄自尊大的甘必大以及毕卡(Picard)、法里(Ferry)、西蒙(Jules Simon)、柏来当(Pelletan)等人,就以共和国之名义杀害了共和国及法兰西。</p>
-
-<p>中产阶级已经被裁判了,他们是法国最富,而人数又最多(平民当然更多)的阶级,如果他们愿意,法国一定能得救的。可是这样的话,他们便须如1793年他们的先人所做过的一般,牺牲他们的生命与金钱,诚恳地与无产阶级合作,以无产阶级为旁助。其实他们非但不愿意牺牲他们的生命,而且更不愿意牺牲他们的金钱,他们宁愿法国由普鲁士人来占领,而不顾以平民的革命去拯救它。</p>
-
-<p>城市工人与中产阶级间的问题已经很显著地呈现出来了,工人说:“我们与其侍奉我们的城市与普鲁士人,不如将我们的住宅都炸毁了。”而中产阶级答道,“我们宁可开门迎接普鲁士人,也不许你们扰乱秩序,我们无论如何要保存我们亲爱的住宅,即使要亲普鲁士先生的脚也未尝不可。”</p>
-
-<p>你们看,今日就是这些中产阶级者胆敢污蔑“巴黎公社”这幅唯一能救法国光荣的并希望能救世界自由的“公社”,今日就是这些中产阶级者胆敢诅咒公社,但他们以什么名义呢?就是以爱国主义的名义咧!</p>
-
-<p>这些中产阶级真的是铁石心肠!他们卑鄙到那样的程度,到最后连廉耻感都失去了遗忘了。在完全死去之前,他们就已经完全腐烂了。</p>
-
-<p>同志们,不但在法国的中产阶级在智德上如此的腐败,即使在欧洲各处,也是同样的情形,欧洲此时只有无产阶级还在保存的神圣的健全之火,只有无产阶级能擎其人道的大旗。</p>
-
-<p>但无产阶级的目标,其道德原则究竟是什么呢?即是“休戚相关”。全体为个人,个人为全体,或由全体。这也就是我们这伟大的国际劳动协会的目标及原则,国际劳动协会是超越国界,破坏国家,以个人及全体的自由之名义,人人须尽同等的劳动义务为基础,联合全世界的劳动者为一人类家庭的组织。这种“休戚相关”在社会经济上,为集体的劳动与集产,在政治上,为国家的破坏与“由全体自由而使个人自由”。</p>
-
-<p>是的,亲爱的同志们,你们是工人,全世界的劳动者皆是你们的兄弟,与你们都是休戚相关的,今日只有你们继承着人类解放的伟大使命。你们还有一共同的继承者,虽然情形不同,也与你们一样是劳动者,这便是农民。农民此时还没有伟大使命的意识,他们过去中了教士的毒,现在还沉醉与教士的怀中,不知不觉间做了损害本身的反动的武器。你们应该对他们解释社会革命的意义,救他们脱出蒙昧的境地。</p>
-
-<p>在此时,尤其是在开始的时候,工业上的劳动者只有而且也只能靠他们自己。假如他们愿意他们也不能成为强有力者,不过要他们真的有决心罢了。他们要想实现他们此种意识,只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先在他们的劳动团体中,继而在一切团体中,创立起真正友爱的“休戚相关”,不但在言语或饮酒上,还是在演讲及节日的时候须有休戚相关的精神,即在行动中及日常上也须如此。每个国际劳动协会的会员都应察觉到都因确信,别的一切会员都是他们的兄弟。</p>
-
-<p>另一种就是革命的组织,为行动而起的革命的组织。里昂、马赛与法国别的城市之平民举事之所以失败了,就是因为没有一点组织。此事的原因我很清楚,因为我参与其事,受到其中的痛苦的。今日“巴黎公社”之所以能勇敢的坚持下来,就是因为在围困中,一般的工人有都严密的组织。中产阶级的报纸硬指国际劳动协会为巴黎这次壮大举事的主动者并不是没有理由的,我们可以自负地说:“因我们国际的弟兄们能百折不挠地努力,平民才能组织起来,巴黎公社也才成为可能。”</p>
+<p>它们还爱好和其他的鸟交往。在印度,樫鸟和乌鸦从附近好多英里以外飞到竹丛中来和鹦鹉一道过夜。当鹦鹉出外寻食的时候,它们发挥了极惊人的智慧、审慎和应付环境的能力。以一群澳大利亚的白色美冠鹦鹉为例,它们在出发去劫掠一块农田之前,首先要派出一个值察队——它们栖在农田附近的高树上,而另外一些侦察兵则栖在农田和森林之间的树上传递信号。如果报告说“好”,二十来只美冠鹦鹉便从队伍中散开,飞到空中,向离农田最近的树木飞去。它们还要花费很长时间来详细察看附近的情况,然后才发出全体前进的信号,接着,全队便立刻出发,转眼同就劫掠了那块田地。澳洲的居民很难瞒过鹦鹅的小心谨慎,如果人们用一切办法和武器终于打死了几只鹦鹉,那么,它们以后将变得更加谨慎和警惕,以致能打败人的一切计谋。</p>
-<p>所以同志们,我们应该如亲爱的兄弟一般组织起来。我们不要相信我们是在革命之末,我们此时正在革命的开端呢,革命是此后几十年的最重要问题。它迟早是要降临的,我们预备着吧,我们锻炼我们的身心罢,我们少空言,少叫喊,少夸张,少多嘴,少饮酒,少放荡罢。我们束紧我们的腰部,奋勇地预备参加这能就一切民族,能予全体人类解放的争斗罢。</p>
+<p>毫无疑问,使鹦鹉能得到几乎相等于人的这种很高的智力水平和我们在它们身上所感到的人类情感的,是集体生活的实践。它们的高度智力竟使最好的博物学家把某种鹦鹉,即灰鹦鹉,称为“鸟人”。谈到它们的互相友爱,大家都知道,当一只鹦鹉被猎人扛死了,其他的鹦鹉便在它们同伴的尸体上空盘旋,发出尖锐的怨诉声,据奥社邦说,“它们自己也将为它们的友谊而牺牲”。两只被捕的鹦鹉虽然属于两个不同的种,但也能建立起相互的友谊,如果这两个伙伴当中有一个意外地死了,另一个伙伴有时也将因悲伤而死。很明显,它们在集体中得到的保护,远远超过任何理想地发达了的嘴和爪所给予它们的自卫能力。除了各种较小的鹦鹉以外,其他的鹦鹉是很少有猛禽或哺乳动物敢去攻击的,布利姆说得一点不错,鹦鹉除了人以外几乎没有其他的敌人(他说,鹤与合群的猴子也是这样);他又说:“鹦鹉多半不是死在敌人的爪下,而主要是死于衰老。”只有人类才能消灭它们的一部分,因为人类有更高度的智慧和武器,这些同样也是从结合中得来的。所以,鹦鹉的长寿,可以看作是它们合群生活的结果。至于它们那惊人的记忆力,难道我们不可以说,它之所以发达,也是得力于合群生活、长寿及随之而来的直到很老身心仍十分健全吗?</p>
-<p>社会革命万岁!巴黎公社万岁!</p> 米哈伊尔·巴枯宁 亲爱的同志们,上次说1789~1793年革命中,中产阶级有意无意间助用平民之力,筑其权力于封建世界废墟之上。从此以后,他们成为统治阶级。
\ No newline at end of file
+<p>由上所述,可知个人反对整体的斗争不是唯一的自然法则。互助也和互争一样,同样是一条自然法则,当我们再分析一下另外一些鸟类和哺乳动物的结合以后,这条法则就更加明白了。关于互助这条法则对动物世界的进化的重要性,在前面的几页中已经作了几点提示,但是,在我们再举出几个例证,我们将由此能够得出我们的结论以后,它们的意义就将更加明显。</p> 彼得·克鲁泡特金 生存竞争 互助 自然法则和逐步进化的主要因素 无脊椎动物 蚂蚁和蜜蜂 鸟类 猎食和捕鱼的结合 合群性 小鸟之间的互相保护 鹤和鹦鹉
\ No newline at end of file
diff --git a/heros/1890-09-30-PeterKropotkin-a1_r-mutual-aid-among-animals.html b/heros/1890-09-30-PeterKropotkin-a1_r-mutual-aid-among-animals.html
new file mode 100644
index 00000000..7a1e1210
--- /dev/null
+++ b/heros/1890-09-30-PeterKropotkin-a1_r-mutual-aid-among-animals.html
@@ -0,0 +1,174 @@
+
+
+
+
+
+
+
+
+
+ 动物之间的互助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动物之间的互助
+
+
+
+
+ 《互助论:进化的一个要素》第一章
+ 彼得·克鲁泡特金 | 1890.09.30
+
+
+ 生存竞争 互助 自然法则和逐步进化的主要因素 无脊椎动物 蚂蚁和蜜蜂 鸟类 猎食和捕鱼的结合 合群性 小鸟之间的互相保护 鹤和鹦鹉
+
+
+生存竞争这个概念是由达尔文和华莱士作为进化的一个要素介绍到科学中来的,它使我们可以把范围极其广泛的现象包括在一个单独的概念里,这个概念很快就成为我们在哲学、生物学和社会学方面的思考的真实基础。大量的各种各样的事实:生物的机能和构造的适应它们的环境,生理和构造的进化,智力发达甚至精神发展本身,我们以前常常用许多不同理由来解释的,都由达尔文归纳在一个总的概念里。我们把它们理解为连续的努力——对不利环境的一种斗争——以求个体、种族、物种和社会的这样一种发展,那就是务期达到生命的最大程度的充实、丰富多彩和热烈。也许在开始的时候达尔文本人并未充分意识到这个因素的普遍性,因为他最初只是借它来解释一系列有关起初种的个体变异的累积的事实。但是,他预见到他介绍到科学中来的这个词,如果只按它的狭义——各个个体之间完全为争取生活资料而进行的竞争——来使用,就会失去它的哲学的和原有的真实意义。所以,他在他那部不朽的著作一开头就坚持主张“这个词当作广义的和比喻的意义来用的,其意义包含着这一生物对另一生物的依存关系,而且,更重要的,也包含着个体生命的保持,以及它们能否成功地遗留后代”。
+
+他本人虽然为了特殊目的而主要按照狭义来使用这个词,但他却提醒他的信徒不要犯(他本人好像曾经犯过一次)高估它的狭义的错误。在《人类的起源》这本书中,他用了几页篇幅有力地举出了这个词应有的广义的例证。他指出,在无数的动物社会中,各个个体之间争取生活资料的竞争是怎样消失的,竞争是怎样由合作来代替的,并且指出这种代替的结果怎样发展了保证物种获得最好的生存条件的智力和良知。他暗示在这些事例中,最适于生存的不是那些在体力上最强的,也不是那些最狡猾的,而是那些学会为了群体的福利无论强者或弱者都联合起来互相援助的动物。他写道:“拥有数量最多的最富有同情心的成员的社会,将最为昌盛,并且繁育最多的子孙”(第二版第163页)。从个体和整体之间的竞争这个狭隘的马尔萨斯观点中产生出来的词,在一个了解大自然的头脑中便这样地失去了它的狭窄的意义。
+
+不幸,这些本可成为最有成效的研究的基础的论点,却被为了说明真实的生存竞争的后果而收集的大量事例所遮掩了。此外,达尔文从未试图更仔细地研究一下动物世界中的生存竞争所表现的这两方面的相对重要性,也从未写出他原拟写作的论述过分繁殖的自然遏制的书,虽然这本书本来可以作为估计个体竞争的真实意义的严格标准。不仅这样,就在刚才所说的那些篇幅里,在反驳狭隘的马尔萨斯的竞争观念的材料中,也再次出现了旧的马尔萨斯的色彩,那就是,达尔文所说的在我们的文明社会中保存“智力和体力方面的弱者”的所谓不便(第5章)。似乎千千万万的体弱多病的诗人、科学家、发明家和改革家,以及千千万万的所谓“愚人”和“迟钝的热心家”,不是达尔文本人在《人类的起源》那几章中所强调的人类在生存竞争中当作知音和精神武器使用的最宝贵武器。
+
+达尔文的学说的遭遇,和其他一切多少涉及人类关系的学说的遭遇相同。他的信徒本仅没有按照他的暗示把这一学说加以发展,反而使它更加狭隘了。当赫伯特·斯宾塞试图从独立的、但又与之密切相关的论点出发,把探讨的范围(特别是在《伦理学材料》第三版的附录中)扩大到“谁是最适者?”这个重大问题时,达尔文的无数信徒已经把生存竞争的概念缩小到最狭隘的范围了。他们甚至变得把动物世界看成是在半饥饿的个体间进行着永久的斗争,并彼此想喝取对方血液的世界。他们使现代著作中充满了“战败者遭殃”的呐喊,好像它是现代生物学的最终结论似的。他们把争夺个体利益的“无情”斗争提高为人类也必须服从的一项生物学原则,认为在以互相歼灭为基础的世界中,不这样作便有复灭的危险。除了仅仅从庸俗的学者那里学到一点自然科学词句的经济学家以外,我们必须承认,即使达尔文观点的最有权威的解释者,也在竭力保持这些谬误的见解。赫胥黎无疑是公认的最有资格的进化论的解释者,事实上如果我们以他为例,我们岂不是听见他在《生存竞争和它对人类的意义》这篇文章中教导我们说:
+
+
+ “从伦理学家的观点来看,动物世界大概是和格斗士的表演一样。每个生物都受到相当好的对待,被安排去战斗,于是最强的、最敏捷的和最狡猾的便能活下去再战斗一天。观众用不着因为角斗场上没有饶它们的命而表示不满。”
+
+
+其次,在这篇文章的较后部分,他岂不是告诉我们说,在原始人中间也如同动物之间的情况一样:
+
+
+ “最弱的和最愚钝的要失败,而那些最顽强和最狡猾的,在其他方面并不是最好、只是最能适应他们的环境的便生存下去。人生是一场连续不断的自由混战,除了有限的和暂时的家庭关系以外,霍布斯所说的个体与整体的斗争是生存的正常状态。”
+
+
+对自然界的这种看法究竟能够得到事实的几分支持,从这里提供读者的关于动物世界和原始人的论证中便可以看到。但我们不妨立刻指出:赫胥黎对自然的观点,作为科学的推论来说,也和相反的卢梭的观点一样,是很难成立的,卢梭在自然中只看到被人类的出现所摧毁的爱、和平与和谐。事实上,只要一走进森林,对任何动物社会观察一下,甚至对任何一本论述动物生活的严肃著作(多尔比尼的、奥社邦的或勒瓦兰的,不拘哪一个的著作都行)细读一下,便不能不使博物学家思考到合群生活在动物生活中所起的作用,使他们不至于把大自然只看作是一个屠杀之场,同样,他们也可以免于在大自然中只看到和谐与和平。卢梭所犯的错误是他完全不想到嘴和爪的恶斗,而赫胥黎则犯了相反的错误,但不论是卢梭的乐观论还是赫胥黎的悲观论,都不能看作是对自然界的公正无偏的解释。
+
+只要我们对动物观察一下——不光是在实验室和博物馆中,而且在森林和草地,在草原和群山中——我们立刻就会发现,虽然在各种动物(特别是在各纲动物)之间进行着极多的斗争和残杀,但在同种的,或至少是在同一个群的动物之间,也同时存在着同样多的(甚至还要更多)的互相维护、互相帮助和互相防御。合群如同互争一样,也是一项自然法则。当然,要从数字上估计所有这两类事实的相对重要性,那怕是很粗略地估计,也是难事。但是,如果我们用一个间接的试探,问一问大自然:“谁是最适者:是那些彼此不断斗争的呢,还是那些互相帮助的?”那么我们立刻就会发现,那些获得互助习惯的动物无疑是最适者。它们有更多的生存机会,在它们各自所属的纲中,它们的智力和体力达到最高的发展水平。如果把这些可以用来支持这一观点的无数事实考虑在内,我们就可以十分有把握地说,互助也和互争一样,是一项动物生活的法则,但是,作为进化的一个因素来说,它也许更加重要得多,因为它促进了这些保证了种的维持和进一步发达以及用最少的精力来保证个体的生活的最大幸福和享受的习惯和特性的发展。
+
+就我所知,在达尔文学说的科学界信徒当中,第一个把互助充分理解为一条自然法则和进化的主要因素的,是著名的俄国动物学家,圣彼得堡大学故院长凯士勒教授。他在逝世前几个月,即1880年1月,在俄国博物学家会议上发表的一篇演说中阐明了他的思想;但是,像许多只用俄文出版的著作一样,这篇出色的演说几乎完全不为世人所知道。
+
+“作为一个多年的动物学家”,他认为他有责任反对滥用这个取自动物学的词——生存竞争,或者,至少应该反对高估它的重要性。他说,动物学和那些研究人类的科学不断地坚持它们所谓的生存竞争的无情法则。但是它们忽略了还存在有另外一条可以叫做互助的法则,这个法则,至少对动物说来,是远比前一个法则更重要得多。他指出,遗传后代的需要必然会使动物集聚在一块儿,并且,“个体愈是集聚,它们彼此之间就愈加互相支援,物种就有更大的生存机会,并且更加促进它们智力的发达”。“每一个纲的动物,”他继续说道,“特别是较高级的动物,都实行互助。”他从埋尸虫的生活以及鸟类和一些哺乳动物的合群生活中举出一些例子来说明他的见解。在一篇简短的开幕词中所举的例子当然是有限的,但主要之点都已说得很清楚;在谈完互助在人类进化中所起的更为突出的作用以后,凯士勒教授作了如下的结论:
+
+
+ “很明显,我不是否认生存竞争,但是我认为动物世界的逐步发展,特别是人类的发展,受惠于互助之处远过于互争……一切生物都有两个基本需要:营养的需要和使物种繁殖的需要。前者使它们互相竞争和残杀,而保存物种的需要则使它们彼此接近,互相帮助。但是我倾向于认为在生物界的进化中——在生物的逐步后天变异中——个体之间的互助远比它们的互争所起的作用要大得多。”
+
+
+上述观点的正确性,最最感动了大多数出席会议的俄国动物学家;希斐尔卓失——他的著作在鸟类学家和地理学家当中是很有名的——支持这些观点,并且还另举了一些例子来阐发这些观点。他说,有几种隼具有“一种适宜于抢掠的几乎理想的构造”,然而它们在退化,可是其他几种实行互助的隼却很昌盛。“另一方面,以一种合群的禽类鸭子为例吧,”他说,“一般说来,鸭子的机体不发达,但它们实行互助,从它们不计其数的变种和种类来看,可以说它们差不多是遍布于全世界。”
+
+俄国动物学家的立即接受了凯士勒的观点,好像是很自然的,因为他们几乎每一个人都曾经有机会在亚洲北部和俄国东部无人居住的广大地区研究过动物界;凡是研究过类似的地区的人,是不可能不得出相同的结论的。我想起自己在和我的朋友,那多才的动物学家波利亚可夫一起在维蒂蒙地区考察时,西伯利亚的动物界所给我的印象。当时我们两个人对《物种起源》的印象还很新,可是我们要寻找同种动物之间的激烈竞争却一无所获。这种竞争在我们阅读达尔文的著作时,即使想到了第3章(第71页)的论点,也是我们预期会看到的。我们看见很多动物常常是联合起来,以适应不利的气候环境或对各种敌人进行斗争。波利亚可夫写了许多出色的文章论述各处的食肉动物、反刍动物和啮齿动物的互相依赖;我们亲眼看到许多互相帮助的事实,特别是鸟类和反刍动物在移居途中的互相帮助;甚至在有大量动物聚居的黑龙江和乌苏里江地区,尽管我竭力寻求,但也根少发现在较高级的同种动物之间存在着实际的竞争和斗争。在大多数俄国动物学家的著作中,也都提到过这种印象,这大概可以说明为什么俄国的进化论者那样拥护凯士勒的观点,而同样的观点在西欧的达尔文信徒当中却并不流行。
+
+当我们一开始研究生存竞争的两个方面——直接的和比喻的——的时候,给我们印象根深的头一件事就是互助的事例非常丰富,这不仅是如大多数进化论者所承认的为了繁育后代,而且还为了个体的安全和为了得到必需的食物。对动物界的许多大类来说,互助是通例。甚至在最低级的动物之间也可发现互助的事实,我们必须预期有一天会从研究微小的池塘动物的学者那里得知即使在用显微镜才能看见的生物当中,也存在着不自觉的互助。当然,除了白蚁、蚂蚁和蜜蜂以外,我们对于无脊椎动物的生活的知识还是极其有限的;但是,就从比较低级的动物来说,我们也可以搜集到一些确切合作的事实。蝗虫、蛱蝶、萤虫、蝉等等动物的不计其数的联合,实际上简直还没有人研究;可是它们的存在这一事实本身就指出它们一定是按照大体上相同于蚂蚁和蜜蜂为了移居而暂时联合的原则组织的。至于甲虫,我们已经有人仔细观察过埋尸虫之间互相帮助的事实。它们需要腐烂的有机物,以便在其中产卵和供给它们幼虫以食物,但是那些有机物不能腐烂得太快,因此它们便把在漫游中偶尔发现的各种小动物的尸体埋在土中。一般地说,这些埋尸虫都是单独生活的,但是当它们当中有一个发现了自己难以埋葬的老鼠或雀鸟的尸体时,它就会招唤四个、六个或者十个其它甲虫来会力完成这项工作;如果必要的话,它们会把尸体运到一个合适的土质松软的地方,十分周密地把它埋起来,从没有为了它们之中哪一个享有在这个埋好的尸体上产卵的特权而争吵。约格里迪奇在用两根棍子做成的十字叉上绑上一个死鸟,或者是在插在土中的棍子上挂上一个蟾蜍的时候,这些小小的甲虫也会以同样友好的方法集中大家智慧来克服人的计谋。这种协力合作的事情在蜣蜋当中也曾见到过。
+
+即使在机体方面处于稍低级阶段的动物中,我们也可找到类似的例子。在西印度群岛和北美洲,有些陆蟹结成一大群一大群的,以便到大海去产卵;每一次这样的移动,都包含着它们之间的协力合作和互助。至于大莫鲁甲蟹(Limulus),我惊奇地发现(1882年在布列登水族馆)这种笨拙的动物在一个伙伴需要的时候能给予多大的帮助。它们当中有一只蟹仰面朝天地跌在水槽的一个角落里,它那小锅似的沉重甲壳使它不能回复原来的姿势,再加上角落里有一根铁杆,使它要想翻过身来更加困难。于是它的伙伴们前来援助,我用了一个钟头的时间来看它们如何努力援救它们被困的伙伴。它们一下来了两只,从下面推它们的伙伴,经过巨大的努力,终于把它扶正了,可是由于铁杆妨碍着它们完成援救工作,那个蟹又重重地仰跌下去。经过几番努力以后,援助者当中就有一只到水槽的深处去带来了另外两只蟹,这两只蟹用它们饱满的新力量开始来推动和扶起它们可怜的伙伴。我们在水族馆呆了两个多钟头,当我们离开的时候,我们又去看了一下那水槽,援救工作依然在继续哩!自我看见这件事以来,我不能不相信埃拉斯穆·达尔文博士所引征的叙述:“普通螃蟹在脱壳期间派一个没有脱壳或有硬壳的螃蟹在它旁边放哨,以防备海中的敌人来伤害这种处于没有防御状态的脱壳蟹。”
+
+关于白蚁、蚂蚁和蜜蜂之间的互助事例,特别是通过罗曼斯、彼希纳和约翰·刘波克爵士的著作,一般读者都很熟悉,因而我只说很少的几点提示。如果我们拿一个蚁巢为例,我们不仅看到了每一种工作(如生育子孙、寻找食物、建筑巢穴和饲养幼虫等等),都是按照自愿互助的原则进行的,同时,我们还必须和佛勒尔一样,承认许多种蚂蚁的生活的主要基本特征是每一个蚂蚁有义务把已经吞在肚里并且已经部分消化了的食物和集体中的每一个向它索取的成员共享。属于不同种的或属于互相敌对的蚁巢的两个蚂蚁,偶尔互相遇到时,便彼此避开。但是属于同一个蚁巢或属于同一群巢穴的两个蚂蚁便会互相接近,用触须作几下问答的动作,并且“如果其中有一个饿了或者渴了,特别是如果另一个的嗉囊中很饱满时。……它将立刻索取食物”。接到这样要求的蚂蚁是从不拒绝的;它张开了颚,用一种适当的姿势,吐出一滴透明的流质给那个饥饿的蚂蚁舐食。把食物吐给另外一个蚂蚁吃,这在蚂蚁(自由的)的生活中是那么突出的一个特征,并且为了养活饥饿的同伴和幼虫都是那样经常地互相求助,所以佛勒尔竟认为蚂蚁的消化道是由两个不同的部分构成的,其中之一,即后一部分,是专供自己用的,另一部分,即前一部分,主要是供集体用的。如果一个嗉囊饱满的蚂蚁竟自私到拒绝喂养一个同伴,那它将被看成是一个敌人,甚或比敌人还坏。当它的亲族和另一个种的蚂蚁打仗时,如果它拒不援助的话,它们将比攻击敌人还要凶猛地反过来攻击这个贪心的蚂蚁。如果一个蚂蚁没有拒绝喂养属于仇敌方面的蚂蚁,那么它将被后者的亲族当作朋友看待。所有这些情况都是经过最严密的观察和确切的实验所证实的。
+
+蚂蚁这个分成一千多种的大科动物,其数目是那么多,以致巴西人竟说巴西是属于蚂蚁而不是属于人的;在这个科里,同一个巢或同一个巢穴集团的成员之间是不存在竞争的。无论不同的种之间的斗争是多么厉害,也无论在战争时有着什么样的暴行,但集体内部的互助、已成习惯的自我献身和经常为了共同福利的自我牺牲,都已经成为法则。蚂蚁和白蚁废除了“霍布斯式笔下的那种斗争”,因此它们生活得更好。它们那种奇妙的巢穴,也就是它们的建筑,在比例大小方面超过了人类的建筑;它们修筑的道路和在地上的拱形走廊,宽阔的大厅和粮仓,它们的谷物田、谷粒的收获和使谷粒“麦芽化”;它们孵卵和养育幼虫的合理方法,以及建造特别的窠巢以饲养蚜虫——林内美妙地称之为“蚂蚁的乳牛”——的合理方法,最后,它们的勇敢、胆量和优越的智慧,所有这些都是它们在繁忙和辛勤的生活的每一个阶段中实行互助的自然结果。这种生活方式,其结果必然会发展蚂蚁生活的另一个特征:个体的主动性的巨大发展——它反过来又显著地促成了高度而复杂的智力的发达,这样的发达,使人类的观察者也不能不有很深的印象。
+
+在动物的生活方面,即使我们所知道的只不过是一些关于蚂蚁和白蚁的事实,我们也可以有把握作出这样的结论:互助(它导致互信,这是勇敢的第一个先决条件)和个体的主动性(智力发达的第一个先决条件)在动物世界的进化中,是比互相斗争更具有无限重要性的两个因素。事实上,蚂蚁没有任何“保护性”而仍能兴旺,可是自卫特性对于单独生活的动物来说是不可缺少的。蚂蚁的颜色使它很容易为敌人发现,在草地和森林中,许多种蚂蚁所建的高大巢穴也是一望可见的。它浚有坚硬的甲壳的保护,无论它的针刺在几百根刺入一个动物的皮肉时是多么危险,但对一个蚂蚁的防御来说却是没有多大价值的;而蚂蚁的卵和幼虫在许多居住在森林中的动物看来又是一种美味的食物。可是,成千上万的蚂蚁并没有受到鸟类或甚至食蚁兽的太大摧残,反之,它们却为此它们强壮得多的昆虫所畏惧。当佛勒尔在一个草地上倒出一口袋蚂蚁时,他看见“蟋蟀跑开了,听任蚂蚁抢夺它们丢下的洞穴;蚱蜢和蟋蟀向四方逃走,蜘蛛和甲虫也放弃了它们的捕获物,以免它们自己变成蚂蚁的捕获物”。经过一场战争(在战争中有许多蚂蚁为了共同的安全而牺牲了)以后,连黄蜂的窠也被蚂蚁占领了。甚至最敏捷的昆虫也不能逃脱,佛勒尔常常看到蝴蝶、蚊虫和苍蝇等被蚂蚁出其不意地袭杀。蚂蚁的力量在于互相援助和互相信任。如果说蚂蚁——且不谈更为发达的白蚁——在智力方面居于整个昆虫纲的首位,如果说它们的勇气只有最勇猛的脊椎动物才能匹敌,如果说它们的头脑——用达尔文的话来说——“是世界上最奇妙的微小物质之一,也许比人的头脑更为奇妙”,那么这难道不应归功于在蚂蚁的社会中互助完全代替了互争这一事实吗?
+
+蜜蜂也是这样。这些小小的昆虫(它们本来很容易被许多鸟类所捕获,它们的蜜也被从甲虫到熊的各纲动物所垂涎)也没有从拟态或其他方面得到任何自卫的特性,而没有这种特性,一个单独生活的昆虫是很难逃脱被彻底地毁灭的。但是,由于蜜蜂实行了互助,因而它们获得了我们所知道的广泛发展,获得了我们所称赞的智力。由于共同工作,它们使它们的个体力量增加了若干倍;由于临时分工和每一个蜜蜂在必要时能进行各种工作的能力的结合,它们获得了任何一种单独生活的动物(不管它是多么强壮和有多么好的武装)所不能指望的安全和福利。它们的合作,在人不知道利用充分计划的互助的情况下,往往比人还要成功。所以当一群新蜂要离开蜂箱虫寻找一个新住所时,许多蜜蜂就会预先到附近去探察一下;如果它们发现了一个适于居住的地方,例如一个旧篮子或任何这类的东西,它们就把它占领下来,把它弄得干干净净的,并且加以保护,有时候要保护整整一个星期之久,直到这群新蜂来到那里定居下来。但是,有多少移居到新土地上的人只因不了解他们力量联合起来的必要性而死亡在那里!由于蜜蜂懂得集中它们个体的智慧,它们能适应预料不到的或者不同寻常的恶劣环境,如巴黎博览会上展出的蜜蜂就能用它们树脂似的蜂蜡把箱盖固定到嵌在它们蜂箱板里的玻璃片上。此外,它们毫无喜好杀戮的表现,也没有喜欢无益争斗的习性,虽然许多作者总认为动物有这种癖性。守卫蜂箱进口的哨兵毫不留情地杀死那些企图到蜂箱里去抢劫的蜜蜂;可是,因为搞错了地方而飞来的陌生蜜蜂则不会受到伤害,特别是那些带着花粉飞来的或者是易于迷路的小蜜蜂,更不会受到伤害。除了确有必要时以外,它们是不会进行战争的。
+
+由于在蜜蜂当中仍然存在着残忍和懒惰的本性,而且往往由于环境促使它们又将显现出来,所以蜜蜂的合群性就更加对人有启发性。大家都知道,经常有一些蜜蜂宁肯过抢劫的生活而不愿过工蜂的勤劳生活,在食物缺乏和食物特别丰富的时候,都将使这个掠夺阶级为之增加。当我们的谷物已经收获回家,草地和田野里的谷物已经所剩无几的时候,抢劫的蜜蜂就更加经常到来。另一方面,在西印度群岛的甘蔗园附近和欧洲炼糖厂的周围,抢劫、懒惰和吃得迷迷糊糊的情况在蜜蜂当中就更为普遍了。我们由此可见,在蜜蜂之中还依然存在着反群居的本能,但自然选择必定会继续淘汰它们,因为归根到底,团结的实践证明它比具有掠夺倾向的个体的发展对物种更为有利。那些最狡猾的和最阴险的被淘汰了,让位给那些懂得合群生活和互助利益的蜜蜂。
+
+当然,无论蚂蚁或蜜蜂,甚至白蚁,都不可能具备包括到整个种的更高度团结的观念。在这方面,它们显然没有达到即使在我们政治、科学和宗教的领袖人物中也尚未具有的发展程度。它们的爱群居的本能很难超出蜂箱和蚁巢的范围。不过,拥有不少于两百个巢穴的巢群的两个不同种的蚂蚁(Formica exsecta和F. pressilabris),业经佛勒尔在丹德山和萨勒福山发现并有所描述。佛勒尔认为,这些巢群的每一个成员都认识所有巢群中的其他成员,它们都参与共同的防御。在宾夕法尼亚,麦克库克先生发现了整整一个拥有一千六百到一千七百个巢穴的筑墩蚁的族,全体蚂蚁互相之间都互通信息;贝茨先生曾经指出,在“园地”的广大面积上到处都是白蚁的土堆,有些巢穴成了两、三种蚂蚁的避难所,这些巢穴大部分是用拱形通道或拱廊连接起来的。因此我们发现,甚至在无脊椎动物之间也采取了一些措施把同种结合成更大的组织来互相保卫。
+
+现在进一步谈到较高级的动物,我们发现在它们当中有着更多的为了会种可能目的而有意识地互助的例子。然而我们必须承认,我们对高级动物的生活的知识依然是很不完备的。虽然第一流的观察者们收集了大量的事实,可是我们对于动物世界的某些属科还几乎是一无所知。关于鱼类的可靠资料特别稀少,这一部分是由于观察的困难,一部分是因为对这个问题还没有给予应有的注意。至于哺乳动物,凯士勒已经指出,我们对它们的生活方式所知是多么少。它们之中有许多是习惯于夜间活动的;有些是隐藏在地下的。至于反刍动物的那些合群生活和移居最能引起我们的兴趣,可是它们是不让人们接近它们的群的。我们主要是在鸟类方面拥有最广泛的资料,但我们仍然对许多种鸟的合群生活知道得很不完备。不过,我们不必埋怨我们缺乏经过充分证实的事实,因为这从下面的叙述中就可看到我们并不缺少。
+
+我不打算详谈雄的和雌的为繁育后代和为在后代的最初生活阶段中供给它们食物,以及为共同猎取食物的联合;但是我不妨顺便提一下,这样的联合是通例,即使对最不合群的食肉动物和凶猛的禽类来说,也是一样;我们可以说,这种联合的特殊意义在于:即使在其他方面表现最残酷的动物在这方面却也表现了较温和的情感。还可以补充一点,在食肉动物和猛禽当中,大于家庭的联合还很少见,这种情形,虽然大部分是由于它们猎取食物的方式所致,但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解释为由于人类的迅速增长在动物世界中所引起的变化。至少值得注意的是,有几种动物在人烟稠密的地区过着完全单独的生活,然而同是这种动物或和它们最相近的动物,在无人居住的地区却是喜欢群居的。狼、狐狸和几种猛禽都可以作为这一情况的例证。
+
+然而,对于我们讨论的问题来说,不超过家庭关系的结合的重要性较小,何况我们知道,有许多联合只是为了一般目的,例如猎食、互卫,甚至纯粹为了共同享受生活。奥杜邦曾说过,有时候老鹰也联合起来猎取食物,他对两个秃鹰(一雄一雌)在密西西比何上猎食的描写,是以其生动的笔法闻名的。但在这类观察中,最可靠的是希斐尔卓夫所作的观察。他在研究俄国草原地方的动物时,有一次看见一只完全属于群栖种的鹰(白尾鹰)在高空中飞翔,它静静地绕着大圈子盘旋了半个钟头,这时候突然听到它发出了刺耳的吟声。不久,另外一只鹰就发出了回声,并向它飞来,接着,第三只、第四只,直到一齐飞来了九只或十只白尾鹰,不一会儿它们就飞得不见了。下午,希斐尔卓夫走到他看见白尾鹰飞去的地方,借着草原上的一个高坡的掩蔽,他走近它们,发现它们围着一匹马的尸体。那些年老的鹰(照例由它们先吃——这是它们的礼节)这时已经站在附近的草堆上担任放哨,而较小的鹰则在吃着它们的盛餐,旁边还围着一群群的乌鸦。希斐尔卓夫根据这个和类似的观察,断定白尾鹰为了猎食而结合一起;当它们都飞到很高的空同时,如果它们有十只的话,就能总览至少二十五平方英里的一片地区;只要其中任何一只鹰一发现了什么东西,它就告知别的鹰。当然,有人会说,第一只鹰的单纯的本能叫声,甚至它的动作,同样可以把几只鹰带到猎获物那儿来。可是在这个问题上,有说明它们互相通知的有力证据,因为这十只鹰在飞到猎获物那里以前先聚集到了一起。希斐尔卓夫以后叉有几次机会证实白尾鹰常常因为饱餐尸体而集合到一起,它们之中有些(首先是年幼的鹰)在别的鹰吃东西时,经常是在旁边担任放哨的。事实上,白尾鹰——最勇敢和最善于猎食的猛禽之一——完全是一种群栖的鸟类,布利姆说,当它被捕获以后,它很快就和饲养它的人发生密切的情谊。
+
+合群性,是很多种猛禽的共有特征。巴西鸢——最“鲁莽的”强盗之一——也是最喜欢群居的鸟。达尔文和别的博物学家已经描述过它们猎取食物的联合,下面是一个事实:当它捕到一个太大的东西时,它就招唤五、六个伙伴来把它搬走。经过一天的忙碌以后,它们常常从十英里或更远的地方飞来,结伙到一棵树上或灌木林去过夜,还经常发现有几只兀鹰,特别是多尔比尼所说的“它们真正的朋友”——玉鸡和它们在一起。据札鲁得尼说,它们在别的大陆和外里海的荒野上,也有一起巢居的习惯。群居秃鹰——最强壮的兀鹰之一——就是由于喜爱群居而得名的。它们成群地在一块儿生活,显然爱好群居,当它们高飞到天空中游戏时经常是成群结队的。“它们在极其友好的气氛中生活,”勒瓦兰说道,“在同一个洞穴里,我有时候找到离得很近的窠巢达三个之多。”巴西的鸟拉布兀鹰也和白嘴鸦一样,甚至比它们更爱群居。埃及的小兀鹰亲密地生活在一起。它们结队在空中游戏,晚上聚在一块儿过夜,早晨一块儿去寻找食物,它们之间连最轻微的争吵也从未发生过;这是有充分机会观察它们生活的布利姆证实过的。红脖隼也是大群地聚集在巴西的森林里,茶隼(Tinnunculus cenchris)离开欧洲以后,在冬天到达亚洲的森林和草原时,也是结成许多大群的。在俄国南方的草原上,它们是(或更确切地说,以前是)那么样的合群,以致诺特曼看见它们和其他的隼(Falco tinnunculus、F. œsulon和F. subbuteo)结成一群群的,每当晴天的下午大约四点钟的时候,聚在一块儿游戏,直到天黑以后很久。它们大家一齐飞起来,排成一条直线,向着某个选定的地方飞去,到达那里以后又立刻按照原来的路线飞回来以便再飞。
+
+只是为了飞翔的快乐而成群地飞翔,这在会种鸟类中是很普遍的。“特别是在汉柏地区,”迪克生写道,“在8月底经常有大群的鹬鸟在泥洲上空飞翔,在那里过冬……这些鸟的动作极其有趣,它们大群回旋飞行,散开会拢,其精确的程度好像受过训练的军队。在它们当中还混杂着单独的沙锥鸟、海云鸟和环颈鹬。”
+
+不可能在这儿把鸟类的联合猎食情况都一一列举出来;但企鹅的捕鱼结合肯定是值得我们注意的,因为这些笨拙的鸟在联合中表现了优良的秩序和智慧。它们常常结成许多大队去捕鱼,在选定一个适当的水湾以后,它们便面对岸边围成一个广阔的半圆圈,一步步地向岸边走去,从而缩小这个半圆圈,把包围在圈里的鱼完全捕食。在窄小的河流和运河上,它们甚至分成两个队,每队围成一个半圆圈,一步步地会会起来,好似拖着长渔网的两队人彼此会合起来捕捉两个鱼网之间的鱼一样。夜晚来临时,它们飞到休息的地方——各群休息的地方是不变的——,从来没有人看见过它们为了争夺水湾或休息的地方而互相争斗。在南美洲,塘鹅结成拥有四万到五万只的大群,其中一部分在睡觉,另一部分别担任守卫,而其余的塘鹅便去捕鱼。最后,如果我不谈一下常被诽谤的家麻雀是多么忠实地和它所属的集体的每一个成员分享它所发现的任何一样食物的话,那我便对它们有失公平。希腊人早就知道这个事实,它所以留传下来,是一个希腊演说家有一次说(根据我的记忆):“当我向你们讲话的时候,有一只麻雀已经去告诉别的麻雀说,一个奴隶把一袋谷物掉落在地上,于是它们都到那里去吃谷粒了。”并且,现在我们很高兴地发现,这个古代的观察已由葛尼先生在最近出版的一本小册子中加以证实,葛尼确信家麻雀常常相互告知哪里有食物可以窃取;他说:“甚至在远离庭院的地方打了一堆麦子,院子里的麻雀也总会使它们的嗉囊充满麦粒。”的确,麻雀极其注意保护它们的领地,不使它受外来者的侵犯;所以卢森堡公园中的麻雀拼命同一切企图来分享公园和游客的好处的麻雀作战,但在它们集体的内部,它们便充分地实行互助,虽然偶尔在最要好的朋友之间当然也发生一些争吵的事情。
+
+在禽类中,同猎同食是那么常见的一种习惯,所以用不着再引更多的例子来说明,必须把它看作是一个确定不移的事实。至于这种结会形成的力量,那是显而易见的,用不着证明。最强壮的猛禽也难以对付结合到一起的我们喜爱喂养的小鸟。即使是鹰——甚至凶通有力的岩鹰和可以用脚爪抓走兔子或小羚羊的老雕——也被迫把它们的猎获物让给一群群的乞食的鸟——鸢,它们一看见老鹰找到了一个美味的猎物便照例去追赶它。鸢也追赶敏捷的鱼鹰,抢走它捅获的鱼,但是没有一个人看见过鸢鸟为了争夺这种窃取的猎物而互相争战。在克古仑岛上,库斯博士看见猎海豹的人所说的海鸡(Buphagus)追赶海鸥,要它们吐出嘴里的食物,而另一方面,一旦海鸡飞近海鸥等的住地时,海鸥便和燕鸥联合起来逐走它们,特别是在伏巢期间更是这样。身体虽小但极其敏捷的田凫大胆地攻击食肉的猛禽。“看它们攻击一只秃鹰、一只鸢鹰、一只乌鸦或一只鹰,是最有趣的事情。我们会觉得它们有胜利的信心,也看见猛禽的愤怒。在这种情况下,田凫互相之间全力援助,它们的勇气随着它们的数量的增加而增加。”田凫真可以无愧于希腊人给它们取的“良母”这个名称,因为它们总是保护其他的水鸟,使之不受敌人的攻击。我们在花园中常常看到的身长不过八英寸的小白鹡鸰(Motacilla alba),也能强迫鹞鹰放弃它们的猎食。“我总钦佩它们的勇气和敏捷,”老布利姆写道,“我相信唯有隼才能捕捉它们……当一群白鹡鸰逼得一只猛禽退却的时候,它们使空中都回响着它们胜利的叫声,然后它们就飞散了。”它们为了追逐敌人的这个特殊目的而集合起来,也如同我们所看见的另一种情况一样:当森林中的所有鸟雀发现一只夜鸟在白天出现时,它们便飞起来,一起——食肉的猛禽和无害的小歌鸟——丢追逐这个陌生的鸟,使它回到原来隐藏的地方。
+
+鸢、秃鹰或鹰和野鹡鸰这样的小鸟之间,在力量上是多么悬殊,然而这些小鸟以它们共同的行动和勇敢,证明它们比有强壮的翅膀和武装的强盗还优越!在欧洲,鹡鸰不仅追逐可能危害它们的猛禽,而且还追逐鱼鹰,它们的目的“不是为了要伤害它,而是为了好玩”,据叶尔登博士税,在印度,穴鸦之追逐“戈文达”鸢,“只不过是为了取乐”。韦德公爵看见巴西的鸟拉布秃鹰(urubitinga)被不计其数的一群群的大嘴鸟和反舌雀(这种鸟近似我们的白嘴鸦)包围起来,受它们的嘲弄。他说:“老鹰总是十分悄悄地忍受这种侮辱,但有时也会捕捉一只嘲弄它的鸟。”在所有这些事例中,在体力方面虽然比猛禽差得很多的小鸟,却以共同的行动证明它们胜过猛禽。
+
+但是共同生活在个体安全、生活享受和智力发达方面所起的最显著的效果,是要从两大科鸟类——鹤与鹦鹉——的身上才能看到的。鹤是极爱群居的,不仅和它的同类,而且和大多数水鸟都有极其良好的关系。它们的小心谨慎和它们的智慧真令人惊异;它们在顷刻之间就能洞察新的环境,并根据这种环境来活动。它们的哨兵经常在一群吃食或休息的鹤周围守卫,猎人们深深知道要接近它们是多么困难。如果它们受到了人的突然袭击,那么它们不经过先派一个单独的侦察兵,然后再派一群侦察兵去巡查一遍,是决不回到原地方来的。当侦察队回来报告那里没有危险的时候,第二批侦察便被派去证实第一次的报告,以后全群才会出动。鹤和种类相近的鸟结成真正的朋友;除了同样有合群性和高度智慧的鹦鹉以外,没有别的鸟在被捕到以后能像鹤那样和人类发生真正的友谊。“它把人不是看成主人,而是看成朋友,并且竭力表示这一点,”布利姆从许多的亲身体验中得出这样的结论。鹤从清晨直到深夜都在一直不停地活动,但只是在早晨用几个钟点的时间去寻找食物(主要是蔬食),一天之中其余的时间都用在集体生活上。“它拣起小木片或小石头,把它们抛在空中,并试着去接住它们;它弯着颈项,张开翅膀,舞着、跳着、到处跑着,想用种种方法表示它的好兴致,它始终保持着优美文雅的姿态。”由于它们生活在集体中,所以它们几乎遇不到敌人,虽然布利姆有时候看见它们当中有一只被鳄鱼攫住,但他写道,除了鳄鱼以外,他不知道鹤还有其他的敌人。它们用个个皆知的谨慎行动避开一切敌人;它们通常都能活到很长的年岁。因而难怪鹤不需要养育许多子孙以保存自己的种,它们一般只孵两个蛋。至于它们的高度智慧,只说一句就够了:所有的观察者都一致承认,它们的智力很使我们联想到人的智力。
+
+另一种极其合群的鸟是鹦鹉,大家都知道,它的智慧的发达在鸟类中占有最高地位。布利姆是那么美妙地总括了鹦鹉的生活方式,所以我不如把下面一段照样翻译出来:
+
+
+ “除了在交尾期以外,它们都是结成大的集体或成群生活的。它们在森林中选定一个地方栖居,此后便每天早晨出去寻找食物。每一个群的成目都忠实地互相依恋,并且同甘共苦。它们在早晨一起到田野、花园或是树上去吃果子。它们布置岗哨守卫整个群的安全,并且注意它们的警报。遇有危险的时候,它们便一起飞走,彼此帮助,一块儿同时回到它们栖息的地方。一句话,它们始终是紧密团结生活在一起的。”
+
+
+它们还爱好和其他的鸟交往。在印度,樫鸟和乌鸦从附近好多英里以外飞到竹丛中来和鹦鹉一道过夜。当鹦鹉出外寻食的时候,它们发挥了极惊人的智慧、审慎和应付环境的能力。以一群澳大利亚的白色美冠鹦鹉为例,它们在出发去劫掠一块农田之前,首先要派出一个值察队——它们栖在农田附近的高树上,而另外一些侦察兵则栖在农田和森林之间的树上传递信号。如果报告说“好”,二十来只美冠鹦鹉便从队伍中散开,飞到空中,向离农田最近的树木飞去。它们还要花费很长时间来详细察看附近的情况,然后才发出全体前进的信号,接着,全队便立刻出发,转眼同就劫掠了那块田地。澳洲的居民很难瞒过鹦鹅的小心谨慎,如果人们用一切办法和武器终于打死了几只鹦鹉,那么,它们以后将变得更加谨慎和警惕,以致能打败人的一切计谋。
+
+毫无疑问,使鹦鹉能得到几乎相等于人的这种很高的智力水平和我们在它们身上所感到的人类情感的,是集体生活的实践。它们的高度智力竟使最好的博物学家把某种鹦鹉,即灰鹦鹉,称为“鸟人”。谈到它们的互相友爱,大家都知道,当一只鹦鹉被猎人扛死了,其他的鹦鹉便在它们同伴的尸体上空盘旋,发出尖锐的怨诉声,据奥社邦说,“它们自己也将为它们的友谊而牺牲”。两只被捕的鹦鹉虽然属于两个不同的种,但也能建立起相互的友谊,如果这两个伙伴当中有一个意外地死了,另一个伙伴有时也将因悲伤而死。很明显,它们在集体中得到的保护,远远超过任何理想地发达了的嘴和爪所给予它们的自卫能力。除了各种较小的鹦鹉以外,其他的鹦鹉是很少有猛禽或哺乳动物敢去攻击的,布利姆说得一点不错,鹦鹉除了人以外几乎没有其他的敌人(他说,鹤与合群的猴子也是这样);他又说:“鹦鹉多半不是死在敌人的爪下,而主要是死于衰老。”只有人类才能消灭它们的一部分,因为人类有更高度的智慧和武器,这些同样也是从结合中得来的。所以,鹦鹉的长寿,可以看作是它们合群生活的结果。至于它们那惊人的记忆力,难道我们不可以说,它之所以发达,也是得力于合群生活、长寿及随之而来的直到很老身心仍十分健全吗?
+
+由上所述,可知个人反对整体的斗争不是唯一的自然法则。互助也和互争一样,同样是一条自然法则,当我们再分析一下另外一些鸟类和哺乳动物的结合以后,这条法则就更加明白了。关于互助这条法则对动物世界的进化的重要性,在前面的几页中已经作了几点提示,但是,在我们再举出几个例证,我们将由此能够得出我们的结论以后,它们的意义就将更加明显。
+
+
+
+
+
+
+
+
+
+
+
+
+ Made with by Agora
+
+
+
+
+
+
diff --git a/heros/2009-03-01-GavinMendel-Gleeson-a1_l-complex-systems-and-anarchism.html b/heros/2009-03-01-GavinMendel-Gleeson-a1_l-complex-systems-and-anarchism.html
new file mode 100644
index 00000000..9f20c030
--- /dev/null
+++ b/heros/2009-03-01-GavinMendel-Gleeson-a1_l-complex-systems-and-anarchism.html
@@ -0,0 +1,149 @@
+
+
+
+
+
+
+
+
+
+ 复杂系统与无治主义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复杂系统与无治主义
+
+
+
+
+
+ Gavin Mendel-Gleeson | 2009.03.01
+
+
+ 将人类社会作为复杂系统进行分析,能为我们提供对于历史进程以及资本主义的强项与弱点的新的见解。
+
+
+
+
+
+复杂系统理论是一个从突变理论(catastrophe theory)、混沌理论(chaos theory)、控制理论(control theory),尤其是控制论(cybernetics)的传统中产生的科学理论。复杂系统理论的诞生来源于对传统科学的还原论(reductionism)方案的否定。它认为还原论既不必要又难解(intractable)。
+
+传统物理学试图在尽可能小的颗粒度下找到基本规律。然而,现在已经知道,由于在极小的颗粒度下相互作用的性质,预测集合系统的行为在计算上难以实现。例如,水,(大多数情况下)最好用流体流动方程来描述,它可以用较简单的(非线性)方程描述集合行为。试图把它作为1026个相互作用的量子粒子集合波函数在计算上是不可行的。相反,复杂系统理论试图在自然的粒度下描述系统,以便对其行为进行可行的(tractable)预测。
+
+复杂系统中的一个基本概念是涌现行为(emergent behaviour)。或者说,从一个有大量服从简单规则的行为者的系统中,能涌现复杂的行为。这类似控制论者所说的元系统跃迁(metasystem transition)的概念。某些对涌现行为最早的描述实际上来自于奥地利学派,可以在路德维希·冯·米塞斯的写作中看到,他把资本主义的集合行为描述成一种由行为者自利产生的最优解。
+
+系统理论为我们提供了一些经验性的法则,可以作为理解行为者和集合行为者涌现的工具。如果你使简单的系统与复杂的环境相互作用,它保持自己的身份——或者说内部结构完整性——的概率会很低。而复杂系统能够于复杂环境相互作用,并有更高的生存概率。我们在自然界中的简单生物中可以观察到,由于它们的低存活率,它们采取大量繁殖的策略。这与人类采取的方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
+复杂系统理论与社会
+
+为了理解如何用系统理论模拟社会,我们不如从简单的例子看起。在封建欧洲,社会组织层级森严。在系统理论中,我们把它用一个树状的控制图模拟,领主在顶上,佢的直接附庸在下面。很多情况下,在这个结构中,控制了等级制度的领导就近似控制了整一群人。这有许多的后果。如果这个系统的行为可以用领主的行为来模拟,那么这个系统的行为就必不能比领主更复杂。因此,这个系统仍是简单的。这也意味着这个系统能轻易地一致行动。它可以率领军队,并与其他的封建国家简单地交互。
+
+实际上,完美的控制层级是不存在的。总是会有横向的控制链接和多样的同谋行为,等等。然而,对于封建制而言,这个模型仍然是个不错的近似。随着我们在历史上的推移,到了早期资本主义,我们逐渐注意到向更「混合式」的控制模式的变化,其中横向连接更多,并且系统可能发展出更去中心化、更复杂的行为。此外,它变得不那么脆弱了。我们或许可以猜想,资本主义出现时,封建制度某种意义上注定要灭亡,因为交互环境变得太复杂了。
+
+现代世界已经转向了高度互联的网络模式的资本主义。在系统联通性的框架内,这几乎是封建主义的对立面。关于系统模型,有几件事必须要注意。系统可以有非常不同的内部结构。高度的互通性不排除某些内部模式。事实上我们知道很多复杂系统,包括社交网络,它们的无结构并不「随机」。内部结构可以对涌现行为有很大的影响。每一个网络都是不同的。
+
+进一步讲,一个系统的涌现行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行动者交互的模式。当下的经济体系是资本主义社会关系模式的产物。资本主义从这些社会关系中涌现,一点也不「自然主义」。它是人与人的社会体制的次要产物。将行动者原子化的方式是任意的。实际上,系统常常可以被重原子化,形成不同的行为者与交流的概念。这里有个很好的例子:阶级政治。在国家、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的分析框架下,实体与它们之间的交互被物化(reify)了,因此分析起来比大众交互容易得多。这样,我们有了一个可行的经济学推理的机制。这与新古典主义知识框架下对阶级动因的完全忽视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
+结构与行为
+
+在无治主义者思考无治主义与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时,系统的集合行为与其控制行为的关系十分有启发性。理想化的层级可以用控制它的实体来模拟。这些集合体可以进行所谓「一致」(coherent)的行动。军队是个一个不错的例子。然而,这些一致系统理论上的目标只能有简单的描述。比方说种族灭绝,它可以被简单地描述,我们可以预料军队能够执行这个描述。然而,「在伊拉克建立民主」则是军队做不了的事。
+
+民主国家与大型企业通常类似混合式模型的层级。这些系统逐渐呈现出比单个行动者更复杂的行为。它们的行为,逐渐变得不那么「一致」,但更「相关」。你不能指望事情发展完全一致,但是整个系统会往一个大致相关的方向发展。你还可以预料到,一些混合系统能够适应比单个行为者能够适应的更复杂的环境。
+
+最后,在一个几乎没有层级的概念的网络系统里,有可能出现真正复杂的涌现行为。这样的例子包括人类身体和社交网络。
+
+当下的政治结构
+
+国家,作为一个相当层级化的生物,想要让事情运作更加一致。然而它最大的弱点在于它无法解决那些描述非常复杂的问题。比方说,军队和国家发现它们越发无法应对游击战与恐怖主义的涌现。这些社会结构所用的组织模式是高度去中心化、高度非层级化的。说到底,国家几乎没有可能根除这些运动。国家必须找到任务目标的简单描述,这让它在根本上处于劣势,因为它处理复杂性的能力比较有限。然而,资本主义与企业全球化是更可怕的生物。它们的内部结构是高度网络化的。这些生物灵活地跨越国家边界。它们的集合行为极度复杂。没有人理解股票市场是怎么(不)运作的。同时,资本主义极度的强健,能够以马克思没想象到的方式适应不同的环境。若要战胜这种敌人,唯一的可能是至少与其相当的复杂性。
+
+
+
+革命与结构
+
+复杂系统的整体行为和属性取决于个体交互的机制。在这个意义上,人类交互有可能产生在行为者交流层面上的反馈循环,能够催生系统性的根本转变。这意味着全球性的极端变化是可能的。革命正是转变交互机制导致的根本性的涌现性质的转变。
+
+复杂系统告诉我们没有唯一正确的社会交互模型。假设我们能详细掌握交互模式,并且假定它是不变的(原子级的行动者之间的社会交互不变),而且这个世界严格意义上服从决定论,我们也得不到一个能预测结果的社会理论。可以用来宣称不可避免的「历史的进程」的实证主义或自然主义的方法是不存在的。它在计算上和方法论上都是不靠谱的。
+
+那么,在运用于人类社会与革命性变化的思考方面,复杂系统理论能够告诉我们什么呢?我们从自然科学中经验研究的领域以及历史信息中知道,根本性的范式变化实际上是很自然的,即便它们几乎无法预测。社会秩序的革命在历史上一再发生。
+
+在真正全新的社会秩序的出现中,有几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就那些创生性的产生这些变化的事件而言,它们通过旧秩序日益混乱或衰败的过程发生。这通常包括向旧体制中注入巨量的能量。当这些能量事件消散时,新的秩序便逐渐强化。
+
+对称性破坏(symmetry-breaking)是一个常见的系统性行为,它在范式变化的语境下尤为有趣。当一个系统因为一个微小的局部偏离而走向了两个可能中较低的那一个时,对称性破坏便发生了。对于外部观察者来说,集合行为的选择可能显得很任意。事实上,它源于系统行为中的微小内部波动。
+
+无治共产主义,在复杂系统的语境下,是一个对涌现行为以及个体行为的描述。它要求整体性上的共产主义,社群之间的互助,以及依照面对的问题的规模采取合作的、集体的决策及解决措施。同时,它要求直至个体水平的层级和强制权力的消灭。在复杂系统的框架中,无治共产主义实际上似乎有很好的生存机会。它将无层级的网络模型作为人类组织的出发点。这意味着在理论上,它具有呈现复杂涌现行为的能力。
+
+此外,革命组织的作用可以被视为保持革命的自由意志主义的关键。在革命的情况中,微小波动可以产生不合比例的巨大影响。新社会的核心将存在于那些有着适合于运动的组织的倾向当中。因此,至关重要的是,组织倾向必须要有结构上的完整性,以及对于交互动因的可复制的知识,后者对于将广泛的运动成型为自由共产主义是不可少的。
+
+在战术层面上,用复杂系统思维进行分析解答很多问题,但也留下很多问题。从这个角度看,许多涌现行为事先没有办法计算,只能用经验研究或者是更弱的找历史类比的方法决定。我们仍然面对着困难的问题。我们必须找到其战术最利于阶级斗争升级的解决方案。此外,我们必须找到最利于拓展、复制的内部结构,以便它们在革命时刻中出现的高度敏感期的实施。
+
+
+
+
+
+
+
+
+
+
+
+
+
+
+ Made with by Agora
+
+
+
+
+
+
diff --git a/heros/2022-08-05-ElinBjarnegard/.-a1_l-armed-violence-and-patriarchal-values.html b/heros/2022-08-05-ElinBjarnegard/.-a1_l-armed-violence-and-patriarchal-values.html
new file mode 100644
index 00000000..9998e0d0
--- /dev/null
+++ b/heros/2022-08-05-ElinBjarnegard/.-a1_l-armed-violence-and-patriarchal-values.html
@@ -0,0 +1,224 @@
+
+
+
+
+
+
+
+
+
+ 暴力与父权:泰国男子从军经历调查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暴力与父权:泰国男子从军经历调查
+
+
+
+
+
+ Elin Bjarnegård, et al. | 2022.08.05
+
+
+ 本研究超越男女二元性的论调,强调男性内部对于暴力的态度因意识形态影响而存在分化:志愿参军的人通常更亲近父权制意识形态,而不是军队塑造了士兵的父权思想;强制参军对不希望主动参军人士的父权思想并无明显影响。
+
+
+
+本研究通过对泰南三府年轻男性进行调查,探索了参加武装暴力与父权价值观之间的关系。研究1发现父权价值观更强的男性更容易志愿加入准军事部队。研究2利用泰国征兵抽签所带来的自然实验,比较了非自愿应征入伍服兵役的男性与参加抽签但未入伍的男性的调查回答,发现两组在父权价值观方面没有差异。本文结论是,父权价值观促使人们自愿参与武装冲突,而在冲突地区应征服兵役不会导致士兵父权价值观的变化。
+
+一、导言
+
+最近的研究提出了一种新的解释,有可能更准确地缩小在暴力冲突局势中选择拿起武器的人的范围:具有父权价值观(patriarchal values,认同男性对女性的系统性支配地位)的人。一系列研究表明,关于男子气概(masculinity)和性别歧视的观念与支持暴力极端主义有关。本文从两个重要方面推进了这一研究:(1)研究了在武装冲突中,个人父权价值观强弱与通过资源加入政府准军事单位自愿参与有组织暴力活动之间的联系;(2)通过分析泰国的征兵抽签这一自然实验(natural experiment),研究了参与有组织暴力到个人父权价值观强弱之间的反向因果关系的可能性。
+
+二、武装暴力与父权价值观之间的联系
+
+在过去的三十年中,性别平等与战争暴力之间的关系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但侧重于个人层面的文献受到的学术关注较少。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在解释暴力行为成因时,性别价值观在社会和个人层面上都起着重要作用。父权制价值观被视为男女二元性别秩序的一部分,将男性置于女性之上,且这种父权制价值观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从父权制价值观转向性别平等的价值体系,意味着维护男女二元对立的界限日益模糊,并且二者平等。父权价值观与暴力倾向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多地被记录,而且往往集中在“他者化”(othering)过程中。他者化是一个区分“我们”和“他们”的过程,是构成父权价值观基础的性别秩序所固有的,也是合理化(rationalization)对他人实施肉体伤害的必须部分。尽管实施暴力行为往往与男性和男子气概的理想有关,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男性生物学上都具有同样的暴力倾向。同样,女性也可能是战时暴力的施暴者。因此,重点在于意识形态而非性别对于参与暴力的影响,从而需要从男性内部入手,研究参与暴力与不参与暴力的男性的不同及其原因。但是,研究父权价值观与暴力行为之间的因果关系仍然是一项重大挑战:这种既定的联系可能是由于以性别平等为导向的社会和个人不太支持暴力,也可能是由于暴露于冲突和暴力的社会和个人变得不那么支持性别平等。
+
+个人对暴力的增值化(valorization,赋予某事物价值)通常归因于社会化(socialization)进程。研究表明,暴力既可以通过代际传播,也可以通过影响儿童待遇的文化规范传播。具体而言,曾被家暴或目睹家暴的男孩随后更可能坚持父权价值观,最终更可能选择参与政治暴力。北美的一些调查研究表明,具有平民背景和军事背景的个人在特征和价值观上有所不同,这是因为参军前已经形成了某种亲军队的价值观的年轻男性倾向于自我选择加入部队。
+
+然而,其他一些论述则将对暴力的增值化与服役经历直接联系起来。例如,在越战期间服兵役的美国男性因暴力犯罪而被监禁的可能性显著增加。另一方面,国际安全援助部队中瑞典士兵在阿富汗服役前后的价值观基本保持稳定。
+
+在女权主义安全研究中,“军事化男子气概”(militarized masculinities)这一概念已发展为捕捉军事暴力与男子气概之间的特殊关联。军事化男子气概通常的特点被认为是“强壮、吃苦耐劳、具有侵略性的男性异性恋取向、恐同、重视庆祝同性友谊、实施有控制的攻击行为、以最小的抱怨完成任务”。尽管军事化的男子气概包含了相当多的特征,但在本文讨论中,军事化的男子气概有两个决定性的特征:其与男子气概的联系和对暴力的增值化:一个真男人应该具有战士的品质。女性被赋予了柔弱和看护的二等角色,而未能“像个战士”的男性则会受到羞辱。
+
+军事化男子气概指的是这样一种主张,即“与男子气概相关的刻板印象中的特质可以通过兵役,尤其是战斗来获得/证明”。这句话表明男子气概可以在军事环境中获得(acquired)和证明(proved)。第一种说法说明服兵役或参加战斗的经历会使男性具备某些特质。第二种观点认为这些特质是来自早年社会化过程,并且参军后就能表现出来。这种模棱两可的关系提出了父权价值观与暴力之间因果关系的问题。更具体地说,它提出了军事化男子气概的理想主要是通过自我选择(参军前)还是军事社会化(参军后)来实现的问题。
+
+三、志愿参军与军队招兵
+
+有关主动参加暴力行动的研究将军事冲突环境解释为已经社会化的个人可以将男子气概和暴力增值化的地方。一项关于越共游击队招募情况的研究强调对许多年轻新兵来说“赢得荣誉的渴望,或许只是赢得社区的尊重”是他们加入游击队的主要原因。对军人阳刚之气的认同往往是参军的主要动机之一。
+
+许多军事组织依赖于吸引志愿者和激励应征者,而将男孩转变为真正男子汉的理念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力工具。从国家的角度来看,军事化男子气概的概念有利于军队招募“不怕死”的士兵。当军队把自己塑造成充满阳刚之气时,就会吸引某一类渴望这种改变的人。这与军事化男性气质内涵——“真正的男人是士兵,真正的士兵是男人”——不谋而合。从这个角度来看,军事化男性气质的构建早在入伍之前就已开始。
+
+四、反向因果关系的可能性:军事社会化
+
+军事社会化意味着与军事组织具体相关的经历塑造了个人的价值观。在这里,士兵所处的环境会塑造和重塑他们的兴趣以及身份。军队也要求向未来的士兵有效地灌输有利于实现(使人成为士兵)的思想和价值观。作为一个以男性为主导的组织,军队的职能以暴力为基础,因此军队鼓励军事化的男子气概,将其作为诱导男性成为战士的一种手段。这种转变需要特定的方法、仪式或做法,旨在培养出愿意为某一事业杀人和献身的士兵。这一过程被描述为旨在摧毁士兵的个性,代之以对部队的认同。
+
+然而,军事经历在多大程度上将男性社会化为军事化的男子气概,以及哪些类型的实践、方法或经历引发了这种社会化,这些问题尚未得到深入探讨。
+
+五、募兵与征兵制情境中的男性军人气质
+
+有些人被迫征召入伍而绝不会自愿参战;有些人乐于为国家服务;而对其他人来说,参军是为了钱。一些国家实行征兵制,而另一些国家则依靠志愿兵。不同类型的军事环境也可能刺激不同类型的社会化进程。例如,准军事部队或游击队可能不要求在入伍前接受正规军事训练;服兵役可能不会有任何战斗经历;但在冲突不断的国家,即使是刚入伍的新兵也可能经历战斗和死亡威胁。
+
+本研究的重点是泰国,该国拥有规模庞大的准军事单位与泰国皇家武装力量(RTARF)并肩作战,后者采用抽签征兵的方式服兵役,兵役一般为两年左右。RTARF的应征入伍者的训练以通过惩罚和社会及心理压力暴力灌输纪律而著称。所有年满21岁的男性都必须在每年4月应征入伍。
+
+此外,泰国有许多男子和少数妇女自愿加入各种准军事部队。随着服役年限的增加、晋升和在不稳定的边境地区服役而获得经济奖励。泰南三府(北大年、也拉、那拉提瓦)自2004以来就因持续叛乱而成为冲突地区。这种在冲突地区活跃的不同军事组织的组合有助于研究自我选择加入准军事组织,以及通过服兵役实现社会化的情况。
+
+军事化男子气概是通过归属身份和表现身份的组合来实现的。泰国以性别广泛的流动性和对变性人(kathoeys)相对较高的容忍度和能见度而闻名。但是泰国军队在这方面是保守的,只征召给那些认同、被认定男性身份、并在法律上被承认为男性的人。变性人通常可以免服兵役,但在征兵日获得免服兵役所需的程序往往涉及羞辱和骚扰。
+
+研究1是对自我选择加入两类泰国准军事组织的研究:社区民兵(Community Militias),和游骑兵(Rangers)。
+
+社区民兵是泰国南部最大的武装组织。政府已将社区民兵的正规军部分(Or Sor,正式名称为国土防卫志愿军)扩大到约7,200人。社区民兵志愿者被招募到自己的村庄服役,为政府基础设施和政府官员提供保护。Or Sor每月领取工资,但其他村庄或社区民兵则不是。社区民兵一般只由男性组成,尽管妇女加入民兵组织没有任何正式障碍。
+
+游骑兵(Thahan Phran)是另一个准军事团体,是一支由陆军和海军陆战队组成的轻步兵。他们经常与边境巡逻警察(BPP)一起行动,接受作战训练。加入游骑兵者必须是年龄必须在18至29岁之间不分男女的泰国公民。女性在游骑兵中仍占少数。他们需要接受45天至6个月的初级培训。游骑兵报酬平均每月估计为13,500泰铢(约合440美元)。他们每次服役四年,经常被派往战区。游骑兵需要在偏远地区和小路上进行小规模徒步巡逻。他们在检查站巡逻,但有时也在林区扎营。
+
+研究2则研究了泰国军队抽签征兵的制度。根据1954年《兵役法》,泰国所有男性公民在18岁时都要登记服兵役,直到进入军事预备役或被免除军事义务。每个年龄组中大约有1/4的人将在中学期间通过领土防御学生训练进入预备役。那些没有参加培训的人在21岁时将继续登记服兵役,然后必须向征兵部报到,参加高等教育则入伍可被推迟,但是26岁以后不可再延期。
+
+在征兵时,极少数高级僧侣和身心残疾者被永久免服兵役。其余的人可以选择放弃抽签主动服兵役。如果放弃抽签的人数不足以满足军方的征兵配额,军方将为剩余的男性举行抽签。抽签抽中红卡的人必须服兵役,其余抽中黑卡的人被转移到预备役不必服兵役。放弃抽签的原因可能包括:拥有高中或本科学历的人放弃抽签的服役期更短;对参军感兴趣;被薪水所吸引。绝大多数男性参加抽签来试图免服兵役。许多人声称害怕服兵役,因为应征入伍者可能在战区服役,且虐待新兵的报道时有发生。
+
+六、实验设计与方法
+
+本文在泰国南部进行了一项调查,将征兵抽签作为实验组成部分。第一阶段随机选择300个村庄作为数据组(cluster),其中有100个位于泰南三府。对于每个数据组,抽样分为3个类别:(1)参加征兵抽签并必须服兵役的男性,(2)参加抽签但未被选中服兵役的男性,以及(3)放弃抽签并服兵役的男性。每个类别在每个村均采访5名男性,参见表1。
+
+
+▲ 表1:样本组
+
+本文的实证研究由两部分组成(见表1)。首先本文分析了在泰南三府,具有更多父权价值观的男性是否更容易自愿参加准军事组织。研究1作为观察性研究,使用了两个可变因变量。第一个问题是受访者是否参加社区民兵,第二个问题是受访者是否参加游骑兵。研究1采用了所有3类参与者的数据,但只包括居住在泰南三府的人。因此,研究1中分析的受访者人数为1500人(三个类别各500人)。
+
+研究2探讨了反向因果关系的可能性,并检验了义务兵役过程的军事社会化对新兵父权价值观的影响。研究2以征兵抽签的形式进行了自然实验。将第一类(实验组,抽签后必须服兵役)与第二类(对照组,抽签后免服兵役)进行了比较。因此,研究2中分析的受访者人数为3000人(两类各1500人)。
+
+父权价值观通过一个基于受访者对性别平等态度的5个问题的指数进行量化,这些问题涉及受访者在多大程度上同意以下观点:1、男性比女性更适合担任政治领袖;2、男性更适合担任企业高管;3、大学教育对男孩比女孩更重要;4、丈夫应该在家庭中做出重要决定;5、女性应该容忍暴力,以便家庭团结一致。
+
+研究1还使用了几个额外的变量作为控制变量,并在稳健性测试中使用,其中包括指示受访者是否有孩子、教育状况、收入和婚姻状况的变量。由于研究1使用了所有三类受访者,本文还使用了虚拟变量来指示受访者属于哪一类。同时,为了测试研究2中自然实验的平衡性,本文同样使用了七个涉及在年轻男性在征兵抽签之前已经确定的7个属性作为变量:年龄、是否为穆斯林、是否为马来穆斯林、受访者的父亲是否在军队服役、受访者成长时在家中讨论泰南三府情况的程度、受访者成长时在看到母亲被打的频率,以及受访者成长时被打的频率。这些变量也用作研究1中的额外控制或稳健性检查。
+
+七、实验结果
+
+研究1:关于自我选择加入准军事单位服役的观察性研究
+
+
+▲ 图1:逻辑回归结果
+
+研究1旨在确定我们父权价值观的变化是否部分是由个人自我选择加入准军事组织来解释的。本文预期具有更多父权价值观的男性更可能参与有组织的暴力。
+
+图1显示了逻辑回归测试结果,点和菱形表示系数,水平线表示95%的置信区间。本部分的样本仅限于居住在泰南三府的受访者。第一个因变量是参与社区民兵,第二个因变量是参加游骑兵。“父权价值观”(Patriarchal Values)对这两个因变量的预期方向都有很强的显著影响。样本还包括放弃抽签主动服役的男性(“放弃”,Waived),而这类男性在未来更可能参与准军事活动。
+
+下一个控制变量(“未被家暴”,Not Beaten Home)衡量儿童时期的暴力经历。那些说自己很少在家里被打的男性参与准军事活动的可能性要小得多。本文将此解释为在童年时期更频繁遭家暴的男性了解到暴力是处理冲突的适当方式,这使他们更有可能参加有组织暴力行动。此外,童年遭受殴打的经历很可能会导致成年后更高的父权价值观。我们发现“马来穆斯林”(图中显示为Malay Muslim)和佛教徒同样倾向于参加社区防御志愿者团体,但马来穆斯林成为游骑兵的可能性要小得多,因为游骑兵在泰南三府的马来穆斯林中广受鄙视。下一个控制变量反映了受访者在成长过程中与家人讨论泰南三府暴力局势的频率(“讨论频率”,Talk Before 18)。讨论情况较多的男性更有可能参与准军事活动。本文认为,这可能既反映了受访者本身的自我选择,也反映了人们可能会更多地谈论冲突的地区代表本地区受冲突影响严重,因此更容易被准军事组织招募。下一个控制变量是受访者是否有孩子(“有孩”,Have Children):父亲更有可能因为经济原因加入游骑兵。最后,受过高等教育的男性更可能成为游骑兵,可能反映了政府热衷于招募受过较高教育的人。
+
+研究1中的主要解释性变量“父权价值观”在泰南三府有25%的观测值缺失。这是一个相对较大的缺失比例,因此本文研究了缺失情况,并进行了替代测试,包括进行使用多重插补法(multiple imputation,通过创建几个不同的合理估算数据集,并组合从每个数据集中获得的结果来消除缺失数据的不确定性)。总之,“父权价值观”的缺失与研究1中的因变量没有系统的相关性,遗漏值不太可能严重破坏对研究1结果的有效性。
+
+结果是,更高水平的“父权价值观”与更高的志愿参与社区民兵和游骑兵的可能性存在稳健的相关性。现在本文想从实质上了解这种效应的强度。转化逻辑回归系数为更直观的OR值(odds ratio,指事件A在B在场的情况下发生的几率与事件A在没有B的情况下的几率之比)或概率,只有对于一组固定在相同值并使用相同样本的特定解释变量才有意义。更重要的是,在我们的情况下,参与我们模型样本的基线概率不是很有意义,因为本实验的样本不具代表性。例如,实验1样本中泰南三府高达28%的受访者很少或更频繁地参加游骑兵活动(代表他们至少参与了游骑兵单位),这可能比泰南三府同一年龄段的所有男性中参加游骑兵的总体比例更高(因为本实验对参军的男性进行了过多抽样)。因此,基于本文数据参与的绝对概率本身就不那么有趣,更有意义的比较是不同个体之间的相对差异。下面本文展示了两个拼接图,展示了父权价值观(分为四个阶段)与参与暴力之间的关系。
+
+
+▲ 图2:父权价值观与社区民兵参与度的相关性
+
+如图2所示,在参与社区民兵活动方面,父权价值观最低和最高的人之间存在相对较大的差异。在父权价值观最低的男性参加社区民兵的男性比例相对较小(37%)。具有最高父权价值观的男性比例要大得多(60%)。同样,在图3中,父权价值观最低的男性有24%参加了游骑兵,而34%的父权值最高的男性参加过游骑兵。
+
+
+▲ 图3:父权价值观与游骑兵参与度的相关性
+
+研究2:关于征兵抽签作为自然实验的研究
+
+研究2调查了军事社会化对希望通过参加抽签逃避兵役的男性的父权价值观的影响。表2展示了几个控制变量的值,这些变量是指七个在年轻男性在征兵抽签之前已经确定的属性,最后一行显示了服兵役对父权价值观的处理效应(treatment effect)。
+
+
+▲ 表2:控制变量与父权价值观的处理效应
+
+第一行显示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平均年龄不同,因为样本中的最低年龄是21岁。年龄在21至23岁之间的人如果抽中了红卡不得不服兵役,则无法接受采访。因此,最年轻的受访者更可能属于不必服役的男性类别。接下来的两行显示,穆斯林和佛教徒同样有可能抽中了红卡,如果只将说马来语的穆斯林与其他样本进行比较,这一点也成立。同样,这些群体在“父亲服兵役”(Father served)、“讨论频率”(Talk Before 18)和“母亲被家暴”(Mother beaten)等变量方面是平衡的。服役的年轻男性说他们“被家暴”(Beaten at Home)的可能性在统计学上显著地小,但该差异数值上很小,很可能是随机效应。
+
+最后一行显示,两组样本的“父权价值观”没有显著差异,表明被强制征召入伍对性别平等的态度没有影响。本文大量的观测样本意味着即使是非常小的影响也会被检测到。考虑到抽中红卡和服兵役的待遇是随机分配的,有充分的理由得出结论:军事社会化对父权价值观变化没有因果关系。
+
+作为稳健性测试,本实验还分别测试了父权价值观五个调查问题中的每一个的处理效应,未发现任何效应。
+
+在另一项替代测试中,本实验放宽了实验同质性(treatment homogeneity)的假设。本实验首先将实验处理限制在服役期间遭受过武装冲突的应征入伍者身上。下文报告的结果进一步强化了本文的结论。
+
+本实验向服役人员提出了10个问题,例如是否看到一名阵亡士兵、靠近炸弹以及向敌人开枪。41%的人经历过这种暴力,但这种经历对他们的父权价值观没有显著影响。本实验还验证了,任何服役军种对父权价值观没有显著影响。
+
+实验组(抽签)和对照组(未抽签)的父权值指标上的缺失值数量没有显著差异。因此该缺失不太可能对研究2的结果构成威胁。此外,一个发现表明军事社会化具有显著影响:服役的男性更有可能认为在军队服役的男性应该比没有服役的更受尊重。这一结果和其他类似的结果增强了对实验有效性的信心,并确实发现了军事社会化的影响。因此,即使士兵存在被军事社会化,对性别平等的态度在很大程度上还是不受服兵役的影响。
+
+八、结论
+
+本文探讨了一个更广泛的基本问题,即父权价值观是促使人们决定参与暴力,还是暴力经历影响了父权价值体系。本文调查了那些已经被社会化为持有父权价值观的人是否更有可能主动成为潜在的暴力角色,或者是否是因为在冲突地区非自愿服役而加强了持有父权价值观念的厌女(misogyny)情绪。
+
+在第一项研究中,本文发现持有父权价值观与在武装冲突中志愿参加准军事部队之间存在着强烈而稳健的关系。这表明自我选择是理解军事化男子气概和参与暴力的联系的重要因素。在第二项研究中,本文发现实验组(强制服役)和对照组(未服役)之间的父权价值观没有显著差异。换言之,没有证据支持军事社会化会强化个人的父权价值观。
+
+这项研究存在重要局限性:这项研究中说明,服兵役不会影响个人厌女情绪,但本文没有研究的军事化男子气概的其他方面(如吃苦耐劳)可能会受到影响。此外,本研究强调超越性别二元性,通过研究男性接受父权价值观的程度的变化,可以对男性与暴力之间的联系和因果关系有了更好的理解。
+
+
+
+Elin Bjarnegård,乌普萨拉大学政府学部副教授
+
+Anders Engvall,斯德哥尔摩经济学院研究员
+
+Srisompob Jitpiromsri,宋卡王子大学和平研究所助理教授
+
+Erik Melander,乌普萨拉大学和平与冲突学部教授
+
+编译:郑嘉隽
+
+
+
+
+
+
+
+
+
+
+
+
+ Made with by Agora
+
+
+
+
+
+
diff --git a/hkers.xml b/hkers.xml
index 0c4524da..408e64cf 100644
--- a/hkers.xml
+++ b/hkers.xml
@@ -1,4 +1,4 @@
-Jekyll 2024-11-22T09:45:09+08:00 https://agorahub.github.io/pen0/hkers.xml The Republic of Agora | Hkers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Too Good To Lose 2024-11-12T12:00:00+08:00 2024-11-12T12:00:00+08:00 https://agorahub.github.io/pen0/hkers/too-good-to-lose <p><em>When it comes to the future of American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and the success of the CHIPS Act, Intel is not too big to fail, but it is too good to lose.</em></p>
+Jekyll 2024-11-26T11:22:23+08:00 https://agorahub.github.io/pen0/hkers.xml The Republic of Agora | Hkers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Too Good To Lose 2024-11-12T12:00:00+08:00 2024-11-12T12:00:00+08:00 https://agorahub.github.io/pen0/hkers/too-good-to-lose <p><em>When it comes to the future of American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and the success of the CHIPS Act, Intel is not too big to fail, but it is too good to lose.</em></p>
<excerpt />
diff --git a/hkers/index.html b/hkers/index.html
index 0494b37b..811e630e 100644
--- a/hkers/index.html
+++ b/hkers/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2090,6 +2090,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index.html b/index.html
index fd5e4576..c8c4e423 100644
--- a/index.html
+++ b/index.html
@@ -10,7 +1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51,7 +51,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67,14 +67,14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走向更进步的联合体
-
+ 复杂系统与无治主义
+
- Heidi Hartmann | 1979.06.01
- 女性主义社会主义者,必须组织一种既解决反对父权制,也解决反对资本主义的斗争实践。我们必须坚持要创建一个相互依赖、认同解放而非耻辱的社会。
+ Gavin Mendel-Gleeson | 2009.03.01
+ 将人类社会作为复杂系统进行分析,能为我们提供对于历史进程以及资本主义的强项与弱点的新的见解。
- < Full Article >
+ < Full Article >
@@ -85,14 +85,14 @@ < 网左实践总结
+ 暴力与父权:泰国男子从军经历调查
- 番茄米线 | 2022.12.16
-
“网左”总体来说确实是进步的,他们要比一些麻木者、漠不关心者和肉食者进步得多,他们是在资产阶级残酷压迫下抱团取暖的、可以接触到网络生活的群众。而“网左”形成的“左圈”也为许多来寻找答案的迷茫者,如一年半前的我,提供了资源和平台。
+ Elin Bjarnegård, et al. | 2022.08.05
+ 本研究超越男女二元性的论调,强调男性内部对于暴力的态度因意识形态影响而存在分化:志愿参军的人通常更亲近父权制意识形态,而不是军队塑造了士兵的父权思想;强制参军对不希望主动参军人士的父权思想并无明显影响。
- < Full Article >
+ < Full Article >
@@ -107,14 +107,14 @@ < 巴枯宁瑞士演讲・三
-
+ 动物之间的互助
+
- 米哈伊尔·巴枯宁 | 1871.05.03
-
亲爱的同志们,上次说1789~1793年革命中,中产阶级有意无意间助用平民之力,筑其权力于封建世界废墟之上。从此以后,他们成为统治阶级。
+ 彼得·克鲁泡特金 | 1890.09.30
+ 生存竞争 互助 自然法则和逐步进化的主要因素 无脊椎动物 蚂蚁和蜜蜂 鸟类 猎食和捕鱼的结合 合群性 小鸟之间的互相保护 鹤和鹦鹉
- < Full Article >
+ < Full Article >
@@ -126,6 +126,22 @@ <
+
+
+ 尋香記
+
+
+ 東加豆 | 2024.09.02
+ 我七月初就知道「尋香記」這個展覽了,但一直沒有動身,身心靈也像一個木頭人。為什麼呢?如果這是在二十年前,我肯定會在第一天第一時間就衝過去,興奮得不得了。想想也是挺有意思,我跟香味這東西,總算是有些不解之緣吧。八月的最後一天,我終於踏進了展廳。不過,就算來晚了,那份對香氣的喜愛,還是一點都沒少。有心動,也有感動。
+
+
+ < Full Article >
+
+
+
+
+
+
2024盂蘭雜記
@@ -142,6 +158,24 @@ <
+
+ 李文亮医生,你好
+
+
+ CrazyArticle | 2024.08.29
+ 李文亮医生:
+
+您好。当我第一次知道您的时候,您已经去世,我是在新闻联播上得知您被平反的事,那一天,2020年3月19日。当时我正被关在广州市第一看守所。
+
+
+ < Full Article >
+
+
+
+
+
+
拍打詠
@@ -258,37 +292,7 @@ <
-
- 胰暢詠
-
-
- 東加豆 | 2024.08.22
- 腹痛如刀夜未央,
-
-急診方知胰病傷。
-
-
- < Full Article >
-
-
-
-
-
-
-
-
- 孟加拉——两个女人的角斗场
-
- 马屿人 | 2024.08.22
- 孟加拉政府终于正式接受最高法院判决,将给“自由战士”与其亲属的公务员配额降到5%,93%的公务员岗位面向社会择优录用。而此时,孟加拉青年的抗议活动已经持续了一个多月时间,进入暴力冲突也有两个星期,至少174人死亡,超过2500人被捕。
-
-
- < Full Article >
-
-
-
@@ -1285,6 +1289,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Columns - page 6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1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1
踐行「見字飲水」信條
+陶樂思 | 2024-03-07
+友人
+東加豆 | 2024-03-07
+緣份職機師
@@ -250,22 +266,6 @@野人 | 2024-02-04<
屁蟹紀錄
-Icebee | 2024-02-02
-神經擠壓的人
-東加豆 | 2024-02-02
-東加豆 | 2024-02-
Previous ♢
- Page 6 of 19
+ Page 6 of 20
♢ Next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1/page7/index.html b/c1/page7/index.html
index edba02b9..3eccdc5b 100644
--- a/c1/page7/index.html
+++ b/c1/page7/index.html
@@ -10,7 +10,7 @@
Columns - page 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12 +60,2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Columns - page 7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1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1
+
+
+ 屁蟹紀錄
+ Icebee | 2024-02-02
+
+
+
+
+
+
+ 神經擠壓的人
+ 東加豆 | 2024-02-02
+
+
+
+
詠老
@@ -250,22 +266,6 @@ Anson | 2024-01-01
-
-
- 十二月二十九日
- 東加豆 | 2023-12-29
-
-
-
-
-
-
- 新年願望
- 東加豆 | 2023-12-28
-
-
-
-
@@ -274,7 +274,7 @@ 東加豆 | 2023-12-
Previous ♢
- Page 7 of 19
+ Page 7 of 20
♢ Next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1/page8/index.html b/c1/page8/index.html
index 008b5687..2fa22675 100644
--- a/c1/page8/index.html
+++ b/c1/page8/index.html
@@ -10,7 +10,7 @@
Columns - page 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12 +60,2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Columns - page 8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1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1
+
+
+ 十二月二十九日
+ 東加豆 | 2023-12-29
+
+
+
+
+
+
+ 新年願望
+ 東加豆 | 2023-12-28
+
+
+
+
元旦倒數的故事
@@ -250,22 +266,6 @@ 烏雲蓋雪 | 2023-
-
-
- 薛定諤的貓死了沒?
- 江世威 | 2023-11-14
-
-
-
-
-
-
- 理解宋朝・王安石【2】唯财是举
- Ethan | 2023-11-12
-
-
-
-
@@ -274,7 +274,7 @@ Ethan | 2023-11-12
Previous ♢
- Page 8 of 19
+ Page 8 of 20
♢ Next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1/page9/index.html b/c1/page9/index.html
index 998ef38c..1606fce4 100644
--- a/c1/page9/index.html
+++ b/c1/page9/index.html
@@ -10,7 +10,7 @@
Columns - page 9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12 +60,2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Columns - page 9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1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1
+
+
+ 薛定諤的貓死了沒?
+ 江世威 | 2023-11-14
+
+
+
+
+
+
+ 理解宋朝・王安石【2】唯财是举
+ Ethan | 2023-11-12
+
+
+
+
人工智能时代里的个人主体性
@@ -250,22 +266,6 @@ 豬文 | 2023-10-09<
-
-
- 大語言模型可以理解時空?
- 討厭鬼 | 2023-10-09
-
-
-
-
-
-
- 空間的理念
- 野人 | 2023-10-05
-
-
-
-
@@ -274,7 +274,7 @@ 野人 | 2023-10-05<
Previous ♢
- Page 9 of 19
+ Page 9 of 20
♢ Next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index.html b/c2/index.html
index 70c2b7fe..08c58026 100644
--- a/c2/index.html
+++ b/c2/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2,6 +322,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10/index.html b/c2/page10/index.html
index 46b567ab..16a59cca 100644
--- a/c2/page10/index.html
+++ b/c2/page10/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10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10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11/index.html b/c2/page11/index.html
index 8b1801d7..1ec43764 100644
--- a/c2/page11/index.html
+++ b/c2/page11/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11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11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12/index.html b/c2/page12/index.html
index 6343e019..f3c02526 100644
--- a/c2/page12/index.html
+++ b/c2/page12/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12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1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13/index.html b/c2/page13/index.html
index 357c25a6..93fef36d 100644
--- a/c2/page13/index.html
+++ b/c2/page13/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13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13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14/index.html b/c2/page14/index.html
index cf8b04d9..a8a63271 100644
--- a/c2/page14/index.html
+++ b/c2/page14/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14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14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15/index.html b/c2/page15/index.html
index 8e8496ea..3a070062 100644
--- a/c2/page15/index.html
+++ b/c2/page15/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15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15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16/index.html b/c2/page16/index.html
index b0156a44..18b0f06f 100644
--- a/c2/page16/index.html
+++ b/c2/page16/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16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16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17/index.html b/c2/page17/index.html
index 062d29f5..03c4358c 100644
--- a/c2/page17/index.html
+++ b/c2/page17/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1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17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18/index.html b/c2/page18/index.html
index 48dcad16..a8e4d7ac 100644
--- a/c2/page18/index.html
+++ b/c2/page18/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1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18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19/index.html b/c2/page19/index.html
index e30ff3b4..06d1d2f9 100644
--- a/c2/page19/index.html
+++ b/c2/page19/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19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19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2/index.html b/c2/page2/index.html
index f72275ef..ffd3c545 100644
--- a/c2/page2/index.html
+++ b/c2/page2/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2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20/index.html b/c2/page20/index.html
index 74e548aa..2975ba4e 100644
--- a/c2/page20/index.html
+++ b/c2/page20/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20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20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21/index.html b/c2/page21/index.html
index f1dc396c..6d1eafba 100644
--- a/c2/page21/index.html
+++ b/c2/page21/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21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21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22/index.html b/c2/page22/index.html
index 1a98deca..f8d96e70 100644
--- a/c2/page22/index.html
+++ b/c2/page22/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22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2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23/index.html b/c2/page23/index.html
index f2a16328..38bf75dc 100644
--- a/c2/page23/index.html
+++ b/c2/page23/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23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23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24/index.html b/c2/page24/index.html
index 778917d1..58b99234 100644
--- a/c2/page24/index.html
+++ b/c2/page24/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24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24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25/index.html b/c2/page25/index.html
index 5d080de5..6487974b 100644
--- a/c2/page25/index.html
+++ b/c2/page25/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25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25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26/index.html b/c2/page26/index.html
index ccd83a90..36c470a5 100644
--- a/c2/page26/index.html
+++ b/c2/page26/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26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26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27/index.html b/c2/page27/index.html
index b4ee6666..adcdb79d 100644
--- a/c2/page27/index.html
+++ b/c2/page27/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2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27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28/index.html b/c2/page28/index.html
index 5e745243..b99a4330 100644
--- a/c2/page28/index.html
+++ b/c2/page28/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2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28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29/index.html b/c2/page29/index.html
index 63efb3c9..29746c21 100644
--- a/c2/page29/index.html
+++ b/c2/page29/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29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29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3/index.html b/c2/page3/index.html
index 857bf4fe..09c3f1d5 100644
--- a/c2/page3/index.html
+++ b/c2/page3/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3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3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30/index.html b/c2/page30/index.html
index 24928321..28cdb119 100644
--- a/c2/page30/index.html
+++ b/c2/page30/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30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30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31/index.html b/c2/page31/index.html
index 07c9b037..f892d948 100644
--- a/c2/page31/index.html
+++ b/c2/page31/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31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31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32/index.html b/c2/page32/index.html
index 6d6878b5..366edc36 100644
--- a/c2/page32/index.html
+++ b/c2/page32/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32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3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33/index.html b/c2/page33/index.html
index ab5c9dc5..6ef20e1a 100644
--- a/c2/page33/index.html
+++ b/c2/page33/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33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33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34/index.html b/c2/page34/index.html
index 38a2e175..7a23c97e 100644
--- a/c2/page34/index.html
+++ b/c2/page34/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34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34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35/index.html b/c2/page35/index.html
index 0f515207..578107a8 100644
--- a/c2/page35/index.html
+++ b/c2/page35/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35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35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36/index.html b/c2/page36/index.html
index 611078c3..aa3f9ca6 100644
--- a/c2/page36/index.html
+++ b/c2/page36/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36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36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37/index.html b/c2/page37/index.html
index 1c1a12a9..8d0900f9 100644
--- a/c2/page37/index.html
+++ b/c2/page37/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3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37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194,6 +19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4/index.html b/c2/page4/index.html
index 4fd08efc..623b532c 100644
--- a/c2/page4/index.html
+++ b/c2/page4/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4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4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5/index.html b/c2/page5/index.html
index 635c49e0..9589ae35 100644
--- a/c2/page5/index.html
+++ b/c2/page5/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5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5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6/index.html b/c2/page6/index.html
index 264ee549..2fba5757 100644
--- a/c2/page6/index.html
+++ b/c2/page6/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6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6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7/index.html b/c2/page7/index.html
index e1d1bf6e..3528e730 100644
--- a/c2/page7/index.html
+++ b/c2/page7/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7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8/index.html b/c2/page8/index.html
index 13c99131..1da3e1b9 100644
--- a/c2/page8/index.html
+++ b/c2/page8/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8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9/index.html b/c2/page9/index.html
index 8e996047..9c7b480b 100644
--- a/c2/page9/index.html
+++ b/c2/page9/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9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9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olumns.xml b/columns.xml
index 040e6750..1ec6929f 100644
--- a/columns.xml
+++ b/columns.xml
@@ -1,4 +1,102 @@
-Jekyll 2024-11-22T09:45:09+08:00 https://agorahub.github.io/pen0/columns.xml The Republic of Agora | Columns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2024盂蘭雜記 2024-09-01T12:00:00+08:00 2024-09-01T12:00:00+08:00 https://agorahub.github.io/pen0/columns/misc-notes-of-the-bon-2024 <p>農曆七月將過,大開一個月的鬼門,也要再次關上,讓來自另一個次元的鬼魂朋友,回到屬於ta們所屬的領域。</p>
+Jekyll 2024-11-26T11:22:23+08:00 https://agorahub.github.io/pen0/columns.xml The Republic of Agora | Columns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尋香記 2024-09-02T12:00:00+08:00 2024-09-02T12:00:00+08:00 https://agorahub.github.io/pen0/columns/fragrance-of-time <p>我七月初就知道「尋香記」這個展覽了,但一直沒有動身,身心靈也像一個木頭人。為什麼呢?如果這是在二十年前,我肯定會在第一天第一時間就衝過去,興奮得不得了。想想也是挺有意思,我跟香味這東西,總算是有些不解之緣吧。八月的最後一天,我終於踏進了展廳。不過,就算來晚了,那份對香氣的喜愛,還是一點都沒少。有心動,也有感動。</p>
+
+<!--more-->
+
+<p><img src="https://i.imgur.com/gD1HcVL.png" alt="image01" /></p>
+
+<h3 id="一入門香火初現">一.入門:香火初現</h3>
+
+<p>這天,我來到了香港藝術館,參觀了「尋香記」這個展覽。一走進門口,就聞到一股淡淡的香氣,讓人感覺心情舒暢。這不是普通的香氣,而是從遠古傳來的,一種讓人心靈沉靜的力量。</p>
+
+<p><img src="https://i.imgur.com/Xen7YEl.png" alt="image02" /></p>
+
+<h3 id="二歷史香之起源">二.歷史:香之起源</h3>
+
+<p>展覽的第一部分介紹了中國芳香文化的起源。遠古時,人們為了祭祀天地,開始燔柴燎木,這就是後來香文化的雛形。看著那些古老的工具和儀式用品,我仿佛能聽到遠古的聲音,感受到當時人們對自然的敬畏之情。</p>
+
+<p><img src="https://i.imgur.com/QoY2tup.png" alt="image03" /></p>
+
+<h3 id="三生活香之日常">三.生活:香之日常</h3>
+
+<p>接著,展覽展示了香在古人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從香囊到香湯,再到香薰衣物,甚至用香木建造的房子,這些都讓我驚訝不已。古人對於香氣的追求,不僅僅是為了好聞,還有驅蟲、養生的功效。這一點,現代人似乎還有很多可以學習的地方。</p>
+
+<p><img src="https://i.imgur.com/80YLz2b.png" alt="image04" /></p>
+
+<h3 id="四文藝香之風雅">四.文藝:香之風雅</h3>
+
+<p>當我走到文人雅士與香的關係部分時,更是感觸良多。古人不僅把香作為生活的一部分,還將其融入到了詩歌、音樂之中,甚至成為了一種精神追求。這裡展示的一些詩情畫意,讓我體會到了那種在香氣中尋找靈感的意境。</p>
+
+<p><img src="https://i.imgur.com/Bp7vKw1.png" alt="image05" /></p>
+
+<h3 id="五工藝香之器物">五.工藝:香之器物</h3>
+
+<p>展覽還特別介紹了各種精美的香器。這些香爐和香具,設計精美,做工細膩,不僅是實用的物品,更是藝術品。看著這些物件,我腦海裡浮現出古人使用它們時的場景,彷彿自己也參與其中。</p>
+
+<p><img src="https://i.imgur.com/vozMGuO.png" alt="image06" /></p>
+
+<p><img src="https://i.imgur.com/XNWl91D.png" alt="image07" /></p>
+
+<h3 id="六香之感懷">六.香之感懷</h3>
+
+<p>參觀完這個展覽,我深深感受到了中國芳香文化的深厚底蘊。香不僅僅是一種物質的存在,更是一種文化和精神的傳承。在現代忙碌的生活中,我們不妨偶爾停下來,點上一根香,讓自己的心靈得到片刻的安寧。</p>
+
+<p><img src="https://i.imgur.com/V1eFZip.png" alt="image08" /></p>
+
+<p><img src="https://i.imgur.com/YCAJvuB.png" alt="image09" /></p>
+
+<p>離開這展覽廳,愉快時光未完的,接下來,我來到了另一個展覽廳:「袖珍.厚禮──浮雲軒藏中國鼻煙壺捐贈展」</p>
+
+<h2 id="袖珍厚禮">「袖珍.厚禮」</h2>
+
+<p><img src="https://i.imgur.com/TBcdIlN.png" alt="image10" /></p>
+
+<h3 id="一壯觀的鼻煙壺世界">一.壯觀的鼻煙壺世界</h3>
+
+<p>聽說這是香港迄今最大規模的鼻煙壺捐贈展,由已故收藏家冼祖謙先生的夫人冼石韞玉女士慷慨捐贈。這意味著冼祖謙先生夫人對香港藝術館的支持和絕對的信任,這是非常讓人感動的事情。既然來了,當然不能錯過。</p>
+
+<p><img src="https://i.imgur.com/Wvx6Mo6.png" alt="image11" /></p>
+
+<h3 id="二小巧的驚喜">二.小巧的驚喜</h3>
+
+<p>剛踏入展廳,就被那些小巧玲瓏的鼻煙壺吸引住了。每個鼻煙壺都不過掌心大小,但細看之下,卻各有千秋。有的色彩鮮艷,有的造型別緻,有的雕刻精細,真讓人歎為觀止。</p>
+
+<p><img src="https://i.imgur.com/pYG1Y8m.png" alt="image12" /></p>
+
+<h3 id="三穿越時空的禮物">三.穿越時空的禮物</h3>
+
+<p>鼻煙壺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清朝,當時是王公貴族之間互相饋贈的珍貴禮物。看著這些精美的鼻煙壺,不禁讓人想著當年貴族們收到這樣的禮物時,該有多高興啊!每一個鼻煙壺背後,都可能藏著一段故事。</p>
+
+<p><img src="https://i.imgur.com/iT7tUH8.png" alt="image13" /></p>
+
+<h3 id="四工藝匠人的心血">四.工藝:匠人的心血</h3>
+
+<p>這些鼻煙壺之所以珍貴,還在於它們的製作工藝。從選材到雕刻,再到上色,每一步都透露出匠人的心血。有的鼻煙壺用的是珍稀的玉石,有的則是玻璃或瓷器,不管哪一種材料,都能被匠人巧手打造成一件件藝術品。</p>
+
+<p><img src="https://i.imgur.com/zdIb2ZK.png" alt="image14" /></p>
+
+<h3 id="五故事浮雲軒的收藏">五.故事:浮雲軒的收藏</h3>
+
+<p>最讓人感動的是,這些鼻煙壺都是冼祖謙先生一生的收藏。他不僅是一位收藏家,更是一個對鼻煙壺文化有著深厚感情的人。看著這些展品,能感受到他當年收集這些鼻煙壺時的喜悅和滿足。一個個地收集,一組組地收藏。</p>
+
+<p><img src="https://i.imgur.com/rZW1iRQ.png" alt="image15" /></p>
+
+<h3 id="六結語一份珍貴的禮物">六.結語:一份珍貴的禮物</h3>
+
+<p>離開展廳的時候,心中都是滿足的。全都是小小的鼻煙壺,不僅是藝術品,是冼氏夫婦留給香港的一份珍貴禮物。這些香氣,不僅記錄了一段歷史,也代表著一種文化。</p>
+
+<p><img src="https://i.imgur.com/07Cdjgb.png" alt="image16" /></p>
+
+<p>而我,當我百年歸老的時候,我的香水收藏品又可以為它們找個家嗎?</p>
+
+<p><img src="https://i.imgur.com/6Ek1fEk.jpeg" alt="image17" /></p>
+
+<p><img src="https://i.imgur.com/wCUN2xR.png" alt="image18" /></p>
+
+<p>這次展覽又喚醒了我,那些古老而美麗的東西。下次再來香港藝術館,也許有有更好的發現。</p>
+
+<p>完</p>
+
+<!--END--> 東加豆 我七月初就知道「尋香記」這個展覽了,但一直沒有動身,身心靈也像一個木頭人。為什麼呢?如果這是在二十年前,我肯定會在第一天第一時間就衝過去,興奮得不得了。想想也是挺有意思,我跟香味這東西,總算是有些不解之緣吧。八月的最後一天,我終於踏進了展廳。不過,就算來晚了,那份對香氣的喜愛,還是一點都沒少。有心動,也有感動。 2024盂蘭雜記 2024-09-01T12:00:00+08:00 2024-09-01T12:00:00+08:00 https://agorahub.github.io/pen0/columns/misc-notes-of-the-bon-2024 <p>農曆七月將過,大開一個月的鬼門,也要再次關上,讓來自另一個次元的鬼魂朋友,回到屬於ta們所屬的領域。</p>
<!--more-->
@@ -24,7 +122,53 @@
<p>農曆七月十四前一天,走訪廣州的南國書香節,同時也邀約了網友飯聚。廣州老城區的街頭上,也看到有人在燒街衣,但規模較大的盂蘭勝會,倒不是廣州的常態。後來刷了一下廣州城市導賞團體「BOOK導賞」的微博,發現在這個時間段,他們也策劃了一些民間鬼故團。倘若有機會參加得到,相信又會有另一番收穫。</p>
-<!--END--> WrightFu 農曆七月將過,大開一個月的鬼門,也要再次關上,讓來自另一個次元的鬼魂朋友,回到屬於ta們所屬的領域。 拍打詠 2024-08-29T12:00:00+08:00 2024-08-29T12:00:00+08:00 https://agorahub.github.io/pen0/columns/chanting-slapping <p>輕拍全身舒筋骨,</p>
+<!--END--> WrightFu 農曆七月將過,大開一個月的鬼門,也要再次關上,讓來自另一個次元的鬼魂朋友,回到屬於ta們所屬的領域。 李文亮医生,你好 2024-08-29T12:00:00+08:00 2024-08-29T12:00:00+08:00 https://agorahub.github.io/pen0/columns/hello-dr-li-wenliang <p>李文亮医生:</p>
+
+<p>您好。当我第一次知道您的时候,您已经去世,我是在新闻联播上得知您被平反的事,那一天,2020年3月19日。当时我正被关在广州市第一看守所。</p>
+
+<!--more-->
+
+<p>我们素未谋面,直到今日。</p>
+
+<p>对于武汉疫情,我没有感知,因为当时的我正被限制自由。</p>
+
+<p>自由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p>
+
+<p>李医生,我们都做了各自该做的事情。您作为医生,在疫情刚刚开始的时候,开始提醒同行:有不明原因的肺炎患者入院。最終,您被警察叫去派出所接受训诫,并且受到威胁:如果再犯,你就是寻衅滋事!</p>
+
+<p>而我则为了捍卫自由而走向街头,我为了捍卫新闻自由和出版自由而帮助那些走向街头的人,哪怕他们已经和香港警察起了正面冲突,哪怕子弹横飞,哪怕硝烟弥漫,我帮助了他们,我义无反顾。</p>
+
+<p>有人说我是“反中乱港”分子,那是因为我做的这些事情,动摇了统治者的执政根基。</p>
+
+<p>公道自在人心。</p>
+
+<p>李医生,这个世界就是如此荒诞,您从被训诫,留下案底而一下子成为了英雄,身后被评为烈士,甚至全国各政府机构都要为您下半旗致哀,而我呢?不是被训诫,而是被判了刑。</p>
+
+<p>好人要留下前科,而执政者和他们的走狗们,却可以拿着大把的金钱“投资”海外,而不管国民生活在困苦当中,也不管现在那4400万绝望的失业大军。还割着这个国家的国民的韭菜,如果有那么不服气的韭菜,那就要被训诫,要被判刑。</p>
+
+<p>李医生,您知道吗?李克强总理也去世了,不知你们是否已经见过面。在他去世的那段时间在他的家门外已满是鲜花,就像悼念您一样。这一束束鲜花,真的是在悼念吗?那是在对执政者的暴政无声的控诉!因为李总理说过:人在做,天在看!</p>
+
+<p>是的,人在做,天在看!</p>
+
+<p>李医生,您知道吗?《庆余年》已经被搬上电视了,您的微博已经成为全国网民的哭墙,四年来,大家都在微博上和您聊天,我翻看您的微博,也不免失声痛哭,李医生,如果真有那天,我好想和您见上一面,简单地说一句:李医生,您好。</p>
+
+<p>李医生,您知道吗?在您去世两年后,在西安、上海、以及我所生活的城市——广州也相继爆发疫情。如果说武汉在疫情的时候被封城尚情有可原,那么上海的疫情就简直是癫狂。一切以疫情为目标,所谓的“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到头来只是对作为人最基本的权利——生命权践踏。一切以防疫优先,哪怕洪水滔天!</p>
+
+<p>李医生,您听听那《四月之声》吧,那是多么让人绝望的声音啊!普通市民的悲伤,基层干部的无奈,高级官员的无耻,全部在这《四月之声》之中。</p>
+
+<p>李医生,您知道吗,在2022年的11月,全国爆发了声势浩荡的白纸运动,这场轰动全国的街头运动,才让执政者感到恐惧,最后不得不结束了持续三年的变态清零防疫政策。而在此之前,新疆已经因为疫情而封了3个月。没有水,没有粮食,家门被焊死。因为所谓的“防疫”,小区居民楼里的居民因无法逃生而被活活烧死,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和癌症患者只能关在家里自求多福,家里养的宠物因为所谓的防疫而被活活打死。市民不服气,敲家里的锅碗瓢盆,却被指为“境外势力”煽动。</p>
+
+<p>李医生,多么荒诞的国家,多么荒诞的政党,多么荒诞的世界。</p>
+
+<p>但是,正因为那句话: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在那年11月的上海,年轻一代走上街头,第一次喊出了“习近平下台,共产党下台。”的口号。在一个拥有自由的国家,大家可以用选票来让施行暴政的执政者下台,让施行暴政的政党下台,而我们呢?等待的是,是秋后算帐,是大抓捕,是无穷无尽的恐惧。</p>
+
+<p>活在恐惧中,则永远恐惧;敢于面对恐惧,才会有真正的自由。</p>
+
+<p>愿这个国家不再有恐惧,愿您在泉下安好。</p>
+
+<p>一个和您一样的人</p>
+
+<!--END--> CrazyArticle 李文亮医生: 您好。当我第一次知道您的时候,您已经去世,我是在新闻联播上得知您被平反的事,那一天,2020年3月19日。当时我正被关在广州市第一看守所。 拍打詠 2024-08-29T12:00:00+08:00 2024-08-29T12:00:00+08:00 https://agorahub.github.io/pen0/columns/chanting-slapping <p>輕拍全身舒筋骨,</p>
<p>氣血通暢自健身。</p>
@@ -3931,74 +4075,4 @@
<p>如果说还有什么最后的忠告的话,鉴于中国的特殊国情,我想说:不管是毛主义还是马主义,共产主义还是社会主义,他们并不是反抗的唯一叙事。它们并没有很酷,有的只是残酷。</p>
-<!--END--> 鹿馬 又是一年高考毕业季。今年有一个怪现象引起了我的注意:多地出现考生考完之后,冲出考场展示巴勒斯坦旗的场面。这不是个例,有不少高中生再在采访中表示支持巴勒斯坦,同时还有人表示希望统一台湾,也有人高喊共产主义万岁。 端午漫谈屈原 2024-06-11T12:00:00+08:00 2024-06-11T12:00:00+08:00 https://agorahub.github.io/pen0/columns/talking-about-qu-yuan-during-the-dragon-boat-festival <p>过端午节要吃棕子,赛龙舟,现在还放一天假。这都托屈原的福,得感谢他,是他投江自尽用生命带给后人的福利。</p>
-
-<!--more-->
-
-<p>屈原非常有才华,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留下姓名的伟大诗人。在他的时代,他独步诗坛。春秋战国时代,没有能和他比肩的诗人。我觉得,如果端午节要纪念屈原,那就多宣扬些他的文学成就吧!过端午节念念屈原的诗,举行些诗歌朗诵会,诗歌征集赛等,比吃棕子,赛龙舟似乎更有意义。</p>
-
-<p>屈原创立了“楚辞”这种文体。他的作品想象丰富,辞采瑰丽,奇幻浪漫,哀怨缠绵。天马行空、惊天地、泣鬼神。据汉朝刘向、刘歆父子校订,共计25篇,包括《离骚》、《天问》、《远游》、《卜居》、《渔父》、《九歌》11篇和《九章》9篇。篇数虽少,但篇幅都不小。《离骚》近三千字、《天问》近二千字。</p>
-
-<p>后人对他的诗作评价很高。《文心雕龙》的作者刘勰认为他影响了数代诗人,“其衣被词人,非一代也”;李白有诗称赞“屈平词赋悬日月”;苏轼则自叹不如,“吾文终其身企慕而不能及万一者,惟屈子一人耳”;鲁迅认为屈原的诗,“逸响伟辞,卓绝一世”;“其影响于后来之文章,乃甚或在《三百篇》(《诗经》)以上”。</p>
-
-<p>但为什么这么一位对后世影响甚大的伟大诗人,古人却没有给其应有的荣誉呢?像李白,杜甫那样有个“诗仙”、“诗圣”的称号呢?按他的地位和他的传奇,我觉得应该被称为“诗神”!屈原这么有故事,不肯同流合污,抱石投江自尽,应该衍生出些神话故事才对呀!比如说死后灵魂不散,被龙王或某方神圣接引,成神成仙,成为掌管凡间诗才的“诗神”,供后来诗人朝奉祭拜。就按关羽衍化为“武圣”的套路编就行了。</p>
-
-<p>这百分之百是因为他是自杀而死,因道德行为影响了对他诗歌成就的评价。他的才华众所公认。但他投江这事,则见仁见智。古往今来,有很多人赞同,也有不少人感到惋惜甚至责怪。</p>
-
-<p>古人对自杀评价很低。按儒家的《孝经》,“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自杀首先是不孝。儒家只赞赏“杀身成仁,舍生取义”。为了仁义忠孝,牺牲生命是高尚的。屈原自杀显然不是“杀身成仁”。朱熹对屈原的评价就不高,在《楚辞集注序》中说:“原之为人,其志行虽或过于中庸而不可以为法,然皆出于忠君爱国之诚心”。意思是,屈原虽然有忠君爱国之心,但其志向和行为偏离了中庸之道而不可以效仿。不赞同屈原对楚怀王因爱生怨和自杀的举动。</p>
-
-<p>既然读书人不赞同他的自杀行为,就不会把他抬得太高。诗仙,诗圣这些称号肯定是读书人封的。皇帝和老百姓都不会对这感兴趣。读书人虽然能实事求是地评价他的文学成就,但因其有道德上的缺憾,就不会神化他。</p>
-
-<p>但我们现在对屈原的评价与古人有所不同,给他戴上了“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这顶桂冠。但“伟大”两字是赞扬其爱国精神,偏于道德化和政治化,而不是赞扬其文学成就。</p>
-
-<p>高度称赞和宣扬屈原的“爱国主义精神”可能始于清末,不会再早了。因为那时中国人才刚刚有国家的概念,以前是天下的概念。国家的概念是在被西方列强生拉硬拖,拽进世界体系后才产生的。因为屈原非常热爱楚国,所以就将屈原对楚国的热爱之情称之为爱国主义。</p>
-
-<p>但其实屈原对自己的祖国,对楚国的这种热爱在春秋战国时代并不普遍。那时,人们对诸侯国的认同并不高,最高认同是华夏文化。对华夏文化的认同高于对出生国的认同,就好像我们今天对国家的认同要高于对省籍的认同。只要在华夏文化圈内,没有跑去为周边的夷狄做事,就都没问题。不会被认为是叛国,被唾骂为“楚奸”或“秦奸”。</p>
-
-<p>比如同是楚国人的伍子胥,楚平王杀了他的父亲和哥哥,他就逃到吴国。后来借兵攻入楚国,掘了楚平王的坟墓。也没人骂他是“楚奸”。还有商鞅、吴起、张仪、苏秦等诸多游士,在各个诸侯国间奔走,哪国合意就为哪国做事。自己没有心理负担,担心愧对自己出生长大的国家,其它人也不会认为这有什么不对。</p>
-
-<p>老百姓就更是这样了。哪个国家政策好,发展得好,只要有可能,就迁移到哪个国家。那时各国边境出和入都缺乏足够的手段严加管理。梁惠王就曾请教孟子如何增加人口,向孟子抱怨魏国老百姓不识他的好心和好政策,却移居邻国。“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说明当时,老百姓在诸侯国之间迁移很正常很普遍。人口就是生产力,各国都很在意老百姓的迁入移出。</p>
-
-<p>那为什么屈原这么热爱楚国呢?不远走他乡,而在楚国这一棵树上吊死呢?俗话说,“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原因很简单!因为他是王族,是贵族,比孔子、孟子这些士人地位要高;与一般老百姓相比,当然更是天地之悬。</p>
-
-<p>屈原姓芈(mǐ),与电视剧《芈月传》中的芈月同姓。芈是楚国的国姓。司马迁在《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中说:“屈原,名平,楚之同姓者也”。屈是他的氏。氏是姓的分支。早先姓下还分氏,后来才没有的,只剩下姓。屈原家是楚国早先的国君楚武王的后代。他们家族从春秋前期到战国后期,一直是楚国显赫的贵族,经久不衰。屈原曾任三闾大夫,据说是掌管王族事务的职务。他有封地,有多种说法,有说在秭归或江陵,还有说在湘沅。</p>
-
-<p>拿现在的话来说,屈原就是楚国的股东,当然不是最大的股东了,最大的股东是国君。他的股份还是原始股,但不像现在可以上市交易。商鞅、吴起、伍子胥这些士人只相当于高管。高管可以跳槽,股东就不能跳槽。股份不能交易,又不能跳槽,那他就只能吊在楚国这棵树上了。</p>
-
-<p>所以,屈原热爱楚国,那是他的本分。楚国的老百姓备受王公贵族的压迫,是没有理由爱楚国的。老百姓对楚国的事务既没有发言权,自己的劳动果实还被王公贵族剥夺,挣扎在温饱线上;甚至食不果腹,衣不遮体,有什么理由要求楚国的老百姓爱楚国呢?只有屈原这样的王公贵族才有理由,才有资格爱楚国。“奴隶没有祖国”。如果屈原这样的主人不热爱楚国,谁又会热爱楚国呢?</p>
-
-<!--END--> 江上小堂 过端午节要吃棕子,赛龙舟,现在还放一天假。这都托屈原的福,得感谢他,是他投江自尽用生命带给后人的福利。 端午漫谈伍子胥 2024-06-10T12:00:00+08:00 2024-06-10T12:00:00+08:00 https://agorahub.github.io/pen0/columns/talking-about-wu-zixu-during-the-dragon-boat-festival <p>早先,吴越一带端午节还曾纪念伍子胥。伍子胥与屈原一样也是楚国人,但对吴国贡献很大。他死后,吴越人就在端午这天纪念他。他的事迹也很有名,还比屈原早生200多年,却被屈原后来居上,盖住了他的声名。</p>
-
-<!--more-->
-
-<p>他的作为与屈原截然相反。面对迫害,不肯束手就擒。你不仁我不义,一不做二不休。绝地反击,睚眦必报。</p>
-
-<p>楚平王用他的父亲要挟他和他的兄弟,招他们前出,想把他一家赶尽杀绝人。伍子胥对他哥哥说,“我们去了,都得死,救不了父亲。不如投奔他国,借助他国势力雪父之仇。都死了,什么也做不了”。他哥哥也很实诚,回答道,“我知道去了也是死,但我活下来也没有能力为父报仇,会被天下人耻笑,还不如一死”。</p>
-
-<p>楚平王派捕快来抓,伍子胥拉弓对峙。没人敢上前,伍子胥就趁机逃走。而他哥哥却从容就擒。两兄弟的选择都非常令人动容,可谓“去留肝胆两昆仑”。</p>
-
-<p>司马迁在《史记》中是这样描写的,</p>
-
-<blockquote>
- <p>平王使人召二子曰:“来,吾生汝父;不来,今杀奢也。”伍尚欲往,员曰:“楚之召我兄弟,非欲以生我父也,恐有脱者后生患,故以父为质,诈召二子。二子到,则父子俱死。何益父之死?往而令仇不得报耳。不如奔他国,借力以雪父之耻。俱灭,无为也”。伍尚曰,“我知往终不能全父命。然恨父召我以求生而不往,后不能雪耻,终为天下笑耳。”</p>
-</blockquote>
-
-<p>后来,伍子胥成功混出昭关,逃到了吴国。因他曾在楚国很有势力,跟楚国的贵族官员多有交往,了解楚国很多内幕,对吴国很有用,就受到吴国的保护。那时,也没有引渡一说。他则在吴国苦心经营,处处跟楚国过不去,离间吴国与楚国的关系。最终得以借吴国的兵攻入楚国,把楚平王掘墓鞭尸,为父报了仇。</p>
-
-<p><img src="https://i.imgur.com/wP8LUJ7.png" alt="image01" /></p>
-
-<p>春秋战国时期,列国争雄。天下和价值观尚未统一。所以,面对同样的事,人们根据自身的处境不同,往往有多种选择。既有屈原这种不弃不离的,也有伍子胥哥哥这样从容赴死的,还有伍子胥这样针锋相对,绝不服输的。</p>
-
-<p><img src="https://i.imgur.com/Zidegzc.png" alt="image02" /></p>
-
-<p>时人对伍子胥的评价也是多样的,既有赞赏的,也有反对的。比如他的朋友申包胥听说他掘了楚平王的坟,就指责他的手段太过分了。申包胥说得对,他这样做确实戾气太重。伍子胥则满不在乎地回答到,“吾日暮途远,吾故倒行而逆施之”。意思是我的时间不多了,顾不得那么多了,泄心头之恨要紧。</p>
-
-<p>但在秦始皇一统天下,汉武帝独尊儒术之后。面对同样来自于朝廷的迫害,就很难有伍子胥这样的选择了。一个是没地跑了,跑到哪里都是皇帝的天下,除非跑到番邦去。二是,忠君爱国成了最高价值。“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历朝历代,不知有多少官员百姓被昏君暴君迫害致死。但他们别无选择,只得乖乖地束手就擒,心中不敢生出半点反抗的念头。没能力没本事反抗就不说了。即便有能力反抗,也是自废武功,生怕背上不忠君的骂名。</p>
-
-<p>例如宋江,都落草为寇占山为王了,还是不敢亮出反皇帝的旗帜。而打出“只反贪官,不反皇帝”,替天行道的旗子。念念不忘的就是招安,重新做大宋的臣子。最终果真如愿受招安了,但还是被朝廷赐死,束手就擒。宋江就是小时候念私塾,脑子里被灌进儒家的“忠孝”思想,再也摆脱不了了。</p>
-
-<p>反观没念过书的李逵、武松、石勇之类的草莽,反而没有这些束缚。管得天王老子,眼里只认得拳头。石勇便说得出,“你这鸟男女好不识人!欺负老爷独自一个!要换座头。便是赵官家,老爷也彆鸟不换。高做声,大脖子拳不认得你!”他们没受过儒家的教化,处于原生态。虽然他们也没有自由平等的观念,往往也是以势欺人,就敢于反抗不管以什么名义施加于己的不公和压迫而言,比儒家的奴化思想更为可取。</p>
-
-<p>今天端午节纪念屈原,也不应当忘记伍子胥。</p>
-
-<!--END--> 江上小堂 早先,吴越一带端午节还曾纪念伍子胥。伍子胥与屈原一样也是楚国人,但对吴国贡献很大。他死后,吴越人就在端午这天纪念他。他的事迹也很有名,还比屈原早生200多年,却被屈原后来居上,盖住了他的声名。
\ No newline at end of file
+<!--END--> 鹿馬 又是一年高考毕业季。今年有一个怪现象引起了我的注意:多地出现考生考完之后,冲出考场展示巴勒斯坦旗的场面。这不是个例,有不少高中生再在采访中表示支持巴勒斯坦,同时还有人表示希望统一台湾,也有人高喊共产主义万岁。
\ No newline at end of file
diff --git a/columns/2024-08-29-hello-dr-li-wenliang.html b/columns/2024-08-29-hello-dr-li-wenliang.html
new file mode 100644
index 00000000..00a5bb88
--- /dev/null
+++ b/columns/2024-08-29-hello-dr-li-wenliang.html
@@ -0,0 +1,139 @@
+
+
+
+
+
+
+
+
+
+ 李文亮医生,你好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李文亮医生,你好
+
+
+
+
+
+ CrazyArticle | 2024.08.29
+
+
+ 李文亮医生:
+
+您好。当我第一次知道您的时候,您已经去世,我是在新闻联播上得知您被平反的事,那一天,2020年3月19日。当时我正被关在广州市第一看守所。
+
+
+
+我们素未谋面,直到今日。
+
+对于武汉疫情,我没有感知,因为当时的我正被限制自由。
+
+自由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
+
+李医生,我们都做了各自该做的事情。您作为医生,在疫情刚刚开始的时候,开始提醒同行:有不明原因的肺炎患者入院。最終,您被警察叫去派出所接受训诫,并且受到威胁:如果再犯,你就是寻衅滋事!
+
+而我则为了捍卫自由而走向街头,我为了捍卫新闻自由和出版自由而帮助那些走向街头的人,哪怕他们已经和香港警察起了正面冲突,哪怕子弹横飞,哪怕硝烟弥漫,我帮助了他们,我义无反顾。
+
+有人说我是“反中乱港”分子,那是因为我做的这些事情,动摇了统治者的执政根基。
+
+公道自在人心。
+
+李医生,这个世界就是如此荒诞,您从被训诫,留下案底而一下子成为了英雄,身后被评为烈士,甚至全国各政府机构都要为您下半旗致哀,而我呢?不是被训诫,而是被判了刑。
+
+好人要留下前科,而执政者和他们的走狗们,却可以拿着大把的金钱“投资”海外,而不管国民生活在困苦当中,也不管现在那4400万绝望的失业大军。还割着这个国家的国民的韭菜,如果有那么不服气的韭菜,那就要被训诫,要被判刑。
+
+李医生,您知道吗?李克强总理也去世了,不知你们是否已经见过面。在他去世的那段时间在他的家门外已满是鲜花,就像悼念您一样。这一束束鲜花,真的是在悼念吗?那是在对执政者的暴政无声的控诉!因为李总理说过:人在做,天在看!
+
+是的,人在做,天在看!
+
+李医生,您知道吗?《庆余年》已经被搬上电视了,您的微博已经成为全国网民的哭墙,四年来,大家都在微博上和您聊天,我翻看您的微博,也不免失声痛哭,李医生,如果真有那天,我好想和您见上一面,简单地说一句:李医生,您好。
+
+李医生,您知道吗?在您去世两年后,在西安、上海、以及我所生活的城市——广州也相继爆发疫情。如果说武汉在疫情的时候被封城尚情有可原,那么上海的疫情就简直是癫狂。一切以疫情为目标,所谓的“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到头来只是对作为人最基本的权利——生命权践踏。一切以防疫优先,哪怕洪水滔天!
+
+李医生,您听听那《四月之声》吧,那是多么让人绝望的声音啊!普通市民的悲伤,基层干部的无奈,高级官员的无耻,全部在这《四月之声》之中。
+
+李医生,您知道吗,在2022年的11月,全国爆发了声势浩荡的白纸运动,这场轰动全国的街头运动,才让执政者感到恐惧,最后不得不结束了持续三年的变态清零防疫政策。而在此之前,新疆已经因为疫情而封了3个月。没有水,没有粮食,家门被焊死。因为所谓的“防疫”,小区居民楼里的居民因无法逃生而被活活烧死,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和癌症患者只能关在家里自求多福,家里养的宠物因为所谓的防疫而被活活打死。市民不服气,敲家里的锅碗瓢盆,却被指为“境外势力”煽动。
+
+李医生,多么荒诞的国家,多么荒诞的政党,多么荒诞的世界。
+
+但是,正因为那句话: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在那年11月的上海,年轻一代走上街头,第一次喊出了“习近平下台,共产党下台。”的口号。在一个拥有自由的国家,大家可以用选票来让施行暴政的执政者下台,让施行暴政的政党下台,而我们呢?等待的是,是秋后算帐,是大抓捕,是无穷无尽的恐惧。
+
+活在恐惧中,则永远恐惧;敢于面对恐惧,才会有真正的自由。
+
+愿这个国家不再有恐惧,愿您在泉下安好。
+
+一个和您一样的人
+
+
+
+
+
+
+
+
+
+
+
+
+
+
+ Made with by Agora
+
+
+
+
+
+
diff --git a/columns/2024-09-02-fragrance-of-time.html b/columns/2024-09-02-fragrance-of-time.html
new file mode 100644
index 00000000..b1433167
--- /dev/null
+++ b/columns/2024-09-02-fragrance-of-time.html
@@ -0,0 +1,191 @@
+
+
+
+
+
+
+
+
+
+ 尋香記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尋香記
+
+
+
+
+
+ 東加豆 | 2024.09.02
+
+
+ 我七月初就知道「尋香記」這個展覽了,但一直沒有動身,身心靈也像一個木頭人。為什麼呢?如果這是在二十年前,我肯定會在第一天第一時間就衝過去,興奮得不得了。想想也是挺有意思,我跟香味這東西,總算是有些不解之緣吧。八月的最後一天,我終於踏進了展廳。不過,就算來晚了,那份對香氣的喜愛,還是一點都沒少。有心動,也有感動。
+
+
+
+
+
+一.入門:香火初現
+
+這天,我來到了香港藝術館,參觀了「尋香記」這個展覽。一走進門口,就聞到一股淡淡的香氣,讓人感覺心情舒暢。這不是普通的香氣,而是從遠古傳來的,一種讓人心靈沉靜的力量。
+
+
+
+二.歷史:香之起源
+
+展覽的第一部分介紹了中國芳香文化的起源。遠古時,人們為了祭祀天地,開始燔柴燎木,這就是後來香文化的雛形。看著那些古老的工具和儀式用品,我仿佛能聽到遠古的聲音,感受到當時人們對自然的敬畏之情。
+
+
+
+三.生活:香之日常
+
+接著,展覽展示了香在古人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從香囊到香湯,再到香薰衣物,甚至用香木建造的房子,這些都讓我驚訝不已。古人對於香氣的追求,不僅僅是為了好聞,還有驅蟲、養生的功效。這一點,現代人似乎還有很多可以學習的地方。
+
+
+
+四.文藝:香之風雅
+
+當我走到文人雅士與香的關係部分時,更是感觸良多。古人不僅把香作為生活的一部分,還將其融入到了詩歌、音樂之中,甚至成為了一種精神追求。這裡展示的一些詩情畫意,讓我體會到了那種在香氣中尋找靈感的意境。
+
+
+
+五.工藝:香之器物
+
+展覽還特別介紹了各種精美的香器。這些香爐和香具,設計精美,做工細膩,不僅是實用的物品,更是藝術品。看著這些物件,我腦海裡浮現出古人使用它們時的場景,彷彿自己也參與其中。
+
+
+
+
+
+六.香之感懷
+
+參觀完這個展覽,我深深感受到了中國芳香文化的深厚底蘊。香不僅僅是一種物質的存在,更是一種文化和精神的傳承。在現代忙碌的生活中,我們不妨偶爾停下來,點上一根香,讓自己的心靈得到片刻的安寧。
+
+
+
+
+
+離開這展覽廳,愉快時光未完的,接下來,我來到了另一個展覽廳:「袖珍.厚禮──浮雲軒藏中國鼻煙壺捐贈展」
+
+「袖珍.厚禮」
+
+
+
+一.壯觀的鼻煙壺世界
+
+聽說這是香港迄今最大規模的鼻煙壺捐贈展,由已故收藏家冼祖謙先生的夫人冼石韞玉女士慷慨捐贈。這意味著冼祖謙先生夫人對香港藝術館的支持和絕對的信任,這是非常讓人感動的事情。既然來了,當然不能錯過。
+
+
+
+二.小巧的驚喜
+
+剛踏入展廳,就被那些小巧玲瓏的鼻煙壺吸引住了。每個鼻煙壺都不過掌心大小,但細看之下,卻各有千秋。有的色彩鮮艷,有的造型別緻,有的雕刻精細,真讓人歎為觀止。
+
+
+
+三.穿越時空的禮物
+
+鼻煙壺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清朝,當時是王公貴族之間互相饋贈的珍貴禮物。看著這些精美的鼻煙壺,不禁讓人想著當年貴族們收到這樣的禮物時,該有多高興啊!每一個鼻煙壺背後,都可能藏著一段故事。
+
+
+
+四.工藝:匠人的心血
+
+這些鼻煙壺之所以珍貴,還在於它們的製作工藝。從選材到雕刻,再到上色,每一步都透露出匠人的心血。有的鼻煙壺用的是珍稀的玉石,有的則是玻璃或瓷器,不管哪一種材料,都能被匠人巧手打造成一件件藝術品。
+
+
+
+五.故事:浮雲軒的收藏
+
+最讓人感動的是,這些鼻煙壺都是冼祖謙先生一生的收藏。他不僅是一位收藏家,更是一個對鼻煙壺文化有著深厚感情的人。看著這些展品,能感受到他當年收集這些鼻煙壺時的喜悅和滿足。一個個地收集,一組組地收藏。
+
+
+
+六.結語:一份珍貴的禮物
+
+離開展廳的時候,心中都是滿足的。全都是小小的鼻煙壺,不僅是藝術品,是冼氏夫婦留給香港的一份珍貴禮物。這些香氣,不僅記錄了一段歷史,也代表著一種文化。
+
+
+
+而我,當我百年歸老的時候,我的香水收藏品又可以為它們找個家嗎?
+
+
+
+
+
+這次展覽又喚醒了我,那些古老而美麗的東西。下次再來香港藝術館,也許有有更好的發現。
+
+完
+
+
+
+
+
+
+
+
+
+
+
+
+
+
+ Made with by Agora
+
+
+
+
+
+
diff --git a/feed.xml b/feed.xml
index a8046495..b08597e5 100644
--- a/feed.xml
+++ b/feed.xml
@@ -1 +1 @@
-Jekyll 2024-11-22T09:45:09+08:00 https://agorahub.github.io/pen0/feed.xml The Republic of Agora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No newline at end of file
+Jekyll 2024-11-26T11:22:23+08:00 https://agorahub.github.io/pen0/feed.xml The Republic of Agora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No newline at end of file
diff --git a/heros.xml b/heros.xml
index 2d5564bf..17802096 100644
--- a/heros.xml
+++ b/heros.xml
@@ -1,875 +1,269 @@
-Jekyll 2024-11-22T09:45:09+08:00 https://agorahub.github.io/pen0/heros.xml The Republic of Agora | Heros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网左实践总结 2022-12-16T12:00:00+08:00 2022-12-16T12:00:00+08:00 https://agorahub.github.io/pen0/heros/TomatoNoodles-a1_c-summary-of-internet-leftist-practices <p>“网左”总体来说确实是进步的,他们要比一些麻木者、漠不关心者和肉食者进步得多,他们是在资产阶级残酷压迫下抱团取暖的、可以接触到网络生活的群众。而“网左”形成的“左圈”也为许多来寻找答案的迷茫者,如一年半前的我,提供了资源和平台。</p>
+Jekyll 2024-11-26T11:22:23+08:00 https://agorahub.github.io/pen0/heros.xml The Republic of Agora | Heros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暴力与父权:泰国男子从军经历调查 2022-08-05T12:00:00+08:00 2022-08-05T12:00:00+08:00 https://agorahub.github.io/pen0/heros/2022-08-05-ElinBjarnegard/ElinBjarnegard...-a1_l-armed-violence-and-patriarchal-values <p>本研究超越男女二元性的论调,强调男性内部对于暴力的态度因意识形态影响而存在分化:志愿参军的人通常更亲近父权制意识形态,而不是军队塑造了士兵的父权思想;强制参军对不希望主动参军人士的父权思想并无明显影响。</p>
<!--more-->
-<p>我从2021年三月左右进入“左圈”,再到今年八月末二次退网,期间混迹过多个“左群”,也亲自参与过三个网络学社的创建或改组,也算是个“网左”了吧。在这么久的时间中,我的思想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接触和学习了马克思主义和其他思想,这是我需要感谢“左圈”的一点,但我也逐渐认识到“左圈”乃至“网左”的不足,这也是我退网的原因之一。</p>
+<p>本研究通过对泰南三府年轻男性进行调查,探索了参加武装暴力与父权价值观之间的关系。研究1发现父权价值观更强的男性更容易志愿加入准军事部队。研究2利用泰国征兵抽签所带来的自然实验,比较了非自愿应征入伍服兵役的男性与参加抽签但未入伍的男性的调查回答,发现两组在父权价值观方面没有差异。本文结论是,父权价值观促使人们自愿参与武装冲突,而在冲突地区应征服兵役不会导致士兵父权价值观的变化。</p>
-<p>这样长时间、大规模的实践已经证明了,“网左”在这个时代的风口浪尖上,显然已经无法背负起历史的重任,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应当以批判的眼光看待其,并汲取经验、另寻他路。我想从我这段时间的实践中批判性地总结出“网左”的现状和我个人对此的思考,希望大家能从中学到些什么。</p>
+<h3 id="一导言">一、导言</h3>
-<h3 id="我为什么反对网络报刊">我为什么反对网络报刊</h3>
+<p>最近的研究提出了一种新的解释,有可能更准确地缩小在暴力冲突局势中选择拿起武器的人的范围:具有父权价值观(patriarchal values,认同男性对女性的系统性支配地位)的人。一系列研究表明,关于男子气概(masculinity)和性别歧视的观念与支持暴力极端主义有关。本文从两个重要方面推进了这一研究:(1)研究了在武装冲突中,个人父权价值观强弱与通过资源加入政府准军事单位自愿参与有组织暴力活动之间的联系;(2)通过分析泰国的征兵抽签这一自然实验(natural experiment),研究了参与有组织暴力到个人父权价值观强弱之间的反向因果关系的可能性。</p>
-<p>先下结论,因为网络报刊是对于其他人和历史的粗劣模仿。这是许多同志和网群目前都会犯的一个问题,可以勉强算作一种机会主义。</p>
+<h3 id="二武装暴力与父权价值观之间的联系">二、武装暴力与父权价值观之间的联系</h3>
-<p>我作为某网络报刊的创建者,突然反过来反对网刊,我想大家也许都会很疑惑我的思想变化。我先说说我创建某报刊的历程。我最开始创立报刊,首先是因为看到了其他同志在办网络报刊,然后就产生了想模仿的想法。然后我当时所在的那个学社基本上天天吹水,有一个同志某天就提议:“我们要不干点事吧。”我就附和说好啊我们办报刊吧。为了办这个报刊,我甚至跑去借鉴了《新青年》,前朝剑斩本朝官了属于是,就好像列宁当年办了《星火报》、陈独秀当年办了《新青年》,我们也一定要办个什么报刊才好。由此可见,我当时是这个想法,不过是一种模糊的空想、一种对于他人和历史的模仿、一种“我们做点什么吧”的焦虑,这几乎就是主观主义的体现。据我了解,很多其他的同志也有这样的状况。</p>
+<p>在过去的三十年中,性别平等与战争暴力之间的关系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但侧重于个人层面的文献受到的学术关注较少。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在解释暴力行为成因时,性别价值观在社会和个人层面上都起着重要作用。父权制价值观被视为男女二元性别秩序的一部分,将男性置于女性之上,且这种父权制价值观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从父权制价值观转向性别平等的价值体系,意味着维护男女二元对立的界限日益模糊,并且二者平等。父权价值观与暴力倾向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多地被记录,而且往往集中在“他者化”(othering)过程中。他者化是一个区分“我们”和“他们”的过程,是构成父权价值观基础的性别秩序所固有的,也是合理化(rationalization)对他人实施肉体伤害的必须部分。尽管实施暴力行为往往与男性和男子气概的理想有关,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男性生物学上都具有同样的暴力倾向。同样,女性也可能是战时暴力的施暴者。因此,重点在于意识形态而非性别对于参与暴力的影响,从而需要从男性内部入手,研究参与暴力与不参与暴力的男性的不同及其原因。但是,研究父权价值观与暴力行为之间的因果关系仍然是一项重大挑战:这种既定的联系可能是由于以性别平等为导向的社会和个人不太支持暴力,也可能是由于暴露于冲突和暴力的社会和个人变得不那么支持性别平等。</p>
-<p>网络报刊还有一个严重的问题,那就是脱离实践。之前说了,这个东西几乎就是浮在天上的空想,落不到地上就是其特点之一。其一,我个人所知的几乎所有报社都是要靠拉别人写的文章当稿子,而且往往投稿不足,这就决定了报社对于文章的内容没有太多的选择权,从而造成“不得不来者不拒”的状况,而这些文章大部分都由脱离一线生产的学生撰写,更有甚者许多作者本身就来自资产阶级家庭,这里并不是要对学生群体提出批判,但现实就是他们写出的文章理论性过强,而且有些幼稚的小作者还喜欢卖弄名词包装自己,其大部分文章也都偏向时事点评、理论解析类,与劳工的现实生活相去甚远。综上述特点就导致报刊传播范围极狭窄,甚至不能覆盖绝大多数学生群体,受学校压迫最狂的那些“卷王”们根本就没时间看,也不会看。其三,报刊的形式本身就是脱离实践的。报刊一期有好几篇文章,而且往往主题不同且篇幅较长,需要专心阅读,需要阅读很长时间,而且需要一定的文化能力,还要有闲心去看这些东西,而能做到这一点的几乎只有资产阶级和小知识分子群体,很多白领都做不到,更别提工农群众了。</p>
+<p>个人对暴力的增值化(valorization,赋予某事物价值)通常归因于社会化(socialization)进程。研究表明,暴力既可以通过代际传播,也可以通过影响儿童待遇的文化规范传播。具体而言,曾被家暴或目睹家暴的男孩随后更可能坚持父权价值观,最终更可能选择参与政治暴力。北美的一些调查研究表明,具有平民背景和军事背景的个人在特征和价值观上有所不同,这是因为参军前已经形成了某种亲军队的价值观的年轻男性倾向于自我选择加入部队。</p>
-<p>有的同志又说了,那我把报刊打印出来去分发给工人,这总不算脱离实践了吧?首先,我要明确一点,我认为报刊这个形式本身就是脱离实践的;其次,如果真的要去打印出来发给工人,那为什么要做成报刊的形式呢?直接单独发特定的文章不好吗?报刊本身不仅目标大容易被晶哥盯上,还需要很多的阅读时间甚至能力(此处批评某些术语名词乱飞的文章),而这是大部分工人群众所不具有的,这就使得报刊本身就是个形式主义的东西,完全没有必要设计封面、给自己冠以“主编”或“副主编”的头衔,还给自己起个“xx报”的招牌,我们又不是要挂在店里卖;而且,既然都可以直接接触到工人群众了,为什么不能脱离纸面文书这种知识分子的形式,直接口头宣传,用最真情实感的方式拉近和群众的关系、建立信任,这不比那种鲁迅式(某些时候叫胡适式更合适)的从上而下的灌输更好吗?</p>
+<p>然而,其他一些论述则将对暴力的增值化与服役经历直接联系起来。例如,在越战期间服兵役的美国男性因暴力犯罪而被监禁的可能性显著增加。另一方面,国际安全援助部队中瑞典士兵在阿富汗服役前后的价值观基本保持稳定。</p>
-<p>报纸、杂志的出现是因为信息技术不够发达不得已为之。互联网、尤其是智能手机出现之前是报纸和杂志的高峰年代,在以前出了爆炸性新闻得要报童沿街大喊“号外”才能让大家知道,而现在只需要打开任何多媒体网站,巨大的标题和夸张的图像就会立即吸引住你的眼球。报纸现在已经基本见不到了,纸质刊物也在逐渐消失,因为它们本质上就是把一堆小文章合订成一个合集,这样在那个信息技术落后的年代,不管是看起来还是卖起来都方便,如果出一份文章就卖一期报纸,那成本岂不高得离谱?这就是报纸存在的原因。而现在不一样了,你根本不需要印刷几千几万份报纸来传播信息,你只需要把文章发到网上,自然就传播几万次;你也不需要把很多文章合订在一起,因为现在完全有支持单独阅读一篇文章的技术(合订在一起看反而不方便且费时,而且不易于传播)。即便是新闻联播这种“电子报纸”也越来越没人看了。现在还办报纸是逆时代潮流而行。</p>
+<p>在女权主义安全研究中,“军事化男子气概”(militarized masculinities)这一概念已发展为捕捉军事暴力与男子气概之间的特殊关联。军事化男子气概通常的特点被认为是“强壮、吃苦耐劳、具有侵略性的男性异性恋取向、恐同、重视庆祝同性友谊、实施有控制的攻击行为、以最小的抱怨完成任务”。尽管军事化的男子气概包含了相当多的特征,但在本文讨论中,军事化的男子气概有两个决定性的特征:其与男子气概的联系和对暴力的增值化:一个真男人应该具有战士的品质。女性被赋予了柔弱和看护的二等角色,而未能“像个战士”的男性则会受到羞辱。</p>
-<p>网络报刊另一大问题就是组织性低下。目前许多报社可能都是两三个人一拍脑袋决定干的,也就只是靠这两三个人撑着,基本上包揽所有工作。这两三个人要是有啥事干不了了那报刊立刻就寄了。而且这种问题在网络上没法解决,就拿报刊工序中工作量最大的排版来说,这个真的只能一个人做,线上交流效率的低下不足以形成有效合作,且将文件经常要传输给别人也是一个麻烦事。这样的生产效率极低,且漫无目的,更像是为了体验那种回归劳动本身的快乐。而且目前这样的报社光我知道的就将近二十个,内容五花八门,甚至有一稿多投的现象,而这个问题是在网络平台上无法解决的,要想真正地去做报刊就只能靠线下组织。</p>
+<p>军事化男子气概指的是这样一种主张,即“与男子气概相关的刻板印象中的特质可以通过兵役,尤其是战斗来获得/证明”。这句话表明男子气概可以在军事环境中获得(acquired)和证明(proved)。第一种说法说明服兵役或参加战斗的经历会使男性具备某些特质。第二种观点认为这些特质是来自早年社会化过程,并且参军后就能表现出来。这种模棱两可的关系提出了父权价值观与暴力之间因果关系的问题。更具体地说,它提出了军事化男子气概的理想主要是通过自我选择(参军前)还是军事社会化(参军后)来实现的问题。</p>
-<p>而且我还要指出一点,许多办报刊的同志都在极力避免在文章中冲塔,我认为这是不可取的。我认为,既然我们要给群众灌输革命思想,那就不能像保皇党或者改革派一样打擦边球浅尝辄止,我们需要明确地指出问题的本质。我们就是需要告诉群众,现在的特色已经不是社会主义了,不然群众也依然会沉浸在一个“赵家皇帝都是好人,就是身边奸臣太多”的幻想中,其实我相信很多群众的思想都已经达到了这一步,我们也更没必要像《新青年》一样“二十年不谈政治”。这时候就一定会有人跳出来指责我说这个是找死啊这个盲动啊之类的,那我只能这样告诉你,你就在网络上蹲着吧,蹲一百年也不会有什么用。是的,这样做确实是很危险,但如果怕危险,那建议右转保皇党。我认为,许多同志都过分地高估了特色的统治能力,这源于我们对于敌人的不了解,打交道太少,既不知己也不知彼,才造成了心底莫名的恐惧,这正是敌人想要看到的。</p>
+<h3 id="三志愿参军与军队招兵">三、志愿参军与军队招兵</h3>
-<p>总而言之,网络报刊整体依然是进步的,这依然是阶级斗争铁的表现,也是同志们试图对抗异化、回归劳动本身的伟大实践。但我还是希望同志们能时刻用毛主席的话:“实事求是”,来提醒自己,不要陷入了对历史盲目模仿的陷阱。</p>
+<p>有关主动参加暴力行动的研究将军事冲突环境解释为已经社会化的个人可以将男子气概和暴力增值化的地方。一项关于越共游击队招募情况的研究强调对许多年轻新兵来说“赢得荣誉的渴望,或许只是赢得社区的尊重”是他们加入游击队的主要原因。对军人阳刚之气的认同往往是参军的主要动机之一。</p>
-<h3 id="进群即同志">进群即同志</h3>
+<p>许多军事组织依赖于吸引志愿者和激励应征者,而将男孩转变为真正男子汉的理念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力工具。从国家的角度来看,军事化男子气概的概念有利于军队招募“不怕死”的士兵。当军队把自己塑造成充满阳刚之气时,就会吸引某一类渴望这种改变的人。这与军事化男性气质内涵——“真正的男人是士兵,真正的士兵是男人”——不谋而合。从这个角度来看,军事化男性气质的构建早在入伍之前就已开始。</p>
-<p>“同志”的门槛,在今天是否也太低了点?</p>
+<h3 id="四反向因果关系的可能性军事社会化">四、反向因果关系的可能性:军事社会化</h3>
-<p>现在“左圈”内有一种奇怪的风气,那就是我们对只要在左群里(至少是自称的左群)、或者在昵称或主页中带有“左”的元素的人就会不假思索地称呼为“同志”,倒颇有些“五湖四海皆同志”的味道了。可这些人真的全都算是“同志”吗?</p>
+<p>军事社会化意味着与军事组织具体相关的经历塑造了个人的价值观。在这里,士兵所处的环境会塑造和重塑他们的兴趣以及身份。军队也要求向未来的士兵有效地灌输有利于实现(使人成为士兵)的思想和价值观。作为一个以男性为主导的组织,军队的职能以暴力为基础,因此军队鼓励军事化的男子气概,将其作为诱导男性成为战士的一种手段。这种转变需要特定的方法、仪式或做法,旨在培养出愿意为某一事业杀人和献身的士兵。这一过程被描述为旨在摧毁士兵的个性,代之以对部队的认同。</p>
-<p>“左圈”中许多网群的审核制度还不如特色,倒是更像我见过的那些西方社民党,只要发个邮件报个名就立刻能成为党员;或者是早期国民党,为了充数什么人都放进来。这些网群的人数自然也高得很,许多网群的创建者还以人多为豪。我们往往能在这种群里看到三类人,我将他们称为王明式、幼稚式和张国焘式人物(注意,我在这里用这两个人的名字分类只是为了方便大家理解,并不完全一致),这三类人我认为是不可以拿对待同志的那一套去对待他们的,因为他们或者根本就没有完全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即便他们很多人认为自己有),或者沾染的资产阶级习气要比无产阶级的还要多得多,或者更有甚者根本就没把我们的事业当回事,在政治上和待人接物上都十分幼稚。总之,他们身上总是体现一种不平等,总是有着机会主义和个人主义的影子。</p>
+<p>然而,军事经历在多大程度上将男性社会化为军事化的男子气概,以及哪些类型的实践、方法或经历引发了这种社会化,这些问题尚未得到深入探讨。</p>
-<h4 id="天山上下来的王明">天山上下来的王明</h4>
+<h3 id="五募兵与征兵制情境中的男性军人气质">五、募兵与征兵制情境中的男性军人气质</h3>
-<p>其一王明式。王明是土地革命时期的“二十八个半布尔什维克”之首,是“昆仑山上下来的神仙”(毛泽东即兴讲话)。作为留苏派的代表人物,他不仅抱着共产国际的指示当圣旨,还十分看不起毛泽东等人的“山沟沟里的马列主义”。“左圈”里也有这样的人物,但他们要比王明还要神气。</p>
+<p>有些人被迫征召入伍而绝不会自愿参战;有些人乐于为国家服务;而对其他人来说,参军是为了钱。一些国家实行征兵制,而另一些国家则依靠志愿兵。不同类型的军事环境也可能刺激不同类型的社会化进程。例如,准军事部队或游击队可能不要求在入伍前接受正规军事训练;服兵役可能不会有任何战斗经历;但在冲突不断的国家,即使是刚入伍的新兵也可能经历战斗和死亡威胁。</p>
-<p>我们与这些人往往刚一接触就能感受到一种小知识分子高高在上的姿态:“你这前反思后现代的虚幻共同体主义者,停止你对大他者秩序性分子的迷恋,快去学德国哲学史,让我这康德黑格尔纯粹理性主义者来一场进步主义辖域-去辖域运动来扬弃你的庸俗化意换!”(这句话意思不准确,因为我真的不会模仿他们说话)。这种行为的脱离群众已经不需要我指出了吧,大概就类似于你把他当同志,他把你当土狗,就是毛说的“装腔作势,借以吓人”。其实这种行为背后的心理逻辑非常简单,这就是一种不平等。这些人就像是孔乙己,在现实中“怀才不遇”,对朝廷不满,但又不肯脱下破烂的长衫和穿短衫的站在一起。他们从一些书本或者视频上(这里点名b站,具体哪个up就不说了)学到了那么一星半点的哲学词汇,便立刻填充到自己的语言里,即便他们自己都不理解(背诵定义并不等于理解)。我想请问同志们一个问题,当此类人在对没接触过马克思主义的人宣传时,一味地套用哲学名词起什么作用呢?其实也不是一点用都没有,至少会让此类人感觉到莫大的优越感,一种装逼成功的快感:“看,这个词我知道他不知道,我多厉害!”好嘛,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解放全人类的伟大思想竟成了某些人用来装逼的工具!请问马克思的“马”是不是还有四种写法啊?</p>
+<p>本研究的重点是泰国,该国拥有规模庞大的准军事单位与泰国皇家武装力量(RTARF)并肩作战,后者采用抽签征兵的方式服兵役,兵役一般为两年左右。RTARF的应征入伍者的训练以通过惩罚和社会及心理压力暴力灌输纪律而著称。所有年满21岁的男性都必须在每年4月应征入伍。</p>
-<p>这种人张口闭口马克思,但却只是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当成一种显摆的资本,心底里还是资产阶级那套意识形态:多学了点知识就高人一等了;即便他们有的人并没学会他们自己口中的那些哲学东西,但他们还是要用上高级生僻的词汇来粉饰自己的语言,还要诡辩说这是“避免庸俗化”,甚至有的还宣称自己是“正统马”,很多同志看不清他们的真面目就会觉得“卧槽听不懂总之很牛逼就对了”,其实和那些宗教忽悠人是一个道理,就是弄一堆云里雾里的东西,搞得很高大上让人听不懂好像普通人触不可及,所以才能招揽到信徒,这类人本身倒也很享受这种“众星捧月”的优越感。</p>
+<p>此外,泰国有许多男子和少数妇女自愿加入各种准军事部队。随着服役年限的增加、晋升和在不稳定的边境地区服役而获得经济奖励。泰南三府(北大年、也拉、那拉提瓦)自2004以来就因持续叛乱而成为冲突地区。这种在冲突地区活跃的不同军事组织的组合有助于研究自我选择加入准军事组织,以及通过服兵役实现社会化的情况。</p>
-<p>当我们在对群众进行理论宣传时,如果也是一上来就堆砌哲学黑话,那群众不仅不会受到宣传,还只会觉得我们在装逼,想:“奥,马克思主义者就这?跟我搁这儿摆什么架子呢?”说句不好听的,如果让这些人和邓小平一起去给群众宣传,我估计群众很大可能会听邓的,因为邓的话至少听得懂而且姿态够低。</p>
+<p>军事化男子气概是通过归属身份和表现身份的组合来实现的。泰国以性别广泛的流动性和对变性人(kathoeys)相对较高的容忍度和能见度而闻名。但是泰国军队在这方面是保守的,只征召给那些认同、被认定男性身份、并在法律上被承认为男性的人。变性人通常可以免服兵役,但在征兵日获得免服兵役所需的程序往往涉及羞辱和骚扰。</p>
-<p>网络左派中有许多人就喜欢端着一副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架势,以学生为主,而且还多为中学生。这就不禁让我想到了鲁迅笔下的孔乙己:</p>
+<p>研究1是对自我选择加入两类泰国准军事组织的研究:社区民兵(Community Militias),和游骑兵(Rangers)。</p>
-<blockquote>
- <p>“旁人便又问道,“孔乙己,你当真认识字么?”孔乙己看着问他的人,显出不屑置辩的神气。他们便接着说道,“你怎的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呢?”孔乙己立刻显出颓唐不安模样,脸上笼上了一层灰色,嘴里说些话;这回可是全是之乎者也之类,一些不懂了。在这时候,众人也都哄笑起来: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p>
-</blockquote>
-
-<p>“王明式”的人物就如同这穿着长衫的孔乙己,别人要是显得不懂“哲学”,他便要骄傲起来,上去显摆一番;若是别人质疑他的观点,那他便要涨红了脸,说一些“之乎者也之类,一些不懂了”的话。这种行为,不过是想要衬托出自己要比这些不懂“哲学”的土老帽们高人一等,摆出一副知识分子的架势,他的那些哲学术语,就像孔乙己的长衫,即便破旧不堪还是要穿在身上,显得自己是与众不同的“读书人”。这些人往往死要面子,根本不会听任何人对他观点的反驳,要是你反驳那一定是你错,只要你敢反驳他,他就立刻要摆出一副“唯我独革”的姿态,完全把自己置于他人之上的态度,用着各种酸臭的小嘲小讽。</p>
-
-<p>这类人就让人感觉到,他就像一个没长大的孩子,拿着成绩单期待父母的夸奖,跟其他人比考试成绩赚得优越感。他把马克思或者黑格尔当成了一种炫耀的资本,就像他考试考100分一样,就像孔乙己穿长衫一样,只是为了标榜自己多么与众不同,多么牛逼;一旦有人反驳他的观点,那就是相当于质疑他“与众不同的存在”的基础,所以他当然不会听,并用上一切诡辩之法来捍卫自己的“神圣性”、“合法性”:“读书人的事能叫偷吗,那叫窃!”。他辩经不是为了学习,而是为了证明自己牛逼。他在政治上是极其幼稚的,混到左圈里来当理论教师爷和哲学教皇来了。</p>
-
-<p>这些人总喜欢讲一些精英主义论调,摆出一副学阀的架势,就像胡适一样,高高地举起自己的双手向资产阶级投降:“赵老爷您看,我讲的东西群众根本听不懂,我也没打算动员那些不会术语的土老帽,我研究的是纯学术的东西,我是不会触碰您一分一毫的统治基础的,千万不要拿铁拳砸我呀!”</p>
-
-<p>这些人似乎并不愿意和工人阶级融为一体,他们似乎更向往的是现代西马教授的生活,在大学里写写书骂两句然后继续享受资本主义制度带给他们的优越生活,当着资产阶级老爷圈养在大学这个象牙塔里的宠物。所以他们日常只是整天泡在网上,忙碌于网络上看谁辩得过谁,而不看这些争辩是否有居于提高人民群众的革命性。他们的立场并没站在工农群众这边,他们最多能起到的作用就是工人运动催化剂的作用,这些人是无产阶级的落后分子。不过据我个人观察,这类人中还真的有好多是来自资产阶级家庭的(别拿恩格斯跟我杠,从古至今出了几个恩格斯?),那这样的行为也就不奇怪了。</p>
-
-<h4 id="不是幼稚病是纯幼稚">不是幼稚病,是纯幼稚</h4>
-
-<p>其二幼稚式。我对于这一类人甚至无法找到一个合适的历史人物作为他们的代表,因为历史上的人物再怎样“幼稚”,都在对形势判断错误、走错了路线、陷入某种错误的主义等理性的、政治的框架内,而这些人则是纯纯的幼稚,不仅像个熊孩子一样学不会控制和正确地表达自己的情绪,还把政治当成过家家,为所欲为。</p>
-
-<p>现在许多同志都喜欢引用列宁同志的话,批判某某某人是“左派”幼稚病。但这颇有些扣帽子的意味,是十分不准确的。某些行为在我看来,不是什么“左派幼稚病”,而就是纯幼稚。此类人往往拥有自恋型人格的多种特征,时常是事事以自我为中心而罔顾集体,这类行为正是无组织无纪律的体现。</p>
-
-<p>出口成脏是最典型的体现。说脏话本身其实没有什么错,这是情绪发泄式的一种表达,但是如果拿脏话攻击别人,那就是另一回事了。大概是真的觉得别人没法顺着网线过去打他们,有的左人对别人可以说是无下限地人身攻击,别人一不随他们的意,一句“啥b”直接就上去了,完全不把对方当人,而是当成自己的情绪垃圾桶。对于一些和他们持反对意见的同志,也会以各种话语打压。更有甚者,他们在现实中遇到了不如意的事,或者是在和别的政治立场相左的人对线中被对面骂了,他们心中有情绪,却不敢对着欺负他们的人怼回去,反而跑来群中大肆发泄撒泼打滚乱发脾气,对别人人身攻击,完全不在乎对方的感受,甚至迁怒于其他同志,抽刀向更弱者。此类迁怒经常是逮着谁骂谁,完全不顾及是否无辜,以为在事后道个歉服个软就完事儿了,属实是“躬匠精神”了。在他们看来,自己就是应该被宠着包容着,别人的感受他们根本不在乎,他们是要比其他人高一等的,这是一种极其自私的想法,也是一种不平等的思想。</p>
-
-<p>死要面子。你一定在“左圈”中见过这样的人,他们不管是出于能力不足还是对情况判断不清,会或经常或偶尔犯一些错误,不管是理论上还是做事上,但是当别人指出他的错误时,他要么暴跳如雷,要么就直接开始哭闹,总之就是一个死犟嘴绝不承认。其实犯错误是正常的事情,强如毛爷爷,他年轻的时候还搞过“湖南共和国”这种空想。但是知错不认、认错不改,甚至攻击指出错误的人,那就是另一回事了。</p>
-
-<p>我遇见过一个例子,我们将此人暂称为A。有一次在群里我们正在讨论一些理论问题,然后A说了一个不是那么准确的理论,我和另一个人指出了他的错误,我想他当时应该是意识到了自己确实有错误,但是他却做了令人匪夷所思的行为。他先是对我们表现出深切的质疑:“啊?真的吗?没有吧?”然后开始给自己诡辩。因为他本身理论确实有错误,所以按正常的逻辑他是没法给自己辩护的,所以他开始推我们甩哲学黑话,什么什么意换什么什么反思之类的,到这一步他确实赢了,因为我们确实不知道他在讲什么东西,所以也不好继续再说什么,但我不能不指出这是一种极其幼稚的行为。A这样做无非是出于死要面子的心态,但这就是个网群,换个头像就没人认识你了,你要了面子又有啥用。如果以后A再有什么问题,不会有人再给他指出了,他就只能沉浸在自己哲学黑话意淫的世界中。这个例子只是在进行讨论时出现的情况,不涉及到他人或集体,还算是可以容忍的范围内,但下面这个例子就是彻头彻尾的不顾集体的个人主义了。</p>
-
-<p>我们将第二个例子的主角暂称为B。B曾经是某某网络报刊的编辑之一,另一位编辑C一直负责排版,他有一次自己觉得自己目前的职务无法体现出自己的大才大能,便主动提出要负责新一期报刊的排版,C答应了。但是B在但受到自己受到肯定后便高兴得把这个事忘了,后面快到发刊日期了,在C的不断催促下B才特别敷衍地排了个版,有多敷衍呢?字体不仅太小,而且大小不一样,好几篇文章之间的行间距也不一样,甚至还有一个投稿作者名字打错了,C用几乎是哄孩子的态度给他指出这些问题希望能重新改一下,先说排版怎么好,然后说但是这点有点瑕疵要是能改一下就好了,很柔和了吧?但是B的回复很直接:“我不改,你改。”C便有点上火,于是语气就有些强硬,结果B直接发了个哭的表情包和一堆委屈的话,总之就是开始哭闹,C便心软,又开始安慰他,最后还是重新排版了。据说B在事后还给别人说C骂他。在这儿我们首先应当认识到,报刊排版这个事,是该报刊编辑部整体的事,如果报刊发布晚、质量出问题,是编辑部整体需要担责任的,而不单单是B或者C一个人的事。但在上述案例中,B却把报刊排版当成了展示自己个人能力的平台,但在获得这种他自以为的对自己的肯定之后,他却又拒绝担负起相对应的责任,“白嫖”了属于是。然而这和A不同,B的这份责任如果他不担,就需要集体来担;当名誉受损时,是集体的名誉受损,而他本人则不怎么受影响。更应当批判的是,B在别人给他指出错误后,装可怜利用了同志们的同情心,只为维护自己的面子,这是一种自私又可悲的行为,属于知错不认也不改,甚至还利用别人的好心反将责任推到别人头上,更有甚者还会污蔑指出错误的人,这就已经是一种资产阶级思想了。</p>
-
-<p>毛主席在《论联合政府》中说道:“有无认真的自我批评,也是我们和其他政党互相区别的显著的标志之一。我们曾经说过,房子是应该经常打扫的,不打扫就会积满了灰尘;脸是应该经常洗的,不洗也就会灰尘满面。”然而当别人对这些人指出错误时,他们已经意识到自己的错误(王明是根本不认为自己错了——笔者注),但他们依然死要面子不承认,甚至硬是要按着自己的错误路线走下去,“这种作风,拿了律己,则害了自己;拿了教人,则害了别人;拿了指挥革命,则害了革命。”(《改造我们的学习》毛)</p>
-
-<p>无下限的反串和cosplay行为。反串和cosplay本身是网左群体对于现在社会的一种相对消极的反抗形式,可以被算作是进步的;但当这种行为变得毫无限度,甚至已经影响到了群里其他同志和社群的正常运行,这种行为的性质就变了,我想这点不需要我再多加说明,这种行为几乎在“网左”诞生之初就被很多同志批判了。据我了解到的几乎所有网群,他们每天的主要内容就是吹水、反串、cosplay,有的人反串水平高超得甚至让很多同志误认为右壬,知己知彼了属于是。我见过cosplay最严重的一个网群,专门设立了一个群作为吹水用,“社长”带头cosplay,几乎每三四天就换一个群头像换一个群名,甚至还通过qq群的“群头衔”功能给群友们“封王封侯”,时不时还要在群里发自己穿上苏联军装或者啥的照片,真・cosplay了属于是。这样的网群,实在是难说它起到了除发泄情绪和消遣时间外的更多作用了,它已经变成了无产阶级运动中落后的产物了。</p>
-
-<p>许多人在现实中受了委屈,处处受到压抑,便跑来网络上来发泄、逃避,但也仅仅止步于此,甚至打扰到网群的正常运行和其他同志的生活,这虽然属于一种消极反抗,但对革命运动实质上没有任何推动作用。虽然这话听着不舒服,但我还是想说:网群不是心理医院,有病请找心理医生。</p>
-
-<p>有的同志(或此类人本身)喜欢为此类人辩护,说他们是“左派”,所以我们依然应当把他们当成“同志”,他们的行为依然是是“左的”,是所谓“进步的”,但如果真的这样,那“左派”、“同志”的门槛是否也太低了点,入党还要搞政审呢。实际上,这不过是列宁同志所说的“隐藏在‘左的’口号下面来为小资产阶级自由散漫辩护的全部幼稚性”。</p>
-
-<p>“幼稚病”描述的是政治路线斗争中明显的错误,尚且是成年人经过理性思考判断,用逻辑言语表达出来的观点。而我们前面所阐述的行为,就像是一个被惯坏了的小孩子,一不如他的意就要大哭大闹甚至打人骂人,这根本就不是“幼稚病”,而是纯粹的幼稚。不管王明再教条主义、张国焘再机会主义、考茨基再“叛徒”,也没见他们指着毛和列宁的鼻子骂脏话吧?</p>
-
-<h4 id="要当老大的张国焘">要当老大的张国焘</h4>
-
-<p>其三张国焘式。每次我读党史的时候,看到张国焘这个名字我血压就往上窜,我就预料到这个人一定又要为了一己私利葬送好多红军战士的性命。张国焘本来是红军在川陕根据地的领导人,但他在和红一军汇合后,看到红一军兵少钱少,再对比兵强马壮的红四军,张国焘便飘飘然起来,认为自己才应该当老大。然后才有了后面的分裂,并另立中央,最终带着左路军(红四军+原红一军五、九军团)去和川军死磕并导致百丈关大败。在被迫北上后,但他因为担心自己的政治命运,就在黄河南岸拖拖拉拉不想过河,结果直接导致宁夏战役计划被迫中止;为了营救已经渡河的红九、三十一、五军,延安方面又制定了海打战役计划,结果又因为张国焘的不配合而破产;最终渡河的三个军不得不组成西路军,在河西走廊试图生存,但最后几乎全军覆没。可以说,左路军和西路军的惨败,张国焘难辞其咎。而张国焘在此之后并不知悔改,继续走他的机会主义、山头主义道路,最终叛投国民党,客死海外。总而言之,我们说的“张国焘式”人物,就是没有特别坚定的信仰、混进革命队伍的投机家,不管是在政治上投机还是在金钱上。</p>
-
-<p>争权夺利,要当老大,是这类人最典型的表现。很不幸地,在我亲身经历的四个网络学社中,发生权力斗争的有四个,达到了百分之百。</p>
-
-<p>第一个网群,我们将“社长”暂称为A,其中一个和他一起建立群组的成员暂称为B。这个网群在建立初期,想要建立一套有效的筛查制度,防止有破坏分子进入网群,于是A就自告奋勇,编写了一套审核题,但是A的这套题的答案几乎都能在网上搜到,大概类似于“商品的二重性是什么”这样,这别说防晶哥了,连兔兔都防不住;所以B在看了这套题之后,就重新修改了一遍,基本上把每道A出的题都换了一遍。但在这之后,A遍处处掣肘B,甚至说B难听的话,因为A认为B在“夺自己的权”。很多同志看到这里可能已经皱起眉头来了,不得不说A的思路看似是非常离谱的,但其实仔细分析,这不过就是一种个人主义、机会主义思想。更明确地来说,A完全不认为他所做的革命事业(咱们暂且把网左算作革命事业)是在为全人类谋福祉,不认为这是全世界无产者的事情。他不认为这是集体的事情,反而认为这是自己的事情,所以他的所思所想都是优先从个人利益出发的。审核题起不到效果,群里混进反动派和走狗怎么办,A完全不在乎;但如果他的手下胆敢僭越,指出他的错误还要在上面动手动脚,那就是大逆不道之罪,他就要对其降下天罚。我们知道,马克思主义者思想的最核心一点,就是平等,就是民主,即便是在以“纪律”、“组织”为准则的军队里,红军也设立了极其民主的制度:官兵平等、财产公开、士兵委员会。在A的思想中,所谓的社长(即便这只是他自封的)要比社员高一等,社员指出社长的错误,甚至抢了社长的“权力”,是绝不可容忍的。A的思想,在某种程度上确实可以算作一种资产阶级思想,而且甚至是没有物质基础支撑的那种。对A来说,网群不是革命事业的平台,而是自己的私产。</p>
-
-<p>第二个群也差不多。社长D在社员发现学社吹水现象过于严重,提出要进行社务改革以及人事重组时,拒绝了社员对吹水群的改革,并宣称这个吹水群不属于学社,是在自己的朋友群。但如果只在其他群里抓吹水,那学社的人不还是要到“朋友群”去吹水吗?所以这场改革无疾而终。在这里的个人主义体现得更淋漓尽致,已经弃集体于不顾,完全是从个人角度出发思考的了。</p>
-
-<p>在第三个群中,C和其他几个社员一起建设了一个网络报刊。在一开始,网络报刊处在一个非常混乱的组织状态,基本上是一个人包揽全部工作。所以在后面,这个学社试着去分工,把一些之前被包揽的大工作打碎为多个小步骤,然后尽量让所有成员都可以分到工作、参与到学社建设里来。但是这就让C暴跳如雷了,他觉得这是“削他的权”,反对声音很大。C被分配到的职务是报刊封面设计,他之前也参与过排版和人事安排,但很不幸,他证明了自己没有担任这些职务的能力,但C并不这么认为,他认为这就是在打压他,所以他时常抱怨说“没有归属感”,后来甚至拒绝参加任何社务。颇为讽刺的是,C还经常攻击学社说“没有民主”。</p>
-
-<p>在第四个群中,这个群的成员因吸取之前的教训,所以在一开始就取消了“社长”这个东西,但作为创始人之一的E却不是很同意,他时时刻刻都想要当“社长”。在一开始,E拥有相对较大的“权力”的,他也一直自认为自己就是社长,但后面由于他确实能力无法胜任,所以逐渐被移出了核心决策小组,所以他心怀不满,甚至经常攻击决策小组,说这是“独裁”,但实际上如果让E加入这个小组他绝对不会说什么;E还时常阴阳怪气小组中做决策最多的同志(即他眼中的所谓社长)。很多同志都不理解,一个网络学社,他搞权力斗争是图啥,图多控制一个群吗?</p>
-
-<p>除了争权,张国焘式行为还有从别的群强行拉人。这就是彻底的山头主义了,在“左圈”内拉帮结派,不用敌人来打自己就开始分裂内斗。我之前所在的学社出现过一次这样的情况,我被一个人,我们称之为F,拉到了他们群,然后我就想在他们群宣传一下我们的报刊,F当时很不满,觉得我从他们群挖人。后来F跑来了我们的群,由于他的观点以及态度恶劣,和我们群群员起了一些冲突,他和他的信徒们就开始从我们群通过私信或直接邀请的方式偷偷拉人,在被发现后干脆光明正大直接在群里挖人,厚颜无耻了属于是。在F看来,无产者、左派不是一个整体,我们要做的不是团结大多数,而是拉帮结派勾心斗角,为自己攒(虚拟的)政治资本。F通过某种方式凭空创造了一种身份认同:“F的学社的人”和“我们的学社的人”,而不再是无产者、受压迫人民这种身份认同,我想特色肯定很喜欢这样的人,直接帮他们分化了人民,还不用发工资。顺便提一句,民族主义也是通过类似的方式被制造出来的。</p>
-
-<p>金钱投机,利用同志们的信仰和同情心来骗取钱财。这个就已经不能算作“左派”了,甚至可以归到敌人的范畴。我想同志们多少都有耳闻前段时间“张子桀骗钱”一事,此人通过奥斯卡级别的表演与包装、利用同志们的同情心,来为自己谋财。这种行为在道德上的失败已经不值得再批判,但是他的这种行为,不仅严重损害了同志们之间那种坚定的信任,而且还打击了很多新同志对马列毛主义的信心,可以说,这一类人是资产阶级的好帮手。我还遇见过一些人,宣传说自己可以帮同志们打印一些市面上没有的资料和同志们自己做的宣传物,虽然说是要花点钱,但很多我当时也都相信他们是真的站在革命的人民这边的,但当我仔细询问之后,发现他们居然也在帮右派打印资料,这使我无语地无地自容,这些人就是纯粹的投机商人,他们为了赚钱可以见人说人话见鬼说话,如果利润足够的话,他们也完全可以向晶哥出卖那些曾经的“同志”。</p>
-
-<p>既然说到张子桀,那就不能不提最恶劣的性投机。张子桀此类人,通过把自己包装成“激进的女权主义者”,把自己塑造成革命家、女性之友的形象,让很多刚刚建立信仰的、处在迷茫中的年轻女同志对他们很有好感,而他们则卑劣地利用女同志,骗取她们的感情甚至身体,以满足自己野兽的欲望。而这样做的危害是明显,那就是极大程度地激化性别矛盾,帮敌人瓦解了男女同志间的信任,这让男女同志之间以后还怎么互相充分信任呢?以后还怎么自由地在一起战斗呢?此类禽兽人物无疑成了父权制的卫道士,无疑在给资本主义续命,他们对我们运动的割裂,甚至要比晶哥的铁拳还要厉害。</p>
-
-<p>名誉投机,把自己包装成“左派明星”,但实际上并没有坚定信仰。张子桀是这样的人,之前还有一个“月华”,每天在空间里发表马列毛言论,结果润到荷兰之后就摇身一变成了新自由主义者。还有很多这样表演型人格的人,特别喜欢包装自己,混入左派的队伍,享受通过欺骗新同志带来的被崇拜感。我认为,这些人危害虽大,但真正的马列毛主义者是可以识别出这些人的,这些机会主义者的出现并不会影响他们的信仰。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左圈”无时无刻不在吸纳新成员,一些对体制迷茫者、怀疑者也经常会来这里寻找答案,而这些表演者,实际上就变成这些新成员崇拜的“神像”,甚至形成一种“饭圈”,就比如说月华在被挖出家里是金融资本家时,有很大一批他的粉丝用恩格斯给他辩护。当这些新成员没有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武装自己的头脑之前,便会对这些“神像”马首是瞻,而当他们发现,原来这些人不过是一些职业演员,给他们传播一些自己都不信的东西,他们会怎么想呢?他们还如何去信任其他的同志、如何去信任马列毛主义、如何去信任共产主义一定会实现呢?这对我们的队伍的打击无疑是巨大的。</p>
-
-<p>一言不合就开盒。前段时间,有数个网群被举报封群,原因是有一个叫“稻花”的组织,利用计算机科技收集其他网群的数据,然后举报,宣称这是为了“消灭落后的网左”。在这个组织中,甚至还有严重的个人崇拜和cosplay现象,把“稻花”誉为什么伟大导师,还给他编了首赞歌,实在是魔幻现实主义。除去这种以开盒为存在手段的特殊案例,左圈中还确确实实地存在用开盒来攻击对方的现象。两个人,因为一些网群组织上或者理论上的冲突,就直接挥舞“盒大棒”,翻对方老底以通过这种方式报复、胁迫对方,这种手段我上次见还是在诈骗犯那里。除了开盒,我还见过有人在和别的群或者个人起了冲突之后,直接把他们举报了,这下晶哥好帮手了属于是。这类人,虽然行为很幼稚,但是要比“幼稚式”人物危害更大,在某些时候甚至就是直接在帮晶哥的忙,不仅帮忙分裂左派队伍,还帮忙精确提取打击信息。</p>
-
-<p>综上所述,张国焘式人物,是一类信仰不坚定的、目光短浅的机会主义者。对于这类人,我认为没什么团结的必要,我们要对他们进行坚决的斗争,留着这些人,对我们的事业弊大于利。</p>
-
-<h4 id="当团结-批评-团结成为教条">当“团结-批评-团结”成为教条</h4>
-
-<p>综上,我们应当对王明式团结又斗争,对幼稚式教育又斗争,对张国焘式则坚决斗争。然而,很多同志依然要教条地统一拿对待同志的方式对待这些鱼目混珠的人。每当群里出现上述这样的人物,总有一两个浑身冒着圣母光芒的人站出来,左手抱着“民主”,右手举着“团结-批评-团结”,疾呼一声:“都是同志!”。</p>
-
-<p>团结-批评-团结,这源于延安整风时期,毛提出的整风原则之一:</p>
-
-<blockquote>
- <p>“我们曾经把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这种民主的方法,具体化为一个公式,叫做“团结-批评-团结”。讲详细一点,就是从团结的愿望出发,经过批评或者斗争使矛盾得到解决,从而在新的基础上达到新的团结。”——《毛选第五卷,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p>
-</blockquote>
-
-<p>既然提到了延安整风,我认为我有必要向不熟悉这段历史的读者同志介绍一下。我们将其分为四个部分:整的是什么,怎么整的,整风的条件,整风的结果。</p>
-
-<p>延安整风针对之一的就是长征之前,在王明“左倾”路线下的苏维埃后期的那次大崩溃,即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和它带来的惨重后果。然而有趣的是,一向以“左”著称的王明,在到达延安后反而又搞起了“一切服从统一战线(国民党)”的“右倾”路线。如果我们细究红军的历史,就会发现“左”和“右”的错误总是交替出现,尽管错误的具体内容不同,但每一次的“左转右”、“右转左”都说明了“左”、“右”两极相通,虽然二者互为极端,但归根结底都源于同一种思想:不了解中国实际或不能揭示中国革命客观规律的主观主义。这个主观主义,就是不顾现实的客观情况,单凭着自己的“想当然”或者抱着一堆教条来办事,最后结果自然往往是失败的。</p>
-
-<p>而此时,1942年的春天,中共也已不同于初到陕北时的一个濒临灭亡的小党,业已成长为一个可以影响抗战整体局势的力量,而此时百分之九十的新增党员和干部都是在抗战后加入的,他们没有经过早期革命的淬炼,这也迫使中共需要一次整风来提高新干部们。</p>
-
-<p>《实践论》中提到,人们脑中的理论源于具体的实践斗争,因为具体的实践环境不同,所以同样的理论在不同的环境下就可能会失灵,这就是教条主义;而如果事事都要从实践中总结,那成本就会高得离谱,所以又需要学习先进的理论体系,指导我们的实践,所以整风前两个步骤分别是:马列主义学习运动、大兴调查研究之风。</p>
-
-<p>而整风的第三步,我想同志们多多少少都有听过,那就是历史清算。毛这样说过:“总结过去的经验,对于犯错误和没有犯错误的人都是一种教育。了解过去的错误,可以使今后不犯同样的错误。”毛在《实践论》中这样总结道:“人们要想得到工作的胜利即得到预想的结果,一定要使自己的思想合于客观外界的规律性,如果不合,就会在实践中失败。人们经过失败之后,也就从失败取得教训,改正自己的思想使之适合于外界的规律性,人们就能变失败为胜利,所谓‘失败者成功之母’,‘吃一堑长一智’,就是这个道理。”历史清算和前两步最大的不同,就是它会涉及到具体的人,所以毛提出了历史清算的原则:整风不是要整人,整风的目的是“惩前毖后,治病救人。”就是从团结的愿望出发,经过批评或者斗争,分清是非,在新的基础上达到新的团结。这个过程就是“团结——批判——团结”。</p>
-
-<p>但是,许多同志并不能对过去的历史有一个全面、辩证的认识,毛认为当时的错误是路线错误,而很多同志却只认为那是策略错误,在此情况下,毛进行了称之为“党书”的编辑工作,主持编写了三部历史文献,即《六大以来》、《六大以前》和《两条路线》。《六大以来》一经出版,在大量的史实面前,原本不承认自己错误的同志,也放弃了自己原来的观点,认为确实存在着从思想、理论、方法、策略层面的路线错误。</p>
-
-<p>整风的最终结果就是九月会议,洛甫、博古、王稼祥等人在会议上以追求真理的态度做了真诚的自我批判。不过在这次会议上,王明却一直在回避自己的错误,把责任都推到博古头上,但实际上这次会议的目的并不在于要追究谁的责任,而是要打倒错误的主义,但如果王明不承认自己的错误,那就很难说这种主义被打倒了,而如果让王明继续领导组织,必然会继续造成更多的失败。毛和其他同志数次找过王明谈话,但后来王明干脆称病拒绝参加自我批评的会议。但整风运动整体上还是成功的。</p>
-
-<p>由此,我们可以总结出一场整风中的几个关键条件:组织中的人都认同这个错误,组织中的人都了解错误的具体内容,并且对错误有统一的、正确的认识,没有这几个条件,整风就是空中楼阁。然后就是自我批评要认真的而不是敷衍的,尤其是对那些担任要职的人,如果这些人依然执迷不悟,还让他们担任要职那就是害了组织。</p>
-
-<p>如何让组织中的人都认同一件事是错误?那就需要统一这些人的思想观念。比如说A认为群众是乌合之众,B认为群众是有智慧的,那么,当B犯了错误时,他就认为有必要和群众交代清楚,而A则就认为,我自己悄悄改了不就行了,公开承认多损害我的威信啊。在世界观不同的情况下,对一件事的看法甚至会截然相反,所以统一思想就很重要,这就是为什么要搞马列主义学习运动,这才能让大家真正做到批评与自我批评。</p>
-
-<p>如何让组织中的人都了解错误,并对错误有正确的认识?那就要摆事实。即便大家都言必称马克思,但也会有各种各样的分歧,毛说博古是“本本主义”,博古说毛是“山沟沟里的经验主义”,谁都说服不了谁,怎么办?那就是要把这个理论放到实践中去,走博古路线,“御敌于国门之外”,结果连吃败仗;走毛的路线,四渡赤水脱离险境,谁的路线正确这不一下子就看出来了吗?但仅仅这样不够,因为有的人就会觉得,啊博古的路线没问题,是下面当兵的执行有问题,所以啊问题不大,不用整,这就是大家对错误没有正确的认识,所以毛在当时又亲自主持编写了三本“党书”,在大量事实证据面前,这些人才承认了是路线错误。</p>
-
-<p>那什么样的整风是失败的呢?我给大家举一个亲身经历的例子。</p>
-
-<p>甲是一个类似于上述张国焘争权夺利式和幼稚式加起来的人物,之前经过其他同志批评,做了一次自我批判,但几乎文不达意,只是敷衍了事没有认真改过;没过多久,甲又由于各种各样的错误,不仅引起了网群成员的众怒,还极大阻碍了网群的运行。A想要对他进行批评,但甲的态度极其恶劣,不仅不听还攻击A,于是A找到同为网群领导组的B、C和D,提出要公开批评甲并撤下他的职务。但B认为,这主要是甲和A之间的的个人矛盾,关于甲阻碍学社运行,B则认为大家都是同志,单独口头教育就好,没必要撤职,也没必要公开批评,应当秉承“团结-批评-团结”的原则;C也觉得,大家都是同志,我们态度要柔和,尽量避免冲突,保持团结,也没必要撤职,毕竟甲是掌管xx部的,我们还需要他。我们在这里可以看到,首先A、B、C三人对于甲的错误理解不同,B则根本不认为这算错误,主要是个人矛盾,口头教育一下就好;C则没啥判断,只希望保持现状。这是因为三人对此次冲突的了解程度不同,三人的观念也不同。A一直也同样在甲的xx部工作,而且A也负责很多人事变动,甲对此类工作阻挠甚多,A和甲也很熟悉;而B则是较晚才参与人事变动,而且也不是很积极,和甲也没聊过几句;C则参与度更低,一直在一个独立性很高的单另部门工作,C和甲只是泛泛之交。总得来说,他们根本就没有被甲怎么影响过,将这判断为和A的个人矛盾也是正常;对C来说,甲怎么闹腾也不会影响到他,自然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省得破坏了他和甲的交情。而且,在B看来,这个队伍的力量来源于人多名声好,他是怕打烂了坛坛罐罐,打击了甲让他退群,又怕甲跑到其他群毁坏这个群的名声;而A则认为网群的核心队伍绝不可容忍上述三式人物,更不可让他们担任要职,队伍的力量来源于高度的组织、先进的觉悟和正确的路线,如果人多就是力量大,那抗日战争就应该是国民党领导打赢的,至于“左圈”的名声,简直就是个笑话。不过由此,也暴露了网群一个无法解决的缺陷。</p>
-
-<p>不过最终在A的坚持下以及甲确实惹了众怒,小组最终还是决定把甲撤职,但甲并不服,反而还撒泼打滚,用语言暴力攻击A和其他同志,小组最终不得不又决定把甲开除出社。而甲在之后果然跑到其他好多群大哭大闹装可怜,其中就有几个群听了甲的一面之词就跑来质问A所在的网群,这几个群中还有一个是在“左圈”颇为知名的“xx号角”。“xx号角”的一名成员给B发了一封很长的私信(为什么没给A发?因为A根本就不在其他群刷存在感),大致就是说要团结同志,不要搞分裂,要坚持什么“团结-批评-团结”的原则。B对此人还是礼貌以待,但A知道后当场就火了,这个人什么都不了解,就听了甲的一面之词,就跑来当和事佬扮圣母,不知道这个人还记不记得自己的组织名字里有“xx”二字。在这里,所谓的“团结-批评-团结”就彻底成为了教条,成为了某些人站在道德制高点上向其他人挥舞的大棒,属实是把自己当成共产国际了,到处往别的群派“钦差大臣”,要求别人把此教条捧在神坛上,完全不顾现实情况如何。如果按着这样教条的方式去机械地“团结-批评-团结”任何一类犯错的人,那最终就只会什么也团结不了,什么也批评不成,整风搞成了面子工程。这种无条件的“团结”,很难说到底是在团结,还是在妥协、逃避。</p>
-
-<p>而至于D,他则表示,不能脱离群众,要搞大民主不要搞小团体,要求在一百多人的大聊天群投票决定此事。但是D要求的“民主”,真的可行吗?</p>
-
-<h3 id="建群即建党">建群即建党</h3>
-
-<p>在今年上半年,“左圈”内发生了一件啼笑皆非的事,闹得满城风雨。有一个网群的群主写了一篇长达十几页的“建党宣言”,宣布这个群正式成为了“中国xxxx党”。这篇宣言很快传遍了“左圈”,看了它的同志们的态度几乎是一边倒的,那就是认为这简直是cosplay,太荒谬了。但是这种cosplay、“建群即建党”的现象却在“左圈”中十分常见。这不禁向我们提出了一个问题:网群,真的可以承担一个真正的政党组织的任务吗?网上闹革命,到底可不可行?</p>
-
-<h4 id="网群独裁不可避免">网群独裁不可避免</h4>
-
-<p>对中共早期党史略晓一二的同志们都知道,中共强大的战斗力和凝聚力不来源于暴力和集权,恰恰相反,来源于民主和平等。我认为这两点也是一个马列主义组织的生命线,没有这两点,就不能被称之为马列主义组织。但在现在的网群内部,不仅没有民主,甚至还在不可避免地走向独裁。</p>
-
-<p>我们常常说,社会组织中的问题都是人的问题,但是我想很多同志们都忽略了一点,那就是在现实社会中人是有极大的主观能动性的,政治组织的形式是可以通过人力来改变的,而在网群中情况是大有不同的。以目前形势最广最多的QQ群为例,QQ群的形式是被腾讯的设计钉死的,没有任何更改的可能。QQ群中群主就是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他完全可以凭自己的喜好,任意处理群中的任何一名成员,包括这个群本身,而群成员没有任何实质的手段能够反制群主和群管理员。QQ群的组织构架在诞生之时就是独裁的,想在这种构架下去建设民主,就好比在沙漠里种水稻,如果不改造沙漠环境,任你的水稻种植手法再高超、水稻苗的品种再优良,也不可能成功。</p>
-
-<p>除去客观的架构,我们也无法忽视一个主观的事实,那就是一个网群组织真正的成员,也就是所谓的核心成员,其实也就是三到五个人,最多六七个人,就是这几个人真正地在干事;而且这个组织真正的运行,往往是依靠一个人,就那么一个,这一个人的能力几乎就决定了这个网群组织的上限,如果这个人有任何问题,比如退群了,那么这个网群组织也就会立刻名存实亡。那是什么造成这种现象呢?</p>
-
-<p>为什么一个网群里真的在干事的只有几个人?其实很简单,因为这个群就属于这么几个人。换句话说,除了这几个人之外,剩下的成员对这个群没有归属感,他们不认为自己是这个群的人。</p>
-
-<p>从唯物主义的角度来讲,精神上的联系建立在物质的联系之上。如果你认同自己属于某个集体,那么你一定在物质利益上和这个集体达成了某种程度的一致(注:这里的集体强调一定的组织性,和饭圈那样单纯的标签化身份认同不一样)。例如,民族国家的形成是往往是因为这个民族集体要面临共同的压迫或外敌;我认为我和我家是一个集体,是因为我家发了财我也能跟着分一笔,而我家如果某个成员亏了钱我也得用自己的钱帮忙;我作为xx党的党员,认为自己属于xx党,除了政治立场一致外还因为这整个党利益一致,兴则全兴,亡则全亡。那什么情况下我们不认为自己属于某个“集体”呢?第一种,我们发现这个“集体”是假的,就比如我们发现在民族国家中,那些口口声声为了民族的高官居然个个都有外国绿卡;比如我所属的这个党它说一套做一套,喊“清正廉洁”最大声的反而捞钱最多。那么另外一种,就是这个集体是被强加给我的,事实上我和这个团体没什么联系,举个例子,小组作业,老师们天真地以为只要小组所有成员最后得分都一样小组成员就可以共同努力,但实际上小组任务往往落到一个人头上,这个人为了自己的分还是得出苦出力;历史上还有个比较经典的例子,蒋介石手下军阀看似一体,都说自己是中国人都拜三民主义,实际上貌合神离,毕竟军阀成一体和蒋介石不仅没啥共同利益甚至还是竞争关系;再比如我上初中的时候,我的老师经常给我们灌输“xx中学的荣誉”这种东西,以激励我们好好学习用好成绩回报“母校”,但事实上学校对于学生是剥削利用关系,我学得好是我父母花钱我自己努力,学校只是一个平台,给学校多捞了几个名号学校又不会给我发股份。</p>
-
-<p>说了这么多,同志们可能已经明白我想说什么了:是的,网群没有组织度的根本原因就是这个“集体”是虚假的。网络本身就是一个虚拟世界,我在这个虚拟世界再怎么厉害也和现实世界的我没关系。据我观察,事实上一个网群里的绝大多数人都是把这玩意儿当作副业来搞,大家现实中还有正事,该上学上学该上班上班,毕竟哪怕我在网络社群里当了社长我现实中依然是个社畜。大部分同志参与网群不过就是为了找到一群和自己有同样苦闷心情的人,以寻得情感上的安慰;或者单纯把网群当成汲取知识的平台。大家也就是上班或上学的空闲时间来网络上用一种类似cosplay过家家的心态来“追逐理想”。再者,网群极度依赖电子设备,甚至超过依赖现实的人。我今天在群里呼风唤雨,明天我把手机一关我就和死了没区别。所以网群建设的高峰期是寒暑假,因为大家现实中上学工作根本就没啥时间抱着手机聊。</p>
-
-<p>那么一个网群的核心成员往往都是什么样的人呢?这些人首先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可以长时间接触到手机,至少每天能有一两次上线机会;如果不行,那即使此人是“建群元老”也无法成为核心。其次,这些人是群的管理层,一般而言,就是“建群元老”,但也不乏一些还算开明的群会把一些后来的成员提到管理层(这些后来的成员当然也是能长时间接触到手机的)。总之,这些人在某种程度上尝到了权力的味道(即便这权力是虚假的),而且也体验到了对抗异化、回归劳动本身的快乐(这点会在之后的篇详说)。但是,群里的普通成员往往两者都感受不到。</p>
-
-<p>如果你参与过网络群社的创建,你很可能就会注意到,一个社群中,绝大多数成员都只是参与者,而只有少数成员是管理者。我想熟悉《鞍钢宪法》的同志已经意识到问题所在了。除去管理层,剩下的成员大致可分为两部分,少数可能会被管理层分配一两个职务,但也就是按部就班地照做,因为这部分成员对整个组织基本不了解,也参与不到核心管理;剩下的则就是纯粹在群里聊天吹水。这时大多数成员已经在某种程度上成了“打工人”了,网群又不会给他们发钱,纯粹用爱发电了属于是,当然就没有归属感了,当然就没有组织度了。</p>
-
-<p>而在这种情况下,网络社群的高度集权乃至个人独裁就不可避免了。而我们又知道,一个马列主义团体离不开民主,没有民主的、用爱发电的团体,组织度甚至比不上发钱干活的团体。不管是从客观条件还是从主观条件出发,我们都无法遏制这种趋势。</p>
-
-<h4 id="民主的前提">民主的前提</h4>
-
-<p>我在《进群即同志》篇的最后一段遗留了一个问题,那就是有个人在解决一个问题时说,不能脱离群众,要搞大民主不要搞小团体,要求在一百多人的大聊天群投票决定此事。这种“民主”,在网群中到底可行吗?</p>
-
-<p>民主这个东西,听着十分得高大上,也是不可违反的政治正确。在一些二极管人士的思维中,要搞民主就要那种“全民参与决定、人人一票否决权”的,不然就是“集权、独裁”。但是,不管这些人再怎么喜欢民主,我们也必须看到,“民主”如果在不符合现实客观环境时强行实行,那就会变成脱离实际的教条主义。</p>
-
-<p>首先我想给出我认为的民主的定义。其实民主没有特定的形式,不是说非要“言必称希腊”,一人一票才是民主。民主其实就是让一个组织中,最底层、最广大的那个群体可以影响、参与甚至决定最高层的政策,而不是反过来。希腊民主看似没毛病,但实际上可操作空间大得很。在古雅典,只有成年男性本地的奴隶主才有投票权,所以那哪是民主啊,那就是父权制奴隶主阶级专政。在美国,看似每人一票选总统很民主,但实际上,那不过就是让老百姓在一个资本家和另一个资本家中选,不管是谁都不能代表无产阶级的根本利益,所以本质上也不是民主而是资产阶级专政。而这种有产阶级专政,则是建立在国家中的暴力机关之上的,“民主”面纱下是资产阶级的刺刀。</p>
-
-<p>在美式选票民主中,还有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那就是百姓根本没有渠道得知候选人真实的一面,候选人和其政党往往用巨量的资本买通媒体,让他们为自己搭建人设宣传形象,并许下诱人的空头支票,但至于上台之后这些空头支票会不会被兑现、此候选人是不是真的像宣传的那么牛逼,那就不好说了。由此可见,在这种“民主”中,老百姓完全处在一个信息茧房中,他们看似有了选票有了左右政府的能力,但实际上,他们还是被操控、被利用的工具,这也导致越来越多的美国人不愿意参与投票,毕竟和他们有什么关系呢?</p>
-
-<p>在网群中实际上也有上面这段提到的问题。普通的群成员实际上对网群事物的参与感要比很多同志想象的低得多。事实上一个网群的绝绝大部分事物都是由核心的四五个人讨论决定的;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许多网群会设立一个类似于“公民大会”的群,将网群大小事务都在这个群里讨论、决定,这样群普通成员也可以去看,并发表意见。这样看似没毛病,但实际上和开私人小会没啥区别,原因很简单,那么长那么多的讨论内容,谁那么闲一条一条翻啊?而且群普通成员本身对于网群内部情况就不会很了解,即便是看了那些讨论内容,也很难作出什么判断、给出什么建议。</p>
-
-<p>说到底,对于占大多数的群普通成员来说,他们在网群中更像是“消费者”的角色,网群只是一个为他们提供了可以满足自己“革命幻想”或者查找资料的平台,他们并没有把自己当作这个组织的成员。对于普通成员,在现实中的生活要远比在网上“革命”重要(这实际上是一个正确的判断,我并没有在这里谴责他们),网群是一个可有可无的东西,是一个为现实失意生活补充的消遣物,空闲的时候吹吹水,到点了还得去上班上学。</p>
-
-<p>总而言之,当一个网群试图用“民主”的方式解决一项事情时,网群中的“民”既无法了解到事情的全貌、作出客观逻辑的判断,也不会认为自己是这个网群中的一份子、来去参与这个事情。毕竟,不管这个网群怎么搞,哪怕这个群炸了,也不会对他们现实生活产生一丝一毫的影响。</p>
-
-<p>在此情况下,“民主”就已经沦为形式主义了。据我观察,大部分网群中,如果某个成员要求以“民主”的全群投票的形式决定一件事,那么这个成员要么是为了面子,走个“民主”的形式让自己安心,这实际上是一种推脱责任,本来应当自己判断、承担的事被推到了全群成员头上,到时候出问题了那就是群成员的责任了(不要期望群成员可以在根本不了解事情全貌且没兴趣参与的前提下作出正确的判断);要么,这个人只是希望用“民主”来给自己背书:“你们看,我这个事情可是通过‘民主’的形式作的决定,你们要是反对这个决定,那就是反对‘民主’!”实际上就是美国政治正确那套玩法,根本就不是民主了。</p>
-
-<p>但是我并不是说这种形式主义民主完全没有效力,它在有的时候确实可以被引导着作出正确的决断,但往往需要花费大量精力和时间,效率极其低下,时间浪费极其严重,而且往往就搞错了重点:重点是在解决这个问题,而不是在这种根本无法组织民主的情况下搞形式主义。</p>
-
-<p>给大家举个真实事例。在xx网群某一天混进来了一个“王明式”人物A,此人一上来就是满口哲学黑话,但实际上A本人并不理解自己说的那坨东西。但是,A的脸皮厚极了,当有人指出他理论上的错误时,他会说一大堆英式废话来绕弯子,总之就是死不承认错误,还攻击对方才是错误的;当他遇到有不会说哲学黑话的同志,他就好像是黄鼠狼遇上了鸡一样,逮着人家撒开了花地倾倒哲学黑话来批判对方,甚至还从这个网群往自己的群里拉人,总之把这个群搅得鸡犬不宁,甚至无法开展正常工作了。遇到这种情况该怎么办呢,我想大家的第一判断就是给他禁言或者直接踢了吧,总不会去搞说服教育吧?但是此群的核心成员B还真就要搞说服教育,B是这么解释的:因为他要通过辩论让此人的真实面目暴露出来,然后再将这些聊天记录发到三百人的大群里,通过“民主”的方式投票决定是否将此人踢出。最后这件事搞了大概七八个小时,把好几个群成员气得半死,然后才把这个人踢出的。</p>
-
-<p>那么,A最后有被说服教育了吗?没有!指望说几句道理,就改变别人头脑中的思想,往往是不现实的。像A一样,左圈中极多的人的知识体系都来源于对书本的生搬硬套。毛曾经写过文章批判这种现象:</p>
-
-<blockquote>
- <p>“你对于某个问题没有调查,就停止你对于某个问题的发言权。这不太野蛮了吗?一点也不野蛮。你对那个问题的现实情况和历史情况既然没有调查,不知底里,对于那个问题的发言便一定是瞎说一顿。瞎说一顿之不能解决问题是大家明了的,那么,停止你的发言权有什么不公道呢?许多的同志都成天地闭着眼睛在那里瞎说,这是共产党员的耻辱,岂有共产党员而可以闭着眼睛瞎说一顿的吗?”——《反对本本主义》</p>
-</blockquote>
-
-<p>毛在此总结说,对于那些喜欢照本宣科还高高在上的人,不要去试着说服他,最好的方法就是停止他的发言权;如果你没有权力不让他发言,那最好就是不要争论,无视他;如果你非要和他争论,非要对牛弹琴,那就不是牛的问题了,是你的问题。就像在A这次事件中,你说他这种宣传方式群众听不懂,他说你是“纯粹形而上学的后现代小将”,你怎么和他辩论?至于说服他,他愿意听你讲吗,他直接来个“不听不听王八念经”,纵使你再有耐心,也不可能说服他。</p>
-
-<p>那么,这次“民主”让民主制度深入该网群了吗?没有!事实上,这次“民主”只有B一个人是完全支持的,剩下的大部分人只是觉得,反正是民主嘛,也没什么大碍,而且,我既不参与辩论,也不参与批判,我就是一看热闹的,跟我有什么关系啊?是的,从唯物主义的角度讲,这次“民主”中,群普通成员既不是“民”也不是“主”,这次辩论跟他们半毛钱关系也没有,把手机一关这事儿根本就没发生过。在此之后,网群决策事物依然按着之前的习惯来,根本没啥改变。</p>
+<p>社区民兵是泰国南部最大的武装组织。政府已将社区民兵的正规军部分(Or Sor,正式名称为国土防卫志愿军)扩大到约7,200人。社区民兵志愿者被招募到自己的村庄服役,为政府基础设施和政府官员提供保护。Or Sor每月领取工资,但其他村庄或社区民兵则不是。社区民兵一般只由男性组成,尽管妇女加入民兵组织没有任何正式障碍。</p>
-<p>那么,这种“民主”最后的作用是什么呢?这实际上就是B的自我心理安慰,是他作出来给普通群成员和“左圈”看的。B可能是出于一种教条主义的心态,也可能是太好面子,害怕把A直接踢了,会被指责为“专政、独裁”,坏了网群在“左圈”里的名声。害怕指责怎么能行呢?哪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战士没被指责过?哪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战士会在乎自己的名声,更何况是在“左圈”这种还不如微博饭圈的名声?“民主”的形式到底能不能起到民主的作用,还是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不然就会犯了教条主义、形式主义错误。从以上分析可以得知,B这个“民主”绕了这么一大圈,其实最终效果和把A直接踢了没啥区别。这使得这次“民主”完全沦为了一场表演,还是自导自演;而且还浪费了网群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耽误了正常工作的进行。</p>
+<p>游骑兵(Thahan Phran)是另一个准军事团体,是一支由陆军和海军陆战队组成的轻步兵。他们经常与边境巡逻警察(BPP)一起行动,接受作战训练。加入游骑兵者必须是年龄必须在18至29岁之间不分男女的泰国公民。女性在游骑兵中仍占少数。他们需要接受45天至6个月的初级培训。游骑兵报酬平均每月估计为13,500泰铢(约合440美元)。他们每次服役四年,经常被派往战区。游骑兵需要在偏远地区和小路上进行小规模徒步巡逻。他们在检查站巡逻,但有时也在林区扎营。</p>
-<p>让我们回到标题,民主的前提到底是什么?</p>
+<p>研究2则研究了泰国军队抽签征兵的制度。根据1954年《兵役法》,泰国所有男性公民在18岁时都要登记服兵役,直到进入军事预备役或被免除军事义务。每个年龄组中大约有1/4的人将在中学期间通过领土防御学生训练进入预备役。那些没有参加培训的人在21岁时将继续登记服兵役,然后必须向征兵部报到,参加高等教育则入伍可被推迟,但是26岁以后不可再延期。</p>
-<p>首先,在一个组织中要实行民主,那这个组织里的人必须要自我认同为组织的成员,否则民主会立刻沦为形式主义和自娱自乐。在大部分网左组织中,我们刚已经说过,大部分成员并不会认为自己属于某某组织,他们更认同自己为“消费者”,只是来这个网群平台来发泄自己的情绪的,我认为目前这个问题是无法解决的,网络是无法像现实那样有效率地支撑起人类复杂的情感连结的。如果这些成员都不认为自己属于该组织,那么当有一件事情需要决策时,他们也必然抱着看热闹的心态来参与,或者干脆就不参与。</p>
+<p>在征兵时,极少数高级僧侣和身心残疾者被永久免服兵役。其余的人可以选择放弃抽签主动服兵役。如果放弃抽签的人数不足以满足军方的征兵配额,军方将为剩余的男性举行抽签。抽签抽中红卡的人必须服兵役,其余抽中黑卡的人被转移到预备役不必服兵役。放弃抽签的原因可能包括:拥有高中或本科学历的人放弃抽签的服役期更短;对参军感兴趣;被薪水所吸引。绝大多数男性参加抽签来试图免服兵役。许多人声称害怕服兵役,因为应征入伍者可能在战区服役,且虐待新兵的报道时有发生。</p>
-<p>然后,组织必须和成员有现实的、物质的联系,也就是说这个“组织”要是一个真正的组织。现在的网群,是完全存在于虚拟世界的,对于群成员来说,可能还没游戏对他们的联系多。这个网群并不像现实组织那样,和其成员直接产生现实中的联系,而且加入和退出的成本极低,毕竟你的“同志们”连你的真名都不会知道。在此情况下,想让网群成员自我认同为该组织的一份子,那是违反唯物主义的。毛说“让群众说话,天塌不下来”,许多人就反驳说,群众要是乱说话怎么办,但是从唯物主义的角度讲,群众之所以要发声要批判某件事,一定是因为这件事影响了他们的现实利益,这是群众不会“乱说话”的前提。但是如果这件事跟群众半毛钱关系都没有,那他们乱说话几乎就完全是可以预见的了,因为他们只能通过自己的想象来判断实情(不过没有谁真那么爱管闲事,一般就会选择不说话了)。</p>
+<h3 id="六实验设计与方法">六、实验设计与方法</h3>
-<p>其次,成员必须有意愿和渠道了解组织事物的全貌。根据我个人的网群经历,在几乎所有网群中,群普通成员要么是没有渠道了解组织中的事情,要么是根本没有意愿和精力去了解。许多网群会选择将所有人拉入一个群中,大小事务都在群里讨论,想着“啥事情都在群里说过了,他们也可以看嘛。”我想问一下同志们,你们是否有时间和精力一整天都盯着QQ群聊看?更何况这些聊天还往往夹杂了大量的吹水等闲聊。大家现实中都需要上学上班,即便是不需要,也不会有多少人真的有兴趣一直盯着别人的群聊吧?那有的同志就想办法,让一个人专门负责整理记录学社做的决策并由他私发或者公告给群成员,且不说这是一件极其繁重的工作,即便是群成员真的会看到那些私信和公告,这些跟他们都有什么关系呢?大部分成员还是会抱着看新闻的心态看这些东西。根据我个人实践经历,私发决策通知这种方法只会让群成员感到厌烦,跟动不动就弹出来的广告一样,反而还起了反作用。如果说,群成员在决策一件事情前,连这个事情都没法了解详尽,又怎么能指望他们作出正确的判断呢?又怎么能指望他们拥有参与的意愿呢?</p>
+<p>本文在泰国南部进行了一项调查,将征兵抽签作为实验组成部分。第一阶段随机选择300个村庄作为数据组(cluster),其中有100个位于泰南三府。对于每个数据组,抽样分为3个类别:(1)参加征兵抽签并必须服兵役的男性,(2)参加抽签但未被选中服兵役的男性,以及(3)放弃抽签并服兵役的男性。每个类别在每个村均采访5名男性,参见表1。</p>
-<p>最后,在以上条件真的达成了之后,那就必须保证成员有渠道发表自己意见,有真正可行的实际权力去监督组织的管理层(而不是依靠管理层的个人道德,或者管理层互相监督代行这种权力)。根据我和许多同志的经历,几乎所有网群根本没有实际渠道可以让群普通成员发表意见和建议。首先这是因为上述原因,网群大小事务几乎都是几个“建群元老”开小会决定的,而这些决定也不会影响到群普通成员的现实生活,所以根本不需要群普通成员来提出什么意见。然后,即便是真的有决策对群普通成员产生了什么影响,他们也不会有意愿来“上诉”,更遑论监督管理层,这是因为网群根本没有也无法建立基层组织,群普通成员之间属于是原子化的无政府状态,这一点我会在第三篇详述,这里就不展开讲了。总之,即便是群管理层规定了群普通成员可以监督管理层,这种“权力”也往往是被其他群管理层成员包办代替。有网群经历的同志不难发现,在大部分网群中,群管理层的内斗往往比普通成员和管理层之间的斗争多得多,这样搞下来,就又成了少数人的“精英政治”了。</p>
+<p><img src="https://i.imgur.com/Y7QrRx7.png" alt="image01" />
+<em>▲ 表1:样本组</em></p>
-<p>民主的真正实行是共产主义组织真正力量的来源,没有这一来源,那这个“共产主义”组织就只能靠爱发电,最终沦为和他们的敌人一样的产物。但在我看来,网左组织不管是从主观还是客观层面,根本没有办法去实行民主,这就几乎注定了,网左组织一定会在官僚资产阶级的铁拳下覆灭,而现实的、真正的左派组织则会站在网左组织的尸体上新生。</p>
+<p>本文的实证研究由两部分组成(见表1)。首先本文分析了在泰南三府,具有更多父权价值观的男性是否更容易自愿参加准军事组织。研究1作为观察性研究,使用了两个可变因变量。第一个问题是受访者是否参加社区民兵,第二个问题是受访者是否参加游骑兵。研究1采用了所有3类参与者的数据,但只包括居住在泰南三府的人。因此,研究1中分析的受访者人数为1500人(三个类别各500人)。</p>
-<h4 id="网络左群的基层">网络左群的基层</h4>
+<p>研究2探讨了反向因果关系的可能性,并检验了义务兵役过程的军事社会化对新兵父权价值观的影响。研究2以征兵抽签的形式进行了自然实验。将第一类(实验组,抽签后必须服兵役)与第二类(对照组,抽签后免服兵役)进行了比较。因此,研究2中分析的受访者人数为3000人(两类各1500人)。</p>
-<p>1965年5月21日,毛主席在湖南省委第一书记张平化、以及汪东兴等人的陪同下,重上井冈山。行至黄洋界,毛主席谈起了井冈山精神,他问与他一行的同志,什么是井冈山精神?有人回答他说:井冈山精神就是艰苦奋斗。毛主席笑了笑,说艰苦奋斗只是一个方向,你们再想想。随后汪东兴又加了一条:支部建在连上。</p>
+<p>父权价值观通过一个基于受访者对性别平等态度的5个问题的指数进行量化,这些问题涉及受访者在多大程度上同意以下观点:1、男性比女性更适合担任政治领袖;2、男性更适合担任企业高管;3、大学教育对男孩比女孩更重要;4、丈夫应该在家庭中做出重要决定;5、女性应该容忍暴力,以便家庭团结一致。</p>
-<p>毛主席点点头,继续说:“在井冈山时,我们摸索了一套好制度、好作风,现在比较提倡的是艰苦奋斗,得到重视的是支部建在连上,忽视的是士兵委员会。支部建在连上,随着我们掌握政权,现在全国各行各业都建有党的组织,成为领导机构。党的力量加强了。但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实行政治民主,保证我们党不脱离群众,比井冈山时士兵委员会就要差多了。全国性的政治民主更没有形成为一种制度、一种有效的方式,井冈山时期士兵委员会是有很大作用的。”</p>
+<p>研究1还使用了几个额外的变量作为控制变量,并在稳健性测试中使用,其中包括指示受访者是否有孩子、教育状况、收入和婚姻状况的变量。由于研究1使用了所有三类受访者,本文还使用了虚拟变量来指示受访者属于哪一类。同时,为了测试研究2中自然实验的平衡性,本文同样使用了七个涉及在年轻男性在征兵抽签之前已经确定的7个属性作为变量:年龄、是否为穆斯林、是否为马来穆斯林、受访者的父亲是否在军队服役、受访者成长时在家中讨论泰南三府情况的程度、受访者成长时在看到母亲被打的频率,以及受访者成长时被打的频率。这些变量也用作研究1中的额外控制或稳健性检查。</p>
-<p>听到这些话以后,当时的江西省委书记刘俊秀又请教说:“现在工厂都有工会,农村有贫下中农协会,这和士兵委员会是不是差不多的组织?”毛主席回答他说:“两者不一样。土兵委员会可以监督连长、营长、团长,它有很大的权利。现在工厂的工会可以监督厂长书记吗?谁又来监督我们的市委书记、省委书记?谁来监督中央的领导?我们这支军队为什么能成为新型的军队,就是在改造旧中国的同时,也改造了我们自己。人的思想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改造的。井冈山上的袁文才、王佐,就是被改造了过来,为井冈山根据地作出了贡献嘛。红军中的不少干部原来是旧军官,一个月拿不少大洋,后来不是心甘情愿和士兵一样嘛。关键还是要有一条正确的政治路线,才能官兵一致。”</p>
+<h3 id="七实验结果">七、实验结果</h3>
-<p>士兵委员会,最早来源于1927年的三湾改编。简单说,士兵委员会就是由最基层的士兵进行选举,比如一个连有100个人,那么就由这100个人选举出5-8个人组成连级的士兵委员会,被选举出来的这几个人,代表了这个连的士兵的利益,任何一个兵有什么问题、困难、都可以直接向代表们反映,代表们再往上继续反映。营、团级士兵委员会,也是以此类推,用同样的方式进行选举,组成相应级别的士兵委员会。</p>
+<h4 id="研究1关于自我选择加入准军事单位服役的观察性研究">研究1:关于自我选择加入准军事单位服役的观察性研究</h4>
-<p>士兵委员会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底层士兵组织,并有力地确立了红军的官兵平等;正是因为官兵平等,红军才能爆发出巨大的战斗力,可以说没有士兵委员会,红军就不可称之为红军。由此可见,一个真正有战斗力的共产主义组织,离不开基层组织。</p>
+<p><img src="https://i.imgur.com/xrc8UTX.png" alt="image02" />
+<em>▲ 图1:逻辑回归结果</em></p>
-<p>我们知道,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有一个显赫的区别,那就是资本主义社会的政府在基层是没有也无法建立起组织的。资本主义政府可以把行政力量纵向伸进基层,但其基层人民之间绝对无法形成横向的组织,事实上政府也不会允许其形成,因为被组织起来的人民会对压迫者的政府构成极大的威胁。而在社会主义中,人民当家做主了,而这一点如何体现?就是要让人民可以时刻对政府构成威胁,形成一种力量均势。这是阶级力量对比上的平衡,这种在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看来暴力而无礼的方法反而对达成民主和平等最有效。所以说,社会主义民主有没有被实行,就要看底层人民(基层成员)有没有被组织起来。</p>
+<p>研究1旨在确定我们父权价值观的变化是否部分是由个人自我选择加入准军事组织来解释的。本文预期具有更多父权价值观的男性更可能参与有组织的暴力。</p>
-<p>我们再说回士兵委员会。按照一些军国主义者的思路,士兵可以这样过份地“下克上”,肯定会严重打击军队战斗力。然而事实是,拥有士兵委员会的红军把长官权力无限大的国民党军赶到了台湾岛上,为什么?因为国民党军看似人多,但实际上只有大官僚、大地主、大资本家和高级军官参与了战斗,而红军看似人少,但实际上全体官兵和根据地百姓都参与了战斗,所以实际上红军才是“优势在我”。你想啊,你是一个国民党士兵,是被国军抓壮丁抓来的,你在前线打着仗,地主乡绅霸占了你家的田,打了你的父母,抢了你的妻女,你的长官动不动就打骂你,还把你当奴才使唤,你凭什么上战场为他们送死?所以为啥国军和地方军阀战斗力这么差,因为底层都想着放两枪对得起那点军饷就得了。而且,国军士兵哪怕想造反,你想造反可是你的战友们不想,你也没法子。</p>
+<p>图1显示了逻辑回归测试结果,点和菱形表示系数,水平线表示95%的置信区间。本部分的样本仅限于居住在泰南三府的受访者。第一个因变量是参与社区民兵,第二个因变量是参加游骑兵。“父权价值观”(Patriarchal Values)对这两个因变量的预期方向都有很强的显著影响。样本还包括放弃抽签主动服役的男性(“放弃”,Waived),而这类男性在未来更可能参与准军事活动。</p>
-<p>而在红军这里,别说长官打骂士兵,就连当时有个军官好赌两把钱,都被士兵举报了,这要在国军里算啥事情,可是在红军这里,他被罚站了三天,而且是故意选在了第一次湘赣边界代表大会召开,大伙儿都能在会场看见的位置。所以在红军中,大伙都知道,这儿当官的把我们当人看,我们说话有人听;维系这支军队的不是暴力和权威,而是民主、平等——尊严。红军士兵是第一次感受到了被当作人来对待,第一次平等的尊严,自然就会去拼死捍卫它。</p>
+<p>下一个控制变量(“未被家暴”,Not Beaten Home)衡量儿童时期的暴力经历。那些说自己很少在家里被打的男性参与准军事活动的可能性要小得多。本文将此解释为在童年时期更频繁遭家暴的男性了解到暴力是处理冲突的适当方式,这使他们更有可能参加有组织暴力行动。此外,童年遭受殴打的经历很可能会导致成年后更高的父权价值观。我们发现“马来穆斯林”(图中显示为Malay Muslim)和佛教徒同样倾向于参加社区防御志愿者团体,但马来穆斯林成为游骑兵的可能性要小得多,因为游骑兵在泰南三府的马来穆斯林中广受鄙视。下一个控制变量反映了受访者在成长过程中与家人讨论泰南三府暴力局势的频率(“讨论频率”,Talk Before 18)。讨论情况较多的男性更有可能参与准军事活动。本文认为,这可能既反映了受访者本身的自我选择,也反映了人们可能会更多地谈论冲突的地区代表本地区受冲突影响严重,因此更容易被准军事组织招募。下一个控制变量是受访者是否有孩子(“有孩”,Have Children):父亲更有可能因为经济原因加入游骑兵。最后,受过高等教育的男性更可能成为游骑兵,可能反映了政府热衷于招募受过较高教育的人。</p>
-<p>除了监督长官,士兵委员会还有一个更强的权力:就是可以直接参与部队的管理,比如,部队的经济账目必须对士兵委员会公开,士兵可以直接管理伙食费用等等,每个士兵都可以通过士兵委员会发表自己的意见。我们知道,一支部队行军打仗、一个组织整活儿,都离不开钱,也就是离不开现实物质力量的支撑。士兵委员会如果只有举报长官态度不好、生活不检,权力是不够的,因为长官完全可以偷摸着来,比如说他要赌钱,他明着不赌,士兵怎么知道呢?但如果经济账目一公开,士兵一看,这儿怎么少了一笔钱啊?立刻就会去追查。而如果让士兵直接参与费用管理,长官根本就没有贪污的空间,因为钱都不经过长官的手。所以这也是这个制度为啥在国民党那里实行不下去的原因,毕竟国军军官哪个不是为了升官发财,贪一笔军费算个啥。那么为什么红军士兵会对财务去哪里了如此关心?那是因为这些钱是他们生命的保证,他们吃饭、穿衣、打仗都得靠这些钱,这些钱和他们是实打实的物质的现实联系。</p>
+<p>研究1中的主要解释性变量“父权价值观”在泰南三府有25%的观测值缺失。这是一个相对较大的缺失比例,因此本文研究了缺失情况,并进行了替代测试,包括进行使用多重插补法(multiple imputation,通过创建几个不同的合理估算数据集,并组合从每个数据集中获得的结果来消除缺失数据的不确定性)。总之,“父权价值观”的缺失与研究1中的因变量没有系统的相关性,遗漏值不太可能严重破坏对研究1结果的有效性。</p>
-<p>好了,说了这么半天,我们似乎还没有提到标题,那就是在网群中,基层是什么情况?</p>
+<p>结果是,更高水平的“父权价值观”与更高的志愿参与社区民兵和游骑兵的可能性存在稳健的相关性。现在本文想从实质上了解这种效应的强度。转化逻辑回归系数为更直观的OR值(odds ratio,指事件A在B在场的情况下发生的几率与事件A在没有B的情况下的几率之比)或概率,只有对于一组固定在相同值并使用相同样本的特定解释变量才有意义。更重要的是,在我们的情况下,参与我们模型样本的基线概率不是很有意义,因为本实验的样本不具代表性。例如,实验1样本中泰南三府高达28%的受访者很少或更频繁地参加游骑兵活动(代表他们至少参与了游骑兵单位),这可能比泰南三府同一年龄段的所有男性中参加游骑兵的总体比例更高(因为本实验对参军的男性进行了过多抽样)。因此,基于本文数据参与的绝对概率本身就不那么有趣,更有意义的比较是不同个体之间的相对差异。下面本文展示了两个拼接图,展示了父权价值观(分为四个阶段)与参与暴力之间的关系。</p>
-<p>如果同志们注意观察,不难发现,在任何一个网群中,根本就没有基层组织,网群的“基层”完全是无政府状态的。在网群中,群普通成员,也就是所谓“基层”,是原子化的一盘散沙。我们不难发现,网群普通成员(以下简称群普)和网群管理层成员(以下简称群管)是点对点的直接联系,即一个群普往往和群管单独联系,而群普之间并没有多少联系;要么就是加入一个聊天群后就没了,根本不会和群管联系,群管也就是在群里一起聊天,后一类我们暂且不能把它们成为组织,在此先不讨论。</p>
+<p><img src="https://i.imgur.com/lJ2qb9J.png" alt="image03" />
+<em>▲ 图2:父权价值观与社区民兵参与度的相关性</em></p>
-<p>我们可以回想一下,大部分同志加入一个网群大致要走以下流程:A在B的介绍下,或者A在其他地方看到了B的宣传,想加入网群甲,在顺利加入后,A被送到一个大聊天群,然后A可能会直接就开始聊天,或者B会给A介绍这个网群,又或者B等群管会整一些活儿邀请A参与,或者群管们会给A分配一个职务;但总之,A除了在群里聊天外,并不会和其他群普和其他群管主动地建立联系,实际上也没必要。</p>
+<p>如图2所示,在参与社区民兵活动方面,父权价值观最低和最高的人之间存在相对较大的差异。在父权价值观最低的男性参加社区民兵的男性比例相对较小(37%)。具有最高父权价值观的男性比例要大得多(60%)。同样,在图3中,父权价值观最低的男性有24%参加了游骑兵,而34%的父权值最高的男性参加过游骑兵。</p>
-<p>那为什么群普之间不会建立联系呢?</p>
+<p><img src="https://i.imgur.com/nzffP7r.png" alt="image04" />
+<em>▲ 图3:父权价值观与游骑兵参与度的相关性</em></p>
-<p>首先因为群普彼此之间根本不熟悉。如果你是一个加入军队的新兵,或者你是刚转到一个班级的新生,你虽然会在一开始和其他人不是很熟,但毕竟天天见面,再内向的人也多多少少会对对方有个大体印象;但是在网群中,大概会有百分之六十以上的人每天处于潜水状态,剩下可能会有百分之三十偶尔说一两句,而只有大概百分之十的人会每天在线,而这百分之十大部分都是群管。那么在这个情况下,你甚至都不知道大部分群普的存在,你怎么和他们建立联系呢?即便是有群普经常在线,我们也没法单独通过群聊就了解对方,网群中建立可信任的坚固的联系,往往只能通过长期的一对一私聊,而大家现实中都很忙,现实中还有社交,谁会整天泡在网上跟别人私聊?即便是真的泡在网上,也没有那么多精力和那么多人都私聊吧?这就决定了群普之间熟悉彼此是很困难的事。</p>
+<h4 id="研究2关于征兵抽签作为自然实验的研究">研究2:关于征兵抽签作为自然实验的研究</h4>
-<p>群普之间根本没有任何联系,也没有必要去熟悉。群普之间的联系其实非常非常淡薄,他们除了在网上会聊两句,在现实中根本没有任何关系,手机一关这个人就不存在,大部分只是学术交流或者发泄情绪吹水。而且群普之间根本就没有熟悉的必要;在一个现实组织中,如班级或军队中,你跟其他人抬头不见低头见,时不时还得和其他人合作,就算不想交朋友也得大体了解对方是个什么样的人吧?在志同道合的政治组织中,了解别人那就更为必要了。但在网群中,根本没有这个必要,因为别人在网群中再混得风生水起,跟你的现实生活又有什么关系呢?还是那句话,手机一关这人就不存在。哪怕是建立小团体,那也得等到你放了学下了班、现实中的事忙完了之后才会去搞点网上社交,但网上社交的关系脆弱无比,你即便把对方删了对方也不能拿你怎么样。而且群普之间最大的活动就是在群里聊天,他们没有一个共同目标去奋斗,他们没有一块儿干事,这就进一步降低了群普之间的凝聚力。</p>
+<p>研究2调查了军事社会化对希望通过参加抽签逃避兵役的男性的父权价值观的影响。表2展示了几个控制变量的值,这些变量是指七个在年轻男性在征兵抽签之前已经确定的属性,最后一行显示了服兵役对父权价值观的处理效应(treatment effect)。</p>
-<p>即便群普之间形成小团体,但也没有现实问题去磨练检测他们,这就让他们很难看出团体中哪些人是有能力的。我们刚才提到,士兵委员会是需要选举代表的,代表往往在现实中,经过一些问题的考验后,被大家信服而产生的;而在网络上,网络小团体是没法参与现实问题的,比如说你的小团体中有个人生病了,难不成你能飞到他的城市给他买药吗?网络小团体只能对付网络上出现的问题,比如你写了一篇文章发群里让大家看看。而这种类问题是很难检测人们的现实能力的。这也就是说,如果硬要网络团体进行内部选举,那大概率选出来的就是平常上线多说话多的人,或者是毛遂自荐的,这就很难让所有人都信服,那么这个代表也就会沦为形式主义的“光杆司令”了。</p>
+<p><img src="https://i.imgur.com/8sAkdSV.png" alt="image05" />
+<em>▲ 表2:控制变量与父权价值观的处理效应</em></p>
-<p>建立小团体过于麻烦。还是那句话,大家现实中都忙,哪有经历在虚拟网络上搞这些那些?而且在现实中,几个人聚在一起就是一个小团体,而在网络上,想建立一个正式的小团体一般需要拉一个群,但总不能一个委员会就建一个群聊吧,那光群得加多少个?最后大概率是组织没建起来,群倒是建了一大堆。</p>
+<p>第一行显示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平均年龄不同,因为样本中的最低年龄是21岁。年龄在21至23岁之间的人如果抽中了红卡不得不服兵役,则无法接受采访。因此,最年轻的受访者更可能属于不必服役的男性类别。接下来的两行显示,穆斯林和佛教徒同样有可能抽中了红卡,如果只将说马来语的穆斯林与其他样本进行比较,这一点也成立。同样,这些群体在“父亲服兵役”(Father served)、“讨论频率”(Talk Before 18)和“母亲被家暴”(Mother beaten)等变量方面是平衡的。服役的年轻男性说他们“被家暴”(Beaten at Home)的可能性在统计学上显著地小,但该差异数值上很小,很可能是随机效应。</p>
-<p>群普委员会就是建立了也根本起不到作用。因为基层组织的作用是为了联系上层,但在网群中的任何决策跟他们没有一点关系都没有,根本不能影响到他们的现实生活,甚至有时还会耽误他们的现实生活。我们举例子,你是甲群的一个群普,群管今天突然发了一条决策,说让所有群员把昵称改了,这条决策会影响到你的现实生活吗?你可能大概率还觉得这耽误你的时间。大部分群普可能会选择直接忽视,或者他们根本就没看到这条通知,而群管也没有任何办法。如果你是真的出奇地热心,你对这条政策感到不满,你向你的群普委员会代表反映了这个事(我们暂且假设甲群成功建立了群普委员会制度),代表反映了上去,群管可能取消了这个政策,但你的现实生活并不会受到分毫影响;群管可能驳回了你的意见,坚持这个政策,但你的现实生活并不会受到分毫影响,你也可以完全不理群管。既然如此,你为什么要咸吃萝卜淡操心呢?</p>
+<p>最后一行显示,两组样本的“父权价值观”没有显著差异,表明被强制征召入伍对性别平等的态度没有影响。本文大量的观测样本意味着即使是非常小的影响也会被检测到。考虑到抽中红卡和服兵役的待遇是随机分配的,有充分的理由得出结论:军事社会化对父权价值观变化没有因果关系。</p>
-<p>群普们对上层也不熟悉,对这个网群组织也没有信任感。现在网群门槛太低,数量太多,基本上是个人就可以建群,完全不需要任何成本,这就使得网群及其“廉价”。你加入一个网群,这个群大概率是一个吹水群,你自然不会信任一个吹水群,最多加入他们一起吹水;然后即便这个网群有一个还算像样的组织构架,你也大概率参与不到其中,而且加进去谁也不认识,没有什么渠道和群管们快速熟悉,而且也没必要去熟悉。反正这样的群多了去了,加入不要什么成本退出也不会有什么代价,而且可能明天一醒来群就被封了,何必对其如此认真呢?而且网群由于其被封闭在虚拟世界的性质,很难用现实问题来对组织进行考验,这就更使得群管们无法在群普中建立威信,也就更无从谈信任感了。</p>
+<p>作为稳健性测试,本实验还分别测试了父权价值观五个调查问题中的每一个的处理效应,未发现任何效应。</p>
-<p>群普彼此之间根本无法信任。群普之间没法快速熟悉,这点刚才说到了。而群普之间也无法建立信任。先不说大部分我见过的网群根本就是一个大杂烩,啥人都能进,根本没有任何审核机制,这种情况下混进去个右人兔兔之类的再正常不过了,严重的甚至会混入光明联盟的下线。这种破坏分子平时也很会伪装,但一旦有机会他们就会开始搞破坏,把群里搞得乌烟瘴气也很有危险。群普之间的年龄、理论水平、家庭情况、居住地点、心理状况往往也差异巨大,而群管的效率低下和组织松散决定了他们无法解决这些差异,这就进一步扩大了群普之间的裂痕。而且群普很多成员经常喜欢冲塔和骂人,甚至人身攻击,谁愿意整天上网看别人骂人或者挨骂啊?大抵就是手机一关眼不见心不烦。况且现实中也根本见不到,完全没有什么必要来去处理这些虚拟世界的社交。</p>
+<p>在另一项替代测试中,本实验放宽了实验同质性(treatment homogeneity)的假设。本实验首先将实验处理限制在服役期间遭受过武装冲突的应征入伍者身上。下文报告的结果进一步强化了本文的结论。</p>
-<p>网群中根本没有财产,所以根本也就没有什么公有制经济还是任何一种经济形势来将他们联系起来。唯物主义地讲,没有物质的联系就是没有联系。这也是网群成员一定会把现实生活中的事情排在网群事情前面的根本原因。你和你的同学、你的同事、你的现实朋友之间的联系一定是要大于你和网友之间的联系的。例如在一个公司之中你和同事之间发生冲突,你和老板之间发生冲突,一定会实实在在地反映到你的现实世界,也许你的晋升职位被抢了,也许你会被扣工资。但如果是在网群中,你和群友发生的冲突除了浪费你的现实时间之外基本上没有其他什么影响,毕竟他又不能真的顺着网线过来打你。咱们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如果你的老板要开除你,然后同时你的网群的群主要踢你出群,你会选择先顾哪边?</p>
+<p>本实验向服役人员提出了10个问题,例如是否看到一名阵亡士兵、靠近炸弹以及向敌人开枪。41%的人经历过这种暴力,但这种经历对他们的父权价值观没有显著影响。本实验还验证了,任何服役军种对父权价值观没有显著影响。</p>
-<p>再说回网群中的经济模式,我见过唯一一种把钱和网群联系起来的模式,是群管在群普中通过类似于“募捐”的方式弄点钱,然后群管再去做事。说实话,我加过这样的一个群,但我从来没给他们捐过一次钱,不仅仅是因为我没有也不想去理解他们拿钱去做什么,我也完全不信任他们,这些人别说他们能不能真的拿钱办事,他们长什么样子、真名是啥我都不知道,我如何去信任他们?他们拿我的钱去做的事,如何反映在我的现实生活中呢?我在那个群的感觉就是我更像是提款机而不是参与者,我只是单纯地把钱打给别人,然后剩下的事情与我无关。是的,那个群确实搞了经济账目公开,但是首先没有基层委员会,我没有什么方式来去有效查看钱的去向,我总不能把每个捐钱的人的账目都看一遍吧?而且经济账目公开也没啥用,我不知道别人捐了多少钱,我也不认识别的捐钱的人,这里面可操作的空间就大了去了,群管大可以给我说“钱数不够再捐点”,实际上把别人捐的那部分中饱私囊(不要跟我扯什么都是同志怎么会做这种事,这就是纯粹的唯心主义幻想,好像一个人只要宣称自己是“左人”就是圣人了一样)。而且就算我发现了问题,我连去哪里把钱要回来都不知道;就算知道,我跑到千里之外的另一个城市,估计就是把钱要回来了连车票钱都没法回本。</p>
+<p>实验组(抽签)和对照组(未抽签)的父权值指标上的缺失值数量没有显著差异。因此该缺失不太可能对研究2的结果构成威胁。此外,一个发现表明军事社会化具有显著影响:服役的男性更有可能认为在军队服役的男性应该比没有服役的更受尊重。这一结果和其他类似的结果增强了对实验有效性的信心,并确实发现了军事社会化的影响。因此,即使士兵存在被军事社会化,对性别平等的态度在很大程度上还是不受服兵役的影响。</p>
-<p>网群基层组织的缺失,让网群的普通成员一直处在零散的原子化状态,也就意味着他们没有办法进行组织,主动地去做事,什么事都是被动接受群管的安排,这就注定了这个组织会僵化没有活力了。</p>
+<h3 id="八结论">八、结论</h3>
-<p>网群普通成员之间没有办法信任,也没有办法建立联系,他们就更不可能成为那种亲密的肩并肩的战友关系。这也就意味着我们群终究不能形成有战斗力的组织。单靠群管的包办替代是没有办法做到面面俱到的,也没有办法管到组织中的每一个人的事,这就一定会导致群管理模式的官僚化,没法发挥群众的智慧。而这种官僚化在资产阶级的铁拳面前,是网群无法承受的,所以网群永远会停留在线上过家家止步不前。</p>
