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om cd731fb40cee6d43c3c7052e4c72c2cfbd8df3be Mon Sep 17 00:00:00 2001 From: theagora Date: Fri, 26 Apr 2024 11:45:54 +0800 Subject: [PATCH] =?UTF-8?q?0x28=20Build=20VOL.40=20=C2=A9=20MMXXIV=2014801?= =?UTF-8?q?c4?= MIME-Version: 1.0 Content-Type: text/plain; charset=UTF-8 Content-Transfer-Encoding: 8bit --- 404.html | 6 +- about/index.html | 2 +- c1/index.html | 54 +- c1/page10/index.html | 54 +- c1/page11/index.html | 54 +- c1/page12/index.html | 54 +- c1/page13/index.html | 54 +- c1/page14/index.html | 30 +- c1/page2/index.html | 54 +- c1/page3/index.html | 54 +- c1/page4/index.html | 54 +- c1/page5/index.html | 54 +- c1/page6/index.html | 54 +- c1/page7/index.html | 54 +- c1/page8/index.html | 54 +- c1/page9/index.html | 54 +- c2/index.html | 6 +- c2/page10/index.html | 6 +- c2/page11/index.html | 6 +- c2/page12/index.html | 6 +- c2/page13/index.html | 6 +- c2/page14/index.html | 6 +- c2/page15/index.html | 6 +- c2/page16/index.html | 6 +- c2/page17/index.html | 6 +- c2/page18/index.html | 6 +- c2/page19/index.html | 6 +- c2/page2/index.html | 6 +- c2/page20/index.html | 6 +- c2/page21/index.html | 6 +- c2/page22/index.html | 6 +- c2/page23/index.html | 6 +- c2/page24/index.html | 6 +- c2/page3/index.html | 6 +- c2/page4/index.html | 6 +- c2/page5/index.html | 6 +- c2/page6/index.html | 6 +- c2/page7/index.html | 6 +- c2/page8/index.html | 6 +- c2/page9/index.html | 6 +- columns.xml | 469 ++++++----- .../2024-02-21-a-brief-history-of-coffee.html | 166 ++++ columns/2024-02-22-dance-tonight.html | 243 ++++++ ...24-02-22-not-at-the-table-on-the-menu.html | 149 ++++ feed.xml | 2 +- heros.xml | 776 ++++++++++++++---- ...-revolutionist-6-after-returning-home.html | 371 +++++++++ ...6YouthSpace-a1_c-dali-706-youth-space.html | 391 +++++++++ ...24-03-21-JensenHuang-a1_l-transformer.html | 294 +++++++ hkers.xml | 2 +- hkers/index.html | 6 +- index.html | 133 +-- 52 files changed, 3104 insertions(+), 782 deletions(-) create mode 100644 columns/2024-02-21-a-brief-history-of-coffee.html create mode 100644 columns/2024-02-22-dance-tonight.html create mode 100644 columns/2024-02-22-not-at-the-table-on-the-menu.html create mode 100644 heros/1899-09-30-PeterKropotkin-a1_r-memoirs-of-a-revolutionist-6-after-returning-home.html create mode 100644 heros/2024-01-30-706YouthSpace-a1_c-dali-706-youth-space.html create mode 100644 heros/2024-03-21-JensenHuang-a1_l-transformer.html diff --git a/404.html b/404.html index 4cdd7314..7655c05b 100644 --- a/404.html +++ b/404.html @@ -10,7 +1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51,7 +51,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UNITE THE PUBLIC ♢ VOL.39 © MMXXIV
+
UNITE THE PUBLIC ♢ VOL.40 © MMXXIV
@@ -122,6 +122,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39 + VOL.38 VOL.37 diff --git a/about/index.html b/about/index.html index 69bae382..79bac417 100644 --- a/about/index.html +++ b/about/index.html @@ -10,7 +10,7 @@ PEN⓪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diff --git a/c1/index.html b/c1/index.html index a06eacb0..47a6ee7f 100644 --- a/c1/index.html +++ b/c1/index.html @@ -10,7 +10,7 @@ Columns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12 +60,36 @@

The Republic of Agora

Columns

-
UNITE THE PUBLIC ♢ VOL.39 © MMXXIV ♢ C1
+
UNITE THE PUBLIC ♢ VOL.40 © MMXXIV ♢ C1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22,6 +322,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39 + VOL.38 VOL.37 diff --git a/c1/page10/index.html b/c1/page10/index.html index c082c7cd..54b24837 100644 --- a/c1/page10/index.html +++ b/c1/page10/index.html @@ -10,7 +10,7 @@ Columns - page 10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12 +60,36 @@

The Republic of Agora

Columns - page 10

-
UNITE THE PUBLIC ♢ VOL.39 © MMXXIV ♢ C1
+
UNITE THE PUBLIC ♢ VOL.40 © MMXXIV ♢ C1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39 + VOL.38 VOL.37 diff --git a/c1/page11/index.html b/c1/page11/index.html index 6ee93d47..132a0727 100644 --- a/c1/page11/index.html +++ b/c1/page11/index.html @@ -10,7 +10,7 @@ Columns - page 11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12 +60,36 @@

The Republic of Agora

Columns - page 11

-
UNITE THE PUBLIC ♢ VOL.39 © MMXXIV ♢ C1
+
UNITE THE PUBLIC ♢ VOL.40 © MMXXIV ♢ C1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39 + VOL.38 VOL.37 diff --git a/c1/page12/index.html b/c1/page12/index.html index 70f4ad88..ba75f7c7 100644 --- a/c1/page12/index.html +++ b/c1/page12/index.html @@ -10,7 +10,7 @@ Columns - page 12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12 +60,36 @@

The Republic of Agora

Columns - page 12

-
UNITE THE PUBLIC ♢ VOL.39 © MMXXIV ♢ C1
+
UNITE THE PUBLIC ♢ VOL.40 © MMXXIV ♢ C1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39 + VOL.38 VOL.37 diff --git a/c1/page13/index.html b/c1/page13/index.html index 2ff87da0..2a181a9c 100644 --- a/c1/page13/index.html +++ b/c1/page13/index.html @@ -10,7 +10,7 @@ Columns - page 13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12 +60,36 @@

The Republic of Agora

Columns - page 13

-
UNITE THE PUBLIC ♢ VOL.39 © MMXXIV ♢ C1
+
UNITE THE PUBLIC ♢ VOL.40 © MMXXIV ♢ C1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39 + VOL.38 VOL.37 diff --git a/c1/page14/index.html b/c1/page14/index.html index a1399469..919de464 100644 --- a/c1/page14/index.html +++ b/c1/page14/index.html @@ -10,7 +10,7 @@ Columns - page 14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12 +60,36 @@

The Republic of Agora

Columns - page 14

-
UNITE THE PUBLIC ♢ VOL.39 © MMXXIV ♢ C1
+
UNITE THE PUBLIC ♢ VOL.40 © MMXXIV ♢ C1
+
+ + +
+ +
+ + +
+ +
+ + +
+

塔利班與中共,美國,台灣

@@ -218,6 +242,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39 + VOL.38 VOL.37 diff --git a/c1/page2/index.html b/c1/page2/index.html index 49a1e3fe..b192c47a 100644 --- a/c1/page2/index.html +++ b/c1/page2/index.html @@ -10,7 +10,7 @@ Columns - page 2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12 +60,36 @@

The Republic of Agora

Columns - page 2

-
UNITE THE PUBLIC ♢ VOL.39 © MMXXIV ♢ C1
+
UNITE THE PUBLIC ♢ VOL.40 © MMXXIV ♢ C1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39 + VOL.38 VOL.37 diff --git a/c1/page3/index.html b/c1/page3/index.html index a58681b1..18d117e3 100644 --- a/c1/page3/index.html +++ b/c1/page3/index.html @@ -10,7 +10,7 @@ Columns - page 3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12 +60,36 @@

The Republic of Agora

Columns - page 3

-
UNITE THE PUBLIC ♢ VOL.39 © MMXXIV ♢ C1
+
UNITE THE PUBLIC ♢ VOL.40 © MMXXIV ♢ C1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曖昧

-
天洛卡 | 2023-10-24
-
- -
-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39 + VOL.38 VOL.37 diff --git a/c1/page4/index.html b/c1/page4/index.html index 8382b873..0eb19f1a 100644 --- a/c1/page4/index.html +++ b/c1/page4/index.html @@ -10,7 +10,7 @@ Columns - page 4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12 +60,36 @@

The Republic of Agora

Columns - page 4

-
UNITE THE PUBLIC ♢ VOL.39 © MMXXIV ♢ C1
+
UNITE THE PUBLIC ♢ VOL.40 © MMXXIV ♢ C1
+
+ + +
+ +
+ + +
+ +
+
+

曖昧

+
天洛卡 | 2023-10-24
+
+ +
+
-
- - -
- -
- - -
- -
- - -
-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39 + VOL.38 VOL.37 diff --git a/c1/page5/index.html b/c1/page5/index.html index e33a3422..d203f765 100644 --- a/c1/page5/index.html +++ b/c1/page5/index.html @@ -10,7 +10,7 @@ Columns - page 5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12 +60,36 @@

The Republic of Agora

Columns - page 5

-
UNITE THE PUBLIC ♢ VOL.39 © MMXXIV ♢ C1
+
UNITE THE PUBLIC ♢ VOL.40 © MMXXIV ♢ C1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39 + VOL.38 VOL.37 diff --git a/c1/page6/index.html b/c1/page6/index.html index 8eb5e0c7..0b330ad5 100644 --- a/c1/page6/index.html +++ b/c1/page6/index.html @@ -10,7 +10,7 @@ Columns - page 6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12 +60,36 @@

The Republic of Agora

Columns - page 6

-
UNITE THE PUBLIC ♢ VOL.39 © MMXXIV ♢ C1
+
UNITE THE PUBLIC ♢ VOL.40 © MMXXIV ♢ C1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39 + VOL.38 VOL.37 diff --git a/c1/page7/index.html b/c1/page7/index.html index 29486225..4666373c 100644 --- a/c1/page7/index.html +++ b/c1/page7/index.html @@ -10,7 +10,7 @@ Columns - page 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12 +60,36 @@

The Republic of Agora

Columns - page 7

-
UNITE THE PUBLIC ♢ VOL.39 © MMXXIV ♢ C1
+
UNITE THE PUBLIC ♢ VOL.40 © MMXXIV ♢ C1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39 + VOL.38 VOL.37 diff --git a/c1/page8/index.html b/c1/page8/index.html index 2726106f..f033a647 100644 --- a/c1/page8/index.html +++ b/c1/page8/index.html @@ -10,7 +10,7 @@ Columns - page 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12 +60,36 @@

The Republic of Agora

Columns - page 8

-
UNITE THE PUBLIC ♢ VOL.39 © MMXXIV ♢ C1
+
UNITE THE PUBLIC ♢ VOL.40 © MMXXIV ♢ C1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39 + VOL.38 VOL.37 diff --git a/c1/page9/index.html b/c1/page9/index.html index cc7a4f4f..9303802d 100644 --- a/c1/page9/index.html +++ b/c1/page9/index.html @@ -10,7 +10,7 @@ Columns - page 9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12 +60,36 @@

The Republic of Agora

Columns - page 9

-
UNITE THE PUBLIC ♢ VOL.39 © MMXXIV ♢ C1
+
UNITE THE PUBLIC ♢ VOL.40 © MMXXIV ♢ C1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39 + VOL.38 VOL.37 diff --git a/c2/index.html b/c2/index.html index b845e1ca..c15a1a0b 100644 --- a/c2/index.html +++ b/c2/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UNITE THE PUBLIC ♢ VOL.39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0 © MMXXIV ♢ C2
@@ -322,6 +322,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39 + VOL.38 VOL.37 diff --git a/c2/page10/index.html b/c2/page10/index.html index 616387ef..28d852ab 100644 --- a/c2/page10/index.html +++ b/c2/page10/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10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10

-
UNITE THE PUBLIC ♢ VOL.39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0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39 + VOL.38 VOL.37 diff --git a/c2/page11/index.html b/c2/page11/index.html index 40021134..ffd8b4a5 100644 --- a/c2/page11/index.html +++ b/c2/page11/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11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11

-
UNITE THE PUBLIC ♢ VOL.39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0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39 + VOL.38 VOL.37 diff --git a/c2/page12/index.html b/c2/page12/index.html index f76ed1ea..49b814d1 100644 --- a/c2/page12/index.html +++ b/c2/page12/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12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12

-
UNITE THE PUBLIC ♢ VOL.39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0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39 + VOL.38 VOL.37 diff --git a/c2/page13/index.html b/c2/page13/index.html index 5097e33e..009dec81 100644 --- a/c2/page13/index.html +++ b/c2/page13/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13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13