+<p>本文探讨了一个更广泛的基本问题,即父权价值观是促使人们决定参与暴力,还是暴力经历影响了父权价值体系。本文调查了那些已经被社会化为持有父权价值观的人是否更有可能主动成为潜在的暴力角色,或者是否是因为在冲突地区非自愿服役而加强了持有父权价值观念的厌女(misogyny)情绪。</p>
-<p>可以说,基层组织是一个无产阶级组织的生命线,是实行并发挥民主作用的基础。但由于它的缺失,群管无法和群普相结合,这也就必将会造成群普和群管的脱节。</p>
+<p>在第一项研究中,本文发现持有父权价值观与在武装冲突中志愿参加准军事部队之间存在着强烈而稳健的关系。这表明自我选择是理解军事化男子气概和参与暴力的联系的重要因素。在第二项研究中,本文发现实验组(强制服役)和对照组(未服役)之间的父权价值观没有显著差异。换言之,没有证据支持军事社会化会强化个人的父权价值观。</p>
-<h4 id="自娱自乐的网左">自娱自乐的网左</h4>
+<p>这项研究存在重要局限性:这项研究中说明,服兵役不会影响个人厌女情绪,但本文没有研究的军事化男子气概的其他方面(如吃苦耐劳)可能会受到影响。此外,本研究强调超越性别二元性,通过研究男性接受父权价值观的程度的变化,可以对男性与暴力之间的联系和因果关系有了更好的理解。</p>
-<p>在上一篇中,我们从群普通成员(以下简称群普)的视角解读了网群中的“士兵委员会”制度的缺失;在这一篇中,我们将从群管理层成员(以下简称群管)的视角来看看井冈山精神中另外一条“支部建在连上”在网群中的角色。</p>
+<hr />
-<p>“士兵委员会”就是基层组织,“支部建在连上”就是中央领导对基层组织的控制,或者应该反过来说,是基层组织对中央领导的信任。“支部建在连上”和“士兵委员会”实质上是一脉相承的。如果没有“士兵委员会”,那么“支部建在连上”就不可能实现。</p>
+<p>Elin Bjarnegård,乌普萨拉大学政府学部副教授</p>
-<p>如果你运营过网络社群,你一定会发现群管理层与群普通成员之间联系十分浅薄。在绝大多数网群中,群普干的最多的职能只有一个,就是在群里闲聊,往往是群管忙死,群普闲死,两边都不讨好。</p>
+<p>Anders Engvall,斯德哥尔摩经济学院研究员</p>
-<p>我之前作为群管的时候,发现网群中的成员往往分化向两个极端。不超过10个人的最核心管理层事事包办,学社的各个部门(群)的群管理员总是他们几个,内部群里经常交流的还是他们几个;而剩下的大部分群友则处在一个被动接受的状态,就是前面提到的过的“消费者”的自我定位:“你整了啥活儿我就去参与啥,但我不参与这些活儿的管理和组织。”当然了还有至少一半的人一直潜水。</p>
+<p>Srisompob Jitpiromsri,宋卡王子大学和平研究所助理教授</p>
-<p>我们都知道,如果基层没有组织,那么上头决策就无法贯彻到底。在网群中,这种情况更极端,可以说任何决策根本就出不了管理层这个圈子。管理层成员之间还算是经常在一起聊天,多少有点联系,但群管和群普之间就基本上没有任何联系了,除非是经常在群里聊天的,但这也不代表群普就有意愿和义务去参与、服从群管的决策。首先,网络上大家都是匿名的,谁也不认识谁,说难听点大家都只不过是会打字的头像而已,谁也不比谁高贵,群普凭什么就要把群管当成自己的“长官”呢?难道群管是带着群普们大破群敌、连战连捷过?在网络上,群管根本就没法树立威信。</p>
+<p>Erik Melander,乌普萨拉大学和平与冲突学部教授</p>
-<p>而且,群管的什么决策,和群普有什么联系?这个我已经在《网群的基层》解释过。没有联系,就会导致不管群里发生任何决策变动,群普通成员根本不会主动地去问,所以他们接受通知往往是被动的,而不是主动去要求参与,因为根本没有这个意愿。我曾经尝试过解决这个问题,我和群管们商量后,推举出一个人,专门给所有群普私信发送新的通知,但我后来发现这个基本没啥用。首先,发送通知是一个非常累的活,我本人干过这个职务,先不说你首先要加二十几个根本没啥联系的好友,然后还要花时间一个一个转发(QQ没有多人转发的功能),如果有人看到通知后有什么问题,还要向他们解释,这就意味着你本人还要去了解这个通知,而如果你不是参与决策的那几个群管,这又意味着一件活要干。其次,发了通知也往往没人看,我们在进行这种私信通知的政策后,反而有好多人退群了。其实也不难理解,群管的决策根本和群普无关,很多群普都是偶尔去群里看一眼来聊两句,平常也不看群,这时候一个人经常跑来给他发一大段私信,他也不想看,倒不如退群了舒坦。其实这就是网群基层组织缺失的一个恶果,如果群普之间形成小组织,那么只需要通知那些小组织即可,不仅效率会高得多,也不至于让人动不动就退群,毕竟他们还能在小组织里找到归属感。</p>
+<p>编译:郑嘉隽</p> Elin Bjarnegård, et al. 本研究超越男女二元性的论调,强调男性内部对于暴力的态度因意识形态影响而存在分化:志愿参军的人通常更亲近父权制意识形态,而不是军队塑造了士兵的父权思想;强制参军对不希望主动参军人士的父权思想并无明显影响。 复杂系统与无治主义 2009-03-01T12:00:00+08:00 2009-03-01T12:00:00+08:00 https://agorahub.github.io/pen0/heros/GavinMendel-Gleeson-a1_l-complex-systems-and-anarchism <p>将人类社会作为复杂系统进行分析,能为我们提供对于历史进程以及资本主义的强项与弱点的新的见解。</p>
-<p>群管的组织成分极容易僵化,这就会造成群管“无人可用”的窘境。因为不到十个群管的处处包办,以及大部分群普的事不关己,就会导致不管是做什么事、开什么新的部门,都只能从这不到十个人中选主要负责人。首先因为群基层组织缺失,网群没有从基层选拔人才的机制,只能靠群管们亲自“慧眼识珠”,这不仅导致效率低下,也容易形成围绕个人的小团体,甚至会形成山头主义(我之前的那个网群还真就出现了这样的情况),而且选拔上来的人也是参差不齐,极其考验那些“慧眼”们的水平。后来我尝试过解决这一问题,也就是在群里发布告,希望群友们毛遂自荐,然而自荐上来的同志且不说其是否真有能力参与群管理,就现实情况来看,这些同志的大部分对我们的网群以及他们要担任的职务是失望的,他们对网群有着不切实际的幻想,以为这个网群是和现实中的政党乃至先锋队一样的组织,终于可以为共产主义革命事业发光发热了,结果加入进去,无非也就是发发通知、在群里聊天、接投稿之类的无聊活,而且根本感觉不到这个“先锋队”对共产主义事业有什么贡献,甚至不知道“先锋队”到底在干什么,而且这些“先锋队”里的人每天最多的日常活动也就是吹水,谁不会失望呢?所以后来好多自荐的同志就慢慢开始摆烂不干活,或者潜水/退群。</p>
-
-<p>即便是下面的意见,反映到了管理层也不会做出任何实质性的惩罚,也没有必要做出惩罚。我之前的网群里有一个群管,我们称他为A,单独执掌报刊编辑部,此人属于自恋型人格,非要强迫参与编辑部的一个群普“必须参与编辑”,但那个群普现实中很忙,他参与网上的活动也是忙中偷闲,我们称他为B。好,那么假设现在B跑来群决策组来说A的事,群决策组会怎么办呢,无非就是找A说教说教,最多让他写个大字报“罪己诏”,但基本上没有办法去实际限制A的权力。因为之前说过的网群“无人可用”的问题,群决策组如果把A踢出那与自断手臂无疑,把A踢了或者剥夺他的职务,那谁来继续管编辑部呢?这几乎是无解的。而且就算要对A惩罚,如果A执意不愿意交出编辑部的职务,那群决策组也拿他没办法,因为他是编辑部的群主,我在《网群独裁不可避免》那一篇说过,网群群主在群内有至高无上的权力,所以除非把A连带着编辑部一起开除出学社,不然根本没法动摇A在编辑部内的地位。再者,其实也没必要对A做出惩罚。我在前面之所以说“假设B跑来群决策组来说A的事”,是因为现实中B根本就没来说,B根本不在乎,因为A不管再怎么在网上对B耳提面命,也没法在现实生活中对B产生一丝一毫影响,B根本就没理A,而A除了无能狂怒外也毫无办法。</p>
-
-<p>建社的成本太低,根本没必要认真对待。现在左圈是“网群多如狗,学社满地走”,建个社群,成本实在太低,打开手机拉两个人,再给自己起个“xx社”的名字,一个社就建好了。而且大部分网群的建立都是因为对别人的模仿跟风,这就导致很多网群是大同小异,基本上除了管理员不一样,没有什么特别的区别。而且这些学社虽然说叫“学社”但它们的主要功能依然是聊天吹水,那么到这个群里吹水和到那个群里吹水有什么区别吗?网络社群变得如此的廉价自然也就无法引起群成员的重视,群成员不仅不用重视,甚至把群退了也不会对他有任何一点影响。毕竟这些网络学社对共产主义革命几乎没有任何一点点的贡献,也不会对群成员的生活有一点点影响。而且建立学社又不是什么难的事,群普通成员也完全可以去建立学社,为什么一定要被你们几个人管着呢?</p>
-
-<p>在网上,基本没有事情来考验组织,无法发现路线错误,也无法建立领导威信,最终会因没有目标无所事事。一个真正的领导者不是被任命的,而是通过不断带领集体破除困难走向胜利的过程中被大家推举出来的。而在网上,由于组织的松散性以及网络的封闭性,基本没有什么事情可以来考验组织。比如说在现实中的组织需要去进行工厂调查,那么你帮着把这些人组织起来、设定计划以及安排每个人去怎么做,这时你就建立起了一定的领导力;或者比如说你在进行工厂调研的过程中遇到了警察来盘问,你冷静镇定与警察应对,带领大家走出危险,这也建立了一定的领导力。而在网上基本上没有类似的困难,唯一的领导力可能就是说你这个人是网络社群的社长,大家默认你有一定的领导力,但是如果你不把这领导力对群普通成员表现出来,群普看不到你的领导力那么你只是徒有虚名罢了。联系之前我刚才说的网络社群中群管和群普之间的断层,即便是网群的建立者真的很有领导力,那也最多只能被群管理层内部,看见对于群普来说,你再怎么有领导力也领导不到他们头上。所以往往是有领导力的网群建立者累死,剩下人闲死。</p>
-
-<blockquote>
- <p>只有领导骨干的积极性,而无广大群众的积极性相结合,便将成为少数人的空忙。但如果只有广大群众的积极性,而无有力的领导骨干去恰当地组织群众的积极性,则群众积极性既不可能持久,也不可能走向正确的方向和提到高级的程度。——《毛选第三卷,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p>
-</blockquote>
-
-<p>而正是因为这种领导力的缺失,就很容易形成西班牙内战期间共和军内部的左派小知识分子天天吵架的状况。因为大家都在空谈,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没有具体的实践来检验谁的话是正确的。我之前经历过一个真实事件:一个网群中,A和B发生了争执,A认为B是路线上的问题,他认为B把网络社群当成了自己能力展现的平台,而A认为应当以网群的集体利益为重,他认为这是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之间的路线矛盾,然而这仅仅是因为A是网络社群的建立者,他基本上什么事情都参与管理,所以他能看出来B的问题,但其他的人不一定,甚至有很大一部分人觉得这是A和B之间的个人矛盾,A应该放宽心胸原谅B而不应该在个人矛盾上纠结。这就导致B的路线问题没有被纠正,不过还好因为网络社群的低成本,B的错误最终也没有带来多少损失。</p>
-
-<p>因为做不到“支部建在连上”,就容易形成官僚主义。有人曾给我提出想要通过科技的手段,如什么群自动化管理系统,来改善网群内的官僚主义,可以说是机械唯物主义错误。根据前面的分析,这个官僚主义完全是因为网群的社会结构本身的问题,增加一个科技产品也并不能改变这个社会学上的结构问题。如果说你能发明一种科技手段,解决群管理层和群普通成员之间脱节的问题,那么你这个科技手段才是真的起了效果,但这基本上意味着新的生产力的进步,而之后的社会关系和斗争手段绝对不像是现在左圈这样了。不过现在这种生产关系下,以网络小知识分子个人的能力基本做不到。</p>
-
-<p>综上所述,网群基层组织的缺失严重阻碍了网群的组织性,而网群基层组织的建立又几乎是不可能的。这无时无刻不在造成网群中管理层和基层的脱节,而这也最终导致网群成为群管们的自娱自乐。</p>
-
-<h4 id="网络左群存在的原因">网络左群存在的原因</h4>
-
-<p>人如何体现自己的价值?</p>
-
-<p>黑格尔说人必须通过劳动整出来个什么东西才能体现自己的价值,比如你做了一顿美餐,写了一篇好文,堆了一个雪人,通俗讲就是成就感。</p>
-
-<p>但马克思却发现,在特定的社会情况下,人通过劳动整出来的东西,非但不能体现人的价值,反而还否定了人的价值,他管这种现象叫异化。</p>
-
-<p>什么意思?马克思解释说异化有四个层面。</p>
-
-<p>第一层就是劳动者生产出来的东西不属于劳动者。比如工人做的商品不属于工人,属于他的老板,工人想获得这个商品得自己花钱去买。</p>
-
-<p>第二层就是劳动者觉得劳动很累。劳动本身是成就感的来源,但由于第一层异化,工人从劳动中得不到任何成就感,自然就会觉得劳动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事,就会觉得很累,就不想去做。所以工人上班的时候觉得很累很没意思不想去上班,反而下班的时候才觉得是快乐的。</p>
-
-<p>第三层就是人开始怀疑人的本质。人无法通过劳动获得价值体验,反而被迫劳动来不停地否定自己的价值,人就会觉得人生是无意义的,成为人并不是一件快乐的事,人的本质是荒谬的、虚无的。</p>
-
-<p>第四层就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变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本身应该建立在纯真的情感上,然而由于上面的原因,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反而首先变成了金钱的关系,所以好像现在人人都很物质都很拜金。</p>
-
-<p>所谓累,就是你本来不喜欢做这件事情,但是你迫于某种压力不得不去做这件事,于是乎你表现得很累。倘若你是热爱做这件事情的,那么你就会感到愉悦,最多只会感受到身体上的疲乏,而不会有心理上的“累”。“努力”、“刻苦”这种词汇也是一个道理。</p>
-
-<p>在资本主义社会中,不仅劳动被异化,即便是所谓的“没进社会”的学校也被异化着。你上学是为了什么?其实大家都知道这个答案,是为了赚更多的钱。什么陶冶情操之类的那都是赚了钱之后的事。</p>
-
-<p>为了赚到更多的钱,我们就不得不通过“学习”来增加自身的无形资本,以此来向企业家们证明,我能给你的企业带来更多的增殖,从而被雇佣。而一个人拥有多少“知识”最直接的证明就是学历,而一个普通人想要获得学历就只能去考试。所以大部分学生追求的不是知识本身,而是考试成绩,这就导致了他们成为了只会机械式追求成绩的“考试机器”。所以学生在学校感受不到学习带来的快乐,更体验不到探索自然与人文的成就感。他们学习并不是他们想学,而是家长、老师和社会逼着他们学,难道他们没有在被异化吗?</p>
-
-<p>如果我们回顾历史就会发现,现代学校制度并不是自古就有。历史上是先有工厂,才有学校。在近代的英国,工厂主们推行出了系统教育的学校模式,其目的是为了让年轻人适应工厂流水线生活。所以在英国近代的学校里,最强调的并不是教了什么知识,而是按时上课下课,听从老师的安排,井然有序地干一件事。英国近代学校制度就是从伦敦的工厂里搬出来的,其目的就是为了培育合格的社会零件。就像列宁所说:“教育这些青年的目的,就是训练对资产阶级有用的奴仆,使之既能替资产阶级创造利润,又不会惊扰资产阶级的安宁和悠闲。“</p>
-
-<p>说白了,学习是劳动的前延。打个更形象的比方,人是一件商品,家庭生产商品,学校加工商品,工厂消费商品。人自出生以来就无时无刻不受到异化。即便人没有发现,但他们能感受到,这种感受就是“累”。</p>
-
-<p>总而言之,在当今社会下不管是工人还是学生,只要你是被压迫的穷人,你就在受到异化。而这种异化无时无刻不在摧毁着我们的对自己人生的成就感,它在夺取人们对于自身生活的掌控感,所以人们都迫不及待的想要从某一个地方来获得这种掌控感作为心理上的补偿。这也解释了为什么群普对参与社群活动积极性很低而群管很高,因为群普根本就没把学社当成自己的,他们无法从中体验到对抗异化、回归劳动的感觉。</p>
-
-<p>而网络,就是重获这种掌控感的绝佳之处。许多生活中失意的人,尤其以学生为主,来到网络上想要在这里获得补偿,而他们又因为受到了现实中体制的压迫,所以许多人都纷纷转向了左,而最终与饭圈的形成机制一样,这些人也形成了左圈。</p>
-
-<p>左圈的成员不管高低贵贱都一定满足一个特点,那就是闲。他们一定有大量时间在网上泡着,所以左圈成员绝大多数都是小知识分子(学生为主),是脱产者。他们既不用时刻操心现实中的生活,也不参与一线劳动生产。许多人习惯说,学生就是小资,我认为这种说法并不准确。我首先要说明学生根本不是小资产阶级,他们不拥有资产。学生是脱产阶层,而脱产意味着他们没有办法独立地与外界建立物质的联系,也就意味着外界的生产活动没有办法来反过来影响学生的思想,而学生思想只能通过家庭、学校和社会舆论影响来塑造。现实中除了少部分的家庭,大部分的人的父母一般都是想让自己的孩子当人上人,尤其是城市中产阶层的父母,他们基本上都是嫌贫爱富、谄强凌弱的社会达尔文主义者。学校也是社会达尔文主义和精英主义的桥头堡,学校中老师高高在上形成的对学生的权威体制也影响着学生的世界观,再加上学生之间的成绩至少在表面上保持着“按劳分配”的现状,谁越努力谁的分就越高,这也加重了他们社会达尔文主义的思想。再加上社会主流媒体都被资产阶级把持着,社会整个的风气也是市场经济的向钱看,而学生又无法通过亲自参与生产活动来认识这个世界,那么学生的思想表现为小资产阶级的思想也就不奇怪了。</p>
-
-<p>我在左圈待了这么久,除了一两个工人,没见过一个是来干正事的。他们来网上是来进行一场狂欢的,他们吸了一种叫“虚拟”的毒,可以让他们产生幻觉:在网上他们可以夺回在现实中失去的意义,所以他们创建社群,他们给自己封理论教皇,他们党同伐异喋喋不休嘴炮大战黑话连篇,似乎盯着屏幕狂敲键盘的的他们就好像是一个个指挥千军走马飞象的帝王。只要拉个群,几个会打字的头像就可以导演一出步步惊心的大片。网络的匿名制弥补了现实中的客观差距,每个人都先入为主地把对方脑补成和自己一样水平甚至更低的人,他们基本上是在自娱自乐。每个人上网来都是憋着一肚子气,网络匿名制和发言门槛低让他们的情绪有了一个发泄之地,就算往别人身上倒垃圾也不用负任何责任,更不会去反思自己的问题。再加上年龄小,大部分都有或多或少心理问题而不自知,而很大一部分心理问题都会以自恋的形式表现出来,在网络上纵横捭阖的他们绝不会允许另一个会打字的头像阻碍自己的封禅之路。所谓的左圈里基本上没有真的马克思主义者,我学了这么久也只敢说我的立场转向了左,今年冬天我才敢说我稍微建立起一点马克思主义的思维模式,这与左圈里那些动不动自封马克思主义者还拿自己三脚猫的理论到处批判别人的自信之人还是有很大差距的。</p>
-
-<p>其实没有必要非要用马克思主义的那一套话术来解释左圈中的现象,非要说这是什么小资那是什么主义。其实这些左圈中的人和其他网络饭圈中的那些人没有多大的区别,只不过他们参与政治学说罢了。许多的所谓左人来到网上,他们的大概率并不是来学习的,他们只是在现实中挨了铁拳、遭受了打击,跑到网上来抱团取暖、求安慰。我接触过非常非常多的自称左人的学生,他们来了网上其实只是想找人聊天倾诉、发泄一下情绪,关于理论他们并没有学多少,很多人甚至根本就没有学习的态度,他们更喜欢给别人当理论教父。所以网群中吹水为什么那么常见,因为大家本来来这里就是为了闲聊的。顺便提一嘴,有人批判吹水是所谓“小资产阶级自由散漫”,我认为这就是教条的说法,他根本就没分析到网络左群本身的“自由散漫”,他更像是在道德说教。</p>
-
-<p>左圈主要以学生为主,这其实已经说明了左圈根本就不适合建立革命组织,因为你这个群体里根本就没有几个真正的无产者,那你在这里想搞一个为无产者服务的先锋队,简直就是缘木求鱼。而事实上左圈中几乎所有的社群都是对别人的盲目跟风和模仿。</p>
-
-<p>我见过的所有网群都有一个致命问题,那就是没有目标。有人就反驳说,目标不就是建立共产主义社会吗?这个目标其实和没有目标没啥区别,太空泛了,和口嗨没区别。我们需要的是一个有战略意义的、具体的目标,这样一个目标有多重要?我们可以举一个历史上的例子:我们常说在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博古的转移是“逃跑主义”,而毛的转移是“战略退却”,这两者有什么区别?区别就是在于毛的转移是有目的的,是有方向、有计划地撤退,他的退却是为了前进,就像打出一拳前要先把手臂收回来;而博古的转移则是无方向,无原则地撤退,是漫无目的的溃败。也就是说在退却的时候,你是积极主动地朝着既定方向有计划有组织的撤退?还是被人家追着毫无目的的四处逃窜,被动应付?前者就叫战略退却,后者就叫逃跑主义。我们以四渡赤水举例子,四渡赤水的目的是为了过江北上和四方面军会合,结果刚出遵义就打了败仗,只能撤退,往哪里撤?毛给出了明确的方向:往敌人力量薄弱的地方去,所以就有了一渡赤水,是为保全自己,依然是为了北上长江。而后又三渡赤水,成功渡江。这四渡每一渡都有不同,但是又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不管是哪一渡,都是在为最终的目的地:北上与红四方面军会合创造条件,也就是说:它的方向性很明确。既然土城一战证明了,想要一步实现北渡长江的计划是不可能的了,那就战略退却,但是每退一步,又恰恰是在为下一步创造条件,最终还是要北上会合红四方面军。可以说,不管处境多么艰难,敌人多么强大,中央红军的行动方向一直都没有变,只不过因为面对强大的敌人,身处逆境,因此实现的过程变得更加曲折蜿蜒了。</p>
-
-<blockquote>
- <p>“为了进攻而防御,为了前进而后退,为了向正面而向侧面,为了走直路而走弯路,是许多事物在发展过程中所不可避免的现象。——《毛选第一卷,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p>
-</blockquote>
-
-<p>上面这段话正说明了这个道理。一方面它说的是为了走直路,不可避免地要走弯路。但是其实它还有另外一层含义:那就是说走弯路的最终目的,还是为了走直路;后退的目的,还是为了进攻。如果忽视了这一点,那就真的只剩下弯路和退却了。这就不是什么战略退却,而是逃跑主义。今天东边追的紧,就往西边跑,明天北边追的紧,就往南边跑,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方向和原则统统丢掉。正如长征刚开始博古那样,博古在一开始完全不知道要往哪里撤,只是因为南北东三面都被围了才被迫西走,这就是说他根本不知道自己要干什么,所以他毫无计划毫无准备,才叫全军带着大小家当上路。在过湘江的时候,白崇禧故意给红军让开了一条通道,而中央在这期间完全没动弹,他在犹豫,他不知道要往哪里去,而这后来也造成了血染湘江的悲剧。更不用说博古等人为了保住主力部队,甚至不惜让欺骗方志敏部让他们当弃子引开国军(是否欺骗存疑,但方志敏所在的红七军确实成了弃子,中央没给他们明确的战略目标和计划,也没安排他们遇险后该怎么办,也没设法营救他们,而后来第四渡赤水同样作为饵的红九军却成功回到主力部队,可见彼时博古的中央确实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只是走一步看一步,能咋办就咋办)。</p>
-
-<p>现在的网群就像博古一样,根本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在做什么,只是走一步看一步,能整什么活儿就整什么活儿。我之前搞网群的时候,我清楚地记得,在建群的时候,我们根本就没想过到底要干什么,我们建群是处于纯粹的对他人的模仿,因为在左圈,建群建社已经成了一种潮流,这些人建群只是纯粹跟风而已,所以我们在建群后,会模仿别的群搞一套配套设施,比如你的群叫xx社,必然就要配备xx社资料群、xx社演讲群、xx社聊天群、xx社审核群、xx社内部群、xx社决策组、xx社备份群等等,如果再跟风做点网络报刊,那还要配备xx社编辑部和xx社读者群,但从来没有检验过这么多群到底是不是必需,也没有办法检验,因为根本没有检验的标准。如果我们有一个目标,比如我们的目标是建立一个超级大群,作为一个平台让左圈基本都进来,那么资料群、内部群之类的就没什么用了;如果我们的目标是线下小组,那么演讲群、报刊群之类的也没有存在的必要。当我们有具体目标,我们的所作所为自然都应以是否向目标推进了为标准。而当我们没有目标,那自然是做什么都行;为了让我们的群能整更多的花活儿,更像个网络学社,而且建个群又不用花钱,这些群自然是“多多益善”了,甚至有的时候需要刻意整活儿,不管到底有什么用。</p>
-
-<p>毛主席说过:“领导就是预见。”而这些一个个自诩先锋队的社群甚至连自己的战略目标都没有,更不要谈预见了,也更不可能去领导谁。</p>
-
-<p>虽然说左圈相对是更进步的,它是已经开始觉醒的人们勇敢对抗生活中的异化的伟大尝试,但是我们根据前面分析,网络左群实在是已经无法承担起革命的重任了,它们甚至无法推动社会革命前进。“网左”在这个时代的风口浪尖上,显然已经无法背负起历史的重任,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应当以批判的眼光看待其,并汲取经验、另寻他路。</p>
-
-<h4 id="网络左群最好的归宿">网络左群最好的归宿</h4>
-
-<p>《矛盾论》告诉我们,世上的万事万物都有一个内部的根本矛盾在推动着它的发展,把握住这个矛盾就可以把握住这件事物的走向。在一定条件下,矛盾的双方会走向自己的反面。</p>
-
-<p>而网络左群的根本矛盾,就是网群的虚拟性和网群成员的现实性之间的矛盾。这个矛盾在网左的任何活动中都可以见到,这个矛盾贯穿着整个左圈的始终。我们可以看到在前面几篇中分析的所有问题都是围绕这个矛盾展开的,而因为这是网络左群的根本矛盾,其在网左的框架内也是无法被解决的。</p>
-
-<blockquote>
- <p>我们有些青年知识分子,革命热情很高,立志通读马列毛,但是即便是他通读了这些经典,如果没有立场的转变,他也不过是一个马列毛主义的学者,而非一个马列毛主义者。立场的转变不是单靠学习能够莸得的。这就是为什么知识分子要到工人阶级中去,要投入到工人运动中去,以便把自己的感情和立场、出发点放到工人阶级一边,只有这样他才有可能成为一个真正的马列毛主义者。一些读过几本经典著作的网络上的马列毛主义学者类的知识分子,他们并不愿意投入到工人运动中去,并不愿意和工人阶级融为一体,整天泡在网上,忙碌于网络上看谁辩得过谁,而不看这些争辩是否有助于提高人民群众的革命性,因而他们最多所能起到的作用就是工人运动催化剂的作用,这些人是无产阶级的落后分子。——来源不详</p>
-</blockquote>
-
-<p>上面这段话是我很久之前看到的,虽然一直没找到来源,但我觉得它精确地描述了左圈中的小知识分子们的现状。我认为这不仅仅反映了小知识分子脑内的小资产阶级思想根深蒂固,也同样反映了这些小知识分子在网络上的活动其实对现实中工人运动起不到什么推动作用。在网络上,一个人的理论多么高深,他本人多么巧舌如簧、多么雄辩,在现实中也起不到什么有影响力的作用。这其实反映的是群众路线与精英路线的矛盾,有种精英主义论调说什么,革命必需的前提就是所有群众都成为哲学家,说“大规模发动群众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所以他们主张在网络上每天宣讲哲学,大搞哲学黑话辩论,有人给他提出要把这些这些冗杂的话语删繁就简,让群众可以听懂,他不屑一顾地摇摇头,说什么“通俗化就是庸俗化”,让群众听得懂就是庸俗化喽?那看来白话文也是庸俗的,建议此君以后说话用文言文。这种精英主义论调对共产主义革命运动不仅起不到有益的作用,还会起反作用,因为这些人总是以“马克思主义者”、“左派”自居,群众一看,哦,原来马克思主义者和平常见到的官老爷都是一样的高高在上,那他们说要打倒官老爷,真的可信吗?</p>
+<!--more-->
-<p>这种现象其实反映的就是一个问题,那就是你相不相信历史是由群众创造的?你相不相信群众是有智慧的?如果你认为群众是乌合之众,那你确实不必要给他们讲明白这些哲学的东西,更没必要去发动他们。小知识分子们在象牙塔上呆久了自然看不到真实的群众的一面,他们只能看到群众麻木、愚昧的一面。只是一直待在网络上,其实并没有从象牙塔里走出来,网左们依然沉浸在自己编织的小世界里面。</p>
+<p><img src="https://i.imgur.com/afexGJ2.png" alt="image01" /></p>
-<p>就有人不服气,说我这个网群还是有价值的,它可以作为一个大家用来交流的平台嘛。但是我就想说,如果你要弄一个大家交流平台,那你就应该把你这个小群和别的群合并到更大的群里面去,比如我就推荐红贝老师的读书学习群(此群经常演讲,甚至还能请到阳和平老师),还有马列毛论坛(我不清楚该群现在还在不在),暗流公社也可以(同样不清楚是否还在),这几个群人都很多,更适合比常见的三四十人的小群作为交流平台。</p>
+<p>复杂系统理论是一个从突变理论(catastrophe theory)、混沌理论(chaos theory)、控制理论(control theory),尤其是控制论(cybernetics)的传统中产生的科学理论。复杂系统理论的诞生来源于对传统科学的还原论(reductionism)方案的否定。它认为还原论既不必要又难解(intractable)。</p>
-<p>那人就又说了,那我的群可以作为资料群嘛。要说资料群,我建议大家直接在QQ搜索“中国人学习群”,你的群有一个群的杂七杂八的资料,这个中国人学习群有好几个群的、整齐归类的资料,显得那些小资料群完全没什么存在的必要了嘛。</p>
+<p>传统物理学试图在尽可能小的颗粒度下找到基本规律。然而,现在已经知道,由于在极小的颗粒度下相互作用的性质,预测集合系统的行为在计算上难以实现。例如,水,(大多数情况下)最好用流体流动方程来描述,它可以用较简单的(非线性)方程描述集合行为。试图把它作为1026个相互作用的量子粒子集合波函数在计算上是不可行的。相反,复杂系统理论试图在自然的粒度下描述系统,以便对其行为进行可行的(tractable)预测。</p>
-<p>所以,我要说,要是从推动共产主义革命的角度看,绝大多数的网络左群已经没有任何一分继续存在的理由了。但如果有人需要一个群来闲聊吹水,那自然还是有存在的需求。</p>
+<p>复杂系统中的一个基本概念是涌现行为(emergent behaviour)。或者说,从一个有大量服从简单规则的行为者的系统中,能涌现复杂的行为。这类似控制论者所说的元系统跃迁(metasystem transition)的概念。某些对涌现行为最早的描述实际上来自于奥地利学派,可以在路德维希·冯·米塞斯的写作中看到,他把资本主义的集合行为描述成一种由行为者自利产生的最优解。</p>
-<p>所以只有线下组织,才是我们现阶段所需要的。</p>
+<p>系统理论为我们提供了一些经验性的法则,可以作为理解行为者和集合行为者涌现的工具。如果你使简单的系统与复杂的环境相互作用,它保持自己的身份——或者说内部结构完整性——的概率会很低。而复杂系统能够于复杂环境相互作用,并有更高的生存概率。我们在自然界中的简单生物中可以观察到,由于它们的低存活率,它们采取大量繁殖的策略。这与人类采取的方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p>
-<p>有人说,我们可以先建立线上组织,然后从线上走到线下。很遗憾,根据我亲身经历,这条路走不通。首先因为网群大部分成员都是学生,学生要线下见面那就必须要等得放假的时候,而每个学校的假期都不一样,所以这就导致见面的机会很少。再加上由于学生的经济不独立,他们没有完全的能力掌握自己的生活,甚至和别人出去见面还要经过家长同意。再加上学生本身的一些小资产阶级思想的残留,他们见了面也不一定能做成什么事。比如我曾经的学社就推动过几个学生同志线下见面,然而他们除了吃了一顿饭、拍了张合影之外,什么事情也没有做。而且想要建立一个牢固的组织,只见一次面是不够的,需要更加频繁的接触甚至一直呆在一起,并一起完成一些事,而这对于学生来说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除非他们是同校的同学,因为他们的大部分时间和精力要首先贡献给学业。除非学校和社会机构已经不能运转下去了,对于学生来说,牺牲学业并不划算。我目前见过的唯一几个线下组织,都是已经工作的人搞起来的。</p>
+<h3 id="复杂系统理论与社会">复杂系统理论与社会</h3>
-<p>我还见过一种说法,叫线上线下并重的“第三条路线”,而这更不可能。首先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既经营线上组织,又经营线下组织,除非是超人,普通人基本上做不到。其次这两者之间并没有那么多的联系,如果两者并举,最终还是要么重线下,要么重线上,或者走到前面说的“线上走到线下”那条路上去,执意线上线下都搞是既不划算也没有意义的。</p>
+<p>为了理解如何用系统理论模拟社会,我们不如从简单的例子看起。在封建欧洲,社会组织层级森严。在系统理论中,我们把它用一个树状的控制图模拟,领主在顶上,佢的直接附庸在下面。很多情况下,在这个结构中,控制了等级制度的领导就近似控制了整一群人。这有许多的后果。如果这个系统的行为可以用领主的行为来模拟,那么这个系统的行为就必不能比领主更复杂。因此,这个系统仍是简单的。这也意味着这个系统能轻易地一致行动。它可以率领军队,并与其他的封建国家简单地交互。</p>
-<p>事实上线下组织的建立的那一刻,就和它的线上群体没有什么关系了,它已经脱离了线上的联系形成立一个独立的组织,如果线上组织非要指挥线下组织,就会形成“委员长空投手令”的滑稽现象。所以只能直接搞线下,可以用网络作为联系工具,除此之外线上不应该发挥更多作用。我见过一个成功建立的线下组织,他们就是先和现实中认识的人搞一个组织出来,然后再从网上招人。</p>
+<p>实际上,完美的控制层级是不存在的。总是会有横向的控制链接和多样的同谋行为,等等。然而,对于封建制而言,这个模型仍然是个不错的近似。随着我们在历史上的推移,到了早期资本主义,我们逐渐注意到向更「混合式」的控制模式的变化,其中横向连接更多,并且系统可能发展出更去中心化、更复杂的行为。此外,它变得不那么脆弱了。我们或许可以猜想,资本主义出现时,封建制度某种意义上注定要灭亡,因为交互环境变得太复杂了。</p>
-<p>网络左群最好的归宿,应且仅应是线下组织的联系工具。</p>
+<p>现代世界已经转向了高度互联的网络模式的资本主义。在系统联通性的框架内,这几乎是封建主义的对立面。关于系统模型,有几件事必须要注意。系统可以有非常不同的内部结构。高度的互通性不排除某些内部模式。事实上我们知道很多复杂系统,包括社交网络,它们的无结构并不「随机」。内部结构可以对涌现行为有很大的影响。每一个网络都是不同的。</p>
-<h3 id="圣母x与和事佬">圣母X与和事佬</h3>
+<p>进一步讲,一个系统的涌现行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行动者交互的模式。当下的经济体系是资本主义社会关系模式的产物。资本主义从这些社会关系中涌现,一点也不「自然主义」。它是人与人的社会体制的次要产物。将行动者原子化的方式是任意的。实际上,系统常常可以被重原子化,形成不同的行为者与交流的概念。这里有个很好的例子:阶级政治。在国家、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的分析框架下,实体与它们之间的交互被物化(reify)了,因此分析起来比大众交互容易得多。这样,我们有了一个可行的经济学推理的机制。这与新古典主义知识框架下对阶级动因的完全忽视形成了鲜明的对比。</p>
-<h4 id="左圈圣母x会哭的孩子有奶吃">左圈圣母X:会哭的孩子有奶吃</h4>
+<h3 id="结构与行为">结构与行为</h3>
-<blockquote>
- <p>“因为宇宙不是童话。”——《三体》</p>
-</blockquote>
+<p>在无治主义者思考无治主义与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时,系统的集合行为与其控制行为的关系十分有启发性。理想化的层级可以用控制它的实体来模拟。这些集合体可以进行所谓「一致」(coherent)的行动。军队是个一个不错的例子。然而,这些一致系统理论上的目标只能有简单的描述。比方说种族灭绝,它可以被简单地描述,我们可以预料军队能够执行这个描述。然而,「在伊拉克建立民主」则是军队做不了的事。</p>
-<p>之前有一群目田人是这么抹黑毛的,他们说毛之所以在遵义会议之前受排挤,是因为他讲话言辞激烈冒犯人,大家不喜欢;不得不说这是我听过最荒谬的理论,好家伙红军都到了生死存亡之际了,这帮中共党员还要舔着笑脸哄着才能听进去别人的话是吗?他们都是一帮巨婴吗?但是我看现在的左圈中,这样的巨婴还真不少。但是一个巴掌拍不响,没有圣母X们的配合,巨婴们也只能自娱自乐。</p>
+<p>民主国家与大型企业通常类似混合式模型的层级。这些系统逐渐呈现出比单个行动者更复杂的行为。它们的行为,逐渐变得不那么「一致」,但更「相关」。你不能指望事情发展完全一致,但是整个系统会往一个大致相关的方向发展。你还可以预料到,一些混合系统能够适应比单个行为者能够适应的更复杂的环境。</p>
-<p>会哭的孩子有奶吃,任性的人有人疼,左圈里一帮巨婴无法拒绝的本性。左圈里面巨婴多,都是这帮圣母X惯出来的。</p>
+<p>最后,在一个几乎没有层级的概念的网络系统里,有可能出现真正复杂的涌现行为。这样的例子包括人类身体和社交网络。</p>
-<p>有些人已经把装可怜用成了万能的狗皮膏药,利用别人的同情心撒泼自己的任性,都形成路径依赖了。你要是说我一句不好,我立刻哭给你看,看你还说不说;你说我干得不好要撤我职?我直接哭给你看,让群里人都看看你的“铁石心肠”。</p>
+<h3 id="当下的政治结构">当下的政治结构</h3>
-<p>但是对于成熟的人来说,装可怜没有任何用,只会引起反感。有理性思维和集体主义的同志在看到这种现象时也并不会因为此人的“可怜”就要一味偏袒他,因为敌人并不会因为此人的“可怜”就放过他,群众也不会因为此人的“可怜”就接受干部的错误决策。</p>
+<p>国家,作为一个相当层级化的生物,想要让事情运作更加一致。然而它最大的弱点在于它无法解决那些描述非常复杂的问题。比方说,军队和国家发现它们越发无法应对游击战与恐怖主义的涌现。这些社会结构所用的组织模式是高度去中心化、高度非层级化的。说到底,国家几乎没有可能根除这些运动。国家必须找到任务目标的简单描述,这让它在根本上处于劣势,因为它处理复杂性的能力比较有限。然而,资本主义与企业全球化是更可怕的生物。它们的内部结构是高度网络化的。这些生物灵活地跨越国家边界。它们的集合行为极度复杂。没有人理解股票市场是怎么(不)运作的。同时,资本主义极度的强健,能够以马克思没想象到的方式适应不同的环境。若要战胜这种敌人,唯一的可能是至少与其相当的复杂性。</p>
-<p>对圣母X来说,谁对谁错谁是真的受害者根本不重要。巨婴们一贯的行为是,不管遇到大事小事,都要撒泼打滚哭闹一番,让全天下都知道他受了委屈;而还有另外一种人,他们出于尊严的需要不喜欢让别人看到自己懦弱的一面,他们更愿意自我舔舐伤口,所以他们总是在外人面前表现得很坚强。两者虽然表现得不一样,但是他们受伤时是一样痛苦的,但是圣母X们看不到这一点,他们出于某种类似于宗教迷信的思维,偏执地认为表现得坚强的人是不会受伤的,所以不需要安慰他们;而表现得弱小的人受伤时会比其他人更严重,所以要对他们加倍偏袒,简直把那些人当成了弱势少数群体对待。</p>
+<p><img src="https://i.imgur.com/8O2AzCg.png" alt="image02" /></p>
-<p>更为可恶的是,因为这种思维,他们甚至常常把谁是受害者、谁是加害者都能判断错。我见过一个真实事件,在某一个网络学社里,一个典型的巨婴式的人物B,是一个成年人,他经常在群里骂人,还特别喜欢争权夺利,但是此人特别特别会装可怜,得了点小伤小病都要发到群里,而且此人在别人对他提出批评意见时,他直接开始装可怜哭闹,然后疯狂自我攻击,让批评他的人的负罪感拉满还要跑来安慰他;学社主要负责人之一A是前面提到的那种不喜欢把痛苦和伤口扒着给别人看的人,他认为这是一个人自己该面对的事,而且由于他负学社几乎最大的责任,总是表现出一种强硬的态度,实在是不会舔着笑脸哄着别人说话。A反对B在群里我行我素,和B发生过几次冲突,直到有一天B在网上被别人骂了,然后迁怒到A的头上,把A骂了一顿,A在之后向群管理层反映要把B开除出社。在A的推动下B确实被开除了,但当时和B关系比较好的管理层一成员C就跑来质问A,说A就因为这点事把B开除,一点都不是对待同志(进群即同志了属于是)的态度;然后B和C又在其他群里闹,污蔑A“独裁”,结果一个根本就不了解情况、甚至都不知道A是谁的聊天群成员跑来质问管理层要求解释为什么把B开除,似乎把人踢出群就一定是“专制的”。更绝的是,在之后不到两个月,B再一次申请进学社,群管理层的D直接把B放进来了,根本就没问过A;B回来之后受到了拿破仑重返巴黎般的欢迎,就显得A是个小丑,因为B自始至终没给A道过歉(道歉也没用),B在被踢出群后曾和A大闹了一场什么换了好几个号对A轮番攻击,以D为代表的其他群管理层仅仅是听了B自我评价了一句“我已经成长了”代替A原谅了B,至于B到底有没有解决自己的问题、甚至有没有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严重的心理性格问题在不到两个月内自愈可以说是医学奇迹),D等人根本就没在乎过,因为他们没有A负的责任大,如果B在学社后面再搞出什么幺蛾子,他们是不会管的,到时候还得是A来擦屁股,好人都叫他们当了,想必他们“原谅”B时还想着自己就像圣母玛利亚一样浑身着金光吧。</p>
+<h3 id="革命与结构">革命与结构</h3>
-<p>然后那个聊天群里不了解情况就跑来质问的人实际上是更高一级的那种自我感动式的圣母,他们的逻辑链条就像小白兔一样单纯:啊踢人出群是不好的、伤人的,所以不该踢人出群;这意思大概就是杀人是不好的所以作恶多端的反动派不该枪毙。这种人除了逻辑问题,更是自信地连具体情况都不了解就跑来撒播圣母心了,毛说“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如果没有调查,就停掉他的发言权,这野蛮吗?一点也不。所以对于此人,最好的方法就是让他别发言,自己陶醉在自己的小世界里就好。</p>
+<p>复杂系统的整体行为和属性取决于个体交互的机制。在这个意义上,人类交互有可能产生在行为者交流层面上的反馈循环,能够催生系统性的根本转变。这意味着全球性的极端变化是可能的。革命正是转变交互机制导致的根本性的涌现性质的转变。</p>
-<p>当A表达抗议时,D反而跑去劝说A,说什么要“团结批评团结”,不管A和B有什么个人矛盾,好歹都是同志(进群即同志了属于是),希望A能不计前嫌和B继续共事之类。当A表现出对B的抗拒,B就会开始装可怜激发圣母X们的内疚感,然后又变成了对A的愤怒(好一招借刀杀人!),D等人就又会跑来找A说这说那,还给A扣帽子说“你就是太敏感啦”,是,是,您又不是被迁怒的对象,您也不是主要负责人,您当然不会敏感。D似乎忘了一件事情:A才是受害者。A是被迁怒的对象,A是被攻击污蔑的人,A是工作受到阻碍和刁难的人,而B正是那个迁怒、污蔑、刁难他的人。但在D看来,B是多么的可怜,他这么可怜怎么会做错事呢,即便是做错了,看在他这么可怜的份上就原谅他吧;而A呢,这个可恶的A,态度是那么的强硬,肯定是他伤害了B,害得B这么可怜,至于A被伤害,B这么可怜弱小的人怎么会去伤害别人呢?即便是伤害了也是无意的嘛,A这么强硬的一个人怎么会被这点小事伤害到呢?而且B都说了自己已经成长了,A还揪着不放,也太小心眼了嘛,我要是A我早就原谅B了呢。</p>
+<p>复杂系统告诉我们没有唯一正确的社会交互模型。假设我们能详细掌握交互模式,并且假定它是不变的(原子级的行动者之间的社会交互不变),而且这个世界严格意义上服从决定论,我们也得不到一个能预测结果的社会理论。可以用来宣称不可避免的「历史的进程」的实证主义或自然主义的方法是不存在的。它在计算上和方法论上都是不靠谱的。</p>
-<p>圣母X们看似跟观世音菩萨一样心怀慈悲兼济天下,但实际上他们内心充满了傲慢与偏见。这些人就像是瑞典环保少女一样,要求全世界都不用化石燃料,然而根本不关心,如果那些非洲国家的人民也想过上瑞典人一样的好日子呢?至于非洲穷,反正和我环保少女没关系,非洲再穷也穷不到我头上,那是非洲政府该管的事,我只要cosplay圣母自己爽就行了。他们有一套象牙塔上的价值观,他们似乎没有能力认识到这个世界的客观条件是多样的。他们不仅像圣母一样“博爱”,而且还傲慢的认为自己和圣母一样全知全能。在他们眼里,表面上的情况不符合自己的价值判断,他们就要大肆批评一番。他们的逻辑链是这样的:非洲是不是在大量使用化石能源?是;化石能源是不是不环保?是;用化石能源是不是在破坏环境?是;破坏环境是不是错的?是;所以,非洲用化石能源是错的,是要被谴责的。什么?你说非洲是因为穷,用不起可再生能源?对不起那和我没关系,我是全知全能的圣母,我看不到那一层,所以那一层就不存在。</p>
+<p>那么,在运用于人类社会与革命性变化的思考方面,复杂系统理论能够告诉我们什么呢?我们从自然科学中经验研究的领域以及历史信息中知道,根本性的范式变化实际上是很自然的,即便它们几乎无法预测。社会秩序的革命在历史上一再发生。</p>
-<p>圣母X们十分傲慢地默认自己一定是最善良、最正确的,他们把偏见扔到了自认为的“坏人”身上。D这种圣母X居然还替别人原谅人,来“慷他人之慨”,可谓是业务层面极广。这种人就是郭德纲说的:“远离不明白任何情况就劝你大度的人,因为雷劈他的时候会连累到你。”对于这种圣人,只需要对他说一句敲里吗,等他愤怒了之后再说请你大度。</p>
+<p>在真正全新的社会秩序的出现中,有几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就那些创生性的产生这些变化的事件而言,它们通过旧秩序日益混乱或衰败的过程发生。这通常包括向旧体制中注入巨量的能量。当这些能量事件消散时,新的秩序便逐渐强化。</p>
-<p>而且他们之所以是圣母X而不是真圣母,是因为他们往往在到处撒播自己爱心的时候,把自己造成的后果甩给别人承担。刚才已经提到,D邀请B回来荣登宝座,是因为如果B再弄出什么问题,D是不承担这个责任的,责任还是要A来担,出了什么事还是A给他们擦屁股,D不用付出什么后果还能免费当好人,何乐而不为呢。瑞典环保少女也一样,环保的好话她说了,至于环保的代价,反正是发展中国家的人民承担。</p>
+<p>对称性破坏(symmetry-breaking)是一个常见的系统性行为,它在范式变化的语境下尤为有趣。当一个系统因为一个微小的局部偏离而走向了两个可能中较低的那一个时,对称性破坏便发生了。对于外部观察者来说,集合行为的选择可能显得很任意。事实上,它源于系统行为中的微小内部波动。</p>
-<p>圣母X们不仅会伤害到受他们偏见的人,在共产主义革命事业中,这种人会对革命队伍造成极大的害处。</p>
+<p>无治共产主义,在复杂系统的语境下,是一个对涌现行为以及个体行为的描述。它要求整体性上的共产主义,社群之间的互助,以及依照面对的问题的规模采取合作的、集体的决策及解决措施。同时,它要求直至个体水平的层级和强制权力的消灭。在复杂系统的框架中,无治共产主义实际上似乎有很好的生存机会。它将无层级的网络模型作为人类组织的出发点。这意味着在理论上,它具有呈现复杂涌现行为的能力。</p>
-<p>博古在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一度要自杀,很可怜吧?但是也没见同志们让博古继续回到领导位置、继续执行他的路线;但是圣母X们不一样,他们会为了“安慰”那些人,甚至不惜坚持那些人的错误路线:“你看看他多可怜啊,还是让他回到原来的领导位置上安慰安慰他吧?”他们秉持着自己内心的道德与慈悲,拯救了博古的好心情,虽然不过会牺牲了上千红军战士和革命前途。</p>
+<p>此外,革命组织的作用可以被视为保持革命的自由意志主义的关键。在革命的情况中,微小波动可以产生不合比例的巨大影响。新社会的核心将存在于那些有着适合于运动的组织的倾向当中。因此,至关重要的是,组织倾向必须要有结构上的完整性,以及对于交互动因的可复制的知识,后者对于将广泛的运动成型为自由共产主义是不可少的。</p>
-<p>幸运的是,现实中的布尔什维克式组织里一般不会出现圣母X一类人。首先,这些政党是由马克思主义思想武装起来的,里面的领导层是真的认真学习、研究过马克思主义的,这与左圈的情况不同,左圈大部分都是自封的“马克思主义者”。所以,党内虽然有分歧,但是大家有类似相近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以及统一的共同目标,不像是左圈内小资产阶级五花八门的奇葩价值观,以及还有很大一部分人来左圈是为了弥补他们在现实中缺失的价值的,他们是来当教皇的,而不是来干事的。</p>
+<p>在战术层面上,用复杂系统思维进行分析解答很多问题,但也留下很多问题。从这个角度看,许多涌现行为事先没有办法计算,只能用经验研究或者是更弱的找历史类比的方法决定。我们仍然面对着困难的问题。我们必须找到其战术最利于阶级斗争升级的解决方案。此外,我们必须找到最利于拓展、复制的内部结构,以便它们在革命时刻中出现的高度敏感期的实施。</p>
-<p>其次,这些政党是现实中的组织,它们从诞生开始就要经历各种各样的考验,而且都是那种生死考验。而敌人则不会因为你可怜就可怜你,也不会因为看见圣母X们品德如此“高尚”就敬畏他们而不砸他们铁拳。而圣母X们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而造成的路线问题、组织问题,则会给革命造成极大的损失,圣母X和含着他们乳头的巨婴们也会因为这样的错误和损失被排挤出去。但在左圈中,我在《建群即建党》一章分析了左圈的那些学社是无法脱离网络的虚拟性的,所以也没有这样那样的现实困难来考验组织,而且因为左群成本过低,即便是圣母X和巨婴们造成了什么损失,也可以忽略不计,也就显得他们没什么大错了。</p>
+<p><img src="https://i.imgur.com/KeQdWj6.png" alt="image03" /></p> Gavin Mendel-Gleeson 将人类社会作为复杂系统进行分析,能为我们提供对于历史进程以及资本主义的强项与弱点的新的见解。 动物之间的互助 1890-09-30T10:56:15+06:55 1890-09-30T10:56:15+06:55 https://agorahub.github.io/pen0/heros/PeterKropotkin-a1_r-mutual-aid-among-animals <p><code class="highlighter-rouge">生存竞争 互助 自然法则和逐步进化的主要因素 无脊椎动物 蚂蚁和蜜蜂 鸟类 猎食和捕鱼的结合 合群性 小鸟之间的互相保护 鹤和鹦鹉</code></p>
-<p>最重要的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内有一个原则,那就是要批评和自我批评,即面对、接受自己被(不管是自己还是别人)指出的错误,这就意味着巨婴们是无处藏身的。即便是像博古,他在给苏区造成了重大损失后,也会认识到这是自己的错误,至于具体是什么样的错误那是另一回事;但左圈巨婴们是不一样的,即便是他们造成的损失摆在他们脸上,他们也不会承认这是自己的问题,所以他们就会哭闹、装可怜,此时就会有一群冒着金光的圣母X们跑上来把他们抱在怀里哄。但是已经造成的损失谁来承担呢?已经形成的错误怎么去纠正、谁负责去纠正呢?圣母X们从来不会去想这个问题。</p>
+<!--more-->
+<p>生存竞争这个概念是由达尔文和华莱士作为进化的一个要素介绍到科学中来的,它使我们可以把范围极其广泛的现象包括在一个单独的概念里,这个概念很快就成为我们在哲学、生物学和社会学方面的思考的真实基础。大量的各种各样的事实:生物的机能和构造的适应它们的环境,生理和构造的进化,智力发达甚至精神发展本身,我们以前常常用许多不同理由来解释的,都由达尔文归纳在一个总的概念里。我们把它们理解为连续的努力——对不利环境的一种斗争——以求个体、种族、物种和社会的这样一种发展,那就是务期达到生命的最大程度的充实、丰富多彩和热烈。也许在开始的时候达尔文本人并未充分意识到这个因素的普遍性,因为他最初只是借它来解释一系列有关起初种的个体变异的累积的事实。但是,他预见到他介绍到科学中来的这个词,如果只按它的狭义——各个个体之间完全为争取生活资料而进行的竞争——来使用,就会失去它的哲学的和原有的真实意义。所以,他在他那部不朽的著作一开头就坚持主张“这个词当作广义的和比喻的意义来用的,其意义包含着这一生物对另一生物的依存关系,而且,更重要的,也包含着个体生命的保持,以及它们能否成功地遗留后代”。</p>
-<p>在现实中,大浪淘沙的革命必然第一个把圣母X们淘走。就像果酱抹在面包上是美食,抹在衣服上是污渍,圣母X们泛滥的同情心在平常生活中用在流浪猫身上是善良,要是用来指挥革命,那就是罪大恶极了。</p>
+<p>他本人虽然为了特殊目的而主要按照狭义来使用这个词,但他却提醒他的信徒不要犯(他本人好像曾经犯过一次)高估它的狭义的错误。在《人类的起源》这本书中,他用了几页篇幅有力地举出了这个词应有的广义的例证。他指出,在无数的动物社会中,各个个体之间争取生活资料的竞争是怎样消失的,竞争是怎样由合作来代替的,并且指出这种代替的结果怎样发展了保证物种获得最好的生存条件的智力和良知。他暗示在这些事例中,最适于生存的不是那些在体力上最强的,也不是那些最狡猾的,而是那些学会为了群体的福利无论强者或弱者都联合起来互相援助的动物。他写道:“拥有数量最多的最富有同情心的成员的社会,将最为昌盛,并且繁育最多的子孙”(第二版第163页)。从个体和整体之间的竞争这个狭隘的马尔萨斯观点中产生出来的词,在一个了解大自然的头脑中便这样地失去了它的狭窄的意义。</p>
-<p>当然了,能把圣母X推上领导位置的组织估计也早就从内部烂掉了。</p>
+<p>不幸,这些本可成为最有成效的研究的基础的论点,却被为了说明真实的生存竞争的后果而收集的大量事例所遮掩了。此外,达尔文从未试图更仔细地研究一下动物世界中的生存竞争所表现的这两方面的相对重要性,也从未写出他原拟写作的论述过分繁殖的自然遏制的书,虽然这本书本来可以作为估计个体竞争的真实意义的严格标准。不仅这样,就在刚才所说的那些篇幅里,在反驳狭隘的马尔萨斯的竞争观念的材料中,也再次出现了旧的马尔萨斯的色彩,那就是,达尔文所说的在我们的文明社会中保存“智力和体力方面的弱者”的所谓不便(第5章)。似乎千千万万的体弱多病的诗人、科学家、发明家和改革家,以及千千万万的所谓“愚人”和“迟钝的热心家”,不是达尔文本人在《人类的起源》那几章中所强调的人类在生存竞争中当作知音和精神武器使用的最宝贵武器。</p>
-<h4 id="左圈和事佬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左圈和事佬:多一事不如少一事</h4>
+<p>达尔文的学说的遭遇,和其他一切多少涉及人类关系的学说的遭遇相同。他的信徒本仅没有按照他的暗示把这一学说加以发展,反而使它更加狭隘了。当赫伯特·斯宾塞试图从独立的、但又与之密切相关的论点出发,把探讨的范围(特别是在《伦理学材料》第三版的附录中)扩大到“谁是最适者?”这个重大问题时,达尔文的无数信徒已经把生存竞争的概念缩小到最狭隘的范围了。他们甚至变得把动物世界看成是在半饥饿的个体间进行着永久的斗争,并彼此想喝取对方血液的世界。他们使现代著作中充满了“战败者遭殃”的呐喊,好像它是现代生物学的最终结论似的。他们把争夺个体利益的“无情”斗争提高为人类也必须服从的一项生物学原则,认为在以互相歼灭为基础的世界中,不这样作便有复灭的危险。除了仅仅从庸俗的学者那里学到一点自然科学词句的经济学家以外,我们必须承认,即使达尔文观点的最有权威的解释者,也在竭力保持这些谬误的见解。赫胥黎无疑是公认的最有资格的进化论的解释者,事实上如果我们以他为例,我们岂不是听见他在《生存竞争和它对人类的意义》这篇文章中教导我们说:</p>
<blockquote>
- <p>大过节的、多大点事、都是亲戚、别太计较、还是孩子、那么努力、看我面子、都不容易、朋友一场、算了算了、换位思考、为了你好、人都死了、吃亏是福、将心比心、没有恶意、开玩笑的、才刚毕业、怀都怀了、习惯就好、他喝多了、毕竟长辈、退一步讲、都在酒里、曾经爱过、互相理解、婚都结了、还能咋地、他说话直、都打工的、想开一点、都能过去、维护团结、都是同志——中国社交常用语录</p>
+ <p>“从伦理学家的观点来看,动物世界大概是和格斗士的表演一样。每个生物都受到相当好的对待,被安排去战斗,于是最强的、最敏捷的和最狡猾的便能活下去再战斗一天。观众用不着因为角斗场上没有饶它们的命而表示不满。”</p>
</blockquote>
-<p>1929年的2月10号,让红军历史上最接近灭亡的大柏地之战开始,但是就在大柏地之战前三天的2月7号,上海中央写了一封信,信中的内容十分悲观,大意是要求红四军全部散入农村中去,不要集中在一起,而毛泽东和朱德也应就此分开,隐匿目标,以减少敌人的关注。</p>
-
-<p>本来不是什么大事,但是带信来的刘安恭却是个走王明路线的人,而且背景甚硬,苏区决定给刘安恭安排个军委的职务,这下可不得了,包括朱德在内的大多数支持了刘安恭的军事路线,毛的前委反而被架空了。即便后来没设立军委,毛也很失落,他决定辞去前委书记的职务。会议重新选举了前委书记,决定由陈毅暂时作为代理书记管理红四军。</p>
-
-<p>但是毛泽东并不想离开红四军,于是会议之后,他又私下里找到陈毅,希望陈毅在下一次会议上,多肯定一下他的意见,支持一下他的看法。但是下一次会议上,出乎毛泽东的意料,陈毅来了个调和主义。把刘安恭、朱德、毛泽东各自表扬一番,又把他们各自打了五十大板,批评一番。这一来,把所有人都给整懵了,毛泽东更是气不打一处来。毛泽东本来就很讨厌这种调和主义、和稀泥的态度,只想求得党内的一片祥和安好,却不作原则上的定性。于是毛泽东一拍桌子,实名反对所有人的意见。最后,在选举前委书记时,毛泽东便没有再当选,而是陈毅当选了前委书记。这次会议就是红四军的“七大”。</p>
-
-<p>但很快,刘安恭在冒进进攻大城市的途中牺牲了。中央也认识到毛路线的正确性,并写了“九月来信”托陈毅给毛带去,但是毛泽东此时还有点赌气,写了一封回信,表达了他对陈毅的不满:“我平生紧密考察事情,严正督促工作,这是‘陈毅主义’的眼中钉,陈毅要我做八面美人、四方讨好,我办不到,我不能够随便回去,这个路线问题不解决,我就不能回去。”</p>
-
-<p>陈毅主义本是一个毛用来调侃陈毅发明的词,实际上并没有该种主义。“陈毅主义”实际上指的就是在团体中,出现路线矛盾时,不去分析、解决矛盾,探索正确的路线,反而为了一个表面上的团结,把出现矛盾的两派“各自表扬一番,在各打五十大板”,和一手稀泥,实际上没有任何益处。</p>
-
-<p>在左圈中,这样的人还真不少。左圈中有人总喜欢打着团结的旗号行和事佬之事。</p>
-
-<p>这些和事佬们总是喜欢把毛主席在1942年提出的整风原则“团结-批评-团结”奉为圭臬,甚至都用成了到处批判别人的教条大棒,只要他们看不顺眼的就按一个“破坏团结”的帽子。关于延安整风和“团结-批评-团结”的来源和应用,我在《进群即同志-当“团结-批评-团结”成为教条》一篇已经详细介绍过,此篇不再赘述。这里我们主要分析左圈和事佬们的行为动机和其造成的后果。</p>
-
-<p>和事佬们不了解的是,“团结-批评-团结”中的第一个团结和第二个团结是不一样的,第一个团结指的是(在延安整风中)不整人只整主义,要保证党不会分裂;第二个团结则指的是(在延安整风后)全党对路线形成统一的、正确的认识,达到更高的团结。而没有第二步的批评,就没法达到第二个更高的团结,因为没有正确的批评,组织就无法对路线和过去的错误形成统一、正确的认识,最终只能止步于第一个团结——那种靠“八面美人、四方讨好”维持的表面上的团结。</p>
-
-<p>因此,和事佬们只“团结”不批评,或者批评不到位,那都是假团结,是破坏团结。出现路线分歧是很正常的事,在网络左群中,因为没有实践活动来对理论进行检验,路线分歧则更为常见了。这时候,如果一味地维护表面上的团结,事实上只会助长这种分裂。因为分歧往往意味着问题的出现,就好像是墙上有了裂缝,如果不去找到裂缝的原因、把裂缝补上,再加固墙体,而只是简单地在面上抹一层墙灰把裂缝盖住,那么这条裂缝早晚会撕开整个墙体。这事实上也是许多网络左群“短寿”的主要原因之一。</p>
-
-<p>和“陈毅主义”不一样的是,陈毅是详细了解红军中两派的争执的,而左圈中许多和事佬是根本不了解实际情况就跑来和稀泥来了。因为很多情况下,争执双方的实际情况只有争执双方完全承担、完全清楚。和事佬这种人根本上就是否定实事求是的存在。这些和事佬可以说是100%都是在臆想事件经过,然后得出唯心结论,然后找容易说话的一方去“劝说”的。也就是说:往往是要求损失方去学会容忍。和事佬看似高情商,但他们不知道很多矛盾是必须用冲突来解决的,他看不到矛盾不处理继续下去的后果。</p>
-
-<p>网络局限性是和事佬心态生存的基础。我在《建群及建党》一章已经分析了网络的虚拟性和网群成员的现实性之间的冲突,这让网群成员和网群本身的联系下降到几乎没有,也就意味着,不管网群接下来发展如何、出现什么问题,实际上和这些和事佬没有任何的关系,也对他们的现实生活产生不了任何影响。和事佬们的思路其实很简单,既然网群中产生冲突的双方不管哪一方最终胜利,他们都不会受到影响,那为什么不去当个“老好人”呢?</p>
-
-<p>和事佬的心态,某种程度上也有着一种傲慢。因为这个世界上,大多数人对自己的认识,对客观世界的认识,都是很浅薄的。大部分和事佬看不到矛盾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就像当时的陈毅,没有看到毛和刘安恭冲突的背后是“农村群众路线”和“王明路线”的冲突,我甚至有理由怀疑陈毅当时以为这只是两个人带兵方式的不同;所以他在没有搞清客观情况的前提下,就凭自己的主观思想做出了判断,他没有看到刘安恭路线对红军将要造成的毁灭性后果,所以才有了会议上“各打五十大板”的荒唐一幕。</p>
-
-<p>但好的是,“陈毅主义”在红军历史上是极少见的,这是因为红军自诞生之初就不断地面临敌人的考验,这就像在钢丝上走路,一点错误都是要付出惨重的代价的,而这代价就是红军战士和根据地百姓的生命,这未免过于昂贵了。所以大家在经历过几次斗争就能认识到和事佬行为是要不得的,有矛盾就必须要解决,哪怕是以严重冲突的方式。战乱年代,任何政策和路线的好坏,对错,都能在很快的时间内得到验证。大家虽然不能从理论上理解,但是却能从现实中觉醒。</p>
-
-<p>而网络不具备这样的条件,网络左群出现路线错误,最严重的代价不过是学社解散,这个代价简直微乎其微,我再拉两个人建个群就可以弄起来一个新的学社。所以,网群中的矛盾解决的成本事实上要比不解决的代价还要大,正是这点,才给了和事佬们表演的舞台。</p>
-
-<h3 id="浅论网左的统一战线">浅论网左的统一战线</h3>
-
-<p>统一战线无非就是“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团结一切可团结的力量。这是一种自古就有的战略战术,春秋战国时期的合纵连横就是统一战线的一种绝妙运用。但统一战线不是教条,这是一个很空泛的词语,在不同的情况下,团结谁、打击谁应当视情况而作出相应的变化,否则就会犯左倾或右倾错误。在今天的左圈中,网左们也同样面对着这样的问题,我在此章中对我观察到的其中两个现象进行批判和思考,并没有对网左的统一战线作全面的分析,所以是“浅论”。</p>
-
-<h4 id="论中间派">论中间派</h4>
+<p>其次,在这篇文章的较后部分,他岂不是告诉我们说,在原始人中间也如同动物之间的情况一样:</p>
<blockquote>
- <p>中产阶级主要是指民族资产阶级,他们对于中国革命具有矛盾的态度:他们在受外资打击、军阀压迫感觉痛苦时,需要革命,赞成反帝国主义反军阀的革命运动;但是当着革命在国内有本国无产阶级的勇猛参加,在国外有国际无产阶级的积极援助,对于其欲达到大资产阶级地位的阶级的发展感觉到威胁时,他们又怀疑革命。——《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毛泽东</p>
+ <p>“最弱的和最愚钝的要失败,而那些最顽强和最狡猾的,在其他方面并不是最好、只是最能适应他们的环境的便生存下去。人生是一场连续不断的自由混战,除了有限的和暂时的家庭关系以外,霍布斯所说的个体与整体的斗争是生存的正常状态。”</p>
</blockquote>
-<p>上面这段论述虽然描述的是民国的民族资产阶级,但是对中间派的特点的描述在今天依然值得借鉴。我认为其实“中间派”是一个很不准确的词,应该叫做“摇摆派”,因为“中间派”从来没有保持过真正的中立,他们时而偏向一边,时而偏向另一边,从没保持在正中间过。</p>
-
-<p>所以说其实没有真正的中间派。当你邀请那些“中间派”们参与革命运动(即便是在网络上),他们便想:“晶哥那么厉害,网左组织得这么烂,必定是办不起来的。”总是说:“等等再看看!”,但是他们因为自身也受着体制的压迫,并不总是和特色站在一边,所以他们看网左骂特色骂得凶狠的时候,或者看特色又变得更烂了的新闻的时候,也要附和着骂上两句。</p>
+<p>对自然界的这种看法究竟能够得到事实的几分支持,从这里提供读者的关于动物世界和原始人的论证中便可以看到。但我们不妨立刻指出:赫胥黎对自然的观点,作为科学的推论来说,也和相反的卢梭的观点一样,是很难成立的,卢梭在自然中只看到被人类的出现所摧毁的爱、和平与和谐。事实上,只要一走进森林,对任何动物社会观察一下,甚至对任何一本论述动物生活的严肃著作(多尔比尼的、奥社邦的或勒瓦兰的,不拘哪一个的著作都行)细读一下,便不能不使博物学家思考到合群生活在动物生活中所起的作用,使他们不至于把大自然只看作是一个屠杀之场,同样,他们也可以免于在大自然中只看到和谐与和平。卢梭所犯的错误是他完全不想到嘴和爪的恶斗,而赫胥黎则犯了相反的错误,但不论是卢梭的乐观论还是赫胥黎的悲观论,都不能看作是对自然界的公正无偏的解释。</p>
-<p>对于中间派,有的可以团结,有的不行,有的在特定情况下才能团结,不可一概而论。这是因为不管中间派怎么摇摆,他们总归是要更多地往特定的一方摇的。比如一些高级写字楼公司的白领,他们虽然有时受了上司的气,也在办公室外骂两句,但是他们的待遇高、工作稳定,不用吃了这顿愁下顿,也不必顶着烈日干重活还担心工资拖欠,所以叫他们去造老板的反的时候,他们就要想想这个月工资还没拿到手,说:“你们先去,我等等就来!”,他们是中产阶层的右翼。再比如内卷大省的学生,他们虽然不用担心衣食,并且很多都想通过高考当人上人,但每日非人般的虐待榨干了他们的精气神,还要饱受来自学校和家长的批斗,长期睡不好、吃不好,人人心里都憋着火气,全凭“好大学就是好人生”这根胡萝卜吊在前面往前走,若是在他们面前戳破了高考神话、叫他们造学校的反,他们便会成为最激进的分子,他们是小知识分子中的左翼。</p>
+<p>只要我们对动物观察一下——不光是在实验室和博物馆中,而且在森林和草地,在草原和群山中——我们立刻就会发现,虽然在各种动物(特别是在各纲动物)之间进行着极多的斗争和残杀,但在同种的,或至少是在同一个群的动物之间,也同时存在着同样多的(甚至还要更多)的互相维护、互相帮助和互相防御。合群如同互争一样,也是一项自然法则。当然,要从数字上估计所有这两类事实的相对重要性,那怕是很粗略地估计,也是难事。但是,如果我们用一个间接的试探,问一问大自然:“谁是最适者:是那些彼此不断斗争的呢,还是那些互相帮助的?”那么我们立刻就会发现,那些获得互助习惯的动物无疑是最适者。它们有更多的生存机会,在它们各自所属的纲中,它们的智力和体力达到最高的发展水平。如果把这些可以用来支持这一观点的无数事实考虑在内,我们就可以十分有把握地说,互助也和互争一样,是一项动物生活的法则,但是,作为进化的一个因素来说,它也许更加重要得多,因为它促进了这些保证了种的维持和进一步发达以及用最少的精力来保证个体的生活的最大幸福和享受的习惯和特性的发展。</p>
-<p>左圈中有些人喜欢把具有非马列毛的左派立场的中间派统称为“安托西修”,并把他们看作是马列毛主义的对立面。事实上,这四者情况各不相同,把这四者统一“打倒”或怎么处理是犯了主观主义错误。</p>
+<p>就我所知,在达尔文学说的科学界信徒当中,第一个把互助充分理解为一条自然法则和进化的主要因素的,是著名的俄国动物学家,圣彼得堡大学故院长凯士勒教授。他在逝世前几个月,即1880年1月,在俄国博物学家会议上发表的一篇演说中阐明了他的思想;但是,像许多只用俄文出版的著作一样,这篇出色的演说几乎完全不为世人所知道。</p>
-<p>安那其主义者,又称无政府主义者,它在当代中国的主要信奉者还是以小知识分子为主。他们痛恨被别人管着,要求绝对的自由。他们中的许多人还十分羡慕他们所认为的“古时候”那种田园牧歌、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模式。他们不喜欢布尔什维克式的政党组织在他们头上“发号施令”,但是他们更不喜欢资产阶级老爷们把他们当奴才使唤,所以在革命低潮、反动力量十分强大时,我们应当团结他们,与他们搞内斗、整天互骂是不可取的、浪费时间的。</p>
-
-<p>托洛茨基主义者,或者叫托派,据我目前了解托派并没有什么中心思想,他们可能就是“托洛茨基的支持者”,大部分时候是以“斯派”、“毛派”的反对者的面目出现的。据我个人了解,他们主要是对斯大林式的集权体制极为厌恶,并且对托洛茨基的“世界革命”有种切格瓦拉式的浪漫憧憬。在中国,托派也主要以小知识分子为主,他们几乎反对关于斯和毛的一切,但也同样对特色的统治有极大的厌恶,我们应该团结他们,在夺取政权前我们与他们几乎没什么矛盾,“斯派”们不要整天浪费时间和他们在网上斗嘴。</p>
-
-<p>西方马克思主义者。事实上在中国几乎没有真正的西马。因为中国政府对学术界的高度渗透和监控,中国大学里的西马学者至于有多少是真马、有多少是“指鹿为马”,这个大家基本上都有自己的判断。对于那些“西鹿”当然是要警惕,事实上可以把他们理解为“修”。在左圈中的西马大部分都是自封的,并且常常和自封的“苏马”(事实上我至今不知道苏马是什么)们见面就掐。左圈中的西马和那些欧洲的大学教授不一样,“西马”对于他们来说更多地像是一种身份认同,而不是学术研究方向。他们中的大部分人都有一个特点,那就是特别爱用哲学术语,不管他们本人是否理解这些术语,这事实上是一种很幼稚的行为,我在《进群即同志-天山上下来的王明》一篇中就批判过这种行为。除了这个特点外,据我个人观察,剩下的左圈西马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根本不懂、也没怎么学习过、学习过也不怎么理解的“装逼西马”,据我个人观察,这类人主要以初高中生为主,他们是“喜马拉雅山上下来的王明”,你一见他们便能立刻察觉一种高高在上的气息扑面而来。他们是拿哲学术语当成了一种装逼的工具,这种人不用多理会,事实上他们还处在一种过家家的幼稚阶段,思想还没成型,是否要团结他们还很难下定论,即便是团结了也不一定会起正面效果,只要保证不把他们推到敌人那边去就行,也可以试着引导他们一些。另一种则是自己学习过、能理解部分的“辩经西马”,这种人以大学生为主,而且不少人的家庭都是中产往上,甚至有资本家家庭的。听名字就知道,他们的特点就是喜欢在网络上辩经,这几乎是他们在网上唯一的活动。据我个人观察,他们中的很大一部分对谈论政治经济学和社会学有种偏执的排斥,似乎哲学和政治经济学/社会学是水火不容的,我见过最激进的一个还喊出过“只要你了解了德国哲学史,你就是马克思主义者了”这种口号。这一类人对自己的学术派别也有种偏执,且不说他们和所谓的“苏马”打得你死我活,他们中的很大一部分在和别人辩经时,别人的观点和他们从自己支持的那一派的书本上学到的经文有一点偏差,他们就会感到“被冒犯”,于是辩经就无穷无尽了。对于这一类人,我在《建群即建党-网络左群最好的归宿》一篇中引用过这么一段话:</p>
+<p>“作为一个多年的动物学家”,他认为他有责任反对滥用这个取自动物学的词——生存竞争,或者,至少应该反对高估它的重要性。他说,动物学和那些研究人类的科学不断地坚持它们所谓的生存竞争的无情法则。但是它们忽略了还存在有另外一条可以叫做互助的法则,这个法则,至少对动物说来,是远比前一个法则更重要得多。他指出,遗传后代的需要必然会使动物集聚在一块儿,并且,“个体愈是集聚,它们彼此之间就愈加互相支援,物种就有更大的生存机会,并且更加促进它们智力的发达”。“每一个纲的动物,”他继续说道,“特别是较高级的动物,都实行互助。”他从埋尸虫的生活以及鸟类和一些哺乳动物的合群生活中举出一些例子来说明他的见解。在一篇简短的开幕词中所举的例子当然是有限的,但主要之点都已说得很清楚;在谈完互助在人类进化中所起的更为突出的作用以后,凯士勒教授作了如下的结论:</p>
<blockquote>
- <p>一些读过几本经典著作的网络上的马列毛主义学者类的知识分子,他们并不愿意投入到工人运动中去,并不愿意和工人阶级融为一体,整天泡在网上,忙碌于网络上看谁辩得过谁,而不看这些争辩是否有助于提高人民群众的革命性,因而他们最多所能起到的作用就是工人运动催化剂的作用,这些人是无产阶级的落后分子。</p>
+ <p>“很明显,我不是否认生存竞争,但是我认为动物世界的逐步发展,特别是人类的发展,受惠于互助之处远过于互争……一切生物都有两个基本需要:营养的需要和使物种繁殖的需要。前者使它们互相竞争和残杀,而保存物种的需要则使它们彼此接近,互相帮助。但是我倾向于认为在生物界的进化中——在生物的逐步后天变异中——个体之间的互助远比它们的互争所起的作用要大得多。”</p>
</blockquote>
-<p>这段话就很好地描述了“辩经西马”。他们在网络上每日与人辩经,倒也是促进了他们和别人理论水平和交流技巧的进步,但对于无产阶级运动整体而言基本上什么也没做,他们更像是沉迷于自己的小世界中,待在象牙塔上迟迟不肯下来,如果放到实践中很容易闹出纸上谈兵的囧事。我个人认为他们是中间派里偏右的。他们要团结吗?还是要的,但需要一定的技巧和原则,这一类人不应该进入最核心的领导层,他们可以参与理论工作,但不应该去指导实践。</p>
-
-<p>修正主义者,在欧美语境下也可以是社会民主主义(和其衍生的主义)者。但在中国,由于没有多党选举的制度,社会民主主义在中国几乎不(以社会实体)存在,而“修正主义”在中国的左圈语境下,更多指的是保皇派、改良派一类。这一类人以已经工作了的成年人和初高中及以下的学生为最多。对于成年人保皇派,基本上没有团结他们的必要,因为他们选择保皇那必然是有切身利益相关,也许他们就正在受体制的恩惠,只是有些许不满希望变得“更好”,我们可以在革命高潮时团结他们来“痛打落水狗”,但在革命低潮时团结他们的话,很难保证他们不会反过来捅你一刀,因为一般来讲,保皇派在皇帝被砍头前是不会放弃保他的,而且这种保皇派极有可能变质成右派,魏玛德国的艾伯特政府就是个例子。对于学生保皇派,除去个别特别固执的,他们大部分都是因为学校和社会的宣传对特色依然抱有幻想,以及对马克思主义和历史的不了解让他们没法去全面、客观地分析社会现状,事实上绝大多数的学生网左都是从保皇派过来的,我本人之前也当过一段时间保皇派。所以说,对于学生保皇派是一定要团结的,而且要对他们进行引导和教育,争取把他们从中间派拉到无产阶级革命派这边,把他们当敌人打击是绝对错误的。</p>
-
-<p>统一战线不是说你敞开胸怀让谁都进来,而是有原则和方法的。要明确的一点是,中间派决不可进入核心组织,这实际上是很多网络左群忽视的一点。中间派因为其立场和思维方式的问题,他们可以和我们团结在同一战线,但绝不可以参与到我方组织的内部建设中,更不能指挥我们的行动。你比如说,这个中间派有自己自成一体的哲学思路和立场,他可能就会在一些组织政策上按自己的理想形式来,而不是依据客观实际情况而定。如果把这些中间派对我们组织的参与度比作一个同心圆,我们的组织是最内一圈,那么往外挨着的一圈应该是学生保皇派,然后是安、托、西,然后最外面是修。</p>
-
-<p>统一战线的形式多种多样,具体是像第一次国共合作那样互相参与进对方组织、互相学习,还是像第二次国共合作那样各自独立互不统属,只是打击共同的敌人站在一起,这需要领导者视具体情况、作出最合适的判断。</p>
-
-<h4 id="论血统论">论“血统论”</h4>
-
-<p>1966年7月29日,北京航空学院附属中学出现一幅对联:“老子英雄儿好汉,老子反动儿混蛋”,横批是:“基本如此”,公开喊出了以血统划分好人坏人的口号。</p>
-
-<p>8月12日,已故前中国最高检察院副检察长谭政文的儿子,北京工业大学三系文革小组组长谭力夫和刘京联合写了一张题为《从对联谈起》的大字报,提出要把“老子英雄儿好汉,老子反动儿混蛋”作为党的阶级路线来实行。8月20日,谭力夫在一次辩论这副对联的大会上大肆鼓吹这种观点,使他在全国扬名。</p>
-
-<p>这副对联、谭力夫的讲话、以及他和刘京的大字报在中国掀起一股公开讲究家庭出身的风气。以高干子弟为首的学生红卫兵自称“红五类”,即来自革命干部、革命烈士、革命军人、工人和农民家庭。他们的对立面就是“黑五类”,即地主、富农、反革命分子、坏份子和右派分子及其子女。谭力夫又加上资本家和走资派,变成“黑七类”。当时,“黑五类”的子女被称为“狗崽子”,不准戴毛泽东的像章,不准唱毛泽东的语录歌,也不准参加红卫兵。</p>
-
-<p>不过指出这里荒唐的遇罗克却在那个年代付出了生命的代价。“文革”爆发后,遇罗克与几个同仁自办发行《中学文革报》,他在该报上连续发表了以《出身论》为代表的多篇争取自由和人权的檄文,并风靡海内外。</p>
-
-<p>《出身论》是遇罗克在文化大革命时期的一部作品。该书从唯物主义的角度批判了当时社会上广泛流传并造成严重不良影响的血统论。作者遇罗克在1966年发表文章反对姚文元批判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1970年3月5日,在北京工人体育场里,在排山倒海的“打倒”声中,27岁的遇罗克被宣判死刑,并立即执行。</p>
-
-<p>血统论是荒唐的这一点事实上非常正确,我们都知道思想和立场是没法靠基因遗传的。家长是资本家,孩子就一定也是资本家,这种思想实际上是唯心主义的,它没有坚实的唯物主义逻辑来支撑。事实上,血统论就是当权的老红卫兵(红五类子女)为了维护自己的特权地位而弄出来压迫当时已经是受压迫阶层的“黑五类”子女的。</p>
-
-<p>但是在今天的左圈出现的“反血统论”思潮的思路正确,但某种程度上形成了教条。当今社会的现实情况和文革时期不一样。许多人根本没搞懂血统论出现的机制和条件,凭自己臆想理解,搞出许多本本主义。</p>
-
-<p>遇罗克同志就说得很好:“它(对联)的错误在于:认为家庭影响超过了社会影响,看不到社会影响的决定性作用……实践恰好得出完全相反的结论:社会影响远远超过了家庭影响,家庭影响服从社会影响。”也就是说,在当时血统论不成立的最主要条件,就是当时的中国是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决定了其社会上的无产阶级的思想占社会主流,并无时无刻地影响社会上的每一个公民。</p>
+<p>上述观点的正确性,最最感动了大多数出席会议的俄国动物学家;希斐尔卓失——他的著作在鸟类学家和地理学家当中是很有名的——支持这些观点,并且还另举了一些例子来阐发这些观点。他说,有几种隼具有“一种适宜于抢掠的几乎理想的构造”,然而它们在退化,可是其他几种实行互助的隼却很昌盛。“另一方面,以一种合群的禽类鸭子为例吧,”他说,“一般说来,鸭子的机体不发达,但它们实行互助,从它们不计其数的变种和种类来看,可以说它们差不多是遍布于全世界。”</p>
-<p>但是在今天的中国,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早已被摧毁,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已经占主流了。在中国这样的一个官僚资本主义国家,其社会上的主流思想一定是资产阶级的思想,并从出生开始就无时无刻地影响社会上的每一个公民。现在私有制早已卷土重来,“子承父业”的社会基础是有的,这与当年公有制经济占绝对主导的社会不同。</p>
+<p>俄国动物学家的立即接受了凯士勒的观点,好像是很自然的,因为他们几乎每一个人都曾经有机会在亚洲北部和俄国东部无人居住的广大地区研究过动物界;凡是研究过类似的地区的人,是不可能不得出相同的结论的。我想起自己在和我的朋友,那多才的动物学家波利亚可夫一起在维蒂蒙地区考察时,西伯利亚的动物界所给我的印象。当时我们两个人对《物种起源》的印象还很新,可是我们要寻找同种动物之间的激烈竞争却一无所获。这种竞争在我们阅读达尔文的著作时,即使想到了第3章(第71页)的论点,也是我们预期会看到的。我们看见很多动物常常是联合起来,以适应不利的气候环境或对各种敌人进行斗争。波利亚可夫写了许多出色的文章论述各处的食肉动物、反刍动物和啮齿动物的互相依赖;我们亲眼看到许多互相帮助的事实,特别是鸟类和反刍动物在移居途中的互相帮助;甚至在有大量动物聚居的黑龙江和乌苏里江地区,尽管我竭力寻求,但也根少发现在较高级的同种动物之间存在着实际的竞争和斗争。在大多数俄国动物学家的著作中,也都提到过这种印象,这大概可以说明为什么俄国的进化论者那样拥护凯士勒的观点,而同样的观点在西欧的达尔文信徒当中却并不流行。</p>
-<p>但是在左圈不知从何时起,形成了一种风气,那就是当一个人说这个人是资本家的孩子,不能把他完全当同志看待,就要给这个人扣上“血统论”的帽子。这实际上和文革老红卫兵大扣帽子的行为没啥区别。在这种风气下,甚至形成了一种政治正确,把左圈里的资产阶级子女当成弱势少数群体一般保护起来,要是你通过攻击他们的出身来质疑他们的思想,你就要被打成“血统论”。</p>
+<p>当我们一开始研究生存竞争的两个方面——直接的和比喻的——的时候,给我们印象根深的头一件事就是互助的事例非常丰富,这不仅是如大多数进化论者所承认的为了繁育后代,而且还为了个体的安全和为了得到必需的食物。对动物界的许多大类来说,互助是通例。甚至在最低级的动物之间也可发现互助的事实,我们必须预期有一天会从研究微小的池塘动物的学者那里得知即使在用显微镜才能看见的生物当中,也存在着不自觉的互助。当然,除了白蚁、蚂蚁和蜜蜂以外,我们对于无脊椎动物的生活的知识还是极其有限的;但是,就从比较低级的动物来说,我们也可以搜集到一些确切合作的事实。蝗虫、蛱蝶、萤虫、蝉等等动物的不计其数的联合,实际上简直还没有人研究;可是它们的存在这一事实本身就指出它们一定是按照大体上相同于蚂蚁和蜜蜂为了移居而暂时联合的原则组织的。至于甲虫,我们已经有人仔细观察过埋尸虫之间互相帮助的事实。它们需要腐烂的有机物,以便在其中产卵和供给它们幼虫以食物,但是那些有机物不能腐烂得太快,因此它们便把在漫游中偶尔发现的各种小动物的尸体埋在土中。一般地说,这些埋尸虫都是单独生活的,但是当它们当中有一个发现了自己难以埋葬的老鼠或雀鸟的尸体时,它就会招唤四个、六个或者十个其它甲虫来会力完成这项工作;如果必要的话,它们会把尸体运到一个合适的土质松软的地方,十分周密地把它埋起来,从没有为了它们之中哪一个享有在这个埋好的尸体上产卵的特权而争吵。约格里迪奇在用两根棍子做成的十字叉上绑上一个死鸟,或者是在插在土中的棍子上挂上一个蟾蜍的时候,这些小小的甲虫也会以同样友好的方法集中大家智慧来克服人的计谋。这种协力合作的事情在蜣蜋当中也曾见到过。</p>
-<p>这些政治正确者一定要拿恩格斯当挡箭牌:“难道恩格斯不是资产阶级家庭出来的吗?”但恩格斯是个特例,世界上根本没有那么多恩格斯。有些人喜欢自比恩格斯实在是太狂妄了。中国近代史学家吕思勉曾经说过:“世上只有背叛阶级的个人,没有背叛阶级利益的阶级”,连不算资产阶级的小知识分子里,都充斥着资产阶级的思想,难道大资本家的子女背叛自己的阶级就这么简单?把刀尖对着自己本来就是一件难过登天的事,不是说把这句话写在QQ签名上就能做到的。</p>
+<p>即使在机体方面处于稍低级阶段的动物中,我们也可找到类似的例子。在西印度群岛和北美洲,有些陆蟹结成一大群一大群的,以便到大海去产卵;每一次这样的移动,都包含着它们之间的协力合作和互助。至于大莫鲁甲蟹(Limulus),我惊奇地发现(1882年在布列登水族馆)这种笨拙的动物在一个伙伴需要的时候能给予多大的帮助。它们当中有一只蟹仰面朝天地跌在水槽的一个角落里,它那小锅似的沉重甲壳使它不能回复原来的姿势,再加上角落里有一根铁杆,使它要想翻过身来更加困难。于是它的伙伴们前来援助,我用了一个钟头的时间来看它们如何努力援救它们被困的伙伴。它们一下来了两只,从下面推它们的伙伴,经过巨大的努力,终于把它扶正了,可是由于铁杆妨碍着它们完成援救工作,那个蟹又重重地仰跌下去。经过几番努力以后,援助者当中就有一只到水槽的深处去带来了另外两只蟹,这两只蟹用它们饱满的新力量开始来推动和扶起它们可怜的伙伴。我们在水族馆呆了两个多钟头,当我们离开的时候,我们又去看了一下那水槽,援救工作依然在继续哩!自我看见这件事以来,我不能不相信埃拉斯穆·达尔文博士所引征的叙述:“普通螃蟹在脱壳期间派一个没有脱壳或有硬壳的螃蟹在它旁边放哨,以防备海中的敌人来伤害这种处于没有防御状态的脱壳蟹。”</p>
-<p>要知道,恩格斯背叛自己的阶级开始于背叛自己的家庭,他与自己父亲的冲突极严重。恩格斯出生于德国巴门一个繁荣的商业家族,具有强烈的宗教精神,而对学习的轻视(甚至不允许恩格斯完成他的学业)使得它似乎不是培育社会主义知识分子的沃土。但恩格斯童年时代有很长时间是在他的外祖父家中度过的,他的外祖父是一个十分重视人文教育的知识分子,喜欢给小时候的恩格斯讲古希腊英雄神话,对恩格斯影响很大。这种对文化知识的渴求和决心做英雄人物的理想固化为恩格斯进一步成长、发展、提高自己的内在因素和动力,也促使他对父亲和家族的影响的叛逆心理逐步加强。恩格斯对文学的热爱和他父亲对他经商的要求的矛盾极大地激化了他们之间的矛盾,最后他父亲强迫他中学中途辍学被迫经商。出于各种原因,恩格斯排斥、甚至痛恨资本家的工作和生活,之后中年时的一段时间的经商经历事实上让他痛苦不堪。</p>
+<p>关于白蚁、蚂蚁和蜜蜂之间的互助事例,特别是通过罗曼斯、彼希纳和约翰·刘波克爵士的著作,一般读者都很熟悉,因而我只说很少的几点提示。如果我们拿一个蚁巢为例,我们不仅看到了每一种工作(如生育子孙、寻找食物、建筑巢穴和饲养幼虫等等),都是按照自愿互助的原则进行的,同时,我们还必须和佛勒尔一样,承认许多种蚂蚁的生活的主要基本特征是每一个蚂蚁有义务把已经吞在肚里并且已经部分消化了的食物和集体中的每一个向它索取的成员共享。属于不同种的或属于互相敌对的蚁巢的两个蚂蚁,偶尔互相遇到时,便彼此避开。但是属于同一个蚁巢或属于同一群巢穴的两个蚂蚁便会互相接近,用触须作几下问答的动作,并且“如果其中有一个饿了或者渴了,特别是如果另一个的嗉囊中很饱满时。……它将立刻索取食物”。接到这样要求的蚂蚁是从不拒绝的;它张开了颚,用一种适当的姿势,吐出一滴透明的流质给那个饥饿的蚂蚁舐食。把食物吐给另外一个蚂蚁吃,这在蚂蚁(自由的)的生活中是那么突出的一个特征,并且为了养活饥饿的同伴和幼虫都是那样经常地互相求助,所以佛勒尔竟认为蚂蚁的消化道是由两个不同的部分构成的,其中之一,即后一部分,是专供自己用的,另一部分,即前一部分,主要是供集体用的。如果一个嗉囊饱满的蚂蚁竟自私到拒绝喂养一个同伴,那它将被看成是一个敌人,甚或比敌人还坏。当它的亲族和另一个种的蚂蚁打仗时,如果它拒不援助的话,它们将比攻击敌人还要凶猛地反过来攻击这个贪心的蚂蚁。如果一个蚂蚁没有拒绝喂养属于仇敌方面的蚂蚁,那么它将被后者的亲族当作朋友看待。所有这些情况都是经过最严密的观察和确切的实验所证实的。</p>
-<p>在青年时代,亲眼目睹工人阶级悲惨的生活状况对恩格斯的思想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恩格斯家庭周围都有许多工厂企业,他在上下学时就能直接接触到这些工人。1839年恩格斯19岁时写了一篇公开发表的著名的政论性文章《乌培河谷的来信》。文章以极其鲜明的笔调展示了乌培河谷地区乌烟瘴气的社会风貌,描述了虔诚派教士的迷信活动和他们的专横、贪婪、伪善和愚蠢的嘴脸,同时以大量的笔墨淋漓尽致地描绘了乌培河谷地区工人的悲惨苦难生活。现实生活中的一系列现象,经常使恩格斯对资产阶级编织的美好谎言产生了质疑。这种感性经历无疑导致恩格斯最终献身于无产阶级的解放事业,并为寻求一条无产阶级解放的正确道路的深层次的重要原因。同时说明他已经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开始站在革命民主主义和工人的立场上投身到反对剥削制度的斗争中去。</p>
+<p>蚂蚁这个分成一千多种的大科动物,其数目是那么多,以致巴西人竟说巴西是属于蚂蚁而不是属于人的;在这个科里,同一个巢或同一个巢穴集团的成员之间是不存在竞争的。无论不同的种之间的斗争是多么厉害,也无论在战争时有着什么样的暴行,但集体内部的互助、已成习惯的自我献身和经常为了共同福利的自我牺牲,都已经成为法则。蚂蚁和白蚁废除了“霍布斯式笔下的那种斗争”,因此它们生活得更好。它们那种奇妙的巢穴,也就是它们的建筑,在比例大小方面超过了人类的建筑;它们修筑的道路和在地上的拱形走廊,宽阔的大厅和粮仓,它们的谷物田、谷粒的收获和使谷粒“麦芽化”;它们孵卵和养育幼虫的合理方法,以及建造特别的窠巢以饲养蚜虫——林内美妙地称之为“蚂蚁的乳牛”——的合理方法,最后,它们的勇敢、胆量和优越的智慧,所有这些都是它们在繁忙和辛勤的生活的每一个阶段中实行互助的自然结果。这种生活方式,其结果必然会发展蚂蚁生活的另一个特征:个体的主动性的巨大发展——它反过来又显著地促成了高度而复杂的智力的发达,这样的发达,使人类的观察者也不能不有很深的印象。</p>
-<p>恩格斯青年时代的欧洲,是一个左翼思想和运动蓬勃发展的大陆。从英格兰到俄罗斯、从蒲鲁东到费尔巴哈,整个欧洲每一天都浸泡在不断迭新的左派思想中,恩格斯不可能不受影响。恩格斯在来到柏林后,迅速加入了青年黑格尔派——一群想运用黑格尔的思想特别是辩证法和否定性的思想对当时的宗教和政治进行批判的年轻知识分子的团体。1842年,恩格斯在科隆与他一直投稿的《莱茵报》的编辑之一莫泽斯·赫斯见面,赫斯是第一个在青年黑格尔派中宣讲共产主义的,这对恩格斯的思想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之后恩格斯来到英国曼彻斯特,亲眼看到了世界上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人的状况,并会德国写下了《英国工人阶级状况》。在这期间,他与父亲的矛盾愈发严重,并最终导致他决定离开德国。</p>
+<p>在动物的生活方面,即使我们所知道的只不过是一些关于蚂蚁和白蚁的事实,我们也可以有把握作出这样的结论:互助(它导致互信,这是勇敢的第一个先决条件)和个体的主动性(智力发达的第一个先决条件)在动物世界的进化中,是比互相斗争更具有无限重要性的两个因素。事实上,蚂蚁没有任何“保护性”而仍能兴旺,可是自卫特性对于单独生活的动物来说是不可缺少的。蚂蚁的颜色使它很容易为敌人发现,在草地和森林中,许多种蚂蚁所建的高大巢穴也是一望可见的。它浚有坚硬的甲壳的保护,无论它的针刺在几百根刺入一个动物的皮肉时是多么危险,但对一个蚂蚁的防御来说却是没有多大价值的;而蚂蚁的卵和幼虫在许多居住在森林中的动物看来又是一种美味的食物。可是,成千上万的蚂蚁并没有受到鸟类或甚至食蚁兽的太大摧残,反之,它们却为此它们强壮得多的昆虫所畏惧。当佛勒尔在一个草地上倒出一口袋蚂蚁时,他看见“蟋蟀跑开了,听任蚂蚁抢夺它们丢下的洞穴;蚱蜢和蟋蟀向四方逃走,蜘蛛和甲虫也放弃了它们的捕获物,以免它们自己变成蚂蚁的捕获物”。经过一场战争(在战争中有许多蚂蚁为了共同的安全而牺牲了)以后,连黄蜂的窠也被蚂蚁占领了。甚至最敏捷的昆虫也不能逃脱,佛勒尔常常看到蝴蝶、蚊虫和苍蝇等被蚂蚁出其不意地袭杀。蚂蚁的力量在于互相援助和互相信任。如果说蚂蚁——且不谈更为发达的白蚁——在智力方面居于整个昆虫纲的首位,如果说它们的勇气只有最勇猛的脊椎动物才能匹敌,如果说它们的头脑——用达尔文的话来说——“是世界上最奇妙的微小物质之一,也许比人的头脑更为奇妙”,那么这难道不应归功于在蚂蚁的社会中互助完全代替了互争这一事实吗?</p>
-<p>欧洲工人阶级风起云涌的运动也对恩格斯的思想产生了巨大的影响。1831年法国爆发里昂工人起义,1842年英国爆发宪章运动,1844年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1848年欧洲革命等等无产阶级运动,无疑让恩格斯看到了无产阶级的强大力量。</p>
+<p>蜜蜂也是这样。这些小小的昆虫(它们本来很容易被许多鸟类所捕获,它们的蜜也被从甲虫到熊的各纲动物所垂涎)也没有从拟态或其他方面得到任何自卫的特性,而没有这种特性,一个单独生活的昆虫是很难逃脱被彻底地毁灭的。但是,由于蜜蜂实行了互助,因而它们获得了我们所知道的广泛发展,获得了我们所称赞的智力。由于共同工作,它们使它们的个体力量增加了若干倍;由于临时分工和每一个蜜蜂在必要时能进行各种工作的能力的结合,它们获得了任何一种单独生活的动物(不管它是多么强壮和有多么好的武装)所不能指望的安全和福利。它们的合作,在人不知道利用充分计划的互助的情况下,往往比人还要成功。所以当一群新蜂要离开蜂箱虫寻找一个新住所时,许多蜜蜂就会预先到附近去探察一下;如果它们发现了一个适于居住的地方,例如一个旧篮子或任何这类的东西,它们就把它占领下来,把它弄得干干净净的,并且加以保护,有时候要保护整整一个星期之久,直到这群新蜂来到那里定居下来。但是,有多少移居到新土地上的人只因不了解他们力量联合起来的必要性而死亡在那里!由于蜜蜂懂得集中它们个体的智慧,它们能适应预料不到的或者不同寻常的恶劣环境,如巴黎博览会上展出的蜜蜂就能用它们树脂似的蜂蜡把箱盖固定到嵌在它们蜂箱板里的玻璃片上。此外,它们毫无喜好杀戮的表现,也没有喜欢无益争斗的习性,虽然许多作者总认为动物有这种癖性。守卫蜂箱进口的哨兵毫不留情地杀死那些企图到蜂箱里去抢劫的蜜蜂;可是,因为搞错了地方而飞来的陌生蜜蜂则不会受到伤害,特别是那些带着花粉飞来的或者是易于迷路的小蜜蜂,更不会受到伤害。除了确有必要时以外,它们是不会进行战争的。</p>
-<p>而真正让恩格斯思想转变的,是他自觉投身到了工人阶级反抗资产阶级的阶级斗争实践中。如果没有亲身参与实践,恩格斯很可能最多变成一个西马教授那样被资产阶级老爷豢养在大学里的宠物。在曼彻斯特期间,恩格斯开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对被剥削阶级生活、工作、斗争全方位的调查研究。在这段时间内,他边调查边写文章,发表在公开刊物报纸上。后面又加入了青年黑格尔派,并在伦敦加入正义者联盟,而后在1848年为马克思主编的《新莱茵报》充当记者。1849年莱茵省和南德意志爆发了激烈的民众起义,恩格斯用军事才能为起义者效力。正是因为青年时的恩格斯广泛且深入地参与到工人运动当中,他才能将自己的立场彻底转变到工人阶级这边,这不是简单地凭借学习理论就能做到的。</p>
+<p>由于在蜜蜂当中仍然存在着残忍和懒惰的本性,而且往往由于环境促使它们又将显现出来,所以蜜蜂的合群性就更加对人有启发性。大家都知道,经常有一些蜜蜂宁肯过抢劫的生活而不愿过工蜂的勤劳生活,在食物缺乏和食物特别丰富的时候,都将使这个掠夺阶级为之增加。当我们的谷物已经收获回家,草地和田野里的谷物已经所剩无几的时候,抢劫的蜜蜂就更加经常到来。另一方面,在西印度群岛的甘蔗园附近和欧洲炼糖厂的周围,抢劫、懒惰和吃得迷迷糊糊的情况在蜜蜂当中就更为普遍了。我们由此可见,在蜜蜂之中还依然存在着反群居的本能,但自然选择必定会继续淘汰它们,因为归根到底,团结的实践证明它比具有掠夺倾向的个体的发展对物种更为有利。那些最狡猾的和最阴险的被淘汰了,让位给那些懂得合群生活和互助利益的蜜蜂。</p>
-<p>所以事实上“恩格斯”的诞生条件是及其苛刻的,和恩格斯在同一个屋檐下长大的他的亲妹妹、弟弟就自始至终都不赞同恩格斯所走的背叛其家庭的道路。在童年时代受到不同于主流的教育、对家长的叛逆、亲身接触工人阶级的生活、经历工人运动、接触并学习最新的革命思想、遇到导师和同志、主动投入工人运动实践中,这些造就恩格斯思想转变的事件有一定必然性,但也有极大的偶然性。</p>
+<p>当然,无论蚂蚁或蜜蜂,甚至白蚁,都不可能具备包括到整个种的更高度团结的观念。在这方面,它们显然没有达到即使在我们政治、科学和宗教的领袖人物中也尚未具有的发展程度。它们的爱群居的本能很难超出蜂箱和蚁巢的范围。不过,拥有不少于两百个巢穴的巢群的两个不同种的蚂蚁(Formica exsecta和F. pressilabris),业经佛勒尔在丹德山和萨勒福山发现并有所描述。佛勒尔认为,这些巢群的每一个成员都认识所有巢群中的其他成员,它们都参与共同的防御。在宾夕法尼亚,麦克库克先生发现了整整一个拥有一千六百到一千七百个巢穴的筑墩蚁的族,全体蚂蚁互相之间都互通信息;贝茨先生曾经指出,在“园地”的广大面积上到处都是白蚁的土堆,有些巢穴成了两、三种蚂蚁的避难所,这些巢穴大部分是用拱形通道或拱廊连接起来的。因此我们发现,甚至在无脊椎动物之间也采取了一些措施把同种结合成更大的组织来互相保卫。</p>
-<p>在当今的中国,“恩格斯”是否有诞生的可能呢?还是有的,但真没有多大。首先并没有那么多人敢于背叛自己的家庭,因为父母控制着孩子的经济命脉,父母对孩子事实上是独裁的,而且父母的思想对孩子灌输是从小就开始的,背叛家庭意味着背叛自己以前的信仰和现在衣食无忧的美好生活,试问多少“十指不沾阳春水”的资产阶级小孩能够忍受那种艰苦的革命生活?然后富家小孩也很难有像恩格斯那样对知识的渴求,尤其是政治方面的。我见过不少富家子弟,比起学习他们更喜欢打游戏、动漫一类的娱乐活动,这也怪不得他们,因为在当今社会,学习就是赚钱的工具,他们既然不用赚钱,自然也没必要学习。还有现在的中国其实阶级隔离是挺严重的,富人基本上看不到那些工人的生活,现在工人的生活区里富人区可远着呢,富人也不会把自己的孩子带到穷人居住区去。</p>
+<p>现在进一步谈到较高级的动物,我们发现在它们当中有着更多的为了会种可能目的而有意识地互助的例子。然而我们必须承认,我们对高级动物的生活的知识依然是很不完备的。虽然第一流的观察者们收集了大量的事实,可是我们对于动物世界的某些属科还几乎是一无所知。关于鱼类的可靠资料特别稀少,这一部分是由于观察的困难,一部分是因为对这个问题还没有给予应有的注意。至于哺乳动物,凯士勒已经指出,我们对它们的生活方式所知是多么少。它们之中有许多是习惯于夜间活动的;有些是隐藏在地下的。至于反刍动物的那些合群生活和移居最能引起我们的兴趣,可是它们是不让人们接近它们的群的。我们主要是在鸟类方面拥有最广泛的资料,但我们仍然对许多种鸟的合群生活知道得很不完备。不过,我们不必埋怨我们缺乏经过充分证实的事实,因为这从下面的叙述中就可看到我们并不缺少。</p>
-<p>然后最难的是,现在的中国的工人运动只能说刚冒出了一丢丢火星子,工人运动零零星星,而且没有起到多大的社会影响,富人的小孩大概率也就当成是“恶意讨薪”之类;至于左翼思想,看看网左目前的状态,很难说思想有什么进步,基本上还在重新开始搬运马列毛思想的阶段,那些富人小孩到了网上可能更多地是摆着居高临下的架子,像“天山上下来的王明”一样嘲讽网左们。要说遇到革命导师和同志,富人有富人的圈子,和穷人的圈子基本不相交,富人的圈子里有马列毛主义者?我要打个大大的问号。你要说那种大学马原教授或者党员应该还是有的,但他们大多也都是为特色辩护的“鹿克思主义者”,真正的、站在工人阶级立场的人我认为基本不可能会有。</p>
+<p>我不打算详谈雄的和雌的为繁育后代和为在后代的最初生活阶段中供给它们食物,以及为共同猎取食物的联合;但是我不妨顺便提一下,这样的联合是通例,即使对最不合群的食肉动物和凶猛的禽类来说,也是一样;我们可以说,这种联合的特殊意义在于:即使在其他方面表现最残酷的动物在这方面却也表现了较温和的情感。还可以补充一点,在食肉动物和猛禽当中,大于家庭的联合还很少见,这种情形,虽然大部分是由于它们猎取食物的方式所致,但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解释为由于人类的迅速增长在动物世界中所引起的变化。至少值得注意的是,有几种动物在人烟稠密的地区过着完全单独的生活,然而同是这种动物或和它们最相近的动物,在无人居住的地区却是喜欢群居的。狼、狐狸和几种猛禽都可以作为这一情况的例证。</p>
-<p>至于主动投入工人运动实践中,这个基本上就属于最高难度了。对于资产阶级的小孩来说,他们理解的投入实践可能也就是整天在网上辩经,然后看点高级哲学书之类。要说去参加现实中的工人运动,他们就得想想,家里的资产还要不要了?家族的人脉和地位还要不要了?现在衣食无忧的生活还要不要了?要是真去参加,这些东西可都要不了了!</p>
+<p>然而,对于我们讨论的问题来说,不超过家庭关系的结合的重要性较小,何况我们知道,有许多联合只是为了一般目的,例如猎食、互卫,甚至纯粹为了共同享受生活。奥杜邦曾说过,有时候老鹰也联合起来猎取食物,他对两个秃鹰(一雄一雌)在密西西比何上猎食的描写,是以其生动的笔法闻名的。但在这类观察中,最可靠的是希斐尔卓夫所作的观察。他在研究俄国草原地方的动物时,有一次看见一只完全属于群栖种的鹰(白尾鹰)在高空中飞翔,它静静地绕着大圈子盘旋了半个钟头,这时候突然听到它发出了刺耳的吟声。不久,另外一只鹰就发出了回声,并向它飞来,接着,第三只、第四只,直到一齐飞来了九只或十只白尾鹰,不一会儿它们就飞得不见了。下午,希斐尔卓夫走到他看见白尾鹰飞去的地方,借着草原上的一个高坡的掩蔽,他走近它们,发现它们围着一匹马的尸体。那些年老的鹰(照例由它们先吃——这是它们的礼节)这时已经站在附近的草堆上担任放哨,而较小的鹰则在吃着它们的盛餐,旁边还围着一群群的乌鸦。希斐尔卓夫根据这个和类似的观察,断定白尾鹰为了猎食而结合一起;当它们都飞到很高的空同时,如果它们有十只的话,就能总览至少二十五平方英里的一片地区;只要其中任何一只鹰一发现了什么东西,它就告知别的鹰。当然,有人会说,第一只鹰的单纯的本能叫声,甚至它的动作,同样可以把几只鹰带到猎获物那儿来。可是在这个问题上,有说明它们互相通知的有力证据,因为这十只鹰在飞到猎获物那里以前先聚集到了一起。希斐尔卓夫以后叉有几次机会证实白尾鹰常常因为饱餐尸体而集合到一起,它们之中有些(首先是年幼的鹰)在别的鹰吃东西时,经常是在旁边担任放哨的。事实上,白尾鹰——最勇敢和最善于猎食的猛禽之一——完全是一种群栖的鸟类,布利姆说,当它被捕获以后,它很快就和饲养它的人发生密切的情谊。</p>
-<p>一无所有的人最无所畏惧,这话是很有道理的。无产者一无所有,所以他除了造反没得选;资产者锦衣玉食,去造反要放弃的太多太多,成本太高,而且还一直有后路。</p>
+<p>合群性,是很多种猛禽的共有特征。巴西鸢——最“鲁莽的”强盗之一——也是最喜欢群居的鸟。达尔文和别的博物学家已经描述过它们猎取食物的联合,下面是一个事实:当它捕到一个太大的东西时,它就招唤五、六个伙伴来把它搬走。经过一天的忙碌以后,它们常常从十英里或更远的地方飞来,结伙到一棵树上或灌木林去过夜,还经常发现有几只兀鹰,特别是多尔比尼所说的“它们真正的朋友”——玉鸡和它们在一起。据札鲁得尼说,它们在别的大陆和外里海的荒野上,也有一起巢居的习惯。群居秃鹰——最强壮的兀鹰之一——就是由于喜爱群居而得名的。它们成群地在一块儿生活,显然爱好群居,当它们高飞到天空中游戏时经常是成群结队的。“它们在极其友好的气氛中生活,”勒瓦兰说道,“在同一个洞穴里,我有时候找到离得很近的窠巢达三个之多。”巴西的鸟拉布兀鹰也和白嘴鸦一样,甚至比它们更爱群居。埃及的小兀鹰亲密地生活在一起。它们结队在空中游戏,晚上聚在一块儿过夜,早晨一块儿去寻找食物,它们之间连最轻微的争吵也从未发生过;这是有充分机会观察它们生活的布利姆证实过的。红脖隼也是大群地聚集在巴西的森林里,茶隼(Tinnunculus cenchris)离开欧洲以后,在冬天到达亚洲的森林和草原时,也是结成许多大群的。在俄国南方的草原上,它们是(或更确切地说,以前是)那么样的合群,以致诺特曼看见它们和其他的隼(Falco tinnunculus、F. œsulon和F. subbuteo)结成一群群的,每当晴天的下午大约四点钟的时候,聚在一块儿游戏,直到天黑以后很久。它们大家一齐飞起来,排成一条直线,向着某个选定的地方飞去,到达那里以后又立刻按照原来的路线飞回来以便再飞。</p>
-<p>2020年的时候,左圈中有一个挺出名的人,月华,可能不少读者都听说过他。这个人一开始经常在QQ空间里更新一些马列毛的帖子,后来不知道怎么和一个叫“泉州马克思主义学会”(简称泉马)的组织发生了矛盾,每天更新一些攻击泉马的内容,类似于“泉马是一帮初中生想要炸掉三峡大坝”之类,然后他被泉马扒出来家里是金融资本家,当时我记得帖子下面一大群月华的粉丝拿恩格斯为他辩护。然后后来泉马被光明联盟端掉了,他好像也参与了,这是我单方面从一个我在外网认识的光明联盟成员那里看到的,不确定,但至少是被光明联盟利用了。结果在那之后,月华的帖子逐渐地越来越少发马列毛主义的内容,甚至有一次公开宣称自己支持自由主义,然后就越来越变成了一个新自由主义者。然后好像在年末的时候,月华突然宣布他去荷兰留学了,之后就石沉大海再没音信了,不知道当初那些为他辩护的人怎么想。月华可以说是一个失败的“恩格斯”的例证。</p>
+<p>只是为了飞翔的快乐而成群地飞翔,这在会种鸟类中是很普遍的。“特别是在汉柏地区,”迪克生写道,“在8月底经常有大群的鹬鸟在泥洲上空飞翔,在那里过冬……这些鸟的动作极其有趣,它们大群回旋飞行,散开会拢,其精确的程度好像受过训练的军队。在它们当中还混杂着单独的沙锥鸟、海云鸟和环颈鹬。”</p>
-<p>我还见过一个也是金融资本家家庭的左人,这个人虽然说是左人,但实际上就是我在《论中间派》一篇中提到的“辩经西马”,此人态度十分跋扈,和谁讲话都是一副“举世皆浊我独清”的高高在上的姿态,哲学术语乱飞就不提了,还一反唯物主义群众史观,说什么“我建议我们用术语来聊天”“大规模发动群众的时代已经过去了”“现在要期待革命发生只能让所有群众变成哲学家”之类的可以说是精英主义的言论,十分看不起毛。由此可以看出虽然此人接触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但是他的生活经历和社会地位让他无法形成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他只能说是一个研究过马克思主义的学者。</p>
+<p>不可能在这儿把鸟类的联合猎食情况都一一列举出来;但企鹅的捕鱼结合肯定是值得我们注意的,因为这些笨拙的鸟在联合中表现了优良的秩序和智慧。它们常常结成许多大队去捕鱼,在选定一个适当的水湾以后,它们便面对岸边围成一个广阔的半圆圈,一步步地向岸边走去,从而缩小这个半圆圈,把包围在圈里的鱼完全捕食。在窄小的河流和运河上,它们甚至分成两个队,每队围成一个半圆圈,一步步地会会起来,好似拖着长渔网的两队人彼此会合起来捕捉两个鱼网之间的鱼一样。夜晚来临时,它们飞到休息的地方——各群休息的地方是不变的——,从来没有人看见过它们为了争夺水湾或休息的地方而互相争斗。在南美洲,塘鹅结成拥有四万到五万只的大群,其中一部分在睡觉,另一部分别担任守卫,而其余的塘鹅便去捕鱼。最后,如果我不谈一下常被诽谤的家麻雀是多么忠实地和它所属的集体的每一个成员分享它所发现的任何一样食物的话,那我便对它们有失公平。希腊人早就知道这个事实,它所以留传下来,是一个希腊演说家有一次说(根据我的记忆):“当我向你们讲话的时候,有一只麻雀已经去告诉别的麻雀说,一个奴隶把一袋谷物掉落在地上,于是它们都到那里去吃谷粒了。”并且,现在我们很高兴地发现,这个古代的观察已由葛尼先生在最近出版的一本小册子中加以证实,葛尼确信家麻雀常常相互告知哪里有食物可以窃取;他说:“甚至在远离庭院的地方打了一堆麦子,院子里的麻雀也总会使它们的嗉囊充满麦粒。”的确,麻雀极其注意保护它们的领地,不使它受外来者的侵犯;所以卢森堡公园中的麻雀拼命同一切企图来分享公园和游客的好处的麻雀作战,但在它们集体的内部,它们便充分地实行互助,虽然偶尔在最要好的朋友之间当然也发生一些争吵的事情。</p>
-<p>政治正确的“反血统论”其实只是血统论的另一个极端。现在左圈中的这种风气事实上已经陷入了政治正确的漩涡,甚至有的搞成了饭圈思想,就比如月华的粉丝们就真的和饭圈一样,不分青红皂白地挺自己的“爱豆”,这是绝对不可取的。</p>
+<p>在禽类中,同猎同食是那么常见的一种习惯,所以用不着再引更多的例子来说明,必须把它看作是一个确定不移的事实。至于这种结会形成的力量,那是显而易见的,用不着证明。最强壮的猛禽也难以对付结合到一起的我们喜爱喂养的小鸟。即使是鹰——甚至凶通有力的岩鹰和可以用脚爪抓走兔子或小羚羊的老雕——也被迫把它们的猎获物让给一群群的乞食的鸟——鸢,它们一看见老鹰找到了一个美味的猎物便照例去追赶它。鸢也追赶敏捷的鱼鹰,抢走它捅获的鱼,但是没有一个人看见过鸢鸟为了争夺这种窃取的猎物而互相争战。在克古仑岛上,库斯博士看见猎海豹的人所说的海鸡(Buphagus)追赶海鸥,要它们吐出嘴里的食物,而另一方面,一旦海鸡飞近海鸥等的住地时,海鸥便和燕鸥联合起来逐走它们,特别是在伏巢期间更是这样。身体虽小但极其敏捷的田凫大胆地攻击食肉的猛禽。“看它们攻击一只秃鹰、一只鸢鹰、一只乌鸦或一只鹰,是最有趣的事情。我们会觉得它们有胜利的信心,也看见猛禽的愤怒。在这种情况下,田凫互相之间全力援助,它们的勇气随着它们的数量的增加而增加。”田凫真可以无愧于希腊人给它们取的“良母”这个名称,因为它们总是保护其他的水鸟,使之不受敌人的攻击。我们在花园中常常看到的身长不过八英寸的小白鹡鸰(Motacilla alba),也能强迫鹞鹰放弃它们的猎食。“我总钦佩它们的勇气和敏捷,”老布利姆写道,“我相信唯有隼才能捕捉它们……当一群白鹡鸰逼得一只猛禽退却的时候,它们使空中都回响着它们胜利的叫声,然后它们就飞散了。”它们为了追逐敌人的这个特殊目的而集合起来,也如同我们所看见的另一种情况一样:当森林中的所有鸟雀发现一只夜鸟在白天出现时,它们便飞起来,一起——食肉的猛禽和无害的小歌鸟——丢追逐这个陌生的鸟,使它回到原来隐藏的地方。</p>
-<p>左圈中主要还是以学生等小知识分子为主,对于学生思想的分析可以参见我之前写的《建群即建党-网络左群最好的归宿》一篇。小知识分子是脱产阶级,他们无法直接和社会建立物质联系,所以他们的立场极大概率和自己的家庭同步,而思想也极容易受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影响,而这三者无一不是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机器。资本家出身的人的立场是否改变,要看他的物质基础是否改变,也就是他是否真的愿意放弃自己这辈子的优渥生活、放弃自己高高在上的社会地位,投入到穷人的运动中去。</p>
+<p>鸢、秃鹰或鹰和野鹡鸰这样的小鸟之间,在力量上是多么悬殊,然而这些小鸟以它们共同的行动和勇敢,证明它们比有强壮的翅膀和武装的强盗还优越!在欧洲,鹡鸰不仅追逐可能危害它们的猛禽,而且还追逐鱼鹰,它们的目的“不是为了要伤害它,而是为了好玩”,据叶尔登博士税,在印度,穴鸦之追逐“戈文达”鸢,“只不过是为了取乐”。韦德公爵看见巴西的鸟拉布秃鹰(urubitinga)被不计其数的一群群的大嘴鸟和反舌雀(这种鸟近似我们的白嘴鸦)包围起来,受它们的嘲弄。他说:“老鹰总是十分悄悄地忍受这种侮辱,但有时也会捕捉一只嘲弄它的鸟。”在所有这些事例中,在体力方面虽然比猛禽差得很多的小鸟,却以共同的行动证明它们胜过猛禽。</p>
-<p>但总的来说,辨别一个人是否是真正的同志,还是要“重在表现”。遇罗克同志的《出身论》里有这样一段话:</p>
+<p>但是共同生活在个体安全、生活享受和智力发达方面所起的最显著的效果,是要从两大科鸟类——鹤与鹦鹉——的身上才能看到的。鹤是极爱群居的,不仅和它的同类,而且和大多数水鸟都有极其良好的关系。它们的小心谨慎和它们的智慧真令人惊异;它们在顷刻之间就能洞察新的环境,并根据这种环境来活动。它们的哨兵经常在一群吃食或休息的鹤周围守卫,猎人们深深知道要接近它们是多么困难。如果它们受到了人的突然袭击,那么它们不经过先派一个单独的侦察兵,然后再派一群侦察兵去巡查一遍,是决不回到原地方来的。当侦察队回来报告那里没有危险的时候,第二批侦察便被派去证实第一次的报告,以后全群才会出动。鹤和种类相近的鸟结成真正的朋友;除了同样有合群性和高度智慧的鹦鹉以外,没有别的鸟在被捕到以后能像鹤那样和人类发生真正的友谊。“它把人不是看成主人,而是看成朋友,并且竭力表示这一点,”布利姆从许多的亲身体验中得出这样的结论。鹤从清晨直到深夜都在一直不停地活动,但只是在早晨用几个钟点的时间去寻找食物(主要是蔬食),一天之中其余的时间都用在集体生活上。“它拣起小木片或小石头,把它们抛在空中,并试着去接住它们;它弯着颈项,张开翅膀,舞着、跳着、到处跑着,想用种种方法表示它的好兴致,它始终保持着优美文雅的姿态。”由于它们生活在集体中,所以它们几乎遇不到敌人,虽然布利姆有时候看见它们当中有一只被鳄鱼攫住,但他写道,除了鳄鱼以外,他不知道鹤还有其他的敌人。它们用个个皆知的谨慎行动避开一切敌人;它们通常都能活到很长的年岁。因而难怪鹤不需要养育许多子孙以保存自己的种,它们一般只孵两个蛋。至于它们的高度智慧,只说一句就够了:所有的观察者都一致承认,它们的智力很使我们联想到人的智力。</p>
-<blockquote>
- <p>出身和成份是不能相提并论的。有一段对话是很耐人寻味的。甲(是个学生):“你甚么出身?”乙:“你呢?”甲:“我红五类,我爸爸是工人。”乙:“那我比你强,我就是工人。”</p>
-</blockquote>
-
-<p>这就是说,不管这个人出自于什么家庭,哪怕他家在全世界开厂子,只要他的立场在工人阶级一边,他就是同志;哪怕他祖上三代都是工人,他要是立场站在资产阶级一边,那他就是敌人。但是我还是要再说一下,《出身论》发表于毛时代,当时的社会和学校影响和今天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方向。在资产阶级法权被根除前,社会上每个人都会受到它的影响,即便是正宗的工人也可能为了金钱利益就叛变自己的阶级,更何况在资产阶级法权根深蒂固的当今社会呢?</p>
-
-<p>为了防止有二极管抬我杠,我在这里总结一下,这篇文章不是为了给血统论正名,本文章的立场是反对血统论的。本文的核心论点是反对当今左圈存在的一种,把所有资本家家庭出身的网左都当成新一代恩格斯的这种类似于政治正确的风气。毛主席教导我们要“实事求是”,对于一个人的成分判断,还是要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p>
-
-<h3 id="后记">后记</h3>
-
-<p>历时四个月,我终于完成了这篇总字数高达五万两千多字的《网左实践总结》,这是我目前写过字数最多、耗时最长的一篇文章了。不过我最终还是完成了它,在这里我得夸夸我自己。希望这篇《网左实践总结》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也尽量从“网左”往“线下左”发展,后面争取写个《线下实践总结》。</p>
-
-<p>“马丁零”这个名字其实是我随便想出来的,因为我本人胃不好,所以我就取了胃药“吗丁啉”的谐音。我其实还是挺喜欢这个名字的,因为是真的接地气啊,听着就一种干事儿的人的感觉,还有个“零丁洋里叹零丁”的寓意,雅俗共赏了属于是。</p>
-
-<p>然后这近三年的网左经历实在是让我见识到了什么叫“小资产阶级的多样性”,遇见了不少让我感到失望的人,但也是有真正的同志的。最后以鲁迅先生的一段话作为结尾吧:</p>
+<p>另一种极其合群的鸟是鹦鹉,大家都知道,它的智慧的发达在鸟类中占有最高地位。布利姆是那么美妙地总括了鹦鹉的生活方式,所以我不如把下面一段照样翻译出来:</p>
<blockquote>
- <p>近来很通行说青年;开口青年,闭口也是青年。但青年又何能一概而论?有醒着的,有睡着的,有昏着的,有躺着的,有玩着的,此外还多。但是,自然也有要前进的。——鲁迅《华盖集·导师》</p>
+ <p>“除了在交尾期以外,它们都是结成大的集体或成群生活的。它们在森林中选定一个地方栖居,此后便每天早晨出去寻找食物。每一个群的成目都忠实地互相依恋,并且同甘共苦。它们在早晨一起到田野、花园或是树上去吃果子。它们布置岗哨守卫整个群的安全,并且注意它们的警报。遇有危险的时候,它们便一起飞走,彼此帮助,一块儿同时回到它们栖息的地方。一句话,它们始终是紧密团结生活在一起的。”</p>
</blockquote>
-<p>(全文完)</p> 番茄米线 “网左”总体来说确实是进步的,他们要比一些麻木者、漠不关心者和肉食者进步得多,他们是在资产阶级残酷压迫下抱团取暖的、可以接触到网络生活的群众。而“网左”形成的“左圈”也为许多来寻找答案的迷茫者,如一年半前的我,提供了资源和平台。 走向更进步的联合体 1979-06-01T11:30:00+07:30 1979-06-01T11:30:00+07:30 https://agorahub.github.io/pen0/heros/HeidiHartmann-a1_l-towards-a-more-progressive-union <p>女性主义社会主义者,必须组织一种既解决反对父权制,也解决反对资本主义的斗争实践。我们必须坚持要创建一个相互依赖、认同解放而非耻辱的社会。</p>
-
-<!--more-->
-
-<p>本文认为,马克思主义和女性主义之间的关系,在迄今为止的任何形式上都是不平等的。虽然马克思主义方法和女性主义分析对于理解资本主义社会以及女性在这些社会中的地位都是必要的,但事实上女性主义一直处于一种从属的地位。本文对“女性问题”上的马克思主义和激进女性主义作品都提出了挑战,并认为我们不得不对父权制和资本主义的结合进行严肃分析。我们希望这篇论文能如它所应当的那样,引起相当大的辩论。</p>
-
-<p>马克思主义与女性主义的“婚姻”就像英国普通法中描绘的夫妻婚姻:马克思主义与女性主义是一体的,这个一体即马克思主义。最近试图整合马克思主义和女性主义的尝试对作为女性主义者的我们来说是不合理的,因为它们将女性主义斗争纳入了反对资本的“更大的”斗争中。为了进一步继续我们的比喻,我们要么需要一段更健康的婚姻,要么我们就干脆离婚。</p>
-
-<p>在这场婚姻中的不平等,就像大多数社会现象一样,并非偶然。许多马克思主义者通常认为,女性主义往最好了说也是不如阶级冲突重要的,往最坏了说就是工人阶级的分裂。这种政治立场产生了一种分析,将女性主义吸收到阶级斗争中。此外,马克思主义对资本的分析能力掩盖了它在性别歧视方面的局限性。我们将会在这篇文章提出,虽然马克思主义分析为历史发展规律,特别是资本发展规律提供了必要的见解,但马克思主义的分类方式是完全忽视性别的。只有专门的女性主义分析才能揭示男女之间关系的系统特征。然而,女性主义的分析本身是不充分的,因为就目前看来它忽视历史,并且尚不是完全的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的分析,特别是其历史和唯物主义的方法,以及女性主义的分析,特别是对父权制作为一种社会和历史结构的认同,必须被放在一起分析,如果我们希望能够理解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和其中女性的困境的话。本文为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分析提出了一个新的方向。</p>
-
-<p>我们讨论的第一部分探讨了几种马克思主义对我们的“女性问题”的解决方法。然后,在第二部分中我们转向激进的女性主义者的作品。在注意到激进的女性主义对父权制定义的局限性之后,我们提出了我们自己的定义。在第三部分中,我们利用了马克思主义和女性主义的双方的优势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和妇女的现状都提出了建议。我们尝试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来分析女性主义的对象,纠正近期社会主义女性主义作品中的不平衡,并提出了一个对我们当前的社会经济构成的更完整的分析。我们认为,唯物主义分析表明,父权制不仅仅是一种精神意义上的东西,也是一种社会和经济结构。我们认为,一旦把我们的社会看作是以资本主义和父权方式组织的,它就可以被最完美地理解。在指出父权利益和资本主义利益之间的紧张关系时,我们认为资本的积累既能适应父权社会结构,又有助于父权制的再生产。我们认为在这种背景下,性别歧视的意识形态在现在呈现出一种特殊的资本主义形式,这说明了一种父权制的社会关系最终支持资本主义的方式。简而言之,我们认为,父权制和资本主义之间已经进化出了一种伙伴关系。</p>
-
-<p>在最后部分,第四部分,我们认为,马克思主义和女性主义的政治关系解释了在左翼对“女性问题”的理解中,马克思主义对女性主义的主导地位。马克思主义和女性主义要走向一种更加进步的联合,不仅需要我们提高对阶级和性关系的智力理解,也需要扭转当下左翼政治中的统治和从属关系。</p>
-
-<h3 id="i马克思主义与女性问题">I.马克思主义与女性问题</h3>
-
-<p>“女性问题”从来都不是“女性主义的问题”。女性主义问题针对的是男女性别不平等的原因,即男性主导女性的原因。大多数马克思主义对女性立场的分析都是女性与经济体系的关系,而不是女性与男性的关系,这显然假设了后者将会在对前者的讨论中得到解释。在马克思主义对女性问题的分析中有三种主要形式。所有这三种形式都能看到妇女的压迫与生产的联系(或缺乏联系)。在将妇女定义为工人阶级的一部分的同时,这些分析一致地将男女关系归入工人与资本的关系。首先是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包括马克思、恩格斯、考茨基和列宁,他们看到了资本主义把所有妇女纳入工薪劳动力,也看到了这个过程推毁了劳动的性别分工。其次,当代马克思主义者将女性纳入资本主义“日常生活”的分析。在这种观点中,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都被认为是再现了资本主义制度,而我们都是这个制度中的工人。第三,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者关注家务劳动及其与资本的关系,一些人认为家务劳动产生剩余价值,于是家务工人直接为资本家工作。我们依次研究了这三种方法。</p>
-
-<p>恩格斯在《家庭、私有财产和国家的起源》一书中承认了妇女的地位低下,并将其归因于私有财产的制度。恩格斯认为,在资产阶级家庭中,妇女必须为主人服务,践行一夫一妻制,并生产继承人来继承财产。恩格斯认为,在无产阶级中,妇女没有受到压迫,因为没有可以传家的私有财产。恩格斯进一步认为,随着工薪劳动的扩大破坏了小规模的农民,妇女和儿童和男性一起被纳入工薪劳动力,结果是男性户主的权威被削弱,父权关系被毁灭。</p>
-
-<p>对当时的恩格斯来说,妇女参与劳动力是她们解放的关键。资本主义将抹去性别差异,平等对待所有工人。妇女将在经济上独立于男人,也将与男人平等地参与无产阶级革命。革命之后,当所有人都是工人以及私有财产被废除时,妇女将从资本和男性中解放出来。马克思主义者意识到了对于女性来说参与劳动意味着的苦难,因为这导致女人同时有两份工作,家务和工薪工作。然而,他们强调的不是女性在家庭中的持续的从属地位,而是资本主义对父权关系的“侵蚀”的进步特征。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家务劳动也将被集体化,从而减轻妇女的双重负担。</p>
-
-<p>这第一种马克思主义方式的政治含义是明确的。妇女解放首先要求,妇女要成为像男人一样的工薪工人,其次,要求她们要与男人一起加入反对资本主义的革命斗争。早期马克思主义者认为,资本和私有财产制是妇女受到压迫的原因,就像资本是所有工人被剥削的原因一样。</p>
-
-<p>尽管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意识到当时女性的悲惨处境,但他们没有关注资本主义统治下男女经历的差异。他们没有关注女性主义的问题——女性是如何以及为什么受到压迫的。因此,他们没有识别出男性从妇女持续的从属地位中获得的既得利益。就像我们第三部分说的,男性受益于不必做家务,受益于他们的妻子和女儿的服务,受益于在劳动力市场中有更好的地位。父权制并不像早期马克思主义者想象的那样,是返祖的残羹冷炙,会迅速被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淘汰掉,相反,父权制不仅活下来了,还和资本主义一起繁荣了。由于资本和私有财产制不会造成对妇女的压迫,因此仅仅是资本主义的终结并不会导致妇女压迫的终结。</p>
-
-<p>也许最近最受欢迎的例证了第二种马克思主义方法(日常生活学派)的文章是伊莱·扎雷茨基在《社会主义革命》中发表的系列文章。扎雷茨基同意女性主义的分析,他认为性别歧视不是资本主义产生的新现象,但他强调当今性别歧视的形式是由资本塑造的。他关注的是资本主义下男性和女性的不同经历。在恩格斯时代的一个世纪之后,资本主义已然成熟,他指出资本主义并没有将全部的女性纳入与男性平等的劳动力。相反,资本在家庭、家族和个人生活三者和工作场所之间创造了一种隔离。</p>
-
-<p>扎雷茨基说,由于工薪工作和家庭工作之间的分离,在资本主义的统治下,性别歧视变得更加致命。妇女日益增加的压迫是由于她们被排除在工薪工作之外。扎雷茨基认为,男人因为不得不做工薪工作而受到压迫,而女人却因为不被允许做工薪工作而受到压迫。妇女被排除在非农业劳动力之外主要是由资本主义造成的,因为资本主义既创造额外的工薪工作,又要求妇女在家里工作,以便为资本主义制度复制工薪工人。女性复制劳动力,为工人提供心理照料,在异化的海洋中提供一个亲密的岛。在扎雷茨基看来,女性劳动是为了资本,而不是为了男性;就是家庭和工作场所的分离,以及资本主义带来的家务私有化,创造出了女性在家里私下为男人工作的感觉。女人为男人工作的外表和女人为资本工作的现实之间的区别,导致了对妇女运动能量的误导。女性应该认识到,女性也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即使她们是在自己家工作。</p>
-
-<p>在扎雷茨基看来,家庭主妇的出现和无产阶级一起,成为发达资本主义社会的两个典型劳动者,对ta们生活的分割同时压迫着无产阶级丈夫和家庭主妇妻子。只有对“生产”的一种包括妇女在家里的工作和所有其他社会必要活动的重新概念化,才能使社会主义者努力建立一个克服这种破坏性的分离的社会。根据扎雷茨基的说法,男人和女人应该一起努力(或者各自努力)重新统一他们生活中被分裂的领域,创造一个人道的社会主义,满足我们所有的私人和公共需求。如果承认资本主义是ta们的问题的根源,男人和女人就会反对资本,而不是彼此。由于资本主义导致了我们的私人生活和公共生活的分离,资本主义的终结将结束这种分离,重新统一我们的生活,并结束对男人和女人的压迫。</p>
-
-<p>扎雷茨基的分析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女性主义运动,但他最终主张将该运动重新导向。扎雷茨基接受了女性主义的观点,即性别歧视早于资本主义就存在;他已经接受了很多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的论点,即家务工作对资本的再生产至关重要;他认识到家务是艰苦的工作,并没有贬低它;他使用了男性霸权和性别歧视的概念。但他的分析最终建立在分离的概念上,即建立在可以归因于资本主义的名为分裂的概念之上,并把它当作问题的关键。就像20世纪早期的认为女性和男性的领域是互补的,分离的,但同样重要的互补球体论,扎雷茨基在很大程度上否认了性别不平等和男女不平等的影响。他关注的是女性、家庭和私人领域与资本主义的关系。此外,即便资本主义创造了正如扎雷斯基所说的私人领域,为什么女性在那里工作,而男性在劳动力中工作?当然,这一点不能通过不参照父权制来解释,即男性对女性的系统性主导地位。从我们的观点来看,劳动力市场、经济和社会的问题不完全是男女之间的分工,而是那种使男性处于上级地位,女性处于从属地位的分工。</p>
-
-<p>正如恩格斯将私有财产制看作资本主义对压迫妇女的一大贡献,扎雷茨基也这么看私人领域。因为妇女在家里私下劳动,所以她们受到压迫。扎雷斯基和恩格斯将前工业化时代的男性家庭和社区浪漫化了,在其中妇女、成人、儿童在以家庭为中心的企业中一起工作,所有人员参与社区生活。扎雷茨基的人道社会主义想要使家庭团聚,重建那个“快乐的作坊”。</p>
-
-<p>虽然我们认为社会主义是男人和女人共同的利益,但这完全不代表我们确定两者都在争取同一种人道社会主义,我们也不确定男人和女人对运动所需要的斗争有相同的概念,更不用说资本到底是不是我们当前受到压迫的唯一原因。尽管扎雷茨基认为女性看上去是为了男性工作,但实际上是为了资本,我们认为女性在家庭中的的确确是为男性工作一一尽管也复制了资本主义。重塑“生产”的概念可能有助于我们思考我们想要创造的社会,但在它被创造出来之前,男女之间的斗争必须和反对资本的斗争一起继续。</p>
-
-<p>关注家务劳动的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者也把女性主义斗争纳入了反对资本的斗争中。玛丽亚罗萨·达利亚·科斯塔对家务劳动的理论分析本质上是关于家务劳动与资本的关系以及家务劳动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地位,而不是关于家务劳动中体现的男女关系。然而,达利亚·科斯塔的政治立场,即妇女应该要求家务工资,极大地提高了对于妇女的家务劳动重要性的意识。这一需求在美国各地的妇女团体中直到现在都存在争议。通过提出妇女不仅为资本复制劳动力提供必不可少的服务,而且通过这项工作创造剩余价值,达利亚·科斯塔也极大地提高了左派对家务劳动重要性的意识,并引发了一场关于家务劳动与资本关系的长期争论。</p>
-
-<p>达利亚·科斯塔利用女性主义对家务劳动作为真实劳动的理解,主张其在资本主义下的合法性,主张家务劳动应该获得工资。妇女应该声索家务劳动的工资,而不是允许自己被迫加入传统的劳动力,在那里,做“加倍劳动”的妇女仍然会免费为资本提供家务服务,同时还提供工薪劳动。达利亚·科斯塔建议,领取家务劳动工资的妇女们最好能够一起组织家务劳动,提供社区儿童护理、膳食准备等。要求领取工资以及领取工资本身提高了她们对实际工作重要性的意识;她们将看到它的社会意义,以及它的私人必要性,这是迈向更全面的社会变革的必要的第一步。</p>
-
-<p>达利亚·科斯塔认为,家务劳动在社会意义上的重要性在于它对资本的必要性。妇女的战略重要性也以此为根据。通过要求家务劳动的工资和拒绝加入劳动力市场,妇女可以领导反对资本的斗争。妇女社区组织可以颠覆资本,不仅为抵抗资本的侵蚀奠定基础,而且还为一个新社会的形成奠定基础。</p>
-
-<p>达利亚·科斯塔认识到,男子将抵制妇女解放(这将在妇女在社区组织起来时发生),妇女将不得不努力反对他们,但这场斗争是一场必须进行的辅助斗争,以实现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对达利亚·科斯塔来说,妇女斗争是革命性的,不是因为她们是女性主义者,而是因为她们是反资本主义的。达利亚·科斯塔通过使妇女成为剩余价值的生产者,在妇女斗争革命中找到了一席之地,妇女因此成为工人阶级的一部分。这使妇女的政治活动合法化了。</p>
-
-<p>妇女运动从来没有怀疑过女性奋斗的重要性,因为对于女性主义者来说女性的解放是她们的目标,这只能通过女性的奋斗来实现。达利亚·科斯塔让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家务劳动的社会本质,这是一个不可估量的进步。但就像我们这里审视过的另外一种马克思主义的解决方案,她的关注点是资本而不是男人和女人之间的关系。男人和女人具有不同的利益、目标和策略这一事实,被她关于资本如何让我们全都吃瘪以及女性工作在其中的重要性的强力论证给遮蔽了。女性主义的修辞出现在达利亚·科斯塔的作品中(对女性的压迫,与男性的斗争),但女性主义的关注焦点却没有出现。如果是这样的话,达利亚·科斯塔可能会说,家务劳动作为一种社会关系的重要性在于它在延续男性霸权方面的关键作用。女人做家务,为男人做劳动,对维持父权制至关重要。</p>
-
-<p>恩格斯、扎雷茨基和达利亚·科斯塔都没有充分分析家庭内部的劳动过程。谁能从妇女的劳动中受益?当然是资本家,也肯定是男人,他们作为丈夫和父亲在家里得到个性化的服务。这些服务的内容和范围可能因阶级或族群而异,但他们受到服务的事实却全都相同。在奢侈消费、休闲时间和个性化服务方面,男性的生活水平都高于女性。唯物主义的方法不应该忽视这一关键点。由此可见,男性对女性持续的压迫有物质利益。从长远来看,这可能是“虚假的意识”,因为大多数男人都可以从废除父权制及其等级制度中受益。但在短期内,这[父权制]等于一种对ta人劳动的控制权,而男性是不会轻易地自愿放弃它的。</p>
-
-<p>虽然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的做法忽视了家务劳动,强调女性参与劳动力,但最近的两种做法都太过强调家务劳动以致于忽视了女性目前在劳动力市场中的作用。然而,这三者都试图将妇女纳入工人阶级的范畴,并将妇女的压迫视为阶级压迫的一个方面。这样做导致所有人都忽视了女性主义分析的对象——男女之间的关系。虽然我们的问题被精致地分析了,但它们也被误解了。马克思主义分析的焦点一直是阶级关系;马克思主义分析的对象一直是理解资本主义社会的运动规律。虽然我们相信马克思主义方法可以用来制定女性主义策略,但上面讨论的这些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方法显然没有这样做:他们的马克思主义明显主导着他们的女性主义。</p>
-
-<p>正如我们已经提出的,这部分是由于马克思主义本身的分析威力。马克思主义是关于阶级社会的发展、资本主义社会的积累过程、阶级支配地位的再生产、矛盾和阶级斗争的发展的一种理论。资本主义社会是由积累过程的需求所驱动的,最简洁的总结为生产是面向交换的、而不是使用的。在资本主义制度中,生产只有在它有助于创造利润时才很重要,而产品的使用价值则只是一个偶然的考虑。利润来自资本家利用劳动力的能力,支付劳动者的工资低于他们创造的价值。利润的积累过程改变了生产的关系,同时系统性地改变了社会结构。劳动力的剩余,大量人口的贫因和更多人口的近乎贫困,这些人类对资本的指责是资本积累过程本身的副产品。从资本家的角度来看,工人阶级的再生产可以“无忧地留给他们自己”。与此同时,资本创造了一种意识形态,它随资本一起成长,即个人主义、竞争、统治,以及在我们这个时代的一种特定的消费主义。无论一个人关于意识形态的理论是什么,他都必须承认这些是资本主义社会的主导价值观。</p>
-
-<p>马克思主义使我们能够了解关于资本主义社会的许多东西:生产的结构、特定职业结构的产生,以及主流意识形态的本质。马克思的资本主义发展理论是一种“空空的萝卜坑”的发展理论。例如,马克思预测了无产阶级的增长和小资产阶级的灭亡。更精确、更详细地,布拉维米等人解释了“萝卜坑”的创造,例如发达资本主义社会中的文书工作者和服务工作者的出现。正如资本创造的这些“萝卜坑”对填充其中的个体们不作区分一样,马克思主义分析的范畴,“阶级”、“剩余劳动力”、“工薪劳动者”,没办法解释为什么是特定的人占据特定的萝卜坑。他们没有给出线索来解释为什么女性在家庭内外都服从于男人,而不是反过来。马克思主义的范畴,就像资本本身一样,都是性别盲目的。马克思主义的分类方式不能告诉我们谁将会填补“空空的萝卜坑”。马克思主义对女性问题的分析,在这一基本问题上面已经吃尽苦头。</p>
-
-<p><strong>走向更有用的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strong></p>
-
-<p>马克思主义也是一种社会分析的方法,是历史的辩证唯物主义。朱丽叶·米切尔和舒拉米斯·费尔斯通将这种方法应用于女权问题,为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提出了新的方向。我们赞同米切尔说的:</p>
-
-<p>社会主义和“我们的关系”从来不是问题的关键,关键应该是使用科学社会主义[我们称之为马克思主义方法]作为一种方法来分析我们的压迫的具体性质,进而分析我们的革命角色。我相信,这种方法需要理解激进的女性主义,就像理解过去发展起来的社会主义理论们一样。</p>
-
-<p>正如恩格斯所写的:</p>
-
-<p>根据唯物主义的概念,历史的决定性因素是直接生命的生产和再生产。这又具有双重性质:一方面,生存手段的生产,例如食物、衣服、住所和生产所需的工具;另一方面,是人类本身的生产,物种的繁殖。某一特定历史时代的人们所生活的社会组织是由这两种生产方式所决定的……</p>
-
-<p>这就是米切尔尝试过的那种分析。在她的第一篇文章《女人:最漫长的革命》中,米切尔同时研究了市场工作以及生殖、性行为和养育孩子的工作。</p>
-
-<p>米切尔并没有完全成功,也许是因为并不是所有的女性的工作对她来说都算作生产。只有市场工作被确定为生产;妇女工作的其他领域(被松散地统称为家庭)被确定为意识形态的。很大程度上组织了生殖、性行为和育儿活动的父权制,对米切尔来说没有物质基础。《女性地位(Women’s Estate)》是米切尔对她第一篇文章的扩展,更关注于女性在市场工作的分析,而不是女性在家庭中工作的分析。这本书关注女性与资本的关系多于女性与男性的关系,关注女性为资本工作的问题多于女性为男性工作;更受马克思主义的影响而不是激进女性主义的影响。在她后来的作品《精神分析和女性主义》中,米切尔探索了研究男女之间关系的一个重要领域,即女性和男性形成不同的、基于性别的个性。米切尔似乎在说,父权制在心理领域的作用非常大,使得女性和男性儿童学习着成为父权制意义上的标准女性和标准男性。在这里,米切尔关注的是她最初轻视的领域,生殖、性行为和养育孩子,但由于她将它们放在意识形态领域,她还是继承了自己早期分析的根本弱点。她清楚地把父权制描述为基本的意识形态结构,就像资本是基本的经济结构那样:</p>
-
-<p>简单地说…我们正在…处理两个相互独立的领域:资本主义的经济模式和父权制的意识形态模式。</p>
-
-<p>尽管米切尔讨论了他们的相互渗透,她没有在女性和男性劳动力之间的关系中给予父权制一个物质基础,她也类似地没有注意到人格形成和性别创造过程的物质方面原因,这限制了她的分析的实用性。</p>
-
-<p>舒拉米思·费尔斯通将唯物主义分析引入父权制,连接了马克思主义和女性主义。她对唯物主义分析的使用并不像米切尔的那样矛盾。她认为性的辩证法是基本的历史辩证法,而父权制的物质基础是女性繁殖人类物种的工作。费尔斯通利用马克思主义来分析女性的地位,主张父权制存在一种物质基础,这些作品的重要性怎么高估都不过分。但它过分强调了生物学和繁殖活动。我们需要理解的是,性(一种生物学事实)是如何变成性别(一种社会现象)的。有必要将妇女的所有类型的工作都放在其社会和历史背景下,而不是只关注生殖这一项。虽然费尔斯通的作品提供了一种新的,女性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的用法,但是她坚持将男性对女性的主导地位作为所有其他压迫(阶级、年龄、种族)的基石,这表明她的书应该更恰当地被归为激进的女性主义者,而不是马克思主义的女性主义者。她的作品仍然是对激进女性主义立场的最完整的陈述。</p>
-
-<p>费尔斯通的书已经被马克思主义者们非常轻松地驳回了。例如,扎雷茨基称之为“对主观性的要求”。然而,费尔斯通的这本书让女性兴奋的是她对于男性对女性的权力的分析,以及她对这种情况的非常合理的愤怒。她关于爱的一章曾经是我们理解爱的核心方式,现在仍然如此。这不是关于马克思主义者可以处理的(只是一个态度的问题)一个“男性意识形态”,而是对男人压迫女人的客观后果的一种阐释,它让人有生活在父权制下的感觉。“个人的就是政治的”并不像扎雷茨基说的那样,是一种对主观性和更好的感受的请求:这是一种要把男性的权力和女性的从属地位当做一种社会和政治现实来承认的要求。</p>
-
-<h3 id="ii父权制与激进女性主义">II.父权制与激进女性主义</h3>
-
-<p>激进女性主义的写作的主要目的是记录“个人的就是政治的”这一口号。她们认为,女性的不满并不是出于适应不良者的神经质的衰叹,而是对这个女性被系统地支配、剥削和压迫的社会结构的反应。女性在劳动力市场上的弱势地位、中产阶级婚姻中以男性为中心的情感结构、女性在广告中的运用、把女性心理当做神经质的所谓理解——女性的生活在发达资本主义社会中已经被从头到脚地研究过了。激进女性主义文学的体量太庞大了,没办法简单概括。但同时,它在聚焦心理学这一点上是从一而终的。纽约激进女性主义者的章程是“自我的政治”。对于激进的女性主义者来说,“个人的就是政治的”意味着,最初的基本阶级划分是性别之间的划分,历史的动力是男性对权力和统治女性的争取,这就是性的辩证法。</p>
-
-<p>因此,费尔斯通改写了弗洛伊德,以理解男孩和女孩在权力的意义上发展成男人和女人。她对“男性”和“女性”性格痕迹的描述是典型的激进女性主义笔法。男性寻求权力和统治;他的气质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个人主义的,竞争的和务实的;根据费尔斯通的说法,男性意味着“技术模式”。女性的气质是供养者,是艺术的和哲学的,可以概括为“审美模式”。</p>
-
-<p>毫无疑问,“审美模式”是女性的想法会让古希腊人感到相当震惊。这里就是激进女性主义分析的错误之处:激进女性主义者提出的“性的辩证法”将“男性”和“女性”仅在当下表现出来的那些性格特点投射到了所有历史之中。激进女性主义的分析就理解当下来说,有极强的说服力。它最大的弱点是过于关注心理学方面的东西,以至于忽视了历史。</p>
-
-<p>其原因不仅在于激进女性主义的方法,还在于父权制的本质——一种具有惊人弹性的社会组织形式。激进女性主义者用“父权制”来指代一种以男性主导女性为特征的社会制度。凯特·米勒的定义很经典:</p>
-
-<p>我们的社会…是父权制的。如果人们回忆起军事、工业、技术、大学、科学、政治办公室、金融力量——简单来说,社会内的每一个权力途径,包括警察的强制力,都完全掌握在男性手中,事实就显而易见了。</p>
-
-<p>这种激进女性主义对父权制的定义适用于我们所知道的大多数社会,它们在这一点上都高度相似。激进女性主义者对历史的使用通常仅限于提供父权制在任何时间和地方都存在的例子。对于在妇女运动之前的马克思主义和主流社会科学家来说,父权制指的是一种男人之间的关系制度,它形成了封建社会和一些前封建社会的政治和经济轮廊,在其中社会等级取决于与生俱来的一些东西。资本主义社会被资产阶级社会科学家理解为精英主义\绩效至上、官僚主义和非个体化/客观冷漠的(impersonal);马克思主义者将资本主义社会视为阶级统治的制度。对于这两种社会科学家来说,无论是历史上的父权社会还是今天的西方资本主义社会,都不能被理解为一种男性之间的使他们能够支配女性的关系系统。</p>
-
-<p><strong>定义父权制</strong></p>
-
-<p>我们可以有效地将父权制定义为男性之间的一套社会关系,它有物质基础,虽然等级分明,但还是在男性之间建立了相互依赖和团结,这也使他们能够支配女性。虽然父权制是等级化的,不同阶级、种族或民族的男性在父权制中有不同的地位,但他们在对各自的女人的共同统治关系中也是团结起来的;他们相互依赖来维持这种统治。等级制度“能起作用”至少部分原因是因为它们在现状中创造了既得利益。那些地位较高的人可以“收买”那些地位较低的人,通过一种给予他们能够凌驾于其他地位更低的人的权力的方式。在父权制的等级制度中,所有的男人都被这样收买了。因为无论他们的地位如何,他们总归至少能够凌驾于一些女人之上。有一些证据表明,当父权制第一次在国家社会中制度化的时候,想要上位的统治者许诺男人们在字面意义上成为他们的家庭的首领(也就是加强他们对妻子和孩子的控制),以换取男人们将他们的一些部落资源割让给新的统治者。男人互相依赖(尽管他们的地位不同)来维持对女性的控制。</p>
-
-<p>父权制所建立的物质基础从根本上在于男性对女性劳动力的控制。男子通过禁止妇女获得一些基本的生产资源(例如,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的那些支付生活工薪的工作)和限制妇女的性取向来维持这种控制。一夫一妻制的异性婚姻是一种相对较新和有效的形式,似乎可以让男性同时控制上述两个领域。控制妇女的资源获取能力和她们的性取向,反过来使男性能够控制妇女的劳动力。这种控制既以为男性提供许多个人的和性方面的服务为目的,也以抚养孩子为目的。女性为男性提供的服务,使男性不必做许多不愉快的任务(比如打扫厕所),既发生在家庭的外部也发生在家庭的内部。家庭之外的例子包括男老板和教授对女员工和学生的骚扰,以及通常使用秘书来跑腿、煮咖啡和提供一种“性感”的氛围。然而,抚养孩子(无论孩子的劳动力是否对父亲直接有利)是延续父权制制度的一项关键任务。正如阶级社会必须被学校、工作场所、消费规范等复制一样,父权制的社会关系也必须被复制。在我们的社会中,儿童通常是由妇女在家里抚养的,这些妇女恰恰是在社会中被定义、看作不如男人的,而男人却很少出现在家庭场景中。以这种方式长大的孩子通常能很好地领悟到他们自己在性别等级制度中所属的地位。然而,这一过程的核心是家庭以外的领域,在这些领域,一系列父权行为被教导,妇女的劣势地位被强加和巩固:教堂、学校、体育、俱乐部、工会、军队、工厂、办公室、保健中心、媒体等等。</p>
-
-<p>因此,父权制的物质基础并不在于家庭中的养育孩子的行为,而是在于所有使男性能够控制女性劳动的社会结构。使得父权制生生不息的社会结构的各个方面在理论上是可识别的,也是可与其他方面分离的。盖尔·鲁宾通过确认“性/性别体系”,极大地提高了我们识别这些社会结构中的父权制元素的能力:</p>
-
-<p>“性/性别系统”是指社会将生物学意义上的性别转化为人类活动的产物的一套系统。在其中,这些被转化过后的性需求得到了满足。</p>
-
-<p>我们生来就是生物学意义上的雄性和雌性,但我们是被后天塑造成为社会意义上的男性和女性。恩格斯所说的生产方式的第二个方面解释了我们是如何被这样塑造的:“人类自身的生产,种群的繁殖。”</p>
-
-<p>社会决定了人类如何繁殖他自身这个种群。例如,如果人在生物学上是多性别的,那么繁殖将是偶然的。按性别划分的严格的劳动分工是所有已知社会都共有的一种发明,它创造了两种相互独立的性别,以及一种让男性和女性出于经济原因聚在一起的需求。于是,它有助于将他们性需求的满足导向异性恋。虽然从理论上讲,性劳动分配不应该包含着性别之间的不平等,但在大多数已知的社会中,社会上按性别划分的劳动分工都是给予妇女更低的工作地位的。性别分工也是性别亚文化的基础,在这些亚文化中,男性和女性的生活体验不同:男性权力的物质基础(在我们的社会中)不仅使得他们可以不做家务,可以获得更好的就业,而且也体现在心理的方面。</p>
-
-<p>人们如何满足他们的性需求,如何繁殖,如何向新一代灌输社会规范,如何学习性别,作为一个男人或一个女人的感觉一一所有这些都发生在鲁宾称为性/性别系统的领域。鲁宾强调了亲属关系(它的影响会告诉你,你可以与谁一起满足性需求),以及通过育儿和“恋母机器”发展出来的具有性别特征的人格。此外,我们还可以使用性/性别系统的概念来检查所有其他社会机构在定义和加强性别等级这方面所扮演的角色。鲁宾指出,从理论上说,一个性/性别系统可以是女性主导、男性主导或平等主义的,但鲁宾拒绝给各种已知的性/性别制度贴上标签,或以此种方式划分历史时期。我们之所以把我们现在的性/性别体系标记为父权制,是因为它怡当地捕捉到了等级制度和男性主导地位的概念,我们认为这是当前制度的核心。</p>
-
-<p>经济生产(马克思主义者习惯将它称为生产方式)和性/性别领域的人的生产都决定了恩格斯所说的“特定历史时代和特定国家的人民赖以生活的社会组织”。因此,只能通过观察人与物的生产和再生产来理解整个社会。没有所谓的“纯粹的资本主义”,也不存在“纯粹的父权制”,因为它们必须共存。存在的是父权资本主义,或父权封建主义,或平等主义的狩猎采集社会,或母系园艺(horticultural)社会,或父系园艺社会,等等。在生产的一个方面的变化和另一个方面的变化之间似乎没有必要的联系。例如,一个社会可以经历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并保持父权制。然而,常识、历史和我们的经验都会告诉我们,生产的这两个方面是如此紧密地交织在一起,因此其中一个方面的变化通常会在另一个方面产生运动、紧张或矛盾。</p>
-
-<p>在这种情况下,种族等级也可以被理解。随着对“肤色/种族系统”的定义,进一步的阐述也就是可能的。“肤色/种族系统”指的是一个将生物学意义上的肤色转变为社会意义上的种族的社会生活竞技场。种族等级制度,就像性别等级制度一样,是我们社会组织的一个方面,也是人们如何生产和再生产的一个方面。它们根本不是意识形态的;它们构成了我们生产方式的第二个方面,即人的生产和再生产。那么,最准确的说法可能是,不要把我们的社会简单地称为“资本主义的”,而应该说是“父权资本白人至上主义的”。在后面的第三部分,我们说明了资本主义适应和利用种族秩序的一种形式,以及资本主义和父权制之间相互关系的几个例子。</p>
-
-<p>资本主义的发展为工人的等级制度创造了场所,但传统的马克思主义分类方式不能告诉我们谁将填补哪些场所。性别和种族等级制度决定了谁填补空缺场所。父权制不是简单的等级组织,而是特定的人填补特定的场所的等级制度。研究父权制,我们就知道为什么是女性被统治以及如何被统治。虽然我们认为大多数已知的社会都是父权制的,但我们并不认为父权制是一种普遍的、不变的现象。相反,父权制作为一种允许男性支配女性的男性之间的相互关系,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形式和强度上都发生了变化。研究在历史上的社会中男性之间的相互依赖与其支配女性的能力之间的关系至关重要。研究男人之间的等级制度和他们获得父权利益的机会的区别也至关重要!当然,阶级、种族、国籍,甚至婚姻状况和性取向,以及明显的年龄,都在这里发挥作用。不同阶层、种族、国家、婚姻状况或不同性取向群体的女性对抗着不同程度的父权制力量。女人们自己也可能对在父权等级制中地位低于她们的男性亲属们的其他男性行使着阶级、种族或国家权力,甚至父权权力(通过她们的家庭关系)。</p>
-
-<p>概括地说,我们将父权制定义为一套具有物质基础的社会关系,在其中男性之间存在等级关系,也存在不同等级之间的团结,使他们能够支配妇女。父权制的物质基础是男性对女性的劳动力的控制。这种控制通过拒绝妇女获取必要的有经济效益的生产资料和限制妇女的性取向来维持。男人行使权力,接受女性的私人服务,不用做家务或抚养孩子,有权为了性而使用女性的身体,在感觉上和现实中都是强势的。我们目前所经历的父权制的关键因素是:异性恋婚姻(以及随之而来的同性恋恐惧症),女性养育子女和做家务,妇女对男性的经济依赖(通过劳动力市场的安排来执行),国家,以及许多基于男性之间社会关系的机构:体育、工会、行会、大学、教堂、公司和军队。如果我们想要理解父权制的资本主义,所有这些因素都需要被仔细分析。</p>
-
-<p>男性之间的等级制度和相互依赖以及女性的从属地位是我们社会运作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就是说,这些关系是系统性的。抛开建立这些关系的问题不说,我们要问,我们能够识别出资本主义社会中的父权关系吗?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我们必须发现男人和男人之间存在这种父权制的关系。尽管资产阶级和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家都声称这种关系不再存在,或者,即便存在也最多不过是一些无关紧要的残余物。我们能理解人类之间的这些关系是如何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延续下去的吗?我们能确定父权制塑造资本主义发展进程的方式吗?</p>
-
-<h3 id="iii父权制与资本的伙伴关系">III.父权制与资本的伙伴关系</h3>
-
-<p>我们怎么识别资本主义社会中的父权社会关系?似乎每个女人都只受到自己的男人的压迫;她的压迫似乎是一件私人的事。男人之间的关系和家庭之间的关系似乎都是分散的。我们很难把男人之间的关系,以及在男人和女人之间的关系,看作系统的父权制。然而,我们认为,父权制作为一种男女关系体系存在于资本主义中,而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父权制和资本之间存在着一种健康而强大的伙伴关系。然而,如果人们从父权制的概念和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理解开始,人们就会立即认识到父权制和资本的伙伴关系并不是不可避免的;男人和资本家经常有利益冲突,特别是在妇女的劳动力的使用上。这种冲突可能体现出来的一种方式是:绝大多数男性可能希望他们的女人在家里亲自为他们服务。少数男性是资本家,他们可能希望大多数女性(不是自己的)在工薪劳动力市场工作。在研究这场关于女性劳动力权力的冲突的紧张关系时,我们将能够确定资本主义社会中父权关系的物质基础,以及父权制和资本主义之间伙伴关系的基础。</p>
-
-<p><strong>工业化与家庭工资的发展</strong></p>
-
-<p>马克思主义者从他们在19世纪所目睹的一些社会现象中做出了相当合乎逻辑的推论。但他们最终低估了刚起步的资本需要与之对抗的先前存在的父权社会之力量,以及对资本进行调整以适应这些力量的需求。工业革命吸引了所有的劳动力,包括妇女和儿童;事实上,第一批工厂几乎只使用儿童和女性劳动。妇女和儿童可以独立于男人来挣工资,这既破坏了权威关系(如上文第一部分所讨论的),又使所有人的工资都保持在低水平。考茨基在1892年如此描述了这个过程:</p>
-
-<p>然后,随着工人的妻子和孩子…能够自己照顾自己,男性工人的工资可以安全地降低到仅满足他自己的个人需求的水平,而不会有停止新劳动力供应的风险。</p>
-
-<p>此外,妇女和儿童的劳动提供了额外的优势,因为她们不具有男人那样的抵抗能力:她们进入工人队伍,极大地增加了市场上出售的劳动力数量。</p>
-
-<p>因此,妇女和儿童的劳动…也降低了男性工人的抵抗能力,因为他们在市场上是过剩的;由于这两种情况,它降低了男性工人的工资。</p>
-
-<p>低工资和强迫所有家庭成员参与劳动力大军对工人阶级家庭生活的可怕影响被马克思主义者发现了。考茨基写道:</p>
-
-<p>资本主义的生产制度在大多数情况下并不会破坏工人的单一家庭,而是夺走它所有的一切,除了它的那些令人不快的特征。今天妇女在工业化工作中的活动…意味着她在既有的负担上又多了新的一个。但一个人不能服务两个主人。每当工人的妻子必须帮忙挣到每天的口粮时,他的家庭就难过了。</p>
-
-<p>工人和考茨基都认识到女人参与工薪劳动的缺点。女人不仅是“更廉价的竞争者”,而且职业女性不是别人,就是他们自己的妻子,她们没办法很好地“服务于两个主人”。</p>
-
-<p>男性工人抵制妇女和儿童大量进入劳动力市场,并试图将她们排除在工会成员和劳动力大军之外。在1846年,《十小时倡议》声明:</p>
-
-<p>不言自明的是,所有试图改善女工厂工人的道德和身体状况的努力都将会失败,除非她们的工作时间大大减少。的确,我们甚至可以说,已婚的女性最好专注于家务劳动,这比在工厂里跟着永不停歇的机器来劳动要好得多。因此,我们希望很快有一天,丈夫能够养活妻子和家人,而不用派前者去忍受棉纺厂的苦工事。</p>
-
-<p>1854年,在美国,全国印刷工会决定不“通过法案(act)鼓励雇佣女性设计师”。男性工会成员不想为女工提供工会保护;而是试图把她们排除在外。1879年,雪茄制造商国际联盟主席阿道夫·斯特拉瑟说:“我们不能把女性赶出这个行业,但我们可以通过工厂法律来限制她们的日常劳动配额。”</p>
-
-<p>虽然廉价竞争的问题可以通过适当安排劳动妇女和青年来解决,但扰乱家庭生活的问题却没办法这样解决。男性为男性保留了工会的保护,并要求建立保护妇女和儿童的劳动法。保护性的劳动法虽然可能改善了一些对女性和童工最严重的虐待,但也限制了成年女性在许多“男性”工作中的参与度。男人们试图将高工资的工作都掌握在自己手中,也想要提高男性的整体的工资水平。他们要求工资要高到足够用他们自己的工薪劳动来养活家庭成员。这种“家庭工资”制度逐渐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成为稳定的工人阶级家庭的规范。一些观察人士声称,不上班的全职妻子是男性工人生活水平的一部分。男性工人不是为男女平等的工资而战,而是寻求“家庭工资”;希望保留妻子在家里的服务。在没有父权制的情况下,一个统一的工人阶级可能会直面资本主义,但父权社会关系分裂了工人阶级,允许一部分(男人)因拿取另一部分(女人)的利益而被收买。男人之间的等级制度和他们之间的团结在这个解决过程中都是至关重要的。“家庭工薪”可以理解为解决当时父权制和资本主义利益之间在妇女劳动力方面的冲突的一种方式。</p>
-
-<p>大多数成年男性的家庭工资意味着男性的妥协和共谋。它意味着其他人的低工资,例如年轻人、女性和社会定义的低等男性(爱尔兰人、黑人,等等父权阶层中最低的群体,他们被剥夺了许多父权福利)。妇女、儿童和低等男子的低工资由劳动力市场上的工作隔离来执行,进而由工会和管理机构以及学校、培训项目甚至家庭等辅助机构来维持。工作的性别隔离,通过确保妇女拥有较低收入的工作,既保证了妇女对男子的经济依赖,又加强了妇女和男子分别适合不同领域的无形观念。因此,对大多数男性来说,家庭工资的发展从两方面保障了男性统治的物质基础。首先,女性的工资水平低于男性。妇女在劳动力市场上获得的低工资,使男性对比女性的物质优势得以延续,并鼓励女性选择全职太太作为职业。其次,女性在家里做家务,做其他直接使男性受益的服务。妇女的家庭责任反过来又加强了她们低下的劳动力市场地位。</p>
-
-<p>能看出来,在20世纪早期发展起来的这种解决办法,既有利于资本的利益也有利于父权制的利益。人们经常认为,资本家们认识到,在19世纪早期工业化进程中盛行的极端恶劣的工作条件下,工人阶级家庭无法充分地自我繁殖。他们意识到,家庭主妇比有工资的妻子更能够生产和维持健康的工人,受过教育的孩子比未受过教育的孩子更能成为好的工人。这种交易包括向男性支付家庭工资,让女性留在家里。这既让当时的资本家满意,也让男性工人满意。尽管交易的条款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改变,但直到今天,家庭以及女人在家庭中的劳动仍然还是通过提供一个劳动力的方式来服务资本,并且通过成为男性驰骋特权的空间来服务男人。女人们不仅努力服务着男人们和她们的家人们,也作为消费者服务资本。家庭也是学习支配和服从的地方,正如费尔斯通、法兰克福学派和其他许多人所解释过的那样。顺从的孩子成为顺从的工人;女孩和男孩各自习得适当的角色。</p>
-
-<p>虽然家庭工资表明资本主义在适应父权制,但儿童地位的变化却表明父权制在适应资本。孩子们和妇女一样开始被排除在工薪劳动之外。随着孩子们赚钱能力的下降,他们与父母的法律关系也发生了变化。在美国工业时代的开始,满足孩子们对父亲的需求被认为对他们的幸福发展至关重要,甚至是首要的:在有争议的监护权案件中,父亲们享有法律优先权。布朗的研究表明,随着孩子为家庭经济福祉做出贡献的能力下降,母亲越来越被视为孩子幸福发展的重要因素,并在监护权有争议的案件中逐渐获得了法律优先权。在这里,父权制适应了儿童不断变化的经济角色:当孩子有生产力时,男人声称拥有他们;当孩子变得无生产力时,他们就被发配给妇女。</p>
-
-<p><strong>二十世纪的伙伴关系</strong></p>
-
-<p>19世纪的马克思主义者们关于父权制将在资本主义把所有人都无产阶级化的需要面前枯萎的预言并没有成为现实。他们不仅低估了父权制的力量和灵活性,还高估了资本的力量。他们设想,撕裂封建关系的资本主义的新社会力量几乎是无所不能的。在面对日常生活中的历史性的力量时,当代的观察者更好地看到了“纯粹的”资本主义倾向和“实际的”资本主义倾向之间的区别。关于资本和种族秩序之间的“伙伴关系”以及劳动力市场分割的讨论,提供了“纯粹”资本主义力量如何与历史现实相妥协的额外例子。资本主义在这个过程中表现出了巨大的灵活性。</p>
-
-<p>研究过南非的马克思主义者认为,尽管种族秩序可能不允许每个人实行平等的无产阶级化,但这并不意味着种族障碍阻碍了资本积累。抽象来说,分析师可能会讨论哪种安排可以允许资本家攫取最多的剩余价值。然而,在一个特定的历史情况下,资本家必须关注社会控制、工人群体的抵抗和工会的干预,以及国家的干预。为了让整个社会可持续,国家可能会干预;国家有必要监管一些资本家,以克服那些最极端的资本主义倾向。如果考虑到这些因素,那么资本家最大化了最大的实际利润。如果出于社会控制的目的,资本家以特定的方式组织工作,资本本身并不能决定谁(即哪些个人具有归属特征)在工薪劳动力中占据较高阶层,谁占据较低阶层。当然,这有助于让资本家本身成为占主导地位的社会群体,同样也可能是种族主义者(和性别歧视者)。资本主义既继承了主导群体的与生俱来的特征,也继承了从属群体的。</p>
-
-<p>最近关于垄断资本创造劳动力市场分割的趋势的争论与这一理解是一致的。资本家故意分割劳动力,使用一些与生俱来的特征来划分工人阶级,这显然源于对社会控制的需求,而不是狭义上的资本积累所必要的事情。随着时间的推移,并不是所有这些分裂的尝试都能成功(在分裂方面),或者有利可图。资本塑造劳动力的能力取决于狭义上的资本积累的要求(例如,生产的组织方式是否需要大量工人之间的沟通?如果是这样,他们最好都说英语),也取决于一个社会内部的可能鼓励或强制资本去适应社会自身的力量(在南非给白人和黑人分别设置单独的洗浴间对于资本家来说,只能被理解为一个经济成本,但它低于试图迫使南非白人与黑人一起洗澡的社会成本)。</p>
-
-<p>如果我们关于资本主义发展进程的争论的第一个要素是资本不是全能的,那么第二个要素就是资本是非常灵活的。资本积累遇到了预先存在的社会形式,既摧毁它们,又适应它们。资本的“适应”可以被视为这些旧有形式在新环境中冥顽不灵的力量的反映。即使他们坚持下去,他们也不是没有改变的。比如今天对种族和性别的意识形态理解,就是在资本积累过程中对种族和性别区分的强化之中形成的。</p>
-
-<p><strong>今天的家庭和家庭工资</strong></p>
-
-<p>我们在上面已经论证,资本主义和父权制的适应或相互适应,在20世纪早期以家庭工资的发展为形式。家庭工资巩固了父权制和资本之间的伙伴关系。尽管尤其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来,妇女的劳动参与率有所增加,但我们认为,家庭工资仍然是当前性别分工的基石一一在这个分工中,女性主要负责家务,男性主要负责工薪工作。妇女在劳动力市场上较低的工资(再加上需要有人抚养孩子)保证了家庭作为一个必要的收入集中单位的存续。因此,由家庭工资支持的家庭便允许男人在家庭内部和家庭外部控制妇女的劳动。</p>
-
-<p>虽然职业女性的增加可能会给家庭造成压力(类似于考茨基和恩格斯19世纪所指出的压力),但认为家庭的概念和现实以及性别分工很快就会因此消失是错误的。性别分工再次出现在劳动力市场上,妇女从事女性的工作,通常和她们曾经在家庭内部做的工作一样——准备食物和服务,各种清洁,照顾人,等等。由于这些工作地位低工资低,父权关系仍然是完好的,尽管它们的物质基础在某种程度上从家庭转移到工资差异。例如,卡罗尔·布朗认为,在资本主义内部,我们正在从“以家庭为基础”的父权制转向“以工业为基础”的父权制。</p>
-
-<p>以工业为基础的父权关系以各种方式得到执行。为女性明确规定了较低的工资、较低的福利和较少的晋升机会的工会合同,不仅仅是返祖的宿醉一一即性别歧视态度或男性至上主义意识形态的一种情形一一它们其实维持着父权制度的物质基础。虽然有些人认为父权制已经在家庭中消失(例如,参看斯图尔特·伊文,《资本的意识》),但我们不会这样认为。虽然资本和父权制之间妥协的条款随着以前位于家庭中的额外任务资本化而改变,并且女性的劳动力权力的部署的场所也在变化,然而,正如我们上面所说的,劳动力市场上极端的工作隔离所造成的工资差异,通过鼓励妇女结婚,加强了家庭,也加强了家庭劳动分工。家庭工资的“理想”——一个男人可以挣到足够的钱来养活整个家庭——可能会让位于一种新的理想,即男人和女人都通过工资收入来贡献整个家庭的现金收入。因此,为了延续父权制,即男性对女性劳动力权力的控制,工资差异将变得越来越必要。工资差别将有助于将妇女的工作定义为比男子次要的工作,因为它需要妇女实际上继续以经济方式依赖男子。劳动力市场和其他地方的性别分工应该被理解为一种父权制使自身得以延续下去的表现方式。</p>
-
-<p>许多人认为,尽管资本和父权制之间的伙伴关系现在己经存在,从长远来看,资本主义最终会无法容忍它;资本最终可能会摧毁家庭关系和父权制。论点的逻辑是资本主义社会关系(家庭不是它的例子)倾向于普遍化,随着女性越来越能赚钱她们将越来越拒绝在家庭中的从属地位,并且因为家庭尤其压迫妇女和儿童,一旦人们可以自己靠自己生活它就会崩溃。</p>
-
-<p>我们不认为家庭中体现的父权关系如此容易被资本摧毁,我们也几乎没有看到什么证据表明这个家庭制度目前正在解体。尽管妇女劳动力参与率的增加使离婚更加可行,但离婚的动机对妇女来说并不是压倒性的。妇女的工资水平只能让少到几乎没有的一些妇女有能力独立和充分地养活自己和抚养孩子。传统家庭衰败的证据怎么说也是微弱的。离婚率并没有那么大幅度的增加,而是在各阶级中保持平稳;此外,再婚率也很高。直到1970年的人口普查,初婚率一直在历史性下降。自1970年以来,人们似乎一直在推迟结婚和生育,但最近,出生率已开始再次回升。现在的确有更大比例的人口生活在传统家庭之外。尤其是年轻人,他们正在离开他们父母的家,并且在他们结婚建立传统的家庭之前就开始自立门户。老年人,特别是老年女性,在子女长大后,经历配偶分居或死亡后,她们在自己的家庭中经历着孤独。然而,这些趋势表明,新一代的年轻人将在他们成年后的某个时候以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高的比例形成核心家庭。1930年以来出生的群体最终结婚率和生育率比以前的群体要高得多。结婚和育儿的持续时间可能正在缩短,但其影响的范围仍在蔓延。</p>
-
-<p>资本“摧毁”家庭的观点也忽视了使家庭生活具有吸引力的社会力量。尽管有人批评核心家庭对心理造成破坏,但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家庭仍然满足了许多人的真实需求。这不仅适用于长期的一夫一妻制,对抚养孩子的需求更是如此。单亲父母同时承受着经济上和精神上的负担。特别是对工人阶级妇女来说,这些负担使劳动力参与的“独立”变得虚幻。单亲家庭最近被政策分析人士视为过渡性家庭结构,在再婚后成为双亲家庭。</p>
-
-<p>女性劳动力参与增加的影响可能是家庭内部性别分工的减弱,而不是更频繁的离婚,不过这也缺乏证据。这几年关于谁做家务的统计数据,即使是妻子有收入的家庭也没什么变化:女性仍然做大部分的家务。“一天当作两天用”对职业女性来说就是现实。这并不奇怪,因为家庭之外在劳动力市场的性别分工,使女性在经济上依赖男性,即便她们自己也挣工资。然而,父权制的未来并不仅仅取决于家庭关系的未来。因为父权制,就像资本一样,可以具有惊人的灵活和适应性。</p>
-
-<p>无论家庭内部和其他地方的父权制劳动分工,是否对于资本来说“最终”是无法容忍的,它反正现在在塑造着资本主义。正如我们下面所说明的,父权制既使资本主义控制合法化,又使某些形式的资本斗争合法化。</p>
-
-<p><strong>二十世纪的意识形态</strong></p>
-
-<p>父权制通过在男性之间建立和合法化的等级制度(通过允许所有等级的男性控制至少一些女性),加强了资本主义的控制,而资本主义价值观塑造了父权制下善的定义。</p>
-
-<p>费尔斯通定义的心理现象就是在依赖和支配关系中发生之事的独到例子。它们出自男性社会权力的现实一一而女性没有权力一一但它们是由它们发生在资本主义社会的背景下的事实所塑造的。如果我们用激进的女性主义者所描述的那样来审视男性的性格特点——竞争性的,理性主义的,支配的——它们很像我们对资本主义社会主导价值观的描述。</p>
-
-<p>这种“巧合”可以用两种方式来解释。首先,男人,作为工薪劳动者,在工作中被吸收到资本主义的社会关系中,被驱使进入这些关系所规定的竞争中,并吸收相应的价值观。激进的女性主义对男性的描述并没有完全超出资本主义社会的范围。第二,即使男人和女人实际上并没有按照性规范所规定的方式行事,男人也会为自己主张那些在主导意识形态中被重视的特征。于是举个例子,《克雷斯伍德高地》的作者发现,当男性是专业人士,整天操纵下属(通常使用基本的非理性的动机来训导出他们想要的行为)时,男性和女性将男性描述为“理性和务实的”。当妇女投入大量精力研究抚养儿童和儿童发展的科学方法时,《克雷斯伍德高地》里的男性和女性将妇女描述为“非理性和动感情的”。</p>
-
-<p>这不仅有助于解释资本主义社会中“男性”和“女性”的性格特征,而且也解释了资本主义社会中性别歧视意识形态的特殊形式。正如女性的工作具有延续男性统治和资本主义生产的双重目的一样,性别歧视的意识形态也具有双重目的,即美化男性特征/资本主义价值观,以及诋毁女性的性格特征/社会需求。如果女性在其他的社会中是低级的或无力的,那么男性这样做的理由就和资本主义社会不一样了。只有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将女性贬低为感性的或非理性的才有意义。只有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将女性视为“依赖者(dependent)”才有意义。“依赖者”的封号在封建社会中没有意义。由于分工确保了作为妻子和母亲的女性在很大程度上关心使用价值的生产,对这些活动的诋毁既掩盖了资本无法满足社会层面上决定性的需求,同时也在男性眼中贬低了女性,为男性占主导地位提供了理由。这方面的一个例子可以从电视购物广告特有的矛盾心理中看出。一方面,他们致力于解决满足社会需求的真实障碍:(消灭)破坏衣服和刺激皮肤的洗涤剂,各种各样的劣质产品;另一方面,必须诋毁对这些问题的关切;这是通过嘲笑妇女即必须处理这些问题的工人来实现的。</p>
-
-<p>一个证明父权制和资本主义的伙伴关系的平行论点可能是关于劳动力中的性别劳动分工。性别分工的存在使女性从事低薪工作,并从事被认为适合女性角色的工作。妇女阶层是教师、慈善工作者和卫生保健领域的绝大多数。妇女在这些工作中所扮演的养育者角色地位很低,部分原因是男人诋毁妇女的工作。这些工作的地位很低,也因为资本主义强调个人独立和私营企业满足社会需要的能力,而这些重点与对集体提供社会服务的需要相矛盾。只要可以用它们是女人干的活儿来诋毁养育任务的社会重要性,就可以避免资本对交换价值的优先地位与【社会】对使用价值的需求之间的对抗。这样,就不是女性主义,而是分裂工人阶级的性别歧视削弱了工人阶级。</p>
-
-<h3 id="iv走向一个更进步的联盟">IV.走向一个更进步的联盟</h3>
-
-<p>还有许多问题有待我们去探索。我们在这里使用的父权制与其说是一个分析性的术语,更像是一个描述性的术语。如果我们认为马克思主义做得不够,激进的女性主义本身也不够,那么我们就需要发展新的类别。我们的任务之所以是困难的,是因为同样的特征,如劳动分工,往往同时加强父权制和资本主义,而在一个完全父权制的资本主义社会中,很难分离出父权制的机制。然而,这是我们必须做的事情。我们不得不指出一些起点:观察谁从妇女的劳动力中受益,揭示父权制的物质基础,调查男性之间的等级制度和团结机制。我们必须问的问题是无穷无尽的。</p>
-
-<p>我们能谈谈父权制度的运动规律吗?父权制是如何产生女性主义斗争的?除了先进的资本主义社会,我们在哪里还能看到性别政治和性别斗争?父权制度的矛盾是什么?它们与资本主义矛盾的关系是什么?我们知道父权关系导致了女权运动,资本产生了阶级斗争一一但是女性主义与阶级斗争的关系在历史背景下是如何发挥出来的呢?在本节中,我们试图提供对最后一个问题的答案。</p>
-
-<p>在历史上和现在,女性主义和阶级斗争的关系要么就是两条完全独立的道路(一方面是资产阶级女性主义,另一方面是阶级斗争),要么就是在左翼内部由马克思主义来支配女性主义。关于后者,这既是马克思主义的分析力量的结果,也是左翼内部男人的力量的结果。这些观点既产生了左翼的公开斗争,也产生了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者的矛盾立场。</p>
-
-<p>大多数认为自己是激进分子的女性主义者(反体制、反资本主义、反帝国主义、社会主义、康米、马克思主义者,什么都反)会同意,妇女运动的激进派己经失去了势头,而“资产阶级”似乎抓住了时机并继续前进。我们的运动已经不再处于那个令人兴奋的,精力充沛的时期,那时无论我们做什么都会有用:提高意识,把更多的女性(甚至比能容纳的更多)带入运动,在社会中增加女性问题的可见性,通常以一种在根本上挑战资本主义和父权关系的方式进行。现在我们感觉到女权运动的一部分被吸收了,“女性主义”被用来反对女性一一例如,在有些诉讼中法官主张女性离婚前是家庭主妇的也不需要赡养费,因为我们都知道女性现在已经被解放了。迄今为止未能通过的平等权利修正案(ERA)表明,在许多女性心中仍存在一种立法上的恐惧,她们害怕“女性主义”将继续被用于针对女性,这表明我们真的需要重新评估我们的运动,分析为什么它以这种方式被吸收了。对我们来说,求助马克思主义来进行重新评估是合乎逻辑的,因为它是一个发展着的社会变革理论。与女性主义理论相比,马克思主义理论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在我们试图使用它时,我们有时也偏离了女性主义的目标。</p>
-
-<p>左派一直对妇女运动持矛盾态度,经常认为它是社会主义革命的事业。当左翼女性拥护女性主义时,它可能会对左翼男性构成个人威胁。当然,许多左翼组织也从妇女的劳动中受益。因此,许多左翼的分析(无论是进步的还是传统的)在理论上和政治上都是自私的。它们试图影响妇女放弃对妇女的情况产生独立理解的努力,并采纳他们自己对情况的理解。至于我们如何应对这种压力,当我们转向马克思主义分析,自然会试图加入使用这个范式的“兄弟会”,我们可能最终试图为与兄弟会的斗争正名,而不是试图用分析女性的情况来改善我们的政治实践。最后,许多马克思主义者对他们传统的女性问题的批判分析感到满意。他们认为阶级是理解女性地位的正确框架。妇女应该被理解为工人阶级的一部分;工人阶级反对资本主义的斗争应该优先于男女之间的任何冲突。不能允许性(别)冲突干扰阶级团结。</p>
-
-<p>随着过去几年美国经济形势的恶化,传统的马克思主义分析也需要重新为自身正名。在60年代,民权运动、学生言论自由运动、反战运动、妇女运动、环保运动以及专业集团和白领团体日益激烈的运动都为马克思主义者提出了新的问题。但现在,通货膨胀和失业等明显的经济问题的回归,掩盖了这些要求的重要性,并让左派回到了“基本盘”一一(狭义定义的)工人阶级政治。很多到处生长的马克思-列宁主义原-党派小团体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是反女性主义者。有迹象表明,左翼学术界中女性主义问题的讨论程度也在下降。日间托儿所正在从左翼工会会议的讨论内容中消失。随着马克思主义或政治经济学在智力上被接受,自由主义学术界的老男孩网络被复制到一个由马克思主义者和激进分子组成的年轻男孩网络中,尽管它年轻而激进,但在成员和观点上仍是男性式的。</p>
-
-<p>那种让激进女性放弃这些愚蠢的东西,变得“严肃”的革命性的压力增加了。与“通货膨胀”和“失业者”相比,我们的工作似乎是在浪费时间。我们(女性)的失业从未被视为一场危机,这是男性占主导地位的一种症状。在20世纪30年代的上次重大经济危机中,巨大的失业一部分是通过将女性排除在各种工作之外来解决的一一即每个家庭只有一个的工薪工作,而这份工作是男性的工作。资本主义和父权制从危机中恢复了,也加强了。正如经济危机通过纠正失衡为资本主义发挥恢复作用一样,它们也可能为父权制服务。30年代让女性回到了原来的位置。</p>
-
-<p>如果放弃对女性主义问题的研究和实践,反对资本和父权制的斗争就不可能成功。一场仅仅针对资本主义压迫关系的斗争将会失败,因为它们在父权压迫关系中的潜在支持将会被忽视。对父权制的分析对于一种会破坏父权制的社会主义的定义是必要的,这种社会主义也是唯一一种对女性有用的社会主义。虽然男人和女人都需要推翻资本主义,但他们保留了性别群体特有的利益。从我们的研究、历史或男性社会主义者来看,尚不清楚“社会主义”所为之奋斗的东西对男人和女人是否都是一样的。因为一个“人道的社会主义”不仅需要就新社会应该是什么样子和一个健康的人应该是什么样子达成一致,而且更具体地说,它将要求男人们放弃他们的特权。</p>
-
-<p>作为妇女,我们不能让自己被花言巧语哄骗住,从而放弃我们任务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就像我们在历史中许多次被骗的那样。我们必须反对那种尝试让我们放弃女性主义之目标的明显的和不明显的高压。</p>
-
-<p>这意味着两个策略性的考虑。第一,建立社会主义的斗争必须是一场具有不同利益的群体组成联盟的斗争。妇女不应该相信男人在革命后“解放”他们,部分原因是没有理由认为他们会知道怎么做;一部分因为他们没有必要这样做;事实上,他们的直接利益在于我们受到的持续压迫。相反,我们必须有自己的组织和自己的权力基础。第二,我们认为资本主义内部的性别分工给了女性一种实践,在其中我们已经学会了理解人类的相互依赖和需求是什么。我们同意莉丝·沃格尔的观点,即虽然男性长期以来一直在与资本作斗争,但女性知道该为什么而奋斗。一般来说,男性在父权制和资本主义中的地位阻止了他们认识到人类对养育、分享和成长的需求,以及认识到在非等级制和非父权制的社会中满足这些需求的可能性。但即使我们提高了他们的意识,男人们也可能会评估潜在的收益和潜在的损失,然后选择现状。男人可能会失去的不只是单纯的枷锁。</p>
-
-<p>作为女性主义社会主义者,我们必须组织一种实践,既解决反对父权制的斗争,也解决反对资本主义的斗争。我们必须坚持,我们想要创建的是这样一个社会,在其中相互依赖的认同是解放而不是耻辱,在其中养育后代不是一个压迫的实践而是一个普通的实践,在其中女性不再继续支持不正当的那些具体的男性自由。</p> Heidi Hartmann 女性主义社会主义者,必须组织一种既解决反对父权制,也解决反对资本主义的斗争实践。我们必须坚持要创建一个相互依赖、认同解放而非耻辱的社会。 巴枯宁瑞士演讲・三 1871-05-03T10:56:15+06:55 1871-05-03T10:56:15+06:55 https://agorahub.github.io/pen0/heros/MikhailBakunin-a1_r-bakunins-speech-in-switzerland-3 <p>亲爱的同志们,上次说1789~1793年革命中,中产阶级有意无意间助用平民之力,筑其权力于封建世界废墟之上。从此以后,他们成为统治阶级。</p>
-
-<!--more-->
-
-<p>若说“热月”罗伯斯庇尔和圣茹斯特等政权被推翻,生命被杀害,信徒被充军的反动派政变,是移居国外的贵族与教士的阴谋所致,人们就犯了极大的错误了。贵族与教士这两败类中有许多分子很热心地参与此种阴谋,并幸灾乐祸地,愿意见这些使他们心惊胆寒,不留情宰割他们头颅的敌人失势垮台,倒是不错的但如果只有他们,他们是一无所能的。他们的财产既已被充公,他们还有什么能力卷土重来呢?当时中产阶级中有一部分因营买国产,垄断军需,征税粮税,乘众人贫困与破产的机会而致富,而私饱的人唯恐革命骚扰到他们腰间的荷包,因而大发狠心,断送了革命的命脉,所以“热月”反动得主谋者就是这些代表道德与公众秩序的伪善者。他们之外又有一群商人为其旁助,商人真是永远作恶与怯弱的败类,他们零星地吮吸平民的脂膏,以劣货欺骗平民的金钱,他们有平民的无知怯弱于革命而残暴反动。在他们心目中一切使人动心的思想,及人类的最高原则,和人类的无上利益都是空的,不会存在的。就是爱国主义,他们至多也只识其浮夸与虚荣的一面,或者是完全不知道。所以世间没有什么情感能使他们摆脱铜臭的拜金勾当,与可怜的日常忧虑的。任何人都知道,任何党的人都肯定地说,在这可怕的巴黎被围中,当平民与敌人激战的时候,当富有阶级筹划阴谋,奉巴黎于普鲁士人之手的时候,当宽大的无产阶级——平民的妇人与子女忍不住饥饿的时候,一般商人唯利是图的企图,就是怎么样使他们的货物,民食所必需的物品,卖得最高的价钱。</p>
-
-<p>法国各城的商人都做过同样的勾当。在以被普鲁士人侵占的各城,他们会开门迎接敌人。在未被侵占的城市,他们也已预备替敌人去开门,他们破坏国防,他们到处尽力之所能反抗唯一能就法国的平民举事和平民武装。今日城市中的商人同乡下的农民构成了反动的大本营。农民还有转变走上革命之路的可能,而商人将永远是卑怯的商人。</p>
-
-<p>中产阶级于法兰西大革命中自成两类,一类是极少数人,即以“雅各宾”党为名的革命的中产阶级。我们于此切不可将今日的雅各宾党与1793年的雅各宾党混谈了。今日的雅各宾党只是上个世纪的英雄灰色之幻影,不像人样的小鬼,滑稽的怪形而已。而1793年的雅各宾党则的确是伟大的人物,他们有革命的圣心、正义与自由平等的尊崇。他们之所以不懂这些在今日尤能代表我们意向的名词,其咎不在与他们。他们当时只留意到政治的表面,而不了解经济与社会的意义。但是,我复述一句,这并不是他们的过错,正如我们今日所能了解,并不是我们的的功劳一样。所谓功过都是时间的问题。人类是慢慢的呀!有时却嫌太慢了——向前发展的人类真理都是绵延不绝的错误和残酷残忍的经验上得来的。1793年的雅各宾党是有真信仰的人,他们受着思想的感应并且忠于思想。他们真可以说是英雄!他们没有完成革命的伟大工作,这是他们丧失英雄本色的一点。我们可以,而且也应该攻击丹东、罗伯斯庇尔、圣茹斯特等人的学理错误,我们尽管批评他们。说他们的思想是不对的,狭小的,在社会经济上只是中产阶级的,但是,对于他们革命的能力我们不可不表十二分的敬意。他们是昔时英雄中的中产阶级最后的几个英雄。</p>
-
-<p>在这英雄的少数人之外,还有一大群物质上是垄断人的中产阶级,对于他们,什么革命的思想与革命的志高原则,若是不能用于填满他们那样可敬的,那样宽大的钱袋的,那么也只是一些空洞的,毫无价值与意义可言的名词罢了。一旦他们中最富有,同时也是最有势的人借着革命的响声与方法腰间变着满满的时候,他们就会觉得革命的时期过得太久了,现在应该完结了,应该恢复法律与公众秩序的统治了。</p>
-
-<p>他们推翻了“公安委员会”,杀了罗伯斯庇尔、圣茹斯特及他们的许多朋友,并成立了执政府,这执政府真是十八世纪之末腐败的中产阶级之结晶,当时几千少数人以盗窃方法获得且积累了无数金钱,而执政府即是这些金钱的胜利和统治。</p>
-
-<p>但是未完全腐化的法国,因受大革命伟业的激动,再也忍不住此种制度的压迫了。于是起了两种抗议,第一种失败了,第二种成功了。假如第一种胜利,假如第一种能够成功,那么不但法国能救,即世界也将由此改头换面了,不幸第二种的胜利成了暴君的暴政与平民的奴隶制。我所说的,即指巴勃夫(Babeuf)的暴动和拿破仑一世的僭权。</p>
-
-<p>巴勃夫的暴动是18世纪最后的革命行动。巴氏及他的朋友们与罗伯斯庇尔、圣茹斯特颇为相近,差不多就是他们的朋友,又可以说是社会主义的雅各宾党。他们遵崇平等,甚而不顾自由。他们的计划是很简单的:他们要将地主和工具领有者的财产充为国有,由共和的,民主的,社会的国家来支配一切,国家为一切流动产与不动产的主人,因此成为社会的唯一雇主,一切工皆有它命令是从,同时它有政治的无上权,把儿童的教育权收为己有,使全国儿童都有享受教育平等的机会,并强迫成年的男女依平等与正义的原则去劳动去生活。于是一切地方自治力,个人的创制力,总而言之一切自由都将被此种可怕的权力消灭殆尽。全社会只能呈现出一副单调的,强迫的始终如一的灰色之图。政府虽然有普通选举而组成,但是只要选举完了,只要政府依旧在形式职权它对于社会的各分子,却有一种绝对的权力。</p>
-
-<p>由国家的权力去强迫造成平等的学理并非是巴勃夫发明的,古代的大思想家柏拉图于公元前数世纪,在他描写平等社会的《共和国》一书中早就将此种学理的基本原则说明了。最初的基督教徒虽然被当时的社会所迫害,在他们的团体中也已实地实验过共产主义的生活了。最后,即在宗教革命之初,十六世纪初的德国有个闵采尔(Münzer)同他的子弟们也做过社会平等的第一次实验,想在一个广大的社会基础上创立起平等来,巴勃夫的密谋只是平等思想在群众中作第二次实地的表现罢了。这些实验连最后的也在内,之所以不能成功,约有两种理由:第一种是因为群众的程度不够,不知道实行的可能性,第二种,尤其是上因为这些制度上,平等与国家的强权和势力相连,不知不觉间排斥了自由。我们都知道,亲爱的朋友们,平等只能借自由而可能,平等与自由是并行的。然而请你们不要误会,我之所谓的自由并不是中产阶级所独享的,以群众的奴隶制为基础都自由,这与其说是自由,不如说是特权哩,我之所谓自由是人群普遍的自由,使各个人都有人格的自由,但是我们也知道此种自由只有在平等上才可能。不但在学理上而且以实行去反抗一切由不平等而起的制度与社会关系,然后再以众人的自由为原则去创立社会的经济平等。看呐这就是我们现在的纲领,这就是虽有俾斯麦、拿破仑、梯也尔及我尊严的皇帝的一切哥萨克及我全俄至高无上的沙皇所不能阻止其胜利的纲领。</p>
-
-<p>巴勃夫的密谋,将“热月”巴黎反动的政变,所杀溃的,未遭流刑而忠于革命的公民都集合拢来,其中并有许多的工人。密谋失败了,有些被杀了,但有许多仍活着,如邦纳罗蒂(Philippe Buonarroti)就是其中一个。邦氏性刚如铁大有古风,生平为人所看重,敌党对他亦无不起敬意。他亡命比利时很久,他为比利时“烧炭共产主义者”秘密结社的主要创始者,他做了一本书,这本书今日颇不易得,我的一本以后将设法寄给我们的朋友亚岱马君(Adhémar Schwizguebe,松维利耶的雕刻匠)叙述巴勃夫密谋的经过情形,颇为悲壮。所以巴勃夫密谋可谓是过去一个世纪,革命反抗反动之最后的英雄的表现。</p>
-
-<p>我曾经说过拿破仑一世的僭权。此种历史较诸巴氏暴动更惨千百倍,你们大家都是知道的,这是残暴无耻的“刺刀”制度的开端,十九世纪之初,人道第一次遭到无理批颊的耻辱。拿破仑一世为一切暴君的人杰,同时,在军事上说,他又是一切暴君的恐怖,他失败了,他将他不幸的遗产,最无耻的“蔑视人道”、“以刀威逼”的原则留给他们。</p>
-
-<p>我不愿对你们叙事“复古时代”的政况,这是千疮百孔,旦夕垂危两败类即贵族和僧侣想恢复其原有的政治生活与威权的最可笑的实验。复古时代最该注意的一点,就是取得政权欲千年不朽的中产阶级,因觉得他们的权力又四面受敌,朝不保夕之势逐又变成了革命党。当公众权力不在他们掌握之中的时候,换言之当社会保障别的利益而损害他们利益的时候,他们就立刻与这种权力为敌,重新作起密谋运动。基佐(Guizot)、贝里埃(Périer)、梯也尔(Thiers)等,这些可诅咒的中产阶级反动的灵魂,都是路易菲利普治下最热心拥护中产阶级之迫害的腐朽的,同时在他们心目中以为最完善的政府之著名人物,但在复古时代,也为秘密会社的重要分子,1830年7月,他们的革命胜利了,于是中产阶级的自由主义的统治也从此开幕了。</p>
-
-<p>欧洲真正的中产阶级政治与利益的统治是从1830年开始的,其中尤以英、法、比、荷兰和瑞士为最先。别的国家如德意志、丹麦、瑞典、意大利、西班牙及葡萄牙等,中产阶级的利益虽然比别的利益最占优势,可是政治与政府仍然不是他们的。至于这庞大而可怜的全俄帝国,我不愿说它,它至今仍屈从与“沙皇”的暴政之下,其中还没有真正的中间阶级,即中产阶级的政图也还没有一个社会的情形,一边是官的世界,有军事、警察和官僚的组织,其使命在满足“沙皇”的私欲,另一边是平民,是几千万被“沙皇”与其走狗任意吞噬的可怜者,俄国革命只有直接从民间起来的,这点我在数年前一篇颇长的演说中已有很详细的说明,这篇演说我将设法即刻寄给你们。我也不愿对你们说这不幸和英雄的波兰,在这卑鄙的三只恶鹰即俄罗斯帝国、奥地利帝国、和普鲁士为其代表的德意志新帝国的爪牙间,不断地向前奋斗,虽屡遭失败的创痛,也还是百折不挠地为自由挣扎,永远不会停歇起复兴的工作。波兰与俄国一样,也还没有真正的中间阶级,一边是俄皇“沙皇”世袭的奴役,以前就有的统治势力,今日已腐朽不堪的波兰贵族及官僚。另一边是无数被奴役的农民,他们今日不但被已经失势的贵族压迫,而且受着国家,“沙皇”已其不可计数的官僚剥削。我更不愿对你们说起瑞典与丹麦这两小国,因为他们是从1848年之后才成为立宪制的国家。较诸其他欧洲各国略有逊色,最后西班牙与葡萄牙我们也不必说起,因为它们国内的工业运动和中产阶级的政治受着军阀及僧侣双重势力的摧残为时已久,现在仍留为最落后的国家。然而我却应该使你们注意,西班牙虽然在表面上那样的落后,但照样存在于世界各国的国际劳动协会的组织,在我看来西班牙也是其中最完善的一个哩。</p>
-
-<p>我现在以德国来说吧,德国从1830年以来,呈现出,现在仍继续呈现的一种奇异的形态,在这里中产阶级的利益虽占优势,然而政权却不为他们所有,极端的专制是它现行的政体,虽然有立宪的假面具可掩人耳目,而其军事与行政上的组织却仍卑鄙的专供贵族之用。</p>
-
-<p>我们要研究中产阶级的统治,最好以英、法、比为研究资料。意大利统一于维克托·伊曼纽尔(Victor Emmanuel)的君权之后,虽也可供我们来参考,但总不及法国那样显著,所以我们的观察就着重在这个国家。</p>
-
-<p>自从1830年的革命之后,中产阶级在法国,有得发表其原则于文学、政治与社会经济上完全自由权至原则可以“个人主义”概括之。</p>
-
-<p>我只所谓的个人主义即是认为全社会与人群各不相谋彼此互争互斗的集团,他们生存于社会好像是自然的敌人似的,彼此为生活需要而互相排斥,自己向前,必须阻止别人出路的倾向而言——简言之,此种倾向催促各个人不顾一切人的利益并在别人身上,求得其一个人的安适、富足与幸福的意思。这无非是一种各自争先的竞赛,各自逃命的混乱。谁停止住,谁就不幸,因为他们将落在人后。谁在途中因疲惫而跌倒,谁就倒霉,因为他们将被蹂躏。竞争是毫无心肝,毫无怜悯的。谁失败谁就不幸!在此种争斗中,有许多罪恶是必然要犯的,并且这一切的互相残杀充其量只是连续反抗人类一切道德之一基础的“休戚相关”的恶行罢了。人们说国家是正义的代表于裁判者,可是,国家非但不阻止这些罪恶的发生,反而认其为合法的行为,使其永续不息。所以,国家所代表的,要保护的并非是人的正义,而是司法上的正义,司法上的正义,即是强者欺压弱者,富者侮辱贫者的“盛礼”。国家只有一种要求,就是一切罪恶皆须合法地去完成。我可使你们破产,压迫你们,杀害你们,但是我必须依法而行,不然我即将被认为犯罪者,人们或将以犯罪者待我,这就是此种原则“个人主义”这幅字的意义。</p>
-
-<p>现在我们来看看此种原则表现于文学中的情形。1830年以来,社会上充满了雨果、大仲马、巴尔扎克、贾宁(Jules Janin)等人的文学作品,另外还有别的许多著作家与中产阶级报纸的记者以他们无聊的文笔引导青年堕落,激起他们的自私念头,即平民也不幸地受其影响。你们无论拿什么小说看,内容除夸大虚伪的情感与美妙的文词之外,什么也找不出来。从头到尾无非都是千篇一律:一个贫困、郁闷的,无名的青年,心中焚烧着各种成功的欲念。他想住大厦,食山珍,饮香槟,坐马车,并想与某个侯爵夫人睡觉。他经过非凡努力,终于成了,别人都失败了。看呐,这就是英雄,这就是纯正的个人主义。</p>
-
-<p>次之我们再来看看政治罢,此种原则在政治中是怎样表现的呢?人们说群众必须有人去指导他们,统治他们,他们是不能自治,不能无政府的。谁去统治他们呢?特权阶级已经没有了,一切人都有爬到社会的最高地位与职务去的权利。但是想要达到此种目的,人们必须聪明灵活强健康泰,必须知道并能够战胜其他的一切竞争者。于是乎,竞赛又开始了,只有灵活而强健的人才是治人与剥削群众者。</p>
-
-<p>最后,我们来看此种原则在经济问题——其实是最主要的或可说唯一的问题——上的情形。中产阶级的经济学家对我们说,个人无限制的自由是他们的主张,竞争就是此种自由的条件。但是,此种自由到底是什么呢?我们的第一个问题就是:难道这就是产生我们这世纪所夸耀的一切美妙财富之个人单独的劳动吗?但个人单独的劳动仅足以供给个人的衣食,或一个野蛮的小民族,而大民族之富足与生存只有靠着休戚相关组织起来的群体的劳动。生产一切财富的劳动既然是群体的,那么群体来享受这些财富,似乎是很合理的,是不是?然而,唉!这正是中产阶级经济学家最愤恨最拒绝最不愿意的一点哩!他们是主张个人各自享受的。但是哪些个人呢?是一切个人吗?呵!不是的,他们主张强者、聪明者、灵巧者和幸福者。唉!是的,尤其是幸福者才有享受的权利。因为他们在他们的社会组织中照着继承法——他们的社会基础——推演下去,必然要产生以下的现象:一边是富有而幸福的少数人,另一边是千百万困苦无辜的不幸者。但中产阶级的社会又会这些人说:“你们争夺价值、安适、财富与政权吧,胜利者就将幸福了。”可是这种自相残杀的争斗中,也有一点平等存在嘛?不,一点也没有的。有些——极少数者——有教育与金钱为他们从首至尾掩护的武器,另有些——成千上万的平民——却被无知与贫困钳制住,几乎赤身走入这战场。那么这些号称自由的竞争到底有什么样的必然结果呢?不用说,是平民的失败,中产阶级的胜利,因此,被束缚的平民也不得不如戍地的苦工一般,永远做胜利的中产阶级的奴隶了。</p>
-
-<p>中产阶级有一种很厉害的武器,无产阶级是没有方法反抗的,这便是资本,——资本是今日各个文明国家工业生产的主要动力,只要资本为中产阶级所有,无产者自然是束手无策了。</p>
-
-<p>如今这样构成和占据的资本,不但这压倒无产阶级,而且一大部分的中产阶级也被剥削被侵害,被沦于贫困之中。此种现象的原因,中小中产阶级不大明白或完全不懂的原因是很简单的。因平民替中产阶级争得自由之后,今日的工商业皆崇尚竞争和死命的互斗,于是一般资本家不得不售卖他们的商品,明白得说,就是不得不售卖他们从所雇佣的工人身上,以最低的工资垄断来的商品。你们在经验上都知道价值昂贵的产品在市场上已渐渐地被价值便宜的产品所排斥,即使后者十分劣于前者,也是如此。看呐,这就是竞争——这种出血的互斗——在中产阶级生产上,所生成的第一种不幸的结果。从此,坏的产品替代好的产品,平方的工人替代灵巧的工人成为必然的倾向,生产者与生产品的品质也大大地减低了。</p>
-
-<p>在这种竞争中,这种求最低价值的争斗中,势必是大的资本压倒小资本,小资本为大资本所破坏。因为大工厂制造物件,其售价必然比小工厂或中等工厂低廉。建造大工厂自然要有大资本,但在生产方面与小或中等工厂比较起来,却又便宜地多。十万法郎固然比一万法郎多,但十万法郎若是用于制造,则其出息必定为50%或是60%。而一万法郎,即使是同样的用法,却只有20%。大资本家可以在房屋,原料和机器上节省费用,他所用的工人比中小资本家多,他可以籍着好的组织与大规模的分工减少费用,或增加出息。总而言之,十万法郎集中于他的手里,并用于建造或组织一个工厂,其生产必然超过每一万的十个小工厂,比如每个小工厂在它所有的一万法郎上能得两千法郎的出息,以十万法郎建造或组织一个工厂的大资本家在他的每一万法郎上却能得到五千或六千,换言之,他所生产的货量一定比较多。生产比别人多,那么售价也自然比别人便宜了,在他以廉价售卖货物时,中等或小的资本家也不得不减少他们的价值,否则他们的货物便会卖不出去。他们货物的生产成本既然已比大资本家贵,而所得售价又比大资本家的贱,于是他们破产了。大资本杀害小资本便是这样子,假如大资本遇见更大的资本,那么也将一样的被迫破产。</p>
-
-<p>这是很真确的,你们看,今日各大资本中已有联合成极大极可怕的资本的倾向。今日工业最发达的地方,如英、法、比诸国已经开始由团体的营业公司代替单独的大资本家的企业了。文明越进步,先进的各国愈发达,则大资本家的财富也愈增加,可是因此大资本家的数目就减少了。结果必有很多中产者被大资本压倒而流为小资产者,更有一大批小资产者因无法抵抗而沦陷到贫困与无产阶级的队伍中去。</p>
-
-<p>这是无可置疑,有各国的统计与准确的数学根据可作证明的事实。在社会的经济组织中,大多数中产阶级者被极少数可怕的资本家压迫,而陷于不平等的贫困之境,这是一种无可逾越的法则,要反抗它,除了社会革命外别无选择。小资产经济倘若聪明,有明了此种情形的常识,他们早可与无产者联合,共同来完成此种革命了。但是小资产阶级普通是太愚蠢了,他们可笑的虚荣与自私塞住了他们的脑筋。他们懂不得什么,看不见什么,他们一边被大资产阶级压迫,另一边又手着他们平素所嫌弃所恐惧的无产阶级威胁的恐吓,他们已经愚蠢地任由自己向着末日路上直奔了。</p>
-
-<p>此种中产阶级的竞争的结果对于无产阶级是很有害的。一般资本家必须最低价值售卖其产品——或好点说,售卖其从工人身上剥夺来的产品,工人的工资就不得不被减至最低限度。于是有天才特能的工人就得不到相当的报酬。只有被迫卖力并迫于廉价出售其劳动的人,才为一般雇主所欢迎。妇女及儿童不要多少工资,于是他们就以妇女及儿童代替男子,以平庸的工人代替灵巧的工人,只要平庸的工人愿意与妇女及儿童得同样的工资。一切中产阶级经济学家都以说明并且承认工人工资是依着他每日的生活而规定,比如一个工人他每日的衣食住行只要一个法郎,那他的工资也会很快跌至一个法郎。这其中的理由非常简单,工人因为迫于饥饿,彼此间就经不起竞争,资本家一面急欲垄断他们的劳动而致富,另一面又因为中产阶级的竞争,不得不以廉价出售其产品,自然是欢迎工资少而工作多的工人了。</p>
-
-<p>这不但是一种逻辑的演绎,而且是那些以大资本建造的工厂实行大工业的国家,如英、法、比、德及瑞士各部分,每日所经历的事实。我在第二讲中,曾经对你们说过,你们是特权的工人。你们在工资上虽然还得不到你们每日生产的所有价值,你们在事实上虽然还被你们的东家剥削,但比较起诸大工厂的工人,你们所得的报酬总算不少了,你们有空余的时间,你们是自由且幸福的。但我又认为你们加入这伟大的有解放全世界劳动者使命的国际劳动协会中,做个热心而忠实的会员,是很有价值的。这正是你们高贵慷慨的处所。你们从此可以证明你们自己不但要顾到你们自己,而且也顾到千百万比你们更不幸比你们更被压迫的兄弟。我此刻以此种暗示呈现给你们,也是很幸福的。</p>
-
-<p>你们加入劳动协会固然是慷慨好义,抚危济弱的友爱行为,但同时也是先见与预防的工作,你们不但为别的你们不但为别的地方别的职业不幸的兄弟而该如此,即使为你们本身或为你们的子女也该如此。你们此时所得的报酬虽不是绝对好,所过的生活虽不是绝对的自由与幸福,但也比较过得去。你们为什么能如此呢?理由是极其简单的,只因大资本没有吞并到你们的工业罢了。你们或者不相信这个道理吧?大资本依它本有的法则,必然要吞并一切的。它开始自然从最能获利,最易经营的工商业的各枝叶上着手垄断,待它垄断饱了,垄断中发生竞争之后,然后急于别的未曾动着的枝叶。现在人们不是以机器制造衣服、皮靴和花边了吗?你们信着吧,以机器制造钟表不过是迟早的问题,或者不久就会实现了。发条、标准机、表箱、表盖以及表的磨光、晕线及刻画都将由机械来代替人工。这样的产品虽然不及手中造出的精细或美观,可是价钱却比你们的更便宜,买家也将比你们多,结果你们精美的产品终将必为市场所排挤。那时,你们或你们的子女,将与今日各大工厂的工人一样可怜,一样的做奴隶。你们看,你们若替别的地方别的职业的不幸工人——你们的兄弟努力工作,同时即替你们自己或至少替你们的儿女减少痛苦哩。</p>
-
-<p>你们应为人道而工作,今日工人阶级是伟大和神圣的人道之唯一的代表者。“将来”必属于乡间、城市及各工厂的劳动者。盘踞其上的一切阶级——如民众永远的垄断者,贵族、僧侣、中产阶级及无量代表国家恶势力和不公道的军政与民政的官员,都是腐败透顶的阶级,他们此后为善不足,作恶有余,根本没有希望了。</p>
-
-<p>1793年打倒了僧侣与贵族的势力,并揭穿了他们的假面具。1848年的革命把中产阶级的假面具也揭穿了,他们的险恶与无能也被败露了。1848年6月那几日,中产阶级毅然决然地他们先人所信奉的,以自由、博爱、平等为原则为基础的“宗教”。他们只靠着垄断为生,换言之,他们是经济不平等,社会奴隶制的产物,他们当时虽满口自由平等,但平民一但认真要求起自由平等来,他们遍露出本来面目,重匿于反动地壁垒之夜。</p>
-
-<p>制造1848年反动的叛贼今日又想把法国卖掉了,制造最卑劣反动局面的梯也尔、法佛尔(Jules Favre)及1848年国民议会的大多数人,今日又想重显身手了。他们则抬举路易·波拿巴(即拿破仑三世)做大总统,继而破坏了普通选举制。社会革命的恐惧,平等的厌恶,民众正义的威吓,以及他们所反的罪恶的感觉,使昔日那样聪明勇敢,今日是这样愚蠢卑怯的腐败阶级全都投入拿破仑三世的“独裁”的怀抱中。从此法国受了十八年武人的专政。但不要相信中产阶级的先生们对此有怎样难堪的情形,其中为自由主义而大声疾呼,故意作起倔强的样子,使自己出名而予帝制不以方便的人物自然被压迫被排挤了,但其余不谈政治,专心孜孜于中产阶级的大企业,极力从事于剥削平民的顺仆,反倒是大受当局保护与奖励。人们为顾全他们的面子起见,予以他们表面的自由。在帝国治下不是有一个由普通选举而成的立法议会么?这对于中产阶级而言已经心满意足了。</p>
-
-<p>不过还有一个不如意的黑点,就是皇帝侵略的野心,激起不时之需,使法国几乎濒临破产,终至毁灭了法国古有的权威而后止。但这个黑点并不是偶然的,它是制度的一种必须,凡是极端的暴虐的制度,即使它有表面的自由,也必然以武装的势力为依据,其常备的大军迟早要惹起大战,因为军队的阶级野心为其主要的兴奋剂。反当团长的,总想升旅长,反当旅长的,总想升师长。至于一般兵士有系统的受了军营生活的熏陶之后道德之心已丧失殆尽,他们只梦想着战争的滋味,及屠杀、劫掠、强奸,普军在法国之所作所为即是一例。然而,如果这些聪明而有系统地培养于军官及兵士心中的高尚(!)的情欲长久留地得不到一点满足,军队势必会酸化起来,再由酸化而不满进而反叛,其祸将一发不可收拾。故战争是必然的,故拿破仑三世的近讨远攻并不如今日一般中产阶级先生们所说的那样,是拿氏一人的私意,而是他们因恐惧社会革命而自行造成的暴虐的帝制之必然的产物。法国今日之所以有这一切可怕的不幸,其原因除了拿破仑三世及一切特权阶级——大小僧侣和腐败贵族外,尤以这可敬(!)而清廉(!)而有德(!)的中产阶级为罪魁祸首。</p>
-
-<p>同志们,你们都会见到,法国全部只有城市的劳工群众,由中产阶级卖给帝国,被帝国牺牲于中产阶级的劳工群众保护他们不幸的祖国。全国各地只有城市与工厂的广大的工人愿意以平民举事拯救法国的危亡。至于乡间的劳动者,一般农民自拿破仑一世时代,施行宗教教育,受了宗教之毒以来,已经颓败不堪,此时站在普鲁士人一边与法国为敌,大作其卖国的反动勾当。不过要唤醒他们,也并非是件难事,我在一本你们有许多人都会度过,题目叫做《写给一个法国人的信》的小册子中,会提出许多诱导他们到革命中来的方法。但要想实行这些方法,各城市便非得自动起义,并依据革命的原则组织起来不可。这是一般工人所愿意的甚且在法国南部,如里昂、马赛、蒙布里圣德田及都鲁司各城实验过,被激进派中产阶级者以共和国之名义征服,且破坏了的。不错,这些因恐惧平民而成为共和党的中产阶级者,如老奸巨猾的法佛尔,寡廉鲜耻如狐狸般的梯也尔,妄自尊大的甘必大以及毕卡(Picard)、法里(Ferry)、西蒙(Jules Simon)、柏来当(Pelletan)等人,就以共和国之名义杀害了共和国及法兰西。</p>
-
-<p>中产阶级已经被裁判了,他们是法国最富,而人数又最多(平民当然更多)的阶级,如果他们愿意,法国一定能得救的。可是这样的话,他们便须如1793年他们的先人所做过的一般,牺牲他们的生命与金钱,诚恳地与无产阶级合作,以无产阶级为旁助。其实他们非但不愿意牺牲他们的生命,而且更不愿意牺牲他们的金钱,他们宁愿法国由普鲁士人来占领,而不顾以平民的革命去拯救它。</p>
-
-<p>城市工人与中产阶级间的问题已经很显著地呈现出来了,工人说:“我们与其侍奉我们的城市与普鲁士人,不如将我们的住宅都炸毁了。”而中产阶级答道,“我们宁可开门迎接普鲁士人,也不许你们扰乱秩序,我们无论如何要保存我们亲爱的住宅,即使要亲普鲁士先生的脚也未尝不可。”</p>
-
-<p>你们看,今日就是这些中产阶级者胆敢污蔑“巴黎公社”这幅唯一能救法国光荣的并希望能救世界自由的“公社”,今日就是这些中产阶级者胆敢诅咒公社,但他们以什么名义呢?就是以爱国主义的名义咧!</p>
-
-<p>这些中产阶级真的是铁石心肠!他们卑鄙到那样的程度,到最后连廉耻感都失去了遗忘了。在完全死去之前,他们就已经完全腐烂了。</p>
-
-<p>同志们,不但在法国的中产阶级在智德上如此的腐败,即使在欧洲各处,也是同样的情形,欧洲此时只有无产阶级还在保存的神圣的健全之火,只有无产阶级能擎其人道的大旗。</p>
-
-<p>但无产阶级的目标,其道德原则究竟是什么呢?即是“休戚相关”。全体为个人,个人为全体,或由全体。这也就是我们这伟大的国际劳动协会的目标及原则,国际劳动协会是超越国界,破坏国家,以个人及全体的自由之名义,人人须尽同等的劳动义务为基础,联合全世界的劳动者为一人类家庭的组织。这种“休戚相关”在社会经济上,为集体的劳动与集产,在政治上,为国家的破坏与“由全体自由而使个人自由”。</p>
-
-<p>是的,亲爱的同志们,你们是工人,全世界的劳动者皆是你们的兄弟,与你们都是休戚相关的,今日只有你们继承着人类解放的伟大使命。你们还有一共同的继承者,虽然情形不同,也与你们一样是劳动者,这便是农民。农民此时还没有伟大使命的意识,他们过去中了教士的毒,现在还沉醉与教士的怀中,不知不觉间做了损害本身的反动的武器。你们应该对他们解释社会革命的意义,救他们脱出蒙昧的境地。</p>
-
-<p>在此时,尤其是在开始的时候,工业上的劳动者只有而且也只能靠他们自己。假如他们愿意他们也不能成为强有力者,不过要他们真的有决心罢了。他们要想实现他们此种意识,只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先在他们的劳动团体中,继而在一切团体中,创立起真正友爱的“休戚相关”,不但在言语或饮酒上,还是在演讲及节日的时候须有休戚相关的精神,即在行动中及日常上也须如此。每个国际劳动协会的会员都应察觉到都因确信,别的一切会员都是他们的兄弟。</p>
-
-<p>另一种就是革命的组织,为行动而起的革命的组织。里昂、马赛与法国别的城市之平民举事之所以失败了,就是因为没有一点组织。此事的原因我很清楚,因为我参与其事,受到其中的痛苦的。今日“巴黎公社”之所以能勇敢的坚持下来,就是因为在围困中,一般的工人有都严密的组织。中产阶级的报纸硬指国际劳动协会为巴黎这次壮大举事的主动者并不是没有理由的,我们可以自负地说:“因我们国际的弟兄们能百折不挠地努力,平民才能组织起来,巴黎公社也才成为可能。”</p>
+<p>它们还爱好和其他的鸟交往。在印度,樫鸟和乌鸦从附近好多英里以外飞到竹丛中来和鹦鹉一道过夜。当鹦鹉出外寻食的时候,它们发挥了极惊人的智慧、审慎和应付环境的能力。以一群澳大利亚的白色美冠鹦鹉为例,它们在出发去劫掠一块农田之前,首先要派出一个值察队——它们栖在农田附近的高树上,而另外一些侦察兵则栖在农田和森林之间的树上传递信号。如果报告说“好”,二十来只美冠鹦鹉便从队伍中散开,飞到空中,向离农田最近的树木飞去。它们还要花费很长时间来详细察看附近的情况,然后才发出全体前进的信号,接着,全队便立刻出发,转眼同就劫掠了那块田地。澳洲的居民很难瞒过鹦鹅的小心谨慎,如果人们用一切办法和武器终于打死了几只鹦鹉,那么,它们以后将变得更加谨慎和警惕,以致能打败人的一切计谋。</p>
-<p>所以同志们,我们应该如亲爱的兄弟一般组织起来。我们不要相信我们是在革命之末,我们此时正在革命的开端呢,革命是此后几十年的最重要问题。它迟早是要降临的,我们预备着吧,我们锻炼我们的身心罢,我们少空言,少叫喊,少夸张,少多嘴,少饮酒,少放荡罢。我们束紧我们的腰部,奋勇地预备参加这能就一切民族,能予全体人类解放的争斗罢。</p>
+<p>毫无疑问,使鹦鹉能得到几乎相等于人的这种很高的智力水平和我们在它们身上所感到的人类情感的,是集体生活的实践。它们的高度智力竟使最好的博物学家把某种鹦鹉,即灰鹦鹉,称为“鸟人”。谈到它们的互相友爱,大家都知道,当一只鹦鹉被猎人扛死了,其他的鹦鹉便在它们同伴的尸体上空盘旋,发出尖锐的怨诉声,据奥社邦说,“它们自己也将为它们的友谊而牺牲”。两只被捕的鹦鹉虽然属于两个不同的种,但也能建立起相互的友谊,如果这两个伙伴当中有一个意外地死了,另一个伙伴有时也将因悲伤而死。很明显,它们在集体中得到的保护,远远超过任何理想地发达了的嘴和爪所给予它们的自卫能力。除了各种较小的鹦鹉以外,其他的鹦鹉是很少有猛禽或哺乳动物敢去攻击的,布利姆说得一点不错,鹦鹉除了人以外几乎没有其他的敌人(他说,鹤与合群的猴子也是这样);他又说:“鹦鹉多半不是死在敌人的爪下,而主要是死于衰老。”只有人类才能消灭它们的一部分,因为人类有更高度的智慧和武器,这些同样也是从结合中得来的。所以,鹦鹉的长寿,可以看作是它们合群生活的结果。至于它们那惊人的记忆力,难道我们不可以说,它之所以发达,也是得力于合群生活、长寿及随之而来的直到很老身心仍十分健全吗?</p>
-<p>社会革命万岁!巴黎公社万岁!</p> 米哈伊尔·巴枯宁 亲爱的同志们,上次说1789~1793年革命中,中产阶级有意无意间助用平民之力,筑其权力于封建世界废墟之上。从此以后,他们成为统治阶级。
\ No newline at end of file
+<p>由上所述,可知个人反对整体的斗争不是唯一的自然法则。互助也和互争一样,同样是一条自然法则,当我们再分析一下另外一些鸟类和哺乳动物的结合以后,这条法则就更加明白了。关于互助这条法则对动物世界的进化的重要性,在前面的几页中已经作了几点提示,但是,在我们再举出几个例证,我们将由此能够得出我们的结论以后,它们的意义就将更加明显。</p> 彼得·克鲁泡特金 生存竞争 互助 自然法则和逐步进化的主要因素 无脊椎动物 蚂蚁和蜜蜂 鸟类 猎食和捕鱼的结合 合群性 小鸟之间的互相保护 鹤和鹦鹉
\ No newline at end of file
diff --git a/heros/1890-09-30-PeterKropotkin-a1_r-mutual-aid-among-animals.html b/heros/1890-09-30-PeterKropotkin-a1_r-mutual-aid-among-animals.html
new file mode 100644
index 00000000..7a1e1210
--- /dev/null
+++ b/heros/1890-09-30-PeterKropotkin-a1_r-mutual-aid-among-animals.html
@@ -0,0 +1,174 @@
+
+
+
+
+
+
+
+
+
+ 动物之间的互助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动物之间的互助
+
+
+
+
+ 《互助论:进化的一个要素》第一章
+ 彼得·克鲁泡特金 | 1890.09.30
+
+
+ 生存竞争 互助 自然法则和逐步进化的主要因素 无脊椎动物 蚂蚁和蜜蜂 鸟类 猎食和捕鱼的结合 合群性 小鸟之间的互相保护 鹤和鹦鹉
+
+
+生存竞争这个概念是由达尔文和华莱士作为进化的一个要素介绍到科学中来的,它使我们可以把范围极其广泛的现象包括在一个单独的概念里,这个概念很快就成为我们在哲学、生物学和社会学方面的思考的真实基础。大量的各种各样的事实:生物的机能和构造的适应它们的环境,生理和构造的进化,智力发达甚至精神发展本身,我们以前常常用许多不同理由来解释的,都由达尔文归纳在一个总的概念里。我们把它们理解为连续的努力——对不利环境的一种斗争——以求个体、种族、物种和社会的这样一种发展,那就是务期达到生命的最大程度的充实、丰富多彩和热烈。也许在开始的时候达尔文本人并未充分意识到这个因素的普遍性,因为他最初只是借它来解释一系列有关起初种的个体变异的累积的事实。但是,他预见到他介绍到科学中来的这个词,如果只按它的狭义——各个个体之间完全为争取生活资料而进行的竞争——来使用,就会失去它的哲学的和原有的真实意义。所以,他在他那部不朽的著作一开头就坚持主张“这个词当作广义的和比喻的意义来用的,其意义包含着这一生物对另一生物的依存关系,而且,更重要的,也包含着个体生命的保持,以及它们能否成功地遗留后代”。
+
+他本人虽然为了特殊目的而主要按照狭义来使用这个词,但他却提醒他的信徒不要犯(他本人好像曾经犯过一次)高估它的狭义的错误。在《人类的起源》这本书中,他用了几页篇幅有力地举出了这个词应有的广义的例证。他指出,在无数的动物社会中,各个个体之间争取生活资料的竞争是怎样消失的,竞争是怎样由合作来代替的,并且指出这种代替的结果怎样发展了保证物种获得最好的生存条件的智力和良知。他暗示在这些事例中,最适于生存的不是那些在体力上最强的,也不是那些最狡猾的,而是那些学会为了群体的福利无论强者或弱者都联合起来互相援助的动物。他写道:“拥有数量最多的最富有同情心的成员的社会,将最为昌盛,并且繁育最多的子孙”(第二版第163页)。从个体和整体之间的竞争这个狭隘的马尔萨斯观点中产生出来的词,在一个了解大自然的头脑中便这样地失去了它的狭窄的意义。
+
+不幸,这些本可成为最有成效的研究的基础的论点,却被为了说明真实的生存竞争的后果而收集的大量事例所遮掩了。此外,达尔文从未试图更仔细地研究一下动物世界中的生存竞争所表现的这两方面的相对重要性,也从未写出他原拟写作的论述过分繁殖的自然遏制的书,虽然这本书本来可以作为估计个体竞争的真实意义的严格标准。不仅这样,就在刚才所说的那些篇幅里,在反驳狭隘的马尔萨斯的竞争观念的材料中,也再次出现了旧的马尔萨斯的色彩,那就是,达尔文所说的在我们的文明社会中保存“智力和体力方面的弱者”的所谓不便(第5章)。似乎千千万万的体弱多病的诗人、科学家、发明家和改革家,以及千千万万的所谓“愚人”和“迟钝的热心家”,不是达尔文本人在《人类的起源》那几章中所强调的人类在生存竞争中当作知音和精神武器使用的最宝贵武器。
+
+达尔文的学说的遭遇,和其他一切多少涉及人类关系的学说的遭遇相同。他的信徒本仅没有按照他的暗示把这一学说加以发展,反而使它更加狭隘了。当赫伯特·斯宾塞试图从独立的、但又与之密切相关的论点出发,把探讨的范围(特别是在《伦理学材料》第三版的附录中)扩大到“谁是最适者?”这个重大问题时,达尔文的无数信徒已经把生存竞争的概念缩小到最狭隘的范围了。他们甚至变得把动物世界看成是在半饥饿的个体间进行着永久的斗争,并彼此想喝取对方血液的世界。他们使现代著作中充满了“战败者遭殃”的呐喊,好像它是现代生物学的最终结论似的。他们把争夺个体利益的“无情”斗争提高为人类也必须服从的一项生物学原则,认为在以互相歼灭为基础的世界中,不这样作便有复灭的危险。除了仅仅从庸俗的学者那里学到一点自然科学词句的经济学家以外,我们必须承认,即使达尔文观点的最有权威的解释者,也在竭力保持这些谬误的见解。赫胥黎无疑是公认的最有资格的进化论的解释者,事实上如果我们以他为例,我们岂不是听见他在《生存竞争和它对人类的意义》这篇文章中教导我们说:
+
+
+ “从伦理学家的观点来看,动物世界大概是和格斗士的表演一样。每个生物都受到相当好的对待,被安排去战斗,于是最强的、最敏捷的和最狡猾的便能活下去再战斗一天。观众用不着因为角斗场上没有饶它们的命而表示不满。”
+
+
+其次,在这篇文章的较后部分,他岂不是告诉我们说,在原始人中间也如同动物之间的情况一样:
+
+
+ “最弱的和最愚钝的要失败,而那些最顽强和最狡猾的,在其他方面并不是最好、只是最能适应他们的环境的便生存下去。人生是一场连续不断的自由混战,除了有限的和暂时的家庭关系以外,霍布斯所说的个体与整体的斗争是生存的正常状态。”
+
+
+对自然界的这种看法究竟能够得到事实的几分支持,从这里提供读者的关于动物世界和原始人的论证中便可以看到。但我们不妨立刻指出:赫胥黎对自然的观点,作为科学的推论来说,也和相反的卢梭的观点一样,是很难成立的,卢梭在自然中只看到被人类的出现所摧毁的爱、和平与和谐。事实上,只要一走进森林,对任何动物社会观察一下,甚至对任何一本论述动物生活的严肃著作(多尔比尼的、奥社邦的或勒瓦兰的,不拘哪一个的著作都行)细读一下,便不能不使博物学家思考到合群生活在动物生活中所起的作用,使他们不至于把大自然只看作是一个屠杀之场,同样,他们也可以免于在大自然中只看到和谐与和平。卢梭所犯的错误是他完全不想到嘴和爪的恶斗,而赫胥黎则犯了相反的错误,但不论是卢梭的乐观论还是赫胥黎的悲观论,都不能看作是对自然界的公正无偏的解释。
+
+只要我们对动物观察一下——不光是在实验室和博物馆中,而且在森林和草地,在草原和群山中——我们立刻就会发现,虽然在各种动物(特别是在各纲动物)之间进行着极多的斗争和残杀,但在同种的,或至少是在同一个群的动物之间,也同时存在着同样多的(甚至还要更多)的互相维护、互相帮助和互相防御。合群如同互争一样,也是一项自然法则。当然,要从数字上估计所有这两类事实的相对重要性,那怕是很粗略地估计,也是难事。但是,如果我们用一个间接的试探,问一问大自然:“谁是最适者:是那些彼此不断斗争的呢,还是那些互相帮助的?”那么我们立刻就会发现,那些获得互助习惯的动物无疑是最适者。它们有更多的生存机会,在它们各自所属的纲中,它们的智力和体力达到最高的发展水平。如果把这些可以用来支持这一观点的无数事实考虑在内,我们就可以十分有把握地说,互助也和互争一样,是一项动物生活的法则,但是,作为进化的一个因素来说,它也许更加重要得多,因为它促进了这些保证了种的维持和进一步发达以及用最少的精力来保证个体的生活的最大幸福和享受的习惯和特性的发展。
+
+就我所知,在达尔文学说的科学界信徒当中,第一个把互助充分理解为一条自然法则和进化的主要因素的,是著名的俄国动物学家,圣彼得堡大学故院长凯士勒教授。他在逝世前几个月,即1880年1月,在俄国博物学家会议上发表的一篇演说中阐明了他的思想;但是,像许多只用俄文出版的著作一样,这篇出色的演说几乎完全不为世人所知道。
+
+“作为一个多年的动物学家”,他认为他有责任反对滥用这个取自动物学的词——生存竞争,或者,至少应该反对高估它的重要性。他说,动物学和那些研究人类的科学不断地坚持它们所谓的生存竞争的无情法则。但是它们忽略了还存在有另外一条可以叫做互助的法则,这个法则,至少对动物说来,是远比前一个法则更重要得多。他指出,遗传后代的需要必然会使动物集聚在一块儿,并且,“个体愈是集聚,它们彼此之间就愈加互相支援,物种就有更大的生存机会,并且更加促进它们智力的发达”。“每一个纲的动物,”他继续说道,“特别是较高级的动物,都实行互助。”他从埋尸虫的生活以及鸟类和一些哺乳动物的合群生活中举出一些例子来说明他的见解。在一篇简短的开幕词中所举的例子当然是有限的,但主要之点都已说得很清楚;在谈完互助在人类进化中所起的更为突出的作用以后,凯士勒教授作了如下的结论:
+
+
+ “很明显,我不是否认生存竞争,但是我认为动物世界的逐步发展,特别是人类的发展,受惠于互助之处远过于互争……一切生物都有两个基本需要:营养的需要和使物种繁殖的需要。前者使它们互相竞争和残杀,而保存物种的需要则使它们彼此接近,互相帮助。但是我倾向于认为在生物界的进化中——在生物的逐步后天变异中——个体之间的互助远比它们的互争所起的作用要大得多。”
+
+
+上述观点的正确性,最最感动了大多数出席会议的俄国动物学家;希斐尔卓失——他的著作在鸟类学家和地理学家当中是很有名的——支持这些观点,并且还另举了一些例子来阐发这些观点。他说,有几种隼具有“一种适宜于抢掠的几乎理想的构造”,然而它们在退化,可是其他几种实行互助的隼却很昌盛。“另一方面,以一种合群的禽类鸭子为例吧,”他说,“一般说来,鸭子的机体不发达,但它们实行互助,从它们不计其数的变种和种类来看,可以说它们差不多是遍布于全世界。”
+
+俄国动物学家的立即接受了凯士勒的观点,好像是很自然的,因为他们几乎每一个人都曾经有机会在亚洲北部和俄国东部无人居住的广大地区研究过动物界;凡是研究过类似的地区的人,是不可能不得出相同的结论的。我想起自己在和我的朋友,那多才的动物学家波利亚可夫一起在维蒂蒙地区考察时,西伯利亚的动物界所给我的印象。当时我们两个人对《物种起源》的印象还很新,可是我们要寻找同种动物之间的激烈竞争却一无所获。这种竞争在我们阅读达尔文的著作时,即使想到了第3章(第71页)的论点,也是我们预期会看到的。我们看见很多动物常常是联合起来,以适应不利的气候环境或对各种敌人进行斗争。波利亚可夫写了许多出色的文章论述各处的食肉动物、反刍动物和啮齿动物的互相依赖;我们亲眼看到许多互相帮助的事实,特别是鸟类和反刍动物在移居途中的互相帮助;甚至在有大量动物聚居的黑龙江和乌苏里江地区,尽管我竭力寻求,但也根少发现在较高级的同种动物之间存在着实际的竞争和斗争。在大多数俄国动物学家的著作中,也都提到过这种印象,这大概可以说明为什么俄国的进化论者那样拥护凯士勒的观点,而同样的观点在西欧的达尔文信徒当中却并不流行。
+
+当我们一开始研究生存竞争的两个方面——直接的和比喻的——的时候,给我们印象根深的头一件事就是互助的事例非常丰富,这不仅是如大多数进化论者所承认的为了繁育后代,而且还为了个体的安全和为了得到必需的食物。对动物界的许多大类来说,互助是通例。甚至在最低级的动物之间也可发现互助的事实,我们必须预期有一天会从研究微小的池塘动物的学者那里得知即使在用显微镜才能看见的生物当中,也存在着不自觉的互助。当然,除了白蚁、蚂蚁和蜜蜂以外,我们对于无脊椎动物的生活的知识还是极其有限的;但是,就从比较低级的动物来说,我们也可以搜集到一些确切合作的事实。蝗虫、蛱蝶、萤虫、蝉等等动物的不计其数的联合,实际上简直还没有人研究;可是它们的存在这一事实本身就指出它们一定是按照大体上相同于蚂蚁和蜜蜂为了移居而暂时联合的原则组织的。至于甲虫,我们已经有人仔细观察过埋尸虫之间互相帮助的事实。它们需要腐烂的有机物,以便在其中产卵和供给它们幼虫以食物,但是那些有机物不能腐烂得太快,因此它们便把在漫游中偶尔发现的各种小动物的尸体埋在土中。一般地说,这些埋尸虫都是单独生活的,但是当它们当中有一个发现了自己难以埋葬的老鼠或雀鸟的尸体时,它就会招唤四个、六个或者十个其它甲虫来会力完成这项工作;如果必要的话,它们会把尸体运到一个合适的土质松软的地方,十分周密地把它埋起来,从没有为了它们之中哪一个享有在这个埋好的尸体上产卵的特权而争吵。约格里迪奇在用两根棍子做成的十字叉上绑上一个死鸟,或者是在插在土中的棍子上挂上一个蟾蜍的时候,这些小小的甲虫也会以同样友好的方法集中大家智慧来克服人的计谋。这种协力合作的事情在蜣蜋当中也曾见到过。
+
+即使在机体方面处于稍低级阶段的动物中,我们也可找到类似的例子。在西印度群岛和北美洲,有些陆蟹结成一大群一大群的,以便到大海去产卵;每一次这样的移动,都包含着它们之间的协力合作和互助。至于大莫鲁甲蟹(Limulus),我惊奇地发现(1882年在布列登水族馆)这种笨拙的动物在一个伙伴需要的时候能给予多大的帮助。它们当中有一只蟹仰面朝天地跌在水槽的一个角落里,它那小锅似的沉重甲壳使它不能回复原来的姿势,再加上角落里有一根铁杆,使它要想翻过身来更加困难。于是它的伙伴们前来援助,我用了一个钟头的时间来看它们如何努力援救它们被困的伙伴。它们一下来了两只,从下面推它们的伙伴,经过巨大的努力,终于把它扶正了,可是由于铁杆妨碍着它们完成援救工作,那个蟹又重重地仰跌下去。经过几番努力以后,援助者当中就有一只到水槽的深处去带来了另外两只蟹,这两只蟹用它们饱满的新力量开始来推动和扶起它们可怜的伙伴。我们在水族馆呆了两个多钟头,当我们离开的时候,我们又去看了一下那水槽,援救工作依然在继续哩!自我看见这件事以来,我不能不相信埃拉斯穆·达尔文博士所引征的叙述:“普通螃蟹在脱壳期间派一个没有脱壳或有硬壳的螃蟹在它旁边放哨,以防备海中的敌人来伤害这种处于没有防御状态的脱壳蟹。”
+
+关于白蚁、蚂蚁和蜜蜂之间的互助事例,特别是通过罗曼斯、彼希纳和约翰·刘波克爵士的著作,一般读者都很熟悉,因而我只说很少的几点提示。如果我们拿一个蚁巢为例,我们不仅看到了每一种工作(如生育子孙、寻找食物、建筑巢穴和饲养幼虫等等),都是按照自愿互助的原则进行的,同时,我们还必须和佛勒尔一样,承认许多种蚂蚁的生活的主要基本特征是每一个蚂蚁有义务把已经吞在肚里并且已经部分消化了的食物和集体中的每一个向它索取的成员共享。属于不同种的或属于互相敌对的蚁巢的两个蚂蚁,偶尔互相遇到时,便彼此避开。但是属于同一个蚁巢或属于同一群巢穴的两个蚂蚁便会互相接近,用触须作几下问答的动作,并且“如果其中有一个饿了或者渴了,特别是如果另一个的嗉囊中很饱满时。……它将立刻索取食物”。接到这样要求的蚂蚁是从不拒绝的;它张开了颚,用一种适当的姿势,吐出一滴透明的流质给那个饥饿的蚂蚁舐食。把食物吐给另外一个蚂蚁吃,这在蚂蚁(自由的)的生活中是那么突出的一个特征,并且为了养活饥饿的同伴和幼虫都是那样经常地互相求助,所以佛勒尔竟认为蚂蚁的消化道是由两个不同的部分构成的,其中之一,即后一部分,是专供自己用的,另一部分,即前一部分,主要是供集体用的。如果一个嗉囊饱满的蚂蚁竟自私到拒绝喂养一个同伴,那它将被看成是一个敌人,甚或比敌人还坏。当它的亲族和另一个种的蚂蚁打仗时,如果它拒不援助的话,它们将比攻击敌人还要凶猛地反过来攻击这个贪心的蚂蚁。如果一个蚂蚁没有拒绝喂养属于仇敌方面的蚂蚁,那么它将被后者的亲族当作朋友看待。所有这些情况都是经过最严密的观察和确切的实验所证实的。
+
+蚂蚁这个分成一千多种的大科动物,其数目是那么多,以致巴西人竟说巴西是属于蚂蚁而不是属于人的;在这个科里,同一个巢或同一个巢穴集团的成员之间是不存在竞争的。无论不同的种之间的斗争是多么厉害,也无论在战争时有着什么样的暴行,但集体内部的互助、已成习惯的自我献身和经常为了共同福利的自我牺牲,都已经成为法则。蚂蚁和白蚁废除了“霍布斯式笔下的那种斗争”,因此它们生活得更好。它们那种奇妙的巢穴,也就是它们的建筑,在比例大小方面超过了人类的建筑;它们修筑的道路和在地上的拱形走廊,宽阔的大厅和粮仓,它们的谷物田、谷粒的收获和使谷粒“麦芽化”;它们孵卵和养育幼虫的合理方法,以及建造特别的窠巢以饲养蚜虫——林内美妙地称之为“蚂蚁的乳牛”——的合理方法,最后,它们的勇敢、胆量和优越的智慧,所有这些都是它们在繁忙和辛勤的生活的每一个阶段中实行互助的自然结果。这种生活方式,其结果必然会发展蚂蚁生活的另一个特征:个体的主动性的巨大发展——它反过来又显著地促成了高度而复杂的智力的发达,这样的发达,使人类的观察者也不能不有很深的印象。
+
+在动物的生活方面,即使我们所知道的只不过是一些关于蚂蚁和白蚁的事实,我们也可以有把握作出这样的结论:互助(它导致互信,这是勇敢的第一个先决条件)和个体的主动性(智力发达的第一个先决条件)在动物世界的进化中,是比互相斗争更具有无限重要性的两个因素。事实上,蚂蚁没有任何“保护性”而仍能兴旺,可是自卫特性对于单独生活的动物来说是不可缺少的。蚂蚁的颜色使它很容易为敌人发现,在草地和森林中,许多种蚂蚁所建的高大巢穴也是一望可见的。它浚有坚硬的甲壳的保护,无论它的针刺在几百根刺入一个动物的皮肉时是多么危险,但对一个蚂蚁的防御来说却是没有多大价值的;而蚂蚁的卵和幼虫在许多居住在森林中的动物看来又是一种美味的食物。可是,成千上万的蚂蚁并没有受到鸟类或甚至食蚁兽的太大摧残,反之,它们却为此它们强壮得多的昆虫所畏惧。当佛勒尔在一个草地上倒出一口袋蚂蚁时,他看见“蟋蟀跑开了,听任蚂蚁抢夺它们丢下的洞穴;蚱蜢和蟋蟀向四方逃走,蜘蛛和甲虫也放弃了它们的捕获物,以免它们自己变成蚂蚁的捕获物”。经过一场战争(在战争中有许多蚂蚁为了共同的安全而牺牲了)以后,连黄蜂的窠也被蚂蚁占领了。甚至最敏捷的昆虫也不能逃脱,佛勒尔常常看到蝴蝶、蚊虫和苍蝇等被蚂蚁出其不意地袭杀。蚂蚁的力量在于互相援助和互相信任。如果说蚂蚁——且不谈更为发达的白蚁——在智力方面居于整个昆虫纲的首位,如果说它们的勇气只有最勇猛的脊椎动物才能匹敌,如果说它们的头脑——用达尔文的话来说——“是世界上最奇妙的微小物质之一,也许比人的头脑更为奇妙”,那么这难道不应归功于在蚂蚁的社会中互助完全代替了互争这一事实吗?
+
+蜜蜂也是这样。这些小小的昆虫(它们本来很容易被许多鸟类所捕获,它们的蜜也被从甲虫到熊的各纲动物所垂涎)也没有从拟态或其他方面得到任何自卫的特性,而没有这种特性,一个单独生活的昆虫是很难逃脱被彻底地毁灭的。但是,由于蜜蜂实行了互助,因而它们获得了我们所知道的广泛发展,获得了我们所称赞的智力。由于共同工作,它们使它们的个体力量增加了若干倍;由于临时分工和每一个蜜蜂在必要时能进行各种工作的能力的结合,它们获得了任何一种单独生活的动物(不管它是多么强壮和有多么好的武装)所不能指望的安全和福利。它们的合作,在人不知道利用充分计划的互助的情况下,往往比人还要成功。所以当一群新蜂要离开蜂箱虫寻找一个新住所时,许多蜜蜂就会预先到附近去探察一下;如果它们发现了一个适于居住的地方,例如一个旧篮子或任何这类的东西,它们就把它占领下来,把它弄得干干净净的,并且加以保护,有时候要保护整整一个星期之久,直到这群新蜂来到那里定居下来。但是,有多少移居到新土地上的人只因不了解他们力量联合起来的必要性而死亡在那里!由于蜜蜂懂得集中它们个体的智慧,它们能适应预料不到的或者不同寻常的恶劣环境,如巴黎博览会上展出的蜜蜂就能用它们树脂似的蜂蜡把箱盖固定到嵌在它们蜂箱板里的玻璃片上。此外,它们毫无喜好杀戮的表现,也没有喜欢无益争斗的习性,虽然许多作者总认为动物有这种癖性。守卫蜂箱进口的哨兵毫不留情地杀死那些企图到蜂箱里去抢劫的蜜蜂;可是,因为搞错了地方而飞来的陌生蜜蜂则不会受到伤害,特别是那些带着花粉飞来的或者是易于迷路的小蜜蜂,更不会受到伤害。除了确有必要时以外,它们是不会进行战争的。
+
+由于在蜜蜂当中仍然存在着残忍和懒惰的本性,而且往往由于环境促使它们又将显现出来,所以蜜蜂的合群性就更加对人有启发性。大家都知道,经常有一些蜜蜂宁肯过抢劫的生活而不愿过工蜂的勤劳生活,在食物缺乏和食物特别丰富的时候,都将使这个掠夺阶级为之增加。当我们的谷物已经收获回家,草地和田野里的谷物已经所剩无几的时候,抢劫的蜜蜂就更加经常到来。另一方面,在西印度群岛的甘蔗园附近和欧洲炼糖厂的周围,抢劫、懒惰和吃得迷迷糊糊的情况在蜜蜂当中就更为普遍了。我们由此可见,在蜜蜂之中还依然存在着反群居的本能,但自然选择必定会继续淘汰它们,因为归根到底,团结的实践证明它比具有掠夺倾向的个体的发展对物种更为有利。那些最狡猾的和最阴险的被淘汰了,让位给那些懂得合群生活和互助利益的蜜蜂。
+
+当然,无论蚂蚁或蜜蜂,甚至白蚁,都不可能具备包括到整个种的更高度团结的观念。在这方面,它们显然没有达到即使在我们政治、科学和宗教的领袖人物中也尚未具有的发展程度。它们的爱群居的本能很难超出蜂箱和蚁巢的范围。不过,拥有不少于两百个巢穴的巢群的两个不同种的蚂蚁(Formica exsecta和F. pressilabris),业经佛勒尔在丹德山和萨勒福山发现并有所描述。佛勒尔认为,这些巢群的每一个成员都认识所有巢群中的其他成员,它们都参与共同的防御。在宾夕法尼亚,麦克库克先生发现了整整一个拥有一千六百到一千七百个巢穴的筑墩蚁的族,全体蚂蚁互相之间都互通信息;贝茨先生曾经指出,在“园地”的广大面积上到处都是白蚁的土堆,有些巢穴成了两、三种蚂蚁的避难所,这些巢穴大部分是用拱形通道或拱廊连接起来的。因此我们发现,甚至在无脊椎动物之间也采取了一些措施把同种结合成更大的组织来互相保卫。
+
+现在进一步谈到较高级的动物,我们发现在它们当中有着更多的为了会种可能目的而有意识地互助的例子。然而我们必须承认,我们对高级动物的生活的知识依然是很不完备的。虽然第一流的观察者们收集了大量的事实,可是我们对于动物世界的某些属科还几乎是一无所知。关于鱼类的可靠资料特别稀少,这一部分是由于观察的困难,一部分是因为对这个问题还没有给予应有的注意。至于哺乳动物,凯士勒已经指出,我们对它们的生活方式所知是多么少。它们之中有许多是习惯于夜间活动的;有些是隐藏在地下的。至于反刍动物的那些合群生活和移居最能引起我们的兴趣,可是它们是不让人们接近它们的群的。我们主要是在鸟类方面拥有最广泛的资料,但我们仍然对许多种鸟的合群生活知道得很不完备。不过,我们不必埋怨我们缺乏经过充分证实的事实,因为这从下面的叙述中就可看到我们并不缺少。
+
+我不打算详谈雄的和雌的为繁育后代和为在后代的最初生活阶段中供给它们食物,以及为共同猎取食物的联合;但是我不妨顺便提一下,这样的联合是通例,即使对最不合群的食肉动物和凶猛的禽类来说,也是一样;我们可以说,这种联合的特殊意义在于:即使在其他方面表现最残酷的动物在这方面却也表现了较温和的情感。还可以补充一点,在食肉动物和猛禽当中,大于家庭的联合还很少见,这种情形,虽然大部分是由于它们猎取食物的方式所致,但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解释为由于人类的迅速增长在动物世界中所引起的变化。至少值得注意的是,有几种动物在人烟稠密的地区过着完全单独的生活,然而同是这种动物或和它们最相近的动物,在无人居住的地区却是喜欢群居的。狼、狐狸和几种猛禽都可以作为这一情况的例证。
+
+然而,对于我们讨论的问题来说,不超过家庭关系的结合的重要性较小,何况我们知道,有许多联合只是为了一般目的,例如猎食、互卫,甚至纯粹为了共同享受生活。奥杜邦曾说过,有时候老鹰也联合起来猎取食物,他对两个秃鹰(一雄一雌)在密西西比何上猎食的描写,是以其生动的笔法闻名的。但在这类观察中,最可靠的是希斐尔卓夫所作的观察。他在研究俄国草原地方的动物时,有一次看见一只完全属于群栖种的鹰(白尾鹰)在高空中飞翔,它静静地绕着大圈子盘旋了半个钟头,这时候突然听到它发出了刺耳的吟声。不久,另外一只鹰就发出了回声,并向它飞来,接着,第三只、第四只,直到一齐飞来了九只或十只白尾鹰,不一会儿它们就飞得不见了。下午,希斐尔卓夫走到他看见白尾鹰飞去的地方,借着草原上的一个高坡的掩蔽,他走近它们,发现它们围着一匹马的尸体。那些年老的鹰(照例由它们先吃——这是它们的礼节)这时已经站在附近的草堆上担任放哨,而较小的鹰则在吃着它们的盛餐,旁边还围着一群群的乌鸦。希斐尔卓夫根据这个和类似的观察,断定白尾鹰为了猎食而结合一起;当它们都飞到很高的空同时,如果它们有十只的话,就能总览至少二十五平方英里的一片地区;只要其中任何一只鹰一发现了什么东西,它就告知别的鹰。当然,有人会说,第一只鹰的单纯的本能叫声,甚至它的动作,同样可以把几只鹰带到猎获物那儿来。可是在这个问题上,有说明它们互相通知的有力证据,因为这十只鹰在飞到猎获物那里以前先聚集到了一起。希斐尔卓夫以后叉有几次机会证实白尾鹰常常因为饱餐尸体而集合到一起,它们之中有些(首先是年幼的鹰)在别的鹰吃东西时,经常是在旁边担任放哨的。事实上,白尾鹰——最勇敢和最善于猎食的猛禽之一——完全是一种群栖的鸟类,布利姆说,当它被捕获以后,它很快就和饲养它的人发生密切的情谊。
+
+合群性,是很多种猛禽的共有特征。巴西鸢——最“鲁莽的”强盗之一——也是最喜欢群居的鸟。达尔文和别的博物学家已经描述过它们猎取食物的联合,下面是一个事实:当它捕到一个太大的东西时,它就招唤五、六个伙伴来把它搬走。经过一天的忙碌以后,它们常常从十英里或更远的地方飞来,结伙到一棵树上或灌木林去过夜,还经常发现有几只兀鹰,特别是多尔比尼所说的“它们真正的朋友”——玉鸡和它们在一起。据札鲁得尼说,它们在别的大陆和外里海的荒野上,也有一起巢居的习惯。群居秃鹰——最强壮的兀鹰之一——就是由于喜爱群居而得名的。它们成群地在一块儿生活,显然爱好群居,当它们高飞到天空中游戏时经常是成群结队的。“它们在极其友好的气氛中生活,”勒瓦兰说道,“在同一个洞穴里,我有时候找到离得很近的窠巢达三个之多。”巴西的鸟拉布兀鹰也和白嘴鸦一样,甚至比它们更爱群居。埃及的小兀鹰亲密地生活在一起。它们结队在空中游戏,晚上聚在一块儿过夜,早晨一块儿去寻找食物,它们之间连最轻微的争吵也从未发生过;这是有充分机会观察它们生活的布利姆证实过的。红脖隼也是大群地聚集在巴西的森林里,茶隼(Tinnunculus cenchris)离开欧洲以后,在冬天到达亚洲的森林和草原时,也是结成许多大群的。在俄国南方的草原上,它们是(或更确切地说,以前是)那么样的合群,以致诺特曼看见它们和其他的隼(Falco tinnunculus、F. œsulon和F. subbuteo)结成一群群的,每当晴天的下午大约四点钟的时候,聚在一块儿游戏,直到天黑以后很久。它们大家一齐飞起来,排成一条直线,向着某个选定的地方飞去,到达那里以后又立刻按照原来的路线飞回来以便再飞。
+
+只是为了飞翔的快乐而成群地飞翔,这在会种鸟类中是很普遍的。“特别是在汉柏地区,”迪克生写道,“在8月底经常有大群的鹬鸟在泥洲上空飞翔,在那里过冬……这些鸟的动作极其有趣,它们大群回旋飞行,散开会拢,其精确的程度好像受过训练的军队。在它们当中还混杂着单独的沙锥鸟、海云鸟和环颈鹬。”
+
+不可能在这儿把鸟类的联合猎食情况都一一列举出来;但企鹅的捕鱼结合肯定是值得我们注意的,因为这些笨拙的鸟在联合中表现了优良的秩序和智慧。它们常常结成许多大队去捕鱼,在选定一个适当的水湾以后,它们便面对岸边围成一个广阔的半圆圈,一步步地向岸边走去,从而缩小这个半圆圈,把包围在圈里的鱼完全捕食。在窄小的河流和运河上,它们甚至分成两个队,每队围成一个半圆圈,一步步地会会起来,好似拖着长渔网的两队人彼此会合起来捕捉两个鱼网之间的鱼一样。夜晚来临时,它们飞到休息的地方——各群休息的地方是不变的——,从来没有人看见过它们为了争夺水湾或休息的地方而互相争斗。在南美洲,塘鹅结成拥有四万到五万只的大群,其中一部分在睡觉,另一部分别担任守卫,而其余的塘鹅便去捕鱼。最后,如果我不谈一下常被诽谤的家麻雀是多么忠实地和它所属的集体的每一个成员分享它所发现的任何一样食物的话,那我便对它们有失公平。希腊人早就知道这个事实,它所以留传下来,是一个希腊演说家有一次说(根据我的记忆):“当我向你们讲话的时候,有一只麻雀已经去告诉别的麻雀说,一个奴隶把一袋谷物掉落在地上,于是它们都到那里去吃谷粒了。”并且,现在我们很高兴地发现,这个古代的观察已由葛尼先生在最近出版的一本小册子中加以证实,葛尼确信家麻雀常常相互告知哪里有食物可以窃取;他说:“甚至在远离庭院的地方打了一堆麦子,院子里的麻雀也总会使它们的嗉囊充满麦粒。”的确,麻雀极其注意保护它们的领地,不使它受外来者的侵犯;所以卢森堡公园中的麻雀拼命同一切企图来分享公园和游客的好处的麻雀作战,但在它们集体的内部,它们便充分地实行互助,虽然偶尔在最要好的朋友之间当然也发生一些争吵的事情。
+
+在禽类中,同猎同食是那么常见的一种习惯,所以用不着再引更多的例子来说明,必须把它看作是一个确定不移的事实。至于这种结会形成的力量,那是显而易见的,用不着证明。最强壮的猛禽也难以对付结合到一起的我们喜爱喂养的小鸟。即使是鹰——甚至凶通有力的岩鹰和可以用脚爪抓走兔子或小羚羊的老雕——也被迫把它们的猎获物让给一群群的乞食的鸟——鸢,它们一看见老鹰找到了一个美味的猎物便照例去追赶它。鸢也追赶敏捷的鱼鹰,抢走它捅获的鱼,但是没有一个人看见过鸢鸟为了争夺这种窃取的猎物而互相争战。在克古仑岛上,库斯博士看见猎海豹的人所说的海鸡(Buphagus)追赶海鸥,要它们吐出嘴里的食物,而另一方面,一旦海鸡飞近海鸥等的住地时,海鸥便和燕鸥联合起来逐走它们,特别是在伏巢期间更是这样。身体虽小但极其敏捷的田凫大胆地攻击食肉的猛禽。“看它们攻击一只秃鹰、一只鸢鹰、一只乌鸦或一只鹰,是最有趣的事情。我们会觉得它们有胜利的信心,也看见猛禽的愤怒。在这种情况下,田凫互相之间全力援助,它们的勇气随着它们的数量的增加而增加。”田凫真可以无愧于希腊人给它们取的“良母”这个名称,因为它们总是保护其他的水鸟,使之不受敌人的攻击。我们在花园中常常看到的身长不过八英寸的小白鹡鸰(Motacilla alba),也能强迫鹞鹰放弃它们的猎食。“我总钦佩它们的勇气和敏捷,”老布利姆写道,“我相信唯有隼才能捕捉它们……当一群白鹡鸰逼得一只猛禽退却的时候,它们使空中都回响着它们胜利的叫声,然后它们就飞散了。”它们为了追逐敌人的这个特殊目的而集合起来,也如同我们所看见的另一种情况一样:当森林中的所有鸟雀发现一只夜鸟在白天出现时,它们便飞起来,一起——食肉的猛禽和无害的小歌鸟——丢追逐这个陌生的鸟,使它回到原来隐藏的地方。
+
+鸢、秃鹰或鹰和野鹡鸰这样的小鸟之间,在力量上是多么悬殊,然而这些小鸟以它们共同的行动和勇敢,证明它们比有强壮的翅膀和武装的强盗还优越!在欧洲,鹡鸰不仅追逐可能危害它们的猛禽,而且还追逐鱼鹰,它们的目的“不是为了要伤害它,而是为了好玩”,据叶尔登博士税,在印度,穴鸦之追逐“戈文达”鸢,“只不过是为了取乐”。韦德公爵看见巴西的鸟拉布秃鹰(urubitinga)被不计其数的一群群的大嘴鸟和反舌雀(这种鸟近似我们的白嘴鸦)包围起来,受它们的嘲弄。他说:“老鹰总是十分悄悄地忍受这种侮辱,但有时也会捕捉一只嘲弄它的鸟。”在所有这些事例中,在体力方面虽然比猛禽差得很多的小鸟,却以共同的行动证明它们胜过猛禽。
+
+但是共同生活在个体安全、生活享受和智力发达方面所起的最显著的效果,是要从两大科鸟类——鹤与鹦鹉——的身上才能看到的。鹤是极爱群居的,不仅和它的同类,而且和大多数水鸟都有极其良好的关系。它们的小心谨慎和它们的智慧真令人惊异;它们在顷刻之间就能洞察新的环境,并根据这种环境来活动。它们的哨兵经常在一群吃食或休息的鹤周围守卫,猎人们深深知道要接近它们是多么困难。如果它们受到了人的突然袭击,那么它们不经过先派一个单独的侦察兵,然后再派一群侦察兵去巡查一遍,是决不回到原地方来的。当侦察队回来报告那里没有危险的时候,第二批侦察便被派去证实第一次的报告,以后全群才会出动。鹤和种类相近的鸟结成真正的朋友;除了同样有合群性和高度智慧的鹦鹉以外,没有别的鸟在被捕到以后能像鹤那样和人类发生真正的友谊。“它把人不是看成主人,而是看成朋友,并且竭力表示这一点,”布利姆从许多的亲身体验中得出这样的结论。鹤从清晨直到深夜都在一直不停地活动,但只是在早晨用几个钟点的时间去寻找食物(主要是蔬食),一天之中其余的时间都用在集体生活上。“它拣起小木片或小石头,把它们抛在空中,并试着去接住它们;它弯着颈项,张开翅膀,舞着、跳着、到处跑着,想用种种方法表示它的好兴致,它始终保持着优美文雅的姿态。”由于它们生活在集体中,所以它们几乎遇不到敌人,虽然布利姆有时候看见它们当中有一只被鳄鱼攫住,但他写道,除了鳄鱼以外,他不知道鹤还有其他的敌人。它们用个个皆知的谨慎行动避开一切敌人;它们通常都能活到很长的年岁。因而难怪鹤不需要养育许多子孙以保存自己的种,它们一般只孵两个蛋。至于它们的高度智慧,只说一句就够了:所有的观察者都一致承认,它们的智力很使我们联想到人的智力。
+
+另一种极其合群的鸟是鹦鹉,大家都知道,它的智慧的发达在鸟类中占有最高地位。布利姆是那么美妙地总括了鹦鹉的生活方式,所以我不如把下面一段照样翻译出来:
+
+
+ “除了在交尾期以外,它们都是结成大的集体或成群生活的。它们在森林中选定一个地方栖居,此后便每天早晨出去寻找食物。每一个群的成目都忠实地互相依恋,并且同甘共苦。它们在早晨一起到田野、花园或是树上去吃果子。它们布置岗哨守卫整个群的安全,并且注意它们的警报。遇有危险的时候,它们便一起飞走,彼此帮助,一块儿同时回到它们栖息的地方。一句话,它们始终是紧密团结生活在一起的。”
+
+
+它们还爱好和其他的鸟交往。在印度,樫鸟和乌鸦从附近好多英里以外飞到竹丛中来和鹦鹉一道过夜。当鹦鹉出外寻食的时候,它们发挥了极惊人的智慧、审慎和应付环境的能力。以一群澳大利亚的白色美冠鹦鹉为例,它们在出发去劫掠一块农田之前,首先要派出一个值察队——它们栖在农田附近的高树上,而另外一些侦察兵则栖在农田和森林之间的树上传递信号。如果报告说“好”,二十来只美冠鹦鹉便从队伍中散开,飞到空中,向离农田最近的树木飞去。它们还要花费很长时间来详细察看附近的情况,然后才发出全体前进的信号,接着,全队便立刻出发,转眼同就劫掠了那块田地。澳洲的居民很难瞒过鹦鹅的小心谨慎,如果人们用一切办法和武器终于打死了几只鹦鹉,那么,它们以后将变得更加谨慎和警惕,以致能打败人的一切计谋。
+
+毫无疑问,使鹦鹉能得到几乎相等于人的这种很高的智力水平和我们在它们身上所感到的人类情感的,是集体生活的实践。它们的高度智力竟使最好的博物学家把某种鹦鹉,即灰鹦鹉,称为“鸟人”。谈到它们的互相友爱,大家都知道,当一只鹦鹉被猎人扛死了,其他的鹦鹉便在它们同伴的尸体上空盘旋,发出尖锐的怨诉声,据奥社邦说,“它们自己也将为它们的友谊而牺牲”。两只被捕的鹦鹉虽然属于两个不同的种,但也能建立起相互的友谊,如果这两个伙伴当中有一个意外地死了,另一个伙伴有时也将因悲伤而死。很明显,它们在集体中得到的保护,远远超过任何理想地发达了的嘴和爪所给予它们的自卫能力。除了各种较小的鹦鹉以外,其他的鹦鹉是很少有猛禽或哺乳动物敢去攻击的,布利姆说得一点不错,鹦鹉除了人以外几乎没有其他的敌人(他说,鹤与合群的猴子也是这样);他又说:“鹦鹉多半不是死在敌人的爪下,而主要是死于衰老。”只有人类才能消灭它们的一部分,因为人类有更高度的智慧和武器,这些同样也是从结合中得来的。所以,鹦鹉的长寿,可以看作是它们合群生活的结果。至于它们那惊人的记忆力,难道我们不可以说,它之所以发达,也是得力于合群生活、长寿及随之而来的直到很老身心仍十分健全吗?