-
UNITE THE PUBLIC ♢ VOL.39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0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39 + VOL.38 VOL.37 diff --git a/c2/page14/index.html b/c2/page14/index.html index 8b282bb7..6835e3be 100644 --- a/c2/page14/index.html +++ b/c2/page14/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14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14

-
UNITE THE PUBLIC ♢ VOL.39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0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39 + VOL.38 VOL.37 diff --git a/c2/page15/index.html b/c2/page15/index.html index 67bd740f..ef170821 100644 --- a/c2/page15/index.html +++ b/c2/page15/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15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15

-
UNITE THE PUBLIC ♢ VOL.39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0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39 + VOL.38 VOL.37 diff --git a/c2/page16/index.html b/c2/page16/index.html index fd8bb178..39de5701 100644 --- a/c2/page16/index.html +++ b/c2/page16/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16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16

-
UNITE THE PUBLIC ♢ VOL.39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0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39 + VOL.38 VOL.37 diff --git a/c2/page17/index.html b/c2/page17/index.html index 74db3d7b..afb47b02 100644 --- a/c2/page17/index.html +++ b/c2/page17/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1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17

-
UNITE THE PUBLIC ♢ VOL.39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0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39 + VOL.38 VOL.37 diff --git a/c2/page18/index.html b/c2/page18/index.html index 0c59a2ae..c6443d42 100644 --- a/c2/page18/index.html +++ b/c2/page18/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1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18

-
UNITE THE PUBLIC ♢ VOL.39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0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39 + VOL.38 VOL.37 diff --git a/c2/page19/index.html b/c2/page19/index.html index 5733c776..7e9be9a9 100644 --- a/c2/page19/index.html +++ b/c2/page19/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19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19

-
UNITE THE PUBLIC ♢ VOL.39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0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39 + VOL.38 VOL.37 diff --git a/c2/page2/index.html b/c2/page2/index.html index 9deefaea..7042905f 100644 --- a/c2/page2/index.html +++ b/c2/page2/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2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2

-
UNITE THE PUBLIC ♢ VOL.39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0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39 + VOL.38 VOL.37 diff --git a/c2/page20/index.html b/c2/page20/index.html index 608eb527..26c594d6 100644 --- a/c2/page20/index.html +++ b/c2/page20/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20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20

-
UNITE THE PUBLIC ♢ VOL.39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0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39 + VOL.38 VOL.37 diff --git a/c2/page21/index.html b/c2/page21/index.html index c2571b0d..c59f5d25 100644 --- a/c2/page21/index.html +++ b/c2/page21/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21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21

-
UNITE THE PUBLIC ♢ VOL.39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0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39 + VOL.38 VOL.37 diff --git a/c2/page22/index.html b/c2/page22/index.html index bdc63ef8..d45cc0aa 100644 --- a/c2/page22/index.html +++ b/c2/page22/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22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22

-
UNITE THE PUBLIC ♢ VOL.39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0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39 + VOL.38 VOL.37 diff --git a/c2/page23/index.html b/c2/page23/index.html index 3d804534..c7e5a75f 100644 --- a/c2/page23/index.html +++ b/c2/page23/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23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23

-
UNITE THE PUBLIC ♢ VOL.39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0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39 + VOL.38 VOL.37 diff --git a/c2/page24/index.html b/c2/page24/index.html index d2d57631..9a4a76f0 100644 --- a/c2/page24/index.html +++ b/c2/page24/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24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24

-
UNITE THE PUBLIC ♢ VOL.39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0 © MMXXIV ♢ C2
@@ -162,6 +162,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39 + VOL.38 VOL.37 diff --git a/c2/page3/index.html b/c2/page3/index.html index 9fb05b35..7ccff641 100644 --- a/c2/page3/index.html +++ b/c2/page3/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3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3

-
UNITE THE PUBLIC ♢ VOL.39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0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39 + VOL.38 VOL.37 diff --git a/c2/page4/index.html b/c2/page4/index.html index 8e73214b..d71283ef 100644 --- a/c2/page4/index.html +++ b/c2/page4/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4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4

-
UNITE THE PUBLIC ♢ VOL.39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0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39 + VOL.38 VOL.37 diff --git a/c2/page5/index.html b/c2/page5/index.html index 6630181b..f4dec912 100644 --- a/c2/page5/index.html +++ b/c2/page5/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5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5

-
UNITE THE PUBLIC ♢ VOL.39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0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39 + VOL.38 VOL.37 diff --git a/c2/page6/index.html b/c2/page6/index.html index 40cf4a58..1e6ac71f 100644 --- a/c2/page6/index.html +++ b/c2/page6/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6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6

-
UNITE THE PUBLIC ♢ VOL.39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0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39 + VOL.38 VOL.37 diff --git a/c2/page7/index.html b/c2/page7/index.html index adb3eccf..c71a7a1f 100644 --- a/c2/page7/index.html +++ b/c2/page7/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7

-
UNITE THE PUBLIC ♢ VOL.39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0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39 + VOL.38 VOL.37 diff --git a/c2/page8/index.html b/c2/page8/index.html index 59c72e9b..dfeed947 100644 --- a/c2/page8/index.html +++ b/c2/page8/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8

-
UNITE THE PUBLIC ♢ VOL.39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0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39 + VOL.38 VOL.37 diff --git a/c2/page9/index.html b/c2/page9/index.html index 3a22ea8a..4a13013e 100644 --- a/c2/page9/index.html +++ b/c2/page9/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page 9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page 9