+
+由上所述,可知个人反对整体的斗争不是唯一的自然法则。互助也和互争一样,同样是一条自然法则,当我们再分析一下另外一些鸟类和哺乳动物的结合以后,这条法则就更加明白了。关于互助这条法则对动物世界的进化的重要性,在前面的几页中已经作了几点提示,但是,在我们再举出几个例证,我们将由此能够得出我们的结论以后,它们的意义就将更加明显。
+
+
+
+
+
+
+
+
+
+
+
+
+ Made with by Agora
+
+
+
+
+
+
diff --git a/heros/2009-03-01-GavinMendel-Gleeson-a1_l-complex-systems-and-anarchism.html b/heros/2009-03-01-GavinMendel-Gleeson-a1_l-complex-systems-and-anarchism.html
new file mode 100644
index 00000000..9f20c030
--- /dev/null
+++ b/heros/2009-03-01-GavinMendel-Gleeson-a1_l-complex-systems-and-anarchism.html
@@ -0,0 +1,149 @@
+
+
+
+
+
+
+
+
+
+ 复杂系统与无治主义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复杂系统与无治主义
+
+
+
+
+
+ Gavin Mendel-Gleeson | 2009.03.01
+
+
+ 将人类社会作为复杂系统进行分析,能为我们提供对于历史进程以及资本主义的强项与弱点的新的见解。
+
+
+
+
+
+复杂系统理论是一个从突变理论(catastrophe theory)、混沌理论(chaos theory)、控制理论(control theory),尤其是控制论(cybernetics)的传统中产生的科学理论。复杂系统理论的诞生来源于对传统科学的还原论(reductionism)方案的否定。它认为还原论既不必要又难解(intractable)。
+
+传统物理学试图在尽可能小的颗粒度下找到基本规律。然而,现在已经知道,由于在极小的颗粒度下相互作用的性质,预测集合系统的行为在计算上难以实现。例如,水,(大多数情况下)最好用流体流动方程来描述,它可以用较简单的(非线性)方程描述集合行为。试图把它作为1026个相互作用的量子粒子集合波函数在计算上是不可行的。相反,复杂系统理论试图在自然的粒度下描述系统,以便对其行为进行可行的(tractable)预测。
+
+复杂系统中的一个基本概念是涌现行为(emergent behaviour)。或者说,从一个有大量服从简单规则的行为者的系统中,能涌现复杂的行为。这类似控制论者所说的元系统跃迁(metasystem transition)的概念。某些对涌现行为最早的描述实际上来自于奥地利学派,可以在路德维希·冯·米塞斯的写作中看到,他把资本主义的集合行为描述成一种由行为者自利产生的最优解。
+
+系统理论为我们提供了一些经验性的法则,可以作为理解行为者和集合行为者涌现的工具。如果你使简单的系统与复杂的环境相互作用,它保持自己的身份——或者说内部结构完整性——的概率会很低。而复杂系统能够于复杂环境相互作用,并有更高的生存概率。我们在自然界中的简单生物中可以观察到,由于它们的低存活率,它们采取大量繁殖的策略。这与人类采取的方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
+复杂系统理论与社会
+
+为了理解如何用系统理论模拟社会,我们不如从简单的例子看起。在封建欧洲,社会组织层级森严。在系统理论中,我们把它用一个树状的控制图模拟,领主在顶上,佢的直接附庸在下面。很多情况下,在这个结构中,控制了等级制度的领导就近似控制了整一群人。这有许多的后果。如果这个系统的行为可以用领主的行为来模拟,那么这个系统的行为就必不能比领主更复杂。因此,这个系统仍是简单的。这也意味着这个系统能轻易地一致行动。它可以率领军队,并与其他的封建国家简单地交互。
+
+实际上,完美的控制层级是不存在的。总是会有横向的控制链接和多样的同谋行为,等等。然而,对于封建制而言,这个模型仍然是个不错的近似。随着我们在历史上的推移,到了早期资本主义,我们逐渐注意到向更「混合式」的控制模式的变化,其中横向连接更多,并且系统可能发展出更去中心化、更复杂的行为。此外,它变得不那么脆弱了。我们或许可以猜想,资本主义出现时,封建制度某种意义上注定要灭亡,因为交互环境变得太复杂了。
+
+现代世界已经转向了高度互联的网络模式的资本主义。在系统联通性的框架内,这几乎是封建主义的对立面。关于系统模型,有几件事必须要注意。系统可以有非常不同的内部结构。高度的互通性不排除某些内部模式。事实上我们知道很多复杂系统,包括社交网络,它们的无结构并不「随机」。内部结构可以对涌现行为有很大的影响。每一个网络都是不同的。
+
+进一步讲,一个系统的涌现行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行动者交互的模式。当下的经济体系是资本主义社会关系模式的产物。资本主义从这些社会关系中涌现,一点也不「自然主义」。它是人与人的社会体制的次要产物。将行动者原子化的方式是任意的。实际上,系统常常可以被重原子化,形成不同的行为者与交流的概念。这里有个很好的例子:阶级政治。在国家、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的分析框架下,实体与它们之间的交互被物化(reify)了,因此分析起来比大众交互容易得多。这样,我们有了一个可行的经济学推理的机制。这与新古典主义知识框架下对阶级动因的完全忽视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
+结构与行为
+
+在无治主义者思考无治主义与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时,系统的集合行为与其控制行为的关系十分有启发性。理想化的层级可以用控制它的实体来模拟。这些集合体可以进行所谓「一致」(coherent)的行动。军队是个一个不错的例子。然而,这些一致系统理论上的目标只能有简单的描述。比方说种族灭绝,它可以被简单地描述,我们可以预料军队能够执行这个描述。然而,「在伊拉克建立民主」则是军队做不了的事。
+
+民主国家与大型企业通常类似混合式模型的层级。这些系统逐渐呈现出比单个行动者更复杂的行为。它们的行为,逐渐变得不那么「一致」,但更「相关」。你不能指望事情发展完全一致,但是整个系统会往一个大致相关的方向发展。你还可以预料到,一些混合系统能够适应比单个行为者能够适应的更复杂的环境。
+
+最后,在一个几乎没有层级的概念的网络系统里,有可能出现真正复杂的涌现行为。这样的例子包括人类身体和社交网络。
+
+当下的政治结构
+
+国家,作为一个相当层级化的生物,想要让事情运作更加一致。然而它最大的弱点在于它无法解决那些描述非常复杂的问题。比方说,军队和国家发现它们越发无法应对游击战与恐怖主义的涌现。这些社会结构所用的组织模式是高度去中心化、高度非层级化的。说到底,国家几乎没有可能根除这些运动。国家必须找到任务目标的简单描述,这让它在根本上处于劣势,因为它处理复杂性的能力比较有限。然而,资本主义与企业全球化是更可怕的生物。它们的内部结构是高度网络化的。这些生物灵活地跨越国家边界。它们的集合行为极度复杂。没有人理解股票市场是怎么(不)运作的。同时,资本主义极度的强健,能够以马克思没想象到的方式适应不同的环境。若要战胜这种敌人,唯一的可能是至少与其相当的复杂性。
+
+
+
+革命与结构
+
+复杂系统的整体行为和属性取决于个体交互的机制。在这个意义上,人类交互有可能产生在行为者交流层面上的反馈循环,能够催生系统性的根本转变。这意味着全球性的极端变化是可能的。革命正是转变交互机制导致的根本性的涌现性质的转变。
+
+复杂系统告诉我们没有唯一正确的社会交互模型。假设我们能详细掌握交互模式,并且假定它是不变的(原子级的行动者之间的社会交互不变),而且这个世界严格意义上服从决定论,我们也得不到一个能预测结果的社会理论。可以用来宣称不可避免的「历史的进程」的实证主义或自然主义的方法是不存在的。它在计算上和方法论上都是不靠谱的。
+
+那么,在运用于人类社会与革命性变化的思考方面,复杂系统理论能够告诉我们什么呢?我们从自然科学中经验研究的领域以及历史信息中知道,根本性的范式变化实际上是很自然的,即便它们几乎无法预测。社会秩序的革命在历史上一再发生。
+
+在真正全新的社会秩序的出现中,有几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就那些创生性的产生这些变化的事件而言,它们通过旧秩序日益混乱或衰败的过程发生。这通常包括向旧体制中注入巨量的能量。当这些能量事件消散时,新的秩序便逐渐强化。
+
+对称性破坏(symmetry-breaking)是一个常见的系统性行为,它在范式变化的语境下尤为有趣。当一个系统因为一个微小的局部偏离而走向了两个可能中较低的那一个时,对称性破坏便发生了。对于外部观察者来说,集合行为的选择可能显得很任意。事实上,它源于系统行为中的微小内部波动。
+
+无治共产主义,在复杂系统的语境下,是一个对涌现行为以及个体行为的描述。它要求整体性上的共产主义,社群之间的互助,以及依照面对的问题的规模采取合作的、集体的决策及解决措施。同时,它要求直至个体水平的层级和强制权力的消灭。在复杂系统的框架中,无治共产主义实际上似乎有很好的生存机会。它将无层级的网络模型作为人类组织的出发点。这意味着在理论上,它具有呈现复杂涌现行为的能力。
+
+此外,革命组织的作用可以被视为保持革命的自由意志主义的关键。在革命的情况中,微小波动可以产生不合比例的巨大影响。新社会的核心将存在于那些有着适合于运动的组织的倾向当中。因此,至关重要的是,组织倾向必须要有结构上的完整性,以及对于交互动因的可复制的知识,后者对于将广泛的运动成型为自由共产主义是不可少的。
+
+在战术层面上,用复杂系统思维进行分析解答很多问题,但也留下很多问题。从这个角度看,许多涌现行为事先没有办法计算,只能用经验研究或者是更弱的找历史类比的方法决定。我们仍然面对着困难的问题。我们必须找到其战术最利于阶级斗争升级的解决方案。此外,我们必须找到最利于拓展、复制的内部结构,以便它们在革命时刻中出现的高度敏感期的实施。
+
+
+
+
+
+
+
+
+
+
+
+
+
+
+ Made with by Agora
+
+
+
+
+
+
diff --git a/heros/2022-08-05-ElinBjarnegard/.-a1_l-armed-violence-and-patriarchal-values.html b/heros/2022-08-05-ElinBjarnegard/.-a1_l-armed-violence-and-patriarchal-values.html
new file mode 100644
index 00000000..9998e0d0
--- /dev/null
+++ b/heros/2022-08-05-ElinBjarnegard/.-a1_l-armed-violence-and-patriarchal-values.html
@@ -0,0 +1,224 @@
+
+
+
+
+
+
+
+
+
+ 暴力与父权:泰国男子从军经历调查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暴力与父权:泰国男子从军经历调查
+
+
+
+
+
+ Elin Bjarnegård, et al. | 2022.08.05
+
+
+ 本研究超越男女二元性的论调,强调男性内部对于暴力的态度因意识形态影响而存在分化:志愿参军的人通常更亲近父权制意识形态,而不是军队塑造了士兵的父权思想;强制参军对不希望主动参军人士的父权思想并无明显影响。
+
+
+
+本研究通过对泰南三府年轻男性进行调查,探索了参加武装暴力与父权价值观之间的关系。研究1发现父权价值观更强的男性更容易志愿加入准军事部队。研究2利用泰国征兵抽签所带来的自然实验,比较了非自愿应征入伍服兵役的男性与参加抽签但未入伍的男性的调查回答,发现两组在父权价值观方面没有差异。本文结论是,父权价值观促使人们自愿参与武装冲突,而在冲突地区应征服兵役不会导致士兵父权价值观的变化。
+
+一、导言
+
+最近的研究提出了一种新的解释,有可能更准确地缩小在暴力冲突局势中选择拿起武器的人的范围:具有父权价值观(patriarchal values,认同男性对女性的系统性支配地位)的人。一系列研究表明,关于男子气概(masculinity)和性别歧视的观念与支持暴力极端主义有关。本文从两个重要方面推进了这一研究:(1)研究了在武装冲突中,个人父权价值观强弱与通过资源加入政府准军事单位自愿参与有组织暴力活动之间的联系;(2)通过分析泰国的征兵抽签这一自然实验(natural experiment),研究了参与有组织暴力到个人父权价值观强弱之间的反向因果关系的可能性。
+
+二、武装暴力与父权价值观之间的联系
+
+在过去的三十年中,性别平等与战争暴力之间的关系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但侧重于个人层面的文献受到的学术关注较少。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在解释暴力行为成因时,性别价值观在社会和个人层面上都起着重要作用。父权制价值观被视为男女二元性别秩序的一部分,将男性置于女性之上,且这种父权制价值观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从父权制价值观转向性别平等的价值体系,意味着维护男女二元对立的界限日益模糊,并且二者平等。父权价值观与暴力倾向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多地被记录,而且往往集中在“他者化”(othering)过程中。他者化是一个区分“我们”和“他们”的过程,是构成父权价值观基础的性别秩序所固有的,也是合理化(rationalization)对他人实施肉体伤害的必须部分。尽管实施暴力行为往往与男性和男子气概的理想有关,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男性生物学上都具有同样的暴力倾向。同样,女性也可能是战时暴力的施暴者。因此,重点在于意识形态而非性别对于参与暴力的影响,从而需要从男性内部入手,研究参与暴力与不参与暴力的男性的不同及其原因。但是,研究父权价值观与暴力行为之间的因果关系仍然是一项重大挑战:这种既定的联系可能是由于以性别平等为导向的社会和个人不太支持暴力,也可能是由于暴露于冲突和暴力的社会和个人变得不那么支持性别平等。
+
+个人对暴力的增值化(valorization,赋予某事物价值)通常归因于社会化(socialization)进程。研究表明,暴力既可以通过代际传播,也可以通过影响儿童待遇的文化规范传播。具体而言,曾被家暴或目睹家暴的男孩随后更可能坚持父权价值观,最终更可能选择参与政治暴力。北美的一些调查研究表明,具有平民背景和军事背景的个人在特征和价值观上有所不同,这是因为参军前已经形成了某种亲军队的价值观的年轻男性倾向于自我选择加入部队。
+
+然而,其他一些论述则将对暴力的增值化与服役经历直接联系起来。例如,在越战期间服兵役的美国男性因暴力犯罪而被监禁的可能性显著增加。另一方面,国际安全援助部队中瑞典士兵在阿富汗服役前后的价值观基本保持稳定。
+
+在女权主义安全研究中,“军事化男子气概”(militarized masculinities)这一概念已发展为捕捉军事暴力与男子气概之间的特殊关联。军事化男子气概通常的特点被认为是“强壮、吃苦耐劳、具有侵略性的男性异性恋取向、恐同、重视庆祝同性友谊、实施有控制的攻击行为、以最小的抱怨完成任务”。尽管军事化的男子气概包含了相当多的特征,但在本文讨论中,军事化的男子气概有两个决定性的特征:其与男子气概的联系和对暴力的增值化:一个真男人应该具有战士的品质。女性被赋予了柔弱和看护的二等角色,而未能“像个战士”的男性则会受到羞辱。
+
+军事化男子气概指的是这样一种主张,即“与男子气概相关的刻板印象中的特质可以通过兵役,尤其是战斗来获得/证明”。这句话表明男子气概可以在军事环境中获得(acquired)和证明(proved)。第一种说法说明服兵役或参加战斗的经历会使男性具备某些特质。第二种观点认为这些特质是来自早年社会化过程,并且参军后就能表现出来。这种模棱两可的关系提出了父权价值观与暴力之间因果关系的问题。更具体地说,它提出了军事化男子气概的理想主要是通过自我选择(参军前)还是军事社会化(参军后)来实现的问题。
+
+三、志愿参军与军队招兵
+
+有关主动参加暴力行动的研究将军事冲突环境解释为已经社会化的个人可以将男子气概和暴力增值化的地方。一项关于越共游击队招募情况的研究强调对许多年轻新兵来说“赢得荣誉的渴望,或许只是赢得社区的尊重”是他们加入游击队的主要原因。对军人阳刚之气的认同往往是参军的主要动机之一。
+
+许多军事组织依赖于吸引志愿者和激励应征者,而将男孩转变为真正男子汉的理念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力工具。从国家的角度来看,军事化男子气概的概念有利于军队招募“不怕死”的士兵。当军队把自己塑造成充满阳刚之气时,就会吸引某一类渴望这种改变的人。这与军事化男性气质内涵——“真正的男人是士兵,真正的士兵是男人”——不谋而合。从这个角度来看,军事化男性气质的构建早在入伍之前就已开始。
+
+四、反向因果关系的可能性:军事社会化
+
+军事社会化意味着与军事组织具体相关的经历塑造了个人的价值观。在这里,士兵所处的环境会塑造和重塑他们的兴趣以及身份。军队也要求向未来的士兵有效地灌输有利于实现(使人成为士兵)的思想和价值观。作为一个以男性为主导的组织,军队的职能以暴力为基础,因此军队鼓励军事化的男子气概,将其作为诱导男性成为战士的一种手段。这种转变需要特定的方法、仪式或做法,旨在培养出愿意为某一事业杀人和献身的士兵。这一过程被描述为旨在摧毁士兵的个性,代之以对部队的认同。
+
+然而,军事经历在多大程度上将男性社会化为军事化的男子气概,以及哪些类型的实践、方法或经历引发了这种社会化,这些问题尚未得到深入探讨。
+
+五、募兵与征兵制情境中的男性军人气质
+
+有些人被迫征召入伍而绝不会自愿参战;有些人乐于为国家服务;而对其他人来说,参军是为了钱。一些国家实行征兵制,而另一些国家则依靠志愿兵。不同类型的军事环境也可能刺激不同类型的社会化进程。例如,准军事部队或游击队可能不要求在入伍前接受正规军事训练;服兵役可能不会有任何战斗经历;但在冲突不断的国家,即使是刚入伍的新兵也可能经历战斗和死亡威胁。
+
+本研究的重点是泰国,该国拥有规模庞大的准军事单位与泰国皇家武装力量(RTARF)并肩作战,后者采用抽签征兵的方式服兵役,兵役一般为两年左右。RTARF的应征入伍者的训练以通过惩罚和社会及心理压力暴力灌输纪律而著称。所有年满21岁的男性都必须在每年4月应征入伍。
+
+此外,泰国有许多男子和少数妇女自愿加入各种准军事部队。随着服役年限的增加、晋升和在不稳定的边境地区服役而获得经济奖励。泰南三府(北大年、也拉、那拉提瓦)自2004以来就因持续叛乱而成为冲突地区。这种在冲突地区活跃的不同军事组织的组合有助于研究自我选择加入准军事组织,以及通过服兵役实现社会化的情况。
+
+军事化男子气概是通过归属身份和表现身份的组合来实现的。泰国以性别广泛的流动性和对变性人(kathoeys)相对较高的容忍度和能见度而闻名。但是泰国军队在这方面是保守的,只征召给那些认同、被认定男性身份、并在法律上被承认为男性的人。变性人通常可以免服兵役,但在征兵日获得免服兵役所需的程序往往涉及羞辱和骚扰。
+
+研究1是对自我选择加入两类泰国准军事组织的研究:社区民兵(Community Militias),和游骑兵(Rangers)。
+
+社区民兵是泰国南部最大的武装组织。政府已将社区民兵的正规军部分(Or Sor,正式名称为国土防卫志愿军)扩大到约7,200人。社区民兵志愿者被招募到自己的村庄服役,为政府基础设施和政府官员提供保护。Or Sor每月领取工资,但其他村庄或社区民兵则不是。社区民兵一般只由男性组成,尽管妇女加入民兵组织没有任何正式障碍。
+
+游骑兵(Thahan Phran)是另一个准军事团体,是一支由陆军和海军陆战队组成的轻步兵。他们经常与边境巡逻警察(BPP)一起行动,接受作战训练。加入游骑兵者必须是年龄必须在18至29岁之间不分男女的泰国公民。女性在游骑兵中仍占少数。他们需要接受45天至6个月的初级培训。游骑兵报酬平均每月估计为13,500泰铢(约合440美元)。他们每次服役四年,经常被派往战区。游骑兵需要在偏远地区和小路上进行小规模徒步巡逻。他们在检查站巡逻,但有时也在林区扎营。
+
+研究2则研究了泰国军队抽签征兵的制度。根据1954年《兵役法》,泰国所有男性公民在18岁时都要登记服兵役,直到进入军事预备役或被免除军事义务。每个年龄组中大约有1/4的人将在中学期间通过领土防御学生训练进入预备役。那些没有参加培训的人在21岁时将继续登记服兵役,然后必须向征兵部报到,参加高等教育则入伍可被推迟,但是26岁以后不可再延期。
+
+在征兵时,极少数高级僧侣和身心残疾者被永久免服兵役。其余的人可以选择放弃抽签主动服兵役。如果放弃抽签的人数不足以满足军方的征兵配额,军方将为剩余的男性举行抽签。抽签抽中红卡的人必须服兵役,其余抽中黑卡的人被转移到预备役不必服兵役。放弃抽签的原因可能包括:拥有高中或本科学历的人放弃抽签的服役期更短;对参军感兴趣;被薪水所吸引。绝大多数男性参加抽签来试图免服兵役。许多人声称害怕服兵役,因为应征入伍者可能在战区服役,且虐待新兵的报道时有发生。
+
+六、实验设计与方法
+
+本文在泰国南部进行了一项调查,将征兵抽签作为实验组成部分。第一阶段随机选择300个村庄作为数据组(cluster),其中有100个位于泰南三府。对于每个数据组,抽样分为3个类别:(1)参加征兵抽签并必须服兵役的男性,(2)参加抽签但未被选中服兵役的男性,以及(3)放弃抽签并服兵役的男性。每个类别在每个村均采访5名男性,参见表1。
+
+
+▲ 表1:样本组
+
+本文的实证研究由两部分组成(见表1)。首先本文分析了在泰南三府,具有更多父权价值观的男性是否更容易自愿参加准军事组织。研究1作为观察性研究,使用了两个可变因变量。第一个问题是受访者是否参加社区民兵,第二个问题是受访者是否参加游骑兵。研究1采用了所有3类参与者的数据,但只包括居住在泰南三府的人。因此,研究1中分析的受访者人数为1500人(三个类别各500人)。
+
+研究2探讨了反向因果关系的可能性,并检验了义务兵役过程的军事社会化对新兵父权价值观的影响。研究2以征兵抽签的形式进行了自然实验。将第一类(实验组,抽签后必须服兵役)与第二类(对照组,抽签后免服兵役)进行了比较。因此,研究2中分析的受访者人数为3000人(两类各1500人)。
+
+父权价值观通过一个基于受访者对性别平等态度的5个问题的指数进行量化,这些问题涉及受访者在多大程度上同意以下观点:1、男性比女性更适合担任政治领袖;2、男性更适合担任企业高管;3、大学教育对男孩比女孩更重要;4、丈夫应该在家庭中做出重要决定;5、女性应该容忍暴力,以便家庭团结一致。
+
+研究1还使用了几个额外的变量作为控制变量,并在稳健性测试中使用,其中包括指示受访者是否有孩子、教育状况、收入和婚姻状况的变量。由于研究1使用了所有三类受访者,本文还使用了虚拟变量来指示受访者属于哪一类。同时,为了测试研究2中自然实验的平衡性,本文同样使用了七个涉及在年轻男性在征兵抽签之前已经确定的7个属性作为变量:年龄、是否为穆斯林、是否为马来穆斯林、受访者的父亲是否在军队服役、受访者成长时在家中讨论泰南三府情况的程度、受访者成长时在看到母亲被打的频率,以及受访者成长时被打的频率。这些变量也用作研究1中的额外控制或稳健性检查。
+
+七、实验结果
+
+研究1:关于自我选择加入准军事单位服役的观察性研究
+
+
+▲ 图1:逻辑回归结果
+
+研究1旨在确定我们父权价值观的变化是否部分是由个人自我选择加入准军事组织来解释的。本文预期具有更多父权价值观的男性更可能参与有组织的暴力。
+
+图1显示了逻辑回归测试结果,点和菱形表示系数,水平线表示95%的置信区间。本部分的样本仅限于居住在泰南三府的受访者。第一个因变量是参与社区民兵,第二个因变量是参加游骑兵。“父权价值观”(Patriarchal Values)对这两个因变量的预期方向都有很强的显著影响。样本还包括放弃抽签主动服役的男性(“放弃”,Waived),而这类男性在未来更可能参与准军事活动。
+
+下一个控制变量(“未被家暴”,Not Beaten Home)衡量儿童时期的暴力经历。那些说自己很少在家里被打的男性参与准军事活动的可能性要小得多。本文将此解释为在童年时期更频繁遭家暴的男性了解到暴力是处理冲突的适当方式,这使他们更有可能参加有组织暴力行动。此外,童年遭受殴打的经历很可能会导致成年后更高的父权价值观。我们发现“马来穆斯林”(图中显示为Malay Muslim)和佛教徒同样倾向于参加社区防御志愿者团体,但马来穆斯林成为游骑兵的可能性要小得多,因为游骑兵在泰南三府的马来穆斯林中广受鄙视。下一个控制变量反映了受访者在成长过程中与家人讨论泰南三府暴力局势的频率(“讨论频率”,Talk Before 18)。讨论情况较多的男性更有可能参与准军事活动。本文认为,这可能既反映了受访者本身的自我选择,也反映了人们可能会更多地谈论冲突的地区代表本地区受冲突影响严重,因此更容易被准军事组织招募。下一个控制变量是受访者是否有孩子(“有孩”,Have Children):父亲更有可能因为经济原因加入游骑兵。最后,受过高等教育的男性更可能成为游骑兵,可能反映了政府热衷于招募受过较高教育的人。
+
+研究1中的主要解释性变量“父权价值观”在泰南三府有25%的观测值缺失。这是一个相对较大的缺失比例,因此本文研究了缺失情况,并进行了替代测试,包括进行使用多重插补法(multiple imputation,通过创建几个不同的合理估算数据集,并组合从每个数据集中获得的结果来消除缺失数据的不确定性)。总之,“父权价值观”的缺失与研究1中的因变量没有系统的相关性,遗漏值不太可能严重破坏对研究1结果的有效性。
+
+结果是,更高水平的“父权价值观”与更高的志愿参与社区民兵和游骑兵的可能性存在稳健的相关性。现在本文想从实质上了解这种效应的强度。转化逻辑回归系数为更直观的OR值(odds ratio,指事件A在B在场的情况下发生的几率与事件A在没有B的情况下的几率之比)或概率,只有对于一组固定在相同值并使用相同样本的特定解释变量才有意义。更重要的是,在我们的情况下,参与我们模型样本的基线概率不是很有意义,因为本实验的样本不具代表性。例如,实验1样本中泰南三府高达28%的受访者很少或更频繁地参加游骑兵活动(代表他们至少参与了游骑兵单位),这可能比泰南三府同一年龄段的所有男性中参加游骑兵的总体比例更高(因为本实验对参军的男性进行了过多抽样)。因此,基于本文数据参与的绝对概率本身就不那么有趣,更有意义的比较是不同个体之间的相对差异。下面本文展示了两个拼接图,展示了父权价值观(分为四个阶段)与参与暴力之间的关系。
+
+
+▲ 图2:父权价值观与社区民兵参与度的相关性
+
+如图2所示,在参与社区民兵活动方面,父权价值观最低和最高的人之间存在相对较大的差异。在父权价值观最低的男性参加社区民兵的男性比例相对较小(37%)。具有最高父权价值观的男性比例要大得多(60%)。同样,在图3中,父权价值观最低的男性有24%参加了游骑兵,而34%的父权值最高的男性参加过游骑兵。
+
+
+▲ 图3:父权价值观与游骑兵参与度的相关性
+
+研究2:关于征兵抽签作为自然实验的研究
+
+研究2调查了军事社会化对希望通过参加抽签逃避兵役的男性的父权价值观的影响。表2展示了几个控制变量的值,这些变量是指七个在年轻男性在征兵抽签之前已经确定的属性,最后一行显示了服兵役对父权价值观的处理效应(treatment effect)。
+
+
+▲ 表2:控制变量与父权价值观的处理效应
+
+第一行显示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平均年龄不同,因为样本中的最低年龄是21岁。年龄在21至23岁之间的人如果抽中了红卡不得不服兵役,则无法接受采访。因此,最年轻的受访者更可能属于不必服役的男性类别。接下来的两行显示,穆斯林和佛教徒同样有可能抽中了红卡,如果只将说马来语的穆斯林与其他样本进行比较,这一点也成立。同样,这些群体在“父亲服兵役”(Father served)、“讨论频率”(Talk Before 18)和“母亲被家暴”(Mother beaten)等变量方面是平衡的。服役的年轻男性说他们“被家暴”(Beaten at Home)的可能性在统计学上显著地小,但该差异数值上很小,很可能是随机效应。
+
+最后一行显示,两组样本的“父权价值观”没有显著差异,表明被强制征召入伍对性别平等的态度没有影响。本文大量的观测样本意味着即使是非常小的影响也会被检测到。考虑到抽中红卡和服兵役的待遇是随机分配的,有充分的理由得出结论:军事社会化对父权价值观变化没有因果关系。
+
+作为稳健性测试,本实验还分别测试了父权价值观五个调查问题中的每一个的处理效应,未发现任何效应。
+
+在另一项替代测试中,本实验放宽了实验同质性(treatment homogeneity)的假设。本实验首先将实验处理限制在服役期间遭受过武装冲突的应征入伍者身上。下文报告的结果进一步强化了本文的结论。
+
+本实验向服役人员提出了10个问题,例如是否看到一名阵亡士兵、靠近炸弹以及向敌人开枪。41%的人经历过这种暴力,但这种经历对他们的父权价值观没有显著影响。本实验还验证了,任何服役军种对父权价值观没有显著影响。
+
+实验组(抽签)和对照组(未抽签)的父权值指标上的缺失值数量没有显著差异。因此该缺失不太可能对研究2的结果构成威胁。此外,一个发现表明军事社会化具有显著影响:服役的男性更有可能认为在军队服役的男性应该比没有服役的更受尊重。这一结果和其他类似的结果增强了对实验有效性的信心,并确实发现了军事社会化的影响。因此,即使士兵存在被军事社会化,对性别平等的态度在很大程度上还是不受服兵役的影响。
+
+八、结论
+
+本文探讨了一个更广泛的基本问题,即父权价值观是促使人们决定参与暴力,还是暴力经历影响了父权价值体系。本文调查了那些已经被社会化为持有父权价值观的人是否更有可能主动成为潜在的暴力角色,或者是否是因为在冲突地区非自愿服役而加强了持有父权价值观念的厌女(misogyny)情绪。
+
+在第一项研究中,本文发现持有父权价值观与在武装冲突中志愿参加准军事部队之间存在着强烈而稳健的关系。这表明自我选择是理解军事化男子气概和参与暴力的联系的重要因素。在第二项研究中,本文发现实验组(强制服役)和对照组(未服役)之间的父权价值观没有显著差异。换言之,没有证据支持军事社会化会强化个人的父权价值观。
+
+这项研究存在重要局限性:这项研究中说明,服兵役不会影响个人厌女情绪,但本文没有研究的军事化男子气概的其他方面(如吃苦耐劳)可能会受到影响。此外,本研究强调超越性别二元性,通过研究男性接受父权价值观的程度的变化,可以对男性与暴力之间的联系和因果关系有了更好的理解。
+
+
+
+Elin Bjarnegård,乌普萨拉大学政府学部副教授
+
+Anders Engvall,斯德哥尔摩经济学院研究员
+
+Srisompob Jitpiromsri,宋卡王子大学和平研究所助理教授
+
+Erik Melander,乌普萨拉大学和平与冲突学部教授
+
+编译:郑嘉隽
+
+
+
+
+
+
+
+
+
+
+
+
+ Made with by Agora
+
+
+
+
+
+
diff --git a/hkers.xml b/hkers.xml
index 0c4524da..408e64cf 100644
--- a/hkers.xml
+++ b/hkers.xml
@@ -1,4 +1,4 @@
-Jekyll 2024-11-22T09:45:09+08:00 https://agorahub.github.io/pen0/hkers.xml The Republic of Agora | Hkers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Too Good To Lose 2024-11-12T12:00:00+08:00 2024-11-12T12:00:00+08:00 https://agorahub.github.io/pen0/hkers/too-good-to-lose <p><em>When it comes to the future of American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and the success of the CHIPS Act, Intel is not too big to fail, but it is too good to lose.</em></p>
+Jekyll 2024-11-26T11:22:23+08:00 https://agorahub.github.io/pen0/hkers.xml The Republic of Agora | Hkers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Too Good To Lose 2024-11-12T12:00:00+08:00 2024-11-12T12:00:00+08:00 https://agorahub.github.io/pen0/hkers/too-good-to-lose <p><em>When it comes to the future of American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and the success of the CHIPS Act, Intel is not too big to fail, but it is too good to lose.</em></p>
<excerpt />
diff --git a/hkers/index.html b/hkers/index.html
index 0494b37b..811e630e 100644
--- a/hkers/index.html
+++ b/hkers/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2090,6 +2090,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index.html b/index.html
index fd5e4576..c8c4e423 100644
--- a/index.html
+++ b/index.html
@@ -10,7 +1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51,7 +51,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67,14 +67,14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走向更进步的联合体
-
+ 复杂系统与无治主义
+
- Heidi Hartmann | 1979.06.01
- 女性主义社会主义者,必须组织一种既解决反对父权制,也解决反对资本主义的斗争实践。我们必须坚持要创建一个相互依赖、认同解放而非耻辱的社会。
+ Gavin Mendel-Gleeson | 2009.03.01
+ 将人类社会作为复杂系统进行分析,能为我们提供对于历史进程以及资本主义的强项与弱点的新的见解。
- < Full Article >
+ < Full Article >
@@ -85,14 +85,14 @@ < 网左实践总结
+ 暴力与父权:泰国男子从军经历调查
- 番茄米线 | 2022.12.16
-
“网左”总体来说确实是进步的,他们要比一些麻木者、漠不关心者和肉食者进步得多,他们是在资产阶级残酷压迫下抱团取暖的、可以接触到网络生活的群众。而“网左”形成的“左圈”也为许多来寻找答案的迷茫者,如一年半前的我,提供了资源和平台。
+ Elin Bjarnegård, et al. | 2022.08.05
+ 本研究超越男女二元性的论调,强调男性内部对于暴力的态度因意识形态影响而存在分化:志愿参军的人通常更亲近父权制意识形态,而不是军队塑造了士兵的父权思想;强制参军对不希望主动参军人士的父权思想并无明显影响。
- < Full Article >
+ < Full Article >
@@ -107,14 +107,14 @@ < 巴枯宁瑞士演讲・三
-
+ 动物之间的互助
+
- 米哈伊尔·巴枯宁 | 1871.05.03
-
亲爱的同志们,上次说1789~1793年革命中,中产阶级有意无意间助用平民之力,筑其权力于封建世界废墟之上。从此以后,他们成为统治阶级。
+ 彼得·克鲁泡特金 | 1890.09.30
+ 生存竞争 互助 自然法则和逐步进化的主要因素 无脊椎动物 蚂蚁和蜜蜂 鸟类 猎食和捕鱼的结合 合群性 小鸟之间的互相保护 鹤和鹦鹉
- < Full Article >
+ < Full Article >
@@ -126,6 +126,22 @@ <
+
+
+ 尋香記
+
+
+ 東加豆 | 2024.09.02
+ 我七月初就知道「尋香記」這個展覽了,但一直沒有動身,身心靈也像一個木頭人。為什麼呢?如果這是在二十年前,我肯定會在第一天第一時間就衝過去,興奮得不得了。想想也是挺有意思,我跟香味這東西,總算是有些不解之緣吧。八月的最後一天,我終於踏進了展廳。不過,就算來晚了,那份對香氣的喜愛,還是一點都沒少。有心動,也有感動。
+
+
+ < Full Article >
+
+
+
+
+
+
2024盂蘭雜記
@@ -142,6 +158,24 @@ <
+
+ 李文亮医生,你好
+
+
+ CrazyArticle | 2024.08.29
+ 李文亮医生:
+
+您好。当我第一次知道您的时候,您已经去世,我是在新闻联播上得知您被平反的事,那一天,2020年3月19日。当时我正被关在广州市第一看守所。
+
+
+ < Full Article >
+
+
+
+
+
+
拍打詠
@@ -258,37 +292,7 @@ <
-
- 胰暢詠
-
-
- 東加豆 | 2024.08.22
- 腹痛如刀夜未央,
-
-急診方知胰病傷。
-
-
- < Full Article >
-
-
-
-
-
-
-
-
- 孟加拉——两个女人的角斗场
-
- 马屿人 | 2024.08.22
- 孟加拉政府终于正式接受最高法院判决,将给“自由战士”与其亲属的公务员配额降到5%,93%的公务员岗位面向社会择优录用。而此时,孟加拉青年的抗议活动已经持续了一个多月时间,进入暴力冲突也有两个星期,至少174人死亡,超过2500人被捕。
-
-
- < Full Article >
-
-
-
@@ -1285,6 +1289,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Columns - page 7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1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1
屁蟹紀錄
+Icebee | 2024-02-02
+神經擠壓的人
+東加豆 | 2024-02-02
+詠老
@@ -250,22 +266,6 @@Anson | 2024-01-01
十二月二十九日
-東加豆 | 2023-12-29
-新年願望
-東加豆 | 2023-12-28
-東加豆 | 2023-12-
Previous ♢
- Page 7 of 19
+ Page 7 of 20
♢ Next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1/page8/index.html b/c1/page8/index.html
index 008b5687..2fa22675 100644
--- a/c1/page8/index.html
+++ b/c1/page8/index.html
@@ -10,7 +10,7 @@
Columns - page 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12 +60,2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Columns - page 8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1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1
+
+
+ 十二月二十九日
+ 東加豆 | 2023-12-29
+
+
+
+
+
+
+ 新年願望
+ 東加豆 | 2023-12-28
+
+
+
+
元旦倒數的故事
@@ -250,22 +266,6 @@ 烏雲蓋雪 | 2023-
-
-
- 薛定諤的貓死了沒?
- 江世威 | 2023-11-14
-
-
-
-
-
-
- 理解宋朝・王安石【2】唯财是举
- Ethan | 2023-11-12
-
-
-
-
@@ -274,7 +274,7 @@ Ethan | 2023-11-12
Previous ♢
- Page 8 of 19
+ Page 8 of 20
♢ Next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1/page9/index.html b/c1/page9/index.html
index 998ef38c..1606fce4 100644
--- a/c1/page9/index.html
+++ b/c1/page9/index.html
@@ -10,7 +10,7 @@
Columns - page 9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12 +60,2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Columns - page 9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1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1
+
+
+ 薛定諤的貓死了沒?
+ 江世威 | 2023-11-14
+
+
+
+
+
+
+ 理解宋朝・王安石【2】唯财是举
+ Ethan | 2023-11-12
+
+
+
+
人工智能时代里的个人主体性
@@ -250,22 +266,6 @@ 豬文 | 2023-10-09<
-
-
- 大語言模型可以理解時空?
- 討厭鬼 | 2023-10-09
-
-
-
-
-
-
- 空間的理念
- 野人 | 2023-10-05
-
-
-
-
@@ -274,7 +274,7 @@ 野人 | 2023-10-05<
Previous ♢
- Page 9 of 19
+ Page 9 of 20
♢ Next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index.html b/c2/index.html
index 70c2b7fe..08c58026 100644
--- a/c2/index.html
+++ b/c2/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2,6 +322,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10/index.html b/c2/page10/index.html
index 46b567ab..16a59cca 100644
--- a/c2/page10/index.html
+++ b/c2/page10/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10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10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11/index.html b/c2/page11/index.html
index 8b1801d7..1ec43764 100644
--- a/c2/page11/index.html
+++ b/c2/page11/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11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11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12/index.html b/c2/page12/index.html
index 6343e019..f3c02526 100644
--- a/c2/page12/index.html
+++ b/c2/page12/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12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1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13/index.html b/c2/page13/index.html
index 357c25a6..93fef36d 100644
--- a/c2/page13/index.html
+++ b/c2/page13/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13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13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14/index.html b/c2/page14/index.html
index cf8b04d9..a8a63271 100644
--- a/c2/page14/index.html
+++ b/c2/page14/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14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14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15/index.html b/c2/page15/index.html
index 8e8496ea..3a070062 100644
--- a/c2/page15/index.html
+++ b/c2/page15/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15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15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16/index.html b/c2/page16/index.html
index b0156a44..18b0f06f 100644
--- a/c2/page16/index.html
+++ b/c2/page16/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16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16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17/index.html b/c2/page17/index.html
index 062d29f5..03c4358c 100644
--- a/c2/page17/index.html
+++ b/c2/page17/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1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17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18/index.html b/c2/page18/index.html
index 48dcad16..a8e4d7ac 100644
--- a/c2/page18/index.html
+++ b/c2/page18/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1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18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19/index.html b/c2/page19/index.html
index e30ff3b4..06d1d2f9 100644
--- a/c2/page19/index.html
+++ b/c2/page19/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19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19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2/index.html b/c2/page2/index.html
index f72275ef..ffd3c545 100644
--- a/c2/page2/index.html
+++ b/c2/page2/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2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20/index.html b/c2/page20/index.html
index 74e548aa..2975ba4e 100644
--- a/c2/page20/index.html
+++ b/c2/page20/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20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20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21/index.html b/c2/page21/index.html
index f1dc396c..6d1eafba 100644
--- a/c2/page21/index.html
+++ b/c2/page21/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21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21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22/index.html b/c2/page22/index.html
index 1a98deca..f8d96e70 100644
--- a/c2/page22/index.html
+++ b/c2/page22/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22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2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23/index.html b/c2/page23/index.html
index f2a16328..38bf75dc 100644
--- a/c2/page23/index.html
+++ b/c2/page23/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23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23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24/index.html b/c2/page24/index.html
index 778917d1..58b99234 100644
--- a/c2/page24/index.html
+++ b/c2/page24/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24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24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25/index.html b/c2/page25/index.html
index 5d080de5..6487974b 100644
--- a/c2/page25/index.html
+++ b/c2/page25/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25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25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26/index.html b/c2/page26/index.html
index ccd83a90..36c470a5 100644
--- a/c2/page26/index.html
+++ b/c2/page26/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26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26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27/index.html b/c2/page27/index.html
index b4ee6666..adcdb79d 100644
--- a/c2/page27/index.html
+++ b/c2/page27/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2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27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28/index.html b/c2/page28/index.html
index 5e745243..b99a4330 100644
--- a/c2/page28/index.html
+++ b/c2/page28/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2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28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29/index.html b/c2/page29/index.html
index 63efb3c9..29746c21 100644
--- a/c2/page29/index.html
+++ b/c2/page29/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29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29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3/index.html b/c2/page3/index.html
index 857bf4fe..09c3f1d5 100644
--- a/c2/page3/index.html
+++ b/c2/page3/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3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3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30/index.html b/c2/page30/index.html
index 24928321..28cdb119 100644
--- a/c2/page30/index.html
+++ b/c2/page30/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30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30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31/index.html b/c2/page31/index.html
index 07c9b037..f892d948 100644
--- a/c2/page31/index.html
+++ b/c2/page31/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31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31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32/index.html b/c2/page32/index.html
index 6d6878b5..366edc36 100644
--- a/c2/page32/index.html
+++ b/c2/page32/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32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3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33/index.html b/c2/page33/index.html
index ab5c9dc5..6ef20e1a 100644
--- a/c2/page33/index.html
+++ b/c2/page33/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33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33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34/index.html b/c2/page34/index.html
index 38a2e175..7a23c97e 100644
--- a/c2/page34/index.html
+++ b/c2/page34/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34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34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35/index.html b/c2/page35/index.html
index 0f515207..578107a8 100644
--- a/c2/page35/index.html
+++ b/c2/page35/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35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35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36/index.html b/c2/page36/index.html
index 611078c3..aa3f9ca6 100644
--- a/c2/page36/index.html
+++ b/c2/page36/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36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36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37/index.html b/c2/page37/index.html
index 1c1a12a9..8d0900f9 100644
--- a/c2/page37/index.html
+++ b/c2/page37/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3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37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194,6 +19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4/index.html b/c2/page4/index.html
index 4fd08efc..623b532c 100644
--- a/c2/page4/index.html
+++ b/c2/page4/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4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4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5/index.html b/c2/page5/index.html
index 635c49e0..9589ae35 100644
--- a/c2/page5/index.html
+++ b/c2/page5/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5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5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6/index.html b/c2/page6/index.html
index 264ee549..2fba5757 100644
--- a/c2/page6/index.html
+++ b/c2/page6/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6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6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7/index.html b/c2/page7/index.html
index e1d1bf6e..3528e730 100644
--- a/c2/page7/index.html
+++ b/c2/page7/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7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8/index.html b/c2/page8/index.html
index 13c99131..1da3e1b9 100644
--- a/c2/page8/index.html
+++ b/c2/page8/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8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9/index.html b/c2/page9/index.html
index 8e996047..9c7b480b 100644
--- a/c2/page9/index.html
+++ b/c2/page9/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9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9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olumns.xml b/columns.xml
index 040e6750..1ec6929f 100644
--- a/columns.xml
+++ b/columns.xml
@@ -1,4 +1,102 @@
-Jekyll 2024-11-22T09:45:09+08:00 https://agorahub.github.io/pen0/columns.xml The Republic of Agora | Columns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2024盂蘭雜記 2024-09-01T12:00:00+08:00 2024-09-01T12:00:00+08:00 https://agorahub.github.io/pen0/columns/misc-notes-of-the-bon-2024 <p>農曆七月將過,大開一個月的鬼門,也要再次關上,讓來自另一個次元的鬼魂朋友,回到屬於ta們所屬的領域。</p>
+Jekyll 2024-11-26T11:22:23+08:00 https://agorahub.github.io/pen0/columns.xml The Republic of Agora | Columns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尋香記 2024-09-02T12:00:00+08:00 2024-09-02T12:00:00+08:00 https://agorahub.github.io/pen0/columns/fragrance-of-time <p>我七月初就知道「尋香記」這個展覽了,但一直沒有動身,身心靈也像一個木頭人。為什麼呢?如果這是在二十年前,我肯定會在第一天第一時間就衝過去,興奮得不得了。想想也是挺有意思,我跟香味這東西,總算是有些不解之緣吧。八月的最後一天,我終於踏進了展廳。不過,就算來晚了,那份對香氣的喜愛,還是一點都沒少。有心動,也有感動。</p>
+
+<!--more-->
+
+<p><img src="https://i.imgur.com/gD1HcVL.png" alt="image01" /></p>
+
+<h3 id="一入門香火初現">一.入門:香火初現</h3>
+
+<p>這天,我來到了香港藝術館,參觀了「尋香記」這個展覽。一走進門口,就聞到一股淡淡的香氣,讓人感覺心情舒暢。這不是普通的香氣,而是從遠古傳來的,一種讓人心靈沉靜的力量。</p>
+
+<p><img src="https://i.imgur.com/Xen7YEl.png" alt="image02" /></p>
+
+<h3 id="二歷史香之起源">二.歷史:香之起源</h3>
+
+<p>展覽的第一部分介紹了中國芳香文化的起源。遠古時,人們為了祭祀天地,開始燔柴燎木,這就是後來香文化的雛形。看著那些古老的工具和儀式用品,我仿佛能聽到遠古的聲音,感受到當時人們對自然的敬畏之情。</p>
+
+<p><img src="https://i.imgur.com/QoY2tup.png" alt="image03" /></p>
+
+<h3 id="三生活香之日常">三.生活:香之日常</h3>
+
+<p>接著,展覽展示了香在古人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從香囊到香湯,再到香薰衣物,甚至用香木建造的房子,這些都讓我驚訝不已。古人對於香氣的追求,不僅僅是為了好聞,還有驅蟲、養生的功效。這一點,現代人似乎還有很多可以學習的地方。</p>
+
+<p><img src="https://i.imgur.com/80YLz2b.png" alt="image04" /></p>
+
+<h3 id="四文藝香之風雅">四.文藝:香之風雅</h3>
+
+<p>當我走到文人雅士與香的關係部分時,更是感觸良多。古人不僅把香作為生活的一部分,還將其融入到了詩歌、音樂之中,甚至成為了一種精神追求。這裡展示的一些詩情畫意,讓我體會到了那種在香氣中尋找靈感的意境。</p>
+
+<p><img src="https://i.imgur.com/Bp7vKw1.png" alt="image05" /></p>
+
+<h3 id="五工藝香之器物">五.工藝:香之器物</h3>
+
+<p>展覽還特別介紹了各種精美的香器。這些香爐和香具,設計精美,做工細膩,不僅是實用的物品,更是藝術品。看著這些物件,我腦海裡浮現出古人使用它們時的場景,彷彿自己也參與其中。</p>
+
+<p><img src="https://i.imgur.com/vozMGuO.png" alt="image06" /></p>
+
+<p><img src="https://i.imgur.com/XNWl91D.png" alt="image07" /></p>
+
+<h3 id="六香之感懷">六.香之感懷</h3>
+
+<p>參觀完這個展覽,我深深感受到了中國芳香文化的深厚底蘊。香不僅僅是一種物質的存在,更是一種文化和精神的傳承。在現代忙碌的生活中,我們不妨偶爾停下來,點上一根香,讓自己的心靈得到片刻的安寧。</p>
+
+<p><img src="https://i.imgur.com/V1eFZip.png" alt="image08" /></p>
+
+<p><img src="https://i.imgur.com/YCAJvuB.png" alt="image09" /></p>
+
+<p>離開這展覽廳,愉快時光未完的,接下來,我來到了另一個展覽廳:「袖珍.厚禮──浮雲軒藏中國鼻煙壺捐贈展」</p>
+
+<h2 id="袖珍厚禮">「袖珍.厚禮」</h2>
+
+<p><img src="https://i.imgur.com/TBcdIlN.png" alt="image10" /></p>
+
+<h3 id="一壯觀的鼻煙壺世界">一.壯觀的鼻煙壺世界</h3>
+
+<p>聽說這是香港迄今最大規模的鼻煙壺捐贈展,由已故收藏家冼祖謙先生的夫人冼石韞玉女士慷慨捐贈。這意味著冼祖謙先生夫人對香港藝術館的支持和絕對的信任,這是非常讓人感動的事情。既然來了,當然不能錯過。</p>
+
+<p><img src="https://i.imgur.com/Wvx6Mo6.png" alt="image11" /></p>
+
+<h3 id="二小巧的驚喜">二.小巧的驚喜</h3>
+
+<p>剛踏入展廳,就被那些小巧玲瓏的鼻煙壺吸引住了。每個鼻煙壺都不過掌心大小,但細看之下,卻各有千秋。有的色彩鮮艷,有的造型別緻,有的雕刻精細,真讓人歎為觀止。</p>
+
+<p><img src="https://i.imgur.com/pYG1Y8m.png" alt="image12" /></p>
+
+<h3 id="三穿越時空的禮物">三.穿越時空的禮物</h3>
+
+<p>鼻煙壺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清朝,當時是王公貴族之間互相饋贈的珍貴禮物。看著這些精美的鼻煙壺,不禁讓人想著當年貴族們收到這樣的禮物時,該有多高興啊!每一個鼻煙壺背後,都可能藏著一段故事。</p>
+
+<p><img src="https://i.imgur.com/iT7tUH8.png" alt="image13" /></p>
+
+<h3 id="四工藝匠人的心血">四.工藝:匠人的心血</h3>
+
+<p>這些鼻煙壺之所以珍貴,還在於它們的製作工藝。從選材到雕刻,再到上色,每一步都透露出匠人的心血。有的鼻煙壺用的是珍稀的玉石,有的則是玻璃或瓷器,不管哪一種材料,都能被匠人巧手打造成一件件藝術品。</p>
+
+<p><img src="https://i.imgur.com/zdIb2ZK.png" alt="image14" /></p>
+
+<h3 id="五故事浮雲軒的收藏">五.故事:浮雲軒的收藏</h3>
+
+<p>最讓人感動的是,這些鼻煙壺都是冼祖謙先生一生的收藏。他不僅是一位收藏家,更是一個對鼻煙壺文化有著深厚感情的人。看著這些展品,能感受到他當年收集這些鼻煙壺時的喜悅和滿足。一個個地收集,一組組地收藏。</p>
+
+<p><img src="https://i.imgur.com/rZW1iRQ.png" alt="image15" /></p>
+
+<h3 id="六結語一份珍貴的禮物">六.結語:一份珍貴的禮物</h3>
+
+<p>離開展廳的時候,心中都是滿足的。全都是小小的鼻煙壺,不僅是藝術品,是冼氏夫婦留給香港的一份珍貴禮物。這些香氣,不僅記錄了一段歷史,也代表著一種文化。</p>
+
+<p><img src="https://i.imgur.com/07Cdjgb.png" alt="image16" /></p>
+
+<p>而我,當我百年歸老的時候,我的香水收藏品又可以為它們找個家嗎?</p>
+
+<p><img src="https://i.imgur.com/6Ek1fEk.jpeg" alt="image17" /></p>
+
+<p><img src="https://i.imgur.com/wCUN2xR.png" alt="image18" /></p>
+
+<p>這次展覽又喚醒了我,那些古老而美麗的東西。下次再來香港藝術館,也許有有更好的發現。</p>
+
+<p>完</p>
+
+<!--END--> 東加豆 我七月初就知道「尋香記」這個展覽了,但一直沒有動身,身心靈也像一個木頭人。為什麼呢?如果這是在二十年前,我肯定會在第一天第一時間就衝過去,興奮得不得了。想想也是挺有意思,我跟香味這東西,總算是有些不解之緣吧。八月的最後一天,我終於踏進了展廳。不過,就算來晚了,那份對香氣的喜愛,還是一點都沒少。有心動,也有感動。 2024盂蘭雜記 2024-09-01T12:00:00+08:00 2024-09-01T12:00:00+08:00 https://agorahub.github.io/pen0/columns/misc-notes-of-the-bon-2024 <p>農曆七月將過,大開一個月的鬼門,也要再次關上,讓來自另一個次元的鬼魂朋友,回到屬於ta們所屬的領域。</p>
<!--more-->
@@ -24,7 +122,53 @@
<p>農曆七月十四前一天,走訪廣州的南國書香節,同時也邀約了網友飯聚。廣州老城區的街頭上,也看到有人在燒街衣,但規模較大的盂蘭勝會,倒不是廣州的常態。後來刷了一下廣州城市導賞團體「BOOK導賞」的微博,發現在這個時間段,他們也策劃了一些民間鬼故團。倘若有機會參加得到,相信又會有另一番收穫。</p>
-<!--END--> WrightFu 農曆七月將過,大開一個月的鬼門,也要再次關上,讓來自另一個次元的鬼魂朋友,回到屬於ta們所屬的領域。 拍打詠 2024-08-29T12:00:00+08:00 2024-08-29T12:00:00+08:00 https://agorahub.github.io/pen0/columns/chanting-slapping <p>輕拍全身舒筋骨,</p>
+<!--END--> WrightFu 農曆七月將過,大開一個月的鬼門,也要再次關上,讓來自另一個次元的鬼魂朋友,回到屬於ta們所屬的領域。 李文亮医生,你好 2024-08-29T12:00:00+08:00 2024-08-29T12:00:00+08:00 https://agorahub.github.io/pen0/columns/hello-dr-li-wenliang <p>李文亮医生:</p>
+
+<p>您好。当我第一次知道您的时候,您已经去世,我是在新闻联播上得知您被平反的事,那一天,2020年3月19日。当时我正被关在广州市第一看守所。</p>
+
+<!--more-->
+
+<p>我们素未谋面,直到今日。</p>
+
+<p>对于武汉疫情,我没有感知,因为当时的我正被限制自由。</p>
+
+<p>自由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p>
+
+<p>李医生,我们都做了各自该做的事情。您作为医生,在疫情刚刚开始的时候,开始提醒同行:有不明原因的肺炎患者入院。最終,您被警察叫去派出所接受训诫,并且受到威胁:如果再犯,你就是寻衅滋事!</p>
+
+<p>而我则为了捍卫自由而走向街头,我为了捍卫新闻自由和出版自由而帮助那些走向街头的人,哪怕他们已经和香港警察起了正面冲突,哪怕子弹横飞,哪怕硝烟弥漫,我帮助了他们,我义无反顾。</p>
+
+<p>有人说我是“反中乱港”分子,那是因为我做的这些事情,动摇了统治者的执政根基。</p>
+
+<p>公道自在人心。</p>
+
+<p>李医生,这个世界就是如此荒诞,您从被训诫,留下案底而一下子成为了英雄,身后被评为烈士,甚至全国各政府机构都要为您下半旗致哀,而我呢?不是被训诫,而是被判了刑。</p>
+
+<p>好人要留下前科,而执政者和他们的走狗们,却可以拿着大把的金钱“投资”海外,而不管国民生活在困苦当中,也不管现在那4400万绝望的失业大军。还割着这个国家的国民的韭菜,如果有那么不服气的韭菜,那就要被训诫,要被判刑。</p>
+
+<p>李医生,您知道吗?李克强总理也去世了,不知你们是否已经见过面。在他去世的那段时间在他的家门外已满是鲜花,就像悼念您一样。这一束束鲜花,真的是在悼念吗?那是在对执政者的暴政无声的控诉!因为李总理说过:人在做,天在看!</p>
+
+<p>是的,人在做,天在看!</p>
+
+<p>李医生,您知道吗?《庆余年》已经被搬上电视了,您的微博已经成为全国网民的哭墙,四年来,大家都在微博上和您聊天,我翻看您的微博,也不免失声痛哭,李医生,如果真有那天,我好想和您见上一面,简单地说一句:李医生,您好。</p>
+
+<p>李医生,您知道吗?在您去世两年后,在西安、上海、以及我所生活的城市——广州也相继爆发疫情。如果说武汉在疫情的时候被封城尚情有可原,那么上海的疫情就简直是癫狂。一切以疫情为目标,所谓的“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到头来只是对作为人最基本的权利——生命权践踏。一切以防疫优先,哪怕洪水滔天!</p>
+
+<p>李医生,您听听那《四月之声》吧,那是多么让人绝望的声音啊!普通市民的悲伤,基层干部的无奈,高级官员的无耻,全部在这《四月之声》之中。</p>
+
+<p>李医生,您知道吗,在2022年的11月,全国爆发了声势浩荡的白纸运动,这场轰动全国的街头运动,才让执政者感到恐惧,最后不得不结束了持续三年的变态清零防疫政策。而在此之前,新疆已经因为疫情而封了3个月。没有水,没有粮食,家门被焊死。因为所谓的“防疫”,小区居民楼里的居民因无法逃生而被活活烧死,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和癌症患者只能关在家里自求多福,家里养的宠物因为所谓的防疫而被活活打死。市民不服气,敲家里的锅碗瓢盆,却被指为“境外势力”煽动。</p>
+
+<p>李医生,多么荒诞的国家,多么荒诞的政党,多么荒诞的世界。</p>
+
+<p>但是,正因为那句话: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在那年11月的上海,年轻一代走上街头,第一次喊出了“习近平下台,共产党下台。”的口号。在一个拥有自由的国家,大家可以用选票来让施行暴政的执政者下台,让施行暴政的政党下台,而我们呢?等待的是,是秋后算帐,是大抓捕,是无穷无尽的恐惧。</p>
+
+<p>活在恐惧中,则永远恐惧;敢于面对恐惧,才会有真正的自由。</p>
+
+<p>愿这个国家不再有恐惧,愿您在泉下安好。</p>
+
+<p>一个和您一样的人</p>
+
+<!--END--> CrazyArticle 李文亮医生: 您好。当我第一次知道您的时候,您已经去世,我是在新闻联播上得知您被平反的事,那一天,2020年3月19日。当时我正被关在广州市第一看守所。 拍打詠 2024-08-29T12:00:00+08:00 2024-08-29T12:00:00+08:00 https://agorahub.github.io/pen0/columns/chanting-slapping <p>輕拍全身舒筋骨,</p>
<p>氣血通暢自健身。</p>
@@ -3931,74 +4075,4 @@
<p>如果说还有什么最后的忠告的话,鉴于中国的特殊国情,我想说:不管是毛主义还是马主义,共产主义还是社会主义,他们并不是反抗的唯一叙事。它们并没有很酷,有的只是残酷。</p>
-<!--END--> 鹿馬 又是一年高考毕业季。今年有一个怪现象引起了我的注意:多地出现考生考完之后,冲出考场展示巴勒斯坦旗的场面。这不是个例,有不少高中生再在采访中表示支持巴勒斯坦,同时还有人表示希望统一台湾,也有人高喊共产主义万岁。 端午漫谈屈原 2024-06-11T12:00:00+08:00 2024-06-11T12:00:00+08:00 https://agorahub.github.io/pen0/columns/talking-about-qu-yuan-during-the-dragon-boat-festival <p>过端午节要吃棕子,赛龙舟,现在还放一天假。这都托屈原的福,得感谢他,是他投江自尽用生命带给后人的福利。</p>
-
-<!--more-->
-
-<p>屈原非常有才华,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留下姓名的伟大诗人。在他的时代,他独步诗坛。春秋战国时代,没有能和他比肩的诗人。我觉得,如果端午节要纪念屈原,那就多宣扬些他的文学成就吧!过端午节念念屈原的诗,举行些诗歌朗诵会,诗歌征集赛等,比吃棕子,赛龙舟似乎更有意义。</p>
-
-<p>屈原创立了“楚辞”这种文体。他的作品想象丰富,辞采瑰丽,奇幻浪漫,哀怨缠绵。天马行空、惊天地、泣鬼神。据汉朝刘向、刘歆父子校订,共计25篇,包括《离骚》、《天问》、《远游》、《卜居》、《渔父》、《九歌》11篇和《九章》9篇。篇数虽少,但篇幅都不小。《离骚》近三千字、《天问》近二千字。</p>
-
-<p>后人对他的诗作评价很高。《文心雕龙》的作者刘勰认为他影响了数代诗人,“其衣被词人,非一代也”;李白有诗称赞“屈平词赋悬日月”;苏轼则自叹不如,“吾文终其身企慕而不能及万一者,惟屈子一人耳”;鲁迅认为屈原的诗,“逸响伟辞,卓绝一世”;“其影响于后来之文章,乃甚或在《三百篇》(《诗经》)以上”。</p>
-
-<p>但为什么这么一位对后世影响甚大的伟大诗人,古人却没有给其应有的荣誉呢?像李白,杜甫那样有个“诗仙”、“诗圣”的称号呢?按他的地位和他的传奇,我觉得应该被称为“诗神”!屈原这么有故事,不肯同流合污,抱石投江自尽,应该衍生出些神话故事才对呀!比如说死后灵魂不散,被龙王或某方神圣接引,成神成仙,成为掌管凡间诗才的“诗神”,供后来诗人朝奉祭拜。就按关羽衍化为“武圣”的套路编就行了。</p>
-
-<p>这百分之百是因为他是自杀而死,因道德行为影响了对他诗歌成就的评价。他的才华众所公认。但他投江这事,则见仁见智。古往今来,有很多人赞同,也有不少人感到惋惜甚至责怪。</p>
-
-<p>古人对自杀评价很低。按儒家的《孝经》,“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自杀首先是不孝。儒家只赞赏“杀身成仁,舍生取义”。为了仁义忠孝,牺牲生命是高尚的。屈原自杀显然不是“杀身成仁”。朱熹对屈原的评价就不高,在《楚辞集注序》中说:“原之为人,其志行虽或过于中庸而不可以为法,然皆出于忠君爱国之诚心”。意思是,屈原虽然有忠君爱国之心,但其志向和行为偏离了中庸之道而不可以效仿。不赞同屈原对楚怀王因爱生怨和自杀的举动。</p>
-
-<p>既然读书人不赞同他的自杀行为,就不会把他抬得太高。诗仙,诗圣这些称号肯定是读书人封的。皇帝和老百姓都不会对这感兴趣。读书人虽然能实事求是地评价他的文学成就,但因其有道德上的缺憾,就不会神化他。</p>
-
-<p>但我们现在对屈原的评价与古人有所不同,给他戴上了“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这顶桂冠。但“伟大”两字是赞扬其爱国精神,偏于道德化和政治化,而不是赞扬其文学成就。</p>
-
-<p>高度称赞和宣扬屈原的“爱国主义精神”可能始于清末,不会再早了。因为那时中国人才刚刚有国家的概念,以前是天下的概念。国家的概念是在被西方列强生拉硬拖,拽进世界体系后才产生的。因为屈原非常热爱楚国,所以就将屈原对楚国的热爱之情称之为爱国主义。</p>
-
-<p>但其实屈原对自己的祖国,对楚国的这种热爱在春秋战国时代并不普遍。那时,人们对诸侯国的认同并不高,最高认同是华夏文化。对华夏文化的认同高于对出生国的认同,就好像我们今天对国家的认同要高于对省籍的认同。只要在华夏文化圈内,没有跑去为周边的夷狄做事,就都没问题。不会被认为是叛国,被唾骂为“楚奸”或“秦奸”。</p>
-
-<p>比如同是楚国人的伍子胥,楚平王杀了他的父亲和哥哥,他就逃到吴国。后来借兵攻入楚国,掘了楚平王的坟墓。也没人骂他是“楚奸”。还有商鞅、吴起、张仪、苏秦等诸多游士,在各个诸侯国间奔走,哪国合意就为哪国做事。自己没有心理负担,担心愧对自己出生长大的国家,其它人也不会认为这有什么不对。</p>
-
-<p>老百姓就更是这样了。哪个国家政策好,发展得好,只要有可能,就迁移到哪个国家。那时各国边境出和入都缺乏足够的手段严加管理。梁惠王就曾请教孟子如何增加人口,向孟子抱怨魏国老百姓不识他的好心和好政策,却移居邻国。“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说明当时,老百姓在诸侯国之间迁移很正常很普遍。人口就是生产力,各国都很在意老百姓的迁入移出。</p>
-
-<p>那为什么屈原这么热爱楚国呢?不远走他乡,而在楚国这一棵树上吊死呢?俗话说,“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原因很简单!因为他是王族,是贵族,比孔子、孟子这些士人地位要高;与一般老百姓相比,当然更是天地之悬。</p>
-
-<p>屈原姓芈(mǐ),与电视剧《芈月传》中的芈月同姓。芈是楚国的国姓。司马迁在《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中说:“屈原,名平,楚之同姓者也”。屈是他的氏。氏是姓的分支。早先姓下还分氏,后来才没有的,只剩下姓。屈原家是楚国早先的国君楚武王的后代。他们家族从春秋前期到战国后期,一直是楚国显赫的贵族,经久不衰。屈原曾任三闾大夫,据说是掌管王族事务的职务。他有封地,有多种说法,有说在秭归或江陵,还有说在湘沅。</p>
-
-<p>拿现在的话来说,屈原就是楚国的股东,当然不是最大的股东了,最大的股东是国君。他的股份还是原始股,但不像现在可以上市交易。商鞅、吴起、伍子胥这些士人只相当于高管。高管可以跳槽,股东就不能跳槽。股份不能交易,又不能跳槽,那他就只能吊在楚国这棵树上了。</p>
-
-<p>所以,屈原热爱楚国,那是他的本分。楚国的老百姓备受王公贵族的压迫,是没有理由爱楚国的。老百姓对楚国的事务既没有发言权,自己的劳动果实还被王公贵族剥夺,挣扎在温饱线上;甚至食不果腹,衣不遮体,有什么理由要求楚国的老百姓爱楚国呢?只有屈原这样的王公贵族才有理由,才有资格爱楚国。“奴隶没有祖国”。如果屈原这样的主人不热爱楚国,谁又会热爱楚国呢?</p>
-
-<!--END--> 江上小堂 过端午节要吃棕子,赛龙舟,现在还放一天假。这都托屈原的福,得感谢他,是他投江自尽用生命带给后人的福利。 端午漫谈伍子胥 2024-06-10T12:00:00+08:00 2024-06-10T12:00:00+08:00 https://agorahub.github.io/pen0/columns/talking-about-wu-zixu-during-the-dragon-boat-festival <p>早先,吴越一带端午节还曾纪念伍子胥。伍子胥与屈原一样也是楚国人,但对吴国贡献很大。他死后,吴越人就在端午这天纪念他。他的事迹也很有名,还比屈原早生200多年,却被屈原后来居上,盖住了他的声名。</p>
-
-<!--more-->
-
-<p>他的作为与屈原截然相反。面对迫害,不肯束手就擒。你不仁我不义,一不做二不休。绝地反击,睚眦必报。</p>
-
-<p>楚平王用他的父亲要挟他和他的兄弟,招他们前出,想把他一家赶尽杀绝人。伍子胥对他哥哥说,“我们去了,都得死,救不了父亲。不如投奔他国,借助他国势力雪父之仇。都死了,什么也做不了”。他哥哥也很实诚,回答道,“我知道去了也是死,但我活下来也没有能力为父报仇,会被天下人耻笑,还不如一死”。</p>
-
-<p>楚平王派捕快来抓,伍子胥拉弓对峙。没人敢上前,伍子胥就趁机逃走。而他哥哥却从容就擒。两兄弟的选择都非常令人动容,可谓“去留肝胆两昆仑”。</p>
-
-<p>司马迁在《史记》中是这样描写的,</p>
-
-<blockquote>
- <p>平王使人召二子曰:“来,吾生汝父;不来,今杀奢也。”伍尚欲往,员曰:“楚之召我兄弟,非欲以生我父也,恐有脱者后生患,故以父为质,诈召二子。二子到,则父子俱死。何益父之死?往而令仇不得报耳。不如奔他国,借力以雪父之耻。俱灭,无为也”。伍尚曰,“我知往终不能全父命。然恨父召我以求生而不往,后不能雪耻,终为天下笑耳。”</p>
-</blockquote>
-
-<p>后来,伍子胥成功混出昭关,逃到了吴国。因他曾在楚国很有势力,跟楚国的贵族官员多有交往,了解楚国很多内幕,对吴国很有用,就受到吴国的保护。那时,也没有引渡一说。他则在吴国苦心经营,处处跟楚国过不去,离间吴国与楚国的关系。最终得以借吴国的兵攻入楚国,把楚平王掘墓鞭尸,为父报了仇。</p>
-
-<p><img src="https://i.imgur.com/wP8LUJ7.png" alt="image01" /></p>
-
-<p>春秋战国时期,列国争雄。天下和价值观尚未统一。所以,面对同样的事,人们根据自身的处境不同,往往有多种选择。既有屈原这种不弃不离的,也有伍子胥哥哥这样从容赴死的,还有伍子胥这样针锋相对,绝不服输的。</p>
-
-<p><img src="https://i.imgur.com/Zidegzc.png" alt="image02" /></p>
-
-<p>时人对伍子胥的评价也是多样的,既有赞赏的,也有反对的。比如他的朋友申包胥听说他掘了楚平王的坟,就指责他的手段太过分了。申包胥说得对,他这样做确实戾气太重。伍子胥则满不在乎地回答到,“吾日暮途远,吾故倒行而逆施之”。意思是我的时间不多了,顾不得那么多了,泄心头之恨要紧。</p>
-
-<p>但在秦始皇一统天下,汉武帝独尊儒术之后。面对同样来自于朝廷的迫害,就很难有伍子胥这样的选择了。一个是没地跑了,跑到哪里都是皇帝的天下,除非跑到番邦去。二是,忠君爱国成了最高价值。“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历朝历代,不知有多少官员百姓被昏君暴君迫害致死。但他们别无选择,只得乖乖地束手就擒,心中不敢生出半点反抗的念头。没能力没本事反抗就不说了。即便有能力反抗,也是自废武功,生怕背上不忠君的骂名。</p>
-
-<p>例如宋江,都落草为寇占山为王了,还是不敢亮出反皇帝的旗帜。而打出“只反贪官,不反皇帝”,替天行道的旗子。念念不忘的就是招安,重新做大宋的臣子。最终果真如愿受招安了,但还是被朝廷赐死,束手就擒。宋江就是小时候念私塾,脑子里被灌进儒家的“忠孝”思想,再也摆脱不了了。</p>
-
-<p>反观没念过书的李逵、武松、石勇之类的草莽,反而没有这些束缚。管得天王老子,眼里只认得拳头。石勇便说得出,“你这鸟男女好不识人!欺负老爷独自一个!要换座头。便是赵官家,老爷也彆鸟不换。高做声,大脖子拳不认得你!”他们没受过儒家的教化,处于原生态。虽然他们也没有自由平等的观念,往往也是以势欺人,就敢于反抗不管以什么名义施加于己的不公和压迫而言,比儒家的奴化思想更为可取。</p>
-
-<p>今天端午节纪念屈原,也不应当忘记伍子胥。</p>
-
-<!--END--> 江上小堂 早先,吴越一带端午节还曾纪念伍子胥。伍子胥与屈原一样也是楚国人,但对吴国贡献很大。他死后,吴越人就在端午这天纪念他。他的事迹也很有名,还比屈原早生200多年,却被屈原后来居上,盖住了他的声名。
\ No newline at end of file
+<!--END--> 鹿馬 又是一年高考毕业季。今年有一个怪现象引起了我的注意:多地出现考生考完之后,冲出考场展示巴勒斯坦旗的场面。这不是个例,有不少高中生再在采访中表示支持巴勒斯坦,同时还有人表示希望统一台湾,也有人高喊共产主义万岁。
\ No newline at end of file
diff --git a/columns/2024-08-29-hello-dr-li-wenliang.html b/columns/2024-08-29-hello-dr-li-wenliang.html
new file mode 100644
index 00000000..00a5bb88
--- /dev/null
+++ b/columns/2024-08-29-hello-dr-li-wenliang.html
@@ -0,0 +1,139 @@
+
+
+
+
+
+
+
+
+
+ 李文亮医生,你好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李文亮医生,你好
+
+
+
+
+
+ CrazyArticle | 2024.08.29
+
+
+ 李文亮医生:
+
+您好。当我第一次知道您的时候,您已经去世,我是在新闻联播上得知您被平反的事,那一天,2020年3月19日。当时我正被关在广州市第一看守所。
+
+
+
+我们素未谋面,直到今日。
+
+对于武汉疫情,我没有感知,因为当时的我正被限制自由。
+
+自由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
+
+李医生,我们都做了各自该做的事情。您作为医生,在疫情刚刚开始的时候,开始提醒同行:有不明原因的肺炎患者入院。最終,您被警察叫去派出所接受训诫,并且受到威胁:如果再犯,你就是寻衅滋事!
+
+而我则为了捍卫自由而走向街头,我为了捍卫新闻自由和出版自由而帮助那些走向街头的人,哪怕他们已经和香港警察起了正面冲突,哪怕子弹横飞,哪怕硝烟弥漫,我帮助了他们,我义无反顾。
+
+有人说我是“反中乱港”分子,那是因为我做的这些事情,动摇了统治者的执政根基。
+
+公道自在人心。
+
+李医生,这个世界就是如此荒诞,您从被训诫,留下案底而一下子成为了英雄,身后被评为烈士,甚至全国各政府机构都要为您下半旗致哀,而我呢?不是被训诫,而是被判了刑。
+
+好人要留下前科,而执政者和他们的走狗们,却可以拿着大把的金钱“投资”海外,而不管国民生活在困苦当中,也不管现在那4400万绝望的失业大军。还割着这个国家的国民的韭菜,如果有那么不服气的韭菜,那就要被训诫,要被判刑。
+
+李医生,您知道吗?李克强总理也去世了,不知你们是否已经见过面。在他去世的那段时间在他的家门外已满是鲜花,就像悼念您一样。这一束束鲜花,真的是在悼念吗?那是在对执政者的暴政无声的控诉!因为李总理说过:人在做,天在看!
+
+是的,人在做,天在看!
+
+李医生,您知道吗?《庆余年》已经被搬上电视了,您的微博已经成为全国网民的哭墙,四年来,大家都在微博上和您聊天,我翻看您的微博,也不免失声痛哭,李医生,如果真有那天,我好想和您见上一面,简单地说一句:李医生,您好。
+
+李医生,您知道吗?在您去世两年后,在西安、上海、以及我所生活的城市——广州也相继爆发疫情。如果说武汉在疫情的时候被封城尚情有可原,那么上海的疫情就简直是癫狂。一切以疫情为目标,所谓的“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到头来只是对作为人最基本的权利——生命权践踏。一切以防疫优先,哪怕洪水滔天!
+
+李医生,您听听那《四月之声》吧,那是多么让人绝望的声音啊!普通市民的悲伤,基层干部的无奈,高级官员的无耻,全部在这《四月之声》之中。
+
+李医生,您知道吗,在2022年的11月,全国爆发了声势浩荡的白纸运动,这场轰动全国的街头运动,才让执政者感到恐惧,最后不得不结束了持续三年的变态清零防疫政策。而在此之前,新疆已经因为疫情而封了3个月。没有水,没有粮食,家门被焊死。因为所谓的“防疫”,小区居民楼里的居民因无法逃生而被活活烧死,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和癌症患者只能关在家里自求多福,家里养的宠物因为所谓的防疫而被活活打死。市民不服气,敲家里的锅碗瓢盆,却被指为“境外势力”煽动。
+
+李医生,多么荒诞的国家,多么荒诞的政党,多么荒诞的世界。
+
+但是,正因为那句话: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在那年11月的上海,年轻一代走上街头,第一次喊出了“习近平下台,共产党下台。”的口号。在一个拥有自由的国家,大家可以用选票来让施行暴政的执政者下台,让施行暴政的政党下台,而我们呢?等待的是,是秋后算帐,是大抓捕,是无穷无尽的恐惧。
+
+活在恐惧中,则永远恐惧;敢于面对恐惧,才会有真正的自由。
+
+愿这个国家不再有恐惧,愿您在泉下安好。
+
+一个和您一样的人
+
+
+
+
+
+
+
+
+
+
+
+
+
+
+ Made with by Agora
+
+
+
+
+
+
diff --git a/columns/2024-09-02-fragrance-of-time.html b/columns/2024-09-02-fragrance-of-time.html
new file mode 100644
index 00000000..b1433167
--- /dev/null
+++ b/columns/2024-09-02-fragrance-of-time.html
@@ -0,0 +1,191 @@
+
+
+
+
+
+
+
+
+
+ 尋香記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尋香記
+
+
+
+
+
+ 東加豆 | 2024.09.02
+
+
+ 我七月初就知道「尋香記」這個展覽了,但一直沒有動身,身心靈也像一個木頭人。為什麼呢?如果這是在二十年前,我肯定會在第一天第一時間就衝過去,興奮得不得了。想想也是挺有意思,我跟香味這東西,總算是有些不解之緣吧。八月的最後一天,我終於踏進了展廳。不過,就算來晚了,那份對香氣的喜愛,還是一點都沒少。有心動,也有感動。
+
+
+
+
+
+一.入門:香火初現
+
+這天,我來到了香港藝術館,參觀了「尋香記」這個展覽。一走進門口,就聞到一股淡淡的香氣,讓人感覺心情舒暢。這不是普通的香氣,而是從遠古傳來的,一種讓人心靈沉靜的力量。
+
+
+
+二.歷史:香之起源
+
+展覽的第一部分介紹了中國芳香文化的起源。遠古時,人們為了祭祀天地,開始燔柴燎木,這就是後來香文化的雛形。看著那些古老的工具和儀式用品,我仿佛能聽到遠古的聲音,感受到當時人們對自然的敬畏之情。
+
+
+
+三.生活:香之日常
+
+接著,展覽展示了香在古人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從香囊到香湯,再到香薰衣物,甚至用香木建造的房子,這些都讓我驚訝不已。古人對於香氣的追求,不僅僅是為了好聞,還有驅蟲、養生的功效。這一點,現代人似乎還有很多可以學習的地方。
+
+
+
+四.文藝:香之風雅
+
+當我走到文人雅士與香的關係部分時,更是感觸良多。古人不僅把香作為生活的一部分,還將其融入到了詩歌、音樂之中,甚至成為了一種精神追求。這裡展示的一些詩情畫意,讓我體會到了那種在香氣中尋找靈感的意境。
+
+
+
+五.工藝:香之器物
+
+展覽還特別介紹了各種精美的香器。這些香爐和香具,設計精美,做工細膩,不僅是實用的物品,更是藝術品。看著這些物件,我腦海裡浮現出古人使用它們時的場景,彷彿自己也參與其中。
+
+
+
+
+
+六.香之感懷
+
+參觀完這個展覽,我深深感受到了中國芳香文化的深厚底蘊。香不僅僅是一種物質的存在,更是一種文化和精神的傳承。在現代忙碌的生活中,我們不妨偶爾停下來,點上一根香,讓自己的心靈得到片刻的安寧。
+
+
+
+
+
+離開這展覽廳,愉快時光未完的,接下來,我來到了另一個展覽廳:「袖珍.厚禮──浮雲軒藏中國鼻煙壺捐贈展」
+
+「袖珍.厚禮」
+
+
+
+一.壯觀的鼻煙壺世界
+
+聽說這是香港迄今最大規模的鼻煙壺捐贈展,由已故收藏家冼祖謙先生的夫人冼石韞玉女士慷慨捐贈。這意味著冼祖謙先生夫人對香港藝術館的支持和絕對的信任,這是非常讓人感動的事情。既然來了,當然不能錯過。
+
+
+
+二.小巧的驚喜
+
+剛踏入展廳,就被那些小巧玲瓏的鼻煙壺吸引住了。每個鼻煙壺都不過掌心大小,但細看之下,卻各有千秋。有的色彩鮮艷,有的造型別緻,有的雕刻精細,真讓人歎為觀止。
+
+
+
+三.穿越時空的禮物
+
+鼻煙壺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清朝,當時是王公貴族之間互相饋贈的珍貴禮物。看著這些精美的鼻煙壺,不禁讓人想著當年貴族們收到這樣的禮物時,該有多高興啊!每一個鼻煙壺背後,都可能藏著一段故事。
+
+
+
+四.工藝:匠人的心血
+
+這些鼻煙壺之所以珍貴,還在於它們的製作工藝。從選材到雕刻,再到上色,每一步都透露出匠人的心血。有的鼻煙壺用的是珍稀的玉石,有的則是玻璃或瓷器,不管哪一種材料,都能被匠人巧手打造成一件件藝術品。
+
+
+
+五.故事:浮雲軒的收藏
+
+最讓人感動的是,這些鼻煙壺都是冼祖謙先生一生的收藏。他不僅是一位收藏家,更是一個對鼻煙壺文化有著深厚感情的人。看著這些展品,能感受到他當年收集這些鼻煙壺時的喜悅和滿足。一個個地收集,一組組地收藏。
+
+
+
+六.結語:一份珍貴的禮物
+
+離開展廳的時候,心中都是滿足的。全都是小小的鼻煙壺,不僅是藝術品,是冼氏夫婦留給香港的一份珍貴禮物。這些香氣,不僅記錄了一段歷史,也代表著一種文化。
+
+
+
+而我,當我百年歸老的時候,我的香水收藏品又可以為它們找個家嗎?
+
+
+
+
+
+這次展覽又喚醒了我,那些古老而美麗的東西。下次再來香港藝術館,也許有有更好的發現。
+
+完
+
+
+
+
+
+
+
+
+
+
+
+
+
+
+ Made with by Agora
+
+
+
+
+
+
diff --git a/feed.xml b/feed.xml
index a8046495..b08597e5 100644
--- a/feed.xml
+++ b/feed.xml
@@ -1 +1 @@
-Jekyll 2024-11-22T09:45:09+08:00 https://agorahub.github.io/pen0/feed.xml The Republic of Agora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No newline at end of file
+Jekyll 2024-11-26T11:22:23+08:00 https://agorahub.github.io/pen0/feed.xml The Republic of Agora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No newline at end of file
diff --git a/heros.xml b/heros.xml
index 2d5564bf..17802096 100644
--- a/heros.xml
+++ b/heros.xml
@@ -1,875 +1,269 @@
-Jekyll 2024-11-22T09:45:09+08:00 https://agorahub.github.io/pen0/heros.xml The Republic of Agora | Heros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网左实践总结 2022-12-16T12:00:00+08:00 2022-12-16T12:00:00+08:00 https://agorahub.github.io/pen0/heros/TomatoNoodles-a1_c-summary-of-internet-leftist-practices <p>“网左”总体来说确实是进步的,他们要比一些麻木者、漠不关心者和肉食者进步得多,他们是在资产阶级残酷压迫下抱团取暖的、可以接触到网络生活的群众。而“网左”形成的“左圈”也为许多来寻找答案的迷茫者,如一年半前的我,提供了资源和平台。</p>
+Jekyll 2024-11-26T11:22:23+08:00 https://agorahub.github.io/pen0/heros.xml The Republic of Agora | Heros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暴力与父权:泰国男子从军经历调查 2022-08-05T12:00:00+08:00 2022-08-05T12:00:00+08:00 https://agorahub.github.io/pen0/heros/2022-08-05-ElinBjarnegard/ElinBjarnegard...-a1_l-armed-violence-and-patriarchal-values <p>本研究超越男女二元性的论调,强调男性内部对于暴力的态度因意识形态影响而存在分化:志愿参军的人通常更亲近父权制意识形态,而不是军队塑造了士兵的父权思想;强制参军对不希望主动参军人士的父权思想并无明显影响。</p>
<!--more-->
-<p>我从2021年三月左右进入“左圈”,再到今年八月末二次退网,期间混迹过多个“左群”,也亲自参与过三个网络学社的创建或改组,也算是个“网左”了吧。在这么久的时间中,我的思想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接触和学习了马克思主义和其他思想,这是我需要感谢“左圈”的一点,但我也逐渐认识到“左圈”乃至“网左”的不足,这也是我退网的原因之一。</p>
+<p>本研究通过对泰南三府年轻男性进行调查,探索了参加武装暴力与父权价值观之间的关系。研究1发现父权价值观更强的男性更容易志愿加入准军事部队。研究2利用泰国征兵抽签所带来的自然实验,比较了非自愿应征入伍服兵役的男性与参加抽签但未入伍的男性的调查回答,发现两组在父权价值观方面没有差异。本文结论是,父权价值观促使人们自愿参与武装冲突,而在冲突地区应征服兵役不会导致士兵父权价值观的变化。</p>
-<p>这样长时间、大规模的实践已经证明了,“网左”在这个时代的风口浪尖上,显然已经无法背负起历史的重任,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应当以批判的眼光看待其,并汲取经验、另寻他路。我想从我这段时间的实践中批判性地总结出“网左”的现状和我个人对此的思考,希望大家能从中学到些什么。</p>
+<h3 id="一导言">一、导言</h3>
-<h3 id="我为什么反对网络报刊">我为什么反对网络报刊</h3>
+<p>最近的研究提出了一种新的解释,有可能更准确地缩小在暴力冲突局势中选择拿起武器的人的范围:具有父权价值观(patriarchal values,认同男性对女性的系统性支配地位)的人。一系列研究表明,关于男子气概(masculinity)和性别歧视的观念与支持暴力极端主义有关。本文从两个重要方面推进了这一研究:(1)研究了在武装冲突中,个人父权价值观强弱与通过资源加入政府准军事单位自愿参与有组织暴力活动之间的联系;(2)通过分析泰国的征兵抽签这一自然实验(natural experiment),研究了参与有组织暴力到个人父权价值观强弱之间的反向因果关系的可能性。</p>
-<p>先下结论,因为网络报刊是对于其他人和历史的粗劣模仿。这是许多同志和网群目前都会犯的一个问题,可以勉强算作一种机会主义。</p>
+<h3 id="二武装暴力与父权价值观之间的联系">二、武装暴力与父权价值观之间的联系</h3>
-<p>我作为某网络报刊的创建者,突然反过来反对网刊,我想大家也许都会很疑惑我的思想变化。我先说说我创建某报刊的历程。我最开始创立报刊,首先是因为看到了其他同志在办网络报刊,然后就产生了想模仿的想法。然后我当时所在的那个学社基本上天天吹水,有一个同志某天就提议:“我们要不干点事吧。”我就附和说好啊我们办报刊吧。为了办这个报刊,我甚至跑去借鉴了《新青年》,前朝剑斩本朝官了属于是,就好像列宁当年办了《星火报》、陈独秀当年办了《新青年》,我们也一定要办个什么报刊才好。由此可见,我当时是这个想法,不过是一种模糊的空想、一种对于他人和历史的模仿、一种“我们做点什么吧”的焦虑,这几乎就是主观主义的体现。据我了解,很多其他的同志也有这样的状况。</p>
+<p>在过去的三十年中,性别平等与战争暴力之间的关系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但侧重于个人层面的文献受到的学术关注较少。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在解释暴力行为成因时,性别价值观在社会和个人层面上都起着重要作用。父权制价值观被视为男女二元性别秩序的一部分,将男性置于女性之上,且这种父权制价值观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从父权制价值观转向性别平等的价值体系,意味着维护男女二元对立的界限日益模糊,并且二者平等。父权价值观与暴力倾向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多地被记录,而且往往集中在“他者化”(othering)过程中。他者化是一个区分“我们”和“他们”的过程,是构成父权价值观基础的性别秩序所固有的,也是合理化(rationalization)对他人实施肉体伤害的必须部分。尽管实施暴力行为往往与男性和男子气概的理想有关,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男性生物学上都具有同样的暴力倾向。同样,女性也可能是战时暴力的施暴者。因此,重点在于意识形态而非性别对于参与暴力的影响,从而需要从男性内部入手,研究参与暴力与不参与暴力的男性的不同及其原因。但是,研究父权价值观与暴力行为之间的因果关系仍然是一项重大挑战:这种既定的联系可能是由于以性别平等为导向的社会和个人不太支持暴力,也可能是由于暴露于冲突和暴力的社会和个人变得不那么支持性别平等。</p>
-<p>网络报刊还有一个严重的问题,那就是脱离实践。之前说了,这个东西几乎就是浮在天上的空想,落不到地上就是其特点之一。其一,我个人所知的几乎所有报社都是要靠拉别人写的文章当稿子,而且往往投稿不足,这就决定了报社对于文章的内容没有太多的选择权,从而造成“不得不来者不拒”的状况,而这些文章大部分都由脱离一线生产的学生撰写,更有甚者许多作者本身就来自资产阶级家庭,这里并不是要对学生群体提出批判,但现实就是他们写出的文章理论性过强,而且有些幼稚的小作者还喜欢卖弄名词包装自己,其大部分文章也都偏向时事点评、理论解析类,与劳工的现实生活相去甚远。综上述特点就导致报刊传播范围极狭窄,甚至不能覆盖绝大多数学生群体,受学校压迫最狂的那些“卷王”们根本就没时间看,也不会看。其三,报刊的形式本身就是脱离实践的。报刊一期有好几篇文章,而且往往主题不同且篇幅较长,需要专心阅读,需要阅读很长时间,而且需要一定的文化能力,还要有闲心去看这些东西,而能做到这一点的几乎只有资产阶级和小知识分子群体,很多白领都做不到,更别提工农群众了。</p>
+<p>个人对暴力的增值化(valorization,赋予某事物价值)通常归因于社会化(socialization)进程。研究表明,暴力既可以通过代际传播,也可以通过影响儿童待遇的文化规范传播。具体而言,曾被家暴或目睹家暴的男孩随后更可能坚持父权价值观,最终更可能选择参与政治暴力。北美的一些调查研究表明,具有平民背景和军事背景的个人在特征和价值观上有所不同,这是因为参军前已经形成了某种亲军队的价值观的年轻男性倾向于自我选择加入部队。</p>
-<p>有的同志又说了,那我把报刊打印出来去分发给工人,这总不算脱离实践了吧?首先,我要明确一点,我认为报刊这个形式本身就是脱离实践的;其次,如果真的要去打印出来发给工人,那为什么要做成报刊的形式呢?直接单独发特定的文章不好吗?报刊本身不仅目标大容易被晶哥盯上,还需要很多的阅读时间甚至能力(此处批评某些术语名词乱飞的文章),而这是大部分工人群众所不具有的,这就使得报刊本身就是个形式主义的东西,完全没有必要设计封面、给自己冠以“主编”或“副主编”的头衔,还给自己起个“xx报”的招牌,我们又不是要挂在店里卖;而且,既然都可以直接接触到工人群众了,为什么不能脱离纸面文书这种知识分子的形式,直接口头宣传,用最真情实感的方式拉近和群众的关系、建立信任,这不比那种鲁迅式(某些时候叫胡适式更合适)的从上而下的灌输更好吗?</p>
+<p>然而,其他一些论述则将对暴力的增值化与服役经历直接联系起来。例如,在越战期间服兵役的美国男性因暴力犯罪而被监禁的可能性显著增加。另一方面,国际安全援助部队中瑞典士兵在阿富汗服役前后的价值观基本保持稳定。</p>
-<p>报纸、杂志的出现是因为信息技术不够发达不得已为之。互联网、尤其是智能手机出现之前是报纸和杂志的高峰年代,在以前出了爆炸性新闻得要报童沿街大喊“号外”才能让大家知道,而现在只需要打开任何多媒体网站,巨大的标题和夸张的图像就会立即吸引住你的眼球。报纸现在已经基本见不到了,纸质刊物也在逐渐消失,因为它们本质上就是把一堆小文章合订成一个合集,这样在那个信息技术落后的年代,不管是看起来还是卖起来都方便,如果出一份文章就卖一期报纸,那成本岂不高得离谱?这就是报纸存在的原因。而现在不一样了,你根本不需要印刷几千几万份报纸来传播信息,你只需要把文章发到网上,自然就传播几万次;你也不需要把很多文章合订在一起,因为现在完全有支持单独阅读一篇文章的技术(合订在一起看反而不方便且费时,而且不易于传播)。即便是新闻联播这种“电子报纸”也越来越没人看了。现在还办报纸是逆时代潮流而行。</p>
+<p>在女权主义安全研究中,“军事化男子气概”(militarized masculinities)这一概念已发展为捕捉军事暴力与男子气概之间的特殊关联。军事化男子气概通常的特点被认为是“强壮、吃苦耐劳、具有侵略性的男性异性恋取向、恐同、重视庆祝同性友谊、实施有控制的攻击行为、以最小的抱怨完成任务”。尽管军事化的男子气概包含了相当多的特征,但在本文讨论中,军事化的男子气概有两个决定性的特征:其与男子气概的联系和对暴力的增值化:一个真男人应该具有战士的品质。女性被赋予了柔弱和看护的二等角色,而未能“像个战士”的男性则会受到羞辱。</p>
-<p>网络报刊另一大问题就是组织性低下。目前许多报社可能都是两三个人一拍脑袋决定干的,也就只是靠这两三个人撑着,基本上包揽所有工作。这两三个人要是有啥事干不了了那报刊立刻就寄了。而且这种问题在网络上没法解决,就拿报刊工序中工作量最大的排版来说,这个真的只能一个人做,线上交流效率的低下不足以形成有效合作,且将文件经常要传输给别人也是一个麻烦事。这样的生产效率极低,且漫无目的,更像是为了体验那种回归劳动本身的快乐。而且目前这样的报社光我知道的就将近二十个,内容五花八门,甚至有一稿多投的现象,而这个问题是在网络平台上无法解决的,要想真正地去做报刊就只能靠线下组织。</p>
+<p>军事化男子气概指的是这样一种主张,即“与男子气概相关的刻板印象中的特质可以通过兵役,尤其是战斗来获得/证明”。这句话表明男子气概可以在军事环境中获得(acquired)和证明(proved)。第一种说法说明服兵役或参加战斗的经历会使男性具备某些特质。第二种观点认为这些特质是来自早年社会化过程,并且参军后就能表现出来。这种模棱两可的关系提出了父权价值观与暴力之间因果关系的问题。更具体地说,它提出了军事化男子气概的理想主要是通过自我选择(参军前)还是军事社会化(参军后)来实现的问题。</p>
-<p>而且我还要指出一点,许多办报刊的同志都在极力避免在文章中冲塔,我认为这是不可取的。我认为,既然我们要给群众灌输革命思想,那就不能像保皇党或者改革派一样打擦边球浅尝辄止,我们需要明确地指出问题的本质。我们就是需要告诉群众,现在的特色已经不是社会主义了,不然群众也依然会沉浸在一个“赵家皇帝都是好人,就是身边奸臣太多”的幻想中,其实我相信很多群众的思想都已经达到了这一步,我们也更没必要像《新青年》一样“二十年不谈政治”。这时候就一定会有人跳出来指责我说这个是找死啊这个盲动啊之类的,那我只能这样告诉你,你就在网络上蹲着吧,蹲一百年也不会有什么用。是的,这样做确实是很危险,但如果怕危险,那建议右转保皇党。我认为,许多同志都过分地高估了特色的统治能力,这源于我们对于敌人的不了解,打交道太少,既不知己也不知彼,才造成了心底莫名的恐惧,这正是敌人想要看到的。</p>
+<h3 id="三志愿参军与军队招兵">三、志愿参军与军队招兵</h3>
-<p>总而言之,网络报刊整体依然是进步的,这依然是阶级斗争铁的表现,也是同志们试图对抗异化、回归劳动本身的伟大实践。但我还是希望同志们能时刻用毛主席的话:“实事求是”,来提醒自己,不要陷入了对历史盲目模仿的陷阱。</p>
+<p>有关主动参加暴力行动的研究将军事冲突环境解释为已经社会化的个人可以将男子气概和暴力增值化的地方。一项关于越共游击队招募情况的研究强调对许多年轻新兵来说“赢得荣誉的渴望,或许只是赢得社区的尊重”是他们加入游击队的主要原因。对军人阳刚之气的认同往往是参军的主要动机之一。</p>
-<h3 id="进群即同志">进群即同志</h3>
+<p>许多军事组织依赖于吸引志愿者和激励应征者,而将男孩转变为真正男子汉的理念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力工具。从国家的角度来看,军事化男子气概的概念有利于军队招募“不怕死”的士兵。当军队把自己塑造成充满阳刚之气时,就会吸引某一类渴望这种改变的人。这与军事化男性气质内涵——“真正的男人是士兵,真正的士兵是男人”——不谋而合。从这个角度来看,军事化男性气质的构建早在入伍之前就已开始。</p>
-<p>“同志”的门槛,在今天是否也太低了点?</p>
+<h3 id="四反向因果关系的可能性军事社会化">四、反向因果关系的可能性:军事社会化</h3>
-<p>现在“左圈”内有一种奇怪的风气,那就是我们对只要在左群里(至少是自称的左群)、或者在昵称或主页中带有“左”的元素的人就会不假思索地称呼为“同志”,倒颇有些“五湖四海皆同志”的味道了。可这些人真的全都算是“同志”吗?</p>
+<p>军事社会化意味着与军事组织具体相关的经历塑造了个人的价值观。在这里,士兵所处的环境会塑造和重塑他们的兴趣以及身份。军队也要求向未来的士兵有效地灌输有利于实现(使人成为士兵)的思想和价值观。作为一个以男性为主导的组织,军队的职能以暴力为基础,因此军队鼓励军事化的男子气概,将其作为诱导男性成为战士的一种手段。这种转变需要特定的方法、仪式或做法,旨在培养出愿意为某一事业杀人和献身的士兵。这一过程被描述为旨在摧毁士兵的个性,代之以对部队的认同。</p>
-<p>“左圈”中许多网群的审核制度还不如特色,倒是更像我见过的那些西方社民党,只要发个邮件报个名就立刻能成为党员;或者是早期国民党,为了充数什么人都放进来。这些网群的人数自然也高得很,许多网群的创建者还以人多为豪。我们往往能在这种群里看到三类人,我将他们称为王明式、幼稚式和张国焘式人物(注意,我在这里用这两个人的名字分类只是为了方便大家理解,并不完全一致),这三类人我认为是不可以拿对待同志的那一套去对待他们的,因为他们或者根本就没有完全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即便他们很多人认为自己有),或者沾染的资产阶级习气要比无产阶级的还要多得多,或者更有甚者根本就没把我们的事业当回事,在政治上和待人接物上都十分幼稚。总之,他们身上总是体现一种不平等,总是有着机会主义和个人主义的影子。</p>
+<p>然而,军事经历在多大程度上将男性社会化为军事化的男子气概,以及哪些类型的实践、方法或经历引发了这种社会化,这些问题尚未得到深入探讨。</p>
-<h4 id="天山上下来的王明">天山上下来的王明</h4>
+<h3 id="五募兵与征兵制情境中的男性军人气质">五、募兵与征兵制情境中的男性军人气质</h3>
-<p>其一王明式。王明是土地革命时期的“二十八个半布尔什维克”之首,是“昆仑山上下来的神仙”(毛泽东即兴讲话)。作为留苏派的代表人物,他不仅抱着共产国际的指示当圣旨,还十分看不起毛泽东等人的“山沟沟里的马列主义”。“左圈”里也有这样的人物,但他们要比王明还要神气。</p>
+<p>有些人被迫征召入伍而绝不会自愿参战;有些人乐于为国家服务;而对其他人来说,参军是为了钱。一些国家实行征兵制,而另一些国家则依靠志愿兵。不同类型的军事环境也可能刺激不同类型的社会化进程。例如,准军事部队或游击队可能不要求在入伍前接受正规军事训练;服兵役可能不会有任何战斗经历;但在冲突不断的国家,即使是刚入伍的新兵也可能经历战斗和死亡威胁。</p>
-<p>我们与这些人往往刚一接触就能感受到一种小知识分子高高在上的姿态:“你这前反思后现代的虚幻共同体主义者,停止你对大他者秩序性分子的迷恋,快去学德国哲学史,让我这康德黑格尔纯粹理性主义者来一场进步主义辖域-去辖域运动来扬弃你的庸俗化意换!”(这句话意思不准确,因为我真的不会模仿他们说话)。这种行为的脱离群众已经不需要我指出了吧,大概就类似于你把他当同志,他把你当土狗,就是毛说的“装腔作势,借以吓人”。其实这种行为背后的心理逻辑非常简单,这就是一种不平等。这些人就像是孔乙己,在现实中“怀才不遇”,对朝廷不满,但又不肯脱下破烂的长衫和穿短衫的站在一起。他们从一些书本或者视频上(这里点名b站,具体哪个up就不说了)学到了那么一星半点的哲学词汇,便立刻填充到自己的语言里,即便他们自己都不理解(背诵定义并不等于理解)。我想请问同志们一个问题,当此类人在对没接触过马克思主义的人宣传时,一味地套用哲学名词起什么作用呢?其实也不是一点用都没有,至少会让此类人感觉到莫大的优越感,一种装逼成功的快感:“看,这个词我知道他不知道,我多厉害!”好嘛,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解放全人类的伟大思想竟成了某些人用来装逼的工具!请问马克思的“马”是不是还有四种写法啊?</p>
+<p>本研究的重点是泰国,该国拥有规模庞大的准军事单位与泰国皇家武装力量(RTARF)并肩作战,后者采用抽签征兵的方式服兵役,兵役一般为两年左右。RTARF的应征入伍者的训练以通过惩罚和社会及心理压力暴力灌输纪律而著称。所有年满21岁的男性都必须在每年4月应征入伍。</p>
-<p>这种人张口闭口马克思,但却只是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当成一种显摆的资本,心底里还是资产阶级那套意识形态:多学了点知识就高人一等了;即便他们有的人并没学会他们自己口中的那些哲学东西,但他们还是要用上高级生僻的词汇来粉饰自己的语言,还要诡辩说这是“避免庸俗化”,甚至有的还宣称自己是“正统马”,很多同志看不清他们的真面目就会觉得“卧槽听不懂总之很牛逼就对了”,其实和那些宗教忽悠人是一个道理,就是弄一堆云里雾里的东西,搞得很高大上让人听不懂好像普通人触不可及,所以才能招揽到信徒,这类人本身倒也很享受这种“众星捧月”的优越感。</p>
+<p>此外,泰国有许多男子和少数妇女自愿加入各种准军事部队。随着服役年限的增加、晋升和在不稳定的边境地区服役而获得经济奖励。泰南三府(北大年、也拉、那拉提瓦)自2004以来就因持续叛乱而成为冲突地区。这种在冲突地区活跃的不同军事组织的组合有助于研究自我选择加入准军事组织,以及通过服兵役实现社会化的情况。</p>
-<p>当我们在对群众进行理论宣传时,如果也是一上来就堆砌哲学黑话,那群众不仅不会受到宣传,还只会觉得我们在装逼,想:“奥,马克思主义者就这?跟我搁这儿摆什么架子呢?”说句不好听的,如果让这些人和邓小平一起去给群众宣传,我估计群众很大可能会听邓的,因为邓的话至少听得懂而且姿态够低。</p>
+<p>军事化男子气概是通过归属身份和表现身份的组合来实现的。泰国以性别广泛的流动性和对变性人(kathoeys)相对较高的容忍度和能见度而闻名。但是泰国军队在这方面是保守的,只征召给那些认同、被认定男性身份、并在法律上被承认为男性的人。变性人通常可以免服兵役,但在征兵日获得免服兵役所需的程序往往涉及羞辱和骚扰。</p>
-<p>网络左派中有许多人就喜欢端着一副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架势,以学生为主,而且还多为中学生。这就不禁让我想到了鲁迅笔下的孔乙己:</p>
+<p>研究1是对自我选择加入两类泰国准军事组织的研究:社区民兵(Community Militias),和游骑兵(Rangers)。</p>
-<blockquote>
- <p>“旁人便又问道,“孔乙己,你当真认识字么?”孔乙己看着问他的人,显出不屑置辩的神气。他们便接着说道,“你怎的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呢?”孔乙己立刻显出颓唐不安模样,脸上笼上了一层灰色,嘴里说些话;这回可是全是之乎者也之类,一些不懂了。在这时候,众人也都哄笑起来: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p>
-</blockquote>
-
-<p>“王明式”的人物就如同这穿着长衫的孔乙己,别人要是显得不懂“哲学”,他便要骄傲起来,上去显摆一番;若是别人质疑他的观点,那他便要涨红了脸,说一些“之乎者也之类,一些不懂了”的话。这种行为,不过是想要衬托出自己要比这些不懂“哲学”的土老帽们高人一等,摆出一副知识分子的架势,他的那些哲学术语,就像孔乙己的长衫,即便破旧不堪还是要穿在身上,显得自己是与众不同的“读书人”。这些人往往死要面子,根本不会听任何人对他观点的反驳,要是你反驳那一定是你错,只要你敢反驳他,他就立刻要摆出一副“唯我独革”的姿态,完全把自己置于他人之上的态度,用着各种酸臭的小嘲小讽。</p>
-
-<p>这类人就让人感觉到,他就像一个没长大的孩子,拿着成绩单期待父母的夸奖,跟其他人比考试成绩赚得优越感。他把马克思或者黑格尔当成了一种炫耀的资本,就像他考试考100分一样,就像孔乙己穿长衫一样,只是为了标榜自己多么与众不同,多么牛逼;一旦有人反驳他的观点,那就是相当于质疑他“与众不同的存在”的基础,所以他当然不会听,并用上一切诡辩之法来捍卫自己的“神圣性”、“合法性”:“读书人的事能叫偷吗,那叫窃!”。他辩经不是为了学习,而是为了证明自己牛逼。他在政治上是极其幼稚的,混到左圈里来当理论教师爷和哲学教皇来了。</p>
-
-<p>这些人总喜欢讲一些精英主义论调,摆出一副学阀的架势,就像胡适一样,高高地举起自己的双手向资产阶级投降:“赵老爷您看,我讲的东西群众根本听不懂,我也没打算动员那些不会术语的土老帽,我研究的是纯学术的东西,我是不会触碰您一分一毫的统治基础的,千万不要拿铁拳砸我呀!”</p>
-
-<p>这些人似乎并不愿意和工人阶级融为一体,他们似乎更向往的是现代西马教授的生活,在大学里写写书骂两句然后继续享受资本主义制度带给他们的优越生活,当着资产阶级老爷圈养在大学这个象牙塔里的宠物。所以他们日常只是整天泡在网上,忙碌于网络上看谁辩得过谁,而不看这些争辩是否有居于提高人民群众的革命性。他们的立场并没站在工农群众这边,他们最多能起到的作用就是工人运动催化剂的作用,这些人是无产阶级的落后分子。不过据我个人观察,这类人中还真的有好多是来自资产阶级家庭的(别拿恩格斯跟我杠,从古至今出了几个恩格斯?),那这样的行为也就不奇怪了。</p>
-
-<h4 id="不是幼稚病是纯幼稚">不是幼稚病,是纯幼稚</h4>
-
-<p>其二幼稚式。我对于这一类人甚至无法找到一个合适的历史人物作为他们的代表,因为历史上的人物再怎样“幼稚”,都在对形势判断错误、走错了路线、陷入某种错误的主义等理性的、政治的框架内,而这些人则是纯纯的幼稚,不仅像个熊孩子一样学不会控制和正确地表达自己的情绪,还把政治当成过家家,为所欲为。</p>
-
-<p>现在许多同志都喜欢引用列宁同志的话,批判某某某人是“左派”幼稚病。但这颇有些扣帽子的意味,是十分不准确的。某些行为在我看来,不是什么“左派幼稚病”,而就是纯幼稚。此类人往往拥有自恋型人格的多种特征,时常是事事以自我为中心而罔顾集体,这类行为正是无组织无纪律的体现。</p>
-
-<p>出口成脏是最典型的体现。说脏话本身其实没有什么错,这是情绪发泄式的一种表达,但是如果拿脏话攻击别人,那就是另一回事了。大概是真的觉得别人没法顺着网线过去打他们,有的左人对别人可以说是无下限地人身攻击,别人一不随他们的意,一句“啥b”直接就上去了,完全不把对方当人,而是当成自己的情绪垃圾桶。对于一些和他们持反对意见的同志,也会以各种话语打压。更有甚者,他们在现实中遇到了不如意的事,或者是在和别的政治立场相左的人对线中被对面骂了,他们心中有情绪,却不敢对着欺负他们的人怼回去,反而跑来群中大肆发泄撒泼打滚乱发脾气,对别人人身攻击,完全不在乎对方的感受,甚至迁怒于其他同志,抽刀向更弱者。此类迁怒经常是逮着谁骂谁,完全不顾及是否无辜,以为在事后道个歉服个软就完事儿了,属实是“躬匠精神”了。在他们看来,自己就是应该被宠着包容着,别人的感受他们根本不在乎,他们是要比其他人高一等的,这是一种极其自私的想法,也是一种不平等的思想。</p>
-
-<p>死要面子。你一定在“左圈”中见过这样的人,他们不管是出于能力不足还是对情况判断不清,会或经常或偶尔犯一些错误,不管是理论上还是做事上,但是当别人指出他的错误时,他要么暴跳如雷,要么就直接开始哭闹,总之就是一个死犟嘴绝不承认。其实犯错误是正常的事情,强如毛爷爷,他年轻的时候还搞过“湖南共和国”这种空想。但是知错不认、认错不改,甚至攻击指出错误的人,那就是另一回事了。</p>
-
-<p>我遇见过一个例子,我们将此人暂称为A。有一次在群里我们正在讨论一些理论问题,然后A说了一个不是那么准确的理论,我和另一个人指出了他的错误,我想他当时应该是意识到了自己确实有错误,但是他却做了令人匪夷所思的行为。他先是对我们表现出深切的质疑:“啊?真的吗?没有吧?”然后开始给自己诡辩。因为他本身理论确实有错误,所以按正常的逻辑他是没法给自己辩护的,所以他开始推我们甩哲学黑话,什么什么意换什么什么反思之类的,到这一步他确实赢了,因为我们确实不知道他在讲什么东西,所以也不好继续再说什么,但我不能不指出这是一种极其幼稚的行为。A这样做无非是出于死要面子的心态,但这就是个网群,换个头像就没人认识你了,你要了面子又有啥用。如果以后A再有什么问题,不会有人再给他指出了,他就只能沉浸在自己哲学黑话意淫的世界中。这个例子只是在进行讨论时出现的情况,不涉及到他人或集体,还算是可以容忍的范围内,但下面这个例子就是彻头彻尾的不顾集体的个人主义了。</p>
-
-<p>我们将第二个例子的主角暂称为B。B曾经是某某网络报刊的编辑之一,另一位编辑C一直负责排版,他有一次自己觉得自己目前的职务无法体现出自己的大才大能,便主动提出要负责新一期报刊的排版,C答应了。但是B在但受到自己受到肯定后便高兴得把这个事忘了,后面快到发刊日期了,在C的不断催促下B才特别敷衍地排了个版,有多敷衍呢?字体不仅太小,而且大小不一样,好几篇文章之间的行间距也不一样,甚至还有一个投稿作者名字打错了,C用几乎是哄孩子的态度给他指出这些问题希望能重新改一下,先说排版怎么好,然后说但是这点有点瑕疵要是能改一下就好了,很柔和了吧?但是B的回复很直接:“我不改,你改。”C便有点上火,于是语气就有些强硬,结果B直接发了个哭的表情包和一堆委屈的话,总之就是开始哭闹,C便心软,又开始安慰他,最后还是重新排版了。据说B在事后还给别人说C骂他。在这儿我们首先应当认识到,报刊排版这个事,是该报刊编辑部整体的事,如果报刊发布晚、质量出问题,是编辑部整体需要担责任的,而不单单是B或者C一个人的事。但在上述案例中,B却把报刊排版当成了展示自己个人能力的平台,但在获得这种他自以为的对自己的肯定之后,他却又拒绝担负起相对应的责任,“白嫖”了属于是。然而这和A不同,B的这份责任如果他不担,就需要集体来担;当名誉受损时,是集体的名誉受损,而他本人则不怎么受影响。更应当批判的是,B在别人给他指出错误后,装可怜利用了同志们的同情心,只为维护自己的面子,这是一种自私又可悲的行为,属于知错不认也不改,甚至还利用别人的好心反将责任推到别人头上,更有甚者还会污蔑指出错误的人,这就已经是一种资产阶级思想了。</p>
-
-<p>毛主席在《论联合政府》中说道:“有无认真的自我批评,也是我们和其他政党互相区别的显著的标志之一。我们曾经说过,房子是应该经常打扫的,不打扫就会积满了灰尘;脸是应该经常洗的,不洗也就会灰尘满面。”然而当别人对这些人指出错误时,他们已经意识到自己的错误(王明是根本不认为自己错了——笔者注),但他们依然死要面子不承认,甚至硬是要按着自己的错误路线走下去,“这种作风,拿了律己,则害了自己;拿了教人,则害了别人;拿了指挥革命,则害了革命。”(《改造我们的学习》毛)</p>
-
-<p>无下限的反串和cosplay行为。反串和cosplay本身是网左群体对于现在社会的一种相对消极的反抗形式,可以被算作是进步的;但当这种行为变得毫无限度,甚至已经影响到了群里其他同志和社群的正常运行,这种行为的性质就变了,我想这点不需要我再多加说明,这种行为几乎在“网左”诞生之初就被很多同志批判了。据我了解到的几乎所有网群,他们每天的主要内容就是吹水、反串、cosplay,有的人反串水平高超得甚至让很多同志误认为右壬,知己知彼了属于是。我见过cosplay最严重的一个网群,专门设立了一个群作为吹水用,“社长”带头cosplay,几乎每三四天就换一个群头像换一个群名,甚至还通过qq群的“群头衔”功能给群友们“封王封侯”,时不时还要在群里发自己穿上苏联军装或者啥的照片,真・cosplay了属于是。这样的网群,实在是难说它起到了除发泄情绪和消遣时间外的更多作用了,它已经变成了无产阶级运动中落后的产物了。</p>
-
-<p>许多人在现实中受了委屈,处处受到压抑,便跑来网络上来发泄、逃避,但也仅仅止步于此,甚至打扰到网群的正常运行和其他同志的生活,这虽然属于一种消极反抗,但对革命运动实质上没有任何推动作用。虽然这话听着不舒服,但我还是想说:网群不是心理医院,有病请找心理医生。</p>
-
-<p>有的同志(或此类人本身)喜欢为此类人辩护,说他们是“左派”,所以我们依然应当把他们当成“同志”,他们的行为依然是是“左的”,是所谓“进步的”,但如果真的这样,那“左派”、“同志”的门槛是否也太低了点,入党还要搞政审呢。实际上,这不过是列宁同志所说的“隐藏在‘左的’口号下面来为小资产阶级自由散漫辩护的全部幼稚性”。</p>
-
-<p>“幼稚病”描述的是政治路线斗争中明显的错误,尚且是成年人经过理性思考判断,用逻辑言语表达出来的观点。而我们前面所阐述的行为,就像是一个被惯坏了的小孩子,一不如他的意就要大哭大闹甚至打人骂人,这根本就不是“幼稚病”,而是纯粹的幼稚。不管王明再教条主义、张国焘再机会主义、考茨基再“叛徒”,也没见他们指着毛和列宁的鼻子骂脏话吧?</p>
-
-<h4 id="要当老大的张国焘">要当老大的张国焘</h4>
-
-<p>其三张国焘式。每次我读党史的时候,看到张国焘这个名字我血压就往上窜,我就预料到这个人一定又要为了一己私利葬送好多红军战士的性命。张国焘本来是红军在川陕根据地的领导人,但他在和红一军汇合后,看到红一军兵少钱少,再对比兵强马壮的红四军,张国焘便飘飘然起来,认为自己才应该当老大。然后才有了后面的分裂,并另立中央,最终带着左路军(红四军+原红一军五、九军团)去和川军死磕并导致百丈关大败。在被迫北上后,但他因为担心自己的政治命运,就在黄河南岸拖拖拉拉不想过河,结果直接导致宁夏战役计划被迫中止;为了营救已经渡河的红九、三十一、五军,延安方面又制定了海打战役计划,结果又因为张国焘的不配合而破产;最终渡河的三个军不得不组成西路军,在河西走廊试图生存,但最后几乎全军覆没。可以说,左路军和西路军的惨败,张国焘难辞其咎。而张国焘在此之后并不知悔改,继续走他的机会主义、山头主义道路,最终叛投国民党,客死海外。总而言之,我们说的“张国焘式”人物,就是没有特别坚定的信仰、混进革命队伍的投机家,不管是在政治上投机还是在金钱上。</p>
-
-<p>争权夺利,要当老大,是这类人最典型的表现。很不幸地,在我亲身经历的四个网络学社中,发生权力斗争的有四个,达到了百分之百。</p>
-
-<p>第一个网群,我们将“社长”暂称为A,其中一个和他一起建立群组的成员暂称为B。这个网群在建立初期,想要建立一套有效的筛查制度,防止有破坏分子进入网群,于是A就自告奋勇,编写了一套审核题,但是A的这套题的答案几乎都能在网上搜到,大概类似于“商品的二重性是什么”这样,这别说防晶哥了,连兔兔都防不住;所以B在看了这套题之后,就重新修改了一遍,基本上把每道A出的题都换了一遍。但在这之后,A遍处处掣肘B,甚至说B难听的话,因为A认为B在“夺自己的权”。很多同志看到这里可能已经皱起眉头来了,不得不说A的思路看似是非常离谱的,但其实仔细分析,这不过就是一种个人主义、机会主义思想。更明确地来说,A完全不认为他所做的革命事业(咱们暂且把网左算作革命事业)是在为全人类谋福祉,不认为这是全世界无产者的事情。他不认为这是集体的事情,反而认为这是自己的事情,所以他的所思所想都是优先从个人利益出发的。审核题起不到效果,群里混进反动派和走狗怎么办,A完全不在乎;但如果他的手下胆敢僭越,指出他的错误还要在上面动手动脚,那就是大逆不道之罪,他就要对其降下天罚。我们知道,马克思主义者思想的最核心一点,就是平等,就是民主,即便是在以“纪律”、“组织”为准则的军队里,红军也设立了极其民主的制度:官兵平等、财产公开、士兵委员会。在A的思想中,所谓的社长(即便这只是他自封的)要比社员高一等,社员指出社长的错误,甚至抢了社长的“权力”,是绝不可容忍的。A的思想,在某种程度上确实可以算作一种资产阶级思想,而且甚至是没有物质基础支撑的那种。对A来说,网群不是革命事业的平台,而是自己的私产。</p>
-
-<p>第二个群也差不多。社长D在社员发现学社吹水现象过于严重,提出要进行社务改革以及人事重组时,拒绝了社员对吹水群的改革,并宣称这个吹水群不属于学社,是在自己的朋友群。但如果只在其他群里抓吹水,那学社的人不还是要到“朋友群”去吹水吗?所以这场改革无疾而终。在这里的个人主义体现得更淋漓尽致,已经弃集体于不顾,完全是从个人角度出发思考的了。</p>
-
-<p>在第三个群中,C和其他几个社员一起建设了一个网络报刊。在一开始,网络报刊处在一个非常混乱的组织状态,基本上是一个人包揽全部工作。所以在后面,这个学社试着去分工,把一些之前被包揽的大工作打碎为多个小步骤,然后尽量让所有成员都可以分到工作、参与到学社建设里来。但是这就让C暴跳如雷了,他觉得这是“削他的权”,反对声音很大。C被分配到的职务是报刊封面设计,他之前也参与过排版和人事安排,但很不幸,他证明了自己没有担任这些职务的能力,但C并不这么认为,他认为这就是在打压他,所以他时常抱怨说“没有归属感”,后来甚至拒绝参加任何社务。颇为讽刺的是,C还经常攻击学社说“没有民主”。</p>
-
-<p>在第四个群中,这个群的成员因吸取之前的教训,所以在一开始就取消了“社长”这个东西,但作为创始人之一的E却不是很同意,他时时刻刻都想要当“社长”。在一开始,E拥有相对较大的“权力”的,他也一直自认为自己就是社长,但后面由于他确实能力无法胜任,所以逐渐被移出了核心决策小组,所以他心怀不满,甚至经常攻击决策小组,说这是“独裁”,但实际上如果让E加入这个小组他绝对不会说什么;E还时常阴阳怪气小组中做决策最多的同志(即他眼中的所谓社长)。很多同志都不理解,一个网络学社,他搞权力斗争是图啥,图多控制一个群吗?</p>
-
-<p>除了争权,张国焘式行为还有从别的群强行拉人。这就是彻底的山头主义了,在“左圈”内拉帮结派,不用敌人来打自己就开始分裂内斗。我之前所在的学社出现过一次这样的情况,我被一个人,我们称之为F,拉到了他们群,然后我就想在他们群宣传一下我们的报刊,F当时很不满,觉得我从他们群挖人。后来F跑来了我们的群,由于他的观点以及态度恶劣,和我们群群员起了一些冲突,他和他的信徒们就开始从我们群通过私信或直接邀请的方式偷偷拉人,在被发现后干脆光明正大直接在群里挖人,厚颜无耻了属于是。在F看来,无产者、左派不是一个整体,我们要做的不是团结大多数,而是拉帮结派勾心斗角,为自己攒(虚拟的)政治资本。F通过某种方式凭空创造了一种身份认同:“F的学社的人”和“我们的学社的人”,而不再是无产者、受压迫人民这种身份认同,我想特色肯定很喜欢这样的人,直接帮他们分化了人民,还不用发工资。顺便提一句,民族主义也是通过类似的方式被制造出来的。</p>
-
-<p>金钱投机,利用同志们的信仰和同情心来骗取钱财。这个就已经不能算作“左派”了,甚至可以归到敌人的范畴。我想同志们多少都有耳闻前段时间“张子桀骗钱”一事,此人通过奥斯卡级别的表演与包装、利用同志们的同情心,来为自己谋财。这种行为在道德上的失败已经不值得再批判,但是他的这种行为,不仅严重损害了同志们之间那种坚定的信任,而且还打击了很多新同志对马列毛主义的信心,可以说,这一类人是资产阶级的好帮手。我还遇见过一些人,宣传说自己可以帮同志们打印一些市面上没有的资料和同志们自己做的宣传物,虽然说是要花点钱,但很多我当时也都相信他们是真的站在革命的人民这边的,但当我仔细询问之后,发现他们居然也在帮右派打印资料,这使我无语地无地自容,这些人就是纯粹的投机商人,他们为了赚钱可以见人说人话见鬼说话,如果利润足够的话,他们也完全可以向晶哥出卖那些曾经的“同志”。</p>
-
-<p>既然说到张子桀,那就不能不提最恶劣的性投机。张子桀此类人,通过把自己包装成“激进的女权主义者”,把自己塑造成革命家、女性之友的形象,让很多刚刚建立信仰的、处在迷茫中的年轻女同志对他们很有好感,而他们则卑劣地利用女同志,骗取她们的感情甚至身体,以满足自己野兽的欲望。而这样做的危害是明显,那就是极大程度地激化性别矛盾,帮敌人瓦解了男女同志间的信任,这让男女同志之间以后还怎么互相充分信任呢?以后还怎么自由地在一起战斗呢?此类禽兽人物无疑成了父权制的卫道士,无疑在给资本主义续命,他们对我们运动的割裂,甚至要比晶哥的铁拳还要厉害。</p>
-
-<p>名誉投机,把自己包装成“左派明星”,但实际上并没有坚定信仰。张子桀是这样的人,之前还有一个“月华”,每天在空间里发表马列毛言论,结果润到荷兰之后就摇身一变成了新自由主义者。还有很多这样表演型人格的人,特别喜欢包装自己,混入左派的队伍,享受通过欺骗新同志带来的被崇拜感。我认为,这些人危害虽大,但真正的马列毛主义者是可以识别出这些人的,这些机会主义者的出现并不会影响他们的信仰。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左圈”无时无刻不在吸纳新成员,一些对体制迷茫者、怀疑者也经常会来这里寻找答案,而这些表演者,实际上就变成这些新成员崇拜的“神像”,甚至形成一种“饭圈”,就比如说月华在被挖出家里是金融资本家时,有很大一批他的粉丝用恩格斯给他辩护。当这些新成员没有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武装自己的头脑之前,便会对这些“神像”马首是瞻,而当他们发现,原来这些人不过是一些职业演员,给他们传播一些自己都不信的东西,他们会怎么想呢?他们还如何去信任其他的同志、如何去信任马列毛主义、如何去信任共产主义一定会实现呢?这对我们的队伍的打击无疑是巨大的。</p>
-
-<p>一言不合就开盒。前段时间,有数个网群被举报封群,原因是有一个叫“稻花”的组织,利用计算机科技收集其他网群的数据,然后举报,宣称这是为了“消灭落后的网左”。在这个组织中,甚至还有严重的个人崇拜和cosplay现象,把“稻花”誉为什么伟大导师,还给他编了首赞歌,实在是魔幻现实主义。除去这种以开盒为存在手段的特殊案例,左圈中还确确实实地存在用开盒来攻击对方的现象。两个人,因为一些网群组织上或者理论上的冲突,就直接挥舞“盒大棒”,翻对方老底以通过这种方式报复、胁迫对方,这种手段我上次见还是在诈骗犯那里。除了开盒,我还见过有人在和别的群或者个人起了冲突之后,直接把他们举报了,这下晶哥好帮手了属于是。这类人,虽然行为很幼稚,但是要比“幼稚式”人物危害更大,在某些时候甚至就是直接在帮晶哥的忙,不仅帮忙分裂左派队伍,还帮忙精确提取打击信息。</p>
-
-<p>综上所述,张国焘式人物,是一类信仰不坚定的、目光短浅的机会主义者。对于这类人,我认为没什么团结的必要,我们要对他们进行坚决的斗争,留着这些人,对我们的事业弊大于利。</p>
-
-<h4 id="当团结-批评-团结成为教条">当“团结-批评-团结”成为教条</h4>
-
-<p>综上,我们应当对王明式团结又斗争,对幼稚式教育又斗争,对张国焘式则坚决斗争。然而,很多同志依然要教条地统一拿对待同志的方式对待这些鱼目混珠的人。每当群里出现上述这样的人物,总有一两个浑身冒着圣母光芒的人站出来,左手抱着“民主”,右手举着“团结-批评-团结”,疾呼一声:“都是同志!”。</p>
-
-<p>团结-批评-团结,这源于延安整风时期,毛提出的整风原则之一:</p>
-
-<blockquote>
- <p>“我们曾经把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这种民主的方法,具体化为一个公式,叫做“团结-批评-团结”。讲详细一点,就是从团结的愿望出发,经过批评或者斗争使矛盾得到解决,从而在新的基础上达到新的团结。”——《毛选第五卷,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p>
-</blockquote>
-
-<p>既然提到了延安整风,我认为我有必要向不熟悉这段历史的读者同志介绍一下。我们将其分为四个部分:整的是什么,怎么整的,整风的条件,整风的结果。</p>
-
-<p>延安整风针对之一的就是长征之前,在王明“左倾”路线下的苏维埃后期的那次大崩溃,即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和它带来的惨重后果。然而有趣的是,一向以“左”著称的王明,在到达延安后反而又搞起了“一切服从统一战线(国民党)”的“右倾”路线。如果我们细究红军的历史,就会发现“左”和“右”的错误总是交替出现,尽管错误的具体内容不同,但每一次的“左转右”、“右转左”都说明了“左”、“右”两极相通,虽然二者互为极端,但归根结底都源于同一种思想:不了解中国实际或不能揭示中国革命客观规律的主观主义。这个主观主义,就是不顾现实的客观情况,单凭着自己的“想当然”或者抱着一堆教条来办事,最后结果自然往往是失败的。</p>
-
-<p>而此时,1942年的春天,中共也已不同于初到陕北时的一个濒临灭亡的小党,业已成长为一个可以影响抗战整体局势的力量,而此时百分之九十的新增党员和干部都是在抗战后加入的,他们没有经过早期革命的淬炼,这也迫使中共需要一次整风来提高新干部们。</p>
-
-<p>《实践论》中提到,人们脑中的理论源于具体的实践斗争,因为具体的实践环境不同,所以同样的理论在不同的环境下就可能会失灵,这就是教条主义;而如果事事都要从实践中总结,那成本就会高得离谱,所以又需要学习先进的理论体系,指导我们的实践,所以整风前两个步骤分别是:马列主义学习运动、大兴调查研究之风。</p>
-
-<p>而整风的第三步,我想同志们多多少少都有听过,那就是历史清算。毛这样说过:“总结过去的经验,对于犯错误和没有犯错误的人都是一种教育。了解过去的错误,可以使今后不犯同样的错误。”毛在《实践论》中这样总结道:“人们要想得到工作的胜利即得到预想的结果,一定要使自己的思想合于客观外界的规律性,如果不合,就会在实践中失败。人们经过失败之后,也就从失败取得教训,改正自己的思想使之适合于外界的规律性,人们就能变失败为胜利,所谓‘失败者成功之母’,‘吃一堑长一智’,就是这个道理。”历史清算和前两步最大的不同,就是它会涉及到具体的人,所以毛提出了历史清算的原则:整风不是要整人,整风的目的是“惩前毖后,治病救人。”就是从团结的愿望出发,经过批评或者斗争,分清是非,在新的基础上达到新的团结。这个过程就是“团结——批判——团结”。</p>
-
-<p>但是,许多同志并不能对过去的历史有一个全面、辩证的认识,毛认为当时的错误是路线错误,而很多同志却只认为那是策略错误,在此情况下,毛进行了称之为“党书”的编辑工作,主持编写了三部历史文献,即《六大以来》、《六大以前》和《两条路线》。《六大以来》一经出版,在大量的史实面前,原本不承认自己错误的同志,也放弃了自己原来的观点,认为确实存在着从思想、理论、方法、策略层面的路线错误。</p>
-
-<p>整风的最终结果就是九月会议,洛甫、博古、王稼祥等人在会议上以追求真理的态度做了真诚的自我批判。不过在这次会议上,王明却一直在回避自己的错误,把责任都推到博古头上,但实际上这次会议的目的并不在于要追究谁的责任,而是要打倒错误的主义,但如果王明不承认自己的错误,那就很难说这种主义被打倒了,而如果让王明继续领导组织,必然会继续造成更多的失败。毛和其他同志数次找过王明谈话,但后来王明干脆称病拒绝参加自我批评的会议。但整风运动整体上还是成功的。</p>
-
-<p>由此,我们可以总结出一场整风中的几个关键条件:组织中的人都认同这个错误,组织中的人都了解错误的具体内容,并且对错误有统一的、正确的认识,没有这几个条件,整风就是空中楼阁。然后就是自我批评要认真的而不是敷衍的,尤其是对那些担任要职的人,如果这些人依然执迷不悟,还让他们担任要职那就是害了组织。</p>
-
-<p>如何让组织中的人都认同一件事是错误?那就需要统一这些人的思想观念。比如说A认为群众是乌合之众,B认为群众是有智慧的,那么,当B犯了错误时,他就认为有必要和群众交代清楚,而A则就认为,我自己悄悄改了不就行了,公开承认多损害我的威信啊。在世界观不同的情况下,对一件事的看法甚至会截然相反,所以统一思想就很重要,这就是为什么要搞马列主义学习运动,这才能让大家真正做到批评与自我批评。</p>
-
-<p>如何让组织中的人都了解错误,并对错误有正确的认识?那就要摆事实。即便大家都言必称马克思,但也会有各种各样的分歧,毛说博古是“本本主义”,博古说毛是“山沟沟里的经验主义”,谁都说服不了谁,怎么办?那就是要把这个理论放到实践中去,走博古路线,“御敌于国门之外”,结果连吃败仗;走毛的路线,四渡赤水脱离险境,谁的路线正确这不一下子就看出来了吗?但仅仅这样不够,因为有的人就会觉得,啊博古的路线没问题,是下面当兵的执行有问题,所以啊问题不大,不用整,这就是大家对错误没有正确的认识,所以毛在当时又亲自主持编写了三本“党书”,在大量事实证据面前,这些人才承认了是路线错误。</p>
-
-<p>那什么样的整风是失败的呢?我给大家举一个亲身经历的例子。</p>
-
-<p>甲是一个类似于上述张国焘争权夺利式和幼稚式加起来的人物,之前经过其他同志批评,做了一次自我批判,但几乎文不达意,只是敷衍了事没有认真改过;没过多久,甲又由于各种各样的错误,不仅引起了网群成员的众怒,还极大阻碍了网群的运行。A想要对他进行批评,但甲的态度极其恶劣,不仅不听还攻击A,于是A找到同为网群领导组的B、C和D,提出要公开批评甲并撤下他的职务。但B认为,这主要是甲和A之间的的个人矛盾,关于甲阻碍学社运行,B则认为大家都是同志,单独口头教育就好,没必要撤职,也没必要公开批评,应当秉承“团结-批评-团结”的原则;C也觉得,大家都是同志,我们态度要柔和,尽量避免冲突,保持团结,也没必要撤职,毕竟甲是掌管xx部的,我们还需要他。我们在这里可以看到,首先A、B、C三人对于甲的错误理解不同,B则根本不认为这算错误,主要是个人矛盾,口头教育一下就好;C则没啥判断,只希望保持现状。这是因为三人对此次冲突的了解程度不同,三人的观念也不同。A一直也同样在甲的xx部工作,而且A也负责很多人事变动,甲对此类工作阻挠甚多,A和甲也很熟悉;而B则是较晚才参与人事变动,而且也不是很积极,和甲也没聊过几句;C则参与度更低,一直在一个独立性很高的单另部门工作,C和甲只是泛泛之交。总得来说,他们根本就没有被甲怎么影响过,将这判断为和A的个人矛盾也是正常;对C来说,甲怎么闹腾也不会影响到他,自然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省得破坏了他和甲的交情。而且,在B看来,这个队伍的力量来源于人多名声好,他是怕打烂了坛坛罐罐,打击了甲让他退群,又怕甲跑到其他群毁坏这个群的名声;而A则认为网群的核心队伍绝不可容忍上述三式人物,更不可让他们担任要职,队伍的力量来源于高度的组织、先进的觉悟和正确的路线,如果人多就是力量大,那抗日战争就应该是国民党领导打赢的,至于“左圈”的名声,简直就是个笑话。不过由此,也暴露了网群一个无法解决的缺陷。</p>
-
-<p>不过最终在A的坚持下以及甲确实惹了众怒,小组最终还是决定把甲撤职,但甲并不服,反而还撒泼打滚,用语言暴力攻击A和其他同志,小组最终不得不又决定把甲开除出社。而甲在之后果然跑到其他好多群大哭大闹装可怜,其中就有几个群听了甲的一面之词就跑来质问A所在的网群,这几个群中还有一个是在“左圈”颇为知名的“xx号角”。“xx号角”的一名成员给B发了一封很长的私信(为什么没给A发?因为A根本就不在其他群刷存在感),大致就是说要团结同志,不要搞分裂,要坚持什么“团结-批评-团结”的原则。B对此人还是礼貌以待,但A知道后当场就火了,这个人什么都不了解,就听了甲的一面之词,就跑来当和事佬扮圣母,不知道这个人还记不记得自己的组织名字里有“xx”二字。在这里,所谓的“团结-批评-团结”就彻底成为了教条,成为了某些人站在道德制高点上向其他人挥舞的大棒,属实是把自己当成共产国际了,到处往别的群派“钦差大臣”,要求别人把此教条捧在神坛上,完全不顾现实情况如何。如果按着这样教条的方式去机械地“团结-批评-团结”任何一类犯错的人,那最终就只会什么也团结不了,什么也批评不成,整风搞成了面子工程。这种无条件的“团结”,很难说到底是在团结,还是在妥协、逃避。</p>
-
-<p>而至于D,他则表示,不能脱离群众,要搞大民主不要搞小团体,要求在一百多人的大聊天群投票决定此事。但是D要求的“民主”,真的可行吗?</p>
-
-<h3 id="建群即建党">建群即建党</h3>
-
-<p>在今年上半年,“左圈”内发生了一件啼笑皆非的事,闹得满城风雨。有一个网群的群主写了一篇长达十几页的“建党宣言”,宣布这个群正式成为了“中国xxxx党”。这篇宣言很快传遍了“左圈”,看了它的同志们的态度几乎是一边倒的,那就是认为这简直是cosplay,太荒谬了。但是这种cosplay、“建群即建党”的现象却在“左圈”中十分常见。这不禁向我们提出了一个问题:网群,真的可以承担一个真正的政党组织的任务吗?网上闹革命,到底可不可行?</p>
-
-<h4 id="网群独裁不可避免">网群独裁不可避免</h4>
-
-<p>对中共早期党史略晓一二的同志们都知道,中共强大的战斗力和凝聚力不来源于暴力和集权,恰恰相反,来源于民主和平等。我认为这两点也是一个马列主义组织的生命线,没有这两点,就不能被称之为马列主义组织。但在现在的网群内部,不仅没有民主,甚至还在不可避免地走向独裁。</p>
-
-<p>我们常常说,社会组织中的问题都是人的问题,但是我想很多同志们都忽略了一点,那就是在现实社会中人是有极大的主观能动性的,政治组织的形式是可以通过人力来改变的,而在网群中情况是大有不同的。以目前形势最广最多的QQ群为例,QQ群的形式是被腾讯的设计钉死的,没有任何更改的可能。QQ群中群主就是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他完全可以凭自己的喜好,任意处理群中的任何一名成员,包括这个群本身,而群成员没有任何实质的手段能够反制群主和群管理员。QQ群的组织构架在诞生之时就是独裁的,想在这种构架下去建设民主,就好比在沙漠里种水稻,如果不改造沙漠环境,任你的水稻种植手法再高超、水稻苗的品种再优良,也不可能成功。</p>
-
-<p>除去客观的架构,我们也无法忽视一个主观的事实,那就是一个网群组织真正的成员,也就是所谓的核心成员,其实也就是三到五个人,最多六七个人,就是这几个人真正地在干事;而且这个组织真正的运行,往往是依靠一个人,就那么一个,这一个人的能力几乎就决定了这个网群组织的上限,如果这个人有任何问题,比如退群了,那么这个网群组织也就会立刻名存实亡。那是什么造成这种现象呢?</p>
-
-<p>为什么一个网群里真的在干事的只有几个人?其实很简单,因为这个群就属于这么几个人。换句话说,除了这几个人之外,剩下的成员对这个群没有归属感,他们不认为自己是这个群的人。</p>
-
-<p>从唯物主义的角度来讲,精神上的联系建立在物质的联系之上。如果你认同自己属于某个集体,那么你一定在物质利益上和这个集体达成了某种程度的一致(注:这里的集体强调一定的组织性,和饭圈那样单纯的标签化身份认同不一样)。例如,民族国家的形成是往往是因为这个民族集体要面临共同的压迫或外敌;我认为我和我家是一个集体,是因为我家发了财我也能跟着分一笔,而我家如果某个成员亏了钱我也得用自己的钱帮忙;我作为xx党的党员,认为自己属于xx党,除了政治立场一致外还因为这整个党利益一致,兴则全兴,亡则全亡。那什么情况下我们不认为自己属于某个“集体”呢?第一种,我们发现这个“集体”是假的,就比如我们发现在民族国家中,那些口口声声为了民族的高官居然个个都有外国绿卡;比如我所属的这个党它说一套做一套,喊“清正廉洁”最大声的反而捞钱最多。那么另外一种,就是这个集体是被强加给我的,事实上我和这个团体没什么联系,举个例子,小组作业,老师们天真地以为只要小组所有成员最后得分都一样小组成员就可以共同努力,但实际上小组任务往往落到一个人头上,这个人为了自己的分还是得出苦出力;历史上还有个比较经典的例子,蒋介石手下军阀看似一体,都说自己是中国人都拜三民主义,实际上貌合神离,毕竟军阀成一体和蒋介石不仅没啥共同利益甚至还是竞争关系;再比如我上初中的时候,我的老师经常给我们灌输“xx中学的荣誉”这种东西,以激励我们好好学习用好成绩回报“母校”,但事实上学校对于学生是剥削利用关系,我学得好是我父母花钱我自己努力,学校只是一个平台,给学校多捞了几个名号学校又不会给我发股份。</p>
-
-<p>说了这么多,同志们可能已经明白我想说什么了:是的,网群没有组织度的根本原因就是这个“集体”是虚假的。网络本身就是一个虚拟世界,我在这个虚拟世界再怎么厉害也和现实世界的我没关系。据我观察,事实上一个网群里的绝大多数人都是把这玩意儿当作副业来搞,大家现实中还有正事,该上学上学该上班上班,毕竟哪怕我在网络社群里当了社长我现实中依然是个社畜。大部分同志参与网群不过就是为了找到一群和自己有同样苦闷心情的人,以寻得情感上的安慰;或者单纯把网群当成汲取知识的平台。大家也就是上班或上学的空闲时间来网络上用一种类似cosplay过家家的心态来“追逐理想”。再者,网群极度依赖电子设备,甚至超过依赖现实的人。我今天在群里呼风唤雨,明天我把手机一关我就和死了没区别。所以网群建设的高峰期是寒暑假,因为大家现实中上学工作根本就没啥时间抱着手机聊。</p>
-
-<p>那么一个网群的核心成员往往都是什么样的人呢?这些人首先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可以长时间接触到手机,至少每天能有一两次上线机会;如果不行,那即使此人是“建群元老”也无法成为核心。其次,这些人是群的管理层,一般而言,就是“建群元老”,但也不乏一些还算开明的群会把一些后来的成员提到管理层(这些后来的成员当然也是能长时间接触到手机的)。总之,这些人在某种程度上尝到了权力的味道(即便这权力是虚假的),而且也体验到了对抗异化、回归劳动本身的快乐(这点会在之后的篇详说)。但是,群里的普通成员往往两者都感受不到。</p>
-
-<p>如果你参与过网络群社的创建,你很可能就会注意到,一个社群中,绝大多数成员都只是参与者,而只有少数成员是管理者。我想熟悉《鞍钢宪法》的同志已经意识到问题所在了。除去管理层,剩下的成员大致可分为两部分,少数可能会被管理层分配一两个职务,但也就是按部就班地照做,因为这部分成员对整个组织基本不了解,也参与不到核心管理;剩下的则就是纯粹在群里聊天吹水。这时大多数成员已经在某种程度上成了“打工人”了,网群又不会给他们发钱,纯粹用爱发电了属于是,当然就没有归属感了,当然就没有组织度了。</p>
-
-<p>而在这种情况下,网络社群的高度集权乃至个人独裁就不可避免了。而我们又知道,一个马列主义团体离不开民主,没有民主的、用爱发电的团体,组织度甚至比不上发钱干活的团体。不管是从客观条件还是从主观条件出发,我们都无法遏制这种趋势。</p>
-
-<h4 id="民主的前提">民主的前提</h4>
-
-<p>我在《进群即同志》篇的最后一段遗留了一个问题,那就是有个人在解决一个问题时说,不能脱离群众,要搞大民主不要搞小团体,要求在一百多人的大聊天群投票决定此事。这种“民主”,在网群中到底可行吗?</p>
-
-<p>民主这个东西,听着十分得高大上,也是不可违反的政治正确。在一些二极管人士的思维中,要搞民主就要那种“全民参与决定、人人一票否决权”的,不然就是“集权、独裁”。但是,不管这些人再怎么喜欢民主,我们也必须看到,“民主”如果在不符合现实客观环境时强行实行,那就会变成脱离实际的教条主义。</p>
-
-<p>首先我想给出我认为的民主的定义。其实民主没有特定的形式,不是说非要“言必称希腊”,一人一票才是民主。民主其实就是让一个组织中,最底层、最广大的那个群体可以影响、参与甚至决定最高层的政策,而不是反过来。希腊民主看似没毛病,但实际上可操作空间大得很。在古雅典,只有成年男性本地的奴隶主才有投票权,所以那哪是民主啊,那就是父权制奴隶主阶级专政。在美国,看似每人一票选总统很民主,但实际上,那不过就是让老百姓在一个资本家和另一个资本家中选,不管是谁都不能代表无产阶级的根本利益,所以本质上也不是民主而是资产阶级专政。而这种有产阶级专政,则是建立在国家中的暴力机关之上的,“民主”面纱下是资产阶级的刺刀。</p>
-
-<p>在美式选票民主中,还有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那就是百姓根本没有渠道得知候选人真实的一面,候选人和其政党往往用巨量的资本买通媒体,让他们为自己搭建人设宣传形象,并许下诱人的空头支票,但至于上台之后这些空头支票会不会被兑现、此候选人是不是真的像宣传的那么牛逼,那就不好说了。由此可见,在这种“民主”中,老百姓完全处在一个信息茧房中,他们看似有了选票有了左右政府的能力,但实际上,他们还是被操控、被利用的工具,这也导致越来越多的美国人不愿意参与投票,毕竟和他们有什么关系呢?</p>
-
-<p>在网群中实际上也有上面这段提到的问题。普通的群成员实际上对网群事物的参与感要比很多同志想象的低得多。事实上一个网群的绝绝大部分事物都是由核心的四五个人讨论决定的;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许多网群会设立一个类似于“公民大会”的群,将网群大小事务都在这个群里讨论、决定,这样群普通成员也可以去看,并发表意见。这样看似没毛病,但实际上和开私人小会没啥区别,原因很简单,那么长那么多的讨论内容,谁那么闲一条一条翻啊?而且群普通成员本身对于网群内部情况就不会很了解,即便是看了那些讨论内容,也很难作出什么判断、给出什么建议。</p>
-
-<p>说到底,对于占大多数的群普通成员来说,他们在网群中更像是“消费者”的角色,网群只是一个为他们提供了可以满足自己“革命幻想”或者查找资料的平台,他们并没有把自己当作这个组织的成员。对于普通成员,在现实中的生活要远比在网上“革命”重要(这实际上是一个正确的判断,我并没有在这里谴责他们),网群是一个可有可无的东西,是一个为现实失意生活补充的消遣物,空闲的时候吹吹水,到点了还得去上班上学。</p>
-
-<p>总而言之,当一个网群试图用“民主”的方式解决一项事情时,网群中的“民”既无法了解到事情的全貌、作出客观逻辑的判断,也不会认为自己是这个网群中的一份子、来去参与这个事情。毕竟,不管这个网群怎么搞,哪怕这个群炸了,也不会对他们现实生活产生一丝一毫的影响。</p>
-
-<p>在此情况下,“民主”就已经沦为形式主义了。据我观察,大部分网群中,如果某个成员要求以“民主”的全群投票的形式决定一件事,那么这个成员要么是为了面子,走个“民主”的形式让自己安心,这实际上是一种推脱责任,本来应当自己判断、承担的事被推到了全群成员头上,到时候出问题了那就是群成员的责任了(不要期望群成员可以在根本不了解事情全貌且没兴趣参与的前提下作出正确的判断);要么,这个人只是希望用“民主”来给自己背书:“你们看,我这个事情可是通过‘民主’的形式作的决定,你们要是反对这个决定,那就是反对‘民主’!”实际上就是美国政治正确那套玩法,根本就不是民主了。</p>
-
-<p>但是我并不是说这种形式主义民主完全没有效力,它在有的时候确实可以被引导着作出正确的决断,但往往需要花费大量精力和时间,效率极其低下,时间浪费极其严重,而且往往就搞错了重点:重点是在解决这个问题,而不是在这种根本无法组织民主的情况下搞形式主义。</p>
-
-<p>给大家举个真实事例。在xx网群某一天混进来了一个“王明式”人物A,此人一上来就是满口哲学黑话,但实际上A本人并不理解自己说的那坨东西。但是,A的脸皮厚极了,当有人指出他理论上的错误时,他会说一大堆英式废话来绕弯子,总之就是死不承认错误,还攻击对方才是错误的;当他遇到有不会说哲学黑话的同志,他就好像是黄鼠狼遇上了鸡一样,逮着人家撒开了花地倾倒哲学黑话来批判对方,甚至还从这个网群往自己的群里拉人,总之把这个群搅得鸡犬不宁,甚至无法开展正常工作了。遇到这种情况该怎么办呢,我想大家的第一判断就是给他禁言或者直接踢了吧,总不会去搞说服教育吧?但是此群的核心成员B还真就要搞说服教育,B是这么解释的:因为他要通过辩论让此人的真实面目暴露出来,然后再将这些聊天记录发到三百人的大群里,通过“民主”的方式投票决定是否将此人踢出。最后这件事搞了大概七八个小时,把好几个群成员气得半死,然后才把这个人踢出的。</p>
-
-<p>那么,A最后有被说服教育了吗?没有!指望说几句道理,就改变别人头脑中的思想,往往是不现实的。像A一样,左圈中极多的人的知识体系都来源于对书本的生搬硬套。毛曾经写过文章批判这种现象:</p>
-
-<blockquote>
- <p>“你对于某个问题没有调查,就停止你对于某个问题的发言权。这不太野蛮了吗?一点也不野蛮。你对那个问题的现实情况和历史情况既然没有调查,不知底里,对于那个问题的发言便一定是瞎说一顿。瞎说一顿之不能解决问题是大家明了的,那么,停止你的发言权有什么不公道呢?许多的同志都成天地闭着眼睛在那里瞎说,这是共产党员的耻辱,岂有共产党员而可以闭着眼睛瞎说一顿的吗?”——《反对本本主义》</p>
-</blockquote>
-
-<p>毛在此总结说,对于那些喜欢照本宣科还高高在上的人,不要去试着说服他,最好的方法就是停止他的发言权;如果你没有权力不让他发言,那最好就是不要争论,无视他;如果你非要和他争论,非要对牛弹琴,那就不是牛的问题了,是你的问题。就像在A这次事件中,你说他这种宣传方式群众听不懂,他说你是“纯粹形而上学的后现代小将”,你怎么和他辩论?至于说服他,他愿意听你讲吗,他直接来个“不听不听王八念经”,纵使你再有耐心,也不可能说服他。</p>
-
-<p>那么,这次“民主”让民主制度深入该网群了吗?没有!事实上,这次“民主”只有B一个人是完全支持的,剩下的大部分人只是觉得,反正是民主嘛,也没什么大碍,而且,我既不参与辩论,也不参与批判,我就是一看热闹的,跟我有什么关系啊?是的,从唯物主义的角度讲,这次“民主”中,群普通成员既不是“民”也不是“主”,这次辩论跟他们半毛钱关系也没有,把手机一关这事儿根本就没发生过。在此之后,网群决策事物依然按着之前的习惯来,根本没啥改变。</p>
+<p>社区民兵是泰国南部最大的武装组织。政府已将社区民兵的正规军部分(Or Sor,正式名称为国土防卫志愿军)扩大到约7,200人。社区民兵志愿者被招募到自己的村庄服役,为政府基础设施和政府官员提供保护。Or Sor每月领取工资,但其他村庄或社区民兵则不是。社区民兵一般只由男性组成,尽管妇女加入民兵组织没有任何正式障碍。</p>
-<p>那么,这种“民主”最后的作用是什么呢?这实际上就是B的自我心理安慰,是他作出来给普通群成员和“左圈”看的。B可能是出于一种教条主义的心态,也可能是太好面子,害怕把A直接踢了,会被指责为“专政、独裁”,坏了网群在“左圈”里的名声。害怕指责怎么能行呢?哪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战士没被指责过?哪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战士会在乎自己的名声,更何况是在“左圈”这种还不如微博饭圈的名声?“民主”的形式到底能不能起到民主的作用,还是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不然就会犯了教条主义、形式主义错误。从以上分析可以得知,B这个“民主”绕了这么一大圈,其实最终效果和把A直接踢了没啥区别。这使得这次“民主”完全沦为了一场表演,还是自导自演;而且还浪费了网群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耽误了正常工作的进行。</p>
+<p>游骑兵(Thahan Phran)是另一个准军事团体,是一支由陆军和海军陆战队组成的轻步兵。他们经常与边境巡逻警察(BPP)一起行动,接受作战训练。加入游骑兵者必须是年龄必须在18至29岁之间不分男女的泰国公民。女性在游骑兵中仍占少数。他们需要接受45天至6个月的初级培训。游骑兵报酬平均每月估计为13,500泰铢(约合440美元)。他们每次服役四年,经常被派往战区。游骑兵需要在偏远地区和小路上进行小规模徒步巡逻。他们在检查站巡逻,但有时也在林区扎营。</p>
-<p>让我们回到标题,民主的前提到底是什么?</p>
+<p>研究2则研究了泰国军队抽签征兵的制度。根据1954年《兵役法》,泰国所有男性公民在18岁时都要登记服兵役,直到进入军事预备役或被免除军事义务。每个年龄组中大约有1/4的人将在中学期间通过领土防御学生训练进入预备役。那些没有参加培训的人在21岁时将继续登记服兵役,然后必须向征兵部报到,参加高等教育则入伍可被推迟,但是26岁以后不可再延期。</p>
-<p>首先,在一个组织中要实行民主,那这个组织里的人必须要自我认同为组织的成员,否则民主会立刻沦为形式主义和自娱自乐。在大部分网左组织中,我们刚已经说过,大部分成员并不会认为自己属于某某组织,他们更认同自己为“消费者”,只是来这个网群平台来发泄自己的情绪的,我认为目前这个问题是无法解决的,网络是无法像现实那样有效率地支撑起人类复杂的情感连结的。如果这些成员都不认为自己属于该组织,那么当有一件事情需要决策时,他们也必然抱着看热闹的心态来参与,或者干脆就不参与。</p>
+<p>在征兵时,极少数高级僧侣和身心残疾者被永久免服兵役。其余的人可以选择放弃抽签主动服兵役。如果放弃抽签的人数不足以满足军方的征兵配额,军方将为剩余的男性举行抽签。抽签抽中红卡的人必须服兵役,其余抽中黑卡的人被转移到预备役不必服兵役。放弃抽签的原因可能包括:拥有高中或本科学历的人放弃抽签的服役期更短;对参军感兴趣;被薪水所吸引。绝大多数男性参加抽签来试图免服兵役。许多人声称害怕服兵役,因为应征入伍者可能在战区服役,且虐待新兵的报道时有发生。</p>
-<p>然后,组织必须和成员有现实的、物质的联系,也就是说这个“组织”要是一个真正的组织。现在的网群,是完全存在于虚拟世界的,对于群成员来说,可能还没游戏对他们的联系多。这个网群并不像现实组织那样,和其成员直接产生现实中的联系,而且加入和退出的成本极低,毕竟你的“同志们”连你的真名都不会知道。在此情况下,想让网群成员自我认同为该组织的一份子,那是违反唯物主义的。毛说“让群众说话,天塌不下来”,许多人就反驳说,群众要是乱说话怎么办,但是从唯物主义的角度讲,群众之所以要发声要批判某件事,一定是因为这件事影响了他们的现实利益,这是群众不会“乱说话”的前提。但是如果这件事跟群众半毛钱关系都没有,那他们乱说话几乎就完全是可以预见的了,因为他们只能通过自己的想象来判断实情(不过没有谁真那么爱管闲事,一般就会选择不说话了)。</p>
+<h3 id="六实验设计与方法">六、实验设计与方法</h3>
-<p>其次,成员必须有意愿和渠道了解组织事物的全貌。根据我个人的网群经历,在几乎所有网群中,群普通成员要么是没有渠道了解组织中的事情,要么是根本没有意愿和精力去了解。许多网群会选择将所有人拉入一个群中,大小事务都在群里讨论,想着“啥事情都在群里说过了,他们也可以看嘛。”我想问一下同志们,你们是否有时间和精力一整天都盯着QQ群聊看?更何况这些聊天还往往夹杂了大量的吹水等闲聊。大家现实中都需要上学上班,即便是不需要,也不会有多少人真的有兴趣一直盯着别人的群聊吧?那有的同志就想办法,让一个人专门负责整理记录学社做的决策并由他私发或者公告给群成员,且不说这是一件极其繁重的工作,即便是群成员真的会看到那些私信和公告,这些跟他们都有什么关系呢?大部分成员还是会抱着看新闻的心态看这些东西。根据我个人实践经历,私发决策通知这种方法只会让群成员感到厌烦,跟动不动就弹出来的广告一样,反而还起了反作用。如果说,群成员在决策一件事情前,连这个事情都没法了解详尽,又怎么能指望他们作出正确的判断呢?又怎么能指望他们拥有参与的意愿呢?</p>
+<p>本文在泰国南部进行了一项调查,将征兵抽签作为实验组成部分。第一阶段随机选择300个村庄作为数据组(cluster),其中有100个位于泰南三府。对于每个数据组,抽样分为3个类别:(1)参加征兵抽签并必须服兵役的男性,(2)参加抽签但未被选中服兵役的男性,以及(3)放弃抽签并服兵役的男性。每个类别在每个村均采访5名男性,参见表1。</p>
-<p>最后,在以上条件真的达成了之后,那就必须保证成员有渠道发表自己意见,有真正可行的实际权力去监督组织的管理层(而不是依靠管理层的个人道德,或者管理层互相监督代行这种权力)。根据我和许多同志的经历,几乎所有网群根本没有实际渠道可以让群普通成员发表意见和建议。首先这是因为上述原因,网群大小事务几乎都是几个“建群元老”开小会决定的,而这些决定也不会影响到群普通成员的现实生活,所以根本不需要群普通成员来提出什么意见。然后,即便是真的有决策对群普通成员产生了什么影响,他们也不会有意愿来“上诉”,更遑论监督管理层,这是因为网群根本没有也无法建立基层组织,群普通成员之间属于是原子化的无政府状态,这一点我会在第三篇详述,这里就不展开讲了。总之,即便是群管理层规定了群普通成员可以监督管理层,这种“权力”也往往是被其他群管理层成员包办代替。有网群经历的同志不难发现,在大部分网群中,群管理层的内斗往往比普通成员和管理层之间的斗争多得多,这样搞下来,就又成了少数人的“精英政治”了。</p>
+<p><img src="https://i.imgur.com/Y7QrRx7.png" alt="image01" />
+<em>▲ 表1:样本组</em></p>
-<p>民主的真正实行是共产主义组织真正力量的来源,没有这一来源,那这个“共产主义”组织就只能靠爱发电,最终沦为和他们的敌人一样的产物。但在我看来,网左组织不管是从主观还是客观层面,根本没有办法去实行民主,这就几乎注定了,网左组织一定会在官僚资产阶级的铁拳下覆灭,而现实的、真正的左派组织则会站在网左组织的尸体上新生。</p>
+<p>本文的实证研究由两部分组成(见表1)。首先本文分析了在泰南三府,具有更多父权价值观的男性是否更容易自愿参加准军事组织。研究1作为观察性研究,使用了两个可变因变量。第一个问题是受访者是否参加社区民兵,第二个问题是受访者是否参加游骑兵。研究1采用了所有3类参与者的数据,但只包括居住在泰南三府的人。因此,研究1中分析的受访者人数为1500人(三个类别各500人)。</p>
-<h4 id="网络左群的基层">网络左群的基层</h4>
+<p>研究2探讨了反向因果关系的可能性,并检验了义务兵役过程的军事社会化对新兵父权价值观的影响。研究2以征兵抽签的形式进行了自然实验。将第一类(实验组,抽签后必须服兵役)与第二类(对照组,抽签后免服兵役)进行了比较。因此,研究2中分析的受访者人数为3000人(两类各1500人)。</p>
-<p>1965年5月21日,毛主席在湖南省委第一书记张平化、以及汪东兴等人的陪同下,重上井冈山。行至黄洋界,毛主席谈起了井冈山精神,他问与他一行的同志,什么是井冈山精神?有人回答他说:井冈山精神就是艰苦奋斗。毛主席笑了笑,说艰苦奋斗只是一个方向,你们再想想。随后汪东兴又加了一条:支部建在连上。</p>
+<p>父权价值观通过一个基于受访者对性别平等态度的5个问题的指数进行量化,这些问题涉及受访者在多大程度上同意以下观点:1、男性比女性更适合担任政治领袖;2、男性更适合担任企业高管;3、大学教育对男孩比女孩更重要;4、丈夫应该在家庭中做出重要决定;5、女性应该容忍暴力,以便家庭团结一致。</p>
-<p>毛主席点点头,继续说:“在井冈山时,我们摸索了一套好制度、好作风,现在比较提倡的是艰苦奋斗,得到重视的是支部建在连上,忽视的是士兵委员会。支部建在连上,随着我们掌握政权,现在全国各行各业都建有党的组织,成为领导机构。党的力量加强了。但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实行政治民主,保证我们党不脱离群众,比井冈山时士兵委员会就要差多了。全国性的政治民主更没有形成为一种制度、一种有效的方式,井冈山时期士兵委员会是有很大作用的。”</p>
+<p>研究1还使用了几个额外的变量作为控制变量,并在稳健性测试中使用,其中包括指示受访者是否有孩子、教育状况、收入和婚姻状况的变量。由于研究1使用了所有三类受访者,本文还使用了虚拟变量来指示受访者属于哪一类。同时,为了测试研究2中自然实验的平衡性,本文同样使用了七个涉及在年轻男性在征兵抽签之前已经确定的7个属性作为变量:年龄、是否为穆斯林、是否为马来穆斯林、受访者的父亲是否在军队服役、受访者成长时在家中讨论泰南三府情况的程度、受访者成长时在看到母亲被打的频率,以及受访者成长时被打的频率。这些变量也用作研究1中的额外控制或稳健性检查。</p>
-<p>听到这些话以后,当时的江西省委书记刘俊秀又请教说:“现在工厂都有工会,农村有贫下中农协会,这和士兵委员会是不是差不多的组织?”毛主席回答他说:“两者不一样。土兵委员会可以监督连长、营长、团长,它有很大的权利。现在工厂的工会可以监督厂长书记吗?谁又来监督我们的市委书记、省委书记?谁来监督中央的领导?我们这支军队为什么能成为新型的军队,就是在改造旧中国的同时,也改造了我们自己。人的思想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改造的。井冈山上的袁文才、王佐,就是被改造了过来,为井冈山根据地作出了贡献嘛。红军中的不少干部原来是旧军官,一个月拿不少大洋,后来不是心甘情愿和士兵一样嘛。关键还是要有一条正确的政治路线,才能官兵一致。”</p>
+<h3 id="七实验结果">七、实验结果</h3>
-<p>士兵委员会,最早来源于1927年的三湾改编。简单说,士兵委员会就是由最基层的士兵进行选举,比如一个连有100个人,那么就由这100个人选举出5-8个人组成连级的士兵委员会,被选举出来的这几个人,代表了这个连的士兵的利益,任何一个兵有什么问题、困难、都可以直接向代表们反映,代表们再往上继续反映。营、团级士兵委员会,也是以此类推,用同样的方式进行选举,组成相应级别的士兵委员会。</p>
+<h4 id="研究1关于自我选择加入准军事单位服役的观察性研究">研究1:关于自我选择加入准军事单位服役的观察性研究</h4>
-<p>士兵委员会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底层士兵组织,并有力地确立了红军的官兵平等;正是因为官兵平等,红军才能爆发出巨大的战斗力,可以说没有士兵委员会,红军就不可称之为红军。由此可见,一个真正有战斗力的共产主义组织,离不开基层组织。</p>
+<p><img src="https://i.imgur.com/xrc8UTX.png" alt="image02" />
+<em>▲ 图1:逻辑回归结果</em></p>
-<p>我们知道,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有一个显赫的区别,那就是资本主义社会的政府在基层是没有也无法建立起组织的。资本主义政府可以把行政力量纵向伸进基层,但其基层人民之间绝对无法形成横向的组织,事实上政府也不会允许其形成,因为被组织起来的人民会对压迫者的政府构成极大的威胁。而在社会主义中,人民当家做主了,而这一点如何体现?就是要让人民可以时刻对政府构成威胁,形成一种力量均势。这是阶级力量对比上的平衡,这种在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看来暴力而无礼的方法反而对达成民主和平等最有效。所以说,社会主义民主有没有被实行,就要看底层人民(基层成员)有没有被组织起来。</p>
+<p>研究1旨在确定我们父权价值观的变化是否部分是由个人自我选择加入准军事组织来解释的。本文预期具有更多父权价值观的男性更可能参与有组织的暴力。</p>
-<p>我们再说回士兵委员会。按照一些军国主义者的思路,士兵可以这样过份地“下克上”,肯定会严重打击军队战斗力。然而事实是,拥有士兵委员会的红军把长官权力无限大的国民党军赶到了台湾岛上,为什么?因为国民党军看似人多,但实际上只有大官僚、大地主、大资本家和高级军官参与了战斗,而红军看似人少,但实际上全体官兵和根据地百姓都参与了战斗,所以实际上红军才是“优势在我”。你想啊,你是一个国民党士兵,是被国军抓壮丁抓来的,你在前线打着仗,地主乡绅霸占了你家的田,打了你的父母,抢了你的妻女,你的长官动不动就打骂你,还把你当奴才使唤,你凭什么上战场为他们送死?所以为啥国军和地方军阀战斗力这么差,因为底层都想着放两枪对得起那点军饷就得了。而且,国军士兵哪怕想造反,你想造反可是你的战友们不想,你也没法子。</p>
+<p>图1显示了逻辑回归测试结果,点和菱形表示系数,水平线表示95%的置信区间。本部分的样本仅限于居住在泰南三府的受访者。第一个因变量是参与社区民兵,第二个因变量是参加游骑兵。“父权价值观”(Patriarchal Values)对这两个因变量的预期方向都有很强的显著影响。样本还包括放弃抽签主动服役的男性(“放弃”,Waived),而这类男性在未来更可能参与准军事活动。</p>
-<p>而在红军这里,别说长官打骂士兵,就连当时有个军官好赌两把钱,都被士兵举报了,这要在国军里算啥事情,可是在红军这里,他被罚站了三天,而且是故意选在了第一次湘赣边界代表大会召开,大伙儿都能在会场看见的位置。所以在红军中,大伙都知道,这儿当官的把我们当人看,我们说话有人听;维系这支军队的不是暴力和权威,而是民主、平等——尊严。红军士兵是第一次感受到了被当作人来对待,第一次平等的尊严,自然就会去拼死捍卫它。</p>
+<p>下一个控制变量(“未被家暴”,Not Beaten Home)衡量儿童时期的暴力经历。那些说自己很少在家里被打的男性参与准军事活动的可能性要小得多。本文将此解释为在童年时期更频繁遭家暴的男性了解到暴力是处理冲突的适当方式,这使他们更有可能参加有组织暴力行动。此外,童年遭受殴打的经历很可能会导致成年后更高的父权价值观。我们发现“马来穆斯林”(图中显示为Malay Muslim)和佛教徒同样倾向于参加社区防御志愿者团体,但马来穆斯林成为游骑兵的可能性要小得多,因为游骑兵在泰南三府的马来穆斯林中广受鄙视。下一个控制变量反映了受访者在成长过程中与家人讨论泰南三府暴力局势的频率(“讨论频率”,Talk Before 18)。讨论情况较多的男性更有可能参与准军事活动。本文认为,这可能既反映了受访者本身的自我选择,也反映了人们可能会更多地谈论冲突的地区代表本地区受冲突影响严重,因此更容易被准军事组织招募。下一个控制变量是受访者是否有孩子(“有孩”,Have Children):父亲更有可能因为经济原因加入游骑兵。最后,受过高等教育的男性更可能成为游骑兵,可能反映了政府热衷于招募受过较高教育的人。</p>
-<p>除了监督长官,士兵委员会还有一个更强的权力:就是可以直接参与部队的管理,比如,部队的经济账目必须对士兵委员会公开,士兵可以直接管理伙食费用等等,每个士兵都可以通过士兵委员会发表自己的意见。我们知道,一支部队行军打仗、一个组织整活儿,都离不开钱,也就是离不开现实物质力量的支撑。士兵委员会如果只有举报长官态度不好、生活不检,权力是不够的,因为长官完全可以偷摸着来,比如说他要赌钱,他明着不赌,士兵怎么知道呢?但如果经济账目一公开,士兵一看,这儿怎么少了一笔钱啊?立刻就会去追查。而如果让士兵直接参与费用管理,长官根本就没有贪污的空间,因为钱都不经过长官的手。所以这也是这个制度为啥在国民党那里实行不下去的原因,毕竟国军军官哪个不是为了升官发财,贪一笔军费算个啥。那么为什么红军士兵会对财务去哪里了如此关心?那是因为这些钱是他们生命的保证,他们吃饭、穿衣、打仗都得靠这些钱,这些钱和他们是实打实的物质的现实联系。</p>
+<p>研究1中的主要解释性变量“父权价值观”在泰南三府有25%的观测值缺失。这是一个相对较大的缺失比例,因此本文研究了缺失情况,并进行了替代测试,包括进行使用多重插补法(multiple imputation,通过创建几个不同的合理估算数据集,并组合从每个数据集中获得的结果来消除缺失数据的不确定性)。总之,“父权价值观”的缺失与研究1中的因变量没有系统的相关性,遗漏值不太可能严重破坏对研究1结果的有效性。</p>
-<p>好了,说了这么半天,我们似乎还没有提到标题,那就是在网群中,基层是什么情况?</p>
+<p>结果是,更高水平的“父权价值观”与更高的志愿参与社区民兵和游骑兵的可能性存在稳健的相关性。现在本文想从实质上了解这种效应的强度。转化逻辑回归系数为更直观的OR值(odds ratio,指事件A在B在场的情况下发生的几率与事件A在没有B的情况下的几率之比)或概率,只有对于一组固定在相同值并使用相同样本的特定解释变量才有意义。更重要的是,在我们的情况下,参与我们模型样本的基线概率不是很有意义,因为本实验的样本不具代表性。例如,实验1样本中泰南三府高达28%的受访者很少或更频繁地参加游骑兵活动(代表他们至少参与了游骑兵单位),这可能比泰南三府同一年龄段的所有男性中参加游骑兵的总体比例更高(因为本实验对参军的男性进行了过多抽样)。因此,基于本文数据参与的绝对概率本身就不那么有趣,更有意义的比较是不同个体之间的相对差异。下面本文展示了两个拼接图,展示了父权价值观(分为四个阶段)与参与暴力之间的关系。</p>
-<p>如果同志们注意观察,不难发现,在任何一个网群中,根本就没有基层组织,网群的“基层”完全是无政府状态的。在网群中,群普通成员,也就是所谓“基层”,是原子化的一盘散沙。我们不难发现,网群普通成员(以下简称群普)和网群管理层成员(以下简称群管)是点对点的直接联系,即一个群普往往和群管单独联系,而群普之间并没有多少联系;要么就是加入一个聊天群后就没了,根本不会和群管联系,群管也就是在群里一起聊天,后一类我们暂且不能把它们成为组织,在此先不讨论。</p>
+<p><img src="https://i.imgur.com/lJ2qb9J.png" alt="image03" />
+<em>▲ 图2:父权价值观与社区民兵参与度的相关性</em></p>
-<p>我们可以回想一下,大部分同志加入一个网群大致要走以下流程:A在B的介绍下,或者A在其他地方看到了B的宣传,想加入网群甲,在顺利加入后,A被送到一个大聊天群,然后A可能会直接就开始聊天,或者B会给A介绍这个网群,又或者B等群管会整一些活儿邀请A参与,或者群管们会给A分配一个职务;但总之,A除了在群里聊天外,并不会和其他群普和其他群管主动地建立联系,实际上也没必要。</p>
+<p>如图2所示,在参与社区民兵活动方面,父权价值观最低和最高的人之间存在相对较大的差异。在父权价值观最低的男性参加社区民兵的男性比例相对较小(37%)。具有最高父权价值观的男性比例要大得多(60%)。同样,在图3中,父权价值观最低的男性有24%参加了游骑兵,而34%的父权值最高的男性参加过游骑兵。</p>
-<p>那为什么群普之间不会建立联系呢?</p>
+<p><img src="https://i.imgur.com/nzffP7r.png" alt="image04" />
+<em>▲ 图3:父权价值观与游骑兵参与度的相关性</em></p>
-<p>首先因为群普彼此之间根本不熟悉。如果你是一个加入军队的新兵,或者你是刚转到一个班级的新生,你虽然会在一开始和其他人不是很熟,但毕竟天天见面,再内向的人也多多少少会对对方有个大体印象;但是在网群中,大概会有百分之六十以上的人每天处于潜水状态,剩下可能会有百分之三十偶尔说一两句,而只有大概百分之十的人会每天在线,而这百分之十大部分都是群管。那么在这个情况下,你甚至都不知道大部分群普的存在,你怎么和他们建立联系呢?即便是有群普经常在线,我们也没法单独通过群聊就了解对方,网群中建立可信任的坚固的联系,往往只能通过长期的一对一私聊,而大家现实中都很忙,现实中还有社交,谁会整天泡在网上跟别人私聊?即便是真的泡在网上,也没有那么多精力和那么多人都私聊吧?这就决定了群普之间熟悉彼此是很困难的事。</p>
+<h4 id="研究2关于征兵抽签作为自然实验的研究">研究2:关于征兵抽签作为自然实验的研究</h4>
-<p>群普之间根本没有任何联系,也没有必要去熟悉。群普之间的联系其实非常非常淡薄,他们除了在网上会聊两句,在现实中根本没有任何关系,手机一关这个人就不存在,大部分只是学术交流或者发泄情绪吹水。而且群普之间根本就没有熟悉的必要;在一个现实组织中,如班级或军队中,你跟其他人抬头不见低头见,时不时还得和其他人合作,就算不想交朋友也得大体了解对方是个什么样的人吧?在志同道合的政治组织中,了解别人那就更为必要了。但在网群中,根本没有这个必要,因为别人在网群中再混得风生水起,跟你的现实生活又有什么关系呢?还是那句话,手机一关这人就不存在。哪怕是建立小团体,那也得等到你放了学下了班、现实中的事忙完了之后才会去搞点网上社交,但网上社交的关系脆弱无比,你即便把对方删了对方也不能拿你怎么样。而且群普之间最大的活动就是在群里聊天,他们没有一个共同目标去奋斗,他们没有一块儿干事,这就进一步降低了群普之间的凝聚力。</p>
+<p>研究2调查了军事社会化对希望通过参加抽签逃避兵役的男性的父权价值观的影响。表2展示了几个控制变量的值,这些变量是指七个在年轻男性在征兵抽签之前已经确定的属性,最后一行显示了服兵役对父权价值观的处理效应(treatment effect)。</p>
-<p>即便群普之间形成小团体,但也没有现实问题去磨练检测他们,这就让他们很难看出团体中哪些人是有能力的。我们刚才提到,士兵委员会是需要选举代表的,代表往往在现实中,经过一些问题的考验后,被大家信服而产生的;而在网络上,网络小团体是没法参与现实问题的,比如说你的小团体中有个人生病了,难不成你能飞到他的城市给他买药吗?网络小团体只能对付网络上出现的问题,比如你写了一篇文章发群里让大家看看。而这种类问题是很难检测人们的现实能力的。这也就是说,如果硬要网络团体进行内部选举,那大概率选出来的就是平常上线多说话多的人,或者是毛遂自荐的,这就很难让所有人都信服,那么这个代表也就会沦为形式主义的“光杆司令”了。</p>
+<p><img src="https://i.imgur.com/8sAkdSV.png" alt="image05" />
+<em>▲ 表2:控制变量与父权价值观的处理效应</em></p>
-<p>建立小团体过于麻烦。还是那句话,大家现实中都忙,哪有经历在虚拟网络上搞这些那些?而且在现实中,几个人聚在一起就是一个小团体,而在网络上,想建立一个正式的小团体一般需要拉一个群,但总不能一个委员会就建一个群聊吧,那光群得加多少个?最后大概率是组织没建起来,群倒是建了一大堆。</p>
+<p>第一行显示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平均年龄不同,因为样本中的最低年龄是21岁。年龄在21至23岁之间的人如果抽中了红卡不得不服兵役,则无法接受采访。因此,最年轻的受访者更可能属于不必服役的男性类别。接下来的两行显示,穆斯林和佛教徒同样有可能抽中了红卡,如果只将说马来语的穆斯林与其他样本进行比较,这一点也成立。同样,这些群体在“父亲服兵役”(Father served)、“讨论频率”(Talk Before 18)和“母亲被家暴”(Mother beaten)等变量方面是平衡的。服役的年轻男性说他们“被家暴”(Beaten at Home)的可能性在统计学上显著地小,但该差异数值上很小,很可能是随机效应。</p>
-<p>群普委员会就是建立了也根本起不到作用。因为基层组织的作用是为了联系上层,但在网群中的任何决策跟他们没有一点关系都没有,根本不能影响到他们的现实生活,甚至有时还会耽误他们的现实生活。我们举例子,你是甲群的一个群普,群管今天突然发了一条决策,说让所有群员把昵称改了,这条决策会影响到你的现实生活吗?你可能大概率还觉得这耽误你的时间。大部分群普可能会选择直接忽视,或者他们根本就没看到这条通知,而群管也没有任何办法。如果你是真的出奇地热心,你对这条政策感到不满,你向你的群普委员会代表反映了这个事(我们暂且假设甲群成功建立了群普委员会制度),代表反映了上去,群管可能取消了这个政策,但你的现实生活并不会受到分毫影响;群管可能驳回了你的意见,坚持这个政策,但你的现实生活并不会受到分毫影响,你也可以完全不理群管。既然如此,你为什么要咸吃萝卜淡操心呢?</p>
+<p>最后一行显示,两组样本的“父权价值观”没有显著差异,表明被强制征召入伍对性别平等的态度没有影响。本文大量的观测样本意味着即使是非常小的影响也会被检测到。考虑到抽中红卡和服兵役的待遇是随机分配的,有充分的理由得出结论:军事社会化对父权价值观变化没有因果关系。</p>
-<p>群普们对上层也不熟悉,对这个网群组织也没有信任感。现在网群门槛太低,数量太多,基本上是个人就可以建群,完全不需要任何成本,这就使得网群及其“廉价”。你加入一个网群,这个群大概率是一个吹水群,你自然不会信任一个吹水群,最多加入他们一起吹水;然后即便这个网群有一个还算像样的组织构架,你也大概率参与不到其中,而且加进去谁也不认识,没有什么渠道和群管们快速熟悉,而且也没必要去熟悉。反正这样的群多了去了,加入不要什么成本退出也不会有什么代价,而且可能明天一醒来群就被封了,何必对其如此认真呢?而且网群由于其被封闭在虚拟世界的性质,很难用现实问题来对组织进行考验,这就更使得群管们无法在群普中建立威信,也就更无从谈信任感了。</p>
+<p>作为稳健性测试,本实验还分别测试了父权价值观五个调查问题中的每一个的处理效应,未发现任何效应。</p>
-<p>群普彼此之间根本无法信任。群普之间没法快速熟悉,这点刚才说到了。而群普之间也无法建立信任。先不说大部分我见过的网群根本就是一个大杂烩,啥人都能进,根本没有任何审核机制,这种情况下混进去个右人兔兔之类的再正常不过了,严重的甚至会混入光明联盟的下线。这种破坏分子平时也很会伪装,但一旦有机会他们就会开始搞破坏,把群里搞得乌烟瘴气也很有危险。群普之间的年龄、理论水平、家庭情况、居住地点、心理状况往往也差异巨大,而群管的效率低下和组织松散决定了他们无法解决这些差异,这就进一步扩大了群普之间的裂痕。而且群普很多成员经常喜欢冲塔和骂人,甚至人身攻击,谁愿意整天上网看别人骂人或者挨骂啊?大抵就是手机一关眼不见心不烦。况且现实中也根本见不到,完全没有什么必要来去处理这些虚拟世界的社交。</p>
+<p>在另一项替代测试中,本实验放宽了实验同质性(treatment homogeneity)的假设。本实验首先将实验处理限制在服役期间遭受过武装冲突的应征入伍者身上。下文报告的结果进一步强化了本文的结论。</p>
-<p>网群中根本没有财产,所以根本也就没有什么公有制经济还是任何一种经济形势来将他们联系起来。唯物主义地讲,没有物质的联系就是没有联系。这也是网群成员一定会把现实生活中的事情排在网群事情前面的根本原因。你和你的同学、你的同事、你的现实朋友之间的联系一定是要大于你和网友之间的联系的。例如在一个公司之中你和同事之间发生冲突,你和老板之间发生冲突,一定会实实在在地反映到你的现实世界,也许你的晋升职位被抢了,也许你会被扣工资。但如果是在网群中,你和群友发生的冲突除了浪费你的现实时间之外基本上没有其他什么影响,毕竟他又不能真的顺着网线过来打你。咱们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如果你的老板要开除你,然后同时你的网群的群主要踢你出群,你会选择先顾哪边?</p>
+<p>本实验向服役人员提出了10个问题,例如是否看到一名阵亡士兵、靠近炸弹以及向敌人开枪。41%的人经历过这种暴力,但这种经历对他们的父权价值观没有显著影响。本实验还验证了,任何服役军种对父权价值观没有显著影响。</p>
-<p>再说回网群中的经济模式,我见过唯一一种把钱和网群联系起来的模式,是群管在群普中通过类似于“募捐”的方式弄点钱,然后群管再去做事。说实话,我加过这样的一个群,但我从来没给他们捐过一次钱,不仅仅是因为我没有也不想去理解他们拿钱去做什么,我也完全不信任他们,这些人别说他们能不能真的拿钱办事,他们长什么样子、真名是啥我都不知道,我如何去信任他们?他们拿我的钱去做的事,如何反映在我的现实生活中呢?我在那个群的感觉就是我更像是提款机而不是参与者,我只是单纯地把钱打给别人,然后剩下的事情与我无关。是的,那个群确实搞了经济账目公开,但是首先没有基层委员会,我没有什么方式来去有效查看钱的去向,我总不能把每个捐钱的人的账目都看一遍吧?而且经济账目公开也没啥用,我不知道别人捐了多少钱,我也不认识别的捐钱的人,这里面可操作的空间就大了去了,群管大可以给我说“钱数不够再捐点”,实际上把别人捐的那部分中饱私囊(不要跟我扯什么都是同志怎么会做这种事,这就是纯粹的唯心主义幻想,好像一个人只要宣称自己是“左人”就是圣人了一样)。而且就算我发现了问题,我连去哪里把钱要回来都不知道;就算知道,我跑到千里之外的另一个城市,估计就是把钱要回来了连车票钱都没法回本。</p>
+<p>实验组(抽签)和对照组(未抽签)的父权值指标上的缺失值数量没有显著差异。因此该缺失不太可能对研究2的结果构成威胁。此外,一个发现表明军事社会化具有显著影响:服役的男性更有可能认为在军队服役的男性应该比没有服役的更受尊重。这一结果和其他类似的结果增强了对实验有效性的信心,并确实发现了军事社会化的影响。因此,即使士兵存在被军事社会化,对性别平等的态度在很大程度上还是不受服兵役的影响。</p>
-<p>网群基层组织的缺失,让网群的普通成员一直处在零散的原子化状态,也就意味着他们没有办法进行组织,主动地去做事,什么事都是被动接受群管的安排,这就注定了这个组织会僵化没有活力了。</p>
+<h3 id="八结论">八、结论</h3>
-<p>网群普通成员之间没有办法信任,也没有办法建立联系,他们就更不可能成为那种亲密的肩并肩的战友关系。这也就意味着我们群终究不能形成有战斗力的组织。单靠群管的包办替代是没有办法做到面面俱到的,也没有办法管到组织中的每一个人的事,这就一定会导致群管理模式的官僚化,没法发挥群众的智慧。而这种官僚化在资产阶级的铁拳面前,是网群无法承受的,所以网群永远会停留在线上过家家止步不前。</p>
+<p>本文探讨了一个更广泛的基本问题,即父权价值观是促使人们决定参与暴力,还是暴力经历影响了父权价值体系。本文调查了那些已经被社会化为持有父权价值观的人是否更有可能主动成为潜在的暴力角色,或者是否是因为在冲突地区非自愿服役而加强了持有父权价值观念的厌女(misogyny)情绪。</p>
-<p>可以说,基层组织是一个无产阶级组织的生命线,是实行并发挥民主作用的基础。但由于它的缺失,群管无法和群普相结合,这也就必将会造成群普和群管的脱节。</p>
+<p>在第一项研究中,本文发现持有父权价值观与在武装冲突中志愿参加准军事部队之间存在着强烈而稳健的关系。这表明自我选择是理解军事化男子气概和参与暴力的联系的重要因素。在第二项研究中,本文发现实验组(强制服役)和对照组(未服役)之间的父权价值观没有显著差异。换言之,没有证据支持军事社会化会强化个人的父权价值观。</p>
-<h4 id="自娱自乐的网左">自娱自乐的网左</h4>
+<p>这项研究存在重要局限性:这项研究中说明,服兵役不会影响个人厌女情绪,但本文没有研究的军事化男子气概的其他方面(如吃苦耐劳)可能会受到影响。此外,本研究强调超越性别二元性,通过研究男性接受父权价值观的程度的变化,可以对男性与暴力之间的联系和因果关系有了更好的理解。</p>
-<p>在上一篇中,我们从群普通成员(以下简称群普)的视角解读了网群中的“士兵委员会”制度的缺失;在这一篇中,我们将从群管理层成员(以下简称群管)的视角来看看井冈山精神中另外一条“支部建在连上”在网群中的角色。</p>
+<hr />
-<p>“士兵委员会”就是基层组织,“支部建在连上”就是中央领导对基层组织的控制,或者应该反过来说,是基层组织对中央领导的信任。“支部建在连上”和“士兵委员会”实质上是一脉相承的。如果没有“士兵委员会”,那么“支部建在连上”就不可能实现。</p>
+<p>Elin Bjarnegård,乌普萨拉大学政府学部副教授</p>
-<p>如果你运营过网络社群,你一定会发现群管理层与群普通成员之间联系十分浅薄。在绝大多数网群中,群普干的最多的职能只有一个,就是在群里闲聊,往往是群管忙死,群普闲死,两边都不讨好。</p>
+<p>Anders Engvall,斯德哥尔摩经济学院研究员</p>
-<p>我之前作为群管的时候,发现网群中的成员往往分化向两个极端。不超过10个人的最核心管理层事事包办,学社的各个部门(群)的群管理员总是他们几个,内部群里经常交流的还是他们几个;而剩下的大部分群友则处在一个被动接受的状态,就是前面提到的过的“消费者”的自我定位:“你整了啥活儿我就去参与啥,但我不参与这些活儿的管理和组织。”当然了还有至少一半的人一直潜水。</p>
+<p>Srisompob Jitpiromsri,宋卡王子大学和平研究所助理教授</p>
-<p>我们都知道,如果基层没有组织,那么上头决策就无法贯彻到底。在网群中,这种情况更极端,可以说任何决策根本就出不了管理层这个圈子。管理层成员之间还算是经常在一起聊天,多少有点联系,但群管和群普之间就基本上没有任何联系了,除非是经常在群里聊天的,但这也不代表群普就有意愿和义务去参与、服从群管的决策。首先,网络上大家都是匿名的,谁也不认识谁,说难听点大家都只不过是会打字的头像而已,谁也不比谁高贵,群普凭什么就要把群管当成自己的“长官”呢?难道群管是带着群普们大破群敌、连战连捷过?在网络上,群管根本就没法树立威信。</p>
+<p>Erik Melander,乌普萨拉大学和平与冲突学部教授</p>
-<p>而且,群管的什么决策,和群普有什么联系?这个我已经在《网群的基层》解释过。没有联系,就会导致不管群里发生任何决策变动,群普通成员根本不会主动地去问,所以他们接受通知往往是被动的,而不是主动去要求参与,因为根本没有这个意愿。我曾经尝试过解决这个问题,我和群管们商量后,推举出一个人,专门给所有群普私信发送新的通知,但我后来发现这个基本没啥用。首先,发送通知是一个非常累的活,我本人干过这个职务,先不说你首先要加二十几个根本没啥联系的好友,然后还要花时间一个一个转发(QQ没有多人转发的功能),如果有人看到通知后有什么问题,还要向他们解释,这就意味着你本人还要去了解这个通知,而如果你不是参与决策的那几个群管,这又意味着一件活要干。其次,发了通知也往往没人看,我们在进行这种私信通知的政策后,反而有好多人退群了。其实也不难理解,群管的决策根本和群普无关,很多群普都是偶尔去群里看一眼来聊两句,平常也不看群,这时候一个人经常跑来给他发一大段私信,他也不想看,倒不如退群了舒坦。其实这就是网群基层组织缺失的一个恶果,如果群普之间形成小组织,那么只需要通知那些小组织即可,不仅效率会高得多,也不至于让人动不动就退群,毕竟他们还能在小组织里找到归属感。</p>
+<p>编译:郑嘉隽</p> Elin Bjarnegård, et al. 本研究超越男女二元性的论调,强调男性内部对于暴力的态度因意识形态影响而存在分化:志愿参军的人通常更亲近父权制意识形态,而不是军队塑造了士兵的父权思想;强制参军对不希望主动参军人士的父权思想并无明显影响。 复杂系统与无治主义 2009-03-01T12:00:00+08:00 2009-03-01T12:00:00+08:00 https://agorahub.github.io/pen0/heros/GavinMendel-Gleeson-a1_l-complex-systems-and-anarchism <p>将人类社会作为复杂系统进行分析,能为我们提供对于历史进程以及资本主义的强项与弱点的新的见解。</p>
-<p>群管的组织成分极容易僵化,这就会造成群管“无人可用”的窘境。因为不到十个群管的处处包办,以及大部分群普的事不关己,就会导致不管是做什么事、开什么新的部门,都只能从这不到十个人中选主要负责人。首先因为群基层组织缺失,网群没有从基层选拔人才的机制,只能靠群管们亲自“慧眼识珠”,这不仅导致效率低下,也容易形成围绕个人的小团体,甚至会形成山头主义(我之前的那个网群还真就出现了这样的情况),而且选拔上来的人也是参差不齐,极其考验那些“慧眼”们的水平。后来我尝试过解决这一问题,也就是在群里发布告,希望群友们毛遂自荐,然而自荐上来的同志且不说其是否真有能力参与群管理,就现实情况来看,这些同志的大部分对我们的网群以及他们要担任的职务是失望的,他们对网群有着不切实际的幻想,以为这个网群是和现实中的政党乃至先锋队一样的组织,终于可以为共产主义革命事业发光发热了,结果加入进去,无非也就是发发通知、在群里聊天、接投稿之类的无聊活,而且根本感觉不到这个“先锋队”对共产主义事业有什么贡献,甚至不知道“先锋队”到底在干什么,而且这些“先锋队”里的人每天最多的日常活动也就是吹水,谁不会失望呢?所以后来好多自荐的同志就慢慢开始摆烂不干活,或者潜水/退群。</p>
-
-<p>即便是下面的意见,反映到了管理层也不会做出任何实质性的惩罚,也没有必要做出惩罚。我之前的网群里有一个群管,我们称他为A,单独执掌报刊编辑部,此人属于自恋型人格,非要强迫参与编辑部的一个群普“必须参与编辑”,但那个群普现实中很忙,他参与网上的活动也是忙中偷闲,我们称他为B。好,那么假设现在B跑来群决策组来说A的事,群决策组会怎么办呢,无非就是找A说教说教,最多让他写个大字报“罪己诏”,但基本上没有办法去实际限制A的权力。因为之前说过的网群“无人可用”的问题,群决策组如果把A踢出那与自断手臂无疑,把A踢了或者剥夺他的职务,那谁来继续管编辑部呢?这几乎是无解的。而且就算要对A惩罚,如果A执意不愿意交出编辑部的职务,那群决策组也拿他没办法,因为他是编辑部的群主,我在《网群独裁不可避免》那一篇说过,网群群主在群内有至高无上的权力,所以除非把A连带着编辑部一起开除出学社,不然根本没法动摇A在编辑部内的地位。再者,其实也没必要对A做出惩罚。我在前面之所以说“假设B跑来群决策组来说A的事”,是因为现实中B根本就没来说,B根本不在乎,因为A不管再怎么在网上对B耳提面命,也没法在现实生活中对B产生一丝一毫影响,B根本就没理A,而A除了无能狂怒外也毫无办法。</p>
-
-<p>建社的成本太低,根本没必要认真对待。现在左圈是“网群多如狗,学社满地走”,建个社群,成本实在太低,打开手机拉两个人,再给自己起个“xx社”的名字,一个社就建好了。而且大部分网群的建立都是因为对别人的模仿跟风,这就导致很多网群是大同小异,基本上除了管理员不一样,没有什么特别的区别。而且这些学社虽然说叫“学社”但它们的主要功能依然是聊天吹水,那么到这个群里吹水和到那个群里吹水有什么区别吗?网络社群变得如此的廉价自然也就无法引起群成员的重视,群成员不仅不用重视,甚至把群退了也不会对他有任何一点影响。毕竟这些网络学社对共产主义革命几乎没有任何一点点的贡献,也不会对群成员的生活有一点点影响。而且建立学社又不是什么难的事,群普通成员也完全可以去建立学社,为什么一定要被你们几个人管着呢?</p>
-
-<p>在网上,基本没有事情来考验组织,无法发现路线错误,也无法建立领导威信,最终会因没有目标无所事事。一个真正的领导者不是被任命的,而是通过不断带领集体破除困难走向胜利的过程中被大家推举出来的。而在网上,由于组织的松散性以及网络的封闭性,基本没有什么事情可以来考验组织。比如说在现实中的组织需要去进行工厂调查,那么你帮着把这些人组织起来、设定计划以及安排每个人去怎么做,这时你就建立起了一定的领导力;或者比如说你在进行工厂调研的过程中遇到了警察来盘问,你冷静镇定与警察应对,带领大家走出危险,这也建立了一定的领导力。而在网上基本上没有类似的困难,唯一的领导力可能就是说你这个人是网络社群的社长,大家默认你有一定的领导力,但是如果你不把这领导力对群普通成员表现出来,群普看不到你的领导力那么你只是徒有虚名罢了。联系之前我刚才说的网络社群中群管和群普之间的断层,即便是网群的建立者真的很有领导力,那也最多只能被群管理层内部,看见对于群普来说,你再怎么有领导力也领导不到他们头上。所以往往是有领导力的网群建立者累死,剩下人闲死。</p>
-
-<blockquote>
- <p>只有领导骨干的积极性,而无广大群众的积极性相结合,便将成为少数人的空忙。但如果只有广大群众的积极性,而无有力的领导骨干去恰当地组织群众的积极性,则群众积极性既不可能持久,也不可能走向正确的方向和提到高级的程度。——《毛选第三卷,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p>
-</blockquote>
-
-<p>而正是因为这种领导力的缺失,就很容易形成西班牙内战期间共和军内部的左派小知识分子天天吵架的状况。因为大家都在空谈,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没有具体的实践来检验谁的话是正确的。我之前经历过一个真实事件:一个网群中,A和B发生了争执,A认为B是路线上的问题,他认为B把网络社群当成了自己能力展现的平台,而A认为应当以网群的集体利益为重,他认为这是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之间的路线矛盾,然而这仅仅是因为A是网络社群的建立者,他基本上什么事情都参与管理,所以他能看出来B的问题,但其他的人不一定,甚至有很大一部分人觉得这是A和B之间的个人矛盾,A应该放宽心胸原谅B而不应该在个人矛盾上纠结。这就导致B的路线问题没有被纠正,不过还好因为网络社群的低成本,B的错误最终也没有带来多少损失。</p>
-
-<p>因为做不到“支部建在连上”,就容易形成官僚主义。有人曾给我提出想要通过科技的手段,如什么群自动化管理系统,来改善网群内的官僚主义,可以说是机械唯物主义错误。根据前面的分析,这个官僚主义完全是因为网群的社会结构本身的问题,增加一个科技产品也并不能改变这个社会学上的结构问题。如果说你能发明一种科技手段,解决群管理层和群普通成员之间脱节的问题,那么你这个科技手段才是真的起了效果,但这基本上意味着新的生产力的进步,而之后的社会关系和斗争手段绝对不像是现在左圈这样了。不过现在这种生产关系下,以网络小知识分子个人的能力基本做不到。</p>
-
-<p>综上所述,网群基层组织的缺失严重阻碍了网群的组织性,而网群基层组织的建立又几乎是不可能的。这无时无刻不在造成网群中管理层和基层的脱节,而这也最终导致网群成为群管们的自娱自乐。</p>
-
-<h4 id="网络左群存在的原因">网络左群存在的原因</h4>
-
-<p>人如何体现自己的价值?</p>
-
-<p>黑格尔说人必须通过劳动整出来个什么东西才能体现自己的价值,比如你做了一顿美餐,写了一篇好文,堆了一个雪人,通俗讲就是成就感。</p>
-
-<p>但马克思却发现,在特定的社会情况下,人通过劳动整出来的东西,非但不能体现人的价值,反而还否定了人的价值,他管这种现象叫异化。</p>
-
-<p>什么意思?马克思解释说异化有四个层面。</p>
-
-<p>第一层就是劳动者生产出来的东西不属于劳动者。比如工人做的商品不属于工人,属于他的老板,工人想获得这个商品得自己花钱去买。</p>
-
-<p>第二层就是劳动者觉得劳动很累。劳动本身是成就感的来源,但由于第一层异化,工人从劳动中得不到任何成就感,自然就会觉得劳动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事,就会觉得很累,就不想去做。所以工人上班的时候觉得很累很没意思不想去上班,反而下班的时候才觉得是快乐的。</p>
-
-<p>第三层就是人开始怀疑人的本质。人无法通过劳动获得价值体验,反而被迫劳动来不停地否定自己的价值,人就会觉得人生是无意义的,成为人并不是一件快乐的事,人的本质是荒谬的、虚无的。</p>
-
-<p>第四层就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变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本身应该建立在纯真的情感上,然而由于上面的原因,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反而首先变成了金钱的关系,所以好像现在人人都很物质都很拜金。</p>
-
-<p>所谓累,就是你本来不喜欢做这件事情,但是你迫于某种压力不得不去做这件事,于是乎你表现得很累。倘若你是热爱做这件事情的,那么你就会感到愉悦,最多只会感受到身体上的疲乏,而不会有心理上的“累”。“努力”、“刻苦”这种词汇也是一个道理。</p>
-
-<p>在资本主义社会中,不仅劳动被异化,即便是所谓的“没进社会”的学校也被异化着。你上学是为了什么?其实大家都知道这个答案,是为了赚更多的钱。什么陶冶情操之类的那都是赚了钱之后的事。</p>
-
-<p>为了赚到更多的钱,我们就不得不通过“学习”来增加自身的无形资本,以此来向企业家们证明,我能给你的企业带来更多的增殖,从而被雇佣。而一个人拥有多少“知识”最直接的证明就是学历,而一个普通人想要获得学历就只能去考试。所以大部分学生追求的不是知识本身,而是考试成绩,这就导致了他们成为了只会机械式追求成绩的“考试机器”。所以学生在学校感受不到学习带来的快乐,更体验不到探索自然与人文的成就感。他们学习并不是他们想学,而是家长、老师和社会逼着他们学,难道他们没有在被异化吗?</p>
-
-<p>如果我们回顾历史就会发现,现代学校制度并不是自古就有。历史上是先有工厂,才有学校。在近代的英国,工厂主们推行出了系统教育的学校模式,其目的是为了让年轻人适应工厂流水线生活。所以在英国近代的学校里,最强调的并不是教了什么知识,而是按时上课下课,听从老师的安排,井然有序地干一件事。英国近代学校制度就是从伦敦的工厂里搬出来的,其目的就是为了培育合格的社会零件。就像列宁所说:“教育这些青年的目的,就是训练对资产阶级有用的奴仆,使之既能替资产阶级创造利润,又不会惊扰资产阶级的安宁和悠闲。“</p>
-
-<p>说白了,学习是劳动的前延。打个更形象的比方,人是一件商品,家庭生产商品,学校加工商品,工厂消费商品。人自出生以来就无时无刻不受到异化。即便人没有发现,但他们能感受到,这种感受就是“累”。</p>
-
-<p>总而言之,在当今社会下不管是工人还是学生,只要你是被压迫的穷人,你就在受到异化。而这种异化无时无刻不在摧毁着我们的对自己人生的成就感,它在夺取人们对于自身生活的掌控感,所以人们都迫不及待的想要从某一个地方来获得这种掌控感作为心理上的补偿。这也解释了为什么群普对参与社群活动积极性很低而群管很高,因为群普根本就没把学社当成自己的,他们无法从中体验到对抗异化、回归劳动的感觉。</p>
-
-<p>而网络,就是重获这种掌控感的绝佳之处。许多生活中失意的人,尤其以学生为主,来到网络上想要在这里获得补偿,而他们又因为受到了现实中体制的压迫,所以许多人都纷纷转向了左,而最终与饭圈的形成机制一样,这些人也形成了左圈。</p>
-
-<p>左圈的成员不管高低贵贱都一定满足一个特点,那就是闲。他们一定有大量时间在网上泡着,所以左圈成员绝大多数都是小知识分子(学生为主),是脱产者。他们既不用时刻操心现实中的生活,也不参与一线劳动生产。许多人习惯说,学生就是小资,我认为这种说法并不准确。我首先要说明学生根本不是小资产阶级,他们不拥有资产。学生是脱产阶层,而脱产意味着他们没有办法独立地与外界建立物质的联系,也就意味着外界的生产活动没有办法来反过来影响学生的思想,而学生思想只能通过家庭、学校和社会舆论影响来塑造。现实中除了少部分的家庭,大部分的人的父母一般都是想让自己的孩子当人上人,尤其是城市中产阶层的父母,他们基本上都是嫌贫爱富、谄强凌弱的社会达尔文主义者。学校也是社会达尔文主义和精英主义的桥头堡,学校中老师高高在上形成的对学生的权威体制也影响着学生的世界观,再加上学生之间的成绩至少在表面上保持着“按劳分配”的现状,谁越努力谁的分就越高,这也加重了他们社会达尔文主义的思想。再加上社会主流媒体都被资产阶级把持着,社会整个的风气也是市场经济的向钱看,而学生又无法通过亲自参与生产活动来认识这个世界,那么学生的思想表现为小资产阶级的思想也就不奇怪了。</p>
-
-<p>我在左圈待了这么久,除了一两个工人,没见过一个是来干正事的。他们来网上是来进行一场狂欢的,他们吸了一种叫“虚拟”的毒,可以让他们产生幻觉:在网上他们可以夺回在现实中失去的意义,所以他们创建社群,他们给自己封理论教皇,他们党同伐异喋喋不休嘴炮大战黑话连篇,似乎盯着屏幕狂敲键盘的的他们就好像是一个个指挥千军走马飞象的帝王。只要拉个群,几个会打字的头像就可以导演一出步步惊心的大片。网络的匿名制弥补了现实中的客观差距,每个人都先入为主地把对方脑补成和自己一样水平甚至更低的人,他们基本上是在自娱自乐。每个人上网来都是憋着一肚子气,网络匿名制和发言门槛低让他们的情绪有了一个发泄之地,就算往别人身上倒垃圾也不用负任何责任,更不会去反思自己的问题。再加上年龄小,大部分都有或多或少心理问题而不自知,而很大一部分心理问题都会以自恋的形式表现出来,在网络上纵横捭阖的他们绝不会允许另一个会打字的头像阻碍自己的封禅之路。所谓的左圈里基本上没有真的马克思主义者,我学了这么久也只敢说我的立场转向了左,今年冬天我才敢说我稍微建立起一点马克思主义的思维模式,这与左圈里那些动不动自封马克思主义者还拿自己三脚猫的理论到处批判别人的自信之人还是有很大差距的。</p>
-
-<p>其实没有必要非要用马克思主义的那一套话术来解释左圈中的现象,非要说这是什么小资那是什么主义。其实这些左圈中的人和其他网络饭圈中的那些人没有多大的区别,只不过他们参与政治学说罢了。许多的所谓左人来到网上,他们的大概率并不是来学习的,他们只是在现实中挨了铁拳、遭受了打击,跑到网上来抱团取暖、求安慰。我接触过非常非常多的自称左人的学生,他们来了网上其实只是想找人聊天倾诉、发泄一下情绪,关于理论他们并没有学多少,很多人甚至根本就没有学习的态度,他们更喜欢给别人当理论教父。所以网群中吹水为什么那么常见,因为大家本来来这里就是为了闲聊的。顺便提一嘴,有人批判吹水是所谓“小资产阶级自由散漫”,我认为这就是教条的说法,他根本就没分析到网络左群本身的“自由散漫”,他更像是在道德说教。</p>
-
-<p>左圈主要以学生为主,这其实已经说明了左圈根本就不适合建立革命组织,因为你这个群体里根本就没有几个真正的无产者,那你在这里想搞一个为无产者服务的先锋队,简直就是缘木求鱼。而事实上左圈中几乎所有的社群都是对别人的盲目跟风和模仿。</p>
-
-<p>我见过的所有网群都有一个致命问题,那就是没有目标。有人就反驳说,目标不就是建立共产主义社会吗?这个目标其实和没有目标没啥区别,太空泛了,和口嗨没区别。我们需要的是一个有战略意义的、具体的目标,这样一个目标有多重要?我们可以举一个历史上的例子:我们常说在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博古的转移是“逃跑主义”,而毛的转移是“战略退却”,这两者有什么区别?区别就是在于毛的转移是有目的的,是有方向、有计划地撤退,他的退却是为了前进,就像打出一拳前要先把手臂收回来;而博古的转移则是无方向,无原则地撤退,是漫无目的的溃败。也就是说在退却的时候,你是积极主动地朝着既定方向有计划有组织的撤退?还是被人家追着毫无目的的四处逃窜,被动应付?前者就叫战略退却,后者就叫逃跑主义。我们以四渡赤水举例子,四渡赤水的目的是为了过江北上和四方面军会合,结果刚出遵义就打了败仗,只能撤退,往哪里撤?毛给出了明确的方向:往敌人力量薄弱的地方去,所以就有了一渡赤水,是为保全自己,依然是为了北上长江。而后又三渡赤水,成功渡江。这四渡每一渡都有不同,但是又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不管是哪一渡,都是在为最终的目的地:北上与红四方面军会合创造条件,也就是说:它的方向性很明确。既然土城一战证明了,想要一步实现北渡长江的计划是不可能的了,那就战略退却,但是每退一步,又恰恰是在为下一步创造条件,最终还是要北上会合红四方面军。可以说,不管处境多么艰难,敌人多么强大,中央红军的行动方向一直都没有变,只不过因为面对强大的敌人,身处逆境,因此实现的过程变得更加曲折蜿蜒了。</p>
-
-<blockquote>
- <p>“为了进攻而防御,为了前进而后退,为了向正面而向侧面,为了走直路而走弯路,是许多事物在发展过程中所不可避免的现象。——《毛选第一卷,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p>
-</blockquote>
-
-<p>上面这段话正说明了这个道理。一方面它说的是为了走直路,不可避免地要走弯路。但是其实它还有另外一层含义:那就是说走弯路的最终目的,还是为了走直路;后退的目的,还是为了进攻。如果忽视了这一点,那就真的只剩下弯路和退却了。这就不是什么战略退却,而是逃跑主义。今天东边追的紧,就往西边跑,明天北边追的紧,就往南边跑,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方向和原则统统丢掉。正如长征刚开始博古那样,博古在一开始完全不知道要往哪里撤,只是因为南北东三面都被围了才被迫西走,这就是说他根本不知道自己要干什么,所以他毫无计划毫无准备,才叫全军带着大小家当上路。在过湘江的时候,白崇禧故意给红军让开了一条通道,而中央在这期间完全没动弹,他在犹豫,他不知道要往哪里去,而这后来也造成了血染湘江的悲剧。更不用说博古等人为了保住主力部队,甚至不惜让欺骗方志敏部让他们当弃子引开国军(是否欺骗存疑,但方志敏所在的红七军确实成了弃子,中央没给他们明确的战略目标和计划,也没安排他们遇险后该怎么办,也没设法营救他们,而后来第四渡赤水同样作为饵的红九军却成功回到主力部队,可见彼时博古的中央确实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只是走一步看一步,能咋办就咋办)。</p>
-
-<p>现在的网群就像博古一样,根本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在做什么,只是走一步看一步,能整什么活儿就整什么活儿。我之前搞网群的时候,我清楚地记得,在建群的时候,我们根本就没想过到底要干什么,我们建群是处于纯粹的对他人的模仿,因为在左圈,建群建社已经成了一种潮流,这些人建群只是纯粹跟风而已,所以我们在建群后,会模仿别的群搞一套配套设施,比如你的群叫xx社,必然就要配备xx社资料群、xx社演讲群、xx社聊天群、xx社审核群、xx社内部群、xx社决策组、xx社备份群等等,如果再跟风做点网络报刊,那还要配备xx社编辑部和xx社读者群,但从来没有检验过这么多群到底是不是必需,也没有办法检验,因为根本没有检验的标准。如果我们有一个目标,比如我们的目标是建立一个超级大群,作为一个平台让左圈基本都进来,那么资料群、内部群之类的就没什么用了;如果我们的目标是线下小组,那么演讲群、报刊群之类的也没有存在的必要。当我们有具体目标,我们的所作所为自然都应以是否向目标推进了为标准。而当我们没有目标,那自然是做什么都行;为了让我们的群能整更多的花活儿,更像个网络学社,而且建个群又不用花钱,这些群自然是“多多益善”了,甚至有的时候需要刻意整活儿,不管到底有什么用。</p>
-
-<p>毛主席说过:“领导就是预见。”而这些一个个自诩先锋队的社群甚至连自己的战略目标都没有,更不要谈预见了,也更不可能去领导谁。</p>
-
-<p>虽然说左圈相对是更进步的,它是已经开始觉醒的人们勇敢对抗生活中的异化的伟大尝试,但是我们根据前面分析,网络左群实在是已经无法承担起革命的重任了,它们甚至无法推动社会革命前进。“网左”在这个时代的风口浪尖上,显然已经无法背负起历史的重任,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应当以批判的眼光看待其,并汲取经验、另寻他路。</p>
-
-<h4 id="网络左群最好的归宿">网络左群最好的归宿</h4>
-
-<p>《矛盾论》告诉我们,世上的万事万物都有一个内部的根本矛盾在推动着它的发展,把握住这个矛盾就可以把握住这件事物的走向。在一定条件下,矛盾的双方会走向自己的反面。</p>
-
-<p>而网络左群的根本矛盾,就是网群的虚拟性和网群成员的现实性之间的矛盾。这个矛盾在网左的任何活动中都可以见到,这个矛盾贯穿着整个左圈的始终。我们可以看到在前面几篇中分析的所有问题都是围绕这个矛盾展开的,而因为这是网络左群的根本矛盾,其在网左的框架内也是无法被解决的。</p>
-
-<blockquote>
- <p>我们有些青年知识分子,革命热情很高,立志通读马列毛,但是即便是他通读了这些经典,如果没有立场的转变,他也不过是一个马列毛主义的学者,而非一个马列毛主义者。立场的转变不是单靠学习能够莸得的。这就是为什么知识分子要到工人阶级中去,要投入到工人运动中去,以便把自己的感情和立场、出发点放到工人阶级一边,只有这样他才有可能成为一个真正的马列毛主义者。一些读过几本经典著作的网络上的马列毛主义学者类的知识分子,他们并不愿意投入到工人运动中去,并不愿意和工人阶级融为一体,整天泡在网上,忙碌于网络上看谁辩得过谁,而不看这些争辩是否有助于提高人民群众的革命性,因而他们最多所能起到的作用就是工人运动催化剂的作用,这些人是无产阶级的落后分子。——来源不详</p>
-</blockquote>
-
-<p>上面这段话是我很久之前看到的,虽然一直没找到来源,但我觉得它精确地描述了左圈中的小知识分子们的现状。我认为这不仅仅反映了小知识分子脑内的小资产阶级思想根深蒂固,也同样反映了这些小知识分子在网络上的活动其实对现实中工人运动起不到什么推动作用。在网络上,一个人的理论多么高深,他本人多么巧舌如簧、多么雄辩,在现实中也起不到什么有影响力的作用。这其实反映的是群众路线与精英路线的矛盾,有种精英主义论调说什么,革命必需的前提就是所有群众都成为哲学家,说“大规模发动群众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所以他们主张在网络上每天宣讲哲学,大搞哲学黑话辩论,有人给他提出要把这些这些冗杂的话语删繁就简,让群众可以听懂,他不屑一顾地摇摇头,说什么“通俗化就是庸俗化”,让群众听得懂就是庸俗化喽?那看来白话文也是庸俗的,建议此君以后说话用文言文。这种精英主义论调对共产主义革命运动不仅起不到有益的作用,还会起反作用,因为这些人总是以“马克思主义者”、“左派”自居,群众一看,哦,原来马克思主义者和平常见到的官老爷都是一样的高高在上,那他们说要打倒官老爷,真的可信吗?</p>
+<!--more-->
-<p>这种现象其实反映的就是一个问题,那就是你相不相信历史是由群众创造的?你相不相信群众是有智慧的?如果你认为群众是乌合之众,那你确实不必要给他们讲明白这些哲学的东西,更没必要去发动他们。小知识分子们在象牙塔上呆久了自然看不到真实的群众的一面,他们只能看到群众麻木、愚昧的一面。只是一直待在网络上,其实并没有从象牙塔里走出来,网左们依然沉浸在自己编织的小世界里面。</p>
+<p><img src="https://i.imgur.com/afexGJ2.png" alt="image01" /></p>
-<p>就有人不服气,说我这个网群还是有价值的,它可以作为一个大家用来交流的平台嘛。但是我就想说,如果你要弄一个大家交流平台,那你就应该把你这个小群和别的群合并到更大的群里面去,比如我就推荐红贝老师的读书学习群(此群经常演讲,甚至还能请到阳和平老师),还有马列毛论坛(我不清楚该群现在还在不在),暗流公社也可以(同样不清楚是否还在),这几个群人都很多,更适合比常见的三四十人的小群作为交流平台。</p>
+<p>复杂系统理论是一个从突变理论(catastrophe theory)、混沌理论(chaos theory)、控制理论(control theory),尤其是控制论(cybernetics)的传统中产生的科学理论。复杂系统理论的诞生来源于对传统科学的还原论(reductionism)方案的否定。它认为还原论既不必要又难解(intractable)。</p>
-<p>那人就又说了,那我的群可以作为资料群嘛。要说资料群,我建议大家直接在QQ搜索“中国人学习群”,你的群有一个群的杂七杂八的资料,这个中国人学习群有好几个群的、整齐归类的资料,显得那些小资料群完全没什么存在的必要了嘛。</p>
+<p>传统物理学试图在尽可能小的颗粒度下找到基本规律。然而,现在已经知道,由于在极小的颗粒度下相互作用的性质,预测集合系统的行为在计算上难以实现。例如,水,(大多数情况下)最好用流体流动方程来描述,它可以用较简单的(非线性)方程描述集合行为。试图把它作为1026个相互作用的量子粒子集合波函数在计算上是不可行的。相反,复杂系统理论试图在自然的粒度下描述系统,以便对其行为进行可行的(tractable)预测。</p>
-<p>所以,我要说,要是从推动共产主义革命的角度看,绝大多数的网络左群已经没有任何一分继续存在的理由了。但如果有人需要一个群来闲聊吹水,那自然还是有存在的需求。</p>
+<p>复杂系统中的一个基本概念是涌现行为(emergent behaviour)。或者说,从一个有大量服从简单规则的行为者的系统中,能涌现复杂的行为。这类似控制论者所说的元系统跃迁(metasystem transition)的概念。某些对涌现行为最早的描述实际上来自于奥地利学派,可以在路德维希·冯·米塞斯的写作中看到,他把资本主义的集合行为描述成一种由行为者自利产生的最优解。</p>
-<p>所以只有线下组织,才是我们现阶段所需要的。</p>
+<p>系统理论为我们提供了一些经验性的法则,可以作为理解行为者和集合行为者涌现的工具。如果你使简单的系统与复杂的环境相互作用,它保持自己的身份——或者说内部结构完整性——的概率会很低。而复杂系统能够于复杂环境相互作用,并有更高的生存概率。我们在自然界中的简单生物中可以观察到,由于它们的低存活率,它们采取大量繁殖的策略。这与人类采取的方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p>
-<p>有人说,我们可以先建立线上组织,然后从线上走到线下。很遗憾,根据我亲身经历,这条路走不通。首先因为网群大部分成员都是学生,学生要线下见面那就必须要等得放假的时候,而每个学校的假期都不一样,所以这就导致见面的机会很少。再加上由于学生的经济不独立,他们没有完全的能力掌握自己的生活,甚至和别人出去见面还要经过家长同意。再加上学生本身的一些小资产阶级思想的残留,他们见了面也不一定能做成什么事。比如我曾经的学社就推动过几个学生同志线下见面,然而他们除了吃了一顿饭、拍了张合影之外,什么事情也没有做。而且想要建立一个牢固的组织,只见一次面是不够的,需要更加频繁的接触甚至一直呆在一起,并一起完成一些事,而这对于学生来说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除非他们是同校的同学,因为他们的大部分时间和精力要首先贡献给学业。除非学校和社会机构已经不能运转下去了,对于学生来说,牺牲学业并不划算。我目前见过的唯一几个线下组织,都是已经工作的人搞起来的。</p>
+<h3 id="复杂系统理论与社会">复杂系统理论与社会</h3>
-<p>我还见过一种说法,叫线上线下并重的“第三条路线”,而这更不可能。首先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既经营线上组织,又经营线下组织,除非是超人,普通人基本上做不到。其次这两者之间并没有那么多的联系,如果两者并举,最终还是要么重线下,要么重线上,或者走到前面说的“线上走到线下”那条路上去,执意线上线下都搞是既不划算也没有意义的。</p>
+<p>为了理解如何用系统理论模拟社会,我们不如从简单的例子看起。在封建欧洲,社会组织层级森严。在系统理论中,我们把它用一个树状的控制图模拟,领主在顶上,佢的直接附庸在下面。很多情况下,在这个结构中,控制了等级制度的领导就近似控制了整一群人。这有许多的后果。如果这个系统的行为可以用领主的行为来模拟,那么这个系统的行为就必不能比领主更复杂。因此,这个系统仍是简单的。这也意味着这个系统能轻易地一致行动。它可以率领军队,并与其他的封建国家简单地交互。</p>
-<p>事实上线下组织的建立的那一刻,就和它的线上群体没有什么关系了,它已经脱离了线上的联系形成立一个独立的组织,如果线上组织非要指挥线下组织,就会形成“委员长空投手令”的滑稽现象。所以只能直接搞线下,可以用网络作为联系工具,除此之外线上不应该发挥更多作用。我见过一个成功建立的线下组织,他们就是先和现实中认识的人搞一个组织出来,然后再从网上招人。</p>
+<p>实际上,完美的控制层级是不存在的。总是会有横向的控制链接和多样的同谋行为,等等。然而,对于封建制而言,这个模型仍然是个不错的近似。随着我们在历史上的推移,到了早期资本主义,我们逐渐注意到向更「混合式」的控制模式的变化,其中横向连接更多,并且系统可能发展出更去中心化、更复杂的行为。此外,它变得不那么脆弱了。我们或许可以猜想,资本主义出现时,封建制度某种意义上注定要灭亡,因为交互环境变得太复杂了。</p>
-<p>网络左群最好的归宿,应且仅应是线下组织的联系工具。</p>
+<p>现代世界已经转向了高度互联的网络模式的资本主义。在系统联通性的框架内,这几乎是封建主义的对立面。关于系统模型,有几件事必须要注意。系统可以有非常不同的内部结构。高度的互通性不排除某些内部模式。事实上我们知道很多复杂系统,包括社交网络,它们的无结构并不「随机」。内部结构可以对涌现行为有很大的影响。每一个网络都是不同的。</p>
-<h3 id="圣母x与和事佬">圣母X与和事佬</h3>
+<p>进一步讲,一个系统的涌现行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行动者交互的模式。当下的经济体系是资本主义社会关系模式的产物。资本主义从这些社会关系中涌现,一点也不「自然主义」。它是人与人的社会体制的次要产物。将行动者原子化的方式是任意的。实际上,系统常常可以被重原子化,形成不同的行为者与交流的概念。这里有个很好的例子:阶级政治。在国家、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的分析框架下,实体与它们之间的交互被物化(reify)了,因此分析起来比大众交互容易得多。这样,我们有了一个可行的经济学推理的机制。这与新古典主义知识框架下对阶级动因的完全忽视形成了鲜明的对比。</p>
-<h4 id="左圈圣母x会哭的孩子有奶吃">左圈圣母X:会哭的孩子有奶吃</h4>
+<h3 id="结构与行为">结构与行为</h3>
-<blockquote>
- <p>“因为宇宙不是童话。”——《三体》</p>
-</blockquote>
+<p>在无治主义者思考无治主义与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时,系统的集合行为与其控制行为的关系十分有启发性。理想化的层级可以用控制它的实体来模拟。这些集合体可以进行所谓「一致」(coherent)的行动。军队是个一个不错的例子。然而,这些一致系统理论上的目标只能有简单的描述。比方说种族灭绝,它可以被简单地描述,我们可以预料军队能够执行这个描述。然而,「在伊拉克建立民主」则是军队做不了的事。</p>
-<p>之前有一群目田人是这么抹黑毛的,他们说毛之所以在遵义会议之前受排挤,是因为他讲话言辞激烈冒犯人,大家不喜欢;不得不说这是我听过最荒谬的理论,好家伙红军都到了生死存亡之际了,这帮中共党员还要舔着笑脸哄着才能听进去别人的话是吗?他们都是一帮巨婴吗?但是我看现在的左圈中,这样的巨婴还真不少。但是一个巴掌拍不响,没有圣母X们的配合,巨婴们也只能自娱自乐。</p>
+<p>民主国家与大型企业通常类似混合式模型的层级。这些系统逐渐呈现出比单个行动者更复杂的行为。它们的行为,逐渐变得不那么「一致」,但更「相关」。你不能指望事情发展完全一致,但是整个系统会往一个大致相关的方向发展。你还可以预料到,一些混合系统能够适应比单个行为者能够适应的更复杂的环境。</p>
-<p>会哭的孩子有奶吃,任性的人有人疼,左圈里一帮巨婴无法拒绝的本性。左圈里面巨婴多,都是这帮圣母X惯出来的。</p>
+<p>最后,在一个几乎没有层级的概念的网络系统里,有可能出现真正复杂的涌现行为。这样的例子包括人类身体和社交网络。</p>
-<p>有些人已经把装可怜用成了万能的狗皮膏药,利用别人的同情心撒泼自己的任性,都形成路径依赖了。你要是说我一句不好,我立刻哭给你看,看你还说不说;你说我干得不好要撤我职?我直接哭给你看,让群里人都看看你的“铁石心肠”。</p>
+<h3 id="当下的政治结构">当下的政治结构</h3>
-<p>但是对于成熟的人来说,装可怜没有任何用,只会引起反感。有理性思维和集体主义的同志在看到这种现象时也并不会因为此人的“可怜”就要一味偏袒他,因为敌人并不会因为此人的“可怜”就放过他,群众也不会因为此人的“可怜”就接受干部的错误决策。</p>
+<p>国家,作为一个相当层级化的生物,想要让事情运作更加一致。然而它最大的弱点在于它无法解决那些描述非常复杂的问题。比方说,军队和国家发现它们越发无法应对游击战与恐怖主义的涌现。这些社会结构所用的组织模式是高度去中心化、高度非层级化的。说到底,国家几乎没有可能根除这些运动。国家必须找到任务目标的简单描述,这让它在根本上处于劣势,因为它处理复杂性的能力比较有限。然而,资本主义与企业全球化是更可怕的生物。它们的内部结构是高度网络化的。这些生物灵活地跨越国家边界。它们的集合行为极度复杂。没有人理解股票市场是怎么(不)运作的。同时,资本主义极度的强健,能够以马克思没想象到的方式适应不同的环境。若要战胜这种敌人,唯一的可能是至少与其相当的复杂性。</p>
-<p>对圣母X来说,谁对谁错谁是真的受害者根本不重要。巨婴们一贯的行为是,不管遇到大事小事,都要撒泼打滚哭闹一番,让全天下都知道他受了委屈;而还有另外一种人,他们出于尊严的需要不喜欢让别人看到自己懦弱的一面,他们更愿意自我舔舐伤口,所以他们总是在外人面前表现得很坚强。两者虽然表现得不一样,但是他们受伤时是一样痛苦的,但是圣母X们看不到这一点,他们出于某种类似于宗教迷信的思维,偏执地认为表现得坚强的人是不会受伤的,所以不需要安慰他们;而表现得弱小的人受伤时会比其他人更严重,所以要对他们加倍偏袒,简直把那些人当成了弱势少数群体对待。</p>
+<p><img src="https://i.imgur.com/8O2AzCg.png" alt="image02" /></p>
-<p>更为可恶的是,因为这种思维,他们甚至常常把谁是受害者、谁是加害者都能判断错。我见过一个真实事件,在某一个网络学社里,一个典型的巨婴式的人物B,是一个成年人,他经常在群里骂人,还特别喜欢争权夺利,但是此人特别特别会装可怜,得了点小伤小病都要发到群里,而且此人在别人对他提出批评意见时,他直接开始装可怜哭闹,然后疯狂自我攻击,让批评他的人的负罪感拉满还要跑来安慰他;学社主要负责人之一A是前面提到的那种不喜欢把痛苦和伤口扒着给别人看的人,他认为这是一个人自己该面对的事,而且由于他负学社几乎最大的责任,总是表现出一种强硬的态度,实在是不会舔着笑脸哄着别人说话。A反对B在群里我行我素,和B发生过几次冲突,直到有一天B在网上被别人骂了,然后迁怒到A的头上,把A骂了一顿,A在之后向群管理层反映要把B开除出社。在A的推动下B确实被开除了,但当时和B关系比较好的管理层一成员C就跑来质问A,说A就因为这点事把B开除,一点都不是对待同志(进群即同志了属于是)的态度;然后B和C又在其他群里闹,污蔑A“独裁”,结果一个根本就不了解情况、甚至都不知道A是谁的聊天群成员跑来质问管理层要求解释为什么把B开除,似乎把人踢出群就一定是“专制的”。更绝的是,在之后不到两个月,B再一次申请进学社,群管理层的D直接把B放进来了,根本就没问过A;B回来之后受到了拿破仑重返巴黎般的欢迎,就显得A是个小丑,因为B自始至终没给A道过歉(道歉也没用),B在被踢出群后曾和A大闹了一场什么换了好几个号对A轮番攻击,以D为代表的其他群管理层仅仅是听了B自我评价了一句“我已经成长了”代替A原谅了B,至于B到底有没有解决自己的问题、甚至有没有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严重的心理性格问题在不到两个月内自愈可以说是医学奇迹),D等人根本就没在乎过,因为他们没有A负的责任大,如果B在学社后面再搞出什么幺蛾子,他们是不会管的,到时候还得是A来擦屁股,好人都叫他们当了,想必他们“原谅”B时还想着自己就像圣母玛利亚一样浑身着金光吧。</p>
+<h3 id="革命与结构">革命与结构</h3>
-<p>然后那个聊天群里不了解情况就跑来质问的人实际上是更高一级的那种自我感动式的圣母,他们的逻辑链条就像小白兔一样单纯:啊踢人出群是不好的、伤人的,所以不该踢人出群;这意思大概就是杀人是不好的所以作恶多端的反动派不该枪毙。这种人除了逻辑问题,更是自信地连具体情况都不了解就跑来撒播圣母心了,毛说“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如果没有调查,就停掉他的发言权,这野蛮吗?一点也不。所以对于此人,最好的方法就是让他别发言,自己陶醉在自己的小世界里就好。</p>
+<p>复杂系统的整体行为和属性取决于个体交互的机制。在这个意义上,人类交互有可能产生在行为者交流层面上的反馈循环,能够催生系统性的根本转变。这意味着全球性的极端变化是可能的。革命正是转变交互机制导致的根本性的涌现性质的转变。</p>
-<p>当A表达抗议时,D反而跑去劝说A,说什么要“团结批评团结”,不管A和B有什么个人矛盾,好歹都是同志(进群即同志了属于是),希望A能不计前嫌和B继续共事之类。当A表现出对B的抗拒,B就会开始装可怜激发圣母X们的内疚感,然后又变成了对A的愤怒(好一招借刀杀人!),D等人就又会跑来找A说这说那,还给A扣帽子说“你就是太敏感啦”,是,是,您又不是被迁怒的对象,您也不是主要负责人,您当然不会敏感。D似乎忘了一件事情:A才是受害者。A是被迁怒的对象,A是被攻击污蔑的人,A是工作受到阻碍和刁难的人,而B正是那个迁怒、污蔑、刁难他的人。但在D看来,B是多么的可怜,他这么可怜怎么会做错事呢,即便是做错了,看在他这么可怜的份上就原谅他吧;而A呢,这个可恶的A,态度是那么的强硬,肯定是他伤害了B,害得B这么可怜,至于A被伤害,B这么可怜弱小的人怎么会去伤害别人呢?即便是伤害了也是无意的嘛,A这么强硬的一个人怎么会被这点小事伤害到呢?而且B都说了自己已经成长了,A还揪着不放,也太小心眼了嘛,我要是A我早就原谅B了呢。</p>
+<p>复杂系统告诉我们没有唯一正确的社会交互模型。假设我们能详细掌握交互模式,并且假定它是不变的(原子级的行动者之间的社会交互不变),而且这个世界严格意义上服从决定论,我们也得不到一个能预测结果的社会理论。可以用来宣称不可避免的「历史的进程」的实证主义或自然主义的方法是不存在的。它在计算上和方法论上都是不靠谱的。</p>
-<p>圣母X们看似跟观世音菩萨一样心怀慈悲兼济天下,但实际上他们内心充满了傲慢与偏见。这些人就像是瑞典环保少女一样,要求全世界都不用化石燃料,然而根本不关心,如果那些非洲国家的人民也想过上瑞典人一样的好日子呢?至于非洲穷,反正和我环保少女没关系,非洲再穷也穷不到我头上,那是非洲政府该管的事,我只要cosplay圣母自己爽就行了。他们有一套象牙塔上的价值观,他们似乎没有能力认识到这个世界的客观条件是多样的。他们不仅像圣母一样“博爱”,而且还傲慢的认为自己和圣母一样全知全能。在他们眼里,表面上的情况不符合自己的价值判断,他们就要大肆批评一番。他们的逻辑链是这样的:非洲是不是在大量使用化石能源?是;化石能源是不是不环保?是;用化石能源是不是在破坏环境?是;破坏环境是不是错的?是;所以,非洲用化石能源是错的,是要被谴责的。什么?你说非洲是因为穷,用不起可再生能源?对不起那和我没关系,我是全知全能的圣母,我看不到那一层,所以那一层就不存在。</p>
+<p>那么,在运用于人类社会与革命性变化的思考方面,复杂系统理论能够告诉我们什么呢?我们从自然科学中经验研究的领域以及历史信息中知道,根本性的范式变化实际上是很自然的,即便它们几乎无法预测。社会秩序的革命在历史上一再发生。</p>
-<p>圣母X们十分傲慢地默认自己一定是最善良、最正确的,他们把偏见扔到了自认为的“坏人”身上。D这种圣母X居然还替别人原谅人,来“慷他人之慨”,可谓是业务层面极广。这种人就是郭德纲说的:“远离不明白任何情况就劝你大度的人,因为雷劈他的时候会连累到你。”对于这种圣人,只需要对他说一句敲里吗,等他愤怒了之后再说请你大度。</p>
+<p>在真正全新的社会秩序的出现中,有几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就那些创生性的产生这些变化的事件而言,它们通过旧秩序日益混乱或衰败的过程发生。这通常包括向旧体制中注入巨量的能量。当这些能量事件消散时,新的秩序便逐渐强化。</p>
-<p>而且他们之所以是圣母X而不是真圣母,是因为他们往往在到处撒播自己爱心的时候,把自己造成的后果甩给别人承担。刚才已经提到,D邀请B回来荣登宝座,是因为如果B再弄出什么问题,D是不承担这个责任的,责任还是要A来担,出了什么事还是A给他们擦屁股,D不用付出什么后果还能免费当好人,何乐而不为呢。瑞典环保少女也一样,环保的好话她说了,至于环保的代价,反正是发展中国家的人民承担。</p>
+<p>对称性破坏(symmetry-breaking)是一个常见的系统性行为,它在范式变化的语境下尤为有趣。当一个系统因为一个微小的局部偏离而走向了两个可能中较低的那一个时,对称性破坏便发生了。对于外部观察者来说,集合行为的选择可能显得很任意。事实上,它源于系统行为中的微小内部波动。</p>
-<p>圣母X们不仅会伤害到受他们偏见的人,在共产主义革命事业中,这种人会对革命队伍造成极大的害处。</p>
+<p>无治共产主义,在复杂系统的语境下,是一个对涌现行为以及个体行为的描述。它要求整体性上的共产主义,社群之间的互助,以及依照面对的问题的规模采取合作的、集体的决策及解决措施。同时,它要求直至个体水平的层级和强制权力的消灭。在复杂系统的框架中,无治共产主义实际上似乎有很好的生存机会。它将无层级的网络模型作为人类组织的出发点。这意味着在理论上,它具有呈现复杂涌现行为的能力。</p>
-<p>博古在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一度要自杀,很可怜吧?但是也没见同志们让博古继续回到领导位置、继续执行他的路线;但是圣母X们不一样,他们会为了“安慰”那些人,甚至不惜坚持那些人的错误路线:“你看看他多可怜啊,还是让他回到原来的领导位置上安慰安慰他吧?”他们秉持着自己内心的道德与慈悲,拯救了博古的好心情,虽然不过会牺牲了上千红军战士和革命前途。</p>
+<p>此外,革命组织的作用可以被视为保持革命的自由意志主义的关键。在革命的情况中,微小波动可以产生不合比例的巨大影响。新社会的核心将存在于那些有着适合于运动的组织的倾向当中。因此,至关重要的是,组织倾向必须要有结构上的完整性,以及对于交互动因的可复制的知识,后者对于将广泛的运动成型为自由共产主义是不可少的。</p>
-<p>幸运的是,现实中的布尔什维克式组织里一般不会出现圣母X一类人。首先,这些政党是由马克思主义思想武装起来的,里面的领导层是真的认真学习、研究过马克思主义的,这与左圈的情况不同,左圈大部分都是自封的“马克思主义者”。所以,党内虽然有分歧,但是大家有类似相近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以及统一的共同目标,不像是左圈内小资产阶级五花八门的奇葩价值观,以及还有很大一部分人来左圈是为了弥补他们在现实中缺失的价值的,他们是来当教皇的,而不是来干事的。</p>
+<p>在战术层面上,用复杂系统思维进行分析解答很多问题,但也留下很多问题。从这个角度看,许多涌现行为事先没有办法计算,只能用经验研究或者是更弱的找历史类比的方法决定。我们仍然面对着困难的问题。我们必须找到其战术最利于阶级斗争升级的解决方案。此外,我们必须找到最利于拓展、复制的内部结构,以便它们在革命时刻中出现的高度敏感期的实施。</p>
-<p>其次,这些政党是现实中的组织,它们从诞生开始就要经历各种各样的考验,而且都是那种生死考验。而敌人则不会因为你可怜就可怜你,也不会因为看见圣母X们品德如此“高尚”就敬畏他们而不砸他们铁拳。而圣母X们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而造成的路线问题、组织问题,则会给革命造成极大的损失,圣母X和含着他们乳头的巨婴们也会因为这样的错误和损失被排挤出去。但在左圈中,我在《建群即建党》一章分析了左圈的那些学社是无法脱离网络的虚拟性的,所以也没有这样那样的现实困难来考验组织,而且因为左群成本过低,即便是圣母X和巨婴们造成了什么损失,也可以忽略不计,也就显得他们没什么大错了。</p>
+<p><img src="https://i.imgur.com/KeQdWj6.png" alt="image03" /></p> Gavin Mendel-Gleeson 将人类社会作为复杂系统进行分析,能为我们提供对于历史进程以及资本主义的强项与弱点的新的见解。 动物之间的互助 1890-09-30T10:56:15+06:55 1890-09-30T10:56:15+06:55 https://agorahub.github.io/pen0/heros/PeterKropotkin-a1_r-mutual-aid-among-animals <p><code class="highlighter-rouge">生存竞争 互助 自然法则和逐步进化的主要因素 无脊椎动物 蚂蚁和蜜蜂 鸟类 猎食和捕鱼的结合 合群性 小鸟之间的互相保护 鹤和鹦鹉</code></p>
-<p>最重要的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内有一个原则,那就是要批评和自我批评,即面对、接受自己被(不管是自己还是别人)指出的错误,这就意味着巨婴们是无处藏身的。即便是像博古,他在给苏区造成了重大损失后,也会认识到这是自己的错误,至于具体是什么样的错误那是另一回事;但左圈巨婴们是不一样的,即便是他们造成的损失摆在他们脸上,他们也不会承认这是自己的问题,所以他们就会哭闹、装可怜,此时就会有一群冒着金光的圣母X们跑上来把他们抱在怀里哄。但是已经造成的损失谁来承担呢?已经形成的错误怎么去纠正、谁负责去纠正呢?圣母X们从来不会去想这个问题。</p>
+<!--more-->
+<p>生存竞争这个概念是由达尔文和华莱士作为进化的一个要素介绍到科学中来的,它使我们可以把范围极其广泛的现象包括在一个单独的概念里,这个概念很快就成为我们在哲学、生物学和社会学方面的思考的真实基础。大量的各种各样的事实:生物的机能和构造的适应它们的环境,生理和构造的进化,智力发达甚至精神发展本身,我们以前常常用许多不同理由来解释的,都由达尔文归纳在一个总的概念里。我们把它们理解为连续的努力——对不利环境的一种斗争——以求个体、种族、物种和社会的这样一种发展,那就是务期达到生命的最大程度的充实、丰富多彩和热烈。也许在开始的时候达尔文本人并未充分意识到这个因素的普遍性,因为他最初只是借它来解释一系列有关起初种的个体变异的累积的事实。但是,他预见到他介绍到科学中来的这个词,如果只按它的狭义——各个个体之间完全为争取生活资料而进行的竞争——来使用,就会失去它的哲学的和原有的真实意义。所以,他在他那部不朽的著作一开头就坚持主张“这个词当作广义的和比喻的意义来用的,其意义包含着这一生物对另一生物的依存关系,而且,更重要的,也包含着个体生命的保持,以及它们能否成功地遗留后代”。</p>
-<p>在现实中,大浪淘沙的革命必然第一个把圣母X们淘走。就像果酱抹在面包上是美食,抹在衣服上是污渍,圣母X们泛滥的同情心在平常生活中用在流浪猫身上是善良,要是用来指挥革命,那就是罪大恶极了。</p>
+<p>他本人虽然为了特殊目的而主要按照狭义来使用这个词,但他却提醒他的信徒不要犯(他本人好像曾经犯过一次)高估它的狭义的错误。在《人类的起源》这本书中,他用了几页篇幅有力地举出了这个词应有的广义的例证。他指出,在无数的动物社会中,各个个体之间争取生活资料的竞争是怎样消失的,竞争是怎样由合作来代替的,并且指出这种代替的结果怎样发展了保证物种获得最好的生存条件的智力和良知。他暗示在这些事例中,最适于生存的不是那些在体力上最强的,也不是那些最狡猾的,而是那些学会为了群体的福利无论强者或弱者都联合起来互相援助的动物。他写道:“拥有数量最多的最富有同情心的成员的社会,将最为昌盛,并且繁育最多的子孙”(第二版第163页)。从个体和整体之间的竞争这个狭隘的马尔萨斯观点中产生出来的词,在一个了解大自然的头脑中便这样地失去了它的狭窄的意义。</p>
-<p>当然了,能把圣母X推上领导位置的组织估计也早就从内部烂掉了。</p>
+<p>不幸,这些本可成为最有成效的研究的基础的论点,却被为了说明真实的生存竞争的后果而收集的大量事例所遮掩了。此外,达尔文从未试图更仔细地研究一下动物世界中的生存竞争所表现的这两方面的相对重要性,也从未写出他原拟写作的论述过分繁殖的自然遏制的书,虽然这本书本来可以作为估计个体竞争的真实意义的严格标准。不仅这样,就在刚才所说的那些篇幅里,在反驳狭隘的马尔萨斯的竞争观念的材料中,也再次出现了旧的马尔萨斯的色彩,那就是,达尔文所说的在我们的文明社会中保存“智力和体力方面的弱者”的所谓不便(第5章)。似乎千千万万的体弱多病的诗人、科学家、发明家和改革家,以及千千万万的所谓“愚人”和“迟钝的热心家”,不是达尔文本人在《人类的起源》那几章中所强调的人类在生存竞争中当作知音和精神武器使用的最宝贵武器。</p>
-<h4 id="左圈和事佬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左圈和事佬:多一事不如少一事</h4>
+<p>达尔文的学说的遭遇,和其他一切多少涉及人类关系的学说的遭遇相同。他的信徒本仅没有按照他的暗示把这一学说加以发展,反而使它更加狭隘了。当赫伯特·斯宾塞试图从独立的、但又与之密切相关的论点出发,把探讨的范围(特别是在《伦理学材料》第三版的附录中)扩大到“谁是最适者?”这个重大问题时,达尔文的无数信徒已经把生存竞争的概念缩小到最狭隘的范围了。他们甚至变得把动物世界看成是在半饥饿的个体间进行着永久的斗争,并彼此想喝取对方血液的世界。他们使现代著作中充满了“战败者遭殃”的呐喊,好像它是现代生物学的最终结论似的。他们把争夺个体利益的“无情”斗争提高为人类也必须服从的一项生物学原则,认为在以互相歼灭为基础的世界中,不这样作便有复灭的危险。除了仅仅从庸俗的学者那里学到一点自然科学词句的经济学家以外,我们必须承认,即使达尔文观点的最有权威的解释者,也在竭力保持这些谬误的见解。赫胥黎无疑是公认的最有资格的进化论的解释者,事实上如果我们以他为例,我们岂不是听见他在《生存竞争和它对人类的意义》这篇文章中教导我们说:</p>
<blockquote>
- <p>大过节的、多大点事、都是亲戚、别太计较、还是孩子、那么努力、看我面子、都不容易、朋友一场、算了算了、换位思考、为了你好、人都死了、吃亏是福、将心比心、没有恶意、开玩笑的、才刚毕业、怀都怀了、习惯就好、他喝多了、毕竟长辈、退一步讲、都在酒里、曾经爱过、互相理解、婚都结了、还能咋地、他说话直、都打工的、想开一点、都能过去、维护团结、都是同志——中国社交常用语录</p>
+ <p>“从伦理学家的观点来看,动物世界大概是和格斗士的表演一样。每个生物都受到相当好的对待,被安排去战斗,于是最强的、最敏捷的和最狡猾的便能活下去再战斗一天。观众用不着因为角斗场上没有饶它们的命而表示不满。”</p>
</blockquote>
-<p>1929年的2月10号,让红军历史上最接近灭亡的大柏地之战开始,但是就在大柏地之战前三天的2月7号,上海中央写了一封信,信中的内容十分悲观,大意是要求红四军全部散入农村中去,不要集中在一起,而毛泽东和朱德也应就此分开,隐匿目标,以减少敌人的关注。</p>
-
-<p>本来不是什么大事,但是带信来的刘安恭却是个走王明路线的人,而且背景甚硬,苏区决定给刘安恭安排个军委的职务,这下可不得了,包括朱德在内的大多数支持了刘安恭的军事路线,毛的前委反而被架空了。即便后来没设立军委,毛也很失落,他决定辞去前委书记的职务。会议重新选举了前委书记,决定由陈毅暂时作为代理书记管理红四军。</p>
-
-<p>但是毛泽东并不想离开红四军,于是会议之后,他又私下里找到陈毅,希望陈毅在下一次会议上,多肯定一下他的意见,支持一下他的看法。但是下一次会议上,出乎毛泽东的意料,陈毅来了个调和主义。把刘安恭、朱德、毛泽东各自表扬一番,又把他们各自打了五十大板,批评一番。这一来,把所有人都给整懵了,毛泽东更是气不打一处来。毛泽东本来就很讨厌这种调和主义、和稀泥的态度,只想求得党内的一片祥和安好,却不作原则上的定性。于是毛泽东一拍桌子,实名反对所有人的意见。最后,在选举前委书记时,毛泽东便没有再当选,而是陈毅当选了前委书记。这次会议就是红四军的“七大”。</p>
-
-<p>但很快,刘安恭在冒进进攻大城市的途中牺牲了。中央也认识到毛路线的正确性,并写了“九月来信”托陈毅给毛带去,但是毛泽东此时还有点赌气,写了一封回信,表达了他对陈毅的不满:“我平生紧密考察事情,严正督促工作,这是‘陈毅主义’的眼中钉,陈毅要我做八面美人、四方讨好,我办不到,我不能够随便回去,这个路线问题不解决,我就不能回去。”</p>
-
-<p>陈毅主义本是一个毛用来调侃陈毅发明的词,实际上并没有该种主义。“陈毅主义”实际上指的就是在团体中,出现路线矛盾时,不去分析、解决矛盾,探索正确的路线,反而为了一个表面上的团结,把出现矛盾的两派“各自表扬一番,在各打五十大板”,和一手稀泥,实际上没有任何益处。</p>
-
-<p>在左圈中,这样的人还真不少。左圈中有人总喜欢打着团结的旗号行和事佬之事。</p>
-
-<p>这些和事佬们总是喜欢把毛主席在1942年提出的整风原则“团结-批评-团结”奉为圭臬,甚至都用成了到处批判别人的教条大棒,只要他们看不顺眼的就按一个“破坏团结”的帽子。关于延安整风和“团结-批评-团结”的来源和应用,我在《进群即同志-当“团结-批评-团结”成为教条》一篇已经详细介绍过,此篇不再赘述。这里我们主要分析左圈和事佬们的行为动机和其造成的后果。</p>
-
-<p>和事佬们不了解的是,“团结-批评-团结”中的第一个团结和第二个团结是不一样的,第一个团结指的是(在延安整风中)不整人只整主义,要保证党不会分裂;第二个团结则指的是(在延安整风后)全党对路线形成统一的、正确的认识,达到更高的团结。而没有第二步的批评,就没法达到第二个更高的团结,因为没有正确的批评,组织就无法对路线和过去的错误形成统一、正确的认识,最终只能止步于第一个团结——那种靠“八面美人、四方讨好”维持的表面上的团结。</p>
-
-<p>因此,和事佬们只“团结”不批评,或者批评不到位,那都是假团结,是破坏团结。出现路线分歧是很正常的事,在网络左群中,因为没有实践活动来对理论进行检验,路线分歧则更为常见了。这时候,如果一味地维护表面上的团结,事实上只会助长这种分裂。因为分歧往往意味着问题的出现,就好像是墙上有了裂缝,如果不去找到裂缝的原因、把裂缝补上,再加固墙体,而只是简单地在面上抹一层墙灰把裂缝盖住,那么这条裂缝早晚会撕开整个墙体。这事实上也是许多网络左群“短寿”的主要原因之一。</p>
-
-<p>和“陈毅主义”不一样的是,陈毅是详细了解红军中两派的争执的,而左圈中许多和事佬是根本不了解实际情况就跑来和稀泥来了。因为很多情况下,争执双方的实际情况只有争执双方完全承担、完全清楚。和事佬这种人根本上就是否定实事求是的存在。这些和事佬可以说是100%都是在臆想事件经过,然后得出唯心结论,然后找容易说话的一方去“劝说”的。也就是说:往往是要求损失方去学会容忍。和事佬看似高情商,但他们不知道很多矛盾是必须用冲突来解决的,他看不到矛盾不处理继续下去的后果。</p>
-
-<p>网络局限性是和事佬心态生存的基础。我在《建群及建党》一章已经分析了网络的虚拟性和网群成员的现实性之间的冲突,这让网群成员和网群本身的联系下降到几乎没有,也就意味着,不管网群接下来发展如何、出现什么问题,实际上和这些和事佬没有任何的关系,也对他们的现实生活产生不了任何影响。和事佬们的思路其实很简单,既然网群中产生冲突的双方不管哪一方最终胜利,他们都不会受到影响,那为什么不去当个“老好人”呢?</p>
-
-<p>和事佬的心态,某种程度上也有着一种傲慢。因为这个世界上,大多数人对自己的认识,对客观世界的认识,都是很浅薄的。大部分和事佬看不到矛盾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就像当时的陈毅,没有看到毛和刘安恭冲突的背后是“农村群众路线”和“王明路线”的冲突,我甚至有理由怀疑陈毅当时以为这只是两个人带兵方式的不同;所以他在没有搞清客观情况的前提下,就凭自己的主观思想做出了判断,他没有看到刘安恭路线对红军将要造成的毁灭性后果,所以才有了会议上“各打五十大板”的荒唐一幕。</p>
-
-<p>但好的是,“陈毅主义”在红军历史上是极少见的,这是因为红军自诞生之初就不断地面临敌人的考验,这就像在钢丝上走路,一点错误都是要付出惨重的代价的,而这代价就是红军战士和根据地百姓的生命,这未免过于昂贵了。所以大家在经历过几次斗争就能认识到和事佬行为是要不得的,有矛盾就必须要解决,哪怕是以严重冲突的方式。战乱年代,任何政策和路线的好坏,对错,都能在很快的时间内得到验证。大家虽然不能从理论上理解,但是却能从现实中觉醒。</p>
-
-<p>而网络不具备这样的条件,网络左群出现路线错误,最严重的代价不过是学社解散,这个代价简直微乎其微,我再拉两个人建个群就可以弄起来一个新的学社。所以,网群中的矛盾解决的成本事实上要比不解决的代价还要大,正是这点,才给了和事佬们表演的舞台。</p>
-
-<h3 id="浅论网左的统一战线">浅论网左的统一战线</h3>
-
-<p>统一战线无非就是“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团结一切可团结的力量。这是一种自古就有的战略战术,春秋战国时期的合纵连横就是统一战线的一种绝妙运用。但统一战线不是教条,这是一个很空泛的词语,在不同的情况下,团结谁、打击谁应当视情况而作出相应的变化,否则就会犯左倾或右倾错误。在今天的左圈中,网左们也同样面对着这样的问题,我在此章中对我观察到的其中两个现象进行批判和思考,并没有对网左的统一战线作全面的分析,所以是“浅论”。</p>
-
-<h4 id="论中间派">论中间派</h4>
+<p>其次,在这篇文章的较后部分,他岂不是告诉我们说,在原始人中间也如同动物之间的情况一样:</p>
<blockquote>
- <p>中产阶级主要是指民族资产阶级,他们对于中国革命具有矛盾的态度:他们在受外资打击、军阀压迫感觉痛苦时,需要革命,赞成反帝国主义反军阀的革命运动;但是当着革命在国内有本国无产阶级的勇猛参加,在国外有国际无产阶级的积极援助,对于其欲达到大资产阶级地位的阶级的发展感觉到威胁时,他们又怀疑革命。——《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毛泽东</p>
+ <p>“最弱的和最愚钝的要失败,而那些最顽强和最狡猾的,在其他方面并不是最好、只是最能适应他们的环境的便生存下去。人生是一场连续不断的自由混战,除了有限的和暂时的家庭关系以外,霍布斯所说的个体与整体的斗争是生存的正常状态。”</p>
</blockquote>
-<p>上面这段论述虽然描述的是民国的民族资产阶级,但是对中间派的特点的描述在今天依然值得借鉴。我认为其实“中间派”是一个很不准确的词,应该叫做“摇摆派”,因为“中间派”从来没有保持过真正的中立,他们时而偏向一边,时而偏向另一边,从没保持在正中间过。</p>
-
-<p>所以说其实没有真正的中间派。当你邀请那些“中间派”们参与革命运动(即便是在网络上),他们便想:“晶哥那么厉害,网左组织得这么烂,必定是办不起来的。”总是说:“等等再看看!”,但是他们因为自身也受着体制的压迫,并不总是和特色站在一边,所以他们看网左骂特色骂得凶狠的时候,或者看特色又变得更烂了的新闻的时候,也要附和着骂上两句。</p>
+<p>对自然界的这种看法究竟能够得到事实的几分支持,从这里提供读者的关于动物世界和原始人的论证中便可以看到。但我们不妨立刻指出:赫胥黎对自然的观点,作为科学的推论来说,也和相反的卢梭的观点一样,是很难成立的,卢梭在自然中只看到被人类的出现所摧毁的爱、和平与和谐。事实上,只要一走进森林,对任何动物社会观察一下,甚至对任何一本论述动物生活的严肃著作(多尔比尼的、奥社邦的或勒瓦兰的,不拘哪一个的著作都行)细读一下,便不能不使博物学家思考到合群生活在动物生活中所起的作用,使他们不至于把大自然只看作是一个屠杀之场,同样,他们也可以免于在大自然中只看到和谐与和平。卢梭所犯的错误是他完全不想到嘴和爪的恶斗,而赫胥黎则犯了相反的错误,但不论是卢梭的乐观论还是赫胥黎的悲观论,都不能看作是对自然界的公正无偏的解释。</p>
-<p>对于中间派,有的可以团结,有的不行,有的在特定情况下才能团结,不可一概而论。这是因为不管中间派怎么摇摆,他们总归是要更多地往特定的一方摇的。比如一些高级写字楼公司的白领,他们虽然有时受了上司的气,也在办公室外骂两句,但是他们的待遇高、工作稳定,不用吃了这顿愁下顿,也不必顶着烈日干重活还担心工资拖欠,所以叫他们去造老板的反的时候,他们就要想想这个月工资还没拿到手,说:“你们先去,我等等就来!”,他们是中产阶层的右翼。再比如内卷大省的学生,他们虽然不用担心衣食,并且很多都想通过高考当人上人,但每日非人般的虐待榨干了他们的精气神,还要饱受来自学校和家长的批斗,长期睡不好、吃不好,人人心里都憋着火气,全凭“好大学就是好人生”这根胡萝卜吊在前面往前走,若是在他们面前戳破了高考神话、叫他们造学校的反,他们便会成为最激进的分子,他们是小知识分子中的左翼。</p>
+<p>只要我们对动物观察一下——不光是在实验室和博物馆中,而且在森林和草地,在草原和群山中——我们立刻就会发现,虽然在各种动物(特别是在各纲动物)之间进行着极多的斗争和残杀,但在同种的,或至少是在同一个群的动物之间,也同时存在着同样多的(甚至还要更多)的互相维护、互相帮助和互相防御。合群如同互争一样,也是一项自然法则。当然,要从数字上估计所有这两类事实的相对重要性,那怕是很粗略地估计,也是难事。但是,如果我们用一个间接的试探,问一问大自然:“谁是最适者:是那些彼此不断斗争的呢,还是那些互相帮助的?”那么我们立刻就会发现,那些获得互助习惯的动物无疑是最适者。它们有更多的生存机会,在它们各自所属的纲中,它们的智力和体力达到最高的发展水平。如果把这些可以用来支持这一观点的无数事实考虑在内,我们就可以十分有把握地说,互助也和互争一样,是一项动物生活的法则,但是,作为进化的一个因素来说,它也许更加重要得多,因为它促进了这些保证了种的维持和进一步发达以及用最少的精力来保证个体的生活的最大幸福和享受的习惯和特性的发展。</p>
-<p>左圈中有些人喜欢把具有非马列毛的左派立场的中间派统称为“安托西修”,并把他们看作是马列毛主义的对立面。事实上,这四者情况各不相同,把这四者统一“打倒”或怎么处理是犯了主观主义错误。</p>
+<p>就我所知,在达尔文学说的科学界信徒当中,第一个把互助充分理解为一条自然法则和进化的主要因素的,是著名的俄国动物学家,圣彼得堡大学故院长凯士勒教授。他在逝世前几个月,即1880年1月,在俄国博物学家会议上发表的一篇演说中阐明了他的思想;但是,像许多只用俄文出版的著作一样,这篇出色的演说几乎完全不为世人所知道。</p>
-<p>安那其主义者,又称无政府主义者,它在当代中国的主要信奉者还是以小知识分子为主。他们痛恨被别人管着,要求绝对的自由。他们中的许多人还十分羡慕他们所认为的“古时候”那种田园牧歌、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模式。他们不喜欢布尔什维克式的政党组织在他们头上“发号施令”,但是他们更不喜欢资产阶级老爷们把他们当奴才使唤,所以在革命低潮、反动力量十分强大时,我们应当团结他们,与他们搞内斗、整天互骂是不可取的、浪费时间的。</p>
-
-<p>托洛茨基主义者,或者叫托派,据我目前了解托派并没有什么中心思想,他们可能就是“托洛茨基的支持者”,大部分时候是以“斯派”、“毛派”的反对者的面目出现的。据我个人了解,他们主要是对斯大林式的集权体制极为厌恶,并且对托洛茨基的“世界革命”有种切格瓦拉式的浪漫憧憬。在中国,托派也主要以小知识分子为主,他们几乎反对关于斯和毛的一切,但也同样对特色的统治有极大的厌恶,我们应该团结他们,在夺取政权前我们与他们几乎没什么矛盾,“斯派”们不要整天浪费时间和他们在网上斗嘴。</p>
-
-<p>西方马克思主义者。事实上在中国几乎没有真正的西马。因为中国政府对学术界的高度渗透和监控,中国大学里的西马学者至于有多少是真马、有多少是“指鹿为马”,这个大家基本上都有自己的判断。对于那些“西鹿”当然是要警惕,事实上可以把他们理解为“修”。在左圈中的西马大部分都是自封的,并且常常和自封的“苏马”(事实上我至今不知道苏马是什么)们见面就掐。左圈中的西马和那些欧洲的大学教授不一样,“西马”对于他们来说更多地像是一种身份认同,而不是学术研究方向。他们中的大部分人都有一个特点,那就是特别爱用哲学术语,不管他们本人是否理解这些术语,这事实上是一种很幼稚的行为,我在《进群即同志-天山上下来的王明》一篇中就批判过这种行为。除了这个特点外,据我个人观察,剩下的左圈西马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根本不懂、也没怎么学习过、学习过也不怎么理解的“装逼西马”,据我个人观察,这类人主要以初高中生为主,他们是“喜马拉雅山上下来的王明”,你一见他们便能立刻察觉一种高高在上的气息扑面而来。他们是拿哲学术语当成了一种装逼的工具,这种人不用多理会,事实上他们还处在一种过家家的幼稚阶段,思想还没成型,是否要团结他们还很难下定论,即便是团结了也不一定会起正面效果,只要保证不把他们推到敌人那边去就行,也可以试着引导他们一些。另一种则是自己学习过、能理解部分的“辩经西马”,这种人以大学生为主,而且不少人的家庭都是中产往上,甚至有资本家家庭的。听名字就知道,他们的特点就是喜欢在网络上辩经,这几乎是他们在网上唯一的活动。据我个人观察,他们中的很大一部分对谈论政治经济学和社会学有种偏执的排斥,似乎哲学和政治经济学/社会学是水火不容的,我见过最激进的一个还喊出过“只要你了解了德国哲学史,你就是马克思主义者了”这种口号。这一类人对自己的学术派别也有种偏执,且不说他们和所谓的“苏马”打得你死我活,他们中的很大一部分在和别人辩经时,别人的观点和他们从自己支持的那一派的书本上学到的经文有一点偏差,他们就会感到“被冒犯”,于是辩经就无穷无尽了。对于这一类人,我在《建群即建党-网络左群最好的归宿》一篇中引用过这么一段话:</p>
+<p>“作为一个多年的动物学家”,他认为他有责任反对滥用这个取自动物学的词——生存竞争,或者,至少应该反对高估它的重要性。他说,动物学和那些研究人类的科学不断地坚持它们所谓的生存竞争的无情法则。但是它们忽略了还存在有另外一条可以叫做互助的法则,这个法则,至少对动物说来,是远比前一个法则更重要得多。他指出,遗传后代的需要必然会使动物集聚在一块儿,并且,“个体愈是集聚,它们彼此之间就愈加互相支援,物种就有更大的生存机会,并且更加促进它们智力的发达”。“每一个纲的动物,”他继续说道,“特别是较高级的动物,都实行互助。”他从埋尸虫的生活以及鸟类和一些哺乳动物的合群生活中举出一些例子来说明他的见解。在一篇简短的开幕词中所举的例子当然是有限的,但主要之点都已说得很清楚;在谈完互助在人类进化中所起的更为突出的作用以后,凯士勒教授作了如下的结论:</p>
<blockquote>
- <p>一些读过几本经典著作的网络上的马列毛主义学者类的知识分子,他们并不愿意投入到工人运动中去,并不愿意和工人阶级融为一体,整天泡在网上,忙碌于网络上看谁辩得过谁,而不看这些争辩是否有助于提高人民群众的革命性,因而他们最多所能起到的作用就是工人运动催化剂的作用,这些人是无产阶级的落后分子。</p>
+ <p>“很明显,我不是否认生存竞争,但是我认为动物世界的逐步发展,特别是人类的发展,受惠于互助之处远过于互争……一切生物都有两个基本需要:营养的需要和使物种繁殖的需要。前者使它们互相竞争和残杀,而保存物种的需要则使它们彼此接近,互相帮助。但是我倾向于认为在生物界的进化中——在生物的逐步后天变异中——个体之间的互助远比它们的互争所起的作用要大得多。”</p>
</blockquote>
-<p>这段话就很好地描述了“辩经西马”。他们在网络上每日与人辩经,倒也是促进了他们和别人理论水平和交流技巧的进步,但对于无产阶级运动整体而言基本上什么也没做,他们更像是沉迷于自己的小世界中,待在象牙塔上迟迟不肯下来,如果放到实践中很容易闹出纸上谈兵的囧事。我个人认为他们是中间派里偏右的。他们要团结吗?还是要的,但需要一定的技巧和原则,这一类人不应该进入最核心的领导层,他们可以参与理论工作,但不应该去指导实践。</p>
-
-<p>修正主义者,在欧美语境下也可以是社会民主主义(和其衍生的主义)者。但在中国,由于没有多党选举的制度,社会民主主义在中国几乎不(以社会实体)存在,而“修正主义”在中国的左圈语境下,更多指的是保皇派、改良派一类。这一类人以已经工作了的成年人和初高中及以下的学生为最多。对于成年人保皇派,基本上没有团结他们的必要,因为他们选择保皇那必然是有切身利益相关,也许他们就正在受体制的恩惠,只是有些许不满希望变得“更好”,我们可以在革命高潮时团结他们来“痛打落水狗”,但在革命低潮时团结他们的话,很难保证他们不会反过来捅你一刀,因为一般来讲,保皇派在皇帝被砍头前是不会放弃保他的,而且这种保皇派极有可能变质成右派,魏玛德国的艾伯特政府就是个例子。对于学生保皇派,除去个别特别固执的,他们大部分都是因为学校和社会的宣传对特色依然抱有幻想,以及对马克思主义和历史的不了解让他们没法去全面、客观地分析社会现状,事实上绝大多数的学生网左都是从保皇派过来的,我本人之前也当过一段时间保皇派。所以说,对于学生保皇派是一定要团结的,而且要对他们进行引导和教育,争取把他们从中间派拉到无产阶级革命派这边,把他们当敌人打击是绝对错误的。</p>
-
-<p>统一战线不是说你敞开胸怀让谁都进来,而是有原则和方法的。要明确的一点是,中间派决不可进入核心组织,这实际上是很多网络左群忽视的一点。中间派因为其立场和思维方式的问题,他们可以和我们团结在同一战线,但绝不可以参与到我方组织的内部建设中,更不能指挥我们的行动。你比如说,这个中间派有自己自成一体的哲学思路和立场,他可能就会在一些组织政策上按自己的理想形式来,而不是依据客观实际情况而定。如果把这些中间派对我们组织的参与度比作一个同心圆,我们的组织是最内一圈,那么往外挨着的一圈应该是学生保皇派,然后是安、托、西,然后最外面是修。</p>
-
-<p>统一战线的形式多种多样,具体是像第一次国共合作那样互相参与进对方组织、互相学习,还是像第二次国共合作那样各自独立互不统属,只是打击共同的敌人站在一起,这需要领导者视具体情况、作出最合适的判断。</p>
-
-<h4 id="论血统论">论“血统论”</h4>
-
-<p>1966年7月29日,北京航空学院附属中学出现一幅对联:“老子英雄儿好汉,老子反动儿混蛋”,横批是:“基本如此”,公开喊出了以血统划分好人坏人的口号。</p>
-
-<p>8月12日,已故前中国最高检察院副检察长谭政文的儿子,北京工业大学三系文革小组组长谭力夫和刘京联合写了一张题为《从对联谈起》的大字报,提出要把“老子英雄儿好汉,老子反动儿混蛋”作为党的阶级路线来实行。8月20日,谭力夫在一次辩论这副对联的大会上大肆鼓吹这种观点,使他在全国扬名。</p>
-
-<p>这副对联、谭力夫的讲话、以及他和刘京的大字报在中国掀起一股公开讲究家庭出身的风气。以高干子弟为首的学生红卫兵自称“红五类”,即来自革命干部、革命烈士、革命军人、工人和农民家庭。他们的对立面就是“黑五类”,即地主、富农、反革命分子、坏份子和右派分子及其子女。谭力夫又加上资本家和走资派,变成“黑七类”。当时,“黑五类”的子女被称为“狗崽子”,不准戴毛泽东的像章,不准唱毛泽东的语录歌,也不准参加红卫兵。</p>
-
-<p>不过指出这里荒唐的遇罗克却在那个年代付出了生命的代价。“文革”爆发后,遇罗克与几个同仁自办发行《中学文革报》,他在该报上连续发表了以《出身论》为代表的多篇争取自由和人权的檄文,并风靡海内外。</p>
-
-<p>《出身论》是遇罗克在文化大革命时期的一部作品。该书从唯物主义的角度批判了当时社会上广泛流传并造成严重不良影响的血统论。作者遇罗克在1966年发表文章反对姚文元批判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1970年3月5日,在北京工人体育场里,在排山倒海的“打倒”声中,27岁的遇罗克被宣判死刑,并立即执行。</p>
-
-<p>血统论是荒唐的这一点事实上非常正确,我们都知道思想和立场是没法靠基因遗传的。家长是资本家,孩子就一定也是资本家,这种思想实际上是唯心主义的,它没有坚实的唯物主义逻辑来支撑。事实上,血统论就是当权的老红卫兵(红五类子女)为了维护自己的特权地位而弄出来压迫当时已经是受压迫阶层的“黑五类”子女的。</p>
-
-<p>但是在今天的左圈出现的“反血统论”思潮的思路正确,但某种程度上形成了教条。当今社会的现实情况和文革时期不一样。许多人根本没搞懂血统论出现的机制和条件,凭自己臆想理解,搞出许多本本主义。</p>
-
-<p>遇罗克同志就说得很好:“它(对联)的错误在于:认为家庭影响超过了社会影响,看不到社会影响的决定性作用……实践恰好得出完全相反的结论:社会影响远远超过了家庭影响,家庭影响服从社会影响。”也就是说,在当时血统论不成立的最主要条件,就是当时的中国是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决定了其社会上的无产阶级的思想占社会主流,并无时无刻地影响社会上的每一个公民。</p>
+<p>上述观点的正确性,最最感动了大多数出席会议的俄国动物学家;希斐尔卓失——他的著作在鸟类学家和地理学家当中是很有名的——支持这些观点,并且还另举了一些例子来阐发这些观点。他说,有几种隼具有“一种适宜于抢掠的几乎理想的构造”,然而它们在退化,可是其他几种实行互助的隼却很昌盛。“另一方面,以一种合群的禽类鸭子为例吧,”他说,“一般说来,鸭子的机体不发达,但它们实行互助,从它们不计其数的变种和种类来看,可以说它们差不多是遍布于全世界。”</p>
-<p>但是在今天的中国,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早已被摧毁,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已经占主流了。在中国这样的一个官僚资本主义国家,其社会上的主流思想一定是资产阶级的思想,并从出生开始就无时无刻地影响社会上的每一个公民。现在私有制早已卷土重来,“子承父业”的社会基础是有的,这与当年公有制经济占绝对主导的社会不同。</p>
+<p>俄国动物学家的立即接受了凯士勒的观点,好像是很自然的,因为他们几乎每一个人都曾经有机会在亚洲北部和俄国东部无人居住的广大地区研究过动物界;凡是研究过类似的地区的人,是不可能不得出相同的结论的。我想起自己在和我的朋友,那多才的动物学家波利亚可夫一起在维蒂蒙地区考察时,西伯利亚的动物界所给我的印象。当时我们两个人对《物种起源》的印象还很新,可是我们要寻找同种动物之间的激烈竞争却一无所获。这种竞争在我们阅读达尔文的著作时,即使想到了第3章(第71页)的论点,也是我们预期会看到的。我们看见很多动物常常是联合起来,以适应不利的气候环境或对各种敌人进行斗争。波利亚可夫写了许多出色的文章论述各处的食肉动物、反刍动物和啮齿动物的互相依赖;我们亲眼看到许多互相帮助的事实,特别是鸟类和反刍动物在移居途中的互相帮助;甚至在有大量动物聚居的黑龙江和乌苏里江地区,尽管我竭力寻求,但也根少发现在较高级的同种动物之间存在着实际的竞争和斗争。在大多数俄国动物学家的著作中,也都提到过这种印象,这大概可以说明为什么俄国的进化论者那样拥护凯士勒的观点,而同样的观点在西欧的达尔文信徒当中却并不流行。</p>
-<p>但是在左圈不知从何时起,形成了一种风气,那就是当一个人说这个人是资本家的孩子,不能把他完全当同志看待,就要给这个人扣上“血统论”的帽子。这实际上和文革老红卫兵大扣帽子的行为没啥区别。在这种风气下,甚至形成了一种政治正确,把左圈里的资产阶级子女当成弱势少数群体一般保护起来,要是你通过攻击他们的出身来质疑他们的思想,你就要被打成“血统论”。</p>
+<p>当我们一开始研究生存竞争的两个方面——直接的和比喻的——的时候,给我们印象根深的头一件事就是互助的事例非常丰富,这不仅是如大多数进化论者所承认的为了繁育后代,而且还为了个体的安全和为了得到必需的食物。对动物界的许多大类来说,互助是通例。甚至在最低级的动物之间也可发现互助的事实,我们必须预期有一天会从研究微小的池塘动物的学者那里得知即使在用显微镜才能看见的生物当中,也存在着不自觉的互助。当然,除了白蚁、蚂蚁和蜜蜂以外,我们对于无脊椎动物的生活的知识还是极其有限的;但是,就从比较低级的动物来说,我们也可以搜集到一些确切合作的事实。蝗虫、蛱蝶、萤虫、蝉等等动物的不计其数的联合,实际上简直还没有人研究;可是它们的存在这一事实本身就指出它们一定是按照大体上相同于蚂蚁和蜜蜂为了移居而暂时联合的原则组织的。至于甲虫,我们已经有人仔细观察过埋尸虫之间互相帮助的事实。它们需要腐烂的有机物,以便在其中产卵和供给它们幼虫以食物,但是那些有机物不能腐烂得太快,因此它们便把在漫游中偶尔发现的各种小动物的尸体埋在土中。一般地说,这些埋尸虫都是单独生活的,但是当它们当中有一个发现了自己难以埋葬的老鼠或雀鸟的尸体时,它就会招唤四个、六个或者十个其它甲虫来会力完成这项工作;如果必要的话,它们会把尸体运到一个合适的土质松软的地方,十分周密地把它埋起来,从没有为了它们之中哪一个享有在这个埋好的尸体上产卵的特权而争吵。约格里迪奇在用两根棍子做成的十字叉上绑上一个死鸟,或者是在插在土中的棍子上挂上一个蟾蜍的时候,这些小小的甲虫也会以同样友好的方法集中大家智慧来克服人的计谋。这种协力合作的事情在蜣蜋当中也曾见到过。</p>
-<p>这些政治正确者一定要拿恩格斯当挡箭牌:“难道恩格斯不是资产阶级家庭出来的吗?”但恩格斯是个特例,世界上根本没有那么多恩格斯。有些人喜欢自比恩格斯实在是太狂妄了。中国近代史学家吕思勉曾经说过:“世上只有背叛阶级的个人,没有背叛阶级利益的阶级”,连不算资产阶级的小知识分子里,都充斥着资产阶级的思想,难道大资本家的子女背叛自己的阶级就这么简单?把刀尖对着自己本来就是一件难过登天的事,不是说把这句话写在QQ签名上就能做到的。</p>
+<p>即使在机体方面处于稍低级阶段的动物中,我们也可找到类似的例子。在西印度群岛和北美洲,有些陆蟹结成一大群一大群的,以便到大海去产卵;每一次这样的移动,都包含着它们之间的协力合作和互助。至于大莫鲁甲蟹(Limulus),我惊奇地发现(1882年在布列登水族馆)这种笨拙的动物在一个伙伴需要的时候能给予多大的帮助。它们当中有一只蟹仰面朝天地跌在水槽的一个角落里,它那小锅似的沉重甲壳使它不能回复原来的姿势,再加上角落里有一根铁杆,使它要想翻过身来更加困难。于是它的伙伴们前来援助,我用了一个钟头的时间来看它们如何努力援救它们被困的伙伴。它们一下来了两只,从下面推它们的伙伴,经过巨大的努力,终于把它扶正了,可是由于铁杆妨碍着它们完成援救工作,那个蟹又重重地仰跌下去。经过几番努力以后,援助者当中就有一只到水槽的深处去带来了另外两只蟹,这两只蟹用它们饱满的新力量开始来推动和扶起它们可怜的伙伴。我们在水族馆呆了两个多钟头,当我们离开的时候,我们又去看了一下那水槽,援救工作依然在继续哩!自我看见这件事以来,我不能不相信埃拉斯穆·达尔文博士所引征的叙述:“普通螃蟹在脱壳期间派一个没有脱壳或有硬壳的螃蟹在它旁边放哨,以防备海中的敌人来伤害这种处于没有防御状态的脱壳蟹。”</p>
-<p>要知道,恩格斯背叛自己的阶级开始于背叛自己的家庭,他与自己父亲的冲突极严重。恩格斯出生于德国巴门一个繁荣的商业家族,具有强烈的宗教精神,而对学习的轻视(甚至不允许恩格斯完成他的学业)使得它似乎不是培育社会主义知识分子的沃土。但恩格斯童年时代有很长时间是在他的外祖父家中度过的,他的外祖父是一个十分重视人文教育的知识分子,喜欢给小时候的恩格斯讲古希腊英雄神话,对恩格斯影响很大。这种对文化知识的渴求和决心做英雄人物的理想固化为恩格斯进一步成长、发展、提高自己的内在因素和动力,也促使他对父亲和家族的影响的叛逆心理逐步加强。恩格斯对文学的热爱和他父亲对他经商的要求的矛盾极大地激化了他们之间的矛盾,最后他父亲强迫他中学中途辍学被迫经商。出于各种原因,恩格斯排斥、甚至痛恨资本家的工作和生活,之后中年时的一段时间的经商经历事实上让他痛苦不堪。</p>
+<p>关于白蚁、蚂蚁和蜜蜂之间的互助事例,特别是通过罗曼斯、彼希纳和约翰·刘波克爵士的著作,一般读者都很熟悉,因而我只说很少的几点提示。如果我们拿一个蚁巢为例,我们不仅看到了每一种工作(如生育子孙、寻找食物、建筑巢穴和饲养幼虫等等),都是按照自愿互助的原则进行的,同时,我们还必须和佛勒尔一样,承认许多种蚂蚁的生活的主要基本特征是每一个蚂蚁有义务把已经吞在肚里并且已经部分消化了的食物和集体中的每一个向它索取的成员共享。属于不同种的或属于互相敌对的蚁巢的两个蚂蚁,偶尔互相遇到时,便彼此避开。但是属于同一个蚁巢或属于同一群巢穴的两个蚂蚁便会互相接近,用触须作几下问答的动作,并且“如果其中有一个饿了或者渴了,特别是如果另一个的嗉囊中很饱满时。……它将立刻索取食物”。接到这样要求的蚂蚁是从不拒绝的;它张开了颚,用一种适当的姿势,吐出一滴透明的流质给那个饥饿的蚂蚁舐食。把食物吐给另外一个蚂蚁吃,这在蚂蚁(自由的)的生活中是那么突出的一个特征,并且为了养活饥饿的同伴和幼虫都是那样经常地互相求助,所以佛勒尔竟认为蚂蚁的消化道是由两个不同的部分构成的,其中之一,即后一部分,是专供自己用的,另一部分,即前一部分,主要是供集体用的。如果一个嗉囊饱满的蚂蚁竟自私到拒绝喂养一个同伴,那它将被看成是一个敌人,甚或比敌人还坏。当它的亲族和另一个种的蚂蚁打仗时,如果它拒不援助的话,它们将比攻击敌人还要凶猛地反过来攻击这个贪心的蚂蚁。如果一个蚂蚁没有拒绝喂养属于仇敌方面的蚂蚁,那么它将被后者的亲族当作朋友看待。所有这些情况都是经过最严密的观察和确切的实验所证实的。</p>
-<p>在青年时代,亲眼目睹工人阶级悲惨的生活状况对恩格斯的思想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恩格斯家庭周围都有许多工厂企业,他在上下学时就能直接接触到这些工人。1839年恩格斯19岁时写了一篇公开发表的著名的政论性文章《乌培河谷的来信》。文章以极其鲜明的笔调展示了乌培河谷地区乌烟瘴气的社会风貌,描述了虔诚派教士的迷信活动和他们的专横、贪婪、伪善和愚蠢的嘴脸,同时以大量的笔墨淋漓尽致地描绘了乌培河谷地区工人的悲惨苦难生活。现实生活中的一系列现象,经常使恩格斯对资产阶级编织的美好谎言产生了质疑。这种感性经历无疑导致恩格斯最终献身于无产阶级的解放事业,并为寻求一条无产阶级解放的正确道路的深层次的重要原因。同时说明他已经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开始站在革命民主主义和工人的立场上投身到反对剥削制度的斗争中去。</p>
+<p>蚂蚁这个分成一千多种的大科动物,其数目是那么多,以致巴西人竟说巴西是属于蚂蚁而不是属于人的;在这个科里,同一个巢或同一个巢穴集团的成员之间是不存在竞争的。无论不同的种之间的斗争是多么厉害,也无论在战争时有着什么样的暴行,但集体内部的互助、已成习惯的自我献身和经常为了共同福利的自我牺牲,都已经成为法则。蚂蚁和白蚁废除了“霍布斯式笔下的那种斗争”,因此它们生活得更好。它们那种奇妙的巢穴,也就是它们的建筑,在比例大小方面超过了人类的建筑;它们修筑的道路和在地上的拱形走廊,宽阔的大厅和粮仓,它们的谷物田、谷粒的收获和使谷粒“麦芽化”;它们孵卵和养育幼虫的合理方法,以及建造特别的窠巢以饲养蚜虫——林内美妙地称之为“蚂蚁的乳牛”——的合理方法,最后,它们的勇敢、胆量和优越的智慧,所有这些都是它们在繁忙和辛勤的生活的每一个阶段中实行互助的自然结果。这种生活方式,其结果必然会发展蚂蚁生活的另一个特征:个体的主动性的巨大发展——它反过来又显著地促成了高度而复杂的智力的发达,这样的发达,使人类的观察者也不能不有很深的印象。</p>
-<p>恩格斯青年时代的欧洲,是一个左翼思想和运动蓬勃发展的大陆。从英格兰到俄罗斯、从蒲鲁东到费尔巴哈,整个欧洲每一天都浸泡在不断迭新的左派思想中,恩格斯不可能不受影响。恩格斯在来到柏林后,迅速加入了青年黑格尔派——一群想运用黑格尔的思想特别是辩证法和否定性的思想对当时的宗教和政治进行批判的年轻知识分子的团体。1842年,恩格斯在科隆与他一直投稿的《莱茵报》的编辑之一莫泽斯·赫斯见面,赫斯是第一个在青年黑格尔派中宣讲共产主义的,这对恩格斯的思想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之后恩格斯来到英国曼彻斯特,亲眼看到了世界上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人的状况,并会德国写下了《英国工人阶级状况》。在这期间,他与父亲的矛盾愈发严重,并最终导致他决定离开德国。</p>
+<p>在动物的生活方面,即使我们所知道的只不过是一些关于蚂蚁和白蚁的事实,我们也可以有把握作出这样的结论:互助(它导致互信,这是勇敢的第一个先决条件)和个体的主动性(智力发达的第一个先决条件)在动物世界的进化中,是比互相斗争更具有无限重要性的两个因素。事实上,蚂蚁没有任何“保护性”而仍能兴旺,可是自卫特性对于单独生活的动物来说是不可缺少的。蚂蚁的颜色使它很容易为敌人发现,在草地和森林中,许多种蚂蚁所建的高大巢穴也是一望可见的。它浚有坚硬的甲壳的保护,无论它的针刺在几百根刺入一个动物的皮肉时是多么危险,但对一个蚂蚁的防御来说却是没有多大价值的;而蚂蚁的卵和幼虫在许多居住在森林中的动物看来又是一种美味的食物。可是,成千上万的蚂蚁并没有受到鸟类或甚至食蚁兽的太大摧残,反之,它们却为此它们强壮得多的昆虫所畏惧。当佛勒尔在一个草地上倒出一口袋蚂蚁时,他看见“蟋蟀跑开了,听任蚂蚁抢夺它们丢下的洞穴;蚱蜢和蟋蟀向四方逃走,蜘蛛和甲虫也放弃了它们的捕获物,以免它们自己变成蚂蚁的捕获物”。经过一场战争(在战争中有许多蚂蚁为了共同的安全而牺牲了)以后,连黄蜂的窠也被蚂蚁占领了。甚至最敏捷的昆虫也不能逃脱,佛勒尔常常看到蝴蝶、蚊虫和苍蝇等被蚂蚁出其不意地袭杀。蚂蚁的力量在于互相援助和互相信任。如果说蚂蚁——且不谈更为发达的白蚁——在智力方面居于整个昆虫纲的首位,如果说它们的勇气只有最勇猛的脊椎动物才能匹敌,如果说它们的头脑——用达尔文的话来说——“是世界上最奇妙的微小物质之一,也许比人的头脑更为奇妙”,那么这难道不应归功于在蚂蚁的社会中互助完全代替了互争这一事实吗?</p>
-<p>欧洲工人阶级风起云涌的运动也对恩格斯的思想产生了巨大的影响。1831年法国爆发里昂工人起义,1842年英国爆发宪章运动,1844年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1848年欧洲革命等等无产阶级运动,无疑让恩格斯看到了无产阶级的强大力量。</p>
+<p>蜜蜂也是这样。这些小小的昆虫(它们本来很容易被许多鸟类所捕获,它们的蜜也被从甲虫到熊的各纲动物所垂涎)也没有从拟态或其他方面得到任何自卫的特性,而没有这种特性,一个单独生活的昆虫是很难逃脱被彻底地毁灭的。但是,由于蜜蜂实行了互助,因而它们获得了我们所知道的广泛发展,获得了我们所称赞的智力。由于共同工作,它们使它们的个体力量增加了若干倍;由于临时分工和每一个蜜蜂在必要时能进行各种工作的能力的结合,它们获得了任何一种单独生活的动物(不管它是多么强壮和有多么好的武装)所不能指望的安全和福利。它们的合作,在人不知道利用充分计划的互助的情况下,往往比人还要成功。所以当一群新蜂要离开蜂箱虫寻找一个新住所时,许多蜜蜂就会预先到附近去探察一下;如果它们发现了一个适于居住的地方,例如一个旧篮子或任何这类的东西,它们就把它占领下来,把它弄得干干净净的,并且加以保护,有时候要保护整整一个星期之久,直到这群新蜂来到那里定居下来。但是,有多少移居到新土地上的人只因不了解他们力量联合起来的必要性而死亡在那里!由于蜜蜂懂得集中它们个体的智慧,它们能适应预料不到的或者不同寻常的恶劣环境,如巴黎博览会上展出的蜜蜂就能用它们树脂似的蜂蜡把箱盖固定到嵌在它们蜂箱板里的玻璃片上。此外,它们毫无喜好杀戮的表现,也没有喜欢无益争斗的习性,虽然许多作者总认为动物有这种癖性。守卫蜂箱进口的哨兵毫不留情地杀死那些企图到蜂箱里去抢劫的蜜蜂;可是,因为搞错了地方而飞来的陌生蜜蜂则不会受到伤害,特别是那些带着花粉飞来的或者是易于迷路的小蜜蜂,更不会受到伤害。除了确有必要时以外,它们是不会进行战争的。</p>
-<p>而真正让恩格斯思想转变的,是他自觉投身到了工人阶级反抗资产阶级的阶级斗争实践中。如果没有亲身参与实践,恩格斯很可能最多变成一个西马教授那样被资产阶级老爷豢养在大学里的宠物。在曼彻斯特期间,恩格斯开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对被剥削阶级生活、工作、斗争全方位的调查研究。在这段时间内,他边调查边写文章,发表在公开刊物报纸上。后面又加入了青年黑格尔派,并在伦敦加入正义者联盟,而后在1848年为马克思主编的《新莱茵报》充当记者。1849年莱茵省和南德意志爆发了激烈的民众起义,恩格斯用军事才能为起义者效力。正是因为青年时的恩格斯广泛且深入地参与到工人运动当中,他才能将自己的立场彻底转变到工人阶级这边,这不是简单地凭借学习理论就能做到的。</p>
+<p>由于在蜜蜂当中仍然存在着残忍和懒惰的本性,而且往往由于环境促使它们又将显现出来,所以蜜蜂的合群性就更加对人有启发性。大家都知道,经常有一些蜜蜂宁肯过抢劫的生活而不愿过工蜂的勤劳生活,在食物缺乏和食物特别丰富的时候,都将使这个掠夺阶级为之增加。当我们的谷物已经收获回家,草地和田野里的谷物已经所剩无几的时候,抢劫的蜜蜂就更加经常到来。另一方面,在西印度群岛的甘蔗园附近和欧洲炼糖厂的周围,抢劫、懒惰和吃得迷迷糊糊的情况在蜜蜂当中就更为普遍了。我们由此可见,在蜜蜂之中还依然存在着反群居的本能,但自然选择必定会继续淘汰它们,因为归根到底,团结的实践证明它比具有掠夺倾向的个体的发展对物种更为有利。那些最狡猾的和最阴险的被淘汰了,让位给那些懂得合群生活和互助利益的蜜蜂。</p>
-<p>所以事实上“恩格斯”的诞生条件是及其苛刻的,和恩格斯在同一个屋檐下长大的他的亲妹妹、弟弟就自始至终都不赞同恩格斯所走的背叛其家庭的道路。在童年时代受到不同于主流的教育、对家长的叛逆、亲身接触工人阶级的生活、经历工人运动、接触并学习最新的革命思想、遇到导师和同志、主动投入工人运动实践中,这些造就恩格斯思想转变的事件有一定必然性,但也有极大的偶然性。</p>
+<p>当然,无论蚂蚁或蜜蜂,甚至白蚁,都不可能具备包括到整个种的更高度团结的观念。在这方面,它们显然没有达到即使在我们政治、科学和宗教的领袖人物中也尚未具有的发展程度。它们的爱群居的本能很难超出蜂箱和蚁巢的范围。不过,拥有不少于两百个巢穴的巢群的两个不同种的蚂蚁(Formica exsecta和F. pressilabris),业经佛勒尔在丹德山和萨勒福山发现并有所描述。佛勒尔认为,这些巢群的每一个成员都认识所有巢群中的其他成员,它们都参与共同的防御。在宾夕法尼亚,麦克库克先生发现了整整一个拥有一千六百到一千七百个巢穴的筑墩蚁的族,全体蚂蚁互相之间都互通信息;贝茨先生曾经指出,在“园地”的广大面积上到处都是白蚁的土堆,有些巢穴成了两、三种蚂蚁的避难所,这些巢穴大部分是用拱形通道或拱廊连接起来的。因此我们发现,甚至在无脊椎动物之间也采取了一些措施把同种结合成更大的组织来互相保卫。</p>
-<p>在当今的中国,“恩格斯”是否有诞生的可能呢?还是有的,但真没有多大。首先并没有那么多人敢于背叛自己的家庭,因为父母控制着孩子的经济命脉,父母对孩子事实上是独裁的,而且父母的思想对孩子灌输是从小就开始的,背叛家庭意味着背叛自己以前的信仰和现在衣食无忧的美好生活,试问多少“十指不沾阳春水”的资产阶级小孩能够忍受那种艰苦的革命生活?然后富家小孩也很难有像恩格斯那样对知识的渴求,尤其是政治方面的。我见过不少富家子弟,比起学习他们更喜欢打游戏、动漫一类的娱乐活动,这也怪不得他们,因为在当今社会,学习就是赚钱的工具,他们既然不用赚钱,自然也没必要学习。还有现在的中国其实阶级隔离是挺严重的,富人基本上看不到那些工人的生活,现在工人的生活区里富人区可远着呢,富人也不会把自己的孩子带到穷人居住区去。</p>
+<p>现在进一步谈到较高级的动物,我们发现在它们当中有着更多的为了会种可能目的而有意识地互助的例子。然而我们必须承认,我们对高级动物的生活的知识依然是很不完备的。虽然第一流的观察者们收集了大量的事实,可是我们对于动物世界的某些属科还几乎是一无所知。关于鱼类的可靠资料特别稀少,这一部分是由于观察的困难,一部分是因为对这个问题还没有给予应有的注意。至于哺乳动物,凯士勒已经指出,我们对它们的生活方式所知是多么少。它们之中有许多是习惯于夜间活动的;有些是隐藏在地下的。至于反刍动物的那些合群生活和移居最能引起我们的兴趣,可是它们是不让人们接近它们的群的。我们主要是在鸟类方面拥有最广泛的资料,但我们仍然对许多种鸟的合群生活知道得很不完备。不过,我们不必埋怨我们缺乏经过充分证实的事实,因为这从下面的叙述中就可看到我们并不缺少。</p>
-<p>然后最难的是,现在的中国的工人运动只能说刚冒出了一丢丢火星子,工人运动零零星星,而且没有起到多大的社会影响,富人的小孩大概率也就当成是“恶意讨薪”之类;至于左翼思想,看看网左目前的状态,很难说思想有什么进步,基本上还在重新开始搬运马列毛思想的阶段,那些富人小孩到了网上可能更多地是摆着居高临下的架子,像“天山上下来的王明”一样嘲讽网左们。要说遇到革命导师和同志,富人有富人的圈子,和穷人的圈子基本不相交,富人的圈子里有马列毛主义者?我要打个大大的问号。你要说那种大学马原教授或者党员应该还是有的,但他们大多也都是为特色辩护的“鹿克思主义者”,真正的、站在工人阶级立场的人我认为基本不可能会有。</p>
+<p>我不打算详谈雄的和雌的为繁育后代和为在后代的最初生活阶段中供给它们食物,以及为共同猎取食物的联合;但是我不妨顺便提一下,这样的联合是通例,即使对最不合群的食肉动物和凶猛的禽类来说,也是一样;我们可以说,这种联合的特殊意义在于:即使在其他方面表现最残酷的动物在这方面却也表现了较温和的情感。还可以补充一点,在食肉动物和猛禽当中,大于家庭的联合还很少见,这种情形,虽然大部分是由于它们猎取食物的方式所致,但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解释为由于人类的迅速增长在动物世界中所引起的变化。至少值得注意的是,有几种动物在人烟稠密的地区过着完全单独的生活,然而同是这种动物或和它们最相近的动物,在无人居住的地区却是喜欢群居的。狼、狐狸和几种猛禽都可以作为这一情况的例证。</p>
-<p>至于主动投入工人运动实践中,这个基本上就属于最高难度了。对于资产阶级的小孩来说,他们理解的投入实践可能也就是整天在网上辩经,然后看点高级哲学书之类。要说去参加现实中的工人运动,他们就得想想,家里的资产还要不要了?家族的人脉和地位还要不要了?现在衣食无忧的生活还要不要了?要是真去参加,这些东西可都要不了了!</p>
+<p>然而,对于我们讨论的问题来说,不超过家庭关系的结合的重要性较小,何况我们知道,有许多联合只是为了一般目的,例如猎食、互卫,甚至纯粹为了共同享受生活。奥杜邦曾说过,有时候老鹰也联合起来猎取食物,他对两个秃鹰(一雄一雌)在密西西比何上猎食的描写,是以其生动的笔法闻名的。但在这类观察中,最可靠的是希斐尔卓夫所作的观察。他在研究俄国草原地方的动物时,有一次看见一只完全属于群栖种的鹰(白尾鹰)在高空中飞翔,它静静地绕着大圈子盘旋了半个钟头,这时候突然听到它发出了刺耳的吟声。不久,另外一只鹰就发出了回声,并向它飞来,接着,第三只、第四只,直到一齐飞来了九只或十只白尾鹰,不一会儿它们就飞得不见了。下午,希斐尔卓夫走到他看见白尾鹰飞去的地方,借着草原上的一个高坡的掩蔽,他走近它们,发现它们围着一匹马的尸体。那些年老的鹰(照例由它们先吃——这是它们的礼节)这时已经站在附近的草堆上担任放哨,而较小的鹰则在吃着它们的盛餐,旁边还围着一群群的乌鸦。希斐尔卓夫根据这个和类似的观察,断定白尾鹰为了猎食而结合一起;当它们都飞到很高的空同时,如果它们有十只的话,就能总览至少二十五平方英里的一片地区;只要其中任何一只鹰一发现了什么东西,它就告知别的鹰。当然,有人会说,第一只鹰的单纯的本能叫声,甚至它的动作,同样可以把几只鹰带到猎获物那儿来。可是在这个问题上,有说明它们互相通知的有力证据,因为这十只鹰在飞到猎获物那里以前先聚集到了一起。希斐尔卓夫以后叉有几次机会证实白尾鹰常常因为饱餐尸体而集合到一起,它们之中有些(首先是年幼的鹰)在别的鹰吃东西时,经常是在旁边担任放哨的。事实上,白尾鹰——最勇敢和最善于猎食的猛禽之一——完全是一种群栖的鸟类,布利姆说,当它被捕获以后,它很快就和饲养它的人发生密切的情谊。</p>
-<p>一无所有的人最无所畏惧,这话是很有道理的。无产者一无所有,所以他除了造反没得选;资产者锦衣玉食,去造反要放弃的太多太多,成本太高,而且还一直有后路。</p>
+<p>合群性,是很多种猛禽的共有特征。巴西鸢——最“鲁莽的”强盗之一——也是最喜欢群居的鸟。达尔文和别的博物学家已经描述过它们猎取食物的联合,下面是一个事实:当它捕到一个太大的东西时,它就招唤五、六个伙伴来把它搬走。经过一天的忙碌以后,它们常常从十英里或更远的地方飞来,结伙到一棵树上或灌木林去过夜,还经常发现有几只兀鹰,特别是多尔比尼所说的“它们真正的朋友”——玉鸡和它们在一起。据札鲁得尼说,它们在别的大陆和外里海的荒野上,也有一起巢居的习惯。群居秃鹰——最强壮的兀鹰之一——就是由于喜爱群居而得名的。它们成群地在一块儿生活,显然爱好群居,当它们高飞到天空中游戏时经常是成群结队的。“它们在极其友好的气氛中生活,”勒瓦兰说道,“在同一个洞穴里,我有时候找到离得很近的窠巢达三个之多。”巴西的鸟拉布兀鹰也和白嘴鸦一样,甚至比它们更爱群居。埃及的小兀鹰亲密地生活在一起。它们结队在空中游戏,晚上聚在一块儿过夜,早晨一块儿去寻找食物,它们之间连最轻微的争吵也从未发生过;这是有充分机会观察它们生活的布利姆证实过的。红脖隼也是大群地聚集在巴西的森林里,茶隼(Tinnunculus cenchris)离开欧洲以后,在冬天到达亚洲的森林和草原时,也是结成许多大群的。在俄国南方的草原上,它们是(或更确切地说,以前是)那么样的合群,以致诺特曼看见它们和其他的隼(Falco tinnunculus、F. œsulon和F. subbuteo)结成一群群的,每当晴天的下午大约四点钟的时候,聚在一块儿游戏,直到天黑以后很久。它们大家一齐飞起来,排成一条直线,向着某个选定的地方飞去,到达那里以后又立刻按照原来的路线飞回来以便再飞。</p>
-<p>2020年的时候,左圈中有一个挺出名的人,月华,可能不少读者都听说过他。这个人一开始经常在QQ空间里更新一些马列毛的帖子,后来不知道怎么和一个叫“泉州马克思主义学会”(简称泉马)的组织发生了矛盾,每天更新一些攻击泉马的内容,类似于“泉马是一帮初中生想要炸掉三峡大坝”之类,然后他被泉马扒出来家里是金融资本家,当时我记得帖子下面一大群月华的粉丝拿恩格斯为他辩护。然后后来泉马被光明联盟端掉了,他好像也参与了,这是我单方面从一个我在外网认识的光明联盟成员那里看到的,不确定,但至少是被光明联盟利用了。结果在那之后,月华的帖子逐渐地越来越少发马列毛主义的内容,甚至有一次公开宣称自己支持自由主义,然后就越来越变成了一个新自由主义者。然后好像在年末的时候,月华突然宣布他去荷兰留学了,之后就石沉大海再没音信了,不知道当初那些为他辩护的人怎么想。月华可以说是一个失败的“恩格斯”的例证。</p>
+<p>只是为了飞翔的快乐而成群地飞翔,这在会种鸟类中是很普遍的。“特别是在汉柏地区,”迪克生写道,“在8月底经常有大群的鹬鸟在泥洲上空飞翔,在那里过冬……这些鸟的动作极其有趣,它们大群回旋飞行,散开会拢,其精确的程度好像受过训练的军队。在它们当中还混杂着单独的沙锥鸟、海云鸟和环颈鹬。”</p>
-<p>我还见过一个也是金融资本家家庭的左人,这个人虽然说是左人,但实际上就是我在《论中间派》一篇中提到的“辩经西马”,此人态度十分跋扈,和谁讲话都是一副“举世皆浊我独清”的高高在上的姿态,哲学术语乱飞就不提了,还一反唯物主义群众史观,说什么“我建议我们用术语来聊天”“大规模发动群众的时代已经过去了”“现在要期待革命发生只能让所有群众变成哲学家”之类的可以说是精英主义的言论,十分看不起毛。由此可以看出虽然此人接触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但是他的生活经历和社会地位让他无法形成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他只能说是一个研究过马克思主义的学者。</p>
+<p>不可能在这儿把鸟类的联合猎食情况都一一列举出来;但企鹅的捕鱼结合肯定是值得我们注意的,因为这些笨拙的鸟在联合中表现了优良的秩序和智慧。它们常常结成许多大队去捕鱼,在选定一个适当的水湾以后,它们便面对岸边围成一个广阔的半圆圈,一步步地向岸边走去,从而缩小这个半圆圈,把包围在圈里的鱼完全捕食。在窄小的河流和运河上,它们甚至分成两个队,每队围成一个半圆圈,一步步地会会起来,好似拖着长渔网的两队人彼此会合起来捕捉两个鱼网之间的鱼一样。夜晚来临时,它们飞到休息的地方——各群休息的地方是不变的——,从来没有人看见过它们为了争夺水湾或休息的地方而互相争斗。在南美洲,塘鹅结成拥有四万到五万只的大群,其中一部分在睡觉,另一部分别担任守卫,而其余的塘鹅便去捕鱼。最后,如果我不谈一下常被诽谤的家麻雀是多么忠实地和它所属的集体的每一个成员分享它所发现的任何一样食物的话,那我便对它们有失公平。希腊人早就知道这个事实,它所以留传下来,是一个希腊演说家有一次说(根据我的记忆):“当我向你们讲话的时候,有一只麻雀已经去告诉别的麻雀说,一个奴隶把一袋谷物掉落在地上,于是它们都到那里去吃谷粒了。”并且,现在我们很高兴地发现,这个古代的观察已由葛尼先生在最近出版的一本小册子中加以证实,葛尼确信家麻雀常常相互告知哪里有食物可以窃取;他说:“甚至在远离庭院的地方打了一堆麦子,院子里的麻雀也总会使它们的嗉囊充满麦粒。”的确,麻雀极其注意保护它们的领地,不使它受外来者的侵犯;所以卢森堡公园中的麻雀拼命同一切企图来分享公园和游客的好处的麻雀作战,但在它们集体的内部,它们便充分地实行互助,虽然偶尔在最要好的朋友之间当然也发生一些争吵的事情。</p>
-<p>政治正确的“反血统论”其实只是血统论的另一个极端。现在左圈中的这种风气事实上已经陷入了政治正确的漩涡,甚至有的搞成了饭圈思想,就比如月华的粉丝们就真的和饭圈一样,不分青红皂白地挺自己的“爱豆”,这是绝对不可取的。</p>
+<p>在禽类中,同猎同食是那么常见的一种习惯,所以用不着再引更多的例子来说明,必须把它看作是一个确定不移的事实。至于这种结会形成的力量,那是显而易见的,用不着证明。最强壮的猛禽也难以对付结合到一起的我们喜爱喂养的小鸟。即使是鹰——甚至凶通有力的岩鹰和可以用脚爪抓走兔子或小羚羊的老雕——也被迫把它们的猎获物让给一群群的乞食的鸟——鸢,它们一看见老鹰找到了一个美味的猎物便照例去追赶它。鸢也追赶敏捷的鱼鹰,抢走它捅获的鱼,但是没有一个人看见过鸢鸟为了争夺这种窃取的猎物而互相争战。在克古仑岛上,库斯博士看见猎海豹的人所说的海鸡(Buphagus)追赶海鸥,要它们吐出嘴里的食物,而另一方面,一旦海鸡飞近海鸥等的住地时,海鸥便和燕鸥联合起来逐走它们,特别是在伏巢期间更是这样。身体虽小但极其敏捷的田凫大胆地攻击食肉的猛禽。“看它们攻击一只秃鹰、一只鸢鹰、一只乌鸦或一只鹰,是最有趣的事情。我们会觉得它们有胜利的信心,也看见猛禽的愤怒。在这种情况下,田凫互相之间全力援助,它们的勇气随着它们的数量的增加而增加。”田凫真可以无愧于希腊人给它们取的“良母”这个名称,因为它们总是保护其他的水鸟,使之不受敌人的攻击。我们在花园中常常看到的身长不过八英寸的小白鹡鸰(Motacilla alba),也能强迫鹞鹰放弃它们的猎食。“我总钦佩它们的勇气和敏捷,”老布利姆写道,“我相信唯有隼才能捕捉它们……当一群白鹡鸰逼得一只猛禽退却的时候,它们使空中都回响着它们胜利的叫声,然后它们就飞散了。”它们为了追逐敌人的这个特殊目的而集合起来,也如同我们所看见的另一种情况一样:当森林中的所有鸟雀发现一只夜鸟在白天出现时,它们便飞起来,一起——食肉的猛禽和无害的小歌鸟——丢追逐这个陌生的鸟,使它回到原来隐藏的地方。</p>
-<p>左圈中主要还是以学生等小知识分子为主,对于学生思想的分析可以参见我之前写的《建群即建党-网络左群最好的归宿》一篇。小知识分子是脱产阶级,他们无法直接和社会建立物质联系,所以他们的立场极大概率和自己的家庭同步,而思想也极容易受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影响,而这三者无一不是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机器。资本家出身的人的立场是否改变,要看他的物质基础是否改变,也就是他是否真的愿意放弃自己这辈子的优渥生活、放弃自己高高在上的社会地位,投入到穷人的运动中去。</p>
+<p>鸢、秃鹰或鹰和野鹡鸰这样的小鸟之间,在力量上是多么悬殊,然而这些小鸟以它们共同的行动和勇敢,证明它们比有强壮的翅膀和武装的强盗还优越!在欧洲,鹡鸰不仅追逐可能危害它们的猛禽,而且还追逐鱼鹰,它们的目的“不是为了要伤害它,而是为了好玩”,据叶尔登博士税,在印度,穴鸦之追逐“戈文达”鸢,“只不过是为了取乐”。韦德公爵看见巴西的鸟拉布秃鹰(urubitinga)被不计其数的一群群的大嘴鸟和反舌雀(这种鸟近似我们的白嘴鸦)包围起来,受它们的嘲弄。他说:“老鹰总是十分悄悄地忍受这种侮辱,但有时也会捕捉一只嘲弄它的鸟。”在所有这些事例中,在体力方面虽然比猛禽差得很多的小鸟,却以共同的行动证明它们胜过猛禽。</p>
-<p>但总的来说,辨别一个人是否是真正的同志,还是要“重在表现”。遇罗克同志的《出身论》里有这样一段话:</p>
+<p>但是共同生活在个体安全、生活享受和智力发达方面所起的最显著的效果,是要从两大科鸟类——鹤与鹦鹉——的身上才能看到的。鹤是极爱群居的,不仅和它的同类,而且和大多数水鸟都有极其良好的关系。它们的小心谨慎和它们的智慧真令人惊异;它们在顷刻之间就能洞察新的环境,并根据这种环境来活动。它们的哨兵经常在一群吃食或休息的鹤周围守卫,猎人们深深知道要接近它们是多么困难。如果它们受到了人的突然袭击,那么它们不经过先派一个单独的侦察兵,然后再派一群侦察兵去巡查一遍,是决不回到原地方来的。当侦察队回来报告那里没有危险的时候,第二批侦察便被派去证实第一次的报告,以后全群才会出动。鹤和种类相近的鸟结成真正的朋友;除了同样有合群性和高度智慧的鹦鹉以外,没有别的鸟在被捕到以后能像鹤那样和人类发生真正的友谊。“它把人不是看成主人,而是看成朋友,并且竭力表示这一点,”布利姆从许多的亲身体验中得出这样的结论。鹤从清晨直到深夜都在一直不停地活动,但只是在早晨用几个钟点的时间去寻找食物(主要是蔬食),一天之中其余的时间都用在集体生活上。“它拣起小木片或小石头,把它们抛在空中,并试着去接住它们;它弯着颈项,张开翅膀,舞着、跳着、到处跑着,想用种种方法表示它的好兴致,它始终保持着优美文雅的姿态。”由于它们生活在集体中,所以它们几乎遇不到敌人,虽然布利姆有时候看见它们当中有一只被鳄鱼攫住,但他写道,除了鳄鱼以外,他不知道鹤还有其他的敌人。它们用个个皆知的谨慎行动避开一切敌人;它们通常都能活到很长的年岁。因而难怪鹤不需要养育许多子孙以保存自己的种,它们一般只孵两个蛋。至于它们的高度智慧,只说一句就够了:所有的观察者都一致承认,它们的智力很使我们联想到人的智力。</p>
-<blockquote>
- <p>出身和成份是不能相提并论的。有一段对话是很耐人寻味的。甲(是个学生):“你甚么出身?”乙:“你呢?”甲:“我红五类,我爸爸是工人。”乙:“那我比你强,我就是工人。”</p>
-</blockquote>
-
-<p>这就是说,不管这个人出自于什么家庭,哪怕他家在全世界开厂子,只要他的立场在工人阶级一边,他就是同志;哪怕他祖上三代都是工人,他要是立场站在资产阶级一边,那他就是敌人。但是我还是要再说一下,《出身论》发表于毛时代,当时的社会和学校影响和今天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方向。在资产阶级法权被根除前,社会上每个人都会受到它的影响,即便是正宗的工人也可能为了金钱利益就叛变自己的阶级,更何况在资产阶级法权根深蒂固的当今社会呢?</p>
-
-<p>为了防止有二极管抬我杠,我在这里总结一下,这篇文章不是为了给血统论正名,本文章的立场是反对血统论的。本文的核心论点是反对当今左圈存在的一种,把所有资本家家庭出身的网左都当成新一代恩格斯的这种类似于政治正确的风气。毛主席教导我们要“实事求是”,对于一个人的成分判断,还是要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p>
-
-<h3 id="后记">后记</h3>
-
-<p>历时四个月,我终于完成了这篇总字数高达五万两千多字的《网左实践总结》,这是我目前写过字数最多、耗时最长的一篇文章了。不过我最终还是完成了它,在这里我得夸夸我自己。希望这篇《网左实践总结》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也尽量从“网左”往“线下左”发展,后面争取写个《线下实践总结》。</p>
-
-<p>“马丁零”这个名字其实是我随便想出来的,因为我本人胃不好,所以我就取了胃药“吗丁啉”的谐音。我其实还是挺喜欢这个名字的,因为是真的接地气啊,听着就一种干事儿的人的感觉,还有个“零丁洋里叹零丁”的寓意,雅俗共赏了属于是。</p>
-
-<p>然后这近三年的网左经历实在是让我见识到了什么叫“小资产阶级的多样性”,遇见了不少让我感到失望的人,但也是有真正的同志的。最后以鲁迅先生的一段话作为结尾吧:</p>
+<p>另一种极其合群的鸟是鹦鹉,大家都知道,它的智慧的发达在鸟类中占有最高地位。布利姆是那么美妙地总括了鹦鹉的生活方式,所以我不如把下面一段照样翻译出来:</p>
<blockquote>
- <p>近来很通行说青年;开口青年,闭口也是青年。但青年又何能一概而论?有醒着的,有睡着的,有昏着的,有躺着的,有玩着的,此外还多。但是,自然也有要前进的。——鲁迅《华盖集·导师》</p>
+ <p>“除了在交尾期以外,它们都是结成大的集体或成群生活的。它们在森林中选定一个地方栖居,此后便每天早晨出去寻找食物。每一个群的成目都忠实地互相依恋,并且同甘共苦。它们在早晨一起到田野、花园或是树上去吃果子。它们布置岗哨守卫整个群的安全,并且注意它们的警报。遇有危险的时候,它们便一起飞走,彼此帮助,一块儿同时回到它们栖息的地方。一句话,它们始终是紧密团结生活在一起的。”</p>
</blockquote>
-<p>(全文完)</p> 番茄米线 “网左”总体来说确实是进步的,他们要比一些麻木者、漠不关心者和肉食者进步得多,他们是在资产阶级残酷压迫下抱团取暖的、可以接触到网络生活的群众。而“网左”形成的“左圈”也为许多来寻找答案的迷茫者,如一年半前的我,提供了资源和平台。 走向更进步的联合体 1979-06-01T11:30:00+07:30 1979-06-01T11:30:00+07:30 https://agorahub.github.io/pen0/heros/HeidiHartmann-a1_l-towards-a-more-progressive-union <p>女性主义社会主义者,必须组织一种既解决反对父权制,也解决反对资本主义的斗争实践。我们必须坚持要创建一个相互依赖、认同解放而非耻辱的社会。</p>
-
-<!--more-->
-
-<p>本文认为,马克思主义和女性主义之间的关系,在迄今为止的任何形式上都是不平等的。虽然马克思主义方法和女性主义分析对于理解资本主义社会以及女性在这些社会中的地位都是必要的,但事实上女性主义一直处于一种从属的地位。本文对“女性问题”上的马克思主义和激进女性主义作品都提出了挑战,并认为我们不得不对父权制和资本主义的结合进行严肃分析。我们希望这篇论文能如它所应当的那样,引起相当大的辩论。</p>
-
-<p>马克思主义与女性主义的“婚姻”就像英国普通法中描绘的夫妻婚姻:马克思主义与女性主义是一体的,这个一体即马克思主义。最近试图整合马克思主义和女性主义的尝试对作为女性主义者的我们来说是不合理的,因为它们将女性主义斗争纳入了反对资本的“更大的”斗争中。为了进一步继续我们的比喻,我们要么需要一段更健康的婚姻,要么我们就干脆离婚。</p>
-
-<p>在这场婚姻中的不平等,就像大多数社会现象一样,并非偶然。许多马克思主义者通常认为,女性主义往最好了说也是不如阶级冲突重要的,往最坏了说就是工人阶级的分裂。这种政治立场产生了一种分析,将女性主义吸收到阶级斗争中。此外,马克思主义对资本的分析能力掩盖了它在性别歧视方面的局限性。我们将会在这篇文章提出,虽然马克思主义分析为历史发展规律,特别是资本发展规律提供了必要的见解,但马克思主义的分类方式是完全忽视性别的。只有专门的女性主义分析才能揭示男女之间关系的系统特征。然而,女性主义的分析本身是不充分的,因为就目前看来它忽视历史,并且尚不是完全的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的分析,特别是其历史和唯物主义的方法,以及女性主义的分析,特别是对父权制作为一种社会和历史结构的认同,必须被放在一起分析,如果我们希望能够理解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和其中女性的困境的话。本文为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分析提出了一个新的方向。</p>
-
-<p>我们讨论的第一部分探讨了几种马克思主义对我们的“女性问题”的解决方法。然后,在第二部分中我们转向激进的女性主义者的作品。在注意到激进的女性主义对父权制定义的局限性之后,我们提出了我们自己的定义。在第三部分中,我们利用了马克思主义和女性主义的双方的优势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和妇女的现状都提出了建议。我们尝试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来分析女性主义的对象,纠正近期社会主义女性主义作品中的不平衡,并提出了一个对我们当前的社会经济构成的更完整的分析。我们认为,唯物主义分析表明,父权制不仅仅是一种精神意义上的东西,也是一种社会和经济结构。我们认为,一旦把我们的社会看作是以资本主义和父权方式组织的,它就可以被最完美地理解。在指出父权利益和资本主义利益之间的紧张关系时,我们认为资本的积累既能适应父权社会结构,又有助于父权制的再生产。我们认为在这种背景下,性别歧视的意识形态在现在呈现出一种特殊的资本主义形式,这说明了一种父权制的社会关系最终支持资本主义的方式。简而言之,我们认为,父权制和资本主义之间已经进化出了一种伙伴关系。</p>
-
-<p>在最后部分,第四部分,我们认为,马克思主义和女性主义的政治关系解释了在左翼对“女性问题”的理解中,马克思主义对女性主义的主导地位。马克思主义和女性主义要走向一种更加进步的联合,不仅需要我们提高对阶级和性关系的智力理解,也需要扭转当下左翼政治中的统治和从属关系。</p>
-
-<h3 id="i马克思主义与女性问题">I.马克思主义与女性问题</h3>
-
-<p>“女性问题”从来都不是“女性主义的问题”。女性主义问题针对的是男女性别不平等的原因,即男性主导女性的原因。大多数马克思主义对女性立场的分析都是女性与经济体系的关系,而不是女性与男性的关系,这显然假设了后者将会在对前者的讨论中得到解释。在马克思主义对女性问题的分析中有三种主要形式。所有这三种形式都能看到妇女的压迫与生产的联系(或缺乏联系)。在将妇女定义为工人阶级的一部分的同时,这些分析一致地将男女关系归入工人与资本的关系。首先是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包括马克思、恩格斯、考茨基和列宁,他们看到了资本主义把所有妇女纳入工薪劳动力,也看到了这个过程推毁了劳动的性别分工。其次,当代马克思主义者将女性纳入资本主义“日常生活”的分析。在这种观点中,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都被认为是再现了资本主义制度,而我们都是这个制度中的工人。第三,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者关注家务劳动及其与资本的关系,一些人认为家务劳动产生剩余价值,于是家务工人直接为资本家工作。我们依次研究了这三种方法。</p>
-
-<p>恩格斯在《家庭、私有财产和国家的起源》一书中承认了妇女的地位低下,并将其归因于私有财产的制度。恩格斯认为,在资产阶级家庭中,妇女必须为主人服务,践行一夫一妻制,并生产继承人来继承财产。恩格斯认为,在无产阶级中,妇女没有受到压迫,因为没有可以传家的私有财产。恩格斯进一步认为,随着工薪劳动的扩大破坏了小规模的农民,妇女和儿童和男性一起被纳入工薪劳动力,结果是男性户主的权威被削弱,父权关系被毁灭。</p>
-
-<p>对当时的恩格斯来说,妇女参与劳动力是她们解放的关键。资本主义将抹去性别差异,平等对待所有工人。妇女将在经济上独立于男人,也将与男人平等地参与无产阶级革命。革命之后,当所有人都是工人以及私有财产被废除时,妇女将从资本和男性中解放出来。马克思主义者意识到了对于女性来说参与劳动意味着的苦难,因为这导致女人同时有两份工作,家务和工薪工作。然而,他们强调的不是女性在家庭中的持续的从属地位,而是资本主义对父权关系的“侵蚀”的进步特征。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家务劳动也将被集体化,从而减轻妇女的双重负担。</p>
-
-<p>这第一种马克思主义方式的政治含义是明确的。妇女解放首先要求,妇女要成为像男人一样的工薪工人,其次,要求她们要与男人一起加入反对资本主义的革命斗争。早期马克思主义者认为,资本和私有财产制是妇女受到压迫的原因,就像资本是所有工人被剥削的原因一样。</p>
-
-<p>尽管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意识到当时女性的悲惨处境,但他们没有关注资本主义统治下男女经历的差异。他们没有关注女性主义的问题——女性是如何以及为什么受到压迫的。因此,他们没有识别出男性从妇女持续的从属地位中获得的既得利益。就像我们第三部分说的,男性受益于不必做家务,受益于他们的妻子和女儿的服务,受益于在劳动力市场中有更好的地位。父权制并不像早期马克思主义者想象的那样,是返祖的残羹冷炙,会迅速被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淘汰掉,相反,父权制不仅活下来了,还和资本主义一起繁荣了。由于资本和私有财产制不会造成对妇女的压迫,因此仅仅是资本主义的终结并不会导致妇女压迫的终结。</p>
-
-<p>也许最近最受欢迎的例证了第二种马克思主义方法(日常生活学派)的文章是伊莱·扎雷茨基在《社会主义革命》中发表的系列文章。扎雷茨基同意女性主义的分析,他认为性别歧视不是资本主义产生的新现象,但他强调当今性别歧视的形式是由资本塑造的。他关注的是资本主义下男性和女性的不同经历。在恩格斯时代的一个世纪之后,资本主义已然成熟,他指出资本主义并没有将全部的女性纳入与男性平等的劳动力。相反,资本在家庭、家族和个人生活三者和工作场所之间创造了一种隔离。</p>
-
-<p>扎雷茨基说,由于工薪工作和家庭工作之间的分离,在资本主义的统治下,性别歧视变得更加致命。妇女日益增加的压迫是由于她们被排除在工薪工作之外。扎雷茨基认为,男人因为不得不做工薪工作而受到压迫,而女人却因为不被允许做工薪工作而受到压迫。妇女被排除在非农业劳动力之外主要是由资本主义造成的,因为资本主义既创造额外的工薪工作,又要求妇女在家里工作,以便为资本主义制度复制工薪工人。女性复制劳动力,为工人提供心理照料,在异化的海洋中提供一个亲密的岛。在扎雷茨基看来,女性劳动是为了资本,而不是为了男性;就是家庭和工作场所的分离,以及资本主义带来的家务私有化,创造出了女性在家里私下为男人工作的感觉。女人为男人工作的外表和女人为资本工作的现实之间的区别,导致了对妇女运动能量的误导。女性应该认识到,女性也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即使她们是在自己家工作。</p>
-
-<p>在扎雷茨基看来,家庭主妇的出现和无产阶级一起,成为发达资本主义社会的两个典型劳动者,对ta们生活的分割同时压迫着无产阶级丈夫和家庭主妇妻子。只有对“生产”的一种包括妇女在家里的工作和所有其他社会必要活动的重新概念化,才能使社会主义者努力建立一个克服这种破坏性的分离的社会。根据扎雷茨基的说法,男人和女人应该一起努力(或者各自努力)重新统一他们生活中被分裂的领域,创造一个人道的社会主义,满足我们所有的私人和公共需求。如果承认资本主义是ta们的问题的根源,男人和女人就会反对资本,而不是彼此。由于资本主义导致了我们的私人生活和公共生活的分离,资本主义的终结将结束这种分离,重新统一我们的生活,并结束对男人和女人的压迫。</p>
-
-<p>扎雷茨基的分析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女性主义运动,但他最终主张将该运动重新导向。扎雷茨基接受了女性主义的观点,即性别歧视早于资本主义就存在;他已经接受了很多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的论点,即家务工作对资本的再生产至关重要;他认识到家务是艰苦的工作,并没有贬低它;他使用了男性霸权和性别歧视的概念。但他的分析最终建立在分离的概念上,即建立在可以归因于资本主义的名为分裂的概念之上,并把它当作问题的关键。就像20世纪早期的认为女性和男性的领域是互补的,分离的,但同样重要的互补球体论,扎雷茨基在很大程度上否认了性别不平等和男女不平等的影响。他关注的是女性、家庭和私人领域与资本主义的关系。此外,即便资本主义创造了正如扎雷斯基所说的私人领域,为什么女性在那里工作,而男性在劳动力中工作?当然,这一点不能通过不参照父权制来解释,即男性对女性的系统性主导地位。从我们的观点来看,劳动力市场、经济和社会的问题不完全是男女之间的分工,而是那种使男性处于上级地位,女性处于从属地位的分工。</p>
-
-<p>正如恩格斯将私有财产制看作资本主义对压迫妇女的一大贡献,扎雷茨基也这么看私人领域。因为妇女在家里私下劳动,所以她们受到压迫。扎雷斯基和恩格斯将前工业化时代的男性家庭和社区浪漫化了,在其中妇女、成人、儿童在以家庭为中心的企业中一起工作,所有人员参与社区生活。扎雷茨基的人道社会主义想要使家庭团聚,重建那个“快乐的作坊”。</p>
-
-<p>虽然我们认为社会主义是男人和女人共同的利益,但这完全不代表我们确定两者都在争取同一种人道社会主义,我们也不确定男人和女人对运动所需要的斗争有相同的概念,更不用说资本到底是不是我们当前受到压迫的唯一原因。尽管扎雷茨基认为女性看上去是为了男性工作,但实际上是为了资本,我们认为女性在家庭中的的确确是为男性工作一一尽管也复制了资本主义。重塑“生产”的概念可能有助于我们思考我们想要创造的社会,但在它被创造出来之前,男女之间的斗争必须和反对资本的斗争一起继续。</p>
-
-<p>关注家务劳动的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者也把女性主义斗争纳入了反对资本的斗争中。玛丽亚罗萨·达利亚·科斯塔对家务劳动的理论分析本质上是关于家务劳动与资本的关系以及家务劳动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地位,而不是关于家务劳动中体现的男女关系。然而,达利亚·科斯塔的政治立场,即妇女应该要求家务工资,极大地提高了对于妇女的家务劳动重要性的意识。这一需求在美国各地的妇女团体中直到现在都存在争议。通过提出妇女不仅为资本复制劳动力提供必不可少的服务,而且通过这项工作创造剩余价值,达利亚·科斯塔也极大地提高了左派对家务劳动重要性的意识,并引发了一场关于家务劳动与资本关系的长期争论。</p>
-
-<p>达利亚·科斯塔利用女性主义对家务劳动作为真实劳动的理解,主张其在资本主义下的合法性,主张家务劳动应该获得工资。妇女应该声索家务劳动的工资,而不是允许自己被迫加入传统的劳动力,在那里,做“加倍劳动”的妇女仍然会免费为资本提供家务服务,同时还提供工薪劳动。达利亚·科斯塔建议,领取家务劳动工资的妇女们最好能够一起组织家务劳动,提供社区儿童护理、膳食准备等。要求领取工资以及领取工资本身提高了她们对实际工作重要性的意识;她们将看到它的社会意义,以及它的私人必要性,这是迈向更全面的社会变革的必要的第一步。</p>
-
-<p>达利亚·科斯塔认为,家务劳动在社会意义上的重要性在于它对资本的必要性。妇女的战略重要性也以此为根据。通过要求家务劳动的工资和拒绝加入劳动力市场,妇女可以领导反对资本的斗争。妇女社区组织可以颠覆资本,不仅为抵抗资本的侵蚀奠定基础,而且还为一个新社会的形成奠定基础。</p>
-
-<p>达利亚·科斯塔认识到,男子将抵制妇女解放(这将在妇女在社区组织起来时发生),妇女将不得不努力反对他们,但这场斗争是一场必须进行的辅助斗争,以实现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对达利亚·科斯塔来说,妇女斗争是革命性的,不是因为她们是女性主义者,而是因为她们是反资本主义的。达利亚·科斯塔通过使妇女成为剩余价值的生产者,在妇女斗争革命中找到了一席之地,妇女因此成为工人阶级的一部分。这使妇女的政治活动合法化了。</p>
-
-<p>妇女运动从来没有怀疑过女性奋斗的重要性,因为对于女性主义者来说女性的解放是她们的目标,这只能通过女性的奋斗来实现。达利亚·科斯塔让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家务劳动的社会本质,这是一个不可估量的进步。但就像我们这里审视过的另外一种马克思主义的解决方案,她的关注点是资本而不是男人和女人之间的关系。男人和女人具有不同的利益、目标和策略这一事实,被她关于资本如何让我们全都吃瘪以及女性工作在其中的重要性的强力论证给遮蔽了。女性主义的修辞出现在达利亚·科斯塔的作品中(对女性的压迫,与男性的斗争),但女性主义的关注焦点却没有出现。如果是这样的话,达利亚·科斯塔可能会说,家务劳动作为一种社会关系的重要性在于它在延续男性霸权方面的关键作用。女人做家务,为男人做劳动,对维持父权制至关重要。</p>
-
-<p>恩格斯、扎雷茨基和达利亚·科斯塔都没有充分分析家庭内部的劳动过程。谁能从妇女的劳动中受益?当然是资本家,也肯定是男人,他们作为丈夫和父亲在家里得到个性化的服务。这些服务的内容和范围可能因阶级或族群而异,但他们受到服务的事实却全都相同。在奢侈消费、休闲时间和个性化服务方面,男性的生活水平都高于女性。唯物主义的方法不应该忽视这一关键点。由此可见,男性对女性持续的压迫有物质利益。从长远来看,这可能是“虚假的意识”,因为大多数男人都可以从废除父权制及其等级制度中受益。但在短期内,这[父权制]等于一种对ta人劳动的控制权,而男性是不会轻易地自愿放弃它的。</p>
-
-<p>虽然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的做法忽视了家务劳动,强调女性参与劳动力,但最近的两种做法都太过强调家务劳动以致于忽视了女性目前在劳动力市场中的作用。然而,这三者都试图将妇女纳入工人阶级的范畴,并将妇女的压迫视为阶级压迫的一个方面。这样做导致所有人都忽视了女性主义分析的对象——男女之间的关系。虽然我们的问题被精致地分析了,但它们也被误解了。马克思主义分析的焦点一直是阶级关系;马克思主义分析的对象一直是理解资本主义社会的运动规律。虽然我们相信马克思主义方法可以用来制定女性主义策略,但上面讨论的这些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方法显然没有这样做:他们的马克思主义明显主导着他们的女性主义。</p>
-
-<p>正如我们已经提出的,这部分是由于马克思主义本身的分析威力。马克思主义是关于阶级社会的发展、资本主义社会的积累过程、阶级支配地位的再生产、矛盾和阶级斗争的发展的一种理论。资本主义社会是由积累过程的需求所驱动的,最简洁的总结为生产是面向交换的、而不是使用的。在资本主义制度中,生产只有在它有助于创造利润时才很重要,而产品的使用价值则只是一个偶然的考虑。利润来自资本家利用劳动力的能力,支付劳动者的工资低于他们创造的价值。利润的积累过程改变了生产的关系,同时系统性地改变了社会结构。劳动力的剩余,大量人口的贫因和更多人口的近乎贫困,这些人类对资本的指责是资本积累过程本身的副产品。从资本家的角度来看,工人阶级的再生产可以“无忧地留给他们自己”。与此同时,资本创造了一种意识形态,它随资本一起成长,即个人主义、竞争、统治,以及在我们这个时代的一种特定的消费主义。无论一个人关于意识形态的理论是什么,他都必须承认这些是资本主义社会的主导价值观。</p>
-
-<p>马克思主义使我们能够了解关于资本主义社会的许多东西:生产的结构、特定职业结构的产生,以及主流意识形态的本质。马克思的资本主义发展理论是一种“空空的萝卜坑”的发展理论。例如,马克思预测了无产阶级的增长和小资产阶级的灭亡。更精确、更详细地,布拉维米等人解释了“萝卜坑”的创造,例如发达资本主义社会中的文书工作者和服务工作者的出现。正如资本创造的这些“萝卜坑”对填充其中的个体们不作区分一样,马克思主义分析的范畴,“阶级”、“剩余劳动力”、“工薪劳动者”,没办法解释为什么是特定的人占据特定的萝卜坑。他们没有给出线索来解释为什么女性在家庭内外都服从于男人,而不是反过来。马克思主义的范畴,就像资本本身一样,都是性别盲目的。马克思主义的分类方式不能告诉我们谁将会填补“空空的萝卜坑”。马克思主义对女性问题的分析,在这一基本问题上面已经吃尽苦头。</p>
-
-<p><strong>走向更有用的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strong></p>
-
-<p>马克思主义也是一种社会分析的方法,是历史的辩证唯物主义。朱丽叶·米切尔和舒拉米斯·费尔斯通将这种方法应用于女权问题,为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提出了新的方向。我们赞同米切尔说的:</p>
-
-<p>社会主义和“我们的关系”从来不是问题的关键,关键应该是使用科学社会主义[我们称之为马克思主义方法]作为一种方法来分析我们的压迫的具体性质,进而分析我们的革命角色。我相信,这种方法需要理解激进的女性主义,就像理解过去发展起来的社会主义理论们一样。</p>
-
-<p>正如恩格斯所写的:</p>
-
-<p>根据唯物主义的概念,历史的决定性因素是直接生命的生产和再生产。这又具有双重性质:一方面,生存手段的生产,例如食物、衣服、住所和生产所需的工具;另一方面,是人类本身的生产,物种的繁殖。某一特定历史时代的人们所生活的社会组织是由这两种生产方式所决定的……</p>
-
-<p>这就是米切尔尝试过的那种分析。在她的第一篇文章《女人:最漫长的革命》中,米切尔同时研究了市场工作以及生殖、性行为和养育孩子的工作。</p>
-
-<p>米切尔并没有完全成功,也许是因为并不是所有的女性的工作对她来说都算作生产。只有市场工作被确定为生产;妇女工作的其他领域(被松散地统称为家庭)被确定为意识形态的。很大程度上组织了生殖、性行为和育儿活动的父权制,对米切尔来说没有物质基础。《女性地位(Women’s Estate)》是米切尔对她第一篇文章的扩展,更关注于女性在市场工作的分析,而不是女性在家庭中工作的分析。这本书关注女性与资本的关系多于女性与男性的关系,关注女性为资本工作的问题多于女性为男性工作;更受马克思主义的影响而不是激进女性主义的影响。在她后来的作品《精神分析和女性主义》中,米切尔探索了研究男女之间关系的一个重要领域,即女性和男性形成不同的、基于性别的个性。米切尔似乎在说,父权制在心理领域的作用非常大,使得女性和男性儿童学习着成为父权制意义上的标准女性和标准男性。在这里,米切尔关注的是她最初轻视的领域,生殖、性行为和养育孩子,但由于她将它们放在意识形态领域,她还是继承了自己早期分析的根本弱点。她清楚地把父权制描述为基本的意识形态结构,就像资本是基本的经济结构那样:</p>
-
-<p>简单地说…我们正在…处理两个相互独立的领域:资本主义的经济模式和父权制的意识形态模式。</p>
-
-<p>尽管米切尔讨论了他们的相互渗透,她没有在女性和男性劳动力之间的关系中给予父权制一个物质基础,她也类似地没有注意到人格形成和性别创造过程的物质方面原因,这限制了她的分析的实用性。</p>
-
-<p>舒拉米思·费尔斯通将唯物主义分析引入父权制,连接了马克思主义和女性主义。她对唯物主义分析的使用并不像米切尔的那样矛盾。她认为性的辩证法是基本的历史辩证法,而父权制的物质基础是女性繁殖人类物种的工作。费尔斯通利用马克思主义来分析女性的地位,主张父权制存在一种物质基础,这些作品的重要性怎么高估都不过分。但它过分强调了生物学和繁殖活动。我们需要理解的是,性(一种生物学事实)是如何变成性别(一种社会现象)的。有必要将妇女的所有类型的工作都放在其社会和历史背景下,而不是只关注生殖这一项。虽然费尔斯通的作品提供了一种新的,女性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的用法,但是她坚持将男性对女性的主导地位作为所有其他压迫(阶级、年龄、种族)的基石,这表明她的书应该更恰当地被归为激进的女性主义者,而不是马克思主义的女性主义者。她的作品仍然是对激进女性主义立场的最完整的陈述。</p>
-
-<p>费尔斯通的书已经被马克思主义者们非常轻松地驳回了。例如,扎雷茨基称之为“对主观性的要求”。然而,费尔斯通的这本书让女性兴奋的是她对于男性对女性的权力的分析,以及她对这种情况的非常合理的愤怒。她关于爱的一章曾经是我们理解爱的核心方式,现在仍然如此。这不是关于马克思主义者可以处理的(只是一个态度的问题)一个“男性意识形态”,而是对男人压迫女人的客观后果的一种阐释,它让人有生活在父权制下的感觉。“个人的就是政治的”并不像扎雷茨基说的那样,是一种对主观性和更好的感受的请求:这是一种要把男性的权力和女性的从属地位当做一种社会和政治现实来承认的要求。</p>
-
-<h3 id="ii父权制与激进女性主义">II.父权制与激进女性主义</h3>
-
-<p>激进女性主义的写作的主要目的是记录“个人的就是政治的”这一口号。她们认为,女性的不满并不是出于适应不良者的神经质的衰叹,而是对这个女性被系统地支配、剥削和压迫的社会结构的反应。女性在劳动力市场上的弱势地位、中产阶级婚姻中以男性为中心的情感结构、女性在广告中的运用、把女性心理当做神经质的所谓理解——女性的生活在发达资本主义社会中已经被从头到脚地研究过了。激进女性主义文学的体量太庞大了,没办法简单概括。但同时,它在聚焦心理学这一点上是从一而终的。纽约激进女性主义者的章程是“自我的政治”。对于激进的女性主义者来说,“个人的就是政治的”意味着,最初的基本阶级划分是性别之间的划分,历史的动力是男性对权力和统治女性的争取,这就是性的辩证法。</p>
-
-<p>因此,费尔斯通改写了弗洛伊德,以理解男孩和女孩在权力的意义上发展成男人和女人。她对“男性”和“女性”性格痕迹的描述是典型的激进女性主义笔法。男性寻求权力和统治;他的气质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个人主义的,竞争的和务实的;根据费尔斯通的说法,男性意味着“技术模式”。女性的气质是供养者,是艺术的和哲学的,可以概括为“审美模式”。</p>
-
-<p>毫无疑问,“审美模式”是女性的想法会让古希腊人感到相当震惊。这里就是激进女性主义分析的错误之处:激进女性主义者提出的“性的辩证法”将“男性”和“女性”仅在当下表现出来的那些性格特点投射到了所有历史之中。激进女性主义的分析就理解当下来说,有极强的说服力。它最大的弱点是过于关注心理学方面的东西,以至于忽视了历史。</p>
-
-<p>其原因不仅在于激进女性主义的方法,还在于父权制的本质——一种具有惊人弹性的社会组织形式。激进女性主义者用“父权制”来指代一种以男性主导女性为特征的社会制度。凯特·米勒的定义很经典:</p>
-
-<p>我们的社会…是父权制的。如果人们回忆起军事、工业、技术、大学、科学、政治办公室、金融力量——简单来说,社会内的每一个权力途径,包括警察的强制力,都完全掌握在男性手中,事实就显而易见了。</p>
-
-<p>这种激进女性主义对父权制的定义适用于我们所知道的大多数社会,它们在这一点上都高度相似。激进女性主义者对历史的使用通常仅限于提供父权制在任何时间和地方都存在的例子。对于在妇女运动之前的马克思主义和主流社会科学家来说,父权制指的是一种男人之间的关系制度,它形成了封建社会和一些前封建社会的政治和经济轮廊,在其中社会等级取决于与生俱来的一些东西。资本主义社会被资产阶级社会科学家理解为精英主义\绩效至上、官僚主义和非个体化/客观冷漠的(impersonal);马克思主义者将资本主义社会视为阶级统治的制度。对于这两种社会科学家来说,无论是历史上的父权社会还是今天的西方资本主义社会,都不能被理解为一种男性之间的使他们能够支配女性的关系系统。</p>
-
-<p><strong>定义父权制</strong></p>
-
-<p>我们可以有效地将父权制定义为男性之间的一套社会关系,它有物质基础,虽然等级分明,但还是在男性之间建立了相互依赖和团结,这也使他们能够支配女性。虽然父权制是等级化的,不同阶级、种族或民族的男性在父权制中有不同的地位,但他们在对各自的女人的共同统治关系中也是团结起来的;他们相互依赖来维持这种统治。等级制度“能起作用”至少部分原因是因为它们在现状中创造了既得利益。那些地位较高的人可以“收买”那些地位较低的人,通过一种给予他们能够凌驾于其他地位更低的人的权力的方式。在父权制的等级制度中,所有的男人都被这样收买了。因为无论他们的地位如何,他们总归至少能够凌驾于一些女人之上。有一些证据表明,当父权制第一次在国家社会中制度化的时候,想要上位的统治者许诺男人们在字面意义上成为他们的家庭的首领(也就是加强他们对妻子和孩子的控制),以换取男人们将他们的一些部落资源割让给新的统治者。男人互相依赖(尽管他们的地位不同)来维持对女性的控制。</p>
-
-<p>父权制所建立的物质基础从根本上在于男性对女性劳动力的控制。男子通过禁止妇女获得一些基本的生产资源(例如,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的那些支付生活工薪的工作)和限制妇女的性取向来维持这种控制。一夫一妻制的异性婚姻是一种相对较新和有效的形式,似乎可以让男性同时控制上述两个领域。控制妇女的资源获取能力和她们的性取向,反过来使男性能够控制妇女的劳动力。这种控制既以为男性提供许多个人的和性方面的服务为目的,也以抚养孩子为目的。女性为男性提供的服务,使男性不必做许多不愉快的任务(比如打扫厕所),既发生在家庭的外部也发生在家庭的内部。家庭之外的例子包括男老板和教授对女员工和学生的骚扰,以及通常使用秘书来跑腿、煮咖啡和提供一种“性感”的氛围。然而,抚养孩子(无论孩子的劳动力是否对父亲直接有利)是延续父权制制度的一项关键任务。正如阶级社会必须被学校、工作场所、消费规范等复制一样,父权制的社会关系也必须被复制。在我们的社会中,儿童通常是由妇女在家里抚养的,这些妇女恰恰是在社会中被定义、看作不如男人的,而男人却很少出现在家庭场景中。以这种方式长大的孩子通常能很好地领悟到他们自己在性别等级制度中所属的地位。然而,这一过程的核心是家庭以外的领域,在这些领域,一系列父权行为被教导,妇女的劣势地位被强加和巩固:教堂、学校、体育、俱乐部、工会、军队、工厂、办公室、保健中心、媒体等等。</p>
-
-<p>因此,父权制的物质基础并不在于家庭中的养育孩子的行为,而是在于所有使男性能够控制女性劳动的社会结构。使得父权制生生不息的社会结构的各个方面在理论上是可识别的,也是可与其他方面分离的。盖尔·鲁宾通过确认“性/性别体系”,极大地提高了我们识别这些社会结构中的父权制元素的能力:</p>
-
-<p>“性/性别系统”是指社会将生物学意义上的性别转化为人类活动的产物的一套系统。在其中,这些被转化过后的性需求得到了满足。</p>
-
-<p>我们生来就是生物学意义上的雄性和雌性,但我们是被后天塑造成为社会意义上的男性和女性。恩格斯所说的生产方式的第二个方面解释了我们是如何被这样塑造的:“人类自身的生产,种群的繁殖。”</p>
-
-<p>社会决定了人类如何繁殖他自身这个种群。例如,如果人在生物学上是多性别的,那么繁殖将是偶然的。按性别划分的严格的劳动分工是所有已知社会都共有的一种发明,它创造了两种相互独立的性别,以及一种让男性和女性出于经济原因聚在一起的需求。于是,它有助于将他们性需求的满足导向异性恋。虽然从理论上讲,性劳动分配不应该包含着性别之间的不平等,但在大多数已知的社会中,社会上按性别划分的劳动分工都是给予妇女更低的工作地位的。性别分工也是性别亚文化的基础,在这些亚文化中,男性和女性的生活体验不同:男性权力的物质基础(在我们的社会中)不仅使得他们可以不做家务,可以获得更好的就业,而且也体现在心理的方面。</p>
-
-<p>人们如何满足他们的性需求,如何繁殖,如何向新一代灌输社会规范,如何学习性别,作为一个男人或一个女人的感觉一一所有这些都发生在鲁宾称为性/性别系统的领域。鲁宾强调了亲属关系(它的影响会告诉你,你可以与谁一起满足性需求),以及通过育儿和“恋母机器”发展出来的具有性别特征的人格。此外,我们还可以使用性/性别系统的概念来检查所有其他社会机构在定义和加强性别等级这方面所扮演的角色。鲁宾指出,从理论上说,一个性/性别系统可以是女性主导、男性主导或平等主义的,但鲁宾拒绝给各种已知的性/性别制度贴上标签,或以此种方式划分历史时期。我们之所以把我们现在的性/性别体系标记为父权制,是因为它怡当地捕捉到了等级制度和男性主导地位的概念,我们认为这是当前制度的核心。</p>
-
-<p>经济生产(马克思主义者习惯将它称为生产方式)和性/性别领域的人的生产都决定了恩格斯所说的“特定历史时代和特定国家的人民赖以生活的社会组织”。因此,只能通过观察人与物的生产和再生产来理解整个社会。没有所谓的“纯粹的资本主义”,也不存在“纯粹的父权制”,因为它们必须共存。存在的是父权资本主义,或父权封建主义,或平等主义的狩猎采集社会,或母系园艺(horticultural)社会,或父系园艺社会,等等。在生产的一个方面的变化和另一个方面的变化之间似乎没有必要的联系。例如,一个社会可以经历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并保持父权制。然而,常识、历史和我们的经验都会告诉我们,生产的这两个方面是如此紧密地交织在一起,因此其中一个方面的变化通常会在另一个方面产生运动、紧张或矛盾。</p>
-
-<p>在这种情况下,种族等级也可以被理解。随着对“肤色/种族系统”的定义,进一步的阐述也就是可能的。“肤色/种族系统”指的是一个将生物学意义上的肤色转变为社会意义上的种族的社会生活竞技场。种族等级制度,就像性别等级制度一样,是我们社会组织的一个方面,也是人们如何生产和再生产的一个方面。它们根本不是意识形态的;它们构成了我们生产方式的第二个方面,即人的生产和再生产。那么,最准确的说法可能是,不要把我们的社会简单地称为“资本主义的”,而应该说是“父权资本白人至上主义的”。在后面的第三部分,我们说明了资本主义适应和利用种族秩序的一种形式,以及资本主义和父权制之间相互关系的几个例子。</p>
-
-<p>资本主义的发展为工人的等级制度创造了场所,但传统的马克思主义分类方式不能告诉我们谁将填补哪些场所。性别和种族等级制度决定了谁填补空缺场所。父权制不是简单的等级组织,而是特定的人填补特定的场所的等级制度。研究父权制,我们就知道为什么是女性被统治以及如何被统治。虽然我们认为大多数已知的社会都是父权制的,但我们并不认为父权制是一种普遍的、不变的现象。相反,父权制作为一种允许男性支配女性的男性之间的相互关系,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形式和强度上都发生了变化。研究在历史上的社会中男性之间的相互依赖与其支配女性的能力之间的关系至关重要。研究男人之间的等级制度和他们获得父权利益的机会的区别也至关重要!当然,阶级、种族、国籍,甚至婚姻状况和性取向,以及明显的年龄,都在这里发挥作用。不同阶层、种族、国家、婚姻状况或不同性取向群体的女性对抗着不同程度的父权制力量。女人们自己也可能对在父权等级制中地位低于她们的男性亲属们的其他男性行使着阶级、种族或国家权力,甚至父权权力(通过她们的家庭关系)。</p>
-
-<p>概括地说,我们将父权制定义为一套具有物质基础的社会关系,在其中男性之间存在等级关系,也存在不同等级之间的团结,使他们能够支配妇女。父权制的物质基础是男性对女性的劳动力的控制。这种控制通过拒绝妇女获取必要的有经济效益的生产资料和限制妇女的性取向来维持。男人行使权力,接受女性的私人服务,不用做家务或抚养孩子,有权为了性而使用女性的身体,在感觉上和现实中都是强势的。我们目前所经历的父权制的关键因素是:异性恋婚姻(以及随之而来的同性恋恐惧症),女性养育子女和做家务,妇女对男性的经济依赖(通过劳动力市场的安排来执行),国家,以及许多基于男性之间社会关系的机构:体育、工会、行会、大学、教堂、公司和军队。如果我们想要理解父权制的资本主义,所有这些因素都需要被仔细分析。</p>
-
-<p>男性之间的等级制度和相互依赖以及女性的从属地位是我们社会运作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就是说,这些关系是系统性的。抛开建立这些关系的问题不说,我们要问,我们能够识别出资本主义社会中的父权关系吗?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我们必须发现男人和男人之间存在这种父权制的关系。尽管资产阶级和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家都声称这种关系不再存在,或者,即便存在也最多不过是一些无关紧要的残余物。我们能理解人类之间的这些关系是如何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延续下去的吗?我们能确定父权制塑造资本主义发展进程的方式吗?</p>
-
-<h3 id="iii父权制与资本的伙伴关系">III.父权制与资本的伙伴关系</h3>
-
-<p>我们怎么识别资本主义社会中的父权社会关系?似乎每个女人都只受到自己的男人的压迫;她的压迫似乎是一件私人的事。男人之间的关系和家庭之间的关系似乎都是分散的。我们很难把男人之间的关系,以及在男人和女人之间的关系,看作系统的父权制。然而,我们认为,父权制作为一种男女关系体系存在于资本主义中,而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父权制和资本之间存在着一种健康而强大的伙伴关系。然而,如果人们从父权制的概念和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理解开始,人们就会立即认识到父权制和资本的伙伴关系并不是不可避免的;男人和资本家经常有利益冲突,特别是在妇女的劳动力的使用上。这种冲突可能体现出来的一种方式是:绝大多数男性可能希望他们的女人在家里亲自为他们服务。少数男性是资本家,他们可能希望大多数女性(不是自己的)在工薪劳动力市场工作。在研究这场关于女性劳动力权力的冲突的紧张关系时,我们将能够确定资本主义社会中父权关系的物质基础,以及父权制和资本主义之间伙伴关系的基础。</p>
-
-<p><strong>工业化与家庭工资的发展</strong></p>
-
-<p>马克思主义者从他们在19世纪所目睹的一些社会现象中做出了相当合乎逻辑的推论。但他们最终低估了刚起步的资本需要与之对抗的先前存在的父权社会之力量,以及对资本进行调整以适应这些力量的需求。工业革命吸引了所有的劳动力,包括妇女和儿童;事实上,第一批工厂几乎只使用儿童和女性劳动。妇女和儿童可以独立于男人来挣工资,这既破坏了权威关系(如上文第一部分所讨论的),又使所有人的工资都保持在低水平。考茨基在1892年如此描述了这个过程:</p>
-
-<p>然后,随着工人的妻子和孩子…能够自己照顾自己,男性工人的工资可以安全地降低到仅满足他自己的个人需求的水平,而不会有停止新劳动力供应的风险。</p>
-
-<p>此外,妇女和儿童的劳动提供了额外的优势,因为她们不具有男人那样的抵抗能力:她们进入工人队伍,极大地增加了市场上出售的劳动力数量。</p>
-
-<p>因此,妇女和儿童的劳动…也降低了男性工人的抵抗能力,因为他们在市场上是过剩的;由于这两种情况,它降低了男性工人的工资。</p>
-
-<p>低工资和强迫所有家庭成员参与劳动力大军对工人阶级家庭生活的可怕影响被马克思主义者发现了。考茨基写道:</p>
-
-<p>资本主义的生产制度在大多数情况下并不会破坏工人的单一家庭,而是夺走它所有的一切,除了它的那些令人不快的特征。今天妇女在工业化工作中的活动…意味着她在既有的负担上又多了新的一个。但一个人不能服务两个主人。每当工人的妻子必须帮忙挣到每天的口粮时,他的家庭就难过了。</p>
-
-<p>工人和考茨基都认识到女人参与工薪劳动的缺点。女人不仅是“更廉价的竞争者”,而且职业女性不是别人,就是他们自己的妻子,她们没办法很好地“服务于两个主人”。</p>
-
-<p>男性工人抵制妇女和儿童大量进入劳动力市场,并试图将她们排除在工会成员和劳动力大军之外。在1846年,《十小时倡议》声明:</p>
-
-<p>不言自明的是,所有试图改善女工厂工人的道德和身体状况的努力都将会失败,除非她们的工作时间大大减少。的确,我们甚至可以说,已婚的女性最好专注于家务劳动,这比在工厂里跟着永不停歇的机器来劳动要好得多。因此,我们希望很快有一天,丈夫能够养活妻子和家人,而不用派前者去忍受棉纺厂的苦工事。</p>
-
-<p>1854年,在美国,全国印刷工会决定不“通过法案(act)鼓励雇佣女性设计师”。男性工会成员不想为女工提供工会保护;而是试图把她们排除在外。1879年,雪茄制造商国际联盟主席阿道夫·斯特拉瑟说:“我们不能把女性赶出这个行业,但我们可以通过工厂法律来限制她们的日常劳动配额。”</p>
-
-<p>虽然廉价竞争的问题可以通过适当安排劳动妇女和青年来解决,但扰乱家庭生活的问题却没办法这样解决。男性为男性保留了工会的保护,并要求建立保护妇女和儿童的劳动法。保护性的劳动法虽然可能改善了一些对女性和童工最严重的虐待,但也限制了成年女性在许多“男性”工作中的参与度。男人们试图将高工资的工作都掌握在自己手中,也想要提高男性的整体的工资水平。他们要求工资要高到足够用他们自己的工薪劳动来养活家庭成员。这种“家庭工资”制度逐渐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成为稳定的工人阶级家庭的规范。一些观察人士声称,不上班的全职妻子是男性工人生活水平的一部分。男性工人不是为男女平等的工资而战,而是寻求“家庭工资”;希望保留妻子在家里的服务。在没有父权制的情况下,一个统一的工人阶级可能会直面资本主义,但父权社会关系分裂了工人阶级,允许一部分(男人)因拿取另一部分(女人)的利益而被收买。男人之间的等级制度和他们之间的团结在这个解决过程中都是至关重要的。“家庭工薪”可以理解为解决当时父权制和资本主义利益之间在妇女劳动力方面的冲突的一种方式。</p>
-
-<p>大多数成年男性的家庭工资意味着男性的妥协和共谋。它意味着其他人的低工资,例如年轻人、女性和社会定义的低等男性(爱尔兰人、黑人,等等父权阶层中最低的群体,他们被剥夺了许多父权福利)。妇女、儿童和低等男子的低工资由劳动力市场上的工作隔离来执行,进而由工会和管理机构以及学校、培训项目甚至家庭等辅助机构来维持。工作的性别隔离,通过确保妇女拥有较低收入的工作,既保证了妇女对男子的经济依赖,又加强了妇女和男子分别适合不同领域的无形观念。因此,对大多数男性来说,家庭工资的发展从两方面保障了男性统治的物质基础。首先,女性的工资水平低于男性。妇女在劳动力市场上获得的低工资,使男性对比女性的物质优势得以延续,并鼓励女性选择全职太太作为职业。其次,女性在家里做家务,做其他直接使男性受益的服务。妇女的家庭责任反过来又加强了她们低下的劳动力市场地位。</p>
-
-<p>能看出来,在20世纪早期发展起来的这种解决办法,既有利于资本的利益也有利于父权制的利益。人们经常认为,资本家们认识到,在19世纪早期工业化进程中盛行的极端恶劣的工作条件下,工人阶级家庭无法充分地自我繁殖。他们意识到,家庭主妇比有工资的妻子更能够生产和维持健康的工人,受过教育的孩子比未受过教育的孩子更能成为好的工人。这种交易包括向男性支付家庭工资,让女性留在家里。这既让当时的资本家满意,也让男性工人满意。尽管交易的条款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改变,但直到今天,家庭以及女人在家庭中的劳动仍然还是通过提供一个劳动力的方式来服务资本,并且通过成为男性驰骋特权的空间来服务男人。女人们不仅努力服务着男人们和她们的家人们,也作为消费者服务资本。家庭也是学习支配和服从的地方,正如费尔斯通、法兰克福学派和其他许多人所解释过的那样。顺从的孩子成为顺从的工人;女孩和男孩各自习得适当的角色。</p>
-
-<p>虽然家庭工资表明资本主义在适应父权制,但儿童地位的变化却表明父权制在适应资本。孩子们和妇女一样开始被排除在工薪劳动之外。随着孩子们赚钱能力的下降,他们与父母的法律关系也发生了变化。在美国工业时代的开始,满足孩子们对父亲的需求被认为对他们的幸福发展至关重要,甚至是首要的:在有争议的监护权案件中,父亲们享有法律优先权。布朗的研究表明,随着孩子为家庭经济福祉做出贡献的能力下降,母亲越来越被视为孩子幸福发展的重要因素,并在监护权有争议的案件中逐渐获得了法律优先权。在这里,父权制适应了儿童不断变化的经济角色:当孩子有生产力时,男人声称拥有他们;当孩子变得无生产力时,他们就被发配给妇女。</p>
-
-<p><strong>二十世纪的伙伴关系</strong></p>
-
-<p>19世纪的马克思主义者们关于父权制将在资本主义把所有人都无产阶级化的需要面前枯萎的预言并没有成为现实。他们不仅低估了父权制的力量和灵活性,还高估了资本的力量。他们设想,撕裂封建关系的资本主义的新社会力量几乎是无所不能的。在面对日常生活中的历史性的力量时,当代的观察者更好地看到了“纯粹的”资本主义倾向和“实际的”资本主义倾向之间的区别。关于资本和种族秩序之间的“伙伴关系”以及劳动力市场分割的讨论,提供了“纯粹”资本主义力量如何与历史现实相妥协的额外例子。资本主义在这个过程中表现出了巨大的灵活性。</p>
-
-<p>研究过南非的马克思主义者认为,尽管种族秩序可能不允许每个人实行平等的无产阶级化,但这并不意味着种族障碍阻碍了资本积累。抽象来说,分析师可能会讨论哪种安排可以允许资本家攫取最多的剩余价值。然而,在一个特定的历史情况下,资本家必须关注社会控制、工人群体的抵抗和工会的干预,以及国家的干预。为了让整个社会可持续,国家可能会干预;国家有必要监管一些资本家,以克服那些最极端的资本主义倾向。如果考虑到这些因素,那么资本家最大化了最大的实际利润。如果出于社会控制的目的,资本家以特定的方式组织工作,资本本身并不能决定谁(即哪些个人具有归属特征)在工薪劳动力中占据较高阶层,谁占据较低阶层。当然,这有助于让资本家本身成为占主导地位的社会群体,同样也可能是种族主义者(和性别歧视者)。资本主义既继承了主导群体的与生俱来的特征,也继承了从属群体的。</p>
-
-<p>最近关于垄断资本创造劳动力市场分割的趋势的争论与这一理解是一致的。资本家故意分割劳动力,使用一些与生俱来的特征来划分工人阶级,这显然源于对社会控制的需求,而不是狭义上的资本积累所必要的事情。随着时间的推移,并不是所有这些分裂的尝试都能成功(在分裂方面),或者有利可图。资本塑造劳动力的能力取决于狭义上的资本积累的要求(例如,生产的组织方式是否需要大量工人之间的沟通?如果是这样,他们最好都说英语),也取决于一个社会内部的可能鼓励或强制资本去适应社会自身的力量(在南非给白人和黑人分别设置单独的洗浴间对于资本家来说,只能被理解为一个经济成本,但它低于试图迫使南非白人与黑人一起洗澡的社会成本)。</p>
-
-<p>如果我们关于资本主义发展进程的争论的第一个要素是资本不是全能的,那么第二个要素就是资本是非常灵活的。资本积累遇到了预先存在的社会形式,既摧毁它们,又适应它们。资本的“适应”可以被视为这些旧有形式在新环境中冥顽不灵的力量的反映。即使他们坚持下去,他们也不是没有改变的。比如今天对种族和性别的意识形态理解,就是在资本积累过程中对种族和性别区分的强化之中形成的。</p>
-
-<p><strong>今天的家庭和家庭工资</strong></p>
-
-<p>我们在上面已经论证,资本主义和父权制的适应或相互适应,在20世纪早期以家庭工资的发展为形式。家庭工资巩固了父权制和资本之间的伙伴关系。尽管尤其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来,妇女的劳动参与率有所增加,但我们认为,家庭工资仍然是当前性别分工的基石一一在这个分工中,女性主要负责家务,男性主要负责工薪工作。妇女在劳动力市场上较低的工资(再加上需要有人抚养孩子)保证了家庭作为一个必要的收入集中单位的存续。因此,由家庭工资支持的家庭便允许男人在家庭内部和家庭外部控制妇女的劳动。</p>
-
-<p>虽然职业女性的增加可能会给家庭造成压力(类似于考茨基和恩格斯19世纪所指出的压力),但认为家庭的概念和现实以及性别分工很快就会因此消失是错误的。性别分工再次出现在劳动力市场上,妇女从事女性的工作,通常和她们曾经在家庭内部做的工作一样——准备食物和服务,各种清洁,照顾人,等等。由于这些工作地位低工资低,父权关系仍然是完好的,尽管它们的物质基础在某种程度上从家庭转移到工资差异。例如,卡罗尔·布朗认为,在资本主义内部,我们正在从“以家庭为基础”的父权制转向“以工业为基础”的父权制。</p>
-
-<p>以工业为基础的父权关系以各种方式得到执行。为女性明确规定了较低的工资、较低的福利和较少的晋升机会的工会合同,不仅仅是返祖的宿醉一一即性别歧视态度或男性至上主义意识形态的一种情形一一它们其实维持着父权制度的物质基础。虽然有些人认为父权制已经在家庭中消失(例如,参看斯图尔特·伊文,《资本的意识》),但我们不会这样认为。虽然资本和父权制之间妥协的条款随着以前位于家庭中的额外任务资本化而改变,并且女性的劳动力权力的部署的场所也在变化,然而,正如我们上面所说的,劳动力市场上极端的工作隔离所造成的工资差异,通过鼓励妇女结婚,加强了家庭,也加强了家庭劳动分工。家庭工资的“理想”——一个男人可以挣到足够的钱来养活整个家庭——可能会让位于一种新的理想,即男人和女人都通过工资收入来贡献整个家庭的现金收入。因此,为了延续父权制,即男性对女性劳动力权力的控制,工资差异将变得越来越必要。工资差别将有助于将妇女的工作定义为比男子次要的工作,因为它需要妇女实际上继续以经济方式依赖男子。劳动力市场和其他地方的性别分工应该被理解为一种父权制使自身得以延续下去的表现方式。</p>
-
-<p>许多人认为,尽管资本和父权制之间的伙伴关系现在己经存在,从长远来看,资本主义最终会无法容忍它;资本最终可能会摧毁家庭关系和父权制。论点的逻辑是资本主义社会关系(家庭不是它的例子)倾向于普遍化,随着女性越来越能赚钱她们将越来越拒绝在家庭中的从属地位,并且因为家庭尤其压迫妇女和儿童,一旦人们可以自己靠自己生活它就会崩溃。</p>
-
-<p>我们不认为家庭中体现的父权关系如此容易被资本摧毁,我们也几乎没有看到什么证据表明这个家庭制度目前正在解体。尽管妇女劳动力参与率的增加使离婚更加可行,但离婚的动机对妇女来说并不是压倒性的。妇女的工资水平只能让少到几乎没有的一些妇女有能力独立和充分地养活自己和抚养孩子。传统家庭衰败的证据怎么说也是微弱的。离婚率并没有那么大幅度的增加,而是在各阶级中保持平稳;此外,再婚率也很高。直到1970年的人口普查,初婚率一直在历史性下降。自1970年以来,人们似乎一直在推迟结婚和生育,但最近,出生率已开始再次回升。现在的确有更大比例的人口生活在传统家庭之外。尤其是年轻人,他们正在离开他们父母的家,并且在他们结婚建立传统的家庭之前就开始自立门户。老年人,特别是老年女性,在子女长大后,经历配偶分居或死亡后,她们在自己的家庭中经历着孤独。然而,这些趋势表明,新一代的年轻人将在他们成年后的某个时候以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高的比例形成核心家庭。1930年以来出生的群体最终结婚率和生育率比以前的群体要高得多。结婚和育儿的持续时间可能正在缩短,但其影响的范围仍在蔓延。</p>
-
-<p>资本“摧毁”家庭的观点也忽视了使家庭生活具有吸引力的社会力量。尽管有人批评核心家庭对心理造成破坏,但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家庭仍然满足了许多人的真实需求。这不仅适用于长期的一夫一妻制,对抚养孩子的需求更是如此。单亲父母同时承受着经济上和精神上的负担。特别是对工人阶级妇女来说,这些负担使劳动力参与的“独立”变得虚幻。单亲家庭最近被政策分析人士视为过渡性家庭结构,在再婚后成为双亲家庭。</p>
-
-<p>女性劳动力参与增加的影响可能是家庭内部性别分工的减弱,而不是更频繁的离婚,不过这也缺乏证据。这几年关于谁做家务的统计数据,即使是妻子有收入的家庭也没什么变化:女性仍然做大部分的家务。“一天当作两天用”对职业女性来说就是现实。这并不奇怪,因为家庭之外在劳动力市场的性别分工,使女性在经济上依赖男性,即便她们自己也挣工资。然而,父权制的未来并不仅仅取决于家庭关系的未来。因为父权制,就像资本一样,可以具有惊人的灵活和适应性。</p>
-
-<p>无论家庭内部和其他地方的父权制劳动分工,是否对于资本来说“最终”是无法容忍的,它反正现在在塑造着资本主义。正如我们下面所说明的,父权制既使资本主义控制合法化,又使某些形式的资本斗争合法化。</p>
-
-<p><strong>二十世纪的意识形态</strong></p>
-
-<p>父权制通过在男性之间建立和合法化的等级制度(通过允许所有等级的男性控制至少一些女性),加强了资本主义的控制,而资本主义价值观塑造了父权制下善的定义。</p>
-
-<p>费尔斯通定义的心理现象就是在依赖和支配关系中发生之事的独到例子。它们出自男性社会权力的现实一一而女性没有权力一一但它们是由它们发生在资本主义社会的背景下的事实所塑造的。如果我们用激进的女性主义者所描述的那样来审视男性的性格特点——竞争性的,理性主义的,支配的——它们很像我们对资本主义社会主导价值观的描述。</p>
-
-<p>这种“巧合”可以用两种方式来解释。首先,男人,作为工薪劳动者,在工作中被吸收到资本主义的社会关系中,被驱使进入这些关系所规定的竞争中,并吸收相应的价值观。激进的女性主义对男性的描述并没有完全超出资本主义社会的范围。第二,即使男人和女人实际上并没有按照性规范所规定的方式行事,男人也会为自己主张那些在主导意识形态中被重视的特征。于是举个例子,《克雷斯伍德高地》的作者发现,当男性是专业人士,整天操纵下属(通常使用基本的非理性的动机来训导出他们想要的行为)时,男性和女性将男性描述为“理性和务实的”。当妇女投入大量精力研究抚养儿童和儿童发展的科学方法时,《克雷斯伍德高地》里的男性和女性将妇女描述为“非理性和动感情的”。</p>
-
-<p>这不仅有助于解释资本主义社会中“男性”和“女性”的性格特征,而且也解释了资本主义社会中性别歧视意识形态的特殊形式。正如女性的工作具有延续男性统治和资本主义生产的双重目的一样,性别歧视的意识形态也具有双重目的,即美化男性特征/资本主义价值观,以及诋毁女性的性格特征/社会需求。如果女性在其他的社会中是低级的或无力的,那么男性这样做的理由就和资本主义社会不一样了。只有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将女性贬低为感性的或非理性的才有意义。只有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将女性视为“依赖者(dependent)”才有意义。“依赖者”的封号在封建社会中没有意义。由于分工确保了作为妻子和母亲的女性在很大程度上关心使用价值的生产,对这些活动的诋毁既掩盖了资本无法满足社会层面上决定性的需求,同时也在男性眼中贬低了女性,为男性占主导地位提供了理由。这方面的一个例子可以从电视购物广告特有的矛盾心理中看出。一方面,他们致力于解决满足社会需求的真实障碍:(消灭)破坏衣服和刺激皮肤的洗涤剂,各种各样的劣质产品;另一方面,必须诋毁对这些问题的关切;这是通过嘲笑妇女即必须处理这些问题的工人来实现的。</p>
-
-<p>一个证明父权制和资本主义的伙伴关系的平行论点可能是关于劳动力中的性别劳动分工。性别分工的存在使女性从事低薪工作,并从事被认为适合女性角色的工作。妇女阶层是教师、慈善工作者和卫生保健领域的绝大多数。妇女在这些工作中所扮演的养育者角色地位很低,部分原因是男人诋毁妇女的工作。这些工作的地位很低,也因为资本主义强调个人独立和私营企业满足社会需要的能力,而这些重点与对集体提供社会服务的需要相矛盾。只要可以用它们是女人干的活儿来诋毁养育任务的社会重要性,就可以避免资本对交换价值的优先地位与【社会】对使用价值的需求之间的对抗。这样,就不是女性主义,而是分裂工人阶级的性别歧视削弱了工人阶级。</p>
-
-<h3 id="iv走向一个更进步的联盟">IV.走向一个更进步的联盟</h3>
-
-<p>还有许多问题有待我们去探索。我们在这里使用的父权制与其说是一个分析性的术语,更像是一个描述性的术语。如果我们认为马克思主义做得不够,激进的女性主义本身也不够,那么我们就需要发展新的类别。我们的任务之所以是困难的,是因为同样的特征,如劳动分工,往往同时加强父权制和资本主义,而在一个完全父权制的资本主义社会中,很难分离出父权制的机制。然而,这是我们必须做的事情。我们不得不指出一些起点:观察谁从妇女的劳动力中受益,揭示父权制的物质基础,调查男性之间的等级制度和团结机制。我们必须问的问题是无穷无尽的。</p>
-
-<p>我们能谈谈父权制度的运动规律吗?父权制是如何产生女性主义斗争的?除了先进的资本主义社会,我们在哪里还能看到性别政治和性别斗争?父权制度的矛盾是什么?它们与资本主义矛盾的关系是什么?我们知道父权关系导致了女权运动,资本产生了阶级斗争一一但是女性主义与阶级斗争的关系在历史背景下是如何发挥出来的呢?在本节中,我们试图提供对最后一个问题的答案。</p>
-
-<p>在历史上和现在,女性主义和阶级斗争的关系要么就是两条完全独立的道路(一方面是资产阶级女性主义,另一方面是阶级斗争),要么就是在左翼内部由马克思主义来支配女性主义。关于后者,这既是马克思主义的分析力量的结果,也是左翼内部男人的力量的结果。这些观点既产生了左翼的公开斗争,也产生了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者的矛盾立场。</p>
-
-<p>大多数认为自己是激进分子的女性主义者(反体制、反资本主义、反帝国主义、社会主义、康米、马克思主义者,什么都反)会同意,妇女运动的激进派己经失去了势头,而“资产阶级”似乎抓住了时机并继续前进。我们的运动已经不再处于那个令人兴奋的,精力充沛的时期,那时无论我们做什么都会有用:提高意识,把更多的女性(甚至比能容纳的更多)带入运动,在社会中增加女性问题的可见性,通常以一种在根本上挑战资本主义和父权关系的方式进行。现在我们感觉到女权运动的一部分被吸收了,“女性主义”被用来反对女性一一例如,在有些诉讼中法官主张女性离婚前是家庭主妇的也不需要赡养费,因为我们都知道女性现在已经被解放了。迄今为止未能通过的平等权利修正案(ERA)表明,在许多女性心中仍存在一种立法上的恐惧,她们害怕“女性主义”将继续被用于针对女性,这表明我们真的需要重新评估我们的运动,分析为什么它以这种方式被吸收了。对我们来说,求助马克思主义来进行重新评估是合乎逻辑的,因为它是一个发展着的社会变革理论。与女性主义理论相比,马克思主义理论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在我们试图使用它时,我们有时也偏离了女性主义的目标。</p>
-
-<p>左派一直对妇女运动持矛盾态度,经常认为它是社会主义革命的事业。当左翼女性拥护女性主义时,它可能会对左翼男性构成个人威胁。当然,许多左翼组织也从妇女的劳动中受益。因此,许多左翼的分析(无论是进步的还是传统的)在理论上和政治上都是自私的。它们试图影响妇女放弃对妇女的情况产生独立理解的努力,并采纳他们自己对情况的理解。至于我们如何应对这种压力,当我们转向马克思主义分析,自然会试图加入使用这个范式的“兄弟会”,我们可能最终试图为与兄弟会的斗争正名,而不是试图用分析女性的情况来改善我们的政治实践。最后,许多马克思主义者对他们传统的女性问题的批判分析感到满意。他们认为阶级是理解女性地位的正确框架。妇女应该被理解为工人阶级的一部分;工人阶级反对资本主义的斗争应该优先于男女之间的任何冲突。不能允许性(别)冲突干扰阶级团结。</p>
-
-<p>随着过去几年美国经济形势的恶化,传统的马克思主义分析也需要重新为自身正名。在60年代,民权运动、学生言论自由运动、反战运动、妇女运动、环保运动以及专业集团和白领团体日益激烈的运动都为马克思主义者提出了新的问题。但现在,通货膨胀和失业等明显的经济问题的回归,掩盖了这些要求的重要性,并让左派回到了“基本盘”一一(狭义定义的)工人阶级政治。很多到处生长的马克思-列宁主义原-党派小团体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是反女性主义者。有迹象表明,左翼学术界中女性主义问题的讨论程度也在下降。日间托儿所正在从左翼工会会议的讨论内容中消失。随着马克思主义或政治经济学在智力上被接受,自由主义学术界的老男孩网络被复制到一个由马克思主义者和激进分子组成的年轻男孩网络中,尽管它年轻而激进,但在成员和观点上仍是男性式的。</p>
-
-<p>那种让激进女性放弃这些愚蠢的东西,变得“严肃”的革命性的压力增加了。与“通货膨胀”和“失业者”相比,我们的工作似乎是在浪费时间。我们(女性)的失业从未被视为一场危机,这是男性占主导地位的一种症状。在20世纪30年代的上次重大经济危机中,巨大的失业一部分是通过将女性排除在各种工作之外来解决的一一即每个家庭只有一个的工薪工作,而这份工作是男性的工作。资本主义和父权制从危机中恢复了,也加强了。正如经济危机通过纠正失衡为资本主义发挥恢复作用一样,它们也可能为父权制服务。30年代让女性回到了原来的位置。</p>
-
-<p>如果放弃对女性主义问题的研究和实践,反对资本和父权制的斗争就不可能成功。一场仅仅针对资本主义压迫关系的斗争将会失败,因为它们在父权压迫关系中的潜在支持将会被忽视。对父权制的分析对于一种会破坏父权制的社会主义的定义是必要的,这种社会主义也是唯一一种对女性有用的社会主义。虽然男人和女人都需要推翻资本主义,但他们保留了性别群体特有的利益。从我们的研究、历史或男性社会主义者来看,尚不清楚“社会主义”所为之奋斗的东西对男人和女人是否都是一样的。因为一个“人道的社会主义”不仅需要就新社会应该是什么样子和一个健康的人应该是什么样子达成一致,而且更具体地说,它将要求男人们放弃他们的特权。</p>
-
-<p>作为妇女,我们不能让自己被花言巧语哄骗住,从而放弃我们任务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就像我们在历史中许多次被骗的那样。我们必须反对那种尝试让我们放弃女性主义之目标的明显的和不明显的高压。</p>
-
-<p>这意味着两个策略性的考虑。第一,建立社会主义的斗争必须是一场具有不同利益的群体组成联盟的斗争。妇女不应该相信男人在革命后“解放”他们,部分原因是没有理由认为他们会知道怎么做;一部分因为他们没有必要这样做;事实上,他们的直接利益在于我们受到的持续压迫。相反,我们必须有自己的组织和自己的权力基础。第二,我们认为资本主义内部的性别分工给了女性一种实践,在其中我们已经学会了理解人类的相互依赖和需求是什么。我们同意莉丝·沃格尔的观点,即虽然男性长期以来一直在与资本作斗争,但女性知道该为什么而奋斗。一般来说,男性在父权制和资本主义中的地位阻止了他们认识到人类对养育、分享和成长的需求,以及认识到在非等级制和非父权制的社会中满足这些需求的可能性。但即使我们提高了他们的意识,男人们也可能会评估潜在的收益和潜在的损失,然后选择现状。男人可能会失去的不只是单纯的枷锁。</p>
-
-<p>作为女性主义社会主义者,我们必须组织一种实践,既解决反对父权制的斗争,也解决反对资本主义的斗争。我们必须坚持,我们想要创建的是这样一个社会,在其中相互依赖的认同是解放而不是耻辱,在其中养育后代不是一个压迫的实践而是一个普通的实践,在其中女性不再继续支持不正当的那些具体的男性自由。</p> Heidi Hartmann 女性主义社会主义者,必须组织一种既解决反对父权制,也解决反对资本主义的斗争实践。我们必须坚持要创建一个相互依赖、认同解放而非耻辱的社会。 巴枯宁瑞士演讲・三 1871-05-03T10:56:15+06:55 1871-05-03T10:56:15+06:55 https://agorahub.github.io/pen0/heros/MikhailBakunin-a1_r-bakunins-speech-in-switzerland-3 <p>亲爱的同志们,上次说1789~1793年革命中,中产阶级有意无意间助用平民之力,筑其权力于封建世界废墟之上。从此以后,他们成为统治阶级。</p>
-
-<!--more-->
-
-<p>若说“热月”罗伯斯庇尔和圣茹斯特等政权被推翻,生命被杀害,信徒被充军的反动派政变,是移居国外的贵族与教士的阴谋所致,人们就犯了极大的错误了。贵族与教士这两败类中有许多分子很热心地参与此种阴谋,并幸灾乐祸地,愿意见这些使他们心惊胆寒,不留情宰割他们头颅的敌人失势垮台,倒是不错的但如果只有他们,他们是一无所能的。他们的财产既已被充公,他们还有什么能力卷土重来呢?当时中产阶级中有一部分因营买国产,垄断军需,征税粮税,乘众人贫困与破产的机会而致富,而私饱的人唯恐革命骚扰到他们腰间的荷包,因而大发狠心,断送了革命的命脉,所以“热月”反动得主谋者就是这些代表道德与公众秩序的伪善者。他们之外又有一群商人为其旁助,商人真是永远作恶与怯弱的败类,他们零星地吮吸平民的脂膏,以劣货欺骗平民的金钱,他们有平民的无知怯弱于革命而残暴反动。在他们心目中一切使人动心的思想,及人类的最高原则,和人类的无上利益都是空的,不会存在的。就是爱国主义,他们至多也只识其浮夸与虚荣的一面,或者是完全不知道。所以世间没有什么情感能使他们摆脱铜臭的拜金勾当,与可怜的日常忧虑的。任何人都知道,任何党的人都肯定地说,在这可怕的巴黎被围中,当平民与敌人激战的时候,当富有阶级筹划阴谋,奉巴黎于普鲁士人之手的时候,当宽大的无产阶级——平民的妇人与子女忍不住饥饿的时候,一般商人唯利是图的企图,就是怎么样使他们的货物,民食所必需的物品,卖得最高的价钱。</p>
-
-<p>法国各城的商人都做过同样的勾当。在以被普鲁士人侵占的各城,他们会开门迎接敌人。在未被侵占的城市,他们也已预备替敌人去开门,他们破坏国防,他们到处尽力之所能反抗唯一能就法国的平民举事和平民武装。今日城市中的商人同乡下的农民构成了反动的大本营。农民还有转变走上革命之路的可能,而商人将永远是卑怯的商人。</p>
-
-<p>中产阶级于法兰西大革命中自成两类,一类是极少数人,即以“雅各宾”党为名的革命的中产阶级。我们于此切不可将今日的雅各宾党与1793年的雅各宾党混谈了。今日的雅各宾党只是上个世纪的英雄灰色之幻影,不像人样的小鬼,滑稽的怪形而已。而1793年的雅各宾党则的确是伟大的人物,他们有革命的圣心、正义与自由平等的尊崇。他们之所以不懂这些在今日尤能代表我们意向的名词,其咎不在与他们。他们当时只留意到政治的表面,而不了解经济与社会的意义。但是,我复述一句,这并不是他们的过错,正如我们今日所能了解,并不是我们的的功劳一样。所谓功过都是时间的问题。人类是慢慢的呀!有时却嫌太慢了——向前发展的人类真理都是绵延不绝的错误和残酷残忍的经验上得来的。1793年的雅各宾党是有真信仰的人,他们受着思想的感应并且忠于思想。他们真可以说是英雄!他们没有完成革命的伟大工作,这是他们丧失英雄本色的一点。我们可以,而且也应该攻击丹东、罗伯斯庇尔、圣茹斯特等人的学理错误,我们尽管批评他们。说他们的思想是不对的,狭小的,在社会经济上只是中产阶级的,但是,对于他们革命的能力我们不可不表十二分的敬意。他们是昔时英雄中的中产阶级最后的几个英雄。</p>
-
-<p>在这英雄的少数人之外,还有一大群物质上是垄断人的中产阶级,对于他们,什么革命的思想与革命的志高原则,若是不能用于填满他们那样可敬的,那样宽大的钱袋的,那么也只是一些空洞的,毫无价值与意义可言的名词罢了。一旦他们中最富有,同时也是最有势的人借着革命的响声与方法腰间变着满满的时候,他们就会觉得革命的时期过得太久了,现在应该完结了,应该恢复法律与公众秩序的统治了。</p>
-
-<p>他们推翻了“公安委员会”,杀了罗伯斯庇尔、圣茹斯特及他们的许多朋友,并成立了执政府,这执政府真是十八世纪之末腐败的中产阶级之结晶,当时几千少数人以盗窃方法获得且积累了无数金钱,而执政府即是这些金钱的胜利和统治。</p>
-
-<p>但是未完全腐化的法国,因受大革命伟业的激动,再也忍不住此种制度的压迫了。于是起了两种抗议,第一种失败了,第二种成功了。假如第一种胜利,假如第一种能够成功,那么不但法国能救,即世界也将由此改头换面了,不幸第二种的胜利成了暴君的暴政与平民的奴隶制。我所说的,即指巴勃夫(Babeuf)的暴动和拿破仑一世的僭权。</p>
-
-<p>巴勃夫的暴动是18世纪最后的革命行动。巴氏及他的朋友们与罗伯斯庇尔、圣茹斯特颇为相近,差不多就是他们的朋友,又可以说是社会主义的雅各宾党。他们遵崇平等,甚而不顾自由。他们的计划是很简单的:他们要将地主和工具领有者的财产充为国有,由共和的,民主的,社会的国家来支配一切,国家为一切流动产与不动产的主人,因此成为社会的唯一雇主,一切工皆有它命令是从,同时它有政治的无上权,把儿童的教育权收为己有,使全国儿童都有享受教育平等的机会,并强迫成年的男女依平等与正义的原则去劳动去生活。于是一切地方自治力,个人的创制力,总而言之一切自由都将被此种可怕的权力消灭殆尽。全社会只能呈现出一副单调的,强迫的始终如一的灰色之图。政府虽然有普通选举而组成,但是只要选举完了,只要政府依旧在形式职权它对于社会的各分子,却有一种绝对的权力。</p>
-
-<p>由国家的权力去强迫造成平等的学理并非是巴勃夫发明的,古代的大思想家柏拉图于公元前数世纪,在他描写平等社会的《共和国》一书中早就将此种学理的基本原则说明了。最初的基督教徒虽然被当时的社会所迫害,在他们的团体中也已实地实验过共产主义的生活了。最后,即在宗教革命之初,十六世纪初的德国有个闵采尔(Münzer)同他的子弟们也做过社会平等的第一次实验,想在一个广大的社会基础上创立起平等来,巴勃夫的密谋只是平等思想在群众中作第二次实地的表现罢了。这些实验连最后的也在内,之所以不能成功,约有两种理由:第一种是因为群众的程度不够,不知道实行的可能性,第二种,尤其是上因为这些制度上,平等与国家的强权和势力相连,不知不觉间排斥了自由。我们都知道,亲爱的朋友们,平等只能借自由而可能,平等与自由是并行的。然而请你们不要误会,我之所谓的自由并不是中产阶级所独享的,以群众的奴隶制为基础都自由,这与其说是自由,不如说是特权哩,我之所谓自由是人群普遍的自由,使各个人都有人格的自由,但是我们也知道此种自由只有在平等上才可能。不但在学理上而且以实行去反抗一切由不平等而起的制度与社会关系,然后再以众人的自由为原则去创立社会的经济平等。看呐这就是我们现在的纲领,这就是虽有俾斯麦、拿破仑、梯也尔及我尊严的皇帝的一切哥萨克及我全俄至高无上的沙皇所不能阻止其胜利的纲领。</p>
-
-<p>巴勃夫的密谋,将“热月”巴黎反动的政变,所杀溃的,未遭流刑而忠于革命的公民都集合拢来,其中并有许多的工人。密谋失败了,有些被杀了,但有许多仍活着,如邦纳罗蒂(Philippe Buonarroti)就是其中一个。邦氏性刚如铁大有古风,生平为人所看重,敌党对他亦无不起敬意。他亡命比利时很久,他为比利时“烧炭共产主义者”秘密结社的主要创始者,他做了一本书,这本书今日颇不易得,我的一本以后将设法寄给我们的朋友亚岱马君(Adhémar Schwizguebe,松维利耶的雕刻匠)叙述巴勃夫密谋的经过情形,颇为悲壮。所以巴勃夫密谋可谓是过去一个世纪,革命反抗反动之最后的英雄的表现。</p>
-
-<p>我曾经说过拿破仑一世的僭权。此种历史较诸巴氏暴动更惨千百倍,你们大家都是知道的,这是残暴无耻的“刺刀”制度的开端,十九世纪之初,人道第一次遭到无理批颊的耻辱。拿破仑一世为一切暴君的人杰,同时,在军事上说,他又是一切暴君的恐怖,他失败了,他将他不幸的遗产,最无耻的“蔑视人道”、“以刀威逼”的原则留给他们。</p>
-
-<p>我不愿对你们叙事“复古时代”的政况,这是千疮百孔,旦夕垂危两败类即贵族和僧侣想恢复其原有的政治生活与威权的最可笑的实验。复古时代最该注意的一点,就是取得政权欲千年不朽的中产阶级,因觉得他们的权力又四面受敌,朝不保夕之势逐又变成了革命党。当公众权力不在他们掌握之中的时候,换言之当社会保障别的利益而损害他们利益的时候,他们就立刻与这种权力为敌,重新作起密谋运动。基佐(Guizot)、贝里埃(Périer)、梯也尔(Thiers)等,这些可诅咒的中产阶级反动的灵魂,都是路易菲利普治下最热心拥护中产阶级之迫害的腐朽的,同时在他们心目中以为最完善的政府之著名人物,但在复古时代,也为秘密会社的重要分子,1830年7月,他们的革命胜利了,于是中产阶级的自由主义的统治也从此开幕了。</p>
-
-<p>欧洲真正的中产阶级政治与利益的统治是从1830年开始的,其中尤以英、法、比、荷兰和瑞士为最先。别的国家如德意志、丹麦、瑞典、意大利、西班牙及葡萄牙等,中产阶级的利益虽然比别的利益最占优势,可是政治与政府仍然不是他们的。至于这庞大而可怜的全俄帝国,我不愿说它,它至今仍屈从与“沙皇”的暴政之下,其中还没有真正的中间阶级,即中产阶级的政图也还没有一个社会的情形,一边是官的世界,有军事、警察和官僚的组织,其使命在满足“沙皇”的私欲,另一边是平民,是几千万被“沙皇”与其走狗任意吞噬的可怜者,俄国革命只有直接从民间起来的,这点我在数年前一篇颇长的演说中已有很详细的说明,这篇演说我将设法即刻寄给你们。我也不愿对你们说这不幸和英雄的波兰,在这卑鄙的三只恶鹰即俄罗斯帝国、奥地利帝国、和普鲁士为其代表的德意志新帝国的爪牙间,不断地向前奋斗,虽屡遭失败的创痛,也还是百折不挠地为自由挣扎,永远不会停歇起复兴的工作。波兰与俄国一样,也还没有真正的中间阶级,一边是俄皇“沙皇”世袭的奴役,以前就有的统治势力,今日已腐朽不堪的波兰贵族及官僚。另一边是无数被奴役的农民,他们今日不但被已经失势的贵族压迫,而且受着国家,“沙皇”已其不可计数的官僚剥削。我更不愿对你们说起瑞典与丹麦这两小国,因为他们是从1848年之后才成为立宪制的国家。较诸其他欧洲各国略有逊色,最后西班牙与葡萄牙我们也不必说起,因为它们国内的工业运动和中产阶级的政治受着军阀及僧侣双重势力的摧残为时已久,现在仍留为最落后的国家。然而我却应该使你们注意,西班牙虽然在表面上那样的落后,但照样存在于世界各国的国际劳动协会的组织,在我看来西班牙也是其中最完善的一个哩。</p>
-
-<p>我现在以德国来说吧,德国从1830年以来,呈现出,现在仍继续呈现的一种奇异的形态,在这里中产阶级的利益虽占优势,然而政权却不为他们所有,极端的专制是它现行的政体,虽然有立宪的假面具可掩人耳目,而其军事与行政上的组织却仍卑鄙的专供贵族之用。</p>
-
-<p>我们要研究中产阶级的统治,最好以英、法、比为研究资料。意大利统一于维克托·伊曼纽尔(Victor Emmanuel)的君权之后,虽也可供我们来参考,但总不及法国那样显著,所以我们的观察就着重在这个国家。</p>
-
-<p>自从1830年的革命之后,中产阶级在法国,有得发表其原则于文学、政治与社会经济上完全自由权至原则可以“个人主义”概括之。</p>
-
-<p>我只所谓的个人主义即是认为全社会与人群各不相谋彼此互争互斗的集团,他们生存于社会好像是自然的敌人似的,彼此为生活需要而互相排斥,自己向前,必须阻止别人出路的倾向而言——简言之,此种倾向催促各个人不顾一切人的利益并在别人身上,求得其一个人的安适、富足与幸福的意思。这无非是一种各自争先的竞赛,各自逃命的混乱。谁停止住,谁就不幸,因为他们将落在人后。谁在途中因疲惫而跌倒,谁就倒霉,因为他们将被蹂躏。竞争是毫无心肝,毫无怜悯的。谁失败谁就不幸!在此种争斗中,有许多罪恶是必然要犯的,并且这一切的互相残杀充其量只是连续反抗人类一切道德之一基础的“休戚相关”的恶行罢了。人们说国家是正义的代表于裁判者,可是,国家非但不阻止这些罪恶的发生,反而认其为合法的行为,使其永续不息。所以,国家所代表的,要保护的并非是人的正义,而是司法上的正义,司法上的正义,即是强者欺压弱者,富者侮辱贫者的“盛礼”。国家只有一种要求,就是一切罪恶皆须合法地去完成。我可使你们破产,压迫你们,杀害你们,但是我必须依法而行,不然我即将被认为犯罪者,人们或将以犯罪者待我,这就是此种原则“个人主义”这幅字的意义。</p>
-
-<p>现在我们来看看此种原则表现于文学中的情形。1830年以来,社会上充满了雨果、大仲马、巴尔扎克、贾宁(Jules Janin)等人的文学作品,另外还有别的许多著作家与中产阶级报纸的记者以他们无聊的文笔引导青年堕落,激起他们的自私念头,即平民也不幸地受其影响。你们无论拿什么小说看,内容除夸大虚伪的情感与美妙的文词之外,什么也找不出来。从头到尾无非都是千篇一律:一个贫困、郁闷的,无名的青年,心中焚烧着各种成功的欲念。他想住大厦,食山珍,饮香槟,坐马车,并想与某个侯爵夫人睡觉。他经过非凡努力,终于成了,别人都失败了。看呐,这就是英雄,这就是纯正的个人主义。</p>
-
-<p>次之我们再来看看政治罢,此种原则在政治中是怎样表现的呢?人们说群众必须有人去指导他们,统治他们,他们是不能自治,不能无政府的。谁去统治他们呢?特权阶级已经没有了,一切人都有爬到社会的最高地位与职务去的权利。但是想要达到此种目的,人们必须聪明灵活强健康泰,必须知道并能够战胜其他的一切竞争者。于是乎,竞赛又开始了,只有灵活而强健的人才是治人与剥削群众者。</p>
-
-<p>最后,我们来看此种原则在经济问题——其实是最主要的或可说唯一的问题——上的情形。中产阶级的经济学家对我们说,个人无限制的自由是他们的主张,竞争就是此种自由的条件。但是,此种自由到底是什么呢?我们的第一个问题就是:难道这就是产生我们这世纪所夸耀的一切美妙财富之个人单独的劳动吗?但个人单独的劳动仅足以供给个人的衣食,或一个野蛮的小民族,而大民族之富足与生存只有靠着休戚相关组织起来的群体的劳动。生产一切财富的劳动既然是群体的,那么群体来享受这些财富,似乎是很合理的,是不是?然而,唉!这正是中产阶级经济学家最愤恨最拒绝最不愿意的一点哩!他们是主张个人各自享受的。但是哪些个人呢?是一切个人吗?呵!不是的,他们主张强者、聪明者、灵巧者和幸福者。唉!是的,尤其是幸福者才有享受的权利。因为他们在他们的社会组织中照着继承法——他们的社会基础——推演下去,必然要产生以下的现象:一边是富有而幸福的少数人,另一边是千百万困苦无辜的不幸者。但中产阶级的社会又会这些人说:“你们争夺价值、安适、财富与政权吧,胜利者就将幸福了。”可是这种自相残杀的争斗中,也有一点平等存在嘛?不,一点也没有的。有些——极少数者——有教育与金钱为他们从首至尾掩护的武器,另有些——成千上万的平民——却被无知与贫困钳制住,几乎赤身走入这战场。那么这些号称自由的竞争到底有什么样的必然结果呢?不用说,是平民的失败,中产阶级的胜利,因此,被束缚的平民也不得不如戍地的苦工一般,永远做胜利的中产阶级的奴隶了。</p>
-
-<p>中产阶级有一种很厉害的武器,无产阶级是没有方法反抗的,这便是资本,——资本是今日各个文明国家工业生产的主要动力,只要资本为中产阶级所有,无产者自然是束手无策了。</p>
-
-<p>如今这样构成和占据的资本,不但这压倒无产阶级,而且一大部分的中产阶级也被剥削被侵害,被沦于贫困之中。此种现象的原因,中小中产阶级不大明白或完全不懂的原因是很简单的。因平民替中产阶级争得自由之后,今日的工商业皆崇尚竞争和死命的互斗,于是一般资本家不得不售卖他们的商品,明白得说,就是不得不售卖他们从所雇佣的工人身上,以最低的工资垄断来的商品。你们在经验上都知道价值昂贵的产品在市场上已渐渐地被价值便宜的产品所排斥,即使后者十分劣于前者,也是如此。看呐,这就是竞争——这种出血的互斗——在中产阶级生产上,所生成的第一种不幸的结果。从此,坏的产品替代好的产品,平方的工人替代灵巧的工人成为必然的倾向,生产者与生产品的品质也大大地减低了。</p>
-
-<p>在这种竞争中,这种求最低价值的争斗中,势必是大的资本压倒小资本,小资本为大资本所破坏。因为大工厂制造物件,其售价必然比小工厂或中等工厂低廉。建造大工厂自然要有大资本,但在生产方面与小或中等工厂比较起来,却又便宜地多。十万法郎固然比一万法郎多,但十万法郎若是用于制造,则其出息必定为50%或是60%。而一万法郎,即使是同样的用法,却只有20%。大资本家可以在房屋,原料和机器上节省费用,他所用的工人比中小资本家多,他可以籍着好的组织与大规模的分工减少费用,或增加出息。总而言之,十万法郎集中于他的手里,并用于建造或组织一个工厂,其生产必然超过每一万的十个小工厂,比如每个小工厂在它所有的一万法郎上能得两千法郎的出息,以十万法郎建造或组织一个工厂的大资本家在他的每一万法郎上却能得到五千或六千,换言之,他所生产的货量一定比较多。生产比别人多,那么售价也自然比别人便宜了,在他以廉价售卖货物时,中等或小的资本家也不得不减少他们的价值,否则他们的货物便会卖不出去。他们货物的生产成本既然已比大资本家贵,而所得售价又比大资本家的贱,于是他们破产了。大资本杀害小资本便是这样子,假如大资本遇见更大的资本,那么也将一样的被迫破产。</p>
-
-<p>这是很真确的,你们看,今日各大资本中已有联合成极大极可怕的资本的倾向。今日工业最发达的地方,如英、法、比诸国已经开始由团体的营业公司代替单独的大资本家的企业了。文明越进步,先进的各国愈发达,则大资本家的财富也愈增加,可是因此大资本家的数目就减少了。结果必有很多中产者被大资本压倒而流为小资产者,更有一大批小资产者因无法抵抗而沦陷到贫困与无产阶级的队伍中去。</p>
-
-<p>这是无可置疑,有各国的统计与准确的数学根据可作证明的事实。在社会的经济组织中,大多数中产阶级者被极少数可怕的资本家压迫,而陷于不平等的贫困之境,这是一种无可逾越的法则,要反抗它,除了社会革命外别无选择。小资产经济倘若聪明,有明了此种情形的常识,他们早可与无产者联合,共同来完成此种革命了。但是小资产阶级普通是太愚蠢了,他们可笑的虚荣与自私塞住了他们的脑筋。他们懂不得什么,看不见什么,他们一边被大资产阶级压迫,另一边又手着他们平素所嫌弃所恐惧的无产阶级威胁的恐吓,他们已经愚蠢地任由自己向着末日路上直奔了。</p>
-
-<p>此种中产阶级的竞争的结果对于无产阶级是很有害的。一般资本家必须最低价值售卖其产品——或好点说,售卖其从工人身上剥夺来的产品,工人的工资就不得不被减至最低限度。于是有天才特能的工人就得不到相当的报酬。只有被迫卖力并迫于廉价出售其劳动的人,才为一般雇主所欢迎。妇女及儿童不要多少工资,于是他们就以妇女及儿童代替男子,以平庸的工人代替灵巧的工人,只要平庸的工人愿意与妇女及儿童得同样的工资。一切中产阶级经济学家都以说明并且承认工人工资是依着他每日的生活而规定,比如一个工人他每日的衣食住行只要一个法郎,那他的工资也会很快跌至一个法郎。这其中的理由非常简单,工人因为迫于饥饿,彼此间就经不起竞争,资本家一面急欲垄断他们的劳动而致富,另一面又因为中产阶级的竞争,不得不以廉价出售其产品,自然是欢迎工资少而工作多的工人了。</p>
-
-<p>这不但是一种逻辑的演绎,而且是那些以大资本建造的工厂实行大工业的国家,如英、法、比、德及瑞士各部分,每日所经历的事实。我在第二讲中,曾经对你们说过,你们是特权的工人。你们在工资上虽然还得不到你们每日生产的所有价值,你们在事实上虽然还被你们的东家剥削,但比较起诸大工厂的工人,你们所得的报酬总算不少了,你们有空余的时间,你们是自由且幸福的。但我又认为你们加入这伟大的有解放全世界劳动者使命的国际劳动协会中,做个热心而忠实的会员,是很有价值的。这正是你们高贵慷慨的处所。你们从此可以证明你们自己不但要顾到你们自己,而且也顾到千百万比你们更不幸比你们更被压迫的兄弟。我此刻以此种暗示呈现给你们,也是很幸福的。</p>
-
-<p>你们加入劳动协会固然是慷慨好义,抚危济弱的友爱行为,但同时也是先见与预防的工作,你们不但为别的你们不但为别的地方别的职业不幸的兄弟而该如此,即使为你们本身或为你们的子女也该如此。你们此时所得的报酬虽不是绝对好,所过的生活虽不是绝对的自由与幸福,但也比较过得去。你们为什么能如此呢?理由是极其简单的,只因大资本没有吞并到你们的工业罢了。你们或者不相信这个道理吧?大资本依它本有的法则,必然要吞并一切的。它开始自然从最能获利,最易经营的工商业的各枝叶上着手垄断,待它垄断饱了,垄断中发生竞争之后,然后急于别的未曾动着的枝叶。现在人们不是以机器制造衣服、皮靴和花边了吗?你们信着吧,以机器制造钟表不过是迟早的问题,或者不久就会实现了。发条、标准机、表箱、表盖以及表的磨光、晕线及刻画都将由机械来代替人工。这样的产品虽然不及手中造出的精细或美观,可是价钱却比你们的更便宜,买家也将比你们多,结果你们精美的产品终将必为市场所排挤。那时,你们或你们的子女,将与今日各大工厂的工人一样可怜,一样的做奴隶。你们看,你们若替别的地方别的职业的不幸工人——你们的兄弟努力工作,同时即替你们自己或至少替你们的儿女减少痛苦哩。</p>
-
-<p>你们应为人道而工作,今日工人阶级是伟大和神圣的人道之唯一的代表者。“将来”必属于乡间、城市及各工厂的劳动者。盘踞其上的一切阶级——如民众永远的垄断者,贵族、僧侣、中产阶级及无量代表国家恶势力和不公道的军政与民政的官员,都是腐败透顶的阶级,他们此后为善不足,作恶有余,根本没有希望了。</p>
-
-<p>1793年打倒了僧侣与贵族的势力,并揭穿了他们的假面具。1848年的革命把中产阶级的假面具也揭穿了,他们的险恶与无能也被败露了。1848年6月那几日,中产阶级毅然决然地他们先人所信奉的,以自由、博爱、平等为原则为基础的“宗教”。他们只靠着垄断为生,换言之,他们是经济不平等,社会奴隶制的产物,他们当时虽满口自由平等,但平民一但认真要求起自由平等来,他们遍露出本来面目,重匿于反动地壁垒之夜。</p>
-
-<p>制造1848年反动的叛贼今日又想把法国卖掉了,制造最卑劣反动局面的梯也尔、法佛尔(Jules Favre)及1848年国民议会的大多数人,今日又想重显身手了。他们则抬举路易·波拿巴(即拿破仑三世)做大总统,继而破坏了普通选举制。社会革命的恐惧,平等的厌恶,民众正义的威吓,以及他们所反的罪恶的感觉,使昔日那样聪明勇敢,今日是这样愚蠢卑怯的腐败阶级全都投入拿破仑三世的“独裁”的怀抱中。从此法国受了十八年武人的专政。但不要相信中产阶级的先生们对此有怎样难堪的情形,其中为自由主义而大声疾呼,故意作起倔强的样子,使自己出名而予帝制不以方便的人物自然被压迫被排挤了,但其余不谈政治,专心孜孜于中产阶级的大企业,极力从事于剥削平民的顺仆,反倒是大受当局保护与奖励。人们为顾全他们的面子起见,予以他们表面的自由。在帝国治下不是有一个由普通选举而成的立法议会么?这对于中产阶级而言已经心满意足了。</p>
-
-<p>不过还有一个不如意的黑点,就是皇帝侵略的野心,激起不时之需,使法国几乎濒临破产,终至毁灭了法国古有的权威而后止。但这个黑点并不是偶然的,它是制度的一种必须,凡是极端的暴虐的制度,即使它有表面的自由,也必然以武装的势力为依据,其常备的大军迟早要惹起大战,因为军队的阶级野心为其主要的兴奋剂。反当团长的,总想升旅长,反当旅长的,总想升师长。至于一般兵士有系统的受了军营生活的熏陶之后道德之心已丧失殆尽,他们只梦想着战争的滋味,及屠杀、劫掠、强奸,普军在法国之所作所为即是一例。然而,如果这些聪明而有系统地培养于军官及兵士心中的高尚(!)的情欲长久留地得不到一点满足,军队势必会酸化起来,再由酸化而不满进而反叛,其祸将一发不可收拾。故战争是必然的,故拿破仑三世的近讨远攻并不如今日一般中产阶级先生们所说的那样,是拿氏一人的私意,而是他们因恐惧社会革命而自行造成的暴虐的帝制之必然的产物。法国今日之所以有这一切可怕的不幸,其原因除了拿破仑三世及一切特权阶级——大小僧侣和腐败贵族外,尤以这可敬(!)而清廉(!)而有德(!)的中产阶级为罪魁祸首。</p>
-
-<p>同志们,你们都会见到,法国全部只有城市的劳工群众,由中产阶级卖给帝国,被帝国牺牲于中产阶级的劳工群众保护他们不幸的祖国。全国各地只有城市与工厂的广大的工人愿意以平民举事拯救法国的危亡。至于乡间的劳动者,一般农民自拿破仑一世时代,施行宗教教育,受了宗教之毒以来,已经颓败不堪,此时站在普鲁士人一边与法国为敌,大作其卖国的反动勾当。不过要唤醒他们,也并非是件难事,我在一本你们有许多人都会度过,题目叫做《写给一个法国人的信》的小册子中,会提出许多诱导他们到革命中来的方法。但要想实行这些方法,各城市便非得自动起义,并依据革命的原则组织起来不可。这是一般工人所愿意的甚且在法国南部,如里昂、马赛、蒙布里圣德田及都鲁司各城实验过,被激进派中产阶级者以共和国之名义征服,且破坏了的。不错,这些因恐惧平民而成为共和党的中产阶级者,如老奸巨猾的法佛尔,寡廉鲜耻如狐狸般的梯也尔,妄自尊大的甘必大以及毕卡(Picard)、法里(Ferry)、西蒙(Jules Simon)、柏来当(Pelletan)等人,就以共和国之名义杀害了共和国及法兰西。</p>
-
-<p>中产阶级已经被裁判了,他们是法国最富,而人数又最多(平民当然更多)的阶级,如果他们愿意,法国一定能得救的。可是这样的话,他们便须如1793年他们的先人所做过的一般,牺牲他们的生命与金钱,诚恳地与无产阶级合作,以无产阶级为旁助。其实他们非但不愿意牺牲他们的生命,而且更不愿意牺牲他们的金钱,他们宁愿法国由普鲁士人来占领,而不顾以平民的革命去拯救它。</p>
-
-<p>城市工人与中产阶级间的问题已经很显著地呈现出来了,工人说:“我们与其侍奉我们的城市与普鲁士人,不如将我们的住宅都炸毁了。”而中产阶级答道,“我们宁可开门迎接普鲁士人,也不许你们扰乱秩序,我们无论如何要保存我们亲爱的住宅,即使要亲普鲁士先生的脚也未尝不可。”</p>
-
-<p>你们看,今日就是这些中产阶级者胆敢污蔑“巴黎公社”这幅唯一能救法国光荣的并希望能救世界自由的“公社”,今日就是这些中产阶级者胆敢诅咒公社,但他们以什么名义呢?就是以爱国主义的名义咧!</p>
-
-<p>这些中产阶级真的是铁石心肠!他们卑鄙到那样的程度,到最后连廉耻感都失去了遗忘了。在完全死去之前,他们就已经完全腐烂了。</p>
-
-<p>同志们,不但在法国的中产阶级在智德上如此的腐败,即使在欧洲各处,也是同样的情形,欧洲此时只有无产阶级还在保存的神圣的健全之火,只有无产阶级能擎其人道的大旗。</p>
-
-<p>但无产阶级的目标,其道德原则究竟是什么呢?即是“休戚相关”。全体为个人,个人为全体,或由全体。这也就是我们这伟大的国际劳动协会的目标及原则,国际劳动协会是超越国界,破坏国家,以个人及全体的自由之名义,人人须尽同等的劳动义务为基础,联合全世界的劳动者为一人类家庭的组织。这种“休戚相关”在社会经济上,为集体的劳动与集产,在政治上,为国家的破坏与“由全体自由而使个人自由”。</p>
-
-<p>是的,亲爱的同志们,你们是工人,全世界的劳动者皆是你们的兄弟,与你们都是休戚相关的,今日只有你们继承着人类解放的伟大使命。你们还有一共同的继承者,虽然情形不同,也与你们一样是劳动者,这便是农民。农民此时还没有伟大使命的意识,他们过去中了教士的毒,现在还沉醉与教士的怀中,不知不觉间做了损害本身的反动的武器。你们应该对他们解释社会革命的意义,救他们脱出蒙昧的境地。</p>
-
-<p>在此时,尤其是在开始的时候,工业上的劳动者只有而且也只能靠他们自己。假如他们愿意他们也不能成为强有力者,不过要他们真的有决心罢了。他们要想实现他们此种意识,只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先在他们的劳动团体中,继而在一切团体中,创立起真正友爱的“休戚相关”,不但在言语或饮酒上,还是在演讲及节日的时候须有休戚相关的精神,即在行动中及日常上也须如此。每个国际劳动协会的会员都应察觉到都因确信,别的一切会员都是他们的兄弟。</p>
-
-<p>另一种就是革命的组织,为行动而起的革命的组织。里昂、马赛与法国别的城市之平民举事之所以失败了,就是因为没有一点组织。此事的原因我很清楚,因为我参与其事,受到其中的痛苦的。今日“巴黎公社”之所以能勇敢的坚持下来,就是因为在围困中,一般的工人有都严密的组织。中产阶级的报纸硬指国际劳动协会为巴黎这次壮大举事的主动者并不是没有理由的,我们可以自负地说:“因我们国际的弟兄们能百折不挠地努力,平民才能组织起来,巴黎公社也才成为可能。”</p>
+<p>它们还爱好和其他的鸟交往。在印度,樫鸟和乌鸦从附近好多英里以外飞到竹丛中来和鹦鹉一道过夜。当鹦鹉出外寻食的时候,它们发挥了极惊人的智慧、审慎和应付环境的能力。以一群澳大利亚的白色美冠鹦鹉为例,它们在出发去劫掠一块农田之前,首先要派出一个值察队——它们栖在农田附近的高树上,而另外一些侦察兵则栖在农田和森林之间的树上传递信号。如果报告说“好”,二十来只美冠鹦鹉便从队伍中散开,飞到空中,向离农田最近的树木飞去。它们还要花费很长时间来详细察看附近的情况,然后才发出全体前进的信号,接着,全队便立刻出发,转眼同就劫掠了那块田地。澳洲的居民很难瞒过鹦鹅的小心谨慎,如果人们用一切办法和武器终于打死了几只鹦鹉,那么,它们以后将变得更加谨慎和警惕,以致能打败人的一切计谋。</p>
-<p>所以同志们,我们应该如亲爱的兄弟一般组织起来。我们不要相信我们是在革命之末,我们此时正在革命的开端呢,革命是此后几十年的最重要问题。它迟早是要降临的,我们预备着吧,我们锻炼我们的身心罢,我们少空言,少叫喊,少夸张,少多嘴,少饮酒,少放荡罢。我们束紧我们的腰部,奋勇地预备参加这能就一切民族,能予全体人类解放的争斗罢。</p>
+<p>毫无疑问,使鹦鹉能得到几乎相等于人的这种很高的智力水平和我们在它们身上所感到的人类情感的,是集体生活的实践。它们的高度智力竟使最好的博物学家把某种鹦鹉,即灰鹦鹉,称为“鸟人”。谈到它们的互相友爱,大家都知道,当一只鹦鹉被猎人扛死了,其他的鹦鹉便在它们同伴的尸体上空盘旋,发出尖锐的怨诉声,据奥社邦说,“它们自己也将为它们的友谊而牺牲”。两只被捕的鹦鹉虽然属于两个不同的种,但也能建立起相互的友谊,如果这两个伙伴当中有一个意外地死了,另一个伙伴有时也将因悲伤而死。很明显,它们在集体中得到的保护,远远超过任何理想地发达了的嘴和爪所给予它们的自卫能力。除了各种较小的鹦鹉以外,其他的鹦鹉是很少有猛禽或哺乳动物敢去攻击的,布利姆说得一点不错,鹦鹉除了人以外几乎没有其他的敌人(他说,鹤与合群的猴子也是这样);他又说:“鹦鹉多半不是死在敌人的爪下,而主要是死于衰老。”只有人类才能消灭它们的一部分,因为人类有更高度的智慧和武器,这些同样也是从结合中得来的。所以,鹦鹉的长寿,可以看作是它们合群生活的结果。至于它们那惊人的记忆力,难道我们不可以说,它之所以发达,也是得力于合群生活、长寿及随之而来的直到很老身心仍十分健全吗?</p>
-<p>社会革命万岁!巴黎公社万岁!</p> 米哈伊尔·巴枯宁 亲爱的同志们,上次说1789~1793年革命中,中产阶级有意无意间助用平民之力,筑其权力于封建世界废墟之上。从此以后,他们成为统治阶级。
\ No newline at end of file
+<p>由上所述,可知个人反对整体的斗争不是唯一的自然法则。互助也和互争一样,同样是一条自然法则,当我们再分析一下另外一些鸟类和哺乳动物的结合以后,这条法则就更加明白了。关于互助这条法则对动物世界的进化的重要性,在前面的几页中已经作了几点提示,但是,在我们再举出几个例证,我们将由此能够得出我们的结论以后,它们的意义就将更加明显。</p> 彼得·克鲁泡特金 生存竞争 互助 自然法则和逐步进化的主要因素 无脊椎动物 蚂蚁和蜜蜂 鸟类 猎食和捕鱼的结合 合群性 小鸟之间的互相保护 鹤和鹦鹉
\ No newline at end of file
diff --git a/heros/1890-09-30-PeterKropotkin-a1_r-mutual-aid-among-animals.html b/heros/1890-09-30-PeterKropotkin-a1_r-mutual-aid-among-animals.html
new file mode 100644
index 00000000..7a1e1210
--- /dev/null
+++ b/heros/1890-09-30-PeterKropotkin-a1_r-mutual-aid-among-animals.html
@@ -0,0 +1,174 @@
+
+
+
+
+
+
+
+
+
+ 动物之间的互助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动物之间的互助
+
+
+
+
+ 《互助论:进化的一个要素》第一章
+ 彼得·克鲁泡特金 | 1890.09.30
+
+
+ 生存竞争 互助 自然法则和逐步进化的主要因素 无脊椎动物 蚂蚁和蜜蜂 鸟类 猎食和捕鱼的结合 合群性 小鸟之间的互相保护 鹤和鹦鹉
+
+
+生存竞争这个概念是由达尔文和华莱士作为进化的一个要素介绍到科学中来的,它使我们可以把范围极其广泛的现象包括在一个单独的概念里,这个概念很快就成为我们在哲学、生物学和社会学方面的思考的真实基础。大量的各种各样的事实:生物的机能和构造的适应它们的环境,生理和构造的进化,智力发达甚至精神发展本身,我们以前常常用许多不同理由来解释的,都由达尔文归纳在一个总的概念里。我们把它们理解为连续的努力——对不利环境的一种斗争——以求个体、种族、物种和社会的这样一种发展,那就是务期达到生命的最大程度的充实、丰富多彩和热烈。也许在开始的时候达尔文本人并未充分意识到这个因素的普遍性,因为他最初只是借它来解释一系列有关起初种的个体变异的累积的事实。但是,他预见到他介绍到科学中来的这个词,如果只按它的狭义——各个个体之间完全为争取生活资料而进行的竞争——来使用,就会失去它的哲学的和原有的真实意义。所以,他在他那部不朽的著作一开头就坚持主张“这个词当作广义的和比喻的意义来用的,其意义包含着这一生物对另一生物的依存关系,而且,更重要的,也包含着个体生命的保持,以及它们能否成功地遗留后代”。
+
+他本人虽然为了特殊目的而主要按照狭义来使用这个词,但他却提醒他的信徒不要犯(他本人好像曾经犯过一次)高估它的狭义的错误。在《人类的起源》这本书中,他用了几页篇幅有力地举出了这个词应有的广义的例证。他指出,在无数的动物社会中,各个个体之间争取生活资料的竞争是怎样消失的,竞争是怎样由合作来代替的,并且指出这种代替的结果怎样发展了保证物种获得最好的生存条件的智力和良知。他暗示在这些事例中,最适于生存的不是那些在体力上最强的,也不是那些最狡猾的,而是那些学会为了群体的福利无论强者或弱者都联合起来互相援助的动物。他写道:“拥有数量最多的最富有同情心的成员的社会,将最为昌盛,并且繁育最多的子孙”(第二版第163页)。从个体和整体之间的竞争这个狭隘的马尔萨斯观点中产生出来的词,在一个了解大自然的头脑中便这样地失去了它的狭窄的意义。
+
+不幸,这些本可成为最有成效的研究的基础的论点,却被为了说明真实的生存竞争的后果而收集的大量事例所遮掩了。此外,达尔文从未试图更仔细地研究一下动物世界中的生存竞争所表现的这两方面的相对重要性,也从未写出他原拟写作的论述过分繁殖的自然遏制的书,虽然这本书本来可以作为估计个体竞争的真实意义的严格标准。不仅这样,就在刚才所说的那些篇幅里,在反驳狭隘的马尔萨斯的竞争观念的材料中,也再次出现了旧的马尔萨斯的色彩,那就是,达尔文所说的在我们的文明社会中保存“智力和体力方面的弱者”的所谓不便(第5章)。似乎千千万万的体弱多病的诗人、科学家、发明家和改革家,以及千千万万的所谓“愚人”和“迟钝的热心家”,不是达尔文本人在《人类的起源》那几章中所强调的人类在生存竞争中当作知音和精神武器使用的最宝贵武器。
+
+达尔文的学说的遭遇,和其他一切多少涉及人类关系的学说的遭遇相同。他的信徒本仅没有按照他的暗示把这一学说加以发展,反而使它更加狭隘了。当赫伯特·斯宾塞试图从独立的、但又与之密切相关的论点出发,把探讨的范围(特别是在《伦理学材料》第三版的附录中)扩大到“谁是最适者?”这个重大问题时,达尔文的无数信徒已经把生存竞争的概念缩小到最狭隘的范围了。他们甚至变得把动物世界看成是在半饥饿的个体间进行着永久的斗争,并彼此想喝取对方血液的世界。他们使现代著作中充满了“战败者遭殃”的呐喊,好像它是现代生物学的最终结论似的。他们把争夺个体利益的“无情”斗争提高为人类也必须服从的一项生物学原则,认为在以互相歼灭为基础的世界中,不这样作便有复灭的危险。除了仅仅从庸俗的学者那里学到一点自然科学词句的经济学家以外,我们必须承认,即使达尔文观点的最有权威的解释者,也在竭力保持这些谬误的见解。赫胥黎无疑是公认的最有资格的进化论的解释者,事实上如果我们以他为例,我们岂不是听见他在《生存竞争和它对人类的意义》这篇文章中教导我们说:
+
+
+ “从伦理学家的观点来看,动物世界大概是和格斗士的表演一样。每个生物都受到相当好的对待,被安排去战斗,于是最强的、最敏捷的和最狡猾的便能活下去再战斗一天。观众用不着因为角斗场上没有饶它们的命而表示不满。”
+
+
+其次,在这篇文章的较后部分,他岂不是告诉我们说,在原始人中间也如同动物之间的情况一样:
+
+
+ “最弱的和最愚钝的要失败,而那些最顽强和最狡猾的,在其他方面并不是最好、只是最能适应他们的环境的便生存下去。人生是一场连续不断的自由混战,除了有限的和暂时的家庭关系以外,霍布斯所说的个体与整体的斗争是生存的正常状态。”
+
+
+对自然界的这种看法究竟能够得到事实的几分支持,从这里提供读者的关于动物世界和原始人的论证中便可以看到。但我们不妨立刻指出:赫胥黎对自然的观点,作为科学的推论来说,也和相反的卢梭的观点一样,是很难成立的,卢梭在自然中只看到被人类的出现所摧毁的爱、和平与和谐。事实上,只要一走进森林,对任何动物社会观察一下,甚至对任何一本论述动物生活的严肃著作(多尔比尼的、奥社邦的或勒瓦兰的,不拘哪一个的著作都行)细读一下,便不能不使博物学家思考到合群生活在动物生活中所起的作用,使他们不至于把大自然只看作是一个屠杀之场,同样,他们也可以免于在大自然中只看到和谐与和平。卢梭所犯的错误是他完全不想到嘴和爪的恶斗,而赫胥黎则犯了相反的错误,但不论是卢梭的乐观论还是赫胥黎的悲观论,都不能看作是对自然界的公正无偏的解释。
+
+只要我们对动物观察一下——不光是在实验室和博物馆中,而且在森林和草地,在草原和群山中——我们立刻就会发现,虽然在各种动物(特别是在各纲动物)之间进行着极多的斗争和残杀,但在同种的,或至少是在同一个群的动物之间,也同时存在着同样多的(甚至还要更多)的互相维护、互相帮助和互相防御。合群如同互争一样,也是一项自然法则。当然,要从数字上估计所有这两类事实的相对重要性,那怕是很粗略地估计,也是难事。但是,如果我们用一个间接的试探,问一问大自然:“谁是最适者:是那些彼此不断斗争的呢,还是那些互相帮助的?”那么我们立刻就会发现,那些获得互助习惯的动物无疑是最适者。它们有更多的生存机会,在它们各自所属的纲中,它们的智力和体力达到最高的发展水平。如果把这些可以用来支持这一观点的无数事实考虑在内,我们就可以十分有把握地说,互助也和互争一样,是一项动物生活的法则,但是,作为进化的一个因素来说,它也许更加重要得多,因为它促进了这些保证了种的维持和进一步发达以及用最少的精力来保证个体的生活的最大幸福和享受的习惯和特性的发展。
+
+就我所知,在达尔文学说的科学界信徒当中,第一个把互助充分理解为一条自然法则和进化的主要因素的,是著名的俄国动物学家,圣彼得堡大学故院长凯士勒教授。他在逝世前几个月,即1880年1月,在俄国博物学家会议上发表的一篇演说中阐明了他的思想;但是,像许多只用俄文出版的著作一样,这篇出色的演说几乎完全不为世人所知道。
+
+“作为一个多年的动物学家”,他认为他有责任反对滥用这个取自动物学的词——生存竞争,或者,至少应该反对高估它的重要性。他说,动物学和那些研究人类的科学不断地坚持它们所谓的生存竞争的无情法则。但是它们忽略了还存在有另外一条可以叫做互助的法则,这个法则,至少对动物说来,是远比前一个法则更重要得多。他指出,遗传后代的需要必然会使动物集聚在一块儿,并且,“个体愈是集聚,它们彼此之间就愈加互相支援,物种就有更大的生存机会,并且更加促进它们智力的发达”。“每一个纲的动物,”他继续说道,“特别是较高级的动物,都实行互助。”他从埋尸虫的生活以及鸟类和一些哺乳动物的合群生活中举出一些例子来说明他的见解。在一篇简短的开幕词中所举的例子当然是有限的,但主要之点都已说得很清楚;在谈完互助在人类进化中所起的更为突出的作用以后,凯士勒教授作了如下的结论:
+
+
+ “很明显,我不是否认生存竞争,但是我认为动物世界的逐步发展,特别是人类的发展,受惠于互助之处远过于互争……一切生物都有两个基本需要:营养的需要和使物种繁殖的需要。前者使它们互相竞争和残杀,而保存物种的需要则使它们彼此接近,互相帮助。但是我倾向于认为在生物界的进化中——在生物的逐步后天变异中——个体之间的互助远比它们的互争所起的作用要大得多。”
+
+
+上述观点的正确性,最最感动了大多数出席会议的俄国动物学家;希斐尔卓失——他的著作在鸟类学家和地理学家当中是很有名的——支持这些观点,并且还另举了一些例子来阐发这些观点。他说,有几种隼具有“一种适宜于抢掠的几乎理想的构造”,然而它们在退化,可是其他几种实行互助的隼却很昌盛。“另一方面,以一种合群的禽类鸭子为例吧,”他说,“一般说来,鸭子的机体不发达,但它们实行互助,从它们不计其数的变种和种类来看,可以说它们差不多是遍布于全世界。”
+
+俄国动物学家的立即接受了凯士勒的观点,好像是很自然的,因为他们几乎每一个人都曾经有机会在亚洲北部和俄国东部无人居住的广大地区研究过动物界;凡是研究过类似的地区的人,是不可能不得出相同的结论的。我想起自己在和我的朋友,那多才的动物学家波利亚可夫一起在维蒂蒙地区考察时,西伯利亚的动物界所给我的印象。当时我们两个人对《物种起源》的印象还很新,可是我们要寻找同种动物之间的激烈竞争却一无所获。这种竞争在我们阅读达尔文的著作时,即使想到了第3章(第71页)的论点,也是我们预期会看到的。我们看见很多动物常常是联合起来,以适应不利的气候环境或对各种敌人进行斗争。波利亚可夫写了许多出色的文章论述各处的食肉动物、反刍动物和啮齿动物的互相依赖;我们亲眼看到许多互相帮助的事实,特别是鸟类和反刍动物在移居途中的互相帮助;甚至在有大量动物聚居的黑龙江和乌苏里江地区,尽管我竭力寻求,但也根少发现在较高级的同种动物之间存在着实际的竞争和斗争。在大多数俄国动物学家的著作中,也都提到过这种印象,这大概可以说明为什么俄国的进化论者那样拥护凯士勒的观点,而同样的观点在西欧的达尔文信徒当中却并不流行。
+
+当我们一开始研究生存竞争的两个方面——直接的和比喻的——的时候,给我们印象根深的头一件事就是互助的事例非常丰富,这不仅是如大多数进化论者所承认的为了繁育后代,而且还为了个体的安全和为了得到必需的食物。对动物界的许多大类来说,互助是通例。甚至在最低级的动物之间也可发现互助的事实,我们必须预期有一天会从研究微小的池塘动物的学者那里得知即使在用显微镜才能看见的生物当中,也存在着不自觉的互助。当然,除了白蚁、蚂蚁和蜜蜂以外,我们对于无脊椎动物的生活的知识还是极其有限的;但是,就从比较低级的动物来说,我们也可以搜集到一些确切合作的事实。蝗虫、蛱蝶、萤虫、蝉等等动物的不计其数的联合,实际上简直还没有人研究;可是它们的存在这一事实本身就指出它们一定是按照大体上相同于蚂蚁和蜜蜂为了移居而暂时联合的原则组织的。至于甲虫,我们已经有人仔细观察过埋尸虫之间互相帮助的事实。它们需要腐烂的有机物,以便在其中产卵和供给它们幼虫以食物,但是那些有机物不能腐烂得太快,因此它们便把在漫游中偶尔发现的各种小动物的尸体埋在土中。一般地说,这些埋尸虫都是单独生活的,但是当它们当中有一个发现了自己难以埋葬的老鼠或雀鸟的尸体时,它就会招唤四个、六个或者十个其它甲虫来会力完成这项工作;如果必要的话,它们会把尸体运到一个合适的土质松软的地方,十分周密地把它埋起来,从没有为了它们之中哪一个享有在这个埋好的尸体上产卵的特权而争吵。约格里迪奇在用两根棍子做成的十字叉上绑上一个死鸟,或者是在插在土中的棍子上挂上一个蟾蜍的时候,这些小小的甲虫也会以同样友好的方法集中大家智慧来克服人的计谋。这种协力合作的事情在蜣蜋当中也曾见到过。
+
+即使在机体方面处于稍低级阶段的动物中,我们也可找到类似的例子。在西印度群岛和北美洲,有些陆蟹结成一大群一大群的,以便到大海去产卵;每一次这样的移动,都包含着它们之间的协力合作和互助。至于大莫鲁甲蟹(Limulus),我惊奇地发现(1882年在布列登水族馆)这种笨拙的动物在一个伙伴需要的时候能给予多大的帮助。它们当中有一只蟹仰面朝天地跌在水槽的一个角落里,它那小锅似的沉重甲壳使它不能回复原来的姿势,再加上角落里有一根铁杆,使它要想翻过身来更加困难。于是它的伙伴们前来援助,我用了一个钟头的时间来看它们如何努力援救它们被困的伙伴。它们一下来了两只,从下面推它们的伙伴,经过巨大的努力,终于把它扶正了,可是由于铁杆妨碍着它们完成援救工作,那个蟹又重重地仰跌下去。经过几番努力以后,援助者当中就有一只到水槽的深处去带来了另外两只蟹,这两只蟹用它们饱满的新力量开始来推动和扶起它们可怜的伙伴。我们在水族馆呆了两个多钟头,当我们离开的时候,我们又去看了一下那水槽,援救工作依然在继续哩!自我看见这件事以来,我不能不相信埃拉斯穆·达尔文博士所引征的叙述:“普通螃蟹在脱壳期间派一个没有脱壳或有硬壳的螃蟹在它旁边放哨,以防备海中的敌人来伤害这种处于没有防御状态的脱壳蟹。”
+
+关于白蚁、蚂蚁和蜜蜂之间的互助事例,特别是通过罗曼斯、彼希纳和约翰·刘波克爵士的著作,一般读者都很熟悉,因而我只说很少的几点提示。如果我们拿一个蚁巢为例,我们不仅看到了每一种工作(如生育子孙、寻找食物、建筑巢穴和饲养幼虫等等),都是按照自愿互助的原则进行的,同时,我们还必须和佛勒尔一样,承认许多种蚂蚁的生活的主要基本特征是每一个蚂蚁有义务把已经吞在肚里并且已经部分消化了的食物和集体中的每一个向它索取的成员共享。属于不同种的或属于互相敌对的蚁巢的两个蚂蚁,偶尔互相遇到时,便彼此避开。但是属于同一个蚁巢或属于同一群巢穴的两个蚂蚁便会互相接近,用触须作几下问答的动作,并且“如果其中有一个饿了或者渴了,特别是如果另一个的嗉囊中很饱满时。……它将立刻索取食物”。接到这样要求的蚂蚁是从不拒绝的;它张开了颚,用一种适当的姿势,吐出一滴透明的流质给那个饥饿的蚂蚁舐食。把食物吐给另外一个蚂蚁吃,这在蚂蚁(自由的)的生活中是那么突出的一个特征,并且为了养活饥饿的同伴和幼虫都是那样经常地互相求助,所以佛勒尔竟认为蚂蚁的消化道是由两个不同的部分构成的,其中之一,即后一部分,是专供自己用的,另一部分,即前一部分,主要是供集体用的。如果一个嗉囊饱满的蚂蚁竟自私到拒绝喂养一个同伴,那它将被看成是一个敌人,甚或比敌人还坏。当它的亲族和另一个种的蚂蚁打仗时,如果它拒不援助的话,它们将比攻击敌人还要凶猛地反过来攻击这个贪心的蚂蚁。如果一个蚂蚁没有拒绝喂养属于仇敌方面的蚂蚁,那么它将被后者的亲族当作朋友看待。所有这些情况都是经过最严密的观察和确切的实验所证实的。
+
+蚂蚁这个分成一千多种的大科动物,其数目是那么多,以致巴西人竟说巴西是属于蚂蚁而不是属于人的;在这个科里,同一个巢或同一个巢穴集团的成员之间是不存在竞争的。无论不同的种之间的斗争是多么厉害,也无论在战争时有着什么样的暴行,但集体内部的互助、已成习惯的自我献身和经常为了共同福利的自我牺牲,都已经成为法则。蚂蚁和白蚁废除了“霍布斯式笔下的那种斗争”,因此它们生活得更好。它们那种奇妙的巢穴,也就是它们的建筑,在比例大小方面超过了人类的建筑;它们修筑的道路和在地上的拱形走廊,宽阔的大厅和粮仓,它们的谷物田、谷粒的收获和使谷粒“麦芽化”;它们孵卵和养育幼虫的合理方法,以及建造特别的窠巢以饲养蚜虫——林内美妙地称之为“蚂蚁的乳牛”——的合理方法,最后,它们的勇敢、胆量和优越的智慧,所有这些都是它们在繁忙和辛勤的生活的每一个阶段中实行互助的自然结果。这种生活方式,其结果必然会发展蚂蚁生活的另一个特征:个体的主动性的巨大发展——它反过来又显著地促成了高度而复杂的智力的发达,这样的发达,使人类的观察者也不能不有很深的印象。
+
+在动物的生活方面,即使我们所知道的只不过是一些关于蚂蚁和白蚁的事实,我们也可以有把握作出这样的结论:互助(它导致互信,这是勇敢的第一个先决条件)和个体的主动性(智力发达的第一个先决条件)在动物世界的进化中,是比互相斗争更具有无限重要性的两个因素。事实上,蚂蚁没有任何“保护性”而仍能兴旺,可是自卫特性对于单独生活的动物来说是不可缺少的。蚂蚁的颜色使它很容易为敌人发现,在草地和森林中,许多种蚂蚁所建的高大巢穴也是一望可见的。它浚有坚硬的甲壳的保护,无论它的针刺在几百根刺入一个动物的皮肉时是多么危险,但对一个蚂蚁的防御来说却是没有多大价值的;而蚂蚁的卵和幼虫在许多居住在森林中的动物看来又是一种美味的食物。可是,成千上万的蚂蚁并没有受到鸟类或甚至食蚁兽的太大摧残,反之,它们却为此它们强壮得多的昆虫所畏惧。当佛勒尔在一个草地上倒出一口袋蚂蚁时,他看见“蟋蟀跑开了,听任蚂蚁抢夺它们丢下的洞穴;蚱蜢和蟋蟀向四方逃走,蜘蛛和甲虫也放弃了它们的捕获物,以免它们自己变成蚂蚁的捕获物”。经过一场战争(在战争中有许多蚂蚁为了共同的安全而牺牲了)以后,连黄蜂的窠也被蚂蚁占领了。甚至最敏捷的昆虫也不能逃脱,佛勒尔常常看到蝴蝶、蚊虫和苍蝇等被蚂蚁出其不意地袭杀。蚂蚁的力量在于互相援助和互相信任。如果说蚂蚁——且不谈更为发达的白蚁——在智力方面居于整个昆虫纲的首位,如果说它们的勇气只有最勇猛的脊椎动物才能匹敌,如果说它们的头脑——用达尔文的话来说——“是世界上最奇妙的微小物质之一,也许比人的头脑更为奇妙”,那么这难道不应归功于在蚂蚁的社会中互助完全代替了互争这一事实吗?
+
+蜜蜂也是这样。这些小小的昆虫(它们本来很容易被许多鸟类所捕获,它们的蜜也被从甲虫到熊的各纲动物所垂涎)也没有从拟态或其他方面得到任何自卫的特性,而没有这种特性,一个单独生活的昆虫是很难逃脱被彻底地毁灭的。但是,由于蜜蜂实行了互助,因而它们获得了我们所知道的广泛发展,获得了我们所称赞的智力。由于共同工作,它们使它们的个体力量增加了若干倍;由于临时分工和每一个蜜蜂在必要时能进行各种工作的能力的结合,它们获得了任何一种单独生活的动物(不管它是多么强壮和有多么好的武装)所不能指望的安全和福利。它们的合作,在人不知道利用充分计划的互助的情况下,往往比人还要成功。所以当一群新蜂要离开蜂箱虫寻找一个新住所时,许多蜜蜂就会预先到附近去探察一下;如果它们发现了一个适于居住的地方,例如一个旧篮子或任何这类的东西,它们就把它占领下来,把它弄得干干净净的,并且加以保护,有时候要保护整整一个星期之久,直到这群新蜂来到那里定居下来。但是,有多少移居到新土地上的人只因不了解他们力量联合起来的必要性而死亡在那里!由于蜜蜂懂得集中它们个体的智慧,它们能适应预料不到的或者不同寻常的恶劣环境,如巴黎博览会上展出的蜜蜂就能用它们树脂似的蜂蜡把箱盖固定到嵌在它们蜂箱板里的玻璃片上。此外,它们毫无喜好杀戮的表现,也没有喜欢无益争斗的习性,虽然许多作者总认为动物有这种癖性。守卫蜂箱进口的哨兵毫不留情地杀死那些企图到蜂箱里去抢劫的蜜蜂;可是,因为搞错了地方而飞来的陌生蜜蜂则不会受到伤害,特别是那些带着花粉飞来的或者是易于迷路的小蜜蜂,更不会受到伤害。除了确有必要时以外,它们是不会进行战争的。
+
+由于在蜜蜂当中仍然存在着残忍和懒惰的本性,而且往往由于环境促使它们又将显现出来,所以蜜蜂的合群性就更加对人有启发性。大家都知道,经常有一些蜜蜂宁肯过抢劫的生活而不愿过工蜂的勤劳生活,在食物缺乏和食物特别丰富的时候,都将使这个掠夺阶级为之增加。当我们的谷物已经收获回家,草地和田野里的谷物已经所剩无几的时候,抢劫的蜜蜂就更加经常到来。另一方面,在西印度群岛的甘蔗园附近和欧洲炼糖厂的周围,抢劫、懒惰和吃得迷迷糊糊的情况在蜜蜂当中就更为普遍了。我们由此可见,在蜜蜂之中还依然存在着反群居的本能,但自然选择必定会继续淘汰它们,因为归根到底,团结的实践证明它比具有掠夺倾向的个体的发展对物种更为有利。那些最狡猾的和最阴险的被淘汰了,让位给那些懂得合群生活和互助利益的蜜蜂。
+
+当然,无论蚂蚁或蜜蜂,甚至白蚁,都不可能具备包括到整个种的更高度团结的观念。在这方面,它们显然没有达到即使在我们政治、科学和宗教的领袖人物中也尚未具有的发展程度。它们的爱群居的本能很难超出蜂箱和蚁巢的范围。不过,拥有不少于两百个巢穴的巢群的两个不同种的蚂蚁(Formica exsecta和F. pressilabris),业经佛勒尔在丹德山和萨勒福山发现并有所描述。佛勒尔认为,这些巢群的每一个成员都认识所有巢群中的其他成员,它们都参与共同的防御。在宾夕法尼亚,麦克库克先生发现了整整一个拥有一千六百到一千七百个巢穴的筑墩蚁的族,全体蚂蚁互相之间都互通信息;贝茨先生曾经指出,在“园地”的广大面积上到处都是白蚁的土堆,有些巢穴成了两、三种蚂蚁的避难所,这些巢穴大部分是用拱形通道或拱廊连接起来的。因此我们发现,甚至在无脊椎动物之间也采取了一些措施把同种结合成更大的组织来互相保卫。
+
+现在进一步谈到较高级的动物,我们发现在它们当中有着更多的为了会种可能目的而有意识地互助的例子。然而我们必须承认,我们对高级动物的生活的知识依然是很不完备的。虽然第一流的观察者们收集了大量的事实,可是我们对于动物世界的某些属科还几乎是一无所知。关于鱼类的可靠资料特别稀少,这一部分是由于观察的困难,一部分是因为对这个问题还没有给予应有的注意。至于哺乳动物,凯士勒已经指出,我们对它们的生活方式所知是多么少。它们之中有许多是习惯于夜间活动的;有些是隐藏在地下的。至于反刍动物的那些合群生活和移居最能引起我们的兴趣,可是它们是不让人们接近它们的群的。我们主要是在鸟类方面拥有最广泛的资料,但我们仍然对许多种鸟的合群生活知道得很不完备。不过,我们不必埋怨我们缺乏经过充分证实的事实,因为这从下面的叙述中就可看到我们并不缺少。
+
+我不打算详谈雄的和雌的为繁育后代和为在后代的最初生活阶段中供给它们食物,以及为共同猎取食物的联合;但是我不妨顺便提一下,这样的联合是通例,即使对最不合群的食肉动物和凶猛的禽类来说,也是一样;我们可以说,这种联合的特殊意义在于:即使在其他方面表现最残酷的动物在这方面却也表现了较温和的情感。还可以补充一点,在食肉动物和猛禽当中,大于家庭的联合还很少见,这种情形,虽然大部分是由于它们猎取食物的方式所致,但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解释为由于人类的迅速增长在动物世界中所引起的变化。至少值得注意的是,有几种动物在人烟稠密的地区过着完全单独的生活,然而同是这种动物或和它们最相近的动物,在无人居住的地区却是喜欢群居的。狼、狐狸和几种猛禽都可以作为这一情况的例证。
+
+然而,对于我们讨论的问题来说,不超过家庭关系的结合的重要性较小,何况我们知道,有许多联合只是为了一般目的,例如猎食、互卫,甚至纯粹为了共同享受生活。奥杜邦曾说过,有时候老鹰也联合起来猎取食物,他对两个秃鹰(一雄一雌)在密西西比何上猎食的描写,是以其生动的笔法闻名的。但在这类观察中,最可靠的是希斐尔卓夫所作的观察。他在研究俄国草原地方的动物时,有一次看见一只完全属于群栖种的鹰(白尾鹰)在高空中飞翔,它静静地绕着大圈子盘旋了半个钟头,这时候突然听到它发出了刺耳的吟声。不久,另外一只鹰就发出了回声,并向它飞来,接着,第三只、第四只,直到一齐飞来了九只或十只白尾鹰,不一会儿它们就飞得不见了。下午,希斐尔卓夫走到他看见白尾鹰飞去的地方,借着草原上的一个高坡的掩蔽,他走近它们,发现它们围着一匹马的尸体。那些年老的鹰(照例由它们先吃——这是它们的礼节)这时已经站在附近的草堆上担任放哨,而较小的鹰则在吃着它们的盛餐,旁边还围着一群群的乌鸦。希斐尔卓夫根据这个和类似的观察,断定白尾鹰为了猎食而结合一起;当它们都飞到很高的空同时,如果它们有十只的话,就能总览至少二十五平方英里的一片地区;只要其中任何一只鹰一发现了什么东西,它就告知别的鹰。当然,有人会说,第一只鹰的单纯的本能叫声,甚至它的动作,同样可以把几只鹰带到猎获物那儿来。可是在这个问题上,有说明它们互相通知的有力证据,因为这十只鹰在飞到猎获物那里以前先聚集到了一起。希斐尔卓夫以后叉有几次机会证实白尾鹰常常因为饱餐尸体而集合到一起,它们之中有些(首先是年幼的鹰)在别的鹰吃东西时,经常是在旁边担任放哨的。事实上,白尾鹰——最勇敢和最善于猎食的猛禽之一——完全是一种群栖的鸟类,布利姆说,当它被捕获以后,它很快就和饲养它的人发生密切的情谊。
+
+合群性,是很多种猛禽的共有特征。巴西鸢——最“鲁莽的”强盗之一——也是最喜欢群居的鸟。达尔文和别的博物学家已经描述过它们猎取食物的联合,下面是一个事实:当它捕到一个太大的东西时,它就招唤五、六个伙伴来把它搬走。经过一天的忙碌以后,它们常常从十英里或更远的地方飞来,结伙到一棵树上或灌木林去过夜,还经常发现有几只兀鹰,特别是多尔比尼所说的“它们真正的朋友”——玉鸡和它们在一起。据札鲁得尼说,它们在别的大陆和外里海的荒野上,也有一起巢居的习惯。群居秃鹰——最强壮的兀鹰之一——就是由于喜爱群居而得名的。它们成群地在一块儿生活,显然爱好群居,当它们高飞到天空中游戏时经常是成群结队的。“它们在极其友好的气氛中生活,”勒瓦兰说道,“在同一个洞穴里,我有时候找到离得很近的窠巢达三个之多。”巴西的鸟拉布兀鹰也和白嘴鸦一样,甚至比它们更爱群居。埃及的小兀鹰亲密地生活在一起。它们结队在空中游戏,晚上聚在一块儿过夜,早晨一块儿去寻找食物,它们之间连最轻微的争吵也从未发生过;这是有充分机会观察它们生活的布利姆证实过的。红脖隼也是大群地聚集在巴西的森林里,茶隼(Tinnunculus cenchris)离开欧洲以后,在冬天到达亚洲的森林和草原时,也是结成许多大群的。在俄国南方的草原上,它们是(或更确切地说,以前是)那么样的合群,以致诺特曼看见它们和其他的隼(Falco tinnunculus、F. œsulon和F. subbuteo)结成一群群的,每当晴天的下午大约四点钟的时候,聚在一块儿游戏,直到天黑以后很久。它们大家一齐飞起来,排成一条直线,向着某个选定的地方飞去,到达那里以后又立刻按照原来的路线飞回来以便再飞。
+
+只是为了飞翔的快乐而成群地飞翔,这在会种鸟类中是很普遍的。“特别是在汉柏地区,”迪克生写道,“在8月底经常有大群的鹬鸟在泥洲上空飞翔,在那里过冬……这些鸟的动作极其有趣,它们大群回旋飞行,散开会拢,其精确的程度好像受过训练的军队。在它们当中还混杂着单独的沙锥鸟、海云鸟和环颈鹬。”
+
+不可能在这儿把鸟类的联合猎食情况都一一列举出来;但企鹅的捕鱼结合肯定是值得我们注意的,因为这些笨拙的鸟在联合中表现了优良的秩序和智慧。它们常常结成许多大队去捕鱼,在选定一个适当的水湾以后,它们便面对岸边围成一个广阔的半圆圈,一步步地向岸边走去,从而缩小这个半圆圈,把包围在圈里的鱼完全捕食。在窄小的河流和运河上,它们甚至分成两个队,每队围成一个半圆圈,一步步地会会起来,好似拖着长渔网的两队人彼此会合起来捕捉两个鱼网之间的鱼一样。夜晚来临时,它们飞到休息的地方——各群休息的地方是不变的——,从来没有人看见过它们为了争夺水湾或休息的地方而互相争斗。在南美洲,塘鹅结成拥有四万到五万只的大群,其中一部分在睡觉,另一部分别担任守卫,而其余的塘鹅便去捕鱼。最后,如果我不谈一下常被诽谤的家麻雀是多么忠实地和它所属的集体的每一个成员分享它所发现的任何一样食物的话,那我便对它们有失公平。希腊人早就知道这个事实,它所以留传下来,是一个希腊演说家有一次说(根据我的记忆):“当我向你们讲话的时候,有一只麻雀已经去告诉别的麻雀说,一个奴隶把一袋谷物掉落在地上,于是它们都到那里去吃谷粒了。”并且,现在我们很高兴地发现,这个古代的观察已由葛尼先生在最近出版的一本小册子中加以证实,葛尼确信家麻雀常常相互告知哪里有食物可以窃取;他说:“甚至在远离庭院的地方打了一堆麦子,院子里的麻雀也总会使它们的嗉囊充满麦粒。”的确,麻雀极其注意保护它们的领地,不使它受外来者的侵犯;所以卢森堡公园中的麻雀拼命同一切企图来分享公园和游客的好处的麻雀作战,但在它们集体的内部,它们便充分地实行互助,虽然偶尔在最要好的朋友之间当然也发生一些争吵的事情。
+
+在禽类中,同猎同食是那么常见的一种习惯,所以用不着再引更多的例子来说明,必须把它看作是一个确定不移的事实。至于这种结会形成的力量,那是显而易见的,用不着证明。最强壮的猛禽也难以对付结合到一起的我们喜爱喂养的小鸟。即使是鹰——甚至凶通有力的岩鹰和可以用脚爪抓走兔子或小羚羊的老雕——也被迫把它们的猎获物让给一群群的乞食的鸟——鸢,它们一看见老鹰找到了一个美味的猎物便照例去追赶它。鸢也追赶敏捷的鱼鹰,抢走它捅获的鱼,但是没有一个人看见过鸢鸟为了争夺这种窃取的猎物而互相争战。在克古仑岛上,库斯博士看见猎海豹的人所说的海鸡(Buphagus)追赶海鸥,要它们吐出嘴里的食物,而另一方面,一旦海鸡飞近海鸥等的住地时,海鸥便和燕鸥联合起来逐走它们,特别是在伏巢期间更是这样。身体虽小但极其敏捷的田凫大胆地攻击食肉的猛禽。“看它们攻击一只秃鹰、一只鸢鹰、一只乌鸦或一只鹰,是最有趣的事情。我们会觉得它们有胜利的信心,也看见猛禽的愤怒。在这种情况下,田凫互相之间全力援助,它们的勇气随着它们的数量的增加而增加。”田凫真可以无愧于希腊人给它们取的“良母”这个名称,因为它们总是保护其他的水鸟,使之不受敌人的攻击。我们在花园中常常看到的身长不过八英寸的小白鹡鸰(Motacilla alba),也能强迫鹞鹰放弃它们的猎食。“我总钦佩它们的勇气和敏捷,”老布利姆写道,“我相信唯有隼才能捕捉它们……当一群白鹡鸰逼得一只猛禽退却的时候,它们使空中都回响着它们胜利的叫声,然后它们就飞散了。”它们为了追逐敌人的这个特殊目的而集合起来,也如同我们所看见的另一种情况一样:当森林中的所有鸟雀发现一只夜鸟在白天出现时,它们便飞起来,一起——食肉的猛禽和无害的小歌鸟——丢追逐这个陌生的鸟,使它回到原来隐藏的地方。
+
+鸢、秃鹰或鹰和野鹡鸰这样的小鸟之间,在力量上是多么悬殊,然而这些小鸟以它们共同的行动和勇敢,证明它们比有强壮的翅膀和武装的强盗还优越!在欧洲,鹡鸰不仅追逐可能危害它们的猛禽,而且还追逐鱼鹰,它们的目的“不是为了要伤害它,而是为了好玩”,据叶尔登博士税,在印度,穴鸦之追逐“戈文达”鸢,“只不过是为了取乐”。韦德公爵看见巴西的鸟拉布秃鹰(urubitinga)被不计其数的一群群的大嘴鸟和反舌雀(这种鸟近似我们的白嘴鸦)包围起来,受它们的嘲弄。他说:“老鹰总是十分悄悄地忍受这种侮辱,但有时也会捕捉一只嘲弄它的鸟。”在所有这些事例中,在体力方面虽然比猛禽差得很多的小鸟,却以共同的行动证明它们胜过猛禽。
+
+但是共同生活在个体安全、生活享受和智力发达方面所起的最显著的效果,是要从两大科鸟类——鹤与鹦鹉——的身上才能看到的。鹤是极爱群居的,不仅和它的同类,而且和大多数水鸟都有极其良好的关系。它们的小心谨慎和它们的智慧真令人惊异;它们在顷刻之间就能洞察新的环境,并根据这种环境来活动。它们的哨兵经常在一群吃食或休息的鹤周围守卫,猎人们深深知道要接近它们是多么困难。如果它们受到了人的突然袭击,那么它们不经过先派一个单独的侦察兵,然后再派一群侦察兵去巡查一遍,是决不回到原地方来的。当侦察队回来报告那里没有危险的时候,第二批侦察便被派去证实第一次的报告,以后全群才会出动。鹤和种类相近的鸟结成真正的朋友;除了同样有合群性和高度智慧的鹦鹉以外,没有别的鸟在被捕到以后能像鹤那样和人类发生真正的友谊。“它把人不是看成主人,而是看成朋友,并且竭力表示这一点,”布利姆从许多的亲身体验中得出这样的结论。鹤从清晨直到深夜都在一直不停地活动,但只是在早晨用几个钟点的时间去寻找食物(主要是蔬食),一天之中其余的时间都用在集体生活上。“它拣起小木片或小石头,把它们抛在空中,并试着去接住它们;它弯着颈项,张开翅膀,舞着、跳着、到处跑着,想用种种方法表示它的好兴致,它始终保持着优美文雅的姿态。”由于它们生活在集体中,所以它们几乎遇不到敌人,虽然布利姆有时候看见它们当中有一只被鳄鱼攫住,但他写道,除了鳄鱼以外,他不知道鹤还有其他的敌人。它们用个个皆知的谨慎行动避开一切敌人;它们通常都能活到很长的年岁。因而难怪鹤不需要养育许多子孙以保存自己的种,它们一般只孵两个蛋。至于它们的高度智慧,只说一句就够了:所有的观察者都一致承认,它们的智力很使我们联想到人的智力。
+
+另一种极其合群的鸟是鹦鹉,大家都知道,它的智慧的发达在鸟类中占有最高地位。布利姆是那么美妙地总括了鹦鹉的生活方式,所以我不如把下面一段照样翻译出来:
+
+
+ “除了在交尾期以外,它们都是结成大的集体或成群生活的。它们在森林中选定一个地方栖居,此后便每天早晨出去寻找食物。每一个群的成目都忠实地互相依恋,并且同甘共苦。它们在早晨一起到田野、花园或是树上去吃果子。它们布置岗哨守卫整个群的安全,并且注意它们的警报。遇有危险的时候,它们便一起飞走,彼此帮助,一块儿同时回到它们栖息的地方。一句话,它们始终是紧密团结生活在一起的。”
+
+
+它们还爱好和其他的鸟交往。在印度,樫鸟和乌鸦从附近好多英里以外飞到竹丛中来和鹦鹉一道过夜。当鹦鹉出外寻食的时候,它们发挥了极惊人的智慧、审慎和应付环境的能力。以一群澳大利亚的白色美冠鹦鹉为例,它们在出发去劫掠一块农田之前,首先要派出一个值察队——它们栖在农田附近的高树上,而另外一些侦察兵则栖在农田和森林之间的树上传递信号。如果报告说“好”,二十来只美冠鹦鹉便从队伍中散开,飞到空中,向离农田最近的树木飞去。它们还要花费很长时间来详细察看附近的情况,然后才发出全体前进的信号,接着,全队便立刻出发,转眼同就劫掠了那块田地。澳洲的居民很难瞒过鹦鹅的小心谨慎,如果人们用一切办法和武器终于打死了几只鹦鹉,那么,它们以后将变得更加谨慎和警惕,以致能打败人的一切计谋。
+
+毫无疑问,使鹦鹉能得到几乎相等于人的这种很高的智力水平和我们在它们身上所感到的人类情感的,是集体生活的实践。它们的高度智力竟使最好的博物学家把某种鹦鹉,即灰鹦鹉,称为“鸟人”。谈到它们的互相友爱,大家都知道,当一只鹦鹉被猎人扛死了,其他的鹦鹉便在它们同伴的尸体上空盘旋,发出尖锐的怨诉声,据奥社邦说,“它们自己也将为它们的友谊而牺牲”。两只被捕的鹦鹉虽然属于两个不同的种,但也能建立起相互的友谊,如果这两个伙伴当中有一个意外地死了,另一个伙伴有时也将因悲伤而死。很明显,它们在集体中得到的保护,远远超过任何理想地发达了的嘴和爪所给予它们的自卫能力。除了各种较小的鹦鹉以外,其他的鹦鹉是很少有猛禽或哺乳动物敢去攻击的,布利姆说得一点不错,鹦鹉除了人以外几乎没有其他的敌人(他说,鹤与合群的猴子也是这样);他又说:“鹦鹉多半不是死在敌人的爪下,而主要是死于衰老。”只有人类才能消灭它们的一部分,因为人类有更高度的智慧和武器,这些同样也是从结合中得来的。所以,鹦鹉的长寿,可以看作是它们合群生活的结果。至于它们那惊人的记忆力,难道我们不可以说,它之所以发达,也是得力于合群生活、长寿及随之而来的直到很老身心仍十分健全吗?
+
+由上所述,可知个人反对整体的斗争不是唯一的自然法则。互助也和互争一样,同样是一条自然法则,当我们再分析一下另外一些鸟类和哺乳动物的结合以后,这条法则就更加明白了。关于互助这条法则对动物世界的进化的重要性,在前面的几页中已经作了几点提示,但是,在我们再举出几个例证,我们将由此能够得出我们的结论以后,它们的意义就将更加明显。
+
+
+
+
+
+
+
+
+
+
+
+
+ Made with by Agora
+
+
+
+
+
+
diff --git a/heros/2009-03-01-GavinMendel-Gleeson-a1_l-complex-systems-and-anarchism.html b/heros/2009-03-01-GavinMendel-Gleeson-a1_l-complex-systems-and-anarchism.html
new file mode 100644
index 00000000..9f20c030
--- /dev/null
+++ b/heros/2009-03-01-GavinMendel-Gleeson-a1_l-complex-systems-and-anarchism.html
@@ -0,0 +1,149 @@
+
+
+
+
+
+
+
+
+
+ 复杂系统与无治主义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复杂系统与无治主义
+
+
+
+
+
+ Gavin Mendel-Gleeson | 2009.03.01
+
+
+ 将人类社会作为复杂系统进行分析,能为我们提供对于历史进程以及资本主义的强项与弱点的新的见解。
+
+
+
+
+
+复杂系统理论是一个从突变理论(catastrophe theory)、混沌理论(chaos theory)、控制理论(control theory),尤其是控制论(cybernetics)的传统中产生的科学理论。复杂系统理论的诞生来源于对传统科学的还原论(reductionism)方案的否定。它认为还原论既不必要又难解(intractable)。
+
+传统物理学试图在尽可能小的颗粒度下找到基本规律。然而,现在已经知道,由于在极小的颗粒度下相互作用的性质,预测集合系统的行为在计算上难以实现。例如,水,(大多数情况下)最好用流体流动方程来描述,它可以用较简单的(非线性)方程描述集合行为。试图把它作为1026个相互作用的量子粒子集合波函数在计算上是不可行的。相反,复杂系统理论试图在自然的粒度下描述系统,以便对其行为进行可行的(tractable)预测。
+
+复杂系统中的一个基本概念是涌现行为(emergent behaviour)。或者说,从一个有大量服从简单规则的行为者的系统中,能涌现复杂的行为。这类似控制论者所说的元系统跃迁(metasystem transition)的概念。某些对涌现行为最早的描述实际上来自于奥地利学派,可以在路德维希·冯·米塞斯的写作中看到,他把资本主义的集合行为描述成一种由行为者自利产生的最优解。
+
+系统理论为我们提供了一些经验性的法则,可以作为理解行为者和集合行为者涌现的工具。如果你使简单的系统与复杂的环境相互作用,它保持自己的身份——或者说内部结构完整性——的概率会很低。而复杂系统能够于复杂环境相互作用,并有更高的生存概率。我们在自然界中的简单生物中可以观察到,由于它们的低存活率,它们采取大量繁殖的策略。这与人类采取的方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
+复杂系统理论与社会
+
+为了理解如何用系统理论模拟社会,我们不如从简单的例子看起。在封建欧洲,社会组织层级森严。在系统理论中,我们把它用一个树状的控制图模拟,领主在顶上,佢的直接附庸在下面。很多情况下,在这个结构中,控制了等级制度的领导就近似控制了整一群人。这有许多的后果。如果这个系统的行为可以用领主的行为来模拟,那么这个系统的行为就必不能比领主更复杂。因此,这个系统仍是简单的。这也意味着这个系统能轻易地一致行动。它可以率领军队,并与其他的封建国家简单地交互。
+
+实际上,完美的控制层级是不存在的。总是会有横向的控制链接和多样的同谋行为,等等。然而,对于封建制而言,这个模型仍然是个不错的近似。随着我们在历史上的推移,到了早期资本主义,我们逐渐注意到向更「混合式」的控制模式的变化,其中横向连接更多,并且系统可能发展出更去中心化、更复杂的行为。此外,它变得不那么脆弱了。我们或许可以猜想,资本主义出现时,封建制度某种意义上注定要灭亡,因为交互环境变得太复杂了。
+
+现代世界已经转向了高度互联的网络模式的资本主义。在系统联通性的框架内,这几乎是封建主义的对立面。关于系统模型,有几件事必须要注意。系统可以有非常不同的内部结构。高度的互通性不排除某些内部模式。事实上我们知道很多复杂系统,包括社交网络,它们的无结构并不「随机」。内部结构可以对涌现行为有很大的影响。每一个网络都是不同的。
+
+进一步讲,一个系统的涌现行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行动者交互的模式。当下的经济体系是资本主义社会关系模式的产物。资本主义从这些社会关系中涌现,一点也不「自然主义」。它是人与人的社会体制的次要产物。将行动者原子化的方式是任意的。实际上,系统常常可以被重原子化,形成不同的行为者与交流的概念。这里有个很好的例子:阶级政治。在国家、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的分析框架下,实体与它们之间的交互被物化(reify)了,因此分析起来比大众交互容易得多。这样,我们有了一个可行的经济学推理的机制。这与新古典主义知识框架下对阶级动因的完全忽视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
+结构与行为
+
+在无治主义者思考无治主义与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时,系统的集合行为与其控制行为的关系十分有启发性。理想化的层级可以用控制它的实体来模拟。这些集合体可以进行所谓「一致」(coherent)的行动。军队是个一个不错的例子。然而,这些一致系统理论上的目标只能有简单的描述。比方说种族灭绝,它可以被简单地描述,我们可以预料军队能够执行这个描述。然而,「在伊拉克建立民主」则是军队做不了的事。
+
+民主国家与大型企业通常类似混合式模型的层级。这些系统逐渐呈现出比单个行动者更复杂的行为。它们的行为,逐渐变得不那么「一致」,但更「相关」。你不能指望事情发展完全一致,但是整个系统会往一个大致相关的方向发展。你还可以预料到,一些混合系统能够适应比单个行为者能够适应的更复杂的环境。
+
+最后,在一个几乎没有层级的概念的网络系统里,有可能出现真正复杂的涌现行为。这样的例子包括人类身体和社交网络。
+
+当下的政治结构
+
+国家,作为一个相当层级化的生物,想要让事情运作更加一致。然而它最大的弱点在于它无法解决那些描述非常复杂的问题。比方说,军队和国家发现它们越发无法应对游击战与恐怖主义的涌现。这些社会结构所用的组织模式是高度去中心化、高度非层级化的。说到底,国家几乎没有可能根除这些运动。国家必须找到任务目标的简单描述,这让它在根本上处于劣势,因为它处理复杂性的能力比较有限。然而,资本主义与企业全球化是更可怕的生物。它们的内部结构是高度网络化的。这些生物灵活地跨越国家边界。它们的集合行为极度复杂。没有人理解股票市场是怎么(不)运作的。同时,资本主义极度的强健,能够以马克思没想象到的方式适应不同的环境。若要战胜这种敌人,唯一的可能是至少与其相当的复杂性。
+
+
+
+革命与结构
+
+复杂系统的整体行为和属性取决于个体交互的机制。在这个意义上,人类交互有可能产生在行为者交流层面上的反馈循环,能够催生系统性的根本转变。这意味着全球性的极端变化是可能的。革命正是转变交互机制导致的根本性的涌现性质的转变。
+
+复杂系统告诉我们没有唯一正确的社会交互模型。假设我们能详细掌握交互模式,并且假定它是不变的(原子级的行动者之间的社会交互不变),而且这个世界严格意义上服从决定论,我们也得不到一个能预测结果的社会理论。可以用来宣称不可避免的「历史的进程」的实证主义或自然主义的方法是不存在的。它在计算上和方法论上都是不靠谱的。
+
+那么,在运用于人类社会与革命性变化的思考方面,复杂系统理论能够告诉我们什么呢?我们从自然科学中经验研究的领域以及历史信息中知道,根本性的范式变化实际上是很自然的,即便它们几乎无法预测。社会秩序的革命在历史上一再发生。
+
+在真正全新的社会秩序的出现中,有几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就那些创生性的产生这些变化的事件而言,它们通过旧秩序日益混乱或衰败的过程发生。这通常包括向旧体制中注入巨量的能量。当这些能量事件消散时,新的秩序便逐渐强化。
+
+对称性破坏(symmetry-breaking)是一个常见的系统性行为,它在范式变化的语境下尤为有趣。当一个系统因为一个微小的局部偏离而走向了两个可能中较低的那一个时,对称性破坏便发生了。对于外部观察者来说,集合行为的选择可能显得很任意。事实上,它源于系统行为中的微小内部波动。
+
+无治共产主义,在复杂系统的语境下,是一个对涌现行为以及个体行为的描述。它要求整体性上的共产主义,社群之间的互助,以及依照面对的问题的规模采取合作的、集体的决策及解决措施。同时,它要求直至个体水平的层级和强制权力的消灭。在复杂系统的框架中,无治共产主义实际上似乎有很好的生存机会。它将无层级的网络模型作为人类组织的出发点。这意味着在理论上,它具有呈现复杂涌现行为的能力。
+
+此外,革命组织的作用可以被视为保持革命的自由意志主义的关键。在革命的情况中,微小波动可以产生不合比例的巨大影响。新社会的核心将存在于那些有着适合于运动的组织的倾向当中。因此,至关重要的是,组织倾向必须要有结构上的完整性,以及对于交互动因的可复制的知识,后者对于将广泛的运动成型为自由共产主义是不可少的。
+
+在战术层面上,用复杂系统思维进行分析解答很多问题,但也留下很多问题。从这个角度看,许多涌现行为事先没有办法计算,只能用经验研究或者是更弱的找历史类比的方法决定。我们仍然面对着困难的问题。我们必须找到其战术最利于阶级斗争升级的解决方案。此外,我们必须找到最利于拓展、复制的内部结构,以便它们在革命时刻中出现的高度敏感期的实施。
+
+
+
+
+
+
+
+
+
+
+
+
+
+
+ Made with by Agora
+
+
+
+
+
+
diff --git a/heros/2022-08-05-ElinBjarnegard/.-a1_l-armed-violence-and-patriarchal-values.html b/heros/2022-08-05-ElinBjarnegard/.-a1_l-armed-violence-and-patriarchal-values.html
new file mode 100644
index 00000000..9998e0d0
--- /dev/null
+++ b/heros/2022-08-05-ElinBjarnegard/.-a1_l-armed-violence-and-patriarchal-values.html
@@ -0,0 +1,224 @@
+
+
+
+
+
+
+
+
+
+ 暴力与父权:泰国男子从军经历调查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暴力与父权:泰国男子从军经历调查
+
+
+
+
+
+ Elin Bjarnegård, et al. | 2022.08.05
+
+
+ 本研究超越男女二元性的论调,强调男性内部对于暴力的态度因意识形态影响而存在分化:志愿参军的人通常更亲近父权制意识形态,而不是军队塑造了士兵的父权思想;强制参军对不希望主动参军人士的父权思想并无明显影响。
+
+
+
+本研究通过对泰南三府年轻男性进行调查,探索了参加武装暴力与父权价值观之间的关系。研究1发现父权价值观更强的男性更容易志愿加入准军事部队。研究2利用泰国征兵抽签所带来的自然实验,比较了非自愿应征入伍服兵役的男性与参加抽签但未入伍的男性的调查回答,发现两组在父权价值观方面没有差异。本文结论是,父权价值观促使人们自愿参与武装冲突,而在冲突地区应征服兵役不会导致士兵父权价值观的变化。
+
+一、导言
+
+最近的研究提出了一种新的解释,有可能更准确地缩小在暴力冲突局势中选择拿起武器的人的范围:具有父权价值观(patriarchal values,认同男性对女性的系统性支配地位)的人。一系列研究表明,关于男子气概(masculinity)和性别歧视的观念与支持暴力极端主义有关。本文从两个重要方面推进了这一研究:(1)研究了在武装冲突中,个人父权价值观强弱与通过资源加入政府准军事单位自愿参与有组织暴力活动之间的联系;(2)通过分析泰国的征兵抽签这一自然实验(natural experiment),研究了参与有组织暴力到个人父权价值观强弱之间的反向因果关系的可能性。
+
+二、武装暴力与父权价值观之间的联系
+
+在过去的三十年中,性别平等与战争暴力之间的关系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但侧重于个人层面的文献受到的学术关注较少。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在解释暴力行为成因时,性别价值观在社会和个人层面上都起着重要作用。父权制价值观被视为男女二元性别秩序的一部分,将男性置于女性之上,且这种父权制价值观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从父权制价值观转向性别平等的价值体系,意味着维护男女二元对立的界限日益模糊,并且二者平等。父权价值观与暴力倾向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多地被记录,而且往往集中在“他者化”(othering)过程中。他者化是一个区分“我们”和“他们”的过程,是构成父权价值观基础的性别秩序所固有的,也是合理化(rationalization)对他人实施肉体伤害的必须部分。尽管实施暴力行为往往与男性和男子气概的理想有关,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男性生物学上都具有同样的暴力倾向。同样,女性也可能是战时暴力的施暴者。因此,重点在于意识形态而非性别对于参与暴力的影响,从而需要从男性内部入手,研究参与暴力与不参与暴力的男性的不同及其原因。但是,研究父权价值观与暴力行为之间的因果关系仍然是一项重大挑战:这种既定的联系可能是由于以性别平等为导向的社会和个人不太支持暴力,也可能是由于暴露于冲突和暴力的社会和个人变得不那么支持性别平等。
+
+个人对暴力的增值化(valorization,赋予某事物价值)通常归因于社会化(socialization)进程。研究表明,暴力既可以通过代际传播,也可以通过影响儿童待遇的文化规范传播。具体而言,曾被家暴或目睹家暴的男孩随后更可能坚持父权价值观,最终更可能选择参与政治暴力。北美的一些调查研究表明,具有平民背景和军事背景的个人在特征和价值观上有所不同,这是因为参军前已经形成了某种亲军队的价值观的年轻男性倾向于自我选择加入部队。
+
+然而,其他一些论述则将对暴力的增值化与服役经历直接联系起来。例如,在越战期间服兵役的美国男性因暴力犯罪而被监禁的可能性显著增加。另一方面,国际安全援助部队中瑞典士兵在阿富汗服役前后的价值观基本保持稳定。
+
+在女权主义安全研究中,“军事化男子气概”(militarized masculinities)这一概念已发展为捕捉军事暴力与男子气概之间的特殊关联。军事化男子气概通常的特点被认为是“强壮、吃苦耐劳、具有侵略性的男性异性恋取向、恐同、重视庆祝同性友谊、实施有控制的攻击行为、以最小的抱怨完成任务”。尽管军事化的男子气概包含了相当多的特征,但在本文讨论中,军事化的男子气概有两个决定性的特征:其与男子气概的联系和对暴力的增值化:一个真男人应该具有战士的品质。女性被赋予了柔弱和看护的二等角色,而未能“像个战士”的男性则会受到羞辱。
+
+军事化男子气概指的是这样一种主张,即“与男子气概相关的刻板印象中的特质可以通过兵役,尤其是战斗来获得/证明”。这句话表明男子气概可以在军事环境中获得(acquired)和证明(proved)。第一种说法说明服兵役或参加战斗的经历会使男性具备某些特质。第二种观点认为这些特质是来自早年社会化过程,并且参军后就能表现出来。这种模棱两可的关系提出了父权价值观与暴力之间因果关系的问题。更具体地说,它提出了军事化男子气概的理想主要是通过自我选择(参军前)还是军事社会化(参军后)来实现的问题。
+
+三、志愿参军与军队招兵
+
+有关主动参加暴力行动的研究将军事冲突环境解释为已经社会化的个人可以将男子气概和暴力增值化的地方。一项关于越共游击队招募情况的研究强调对许多年轻新兵来说“赢得荣誉的渴望,或许只是赢得社区的尊重”是他们加入游击队的主要原因。对军人阳刚之气的认同往往是参军的主要动机之一。
+
+许多军事组织依赖于吸引志愿者和激励应征者,而将男孩转变为真正男子汉的理念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力工具。从国家的角度来看,军事化男子气概的概念有利于军队招募“不怕死”的士兵。当军队把自己塑造成充满阳刚之气时,就会吸引某一类渴望这种改变的人。这与军事化男性气质内涵——“真正的男人是士兵,真正的士兵是男人”——不谋而合。从这个角度来看,军事化男性气质的构建早在入伍之前就已开始。
+
+四、反向因果关系的可能性:军事社会化
+
+军事社会化意味着与军事组织具体相关的经历塑造了个人的价值观。在这里,士兵所处的环境会塑造和重塑他们的兴趣以及身份。军队也要求向未来的士兵有效地灌输有利于实现(使人成为士兵)的思想和价值观。作为一个以男性为主导的组织,军队的职能以暴力为基础,因此军队鼓励军事化的男子气概,将其作为诱导男性成为战士的一种手段。这种转变需要特定的方法、仪式或做法,旨在培养出愿意为某一事业杀人和献身的士兵。这一过程被描述为旨在摧毁士兵的个性,代之以对部队的认同。
+
+然而,军事经历在多大程度上将男性社会化为军事化的男子气概,以及哪些类型的实践、方法或经历引发了这种社会化,这些问题尚未得到深入探讨。
+
+五、募兵与征兵制情境中的男性军人气质
+
+有些人被迫征召入伍而绝不会自愿参战;有些人乐于为国家服务;而对其他人来说,参军是为了钱。一些国家实行征兵制,而另一些国家则依靠志愿兵。不同类型的军事环境也可能刺激不同类型的社会化进程。例如,准军事部队或游击队可能不要求在入伍前接受正规军事训练;服兵役可能不会有任何战斗经历;但在冲突不断的国家,即使是刚入伍的新兵也可能经历战斗和死亡威胁。
+
+本研究的重点是泰国,该国拥有规模庞大的准军事单位与泰国皇家武装力量(RTARF)并肩作战,后者采用抽签征兵的方式服兵役,兵役一般为两年左右。RTARF的应征入伍者的训练以通过惩罚和社会及心理压力暴力灌输纪律而著称。所有年满21岁的男性都必须在每年4月应征入伍。
+
+此外,泰国有许多男子和少数妇女自愿加入各种准军事部队。随着服役年限的增加、晋升和在不稳定的边境地区服役而获得经济奖励。泰南三府(北大年、也拉、那拉提瓦)自2004以来就因持续叛乱而成为冲突地区。这种在冲突地区活跃的不同军事组织的组合有助于研究自我选择加入准军事组织,以及通过服兵役实现社会化的情况。
+
+军事化男子气概是通过归属身份和表现身份的组合来实现的。泰国以性别广泛的流动性和对变性人(kathoeys)相对较高的容忍度和能见度而闻名。但是泰国军队在这方面是保守的,只征召给那些认同、被认定男性身份、并在法律上被承认为男性的人。变性人通常可以免服兵役,但在征兵日获得免服兵役所需的程序往往涉及羞辱和骚扰。
+
+研究1是对自我选择加入两类泰国准军事组织的研究:社区民兵(Community Militias),和游骑兵(Rangers)。
+
+社区民兵是泰国南部最大的武装组织。政府已将社区民兵的正规军部分(Or Sor,正式名称为国土防卫志愿军)扩大到约7,200人。社区民兵志愿者被招募到自己的村庄服役,为政府基础设施和政府官员提供保护。Or Sor每月领取工资,但其他村庄或社区民兵则不是。社区民兵一般只由男性组成,尽管妇女加入民兵组织没有任何正式障碍。
+
+游骑兵(Thahan Phran)是另一个准军事团体,是一支由陆军和海军陆战队组成的轻步兵。他们经常与边境巡逻警察(BPP)一起行动,接受作战训练。加入游骑兵者必须是年龄必须在18至29岁之间不分男女的泰国公民。女性在游骑兵中仍占少数。他们需要接受45天至6个月的初级培训。游骑兵报酬平均每月估计为13,500泰铢(约合440美元)。他们每次服役四年,经常被派往战区。游骑兵需要在偏远地区和小路上进行小规模徒步巡逻。他们在检查站巡逻,但有时也在林区扎营。
+
+研究2则研究了泰国军队抽签征兵的制度。根据1954年《兵役法》,泰国所有男性公民在18岁时都要登记服兵役,直到进入军事预备役或被免除军事义务。每个年龄组中大约有1/4的人将在中学期间通过领土防御学生训练进入预备役。那些没有参加培训的人在21岁时将继续登记服兵役,然后必须向征兵部报到,参加高等教育则入伍可被推迟,但是26岁以后不可再延期。
+
+在征兵时,极少数高级僧侣和身心残疾者被永久免服兵役。其余的人可以选择放弃抽签主动服兵役。如果放弃抽签的人数不足以满足军方的征兵配额,军方将为剩余的男性举行抽签。抽签抽中红卡的人必须服兵役,其余抽中黑卡的人被转移到预备役不必服兵役。放弃抽签的原因可能包括:拥有高中或本科学历的人放弃抽签的服役期更短;对参军感兴趣;被薪水所吸引。绝大多数男性参加抽签来试图免服兵役。许多人声称害怕服兵役,因为应征入伍者可能在战区服役,且虐待新兵的报道时有发生。
+
+六、实验设计与方法
+
+本文在泰国南部进行了一项调查,将征兵抽签作为实验组成部分。第一阶段随机选择300个村庄作为数据组(cluster),其中有100个位于泰南三府。对于每个数据组,抽样分为3个类别:(1)参加征兵抽签并必须服兵役的男性,(2)参加抽签但未被选中服兵役的男性,以及(3)放弃抽签并服兵役的男性。每个类别在每个村均采访5名男性,参见表1。
+
+
+▲ 表1:样本组
+
+本文的实证研究由两部分组成(见表1)。首先本文分析了在泰南三府,具有更多父权价值观的男性是否更容易自愿参加准军事组织。研究1作为观察性研究,使用了两个可变因变量。第一个问题是受访者是否参加社区民兵,第二个问题是受访者是否参加游骑兵。研究1采用了所有3类参与者的数据,但只包括居住在泰南三府的人。因此,研究1中分析的受访者人数为1500人(三个类别各500人)。
+
+研究2探讨了反向因果关系的可能性,并检验了义务兵役过程的军事社会化对新兵父权价值观的影响。研究2以征兵抽签的形式进行了自然实验。将第一类(实验组,抽签后必须服兵役)与第二类(对照组,抽签后免服兵役)进行了比较。因此,研究2中分析的受访者人数为3000人(两类各1500人)。
+
+父权价值观通过一个基于受访者对性别平等态度的5个问题的指数进行量化,这些问题涉及受访者在多大程度上同意以下观点:1、男性比女性更适合担任政治领袖;2、男性更适合担任企业高管;3、大学教育对男孩比女孩更重要;4、丈夫应该在家庭中做出重要决定;5、女性应该容忍暴力,以便家庭团结一致。
+
+研究1还使用了几个额外的变量作为控制变量,并在稳健性测试中使用,其中包括指示受访者是否有孩子、教育状况、收入和婚姻状况的变量。由于研究1使用了所有三类受访者,本文还使用了虚拟变量来指示受访者属于哪一类。同时,为了测试研究2中自然实验的平衡性,本文同样使用了七个涉及在年轻男性在征兵抽签之前已经确定的7个属性作为变量:年龄、是否为穆斯林、是否为马来穆斯林、受访者的父亲是否在军队服役、受访者成长时在家中讨论泰南三府情况的程度、受访者成长时在看到母亲被打的频率,以及受访者成长时被打的频率。这些变量也用作研究1中的额外控制或稳健性检查。
+
+七、实验结果
+
+研究1:关于自我选择加入准军事单位服役的观察性研究
+
+
+▲ 图1:逻辑回归结果
+
+研究1旨在确定我们父权价值观的变化是否部分是由个人自我选择加入准军事组织来解释的。本文预期具有更多父权价值观的男性更可能参与有组织的暴力。
+
+图1显示了逻辑回归测试结果,点和菱形表示系数,水平线表示95%的置信区间。本部分的样本仅限于居住在泰南三府的受访者。第一个因变量是参与社区民兵,第二个因变量是参加游骑兵。“父权价值观”(Patriarchal Values)对这两个因变量的预期方向都有很强的显著影响。样本还包括放弃抽签主动服役的男性(“放弃”,Waived),而这类男性在未来更可能参与准军事活动。
+
+下一个控制变量(“未被家暴”,Not Beaten Home)衡量儿童时期的暴力经历。那些说自己很少在家里被打的男性参与准军事活动的可能性要小得多。本文将此解释为在童年时期更频繁遭家暴的男性了解到暴力是处理冲突的适当方式,这使他们更有可能参加有组织暴力行动。此外,童年遭受殴打的经历很可能会导致成年后更高的父权价值观。我们发现“马来穆斯林”(图中显示为Malay Muslim)和佛教徒同样倾向于参加社区防御志愿者团体,但马来穆斯林成为游骑兵的可能性要小得多,因为游骑兵在泰南三府的马来穆斯林中广受鄙视。下一个控制变量反映了受访者在成长过程中与家人讨论泰南三府暴力局势的频率(“讨论频率”,Talk Before 18)。讨论情况较多的男性更有可能参与准军事活动。本文认为,这可能既反映了受访者本身的自我选择,也反映了人们可能会更多地谈论冲突的地区代表本地区受冲突影响严重,因此更容易被准军事组织招募。下一个控制变量是受访者是否有孩子(“有孩”,Have Children):父亲更有可能因为经济原因加入游骑兵。最后,受过高等教育的男性更可能成为游骑兵,可能反映了政府热衷于招募受过较高教育的人。
+
+研究1中的主要解释性变量“父权价值观”在泰南三府有25%的观测值缺失。这是一个相对较大的缺失比例,因此本文研究了缺失情况,并进行了替代测试,包括进行使用多重插补法(multiple imputation,通过创建几个不同的合理估算数据集,并组合从每个数据集中获得的结果来消除缺失数据的不确定性)。总之,“父权价值观”的缺失与研究1中的因变量没有系统的相关性,遗漏值不太可能严重破坏对研究1结果的有效性。
+
+结果是,更高水平的“父权价值观”与更高的志愿参与社区民兵和游骑兵的可能性存在稳健的相关性。现在本文想从实质上了解这种效应的强度。转化逻辑回归系数为更直观的OR值(odds ratio,指事件A在B在场的情况下发生的几率与事件A在没有B的情况下的几率之比)或概率,只有对于一组固定在相同值并使用相同样本的特定解释变量才有意义。更重要的是,在我们的情况下,参与我们模型样本的基线概率不是很有意义,因为本实验的样本不具代表性。例如,实验1样本中泰南三府高达28%的受访者很少或更频繁地参加游骑兵活动(代表他们至少参与了游骑兵单位),这可能比泰南三府同一年龄段的所有男性中参加游骑兵的总体比例更高(因为本实验对参军的男性进行了过多抽样)。因此,基于本文数据参与的绝对概率本身就不那么有趣,更有意义的比较是不同个体之间的相对差异。下面本文展示了两个拼接图,展示了父权价值观(分为四个阶段)与参与暴力之间的关系。
+
+
+▲ 图2:父权价值观与社区民兵参与度的相关性
+
+如图2所示,在参与社区民兵活动方面,父权价值观最低和最高的人之间存在相对较大的差异。在父权价值观最低的男性参加社区民兵的男性比例相对较小(37%)。具有最高父权价值观的男性比例要大得多(60%)。同样,在图3中,父权价值观最低的男性有24%参加了游骑兵,而34%的父权值最高的男性参加过游骑兵。
+
+
+▲ 图3:父权价值观与游骑兵参与度的相关性
+
+研究2:关于征兵抽签作为自然实验的研究
+
+研究2调查了军事社会化对希望通过参加抽签逃避兵役的男性的父权价值观的影响。表2展示了几个控制变量的值,这些变量是指七个在年轻男性在征兵抽签之前已经确定的属性,最后一行显示了服兵役对父权价值观的处理效应(treatment effect)。
+
+
+▲ 表2:控制变量与父权价值观的处理效应
+
+第一行显示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平均年龄不同,因为样本中的最低年龄是21岁。年龄在21至23岁之间的人如果抽中了红卡不得不服兵役,则无法接受采访。因此,最年轻的受访者更可能属于不必服役的男性类别。接下来的两行显示,穆斯林和佛教徒同样有可能抽中了红卡,如果只将说马来语的穆斯林与其他样本进行比较,这一点也成立。同样,这些群体在“父亲服兵役”(Father served)、“讨论频率”(Talk Before 18)和“母亲被家暴”(Mother beaten)等变量方面是平衡的。服役的年轻男性说他们“被家暴”(Beaten at Home)的可能性在统计学上显著地小,但该差异数值上很小,很可能是随机效应。
+
+最后一行显示,两组样本的“父权价值观”没有显著差异,表明被强制征召入伍对性别平等的态度没有影响。本文大量的观测样本意味着即使是非常小的影响也会被检测到。考虑到抽中红卡和服兵役的待遇是随机分配的,有充分的理由得出结论:军事社会化对父权价值观变化没有因果关系。
+
+作为稳健性测试,本实验还分别测试了父权价值观五个调查问题中的每一个的处理效应,未发现任何效应。
+
+在另一项替代测试中,本实验放宽了实验同质性(treatment homogeneity)的假设。本实验首先将实验处理限制在服役期间遭受过武装冲突的应征入伍者身上。下文报告的结果进一步强化了本文的结论。
+
+本实验向服役人员提出了10个问题,例如是否看到一名阵亡士兵、靠近炸弹以及向敌人开枪。41%的人经历过这种暴力,但这种经历对他们的父权价值观没有显著影响。本实验还验证了,任何服役军种对父权价值观没有显著影响。
+
+实验组(抽签)和对照组(未抽签)的父权值指标上的缺失值数量没有显著差异。因此该缺失不太可能对研究2的结果构成威胁。此外,一个发现表明军事社会化具有显著影响:服役的男性更有可能认为在军队服役的男性应该比没有服役的更受尊重。这一结果和其他类似的结果增强了对实验有效性的信心,并确实发现了军事社会化的影响。因此,即使士兵存在被军事社会化,对性别平等的态度在很大程度上还是不受服兵役的影响。
+
+八、结论
+
+本文探讨了一个更广泛的基本问题,即父权价值观是促使人们决定参与暴力,还是暴力经历影响了父权价值体系。本文调查了那些已经被社会化为持有父权价值观的人是否更有可能主动成为潜在的暴力角色,或者是否是因为在冲突地区非自愿服役而加强了持有父权价值观念的厌女(misogyny)情绪。
+
+在第一项研究中,本文发现持有父权价值观与在武装冲突中志愿参加准军事部队之间存在着强烈而稳健的关系。这表明自我选择是理解军事化男子气概和参与暴力的联系的重要因素。在第二项研究中,本文发现实验组(强制服役)和对照组(未服役)之间的父权价值观没有显著差异。换言之,没有证据支持军事社会化会强化个人的父权价值观。
+
+这项研究存在重要局限性:这项研究中说明,服兵役不会影响个人厌女情绪,但本文没有研究的军事化男子气概的其他方面(如吃苦耐劳)可能会受到影响。此外,本研究强调超越性别二元性,通过研究男性接受父权价值观的程度的变化,可以对男性与暴力之间的联系和因果关系有了更好的理解。
+
+
+
+Elin Bjarnegård,乌普萨拉大学政府学部副教授
+
+Anders Engvall,斯德哥尔摩经济学院研究员
+
+Srisompob Jitpiromsri,宋卡王子大学和平研究所助理教授
+
+Erik Melander,乌普萨拉大学和平与冲突学部教授
+
+编译:郑嘉隽
+
+
+
+
+
+
+
+
+
+
+
+
+ Made with by Agora
+
+
+
+
+
+
diff --git a/hkers.xml b/hkers.xml
index 0c4524da..408e64cf 100644
--- a/hkers.xml
+++ b/hkers.xml
@@ -1,4 +1,4 @@
-Jekyll 2024-11-22T09:45:09+08:00 https://agorahub.github.io/pen0/hkers.xml The Republic of Agora | Hkers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Too Good To Lose 2024-11-12T12:00:00+08:00 2024-11-12T12:00:00+08:00 https://agorahub.github.io/pen0/hkers/too-good-to-lose <p><em>When it comes to the future of American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and the success of the CHIPS Act, Intel is not too big to fail, but it is too good to lose.</em></p>
+Jekyll 2024-11-26T11:22:23+08:00 https://agorahub.github.io/pen0/hkers.xml The Republic of Agora | Hkers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Too Good To Lose 2024-11-12T12:00:00+08:00 2024-11-12T12:00:00+08:00 https://agorahub.github.io/pen0/hkers/too-good-to-lose <p><em>When it comes to the future of American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and the success of the CHIPS Act, Intel is not too big to fail, but it is too good to lose.</em></p>
<excerpt />
diff --git a/hkers/index.html b/hkers/index.html
index 0494b37b..811e630e 100644
--- a/hkers/index.html
+++ b/hkers/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2090,6 +2090,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index.html b/index.html
index fd5e4576..c8c4e423 100644
--- a/index.html
+++ b/index.html
@@ -10,7 +1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51,7 +51,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67,14 +67,14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走向更进步的联合体
-
+ 复杂系统与无治主义
+
- Heidi Hartmann | 1979.06.01
- 女性主义社会主义者,必须组织一种既解决反对父权制,也解决反对资本主义的斗争实践。我们必须坚持要创建一个相互依赖、认同解放而非耻辱的社会。
+ Gavin Mendel-Gleeson | 2009.03.01
+ 将人类社会作为复杂系统进行分析,能为我们提供对于历史进程以及资本主义的强项与弱点的新的见解。
- < Full Article >
+ < Full Article >
@@ -85,14 +85,14 @@ < 网左实践总结
+ 暴力与父权:泰国男子从军经历调查
- 番茄米线 | 2022.12.16
-
“网左”总体来说确实是进步的,他们要比一些麻木者、漠不关心者和肉食者进步得多,他们是在资产阶级残酷压迫下抱团取暖的、可以接触到网络生活的群众。而“网左”形成的“左圈”也为许多来寻找答案的迷茫者,如一年半前的我,提供了资源和平台。
+ Elin Bjarnegård, et al. | 2022.08.05
+ 本研究超越男女二元性的论调,强调男性内部对于暴力的态度因意识形态影响而存在分化:志愿参军的人通常更亲近父权制意识形态,而不是军队塑造了士兵的父权思想;强制参军对不希望主动参军人士的父权思想并无明显影响。
- < Full Article >
+ < Full Article >
@@ -107,14 +107,14 @@ < 巴枯宁瑞士演讲・三
-
+ 动物之间的互助
+
- 米哈伊尔·巴枯宁 | 1871.05.03
-
亲爱的同志们,上次说1789~1793年革命中,中产阶级有意无意间助用平民之力,筑其权力于封建世界废墟之上。从此以后,他们成为统治阶级。
+ 彼得·克鲁泡特金 | 1890.09.30
+ 生存竞争 互助 自然法则和逐步进化的主要因素 无脊椎动物 蚂蚁和蜜蜂 鸟类 猎食和捕鱼的结合 合群性 小鸟之间的互相保护 鹤和鹦鹉
- < Full Article >
+ < Full Article >
@@ -126,6 +126,22 @@ <
+
+
+ 尋香記
+
+
+ 東加豆 | 2024.09.02
+ 我七月初就知道「尋香記」這個展覽了,但一直沒有動身,身心靈也像一個木頭人。為什麼呢?如果這是在二十年前,我肯定會在第一天第一時間就衝過去,興奮得不得了。想想也是挺有意思,我跟香味這東西,總算是有些不解之緣吧。八月的最後一天,我終於踏進了展廳。不過,就算來晚了,那份對香氣的喜愛,還是一點都沒少。有心動,也有感動。
+
+
+ < Full Article >
+
+
+
+
+
+
2024盂蘭雜記
@@ -142,6 +158,24 @@ <
+
+ 李文亮医生,你好
+
+
+ CrazyArticle | 2024.08.29
+ 李文亮医生:
+
+您好。当我第一次知道您的时候,您已经去世,我是在新闻联播上得知您被平反的事,那一天,2020年3月19日。当时我正被关在广州市第一看守所。
+
+
+ < Full Article >
+
+
+
+
+
+
拍打詠
@@ -258,37 +292,7 @@ <
-
- 胰暢詠
-
-
- 東加豆 | 2024.08.22
- 腹痛如刀夜未央,
-
-急診方知胰病傷。
-
-
- < Full Article >
-
-
-
-
-
-
-
-
- 孟加拉——两个女人的角斗场
-
- 马屿人 | 2024.08.22
- 孟加拉政府终于正式接受最高法院判决,将给“自由战士”与其亲属的公务员配额降到5%,93%的公务员岗位面向社会择优录用。而此时,孟加拉青年的抗议活动已经持续了一个多月时间,进入暴力冲突也有两个星期,至少174人死亡,超过2500人被捕。
-
-
- < Full Article >
-
-
-
@@ -1285,6 +1289,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Columns - page 8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1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1
十二月二十九日
+東加豆 | 2023-12-29
+新年願望
+東加豆 | 2023-12-28
+元旦倒數的故事
@@ -250,22 +266,6 @@烏雲蓋雪 | 2023-
薛定諤的貓死了沒?
-江世威 | 2023-11-14
-理解宋朝・王安石【2】唯财是举
-Ethan | 2023-11-12
-Ethan | 2023-11-12
Previous ♢
- Page 8 of 19
+ Page 8 of 20
♢ Next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1/page9/index.html b/c1/page9/index.html
index 998ef38c..1606fce4 100644
--- a/c1/page9/index.html
+++ b/c1/page9/index.html
@@ -10,7 +10,7 @@
Columns - page 9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12 +60,2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Columns - page 9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1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1
+
+
+ 薛定諤的貓死了沒?
+ 江世威 | 2023-11-14
+
+
+
+
+
+
+ 理解宋朝・王安石【2】唯财是举
+ Ethan | 2023-11-12
+
+
+
+
人工智能时代里的个人主体性
@@ -250,22 +266,6 @@ 豬文 | 2023-10-09<
-
-
- 大語言模型可以理解時空?