-
UNITE THE PUBLIC ♢ VOL.39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0 © MMXXIV ♢ C2
@@ -324,6 +324,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39 + VOL.38 VOL.37 diff --git a/columns.xml b/columns.xml index fefa69d4..31c85006 100644 --- a/columns.xml +++ b/columns.xml @@ -1,4 +1,283 @@ -Jekyll2024-04-24T11:03:34+08:00https://agorahub.github.io/pen0/columns.xmlThe Republic of Agora | ColumnsUNITE THE PUBLIC ♢ VOL.39 © MMXXIV愛蝶盆菜2024-02-20T12:00:00+08:002024-02-20T12:00:00+08:00https://agorahub.github.io/pen0/columns/the-aldrich-poon-choi<p>每年的農曆新年,第一道風味我稱之為{愛蝶盆菜}。</p> +Jekyll2024-04-26T11:42:20+08:00https://agorahub.github.io/pen0/columns.xmlThe Republic of Agora | ColumnsUNITE THE PUBLIC ♢ VOL.40 © MMXXIV“不在餐桌上,就在菜单上”2024-02-22T12:00:00+08:002024-02-22T12:00:00+08:00https://agorahub.github.io/pen0/columns/not-at-the-table-on-the-menu<p>2月17日慕尼黑安全会议上,美国国务卿布林肯说:“…不在餐桌上,就在菜单上…”。</p> + +<p>很多网民、尤其是中俄网民纷纷大呼:</p> + +<p>“美帝这是赤裸裸地威胁!”</p> + +<!--more--> + +<p>“美国佬终于说实话了,他们实行的是丛林法则!”</p> + +<p>“这就是美帝的掠食者模式!”</p> + +<p>“美国佬又在炒作中美竞争!”</p> + +<p>⠀</p> + +<p>当时主持人在现场向布林肯提问:</p> + +<p>“美中紧张局势正在走向更大的分裂,并且你们几乎是在争夺盟友:谁是我们的盟友?我们在联合国内部、各个联合国机构中,乃至全球范围内都看到了这一点。在你周游世界的过程中,在多大程度上你觉得自己在最重要的问题上受到了挑战呢?”</p> + +<p>布林肯回答说:</p> + +<p>“本届美国政府从一开始就对盟友、伙伴关系和多边体系进行了重新投资。</p> + +<p>我们重新投资,我们重新参与,我们努力重振,甚至重新构想。</p> + +<p>这样做的原因很简单:因为这符合我们的利益。</p> + +<p>即便是像我们这么强大、拥有众多资源的国家,我们所面临的任何一项对美国人民利益至关重要的挑战,单靠我们自己仍然是无法有效地应对的。</p> + +<p>我们认为,我们的比较优势在于拥有强大的自愿联盟和自愿伙伴关系网络。在国际体系中,如果你不坐在餐桌上,你就会出现在菜单上。因此,重新进行多边接触对我们来说非常重要,我们也这么做了。</p> + +<p>谈到战略竞争——毫无疑问,我们与中国之间存在战略竞争。有几点需要说明一下。</p> + +<p>首先,我们有义务负责任地管理这种关系,我们从世界各国都听到这样的呼声,这样做显然符合我们的利益。这也是拜登总统正在做的。</p> + +<p>当涉及到其他国家时,重点不是对国家X,Y或Z说,‘你必须做出选择,’重点是提供一个好的选择。如果我们能够做到这一点——我相信我们能够做到,而且我们已经做到了,也将继续这么做——那么我认为,应该做何选择就变得不言而喻了。”</p> + +<p>⠀</p> + +<p>从以上对话中,我们可以看出,布林肯一方面是在帮拜登竞选:</p> + +<p>上一届政府,特朗普他们和盟友不断发生龃龉、破坏伙伴关系、不断退出多边体系的做法,使得面对许多重大挑战时美国都只能单打独斗,有从“坐在餐桌上”沦落到“出现在菜单上”的危险,这不符合美国的利益。本届政府,拜登和我,为了美国人民的利益,改弦更张了。</p> + +<p>另一方面,布林肯也有“请盟友们、伙伴们放心!”的意思:现任美国政府是一心要和盟友搞好关系的。</p> + +<p>当然,他也给了主持人肯定的回答:</p> + +<p>是的,我们就是在和中国争夺盟友,而且优势在我们这边!</p> + +<p>⠀</p> + +<p>回到“if you’re not at the table, you’re on the menu”这句话本身——学生党要注意前面的介词是at,后面的介词是on——的确是有着血淋淋的丛林法则的意味:“要么吃人,要么被人吃”;或者装饰得文雅一些:“不做食客即成食品”。这句话除了用在国际政治上,也可以用在商场上:“不做棋手便成棋子”。</p> + +<p>另外,在语言学习中,一定要注意联系上下文、说话背景,这样才能正确地理解语句的含义。</p> + +<!--END-->马屿人2月17日慕尼黑安全会议上,美国国务卿布林肯说:“…不在餐桌上,就在菜单上…”。 很多网民、尤其是中俄网民纷纷大呼: “美帝这是赤裸裸地威胁!”今宵舞會2024-02-22T12:00:00+08:002024-02-22T12:00:00+08:00https://agorahub.github.io/pen0/columns/dance-tonight<p>一個古老的預言,當真愛散落在兩人在特定的舞會上跳舞,永恆的愛情將會隨之而來。</p> + +<!--more--> + +<p>一座繁華的古城,正在舉行每五年一次盛大舞會,傳說中的預言,年輕人對此多嗤之以鼻,認為這不過是過時的童話,他們只想嬉戲跳舞,只想盡慶狂歡。</p> + +<p>然而,十八歲的小茜與十九歲的阿遠,無意間被選為古老預言中的戀人,成了舞會中的主角。</p> + +<p>在微微的燈光下,兩個年輕人就順著舞會規則,接受與陌生人綁定在了一起。</p> + +<p>音樂輕輕響起,舞步慢慢跳動,僵硬而生疏。他們根本不會跳舞,然而,年輕的他們,無論怎樣跳,都會引來別人的羨慕目光。</p> + +<p>小茜的眼睛很迷人,阿遠的微笑很燦爛,他們不知道彼此的身份,沒有愛情的連繫,沒有親密的關係,只有奇怪和刺激,他們不顧一切地盡情享受這個夜晚,反正,只是這一晚。</p> + +<p>歌聲飄揚在舞會中。</p> + +<p>When you smile, my heart skips a beat, No need for words, I understand your every feat.</p> + +<p>One heart full of love, together we invite,Sharing happiness in abundance, day and night.</p> + +<p>他們不懂跳舞但會讀懂文字,歌聲中的意思是:</p> + +<p>當你微笑時,我的心會跳動,無需言語,我了解你的一舉一動。</p> + +<p>一顆充滿愛的心,我們一起邀請,日日夜夜,分享豐盛的幸福。</p> + +<p>小茜和阿遠掩鼻笑了笑,這樣表達真是太土氣了!</p> + +<p>隨著節奏的深入,兩人開始融入這舞池的世界。小茜的腳步逐漸輕盈,阿遠的身姿也逐漸自如,這種亂中有序的步伐,是他們獨特的舞蹈。短短的一個夜晚,他們找到了彼此,也找到了自己,是緣份,小茜和阿遠真的成了戀人。可是,時間飛逝,短短六年,他們經歷了三次結合和三次分手。狠心的兩人決定把對方的一切撕毀,離開了傷心地。然而,分手不到兩年卻牽腸掛肚地想念對方,為什麼要分手?為什麼要吵架?可是,卻無法找到彼此了。</p> + +<p>⠀</p> + +<p>五年一次的盛大舞會再次舉行,小茜穿州過省也要參與這場盛事,雖然她不再像以往青春,但依然是青春。</p> + +<p>歌聲飄揚在舞會中。</p> + +<p>Dancing with you, every second in a trance,</p> + +<p>Contentment fills my heart, a joyful dance.</p> + +<p>Exchanging our love, deep and true,</p> + +<p>We both know the devotion we pursue.</p> + +<p>歌聲中的意思是:</p> + +<p>與你共舞,恍惚的每一秒,</p> + +<p>心滿意足,歡快起舞。</p> + +<p>交換我們的愛,深沉而真實,</p> + +<p>我們都知道我們所追求的奉獻精神。</p> + +<p>嗯,依然是那些土氣的歌聲。</p> + +<p>小茜在舞會逗留了一整夜,人影四散卻沒有一個人像阿遠,小茜傷心離去,下一個五年,她不會再來的!</p> + +<p>…為什麼要分手?為什麼要吵架?</p> + +<p>又過了五年,舞會又再次舉行盛事。錯失了上次的機會,今次一定要參與這場盛事,阿遠穿州過省也要來到這裡,雖然他不再是以往的男孩,但依然是年輕力壯。</p> + +<p>歌聲飄揚在舞會中。</p> + +<p>Love, loyalty, and affection, no need for words to say,</p> + +<p>Two lovers entwined in an exquisite way.</p> + +<p>Tomorrow’s unknown, no one can foresee,</p> + +<p>So let’s make the most of tonight, carefree.</p> + +<p>愛、忠誠、感情,不需要言語來表達,</p> + +<p>兩個戀人以絕妙的方式糾纏在一起。</p> + +<p>明天是未知的,無人能預見,</p> + +<p>所以,讓我們無憂無慮地充分利用今晚吧。</p> + +<p>嗯,依然是那些土氣的歌聲。</p> + +<p>阿遠在舞會逗留了一整夜,人散疏落卻沒有一個人像小茜,阿遠很難過,他無奈地離去,也許小茜已經嫁人了,下一個五年,他不會再來的!</p> + +<p>…為什麼要分手?為什麼要吵架?</p> + +<p>⠀</p> + +<p>又過了五年,舞會舉行盛事,小茜決定要參與,雖然在舞會上那些年輕的氣息都留給別人了,然而,她一心只想再遇。</p> + +<p>歌聲飄揚在舞會中。</p> + +<p>Cherishing every second of this night,</p> + +<p>Each joyful leap, a delight.</p> + +<p>Love, loyalty, and affection, a mysterious blend,</p> + +<p>A smile that foretells, a message to send.</p> + +<p>珍惜這個夜晚的每一分每一秒,</p> + +<p>每一次快樂的跳躍,都是一種喜悅。</p> + +<p>愛、忠誠與感情,神秘的融合,</p> + +<p>一個預示的微笑,一個要發送的訊息。</p> + +<p>她想再遇什麼?再遇這些土氣的歌聲?</p> + +<p>沒有,沒有一個像阿遠的人。</p> + +<p>小茜沈默地離開,因為舞池中只剩下她一個人。</p> + +<p>下一個五年,不會再來的!</p> + +<p>…為什麼要分手?為什麼要吵架?</p> + +<p>五年又過去!舞會盛事繼續舉行。</p> + +<p>古老,始終是古老,依然哼著這些老調…</p> + +<p>Tomorrow’s unknown, no one can foresee,</p> + +<p>So let’s make the most of tonight, carefree.</p> + +<p>With every passing second, time leaps with glee,</p> + +<p>Tonight, with you, our hearts bound eternally.</p> + +<p>明天是未知的,無人能預見,</p> + +<p>所以,讓我們無憂無慮地充分利用今晚吧。</p> + +<p>時間隨著每一秒的流逝而跳躍,</p> + +<p>今夜,與你在一起,我們的心永遠相連。</p> + +<p>優美旋律,衣香鬢影,美食佳餚的氛圍,籠罩著整個大廳。</p> + +<p>⠀</p> + +<p>最後,還是寂寥寂靜。</p> + +<p>當小茜正準備離開的時候,她遠遠望見一個男人,這個男人很面熟,他逐漸走向她,她想看清他。</p> + +<p>當阿遠正準備離開的時候,他遠遠望見一個女人,這個女人很面熟,他逐漸向她走,他想看清她。</p> + +<p>完</p> + +<!--END-->東加豆一個古老的預言,當真愛散落在兩人在特定的舞會上跳舞,永恆的愛情將會隨之而來。咖啡簡史2024-02-21T12:00:00+08:002024-02-21T12:00:00+08:00https://agorahub.github.io/pen0/columns/a-brief-history-of-coffee<p>根據研究所述,咖啡這種植物為衣索比亞(阿比西尼亞)、阿拉伯地區的原生植物,咖啡樹的栽種也是由此地區開始擴散至其他熱帶地區。</p> + +<!--more--> + +<h3 id="關於最初開始飲用咖啡">關於最初開始飲用咖啡</h3> + +<p>「最廣為流傳的說法」是:在衣索比亞地區的牧羊人,偶然發現羊群在吃了某種灌木的果實和葉子後,表現得異常興富,牧羊人把此事告訴當地穆斯林修道院的住持,住持決定親自試試這種果實的效力,就將漿果煮沸飲用,發現確實有振奮精神的效果,於是將這種飲品分給其他神職人員,此後,在晚間的宗教儀式中保持清醒便容易許多。</p> + +<p>爾後,咖啡這種飲品廣為流傳,漸漸地在社區裡流行,不再是宗教專用的飲品了。</p> + +<p>「最早的紀錄」可追溯至:10世紀,一位在波斯的醫師名為拉齊(兼科學家、哲學家、天文學家),在他的紀錄裡提到咖啡一詞bumchum,由此可推測,咖啡在當時也曾被用於醫藥。但部分人認為該詞並非咖啡之意,而是指一種植物的根。</p> + +<p>早期的咖啡煮法有以下幾種:</p> + +<ol> + <li> + <p>熬煮咖啡果實的果殼和果肉</p> + </li> + <li> + <p>熬煮咖啡豆</p> + </li> + <li> + <p>煮咖啡葉(較常見於醫用)</p> + </li> +</ol> + +<p>*將咖啡去果肉烘焙後再沖煮是後來(約13世紀)加入的步驟</p> + +<h3 id="咖啡傳入歐洲">咖啡傳入歐洲</h3> + +<p>咖啡的知識最早是由中東地區(黎凡特)的旅人所傳入歐洲,接著於1615年由威尼斯商人將咖啡帶到歐洲(補充1),當時在開羅已有2~3千間咖啡館,販售由咖啡漿果製成的甜點和加糖修正苦味的咖啡。17~18世紀咖啡館在義大利以遍地開花,其中有名的是弗洛里安花神咖啡館。</p> + +<p>雖然今天咖啡是家喻戶曉的飲品,但當時其實受到不少來自宗教和政治的打壓。</p> + +<h3 id="咖啡的貿易">咖啡的貿易</h3> + +<p>時值歐洲大航海時代,荷蘭東印度公司憑藉著與東方帝國(阿拉伯)和威尼斯人的商業往來,在當時佔領了全球的咖啡市場,他們在殖民地種植咖啡樹,例如:於爪哇建立第一座咖啡耕種實驗農園,並於1711年將首批咖啡豆運送到阿姆斯特丹進行拍賣,讓爪哇咖啡成為當時的流行,荷蘭人也成為種植咖啡的先驅。</p> + +<h3 id="用盤子喝咖啡">用盤子喝咖啡</h3> + +<p>把咖啡倒到盤子裡喝最早是為了冷卻。當時的歐洲製瓷技術不發達,無法製作輕薄優雅的咖啡杯,而進口的中國瓷器都是沒有把手的,拿起來超燙,所以只好先倒到盤子再喝。</p> + +<p>時至今日,歐洲地區部分老一輩人仍習慣用盤子喝咖啡。</p> + +<p><img src="https://i.imgur.com/6Nnp3z8.png" alt="image01" /></p> + +<h3 id="咖啡傳入北美">咖啡傳入北美</h3> + +<p>咖啡、茶葉、巧克力皆是在17世紀後半引進北美,當時英屬東印度公司在英國推廣茶葉有成,所以也想在北美宣傳,卻因為印花稅法,讓茶葉賦稅過重,還發生1773年波士頓茶黨事件,於是咖啡成為北美地區的主要飲品。英國茶文化、美國咖啡文化影響至今。</p> + +<p>補充:</p> + +<ol> + <li>世界三大無酒精飲料:可可於1528年由西班牙人引進歐洲;茶葉於1610年由荷蘭人引進歐洲;咖啡於1615年由威尼斯商人引進歐洲。</li> +</ol> + +<p>資料來源:</p> + +<ol> + <li> + <p>書本《關於咖啡的一切》</p> + </li> + <li> + <p>科博館想入啡啡特展</p> + </li> + <li> + <p>網路查詢</p> + </li> + <li> + <p>個人在咖啡廳工作的零碎經驗</p> + </li> +</ol> + +<!--END-->小游根據研究所述,咖啡這種植物為衣索比亞(阿比西尼亞)、阿拉伯地區的原生植物,咖啡樹的栽種也是由此地區開始擴散至其他熱帶地區。愛蝶盆菜2024-02-20T12:00:00+08:002024-02-20T12:00:00+08:00https://agorahub.github.io/pen0/columns/the-aldrich-poon-choi<p>每年的農曆新年,第一道風味我稱之為{愛蝶盆菜}。</p> <!--more--> @@ -3549,190 +3828,4 @@ <p>完</p> -<!--END-->東加豆香港某個角落,有一人叫“阿成”,另一人叫“梁炳”,還有一人叫“關麗媚”。梁炳是阿成的爸爸,關麗媚是阿成的媽媽。黎智英《蘋果日報》案開審2023-12-18T12:00:00+08:002023-12-18T12:00:00+08:00https://agorahub.github.io/pen0/columns/trial-for-jimmy-lai-case-of-apple-daily-started<h4 id="黎智英案開審-市民捱冷通宵排隊-過百警員法院外佈防">黎智英案開審 市民捱冷通宵排隊 過百警員法院外佈防</h4> - -<!--more--> - -<p><img src="https://i.imgur.com/7GS37j8.png" alt="image01" /></p> - -<p>【獨媒報導】壹傳媒創辦人黎智英及3間蘋果公司被控「串謀勾結外國勢力」及「串謀刊印煽動刊物」等罪,今(18日)於高等法院(移師西九龍法院)開審。案件吸引不少市民旁聽,有排頭位市民於昨晚到場,指「唔想佢(黎智英)還柙3年望向旁聽席係冇人」;亦有市民望能給予黎智英「微小的支持」,認為《蘋果日報》是敢言的象徵,而黎雖還柙3年,但擁抱和接受自己的遭遇,「佢每坐一日,佢係燃燒緊自己,係畀緊力量人」。警方今早嚴陣以待,在西九龍法院附近一帶以過百警力佈防,有反恐特勤隊荷槍戒備,所有進入法庭的車輛均須經過檢查。</p> - -<p><img src="https://i.imgur.com/IJmuKZr.jpg" alt="image02" /></p> - -<p><img src="https://i.imgur.com/B0WqH1P.jpg" alt="image03" /></p> - -<h3 id="過百警力在場戒備-所有車輛均經檢查">過百警力在場戒備 所有車輛均經檢查</h3> - -<p>黎智英國安案吸引多名海外傳媒採訪,今早7時已有逾30名傳媒到場輪候,亦有逾30名市民排隊。警方加強警力,派出過百警力在西九龍法院外一帶佈防,通州街天橋底泊滿十多架警車,包括裝甲車「劍齒虎」,法院外有反恐特勤隊荷槍戒備。同時任何進入法庭的車輛均須經過警方檢查,包括以爆炸品搜查犬繞車一圈,及把鏡子伸進車底檢查有否危險品。另國安處處長江學禮及國安處總警司李桂華亦到場視察,李於審訊期間坐在律政司團隊後排。</p> - -<p><img src="https://i.imgur.com/I4Y6Mgv.jpg" alt="image04" /></p> - -<p>「女長毛」雷玉蓮今早約7時到場,形容警方「好大陣仗、好緊張」、「如臨大敵」,以往其他案件如初選案亦未試過這樣,不明白為何這樣緊張。她指自己一到場已有兩名警民關係警員「去邊都跟住我」,問她來做什麼、帶多個麵包的用途,雷指她想將麵包分發予在場排隊的記者,但警員以該處「封咗」為由不讓她步近,其他人卻能自由行過。雷認為黎智英「好慘」,「都冇聽過有人可以還柙三年」。</p> - -<p><img src="https://i.imgur.com/PNL0EeM.jpg" alt="image05" /></p> - -<p><img src="https://i.imgur.com/DFoyEW0.jpg" alt="image06" /></p> - -<p>「王婆婆」王鳳瑤今早亦持英國旗到場,嘗試揮旗示威,但即被大批警員帶到對面行人路以鐵馬架起示威區。王續高呼「支持黎智英」、「支持蘋果」等口號。另天主教香港教區榮休主教陳日君、民主黨前立法會議員劉慧卿都有前來旁聽,劉指望能有公平公開的審訊,及告訴國際社會香港仍然是法治社會、司法獨立。</p> - -<p><img src="https://i.imgur.com/cJ9rhru.jpg" alt="image07" /></p> - -<h3 id="排頭位市民唔想佢還柙3年望向旁聽席係冇人">排頭位市民:唔想佢還柙3年望向旁聽席係冇人</h3> - -<p>排第一位的市民JC,昨晚10時已經到達,在法院外通宵排隊,指本案等了3年終於可以開審,認為本案與初選案一樣是較轟動的國安案件,可知道香港政府的界線,望能來「見證」。JC指自己「冇睇開」《蘋果日報》,但在幾年前社運時看得最多,對於《蘋果》結束感到可惜,認為少了媒體「咁夠膽挑戰一啲比較敏感嘅嘢、或者問一啲尖銳嘅問題」。</p> - -<p>JC又指,這麼早到場是望能進入正庭,「唔想佢(黎智英)還柙3年望向旁聽席係冇人,或者全部係你知根本唔係嚟聽嘅人」。JC認為黎有機會「死之前出唔返嚟」,「就算佢真係有機會出唔返嚟、會喺入面坐到死,我希望佢知道佢係成為咗香港一個好重要嘅歷史人物,同我哋係多謝佢。」</p> - -<p><img src="https://i.imgur.com/pwuyiYq.jpg" alt="image08" /></p> - -<h3 id="市民蘋果成敢言象徵-黎智英燒燃自己予力量身邊人">市民:《蘋果》成敢言象徵 黎智英燒燃自己予力量身邊人</h3> - -<p>排第二位的是藝術工作者的宋先生,他今晨4時到達,解釋在網上直播看到JC一人在排隊,驅使他到場,「令大家冇咁孤單」。他形容,黎智英是一名歷史人物,雖面對現時遭遇,但卻擁抱和接受自己的遭遇,望自己能予黎「微小嘅陪伴、微小嘅支持」。對於黎智英還柙3年,他形容黎是「燃燒緊佢自己嘅生命」,雖然某程度是「白坐」,但「另一種層面上佢唔係白坐,佢每坐一日,佢係燃燒緊自己,係畀緊力量人」。</p> - -<p>宋認為,黎是用自己的身體被囚禁去「make緊一個statement」,「唔係一種聲嘶力竭嘅嘢,佢好似就係用佢自己一個靜靜地、或者有時傳媒拍到佢一啲樣貌,繼續喺佢腦裡面有某種嘅生活、有某種嘅存在喺度,佢好似冇放棄,佢冇認輸。」</p> - -<p>宋又指自己並非《蘋果日報》忠實讀者,但隨時間過去,「呢份報紙已經成為咗一個載體、一個符號、一個象徵」,代表「敢言」、「企定咁去面對恐懼甚至克服恐懼、面對強權時都依然係好有膽量」,亦與香港人有很多經歷。他想起《蘋果日報》的舊廣告,黎智英頭上放了一個蘋果,滿身中箭,認為黎現時正是實踐當年廣告的畫面,「成為咗個蘋果比啲箭咁樣去射,但都默默咁去承受,唔妥協。」</p> - -<p><img src="https://i.imgur.com/WF4NZeN.jpg" alt="image09" /></p> - -<h3 id="無國界記者及多國領事到庭旁聽">無國界記者及多國領事到庭旁聽</h3> - -<p>非政府組織無國界記者RSF的代表,亦於今晨5時到達,指黎智英和《蘋果日報》是香港新聞自由的象徵,其組織有密切留意本案情況,望到庭了解。另多國領事,包括美國、英國、澳洲、紐西蘭、瑞士、加拿大及歐盟領事館等均有派員旁聽。</p> - -<p><img src="https://i.imgur.com/XMepvL1.jpg" alt="image10" /></p> - -<p>另有中年女士表示自己凌晨4時到達,但被問到來旁聽什麼案件、為何這麼早到達,則一律笑指「冇嘢答到你」。隊伍中亦有十多人打開傘和戴帽遮蓋容貌,坐在椅子或地蓆上背對街道,記者問及何時到達、來旁聽什麼案件,均一律沒有回應。據排頭位的JC所指,他們一群人於約5至6時到達,用「小紅書」和「WeChat」。</p> - -<p>案件編號:HCCC51/2022</p> - -<!--END-->《獨媒》黎智英案開審 市民捱冷通宵排隊 過百警員法院外佈防欣然夢蝶2023-12-18T12:00:00+08:002023-12-18T12:00:00+08:00https://agorahub.github.io/pen0/columns/glad-to-love-to-death<p>詩記:“莊子”</p> - -<p>莊周夢蝶,思眷依月斑緊心扉,</p> - -<p>閣樓獨酌奈慢醉。</p> - -<!--more--> - -<p>小橋流水,傘下紅塵染衣袂。</p> - -<p>月影漣漪螢漫飛。</p> - -<p>多戚焚弦凡心碎。</p> - -<p>浮華淚,餘我一人憾無悔。</p> - -<p>隔岸生死盡是非。</p> - -<p>細雨綿綿,憶昔不絕,江畔不離願相隨。</p> - -<p>花香芳菲,君莞爾,情緣魅了誰。</p> - -<p>仲夏祭奠,笑看二十八星宿共歡悲。</p> - -<p>如盼,九泉千里攜手走一迴。</p> - -<p>在這個繁忙的城市中,“李然”和“張欣”就像是兩條平行線,永遠不可能相交。然而,命運卻讓他們在這個城市的噴泉裡相遇,就像莊周的蝴蝶一樣,他們在夢中相遇,卻分不清是夢是真。李然真是有這份感覺,雖然他知道不該的,不該再有心動感覺,何必要墜入抽象而虛幻的世界裡?</p> - -<p>李然在酒吧裡獨自斟酌,他的思緒如同被囚禁的鳥,無法釋放。他的心中充滿了無奈和困惑,彷彿在那閣樓上獨酌,無法自拔。</p> - -<p>而張欣,在傘的庇護下,她感受到紛紛擾擾的塵世,使人心煩意亂。啲嗒啲嗒的聲音,似乎是從天空掉下來的水滴,或是從噴泉裡飛出的水花,叫她平靜而寧靜。然而,她的內心卻充滿了矛盾和掙扎,就像那噴泉的水花從高處傾瀉而下,無法平息。</p> - -<p>他們在這城市裡相遇,愛情就像那細雨綿綿,無法停止,就像月光下泛起了的漣漪,細膩而動人。無論此情有多危險,他們都願意相隨。他們沉浸在這一段危情關系,竟然要相伴相隨。愛情如花朵盛開的香氣,誰迷惑了誰?</p> - -<p>他們的愛情充滿了糾結和掙扎,如同焚琴破弦,讓他們心碎,無限唏噓。然而,他們始終不後悔,就像那虛幻的淚水,只為他們一人而流。</p> - -<p>仲夏夜晚的愛情,無奈要一起祭奠過去的悲歡,笑看二十八星宿的變化。哪怕是在九泉之下,也盼望能千里攜手走一迴。</p> - -<p>生命並非只是愛情,面對生與死的抉擇,隔岸觀火,紛擾不休,心中充滿了無奈和無悔,彷彿是浮華的淚水,餘下他們一人。</p> - -<p>完</p> - -<!--END-->東加豆詩記:“莊子” 莊周夢蝶,思眷依月斑緊心扉, 閣樓獨酌奈慢醉。理解宋朝・司马光【3】南北殊途2023-12-17T12:00:00+08:002023-12-17T12:00:00+08:00https://agorahub.github.io/pen0/columns/understand-the-song-dynasty-sima-guang-3-north-south-divide<p>新旧两党的出身截然相反:旧党基本是北方人,新党则绝大多数来自南方。</p> - -<!--more--> - -<p>把新党的大员赶出朝廷容易,要把南方人全赶出朝廷则难得多。南北之争在旧党主持的朝局中,依然在持续上演。</p> - -<p>治理黄河这件事最能说明问题。</p> - -<p>神宗初年坚持引河东流之后,没过几年黄河再次大决口,继续恢复北流。神宗后期忙于和西夏作战,顾不上大兴河工。等旧党上台之后,先是废除新法,同时又与西夏交好,逐步腾出手来,准备再一次治治黄河。</p> - -<p>这次的朝议不像神宗初年那样一边倒地主张东流,而是形成了两大对立的派别:北流派和东流派。原本弱小的北流派因为引河东流的尝试一次次失败,声量日增月长。到元祐三年(1088年)六月,核心领导层在这个问题上彻底分裂。地位最高的老宰相文彦博、吕公著、左相吕大防、枢密院长官安焘都主张引河东流;右相范纯仁和负责日常行政事务的尚书左、右丞王存、胡宗愈都主张由河北流。</p> - -<p>反对北流的逻辑主要有三条:堵塞运河、淹没良田、拱手让出黄河天险。当时负责财政的苏辙认为这三条都非常荒谬。河北地区的运河经由这几十年的黄河频繁改道早就堵塞了,就算引河东流,运河也不会自动通畅。至于淹没良田,黄河北流已近十年,虽然淹没了河北的良田,可却空出了原本东流故道附近的土地供人耕种,只能算利害参半。而认为黄河北流的趋势不改,日后会流入辽国境内,把黄河天险让给辽人,便于对方进攻中原,更是无稽之谈。辽国的地势高于北宋,水往低处流,怎会逆势流入辽境?</p> - -<p>苏辙预言黄河终将北流,他的观点现在看来非常有力,但朝堂上争论了近一年,最后并没有听从他的意见,还是决定引河东流。花了三年时间,又一次把黄河导归东流。</p> - -<p>在这场争议中,官员们的立场和他们的南北方出身准确对应。</p> - -<p>主张东流的文彦博、吕大防、安焘都是北方人,力主北流的范纯仁、王存、胡宗愈、苏辙,都是南方人。</p> - -<p>当时北方和南方的风气很不一样。《宋史·地理志》提到北方民俗,用的都是“重礼义”、“质厚少文”、“刚悍朴直”之类的词,说这里的百姓很守规矩、老实、直率,不玩虚头八脑的花招。而讲到南方,用的词则是“性柔慧”、“性轻扬”、“尤好争讼”、“尚奢靡”、“多不合礼”,说那里的老百姓性格张扬,爱耍小聪明、搞事情,纵欲无节制。</p> - -<p>这是很典型的农耕本位视角。北方地区是黄河、淮河冲击出来的大片平原,宜于农耕,社会的理想人格就是本分老实地种田、自给自足、遵守传统礼教、服从长幼尊卑之序。这里传统上是王朝的政治中心所在,当地的价值观也长期是中原帝国的主流价值观。</p> - -<p>与北方的“大一统”不同,南方的农耕条件是碎片化的。长江中下游平原的面积远不如华北平原,其他如浙江、福建、两广等地,更是遍布山地丘陵。因为土地被自然分割得较碎,因而很多时候,通商贸易便比自给自足来得更高效实惠。</p> - -<p>加上南方气候较暖,一年能种两轮稻谷,单位面积能养活更多人口。地少人多,地里容不下的人就成为社会上的自由劳动力,这也使得非农经济的从业人数快速增长。而不种地的工作大多是服务业,需要比较多地和人、钱打交道,那当然就得设法掌握市场消息,要灵活机变,要动脑筋。</p> - -<p>东南每年仅水路就要向首都运送稻米600万石,相当于全国一年田租的四分之一。如果计算非粮产出,南方各路一年上供的钱物占到全国总额的85%,可谓朝廷的衣食父母。看过《王安石》篇的读者想必还记得,北宋最大的铜矿也在南方,在广东韶州。</p> - -<p>然而这些掌握财政命脉的省份,却长期以来未能拥有与之相称的政治地位。</p> - -<p>根据统计,北宋前期的宰相中,北方占绝对优势;到宋仁宗庆历新政之后,南、北基本对半开;直到王安石变法之后,南方才开始占据优势。</p> - -<p>王安石以理财为“道义”,实际上是在推广南方人的思维方式,推广符合南方人观念的利益分配模式。而司马光讲求“义”而反对“利”,实际上是要维护既有的秩序,维护北方模式一如既往的领导。</p> - -<p>以司马光为旗帜的旧党执政之后,朝廷中的北人又开始扳回局面。基于南北冲突的底层逻辑,很容易预料,旧党主政后要维护北方模式,决策层中的南方人将会被一一清除出局。元祐四年春夏,就在朝廷定策东流的前几个月,范纯仁、胡宗愈、王存皆被罢官外放。</p> - -<p>同样可以预料的是,南升北降的大趋势不会因为这些小小的搓跌而改变。仅仅过了四年,高太后去世,哲宗亲政,原本被罢黜的新法派官员便陆续回任,南方人重新成为政坛的主导力量,直至宋亡。</p> - -<p>在一个庞大的帝国之中,内部发展不均衡、区域理念互相冲撞,是很正常的。比较近的案例就是美国的南北战争,最终通过几十万人流血牺牲的代价才得到一个暂时的化解。宋朝经由不流血的变法就完成了政治理念的更革和政治版图的重塑,应该承认,成本是比较低的。</p> - -<p>只不过,在这个更革重塑的过程中,仍然大有可以优化的空间。无论司马光还有王安石,尽管都还惦记着要实事求是,可根子上都想强行用一套政策来抹平不均衡,因而做了许多粗糙、过头的事情。这是新旧党争中最值得引为教训的地方。</p> - -<p>以免役法为例,这本是司马光自己的主张。在王安石变法之前,他就提出了改差役为募役、免除农民衙前重役的主张。道理很简单,帮官家做事需要头脑灵活,而农民比较老实,让他们多服役,就是让他们多吃亏。</p> - -<p>可是司马光虽然主张募役,却不主张像王安石那样收取免役钱。他想要募役的好处,却一文钱也不想出。到他主持朝政的时候,甚至提议如果老百姓怕麻烦不想承担差役,可以自己花钱去募人代役。</p> - -<p>实际上,在商业发达的南方,花钱自己找人代役的情况早已相当普遍。这也是南方很轻易就接受王安石新法的原因。原本自己出钱还要到处找人,现在只管交钱就行,其他全不用管,直接交给公家,省心省力。而对官府来说,采用新法之后雇来的差役没有农活等其他顾虑,能够更专心地工作,效率明显提升,整体的服役人数较以前使用差役法时少了三分之一,有效利用了自由劳动力,对农业劳动力的骚扰则少了很多,可谓公私两便。</p> - -<p>但在北方,商业贸易远不如南方发达,非农人口数量又比南方少得多,和花钱雇役相比,老百姓还是偏好自己亲自去服劳役。北方百姓并不是真的喜欢亲自服役。对于本就不擅长算术的当地人而言,衙前重役是件辛苦事,可再辛苦也比到市场上去搞钱、找人来得容易。在这里募役法不仅做不到公私两便,反而让双方都受害。</p> - -<p>王安石和司马光未必意识不到问题,只不过实事求是要比一条道走到黑难多了。当先王之道已经被提前当作神主牌供在那里的时候,承认自己的路线有偏差、需要根据事实调整,那就等于杀自己的威风、抹消自己执政的权威性与合法性。</p> - -<p>退一万步说,假使王安石和司马光达成一致,抛下成见愿意具体切实地分析问题,他们也会发现有些问题根本没法通过分析来解决。</p> - -<p>就比如前面讲的黄河导流。对于南方人来说,黄河只是一个名词,治河方案选成本低、可行性高的那个就好了,任由大河顺着地势北流明摆着是优先选择。然而对北方人而言,黄河是中原大地的母亲河,黄河如果背离已经流淌了千年的东流故道,那对整个中原的秩序将造成不可估量的影响,也会大大增加朝局未来的不确定性,所以他们才会坚持东流方案。</p> - -<p>根本上的利益与文化差异,使得治河决策始终无法达成一致。利用极端化的口号标签化攻击持异议的同僚,这很容易;而兼顾各方的利益和观念则困难得多。可在儒家政治学中,这又是必须做到的事情,因为领导者得替天下万民的利益服务。</p> - -<p>如此,就必须得有一套能够协调不同利益族群的机制。相关各方需要就评估各自利益与国家整体利益的机制达成基本共识,在这个共识基础上制定和调整再分配的具体方案。</p> - -<p>难就难在这个共识上。</p> - -<p>现代社会处理这类问题的基本共识叫作“效用主义”(utilitarianism),也就是把政策产生的社会效用量化评估出一个结果,然后根据效用高低来做取舍。这种做法当然有它的限度,比如类似社会最大福利、幸福感之类的指标很难确切量化,但至少提供了一个可以共同深入讨论的基础。</p> - -<p>可惜的是,在司马光的时代,北方人普遍都很讨厌量化计算,这无法成为他们的选项。尽管司马光意识到王安石的教训,试图调和新旧,避免一言堂,可文化上的先天差异使得这一努力成果有限,因为旧党“自己人”就不买账。</p> - -<p>最后司马光选择的统治方式,还是和王安石一样,仰赖奖惩之术。他虽不愿意用利益引诱人们,在原则上反对追逐利益,可使用的治国之术仍不出奖惩的范围。他终身奉行的治国方略是六个字:“官人、信赏、必罚”,意思是选对的人做官、该赏的一定要赏、该罚的一定要罚。</p> - -<p>治国有很多种措施,而历史先后选择了治术雷同的王安石和司马光,这很难说是巧合。奖善罚恶的逻辑很容易分清敌我,虽然不免误伤,但具有很强的动员力。当社会缺少能够把大伙儿聚拢起来的共识的时候,拉拢一批人去攻击另一批人,“打倒你、我来干”,就成了保护自己利益和理念的有效方式。然而即使打着的是最正大光明的“道义”的旗号,最终却会走向反智、会撕裂社会、会伤害整个社会的更大利益。</p> - -<p>王安石去世后不到半年,司马光也积劳病逝。他生前坚持罢黜的新法,在八年后陆续遭到恢复。他本人被剥夺赠谥,御赐的“忠清粹德”石碑也遭推倒。</p> - -<p>十三年过后,大宋朝引河东流的努力再次失败,黄河又一次北流。</p> - -<p>看到自己预言成真的苏辙,此时已经被贬出朝廷、赶去遥远的广东。人到暮年,他或许偶尔还会想起二十多年前,大河上一次北流时自己写的诗:“黄河东注竭昆仑,巨野横流入州县。民事萧条委浊流,扁舟出入随奔电。”</p> - -<p>黄河倾尽了昆仑之水向东奔涌,在河北巨野郡的地界泛滥横流。老百姓生计萧条,衣食饱暖全由这滚滚浊流说了算,偶有舟船在激流中出没,稍纵即逝,危险万状。</p> - -<p>危险的不止是黄河,还有义利殊途、无法形成共识的大宋朝。</p> - -<p><img src="https://i.imgur.com/BPmlhrB.png" alt="image01" /> -▲ 黄河改道示意图</p> - -<p><img src="https://i.imgur.com/r0hxuKG.png" alt="image1" /> -▲ 清宫殿藏画本之司马光像</p> - -<!--END-->Ethan新旧两党的出身截然相反:旧党基本是北方人,新党则绝大多数来自南方。 \ No newline at end of file +<!--END-->東加豆香港某個角落,有一人叫“阿成”,另一人叫“梁炳”,還有一人叫“關麗媚”。梁炳是阿成的爸爸,關麗媚是阿成的媽媽。 \ No newline at end of file diff --git a/columns/2024-02-21-a-brief-history-of-coffee.html b/columns/2024-02-21-a-brief-history-of-coffee.html new file mode 100644 index 00000000..59dc2c26 --- /dev/null +++ b/columns/2024-02-21-a-brief-history-of-coffee.html @@ -0,0 +1,166 @@ + + + + + + + + + + 咖啡簡史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咖啡簡史