- 討厭鬼 | 2023-10-09
-
-
-
-
-
-
- 空間的理念
- 野人 | 2023-10-05
-
-
-
-
@@ -274,7 +274,7 @@ 野人 | 2023-10-05<
Previous ♢
- Page 9 of 19
+ Page 9 of 20
♢ Next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index.html b/c2/index.html
index 70c2b7fe..08c58026 100644
--- a/c2/index.html
+++ b/c2/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2,6 +322,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10/index.html b/c2/page10/index.html
index 46b567ab..16a59cca 100644
--- a/c2/page10/index.html
+++ b/c2/page10/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10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10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11/index.html b/c2/page11/index.html
index 8b1801d7..1ec43764 100644
--- a/c2/page11/index.html
+++ b/c2/page11/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11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11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12/index.html b/c2/page12/index.html
index 6343e019..f3c02526 100644
--- a/c2/page12/index.html
+++ b/c2/page12/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12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1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13/index.html b/c2/page13/index.html
index 357c25a6..93fef36d 100644
--- a/c2/page13/index.html
+++ b/c2/page13/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13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13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14/index.html b/c2/page14/index.html
index cf8b04d9..a8a63271 100644
--- a/c2/page14/index.html
+++ b/c2/page14/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14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14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15/index.html b/c2/page15/index.html
index 8e8496ea..3a070062 100644
--- a/c2/page15/index.html
+++ b/c2/page15/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15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15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16/index.html b/c2/page16/index.html
index b0156a44..18b0f06f 100644
--- a/c2/page16/index.html
+++ b/c2/page16/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16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16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17/index.html b/c2/page17/index.html
index 062d29f5..03c4358c 100644
--- a/c2/page17/index.html
+++ b/c2/page17/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1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17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18/index.html b/c2/page18/index.html
index 48dcad16..a8e4d7ac 100644
--- a/c2/page18/index.html
+++ b/c2/page18/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1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18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19/index.html b/c2/page19/index.html
index e30ff3b4..06d1d2f9 100644
--- a/c2/page19/index.html
+++ b/c2/page19/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19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19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2/index.html b/c2/page2/index.html
index f72275ef..ffd3c545 100644
--- a/c2/page2/index.html
+++ b/c2/page2/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2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20/index.html b/c2/page20/index.html
index 74e548aa..2975ba4e 100644
--- a/c2/page20/index.html
+++ b/c2/page20/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20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20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21/index.html b/c2/page21/index.html
index f1dc396c..6d1eafba 100644
--- a/c2/page21/index.html
+++ b/c2/page21/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21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21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22/index.html b/c2/page22/index.html
index 1a98deca..f8d96e70 100644
--- a/c2/page22/index.html
+++ b/c2/page22/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22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2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23/index.html b/c2/page23/index.html
index f2a16328..38bf75dc 100644
--- a/c2/page23/index.html
+++ b/c2/page23/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23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23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24/index.html b/c2/page24/index.html
index 778917d1..58b99234 100644
--- a/c2/page24/index.html
+++ b/c2/page24/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24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24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25/index.html b/c2/page25/index.html
index 5d080de5..6487974b 100644
--- a/c2/page25/index.html
+++ b/c2/page25/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25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25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26/index.html b/c2/page26/index.html
index ccd83a90..36c470a5 100644
--- a/c2/page26/index.html
+++ b/c2/page26/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26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26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27/index.html b/c2/page27/index.html
index b4ee6666..adcdb79d 100644
--- a/c2/page27/index.html
+++ b/c2/page27/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2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27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28/index.html b/c2/page28/index.html
index 5e745243..b99a4330 100644
--- a/c2/page28/index.html
+++ b/c2/page28/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2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28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29/index.html b/c2/page29/index.html
index 63efb3c9..29746c21 100644
--- a/c2/page29/index.html
+++ b/c2/page29/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29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29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3/index.html b/c2/page3/index.html
index 857bf4fe..09c3f1d5 100644
--- a/c2/page3/index.html
+++ b/c2/page3/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3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3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30/index.html b/c2/page30/index.html
index 24928321..28cdb119 100644
--- a/c2/page30/index.html
+++ b/c2/page30/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30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30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31/index.html b/c2/page31/index.html
index 07c9b037..f892d948 100644
--- a/c2/page31/index.html
+++ b/c2/page31/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31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31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32/index.html b/c2/page32/index.html
index 6d6878b5..366edc36 100644
--- a/c2/page32/index.html
+++ b/c2/page32/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32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3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33/index.html b/c2/page33/index.html
index ab5c9dc5..6ef20e1a 100644
--- a/c2/page33/index.html
+++ b/c2/page33/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33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33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34/index.html b/c2/page34/index.html
index 38a2e175..7a23c97e 100644
--- a/c2/page34/index.html
+++ b/c2/page34/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34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34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35/index.html b/c2/page35/index.html
index 0f515207..578107a8 100644
--- a/c2/page35/index.html
+++ b/c2/page35/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35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35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36/index.html b/c2/page36/index.html
index 611078c3..aa3f9ca6 100644
--- a/c2/page36/index.html
+++ b/c2/page36/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36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36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37/index.html b/c2/page37/index.html
index 1c1a12a9..8d0900f9 100644
--- a/c2/page37/index.html
+++ b/c2/page37/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3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37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194,6 +19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4/index.html b/c2/page4/index.html
index 4fd08efc..623b532c 100644
--- a/c2/page4/index.html
+++ b/c2/page4/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4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4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5/index.html b/c2/page5/index.html
index 635c49e0..9589ae35 100644
--- a/c2/page5/index.html
+++ b/c2/page5/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5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5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6/index.html b/c2/page6/index.html
index 264ee549..2fba5757 100644
--- a/c2/page6/index.html
+++ b/c2/page6/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6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6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7/index.html b/c2/page7/index.html
index e1d1bf6e..3528e730 100644
--- a/c2/page7/index.html
+++ b/c2/page7/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7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8/index.html b/c2/page8/index.html
index 13c99131..1da3e1b9 100644
--- a/c2/page8/index.html
+++ b/c2/page8/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8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9/index.html b/c2/page9/index.html
index 8e996047..9c7b480b 100644
--- a/c2/page9/index.html
+++ b/c2/page9/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9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9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olumns.xml b/columns.xml
index 040e6750..1ec6929f 100644
--- a/columns.xml
+++ b/columns.xml
@@ -1,4 +1,102 @@
-Jekyll 2024-11-22T09:45:09+08:00 https://agorahub.github.io/pen0/columns.xml The Republic of Agora | Columns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2024盂蘭雜記 2024-09-01T12:00:00+08:00 2024-09-01T12:00:00+08:00 https://agorahub.github.io/pen0/columns/misc-notes-of-the-bon-2024 <p>農曆七月將過,大開一個月的鬼門,也要再次關上,讓來自另一個次元的鬼魂朋友,回到屬於ta們所屬的領域。</p>
+Jekyll 2024-11-26T11:22:23+08:00 https://agorahub.github.io/pen0/columns.xml The Republic of Agora | Columns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尋香記 2024-09-02T12:00:00+08:00 2024-09-02T12:00:00+08:00 https://agorahub.github.io/pen0/columns/fragrance-of-time <p>我七月初就知道「尋香記」這個展覽了,但一直沒有動身,身心靈也像一個木頭人。為什麼呢?如果這是在二十年前,我肯定會在第一天第一時間就衝過去,興奮得不得了。想想也是挺有意思,我跟香味這東西,總算是有些不解之緣吧。八月的最後一天,我終於踏進了展廳。不過,就算來晚了,那份對香氣的喜愛,還是一點都沒少。有心動,也有感動。</p>
+
+<!--more-->
+
+<p><img src="https://i.imgur.com/gD1HcVL.png" alt="image01" /></p>
+
+<h3 id="一入門香火初現">一.入門:香火初現</h3>
+
+<p>這天,我來到了香港藝術館,參觀了「尋香記」這個展覽。一走進門口,就聞到一股淡淡的香氣,讓人感覺心情舒暢。這不是普通的香氣,而是從遠古傳來的,一種讓人心靈沉靜的力量。</p>
+
+<p><img src="https://i.imgur.com/Xen7YEl.png" alt="image02" /></p>
+
+<h3 id="二歷史香之起源">二.歷史:香之起源</h3>
+
+<p>展覽的第一部分介紹了中國芳香文化的起源。遠古時,人們為了祭祀天地,開始燔柴燎木,這就是後來香文化的雛形。看著那些古老的工具和儀式用品,我仿佛能聽到遠古的聲音,感受到當時人們對自然的敬畏之情。</p>
+
+<p><img src="https://i.imgur.com/QoY2tup.png" alt="image03" /></p>
+
+<h3 id="三生活香之日常">三.生活:香之日常</h3>
+
+<p>接著,展覽展示了香在古人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從香囊到香湯,再到香薰衣物,甚至用香木建造的房子,這些都讓我驚訝不已。古人對於香氣的追求,不僅僅是為了好聞,還有驅蟲、養生的功效。這一點,現代人似乎還有很多可以學習的地方。</p>
+
+<p><img src="https://i.imgur.com/80YLz2b.png" alt="image04" /></p>
+
+<h3 id="四文藝香之風雅">四.文藝:香之風雅</h3>
+
+<p>當我走到文人雅士與香的關係部分時,更是感觸良多。古人不僅把香作為生活的一部分,還將其融入到了詩歌、音樂之中,甚至成為了一種精神追求。這裡展示的一些詩情畫意,讓我體會到了那種在香氣中尋找靈感的意境。</p>
+
+<p><img src="https://i.imgur.com/Bp7vKw1.png" alt="image05" /></p>
+
+<h3 id="五工藝香之器物">五.工藝:香之器物</h3>
+
+<p>展覽還特別介紹了各種精美的香器。這些香爐和香具,設計精美,做工細膩,不僅是實用的物品,更是藝術品。看著這些物件,我腦海裡浮現出古人使用它們時的場景,彷彿自己也參與其中。</p>
+
+<p><img src="https://i.imgur.com/vozMGuO.png" alt="image06" /></p>
+
+<p><img src="https://i.imgur.com/XNWl91D.png" alt="image07" /></p>
+
+<h3 id="六香之感懷">六.香之感懷</h3>
+
+<p>參觀完這個展覽,我深深感受到了中國芳香文化的深厚底蘊。香不僅僅是一種物質的存在,更是一種文化和精神的傳承。在現代忙碌的生活中,我們不妨偶爾停下來,點上一根香,讓自己的心靈得到片刻的安寧。</p>
+
+<p><img src="https://i.imgur.com/V1eFZip.png" alt="image08" /></p>
+
+<p><img src="https://i.imgur.com/YCAJvuB.png" alt="image09" /></p>
+
+<p>離開這展覽廳,愉快時光未完的,接下來,我來到了另一個展覽廳:「袖珍.厚禮──浮雲軒藏中國鼻煙壺捐贈展」</p>
+
+<h2 id="袖珍厚禮">「袖珍.厚禮」</h2>
+
+<p><img src="https://i.imgur.com/TBcdIlN.png" alt="image10" /></p>
+
+<h3 id="一壯觀的鼻煙壺世界">一.壯觀的鼻煙壺世界</h3>
+
+<p>聽說這是香港迄今最大規模的鼻煙壺捐贈展,由已故收藏家冼祖謙先生的夫人冼石韞玉女士慷慨捐贈。這意味著冼祖謙先生夫人對香港藝術館的支持和絕對的信任,這是非常讓人感動的事情。既然來了,當然不能錯過。</p>
+
+<p><img src="https://i.imgur.com/Wvx6Mo6.png" alt="image11" /></p>
+
+<h3 id="二小巧的驚喜">二.小巧的驚喜</h3>
+
+<p>剛踏入展廳,就被那些小巧玲瓏的鼻煙壺吸引住了。每個鼻煙壺都不過掌心大小,但細看之下,卻各有千秋。有的色彩鮮艷,有的造型別緻,有的雕刻精細,真讓人歎為觀止。</p>
+
+<p><img src="https://i.imgur.com/pYG1Y8m.png" alt="image12" /></p>
+
+<h3 id="三穿越時空的禮物">三.穿越時空的禮物</h3>
+
+<p>鼻煙壺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清朝,當時是王公貴族之間互相饋贈的珍貴禮物。看著這些精美的鼻煙壺,不禁讓人想著當年貴族們收到這樣的禮物時,該有多高興啊!每一個鼻煙壺背後,都可能藏著一段故事。</p>
+
+<p><img src="https://i.imgur.com/iT7tUH8.png" alt="image13" /></p>
+
+<h3 id="四工藝匠人的心血">四.工藝:匠人的心血</h3>
+
+<p>這些鼻煙壺之所以珍貴,還在於它們的製作工藝。從選材到雕刻,再到上色,每一步都透露出匠人的心血。有的鼻煙壺用的是珍稀的玉石,有的則是玻璃或瓷器,不管哪一種材料,都能被匠人巧手打造成一件件藝術品。</p>
+
+<p><img src="https://i.imgur.com/zdIb2ZK.png" alt="image14" /></p>
+
+<h3 id="五故事浮雲軒的收藏">五.故事:浮雲軒的收藏</h3>
+
+<p>最讓人感動的是,這些鼻煙壺都是冼祖謙先生一生的收藏。他不僅是一位收藏家,更是一個對鼻煙壺文化有著深厚感情的人。看著這些展品,能感受到他當年收集這些鼻煙壺時的喜悅和滿足。一個個地收集,一組組地收藏。</p>
+
+<p><img src="https://i.imgur.com/rZW1iRQ.png" alt="image15" /></p>
+
+<h3 id="六結語一份珍貴的禮物">六.結語:一份珍貴的禮物</h3>
+
+<p>離開展廳的時候,心中都是滿足的。全都是小小的鼻煙壺,不僅是藝術品,是冼氏夫婦留給香港的一份珍貴禮物。這些香氣,不僅記錄了一段歷史,也代表著一種文化。</p>
+
+<p><img src="https://i.imgur.com/07Cdjgb.png" alt="image16" /></p>
+
+<p>而我,當我百年歸老的時候,我的香水收藏品又可以為它們找個家嗎?</p>
+
+<p><img src="https://i.imgur.com/6Ek1fEk.jpeg" alt="image17" /></p>
+
+<p><img src="https://i.imgur.com/wCUN2xR.png" alt="image18" /></p>
+
+<p>這次展覽又喚醒了我,那些古老而美麗的東西。下次再來香港藝術館,也許有有更好的發現。</p>
+
+<p>完</p>
+
+<!--END--> 東加豆 我七月初就知道「尋香記」這個展覽了,但一直沒有動身,身心靈也像一個木頭人。為什麼呢?如果這是在二十年前,我肯定會在第一天第一時間就衝過去,興奮得不得了。想想也是挺有意思,我跟香味這東西,總算是有些不解之緣吧。八月的最後一天,我終於踏進了展廳。不過,就算來晚了,那份對香氣的喜愛,還是一點都沒少。有心動,也有感動。 2024盂蘭雜記 2024-09-01T12:00:00+08:00 2024-09-01T12:00:00+08:00 https://agorahub.github.io/pen0/columns/misc-notes-of-the-bon-2024 <p>農曆七月將過,大開一個月的鬼門,也要再次關上,讓來自另一個次元的鬼魂朋友,回到屬於ta們所屬的領域。</p>
<!--more-->
@@ -24,7 +122,53 @@
<p>農曆七月十四前一天,走訪廣州的南國書香節,同時也邀約了網友飯聚。廣州老城區的街頭上,也看到有人在燒街衣,但規模較大的盂蘭勝會,倒不是廣州的常態。後來刷了一下廣州城市導賞團體「BOOK導賞」的微博,發現在這個時間段,他們也策劃了一些民間鬼故團。倘若有機會參加得到,相信又會有另一番收穫。</p>
-<!--END--> WrightFu 農曆七月將過,大開一個月的鬼門,也要再次關上,讓來自另一個次元的鬼魂朋友,回到屬於ta們所屬的領域。 拍打詠 2024-08-29T12:00:00+08:00 2024-08-29T12:00:00+08:00 https://agorahub.github.io/pen0/columns/chanting-slapping <p>輕拍全身舒筋骨,</p>
+<!--END--> WrightFu 農曆七月將過,大開一個月的鬼門,也要再次關上,讓來自另一個次元的鬼魂朋友,回到屬於ta們所屬的領域。 李文亮医生,你好 2024-08-29T12:00:00+08:00 2024-08-29T12:00:00+08:00 https://agorahub.github.io/pen0/columns/hello-dr-li-wenliang <p>李文亮医生:</p>
+
+<p>您好。当我第一次知道您的时候,您已经去世,我是在新闻联播上得知您被平反的事,那一天,2020年3月19日。当时我正被关在广州市第一看守所。</p>
+
+<!--more-->
+
+<p>我们素未谋面,直到今日。</p>
+
+<p>对于武汉疫情,我没有感知,因为当时的我正被限制自由。</p>
+
+<p>自由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p>
+
+<p>李医生,我们都做了各自该做的事情。您作为医生,在疫情刚刚开始的时候,开始提醒同行:有不明原因的肺炎患者入院。最終,您被警察叫去派出所接受训诫,并且受到威胁:如果再犯,你就是寻衅滋事!</p>
+
+<p>而我则为了捍卫自由而走向街头,我为了捍卫新闻自由和出版自由而帮助那些走向街头的人,哪怕他们已经和香港警察起了正面冲突,哪怕子弹横飞,哪怕硝烟弥漫,我帮助了他们,我义无反顾。</p>
+
+<p>有人说我是“反中乱港”分子,那是因为我做的这些事情,动摇了统治者的执政根基。</p>
+
+<p>公道自在人心。</p>
+
+<p>李医生,这个世界就是如此荒诞,您从被训诫,留下案底而一下子成为了英雄,身后被评为烈士,甚至全国各政府机构都要为您下半旗致哀,而我呢?不是被训诫,而是被判了刑。</p>
+
+<p>好人要留下前科,而执政者和他们的走狗们,却可以拿着大把的金钱“投资”海外,而不管国民生活在困苦当中,也不管现在那4400万绝望的失业大军。还割着这个国家的国民的韭菜,如果有那么不服气的韭菜,那就要被训诫,要被判刑。</p>
+
+<p>李医生,您知道吗?李克强总理也去世了,不知你们是否已经见过面。在他去世的那段时间在他的家门外已满是鲜花,就像悼念您一样。这一束束鲜花,真的是在悼念吗?那是在对执政者的暴政无声的控诉!因为李总理说过:人在做,天在看!</p>
+
+<p>是的,人在做,天在看!</p>
+
+<p>李医生,您知道吗?《庆余年》已经被搬上电视了,您的微博已经成为全国网民的哭墙,四年来,大家都在微博上和您聊天,我翻看您的微博,也不免失声痛哭,李医生,如果真有那天,我好想和您见上一面,简单地说一句:李医生,您好。</p>
+
+<p>李医生,您知道吗?在您去世两年后,在西安、上海、以及我所生活的城市——广州也相继爆发疫情。如果说武汉在疫情的时候被封城尚情有可原,那么上海的疫情就简直是癫狂。一切以疫情为目标,所谓的“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到头来只是对作为人最基本的权利——生命权践踏。一切以防疫优先,哪怕洪水滔天!</p>
+
+<p>李医生,您听听那《四月之声》吧,那是多么让人绝望的声音啊!普通市民的悲伤,基层干部的无奈,高级官员的无耻,全部在这《四月之声》之中。</p>
+
+<p>李医生,您知道吗,在2022年的11月,全国爆发了声势浩荡的白纸运动,这场轰动全国的街头运动,才让执政者感到恐惧,最后不得不结束了持续三年的变态清零防疫政策。而在此之前,新疆已经因为疫情而封了3个月。没有水,没有粮食,家门被焊死。因为所谓的“防疫”,小区居民楼里的居民因无法逃生而被活活烧死,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和癌症患者只能关在家里自求多福,家里养的宠物因为所谓的防疫而被活活打死。市民不服气,敲家里的锅碗瓢盆,却被指为“境外势力”煽动。</p>
+
+<p>李医生,多么荒诞的国家,多么荒诞的政党,多么荒诞的世界。</p>
+
+<p>但是,正因为那句话: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在那年11月的上海,年轻一代走上街头,第一次喊出了“习近平下台,共产党下台。”的口号。在一个拥有自由的国家,大家可以用选票来让施行暴政的执政者下台,让施行暴政的政党下台,而我们呢?等待的是,是秋后算帐,是大抓捕,是无穷无尽的恐惧。</p>
+
+<p>活在恐惧中,则永远恐惧;敢于面对恐惧,才会有真正的自由。</p>
+
+<p>愿这个国家不再有恐惧,愿您在泉下安好。</p>
+
+<p>一个和您一样的人</p>
+
+<!--END--> CrazyArticle 李文亮医生: 您好。当我第一次知道您的时候,您已经去世,我是在新闻联播上得知您被平反的事,那一天,2020年3月19日。当时我正被关在广州市第一看守所。 拍打詠 2024-08-29T12:00:00+08:00 2024-08-29T12:00:00+08:00 https://agorahub.github.io/pen0/columns/chanting-slapping <p>輕拍全身舒筋骨,</p>
<p>氣血通暢自健身。</p>
@@ -3931,74 +4075,4 @@
<p>如果说还有什么最后的忠告的话,鉴于中国的特殊国情,我想说:不管是毛主义还是马主义,共产主义还是社会主义,他们并不是反抗的唯一叙事。它们并没有很酷,有的只是残酷。</p>
-<!--END--> 鹿馬 又是一年高考毕业季。今年有一个怪现象引起了我的注意:多地出现考生考完之后,冲出考场展示巴勒斯坦旗的场面。这不是个例,有不少高中生再在采访中表示支持巴勒斯坦,同时还有人表示希望统一台湾,也有人高喊共产主义万岁。 端午漫谈屈原 2024-06-11T12:00:00+08:00 2024-06-11T12:00:00+08:00 https://agorahub.github.io/pen0/columns/talking-about-qu-yuan-during-the-dragon-boat-festival <p>过端午节要吃棕子,赛龙舟,现在还放一天假。这都托屈原的福,得感谢他,是他投江自尽用生命带给后人的福利。</p>
-
-<!--more-->
-
-<p>屈原非常有才华,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留下姓名的伟大诗人。在他的时代,他独步诗坛。春秋战国时代,没有能和他比肩的诗人。我觉得,如果端午节要纪念屈原,那就多宣扬些他的文学成就吧!过端午节念念屈原的诗,举行些诗歌朗诵会,诗歌征集赛等,比吃棕子,赛龙舟似乎更有意义。</p>
-
-<p>屈原创立了“楚辞”这种文体。他的作品想象丰富,辞采瑰丽,奇幻浪漫,哀怨缠绵。天马行空、惊天地、泣鬼神。据汉朝刘向、刘歆父子校订,共计25篇,包括《离骚》、《天问》、《远游》、《卜居》、《渔父》、《九歌》11篇和《九章》9篇。篇数虽少,但篇幅都不小。《离骚》近三千字、《天问》近二千字。</p>
-
-<p>后人对他的诗作评价很高。《文心雕龙》的作者刘勰认为他影响了数代诗人,“其衣被词人,非一代也”;李白有诗称赞“屈平词赋悬日月”;苏轼则自叹不如,“吾文终其身企慕而不能及万一者,惟屈子一人耳”;鲁迅认为屈原的诗,“逸响伟辞,卓绝一世”;“其影响于后来之文章,乃甚或在《三百篇》(《诗经》)以上”。</p>
-
-<p>但为什么这么一位对后世影响甚大的伟大诗人,古人却没有给其应有的荣誉呢?像李白,杜甫那样有个“诗仙”、“诗圣”的称号呢?按他的地位和他的传奇,我觉得应该被称为“诗神”!屈原这么有故事,不肯同流合污,抱石投江自尽,应该衍生出些神话故事才对呀!比如说死后灵魂不散,被龙王或某方神圣接引,成神成仙,成为掌管凡间诗才的“诗神”,供后来诗人朝奉祭拜。就按关羽衍化为“武圣”的套路编就行了。</p>
-
-<p>这百分之百是因为他是自杀而死,因道德行为影响了对他诗歌成就的评价。他的才华众所公认。但他投江这事,则见仁见智。古往今来,有很多人赞同,也有不少人感到惋惜甚至责怪。</p>
-
-<p>古人对自杀评价很低。按儒家的《孝经》,“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自杀首先是不孝。儒家只赞赏“杀身成仁,舍生取义”。为了仁义忠孝,牺牲生命是高尚的。屈原自杀显然不是“杀身成仁”。朱熹对屈原的评价就不高,在《楚辞集注序》中说:“原之为人,其志行虽或过于中庸而不可以为法,然皆出于忠君爱国之诚心”。意思是,屈原虽然有忠君爱国之心,但其志向和行为偏离了中庸之道而不可以效仿。不赞同屈原对楚怀王因爱生怨和自杀的举动。</p>
-
-<p>既然读书人不赞同他的自杀行为,就不会把他抬得太高。诗仙,诗圣这些称号肯定是读书人封的。皇帝和老百姓都不会对这感兴趣。读书人虽然能实事求是地评价他的文学成就,但因其有道德上的缺憾,就不会神化他。</p>
-
-<p>但我们现在对屈原的评价与古人有所不同,给他戴上了“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这顶桂冠。但“伟大”两字是赞扬其爱国精神,偏于道德化和政治化,而不是赞扬其文学成就。</p>
-
-<p>高度称赞和宣扬屈原的“爱国主义精神”可能始于清末,不会再早了。因为那时中国人才刚刚有国家的概念,以前是天下的概念。国家的概念是在被西方列强生拉硬拖,拽进世界体系后才产生的。因为屈原非常热爱楚国,所以就将屈原对楚国的热爱之情称之为爱国主义。</p>
-
-<p>但其实屈原对自己的祖国,对楚国的这种热爱在春秋战国时代并不普遍。那时,人们对诸侯国的认同并不高,最高认同是华夏文化。对华夏文化的认同高于对出生国的认同,就好像我们今天对国家的认同要高于对省籍的认同。只要在华夏文化圈内,没有跑去为周边的夷狄做事,就都没问题。不会被认为是叛国,被唾骂为“楚奸”或“秦奸”。</p>
-
-<p>比如同是楚国人的伍子胥,楚平王杀了他的父亲和哥哥,他就逃到吴国。后来借兵攻入楚国,掘了楚平王的坟墓。也没人骂他是“楚奸”。还有商鞅、吴起、张仪、苏秦等诸多游士,在各个诸侯国间奔走,哪国合意就为哪国做事。自己没有心理负担,担心愧对自己出生长大的国家,其它人也不会认为这有什么不对。</p>
-
-<p>老百姓就更是这样了。哪个国家政策好,发展得好,只要有可能,就迁移到哪个国家。那时各国边境出和入都缺乏足够的手段严加管理。梁惠王就曾请教孟子如何增加人口,向孟子抱怨魏国老百姓不识他的好心和好政策,却移居邻国。“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说明当时,老百姓在诸侯国之间迁移很正常很普遍。人口就是生产力,各国都很在意老百姓的迁入移出。</p>
-
-<p>那为什么屈原这么热爱楚国呢?不远走他乡,而在楚国这一棵树上吊死呢?俗话说,“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原因很简单!因为他是王族,是贵族,比孔子、孟子这些士人地位要高;与一般老百姓相比,当然更是天地之悬。</p>
-
-<p>屈原姓芈(mǐ),与电视剧《芈月传》中的芈月同姓。芈是楚国的国姓。司马迁在《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中说:“屈原,名平,楚之同姓者也”。屈是他的氏。氏是姓的分支。早先姓下还分氏,后来才没有的,只剩下姓。屈原家是楚国早先的国君楚武王的后代。他们家族从春秋前期到战国后期,一直是楚国显赫的贵族,经久不衰。屈原曾任三闾大夫,据说是掌管王族事务的职务。他有封地,有多种说法,有说在秭归或江陵,还有说在湘沅。</p>
-
-<p>拿现在的话来说,屈原就是楚国的股东,当然不是最大的股东了,最大的股东是国君。他的股份还是原始股,但不像现在可以上市交易。商鞅、吴起、伍子胥这些士人只相当于高管。高管可以跳槽,股东就不能跳槽。股份不能交易,又不能跳槽,那他就只能吊在楚国这棵树上了。</p>
-
-<p>所以,屈原热爱楚国,那是他的本分。楚国的老百姓备受王公贵族的压迫,是没有理由爱楚国的。老百姓对楚国的事务既没有发言权,自己的劳动果实还被王公贵族剥夺,挣扎在温饱线上;甚至食不果腹,衣不遮体,有什么理由要求楚国的老百姓爱楚国呢?只有屈原这样的王公贵族才有理由,才有资格爱楚国。“奴隶没有祖国”。如果屈原这样的主人不热爱楚国,谁又会热爱楚国呢?</p>
-
-<!--END--> 江上小堂 过端午节要吃棕子,赛龙舟,现在还放一天假。这都托屈原的福,得感谢他,是他投江自尽用生命带给后人的福利。 端午漫谈伍子胥 2024-06-10T12:00:00+08:00 2024-06-10T12:00:00+08:00 https://agorahub.github.io/pen0/columns/talking-about-wu-zixu-during-the-dragon-boat-festival <p>早先,吴越一带端午节还曾纪念伍子胥。伍子胥与屈原一样也是楚国人,但对吴国贡献很大。他死后,吴越人就在端午这天纪念他。他的事迹也很有名,还比屈原早生200多年,却被屈原后来居上,盖住了他的声名。</p>
-
-<!--more-->
-
-<p>他的作为与屈原截然相反。面对迫害,不肯束手就擒。你不仁我不义,一不做二不休。绝地反击,睚眦必报。</p>
-
-<p>楚平王用他的父亲要挟他和他的兄弟,招他们前出,想把他一家赶尽杀绝人。伍子胥对他哥哥说,“我们去了,都得死,救不了父亲。不如投奔他国,借助他国势力雪父之仇。都死了,什么也做不了”。他哥哥也很实诚,回答道,“我知道去了也是死,但我活下来也没有能力为父报仇,会被天下人耻笑,还不如一死”。</p>
-
-<p>楚平王派捕快来抓,伍子胥拉弓对峙。没人敢上前,伍子胥就趁机逃走。而他哥哥却从容就擒。两兄弟的选择都非常令人动容,可谓“去留肝胆两昆仑”。</p>
-
-<p>司马迁在《史记》中是这样描写的,</p>
-
-<blockquote>
- <p>平王使人召二子曰:“来,吾生汝父;不来,今杀奢也。”伍尚欲往,员曰:“楚之召我兄弟,非欲以生我父也,恐有脱者后生患,故以父为质,诈召二子。二子到,则父子俱死。何益父之死?往而令仇不得报耳。不如奔他国,借力以雪父之耻。俱灭,无为也”。伍尚曰,“我知往终不能全父命。然恨父召我以求生而不往,后不能雪耻,终为天下笑耳。”</p>
-</blockquote>
-
-<p>后来,伍子胥成功混出昭关,逃到了吴国。因他曾在楚国很有势力,跟楚国的贵族官员多有交往,了解楚国很多内幕,对吴国很有用,就受到吴国的保护。那时,也没有引渡一说。他则在吴国苦心经营,处处跟楚国过不去,离间吴国与楚国的关系。最终得以借吴国的兵攻入楚国,把楚平王掘墓鞭尸,为父报了仇。</p>
-
-<p><img src="https://i.imgur.com/wP8LUJ7.png" alt="image01" /></p>
-
-<p>春秋战国时期,列国争雄。天下和价值观尚未统一。所以,面对同样的事,人们根据自身的处境不同,往往有多种选择。既有屈原这种不弃不离的,也有伍子胥哥哥这样从容赴死的,还有伍子胥这样针锋相对,绝不服输的。</p>
-
-<p><img src="https://i.imgur.com/Zidegzc.png" alt="image02" /></p>
-
-<p>时人对伍子胥的评价也是多样的,既有赞赏的,也有反对的。比如他的朋友申包胥听说他掘了楚平王的坟,就指责他的手段太过分了。申包胥说得对,他这样做确实戾气太重。伍子胥则满不在乎地回答到,“吾日暮途远,吾故倒行而逆施之”。意思是我的时间不多了,顾不得那么多了,泄心头之恨要紧。</p>
-
-<p>但在秦始皇一统天下,汉武帝独尊儒术之后。面对同样来自于朝廷的迫害,就很难有伍子胥这样的选择了。一个是没地跑了,跑到哪里都是皇帝的天下,除非跑到番邦去。二是,忠君爱国成了最高价值。“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历朝历代,不知有多少官员百姓被昏君暴君迫害致死。但他们别无选择,只得乖乖地束手就擒,心中不敢生出半点反抗的念头。没能力没本事反抗就不说了。即便有能力反抗,也是自废武功,生怕背上不忠君的骂名。</p>
-
-<p>例如宋江,都落草为寇占山为王了,还是不敢亮出反皇帝的旗帜。而打出“只反贪官,不反皇帝”,替天行道的旗子。念念不忘的就是招安,重新做大宋的臣子。最终果真如愿受招安了,但还是被朝廷赐死,束手就擒。宋江就是小时候念私塾,脑子里被灌进儒家的“忠孝”思想,再也摆脱不了了。</p>
-
-<p>反观没念过书的李逵、武松、石勇之类的草莽,反而没有这些束缚。管得天王老子,眼里只认得拳头。石勇便说得出,“你这鸟男女好不识人!欺负老爷独自一个!要换座头。便是赵官家,老爷也彆鸟不换。高做声,大脖子拳不认得你!”他们没受过儒家的教化,处于原生态。虽然他们也没有自由平等的观念,往往也是以势欺人,就敢于反抗不管以什么名义施加于己的不公和压迫而言,比儒家的奴化思想更为可取。</p>
-
-<p>今天端午节纪念屈原,也不应当忘记伍子胥。</p>
-
-<!--END--> 江上小堂 早先,吴越一带端午节还曾纪念伍子胥。伍子胥与屈原一样也是楚国人,但对吴国贡献很大。他死后,吴越人就在端午这天纪念他。他的事迹也很有名,还比屈原早生200多年,却被屈原后来居上,盖住了他的声名。
\ No newline at end of file
+<!--END--> 鹿馬 又是一年高考毕业季。今年有一个怪现象引起了我的注意:多地出现考生考完之后,冲出考场展示巴勒斯坦旗的场面。这不是个例,有不少高中生再在采访中表示支持巴勒斯坦,同时还有人表示希望统一台湾,也有人高喊共产主义万岁。
\ No newline at end of file
diff --git a/columns/2024-08-29-hello-dr-li-wenliang.html b/columns/2024-08-29-hello-dr-li-wenliang.html
new file mode 100644
index 00000000..00a5bb88
--- /dev/null
+++ b/columns/2024-08-29-hello-dr-li-wenliang.html
@@ -0,0 +1,139 @@
+
+
+
+
+
+
+
+
+
+ 李文亮医生,你好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李文亮医生,你好
+
+
+
+
+
+ CrazyArticle | 2024.08.29
+
+
+ 李文亮医生:
+
+您好。当我第一次知道您的时候,您已经去世,我是在新闻联播上得知您被平反的事,那一天,2020年3月19日。当时我正被关在广州市第一看守所。
+
+
+
+我们素未谋面,直到今日。
+
+对于武汉疫情,我没有感知,因为当时的我正被限制自由。
+
+自由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
+
+李医生,我们都做了各自该做的事情。您作为医生,在疫情刚刚开始的时候,开始提醒同行:有不明原因的肺炎患者入院。最終,您被警察叫去派出所接受训诫,并且受到威胁:如果再犯,你就是寻衅滋事!
+
+而我则为了捍卫自由而走向街头,我为了捍卫新闻自由和出版自由而帮助那些走向街头的人,哪怕他们已经和香港警察起了正面冲突,哪怕子弹横飞,哪怕硝烟弥漫,我帮助了他们,我义无反顾。
+
+有人说我是“反中乱港”分子,那是因为我做的这些事情,动摇了统治者的执政根基。
+
+公道自在人心。
+
+李医生,这个世界就是如此荒诞,您从被训诫,留下案底而一下子成为了英雄,身后被评为烈士,甚至全国各政府机构都要为您下半旗致哀,而我呢?不是被训诫,而是被判了刑。
+
+好人要留下前科,而执政者和他们的走狗们,却可以拿着大把的金钱“投资”海外,而不管国民生活在困苦当中,也不管现在那4400万绝望的失业大军。还割着这个国家的国民的韭菜,如果有那么不服气的韭菜,那就要被训诫,要被判刑。
+
+李医生,您知道吗?李克强总理也去世了,不知你们是否已经见过面。在他去世的那段时间在他的家门外已满是鲜花,就像悼念您一样。这一束束鲜花,真的是在悼念吗?那是在对执政者的暴政无声的控诉!因为李总理说过:人在做,天在看!
+
+是的,人在做,天在看!
+
+李医生,您知道吗?《庆余年》已经被搬上电视了,您的微博已经成为全国网民的哭墙,四年来,大家都在微博上和您聊天,我翻看您的微博,也不免失声痛哭,李医生,如果真有那天,我好想和您见上一面,简单地说一句:李医生,您好。
+
+李医生,您知道吗?在您去世两年后,在西安、上海、以及我所生活的城市——广州也相继爆发疫情。如果说武汉在疫情的时候被封城尚情有可原,那么上海的疫情就简直是癫狂。一切以疫情为目标,所谓的“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到头来只是对作为人最基本的权利——生命权践踏。一切以防疫优先,哪怕洪水滔天!
+
+李医生,您听听那《四月之声》吧,那是多么让人绝望的声音啊!普通市民的悲伤,基层干部的无奈,高级官员的无耻,全部在这《四月之声》之中。
+
+李医生,您知道吗,在2022年的11月,全国爆发了声势浩荡的白纸运动,这场轰动全国的街头运动,才让执政者感到恐惧,最后不得不结束了持续三年的变态清零防疫政策。而在此之前,新疆已经因为疫情而封了3个月。没有水,没有粮食,家门被焊死。因为所谓的“防疫”,小区居民楼里的居民因无法逃生而被活活烧死,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和癌症患者只能关在家里自求多福,家里养的宠物因为所谓的防疫而被活活打死。市民不服气,敲家里的锅碗瓢盆,却被指为“境外势力”煽动。
+
+李医生,多么荒诞的国家,多么荒诞的政党,多么荒诞的世界。
+
+但是,正因为那句话: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在那年11月的上海,年轻一代走上街头,第一次喊出了“习近平下台,共产党下台。”的口号。在一个拥有自由的国家,大家可以用选票来让施行暴政的执政者下台,让施行暴政的政党下台,而我们呢?等待的是,是秋后算帐,是大抓捕,是无穷无尽的恐惧。
+
+活在恐惧中,则永远恐惧;敢于面对恐惧,才会有真正的自由。
+
+愿这个国家不再有恐惧,愿您在泉下安好。
+
+一个和您一样的人
+
+
+
+
+
+
+
+
+
+
+
+
+
+
+ Made with by Agora
+
+
+
+
+
+
diff --git a/columns/2024-09-02-fragrance-of-time.html b/columns/2024-09-02-fragrance-of-time.html
new file mode 100644
index 00000000..b1433167
--- /dev/null
+++ b/columns/2024-09-02-fragrance-of-time.html
@@ -0,0 +1,191 @@
+
+
+
+
+
+
+
+
+
+ 尋香記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尋香記
+
+
+
+
+
+ 東加豆 | 2024.09.02
+
+
+ 我七月初就知道「尋香記」這個展覽了,但一直沒有動身,身心靈也像一個木頭人。為什麼呢?如果這是在二十年前,我肯定會在第一天第一時間就衝過去,興奮得不得了。想想也是挺有意思,我跟香味這東西,總算是有些不解之緣吧。八月的最後一天,我終於踏進了展廳。不過,就算來晚了,那份對香氣的喜愛,還是一點都沒少。有心動,也有感動。
+
+
+
+
+
+一.入門:香火初現
+
+這天,我來到了香港藝術館,參觀了「尋香記」這個展覽。一走進門口,就聞到一股淡淡的香氣,讓人感覺心情舒暢。這不是普通的香氣,而是從遠古傳來的,一種讓人心靈沉靜的力量。
+
+
+
+二.歷史:香之起源
+
+展覽的第一部分介紹了中國芳香文化的起源。遠古時,人們為了祭祀天地,開始燔柴燎木,這就是後來香文化的雛形。看著那些古老的工具和儀式用品,我仿佛能聽到遠古的聲音,感受到當時人們對自然的敬畏之情。
+
+
+
+三.生活:香之日常
+
+接著,展覽展示了香在古人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從香囊到香湯,再到香薰衣物,甚至用香木建造的房子,這些都讓我驚訝不已。古人對於香氣的追求,不僅僅是為了好聞,還有驅蟲、養生的功效。這一點,現代人似乎還有很多可以學習的地方。
+
+
+
+四.文藝:香之風雅
+
+當我走到文人雅士與香的關係部分時,更是感觸良多。古人不僅把香作為生活的一部分,還將其融入到了詩歌、音樂之中,甚至成為了一種精神追求。這裡展示的一些詩情畫意,讓我體會到了那種在香氣中尋找靈感的意境。
+
+
+
+五.工藝:香之器物
+
+展覽還特別介紹了各種精美的香器。這些香爐和香具,設計精美,做工細膩,不僅是實用的物品,更是藝術品。看著這些物件,我腦海裡浮現出古人使用它們時的場景,彷彿自己也參與其中。
+
+
+
+
+
+六.香之感懷
+
+參觀完這個展覽,我深深感受到了中國芳香文化的深厚底蘊。香不僅僅是一種物質的存在,更是一種文化和精神的傳承。在現代忙碌的生活中,我們不妨偶爾停下來,點上一根香,讓自己的心靈得到片刻的安寧。
+
+
+
+
+
+離開這展覽廳,愉快時光未完的,接下來,我來到了另一個展覽廳:「袖珍.厚禮──浮雲軒藏中國鼻煙壺捐贈展」
+
+「袖珍.厚禮」
+
+
+
+一.壯觀的鼻煙壺世界
+
+聽說這是香港迄今最大規模的鼻煙壺捐贈展,由已故收藏家冼祖謙先生的夫人冼石韞玉女士慷慨捐贈。這意味著冼祖謙先生夫人對香港藝術館的支持和絕對的信任,這是非常讓人感動的事情。既然來了,當然不能錯過。
+
+
+
+二.小巧的驚喜
+
+剛踏入展廳,就被那些小巧玲瓏的鼻煙壺吸引住了。每個鼻煙壺都不過掌心大小,但細看之下,卻各有千秋。有的色彩鮮艷,有的造型別緻,有的雕刻精細,真讓人歎為觀止。
+
+
+
+三.穿越時空的禮物
+
+鼻煙壺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清朝,當時是王公貴族之間互相饋贈的珍貴禮物。看著這些精美的鼻煙壺,不禁讓人想著當年貴族們收到這樣的禮物時,該有多高興啊!每一個鼻煙壺背後,都可能藏著一段故事。
+
+
+
+四.工藝:匠人的心血
+
+這些鼻煙壺之所以珍貴,還在於它們的製作工藝。從選材到雕刻,再到上色,每一步都透露出匠人的心血。有的鼻煙壺用的是珍稀的玉石,有的則是玻璃或瓷器,不管哪一種材料,都能被匠人巧手打造成一件件藝術品。
+
+
+
+五.故事:浮雲軒的收藏
+
+最讓人感動的是,這些鼻煙壺都是冼祖謙先生一生的收藏。他不僅是一位收藏家,更是一個對鼻煙壺文化有著深厚感情的人。看著這些展品,能感受到他當年收集這些鼻煙壺時的喜悅和滿足。一個個地收集,一組組地收藏。
+
+
+
+六.結語:一份珍貴的禮物
+
+離開展廳的時候,心中都是滿足的。全都是小小的鼻煙壺,不僅是藝術品,是冼氏夫婦留給香港的一份珍貴禮物。這些香氣,不僅記錄了一段歷史,也代表著一種文化。
+
+
+
+而我,當我百年歸老的時候,我的香水收藏品又可以為它們找個家嗎?
+
+
+
+
+
+這次展覽又喚醒了我,那些古老而美麗的東西。下次再來香港藝術館,也許有有更好的發現。
+
+完
+
+
+
+
+
+
+
+
+
+
+
+
+
+
+ Made with by Agora
+
+
+
+
+
+
diff --git a/feed.xml b/feed.xml
index a8046495..b08597e5 100644
--- a/feed.xml
+++ b/feed.xml
@@ -1 +1 @@
-Jekyll 2024-11-22T09:45:09+08:00 https://agorahub.github.io/pen0/feed.xml The Republic of Agora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No newline at end of file
+Jekyll 2024-11-26T11:22:23+08:00 https://agorahub.github.io/pen0/feed.xml The Republic of Agora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No newline at end of file
diff --git a/heros.xml b/heros.xml
index 2d5564bf..17802096 100644
--- a/heros.xml
+++ b/heros.xml
@@ -1,875 +1,269 @@
-Jekyll 2024-11-22T09:45:09+08:00 https://agorahub.github.io/pen0/heros.xml The Republic of Agora | Heros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网左实践总结 2022-12-16T12:00:00+08:00 2022-12-16T12:00:00+08:00 https://agorahub.github.io/pen0/heros/TomatoNoodles-a1_c-summary-of-internet-leftist-practices <p>“网左”总体来说确实是进步的,他们要比一些麻木者、漠不关心者和肉食者进步得多,他们是在资产阶级残酷压迫下抱团取暖的、可以接触到网络生活的群众。而“网左”形成的“左圈”也为许多来寻找答案的迷茫者,如一年半前的我,提供了资源和平台。</p>
+Jekyll 2024-11-26T11:22:23+08:00 https://agorahub.github.io/pen0/heros.xml The Republic of Agora | Heros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暴力与父权:泰国男子从军经历调查 2022-08-05T12:00:00+08:00 2022-08-05T12:00:00+08:00 https://agorahub.github.io/pen0/heros/2022-08-05-ElinBjarnegard/ElinBjarnegard...-a1_l-armed-violence-and-patriarchal-values <p>本研究超越男女二元性的论调,强调男性内部对于暴力的态度因意识形态影响而存在分化:志愿参军的人通常更亲近父权制意识形态,而不是军队塑造了士兵的父权思想;强制参军对不希望主动参军人士的父权思想并无明显影响。</p>
<!--more-->
-<p>我从2021年三月左右进入“左圈”,再到今年八月末二次退网,期间混迹过多个“左群”,也亲自参与过三个网络学社的创建或改组,也算是个“网左”了吧。在这么久的时间中,我的思想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接触和学习了马克思主义和其他思想,这是我需要感谢“左圈”的一点,但我也逐渐认识到“左圈”乃至“网左”的不足,这也是我退网的原因之一。</p>
+<p>本研究通过对泰南三府年轻男性进行调查,探索了参加武装暴力与父权价值观之间的关系。研究1发现父权价值观更强的男性更容易志愿加入准军事部队。研究2利用泰国征兵抽签所带来的自然实验,比较了非自愿应征入伍服兵役的男性与参加抽签但未入伍的男性的调查回答,发现两组在父权价值观方面没有差异。本文结论是,父权价值观促使人们自愿参与武装冲突,而在冲突地区应征服兵役不会导致士兵父权价值观的变化。</p>
-<p>这样长时间、大规模的实践已经证明了,“网左”在这个时代的风口浪尖上,显然已经无法背负起历史的重任,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应当以批判的眼光看待其,并汲取经验、另寻他路。我想从我这段时间的实践中批判性地总结出“网左”的现状和我个人对此的思考,希望大家能从中学到些什么。</p>
+<h3 id="一导言">一、导言</h3>
-<h3 id="我为什么反对网络报刊">我为什么反对网络报刊</h3>
+<p>最近的研究提出了一种新的解释,有可能更准确地缩小在暴力冲突局势中选择拿起武器的人的范围:具有父权价值观(patriarchal values,认同男性对女性的系统性支配地位)的人。一系列研究表明,关于男子气概(masculinity)和性别歧视的观念与支持暴力极端主义有关。本文从两个重要方面推进了这一研究:(1)研究了在武装冲突中,个人父权价值观强弱与通过资源加入政府准军事单位自愿参与有组织暴力活动之间的联系;(2)通过分析泰国的征兵抽签这一自然实验(natural experiment),研究了参与有组织暴力到个人父权价值观强弱之间的反向因果关系的可能性。</p>
-<p>先下结论,因为网络报刊是对于其他人和历史的粗劣模仿。这是许多同志和网群目前都会犯的一个问题,可以勉强算作一种机会主义。</p>
+<h3 id="二武装暴力与父权价值观之间的联系">二、武装暴力与父权价值观之间的联系</h3>
-<p>我作为某网络报刊的创建者,突然反过来反对网刊,我想大家也许都会很疑惑我的思想变化。我先说说我创建某报刊的历程。我最开始创立报刊,首先是因为看到了其他同志在办网络报刊,然后就产生了想模仿的想法。然后我当时所在的那个学社基本上天天吹水,有一个同志某天就提议:“我们要不干点事吧。”我就附和说好啊我们办报刊吧。为了办这个报刊,我甚至跑去借鉴了《新青年》,前朝剑斩本朝官了属于是,就好像列宁当年办了《星火报》、陈独秀当年办了《新青年》,我们也一定要办个什么报刊才好。由此可见,我当时是这个想法,不过是一种模糊的空想、一种对于他人和历史的模仿、一种“我们做点什么吧”的焦虑,这几乎就是主观主义的体现。据我了解,很多其他的同志也有这样的状况。</p>
+<p>在过去的三十年中,性别平等与战争暴力之间的关系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但侧重于个人层面的文献受到的学术关注较少。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在解释暴力行为成因时,性别价值观在社会和个人层面上都起着重要作用。父权制价值观被视为男女二元性别秩序的一部分,将男性置于女性之上,且这种父权制价值观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从父权制价值观转向性别平等的价值体系,意味着维护男女二元对立的界限日益模糊,并且二者平等。父权价值观与暴力倾向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多地被记录,而且往往集中在“他者化”(othering)过程中。他者化是一个区分“我们”和“他们”的过程,是构成父权价值观基础的性别秩序所固有的,也是合理化(rationalization)对他人实施肉体伤害的必须部分。尽管实施暴力行为往往与男性和男子气概的理想有关,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男性生物学上都具有同样的暴力倾向。同样,女性也可能是战时暴力的施暴者。因此,重点在于意识形态而非性别对于参与暴力的影响,从而需要从男性内部入手,研究参与暴力与不参与暴力的男性的不同及其原因。但是,研究父权价值观与暴力行为之间的因果关系仍然是一项重大挑战:这种既定的联系可能是由于以性别平等为导向的社会和个人不太支持暴力,也可能是由于暴露于冲突和暴力的社会和个人变得不那么支持性别平等。</p>
-<p>网络报刊还有一个严重的问题,那就是脱离实践。之前说了,这个东西几乎就是浮在天上的空想,落不到地上就是其特点之一。其一,我个人所知的几乎所有报社都是要靠拉别人写的文章当稿子,而且往往投稿不足,这就决定了报社对于文章的内容没有太多的选择权,从而造成“不得不来者不拒”的状况,而这些文章大部分都由脱离一线生产的学生撰写,更有甚者许多作者本身就来自资产阶级家庭,这里并不是要对学生群体提出批判,但现实就是他们写出的文章理论性过强,而且有些幼稚的小作者还喜欢卖弄名词包装自己,其大部分文章也都偏向时事点评、理论解析类,与劳工的现实生活相去甚远。综上述特点就导致报刊传播范围极狭窄,甚至不能覆盖绝大多数学生群体,受学校压迫最狂的那些“卷王”们根本就没时间看,也不会看。其三,报刊的形式本身就是脱离实践的。报刊一期有好几篇文章,而且往往主题不同且篇幅较长,需要专心阅读,需要阅读很长时间,而且需要一定的文化能力,还要有闲心去看这些东西,而能做到这一点的几乎只有资产阶级和小知识分子群体,很多白领都做不到,更别提工农群众了。</p>
+<p>个人对暴力的增值化(valorization,赋予某事物价值)通常归因于社会化(socialization)进程。研究表明,暴力既可以通过代际传播,也可以通过影响儿童待遇的文化规范传播。具体而言,曾被家暴或目睹家暴的男孩随后更可能坚持父权价值观,最终更可能选择参与政治暴力。北美的一些调查研究表明,具有平民背景和军事背景的个人在特征和价值观上有所不同,这是因为参军前已经形成了某种亲军队的价值观的年轻男性倾向于自我选择加入部队。</p>
-<p>有的同志又说了,那我把报刊打印出来去分发给工人,这总不算脱离实践了吧?首先,我要明确一点,我认为报刊这个形式本身就是脱离实践的;其次,如果真的要去打印出来发给工人,那为什么要做成报刊的形式呢?直接单独发特定的文章不好吗?报刊本身不仅目标大容易被晶哥盯上,还需要很多的阅读时间甚至能力(此处批评某些术语名词乱飞的文章),而这是大部分工人群众所不具有的,这就使得报刊本身就是个形式主义的东西,完全没有必要设计封面、给自己冠以“主编”或“副主编”的头衔,还给自己起个“xx报”的招牌,我们又不是要挂在店里卖;而且,既然都可以直接接触到工人群众了,为什么不能脱离纸面文书这种知识分子的形式,直接口头宣传,用最真情实感的方式拉近和群众的关系、建立信任,这不比那种鲁迅式(某些时候叫胡适式更合适)的从上而下的灌输更好吗?</p>
+<p>然而,其他一些论述则将对暴力的增值化与服役经历直接联系起来。例如,在越战期间服兵役的美国男性因暴力犯罪而被监禁的可能性显著增加。另一方面,国际安全援助部队中瑞典士兵在阿富汗服役前后的价值观基本保持稳定。</p>
-<p>报纸、杂志的出现是因为信息技术不够发达不得已为之。互联网、尤其是智能手机出现之前是报纸和杂志的高峰年代,在以前出了爆炸性新闻得要报童沿街大喊“号外”才能让大家知道,而现在只需要打开任何多媒体网站,巨大的标题和夸张的图像就会立即吸引住你的眼球。报纸现在已经基本见不到了,纸质刊物也在逐渐消失,因为它们本质上就是把一堆小文章合订成一个合集,这样在那个信息技术落后的年代,不管是看起来还是卖起来都方便,如果出一份文章就卖一期报纸,那成本岂不高得离谱?这就是报纸存在的原因。而现在不一样了,你根本不需要印刷几千几万份报纸来传播信息,你只需要把文章发到网上,自然就传播几万次;你也不需要把很多文章合订在一起,因为现在完全有支持单独阅读一篇文章的技术(合订在一起看反而不方便且费时,而且不易于传播)。即便是新闻联播这种“电子报纸”也越来越没人看了。现在还办报纸是逆时代潮流而行。</p>
+<p>在女权主义安全研究中,“军事化男子气概”(militarized masculinities)这一概念已发展为捕捉军事暴力与男子气概之间的特殊关联。军事化男子气概通常的特点被认为是“强壮、吃苦耐劳、具有侵略性的男性异性恋取向、恐同、重视庆祝同性友谊、实施有控制的攻击行为、以最小的抱怨完成任务”。尽管军事化的男子气概包含了相当多的特征,但在本文讨论中,军事化的男子气概有两个决定性的特征:其与男子气概的联系和对暴力的增值化:一个真男人应该具有战士的品质。女性被赋予了柔弱和看护的二等角色,而未能“像个战士”的男性则会受到羞辱。</p>
-<p>网络报刊另一大问题就是组织性低下。目前许多报社可能都是两三个人一拍脑袋决定干的,也就只是靠这两三个人撑着,基本上包揽所有工作。这两三个人要是有啥事干不了了那报刊立刻就寄了。而且这种问题在网络上没法解决,就拿报刊工序中工作量最大的排版来说,这个真的只能一个人做,线上交流效率的低下不足以形成有效合作,且将文件经常要传输给别人也是一个麻烦事。这样的生产效率极低,且漫无目的,更像是为了体验那种回归劳动本身的快乐。而且目前这样的报社光我知道的就将近二十个,内容五花八门,甚至有一稿多投的现象,而这个问题是在网络平台上无法解决的,要想真正地去做报刊就只能靠线下组织。</p>
+<p>军事化男子气概指的是这样一种主张,即“与男子气概相关的刻板印象中的特质可以通过兵役,尤其是战斗来获得/证明”。这句话表明男子气概可以在军事环境中获得(acquired)和证明(proved)。第一种说法说明服兵役或参加战斗的经历会使男性具备某些特质。第二种观点认为这些特质是来自早年社会化过程,并且参军后就能表现出来。这种模棱两可的关系提出了父权价值观与暴力之间因果关系的问题。更具体地说,它提出了军事化男子气概的理想主要是通过自我选择(参军前)还是军事社会化(参军后)来实现的问题。</p>
-<p>而且我还要指出一点,许多办报刊的同志都在极力避免在文章中冲塔,我认为这是不可取的。我认为,既然我们要给群众灌输革命思想,那就不能像保皇党或者改革派一样打擦边球浅尝辄止,我们需要明确地指出问题的本质。我们就是需要告诉群众,现在的特色已经不是社会主义了,不然群众也依然会沉浸在一个“赵家皇帝都是好人,就是身边奸臣太多”的幻想中,其实我相信很多群众的思想都已经达到了这一步,我们也更没必要像《新青年》一样“二十年不谈政治”。这时候就一定会有人跳出来指责我说这个是找死啊这个盲动啊之类的,那我只能这样告诉你,你就在网络上蹲着吧,蹲一百年也不会有什么用。是的,这样做确实是很危险,但如果怕危险,那建议右转保皇党。我认为,许多同志都过分地高估了特色的统治能力,这源于我们对于敌人的不了解,打交道太少,既不知己也不知彼,才造成了心底莫名的恐惧,这正是敌人想要看到的。</p>
+<h3 id="三志愿参军与军队招兵">三、志愿参军与军队招兵</h3>
-<p>总而言之,网络报刊整体依然是进步的,这依然是阶级斗争铁的表现,也是同志们试图对抗异化、回归劳动本身的伟大实践。但我还是希望同志们能时刻用毛主席的话:“实事求是”,来提醒自己,不要陷入了对历史盲目模仿的陷阱。</p>
+<p>有关主动参加暴力行动的研究将军事冲突环境解释为已经社会化的个人可以将男子气概和暴力增值化的地方。一项关于越共游击队招募情况的研究强调对许多年轻新兵来说“赢得荣誉的渴望,或许只是赢得社区的尊重”是他们加入游击队的主要原因。对军人阳刚之气的认同往往是参军的主要动机之一。</p>
-<h3 id="进群即同志">进群即同志</h3>
+<p>许多军事组织依赖于吸引志愿者和激励应征者,而将男孩转变为真正男子汉的理念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力工具。从国家的角度来看,军事化男子气概的概念有利于军队招募“不怕死”的士兵。当军队把自己塑造成充满阳刚之气时,就会吸引某一类渴望这种改变的人。这与军事化男性气质内涵——“真正的男人是士兵,真正的士兵是男人”——不谋而合。从这个角度来看,军事化男性气质的构建早在入伍之前就已开始。</p>
-<p>“同志”的门槛,在今天是否也太低了点?</p>
+<h3 id="四反向因果关系的可能性军事社会化">四、反向因果关系的可能性:军事社会化</h3>
-<p>现在“左圈”内有一种奇怪的风气,那就是我们对只要在左群里(至少是自称的左群)、或者在昵称或主页中带有“左”的元素的人就会不假思索地称呼为“同志”,倒颇有些“五湖四海皆同志”的味道了。可这些人真的全都算是“同志”吗?</p>
+<p>军事社会化意味着与军事组织具体相关的经历塑造了个人的价值观。在这里,士兵所处的环境会塑造和重塑他们的兴趣以及身份。军队也要求向未来的士兵有效地灌输有利于实现(使人成为士兵)的思想和价值观。作为一个以男性为主导的组织,军队的职能以暴力为基础,因此军队鼓励军事化的男子气概,将其作为诱导男性成为战士的一种手段。这种转变需要特定的方法、仪式或做法,旨在培养出愿意为某一事业杀人和献身的士兵。这一过程被描述为旨在摧毁士兵的个性,代之以对部队的认同。</p>
-<p>“左圈”中许多网群的审核制度还不如特色,倒是更像我见过的那些西方社民党,只要发个邮件报个名就立刻能成为党员;或者是早期国民党,为了充数什么人都放进来。这些网群的人数自然也高得很,许多网群的创建者还以人多为豪。我们往往能在这种群里看到三类人,我将他们称为王明式、幼稚式和张国焘式人物(注意,我在这里用这两个人的名字分类只是为了方便大家理解,并不完全一致),这三类人我认为是不可以拿对待同志的那一套去对待他们的,因为他们或者根本就没有完全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即便他们很多人认为自己有),或者沾染的资产阶级习气要比无产阶级的还要多得多,或者更有甚者根本就没把我们的事业当回事,在政治上和待人接物上都十分幼稚。总之,他们身上总是体现一种不平等,总是有着机会主义和个人主义的影子。</p>
+<p>然而,军事经历在多大程度上将男性社会化为军事化的男子气概,以及哪些类型的实践、方法或经历引发了这种社会化,这些问题尚未得到深入探讨。</p>
-<h4 id="天山上下来的王明">天山上下来的王明</h4>
+<h3 id="五募兵与征兵制情境中的男性军人气质">五、募兵与征兵制情境中的男性军人气质</h3>
-<p>其一王明式。王明是土地革命时期的“二十八个半布尔什维克”之首,是“昆仑山上下来的神仙”(毛泽东即兴讲话)。作为留苏派的代表人物,他不仅抱着共产国际的指示当圣旨,还十分看不起毛泽东等人的“山沟沟里的马列主义”。“左圈”里也有这样的人物,但他们要比王明还要神气。</p>
+<p>有些人被迫征召入伍而绝不会自愿参战;有些人乐于为国家服务;而对其他人来说,参军是为了钱。一些国家实行征兵制,而另一些国家则依靠志愿兵。不同类型的军事环境也可能刺激不同类型的社会化进程。例如,准军事部队或游击队可能不要求在入伍前接受正规军事训练;服兵役可能不会有任何战斗经历;但在冲突不断的国家,即使是刚入伍的新兵也可能经历战斗和死亡威胁。</p>
-<p>我们与这些人往往刚一接触就能感受到一种小知识分子高高在上的姿态:“你这前反思后现代的虚幻共同体主义者,停止你对大他者秩序性分子的迷恋,快去学德国哲学史,让我这康德黑格尔纯粹理性主义者来一场进步主义辖域-去辖域运动来扬弃你的庸俗化意换!”(这句话意思不准确,因为我真的不会模仿他们说话)。这种行为的脱离群众已经不需要我指出了吧,大概就类似于你把他当同志,他把你当土狗,就是毛说的“装腔作势,借以吓人”。其实这种行为背后的心理逻辑非常简单,这就是一种不平等。这些人就像是孔乙己,在现实中“怀才不遇”,对朝廷不满,但又不肯脱下破烂的长衫和穿短衫的站在一起。他们从一些书本或者视频上(这里点名b站,具体哪个up就不说了)学到了那么一星半点的哲学词汇,便立刻填充到自己的语言里,即便他们自己都不理解(背诵定义并不等于理解)。我想请问同志们一个问题,当此类人在对没接触过马克思主义的人宣传时,一味地套用哲学名词起什么作用呢?其实也不是一点用都没有,至少会让此类人感觉到莫大的优越感,一种装逼成功的快感:“看,这个词我知道他不知道,我多厉害!”好嘛,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解放全人类的伟大思想竟成了某些人用来装逼的工具!请问马克思的“马”是不是还有四种写法啊?</p>
+<p>本研究的重点是泰国,该国拥有规模庞大的准军事单位与泰国皇家武装力量(RTARF)并肩作战,后者采用抽签征兵的方式服兵役,兵役一般为两年左右。RTARF的应征入伍者的训练以通过惩罚和社会及心理压力暴力灌输纪律而著称。所有年满21岁的男性都必须在每年4月应征入伍。</p>
-<p>这种人张口闭口马克思,但却只是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当成一种显摆的资本,心底里还是资产阶级那套意识形态:多学了点知识就高人一等了;即便他们有的人并没学会他们自己口中的那些哲学东西,但他们还是要用上高级生僻的词汇来粉饰自己的语言,还要诡辩说这是“避免庸俗化”,甚至有的还宣称自己是“正统马”,很多同志看不清他们的真面目就会觉得“卧槽听不懂总之很牛逼就对了”,其实和那些宗教忽悠人是一个道理,就是弄一堆云里雾里的东西,搞得很高大上让人听不懂好像普通人触不可及,所以才能招揽到信徒,这类人本身倒也很享受这种“众星捧月”的优越感。</p>
+<p>此外,泰国有许多男子和少数妇女自愿加入各种准军事部队。随着服役年限的增加、晋升和在不稳定的边境地区服役而获得经济奖励。泰南三府(北大年、也拉、那拉提瓦)自2004以来就因持续叛乱而成为冲突地区。这种在冲突地区活跃的不同军事组织的组合有助于研究自我选择加入准军事组织,以及通过服兵役实现社会化的情况。</p>
-<p>当我们在对群众进行理论宣传时,如果也是一上来就堆砌哲学黑话,那群众不仅不会受到宣传,还只会觉得我们在装逼,想:“奥,马克思主义者就这?跟我搁这儿摆什么架子呢?”说句不好听的,如果让这些人和邓小平一起去给群众宣传,我估计群众很大可能会听邓的,因为邓的话至少听得懂而且姿态够低。</p>
+<p>军事化男子气概是通过归属身份和表现身份的组合来实现的。泰国以性别广泛的流动性和对变性人(kathoeys)相对较高的容忍度和能见度而闻名。但是泰国军队在这方面是保守的,只征召给那些认同、被认定男性身份、并在法律上被承认为男性的人。变性人通常可以免服兵役,但在征兵日获得免服兵役所需的程序往往涉及羞辱和骚扰。</p>
-<p>网络左派中有许多人就喜欢端着一副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架势,以学生为主,而且还多为中学生。这就不禁让我想到了鲁迅笔下的孔乙己:</p>
+<p>研究1是对自我选择加入两类泰国准军事组织的研究:社区民兵(Community Militias),和游骑兵(Rangers)。</p>
-<blockquote>
- <p>“旁人便又问道,“孔乙己,你当真认识字么?”孔乙己看着问他的人,显出不屑置辩的神气。他们便接着说道,“你怎的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呢?”孔乙己立刻显出颓唐不安模样,脸上笼上了一层灰色,嘴里说些话;这回可是全是之乎者也之类,一些不懂了。在这时候,众人也都哄笑起来: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p>
-</blockquote>
-
-<p>“王明式”的人物就如同这穿着长衫的孔乙己,别人要是显得不懂“哲学”,他便要骄傲起来,上去显摆一番;若是别人质疑他的观点,那他便要涨红了脸,说一些“之乎者也之类,一些不懂了”的话。这种行为,不过是想要衬托出自己要比这些不懂“哲学”的土老帽们高人一等,摆出一副知识分子的架势,他的那些哲学术语,就像孔乙己的长衫,即便破旧不堪还是要穿在身上,显得自己是与众不同的“读书人”。这些人往往死要面子,根本不会听任何人对他观点的反驳,要是你反驳那一定是你错,只要你敢反驳他,他就立刻要摆出一副“唯我独革”的姿态,完全把自己置于他人之上的态度,用着各种酸臭的小嘲小讽。</p>
-
-<p>这类人就让人感觉到,他就像一个没长大的孩子,拿着成绩单期待父母的夸奖,跟其他人比考试成绩赚得优越感。他把马克思或者黑格尔当成了一种炫耀的资本,就像他考试考100分一样,就像孔乙己穿长衫一样,只是为了标榜自己多么与众不同,多么牛逼;一旦有人反驳他的观点,那就是相当于质疑他“与众不同的存在”的基础,所以他当然不会听,并用上一切诡辩之法来捍卫自己的“神圣性”、“合法性”:“读书人的事能叫偷吗,那叫窃!”。他辩经不是为了学习,而是为了证明自己牛逼。他在政治上是极其幼稚的,混到左圈里来当理论教师爷和哲学教皇来了。</p>
-
-<p>这些人总喜欢讲一些精英主义论调,摆出一副学阀的架势,就像胡适一样,高高地举起自己的双手向资产阶级投降:“赵老爷您看,我讲的东西群众根本听不懂,我也没打算动员那些不会术语的土老帽,我研究的是纯学术的东西,我是不会触碰您一分一毫的统治基础的,千万不要拿铁拳砸我呀!”</p>
-
-<p>这些人似乎并不愿意和工人阶级融为一体,他们似乎更向往的是现代西马教授的生活,在大学里写写书骂两句然后继续享受资本主义制度带给他们的优越生活,当着资产阶级老爷圈养在大学这个象牙塔里的宠物。所以他们日常只是整天泡在网上,忙碌于网络上看谁辩得过谁,而不看这些争辩是否有居于提高人民群众的革命性。他们的立场并没站在工农群众这边,他们最多能起到的作用就是工人运动催化剂的作用,这些人是无产阶级的落后分子。不过据我个人观察,这类人中还真的有好多是来自资产阶级家庭的(别拿恩格斯跟我杠,从古至今出了几个恩格斯?),那这样的行为也就不奇怪了。</p>
-
-<h4 id="不是幼稚病是纯幼稚">不是幼稚病,是纯幼稚</h4>
-
-<p>其二幼稚式。我对于这一类人甚至无法找到一个合适的历史人物作为他们的代表,因为历史上的人物再怎样“幼稚”,都在对形势判断错误、走错了路线、陷入某种错误的主义等理性的、政治的框架内,而这些人则是纯纯的幼稚,不仅像个熊孩子一样学不会控制和正确地表达自己的情绪,还把政治当成过家家,为所欲为。</p>
-
-<p>现在许多同志都喜欢引用列宁同志的话,批判某某某人是“左派”幼稚病。但这颇有些扣帽子的意味,是十分不准确的。某些行为在我看来,不是什么“左派幼稚病”,而就是纯幼稚。此类人往往拥有自恋型人格的多种特征,时常是事事以自我为中心而罔顾集体,这类行为正是无组织无纪律的体现。</p>
-
-<p>出口成脏是最典型的体现。说脏话本身其实没有什么错,这是情绪发泄式的一种表达,但是如果拿脏话攻击别人,那就是另一回事了。大概是真的觉得别人没法顺着网线过去打他们,有的左人对别人可以说是无下限地人身攻击,别人一不随他们的意,一句“啥b”直接就上去了,完全不把对方当人,而是当成自己的情绪垃圾桶。对于一些和他们持反对意见的同志,也会以各种话语打压。更有甚者,他们在现实中遇到了不如意的事,或者是在和别的政治立场相左的人对线中被对面骂了,他们心中有情绪,却不敢对着欺负他们的人怼回去,反而跑来群中大肆发泄撒泼打滚乱发脾气,对别人人身攻击,完全不在乎对方的感受,甚至迁怒于其他同志,抽刀向更弱者。此类迁怒经常是逮着谁骂谁,完全不顾及是否无辜,以为在事后道个歉服个软就完事儿了,属实是“躬匠精神”了。在他们看来,自己就是应该被宠着包容着,别人的感受他们根本不在乎,他们是要比其他人高一等的,这是一种极其自私的想法,也是一种不平等的思想。</p>
-
-<p>死要面子。你一定在“左圈”中见过这样的人,他们不管是出于能力不足还是对情况判断不清,会或经常或偶尔犯一些错误,不管是理论上还是做事上,但是当别人指出他的错误时,他要么暴跳如雷,要么就直接开始哭闹,总之就是一个死犟嘴绝不承认。其实犯错误是正常的事情,强如毛爷爷,他年轻的时候还搞过“湖南共和国”这种空想。但是知错不认、认错不改,甚至攻击指出错误的人,那就是另一回事了。</p>
-
-<p>我遇见过一个例子,我们将此人暂称为A。有一次在群里我们正在讨论一些理论问题,然后A说了一个不是那么准确的理论,我和另一个人指出了他的错误,我想他当时应该是意识到了自己确实有错误,但是他却做了令人匪夷所思的行为。他先是对我们表现出深切的质疑:“啊?真的吗?没有吧?”然后开始给自己诡辩。因为他本身理论确实有错误,所以按正常的逻辑他是没法给自己辩护的,所以他开始推我们甩哲学黑话,什么什么意换什么什么反思之类的,到这一步他确实赢了,因为我们确实不知道他在讲什么东西,所以也不好继续再说什么,但我不能不指出这是一种极其幼稚的行为。A这样做无非是出于死要面子的心态,但这就是个网群,换个头像就没人认识你了,你要了面子又有啥用。如果以后A再有什么问题,不会有人再给他指出了,他就只能沉浸在自己哲学黑话意淫的世界中。这个例子只是在进行讨论时出现的情况,不涉及到他人或集体,还算是可以容忍的范围内,但下面这个例子就是彻头彻尾的不顾集体的个人主义了。</p>
-
-<p>我们将第二个例子的主角暂称为B。B曾经是某某网络报刊的编辑之一,另一位编辑C一直负责排版,他有一次自己觉得自己目前的职务无法体现出自己的大才大能,便主动提出要负责新一期报刊的排版,C答应了。但是B在但受到自己受到肯定后便高兴得把这个事忘了,后面快到发刊日期了,在C的不断催促下B才特别敷衍地排了个版,有多敷衍呢?字体不仅太小,而且大小不一样,好几篇文章之间的行间距也不一样,甚至还有一个投稿作者名字打错了,C用几乎是哄孩子的态度给他指出这些问题希望能重新改一下,先说排版怎么好,然后说但是这点有点瑕疵要是能改一下就好了,很柔和了吧?但是B的回复很直接:“我不改,你改。”C便有点上火,于是语气就有些强硬,结果B直接发了个哭的表情包和一堆委屈的话,总之就是开始哭闹,C便心软,又开始安慰他,最后还是重新排版了。据说B在事后还给别人说C骂他。在这儿我们首先应当认识到,报刊排版这个事,是该报刊编辑部整体的事,如果报刊发布晚、质量出问题,是编辑部整体需要担责任的,而不单单是B或者C一个人的事。但在上述案例中,B却把报刊排版当成了展示自己个人能力的平台,但在获得这种他自以为的对自己的肯定之后,他却又拒绝担负起相对应的责任,“白嫖”了属于是。然而这和A不同,B的这份责任如果他不担,就需要集体来担;当名誉受损时,是集体的名誉受损,而他本人则不怎么受影响。更应当批判的是,B在别人给他指出错误后,装可怜利用了同志们的同情心,只为维护自己的面子,这是一种自私又可悲的行为,属于知错不认也不改,甚至还利用别人的好心反将责任推到别人头上,更有甚者还会污蔑指出错误的人,这就已经是一种资产阶级思想了。</p>
-
-<p>毛主席在《论联合政府》中说道:“有无认真的自我批评,也是我们和其他政党互相区别的显著的标志之一。我们曾经说过,房子是应该经常打扫的,不打扫就会积满了灰尘;脸是应该经常洗的,不洗也就会灰尘满面。”然而当别人对这些人指出错误时,他们已经意识到自己的错误(王明是根本不认为自己错了——笔者注),但他们依然死要面子不承认,甚至硬是要按着自己的错误路线走下去,“这种作风,拿了律己,则害了自己;拿了教人,则害了别人;拿了指挥革命,则害了革命。”(《改造我们的学习》毛)</p>
-
-<p>无下限的反串和cosplay行为。反串和cosplay本身是网左群体对于现在社会的一种相对消极的反抗形式,可以被算作是进步的;但当这种行为变得毫无限度,甚至已经影响到了群里其他同志和社群的正常运行,这种行为的性质就变了,我想这点不需要我再多加说明,这种行为几乎在“网左”诞生之初就被很多同志批判了。据我了解到的几乎所有网群,他们每天的主要内容就是吹水、反串、cosplay,有的人反串水平高超得甚至让很多同志误认为右壬,知己知彼了属于是。我见过cosplay最严重的一个网群,专门设立了一个群作为吹水用,“社长”带头cosplay,几乎每三四天就换一个群头像换一个群名,甚至还通过qq群的“群头衔”功能给群友们“封王封侯”,时不时还要在群里发自己穿上苏联军装或者啥的照片,真・cosplay了属于是。这样的网群,实在是难说它起到了除发泄情绪和消遣时间外的更多作用了,它已经变成了无产阶级运动中落后的产物了。</p>
-
-<p>许多人在现实中受了委屈,处处受到压抑,便跑来网络上来发泄、逃避,但也仅仅止步于此,甚至打扰到网群的正常运行和其他同志的生活,这虽然属于一种消极反抗,但对革命运动实质上没有任何推动作用。虽然这话听着不舒服,但我还是想说:网群不是心理医院,有病请找心理医生。</p>
-
-<p>有的同志(或此类人本身)喜欢为此类人辩护,说他们是“左派”,所以我们依然应当把他们当成“同志”,他们的行为依然是是“左的”,是所谓“进步的”,但如果真的这样,那“左派”、“同志”的门槛是否也太低了点,入党还要搞政审呢。实际上,这不过是列宁同志所说的“隐藏在‘左的’口号下面来为小资产阶级自由散漫辩护的全部幼稚性”。</p>
-
-<p>“幼稚病”描述的是政治路线斗争中明显的错误,尚且是成年人经过理性思考判断,用逻辑言语表达出来的观点。而我们前面所阐述的行为,就像是一个被惯坏了的小孩子,一不如他的意就要大哭大闹甚至打人骂人,这根本就不是“幼稚病”,而是纯粹的幼稚。不管王明再教条主义、张国焘再机会主义、考茨基再“叛徒”,也没见他们指着毛和列宁的鼻子骂脏话吧?</p>
-
-<h4 id="要当老大的张国焘">要当老大的张国焘</h4>
-
-<p>其三张国焘式。每次我读党史的时候,看到张国焘这个名字我血压就往上窜,我就预料到这个人一定又要为了一己私利葬送好多红军战士的性命。张国焘本来是红军在川陕根据地的领导人,但他在和红一军汇合后,看到红一军兵少钱少,再对比兵强马壮的红四军,张国焘便飘飘然起来,认为自己才应该当老大。然后才有了后面的分裂,并另立中央,最终带着左路军(红四军+原红一军五、九军团)去和川军死磕并导致百丈关大败。在被迫北上后,但他因为担心自己的政治命运,就在黄河南岸拖拖拉拉不想过河,结果直接导致宁夏战役计划被迫中止;为了营救已经渡河的红九、三十一、五军,延安方面又制定了海打战役计划,结果又因为张国焘的不配合而破产;最终渡河的三个军不得不组成西路军,在河西走廊试图生存,但最后几乎全军覆没。可以说,左路军和西路军的惨败,张国焘难辞其咎。而张国焘在此之后并不知悔改,继续走他的机会主义、山头主义道路,最终叛投国民党,客死海外。总而言之,我们说的“张国焘式”人物,就是没有特别坚定的信仰、混进革命队伍的投机家,不管是在政治上投机还是在金钱上。</p>
-
-<p>争权夺利,要当老大,是这类人最典型的表现。很不幸地,在我亲身经历的四个网络学社中,发生权力斗争的有四个,达到了百分之百。</p>
-
-<p>第一个网群,我们将“社长”暂称为A,其中一个和他一起建立群组的成员暂称为B。这个网群在建立初期,想要建立一套有效的筛查制度,防止有破坏分子进入网群,于是A就自告奋勇,编写了一套审核题,但是A的这套题的答案几乎都能在网上搜到,大概类似于“商品的二重性是什么”这样,这别说防晶哥了,连兔兔都防不住;所以B在看了这套题之后,就重新修改了一遍,基本上把每道A出的题都换了一遍。但在这之后,A遍处处掣肘B,甚至说B难听的话,因为A认为B在“夺自己的权”。很多同志看到这里可能已经皱起眉头来了,不得不说A的思路看似是非常离谱的,但其实仔细分析,这不过就是一种个人主义、机会主义思想。更明确地来说,A完全不认为他所做的革命事业(咱们暂且把网左算作革命事业)是在为全人类谋福祉,不认为这是全世界无产者的事情。他不认为这是集体的事情,反而认为这是自己的事情,所以他的所思所想都是优先从个人利益出发的。审核题起不到效果,群里混进反动派和走狗怎么办,A完全不在乎;但如果他的手下胆敢僭越,指出他的错误还要在上面动手动脚,那就是大逆不道之罪,他就要对其降下天罚。我们知道,马克思主义者思想的最核心一点,就是平等,就是民主,即便是在以“纪律”、“组织”为准则的军队里,红军也设立了极其民主的制度:官兵平等、财产公开、士兵委员会。在A的思想中,所谓的社长(即便这只是他自封的)要比社员高一等,社员指出社长的错误,甚至抢了社长的“权力”,是绝不可容忍的。A的思想,在某种程度上确实可以算作一种资产阶级思想,而且甚至是没有物质基础支撑的那种。对A来说,网群不是革命事业的平台,而是自己的私产。</p>
-
-<p>第二个群也差不多。社长D在社员发现学社吹水现象过于严重,提出要进行社务改革以及人事重组时,拒绝了社员对吹水群的改革,并宣称这个吹水群不属于学社,是在自己的朋友群。但如果只在其他群里抓吹水,那学社的人不还是要到“朋友群”去吹水吗?所以这场改革无疾而终。在这里的个人主义体现得更淋漓尽致,已经弃集体于不顾,完全是从个人角度出发思考的了。</p>
-
-<p>在第三个群中,C和其他几个社员一起建设了一个网络报刊。在一开始,网络报刊处在一个非常混乱的组织状态,基本上是一个人包揽全部工作。所以在后面,这个学社试着去分工,把一些之前被包揽的大工作打碎为多个小步骤,然后尽量让所有成员都可以分到工作、参与到学社建设里来。但是这就让C暴跳如雷了,他觉得这是“削他的权”,反对声音很大。C被分配到的职务是报刊封面设计,他之前也参与过排版和人事安排,但很不幸,他证明了自己没有担任这些职务的能力,但C并不这么认为,他认为这就是在打压他,所以他时常抱怨说“没有归属感”,后来甚至拒绝参加任何社务。颇为讽刺的是,C还经常攻击学社说“没有民主”。</p>
-
-<p>在第四个群中,这个群的成员因吸取之前的教训,所以在一开始就取消了“社长”这个东西,但作为创始人之一的E却不是很同意,他时时刻刻都想要当“社长”。在一开始,E拥有相对较大的“权力”的,他也一直自认为自己就是社长,但后面由于他确实能力无法胜任,所以逐渐被移出了核心决策小组,所以他心怀不满,甚至经常攻击决策小组,说这是“独裁”,但实际上如果让E加入这个小组他绝对不会说什么;E还时常阴阳怪气小组中做决策最多的同志(即他眼中的所谓社长)。很多同志都不理解,一个网络学社,他搞权力斗争是图啥,图多控制一个群吗?</p>
-
-<p>除了争权,张国焘式行为还有从别的群强行拉人。这就是彻底的山头主义了,在“左圈”内拉帮结派,不用敌人来打自己就开始分裂内斗。我之前所在的学社出现过一次这样的情况,我被一个人,我们称之为F,拉到了他们群,然后我就想在他们群宣传一下我们的报刊,F当时很不满,觉得我从他们群挖人。后来F跑来了我们的群,由于他的观点以及态度恶劣,和我们群群员起了一些冲突,他和他的信徒们就开始从我们群通过私信或直接邀请的方式偷偷拉人,在被发现后干脆光明正大直接在群里挖人,厚颜无耻了属于是。在F看来,无产者、左派不是一个整体,我们要做的不是团结大多数,而是拉帮结派勾心斗角,为自己攒(虚拟的)政治资本。F通过某种方式凭空创造了一种身份认同:“F的学社的人”和“我们的学社的人”,而不再是无产者、受压迫人民这种身份认同,我想特色肯定很喜欢这样的人,直接帮他们分化了人民,还不用发工资。顺便提一句,民族主义也是通过类似的方式被制造出来的。</p>
-
-<p>金钱投机,利用同志们的信仰和同情心来骗取钱财。这个就已经不能算作“左派”了,甚至可以归到敌人的范畴。我想同志们多少都有耳闻前段时间“张子桀骗钱”一事,此人通过奥斯卡级别的表演与包装、利用同志们的同情心,来为自己谋财。这种行为在道德上的失败已经不值得再批判,但是他的这种行为,不仅严重损害了同志们之间那种坚定的信任,而且还打击了很多新同志对马列毛主义的信心,可以说,这一类人是资产阶级的好帮手。我还遇见过一些人,宣传说自己可以帮同志们打印一些市面上没有的资料和同志们自己做的宣传物,虽然说是要花点钱,但很多我当时也都相信他们是真的站在革命的人民这边的,但当我仔细询问之后,发现他们居然也在帮右派打印资料,这使我无语地无地自容,这些人就是纯粹的投机商人,他们为了赚钱可以见人说人话见鬼说话,如果利润足够的话,他们也完全可以向晶哥出卖那些曾经的“同志”。</p>
-
-<p>既然说到张子桀,那就不能不提最恶劣的性投机。张子桀此类人,通过把自己包装成“激进的女权主义者”,把自己塑造成革命家、女性之友的形象,让很多刚刚建立信仰的、处在迷茫中的年轻女同志对他们很有好感,而他们则卑劣地利用女同志,骗取她们的感情甚至身体,以满足自己野兽的欲望。而这样做的危害是明显,那就是极大程度地激化性别矛盾,帮敌人瓦解了男女同志间的信任,这让男女同志之间以后还怎么互相充分信任呢?以后还怎么自由地在一起战斗呢?此类禽兽人物无疑成了父权制的卫道士,无疑在给资本主义续命,他们对我们运动的割裂,甚至要比晶哥的铁拳还要厉害。</p>
-
-<p>名誉投机,把自己包装成“左派明星”,但实际上并没有坚定信仰。张子桀是这样的人,之前还有一个“月华”,每天在空间里发表马列毛言论,结果润到荷兰之后就摇身一变成了新自由主义者。还有很多这样表演型人格的人,特别喜欢包装自己,混入左派的队伍,享受通过欺骗新同志带来的被崇拜感。我认为,这些人危害虽大,但真正的马列毛主义者是可以识别出这些人的,这些机会主义者的出现并不会影响他们的信仰。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左圈”无时无刻不在吸纳新成员,一些对体制迷茫者、怀疑者也经常会来这里寻找答案,而这些表演者,实际上就变成这些新成员崇拜的“神像”,甚至形成一种“饭圈”,就比如说月华在被挖出家里是金融资本家时,有很大一批他的粉丝用恩格斯给他辩护。当这些新成员没有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武装自己的头脑之前,便会对这些“神像”马首是瞻,而当他们发现,原来这些人不过是一些职业演员,给他们传播一些自己都不信的东西,他们会怎么想呢?他们还如何去信任其他的同志、如何去信任马列毛主义、如何去信任共产主义一定会实现呢?这对我们的队伍的打击无疑是巨大的。</p>
-
-<p>一言不合就开盒。前段时间,有数个网群被举报封群,原因是有一个叫“稻花”的组织,利用计算机科技收集其他网群的数据,然后举报,宣称这是为了“消灭落后的网左”。在这个组织中,甚至还有严重的个人崇拜和cosplay现象,把“稻花”誉为什么伟大导师,还给他编了首赞歌,实在是魔幻现实主义。除去这种以开盒为存在手段的特殊案例,左圈中还确确实实地存在用开盒来攻击对方的现象。两个人,因为一些网群组织上或者理论上的冲突,就直接挥舞“盒大棒”,翻对方老底以通过这种方式报复、胁迫对方,这种手段我上次见还是在诈骗犯那里。除了开盒,我还见过有人在和别的群或者个人起了冲突之后,直接把他们举报了,这下晶哥好帮手了属于是。这类人,虽然行为很幼稚,但是要比“幼稚式”人物危害更大,在某些时候甚至就是直接在帮晶哥的忙,不仅帮忙分裂左派队伍,还帮忙精确提取打击信息。</p>
-
-<p>综上所述,张国焘式人物,是一类信仰不坚定的、目光短浅的机会主义者。对于这类人,我认为没什么团结的必要,我们要对他们进行坚决的斗争,留着这些人,对我们的事业弊大于利。</p>
-
-<h4 id="当团结-批评-团结成为教条">当“团结-批评-团结”成为教条</h4>
-
-<p>综上,我们应当对王明式团结又斗争,对幼稚式教育又斗争,对张国焘式则坚决斗争。然而,很多同志依然要教条地统一拿对待同志的方式对待这些鱼目混珠的人。每当群里出现上述这样的人物,总有一两个浑身冒着圣母光芒的人站出来,左手抱着“民主”,右手举着“团结-批评-团结”,疾呼一声:“都是同志!”。</p>
-
-<p>团结-批评-团结,这源于延安整风时期,毛提出的整风原则之一:</p>
-
-<blockquote>
- <p>“我们曾经把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这种民主的方法,具体化为一个公式,叫做“团结-批评-团结”。讲详细一点,就是从团结的愿望出发,经过批评或者斗争使矛盾得到解决,从而在新的基础上达到新的团结。”——《毛选第五卷,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p>
-</blockquote>
-
-<p>既然提到了延安整风,我认为我有必要向不熟悉这段历史的读者同志介绍一下。我们将其分为四个部分:整的是什么,怎么整的,整风的条件,整风的结果。</p>
-
-<p>延安整风针对之一的就是长征之前,在王明“左倾”路线下的苏维埃后期的那次大崩溃,即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和它带来的惨重后果。然而有趣的是,一向以“左”著称的王明,在到达延安后反而又搞起了“一切服从统一战线(国民党)”的“右倾”路线。如果我们细究红军的历史,就会发现“左”和“右”的错误总是交替出现,尽管错误的具体内容不同,但每一次的“左转右”、“右转左”都说明了“左”、“右”两极相通,虽然二者互为极端,但归根结底都源于同一种思想:不了解中国实际或不能揭示中国革命客观规律的主观主义。这个主观主义,就是不顾现实的客观情况,单凭着自己的“想当然”或者抱着一堆教条来办事,最后结果自然往往是失败的。</p>
-
-<p>而此时,1942年的春天,中共也已不同于初到陕北时的一个濒临灭亡的小党,业已成长为一个可以影响抗战整体局势的力量,而此时百分之九十的新增党员和干部都是在抗战后加入的,他们没有经过早期革命的淬炼,这也迫使中共需要一次整风来提高新干部们。</p>
-
-<p>《实践论》中提到,人们脑中的理论源于具体的实践斗争,因为具体的实践环境不同,所以同样的理论在不同的环境下就可能会失灵,这就是教条主义;而如果事事都要从实践中总结,那成本就会高得离谱,所以又需要学习先进的理论体系,指导我们的实践,所以整风前两个步骤分别是:马列主义学习运动、大兴调查研究之风。</p>
-
-<p>而整风的第三步,我想同志们多多少少都有听过,那就是历史清算。毛这样说过:“总结过去的经验,对于犯错误和没有犯错误的人都是一种教育。了解过去的错误,可以使今后不犯同样的错误。”毛在《实践论》中这样总结道:“人们要想得到工作的胜利即得到预想的结果,一定要使自己的思想合于客观外界的规律性,如果不合,就会在实践中失败。人们经过失败之后,也就从失败取得教训,改正自己的思想使之适合于外界的规律性,人们就能变失败为胜利,所谓‘失败者成功之母’,‘吃一堑长一智’,就是这个道理。”历史清算和前两步最大的不同,就是它会涉及到具体的人,所以毛提出了历史清算的原则:整风不是要整人,整风的目的是“惩前毖后,治病救人。”就是从团结的愿望出发,经过批评或者斗争,分清是非,在新的基础上达到新的团结。这个过程就是“团结——批判——团结”。</p>
-
-<p>但是,许多同志并不能对过去的历史有一个全面、辩证的认识,毛认为当时的错误是路线错误,而很多同志却只认为那是策略错误,在此情况下,毛进行了称之为“党书”的编辑工作,主持编写了三部历史文献,即《六大以来》、《六大以前》和《两条路线》。《六大以来》一经出版,在大量的史实面前,原本不承认自己错误的同志,也放弃了自己原来的观点,认为确实存在着从思想、理论、方法、策略层面的路线错误。</p>
-
-<p>整风的最终结果就是九月会议,洛甫、博古、王稼祥等人在会议上以追求真理的态度做了真诚的自我批判。不过在这次会议上,王明却一直在回避自己的错误,把责任都推到博古头上,但实际上这次会议的目的并不在于要追究谁的责任,而是要打倒错误的主义,但如果王明不承认自己的错误,那就很难说这种主义被打倒了,而如果让王明继续领导组织,必然会继续造成更多的失败。毛和其他同志数次找过王明谈话,但后来王明干脆称病拒绝参加自我批评的会议。但整风运动整体上还是成功的。</p>
-
-<p>由此,我们可以总结出一场整风中的几个关键条件:组织中的人都认同这个错误,组织中的人都了解错误的具体内容,并且对错误有统一的、正确的认识,没有这几个条件,整风就是空中楼阁。然后就是自我批评要认真的而不是敷衍的,尤其是对那些担任要职的人,如果这些人依然执迷不悟,还让他们担任要职那就是害了组织。</p>
-
-<p>如何让组织中的人都认同一件事是错误?那就需要统一这些人的思想观念。比如说A认为群众是乌合之众,B认为群众是有智慧的,那么,当B犯了错误时,他就认为有必要和群众交代清楚,而A则就认为,我自己悄悄改了不就行了,公开承认多损害我的威信啊。在世界观不同的情况下,对一件事的看法甚至会截然相反,所以统一思想就很重要,这就是为什么要搞马列主义学习运动,这才能让大家真正做到批评与自我批评。</p>
-
-<p>如何让组织中的人都了解错误,并对错误有正确的认识?那就要摆事实。即便大家都言必称马克思,但也会有各种各样的分歧,毛说博古是“本本主义”,博古说毛是“山沟沟里的经验主义”,谁都说服不了谁,怎么办?那就是要把这个理论放到实践中去,走博古路线,“御敌于国门之外”,结果连吃败仗;走毛的路线,四渡赤水脱离险境,谁的路线正确这不一下子就看出来了吗?但仅仅这样不够,因为有的人就会觉得,啊博古的路线没问题,是下面当兵的执行有问题,所以啊问题不大,不用整,这就是大家对错误没有正确的认识,所以毛在当时又亲自主持编写了三本“党书”,在大量事实证据面前,这些人才承认了是路线错误。</p>
-
-<p>那什么样的整风是失败的呢?我给大家举一个亲身经历的例子。</p>
-
-<p>甲是一个类似于上述张国焘争权夺利式和幼稚式加起来的人物,之前经过其他同志批评,做了一次自我批判,但几乎文不达意,只是敷衍了事没有认真改过;没过多久,甲又由于各种各样的错误,不仅引起了网群成员的众怒,还极大阻碍了网群的运行。A想要对他进行批评,但甲的态度极其恶劣,不仅不听还攻击A,于是A找到同为网群领导组的B、C和D,提出要公开批评甲并撤下他的职务。但B认为,这主要是甲和A之间的的个人矛盾,关于甲阻碍学社运行,B则认为大家都是同志,单独口头教育就好,没必要撤职,也没必要公开批评,应当秉承“团结-批评-团结”的原则;C也觉得,大家都是同志,我们态度要柔和,尽量避免冲突,保持团结,也没必要撤职,毕竟甲是掌管xx部的,我们还需要他。我们在这里可以看到,首先A、B、C三人对于甲的错误理解不同,B则根本不认为这算错误,主要是个人矛盾,口头教育一下就好;C则没啥判断,只希望保持现状。这是因为三人对此次冲突的了解程度不同,三人的观念也不同。A一直也同样在甲的xx部工作,而且A也负责很多人事变动,甲对此类工作阻挠甚多,A和甲也很熟悉;而B则是较晚才参与人事变动,而且也不是很积极,和甲也没聊过几句;C则参与度更低,一直在一个独立性很高的单另部门工作,C和甲只是泛泛之交。总得来说,他们根本就没有被甲怎么影响过,将这判断为和A的个人矛盾也是正常;对C来说,甲怎么闹腾也不会影响到他,自然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省得破坏了他和甲的交情。而且,在B看来,这个队伍的力量来源于人多名声好,他是怕打烂了坛坛罐罐,打击了甲让他退群,又怕甲跑到其他群毁坏这个群的名声;而A则认为网群的核心队伍绝不可容忍上述三式人物,更不可让他们担任要职,队伍的力量来源于高度的组织、先进的觉悟和正确的路线,如果人多就是力量大,那抗日战争就应该是国民党领导打赢的,至于“左圈”的名声,简直就是个笑话。不过由此,也暴露了网群一个无法解决的缺陷。</p>
-
-<p>不过最终在A的坚持下以及甲确实惹了众怒,小组最终还是决定把甲撤职,但甲并不服,反而还撒泼打滚,用语言暴力攻击A和其他同志,小组最终不得不又决定把甲开除出社。而甲在之后果然跑到其他好多群大哭大闹装可怜,其中就有几个群听了甲的一面之词就跑来质问A所在的网群,这几个群中还有一个是在“左圈”颇为知名的“xx号角”。“xx号角”的一名成员给B发了一封很长的私信(为什么没给A发?因为A根本就不在其他群刷存在感),大致就是说要团结同志,不要搞分裂,要坚持什么“团结-批评-团结”的原则。B对此人还是礼貌以待,但A知道后当场就火了,这个人什么都不了解,就听了甲的一面之词,就跑来当和事佬扮圣母,不知道这个人还记不记得自己的组织名字里有“xx”二字。在这里,所谓的“团结-批评-团结”就彻底成为了教条,成为了某些人站在道德制高点上向其他人挥舞的大棒,属实是把自己当成共产国际了,到处往别的群派“钦差大臣”,要求别人把此教条捧在神坛上,完全不顾现实情况如何。如果按着这样教条的方式去机械地“团结-批评-团结”任何一类犯错的人,那最终就只会什么也团结不了,什么也批评不成,整风搞成了面子工程。这种无条件的“团结”,很难说到底是在团结,还是在妥协、逃避。</p>
-
-<p>而至于D,他则表示,不能脱离群众,要搞大民主不要搞小团体,要求在一百多人的大聊天群投票决定此事。但是D要求的“民主”,真的可行吗?</p>
-
-<h3 id="建群即建党">建群即建党</h3>
-
-<p>在今年上半年,“左圈”内发生了一件啼笑皆非的事,闹得满城风雨。有一个网群的群主写了一篇长达十几页的“建党宣言”,宣布这个群正式成为了“中国xxxx党”。这篇宣言很快传遍了“左圈”,看了它的同志们的态度几乎是一边倒的,那就是认为这简直是cosplay,太荒谬了。但是这种cosplay、“建群即建党”的现象却在“左圈”中十分常见。这不禁向我们提出了一个问题:网群,真的可以承担一个真正的政党组织的任务吗?网上闹革命,到底可不可行?</p>
-
-<h4 id="网群独裁不可避免">网群独裁不可避免</h4>
-
-<p>对中共早期党史略晓一二的同志们都知道,中共强大的战斗力和凝聚力不来源于暴力和集权,恰恰相反,来源于民主和平等。我认为这两点也是一个马列主义组织的生命线,没有这两点,就不能被称之为马列主义组织。但在现在的网群内部,不仅没有民主,甚至还在不可避免地走向独裁。</p>
-
-<p>我们常常说,社会组织中的问题都是人的问题,但是我想很多同志们都忽略了一点,那就是在现实社会中人是有极大的主观能动性的,政治组织的形式是可以通过人力来改变的,而在网群中情况是大有不同的。以目前形势最广最多的QQ群为例,QQ群的形式是被腾讯的设计钉死的,没有任何更改的可能。QQ群中群主就是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他完全可以凭自己的喜好,任意处理群中的任何一名成员,包括这个群本身,而群成员没有任何实质的手段能够反制群主和群管理员。QQ群的组织构架在诞生之时就是独裁的,想在这种构架下去建设民主,就好比在沙漠里种水稻,如果不改造沙漠环境,任你的水稻种植手法再高超、水稻苗的品种再优良,也不可能成功。</p>
-
-<p>除去客观的架构,我们也无法忽视一个主观的事实,那就是一个网群组织真正的成员,也就是所谓的核心成员,其实也就是三到五个人,最多六七个人,就是这几个人真正地在干事;而且这个组织真正的运行,往往是依靠一个人,就那么一个,这一个人的能力几乎就决定了这个网群组织的上限,如果这个人有任何问题,比如退群了,那么这个网群组织也就会立刻名存实亡。那是什么造成这种现象呢?</p>
-
-<p>为什么一个网群里真的在干事的只有几个人?其实很简单,因为这个群就属于这么几个人。换句话说,除了这几个人之外,剩下的成员对这个群没有归属感,他们不认为自己是这个群的人。</p>
-
-<p>从唯物主义的角度来讲,精神上的联系建立在物质的联系之上。如果你认同自己属于某个集体,那么你一定在物质利益上和这个集体达成了某种程度的一致(注:这里的集体强调一定的组织性,和饭圈那样单纯的标签化身份认同不一样)。例如,民族国家的形成是往往是因为这个民族集体要面临共同的压迫或外敌;我认为我和我家是一个集体,是因为我家发了财我也能跟着分一笔,而我家如果某个成员亏了钱我也得用自己的钱帮忙;我作为xx党的党员,认为自己属于xx党,除了政治立场一致外还因为这整个党利益一致,兴则全兴,亡则全亡。那什么情况下我们不认为自己属于某个“集体”呢?第一种,我们发现这个“集体”是假的,就比如我们发现在民族国家中,那些口口声声为了民族的高官居然个个都有外国绿卡;比如我所属的这个党它说一套做一套,喊“清正廉洁”最大声的反而捞钱最多。那么另外一种,就是这个集体是被强加给我的,事实上我和这个团体没什么联系,举个例子,小组作业,老师们天真地以为只要小组所有成员最后得分都一样小组成员就可以共同努力,但实际上小组任务往往落到一个人头上,这个人为了自己的分还是得出苦出力;历史上还有个比较经典的例子,蒋介石手下军阀看似一体,都说自己是中国人都拜三民主义,实际上貌合神离,毕竟军阀成一体和蒋介石不仅没啥共同利益甚至还是竞争关系;再比如我上初中的时候,我的老师经常给我们灌输“xx中学的荣誉”这种东西,以激励我们好好学习用好成绩回报“母校”,但事实上学校对于学生是剥削利用关系,我学得好是我父母花钱我自己努力,学校只是一个平台,给学校多捞了几个名号学校又不会给我发股份。</p>
-
-<p>说了这么多,同志们可能已经明白我想说什么了:是的,网群没有组织度的根本原因就是这个“集体”是虚假的。网络本身就是一个虚拟世界,我在这个虚拟世界再怎么厉害也和现实世界的我没关系。据我观察,事实上一个网群里的绝大多数人都是把这玩意儿当作副业来搞,大家现实中还有正事,该上学上学该上班上班,毕竟哪怕我在网络社群里当了社长我现实中依然是个社畜。大部分同志参与网群不过就是为了找到一群和自己有同样苦闷心情的人,以寻得情感上的安慰;或者单纯把网群当成汲取知识的平台。大家也就是上班或上学的空闲时间来网络上用一种类似cosplay过家家的心态来“追逐理想”。再者,网群极度依赖电子设备,甚至超过依赖现实的人。我今天在群里呼风唤雨,明天我把手机一关我就和死了没区别。所以网群建设的高峰期是寒暑假,因为大家现实中上学工作根本就没啥时间抱着手机聊。</p>
-
-<p>那么一个网群的核心成员往往都是什么样的人呢?这些人首先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可以长时间接触到手机,至少每天能有一两次上线机会;如果不行,那即使此人是“建群元老”也无法成为核心。其次,这些人是群的管理层,一般而言,就是“建群元老”,但也不乏一些还算开明的群会把一些后来的成员提到管理层(这些后来的成员当然也是能长时间接触到手机的)。总之,这些人在某种程度上尝到了权力的味道(即便这权力是虚假的),而且也体验到了对抗异化、回归劳动本身的快乐(这点会在之后的篇详说)。但是,群里的普通成员往往两者都感受不到。</p>
-
-<p>如果你参与过网络群社的创建,你很可能就会注意到,一个社群中,绝大多数成员都只是参与者,而只有少数成员是管理者。我想熟悉《鞍钢宪法》的同志已经意识到问题所在了。除去管理层,剩下的成员大致可分为两部分,少数可能会被管理层分配一两个职务,但也就是按部就班地照做,因为这部分成员对整个组织基本不了解,也参与不到核心管理;剩下的则就是纯粹在群里聊天吹水。这时大多数成员已经在某种程度上成了“打工人”了,网群又不会给他们发钱,纯粹用爱发电了属于是,当然就没有归属感了,当然就没有组织度了。</p>
-
-<p>而在这种情况下,网络社群的高度集权乃至个人独裁就不可避免了。而我们又知道,一个马列主义团体离不开民主,没有民主的、用爱发电的团体,组织度甚至比不上发钱干活的团体。不管是从客观条件还是从主观条件出发,我们都无法遏制这种趋势。</p>
-
-<h4 id="民主的前提">民主的前提</h4>
-
-<p>我在《进群即同志》篇的最后一段遗留了一个问题,那就是有个人在解决一个问题时说,不能脱离群众,要搞大民主不要搞小团体,要求在一百多人的大聊天群投票决定此事。这种“民主”,在网群中到底可行吗?</p>
-
-<p>民主这个东西,听着十分得高大上,也是不可违反的政治正确。在一些二极管人士的思维中,要搞民主就要那种“全民参与决定、人人一票否决权”的,不然就是“集权、独裁”。但是,不管这些人再怎么喜欢民主,我们也必须看到,“民主”如果在不符合现实客观环境时强行实行,那就会变成脱离实际的教条主义。</p>
-
-<p>首先我想给出我认为的民主的定义。其实民主没有特定的形式,不是说非要“言必称希腊”,一人一票才是民主。民主其实就是让一个组织中,最底层、最广大的那个群体可以影响、参与甚至决定最高层的政策,而不是反过来。希腊民主看似没毛病,但实际上可操作空间大得很。在古雅典,只有成年男性本地的奴隶主才有投票权,所以那哪是民主啊,那就是父权制奴隶主阶级专政。在美国,看似每人一票选总统很民主,但实际上,那不过就是让老百姓在一个资本家和另一个资本家中选,不管是谁都不能代表无产阶级的根本利益,所以本质上也不是民主而是资产阶级专政。而这种有产阶级专政,则是建立在国家中的暴力机关之上的,“民主”面纱下是资产阶级的刺刀。</p>
-
-<p>在美式选票民主中,还有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那就是百姓根本没有渠道得知候选人真实的一面,候选人和其政党往往用巨量的资本买通媒体,让他们为自己搭建人设宣传形象,并许下诱人的空头支票,但至于上台之后这些空头支票会不会被兑现、此候选人是不是真的像宣传的那么牛逼,那就不好说了。由此可见,在这种“民主”中,老百姓完全处在一个信息茧房中,他们看似有了选票有了左右政府的能力,但实际上,他们还是被操控、被利用的工具,这也导致越来越多的美国人不愿意参与投票,毕竟和他们有什么关系呢?</p>
-
-<p>在网群中实际上也有上面这段提到的问题。普通的群成员实际上对网群事物的参与感要比很多同志想象的低得多。事实上一个网群的绝绝大部分事物都是由核心的四五个人讨论决定的;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许多网群会设立一个类似于“公民大会”的群,将网群大小事务都在这个群里讨论、决定,这样群普通成员也可以去看,并发表意见。这样看似没毛病,但实际上和开私人小会没啥区别,原因很简单,那么长那么多的讨论内容,谁那么闲一条一条翻啊?而且群普通成员本身对于网群内部情况就不会很了解,即便是看了那些讨论内容,也很难作出什么判断、给出什么建议。</p>
-
-<p>说到底,对于占大多数的群普通成员来说,他们在网群中更像是“消费者”的角色,网群只是一个为他们提供了可以满足自己“革命幻想”或者查找资料的平台,他们并没有把自己当作这个组织的成员。对于普通成员,在现实中的生活要远比在网上“革命”重要(这实际上是一个正确的判断,我并没有在这里谴责他们),网群是一个可有可无的东西,是一个为现实失意生活补充的消遣物,空闲的时候吹吹水,到点了还得去上班上学。</p>
-
-<p>总而言之,当一个网群试图用“民主”的方式解决一项事情时,网群中的“民”既无法了解到事情的全貌、作出客观逻辑的判断,也不会认为自己是这个网群中的一份子、来去参与这个事情。毕竟,不管这个网群怎么搞,哪怕这个群炸了,也不会对他们现实生活产生一丝一毫的影响。</p>
-
-<p>在此情况下,“民主”就已经沦为形式主义了。据我观察,大部分网群中,如果某个成员要求以“民主”的全群投票的形式决定一件事,那么这个成员要么是为了面子,走个“民主”的形式让自己安心,这实际上是一种推脱责任,本来应当自己判断、承担的事被推到了全群成员头上,到时候出问题了那就是群成员的责任了(不要期望群成员可以在根本不了解事情全貌且没兴趣参与的前提下作出正确的判断);要么,这个人只是希望用“民主”来给自己背书:“你们看,我这个事情可是通过‘民主’的形式作的决定,你们要是反对这个决定,那就是反对‘民主’!”实际上就是美国政治正确那套玩法,根本就不是民主了。</p>
-
-<p>但是我并不是说这种形式主义民主完全没有效力,它在有的时候确实可以被引导着作出正确的决断,但往往需要花费大量精力和时间,效率极其低下,时间浪费极其严重,而且往往就搞错了重点:重点是在解决这个问题,而不是在这种根本无法组织民主的情况下搞形式主义。</p>
-
-<p>给大家举个真实事例。在xx网群某一天混进来了一个“王明式”人物A,此人一上来就是满口哲学黑话,但实际上A本人并不理解自己说的那坨东西。但是,A的脸皮厚极了,当有人指出他理论上的错误时,他会说一大堆英式废话来绕弯子,总之就是死不承认错误,还攻击对方才是错误的;当他遇到有不会说哲学黑话的同志,他就好像是黄鼠狼遇上了鸡一样,逮着人家撒开了花地倾倒哲学黑话来批判对方,甚至还从这个网群往自己的群里拉人,总之把这个群搅得鸡犬不宁,甚至无法开展正常工作了。遇到这种情况该怎么办呢,我想大家的第一判断就是给他禁言或者直接踢了吧,总不会去搞说服教育吧?但是此群的核心成员B还真就要搞说服教育,B是这么解释的:因为他要通过辩论让此人的真实面目暴露出来,然后再将这些聊天记录发到三百人的大群里,通过“民主”的方式投票决定是否将此人踢出。最后这件事搞了大概七八个小时,把好几个群成员气得半死,然后才把这个人踢出的。</p>
-
-<p>那么,A最后有被说服教育了吗?没有!指望说几句道理,就改变别人头脑中的思想,往往是不现实的。像A一样,左圈中极多的人的知识体系都来源于对书本的生搬硬套。毛曾经写过文章批判这种现象:</p>
-
-<blockquote>
- <p>“你对于某个问题没有调查,就停止你对于某个问题的发言权。这不太野蛮了吗?一点也不野蛮。你对那个问题的现实情况和历史情况既然没有调查,不知底里,对于那个问题的发言便一定是瞎说一顿。瞎说一顿之不能解决问题是大家明了的,那么,停止你的发言权有什么不公道呢?许多的同志都成天地闭着眼睛在那里瞎说,这是共产党员的耻辱,岂有共产党员而可以闭着眼睛瞎说一顿的吗?”——《反对本本主义》</p>
-</blockquote>
-
-<p>毛在此总结说,对于那些喜欢照本宣科还高高在上的人,不要去试着说服他,最好的方法就是停止他的发言权;如果你没有权力不让他发言,那最好就是不要争论,无视他;如果你非要和他争论,非要对牛弹琴,那就不是牛的问题了,是你的问题。就像在A这次事件中,你说他这种宣传方式群众听不懂,他说你是“纯粹形而上学的后现代小将”,你怎么和他辩论?至于说服他,他愿意听你讲吗,他直接来个“不听不听王八念经”,纵使你再有耐心,也不可能说服他。</p>
-
-<p>那么,这次“民主”让民主制度深入该网群了吗?没有!事实上,这次“民主”只有B一个人是完全支持的,剩下的大部分人只是觉得,反正是民主嘛,也没什么大碍,而且,我既不参与辩论,也不参与批判,我就是一看热闹的,跟我有什么关系啊?是的,从唯物主义的角度讲,这次“民主”中,群普通成员既不是“民”也不是“主”,这次辩论跟他们半毛钱关系也没有,把手机一关这事儿根本就没发生过。在此之后,网群决策事物依然按着之前的习惯来,根本没啥改变。</p>
+<p>社区民兵是泰国南部最大的武装组织。政府已将社区民兵的正规军部分(Or Sor,正式名称为国土防卫志愿军)扩大到约7,200人。社区民兵志愿者被招募到自己的村庄服役,为政府基础设施和政府官员提供保护。Or Sor每月领取工资,但其他村庄或社区民兵则不是。社区民兵一般只由男性组成,尽管妇女加入民兵组织没有任何正式障碍。</p>
-<p>那么,这种“民主”最后的作用是什么呢?这实际上就是B的自我心理安慰,是他作出来给普通群成员和“左圈”看的。B可能是出于一种教条主义的心态,也可能是太好面子,害怕把A直接踢了,会被指责为“专政、独裁”,坏了网群在“左圈”里的名声。害怕指责怎么能行呢?哪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战士没被指责过?哪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战士会在乎自己的名声,更何况是在“左圈”这种还不如微博饭圈的名声?“民主”的形式到底能不能起到民主的作用,还是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不然就会犯了教条主义、形式主义错误。从以上分析可以得知,B这个“民主”绕了这么一大圈,其实最终效果和把A直接踢了没啥区别。这使得这次“民主”完全沦为了一场表演,还是自导自演;而且还浪费了网群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耽误了正常工作的进行。</p>
+<p>游骑兵(Thahan Phran)是另一个准军事团体,是一支由陆军和海军陆战队组成的轻步兵。他们经常与边境巡逻警察(BPP)一起行动,接受作战训练。加入游骑兵者必须是年龄必须在18至29岁之间不分男女的泰国公民。女性在游骑兵中仍占少数。他们需要接受45天至6个月的初级培训。游骑兵报酬平均每月估计为13,500泰铢(约合440美元)。他们每次服役四年,经常被派往战区。游骑兵需要在偏远地区和小路上进行小规模徒步巡逻。他们在检查站巡逻,但有时也在林区扎营。</p>
-<p>让我们回到标题,民主的前提到底是什么?</p>
+<p>研究2则研究了泰国军队抽签征兵的制度。根据1954年《兵役法》,泰国所有男性公民在18岁时都要登记服兵役,直到进入军事预备役或被免除军事义务。每个年龄组中大约有1/4的人将在中学期间通过领土防御学生训练进入预备役。那些没有参加培训的人在21岁时将继续登记服兵役,然后必须向征兵部报到,参加高等教育则入伍可被推迟,但是26岁以后不可再延期。</p>
-<p>首先,在一个组织中要实行民主,那这个组织里的人必须要自我认同为组织的成员,否则民主会立刻沦为形式主义和自娱自乐。在大部分网左组织中,我们刚已经说过,大部分成员并不会认为自己属于某某组织,他们更认同自己为“消费者”,只是来这个网群平台来发泄自己的情绪的,我认为目前这个问题是无法解决的,网络是无法像现实那样有效率地支撑起人类复杂的情感连结的。如果这些成员都不认为自己属于该组织,那么当有一件事情需要决策时,他们也必然抱着看热闹的心态来参与,或者干脆就不参与。</p>
+<p>在征兵时,极少数高级僧侣和身心残疾者被永久免服兵役。其余的人可以选择放弃抽签主动服兵役。如果放弃抽签的人数不足以满足军方的征兵配额,军方将为剩余的男性举行抽签。抽签抽中红卡的人必须服兵役,其余抽中黑卡的人被转移到预备役不必服兵役。放弃抽签的原因可能包括:拥有高中或本科学历的人放弃抽签的服役期更短;对参军感兴趣;被薪水所吸引。绝大多数男性参加抽签来试图免服兵役。许多人声称害怕服兵役,因为应征入伍者可能在战区服役,且虐待新兵的报道时有发生。</p>
-<p>然后,组织必须和成员有现实的、物质的联系,也就是说这个“组织”要是一个真正的组织。现在的网群,是完全存在于虚拟世界的,对于群成员来说,可能还没游戏对他们的联系多。这个网群并不像现实组织那样,和其成员直接产生现实中的联系,而且加入和退出的成本极低,毕竟你的“同志们”连你的真名都不会知道。在此情况下,想让网群成员自我认同为该组织的一份子,那是违反唯物主义的。毛说“让群众说话,天塌不下来”,许多人就反驳说,群众要是乱说话怎么办,但是从唯物主义的角度讲,群众之所以要发声要批判某件事,一定是因为这件事影响了他们的现实利益,这是群众不会“乱说话”的前提。但是如果这件事跟群众半毛钱关系都没有,那他们乱说话几乎就完全是可以预见的了,因为他们只能通过自己的想象来判断实情(不过没有谁真那么爱管闲事,一般就会选择不说话了)。</p>
+<h3 id="六实验设计与方法">六、实验设计与方法</h3>
-<p>其次,成员必须有意愿和渠道了解组织事物的全貌。根据我个人的网群经历,在几乎所有网群中,群普通成员要么是没有渠道了解组织中的事情,要么是根本没有意愿和精力去了解。许多网群会选择将所有人拉入一个群中,大小事务都在群里讨论,想着“啥事情都在群里说过了,他们也可以看嘛。”我想问一下同志们,你们是否有时间和精力一整天都盯着QQ群聊看?更何况这些聊天还往往夹杂了大量的吹水等闲聊。大家现实中都需要上学上班,即便是不需要,也不会有多少人真的有兴趣一直盯着别人的群聊吧?那有的同志就想办法,让一个人专门负责整理记录学社做的决策并由他私发或者公告给群成员,且不说这是一件极其繁重的工作,即便是群成员真的会看到那些私信和公告,这些跟他们都有什么关系呢?大部分成员还是会抱着看新闻的心态看这些东西。根据我个人实践经历,私发决策通知这种方法只会让群成员感到厌烦,跟动不动就弹出来的广告一样,反而还起了反作用。如果说,群成员在决策一件事情前,连这个事情都没法了解详尽,又怎么能指望他们作出正确的判断呢?又怎么能指望他们拥有参与的意愿呢?</p>
+<p>本文在泰国南部进行了一项调查,将征兵抽签作为实验组成部分。第一阶段随机选择300个村庄作为数据组(cluster),其中有100个位于泰南三府。对于每个数据组,抽样分为3个类别:(1)参加征兵抽签并必须服兵役的男性,(2)参加抽签但未被选中服兵役的男性,以及(3)放弃抽签并服兵役的男性。每个类别在每个村均采访5名男性,参见表1。</p>
-<p>最后,在以上条件真的达成了之后,那就必须保证成员有渠道发表自己意见,有真正可行的实际权力去监督组织的管理层(而不是依靠管理层的个人道德,或者管理层互相监督代行这种权力)。根据我和许多同志的经历,几乎所有网群根本没有实际渠道可以让群普通成员发表意见和建议。首先这是因为上述原因,网群大小事务几乎都是几个“建群元老”开小会决定的,而这些决定也不会影响到群普通成员的现实生活,所以根本不需要群普通成员来提出什么意见。然后,即便是真的有决策对群普通成员产生了什么影响,他们也不会有意愿来“上诉”,更遑论监督管理层,这是因为网群根本没有也无法建立基层组织,群普通成员之间属于是原子化的无政府状态,这一点我会在第三篇详述,这里就不展开讲了。总之,即便是群管理层规定了群普通成员可以监督管理层,这种“权力”也往往是被其他群管理层成员包办代替。有网群经历的同志不难发现,在大部分网群中,群管理层的内斗往往比普通成员和管理层之间的斗争多得多,这样搞下来,就又成了少数人的“精英政治”了。</p>
+<p><img src="https://i.imgur.com/Y7QrRx7.png" alt="image01" />
+<em>▲ 表1:样本组</em></p>
-<p>民主的真正实行是共产主义组织真正力量的来源,没有这一来源,那这个“共产主义”组织就只能靠爱发电,最终沦为和他们的敌人一样的产物。但在我看来,网左组织不管是从主观还是客观层面,根本没有办法去实行民主,这就几乎注定了,网左组织一定会在官僚资产阶级的铁拳下覆灭,而现实的、真正的左派组织则会站在网左组织的尸体上新生。</p>
+<p>本文的实证研究由两部分组成(见表1)。首先本文分析了在泰南三府,具有更多父权价值观的男性是否更容易自愿参加准军事组织。研究1作为观察性研究,使用了两个可变因变量。第一个问题是受访者是否参加社区民兵,第二个问题是受访者是否参加游骑兵。研究1采用了所有3类参与者的数据,但只包括居住在泰南三府的人。因此,研究1中分析的受访者人数为1500人(三个类别各500人)。</p>
-<h4 id="网络左群的基层">网络左群的基层</h4>
+<p>研究2探讨了反向因果关系的可能性,并检验了义务兵役过程的军事社会化对新兵父权价值观的影响。研究2以征兵抽签的形式进行了自然实验。将第一类(实验组,抽签后必须服兵役)与第二类(对照组,抽签后免服兵役)进行了比较。因此,研究2中分析的受访者人数为3000人(两类各1500人)。</p>
-<p>1965年5月21日,毛主席在湖南省委第一书记张平化、以及汪东兴等人的陪同下,重上井冈山。行至黄洋界,毛主席谈起了井冈山精神,他问与他一行的同志,什么是井冈山精神?有人回答他说:井冈山精神就是艰苦奋斗。毛主席笑了笑,说艰苦奋斗只是一个方向,你们再想想。随后汪东兴又加了一条:支部建在连上。</p>
+<p>父权价值观通过一个基于受访者对性别平等态度的5个问题的指数进行量化,这些问题涉及受访者在多大程度上同意以下观点:1、男性比女性更适合担任政治领袖;2、男性更适合担任企业高管;3、大学教育对男孩比女孩更重要;4、丈夫应该在家庭中做出重要决定;5、女性应该容忍暴力,以便家庭团结一致。</p>
-<p>毛主席点点头,继续说:“在井冈山时,我们摸索了一套好制度、好作风,现在比较提倡的是艰苦奋斗,得到重视的是支部建在连上,忽视的是士兵委员会。支部建在连上,随着我们掌握政权,现在全国各行各业都建有党的组织,成为领导机构。党的力量加强了。但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实行政治民主,保证我们党不脱离群众,比井冈山时士兵委员会就要差多了。全国性的政治民主更没有形成为一种制度、一种有效的方式,井冈山时期士兵委员会是有很大作用的。”</p>
+<p>研究1还使用了几个额外的变量作为控制变量,并在稳健性测试中使用,其中包括指示受访者是否有孩子、教育状况、收入和婚姻状况的变量。由于研究1使用了所有三类受访者,本文还使用了虚拟变量来指示受访者属于哪一类。同时,为了测试研究2中自然实验的平衡性,本文同样使用了七个涉及在年轻男性在征兵抽签之前已经确定的7个属性作为变量:年龄、是否为穆斯林、是否为马来穆斯林、受访者的父亲是否在军队服役、受访者成长时在家中讨论泰南三府情况的程度、受访者成长时在看到母亲被打的频率,以及受访者成长时被打的频率。这些变量也用作研究1中的额外控制或稳健性检查。</p>
-<p>听到这些话以后,当时的江西省委书记刘俊秀又请教说:“现在工厂都有工会,农村有贫下中农协会,这和士兵委员会是不是差不多的组织?”毛主席回答他说:“两者不一样。土兵委员会可以监督连长、营长、团长,它有很大的权利。现在工厂的工会可以监督厂长书记吗?谁又来监督我们的市委书记、省委书记?谁来监督中央的领导?我们这支军队为什么能成为新型的军队,就是在改造旧中国的同时,也改造了我们自己。人的思想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改造的。井冈山上的袁文才、王佐,就是被改造了过来,为井冈山根据地作出了贡献嘛。红军中的不少干部原来是旧军官,一个月拿不少大洋,后来不是心甘情愿和士兵一样嘛。关键还是要有一条正确的政治路线,才能官兵一致。”</p>
+<h3 id="七实验结果">七、实验结果</h3>
-<p>士兵委员会,最早来源于1927年的三湾改编。简单说,士兵委员会就是由最基层的士兵进行选举,比如一个连有100个人,那么就由这100个人选举出5-8个人组成连级的士兵委员会,被选举出来的这几个人,代表了这个连的士兵的利益,任何一个兵有什么问题、困难、都可以直接向代表们反映,代表们再往上继续反映。营、团级士兵委员会,也是以此类推,用同样的方式进行选举,组成相应级别的士兵委员会。</p>
+<h4 id="研究1关于自我选择加入准军事单位服役的观察性研究">研究1:关于自我选择加入准军事单位服役的观察性研究</h4>
-<p>士兵委员会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底层士兵组织,并有力地确立了红军的官兵平等;正是因为官兵平等,红军才能爆发出巨大的战斗力,可以说没有士兵委员会,红军就不可称之为红军。由此可见,一个真正有战斗力的共产主义组织,离不开基层组织。</p>
+<p><img src="https://i.imgur.com/xrc8UTX.png" alt="image02" />
+<em>▲ 图1:逻辑回归结果</em></p>
-<p>我们知道,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有一个显赫的区别,那就是资本主义社会的政府在基层是没有也无法建立起组织的。资本主义政府可以把行政力量纵向伸进基层,但其基层人民之间绝对无法形成横向的组织,事实上政府也不会允许其形成,因为被组织起来的人民会对压迫者的政府构成极大的威胁。而在社会主义中,人民当家做主了,而这一点如何体现?就是要让人民可以时刻对政府构成威胁,形成一种力量均势。这是阶级力量对比上的平衡,这种在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看来暴力而无礼的方法反而对达成民主和平等最有效。所以说,社会主义民主有没有被实行,就要看底层人民(基层成员)有没有被组织起来。</p>
+<p>研究1旨在确定我们父权价值观的变化是否部分是由个人自我选择加入准军事组织来解释的。本文预期具有更多父权价值观的男性更可能参与有组织的暴力。</p>
-<p>我们再说回士兵委员会。按照一些军国主义者的思路,士兵可以这样过份地“下克上”,肯定会严重打击军队战斗力。然而事实是,拥有士兵委员会的红军把长官权力无限大的国民党军赶到了台湾岛上,为什么?因为国民党军看似人多,但实际上只有大官僚、大地主、大资本家和高级军官参与了战斗,而红军看似人少,但实际上全体官兵和根据地百姓都参与了战斗,所以实际上红军才是“优势在我”。你想啊,你是一个国民党士兵,是被国军抓壮丁抓来的,你在前线打着仗,地主乡绅霸占了你家的田,打了你的父母,抢了你的妻女,你的长官动不动就打骂你,还把你当奴才使唤,你凭什么上战场为他们送死?所以为啥国军和地方军阀战斗力这么差,因为底层都想着放两枪对得起那点军饷就得了。而且,国军士兵哪怕想造反,你想造反可是你的战友们不想,你也没法子。</p>
+<p>图1显示了逻辑回归测试结果,点和菱形表示系数,水平线表示95%的置信区间。本部分的样本仅限于居住在泰南三府的受访者。第一个因变量是参与社区民兵,第二个因变量是参加游骑兵。“父权价值观”(Patriarchal Values)对这两个因变量的预期方向都有很强的显著影响。样本还包括放弃抽签主动服役的男性(“放弃”,Waived),而这类男性在未来更可能参与准军事活动。</p>
-<p>而在红军这里,别说长官打骂士兵,就连当时有个军官好赌两把钱,都被士兵举报了,这要在国军里算啥事情,可是在红军这里,他被罚站了三天,而且是故意选在了第一次湘赣边界代表大会召开,大伙儿都能在会场看见的位置。所以在红军中,大伙都知道,这儿当官的把我们当人看,我们说话有人听;维系这支军队的不是暴力和权威,而是民主、平等——尊严。红军士兵是第一次感受到了被当作人来对待,第一次平等的尊严,自然就会去拼死捍卫它。</p>
+<p>下一个控制变量(“未被家暴”,Not Beaten Home)衡量儿童时期的暴力经历。那些说自己很少在家里被打的男性参与准军事活动的可能性要小得多。本文将此解释为在童年时期更频繁遭家暴的男性了解到暴力是处理冲突的适当方式,这使他们更有可能参加有组织暴力行动。此外,童年遭受殴打的经历很可能会导致成年后更高的父权价值观。我们发现“马来穆斯林”(图中显示为Malay Muslim)和佛教徒同样倾向于参加社区防御志愿者团体,但马来穆斯林成为游骑兵的可能性要小得多,因为游骑兵在泰南三府的马来穆斯林中广受鄙视。下一个控制变量反映了受访者在成长过程中与家人讨论泰南三府暴力局势的频率(“讨论频率”,Talk Before 18)。讨论情况较多的男性更有可能参与准军事活动。本文认为,这可能既反映了受访者本身的自我选择,也反映了人们可能会更多地谈论冲突的地区代表本地区受冲突影响严重,因此更容易被准军事组织招募。下一个控制变量是受访者是否有孩子(“有孩”,Have Children):父亲更有可能因为经济原因加入游骑兵。最后,受过高等教育的男性更可能成为游骑兵,可能反映了政府热衷于招募受过较高教育的人。</p>
-<p>除了监督长官,士兵委员会还有一个更强的权力:就是可以直接参与部队的管理,比如,部队的经济账目必须对士兵委员会公开,士兵可以直接管理伙食费用等等,每个士兵都可以通过士兵委员会发表自己的意见。我们知道,一支部队行军打仗、一个组织整活儿,都离不开钱,也就是离不开现实物质力量的支撑。士兵委员会如果只有举报长官态度不好、生活不检,权力是不够的,因为长官完全可以偷摸着来,比如说他要赌钱,他明着不赌,士兵怎么知道呢?但如果经济账目一公开,士兵一看,这儿怎么少了一笔钱啊?立刻就会去追查。而如果让士兵直接参与费用管理,长官根本就没有贪污的空间,因为钱都不经过长官的手。所以这也是这个制度为啥在国民党那里实行不下去的原因,毕竟国军军官哪个不是为了升官发财,贪一笔军费算个啥。那么为什么红军士兵会对财务去哪里了如此关心?那是因为这些钱是他们生命的保证,他们吃饭、穿衣、打仗都得靠这些钱,这些钱和他们是实打实的物质的现实联系。</p>
+<p>研究1中的主要解释性变量“父权价值观”在泰南三府有25%的观测值缺失。这是一个相对较大的缺失比例,因此本文研究了缺失情况,并进行了替代测试,包括进行使用多重插补法(multiple imputation,通过创建几个不同的合理估算数据集,并组合从每个数据集中获得的结果来消除缺失数据的不确定性)。总之,“父权价值观”的缺失与研究1中的因变量没有系统的相关性,遗漏值不太可能严重破坏对研究1结果的有效性。</p>
-<p>好了,说了这么半天,我们似乎还没有提到标题,那就是在网群中,基层是什么情况?</p>
+<p>结果是,更高水平的“父权价值观”与更高的志愿参与社区民兵和游骑兵的可能性存在稳健的相关性。现在本文想从实质上了解这种效应的强度。转化逻辑回归系数为更直观的OR值(odds ratio,指事件A在B在场的情况下发生的几率与事件A在没有B的情况下的几率之比)或概率,只有对于一组固定在相同值并使用相同样本的特定解释变量才有意义。更重要的是,在我们的情况下,参与我们模型样本的基线概率不是很有意义,因为本实验的样本不具代表性。例如,实验1样本中泰南三府高达28%的受访者很少或更频繁地参加游骑兵活动(代表他们至少参与了游骑兵单位),这可能比泰南三府同一年龄段的所有男性中参加游骑兵的总体比例更高(因为本实验对参军的男性进行了过多抽样)。因此,基于本文数据参与的绝对概率本身就不那么有趣,更有意义的比较是不同个体之间的相对差异。下面本文展示了两个拼接图,展示了父权价值观(分为四个阶段)与参与暴力之间的关系。</p>
-<p>如果同志们注意观察,不难发现,在任何一个网群中,根本就没有基层组织,网群的“基层”完全是无政府状态的。在网群中,群普通成员,也就是所谓“基层”,是原子化的一盘散沙。我们不难发现,网群普通成员(以下简称群普)和网群管理层成员(以下简称群管)是点对点的直接联系,即一个群普往往和群管单独联系,而群普之间并没有多少联系;要么就是加入一个聊天群后就没了,根本不会和群管联系,群管也就是在群里一起聊天,后一类我们暂且不能把它们成为组织,在此先不讨论。</p>
+<p><img src="https://i.imgur.com/lJ2qb9J.png" alt="image03" />
+<em>▲ 图2:父权价值观与社区民兵参与度的相关性</em></p>
-<p>我们可以回想一下,大部分同志加入一个网群大致要走以下流程:A在B的介绍下,或者A在其他地方看到了B的宣传,想加入网群甲,在顺利加入后,A被送到一个大聊天群,然后A可能会直接就开始聊天,或者B会给A介绍这个网群,又或者B等群管会整一些活儿邀请A参与,或者群管们会给A分配一个职务;但总之,A除了在群里聊天外,并不会和其他群普和其他群管主动地建立联系,实际上也没必要。</p>
+<p>如图2所示,在参与社区民兵活动方面,父权价值观最低和最高的人之间存在相对较大的差异。在父权价值观最低的男性参加社区民兵的男性比例相对较小(37%)。具有最高父权价值观的男性比例要大得多(60%)。同样,在图3中,父权价值观最低的男性有24%参加了游骑兵,而34%的父权值最高的男性参加过游骑兵。</p>
-<p>那为什么群普之间不会建立联系呢?</p>
+<p><img src="https://i.imgur.com/nzffP7r.png" alt="image04" />
+<em>▲ 图3:父权价值观与游骑兵参与度的相关性</em></p>
-<p>首先因为群普彼此之间根本不熟悉。如果你是一个加入军队的新兵,或者你是刚转到一个班级的新生,你虽然会在一开始和其他人不是很熟,但毕竟天天见面,再内向的人也多多少少会对对方有个大体印象;但是在网群中,大概会有百分之六十以上的人每天处于潜水状态,剩下可能会有百分之三十偶尔说一两句,而只有大概百分之十的人会每天在线,而这百分之十大部分都是群管。那么在这个情况下,你甚至都不知道大部分群普的存在,你怎么和他们建立联系呢?即便是有群普经常在线,我们也没法单独通过群聊就了解对方,网群中建立可信任的坚固的联系,往往只能通过长期的一对一私聊,而大家现实中都很忙,现实中还有社交,谁会整天泡在网上跟别人私聊?即便是真的泡在网上,也没有那么多精力和那么多人都私聊吧?这就决定了群普之间熟悉彼此是很困难的事。</p>
+<h4 id="研究2关于征兵抽签作为自然实验的研究">研究2:关于征兵抽签作为自然实验的研究</h4>
-<p>群普之间根本没有任何联系,也没有必要去熟悉。群普之间的联系其实非常非常淡薄,他们除了在网上会聊两句,在现实中根本没有任何关系,手机一关这个人就不存在,大部分只是学术交流或者发泄情绪吹水。而且群普之间根本就没有熟悉的必要;在一个现实组织中,如班级或军队中,你跟其他人抬头不见低头见,时不时还得和其他人合作,就算不想交朋友也得大体了解对方是个什么样的人吧?在志同道合的政治组织中,了解别人那就更为必要了。但在网群中,根本没有这个必要,因为别人在网群中再混得风生水起,跟你的现实生活又有什么关系呢?还是那句话,手机一关这人就不存在。哪怕是建立小团体,那也得等到你放了学下了班、现实中的事忙完了之后才会去搞点网上社交,但网上社交的关系脆弱无比,你即便把对方删了对方也不能拿你怎么样。而且群普之间最大的活动就是在群里聊天,他们没有一个共同目标去奋斗,他们没有一块儿干事,这就进一步降低了群普之间的凝聚力。</p>
+<p>研究2调查了军事社会化对希望通过参加抽签逃避兵役的男性的父权价值观的影响。表2展示了几个控制变量的值,这些变量是指七个在年轻男性在征兵抽签之前已经确定的属性,最后一行显示了服兵役对父权价值观的处理效应(treatment effect)。</p>
-<p>即便群普之间形成小团体,但也没有现实问题去磨练检测他们,这就让他们很难看出团体中哪些人是有能力的。我们刚才提到,士兵委员会是需要选举代表的,代表往往在现实中,经过一些问题的考验后,被大家信服而产生的;而在网络上,网络小团体是没法参与现实问题的,比如说你的小团体中有个人生病了,难不成你能飞到他的城市给他买药吗?网络小团体只能对付网络上出现的问题,比如你写了一篇文章发群里让大家看看。而这种类问题是很难检测人们的现实能力的。这也就是说,如果硬要网络团体进行内部选举,那大概率选出来的就是平常上线多说话多的人,或者是毛遂自荐的,这就很难让所有人都信服,那么这个代表也就会沦为形式主义的“光杆司令”了。</p>
+<p><img src="https://i.imgur.com/8sAkdSV.png" alt="image05" />
+<em>▲ 表2:控制变量与父权价值观的处理效应</em></p>
-<p>建立小团体过于麻烦。还是那句话,大家现实中都忙,哪有经历在虚拟网络上搞这些那些?而且在现实中,几个人聚在一起就是一个小团体,而在网络上,想建立一个正式的小团体一般需要拉一个群,但总不能一个委员会就建一个群聊吧,那光群得加多少个?最后大概率是组织没建起来,群倒是建了一大堆。</p>
+<p>第一行显示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平均年龄不同,因为样本中的最低年龄是21岁。年龄在21至23岁之间的人如果抽中了红卡不得不服兵役,则无法接受采访。因此,最年轻的受访者更可能属于不必服役的男性类别。接下来的两行显示,穆斯林和佛教徒同样有可能抽中了红卡,如果只将说马来语的穆斯林与其他样本进行比较,这一点也成立。同样,这些群体在“父亲服兵役”(Father served)、“讨论频率”(Talk Before 18)和“母亲被家暴”(Mother beaten)等变量方面是平衡的。服役的年轻男性说他们“被家暴”(Beaten at Home)的可能性在统计学上显著地小,但该差异数值上很小,很可能是随机效应。</p>
-<p>群普委员会就是建立了也根本起不到作用。因为基层组织的作用是为了联系上层,但在网群中的任何决策跟他们没有一点关系都没有,根本不能影响到他们的现实生活,甚至有时还会耽误他们的现实生活。我们举例子,你是甲群的一个群普,群管今天突然发了一条决策,说让所有群员把昵称改了,这条决策会影响到你的现实生活吗?你可能大概率还觉得这耽误你的时间。大部分群普可能会选择直接忽视,或者他们根本就没看到这条通知,而群管也没有任何办法。如果你是真的出奇地热心,你对这条政策感到不满,你向你的群普委员会代表反映了这个事(我们暂且假设甲群成功建立了群普委员会制度),代表反映了上去,群管可能取消了这个政策,但你的现实生活并不会受到分毫影响;群管可能驳回了你的意见,坚持这个政策,但你的现实生活并不会受到分毫影响,你也可以完全不理群管。既然如此,你为什么要咸吃萝卜淡操心呢?</p>
+<p>最后一行显示,两组样本的“父权价值观”没有显著差异,表明被强制征召入伍对性别平等的态度没有影响。本文大量的观测样本意味着即使是非常小的影响也会被检测到。考虑到抽中红卡和服兵役的待遇是随机分配的,有充分的理由得出结论:军事社会化对父权价值观变化没有因果关系。</p>
-<p>群普们对上层也不熟悉,对这个网群组织也没有信任感。现在网群门槛太低,数量太多,基本上是个人就可以建群,完全不需要任何成本,这就使得网群及其“廉价”。你加入一个网群,这个群大概率是一个吹水群,你自然不会信任一个吹水群,最多加入他们一起吹水;然后即便这个网群有一个还算像样的组织构架,你也大概率参与不到其中,而且加进去谁也不认识,没有什么渠道和群管们快速熟悉,而且也没必要去熟悉。反正这样的群多了去了,加入不要什么成本退出也不会有什么代价,而且可能明天一醒来群就被封了,何必对其如此认真呢?而且网群由于其被封闭在虚拟世界的性质,很难用现实问题来对组织进行考验,这就更使得群管们无法在群普中建立威信,也就更无从谈信任感了。</p>
+<p>作为稳健性测试,本实验还分别测试了父权价值观五个调查问题中的每一个的处理效应,未发现任何效应。</p>
-<p>群普彼此之间根本无法信任。群普之间没法快速熟悉,这点刚才说到了。而群普之间也无法建立信任。先不说大部分我见过的网群根本就是一个大杂烩,啥人都能进,根本没有任何审核机制,这种情况下混进去个右人兔兔之类的再正常不过了,严重的甚至会混入光明联盟的下线。这种破坏分子平时也很会伪装,但一旦有机会他们就会开始搞破坏,把群里搞得乌烟瘴气也很有危险。群普之间的年龄、理论水平、家庭情况、居住地点、心理状况往往也差异巨大,而群管的效率低下和组织松散决定了他们无法解决这些差异,这就进一步扩大了群普之间的裂痕。而且群普很多成员经常喜欢冲塔和骂人,甚至人身攻击,谁愿意整天上网看别人骂人或者挨骂啊?大抵就是手机一关眼不见心不烦。况且现实中也根本见不到,完全没有什么必要来去处理这些虚拟世界的社交。</p>
+<p>在另一项替代测试中,本实验放宽了实验同质性(treatment homogeneity)的假设。本实验首先将实验处理限制在服役期间遭受过武装冲突的应征入伍者身上。下文报告的结果进一步强化了本文的结论。</p>
-<p>网群中根本没有财产,所以根本也就没有什么公有制经济还是任何一种经济形势来将他们联系起来。唯物主义地讲,没有物质的联系就是没有联系。这也是网群成员一定会把现实生活中的事情排在网群事情前面的根本原因。你和你的同学、你的同事、你的现实朋友之间的联系一定是要大于你和网友之间的联系的。例如在一个公司之中你和同事之间发生冲突,你和老板之间发生冲突,一定会实实在在地反映到你的现实世界,也许你的晋升职位被抢了,也许你会被扣工资。但如果是在网群中,你和群友发生的冲突除了浪费你的现实时间之外基本上没有其他什么影响,毕竟他又不能真的顺着网线过来打你。咱们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如果你的老板要开除你,然后同时你的网群的群主要踢你出群,你会选择先顾哪边?</p>
+<p>本实验向服役人员提出了10个问题,例如是否看到一名阵亡士兵、靠近炸弹以及向敌人开枪。41%的人经历过这种暴力,但这种经历对他们的父权价值观没有显著影响。本实验还验证了,任何服役军种对父权价值观没有显著影响。</p>
-<p>再说回网群中的经济模式,我见过唯一一种把钱和网群联系起来的模式,是群管在群普中通过类似于“募捐”的方式弄点钱,然后群管再去做事。说实话,我加过这样的一个群,但我从来没给他们捐过一次钱,不仅仅是因为我没有也不想去理解他们拿钱去做什么,我也完全不信任他们,这些人别说他们能不能真的拿钱办事,他们长什么样子、真名是啥我都不知道,我如何去信任他们?他们拿我的钱去做的事,如何反映在我的现实生活中呢?我在那个群的感觉就是我更像是提款机而不是参与者,我只是单纯地把钱打给别人,然后剩下的事情与我无关。是的,那个群确实搞了经济账目公开,但是首先没有基层委员会,我没有什么方式来去有效查看钱的去向,我总不能把每个捐钱的人的账目都看一遍吧?而且经济账目公开也没啥用,我不知道别人捐了多少钱,我也不认识别的捐钱的人,这里面可操作的空间就大了去了,群管大可以给我说“钱数不够再捐点”,实际上把别人捐的那部分中饱私囊(不要跟我扯什么都是同志怎么会做这种事,这就是纯粹的唯心主义幻想,好像一个人只要宣称自己是“左人”就是圣人了一样)。而且就算我发现了问题,我连去哪里把钱要回来都不知道;就算知道,我跑到千里之外的另一个城市,估计就是把钱要回来了连车票钱都没法回本。</p>
+<p>实验组(抽签)和对照组(未抽签)的父权值指标上的缺失值数量没有显著差异。因此该缺失不太可能对研究2的结果构成威胁。此外,一个发现表明军事社会化具有显著影响:服役的男性更有可能认为在军队服役的男性应该比没有服役的更受尊重。这一结果和其他类似的结果增强了对实验有效性的信心,并确实发现了军事社会化的影响。因此,即使士兵存在被军事社会化,对性别平等的态度在很大程度上还是不受服兵役的影响。</p>
-<p>网群基层组织的缺失,让网群的普通成员一直处在零散的原子化状态,也就意味着他们没有办法进行组织,主动地去做事,什么事都是被动接受群管的安排,这就注定了这个组织会僵化没有活力了。</p>
+<h3 id="八结论">八、结论</h3>
-<p>网群普通成员之间没有办法信任,也没有办法建立联系,他们就更不可能成为那种亲密的肩并肩的战友关系。这也就意味着我们群终究不能形成有战斗力的组织。单靠群管的包办替代是没有办法做到面面俱到的,也没有办法管到组织中的每一个人的事,这就一定会导致群管理模式的官僚化,没法发挥群众的智慧。而这种官僚化在资产阶级的铁拳面前,是网群无法承受的,所以网群永远会停留在线上过家家止步不前。</p>
+<p>本文探讨了一个更广泛的基本问题,即父权价值观是促使人们决定参与暴力,还是暴力经历影响了父权价值体系。本文调查了那些已经被社会化为持有父权价值观的人是否更有可能主动成为潜在的暴力角色,或者是否是因为在冲突地区非自愿服役而加强了持有父权价值观念的厌女(misogyny)情绪。</p>
-<p>可以说,基层组织是一个无产阶级组织的生命线,是实行并发挥民主作用的基础。但由于它的缺失,群管无法和群普相结合,这也就必将会造成群普和群管的脱节。</p>
+<p>在第一项研究中,本文发现持有父权价值观与在武装冲突中志愿参加准军事部队之间存在着强烈而稳健的关系。这表明自我选择是理解军事化男子气概和参与暴力的联系的重要因素。在第二项研究中,本文发现实验组(强制服役)和对照组(未服役)之间的父权价值观没有显著差异。换言之,没有证据支持军事社会化会强化个人的父权价值观。</p>
-<h4 id="自娱自乐的网左">自娱自乐的网左</h4>
+<p>这项研究存在重要局限性:这项研究中说明,服兵役不会影响个人厌女情绪,但本文没有研究的军事化男子气概的其他方面(如吃苦耐劳)可能会受到影响。此外,本研究强调超越性别二元性,通过研究男性接受父权价值观的程度的变化,可以对男性与暴力之间的联系和因果关系有了更好的理解。</p>
-<p>在上一篇中,我们从群普通成员(以下简称群普)的视角解读了网群中的“士兵委员会”制度的缺失;在这一篇中,我们将从群管理层成员(以下简称群管)的视角来看看井冈山精神中另外一条“支部建在连上”在网群中的角色。</p>
+<hr />
-<p>“士兵委员会”就是基层组织,“支部建在连上”就是中央领导对基层组织的控制,或者应该反过来说,是基层组织对中央领导的信任。“支部建在连上”和“士兵委员会”实质上是一脉相承的。如果没有“士兵委员会”,那么“支部建在连上”就不可能实现。</p>
+<p>Elin Bjarnegård,乌普萨拉大学政府学部副教授</p>
-<p>如果你运营过网络社群,你一定会发现群管理层与群普通成员之间联系十分浅薄。在绝大多数网群中,群普干的最多的职能只有一个,就是在群里闲聊,往往是群管忙死,群普闲死,两边都不讨好。</p>
+<p>Anders Engvall,斯德哥尔摩经济学院研究员</p>
-<p>我之前作为群管的时候,发现网群中的成员往往分化向两个极端。不超过10个人的最核心管理层事事包办,学社的各个部门(群)的群管理员总是他们几个,内部群里经常交流的还是他们几个;而剩下的大部分群友则处在一个被动接受的状态,就是前面提到的过的“消费者”的自我定位:“你整了啥活儿我就去参与啥,但我不参与这些活儿的管理和组织。”当然了还有至少一半的人一直潜水。</p>
+<p>Srisompob Jitpiromsri,宋卡王子大学和平研究所助理教授</p>
-<p>我们都知道,如果基层没有组织,那么上头决策就无法贯彻到底。在网群中,这种情况更极端,可以说任何决策根本就出不了管理层这个圈子。管理层成员之间还算是经常在一起聊天,多少有点联系,但群管和群普之间就基本上没有任何联系了,除非是经常在群里聊天的,但这也不代表群普就有意愿和义务去参与、服从群管的决策。首先,网络上大家都是匿名的,谁也不认识谁,说难听点大家都只不过是会打字的头像而已,谁也不比谁高贵,群普凭什么就要把群管当成自己的“长官”呢?难道群管是带着群普们大破群敌、连战连捷过?在网络上,群管根本就没法树立威信。</p>
+<p>Erik Melander,乌普萨拉大学和平与冲突学部教授</p>
-<p>而且,群管的什么决策,和群普有什么联系?这个我已经在《网群的基层》解释过。没有联系,就会导致不管群里发生任何决策变动,群普通成员根本不会主动地去问,所以他们接受通知往往是被动的,而不是主动去要求参与,因为根本没有这个意愿。我曾经尝试过解决这个问题,我和群管们商量后,推举出一个人,专门给所有群普私信发送新的通知,但我后来发现这个基本没啥用。首先,发送通知是一个非常累的活,我本人干过这个职务,先不说你首先要加二十几个根本没啥联系的好友,然后还要花时间一个一个转发(QQ没有多人转发的功能),如果有人看到通知后有什么问题,还要向他们解释,这就意味着你本人还要去了解这个通知,而如果你不是参与决策的那几个群管,这又意味着一件活要干。其次,发了通知也往往没人看,我们在进行这种私信通知的政策后,反而有好多人退群了。其实也不难理解,群管的决策根本和群普无关,很多群普都是偶尔去群里看一眼来聊两句,平常也不看群,这时候一个人经常跑来给他发一大段私信,他也不想看,倒不如退群了舒坦。其实这就是网群基层组织缺失的一个恶果,如果群普之间形成小组织,那么只需要通知那些小组织即可,不仅效率会高得多,也不至于让人动不动就退群,毕竟他们还能在小组织里找到归属感。</p>
+<p>编译:郑嘉隽</p> Elin Bjarnegård, et al. 本研究超越男女二元性的论调,强调男性内部对于暴力的态度因意识形态影响而存在分化:志愿参军的人通常更亲近父权制意识形态,而不是军队塑造了士兵的父权思想;强制参军对不希望主动参军人士的父权思想并无明显影响。 复杂系统与无治主义 2009-03-01T12:00:00+08:00 2009-03-01T12:00:00+08:00 https://agorahub.github.io/pen0/heros/GavinMendel-Gleeson-a1_l-complex-systems-and-anarchism <p>将人类社会作为复杂系统进行分析,能为我们提供对于历史进程以及资本主义的强项与弱点的新的见解。</p>
-<p>群管的组织成分极容易僵化,这就会造成群管“无人可用”的窘境。因为不到十个群管的处处包办,以及大部分群普的事不关己,就会导致不管是做什么事、开什么新的部门,都只能从这不到十个人中选主要负责人。首先因为群基层组织缺失,网群没有从基层选拔人才的机制,只能靠群管们亲自“慧眼识珠”,这不仅导致效率低下,也容易形成围绕个人的小团体,甚至会形成山头主义(我之前的那个网群还真就出现了这样的情况),而且选拔上来的人也是参差不齐,极其考验那些“慧眼”们的水平。后来我尝试过解决这一问题,也就是在群里发布告,希望群友们毛遂自荐,然而自荐上来的同志且不说其是否真有能力参与群管理,就现实情况来看,这些同志的大部分对我们的网群以及他们要担任的职务是失望的,他们对网群有着不切实际的幻想,以为这个网群是和现实中的政党乃至先锋队一样的组织,终于可以为共产主义革命事业发光发热了,结果加入进去,无非也就是发发通知、在群里聊天、接投稿之类的无聊活,而且根本感觉不到这个“先锋队”对共产主义事业有什么贡献,甚至不知道“先锋队”到底在干什么,而且这些“先锋队”里的人每天最多的日常活动也就是吹水,谁不会失望呢?所以后来好多自荐的同志就慢慢开始摆烂不干活,或者潜水/退群。</p>
-
-<p>即便是下面的意见,反映到了管理层也不会做出任何实质性的惩罚,也没有必要做出惩罚。我之前的网群里有一个群管,我们称他为A,单独执掌报刊编辑部,此人属于自恋型人格,非要强迫参与编辑部的一个群普“必须参与编辑”,但那个群普现实中很忙,他参与网上的活动也是忙中偷闲,我们称他为B。好,那么假设现在B跑来群决策组来说A的事,群决策组会怎么办呢,无非就是找A说教说教,最多让他写个大字报“罪己诏”,但基本上没有办法去实际限制A的权力。因为之前说过的网群“无人可用”的问题,群决策组如果把A踢出那与自断手臂无疑,把A踢了或者剥夺他的职务,那谁来继续管编辑部呢?这几乎是无解的。而且就算要对A惩罚,如果A执意不愿意交出编辑部的职务,那群决策组也拿他没办法,因为他是编辑部的群主,我在《网群独裁不可避免》那一篇说过,网群群主在群内有至高无上的权力,所以除非把A连带着编辑部一起开除出学社,不然根本没法动摇A在编辑部内的地位。再者,其实也没必要对A做出惩罚。我在前面之所以说“假设B跑来群决策组来说A的事”,是因为现实中B根本就没来说,B根本不在乎,因为A不管再怎么在网上对B耳提面命,也没法在现实生活中对B产生一丝一毫影响,B根本就没理A,而A除了无能狂怒外也毫无办法。</p>
-
-<p>建社的成本太低,根本没必要认真对待。现在左圈是“网群多如狗,学社满地走”,建个社群,成本实在太低,打开手机拉两个人,再给自己起个“xx社”的名字,一个社就建好了。而且大部分网群的建立都是因为对别人的模仿跟风,这就导致很多网群是大同小异,基本上除了管理员不一样,没有什么特别的区别。而且这些学社虽然说叫“学社”但它们的主要功能依然是聊天吹水,那么到这个群里吹水和到那个群里吹水有什么区别吗?网络社群变得如此的廉价自然也就无法引起群成员的重视,群成员不仅不用重视,甚至把群退了也不会对他有任何一点影响。毕竟这些网络学社对共产主义革命几乎没有任何一点点的贡献,也不会对群成员的生活有一点点影响。而且建立学社又不是什么难的事,群普通成员也完全可以去建立学社,为什么一定要被你们几个人管着呢?</p>
-
-<p>在网上,基本没有事情来考验组织,无法发现路线错误,也无法建立领导威信,最终会因没有目标无所事事。一个真正的领导者不是被任命的,而是通过不断带领集体破除困难走向胜利的过程中被大家推举出来的。而在网上,由于组织的松散性以及网络的封闭性,基本没有什么事情可以来考验组织。比如说在现实中的组织需要去进行工厂调查,那么你帮着把这些人组织起来、设定计划以及安排每个人去怎么做,这时你就建立起了一定的领导力;或者比如说你在进行工厂调研的过程中遇到了警察来盘问,你冷静镇定与警察应对,带领大家走出危险,这也建立了一定的领导力。而在网上基本上没有类似的困难,唯一的领导力可能就是说你这个人是网络社群的社长,大家默认你有一定的领导力,但是如果你不把这领导力对群普通成员表现出来,群普看不到你的领导力那么你只是徒有虚名罢了。联系之前我刚才说的网络社群中群管和群普之间的断层,即便是网群的建立者真的很有领导力,那也最多只能被群管理层内部,看见对于群普来说,你再怎么有领导力也领导不到他们头上。所以往往是有领导力的网群建立者累死,剩下人闲死。</p>
-
-<blockquote>
- <p>只有领导骨干的积极性,而无广大群众的积极性相结合,便将成为少数人的空忙。但如果只有广大群众的积极性,而无有力的领导骨干去恰当地组织群众的积极性,则群众积极性既不可能持久,也不可能走向正确的方向和提到高级的程度。——《毛选第三卷,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p>
-</blockquote>
-
-<p>而正是因为这种领导力的缺失,就很容易形成西班牙内战期间共和军内部的左派小知识分子天天吵架的状况。因为大家都在空谈,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没有具体的实践来检验谁的话是正确的。我之前经历过一个真实事件:一个网群中,A和B发生了争执,A认为B是路线上的问题,他认为B把网络社群当成了自己能力展现的平台,而A认为应当以网群的集体利益为重,他认为这是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之间的路线矛盾,然而这仅仅是因为A是网络社群的建立者,他基本上什么事情都参与管理,所以他能看出来B的问题,但其他的人不一定,甚至有很大一部分人觉得这是A和B之间的个人矛盾,A应该放宽心胸原谅B而不应该在个人矛盾上纠结。这就导致B的路线问题没有被纠正,不过还好因为网络社群的低成本,B的错误最终也没有带来多少损失。</p>
-
-<p>因为做不到“支部建在连上”,就容易形成官僚主义。有人曾给我提出想要通过科技的手段,如什么群自动化管理系统,来改善网群内的官僚主义,可以说是机械唯物主义错误。根据前面的分析,这个官僚主义完全是因为网群的社会结构本身的问题,增加一个科技产品也并不能改变这个社会学上的结构问题。如果说你能发明一种科技手段,解决群管理层和群普通成员之间脱节的问题,那么你这个科技手段才是真的起了效果,但这基本上意味着新的生产力的进步,而之后的社会关系和斗争手段绝对不像是现在左圈这样了。不过现在这种生产关系下,以网络小知识分子个人的能力基本做不到。</p>
-
-<p>综上所述,网群基层组织的缺失严重阻碍了网群的组织性,而网群基层组织的建立又几乎是不可能的。这无时无刻不在造成网群中管理层和基层的脱节,而这也最终导致网群成为群管们的自娱自乐。</p>
-
-<h4 id="网络左群存在的原因">网络左群存在的原因</h4>
-
-<p>人如何体现自己的价值?</p>
-
-<p>黑格尔说人必须通过劳动整出来个什么东西才能体现自己的价值,比如你做了一顿美餐,写了一篇好文,堆了一个雪人,通俗讲就是成就感。</p>
-
-<p>但马克思却发现,在特定的社会情况下,人通过劳动整出来的东西,非但不能体现人的价值,反而还否定了人的价值,他管这种现象叫异化。</p>
-
-<p>什么意思?马克思解释说异化有四个层面。</p>
-
-<p>第一层就是劳动者生产出来的东西不属于劳动者。比如工人做的商品不属于工人,属于他的老板,工人想获得这个商品得自己花钱去买。</p>
-
-<p>第二层就是劳动者觉得劳动很累。劳动本身是成就感的来源,但由于第一层异化,工人从劳动中得不到任何成就感,自然就会觉得劳动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事,就会觉得很累,就不想去做。所以工人上班的时候觉得很累很没意思不想去上班,反而下班的时候才觉得是快乐的。</p>
-
-<p>第三层就是人开始怀疑人的本质。人无法通过劳动获得价值体验,反而被迫劳动来不停地否定自己的价值,人就会觉得人生是无意义的,成为人并不是一件快乐的事,人的本质是荒谬的、虚无的。</p>
-
-<p>第四层就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变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本身应该建立在纯真的情感上,然而由于上面的原因,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反而首先变成了金钱的关系,所以好像现在人人都很物质都很拜金。</p>
-
-<p>所谓累,就是你本来不喜欢做这件事情,但是你迫于某种压力不得不去做这件事,于是乎你表现得很累。倘若你是热爱做这件事情的,那么你就会感到愉悦,最多只会感受到身体上的疲乏,而不会有心理上的“累”。“努力”、“刻苦”这种词汇也是一个道理。</p>
-
-<p>在资本主义社会中,不仅劳动被异化,即便是所谓的“没进社会”的学校也被异化着。你上学是为了什么?其实大家都知道这个答案,是为了赚更多的钱。什么陶冶情操之类的那都是赚了钱之后的事。</p>
-
-<p>为了赚到更多的钱,我们就不得不通过“学习”来增加自身的无形资本,以此来向企业家们证明,我能给你的企业带来更多的增殖,从而被雇佣。而一个人拥有多少“知识”最直接的证明就是学历,而一个普通人想要获得学历就只能去考试。所以大部分学生追求的不是知识本身,而是考试成绩,这就导致了他们成为了只会机械式追求成绩的“考试机器”。所以学生在学校感受不到学习带来的快乐,更体验不到探索自然与人文的成就感。他们学习并不是他们想学,而是家长、老师和社会逼着他们学,难道他们没有在被异化吗?</p>
-
-<p>如果我们回顾历史就会发现,现代学校制度并不是自古就有。历史上是先有工厂,才有学校。在近代的英国,工厂主们推行出了系统教育的学校模式,其目的是为了让年轻人适应工厂流水线生活。所以在英国近代的学校里,最强调的并不是教了什么知识,而是按时上课下课,听从老师的安排,井然有序地干一件事。英国近代学校制度就是从伦敦的工厂里搬出来的,其目的就是为了培育合格的社会零件。就像列宁所说:“教育这些青年的目的,就是训练对资产阶级有用的奴仆,使之既能替资产阶级创造利润,又不会惊扰资产阶级的安宁和悠闲。“</p>
-
-<p>说白了,学习是劳动的前延。打个更形象的比方,人是一件商品,家庭生产商品,学校加工商品,工厂消费商品。人自出生以来就无时无刻不受到异化。即便人没有发现,但他们能感受到,这种感受就是“累”。</p>
-
-<p>总而言之,在当今社会下不管是工人还是学生,只要你是被压迫的穷人,你就在受到异化。而这种异化无时无刻不在摧毁着我们的对自己人生的成就感,它在夺取人们对于自身生活的掌控感,所以人们都迫不及待的想要从某一个地方来获得这种掌控感作为心理上的补偿。这也解释了为什么群普对参与社群活动积极性很低而群管很高,因为群普根本就没把学社当成自己的,他们无法从中体验到对抗异化、回归劳动的感觉。</p>
-
-<p>而网络,就是重获这种掌控感的绝佳之处。许多生活中失意的人,尤其以学生为主,来到网络上想要在这里获得补偿,而他们又因为受到了现实中体制的压迫,所以许多人都纷纷转向了左,而最终与饭圈的形成机制一样,这些人也形成了左圈。</p>
-
-<p>左圈的成员不管高低贵贱都一定满足一个特点,那就是闲。他们一定有大量时间在网上泡着,所以左圈成员绝大多数都是小知识分子(学生为主),是脱产者。他们既不用时刻操心现实中的生活,也不参与一线劳动生产。许多人习惯说,学生就是小资,我认为这种说法并不准确。我首先要说明学生根本不是小资产阶级,他们不拥有资产。学生是脱产阶层,而脱产意味着他们没有办法独立地与外界建立物质的联系,也就意味着外界的生产活动没有办法来反过来影响学生的思想,而学生思想只能通过家庭、学校和社会舆论影响来塑造。现实中除了少部分的家庭,大部分的人的父母一般都是想让自己的孩子当人上人,尤其是城市中产阶层的父母,他们基本上都是嫌贫爱富、谄强凌弱的社会达尔文主义者。学校也是社会达尔文主义和精英主义的桥头堡,学校中老师高高在上形成的对学生的权威体制也影响着学生的世界观,再加上学生之间的成绩至少在表面上保持着“按劳分配”的现状,谁越努力谁的分就越高,这也加重了他们社会达尔文主义的思想。再加上社会主流媒体都被资产阶级把持着,社会整个的风气也是市场经济的向钱看,而学生又无法通过亲自参与生产活动来认识这个世界,那么学生的思想表现为小资产阶级的思想也就不奇怪了。</p>
-
-<p>我在左圈待了这么久,除了一两个工人,没见过一个是来干正事的。他们来网上是来进行一场狂欢的,他们吸了一种叫“虚拟”的毒,可以让他们产生幻觉:在网上他们可以夺回在现实中失去的意义,所以他们创建社群,他们给自己封理论教皇,他们党同伐异喋喋不休嘴炮大战黑话连篇,似乎盯着屏幕狂敲键盘的的他们就好像是一个个指挥千军走马飞象的帝王。只要拉个群,几个会打字的头像就可以导演一出步步惊心的大片。网络的匿名制弥补了现实中的客观差距,每个人都先入为主地把对方脑补成和自己一样水平甚至更低的人,他们基本上是在自娱自乐。每个人上网来都是憋着一肚子气,网络匿名制和发言门槛低让他们的情绪有了一个发泄之地,就算往别人身上倒垃圾也不用负任何责任,更不会去反思自己的问题。再加上年龄小,大部分都有或多或少心理问题而不自知,而很大一部分心理问题都会以自恋的形式表现出来,在网络上纵横捭阖的他们绝不会允许另一个会打字的头像阻碍自己的封禅之路。所谓的左圈里基本上没有真的马克思主义者,我学了这么久也只敢说我的立场转向了左,今年冬天我才敢说我稍微建立起一点马克思主义的思维模式,这与左圈里那些动不动自封马克思主义者还拿自己三脚猫的理论到处批判别人的自信之人还是有很大差距的。</p>
-
-<p>其实没有必要非要用马克思主义的那一套话术来解释左圈中的现象,非要说这是什么小资那是什么主义。其实这些左圈中的人和其他网络饭圈中的那些人没有多大的区别,只不过他们参与政治学说罢了。许多的所谓左人来到网上,他们的大概率并不是来学习的,他们只是在现实中挨了铁拳、遭受了打击,跑到网上来抱团取暖、求安慰。我接触过非常非常多的自称左人的学生,他们来了网上其实只是想找人聊天倾诉、发泄一下情绪,关于理论他们并没有学多少,很多人甚至根本就没有学习的态度,他们更喜欢给别人当理论教父。所以网群中吹水为什么那么常见,因为大家本来来这里就是为了闲聊的。顺便提一嘴,有人批判吹水是所谓“小资产阶级自由散漫”,我认为这就是教条的说法,他根本就没分析到网络左群本身的“自由散漫”,他更像是在道德说教。</p>
-
-<p>左圈主要以学生为主,这其实已经说明了左圈根本就不适合建立革命组织,因为你这个群体里根本就没有几个真正的无产者,那你在这里想搞一个为无产者服务的先锋队,简直就是缘木求鱼。而事实上左圈中几乎所有的社群都是对别人的盲目跟风和模仿。</p>
-
-<p>我见过的所有网群都有一个致命问题,那就是没有目标。有人就反驳说,目标不就是建立共产主义社会吗?这个目标其实和没有目标没啥区别,太空泛了,和口嗨没区别。我们需要的是一个有战略意义的、具体的目标,这样一个目标有多重要?我们可以举一个历史上的例子:我们常说在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博古的转移是“逃跑主义”,而毛的转移是“战略退却”,这两者有什么区别?区别就是在于毛的转移是有目的的,是有方向、有计划地撤退,他的退却是为了前进,就像打出一拳前要先把手臂收回来;而博古的转移则是无方向,无原则地撤退,是漫无目的的溃败。也就是说在退却的时候,你是积极主动地朝着既定方向有计划有组织的撤退?还是被人家追着毫无目的的四处逃窜,被动应付?前者就叫战略退却,后者就叫逃跑主义。我们以四渡赤水举例子,四渡赤水的目的是为了过江北上和四方面军会合,结果刚出遵义就打了败仗,只能撤退,往哪里撤?毛给出了明确的方向:往敌人力量薄弱的地方去,所以就有了一渡赤水,是为保全自己,依然是为了北上长江。而后又三渡赤水,成功渡江。这四渡每一渡都有不同,但是又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不管是哪一渡,都是在为最终的目的地:北上与红四方面军会合创造条件,也就是说:它的方向性很明确。既然土城一战证明了,想要一步实现北渡长江的计划是不可能的了,那就战略退却,但是每退一步,又恰恰是在为下一步创造条件,最终还是要北上会合红四方面军。可以说,不管处境多么艰难,敌人多么强大,中央红军的行动方向一直都没有变,只不过因为面对强大的敌人,身处逆境,因此实现的过程变得更加曲折蜿蜒了。</p>
-
-<blockquote>
- <p>“为了进攻而防御,为了前进而后退,为了向正面而向侧面,为了走直路而走弯路,是许多事物在发展过程中所不可避免的现象。——《毛选第一卷,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p>
-</blockquote>
-
-<p>上面这段话正说明了这个道理。一方面它说的是为了走直路,不可避免地要走弯路。但是其实它还有另外一层含义:那就是说走弯路的最终目的,还是为了走直路;后退的目的,还是为了进攻。如果忽视了这一点,那就真的只剩下弯路和退却了。这就不是什么战略退却,而是逃跑主义。今天东边追的紧,就往西边跑,明天北边追的紧,就往南边跑,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方向和原则统统丢掉。正如长征刚开始博古那样,博古在一开始完全不知道要往哪里撤,只是因为南北东三面都被围了才被迫西走,这就是说他根本不知道自己要干什么,所以他毫无计划毫无准备,才叫全军带着大小家当上路。在过湘江的时候,白崇禧故意给红军让开了一条通道,而中央在这期间完全没动弹,他在犹豫,他不知道要往哪里去,而这后来也造成了血染湘江的悲剧。更不用说博古等人为了保住主力部队,甚至不惜让欺骗方志敏部让他们当弃子引开国军(是否欺骗存疑,但方志敏所在的红七军确实成了弃子,中央没给他们明确的战略目标和计划,也没安排他们遇险后该怎么办,也没设法营救他们,而后来第四渡赤水同样作为饵的红九军却成功回到主力部队,可见彼时博古的中央确实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只是走一步看一步,能咋办就咋办)。</p>
-
-<p>现在的网群就像博古一样,根本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在做什么,只是走一步看一步,能整什么活儿就整什么活儿。我之前搞网群的时候,我清楚地记得,在建群的时候,我们根本就没想过到底要干什么,我们建群是处于纯粹的对他人的模仿,因为在左圈,建群建社已经成了一种潮流,这些人建群只是纯粹跟风而已,所以我们在建群后,会模仿别的群搞一套配套设施,比如你的群叫xx社,必然就要配备xx社资料群、xx社演讲群、xx社聊天群、xx社审核群、xx社内部群、xx社决策组、xx社备份群等等,如果再跟风做点网络报刊,那还要配备xx社编辑部和xx社读者群,但从来没有检验过这么多群到底是不是必需,也没有办法检验,因为根本没有检验的标准。如果我们有一个目标,比如我们的目标是建立一个超级大群,作为一个平台让左圈基本都进来,那么资料群、内部群之类的就没什么用了;如果我们的目标是线下小组,那么演讲群、报刊群之类的也没有存在的必要。当我们有具体目标,我们的所作所为自然都应以是否向目标推进了为标准。而当我们没有目标,那自然是做什么都行;为了让我们的群能整更多的花活儿,更像个网络学社,而且建个群又不用花钱,这些群自然是“多多益善”了,甚至有的时候需要刻意整活儿,不管到底有什么用。</p>
-
-<p>毛主席说过:“领导就是预见。”而这些一个个自诩先锋队的社群甚至连自己的战略目标都没有,更不要谈预见了,也更不可能去领导谁。</p>
-
-<p>虽然说左圈相对是更进步的,它是已经开始觉醒的人们勇敢对抗生活中的异化的伟大尝试,但是我们根据前面分析,网络左群实在是已经无法承担起革命的重任了,它们甚至无法推动社会革命前进。“网左”在这个时代的风口浪尖上,显然已经无法背负起历史的重任,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应当以批判的眼光看待其,并汲取经验、另寻他路。</p>
-
-<h4 id="网络左群最好的归宿">网络左群最好的归宿</h4>
-
-<p>《矛盾论》告诉我们,世上的万事万物都有一个内部的根本矛盾在推动着它的发展,把握住这个矛盾就可以把握住这件事物的走向。在一定条件下,矛盾的双方会走向自己的反面。</p>
-
-<p>而网络左群的根本矛盾,就是网群的虚拟性和网群成员的现实性之间的矛盾。这个矛盾在网左的任何活动中都可以见到,这个矛盾贯穿着整个左圈的始终。我们可以看到在前面几篇中分析的所有问题都是围绕这个矛盾展开的,而因为这是网络左群的根本矛盾,其在网左的框架内也是无法被解决的。</p>
-
-<blockquote>
- <p>我们有些青年知识分子,革命热情很高,立志通读马列毛,但是即便是他通读了这些经典,如果没有立场的转变,他也不过是一个马列毛主义的学者,而非一个马列毛主义者。立场的转变不是单靠学习能够莸得的。这就是为什么知识分子要到工人阶级中去,要投入到工人运动中去,以便把自己的感情和立场、出发点放到工人阶级一边,只有这样他才有可能成为一个真正的马列毛主义者。一些读过几本经典著作的网络上的马列毛主义学者类的知识分子,他们并不愿意投入到工人运动中去,并不愿意和工人阶级融为一体,整天泡在网上,忙碌于网络上看谁辩得过谁,而不看这些争辩是否有助于提高人民群众的革命性,因而他们最多所能起到的作用就是工人运动催化剂的作用,这些人是无产阶级的落后分子。——来源不详</p>
-</blockquote>
-
-<p>上面这段话是我很久之前看到的,虽然一直没找到来源,但我觉得它精确地描述了左圈中的小知识分子们的现状。我认为这不仅仅反映了小知识分子脑内的小资产阶级思想根深蒂固,也同样反映了这些小知识分子在网络上的活动其实对现实中工人运动起不到什么推动作用。在网络上,一个人的理论多么高深,他本人多么巧舌如簧、多么雄辩,在现实中也起不到什么有影响力的作用。这其实反映的是群众路线与精英路线的矛盾,有种精英主义论调说什么,革命必需的前提就是所有群众都成为哲学家,说“大规模发动群众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所以他们主张在网络上每天宣讲哲学,大搞哲学黑话辩论,有人给他提出要把这些这些冗杂的话语删繁就简,让群众可以听懂,他不屑一顾地摇摇头,说什么“通俗化就是庸俗化”,让群众听得懂就是庸俗化喽?那看来白话文也是庸俗的,建议此君以后说话用文言文。这种精英主义论调对共产主义革命运动不仅起不到有益的作用,还会起反作用,因为这些人总是以“马克思主义者”、“左派”自居,群众一看,哦,原来马克思主义者和平常见到的官老爷都是一样的高高在上,那他们说要打倒官老爷,真的可信吗?</p>
+<!--more-->
-<p>这种现象其实反映的就是一个问题,那就是你相不相信历史是由群众创造的?你相不相信群众是有智慧的?如果你认为群众是乌合之众,那你确实不必要给他们讲明白这些哲学的东西,更没必要去发动他们。小知识分子们在象牙塔上呆久了自然看不到真实的群众的一面,他们只能看到群众麻木、愚昧的一面。只是一直待在网络上,其实并没有从象牙塔里走出来,网左们依然沉浸在自己编织的小世界里面。</p>
+<p><img src="https://i.imgur.com/afexGJ2.png" alt="image01" /></p>
-<p>就有人不服气,说我这个网群还是有价值的,它可以作为一个大家用来交流的平台嘛。但是我就想说,如果你要弄一个大家交流平台,那你就应该把你这个小群和别的群合并到更大的群里面去,比如我就推荐红贝老师的读书学习群(此群经常演讲,甚至还能请到阳和平老师),还有马列毛论坛(我不清楚该群现在还在不在),暗流公社也可以(同样不清楚是否还在),这几个群人都很多,更适合比常见的三四十人的小群作为交流平台。</p>
+<p>复杂系统理论是一个从突变理论(catastrophe theory)、混沌理论(chaos theory)、控制理论(control theory),尤其是控制论(cybernetics)的传统中产生的科学理论。复杂系统理论的诞生来源于对传统科学的还原论(reductionism)方案的否定。它认为还原论既不必要又难解(intractable)。</p>
-<p>那人就又说了,那我的群可以作为资料群嘛。要说资料群,我建议大家直接在QQ搜索“中国人学习群”,你的群有一个群的杂七杂八的资料,这个中国人学习群有好几个群的、整齐归类的资料,显得那些小资料群完全没什么存在的必要了嘛。</p>
+<p>传统物理学试图在尽可能小的颗粒度下找到基本规律。然而,现在已经知道,由于在极小的颗粒度下相互作用的性质,预测集合系统的行为在计算上难以实现。例如,水,(大多数情况下)最好用流体流动方程来描述,它可以用较简单的(非线性)方程描述集合行为。试图把它作为1026个相互作用的量子粒子集合波函数在计算上是不可行的。相反,复杂系统理论试图在自然的粒度下描述系统,以便对其行为进行可行的(tractable)预测。</p>
-<p>所以,我要说,要是从推动共产主义革命的角度看,绝大多数的网络左群已经没有任何一分继续存在的理由了。但如果有人需要一个群来闲聊吹水,那自然还是有存在的需求。</p>
+<p>复杂系统中的一个基本概念是涌现行为(emergent behaviour)。或者说,从一个有大量服从简单规则的行为者的系统中,能涌现复杂的行为。这类似控制论者所说的元系统跃迁(metasystem transition)的概念。某些对涌现行为最早的描述实际上来自于奥地利学派,可以在路德维希·冯·米塞斯的写作中看到,他把资本主义的集合行为描述成一种由行为者自利产生的最优解。</p>
-<p>所以只有线下组织,才是我们现阶段所需要的。</p>
+<p>系统理论为我们提供了一些经验性的法则,可以作为理解行为者和集合行为者涌现的工具。如果你使简单的系统与复杂的环境相互作用,它保持自己的身份——或者说内部结构完整性——的概率会很低。而复杂系统能够于复杂环境相互作用,并有更高的生存概率。我们在自然界中的简单生物中可以观察到,由于它们的低存活率,它们采取大量繁殖的策略。这与人类采取的方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p>
-<p>有人说,我们可以先建立线上组织,然后从线上走到线下。很遗憾,根据我亲身经历,这条路走不通。首先因为网群大部分成员都是学生,学生要线下见面那就必须要等得放假的时候,而每个学校的假期都不一样,所以这就导致见面的机会很少。再加上由于学生的经济不独立,他们没有完全的能力掌握自己的生活,甚至和别人出去见面还要经过家长同意。再加上学生本身的一些小资产阶级思想的残留,他们见了面也不一定能做成什么事。比如我曾经的学社就推动过几个学生同志线下见面,然而他们除了吃了一顿饭、拍了张合影之外,什么事情也没有做。而且想要建立一个牢固的组织,只见一次面是不够的,需要更加频繁的接触甚至一直呆在一起,并一起完成一些事,而这对于学生来说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除非他们是同校的同学,因为他们的大部分时间和精力要首先贡献给学业。除非学校和社会机构已经不能运转下去了,对于学生来说,牺牲学业并不划算。我目前见过的唯一几个线下组织,都是已经工作的人搞起来的。</p>
+<h3 id="复杂系统理论与社会">复杂系统理论与社会</h3>
-<p>我还见过一种说法,叫线上线下并重的“第三条路线”,而这更不可能。首先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既经营线上组织,又经营线下组织,除非是超人,普通人基本上做不到。其次这两者之间并没有那么多的联系,如果两者并举,最终还是要么重线下,要么重线上,或者走到前面说的“线上走到线下”那条路上去,执意线上线下都搞是既不划算也没有意义的。</p>
+<p>为了理解如何用系统理论模拟社会,我们不如从简单的例子看起。在封建欧洲,社会组织层级森严。在系统理论中,我们把它用一个树状的控制图模拟,领主在顶上,佢的直接附庸在下面。很多情况下,在这个结构中,控制了等级制度的领导就近似控制了整一群人。这有许多的后果。如果这个系统的行为可以用领主的行为来模拟,那么这个系统的行为就必不能比领主更复杂。因此,这个系统仍是简单的。这也意味着这个系统能轻易地一致行动。它可以率领军队,并与其他的封建国家简单地交互。</p>
-<p>事实上线下组织的建立的那一刻,就和它的线上群体没有什么关系了,它已经脱离了线上的联系形成立一个独立的组织,如果线上组织非要指挥线下组织,就会形成“委员长空投手令”的滑稽现象。所以只能直接搞线下,可以用网络作为联系工具,除此之外线上不应该发挥更多作用。我见过一个成功建立的线下组织,他们就是先和现实中认识的人搞一个组织出来,然后再从网上招人。</p>
+<p>实际上,完美的控制层级是不存在的。总是会有横向的控制链接和多样的同谋行为,等等。然而,对于封建制而言,这个模型仍然是个不错的近似。随着我们在历史上的推移,到了早期资本主义,我们逐渐注意到向更「混合式」的控制模式的变化,其中横向连接更多,并且系统可能发展出更去中心化、更复杂的行为。此外,它变得不那么脆弱了。我们或许可以猜想,资本主义出现时,封建制度某种意义上注定要灭亡,因为交互环境变得太复杂了。</p>
-<p>网络左群最好的归宿,应且仅应是线下组织的联系工具。</p>
+<p>现代世界已经转向了高度互联的网络模式的资本主义。在系统联通性的框架内,这几乎是封建主义的对立面。关于系统模型,有几件事必须要注意。系统可以有非常不同的内部结构。高度的互通性不排除某些内部模式。事实上我们知道很多复杂系统,包括社交网络,它们的无结构并不「随机」。内部结构可以对涌现行为有很大的影响。每一个网络都是不同的。</p>
-<h3 id="圣母x与和事佬">圣母X与和事佬</h3>
+<p>进一步讲,一个系统的涌现行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行动者交互的模式。当下的经济体系是资本主义社会关系模式的产物。资本主义从这些社会关系中涌现,一点也不「自然主义」。它是人与人的社会体制的次要产物。将行动者原子化的方式是任意的。实际上,系统常常可以被重原子化,形成不同的行为者与交流的概念。这里有个很好的例子:阶级政治。在国家、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的分析框架下,实体与它们之间的交互被物化(reify)了,因此分析起来比大众交互容易得多。这样,我们有了一个可行的经济学推理的机制。这与新古典主义知识框架下对阶级动因的完全忽视形成了鲜明的对比。</p>
-<h4 id="左圈圣母x会哭的孩子有奶吃">左圈圣母X:会哭的孩子有奶吃</h4>
+<h3 id="结构与行为">结构与行为</h3>
-<blockquote>
- <p>“因为宇宙不是童话。”——《三体》</p>
-</blockquote>
+<p>在无治主义者思考无治主义与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时,系统的集合行为与其控制行为的关系十分有启发性。理想化的层级可以用控制它的实体来模拟。这些集合体可以进行所谓「一致」(coherent)的行动。军队是个一个不错的例子。然而,这些一致系统理论上的目标只能有简单的描述。比方说种族灭绝,它可以被简单地描述,我们可以预料军队能够执行这个描述。然而,「在伊拉克建立民主」则是军队做不了的事。</p>
-<p>之前有一群目田人是这么抹黑毛的,他们说毛之所以在遵义会议之前受排挤,是因为他讲话言辞激烈冒犯人,大家不喜欢;不得不说这是我听过最荒谬的理论,好家伙红军都到了生死存亡之际了,这帮中共党员还要舔着笑脸哄着才能听进去别人的话是吗?他们都是一帮巨婴吗?但是我看现在的左圈中,这样的巨婴还真不少。但是一个巴掌拍不响,没有圣母X们的配合,巨婴们也只能自娱自乐。</p>
+<p>民主国家与大型企业通常类似混合式模型的层级。这些系统逐渐呈现出比单个行动者更复杂的行为。它们的行为,逐渐变得不那么「一致」,但更「相关」。你不能指望事情发展完全一致,但是整个系统会往一个大致相关的方向发展。你还可以预料到,一些混合系统能够适应比单个行为者能够适应的更复杂的环境。</p>
-<p>会哭的孩子有奶吃,任性的人有人疼,左圈里一帮巨婴无法拒绝的本性。左圈里面巨婴多,都是这帮圣母X惯出来的。</p>
+<p>最后,在一个几乎没有层级的概念的网络系统里,有可能出现真正复杂的涌现行为。这样的例子包括人类身体和社交网络。</p>
-<p>有些人已经把装可怜用成了万能的狗皮膏药,利用别人的同情心撒泼自己的任性,都形成路径依赖了。你要是说我一句不好,我立刻哭给你看,看你还说不说;你说我干得不好要撤我职?我直接哭给你看,让群里人都看看你的“铁石心肠”。</p>
+<h3 id="当下的政治结构">当下的政治结构</h3>
-<p>但是对于成熟的人来说,装可怜没有任何用,只会引起反感。有理性思维和集体主义的同志在看到这种现象时也并不会因为此人的“可怜”就要一味偏袒他,因为敌人并不会因为此人的“可怜”就放过他,群众也不会因为此人的“可怜”就接受干部的错误决策。</p>
+<p>国家,作为一个相当层级化的生物,想要让事情运作更加一致。然而它最大的弱点在于它无法解决那些描述非常复杂的问题。比方说,军队和国家发现它们越发无法应对游击战与恐怖主义的涌现。这些社会结构所用的组织模式是高度去中心化、高度非层级化的。说到底,国家几乎没有可能根除这些运动。国家必须找到任务目标的简单描述,这让它在根本上处于劣势,因为它处理复杂性的能力比较有限。然而,资本主义与企业全球化是更可怕的生物。它们的内部结构是高度网络化的。这些生物灵活地跨越国家边界。它们的集合行为极度复杂。没有人理解股票市场是怎么(不)运作的。同时,资本主义极度的强健,能够以马克思没想象到的方式适应不同的环境。若要战胜这种敌人,唯一的可能是至少与其相当的复杂性。</p>
-<p>对圣母X来说,谁对谁错谁是真的受害者根本不重要。巨婴们一贯的行为是,不管遇到大事小事,都要撒泼打滚哭闹一番,让全天下都知道他受了委屈;而还有另外一种人,他们出于尊严的需要不喜欢让别人看到自己懦弱的一面,他们更愿意自我舔舐伤口,所以他们总是在外人面前表现得很坚强。两者虽然表现得不一样,但是他们受伤时是一样痛苦的,但是圣母X们看不到这一点,他们出于某种类似于宗教迷信的思维,偏执地认为表现得坚强的人是不会受伤的,所以不需要安慰他们;而表现得弱小的人受伤时会比其他人更严重,所以要对他们加倍偏袒,简直把那些人当成了弱势少数群体对待。</p>
+<p><img src="https://i.imgur.com/8O2AzCg.png" alt="image02" /></p>
-<p>更为可恶的是,因为这种思维,他们甚至常常把谁是受害者、谁是加害者都能判断错。我见过一个真实事件,在某一个网络学社里,一个典型的巨婴式的人物B,是一个成年人,他经常在群里骂人,还特别喜欢争权夺利,但是此人特别特别会装可怜,得了点小伤小病都要发到群里,而且此人在别人对他提出批评意见时,他直接开始装可怜哭闹,然后疯狂自我攻击,让批评他的人的负罪感拉满还要跑来安慰他;学社主要负责人之一A是前面提到的那种不喜欢把痛苦和伤口扒着给别人看的人,他认为这是一个人自己该面对的事,而且由于他负学社几乎最大的责任,总是表现出一种强硬的态度,实在是不会舔着笑脸哄着别人说话。A反对B在群里我行我素,和B发生过几次冲突,直到有一天B在网上被别人骂了,然后迁怒到A的头上,把A骂了一顿,A在之后向群管理层反映要把B开除出社。在A的推动下B确实被开除了,但当时和B关系比较好的管理层一成员C就跑来质问A,说A就因为这点事把B开除,一点都不是对待同志(进群即同志了属于是)的态度;然后B和C又在其他群里闹,污蔑A“独裁”,结果一个根本就不了解情况、甚至都不知道A是谁的聊天群成员跑来质问管理层要求解释为什么把B开除,似乎把人踢出群就一定是“专制的”。更绝的是,在之后不到两个月,B再一次申请进学社,群管理层的D直接把B放进来了,根本就没问过A;B回来之后受到了拿破仑重返巴黎般的欢迎,就显得A是个小丑,因为B自始至终没给A道过歉(道歉也没用),B在被踢出群后曾和A大闹了一场什么换了好几个号对A轮番攻击,以D为代表的其他群管理层仅仅是听了B自我评价了一句“我已经成长了”代替A原谅了B,至于B到底有没有解决自己的问题、甚至有没有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严重的心理性格问题在不到两个月内自愈可以说是医学奇迹),D等人根本就没在乎过,因为他们没有A负的责任大,如果B在学社后面再搞出什么幺蛾子,他们是不会管的,到时候还得是A来擦屁股,好人都叫他们当了,想必他们“原谅”B时还想着自己就像圣母玛利亚一样浑身着金光吧。</p>
+<h3 id="革命与结构">革命与结构</h3>
-<p>然后那个聊天群里不了解情况就跑来质问的人实际上是更高一级的那种自我感动式的圣母,他们的逻辑链条就像小白兔一样单纯:啊踢人出群是不好的、伤人的,所以不该踢人出群;这意思大概就是杀人是不好的所以作恶多端的反动派不该枪毙。这种人除了逻辑问题,更是自信地连具体情况都不了解就跑来撒播圣母心了,毛说“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如果没有调查,就停掉他的发言权,这野蛮吗?一点也不。所以对于此人,最好的方法就是让他别发言,自己陶醉在自己的小世界里就好。</p>
+<p>复杂系统的整体行为和属性取决于个体交互的机制。在这个意义上,人类交互有可能产生在行为者交流层面上的反馈循环,能够催生系统性的根本转变。这意味着全球性的极端变化是可能的。革命正是转变交互机制导致的根本性的涌现性质的转变。</p>
-<p>当A表达抗议时,D反而跑去劝说A,说什么要“团结批评团结”,不管A和B有什么个人矛盾,好歹都是同志(进群即同志了属于是),希望A能不计前嫌和B继续共事之类。当A表现出对B的抗拒,B就会开始装可怜激发圣母X们的内疚感,然后又变成了对A的愤怒(好一招借刀杀人!),D等人就又会跑来找A说这说那,还给A扣帽子说“你就是太敏感啦”,是,是,您又不是被迁怒的对象,您也不是主要负责人,您当然不会敏感。D似乎忘了一件事情:A才是受害者。A是被迁怒的对象,A是被攻击污蔑的人,A是工作受到阻碍和刁难的人,而B正是那个迁怒、污蔑、刁难他的人。但在D看来,B是多么的可怜,他这么可怜怎么会做错事呢,即便是做错了,看在他这么可怜的份上就原谅他吧;而A呢,这个可恶的A,态度是那么的强硬,肯定是他伤害了B,害得B这么可怜,至于A被伤害,B这么可怜弱小的人怎么会去伤害别人呢?即便是伤害了也是无意的嘛,A这么强硬的一个人怎么会被这点小事伤害到呢?而且B都说了自己已经成长了,A还揪着不放,也太小心眼了嘛,我要是A我早就原谅B了呢。</p>
+<p>复杂系统告诉我们没有唯一正确的社会交互模型。假设我们能详细掌握交互模式,并且假定它是不变的(原子级的行动者之间的社会交互不变),而且这个世界严格意义上服从决定论,我们也得不到一个能预测结果的社会理论。可以用来宣称不可避免的「历史的进程」的实证主义或自然主义的方法是不存在的。它在计算上和方法论上都是不靠谱的。</p>
-<p>圣母X们看似跟观世音菩萨一样心怀慈悲兼济天下,但实际上他们内心充满了傲慢与偏见。这些人就像是瑞典环保少女一样,要求全世界都不用化石燃料,然而根本不关心,如果那些非洲国家的人民也想过上瑞典人一样的好日子呢?至于非洲穷,反正和我环保少女没关系,非洲再穷也穷不到我头上,那是非洲政府该管的事,我只要cosplay圣母自己爽就行了。他们有一套象牙塔上的价值观,他们似乎没有能力认识到这个世界的客观条件是多样的。他们不仅像圣母一样“博爱”,而且还傲慢的认为自己和圣母一样全知全能。在他们眼里,表面上的情况不符合自己的价值判断,他们就要大肆批评一番。他们的逻辑链是这样的:非洲是不是在大量使用化石能源?是;化石能源是不是不环保?是;用化石能源是不是在破坏环境?是;破坏环境是不是错的?是;所以,非洲用化石能源是错的,是要被谴责的。什么?你说非洲是因为穷,用不起可再生能源?对不起那和我没关系,我是全知全能的圣母,我看不到那一层,所以那一层就不存在。</p>
+<p>那么,在运用于人类社会与革命性变化的思考方面,复杂系统理论能够告诉我们什么呢?我们从自然科学中经验研究的领域以及历史信息中知道,根本性的范式变化实际上是很自然的,即便它们几乎无法预测。社会秩序的革命在历史上一再发生。</p>
-<p>圣母X们十分傲慢地默认自己一定是最善良、最正确的,他们把偏见扔到了自认为的“坏人”身上。D这种圣母X居然还替别人原谅人,来“慷他人之慨”,可谓是业务层面极广。这种人就是郭德纲说的:“远离不明白任何情况就劝你大度的人,因为雷劈他的时候会连累到你。”对于这种圣人,只需要对他说一句敲里吗,等他愤怒了之后再说请你大度。</p>
+<p>在真正全新的社会秩序的出现中,有几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就那些创生性的产生这些变化的事件而言,它们通过旧秩序日益混乱或衰败的过程发生。这通常包括向旧体制中注入巨量的能量。当这些能量事件消散时,新的秩序便逐渐强化。</p>
-<p>而且他们之所以是圣母X而不是真圣母,是因为他们往往在到处撒播自己爱心的时候,把自己造成的后果甩给别人承担。刚才已经提到,D邀请B回来荣登宝座,是因为如果B再弄出什么问题,D是不承担这个责任的,责任还是要A来担,出了什么事还是A给他们擦屁股,D不用付出什么后果还能免费当好人,何乐而不为呢。瑞典环保少女也一样,环保的好话她说了,至于环保的代价,反正是发展中国家的人民承担。</p>
+<p>对称性破坏(symmetry-breaking)是一个常见的系统性行为,它在范式变化的语境下尤为有趣。当一个系统因为一个微小的局部偏离而走向了两个可能中较低的那一个时,对称性破坏便发生了。对于外部观察者来说,集合行为的选择可能显得很任意。事实上,它源于系统行为中的微小内部波动。</p>
-<p>圣母X们不仅会伤害到受他们偏见的人,在共产主义革命事业中,这种人会对革命队伍造成极大的害处。</p>
+<p>无治共产主义,在复杂系统的语境下,是一个对涌现行为以及个体行为的描述。它要求整体性上的共产主义,社群之间的互助,以及依照面对的问题的规模采取合作的、集体的决策及解决措施。同时,它要求直至个体水平的层级和强制权力的消灭。在复杂系统的框架中,无治共产主义实际上似乎有很好的生存机会。它将无层级的网络模型作为人类组织的出发点。这意味着在理论上,它具有呈现复杂涌现行为的能力。</p>
-<p>博古在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一度要自杀,很可怜吧?但是也没见同志们让博古继续回到领导位置、继续执行他的路线;但是圣母X们不一样,他们会为了“安慰”那些人,甚至不惜坚持那些人的错误路线:“你看看他多可怜啊,还是让他回到原来的领导位置上安慰安慰他吧?”他们秉持着自己内心的道德与慈悲,拯救了博古的好心情,虽然不过会牺牲了上千红军战士和革命前途。</p>
+<p>此外,革命组织的作用可以被视为保持革命的自由意志主义的关键。在革命的情况中,微小波动可以产生不合比例的巨大影响。新社会的核心将存在于那些有着适合于运动的组织的倾向当中。因此,至关重要的是,组织倾向必须要有结构上的完整性,以及对于交互动因的可复制的知识,后者对于将广泛的运动成型为自由共产主义是不可少的。</p>
-<p>幸运的是,现实中的布尔什维克式组织里一般不会出现圣母X一类人。首先,这些政党是由马克思主义思想武装起来的,里面的领导层是真的认真学习、研究过马克思主义的,这与左圈的情况不同,左圈大部分都是自封的“马克思主义者”。所以,党内虽然有分歧,但是大家有类似相近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以及统一的共同目标,不像是左圈内小资产阶级五花八门的奇葩价值观,以及还有很大一部分人来左圈是为了弥补他们在现实中缺失的价值的,他们是来当教皇的,而不是来干事的。</p>
+<p>在战术层面上,用复杂系统思维进行分析解答很多问题,但也留下很多问题。从这个角度看,许多涌现行为事先没有办法计算,只能用经验研究或者是更弱的找历史类比的方法决定。我们仍然面对着困难的问题。我们必须找到其战术最利于阶级斗争升级的解决方案。此外,我们必须找到最利于拓展、复制的内部结构,以便它们在革命时刻中出现的高度敏感期的实施。</p>
-<p>其次,这些政党是现实中的组织,它们从诞生开始就要经历各种各样的考验,而且都是那种生死考验。而敌人则不会因为你可怜就可怜你,也不会因为看见圣母X们品德如此“高尚”就敬畏他们而不砸他们铁拳。而圣母X们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而造成的路线问题、组织问题,则会给革命造成极大的损失,圣母X和含着他们乳头的巨婴们也会因为这样的错误和损失被排挤出去。但在左圈中,我在《建群即建党》一章分析了左圈的那些学社是无法脱离网络的虚拟性的,所以也没有这样那样的现实困难来考验组织,而且因为左群成本过低,即便是圣母X和巨婴们造成了什么损失,也可以忽略不计,也就显得他们没什么大错了。</p>
+<p><img src="https://i.imgur.com/KeQdWj6.png" alt="image03" /></p> Gavin Mendel-Gleeson 将人类社会作为复杂系统进行分析,能为我们提供对于历史进程以及资本主义的强项与弱点的新的见解。 动物之间的互助 1890-09-30T10:56:15+06:55 1890-09-30T10:56:15+06:55 https://agorahub.github.io/pen0/heros/PeterKropotkin-a1_r-mutual-aid-among-animals <p><code class="highlighter-rouge">生存竞争 互助 自然法则和逐步进化的主要因素 无脊椎动物 蚂蚁和蜜蜂 鸟类 猎食和捕鱼的结合 合群性 小鸟之间的互相保护 鹤和鹦鹉</code></p>
-<p>最重要的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内有一个原则,那就是要批评和自我批评,即面对、接受自己被(不管是自己还是别人)指出的错误,这就意味着巨婴们是无处藏身的。即便是像博古,他在给苏区造成了重大损失后,也会认识到这是自己的错误,至于具体是什么样的错误那是另一回事;但左圈巨婴们是不一样的,即便是他们造成的损失摆在他们脸上,他们也不会承认这是自己的问题,所以他们就会哭闹、装可怜,此时就会有一群冒着金光的圣母X们跑上来把他们抱在怀里哄。但是已经造成的损失谁来承担呢?已经形成的错误怎么去纠正、谁负责去纠正呢?圣母X们从来不会去想这个问题。</p>
+<!--more-->
+<p>生存竞争这个概念是由达尔文和华莱士作为进化的一个要素介绍到科学中来的,它使我们可以把范围极其广泛的现象包括在一个单独的概念里,这个概念很快就成为我们在哲学、生物学和社会学方面的思考的真实基础。大量的各种各样的事实:生物的机能和构造的适应它们的环境,生理和构造的进化,智力发达甚至精神发展本身,我们以前常常用许多不同理由来解释的,都由达尔文归纳在一个总的概念里。我们把它们理解为连续的努力——对不利环境的一种斗争——以求个体、种族、物种和社会的这样一种发展,那就是务期达到生命的最大程度的充实、丰富多彩和热烈。也许在开始的时候达尔文本人并未充分意识到这个因素的普遍性,因为他最初只是借它来解释一系列有关起初种的个体变异的累积的事实。但是,他预见到他介绍到科学中来的这个词,如果只按它的狭义——各个个体之间完全为争取生活资料而进行的竞争——来使用,就会失去它的哲学的和原有的真实意义。所以,他在他那部不朽的著作一开头就坚持主张“这个词当作广义的和比喻的意义来用的,其意义包含着这一生物对另一生物的依存关系,而且,更重要的,也包含着个体生命的保持,以及它们能否成功地遗留后代”。</p>
-<p>在现实中,大浪淘沙的革命必然第一个把圣母X们淘走。就像果酱抹在面包上是美食,抹在衣服上是污渍,圣母X们泛滥的同情心在平常生活中用在流浪猫身上是善良,要是用来指挥革命,那就是罪大恶极了。</p>
+<p>他本人虽然为了特殊目的而主要按照狭义来使用这个词,但他却提醒他的信徒不要犯(他本人好像曾经犯过一次)高估它的狭义的错误。在《人类的起源》这本书中,他用了几页篇幅有力地举出了这个词应有的广义的例证。他指出,在无数的动物社会中,各个个体之间争取生活资料的竞争是怎样消失的,竞争是怎样由合作来代替的,并且指出这种代替的结果怎样发展了保证物种获得最好的生存条件的智力和良知。他暗示在这些事例中,最适于生存的不是那些在体力上最强的,也不是那些最狡猾的,而是那些学会为了群体的福利无论强者或弱者都联合起来互相援助的动物。他写道:“拥有数量最多的最富有同情心的成员的社会,将最为昌盛,并且繁育最多的子孙”(第二版第163页)。从个体和整体之间的竞争这个狭隘的马尔萨斯观点中产生出来的词,在一个了解大自然的头脑中便这样地失去了它的狭窄的意义。</p>
-<p>当然了,能把圣母X推上领导位置的组织估计也早就从内部烂掉了。</p>
+<p>不幸,这些本可成为最有成效的研究的基础的论点,却被为了说明真实的生存竞争的后果而收集的大量事例所遮掩了。此外,达尔文从未试图更仔细地研究一下动物世界中的生存竞争所表现的这两方面的相对重要性,也从未写出他原拟写作的论述过分繁殖的自然遏制的书,虽然这本书本来可以作为估计个体竞争的真实意义的严格标准。不仅这样,就在刚才所说的那些篇幅里,在反驳狭隘的马尔萨斯的竞争观念的材料中,也再次出现了旧的马尔萨斯的色彩,那就是,达尔文所说的在我们的文明社会中保存“智力和体力方面的弱者”的所谓不便(第5章)。似乎千千万万的体弱多病的诗人、科学家、发明家和改革家,以及千千万万的所谓“愚人”和“迟钝的热心家”,不是达尔文本人在《人类的起源》那几章中所强调的人类在生存竞争中当作知音和精神武器使用的最宝贵武器。</p>
-<h4 id="左圈和事佬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左圈和事佬:多一事不如少一事</h4>
+<p>达尔文的学说的遭遇,和其他一切多少涉及人类关系的学说的遭遇相同。他的信徒本仅没有按照他的暗示把这一学说加以发展,反而使它更加狭隘了。当赫伯特·斯宾塞试图从独立的、但又与之密切相关的论点出发,把探讨的范围(特别是在《伦理学材料》第三版的附录中)扩大到“谁是最适者?”这个重大问题时,达尔文的无数信徒已经把生存竞争的概念缩小到最狭隘的范围了。他们甚至变得把动物世界看成是在半饥饿的个体间进行着永久的斗争,并彼此想喝取对方血液的世界。他们使现代著作中充满了“战败者遭殃”的呐喊,好像它是现代生物学的最终结论似的。他们把争夺个体利益的“无情”斗争提高为人类也必须服从的一项生物学原则,认为在以互相歼灭为基础的世界中,不这样作便有复灭的危险。除了仅仅从庸俗的学者那里学到一点自然科学词句的经济学家以外,我们必须承认,即使达尔文观点的最有权威的解释者,也在竭力保持这些谬误的见解。赫胥黎无疑是公认的最有资格的进化论的解释者,事实上如果我们以他为例,我们岂不是听见他在《生存竞争和它对人类的意义》这篇文章中教导我们说:</p>
<blockquote>
- <p>大过节的、多大点事、都是亲戚、别太计较、还是孩子、那么努力、看我面子、都不容易、朋友一场、算了算了、换位思考、为了你好、人都死了、吃亏是福、将心比心、没有恶意、开玩笑的、才刚毕业、怀都怀了、习惯就好、他喝多了、毕竟长辈、退一步讲、都在酒里、曾经爱过、互相理解、婚都结了、还能咋地、他说话直、都打工的、想开一点、都能过去、维护团结、都是同志——中国社交常用语录</p>
+ <p>“从伦理学家的观点来看,动物世界大概是和格斗士的表演一样。每个生物都受到相当好的对待,被安排去战斗,于是最强的、最敏捷的和最狡猾的便能活下去再战斗一天。观众用不着因为角斗场上没有饶它们的命而表示不满。”</p>
</blockquote>
-<p>1929年的2月10号,让红军历史上最接近灭亡的大柏地之战开始,但是就在大柏地之战前三天的2月7号,上海中央写了一封信,信中的内容十分悲观,大意是要求红四军全部散入农村中去,不要集中在一起,而毛泽东和朱德也应就此分开,隐匿目标,以减少敌人的关注。</p>
-
-<p>本来不是什么大事,但是带信来的刘安恭却是个走王明路线的人,而且背景甚硬,苏区决定给刘安恭安排个军委的职务,这下可不得了,包括朱德在内的大多数支持了刘安恭的军事路线,毛的前委反而被架空了。即便后来没设立军委,毛也很失落,他决定辞去前委书记的职务。会议重新选举了前委书记,决定由陈毅暂时作为代理书记管理红四军。</p>
-
-<p>但是毛泽东并不想离开红四军,于是会议之后,他又私下里找到陈毅,希望陈毅在下一次会议上,多肯定一下他的意见,支持一下他的看法。但是下一次会议上,出乎毛泽东的意料,陈毅来了个调和主义。把刘安恭、朱德、毛泽东各自表扬一番,又把他们各自打了五十大板,批评一番。这一来,把所有人都给整懵了,毛泽东更是气不打一处来。毛泽东本来就很讨厌这种调和主义、和稀泥的态度,只想求得党内的一片祥和安好,却不作原则上的定性。于是毛泽东一拍桌子,实名反对所有人的意见。最后,在选举前委书记时,毛泽东便没有再当选,而是陈毅当选了前委书记。这次会议就是红四军的“七大”。</p>
-
-<p>但很快,刘安恭在冒进进攻大城市的途中牺牲了。中央也认识到毛路线的正确性,并写了“九月来信”托陈毅给毛带去,但是毛泽东此时还有点赌气,写了一封回信,表达了他对陈毅的不满:“我平生紧密考察事情,严正督促工作,这是‘陈毅主义’的眼中钉,陈毅要我做八面美人、四方讨好,我办不到,我不能够随便回去,这个路线问题不解决,我就不能回去。”</p>
-
-<p>陈毅主义本是一个毛用来调侃陈毅发明的词,实际上并没有该种主义。“陈毅主义”实际上指的就是在团体中,出现路线矛盾时,不去分析、解决矛盾,探索正确的路线,反而为了一个表面上的团结,把出现矛盾的两派“各自表扬一番,在各打五十大板”,和一手稀泥,实际上没有任何益处。</p>
-
-<p>在左圈中,这样的人还真不少。左圈中有人总喜欢打着团结的旗号行和事佬之事。</p>
-
-<p>这些和事佬们总是喜欢把毛主席在1942年提出的整风原则“团结-批评-团结”奉为圭臬,甚至都用成了到处批判别人的教条大棒,只要他们看不顺眼的就按一个“破坏团结”的帽子。关于延安整风和“团结-批评-团结”的来源和应用,我在《进群即同志-当“团结-批评-团结”成为教条》一篇已经详细介绍过,此篇不再赘述。这里我们主要分析左圈和事佬们的行为动机和其造成的后果。</p>
-
-<p>和事佬们不了解的是,“团结-批评-团结”中的第一个团结和第二个团结是不一样的,第一个团结指的是(在延安整风中)不整人只整主义,要保证党不会分裂;第二个团结则指的是(在延安整风后)全党对路线形成统一的、正确的认识,达到更高的团结。而没有第二步的批评,就没法达到第二个更高的团结,因为没有正确的批评,组织就无法对路线和过去的错误形成统一、正确的认识,最终只能止步于第一个团结——那种靠“八面美人、四方讨好”维持的表面上的团结。</p>
-
-<p>因此,和事佬们只“团结”不批评,或者批评不到位,那都是假团结,是破坏团结。出现路线分歧是很正常的事,在网络左群中,因为没有实践活动来对理论进行检验,路线分歧则更为常见了。这时候,如果一味地维护表面上的团结,事实上只会助长这种分裂。因为分歧往往意味着问题的出现,就好像是墙上有了裂缝,如果不去找到裂缝的原因、把裂缝补上,再加固墙体,而只是简单地在面上抹一层墙灰把裂缝盖住,那么这条裂缝早晚会撕开整个墙体。这事实上也是许多网络左群“短寿”的主要原因之一。</p>
-
-<p>和“陈毅主义”不一样的是,陈毅是详细了解红军中两派的争执的,而左圈中许多和事佬是根本不了解实际情况就跑来和稀泥来了。因为很多情况下,争执双方的实际情况只有争执双方完全承担、完全清楚。和事佬这种人根本上就是否定实事求是的存在。这些和事佬可以说是100%都是在臆想事件经过,然后得出唯心结论,然后找容易说话的一方去“劝说”的。也就是说:往往是要求损失方去学会容忍。和事佬看似高情商,但他们不知道很多矛盾是必须用冲突来解决的,他看不到矛盾不处理继续下去的后果。</p>
-
-<p>网络局限性是和事佬心态生存的基础。我在《建群及建党》一章已经分析了网络的虚拟性和网群成员的现实性之间的冲突,这让网群成员和网群本身的联系下降到几乎没有,也就意味着,不管网群接下来发展如何、出现什么问题,实际上和这些和事佬没有任何的关系,也对他们的现实生活产生不了任何影响。和事佬们的思路其实很简单,既然网群中产生冲突的双方不管哪一方最终胜利,他们都不会受到影响,那为什么不去当个“老好人”呢?</p>
-
-<p>和事佬的心态,某种程度上也有着一种傲慢。因为这个世界上,大多数人对自己的认识,对客观世界的认识,都是很浅薄的。大部分和事佬看不到矛盾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就像当时的陈毅,没有看到毛和刘安恭冲突的背后是“农村群众路线”和“王明路线”的冲突,我甚至有理由怀疑陈毅当时以为这只是两个人带兵方式的不同;所以他在没有搞清客观情况的前提下,就凭自己的主观思想做出了判断,他没有看到刘安恭路线对红军将要造成的毁灭性后果,所以才有了会议上“各打五十大板”的荒唐一幕。</p>
-
-<p>但好的是,“陈毅主义”在红军历史上是极少见的,这是因为红军自诞生之初就不断地面临敌人的考验,这就像在钢丝上走路,一点错误都是要付出惨重的代价的,而这代价就是红军战士和根据地百姓的生命,这未免过于昂贵了。所以大家在经历过几次斗争就能认识到和事佬行为是要不得的,有矛盾就必须要解决,哪怕是以严重冲突的方式。战乱年代,任何政策和路线的好坏,对错,都能在很快的时间内得到验证。大家虽然不能从理论上理解,但是却能从现实中觉醒。</p>
-
-<p>而网络不具备这样的条件,网络左群出现路线错误,最严重的代价不过是学社解散,这个代价简直微乎其微,我再拉两个人建个群就可以弄起来一个新的学社。所以,网群中的矛盾解决的成本事实上要比不解决的代价还要大,正是这点,才给了和事佬们表演的舞台。</p>
-
-<h3 id="浅论网左的统一战线">浅论网左的统一战线</h3>
-
-<p>统一战线无非就是“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团结一切可团结的力量。这是一种自古就有的战略战术,春秋战国时期的合纵连横就是统一战线的一种绝妙运用。但统一战线不是教条,这是一个很空泛的词语,在不同的情况下,团结谁、打击谁应当视情况而作出相应的变化,否则就会犯左倾或右倾错误。在今天的左圈中,网左们也同样面对着这样的问题,我在此章中对我观察到的其中两个现象进行批判和思考,并没有对网左的统一战线作全面的分析,所以是“浅论”。</p>
-
-<h4 id="论中间派">论中间派</h4>
+<p>其次,在这篇文章的较后部分,他岂不是告诉我们说,在原始人中间也如同动物之间的情况一样:</p>
<blockquote>
- <p>中产阶级主要是指民族资产阶级,他们对于中国革命具有矛盾的态度:他们在受外资打击、军阀压迫感觉痛苦时,需要革命,赞成反帝国主义反军阀的革命运动;但是当着革命在国内有本国无产阶级的勇猛参加,在国外有国际无产阶级的积极援助,对于其欲达到大资产阶级地位的阶级的发展感觉到威胁时,他们又怀疑革命。——《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毛泽东</p>
+ <p>“最弱的和最愚钝的要失败,而那些最顽强和最狡猾的,在其他方面并不是最好、只是最能适应他们的环境的便生存下去。人生是一场连续不断的自由混战,除了有限的和暂时的家庭关系以外,霍布斯所说的个体与整体的斗争是生存的正常状态。”</p>
</blockquote>
-<p>上面这段论述虽然描述的是民国的民族资产阶级,但是对中间派的特点的描述在今天依然值得借鉴。我认为其实“中间派”是一个很不准确的词,应该叫做“摇摆派”,因为“中间派”从来没有保持过真正的中立,他们时而偏向一边,时而偏向另一边,从没保持在正中间过。</p>
-
-<p>所以说其实没有真正的中间派。当你邀请那些“中间派”们参与革命运动(即便是在网络上),他们便想:“晶哥那么厉害,网左组织得这么烂,必定是办不起来的。”总是说:“等等再看看!”,但是他们因为自身也受着体制的压迫,并不总是和特色站在一边,所以他们看网左骂特色骂得凶狠的时候,或者看特色又变得更烂了的新闻的时候,也要附和着骂上两句。</p>
+<p>对自然界的这种看法究竟能够得到事实的几分支持,从这里提供读者的关于动物世界和原始人的论证中便可以看到。但我们不妨立刻指出:赫胥黎对自然的观点,作为科学的推论来说,也和相反的卢梭的观点一样,是很难成立的,卢梭在自然中只看到被人类的出现所摧毁的爱、和平与和谐。事实上,只要一走进森林,对任何动物社会观察一下,甚至对任何一本论述动物生活的严肃著作(多尔比尼的、奥社邦的或勒瓦兰的,不拘哪一个的著作都行)细读一下,便不能不使博物学家思考到合群生活在动物生活中所起的作用,使他们不至于把大自然只看作是一个屠杀之场,同样,他们也可以免于在大自然中只看到和谐与和平。卢梭所犯的错误是他完全不想到嘴和爪的恶斗,而赫胥黎则犯了相反的错误,但不论是卢梭的乐观论还是赫胥黎的悲观论,都不能看作是对自然界的公正无偏的解释。</p>
-<p>对于中间派,有的可以团结,有的不行,有的在特定情况下才能团结,不可一概而论。这是因为不管中间派怎么摇摆,他们总归是要更多地往特定的一方摇的。比如一些高级写字楼公司的白领,他们虽然有时受了上司的气,也在办公室外骂两句,但是他们的待遇高、工作稳定,不用吃了这顿愁下顿,也不必顶着烈日干重活还担心工资拖欠,所以叫他们去造老板的反的时候,他们就要想想这个月工资还没拿到手,说:“你们先去,我等等就来!”,他们是中产阶层的右翼。再比如内卷大省的学生,他们虽然不用担心衣食,并且很多都想通过高考当人上人,但每日非人般的虐待榨干了他们的精气神,还要饱受来自学校和家长的批斗,长期睡不好、吃不好,人人心里都憋着火气,全凭“好大学就是好人生”这根胡萝卜吊在前面往前走,若是在他们面前戳破了高考神话、叫他们造学校的反,他们便会成为最激进的分子,他们是小知识分子中的左翼。</p>
+<p>只要我们对动物观察一下——不光是在实验室和博物馆中,而且在森林和草地,在草原和群山中——我们立刻就会发现,虽然在各种动物(特别是在各纲动物)之间进行着极多的斗争和残杀,但在同种的,或至少是在同一个群的动物之间,也同时存在着同样多的(甚至还要更多)的互相维护、互相帮助和互相防御。合群如同互争一样,也是一项自然法则。当然,要从数字上估计所有这两类事实的相对重要性,那怕是很粗略地估计,也是难事。但是,如果我们用一个间接的试探,问一问大自然:“谁是最适者:是那些彼此不断斗争的呢,还是那些互相帮助的?”那么我们立刻就会发现,那些获得互助习惯的动物无疑是最适者。它们有更多的生存机会,在它们各自所属的纲中,它们的智力和体力达到最高的发展水平。如果把这些可以用来支持这一观点的无数事实考虑在内,我们就可以十分有把握地说,互助也和互争一样,是一项动物生活的法则,但是,作为进化的一个因素来说,它也许更加重要得多,因为它促进了这些保证了种的维持和进一步发达以及用最少的精力来保证个体的生活的最大幸福和享受的习惯和特性的发展。</p>
-<p>左圈中有些人喜欢把具有非马列毛的左派立场的中间派统称为“安托西修”,并把他们看作是马列毛主义的对立面。事实上,这四者情况各不相同,把这四者统一“打倒”或怎么处理是犯了主观主义错误。</p>
+<p>就我所知,在达尔文学说的科学界信徒当中,第一个把互助充分理解为一条自然法则和进化的主要因素的,是著名的俄国动物学家,圣彼得堡大学故院长凯士勒教授。他在逝世前几个月,即1880年1月,在俄国博物学家会议上发表的一篇演说中阐明了他的思想;但是,像许多只用俄文出版的著作一样,这篇出色的演说几乎完全不为世人所知道。</p>
-<p>安那其主义者,又称无政府主义者,它在当代中国的主要信奉者还是以小知识分子为主。他们痛恨被别人管着,要求绝对的自由。他们中的许多人还十分羡慕他们所认为的“古时候”那种田园牧歌、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模式。他们不喜欢布尔什维克式的政党组织在他们头上“发号施令”,但是他们更不喜欢资产阶级老爷们把他们当奴才使唤,所以在革命低潮、反动力量十分强大时,我们应当团结他们,与他们搞内斗、整天互骂是不可取的、浪费时间的。</p>
-
-<p>托洛茨基主义者,或者叫托派,据我目前了解托派并没有什么中心思想,他们可能就是“托洛茨基的支持者”,大部分时候是以“斯派”、“毛派”的反对者的面目出现的。据我个人了解,他们主要是对斯大林式的集权体制极为厌恶,并且对托洛茨基的“世界革命”有种切格瓦拉式的浪漫憧憬。在中国,托派也主要以小知识分子为主,他们几乎反对关于斯和毛的一切,但也同样对特色的统治有极大的厌恶,我们应该团结他们,在夺取政权前我们与他们几乎没什么矛盾,“斯派”们不要整天浪费时间和他们在网上斗嘴。</p>
-
-<p>西方马克思主义者。事实上在中国几乎没有真正的西马。因为中国政府对学术界的高度渗透和监控,中国大学里的西马学者至于有多少是真马、有多少是“指鹿为马”,这个大家基本上都有自己的判断。对于那些“西鹿”当然是要警惕,事实上可以把他们理解为“修”。在左圈中的西马大部分都是自封的,并且常常和自封的“苏马”(事实上我至今不知道苏马是什么)们见面就掐。左圈中的西马和那些欧洲的大学教授不一样,“西马”对于他们来说更多地像是一种身份认同,而不是学术研究方向。他们中的大部分人都有一个特点,那就是特别爱用哲学术语,不管他们本人是否理解这些术语,这事实上是一种很幼稚的行为,我在《进群即同志-天山上下来的王明》一篇中就批判过这种行为。除了这个特点外,据我个人观察,剩下的左圈西马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根本不懂、也没怎么学习过、学习过也不怎么理解的“装逼西马”,据我个人观察,这类人主要以初高中生为主,他们是“喜马拉雅山上下来的王明”,你一见他们便能立刻察觉一种高高在上的气息扑面而来。他们是拿哲学术语当成了一种装逼的工具,这种人不用多理会,事实上他们还处在一种过家家的幼稚阶段,思想还没成型,是否要团结他们还很难下定论,即便是团结了也不一定会起正面效果,只要保证不把他们推到敌人那边去就行,也可以试着引导他们一些。另一种则是自己学习过、能理解部分的“辩经西马”,这种人以大学生为主,而且不少人的家庭都是中产往上,甚至有资本家家庭的。听名字就知道,他们的特点就是喜欢在网络上辩经,这几乎是他们在网上唯一的活动。据我个人观察,他们中的很大一部分对谈论政治经济学和社会学有种偏执的排斥,似乎哲学和政治经济学/社会学是水火不容的,我见过最激进的一个还喊出过“只要你了解了德国哲学史,你就是马克思主义者了”这种口号。这一类人对自己的学术派别也有种偏执,且不说他们和所谓的“苏马”打得你死我活,他们中的很大一部分在和别人辩经时,别人的观点和他们从自己支持的那一派的书本上学到的经文有一点偏差,他们就会感到“被冒犯”,于是辩经就无穷无尽了。对于这一类人,我在《建群即建党-网络左群最好的归宿》一篇中引用过这么一段话:</p>
+<p>“作为一个多年的动物学家”,他认为他有责任反对滥用这个取自动物学的词——生存竞争,或者,至少应该反对高估它的重要性。他说,动物学和那些研究人类的科学不断地坚持它们所谓的生存竞争的无情法则。但是它们忽略了还存在有另外一条可以叫做互助的法则,这个法则,至少对动物说来,是远比前一个法则更重要得多。他指出,遗传后代的需要必然会使动物集聚在一块儿,并且,“个体愈是集聚,它们彼此之间就愈加互相支援,物种就有更大的生存机会,并且更加促进它们智力的发达”。“每一个纲的动物,”他继续说道,“特别是较高级的动物,都实行互助。”他从埋尸虫的生活以及鸟类和一些哺乳动物的合群生活中举出一些例子来说明他的见解。在一篇简短的开幕词中所举的例子当然是有限的,但主要之点都已说得很清楚;在谈完互助在人类进化中所起的更为突出的作用以后,凯士勒教授作了如下的结论:</p>
<blockquote>
- <p>一些读过几本经典著作的网络上的马列毛主义学者类的知识分子,他们并不愿意投入到工人运动中去,并不愿意和工人阶级融为一体,整天泡在网上,忙碌于网络上看谁辩得过谁,而不看这些争辩是否有助于提高人民群众的革命性,因而他们最多所能起到的作用就是工人运动催化剂的作用,这些人是无产阶级的落后分子。</p>
+ <p>“很明显,我不是否认生存竞争,但是我认为动物世界的逐步发展,特别是人类的发展,受惠于互助之处远过于互争……一切生物都有两个基本需要:营养的需要和使物种繁殖的需要。前者使它们互相竞争和残杀,而保存物种的需要则使它们彼此接近,互相帮助。但是我倾向于认为在生物界的进化中——在生物的逐步后天变异中——个体之间的互助远比它们的互争所起的作用要大得多。”</p>
</blockquote>
-<p>这段话就很好地描述了“辩经西马”。他们在网络上每日与人辩经,倒也是促进了他们和别人理论水平和交流技巧的进步,但对于无产阶级运动整体而言基本上什么也没做,他们更像是沉迷于自己的小世界中,待在象牙塔上迟迟不肯下来,如果放到实践中很容易闹出纸上谈兵的囧事。我个人认为他们是中间派里偏右的。他们要团结吗?还是要的,但需要一定的技巧和原则,这一类人不应该进入最核心的领导层,他们可以参与理论工作,但不应该去指导实践。</p>
-
-<p>修正主义者,在欧美语境下也可以是社会民主主义(和其衍生的主义)者。但在中国,由于没有多党选举的制度,社会民主主义在中国几乎不(以社会实体)存在,而“修正主义”在中国的左圈语境下,更多指的是保皇派、改良派一类。这一类人以已经工作了的成年人和初高中及以下的学生为最多。对于成年人保皇派,基本上没有团结他们的必要,因为他们选择保皇那必然是有切身利益相关,也许他们就正在受体制的恩惠,只是有些许不满希望变得“更好”,我们可以在革命高潮时团结他们来“痛打落水狗”,但在革命低潮时团结他们的话,很难保证他们不会反过来捅你一刀,因为一般来讲,保皇派在皇帝被砍头前是不会放弃保他的,而且这种保皇派极有可能变质成右派,魏玛德国的艾伯特政府就是个例子。对于学生保皇派,除去个别特别固执的,他们大部分都是因为学校和社会的宣传对特色依然抱有幻想,以及对马克思主义和历史的不了解让他们没法去全面、客观地分析社会现状,事实上绝大多数的学生网左都是从保皇派过来的,我本人之前也当过一段时间保皇派。所以说,对于学生保皇派是一定要团结的,而且要对他们进行引导和教育,争取把他们从中间派拉到无产阶级革命派这边,把他们当敌人打击是绝对错误的。</p>
-
-<p>统一战线不是说你敞开胸怀让谁都进来,而是有原则和方法的。要明确的一点是,中间派决不可进入核心组织,这实际上是很多网络左群忽视的一点。中间派因为其立场和思维方式的问题,他们可以和我们团结在同一战线,但绝不可以参与到我方组织的内部建设中,更不能指挥我们的行动。你比如说,这个中间派有自己自成一体的哲学思路和立场,他可能就会在一些组织政策上按自己的理想形式来,而不是依据客观实际情况而定。如果把这些中间派对我们组织的参与度比作一个同心圆,我们的组织是最内一圈,那么往外挨着的一圈应该是学生保皇派,然后是安、托、西,然后最外面是修。</p>
-
-<p>统一战线的形式多种多样,具体是像第一次国共合作那样互相参与进对方组织、互相学习,还是像第二次国共合作那样各自独立互不统属,只是打击共同的敌人站在一起,这需要领导者视具体情况、作出最合适的判断。</p>
-
-<h4 id="论血统论">论“血统论”</h4>
-
-<p>1966年7月29日,北京航空学院附属中学出现一幅对联:“老子英雄儿好汉,老子反动儿混蛋”,横批是:“基本如此”,公开喊出了以血统划分好人坏人的口号。</p>
-
-<p>8月12日,已故前中国最高检察院副检察长谭政文的儿子,北京工业大学三系文革小组组长谭力夫和刘京联合写了一张题为《从对联谈起》的大字报,提出要把“老子英雄儿好汉,老子反动儿混蛋”作为党的阶级路线来实行。8月20日,谭力夫在一次辩论这副对联的大会上大肆鼓吹这种观点,使他在全国扬名。</p>
-
-<p>这副对联、谭力夫的讲话、以及他和刘京的大字报在中国掀起一股公开讲究家庭出身的风气。以高干子弟为首的学生红卫兵自称“红五类”,即来自革命干部、革命烈士、革命军人、工人和农民家庭。他们的对立面就是“黑五类”,即地主、富农、反革命分子、坏份子和右派分子及其子女。谭力夫又加上资本家和走资派,变成“黑七类”。当时,“黑五类”的子女被称为“狗崽子”,不准戴毛泽东的像章,不准唱毛泽东的语录歌,也不准参加红卫兵。</p>
-
-<p>不过指出这里荒唐的遇罗克却在那个年代付出了生命的代价。“文革”爆发后,遇罗克与几个同仁自办发行《中学文革报》,他在该报上连续发表了以《出身论》为代表的多篇争取自由和人权的檄文,并风靡海内外。</p>
-
-<p>《出身论》是遇罗克在文化大革命时期的一部作品。该书从唯物主义的角度批判了当时社会上广泛流传并造成严重不良影响的血统论。作者遇罗克在1966年发表文章反对姚文元批判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1970年3月5日,在北京工人体育场里,在排山倒海的“打倒”声中,27岁的遇罗克被宣判死刑,并立即执行。</p>
-
-<p>血统论是荒唐的这一点事实上非常正确,我们都知道思想和立场是没法靠基因遗传的。家长是资本家,孩子就一定也是资本家,这种思想实际上是唯心主义的,它没有坚实的唯物主义逻辑来支撑。事实上,血统论就是当权的老红卫兵(红五类子女)为了维护自己的特权地位而弄出来压迫当时已经是受压迫阶层的“黑五类”子女的。</p>
-
-<p>但是在今天的左圈出现的“反血统论”思潮的思路正确,但某种程度上形成了教条。当今社会的现实情况和文革时期不一样。许多人根本没搞懂血统论出现的机制和条件,凭自己臆想理解,搞出许多本本主义。</p>
-
-<p>遇罗克同志就说得很好:“它(对联)的错误在于:认为家庭影响超过了社会影响,看不到社会影响的决定性作用……实践恰好得出完全相反的结论:社会影响远远超过了家庭影响,家庭影响服从社会影响。”也就是说,在当时血统论不成立的最主要条件,就是当时的中国是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决定了其社会上的无产阶级的思想占社会主流,并无时无刻地影响社会上的每一个公民。</p>
+<p>上述观点的正确性,最最感动了大多数出席会议的俄国动物学家;希斐尔卓失——他的著作在鸟类学家和地理学家当中是很有名的——支持这些观点,并且还另举了一些例子来阐发这些观点。他说,有几种隼具有“一种适宜于抢掠的几乎理想的构造”,然而它们在退化,可是其他几种实行互助的隼却很昌盛。“另一方面,以一种合群的禽类鸭子为例吧,”他说,“一般说来,鸭子的机体不发达,但它们实行互助,从它们不计其数的变种和种类来看,可以说它们差不多是遍布于全世界。”</p>
-<p>但是在今天的中国,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早已被摧毁,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已经占主流了。在中国这样的一个官僚资本主义国家,其社会上的主流思想一定是资产阶级的思想,并从出生开始就无时无刻地影响社会上的每一个公民。现在私有制早已卷土重来,“子承父业”的社会基础是有的,这与当年公有制经济占绝对主导的社会不同。</p>
+<p>俄国动物学家的立即接受了凯士勒的观点,好像是很自然的,因为他们几乎每一个人都曾经有机会在亚洲北部和俄国东部无人居住的广大地区研究过动物界;凡是研究过类似的地区的人,是不可能不得出相同的结论的。我想起自己在和我的朋友,那多才的动物学家波利亚可夫一起在维蒂蒙地区考察时,西伯利亚的动物界所给我的印象。当时我们两个人对《物种起源》的印象还很新,可是我们要寻找同种动物之间的激烈竞争却一无所获。这种竞争在我们阅读达尔文的著作时,即使想到了第3章(第71页)的论点,也是我们预期会看到的。我们看见很多动物常常是联合起来,以适应不利的气候环境或对各种敌人进行斗争。波利亚可夫写了许多出色的文章论述各处的食肉动物、反刍动物和啮齿动物的互相依赖;我们亲眼看到许多互相帮助的事实,特别是鸟类和反刍动物在移居途中的互相帮助;甚至在有大量动物聚居的黑龙江和乌苏里江地区,尽管我竭力寻求,但也根少发现在较高级的同种动物之间存在着实际的竞争和斗争。在大多数俄国动物学家的著作中,也都提到过这种印象,这大概可以说明为什么俄国的进化论者那样拥护凯士勒的观点,而同样的观点在西欧的达尔文信徒当中却并不流行。</p>
-<p>但是在左圈不知从何时起,形成了一种风气,那就是当一个人说这个人是资本家的孩子,不能把他完全当同志看待,就要给这个人扣上“血统论”的帽子。这实际上和文革老红卫兵大扣帽子的行为没啥区别。在这种风气下,甚至形成了一种政治正确,把左圈里的资产阶级子女当成弱势少数群体一般保护起来,要是你通过攻击他们的出身来质疑他们的思想,你就要被打成“血统论”。</p>
+<p>当我们一开始研究生存竞争的两个方面——直接的和比喻的——的时候,给我们印象根深的头一件事就是互助的事例非常丰富,这不仅是如大多数进化论者所承认的为了繁育后代,而且还为了个体的安全和为了得到必需的食物。对动物界的许多大类来说,互助是通例。甚至在最低级的动物之间也可发现互助的事实,我们必须预期有一天会从研究微小的池塘动物的学者那里得知即使在用显微镜才能看见的生物当中,也存在着不自觉的互助。当然,除了白蚁、蚂蚁和蜜蜂以外,我们对于无脊椎动物的生活的知识还是极其有限的;但是,就从比较低级的动物来说,我们也可以搜集到一些确切合作的事实。蝗虫、蛱蝶、萤虫、蝉等等动物的不计其数的联合,实际上简直还没有人研究;可是它们的存在这一事实本身就指出它们一定是按照大体上相同于蚂蚁和蜜蜂为了移居而暂时联合的原则组织的。至于甲虫,我们已经有人仔细观察过埋尸虫之间互相帮助的事实。它们需要腐烂的有机物,以便在其中产卵和供给它们幼虫以食物,但是那些有机物不能腐烂得太快,因此它们便把在漫游中偶尔发现的各种小动物的尸体埋在土中。一般地说,这些埋尸虫都是单独生活的,但是当它们当中有一个发现了自己难以埋葬的老鼠或雀鸟的尸体时,它就会招唤四个、六个或者十个其它甲虫来会力完成这项工作;如果必要的话,它们会把尸体运到一个合适的土质松软的地方,十分周密地把它埋起来,从没有为了它们之中哪一个享有在这个埋好的尸体上产卵的特权而争吵。约格里迪奇在用两根棍子做成的十字叉上绑上一个死鸟,或者是在插在土中的棍子上挂上一个蟾蜍的时候,这些小小的甲虫也会以同样友好的方法集中大家智慧来克服人的计谋。这种协力合作的事情在蜣蜋当中也曾见到过。</p>
-<p>这些政治正确者一定要拿恩格斯当挡箭牌:“难道恩格斯不是资产阶级家庭出来的吗?”但恩格斯是个特例,世界上根本没有那么多恩格斯。有些人喜欢自比恩格斯实在是太狂妄了。中国近代史学家吕思勉曾经说过:“世上只有背叛阶级的个人,没有背叛阶级利益的阶级”,连不算资产阶级的小知识分子里,都充斥着资产阶级的思想,难道大资本家的子女背叛自己的阶级就这么简单?把刀尖对着自己本来就是一件难过登天的事,不是说把这句话写在QQ签名上就能做到的。</p>
+<p>即使在机体方面处于稍低级阶段的动物中,我们也可找到类似的例子。在西印度群岛和北美洲,有些陆蟹结成一大群一大群的,以便到大海去产卵;每一次这样的移动,都包含着它们之间的协力合作和互助。至于大莫鲁甲蟹(Limulus),我惊奇地发现(1882年在布列登水族馆)这种笨拙的动物在一个伙伴需要的时候能给予多大的帮助。它们当中有一只蟹仰面朝天地跌在水槽的一个角落里,它那小锅似的沉重甲壳使它不能回复原来的姿势,再加上角落里有一根铁杆,使它要想翻过身来更加困难。于是它的伙伴们前来援助,我用了一个钟头的时间来看它们如何努力援救它们被困的伙伴。它们一下来了两只,从下面推它们的伙伴,经过巨大的努力,终于把它扶正了,可是由于铁杆妨碍着它们完成援救工作,那个蟹又重重地仰跌下去。经过几番努力以后,援助者当中就有一只到水槽的深处去带来了另外两只蟹,这两只蟹用它们饱满的新力量开始来推动和扶起它们可怜的伙伴。我们在水族馆呆了两个多钟头,当我们离开的时候,我们又去看了一下那水槽,援救工作依然在继续哩!自我看见这件事以来,我不能不相信埃拉斯穆·达尔文博士所引征的叙述:“普通螃蟹在脱壳期间派一个没有脱壳或有硬壳的螃蟹在它旁边放哨,以防备海中的敌人来伤害这种处于没有防御状态的脱壳蟹。”</p>
-<p>要知道,恩格斯背叛自己的阶级开始于背叛自己的家庭,他与自己父亲的冲突极严重。恩格斯出生于德国巴门一个繁荣的商业家族,具有强烈的宗教精神,而对学习的轻视(甚至不允许恩格斯完成他的学业)使得它似乎不是培育社会主义知识分子的沃土。但恩格斯童年时代有很长时间是在他的外祖父家中度过的,他的外祖父是一个十分重视人文教育的知识分子,喜欢给小时候的恩格斯讲古希腊英雄神话,对恩格斯影响很大。这种对文化知识的渴求和决心做英雄人物的理想固化为恩格斯进一步成长、发展、提高自己的内在因素和动力,也促使他对父亲和家族的影响的叛逆心理逐步加强。恩格斯对文学的热爱和他父亲对他经商的要求的矛盾极大地激化了他们之间的矛盾,最后他父亲强迫他中学中途辍学被迫经商。出于各种原因,恩格斯排斥、甚至痛恨资本家的工作和生活,之后中年时的一段时间的经商经历事实上让他痛苦不堪。</p>
+<p>关于白蚁、蚂蚁和蜜蜂之间的互助事例,特别是通过罗曼斯、彼希纳和约翰·刘波克爵士的著作,一般读者都很熟悉,因而我只说很少的几点提示。如果我们拿一个蚁巢为例,我们不仅看到了每一种工作(如生育子孙、寻找食物、建筑巢穴和饲养幼虫等等),都是按照自愿互助的原则进行的,同时,我们还必须和佛勒尔一样,承认许多种蚂蚁的生活的主要基本特征是每一个蚂蚁有义务把已经吞在肚里并且已经部分消化了的食物和集体中的每一个向它索取的成员共享。属于不同种的或属于互相敌对的蚁巢的两个蚂蚁,偶尔互相遇到时,便彼此避开。但是属于同一个蚁巢或属于同一群巢穴的两个蚂蚁便会互相接近,用触须作几下问答的动作,并且“如果其中有一个饿了或者渴了,特别是如果另一个的嗉囊中很饱满时。……它将立刻索取食物”。接到这样要求的蚂蚁是从不拒绝的;它张开了颚,用一种适当的姿势,吐出一滴透明的流质给那个饥饿的蚂蚁舐食。把食物吐给另外一个蚂蚁吃,这在蚂蚁(自由的)的生活中是那么突出的一个特征,并且为了养活饥饿的同伴和幼虫都是那样经常地互相求助,所以佛勒尔竟认为蚂蚁的消化道是由两个不同的部分构成的,其中之一,即后一部分,是专供自己用的,另一部分,即前一部分,主要是供集体用的。如果一个嗉囊饱满的蚂蚁竟自私到拒绝喂养一个同伴,那它将被看成是一个敌人,甚或比敌人还坏。当它的亲族和另一个种的蚂蚁打仗时,如果它拒不援助的话,它们将比攻击敌人还要凶猛地反过来攻击这个贪心的蚂蚁。如果一个蚂蚁没有拒绝喂养属于仇敌方面的蚂蚁,那么它将被后者的亲族当作朋友看待。所有这些情况都是经过最严密的观察和确切的实验所证实的。</p>
-<p>在青年时代,亲眼目睹工人阶级悲惨的生活状况对恩格斯的思想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恩格斯家庭周围都有许多工厂企业,他在上下学时就能直接接触到这些工人。1839年恩格斯19岁时写了一篇公开发表的著名的政论性文章《乌培河谷的来信》。文章以极其鲜明的笔调展示了乌培河谷地区乌烟瘴气的社会风貌,描述了虔诚派教士的迷信活动和他们的专横、贪婪、伪善和愚蠢的嘴脸,同时以大量的笔墨淋漓尽致地描绘了乌培河谷地区工人的悲惨苦难生活。现实生活中的一系列现象,经常使恩格斯对资产阶级编织的美好谎言产生了质疑。这种感性经历无疑导致恩格斯最终献身于无产阶级的解放事业,并为寻求一条无产阶级解放的正确道路的深层次的重要原因。同时说明他已经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开始站在革命民主主义和工人的立场上投身到反对剥削制度的斗争中去。</p>
+<p>蚂蚁这个分成一千多种的大科动物,其数目是那么多,以致巴西人竟说巴西是属于蚂蚁而不是属于人的;在这个科里,同一个巢或同一个巢穴集团的成员之间是不存在竞争的。无论不同的种之间的斗争是多么厉害,也无论在战争时有着什么样的暴行,但集体内部的互助、已成习惯的自我献身和经常为了共同福利的自我牺牲,都已经成为法则。蚂蚁和白蚁废除了“霍布斯式笔下的那种斗争”,因此它们生活得更好。它们那种奇妙的巢穴,也就是它们的建筑,在比例大小方面超过了人类的建筑;它们修筑的道路和在地上的拱形走廊,宽阔的大厅和粮仓,它们的谷物田、谷粒的收获和使谷粒“麦芽化”;它们孵卵和养育幼虫的合理方法,以及建造特别的窠巢以饲养蚜虫——林内美妙地称之为“蚂蚁的乳牛”——的合理方法,最后,它们的勇敢、胆量和优越的智慧,所有这些都是它们在繁忙和辛勤的生活的每一个阶段中实行互助的自然结果。这种生活方式,其结果必然会发展蚂蚁生活的另一个特征:个体的主动性的巨大发展——它反过来又显著地促成了高度而复杂的智力的发达,这样的发达,使人类的观察者也不能不有很深的印象。</p>
-<p>恩格斯青年时代的欧洲,是一个左翼思想和运动蓬勃发展的大陆。从英格兰到俄罗斯、从蒲鲁东到费尔巴哈,整个欧洲每一天都浸泡在不断迭新的左派思想中,恩格斯不可能不受影响。恩格斯在来到柏林后,迅速加入了青年黑格尔派——一群想运用黑格尔的思想特别是辩证法和否定性的思想对当时的宗教和政治进行批判的年轻知识分子的团体。1842年,恩格斯在科隆与他一直投稿的《莱茵报》的编辑之一莫泽斯·赫斯见面,赫斯是第一个在青年黑格尔派中宣讲共产主义的,这对恩格斯的思想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之后恩格斯来到英国曼彻斯特,亲眼看到了世界上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人的状况,并会德国写下了《英国工人阶级状况》。在这期间,他与父亲的矛盾愈发严重,并最终导致他决定离开德国。</p>
+<p>在动物的生活方面,即使我们所知道的只不过是一些关于蚂蚁和白蚁的事实,我们也可以有把握作出这样的结论:互助(它导致互信,这是勇敢的第一个先决条件)和个体的主动性(智力发达的第一个先决条件)在动物世界的进化中,是比互相斗争更具有无限重要性的两个因素。事实上,蚂蚁没有任何“保护性”而仍能兴旺,可是自卫特性对于单独生活的动物来说是不可缺少的。蚂蚁的颜色使它很容易为敌人发现,在草地和森林中,许多种蚂蚁所建的高大巢穴也是一望可见的。它浚有坚硬的甲壳的保护,无论它的针刺在几百根刺入一个动物的皮肉时是多么危险,但对一个蚂蚁的防御来说却是没有多大价值的;而蚂蚁的卵和幼虫在许多居住在森林中的动物看来又是一种美味的食物。可是,成千上万的蚂蚁并没有受到鸟类或甚至食蚁兽的太大摧残,反之,它们却为此它们强壮得多的昆虫所畏惧。当佛勒尔在一个草地上倒出一口袋蚂蚁时,他看见“蟋蟀跑开了,听任蚂蚁抢夺它们丢下的洞穴;蚱蜢和蟋蟀向四方逃走,蜘蛛和甲虫也放弃了它们的捕获物,以免它们自己变成蚂蚁的捕获物”。经过一场战争(在战争中有许多蚂蚁为了共同的安全而牺牲了)以后,连黄蜂的窠也被蚂蚁占领了。甚至最敏捷的昆虫也不能逃脱,佛勒尔常常看到蝴蝶、蚊虫和苍蝇等被蚂蚁出其不意地袭杀。蚂蚁的力量在于互相援助和互相信任。如果说蚂蚁——且不谈更为发达的白蚁——在智力方面居于整个昆虫纲的首位,如果说它们的勇气只有最勇猛的脊椎动物才能匹敌,如果说它们的头脑——用达尔文的话来说——“是世界上最奇妙的微小物质之一,也许比人的头脑更为奇妙”,那么这难道不应归功于在蚂蚁的社会中互助完全代替了互争这一事实吗?</p>
-<p>欧洲工人阶级风起云涌的运动也对恩格斯的思想产生了巨大的影响。1831年法国爆发里昂工人起义,1842年英国爆发宪章运动,1844年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1848年欧洲革命等等无产阶级运动,无疑让恩格斯看到了无产阶级的强大力量。</p>
+<p>蜜蜂也是这样。这些小小的昆虫(它们本来很容易被许多鸟类所捕获,它们的蜜也被从甲虫到熊的各纲动物所垂涎)也没有从拟态或其他方面得到任何自卫的特性,而没有这种特性,一个单独生活的昆虫是很难逃脱被彻底地毁灭的。但是,由于蜜蜂实行了互助,因而它们获得了我们所知道的广泛发展,获得了我们所称赞的智力。由于共同工作,它们使它们的个体力量增加了若干倍;由于临时分工和每一个蜜蜂在必要时能进行各种工作的能力的结合,它们获得了任何一种单独生活的动物(不管它是多么强壮和有多么好的武装)所不能指望的安全和福利。它们的合作,在人不知道利用充分计划的互助的情况下,往往比人还要成功。所以当一群新蜂要离开蜂箱虫寻找一个新住所时,许多蜜蜂就会预先到附近去探察一下;如果它们发现了一个适于居住的地方,例如一个旧篮子或任何这类的东西,它们就把它占领下来,把它弄得干干净净的,并且加以保护,有时候要保护整整一个星期之久,直到这群新蜂来到那里定居下来。但是,有多少移居到新土地上的人只因不了解他们力量联合起来的必要性而死亡在那里!由于蜜蜂懂得集中它们个体的智慧,它们能适应预料不到的或者不同寻常的恶劣环境,如巴黎博览会上展出的蜜蜂就能用它们树脂似的蜂蜡把箱盖固定到嵌在它们蜂箱板里的玻璃片上。此外,它们毫无喜好杀戮的表现,也没有喜欢无益争斗的习性,虽然许多作者总认为动物有这种癖性。守卫蜂箱进口的哨兵毫不留情地杀死那些企图到蜂箱里去抢劫的蜜蜂;可是,因为搞错了地方而飞来的陌生蜜蜂则不会受到伤害,特别是那些带着花粉飞来的或者是易于迷路的小蜜蜂,更不会受到伤害。除了确有必要时以外,它们是不会进行战争的。</p>