+
+
+ +
+

+

小游 | 2024.02.21

+
+
+

根據研究所述,咖啡這種植物為衣索比亞(阿比西尼亞)、阿拉伯地區的原生植物,咖啡樹的栽種也是由此地區開始擴散至其他熱帶地區。

+ + + +

關於最初開始飲用咖啡

+ +

「最廣為流傳的說法」是:在衣索比亞地區的牧羊人,偶然發現羊群在吃了某種灌木的果實和葉子後,表現得異常興富,牧羊人把此事告訴當地穆斯林修道院的住持,住持決定親自試試這種果實的效力,就將漿果煮沸飲用,發現確實有振奮精神的效果,於是將這種飲品分給其他神職人員,此後,在晚間的宗教儀式中保持清醒便容易許多。

+ +

爾後,咖啡這種飲品廣為流傳,漸漸地在社區裡流行,不再是宗教專用的飲品了。

+ +

「最早的紀錄」可追溯至:10世紀,一位在波斯的醫師名為拉齊(兼科學家、哲學家、天文學家),在他的紀錄裡提到咖啡一詞bumchum,由此可推測,咖啡在當時也曾被用於醫藥。但部分人認為該詞並非咖啡之意,而是指一種植物的根。

+ +

早期的咖啡煮法有以下幾種:

+ +
    +
  1. +

    熬煮咖啡果實的果殼和果肉

    +
  2. +
  3. +

    熬煮咖啡豆

    +
  4. +
  5. +

    煮咖啡葉(較常見於醫用)

    +
  6. +
+ +

*將咖啡去果肉烘焙後再沖煮是後來(約13世紀)加入的步驟

+ +

咖啡傳入歐洲

+ +

咖啡的知識最早是由中東地區(黎凡特)的旅人所傳入歐洲,接著於1615年由威尼斯商人將咖啡帶到歐洲(補充1),當時在開羅已有2~3千間咖啡館,販售由咖啡漿果製成的甜點和加糖修正苦味的咖啡。17~18世紀咖啡館在義大利以遍地開花,其中有名的是弗洛里安花神咖啡館。

+ +

雖然今天咖啡是家喻戶曉的飲品,但當時其實受到不少來自宗教和政治的打壓。

+ +

咖啡的貿易

+ +

時值歐洲大航海時代,荷蘭東印度公司憑藉著與東方帝國(阿拉伯)和威尼斯人的商業往來,在當時佔領了全球的咖啡市場,他們在殖民地種植咖啡樹,例如:於爪哇建立第一座咖啡耕種實驗農園,並於1711年將首批咖啡豆運送到阿姆斯特丹進行拍賣,讓爪哇咖啡成為當時的流行,荷蘭人也成為種植咖啡的先驅。

+ +

用盤子喝咖啡

+ +

把咖啡倒到盤子裡喝最早是為了冷卻。當時的歐洲製瓷技術不發達,無法製作輕薄優雅的咖啡杯,而進口的中國瓷器都是沒有把手的,拿起來超燙,所以只好先倒到盤子再喝。

+ +

時至今日,歐洲地區部分老一輩人仍習慣用盤子喝咖啡。

+ +

image01

+ +

咖啡傳入北美

+ +

咖啡、茶葉、巧克力皆是在17世紀後半引進北美,當時英屬東印度公司在英國推廣茶葉有成,所以也想在北美宣傳,卻因為印花稅法,讓茶葉賦稅過重,還發生1773年波士頓茶黨事件,於是咖啡成為北美地區的主要飲品。英國茶文化、美國咖啡文化影響至今。

+ +

補充:

+ +
    +
  1. 世界三大無酒精飲料:可可於1528年由西班牙人引進歐洲;茶葉於1610年由荷蘭人引進歐洲;咖啡於1615年由威尼斯商人引進歐洲。
  2. +
+ +

資料來源:

+ +
    +
  1. +

    書本《關於咖啡的一切》

    +
  2. +
  3. +

    科博館想入啡啡特展

    +
  4. +
  5. +

    網路查詢

    +
  6. +
  7. +

    個人在咖啡廳工作的零碎經驗

    +
  8. +
+ + + +
+ +
+ +
+ + + + + +

+ Made with by Agora + +

+ + + + diff --git a/columns/2024-02-22-dance-tonight.html b/columns/2024-02-22-dance-tonight.html new file mode 100644 index 00000000..ea4795de --- /dev/null +++ b/columns/2024-02-22-dance-tonight.html @@ -0,0 +1,243 @@ + + + + + + + + + + 今宵舞會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今宵舞會

+
+
+ +
+

+

東加豆 | 2024.02.22

+
+
+

一個古老的預言,當真愛散落在兩人在特定的舞會上跳舞,永恆的愛情將會隨之而來。

+ + + +

一座繁華的古城,正在舉行每五年一次盛大舞會,傳說中的預言,年輕人對此多嗤之以鼻,認為這不過是過時的童話,他們只想嬉戲跳舞,只想盡慶狂歡。

+ +

然而,十八歲的小茜與十九歲的阿遠,無意間被選為古老預言中的戀人,成了舞會中的主角。

+ +

在微微的燈光下,兩個年輕人就順著舞會規則,接受與陌生人綁定在了一起。

+ +

音樂輕輕響起,舞步慢慢跳動,僵硬而生疏。他們根本不會跳舞,然而,年輕的他們,無論怎樣跳,都會引來別人的羨慕目光。

+ +

小茜的眼睛很迷人,阿遠的微笑很燦爛,他們不知道彼此的身份,沒有愛情的連繫,沒有親密的關係,只有奇怪和刺激,他們不顧一切地盡情享受這個夜晚,反正,只是這一晚。

+ +

歌聲飄揚在舞會中。

+ +

When you smile, my heart skips a beat, No need for words, I understand your every feat.