-<p>而真正让恩格斯思想转变的,是他自觉投身到了工人阶级反抗资产阶级的阶级斗争实践中。如果没有亲身参与实践,恩格斯很可能最多变成一个西马教授那样被资产阶级老爷豢养在大学里的宠物。在曼彻斯特期间,恩格斯开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对被剥削阶级生活、工作、斗争全方位的调查研究。在这段时间内,他边调查边写文章,发表在公开刊物报纸上。后面又加入了青年黑格尔派,并在伦敦加入正义者联盟,而后在1848年为马克思主编的《新莱茵报》充当记者。1849年莱茵省和南德意志爆发了激烈的民众起义,恩格斯用军事才能为起义者效力。正是因为青年时的恩格斯广泛且深入地参与到工人运动当中,他才能将自己的立场彻底转变到工人阶级这边,这不是简单地凭借学习理论就能做到的。</p>
+<p>由于在蜜蜂当中仍然存在着残忍和懒惰的本性,而且往往由于环境促使它们又将显现出来,所以蜜蜂的合群性就更加对人有启发性。大家都知道,经常有一些蜜蜂宁肯过抢劫的生活而不愿过工蜂的勤劳生活,在食物缺乏和食物特别丰富的时候,都将使这个掠夺阶级为之增加。当我们的谷物已经收获回家,草地和田野里的谷物已经所剩无几的时候,抢劫的蜜蜂就更加经常到来。另一方面,在西印度群岛的甘蔗园附近和欧洲炼糖厂的周围,抢劫、懒惰和吃得迷迷糊糊的情况在蜜蜂当中就更为普遍了。我们由此可见,在蜜蜂之中还依然存在着反群居的本能,但自然选择必定会继续淘汰它们,因为归根到底,团结的实践证明它比具有掠夺倾向的个体的发展对物种更为有利。那些最狡猾的和最阴险的被淘汰了,让位给那些懂得合群生活和互助利益的蜜蜂。</p>
-<p>所以事实上“恩格斯”的诞生条件是及其苛刻的,和恩格斯在同一个屋檐下长大的他的亲妹妹、弟弟就自始至终都不赞同恩格斯所走的背叛其家庭的道路。在童年时代受到不同于主流的教育、对家长的叛逆、亲身接触工人阶级的生活、经历工人运动、接触并学习最新的革命思想、遇到导师和同志、主动投入工人运动实践中,这些造就恩格斯思想转变的事件有一定必然性,但也有极大的偶然性。</p>
+<p>当然,无论蚂蚁或蜜蜂,甚至白蚁,都不可能具备包括到整个种的更高度团结的观念。在这方面,它们显然没有达到即使在我们政治、科学和宗教的领袖人物中也尚未具有的发展程度。它们的爱群居的本能很难超出蜂箱和蚁巢的范围。不过,拥有不少于两百个巢穴的巢群的两个不同种的蚂蚁(Formica exsecta和F. pressilabris),业经佛勒尔在丹德山和萨勒福山发现并有所描述。佛勒尔认为,这些巢群的每一个成员都认识所有巢群中的其他成员,它们都参与共同的防御。在宾夕法尼亚,麦克库克先生发现了整整一个拥有一千六百到一千七百个巢穴的筑墩蚁的族,全体蚂蚁互相之间都互通信息;贝茨先生曾经指出,在“园地”的广大面积上到处都是白蚁的土堆,有些巢穴成了两、三种蚂蚁的避难所,这些巢穴大部分是用拱形通道或拱廊连接起来的。因此我们发现,甚至在无脊椎动物之间也采取了一些措施把同种结合成更大的组织来互相保卫。</p>
-<p>在当今的中国,“恩格斯”是否有诞生的可能呢?还是有的,但真没有多大。首先并没有那么多人敢于背叛自己的家庭,因为父母控制着孩子的经济命脉,父母对孩子事实上是独裁的,而且父母的思想对孩子灌输是从小就开始的,背叛家庭意味着背叛自己以前的信仰和现在衣食无忧的美好生活,试问多少“十指不沾阳春水”的资产阶级小孩能够忍受那种艰苦的革命生活?然后富家小孩也很难有像恩格斯那样对知识的渴求,尤其是政治方面的。我见过不少富家子弟,比起学习他们更喜欢打游戏、动漫一类的娱乐活动,这也怪不得他们,因为在当今社会,学习就是赚钱的工具,他们既然不用赚钱,自然也没必要学习。还有现在的中国其实阶级隔离是挺严重的,富人基本上看不到那些工人的生活,现在工人的生活区里富人区可远着呢,富人也不会把自己的孩子带到穷人居住区去。</p>
+<p>现在进一步谈到较高级的动物,我们发现在它们当中有着更多的为了会种可能目的而有意识地互助的例子。然而我们必须承认,我们对高级动物的生活的知识依然是很不完备的。虽然第一流的观察者们收集了大量的事实,可是我们对于动物世界的某些属科还几乎是一无所知。关于鱼类的可靠资料特别稀少,这一部分是由于观察的困难,一部分是因为对这个问题还没有给予应有的注意。至于哺乳动物,凯士勒已经指出,我们对它们的生活方式所知是多么少。它们之中有许多是习惯于夜间活动的;有些是隐藏在地下的。至于反刍动物的那些合群生活和移居最能引起我们的兴趣,可是它们是不让人们接近它们的群的。我们主要是在鸟类方面拥有最广泛的资料,但我们仍然对许多种鸟的合群生活知道得很不完备。不过,我们不必埋怨我们缺乏经过充分证实的事实,因为这从下面的叙述中就可看到我们并不缺少。</p>
-<p>然后最难的是,现在的中国的工人运动只能说刚冒出了一丢丢火星子,工人运动零零星星,而且没有起到多大的社会影响,富人的小孩大概率也就当成是“恶意讨薪”之类;至于左翼思想,看看网左目前的状态,很难说思想有什么进步,基本上还在重新开始搬运马列毛思想的阶段,那些富人小孩到了网上可能更多地是摆着居高临下的架子,像“天山上下来的王明”一样嘲讽网左们。要说遇到革命导师和同志,富人有富人的圈子,和穷人的圈子基本不相交,富人的圈子里有马列毛主义者?我要打个大大的问号。你要说那种大学马原教授或者党员应该还是有的,但他们大多也都是为特色辩护的“鹿克思主义者”,真正的、站在工人阶级立场的人我认为基本不可能会有。</p>
+<p>我不打算详谈雄的和雌的为繁育后代和为在后代的最初生活阶段中供给它们食物,以及为共同猎取食物的联合;但是我不妨顺便提一下,这样的联合是通例,即使对最不合群的食肉动物和凶猛的禽类来说,也是一样;我们可以说,这种联合的特殊意义在于:即使在其他方面表现最残酷的动物在这方面却也表现了较温和的情感。还可以补充一点,在食肉动物和猛禽当中,大于家庭的联合还很少见,这种情形,虽然大部分是由于它们猎取食物的方式所致,但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解释为由于人类的迅速增长在动物世界中所引起的变化。至少值得注意的是,有几种动物在人烟稠密的地区过着完全单独的生活,然而同是这种动物或和它们最相近的动物,在无人居住的地区却是喜欢群居的。狼、狐狸和几种猛禽都可以作为这一情况的例证。</p>
-<p>至于主动投入工人运动实践中,这个基本上就属于最高难度了。对于资产阶级的小孩来说,他们理解的投入实践可能也就是整天在网上辩经,然后看点高级哲学书之类。要说去参加现实中的工人运动,他们就得想想,家里的资产还要不要了?家族的人脉和地位还要不要了?现在衣食无忧的生活还要不要了?要是真去参加,这些东西可都要不了了!</p>
+<p>然而,对于我们讨论的问题来说,不超过家庭关系的结合的重要性较小,何况我们知道,有许多联合只是为了一般目的,例如猎食、互卫,甚至纯粹为了共同享受生活。奥杜邦曾说过,有时候老鹰也联合起来猎取食物,他对两个秃鹰(一雄一雌)在密西西比何上猎食的描写,是以其生动的笔法闻名的。但在这类观察中,最可靠的是希斐尔卓夫所作的观察。他在研究俄国草原地方的动物时,有一次看见一只完全属于群栖种的鹰(白尾鹰)在高空中飞翔,它静静地绕着大圈子盘旋了半个钟头,这时候突然听到它发出了刺耳的吟声。不久,另外一只鹰就发出了回声,并向它飞来,接着,第三只、第四只,直到一齐飞来了九只或十只白尾鹰,不一会儿它们就飞得不见了。下午,希斐尔卓夫走到他看见白尾鹰飞去的地方,借着草原上的一个高坡的掩蔽,他走近它们,发现它们围着一匹马的尸体。那些年老的鹰(照例由它们先吃——这是它们的礼节)这时已经站在附近的草堆上担任放哨,而较小的鹰则在吃着它们的盛餐,旁边还围着一群群的乌鸦。希斐尔卓夫根据这个和类似的观察,断定白尾鹰为了猎食而结合一起;当它们都飞到很高的空同时,如果它们有十只的话,就能总览至少二十五平方英里的一片地区;只要其中任何一只鹰一发现了什么东西,它就告知别的鹰。当然,有人会说,第一只鹰的单纯的本能叫声,甚至它的动作,同样可以把几只鹰带到猎获物那儿来。可是在这个问题上,有说明它们互相通知的有力证据,因为这十只鹰在飞到猎获物那里以前先聚集到了一起。希斐尔卓夫以后叉有几次机会证实白尾鹰常常因为饱餐尸体而集合到一起,它们之中有些(首先是年幼的鹰)在别的鹰吃东西时,经常是在旁边担任放哨的。事实上,白尾鹰——最勇敢和最善于猎食的猛禽之一——完全是一种群栖的鸟类,布利姆说,当它被捕获以后,它很快就和饲养它的人发生密切的情谊。</p>
-<p>一无所有的人最无所畏惧,这话是很有道理的。无产者一无所有,所以他除了造反没得选;资产者锦衣玉食,去造反要放弃的太多太多,成本太高,而且还一直有后路。</p>
+<p>合群性,是很多种猛禽的共有特征。巴西鸢——最“鲁莽的”强盗之一——也是最喜欢群居的鸟。达尔文和别的博物学家已经描述过它们猎取食物的联合,下面是一个事实:当它捕到一个太大的东西时,它就招唤五、六个伙伴来把它搬走。经过一天的忙碌以后,它们常常从十英里或更远的地方飞来,结伙到一棵树上或灌木林去过夜,还经常发现有几只兀鹰,特别是多尔比尼所说的“它们真正的朋友”——玉鸡和它们在一起。据札鲁得尼说,它们在别的大陆和外里海的荒野上,也有一起巢居的习惯。群居秃鹰——最强壮的兀鹰之一——就是由于喜爱群居而得名的。它们成群地在一块儿生活,显然爱好群居,当它们高飞到天空中游戏时经常是成群结队的。“它们在极其友好的气氛中生活,”勒瓦兰说道,“在同一个洞穴里,我有时候找到离得很近的窠巢达三个之多。”巴西的鸟拉布兀鹰也和白嘴鸦一样,甚至比它们更爱群居。埃及的小兀鹰亲密地生活在一起。它们结队在空中游戏,晚上聚在一块儿过夜,早晨一块儿去寻找食物,它们之间连最轻微的争吵也从未发生过;这是有充分机会观察它们生活的布利姆证实过的。红脖隼也是大群地聚集在巴西的森林里,茶隼(Tinnunculus cenchris)离开欧洲以后,在冬天到达亚洲的森林和草原时,也是结成许多大群的。在俄国南方的草原上,它们是(或更确切地说,以前是)那么样的合群,以致诺特曼看见它们和其他的隼(Falco tinnunculus、F. œsulon和F. subbuteo)结成一群群的,每当晴天的下午大约四点钟的时候,聚在一块儿游戏,直到天黑以后很久。它们大家一齐飞起来,排成一条直线,向着某个选定的地方飞去,到达那里以后又立刻按照原来的路线飞回来以便再飞。</p>
-<p>2020年的时候,左圈中有一个挺出名的人,月华,可能不少读者都听说过他。这个人一开始经常在QQ空间里更新一些马列毛的帖子,后来不知道怎么和一个叫“泉州马克思主义学会”(简称泉马)的组织发生了矛盾,每天更新一些攻击泉马的内容,类似于“泉马是一帮初中生想要炸掉三峡大坝”之类,然后他被泉马扒出来家里是金融资本家,当时我记得帖子下面一大群月华的粉丝拿恩格斯为他辩护。然后后来泉马被光明联盟端掉了,他好像也参与了,这是我单方面从一个我在外网认识的光明联盟成员那里看到的,不确定,但至少是被光明联盟利用了。结果在那之后,月华的帖子逐渐地越来越少发马列毛主义的内容,甚至有一次公开宣称自己支持自由主义,然后就越来越变成了一个新自由主义者。然后好像在年末的时候,月华突然宣布他去荷兰留学了,之后就石沉大海再没音信了,不知道当初那些为他辩护的人怎么想。月华可以说是一个失败的“恩格斯”的例证。</p>
+<p>只是为了飞翔的快乐而成群地飞翔,这在会种鸟类中是很普遍的。“特别是在汉柏地区,”迪克生写道,“在8月底经常有大群的鹬鸟在泥洲上空飞翔,在那里过冬……这些鸟的动作极其有趣,它们大群回旋飞行,散开会拢,其精确的程度好像受过训练的军队。在它们当中还混杂着单独的沙锥鸟、海云鸟和环颈鹬。”</p>
-<p>我还见过一个也是金融资本家家庭的左人,这个人虽然说是左人,但实际上就是我在《论中间派》一篇中提到的“辩经西马”,此人态度十分跋扈,和谁讲话都是一副“举世皆浊我独清”的高高在上的姿态,哲学术语乱飞就不提了,还一反唯物主义群众史观,说什么“我建议我们用术语来聊天”“大规模发动群众的时代已经过去了”“现在要期待革命发生只能让所有群众变成哲学家”之类的可以说是精英主义的言论,十分看不起毛。由此可以看出虽然此人接触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但是他的生活经历和社会地位让他无法形成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他只能说是一个研究过马克思主义的学者。</p>
+<p>不可能在这儿把鸟类的联合猎食情况都一一列举出来;但企鹅的捕鱼结合肯定是值得我们注意的,因为这些笨拙的鸟在联合中表现了优良的秩序和智慧。它们常常结成许多大队去捕鱼,在选定一个适当的水湾以后,它们便面对岸边围成一个广阔的半圆圈,一步步地向岸边走去,从而缩小这个半圆圈,把包围在圈里的鱼完全捕食。在窄小的河流和运河上,它们甚至分成两个队,每队围成一个半圆圈,一步步地会会起来,好似拖着长渔网的两队人彼此会合起来捕捉两个鱼网之间的鱼一样。夜晚来临时,它们飞到休息的地方——各群休息的地方是不变的——,从来没有人看见过它们为了争夺水湾或休息的地方而互相争斗。在南美洲,塘鹅结成拥有四万到五万只的大群,其中一部分在睡觉,另一部分别担任守卫,而其余的塘鹅便去捕鱼。最后,如果我不谈一下常被诽谤的家麻雀是多么忠实地和它所属的集体的每一个成员分享它所发现的任何一样食物的话,那我便对它们有失公平。希腊人早就知道这个事实,它所以留传下来,是一个希腊演说家有一次说(根据我的记忆):“当我向你们讲话的时候,有一只麻雀已经去告诉别的麻雀说,一个奴隶把一袋谷物掉落在地上,于是它们都到那里去吃谷粒了。”并且,现在我们很高兴地发现,这个古代的观察已由葛尼先生在最近出版的一本小册子中加以证实,葛尼确信家麻雀常常相互告知哪里有食物可以窃取;他说:“甚至在远离庭院的地方打了一堆麦子,院子里的麻雀也总会使它们的嗉囊充满麦粒。”的确,麻雀极其注意保护它们的领地,不使它受外来者的侵犯;所以卢森堡公园中的麻雀拼命同一切企图来分享公园和游客的好处的麻雀作战,但在它们集体的内部,它们便充分地实行互助,虽然偶尔在最要好的朋友之间当然也发生一些争吵的事情。</p>
-<p>政治正确的“反血统论”其实只是血统论的另一个极端。现在左圈中的这种风气事实上已经陷入了政治正确的漩涡,甚至有的搞成了饭圈思想,就比如月华的粉丝们就真的和饭圈一样,不分青红皂白地挺自己的“爱豆”,这是绝对不可取的。</p>
+<p>在禽类中,同猎同食是那么常见的一种习惯,所以用不着再引更多的例子来说明,必须把它看作是一个确定不移的事实。至于这种结会形成的力量,那是显而易见的,用不着证明。最强壮的猛禽也难以对付结合到一起的我们喜爱喂养的小鸟。即使是鹰——甚至凶通有力的岩鹰和可以用脚爪抓走兔子或小羚羊的老雕——也被迫把它们的猎获物让给一群群的乞食的鸟——鸢,它们一看见老鹰找到了一个美味的猎物便照例去追赶它。鸢也追赶敏捷的鱼鹰,抢走它捅获的鱼,但是没有一个人看见过鸢鸟为了争夺这种窃取的猎物而互相争战。在克古仑岛上,库斯博士看见猎海豹的人所说的海鸡(Buphagus)追赶海鸥,要它们吐出嘴里的食物,而另一方面,一旦海鸡飞近海鸥等的住地时,海鸥便和燕鸥联合起来逐走它们,特别是在伏巢期间更是这样。身体虽小但极其敏捷的田凫大胆地攻击食肉的猛禽。“看它们攻击一只秃鹰、一只鸢鹰、一只乌鸦或一只鹰,是最有趣的事情。我们会觉得它们有胜利的信心,也看见猛禽的愤怒。在这种情况下,田凫互相之间全力援助,它们的勇气随着它们的数量的增加而增加。”田凫真可以无愧于希腊人给它们取的“良母”这个名称,因为它们总是保护其他的水鸟,使之不受敌人的攻击。我们在花园中常常看到的身长不过八英寸的小白鹡鸰(Motacilla alba),也能强迫鹞鹰放弃它们的猎食。“我总钦佩它们的勇气和敏捷,”老布利姆写道,“我相信唯有隼才能捕捉它们……当一群白鹡鸰逼得一只猛禽退却的时候,它们使空中都回响着它们胜利的叫声,然后它们就飞散了。”它们为了追逐敌人的这个特殊目的而集合起来,也如同我们所看见的另一种情况一样:当森林中的所有鸟雀发现一只夜鸟在白天出现时,它们便飞起来,一起——食肉的猛禽和无害的小歌鸟——丢追逐这个陌生的鸟,使它回到原来隐藏的地方。</p>
-<p>左圈中主要还是以学生等小知识分子为主,对于学生思想的分析可以参见我之前写的《建群即建党-网络左群最好的归宿》一篇。小知识分子是脱产阶级,他们无法直接和社会建立物质联系,所以他们的立场极大概率和自己的家庭同步,而思想也极容易受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影响,而这三者无一不是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机器。资本家出身的人的立场是否改变,要看他的物质基础是否改变,也就是他是否真的愿意放弃自己这辈子的优渥生活、放弃自己高高在上的社会地位,投入到穷人的运动中去。</p>
+<p>鸢、秃鹰或鹰和野鹡鸰这样的小鸟之间,在力量上是多么悬殊,然而这些小鸟以它们共同的行动和勇敢,证明它们比有强壮的翅膀和武装的强盗还优越!在欧洲,鹡鸰不仅追逐可能危害它们的猛禽,而且还追逐鱼鹰,它们的目的“不是为了要伤害它,而是为了好玩”,据叶尔登博士税,在印度,穴鸦之追逐“戈文达”鸢,“只不过是为了取乐”。韦德公爵看见巴西的鸟拉布秃鹰(urubitinga)被不计其数的一群群的大嘴鸟和反舌雀(这种鸟近似我们的白嘴鸦)包围起来,受它们的嘲弄。他说:“老鹰总是十分悄悄地忍受这种侮辱,但有时也会捕捉一只嘲弄它的鸟。”在所有这些事例中,在体力方面虽然比猛禽差得很多的小鸟,却以共同的行动证明它们胜过猛禽。</p>
-<p>但总的来说,辨别一个人是否是真正的同志,还是要“重在表现”。遇罗克同志的《出身论》里有这样一段话:</p>
+<p>但是共同生活在个体安全、生活享受和智力发达方面所起的最显著的效果,是要从两大科鸟类——鹤与鹦鹉——的身上才能看到的。鹤是极爱群居的,不仅和它的同类,而且和大多数水鸟都有极其良好的关系。它们的小心谨慎和它们的智慧真令人惊异;它们在顷刻之间就能洞察新的环境,并根据这种环境来活动。它们的哨兵经常在一群吃食或休息的鹤周围守卫,猎人们深深知道要接近它们是多么困难。如果它们受到了人的突然袭击,那么它们不经过先派一个单独的侦察兵,然后再派一群侦察兵去巡查一遍,是决不回到原地方来的。当侦察队回来报告那里没有危险的时候,第二批侦察便被派去证实第一次的报告,以后全群才会出动。鹤和种类相近的鸟结成真正的朋友;除了同样有合群性和高度智慧的鹦鹉以外,没有别的鸟在被捕到以后能像鹤那样和人类发生真正的友谊。“它把人不是看成主人,而是看成朋友,并且竭力表示这一点,”布利姆从许多的亲身体验中得出这样的结论。鹤从清晨直到深夜都在一直不停地活动,但只是在早晨用几个钟点的时间去寻找食物(主要是蔬食),一天之中其余的时间都用在集体生活上。“它拣起小木片或小石头,把它们抛在空中,并试着去接住它们;它弯着颈项,张开翅膀,舞着、跳着、到处跑着,想用种种方法表示它的好兴致,它始终保持着优美文雅的姿态。”由于它们生活在集体中,所以它们几乎遇不到敌人,虽然布利姆有时候看见它们当中有一只被鳄鱼攫住,但他写道,除了鳄鱼以外,他不知道鹤还有其他的敌人。它们用个个皆知的谨慎行动避开一切敌人;它们通常都能活到很长的年岁。因而难怪鹤不需要养育许多子孙以保存自己的种,它们一般只孵两个蛋。至于它们的高度智慧,只说一句就够了:所有的观察者都一致承认,它们的智力很使我们联想到人的智力。</p>
-<blockquote>
- <p>出身和成份是不能相提并论的。有一段对话是很耐人寻味的。甲(是个学生):“你甚么出身?”乙:“你呢?”甲:“我红五类,我爸爸是工人。”乙:“那我比你强,我就是工人。”</p>
-</blockquote>
-
-<p>这就是说,不管这个人出自于什么家庭,哪怕他家在全世界开厂子,只要他的立场在工人阶级一边,他就是同志;哪怕他祖上三代都是工人,他要是立场站在资产阶级一边,那他就是敌人。但是我还是要再说一下,《出身论》发表于毛时代,当时的社会和学校影响和今天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方向。在资产阶级法权被根除前,社会上每个人都会受到它的影响,即便是正宗的工人也可能为了金钱利益就叛变自己的阶级,更何况在资产阶级法权根深蒂固的当今社会呢?</p>
-
-<p>为了防止有二极管抬我杠,我在这里总结一下,这篇文章不是为了给血统论正名,本文章的立场是反对血统论的。本文的核心论点是反对当今左圈存在的一种,把所有资本家家庭出身的网左都当成新一代恩格斯的这种类似于政治正确的风气。毛主席教导我们要“实事求是”,对于一个人的成分判断,还是要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p>
-
-<h3 id="后记">后记</h3>
-
-<p>历时四个月,我终于完成了这篇总字数高达五万两千多字的《网左实践总结》,这是我目前写过字数最多、耗时最长的一篇文章了。不过我最终还是完成了它,在这里我得夸夸我自己。希望这篇《网左实践总结》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也尽量从“网左”往“线下左”发展,后面争取写个《线下实践总结》。</p>
-
-<p>“马丁零”这个名字其实是我随便想出来的,因为我本人胃不好,所以我就取了胃药“吗丁啉”的谐音。我其实还是挺喜欢这个名字的,因为是真的接地气啊,听着就一种干事儿的人的感觉,还有个“零丁洋里叹零丁”的寓意,雅俗共赏了属于是。</p>
-
-<p>然后这近三年的网左经历实在是让我见识到了什么叫“小资产阶级的多样性”,遇见了不少让我感到失望的人,但也是有真正的同志的。最后以鲁迅先生的一段话作为结尾吧:</p>
+<p>另一种极其合群的鸟是鹦鹉,大家都知道,它的智慧的发达在鸟类中占有最高地位。布利姆是那么美妙地总括了鹦鹉的生活方式,所以我不如把下面一段照样翻译出来:</p>
<blockquote>
- <p>近来很通行说青年;开口青年,闭口也是青年。但青年又何能一概而论?有醒着的,有睡着的,有昏着的,有躺着的,有玩着的,此外还多。但是,自然也有要前进的。——鲁迅《华盖集·导师》</p>
+ <p>“除了在交尾期以外,它们都是结成大的集体或成群生活的。它们在森林中选定一个地方栖居,此后便每天早晨出去寻找食物。每一个群的成目都忠实地互相依恋,并且同甘共苦。它们在早晨一起到田野、花园或是树上去吃果子。它们布置岗哨守卫整个群的安全,并且注意它们的警报。遇有危险的时候,它们便一起飞走,彼此帮助,一块儿同时回到它们栖息的地方。一句话,它们始终是紧密团结生活在一起的。”</p>
</blockquote>
-<p>(全文完)</p> 番茄米线 “网左”总体来说确实是进步的,他们要比一些麻木者、漠不关心者和肉食者进步得多,他们是在资产阶级残酷压迫下抱团取暖的、可以接触到网络生活的群众。而“网左”形成的“左圈”也为许多来寻找答案的迷茫者,如一年半前的我,提供了资源和平台。 走向更进步的联合体 1979-06-01T11:30:00+07:30 1979-06-01T11:30:00+07:30 https://agorahub.github.io/pen0/heros/HeidiHartmann-a1_l-towards-a-more-progressive-union <p>女性主义社会主义者,必须组织一种既解决反对父权制,也解决反对资本主义的斗争实践。我们必须坚持要创建一个相互依赖、认同解放而非耻辱的社会。</p>
-
-<!--more-->
-
-<p>本文认为,马克思主义和女性主义之间的关系,在迄今为止的任何形式上都是不平等的。虽然马克思主义方法和女性主义分析对于理解资本主义社会以及女性在这些社会中的地位都是必要的,但事实上女性主义一直处于一种从属的地位。本文对“女性问题”上的马克思主义和激进女性主义作品都提出了挑战,并认为我们不得不对父权制和资本主义的结合进行严肃分析。我们希望这篇论文能如它所应当的那样,引起相当大的辩论。</p>
-
-<p>马克思主义与女性主义的“婚姻”就像英国普通法中描绘的夫妻婚姻:马克思主义与女性主义是一体的,这个一体即马克思主义。最近试图整合马克思主义和女性主义的尝试对作为女性主义者的我们来说是不合理的,因为它们将女性主义斗争纳入了反对资本的“更大的”斗争中。为了进一步继续我们的比喻,我们要么需要一段更健康的婚姻,要么我们就干脆离婚。</p>
-
-<p>在这场婚姻中的不平等,就像大多数社会现象一样,并非偶然。许多马克思主义者通常认为,女性主义往最好了说也是不如阶级冲突重要的,往最坏了说就是工人阶级的分裂。这种政治立场产生了一种分析,将女性主义吸收到阶级斗争中。此外,马克思主义对资本的分析能力掩盖了它在性别歧视方面的局限性。我们将会在这篇文章提出,虽然马克思主义分析为历史发展规律,特别是资本发展规律提供了必要的见解,但马克思主义的分类方式是完全忽视性别的。只有专门的女性主义分析才能揭示男女之间关系的系统特征。然而,女性主义的分析本身是不充分的,因为就目前看来它忽视历史,并且尚不是完全的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的分析,特别是其历史和唯物主义的方法,以及女性主义的分析,特别是对父权制作为一种社会和历史结构的认同,必须被放在一起分析,如果我们希望能够理解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和其中女性的困境的话。本文为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分析提出了一个新的方向。</p>
-
-<p>我们讨论的第一部分探讨了几种马克思主义对我们的“女性问题”的解决方法。然后,在第二部分中我们转向激进的女性主义者的作品。在注意到激进的女性主义对父权制定义的局限性之后,我们提出了我们自己的定义。在第三部分中,我们利用了马克思主义和女性主义的双方的优势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和妇女的现状都提出了建议。我们尝试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来分析女性主义的对象,纠正近期社会主义女性主义作品中的不平衡,并提出了一个对我们当前的社会经济构成的更完整的分析。我们认为,唯物主义分析表明,父权制不仅仅是一种精神意义上的东西,也是一种社会和经济结构。我们认为,一旦把我们的社会看作是以资本主义和父权方式组织的,它就可以被最完美地理解。在指出父权利益和资本主义利益之间的紧张关系时,我们认为资本的积累既能适应父权社会结构,又有助于父权制的再生产。我们认为在这种背景下,性别歧视的意识形态在现在呈现出一种特殊的资本主义形式,这说明了一种父权制的社会关系最终支持资本主义的方式。简而言之,我们认为,父权制和资本主义之间已经进化出了一种伙伴关系。</p>
-
-<p>在最后部分,第四部分,我们认为,马克思主义和女性主义的政治关系解释了在左翼对“女性问题”的理解中,马克思主义对女性主义的主导地位。马克思主义和女性主义要走向一种更加进步的联合,不仅需要我们提高对阶级和性关系的智力理解,也需要扭转当下左翼政治中的统治和从属关系。</p>
-
-<h3 id="i马克思主义与女性问题">I.马克思主义与女性问题</h3>
-
-<p>“女性问题”从来都不是“女性主义的问题”。女性主义问题针对的是男女性别不平等的原因,即男性主导女性的原因。大多数马克思主义对女性立场的分析都是女性与经济体系的关系,而不是女性与男性的关系,这显然假设了后者将会在对前者的讨论中得到解释。在马克思主义对女性问题的分析中有三种主要形式。所有这三种形式都能看到妇女的压迫与生产的联系(或缺乏联系)。在将妇女定义为工人阶级的一部分的同时,这些分析一致地将男女关系归入工人与资本的关系。首先是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包括马克思、恩格斯、考茨基和列宁,他们看到了资本主义把所有妇女纳入工薪劳动力,也看到了这个过程推毁了劳动的性别分工。其次,当代马克思主义者将女性纳入资本主义“日常生活”的分析。在这种观点中,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都被认为是再现了资本主义制度,而我们都是这个制度中的工人。第三,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者关注家务劳动及其与资本的关系,一些人认为家务劳动产生剩余价值,于是家务工人直接为资本家工作。我们依次研究了这三种方法。</p>
-
-<p>恩格斯在《家庭、私有财产和国家的起源》一书中承认了妇女的地位低下,并将其归因于私有财产的制度。恩格斯认为,在资产阶级家庭中,妇女必须为主人服务,践行一夫一妻制,并生产继承人来继承财产。恩格斯认为,在无产阶级中,妇女没有受到压迫,因为没有可以传家的私有财产。恩格斯进一步认为,随着工薪劳动的扩大破坏了小规模的农民,妇女和儿童和男性一起被纳入工薪劳动力,结果是男性户主的权威被削弱,父权关系被毁灭。</p>
-
-<p>对当时的恩格斯来说,妇女参与劳动力是她们解放的关键。资本主义将抹去性别差异,平等对待所有工人。妇女将在经济上独立于男人,也将与男人平等地参与无产阶级革命。革命之后,当所有人都是工人以及私有财产被废除时,妇女将从资本和男性中解放出来。马克思主义者意识到了对于女性来说参与劳动意味着的苦难,因为这导致女人同时有两份工作,家务和工薪工作。然而,他们强调的不是女性在家庭中的持续的从属地位,而是资本主义对父权关系的“侵蚀”的进步特征。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家务劳动也将被集体化,从而减轻妇女的双重负担。</p>
-
-<p>这第一种马克思主义方式的政治含义是明确的。妇女解放首先要求,妇女要成为像男人一样的工薪工人,其次,要求她们要与男人一起加入反对资本主义的革命斗争。早期马克思主义者认为,资本和私有财产制是妇女受到压迫的原因,就像资本是所有工人被剥削的原因一样。</p>
-
-<p>尽管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意识到当时女性的悲惨处境,但他们没有关注资本主义统治下男女经历的差异。他们没有关注女性主义的问题——女性是如何以及为什么受到压迫的。因此,他们没有识别出男性从妇女持续的从属地位中获得的既得利益。就像我们第三部分说的,男性受益于不必做家务,受益于他们的妻子和女儿的服务,受益于在劳动力市场中有更好的地位。父权制并不像早期马克思主义者想象的那样,是返祖的残羹冷炙,会迅速被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淘汰掉,相反,父权制不仅活下来了,还和资本主义一起繁荣了。由于资本和私有财产制不会造成对妇女的压迫,因此仅仅是资本主义的终结并不会导致妇女压迫的终结。</p>
-
-<p>也许最近最受欢迎的例证了第二种马克思主义方法(日常生活学派)的文章是伊莱·扎雷茨基在《社会主义革命》中发表的系列文章。扎雷茨基同意女性主义的分析,他认为性别歧视不是资本主义产生的新现象,但他强调当今性别歧视的形式是由资本塑造的。他关注的是资本主义下男性和女性的不同经历。在恩格斯时代的一个世纪之后,资本主义已然成熟,他指出资本主义并没有将全部的女性纳入与男性平等的劳动力。相反,资本在家庭、家族和个人生活三者和工作场所之间创造了一种隔离。</p>
-
-<p>扎雷茨基说,由于工薪工作和家庭工作之间的分离,在资本主义的统治下,性别歧视变得更加致命。妇女日益增加的压迫是由于她们被排除在工薪工作之外。扎雷茨基认为,男人因为不得不做工薪工作而受到压迫,而女人却因为不被允许做工薪工作而受到压迫。妇女被排除在非农业劳动力之外主要是由资本主义造成的,因为资本主义既创造额外的工薪工作,又要求妇女在家里工作,以便为资本主义制度复制工薪工人。女性复制劳动力,为工人提供心理照料,在异化的海洋中提供一个亲密的岛。在扎雷茨基看来,女性劳动是为了资本,而不是为了男性;就是家庭和工作场所的分离,以及资本主义带来的家务私有化,创造出了女性在家里私下为男人工作的感觉。女人为男人工作的外表和女人为资本工作的现实之间的区别,导致了对妇女运动能量的误导。女性应该认识到,女性也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即使她们是在自己家工作。</p>
-
-<p>在扎雷茨基看来,家庭主妇的出现和无产阶级一起,成为发达资本主义社会的两个典型劳动者,对ta们生活的分割同时压迫着无产阶级丈夫和家庭主妇妻子。只有对“生产”的一种包括妇女在家里的工作和所有其他社会必要活动的重新概念化,才能使社会主义者努力建立一个克服这种破坏性的分离的社会。根据扎雷茨基的说法,男人和女人应该一起努力(或者各自努力)重新统一他们生活中被分裂的领域,创造一个人道的社会主义,满足我们所有的私人和公共需求。如果承认资本主义是ta们的问题的根源,男人和女人就会反对资本,而不是彼此。由于资本主义导致了我们的私人生活和公共生活的分离,资本主义的终结将结束这种分离,重新统一我们的生活,并结束对男人和女人的压迫。</p>
-
-<p>扎雷茨基的分析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女性主义运动,但他最终主张将该运动重新导向。扎雷茨基接受了女性主义的观点,即性别歧视早于资本主义就存在;他已经接受了很多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的论点,即家务工作对资本的再生产至关重要;他认识到家务是艰苦的工作,并没有贬低它;他使用了男性霸权和性别歧视的概念。但他的分析最终建立在分离的概念上,即建立在可以归因于资本主义的名为分裂的概念之上,并把它当作问题的关键。就像20世纪早期的认为女性和男性的领域是互补的,分离的,但同样重要的互补球体论,扎雷茨基在很大程度上否认了性别不平等和男女不平等的影响。他关注的是女性、家庭和私人领域与资本主义的关系。此外,即便资本主义创造了正如扎雷斯基所说的私人领域,为什么女性在那里工作,而男性在劳动力中工作?当然,这一点不能通过不参照父权制来解释,即男性对女性的系统性主导地位。从我们的观点来看,劳动力市场、经济和社会的问题不完全是男女之间的分工,而是那种使男性处于上级地位,女性处于从属地位的分工。</p>
-
-<p>正如恩格斯将私有财产制看作资本主义对压迫妇女的一大贡献,扎雷茨基也这么看私人领域。因为妇女在家里私下劳动,所以她们受到压迫。扎雷斯基和恩格斯将前工业化时代的男性家庭和社区浪漫化了,在其中妇女、成人、儿童在以家庭为中心的企业中一起工作,所有人员参与社区生活。扎雷茨基的人道社会主义想要使家庭团聚,重建那个“快乐的作坊”。</p>
-
-<p>虽然我们认为社会主义是男人和女人共同的利益,但这完全不代表我们确定两者都在争取同一种人道社会主义,我们也不确定男人和女人对运动所需要的斗争有相同的概念,更不用说资本到底是不是我们当前受到压迫的唯一原因。尽管扎雷茨基认为女性看上去是为了男性工作,但实际上是为了资本,我们认为女性在家庭中的的确确是为男性工作一一尽管也复制了资本主义。重塑“生产”的概念可能有助于我们思考我们想要创造的社会,但在它被创造出来之前,男女之间的斗争必须和反对资本的斗争一起继续。</p>
-
-<p>关注家务劳动的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者也把女性主义斗争纳入了反对资本的斗争中。玛丽亚罗萨·达利亚·科斯塔对家务劳动的理论分析本质上是关于家务劳动与资本的关系以及家务劳动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地位,而不是关于家务劳动中体现的男女关系。然而,达利亚·科斯塔的政治立场,即妇女应该要求家务工资,极大地提高了对于妇女的家务劳动重要性的意识。这一需求在美国各地的妇女团体中直到现在都存在争议。通过提出妇女不仅为资本复制劳动力提供必不可少的服务,而且通过这项工作创造剩余价值,达利亚·科斯塔也极大地提高了左派对家务劳动重要性的意识,并引发了一场关于家务劳动与资本关系的长期争论。</p>
-
-<p>达利亚·科斯塔利用女性主义对家务劳动作为真实劳动的理解,主张其在资本主义下的合法性,主张家务劳动应该获得工资。妇女应该声索家务劳动的工资,而不是允许自己被迫加入传统的劳动力,在那里,做“加倍劳动”的妇女仍然会免费为资本提供家务服务,同时还提供工薪劳动。达利亚·科斯塔建议,领取家务劳动工资的妇女们最好能够一起组织家务劳动,提供社区儿童护理、膳食准备等。要求领取工资以及领取工资本身提高了她们对实际工作重要性的意识;她们将看到它的社会意义,以及它的私人必要性,这是迈向更全面的社会变革的必要的第一步。</p>
-
-<p>达利亚·科斯塔认为,家务劳动在社会意义上的重要性在于它对资本的必要性。妇女的战略重要性也以此为根据。通过要求家务劳动的工资和拒绝加入劳动力市场,妇女可以领导反对资本的斗争。妇女社区组织可以颠覆资本,不仅为抵抗资本的侵蚀奠定基础,而且还为一个新社会的形成奠定基础。</p>
-
-<p>达利亚·科斯塔认识到,男子将抵制妇女解放(这将在妇女在社区组织起来时发生),妇女将不得不努力反对他们,但这场斗争是一场必须进行的辅助斗争,以实现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对达利亚·科斯塔来说,妇女斗争是革命性的,不是因为她们是女性主义者,而是因为她们是反资本主义的。达利亚·科斯塔通过使妇女成为剩余价值的生产者,在妇女斗争革命中找到了一席之地,妇女因此成为工人阶级的一部分。这使妇女的政治活动合法化了。</p>
-
-<p>妇女运动从来没有怀疑过女性奋斗的重要性,因为对于女性主义者来说女性的解放是她们的目标,这只能通过女性的奋斗来实现。达利亚·科斯塔让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家务劳动的社会本质,这是一个不可估量的进步。但就像我们这里审视过的另外一种马克思主义的解决方案,她的关注点是资本而不是男人和女人之间的关系。男人和女人具有不同的利益、目标和策略这一事实,被她关于资本如何让我们全都吃瘪以及女性工作在其中的重要性的强力论证给遮蔽了。女性主义的修辞出现在达利亚·科斯塔的作品中(对女性的压迫,与男性的斗争),但女性主义的关注焦点却没有出现。如果是这样的话,达利亚·科斯塔可能会说,家务劳动作为一种社会关系的重要性在于它在延续男性霸权方面的关键作用。女人做家务,为男人做劳动,对维持父权制至关重要。</p>
-
-<p>恩格斯、扎雷茨基和达利亚·科斯塔都没有充分分析家庭内部的劳动过程。谁能从妇女的劳动中受益?当然是资本家,也肯定是男人,他们作为丈夫和父亲在家里得到个性化的服务。这些服务的内容和范围可能因阶级或族群而异,但他们受到服务的事实却全都相同。在奢侈消费、休闲时间和个性化服务方面,男性的生活水平都高于女性。唯物主义的方法不应该忽视这一关键点。由此可见,男性对女性持续的压迫有物质利益。从长远来看,这可能是“虚假的意识”,因为大多数男人都可以从废除父权制及其等级制度中受益。但在短期内,这[父权制]等于一种对ta人劳动的控制权,而男性是不会轻易地自愿放弃它的。</p>
-
-<p>虽然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的做法忽视了家务劳动,强调女性参与劳动力,但最近的两种做法都太过强调家务劳动以致于忽视了女性目前在劳动力市场中的作用。然而,这三者都试图将妇女纳入工人阶级的范畴,并将妇女的压迫视为阶级压迫的一个方面。这样做导致所有人都忽视了女性主义分析的对象——男女之间的关系。虽然我们的问题被精致地分析了,但它们也被误解了。马克思主义分析的焦点一直是阶级关系;马克思主义分析的对象一直是理解资本主义社会的运动规律。虽然我们相信马克思主义方法可以用来制定女性主义策略,但上面讨论的这些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方法显然没有这样做:他们的马克思主义明显主导着他们的女性主义。</p>
-
-<p>正如我们已经提出的,这部分是由于马克思主义本身的分析威力。马克思主义是关于阶级社会的发展、资本主义社会的积累过程、阶级支配地位的再生产、矛盾和阶级斗争的发展的一种理论。资本主义社会是由积累过程的需求所驱动的,最简洁的总结为生产是面向交换的、而不是使用的。在资本主义制度中,生产只有在它有助于创造利润时才很重要,而产品的使用价值则只是一个偶然的考虑。利润来自资本家利用劳动力的能力,支付劳动者的工资低于他们创造的价值。利润的积累过程改变了生产的关系,同时系统性地改变了社会结构。劳动力的剩余,大量人口的贫因和更多人口的近乎贫困,这些人类对资本的指责是资本积累过程本身的副产品。从资本家的角度来看,工人阶级的再生产可以“无忧地留给他们自己”。与此同时,资本创造了一种意识形态,它随资本一起成长,即个人主义、竞争、统治,以及在我们这个时代的一种特定的消费主义。无论一个人关于意识形态的理论是什么,他都必须承认这些是资本主义社会的主导价值观。</p>
-
-<p>马克思主义使我们能够了解关于资本主义社会的许多东西:生产的结构、特定职业结构的产生,以及主流意识形态的本质。马克思的资本主义发展理论是一种“空空的萝卜坑”的发展理论。例如,马克思预测了无产阶级的增长和小资产阶级的灭亡。更精确、更详细地,布拉维米等人解释了“萝卜坑”的创造,例如发达资本主义社会中的文书工作者和服务工作者的出现。正如资本创造的这些“萝卜坑”对填充其中的个体们不作区分一样,马克思主义分析的范畴,“阶级”、“剩余劳动力”、“工薪劳动者”,没办法解释为什么是特定的人占据特定的萝卜坑。他们没有给出线索来解释为什么女性在家庭内外都服从于男人,而不是反过来。马克思主义的范畴,就像资本本身一样,都是性别盲目的。马克思主义的分类方式不能告诉我们谁将会填补“空空的萝卜坑”。马克思主义对女性问题的分析,在这一基本问题上面已经吃尽苦头。</p>
-
-<p><strong>走向更有用的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strong></p>
-
-<p>马克思主义也是一种社会分析的方法,是历史的辩证唯物主义。朱丽叶·米切尔和舒拉米斯·费尔斯通将这种方法应用于女权问题,为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提出了新的方向。我们赞同米切尔说的:</p>
-
-<p>社会主义和“我们的关系”从来不是问题的关键,关键应该是使用科学社会主义[我们称之为马克思主义方法]作为一种方法来分析我们的压迫的具体性质,进而分析我们的革命角色。我相信,这种方法需要理解激进的女性主义,就像理解过去发展起来的社会主义理论们一样。</p>
-
-<p>正如恩格斯所写的:</p>
-
-<p>根据唯物主义的概念,历史的决定性因素是直接生命的生产和再生产。这又具有双重性质:一方面,生存手段的生产,例如食物、衣服、住所和生产所需的工具;另一方面,是人类本身的生产,物种的繁殖。某一特定历史时代的人们所生活的社会组织是由这两种生产方式所决定的……</p>
-
-<p>这就是米切尔尝试过的那种分析。在她的第一篇文章《女人:最漫长的革命》中,米切尔同时研究了市场工作以及生殖、性行为和养育孩子的工作。</p>
-
-<p>米切尔并没有完全成功,也许是因为并不是所有的女性的工作对她来说都算作生产。只有市场工作被确定为生产;妇女工作的其他领域(被松散地统称为家庭)被确定为意识形态的。很大程度上组织了生殖、性行为和育儿活动的父权制,对米切尔来说没有物质基础。《女性地位(Women’s Estate)》是米切尔对她第一篇文章的扩展,更关注于女性在市场工作的分析,而不是女性在家庭中工作的分析。这本书关注女性与资本的关系多于女性与男性的关系,关注女性为资本工作的问题多于女性为男性工作;更受马克思主义的影响而不是激进女性主义的影响。在她后来的作品《精神分析和女性主义》中,米切尔探索了研究男女之间关系的一个重要领域,即女性和男性形成不同的、基于性别的个性。米切尔似乎在说,父权制在心理领域的作用非常大,使得女性和男性儿童学习着成为父权制意义上的标准女性和标准男性。在这里,米切尔关注的是她最初轻视的领域,生殖、性行为和养育孩子,但由于她将它们放在意识形态领域,她还是继承了自己早期分析的根本弱点。她清楚地把父权制描述为基本的意识形态结构,就像资本是基本的经济结构那样:</p>
-
-<p>简单地说…我们正在…处理两个相互独立的领域:资本主义的经济模式和父权制的意识形态模式。</p>
-
-<p>尽管米切尔讨论了他们的相互渗透,她没有在女性和男性劳动力之间的关系中给予父权制一个物质基础,她也类似地没有注意到人格形成和性别创造过程的物质方面原因,这限制了她的分析的实用性。</p>
-
-<p>舒拉米思·费尔斯通将唯物主义分析引入父权制,连接了马克思主义和女性主义。她对唯物主义分析的使用并不像米切尔的那样矛盾。她认为性的辩证法是基本的历史辩证法,而父权制的物质基础是女性繁殖人类物种的工作。费尔斯通利用马克思主义来分析女性的地位,主张父权制存在一种物质基础,这些作品的重要性怎么高估都不过分。但它过分强调了生物学和繁殖活动。我们需要理解的是,性(一种生物学事实)是如何变成性别(一种社会现象)的。有必要将妇女的所有类型的工作都放在其社会和历史背景下,而不是只关注生殖这一项。虽然费尔斯通的作品提供了一种新的,女性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的用法,但是她坚持将男性对女性的主导地位作为所有其他压迫(阶级、年龄、种族)的基石,这表明她的书应该更恰当地被归为激进的女性主义者,而不是马克思主义的女性主义者。她的作品仍然是对激进女性主义立场的最完整的陈述。</p>
-
-<p>费尔斯通的书已经被马克思主义者们非常轻松地驳回了。例如,扎雷茨基称之为“对主观性的要求”。然而,费尔斯通的这本书让女性兴奋的是她对于男性对女性的权力的分析,以及她对这种情况的非常合理的愤怒。她关于爱的一章曾经是我们理解爱的核心方式,现在仍然如此。这不是关于马克思主义者可以处理的(只是一个态度的问题)一个“男性意识形态”,而是对男人压迫女人的客观后果的一种阐释,它让人有生活在父权制下的感觉。“个人的就是政治的”并不像扎雷茨基说的那样,是一种对主观性和更好的感受的请求:这是一种要把男性的权力和女性的从属地位当做一种社会和政治现实来承认的要求。</p>
-
-<h3 id="ii父权制与激进女性主义">II.父权制与激进女性主义</h3>
-
-<p>激进女性主义的写作的主要目的是记录“个人的就是政治的”这一口号。她们认为,女性的不满并不是出于适应不良者的神经质的衰叹,而是对这个女性被系统地支配、剥削和压迫的社会结构的反应。女性在劳动力市场上的弱势地位、中产阶级婚姻中以男性为中心的情感结构、女性在广告中的运用、把女性心理当做神经质的所谓理解——女性的生活在发达资本主义社会中已经被从头到脚地研究过了。激进女性主义文学的体量太庞大了,没办法简单概括。但同时,它在聚焦心理学这一点上是从一而终的。纽约激进女性主义者的章程是“自我的政治”。对于激进的女性主义者来说,“个人的就是政治的”意味着,最初的基本阶级划分是性别之间的划分,历史的动力是男性对权力和统治女性的争取,这就是性的辩证法。</p>
-
-<p>因此,费尔斯通改写了弗洛伊德,以理解男孩和女孩在权力的意义上发展成男人和女人。她对“男性”和“女性”性格痕迹的描述是典型的激进女性主义笔法。男性寻求权力和统治;他的气质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个人主义的,竞争的和务实的;根据费尔斯通的说法,男性意味着“技术模式”。女性的气质是供养者,是艺术的和哲学的,可以概括为“审美模式”。</p>
-
-<p>毫无疑问,“审美模式”是女性的想法会让古希腊人感到相当震惊。这里就是激进女性主义分析的错误之处:激进女性主义者提出的“性的辩证法”将“男性”和“女性”仅在当下表现出来的那些性格特点投射到了所有历史之中。激进女性主义的分析就理解当下来说,有极强的说服力。它最大的弱点是过于关注心理学方面的东西,以至于忽视了历史。</p>
-
-<p>其原因不仅在于激进女性主义的方法,还在于父权制的本质——一种具有惊人弹性的社会组织形式。激进女性主义者用“父权制”来指代一种以男性主导女性为特征的社会制度。凯特·米勒的定义很经典:</p>
-
-<p>我们的社会…是父权制的。如果人们回忆起军事、工业、技术、大学、科学、政治办公室、金融力量——简单来说,社会内的每一个权力途径,包括警察的强制力,都完全掌握在男性手中,事实就显而易见了。</p>
-
-<p>这种激进女性主义对父权制的定义适用于我们所知道的大多数社会,它们在这一点上都高度相似。激进女性主义者对历史的使用通常仅限于提供父权制在任何时间和地方都存在的例子。对于在妇女运动之前的马克思主义和主流社会科学家来说,父权制指的是一种男人之间的关系制度,它形成了封建社会和一些前封建社会的政治和经济轮廊,在其中社会等级取决于与生俱来的一些东西。资本主义社会被资产阶级社会科学家理解为精英主义\绩效至上、官僚主义和非个体化/客观冷漠的(impersonal);马克思主义者将资本主义社会视为阶级统治的制度。对于这两种社会科学家来说,无论是历史上的父权社会还是今天的西方资本主义社会,都不能被理解为一种男性之间的使他们能够支配女性的关系系统。</p>
-
-<p><strong>定义父权制</strong></p>
-
-<p>我们可以有效地将父权制定义为男性之间的一套社会关系,它有物质基础,虽然等级分明,但还是在男性之间建立了相互依赖和团结,这也使他们能够支配女性。虽然父权制是等级化的,不同阶级、种族或民族的男性在父权制中有不同的地位,但他们在对各自的女人的共同统治关系中也是团结起来的;他们相互依赖来维持这种统治。等级制度“能起作用”至少部分原因是因为它们在现状中创造了既得利益。那些地位较高的人可以“收买”那些地位较低的人,通过一种给予他们能够凌驾于其他地位更低的人的权力的方式。在父权制的等级制度中,所有的男人都被这样收买了。因为无论他们的地位如何,他们总归至少能够凌驾于一些女人之上。有一些证据表明,当父权制第一次在国家社会中制度化的时候,想要上位的统治者许诺男人们在字面意义上成为他们的家庭的首领(也就是加强他们对妻子和孩子的控制),以换取男人们将他们的一些部落资源割让给新的统治者。男人互相依赖(尽管他们的地位不同)来维持对女性的控制。</p>
-
-<p>父权制所建立的物质基础从根本上在于男性对女性劳动力的控制。男子通过禁止妇女获得一些基本的生产资源(例如,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的那些支付生活工薪的工作)和限制妇女的性取向来维持这种控制。一夫一妻制的异性婚姻是一种相对较新和有效的形式,似乎可以让男性同时控制上述两个领域。控制妇女的资源获取能力和她们的性取向,反过来使男性能够控制妇女的劳动力。这种控制既以为男性提供许多个人的和性方面的服务为目的,也以抚养孩子为目的。女性为男性提供的服务,使男性不必做许多不愉快的任务(比如打扫厕所),既发生在家庭的外部也发生在家庭的内部。家庭之外的例子包括男老板和教授对女员工和学生的骚扰,以及通常使用秘书来跑腿、煮咖啡和提供一种“性感”的氛围。然而,抚养孩子(无论孩子的劳动力是否对父亲直接有利)是延续父权制制度的一项关键任务。正如阶级社会必须被学校、工作场所、消费规范等复制一样,父权制的社会关系也必须被复制。在我们的社会中,儿童通常是由妇女在家里抚养的,这些妇女恰恰是在社会中被定义、看作不如男人的,而男人却很少出现在家庭场景中。以这种方式长大的孩子通常能很好地领悟到他们自己在性别等级制度中所属的地位。然而,这一过程的核心是家庭以外的领域,在这些领域,一系列父权行为被教导,妇女的劣势地位被强加和巩固:教堂、学校、体育、俱乐部、工会、军队、工厂、办公室、保健中心、媒体等等。</p>
-
-<p>因此,父权制的物质基础并不在于家庭中的养育孩子的行为,而是在于所有使男性能够控制女性劳动的社会结构。使得父权制生生不息的社会结构的各个方面在理论上是可识别的,也是可与其他方面分离的。盖尔·鲁宾通过确认“性/性别体系”,极大地提高了我们识别这些社会结构中的父权制元素的能力:</p>
-
-<p>“性/性别系统”是指社会将生物学意义上的性别转化为人类活动的产物的一套系统。在其中,这些被转化过后的性需求得到了满足。</p>
-
-<p>我们生来就是生物学意义上的雄性和雌性,但我们是被后天塑造成为社会意义上的男性和女性。恩格斯所说的生产方式的第二个方面解释了我们是如何被这样塑造的:“人类自身的生产,种群的繁殖。”</p>
-
-<p>社会决定了人类如何繁殖他自身这个种群。例如,如果人在生物学上是多性别的,那么繁殖将是偶然的。按性别划分的严格的劳动分工是所有已知社会都共有的一种发明,它创造了两种相互独立的性别,以及一种让男性和女性出于经济原因聚在一起的需求。于是,它有助于将他们性需求的满足导向异性恋。虽然从理论上讲,性劳动分配不应该包含着性别之间的不平等,但在大多数已知的社会中,社会上按性别划分的劳动分工都是给予妇女更低的工作地位的。性别分工也是性别亚文化的基础,在这些亚文化中,男性和女性的生活体验不同:男性权力的物质基础(在我们的社会中)不仅使得他们可以不做家务,可以获得更好的就业,而且也体现在心理的方面。</p>
-
-<p>人们如何满足他们的性需求,如何繁殖,如何向新一代灌输社会规范,如何学习性别,作为一个男人或一个女人的感觉一一所有这些都发生在鲁宾称为性/性别系统的领域。鲁宾强调了亲属关系(它的影响会告诉你,你可以与谁一起满足性需求),以及通过育儿和“恋母机器”发展出来的具有性别特征的人格。此外,我们还可以使用性/性别系统的概念来检查所有其他社会机构在定义和加强性别等级这方面所扮演的角色。鲁宾指出,从理论上说,一个性/性别系统可以是女性主导、男性主导或平等主义的,但鲁宾拒绝给各种已知的性/性别制度贴上标签,或以此种方式划分历史时期。我们之所以把我们现在的性/性别体系标记为父权制,是因为它怡当地捕捉到了等级制度和男性主导地位的概念,我们认为这是当前制度的核心。</p>
-
-<p>经济生产(马克思主义者习惯将它称为生产方式)和性/性别领域的人的生产都决定了恩格斯所说的“特定历史时代和特定国家的人民赖以生活的社会组织”。因此,只能通过观察人与物的生产和再生产来理解整个社会。没有所谓的“纯粹的资本主义”,也不存在“纯粹的父权制”,因为它们必须共存。存在的是父权资本主义,或父权封建主义,或平等主义的狩猎采集社会,或母系园艺(horticultural)社会,或父系园艺社会,等等。在生产的一个方面的变化和另一个方面的变化之间似乎没有必要的联系。例如,一个社会可以经历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并保持父权制。然而,常识、历史和我们的经验都会告诉我们,生产的这两个方面是如此紧密地交织在一起,因此其中一个方面的变化通常会在另一个方面产生运动、紧张或矛盾。</p>
-
-<p>在这种情况下,种族等级也可以被理解。随着对“肤色/种族系统”的定义,进一步的阐述也就是可能的。“肤色/种族系统”指的是一个将生物学意义上的肤色转变为社会意义上的种族的社会生活竞技场。种族等级制度,就像性别等级制度一样,是我们社会组织的一个方面,也是人们如何生产和再生产的一个方面。它们根本不是意识形态的;它们构成了我们生产方式的第二个方面,即人的生产和再生产。那么,最准确的说法可能是,不要把我们的社会简单地称为“资本主义的”,而应该说是“父权资本白人至上主义的”。在后面的第三部分,我们说明了资本主义适应和利用种族秩序的一种形式,以及资本主义和父权制之间相互关系的几个例子。</p>
-
-<p>资本主义的发展为工人的等级制度创造了场所,但传统的马克思主义分类方式不能告诉我们谁将填补哪些场所。性别和种族等级制度决定了谁填补空缺场所。父权制不是简单的等级组织,而是特定的人填补特定的场所的等级制度。研究父权制,我们就知道为什么是女性被统治以及如何被统治。虽然我们认为大多数已知的社会都是父权制的,但我们并不认为父权制是一种普遍的、不变的现象。相反,父权制作为一种允许男性支配女性的男性之间的相互关系,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形式和强度上都发生了变化。研究在历史上的社会中男性之间的相互依赖与其支配女性的能力之间的关系至关重要。研究男人之间的等级制度和他们获得父权利益的机会的区别也至关重要!当然,阶级、种族、国籍,甚至婚姻状况和性取向,以及明显的年龄,都在这里发挥作用。不同阶层、种族、国家、婚姻状况或不同性取向群体的女性对抗着不同程度的父权制力量。女人们自己也可能对在父权等级制中地位低于她们的男性亲属们的其他男性行使着阶级、种族或国家权力,甚至父权权力(通过她们的家庭关系)。</p>
-
-<p>概括地说,我们将父权制定义为一套具有物质基础的社会关系,在其中男性之间存在等级关系,也存在不同等级之间的团结,使他们能够支配妇女。父权制的物质基础是男性对女性的劳动力的控制。这种控制通过拒绝妇女获取必要的有经济效益的生产资料和限制妇女的性取向来维持。男人行使权力,接受女性的私人服务,不用做家务或抚养孩子,有权为了性而使用女性的身体,在感觉上和现实中都是强势的。我们目前所经历的父权制的关键因素是:异性恋婚姻(以及随之而来的同性恋恐惧症),女性养育子女和做家务,妇女对男性的经济依赖(通过劳动力市场的安排来执行),国家,以及许多基于男性之间社会关系的机构:体育、工会、行会、大学、教堂、公司和军队。如果我们想要理解父权制的资本主义,所有这些因素都需要被仔细分析。</p>
-
-<p>男性之间的等级制度和相互依赖以及女性的从属地位是我们社会运作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就是说,这些关系是系统性的。抛开建立这些关系的问题不说,我们要问,我们能够识别出资本主义社会中的父权关系吗?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我们必须发现男人和男人之间存在这种父权制的关系。尽管资产阶级和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家都声称这种关系不再存在,或者,即便存在也最多不过是一些无关紧要的残余物。我们能理解人类之间的这些关系是如何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延续下去的吗?我们能确定父权制塑造资本主义发展进程的方式吗?</p>
-
-<h3 id="iii父权制与资本的伙伴关系">III.父权制与资本的伙伴关系</h3>
-
-<p>我们怎么识别资本主义社会中的父权社会关系?似乎每个女人都只受到自己的男人的压迫;她的压迫似乎是一件私人的事。男人之间的关系和家庭之间的关系似乎都是分散的。我们很难把男人之间的关系,以及在男人和女人之间的关系,看作系统的父权制。然而,我们认为,父权制作为一种男女关系体系存在于资本主义中,而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父权制和资本之间存在着一种健康而强大的伙伴关系。然而,如果人们从父权制的概念和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理解开始,人们就会立即认识到父权制和资本的伙伴关系并不是不可避免的;男人和资本家经常有利益冲突,特别是在妇女的劳动力的使用上。这种冲突可能体现出来的一种方式是:绝大多数男性可能希望他们的女人在家里亲自为他们服务。少数男性是资本家,他们可能希望大多数女性(不是自己的)在工薪劳动力市场工作。在研究这场关于女性劳动力权力的冲突的紧张关系时,我们将能够确定资本主义社会中父权关系的物质基础,以及父权制和资本主义之间伙伴关系的基础。</p>
-
-<p><strong>工业化与家庭工资的发展</strong></p>
-
-<p>马克思主义者从他们在19世纪所目睹的一些社会现象中做出了相当合乎逻辑的推论。但他们最终低估了刚起步的资本需要与之对抗的先前存在的父权社会之力量,以及对资本进行调整以适应这些力量的需求。工业革命吸引了所有的劳动力,包括妇女和儿童;事实上,第一批工厂几乎只使用儿童和女性劳动。妇女和儿童可以独立于男人来挣工资,这既破坏了权威关系(如上文第一部分所讨论的),又使所有人的工资都保持在低水平。考茨基在1892年如此描述了这个过程:</p>
-
-<p>然后,随着工人的妻子和孩子…能够自己照顾自己,男性工人的工资可以安全地降低到仅满足他自己的个人需求的水平,而不会有停止新劳动力供应的风险。</p>
-
-<p>此外,妇女和儿童的劳动提供了额外的优势,因为她们不具有男人那样的抵抗能力:她们进入工人队伍,极大地增加了市场上出售的劳动力数量。</p>
-
-<p>因此,妇女和儿童的劳动…也降低了男性工人的抵抗能力,因为他们在市场上是过剩的;由于这两种情况,它降低了男性工人的工资。</p>
-
-<p>低工资和强迫所有家庭成员参与劳动力大军对工人阶级家庭生活的可怕影响被马克思主义者发现了。考茨基写道:</p>
-
-<p>资本主义的生产制度在大多数情况下并不会破坏工人的单一家庭,而是夺走它所有的一切,除了它的那些令人不快的特征。今天妇女在工业化工作中的活动…意味着她在既有的负担上又多了新的一个。但一个人不能服务两个主人。每当工人的妻子必须帮忙挣到每天的口粮时,他的家庭就难过了。</p>
-
-<p>工人和考茨基都认识到女人参与工薪劳动的缺点。女人不仅是“更廉价的竞争者”,而且职业女性不是别人,就是他们自己的妻子,她们没办法很好地“服务于两个主人”。</p>
-
-<p>男性工人抵制妇女和儿童大量进入劳动力市场,并试图将她们排除在工会成员和劳动力大军之外。在1846年,《十小时倡议》声明:</p>
-
-<p>不言自明的是,所有试图改善女工厂工人的道德和身体状况的努力都将会失败,除非她们的工作时间大大减少。的确,我们甚至可以说,已婚的女性最好专注于家务劳动,这比在工厂里跟着永不停歇的机器来劳动要好得多。因此,我们希望很快有一天,丈夫能够养活妻子和家人,而不用派前者去忍受棉纺厂的苦工事。</p>
-
-<p>1854年,在美国,全国印刷工会决定不“通过法案(act)鼓励雇佣女性设计师”。男性工会成员不想为女工提供工会保护;而是试图把她们排除在外。1879年,雪茄制造商国际联盟主席阿道夫·斯特拉瑟说:“我们不能把女性赶出这个行业,但我们可以通过工厂法律来限制她们的日常劳动配额。”</p>
-
-<p>虽然廉价竞争的问题可以通过适当安排劳动妇女和青年来解决,但扰乱家庭生活的问题却没办法这样解决。男性为男性保留了工会的保护,并要求建立保护妇女和儿童的劳动法。保护性的劳动法虽然可能改善了一些对女性和童工最严重的虐待,但也限制了成年女性在许多“男性”工作中的参与度。男人们试图将高工资的工作都掌握在自己手中,也想要提高男性的整体的工资水平。他们要求工资要高到足够用他们自己的工薪劳动来养活家庭成员。这种“家庭工资”制度逐渐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成为稳定的工人阶级家庭的规范。一些观察人士声称,不上班的全职妻子是男性工人生活水平的一部分。男性工人不是为男女平等的工资而战,而是寻求“家庭工资”;希望保留妻子在家里的服务。在没有父权制的情况下,一个统一的工人阶级可能会直面资本主义,但父权社会关系分裂了工人阶级,允许一部分(男人)因拿取另一部分(女人)的利益而被收买。男人之间的等级制度和他们之间的团结在这个解决过程中都是至关重要的。“家庭工薪”可以理解为解决当时父权制和资本主义利益之间在妇女劳动力方面的冲突的一种方式。</p>
-
-<p>大多数成年男性的家庭工资意味着男性的妥协和共谋。它意味着其他人的低工资,例如年轻人、女性和社会定义的低等男性(爱尔兰人、黑人,等等父权阶层中最低的群体,他们被剥夺了许多父权福利)。妇女、儿童和低等男子的低工资由劳动力市场上的工作隔离来执行,进而由工会和管理机构以及学校、培训项目甚至家庭等辅助机构来维持。工作的性别隔离,通过确保妇女拥有较低收入的工作,既保证了妇女对男子的经济依赖,又加强了妇女和男子分别适合不同领域的无形观念。因此,对大多数男性来说,家庭工资的发展从两方面保障了男性统治的物质基础。首先,女性的工资水平低于男性。妇女在劳动力市场上获得的低工资,使男性对比女性的物质优势得以延续,并鼓励女性选择全职太太作为职业。其次,女性在家里做家务,做其他直接使男性受益的服务。妇女的家庭责任反过来又加强了她们低下的劳动力市场地位。</p>
-
-<p>能看出来,在20世纪早期发展起来的这种解决办法,既有利于资本的利益也有利于父权制的利益。人们经常认为,资本家们认识到,在19世纪早期工业化进程中盛行的极端恶劣的工作条件下,工人阶级家庭无法充分地自我繁殖。他们意识到,家庭主妇比有工资的妻子更能够生产和维持健康的工人,受过教育的孩子比未受过教育的孩子更能成为好的工人。这种交易包括向男性支付家庭工资,让女性留在家里。这既让当时的资本家满意,也让男性工人满意。尽管交易的条款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改变,但直到今天,家庭以及女人在家庭中的劳动仍然还是通过提供一个劳动力的方式来服务资本,并且通过成为男性驰骋特权的空间来服务男人。女人们不仅努力服务着男人们和她们的家人们,也作为消费者服务资本。家庭也是学习支配和服从的地方,正如费尔斯通、法兰克福学派和其他许多人所解释过的那样。顺从的孩子成为顺从的工人;女孩和男孩各自习得适当的角色。</p>
-
-<p>虽然家庭工资表明资本主义在适应父权制,但儿童地位的变化却表明父权制在适应资本。孩子们和妇女一样开始被排除在工薪劳动之外。随着孩子们赚钱能力的下降,他们与父母的法律关系也发生了变化。在美国工业时代的开始,满足孩子们对父亲的需求被认为对他们的幸福发展至关重要,甚至是首要的:在有争议的监护权案件中,父亲们享有法律优先权。布朗的研究表明,随着孩子为家庭经济福祉做出贡献的能力下降,母亲越来越被视为孩子幸福发展的重要因素,并在监护权有争议的案件中逐渐获得了法律优先权。在这里,父权制适应了儿童不断变化的经济角色:当孩子有生产力时,男人声称拥有他们;当孩子变得无生产力时,他们就被发配给妇女。</p>
-
-<p><strong>二十世纪的伙伴关系</strong></p>
-
-<p>19世纪的马克思主义者们关于父权制将在资本主义把所有人都无产阶级化的需要面前枯萎的预言并没有成为现实。他们不仅低估了父权制的力量和灵活性,还高估了资本的力量。他们设想,撕裂封建关系的资本主义的新社会力量几乎是无所不能的。在面对日常生活中的历史性的力量时,当代的观察者更好地看到了“纯粹的”资本主义倾向和“实际的”资本主义倾向之间的区别。关于资本和种族秩序之间的“伙伴关系”以及劳动力市场分割的讨论,提供了“纯粹”资本主义力量如何与历史现实相妥协的额外例子。资本主义在这个过程中表现出了巨大的灵活性。</p>
-
-<p>研究过南非的马克思主义者认为,尽管种族秩序可能不允许每个人实行平等的无产阶级化,但这并不意味着种族障碍阻碍了资本积累。抽象来说,分析师可能会讨论哪种安排可以允许资本家攫取最多的剩余价值。然而,在一个特定的历史情况下,资本家必须关注社会控制、工人群体的抵抗和工会的干预,以及国家的干预。为了让整个社会可持续,国家可能会干预;国家有必要监管一些资本家,以克服那些最极端的资本主义倾向。如果考虑到这些因素,那么资本家最大化了最大的实际利润。如果出于社会控制的目的,资本家以特定的方式组织工作,资本本身并不能决定谁(即哪些个人具有归属特征)在工薪劳动力中占据较高阶层,谁占据较低阶层。当然,这有助于让资本家本身成为占主导地位的社会群体,同样也可能是种族主义者(和性别歧视者)。资本主义既继承了主导群体的与生俱来的特征,也继承了从属群体的。</p>
-
-<p>最近关于垄断资本创造劳动力市场分割的趋势的争论与这一理解是一致的。资本家故意分割劳动力,使用一些与生俱来的特征来划分工人阶级,这显然源于对社会控制的需求,而不是狭义上的资本积累所必要的事情。随着时间的推移,并不是所有这些分裂的尝试都能成功(在分裂方面),或者有利可图。资本塑造劳动力的能力取决于狭义上的资本积累的要求(例如,生产的组织方式是否需要大量工人之间的沟通?如果是这样,他们最好都说英语),也取决于一个社会内部的可能鼓励或强制资本去适应社会自身的力量(在南非给白人和黑人分别设置单独的洗浴间对于资本家来说,只能被理解为一个经济成本,但它低于试图迫使南非白人与黑人一起洗澡的社会成本)。</p>
-
-<p>如果我们关于资本主义发展进程的争论的第一个要素是资本不是全能的,那么第二个要素就是资本是非常灵活的。资本积累遇到了预先存在的社会形式,既摧毁它们,又适应它们。资本的“适应”可以被视为这些旧有形式在新环境中冥顽不灵的力量的反映。即使他们坚持下去,他们也不是没有改变的。比如今天对种族和性别的意识形态理解,就是在资本积累过程中对种族和性别区分的强化之中形成的。</p>
-
-<p><strong>今天的家庭和家庭工资</strong></p>
-
-<p>我们在上面已经论证,资本主义和父权制的适应或相互适应,在20世纪早期以家庭工资的发展为形式。家庭工资巩固了父权制和资本之间的伙伴关系。尽管尤其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来,妇女的劳动参与率有所增加,但我们认为,家庭工资仍然是当前性别分工的基石一一在这个分工中,女性主要负责家务,男性主要负责工薪工作。妇女在劳动力市场上较低的工资(再加上需要有人抚养孩子)保证了家庭作为一个必要的收入集中单位的存续。因此,由家庭工资支持的家庭便允许男人在家庭内部和家庭外部控制妇女的劳动。</p>
-
-<p>虽然职业女性的增加可能会给家庭造成压力(类似于考茨基和恩格斯19世纪所指出的压力),但认为家庭的概念和现实以及性别分工很快就会因此消失是错误的。性别分工再次出现在劳动力市场上,妇女从事女性的工作,通常和她们曾经在家庭内部做的工作一样——准备食物和服务,各种清洁,照顾人,等等。由于这些工作地位低工资低,父权关系仍然是完好的,尽管它们的物质基础在某种程度上从家庭转移到工资差异。例如,卡罗尔·布朗认为,在资本主义内部,我们正在从“以家庭为基础”的父权制转向“以工业为基础”的父权制。</p>
-
-<p>以工业为基础的父权关系以各种方式得到执行。为女性明确规定了较低的工资、较低的福利和较少的晋升机会的工会合同,不仅仅是返祖的宿醉一一即性别歧视态度或男性至上主义意识形态的一种情形一一它们其实维持着父权制度的物质基础。虽然有些人认为父权制已经在家庭中消失(例如,参看斯图尔特·伊文,《资本的意识》),但我们不会这样认为。虽然资本和父权制之间妥协的条款随着以前位于家庭中的额外任务资本化而改变,并且女性的劳动力权力的部署的场所也在变化,然而,正如我们上面所说的,劳动力市场上极端的工作隔离所造成的工资差异,通过鼓励妇女结婚,加强了家庭,也加强了家庭劳动分工。家庭工资的“理想”——一个男人可以挣到足够的钱来养活整个家庭——可能会让位于一种新的理想,即男人和女人都通过工资收入来贡献整个家庭的现金收入。因此,为了延续父权制,即男性对女性劳动力权力的控制,工资差异将变得越来越必要。工资差别将有助于将妇女的工作定义为比男子次要的工作,因为它需要妇女实际上继续以经济方式依赖男子。劳动力市场和其他地方的性别分工应该被理解为一种父权制使自身得以延续下去的表现方式。</p>
-
-<p>许多人认为,尽管资本和父权制之间的伙伴关系现在己经存在,从长远来看,资本主义最终会无法容忍它;资本最终可能会摧毁家庭关系和父权制。论点的逻辑是资本主义社会关系(家庭不是它的例子)倾向于普遍化,随着女性越来越能赚钱她们将越来越拒绝在家庭中的从属地位,并且因为家庭尤其压迫妇女和儿童,一旦人们可以自己靠自己生活它就会崩溃。</p>
-
-<p>我们不认为家庭中体现的父权关系如此容易被资本摧毁,我们也几乎没有看到什么证据表明这个家庭制度目前正在解体。尽管妇女劳动力参与率的增加使离婚更加可行,但离婚的动机对妇女来说并不是压倒性的。妇女的工资水平只能让少到几乎没有的一些妇女有能力独立和充分地养活自己和抚养孩子。传统家庭衰败的证据怎么说也是微弱的。离婚率并没有那么大幅度的增加,而是在各阶级中保持平稳;此外,再婚率也很高。直到1970年的人口普查,初婚率一直在历史性下降。自1970年以来,人们似乎一直在推迟结婚和生育,但最近,出生率已开始再次回升。现在的确有更大比例的人口生活在传统家庭之外。尤其是年轻人,他们正在离开他们父母的家,并且在他们结婚建立传统的家庭之前就开始自立门户。老年人,特别是老年女性,在子女长大后,经历配偶分居或死亡后,她们在自己的家庭中经历着孤独。然而,这些趋势表明,新一代的年轻人将在他们成年后的某个时候以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高的比例形成核心家庭。1930年以来出生的群体最终结婚率和生育率比以前的群体要高得多。结婚和育儿的持续时间可能正在缩短,但其影响的范围仍在蔓延。</p>
-
-<p>资本“摧毁”家庭的观点也忽视了使家庭生活具有吸引力的社会力量。尽管有人批评核心家庭对心理造成破坏,但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家庭仍然满足了许多人的真实需求。这不仅适用于长期的一夫一妻制,对抚养孩子的需求更是如此。单亲父母同时承受着经济上和精神上的负担。特别是对工人阶级妇女来说,这些负担使劳动力参与的“独立”变得虚幻。单亲家庭最近被政策分析人士视为过渡性家庭结构,在再婚后成为双亲家庭。</p>
-
-<p>女性劳动力参与增加的影响可能是家庭内部性别分工的减弱,而不是更频繁的离婚,不过这也缺乏证据。这几年关于谁做家务的统计数据,即使是妻子有收入的家庭也没什么变化:女性仍然做大部分的家务。“一天当作两天用”对职业女性来说就是现实。这并不奇怪,因为家庭之外在劳动力市场的性别分工,使女性在经济上依赖男性,即便她们自己也挣工资。然而,父权制的未来并不仅仅取决于家庭关系的未来。因为父权制,就像资本一样,可以具有惊人的灵活和适应性。</p>
-
-<p>无论家庭内部和其他地方的父权制劳动分工,是否对于资本来说“最终”是无法容忍的,它反正现在在塑造着资本主义。正如我们下面所说明的,父权制既使资本主义控制合法化,又使某些形式的资本斗争合法化。</p>
-
-<p><strong>二十世纪的意识形态</strong></p>
-
-<p>父权制通过在男性之间建立和合法化的等级制度(通过允许所有等级的男性控制至少一些女性),加强了资本主义的控制,而资本主义价值观塑造了父权制下善的定义。</p>
-
-<p>费尔斯通定义的心理现象就是在依赖和支配关系中发生之事的独到例子。它们出自男性社会权力的现实一一而女性没有权力一一但它们是由它们发生在资本主义社会的背景下的事实所塑造的。如果我们用激进的女性主义者所描述的那样来审视男性的性格特点——竞争性的,理性主义的,支配的——它们很像我们对资本主义社会主导价值观的描述。</p>
-
-<p>这种“巧合”可以用两种方式来解释。首先,男人,作为工薪劳动者,在工作中被吸收到资本主义的社会关系中,被驱使进入这些关系所规定的竞争中,并吸收相应的价值观。激进的女性主义对男性的描述并没有完全超出资本主义社会的范围。第二,即使男人和女人实际上并没有按照性规范所规定的方式行事,男人也会为自己主张那些在主导意识形态中被重视的特征。于是举个例子,《克雷斯伍德高地》的作者发现,当男性是专业人士,整天操纵下属(通常使用基本的非理性的动机来训导出他们想要的行为)时,男性和女性将男性描述为“理性和务实的”。当妇女投入大量精力研究抚养儿童和儿童发展的科学方法时,《克雷斯伍德高地》里的男性和女性将妇女描述为“非理性和动感情的”。</p>
-
-<p>这不仅有助于解释资本主义社会中“男性”和“女性”的性格特征,而且也解释了资本主义社会中性别歧视意识形态的特殊形式。正如女性的工作具有延续男性统治和资本主义生产的双重目的一样,性别歧视的意识形态也具有双重目的,即美化男性特征/资本主义价值观,以及诋毁女性的性格特征/社会需求。如果女性在其他的社会中是低级的或无力的,那么男性这样做的理由就和资本主义社会不一样了。只有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将女性贬低为感性的或非理性的才有意义。只有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将女性视为“依赖者(dependent)”才有意义。“依赖者”的封号在封建社会中没有意义。由于分工确保了作为妻子和母亲的女性在很大程度上关心使用价值的生产,对这些活动的诋毁既掩盖了资本无法满足社会层面上决定性的需求,同时也在男性眼中贬低了女性,为男性占主导地位提供了理由。这方面的一个例子可以从电视购物广告特有的矛盾心理中看出。一方面,他们致力于解决满足社会需求的真实障碍:(消灭)破坏衣服和刺激皮肤的洗涤剂,各种各样的劣质产品;另一方面,必须诋毁对这些问题的关切;这是通过嘲笑妇女即必须处理这些问题的工人来实现的。</p>
-
-<p>一个证明父权制和资本主义的伙伴关系的平行论点可能是关于劳动力中的性别劳动分工。性别分工的存在使女性从事低薪工作,并从事被认为适合女性角色的工作。妇女阶层是教师、慈善工作者和卫生保健领域的绝大多数。妇女在这些工作中所扮演的养育者角色地位很低,部分原因是男人诋毁妇女的工作。这些工作的地位很低,也因为资本主义强调个人独立和私营企业满足社会需要的能力,而这些重点与对集体提供社会服务的需要相矛盾。只要可以用它们是女人干的活儿来诋毁养育任务的社会重要性,就可以避免资本对交换价值的优先地位与【社会】对使用价值的需求之间的对抗。这样,就不是女性主义,而是分裂工人阶级的性别歧视削弱了工人阶级。</p>
-
-<h3 id="iv走向一个更进步的联盟">IV.走向一个更进步的联盟</h3>
-
-<p>还有许多问题有待我们去探索。我们在这里使用的父权制与其说是一个分析性的术语,更像是一个描述性的术语。如果我们认为马克思主义做得不够,激进的女性主义本身也不够,那么我们就需要发展新的类别。我们的任务之所以是困难的,是因为同样的特征,如劳动分工,往往同时加强父权制和资本主义,而在一个完全父权制的资本主义社会中,很难分离出父权制的机制。然而,这是我们必须做的事情。我们不得不指出一些起点:观察谁从妇女的劳动力中受益,揭示父权制的物质基础,调查男性之间的等级制度和团结机制。我们必须问的问题是无穷无尽的。</p>
-
-<p>我们能谈谈父权制度的运动规律吗?父权制是如何产生女性主义斗争的?除了先进的资本主义社会,我们在哪里还能看到性别政治和性别斗争?父权制度的矛盾是什么?它们与资本主义矛盾的关系是什么?我们知道父权关系导致了女权运动,资本产生了阶级斗争一一但是女性主义与阶级斗争的关系在历史背景下是如何发挥出来的呢?在本节中,我们试图提供对最后一个问题的答案。</p>
-
-<p>在历史上和现在,女性主义和阶级斗争的关系要么就是两条完全独立的道路(一方面是资产阶级女性主义,另一方面是阶级斗争),要么就是在左翼内部由马克思主义来支配女性主义。关于后者,这既是马克思主义的分析力量的结果,也是左翼内部男人的力量的结果。这些观点既产生了左翼的公开斗争,也产生了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者的矛盾立场。</p>
-
-<p>大多数认为自己是激进分子的女性主义者(反体制、反资本主义、反帝国主义、社会主义、康米、马克思主义者,什么都反)会同意,妇女运动的激进派己经失去了势头,而“资产阶级”似乎抓住了时机并继续前进。我们的运动已经不再处于那个令人兴奋的,精力充沛的时期,那时无论我们做什么都会有用:提高意识,把更多的女性(甚至比能容纳的更多)带入运动,在社会中增加女性问题的可见性,通常以一种在根本上挑战资本主义和父权关系的方式进行。现在我们感觉到女权运动的一部分被吸收了,“女性主义”被用来反对女性一一例如,在有些诉讼中法官主张女性离婚前是家庭主妇的也不需要赡养费,因为我们都知道女性现在已经被解放了。迄今为止未能通过的平等权利修正案(ERA)表明,在许多女性心中仍存在一种立法上的恐惧,她们害怕“女性主义”将继续被用于针对女性,这表明我们真的需要重新评估我们的运动,分析为什么它以这种方式被吸收了。对我们来说,求助马克思主义来进行重新评估是合乎逻辑的,因为它是一个发展着的社会变革理论。与女性主义理论相比,马克思主义理论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在我们试图使用它时,我们有时也偏离了女性主义的目标。</p>
-
-<p>左派一直对妇女运动持矛盾态度,经常认为它是社会主义革命的事业。当左翼女性拥护女性主义时,它可能会对左翼男性构成个人威胁。当然,许多左翼组织也从妇女的劳动中受益。因此,许多左翼的分析(无论是进步的还是传统的)在理论上和政治上都是自私的。它们试图影响妇女放弃对妇女的情况产生独立理解的努力,并采纳他们自己对情况的理解。至于我们如何应对这种压力,当我们转向马克思主义分析,自然会试图加入使用这个范式的“兄弟会”,我们可能最终试图为与兄弟会的斗争正名,而不是试图用分析女性的情况来改善我们的政治实践。最后,许多马克思主义者对他们传统的女性问题的批判分析感到满意。他们认为阶级是理解女性地位的正确框架。妇女应该被理解为工人阶级的一部分;工人阶级反对资本主义的斗争应该优先于男女之间的任何冲突。不能允许性(别)冲突干扰阶级团结。</p>
-
-<p>随着过去几年美国经济形势的恶化,传统的马克思主义分析也需要重新为自身正名。在60年代,民权运动、学生言论自由运动、反战运动、妇女运动、环保运动以及专业集团和白领团体日益激烈的运动都为马克思主义者提出了新的问题。但现在,通货膨胀和失业等明显的经济问题的回归,掩盖了这些要求的重要性,并让左派回到了“基本盘”一一(狭义定义的)工人阶级政治。很多到处生长的马克思-列宁主义原-党派小团体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是反女性主义者。有迹象表明,左翼学术界中女性主义问题的讨论程度也在下降。日间托儿所正在从左翼工会会议的讨论内容中消失。随着马克思主义或政治经济学在智力上被接受,自由主义学术界的老男孩网络被复制到一个由马克思主义者和激进分子组成的年轻男孩网络中,尽管它年轻而激进,但在成员和观点上仍是男性式的。</p>
-
-<p>那种让激进女性放弃这些愚蠢的东西,变得“严肃”的革命性的压力增加了。与“通货膨胀”和“失业者”相比,我们的工作似乎是在浪费时间。我们(女性)的失业从未被视为一场危机,这是男性占主导地位的一种症状。在20世纪30年代的上次重大经济危机中,巨大的失业一部分是通过将女性排除在各种工作之外来解决的一一即每个家庭只有一个的工薪工作,而这份工作是男性的工作。资本主义和父权制从危机中恢复了,也加强了。正如经济危机通过纠正失衡为资本主义发挥恢复作用一样,它们也可能为父权制服务。30年代让女性回到了原来的位置。</p>
-
-<p>如果放弃对女性主义问题的研究和实践,反对资本和父权制的斗争就不可能成功。一场仅仅针对资本主义压迫关系的斗争将会失败,因为它们在父权压迫关系中的潜在支持将会被忽视。对父权制的分析对于一种会破坏父权制的社会主义的定义是必要的,这种社会主义也是唯一一种对女性有用的社会主义。虽然男人和女人都需要推翻资本主义,但他们保留了性别群体特有的利益。从我们的研究、历史或男性社会主义者来看,尚不清楚“社会主义”所为之奋斗的东西对男人和女人是否都是一样的。因为一个“人道的社会主义”不仅需要就新社会应该是什么样子和一个健康的人应该是什么样子达成一致,而且更具体地说,它将要求男人们放弃他们的特权。</p>
-
-<p>作为妇女,我们不能让自己被花言巧语哄骗住,从而放弃我们任务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就像我们在历史中许多次被骗的那样。我们必须反对那种尝试让我们放弃女性主义之目标的明显的和不明显的高压。</p>
-
-<p>这意味着两个策略性的考虑。第一,建立社会主义的斗争必须是一场具有不同利益的群体组成联盟的斗争。妇女不应该相信男人在革命后“解放”他们,部分原因是没有理由认为他们会知道怎么做;一部分因为他们没有必要这样做;事实上,他们的直接利益在于我们受到的持续压迫。相反,我们必须有自己的组织和自己的权力基础。第二,我们认为资本主义内部的性别分工给了女性一种实践,在其中我们已经学会了理解人类的相互依赖和需求是什么。我们同意莉丝·沃格尔的观点,即虽然男性长期以来一直在与资本作斗争,但女性知道该为什么而奋斗。一般来说,男性在父权制和资本主义中的地位阻止了他们认识到人类对养育、分享和成长的需求,以及认识到在非等级制和非父权制的社会中满足这些需求的可能性。但即使我们提高了他们的意识,男人们也可能会评估潜在的收益和潜在的损失,然后选择现状。男人可能会失去的不只是单纯的枷锁。</p>
-
-<p>作为女性主义社会主义者,我们必须组织一种实践,既解决反对父权制的斗争,也解决反对资本主义的斗争。我们必须坚持,我们想要创建的是这样一个社会,在其中相互依赖的认同是解放而不是耻辱,在其中养育后代不是一个压迫的实践而是一个普通的实践,在其中女性不再继续支持不正当的那些具体的男性自由。</p> Heidi Hartmann 女性主义社会主义者,必须组织一种既解决反对父权制,也解决反对资本主义的斗争实践。我们必须坚持要创建一个相互依赖、认同解放而非耻辱的社会。 巴枯宁瑞士演讲・三 1871-05-03T10:56:15+06:55 1871-05-03T10:56:15+06:55 https://agorahub.github.io/pen0/heros/MikhailBakunin-a1_r-bakunins-speech-in-switzerland-3 <p>亲爱的同志们,上次说1789~1793年革命中,中产阶级有意无意间助用平民之力,筑其权力于封建世界废墟之上。从此以后,他们成为统治阶级。</p>
-
-<!--more-->
-
-<p>若说“热月”罗伯斯庇尔和圣茹斯特等政权被推翻,生命被杀害,信徒被充军的反动派政变,是移居国外的贵族与教士的阴谋所致,人们就犯了极大的错误了。贵族与教士这两败类中有许多分子很热心地参与此种阴谋,并幸灾乐祸地,愿意见这些使他们心惊胆寒,不留情宰割他们头颅的敌人失势垮台,倒是不错的但如果只有他们,他们是一无所能的。他们的财产既已被充公,他们还有什么能力卷土重来呢?当时中产阶级中有一部分因营买国产,垄断军需,征税粮税,乘众人贫困与破产的机会而致富,而私饱的人唯恐革命骚扰到他们腰间的荷包,因而大发狠心,断送了革命的命脉,所以“热月”反动得主谋者就是这些代表道德与公众秩序的伪善者。他们之外又有一群商人为其旁助,商人真是永远作恶与怯弱的败类,他们零星地吮吸平民的脂膏,以劣货欺骗平民的金钱,他们有平民的无知怯弱于革命而残暴反动。在他们心目中一切使人动心的思想,及人类的最高原则,和人类的无上利益都是空的,不会存在的。就是爱国主义,他们至多也只识其浮夸与虚荣的一面,或者是完全不知道。所以世间没有什么情感能使他们摆脱铜臭的拜金勾当,与可怜的日常忧虑的。任何人都知道,任何党的人都肯定地说,在这可怕的巴黎被围中,当平民与敌人激战的时候,当富有阶级筹划阴谋,奉巴黎于普鲁士人之手的时候,当宽大的无产阶级——平民的妇人与子女忍不住饥饿的时候,一般商人唯利是图的企图,就是怎么样使他们的货物,民食所必需的物品,卖得最高的价钱。</p>
-
-<p>法国各城的商人都做过同样的勾当。在以被普鲁士人侵占的各城,他们会开门迎接敌人。在未被侵占的城市,他们也已预备替敌人去开门,他们破坏国防,他们到处尽力之所能反抗唯一能就法国的平民举事和平民武装。今日城市中的商人同乡下的农民构成了反动的大本营。农民还有转变走上革命之路的可能,而商人将永远是卑怯的商人。</p>
-
-<p>中产阶级于法兰西大革命中自成两类,一类是极少数人,即以“雅各宾”党为名的革命的中产阶级。我们于此切不可将今日的雅各宾党与1793年的雅各宾党混谈了。今日的雅各宾党只是上个世纪的英雄灰色之幻影,不像人样的小鬼,滑稽的怪形而已。而1793年的雅各宾党则的确是伟大的人物,他们有革命的圣心、正义与自由平等的尊崇。他们之所以不懂这些在今日尤能代表我们意向的名词,其咎不在与他们。他们当时只留意到政治的表面,而不了解经济与社会的意义。但是,我复述一句,这并不是他们的过错,正如我们今日所能了解,并不是我们的的功劳一样。所谓功过都是时间的问题。人类是慢慢的呀!有时却嫌太慢了——向前发展的人类真理都是绵延不绝的错误和残酷残忍的经验上得来的。1793年的雅各宾党是有真信仰的人,他们受着思想的感应并且忠于思想。他们真可以说是英雄!他们没有完成革命的伟大工作,这是他们丧失英雄本色的一点。我们可以,而且也应该攻击丹东、罗伯斯庇尔、圣茹斯特等人的学理错误,我们尽管批评他们。说他们的思想是不对的,狭小的,在社会经济上只是中产阶级的,但是,对于他们革命的能力我们不可不表十二分的敬意。他们是昔时英雄中的中产阶级最后的几个英雄。</p>
-
-<p>在这英雄的少数人之外,还有一大群物质上是垄断人的中产阶级,对于他们,什么革命的思想与革命的志高原则,若是不能用于填满他们那样可敬的,那样宽大的钱袋的,那么也只是一些空洞的,毫无价值与意义可言的名词罢了。一旦他们中最富有,同时也是最有势的人借着革命的响声与方法腰间变着满满的时候,他们就会觉得革命的时期过得太久了,现在应该完结了,应该恢复法律与公众秩序的统治了。</p>
-
-<p>他们推翻了“公安委员会”,杀了罗伯斯庇尔、圣茹斯特及他们的许多朋友,并成立了执政府,这执政府真是十八世纪之末腐败的中产阶级之结晶,当时几千少数人以盗窃方法获得且积累了无数金钱,而执政府即是这些金钱的胜利和统治。</p>
-
-<p>但是未完全腐化的法国,因受大革命伟业的激动,再也忍不住此种制度的压迫了。于是起了两种抗议,第一种失败了,第二种成功了。假如第一种胜利,假如第一种能够成功,那么不但法国能救,即世界也将由此改头换面了,不幸第二种的胜利成了暴君的暴政与平民的奴隶制。我所说的,即指巴勃夫(Babeuf)的暴动和拿破仑一世的僭权。</p>
-
-<p>巴勃夫的暴动是18世纪最后的革命行动。巴氏及他的朋友们与罗伯斯庇尔、圣茹斯特颇为相近,差不多就是他们的朋友,又可以说是社会主义的雅各宾党。他们遵崇平等,甚而不顾自由。他们的计划是很简单的:他们要将地主和工具领有者的财产充为国有,由共和的,民主的,社会的国家来支配一切,国家为一切流动产与不动产的主人,因此成为社会的唯一雇主,一切工皆有它命令是从,同时它有政治的无上权,把儿童的教育权收为己有,使全国儿童都有享受教育平等的机会,并强迫成年的男女依平等与正义的原则去劳动去生活。于是一切地方自治力,个人的创制力,总而言之一切自由都将被此种可怕的权力消灭殆尽。全社会只能呈现出一副单调的,强迫的始终如一的灰色之图。政府虽然有普通选举而组成,但是只要选举完了,只要政府依旧在形式职权它对于社会的各分子,却有一种绝对的权力。</p>
-
-<p>由国家的权力去强迫造成平等的学理并非是巴勃夫发明的,古代的大思想家柏拉图于公元前数世纪,在他描写平等社会的《共和国》一书中早就将此种学理的基本原则说明了。最初的基督教徒虽然被当时的社会所迫害,在他们的团体中也已实地实验过共产主义的生活了。最后,即在宗教革命之初,十六世纪初的德国有个闵采尔(Münzer)同他的子弟们也做过社会平等的第一次实验,想在一个广大的社会基础上创立起平等来,巴勃夫的密谋只是平等思想在群众中作第二次实地的表现罢了。这些实验连最后的也在内,之所以不能成功,约有两种理由:第一种是因为群众的程度不够,不知道实行的可能性,第二种,尤其是上因为这些制度上,平等与国家的强权和势力相连,不知不觉间排斥了自由。我们都知道,亲爱的朋友们,平等只能借自由而可能,平等与自由是并行的。然而请你们不要误会,我之所谓的自由并不是中产阶级所独享的,以群众的奴隶制为基础都自由,这与其说是自由,不如说是特权哩,我之所谓自由是人群普遍的自由,使各个人都有人格的自由,但是我们也知道此种自由只有在平等上才可能。不但在学理上而且以实行去反抗一切由不平等而起的制度与社会关系,然后再以众人的自由为原则去创立社会的经济平等。看呐这就是我们现在的纲领,这就是虽有俾斯麦、拿破仑、梯也尔及我尊严的皇帝的一切哥萨克及我全俄至高无上的沙皇所不能阻止其胜利的纲领。</p>
-
-<p>巴勃夫的密谋,将“热月”巴黎反动的政变,所杀溃的,未遭流刑而忠于革命的公民都集合拢来,其中并有许多的工人。密谋失败了,有些被杀了,但有许多仍活着,如邦纳罗蒂(Philippe Buonarroti)就是其中一个。邦氏性刚如铁大有古风,生平为人所看重,敌党对他亦无不起敬意。他亡命比利时很久,他为比利时“烧炭共产主义者”秘密结社的主要创始者,他做了一本书,这本书今日颇不易得,我的一本以后将设法寄给我们的朋友亚岱马君(Adhémar Schwizguebe,松维利耶的雕刻匠)叙述巴勃夫密谋的经过情形,颇为悲壮。所以巴勃夫密谋可谓是过去一个世纪,革命反抗反动之最后的英雄的表现。</p>
-
-<p>我曾经说过拿破仑一世的僭权。此种历史较诸巴氏暴动更惨千百倍,你们大家都是知道的,这是残暴无耻的“刺刀”制度的开端,十九世纪之初,人道第一次遭到无理批颊的耻辱。拿破仑一世为一切暴君的人杰,同时,在军事上说,他又是一切暴君的恐怖,他失败了,他将他不幸的遗产,最无耻的“蔑视人道”、“以刀威逼”的原则留给他们。</p>
-
-<p>我不愿对你们叙事“复古时代”的政况,这是千疮百孔,旦夕垂危两败类即贵族和僧侣想恢复其原有的政治生活与威权的最可笑的实验。复古时代最该注意的一点,就是取得政权欲千年不朽的中产阶级,因觉得他们的权力又四面受敌,朝不保夕之势逐又变成了革命党。当公众权力不在他们掌握之中的时候,换言之当社会保障别的利益而损害他们利益的时候,他们就立刻与这种权力为敌,重新作起密谋运动。基佐(Guizot)、贝里埃(Périer)、梯也尔(Thiers)等,这些可诅咒的中产阶级反动的灵魂,都是路易菲利普治下最热心拥护中产阶级之迫害的腐朽的,同时在他们心目中以为最完善的政府之著名人物,但在复古时代,也为秘密会社的重要分子,1830年7月,他们的革命胜利了,于是中产阶级的自由主义的统治也从此开幕了。</p>
-
-<p>欧洲真正的中产阶级政治与利益的统治是从1830年开始的,其中尤以英、法、比、荷兰和瑞士为最先。别的国家如德意志、丹麦、瑞典、意大利、西班牙及葡萄牙等,中产阶级的利益虽然比别的利益最占优势,可是政治与政府仍然不是他们的。至于这庞大而可怜的全俄帝国,我不愿说它,它至今仍屈从与“沙皇”的暴政之下,其中还没有真正的中间阶级,即中产阶级的政图也还没有一个社会的情形,一边是官的世界,有军事、警察和官僚的组织,其使命在满足“沙皇”的私欲,另一边是平民,是几千万被“沙皇”与其走狗任意吞噬的可怜者,俄国革命只有直接从民间起来的,这点我在数年前一篇颇长的演说中已有很详细的说明,这篇演说我将设法即刻寄给你们。我也不愿对你们说这不幸和英雄的波兰,在这卑鄙的三只恶鹰即俄罗斯帝国、奥地利帝国、和普鲁士为其代表的德意志新帝国的爪牙间,不断地向前奋斗,虽屡遭失败的创痛,也还是百折不挠地为自由挣扎,永远不会停歇起复兴的工作。波兰与俄国一样,也还没有真正的中间阶级,一边是俄皇“沙皇”世袭的奴役,以前就有的统治势力,今日已腐朽不堪的波兰贵族及官僚。另一边是无数被奴役的农民,他们今日不但被已经失势的贵族压迫,而且受着国家,“沙皇”已其不可计数的官僚剥削。我更不愿对你们说起瑞典与丹麦这两小国,因为他们是从1848年之后才成为立宪制的国家。较诸其他欧洲各国略有逊色,最后西班牙与葡萄牙我们也不必说起,因为它们国内的工业运动和中产阶级的政治受着军阀及僧侣双重势力的摧残为时已久,现在仍留为最落后的国家。然而我却应该使你们注意,西班牙虽然在表面上那样的落后,但照样存在于世界各国的国际劳动协会的组织,在我看来西班牙也是其中最完善的一个哩。</p>
-
-<p>我现在以德国来说吧,德国从1830年以来,呈现出,现在仍继续呈现的一种奇异的形态,在这里中产阶级的利益虽占优势,然而政权却不为他们所有,极端的专制是它现行的政体,虽然有立宪的假面具可掩人耳目,而其军事与行政上的组织却仍卑鄙的专供贵族之用。</p>
-
-<p>我们要研究中产阶级的统治,最好以英、法、比为研究资料。意大利统一于维克托·伊曼纽尔(Victor Emmanuel)的君权之后,虽也可供我们来参考,但总不及法国那样显著,所以我们的观察就着重在这个国家。</p>
-
-<p>自从1830年的革命之后,中产阶级在法国,有得发表其原则于文学、政治与社会经济上完全自由权至原则可以“个人主义”概括之。</p>
-
-<p>我只所谓的个人主义即是认为全社会与人群各不相谋彼此互争互斗的集团,他们生存于社会好像是自然的敌人似的,彼此为生活需要而互相排斥,自己向前,必须阻止别人出路的倾向而言——简言之,此种倾向催促各个人不顾一切人的利益并在别人身上,求得其一个人的安适、富足与幸福的意思。这无非是一种各自争先的竞赛,各自逃命的混乱。谁停止住,谁就不幸,因为他们将落在人后。谁在途中因疲惫而跌倒,谁就倒霉,因为他们将被蹂躏。竞争是毫无心肝,毫无怜悯的。谁失败谁就不幸!在此种争斗中,有许多罪恶是必然要犯的,并且这一切的互相残杀充其量只是连续反抗人类一切道德之一基础的“休戚相关”的恶行罢了。人们说国家是正义的代表于裁判者,可是,国家非但不阻止这些罪恶的发生,反而认其为合法的行为,使其永续不息。所以,国家所代表的,要保护的并非是人的正义,而是司法上的正义,司法上的正义,即是强者欺压弱者,富者侮辱贫者的“盛礼”。国家只有一种要求,就是一切罪恶皆须合法地去完成。我可使你们破产,压迫你们,杀害你们,但是我必须依法而行,不然我即将被认为犯罪者,人们或将以犯罪者待我,这就是此种原则“个人主义”这幅字的意义。</p>
-
-<p>现在我们来看看此种原则表现于文学中的情形。1830年以来,社会上充满了雨果、大仲马、巴尔扎克、贾宁(Jules Janin)等人的文学作品,另外还有别的许多著作家与中产阶级报纸的记者以他们无聊的文笔引导青年堕落,激起他们的自私念头,即平民也不幸地受其影响。你们无论拿什么小说看,内容除夸大虚伪的情感与美妙的文词之外,什么也找不出来。从头到尾无非都是千篇一律:一个贫困、郁闷的,无名的青年,心中焚烧着各种成功的欲念。他想住大厦,食山珍,饮香槟,坐马车,并想与某个侯爵夫人睡觉。他经过非凡努力,终于成了,别人都失败了。看呐,这就是英雄,这就是纯正的个人主义。</p>
-
-<p>次之我们再来看看政治罢,此种原则在政治中是怎样表现的呢?人们说群众必须有人去指导他们,统治他们,他们是不能自治,不能无政府的。谁去统治他们呢?特权阶级已经没有了,一切人都有爬到社会的最高地位与职务去的权利。但是想要达到此种目的,人们必须聪明灵活强健康泰,必须知道并能够战胜其他的一切竞争者。于是乎,竞赛又开始了,只有灵活而强健的人才是治人与剥削群众者。</p>
-
-<p>最后,我们来看此种原则在经济问题——其实是最主要的或可说唯一的问题——上的情形。中产阶级的经济学家对我们说,个人无限制的自由是他们的主张,竞争就是此种自由的条件。但是,此种自由到底是什么呢?我们的第一个问题就是:难道这就是产生我们这世纪所夸耀的一切美妙财富之个人单独的劳动吗?但个人单独的劳动仅足以供给个人的衣食,或一个野蛮的小民族,而大民族之富足与生存只有靠着休戚相关组织起来的群体的劳动。生产一切财富的劳动既然是群体的,那么群体来享受这些财富,似乎是很合理的,是不是?然而,唉!这正是中产阶级经济学家最愤恨最拒绝最不愿意的一点哩!他们是主张个人各自享受的。但是哪些个人呢?是一切个人吗?呵!不是的,他们主张强者、聪明者、灵巧者和幸福者。唉!是的,尤其是幸福者才有享受的权利。因为他们在他们的社会组织中照着继承法——他们的社会基础——推演下去,必然要产生以下的现象:一边是富有而幸福的少数人,另一边是千百万困苦无辜的不幸者。但中产阶级的社会又会这些人说:“你们争夺价值、安适、财富与政权吧,胜利者就将幸福了。”可是这种自相残杀的争斗中,也有一点平等存在嘛?不,一点也没有的。有些——极少数者——有教育与金钱为他们从首至尾掩护的武器,另有些——成千上万的平民——却被无知与贫困钳制住,几乎赤身走入这战场。那么这些号称自由的竞争到底有什么样的必然结果呢?不用说,是平民的失败,中产阶级的胜利,因此,被束缚的平民也不得不如戍地的苦工一般,永远做胜利的中产阶级的奴隶了。</p>
-
-<p>中产阶级有一种很厉害的武器,无产阶级是没有方法反抗的,这便是资本,——资本是今日各个文明国家工业生产的主要动力,只要资本为中产阶级所有,无产者自然是束手无策了。</p>
-
-<p>如今这样构成和占据的资本,不但这压倒无产阶级,而且一大部分的中产阶级也被剥削被侵害,被沦于贫困之中。此种现象的原因,中小中产阶级不大明白或完全不懂的原因是很简单的。因平民替中产阶级争得自由之后,今日的工商业皆崇尚竞争和死命的互斗,于是一般资本家不得不售卖他们的商品,明白得说,就是不得不售卖他们从所雇佣的工人身上,以最低的工资垄断来的商品。你们在经验上都知道价值昂贵的产品在市场上已渐渐地被价值便宜的产品所排斥,即使后者十分劣于前者,也是如此。看呐,这就是竞争——这种出血的互斗——在中产阶级生产上,所生成的第一种不幸的结果。从此,坏的产品替代好的产品,平方的工人替代灵巧的工人成为必然的倾向,生产者与生产品的品质也大大地减低了。</p>
-
-<p>在这种竞争中,这种求最低价值的争斗中,势必是大的资本压倒小资本,小资本为大资本所破坏。因为大工厂制造物件,其售价必然比小工厂或中等工厂低廉。建造大工厂自然要有大资本,但在生产方面与小或中等工厂比较起来,却又便宜地多。十万法郎固然比一万法郎多,但十万法郎若是用于制造,则其出息必定为50%或是60%。而一万法郎,即使是同样的用法,却只有20%。大资本家可以在房屋,原料和机器上节省费用,他所用的工人比中小资本家多,他可以籍着好的组织与大规模的分工减少费用,或增加出息。总而言之,十万法郎集中于他的手里,并用于建造或组织一个工厂,其生产必然超过每一万的十个小工厂,比如每个小工厂在它所有的一万法郎上能得两千法郎的出息,以十万法郎建造或组织一个工厂的大资本家在他的每一万法郎上却能得到五千或六千,换言之,他所生产的货量一定比较多。生产比别人多,那么售价也自然比别人便宜了,在他以廉价售卖货物时,中等或小的资本家也不得不减少他们的价值,否则他们的货物便会卖不出去。他们货物的生产成本既然已比大资本家贵,而所得售价又比大资本家的贱,于是他们破产了。大资本杀害小资本便是这样子,假如大资本遇见更大的资本,那么也将一样的被迫破产。</p>
-
-<p>这是很真确的,你们看,今日各大资本中已有联合成极大极可怕的资本的倾向。今日工业最发达的地方,如英、法、比诸国已经开始由团体的营业公司代替单独的大资本家的企业了。文明越进步,先进的各国愈发达,则大资本家的财富也愈增加,可是因此大资本家的数目就减少了。结果必有很多中产者被大资本压倒而流为小资产者,更有一大批小资产者因无法抵抗而沦陷到贫困与无产阶级的队伍中去。</p>
-
-<p>这是无可置疑,有各国的统计与准确的数学根据可作证明的事实。在社会的经济组织中,大多数中产阶级者被极少数可怕的资本家压迫,而陷于不平等的贫困之境,这是一种无可逾越的法则,要反抗它,除了社会革命外别无选择。小资产经济倘若聪明,有明了此种情形的常识,他们早可与无产者联合,共同来完成此种革命了。但是小资产阶级普通是太愚蠢了,他们可笑的虚荣与自私塞住了他们的脑筋。他们懂不得什么,看不见什么,他们一边被大资产阶级压迫,另一边又手着他们平素所嫌弃所恐惧的无产阶级威胁的恐吓,他们已经愚蠢地任由自己向着末日路上直奔了。</p>
-
-<p>此种中产阶级的竞争的结果对于无产阶级是很有害的。一般资本家必须最低价值售卖其产品——或好点说,售卖其从工人身上剥夺来的产品,工人的工资就不得不被减至最低限度。于是有天才特能的工人就得不到相当的报酬。只有被迫卖力并迫于廉价出售其劳动的人,才为一般雇主所欢迎。妇女及儿童不要多少工资,于是他们就以妇女及儿童代替男子,以平庸的工人代替灵巧的工人,只要平庸的工人愿意与妇女及儿童得同样的工资。一切中产阶级经济学家都以说明并且承认工人工资是依着他每日的生活而规定,比如一个工人他每日的衣食住行只要一个法郎,那他的工资也会很快跌至一个法郎。这其中的理由非常简单,工人因为迫于饥饿,彼此间就经不起竞争,资本家一面急欲垄断他们的劳动而致富,另一面又因为中产阶级的竞争,不得不以廉价出售其产品,自然是欢迎工资少而工作多的工人了。</p>
-
-<p>这不但是一种逻辑的演绎,而且是那些以大资本建造的工厂实行大工业的国家,如英、法、比、德及瑞士各部分,每日所经历的事实。我在第二讲中,曾经对你们说过,你们是特权的工人。你们在工资上虽然还得不到你们每日生产的所有价值,你们在事实上虽然还被你们的东家剥削,但比较起诸大工厂的工人,你们所得的报酬总算不少了,你们有空余的时间,你们是自由且幸福的。但我又认为你们加入这伟大的有解放全世界劳动者使命的国际劳动协会中,做个热心而忠实的会员,是很有价值的。这正是你们高贵慷慨的处所。你们从此可以证明你们自己不但要顾到你们自己,而且也顾到千百万比你们更不幸比你们更被压迫的兄弟。我此刻以此种暗示呈现给你们,也是很幸福的。</p>
-
-<p>你们加入劳动协会固然是慷慨好义,抚危济弱的友爱行为,但同时也是先见与预防的工作,你们不但为别的你们不但为别的地方别的职业不幸的兄弟而该如此,即使为你们本身或为你们的子女也该如此。你们此时所得的报酬虽不是绝对好,所过的生活虽不是绝对的自由与幸福,但也比较过得去。你们为什么能如此呢?理由是极其简单的,只因大资本没有吞并到你们的工业罢了。你们或者不相信这个道理吧?大资本依它本有的法则,必然要吞并一切的。它开始自然从最能获利,最易经营的工商业的各枝叶上着手垄断,待它垄断饱了,垄断中发生竞争之后,然后急于别的未曾动着的枝叶。现在人们不是以机器制造衣服、皮靴和花边了吗?你们信着吧,以机器制造钟表不过是迟早的问题,或者不久就会实现了。发条、标准机、表箱、表盖以及表的磨光、晕线及刻画都将由机械来代替人工。这样的产品虽然不及手中造出的精细或美观,可是价钱却比你们的更便宜,买家也将比你们多,结果你们精美的产品终将必为市场所排挤。那时,你们或你们的子女,将与今日各大工厂的工人一样可怜,一样的做奴隶。你们看,你们若替别的地方别的职业的不幸工人——你们的兄弟努力工作,同时即替你们自己或至少替你们的儿女减少痛苦哩。</p>
-
-<p>你们应为人道而工作,今日工人阶级是伟大和神圣的人道之唯一的代表者。“将来”必属于乡间、城市及各工厂的劳动者。盘踞其上的一切阶级——如民众永远的垄断者,贵族、僧侣、中产阶级及无量代表国家恶势力和不公道的军政与民政的官员,都是腐败透顶的阶级,他们此后为善不足,作恶有余,根本没有希望了。</p>
-
-<p>1793年打倒了僧侣与贵族的势力,并揭穿了他们的假面具。1848年的革命把中产阶级的假面具也揭穿了,他们的险恶与无能也被败露了。1848年6月那几日,中产阶级毅然决然地他们先人所信奉的,以自由、博爱、平等为原则为基础的“宗教”。他们只靠着垄断为生,换言之,他们是经济不平等,社会奴隶制的产物,他们当时虽满口自由平等,但平民一但认真要求起自由平等来,他们遍露出本来面目,重匿于反动地壁垒之夜。</p>
-
-<p>制造1848年反动的叛贼今日又想把法国卖掉了,制造最卑劣反动局面的梯也尔、法佛尔(Jules Favre)及1848年国民议会的大多数人,今日又想重显身手了。他们则抬举路易·波拿巴(即拿破仑三世)做大总统,继而破坏了普通选举制。社会革命的恐惧,平等的厌恶,民众正义的威吓,以及他们所反的罪恶的感觉,使昔日那样聪明勇敢,今日是这样愚蠢卑怯的腐败阶级全都投入拿破仑三世的“独裁”的怀抱中。从此法国受了十八年武人的专政。但不要相信中产阶级的先生们对此有怎样难堪的情形,其中为自由主义而大声疾呼,故意作起倔强的样子,使自己出名而予帝制不以方便的人物自然被压迫被排挤了,但其余不谈政治,专心孜孜于中产阶级的大企业,极力从事于剥削平民的顺仆,反倒是大受当局保护与奖励。人们为顾全他们的面子起见,予以他们表面的自由。在帝国治下不是有一个由普通选举而成的立法议会么?这对于中产阶级而言已经心满意足了。</p>
-
-<p>不过还有一个不如意的黑点,就是皇帝侵略的野心,激起不时之需,使法国几乎濒临破产,终至毁灭了法国古有的权威而后止。但这个黑点并不是偶然的,它是制度的一种必须,凡是极端的暴虐的制度,即使它有表面的自由,也必然以武装的势力为依据,其常备的大军迟早要惹起大战,因为军队的阶级野心为其主要的兴奋剂。反当团长的,总想升旅长,反当旅长的,总想升师长。至于一般兵士有系统的受了军营生活的熏陶之后道德之心已丧失殆尽,他们只梦想着战争的滋味,及屠杀、劫掠、强奸,普军在法国之所作所为即是一例。然而,如果这些聪明而有系统地培养于军官及兵士心中的高尚(!)的情欲长久留地得不到一点满足,军队势必会酸化起来,再由酸化而不满进而反叛,其祸将一发不可收拾。故战争是必然的,故拿破仑三世的近讨远攻并不如今日一般中产阶级先生们所说的那样,是拿氏一人的私意,而是他们因恐惧社会革命而自行造成的暴虐的帝制之必然的产物。法国今日之所以有这一切可怕的不幸,其原因除了拿破仑三世及一切特权阶级——大小僧侣和腐败贵族外,尤以这可敬(!)而清廉(!)而有德(!)的中产阶级为罪魁祸首。</p>
-
-<p>同志们,你们都会见到,法国全部只有城市的劳工群众,由中产阶级卖给帝国,被帝国牺牲于中产阶级的劳工群众保护他们不幸的祖国。全国各地只有城市与工厂的广大的工人愿意以平民举事拯救法国的危亡。至于乡间的劳动者,一般农民自拿破仑一世时代,施行宗教教育,受了宗教之毒以来,已经颓败不堪,此时站在普鲁士人一边与法国为敌,大作其卖国的反动勾当。不过要唤醒他们,也并非是件难事,我在一本你们有许多人都会度过,题目叫做《写给一个法国人的信》的小册子中,会提出许多诱导他们到革命中来的方法。但要想实行这些方法,各城市便非得自动起义,并依据革命的原则组织起来不可。这是一般工人所愿意的甚且在法国南部,如里昂、马赛、蒙布里圣德田及都鲁司各城实验过,被激进派中产阶级者以共和国之名义征服,且破坏了的。不错,这些因恐惧平民而成为共和党的中产阶级者,如老奸巨猾的法佛尔,寡廉鲜耻如狐狸般的梯也尔,妄自尊大的甘必大以及毕卡(Picard)、法里(Ferry)、西蒙(Jules Simon)、柏来当(Pelletan)等人,就以共和国之名义杀害了共和国及法兰西。</p>
-
-<p>中产阶级已经被裁判了,他们是法国最富,而人数又最多(平民当然更多)的阶级,如果他们愿意,法国一定能得救的。可是这样的话,他们便须如1793年他们的先人所做过的一般,牺牲他们的生命与金钱,诚恳地与无产阶级合作,以无产阶级为旁助。其实他们非但不愿意牺牲他们的生命,而且更不愿意牺牲他们的金钱,他们宁愿法国由普鲁士人来占领,而不顾以平民的革命去拯救它。</p>
-
-<p>城市工人与中产阶级间的问题已经很显著地呈现出来了,工人说:“我们与其侍奉我们的城市与普鲁士人,不如将我们的住宅都炸毁了。”而中产阶级答道,“我们宁可开门迎接普鲁士人,也不许你们扰乱秩序,我们无论如何要保存我们亲爱的住宅,即使要亲普鲁士先生的脚也未尝不可。”</p>
-
-<p>你们看,今日就是这些中产阶级者胆敢污蔑“巴黎公社”这幅唯一能救法国光荣的并希望能救世界自由的“公社”,今日就是这些中产阶级者胆敢诅咒公社,但他们以什么名义呢?就是以爱国主义的名义咧!</p>
-
-<p>这些中产阶级真的是铁石心肠!他们卑鄙到那样的程度,到最后连廉耻感都失去了遗忘了。在完全死去之前,他们就已经完全腐烂了。</p>
-
-<p>同志们,不但在法国的中产阶级在智德上如此的腐败,即使在欧洲各处,也是同样的情形,欧洲此时只有无产阶级还在保存的神圣的健全之火,只有无产阶级能擎其人道的大旗。</p>
-
-<p>但无产阶级的目标,其道德原则究竟是什么呢?即是“休戚相关”。全体为个人,个人为全体,或由全体。这也就是我们这伟大的国际劳动协会的目标及原则,国际劳动协会是超越国界,破坏国家,以个人及全体的自由之名义,人人须尽同等的劳动义务为基础,联合全世界的劳动者为一人类家庭的组织。这种“休戚相关”在社会经济上,为集体的劳动与集产,在政治上,为国家的破坏与“由全体自由而使个人自由”。</p>
-
-<p>是的,亲爱的同志们,你们是工人,全世界的劳动者皆是你们的兄弟,与你们都是休戚相关的,今日只有你们继承着人类解放的伟大使命。你们还有一共同的继承者,虽然情形不同,也与你们一样是劳动者,这便是农民。农民此时还没有伟大使命的意识,他们过去中了教士的毒,现在还沉醉与教士的怀中,不知不觉间做了损害本身的反动的武器。你们应该对他们解释社会革命的意义,救他们脱出蒙昧的境地。</p>
-
-<p>在此时,尤其是在开始的时候,工业上的劳动者只有而且也只能靠他们自己。假如他们愿意他们也不能成为强有力者,不过要他们真的有决心罢了。他们要想实现他们此种意识,只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先在他们的劳动团体中,继而在一切团体中,创立起真正友爱的“休戚相关”,不但在言语或饮酒上,还是在演讲及节日的时候须有休戚相关的精神,即在行动中及日常上也须如此。每个国际劳动协会的会员都应察觉到都因确信,别的一切会员都是他们的兄弟。</p>
-
-<p>另一种就是革命的组织,为行动而起的革命的组织。里昂、马赛与法国别的城市之平民举事之所以失败了,就是因为没有一点组织。此事的原因我很清楚,因为我参与其事,受到其中的痛苦的。今日“巴黎公社”之所以能勇敢的坚持下来,就是因为在围困中,一般的工人有都严密的组织。中产阶级的报纸硬指国际劳动协会为巴黎这次壮大举事的主动者并不是没有理由的,我们可以自负地说:“因我们国际的弟兄们能百折不挠地努力,平民才能组织起来,巴黎公社也才成为可能。”</p>
+<p>它们还爱好和其他的鸟交往。在印度,樫鸟和乌鸦从附近好多英里以外飞到竹丛中来和鹦鹉一道过夜。当鹦鹉出外寻食的时候,它们发挥了极惊人的智慧、审慎和应付环境的能力。以一群澳大利亚的白色美冠鹦鹉为例,它们在出发去劫掠一块农田之前,首先要派出一个值察队——它们栖在农田附近的高树上,而另外一些侦察兵则栖在农田和森林之间的树上传递信号。如果报告说“好”,二十来只美冠鹦鹉便从队伍中散开,飞到空中,向离农田最近的树木飞去。它们还要花费很长时间来详细察看附近的情况,然后才发出全体前进的信号,接着,全队便立刻出发,转眼同就劫掠了那块田地。澳洲的居民很难瞒过鹦鹅的小心谨慎,如果人们用一切办法和武器终于打死了几只鹦鹉,那么,它们以后将变得更加谨慎和警惕,以致能打败人的一切计谋。</p>
-<p>所以同志们,我们应该如亲爱的兄弟一般组织起来。我们不要相信我们是在革命之末,我们此时正在革命的开端呢,革命是此后几十年的最重要问题。它迟早是要降临的,我们预备着吧,我们锻炼我们的身心罢,我们少空言,少叫喊,少夸张,少多嘴,少饮酒,少放荡罢。我们束紧我们的腰部,奋勇地预备参加这能就一切民族,能予全体人类解放的争斗罢。</p>
+<p>毫无疑问,使鹦鹉能得到几乎相等于人的这种很高的智力水平和我们在它们身上所感到的人类情感的,是集体生活的实践。它们的高度智力竟使最好的博物学家把某种鹦鹉,即灰鹦鹉,称为“鸟人”。谈到它们的互相友爱,大家都知道,当一只鹦鹉被猎人扛死了,其他的鹦鹉便在它们同伴的尸体上空盘旋,发出尖锐的怨诉声,据奥社邦说,“它们自己也将为它们的友谊而牺牲”。两只被捕的鹦鹉虽然属于两个不同的种,但也能建立起相互的友谊,如果这两个伙伴当中有一个意外地死了,另一个伙伴有时也将因悲伤而死。很明显,它们在集体中得到的保护,远远超过任何理想地发达了的嘴和爪所给予它们的自卫能力。除了各种较小的鹦鹉以外,其他的鹦鹉是很少有猛禽或哺乳动物敢去攻击的,布利姆说得一点不错,鹦鹉除了人以外几乎没有其他的敌人(他说,鹤与合群的猴子也是这样);他又说:“鹦鹉多半不是死在敌人的爪下,而主要是死于衰老。”只有人类才能消灭它们的一部分,因为人类有更高度的智慧和武器,这些同样也是从结合中得来的。所以,鹦鹉的长寿,可以看作是它们合群生活的结果。至于它们那惊人的记忆力,难道我们不可以说,它之所以发达,也是得力于合群生活、长寿及随之而来的直到很老身心仍十分健全吗?</p>
-<p>社会革命万岁!巴黎公社万岁!</p> 米哈伊尔·巴枯宁 亲爱的同志们,上次说1789~1793年革命中,中产阶级有意无意间助用平民之力,筑其权力于封建世界废墟之上。从此以后,他们成为统治阶级。
\ No newline at end of file
+<p>由上所述,可知个人反对整体的斗争不是唯一的自然法则。互助也和互争一样,同样是一条自然法则,当我们再分析一下另外一些鸟类和哺乳动物的结合以后,这条法则就更加明白了。关于互助这条法则对动物世界的进化的重要性,在前面的几页中已经作了几点提示,但是,在我们再举出几个例证,我们将由此能够得出我们的结论以后,它们的意义就将更加明显。</p> 彼得·克鲁泡特金 生存竞争 互助 自然法则和逐步进化的主要因素 无脊椎动物 蚂蚁和蜜蜂 鸟类 猎食和捕鱼的结合 合群性 小鸟之间的互相保护 鹤和鹦鹉
\ No newline at end of file
diff --git a/heros/1890-09-30-PeterKropotkin-a1_r-mutual-aid-among-animals.html b/heros/1890-09-30-PeterKropotkin-a1_r-mutual-aid-among-animals.html
new file mode 100644
index 00000000..7a1e1210
--- /dev/null
+++ b/heros/1890-09-30-PeterKropotkin-a1_r-mutual-aid-among-animals.html
@@ -0,0 +1,174 @@
+
+
+
+
+
+
+
+
+
+ 动物之间的互助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动物之间的互助
+
+
+
+
+ 《互助论:进化的一个要素》第一章
+ 彼得·克鲁泡特金 | 1890.09.30
+
+
+ 生存竞争 互助 自然法则和逐步进化的主要因素 无脊椎动物 蚂蚁和蜜蜂 鸟类 猎食和捕鱼的结合 合群性 小鸟之间的互相保护 鹤和鹦鹉
+
+
+生存竞争这个概念是由达尔文和华莱士作为进化的一个要素介绍到科学中来的,它使我们可以把范围极其广泛的现象包括在一个单独的概念里,这个概念很快就成为我们在哲学、生物学和社会学方面的思考的真实基础。大量的各种各样的事实:生物的机能和构造的适应它们的环境,生理和构造的进化,智力发达甚至精神发展本身,我们以前常常用许多不同理由来解释的,都由达尔文归纳在一个总的概念里。我们把它们理解为连续的努力——对不利环境的一种斗争——以求个体、种族、物种和社会的这样一种发展,那就是务期达到生命的最大程度的充实、丰富多彩和热烈。也许在开始的时候达尔文本人并未充分意识到这个因素的普遍性,因为他最初只是借它来解释一系列有关起初种的个体变异的累积的事实。但是,他预见到他介绍到科学中来的这个词,如果只按它的狭义——各个个体之间完全为争取生活资料而进行的竞争——来使用,就会失去它的哲学的和原有的真实意义。所以,他在他那部不朽的著作一开头就坚持主张“这个词当作广义的和比喻的意义来用的,其意义包含着这一生物对另一生物的依存关系,而且,更重要的,也包含着个体生命的保持,以及它们能否成功地遗留后代”。
+
+他本人虽然为了特殊目的而主要按照狭义来使用这个词,但他却提醒他的信徒不要犯(他本人好像曾经犯过一次)高估它的狭义的错误。在《人类的起源》这本书中,他用了几页篇幅有力地举出了这个词应有的广义的例证。他指出,在无数的动物社会中,各个个体之间争取生活资料的竞争是怎样消失的,竞争是怎样由合作来代替的,并且指出这种代替的结果怎样发展了保证物种获得最好的生存条件的智力和良知。他暗示在这些事例中,最适于生存的不是那些在体力上最强的,也不是那些最狡猾的,而是那些学会为了群体的福利无论强者或弱者都联合起来互相援助的动物。他写道:“拥有数量最多的最富有同情心的成员的社会,将最为昌盛,并且繁育最多的子孙”(第二版第163页)。从个体和整体之间的竞争这个狭隘的马尔萨斯观点中产生出来的词,在一个了解大自然的头脑中便这样地失去了它的狭窄的意义。
+
+不幸,这些本可成为最有成效的研究的基础的论点,却被为了说明真实的生存竞争的后果而收集的大量事例所遮掩了。此外,达尔文从未试图更仔细地研究一下动物世界中的生存竞争所表现的这两方面的相对重要性,也从未写出他原拟写作的论述过分繁殖的自然遏制的书,虽然这本书本来可以作为估计个体竞争的真实意义的严格标准。不仅这样,就在刚才所说的那些篇幅里,在反驳狭隘的马尔萨斯的竞争观念的材料中,也再次出现了旧的马尔萨斯的色彩,那就是,达尔文所说的在我们的文明社会中保存“智力和体力方面的弱者”的所谓不便(第5章)。似乎千千万万的体弱多病的诗人、科学家、发明家和改革家,以及千千万万的所谓“愚人”和“迟钝的热心家”,不是达尔文本人在《人类的起源》那几章中所强调的人类在生存竞争中当作知音和精神武器使用的最宝贵武器。
+
+达尔文的学说的遭遇,和其他一切多少涉及人类关系的学说的遭遇相同。他的信徒本仅没有按照他的暗示把这一学说加以发展,反而使它更加狭隘了。当赫伯特·斯宾塞试图从独立的、但又与之密切相关的论点出发,把探讨的范围(特别是在《伦理学材料》第三版的附录中)扩大到“谁是最适者?”这个重大问题时,达尔文的无数信徒已经把生存竞争的概念缩小到最狭隘的范围了。他们甚至变得把动物世界看成是在半饥饿的个体间进行着永久的斗争,并彼此想喝取对方血液的世界。他们使现代著作中充满了“战败者遭殃”的呐喊,好像它是现代生物学的最终结论似的。他们把争夺个体利益的“无情”斗争提高为人类也必须服从的一项生物学原则,认为在以互相歼灭为基础的世界中,不这样作便有复灭的危险。除了仅仅从庸俗的学者那里学到一点自然科学词句的经济学家以外,我们必须承认,即使达尔文观点的最有权威的解释者,也在竭力保持这些谬误的见解。赫胥黎无疑是公认的最有资格的进化论的解释者,事实上如果我们以他为例,我们岂不是听见他在《生存竞争和它对人类的意义》这篇文章中教导我们说:
+
+
+ “从伦理学家的观点来看,动物世界大概是和格斗士的表演一样。每个生物都受到相当好的对待,被安排去战斗,于是最强的、最敏捷的和最狡猾的便能活下去再战斗一天。观众用不着因为角斗场上没有饶它们的命而表示不满。”
+
+
+其次,在这篇文章的较后部分,他岂不是告诉我们说,在原始人中间也如同动物之间的情况一样:
+
+
+ “最弱的和最愚钝的要失败,而那些最顽强和最狡猾的,在其他方面并不是最好、只是最能适应他们的环境的便生存下去。人生是一场连续不断的自由混战,除了有限的和暂时的家庭关系以外,霍布斯所说的个体与整体的斗争是生存的正常状态。”
+
+
+对自然界的这种看法究竟能够得到事实的几分支持,从这里提供读者的关于动物世界和原始人的论证中便可以看到。但我们不妨立刻指出:赫胥黎对自然的观点,作为科学的推论来说,也和相反的卢梭的观点一样,是很难成立的,卢梭在自然中只看到被人类的出现所摧毁的爱、和平与和谐。事实上,只要一走进森林,对任何动物社会观察一下,甚至对任何一本论述动物生活的严肃著作(多尔比尼的、奥社邦的或勒瓦兰的,不拘哪一个的著作都行)细读一下,便不能不使博物学家思考到合群生活在动物生活中所起的作用,使他们不至于把大自然只看作是一个屠杀之场,同样,他们也可以免于在大自然中只看到和谐与和平。卢梭所犯的错误是他完全不想到嘴和爪的恶斗,而赫胥黎则犯了相反的错误,但不论是卢梭的乐观论还是赫胥黎的悲观论,都不能看作是对自然界的公正无偏的解释。
+
+只要我们对动物观察一下——不光是在实验室和博物馆中,而且在森林和草地,在草原和群山中——我们立刻就会发现,虽然在各种动物(特别是在各纲动物)之间进行着极多的斗争和残杀,但在同种的,或至少是在同一个群的动物之间,也同时存在着同样多的(甚至还要更多)的互相维护、互相帮助和互相防御。合群如同互争一样,也是一项自然法则。当然,要从数字上估计所有这两类事实的相对重要性,那怕是很粗略地估计,也是难事。但是,如果我们用一个间接的试探,问一问大自然:“谁是最适者:是那些彼此不断斗争的呢,还是那些互相帮助的?”那么我们立刻就会发现,那些获得互助习惯的动物无疑是最适者。它们有更多的生存机会,在它们各自所属的纲中,它们的智力和体力达到最高的发展水平。如果把这些可以用来支持这一观点的无数事实考虑在内,我们就可以十分有把握地说,互助也和互争一样,是一项动物生活的法则,但是,作为进化的一个因素来说,它也许更加重要得多,因为它促进了这些保证了种的维持和进一步发达以及用最少的精力来保证个体的生活的最大幸福和享受的习惯和特性的发展。
+
+就我所知,在达尔文学说的科学界信徒当中,第一个把互助充分理解为一条自然法则和进化的主要因素的,是著名的俄国动物学家,圣彼得堡大学故院长凯士勒教授。他在逝世前几个月,即1880年1月,在俄国博物学家会议上发表的一篇演说中阐明了他的思想;但是,像许多只用俄文出版的著作一样,这篇出色的演说几乎完全不为世人所知道。
+
+“作为一个多年的动物学家”,他认为他有责任反对滥用这个取自动物学的词——生存竞争,或者,至少应该反对高估它的重要性。他说,动物学和那些研究人类的科学不断地坚持它们所谓的生存竞争的无情法则。但是它们忽略了还存在有另外一条可以叫做互助的法则,这个法则,至少对动物说来,是远比前一个法则更重要得多。他指出,遗传后代的需要必然会使动物集聚在一块儿,并且,“个体愈是集聚,它们彼此之间就愈加互相支援,物种就有更大的生存机会,并且更加促进它们智力的发达”。“每一个纲的动物,”他继续说道,“特别是较高级的动物,都实行互助。”他从埋尸虫的生活以及鸟类和一些哺乳动物的合群生活中举出一些例子来说明他的见解。在一篇简短的开幕词中所举的例子当然是有限的,但主要之点都已说得很清楚;在谈完互助在人类进化中所起的更为突出的作用以后,凯士勒教授作了如下的结论:
+
+
+ “很明显,我不是否认生存竞争,但是我认为动物世界的逐步发展,特别是人类的发展,受惠于互助之处远过于互争……一切生物都有两个基本需要:营养的需要和使物种繁殖的需要。前者使它们互相竞争和残杀,而保存物种的需要则使它们彼此接近,互相帮助。但是我倾向于认为在生物界的进化中——在生物的逐步后天变异中——个体之间的互助远比它们的互争所起的作用要大得多。”
+
+
+上述观点的正确性,最最感动了大多数出席会议的俄国动物学家;希斐尔卓失——他的著作在鸟类学家和地理学家当中是很有名的——支持这些观点,并且还另举了一些例子来阐发这些观点。他说,有几种隼具有“一种适宜于抢掠的几乎理想的构造”,然而它们在退化,可是其他几种实行互助的隼却很昌盛。“另一方面,以一种合群的禽类鸭子为例吧,”他说,“一般说来,鸭子的机体不发达,但它们实行互助,从它们不计其数的变种和种类来看,可以说它们差不多是遍布于全世界。”
+
+俄国动物学家的立即接受了凯士勒的观点,好像是很自然的,因为他们几乎每一个人都曾经有机会在亚洲北部和俄国东部无人居住的广大地区研究过动物界;凡是研究过类似的地区的人,是不可能不得出相同的结论的。我想起自己在和我的朋友,那多才的动物学家波利亚可夫一起在维蒂蒙地区考察时,西伯利亚的动物界所给我的印象。当时我们两个人对《物种起源》的印象还很新,可是我们要寻找同种动物之间的激烈竞争却一无所获。这种竞争在我们阅读达尔文的著作时,即使想到了第3章(第71页)的论点,也是我们预期会看到的。我们看见很多动物常常是联合起来,以适应不利的气候环境或对各种敌人进行斗争。波利亚可夫写了许多出色的文章论述各处的食肉动物、反刍动物和啮齿动物的互相依赖;我们亲眼看到许多互相帮助的事实,特别是鸟类和反刍动物在移居途中的互相帮助;甚至在有大量动物聚居的黑龙江和乌苏里江地区,尽管我竭力寻求,但也根少发现在较高级的同种动物之间存在着实际的竞争和斗争。在大多数俄国动物学家的著作中,也都提到过这种印象,这大概可以说明为什么俄国的进化论者那样拥护凯士勒的观点,而同样的观点在西欧的达尔文信徒当中却并不流行。
+
+当我们一开始研究生存竞争的两个方面——直接的和比喻的——的时候,给我们印象根深的头一件事就是互助的事例非常丰富,这不仅是如大多数进化论者所承认的为了繁育后代,而且还为了个体的安全和为了得到必需的食物。对动物界的许多大类来说,互助是通例。甚至在最低级的动物之间也可发现互助的事实,我们必须预期有一天会从研究微小的池塘动物的学者那里得知即使在用显微镜才能看见的生物当中,也存在着不自觉的互助。当然,除了白蚁、蚂蚁和蜜蜂以外,我们对于无脊椎动物的生活的知识还是极其有限的;但是,就从比较低级的动物来说,我们也可以搜集到一些确切合作的事实。蝗虫、蛱蝶、萤虫、蝉等等动物的不计其数的联合,实际上简直还没有人研究;可是它们的存在这一事实本身就指出它们一定是按照大体上相同于蚂蚁和蜜蜂为了移居而暂时联合的原则组织的。至于甲虫,我们已经有人仔细观察过埋尸虫之间互相帮助的事实。它们需要腐烂的有机物,以便在其中产卵和供给它们幼虫以食物,但是那些有机物不能腐烂得太快,因此它们便把在漫游中偶尔发现的各种小动物的尸体埋在土中。一般地说,这些埋尸虫都是单独生活的,但是当它们当中有一个发现了自己难以埋葬的老鼠或雀鸟的尸体时,它就会招唤四个、六个或者十个其它甲虫来会力完成这项工作;如果必要的话,它们会把尸体运到一个合适的土质松软的地方,十分周密地把它埋起来,从没有为了它们之中哪一个享有在这个埋好的尸体上产卵的特权而争吵。约格里迪奇在用两根棍子做成的十字叉上绑上一个死鸟,或者是在插在土中的棍子上挂上一个蟾蜍的时候,这些小小的甲虫也会以同样友好的方法集中大家智慧来克服人的计谋。这种协力合作的事情在蜣蜋当中也曾见到过。
+
+即使在机体方面处于稍低级阶段的动物中,我们也可找到类似的例子。在西印度群岛和北美洲,有些陆蟹结成一大群一大群的,以便到大海去产卵;每一次这样的移动,都包含着它们之间的协力合作和互助。至于大莫鲁甲蟹(Limulus),我惊奇地发现(1882年在布列登水族馆)这种笨拙的动物在一个伙伴需要的时候能给予多大的帮助。它们当中有一只蟹仰面朝天地跌在水槽的一个角落里,它那小锅似的沉重甲壳使它不能回复原来的姿势,再加上角落里有一根铁杆,使它要想翻过身来更加困难。于是它的伙伴们前来援助,我用了一个钟头的时间来看它们如何努力援救它们被困的伙伴。它们一下来了两只,从下面推它们的伙伴,经过巨大的努力,终于把它扶正了,可是由于铁杆妨碍着它们完成援救工作,那个蟹又重重地仰跌下去。经过几番努力以后,援助者当中就有一只到水槽的深处去带来了另外两只蟹,这两只蟹用它们饱满的新力量开始来推动和扶起它们可怜的伙伴。我们在水族馆呆了两个多钟头,当我们离开的时候,我们又去看了一下那水槽,援救工作依然在继续哩!自我看见这件事以来,我不能不相信埃拉斯穆·达尔文博士所引征的叙述:“普通螃蟹在脱壳期间派一个没有脱壳或有硬壳的螃蟹在它旁边放哨,以防备海中的敌人来伤害这种处于没有防御状态的脱壳蟹。”
+
+关于白蚁、蚂蚁和蜜蜂之间的互助事例,特别是通过罗曼斯、彼希纳和约翰·刘波克爵士的著作,一般读者都很熟悉,因而我只说很少的几点提示。如果我们拿一个蚁巢为例,我们不仅看到了每一种工作(如生育子孙、寻找食物、建筑巢穴和饲养幼虫等等),都是按照自愿互助的原则进行的,同时,我们还必须和佛勒尔一样,承认许多种蚂蚁的生活的主要基本特征是每一个蚂蚁有义务把已经吞在肚里并且已经部分消化了的食物和集体中的每一个向它索取的成员共享。属于不同种的或属于互相敌对的蚁巢的两个蚂蚁,偶尔互相遇到时,便彼此避开。但是属于同一个蚁巢或属于同一群巢穴的两个蚂蚁便会互相接近,用触须作几下问答的动作,并且“如果其中有一个饿了或者渴了,特别是如果另一个的嗉囊中很饱满时。……它将立刻索取食物”。接到这样要求的蚂蚁是从不拒绝的;它张开了颚,用一种适当的姿势,吐出一滴透明的流质给那个饥饿的蚂蚁舐食。把食物吐给另外一个蚂蚁吃,这在蚂蚁(自由的)的生活中是那么突出的一个特征,并且为了养活饥饿的同伴和幼虫都是那样经常地互相求助,所以佛勒尔竟认为蚂蚁的消化道是由两个不同的部分构成的,其中之一,即后一部分,是专供自己用的,另一部分,即前一部分,主要是供集体用的。如果一个嗉囊饱满的蚂蚁竟自私到拒绝喂养一个同伴,那它将被看成是一个敌人,甚或比敌人还坏。当它的亲族和另一个种的蚂蚁打仗时,如果它拒不援助的话,它们将比攻击敌人还要凶猛地反过来攻击这个贪心的蚂蚁。如果一个蚂蚁没有拒绝喂养属于仇敌方面的蚂蚁,那么它将被后者的亲族当作朋友看待。所有这些情况都是经过最严密的观察和确切的实验所证实的。
+
+蚂蚁这个分成一千多种的大科动物,其数目是那么多,以致巴西人竟说巴西是属于蚂蚁而不是属于人的;在这个科里,同一个巢或同一个巢穴集团的成员之间是不存在竞争的。无论不同的种之间的斗争是多么厉害,也无论在战争时有着什么样的暴行,但集体内部的互助、已成习惯的自我献身和经常为了共同福利的自我牺牲,都已经成为法则。蚂蚁和白蚁废除了“霍布斯式笔下的那种斗争”,因此它们生活得更好。它们那种奇妙的巢穴,也就是它们的建筑,在比例大小方面超过了人类的建筑;它们修筑的道路和在地上的拱形走廊,宽阔的大厅和粮仓,它们的谷物田、谷粒的收获和使谷粒“麦芽化”;它们孵卵和养育幼虫的合理方法,以及建造特别的窠巢以饲养蚜虫——林内美妙地称之为“蚂蚁的乳牛”——的合理方法,最后,它们的勇敢、胆量和优越的智慧,所有这些都是它们在繁忙和辛勤的生活的每一个阶段中实行互助的自然结果。这种生活方式,其结果必然会发展蚂蚁生活的另一个特征:个体的主动性的巨大发展——它反过来又显著地促成了高度而复杂的智力的发达,这样的发达,使人类的观察者也不能不有很深的印象。
+
+在动物的生活方面,即使我们所知道的只不过是一些关于蚂蚁和白蚁的事实,我们也可以有把握作出这样的结论:互助(它导致互信,这是勇敢的第一个先决条件)和个体的主动性(智力发达的第一个先决条件)在动物世界的进化中,是比互相斗争更具有无限重要性的两个因素。事实上,蚂蚁没有任何“保护性”而仍能兴旺,可是自卫特性对于单独生活的动物来说是不可缺少的。蚂蚁的颜色使它很容易为敌人发现,在草地和森林中,许多种蚂蚁所建的高大巢穴也是一望可见的。它浚有坚硬的甲壳的保护,无论它的针刺在几百根刺入一个动物的皮肉时是多么危险,但对一个蚂蚁的防御来说却是没有多大价值的;而蚂蚁的卵和幼虫在许多居住在森林中的动物看来又是一种美味的食物。可是,成千上万的蚂蚁并没有受到鸟类或甚至食蚁兽的太大摧残,反之,它们却为此它们强壮得多的昆虫所畏惧。当佛勒尔在一个草地上倒出一口袋蚂蚁时,他看见“蟋蟀跑开了,听任蚂蚁抢夺它们丢下的洞穴;蚱蜢和蟋蟀向四方逃走,蜘蛛和甲虫也放弃了它们的捕获物,以免它们自己变成蚂蚁的捕获物”。经过一场战争(在战争中有许多蚂蚁为了共同的安全而牺牲了)以后,连黄蜂的窠也被蚂蚁占领了。甚至最敏捷的昆虫也不能逃脱,佛勒尔常常看到蝴蝶、蚊虫和苍蝇等被蚂蚁出其不意地袭杀。蚂蚁的力量在于互相援助和互相信任。如果说蚂蚁——且不谈更为发达的白蚁——在智力方面居于整个昆虫纲的首位,如果说它们的勇气只有最勇猛的脊椎动物才能匹敌,如果说它们的头脑——用达尔文的话来说——“是世界上最奇妙的微小物质之一,也许比人的头脑更为奇妙”,那么这难道不应归功于在蚂蚁的社会中互助完全代替了互争这一事实吗?
+
+蜜蜂也是这样。这些小小的昆虫(它们本来很容易被许多鸟类所捕获,它们的蜜也被从甲虫到熊的各纲动物所垂涎)也没有从拟态或其他方面得到任何自卫的特性,而没有这种特性,一个单独生活的昆虫是很难逃脱被彻底地毁灭的。但是,由于蜜蜂实行了互助,因而它们获得了我们所知道的广泛发展,获得了我们所称赞的智力。由于共同工作,它们使它们的个体力量增加了若干倍;由于临时分工和每一个蜜蜂在必要时能进行各种工作的能力的结合,它们获得了任何一种单独生活的动物(不管它是多么强壮和有多么好的武装)所不能指望的安全和福利。它们的合作,在人不知道利用充分计划的互助的情况下,往往比人还要成功。所以当一群新蜂要离开蜂箱虫寻找一个新住所时,许多蜜蜂就会预先到附近去探察一下;如果它们发现了一个适于居住的地方,例如一个旧篮子或任何这类的东西,它们就把它占领下来,把它弄得干干净净的,并且加以保护,有时候要保护整整一个星期之久,直到这群新蜂来到那里定居下来。但是,有多少移居到新土地上的人只因不了解他们力量联合起来的必要性而死亡在那里!由于蜜蜂懂得集中它们个体的智慧,它们能适应预料不到的或者不同寻常的恶劣环境,如巴黎博览会上展出的蜜蜂就能用它们树脂似的蜂蜡把箱盖固定到嵌在它们蜂箱板里的玻璃片上。此外,它们毫无喜好杀戮的表现,也没有喜欢无益争斗的习性,虽然许多作者总认为动物有这种癖性。守卫蜂箱进口的哨兵毫不留情地杀死那些企图到蜂箱里去抢劫的蜜蜂;可是,因为搞错了地方而飞来的陌生蜜蜂则不会受到伤害,特别是那些带着花粉飞来的或者是易于迷路的小蜜蜂,更不会受到伤害。除了确有必要时以外,它们是不会进行战争的。
+
+由于在蜜蜂当中仍然存在着残忍和懒惰的本性,而且往往由于环境促使它们又将显现出来,所以蜜蜂的合群性就更加对人有启发性。大家都知道,经常有一些蜜蜂宁肯过抢劫的生活而不愿过工蜂的勤劳生活,在食物缺乏和食物特别丰富的时候,都将使这个掠夺阶级为之增加。当我们的谷物已经收获回家,草地和田野里的谷物已经所剩无几的时候,抢劫的蜜蜂就更加经常到来。另一方面,在西印度群岛的甘蔗园附近和欧洲炼糖厂的周围,抢劫、懒惰和吃得迷迷糊糊的情况在蜜蜂当中就更为普遍了。我们由此可见,在蜜蜂之中还依然存在着反群居的本能,但自然选择必定会继续淘汰它们,因为归根到底,团结的实践证明它比具有掠夺倾向的个体的发展对物种更为有利。那些最狡猾的和最阴险的被淘汰了,让位给那些懂得合群生活和互助利益的蜜蜂。
+
+当然,无论蚂蚁或蜜蜂,甚至白蚁,都不可能具备包括到整个种的更高度团结的观念。在这方面,它们显然没有达到即使在我们政治、科学和宗教的领袖人物中也尚未具有的发展程度。它们的爱群居的本能很难超出蜂箱和蚁巢的范围。不过,拥有不少于两百个巢穴的巢群的两个不同种的蚂蚁(Formica exsecta和F. pressilabris),业经佛勒尔在丹德山和萨勒福山发现并有所描述。佛勒尔认为,这些巢群的每一个成员都认识所有巢群中的其他成员,它们都参与共同的防御。在宾夕法尼亚,麦克库克先生发现了整整一个拥有一千六百到一千七百个巢穴的筑墩蚁的族,全体蚂蚁互相之间都互通信息;贝茨先生曾经指出,在“园地”的广大面积上到处都是白蚁的土堆,有些巢穴成了两、三种蚂蚁的避难所,这些巢穴大部分是用拱形通道或拱廊连接起来的。因此我们发现,甚至在无脊椎动物之间也采取了一些措施把同种结合成更大的组织来互相保卫。
+
+现在进一步谈到较高级的动物,我们发现在它们当中有着更多的为了会种可能目的而有意识地互助的例子。然而我们必须承认,我们对高级动物的生活的知识依然是很不完备的。虽然第一流的观察者们收集了大量的事实,可是我们对于动物世界的某些属科还几乎是一无所知。关于鱼类的可靠资料特别稀少,这一部分是由于观察的困难,一部分是因为对这个问题还没有给予应有的注意。至于哺乳动物,凯士勒已经指出,我们对它们的生活方式所知是多么少。它们之中有许多是习惯于夜间活动的;有些是隐藏在地下的。至于反刍动物的那些合群生活和移居最能引起我们的兴趣,可是它们是不让人们接近它们的群的。我们主要是在鸟类方面拥有最广泛的资料,但我们仍然对许多种鸟的合群生活知道得很不完备。不过,我们不必埋怨我们缺乏经过充分证实的事实,因为这从下面的叙述中就可看到我们并不缺少。
+
+我不打算详谈雄的和雌的为繁育后代和为在后代的最初生活阶段中供给它们食物,以及为共同猎取食物的联合;但是我不妨顺便提一下,这样的联合是通例,即使对最不合群的食肉动物和凶猛的禽类来说,也是一样;我们可以说,这种联合的特殊意义在于:即使在其他方面表现最残酷的动物在这方面却也表现了较温和的情感。还可以补充一点,在食肉动物和猛禽当中,大于家庭的联合还很少见,这种情形,虽然大部分是由于它们猎取食物的方式所致,但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解释为由于人类的迅速增长在动物世界中所引起的变化。至少值得注意的是,有几种动物在人烟稠密的地区过着完全单独的生活,然而同是这种动物或和它们最相近的动物,在无人居住的地区却是喜欢群居的。狼、狐狸和几种猛禽都可以作为这一情况的例证。
+
+然而,对于我们讨论的问题来说,不超过家庭关系的结合的重要性较小,何况我们知道,有许多联合只是为了一般目的,例如猎食、互卫,甚至纯粹为了共同享受生活。奥杜邦曾说过,有时候老鹰也联合起来猎取食物,他对两个秃鹰(一雄一雌)在密西西比何上猎食的描写,是以其生动的笔法闻名的。但在这类观察中,最可靠的是希斐尔卓夫所作的观察。他在研究俄国草原地方的动物时,有一次看见一只完全属于群栖种的鹰(白尾鹰)在高空中飞翔,它静静地绕着大圈子盘旋了半个钟头,这时候突然听到它发出了刺耳的吟声。不久,另外一只鹰就发出了回声,并向它飞来,接着,第三只、第四只,直到一齐飞来了九只或十只白尾鹰,不一会儿它们就飞得不见了。下午,希斐尔卓夫走到他看见白尾鹰飞去的地方,借着草原上的一个高坡的掩蔽,他走近它们,发现它们围着一匹马的尸体。那些年老的鹰(照例由它们先吃——这是它们的礼节)这时已经站在附近的草堆上担任放哨,而较小的鹰则在吃着它们的盛餐,旁边还围着一群群的乌鸦。希斐尔卓夫根据这个和类似的观察,断定白尾鹰为了猎食而结合一起;当它们都飞到很高的空同时,如果它们有十只的话,就能总览至少二十五平方英里的一片地区;只要其中任何一只鹰一发现了什么东西,它就告知别的鹰。当然,有人会说,第一只鹰的单纯的本能叫声,甚至它的动作,同样可以把几只鹰带到猎获物那儿来。可是在这个问题上,有说明它们互相通知的有力证据,因为这十只鹰在飞到猎获物那里以前先聚集到了一起。希斐尔卓夫以后叉有几次机会证实白尾鹰常常因为饱餐尸体而集合到一起,它们之中有些(首先是年幼的鹰)在别的鹰吃东西时,经常是在旁边担任放哨的。事实上,白尾鹰——最勇敢和最善于猎食的猛禽之一——完全是一种群栖的鸟类,布利姆说,当它被捕获以后,它很快就和饲养它的人发生密切的情谊。
+
+合群性,是很多种猛禽的共有特征。巴西鸢——最“鲁莽的”强盗之一——也是最喜欢群居的鸟。达尔文和别的博物学家已经描述过它们猎取食物的联合,下面是一个事实:当它捕到一个太大的东西时,它就招唤五、六个伙伴来把它搬走。经过一天的忙碌以后,它们常常从十英里或更远的地方飞来,结伙到一棵树上或灌木林去过夜,还经常发现有几只兀鹰,特别是多尔比尼所说的“它们真正的朋友”——玉鸡和它们在一起。据札鲁得尼说,它们在别的大陆和外里海的荒野上,也有一起巢居的习惯。群居秃鹰——最强壮的兀鹰之一——就是由于喜爱群居而得名的。它们成群地在一块儿生活,显然爱好群居,当它们高飞到天空中游戏时经常是成群结队的。“它们在极其友好的气氛中生活,”勒瓦兰说道,“在同一个洞穴里,我有时候找到离得很近的窠巢达三个之多。”巴西的鸟拉布兀鹰也和白嘴鸦一样,甚至比它们更爱群居。埃及的小兀鹰亲密地生活在一起。它们结队在空中游戏,晚上聚在一块儿过夜,早晨一块儿去寻找食物,它们之间连最轻微的争吵也从未发生过;这是有充分机会观察它们生活的布利姆证实过的。红脖隼也是大群地聚集在巴西的森林里,茶隼(Tinnunculus cenchris)离开欧洲以后,在冬天到达亚洲的森林和草原时,也是结成许多大群的。在俄国南方的草原上,它们是(或更确切地说,以前是)那么样的合群,以致诺特曼看见它们和其他的隼(Falco tinnunculus、F. œsulon和F. subbuteo)结成一群群的,每当晴天的下午大约四点钟的时候,聚在一块儿游戏,直到天黑以后很久。它们大家一齐飞起来,排成一条直线,向着某个选定的地方飞去,到达那里以后又立刻按照原来的路线飞回来以便再飞。
+
+只是为了飞翔的快乐而成群地飞翔,这在会种鸟类中是很普遍的。“特别是在汉柏地区,”迪克生写道,“在8月底经常有大群的鹬鸟在泥洲上空飞翔,在那里过冬……这些鸟的动作极其有趣,它们大群回旋飞行,散开会拢,其精确的程度好像受过训练的军队。在它们当中还混杂着单独的沙锥鸟、海云鸟和环颈鹬。”
+
+不可能在这儿把鸟类的联合猎食情况都一一列举出来;但企鹅的捕鱼结合肯定是值得我们注意的,因为这些笨拙的鸟在联合中表现了优良的秩序和智慧。它们常常结成许多大队去捕鱼,在选定一个适当的水湾以后,它们便面对岸边围成一个广阔的半圆圈,一步步地向岸边走去,从而缩小这个半圆圈,把包围在圈里的鱼完全捕食。在窄小的河流和运河上,它们甚至分成两个队,每队围成一个半圆圈,一步步地会会起来,好似拖着长渔网的两队人彼此会合起来捕捉两个鱼网之间的鱼一样。夜晚来临时,它们飞到休息的地方——各群休息的地方是不变的——,从来没有人看见过它们为了争夺水湾或休息的地方而互相争斗。在南美洲,塘鹅结成拥有四万到五万只的大群,其中一部分在睡觉,另一部分别担任守卫,而其余的塘鹅便去捕鱼。最后,如果我不谈一下常被诽谤的家麻雀是多么忠实地和它所属的集体的每一个成员分享它所发现的任何一样食物的话,那我便对它们有失公平。希腊人早就知道这个事实,它所以留传下来,是一个希腊演说家有一次说(根据我的记忆):“当我向你们讲话的时候,有一只麻雀已经去告诉别的麻雀说,一个奴隶把一袋谷物掉落在地上,于是它们都到那里去吃谷粒了。”并且,现在我们很高兴地发现,这个古代的观察已由葛尼先生在最近出版的一本小册子中加以证实,葛尼确信家麻雀常常相互告知哪里有食物可以窃取;他说:“甚至在远离庭院的地方打了一堆麦子,院子里的麻雀也总会使它们的嗉囊充满麦粒。”的确,麻雀极其注意保护它们的领地,不使它受外来者的侵犯;所以卢森堡公园中的麻雀拼命同一切企图来分享公园和游客的好处的麻雀作战,但在它们集体的内部,它们便充分地实行互助,虽然偶尔在最要好的朋友之间当然也发生一些争吵的事情。
+
+在禽类中,同猎同食是那么常见的一种习惯,所以用不着再引更多的例子来说明,必须把它看作是一个确定不移的事实。至于这种结会形成的力量,那是显而易见的,用不着证明。最强壮的猛禽也难以对付结合到一起的我们喜爱喂养的小鸟。即使是鹰——甚至凶通有力的岩鹰和可以用脚爪抓走兔子或小羚羊的老雕——也被迫把它们的猎获物让给一群群的乞食的鸟——鸢,它们一看见老鹰找到了一个美味的猎物便照例去追赶它。鸢也追赶敏捷的鱼鹰,抢走它捅获的鱼,但是没有一个人看见过鸢鸟为了争夺这种窃取的猎物而互相争战。在克古仑岛上,库斯博士看见猎海豹的人所说的海鸡(Buphagus)追赶海鸥,要它们吐出嘴里的食物,而另一方面,一旦海鸡飞近海鸥等的住地时,海鸥便和燕鸥联合起来逐走它们,特别是在伏巢期间更是这样。身体虽小但极其敏捷的田凫大胆地攻击食肉的猛禽。“看它们攻击一只秃鹰、一只鸢鹰、一只乌鸦或一只鹰,是最有趣的事情。我们会觉得它们有胜利的信心,也看见猛禽的愤怒。在这种情况下,田凫互相之间全力援助,它们的勇气随着它们的数量的增加而增加。”田凫真可以无愧于希腊人给它们取的“良母”这个名称,因为它们总是保护其他的水鸟,使之不受敌人的攻击。我们在花园中常常看到的身长不过八英寸的小白鹡鸰(Motacilla alba),也能强迫鹞鹰放弃它们的猎食。“我总钦佩它们的勇气和敏捷,”老布利姆写道,“我相信唯有隼才能捕捉它们……当一群白鹡鸰逼得一只猛禽退却的时候,它们使空中都回响着它们胜利的叫声,然后它们就飞散了。”它们为了追逐敌人的这个特殊目的而集合起来,也如同我们所看见的另一种情况一样:当森林中的所有鸟雀发现一只夜鸟在白天出现时,它们便飞起来,一起——食肉的猛禽和无害的小歌鸟——丢追逐这个陌生的鸟,使它回到原来隐藏的地方。
+
+鸢、秃鹰或鹰和野鹡鸰这样的小鸟之间,在力量上是多么悬殊,然而这些小鸟以它们共同的行动和勇敢,证明它们比有强壮的翅膀和武装的强盗还优越!在欧洲,鹡鸰不仅追逐可能危害它们的猛禽,而且还追逐鱼鹰,它们的目的“不是为了要伤害它,而是为了好玩”,据叶尔登博士税,在印度,穴鸦之追逐“戈文达”鸢,“只不过是为了取乐”。韦德公爵看见巴西的鸟拉布秃鹰(urubitinga)被不计其数的一群群的大嘴鸟和反舌雀(这种鸟近似我们的白嘴鸦)包围起来,受它们的嘲弄。他说:“老鹰总是十分悄悄地忍受这种侮辱,但有时也会捕捉一只嘲弄它的鸟。”在所有这些事例中,在体力方面虽然比猛禽差得很多的小鸟,却以共同的行动证明它们胜过猛禽。
+
+但是共同生活在个体安全、生活享受和智力发达方面所起的最显著的效果,是要从两大科鸟类——鹤与鹦鹉——的身上才能看到的。鹤是极爱群居的,不仅和它的同类,而且和大多数水鸟都有极其良好的关系。它们的小心谨慎和它们的智慧真令人惊异;它们在顷刻之间就能洞察新的环境,并根据这种环境来活动。它们的哨兵经常在一群吃食或休息的鹤周围守卫,猎人们深深知道要接近它们是多么困难。如果它们受到了人的突然袭击,那么它们不经过先派一个单独的侦察兵,然后再派一群侦察兵去巡查一遍,是决不回到原地方来的。当侦察队回来报告那里没有危险的时候,第二批侦察便被派去证实第一次的报告,以后全群才会出动。鹤和种类相近的鸟结成真正的朋友;除了同样有合群性和高度智慧的鹦鹉以外,没有别的鸟在被捕到以后能像鹤那样和人类发生真正的友谊。“它把人不是看成主人,而是看成朋友,并且竭力表示这一点,”布利姆从许多的亲身体验中得出这样的结论。鹤从清晨直到深夜都在一直不停地活动,但只是在早晨用几个钟点的时间去寻找食物(主要是蔬食),一天之中其余的时间都用在集体生活上。“它拣起小木片或小石头,把它们抛在空中,并试着去接住它们;它弯着颈项,张开翅膀,舞着、跳着、到处跑着,想用种种方法表示它的好兴致,它始终保持着优美文雅的姿态。”由于它们生活在集体中,所以它们几乎遇不到敌人,虽然布利姆有时候看见它们当中有一只被鳄鱼攫住,但他写道,除了鳄鱼以外,他不知道鹤还有其他的敌人。它们用个个皆知的谨慎行动避开一切敌人;它们通常都能活到很长的年岁。因而难怪鹤不需要养育许多子孙以保存自己的种,它们一般只孵两个蛋。至于它们的高度智慧,只说一句就够了:所有的观察者都一致承认,它们的智力很使我们联想到人的智力。
+
+另一种极其合群的鸟是鹦鹉,大家都知道,它的智慧的发达在鸟类中占有最高地位。布利姆是那么美妙地总括了鹦鹉的生活方式,所以我不如把下面一段照样翻译出来:
+
+
+ “除了在交尾期以外,它们都是结成大的集体或成群生活的。它们在森林中选定一个地方栖居,此后便每天早晨出去寻找食物。每一个群的成目都忠实地互相依恋,并且同甘共苦。它们在早晨一起到田野、花园或是树上去吃果子。它们布置岗哨守卫整个群的安全,并且注意它们的警报。遇有危险的时候,它们便一起飞走,彼此帮助,一块儿同时回到它们栖息的地方。一句话,它们始终是紧密团结生活在一起的。”
+
+
+它们还爱好和其他的鸟交往。在印度,樫鸟和乌鸦从附近好多英里以外飞到竹丛中来和鹦鹉一道过夜。当鹦鹉出外寻食的时候,它们发挥了极惊人的智慧、审慎和应付环境的能力。以一群澳大利亚的白色美冠鹦鹉为例,它们在出发去劫掠一块农田之前,首先要派出一个值察队——它们栖在农田附近的高树上,而另外一些侦察兵则栖在农田和森林之间的树上传递信号。如果报告说“好”,二十来只美冠鹦鹉便从队伍中散开,飞到空中,向离农田最近的树木飞去。它们还要花费很长时间来详细察看附近的情况,然后才发出全体前进的信号,接着,全队便立刻出发,转眼同就劫掠了那块田地。澳洲的居民很难瞒过鹦鹅的小心谨慎,如果人们用一切办法和武器终于打死了几只鹦鹉,那么,它们以后将变得更加谨慎和警惕,以致能打败人的一切计谋。
+
+毫无疑问,使鹦鹉能得到几乎相等于人的这种很高的智力水平和我们在它们身上所感到的人类情感的,是集体生活的实践。它们的高度智力竟使最好的博物学家把某种鹦鹉,即灰鹦鹉,称为“鸟人”。谈到它们的互相友爱,大家都知道,当一只鹦鹉被猎人扛死了,其他的鹦鹉便在它们同伴的尸体上空盘旋,发出尖锐的怨诉声,据奥社邦说,“它们自己也将为它们的友谊而牺牲”。两只被捕的鹦鹉虽然属于两个不同的种,但也能建立起相互的友谊,如果这两个伙伴当中有一个意外地死了,另一个伙伴有时也将因悲伤而死。很明显,它们在集体中得到的保护,远远超过任何理想地发达了的嘴和爪所给予它们的自卫能力。除了各种较小的鹦鹉以外,其他的鹦鹉是很少有猛禽或哺乳动物敢去攻击的,布利姆说得一点不错,鹦鹉除了人以外几乎没有其他的敌人(他说,鹤与合群的猴子也是这样);他又说:“鹦鹉多半不是死在敌人的爪下,而主要是死于衰老。”只有人类才能消灭它们的一部分,因为人类有更高度的智慧和武器,这些同样也是从结合中得来的。所以,鹦鹉的长寿,可以看作是它们合群生活的结果。至于它们那惊人的记忆力,难道我们不可以说,它之所以发达,也是得力于合群生活、长寿及随之而来的直到很老身心仍十分健全吗?
+
+由上所述,可知个人反对整体的斗争不是唯一的自然法则。互助也和互争一样,同样是一条自然法则,当我们再分析一下另外一些鸟类和哺乳动物的结合以后,这条法则就更加明白了。关于互助这条法则对动物世界的进化的重要性,在前面的几页中已经作了几点提示,但是,在我们再举出几个例证,我们将由此能够得出我们的结论以后,它们的意义就将更加明显。
+
+
+
+
+
+
+
+
+
+
+
+
+ Made with by Agora
+
+
+
+
+
+
diff --git a/heros/2009-03-01-GavinMendel-Gleeson-a1_l-complex-systems-and-anarchism.html b/heros/2009-03-01-GavinMendel-Gleeson-a1_l-complex-systems-and-anarchism.html
new file mode 100644
index 00000000..9f20c030
--- /dev/null
+++ b/heros/2009-03-01-GavinMendel-Gleeson-a1_l-complex-systems-and-anarchism.html
@@ -0,0 +1,149 @@
+
+
+
+
+
+
+
+
+
+ 复杂系统与无治主义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复杂系统与无治主义
+
+
+
+
+
+ Gavin Mendel-Gleeson | 2009.03.01
+
+
+ 将人类社会作为复杂系统进行分析,能为我们提供对于历史进程以及资本主义的强项与弱点的新的见解。
+
+
+
+
+
+复杂系统理论是一个从突变理论(catastrophe theory)、混沌理论(chaos theory)、控制理论(control theory),尤其是控制论(cybernetics)的传统中产生的科学理论。复杂系统理论的诞生来源于对传统科学的还原论(reductionism)方案的否定。它认为还原论既不必要又难解(intractable)。
+
+传统物理学试图在尽可能小的颗粒度下找到基本规律。然而,现在已经知道,由于在极小的颗粒度下相互作用的性质,预测集合系统的行为在计算上难以实现。例如,水,(大多数情况下)最好用流体流动方程来描述,它可以用较简单的(非线性)方程描述集合行为。试图把它作为1026个相互作用的量子粒子集合波函数在计算上是不可行的。相反,复杂系统理论试图在自然的粒度下描述系统,以便对其行为进行可行的(tractable)预测。
+
+复杂系统中的一个基本概念是涌现行为(emergent behaviour)。或者说,从一个有大量服从简单规则的行为者的系统中,能涌现复杂的行为。这类似控制论者所说的元系统跃迁(metasystem transition)的概念。某些对涌现行为最早的描述实际上来自于奥地利学派,可以在路德维希·冯·米塞斯的写作中看到,他把资本主义的集合行为描述成一种由行为者自利产生的最优解。
+
+系统理论为我们提供了一些经验性的法则,可以作为理解行为者和集合行为者涌现的工具。如果你使简单的系统与复杂的环境相互作用,它保持自己的身份——或者说内部结构完整性——的概率会很低。而复杂系统能够于复杂环境相互作用,并有更高的生存概率。我们在自然界中的简单生物中可以观察到,由于它们的低存活率,它们采取大量繁殖的策略。这与人类采取的方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
+复杂系统理论与社会
+
+为了理解如何用系统理论模拟社会,我们不如从简单的例子看起。在封建欧洲,社会组织层级森严。在系统理论中,我们把它用一个树状的控制图模拟,领主在顶上,佢的直接附庸在下面。很多情况下,在这个结构中,控制了等级制度的领导就近似控制了整一群人。这有许多的后果。如果这个系统的行为可以用领主的行为来模拟,那么这个系统的行为就必不能比领主更复杂。因此,这个系统仍是简单的。这也意味着这个系统能轻易地一致行动。它可以率领军队,并与其他的封建国家简单地交互。
+
+实际上,完美的控制层级是不存在的。总是会有横向的控制链接和多样的同谋行为,等等。然而,对于封建制而言,这个模型仍然是个不错的近似。随着我们在历史上的推移,到了早期资本主义,我们逐渐注意到向更「混合式」的控制模式的变化,其中横向连接更多,并且系统可能发展出更去中心化、更复杂的行为。此外,它变得不那么脆弱了。我们或许可以猜想,资本主义出现时,封建制度某种意义上注定要灭亡,因为交互环境变得太复杂了。
+
+现代世界已经转向了高度互联的网络模式的资本主义。在系统联通性的框架内,这几乎是封建主义的对立面。关于系统模型,有几件事必须要注意。系统可以有非常不同的内部结构。高度的互通性不排除某些内部模式。事实上我们知道很多复杂系统,包括社交网络,它们的无结构并不「随机」。内部结构可以对涌现行为有很大的影响。每一个网络都是不同的。
+
+进一步讲,一个系统的涌现行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行动者交互的模式。当下的经济体系是资本主义社会关系模式的产物。资本主义从这些社会关系中涌现,一点也不「自然主义」。它是人与人的社会体制的次要产物。将行动者原子化的方式是任意的。实际上,系统常常可以被重原子化,形成不同的行为者与交流的概念。这里有个很好的例子:阶级政治。在国家、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的分析框架下,实体与它们之间的交互被物化(reify)了,因此分析起来比大众交互容易得多。这样,我们有了一个可行的经济学推理的机制。这与新古典主义知识框架下对阶级动因的完全忽视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
+结构与行为
+
+在无治主义者思考无治主义与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时,系统的集合行为与其控制行为的关系十分有启发性。理想化的层级可以用控制它的实体来模拟。这些集合体可以进行所谓「一致」(coherent)的行动。军队是个一个不错的例子。然而,这些一致系统理论上的目标只能有简单的描述。比方说种族灭绝,它可以被简单地描述,我们可以预料军队能够执行这个描述。然而,「在伊拉克建立民主」则是军队做不了的事。
+
+民主国家与大型企业通常类似混合式模型的层级。这些系统逐渐呈现出比单个行动者更复杂的行为。它们的行为,逐渐变得不那么「一致」,但更「相关」。你不能指望事情发展完全一致,但是整个系统会往一个大致相关的方向发展。你还可以预料到,一些混合系统能够适应比单个行为者能够适应的更复杂的环境。
+
+最后,在一个几乎没有层级的概念的网络系统里,有可能出现真正复杂的涌现行为。这样的例子包括人类身体和社交网络。
+
+当下的政治结构
+
+国家,作为一个相当层级化的生物,想要让事情运作更加一致。然而它最大的弱点在于它无法解决那些描述非常复杂的问题。比方说,军队和国家发现它们越发无法应对游击战与恐怖主义的涌现。这些社会结构所用的组织模式是高度去中心化、高度非层级化的。说到底,国家几乎没有可能根除这些运动。国家必须找到任务目标的简单描述,这让它在根本上处于劣势,因为它处理复杂性的能力比较有限。然而,资本主义与企业全球化是更可怕的生物。它们的内部结构是高度网络化的。这些生物灵活地跨越国家边界。它们的集合行为极度复杂。没有人理解股票市场是怎么(不)运作的。同时,资本主义极度的强健,能够以马克思没想象到的方式适应不同的环境。若要战胜这种敌人,唯一的可能是至少与其相当的复杂性。
+
+
+
+革命与结构
+
+复杂系统的整体行为和属性取决于个体交互的机制。在这个意义上,人类交互有可能产生在行为者交流层面上的反馈循环,能够催生系统性的根本转变。这意味着全球性的极端变化是可能的。革命正是转变交互机制导致的根本性的涌现性质的转变。
+
+复杂系统告诉我们没有唯一正确的社会交互模型。假设我们能详细掌握交互模式,并且假定它是不变的(原子级的行动者之间的社会交互不变),而且这个世界严格意义上服从决定论,我们也得不到一个能预测结果的社会理论。可以用来宣称不可避免的「历史的进程」的实证主义或自然主义的方法是不存在的。它在计算上和方法论上都是不靠谱的。
+
+那么,在运用于人类社会与革命性变化的思考方面,复杂系统理论能够告诉我们什么呢?我们从自然科学中经验研究的领域以及历史信息中知道,根本性的范式变化实际上是很自然的,即便它们几乎无法预测。社会秩序的革命在历史上一再发生。
+
+在真正全新的社会秩序的出现中,有几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就那些创生性的产生这些变化的事件而言,它们通过旧秩序日益混乱或衰败的过程发生。这通常包括向旧体制中注入巨量的能量。当这些能量事件消散时,新的秩序便逐渐强化。
+
+对称性破坏(symmetry-breaking)是一个常见的系统性行为,它在范式变化的语境下尤为有趣。当一个系统因为一个微小的局部偏离而走向了两个可能中较低的那一个时,对称性破坏便发生了。对于外部观察者来说,集合行为的选择可能显得很任意。事实上,它源于系统行为中的微小内部波动。
+
+无治共产主义,在复杂系统的语境下,是一个对涌现行为以及个体行为的描述。它要求整体性上的共产主义,社群之间的互助,以及依照面对的问题的规模采取合作的、集体的决策及解决措施。同时,它要求直至个体水平的层级和强制权力的消灭。在复杂系统的框架中,无治共产主义实际上似乎有很好的生存机会。它将无层级的网络模型作为人类组织的出发点。这意味着在理论上,它具有呈现复杂涌现行为的能力。
+
+此外,革命组织的作用可以被视为保持革命的自由意志主义的关键。在革命的情况中,微小波动可以产生不合比例的巨大影响。新社会的核心将存在于那些有着适合于运动的组织的倾向当中。因此,至关重要的是,组织倾向必须要有结构上的完整性,以及对于交互动因的可复制的知识,后者对于将广泛的运动成型为自由共产主义是不可少的。
+
+在战术层面上,用复杂系统思维进行分析解答很多问题,但也留下很多问题。从这个角度看,许多涌现行为事先没有办法计算,只能用经验研究或者是更弱的找历史类比的方法决定。我们仍然面对着困难的问题。我们必须找到其战术最利于阶级斗争升级的解决方案。此外,我们必须找到最利于拓展、复制的内部结构,以便它们在革命时刻中出现的高度敏感期的实施。
+
+
+
+
+
+
+
+
+
+
+
+
+
+
+ Made with by Agora
+
+
+
+
+
+
diff --git a/heros/2022-08-05-ElinBjarnegard/.-a1_l-armed-violence-and-patriarchal-values.html b/heros/2022-08-05-ElinBjarnegard/.-a1_l-armed-violence-and-patriarchal-values.html
new file mode 100644
index 00000000..9998e0d0
--- /dev/null
+++ b/heros/2022-08-05-ElinBjarnegard/.-a1_l-armed-violence-and-patriarchal-values.html
@@ -0,0 +1,224 @@
+
+
+
+
+
+
+
+
+
+ 暴力与父权:泰国男子从军经历调查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暴力与父权:泰国男子从军经历调查
+
+
+
+
+
+ Elin Bjarnegård, et al. | 2022.08.05
+
+
+ 本研究超越男女二元性的论调,强调男性内部对于暴力的态度因意识形态影响而存在分化:志愿参军的人通常更亲近父权制意识形态,而不是军队塑造了士兵的父权思想;强制参军对不希望主动参军人士的父权思想并无明显影响。
+
+
+
+本研究通过对泰南三府年轻男性进行调查,探索了参加武装暴力与父权价值观之间的关系。研究1发现父权价值观更强的男性更容易志愿加入准军事部队。研究2利用泰国征兵抽签所带来的自然实验,比较了非自愿应征入伍服兵役的男性与参加抽签但未入伍的男性的调查回答,发现两组在父权价值观方面没有差异。本文结论是,父权价值观促使人们自愿参与武装冲突,而在冲突地区应征服兵役不会导致士兵父权价值观的变化。
+
+一、导言
+
+最近的研究提出了一种新的解释,有可能更准确地缩小在暴力冲突局势中选择拿起武器的人的范围:具有父权价值观(patriarchal values,认同男性对女性的系统性支配地位)的人。一系列研究表明,关于男子气概(masculinity)和性别歧视的观念与支持暴力极端主义有关。本文从两个重要方面推进了这一研究:(1)研究了在武装冲突中,个人父权价值观强弱与通过资源加入政府准军事单位自愿参与有组织暴力活动之间的联系;(2)通过分析泰国的征兵抽签这一自然实验(natural experiment),研究了参与有组织暴力到个人父权价值观强弱之间的反向因果关系的可能性。
+
+二、武装暴力与父权价值观之间的联系
+
+在过去的三十年中,性别平等与战争暴力之间的关系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但侧重于个人层面的文献受到的学术关注较少。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在解释暴力行为成因时,性别价值观在社会和个人层面上都起着重要作用。父权制价值观被视为男女二元性别秩序的一部分,将男性置于女性之上,且这种父权制价值观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从父权制价值观转向性别平等的价值体系,意味着维护男女二元对立的界限日益模糊,并且二者平等。父权价值观与暴力倾向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多地被记录,而且往往集中在“他者化”(othering)过程中。他者化是一个区分“我们”和“他们”的过程,是构成父权价值观基础的性别秩序所固有的,也是合理化(rationalization)对他人实施肉体伤害的必须部分。尽管实施暴力行为往往与男性和男子气概的理想有关,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男性生物学上都具有同样的暴力倾向。同样,女性也可能是战时暴力的施暴者。因此,重点在于意识形态而非性别对于参与暴力的影响,从而需要从男性内部入手,研究参与暴力与不参与暴力的男性的不同及其原因。但是,研究父权价值观与暴力行为之间的因果关系仍然是一项重大挑战:这种既定的联系可能是由于以性别平等为导向的社会和个人不太支持暴力,也可能是由于暴露于冲突和暴力的社会和个人变得不那么支持性别平等。
+
+个人对暴力的增值化(valorization,赋予某事物价值)通常归因于社会化(socialization)进程。研究表明,暴力既可以通过代际传播,也可以通过影响儿童待遇的文化规范传播。具体而言,曾被家暴或目睹家暴的男孩随后更可能坚持父权价值观,最终更可能选择参与政治暴力。北美的一些调查研究表明,具有平民背景和军事背景的个人在特征和价值观上有所不同,这是因为参军前已经形成了某种亲军队的价值观的年轻男性倾向于自我选择加入部队。
+
+然而,其他一些论述则将对暴力的增值化与服役经历直接联系起来。例如,在越战期间服兵役的美国男性因暴力犯罪而被监禁的可能性显著增加。另一方面,国际安全援助部队中瑞典士兵在阿富汗服役前后的价值观基本保持稳定。
+
+在女权主义安全研究中,“军事化男子气概”(militarized masculinities)这一概念已发展为捕捉军事暴力与男子气概之间的特殊关联。军事化男子气概通常的特点被认为是“强壮、吃苦耐劳、具有侵略性的男性异性恋取向、恐同、重视庆祝同性友谊、实施有控制的攻击行为、以最小的抱怨完成任务”。尽管军事化的男子气概包含了相当多的特征,但在本文讨论中,军事化的男子气概有两个决定性的特征:其与男子气概的联系和对暴力的增值化:一个真男人应该具有战士的品质。女性被赋予了柔弱和看护的二等角色,而未能“像个战士”的男性则会受到羞辱。
+
+军事化男子气概指的是这样一种主张,即“与男子气概相关的刻板印象中的特质可以通过兵役,尤其是战斗来获得/证明”。这句话表明男子气概可以在军事环境中获得(acquired)和证明(proved)。第一种说法说明服兵役或参加战斗的经历会使男性具备某些特质。第二种观点认为这些特质是来自早年社会化过程,并且参军后就能表现出来。这种模棱两可的关系提出了父权价值观与暴力之间因果关系的问题。更具体地说,它提出了军事化男子气概的理想主要是通过自我选择(参军前)还是军事社会化(参军后)来实现的问题。
+
+三、志愿参军与军队招兵
+
+有关主动参加暴力行动的研究将军事冲突环境解释为已经社会化的个人可以将男子气概和暴力增值化的地方。一项关于越共游击队招募情况的研究强调对许多年轻新兵来说“赢得荣誉的渴望,或许只是赢得社区的尊重”是他们加入游击队的主要原因。对军人阳刚之气的认同往往是参军的主要动机之一。
+
+许多军事组织依赖于吸引志愿者和激励应征者,而将男孩转变为真正男子汉的理念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力工具。从国家的角度来看,军事化男子气概的概念有利于军队招募“不怕死”的士兵。当军队把自己塑造成充满阳刚之气时,就会吸引某一类渴望这种改变的人。这与军事化男性气质内涵——“真正的男人是士兵,真正的士兵是男人”——不谋而合。从这个角度来看,军事化男性气质的构建早在入伍之前就已开始。
+
+四、反向因果关系的可能性:军事社会化
+
+军事社会化意味着与军事组织具体相关的经历塑造了个人的价值观。在这里,士兵所处的环境会塑造和重塑他们的兴趣以及身份。军队也要求向未来的士兵有效地灌输有利于实现(使人成为士兵)的思想和价值观。作为一个以男性为主导的组织,军队的职能以暴力为基础,因此军队鼓励军事化的男子气概,将其作为诱导男性成为战士的一种手段。这种转变需要特定的方法、仪式或做法,旨在培养出愿意为某一事业杀人和献身的士兵。这一过程被描述为旨在摧毁士兵的个性,代之以对部队的认同。
+
+然而,军事经历在多大程度上将男性社会化为军事化的男子气概,以及哪些类型的实践、方法或经历引发了这种社会化,这些问题尚未得到深入探讨。
+
+五、募兵与征兵制情境中的男性军人气质
+
+有些人被迫征召入伍而绝不会自愿参战;有些人乐于为国家服务;而对其他人来说,参军是为了钱。一些国家实行征兵制,而另一些国家则依靠志愿兵。不同类型的军事环境也可能刺激不同类型的社会化进程。例如,准军事部队或游击队可能不要求在入伍前接受正规军事训练;服兵役可能不会有任何战斗经历;但在冲突不断的国家,即使是刚入伍的新兵也可能经历战斗和死亡威胁。
+
+本研究的重点是泰国,该国拥有规模庞大的准军事单位与泰国皇家武装力量(RTARF)并肩作战,后者采用抽签征兵的方式服兵役,兵役一般为两年左右。RTARF的应征入伍者的训练以通过惩罚和社会及心理压力暴力灌输纪律而著称。所有年满21岁的男性都必须在每年4月应征入伍。
+
+此外,泰国有许多男子和少数妇女自愿加入各种准军事部队。随着服役年限的增加、晋升和在不稳定的边境地区服役而获得经济奖励。泰南三府(北大年、也拉、那拉提瓦)自2004以来就因持续叛乱而成为冲突地区。这种在冲突地区活跃的不同军事组织的组合有助于研究自我选择加入准军事组织,以及通过服兵役实现社会化的情况。
+
+军事化男子气概是通过归属身份和表现身份的组合来实现的。泰国以性别广泛的流动性和对变性人(kathoeys)相对较高的容忍度和能见度而闻名。但是泰国军队在这方面是保守的,只征召给那些认同、被认定男性身份、并在法律上被承认为男性的人。变性人通常可以免服兵役,但在征兵日获得免服兵役所需的程序往往涉及羞辱和骚扰。
+
+研究1是对自我选择加入两类泰国准军事组织的研究:社区民兵(Community Militias),和游骑兵(Rangers)。
+
+社区民兵是泰国南部最大的武装组织。政府已将社区民兵的正规军部分(Or Sor,正式名称为国土防卫志愿军)扩大到约7,200人。社区民兵志愿者被招募到自己的村庄服役,为政府基础设施和政府官员提供保护。Or Sor每月领取工资,但其他村庄或社区民兵则不是。社区民兵一般只由男性组成,尽管妇女加入民兵组织没有任何正式障碍。
+
+游骑兵(Thahan Phran)是另一个准军事团体,是一支由陆军和海军陆战队组成的轻步兵。他们经常与边境巡逻警察(BPP)一起行动,接受作战训练。加入游骑兵者必须是年龄必须在18至29岁之间不分男女的泰国公民。女性在游骑兵中仍占少数。他们需要接受45天至6个月的初级培训。游骑兵报酬平均每月估计为13,500泰铢(约合440美元)。他们每次服役四年,经常被派往战区。游骑兵需要在偏远地区和小路上进行小规模徒步巡逻。他们在检查站巡逻,但有时也在林区扎营。
+
+研究2则研究了泰国军队抽签征兵的制度。根据1954年《兵役法》,泰国所有男性公民在18岁时都要登记服兵役,直到进入军事预备役或被免除军事义务。每个年龄组中大约有1/4的人将在中学期间通过领土防御学生训练进入预备役。那些没有参加培训的人在21岁时将继续登记服兵役,然后必须向征兵部报到,参加高等教育则入伍可被推迟,但是26岁以后不可再延期。
+
+在征兵时,极少数高级僧侣和身心残疾者被永久免服兵役。其余的人可以选择放弃抽签主动服兵役。如果放弃抽签的人数不足以满足军方的征兵配额,军方将为剩余的男性举行抽签。抽签抽中红卡的人必须服兵役,其余抽中黑卡的人被转移到预备役不必服兵役。放弃抽签的原因可能包括:拥有高中或本科学历的人放弃抽签的服役期更短;对参军感兴趣;被薪水所吸引。绝大多数男性参加抽签来试图免服兵役。许多人声称害怕服兵役,因为应征入伍者可能在战区服役,且虐待新兵的报道时有发生。
+
+六、实验设计与方法
+
+本文在泰国南部进行了一项调查,将征兵抽签作为实验组成部分。第一阶段随机选择300个村庄作为数据组(cluster),其中有100个位于泰南三府。对于每个数据组,抽样分为3个类别:(1)参加征兵抽签并必须服兵役的男性,(2)参加抽签但未被选中服兵役的男性,以及(3)放弃抽签并服兵役的男性。每个类别在每个村均采访5名男性,参见表1。
+
+
+▲ 表1:样本组
+
+本文的实证研究由两部分组成(见表1)。首先本文分析了在泰南三府,具有更多父权价值观的男性是否更容易自愿参加准军事组织。研究1作为观察性研究,使用了两个可变因变量。第一个问题是受访者是否参加社区民兵,第二个问题是受访者是否参加游骑兵。研究1采用了所有3类参与者的数据,但只包括居住在泰南三府的人。因此,研究1中分析的受访者人数为1500人(三个类别各500人)。
+
+研究2探讨了反向因果关系的可能性,并检验了义务兵役过程的军事社会化对新兵父权价值观的影响。研究2以征兵抽签的形式进行了自然实验。将第一类(实验组,抽签后必须服兵役)与第二类(对照组,抽签后免服兵役)进行了比较。因此,研究2中分析的受访者人数为3000人(两类各1500人)。
+
+父权价值观通过一个基于受访者对性别平等态度的5个问题的指数进行量化,这些问题涉及受访者在多大程度上同意以下观点:1、男性比女性更适合担任政治领袖;2、男性更适合担任企业高管;3、大学教育对男孩比女孩更重要;4、丈夫应该在家庭中做出重要决定;5、女性应该容忍暴力,以便家庭团结一致。
+
+研究1还使用了几个额外的变量作为控制变量,并在稳健性测试中使用,其中包括指示受访者是否有孩子、教育状况、收入和婚姻状况的变量。由于研究1使用了所有三类受访者,本文还使用了虚拟变量来指示受访者属于哪一类。同时,为了测试研究2中自然实验的平衡性,本文同样使用了七个涉及在年轻男性在征兵抽签之前已经确定的7个属性作为变量:年龄、是否为穆斯林、是否为马来穆斯林、受访者的父亲是否在军队服役、受访者成长时在家中讨论泰南三府情况的程度、受访者成长时在看到母亲被打的频率,以及受访者成长时被打的频率。这些变量也用作研究1中的额外控制或稳健性检查。
+
+七、实验结果
+
+研究1:关于自我选择加入准军事单位服役的观察性研究
+
+
+▲ 图1:逻辑回归结果
+
+研究1旨在确定我们父权价值观的变化是否部分是由个人自我选择加入准军事组织来解释的。本文预期具有更多父权价值观的男性更可能参与有组织的暴力。
+
+图1显示了逻辑回归测试结果,点和菱形表示系数,水平线表示95%的置信区间。本部分的样本仅限于居住在泰南三府的受访者。第一个因变量是参与社区民兵,第二个因变量是参加游骑兵。“父权价值观”(Patriarchal Values)对这两个因变量的预期方向都有很强的显著影响。样本还包括放弃抽签主动服役的男性(“放弃”,Waived),而这类男性在未来更可能参与准军事活动。
+
+下一个控制变量(“未被家暴”,Not Beaten Home)衡量儿童时期的暴力经历。那些说自己很少在家里被打的男性参与准军事活动的可能性要小得多。本文将此解释为在童年时期更频繁遭家暴的男性了解到暴力是处理冲突的适当方式,这使他们更有可能参加有组织暴力行动。此外,童年遭受殴打的经历很可能会导致成年后更高的父权价值观。我们发现“马来穆斯林”(图中显示为Malay Muslim)和佛教徒同样倾向于参加社区防御志愿者团体,但马来穆斯林成为游骑兵的可能性要小得多,因为游骑兵在泰南三府的马来穆斯林中广受鄙视。下一个控制变量反映了受访者在成长过程中与家人讨论泰南三府暴力局势的频率(“讨论频率”,Talk Before 18)。讨论情况较多的男性更有可能参与准军事活动。本文认为,这可能既反映了受访者本身的自我选择,也反映了人们可能会更多地谈论冲突的地区代表本地区受冲突影响严重,因此更容易被准军事组织招募。下一个控制变量是受访者是否有孩子(“有孩”,Have Children):父亲更有可能因为经济原因加入游骑兵。最后,受过高等教育的男性更可能成为游骑兵,可能反映了政府热衷于招募受过较高教育的人。
+
+研究1中的主要解释性变量“父权价值观”在泰南三府有25%的观测值缺失。这是一个相对较大的缺失比例,因此本文研究了缺失情况,并进行了替代测试,包括进行使用多重插补法(multiple imputation,通过创建几个不同的合理估算数据集,并组合从每个数据集中获得的结果来消除缺失数据的不确定性)。总之,“父权价值观”的缺失与研究1中的因变量没有系统的相关性,遗漏值不太可能严重破坏对研究1结果的有效性。
+
+结果是,更高水平的“父权价值观”与更高的志愿参与社区民兵和游骑兵的可能性存在稳健的相关性。现在本文想从实质上了解这种效应的强度。转化逻辑回归系数为更直观的OR值(odds ratio,指事件A在B在场的情况下发生的几率与事件A在没有B的情况下的几率之比)或概率,只有对于一组固定在相同值并使用相同样本的特定解释变量才有意义。更重要的是,在我们的情况下,参与我们模型样本的基线概率不是很有意义,因为本实验的样本不具代表性。例如,实验1样本中泰南三府高达28%的受访者很少或更频繁地参加游骑兵活动(代表他们至少参与了游骑兵单位),这可能比泰南三府同一年龄段的所有男性中参加游骑兵的总体比例更高(因为本实验对参军的男性进行了过多抽样)。因此,基于本文数据参与的绝对概率本身就不那么有趣,更有意义的比较是不同个体之间的相对差异。下面本文展示了两个拼接图,展示了父权价值观(分为四个阶段)与参与暴力之间的关系。
+
+
+▲ 图2:父权价值观与社区民兵参与度的相关性
+
+如图2所示,在参与社区民兵活动方面,父权价值观最低和最高的人之间存在相对较大的差异。在父权价值观最低的男性参加社区民兵的男性比例相对较小(37%)。具有最高父权价值观的男性比例要大得多(60%)。同样,在图3中,父权价值观最低的男性有24%参加了游骑兵,而34%的父权值最高的男性参加过游骑兵。
+
+
+▲ 图3:父权价值观与游骑兵参与度的相关性
+
+研究2:关于征兵抽签作为自然实验的研究
+
+研究2调查了军事社会化对希望通过参加抽签逃避兵役的男性的父权价值观的影响。表2展示了几个控制变量的值,这些变量是指七个在年轻男性在征兵抽签之前已经确定的属性,最后一行显示了服兵役对父权价值观的处理效应(treatment effect)。
+
+
+▲ 表2:控制变量与父权价值观的处理效应
+
+第一行显示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平均年龄不同,因为样本中的最低年龄是21岁。年龄在21至23岁之间的人如果抽中了红卡不得不服兵役,则无法接受采访。因此,最年轻的受访者更可能属于不必服役的男性类别。接下来的两行显示,穆斯林和佛教徒同样有可能抽中了红卡,如果只将说马来语的穆斯林与其他样本进行比较,这一点也成立。同样,这些群体在“父亲服兵役”(Father served)、“讨论频率”(Talk Before 18)和“母亲被家暴”(Mother beaten)等变量方面是平衡的。服役的年轻男性说他们“被家暴”(Beaten at Home)的可能性在统计学上显著地小,但该差异数值上很小,很可能是随机效应。
+
+最后一行显示,两组样本的“父权价值观”没有显著差异,表明被强制征召入伍对性别平等的态度没有影响。本文大量的观测样本意味着即使是非常小的影响也会被检测到。考虑到抽中红卡和服兵役的待遇是随机分配的,有充分的理由得出结论:军事社会化对父权价值观变化没有因果关系。
+
+作为稳健性测试,本实验还分别测试了父权价值观五个调查问题中的每一个的处理效应,未发现任何效应。
+
+在另一项替代测试中,本实验放宽了实验同质性(treatment homogeneity)的假设。本实验首先将实验处理限制在服役期间遭受过武装冲突的应征入伍者身上。下文报告的结果进一步强化了本文的结论。
+
+本实验向服役人员提出了10个问题,例如是否看到一名阵亡士兵、靠近炸弹以及向敌人开枪。41%的人经历过这种暴力,但这种经历对他们的父权价值观没有显著影响。本实验还验证了,任何服役军种对父权价值观没有显著影响。
+
+实验组(抽签)和对照组(未抽签)的父权值指标上的缺失值数量没有显著差异。因此该缺失不太可能对研究2的结果构成威胁。此外,一个发现表明军事社会化具有显著影响:服役的男性更有可能认为在军队服役的男性应该比没有服役的更受尊重。这一结果和其他类似的结果增强了对实验有效性的信心,并确实发现了军事社会化的影响。因此,即使士兵存在被军事社会化,对性别平等的态度在很大程度上还是不受服兵役的影响。
+
+八、结论
+
+本文探讨了一个更广泛的基本问题,即父权价值观是促使人们决定参与暴力,还是暴力经历影响了父权价值体系。本文调查了那些已经被社会化为持有父权价值观的人是否更有可能主动成为潜在的暴力角色,或者是否是因为在冲突地区非自愿服役而加强了持有父权价值观念的厌女(misogyny)情绪。
+
+在第一项研究中,本文发现持有父权价值观与在武装冲突中志愿参加准军事部队之间存在着强烈而稳健的关系。这表明自我选择是理解军事化男子气概和参与暴力的联系的重要因素。在第二项研究中,本文发现实验组(强制服役)和对照组(未服役)之间的父权价值观没有显著差异。换言之,没有证据支持军事社会化会强化个人的父权价值观。
+
+这项研究存在重要局限性:这项研究中说明,服兵役不会影响个人厌女情绪,但本文没有研究的军事化男子气概的其他方面(如吃苦耐劳)可能会受到影响。此外,本研究强调超越性别二元性,通过研究男性接受父权价值观的程度的变化,可以对男性与暴力之间的联系和因果关系有了更好的理解。
+
+
+
+Elin Bjarnegård,乌普萨拉大学政府学部副教授
+
+Anders Engvall,斯德哥尔摩经济学院研究员
+
+Srisompob Jitpiromsri,宋卡王子大学和平研究所助理教授
+
+Erik Melander,乌普萨拉大学和平与冲突学部教授
+
+编译:郑嘉隽
+
+
+
+
+
+
+
+
+
+
+
+
+ Made with by Agora
+
+
+
+
+
+
diff --git a/hkers.xml b/hkers.xml
index 0c4524da..408e64cf 100644
--- a/hkers.xml
+++ b/hkers.xml
@@ -1,4 +1,4 @@
-Jekyll 2024-11-22T09:45:09+08:00 https://agorahub.github.io/pen0/hkers.xml The Republic of Agora | Hkers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Too Good To Lose 2024-11-12T12:00:00+08:00 2024-11-12T12:00:00+08:00 https://agorahub.github.io/pen0/hkers/too-good-to-lose <p><em>When it comes to the future of American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and the success of the CHIPS Act, Intel is not too big to fail, but it is too good to lose.</em></p>
+Jekyll 2024-11-26T11:22:23+08:00 https://agorahub.github.io/pen0/hkers.xml The Republic of Agora | Hkers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Too Good To Lose 2024-11-12T12:00:00+08:00 2024-11-12T12:00:00+08:00 https://agorahub.github.io/pen0/hkers/too-good-to-lose <p><em>When it comes to the future of American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and the success of the CHIPS Act, Intel is not too big to fail, but it is too good to lose.</em></p>
<excerpt />
diff --git a/hkers/index.html b/hkers/index.html
index 0494b37b..811e630e 100644
--- a/hkers/index.html
+++ b/hkers/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2090,6 +2090,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index.html b/index.html
index fd5e4576..c8c4e423 100644
--- a/index.html
+++ b/index.html
@@ -10,7 +1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51,7 +51,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67,14 +67,14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走向更进步的联合体
-
+ 复杂系统与无治主义
+
- Heidi Hartmann | 1979.06.01
- 女性主义社会主义者,必须组织一种既解决反对父权制,也解决反对资本主义的斗争实践。我们必须坚持要创建一个相互依赖、认同解放而非耻辱的社会。
+ Gavin Mendel-Gleeson | 2009.03.01
+ 将人类社会作为复杂系统进行分析,能为我们提供对于历史进程以及资本主义的强项与弱点的新的见解。
- < Full Article >
+ < Full Article >
@@ -85,14 +85,14 @@ < 网左实践总结
+ 暴力与父权:泰国男子从军经历调查
- 番茄米线 | 2022.12.16
-
“网左”总体来说确实是进步的,他们要比一些麻木者、漠不关心者和肉食者进步得多,他们是在资产阶级残酷压迫下抱团取暖的、可以接触到网络生活的群众。而“网左”形成的“左圈”也为许多来寻找答案的迷茫者,如一年半前的我,提供了资源和平台。
+ Elin Bjarnegård, et al. | 2022.08.05
+ 本研究超越男女二元性的论调,强调男性内部对于暴力的态度因意识形态影响而存在分化:志愿参军的人通常更亲近父权制意识形态,而不是军队塑造了士兵的父权思想;强制参军对不希望主动参军人士的父权思想并无明显影响。
- < Full Article >
+ < Full Article >
@@ -107,14 +107,14 @@ < 巴枯宁瑞士演讲・三
-
+ 动物之间的互助
+
- 米哈伊尔·巴枯宁 | 1871.05.03
-
亲爱的同志们,上次说1789~1793年革命中,中产阶级有意无意间助用平民之力,筑其权力于封建世界废墟之上。从此以后,他们成为统治阶级。
+ 彼得·克鲁泡特金 | 1890.09.30
+ 生存竞争 互助 自然法则和逐步进化的主要因素 无脊椎动物 蚂蚁和蜜蜂 鸟类 猎食和捕鱼的结合 合群性 小鸟之间的互相保护 鹤和鹦鹉
- < Full Article >
+ < Full Article >
@@ -126,6 +126,22 @@ <
+
+
+ 尋香記
+
+
+ 東加豆 | 2024.09.02
+ 我七月初就知道「尋香記」這個展覽了,但一直沒有動身,身心靈也像一個木頭人。為什麼呢?如果這是在二十年前,我肯定會在第一天第一時間就衝過去,興奮得不得了。想想也是挺有意思,我跟香味這東西,總算是有些不解之緣吧。八月的最後一天,我終於踏進了展廳。不過,就算來晚了,那份對香氣的喜愛,還是一點都沒少。有心動,也有感動。
+
+
+ < Full Article >
+
+
+
+
+
+
2024盂蘭雜記
@@ -142,6 +158,24 @@ <
+
+ 李文亮医生,你好
+
+
+ CrazyArticle | 2024.08.29
+ 李文亮医生:
+
+您好。当我第一次知道您的时候,您已经去世,我是在新闻联播上得知您被平反的事,那一天,2020年3月19日。当时我正被关在广州市第一看守所。
+
+
+ < Full Article >
+
+
+
+
+
+
拍打詠
@@ -258,37 +292,7 @@ <
-
- 胰暢詠
-
-
- 東加豆 | 2024.08.22
- 腹痛如刀夜未央,
-
-急診方知胰病傷。
-
-
- < Full Article >
-
-
-
-
-
-
-
-
- 孟加拉——两个女人的角斗场
-
- 马屿人 | 2024.08.22
- 孟加拉政府终于正式接受最高法院判决,将给“自由战士”与其亲属的公务员配额降到5%,93%的公务员岗位面向社会择优录用。而此时,孟加拉青年的抗议活动已经持续了一个多月时间,进入暴力冲突也有两个星期,至少174人死亡,超过2500人被捕。
-
-
- < Full Article >
-
-
-
@@ -1285,6 +1289,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Columns - page 9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1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1
薛定諤的貓死了沒?
+江世威 | 2023-11-14
+理解宋朝・王安石【2】唯财是举
+Ethan | 2023-11-12
+人工智能时代里的个人主体性
@@ -250,22 +266,6 @@豬文 | 2023-10-09<
大語言模型可以理解時空?
-討厭鬼 | 2023-10-09
-空間的理念
-野人 | 2023-10-05
-野人 | 2023-10-05<
Previous ♢
- Page 9 of 19
+ Page 9 of 20
♢ Next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index.html b/c2/index.html
index 70c2b7fe..08c58026 100644
--- a/c2/index.html
+++ b/c2/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2,6 +322,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10/index.html b/c2/page10/index.html
index 46b567ab..16a59cca 100644
--- a/c2/page10/index.html
+++ b/c2/page10/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10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10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11/index.html b/c2/page11/index.html
index 8b1801d7..1ec43764 100644
--- a/c2/page11/index.html
+++ b/c2/page11/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11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11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12/index.html b/c2/page12/index.html
index 6343e019..f3c02526 100644
--- a/c2/page12/index.html
+++ b/c2/page12/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12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1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13/index.html b/c2/page13/index.html
index 357c25a6..93fef36d 100644
--- a/c2/page13/index.html
+++ b/c2/page13/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13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13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14/index.html b/c2/page14/index.html
index cf8b04d9..a8a63271 100644
--- a/c2/page14/index.html
+++ b/c2/page14/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14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14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15/index.html b/c2/page15/index.html
index 8e8496ea..3a070062 100644
--- a/c2/page15/index.html
+++ b/c2/page15/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15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15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16/index.html b/c2/page16/index.html
index b0156a44..18b0f06f 100644
--- a/c2/page16/index.html
+++ b/c2/page16/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16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16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17/index.html b/c2/page17/index.html
index 062d29f5..03c4358c 100644
--- a/c2/page17/index.html
+++ b/c2/page17/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1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17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18/index.html b/c2/page18/index.html
index 48dcad16..a8e4d7ac 100644
--- a/c2/page18/index.html
+++ b/c2/page18/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1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18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19/index.html b/c2/page19/index.html
index e30ff3b4..06d1d2f9 100644
--- a/c2/page19/index.html
+++ b/c2/page19/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19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19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2/index.html b/c2/page2/index.html
index f72275ef..ffd3c545 100644
--- a/c2/page2/index.html
+++ b/c2/page2/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2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20/index.html b/c2/page20/index.html
index 74e548aa..2975ba4e 100644
--- a/c2/page20/index.html
+++ b/c2/page20/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20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20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21/index.html b/c2/page21/index.html
index f1dc396c..6d1eafba 100644
--- a/c2/page21/index.html
+++ b/c2/page21/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21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21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22/index.html b/c2/page22/index.html
index 1a98deca..f8d96e70 100644
--- a/c2/page22/index.html
+++ b/c2/page22/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22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2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23/index.html b/c2/page23/index.html
index f2a16328..38bf75dc 100644
--- a/c2/page23/index.html
+++ b/c2/page23/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23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23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24/index.html b/c2/page24/index.html
index 778917d1..58b99234 100644
--- a/c2/page24/index.html
+++ b/c2/page24/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24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24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25/index.html b/c2/page25/index.html
index 5d080de5..6487974b 100644
--- a/c2/page25/index.html
+++ b/c2/page25/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25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25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26/index.html b/c2/page26/index.html
index ccd83a90..36c470a5 100644
--- a/c2/page26/index.html
+++ b/c2/page26/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26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26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27/index.html b/c2/page27/index.html
index b4ee6666..adcdb79d 100644
--- a/c2/page27/index.html
+++ b/c2/page27/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2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27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28/index.html b/c2/page28/index.html
index 5e745243..b99a4330 100644
--- a/c2/page28/index.html
+++ b/c2/page28/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2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28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29/index.html b/c2/page29/index.html
index 63efb3c9..29746c21 100644
--- a/c2/page29/index.html
+++ b/c2/page29/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29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29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3/index.html b/c2/page3/index.html
index 857bf4fe..09c3f1d5 100644
--- a/c2/page3/index.html
+++ b/c2/page3/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3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3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30/index.html b/c2/page30/index.html
index 24928321..28cdb119 100644
--- a/c2/page30/index.html
+++ b/c2/page30/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30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30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31/index.html b/c2/page31/index.html
index 07c9b037..f892d948 100644
--- a/c2/page31/index.html
+++ b/c2/page31/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31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31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32/index.html b/c2/page32/index.html
index 6d6878b5..366edc36 100644
--- a/c2/page32/index.html
+++ b/c2/page32/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32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3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33/index.html b/c2/page33/index.html
index ab5c9dc5..6ef20e1a 100644
--- a/c2/page33/index.html
+++ b/c2/page33/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33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33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34/index.html b/c2/page34/index.html
index 38a2e175..7a23c97e 100644
--- a/c2/page34/index.html
+++ b/c2/page34/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34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34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35/index.html b/c2/page35/index.html
index 0f515207..578107a8 100644
--- a/c2/page35/index.html
+++ b/c2/page35/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35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35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36/index.html b/c2/page36/index.html
index 611078c3..aa3f9ca6 100644
--- a/c2/page36/index.html
+++ b/c2/page36/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36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36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37/index.html b/c2/page37/index.html
index 1c1a12a9..8d0900f9 100644
--- a/c2/page37/index.html
+++ b/c2/page37/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3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37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194,6 +19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4/index.html b/c2/page4/index.html
index 4fd08efc..623b532c 100644
--- a/c2/page4/index.html
+++ b/c2/page4/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4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4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5/index.html b/c2/page5/index.html
index 635c49e0..9589ae35 100644
--- a/c2/page5/index.html
+++ b/c2/page5/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5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5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6/index.html b/c2/page6/index.html
index 264ee549..2fba5757 100644
--- a/c2/page6/index.html
+++ b/c2/page6/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6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6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7/index.html b/c2/page7/index.html
index e1d1bf6e..3528e730 100644
--- a/c2/page7/index.html
+++ b/c2/page7/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7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8/index.html b/c2/page8/index.html
index 13c99131..1da3e1b9 100644
--- a/c2/page8/index.html
+++ b/c2/page8/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8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9/index.html b/c2/page9/index.html
index 8e996047..9c7b480b 100644
--- a/c2/page9/index.html
+++ b/c2/page9/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9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9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olumns.xml b/columns.xml
index 040e6750..1ec6929f 100644
--- a/columns.xml
+++ b/columns.xml
@@ -1,4 +1,102 @@
-Jekyll 2024-11-22T09:45:09+08:00 https://agorahub.github.io/pen0/columns.xml The Republic of Agora | Columns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2024盂蘭雜記 2024-09-01T12:00:00+08:00 2024-09-01T12:00:00+08:00 https://agorahub.github.io/pen0/columns/misc-notes-of-the-bon-2024 <p>農曆七月將過,大開一個月的鬼門,也要再次關上,讓來自另一個次元的鬼魂朋友,回到屬於ta們所屬的領域。</p>
+Jekyll 2024-11-26T11:22:23+08:00 https://agorahub.github.io/pen0/columns.xml The Republic of Agora | Columns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尋香記 2024-09-02T12:00:00+08:00 2024-09-02T12:00:00+08:00 https://agorahub.github.io/pen0/columns/fragrance-of-time <p>我七月初就知道「尋香記」這個展覽了,但一直沒有動身,身心靈也像一個木頭人。為什麼呢?如果這是在二十年前,我肯定會在第一天第一時間就衝過去,興奮得不得了。想想也是挺有意思,我跟香味這東西,總算是有些不解之緣吧。八月的最後一天,我終於踏進了展廳。不過,就算來晚了,那份對香氣的喜愛,還是一點都沒少。有心動,也有感動。</p>
+
+<!--more-->
+
+<p><img src="https://i.imgur.com/gD1HcVL.png" alt="image01" /></p>
+
+<h3 id="一入門香火初現">一.入門:香火初現</h3>
+
+<p>這天,我來到了香港藝術館,參觀了「尋香記」這個展覽。一走進門口,就聞到一股淡淡的香氣,讓人感覺心情舒暢。這不是普通的香氣,而是從遠古傳來的,一種讓人心靈沉靜的力量。</p>
+
+<p><img src="https://i.imgur.com/Xen7YEl.png" alt="image02" /></p>
+
+<h3 id="二歷史香之起源">二.歷史:香之起源</h3>
+
+<p>展覽的第一部分介紹了中國芳香文化的起源。遠古時,人們為了祭祀天地,開始燔柴燎木,這就是後來香文化的雛形。看著那些古老的工具和儀式用品,我仿佛能聽到遠古的聲音,感受到當時人們對自然的敬畏之情。</p>
+
+<p><img src="https://i.imgur.com/QoY2tup.png" alt="image03" /></p>
+
+<h3 id="三生活香之日常">三.生活:香之日常</h3>
+
+<p>接著,展覽展示了香在古人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從香囊到香湯,再到香薰衣物,甚至用香木建造的房子,這些都讓我驚訝不已。古人對於香氣的追求,不僅僅是為了好聞,還有驅蟲、養生的功效。這一點,現代人似乎還有很多可以學習的地方。</p>
+
+<p><img src="https://i.imgur.com/80YLz2b.png" alt="image04" /></p>
+
+<h3 id="四文藝香之風雅">四.文藝:香之風雅</h3>
+
+<p>當我走到文人雅士與香的關係部分時,更是感觸良多。古人不僅把香作為生活的一部分,還將其融入到了詩歌、音樂之中,甚至成為了一種精神追求。這裡展示的一些詩情畫意,讓我體會到了那種在香氣中尋找靈感的意境。</p>
+
+<p><img src="https://i.imgur.com/Bp7vKw1.png" alt="image05" /></p>
+
+<h3 id="五工藝香之器物">五.工藝:香之器物</h3>
+
+<p>展覽還特別介紹了各種精美的香器。這些香爐和香具,設計精美,做工細膩,不僅是實用的物品,更是藝術品。看著這些物件,我腦海裡浮現出古人使用它們時的場景,彷彿自己也參與其中。</p>
+
+<p><img src="https://i.imgur.com/vozMGuO.png" alt="image06" /></p>
+
+<p><img src="https://i.imgur.com/XNWl91D.png" alt="image07" /></p>
+
+<h3 id="六香之感懷">六.香之感懷</h3>
+
+<p>參觀完這個展覽,我深深感受到了中國芳香文化的深厚底蘊。香不僅僅是一種物質的存在,更是一種文化和精神的傳承。在現代忙碌的生活中,我們不妨偶爾停下來,點上一根香,讓自己的心靈得到片刻的安寧。</p>
+
+<p><img src="https://i.imgur.com/V1eFZip.png" alt="image08" /></p>
+
+<p><img src="https://i.imgur.com/YCAJvuB.png" alt="image09" /></p>
+
+<p>離開這展覽廳,愉快時光未完的,接下來,我來到了另一個展覽廳:「袖珍.厚禮──浮雲軒藏中國鼻煙壺捐贈展」</p>
+
+<h2 id="袖珍厚禮">「袖珍.厚禮」</h2>
+
+<p><img src="https://i.imgur.com/TBcdIlN.png" alt="image10" /></p>
+
+<h3 id="一壯觀的鼻煙壺世界">一.壯觀的鼻煙壺世界</h3>
+
+<p>聽說這是香港迄今最大規模的鼻煙壺捐贈展,由已故收藏家冼祖謙先生的夫人冼石韞玉女士慷慨捐贈。這意味著冼祖謙先生夫人對香港藝術館的支持和絕對的信任,這是非常讓人感動的事情。既然來了,當然不能錯過。</p>
+
+<p><img src="https://i.imgur.com/Wvx6Mo6.png" alt="image11" /></p>
+
+<h3 id="二小巧的驚喜">二.小巧的驚喜</h3>
+
+<p>剛踏入展廳,就被那些小巧玲瓏的鼻煙壺吸引住了。每個鼻煙壺都不過掌心大小,但細看之下,卻各有千秋。有的色彩鮮艷,有的造型別緻,有的雕刻精細,真讓人歎為觀止。</p>
+
+<p><img src="https://i.imgur.com/pYG1Y8m.png" alt="image12" /></p>
+
+<h3 id="三穿越時空的禮物">三.穿越時空的禮物</h3>
+
+<p>鼻煙壺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清朝,當時是王公貴族之間互相饋贈的珍貴禮物。看著這些精美的鼻煙壺,不禁讓人想著當年貴族們收到這樣的禮物時,該有多高興啊!每一個鼻煙壺背後,都可能藏著一段故事。</p>
+
+<p><img src="https://i.imgur.com/iT7tUH8.png" alt="image13" /></p>
+
+<h3 id="四工藝匠人的心血">四.工藝:匠人的心血</h3>
+
+<p>這些鼻煙壺之所以珍貴,還在於它們的製作工藝。從選材到雕刻,再到上色,每一步都透露出匠人的心血。有的鼻煙壺用的是珍稀的玉石,有的則是玻璃或瓷器,不管哪一種材料,都能被匠人巧手打造成一件件藝術品。</p>
+
+<p><img src="https://i.imgur.com/zdIb2ZK.png" alt="image14" /></p>
+
+<h3 id="五故事浮雲軒的收藏">五.故事:浮雲軒的收藏</h3>
+
+<p>最讓人感動的是,這些鼻煙壺都是冼祖謙先生一生的收藏。他不僅是一位收藏家,更是一個對鼻煙壺文化有著深厚感情的人。看著這些展品,能感受到他當年收集這些鼻煙壺時的喜悅和滿足。一個個地收集,一組組地收藏。</p>
+
+<p><img src="https://i.imgur.com/rZW1iRQ.png" alt="image15" /></p>
+
+<h3 id="六結語一份珍貴的禮物">六.結語:一份珍貴的禮物</h3>
+
+<p>離開展廳的時候,心中都是滿足的。全都是小小的鼻煙壺,不僅是藝術品,是冼氏夫婦留給香港的一份珍貴禮物。這些香氣,不僅記錄了一段歷史,也代表著一種文化。</p>
+
+<p><img src="https://i.imgur.com/07Cdjgb.png" alt="image16" /></p>
+
+<p>而我,當我百年歸老的時候,我的香水收藏品又可以為它們找個家嗎?</p>
+
+<p><img src="https://i.imgur.com/6Ek1fEk.jpeg" alt="image17" /></p>
+
+<p><img src="https://i.imgur.com/wCUN2xR.png" alt="image18" /></p>
+
+<p>這次展覽又喚醒了我,那些古老而美麗的東西。下次再來香港藝術館,也許有有更好的發現。</p>
+
+<p>完</p>
+
+<!--END--> 東加豆 我七月初就知道「尋香記」這個展覽了,但一直沒有動身,身心靈也像一個木頭人。為什麼呢?如果這是在二十年前,我肯定會在第一天第一時間就衝過去,興奮得不得了。想想也是挺有意思,我跟香味這東西,總算是有些不解之緣吧。八月的最後一天,我終於踏進了展廳。不過,就算來晚了,那份對香氣的喜愛,還是一點都沒少。有心動,也有感動。 2024盂蘭雜記 2024-09-01T12:00:00+08:00 2024-09-01T12:00:00+08:00 https://agorahub.github.io/pen0/columns/misc-notes-of-the-bon-2024 <p>農曆七月將過,大開一個月的鬼門,也要再次關上,讓來自另一個次元的鬼魂朋友,回到屬於ta們所屬的領域。</p>
<!--more-->
@@ -24,7 +122,53 @@
<p>農曆七月十四前一天,走訪廣州的南國書香節,同時也邀約了網友飯聚。廣州老城區的街頭上,也看到有人在燒街衣,但規模較大的盂蘭勝會,倒不是廣州的常態。後來刷了一下廣州城市導賞團體「BOOK導賞」的微博,發現在這個時間段,他們也策劃了一些民間鬼故團。倘若有機會參加得到,相信又會有另一番收穫。</p>
-<!--END--> WrightFu 農曆七月將過,大開一個月的鬼門,也要再次關上,讓來自另一個次元的鬼魂朋友,回到屬於ta們所屬的領域。 拍打詠 2024-08-29T12:00:00+08:00 2024-08-29T12:00:00+08:00 https://agorahub.github.io/pen0/columns/chanting-slapping <p>輕拍全身舒筋骨,</p>
+<!--END--> WrightFu 農曆七月將過,大開一個月的鬼門,也要再次關上,讓來自另一個次元的鬼魂朋友,回到屬於ta們所屬的領域。 李文亮医生,你好 2024-08-29T12:00:00+08:00 2024-08-29T12:00:00+08:00 https://agorahub.github.io/pen0/columns/hello-dr-li-wenliang <p>李文亮医生:</p>
+
+<p>您好。当我第一次知道您的时候,您已经去世,我是在新闻联播上得知您被平反的事,那一天,2020年3月19日。当时我正被关在广州市第一看守所。</p>
+
+<!--more-->
+
+<p>我们素未谋面,直到今日。</p>
+
+<p>对于武汉疫情,我没有感知,因为当时的我正被限制自由。</p>
+
+<p>自由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p>
+
+<p>李医生,我们都做了各自该做的事情。您作为医生,在疫情刚刚开始的时候,开始提醒同行:有不明原因的肺炎患者入院。最終,您被警察叫去派出所接受训诫,并且受到威胁:如果再犯,你就是寻衅滋事!</p>
+
+<p>而我则为了捍卫自由而走向街头,我为了捍卫新闻自由和出版自由而帮助那些走向街头的人,哪怕他们已经和香港警察起了正面冲突,哪怕子弹横飞,哪怕硝烟弥漫,我帮助了他们,我义无反顾。</p>
+
+<p>有人说我是“反中乱港”分子,那是因为我做的这些事情,动摇了统治者的执政根基。</p>
+
+<p>公道自在人心。</p>
+
+<p>李医生,这个世界就是如此荒诞,您从被训诫,留下案底而一下子成为了英雄,身后被评为烈士,甚至全国各政府机构都要为您下半旗致哀,而我呢?不是被训诫,而是被判了刑。</p>
+
+<p>好人要留下前科,而执政者和他们的走狗们,却可以拿着大把的金钱“投资”海外,而不管国民生活在困苦当中,也不管现在那4400万绝望的失业大军。还割着这个国家的国民的韭菜,如果有那么不服气的韭菜,那就要被训诫,要被判刑。</p>
+
+<p>李医生,您知道吗?李克强总理也去世了,不知你们是否已经见过面。在他去世的那段时间在他的家门外已满是鲜花,就像悼念您一样。这一束束鲜花,真的是在悼念吗?那是在对执政者的暴政无声的控诉!因为李总理说过:人在做,天在看!</p>
+
+<p>是的,人在做,天在看!</p>
+
+<p>李医生,您知道吗?《庆余年》已经被搬上电视了,您的微博已经成为全国网民的哭墙,四年来,大家都在微博上和您聊天,我翻看您的微博,也不免失声痛哭,李医生,如果真有那天,我好想和您见上一面,简单地说一句:李医生,您好。</p>
+
+<p>李医生,您知道吗?在您去世两年后,在西安、上海、以及我所生活的城市——广州也相继爆发疫情。如果说武汉在疫情的时候被封城尚情有可原,那么上海的疫情就简直是癫狂。一切以疫情为目标,所谓的“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到头来只是对作为人最基本的权利——生命权践踏。一切以防疫优先,哪怕洪水滔天!</p>
+
+<p>李医生,您听听那《四月之声》吧,那是多么让人绝望的声音啊!普通市民的悲伤,基层干部的无奈,高级官员的无耻,全部在这《四月之声》之中。</p>
+
+<p>李医生,您知道吗,在2022年的11月,全国爆发了声势浩荡的白纸运动,这场轰动全国的街头运动,才让执政者感到恐惧,最后不得不结束了持续三年的变态清零防疫政策。而在此之前,新疆已经因为疫情而封了3个月。没有水,没有粮食,家门被焊死。因为所谓的“防疫”,小区居民楼里的居民因无法逃生而被活活烧死,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和癌症患者只能关在家里自求多福,家里养的宠物因为所谓的防疫而被活活打死。市民不服气,敲家里的锅碗瓢盆,却被指为“境外势力”煽动。</p>
+
+<p>李医生,多么荒诞的国家,多么荒诞的政党,多么荒诞的世界。</p>
+
+<p>但是,正因为那句话: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在那年11月的上海,年轻一代走上街头,第一次喊出了“习近平下台,共产党下台。”的口号。在一个拥有自由的国家,大家可以用选票来让施行暴政的执政者下台,让施行暴政的政党下台,而我们呢?等待的是,是秋后算帐,是大抓捕,是无穷无尽的恐惧。</p>
+
+<p>活在恐惧中,则永远恐惧;敢于面对恐惧,才会有真正的自由。</p>
+
+<p>愿这个国家不再有恐惧,愿您在泉下安好。</p>
+
+<p>一个和您一样的人</p>
+
+<!--END--> CrazyArticle 李文亮医生: 您好。当我第一次知道您的时候,您已经去世,我是在新闻联播上得知您被平反的事,那一天,2020年3月19日。当时我正被关在广州市第一看守所。 拍打詠 2024-08-29T12:00:00+08:00 2024-08-29T12:00:00+08:00 https://agorahub.github.io/pen0/columns/chanting-slapping <p>輕拍全身舒筋骨,</p>
<p>氣血通暢自健身。</p>
@@ -3931,74 +4075,4 @@
<p>如果说还有什么最后的忠告的话,鉴于中国的特殊国情,我想说:不管是毛主义还是马主义,共产主义还是社会主义,他们并不是反抗的唯一叙事。它们并没有很酷,有的只是残酷。</p>
-<!--END--> 鹿馬 又是一年高考毕业季。今年有一个怪现象引起了我的注意:多地出现考生考完之后,冲出考场展示巴勒斯坦旗的场面。这不是个例,有不少高中生再在采访中表示支持巴勒斯坦,同时还有人表示希望统一台湾,也有人高喊共产主义万岁。 端午漫谈屈原 2024-06-11T12:00:00+08:00 2024-06-11T12:00:00+08:00 https://agorahub.github.io/pen0/columns/talking-about-qu-yuan-during-the-dragon-boat-festival <p>过端午节要吃棕子,赛龙舟,现在还放一天假。这都托屈原的福,得感谢他,是他投江自尽用生命带给后人的福利。</p>
-
-<!--more-->
-
-<p>屈原非常有才华,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留下姓名的伟大诗人。在他的时代,他独步诗坛。春秋战国时代,没有能和他比肩的诗人。我觉得,如果端午节要纪念屈原,那就多宣扬些他的文学成就吧!过端午节念念屈原的诗,举行些诗歌朗诵会,诗歌征集赛等,比吃棕子,赛龙舟似乎更有意义。</p>
-
-<p>屈原创立了“楚辞”这种文体。他的作品想象丰富,辞采瑰丽,奇幻浪漫,哀怨缠绵。天马行空、惊天地、泣鬼神。据汉朝刘向、刘歆父子校订,共计25篇,包括《离骚》、《天问》、《远游》、《卜居》、《渔父》、《九歌》11篇和《九章》9篇。篇数虽少,但篇幅都不小。《离骚》近三千字、《天问》近二千字。</p>
-
-<p>后人对他的诗作评价很高。《文心雕龙》的作者刘勰认为他影响了数代诗人,“其衣被词人,非一代也”;李白有诗称赞“屈平词赋悬日月”;苏轼则自叹不如,“吾文终其身企慕而不能及万一者,惟屈子一人耳”;鲁迅认为屈原的诗,“逸响伟辞,卓绝一世”;“其影响于后来之文章,乃甚或在《三百篇》(《诗经》)以上”。</p>
-
-<p>但为什么这么一位对后世影响甚大的伟大诗人,古人却没有给其应有的荣誉呢?像李白,杜甫那样有个“诗仙”、“诗圣”的称号呢?按他的地位和他的传奇,我觉得应该被称为“诗神”!屈原这么有故事,不肯同流合污,抱石投江自尽,应该衍生出些神话故事才对呀!比如说死后灵魂不散,被龙王或某方神圣接引,成神成仙,成为掌管凡间诗才的“诗神”,供后来诗人朝奉祭拜。就按关羽衍化为“武圣”的套路编就行了。</p>
-
-<p>这百分之百是因为他是自杀而死,因道德行为影响了对他诗歌成就的评价。他的才华众所公认。但他投江这事,则见仁见智。古往今来,有很多人赞同,也有不少人感到惋惜甚至责怪。</p>
-
-<p>古人对自杀评价很低。按儒家的《孝经》,“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自杀首先是不孝。儒家只赞赏“杀身成仁,舍生取义”。为了仁义忠孝,牺牲生命是高尚的。屈原自杀显然不是“杀身成仁”。朱熹对屈原的评价就不高,在《楚辞集注序》中说:“原之为人,其志行虽或过于中庸而不可以为法,然皆出于忠君爱国之诚心”。意思是,屈原虽然有忠君爱国之心,但其志向和行为偏离了中庸之道而不可以效仿。不赞同屈原对楚怀王因爱生怨和自杀的举动。</p>
-
-<p>既然读书人不赞同他的自杀行为,就不会把他抬得太高。诗仙,诗圣这些称号肯定是读书人封的。皇帝和老百姓都不会对这感兴趣。读书人虽然能实事求是地评价他的文学成就,但因其有道德上的缺憾,就不会神化他。</p>
-
-<p>但我们现在对屈原的评价与古人有所不同,给他戴上了“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这顶桂冠。但“伟大”两字是赞扬其爱国精神,偏于道德化和政治化,而不是赞扬其文学成就。</p>
-
-<p>高度称赞和宣扬屈原的“爱国主义精神”可能始于清末,不会再早了。因为那时中国人才刚刚有国家的概念,以前是天下的概念。国家的概念是在被西方列强生拉硬拖,拽进世界体系后才产生的。因为屈原非常热爱楚国,所以就将屈原对楚国的热爱之情称之为爱国主义。</p>
-
-<p>但其实屈原对自己的祖国,对楚国的这种热爱在春秋战国时代并不普遍。那时,人们对诸侯国的认同并不高,最高认同是华夏文化。对华夏文化的认同高于对出生国的认同,就好像我们今天对国家的认同要高于对省籍的认同。只要在华夏文化圈内,没有跑去为周边的夷狄做事,就都没问题。不会被认为是叛国,被唾骂为“楚奸”或“秦奸”。</p>
-
-<p>比如同是楚国人的伍子胥,楚平王杀了他的父亲和哥哥,他就逃到吴国。后来借兵攻入楚国,掘了楚平王的坟墓。也没人骂他是“楚奸”。还有商鞅、吴起、张仪、苏秦等诸多游士,在各个诸侯国间奔走,哪国合意就为哪国做事。自己没有心理负担,担心愧对自己出生长大的国家,其它人也不会认为这有什么不对。</p>
-
-<p>老百姓就更是这样了。哪个国家政策好,发展得好,只要有可能,就迁移到哪个国家。那时各国边境出和入都缺乏足够的手段严加管理。梁惠王就曾请教孟子如何增加人口,向孟子抱怨魏国老百姓不识他的好心和好政策,却移居邻国。“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说明当时,老百姓在诸侯国之间迁移很正常很普遍。人口就是生产力,各国都很在意老百姓的迁入移出。</p>
-
-<p>那为什么屈原这么热爱楚国呢?不远走他乡,而在楚国这一棵树上吊死呢?俗话说,“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原因很简单!因为他是王族,是贵族,比孔子、孟子这些士人地位要高;与一般老百姓相比,当然更是天地之悬。</p>
-
-<p>屈原姓芈(mǐ),与电视剧《芈月传》中的芈月同姓。芈是楚国的国姓。司马迁在《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中说:“屈原,名平,楚之同姓者也”。屈是他的氏。氏是姓的分支。早先姓下还分氏,后来才没有的,只剩下姓。屈原家是楚国早先的国君楚武王的后代。他们家族从春秋前期到战国后期,一直是楚国显赫的贵族,经久不衰。屈原曾任三闾大夫,据说是掌管王族事务的职务。他有封地,有多种说法,有说在秭归或江陵,还有说在湘沅。</p>
-
-<p>拿现在的话来说,屈原就是楚国的股东,当然不是最大的股东了,最大的股东是国君。他的股份还是原始股,但不像现在可以上市交易。商鞅、吴起、伍子胥这些士人只相当于高管。高管可以跳槽,股东就不能跳槽。股份不能交易,又不能跳槽,那他就只能吊在楚国这棵树上了。</p>
-
-<p>所以,屈原热爱楚国,那是他的本分。楚国的老百姓备受王公贵族的压迫,是没有理由爱楚国的。老百姓对楚国的事务既没有发言权,自己的劳动果实还被王公贵族剥夺,挣扎在温饱线上;甚至食不果腹,衣不遮体,有什么理由要求楚国的老百姓爱楚国呢?只有屈原这样的王公贵族才有理由,才有资格爱楚国。“奴隶没有祖国”。如果屈原这样的主人不热爱楚国,谁又会热爱楚国呢?</p>
-
-<!--END--> 江上小堂 过端午节要吃棕子,赛龙舟,现在还放一天假。这都托屈原的福,得感谢他,是他投江自尽用生命带给后人的福利。 端午漫谈伍子胥 2024-06-10T12:00:00+08:00 2024-06-10T12:00:00+08:00 https://agorahub.github.io/pen0/columns/talking-about-wu-zixu-during-the-dragon-boat-festival <p>早先,吴越一带端午节还曾纪念伍子胥。伍子胥与屈原一样也是楚国人,但对吴国贡献很大。他死后,吴越人就在端午这天纪念他。他的事迹也很有名,还比屈原早生200多年,却被屈原后来居上,盖住了他的声名。</p>
-
-<!--more-->
-
-<p>他的作为与屈原截然相反。面对迫害,不肯束手就擒。你不仁我不义,一不做二不休。绝地反击,睚眦必报。</p>
-
-<p>楚平王用他的父亲要挟他和他的兄弟,招他们前出,想把他一家赶尽杀绝人。伍子胥对他哥哥说,“我们去了,都得死,救不了父亲。不如投奔他国,借助他国势力雪父之仇。都死了,什么也做不了”。他哥哥也很实诚,回答道,“我知道去了也是死,但我活下来也没有能力为父报仇,会被天下人耻笑,还不如一死”。</p>
-
-<p>楚平王派捕快来抓,伍子胥拉弓对峙。没人敢上前,伍子胥就趁机逃走。而他哥哥却从容就擒。两兄弟的选择都非常令人动容,可谓“去留肝胆两昆仑”。</p>
-
-<p>司马迁在《史记》中是这样描写的,</p>
-
-<blockquote>
- <p>平王使人召二子曰:“来,吾生汝父;不来,今杀奢也。”伍尚欲往,员曰:“楚之召我兄弟,非欲以生我父也,恐有脱者后生患,故以父为质,诈召二子。二子到,则父子俱死。何益父之死?往而令仇不得报耳。不如奔他国,借力以雪父之耻。俱灭,无为也”。伍尚曰,“我知往终不能全父命。然恨父召我以求生而不往,后不能雪耻,终为天下笑耳。”</p>
-</blockquote>
-
-<p>后来,伍子胥成功混出昭关,逃到了吴国。因他曾在楚国很有势力,跟楚国的贵族官员多有交往,了解楚国很多内幕,对吴国很有用,就受到吴国的保护。那时,也没有引渡一说。他则在吴国苦心经营,处处跟楚国过不去,离间吴国与楚国的关系。最终得以借吴国的兵攻入楚国,把楚平王掘墓鞭尸,为父报了仇。</p>
-
-<p><img src="https://i.imgur.com/wP8LUJ7.png" alt="image01" /></p>
-
-<p>春秋战国时期,列国争雄。天下和价值观尚未统一。所以,面对同样的事,人们根据自身的处境不同,往往有多种选择。既有屈原这种不弃不离的,也有伍子胥哥哥这样从容赴死的,还有伍子胥这样针锋相对,绝不服输的。</p>
-
-<p><img src="https://i.imgur.com/Zidegzc.png" alt="image02" /></p>
-
-<p>时人对伍子胥的评价也是多样的,既有赞赏的,也有反对的。比如他的朋友申包胥听说他掘了楚平王的坟,就指责他的手段太过分了。申包胥说得对,他这样做确实戾气太重。伍子胥则满不在乎地回答到,“吾日暮途远,吾故倒行而逆施之”。意思是我的时间不多了,顾不得那么多了,泄心头之恨要紧。</p>
-
-<p>但在秦始皇一统天下,汉武帝独尊儒术之后。面对同样来自于朝廷的迫害,就很难有伍子胥这样的选择了。一个是没地跑了,跑到哪里都是皇帝的天下,除非跑到番邦去。二是,忠君爱国成了最高价值。“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历朝历代,不知有多少官员百姓被昏君暴君迫害致死。但他们别无选择,只得乖乖地束手就擒,心中不敢生出半点反抗的念头。没能力没本事反抗就不说了。即便有能力反抗,也是自废武功,生怕背上不忠君的骂名。</p>
-
-<p>例如宋江,都落草为寇占山为王了,还是不敢亮出反皇帝的旗帜。而打出“只反贪官,不反皇帝”,替天行道的旗子。念念不忘的就是招安,重新做大宋的臣子。最终果真如愿受招安了,但还是被朝廷赐死,束手就擒。宋江就是小时候念私塾,脑子里被灌进儒家的“忠孝”思想,再也摆脱不了了。</p>
-
-<p>反观没念过书的李逵、武松、石勇之类的草莽,反而没有这些束缚。管得天王老子,眼里只认得拳头。石勇便说得出,“你这鸟男女好不识人!欺负老爷独自一个!要换座头。便是赵官家,老爷也彆鸟不换。高做声,大脖子拳不认得你!”他们没受过儒家的教化,处于原生态。虽然他们也没有自由平等的观念,往往也是以势欺人,就敢于反抗不管以什么名义施加于己的不公和压迫而言,比儒家的奴化思想更为可取。</p>
-
-<p>今天端午节纪念屈原,也不应当忘记伍子胥。</p>
-
-<!--END--> 江上小堂 早先,吴越一带端午节还曾纪念伍子胥。伍子胥与屈原一样也是楚国人,但对吴国贡献很大。他死后,吴越人就在端午这天纪念他。他的事迹也很有名,还比屈原早生200多年,却被屈原后来居上,盖住了他的声名。
\ No newline at end of file
+<!--END--> 鹿馬 又是一年高考毕业季。今年有一个怪现象引起了我的注意:多地出现考生考完之后,冲出考场展示巴勒斯坦旗的场面。这不是个例,有不少高中生再在采访中表示支持巴勒斯坦,同时还有人表示希望统一台湾,也有人高喊共产主义万岁。
\ No newline at end of file
diff --git a/columns/2024-08-29-hello-dr-li-wenliang.html b/columns/2024-08-29-hello-dr-li-wenliang.html
new file mode 100644
index 00000000..00a5bb88
--- /dev/null
+++ b/columns/2024-08-29-hello-dr-li-wenliang.html
@@ -0,0 +1,139 @@
+
+
+
+
+
+
+
+
+
+ 李文亮医生,你好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李文亮医生,你好
+
+
+
+
+
+ CrazyArticle | 2024.08.29
+
+
+ 李文亮医生:
+
+您好。当我第一次知道您的时候,您已经去世,我是在新闻联播上得知您被平反的事,那一天,2020年3月19日。当时我正被关在广州市第一看守所。
+
+
+
+我们素未谋面,直到今日。
+
+对于武汉疫情,我没有感知,因为当时的我正被限制自由。
+
+自由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
+
+李医生,我们都做了各自该做的事情。您作为医生,在疫情刚刚开始的时候,开始提醒同行:有不明原因的肺炎患者入院。最終,您被警察叫去派出所接受训诫,并且受到威胁:如果再犯,你就是寻衅滋事!
+
+而我则为了捍卫自由而走向街头,我为了捍卫新闻自由和出版自由而帮助那些走向街头的人,哪怕他们已经和香港警察起了正面冲突,哪怕子弹横飞,哪怕硝烟弥漫,我帮助了他们,我义无反顾。
+
+有人说我是“反中乱港”分子,那是因为我做的这些事情,动摇了统治者的执政根基。
+
+公道自在人心。
+
+李医生,这个世界就是如此荒诞,您从被训诫,留下案底而一下子成为了英雄,身后被评为烈士,甚至全国各政府机构都要为您下半旗致哀,而我呢?不是被训诫,而是被判了刑。
+
+好人要留下前科,而执政者和他们的走狗们,却可以拿着大把的金钱“投资”海外,而不管国民生活在困苦当中,也不管现在那4400万绝望的失业大军。还割着这个国家的国民的韭菜,如果有那么不服气的韭菜,那就要被训诫,要被判刑。
+
+李医生,您知道吗?李克强总理也去世了,不知你们是否已经见过面。在他去世的那段时间在他的家门外已满是鲜花,就像悼念您一样。这一束束鲜花,真的是在悼念吗?那是在对执政者的暴政无声的控诉!因为李总理说过:人在做,天在看!
+
+是的,人在做,天在看!
+
+李医生,您知道吗?《庆余年》已经被搬上电视了,您的微博已经成为全国网民的哭墙,四年来,大家都在微博上和您聊天,我翻看您的微博,也不免失声痛哭,李医生,如果真有那天,我好想和您见上一面,简单地说一句:李医生,您好。
+
+李医生,您知道吗?在您去世两年后,在西安、上海、以及我所生活的城市——广州也相继爆发疫情。如果说武汉在疫情的时候被封城尚情有可原,那么上海的疫情就简直是癫狂。一切以疫情为目标,所谓的“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到头来只是对作为人最基本的权利——生命权践踏。一切以防疫优先,哪怕洪水滔天!
+
+李医生,您听听那《四月之声》吧,那是多么让人绝望的声音啊!普通市民的悲伤,基层干部的无奈,高级官员的无耻,全部在这《四月之声》之中。
+
+李医生,您知道吗,在2022年的11月,全国爆发了声势浩荡的白纸运动,这场轰动全国的街头运动,才让执政者感到恐惧,最后不得不结束了持续三年的变态清零防疫政策。而在此之前,新疆已经因为疫情而封了3个月。没有水,没有粮食,家门被焊死。因为所谓的“防疫”,小区居民楼里的居民因无法逃生而被活活烧死,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和癌症患者只能关在家里自求多福,家里养的宠物因为所谓的防疫而被活活打死。市民不服气,敲家里的锅碗瓢盆,却被指为“境外势力”煽动。
+
+李医生,多么荒诞的国家,多么荒诞的政党,多么荒诞的世界。
+
+但是,正因为那句话: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在那年11月的上海,年轻一代走上街头,第一次喊出了“习近平下台,共产党下台。”的口号。在一个拥有自由的国家,大家可以用选票来让施行暴政的执政者下台,让施行暴政的政党下台,而我们呢?等待的是,是秋后算帐,是大抓捕,是无穷无尽的恐惧。
+
+活在恐惧中,则永远恐惧;敢于面对恐惧,才会有真正的自由。
+
+愿这个国家不再有恐惧,愿您在泉下安好。
+
+一个和您一样的人
+
+
+
+
+
+
+
+
+
+
+
+
+
+
+ Made with by Agora
+
+
+
+
+
+
diff --git a/columns/2024-09-02-fragrance-of-time.html b/columns/2024-09-02-fragrance-of-time.html
new file mode 100644
index 00000000..b1433167
--- /dev/null
+++ b/columns/2024-09-02-fragrance-of-time.html
@@ -0,0 +1,191 @@
+
+
+
+
+
+
+
+
+
+ 尋香記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尋香記
+
+
+
+
+
+ 東加豆 | 2024.09.02
+
+
+ 我七月初就知道「尋香記」這個展覽了,但一直沒有動身,身心靈也像一個木頭人。為什麼呢?如果這是在二十年前,我肯定會在第一天第一時間就衝過去,興奮得不得了。想想也是挺有意思,我跟香味這東西,總算是有些不解之緣吧。八月的最後一天,我終於踏進了展廳。不過,就算來晚了,那份對香氣的喜愛,還是一點都沒少。有心動,也有感動。
+
+
+
+
+
+一.入門:香火初現
+
+這天,我來到了香港藝術館,參觀了「尋香記」這個展覽。一走進門口,就聞到一股淡淡的香氣,讓人感覺心情舒暢。這不是普通的香氣,而是從遠古傳來的,一種讓人心靈沉靜的力量。
+
+
+
+二.歷史:香之起源
+
+展覽的第一部分介紹了中國芳香文化的起源。遠古時,人們為了祭祀天地,開始燔柴燎木,這就是後來香文化的雛形。看著那些古老的工具和儀式用品,我仿佛能聽到遠古的聲音,感受到當時人們對自然的敬畏之情。
+
+
+
+三.生活:香之日常
+
+接著,展覽展示了香在古人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從香囊到香湯,再到香薰衣物,甚至用香木建造的房子,這些都讓我驚訝不已。古人對於香氣的追求,不僅僅是為了好聞,還有驅蟲、養生的功效。這一點,現代人似乎還有很多可以學習的地方。
+
+
+
+四.文藝:香之風雅
+
+當我走到文人雅士與香的關係部分時,更是感觸良多。古人不僅把香作為生活的一部分,還將其融入到了詩歌、音樂之中,甚至成為了一種精神追求。這裡展示的一些詩情畫意,讓我體會到了那種在香氣中尋找靈感的意境。
+
+
+
+五.工藝:香之器物
+
+展覽還特別介紹了各種精美的香器。這些香爐和香具,設計精美,做工細膩,不僅是實用的物品,更是藝術品。看著這些物件,我腦海裡浮現出古人使用它們時的場景,彷彿自己也參與其中。
+
+
+
+
+
+六.香之感懷
+
+參觀完這個展覽,我深深感受到了中國芳香文化的深厚底蘊。香不僅僅是一種物質的存在,更是一種文化和精神的傳承。在現代忙碌的生活中,我們不妨偶爾停下來,點上一根香,讓自己的心靈得到片刻的安寧。
+
+
+
+
+
+離開這展覽廳,愉快時光未完的,接下來,我來到了另一個展覽廳:「袖珍.厚禮──浮雲軒藏中國鼻煙壺捐贈展」
+
+「袖珍.厚禮」
+
+
+
+一.壯觀的鼻煙壺世界
+
+聽說這是香港迄今最大規模的鼻煙壺捐贈展,由已故收藏家冼祖謙先生的夫人冼石韞玉女士慷慨捐贈。這意味著冼祖謙先生夫人對香港藝術館的支持和絕對的信任,這是非常讓人感動的事情。既然來了,當然不能錯過。
+
+
+
+二.小巧的驚喜
+
+剛踏入展廳,就被那些小巧玲瓏的鼻煙壺吸引住了。每個鼻煙壺都不過掌心大小,但細看之下,卻各有千秋。有的色彩鮮艷,有的造型別緻,有的雕刻精細,真讓人歎為觀止。
+
+
+
+三.穿越時空的禮物
+
+鼻煙壺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清朝,當時是王公貴族之間互相饋贈的珍貴禮物。看著這些精美的鼻煙壺,不禁讓人想著當年貴族們收到這樣的禮物時,該有多高興啊!每一個鼻煙壺背後,都可能藏著一段故事。
+
+
+
+四.工藝:匠人的心血
+
+這些鼻煙壺之所以珍貴,還在於它們的製作工藝。從選材到雕刻,再到上色,每一步都透露出匠人的心血。有的鼻煙壺用的是珍稀的玉石,有的則是玻璃或瓷器,不管哪一種材料,都能被匠人巧手打造成一件件藝術品。
+
+
+
+五.故事:浮雲軒的收藏
+
+最讓人感動的是,這些鼻煙壺都是冼祖謙先生一生的收藏。他不僅是一位收藏家,更是一個對鼻煙壺文化有著深厚感情的人。看著這些展品,能感受到他當年收集這些鼻煙壺時的喜悅和滿足。一個個地收集,一組組地收藏。
+
+
+
+六.結語:一份珍貴的禮物
+
+離開展廳的時候,心中都是滿足的。全都是小小的鼻煙壺,不僅是藝術品,是冼氏夫婦留給香港的一份珍貴禮物。這些香氣,不僅記錄了一段歷史,也代表著一種文化。
+
+
+
+而我,當我百年歸老的時候,我的香水收藏品又可以為它們找個家嗎?