+ +

One heart full of love, together we invite,Sharing happiness in abundance, day and night.

+ +

他們不懂跳舞但會讀懂文字,歌聲中的意思是:

+ +

當你微笑時,我的心會跳動,無需言語,我了解你的一舉一動。

+ +

一顆充滿愛的心,我們一起邀請,日日夜夜,分享豐盛的幸福。

+ +

小茜和阿遠掩鼻笑了笑,這樣表達真是太土氣了!

+ +

隨著節奏的深入,兩人開始融入這舞池的世界。小茜的腳步逐漸輕盈,阿遠的身姿也逐漸自如,這種亂中有序的步伐,是他們獨特的舞蹈。短短的一個夜晚,他們找到了彼此,也找到了自己,是緣份,小茜和阿遠真的成了戀人。可是,時間飛逝,短短六年,他們經歷了三次結合和三次分手。狠心的兩人決定把對方的一切撕毀,離開了傷心地。然而,分手不到兩年卻牽腸掛肚地想念對方,為什麼要分手?為什麼要吵架?可是,卻無法找到彼此了。

+ +

+ +

五年一次的盛大舞會再次舉行,小茜穿州過省也要參與這場盛事,雖然她不再像以往青春,但依然是青春。

+ +

歌聲飄揚在舞會中。

+ +

Dancing with you, every second in a trance,

+ +

Contentment fills my heart, a joyful dance.

+ +

Exchanging our love, deep and true,

+ +

We both know the devotion we pursue.

+ +

歌聲中的意思是:

+ +

與你共舞,恍惚的每一秒,

+ +

心滿意足,歡快起舞。

+ +

交換我們的愛,深沉而真實,

+ +

我們都知道我們所追求的奉獻精神。

+ +

嗯,依然是那些土氣的歌聲。

+ +

小茜在舞會逗留了一整夜,人影四散卻沒有一個人像阿遠,小茜傷心離去,下一個五年,她不會再來的!

+ +

…為什麼要分手?為什麼要吵架?

+ +

又過了五年,舞會又再次舉行盛事。錯失了上次的機會,今次一定要參與這場盛事,阿遠穿州過省也要來到這裡,雖然他不再是以往的男孩,但依然是年輕力壯。

+ +

歌聲飄揚在舞會中。

+ +

Love, loyalty, and affection, no need for words to say,

+ +

Two lovers entwined in an exquisite way.

+ +

Tomorrow’s unknown, no one can foresee,

+ +

So let’s make the most of tonight, carefree.

+ +

愛、忠誠、感情,不需要言語來表達,

+ +

兩個戀人以絕妙的方式糾纏在一起。

+ +

明天是未知的,無人能預見,

+ +

所以,讓我們無憂無慮地充分利用今晚吧。

+ +

嗯,依然是那些土氣的歌聲。

+ +

阿遠在舞會逗留了一整夜,人散疏落卻沒有一個人像小茜,阿遠很難過,他無奈地離去,也許小茜已經嫁人了,下一個五年,他不會再來的!

+ +

…為什麼要分手?為什麼要吵架?

+ +

+ +

又過了五年,舞會舉行盛事,小茜決定要參與,雖然在舞會上那些年輕的氣息都留給別人了,然而,她一心只想再遇。

+ +

歌聲飄揚在舞會中。

+ +

Cherishing every second of this night,

+ +

Each joyful leap, a delight.

+ +

Love, loyalty, and affection, a mysterious blend,

+ +

A smile that foretells, a message to send.

+ +

珍惜這個夜晚的每一分每一秒,

+ +

每一次快樂的跳躍,都是一種喜悅。

+ +

愛、忠誠與感情,神秘的融合,

+ +

一個預示的微笑,一個要發送的訊息。

+ +

她想再遇什麼?再遇這些土氣的歌聲?

+ +

沒有,沒有一個像阿遠的人。

+ +

小茜沈默地離開,因為舞池中只剩下她一個人。

+ +

下一個五年,不會再來的!

+ +

…為什麼要分手?為什麼要吵架?

+ +

五年又過去!舞會盛事繼續舉行。

+ +

古老,始終是古老,依然哼著這些老調…

+ +

Tomorrow’s unknown, no one can foresee,

+ +

So let’s make the most of tonight, carefree.

+ +

With every passing second, time leaps with glee,

+ +

Tonight, with you, our hearts bound eternally.

+ +

明天是未知的,無人能預見,

+ +

所以,讓我們無憂無慮地充分利用今晚吧。

+ +

時間隨著每一秒的流逝而跳躍,

+ +

今夜,與你在一起,我們的心永遠相連。

+ +

優美旋律,衣香鬢影,美食佳餚的氛圍,籠罩著整個大廳。

+ +

+ +

最後,還是寂寥寂靜。

+ +

當小茜正準備離開的時候,她遠遠望見一個男人,這個男人很面熟,他逐漸走向她,她想看清他。

+ +

當阿遠正準備離開的時候,他遠遠望見一個女人,這個女人很面熟,他逐漸向她走,他想看清她。

+ +

+ + + +
+ +
+ +
+ + + + + +

+ Made with by Agora + +

+ + + + diff --git a/columns/2024-02-22-not-at-the-table-on-the-menu.html b/columns/2024-02-22-not-at-the-table-on-the-menu.html new file mode 100644 index 00000000..630f16fa --- /dev/null +++ b/columns/2024-02-22-not-at-the-table-on-the-menu.html @@ -0,0 +1,149 @@ + + + + + + + + + + “不在餐桌上,就在菜单上”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不在餐桌上,就在菜单上”

+
+
+ +
+

+

马屿人 | 2024.02.22

+
+
+

2月17日慕尼黑安全会议上,美国国务卿布林肯说:“…不在餐桌上,就在菜单上…”。

+ +

很多网民、尤其是中俄网民纷纷大呼:

+ +

“美帝这是赤裸裸地威胁!”

+ + + +

“美国佬终于说实话了,他们实行的是丛林法则!”

+ +

“这就是美帝的掠食者模式!”

+ +

“美国佬又在炒作中美竞争!”

+ +

+ +

当时主持人在现场向布林肯提问:

+ +

“美中紧张局势正在走向更大的分裂,并且你们几乎是在争夺盟友:谁是我们的盟友?我们在联合国内部、各个联合国机构中,乃至全球范围内都看到了这一点。在你周游世界的过程中,在多大程度上你觉得自己在最重要的问题上受到了挑战呢?”

+ +

布林肯回答说:

+ +

“本届美国政府从一开始就对盟友、伙伴关系和多边体系进行了重新投资。

+ +

我们重新投资,我们重新参与,我们努力重振,甚至重新构想。

+ +

这样做的原因很简单:因为这符合我们的利益。

+ +

即便是像我们这么强大、拥有众多资源的国家,我们所面临的任何一项对美国人民利益至关重要的挑战,单靠我们自己仍然是无法有效地应对的。

+ +

我们认为,我们的比较优势在于拥有强大的自愿联盟和自愿伙伴关系网络。在国际体系中,如果你不坐在餐桌上,你就会出现在菜单上。因此,重新进行多边接触对我们来说非常重要,我们也这么做了。

+ +

谈到战略竞争——毫无疑问,我们与中国之间存在战略竞争。有几点需要说明一下。

+ +

首先,我们有义务负责任地管理这种关系,我们从世界各国都听到这样的呼声,这样做显然符合我们的利益。这也是拜登总统正在做的。

+ +

当涉及到其他国家时,重点不是对国家X,Y或Z说,‘你必须做出选择,’重点是提供一个好的选择。如果我们能够做到这一点——我相信我们能够做到,而且我们已经做到了,也将继续这么做——那么我认为,应该做何选择就变得不言而喻了。”

+ +

+ +

从以上对话中,我们可以看出,布林肯一方面是在帮拜登竞选:

+ +

上一届政府,特朗普他们和盟友不断发生龃龉、破坏伙伴关系、不断退出多边体系的做法,使得面对许多重大挑战时美国都只能单打独斗,有从“坐在餐桌上”沦落到“出现在菜单上”的危险,这不符合美国的利益。本届政府,拜登和我,为了美国人民的利益,改弦更张了。

+ +

另一方面,布林肯也有“请盟友们、伙伴们放心!”的意思:现任美国政府是一心要和盟友搞好关系的。

+ +

当然,他也给了主持人肯定的回答:

+ +

是的,我们就是在和中国争夺盟友,而且优势在我们这边!

+ +

+ +

回到“if you’re not at the table, you’re on the menu”这句话本身——学生党要注意前面的介词是at,后面的介词是on——的确是有着血淋淋的丛林法则的意味:“要么吃人,要么被人吃”;或者装饰得文雅一些:“不做食客即成食品”。这句话除了用在国际政治上,也可以用在商场上:“不做棋手便成棋子”。