+
+
+
+
+
+這次展覽又喚醒了我,那些古老而美麗的東西。下次再來香港藝術館,也許有有更好的發現。
+
+完
+
+
+
+
+
+
+
+
+
+
+
+
+
+
+ Made with by Agora
+
+
+
+
+
+
diff --git a/feed.xml b/feed.xml
index a8046495..b08597e5 100644
--- a/feed.xml
+++ b/feed.xml
@@ -1 +1 @@
-Jekyll 2024-11-22T09:45:09+08:00 https://agorahub.github.io/pen0/feed.xml The Republic of Agora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No newline at end of file
+Jekyll 2024-11-26T11:22:23+08:00 https://agorahub.github.io/pen0/feed.xml The Republic of Agora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No newline at end of file
diff --git a/heros.xml b/heros.xml
index 2d5564bf..17802096 100644
--- a/heros.xml
+++ b/heros.xml
@@ -1,875 +1,269 @@
-Jekyll 2024-11-22T09:45:09+08:00 https://agorahub.github.io/pen0/heros.xml The Republic of Agora | Heros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网左实践总结 2022-12-16T12:00:00+08:00 2022-12-16T12:00:00+08:00 https://agorahub.github.io/pen0/heros/TomatoNoodles-a1_c-summary-of-internet-leftist-practices <p>“网左”总体来说确实是进步的,他们要比一些麻木者、漠不关心者和肉食者进步得多,他们是在资产阶级残酷压迫下抱团取暖的、可以接触到网络生活的群众。而“网左”形成的“左圈”也为许多来寻找答案的迷茫者,如一年半前的我,提供了资源和平台。</p>
+Jekyll 2024-11-26T11:22:23+08:00 https://agorahub.github.io/pen0/heros.xml The Republic of Agora | Heros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暴力与父权:泰国男子从军经历调查 2022-08-05T12:00:00+08:00 2022-08-05T12:00:00+08:00 https://agorahub.github.io/pen0/heros/2022-08-05-ElinBjarnegard/ElinBjarnegard...-a1_l-armed-violence-and-patriarchal-values <p>本研究超越男女二元性的论调,强调男性内部对于暴力的态度因意识形态影响而存在分化:志愿参军的人通常更亲近父权制意识形态,而不是军队塑造了士兵的父权思想;强制参军对不希望主动参军人士的父权思想并无明显影响。</p>
<!--more-->
-<p>我从2021年三月左右进入“左圈”,再到今年八月末二次退网,期间混迹过多个“左群”,也亲自参与过三个网络学社的创建或改组,也算是个“网左”了吧。在这么久的时间中,我的思想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接触和学习了马克思主义和其他思想,这是我需要感谢“左圈”的一点,但我也逐渐认识到“左圈”乃至“网左”的不足,这也是我退网的原因之一。</p>
+<p>本研究通过对泰南三府年轻男性进行调查,探索了参加武装暴力与父权价值观之间的关系。研究1发现父权价值观更强的男性更容易志愿加入准军事部队。研究2利用泰国征兵抽签所带来的自然实验,比较了非自愿应征入伍服兵役的男性与参加抽签但未入伍的男性的调查回答,发现两组在父权价值观方面没有差异。本文结论是,父权价值观促使人们自愿参与武装冲突,而在冲突地区应征服兵役不会导致士兵父权价值观的变化。</p>
-<p>这样长时间、大规模的实践已经证明了,“网左”在这个时代的风口浪尖上,显然已经无法背负起历史的重任,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应当以批判的眼光看待其,并汲取经验、另寻他路。我想从我这段时间的实践中批判性地总结出“网左”的现状和我个人对此的思考,希望大家能从中学到些什么。</p>
+<h3 id="一导言">一、导言</h3>
-<h3 id="我为什么反对网络报刊">我为什么反对网络报刊</h3>
+<p>最近的研究提出了一种新的解释,有可能更准确地缩小在暴力冲突局势中选择拿起武器的人的范围:具有父权价值观(patriarchal values,认同男性对女性的系统性支配地位)的人。一系列研究表明,关于男子气概(masculinity)和性别歧视的观念与支持暴力极端主义有关。本文从两个重要方面推进了这一研究:(1)研究了在武装冲突中,个人父权价值观强弱与通过资源加入政府准军事单位自愿参与有组织暴力活动之间的联系;(2)通过分析泰国的征兵抽签这一自然实验(natural experiment),研究了参与有组织暴力到个人父权价值观强弱之间的反向因果关系的可能性。</p>
-<p>先下结论,因为网络报刊是对于其他人和历史的粗劣模仿。这是许多同志和网群目前都会犯的一个问题,可以勉强算作一种机会主义。</p>
+<h3 id="二武装暴力与父权价值观之间的联系">二、武装暴力与父权价值观之间的联系</h3>
-<p>我作为某网络报刊的创建者,突然反过来反对网刊,我想大家也许都会很疑惑我的思想变化。我先说说我创建某报刊的历程。我最开始创立报刊,首先是因为看到了其他同志在办网络报刊,然后就产生了想模仿的想法。然后我当时所在的那个学社基本上天天吹水,有一个同志某天就提议:“我们要不干点事吧。”我就附和说好啊我们办报刊吧。为了办这个报刊,我甚至跑去借鉴了《新青年》,前朝剑斩本朝官了属于是,就好像列宁当年办了《星火报》、陈独秀当年办了《新青年》,我们也一定要办个什么报刊才好。由此可见,我当时是这个想法,不过是一种模糊的空想、一种对于他人和历史的模仿、一种“我们做点什么吧”的焦虑,这几乎就是主观主义的体现。据我了解,很多其他的同志也有这样的状况。</p>
+<p>在过去的三十年中,性别平等与战争暴力之间的关系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但侧重于个人层面的文献受到的学术关注较少。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在解释暴力行为成因时,性别价值观在社会和个人层面上都起着重要作用。父权制价值观被视为男女二元性别秩序的一部分,将男性置于女性之上,且这种父权制价值观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从父权制价值观转向性别平等的价值体系,意味着维护男女二元对立的界限日益模糊,并且二者平等。父权价值观与暴力倾向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多地被记录,而且往往集中在“他者化”(othering)过程中。他者化是一个区分“我们”和“他们”的过程,是构成父权价值观基础的性别秩序所固有的,也是合理化(rationalization)对他人实施肉体伤害的必须部分。尽管实施暴力行为往往与男性和男子气概的理想有关,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男性生物学上都具有同样的暴力倾向。同样,女性也可能是战时暴力的施暴者。因此,重点在于意识形态而非性别对于参与暴力的影响,从而需要从男性内部入手,研究参与暴力与不参与暴力的男性的不同及其原因。但是,研究父权价值观与暴力行为之间的因果关系仍然是一项重大挑战:这种既定的联系可能是由于以性别平等为导向的社会和个人不太支持暴力,也可能是由于暴露于冲突和暴力的社会和个人变得不那么支持性别平等。</p>
-<p>网络报刊还有一个严重的问题,那就是脱离实践。之前说了,这个东西几乎就是浮在天上的空想,落不到地上就是其特点之一。其一,我个人所知的几乎所有报社都是要靠拉别人写的文章当稿子,而且往往投稿不足,这就决定了报社对于文章的内容没有太多的选择权,从而造成“不得不来者不拒”的状况,而这些文章大部分都由脱离一线生产的学生撰写,更有甚者许多作者本身就来自资产阶级家庭,这里并不是要对学生群体提出批判,但现实就是他们写出的文章理论性过强,而且有些幼稚的小作者还喜欢卖弄名词包装自己,其大部分文章也都偏向时事点评、理论解析类,与劳工的现实生活相去甚远。综上述特点就导致报刊传播范围极狭窄,甚至不能覆盖绝大多数学生群体,受学校压迫最狂的那些“卷王”们根本就没时间看,也不会看。其三,报刊的形式本身就是脱离实践的。报刊一期有好几篇文章,而且往往主题不同且篇幅较长,需要专心阅读,需要阅读很长时间,而且需要一定的文化能力,还要有闲心去看这些东西,而能做到这一点的几乎只有资产阶级和小知识分子群体,很多白领都做不到,更别提工农群众了。</p>
+<p>个人对暴力的增值化(valorization,赋予某事物价值)通常归因于社会化(socialization)进程。研究表明,暴力既可以通过代际传播,也可以通过影响儿童待遇的文化规范传播。具体而言,曾被家暴或目睹家暴的男孩随后更可能坚持父权价值观,最终更可能选择参与政治暴力。北美的一些调查研究表明,具有平民背景和军事背景的个人在特征和价值观上有所不同,这是因为参军前已经形成了某种亲军队的价值观的年轻男性倾向于自我选择加入部队。</p>
-<p>有的同志又说了,那我把报刊打印出来去分发给工人,这总不算脱离实践了吧?首先,我要明确一点,我认为报刊这个形式本身就是脱离实践的;其次,如果真的要去打印出来发给工人,那为什么要做成报刊的形式呢?直接单独发特定的文章不好吗?报刊本身不仅目标大容易被晶哥盯上,还需要很多的阅读时间甚至能力(此处批评某些术语名词乱飞的文章),而这是大部分工人群众所不具有的,这就使得报刊本身就是个形式主义的东西,完全没有必要设计封面、给自己冠以“主编”或“副主编”的头衔,还给自己起个“xx报”的招牌,我们又不是要挂在店里卖;而且,既然都可以直接接触到工人群众了,为什么不能脱离纸面文书这种知识分子的形式,直接口头宣传,用最真情实感的方式拉近和群众的关系、建立信任,这不比那种鲁迅式(某些时候叫胡适式更合适)的从上而下的灌输更好吗?</p>
+<p>然而,其他一些论述则将对暴力的增值化与服役经历直接联系起来。例如,在越战期间服兵役的美国男性因暴力犯罪而被监禁的可能性显著增加。另一方面,国际安全援助部队中瑞典士兵在阿富汗服役前后的价值观基本保持稳定。</p>
-<p>报纸、杂志的出现是因为信息技术不够发达不得已为之。互联网、尤其是智能手机出现之前是报纸和杂志的高峰年代,在以前出了爆炸性新闻得要报童沿街大喊“号外”才能让大家知道,而现在只需要打开任何多媒体网站,巨大的标题和夸张的图像就会立即吸引住你的眼球。报纸现在已经基本见不到了,纸质刊物也在逐渐消失,因为它们本质上就是把一堆小文章合订成一个合集,这样在那个信息技术落后的年代,不管是看起来还是卖起来都方便,如果出一份文章就卖一期报纸,那成本岂不高得离谱?这就是报纸存在的原因。而现在不一样了,你根本不需要印刷几千几万份报纸来传播信息,你只需要把文章发到网上,自然就传播几万次;你也不需要把很多文章合订在一起,因为现在完全有支持单独阅读一篇文章的技术(合订在一起看反而不方便且费时,而且不易于传播)。即便是新闻联播这种“电子报纸”也越来越没人看了。现在还办报纸是逆时代潮流而行。</p>
+<p>在女权主义安全研究中,“军事化男子气概”(militarized masculinities)这一概念已发展为捕捉军事暴力与男子气概之间的特殊关联。军事化男子气概通常的特点被认为是“强壮、吃苦耐劳、具有侵略性的男性异性恋取向、恐同、重视庆祝同性友谊、实施有控制的攻击行为、以最小的抱怨完成任务”。尽管军事化的男子气概包含了相当多的特征,但在本文讨论中,军事化的男子气概有两个决定性的特征:其与男子气概的联系和对暴力的增值化:一个真男人应该具有战士的品质。女性被赋予了柔弱和看护的二等角色,而未能“像个战士”的男性则会受到羞辱。</p>
-<p>网络报刊另一大问题就是组织性低下。目前许多报社可能都是两三个人一拍脑袋决定干的,也就只是靠这两三个人撑着,基本上包揽所有工作。这两三个人要是有啥事干不了了那报刊立刻就寄了。而且这种问题在网络上没法解决,就拿报刊工序中工作量最大的排版来说,这个真的只能一个人做,线上交流效率的低下不足以形成有效合作,且将文件经常要传输给别人也是一个麻烦事。这样的生产效率极低,且漫无目的,更像是为了体验那种回归劳动本身的快乐。而且目前这样的报社光我知道的就将近二十个,内容五花八门,甚至有一稿多投的现象,而这个问题是在网络平台上无法解决的,要想真正地去做报刊就只能靠线下组织。</p>
+<p>军事化男子气概指的是这样一种主张,即“与男子气概相关的刻板印象中的特质可以通过兵役,尤其是战斗来获得/证明”。这句话表明男子气概可以在军事环境中获得(acquired)和证明(proved)。第一种说法说明服兵役或参加战斗的经历会使男性具备某些特质。第二种观点认为这些特质是来自早年社会化过程,并且参军后就能表现出来。这种模棱两可的关系提出了父权价值观与暴力之间因果关系的问题。更具体地说,它提出了军事化男子气概的理想主要是通过自我选择(参军前)还是军事社会化(参军后)来实现的问题。</p>
-<p>而且我还要指出一点,许多办报刊的同志都在极力避免在文章中冲塔,我认为这是不可取的。我认为,既然我们要给群众灌输革命思想,那就不能像保皇党或者改革派一样打擦边球浅尝辄止,我们需要明确地指出问题的本质。我们就是需要告诉群众,现在的特色已经不是社会主义了,不然群众也依然会沉浸在一个“赵家皇帝都是好人,就是身边奸臣太多”的幻想中,其实我相信很多群众的思想都已经达到了这一步,我们也更没必要像《新青年》一样“二十年不谈政治”。这时候就一定会有人跳出来指责我说这个是找死啊这个盲动啊之类的,那我只能这样告诉你,你就在网络上蹲着吧,蹲一百年也不会有什么用。是的,这样做确实是很危险,但如果怕危险,那建议右转保皇党。我认为,许多同志都过分地高估了特色的统治能力,这源于我们对于敌人的不了解,打交道太少,既不知己也不知彼,才造成了心底莫名的恐惧,这正是敌人想要看到的。</p>
+<h3 id="三志愿参军与军队招兵">三、志愿参军与军队招兵</h3>
-<p>总而言之,网络报刊整体依然是进步的,这依然是阶级斗争铁的表现,也是同志们试图对抗异化、回归劳动本身的伟大实践。但我还是希望同志们能时刻用毛主席的话:“实事求是”,来提醒自己,不要陷入了对历史盲目模仿的陷阱。</p>
+<p>有关主动参加暴力行动的研究将军事冲突环境解释为已经社会化的个人可以将男子气概和暴力增值化的地方。一项关于越共游击队招募情况的研究强调对许多年轻新兵来说“赢得荣誉的渴望,或许只是赢得社区的尊重”是他们加入游击队的主要原因。对军人阳刚之气的认同往往是参军的主要动机之一。</p>
-<h3 id="进群即同志">进群即同志</h3>
+<p>许多军事组织依赖于吸引志愿者和激励应征者,而将男孩转变为真正男子汉的理念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力工具。从国家的角度来看,军事化男子气概的概念有利于军队招募“不怕死”的士兵。当军队把自己塑造成充满阳刚之气时,就会吸引某一类渴望这种改变的人。这与军事化男性气质内涵——“真正的男人是士兵,真正的士兵是男人”——不谋而合。从这个角度来看,军事化男性气质的构建早在入伍之前就已开始。</p>
-<p>“同志”的门槛,在今天是否也太低了点?</p>
+<h3 id="四反向因果关系的可能性军事社会化">四、反向因果关系的可能性:军事社会化</h3>
-<p>现在“左圈”内有一种奇怪的风气,那就是我们对只要在左群里(至少是自称的左群)、或者在昵称或主页中带有“左”的元素的人就会不假思索地称呼为“同志”,倒颇有些“五湖四海皆同志”的味道了。可这些人真的全都算是“同志”吗?</p>
+<p>军事社会化意味着与军事组织具体相关的经历塑造了个人的价值观。在这里,士兵所处的环境会塑造和重塑他们的兴趣以及身份。军队也要求向未来的士兵有效地灌输有利于实现(使人成为士兵)的思想和价值观。作为一个以男性为主导的组织,军队的职能以暴力为基础,因此军队鼓励军事化的男子气概,将其作为诱导男性成为战士的一种手段。这种转变需要特定的方法、仪式或做法,旨在培养出愿意为某一事业杀人和献身的士兵。这一过程被描述为旨在摧毁士兵的个性,代之以对部队的认同。</p>
-<p>“左圈”中许多网群的审核制度还不如特色,倒是更像我见过的那些西方社民党,只要发个邮件报个名就立刻能成为党员;或者是早期国民党,为了充数什么人都放进来。这些网群的人数自然也高得很,许多网群的创建者还以人多为豪。我们往往能在这种群里看到三类人,我将他们称为王明式、幼稚式和张国焘式人物(注意,我在这里用这两个人的名字分类只是为了方便大家理解,并不完全一致),这三类人我认为是不可以拿对待同志的那一套去对待他们的,因为他们或者根本就没有完全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即便他们很多人认为自己有),或者沾染的资产阶级习气要比无产阶级的还要多得多,或者更有甚者根本就没把我们的事业当回事,在政治上和待人接物上都十分幼稚。总之,他们身上总是体现一种不平等,总是有着机会主义和个人主义的影子。</p>
+<p>然而,军事经历在多大程度上将男性社会化为军事化的男子气概,以及哪些类型的实践、方法或经历引发了这种社会化,这些问题尚未得到深入探讨。</p>
-<h4 id="天山上下来的王明">天山上下来的王明</h4>
+<h3 id="五募兵与征兵制情境中的男性军人气质">五、募兵与征兵制情境中的男性军人气质</h3>
-<p>其一王明式。王明是土地革命时期的“二十八个半布尔什维克”之首,是“昆仑山上下来的神仙”(毛泽东即兴讲话)。作为留苏派的代表人物,他不仅抱着共产国际的指示当圣旨,还十分看不起毛泽东等人的“山沟沟里的马列主义”。“左圈”里也有这样的人物,但他们要比王明还要神气。</p>
+<p>有些人被迫征召入伍而绝不会自愿参战;有些人乐于为国家服务;而对其他人来说,参军是为了钱。一些国家实行征兵制,而另一些国家则依靠志愿兵。不同类型的军事环境也可能刺激不同类型的社会化进程。例如,准军事部队或游击队可能不要求在入伍前接受正规军事训练;服兵役可能不会有任何战斗经历;但在冲突不断的国家,即使是刚入伍的新兵也可能经历战斗和死亡威胁。</p>
-<p>我们与这些人往往刚一接触就能感受到一种小知识分子高高在上的姿态:“你这前反思后现代的虚幻共同体主义者,停止你对大他者秩序性分子的迷恋,快去学德国哲学史,让我这康德黑格尔纯粹理性主义者来一场进步主义辖域-去辖域运动来扬弃你的庸俗化意换!”(这句话意思不准确,因为我真的不会模仿他们说话)。这种行为的脱离群众已经不需要我指出了吧,大概就类似于你把他当同志,他把你当土狗,就是毛说的“装腔作势,借以吓人”。其实这种行为背后的心理逻辑非常简单,这就是一种不平等。这些人就像是孔乙己,在现实中“怀才不遇”,对朝廷不满,但又不肯脱下破烂的长衫和穿短衫的站在一起。他们从一些书本或者视频上(这里点名b站,具体哪个up就不说了)学到了那么一星半点的哲学词汇,便立刻填充到自己的语言里,即便他们自己都不理解(背诵定义并不等于理解)。我想请问同志们一个问题,当此类人在对没接触过马克思主义的人宣传时,一味地套用哲学名词起什么作用呢?其实也不是一点用都没有,至少会让此类人感觉到莫大的优越感,一种装逼成功的快感:“看,这个词我知道他不知道,我多厉害!”好嘛,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解放全人类的伟大思想竟成了某些人用来装逼的工具!请问马克思的“马”是不是还有四种写法啊?</p>
+<p>本研究的重点是泰国,该国拥有规模庞大的准军事单位与泰国皇家武装力量(RTARF)并肩作战,后者采用抽签征兵的方式服兵役,兵役一般为两年左右。RTARF的应征入伍者的训练以通过惩罚和社会及心理压力暴力灌输纪律而著称。所有年满21岁的男性都必须在每年4月应征入伍。</p>
-<p>这种人张口闭口马克思,但却只是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当成一种显摆的资本,心底里还是资产阶级那套意识形态:多学了点知识就高人一等了;即便他们有的人并没学会他们自己口中的那些哲学东西,但他们还是要用上高级生僻的词汇来粉饰自己的语言,还要诡辩说这是“避免庸俗化”,甚至有的还宣称自己是“正统马”,很多同志看不清他们的真面目就会觉得“卧槽听不懂总之很牛逼就对了”,其实和那些宗教忽悠人是一个道理,就是弄一堆云里雾里的东西,搞得很高大上让人听不懂好像普通人触不可及,所以才能招揽到信徒,这类人本身倒也很享受这种“众星捧月”的优越感。</p>
+<p>此外,泰国有许多男子和少数妇女自愿加入各种准军事部队。随着服役年限的增加、晋升和在不稳定的边境地区服役而获得经济奖励。泰南三府(北大年、也拉、那拉提瓦)自2004以来就因持续叛乱而成为冲突地区。这种在冲突地区活跃的不同军事组织的组合有助于研究自我选择加入准军事组织,以及通过服兵役实现社会化的情况。</p>
-<p>当我们在对群众进行理论宣传时,如果也是一上来就堆砌哲学黑话,那群众不仅不会受到宣传,还只会觉得我们在装逼,想:“奥,马克思主义者就这?跟我搁这儿摆什么架子呢?”说句不好听的,如果让这些人和邓小平一起去给群众宣传,我估计群众很大可能会听邓的,因为邓的话至少听得懂而且姿态够低。</p>
+<p>军事化男子气概是通过归属身份和表现身份的组合来实现的。泰国以性别广泛的流动性和对变性人(kathoeys)相对较高的容忍度和能见度而闻名。但是泰国军队在这方面是保守的,只征召给那些认同、被认定男性身份、并在法律上被承认为男性的人。变性人通常可以免服兵役,但在征兵日获得免服兵役所需的程序往往涉及羞辱和骚扰。</p>
-<p>网络左派中有许多人就喜欢端着一副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架势,以学生为主,而且还多为中学生。这就不禁让我想到了鲁迅笔下的孔乙己:</p>
+<p>研究1是对自我选择加入两类泰国准军事组织的研究:社区民兵(Community Militias),和游骑兵(Rangers)。</p>
-<blockquote>
- <p>“旁人便又问道,“孔乙己,你当真认识字么?”孔乙己看着问他的人,显出不屑置辩的神气。他们便接着说道,“你怎的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呢?”孔乙己立刻显出颓唐不安模样,脸上笼上了一层灰色,嘴里说些话;这回可是全是之乎者也之类,一些不懂了。在这时候,众人也都哄笑起来: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p>
-</blockquote>
-
-<p>“王明式”的人物就如同这穿着长衫的孔乙己,别人要是显得不懂“哲学”,他便要骄傲起来,上去显摆一番;若是别人质疑他的观点,那他便要涨红了脸,说一些“之乎者也之类,一些不懂了”的话。这种行为,不过是想要衬托出自己要比这些不懂“哲学”的土老帽们高人一等,摆出一副知识分子的架势,他的那些哲学术语,就像孔乙己的长衫,即便破旧不堪还是要穿在身上,显得自己是与众不同的“读书人”。这些人往往死要面子,根本不会听任何人对他观点的反驳,要是你反驳那一定是你错,只要你敢反驳他,他就立刻要摆出一副“唯我独革”的姿态,完全把自己置于他人之上的态度,用着各种酸臭的小嘲小讽。</p>
-
-<p>这类人就让人感觉到,他就像一个没长大的孩子,拿着成绩单期待父母的夸奖,跟其他人比考试成绩赚得优越感。他把马克思或者黑格尔当成了一种炫耀的资本,就像他考试考100分一样,就像孔乙己穿长衫一样,只是为了标榜自己多么与众不同,多么牛逼;一旦有人反驳他的观点,那就是相当于质疑他“与众不同的存在”的基础,所以他当然不会听,并用上一切诡辩之法来捍卫自己的“神圣性”、“合法性”:“读书人的事能叫偷吗,那叫窃!”。他辩经不是为了学习,而是为了证明自己牛逼。他在政治上是极其幼稚的,混到左圈里来当理论教师爷和哲学教皇来了。</p>
-
-<p>这些人总喜欢讲一些精英主义论调,摆出一副学阀的架势,就像胡适一样,高高地举起自己的双手向资产阶级投降:“赵老爷您看,我讲的东西群众根本听不懂,我也没打算动员那些不会术语的土老帽,我研究的是纯学术的东西,我是不会触碰您一分一毫的统治基础的,千万不要拿铁拳砸我呀!”</p>
-
-<p>这些人似乎并不愿意和工人阶级融为一体,他们似乎更向往的是现代西马教授的生活,在大学里写写书骂两句然后继续享受资本主义制度带给他们的优越生活,当着资产阶级老爷圈养在大学这个象牙塔里的宠物。所以他们日常只是整天泡在网上,忙碌于网络上看谁辩得过谁,而不看这些争辩是否有居于提高人民群众的革命性。他们的立场并没站在工农群众这边,他们最多能起到的作用就是工人运动催化剂的作用,这些人是无产阶级的落后分子。不过据我个人观察,这类人中还真的有好多是来自资产阶级家庭的(别拿恩格斯跟我杠,从古至今出了几个恩格斯?),那这样的行为也就不奇怪了。</p>
-
-<h4 id="不是幼稚病是纯幼稚">不是幼稚病,是纯幼稚</h4>
-
-<p>其二幼稚式。我对于这一类人甚至无法找到一个合适的历史人物作为他们的代表,因为历史上的人物再怎样“幼稚”,都在对形势判断错误、走错了路线、陷入某种错误的主义等理性的、政治的框架内,而这些人则是纯纯的幼稚,不仅像个熊孩子一样学不会控制和正确地表达自己的情绪,还把政治当成过家家,为所欲为。</p>
-
-<p>现在许多同志都喜欢引用列宁同志的话,批判某某某人是“左派”幼稚病。但这颇有些扣帽子的意味,是十分不准确的。某些行为在我看来,不是什么“左派幼稚病”,而就是纯幼稚。此类人往往拥有自恋型人格的多种特征,时常是事事以自我为中心而罔顾集体,这类行为正是无组织无纪律的体现。</p>
-
-<p>出口成脏是最典型的体现。说脏话本身其实没有什么错,这是情绪发泄式的一种表达,但是如果拿脏话攻击别人,那就是另一回事了。大概是真的觉得别人没法顺着网线过去打他们,有的左人对别人可以说是无下限地人身攻击,别人一不随他们的意,一句“啥b”直接就上去了,完全不把对方当人,而是当成自己的情绪垃圾桶。对于一些和他们持反对意见的同志,也会以各种话语打压。更有甚者,他们在现实中遇到了不如意的事,或者是在和别的政治立场相左的人对线中被对面骂了,他们心中有情绪,却不敢对着欺负他们的人怼回去,反而跑来群中大肆发泄撒泼打滚乱发脾气,对别人人身攻击,完全不在乎对方的感受,甚至迁怒于其他同志,抽刀向更弱者。此类迁怒经常是逮着谁骂谁,完全不顾及是否无辜,以为在事后道个歉服个软就完事儿了,属实是“躬匠精神”了。在他们看来,自己就是应该被宠着包容着,别人的感受他们根本不在乎,他们是要比其他人高一等的,这是一种极其自私的想法,也是一种不平等的思想。</p>
-
-<p>死要面子。你一定在“左圈”中见过这样的人,他们不管是出于能力不足还是对情况判断不清,会或经常或偶尔犯一些错误,不管是理论上还是做事上,但是当别人指出他的错误时,他要么暴跳如雷,要么就直接开始哭闹,总之就是一个死犟嘴绝不承认。其实犯错误是正常的事情,强如毛爷爷,他年轻的时候还搞过“湖南共和国”这种空想。但是知错不认、认错不改,甚至攻击指出错误的人,那就是另一回事了。</p>
-
-<p>我遇见过一个例子,我们将此人暂称为A。有一次在群里我们正在讨论一些理论问题,然后A说了一个不是那么准确的理论,我和另一个人指出了他的错误,我想他当时应该是意识到了自己确实有错误,但是他却做了令人匪夷所思的行为。他先是对我们表现出深切的质疑:“啊?真的吗?没有吧?”然后开始给自己诡辩。因为他本身理论确实有错误,所以按正常的逻辑他是没法给自己辩护的,所以他开始推我们甩哲学黑话,什么什么意换什么什么反思之类的,到这一步他确实赢了,因为我们确实不知道他在讲什么东西,所以也不好继续再说什么,但我不能不指出这是一种极其幼稚的行为。A这样做无非是出于死要面子的心态,但这就是个网群,换个头像就没人认识你了,你要了面子又有啥用。如果以后A再有什么问题,不会有人再给他指出了,他就只能沉浸在自己哲学黑话意淫的世界中。这个例子只是在进行讨论时出现的情况,不涉及到他人或集体,还算是可以容忍的范围内,但下面这个例子就是彻头彻尾的不顾集体的个人主义了。</p>
-
-<p>我们将第二个例子的主角暂称为B。B曾经是某某网络报刊的编辑之一,另一位编辑C一直负责排版,他有一次自己觉得自己目前的职务无法体现出自己的大才大能,便主动提出要负责新一期报刊的排版,C答应了。但是B在但受到自己受到肯定后便高兴得把这个事忘了,后面快到发刊日期了,在C的不断催促下B才特别敷衍地排了个版,有多敷衍呢?字体不仅太小,而且大小不一样,好几篇文章之间的行间距也不一样,甚至还有一个投稿作者名字打错了,C用几乎是哄孩子的态度给他指出这些问题希望能重新改一下,先说排版怎么好,然后说但是这点有点瑕疵要是能改一下就好了,很柔和了吧?但是B的回复很直接:“我不改,你改。”C便有点上火,于是语气就有些强硬,结果B直接发了个哭的表情包和一堆委屈的话,总之就是开始哭闹,C便心软,又开始安慰他,最后还是重新排版了。据说B在事后还给别人说C骂他。在这儿我们首先应当认识到,报刊排版这个事,是该报刊编辑部整体的事,如果报刊发布晚、质量出问题,是编辑部整体需要担责任的,而不单单是B或者C一个人的事。但在上述案例中,B却把报刊排版当成了展示自己个人能力的平台,但在获得这种他自以为的对自己的肯定之后,他却又拒绝担负起相对应的责任,“白嫖”了属于是。然而这和A不同,B的这份责任如果他不担,就需要集体来担;当名誉受损时,是集体的名誉受损,而他本人则不怎么受影响。更应当批判的是,B在别人给他指出错误后,装可怜利用了同志们的同情心,只为维护自己的面子,这是一种自私又可悲的行为,属于知错不认也不改,甚至还利用别人的好心反将责任推到别人头上,更有甚者还会污蔑指出错误的人,这就已经是一种资产阶级思想了。</p>
-
-<p>毛主席在《论联合政府》中说道:“有无认真的自我批评,也是我们和其他政党互相区别的显著的标志之一。我们曾经说过,房子是应该经常打扫的,不打扫就会积满了灰尘;脸是应该经常洗的,不洗也就会灰尘满面。”然而当别人对这些人指出错误时,他们已经意识到自己的错误(王明是根本不认为自己错了——笔者注),但他们依然死要面子不承认,甚至硬是要按着自己的错误路线走下去,“这种作风,拿了律己,则害了自己;拿了教人,则害了别人;拿了指挥革命,则害了革命。”(《改造我们的学习》毛)</p>
-
-<p>无下限的反串和cosplay行为。反串和cosplay本身是网左群体对于现在社会的一种相对消极的反抗形式,可以被算作是进步的;但当这种行为变得毫无限度,甚至已经影响到了群里其他同志和社群的正常运行,这种行为的性质就变了,我想这点不需要我再多加说明,这种行为几乎在“网左”诞生之初就被很多同志批判了。据我了解到的几乎所有网群,他们每天的主要内容就是吹水、反串、cosplay,有的人反串水平高超得甚至让很多同志误认为右壬,知己知彼了属于是。我见过cosplay最严重的一个网群,专门设立了一个群作为吹水用,“社长”带头cosplay,几乎每三四天就换一个群头像换一个群名,甚至还通过qq群的“群头衔”功能给群友们“封王封侯”,时不时还要在群里发自己穿上苏联军装或者啥的照片,真・cosplay了属于是。这样的网群,实在是难说它起到了除发泄情绪和消遣时间外的更多作用了,它已经变成了无产阶级运动中落后的产物了。</p>
-
-<p>许多人在现实中受了委屈,处处受到压抑,便跑来网络上来发泄、逃避,但也仅仅止步于此,甚至打扰到网群的正常运行和其他同志的生活,这虽然属于一种消极反抗,但对革命运动实质上没有任何推动作用。虽然这话听着不舒服,但我还是想说:网群不是心理医院,有病请找心理医生。</p>
-
-<p>有的同志(或此类人本身)喜欢为此类人辩护,说他们是“左派”,所以我们依然应当把他们当成“同志”,他们的行为依然是是“左的”,是所谓“进步的”,但如果真的这样,那“左派”、“同志”的门槛是否也太低了点,入党还要搞政审呢。实际上,这不过是列宁同志所说的“隐藏在‘左的’口号下面来为小资产阶级自由散漫辩护的全部幼稚性”。</p>
-
-<p>“幼稚病”描述的是政治路线斗争中明显的错误,尚且是成年人经过理性思考判断,用逻辑言语表达出来的观点。而我们前面所阐述的行为,就像是一个被惯坏了的小孩子,一不如他的意就要大哭大闹甚至打人骂人,这根本就不是“幼稚病”,而是纯粹的幼稚。不管王明再教条主义、张国焘再机会主义、考茨基再“叛徒”,也没见他们指着毛和列宁的鼻子骂脏话吧?</p>
-
-<h4 id="要当老大的张国焘">要当老大的张国焘</h4>
-
-<p>其三张国焘式。每次我读党史的时候,看到张国焘这个名字我血压就往上窜,我就预料到这个人一定又要为了一己私利葬送好多红军战士的性命。张国焘本来是红军在川陕根据地的领导人,但他在和红一军汇合后,看到红一军兵少钱少,再对比兵强马壮的红四军,张国焘便飘飘然起来,认为自己才应该当老大。然后才有了后面的分裂,并另立中央,最终带着左路军(红四军+原红一军五、九军团)去和川军死磕并导致百丈关大败。在被迫北上后,但他因为担心自己的政治命运,就在黄河南岸拖拖拉拉不想过河,结果直接导致宁夏战役计划被迫中止;为了营救已经渡河的红九、三十一、五军,延安方面又制定了海打战役计划,结果又因为张国焘的不配合而破产;最终渡河的三个军不得不组成西路军,在河西走廊试图生存,但最后几乎全军覆没。可以说,左路军和西路军的惨败,张国焘难辞其咎。而张国焘在此之后并不知悔改,继续走他的机会主义、山头主义道路,最终叛投国民党,客死海外。总而言之,我们说的“张国焘式”人物,就是没有特别坚定的信仰、混进革命队伍的投机家,不管是在政治上投机还是在金钱上。</p>
-
-<p>争权夺利,要当老大,是这类人最典型的表现。很不幸地,在我亲身经历的四个网络学社中,发生权力斗争的有四个,达到了百分之百。</p>
-
-<p>第一个网群,我们将“社长”暂称为A,其中一个和他一起建立群组的成员暂称为B。这个网群在建立初期,想要建立一套有效的筛查制度,防止有破坏分子进入网群,于是A就自告奋勇,编写了一套审核题,但是A的这套题的答案几乎都能在网上搜到,大概类似于“商品的二重性是什么”这样,这别说防晶哥了,连兔兔都防不住;所以B在看了这套题之后,就重新修改了一遍,基本上把每道A出的题都换了一遍。但在这之后,A遍处处掣肘B,甚至说B难听的话,因为A认为B在“夺自己的权”。很多同志看到这里可能已经皱起眉头来了,不得不说A的思路看似是非常离谱的,但其实仔细分析,这不过就是一种个人主义、机会主义思想。更明确地来说,A完全不认为他所做的革命事业(咱们暂且把网左算作革命事业)是在为全人类谋福祉,不认为这是全世界无产者的事情。他不认为这是集体的事情,反而认为这是自己的事情,所以他的所思所想都是优先从个人利益出发的。审核题起不到效果,群里混进反动派和走狗怎么办,A完全不在乎;但如果他的手下胆敢僭越,指出他的错误还要在上面动手动脚,那就是大逆不道之罪,他就要对其降下天罚。我们知道,马克思主义者思想的最核心一点,就是平等,就是民主,即便是在以“纪律”、“组织”为准则的军队里,红军也设立了极其民主的制度:官兵平等、财产公开、士兵委员会。在A的思想中,所谓的社长(即便这只是他自封的)要比社员高一等,社员指出社长的错误,甚至抢了社长的“权力”,是绝不可容忍的。A的思想,在某种程度上确实可以算作一种资产阶级思想,而且甚至是没有物质基础支撑的那种。对A来说,网群不是革命事业的平台,而是自己的私产。</p>
-
-<p>第二个群也差不多。社长D在社员发现学社吹水现象过于严重,提出要进行社务改革以及人事重组时,拒绝了社员对吹水群的改革,并宣称这个吹水群不属于学社,是在自己的朋友群。但如果只在其他群里抓吹水,那学社的人不还是要到“朋友群”去吹水吗?所以这场改革无疾而终。在这里的个人主义体现得更淋漓尽致,已经弃集体于不顾,完全是从个人角度出发思考的了。</p>
-
-<p>在第三个群中,C和其他几个社员一起建设了一个网络报刊。在一开始,网络报刊处在一个非常混乱的组织状态,基本上是一个人包揽全部工作。所以在后面,这个学社试着去分工,把一些之前被包揽的大工作打碎为多个小步骤,然后尽量让所有成员都可以分到工作、参与到学社建设里来。但是这就让C暴跳如雷了,他觉得这是“削他的权”,反对声音很大。C被分配到的职务是报刊封面设计,他之前也参与过排版和人事安排,但很不幸,他证明了自己没有担任这些职务的能力,但C并不这么认为,他认为这就是在打压他,所以他时常抱怨说“没有归属感”,后来甚至拒绝参加任何社务。颇为讽刺的是,C还经常攻击学社说“没有民主”。</p>
-
-<p>在第四个群中,这个群的成员因吸取之前的教训,所以在一开始就取消了“社长”这个东西,但作为创始人之一的E却不是很同意,他时时刻刻都想要当“社长”。在一开始,E拥有相对较大的“权力”的,他也一直自认为自己就是社长,但后面由于他确实能力无法胜任,所以逐渐被移出了核心决策小组,所以他心怀不满,甚至经常攻击决策小组,说这是“独裁”,但实际上如果让E加入这个小组他绝对不会说什么;E还时常阴阳怪气小组中做决策最多的同志(即他眼中的所谓社长)。很多同志都不理解,一个网络学社,他搞权力斗争是图啥,图多控制一个群吗?</p>
-
-<p>除了争权,张国焘式行为还有从别的群强行拉人。这就是彻底的山头主义了,在“左圈”内拉帮结派,不用敌人来打自己就开始分裂内斗。我之前所在的学社出现过一次这样的情况,我被一个人,我们称之为F,拉到了他们群,然后我就想在他们群宣传一下我们的报刊,F当时很不满,觉得我从他们群挖人。后来F跑来了我们的群,由于他的观点以及态度恶劣,和我们群群员起了一些冲突,他和他的信徒们就开始从我们群通过私信或直接邀请的方式偷偷拉人,在被发现后干脆光明正大直接在群里挖人,厚颜无耻了属于是。在F看来,无产者、左派不是一个整体,我们要做的不是团结大多数,而是拉帮结派勾心斗角,为自己攒(虚拟的)政治资本。F通过某种方式凭空创造了一种身份认同:“F的学社的人”和“我们的学社的人”,而不再是无产者、受压迫人民这种身份认同,我想特色肯定很喜欢这样的人,直接帮他们分化了人民,还不用发工资。顺便提一句,民族主义也是通过类似的方式被制造出来的。</p>
-
-<p>金钱投机,利用同志们的信仰和同情心来骗取钱财。这个就已经不能算作“左派”了,甚至可以归到敌人的范畴。我想同志们多少都有耳闻前段时间“张子桀骗钱”一事,此人通过奥斯卡级别的表演与包装、利用同志们的同情心,来为自己谋财。这种行为在道德上的失败已经不值得再批判,但是他的这种行为,不仅严重损害了同志们之间那种坚定的信任,而且还打击了很多新同志对马列毛主义的信心,可以说,这一类人是资产阶级的好帮手。我还遇见过一些人,宣传说自己可以帮同志们打印一些市面上没有的资料和同志们自己做的宣传物,虽然说是要花点钱,但很多我当时也都相信他们是真的站在革命的人民这边的,但当我仔细询问之后,发现他们居然也在帮右派打印资料,这使我无语地无地自容,这些人就是纯粹的投机商人,他们为了赚钱可以见人说人话见鬼说话,如果利润足够的话,他们也完全可以向晶哥出卖那些曾经的“同志”。</p>
-
-<p>既然说到张子桀,那就不能不提最恶劣的性投机。张子桀此类人,通过把自己包装成“激进的女权主义者”,把自己塑造成革命家、女性之友的形象,让很多刚刚建立信仰的、处在迷茫中的年轻女同志对他们很有好感,而他们则卑劣地利用女同志,骗取她们的感情甚至身体,以满足自己野兽的欲望。而这样做的危害是明显,那就是极大程度地激化性别矛盾,帮敌人瓦解了男女同志间的信任,这让男女同志之间以后还怎么互相充分信任呢?以后还怎么自由地在一起战斗呢?此类禽兽人物无疑成了父权制的卫道士,无疑在给资本主义续命,他们对我们运动的割裂,甚至要比晶哥的铁拳还要厉害。</p>
-
-<p>名誉投机,把自己包装成“左派明星”,但实际上并没有坚定信仰。张子桀是这样的人,之前还有一个“月华”,每天在空间里发表马列毛言论,结果润到荷兰之后就摇身一变成了新自由主义者。还有很多这样表演型人格的人,特别喜欢包装自己,混入左派的队伍,享受通过欺骗新同志带来的被崇拜感。我认为,这些人危害虽大,但真正的马列毛主义者是可以识别出这些人的,这些机会主义者的出现并不会影响他们的信仰。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左圈”无时无刻不在吸纳新成员,一些对体制迷茫者、怀疑者也经常会来这里寻找答案,而这些表演者,实际上就变成这些新成员崇拜的“神像”,甚至形成一种“饭圈”,就比如说月华在被挖出家里是金融资本家时,有很大一批他的粉丝用恩格斯给他辩护。当这些新成员没有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武装自己的头脑之前,便会对这些“神像”马首是瞻,而当他们发现,原来这些人不过是一些职业演员,给他们传播一些自己都不信的东西,他们会怎么想呢?他们还如何去信任其他的同志、如何去信任马列毛主义、如何去信任共产主义一定会实现呢?这对我们的队伍的打击无疑是巨大的。</p>
-
-<p>一言不合就开盒。前段时间,有数个网群被举报封群,原因是有一个叫“稻花”的组织,利用计算机科技收集其他网群的数据,然后举报,宣称这是为了“消灭落后的网左”。在这个组织中,甚至还有严重的个人崇拜和cosplay现象,把“稻花”誉为什么伟大导师,还给他编了首赞歌,实在是魔幻现实主义。除去这种以开盒为存在手段的特殊案例,左圈中还确确实实地存在用开盒来攻击对方的现象。两个人,因为一些网群组织上或者理论上的冲突,就直接挥舞“盒大棒”,翻对方老底以通过这种方式报复、胁迫对方,这种手段我上次见还是在诈骗犯那里。除了开盒,我还见过有人在和别的群或者个人起了冲突之后,直接把他们举报了,这下晶哥好帮手了属于是。这类人,虽然行为很幼稚,但是要比“幼稚式”人物危害更大,在某些时候甚至就是直接在帮晶哥的忙,不仅帮忙分裂左派队伍,还帮忙精确提取打击信息。</p>
-
-<p>综上所述,张国焘式人物,是一类信仰不坚定的、目光短浅的机会主义者。对于这类人,我认为没什么团结的必要,我们要对他们进行坚决的斗争,留着这些人,对我们的事业弊大于利。</p>
-
-<h4 id="当团结-批评-团结成为教条">当“团结-批评-团结”成为教条</h4>
-
-<p>综上,我们应当对王明式团结又斗争,对幼稚式教育又斗争,对张国焘式则坚决斗争。然而,很多同志依然要教条地统一拿对待同志的方式对待这些鱼目混珠的人。每当群里出现上述这样的人物,总有一两个浑身冒着圣母光芒的人站出来,左手抱着“民主”,右手举着“团结-批评-团结”,疾呼一声:“都是同志!”。</p>
-
-<p>团结-批评-团结,这源于延安整风时期,毛提出的整风原则之一:</p>
-
-<blockquote>
- <p>“我们曾经把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这种民主的方法,具体化为一个公式,叫做“团结-批评-团结”。讲详细一点,就是从团结的愿望出发,经过批评或者斗争使矛盾得到解决,从而在新的基础上达到新的团结。”——《毛选第五卷,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p>
-</blockquote>
-
-<p>既然提到了延安整风,我认为我有必要向不熟悉这段历史的读者同志介绍一下。我们将其分为四个部分:整的是什么,怎么整的,整风的条件,整风的结果。</p>
-
-<p>延安整风针对之一的就是长征之前,在王明“左倾”路线下的苏维埃后期的那次大崩溃,即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和它带来的惨重后果。然而有趣的是,一向以“左”著称的王明,在到达延安后反而又搞起了“一切服从统一战线(国民党)”的“右倾”路线。如果我们细究红军的历史,就会发现“左”和“右”的错误总是交替出现,尽管错误的具体内容不同,但每一次的“左转右”、“右转左”都说明了“左”、“右”两极相通,虽然二者互为极端,但归根结底都源于同一种思想:不了解中国实际或不能揭示中国革命客观规律的主观主义。这个主观主义,就是不顾现实的客观情况,单凭着自己的“想当然”或者抱着一堆教条来办事,最后结果自然往往是失败的。</p>
-
-<p>而此时,1942年的春天,中共也已不同于初到陕北时的一个濒临灭亡的小党,业已成长为一个可以影响抗战整体局势的力量,而此时百分之九十的新增党员和干部都是在抗战后加入的,他们没有经过早期革命的淬炼,这也迫使中共需要一次整风来提高新干部们。</p>
-
-<p>《实践论》中提到,人们脑中的理论源于具体的实践斗争,因为具体的实践环境不同,所以同样的理论在不同的环境下就可能会失灵,这就是教条主义;而如果事事都要从实践中总结,那成本就会高得离谱,所以又需要学习先进的理论体系,指导我们的实践,所以整风前两个步骤分别是:马列主义学习运动、大兴调查研究之风。</p>
-
-<p>而整风的第三步,我想同志们多多少少都有听过,那就是历史清算。毛这样说过:“总结过去的经验,对于犯错误和没有犯错误的人都是一种教育。了解过去的错误,可以使今后不犯同样的错误。”毛在《实践论》中这样总结道:“人们要想得到工作的胜利即得到预想的结果,一定要使自己的思想合于客观外界的规律性,如果不合,就会在实践中失败。人们经过失败之后,也就从失败取得教训,改正自己的思想使之适合于外界的规律性,人们就能变失败为胜利,所谓‘失败者成功之母’,‘吃一堑长一智’,就是这个道理。”历史清算和前两步最大的不同,就是它会涉及到具体的人,所以毛提出了历史清算的原则:整风不是要整人,整风的目的是“惩前毖后,治病救人。”就是从团结的愿望出发,经过批评或者斗争,分清是非,在新的基础上达到新的团结。这个过程就是“团结——批判——团结”。</p>
-
-<p>但是,许多同志并不能对过去的历史有一个全面、辩证的认识,毛认为当时的错误是路线错误,而很多同志却只认为那是策略错误,在此情况下,毛进行了称之为“党书”的编辑工作,主持编写了三部历史文献,即《六大以来》、《六大以前》和《两条路线》。《六大以来》一经出版,在大量的史实面前,原本不承认自己错误的同志,也放弃了自己原来的观点,认为确实存在着从思想、理论、方法、策略层面的路线错误。</p>
-
-<p>整风的最终结果就是九月会议,洛甫、博古、王稼祥等人在会议上以追求真理的态度做了真诚的自我批判。不过在这次会议上,王明却一直在回避自己的错误,把责任都推到博古头上,但实际上这次会议的目的并不在于要追究谁的责任,而是要打倒错误的主义,但如果王明不承认自己的错误,那就很难说这种主义被打倒了,而如果让王明继续领导组织,必然会继续造成更多的失败。毛和其他同志数次找过王明谈话,但后来王明干脆称病拒绝参加自我批评的会议。但整风运动整体上还是成功的。</p>
-
-<p>由此,我们可以总结出一场整风中的几个关键条件:组织中的人都认同这个错误,组织中的人都了解错误的具体内容,并且对错误有统一的、正确的认识,没有这几个条件,整风就是空中楼阁。然后就是自我批评要认真的而不是敷衍的,尤其是对那些担任要职的人,如果这些人依然执迷不悟,还让他们担任要职那就是害了组织。</p>
-
-<p>如何让组织中的人都认同一件事是错误?那就需要统一这些人的思想观念。比如说A认为群众是乌合之众,B认为群众是有智慧的,那么,当B犯了错误时,他就认为有必要和群众交代清楚,而A则就认为,我自己悄悄改了不就行了,公开承认多损害我的威信啊。在世界观不同的情况下,对一件事的看法甚至会截然相反,所以统一思想就很重要,这就是为什么要搞马列主义学习运动,这才能让大家真正做到批评与自我批评。</p>
-
-<p>如何让组织中的人都了解错误,并对错误有正确的认识?那就要摆事实。即便大家都言必称马克思,但也会有各种各样的分歧,毛说博古是“本本主义”,博古说毛是“山沟沟里的经验主义”,谁都说服不了谁,怎么办?那就是要把这个理论放到实践中去,走博古路线,“御敌于国门之外”,结果连吃败仗;走毛的路线,四渡赤水脱离险境,谁的路线正确这不一下子就看出来了吗?但仅仅这样不够,因为有的人就会觉得,啊博古的路线没问题,是下面当兵的执行有问题,所以啊问题不大,不用整,这就是大家对错误没有正确的认识,所以毛在当时又亲自主持编写了三本“党书”,在大量事实证据面前,这些人才承认了是路线错误。</p>
-
-<p>那什么样的整风是失败的呢?我给大家举一个亲身经历的例子。</p>
-
-<p>甲是一个类似于上述张国焘争权夺利式和幼稚式加起来的人物,之前经过其他同志批评,做了一次自我批判,但几乎文不达意,只是敷衍了事没有认真改过;没过多久,甲又由于各种各样的错误,不仅引起了网群成员的众怒,还极大阻碍了网群的运行。A想要对他进行批评,但甲的态度极其恶劣,不仅不听还攻击A,于是A找到同为网群领导组的B、C和D,提出要公开批评甲并撤下他的职务。但B认为,这主要是甲和A之间的的个人矛盾,关于甲阻碍学社运行,B则认为大家都是同志,单独口头教育就好,没必要撤职,也没必要公开批评,应当秉承“团结-批评-团结”的原则;C也觉得,大家都是同志,我们态度要柔和,尽量避免冲突,保持团结,也没必要撤职,毕竟甲是掌管xx部的,我们还需要他。我们在这里可以看到,首先A、B、C三人对于甲的错误理解不同,B则根本不认为这算错误,主要是个人矛盾,口头教育一下就好;C则没啥判断,只希望保持现状。这是因为三人对此次冲突的了解程度不同,三人的观念也不同。A一直也同样在甲的xx部工作,而且A也负责很多人事变动,甲对此类工作阻挠甚多,A和甲也很熟悉;而B则是较晚才参与人事变动,而且也不是很积极,和甲也没聊过几句;C则参与度更低,一直在一个独立性很高的单另部门工作,C和甲只是泛泛之交。总得来说,他们根本就没有被甲怎么影响过,将这判断为和A的个人矛盾也是正常;对C来说,甲怎么闹腾也不会影响到他,自然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省得破坏了他和甲的交情。而且,在B看来,这个队伍的力量来源于人多名声好,他是怕打烂了坛坛罐罐,打击了甲让他退群,又怕甲跑到其他群毁坏这个群的名声;而A则认为网群的核心队伍绝不可容忍上述三式人物,更不可让他们担任要职,队伍的力量来源于高度的组织、先进的觉悟和正确的路线,如果人多就是力量大,那抗日战争就应该是国民党领导打赢的,至于“左圈”的名声,简直就是个笑话。不过由此,也暴露了网群一个无法解决的缺陷。</p>
-
-<p>不过最终在A的坚持下以及甲确实惹了众怒,小组最终还是决定把甲撤职,但甲并不服,反而还撒泼打滚,用语言暴力攻击A和其他同志,小组最终不得不又决定把甲开除出社。而甲在之后果然跑到其他好多群大哭大闹装可怜,其中就有几个群听了甲的一面之词就跑来质问A所在的网群,这几个群中还有一个是在“左圈”颇为知名的“xx号角”。“xx号角”的一名成员给B发了一封很长的私信(为什么没给A发?因为A根本就不在其他群刷存在感),大致就是说要团结同志,不要搞分裂,要坚持什么“团结-批评-团结”的原则。B对此人还是礼貌以待,但A知道后当场就火了,这个人什么都不了解,就听了甲的一面之词,就跑来当和事佬扮圣母,不知道这个人还记不记得自己的组织名字里有“xx”二字。在这里,所谓的“团结-批评-团结”就彻底成为了教条,成为了某些人站在道德制高点上向其他人挥舞的大棒,属实是把自己当成共产国际了,到处往别的群派“钦差大臣”,要求别人把此教条捧在神坛上,完全不顾现实情况如何。如果按着这样教条的方式去机械地“团结-批评-团结”任何一类犯错的人,那最终就只会什么也团结不了,什么也批评不成,整风搞成了面子工程。这种无条件的“团结”,很难说到底是在团结,还是在妥协、逃避。</p>
-
-<p>而至于D,他则表示,不能脱离群众,要搞大民主不要搞小团体,要求在一百多人的大聊天群投票决定此事。但是D要求的“民主”,真的可行吗?</p>
-
-<h3 id="建群即建党">建群即建党</h3>
-
-<p>在今年上半年,“左圈”内发生了一件啼笑皆非的事,闹得满城风雨。有一个网群的群主写了一篇长达十几页的“建党宣言”,宣布这个群正式成为了“中国xxxx党”。这篇宣言很快传遍了“左圈”,看了它的同志们的态度几乎是一边倒的,那就是认为这简直是cosplay,太荒谬了。但是这种cosplay、“建群即建党”的现象却在“左圈”中十分常见。这不禁向我们提出了一个问题:网群,真的可以承担一个真正的政党组织的任务吗?网上闹革命,到底可不可行?</p>
-
-<h4 id="网群独裁不可避免">网群独裁不可避免</h4>
-
-<p>对中共早期党史略晓一二的同志们都知道,中共强大的战斗力和凝聚力不来源于暴力和集权,恰恰相反,来源于民主和平等。我认为这两点也是一个马列主义组织的生命线,没有这两点,就不能被称之为马列主义组织。但在现在的网群内部,不仅没有民主,甚至还在不可避免地走向独裁。</p>
-
-<p>我们常常说,社会组织中的问题都是人的问题,但是我想很多同志们都忽略了一点,那就是在现实社会中人是有极大的主观能动性的,政治组织的形式是可以通过人力来改变的,而在网群中情况是大有不同的。以目前形势最广最多的QQ群为例,QQ群的形式是被腾讯的设计钉死的,没有任何更改的可能。QQ群中群主就是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他完全可以凭自己的喜好,任意处理群中的任何一名成员,包括这个群本身,而群成员没有任何实质的手段能够反制群主和群管理员。QQ群的组织构架在诞生之时就是独裁的,想在这种构架下去建设民主,就好比在沙漠里种水稻,如果不改造沙漠环境,任你的水稻种植手法再高超、水稻苗的品种再优良,也不可能成功。</p>
-
-<p>除去客观的架构,我们也无法忽视一个主观的事实,那就是一个网群组织真正的成员,也就是所谓的核心成员,其实也就是三到五个人,最多六七个人,就是这几个人真正地在干事;而且这个组织真正的运行,往往是依靠一个人,就那么一个,这一个人的能力几乎就决定了这个网群组织的上限,如果这个人有任何问题,比如退群了,那么这个网群组织也就会立刻名存实亡。那是什么造成这种现象呢?</p>
-
-<p>为什么一个网群里真的在干事的只有几个人?其实很简单,因为这个群就属于这么几个人。换句话说,除了这几个人之外,剩下的成员对这个群没有归属感,他们不认为自己是这个群的人。</p>
-
-<p>从唯物主义的角度来讲,精神上的联系建立在物质的联系之上。如果你认同自己属于某个集体,那么你一定在物质利益上和这个集体达成了某种程度的一致(注:这里的集体强调一定的组织性,和饭圈那样单纯的标签化身份认同不一样)。例如,民族国家的形成是往往是因为这个民族集体要面临共同的压迫或外敌;我认为我和我家是一个集体,是因为我家发了财我也能跟着分一笔,而我家如果某个成员亏了钱我也得用自己的钱帮忙;我作为xx党的党员,认为自己属于xx党,除了政治立场一致外还因为这整个党利益一致,兴则全兴,亡则全亡。那什么情况下我们不认为自己属于某个“集体”呢?第一种,我们发现这个“集体”是假的,就比如我们发现在民族国家中,那些口口声声为了民族的高官居然个个都有外国绿卡;比如我所属的这个党它说一套做一套,喊“清正廉洁”最大声的反而捞钱最多。那么另外一种,就是这个集体是被强加给我的,事实上我和这个团体没什么联系,举个例子,小组作业,老师们天真地以为只要小组所有成员最后得分都一样小组成员就可以共同努力,但实际上小组任务往往落到一个人头上,这个人为了自己的分还是得出苦出力;历史上还有个比较经典的例子,蒋介石手下军阀看似一体,都说自己是中国人都拜三民主义,实际上貌合神离,毕竟军阀成一体和蒋介石不仅没啥共同利益甚至还是竞争关系;再比如我上初中的时候,我的老师经常给我们灌输“xx中学的荣誉”这种东西,以激励我们好好学习用好成绩回报“母校”,但事实上学校对于学生是剥削利用关系,我学得好是我父母花钱我自己努力,学校只是一个平台,给学校多捞了几个名号学校又不会给我发股份。</p>
-
-<p>说了这么多,同志们可能已经明白我想说什么了:是的,网群没有组织度的根本原因就是这个“集体”是虚假的。网络本身就是一个虚拟世界,我在这个虚拟世界再怎么厉害也和现实世界的我没关系。据我观察,事实上一个网群里的绝大多数人都是把这玩意儿当作副业来搞,大家现实中还有正事,该上学上学该上班上班,毕竟哪怕我在网络社群里当了社长我现实中依然是个社畜。大部分同志参与网群不过就是为了找到一群和自己有同样苦闷心情的人,以寻得情感上的安慰;或者单纯把网群当成汲取知识的平台。大家也就是上班或上学的空闲时间来网络上用一种类似cosplay过家家的心态来“追逐理想”。再者,网群极度依赖电子设备,甚至超过依赖现实的人。我今天在群里呼风唤雨,明天我把手机一关我就和死了没区别。所以网群建设的高峰期是寒暑假,因为大家现实中上学工作根本就没啥时间抱着手机聊。</p>
-
-<p>那么一个网群的核心成员往往都是什么样的人呢?这些人首先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可以长时间接触到手机,至少每天能有一两次上线机会;如果不行,那即使此人是“建群元老”也无法成为核心。其次,这些人是群的管理层,一般而言,就是“建群元老”,但也不乏一些还算开明的群会把一些后来的成员提到管理层(这些后来的成员当然也是能长时间接触到手机的)。总之,这些人在某种程度上尝到了权力的味道(即便这权力是虚假的),而且也体验到了对抗异化、回归劳动本身的快乐(这点会在之后的篇详说)。但是,群里的普通成员往往两者都感受不到。</p>
-
-<p>如果你参与过网络群社的创建,你很可能就会注意到,一个社群中,绝大多数成员都只是参与者,而只有少数成员是管理者。我想熟悉《鞍钢宪法》的同志已经意识到问题所在了。除去管理层,剩下的成员大致可分为两部分,少数可能会被管理层分配一两个职务,但也就是按部就班地照做,因为这部分成员对整个组织基本不了解,也参与不到核心管理;剩下的则就是纯粹在群里聊天吹水。这时大多数成员已经在某种程度上成了“打工人”了,网群又不会给他们发钱,纯粹用爱发电了属于是,当然就没有归属感了,当然就没有组织度了。</p>
-
-<p>而在这种情况下,网络社群的高度集权乃至个人独裁就不可避免了。而我们又知道,一个马列主义团体离不开民主,没有民主的、用爱发电的团体,组织度甚至比不上发钱干活的团体。不管是从客观条件还是从主观条件出发,我们都无法遏制这种趋势。</p>
-
-<h4 id="民主的前提">民主的前提</h4>
-
-<p>我在《进群即同志》篇的最后一段遗留了一个问题,那就是有个人在解决一个问题时说,不能脱离群众,要搞大民主不要搞小团体,要求在一百多人的大聊天群投票决定此事。这种“民主”,在网群中到底可行吗?</p>
-
-<p>民主这个东西,听着十分得高大上,也是不可违反的政治正确。在一些二极管人士的思维中,要搞民主就要那种“全民参与决定、人人一票否决权”的,不然就是“集权、独裁”。但是,不管这些人再怎么喜欢民主,我们也必须看到,“民主”如果在不符合现实客观环境时强行实行,那就会变成脱离实际的教条主义。</p>
-
-<p>首先我想给出我认为的民主的定义。其实民主没有特定的形式,不是说非要“言必称希腊”,一人一票才是民主。民主其实就是让一个组织中,最底层、最广大的那个群体可以影响、参与甚至决定最高层的政策,而不是反过来。希腊民主看似没毛病,但实际上可操作空间大得很。在古雅典,只有成年男性本地的奴隶主才有投票权,所以那哪是民主啊,那就是父权制奴隶主阶级专政。在美国,看似每人一票选总统很民主,但实际上,那不过就是让老百姓在一个资本家和另一个资本家中选,不管是谁都不能代表无产阶级的根本利益,所以本质上也不是民主而是资产阶级专政。而这种有产阶级专政,则是建立在国家中的暴力机关之上的,“民主”面纱下是资产阶级的刺刀。</p>
-
-<p>在美式选票民主中,还有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那就是百姓根本没有渠道得知候选人真实的一面,候选人和其政党往往用巨量的资本买通媒体,让他们为自己搭建人设宣传形象,并许下诱人的空头支票,但至于上台之后这些空头支票会不会被兑现、此候选人是不是真的像宣传的那么牛逼,那就不好说了。由此可见,在这种“民主”中,老百姓完全处在一个信息茧房中,他们看似有了选票有了左右政府的能力,但实际上,他们还是被操控、被利用的工具,这也导致越来越多的美国人不愿意参与投票,毕竟和他们有什么关系呢?</p>
-
-<p>在网群中实际上也有上面这段提到的问题。普通的群成员实际上对网群事物的参与感要比很多同志想象的低得多。事实上一个网群的绝绝大部分事物都是由核心的四五个人讨论决定的;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许多网群会设立一个类似于“公民大会”的群,将网群大小事务都在这个群里讨论、决定,这样群普通成员也可以去看,并发表意见。这样看似没毛病,但实际上和开私人小会没啥区别,原因很简单,那么长那么多的讨论内容,谁那么闲一条一条翻啊?而且群普通成员本身对于网群内部情况就不会很了解,即便是看了那些讨论内容,也很难作出什么判断、给出什么建议。</p>
-
-<p>说到底,对于占大多数的群普通成员来说,他们在网群中更像是“消费者”的角色,网群只是一个为他们提供了可以满足自己“革命幻想”或者查找资料的平台,他们并没有把自己当作这个组织的成员。对于普通成员,在现实中的生活要远比在网上“革命”重要(这实际上是一个正确的判断,我并没有在这里谴责他们),网群是一个可有可无的东西,是一个为现实失意生活补充的消遣物,空闲的时候吹吹水,到点了还得去上班上学。</p>
-
-<p>总而言之,当一个网群试图用“民主”的方式解决一项事情时,网群中的“民”既无法了解到事情的全貌、作出客观逻辑的判断,也不会认为自己是这个网群中的一份子、来去参与这个事情。毕竟,不管这个网群怎么搞,哪怕这个群炸了,也不会对他们现实生活产生一丝一毫的影响。</p>
-
-<p>在此情况下,“民主”就已经沦为形式主义了。据我观察,大部分网群中,如果某个成员要求以“民主”的全群投票的形式决定一件事,那么这个成员要么是为了面子,走个“民主”的形式让自己安心,这实际上是一种推脱责任,本来应当自己判断、承担的事被推到了全群成员头上,到时候出问题了那就是群成员的责任了(不要期望群成员可以在根本不了解事情全貌且没兴趣参与的前提下作出正确的判断);要么,这个人只是希望用“民主”来给自己背书:“你们看,我这个事情可是通过‘民主’的形式作的决定,你们要是反对这个决定,那就是反对‘民主’!”实际上就是美国政治正确那套玩法,根本就不是民主了。</p>
-
-<p>但是我并不是说这种形式主义民主完全没有效力,它在有的时候确实可以被引导着作出正确的决断,但往往需要花费大量精力和时间,效率极其低下,时间浪费极其严重,而且往往就搞错了重点:重点是在解决这个问题,而不是在这种根本无法组织民主的情况下搞形式主义。</p>
-
-<p>给大家举个真实事例。在xx网群某一天混进来了一个“王明式”人物A,此人一上来就是满口哲学黑话,但实际上A本人并不理解自己说的那坨东西。但是,A的脸皮厚极了,当有人指出他理论上的错误时,他会说一大堆英式废话来绕弯子,总之就是死不承认错误,还攻击对方才是错误的;当他遇到有不会说哲学黑话的同志,他就好像是黄鼠狼遇上了鸡一样,逮着人家撒开了花地倾倒哲学黑话来批判对方,甚至还从这个网群往自己的群里拉人,总之把这个群搅得鸡犬不宁,甚至无法开展正常工作了。遇到这种情况该怎么办呢,我想大家的第一判断就是给他禁言或者直接踢了吧,总不会去搞说服教育吧?但是此群的核心成员B还真就要搞说服教育,B是这么解释的:因为他要通过辩论让此人的真实面目暴露出来,然后再将这些聊天记录发到三百人的大群里,通过“民主”的方式投票决定是否将此人踢出。最后这件事搞了大概七八个小时,把好几个群成员气得半死,然后才把这个人踢出的。</p>
-
-<p>那么,A最后有被说服教育了吗?没有!指望说几句道理,就改变别人头脑中的思想,往往是不现实的。像A一样,左圈中极多的人的知识体系都来源于对书本的生搬硬套。毛曾经写过文章批判这种现象:</p>
-
-<blockquote>
- <p>“你对于某个问题没有调查,就停止你对于某个问题的发言权。这不太野蛮了吗?一点也不野蛮。你对那个问题的现实情况和历史情况既然没有调查,不知底里,对于那个问题的发言便一定是瞎说一顿。瞎说一顿之不能解决问题是大家明了的,那么,停止你的发言权有什么不公道呢?许多的同志都成天地闭着眼睛在那里瞎说,这是共产党员的耻辱,岂有共产党员而可以闭着眼睛瞎说一顿的吗?”——《反对本本主义》</p>
-</blockquote>
-
-<p>毛在此总结说,对于那些喜欢照本宣科还高高在上的人,不要去试着说服他,最好的方法就是停止他的发言权;如果你没有权力不让他发言,那最好就是不要争论,无视他;如果你非要和他争论,非要对牛弹琴,那就不是牛的问题了,是你的问题。就像在A这次事件中,你说他这种宣传方式群众听不懂,他说你是“纯粹形而上学的后现代小将”,你怎么和他辩论?至于说服他,他愿意听你讲吗,他直接来个“不听不听王八念经”,纵使你再有耐心,也不可能说服他。</p>
-
-<p>那么,这次“民主”让民主制度深入该网群了吗?没有!事实上,这次“民主”只有B一个人是完全支持的,剩下的大部分人只是觉得,反正是民主嘛,也没什么大碍,而且,我既不参与辩论,也不参与批判,我就是一看热闹的,跟我有什么关系啊?是的,从唯物主义的角度讲,这次“民主”中,群普通成员既不是“民”也不是“主”,这次辩论跟他们半毛钱关系也没有,把手机一关这事儿根本就没发生过。在此之后,网群决策事物依然按着之前的习惯来,根本没啥改变。</p>
+<p>社区民兵是泰国南部最大的武装组织。政府已将社区民兵的正规军部分(Or Sor,正式名称为国土防卫志愿军)扩大到约7,200人。社区民兵志愿者被招募到自己的村庄服役,为政府基础设施和政府官员提供保护。Or Sor每月领取工资,但其他村庄或社区民兵则不是。社区民兵一般只由男性组成,尽管妇女加入民兵组织没有任何正式障碍。</p>
-<p>那么,这种“民主”最后的作用是什么呢?这实际上就是B的自我心理安慰,是他作出来给普通群成员和“左圈”看的。B可能是出于一种教条主义的心态,也可能是太好面子,害怕把A直接踢了,会被指责为“专政、独裁”,坏了网群在“左圈”里的名声。害怕指责怎么能行呢?哪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战士没被指责过?哪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战士会在乎自己的名声,更何况是在“左圈”这种还不如微博饭圈的名声?“民主”的形式到底能不能起到民主的作用,还是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不然就会犯了教条主义、形式主义错误。从以上分析可以得知,B这个“民主”绕了这么一大圈,其实最终效果和把A直接踢了没啥区别。这使得这次“民主”完全沦为了一场表演,还是自导自演;而且还浪费了网群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耽误了正常工作的进行。</p>
+<p>游骑兵(Thahan Phran)是另一个准军事团体,是一支由陆军和海军陆战队组成的轻步兵。他们经常与边境巡逻警察(BPP)一起行动,接受作战训练。加入游骑兵者必须是年龄必须在18至29岁之间不分男女的泰国公民。女性在游骑兵中仍占少数。他们需要接受45天至6个月的初级培训。游骑兵报酬平均每月估计为13,500泰铢(约合440美元)。他们每次服役四年,经常被派往战区。游骑兵需要在偏远地区和小路上进行小规模徒步巡逻。他们在检查站巡逻,但有时也在林区扎营。</p>
-<p>让我们回到标题,民主的前提到底是什么?</p>
+<p>研究2则研究了泰国军队抽签征兵的制度。根据1954年《兵役法》,泰国所有男性公民在18岁时都要登记服兵役,直到进入军事预备役或被免除军事义务。每个年龄组中大约有1/4的人将在中学期间通过领土防御学生训练进入预备役。那些没有参加培训的人在21岁时将继续登记服兵役,然后必须向征兵部报到,参加高等教育则入伍可被推迟,但是26岁以后不可再延期。</p>
-<p>首先,在一个组织中要实行民主,那这个组织里的人必须要自我认同为组织的成员,否则民主会立刻沦为形式主义和自娱自乐。在大部分网左组织中,我们刚已经说过,大部分成员并不会认为自己属于某某组织,他们更认同自己为“消费者”,只是来这个网群平台来发泄自己的情绪的,我认为目前这个问题是无法解决的,网络是无法像现实那样有效率地支撑起人类复杂的情感连结的。如果这些成员都不认为自己属于该组织,那么当有一件事情需要决策时,他们也必然抱着看热闹的心态来参与,或者干脆就不参与。</p>
+<p>在征兵时,极少数高级僧侣和身心残疾者被永久免服兵役。其余的人可以选择放弃抽签主动服兵役。如果放弃抽签的人数不足以满足军方的征兵配额,军方将为剩余的男性举行抽签。抽签抽中红卡的人必须服兵役,其余抽中黑卡的人被转移到预备役不必服兵役。放弃抽签的原因可能包括:拥有高中或本科学历的人放弃抽签的服役期更短;对参军感兴趣;被薪水所吸引。绝大多数男性参加抽签来试图免服兵役。许多人声称害怕服兵役,因为应征入伍者可能在战区服役,且虐待新兵的报道时有发生。</p>
-<p>然后,组织必须和成员有现实的、物质的联系,也就是说这个“组织”要是一个真正的组织。现在的网群,是完全存在于虚拟世界的,对于群成员来说,可能还没游戏对他们的联系多。这个网群并不像现实组织那样,和其成员直接产生现实中的联系,而且加入和退出的成本极低,毕竟你的“同志们”连你的真名都不会知道。在此情况下,想让网群成员自我认同为该组织的一份子,那是违反唯物主义的。毛说“让群众说话,天塌不下来”,许多人就反驳说,群众要是乱说话怎么办,但是从唯物主义的角度讲,群众之所以要发声要批判某件事,一定是因为这件事影响了他们的现实利益,这是群众不会“乱说话”的前提。但是如果这件事跟群众半毛钱关系都没有,那他们乱说话几乎就完全是可以预见的了,因为他们只能通过自己的想象来判断实情(不过没有谁真那么爱管闲事,一般就会选择不说话了)。</p>
+<h3 id="六实验设计与方法">六、实验设计与方法</h3>
-<p>其次,成员必须有意愿和渠道了解组织事物的全貌。根据我个人的网群经历,在几乎所有网群中,群普通成员要么是没有渠道了解组织中的事情,要么是根本没有意愿和精力去了解。许多网群会选择将所有人拉入一个群中,大小事务都在群里讨论,想着“啥事情都在群里说过了,他们也可以看嘛。”我想问一下同志们,你们是否有时间和精力一整天都盯着QQ群聊看?更何况这些聊天还往往夹杂了大量的吹水等闲聊。大家现实中都需要上学上班,即便是不需要,也不会有多少人真的有兴趣一直盯着别人的群聊吧?那有的同志就想办法,让一个人专门负责整理记录学社做的决策并由他私发或者公告给群成员,且不说这是一件极其繁重的工作,即便是群成员真的会看到那些私信和公告,这些跟他们都有什么关系呢?大部分成员还是会抱着看新闻的心态看这些东西。根据我个人实践经历,私发决策通知这种方法只会让群成员感到厌烦,跟动不动就弹出来的广告一样,反而还起了反作用。如果说,群成员在决策一件事情前,连这个事情都没法了解详尽,又怎么能指望他们作出正确的判断呢?又怎么能指望他们拥有参与的意愿呢?</p>
+<p>本文在泰国南部进行了一项调查,将征兵抽签作为实验组成部分。第一阶段随机选择300个村庄作为数据组(cluster),其中有100个位于泰南三府。对于每个数据组,抽样分为3个类别:(1)参加征兵抽签并必须服兵役的男性,(2)参加抽签但未被选中服兵役的男性,以及(3)放弃抽签并服兵役的男性。每个类别在每个村均采访5名男性,参见表1。</p>
-<p>最后,在以上条件真的达成了之后,那就必须保证成员有渠道发表自己意见,有真正可行的实际权力去监督组织的管理层(而不是依靠管理层的个人道德,或者管理层互相监督代行这种权力)。根据我和许多同志的经历,几乎所有网群根本没有实际渠道可以让群普通成员发表意见和建议。首先这是因为上述原因,网群大小事务几乎都是几个“建群元老”开小会决定的,而这些决定也不会影响到群普通成员的现实生活,所以根本不需要群普通成员来提出什么意见。然后,即便是真的有决策对群普通成员产生了什么影响,他们也不会有意愿来“上诉”,更遑论监督管理层,这是因为网群根本没有也无法建立基层组织,群普通成员之间属于是原子化的无政府状态,这一点我会在第三篇详述,这里就不展开讲了。总之,即便是群管理层规定了群普通成员可以监督管理层,这种“权力”也往往是被其他群管理层成员包办代替。有网群经历的同志不难发现,在大部分网群中,群管理层的内斗往往比普通成员和管理层之间的斗争多得多,这样搞下来,就又成了少数人的“精英政治”了。</p>
+<p><img src="https://i.imgur.com/Y7QrRx7.png" alt="image01" />
+<em>▲ 表1:样本组</em></p>
-<p>民主的真正实行是共产主义组织真正力量的来源,没有这一来源,那这个“共产主义”组织就只能靠爱发电,最终沦为和他们的敌人一样的产物。但在我看来,网左组织不管是从主观还是客观层面,根本没有办法去实行民主,这就几乎注定了,网左组织一定会在官僚资产阶级的铁拳下覆灭,而现实的、真正的左派组织则会站在网左组织的尸体上新生。</p>
+<p>本文的实证研究由两部分组成(见表1)。首先本文分析了在泰南三府,具有更多父权价值观的男性是否更容易自愿参加准军事组织。研究1作为观察性研究,使用了两个可变因变量。第一个问题是受访者是否参加社区民兵,第二个问题是受访者是否参加游骑兵。研究1采用了所有3类参与者的数据,但只包括居住在泰南三府的人。因此,研究1中分析的受访者人数为1500人(三个类别各500人)。</p>
-<h4 id="网络左群的基层">网络左群的基层</h4>
+<p>研究2探讨了反向因果关系的可能性,并检验了义务兵役过程的军事社会化对新兵父权价值观的影响。研究2以征兵抽签的形式进行了自然实验。将第一类(实验组,抽签后必须服兵役)与第二类(对照组,抽签后免服兵役)进行了比较。因此,研究2中分析的受访者人数为3000人(两类各1500人)。</p>
-<p>1965年5月21日,毛主席在湖南省委第一书记张平化、以及汪东兴等人的陪同下,重上井冈山。行至黄洋界,毛主席谈起了井冈山精神,他问与他一行的同志,什么是井冈山精神?有人回答他说:井冈山精神就是艰苦奋斗。毛主席笑了笑,说艰苦奋斗只是一个方向,你们再想想。随后汪东兴又加了一条:支部建在连上。</p>
+<p>父权价值观通过一个基于受访者对性别平等态度的5个问题的指数进行量化,这些问题涉及受访者在多大程度上同意以下观点:1、男性比女性更适合担任政治领袖;2、男性更适合担任企业高管;3、大学教育对男孩比女孩更重要;4、丈夫应该在家庭中做出重要决定;5、女性应该容忍暴力,以便家庭团结一致。</p>
-<p>毛主席点点头,继续说:“在井冈山时,我们摸索了一套好制度、好作风,现在比较提倡的是艰苦奋斗,得到重视的是支部建在连上,忽视的是士兵委员会。支部建在连上,随着我们掌握政权,现在全国各行各业都建有党的组织,成为领导机构。党的力量加强了。但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实行政治民主,保证我们党不脱离群众,比井冈山时士兵委员会就要差多了。全国性的政治民主更没有形成为一种制度、一种有效的方式,井冈山时期士兵委员会是有很大作用的。”</p>
+<p>研究1还使用了几个额外的变量作为控制变量,并在稳健性测试中使用,其中包括指示受访者是否有孩子、教育状况、收入和婚姻状况的变量。由于研究1使用了所有三类受访者,本文还使用了虚拟变量来指示受访者属于哪一类。同时,为了测试研究2中自然实验的平衡性,本文同样使用了七个涉及在年轻男性在征兵抽签之前已经确定的7个属性作为变量:年龄、是否为穆斯林、是否为马来穆斯林、受访者的父亲是否在军队服役、受访者成长时在家中讨论泰南三府情况的程度、受访者成长时在看到母亲被打的频率,以及受访者成长时被打的频率。这些变量也用作研究1中的额外控制或稳健性检查。</p>
-<p>听到这些话以后,当时的江西省委书记刘俊秀又请教说:“现在工厂都有工会,农村有贫下中农协会,这和士兵委员会是不是差不多的组织?”毛主席回答他说:“两者不一样。土兵委员会可以监督连长、营长、团长,它有很大的权利。现在工厂的工会可以监督厂长书记吗?谁又来监督我们的市委书记、省委书记?谁来监督中央的领导?我们这支军队为什么能成为新型的军队,就是在改造旧中国的同时,也改造了我们自己。人的思想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改造的。井冈山上的袁文才、王佐,就是被改造了过来,为井冈山根据地作出了贡献嘛。红军中的不少干部原来是旧军官,一个月拿不少大洋,后来不是心甘情愿和士兵一样嘛。关键还是要有一条正确的政治路线,才能官兵一致。”</p>
+<h3 id="七实验结果">七、实验结果</h3>
-<p>士兵委员会,最早来源于1927年的三湾改编。简单说,士兵委员会就是由最基层的士兵进行选举,比如一个连有100个人,那么就由这100个人选举出5-8个人组成连级的士兵委员会,被选举出来的这几个人,代表了这个连的士兵的利益,任何一个兵有什么问题、困难、都可以直接向代表们反映,代表们再往上继续反映。营、团级士兵委员会,也是以此类推,用同样的方式进行选举,组成相应级别的士兵委员会。</p>
+<h4 id="研究1关于自我选择加入准军事单位服役的观察性研究">研究1:关于自我选择加入准军事单位服役的观察性研究</h4>
-<p>士兵委员会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底层士兵组织,并有力地确立了红军的官兵平等;正是因为官兵平等,红军才能爆发出巨大的战斗力,可以说没有士兵委员会,红军就不可称之为红军。由此可见,一个真正有战斗力的共产主义组织,离不开基层组织。</p>
+<p><img src="https://i.imgur.com/xrc8UTX.png" alt="image02" />
+<em>▲ 图1:逻辑回归结果</em></p>
-<p>我们知道,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有一个显赫的区别,那就是资本主义社会的政府在基层是没有也无法建立起组织的。资本主义政府可以把行政力量纵向伸进基层,但其基层人民之间绝对无法形成横向的组织,事实上政府也不会允许其形成,因为被组织起来的人民会对压迫者的政府构成极大的威胁。而在社会主义中,人民当家做主了,而这一点如何体现?就是要让人民可以时刻对政府构成威胁,形成一种力量均势。这是阶级力量对比上的平衡,这种在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看来暴力而无礼的方法反而对达成民主和平等最有效。所以说,社会主义民主有没有被实行,就要看底层人民(基层成员)有没有被组织起来。</p>
+<p>研究1旨在确定我们父权价值观的变化是否部分是由个人自我选择加入准军事组织来解释的。本文预期具有更多父权价值观的男性更可能参与有组织的暴力。</p>
-<p>我们再说回士兵委员会。按照一些军国主义者的思路,士兵可以这样过份地“下克上”,肯定会严重打击军队战斗力。然而事实是,拥有士兵委员会的红军把长官权力无限大的国民党军赶到了台湾岛上,为什么?因为国民党军看似人多,但实际上只有大官僚、大地主、大资本家和高级军官参与了战斗,而红军看似人少,但实际上全体官兵和根据地百姓都参与了战斗,所以实际上红军才是“优势在我”。你想啊,你是一个国民党士兵,是被国军抓壮丁抓来的,你在前线打着仗,地主乡绅霸占了你家的田,打了你的父母,抢了你的妻女,你的长官动不动就打骂你,还把你当奴才使唤,你凭什么上战场为他们送死?所以为啥国军和地方军阀战斗力这么差,因为底层都想着放两枪对得起那点军饷就得了。而且,国军士兵哪怕想造反,你想造反可是你的战友们不想,你也没法子。</p>
+<p>图1显示了逻辑回归测试结果,点和菱形表示系数,水平线表示95%的置信区间。本部分的样本仅限于居住在泰南三府的受访者。第一个因变量是参与社区民兵,第二个因变量是参加游骑兵。“父权价值观”(Patriarchal Values)对这两个因变量的预期方向都有很强的显著影响。样本还包括放弃抽签主动服役的男性(“放弃”,Waived),而这类男性在未来更可能参与准军事活动。</p>
-<p>而在红军这里,别说长官打骂士兵,就连当时有个军官好赌两把钱,都被士兵举报了,这要在国军里算啥事情,可是在红军这里,他被罚站了三天,而且是故意选在了第一次湘赣边界代表大会召开,大伙儿都能在会场看见的位置。所以在红军中,大伙都知道,这儿当官的把我们当人看,我们说话有人听;维系这支军队的不是暴力和权威,而是民主、平等——尊严。红军士兵是第一次感受到了被当作人来对待,第一次平等的尊严,自然就会去拼死捍卫它。</p>
+<p>下一个控制变量(“未被家暴”,Not Beaten Home)衡量儿童时期的暴力经历。那些说自己很少在家里被打的男性参与准军事活动的可能性要小得多。本文将此解释为在童年时期更频繁遭家暴的男性了解到暴力是处理冲突的适当方式,这使他们更有可能参加有组织暴力行动。此外,童年遭受殴打的经历很可能会导致成年后更高的父权价值观。我们发现“马来穆斯林”(图中显示为Malay Muslim)和佛教徒同样倾向于参加社区防御志愿者团体,但马来穆斯林成为游骑兵的可能性要小得多,因为游骑兵在泰南三府的马来穆斯林中广受鄙视。下一个控制变量反映了受访者在成长过程中与家人讨论泰南三府暴力局势的频率(“讨论频率”,Talk Before 18)。讨论情况较多的男性更有可能参与准军事活动。本文认为,这可能既反映了受访者本身的自我选择,也反映了人们可能会更多地谈论冲突的地区代表本地区受冲突影响严重,因此更容易被准军事组织招募。下一个控制变量是受访者是否有孩子(“有孩”,Have Children):父亲更有可能因为经济原因加入游骑兵。最后,受过高等教育的男性更可能成为游骑兵,可能反映了政府热衷于招募受过较高教育的人。</p>
-<p>除了监督长官,士兵委员会还有一个更强的权力:就是可以直接参与部队的管理,比如,部队的经济账目必须对士兵委员会公开,士兵可以直接管理伙食费用等等,每个士兵都可以通过士兵委员会发表自己的意见。我们知道,一支部队行军打仗、一个组织整活儿,都离不开钱,也就是离不开现实物质力量的支撑。士兵委员会如果只有举报长官态度不好、生活不检,权力是不够的,因为长官完全可以偷摸着来,比如说他要赌钱,他明着不赌,士兵怎么知道呢?但如果经济账目一公开,士兵一看,这儿怎么少了一笔钱啊?立刻就会去追查。而如果让士兵直接参与费用管理,长官根本就没有贪污的空间,因为钱都不经过长官的手。所以这也是这个制度为啥在国民党那里实行不下去的原因,毕竟国军军官哪个不是为了升官发财,贪一笔军费算个啥。那么为什么红军士兵会对财务去哪里了如此关心?那是因为这些钱是他们生命的保证,他们吃饭、穿衣、打仗都得靠这些钱,这些钱和他们是实打实的物质的现实联系。</p>
+<p>研究1中的主要解释性变量“父权价值观”在泰南三府有25%的观测值缺失。这是一个相对较大的缺失比例,因此本文研究了缺失情况,并进行了替代测试,包括进行使用多重插补法(multiple imputation,通过创建几个不同的合理估算数据集,并组合从每个数据集中获得的结果来消除缺失数据的不确定性)。总之,“父权价值观”的缺失与研究1中的因变量没有系统的相关性,遗漏值不太可能严重破坏对研究1结果的有效性。</p>
-<p>好了,说了这么半天,我们似乎还没有提到标题,那就是在网群中,基层是什么情况?</p>
+<p>结果是,更高水平的“父权价值观”与更高的志愿参与社区民兵和游骑兵的可能性存在稳健的相关性。现在本文想从实质上了解这种效应的强度。转化逻辑回归系数为更直观的OR值(odds ratio,指事件A在B在场的情况下发生的几率与事件A在没有B的情况下的几率之比)或概率,只有对于一组固定在相同值并使用相同样本的特定解释变量才有意义。更重要的是,在我们的情况下,参与我们模型样本的基线概率不是很有意义,因为本实验的样本不具代表性。例如,实验1样本中泰南三府高达28%的受访者很少或更频繁地参加游骑兵活动(代表他们至少参与了游骑兵单位),这可能比泰南三府同一年龄段的所有男性中参加游骑兵的总体比例更高(因为本实验对参军的男性进行了过多抽样)。因此,基于本文数据参与的绝对概率本身就不那么有趣,更有意义的比较是不同个体之间的相对差异。下面本文展示了两个拼接图,展示了父权价值观(分为四个阶段)与参与暴力之间的关系。</p>
-<p>如果同志们注意观察,不难发现,在任何一个网群中,根本就没有基层组织,网群的“基层”完全是无政府状态的。在网群中,群普通成员,也就是所谓“基层”,是原子化的一盘散沙。我们不难发现,网群普通成员(以下简称群普)和网群管理层成员(以下简称群管)是点对点的直接联系,即一个群普往往和群管单独联系,而群普之间并没有多少联系;要么就是加入一个聊天群后就没了,根本不会和群管联系,群管也就是在群里一起聊天,后一类我们暂且不能把它们成为组织,在此先不讨论。</p>
+<p><img src="https://i.imgur.com/lJ2qb9J.png" alt="image03" />
+<em>▲ 图2:父权价值观与社区民兵参与度的相关性</em></p>
-<p>我们可以回想一下,大部分同志加入一个网群大致要走以下流程:A在B的介绍下,或者A在其他地方看到了B的宣传,想加入网群甲,在顺利加入后,A被送到一个大聊天群,然后A可能会直接就开始聊天,或者B会给A介绍这个网群,又或者B等群管会整一些活儿邀请A参与,或者群管们会给A分配一个职务;但总之,A除了在群里聊天外,并不会和其他群普和其他群管主动地建立联系,实际上也没必要。</p>
+<p>如图2所示,在参与社区民兵活动方面,父权价值观最低和最高的人之间存在相对较大的差异。在父权价值观最低的男性参加社区民兵的男性比例相对较小(37%)。具有最高父权价值观的男性比例要大得多(60%)。同样,在图3中,父权价值观最低的男性有24%参加了游骑兵,而34%的父权值最高的男性参加过游骑兵。</p>
-<p>那为什么群普之间不会建立联系呢?</p>
+<p><img src="https://i.imgur.com/nzffP7r.png" alt="image04" />
+<em>▲ 图3:父权价值观与游骑兵参与度的相关性</em></p>
-<p>首先因为群普彼此之间根本不熟悉。如果你是一个加入军队的新兵,或者你是刚转到一个班级的新生,你虽然会在一开始和其他人不是很熟,但毕竟天天见面,再内向的人也多多少少会对对方有个大体印象;但是在网群中,大概会有百分之六十以上的人每天处于潜水状态,剩下可能会有百分之三十偶尔说一两句,而只有大概百分之十的人会每天在线,而这百分之十大部分都是群管。那么在这个情况下,你甚至都不知道大部分群普的存在,你怎么和他们建立联系呢?即便是有群普经常在线,我们也没法单独通过群聊就了解对方,网群中建立可信任的坚固的联系,往往只能通过长期的一对一私聊,而大家现实中都很忙,现实中还有社交,谁会整天泡在网上跟别人私聊?即便是真的泡在网上,也没有那么多精力和那么多人都私聊吧?这就决定了群普之间熟悉彼此是很困难的事。</p>
+<h4 id="研究2关于征兵抽签作为自然实验的研究">研究2:关于征兵抽签作为自然实验的研究</h4>
-<p>群普之间根本没有任何联系,也没有必要去熟悉。群普之间的联系其实非常非常淡薄,他们除了在网上会聊两句,在现实中根本没有任何关系,手机一关这个人就不存在,大部分只是学术交流或者发泄情绪吹水。而且群普之间根本就没有熟悉的必要;在一个现实组织中,如班级或军队中,你跟其他人抬头不见低头见,时不时还得和其他人合作,就算不想交朋友也得大体了解对方是个什么样的人吧?在志同道合的政治组织中,了解别人那就更为必要了。但在网群中,根本没有这个必要,因为别人在网群中再混得风生水起,跟你的现实生活又有什么关系呢?还是那句话,手机一关这人就不存在。哪怕是建立小团体,那也得等到你放了学下了班、现实中的事忙完了之后才会去搞点网上社交,但网上社交的关系脆弱无比,你即便把对方删了对方也不能拿你怎么样。而且群普之间最大的活动就是在群里聊天,他们没有一个共同目标去奋斗,他们没有一块儿干事,这就进一步降低了群普之间的凝聚力。</p>
+<p>研究2调查了军事社会化对希望通过参加抽签逃避兵役的男性的父权价值观的影响。表2展示了几个控制变量的值,这些变量是指七个在年轻男性在征兵抽签之前已经确定的属性,最后一行显示了服兵役对父权价值观的处理效应(treatment effect)。</p>
-<p>即便群普之间形成小团体,但也没有现实问题去磨练检测他们,这就让他们很难看出团体中哪些人是有能力的。我们刚才提到,士兵委员会是需要选举代表的,代表往往在现实中,经过一些问题的考验后,被大家信服而产生的;而在网络上,网络小团体是没法参与现实问题的,比如说你的小团体中有个人生病了,难不成你能飞到他的城市给他买药吗?网络小团体只能对付网络上出现的问题,比如你写了一篇文章发群里让大家看看。而这种类问题是很难检测人们的现实能力的。这也就是说,如果硬要网络团体进行内部选举,那大概率选出来的就是平常上线多说话多的人,或者是毛遂自荐的,这就很难让所有人都信服,那么这个代表也就会沦为形式主义的“光杆司令”了。</p>
+<p><img src="https://i.imgur.com/8sAkdSV.png" alt="image05" />
+<em>▲ 表2:控制变量与父权价值观的处理效应</em></p>
-<p>建立小团体过于麻烦。还是那句话,大家现实中都忙,哪有经历在虚拟网络上搞这些那些?而且在现实中,几个人聚在一起就是一个小团体,而在网络上,想建立一个正式的小团体一般需要拉一个群,但总不能一个委员会就建一个群聊吧,那光群得加多少个?最后大概率是组织没建起来,群倒是建了一大堆。</p>
+<p>第一行显示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平均年龄不同,因为样本中的最低年龄是21岁。年龄在21至23岁之间的人如果抽中了红卡不得不服兵役,则无法接受采访。因此,最年轻的受访者更可能属于不必服役的男性类别。接下来的两行显示,穆斯林和佛教徒同样有可能抽中了红卡,如果只将说马来语的穆斯林与其他样本进行比较,这一点也成立。同样,这些群体在“父亲服兵役”(Father served)、“讨论频率”(Talk Before 18)和“母亲被家暴”(Mother beaten)等变量方面是平衡的。服役的年轻男性说他们“被家暴”(Beaten at Home)的可能性在统计学上显著地小,但该差异数值上很小,很可能是随机效应。</p>
-<p>群普委员会就是建立了也根本起不到作用。因为基层组织的作用是为了联系上层,但在网群中的任何决策跟他们没有一点关系都没有,根本不能影响到他们的现实生活,甚至有时还会耽误他们的现实生活。我们举例子,你是甲群的一个群普,群管今天突然发了一条决策,说让所有群员把昵称改了,这条决策会影响到你的现实生活吗?你可能大概率还觉得这耽误你的时间。大部分群普可能会选择直接忽视,或者他们根本就没看到这条通知,而群管也没有任何办法。如果你是真的出奇地热心,你对这条政策感到不满,你向你的群普委员会代表反映了这个事(我们暂且假设甲群成功建立了群普委员会制度),代表反映了上去,群管可能取消了这个政策,但你的现实生活并不会受到分毫影响;群管可能驳回了你的意见,坚持这个政策,但你的现实生活并不会受到分毫影响,你也可以完全不理群管。既然如此,你为什么要咸吃萝卜淡操心呢?</p>
+<p>最后一行显示,两组样本的“父权价值观”没有显著差异,表明被强制征召入伍对性别平等的态度没有影响。本文大量的观测样本意味着即使是非常小的影响也会被检测到。考虑到抽中红卡和服兵役的待遇是随机分配的,有充分的理由得出结论:军事社会化对父权价值观变化没有因果关系。</p>
-<p>群普们对上层也不熟悉,对这个网群组织也没有信任感。现在网群门槛太低,数量太多,基本上是个人就可以建群,完全不需要任何成本,这就使得网群及其“廉价”。你加入一个网群,这个群大概率是一个吹水群,你自然不会信任一个吹水群,最多加入他们一起吹水;然后即便这个网群有一个还算像样的组织构架,你也大概率参与不到其中,而且加进去谁也不认识,没有什么渠道和群管们快速熟悉,而且也没必要去熟悉。反正这样的群多了去了,加入不要什么成本退出也不会有什么代价,而且可能明天一醒来群就被封了,何必对其如此认真呢?而且网群由于其被封闭在虚拟世界的性质,很难用现实问题来对组织进行考验,这就更使得群管们无法在群普中建立威信,也就更无从谈信任感了。</p>
+<p>作为稳健性测试,本实验还分别测试了父权价值观五个调查问题中的每一个的处理效应,未发现任何效应。</p>
-<p>群普彼此之间根本无法信任。群普之间没法快速熟悉,这点刚才说到了。而群普之间也无法建立信任。先不说大部分我见过的网群根本就是一个大杂烩,啥人都能进,根本没有任何审核机制,这种情况下混进去个右人兔兔之类的再正常不过了,严重的甚至会混入光明联盟的下线。这种破坏分子平时也很会伪装,但一旦有机会他们就会开始搞破坏,把群里搞得乌烟瘴气也很有危险。群普之间的年龄、理论水平、家庭情况、居住地点、心理状况往往也差异巨大,而群管的效率低下和组织松散决定了他们无法解决这些差异,这就进一步扩大了群普之间的裂痕。而且群普很多成员经常喜欢冲塔和骂人,甚至人身攻击,谁愿意整天上网看别人骂人或者挨骂啊?大抵就是手机一关眼不见心不烦。况且现实中也根本见不到,完全没有什么必要来去处理这些虚拟世界的社交。</p>
+<p>在另一项替代测试中,本实验放宽了实验同质性(treatment homogeneity)的假设。本实验首先将实验处理限制在服役期间遭受过武装冲突的应征入伍者身上。下文报告的结果进一步强化了本文的结论。</p>
-<p>网群中根本没有财产,所以根本也就没有什么公有制经济还是任何一种经济形势来将他们联系起来。唯物主义地讲,没有物质的联系就是没有联系。这也是网群成员一定会把现实生活中的事情排在网群事情前面的根本原因。你和你的同学、你的同事、你的现实朋友之间的联系一定是要大于你和网友之间的联系的。例如在一个公司之中你和同事之间发生冲突,你和老板之间发生冲突,一定会实实在在地反映到你的现实世界,也许你的晋升职位被抢了,也许你会被扣工资。但如果是在网群中,你和群友发生的冲突除了浪费你的现实时间之外基本上没有其他什么影响,毕竟他又不能真的顺着网线过来打你。咱们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如果你的老板要开除你,然后同时你的网群的群主要踢你出群,你会选择先顾哪边?</p>
+<p>本实验向服役人员提出了10个问题,例如是否看到一名阵亡士兵、靠近炸弹以及向敌人开枪。41%的人经历过这种暴力,但这种经历对他们的父权价值观没有显著影响。本实验还验证了,任何服役军种对父权价值观没有显著影响。</p>
-<p>再说回网群中的经济模式,我见过唯一一种把钱和网群联系起来的模式,是群管在群普中通过类似于“募捐”的方式弄点钱,然后群管再去做事。说实话,我加过这样的一个群,但我从来没给他们捐过一次钱,不仅仅是因为我没有也不想去理解他们拿钱去做什么,我也完全不信任他们,这些人别说他们能不能真的拿钱办事,他们长什么样子、真名是啥我都不知道,我如何去信任他们?他们拿我的钱去做的事,如何反映在我的现实生活中呢?我在那个群的感觉就是我更像是提款机而不是参与者,我只是单纯地把钱打给别人,然后剩下的事情与我无关。是的,那个群确实搞了经济账目公开,但是首先没有基层委员会,我没有什么方式来去有效查看钱的去向,我总不能把每个捐钱的人的账目都看一遍吧?而且经济账目公开也没啥用,我不知道别人捐了多少钱,我也不认识别的捐钱的人,这里面可操作的空间就大了去了,群管大可以给我说“钱数不够再捐点”,实际上把别人捐的那部分中饱私囊(不要跟我扯什么都是同志怎么会做这种事,这就是纯粹的唯心主义幻想,好像一个人只要宣称自己是“左人”就是圣人了一样)。而且就算我发现了问题,我连去哪里把钱要回来都不知道;就算知道,我跑到千里之外的另一个城市,估计就是把钱要回来了连车票钱都没法回本。</p>
+<p>实验组(抽签)和对照组(未抽签)的父权值指标上的缺失值数量没有显著差异。因此该缺失不太可能对研究2的结果构成威胁。此外,一个发现表明军事社会化具有显著影响:服役的男性更有可能认为在军队服役的男性应该比没有服役的更受尊重。这一结果和其他类似的结果增强了对实验有效性的信心,并确实发现了军事社会化的影响。因此,即使士兵存在被军事社会化,对性别平等的态度在很大程度上还是不受服兵役的影响。</p>
-<p>网群基层组织的缺失,让网群的普通成员一直处在零散的原子化状态,也就意味着他们没有办法进行组织,主动地去做事,什么事都是被动接受群管的安排,这就注定了这个组织会僵化没有活力了。</p>
+<h3 id="八结论">八、结论</h3>
-<p>网群普通成员之间没有办法信任,也没有办法建立联系,他们就更不可能成为那种亲密的肩并肩的战友关系。这也就意味着我们群终究不能形成有战斗力的组织。单靠群管的包办替代是没有办法做到面面俱到的,也没有办法管到组织中的每一个人的事,这就一定会导致群管理模式的官僚化,没法发挥群众的智慧。而这种官僚化在资产阶级的铁拳面前,是网群无法承受的,所以网群永远会停留在线上过家家止步不前。</p>
+<p>本文探讨了一个更广泛的基本问题,即父权价值观是促使人们决定参与暴力,还是暴力经历影响了父权价值体系。本文调查了那些已经被社会化为持有父权价值观的人是否更有可能主动成为潜在的暴力角色,或者是否是因为在冲突地区非自愿服役而加强了持有父权价值观念的厌女(misogyny)情绪。</p>
-<p>可以说,基层组织是一个无产阶级组织的生命线,是实行并发挥民主作用的基础。但由于它的缺失,群管无法和群普相结合,这也就必将会造成群普和群管的脱节。</p>
+<p>在第一项研究中,本文发现持有父权价值观与在武装冲突中志愿参加准军事部队之间存在着强烈而稳健的关系。这表明自我选择是理解军事化男子气概和参与暴力的联系的重要因素。在第二项研究中,本文发现实验组(强制服役)和对照组(未服役)之间的父权价值观没有显著差异。换言之,没有证据支持军事社会化会强化个人的父权价值观。</p>
-<h4 id="自娱自乐的网左">自娱自乐的网左</h4>
+<p>这项研究存在重要局限性:这项研究中说明,服兵役不会影响个人厌女情绪,但本文没有研究的军事化男子气概的其他方面(如吃苦耐劳)可能会受到影响。此外,本研究强调超越性别二元性,通过研究男性接受父权价值观的程度的变化,可以对男性与暴力之间的联系和因果关系有了更好的理解。</p>
-<p>在上一篇中,我们从群普通成员(以下简称群普)的视角解读了网群中的“士兵委员会”制度的缺失;在这一篇中,我们将从群管理层成员(以下简称群管)的视角来看看井冈山精神中另外一条“支部建在连上”在网群中的角色。</p>
+<hr />
-<p>“士兵委员会”就是基层组织,“支部建在连上”就是中央领导对基层组织的控制,或者应该反过来说,是基层组织对中央领导的信任。“支部建在连上”和“士兵委员会”实质上是一脉相承的。如果没有“士兵委员会”,那么“支部建在连上”就不可能实现。</p>
+<p>Elin Bjarnegård,乌普萨拉大学政府学部副教授</p>
-<p>如果你运营过网络社群,你一定会发现群管理层与群普通成员之间联系十分浅薄。在绝大多数网群中,群普干的最多的职能只有一个,就是在群里闲聊,往往是群管忙死,群普闲死,两边都不讨好。</p>
+<p>Anders Engvall,斯德哥尔摩经济学院研究员</p>
-<p>我之前作为群管的时候,发现网群中的成员往往分化向两个极端。不超过10个人的最核心管理层事事包办,学社的各个部门(群)的群管理员总是他们几个,内部群里经常交流的还是他们几个;而剩下的大部分群友则处在一个被动接受的状态,就是前面提到的过的“消费者”的自我定位:“你整了啥活儿我就去参与啥,但我不参与这些活儿的管理和组织。”当然了还有至少一半的人一直潜水。</p>
+<p>Srisompob Jitpiromsri,宋卡王子大学和平研究所助理教授</p>
-<p>我们都知道,如果基层没有组织,那么上头决策就无法贯彻到底。在网群中,这种情况更极端,可以说任何决策根本就出不了管理层这个圈子。管理层成员之间还算是经常在一起聊天,多少有点联系,但群管和群普之间就基本上没有任何联系了,除非是经常在群里聊天的,但这也不代表群普就有意愿和义务去参与、服从群管的决策。首先,网络上大家都是匿名的,谁也不认识谁,说难听点大家都只不过是会打字的头像而已,谁也不比谁高贵,群普凭什么就要把群管当成自己的“长官”呢?难道群管是带着群普们大破群敌、连战连捷过?在网络上,群管根本就没法树立威信。</p>
+<p>Erik Melander,乌普萨拉大学和平与冲突学部教授</p>
-<p>而且,群管的什么决策,和群普有什么联系?这个我已经在《网群的基层》解释过。没有联系,就会导致不管群里发生任何决策变动,群普通成员根本不会主动地去问,所以他们接受通知往往是被动的,而不是主动去要求参与,因为根本没有这个意愿。我曾经尝试过解决这个问题,我和群管们商量后,推举出一个人,专门给所有群普私信发送新的通知,但我后来发现这个基本没啥用。首先,发送通知是一个非常累的活,我本人干过这个职务,先不说你首先要加二十几个根本没啥联系的好友,然后还要花时间一个一个转发(QQ没有多人转发的功能),如果有人看到通知后有什么问题,还要向他们解释,这就意味着你本人还要去了解这个通知,而如果你不是参与决策的那几个群管,这又意味着一件活要干。其次,发了通知也往往没人看,我们在进行这种私信通知的政策后,反而有好多人退群了。其实也不难理解,群管的决策根本和群普无关,很多群普都是偶尔去群里看一眼来聊两句,平常也不看群,这时候一个人经常跑来给他发一大段私信,他也不想看,倒不如退群了舒坦。其实这就是网群基层组织缺失的一个恶果,如果群普之间形成小组织,那么只需要通知那些小组织即可,不仅效率会高得多,也不至于让人动不动就退群,毕竟他们还能在小组织里找到归属感。</p>
+<p>编译:郑嘉隽</p> Elin Bjarnegård, et al. 本研究超越男女二元性的论调,强调男性内部对于暴力的态度因意识形态影响而存在分化:志愿参军的人通常更亲近父权制意识形态,而不是军队塑造了士兵的父权思想;强制参军对不希望主动参军人士的父权思想并无明显影响。 复杂系统与无治主义 2009-03-01T12:00:00+08:00 2009-03-01T12:00:00+08:00 https://agorahub.github.io/pen0/heros/GavinMendel-Gleeson-a1_l-complex-systems-and-anarchism <p>将人类社会作为复杂系统进行分析,能为我们提供对于历史进程以及资本主义的强项与弱点的新的见解。</p>
-<p>群管的组织成分极容易僵化,这就会造成群管“无人可用”的窘境。因为不到十个群管的处处包办,以及大部分群普的事不关己,就会导致不管是做什么事、开什么新的部门,都只能从这不到十个人中选主要负责人。首先因为群基层组织缺失,网群没有从基层选拔人才的机制,只能靠群管们亲自“慧眼识珠”,这不仅导致效率低下,也容易形成围绕个人的小团体,甚至会形成山头主义(我之前的那个网群还真就出现了这样的情况),而且选拔上来的人也是参差不齐,极其考验那些“慧眼”们的水平。后来我尝试过解决这一问题,也就是在群里发布告,希望群友们毛遂自荐,然而自荐上来的同志且不说其是否真有能力参与群管理,就现实情况来看,这些同志的大部分对我们的网群以及他们要担任的职务是失望的,他们对网群有着不切实际的幻想,以为这个网群是和现实中的政党乃至先锋队一样的组织,终于可以为共产主义革命事业发光发热了,结果加入进去,无非也就是发发通知、在群里聊天、接投稿之类的无聊活,而且根本感觉不到这个“先锋队”对共产主义事业有什么贡献,甚至不知道“先锋队”到底在干什么,而且这些“先锋队”里的人每天最多的日常活动也就是吹水,谁不会失望呢?所以后来好多自荐的同志就慢慢开始摆烂不干活,或者潜水/退群。</p>
-
-<p>即便是下面的意见,反映到了管理层也不会做出任何实质性的惩罚,也没有必要做出惩罚。我之前的网群里有一个群管,我们称他为A,单独执掌报刊编辑部,此人属于自恋型人格,非要强迫参与编辑部的一个群普“必须参与编辑”,但那个群普现实中很忙,他参与网上的活动也是忙中偷闲,我们称他为B。好,那么假设现在B跑来群决策组来说A的事,群决策组会怎么办呢,无非就是找A说教说教,最多让他写个大字报“罪己诏”,但基本上没有办法去实际限制A的权力。因为之前说过的网群“无人可用”的问题,群决策组如果把A踢出那与自断手臂无疑,把A踢了或者剥夺他的职务,那谁来继续管编辑部呢?这几乎是无解的。而且就算要对A惩罚,如果A执意不愿意交出编辑部的职务,那群决策组也拿他没办法,因为他是编辑部的群主,我在《网群独裁不可避免》那一篇说过,网群群主在群内有至高无上的权力,所以除非把A连带着编辑部一起开除出学社,不然根本没法动摇A在编辑部内的地位。再者,其实也没必要对A做出惩罚。我在前面之所以说“假设B跑来群决策组来说A的事”,是因为现实中B根本就没来说,B根本不在乎,因为A不管再怎么在网上对B耳提面命,也没法在现实生活中对B产生一丝一毫影响,B根本就没理A,而A除了无能狂怒外也毫无办法。</p>
-
-<p>建社的成本太低,根本没必要认真对待。现在左圈是“网群多如狗,学社满地走”,建个社群,成本实在太低,打开手机拉两个人,再给自己起个“xx社”的名字,一个社就建好了。而且大部分网群的建立都是因为对别人的模仿跟风,这就导致很多网群是大同小异,基本上除了管理员不一样,没有什么特别的区别。而且这些学社虽然说叫“学社”但它们的主要功能依然是聊天吹水,那么到这个群里吹水和到那个群里吹水有什么区别吗?网络社群变得如此的廉价自然也就无法引起群成员的重视,群成员不仅不用重视,甚至把群退了也不会对他有任何一点影响。毕竟这些网络学社对共产主义革命几乎没有任何一点点的贡献,也不会对群成员的生活有一点点影响。而且建立学社又不是什么难的事,群普通成员也完全可以去建立学社,为什么一定要被你们几个人管着呢?</p>
-
-<p>在网上,基本没有事情来考验组织,无法发现路线错误,也无法建立领导威信,最终会因没有目标无所事事。一个真正的领导者不是被任命的,而是通过不断带领集体破除困难走向胜利的过程中被大家推举出来的。而在网上,由于组织的松散性以及网络的封闭性,基本没有什么事情可以来考验组织。比如说在现实中的组织需要去进行工厂调查,那么你帮着把这些人组织起来、设定计划以及安排每个人去怎么做,这时你就建立起了一定的领导力;或者比如说你在进行工厂调研的过程中遇到了警察来盘问,你冷静镇定与警察应对,带领大家走出危险,这也建立了一定的领导力。而在网上基本上没有类似的困难,唯一的领导力可能就是说你这个人是网络社群的社长,大家默认你有一定的领导力,但是如果你不把这领导力对群普通成员表现出来,群普看不到你的领导力那么你只是徒有虚名罢了。联系之前我刚才说的网络社群中群管和群普之间的断层,即便是网群的建立者真的很有领导力,那也最多只能被群管理层内部,看见对于群普来说,你再怎么有领导力也领导不到他们头上。所以往往是有领导力的网群建立者累死,剩下人闲死。</p>
-
-<blockquote>
- <p>只有领导骨干的积极性,而无广大群众的积极性相结合,便将成为少数人的空忙。但如果只有广大群众的积极性,而无有力的领导骨干去恰当地组织群众的积极性,则群众积极性既不可能持久,也不可能走向正确的方向和提到高级的程度。——《毛选第三卷,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p>
-</blockquote>
-
-<p>而正是因为这种领导力的缺失,就很容易形成西班牙内战期间共和军内部的左派小知识分子天天吵架的状况。因为大家都在空谈,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没有具体的实践来检验谁的话是正确的。我之前经历过一个真实事件:一个网群中,A和B发生了争执,A认为B是路线上的问题,他认为B把网络社群当成了自己能力展现的平台,而A认为应当以网群的集体利益为重,他认为这是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之间的路线矛盾,然而这仅仅是因为A是网络社群的建立者,他基本上什么事情都参与管理,所以他能看出来B的问题,但其他的人不一定,甚至有很大一部分人觉得这是A和B之间的个人矛盾,A应该放宽心胸原谅B而不应该在个人矛盾上纠结。这就导致B的路线问题没有被纠正,不过还好因为网络社群的低成本,B的错误最终也没有带来多少损失。</p>
-
-<p>因为做不到“支部建在连上”,就容易形成官僚主义。有人曾给我提出想要通过科技的手段,如什么群自动化管理系统,来改善网群内的官僚主义,可以说是机械唯物主义错误。根据前面的分析,这个官僚主义完全是因为网群的社会结构本身的问题,增加一个科技产品也并不能改变这个社会学上的结构问题。如果说你能发明一种科技手段,解决群管理层和群普通成员之间脱节的问题,那么你这个科技手段才是真的起了效果,但这基本上意味着新的生产力的进步,而之后的社会关系和斗争手段绝对不像是现在左圈这样了。不过现在这种生产关系下,以网络小知识分子个人的能力基本做不到。</p>
-
-<p>综上所述,网群基层组织的缺失严重阻碍了网群的组织性,而网群基层组织的建立又几乎是不可能的。这无时无刻不在造成网群中管理层和基层的脱节,而这也最终导致网群成为群管们的自娱自乐。</p>
-
-<h4 id="网络左群存在的原因">网络左群存在的原因</h4>
-
-<p>人如何体现自己的价值?</p>
-
-<p>黑格尔说人必须通过劳动整出来个什么东西才能体现自己的价值,比如你做了一顿美餐,写了一篇好文,堆了一个雪人,通俗讲就是成就感。</p>
-
-<p>但马克思却发现,在特定的社会情况下,人通过劳动整出来的东西,非但不能体现人的价值,反而还否定了人的价值,他管这种现象叫异化。</p>
-
-<p>什么意思?马克思解释说异化有四个层面。</p>
-
-<p>第一层就是劳动者生产出来的东西不属于劳动者。比如工人做的商品不属于工人,属于他的老板,工人想获得这个商品得自己花钱去买。</p>
-
-<p>第二层就是劳动者觉得劳动很累。劳动本身是成就感的来源,但由于第一层异化,工人从劳动中得不到任何成就感,自然就会觉得劳动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事,就会觉得很累,就不想去做。所以工人上班的时候觉得很累很没意思不想去上班,反而下班的时候才觉得是快乐的。</p>
-
-<p>第三层就是人开始怀疑人的本质。人无法通过劳动获得价值体验,反而被迫劳动来不停地否定自己的价值,人就会觉得人生是无意义的,成为人并不是一件快乐的事,人的本质是荒谬的、虚无的。</p>
-
-<p>第四层就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变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本身应该建立在纯真的情感上,然而由于上面的原因,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反而首先变成了金钱的关系,所以好像现在人人都很物质都很拜金。</p>
-
-<p>所谓累,就是你本来不喜欢做这件事情,但是你迫于某种压力不得不去做这件事,于是乎你表现得很累。倘若你是热爱做这件事情的,那么你就会感到愉悦,最多只会感受到身体上的疲乏,而不会有心理上的“累”。“努力”、“刻苦”这种词汇也是一个道理。</p>
-
-<p>在资本主义社会中,不仅劳动被异化,即便是所谓的“没进社会”的学校也被异化着。你上学是为了什么?其实大家都知道这个答案,是为了赚更多的钱。什么陶冶情操之类的那都是赚了钱之后的事。</p>
-
-<p>为了赚到更多的钱,我们就不得不通过“学习”来增加自身的无形资本,以此来向企业家们证明,我能给你的企业带来更多的增殖,从而被雇佣。而一个人拥有多少“知识”最直接的证明就是学历,而一个普通人想要获得学历就只能去考试。所以大部分学生追求的不是知识本身,而是考试成绩,这就导致了他们成为了只会机械式追求成绩的“考试机器”。所以学生在学校感受不到学习带来的快乐,更体验不到探索自然与人文的成就感。他们学习并不是他们想学,而是家长、老师和社会逼着他们学,难道他们没有在被异化吗?</p>
-
-<p>如果我们回顾历史就会发现,现代学校制度并不是自古就有。历史上是先有工厂,才有学校。在近代的英国,工厂主们推行出了系统教育的学校模式,其目的是为了让年轻人适应工厂流水线生活。所以在英国近代的学校里,最强调的并不是教了什么知识,而是按时上课下课,听从老师的安排,井然有序地干一件事。英国近代学校制度就是从伦敦的工厂里搬出来的,其目的就是为了培育合格的社会零件。就像列宁所说:“教育这些青年的目的,就是训练对资产阶级有用的奴仆,使之既能替资产阶级创造利润,又不会惊扰资产阶级的安宁和悠闲。“</p>
-
-<p>说白了,学习是劳动的前延。打个更形象的比方,人是一件商品,家庭生产商品,学校加工商品,工厂消费商品。人自出生以来就无时无刻不受到异化。即便人没有发现,但他们能感受到,这种感受就是“累”。</p>
-
-<p>总而言之,在当今社会下不管是工人还是学生,只要你是被压迫的穷人,你就在受到异化。而这种异化无时无刻不在摧毁着我们的对自己人生的成就感,它在夺取人们对于自身生活的掌控感,所以人们都迫不及待的想要从某一个地方来获得这种掌控感作为心理上的补偿。这也解释了为什么群普对参与社群活动积极性很低而群管很高,因为群普根本就没把学社当成自己的,他们无法从中体验到对抗异化、回归劳动的感觉。</p>
-
-<p>而网络,就是重获这种掌控感的绝佳之处。许多生活中失意的人,尤其以学生为主,来到网络上想要在这里获得补偿,而他们又因为受到了现实中体制的压迫,所以许多人都纷纷转向了左,而最终与饭圈的形成机制一样,这些人也形成了左圈。</p>
-
-<p>左圈的成员不管高低贵贱都一定满足一个特点,那就是闲。他们一定有大量时间在网上泡着,所以左圈成员绝大多数都是小知识分子(学生为主),是脱产者。他们既不用时刻操心现实中的生活,也不参与一线劳动生产。许多人习惯说,学生就是小资,我认为这种说法并不准确。我首先要说明学生根本不是小资产阶级,他们不拥有资产。学生是脱产阶层,而脱产意味着他们没有办法独立地与外界建立物质的联系,也就意味着外界的生产活动没有办法来反过来影响学生的思想,而学生思想只能通过家庭、学校和社会舆论影响来塑造。现实中除了少部分的家庭,大部分的人的父母一般都是想让自己的孩子当人上人,尤其是城市中产阶层的父母,他们基本上都是嫌贫爱富、谄强凌弱的社会达尔文主义者。学校也是社会达尔文主义和精英主义的桥头堡,学校中老师高高在上形成的对学生的权威体制也影响着学生的世界观,再加上学生之间的成绩至少在表面上保持着“按劳分配”的现状,谁越努力谁的分就越高,这也加重了他们社会达尔文主义的思想。再加上社会主流媒体都被资产阶级把持着,社会整个的风气也是市场经济的向钱看,而学生又无法通过亲自参与生产活动来认识这个世界,那么学生的思想表现为小资产阶级的思想也就不奇怪了。</p>
-
-<p>我在左圈待了这么久,除了一两个工人,没见过一个是来干正事的。他们来网上是来进行一场狂欢的,他们吸了一种叫“虚拟”的毒,可以让他们产生幻觉:在网上他们可以夺回在现实中失去的意义,所以他们创建社群,他们给自己封理论教皇,他们党同伐异喋喋不休嘴炮大战黑话连篇,似乎盯着屏幕狂敲键盘的的他们就好像是一个个指挥千军走马飞象的帝王。只要拉个群,几个会打字的头像就可以导演一出步步惊心的大片。网络的匿名制弥补了现实中的客观差距,每个人都先入为主地把对方脑补成和自己一样水平甚至更低的人,他们基本上是在自娱自乐。每个人上网来都是憋着一肚子气,网络匿名制和发言门槛低让他们的情绪有了一个发泄之地,就算往别人身上倒垃圾也不用负任何责任,更不会去反思自己的问题。再加上年龄小,大部分都有或多或少心理问题而不自知,而很大一部分心理问题都会以自恋的形式表现出来,在网络上纵横捭阖的他们绝不会允许另一个会打字的头像阻碍自己的封禅之路。所谓的左圈里基本上没有真的马克思主义者,我学了这么久也只敢说我的立场转向了左,今年冬天我才敢说我稍微建立起一点马克思主义的思维模式,这与左圈里那些动不动自封马克思主义者还拿自己三脚猫的理论到处批判别人的自信之人还是有很大差距的。</p>
-
-<p>其实没有必要非要用马克思主义的那一套话术来解释左圈中的现象,非要说这是什么小资那是什么主义。其实这些左圈中的人和其他网络饭圈中的那些人没有多大的区别,只不过他们参与政治学说罢了。许多的所谓左人来到网上,他们的大概率并不是来学习的,他们只是在现实中挨了铁拳、遭受了打击,跑到网上来抱团取暖、求安慰。我接触过非常非常多的自称左人的学生,他们来了网上其实只是想找人聊天倾诉、发泄一下情绪,关于理论他们并没有学多少,很多人甚至根本就没有学习的态度,他们更喜欢给别人当理论教父。所以网群中吹水为什么那么常见,因为大家本来来这里就是为了闲聊的。顺便提一嘴,有人批判吹水是所谓“小资产阶级自由散漫”,我认为这就是教条的说法,他根本就没分析到网络左群本身的“自由散漫”,他更像是在道德说教。</p>
-
-<p>左圈主要以学生为主,这其实已经说明了左圈根本就不适合建立革命组织,因为你这个群体里根本就没有几个真正的无产者,那你在这里想搞一个为无产者服务的先锋队,简直就是缘木求鱼。而事实上左圈中几乎所有的社群都是对别人的盲目跟风和模仿。</p>
-
-<p>我见过的所有网群都有一个致命问题,那就是没有目标。有人就反驳说,目标不就是建立共产主义社会吗?这个目标其实和没有目标没啥区别,太空泛了,和口嗨没区别。我们需要的是一个有战略意义的、具体的目标,这样一个目标有多重要?我们可以举一个历史上的例子:我们常说在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博古的转移是“逃跑主义”,而毛的转移是“战略退却”,这两者有什么区别?区别就是在于毛的转移是有目的的,是有方向、有计划地撤退,他的退却是为了前进,就像打出一拳前要先把手臂收回来;而博古的转移则是无方向,无原则地撤退,是漫无目的的溃败。也就是说在退却的时候,你是积极主动地朝着既定方向有计划有组织的撤退?还是被人家追着毫无目的的四处逃窜,被动应付?前者就叫战略退却,后者就叫逃跑主义。我们以四渡赤水举例子,四渡赤水的目的是为了过江北上和四方面军会合,结果刚出遵义就打了败仗,只能撤退,往哪里撤?毛给出了明确的方向:往敌人力量薄弱的地方去,所以就有了一渡赤水,是为保全自己,依然是为了北上长江。而后又三渡赤水,成功渡江。这四渡每一渡都有不同,但是又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不管是哪一渡,都是在为最终的目的地:北上与红四方面军会合创造条件,也就是说:它的方向性很明确。既然土城一战证明了,想要一步实现北渡长江的计划是不可能的了,那就战略退却,但是每退一步,又恰恰是在为下一步创造条件,最终还是要北上会合红四方面军。可以说,不管处境多么艰难,敌人多么强大,中央红军的行动方向一直都没有变,只不过因为面对强大的敌人,身处逆境,因此实现的过程变得更加曲折蜿蜒了。</p>
-
-<blockquote>
- <p>“为了进攻而防御,为了前进而后退,为了向正面而向侧面,为了走直路而走弯路,是许多事物在发展过程中所不可避免的现象。——《毛选第一卷,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p>
-</blockquote>
-
-<p>上面这段话正说明了这个道理。一方面它说的是为了走直路,不可避免地要走弯路。但是其实它还有另外一层含义:那就是说走弯路的最终目的,还是为了走直路;后退的目的,还是为了进攻。如果忽视了这一点,那就真的只剩下弯路和退却了。这就不是什么战略退却,而是逃跑主义。今天东边追的紧,就往西边跑,明天北边追的紧,就往南边跑,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方向和原则统统丢掉。正如长征刚开始博古那样,博古在一开始完全不知道要往哪里撤,只是因为南北东三面都被围了才被迫西走,这就是说他根本不知道自己要干什么,所以他毫无计划毫无准备,才叫全军带着大小家当上路。在过湘江的时候,白崇禧故意给红军让开了一条通道,而中央在这期间完全没动弹,他在犹豫,他不知道要往哪里去,而这后来也造成了血染湘江的悲剧。更不用说博古等人为了保住主力部队,甚至不惜让欺骗方志敏部让他们当弃子引开国军(是否欺骗存疑,但方志敏所在的红七军确实成了弃子,中央没给他们明确的战略目标和计划,也没安排他们遇险后该怎么办,也没设法营救他们,而后来第四渡赤水同样作为饵的红九军却成功回到主力部队,可见彼时博古的中央确实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只是走一步看一步,能咋办就咋办)。</p>
-
-<p>现在的网群就像博古一样,根本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在做什么,只是走一步看一步,能整什么活儿就整什么活儿。我之前搞网群的时候,我清楚地记得,在建群的时候,我们根本就没想过到底要干什么,我们建群是处于纯粹的对他人的模仿,因为在左圈,建群建社已经成了一种潮流,这些人建群只是纯粹跟风而已,所以我们在建群后,会模仿别的群搞一套配套设施,比如你的群叫xx社,必然就要配备xx社资料群、xx社演讲群、xx社聊天群、xx社审核群、xx社内部群、xx社决策组、xx社备份群等等,如果再跟风做点网络报刊,那还要配备xx社编辑部和xx社读者群,但从来没有检验过这么多群到底是不是必需,也没有办法检验,因为根本没有检验的标准。如果我们有一个目标,比如我们的目标是建立一个超级大群,作为一个平台让左圈基本都进来,那么资料群、内部群之类的就没什么用了;如果我们的目标是线下小组,那么演讲群、报刊群之类的也没有存在的必要。当我们有具体目标,我们的所作所为自然都应以是否向目标推进了为标准。而当我们没有目标,那自然是做什么都行;为了让我们的群能整更多的花活儿,更像个网络学社,而且建个群又不用花钱,这些群自然是“多多益善”了,甚至有的时候需要刻意整活儿,不管到底有什么用。</p>
-
-<p>毛主席说过:“领导就是预见。”而这些一个个自诩先锋队的社群甚至连自己的战略目标都没有,更不要谈预见了,也更不可能去领导谁。</p>
-
-<p>虽然说左圈相对是更进步的,它是已经开始觉醒的人们勇敢对抗生活中的异化的伟大尝试,但是我们根据前面分析,网络左群实在是已经无法承担起革命的重任了,它们甚至无法推动社会革命前进。“网左”在这个时代的风口浪尖上,显然已经无法背负起历史的重任,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应当以批判的眼光看待其,并汲取经验、另寻他路。</p>
-
-<h4 id="网络左群最好的归宿">网络左群最好的归宿</h4>
-
-<p>《矛盾论》告诉我们,世上的万事万物都有一个内部的根本矛盾在推动着它的发展,把握住这个矛盾就可以把握住这件事物的走向。在一定条件下,矛盾的双方会走向自己的反面。</p>
-
-<p>而网络左群的根本矛盾,就是网群的虚拟性和网群成员的现实性之间的矛盾。这个矛盾在网左的任何活动中都可以见到,这个矛盾贯穿着整个左圈的始终。我们可以看到在前面几篇中分析的所有问题都是围绕这个矛盾展开的,而因为这是网络左群的根本矛盾,其在网左的框架内也是无法被解决的。</p>
-
-<blockquote>
- <p>我们有些青年知识分子,革命热情很高,立志通读马列毛,但是即便是他通读了这些经典,如果没有立场的转变,他也不过是一个马列毛主义的学者,而非一个马列毛主义者。立场的转变不是单靠学习能够莸得的。这就是为什么知识分子要到工人阶级中去,要投入到工人运动中去,以便把自己的感情和立场、出发点放到工人阶级一边,只有这样他才有可能成为一个真正的马列毛主义者。一些读过几本经典著作的网络上的马列毛主义学者类的知识分子,他们并不愿意投入到工人运动中去,并不愿意和工人阶级融为一体,整天泡在网上,忙碌于网络上看谁辩得过谁,而不看这些争辩是否有助于提高人民群众的革命性,因而他们最多所能起到的作用就是工人运动催化剂的作用,这些人是无产阶级的落后分子。——来源不详</p>
-</blockquote>
-
-<p>上面这段话是我很久之前看到的,虽然一直没找到来源,但我觉得它精确地描述了左圈中的小知识分子们的现状。我认为这不仅仅反映了小知识分子脑内的小资产阶级思想根深蒂固,也同样反映了这些小知识分子在网络上的活动其实对现实中工人运动起不到什么推动作用。在网络上,一个人的理论多么高深,他本人多么巧舌如簧、多么雄辩,在现实中也起不到什么有影响力的作用。这其实反映的是群众路线与精英路线的矛盾,有种精英主义论调说什么,革命必需的前提就是所有群众都成为哲学家,说“大规模发动群众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所以他们主张在网络上每天宣讲哲学,大搞哲学黑话辩论,有人给他提出要把这些这些冗杂的话语删繁就简,让群众可以听懂,他不屑一顾地摇摇头,说什么“通俗化就是庸俗化”,让群众听得懂就是庸俗化喽?那看来白话文也是庸俗的,建议此君以后说话用文言文。这种精英主义论调对共产主义革命运动不仅起不到有益的作用,还会起反作用,因为这些人总是以“马克思主义者”、“左派”自居,群众一看,哦,原来马克思主义者和平常见到的官老爷都是一样的高高在上,那他们说要打倒官老爷,真的可信吗?</p>
+<!--more-->
-<p>这种现象其实反映的就是一个问题,那就是你相不相信历史是由群众创造的?你相不相信群众是有智慧的?如果你认为群众是乌合之众,那你确实不必要给他们讲明白这些哲学的东西,更没必要去发动他们。小知识分子们在象牙塔上呆久了自然看不到真实的群众的一面,他们只能看到群众麻木、愚昧的一面。只是一直待在网络上,其实并没有从象牙塔里走出来,网左们依然沉浸在自己编织的小世界里面。</p>
+<p><img src="https://i.imgur.com/afexGJ2.png" alt="image01" /></p>
-<p>就有人不服气,说我这个网群还是有价值的,它可以作为一个大家用来交流的平台嘛。但是我就想说,如果你要弄一个大家交流平台,那你就应该把你这个小群和别的群合并到更大的群里面去,比如我就推荐红贝老师的读书学习群(此群经常演讲,甚至还能请到阳和平老师),还有马列毛论坛(我不清楚该群现在还在不在),暗流公社也可以(同样不清楚是否还在),这几个群人都很多,更适合比常见的三四十人的小群作为交流平台。</p>
+<p>复杂系统理论是一个从突变理论(catastrophe theory)、混沌理论(chaos theory)、控制理论(control theory),尤其是控制论(cybernetics)的传统中产生的科学理论。复杂系统理论的诞生来源于对传统科学的还原论(reductionism)方案的否定。它认为还原论既不必要又难解(intractable)。</p>
-<p>那人就又说了,那我的群可以作为资料群嘛。要说资料群,我建议大家直接在QQ搜索“中国人学习群”,你的群有一个群的杂七杂八的资料,这个中国人学习群有好几个群的、整齐归类的资料,显得那些小资料群完全没什么存在的必要了嘛。</p>
+<p>传统物理学试图在尽可能小的颗粒度下找到基本规律。然而,现在已经知道,由于在极小的颗粒度下相互作用的性质,预测集合系统的行为在计算上难以实现。例如,水,(大多数情况下)最好用流体流动方程来描述,它可以用较简单的(非线性)方程描述集合行为。试图把它作为1026个相互作用的量子粒子集合波函数在计算上是不可行的。相反,复杂系统理论试图在自然的粒度下描述系统,以便对其行为进行可行的(tractable)预测。</p>
-<p>所以,我要说,要是从推动共产主义革命的角度看,绝大多数的网络左群已经没有任何一分继续存在的理由了。但如果有人需要一个群来闲聊吹水,那自然还是有存在的需求。</p>
+<p>复杂系统中的一个基本概念是涌现行为(emergent behaviour)。或者说,从一个有大量服从简单规则的行为者的系统中,能涌现复杂的行为。这类似控制论者所说的元系统跃迁(metasystem transition)的概念。某些对涌现行为最早的描述实际上来自于奥地利学派,可以在路德维希·冯·米塞斯的写作中看到,他把资本主义的集合行为描述成一种由行为者自利产生的最优解。</p>
-<p>所以只有线下组织,才是我们现阶段所需要的。</p>
+<p>系统理论为我们提供了一些经验性的法则,可以作为理解行为者和集合行为者涌现的工具。如果你使简单的系统与复杂的环境相互作用,它保持自己的身份——或者说内部结构完整性——的概率会很低。而复杂系统能够于复杂环境相互作用,并有更高的生存概率。我们在自然界中的简单生物中可以观察到,由于它们的低存活率,它们采取大量繁殖的策略。这与人类采取的方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p>
-<p>有人说,我们可以先建立线上组织,然后从线上走到线下。很遗憾,根据我亲身经历,这条路走不通。首先因为网群大部分成员都是学生,学生要线下见面那就必须要等得放假的时候,而每个学校的假期都不一样,所以这就导致见面的机会很少。再加上由于学生的经济不独立,他们没有完全的能力掌握自己的生活,甚至和别人出去见面还要经过家长同意。再加上学生本身的一些小资产阶级思想的残留,他们见了面也不一定能做成什么事。比如我曾经的学社就推动过几个学生同志线下见面,然而他们除了吃了一顿饭、拍了张合影之外,什么事情也没有做。而且想要建立一个牢固的组织,只见一次面是不够的,需要更加频繁的接触甚至一直呆在一起,并一起完成一些事,而这对于学生来说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除非他们是同校的同学,因为他们的大部分时间和精力要首先贡献给学业。除非学校和社会机构已经不能运转下去了,对于学生来说,牺牲学业并不划算。我目前见过的唯一几个线下组织,都是已经工作的人搞起来的。</p>
+<h3 id="复杂系统理论与社会">复杂系统理论与社会</h3>
-<p>我还见过一种说法,叫线上线下并重的“第三条路线”,而这更不可能。首先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既经营线上组织,又经营线下组织,除非是超人,普通人基本上做不到。其次这两者之间并没有那么多的联系,如果两者并举,最终还是要么重线下,要么重线上,或者走到前面说的“线上走到线下”那条路上去,执意线上线下都搞是既不划算也没有意义的。</p>
+<p>为了理解如何用系统理论模拟社会,我们不如从简单的例子看起。在封建欧洲,社会组织层级森严。在系统理论中,我们把它用一个树状的控制图模拟,领主在顶上,佢的直接附庸在下面。很多情况下,在这个结构中,控制了等级制度的领导就近似控制了整一群人。这有许多的后果。如果这个系统的行为可以用领主的行为来模拟,那么这个系统的行为就必不能比领主更复杂。因此,这个系统仍是简单的。这也意味着这个系统能轻易地一致行动。它可以率领军队,并与其他的封建国家简单地交互。</p>
-<p>事实上线下组织的建立的那一刻,就和它的线上群体没有什么关系了,它已经脱离了线上的联系形成立一个独立的组织,如果线上组织非要指挥线下组织,就会形成“委员长空投手令”的滑稽现象。所以只能直接搞线下,可以用网络作为联系工具,除此之外线上不应该发挥更多作用。我见过一个成功建立的线下组织,他们就是先和现实中认识的人搞一个组织出来,然后再从网上招人。</p>
+<p>实际上,完美的控制层级是不存在的。总是会有横向的控制链接和多样的同谋行为,等等。然而,对于封建制而言,这个模型仍然是个不错的近似。随着我们在历史上的推移,到了早期资本主义,我们逐渐注意到向更「混合式」的控制模式的变化,其中横向连接更多,并且系统可能发展出更去中心化、更复杂的行为。此外,它变得不那么脆弱了。我们或许可以猜想,资本主义出现时,封建制度某种意义上注定要灭亡,因为交互环境变得太复杂了。</p>
-<p>网络左群最好的归宿,应且仅应是线下组织的联系工具。</p>
+<p>现代世界已经转向了高度互联的网络模式的资本主义。在系统联通性的框架内,这几乎是封建主义的对立面。关于系统模型,有几件事必须要注意。系统可以有非常不同的内部结构。高度的互通性不排除某些内部模式。事实上我们知道很多复杂系统,包括社交网络,它们的无结构并不「随机」。内部结构可以对涌现行为有很大的影响。每一个网络都是不同的。</p>
-<h3 id="圣母x与和事佬">圣母X与和事佬</h3>
+<p>进一步讲,一个系统的涌现行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行动者交互的模式。当下的经济体系是资本主义社会关系模式的产物。资本主义从这些社会关系中涌现,一点也不「自然主义」。它是人与人的社会体制的次要产物。将行动者原子化的方式是任意的。实际上,系统常常可以被重原子化,形成不同的行为者与交流的概念。这里有个很好的例子:阶级政治。在国家、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的分析框架下,实体与它们之间的交互被物化(reify)了,因此分析起来比大众交互容易得多。这样,我们有了一个可行的经济学推理的机制。这与新古典主义知识框架下对阶级动因的完全忽视形成了鲜明的对比。</p>
-<h4 id="左圈圣母x会哭的孩子有奶吃">左圈圣母X:会哭的孩子有奶吃</h4>
+<h3 id="结构与行为">结构与行为</h3>
-<blockquote>
- <p>“因为宇宙不是童话。”——《三体》</p>
-</blockquote>
+<p>在无治主义者思考无治主义与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时,系统的集合行为与其控制行为的关系十分有启发性。理想化的层级可以用控制它的实体来模拟。这些集合体可以进行所谓「一致」(coherent)的行动。军队是个一个不错的例子。然而,这些一致系统理论上的目标只能有简单的描述。比方说种族灭绝,它可以被简单地描述,我们可以预料军队能够执行这个描述。然而,「在伊拉克建立民主」则是军队做不了的事。</p>
-<p>之前有一群目田人是这么抹黑毛的,他们说毛之所以在遵义会议之前受排挤,是因为他讲话言辞激烈冒犯人,大家不喜欢;不得不说这是我听过最荒谬的理论,好家伙红军都到了生死存亡之际了,这帮中共党员还要舔着笑脸哄着才能听进去别人的话是吗?他们都是一帮巨婴吗?但是我看现在的左圈中,这样的巨婴还真不少。但是一个巴掌拍不响,没有圣母X们的配合,巨婴们也只能自娱自乐。</p>
+<p>民主国家与大型企业通常类似混合式模型的层级。这些系统逐渐呈现出比单个行动者更复杂的行为。它们的行为,逐渐变得不那么「一致」,但更「相关」。你不能指望事情发展完全一致,但是整个系统会往一个大致相关的方向发展。你还可以预料到,一些混合系统能够适应比单个行为者能够适应的更复杂的环境。</p>
-<p>会哭的孩子有奶吃,任性的人有人疼,左圈里一帮巨婴无法拒绝的本性。左圈里面巨婴多,都是这帮圣母X惯出来的。</p>
+<p>最后,在一个几乎没有层级的概念的网络系统里,有可能出现真正复杂的涌现行为。这样的例子包括人类身体和社交网络。</p>
-<p>有些人已经把装可怜用成了万能的狗皮膏药,利用别人的同情心撒泼自己的任性,都形成路径依赖了。你要是说我一句不好,我立刻哭给你看,看你还说不说;你说我干得不好要撤我职?我直接哭给你看,让群里人都看看你的“铁石心肠”。</p>
+<h3 id="当下的政治结构">当下的政治结构</h3>
-<p>但是对于成熟的人来说,装可怜没有任何用,只会引起反感。有理性思维和集体主义的同志在看到这种现象时也并不会因为此人的“可怜”就要一味偏袒他,因为敌人并不会因为此人的“可怜”就放过他,群众也不会因为此人的“可怜”就接受干部的错误决策。</p>
+<p>国家,作为一个相当层级化的生物,想要让事情运作更加一致。然而它最大的弱点在于它无法解决那些描述非常复杂的问题。比方说,军队和国家发现它们越发无法应对游击战与恐怖主义的涌现。这些社会结构所用的组织模式是高度去中心化、高度非层级化的。说到底,国家几乎没有可能根除这些运动。国家必须找到任务目标的简单描述,这让它在根本上处于劣势,因为它处理复杂性的能力比较有限。然而,资本主义与企业全球化是更可怕的生物。它们的内部结构是高度网络化的。这些生物灵活地跨越国家边界。它们的集合行为极度复杂。没有人理解股票市场是怎么(不)运作的。同时,资本主义极度的强健,能够以马克思没想象到的方式适应不同的环境。若要战胜这种敌人,唯一的可能是至少与其相当的复杂性。</p>
-<p>对圣母X来说,谁对谁错谁是真的受害者根本不重要。巨婴们一贯的行为是,不管遇到大事小事,都要撒泼打滚哭闹一番,让全天下都知道他受了委屈;而还有另外一种人,他们出于尊严的需要不喜欢让别人看到自己懦弱的一面,他们更愿意自我舔舐伤口,所以他们总是在外人面前表现得很坚强。两者虽然表现得不一样,但是他们受伤时是一样痛苦的,但是圣母X们看不到这一点,他们出于某种类似于宗教迷信的思维,偏执地认为表现得坚强的人是不会受伤的,所以不需要安慰他们;而表现得弱小的人受伤时会比其他人更严重,所以要对他们加倍偏袒,简直把那些人当成了弱势少数群体对待。</p>
+<p><img src="https://i.imgur.com/8O2AzCg.png" alt="image02" /></p>
-<p>更为可恶的是,因为这种思维,他们甚至常常把谁是受害者、谁是加害者都能判断错。我见过一个真实事件,在某一个网络学社里,一个典型的巨婴式的人物B,是一个成年人,他经常在群里骂人,还特别喜欢争权夺利,但是此人特别特别会装可怜,得了点小伤小病都要发到群里,而且此人在别人对他提出批评意见时,他直接开始装可怜哭闹,然后疯狂自我攻击,让批评他的人的负罪感拉满还要跑来安慰他;学社主要负责人之一A是前面提到的那种不喜欢把痛苦和伤口扒着给别人看的人,他认为这是一个人自己该面对的事,而且由于他负学社几乎最大的责任,总是表现出一种强硬的态度,实在是不会舔着笑脸哄着别人说话。A反对B在群里我行我素,和B发生过几次冲突,直到有一天B在网上被别人骂了,然后迁怒到A的头上,把A骂了一顿,A在之后向群管理层反映要把B开除出社。在A的推动下B确实被开除了,但当时和B关系比较好的管理层一成员C就跑来质问A,说A就因为这点事把B开除,一点都不是对待同志(进群即同志了属于是)的态度;然后B和C又在其他群里闹,污蔑A“独裁”,结果一个根本就不了解情况、甚至都不知道A是谁的聊天群成员跑来质问管理层要求解释为什么把B开除,似乎把人踢出群就一定是“专制的”。更绝的是,在之后不到两个月,B再一次申请进学社,群管理层的D直接把B放进来了,根本就没问过A;B回来之后受到了拿破仑重返巴黎般的欢迎,就显得A是个小丑,因为B自始至终没给A道过歉(道歉也没用),B在被踢出群后曾和A大闹了一场什么换了好几个号对A轮番攻击,以D为代表的其他群管理层仅仅是听了B自我评价了一句“我已经成长了”代替A原谅了B,至于B到底有没有解决自己的问题、甚至有没有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严重的心理性格问题在不到两个月内自愈可以说是医学奇迹),D等人根本就没在乎过,因为他们没有A负的责任大,如果B在学社后面再搞出什么幺蛾子,他们是不会管的,到时候还得是A来擦屁股,好人都叫他们当了,想必他们“原谅”B时还想着自己就像圣母玛利亚一样浑身着金光吧。</p>
+<h3 id="革命与结构">革命与结构</h3>
-<p>然后那个聊天群里不了解情况就跑来质问的人实际上是更高一级的那种自我感动式的圣母,他们的逻辑链条就像小白兔一样单纯:啊踢人出群是不好的、伤人的,所以不该踢人出群;这意思大概就是杀人是不好的所以作恶多端的反动派不该枪毙。这种人除了逻辑问题,更是自信地连具体情况都不了解就跑来撒播圣母心了,毛说“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如果没有调查,就停掉他的发言权,这野蛮吗?一点也不。所以对于此人,最好的方法就是让他别发言,自己陶醉在自己的小世界里就好。</p>
+<p>复杂系统的整体行为和属性取决于个体交互的机制。在这个意义上,人类交互有可能产生在行为者交流层面上的反馈循环,能够催生系统性的根本转变。这意味着全球性的极端变化是可能的。革命正是转变交互机制导致的根本性的涌现性质的转变。</p>
-<p>当A表达抗议时,D反而跑去劝说A,说什么要“团结批评团结”,不管A和B有什么个人矛盾,好歹都是同志(进群即同志了属于是),希望A能不计前嫌和B继续共事之类。当A表现出对B的抗拒,B就会开始装可怜激发圣母X们的内疚感,然后又变成了对A的愤怒(好一招借刀杀人!),D等人就又会跑来找A说这说那,还给A扣帽子说“你就是太敏感啦”,是,是,您又不是被迁怒的对象,您也不是主要负责人,您当然不会敏感。D似乎忘了一件事情:A才是受害者。A是被迁怒的对象,A是被攻击污蔑的人,A是工作受到阻碍和刁难的人,而B正是那个迁怒、污蔑、刁难他的人。但在D看来,B是多么的可怜,他这么可怜怎么会做错事呢,即便是做错了,看在他这么可怜的份上就原谅他吧;而A呢,这个可恶的A,态度是那么的强硬,肯定是他伤害了B,害得B这么可怜,至于A被伤害,B这么可怜弱小的人怎么会去伤害别人呢?即便是伤害了也是无意的嘛,A这么强硬的一个人怎么会被这点小事伤害到呢?而且B都说了自己已经成长了,A还揪着不放,也太小心眼了嘛,我要是A我早就原谅B了呢。</p>
+<p>复杂系统告诉我们没有唯一正确的社会交互模型。假设我们能详细掌握交互模式,并且假定它是不变的(原子级的行动者之间的社会交互不变),而且这个世界严格意义上服从决定论,我们也得不到一个能预测结果的社会理论。可以用来宣称不可避免的「历史的进程」的实证主义或自然主义的方法是不存在的。它在计算上和方法论上都是不靠谱的。</p>
-<p>圣母X们看似跟观世音菩萨一样心怀慈悲兼济天下,但实际上他们内心充满了傲慢与偏见。这些人就像是瑞典环保少女一样,要求全世界都不用化石燃料,然而根本不关心,如果那些非洲国家的人民也想过上瑞典人一样的好日子呢?至于非洲穷,反正和我环保少女没关系,非洲再穷也穷不到我头上,那是非洲政府该管的事,我只要cosplay圣母自己爽就行了。他们有一套象牙塔上的价值观,他们似乎没有能力认识到这个世界的客观条件是多样的。他们不仅像圣母一样“博爱”,而且还傲慢的认为自己和圣母一样全知全能。在他们眼里,表面上的情况不符合自己的价值判断,他们就要大肆批评一番。他们的逻辑链是这样的:非洲是不是在大量使用化石能源?是;化石能源是不是不环保?是;用化石能源是不是在破坏环境?是;破坏环境是不是错的?是;所以,非洲用化石能源是错的,是要被谴责的。什么?你说非洲是因为穷,用不起可再生能源?对不起那和我没关系,我是全知全能的圣母,我看不到那一层,所以那一层就不存在。</p>
+<p>那么,在运用于人类社会与革命性变化的思考方面,复杂系统理论能够告诉我们什么呢?我们从自然科学中经验研究的领域以及历史信息中知道,根本性的范式变化实际上是很自然的,即便它们几乎无法预测。社会秩序的革命在历史上一再发生。</p>
-<p>圣母X们十分傲慢地默认自己一定是最善良、最正确的,他们把偏见扔到了自认为的“坏人”身上。D这种圣母X居然还替别人原谅人,来“慷他人之慨”,可谓是业务层面极广。这种人就是郭德纲说的:“远离不明白任何情况就劝你大度的人,因为雷劈他的时候会连累到你。”对于这种圣人,只需要对他说一句敲里吗,等他愤怒了之后再说请你大度。</p>
+<p>在真正全新的社会秩序的出现中,有几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就那些创生性的产生这些变化的事件而言,它们通过旧秩序日益混乱或衰败的过程发生。这通常包括向旧体制中注入巨量的能量。当这些能量事件消散时,新的秩序便逐渐强化。</p>
-<p>而且他们之所以是圣母X而不是真圣母,是因为他们往往在到处撒播自己爱心的时候,把自己造成的后果甩给别人承担。刚才已经提到,D邀请B回来荣登宝座,是因为如果B再弄出什么问题,D是不承担这个责任的,责任还是要A来担,出了什么事还是A给他们擦屁股,D不用付出什么后果还能免费当好人,何乐而不为呢。瑞典环保少女也一样,环保的好话她说了,至于环保的代价,反正是发展中国家的人民承担。</p>
+<p>对称性破坏(symmetry-breaking)是一个常见的系统性行为,它在范式变化的语境下尤为有趣。当一个系统因为一个微小的局部偏离而走向了两个可能中较低的那一个时,对称性破坏便发生了。对于外部观察者来说,集合行为的选择可能显得很任意。事实上,它源于系统行为中的微小内部波动。</p>
-<p>圣母X们不仅会伤害到受他们偏见的人,在共产主义革命事业中,这种人会对革命队伍造成极大的害处。</p>
+<p>无治共产主义,在复杂系统的语境下,是一个对涌现行为以及个体行为的描述。它要求整体性上的共产主义,社群之间的互助,以及依照面对的问题的规模采取合作的、集体的决策及解决措施。同时,它要求直至个体水平的层级和强制权力的消灭。在复杂系统的框架中,无治共产主义实际上似乎有很好的生存机会。它将无层级的网络模型作为人类组织的出发点。这意味着在理论上,它具有呈现复杂涌现行为的能力。</p>
-<p>博古在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一度要自杀,很可怜吧?但是也没见同志们让博古继续回到领导位置、继续执行他的路线;但是圣母X们不一样,他们会为了“安慰”那些人,甚至不惜坚持那些人的错误路线:“你看看他多可怜啊,还是让他回到原来的领导位置上安慰安慰他吧?”他们秉持着自己内心的道德与慈悲,拯救了博古的好心情,虽然不过会牺牲了上千红军战士和革命前途。</p>
+<p>此外,革命组织的作用可以被视为保持革命的自由意志主义的关键。在革命的情况中,微小波动可以产生不合比例的巨大影响。新社会的核心将存在于那些有着适合于运动的组织的倾向当中。因此,至关重要的是,组织倾向必须要有结构上的完整性,以及对于交互动因的可复制的知识,后者对于将广泛的运动成型为自由共产主义是不可少的。</p>
-<p>幸运的是,现实中的布尔什维克式组织里一般不会出现圣母X一类人。首先,这些政党是由马克思主义思想武装起来的,里面的领导层是真的认真学习、研究过马克思主义的,这与左圈的情况不同,左圈大部分都是自封的“马克思主义者”。所以,党内虽然有分歧,但是大家有类似相近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以及统一的共同目标,不像是左圈内小资产阶级五花八门的奇葩价值观,以及还有很大一部分人来左圈是为了弥补他们在现实中缺失的价值的,他们是来当教皇的,而不是来干事的。</p>
+<p>在战术层面上,用复杂系统思维进行分析解答很多问题,但也留下很多问题。从这个角度看,许多涌现行为事先没有办法计算,只能用经验研究或者是更弱的找历史类比的方法决定。我们仍然面对着困难的问题。我们必须找到其战术最利于阶级斗争升级的解决方案。此外,我们必须找到最利于拓展、复制的内部结构,以便它们在革命时刻中出现的高度敏感期的实施。</p>
-<p>其次,这些政党是现实中的组织,它们从诞生开始就要经历各种各样的考验,而且都是那种生死考验。而敌人则不会因为你可怜就可怜你,也不会因为看见圣母X们品德如此“高尚”就敬畏他们而不砸他们铁拳。而圣母X们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而造成的路线问题、组织问题,则会给革命造成极大的损失,圣母X和含着他们乳头的巨婴们也会因为这样的错误和损失被排挤出去。但在左圈中,我在《建群即建党》一章分析了左圈的那些学社是无法脱离网络的虚拟性的,所以也没有这样那样的现实困难来考验组织,而且因为左群成本过低,即便是圣母X和巨婴们造成了什么损失,也可以忽略不计,也就显得他们没什么大错了。</p>
+<p><img src="https://i.imgur.com/KeQdWj6.png" alt="image03" /></p> Gavin Mendel-Gleeson 将人类社会作为复杂系统进行分析,能为我们提供对于历史进程以及资本主义的强项与弱点的新的见解。 动物之间的互助 1890-09-30T10:56:15+06:55 1890-09-30T10:56:15+06:55 https://agorahub.github.io/pen0/heros/PeterKropotkin-a1_r-mutual-aid-among-animals <p><code class="highlighter-rouge">生存竞争 互助 自然法则和逐步进化的主要因素 无脊椎动物 蚂蚁和蜜蜂 鸟类 猎食和捕鱼的结合 合群性 小鸟之间的互相保护 鹤和鹦鹉</code></p>
-<p>最重要的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内有一个原则,那就是要批评和自我批评,即面对、接受自己被(不管是自己还是别人)指出的错误,这就意味着巨婴们是无处藏身的。即便是像博古,他在给苏区造成了重大损失后,也会认识到这是自己的错误,至于具体是什么样的错误那是另一回事;但左圈巨婴们是不一样的,即便是他们造成的损失摆在他们脸上,他们也不会承认这是自己的问题,所以他们就会哭闹、装可怜,此时就会有一群冒着金光的圣母X们跑上来把他们抱在怀里哄。但是已经造成的损失谁来承担呢?已经形成的错误怎么去纠正、谁负责去纠正呢?圣母X们从来不会去想这个问题。</p>
+<!--more-->
+<p>生存竞争这个概念是由达尔文和华莱士作为进化的一个要素介绍到科学中来的,它使我们可以把范围极其广泛的现象包括在一个单独的概念里,这个概念很快就成为我们在哲学、生物学和社会学方面的思考的真实基础。大量的各种各样的事实:生物的机能和构造的适应它们的环境,生理和构造的进化,智力发达甚至精神发展本身,我们以前常常用许多不同理由来解释的,都由达尔文归纳在一个总的概念里。我们把它们理解为连续的努力——对不利环境的一种斗争——以求个体、种族、物种和社会的这样一种发展,那就是务期达到生命的最大程度的充实、丰富多彩和热烈。也许在开始的时候达尔文本人并未充分意识到这个因素的普遍性,因为他最初只是借它来解释一系列有关起初种的个体变异的累积的事实。但是,他预见到他介绍到科学中来的这个词,如果只按它的狭义——各个个体之间完全为争取生活资料而进行的竞争——来使用,就会失去它的哲学的和原有的真实意义。所以,他在他那部不朽的著作一开头就坚持主张“这个词当作广义的和比喻的意义来用的,其意义包含着这一生物对另一生物的依存关系,而且,更重要的,也包含着个体生命的保持,以及它们能否成功地遗留后代”。</p>
-<p>在现实中,大浪淘沙的革命必然第一个把圣母X们淘走。就像果酱抹在面包上是美食,抹在衣服上是污渍,圣母X们泛滥的同情心在平常生活中用在流浪猫身上是善良,要是用来指挥革命,那就是罪大恶极了。</p>
+<p>他本人虽然为了特殊目的而主要按照狭义来使用这个词,但他却提醒他的信徒不要犯(他本人好像曾经犯过一次)高估它的狭义的错误。在《人类的起源》这本书中,他用了几页篇幅有力地举出了这个词应有的广义的例证。他指出,在无数的动物社会中,各个个体之间争取生活资料的竞争是怎样消失的,竞争是怎样由合作来代替的,并且指出这种代替的结果怎样发展了保证物种获得最好的生存条件的智力和良知。他暗示在这些事例中,最适于生存的不是那些在体力上最强的,也不是那些最狡猾的,而是那些学会为了群体的福利无论强者或弱者都联合起来互相援助的动物。他写道:“拥有数量最多的最富有同情心的成员的社会,将最为昌盛,并且繁育最多的子孙”(第二版第163页)。从个体和整体之间的竞争这个狭隘的马尔萨斯观点中产生出来的词,在一个了解大自然的头脑中便这样地失去了它的狭窄的意义。</p>
-<p>当然了,能把圣母X推上领导位置的组织估计也早就从内部烂掉了。</p>
+<p>不幸,这些本可成为最有成效的研究的基础的论点,却被为了说明真实的生存竞争的后果而收集的大量事例所遮掩了。此外,达尔文从未试图更仔细地研究一下动物世界中的生存竞争所表现的这两方面的相对重要性,也从未写出他原拟写作的论述过分繁殖的自然遏制的书,虽然这本书本来可以作为估计个体竞争的真实意义的严格标准。不仅这样,就在刚才所说的那些篇幅里,在反驳狭隘的马尔萨斯的竞争观念的材料中,也再次出现了旧的马尔萨斯的色彩,那就是,达尔文所说的在我们的文明社会中保存“智力和体力方面的弱者”的所谓不便(第5章)。似乎千千万万的体弱多病的诗人、科学家、发明家和改革家,以及千千万万的所谓“愚人”和“迟钝的热心家”,不是达尔文本人在《人类的起源》那几章中所强调的人类在生存竞争中当作知音和精神武器使用的最宝贵武器。</p>
-<h4 id="左圈和事佬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左圈和事佬:多一事不如少一事</h4>
+<p>达尔文的学说的遭遇,和其他一切多少涉及人类关系的学说的遭遇相同。他的信徒本仅没有按照他的暗示把这一学说加以发展,反而使它更加狭隘了。当赫伯特·斯宾塞试图从独立的、但又与之密切相关的论点出发,把探讨的范围(特别是在《伦理学材料》第三版的附录中)扩大到“谁是最适者?”这个重大问题时,达尔文的无数信徒已经把生存竞争的概念缩小到最狭隘的范围了。他们甚至变得把动物世界看成是在半饥饿的个体间进行着永久的斗争,并彼此想喝取对方血液的世界。他们使现代著作中充满了“战败者遭殃”的呐喊,好像它是现代生物学的最终结论似的。他们把争夺个体利益的“无情”斗争提高为人类也必须服从的一项生物学原则,认为在以互相歼灭为基础的世界中,不这样作便有复灭的危险。除了仅仅从庸俗的学者那里学到一点自然科学词句的经济学家以外,我们必须承认,即使达尔文观点的最有权威的解释者,也在竭力保持这些谬误的见解。赫胥黎无疑是公认的最有资格的进化论的解释者,事实上如果我们以他为例,我们岂不是听见他在《生存竞争和它对人类的意义》这篇文章中教导我们说:</p>
<blockquote>
- <p>大过节的、多大点事、都是亲戚、别太计较、还是孩子、那么努力、看我面子、都不容易、朋友一场、算了算了、换位思考、为了你好、人都死了、吃亏是福、将心比心、没有恶意、开玩笑的、才刚毕业、怀都怀了、习惯就好、他喝多了、毕竟长辈、退一步讲、都在酒里、曾经爱过、互相理解、婚都结了、还能咋地、他说话直、都打工的、想开一点、都能过去、维护团结、都是同志——中国社交常用语录</p>
+ <p>“从伦理学家的观点来看,动物世界大概是和格斗士的表演一样。每个生物都受到相当好的对待,被安排去战斗,于是最强的、最敏捷的和最狡猾的便能活下去再战斗一天。观众用不着因为角斗场上没有饶它们的命而表示不满。”</p>
</blockquote>
-<p>1929年的2月10号,让红军历史上最接近灭亡的大柏地之战开始,但是就在大柏地之战前三天的2月7号,上海中央写了一封信,信中的内容十分悲观,大意是要求红四军全部散入农村中去,不要集中在一起,而毛泽东和朱德也应就此分开,隐匿目标,以减少敌人的关注。</p>
-
-<p>本来不是什么大事,但是带信来的刘安恭却是个走王明路线的人,而且背景甚硬,苏区决定给刘安恭安排个军委的职务,这下可不得了,包括朱德在内的大多数支持了刘安恭的军事路线,毛的前委反而被架空了。即便后来没设立军委,毛也很失落,他决定辞去前委书记的职务。会议重新选举了前委书记,决定由陈毅暂时作为代理书记管理红四军。</p>
-
-<p>但是毛泽东并不想离开红四军,于是会议之后,他又私下里找到陈毅,希望陈毅在下一次会议上,多肯定一下他的意见,支持一下他的看法。但是下一次会议上,出乎毛泽东的意料,陈毅来了个调和主义。把刘安恭、朱德、毛泽东各自表扬一番,又把他们各自打了五十大板,批评一番。这一来,把所有人都给整懵了,毛泽东更是气不打一处来。毛泽东本来就很讨厌这种调和主义、和稀泥的态度,只想求得党内的一片祥和安好,却不作原则上的定性。于是毛泽东一拍桌子,实名反对所有人的意见。最后,在选举前委书记时,毛泽东便没有再当选,而是陈毅当选了前委书记。这次会议就是红四军的“七大”。</p>
-
-<p>但很快,刘安恭在冒进进攻大城市的途中牺牲了。中央也认识到毛路线的正确性,并写了“九月来信”托陈毅给毛带去,但是毛泽东此时还有点赌气,写了一封回信,表达了他对陈毅的不满:“我平生紧密考察事情,严正督促工作,这是‘陈毅主义’的眼中钉,陈毅要我做八面美人、四方讨好,我办不到,我不能够随便回去,这个路线问题不解决,我就不能回去。”</p>
-
-<p>陈毅主义本是一个毛用来调侃陈毅发明的词,实际上并没有该种主义。“陈毅主义”实际上指的就是在团体中,出现路线矛盾时,不去分析、解决矛盾,探索正确的路线,反而为了一个表面上的团结,把出现矛盾的两派“各自表扬一番,在各打五十大板”,和一手稀泥,实际上没有任何益处。</p>
-
-<p>在左圈中,这样的人还真不少。左圈中有人总喜欢打着团结的旗号行和事佬之事。</p>
-
-<p>这些和事佬们总是喜欢把毛主席在1942年提出的整风原则“团结-批评-团结”奉为圭臬,甚至都用成了到处批判别人的教条大棒,只要他们看不顺眼的就按一个“破坏团结”的帽子。关于延安整风和“团结-批评-团结”的来源和应用,我在《进群即同志-当“团结-批评-团结”成为教条》一篇已经详细介绍过,此篇不再赘述。这里我们主要分析左圈和事佬们的行为动机和其造成的后果。</p>
-
-<p>和事佬们不了解的是,“团结-批评-团结”中的第一个团结和第二个团结是不一样的,第一个团结指的是(在延安整风中)不整人只整主义,要保证党不会分裂;第二个团结则指的是(在延安整风后)全党对路线形成统一的、正确的认识,达到更高的团结。而没有第二步的批评,就没法达到第二个更高的团结,因为没有正确的批评,组织就无法对路线和过去的错误形成统一、正确的认识,最终只能止步于第一个团结——那种靠“八面美人、四方讨好”维持的表面上的团结。</p>
-
-<p>因此,和事佬们只“团结”不批评,或者批评不到位,那都是假团结,是破坏团结。出现路线分歧是很正常的事,在网络左群中,因为没有实践活动来对理论进行检验,路线分歧则更为常见了。这时候,如果一味地维护表面上的团结,事实上只会助长这种分裂。因为分歧往往意味着问题的出现,就好像是墙上有了裂缝,如果不去找到裂缝的原因、把裂缝补上,再加固墙体,而只是简单地在面上抹一层墙灰把裂缝盖住,那么这条裂缝早晚会撕开整个墙体。这事实上也是许多网络左群“短寿”的主要原因之一。</p>
-
-<p>和“陈毅主义”不一样的是,陈毅是详细了解红军中两派的争执的,而左圈中许多和事佬是根本不了解实际情况就跑来和稀泥来了。因为很多情况下,争执双方的实际情况只有争执双方完全承担、完全清楚。和事佬这种人根本上就是否定实事求是的存在。这些和事佬可以说是100%都是在臆想事件经过,然后得出唯心结论,然后找容易说话的一方去“劝说”的。也就是说:往往是要求损失方去学会容忍。和事佬看似高情商,但他们不知道很多矛盾是必须用冲突来解决的,他看不到矛盾不处理继续下去的后果。</p>
-
-<p>网络局限性是和事佬心态生存的基础。我在《建群及建党》一章已经分析了网络的虚拟性和网群成员的现实性之间的冲突,这让网群成员和网群本身的联系下降到几乎没有,也就意味着,不管网群接下来发展如何、出现什么问题,实际上和这些和事佬没有任何的关系,也对他们的现实生活产生不了任何影响。和事佬们的思路其实很简单,既然网群中产生冲突的双方不管哪一方最终胜利,他们都不会受到影响,那为什么不去当个“老好人”呢?</p>
-
-<p>和事佬的心态,某种程度上也有着一种傲慢。因为这个世界上,大多数人对自己的认识,对客观世界的认识,都是很浅薄的。大部分和事佬看不到矛盾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就像当时的陈毅,没有看到毛和刘安恭冲突的背后是“农村群众路线”和“王明路线”的冲突,我甚至有理由怀疑陈毅当时以为这只是两个人带兵方式的不同;所以他在没有搞清客观情况的前提下,就凭自己的主观思想做出了判断,他没有看到刘安恭路线对红军将要造成的毁灭性后果,所以才有了会议上“各打五十大板”的荒唐一幕。</p>
-
-<p>但好的是,“陈毅主义”在红军历史上是极少见的,这是因为红军自诞生之初就不断地面临敌人的考验,这就像在钢丝上走路,一点错误都是要付出惨重的代价的,而这代价就是红军战士和根据地百姓的生命,这未免过于昂贵了。所以大家在经历过几次斗争就能认识到和事佬行为是要不得的,有矛盾就必须要解决,哪怕是以严重冲突的方式。战乱年代,任何政策和路线的好坏,对错,都能在很快的时间内得到验证。大家虽然不能从理论上理解,但是却能从现实中觉醒。</p>
-
-<p>而网络不具备这样的条件,网络左群出现路线错误,最严重的代价不过是学社解散,这个代价简直微乎其微,我再拉两个人建个群就可以弄起来一个新的学社。所以,网群中的矛盾解决的成本事实上要比不解决的代价还要大,正是这点,才给了和事佬们表演的舞台。</p>
-
-<h3 id="浅论网左的统一战线">浅论网左的统一战线</h3>
-
-<p>统一战线无非就是“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团结一切可团结的力量。这是一种自古就有的战略战术,春秋战国时期的合纵连横就是统一战线的一种绝妙运用。但统一战线不是教条,这是一个很空泛的词语,在不同的情况下,团结谁、打击谁应当视情况而作出相应的变化,否则就会犯左倾或右倾错误。在今天的左圈中,网左们也同样面对着这样的问题,我在此章中对我观察到的其中两个现象进行批判和思考,并没有对网左的统一战线作全面的分析,所以是“浅论”。</p>
-
-<h4 id="论中间派">论中间派</h4>
+<p>其次,在这篇文章的较后部分,他岂不是告诉我们说,在原始人中间也如同动物之间的情况一样:</p>
<blockquote>
- <p>中产阶级主要是指民族资产阶级,他们对于中国革命具有矛盾的态度:他们在受外资打击、军阀压迫感觉痛苦时,需要革命,赞成反帝国主义反军阀的革命运动;但是当着革命在国内有本国无产阶级的勇猛参加,在国外有国际无产阶级的积极援助,对于其欲达到大资产阶级地位的阶级的发展感觉到威胁时,他们又怀疑革命。——《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毛泽东</p>
+ <p>“最弱的和最愚钝的要失败,而那些最顽强和最狡猾的,在其他方面并不是最好、只是最能适应他们的环境的便生存下去。人生是一场连续不断的自由混战,除了有限的和暂时的家庭关系以外,霍布斯所说的个体与整体的斗争是生存的正常状态。”</p>
</blockquote>
-<p>上面这段论述虽然描述的是民国的民族资产阶级,但是对中间派的特点的描述在今天依然值得借鉴。我认为其实“中间派”是一个很不准确的词,应该叫做“摇摆派”,因为“中间派”从来没有保持过真正的中立,他们时而偏向一边,时而偏向另一边,从没保持在正中间过。</p>
-
-<p>所以说其实没有真正的中间派。当你邀请那些“中间派”们参与革命运动(即便是在网络上),他们便想:“晶哥那么厉害,网左组织得这么烂,必定是办不起来的。”总是说:“等等再看看!”,但是他们因为自身也受着体制的压迫,并不总是和特色站在一边,所以他们看网左骂特色骂得凶狠的时候,或者看特色又变得更烂了的新闻的时候,也要附和着骂上两句。</p>
+<p>对自然界的这种看法究竟能够得到事实的几分支持,从这里提供读者的关于动物世界和原始人的论证中便可以看到。但我们不妨立刻指出:赫胥黎对自然的观点,作为科学的推论来说,也和相反的卢梭的观点一样,是很难成立的,卢梭在自然中只看到被人类的出现所摧毁的爱、和平与和谐。事实上,只要一走进森林,对任何动物社会观察一下,甚至对任何一本论述动物生活的严肃著作(多尔比尼的、奥社邦的或勒瓦兰的,不拘哪一个的著作都行)细读一下,便不能不使博物学家思考到合群生活在动物生活中所起的作用,使他们不至于把大自然只看作是一个屠杀之场,同样,他们也可以免于在大自然中只看到和谐与和平。卢梭所犯的错误是他完全不想到嘴和爪的恶斗,而赫胥黎则犯了相反的错误,但不论是卢梭的乐观论还是赫胥黎的悲观论,都不能看作是对自然界的公正无偏的解释。</p>
-<p>对于中间派,有的可以团结,有的不行,有的在特定情况下才能团结,不可一概而论。这是因为不管中间派怎么摇摆,他们总归是要更多地往特定的一方摇的。比如一些高级写字楼公司的白领,他们虽然有时受了上司的气,也在办公室外骂两句,但是他们的待遇高、工作稳定,不用吃了这顿愁下顿,也不必顶着烈日干重活还担心工资拖欠,所以叫他们去造老板的反的时候,他们就要想想这个月工资还没拿到手,说:“你们先去,我等等就来!”,他们是中产阶层的右翼。再比如内卷大省的学生,他们虽然不用担心衣食,并且很多都想通过高考当人上人,但每日非人般的虐待榨干了他们的精气神,还要饱受来自学校和家长的批斗,长期睡不好、吃不好,人人心里都憋着火气,全凭“好大学就是好人生”这根胡萝卜吊在前面往前走,若是在他们面前戳破了高考神话、叫他们造学校的反,他们便会成为最激进的分子,他们是小知识分子中的左翼。</p>
+<p>只要我们对动物观察一下——不光是在实验室和博物馆中,而且在森林和草地,在草原和群山中——我们立刻就会发现,虽然在各种动物(特别是在各纲动物)之间进行着极多的斗争和残杀,但在同种的,或至少是在同一个群的动物之间,也同时存在着同样多的(甚至还要更多)的互相维护、互相帮助和互相防御。合群如同互争一样,也是一项自然法则。当然,要从数字上估计所有这两类事实的相对重要性,那怕是很粗略地估计,也是难事。但是,如果我们用一个间接的试探,问一问大自然:“谁是最适者:是那些彼此不断斗争的呢,还是那些互相帮助的?”那么我们立刻就会发现,那些获得互助习惯的动物无疑是最适者。它们有更多的生存机会,在它们各自所属的纲中,它们的智力和体力达到最高的发展水平。如果把这些可以用来支持这一观点的无数事实考虑在内,我们就可以十分有把握地说,互助也和互争一样,是一项动物生活的法则,但是,作为进化的一个因素来说,它也许更加重要得多,因为它促进了这些保证了种的维持和进一步发达以及用最少的精力来保证个体的生活的最大幸福和享受的习惯和特性的发展。</p>
-<p>左圈中有些人喜欢把具有非马列毛的左派立场的中间派统称为“安托西修”,并把他们看作是马列毛主义的对立面。事实上,这四者情况各不相同,把这四者统一“打倒”或怎么处理是犯了主观主义错误。</p>
+<p>就我所知,在达尔文学说的科学界信徒当中,第一个把互助充分理解为一条自然法则和进化的主要因素的,是著名的俄国动物学家,圣彼得堡大学故院长凯士勒教授。他在逝世前几个月,即1880年1月,在俄国博物学家会议上发表的一篇演说中阐明了他的思想;但是,像许多只用俄文出版的著作一样,这篇出色的演说几乎完全不为世人所知道。</p>
-<p>安那其主义者,又称无政府主义者,它在当代中国的主要信奉者还是以小知识分子为主。他们痛恨被别人管着,要求绝对的自由。他们中的许多人还十分羡慕他们所认为的“古时候”那种田园牧歌、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模式。他们不喜欢布尔什维克式的政党组织在他们头上“发号施令”,但是他们更不喜欢资产阶级老爷们把他们当奴才使唤,所以在革命低潮、反动力量十分强大时,我们应当团结他们,与他们搞内斗、整天互骂是不可取的、浪费时间的。</p>
-
-<p>托洛茨基主义者,或者叫托派,据我目前了解托派并没有什么中心思想,他们可能就是“托洛茨基的支持者”,大部分时候是以“斯派”、“毛派”的反对者的面目出现的。据我个人了解,他们主要是对斯大林式的集权体制极为厌恶,并且对托洛茨基的“世界革命”有种切格瓦拉式的浪漫憧憬。在中国,托派也主要以小知识分子为主,他们几乎反对关于斯和毛的一切,但也同样对特色的统治有极大的厌恶,我们应该团结他们,在夺取政权前我们与他们几乎没什么矛盾,“斯派”们不要整天浪费时间和他们在网上斗嘴。</p>
-
-<p>西方马克思主义者。事实上在中国几乎没有真正的西马。因为中国政府对学术界的高度渗透和监控,中国大学里的西马学者至于有多少是真马、有多少是“指鹿为马”,这个大家基本上都有自己的判断。对于那些“西鹿”当然是要警惕,事实上可以把他们理解为“修”。在左圈中的西马大部分都是自封的,并且常常和自封的“苏马”(事实上我至今不知道苏马是什么)们见面就掐。左圈中的西马和那些欧洲的大学教授不一样,“西马”对于他们来说更多地像是一种身份认同,而不是学术研究方向。他们中的大部分人都有一个特点,那就是特别爱用哲学术语,不管他们本人是否理解这些术语,这事实上是一种很幼稚的行为,我在《进群即同志-天山上下来的王明》一篇中就批判过这种行为。除了这个特点外,据我个人观察,剩下的左圈西马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根本不懂、也没怎么学习过、学习过也不怎么理解的“装逼西马”,据我个人观察,这类人主要以初高中生为主,他们是“喜马拉雅山上下来的王明”,你一见他们便能立刻察觉一种高高在上的气息扑面而来。他们是拿哲学术语当成了一种装逼的工具,这种人不用多理会,事实上他们还处在一种过家家的幼稚阶段,思想还没成型,是否要团结他们还很难下定论,即便是团结了也不一定会起正面效果,只要保证不把他们推到敌人那边去就行,也可以试着引导他们一些。另一种则是自己学习过、能理解部分的“辩经西马”,这种人以大学生为主,而且不少人的家庭都是中产往上,甚至有资本家家庭的。听名字就知道,他们的特点就是喜欢在网络上辩经,这几乎是他们在网上唯一的活动。据我个人观察,他们中的很大一部分对谈论政治经济学和社会学有种偏执的排斥,似乎哲学和政治经济学/社会学是水火不容的,我见过最激进的一个还喊出过“只要你了解了德国哲学史,你就是马克思主义者了”这种口号。这一类人对自己的学术派别也有种偏执,且不说他们和所谓的“苏马”打得你死我活,他们中的很大一部分在和别人辩经时,别人的观点和他们从自己支持的那一派的书本上学到的经文有一点偏差,他们就会感到“被冒犯”,于是辩经就无穷无尽了。对于这一类人,我在《建群即建党-网络左群最好的归宿》一篇中引用过这么一段话:</p>
+<p>“作为一个多年的动物学家”,他认为他有责任反对滥用这个取自动物学的词——生存竞争,或者,至少应该反对高估它的重要性。他说,动物学和那些研究人类的科学不断地坚持它们所谓的生存竞争的无情法则。但是它们忽略了还存在有另外一条可以叫做互助的法则,这个法则,至少对动物说来,是远比前一个法则更重要得多。他指出,遗传后代的需要必然会使动物集聚在一块儿,并且,“个体愈是集聚,它们彼此之间就愈加互相支援,物种就有更大的生存机会,并且更加促进它们智力的发达”。“每一个纲的动物,”他继续说道,“特别是较高级的动物,都实行互助。”他从埋尸虫的生活以及鸟类和一些哺乳动物的合群生活中举出一些例子来说明他的见解。在一篇简短的开幕词中所举的例子当然是有限的,但主要之点都已说得很清楚;在谈完互助在人类进化中所起的更为突出的作用以后,凯士勒教授作了如下的结论:</p>
<blockquote>
- <p>一些读过几本经典著作的网络上的马列毛主义学者类的知识分子,他们并不愿意投入到工人运动中去,并不愿意和工人阶级融为一体,整天泡在网上,忙碌于网络上看谁辩得过谁,而不看这些争辩是否有助于提高人民群众的革命性,因而他们最多所能起到的作用就是工人运动催化剂的作用,这些人是无产阶级的落后分子。</p>
+ <p>“很明显,我不是否认生存竞争,但是我认为动物世界的逐步发展,特别是人类的发展,受惠于互助之处远过于互争……一切生物都有两个基本需要:营养的需要和使物种繁殖的需要。前者使它们互相竞争和残杀,而保存物种的需要则使它们彼此接近,互相帮助。但是我倾向于认为在生物界的进化中——在生物的逐步后天变异中——个体之间的互助远比它们的互争所起的作用要大得多。”</p>
</blockquote>
-<p>这段话就很好地描述了“辩经西马”。他们在网络上每日与人辩经,倒也是促进了他们和别人理论水平和交流技巧的进步,但对于无产阶级运动整体而言基本上什么也没做,他们更像是沉迷于自己的小世界中,待在象牙塔上迟迟不肯下来,如果放到实践中很容易闹出纸上谈兵的囧事。我个人认为他们是中间派里偏右的。他们要团结吗?还是要的,但需要一定的技巧和原则,这一类人不应该进入最核心的领导层,他们可以参与理论工作,但不应该去指导实践。</p>
-
-<p>修正主义者,在欧美语境下也可以是社会民主主义(和其衍生的主义)者。但在中国,由于没有多党选举的制度,社会民主主义在中国几乎不(以社会实体)存在,而“修正主义”在中国的左圈语境下,更多指的是保皇派、改良派一类。这一类人以已经工作了的成年人和初高中及以下的学生为最多。对于成年人保皇派,基本上没有团结他们的必要,因为他们选择保皇那必然是有切身利益相关,也许他们就正在受体制的恩惠,只是有些许不满希望变得“更好”,我们可以在革命高潮时团结他们来“痛打落水狗”,但在革命低潮时团结他们的话,很难保证他们不会反过来捅你一刀,因为一般来讲,保皇派在皇帝被砍头前是不会放弃保他的,而且这种保皇派极有可能变质成右派,魏玛德国的艾伯特政府就是个例子。对于学生保皇派,除去个别特别固执的,他们大部分都是因为学校和社会的宣传对特色依然抱有幻想,以及对马克思主义和历史的不了解让他们没法去全面、客观地分析社会现状,事实上绝大多数的学生网左都是从保皇派过来的,我本人之前也当过一段时间保皇派。所以说,对于学生保皇派是一定要团结的,而且要对他们进行引导和教育,争取把他们从中间派拉到无产阶级革命派这边,把他们当敌人打击是绝对错误的。</p>
-
-<p>统一战线不是说你敞开胸怀让谁都进来,而是有原则和方法的。要明确的一点是,中间派决不可进入核心组织,这实际上是很多网络左群忽视的一点。中间派因为其立场和思维方式的问题,他们可以和我们团结在同一战线,但绝不可以参与到我方组织的内部建设中,更不能指挥我们的行动。你比如说,这个中间派有自己自成一体的哲学思路和立场,他可能就会在一些组织政策上按自己的理想形式来,而不是依据客观实际情况而定。如果把这些中间派对我们组织的参与度比作一个同心圆,我们的组织是最内一圈,那么往外挨着的一圈应该是学生保皇派,然后是安、托、西,然后最外面是修。</p>
-
-<p>统一战线的形式多种多样,具体是像第一次国共合作那样互相参与进对方组织、互相学习,还是像第二次国共合作那样各自独立互不统属,只是打击共同的敌人站在一起,这需要领导者视具体情况、作出最合适的判断。</p>
-
-<h4 id="论血统论">论“血统论”</h4>
-
-<p>1966年7月29日,北京航空学院附属中学出现一幅对联:“老子英雄儿好汉,老子反动儿混蛋”,横批是:“基本如此”,公开喊出了以血统划分好人坏人的口号。</p>
-
-<p>8月12日,已故前中国最高检察院副检察长谭政文的儿子,北京工业大学三系文革小组组长谭力夫和刘京联合写了一张题为《从对联谈起》的大字报,提出要把“老子英雄儿好汉,老子反动儿混蛋”作为党的阶级路线来实行。8月20日,谭力夫在一次辩论这副对联的大会上大肆鼓吹这种观点,使他在全国扬名。</p>
-
-<p>这副对联、谭力夫的讲话、以及他和刘京的大字报在中国掀起一股公开讲究家庭出身的风气。以高干子弟为首的学生红卫兵自称“红五类”,即来自革命干部、革命烈士、革命军人、工人和农民家庭。他们的对立面就是“黑五类”,即地主、富农、反革命分子、坏份子和右派分子及其子女。谭力夫又加上资本家和走资派,变成“黑七类”。当时,“黑五类”的子女被称为“狗崽子”,不准戴毛泽东的像章,不准唱毛泽东的语录歌,也不准参加红卫兵。</p>
-
-<p>不过指出这里荒唐的遇罗克却在那个年代付出了生命的代价。“文革”爆发后,遇罗克与几个同仁自办发行《中学文革报》,他在该报上连续发表了以《出身论》为代表的多篇争取自由和人权的檄文,并风靡海内外。</p>
-
-<p>《出身论》是遇罗克在文化大革命时期的一部作品。该书从唯物主义的角度批判了当时社会上广泛流传并造成严重不良影响的血统论。作者遇罗克在1966年发表文章反对姚文元批判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1970年3月5日,在北京工人体育场里,在排山倒海的“打倒”声中,27岁的遇罗克被宣判死刑,并立即执行。</p>
-
-<p>血统论是荒唐的这一点事实上非常正确,我们都知道思想和立场是没法靠基因遗传的。家长是资本家,孩子就一定也是资本家,这种思想实际上是唯心主义的,它没有坚实的唯物主义逻辑来支撑。事实上,血统论就是当权的老红卫兵(红五类子女)为了维护自己的特权地位而弄出来压迫当时已经是受压迫阶层的“黑五类”子女的。</p>
-
-<p>但是在今天的左圈出现的“反血统论”思潮的思路正确,但某种程度上形成了教条。当今社会的现实情况和文革时期不一样。许多人根本没搞懂血统论出现的机制和条件,凭自己臆想理解,搞出许多本本主义。</p>
-
-<p>遇罗克同志就说得很好:“它(对联)的错误在于:认为家庭影响超过了社会影响,看不到社会影响的决定性作用……实践恰好得出完全相反的结论:社会影响远远超过了家庭影响,家庭影响服从社会影响。”也就是说,在当时血统论不成立的最主要条件,就是当时的中国是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决定了其社会上的无产阶级的思想占社会主流,并无时无刻地影响社会上的每一个公民。</p>
+<p>上述观点的正确性,最最感动了大多数出席会议的俄国动物学家;希斐尔卓失——他的著作在鸟类学家和地理学家当中是很有名的——支持这些观点,并且还另举了一些例子来阐发这些观点。他说,有几种隼具有“一种适宜于抢掠的几乎理想的构造”,然而它们在退化,可是其他几种实行互助的隼却很昌盛。“另一方面,以一种合群的禽类鸭子为例吧,”他说,“一般说来,鸭子的机体不发达,但它们实行互助,从它们不计其数的变种和种类来看,可以说它们差不多是遍布于全世界。”</p>
-<p>但是在今天的中国,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早已被摧毁,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已经占主流了。在中国这样的一个官僚资本主义国家,其社会上的主流思想一定是资产阶级的思想,并从出生开始就无时无刻地影响社会上的每一个公民。现在私有制早已卷土重来,“子承父业”的社会基础是有的,这与当年公有制经济占绝对主导的社会不同。</p>
+<p>俄国动物学家的立即接受了凯士勒的观点,好像是很自然的,因为他们几乎每一个人都曾经有机会在亚洲北部和俄国东部无人居住的广大地区研究过动物界;凡是研究过类似的地区的人,是不可能不得出相同的结论的。我想起自己在和我的朋友,那多才的动物学家波利亚可夫一起在维蒂蒙地区考察时,西伯利亚的动物界所给我的印象。当时我们两个人对《物种起源》的印象还很新,可是我们要寻找同种动物之间的激烈竞争却一无所获。这种竞争在我们阅读达尔文的著作时,即使想到了第3章(第71页)的论点,也是我们预期会看到的。我们看见很多动物常常是联合起来,以适应不利的气候环境或对各种敌人进行斗争。波利亚可夫写了许多出色的文章论述各处的食肉动物、反刍动物和啮齿动物的互相依赖;我们亲眼看到许多互相帮助的事实,特别是鸟类和反刍动物在移居途中的互相帮助;甚至在有大量动物聚居的黑龙江和乌苏里江地区,尽管我竭力寻求,但也根少发现在较高级的同种动物之间存在着实际的竞争和斗争。在大多数俄国动物学家的著作中,也都提到过这种印象,这大概可以说明为什么俄国的进化论者那样拥护凯士勒的观点,而同样的观点在西欧的达尔文信徒当中却并不流行。</p>
-<p>但是在左圈不知从何时起,形成了一种风气,那就是当一个人说这个人是资本家的孩子,不能把他完全当同志看待,就要给这个人扣上“血统论”的帽子。这实际上和文革老红卫兵大扣帽子的行为没啥区别。在这种风气下,甚至形成了一种政治正确,把左圈里的资产阶级子女当成弱势少数群体一般保护起来,要是你通过攻击他们的出身来质疑他们的思想,你就要被打成“血统论”。</p>
+<p>当我们一开始研究生存竞争的两个方面——直接的和比喻的——的时候,给我们印象根深的头一件事就是互助的事例非常丰富,这不仅是如大多数进化论者所承认的为了繁育后代,而且还为了个体的安全和为了得到必需的食物。对动物界的许多大类来说,互助是通例。甚至在最低级的动物之间也可发现互助的事实,我们必须预期有一天会从研究微小的池塘动物的学者那里得知即使在用显微镜才能看见的生物当中,也存在着不自觉的互助。当然,除了白蚁、蚂蚁和蜜蜂以外,我们对于无脊椎动物的生活的知识还是极其有限的;但是,就从比较低级的动物来说,我们也可以搜集到一些确切合作的事实。蝗虫、蛱蝶、萤虫、蝉等等动物的不计其数的联合,实际上简直还没有人研究;可是它们的存在这一事实本身就指出它们一定是按照大体上相同于蚂蚁和蜜蜂为了移居而暂时联合的原则组织的。至于甲虫,我们已经有人仔细观察过埋尸虫之间互相帮助的事实。它们需要腐烂的有机物,以便在其中产卵和供给它们幼虫以食物,但是那些有机物不能腐烂得太快,因此它们便把在漫游中偶尔发现的各种小动物的尸体埋在土中。一般地说,这些埋尸虫都是单独生活的,但是当它们当中有一个发现了自己难以埋葬的老鼠或雀鸟的尸体时,它就会招唤四个、六个或者十个其它甲虫来会力完成这项工作;如果必要的话,它们会把尸体运到一个合适的土质松软的地方,十分周密地把它埋起来,从没有为了它们之中哪一个享有在这个埋好的尸体上产卵的特权而争吵。约格里迪奇在用两根棍子做成的十字叉上绑上一个死鸟,或者是在插在土中的棍子上挂上一个蟾蜍的时候,这些小小的甲虫也会以同样友好的方法集中大家智慧来克服人的计谋。这种协力合作的事情在蜣蜋当中也曾见到过。</p>
-<p>这些政治正确者一定要拿恩格斯当挡箭牌:“难道恩格斯不是资产阶级家庭出来的吗?”但恩格斯是个特例,世界上根本没有那么多恩格斯。有些人喜欢自比恩格斯实在是太狂妄了。中国近代史学家吕思勉曾经说过:“世上只有背叛阶级的个人,没有背叛阶级利益的阶级”,连不算资产阶级的小知识分子里,都充斥着资产阶级的思想,难道大资本家的子女背叛自己的阶级就这么简单?把刀尖对着自己本来就是一件难过登天的事,不是说把这句话写在QQ签名上就能做到的。</p>
+<p>即使在机体方面处于稍低级阶段的动物中,我们也可找到类似的例子。在西印度群岛和北美洲,有些陆蟹结成一大群一大群的,以便到大海去产卵;每一次这样的移动,都包含着它们之间的协力合作和互助。至于大莫鲁甲蟹(Limulus),我惊奇地发现(1882年在布列登水族馆)这种笨拙的动物在一个伙伴需要的时候能给予多大的帮助。它们当中有一只蟹仰面朝天地跌在水槽的一个角落里,它那小锅似的沉重甲壳使它不能回复原来的姿势,再加上角落里有一根铁杆,使它要想翻过身来更加困难。于是它的伙伴们前来援助,我用了一个钟头的时间来看它们如何努力援救它们被困的伙伴。它们一下来了两只,从下面推它们的伙伴,经过巨大的努力,终于把它扶正了,可是由于铁杆妨碍着它们完成援救工作,那个蟹又重重地仰跌下去。经过几番努力以后,援助者当中就有一只到水槽的深处去带来了另外两只蟹,这两只蟹用它们饱满的新力量开始来推动和扶起它们可怜的伙伴。我们在水族馆呆了两个多钟头,当我们离开的时候,我们又去看了一下那水槽,援救工作依然在继续哩!自我看见这件事以来,我不能不相信埃拉斯穆·达尔文博士所引征的叙述:“普通螃蟹在脱壳期间派一个没有脱壳或有硬壳的螃蟹在它旁边放哨,以防备海中的敌人来伤害这种处于没有防御状态的脱壳蟹。”</p>
-<p>要知道,恩格斯背叛自己的阶级开始于背叛自己的家庭,他与自己父亲的冲突极严重。恩格斯出生于德国巴门一个繁荣的商业家族,具有强烈的宗教精神,而对学习的轻视(甚至不允许恩格斯完成他的学业)使得它似乎不是培育社会主义知识分子的沃土。但恩格斯童年时代有很长时间是在他的外祖父家中度过的,他的外祖父是一个十分重视人文教育的知识分子,喜欢给小时候的恩格斯讲古希腊英雄神话,对恩格斯影响很大。这种对文化知识的渴求和决心做英雄人物的理想固化为恩格斯进一步成长、发展、提高自己的内在因素和动力,也促使他对父亲和家族的影响的叛逆心理逐步加强。恩格斯对文学的热爱和他父亲对他经商的要求的矛盾极大地激化了他们之间的矛盾,最后他父亲强迫他中学中途辍学被迫经商。出于各种原因,恩格斯排斥、甚至痛恨资本家的工作和生活,之后中年时的一段时间的经商经历事实上让他痛苦不堪。</p>
+<p>关于白蚁、蚂蚁和蜜蜂之间的互助事例,特别是通过罗曼斯、彼希纳和约翰·刘波克爵士的著作,一般读者都很熟悉,因而我只说很少的几点提示。如果我们拿一个蚁巢为例,我们不仅看到了每一种工作(如生育子孙、寻找食物、建筑巢穴和饲养幼虫等等),都是按照自愿互助的原则进行的,同时,我们还必须和佛勒尔一样,承认许多种蚂蚁的生活的主要基本特征是每一个蚂蚁有义务把已经吞在肚里并且已经部分消化了的食物和集体中的每一个向它索取的成员共享。属于不同种的或属于互相敌对的蚁巢的两个蚂蚁,偶尔互相遇到时,便彼此避开。但是属于同一个蚁巢或属于同一群巢穴的两个蚂蚁便会互相接近,用触须作几下问答的动作,并且“如果其中有一个饿了或者渴了,特别是如果另一个的嗉囊中很饱满时。……它将立刻索取食物”。接到这样要求的蚂蚁是从不拒绝的;它张开了颚,用一种适当的姿势,吐出一滴透明的流质给那个饥饿的蚂蚁舐食。把食物吐给另外一个蚂蚁吃,这在蚂蚁(自由的)的生活中是那么突出的一个特征,并且为了养活饥饿的同伴和幼虫都是那样经常地互相求助,所以佛勒尔竟认为蚂蚁的消化道是由两个不同的部分构成的,其中之一,即后一部分,是专供自己用的,另一部分,即前一部分,主要是供集体用的。如果一个嗉囊饱满的蚂蚁竟自私到拒绝喂养一个同伴,那它将被看成是一个敌人,甚或比敌人还坏。当它的亲族和另一个种的蚂蚁打仗时,如果它拒不援助的话,它们将比攻击敌人还要凶猛地反过来攻击这个贪心的蚂蚁。如果一个蚂蚁没有拒绝喂养属于仇敌方面的蚂蚁,那么它将被后者的亲族当作朋友看待。所有这些情况都是经过最严密的观察和确切的实验所证实的。</p>
-<p>在青年时代,亲眼目睹工人阶级悲惨的生活状况对恩格斯的思想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恩格斯家庭周围都有许多工厂企业,他在上下学时就能直接接触到这些工人。1839年恩格斯19岁时写了一篇公开发表的著名的政论性文章《乌培河谷的来信》。文章以极其鲜明的笔调展示了乌培河谷地区乌烟瘴气的社会风貌,描述了虔诚派教士的迷信活动和他们的专横、贪婪、伪善和愚蠢的嘴脸,同时以大量的笔墨淋漓尽致地描绘了乌培河谷地区工人的悲惨苦难生活。现实生活中的一系列现象,经常使恩格斯对资产阶级编织的美好谎言产生了质疑。这种感性经历无疑导致恩格斯最终献身于无产阶级的解放事业,并为寻求一条无产阶级解放的正确道路的深层次的重要原因。同时说明他已经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开始站在革命民主主义和工人的立场上投身到反对剥削制度的斗争中去。</p>
+<p>蚂蚁这个分成一千多种的大科动物,其数目是那么多,以致巴西人竟说巴西是属于蚂蚁而不是属于人的;在这个科里,同一个巢或同一个巢穴集团的成员之间是不存在竞争的。无论不同的种之间的斗争是多么厉害,也无论在战争时有着什么样的暴行,但集体内部的互助、已成习惯的自我献身和经常为了共同福利的自我牺牲,都已经成为法则。蚂蚁和白蚁废除了“霍布斯式笔下的那种斗争”,因此它们生活得更好。它们那种奇妙的巢穴,也就是它们的建筑,在比例大小方面超过了人类的建筑;它们修筑的道路和在地上的拱形走廊,宽阔的大厅和粮仓,它们的谷物田、谷粒的收获和使谷粒“麦芽化”;它们孵卵和养育幼虫的合理方法,以及建造特别的窠巢以饲养蚜虫——林内美妙地称之为“蚂蚁的乳牛”——的合理方法,最后,它们的勇敢、胆量和优越的智慧,所有这些都是它们在繁忙和辛勤的生活的每一个阶段中实行互助的自然结果。这种生活方式,其结果必然会发展蚂蚁生活的另一个特征:个体的主动性的巨大发展——它反过来又显著地促成了高度而复杂的智力的发达,这样的发达,使人类的观察者也不能不有很深的印象。</p>
-<p>恩格斯青年时代的欧洲,是一个左翼思想和运动蓬勃发展的大陆。从英格兰到俄罗斯、从蒲鲁东到费尔巴哈,整个欧洲每一天都浸泡在不断迭新的左派思想中,恩格斯不可能不受影响。恩格斯在来到柏林后,迅速加入了青年黑格尔派——一群想运用黑格尔的思想特别是辩证法和否定性的思想对当时的宗教和政治进行批判的年轻知识分子的团体。1842年,恩格斯在科隆与他一直投稿的《莱茵报》的编辑之一莫泽斯·赫斯见面,赫斯是第一个在青年黑格尔派中宣讲共产主义的,这对恩格斯的思想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之后恩格斯来到英国曼彻斯特,亲眼看到了世界上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人的状况,并会德国写下了《英国工人阶级状况》。在这期间,他与父亲的矛盾愈发严重,并最终导致他决定离开德国。</p>
+<p>在动物的生活方面,即使我们所知道的只不过是一些关于蚂蚁和白蚁的事实,我们也可以有把握作出这样的结论:互助(它导致互信,这是勇敢的第一个先决条件)和个体的主动性(智力发达的第一个先决条件)在动物世界的进化中,是比互相斗争更具有无限重要性的两个因素。事实上,蚂蚁没有任何“保护性”而仍能兴旺,可是自卫特性对于单独生活的动物来说是不可缺少的。蚂蚁的颜色使它很容易为敌人发现,在草地和森林中,许多种蚂蚁所建的高大巢穴也是一望可见的。它浚有坚硬的甲壳的保护,无论它的针刺在几百根刺入一个动物的皮肉时是多么危险,但对一个蚂蚁的防御来说却是没有多大价值的;而蚂蚁的卵和幼虫在许多居住在森林中的动物看来又是一种美味的食物。可是,成千上万的蚂蚁并没有受到鸟类或甚至食蚁兽的太大摧残,反之,它们却为此它们强壮得多的昆虫所畏惧。当佛勒尔在一个草地上倒出一口袋蚂蚁时,他看见“蟋蟀跑开了,听任蚂蚁抢夺它们丢下的洞穴;蚱蜢和蟋蟀向四方逃走,蜘蛛和甲虫也放弃了它们的捕获物,以免它们自己变成蚂蚁的捕获物”。经过一场战争(在战争中有许多蚂蚁为了共同的安全而牺牲了)以后,连黄蜂的窠也被蚂蚁占领了。甚至最敏捷的昆虫也不能逃脱,佛勒尔常常看到蝴蝶、蚊虫和苍蝇等被蚂蚁出其不意地袭杀。蚂蚁的力量在于互相援助和互相信任。如果说蚂蚁——且不谈更为发达的白蚁——在智力方面居于整个昆虫纲的首位,如果说它们的勇气只有最勇猛的脊椎动物才能匹敌,如果说它们的头脑——用达尔文的话来说——“是世界上最奇妙的微小物质之一,也许比人的头脑更为奇妙”,那么这难道不应归功于在蚂蚁的社会中互助完全代替了互争这一事实吗?</p>
-<p>欧洲工人阶级风起云涌的运动也对恩格斯的思想产生了巨大的影响。1831年法国爆发里昂工人起义,1842年英国爆发宪章运动,1844年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1848年欧洲革命等等无产阶级运动,无疑让恩格斯看到了无产阶级的强大力量。</p>
+<p>蜜蜂也是这样。这些小小的昆虫(它们本来很容易被许多鸟类所捕获,它们的蜜也被从甲虫到熊的各纲动物所垂涎)也没有从拟态或其他方面得到任何自卫的特性,而没有这种特性,一个单独生活的昆虫是很难逃脱被彻底地毁灭的。但是,由于蜜蜂实行了互助,因而它们获得了我们所知道的广泛发展,获得了我们所称赞的智力。由于共同工作,它们使它们的个体力量增加了若干倍;由于临时分工和每一个蜜蜂在必要时能进行各种工作的能力的结合,它们获得了任何一种单独生活的动物(不管它是多么强壮和有多么好的武装)所不能指望的安全和福利。它们的合作,在人不知道利用充分计划的互助的情况下,往往比人还要成功。所以当一群新蜂要离开蜂箱虫寻找一个新住所时,许多蜜蜂就会预先到附近去探察一下;如果它们发现了一个适于居住的地方,例如一个旧篮子或任何这类的东西,它们就把它占领下来,把它弄得干干净净的,并且加以保护,有时候要保护整整一个星期之久,直到这群新蜂来到那里定居下来。但是,有多少移居到新土地上的人只因不了解他们力量联合起来的必要性而死亡在那里!由于蜜蜂懂得集中它们个体的智慧,它们能适应预料不到的或者不同寻常的恶劣环境,如巴黎博览会上展出的蜜蜂就能用它们树脂似的蜂蜡把箱盖固定到嵌在它们蜂箱板里的玻璃片上。此外,它们毫无喜好杀戮的表现,也没有喜欢无益争斗的习性,虽然许多作者总认为动物有这种癖性。守卫蜂箱进口的哨兵毫不留情地杀死那些企图到蜂箱里去抢劫的蜜蜂;可是,因为搞错了地方而飞来的陌生蜜蜂则不会受到伤害,特别是那些带着花粉飞来的或者是易于迷路的小蜜蜂,更不会受到伤害。除了确有必要时以外,它们是不会进行战争的。</p>
-<p>而真正让恩格斯思想转变的,是他自觉投身到了工人阶级反抗资产阶级的阶级斗争实践中。如果没有亲身参与实践,恩格斯很可能最多变成一个西马教授那样被资产阶级老爷豢养在大学里的宠物。在曼彻斯特期间,恩格斯开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对被剥削阶级生活、工作、斗争全方位的调查研究。在这段时间内,他边调查边写文章,发表在公开刊物报纸上。后面又加入了青年黑格尔派,并在伦敦加入正义者联盟,而后在1848年为马克思主编的《新莱茵报》充当记者。1849年莱茵省和南德意志爆发了激烈的民众起义,恩格斯用军事才能为起义者效力。正是因为青年时的恩格斯广泛且深入地参与到工人运动当中,他才能将自己的立场彻底转变到工人阶级这边,这不是简单地凭借学习理论就能做到的。</p>
+<p>由于在蜜蜂当中仍然存在着残忍和懒惰的本性,而且往往由于环境促使它们又将显现出来,所以蜜蜂的合群性就更加对人有启发性。大家都知道,经常有一些蜜蜂宁肯过抢劫的生活而不愿过工蜂的勤劳生活,在食物缺乏和食物特别丰富的时候,都将使这个掠夺阶级为之增加。当我们的谷物已经收获回家,草地和田野里的谷物已经所剩无几的时候,抢劫的蜜蜂就更加经常到来。另一方面,在西印度群岛的甘蔗园附近和欧洲炼糖厂的周围,抢劫、懒惰和吃得迷迷糊糊的情况在蜜蜂当中就更为普遍了。我们由此可见,在蜜蜂之中还依然存在着反群居的本能,但自然选择必定会继续淘汰它们,因为归根到底,团结的实践证明它比具有掠夺倾向的个体的发展对物种更为有利。那些最狡猾的和最阴险的被淘汰了,让位给那些懂得合群生活和互助利益的蜜蜂。</p>
-<p>所以事实上“恩格斯”的诞生条件是及其苛刻的,和恩格斯在同一个屋檐下长大的他的亲妹妹、弟弟就自始至终都不赞同恩格斯所走的背叛其家庭的道路。在童年时代受到不同于主流的教育、对家长的叛逆、亲身接触工人阶级的生活、经历工人运动、接触并学习最新的革命思想、遇到导师和同志、主动投入工人运动实践中,这些造就恩格斯思想转变的事件有一定必然性,但也有极大的偶然性。</p>
+<p>当然,无论蚂蚁或蜜蜂,甚至白蚁,都不可能具备包括到整个种的更高度团结的观念。在这方面,它们显然没有达到即使在我们政治、科学和宗教的领袖人物中也尚未具有的发展程度。它们的爱群居的本能很难超出蜂箱和蚁巢的范围。不过,拥有不少于两百个巢穴的巢群的两个不同种的蚂蚁(Formica exsecta和F. pressilabris),业经佛勒尔在丹德山和萨勒福山发现并有所描述。佛勒尔认为,这些巢群的每一个成员都认识所有巢群中的其他成员,它们都参与共同的防御。在宾夕法尼亚,麦克库克先生发现了整整一个拥有一千六百到一千七百个巢穴的筑墩蚁的族,全体蚂蚁互相之间都互通信息;贝茨先生曾经指出,在“园地”的广大面积上到处都是白蚁的土堆,有些巢穴成了两、三种蚂蚁的避难所,这些巢穴大部分是用拱形通道或拱廊连接起来的。因此我们发现,甚至在无脊椎动物之间也采取了一些措施把同种结合成更大的组织来互相保卫。</p>
-<p>在当今的中国,“恩格斯”是否有诞生的可能呢?还是有的,但真没有多大。首先并没有那么多人敢于背叛自己的家庭,因为父母控制着孩子的经济命脉,父母对孩子事实上是独裁的,而且父母的思想对孩子灌输是从小就开始的,背叛家庭意味着背叛自己以前的信仰和现在衣食无忧的美好生活,试问多少“十指不沾阳春水”的资产阶级小孩能够忍受那种艰苦的革命生活?然后富家小孩也很难有像恩格斯那样对知识的渴求,尤其是政治方面的。我见过不少富家子弟,比起学习他们更喜欢打游戏、动漫一类的娱乐活动,这也怪不得他们,因为在当今社会,学习就是赚钱的工具,他们既然不用赚钱,自然也没必要学习。还有现在的中国其实阶级隔离是挺严重的,富人基本上看不到那些工人的生活,现在工人的生活区里富人区可远着呢,富人也不会把自己的孩子带到穷人居住区去。</p>
+<p>现在进一步谈到较高级的动物,我们发现在它们当中有着更多的为了会种可能目的而有意识地互助的例子。然而我们必须承认,我们对高级动物的生活的知识依然是很不完备的。虽然第一流的观察者们收集了大量的事实,可是我们对于动物世界的某些属科还几乎是一无所知。关于鱼类的可靠资料特别稀少,这一部分是由于观察的困难,一部分是因为对这个问题还没有给予应有的注意。至于哺乳动物,凯士勒已经指出,我们对它们的生活方式所知是多么少。它们之中有许多是习惯于夜间活动的;有些是隐藏在地下的。至于反刍动物的那些合群生活和移居最能引起我们的兴趣,可是它们是不让人们接近它们的群的。我们主要是在鸟类方面拥有最广泛的资料,但我们仍然对许多种鸟的合群生活知道得很不完备。不过,我们不必埋怨我们缺乏经过充分证实的事实,因为这从下面的叙述中就可看到我们并不缺少。</p>
-<p>然后最难的是,现在的中国的工人运动只能说刚冒出了一丢丢火星子,工人运动零零星星,而且没有起到多大的社会影响,富人的小孩大概率也就当成是“恶意讨薪”之类;至于左翼思想,看看网左目前的状态,很难说思想有什么进步,基本上还在重新开始搬运马列毛思想的阶段,那些富人小孩到了网上可能更多地是摆着居高临下的架子,像“天山上下来的王明”一样嘲讽网左们。要说遇到革命导师和同志,富人有富人的圈子,和穷人的圈子基本不相交,富人的圈子里有马列毛主义者?我要打个大大的问号。你要说那种大学马原教授或者党员应该还是有的,但他们大多也都是为特色辩护的“鹿克思主义者”,真正的、站在工人阶级立场的人我认为基本不可能会有。</p>
+<p>我不打算详谈雄的和雌的为繁育后代和为在后代的最初生活阶段中供给它们食物,以及为共同猎取食物的联合;但是我不妨顺便提一下,这样的联合是通例,即使对最不合群的食肉动物和凶猛的禽类来说,也是一样;我们可以说,这种联合的特殊意义在于:即使在其他方面表现最残酷的动物在这方面却也表现了较温和的情感。还可以补充一点,在食肉动物和猛禽当中,大于家庭的联合还很少见,这种情形,虽然大部分是由于它们猎取食物的方式所致,但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解释为由于人类的迅速增长在动物世界中所引起的变化。至少值得注意的是,有几种动物在人烟稠密的地区过着完全单独的生活,然而同是这种动物或和它们最相近的动物,在无人居住的地区却是喜欢群居的。狼、狐狸和几种猛禽都可以作为这一情况的例证。</p>
-<p>至于主动投入工人运动实践中,这个基本上就属于最高难度了。对于资产阶级的小孩来说,他们理解的投入实践可能也就是整天在网上辩经,然后看点高级哲学书之类。要说去参加现实中的工人运动,他们就得想想,家里的资产还要不要了?家族的人脉和地位还要不要了?现在衣食无忧的生活还要不要了?要是真去参加,这些东西可都要不了了!</p>
+<p>然而,对于我们讨论的问题来说,不超过家庭关系的结合的重要性较小,何况我们知道,有许多联合只是为了一般目的,例如猎食、互卫,甚至纯粹为了共同享受生活。奥杜邦曾说过,有时候老鹰也联合起来猎取食物,他对两个秃鹰(一雄一雌)在密西西比何上猎食的描写,是以其生动的笔法闻名的。但在这类观察中,最可靠的是希斐尔卓夫所作的观察。他在研究俄国草原地方的动物时,有一次看见一只完全属于群栖种的鹰(白尾鹰)在高空中飞翔,它静静地绕着大圈子盘旋了半个钟头,这时候突然听到它发出了刺耳的吟声。不久,另外一只鹰就发出了回声,并向它飞来,接着,第三只、第四只,直到一齐飞来了九只或十只白尾鹰,不一会儿它们就飞得不见了。下午,希斐尔卓夫走到他看见白尾鹰飞去的地方,借着草原上的一个高坡的掩蔽,他走近它们,发现它们围着一匹马的尸体。那些年老的鹰(照例由它们先吃——这是它们的礼节)这时已经站在附近的草堆上担任放哨,而较小的鹰则在吃着它们的盛餐,旁边还围着一群群的乌鸦。希斐尔卓夫根据这个和类似的观察,断定白尾鹰为了猎食而结合一起;当它们都飞到很高的空同时,如果它们有十只的话,就能总览至少二十五平方英里的一片地区;只要其中任何一只鹰一发现了什么东西,它就告知别的鹰。当然,有人会说,第一只鹰的单纯的本能叫声,甚至它的动作,同样可以把几只鹰带到猎获物那儿来。可是在这个问题上,有说明它们互相通知的有力证据,因为这十只鹰在飞到猎获物那里以前先聚集到了一起。希斐尔卓夫以后叉有几次机会证实白尾鹰常常因为饱餐尸体而集合到一起,它们之中有些(首先是年幼的鹰)在别的鹰吃东西时,经常是在旁边担任放哨的。事实上,白尾鹰——最勇敢和最善于猎食的猛禽之一——完全是一种群栖的鸟类,布利姆说,当它被捕获以后,它很快就和饲养它的人发生密切的情谊。</p>
-<p>一无所有的人最无所畏惧,这话是很有道理的。无产者一无所有,所以他除了造反没得选;资产者锦衣玉食,去造反要放弃的太多太多,成本太高,而且还一直有后路。</p>
+<p>合群性,是很多种猛禽的共有特征。巴西鸢——最“鲁莽的”强盗之一——也是最喜欢群居的鸟。达尔文和别的博物学家已经描述过它们猎取食物的联合,下面是一个事实:当它捕到一个太大的东西时,它就招唤五、六个伙伴来把它搬走。经过一天的忙碌以后,它们常常从十英里或更远的地方飞来,结伙到一棵树上或灌木林去过夜,还经常发现有几只兀鹰,特别是多尔比尼所说的“它们真正的朋友”——玉鸡和它们在一起。据札鲁得尼说,它们在别的大陆和外里海的荒野上,也有一起巢居的习惯。群居秃鹰——最强壮的兀鹰之一——就是由于喜爱群居而得名的。它们成群地在一块儿生活,显然爱好群居,当它们高飞到天空中游戏时经常是成群结队的。“它们在极其友好的气氛中生活,”勒瓦兰说道,“在同一个洞穴里,我有时候找到离得很近的窠巢达三个之多。”巴西的鸟拉布兀鹰也和白嘴鸦一样,甚至比它们更爱群居。埃及的小兀鹰亲密地生活在一起。它们结队在空中游戏,晚上聚在一块儿过夜,早晨一块儿去寻找食物,它们之间连最轻微的争吵也从未发生过;这是有充分机会观察它们生活的布利姆证实过的。红脖隼也是大群地聚集在巴西的森林里,茶隼(Tinnunculus cenchris)离开欧洲以后,在冬天到达亚洲的森林和草原时,也是结成许多大群的。在俄国南方的草原上,它们是(或更确切地说,以前是)那么样的合群,以致诺特曼看见它们和其他的隼(Falco tinnunculus、F. œsulon和F. subbuteo)结成一群群的,每当晴天的下午大约四点钟的时候,聚在一块儿游戏,直到天黑以后很久。它们大家一齐飞起来,排成一条直线,向着某个选定的地方飞去,到达那里以后又立刻按照原来的路线飞回来以便再飞。</p>
-<p>2020年的时候,左圈中有一个挺出名的人,月华,可能不少读者都听说过他。这个人一开始经常在QQ空间里更新一些马列毛的帖子,后来不知道怎么和一个叫“泉州马克思主义学会”(简称泉马)的组织发生了矛盾,每天更新一些攻击泉马的内容,类似于“泉马是一帮初中生想要炸掉三峡大坝”之类,然后他被泉马扒出来家里是金融资本家,当时我记得帖子下面一大群月华的粉丝拿恩格斯为他辩护。然后后来泉马被光明联盟端掉了,他好像也参与了,这是我单方面从一个我在外网认识的光明联盟成员那里看到的,不确定,但至少是被光明联盟利用了。结果在那之后,月华的帖子逐渐地越来越少发马列毛主义的内容,甚至有一次公开宣称自己支持自由主义,然后就越来越变成了一个新自由主义者。然后好像在年末的时候,月华突然宣布他去荷兰留学了,之后就石沉大海再没音信了,不知道当初那些为他辩护的人怎么想。月华可以说是一个失败的“恩格斯”的例证。</p>
+<p>只是为了飞翔的快乐而成群地飞翔,这在会种鸟类中是很普遍的。“特别是在汉柏地区,”迪克生写道,“在8月底经常有大群的鹬鸟在泥洲上空飞翔,在那里过冬……这些鸟的动作极其有趣,它们大群回旋飞行,散开会拢,其精确的程度好像受过训练的军队。在它们当中还混杂着单独的沙锥鸟、海云鸟和环颈鹬。”</p>
-<p>我还见过一个也是金融资本家家庭的左人,这个人虽然说是左人,但实际上就是我在《论中间派》一篇中提到的“辩经西马”,此人态度十分跋扈,和谁讲话都是一副“举世皆浊我独清”的高高在上的姿态,哲学术语乱飞就不提了,还一反唯物主义群众史观,说什么“我建议我们用术语来聊天”“大规模发动群众的时代已经过去了”“现在要期待革命发生只能让所有群众变成哲学家”之类的可以说是精英主义的言论,十分看不起毛。由此可以看出虽然此人接触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但是他的生活经历和社会地位让他无法形成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他只能说是一个研究过马克思主义的学者。</p>
+<p>不可能在这儿把鸟类的联合猎食情况都一一列举出来;但企鹅的捕鱼结合肯定是值得我们注意的,因为这些笨拙的鸟在联合中表现了优良的秩序和智慧。它们常常结成许多大队去捕鱼,在选定一个适当的水湾以后,它们便面对岸边围成一个广阔的半圆圈,一步步地向岸边走去,从而缩小这个半圆圈,把包围在圈里的鱼完全捕食。在窄小的河流和运河上,它们甚至分成两个队,每队围成一个半圆圈,一步步地会会起来,好似拖着长渔网的两队人彼此会合起来捕捉两个鱼网之间的鱼一样。夜晚来临时,它们飞到休息的地方——各群休息的地方是不变的——,从来没有人看见过它们为了争夺水湾或休息的地方而互相争斗。在南美洲,塘鹅结成拥有四万到五万只的大群,其中一部分在睡觉,另一部分别担任守卫,而其余的塘鹅便去捕鱼。最后,如果我不谈一下常被诽谤的家麻雀是多么忠实地和它所属的集体的每一个成员分享它所发现的任何一样食物的话,那我便对它们有失公平。希腊人早就知道这个事实,它所以留传下来,是一个希腊演说家有一次说(根据我的记忆):“当我向你们讲话的时候,有一只麻雀已经去告诉别的麻雀说,一个奴隶把一袋谷物掉落在地上,于是它们都到那里去吃谷粒了。”并且,现在我们很高兴地发现,这个古代的观察已由葛尼先生在最近出版的一本小册子中加以证实,葛尼确信家麻雀常常相互告知哪里有食物可以窃取;他说:“甚至在远离庭院的地方打了一堆麦子,院子里的麻雀也总会使它们的嗉囊充满麦粒。”的确,麻雀极其注意保护它们的领地,不使它受外来者的侵犯;所以卢森堡公园中的麻雀拼命同一切企图来分享公园和游客的好处的麻雀作战,但在它们集体的内部,它们便充分地实行互助,虽然偶尔在最要好的朋友之间当然也发生一些争吵的事情。</p>
-<p>政治正确的“反血统论”其实只是血统论的另一个极端。现在左圈中的这种风气事实上已经陷入了政治正确的漩涡,甚至有的搞成了饭圈思想,就比如月华的粉丝们就真的和饭圈一样,不分青红皂白地挺自己的“爱豆”,这是绝对不可取的。</p>
+<p>在禽类中,同猎同食是那么常见的一种习惯,所以用不着再引更多的例子来说明,必须把它看作是一个确定不移的事实。至于这种结会形成的力量,那是显而易见的,用不着证明。最强壮的猛禽也难以对付结合到一起的我们喜爱喂养的小鸟。即使是鹰——甚至凶通有力的岩鹰和可以用脚爪抓走兔子或小羚羊的老雕——也被迫把它们的猎获物让给一群群的乞食的鸟——鸢,它们一看见老鹰找到了一个美味的猎物便照例去追赶它。鸢也追赶敏捷的鱼鹰,抢走它捅获的鱼,但是没有一个人看见过鸢鸟为了争夺这种窃取的猎物而互相争战。在克古仑岛上,库斯博士看见猎海豹的人所说的海鸡(Buphagus)追赶海鸥,要它们吐出嘴里的食物,而另一方面,一旦海鸡飞近海鸥等的住地时,海鸥便和燕鸥联合起来逐走它们,特别是在伏巢期间更是这样。身体虽小但极其敏捷的田凫大胆地攻击食肉的猛禽。“看它们攻击一只秃鹰、一只鸢鹰、一只乌鸦或一只鹰,是最有趣的事情。我们会觉得它们有胜利的信心,也看见猛禽的愤怒。在这种情况下,田凫互相之间全力援助,它们的勇气随着它们的数量的增加而增加。”田凫真可以无愧于希腊人给它们取的“良母”这个名称,因为它们总是保护其他的水鸟,使之不受敌人的攻击。我们在花园中常常看到的身长不过八英寸的小白鹡鸰(Motacilla alba),也能强迫鹞鹰放弃它们的猎食。“我总钦佩它们的勇气和敏捷,”老布利姆写道,“我相信唯有隼才能捕捉它们……当一群白鹡鸰逼得一只猛禽退却的时候,它们使空中都回响着它们胜利的叫声,然后它们就飞散了。”它们为了追逐敌人的这个特殊目的而集合起来,也如同我们所看见的另一种情况一样:当森林中的所有鸟雀发现一只夜鸟在白天出现时,它们便飞起来,一起——食肉的猛禽和无害的小歌鸟——丢追逐这个陌生的鸟,使它回到原来隐藏的地方。</p>
-<p>左圈中主要还是以学生等小知识分子为主,对于学生思想的分析可以参见我之前写的《建群即建党-网络左群最好的归宿》一篇。小知识分子是脱产阶级,他们无法直接和社会建立物质联系,所以他们的立场极大概率和自己的家庭同步,而思想也极容易受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影响,而这三者无一不是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机器。资本家出身的人的立场是否改变,要看他的物质基础是否改变,也就是他是否真的愿意放弃自己这辈子的优渥生活、放弃自己高高在上的社会地位,投入到穷人的运动中去。</p>
+<p>鸢、秃鹰或鹰和野鹡鸰这样的小鸟之间,在力量上是多么悬殊,然而这些小鸟以它们共同的行动和勇敢,证明它们比有强壮的翅膀和武装的强盗还优越!在欧洲,鹡鸰不仅追逐可能危害它们的猛禽,而且还追逐鱼鹰,它们的目的“不是为了要伤害它,而是为了好玩”,据叶尔登博士税,在印度,穴鸦之追逐“戈文达”鸢,“只不过是为了取乐”。韦德公爵看见巴西的鸟拉布秃鹰(urubitinga)被不计其数的一群群的大嘴鸟和反舌雀(这种鸟近似我们的白嘴鸦)包围起来,受它们的嘲弄。他说:“老鹰总是十分悄悄地忍受这种侮辱,但有时也会捕捉一只嘲弄它的鸟。”在所有这些事例中,在体力方面虽然比猛禽差得很多的小鸟,却以共同的行动证明它们胜过猛禽。</p>
-<p>但总的来说,辨别一个人是否是真正的同志,还是要“重在表现”。遇罗克同志的《出身论》里有这样一段话:</p>
+<p>但是共同生活在个体安全、生活享受和智力发达方面所起的最显著的效果,是要从两大科鸟类——鹤与鹦鹉——的身上才能看到的。鹤是极爱群居的,不仅和它的同类,而且和大多数水鸟都有极其良好的关系。它们的小心谨慎和它们的智慧真令人惊异;它们在顷刻之间就能洞察新的环境,并根据这种环境来活动。它们的哨兵经常在一群吃食或休息的鹤周围守卫,猎人们深深知道要接近它们是多么困难。如果它们受到了人的突然袭击,那么它们不经过先派一个单独的侦察兵,然后再派一群侦察兵去巡查一遍,是决不回到原地方来的。当侦察队回来报告那里没有危险的时候,第二批侦察便被派去证实第一次的报告,以后全群才会出动。鹤和种类相近的鸟结成真正的朋友;除了同样有合群性和高度智慧的鹦鹉以外,没有别的鸟在被捕到以后能像鹤那样和人类发生真正的友谊。“它把人不是看成主人,而是看成朋友,并且竭力表示这一点,”布利姆从许多的亲身体验中得出这样的结论。鹤从清晨直到深夜都在一直不停地活动,但只是在早晨用几个钟点的时间去寻找食物(主要是蔬食),一天之中其余的时间都用在集体生活上。“它拣起小木片或小石头,把它们抛在空中,并试着去接住它们;它弯着颈项,张开翅膀,舞着、跳着、到处跑着,想用种种方法表示它的好兴致,它始终保持着优美文雅的姿态。”由于它们生活在集体中,所以它们几乎遇不到敌人,虽然布利姆有时候看见它们当中有一只被鳄鱼攫住,但他写道,除了鳄鱼以外,他不知道鹤还有其他的敌人。它们用个个皆知的谨慎行动避开一切敌人;它们通常都能活到很长的年岁。因而难怪鹤不需要养育许多子孙以保存自己的种,它们一般只孵两个蛋。至于它们的高度智慧,只说一句就够了:所有的观察者都一致承认,它们的智力很使我们联想到人的智力。</p>
-<blockquote>
- <p>出身和成份是不能相提并论的。有一段对话是很耐人寻味的。甲(是个学生):“你甚么出身?”乙:“你呢?”甲:“我红五类,我爸爸是工人。”乙:“那我比你强,我就是工人。”</p>
-</blockquote>
-
-<p>这就是说,不管这个人出自于什么家庭,哪怕他家在全世界开厂子,只要他的立场在工人阶级一边,他就是同志;哪怕他祖上三代都是工人,他要是立场站在资产阶级一边,那他就是敌人。但是我还是要再说一下,《出身论》发表于毛时代,当时的社会和学校影响和今天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方向。在资产阶级法权被根除前,社会上每个人都会受到它的影响,即便是正宗的工人也可能为了金钱利益就叛变自己的阶级,更何况在资产阶级法权根深蒂固的当今社会呢?</p>
-
-<p>为了防止有二极管抬我杠,我在这里总结一下,这篇文章不是为了给血统论正名,本文章的立场是反对血统论的。本文的核心论点是反对当今左圈存在的一种,把所有资本家家庭出身的网左都当成新一代恩格斯的这种类似于政治正确的风气。毛主席教导我们要“实事求是”,对于一个人的成分判断,还是要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p>
-
-<h3 id="后记">后记</h3>
-
-<p>历时四个月,我终于完成了这篇总字数高达五万两千多字的《网左实践总结》,这是我目前写过字数最多、耗时最长的一篇文章了。不过我最终还是完成了它,在这里我得夸夸我自己。希望这篇《网左实践总结》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也尽量从“网左”往“线下左”发展,后面争取写个《线下实践总结》。</p>
-
-<p>“马丁零”这个名字其实是我随便想出来的,因为我本人胃不好,所以我就取了胃药“吗丁啉”的谐音。我其实还是挺喜欢这个名字的,因为是真的接地气啊,听着就一种干事儿的人的感觉,还有个“零丁洋里叹零丁”的寓意,雅俗共赏了属于是。</p>
-
-<p>然后这近三年的网左经历实在是让我见识到了什么叫“小资产阶级的多样性”,遇见了不少让我感到失望的人,但也是有真正的同志的。最后以鲁迅先生的一段话作为结尾吧:</p>
+<p>另一种极其合群的鸟是鹦鹉,大家都知道,它的智慧的发达在鸟类中占有最高地位。布利姆是那么美妙地总括了鹦鹉的生活方式,所以我不如把下面一段照样翻译出来:</p>
<blockquote>
- <p>近来很通行说青年;开口青年,闭口也是青年。但青年又何能一概而论?有醒着的,有睡着的,有昏着的,有躺着的,有玩着的,此外还多。但是,自然也有要前进的。——鲁迅《华盖集·导师》</p>
+ <p>“除了在交尾期以外,它们都是结成大的集体或成群生活的。它们在森林中选定一个地方栖居,此后便每天早晨出去寻找食物。每一个群的成目都忠实地互相依恋,并且同甘共苦。它们在早晨一起到田野、花园或是树上去吃果子。它们布置岗哨守卫整个群的安全,并且注意它们的警报。遇有危险的时候,它们便一起飞走,彼此帮助,一块儿同时回到它们栖息的地方。一句话,它们始终是紧密团结生活在一起的。”</p>
</blockquote>
-<p>(全文完)</p> 番茄米线 “网左”总体来说确实是进步的,他们要比一些麻木者、漠不关心者和肉食者进步得多,他们是在资产阶级残酷压迫下抱团取暖的、可以接触到网络生活的群众。而“网左”形成的“左圈”也为许多来寻找答案的迷茫者,如一年半前的我,提供了资源和平台。 走向更进步的联合体 1979-06-01T11:30:00+07:30 1979-06-01T11:30:00+07:30 https://agorahub.github.io/pen0/heros/HeidiHartmann-a1_l-towards-a-more-progressive-union <p>女性主义社会主义者,必须组织一种既解决反对父权制,也解决反对资本主义的斗争实践。我们必须坚持要创建一个相互依赖、认同解放而非耻辱的社会。</p>
-
-<!--more-->
-
-<p>本文认为,马克思主义和女性主义之间的关系,在迄今为止的任何形式上都是不平等的。虽然马克思主义方法和女性主义分析对于理解资本主义社会以及女性在这些社会中的地位都是必要的,但事实上女性主义一直处于一种从属的地位。本文对“女性问题”上的马克思主义和激进女性主义作品都提出了挑战,并认为我们不得不对父权制和资本主义的结合进行严肃分析。我们希望这篇论文能如它所应当的那样,引起相当大的辩论。</p>
-
-<p>马克思主义与女性主义的“婚姻”就像英国普通法中描绘的夫妻婚姻:马克思主义与女性主义是一体的,这个一体即马克思主义。最近试图整合马克思主义和女性主义的尝试对作为女性主义者的我们来说是不合理的,因为它们将女性主义斗争纳入了反对资本的“更大的”斗争中。为了进一步继续我们的比喻,我们要么需要一段更健康的婚姻,要么我们就干脆离婚。</p>
-
-<p>在这场婚姻中的不平等,就像大多数社会现象一样,并非偶然。许多马克思主义者通常认为,女性主义往最好了说也是不如阶级冲突重要的,往最坏了说就是工人阶级的分裂。这种政治立场产生了一种分析,将女性主义吸收到阶级斗争中。此外,马克思主义对资本的分析能力掩盖了它在性别歧视方面的局限性。我们将会在这篇文章提出,虽然马克思主义分析为历史发展规律,特别是资本发展规律提供了必要的见解,但马克思主义的分类方式是完全忽视性别的。只有专门的女性主义分析才能揭示男女之间关系的系统特征。然而,女性主义的分析本身是不充分的,因为就目前看来它忽视历史,并且尚不是完全的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的分析,特别是其历史和唯物主义的方法,以及女性主义的分析,特别是对父权制作为一种社会和历史结构的认同,必须被放在一起分析,如果我们希望能够理解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和其中女性的困境的话。本文为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分析提出了一个新的方向。</p>
-
-<p>我们讨论的第一部分探讨了几种马克思主义对我们的“女性问题”的解决方法。然后,在第二部分中我们转向激进的女性主义者的作品。在注意到激进的女性主义对父权制定义的局限性之后,我们提出了我们自己的定义。在第三部分中,我们利用了马克思主义和女性主义的双方的优势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和妇女的现状都提出了建议。我们尝试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来分析女性主义的对象,纠正近期社会主义女性主义作品中的不平衡,并提出了一个对我们当前的社会经济构成的更完整的分析。我们认为,唯物主义分析表明,父权制不仅仅是一种精神意义上的东西,也是一种社会和经济结构。我们认为,一旦把我们的社会看作是以资本主义和父权方式组织的,它就可以被最完美地理解。在指出父权利益和资本主义利益之间的紧张关系时,我们认为资本的积累既能适应父权社会结构,又有助于父权制的再生产。我们认为在这种背景下,性别歧视的意识形态在现在呈现出一种特殊的资本主义形式,这说明了一种父权制的社会关系最终支持资本主义的方式。简而言之,我们认为,父权制和资本主义之间已经进化出了一种伙伴关系。</p>
-
-<p>在最后部分,第四部分,我们认为,马克思主义和女性主义的政治关系解释了在左翼对“女性问题”的理解中,马克思主义对女性主义的主导地位。马克思主义和女性主义要走向一种更加进步的联合,不仅需要我们提高对阶级和性关系的智力理解,也需要扭转当下左翼政治中的统治和从属关系。</p>
-
-<h3 id="i马克思主义与女性问题">I.马克思主义与女性问题</h3>
-
-<p>“女性问题”从来都不是“女性主义的问题”。女性主义问题针对的是男女性别不平等的原因,即男性主导女性的原因。大多数马克思主义对女性立场的分析都是女性与经济体系的关系,而不是女性与男性的关系,这显然假设了后者将会在对前者的讨论中得到解释。在马克思主义对女性问题的分析中有三种主要形式。所有这三种形式都能看到妇女的压迫与生产的联系(或缺乏联系)。在将妇女定义为工人阶级的一部分的同时,这些分析一致地将男女关系归入工人与资本的关系。首先是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包括马克思、恩格斯、考茨基和列宁,他们看到了资本主义把所有妇女纳入工薪劳动力,也看到了这个过程推毁了劳动的性别分工。其次,当代马克思主义者将女性纳入资本主义“日常生活”的分析。在这种观点中,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都被认为是再现了资本主义制度,而我们都是这个制度中的工人。第三,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者关注家务劳动及其与资本的关系,一些人认为家务劳动产生剩余价值,于是家务工人直接为资本家工作。我们依次研究了这三种方法。</p>
-
-<p>恩格斯在《家庭、私有财产和国家的起源》一书中承认了妇女的地位低下,并将其归因于私有财产的制度。恩格斯认为,在资产阶级家庭中,妇女必须为主人服务,践行一夫一妻制,并生产继承人来继承财产。恩格斯认为,在无产阶级中,妇女没有受到压迫,因为没有可以传家的私有财产。恩格斯进一步认为,随着工薪劳动的扩大破坏了小规模的农民,妇女和儿童和男性一起被纳入工薪劳动力,结果是男性户主的权威被削弱,父权关系被毁灭。</p>
-
-<p>对当时的恩格斯来说,妇女参与劳动力是她们解放的关键。资本主义将抹去性别差异,平等对待所有工人。妇女将在经济上独立于男人,也将与男人平等地参与无产阶级革命。革命之后,当所有人都是工人以及私有财产被废除时,妇女将从资本和男性中解放出来。马克思主义者意识到了对于女性来说参与劳动意味着的苦难,因为这导致女人同时有两份工作,家务和工薪工作。然而,他们强调的不是女性在家庭中的持续的从属地位,而是资本主义对父权关系的“侵蚀”的进步特征。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家务劳动也将被集体化,从而减轻妇女的双重负担。</p>
-
-<p>这第一种马克思主义方式的政治含义是明确的。妇女解放首先要求,妇女要成为像男人一样的工薪工人,其次,要求她们要与男人一起加入反对资本主义的革命斗争。早期马克思主义者认为,资本和私有财产制是妇女受到压迫的原因,就像资本是所有工人被剥削的原因一样。</p>
-
-<p>尽管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意识到当时女性的悲惨处境,但他们没有关注资本主义统治下男女经历的差异。他们没有关注女性主义的问题——女性是如何以及为什么受到压迫的。因此,他们没有识别出男性从妇女持续的从属地位中获得的既得利益。就像我们第三部分说的,男性受益于不必做家务,受益于他们的妻子和女儿的服务,受益于在劳动力市场中有更好的地位。父权制并不像早期马克思主义者想象的那样,是返祖的残羹冷炙,会迅速被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淘汰掉,相反,父权制不仅活下来了,还和资本主义一起繁荣了。由于资本和私有财产制不会造成对妇女的压迫,因此仅仅是资本主义的终结并不会导致妇女压迫的终结。</p>
-
-<p>也许最近最受欢迎的例证了第二种马克思主义方法(日常生活学派)的文章是伊莱·扎雷茨基在《社会主义革命》中发表的系列文章。扎雷茨基同意女性主义的分析,他认为性别歧视不是资本主义产生的新现象,但他强调当今性别歧视的形式是由资本塑造的。他关注的是资本主义下男性和女性的不同经历。在恩格斯时代的一个世纪之后,资本主义已然成熟,他指出资本主义并没有将全部的女性纳入与男性平等的劳动力。相反,资本在家庭、家族和个人生活三者和工作场所之间创造了一种隔离。</p>
-
-<p>扎雷茨基说,由于工薪工作和家庭工作之间的分离,在资本主义的统治下,性别歧视变得更加致命。妇女日益增加的压迫是由于她们被排除在工薪工作之外。扎雷茨基认为,男人因为不得不做工薪工作而受到压迫,而女人却因为不被允许做工薪工作而受到压迫。妇女被排除在非农业劳动力之外主要是由资本主义造成的,因为资本主义既创造额外的工薪工作,又要求妇女在家里工作,以便为资本主义制度复制工薪工人。女性复制劳动力,为工人提供心理照料,在异化的海洋中提供一个亲密的岛。在扎雷茨基看来,女性劳动是为了资本,而不是为了男性;就是家庭和工作场所的分离,以及资本主义带来的家务私有化,创造出了女性在家里私下为男人工作的感觉。女人为男人工作的外表和女人为资本工作的现实之间的区别,导致了对妇女运动能量的误导。女性应该认识到,女性也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即使她们是在自己家工作。</p>
-
-<p>在扎雷茨基看来,家庭主妇的出现和无产阶级一起,成为发达资本主义社会的两个典型劳动者,对ta们生活的分割同时压迫着无产阶级丈夫和家庭主妇妻子。只有对“生产”的一种包括妇女在家里的工作和所有其他社会必要活动的重新概念化,才能使社会主义者努力建立一个克服这种破坏性的分离的社会。根据扎雷茨基的说法,男人和女人应该一起努力(或者各自努力)重新统一他们生活中被分裂的领域,创造一个人道的社会主义,满足我们所有的私人和公共需求。如果承认资本主义是ta们的问题的根源,男人和女人就会反对资本,而不是彼此。由于资本主义导致了我们的私人生活和公共生活的分离,资本主义的终结将结束这种分离,重新统一我们的生活,并结束对男人和女人的压迫。</p>
-
-<p>扎雷茨基的分析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女性主义运动,但他最终主张将该运动重新导向。扎雷茨基接受了女性主义的观点,即性别歧视早于资本主义就存在;他已经接受了很多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的论点,即家务工作对资本的再生产至关重要;他认识到家务是艰苦的工作,并没有贬低它;他使用了男性霸权和性别歧视的概念。但他的分析最终建立在分离的概念上,即建立在可以归因于资本主义的名为分裂的概念之上,并把它当作问题的关键。就像20世纪早期的认为女性和男性的领域是互补的,分离的,但同样重要的互补球体论,扎雷茨基在很大程度上否认了性别不平等和男女不平等的影响。他关注的是女性、家庭和私人领域与资本主义的关系。此外,即便资本主义创造了正如扎雷斯基所说的私人领域,为什么女性在那里工作,而男性在劳动力中工作?当然,这一点不能通过不参照父权制来解释,即男性对女性的系统性主导地位。从我们的观点来看,劳动力市场、经济和社会的问题不完全是男女之间的分工,而是那种使男性处于上级地位,女性处于从属地位的分工。</p>
-
-<p>正如恩格斯将私有财产制看作资本主义对压迫妇女的一大贡献,扎雷茨基也这么看私人领域。因为妇女在家里私下劳动,所以她们受到压迫。扎雷斯基和恩格斯将前工业化时代的男性家庭和社区浪漫化了,在其中妇女、成人、儿童在以家庭为中心的企业中一起工作,所有人员参与社区生活。扎雷茨基的人道社会主义想要使家庭团聚,重建那个“快乐的作坊”。</p>
-
-<p>虽然我们认为社会主义是男人和女人共同的利益,但这完全不代表我们确定两者都在争取同一种人道社会主义,我们也不确定男人和女人对运动所需要的斗争有相同的概念,更不用说资本到底是不是我们当前受到压迫的唯一原因。尽管扎雷茨基认为女性看上去是为了男性工作,但实际上是为了资本,我们认为女性在家庭中的的确确是为男性工作一一尽管也复制了资本主义。重塑“生产”的概念可能有助于我们思考我们想要创造的社会,但在它被创造出来之前,男女之间的斗争必须和反对资本的斗争一起继续。</p>
-
-<p>关注家务劳动的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者也把女性主义斗争纳入了反对资本的斗争中。玛丽亚罗萨·达利亚·科斯塔对家务劳动的理论分析本质上是关于家务劳动与资本的关系以及家务劳动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地位,而不是关于家务劳动中体现的男女关系。然而,达利亚·科斯塔的政治立场,即妇女应该要求家务工资,极大地提高了对于妇女的家务劳动重要性的意识。这一需求在美国各地的妇女团体中直到现在都存在争议。通过提出妇女不仅为资本复制劳动力提供必不可少的服务,而且通过这项工作创造剩余价值,达利亚·科斯塔也极大地提高了左派对家务劳动重要性的意识,并引发了一场关于家务劳动与资本关系的长期争论。</p>
-
-<p>达利亚·科斯塔利用女性主义对家务劳动作为真实劳动的理解,主张其在资本主义下的合法性,主张家务劳动应该获得工资。妇女应该声索家务劳动的工资,而不是允许自己被迫加入传统的劳动力,在那里,做“加倍劳动”的妇女仍然会免费为资本提供家务服务,同时还提供工薪劳动。达利亚·科斯塔建议,领取家务劳动工资的妇女们最好能够一起组织家务劳动,提供社区儿童护理、膳食准备等。要求领取工资以及领取工资本身提高了她们对实际工作重要性的意识;她们将看到它的社会意义,以及它的私人必要性,这是迈向更全面的社会变革的必要的第一步。</p>
-
-<p>达利亚·科斯塔认为,家务劳动在社会意义上的重要性在于它对资本的必要性。妇女的战略重要性也以此为根据。通过要求家务劳动的工资和拒绝加入劳动力市场,妇女可以领导反对资本的斗争。妇女社区组织可以颠覆资本,不仅为抵抗资本的侵蚀奠定基础,而且还为一个新社会的形成奠定基础。</p>
-
-<p>达利亚·科斯塔认识到,男子将抵制妇女解放(这将在妇女在社区组织起来时发生),妇女将不得不努力反对他们,但这场斗争是一场必须进行的辅助斗争,以实现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对达利亚·科斯塔来说,妇女斗争是革命性的,不是因为她们是女性主义者,而是因为她们是反资本主义的。达利亚·科斯塔通过使妇女成为剩余价值的生产者,在妇女斗争革命中找到了一席之地,妇女因此成为工人阶级的一部分。这使妇女的政治活动合法化了。</p>
-
-<p>妇女运动从来没有怀疑过女性奋斗的重要性,因为对于女性主义者来说女性的解放是她们的目标,这只能通过女性的奋斗来实现。达利亚·科斯塔让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家务劳动的社会本质,这是一个不可估量的进步。但就像我们这里审视过的另外一种马克思主义的解决方案,她的关注点是资本而不是男人和女人之间的关系。男人和女人具有不同的利益、目标和策略这一事实,被她关于资本如何让我们全都吃瘪以及女性工作在其中的重要性的强力论证给遮蔽了。女性主义的修辞出现在达利亚·科斯塔的作品中(对女性的压迫,与男性的斗争),但女性主义的关注焦点却没有出现。如果是这样的话,达利亚·科斯塔可能会说,家务劳动作为一种社会关系的重要性在于它在延续男性霸权方面的关键作用。女人做家务,为男人做劳动,对维持父权制至关重要。</p>
-
-<p>恩格斯、扎雷茨基和达利亚·科斯塔都没有充分分析家庭内部的劳动过程。谁能从妇女的劳动中受益?当然是资本家,也肯定是男人,他们作为丈夫和父亲在家里得到个性化的服务。这些服务的内容和范围可能因阶级或族群而异,但他们受到服务的事实却全都相同。在奢侈消费、休闲时间和个性化服务方面,男性的生活水平都高于女性。唯物主义的方法不应该忽视这一关键点。由此可见,男性对女性持续的压迫有物质利益。从长远来看,这可能是“虚假的意识”,因为大多数男人都可以从废除父权制及其等级制度中受益。但在短期内,这[父权制]等于一种对ta人劳动的控制权,而男性是不会轻易地自愿放弃它的。</p>
-
-<p>虽然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的做法忽视了家务劳动,强调女性参与劳动力,但最近的两种做法都太过强调家务劳动以致于忽视了女性目前在劳动力市场中的作用。然而,这三者都试图将妇女纳入工人阶级的范畴,并将妇女的压迫视为阶级压迫的一个方面。这样做导致所有人都忽视了女性主义分析的对象——男女之间的关系。虽然我们的问题被精致地分析了,但它们也被误解了。马克思主义分析的焦点一直是阶级关系;马克思主义分析的对象一直是理解资本主义社会的运动规律。虽然我们相信马克思主义方法可以用来制定女性主义策略,但上面讨论的这些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方法显然没有这样做:他们的马克思主义明显主导着他们的女性主义。</p>
-
-<p>正如我们已经提出的,这部分是由于马克思主义本身的分析威力。马克思主义是关于阶级社会的发展、资本主义社会的积累过程、阶级支配地位的再生产、矛盾和阶级斗争的发展的一种理论。资本主义社会是由积累过程的需求所驱动的,最简洁的总结为生产是面向交换的、而不是使用的。在资本主义制度中,生产只有在它有助于创造利润时才很重要,而产品的使用价值则只是一个偶然的考虑。利润来自资本家利用劳动力的能力,支付劳动者的工资低于他们创造的价值。利润的积累过程改变了生产的关系,同时系统性地改变了社会结构。劳动力的剩余,大量人口的贫因和更多人口的近乎贫困,这些人类对资本的指责是资本积累过程本身的副产品。从资本家的角度来看,工人阶级的再生产可以“无忧地留给他们自己”。与此同时,资本创造了一种意识形态,它随资本一起成长,即个人主义、竞争、统治,以及在我们这个时代的一种特定的消费主义。无论一个人关于意识形态的理论是什么,他都必须承认这些是资本主义社会的主导价值观。</p>
-
-<p>马克思主义使我们能够了解关于资本主义社会的许多东西:生产的结构、特定职业结构的产生,以及主流意识形态的本质。马克思的资本主义发展理论是一种“空空的萝卜坑”的发展理论。例如,马克思预测了无产阶级的增长和小资产阶级的灭亡。更精确、更详细地,布拉维米等人解释了“萝卜坑”的创造,例如发达资本主义社会中的文书工作者和服务工作者的出现。正如资本创造的这些“萝卜坑”对填充其中的个体们不作区分一样,马克思主义分析的范畴,“阶级”、“剩余劳动力”、“工薪劳动者”,没办法解释为什么是特定的人占据特定的萝卜坑。他们没有给出线索来解释为什么女性在家庭内外都服从于男人,而不是反过来。马克思主义的范畴,就像资本本身一样,都是性别盲目的。马克思主义的分类方式不能告诉我们谁将会填补“空空的萝卜坑”。马克思主义对女性问题的分析,在这一基本问题上面已经吃尽苦头。</p>
-
-<p><strong>走向更有用的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strong></p>
-
-<p>马克思主义也是一种社会分析的方法,是历史的辩证唯物主义。朱丽叶·米切尔和舒拉米斯·费尔斯通将这种方法应用于女权问题,为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提出了新的方向。我们赞同米切尔说的:</p>
-
-<p>社会主义和“我们的关系”从来不是问题的关键,关键应该是使用科学社会主义[我们称之为马克思主义方法]作为一种方法来分析我们的压迫的具体性质,进而分析我们的革命角色。我相信,这种方法需要理解激进的女性主义,就像理解过去发展起来的社会主义理论们一样。</p>
-
-<p>正如恩格斯所写的:</p>
-
-<p>根据唯物主义的概念,历史的决定性因素是直接生命的生产和再生产。这又具有双重性质:一方面,生存手段的生产,例如食物、衣服、住所和生产所需的工具;另一方面,是人类本身的生产,物种的繁殖。某一特定历史时代的人们所生活的社会组织是由这两种生产方式所决定的……</p>
-
-<p>这就是米切尔尝试过的那种分析。在她的第一篇文章《女人:最漫长的革命》中,米切尔同时研究了市场工作以及生殖、性行为和养育孩子的工作。</p>
-
-<p>米切尔并没有完全成功,也许是因为并不是所有的女性的工作对她来说都算作生产。只有市场工作被确定为生产;妇女工作的其他领域(被松散地统称为家庭)被确定为意识形态的。很大程度上组织了生殖、性行为和育儿活动的父权制,对米切尔来说没有物质基础。《女性地位(Women’s Estate)》是米切尔对她第一篇文章的扩展,更关注于女性在市场工作的分析,而不是女性在家庭中工作的分析。这本书关注女性与资本的关系多于女性与男性的关系,关注女性为资本工作的问题多于女性为男性工作;更受马克思主义的影响而不是激进女性主义的影响。在她后来的作品《精神分析和女性主义》中,米切尔探索了研究男女之间关系的一个重要领域,即女性和男性形成不同的、基于性别的个性。米切尔似乎在说,父权制在心理领域的作用非常大,使得女性和男性儿童学习着成为父权制意义上的标准女性和标准男性。在这里,米切尔关注的是她最初轻视的领域,生殖、性行为和养育孩子,但由于她将它们放在意识形态领域,她还是继承了自己早期分析的根本弱点。她清楚地把父权制描述为基本的意识形态结构,就像资本是基本的经济结构那样:</p>
-
-<p>简单地说…我们正在…处理两个相互独立的领域:资本主义的经济模式和父权制的意识形态模式。</p>
-
-<p>尽管米切尔讨论了他们的相互渗透,她没有在女性和男性劳动力之间的关系中给予父权制一个物质基础,她也类似地没有注意到人格形成和性别创造过程的物质方面原因,这限制了她的分析的实用性。</p>
-
-<p>舒拉米思·费尔斯通将唯物主义分析引入父权制,连接了马克思主义和女性主义。她对唯物主义分析的使用并不像米切尔的那样矛盾。她认为性的辩证法是基本的历史辩证法,而父权制的物质基础是女性繁殖人类物种的工作。费尔斯通利用马克思主义来分析女性的地位,主张父权制存在一种物质基础,这些作品的重要性怎么高估都不过分。但它过分强调了生物学和繁殖活动。我们需要理解的是,性(一种生物学事实)是如何变成性别(一种社会现象)的。有必要将妇女的所有类型的工作都放在其社会和历史背景下,而不是只关注生殖这一项。虽然费尔斯通的作品提供了一种新的,女性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的用法,但是她坚持将男性对女性的主导地位作为所有其他压迫(阶级、年龄、种族)的基石,这表明她的书应该更恰当地被归为激进的女性主义者,而不是马克思主义的女性主义者。她的作品仍然是对激进女性主义立场的最完整的陈述。</p>
-
-<p>费尔斯通的书已经被马克思主义者们非常轻松地驳回了。例如,扎雷茨基称之为“对主观性的要求”。然而,费尔斯通的这本书让女性兴奋的是她对于男性对女性的权力的分析,以及她对这种情况的非常合理的愤怒。她关于爱的一章曾经是我们理解爱的核心方式,现在仍然如此。这不是关于马克思主义者可以处理的(只是一个态度的问题)一个“男性意识形态”,而是对男人压迫女人的客观后果的一种阐释,它让人有生活在父权制下的感觉。“个人的就是政治的”并不像扎雷茨基说的那样,是一种对主观性和更好的感受的请求:这是一种要把男性的权力和女性的从属地位当做一种社会和政治现实来承认的要求。</p>
-
-<h3 id="ii父权制与激进女性主义">II.父权制与激进女性主义</h3>
-
-<p>激进女性主义的写作的主要目的是记录“个人的就是政治的”这一口号。她们认为,女性的不满并不是出于适应不良者的神经质的衰叹,而是对这个女性被系统地支配、剥削和压迫的社会结构的反应。女性在劳动力市场上的弱势地位、中产阶级婚姻中以男性为中心的情感结构、女性在广告中的运用、把女性心理当做神经质的所谓理解——女性的生活在发达资本主义社会中已经被从头到脚地研究过了。激进女性主义文学的体量太庞大了,没办法简单概括。但同时,它在聚焦心理学这一点上是从一而终的。纽约激进女性主义者的章程是“自我的政治”。对于激进的女性主义者来说,“个人的就是政治的”意味着,最初的基本阶级划分是性别之间的划分,历史的动力是男性对权力和统治女性的争取,这就是性的辩证法。</p>
-
-<p>因此,费尔斯通改写了弗洛伊德,以理解男孩和女孩在权力的意义上发展成男人和女人。她对“男性”和“女性”性格痕迹的描述是典型的激进女性主义笔法。男性寻求权力和统治;他的气质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个人主义的,竞争的和务实的;根据费尔斯通的说法,男性意味着“技术模式”。女性的气质是供养者,是艺术的和哲学的,可以概括为“审美模式”。</p>
-
-<p>毫无疑问,“审美模式”是女性的想法会让古希腊人感到相当震惊。这里就是激进女性主义分析的错误之处:激进女性主义者提出的“性的辩证法”将“男性”和“女性”仅在当下表现出来的那些性格特点投射到了所有历史之中。激进女性主义的分析就理解当下来说,有极强的说服力。它最大的弱点是过于关注心理学方面的东西,以至于忽视了历史。</p>
-
-<p>其原因不仅在于激进女性主义的方法,还在于父权制的本质——一种具有惊人弹性的社会组织形式。激进女性主义者用“父权制”来指代一种以男性主导女性为特征的社会制度。凯特·米勒的定义很经典:</p>
-
-<p>我们的社会…是父权制的。如果人们回忆起军事、工业、技术、大学、科学、政治办公室、金融力量——简单来说,社会内的每一个权力途径,包括警察的强制力,都完全掌握在男性手中,事实就显而易见了。</p>
-
-<p>这种激进女性主义对父权制的定义适用于我们所知道的大多数社会,它们在这一点上都高度相似。激进女性主义者对历史的使用通常仅限于提供父权制在任何时间和地方都存在的例子。对于在妇女运动之前的马克思主义和主流社会科学家来说,父权制指的是一种男人之间的关系制度,它形成了封建社会和一些前封建社会的政治和经济轮廊,在其中社会等级取决于与生俱来的一些东西。资本主义社会被资产阶级社会科学家理解为精英主义\绩效至上、官僚主义和非个体化/客观冷漠的(impersonal);马克思主义者将资本主义社会视为阶级统治的制度。对于这两种社会科学家来说,无论是历史上的父权社会还是今天的西方资本主义社会,都不能被理解为一种男性之间的使他们能够支配女性的关系系统。</p>
-
-<p><strong>定义父权制</strong></p>
-
-<p>我们可以有效地将父权制定义为男性之间的一套社会关系,它有物质基础,虽然等级分明,但还是在男性之间建立了相互依赖和团结,这也使他们能够支配女性。虽然父权制是等级化的,不同阶级、种族或民族的男性在父权制中有不同的地位,但他们在对各自的女人的共同统治关系中也是团结起来的;他们相互依赖来维持这种统治。等级制度“能起作用”至少部分原因是因为它们在现状中创造了既得利益。那些地位较高的人可以“收买”那些地位较低的人,通过一种给予他们能够凌驾于其他地位更低的人的权力的方式。在父权制的等级制度中,所有的男人都被这样收买了。因为无论他们的地位如何,他们总归至少能够凌驾于一些女人之上。有一些证据表明,当父权制第一次在国家社会中制度化的时候,想要上位的统治者许诺男人们在字面意义上成为他们的家庭的首领(也就是加强他们对妻子和孩子的控制),以换取男人们将他们的一些部落资源割让给新的统治者。男人互相依赖(尽管他们的地位不同)来维持对女性的控制。</p>