+ +

另外,在语言学习中,一定要注意联系上下文、说话背景,这样才能正确地理解语句的含义。

+ + + +
+ +
+ +
+ + + + + +

+ Made with by Agora + +

+ + + + diff --git a/feed.xml b/feed.xml index 023c6e76..117b2883 100644 --- a/feed.xml +++ b/feed.xml @@ -1 +1 @@ -Jekyll2024-04-24T11:03:34+08:00https://agorahub.github.io/pen0/feed.xmlThe Republic of AgoraUNITE THE PUBLIC ♢ VOL.39 © MMXXIV \ No newline at end of file +Jekyll2024-04-26T11:42:20+08:00https://agorahub.github.io/pen0/feed.xmlThe Republic of AgoraUNITE THE PUBLIC ♢ VOL.40 © MMXXIV \ No newline at end of file diff --git a/heros.xml b/heros.xml index 234d0269..0a18683d 100644 --- a/heros.xml +++ b/heros.xml @@ -1,276 +1,778 @@ -Jekyll2024-04-24T11:03:34+08:00https://agorahub.github.io/pen0/heros.xmlThe Republic of Agora | HerosUNITE THE PUBLIC ♢ VOL.39 © MMXXIV成为无治主义者2023-12-23T12:00:00+08:002023-12-23T12:00:00+08:00https://agorahub.github.io/pen0/heros/CatherineMalabou-a1_c-being-an-anarchist<blockquote> - <p>“任何潜入无意识核心的女性或男性,都会自然而然地成为无治主义者。” -<!--more--></p> - <h4 id="jacques-lesage-de-la-haye">——Jacques Lesage de la Haye</h4> +Jekyll2024-04-26T11:42:20+08:00https://agorahub.github.io/pen0/heros.xmlThe Republic of Agora | HerosUNITE THE PUBLIC ♢ VOL.40 © MMXXIVTransformer2024-03-21T12:00:00+08:002024-03-21T12:00:00+08:00https://agorahub.github.io/pen0/heros/JensenHuang-a1_l-transformer<p>今天,我们邀请Tansformer的创造者们,来一起讨论未来生成式人工智能(GenAI)会将我们带向何方。</p> + +<!--more--> + +<p><img src="https://i.imgur.com/orKex2y.png" alt="image01" /> +▲ 2024年GTC大会上,英伟达CEO黄仁勋以一种充满仪式感的方式邀请了Transformer的七位作者(Niki Parmar因故临时未能出席)参与圆桌论坛的讨论。这是七位作者首次在公开场合集体亮相。</p> + +<blockquote> + <h4 id="今天坐到这里请大家积极争抢发言的机会在这里没有什么话题是不可以谈的你们甚至可以从椅子上跳起来去讨论问题让我们从最基础的问题谈起你们当时遇到了什么问题是什么启发你们去做transformer">今天坐到这里,请大家积极争抢发言的机会,在这里没有什么话题是不可以谈的,你们甚至可以从椅子上跳起来去讨论问题。让我们从最基础的问题谈起,你们当时遇到了什么问题,是什么启发你们去做Transformer?</h4> </blockquote> +<p><strong>Illia Polosukhin</strong>:如果你想要发布能够真正读取搜索结果的模型,比如处理成堆的文档,你需要一些能够迅速处理这些信息的模型。当时的递归神经网络(RNN)并不能满足这样的需求。</p> + +<p>确实,那时候虽然有递归神经网络(RNN)和一些初步的注意力机制(Arnens)引起了关注,但它们仍然需要逐个单词地阅读,效率不高。</p> + +<p><strong>Jakob Uszkoreit</strong>:我们生成训练数据的速度远远超过了我们训练最先进架构的能力。实际上我们使用的是更简单的架构,比如以n-gram作为输入特征的前馈网络。这些架构至少在谷歌规模的大量训练数据中,由于训练速度更快,通常都能超越那些更复杂、更先进的模型。</p> + +<p>那时候的强大RNN,特别是长短期记忆网络(LSTM),已经存在。</p> + +<p><strong>Noam Shazeer</strong>:看起来这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我们在2015年左右就已经开始注意到这些Scaling law,你可以看到随着模型规模的增大,它的智能程度也随之提高。这里就像是世界历史上最好的问题,非常简单:你只是在预测下一个token,它就会变得如此聪明,能够做一百万个不同的事情,你只是想扩大规模并让它变得更好。</p> + +<p>而一个巨大的挫败感在于,RNN处理起来实在是太麻烦了。然后我偶然听到这些家伙在讨论,嘿,让我们用卷积或者注意力机制来取代它。我心想,太好了,我们就这么干。我喜欢把Tansformer比作是从蒸汽机到内燃机的飞跃。我们本可以用蒸汽机完成工业革命,但那将会非常痛苦,而内燃机让一切都变得更好。</p> + +<p><strong>Ashish Vaswani</strong>:我在研究生时期就开始体会到一些苦涩的教训,尤其是在我从事机器翻译工作的时候。我意识到,嘿,我不会去学习那些复杂的语言规则。我认为梯度下降(Gradient Descent)——我们训练这些模型的方法——是一个比我更出色的老师。所以我不会去学习这些规则,我只会让梯度下降(Gradient Descent)为我完成所有工作,这就是我的第二个教训。</p> + +<p>我从这些苦涩的教训中学到的是,那些可以扩展的通用架构最终将在长期中胜出。今天可能是token,明天可能就是我们在计算机上采取的行动,它们将开始模仿我们的活动,并能够自动化我们所做的许多工作。正如我们所讨论的,Transformer特别是其自注意力机制,具有非常广泛的适用性,它也让梯度下降变得更好。另外就是物理学,因为我从Noam那里学到的一点是,矩阵乘法是个好主意。</p> + +<p><strong>Noam Shazeer</strong>:这个模式一直在重复出现。所以每一次当你添加一堆规则时,梯度下降终将比你更擅长学习这些规则。就是这样。就像我们一直在做的深度学习一样,我们正在构建一个形状像GPU的AI模型。而现在,我们正在构建一个形状像超级计算机的AI模型。是的,超级计算机现在就是模型。是的,这是真的。是的。超级计算机只是为了让你们知道,我们正在构建超级计算机,使其成为模型的形状。</p> + <blockquote> - <p>“死亡万岁”(Viva la Muerte)这一格言的历史为死亡驱力的两种可能命运提供了一个典范的隐喻。“死亡万岁”原是1808年5月西班牙反抗拿破仑的全国起义的集结号。尽管当地起义者与帝国军队的力量悬殊,但占领者仍无法镇压这场运动,运动持续了五年,最终导致法国人被逐出西班牙。这已经是一种自由意志的呼声。半个世纪后,它被西班牙无治主义者采纳,成为反对不公正生活的革命号角。后来,佛朗哥主义者又将其作为死亡驱力的另一种命运:致死的破坏性驱,转而反对无治主义者。</p> - <h4 id="nathalie-zaltzman">——Nathalie Zaltzman</h4> + <h4 id="所以你们要解决什么问题">所以你们要解决什么问题?</h4> </blockquote> -<p><img src="https://i.imgur.com/9tDXTvZ.png" alt="image01" /> -▲ Anarchist militia women in revolutionary Spain</p> +<p><strong>Lukasz Kaiser</strong>:机器翻译。回想五年前,这个过程似乎非常艰难,你得搜集数据,可能进行翻译,但结果可能只是勉强正确。那时的水平还很基础。但现在,这些模型即使没有数据也能学会翻译。你只需提供一种语言和另一种语言,模型就能自行学会翻译,这种能力就像自然而然地涌现出来的,而且效果令人满意。</p> -<p>“我是无治主义者”。对于哲学家来说,这句话似乎永远带有不可能的印记。一个人不可能是无治主义者。在原则凋零的时代,存在的无本原这一现象抵制一切存在论规定的还原:存在不再是如此这般,因此也不再能履行其作为谓词传递中介的功能(舒尔曼)。</p> +<p><strong>Llion Jones</strong>:但是,“Attention”的直觉就是你所需要的。所以我想出了这个标题,基本上发生的事情就是在我们寻找标题的时候。</p> -<p>一个人不可能是无治主义者。事实证明,无端(an-archie)比存在论更具本源性,超越了存在论差异本身(列维纳斯)。它的“说”(saying)超越了它的“所说”(said),无限地溢出了命题形式,超越本质,承担着责任并将义务带入无限之外。</p> +<p>我们只是在做消融,开始把模型的一些碎片扔掉,只是为了看看它会不会变得更糟。令我们惊讶的是,它开始变得更好。包括像这样扔掉所有的卷积效果要好得多。所以这就是标题的来源。</p> + +<p><strong>Ashish Vaswani</strong>:基本上有趣的是,我们实际上是从一个最基本的框架开始的,然后我们添加了东西,我们添加了卷积,我猜后来我们又把它们去掉了。还有多头注意力等其他很多非常重要的东西。</p> + +<blockquote> + <h4 id="谁想出了transformer的名字为什么叫transformer">谁想出了Transformer的名字?为什么叫Transformer?</h4> +</blockquote> -<p>一个人不可能是无治主义者。一旦无治与权力——“能够成为无治主义者”——联系在一起,我们就会以这样或那样的方式认识到,无治主义参与了掌握的驱力(德里达)。</p> +<p><strong>Jakob Uszkoreit</strong>:我们喜欢这个名字,我们只是随便起了一个名字,觉得它很有创意,改变了我们的数据生产模式,使用了这样一种逻辑。所有的机器学习都是Transformer,都是颠覆者。</p> -<p>一个人不可能是无治主义者。不是“无治主义者”这个谓词改变了主体,通过决定主体而使主体无治化。不是这样的。主体必须首先阐述自身的无治维度,准备好自己的可转变性,在被“是”和被述说之前,首先将自己构建为无治主义主体(福柯)。</p> +<p><strong>Noam Shazeer</strong>:我们之前没有想过这个名字,我觉得这个名字特别简单,很多人都觉得这个名字特别好。我之前想过很多的名字,比如Yaakov,最终确定了“Transformer”,它描述了模型的原理,它实际上转换了整个信号,按照这个逻辑,几乎所有的机器学习都会被转换。</p> -<p>一个人不可能是无治主义者。这个术语已经膨胀到空洞的自身意义,变成了一种物神,神圣地,预示着新崇拜的前奏。(阿甘本)。</p> +<p><strong>Llion Jones</strong>:Transformer之所以成为这样一个人们耳熟能详的名字,不仅仅是因为翻译的内容,而且是因为我们希望以一种更概括的方式来描述这种变革。我不觉得我们做得多么出色,但是作为一个变革者,作为驱动和引擎,它是有逻辑的。大家能够了解到这样一种大语言模型、引擎和逻辑,从架构上而言,这都是一个比较早的着手时期。</p> -<p>一个人不可能成为无治主义者。政治中起作用的否定性,即最初的歧义和错算的结构,是无法被固定下来的。它的政治表达形式是罕见的、断断续续的,只能一瞥而过。它是游戏,但从未摆出安定的姿势(朗西埃)。</p> +<p>但是我们确实意识到,我们实际上是在尝试创造一些非常非常通用的东西,它真的可以将任何东西变成其他任何东西。而且我不认为我们预测到当Transformer被用于图像时,这实际上会有多好,这有点令人惊讶。这对你们来说可能是合乎逻辑的,但事实上,你可以将图像分块并标记每个小点,对吧。我认为这在建筑上很早就存在了。</p> -<p>“我是无治主义者”这句话中的每一个字都对其他所有字构成了不可逾越的障碍。每一个字,都是无治主义在政治上站不住脚的回声。</p> +<p>因此,当我们构建张量到张量库时,我们真正关注的是扩大自回归训练的规模。这不仅仅是语言,还有图像、音频的组件。</p> -<p>然而,由于强调“成为无治主义者”的不可能性,哲学错过了对统治的批判。即使在哲学不断拷问自身作为主导性话语的地位时,这种情况也发生了。德里达比任何人都更清楚地表明,传统的欧洲哲学授权自己“谈论整体”,即使这种过度的权力伴随着某种“不知道”,这种“不知道”不是无知,而是拒绝看见:“可以说,哲学家在‘我不想知道’的基础上授权自己了解一切”。</p> +<p>所以卢卡什(Lukasz)说他正在做的是翻译。我想他是低估了自己,所有这些想法,我们现在开始看到这些模式结合在一起,它们都加入了模型。</p> -<p>问题在于,“无治”的哲学概念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谴责这种“不想知道”而发展起来的,但它们也是拒绝看到的一部分。虽然无本原的概念使西方形而上学陈旧范式的稳固性受到动摇,但它们作为无中生有的建构突然涌入人们的话语,没有过去,对其起源处的偷窃行为缄口不言。通过将无治与无治主义分离开来,对统治的哲学批判在不知不觉打开了概念化与镇压、形而上学的解构与殖民主义、伦理与捍卫国家、差异与主宰、说真话(parrêsia)与(自我-)治理、“政治性”与语义镇压、政治与警察之间的共谋空间……这种共谋也揭示了形而上学对治理逻辑的广泛附属。去思考哲学思辨上的无治很大程度上意味着颠覆无治主义的合法性,以一种从未被人看到或分析过的姿态颠覆权力。这是一种既霸道又顺从的姿态,只有当无治主义作为概念面对自身无法(自我-)治理的根本性的无治主义时,这种姿势才会保持不被思考。</p> +<p>但实际上,一切都很早就存在了,这些想法正在渗透,这需要一些时间。卢卡什(Lukasz)的目标是我们拥有所有这些学术数据集,它们从图像到文本,从文本到图像,从音频到文本,从文本到文本。我们应该对一切进行训练。</p> -<p>显然,形而上学的解构并不足以瓦解权力的范式——就像伦理禁令、主体性批判、神圣或不可代表之物的解构一样。激进主义运动,尤其是后无治主义运动,现在标榜后结构主义的伟大人物,但这并不能完全掩盖它们缺乏一种政治承诺,即不以任何方式绥靖或与政府的偏见达成妥协。