-
-<p>父权制所建立的物质基础从根本上在于男性对女性劳动力的控制。男子通过禁止妇女获得一些基本的生产资源(例如,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的那些支付生活工薪的工作)和限制妇女的性取向来维持这种控制。一夫一妻制的异性婚姻是一种相对较新和有效的形式,似乎可以让男性同时控制上述两个领域。控制妇女的资源获取能力和她们的性取向,反过来使男性能够控制妇女的劳动力。这种控制既以为男性提供许多个人的和性方面的服务为目的,也以抚养孩子为目的。女性为男性提供的服务,使男性不必做许多不愉快的任务(比如打扫厕所),既发生在家庭的外部也发生在家庭的内部。家庭之外的例子包括男老板和教授对女员工和学生的骚扰,以及通常使用秘书来跑腿、煮咖啡和提供一种“性感”的氛围。然而,抚养孩子(无论孩子的劳动力是否对父亲直接有利)是延续父权制制度的一项关键任务。正如阶级社会必须被学校、工作场所、消费规范等复制一样,父权制的社会关系也必须被复制。在我们的社会中,儿童通常是由妇女在家里抚养的,这些妇女恰恰是在社会中被定义、看作不如男人的,而男人却很少出现在家庭场景中。以这种方式长大的孩子通常能很好地领悟到他们自己在性别等级制度中所属的地位。然而,这一过程的核心是家庭以外的领域,在这些领域,一系列父权行为被教导,妇女的劣势地位被强加和巩固:教堂、学校、体育、俱乐部、工会、军队、工厂、办公室、保健中心、媒体等等。</p>
-
-<p>因此,父权制的物质基础并不在于家庭中的养育孩子的行为,而是在于所有使男性能够控制女性劳动的社会结构。使得父权制生生不息的社会结构的各个方面在理论上是可识别的,也是可与其他方面分离的。盖尔·鲁宾通过确认“性/性别体系”,极大地提高了我们识别这些社会结构中的父权制元素的能力:</p>
-
-<p>“性/性别系统”是指社会将生物学意义上的性别转化为人类活动的产物的一套系统。在其中,这些被转化过后的性需求得到了满足。</p>
-
-<p>我们生来就是生物学意义上的雄性和雌性,但我们是被后天塑造成为社会意义上的男性和女性。恩格斯所说的生产方式的第二个方面解释了我们是如何被这样塑造的:“人类自身的生产,种群的繁殖。”</p>
-
-<p>社会决定了人类如何繁殖他自身这个种群。例如,如果人在生物学上是多性别的,那么繁殖将是偶然的。按性别划分的严格的劳动分工是所有已知社会都共有的一种发明,它创造了两种相互独立的性别,以及一种让男性和女性出于经济原因聚在一起的需求。于是,它有助于将他们性需求的满足导向异性恋。虽然从理论上讲,性劳动分配不应该包含着性别之间的不平等,但在大多数已知的社会中,社会上按性别划分的劳动分工都是给予妇女更低的工作地位的。性别分工也是性别亚文化的基础,在这些亚文化中,男性和女性的生活体验不同:男性权力的物质基础(在我们的社会中)不仅使得他们可以不做家务,可以获得更好的就业,而且也体现在心理的方面。</p>
-
-<p>人们如何满足他们的性需求,如何繁殖,如何向新一代灌输社会规范,如何学习性别,作为一个男人或一个女人的感觉一一所有这些都发生在鲁宾称为性/性别系统的领域。鲁宾强调了亲属关系(它的影响会告诉你,你可以与谁一起满足性需求),以及通过育儿和“恋母机器”发展出来的具有性别特征的人格。此外,我们还可以使用性/性别系统的概念来检查所有其他社会机构在定义和加强性别等级这方面所扮演的角色。鲁宾指出,从理论上说,一个性/性别系统可以是女性主导、男性主导或平等主义的,但鲁宾拒绝给各种已知的性/性别制度贴上标签,或以此种方式划分历史时期。我们之所以把我们现在的性/性别体系标记为父权制,是因为它怡当地捕捉到了等级制度和男性主导地位的概念,我们认为这是当前制度的核心。</p>
-
-<p>经济生产(马克思主义者习惯将它称为生产方式)和性/性别领域的人的生产都决定了恩格斯所说的“特定历史时代和特定国家的人民赖以生活的社会组织”。因此,只能通过观察人与物的生产和再生产来理解整个社会。没有所谓的“纯粹的资本主义”,也不存在“纯粹的父权制”,因为它们必须共存。存在的是父权资本主义,或父权封建主义,或平等主义的狩猎采集社会,或母系园艺(horticultural)社会,或父系园艺社会,等等。在生产的一个方面的变化和另一个方面的变化之间似乎没有必要的联系。例如,一个社会可以经历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并保持父权制。然而,常识、历史和我们的经验都会告诉我们,生产的这两个方面是如此紧密地交织在一起,因此其中一个方面的变化通常会在另一个方面产生运动、紧张或矛盾。</p>
-
-<p>在这种情况下,种族等级也可以被理解。随着对“肤色/种族系统”的定义,进一步的阐述也就是可能的。“肤色/种族系统”指的是一个将生物学意义上的肤色转变为社会意义上的种族的社会生活竞技场。种族等级制度,就像性别等级制度一样,是我们社会组织的一个方面,也是人们如何生产和再生产的一个方面。它们根本不是意识形态的;它们构成了我们生产方式的第二个方面,即人的生产和再生产。那么,最准确的说法可能是,不要把我们的社会简单地称为“资本主义的”,而应该说是“父权资本白人至上主义的”。在后面的第三部分,我们说明了资本主义适应和利用种族秩序的一种形式,以及资本主义和父权制之间相互关系的几个例子。</p>
-
-<p>资本主义的发展为工人的等级制度创造了场所,但传统的马克思主义分类方式不能告诉我们谁将填补哪些场所。性别和种族等级制度决定了谁填补空缺场所。父权制不是简单的等级组织,而是特定的人填补特定的场所的等级制度。研究父权制,我们就知道为什么是女性被统治以及如何被统治。虽然我们认为大多数已知的社会都是父权制的,但我们并不认为父权制是一种普遍的、不变的现象。相反,父权制作为一种允许男性支配女性的男性之间的相互关系,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形式和强度上都发生了变化。研究在历史上的社会中男性之间的相互依赖与其支配女性的能力之间的关系至关重要。研究男人之间的等级制度和他们获得父权利益的机会的区别也至关重要!当然,阶级、种族、国籍,甚至婚姻状况和性取向,以及明显的年龄,都在这里发挥作用。不同阶层、种族、国家、婚姻状况或不同性取向群体的女性对抗着不同程度的父权制力量。女人们自己也可能对在父权等级制中地位低于她们的男性亲属们的其他男性行使着阶级、种族或国家权力,甚至父权权力(通过她们的家庭关系)。</p>
-
-<p>概括地说,我们将父权制定义为一套具有物质基础的社会关系,在其中男性之间存在等级关系,也存在不同等级之间的团结,使他们能够支配妇女。父权制的物质基础是男性对女性的劳动力的控制。这种控制通过拒绝妇女获取必要的有经济效益的生产资料和限制妇女的性取向来维持。男人行使权力,接受女性的私人服务,不用做家务或抚养孩子,有权为了性而使用女性的身体,在感觉上和现实中都是强势的。我们目前所经历的父权制的关键因素是:异性恋婚姻(以及随之而来的同性恋恐惧症),女性养育子女和做家务,妇女对男性的经济依赖(通过劳动力市场的安排来执行),国家,以及许多基于男性之间社会关系的机构:体育、工会、行会、大学、教堂、公司和军队。如果我们想要理解父权制的资本主义,所有这些因素都需要被仔细分析。</p>
-
-<p>男性之间的等级制度和相互依赖以及女性的从属地位是我们社会运作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就是说,这些关系是系统性的。抛开建立这些关系的问题不说,我们要问,我们能够识别出资本主义社会中的父权关系吗?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我们必须发现男人和男人之间存在这种父权制的关系。尽管资产阶级和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家都声称这种关系不再存在,或者,即便存在也最多不过是一些无关紧要的残余物。我们能理解人类之间的这些关系是如何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延续下去的吗?我们能确定父权制塑造资本主义发展进程的方式吗?</p>
-
-<h3 id="iii父权制与资本的伙伴关系">III.父权制与资本的伙伴关系</h3>
-
-<p>我们怎么识别资本主义社会中的父权社会关系?似乎每个女人都只受到自己的男人的压迫;她的压迫似乎是一件私人的事。男人之间的关系和家庭之间的关系似乎都是分散的。我们很难把男人之间的关系,以及在男人和女人之间的关系,看作系统的父权制。然而,我们认为,父权制作为一种男女关系体系存在于资本主义中,而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父权制和资本之间存在着一种健康而强大的伙伴关系。然而,如果人们从父权制的概念和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理解开始,人们就会立即认识到父权制和资本的伙伴关系并不是不可避免的;男人和资本家经常有利益冲突,特别是在妇女的劳动力的使用上。这种冲突可能体现出来的一种方式是:绝大多数男性可能希望他们的女人在家里亲自为他们服务。少数男性是资本家,他们可能希望大多数女性(不是自己的)在工薪劳动力市场工作。在研究这场关于女性劳动力权力的冲突的紧张关系时,我们将能够确定资本主义社会中父权关系的物质基础,以及父权制和资本主义之间伙伴关系的基础。</p>
-
-<p><strong>工业化与家庭工资的发展</strong></p>
-
-<p>马克思主义者从他们在19世纪所目睹的一些社会现象中做出了相当合乎逻辑的推论。但他们最终低估了刚起步的资本需要与之对抗的先前存在的父权社会之力量,以及对资本进行调整以适应这些力量的需求。工业革命吸引了所有的劳动力,包括妇女和儿童;事实上,第一批工厂几乎只使用儿童和女性劳动。妇女和儿童可以独立于男人来挣工资,这既破坏了权威关系(如上文第一部分所讨论的),又使所有人的工资都保持在低水平。考茨基在1892年如此描述了这个过程:</p>
-
-<p>然后,随着工人的妻子和孩子…能够自己照顾自己,男性工人的工资可以安全地降低到仅满足他自己的个人需求的水平,而不会有停止新劳动力供应的风险。</p>
-
-<p>此外,妇女和儿童的劳动提供了额外的优势,因为她们不具有男人那样的抵抗能力:她们进入工人队伍,极大地增加了市场上出售的劳动力数量。</p>
-
-<p>因此,妇女和儿童的劳动…也降低了男性工人的抵抗能力,因为他们在市场上是过剩的;由于这两种情况,它降低了男性工人的工资。</p>
-
-<p>低工资和强迫所有家庭成员参与劳动力大军对工人阶级家庭生活的可怕影响被马克思主义者发现了。考茨基写道:</p>
-
-<p>资本主义的生产制度在大多数情况下并不会破坏工人的单一家庭,而是夺走它所有的一切,除了它的那些令人不快的特征。今天妇女在工业化工作中的活动…意味着她在既有的负担上又多了新的一个。但一个人不能服务两个主人。每当工人的妻子必须帮忙挣到每天的口粮时,他的家庭就难过了。</p>
-
-<p>工人和考茨基都认识到女人参与工薪劳动的缺点。女人不仅是“更廉价的竞争者”,而且职业女性不是别人,就是他们自己的妻子,她们没办法很好地“服务于两个主人”。</p>
-
-<p>男性工人抵制妇女和儿童大量进入劳动力市场,并试图将她们排除在工会成员和劳动力大军之外。在1846年,《十小时倡议》声明:</p>
-
-<p>不言自明的是,所有试图改善女工厂工人的道德和身体状况的努力都将会失败,除非她们的工作时间大大减少。的确,我们甚至可以说,已婚的女性最好专注于家务劳动,这比在工厂里跟着永不停歇的机器来劳动要好得多。因此,我们希望很快有一天,丈夫能够养活妻子和家人,而不用派前者去忍受棉纺厂的苦工事。</p>
-
-<p>1854年,在美国,全国印刷工会决定不“通过法案(act)鼓励雇佣女性设计师”。男性工会成员不想为女工提供工会保护;而是试图把她们排除在外。1879年,雪茄制造商国际联盟主席阿道夫·斯特拉瑟说:“我们不能把女性赶出这个行业,但我们可以通过工厂法律来限制她们的日常劳动配额。”</p>
-
-<p>虽然廉价竞争的问题可以通过适当安排劳动妇女和青年来解决,但扰乱家庭生活的问题却没办法这样解决。男性为男性保留了工会的保护,并要求建立保护妇女和儿童的劳动法。保护性的劳动法虽然可能改善了一些对女性和童工最严重的虐待,但也限制了成年女性在许多“男性”工作中的参与度。男人们试图将高工资的工作都掌握在自己手中,也想要提高男性的整体的工资水平。他们要求工资要高到足够用他们自己的工薪劳动来养活家庭成员。这种“家庭工资”制度逐渐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成为稳定的工人阶级家庭的规范。一些观察人士声称,不上班的全职妻子是男性工人生活水平的一部分。男性工人不是为男女平等的工资而战,而是寻求“家庭工资”;希望保留妻子在家里的服务。在没有父权制的情况下,一个统一的工人阶级可能会直面资本主义,但父权社会关系分裂了工人阶级,允许一部分(男人)因拿取另一部分(女人)的利益而被收买。男人之间的等级制度和他们之间的团结在这个解决过程中都是至关重要的。“家庭工薪”可以理解为解决当时父权制和资本主义利益之间在妇女劳动力方面的冲突的一种方式。</p>
-
-<p>大多数成年男性的家庭工资意味着男性的妥协和共谋。它意味着其他人的低工资,例如年轻人、女性和社会定义的低等男性(爱尔兰人、黑人,等等父权阶层中最低的群体,他们被剥夺了许多父权福利)。妇女、儿童和低等男子的低工资由劳动力市场上的工作隔离来执行,进而由工会和管理机构以及学校、培训项目甚至家庭等辅助机构来维持。工作的性别隔离,通过确保妇女拥有较低收入的工作,既保证了妇女对男子的经济依赖,又加强了妇女和男子分别适合不同领域的无形观念。因此,对大多数男性来说,家庭工资的发展从两方面保障了男性统治的物质基础。首先,女性的工资水平低于男性。妇女在劳动力市场上获得的低工资,使男性对比女性的物质优势得以延续,并鼓励女性选择全职太太作为职业。其次,女性在家里做家务,做其他直接使男性受益的服务。妇女的家庭责任反过来又加强了她们低下的劳动力市场地位。</p>
-
-<p>能看出来,在20世纪早期发展起来的这种解决办法,既有利于资本的利益也有利于父权制的利益。人们经常认为,资本家们认识到,在19世纪早期工业化进程中盛行的极端恶劣的工作条件下,工人阶级家庭无法充分地自我繁殖。他们意识到,家庭主妇比有工资的妻子更能够生产和维持健康的工人,受过教育的孩子比未受过教育的孩子更能成为好的工人。这种交易包括向男性支付家庭工资,让女性留在家里。这既让当时的资本家满意,也让男性工人满意。尽管交易的条款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改变,但直到今天,家庭以及女人在家庭中的劳动仍然还是通过提供一个劳动力的方式来服务资本,并且通过成为男性驰骋特权的空间来服务男人。女人们不仅努力服务着男人们和她们的家人们,也作为消费者服务资本。家庭也是学习支配和服从的地方,正如费尔斯通、法兰克福学派和其他许多人所解释过的那样。顺从的孩子成为顺从的工人;女孩和男孩各自习得适当的角色。</p>
-
-<p>虽然家庭工资表明资本主义在适应父权制,但儿童地位的变化却表明父权制在适应资本。孩子们和妇女一样开始被排除在工薪劳动之外。随着孩子们赚钱能力的下降,他们与父母的法律关系也发生了变化。在美国工业时代的开始,满足孩子们对父亲的需求被认为对他们的幸福发展至关重要,甚至是首要的:在有争议的监护权案件中,父亲们享有法律优先权。布朗的研究表明,随着孩子为家庭经济福祉做出贡献的能力下降,母亲越来越被视为孩子幸福发展的重要因素,并在监护权有争议的案件中逐渐获得了法律优先权。在这里,父权制适应了儿童不断变化的经济角色:当孩子有生产力时,男人声称拥有他们;当孩子变得无生产力时,他们就被发配给妇女。</p>
-
-<p><strong>二十世纪的伙伴关系</strong></p>
-
-<p>19世纪的马克思主义者们关于父权制将在资本主义把所有人都无产阶级化的需要面前枯萎的预言并没有成为现实。他们不仅低估了父权制的力量和灵活性,还高估了资本的力量。他们设想,撕裂封建关系的资本主义的新社会力量几乎是无所不能的。在面对日常生活中的历史性的力量时,当代的观察者更好地看到了“纯粹的”资本主义倾向和“实际的”资本主义倾向之间的区别。关于资本和种族秩序之间的“伙伴关系”以及劳动力市场分割的讨论,提供了“纯粹”资本主义力量如何与历史现实相妥协的额外例子。资本主义在这个过程中表现出了巨大的灵活性。</p>
-
-<p>研究过南非的马克思主义者认为,尽管种族秩序可能不允许每个人实行平等的无产阶级化,但这并不意味着种族障碍阻碍了资本积累。抽象来说,分析师可能会讨论哪种安排可以允许资本家攫取最多的剩余价值。然而,在一个特定的历史情况下,资本家必须关注社会控制、工人群体的抵抗和工会的干预,以及国家的干预。为了让整个社会可持续,国家可能会干预;国家有必要监管一些资本家,以克服那些最极端的资本主义倾向。如果考虑到这些因素,那么资本家最大化了最大的实际利润。如果出于社会控制的目的,资本家以特定的方式组织工作,资本本身并不能决定谁(即哪些个人具有归属特征)在工薪劳动力中占据较高阶层,谁占据较低阶层。当然,这有助于让资本家本身成为占主导地位的社会群体,同样也可能是种族主义者(和性别歧视者)。资本主义既继承了主导群体的与生俱来的特征,也继承了从属群体的。</p>
-
-<p>最近关于垄断资本创造劳动力市场分割的趋势的争论与这一理解是一致的。资本家故意分割劳动力,使用一些与生俱来的特征来划分工人阶级,这显然源于对社会控制的需求,而不是狭义上的资本积累所必要的事情。随着时间的推移,并不是所有这些分裂的尝试都能成功(在分裂方面),或者有利可图。资本塑造劳动力的能力取决于狭义上的资本积累的要求(例如,生产的组织方式是否需要大量工人之间的沟通?如果是这样,他们最好都说英语),也取决于一个社会内部的可能鼓励或强制资本去适应社会自身的力量(在南非给白人和黑人分别设置单独的洗浴间对于资本家来说,只能被理解为一个经济成本,但它低于试图迫使南非白人与黑人一起洗澡的社会成本)。</p>
-
-<p>如果我们关于资本主义发展进程的争论的第一个要素是资本不是全能的,那么第二个要素就是资本是非常灵活的。资本积累遇到了预先存在的社会形式,既摧毁它们,又适应它们。资本的“适应”可以被视为这些旧有形式在新环境中冥顽不灵的力量的反映。即使他们坚持下去,他们也不是没有改变的。比如今天对种族和性别的意识形态理解,就是在资本积累过程中对种族和性别区分的强化之中形成的。</p>
-
-<p><strong>今天的家庭和家庭工资</strong></p>
-
-<p>我们在上面已经论证,资本主义和父权制的适应或相互适应,在20世纪早期以家庭工资的发展为形式。家庭工资巩固了父权制和资本之间的伙伴关系。尽管尤其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来,妇女的劳动参与率有所增加,但我们认为,家庭工资仍然是当前性别分工的基石一一在这个分工中,女性主要负责家务,男性主要负责工薪工作。妇女在劳动力市场上较低的工资(再加上需要有人抚养孩子)保证了家庭作为一个必要的收入集中单位的存续。因此,由家庭工资支持的家庭便允许男人在家庭内部和家庭外部控制妇女的劳动。</p>
-
-<p>虽然职业女性的增加可能会给家庭造成压力(类似于考茨基和恩格斯19世纪所指出的压力),但认为家庭的概念和现实以及性别分工很快就会因此消失是错误的。性别分工再次出现在劳动力市场上,妇女从事女性的工作,通常和她们曾经在家庭内部做的工作一样——准备食物和服务,各种清洁,照顾人,等等。由于这些工作地位低工资低,父权关系仍然是完好的,尽管它们的物质基础在某种程度上从家庭转移到工资差异。例如,卡罗尔·布朗认为,在资本主义内部,我们正在从“以家庭为基础”的父权制转向“以工业为基础”的父权制。</p>
-
-<p>以工业为基础的父权关系以各种方式得到执行。为女性明确规定了较低的工资、较低的福利和较少的晋升机会的工会合同,不仅仅是返祖的宿醉一一即性别歧视态度或男性至上主义意识形态的一种情形一一它们其实维持着父权制度的物质基础。虽然有些人认为父权制已经在家庭中消失(例如,参看斯图尔特·伊文,《资本的意识》),但我们不会这样认为。虽然资本和父权制之间妥协的条款随着以前位于家庭中的额外任务资本化而改变,并且女性的劳动力权力的部署的场所也在变化,然而,正如我们上面所说的,劳动力市场上极端的工作隔离所造成的工资差异,通过鼓励妇女结婚,加强了家庭,也加强了家庭劳动分工。家庭工资的“理想”——一个男人可以挣到足够的钱来养活整个家庭——可能会让位于一种新的理想,即男人和女人都通过工资收入来贡献整个家庭的现金收入。因此,为了延续父权制,即男性对女性劳动力权力的控制,工资差异将变得越来越必要。工资差别将有助于将妇女的工作定义为比男子次要的工作,因为它需要妇女实际上继续以经济方式依赖男子。劳动力市场和其他地方的性别分工应该被理解为一种父权制使自身得以延续下去的表现方式。</p>
-
-<p>许多人认为,尽管资本和父权制之间的伙伴关系现在己经存在,从长远来看,资本主义最终会无法容忍它;资本最终可能会摧毁家庭关系和父权制。论点的逻辑是资本主义社会关系(家庭不是它的例子)倾向于普遍化,随着女性越来越能赚钱她们将越来越拒绝在家庭中的从属地位,并且因为家庭尤其压迫妇女和儿童,一旦人们可以自己靠自己生活它就会崩溃。</p>
-
-<p>我们不认为家庭中体现的父权关系如此容易被资本摧毁,我们也几乎没有看到什么证据表明这个家庭制度目前正在解体。尽管妇女劳动力参与率的增加使离婚更加可行,但离婚的动机对妇女来说并不是压倒性的。妇女的工资水平只能让少到几乎没有的一些妇女有能力独立和充分地养活自己和抚养孩子。传统家庭衰败的证据怎么说也是微弱的。离婚率并没有那么大幅度的增加,而是在各阶级中保持平稳;此外,再婚率也很高。直到1970年的人口普查,初婚率一直在历史性下降。自1970年以来,人们似乎一直在推迟结婚和生育,但最近,出生率已开始再次回升。现在的确有更大比例的人口生活在传统家庭之外。尤其是年轻人,他们正在离开他们父母的家,并且在他们结婚建立传统的家庭之前就开始自立门户。老年人,特别是老年女性,在子女长大后,经历配偶分居或死亡后,她们在自己的家庭中经历着孤独。然而,这些趋势表明,新一代的年轻人将在他们成年后的某个时候以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高的比例形成核心家庭。1930年以来出生的群体最终结婚率和生育率比以前的群体要高得多。结婚和育儿的持续时间可能正在缩短,但其影响的范围仍在蔓延。</p>
-
-<p>资本“摧毁”家庭的观点也忽视了使家庭生活具有吸引力的社会力量。尽管有人批评核心家庭对心理造成破坏,但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家庭仍然满足了许多人的真实需求。这不仅适用于长期的一夫一妻制,对抚养孩子的需求更是如此。单亲父母同时承受着经济上和精神上的负担。特别是对工人阶级妇女来说,这些负担使劳动力参与的“独立”变得虚幻。单亲家庭最近被政策分析人士视为过渡性家庭结构,在再婚后成为双亲家庭。</p>
-
-<p>女性劳动力参与增加的影响可能是家庭内部性别分工的减弱,而不是更频繁的离婚,不过这也缺乏证据。这几年关于谁做家务的统计数据,即使是妻子有收入的家庭也没什么变化:女性仍然做大部分的家务。“一天当作两天用”对职业女性来说就是现实。这并不奇怪,因为家庭之外在劳动力市场的性别分工,使女性在经济上依赖男性,即便她们自己也挣工资。然而,父权制的未来并不仅仅取决于家庭关系的未来。因为父权制,就像资本一样,可以具有惊人的灵活和适应性。</p>
-
-<p>无论家庭内部和其他地方的父权制劳动分工,是否对于资本来说“最终”是无法容忍的,它反正现在在塑造着资本主义。正如我们下面所说明的,父权制既使资本主义控制合法化,又使某些形式的资本斗争合法化。</p>
-
-<p><strong>二十世纪的意识形态</strong></p>
-
-<p>父权制通过在男性之间建立和合法化的等级制度(通过允许所有等级的男性控制至少一些女性),加强了资本主义的控制,而资本主义价值观塑造了父权制下善的定义。</p>
-
-<p>费尔斯通定义的心理现象就是在依赖和支配关系中发生之事的独到例子。它们出自男性社会权力的现实一一而女性没有权力一一但它们是由它们发生在资本主义社会的背景下的事实所塑造的。如果我们用激进的女性主义者所描述的那样来审视男性的性格特点——竞争性的,理性主义的,支配的——它们很像我们对资本主义社会主导价值观的描述。</p>
-
-<p>这种“巧合”可以用两种方式来解释。首先,男人,作为工薪劳动者,在工作中被吸收到资本主义的社会关系中,被驱使进入这些关系所规定的竞争中,并吸收相应的价值观。激进的女性主义对男性的描述并没有完全超出资本主义社会的范围。第二,即使男人和女人实际上并没有按照性规范所规定的方式行事,男人也会为自己主张那些在主导意识形态中被重视的特征。于是举个例子,《克雷斯伍德高地》的作者发现,当男性是专业人士,整天操纵下属(通常使用基本的非理性的动机来训导出他们想要的行为)时,男性和女性将男性描述为“理性和务实的”。当妇女投入大量精力研究抚养儿童和儿童发展的科学方法时,《克雷斯伍德高地》里的男性和女性将妇女描述为“非理性和动感情的”。</p>
-
-<p>这不仅有助于解释资本主义社会中“男性”和“女性”的性格特征,而且也解释了资本主义社会中性别歧视意识形态的特殊形式。正如女性的工作具有延续男性统治和资本主义生产的双重目的一样,性别歧视的意识形态也具有双重目的,即美化男性特征/资本主义价值观,以及诋毁女性的性格特征/社会需求。如果女性在其他的社会中是低级的或无力的,那么男性这样做的理由就和资本主义社会不一样了。只有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将女性贬低为感性的或非理性的才有意义。只有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将女性视为“依赖者(dependent)”才有意义。“依赖者”的封号在封建社会中没有意义。由于分工确保了作为妻子和母亲的女性在很大程度上关心使用价值的生产,对这些活动的诋毁既掩盖了资本无法满足社会层面上决定性的需求,同时也在男性眼中贬低了女性,为男性占主导地位提供了理由。这方面的一个例子可以从电视购物广告特有的矛盾心理中看出。一方面,他们致力于解决满足社会需求的真实障碍:(消灭)破坏衣服和刺激皮肤的洗涤剂,各种各样的劣质产品;另一方面,必须诋毁对这些问题的关切;这是通过嘲笑妇女即必须处理这些问题的工人来实现的。</p>
-
-<p>一个证明父权制和资本主义的伙伴关系的平行论点可能是关于劳动力中的性别劳动分工。性别分工的存在使女性从事低薪工作,并从事被认为适合女性角色的工作。妇女阶层是教师、慈善工作者和卫生保健领域的绝大多数。妇女在这些工作中所扮演的养育者角色地位很低,部分原因是男人诋毁妇女的工作。这些工作的地位很低,也因为资本主义强调个人独立和私营企业满足社会需要的能力,而这些重点与对集体提供社会服务的需要相矛盾。只要可以用它们是女人干的活儿来诋毁养育任务的社会重要性,就可以避免资本对交换价值的优先地位与【社会】对使用价值的需求之间的对抗。这样,就不是女性主义,而是分裂工人阶级的性别歧视削弱了工人阶级。</p>
-
-<h3 id="iv走向一个更进步的联盟">IV.走向一个更进步的联盟</h3>
-
-<p>还有许多问题有待我们去探索。我们在这里使用的父权制与其说是一个分析性的术语,更像是一个描述性的术语。如果我们认为马克思主义做得不够,激进的女性主义本身也不够,那么我们就需要发展新的类别。我们的任务之所以是困难的,是因为同样的特征,如劳动分工,往往同时加强父权制和资本主义,而在一个完全父权制的资本主义社会中,很难分离出父权制的机制。然而,这是我们必须做的事情。我们不得不指出一些起点:观察谁从妇女的劳动力中受益,揭示父权制的物质基础,调查男性之间的等级制度和团结机制。我们必须问的问题是无穷无尽的。</p>
-
-<p>我们能谈谈父权制度的运动规律吗?父权制是如何产生女性主义斗争的?除了先进的资本主义社会,我们在哪里还能看到性别政治和性别斗争?父权制度的矛盾是什么?它们与资本主义矛盾的关系是什么?我们知道父权关系导致了女权运动,资本产生了阶级斗争一一但是女性主义与阶级斗争的关系在历史背景下是如何发挥出来的呢?在本节中,我们试图提供对最后一个问题的答案。</p>
-
-<p>在历史上和现在,女性主义和阶级斗争的关系要么就是两条完全独立的道路(一方面是资产阶级女性主义,另一方面是阶级斗争),要么就是在左翼内部由马克思主义来支配女性主义。关于后者,这既是马克思主义的分析力量的结果,也是左翼内部男人的力量的结果。这些观点既产生了左翼的公开斗争,也产生了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者的矛盾立场。</p>
-
-<p>大多数认为自己是激进分子的女性主义者(反体制、反资本主义、反帝国主义、社会主义、康米、马克思主义者,什么都反)会同意,妇女运动的激进派己经失去了势头,而“资产阶级”似乎抓住了时机并继续前进。我们的运动已经不再处于那个令人兴奋的,精力充沛的时期,那时无论我们做什么都会有用:提高意识,把更多的女性(甚至比能容纳的更多)带入运动,在社会中增加女性问题的可见性,通常以一种在根本上挑战资本主义和父权关系的方式进行。现在我们感觉到女权运动的一部分被吸收了,“女性主义”被用来反对女性一一例如,在有些诉讼中法官主张女性离婚前是家庭主妇的也不需要赡养费,因为我们都知道女性现在已经被解放了。迄今为止未能通过的平等权利修正案(ERA)表明,在许多女性心中仍存在一种立法上的恐惧,她们害怕“女性主义”将继续被用于针对女性,这表明我们真的需要重新评估我们的运动,分析为什么它以这种方式被吸收了。对我们来说,求助马克思主义来进行重新评估是合乎逻辑的,因为它是一个发展着的社会变革理论。与女性主义理论相比,马克思主义理论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在我们试图使用它时,我们有时也偏离了女性主义的目标。</p>
-
-<p>左派一直对妇女运动持矛盾态度,经常认为它是社会主义革命的事业。当左翼女性拥护女性主义时,它可能会对左翼男性构成个人威胁。当然,许多左翼组织也从妇女的劳动中受益。因此,许多左翼的分析(无论是进步的还是传统的)在理论上和政治上都是自私的。它们试图影响妇女放弃对妇女的情况产生独立理解的努力,并采纳他们自己对情况的理解。至于我们如何应对这种压力,当我们转向马克思主义分析,自然会试图加入使用这个范式的“兄弟会”,我们可能最终试图为与兄弟会的斗争正名,而不是试图用分析女性的情况来改善我们的政治实践。最后,许多马克思主义者对他们传统的女性问题的批判分析感到满意。他们认为阶级是理解女性地位的正确框架。妇女应该被理解为工人阶级的一部分;工人阶级反对资本主义的斗争应该优先于男女之间的任何冲突。不能允许性(别)冲突干扰阶级团结。</p>
-
-<p>随着过去几年美国经济形势的恶化,传统的马克思主义分析也需要重新为自身正名。在60年代,民权运动、学生言论自由运动、反战运动、妇女运动、环保运动以及专业集团和白领团体日益激烈的运动都为马克思主义者提出了新的问题。但现在,通货膨胀和失业等明显的经济问题的回归,掩盖了这些要求的重要性,并让左派回到了“基本盘”一一(狭义定义的)工人阶级政治。很多到处生长的马克思-列宁主义原-党派小团体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是反女性主义者。有迹象表明,左翼学术界中女性主义问题的讨论程度也在下降。日间托儿所正在从左翼工会会议的讨论内容中消失。随着马克思主义或政治经济学在智力上被接受,自由主义学术界的老男孩网络被复制到一个由马克思主义者和激进分子组成的年轻男孩网络中,尽管它年轻而激进,但在成员和观点上仍是男性式的。</p>
-
-<p>那种让激进女性放弃这些愚蠢的东西,变得“严肃”的革命性的压力增加了。与“通货膨胀”和“失业者”相比,我们的工作似乎是在浪费时间。我们(女性)的失业从未被视为一场危机,这是男性占主导地位的一种症状。在20世纪30年代的上次重大经济危机中,巨大的失业一部分是通过将女性排除在各种工作之外来解决的一一即每个家庭只有一个的工薪工作,而这份工作是男性的工作。资本主义和父权制从危机中恢复了,也加强了。正如经济危机通过纠正失衡为资本主义发挥恢复作用一样,它们也可能为父权制服务。30年代让女性回到了原来的位置。</p>
-
-<p>如果放弃对女性主义问题的研究和实践,反对资本和父权制的斗争就不可能成功。一场仅仅针对资本主义压迫关系的斗争将会失败,因为它们在父权压迫关系中的潜在支持将会被忽视。对父权制的分析对于一种会破坏父权制的社会主义的定义是必要的,这种社会主义也是唯一一种对女性有用的社会主义。虽然男人和女人都需要推翻资本主义,但他们保留了性别群体特有的利益。从我们的研究、历史或男性社会主义者来看,尚不清楚“社会主义”所为之奋斗的东西对男人和女人是否都是一样的。因为一个“人道的社会主义”不仅需要就新社会应该是什么样子和一个健康的人应该是什么样子达成一致,而且更具体地说,它将要求男人们放弃他们的特权。</p>
-
-<p>作为妇女,我们不能让自己被花言巧语哄骗住,从而放弃我们任务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就像我们在历史中许多次被骗的那样。我们必须反对那种尝试让我们放弃女性主义之目标的明显的和不明显的高压。</p>
-
-<p>这意味着两个策略性的考虑。第一,建立社会主义的斗争必须是一场具有不同利益的群体组成联盟的斗争。妇女不应该相信男人在革命后“解放”他们,部分原因是没有理由认为他们会知道怎么做;一部分因为他们没有必要这样做;事实上,他们的直接利益在于我们受到的持续压迫。相反,我们必须有自己的组织和自己的权力基础。第二,我们认为资本主义内部的性别分工给了女性一种实践,在其中我们已经学会了理解人类的相互依赖和需求是什么。我们同意莉丝·沃格尔的观点,即虽然男性长期以来一直在与资本作斗争,但女性知道该为什么而奋斗。一般来说,男性在父权制和资本主义中的地位阻止了他们认识到人类对养育、分享和成长的需求,以及认识到在非等级制和非父权制的社会中满足这些需求的可能性。但即使我们提高了他们的意识,男人们也可能会评估潜在的收益和潜在的损失,然后选择现状。男人可能会失去的不只是单纯的枷锁。</p>
-
-<p>作为女性主义社会主义者,我们必须组织一种实践,既解决反对父权制的斗争,也解决反对资本主义的斗争。我们必须坚持,我们想要创建的是这样一个社会,在其中相互依赖的认同是解放而不是耻辱,在其中养育后代不是一个压迫的实践而是一个普通的实践,在其中女性不再继续支持不正当的那些具体的男性自由。</p> Heidi Hartmann 女性主义社会主义者,必须组织一种既解决反对父权制,也解决反对资本主义的斗争实践。我们必须坚持要创建一个相互依赖、认同解放而非耻辱的社会。 巴枯宁瑞士演讲・三 1871-05-03T10:56:15+06:55 1871-05-03T10:56:15+06:55 https://agorahub.github.io/pen0/heros/MikhailBakunin-a1_r-bakunins-speech-in-switzerland-3 <p>亲爱的同志们,上次说1789~1793年革命中,中产阶级有意无意间助用平民之力,筑其权力于封建世界废墟之上。从此以后,他们成为统治阶级。</p>
-
-<!--more-->
-
-<p>若说“热月”罗伯斯庇尔和圣茹斯特等政权被推翻,生命被杀害,信徒被充军的反动派政变,是移居国外的贵族与教士的阴谋所致,人们就犯了极大的错误了。贵族与教士这两败类中有许多分子很热心地参与此种阴谋,并幸灾乐祸地,愿意见这些使他们心惊胆寒,不留情宰割他们头颅的敌人失势垮台,倒是不错的但如果只有他们,他们是一无所能的。他们的财产既已被充公,他们还有什么能力卷土重来呢?当时中产阶级中有一部分因营买国产,垄断军需,征税粮税,乘众人贫困与破产的机会而致富,而私饱的人唯恐革命骚扰到他们腰间的荷包,因而大发狠心,断送了革命的命脉,所以“热月”反动得主谋者就是这些代表道德与公众秩序的伪善者。他们之外又有一群商人为其旁助,商人真是永远作恶与怯弱的败类,他们零星地吮吸平民的脂膏,以劣货欺骗平民的金钱,他们有平民的无知怯弱于革命而残暴反动。在他们心目中一切使人动心的思想,及人类的最高原则,和人类的无上利益都是空的,不会存在的。就是爱国主义,他们至多也只识其浮夸与虚荣的一面,或者是完全不知道。所以世间没有什么情感能使他们摆脱铜臭的拜金勾当,与可怜的日常忧虑的。任何人都知道,任何党的人都肯定地说,在这可怕的巴黎被围中,当平民与敌人激战的时候,当富有阶级筹划阴谋,奉巴黎于普鲁士人之手的时候,当宽大的无产阶级——平民的妇人与子女忍不住饥饿的时候,一般商人唯利是图的企图,就是怎么样使他们的货物,民食所必需的物品,卖得最高的价钱。</p>
-
-<p>法国各城的商人都做过同样的勾当。在以被普鲁士人侵占的各城,他们会开门迎接敌人。在未被侵占的城市,他们也已预备替敌人去开门,他们破坏国防,他们到处尽力之所能反抗唯一能就法国的平民举事和平民武装。今日城市中的商人同乡下的农民构成了反动的大本营。农民还有转变走上革命之路的可能,而商人将永远是卑怯的商人。</p>
-
-<p>中产阶级于法兰西大革命中自成两类,一类是极少数人,即以“雅各宾”党为名的革命的中产阶级。我们于此切不可将今日的雅各宾党与1793年的雅各宾党混谈了。今日的雅各宾党只是上个世纪的英雄灰色之幻影,不像人样的小鬼,滑稽的怪形而已。而1793年的雅各宾党则的确是伟大的人物,他们有革命的圣心、正义与自由平等的尊崇。他们之所以不懂这些在今日尤能代表我们意向的名词,其咎不在与他们。他们当时只留意到政治的表面,而不了解经济与社会的意义。但是,我复述一句,这并不是他们的过错,正如我们今日所能了解,并不是我们的的功劳一样。所谓功过都是时间的问题。人类是慢慢的呀!有时却嫌太慢了——向前发展的人类真理都是绵延不绝的错误和残酷残忍的经验上得来的。1793年的雅各宾党是有真信仰的人,他们受着思想的感应并且忠于思想。他们真可以说是英雄!他们没有完成革命的伟大工作,这是他们丧失英雄本色的一点。我们可以,而且也应该攻击丹东、罗伯斯庇尔、圣茹斯特等人的学理错误,我们尽管批评他们。说他们的思想是不对的,狭小的,在社会经济上只是中产阶级的,但是,对于他们革命的能力我们不可不表十二分的敬意。他们是昔时英雄中的中产阶级最后的几个英雄。</p>
-
-<p>在这英雄的少数人之外,还有一大群物质上是垄断人的中产阶级,对于他们,什么革命的思想与革命的志高原则,若是不能用于填满他们那样可敬的,那样宽大的钱袋的,那么也只是一些空洞的,毫无价值与意义可言的名词罢了。一旦他们中最富有,同时也是最有势的人借着革命的响声与方法腰间变着满满的时候,他们就会觉得革命的时期过得太久了,现在应该完结了,应该恢复法律与公众秩序的统治了。</p>
-
-<p>他们推翻了“公安委员会”,杀了罗伯斯庇尔、圣茹斯特及他们的许多朋友,并成立了执政府,这执政府真是十八世纪之末腐败的中产阶级之结晶,当时几千少数人以盗窃方法获得且积累了无数金钱,而执政府即是这些金钱的胜利和统治。</p>
-
-<p>但是未完全腐化的法国,因受大革命伟业的激动,再也忍不住此种制度的压迫了。于是起了两种抗议,第一种失败了,第二种成功了。假如第一种胜利,假如第一种能够成功,那么不但法国能救,即世界也将由此改头换面了,不幸第二种的胜利成了暴君的暴政与平民的奴隶制。我所说的,即指巴勃夫(Babeuf)的暴动和拿破仑一世的僭权。</p>
-
-<p>巴勃夫的暴动是18世纪最后的革命行动。巴氏及他的朋友们与罗伯斯庇尔、圣茹斯特颇为相近,差不多就是他们的朋友,又可以说是社会主义的雅各宾党。他们遵崇平等,甚而不顾自由。他们的计划是很简单的:他们要将地主和工具领有者的财产充为国有,由共和的,民主的,社会的国家来支配一切,国家为一切流动产与不动产的主人,因此成为社会的唯一雇主,一切工皆有它命令是从,同时它有政治的无上权,把儿童的教育权收为己有,使全国儿童都有享受教育平等的机会,并强迫成年的男女依平等与正义的原则去劳动去生活。于是一切地方自治力,个人的创制力,总而言之一切自由都将被此种可怕的权力消灭殆尽。全社会只能呈现出一副单调的,强迫的始终如一的灰色之图。政府虽然有普通选举而组成,但是只要选举完了,只要政府依旧在形式职权它对于社会的各分子,却有一种绝对的权力。</p>
-
-<p>由国家的权力去强迫造成平等的学理并非是巴勃夫发明的,古代的大思想家柏拉图于公元前数世纪,在他描写平等社会的《共和国》一书中早就将此种学理的基本原则说明了。最初的基督教徒虽然被当时的社会所迫害,在他们的团体中也已实地实验过共产主义的生活了。最后,即在宗教革命之初,十六世纪初的德国有个闵采尔(Münzer)同他的子弟们也做过社会平等的第一次实验,想在一个广大的社会基础上创立起平等来,巴勃夫的密谋只是平等思想在群众中作第二次实地的表现罢了。这些实验连最后的也在内,之所以不能成功,约有两种理由:第一种是因为群众的程度不够,不知道实行的可能性,第二种,尤其是上因为这些制度上,平等与国家的强权和势力相连,不知不觉间排斥了自由。我们都知道,亲爱的朋友们,平等只能借自由而可能,平等与自由是并行的。然而请你们不要误会,我之所谓的自由并不是中产阶级所独享的,以群众的奴隶制为基础都自由,这与其说是自由,不如说是特权哩,我之所谓自由是人群普遍的自由,使各个人都有人格的自由,但是我们也知道此种自由只有在平等上才可能。不但在学理上而且以实行去反抗一切由不平等而起的制度与社会关系,然后再以众人的自由为原则去创立社会的经济平等。看呐这就是我们现在的纲领,这就是虽有俾斯麦、拿破仑、梯也尔及我尊严的皇帝的一切哥萨克及我全俄至高无上的沙皇所不能阻止其胜利的纲领。</p>
-
-<p>巴勃夫的密谋,将“热月”巴黎反动的政变,所杀溃的,未遭流刑而忠于革命的公民都集合拢来,其中并有许多的工人。密谋失败了,有些被杀了,但有许多仍活着,如邦纳罗蒂(Philippe Buonarroti)就是其中一个。邦氏性刚如铁大有古风,生平为人所看重,敌党对他亦无不起敬意。他亡命比利时很久,他为比利时“烧炭共产主义者”秘密结社的主要创始者,他做了一本书,这本书今日颇不易得,我的一本以后将设法寄给我们的朋友亚岱马君(Adhémar Schwizguebe,松维利耶的雕刻匠)叙述巴勃夫密谋的经过情形,颇为悲壮。所以巴勃夫密谋可谓是过去一个世纪,革命反抗反动之最后的英雄的表现。</p>
-
-<p>我曾经说过拿破仑一世的僭权。此种历史较诸巴氏暴动更惨千百倍,你们大家都是知道的,这是残暴无耻的“刺刀”制度的开端,十九世纪之初,人道第一次遭到无理批颊的耻辱。拿破仑一世为一切暴君的人杰,同时,在军事上说,他又是一切暴君的恐怖,他失败了,他将他不幸的遗产,最无耻的“蔑视人道”、“以刀威逼”的原则留给他们。</p>
-
-<p>我不愿对你们叙事“复古时代”的政况,这是千疮百孔,旦夕垂危两败类即贵族和僧侣想恢复其原有的政治生活与威权的最可笑的实验。复古时代最该注意的一点,就是取得政权欲千年不朽的中产阶级,因觉得他们的权力又四面受敌,朝不保夕之势逐又变成了革命党。当公众权力不在他们掌握之中的时候,换言之当社会保障别的利益而损害他们利益的时候,他们就立刻与这种权力为敌,重新作起密谋运动。基佐(Guizot)、贝里埃(Périer)、梯也尔(Thiers)等,这些可诅咒的中产阶级反动的灵魂,都是路易菲利普治下最热心拥护中产阶级之迫害的腐朽的,同时在他们心目中以为最完善的政府之著名人物,但在复古时代,也为秘密会社的重要分子,1830年7月,他们的革命胜利了,于是中产阶级的自由主义的统治也从此开幕了。</p>
-
-<p>欧洲真正的中产阶级政治与利益的统治是从1830年开始的,其中尤以英、法、比、荷兰和瑞士为最先。别的国家如德意志、丹麦、瑞典、意大利、西班牙及葡萄牙等,中产阶级的利益虽然比别的利益最占优势,可是政治与政府仍然不是他们的。至于这庞大而可怜的全俄帝国,我不愿说它,它至今仍屈从与“沙皇”的暴政之下,其中还没有真正的中间阶级,即中产阶级的政图也还没有一个社会的情形,一边是官的世界,有军事、警察和官僚的组织,其使命在满足“沙皇”的私欲,另一边是平民,是几千万被“沙皇”与其走狗任意吞噬的可怜者,俄国革命只有直接从民间起来的,这点我在数年前一篇颇长的演说中已有很详细的说明,这篇演说我将设法即刻寄给你们。我也不愿对你们说这不幸和英雄的波兰,在这卑鄙的三只恶鹰即俄罗斯帝国、奥地利帝国、和普鲁士为其代表的德意志新帝国的爪牙间,不断地向前奋斗,虽屡遭失败的创痛,也还是百折不挠地为自由挣扎,永远不会停歇起复兴的工作。波兰与俄国一样,也还没有真正的中间阶级,一边是俄皇“沙皇”世袭的奴役,以前就有的统治势力,今日已腐朽不堪的波兰贵族及官僚。另一边是无数被奴役的农民,他们今日不但被已经失势的贵族压迫,而且受着国家,“沙皇”已其不可计数的官僚剥削。我更不愿对你们说起瑞典与丹麦这两小国,因为他们是从1848年之后才成为立宪制的国家。较诸其他欧洲各国略有逊色,最后西班牙与葡萄牙我们也不必说起,因为它们国内的工业运动和中产阶级的政治受着军阀及僧侣双重势力的摧残为时已久,现在仍留为最落后的国家。然而我却应该使你们注意,西班牙虽然在表面上那样的落后,但照样存在于世界各国的国际劳动协会的组织,在我看来西班牙也是其中最完善的一个哩。</p>
-
-<p>我现在以德国来说吧,德国从1830年以来,呈现出,现在仍继续呈现的一种奇异的形态,在这里中产阶级的利益虽占优势,然而政权却不为他们所有,极端的专制是它现行的政体,虽然有立宪的假面具可掩人耳目,而其军事与行政上的组织却仍卑鄙的专供贵族之用。</p>
-
-<p>我们要研究中产阶级的统治,最好以英、法、比为研究资料。意大利统一于维克托·伊曼纽尔(Victor Emmanuel)的君权之后,虽也可供我们来参考,但总不及法国那样显著,所以我们的观察就着重在这个国家。</p>
-
-<p>自从1830年的革命之后,中产阶级在法国,有得发表其原则于文学、政治与社会经济上完全自由权至原则可以“个人主义”概括之。</p>
-
-<p>我只所谓的个人主义即是认为全社会与人群各不相谋彼此互争互斗的集团,他们生存于社会好像是自然的敌人似的,彼此为生活需要而互相排斥,自己向前,必须阻止别人出路的倾向而言——简言之,此种倾向催促各个人不顾一切人的利益并在别人身上,求得其一个人的安适、富足与幸福的意思。这无非是一种各自争先的竞赛,各自逃命的混乱。谁停止住,谁就不幸,因为他们将落在人后。谁在途中因疲惫而跌倒,谁就倒霉,因为他们将被蹂躏。竞争是毫无心肝,毫无怜悯的。谁失败谁就不幸!在此种争斗中,有许多罪恶是必然要犯的,并且这一切的互相残杀充其量只是连续反抗人类一切道德之一基础的“休戚相关”的恶行罢了。人们说国家是正义的代表于裁判者,可是,国家非但不阻止这些罪恶的发生,反而认其为合法的行为,使其永续不息。所以,国家所代表的,要保护的并非是人的正义,而是司法上的正义,司法上的正义,即是强者欺压弱者,富者侮辱贫者的“盛礼”。国家只有一种要求,就是一切罪恶皆须合法地去完成。我可使你们破产,压迫你们,杀害你们,但是我必须依法而行,不然我即将被认为犯罪者,人们或将以犯罪者待我,这就是此种原则“个人主义”这幅字的意义。</p>
-
-<p>现在我们来看看此种原则表现于文学中的情形。1830年以来,社会上充满了雨果、大仲马、巴尔扎克、贾宁(Jules Janin)等人的文学作品,另外还有别的许多著作家与中产阶级报纸的记者以他们无聊的文笔引导青年堕落,激起他们的自私念头,即平民也不幸地受其影响。你们无论拿什么小说看,内容除夸大虚伪的情感与美妙的文词之外,什么也找不出来。从头到尾无非都是千篇一律:一个贫困、郁闷的,无名的青年,心中焚烧着各种成功的欲念。他想住大厦,食山珍,饮香槟,坐马车,并想与某个侯爵夫人睡觉。他经过非凡努力,终于成了,别人都失败了。看呐,这就是英雄,这就是纯正的个人主义。</p>
-
-<p>次之我们再来看看政治罢,此种原则在政治中是怎样表现的呢?人们说群众必须有人去指导他们,统治他们,他们是不能自治,不能无政府的。谁去统治他们呢?特权阶级已经没有了,一切人都有爬到社会的最高地位与职务去的权利。但是想要达到此种目的,人们必须聪明灵活强健康泰,必须知道并能够战胜其他的一切竞争者。于是乎,竞赛又开始了,只有灵活而强健的人才是治人与剥削群众者。</p>
-
-<p>最后,我们来看此种原则在经济问题——其实是最主要的或可说唯一的问题——上的情形。中产阶级的经济学家对我们说,个人无限制的自由是他们的主张,竞争就是此种自由的条件。但是,此种自由到底是什么呢?我们的第一个问题就是:难道这就是产生我们这世纪所夸耀的一切美妙财富之个人单独的劳动吗?但个人单独的劳动仅足以供给个人的衣食,或一个野蛮的小民族,而大民族之富足与生存只有靠着休戚相关组织起来的群体的劳动。生产一切财富的劳动既然是群体的,那么群体来享受这些财富,似乎是很合理的,是不是?然而,唉!这正是中产阶级经济学家最愤恨最拒绝最不愿意的一点哩!他们是主张个人各自享受的。但是哪些个人呢?是一切个人吗?呵!不是的,他们主张强者、聪明者、灵巧者和幸福者。唉!是的,尤其是幸福者才有享受的权利。因为他们在他们的社会组织中照着继承法——他们的社会基础——推演下去,必然要产生以下的现象:一边是富有而幸福的少数人,另一边是千百万困苦无辜的不幸者。但中产阶级的社会又会这些人说:“你们争夺价值、安适、财富与政权吧,胜利者就将幸福了。”可是这种自相残杀的争斗中,也有一点平等存在嘛?不,一点也没有的。有些——极少数者——有教育与金钱为他们从首至尾掩护的武器,另有些——成千上万的平民——却被无知与贫困钳制住,几乎赤身走入这战场。那么这些号称自由的竞争到底有什么样的必然结果呢?不用说,是平民的失败,中产阶级的胜利,因此,被束缚的平民也不得不如戍地的苦工一般,永远做胜利的中产阶级的奴隶了。</p>
-
-<p>中产阶级有一种很厉害的武器,无产阶级是没有方法反抗的,这便是资本,——资本是今日各个文明国家工业生产的主要动力,只要资本为中产阶级所有,无产者自然是束手无策了。</p>
-
-<p>如今这样构成和占据的资本,不但这压倒无产阶级,而且一大部分的中产阶级也被剥削被侵害,被沦于贫困之中。此种现象的原因,中小中产阶级不大明白或完全不懂的原因是很简单的。因平民替中产阶级争得自由之后,今日的工商业皆崇尚竞争和死命的互斗,于是一般资本家不得不售卖他们的商品,明白得说,就是不得不售卖他们从所雇佣的工人身上,以最低的工资垄断来的商品。你们在经验上都知道价值昂贵的产品在市场上已渐渐地被价值便宜的产品所排斥,即使后者十分劣于前者,也是如此。看呐,这就是竞争——这种出血的互斗——在中产阶级生产上,所生成的第一种不幸的结果。从此,坏的产品替代好的产品,平方的工人替代灵巧的工人成为必然的倾向,生产者与生产品的品质也大大地减低了。</p>
-
-<p>在这种竞争中,这种求最低价值的争斗中,势必是大的资本压倒小资本,小资本为大资本所破坏。因为大工厂制造物件,其售价必然比小工厂或中等工厂低廉。建造大工厂自然要有大资本,但在生产方面与小或中等工厂比较起来,却又便宜地多。十万法郎固然比一万法郎多,但十万法郎若是用于制造,则其出息必定为50%或是60%。而一万法郎,即使是同样的用法,却只有20%。大资本家可以在房屋,原料和机器上节省费用,他所用的工人比中小资本家多,他可以籍着好的组织与大规模的分工减少费用,或增加出息。总而言之,十万法郎集中于他的手里,并用于建造或组织一个工厂,其生产必然超过每一万的十个小工厂,比如每个小工厂在它所有的一万法郎上能得两千法郎的出息,以十万法郎建造或组织一个工厂的大资本家在他的每一万法郎上却能得到五千或六千,换言之,他所生产的货量一定比较多。生产比别人多,那么售价也自然比别人便宜了,在他以廉价售卖货物时,中等或小的资本家也不得不减少他们的价值,否则他们的货物便会卖不出去。他们货物的生产成本既然已比大资本家贵,而所得售价又比大资本家的贱,于是他们破产了。大资本杀害小资本便是这样子,假如大资本遇见更大的资本,那么也将一样的被迫破产。</p>
-
-<p>这是很真确的,你们看,今日各大资本中已有联合成极大极可怕的资本的倾向。今日工业最发达的地方,如英、法、比诸国已经开始由团体的营业公司代替单独的大资本家的企业了。文明越进步,先进的各国愈发达,则大资本家的财富也愈增加,可是因此大资本家的数目就减少了。结果必有很多中产者被大资本压倒而流为小资产者,更有一大批小资产者因无法抵抗而沦陷到贫困与无产阶级的队伍中去。</p>
-
-<p>这是无可置疑,有各国的统计与准确的数学根据可作证明的事实。在社会的经济组织中,大多数中产阶级者被极少数可怕的资本家压迫,而陷于不平等的贫困之境,这是一种无可逾越的法则,要反抗它,除了社会革命外别无选择。小资产经济倘若聪明,有明了此种情形的常识,他们早可与无产者联合,共同来完成此种革命了。但是小资产阶级普通是太愚蠢了,他们可笑的虚荣与自私塞住了他们的脑筋。他们懂不得什么,看不见什么,他们一边被大资产阶级压迫,另一边又手着他们平素所嫌弃所恐惧的无产阶级威胁的恐吓,他们已经愚蠢地任由自己向着末日路上直奔了。</p>
-
-<p>此种中产阶级的竞争的结果对于无产阶级是很有害的。一般资本家必须最低价值售卖其产品——或好点说,售卖其从工人身上剥夺来的产品,工人的工资就不得不被减至最低限度。于是有天才特能的工人就得不到相当的报酬。只有被迫卖力并迫于廉价出售其劳动的人,才为一般雇主所欢迎。妇女及儿童不要多少工资,于是他们就以妇女及儿童代替男子,以平庸的工人代替灵巧的工人,只要平庸的工人愿意与妇女及儿童得同样的工资。一切中产阶级经济学家都以说明并且承认工人工资是依着他每日的生活而规定,比如一个工人他每日的衣食住行只要一个法郎,那他的工资也会很快跌至一个法郎。这其中的理由非常简单,工人因为迫于饥饿,彼此间就经不起竞争,资本家一面急欲垄断他们的劳动而致富,另一面又因为中产阶级的竞争,不得不以廉价出售其产品,自然是欢迎工资少而工作多的工人了。</p>
-
-<p>这不但是一种逻辑的演绎,而且是那些以大资本建造的工厂实行大工业的国家,如英、法、比、德及瑞士各部分,每日所经历的事实。我在第二讲中,曾经对你们说过,你们是特权的工人。你们在工资上虽然还得不到你们每日生产的所有价值,你们在事实上虽然还被你们的东家剥削,但比较起诸大工厂的工人,你们所得的报酬总算不少了,你们有空余的时间,你们是自由且幸福的。但我又认为你们加入这伟大的有解放全世界劳动者使命的国际劳动协会中,做个热心而忠实的会员,是很有价值的。这正是你们高贵慷慨的处所。你们从此可以证明你们自己不但要顾到你们自己,而且也顾到千百万比你们更不幸比你们更被压迫的兄弟。我此刻以此种暗示呈现给你们,也是很幸福的。</p>
-
-<p>你们加入劳动协会固然是慷慨好义,抚危济弱的友爱行为,但同时也是先见与预防的工作,你们不但为别的你们不但为别的地方别的职业不幸的兄弟而该如此,即使为你们本身或为你们的子女也该如此。你们此时所得的报酬虽不是绝对好,所过的生活虽不是绝对的自由与幸福,但也比较过得去。你们为什么能如此呢?理由是极其简单的,只因大资本没有吞并到你们的工业罢了。你们或者不相信这个道理吧?大资本依它本有的法则,必然要吞并一切的。它开始自然从最能获利,最易经营的工商业的各枝叶上着手垄断,待它垄断饱了,垄断中发生竞争之后,然后急于别的未曾动着的枝叶。现在人们不是以机器制造衣服、皮靴和花边了吗?你们信着吧,以机器制造钟表不过是迟早的问题,或者不久就会实现了。发条、标准机、表箱、表盖以及表的磨光、晕线及刻画都将由机械来代替人工。这样的产品虽然不及手中造出的精细或美观,可是价钱却比你们的更便宜,买家也将比你们多,结果你们精美的产品终将必为市场所排挤。那时,你们或你们的子女,将与今日各大工厂的工人一样可怜,一样的做奴隶。你们看,你们若替别的地方别的职业的不幸工人——你们的兄弟努力工作,同时即替你们自己或至少替你们的儿女减少痛苦哩。</p>
-
-<p>你们应为人道而工作,今日工人阶级是伟大和神圣的人道之唯一的代表者。“将来”必属于乡间、城市及各工厂的劳动者。盘踞其上的一切阶级——如民众永远的垄断者,贵族、僧侣、中产阶级及无量代表国家恶势力和不公道的军政与民政的官员,都是腐败透顶的阶级,他们此后为善不足,作恶有余,根本没有希望了。</p>
-
-<p>1793年打倒了僧侣与贵族的势力,并揭穿了他们的假面具。1848年的革命把中产阶级的假面具也揭穿了,他们的险恶与无能也被败露了。1848年6月那几日,中产阶级毅然决然地他们先人所信奉的,以自由、博爱、平等为原则为基础的“宗教”。他们只靠着垄断为生,换言之,他们是经济不平等,社会奴隶制的产物,他们当时虽满口自由平等,但平民一但认真要求起自由平等来,他们遍露出本来面目,重匿于反动地壁垒之夜。</p>
-
-<p>制造1848年反动的叛贼今日又想把法国卖掉了,制造最卑劣反动局面的梯也尔、法佛尔(Jules Favre)及1848年国民议会的大多数人,今日又想重显身手了。他们则抬举路易·波拿巴(即拿破仑三世)做大总统,继而破坏了普通选举制。社会革命的恐惧,平等的厌恶,民众正义的威吓,以及他们所反的罪恶的感觉,使昔日那样聪明勇敢,今日是这样愚蠢卑怯的腐败阶级全都投入拿破仑三世的“独裁”的怀抱中。从此法国受了十八年武人的专政。但不要相信中产阶级的先生们对此有怎样难堪的情形,其中为自由主义而大声疾呼,故意作起倔强的样子,使自己出名而予帝制不以方便的人物自然被压迫被排挤了,但其余不谈政治,专心孜孜于中产阶级的大企业,极力从事于剥削平民的顺仆,反倒是大受当局保护与奖励。人们为顾全他们的面子起见,予以他们表面的自由。在帝国治下不是有一个由普通选举而成的立法议会么?这对于中产阶级而言已经心满意足了。</p>
-
-<p>不过还有一个不如意的黑点,就是皇帝侵略的野心,激起不时之需,使法国几乎濒临破产,终至毁灭了法国古有的权威而后止。但这个黑点并不是偶然的,它是制度的一种必须,凡是极端的暴虐的制度,即使它有表面的自由,也必然以武装的势力为依据,其常备的大军迟早要惹起大战,因为军队的阶级野心为其主要的兴奋剂。反当团长的,总想升旅长,反当旅长的,总想升师长。至于一般兵士有系统的受了军营生活的熏陶之后道德之心已丧失殆尽,他们只梦想着战争的滋味,及屠杀、劫掠、强奸,普军在法国之所作所为即是一例。然而,如果这些聪明而有系统地培养于军官及兵士心中的高尚(!)的情欲长久留地得不到一点满足,军队势必会酸化起来,再由酸化而不满进而反叛,其祸将一发不可收拾。故战争是必然的,故拿破仑三世的近讨远攻并不如今日一般中产阶级先生们所说的那样,是拿氏一人的私意,而是他们因恐惧社会革命而自行造成的暴虐的帝制之必然的产物。法国今日之所以有这一切可怕的不幸,其原因除了拿破仑三世及一切特权阶级——大小僧侣和腐败贵族外,尤以这可敬(!)而清廉(!)而有德(!)的中产阶级为罪魁祸首。</p>
-
-<p>同志们,你们都会见到,法国全部只有城市的劳工群众,由中产阶级卖给帝国,被帝国牺牲于中产阶级的劳工群众保护他们不幸的祖国。全国各地只有城市与工厂的广大的工人愿意以平民举事拯救法国的危亡。至于乡间的劳动者,一般农民自拿破仑一世时代,施行宗教教育,受了宗教之毒以来,已经颓败不堪,此时站在普鲁士人一边与法国为敌,大作其卖国的反动勾当。不过要唤醒他们,也并非是件难事,我在一本你们有许多人都会度过,题目叫做《写给一个法国人的信》的小册子中,会提出许多诱导他们到革命中来的方法。但要想实行这些方法,各城市便非得自动起义,并依据革命的原则组织起来不可。这是一般工人所愿意的甚且在法国南部,如里昂、马赛、蒙布里圣德田及都鲁司各城实验过,被激进派中产阶级者以共和国之名义征服,且破坏了的。不错,这些因恐惧平民而成为共和党的中产阶级者,如老奸巨猾的法佛尔,寡廉鲜耻如狐狸般的梯也尔,妄自尊大的甘必大以及毕卡(Picard)、法里(Ferry)、西蒙(Jules Simon)、柏来当(Pelletan)等人,就以共和国之名义杀害了共和国及法兰西。</p>
-
-<p>中产阶级已经被裁判了,他们是法国最富,而人数又最多(平民当然更多)的阶级,如果他们愿意,法国一定能得救的。可是这样的话,他们便须如1793年他们的先人所做过的一般,牺牲他们的生命与金钱,诚恳地与无产阶级合作,以无产阶级为旁助。其实他们非但不愿意牺牲他们的生命,而且更不愿意牺牲他们的金钱,他们宁愿法国由普鲁士人来占领,而不顾以平民的革命去拯救它。</p>
-
-<p>城市工人与中产阶级间的问题已经很显著地呈现出来了,工人说:“我们与其侍奉我们的城市与普鲁士人,不如将我们的住宅都炸毁了。”而中产阶级答道,“我们宁可开门迎接普鲁士人,也不许你们扰乱秩序,我们无论如何要保存我们亲爱的住宅,即使要亲普鲁士先生的脚也未尝不可。”</p>
-
-<p>你们看,今日就是这些中产阶级者胆敢污蔑“巴黎公社”这幅唯一能救法国光荣的并希望能救世界自由的“公社”,今日就是这些中产阶级者胆敢诅咒公社,但他们以什么名义呢?就是以爱国主义的名义咧!</p>
-
-<p>这些中产阶级真的是铁石心肠!他们卑鄙到那样的程度,到最后连廉耻感都失去了遗忘了。在完全死去之前,他们就已经完全腐烂了。</p>
-
-<p>同志们,不但在法国的中产阶级在智德上如此的腐败,即使在欧洲各处,也是同样的情形,欧洲此时只有无产阶级还在保存的神圣的健全之火,只有无产阶级能擎其人道的大旗。</p>
-
-<p>但无产阶级的目标,其道德原则究竟是什么呢?即是“休戚相关”。全体为个人,个人为全体,或由全体。这也就是我们这伟大的国际劳动协会的目标及原则,国际劳动协会是超越国界,破坏国家,以个人及全体的自由之名义,人人须尽同等的劳动义务为基础,联合全世界的劳动者为一人类家庭的组织。这种“休戚相关”在社会经济上,为集体的劳动与集产,在政治上,为国家的破坏与“由全体自由而使个人自由”。</p>
-
-<p>是的,亲爱的同志们,你们是工人,全世界的劳动者皆是你们的兄弟,与你们都是休戚相关的,今日只有你们继承着人类解放的伟大使命。你们还有一共同的继承者,虽然情形不同,也与你们一样是劳动者,这便是农民。农民此时还没有伟大使命的意识,他们过去中了教士的毒,现在还沉醉与教士的怀中,不知不觉间做了损害本身的反动的武器。你们应该对他们解释社会革命的意义,救他们脱出蒙昧的境地。</p>
-
-<p>在此时,尤其是在开始的时候,工业上的劳动者只有而且也只能靠他们自己。假如他们愿意他们也不能成为强有力者,不过要他们真的有决心罢了。他们要想实现他们此种意识,只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先在他们的劳动团体中,继而在一切团体中,创立起真正友爱的“休戚相关”,不但在言语或饮酒上,还是在演讲及节日的时候须有休戚相关的精神,即在行动中及日常上也须如此。每个国际劳动协会的会员都应察觉到都因确信,别的一切会员都是他们的兄弟。</p>
-
-<p>另一种就是革命的组织,为行动而起的革命的组织。里昂、马赛与法国别的城市之平民举事之所以失败了,就是因为没有一点组织。此事的原因我很清楚,因为我参与其事,受到其中的痛苦的。今日“巴黎公社”之所以能勇敢的坚持下来,就是因为在围困中,一般的工人有都严密的组织。中产阶级的报纸硬指国际劳动协会为巴黎这次壮大举事的主动者并不是没有理由的,我们可以自负地说:“因我们国际的弟兄们能百折不挠地努力,平民才能组织起来,巴黎公社也才成为可能。”</p>
+<p>它们还爱好和其他的鸟交往。在印度,樫鸟和乌鸦从附近好多英里以外飞到竹丛中来和鹦鹉一道过夜。当鹦鹉出外寻食的时候,它们发挥了极惊人的智慧、审慎和应付环境的能力。以一群澳大利亚的白色美冠鹦鹉为例,它们在出发去劫掠一块农田之前,首先要派出一个值察队——它们栖在农田附近的高树上,而另外一些侦察兵则栖在农田和森林之间的树上传递信号。如果报告说“好”,二十来只美冠鹦鹉便从队伍中散开,飞到空中,向离农田最近的树木飞去。它们还要花费很长时间来详细察看附近的情况,然后才发出全体前进的信号,接着,全队便立刻出发,转眼同就劫掠了那块田地。澳洲的居民很难瞒过鹦鹅的小心谨慎,如果人们用一切办法和武器终于打死了几只鹦鹉,那么,它们以后将变得更加谨慎和警惕,以致能打败人的一切计谋。</p>
-<p>所以同志们,我们应该如亲爱的兄弟一般组织起来。我们不要相信我们是在革命之末,我们此时正在革命的开端呢,革命是此后几十年的最重要问题。它迟早是要降临的,我们预备着吧,我们锻炼我们的身心罢,我们少空言,少叫喊,少夸张,少多嘴,少饮酒,少放荡罢。我们束紧我们的腰部,奋勇地预备参加这能就一切民族,能予全体人类解放的争斗罢。</p>
+<p>毫无疑问,使鹦鹉能得到几乎相等于人的这种很高的智力水平和我们在它们身上所感到的人类情感的,是集体生活的实践。它们的高度智力竟使最好的博物学家把某种鹦鹉,即灰鹦鹉,称为“鸟人”。谈到它们的互相友爱,大家都知道,当一只鹦鹉被猎人扛死了,其他的鹦鹉便在它们同伴的尸体上空盘旋,发出尖锐的怨诉声,据奥社邦说,“它们自己也将为它们的友谊而牺牲”。两只被捕的鹦鹉虽然属于两个不同的种,但也能建立起相互的友谊,如果这两个伙伴当中有一个意外地死了,另一个伙伴有时也将因悲伤而死。很明显,它们在集体中得到的保护,远远超过任何理想地发达了的嘴和爪所给予它们的自卫能力。除了各种较小的鹦鹉以外,其他的鹦鹉是很少有猛禽或哺乳动物敢去攻击的,布利姆说得一点不错,鹦鹉除了人以外几乎没有其他的敌人(他说,鹤与合群的猴子也是这样);他又说:“鹦鹉多半不是死在敌人的爪下,而主要是死于衰老。”只有人类才能消灭它们的一部分,因为人类有更高度的智慧和武器,这些同样也是从结合中得来的。所以,鹦鹉的长寿,可以看作是它们合群生活的结果。至于它们那惊人的记忆力,难道我们不可以说,它之所以发达,也是得力于合群生活、长寿及随之而来的直到很老身心仍十分健全吗?</p>
-<p>社会革命万岁!巴黎公社万岁!</p> 米哈伊尔·巴枯宁 亲爱的同志们,上次说1789~1793年革命中,中产阶级有意无意间助用平民之力,筑其权力于封建世界废墟之上。从此以后,他们成为统治阶级。
\ No newline at end of file
+<p>由上所述,可知个人反对整体的斗争不是唯一的自然法则。互助也和互争一样,同样是一条自然法则,当我们再分析一下另外一些鸟类和哺乳动物的结合以后,这条法则就更加明白了。关于互助这条法则对动物世界的进化的重要性,在前面的几页中已经作了几点提示,但是,在我们再举出几个例证,我们将由此能够得出我们的结论以后,它们的意义就将更加明显。</p> 彼得·克鲁泡特金 生存竞争 互助 自然法则和逐步进化的主要因素 无脊椎动物 蚂蚁和蜜蜂 鸟类 猎食和捕鱼的结合 合群性 小鸟之间的互相保护 鹤和鹦鹉
\ No newline at end of file
diff --git a/heros/1890-09-30-PeterKropotkin-a1_r-mutual-aid-among-animals.html b/heros/1890-09-30-PeterKropotkin-a1_r-mutual-aid-among-animals.html
new file mode 100644
index 00000000..7a1e1210
--- /dev/null
+++ b/heros/1890-09-30-PeterKropotkin-a1_r-mutual-aid-among-animals.html
@@ -0,0 +1,174 @@
+
+
+
+
+
+
+
+
+
+ 动物之间的互助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动物之间的互助
+
+
+
+
+ 《互助论:进化的一个要素》第一章
+ 彼得·克鲁泡特金 | 1890.09.30
+
+
+ 生存竞争 互助 自然法则和逐步进化的主要因素 无脊椎动物 蚂蚁和蜜蜂 鸟类 猎食和捕鱼的结合 合群性 小鸟之间的互相保护 鹤和鹦鹉
+
+
+生存竞争这个概念是由达尔文和华莱士作为进化的一个要素介绍到科学中来的,它使我们可以把范围极其广泛的现象包括在一个单独的概念里,这个概念很快就成为我们在哲学、生物学和社会学方面的思考的真实基础。大量的各种各样的事实:生物的机能和构造的适应它们的环境,生理和构造的进化,智力发达甚至精神发展本身,我们以前常常用许多不同理由来解释的,都由达尔文归纳在一个总的概念里。我们把它们理解为连续的努力——对不利环境的一种斗争——以求个体、种族、物种和社会的这样一种发展,那就是务期达到生命的最大程度的充实、丰富多彩和热烈。也许在开始的时候达尔文本人并未充分意识到这个因素的普遍性,因为他最初只是借它来解释一系列有关起初种的个体变异的累积的事实。但是,他预见到他介绍到科学中来的这个词,如果只按它的狭义——各个个体之间完全为争取生活资料而进行的竞争——来使用,就会失去它的哲学的和原有的真实意义。所以,他在他那部不朽的著作一开头就坚持主张“这个词当作广义的和比喻的意义来用的,其意义包含着这一生物对另一生物的依存关系,而且,更重要的,也包含着个体生命的保持,以及它们能否成功地遗留后代”。
+
+他本人虽然为了特殊目的而主要按照狭义来使用这个词,但他却提醒他的信徒不要犯(他本人好像曾经犯过一次)高估它的狭义的错误。在《人类的起源》这本书中,他用了几页篇幅有力地举出了这个词应有的广义的例证。他指出,在无数的动物社会中,各个个体之间争取生活资料的竞争是怎样消失的,竞争是怎样由合作来代替的,并且指出这种代替的结果怎样发展了保证物种获得最好的生存条件的智力和良知。他暗示在这些事例中,最适于生存的不是那些在体力上最强的,也不是那些最狡猾的,而是那些学会为了群体的福利无论强者或弱者都联合起来互相援助的动物。他写道:“拥有数量最多的最富有同情心的成员的社会,将最为昌盛,并且繁育最多的子孙”(第二版第163页)。从个体和整体之间的竞争这个狭隘的马尔萨斯观点中产生出来的词,在一个了解大自然的头脑中便这样地失去了它的狭窄的意义。
+
+不幸,这些本可成为最有成效的研究的基础的论点,却被为了说明真实的生存竞争的后果而收集的大量事例所遮掩了。此外,达尔文从未试图更仔细地研究一下动物世界中的生存竞争所表现的这两方面的相对重要性,也从未写出他原拟写作的论述过分繁殖的自然遏制的书,虽然这本书本来可以作为估计个体竞争的真实意义的严格标准。不仅这样,就在刚才所说的那些篇幅里,在反驳狭隘的马尔萨斯的竞争观念的材料中,也再次出现了旧的马尔萨斯的色彩,那就是,达尔文所说的在我们的文明社会中保存“智力和体力方面的弱者”的所谓不便(第5章)。似乎千千万万的体弱多病的诗人、科学家、发明家和改革家,以及千千万万的所谓“愚人”和“迟钝的热心家”,不是达尔文本人在《人类的起源》那几章中所强调的人类在生存竞争中当作知音和精神武器使用的最宝贵武器。
+
+达尔文的学说的遭遇,和其他一切多少涉及人类关系的学说的遭遇相同。他的信徒本仅没有按照他的暗示把这一学说加以发展,反而使它更加狭隘了。当赫伯特·斯宾塞试图从独立的、但又与之密切相关的论点出发,把探讨的范围(特别是在《伦理学材料》第三版的附录中)扩大到“谁是最适者?”这个重大问题时,达尔文的无数信徒已经把生存竞争的概念缩小到最狭隘的范围了。他们甚至变得把动物世界看成是在半饥饿的个体间进行着永久的斗争,并彼此想喝取对方血液的世界。他们使现代著作中充满了“战败者遭殃”的呐喊,好像它是现代生物学的最终结论似的。他们把争夺个体利益的“无情”斗争提高为人类也必须服从的一项生物学原则,认为在以互相歼灭为基础的世界中,不这样作便有复灭的危险。除了仅仅从庸俗的学者那里学到一点自然科学词句的经济学家以外,我们必须承认,即使达尔文观点的最有权威的解释者,也在竭力保持这些谬误的见解。赫胥黎无疑是公认的最有资格的进化论的解释者,事实上如果我们以他为例,我们岂不是听见他在《生存竞争和它对人类的意义》这篇文章中教导我们说:
+
+
+ “从伦理学家的观点来看,动物世界大概是和格斗士的表演一样。每个生物都受到相当好的对待,被安排去战斗,于是最强的、最敏捷的和最狡猾的便能活下去再战斗一天。观众用不着因为角斗场上没有饶它们的命而表示不满。”
+
+
+其次,在这篇文章的较后部分,他岂不是告诉我们说,在原始人中间也如同动物之间的情况一样:
+
+
+ “最弱的和最愚钝的要失败,而那些最顽强和最狡猾的,在其他方面并不是最好、只是最能适应他们的环境的便生存下去。人生是一场连续不断的自由混战,除了有限的和暂时的家庭关系以外,霍布斯所说的个体与整体的斗争是生存的正常状态。”
+
+
+对自然界的这种看法究竟能够得到事实的几分支持,从这里提供读者的关于动物世界和原始人的论证中便可以看到。但我们不妨立刻指出:赫胥黎对自然的观点,作为科学的推论来说,也和相反的卢梭的观点一样,是很难成立的,卢梭在自然中只看到被人类的出现所摧毁的爱、和平与和谐。事实上,只要一走进森林,对任何动物社会观察一下,甚至对任何一本论述动物生活的严肃著作(多尔比尼的、奥社邦的或勒瓦兰的,不拘哪一个的著作都行)细读一下,便不能不使博物学家思考到合群生活在动物生活中所起的作用,使他们不至于把大自然只看作是一个屠杀之场,同样,他们也可以免于在大自然中只看到和谐与和平。卢梭所犯的错误是他完全不想到嘴和爪的恶斗,而赫胥黎则犯了相反的错误,但不论是卢梭的乐观论还是赫胥黎的悲观论,都不能看作是对自然界的公正无偏的解释。
+
+只要我们对动物观察一下——不光是在实验室和博物馆中,而且在森林和草地,在草原和群山中——我们立刻就会发现,虽然在各种动物(特别是在各纲动物)之间进行着极多的斗争和残杀,但在同种的,或至少是在同一个群的动物之间,也同时存在着同样多的(甚至还要更多)的互相维护、互相帮助和互相防御。合群如同互争一样,也是一项自然法则。当然,要从数字上估计所有这两类事实的相对重要性,那怕是很粗略地估计,也是难事。但是,如果我们用一个间接的试探,问一问大自然:“谁是最适者:是那些彼此不断斗争的呢,还是那些互相帮助的?”那么我们立刻就会发现,那些获得互助习惯的动物无疑是最适者。它们有更多的生存机会,在它们各自所属的纲中,它们的智力和体力达到最高的发展水平。如果把这些可以用来支持这一观点的无数事实考虑在内,我们就可以十分有把握地说,互助也和互争一样,是一项动物生活的法则,但是,作为进化的一个因素来说,它也许更加重要得多,因为它促进了这些保证了种的维持和进一步发达以及用最少的精力来保证个体的生活的最大幸福和享受的习惯和特性的发展。
+
+就我所知,在达尔文学说的科学界信徒当中,第一个把互助充分理解为一条自然法则和进化的主要因素的,是著名的俄国动物学家,圣彼得堡大学故院长凯士勒教授。他在逝世前几个月,即1880年1月,在俄国博物学家会议上发表的一篇演说中阐明了他的思想;但是,像许多只用俄文出版的著作一样,这篇出色的演说几乎完全不为世人所知道。
+
+“作为一个多年的动物学家”,他认为他有责任反对滥用这个取自动物学的词——生存竞争,或者,至少应该反对高估它的重要性。他说,动物学和那些研究人类的科学不断地坚持它们所谓的生存竞争的无情法则。但是它们忽略了还存在有另外一条可以叫做互助的法则,这个法则,至少对动物说来,是远比前一个法则更重要得多。他指出,遗传后代的需要必然会使动物集聚在一块儿,并且,“个体愈是集聚,它们彼此之间就愈加互相支援,物种就有更大的生存机会,并且更加促进它们智力的发达”。“每一个纲的动物,”他继续说道,“特别是较高级的动物,都实行互助。”他从埋尸虫的生活以及鸟类和一些哺乳动物的合群生活中举出一些例子来说明他的见解。在一篇简短的开幕词中所举的例子当然是有限的,但主要之点都已说得很清楚;在谈完互助在人类进化中所起的更为突出的作用以后,凯士勒教授作了如下的结论:
+
+
+ “很明显,我不是否认生存竞争,但是我认为动物世界的逐步发展,特别是人类的发展,受惠于互助之处远过于互争……一切生物都有两个基本需要:营养的需要和使物种繁殖的需要。前者使它们互相竞争和残杀,而保存物种的需要则使它们彼此接近,互相帮助。但是我倾向于认为在生物界的进化中——在生物的逐步后天变异中——个体之间的互助远比它们的互争所起的作用要大得多。”
+
+
+上述观点的正确性,最最感动了大多数出席会议的俄国动物学家;希斐尔卓失——他的著作在鸟类学家和地理学家当中是很有名的——支持这些观点,并且还另举了一些例子来阐发这些观点。他说,有几种隼具有“一种适宜于抢掠的几乎理想的构造”,然而它们在退化,可是其他几种实行互助的隼却很昌盛。“另一方面,以一种合群的禽类鸭子为例吧,”他说,“一般说来,鸭子的机体不发达,但它们实行互助,从它们不计其数的变种和种类来看,可以说它们差不多是遍布于全世界。”
+
+俄国动物学家的立即接受了凯士勒的观点,好像是很自然的,因为他们几乎每一个人都曾经有机会在亚洲北部和俄国东部无人居住的广大地区研究过动物界;凡是研究过类似的地区的人,是不可能不得出相同的结论的。我想起自己在和我的朋友,那多才的动物学家波利亚可夫一起在维蒂蒙地区考察时,西伯利亚的动物界所给我的印象。当时我们两个人对《物种起源》的印象还很新,可是我们要寻找同种动物之间的激烈竞争却一无所获。这种竞争在我们阅读达尔文的著作时,即使想到了第3章(第71页)的论点,也是我们预期会看到的。我们看见很多动物常常是联合起来,以适应不利的气候环境或对各种敌人进行斗争。波利亚可夫写了许多出色的文章论述各处的食肉动物、反刍动物和啮齿动物的互相依赖;我们亲眼看到许多互相帮助的事实,特别是鸟类和反刍动物在移居途中的互相帮助;甚至在有大量动物聚居的黑龙江和乌苏里江地区,尽管我竭力寻求,但也根少发现在较高级的同种动物之间存在着实际的竞争和斗争。在大多数俄国动物学家的著作中,也都提到过这种印象,这大概可以说明为什么俄国的进化论者那样拥护凯士勒的观点,而同样的观点在西欧的达尔文信徒当中却并不流行。
+
+当我们一开始研究生存竞争的两个方面——直接的和比喻的——的时候,给我们印象根深的头一件事就是互助的事例非常丰富,这不仅是如大多数进化论者所承认的为了繁育后代,而且还为了个体的安全和为了得到必需的食物。对动物界的许多大类来说,互助是通例。甚至在最低级的动物之间也可发现互助的事实,我们必须预期有一天会从研究微小的池塘动物的学者那里得知即使在用显微镜才能看见的生物当中,也存在着不自觉的互助。当然,除了白蚁、蚂蚁和蜜蜂以外,我们对于无脊椎动物的生活的知识还是极其有限的;但是,就从比较低级的动物来说,我们也可以搜集到一些确切合作的事实。蝗虫、蛱蝶、萤虫、蝉等等动物的不计其数的联合,实际上简直还没有人研究;可是它们的存在这一事实本身就指出它们一定是按照大体上相同于蚂蚁和蜜蜂为了移居而暂时联合的原则组织的。至于甲虫,我们已经有人仔细观察过埋尸虫之间互相帮助的事实。它们需要腐烂的有机物,以便在其中产卵和供给它们幼虫以食物,但是那些有机物不能腐烂得太快,因此它们便把在漫游中偶尔发现的各种小动物的尸体埋在土中。一般地说,这些埋尸虫都是单独生活的,但是当它们当中有一个发现了自己难以埋葬的老鼠或雀鸟的尸体时,它就会招唤四个、六个或者十个其它甲虫来会力完成这项工作;如果必要的话,它们会把尸体运到一个合适的土质松软的地方,十分周密地把它埋起来,从没有为了它们之中哪一个享有在这个埋好的尸体上产卵的特权而争吵。约格里迪奇在用两根棍子做成的十字叉上绑上一个死鸟,或者是在插在土中的棍子上挂上一个蟾蜍的时候,这些小小的甲虫也会以同样友好的方法集中大家智慧来克服人的计谋。这种协力合作的事情在蜣蜋当中也曾见到过。
+
+即使在机体方面处于稍低级阶段的动物中,我们也可找到类似的例子。在西印度群岛和北美洲,有些陆蟹结成一大群一大群的,以便到大海去产卵;每一次这样的移动,都包含着它们之间的协力合作和互助。至于大莫鲁甲蟹(Limulus),我惊奇地发现(1882年在布列登水族馆)这种笨拙的动物在一个伙伴需要的时候能给予多大的帮助。它们当中有一只蟹仰面朝天地跌在水槽的一个角落里,它那小锅似的沉重甲壳使它不能回复原来的姿势,再加上角落里有一根铁杆,使它要想翻过身来更加困难。于是它的伙伴们前来援助,我用了一个钟头的时间来看它们如何努力援救它们被困的伙伴。它们一下来了两只,从下面推它们的伙伴,经过巨大的努力,终于把它扶正了,可是由于铁杆妨碍着它们完成援救工作,那个蟹又重重地仰跌下去。经过几番努力以后,援助者当中就有一只到水槽的深处去带来了另外两只蟹,这两只蟹用它们饱满的新力量开始来推动和扶起它们可怜的伙伴。我们在水族馆呆了两个多钟头,当我们离开的时候,我们又去看了一下那水槽,援救工作依然在继续哩!自我看见这件事以来,我不能不相信埃拉斯穆·达尔文博士所引征的叙述:“普通螃蟹在脱壳期间派一个没有脱壳或有硬壳的螃蟹在它旁边放哨,以防备海中的敌人来伤害这种处于没有防御状态的脱壳蟹。”
+
+关于白蚁、蚂蚁和蜜蜂之间的互助事例,特别是通过罗曼斯、彼希纳和约翰·刘波克爵士的著作,一般读者都很熟悉,因而我只说很少的几点提示。如果我们拿一个蚁巢为例,我们不仅看到了每一种工作(如生育子孙、寻找食物、建筑巢穴和饲养幼虫等等),都是按照自愿互助的原则进行的,同时,我们还必须和佛勒尔一样,承认许多种蚂蚁的生活的主要基本特征是每一个蚂蚁有义务把已经吞在肚里并且已经部分消化了的食物和集体中的每一个向它索取的成员共享。属于不同种的或属于互相敌对的蚁巢的两个蚂蚁,偶尔互相遇到时,便彼此避开。但是属于同一个蚁巢或属于同一群巢穴的两个蚂蚁便会互相接近,用触须作几下问答的动作,并且“如果其中有一个饿了或者渴了,特别是如果另一个的嗉囊中很饱满时。……它将立刻索取食物”。接到这样要求的蚂蚁是从不拒绝的;它张开了颚,用一种适当的姿势,吐出一滴透明的流质给那个饥饿的蚂蚁舐食。把食物吐给另外一个蚂蚁吃,这在蚂蚁(自由的)的生活中是那么突出的一个特征,并且为了养活饥饿的同伴和幼虫都是那样经常地互相求助,所以佛勒尔竟认为蚂蚁的消化道是由两个不同的部分构成的,其中之一,即后一部分,是专供自己用的,另一部分,即前一部分,主要是供集体用的。如果一个嗉囊饱满的蚂蚁竟自私到拒绝喂养一个同伴,那它将被看成是一个敌人,甚或比敌人还坏。当它的亲族和另一个种的蚂蚁打仗时,如果它拒不援助的话,它们将比攻击敌人还要凶猛地反过来攻击这个贪心的蚂蚁。如果一个蚂蚁没有拒绝喂养属于仇敌方面的蚂蚁,那么它将被后者的亲族当作朋友看待。所有这些情况都是经过最严密的观察和确切的实验所证实的。
+
+蚂蚁这个分成一千多种的大科动物,其数目是那么多,以致巴西人竟说巴西是属于蚂蚁而不是属于人的;在这个科里,同一个巢或同一个巢穴集团的成员之间是不存在竞争的。无论不同的种之间的斗争是多么厉害,也无论在战争时有着什么样的暴行,但集体内部的互助、已成习惯的自我献身和经常为了共同福利的自我牺牲,都已经成为法则。蚂蚁和白蚁废除了“霍布斯式笔下的那种斗争”,因此它们生活得更好。它们那种奇妙的巢穴,也就是它们的建筑,在比例大小方面超过了人类的建筑;它们修筑的道路和在地上的拱形走廊,宽阔的大厅和粮仓,它们的谷物田、谷粒的收获和使谷粒“麦芽化”;它们孵卵和养育幼虫的合理方法,以及建造特别的窠巢以饲养蚜虫——林内美妙地称之为“蚂蚁的乳牛”——的合理方法,最后,它们的勇敢、胆量和优越的智慧,所有这些都是它们在繁忙和辛勤的生活的每一个阶段中实行互助的自然结果。这种生活方式,其结果必然会发展蚂蚁生活的另一个特征:个体的主动性的巨大发展——它反过来又显著地促成了高度而复杂的智力的发达,这样的发达,使人类的观察者也不能不有很深的印象。
+
+在动物的生活方面,即使我们所知道的只不过是一些关于蚂蚁和白蚁的事实,我们也可以有把握作出这样的结论:互助(它导致互信,这是勇敢的第一个先决条件)和个体的主动性(智力发达的第一个先决条件)在动物世界的进化中,是比互相斗争更具有无限重要性的两个因素。事实上,蚂蚁没有任何“保护性”而仍能兴旺,可是自卫特性对于单独生活的动物来说是不可缺少的。蚂蚁的颜色使它很容易为敌人发现,在草地和森林中,许多种蚂蚁所建的高大巢穴也是一望可见的。它浚有坚硬的甲壳的保护,无论它的针刺在几百根刺入一个动物的皮肉时是多么危险,但对一个蚂蚁的防御来说却是没有多大价值的;而蚂蚁的卵和幼虫在许多居住在森林中的动物看来又是一种美味的食物。可是,成千上万的蚂蚁并没有受到鸟类或甚至食蚁兽的太大摧残,反之,它们却为此它们强壮得多的昆虫所畏惧。当佛勒尔在一个草地上倒出一口袋蚂蚁时,他看见“蟋蟀跑开了,听任蚂蚁抢夺它们丢下的洞穴;蚱蜢和蟋蟀向四方逃走,蜘蛛和甲虫也放弃了它们的捕获物,以免它们自己变成蚂蚁的捕获物”。经过一场战争(在战争中有许多蚂蚁为了共同的安全而牺牲了)以后,连黄蜂的窠也被蚂蚁占领了。甚至最敏捷的昆虫也不能逃脱,佛勒尔常常看到蝴蝶、蚊虫和苍蝇等被蚂蚁出其不意地袭杀。蚂蚁的力量在于互相援助和互相信任。如果说蚂蚁——且不谈更为发达的白蚁——在智力方面居于整个昆虫纲的首位,如果说它们的勇气只有最勇猛的脊椎动物才能匹敌,如果说它们的头脑——用达尔文的话来说——“是世界上最奇妙的微小物质之一,也许比人的头脑更为奇妙”,那么这难道不应归功于在蚂蚁的社会中互助完全代替了互争这一事实吗?
+
+蜜蜂也是这样。这些小小的昆虫(它们本来很容易被许多鸟类所捕获,它们的蜜也被从甲虫到熊的各纲动物所垂涎)也没有从拟态或其他方面得到任何自卫的特性,而没有这种特性,一个单独生活的昆虫是很难逃脱被彻底地毁灭的。但是,由于蜜蜂实行了互助,因而它们获得了我们所知道的广泛发展,获得了我们所称赞的智力。由于共同工作,它们使它们的个体力量增加了若干倍;由于临时分工和每一个蜜蜂在必要时能进行各种工作的能力的结合,它们获得了任何一种单独生活的动物(不管它是多么强壮和有多么好的武装)所不能指望的安全和福利。它们的合作,在人不知道利用充分计划的互助的情况下,往往比人还要成功。所以当一群新蜂要离开蜂箱虫寻找一个新住所时,许多蜜蜂就会预先到附近去探察一下;如果它们发现了一个适于居住的地方,例如一个旧篮子或任何这类的东西,它们就把它占领下来,把它弄得干干净净的,并且加以保护,有时候要保护整整一个星期之久,直到这群新蜂来到那里定居下来。但是,有多少移居到新土地上的人只因不了解他们力量联合起来的必要性而死亡在那里!由于蜜蜂懂得集中它们个体的智慧,它们能适应预料不到的或者不同寻常的恶劣环境,如巴黎博览会上展出的蜜蜂就能用它们树脂似的蜂蜡把箱盖固定到嵌在它们蜂箱板里的玻璃片上。此外,它们毫无喜好杀戮的表现,也没有喜欢无益争斗的习性,虽然许多作者总认为动物有这种癖性。守卫蜂箱进口的哨兵毫不留情地杀死那些企图到蜂箱里去抢劫的蜜蜂;可是,因为搞错了地方而飞来的陌生蜜蜂则不会受到伤害,特别是那些带着花粉飞来的或者是易于迷路的小蜜蜂,更不会受到伤害。除了确有必要时以外,它们是不会进行战争的。
+
+由于在蜜蜂当中仍然存在着残忍和懒惰的本性,而且往往由于环境促使它们又将显现出来,所以蜜蜂的合群性就更加对人有启发性。大家都知道,经常有一些蜜蜂宁肯过抢劫的生活而不愿过工蜂的勤劳生活,在食物缺乏和食物特别丰富的时候,都将使这个掠夺阶级为之增加。当我们的谷物已经收获回家,草地和田野里的谷物已经所剩无几的时候,抢劫的蜜蜂就更加经常到来。另一方面,在西印度群岛的甘蔗园附近和欧洲炼糖厂的周围,抢劫、懒惰和吃得迷迷糊糊的情况在蜜蜂当中就更为普遍了。我们由此可见,在蜜蜂之中还依然存在着反群居的本能,但自然选择必定会继续淘汰它们,因为归根到底,团结的实践证明它比具有掠夺倾向的个体的发展对物种更为有利。那些最狡猾的和最阴险的被淘汰了,让位给那些懂得合群生活和互助利益的蜜蜂。
+
+当然,无论蚂蚁或蜜蜂,甚至白蚁,都不可能具备包括到整个种的更高度团结的观念。在这方面,它们显然没有达到即使在我们政治、科学和宗教的领袖人物中也尚未具有的发展程度。它们的爱群居的本能很难超出蜂箱和蚁巢的范围。不过,拥有不少于两百个巢穴的巢群的两个不同种的蚂蚁(Formica exsecta和F. pressilabris),业经佛勒尔在丹德山和萨勒福山发现并有所描述。佛勒尔认为,这些巢群的每一个成员都认识所有巢群中的其他成员,它们都参与共同的防御。在宾夕法尼亚,麦克库克先生发现了整整一个拥有一千六百到一千七百个巢穴的筑墩蚁的族,全体蚂蚁互相之间都互通信息;贝茨先生曾经指出,在“园地”的广大面积上到处都是白蚁的土堆,有些巢穴成了两、三种蚂蚁的避难所,这些巢穴大部分是用拱形通道或拱廊连接起来的。因此我们发现,甚至在无脊椎动物之间也采取了一些措施把同种结合成更大的组织来互相保卫。
+
+现在进一步谈到较高级的动物,我们发现在它们当中有着更多的为了会种可能目的而有意识地互助的例子。然而我们必须承认,我们对高级动物的生活的知识依然是很不完备的。虽然第一流的观察者们收集了大量的事实,可是我们对于动物世界的某些属科还几乎是一无所知。关于鱼类的可靠资料特别稀少,这一部分是由于观察的困难,一部分是因为对这个问题还没有给予应有的注意。至于哺乳动物,凯士勒已经指出,我们对它们的生活方式所知是多么少。它们之中有许多是习惯于夜间活动的;有些是隐藏在地下的。至于反刍动物的那些合群生活和移居最能引起我们的兴趣,可是它们是不让人们接近它们的群的。我们主要是在鸟类方面拥有最广泛的资料,但我们仍然对许多种鸟的合群生活知道得很不完备。不过,我们不必埋怨我们缺乏经过充分证实的事实,因为这从下面的叙述中就可看到我们并不缺少。
+
+我不打算详谈雄的和雌的为繁育后代和为在后代的最初生活阶段中供给它们食物,以及为共同猎取食物的联合;但是我不妨顺便提一下,这样的联合是通例,即使对最不合群的食肉动物和凶猛的禽类来说,也是一样;我们可以说,这种联合的特殊意义在于:即使在其他方面表现最残酷的动物在这方面却也表现了较温和的情感。还可以补充一点,在食肉动物和猛禽当中,大于家庭的联合还很少见,这种情形,虽然大部分是由于它们猎取食物的方式所致,但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解释为由于人类的迅速增长在动物世界中所引起的变化。至少值得注意的是,有几种动物在人烟稠密的地区过着完全单独的生活,然而同是这种动物或和它们最相近的动物,在无人居住的地区却是喜欢群居的。狼、狐狸和几种猛禽都可以作为这一情况的例证。
+
+然而,对于我们讨论的问题来说,不超过家庭关系的结合的重要性较小,何况我们知道,有许多联合只是为了一般目的,例如猎食、互卫,甚至纯粹为了共同享受生活。奥杜邦曾说过,有时候老鹰也联合起来猎取食物,他对两个秃鹰(一雄一雌)在密西西比何上猎食的描写,是以其生动的笔法闻名的。但在这类观察中,最可靠的是希斐尔卓夫所作的观察。他在研究俄国草原地方的动物时,有一次看见一只完全属于群栖种的鹰(白尾鹰)在高空中飞翔,它静静地绕着大圈子盘旋了半个钟头,这时候突然听到它发出了刺耳的吟声。不久,另外一只鹰就发出了回声,并向它飞来,接着,第三只、第四只,直到一齐飞来了九只或十只白尾鹰,不一会儿它们就飞得不见了。下午,希斐尔卓夫走到他看见白尾鹰飞去的地方,借着草原上的一个高坡的掩蔽,他走近它们,发现它们围着一匹马的尸体。那些年老的鹰(照例由它们先吃——这是它们的礼节)这时已经站在附近的草堆上担任放哨,而较小的鹰则在吃着它们的盛餐,旁边还围着一群群的乌鸦。希斐尔卓夫根据这个和类似的观察,断定白尾鹰为了猎食而结合一起;当它们都飞到很高的空同时,如果它们有十只的话,就能总览至少二十五平方英里的一片地区;只要其中任何一只鹰一发现了什么东西,它就告知别的鹰。当然,有人会说,第一只鹰的单纯的本能叫声,甚至它的动作,同样可以把几只鹰带到猎获物那儿来。可是在这个问题上,有说明它们互相通知的有力证据,因为这十只鹰在飞到猎获物那里以前先聚集到了一起。希斐尔卓夫以后叉有几次机会证实白尾鹰常常因为饱餐尸体而集合到一起,它们之中有些(首先是年幼的鹰)在别的鹰吃东西时,经常是在旁边担任放哨的。事实上,白尾鹰——最勇敢和最善于猎食的猛禽之一——完全是一种群栖的鸟类,布利姆说,当它被捕获以后,它很快就和饲养它的人发生密切的情谊。
+
+合群性,是很多种猛禽的共有特征。巴西鸢——最“鲁莽的”强盗之一——也是最喜欢群居的鸟。达尔文和别的博物学家已经描述过它们猎取食物的联合,下面是一个事实:当它捕到一个太大的东西时,它就招唤五、六个伙伴来把它搬走。经过一天的忙碌以后,它们常常从十英里或更远的地方飞来,结伙到一棵树上或灌木林去过夜,还经常发现有几只兀鹰,特别是多尔比尼所说的“它们真正的朋友”——玉鸡和它们在一起。据札鲁得尼说,它们在别的大陆和外里海的荒野上,也有一起巢居的习惯。群居秃鹰——最强壮的兀鹰之一——就是由于喜爱群居而得名的。它们成群地在一块儿生活,显然爱好群居,当它们高飞到天空中游戏时经常是成群结队的。“它们在极其友好的气氛中生活,”勒瓦兰说道,“在同一个洞穴里,我有时候找到离得很近的窠巢达三个之多。”巴西的鸟拉布兀鹰也和白嘴鸦一样,甚至比它们更爱群居。埃及的小兀鹰亲密地生活在一起。它们结队在空中游戏,晚上聚在一块儿过夜,早晨一块儿去寻找食物,它们之间连最轻微的争吵也从未发生过;这是有充分机会观察它们生活的布利姆证实过的。红脖隼也是大群地聚集在巴西的森林里,茶隼(Tinnunculus cenchris)离开欧洲以后,在冬天到达亚洲的森林和草原时,也是结成许多大群的。在俄国南方的草原上,它们是(或更确切地说,以前是)那么样的合群,以致诺特曼看见它们和其他的隼(Falco tinnunculus、F. œsulon和F. subbuteo)结成一群群的,每当晴天的下午大约四点钟的时候,聚在一块儿游戏,直到天黑以后很久。它们大家一齐飞起来,排成一条直线,向着某个选定的地方飞去,到达那里以后又立刻按照原来的路线飞回来以便再飞。
+
+只是为了飞翔的快乐而成群地飞翔,这在会种鸟类中是很普遍的。“特别是在汉柏地区,”迪克生写道,“在8月底经常有大群的鹬鸟在泥洲上空飞翔,在那里过冬……这些鸟的动作极其有趣,它们大群回旋飞行,散开会拢,其精确的程度好像受过训练的军队。在它们当中还混杂着单独的沙锥鸟、海云鸟和环颈鹬。”
+
+不可能在这儿把鸟类的联合猎食情况都一一列举出来;但企鹅的捕鱼结合肯定是值得我们注意的,因为这些笨拙的鸟在联合中表现了优良的秩序和智慧。它们常常结成许多大队去捕鱼,在选定一个适当的水湾以后,它们便面对岸边围成一个广阔的半圆圈,一步步地向岸边走去,从而缩小这个半圆圈,把包围在圈里的鱼完全捕食。在窄小的河流和运河上,它们甚至分成两个队,每队围成一个半圆圈,一步步地会会起来,好似拖着长渔网的两队人彼此会合起来捕捉两个鱼网之间的鱼一样。夜晚来临时,它们飞到休息的地方——各群休息的地方是不变的——,从来没有人看见过它们为了争夺水湾或休息的地方而互相争斗。在南美洲,塘鹅结成拥有四万到五万只的大群,其中一部分在睡觉,另一部分别担任守卫,而其余的塘鹅便去捕鱼。最后,如果我不谈一下常被诽谤的家麻雀是多么忠实地和它所属的集体的每一个成员分享它所发现的任何一样食物的话,那我便对它们有失公平。希腊人早就知道这个事实,它所以留传下来,是一个希腊演说家有一次说(根据我的记忆):“当我向你们讲话的时候,有一只麻雀已经去告诉别的麻雀说,一个奴隶把一袋谷物掉落在地上,于是它们都到那里去吃谷粒了。”并且,现在我们很高兴地发现,这个古代的观察已由葛尼先生在最近出版的一本小册子中加以证实,葛尼确信家麻雀常常相互告知哪里有食物可以窃取;他说:“甚至在远离庭院的地方打了一堆麦子,院子里的麻雀也总会使它们的嗉囊充满麦粒。”的确,麻雀极其注意保护它们的领地,不使它受外来者的侵犯;所以卢森堡公园中的麻雀拼命同一切企图来分享公园和游客的好处的麻雀作战,但在它们集体的内部,它们便充分地实行互助,虽然偶尔在最要好的朋友之间当然也发生一些争吵的事情。
+
+在禽类中,同猎同食是那么常见的一种习惯,所以用不着再引更多的例子来说明,必须把它看作是一个确定不移的事实。至于这种结会形成的力量,那是显而易见的,用不着证明。最强壮的猛禽也难以对付结合到一起的我们喜爱喂养的小鸟。即使是鹰——甚至凶通有力的岩鹰和可以用脚爪抓走兔子或小羚羊的老雕——也被迫把它们的猎获物让给一群群的乞食的鸟——鸢,它们一看见老鹰找到了一个美味的猎物便照例去追赶它。鸢也追赶敏捷的鱼鹰,抢走它捅获的鱼,但是没有一个人看见过鸢鸟为了争夺这种窃取的猎物而互相争战。在克古仑岛上,库斯博士看见猎海豹的人所说的海鸡(Buphagus)追赶海鸥,要它们吐出嘴里的食物,而另一方面,一旦海鸡飞近海鸥等的住地时,海鸥便和燕鸥联合起来逐走它们,特别是在伏巢期间更是这样。身体虽小但极其敏捷的田凫大胆地攻击食肉的猛禽。“看它们攻击一只秃鹰、一只鸢鹰、一只乌鸦或一只鹰,是最有趣的事情。我们会觉得它们有胜利的信心,也看见猛禽的愤怒。在这种情况下,田凫互相之间全力援助,它们的勇气随着它们的数量的增加而增加。”田凫真可以无愧于希腊人给它们取的“良母”这个名称,因为它们总是保护其他的水鸟,使之不受敌人的攻击。我们在花园中常常看到的身长不过八英寸的小白鹡鸰(Motacilla alba),也能强迫鹞鹰放弃它们的猎食。“我总钦佩它们的勇气和敏捷,”老布利姆写道,“我相信唯有隼才能捕捉它们……当一群白鹡鸰逼得一只猛禽退却的时候,它们使空中都回响着它们胜利的叫声,然后它们就飞散了。”它们为了追逐敌人的这个特殊目的而集合起来,也如同我们所看见的另一种情况一样:当森林中的所有鸟雀发现一只夜鸟在白天出现时,它们便飞起来,一起——食肉的猛禽和无害的小歌鸟——丢追逐这个陌生的鸟,使它回到原来隐藏的地方。
+
+鸢、秃鹰或鹰和野鹡鸰这样的小鸟之间,在力量上是多么悬殊,然而这些小鸟以它们共同的行动和勇敢,证明它们比有强壮的翅膀和武装的强盗还优越!在欧洲,鹡鸰不仅追逐可能危害它们的猛禽,而且还追逐鱼鹰,它们的目的“不是为了要伤害它,而是为了好玩”,据叶尔登博士税,在印度,穴鸦之追逐“戈文达”鸢,“只不过是为了取乐”。韦德公爵看见巴西的鸟拉布秃鹰(urubitinga)被不计其数的一群群的大嘴鸟和反舌雀(这种鸟近似我们的白嘴鸦)包围起来,受它们的嘲弄。他说:“老鹰总是十分悄悄地忍受这种侮辱,但有时也会捕捉一只嘲弄它的鸟。”在所有这些事例中,在体力方面虽然比猛禽差得很多的小鸟,却以共同的行动证明它们胜过猛禽。
+
+但是共同生活在个体安全、生活享受和智力发达方面所起的最显著的效果,是要从两大科鸟类——鹤与鹦鹉——的身上才能看到的。鹤是极爱群居的,不仅和它的同类,而且和大多数水鸟都有极其良好的关系。它们的小心谨慎和它们的智慧真令人惊异;它们在顷刻之间就能洞察新的环境,并根据这种环境来活动。它们的哨兵经常在一群吃食或休息的鹤周围守卫,猎人们深深知道要接近它们是多么困难。如果它们受到了人的突然袭击,那么它们不经过先派一个单独的侦察兵,然后再派一群侦察兵去巡查一遍,是决不回到原地方来的。当侦察队回来报告那里没有危险的时候,第二批侦察便被派去证实第一次的报告,以后全群才会出动。鹤和种类相近的鸟结成真正的朋友;除了同样有合群性和高度智慧的鹦鹉以外,没有别的鸟在被捕到以后能像鹤那样和人类发生真正的友谊。“它把人不是看成主人,而是看成朋友,并且竭力表示这一点,”布利姆从许多的亲身体验中得出这样的结论。鹤从清晨直到深夜都在一直不停地活动,但只是在早晨用几个钟点的时间去寻找食物(主要是蔬食),一天之中其余的时间都用在集体生活上。“它拣起小木片或小石头,把它们抛在空中,并试着去接住它们;它弯着颈项,张开翅膀,舞着、跳着、到处跑着,想用种种方法表示它的好兴致,它始终保持着优美文雅的姿态。”由于它们生活在集体中,所以它们几乎遇不到敌人,虽然布利姆有时候看见它们当中有一只被鳄鱼攫住,但他写道,除了鳄鱼以外,他不知道鹤还有其他的敌人。它们用个个皆知的谨慎行动避开一切敌人;它们通常都能活到很长的年岁。因而难怪鹤不需要养育许多子孙以保存自己的种,它们一般只孵两个蛋。至于它们的高度智慧,只说一句就够了:所有的观察者都一致承认,它们的智力很使我们联想到人的智力。
+
+另一种极其合群的鸟是鹦鹉,大家都知道,它的智慧的发达在鸟类中占有最高地位。布利姆是那么美妙地总括了鹦鹉的生活方式,所以我不如把下面一段照样翻译出来:
+
+
+ “除了在交尾期以外,它们都是结成大的集体或成群生活的。它们在森林中选定一个地方栖居,此后便每天早晨出去寻找食物。每一个群的成目都忠实地互相依恋,并且同甘共苦。它们在早晨一起到田野、花园或是树上去吃果子。它们布置岗哨守卫整个群的安全,并且注意它们的警报。遇有危险的时候,它们便一起飞走,彼此帮助,一块儿同时回到它们栖息的地方。一句话,它们始终是紧密团结生活在一起的。”
+
+
+它们还爱好和其他的鸟交往。在印度,樫鸟和乌鸦从附近好多英里以外飞到竹丛中来和鹦鹉一道过夜。当鹦鹉出外寻食的时候,它们发挥了极惊人的智慧、审慎和应付环境的能力。以一群澳大利亚的白色美冠鹦鹉为例,它们在出发去劫掠一块农田之前,首先要派出一个值察队——它们栖在农田附近的高树上,而另外一些侦察兵则栖在农田和森林之间的树上传递信号。如果报告说“好”,二十来只美冠鹦鹉便从队伍中散开,飞到空中,向离农田最近的树木飞去。它们还要花费很长时间来详细察看附近的情况,然后才发出全体前进的信号,接着,全队便立刻出发,转眼同就劫掠了那块田地。澳洲的居民很难瞒过鹦鹅的小心谨慎,如果人们用一切办法和武器终于打死了几只鹦鹉,那么,它们以后将变得更加谨慎和警惕,以致能打败人的一切计谋。
+
+毫无疑问,使鹦鹉能得到几乎相等于人的这种很高的智力水平和我们在它们身上所感到的人类情感的,是集体生活的实践。它们的高度智力竟使最好的博物学家把某种鹦鹉,即灰鹦鹉,称为“鸟人”。谈到它们的互相友爱,大家都知道,当一只鹦鹉被猎人扛死了,其他的鹦鹉便在它们同伴的尸体上空盘旋,发出尖锐的怨诉声,据奥社邦说,“它们自己也将为它们的友谊而牺牲”。两只被捕的鹦鹉虽然属于两个不同的种,但也能建立起相互的友谊,如果这两个伙伴当中有一个意外地死了,另一个伙伴有时也将因悲伤而死。很明显,它们在集体中得到的保护,远远超过任何理想地发达了的嘴和爪所给予它们的自卫能力。除了各种较小的鹦鹉以外,其他的鹦鹉是很少有猛禽或哺乳动物敢去攻击的,布利姆说得一点不错,鹦鹉除了人以外几乎没有其他的敌人(他说,鹤与合群的猴子也是这样);他又说:“鹦鹉多半不是死在敌人的爪下,而主要是死于衰老。”只有人类才能消灭它们的一部分,因为人类有更高度的智慧和武器,这些同样也是从结合中得来的。所以,鹦鹉的长寿,可以看作是它们合群生活的结果。至于它们那惊人的记忆力,难道我们不可以说,它之所以发达,也是得力于合群生活、长寿及随之而来的直到很老身心仍十分健全吗?
+
+由上所述,可知个人反对整体的斗争不是唯一的自然法则。互助也和互争一样,同样是一条自然法则,当我们再分析一下另外一些鸟类和哺乳动物的结合以后,这条法则就更加明白了。关于互助这条法则对动物世界的进化的重要性,在前面的几页中已经作了几点提示,但是,在我们再举出几个例证,我们将由此能够得出我们的结论以后,它们的意义就将更加明显。
+
+
+
+
+
+
+
+
+
+
+
+
+ Made with by Agora
+
+
+
+
+
+
diff --git a/heros/2009-03-01-GavinMendel-Gleeson-a1_l-complex-systems-and-anarchism.html b/heros/2009-03-01-GavinMendel-Gleeson-a1_l-complex-systems-and-anarchism.html
new file mode 100644
index 00000000..9f20c030
--- /dev/null
+++ b/heros/2009-03-01-GavinMendel-Gleeson-a1_l-complex-systems-and-anarchism.html
@@ -0,0 +1,149 @@
+
+
+
+
+
+
+
+
+
+ 复杂系统与无治主义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复杂系统与无治主义
+
+
+
+
+
+ Gavin Mendel-Gleeson | 2009.03.01
+
+
+ 将人类社会作为复杂系统进行分析,能为我们提供对于历史进程以及资本主义的强项与弱点的新的见解。
+
+
+
+
+
+复杂系统理论是一个从突变理论(catastrophe theory)、混沌理论(chaos theory)、控制理论(control theory),尤其是控制论(cybernetics)的传统中产生的科学理论。复杂系统理论的诞生来源于对传统科学的还原论(reductionism)方案的否定。它认为还原论既不必要又难解(intractable)。
+
+传统物理学试图在尽可能小的颗粒度下找到基本规律。然而,现在已经知道,由于在极小的颗粒度下相互作用的性质,预测集合系统的行为在计算上难以实现。例如,水,(大多数情况下)最好用流体流动方程来描述,它可以用较简单的(非线性)方程描述集合行为。试图把它作为1026个相互作用的量子粒子集合波函数在计算上是不可行的。相反,复杂系统理论试图在自然的粒度下描述系统,以便对其行为进行可行的(tractable)预测。
+
+复杂系统中的一个基本概念是涌现行为(emergent behaviour)。或者说,从一个有大量服从简单规则的行为者的系统中,能涌现复杂的行为。这类似控制论者所说的元系统跃迁(metasystem transition)的概念。某些对涌现行为最早的描述实际上来自于奥地利学派,可以在路德维希·冯·米塞斯的写作中看到,他把资本主义的集合行为描述成一种由行为者自利产生的最优解。
+
+系统理论为我们提供了一些经验性的法则,可以作为理解行为者和集合行为者涌现的工具。如果你使简单的系统与复杂的环境相互作用,它保持自己的身份——或者说内部结构完整性——的概率会很低。而复杂系统能够于复杂环境相互作用,并有更高的生存概率。我们在自然界中的简单生物中可以观察到,由于它们的低存活率,它们采取大量繁殖的策略。这与人类采取的方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
+复杂系统理论与社会
+
+为了理解如何用系统理论模拟社会,我们不如从简单的例子看起。在封建欧洲,社会组织层级森严。在系统理论中,我们把它用一个树状的控制图模拟,领主在顶上,佢的直接附庸在下面。很多情况下,在这个结构中,控制了等级制度的领导就近似控制了整一群人。这有许多的后果。如果这个系统的行为可以用领主的行为来模拟,那么这个系统的行为就必不能比领主更复杂。因此,这个系统仍是简单的。这也意味着这个系统能轻易地一致行动。它可以率领军队,并与其他的封建国家简单地交互。
+
+实际上,完美的控制层级是不存在的。总是会有横向的控制链接和多样的同谋行为,等等。然而,对于封建制而言,这个模型仍然是个不错的近似。随着我们在历史上的推移,到了早期资本主义,我们逐渐注意到向更「混合式」的控制模式的变化,其中横向连接更多,并且系统可能发展出更去中心化、更复杂的行为。此外,它变得不那么脆弱了。我们或许可以猜想,资本主义出现时,封建制度某种意义上注定要灭亡,因为交互环境变得太复杂了。
+
+现代世界已经转向了高度互联的网络模式的资本主义。在系统联通性的框架内,这几乎是封建主义的对立面。关于系统模型,有几件事必须要注意。系统可以有非常不同的内部结构。高度的互通性不排除某些内部模式。事实上我们知道很多复杂系统,包括社交网络,它们的无结构并不「随机」。内部结构可以对涌现行为有很大的影响。每一个网络都是不同的。
+
+进一步讲,一个系统的涌现行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行动者交互的模式。当下的经济体系是资本主义社会关系模式的产物。资本主义从这些社会关系中涌现,一点也不「自然主义」。它是人与人的社会体制的次要产物。将行动者原子化的方式是任意的。实际上,系统常常可以被重原子化,形成不同的行为者与交流的概念。这里有个很好的例子:阶级政治。在国家、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的分析框架下,实体与它们之间的交互被物化(reify)了,因此分析起来比大众交互容易得多。这样,我们有了一个可行的经济学推理的机制。这与新古典主义知识框架下对阶级动因的完全忽视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
+结构与行为
+
+在无治主义者思考无治主义与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时,系统的集合行为与其控制行为的关系十分有启发性。理想化的层级可以用控制它的实体来模拟。这些集合体可以进行所谓「一致」(coherent)的行动。军队是个一个不错的例子。然而,这些一致系统理论上的目标只能有简单的描述。比方说种族灭绝,它可以被简单地描述,我们可以预料军队能够执行这个描述。然而,「在伊拉克建立民主」则是军队做不了的事。
+
+民主国家与大型企业通常类似混合式模型的层级。这些系统逐渐呈现出比单个行动者更复杂的行为。它们的行为,逐渐变得不那么「一致」,但更「相关」。你不能指望事情发展完全一致,但是整个系统会往一个大致相关的方向发展。你还可以预料到,一些混合系统能够适应比单个行为者能够适应的更复杂的环境。
+
+最后,在一个几乎没有层级的概念的网络系统里,有可能出现真正复杂的涌现行为。这样的例子包括人类身体和社交网络。
+
+当下的政治结构
+
+国家,作为一个相当层级化的生物,想要让事情运作更加一致。然而它最大的弱点在于它无法解决那些描述非常复杂的问题。比方说,军队和国家发现它们越发无法应对游击战与恐怖主义的涌现。这些社会结构所用的组织模式是高度去中心化、高度非层级化的。说到底,国家几乎没有可能根除这些运动。国家必须找到任务目标的简单描述,这让它在根本上处于劣势,因为它处理复杂性的能力比较有限。然而,资本主义与企业全球化是更可怕的生物。它们的内部结构是高度网络化的。这些生物灵活地跨越国家边界。它们的集合行为极度复杂。没有人理解股票市场是怎么(不)运作的。同时,资本主义极度的强健,能够以马克思没想象到的方式适应不同的环境。若要战胜这种敌人,唯一的可能是至少与其相当的复杂性。
+
+
+
+革命与结构
+
+复杂系统的整体行为和属性取决于个体交互的机制。在这个意义上,人类交互有可能产生在行为者交流层面上的反馈循环,能够催生系统性的根本转变。这意味着全球性的极端变化是可能的。革命正是转变交互机制导致的根本性的涌现性质的转变。
+
+复杂系统告诉我们没有唯一正确的社会交互模型。假设我们能详细掌握交互模式,并且假定它是不变的(原子级的行动者之间的社会交互不变),而且这个世界严格意义上服从决定论,我们也得不到一个能预测结果的社会理论。可以用来宣称不可避免的「历史的进程」的实证主义或自然主义的方法是不存在的。它在计算上和方法论上都是不靠谱的。
+
+那么,在运用于人类社会与革命性变化的思考方面,复杂系统理论能够告诉我们什么呢?我们从自然科学中经验研究的领域以及历史信息中知道,根本性的范式变化实际上是很自然的,即便它们几乎无法预测。社会秩序的革命在历史上一再发生。
+
+在真正全新的社会秩序的出现中,有几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就那些创生性的产生这些变化的事件而言,它们通过旧秩序日益混乱或衰败的过程发生。这通常包括向旧体制中注入巨量的能量。当这些能量事件消散时,新的秩序便逐渐强化。
+
+对称性破坏(symmetry-breaking)是一个常见的系统性行为,它在范式变化的语境下尤为有趣。当一个系统因为一个微小的局部偏离而走向了两个可能中较低的那一个时,对称性破坏便发生了。对于外部观察者来说,集合行为的选择可能显得很任意。事实上,它源于系统行为中的微小内部波动。
+
+无治共产主义,在复杂系统的语境下,是一个对涌现行为以及个体行为的描述。它要求整体性上的共产主义,社群之间的互助,以及依照面对的问题的规模采取合作的、集体的决策及解决措施。同时,它要求直至个体水平的层级和强制权力的消灭。在复杂系统的框架中,无治共产主义实际上似乎有很好的生存机会。它将无层级的网络模型作为人类组织的出发点。这意味着在理论上,它具有呈现复杂涌现行为的能力。
+
+此外,革命组织的作用可以被视为保持革命的自由意志主义的关键。在革命的情况中,微小波动可以产生不合比例的巨大影响。新社会的核心将存在于那些有着适合于运动的组织的倾向当中。因此,至关重要的是,组织倾向必须要有结构上的完整性,以及对于交互动因的可复制的知识,后者对于将广泛的运动成型为自由共产主义是不可少的。
+
+在战术层面上,用复杂系统思维进行分析解答很多问题,但也留下很多问题。从这个角度看,许多涌现行为事先没有办法计算,只能用经验研究或者是更弱的找历史类比的方法决定。我们仍然面对着困难的问题。我们必须找到其战术最利于阶级斗争升级的解决方案。此外,我们必须找到最利于拓展、复制的内部结构,以便它们在革命时刻中出现的高度敏感期的实施。
+
+
+
+
+
+
+
+
+
+
+
+
+
+
+ Made with by Agora
+
+
+
+
+
+
diff --git a/heros/2022-08-05-ElinBjarnegard/.-a1_l-armed-violence-and-patriarchal-values.html b/heros/2022-08-05-ElinBjarnegard/.-a1_l-armed-violence-and-patriarchal-values.html
new file mode 100644
index 00000000..9998e0d0
--- /dev/null
+++ b/heros/2022-08-05-ElinBjarnegard/.-a1_l-armed-violence-and-patriarchal-values.html
@@ -0,0 +1,224 @@
+
+
+
+
+
+
+
+
+
+ 暴力与父权:泰国男子从军经历调查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暴力与父权:泰国男子从军经历调查
+
+
+
+
+
+ Elin Bjarnegård, et al. | 2022.08.05
+
+
+ 本研究超越男女二元性的论调,强调男性内部对于暴力的态度因意识形态影响而存在分化:志愿参军的人通常更亲近父权制意识形态,而不是军队塑造了士兵的父权思想;强制参军对不希望主动参军人士的父权思想并无明显影响。
+
+
+
+本研究通过对泰南三府年轻男性进行调查,探索了参加武装暴力与父权价值观之间的关系。研究1发现父权价值观更强的男性更容易志愿加入准军事部队。研究2利用泰国征兵抽签所带来的自然实验,比较了非自愿应征入伍服兵役的男性与参加抽签但未入伍的男性的调查回答,发现两组在父权价值观方面没有差异。本文结论是,父权价值观促使人们自愿参与武装冲突,而在冲突地区应征服兵役不会导致士兵父权价值观的变化。
+
+一、导言
+
+最近的研究提出了一种新的解释,有可能更准确地缩小在暴力冲突局势中选择拿起武器的人的范围:具有父权价值观(patriarchal values,认同男性对女性的系统性支配地位)的人。一系列研究表明,关于男子气概(masculinity)和性别歧视的观念与支持暴力极端主义有关。本文从两个重要方面推进了这一研究:(1)研究了在武装冲突中,个人父权价值观强弱与通过资源加入政府准军事单位自愿参与有组织暴力活动之间的联系;(2)通过分析泰国的征兵抽签这一自然实验(natural experiment),研究了参与有组织暴力到个人父权价值观强弱之间的反向因果关系的可能性。
+
+二、武装暴力与父权价值观之间的联系
+
+在过去的三十年中,性别平等与战争暴力之间的关系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但侧重于个人层面的文献受到的学术关注较少。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在解释暴力行为成因时,性别价值观在社会和个人层面上都起着重要作用。父权制价值观被视为男女二元性别秩序的一部分,将男性置于女性之上,且这种父权制价值观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从父权制价值观转向性别平等的价值体系,意味着维护男女二元对立的界限日益模糊,并且二者平等。父权价值观与暴力倾向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多地被记录,而且往往集中在“他者化”(othering)过程中。他者化是一个区分“我们”和“他们”的过程,是构成父权价值观基础的性别秩序所固有的,也是合理化(rationalization)对他人实施肉体伤害的必须部分。尽管实施暴力行为往往与男性和男子气概的理想有关,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男性生物学上都具有同样的暴力倾向。同样,女性也可能是战时暴力的施暴者。因此,重点在于意识形态而非性别对于参与暴力的影响,从而需要从男性内部入手,研究参与暴力与不参与暴力的男性的不同及其原因。但是,研究父权价值观与暴力行为之间的因果关系仍然是一项重大挑战:这种既定的联系可能是由于以性别平等为导向的社会和个人不太支持暴力,也可能是由于暴露于冲突和暴力的社会和个人变得不那么支持性别平等。
+
+个人对暴力的增值化(valorization,赋予某事物价值)通常归因于社会化(socialization)进程。研究表明,暴力既可以通过代际传播,也可以通过影响儿童待遇的文化规范传播。具体而言,曾被家暴或目睹家暴的男孩随后更可能坚持父权价值观,最终更可能选择参与政治暴力。北美的一些调查研究表明,具有平民背景和军事背景的个人在特征和价值观上有所不同,这是因为参军前已经形成了某种亲军队的价值观的年轻男性倾向于自我选择加入部队。
+
+然而,其他一些论述则将对暴力的增值化与服役经历直接联系起来。例如,在越战期间服兵役的美国男性因暴力犯罪而被监禁的可能性显著增加。另一方面,国际安全援助部队中瑞典士兵在阿富汗服役前后的价值观基本保持稳定。
+
+在女权主义安全研究中,“军事化男子气概”(militarized masculinities)这一概念已发展为捕捉军事暴力与男子气概之间的特殊关联。军事化男子气概通常的特点被认为是“强壮、吃苦耐劳、具有侵略性的男性异性恋取向、恐同、重视庆祝同性友谊、实施有控制的攻击行为、以最小的抱怨完成任务”。尽管军事化的男子气概包含了相当多的特征,但在本文讨论中,军事化的男子气概有两个决定性的特征:其与男子气概的联系和对暴力的增值化:一个真男人应该具有战士的品质。女性被赋予了柔弱和看护的二等角色,而未能“像个战士”的男性则会受到羞辱。
+
+军事化男子气概指的是这样一种主张,即“与男子气概相关的刻板印象中的特质可以通过兵役,尤其是战斗来获得/证明”。这句话表明男子气概可以在军事环境中获得(acquired)和证明(proved)。第一种说法说明服兵役或参加战斗的经历会使男性具备某些特质。第二种观点认为这些特质是来自早年社会化过程,并且参军后就能表现出来。这种模棱两可的关系提出了父权价值观与暴力之间因果关系的问题。更具体地说,它提出了军事化男子气概的理想主要是通过自我选择(参军前)还是军事社会化(参军后)来实现的问题。
+
+三、志愿参军与军队招兵
+
+有关主动参加暴力行动的研究将军事冲突环境解释为已经社会化的个人可以将男子气概和暴力增值化的地方。一项关于越共游击队招募情况的研究强调对许多年轻新兵来说“赢得荣誉的渴望,或许只是赢得社区的尊重”是他们加入游击队的主要原因。对军人阳刚之气的认同往往是参军的主要动机之一。
+
+许多军事组织依赖于吸引志愿者和激励应征者,而将男孩转变为真正男子汉的理念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力工具。从国家的角度来看,军事化男子气概的概念有利于军队招募“不怕死”的士兵。当军队把自己塑造成充满阳刚之气时,就会吸引某一类渴望这种改变的人。这与军事化男性气质内涵——“真正的男人是士兵,真正的士兵是男人”——不谋而合。从这个角度来看,军事化男性气质的构建早在入伍之前就已开始。
+
+四、反向因果关系的可能性:军事社会化
+
+军事社会化意味着与军事组织具体相关的经历塑造了个人的价值观。在这里,士兵所处的环境会塑造和重塑他们的兴趣以及身份。军队也要求向未来的士兵有效地灌输有利于实现(使人成为士兵)的思想和价值观。作为一个以男性为主导的组织,军队的职能以暴力为基础,因此军队鼓励军事化的男子气概,将其作为诱导男性成为战士的一种手段。这种转变需要特定的方法、仪式或做法,旨在培养出愿意为某一事业杀人和献身的士兵。这一过程被描述为旨在摧毁士兵的个性,代之以对部队的认同。
+
+然而,军事经历在多大程度上将男性社会化为军事化的男子气概,以及哪些类型的实践、方法或经历引发了这种社会化,这些问题尚未得到深入探讨。
+
+五、募兵与征兵制情境中的男性军人气质
+
+有些人被迫征召入伍而绝不会自愿参战;有些人乐于为国家服务;而对其他人来说,参军是为了钱。一些国家实行征兵制,而另一些国家则依靠志愿兵。不同类型的军事环境也可能刺激不同类型的社会化进程。例如,准军事部队或游击队可能不要求在入伍前接受正规军事训练;服兵役可能不会有任何战斗经历;但在冲突不断的国家,即使是刚入伍的新兵也可能经历战斗和死亡威胁。
+
+本研究的重点是泰国,该国拥有规模庞大的准军事单位与泰国皇家武装力量(RTARF)并肩作战,后者采用抽签征兵的方式服兵役,兵役一般为两年左右。RTARF的应征入伍者的训练以通过惩罚和社会及心理压力暴力灌输纪律而著称。所有年满21岁的男性都必须在每年4月应征入伍。
+
+此外,泰国有许多男子和少数妇女自愿加入各种准军事部队。随着服役年限的增加、晋升和在不稳定的边境地区服役而获得经济奖励。泰南三府(北大年、也拉、那拉提瓦)自2004以来就因持续叛乱而成为冲突地区。这种在冲突地区活跃的不同军事组织的组合有助于研究自我选择加入准军事组织,以及通过服兵役实现社会化的情况。
+
+军事化男子气概是通过归属身份和表现身份的组合来实现的。泰国以性别广泛的流动性和对变性人(kathoeys)相对较高的容忍度和能见度而闻名。但是泰国军队在这方面是保守的,只征召给那些认同、被认定男性身份、并在法律上被承认为男性的人。变性人通常可以免服兵役,但在征兵日获得免服兵役所需的程序往往涉及羞辱和骚扰。
+
+研究1是对自我选择加入两类泰国准军事组织的研究:社区民兵(Community Militias),和游骑兵(Rangers)。
+
+社区民兵是泰国南部最大的武装组织。政府已将社区民兵的正规军部分(Or Sor,正式名称为国土防卫志愿军)扩大到约7,200人。社区民兵志愿者被招募到自己的村庄服役,为政府基础设施和政府官员提供保护。Or Sor每月领取工资,但其他村庄或社区民兵则不是。社区民兵一般只由男性组成,尽管妇女加入民兵组织没有任何正式障碍。
+
+游骑兵(Thahan Phran)是另一个准军事团体,是一支由陆军和海军陆战队组成的轻步兵。他们经常与边境巡逻警察(BPP)一起行动,接受作战训练。加入游骑兵者必须是年龄必须在18至29岁之间不分男女的泰国公民。女性在游骑兵中仍占少数。他们需要接受45天至6个月的初级培训。游骑兵报酬平均每月估计为13,500泰铢(约合440美元)。他们每次服役四年,经常被派往战区。游骑兵需要在偏远地区和小路上进行小规模徒步巡逻。他们在检查站巡逻,但有时也在林区扎营。
+
+研究2则研究了泰国军队抽签征兵的制度。根据1954年《兵役法》,泰国所有男性公民在18岁时都要登记服兵役,直到进入军事预备役或被免除军事义务。每个年龄组中大约有1/4的人将在中学期间通过领土防御学生训练进入预备役。那些没有参加培训的人在21岁时将继续登记服兵役,然后必须向征兵部报到,参加高等教育则入伍可被推迟,但是26岁以后不可再延期。
+
+在征兵时,极少数高级僧侣和身心残疾者被永久免服兵役。其余的人可以选择放弃抽签主动服兵役。如果放弃抽签的人数不足以满足军方的征兵配额,军方将为剩余的男性举行抽签。抽签抽中红卡的人必须服兵役,其余抽中黑卡的人被转移到预备役不必服兵役。放弃抽签的原因可能包括:拥有高中或本科学历的人放弃抽签的服役期更短;对参军感兴趣;被薪水所吸引。绝大多数男性参加抽签来试图免服兵役。许多人声称害怕服兵役,因为应征入伍者可能在战区服役,且虐待新兵的报道时有发生。
+
+六、实验设计与方法
+
+本文在泰国南部进行了一项调查,将征兵抽签作为实验组成部分。第一阶段随机选择300个村庄作为数据组(cluster),其中有100个位于泰南三府。对于每个数据组,抽样分为3个类别:(1)参加征兵抽签并必须服兵役的男性,(2)参加抽签但未被选中服兵役的男性,以及(3)放弃抽签并服兵役的男性。每个类别在每个村均采访5名男性,参见表1。
+
+
+▲ 表1:样本组
+
+本文的实证研究由两部分组成(见表1)。首先本文分析了在泰南三府,具有更多父权价值观的男性是否更容易自愿参加准军事组织。研究1作为观察性研究,使用了两个可变因变量。第一个问题是受访者是否参加社区民兵,第二个问题是受访者是否参加游骑兵。研究1采用了所有3类参与者的数据,但只包括居住在泰南三府的人。因此,研究1中分析的受访者人数为1500人(三个类别各500人)。
+
+研究2探讨了反向因果关系的可能性,并检验了义务兵役过程的军事社会化对新兵父权价值观的影响。研究2以征兵抽签的形式进行了自然实验。将第一类(实验组,抽签后必须服兵役)与第二类(对照组,抽签后免服兵役)进行了比较。因此,研究2中分析的受访者人数为3000人(两类各1500人)。
+
+父权价值观通过一个基于受访者对性别平等态度的5个问题的指数进行量化,这些问题涉及受访者在多大程度上同意以下观点:1、男性比女性更适合担任政治领袖;2、男性更适合担任企业高管;3、大学教育对男孩比女孩更重要;4、丈夫应该在家庭中做出重要决定;5、女性应该容忍暴力,以便家庭团结一致。
+
+研究1还使用了几个额外的变量作为控制变量,并在稳健性测试中使用,其中包括指示受访者是否有孩子、教育状况、收入和婚姻状况的变量。由于研究1使用了所有三类受访者,本文还使用了虚拟变量来指示受访者属于哪一类。同时,为了测试研究2中自然实验的平衡性,本文同样使用了七个涉及在年轻男性在征兵抽签之前已经确定的7个属性作为变量:年龄、是否为穆斯林、是否为马来穆斯林、受访者的父亲是否在军队服役、受访者成长时在家中讨论泰南三府情况的程度、受访者成长时在看到母亲被打的频率,以及受访者成长时被打的频率。这些变量也用作研究1中的额外控制或稳健性检查。
+
+七、实验结果
+
+研究1:关于自我选择加入准军事单位服役的观察性研究
+
+
+▲ 图1:逻辑回归结果
+
+研究1旨在确定我们父权价值观的变化是否部分是由个人自我选择加入准军事组织来解释的。本文预期具有更多父权价值观的男性更可能参与有组织的暴力。
+
+图1显示了逻辑回归测试结果,点和菱形表示系数,水平线表示95%的置信区间。本部分的样本仅限于居住在泰南三府的受访者。第一个因变量是参与社区民兵,第二个因变量是参加游骑兵。“父权价值观”(Patriarchal Values)对这两个因变量的预期方向都有很强的显著影响。样本还包括放弃抽签主动服役的男性(“放弃”,Waived),而这类男性在未来更可能参与准军事活动。
+
+下一个控制变量(“未被家暴”,Not Beaten Home)衡量儿童时期的暴力经历。那些说自己很少在家里被打的男性参与准军事活动的可能性要小得多。本文将此解释为在童年时期更频繁遭家暴的男性了解到暴力是处理冲突的适当方式,这使他们更有可能参加有组织暴力行动。此外,童年遭受殴打的经历很可能会导致成年后更高的父权价值观。我们发现“马来穆斯林”(图中显示为Malay Muslim)和佛教徒同样倾向于参加社区防御志愿者团体,但马来穆斯林成为游骑兵的可能性要小得多,因为游骑兵在泰南三府的马来穆斯林中广受鄙视。下一个控制变量反映了受访者在成长过程中与家人讨论泰南三府暴力局势的频率(“讨论频率”,Talk Before 18)。讨论情况较多的男性更有可能参与准军事活动。本文认为,这可能既反映了受访者本身的自我选择,也反映了人们可能会更多地谈论冲突的地区代表本地区受冲突影响严重,因此更容易被准军事组织招募。下一个控制变量是受访者是否有孩子(“有孩”,Have Children):父亲更有可能因为经济原因加入游骑兵。最后,受过高等教育的男性更可能成为游骑兵,可能反映了政府热衷于招募受过较高教育的人。
+
+研究1中的主要解释性变量“父权价值观”在泰南三府有25%的观测值缺失。这是一个相对较大的缺失比例,因此本文研究了缺失情况,并进行了替代测试,包括进行使用多重插补法(multiple imputation,通过创建几个不同的合理估算数据集,并组合从每个数据集中获得的结果来消除缺失数据的不确定性)。总之,“父权价值观”的缺失与研究1中的因变量没有系统的相关性,遗漏值不太可能严重破坏对研究1结果的有效性。
+
+结果是,更高水平的“父权价值观”与更高的志愿参与社区民兵和游骑兵的可能性存在稳健的相关性。现在本文想从实质上了解这种效应的强度。转化逻辑回归系数为更直观的OR值(odds ratio,指事件A在B在场的情况下发生的几率与事件A在没有B的情况下的几率之比)或概率,只有对于一组固定在相同值并使用相同样本的特定解释变量才有意义。更重要的是,在我们的情况下,参与我们模型样本的基线概率不是很有意义,因为本实验的样本不具代表性。例如,实验1样本中泰南三府高达28%的受访者很少或更频繁地参加游骑兵活动(代表他们至少参与了游骑兵单位),这可能比泰南三府同一年龄段的所有男性中参加游骑兵的总体比例更高(因为本实验对参军的男性进行了过多抽样)。因此,基于本文数据参与的绝对概率本身就不那么有趣,更有意义的比较是不同个体之间的相对差异。下面本文展示了两个拼接图,展示了父权价值观(分为四个阶段)与参与暴力之间的关系。
+
+
+▲ 图2:父权价值观与社区民兵参与度的相关性
+
+如图2所示,在参与社区民兵活动方面,父权价值观最低和最高的人之间存在相对较大的差异。在父权价值观最低的男性参加社区民兵的男性比例相对较小(37%)。具有最高父权价值观的男性比例要大得多(60%)。同样,在图3中,父权价值观最低的男性有24%参加了游骑兵,而34%的父权值最高的男性参加过游骑兵。
+
+
+▲ 图3:父权价值观与游骑兵参与度的相关性
+
+研究2:关于征兵抽签作为自然实验的研究
+
+研究2调查了军事社会化对希望通过参加抽签逃避兵役的男性的父权价值观的影响。表2展示了几个控制变量的值,这些变量是指七个在年轻男性在征兵抽签之前已经确定的属性,最后一行显示了服兵役对父权价值观的处理效应(treatment effect)。
+
+
+▲ 表2:控制变量与父权价值观的处理效应
+
+第一行显示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平均年龄不同,因为样本中的最低年龄是21岁。年龄在21至23岁之间的人如果抽中了红卡不得不服兵役,则无法接受采访。因此,最年轻的受访者更可能属于不必服役的男性类别。接下来的两行显示,穆斯林和佛教徒同样有可能抽中了红卡,如果只将说马来语的穆斯林与其他样本进行比较,这一点也成立。同样,这些群体在“父亲服兵役”(Father served)、“讨论频率”(Talk Before 18)和“母亲被家暴”(Mother beaten)等变量方面是平衡的。服役的年轻男性说他们“被家暴”(Beaten at Home)的可能性在统计学上显著地小,但该差异数值上很小,很可能是随机效应。
+
+最后一行显示,两组样本的“父权价值观”没有显著差异,表明被强制征召入伍对性别平等的态度没有影响。本文大量的观测样本意味着即使是非常小的影响也会被检测到。考虑到抽中红卡和服兵役的待遇是随机分配的,有充分的理由得出结论:军事社会化对父权价值观变化没有因果关系。
+
+作为稳健性测试,本实验还分别测试了父权价值观五个调查问题中的每一个的处理效应,未发现任何效应。
+
+在另一项替代测试中,本实验放宽了实验同质性(treatment homogeneity)的假设。本实验首先将实验处理限制在服役期间遭受过武装冲突的应征入伍者身上。下文报告的结果进一步强化了本文的结论。
+
+本实验向服役人员提出了10个问题,例如是否看到一名阵亡士兵、靠近炸弹以及向敌人开枪。41%的人经历过这种暴力,但这种经历对他们的父权价值观没有显著影响。本实验还验证了,任何服役军种对父权价值观没有显著影响。
+
+实验组(抽签)和对照组(未抽签)的父权值指标上的缺失值数量没有显著差异。因此该缺失不太可能对研究2的结果构成威胁。此外,一个发现表明军事社会化具有显著影响:服役的男性更有可能认为在军队服役的男性应该比没有服役的更受尊重。这一结果和其他类似的结果增强了对实验有效性的信心,并确实发现了军事社会化的影响。因此,即使士兵存在被军事社会化,对性别平等的态度在很大程度上还是不受服兵役的影响。
+
+八、结论
+
+本文探讨了一个更广泛的基本问题,即父权价值观是促使人们决定参与暴力,还是暴力经历影响了父权价值体系。本文调查了那些已经被社会化为持有父权价值观的人是否更有可能主动成为潜在的暴力角色,或者是否是因为在冲突地区非自愿服役而加强了持有父权价值观念的厌女(misogyny)情绪。
+
+在第一项研究中,本文发现持有父权价值观与在武装冲突中志愿参加准军事部队之间存在着强烈而稳健的关系。这表明自我选择是理解军事化男子气概和参与暴力的联系的重要因素。在第二项研究中,本文发现实验组(强制服役)和对照组(未服役)之间的父权价值观没有显著差异。换言之,没有证据支持军事社会化会强化个人的父权价值观。
+
+这项研究存在重要局限性:这项研究中说明,服兵役不会影响个人厌女情绪,但本文没有研究的军事化男子气概的其他方面(如吃苦耐劳)可能会受到影响。此外,本研究强调超越性别二元性,通过研究男性接受父权价值观的程度的变化,可以对男性与暴力之间的联系和因果关系有了更好的理解。
+
+
+
+Elin Bjarnegård,乌普萨拉大学政府学部副教授
+
+Anders Engvall,斯德哥尔摩经济学院研究员
+
+Srisompob Jitpiromsri,宋卡王子大学和平研究所助理教授
+
+Erik Melander,乌普萨拉大学和平与冲突学部教授
+
+编译:郑嘉隽
+
+
+
+
+
+
+
+
+
+
+
+
+ Made with by Agora
+
+
+
+
+
+
diff --git a/hkers.xml b/hkers.xml
index 0c4524da..408e64cf 100644
--- a/hkers.xml
+++ b/hkers.xml
@@ -1,4 +1,4 @@
-Jekyll 2024-11-22T09:45:09+08:00 https://agorahub.github.io/pen0/hkers.xml The Republic of Agora | Hkers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Too Good To Lose 2024-11-12T12:00:00+08:00 2024-11-12T12:00:00+08:00 https://agorahub.github.io/pen0/hkers/too-good-to-lose <p><em>When it comes to the future of American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and the success of the CHIPS Act, Intel is not too big to fail, but it is too good to lose.</em></p>
+Jekyll 2024-11-26T11:22:23+08:00 https://agorahub.github.io/pen0/hkers.xml The Republic of Agora | Hkers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Too Good To Lose 2024-11-12T12:00:00+08:00 2024-11-12T12:00:00+08:00 https://agorahub.github.io/pen0/hkers/too-good-to-lose <p><em>When it comes to the future of American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and the success of the CHIPS Act, Intel is not too big to fail, but it is too good to lose.</em></p>
<excerpt />
diff --git a/hkers/index.html b/hkers/index.html
index 0494b37b..811e630e 100644
--- a/hkers/index.html
+++ b/hkers/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 -2090,6 +2090,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index.html b/index.html
index fd5e4576..c8c4e423 100644
--- a/index.html
+++ b/index.html
@@ -10,7 +1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51,7 +51,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67,14 +67,14 @@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走向更进步的联合体
-
+ 复杂系统与无治主义
+
- Heidi Hartmann | 1979.06.01
- 女性主义社会主义者,必须组织一种既解决反对父权制,也解决反对资本主义的斗争实践。我们必须坚持要创建一个相互依赖、认同解放而非耻辱的社会。
+ Gavin Mendel-Gleeson | 2009.03.01
+ 将人类社会作为复杂系统进行分析,能为我们提供对于历史进程以及资本主义的强项与弱点的新的见解。
- < Full Article >
+ < Full Article >
@@ -85,14 +85,14 @@ < 网左实践总结
+ 暴力与父权:泰国男子从军经历调查
- 番茄米线 | 2022.12.16
-
“网左”总体来说确实是进步的,他们要比一些麻木者、漠不关心者和肉食者进步得多,他们是在资产阶级残酷压迫下抱团取暖的、可以接触到网络生活的群众。而“网左”形成的“左圈”也为许多来寻找答案的迷茫者,如一年半前的我,提供了资源和平台。
+ Elin Bjarnegård, et al. | 2022.08.05
+ 本研究超越男女二元性的论调,强调男性内部对于暴力的态度因意识形态影响而存在分化:志愿参军的人通常更亲近父权制意识形态,而不是军队塑造了士兵的父权思想;强制参军对不希望主动参军人士的父权思想并无明显影响。
- < Full Article >
+ < Full Article >
@@ -107,14 +107,14 @@ < 巴枯宁瑞士演讲・三
-
+ 动物之间的互助
+
- 米哈伊尔·巴枯宁 | 1871.05.03
-
亲爱的同志们,上次说1789~1793年革命中,中产阶级有意无意间助用平民之力,筑其权力于封建世界废墟之上。从此以后,他们成为统治阶级。
+ 彼得·克鲁泡特金 | 1890.09.30
+ 生存竞争 互助 自然法则和逐步进化的主要因素 无脊椎动物 蚂蚁和蜜蜂 鸟类 猎食和捕鱼的结合 合群性 小鸟之间的互相保护 鹤和鹦鹉
- < Full Article >
+ < Full Article >
@@ -126,6 +126,22 @@ <
+
+
+ 尋香記
+
+
+ 東加豆 | 2024.09.02
+ 我七月初就知道「尋香記」這個展覽了,但一直沒有動身,身心靈也像一個木頭人。為什麼呢?如果這是在二十年前,我肯定會在第一天第一時間就衝過去,興奮得不得了。想想也是挺有意思,我跟香味這東西,總算是有些不解之緣吧。八月的最後一天,我終於踏進了展廳。不過,就算來晚了,那份對香氣的喜愛,還是一點都沒少。有心動,也有感動。
+
+
+ < Full Article >
+
+
+
+
+
+
2024盂蘭雜記
@@ -142,6 +158,24 @@ <
+
+ 李文亮医生,你好
+
+
+ CrazyArticle | 2024.08.29
+ 李文亮医生:
+
+您好。当我第一次知道您的时候,您已经去世,我是在新闻联播上得知您被平反的事,那一天,2020年3月19日。当时我正被关在广州市第一看守所。
+
+
+ < Full Article >
+
+
+
+
+
+
拍打詠
@@ -258,37 +292,7 @@ <
-
- 胰暢詠
-
-
- 東加豆 | 2024.08.22
- 腹痛如刀夜未央,
-
-急診方知胰病傷。
-
-
- < Full Article >
-
-
-
-
-
-
-
-
- 孟加拉——两个女人的角斗场
-
- 马屿人 | 2024.08.22
- 孟加拉政府终于正式接受最高法院判决,将给“自由战士”与其亲属的公务员配额降到5%,93%的公务员岗位面向社会择优录用。而此时,孟加拉青年的抗议活动已经持续了一个多月时间,进入暴力冲突也有两个星期,至少174人死亡,超过2500人被捕。
-
-
- < Full Article >
-
-
-
@@ -1285,6 +1289,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HKers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10/index.html b/c2/page10/index.html index 46b567ab..16a59cca 100644 --- a/c2/page10/index.html +++ b/c2/page10/index.html @@ -10,7 +1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10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11/index.html b/c2/page11/index.html index 8b1801d7..1ec43764 100644 --- a/c2/page11/index.html +++ b/c2/page11/index.html @@ -10,7 +1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11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12/index.html b/c2/page12/index.html index 6343e019..f3c02526 100644 --- a/c2/page12/index.html +++ b/c2/page12/index.html @@ -10,7 +1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12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13/index.html b/c2/page13/index.html index 357c25a6..93fef36d 100644 --- a/c2/page13/index.html +++ b/c2/page13/index.html @@ -10,7 +1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13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14/index.html b/c2/page14/index.html index cf8b04d9..a8a63271 100644 --- a/c2/page14/index.html +++ b/c2/page14/index.html @@ -10,7 +1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14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15/index.html b/c2/page15/index.html index 8e8496ea..3a070062 100644 --- a/c2/page15/index.html +++ b/c2/page15/index.html @@ -10,7 +1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15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16/index.html b/c2/page16/index.html index b0156a44..18b0f06f 100644 --- a/c2/page16/index.html +++ b/c2/page16/index.html @@ -10,7 +1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16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17/index.html b/c2/page17/index.html index 062d29f5..03c4358c 100644 --- a/c2/page17/index.html +++ b/c2/page17/index.html @@ -10,7 +1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17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18/index.html b/c2/page18/index.html index 48dcad16..a8e4d7ac 100644 --- a/c2/page18/index.html +++ b/c2/page18/index.html @@ -10,7 +1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18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19/index.html b/c2/page19/index.html index e30ff3b4..06d1d2f9 100644 --- a/c2/page19/index.html +++ b/c2/page19/index.html @@ -10,7 +1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19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2/index.html b/c2/page2/index.html index f72275ef..ffd3c545 100644 --- a/c2/page2/index.html +++ b/c2/page2/index.html @@ -10,7 +1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2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20/index.html b/c2/page20/index.html index 74e548aa..2975ba4e 100644 --- a/c2/page20/index.html +++ b/c2/page20/index.html @@ -10,7 +1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20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21/index.html b/c2/page21/index.html index f1dc396c..6d1eafba 100644 --- a/c2/page21/index.html +++ b/c2/page21/index.html @@ -10,7 +1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21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22/index.html b/c2/page22/index.html index 1a98deca..f8d96e70 100644 --- a/c2/page22/index.html +++ b/c2/page22/index.html @@ -10,7 +1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22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23/index.html b/c2/page23/index.html index f2a16328..38bf75dc 100644 --- a/c2/page23/index.html +++ b/c2/page23/index.html @@ -10,7 +1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23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24/index.html b/c2/page24/index.html index 778917d1..58b99234 100644 --- a/c2/page24/index.html +++ b/c2/page24/index.html @@ -10,7 +1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24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25/index.html b/c2/page25/index.html index 5d080de5..6487974b 100644 --- a/c2/page25/index.html +++ b/c2/page25/index.html @@ -10,7 +1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25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26/index.html b/c2/page26/index.html index ccd83a90..36c470a5 100644 --- a/c2/page26/index.html +++ b/c2/page26/index.html @@ -10,7 +1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26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27/index.html b/c2/page27/index.html index b4ee6666..adcdb79d 100644 --- a/c2/page27/index.html +++ b/c2/page27/index.html @@ -10,7 +1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27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28/index.html b/c2/page28/index.html index 5e745243..b99a4330 100644 --- a/c2/page28/index.html +++ b/c2/page28/index.html @@ -10,7 +1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28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29/index.html b/c2/page29/index.html index 63efb3c9..29746c21 100644 --- a/c2/page29/index.html +++ b/c2/page29/index.html @@ -10,7 +1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29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3/index.html b/c2/page3/index.html index 857bf4fe..09c3f1d5 100644 --- a/c2/page3/index.html +++ b/c2/page3/index.html @@ -10,7 +1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3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30/index.html b/c2/page30/index.html index 24928321..28cdb119 100644 --- a/c2/page30/index.html +++ b/c2/page30/index.html @@ -10,7 +1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30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31/index.html b/c2/page31/index.html index 07c9b037..f892d948 100644 --- a/c2/page31/index.html +++ b/c2/page31/index.html @@ -10,7 +1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31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32/index.html b/c2/page32/index.html index 6d6878b5..366edc36 100644 --- a/c2/page32/index.html +++ b/c2/page32/index.html @@ -10,7 +1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32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33/index.html b/c2/page33/index.html index ab5c9dc5..6ef20e1a 100644 --- a/c2/page33/index.html +++ b/c2/page33/index.html @@ -10,7 +1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33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34/index.html b/c2/page34/index.html index 38a2e175..7a23c97e 100644 --- a/c2/page34/index.html +++ b/c2/page34/index.html @@ -10,7 +1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34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35/index.html b/c2/page35/index.html index 0f515207..578107a8 100644 --- a/c2/page35/index.html +++ b/c2/page35/index.html @@ -10,7 +1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35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36/index.html b/c2/page36/index.html index 611078c3..aa3f9ca6 100644 --- a/c2/page36/index.html +++ b/c2/page36/index.html @@ -10,7 +1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36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37/index.html b/c2/page37/index.html index 1c1a12a9..8d0900f9 100644 --- a/c2/page37/index.html +++ b/c2/page37/index.html @@ -10,7 +1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37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4/index.html b/c2/page4/index.html index 4fd08efc..623b532c 100644 --- a/c2/page4/index.html +++ b/c2/page4/index.html @@ -10,7 +1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4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5/index.html b/c2/page5/index.html index 635c49e0..9589ae35 100644 --- a/c2/page5/index.html +++ b/c2/page5/index.html @@ -10,7 +1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5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6/index.html b/c2/page6/index.html index 264ee549..2fba5757 100644 --- a/c2/page6/index.html +++ b/c2/page6/index.html @@ -10,7 +1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6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7/index.html b/c2/page7/index.html index e1d1bf6e..3528e730 100644 --- a/c2/page7/index.html +++ b/c2/page7/index.html @@ -10,7 +1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7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8/index.html b/c2/page8/index.html index 13c99131..1da3e1b9 100644 --- a/c2/page8/index.html +++ b/c2/page8/index.html @@ -10,7 +1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8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2/page9/index.html b/c2/page9/index.html index 8e996047..9c7b480b 100644 --- a/c2/page9/index.html +++ b/c2/page9/index.html @@ -10,7 +1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9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columns.xml b/columns.xml index 040e6750..1ec6929f 100644 --- a/columns.xml +++ b/columns.xml @@ -1,4 +1,102 @@ -
李文亮医生,你好
++
CrazyArticle | 2024.08.29
+李文亮医生:
+ +您好。当我第一次知道您的时候,您已经去世,我是在新闻联播上得知您被平反的事,那一天,2020年3月19日。当时我正被关在广州市第一看守所。
+ + + +我们素未谋面,直到今日。
+ +对于武汉疫情,我没有感知,因为当时的我正被限制自由。
+ +自由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
+ +李医生,我们都做了各自该做的事情。您作为医生,在疫情刚刚开始的时候,开始提醒同行:有不明原因的肺炎患者入院。最終,您被警察叫去派出所接受训诫,并且受到威胁:如果再犯,你就是寻衅滋事!
+ +而我则为了捍卫自由而走向街头,我为了捍卫新闻自由和出版自由而帮助那些走向街头的人,哪怕他们已经和香港警察起了正面冲突,哪怕子弹横飞,哪怕硝烟弥漫,我帮助了他们,我义无反顾。
+ +有人说我是“反中乱港”分子,那是因为我做的这些事情,动摇了统治者的执政根基。
+ +公道自在人心。
+ +李医生,这个世界就是如此荒诞,您从被训诫,留下案底而一下子成为了英雄,身后被评为烈士,甚至全国各政府机构都要为您下半旗致哀,而我呢?不是被训诫,而是被判了刑。
+ +好人要留下前科,而执政者和他们的走狗们,却可以拿着大把的金钱“投资”海外,而不管国民生活在困苦当中,也不管现在那4400万绝望的失业大军。还割着这个国家的国民的韭菜,如果有那么不服气的韭菜,那就要被训诫,要被判刑。
+ +李医生,您知道吗?李克强总理也去世了,不知你们是否已经见过面。在他去世的那段时间在他的家门外已满是鲜花,就像悼念您一样。这一束束鲜花,真的是在悼念吗?那是在对执政者的暴政无声的控诉!因为李总理说过:人在做,天在看!
+ +是的,人在做,天在看!
+ +李医生,您知道吗?《庆余年》已经被搬上电视了,您的微博已经成为全国网民的哭墙,四年来,大家都在微博上和您聊天,我翻看您的微博,也不免失声痛哭,李医生,如果真有那天,我好想和您见上一面,简单地说一句:李医生,您好。
+ +李医生,您知道吗?在您去世两年后,在西安、上海、以及我所生活的城市——广州也相继爆发疫情。如果说武汉在疫情的时候被封城尚情有可原,那么上海的疫情就简直是癫狂。一切以疫情为目标,所谓的“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到头来只是对作为人最基本的权利——生命权践踏。一切以防疫优先,哪怕洪水滔天!
+ +李医生,您听听那《四月之声》吧,那是多么让人绝望的声音啊!普通市民的悲伤,基层干部的无奈,高级官员的无耻,全部在这《四月之声》之中。
+ +李医生,您知道吗,在2022年的11月,全国爆发了声势浩荡的白纸运动,这场轰动全国的街头运动,才让执政者感到恐惧,最后不得不结束了持续三年的变态清零防疫政策。而在此之前,新疆已经因为疫情而封了3个月。没有水,没有粮食,家门被焊死。因为所谓的“防疫”,小区居民楼里的居民因无法逃生而被活活烧死,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和癌症患者只能关在家里自求多福,家里养的宠物因为所谓的防疫而被活活打死。市民不服气,敲家里的锅碗瓢盆,却被指为“境外势力”煽动。
+ +李医生,多么荒诞的国家,多么荒诞的政党,多么荒诞的世界。
+ +但是,正因为那句话: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在那年11月的上海,年轻一代走上街头,第一次喊出了“习近平下台,共产党下台。”的口号。在一个拥有自由的国家,大家可以用选票来让施行暴政的执政者下台,让施行暴政的政党下台,而我们呢?等待的是,是秋后算帐,是大抓捕,是无穷无尽的恐惧。
+ +活在恐惧中,则永远恐惧;敢于面对恐惧,才会有真正的自由。
+ +愿这个国家不再有恐惧,愿您在泉下安好。
+ +一个和您一样的人
+ + + ++ Made with by Agora + +
+ + + + diff --git a/columns/2024-09-02-fragrance-of-time.html b/columns/2024-09-02-fragrance-of-time.html new file mode 100644 index 00000000..b1433167 --- /dev/null +++ b/columns/2024-09-02-fragrance-of-time.html @@ -0,0 +1,191 @@ + + + + + + + + + +尋香記
++
東加豆 | 2024.09.02
+我七月初就知道「尋香記」這個展覽了,但一直沒有動身,身心靈也像一個木頭人。為什麼呢?如果這是在二十年前,我肯定會在第一天第一時間就衝過去,興奮得不得了。想想也是挺有意思,我跟香味這東西,總算是有些不解之緣吧。八月的最後一天,我終於踏進了展廳。不過,就算來晚了,那份對香氣的喜愛,還是一點都沒少。有心動,也有感動。
+ + + + + +一.入門:香火初現
+ +這天,我來到了香港藝術館,參觀了「尋香記」這個展覽。一走進門口,就聞到一股淡淡的香氣,讓人感覺心情舒暢。這不是普通的香氣,而是從遠古傳來的,一種讓人心靈沉靜的力量。
+ + + +二.歷史:香之起源
+ +展覽的第一部分介紹了中國芳香文化的起源。遠古時,人們為了祭祀天地,開始燔柴燎木,這就是後來香文化的雛形。看著那些古老的工具和儀式用品,我仿佛能聽到遠古的聲音,感受到當時人們對自然的敬畏之情。
+ + + +三.生活:香之日常
+ +接著,展覽展示了香在古人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從香囊到香湯,再到香薰衣物,甚至用香木建造的房子,這些都讓我驚訝不已。古人對於香氣的追求,不僅僅是為了好聞,還有驅蟲、養生的功效。這一點,現代人似乎還有很多可以學習的地方。
+ + + +四.文藝:香之風雅
+ +當我走到文人雅士與香的關係部分時,更是感觸良多。古人不僅把香作為生活的一部分,還將其融入到了詩歌、音樂之中,甚至成為了一種精神追求。這裡展示的一些詩情畫意,讓我體會到了那種在香氣中尋找靈感的意境。
+ + + +五.工藝:香之器物
+ +展覽還特別介紹了各種精美的香器。這些香爐和香具,設計精美,做工細膩,不僅是實用的物品,更是藝術品。看著這些物件,我腦海裡浮現出古人使用它們時的場景,彷彿自己也參與其中。
+ + + + + +六.香之感懷
+ +參觀完這個展覽,我深深感受到了中國芳香文化的深厚底蘊。香不僅僅是一種物質的存在,更是一種文化和精神的傳承。在現代忙碌的生活中,我們不妨偶爾停下來,點上一根香,讓自己的心靈得到片刻的安寧。
+ + + + + +離開這展覽廳,愉快時光未完的,接下來,我來到了另一個展覽廳:「袖珍.厚禮──浮雲軒藏中國鼻煙壺捐贈展」
+ +「袖珍.厚禮」
+ + + +一.壯觀的鼻煙壺世界
+ +聽說這是香港迄今最大規模的鼻煙壺捐贈展,由已故收藏家冼祖謙先生的夫人冼石韞玉女士慷慨捐贈。這意味著冼祖謙先生夫人對香港藝術館的支持和絕對的信任,這是非常讓人感動的事情。既然來了,當然不能錯過。
+ + + +二.小巧的驚喜
+ +剛踏入展廳,就被那些小巧玲瓏的鼻煙壺吸引住了。每個鼻煙壺都不過掌心大小,但細看之下,卻各有千秋。有的色彩鮮艷,有的造型別緻,有的雕刻精細,真讓人歎為觀止。
+ + + +三.穿越時空的禮物
+ +鼻煙壺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清朝,當時是王公貴族之間互相饋贈的珍貴禮物。看著這些精美的鼻煙壺,不禁讓人想著當年貴族們收到這樣的禮物時,該有多高興啊!每一個鼻煙壺背後,都可能藏著一段故事。
+ + + +四.工藝:匠人的心血
+ +這些鼻煙壺之所以珍貴,還在於它們的製作工藝。從選材到雕刻,再到上色,每一步都透露出匠人的心血。有的鼻煙壺用的是珍稀的玉石,有的則是玻璃或瓷器,不管哪一種材料,都能被匠人巧手打造成一件件藝術品。
+ + + +五.故事:浮雲軒的收藏
+ +最讓人感動的是,這些鼻煙壺都是冼祖謙先生一生的收藏。他不僅是一位收藏家,更是一個對鼻煙壺文化有著深厚感情的人。看著這些展品,能感受到他當年收集這些鼻煙壺時的喜悅和滿足。一個個地收集,一組組地收藏。
+ + + +六.結語:一份珍貴的禮物
+ +離開展廳的時候,心中都是滿足的。全都是小小的鼻煙壺,不僅是藝術品,是冼氏夫婦留給香港的一份珍貴禮物。這些香氣,不僅記錄了一段歷史,也代表著一種文化。
+ + + +而我,當我百年歸老的時候,我的香水收藏品又可以為它們找個家嗎?
+ + + + + +這次展覽又喚醒了我,那些古老而美麗的東西。下次再來香港藝術館,也許有有更好的發現。
+ +完
+ + + ++ Made with by Agora + +
+ + + + diff --git a/feed.xml b/feed.xml index a8046495..b08597e5 100644 --- a/feed.xml +++ b/feed.xml @@ -1 +1 @@ -动物之间的互助
++
《互助论:进化的一个要素》第一章
+彼得·克鲁泡特金 | 1890.09.30
+生存竞争 互助 自然法则和逐步进化的主要因素 无脊椎动物 蚂蚁和蜜蜂 鸟类 猎食和捕鱼的结合 合群性 小鸟之间的互相保护 鹤和鹦鹉
生存竞争这个概念是由达尔文和华莱士作为进化的一个要素介绍到科学中来的,它使我们可以把范围极其广泛的现象包括在一个单独的概念里,这个概念很快就成为我们在哲学、生物学和社会学方面的思考的真实基础。大量的各种各样的事实:生物的机能和构造的适应它们的环境,生理和构造的进化,智力发达甚至精神发展本身,我们以前常常用许多不同理由来解释的,都由达尔文归纳在一个总的概念里。我们把它们理解为连续的努力——对不利环境的一种斗争——以求个体、种族、物种和社会的这样一种发展,那就是务期达到生命的最大程度的充实、丰富多彩和热烈。也许在开始的时候达尔文本人并未充分意识到这个因素的普遍性,因为他最初只是借它来解释一系列有关起初种的个体变异的累积的事实。但是,他预见到他介绍到科学中来的这个词,如果只按它的狭义——各个个体之间完全为争取生活资料而进行的竞争——来使用,就会失去它的哲学的和原有的真实意义。所以,他在他那部不朽的著作一开头就坚持主张“这个词当作广义的和比喻的意义来用的,其意义包含着这一生物对另一生物的依存关系,而且,更重要的,也包含着个体生命的保持,以及它们能否成功地遗留后代”。
+ +他本人虽然为了特殊目的而主要按照狭义来使用这个词,但他却提醒他的信徒不要犯(他本人好像曾经犯过一次)高估它的狭义的错误。在《人类的起源》这本书中,他用了几页篇幅有力地举出了这个词应有的广义的例证。他指出,在无数的动物社会中,各个个体之间争取生活资料的竞争是怎样消失的,竞争是怎样由合作来代替的,并且指出这种代替的结果怎样发展了保证物种获得最好的生存条件的智力和良知。他暗示在这些事例中,最适于生存的不是那些在体力上最强的,也不是那些最狡猾的,而是那些学会为了群体的福利无论强者或弱者都联合起来互相援助的动物。他写道:“拥有数量最多的最富有同情心的成员的社会,将最为昌盛,并且繁育最多的子孙”(第二版第163页)。从个体和整体之间的竞争这个狭隘的马尔萨斯观点中产生出来的词,在一个了解大自然的头脑中便这样地失去了它的狭窄的意义。
+ +不幸,这些本可成为最有成效的研究的基础的论点,却被为了说明真实的生存竞争的后果而收集的大量事例所遮掩了。此外,达尔文从未试图更仔细地研究一下动物世界中的生存竞争所表现的这两方面的相对重要性,也从未写出他原拟写作的论述过分繁殖的自然遏制的书,虽然这本书本来可以作为估计个体竞争的真实意义的严格标准。不仅这样,就在刚才所说的那些篇幅里,在反驳狭隘的马尔萨斯的竞争观念的材料中,也再次出现了旧的马尔萨斯的色彩,那就是,达尔文所说的在我们的文明社会中保存“智力和体力方面的弱者”的所谓不便(第5章)。似乎千千万万的体弱多病的诗人、科学家、发明家和改革家,以及千千万万的所谓“愚人”和“迟钝的热心家”,不是达尔文本人在《人类的起源》那几章中所强调的人类在生存竞争中当作知音和精神武器使用的最宝贵武器。
+ +达尔文的学说的遭遇,和其他一切多少涉及人类关系的学说的遭遇相同。他的信徒本仅没有按照他的暗示把这一学说加以发展,反而使它更加狭隘了。当赫伯特·斯宾塞试图从独立的、但又与之密切相关的论点出发,把探讨的范围(特别是在《伦理学材料》第三版的附录中)扩大到“谁是最适者?”这个重大问题时,达尔文的无数信徒已经把生存竞争的概念缩小到最狭隘的范围了。他们甚至变得把动物世界看成是在半饥饿的个体间进行着永久的斗争,并彼此想喝取对方血液的世界。他们使现代著作中充满了“战败者遭殃”的呐喊,好像它是现代生物学的最终结论似的。他们把争夺个体利益的“无情”斗争提高为人类也必须服从的一项生物学原则,认为在以互相歼灭为基础的世界中,不这样作便有复灭的危险。除了仅仅从庸俗的学者那里学到一点自然科学词句的经济学家以外,我们必须承认,即使达尔文观点的最有权威的解释者,也在竭力保持这些谬误的见解。赫胥黎无疑是公认的最有资格的进化论的解释者,事实上如果我们以他为例,我们岂不是听见他在《生存竞争和它对人类的意义》这篇文章中教导我们说:
+ +++ +“从伦理学家的观点来看,动物世界大概是和格斗士的表演一样。每个生物都受到相当好的对待,被安排去战斗,于是最强的、最敏捷的和最狡猾的便能活下去再战斗一天。观众用不着因为角斗场上没有饶它们的命而表示不满。”
+
其次,在这篇文章的较后部分,他岂不是告诉我们说,在原始人中间也如同动物之间的情况一样:
+ +++ +“最弱的和最愚钝的要失败,而那些最顽强和最狡猾的,在其他方面并不是最好、只是最能适应他们的环境的便生存下去。人生是一场连续不断的自由混战,除了有限的和暂时的家庭关系以外,霍布斯所说的个体与整体的斗争是生存的正常状态。”
+
对自然界的这种看法究竟能够得到事实的几分支持,从这里提供读者的关于动物世界和原始人的论证中便可以看到。但我们不妨立刻指出:赫胥黎对自然的观点,作为科学的推论来说,也和相反的卢梭的观点一样,是很难成立的,卢梭在自然中只看到被人类的出现所摧毁的爱、和平与和谐。事实上,只要一走进森林,对任何动物社会观察一下,甚至对任何一本论述动物生活的严肃著作(多尔比尼的、奥社邦的或勒瓦兰的,不拘哪一个的著作都行)细读一下,便不能不使博物学家思考到合群生活在动物生活中所起的作用,使他们不至于把大自然只看作是一个屠杀之场,同样,他们也可以免于在大自然中只看到和谐与和平。卢梭所犯的错误是他完全不想到嘴和爪的恶斗,而赫胥黎则犯了相反的错误,但不论是卢梭的乐观论还是赫胥黎的悲观论,都不能看作是对自然界的公正无偏的解释。
+ +只要我们对动物观察一下——不光是在实验室和博物馆中,而且在森林和草地,在草原和群山中——我们立刻就会发现,虽然在各种动物(特别是在各纲动物)之间进行着极多的斗争和残杀,但在同种的,或至少是在同一个群的动物之间,也同时存在着同样多的(甚至还要更多)的互相维护、互相帮助和互相防御。合群如同互争一样,也是一项自然法则。当然,要从数字上估计所有这两类事实的相对重要性,那怕是很粗略地估计,也是难事。但是,如果我们用一个间接的试探,问一问大自然:“谁是最适者:是那些彼此不断斗争的呢,还是那些互相帮助的?”那么我们立刻就会发现,那些获得互助习惯的动物无疑是最适者。它们有更多的生存机会,在它们各自所属的纲中,它们的智力和体力达到最高的发展水平。如果把这些可以用来支持这一观点的无数事实考虑在内,我们就可以十分有把握地说,互助也和互争一样,是一项动物生活的法则,但是,作为进化的一个因素来说,它也许更加重要得多,因为它促进了这些保证了种的维持和进一步发达以及用最少的精力来保证个体的生活的最大幸福和享受的习惯和特性的发展。
+ +就我所知,在达尔文学说的科学界信徒当中,第一个把互助充分理解为一条自然法则和进化的主要因素的,是著名的俄国动物学家,圣彼得堡大学故院长凯士勒教授。他在逝世前几个月,即1880年1月,在俄国博物学家会议上发表的一篇演说中阐明了他的思想;但是,像许多只用俄文出版的著作一样,这篇出色的演说几乎完全不为世人所知道。
+ +“作为一个多年的动物学家”,他认为他有责任反对滥用这个取自动物学的词——生存竞争,或者,至少应该反对高估它的重要性。他说,动物学和那些研究人类的科学不断地坚持它们所谓的生存竞争的无情法则。但是它们忽略了还存在有另外一条可以叫做互助的法则,这个法则,至少对动物说来,是远比前一个法则更重要得多。他指出,遗传后代的需要必然会使动物集聚在一块儿,并且,“个体愈是集聚,它们彼此之间就愈加互相支援,物种就有更大的生存机会,并且更加促进它们智力的发达”。“每一个纲的动物,”他继续说道,“特别是较高级的动物,都实行互助。”他从埋尸虫的生活以及鸟类和一些哺乳动物的合群生活中举出一些例子来说明他的见解。在一篇简短的开幕词中所举的例子当然是有限的,但主要之点都已说得很清楚;在谈完互助在人类进化中所起的更为突出的作用以后,凯士勒教授作了如下的结论:
+ +++ +“很明显,我不是否认生存竞争,但是我认为动物世界的逐步发展,特别是人类的发展,受惠于互助之处远过于互争……一切生物都有两个基本需要:营养的需要和使物种繁殖的需要。前者使它们互相竞争和残杀,而保存物种的需要则使它们彼此接近,互相帮助。但是我倾向于认为在生物界的进化中——在生物的逐步后天变异中——个体之间的互助远比它们的互争所起的作用要大得多。”
+
上述观点的正确性,最最感动了大多数出席会议的俄国动物学家;希斐尔卓失——他的著作在鸟类学家和地理学家当中是很有名的——支持这些观点,并且还另举了一些例子来阐发这些观点。他说,有几种隼具有“一种适宜于抢掠的几乎理想的构造”,然而它们在退化,可是其他几种实行互助的隼却很昌盛。“另一方面,以一种合群的禽类鸭子为例吧,”他说,“一般说来,鸭子的机体不发达,但它们实行互助,从它们不计其数的变种和种类来看,可以说它们差不多是遍布于全世界。”
+ +俄国动物学家的立即接受了凯士勒的观点,好像是很自然的,因为他们几乎每一个人都曾经有机会在亚洲北部和俄国东部无人居住的广大地区研究过动物界;凡是研究过类似的地区的人,是不可能不得出相同的结论的。我想起自己在和我的朋友,那多才的动物学家波利亚可夫一起在维蒂蒙地区考察时,西伯利亚的动物界所给我的印象。当时我们两个人对《物种起源》的印象还很新,可是我们要寻找同种动物之间的激烈竞争却一无所获。这种竞争在我们阅读达尔文的著作时,即使想到了第3章(第71页)的论点,也是我们预期会看到的。我们看见很多动物常常是联合起来,以适应不利的气候环境或对各种敌人进行斗争。波利亚可夫写了许多出色的文章论述各处的食肉动物、反刍动物和啮齿动物的互相依赖;我们亲眼看到许多互相帮助的事实,特别是鸟类和反刍动物在移居途中的互相帮助;甚至在有大量动物聚居的黑龙江和乌苏里江地区,尽管我竭力寻求,但也根少发现在较高级的同种动物之间存在着实际的竞争和斗争。在大多数俄国动物学家的著作中,也都提到过这种印象,这大概可以说明为什么俄国的进化论者那样拥护凯士勒的观点,而同样的观点在西欧的达尔文信徒当中却并不流行。
+ +当我们一开始研究生存竞争的两个方面——直接的和比喻的——的时候,给我们印象根深的头一件事就是互助的事例非常丰富,这不仅是如大多数进化论者所承认的为了繁育后代,而且还为了个体的安全和为了得到必需的食物。对动物界的许多大类来说,互助是通例。甚至在最低级的动物之间也可发现互助的事实,我们必须预期有一天会从研究微小的池塘动物的学者那里得知即使在用显微镜才能看见的生物当中,也存在着不自觉的互助。当然,除了白蚁、蚂蚁和蜜蜂以外,我们对于无脊椎动物的生活的知识还是极其有限的;但是,就从比较低级的动物来说,我们也可以搜集到一些确切合作的事实。蝗虫、蛱蝶、萤虫、蝉等等动物的不计其数的联合,实际上简直还没有人研究;可是它们的存在这一事实本身就指出它们一定是按照大体上相同于蚂蚁和蜜蜂为了移居而暂时联合的原则组织的。至于甲虫,我们已经有人仔细观察过埋尸虫之间互相帮助的事实。它们需要腐烂的有机物,以便在其中产卵和供给它们幼虫以食物,但是那些有机物不能腐烂得太快,因此它们便把在漫游中偶尔发现的各种小动物的尸体埋在土中。一般地说,这些埋尸虫都是单独生活的,但是当它们当中有一个发现了自己难以埋葬的老鼠或雀鸟的尸体时,它就会招唤四个、六个或者十个其它甲虫来会力完成这项工作;如果必要的话,它们会把尸体运到一个合适的土质松软的地方,十分周密地把它埋起来,从没有为了它们之中哪一个享有在这个埋好的尸体上产卵的特权而争吵。约格里迪奇在用两根棍子做成的十字叉上绑上一个死鸟,或者是在插在土中的棍子上挂上一个蟾蜍的时候,这些小小的甲虫也会以同样友好的方法集中大家智慧来克服人的计谋。这种协力合作的事情在蜣蜋当中也曾见到过。
+ +即使在机体方面处于稍低级阶段的动物中,我们也可找到类似的例子。在西印度群岛和北美洲,有些陆蟹结成一大群一大群的,以便到大海去产卵;每一次这样的移动,都包含着它们之间的协力合作和互助。至于大莫鲁甲蟹(Limulus),我惊奇地发现(1882年在布列登水族馆)这种笨拙的动物在一个伙伴需要的时候能给予多大的帮助。它们当中有一只蟹仰面朝天地跌在水槽的一个角落里,它那小锅似的沉重甲壳使它不能回复原来的姿势,再加上角落里有一根铁杆,使它要想翻过身来更加困难。于是它的伙伴们前来援助,我用了一个钟头的时间来看它们如何努力援救它们被困的伙伴。它们一下来了两只,从下面推它们的伙伴,经过巨大的努力,终于把它扶正了,可是由于铁杆妨碍着它们完成援救工作,那个蟹又重重地仰跌下去。经过几番努力以后,援助者当中就有一只到水槽的深处去带来了另外两只蟹,这两只蟹用它们饱满的新力量开始来推动和扶起它们可怜的伙伴。我们在水族馆呆了两个多钟头,当我们离开的时候,我们又去看了一下那水槽,援救工作依然在继续哩!自我看见这件事以来,我不能不相信埃拉斯穆·达尔文博士所引征的叙述:“普通螃蟹在脱壳期间派一个没有脱壳或有硬壳的螃蟹在它旁边放哨,以防备海中的敌人来伤害这种处于没有防御状态的脱壳蟹。”
+ +关于白蚁、蚂蚁和蜜蜂之间的互助事例,特别是通过罗曼斯、彼希纳和约翰·刘波克爵士的著作,一般读者都很熟悉,因而我只说很少的几点提示。如果我们拿一个蚁巢为例,我们不仅看到了每一种工作(如生育子孙、寻找食物、建筑巢穴和饲养幼虫等等),都是按照自愿互助的原则进行的,同时,我们还必须和佛勒尔一样,承认许多种蚂蚁的生活的主要基本特征是每一个蚂蚁有义务把已经吞在肚里并且已经部分消化了的食物和集体中的每一个向它索取的成员共享。属于不同种的或属于互相敌对的蚁巢的两个蚂蚁,偶尔互相遇到时,便彼此避开。但是属于同一个蚁巢或属于同一群巢穴的两个蚂蚁便会互相接近,用触须作几下问答的动作,并且“如果其中有一个饿了或者渴了,特别是如果另一个的嗉囊中很饱满时。……它将立刻索取食物”。接到这样要求的蚂蚁是从不拒绝的;它张开了颚,用一种适当的姿势,吐出一滴透明的流质给那个饥饿的蚂蚁舐食。把食物吐给另外一个蚂蚁吃,这在蚂蚁(自由的)的生活中是那么突出的一个特征,并且为了养活饥饿的同伴和幼虫都是那样经常地互相求助,所以佛勒尔竟认为蚂蚁的消化道是由两个不同的部分构成的,其中之一,即后一部分,是专供自己用的,另一部分,即前一部分,主要是供集体用的。如果一个嗉囊饱满的蚂蚁竟自私到拒绝喂养一个同伴,那它将被看成是一个敌人,甚或比敌人还坏。当它的亲族和另一个种的蚂蚁打仗时,如果它拒不援助的话,它们将比攻击敌人还要凶猛地反过来攻击这个贪心的蚂蚁。如果一个蚂蚁没有拒绝喂养属于仇敌方面的蚂蚁,那么它将被后者的亲族当作朋友看待。所有这些情况都是经过最严密的观察和确切的实验所证实的。
+ +蚂蚁这个分成一千多种的大科动物,其数目是那么多,以致巴西人竟说巴西是属于蚂蚁而不是属于人的;在这个科里,同一个巢或同一个巢穴集团的成员之间是不存在竞争的。无论不同的种之间的斗争是多么厉害,也无论在战争时有着什么样的暴行,但集体内部的互助、已成习惯的自我献身和经常为了共同福利的自我牺牲,都已经成为法则。蚂蚁和白蚁废除了“霍布斯式笔下的那种斗争”,因此它们生活得更好。它们那种奇妙的巢穴,也就是它们的建筑,在比例大小方面超过了人类的建筑;它们修筑的道路和在地上的拱形走廊,宽阔的大厅和粮仓,它们的谷物田、谷粒的收获和使谷粒“麦芽化”;它们孵卵和养育幼虫的合理方法,以及建造特别的窠巢以饲养蚜虫——林内美妙地称之为“蚂蚁的乳牛”——的合理方法,最后,它们的勇敢、胆量和优越的智慧,所有这些都是它们在繁忙和辛勤的生活的每一个阶段中实行互助的自然结果。这种生活方式,其结果必然会发展蚂蚁生活的另一个特征:个体的主动性的巨大发展——它反过来又显著地促成了高度而复杂的智力的发达,这样的发达,使人类的观察者也不能不有很深的印象。
+ +在动物的生活方面,即使我们所知道的只不过是一些关于蚂蚁和白蚁的事实,我们也可以有把握作出这样的结论:互助(它导致互信,这是勇敢的第一个先决条件)和个体的主动性(智力发达的第一个先决条件)在动物世界的进化中,是比互相斗争更具有无限重要性的两个因素。事实上,蚂蚁没有任何“保护性”而仍能兴旺,可是自卫特性对于单独生活的动物来说是不可缺少的。蚂蚁的颜色使它很容易为敌人发现,在草地和森林中,许多种蚂蚁所建的高大巢穴也是一望可见的。它浚有坚硬的甲壳的保护,无论它的针刺在几百根刺入一个动物的皮肉时是多么危险,但对一个蚂蚁的防御来说却是没有多大价值的;而蚂蚁的卵和幼虫在许多居住在森林中的动物看来又是一种美味的食物。可是,成千上万的蚂蚁并没有受到鸟类或甚至食蚁兽的太大摧残,反之,它们却为此它们强壮得多的昆虫所畏惧。当佛勒尔在一个草地上倒出一口袋蚂蚁时,他看见“蟋蟀跑开了,听任蚂蚁抢夺它们丢下的洞穴;蚱蜢和蟋蟀向四方逃走,蜘蛛和甲虫也放弃了它们的捕获物,以免它们自己变成蚂蚁的捕获物”。经过一场战争(在战争中有许多蚂蚁为了共同的安全而牺牲了)以后,连黄蜂的窠也被蚂蚁占领了。甚至最敏捷的昆虫也不能逃脱,佛勒尔常常看到蝴蝶、蚊虫和苍蝇等被蚂蚁出其不意地袭杀。蚂蚁的力量在于互相援助和互相信任。如果说蚂蚁——且不谈更为发达的白蚁——在智力方面居于整个昆虫纲的首位,如果说它们的勇气只有最勇猛的脊椎动物才能匹敌,如果说它们的头脑——用达尔文的话来说——“是世界上最奇妙的微小物质之一,也许比人的头脑更为奇妙”,那么这难道不应归功于在蚂蚁的社会中互助完全代替了互争这一事实吗?
+ +蜜蜂也是这样。这些小小的昆虫(它们本来很容易被许多鸟类所捕获,它们的蜜也被从甲虫到熊的各纲动物所垂涎)也没有从拟态或其他方面得到任何自卫的特性,而没有这种特性,一个单独生活的昆虫是很难逃脱被彻底地毁灭的。但是,由于蜜蜂实行了互助,因而它们获得了我们所知道的广泛发展,获得了我们所称赞的智力。由于共同工作,它们使它们的个体力量增加了若干倍;由于临时分工和每一个蜜蜂在必要时能进行各种工作的能力的结合,它们获得了任何一种单独生活的动物(不管它是多么强壮和有多么好的武装)所不能指望的安全和福利。它们的合作,在人不知道利用充分计划的互助的情况下,往往比人还要成功。所以当一群新蜂要离开蜂箱虫寻找一个新住所时,许多蜜蜂就会预先到附近去探察一下;如果它们发现了一个适于居住的地方,例如一个旧篮子或任何这类的东西,它们就把它占领下来,把它弄得干干净净的,并且加以保护,有时候要保护整整一个星期之久,直到这群新蜂来到那里定居下来。但是,有多少移居到新土地上的人只因不了解他们力量联合起来的必要性而死亡在那里!由于蜜蜂懂得集中它们个体的智慧,它们能适应预料不到的或者不同寻常的恶劣环境,如巴黎博览会上展出的蜜蜂就能用它们树脂似的蜂蜡把箱盖固定到嵌在它们蜂箱板里的玻璃片上。此外,它们毫无喜好杀戮的表现,也没有喜欢无益争斗的习性,虽然许多作者总认为动物有这种癖性。守卫蜂箱进口的哨兵毫不留情地杀死那些企图到蜂箱里去抢劫的蜜蜂;可是,因为搞错了地方而飞来的陌生蜜蜂则不会受到伤害,特别是那些带着花粉飞来的或者是易于迷路的小蜜蜂,更不会受到伤害。除了确有必要时以外,它们是不会进行战争的。
+ +由于在蜜蜂当中仍然存在着残忍和懒惰的本性,而且往往由于环境促使它们又将显现出来,所以蜜蜂的合群性就更加对人有启发性。大家都知道,经常有一些蜜蜂宁肯过抢劫的生活而不愿过工蜂的勤劳生活,在食物缺乏和食物特别丰富的时候,都将使这个掠夺阶级为之增加。当我们的谷物已经收获回家,草地和田野里的谷物已经所剩无几的时候,抢劫的蜜蜂就更加经常到来。另一方面,在西印度群岛的甘蔗园附近和欧洲炼糖厂的周围,抢劫、懒惰和吃得迷迷糊糊的情况在蜜蜂当中就更为普遍了。我们由此可见,在蜜蜂之中还依然存在着反群居的本能,但自然选择必定会继续淘汰它们,因为归根到底,团结的实践证明它比具有掠夺倾向的个体的发展对物种更为有利。那些最狡猾的和最阴险的被淘汰了,让位给那些懂得合群生活和互助利益的蜜蜂。
+ +当然,无论蚂蚁或蜜蜂,甚至白蚁,都不可能具备包括到整个种的更高度团结的观念。在这方面,它们显然没有达到即使在我们政治、科学和宗教的领袖人物中也尚未具有的发展程度。它们的爱群居的本能很难超出蜂箱和蚁巢的范围。不过,拥有不少于两百个巢穴的巢群的两个不同种的蚂蚁(Formica exsecta和F. pressilabris),业经佛勒尔在丹德山和萨勒福山发现并有所描述。佛勒尔认为,这些巢群的每一个成员都认识所有巢群中的其他成员,它们都参与共同的防御。在宾夕法尼亚,麦克库克先生发现了整整一个拥有一千六百到一千七百个巢穴的筑墩蚁的族,全体蚂蚁互相之间都互通信息;贝茨先生曾经指出,在“园地”的广大面积上到处都是白蚁的土堆,有些巢穴成了两、三种蚂蚁的避难所,这些巢穴大部分是用拱形通道或拱廊连接起来的。因此我们发现,甚至在无脊椎动物之间也采取了一些措施把同种结合成更大的组织来互相保卫。
+ +现在进一步谈到较高级的动物,我们发现在它们当中有着更多的为了会种可能目的而有意识地互助的例子。然而我们必须承认,我们对高级动物的生活的知识依然是很不完备的。虽然第一流的观察者们收集了大量的事实,可是我们对于动物世界的某些属科还几乎是一无所知。关于鱼类的可靠资料特别稀少,这一部分是由于观察的困难,一部分是因为对这个问题还没有给予应有的注意。至于哺乳动物,凯士勒已经指出,我们对它们的生活方式所知是多么少。它们之中有许多是习惯于夜间活动的;有些是隐藏在地下的。至于反刍动物的那些合群生活和移居最能引起我们的兴趣,可是它们是不让人们接近它们的群的。我们主要是在鸟类方面拥有最广泛的资料,但我们仍然对许多种鸟的合群生活知道得很不完备。不过,我们不必埋怨我们缺乏经过充分证实的事实,因为这从下面的叙述中就可看到我们并不缺少。
+ +我不打算详谈雄的和雌的为繁育后代和为在后代的最初生活阶段中供给它们食物,以及为共同猎取食物的联合;但是我不妨顺便提一下,这样的联合是通例,即使对最不合群的食肉动物和凶猛的禽类来说,也是一样;我们可以说,这种联合的特殊意义在于:即使在其他方面表现最残酷的动物在这方面却也表现了较温和的情感。还可以补充一点,在食肉动物和猛禽当中,大于家庭的联合还很少见,这种情形,虽然大部分是由于它们猎取食物的方式所致,但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解释为由于人类的迅速增长在动物世界中所引起的变化。至少值得注意的是,有几种动物在人烟稠密的地区过着完全单独的生活,然而同是这种动物或和它们最相近的动物,在无人居住的地区却是喜欢群居的。狼、狐狸和几种猛禽都可以作为这一情况的例证。
+ +然而,对于我们讨论的问题来说,不超过家庭关系的结合的重要性较小,何况我们知道,有许多联合只是为了一般目的,例如猎食、互卫,甚至纯粹为了共同享受生活。奥杜邦曾说过,有时候老鹰也联合起来猎取食物,他对两个秃鹰(一雄一雌)在密西西比何上猎食的描写,是以其生动的笔法闻名的。但在这类观察中,最可靠的是希斐尔卓夫所作的观察。他在研究俄国草原地方的动物时,有一次看见一只完全属于群栖种的鹰(白尾鹰)在高空中飞翔,它静静地绕着大圈子盘旋了半个钟头,这时候突然听到它发出了刺耳的吟声。不久,另外一只鹰就发出了回声,并向它飞来,接着,第三只、第四只,直到一齐飞来了九只或十只白尾鹰,不一会儿它们就飞得不见了。下午,希斐尔卓夫走到他看见白尾鹰飞去的地方,借着草原上的一个高坡的掩蔽,他走近它们,发现它们围着一匹马的尸体。那些年老的鹰(照例由它们先吃——这是它们的礼节)这时已经站在附近的草堆上担任放哨,而较小的鹰则在吃着它们的盛餐,旁边还围着一群群的乌鸦。希斐尔卓夫根据这个和类似的观察,断定白尾鹰为了猎食而结合一起;当它们都飞到很高的空同时,如果它们有十只的话,就能总览至少二十五平方英里的一片地区;只要其中任何一只鹰一发现了什么东西,它就告知别的鹰。当然,有人会说,第一只鹰的单纯的本能叫声,甚至它的动作,同样可以把几只鹰带到猎获物那儿来。可是在这个问题上,有说明它们互相通知的有力证据,因为这十只鹰在飞到猎获物那里以前先聚集到了一起。希斐尔卓夫以后叉有几次机会证实白尾鹰常常因为饱餐尸体而集合到一起,它们之中有些(首先是年幼的鹰)在别的鹰吃东西时,经常是在旁边担任放哨的。事实上,白尾鹰——最勇敢和最善于猎食的猛禽之一——完全是一种群栖的鸟类,布利姆说,当它被捕获以后,它很快就和饲养它的人发生密切的情谊。
+ +合群性,是很多种猛禽的共有特征。巴西鸢——最“鲁莽的”强盗之一——也是最喜欢群居的鸟。达尔文和别的博物学家已经描述过它们猎取食物的联合,下面是一个事实:当它捕到一个太大的东西时,它就招唤五、六个伙伴来把它搬走。经过一天的忙碌以后,它们常常从十英里或更远的地方飞来,结伙到一棵树上或灌木林去过夜,还经常发现有几只兀鹰,特别是多尔比尼所说的“它们真正的朋友”——玉鸡和它们在一起。据札鲁得尼说,它们在别的大陆和外里海的荒野上,也有一起巢居的习惯。群居秃鹰——最强壮的兀鹰之一——就是由于喜爱群居而得名的。它们成群地在一块儿生活,显然爱好群居,当它们高飞到天空中游戏时经常是成群结队的。“它们在极其友好的气氛中生活,”勒瓦兰说道,“在同一个洞穴里,我有时候找到离得很近的窠巢达三个之多。”巴西的鸟拉布兀鹰也和白嘴鸦一样,甚至比它们更爱群居。埃及的小兀鹰亲密地生活在一起。它们结队在空中游戏,晚上聚在一块儿过夜,早晨一块儿去寻找食物,它们之间连最轻微的争吵也从未发生过;这是有充分机会观察它们生活的布利姆证实过的。红脖隼也是大群地聚集在巴西的森林里,茶隼(Tinnunculus cenchris)离开欧洲以后,在冬天到达亚洲的森林和草原时,也是结成许多大群的。在俄国南方的草原上,它们是(或更确切地说,以前是)那么样的合群,以致诺特曼看见它们和其他的隼(Falco tinnunculus、F. œsulon和F. subbuteo)结成一群群的,每当晴天的下午大约四点钟的时候,聚在一块儿游戏,直到天黑以后很久。它们大家一齐飞起来,排成一条直线,向着某个选定的地方飞去,到达那里以后又立刻按照原来的路线飞回来以便再飞。
+ +只是为了飞翔的快乐而成群地飞翔,这在会种鸟类中是很普遍的。“特别是在汉柏地区,”迪克生写道,“在8月底经常有大群的鹬鸟在泥洲上空飞翔,在那里过冬……这些鸟的动作极其有趣,它们大群回旋飞行,散开会拢,其精确的程度好像受过训练的军队。在它们当中还混杂着单独的沙锥鸟、海云鸟和环颈鹬。”
+ +不可能在这儿把鸟类的联合猎食情况都一一列举出来;但企鹅的捕鱼结合肯定是值得我们注意的,因为这些笨拙的鸟在联合中表现了优良的秩序和智慧。它们常常结成许多大队去捕鱼,在选定一个适当的水湾以后,它们便面对岸边围成一个广阔的半圆圈,一步步地向岸边走去,从而缩小这个半圆圈,把包围在圈里的鱼完全捕食。在窄小的河流和运河上,它们甚至分成两个队,每队围成一个半圆圈,一步步地会会起来,好似拖着长渔网的两队人彼此会合起来捕捉两个鱼网之间的鱼一样。夜晚来临时,它们飞到休息的地方——各群休息的地方是不变的——,从来没有人看见过它们为了争夺水湾或休息的地方而互相争斗。在南美洲,塘鹅结成拥有四万到五万只的大群,其中一部分在睡觉,另一部分别担任守卫,而其余的塘鹅便去捕鱼。最后,如果我不谈一下常被诽谤的家麻雀是多么忠实地和它所属的集体的每一个成员分享它所发现的任何一样食物的话,那我便对它们有失公平。希腊人早就知道这个事实,它所以留传下来,是一个希腊演说家有一次说(根据我的记忆):“当我向你们讲话的时候,有一只麻雀已经去告诉别的麻雀说,一个奴隶把一袋谷物掉落在地上,于是它们都到那里去吃谷粒了。”并且,现在我们很高兴地发现,这个古代的观察已由葛尼先生在最近出版的一本小册子中加以证实,葛尼确信家麻雀常常相互告知哪里有食物可以窃取;他说:“甚至在远离庭院的地方打了一堆麦子,院子里的麻雀也总会使它们的嗉囊充满麦粒。”的确,麻雀极其注意保护它们的领地,不使它受外来者的侵犯;所以卢森堡公园中的麻雀拼命同一切企图来分享公园和游客的好处的麻雀作战,但在它们集体的内部,它们便充分地实行互助,虽然偶尔在最要好的朋友之间当然也发生一些争吵的事情。
+ +在禽类中,同猎同食是那么常见的一种习惯,所以用不着再引更多的例子来说明,必须把它看作是一个确定不移的事实。至于这种结会形成的力量,那是显而易见的,用不着证明。最强壮的猛禽也难以对付结合到一起的我们喜爱喂养的小鸟。即使是鹰——甚至凶通有力的岩鹰和可以用脚爪抓走兔子或小羚羊的老雕——也被迫把它们的猎获物让给一群群的乞食的鸟——鸢,它们一看见老鹰找到了一个美味的猎物便照例去追赶它。鸢也追赶敏捷的鱼鹰,抢走它捅获的鱼,但是没有一个人看见过鸢鸟为了争夺这种窃取的猎物而互相争战。在克古仑岛上,库斯博士看见猎海豹的人所说的海鸡(Buphagus)追赶海鸥,要它们吐出嘴里的食物,而另一方面,一旦海鸡飞近海鸥等的住地时,海鸥便和燕鸥联合起来逐走它们,特别是在伏巢期间更是这样。身体虽小但极其敏捷的田凫大胆地攻击食肉的猛禽。“看它们攻击一只秃鹰、一只鸢鹰、一只乌鸦或一只鹰,是最有趣的事情。我们会觉得它们有胜利的信心,也看见猛禽的愤怒。在这种情况下,田凫互相之间全力援助,它们的勇气随着它们的数量的增加而增加。”田凫真可以无愧于希腊人给它们取的“良母”这个名称,因为它们总是保护其他的水鸟,使之不受敌人的攻击。我们在花园中常常看到的身长不过八英寸的小白鹡鸰(Motacilla alba),也能强迫鹞鹰放弃它们的猎食。“我总钦佩它们的勇气和敏捷,”老布利姆写道,“我相信唯有隼才能捕捉它们……当一群白鹡鸰逼得一只猛禽退却的时候,它们使空中都回响着它们胜利的叫声,然后它们就飞散了。”它们为了追逐敌人的这个特殊目的而集合起来,也如同我们所看见的另一种情况一样:当森林中的所有鸟雀发现一只夜鸟在白天出现时,它们便飞起来,一起——食肉的猛禽和无害的小歌鸟——丢追逐这个陌生的鸟,使它回到原来隐藏的地方。
+ +鸢、秃鹰或鹰和野鹡鸰这样的小鸟之间,在力量上是多么悬殊,然而这些小鸟以它们共同的行动和勇敢,证明它们比有强壮的翅膀和武装的强盗还优越!在欧洲,鹡鸰不仅追逐可能危害它们的猛禽,而且还追逐鱼鹰,它们的目的“不是为了要伤害它,而是为了好玩”,据叶尔登博士税,在印度,穴鸦之追逐“戈文达”鸢,“只不过是为了取乐”。韦德公爵看见巴西的鸟拉布秃鹰(urubitinga)被不计其数的一群群的大嘴鸟和反舌雀(这种鸟近似我们的白嘴鸦)包围起来,受它们的嘲弄。他说:“老鹰总是十分悄悄地忍受这种侮辱,但有时也会捕捉一只嘲弄它的鸟。”在所有这些事例中,在体力方面虽然比猛禽差得很多的小鸟,却以共同的行动证明它们胜过猛禽。
+ +但是共同生活在个体安全、生活享受和智力发达方面所起的最显著的效果,是要从两大科鸟类——鹤与鹦鹉——的身上才能看到的。鹤是极爱群居的,不仅和它的同类,而且和大多数水鸟都有极其良好的关系。它们的小心谨慎和它们的智慧真令人惊异;它们在顷刻之间就能洞察新的环境,并根据这种环境来活动。它们的哨兵经常在一群吃食或休息的鹤周围守卫,猎人们深深知道要接近它们是多么困难。如果它们受到了人的突然袭击,那么它们不经过先派一个单独的侦察兵,然后再派一群侦察兵去巡查一遍,是决不回到原地方来的。当侦察队回来报告那里没有危险的时候,第二批侦察便被派去证实第一次的报告,以后全群才会出动。鹤和种类相近的鸟结成真正的朋友;除了同样有合群性和高度智慧的鹦鹉以外,没有别的鸟在被捕到以后能像鹤那样和人类发生真正的友谊。“它把人不是看成主人,而是看成朋友,并且竭力表示这一点,”布利姆从许多的亲身体验中得出这样的结论。鹤从清晨直到深夜都在一直不停地活动,但只是在早晨用几个钟点的时间去寻找食物(主要是蔬食),一天之中其余的时间都用在集体生活上。“它拣起小木片或小石头,把它们抛在空中,并试着去接住它们;它弯着颈项,张开翅膀,舞着、跳着、到处跑着,想用种种方法表示它的好兴致,它始终保持着优美文雅的姿态。”由于它们生活在集体中,所以它们几乎遇不到敌人,虽然布利姆有时候看见它们当中有一只被鳄鱼攫住,但他写道,除了鳄鱼以外,他不知道鹤还有其他的敌人。它们用个个皆知的谨慎行动避开一切敌人;它们通常都能活到很长的年岁。因而难怪鹤不需要养育许多子孙以保存自己的种,它们一般只孵两个蛋。至于它们的高度智慧,只说一句就够了:所有的观察者都一致承认,它们的智力很使我们联想到人的智力。
+ +另一种极其合群的鸟是鹦鹉,大家都知道,它的智慧的发达在鸟类中占有最高地位。布利姆是那么美妙地总括了鹦鹉的生活方式,所以我不如把下面一段照样翻译出来:
+ +++ +“除了在交尾期以外,它们都是结成大的集体或成群生活的。它们在森林中选定一个地方栖居,此后便每天早晨出去寻找食物。每一个群的成目都忠实地互相依恋,并且同甘共苦。它们在早晨一起到田野、花园或是树上去吃果子。它们布置岗哨守卫整个群的安全,并且注意它们的警报。遇有危险的时候,它们便一起飞走,彼此帮助,一块儿同时回到它们栖息的地方。一句话,它们始终是紧密团结生活在一起的。”
+
它们还爱好和其他的鸟交往。在印度,樫鸟和乌鸦从附近好多英里以外飞到竹丛中来和鹦鹉一道过夜。当鹦鹉出外寻食的时候,它们发挥了极惊人的智慧、审慎和应付环境的能力。以一群澳大利亚的白色美冠鹦鹉为例,它们在出发去劫掠一块农田之前,首先要派出一个值察队——它们栖在农田附近的高树上,而另外一些侦察兵则栖在农田和森林之间的树上传递信号。如果报告说“好”,二十来只美冠鹦鹉便从队伍中散开,飞到空中,向离农田最近的树木飞去。它们还要花费很长时间来详细察看附近的情况,然后才发出全体前进的信号,接着,全队便立刻出发,转眼同就劫掠了那块田地。澳洲的居民很难瞒过鹦鹅的小心谨慎,如果人们用一切办法和武器终于打死了几只鹦鹉,那么,它们以后将变得更加谨慎和警惕,以致能打败人的一切计谋。
+ +毫无疑问,使鹦鹉能得到几乎相等于人的这种很高的智力水平和我们在它们身上所感到的人类情感的,是集体生活的实践。它们的高度智力竟使最好的博物学家把某种鹦鹉,即灰鹦鹉,称为“鸟人”。谈到它们的互相友爱,大家都知道,当一只鹦鹉被猎人扛死了,其他的鹦鹉便在它们同伴的尸体上空盘旋,发出尖锐的怨诉声,据奥社邦说,“它们自己也将为它们的友谊而牺牲”。两只被捕的鹦鹉虽然属于两个不同的种,但也能建立起相互的友谊,如果这两个伙伴当中有一个意外地死了,另一个伙伴有时也将因悲伤而死。很明显,它们在集体中得到的保护,远远超过任何理想地发达了的嘴和爪所给予它们的自卫能力。除了各种较小的鹦鹉以外,其他的鹦鹉是很少有猛禽或哺乳动物敢去攻击的,布利姆说得一点不错,鹦鹉除了人以外几乎没有其他的敌人(他说,鹤与合群的猴子也是这样);他又说:“鹦鹉多半不是死在敌人的爪下,而主要是死于衰老。”只有人类才能消灭它们的一部分,因为人类有更高度的智慧和武器,这些同样也是从结合中得来的。所以,鹦鹉的长寿,可以看作是它们合群生活的结果。至于它们那惊人的记忆力,难道我们不可以说,它之所以发达,也是得力于合群生活、长寿及随之而来的直到很老身心仍十分健全吗?
+ +由上所述,可知个人反对整体的斗争不是唯一的自然法则。互助也和互争一样,同样是一条自然法则,当我们再分析一下另外一些鸟类和哺乳动物的结合以后,这条法则就更加明白了。关于互助这条法则对动物世界的进化的重要性,在前面的几页中已经作了几点提示,但是,在我们再举出几个例证,我们将由此能够得出我们的结论以后,它们的意义就将更加明显。
+ ++ Made with by Agora + +
+ + + + diff --git a/heros/2009-03-01-GavinMendel-Gleeson-a1_l-complex-systems-and-anarchism.html b/heros/2009-03-01-GavinMendel-Gleeson-a1_l-complex-systems-and-anarchism.html new file mode 100644 index 00000000..9f20c030 --- /dev/null +++ b/heros/2009-03-01-GavinMendel-Gleeson-a1_l-complex-systems-and-anarchism.html @@ -0,0 +1,149 @@ + + + + + + + + + +复杂系统与无治主义
++
Gavin Mendel-Gleeson | 2009.03.01
+将人类社会作为复杂系统进行分析,能为我们提供对于历史进程以及资本主义的强项与弱点的新的见解。
+ + + + + +复杂系统理论是一个从突变理论(catastrophe theory)、混沌理论(chaos theory)、控制理论(control theory),尤其是控制论(cybernetics)的传统中产生的科学理论。复杂系统理论的诞生来源于对传统科学的还原论(reductionism)方案的否定。它认为还原论既不必要又难解(intractable)。
+ +传统物理学试图在尽可能小的颗粒度下找到基本规律。然而,现在已经知道,由于在极小的颗粒度下相互作用的性质,预测集合系统的行为在计算上难以实现。例如,水,(大多数情况下)最好用流体流动方程来描述,它可以用较简单的(非线性)方程描述集合行为。试图把它作为1026个相互作用的量子粒子集合波函数在计算上是不可行的。相反,复杂系统理论试图在自然的粒度下描述系统,以便对其行为进行可行的(tractable)预测。
+ +复杂系统中的一个基本概念是涌现行为(emergent behaviour)。或者说,从一个有大量服从简单规则的行为者的系统中,能涌现复杂的行为。这类似控制论者所说的元系统跃迁(metasystem transition)的概念。某些对涌现行为最早的描述实际上来自于奥地利学派,可以在路德维希·冯·米塞斯的写作中看到,他把资本主义的集合行为描述成一种由行为者自利产生的最优解。
+ +系统理论为我们提供了一些经验性的法则,可以作为理解行为者和集合行为者涌现的工具。如果你使简单的系统与复杂的环境相互作用,它保持自己的身份——或者说内部结构完整性——的概率会很低。而复杂系统能够于复杂环境相互作用,并有更高的生存概率。我们在自然界中的简单生物中可以观察到,由于它们的低存活率,它们采取大量繁殖的策略。这与人类采取的方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 +复杂系统理论与社会
+ +为了理解如何用系统理论模拟社会,我们不如从简单的例子看起。在封建欧洲,社会组织层级森严。在系统理论中,我们把它用一个树状的控制图模拟,领主在顶上,佢的直接附庸在下面。很多情况下,在这个结构中,控制了等级制度的领导就近似控制了整一群人。这有许多的后果。如果这个系统的行为可以用领主的行为来模拟,那么这个系统的行为就必不能比领主更复杂。因此,这个系统仍是简单的。这也意味着这个系统能轻易地一致行动。它可以率领军队,并与其他的封建国家简单地交互。
+ +实际上,完美的控制层级是不存在的。总是会有横向的控制链接和多样的同谋行为,等等。然而,对于封建制而言,这个模型仍然是个不错的近似。随着我们在历史上的推移,到了早期资本主义,我们逐渐注意到向更「混合式」的控制模式的变化,其中横向连接更多,并且系统可能发展出更去中心化、更复杂的行为。此外,它变得不那么脆弱了。我们或许可以猜想,资本主义出现时,封建制度某种意义上注定要灭亡,因为交互环境变得太复杂了。
+ +现代世界已经转向了高度互联的网络模式的资本主义。在系统联通性的框架内,这几乎是封建主义的对立面。关于系统模型,有几件事必须要注意。系统可以有非常不同的内部结构。高度的互通性不排除某些内部模式。事实上我们知道很多复杂系统,包括社交网络,它们的无结构并不「随机」。内部结构可以对涌现行为有很大的影响。每一个网络都是不同的。
+ +进一步讲,一个系统的涌现行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行动者交互的模式。当下的经济体系是资本主义社会关系模式的产物。资本主义从这些社会关系中涌现,一点也不「自然主义」。它是人与人的社会体制的次要产物。将行动者原子化的方式是任意的。实际上,系统常常可以被重原子化,形成不同的行为者与交流的概念。这里有个很好的例子:阶级政治。在国家、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的分析框架下,实体与它们之间的交互被物化(reify)了,因此分析起来比大众交互容易得多。这样,我们有了一个可行的经济学推理的机制。这与新古典主义知识框架下对阶级动因的完全忽视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 +结构与行为
+ +在无治主义者思考无治主义与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时,系统的集合行为与其控制行为的关系十分有启发性。理想化的层级可以用控制它的实体来模拟。这些集合体可以进行所谓「一致」(coherent)的行动。军队是个一个不错的例子。然而,这些一致系统理论上的目标只能有简单的描述。比方说种族灭绝,它可以被简单地描述,我们可以预料军队能够执行这个描述。然而,「在伊拉克建立民主」则是军队做不了的事。
+ +民主国家与大型企业通常类似混合式模型的层级。这些系统逐渐呈现出比单个行动者更复杂的行为。它们的行为,逐渐变得不那么「一致」,但更「相关」。你不能指望事情发展完全一致,但是整个系统会往一个大致相关的方向发展。你还可以预料到,一些混合系统能够适应比单个行为者能够适应的更复杂的环境。
+ +最后,在一个几乎没有层级的概念的网络系统里,有可能出现真正复杂的涌现行为。这样的例子包括人类身体和社交网络。
+ +当下的政治结构
+ +国家,作为一个相当层级化的生物,想要让事情运作更加一致。然而它最大的弱点在于它无法解决那些描述非常复杂的问题。比方说,军队和国家发现它们越发无法应对游击战与恐怖主义的涌现。这些社会结构所用的组织模式是高度去中心化、高度非层级化的。说到底,国家几乎没有可能根除这些运动。国家必须找到任务目标的简单描述,这让它在根本上处于劣势,因为它处理复杂性的能力比较有限。然而,资本主义与企业全球化是更可怕的生物。它们的内部结构是高度网络化的。这些生物灵活地跨越国家边界。它们的集合行为极度复杂。没有人理解股票市场是怎么(不)运作的。同时,资本主义极度的强健,能够以马克思没想象到的方式适应不同的环境。若要战胜这种敌人,唯一的可能是至少与其相当的复杂性。
+ + + +革命与结构
+ +复杂系统的整体行为和属性取决于个体交互的机制。在这个意义上,人类交互有可能产生在行为者交流层面上的反馈循环,能够催生系统性的根本转变。这意味着全球性的极端变化是可能的。革命正是转变交互机制导致的根本性的涌现性质的转变。
+ +复杂系统告诉我们没有唯一正确的社会交互模型。假设我们能详细掌握交互模式,并且假定它是不变的(原子级的行动者之间的社会交互不变),而且这个世界严格意义上服从决定论,我们也得不到一个能预测结果的社会理论。可以用来宣称不可避免的「历史的进程」的实证主义或自然主义的方法是不存在的。它在计算上和方法论上都是不靠谱的。
+ +那么,在运用于人类社会与革命性变化的思考方面,复杂系统理论能够告诉我们什么呢?我们从自然科学中经验研究的领域以及历史信息中知道,根本性的范式变化实际上是很自然的,即便它们几乎无法预测。社会秩序的革命在历史上一再发生。
+ +在真正全新的社会秩序的出现中,有几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就那些创生性的产生这些变化的事件而言,它们通过旧秩序日益混乱或衰败的过程发生。这通常包括向旧体制中注入巨量的能量。当这些能量事件消散时,新的秩序便逐渐强化。
+ +对称性破坏(symmetry-breaking)是一个常见的系统性行为,它在范式变化的语境下尤为有趣。当一个系统因为一个微小的局部偏离而走向了两个可能中较低的那一个时,对称性破坏便发生了。对于外部观察者来说,集合行为的选择可能显得很任意。事实上,它源于系统行为中的微小内部波动。
+ +无治共产主义,在复杂系统的语境下,是一个对涌现行为以及个体行为的描述。它要求整体性上的共产主义,社群之间的互助,以及依照面对的问题的规模采取合作的、集体的决策及解决措施。同时,它要求直至个体水平的层级和强制权力的消灭。在复杂系统的框架中,无治共产主义实际上似乎有很好的生存机会。它将无层级的网络模型作为人类组织的出发点。这意味着在理论上,它具有呈现复杂涌现行为的能力。
+ +此外,革命组织的作用可以被视为保持革命的自由意志主义的关键。在革命的情况中,微小波动可以产生不合比例的巨大影响。新社会的核心将存在于那些有着适合于运动的组织的倾向当中。因此,至关重要的是,组织倾向必须要有结构上的完整性,以及对于交互动因的可复制的知识,后者对于将广泛的运动成型为自由共产主义是不可少的。
+ +在战术层面上,用复杂系统思维进行分析解答很多问题,但也留下很多问题。从这个角度看,许多涌现行为事先没有办法计算,只能用经验研究或者是更弱的找历史类比的方法决定。我们仍然面对着困难的问题。我们必须找到其战术最利于阶级斗争升级的解决方案。此外,我们必须找到最利于拓展、复制的内部结构,以便它们在革命时刻中出现的高度敏感期的实施。
+ + + ++ Made with by Agora + +
+ + + + diff --git a/heros/2022-08-05-ElinBjarnegard/.-a1_l-armed-violence-and-patriarchal-values.html b/heros/2022-08-05-ElinBjarnegard/.-a1_l-armed-violence-and-patriarchal-values.html new file mode 100644 index 00000000..9998e0d0 --- /dev/null +++ b/heros/2022-08-05-ElinBjarnegard/.-a1_l-armed-violence-and-patriarchal-values.html @@ -0,0 +1,224 @@ + + + + + + + + + +暴力与父权:泰国男子从军经历调查
++
Elin Bjarnegård, et al. | 2022.08.05
+本研究超越男女二元性的论调,强调男性内部对于暴力的态度因意识形态影响而存在分化:志愿参军的人通常更亲近父权制意识形态,而不是军队塑造了士兵的父权思想;强制参军对不希望主动参军人士的父权思想并无明显影响。
+ + + +本研究通过对泰南三府年轻男性进行调查,探索了参加武装暴力与父权价值观之间的关系。研究1发现父权价值观更强的男性更容易志愿加入准军事部队。研究2利用泰国征兵抽签所带来的自然实验,比较了非自愿应征入伍服兵役的男性与参加抽签但未入伍的男性的调查回答,发现两组在父权价值观方面没有差异。本文结论是,父权价值观促使人们自愿参与武装冲突,而在冲突地区应征服兵役不会导致士兵父权价值观的变化。
+ +一、导言
+ +最近的研究提出了一种新的解释,有可能更准确地缩小在暴力冲突局势中选择拿起武器的人的范围:具有父权价值观(patriarchal values,认同男性对女性的系统性支配地位)的人。一系列研究表明,关于男子气概(masculinity)和性别歧视的观念与支持暴力极端主义有关。本文从两个重要方面推进了这一研究:(1)研究了在武装冲突中,个人父权价值观强弱与通过资源加入政府准军事单位自愿参与有组织暴力活动之间的联系;(2)通过分析泰国的征兵抽签这一自然实验(natural experiment),研究了参与有组织暴力到个人父权价值观强弱之间的反向因果关系的可能性。
+ +二、武装暴力与父权价值观之间的联系
+ +在过去的三十年中,性别平等与战争暴力之间的关系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但侧重于个人层面的文献受到的学术关注较少。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在解释暴力行为成因时,性别价值观在社会和个人层面上都起着重要作用。父权制价值观被视为男女二元性别秩序的一部分,将男性置于女性之上,且这种父权制价值观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从父权制价值观转向性别平等的价值体系,意味着维护男女二元对立的界限日益模糊,并且二者平等。父权价值观与暴力倾向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多地被记录,而且往往集中在“他者化”(othering)过程中。他者化是一个区分“我们”和“他们”的过程,是构成父权价值观基础的性别秩序所固有的,也是合理化(rationalization)对他人实施肉体伤害的必须部分。尽管实施暴力行为往往与男性和男子气概的理想有关,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男性生物学上都具有同样的暴力倾向。同样,女性也可能是战时暴力的施暴者。因此,重点在于意识形态而非性别对于参与暴力的影响,从而需要从男性内部入手,研究参与暴力与不参与暴力的男性的不同及其原因。但是,研究父权价值观与暴力行为之间的因果关系仍然是一项重大挑战:这种既定的联系可能是由于以性别平等为导向的社会和个人不太支持暴力,也可能是由于暴露于冲突和暴力的社会和个人变得不那么支持性别平等。
+ +个人对暴力的增值化(valorization,赋予某事物价值)通常归因于社会化(socialization)进程。研究表明,暴力既可以通过代际传播,也可以通过影响儿童待遇的文化规范传播。具体而言,曾被家暴或目睹家暴的男孩随后更可能坚持父权价值观,最终更可能选择参与政治暴力。北美的一些调查研究表明,具有平民背景和军事背景的个人在特征和价值观上有所不同,这是因为参军前已经形成了某种亲军队的价值观的年轻男性倾向于自我选择加入部队。
+ +然而,其他一些论述则将对暴力的增值化与服役经历直接联系起来。例如,在越战期间服兵役的美国男性因暴力犯罪而被监禁的可能性显著增加。另一方面,国际安全援助部队中瑞典士兵在阿富汗服役前后的价值观基本保持稳定。
+ +在女权主义安全研究中,“军事化男子气概”(militarized masculinities)这一概念已发展为捕捉军事暴力与男子气概之间的特殊关联。军事化男子气概通常的特点被认为是“强壮、吃苦耐劳、具有侵略性的男性异性恋取向、恐同、重视庆祝同性友谊、实施有控制的攻击行为、以最小的抱怨完成任务”。尽管军事化的男子气概包含了相当多的特征,但在本文讨论中,军事化的男子气概有两个决定性的特征:其与男子气概的联系和对暴力的增值化:一个真男人应该具有战士的品质。女性被赋予了柔弱和看护的二等角色,而未能“像个战士”的男性则会受到羞辱。
+ +军事化男子气概指的是这样一种主张,即“与男子气概相关的刻板印象中的特质可以通过兵役,尤其是战斗来获得/证明”。这句话表明男子气概可以在军事环境中获得(acquired)和证明(proved)。第一种说法说明服兵役或参加战斗的经历会使男性具备某些特质。第二种观点认为这些特质是来自早年社会化过程,并且参军后就能表现出来。这种模棱两可的关系提出了父权价值观与暴力之间因果关系的问题。更具体地说,它提出了军事化男子气概的理想主要是通过自我选择(参军前)还是军事社会化(参军后)来实现的问题。
+ +三、志愿参军与军队招兵
+ +有关主动参加暴力行动的研究将军事冲突环境解释为已经社会化的个人可以将男子气概和暴力增值化的地方。一项关于越共游击队招募情况的研究强调对许多年轻新兵来说“赢得荣誉的渴望,或许只是赢得社区的尊重”是他们加入游击队的主要原因。对军人阳刚之气的认同往往是参军的主要动机之一。
+ +许多军事组织依赖于吸引志愿者和激励应征者,而将男孩转变为真正男子汉的理念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力工具。从国家的角度来看,军事化男子气概的概念有利于军队招募“不怕死”的士兵。当军队把自己塑造成充满阳刚之气时,就会吸引某一类渴望这种改变的人。这与军事化男性气质内涵——“真正的男人是士兵,真正的士兵是男人”——不谋而合。从这个角度来看,军事化男性气质的构建早在入伍之前就已开始。
+ +四、反向因果关系的可能性:军事社会化
+ +军事社会化意味着与军事组织具体相关的经历塑造了个人的价值观。在这里,士兵所处的环境会塑造和重塑他们的兴趣以及身份。军队也要求向未来的士兵有效地灌输有利于实现(使人成为士兵)的思想和价值观。作为一个以男性为主导的组织,军队的职能以暴力为基础,因此军队鼓励军事化的男子气概,将其作为诱导男性成为战士的一种手段。这种转变需要特定的方法、仪式或做法,旨在培养出愿意为某一事业杀人和献身的士兵。这一过程被描述为旨在摧毁士兵的个性,代之以对部队的认同。
+ +然而,军事经历在多大程度上将男性社会化为军事化的男子气概,以及哪些类型的实践、方法或经历引发了这种社会化,这些问题尚未得到深入探讨。
+ +五、募兵与征兵制情境中的男性军人气质
+ +有些人被迫征召入伍而绝不会自愿参战;有些人乐于为国家服务;而对其他人来说,参军是为了钱。一些国家实行征兵制,而另一些国家则依靠志愿兵。不同类型的军事环境也可能刺激不同类型的社会化进程。例如,准军事部队或游击队可能不要求在入伍前接受正规军事训练;服兵役可能不会有任何战斗经历;但在冲突不断的国家,即使是刚入伍的新兵也可能经历战斗和死亡威胁。
+ +本研究的重点是泰国,该国拥有规模庞大的准军事单位与泰国皇家武装力量(RTARF)并肩作战,后者采用抽签征兵的方式服兵役,兵役一般为两年左右。RTARF的应征入伍者的训练以通过惩罚和社会及心理压力暴力灌输纪律而著称。所有年满21岁的男性都必须在每年4月应征入伍。
+ +此外,泰国有许多男子和少数妇女自愿加入各种准军事部队。随着服役年限的增加、晋升和在不稳定的边境地区服役而获得经济奖励。泰南三府(北大年、也拉、那拉提瓦)自2004以来就因持续叛乱而成为冲突地区。这种在冲突地区活跃的不同军事组织的组合有助于研究自我选择加入准军事组织,以及通过服兵役实现社会化的情况。
+ +军事化男子气概是通过归属身份和表现身份的组合来实现的。泰国以性别广泛的流动性和对变性人(kathoeys)相对较高的容忍度和能见度而闻名。但是泰国军队在这方面是保守的,只征召给那些认同、被认定男性身份、并在法律上被承认为男性的人。变性人通常可以免服兵役,但在征兵日获得免服兵役所需的程序往往涉及羞辱和骚扰。
+ +研究1是对自我选择加入两类泰国准军事组织的研究:社区民兵(Community Militias),和游骑兵(Rangers)。
+ +社区民兵是泰国南部最大的武装组织。政府已将社区民兵的正规军部分(Or Sor,正式名称为国土防卫志愿军)扩大到约7,200人。社区民兵志愿者被招募到自己的村庄服役,为政府基础设施和政府官员提供保护。Or Sor每月领取工资,但其他村庄或社区民兵则不是。社区民兵一般只由男性组成,尽管妇女加入民兵组织没有任何正式障碍。
+ +游骑兵(Thahan Phran)是另一个准军事团体,是一支由陆军和海军陆战队组成的轻步兵。他们经常与边境巡逻警察(BPP)一起行动,接受作战训练。加入游骑兵者必须是年龄必须在18至29岁之间不分男女的泰国公民。女性在游骑兵中仍占少数。他们需要接受45天至6个月的初级培训。游骑兵报酬平均每月估计为13,500泰铢(约合440美元)。他们每次服役四年,经常被派往战区。游骑兵需要在偏远地区和小路上进行小规模徒步巡逻。他们在检查站巡逻,但有时也在林区扎营。
+ +研究2则研究了泰国军队抽签征兵的制度。根据1954年《兵役法》,泰国所有男性公民在18岁时都要登记服兵役,直到进入军事预备役或被免除军事义务。每个年龄组中大约有1/4的人将在中学期间通过领土防御学生训练进入预备役。那些没有参加培训的人在21岁时将继续登记服兵役,然后必须向征兵部报到,参加高等教育则入伍可被推迟,但是26岁以后不可再延期。
+ +在征兵时,极少数高级僧侣和身心残疾者被永久免服兵役。其余的人可以选择放弃抽签主动服兵役。如果放弃抽签的人数不足以满足军方的征兵配额,军方将为剩余的男性举行抽签。抽签抽中红卡的人必须服兵役,其余抽中黑卡的人被转移到预备役不必服兵役。放弃抽签的原因可能包括:拥有高中或本科学历的人放弃抽签的服役期更短;对参军感兴趣;被薪水所吸引。绝大多数男性参加抽签来试图免服兵役。许多人声称害怕服兵役,因为应征入伍者可能在战区服役,且虐待新兵的报道时有发生。
+ +六、实验设计与方法
+ +本文在泰国南部进行了一项调查,将征兵抽签作为实验组成部分。第一阶段随机选择300个村庄作为数据组(cluster),其中有100个位于泰南三府。对于每个数据组,抽样分为3个类别:(1)参加征兵抽签并必须服兵役的男性,(2)参加抽签但未被选中服兵役的男性,以及(3)放弃抽签并服兵役的男性。每个类别在每个村均采访5名男性,参见表1。
+ ++▲ 表1:样本组
+ +本文的实证研究由两部分组成(见表1)。首先本文分析了在泰南三府,具有更多父权价值观的男性是否更容易自愿参加准军事组织。研究1作为观察性研究,使用了两个可变因变量。第一个问题是受访者是否参加社区民兵,第二个问题是受访者是否参加游骑兵。研究1采用了所有3类参与者的数据,但只包括居住在泰南三府的人。因此,研究1中分析的受访者人数为1500人(三个类别各500人)。
+ +研究2探讨了反向因果关系的可能性,并检验了义务兵役过程的军事社会化对新兵父权价值观的影响。研究2以征兵抽签的形式进行了自然实验。将第一类(实验组,抽签后必须服兵役)与第二类(对照组,抽签后免服兵役)进行了比较。因此,研究2中分析的受访者人数为3000人(两类各1500人)。
+ +父权价值观通过一个基于受访者对性别平等态度的5个问题的指数进行量化,这些问题涉及受访者在多大程度上同意以下观点:1、男性比女性更适合担任政治领袖;2、男性更适合担任企业高管;3、大学教育对男孩比女孩更重要;4、丈夫应该在家庭中做出重要决定;5、女性应该容忍暴力,以便家庭团结一致。
+ +研究1还使用了几个额外的变量作为控制变量,并在稳健性测试中使用,其中包括指示受访者是否有孩子、教育状况、收入和婚姻状况的变量。由于研究1使用了所有三类受访者,本文还使用了虚拟变量来指示受访者属于哪一类。同时,为了测试研究2中自然实验的平衡性,本文同样使用了七个涉及在年轻男性在征兵抽签之前已经确定的7个属性作为变量:年龄、是否为穆斯林、是否为马来穆斯林、受访者的父亲是否在军队服役、受访者成长时在家中讨论泰南三府情况的程度、受访者成长时在看到母亲被打的频率,以及受访者成长时被打的频率。这些变量也用作研究1中的额外控制或稳健性检查。
+ +七、实验结果
+ +研究1:关于自我选择加入准军事单位服役的观察性研究
+ ++▲ 图1:逻辑回归结果
+ +研究1旨在确定我们父权价值观的变化是否部分是由个人自我选择加入准军事组织来解释的。本文预期具有更多父权价值观的男性更可能参与有组织的暴力。
+ +图1显示了逻辑回归测试结果,点和菱形表示系数,水平线表示95%的置信区间。本部分的样本仅限于居住在泰南三府的受访者。第一个因变量是参与社区民兵,第二个因变量是参加游骑兵。“父权价值观”(Patriarchal Values)对这两个因变量的预期方向都有很强的显著影响。样本还包括放弃抽签主动服役的男性(“放弃”,Waived),而这类男性在未来更可能参与准军事活动。
+ +下一个控制变量(“未被家暴”,Not Beaten Home)衡量儿童时期的暴力经历。那些说自己很少在家里被打的男性参与准军事活动的可能性要小得多。本文将此解释为在童年时期更频繁遭家暴的男性了解到暴力是处理冲突的适当方式,这使他们更有可能参加有组织暴力行动。此外,童年遭受殴打的经历很可能会导致成年后更高的父权价值观。我们发现“马来穆斯林”(图中显示为Malay Muslim)和佛教徒同样倾向于参加社区防御志愿者团体,但马来穆斯林成为游骑兵的可能性要小得多,因为游骑兵在泰南三府的马来穆斯林中广受鄙视。下一个控制变量反映了受访者在成长过程中与家人讨论泰南三府暴力局势的频率(“讨论频率”,Talk Before 18)。讨论情况较多的男性更有可能参与准军事活动。本文认为,这可能既反映了受访者本身的自我选择,也反映了人们可能会更多地谈论冲突的地区代表本地区受冲突影响严重,因此更容易被准军事组织招募。下一个控制变量是受访者是否有孩子(“有孩”,Have Children):父亲更有可能因为经济原因加入游骑兵。最后,受过高等教育的男性更可能成为游骑兵,可能反映了政府热衷于招募受过较高教育的人。
+ +研究1中的主要解释性变量“父权价值观”在泰南三府有25%的观测值缺失。这是一个相对较大的缺失比例,因此本文研究了缺失情况,并进行了替代测试,包括进行使用多重插补法(multiple imputation,通过创建几个不同的合理估算数据集,并组合从每个数据集中获得的结果来消除缺失数据的不确定性)。总之,“父权价值观”的缺失与研究1中的因变量没有系统的相关性,遗漏值不太可能严重破坏对研究1结果的有效性。
+ +结果是,更高水平的“父权价值观”与更高的志愿参与社区民兵和游骑兵的可能性存在稳健的相关性。现在本文想从实质上了解这种效应的强度。转化逻辑回归系数为更直观的OR值(odds ratio,指事件A在B在场的情况下发生的几率与事件A在没有B的情况下的几率之比)或概率,只有对于一组固定在相同值并使用相同样本的特定解释变量才有意义。更重要的是,在我们的情况下,参与我们模型样本的基线概率不是很有意义,因为本实验的样本不具代表性。例如,实验1样本中泰南三府高达28%的受访者很少或更频繁地参加游骑兵活动(代表他们至少参与了游骑兵单位),这可能比泰南三府同一年龄段的所有男性中参加游骑兵的总体比例更高(因为本实验对参军的男性进行了过多抽样)。因此,基于本文数据参与的绝对概率本身就不那么有趣,更有意义的比较是不同个体之间的相对差异。下面本文展示了两个拼接图,展示了父权价值观(分为四个阶段)与参与暴力之间的关系。
+ ++▲ 图2:父权价值观与社区民兵参与度的相关性
+ +如图2所示,在参与社区民兵活动方面,父权价值观最低和最高的人之间存在相对较大的差异。在父权价值观最低的男性参加社区民兵的男性比例相对较小(37%)。具有最高父权价值观的男性比例要大得多(60%)。同样,在图3中,父权价值观最低的男性有24%参加了游骑兵,而34%的父权值最高的男性参加过游骑兵。
+ ++▲ 图3:父权价值观与游骑兵参与度的相关性
+ +研究2:关于征兵抽签作为自然实验的研究
+ +研究2调查了军事社会化对希望通过参加抽签逃避兵役的男性的父权价值观的影响。表2展示了几个控制变量的值,这些变量是指七个在年轻男性在征兵抽签之前已经确定的属性,最后一行显示了服兵役对父权价值观的处理效应(treatment effect)。
+ ++▲ 表2:控制变量与父权价值观的处理效应
+ +第一行显示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平均年龄不同,因为样本中的最低年龄是21岁。年龄在21至23岁之间的人如果抽中了红卡不得不服兵役,则无法接受采访。因此,最年轻的受访者更可能属于不必服役的男性类别。接下来的两行显示,穆斯林和佛教徒同样有可能抽中了红卡,如果只将说马来语的穆斯林与其他样本进行比较,这一点也成立。同样,这些群体在“父亲服兵役”(Father served)、“讨论频率”(Talk Before 18)和“母亲被家暴”(Mother beaten)等变量方面是平衡的。服役的年轻男性说他们“被家暴”(Beaten at Home)的可能性在统计学上显著地小,但该差异数值上很小,很可能是随机效应。
+ +最后一行显示,两组样本的“父权价值观”没有显著差异,表明被强制征召入伍对性别平等的态度没有影响。本文大量的观测样本意味着即使是非常小的影响也会被检测到。考虑到抽中红卡和服兵役的待遇是随机分配的,有充分的理由得出结论:军事社会化对父权价值观变化没有因果关系。
+ +作为稳健性测试,本实验还分别测试了父权价值观五个调查问题中的每一个的处理效应,未发现任何效应。
+ +在另一项替代测试中,本实验放宽了实验同质性(treatment homogeneity)的假设。本实验首先将实验处理限制在服役期间遭受过武装冲突的应征入伍者身上。下文报告的结果进一步强化了本文的结论。
+ +本实验向服役人员提出了10个问题,例如是否看到一名阵亡士兵、靠近炸弹以及向敌人开枪。41%的人经历过这种暴力,但这种经历对他们的父权价值观没有显著影响。本实验还验证了,任何服役军种对父权价值观没有显著影响。
+ +实验组(抽签)和对照组(未抽签)的父权值指标上的缺失值数量没有显著差异。因此该缺失不太可能对研究2的结果构成威胁。此外,一个发现表明军事社会化具有显著影响:服役的男性更有可能认为在军队服役的男性应该比没有服役的更受尊重。这一结果和其他类似的结果增强了对实验有效性的信心,并确实发现了军事社会化的影响。因此,即使士兵存在被军事社会化,对性别平等的态度在很大程度上还是不受服兵役的影响。
+ +八、结论
+ +本文探讨了一个更广泛的基本问题,即父权价值观是促使人们决定参与暴力,还是暴力经历影响了父权价值体系。本文调查了那些已经被社会化为持有父权价值观的人是否更有可能主动成为潜在的暴力角色,或者是否是因为在冲突地区非自愿服役而加强了持有父权价值观念的厌女(misogyny)情绪。
+ +在第一项研究中,本文发现持有父权价值观与在武装冲突中志愿参加准军事部队之间存在着强烈而稳健的关系。这表明自我选择是理解军事化男子气概和参与暴力的联系的重要因素。在第二项研究中,本文发现实验组(强制服役)和对照组(未服役)之间的父权价值观没有显著差异。换言之,没有证据支持军事社会化会强化个人的父权价值观。
+ +这项研究存在重要局限性:这项研究中说明,服兵役不会影响个人厌女情绪,但本文没有研究的军事化男子气概的其他方面(如吃苦耐劳)可能会受到影响。此外,本研究强调超越性别二元性,通过研究男性接受父权价值观的程度的变化,可以对男性与暴力之间的联系和因果关系有了更好的理解。
+ ++ +
Elin Bjarnegård,乌普萨拉大学政府学部副教授
+ +Anders Engvall,斯德哥尔摩经济学院研究员
+ +Srisompob Jitpiromsri,宋卡王子大学和平研究所助理教授
+ +Erik Melander,乌普萨拉大学和平与冲突学部教授
+ +编译:郑嘉隽
+ ++ Made with by Agora + +
+ + + + diff --git a/hkers.xml b/hkers.xml index 0c4524da..408e64cf 100644 --- a/hkers.xml +++ b/hkers.xml @@ -1,4 +1,4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 C2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 C2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VOL.46 + VOL.45 VOL.44 diff --git a/index.html b/index.html index fd5e4576..c8c4e423 100644 --- a/index.html +++ b/index.html @@ -10,7 +1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UNITE THE PUBLIC ♢ VOL.47 © MMXXIV
UNITE THE PUBLIC ♢ VOL.46 © MMXXIV
走向更进步的联合体
- +复杂系统与无治主义
+ -Heidi Hartmann | 1979.06.01
-女性主义社会主义者,必须组织一种既解决反对父权制,也解决反对资本主义的斗争实践。我们必须坚持要创建一个相互依赖、认同解放而非耻辱的社会。
+Gavin Mendel-Gleeson | 2009.03.01
+将人类社会作为复杂系统进行分析,能为我们提供对于历史进程以及资本主义的强项与弱点的新的见解。
-< Full Article >
+< Full Article >
< 网左实践总结
+ 暴力与父权:泰国男子从军经历调查
- 番茄米线 | 2022.12.16
-
“网左”总体来说确实是进步的,他们要比一些麻木者、漠不关心者和肉食者进步得多,他们是在资产阶级残酷压迫下抱团取暖的、可以接触到网络生活的群众。而“网左”形成的“左圈”也为许多来寻找答案的迷茫者,如一年半前的我,提供了资源和平台。
+Elin Bjarnegård, et al. | 2022.08.05
+本研究超越男女二元性的论调,强调男性内部对于暴力的态度因意识形态影响而存在分化:志愿参军的人通常更亲近父权制意识形态,而不是军队塑造了士兵的父权思想;强制参军对不希望主动参军人士的父权思想并无明显影响。
-< Full Article >
+< Full Article >
@@ -107,14 +107,14 @@< 巴枯宁瑞士演讲・三
-
+ 动物之间的互助
+
- 米哈伊尔·巴枯宁 | 1871.05.03
-
亲爱的同志们,上次说1789~1793年革命中,中产阶级有意无意间助用平民之力,筑其权力于封建世界废墟之上。从此以后,他们成为统治阶级。
+彼得·克鲁泡特金 | 1890.09.30
+生存竞争 互助 自然法则和逐步进化的主要因素 无脊椎动物 蚂蚁和蜜蜂 鸟类 猎食和捕鱼的结合 合群性 小鸟之间的互相保护 鹤和鹦鹉
< Full Article >
+< Full Article >
@@ -126,6 +126,22 @@<
+
+
+ 尋香記
+
+
+ 東加豆 | 2024.09.02
+ 我七月初就知道「尋香記」這個展覽了,但一直沒有動身,身心靈也像一個木頭人。為什麼呢?如果這是在二十年前,我肯定會在第一天第一時間就衝過去,興奮得不得了。想想也是挺有意思,我跟香味這東西,總算是有些不解之緣吧。八月的最後一天,我終於踏進了展廳。不過,就算來晚了,那份對香氣的喜愛,還是一點都沒少。有心動,也有感動。
+
+
+ < Full Article >
+
+
+
+
+
+
2024盂蘭雜記
@@ -142,6 +158,24 @@ <
+
+ 李文亮医生,你好
+
+
+ CrazyArticle | 2024.08.29
+ 李文亮医生:
+
+您好。当我第一次知道您的时候,您已经去世,我是在新闻联播上得知您被平反的事,那一天,2020年3月19日。当时我正被关在广州市第一看守所。
+
+
+ < Full Article >
+
+
+
+
+
+
拍打詠
@@ -258,37 +292,7 @@ <
-
- 胰暢詠
-
-
- 東加豆 | 2024.08.22
- 腹痛如刀夜未央,
-
-急診方知胰病傷。
-
-
- < Full Article >
-
-
-
-
-
-
-
-
- 孟加拉——两个女人的角斗场
-
- 马屿人 | 2024.08.22
- 孟加拉政府终于正式接受最高法院判决,将给“自由战士”与其亲属的公务员配额降到5%,93%的公务员岗位面向社会择优录用。而此时,孟加拉青年的抗议活动已经持续了一个多月时间,进入暴力冲突也有两个星期,至少174人死亡,超过2500人被捕。
-
-
- < Full Article >
-
-
-
@@ -1285,6 +1289,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46
+
VOL.45
VOL.44
尋香記
+ + +東加豆 | 2024.09.02
+我七月初就知道「尋香記」這個展覽了,但一直沒有動身,身心靈也像一個木頭人。為什麼呢?如果這是在二十年前,我肯定會在第一天第一時間就衝過去,興奮得不得了。想想也是挺有意思,我跟香味這東西,總算是有些不解之緣吧。八月的最後一天,我終於踏進了展廳。不過,就算來晚了,那份對香氣的喜愛,還是一點都沒少。有心動,也有感動。
+ + +< Full Article >
+2024盂蘭雜記
@@ -142,6 +158,24 @@<
+
+ 李文亮医生,你好
+
+
+ CrazyArticle | 2024.08.29
+ 李文亮医生:
+
+您好。当我第一次知道您的时候,您已经去世,我是在新闻联播上得知您被平反的事,那一天,2020年3月19日。当时我正被关在广州市第一看守所。
+
+
+ < Full Article >
+
+
+
李文亮医生,你好
+ + +CrazyArticle | 2024.08.29
+李文亮医生:
+ +您好。当我第一次知道您的时候,您已经去世,我是在新闻联播上得知您被平反的事,那一天,2020年3月19日。当时我正被关在广州市第一看守所。
+ + +< Full Article >
+拍打詠
@@ -258,37 +292,7 @@<
-
- 胰暢詠
-
-
- 東加豆 | 2024.08.22
- 腹痛如刀夜未央,
-
-急診方知胰病傷。
-
-
- < Full Article >
-
-
-
胰暢詠
- - -東加豆 | 2024.08.22
-腹痛如刀夜未央,
- -急診方知胰病傷。
- - -< Full Article >
-孟加拉——两个女人的角斗场
- -马屿人 | 2024.08.22
-孟加拉政府终于正式接受最高法院判决,将给“自由战士”与其亲属的公务员配额降到5%,93%的公务员岗位面向社会择优录用。而此时,孟加拉青年的抗议活动已经持续了一个多月时间,进入暴力冲突也有两个星期,至少174人死亡,超过2500人被捕。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