</p> +<p>这个想法确实推动了扩展工作,最终成功了,它是如此有趣,以至于我们可以将图像翻译成文本,将文本翻译成图像,翻译文本到文本。</p> -<p>究其原因,与人们的期望相反,哲学并没有对无治的本体论意义,也就是说,哲学意义,进行衡量。通过宣称只有无治主义才可以而且应该成为对本体论进行解构性质疑的阿里阿德涅之线,从而在某种意义上再次对本体论提出质疑;通过将无治主义排除在这一质疑的范围之外;在二十世纪下半叶的理论和政治事件中发现了本体论的无治、伦理的无治、批判的无治、神学的无治、民主的无治的到来,但这是以断绝与无治主义的所有真正联系为代价的;哲学家们一再强调无治主义的存在的不可能性,然而它们恰恰没有意识到存在的无治主义维度。</p> +<p>你正在用它来研究生物学,或生物软件,它可能类似于计算机软件,它以程序的形式开始,然后你将其编译成可以在GPU上运行的东西。</p> -<p>存在的问题之所以失去意义,是因为无治主义就是它的意义所在。如果“存在”确实有其意义,那么它与不可治理性之间就无法区分,与对统治的根本异质性无法区分。存在对权力不感兴趣。真正的无治主义者就“是”如此。</p> +<p>一个生物软件的生命始于某些行为的规范。比如说,你想打印一个蛋白质,就像细胞中的特定蛋白质一样。然后你学会了如何使用深度学习将其转化为RNA分子,但实际上一旦进入你的细胞,表现出这些行为。所以这个想法真的不仅仅是翻译成英语。</p> -<p>诚然,舒尔曼以惊人的敏锐察觉到了这一点,他甚至声称,存在的问题在无治主义中找到了它变革的未来,找到了表达的地方,找到了表达其对权力之冷淡的地方——“纹身”。但是,他在无治与无治主义之间筑起了一堵墙,躲在存在论差异的背后,仿佛存在论差异就是反对本质主义的充分保证。他对“行动”的问题化仍是不足。要思考无治主义的存在——而不仅仅是(甚至可能根本不是)无治——意味着要发明一种激进分子的话语,而不仅仅是沉思的话语;它需要一种激进-沉思的话语,进而为哲学行动开启对横向性(horizontally)的另一种承诺。</p> +<blockquote> + <h4 id="你们是否创建了一个大型的实验室来生产所有这些">你们是否创建了一个大型的实验室来生产所有这些?</h4> +</blockquote> -<p>无治的哲学家们当然有他们的借口。我们必须承认,迄今为止将存在与政治结合起来思考的一切尝试都堪称灾难。从柏拉图的“共产主义”到某些形式的毛泽东主义的数位极权主义,穿过海德格尔的黑夜,本体论与政治之间的联系都是在arkhè(我们已经看到,arkhè在这两个领域中都拥有统治权)的原初混沌的授意下展开的。这也许就是为什么无治家们坚持要明确区分“y”与“ism”,并小心翼翼地避免将无治主义的本体论内容沉淀为一种可能的“实施”,像阿甘本一样,宁愿选择无能为力,也不愿选择一种被迫的实用主义,这种实用主义可能比任何“政府偏见”都更具宗派性和霸道性。这些偏见并未从历史上的无治全消失——朗西埃在这一点上并没有说错。</p> +<p><strong>Aidan Gomez</strong>:大量可用,实际上仍然公开,因为这些数据通常仍然主要由公共资助。但实际上,你仍然需要数据来清楚地说明你正在尝试的现象。</p> -<p>为什么要冒险犯下新的错误呢?在“存在”与无治主义之间划清界限,停止将政治本体论化和将本体论政治化,解构陈旧的范式而不将其转化为无治主义的范式,从而尊重反对统治的各种斗争的多样性,避免将它们(同时也是把统治本身)统一为一场注定失败的冒险,这样不是更好吗?正如舒尔曼所建议的那样,把“存在”问题留给它自己来解决,不是更好吗?自从海德格尔被放逐以来,这个问题似乎已经从哲学舞台上完全消失了,就好像这个问题最终是他一个人的问题,并和他一起被抹去了。仿佛哲学的无治状态不仅是对这一方向的哀悼,也是一种宽赦?</p> +<p>尝试在给定的产品中进行建模,比如说蛋白质表达和mRNA疫苗之类的东西,或者是的,在帕洛阿尔托,我们有一大堆机器人和穿着实验室外套的人,既有学习研究人员,也有以前是生物学家的人。</p> -<p>但是,我们怎么能认真地认为我们可以与“存在”一刀两断呢?我们怎么能认为生命——生命的形式——已经在某种意义上取代了存在?说白了,唯一政治上正确、合乎道德、可展示得和可代表的无治主义,难道就是议会民主制国家中仅存的民主的生活方式、生活格调抑或是平静的生活?</p> +<p>现在,我们认为自己是新事物的先驱,致力于实际创建这些数据并验证设计这些分子的模型。但最初的想法就是翻译。</p> -<p>不得不说,目前无治主义还没有对这种本体论和实践上的自我淡化做出回应。至少还没有一个令人满意的回答。无治主义显然也是一个哲学群岛,而它假装不是这样,回避任何适当的概念阐释,恰恰是拒绝承担责任。维维安·加西亚(Vivien García)写道:“在大多数情况下,无治主义理论是在哲学之外发展起来的”,因为哲学“无非是对无治(主义)的回避”。正如我们所见,这是事实。然而,我们是否应该用另一种回避来回应这种回避呢?无治能够摆脱对其本体论维度的解释吗?</p> +<blockquote> + <h4 id="最初的想法是机器翻译我想问的是在架构的强化和突破中看到的关键节点是什么以及它们对transformer的设计有什么影响">最初的想法是机器翻译,我想问的是,在架构的强化和突破中,看到的关键节点是什么?以及它们对Transformer的设计有什么影响?</h4> +</blockquote> -<p>丹尼尔·科尔森(Daniel Colson)认为,“无治状态不是一个形而上学的概念,而是一个经验和具体的概念”。这话说得不错,但抛开矛盾不谈,“一个经验和具体的概念”究竟是什么意思呢?巴枯宁试图解决这个矛盾,他建议将无治主义定义为一种“名副其实的可塑力量”,在这种力量中,“没有任何功能会凝结,固定下来并不可逆转地依附于一个人;秩序和等级晋升并不存在,因此昨天的指挥官可以成为今天的下属;没有人凌驾于任何人之上,或者即使他们上升了,也会像海浪一样在下一刻回落”。</p> +<p><strong>Aidan Gomez</strong>:一路走来,你们都看到了,你认为在基础Transformer设计之上真的有很大的额外贡献吗?我认为在推理方面,已经有大量的工作来加速这些模型,使它们更有效率。</p> -<p>我们需要沿着这个方向继续分析,并确认“我是无治主义者”不再是一个逻辑问题。主词、系动词和谓词立即失去了作用。如果谓词逻辑、它的倾斜、治理性间距可以从“我是无治主义者”中消失,那是因为存在的无治使无治主义者不必成为其无治主义的主体。无治主义是唯一的政治形式,因为它不依赖于任何开端或命令,所以它总是必须发明自己,塑造自己,然后才能存在,而且永远不是它所“是”。真因如此,这就是它所是。这种可塑性正是其存在的意义所在,也是其问题的意义所在。如果我们看不到这一点,或草率地略过这一点,就有可能将这种可塑性简化为最简单的“经验和具体”形式,再也无法将其与单纯的营销话术、今日事实上的无治主义及其赛博-权力的症状区分开。一切都是可塑的,让我们继续吧。</p> +<p>我仍然认为这有点让我感到不安,因为我们的原始形式是多么相似。我认为这个世界需要比Transformer更好的东西,我想我们在座的所有人都希望它能被某种东西所取代,将我们带到一个新的性能高原。</p> -<p>对当代哲学中政府偏见残余的严格解读,使我能够消极地勾勒出不可治理的空间,让某些被扼杀在其中的声音——殖民者的声音、奴隶的声音、见证者的声音——得以言说,但这也使我向无治主义提出了一个它尚未给出令人满意答案的问题:我们应该如何解释其可塑的本体论?这就是无治主义正在面临的任务。</p> +<p>我想问在座的每个人一个问题。你认为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就像这是令人兴奋的一步,因为我认为它与6-7年前的东西太相似了,对吧?</p> -<p>对无治主义的传统批判基于两个相互矛盾的论点:对人性的善意信任和暴力与死亡的逻辑。但细想一下,这两个论点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任何激进的政治运动——比如共产主义和无治主义——都不可能没有这两个论点。把无治主义作为这个两头的“仁爱-致命”怪物的唯一症状,只是为了快速地摆脱问题。相反,更重要的是要确定无治主义如何以自己独特的方式部署摆脱这种双重陷阱的战略。</p> +<p><strong>Llion Jones</strong>:是的,我想人们会惊讶于你说的相似程度,对吧?人们确实喜欢问我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因为我是这篇论文的作者。就像魔法一样,你挥动魔法棒,下一步会出现什么?我想指出的是,这个具体的原理是如何被设计的。我们不仅需要变得更好,我们需要变得明显地更好。</p> -<p>由于缺乏足够的研究,无治主义的存在感及其对权力的漠视被过快地等同于贞洁、纯真、不腐败。例如,索尔·纽曼(Saul Newman)写道:“因此,无治主义有一个不受权力污染的逻辑出发点,从这出发,权力可以被谴责为不自然、不合理和不道德的。”但是,如果我们不去不厌其烦地说明不可治理性与完好无损、未经触碰和不可触碰的起源毫无关系,哲学家们总是会正确地怀疑,在无治主义存在的可塑性背后,隐藏着对不可腐朽的本性的预设和对未受减损的形而上学的坚持。他们在无治主义中看到了一种陈旧不堪的本体论,而这种看法一直是正确的。</p> +<p>因为如果它只是稍微好一点,那么这还不足以将整个人工智能行业推向新事物。因此,我们被困在原始模型上,尽管从技术上讲,它可能不是我们现在拥有的最强大的东西。</p> -<p>无治主义的存在感——对权力的漠视——也被当作一种恐怖主义的许可,一种“炸弹的诗学”,或马拉美所描述的“爆炸装置的愤怒”,“它们的爆炸照亮了议会大厦,发出耀眼的光芒,却使旁观者深感怜悯”。同样,在这里,如果不试图证明不可治理不是暴力的前身,哲学家们就永远有理由谴责无治主义与死亡驱动之间的深刻共谋关系。</p> +<p>但是每个人都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样的个人工具,你们想做更好的上下文窗口,你们想要更快地产生token的生成能力。好吧,我不确定你是否喜欢这个答案,但他们现在使用了太多的计算资源。我认为大家做了很多浪费的计算。我们正在努力提高效率,谢谢。</p> -<p><img src="https://i.imgur.com/CKcZ1ch.jpeg" alt="image02" /></p> +<blockquote> + <h4 id="我觉得我们是让这一切更加有效感谢">我觉得我们是让这一切更加有效,感谢!</h4> +</blockquote> -<p>精神分析学家娜塔莉·扎尔茨曼(Nathalie Zaltzman)在上文提到的《无治主义的驱力》(La pulsion anarchiste)一文中提出了介于本体论论文和革命宣言之间的主张,为我们揭示了这两种陷阱的共同根源。</p> +<p><strong>Jakob Uszkoreit</strong>:但我觉得这主要是关于如何分配资源,而不是一共消耗了多少资源。比如我们不希望在一个容易得问题上花太多钱,或者在一个太难的问题上花太少而最终得不到解决方案。</p> -<p>首先是暴力。显然,无治、无治主义与死亡有着紧密的联系——这种关系是由黑旗的丝线交织在一起的。问题在于,如果支配、掌握(主权)的驱力(Bemächtigungstrieb)及其所有破坏性的变种都是死亡驱力的后裔,那么反对统治和支配的斗争也必须从这种驱力中汲取能量。与统治作斗争的前提就是消解统治的固定节点。现在,扎尔茨曼声称,虽然存在一种破坏性、支配性和侵略性的解缚,但也存在一种“自由意志论”的解缚,这种解耦将自身与他人分离——一种解除自身束缚的解缚。因此,有死亡驱力,就有另一种死亡驱力——这就是为什么精神分析学家用复数来称呼死亡驱力。无治主义“从死亡驱力中汲取力量,并将其破坏力反过来对抗死亡驱力”。奇怪的是,这种将毁灭反转向自身的做法并不是一种辩证结构,而是一种漠不关心的表现。这种无意识的冷漠不同于对权力的强迫性热爱,这种权力之爱往往隐藏在人性之爱的背后。在扎尔茨曼看来,“每一种性欲的纽带,无论多么相互尊重,都包含着一种占有的欲望,它抵消了他者性。爱神的目的是吞并,包括抢占他人按照其自由意志生存的权利”。</p> +<p><strong>Illiya Polosukhin</strong>:这个例子就像2+2,如果你正确地将他输入到这个模型中,它就会使用一万亿个参数。所以我认为自适应计算是接下来必须出现的事情之一,我们知道在特定问题上应该花费多少计算资源。</p> -<p>这就是为什么“对文明的强制的反抗,对现存的、压迫性的和不公正的社会组织的破坏,可以在人类之爱的旗帜下进行,但它们的力量并非来自这种意识形态的爱,而是来自于一种解放性的死亡驱力的无拘束活动”。无治主义的驱力筑起一面不动声色的高墙,与自恋的石化作用及其专制化身迎面而立。</p> +<p><strong>Aidan Gomez</strong>:我们知道目前计算机的生成能力有多少,我觉得这是接下来需要集中注意力的问题,我觉得这是宇宙级的变革者,这也是未来的发展趋势。</p> -<p>因此,正如爱神并不总是为生命服务——我们已经看到,扎尔茨曼批评了“意识形态之爱”的凝固倾向——塔那托斯(希腊神话中的死神)也并不总是为死亡服务。自由意志的倾向知晓“一种不同于直接死亡之倾斜的精神命运”。而这种命运“与死亡无关”。</p> +<p><strong>Lukasz Kaiser</strong>:这种概念在Transformer之前就存在了,它被整合进了Transformer模型中。实际上,我不确定在座的各位是否清楚,我们在最初的目标上并没有成功,我们开始这个项目的初衷是想要模拟Token的演化过程。它不仅仅是线性的生成过程,而是文本或代码的逐步演化。我们进行迭代,我们进行编辑,这使我们有可能不仅模仿人类如何发展文本,还能将他们作为这一过程的一部分。因为如果你能像人类那样自然地生成内容,他们实际上就能够提供反馈,不是吗?</p> -<p>如果说无治主义倾向于消除“爱若斯”与过度的紧束,那么无治主义的驱力在某种意义上就是“反社会的”,如果我们所说的“社会”是指社群融合的话。正是因为它取消了这种融合,排除了任何关于统一的人性的想法,才打开了通向另一可能的它途。</p> +<p>我们所有人都研读过香农的论文,我们最初的想法是,只专注于语言建模和困惑度,但事实上这并没有实现。我认为这也是我们能够进一步发展的地方。这也与我们现在如何智能地组织计算资源有关,这种组织方式现在也适用于图像处理。我的意思是,扩散模型具有一种有趣的特性,它们能够通过迭代不断地精炼和提升质量。而我们目前还没有这样的能力。</p> -<p>“成为无治主义者”首先意味着一种作为起锚的“解缚”体验,这种体验能够抵制奴役性的arkhè,也就是说,首先是抵制驯化。</p> +<p>我的意思是,这个根本性问题:哪些知识应该内置于模型之中,哪些知识应该置于模型之外?是使用检索模型吗?RAG(Retrieval-Augmented Generation)模型就是一个例子。同样地,这也涉及到推理问题,即哪些推理任务应该通过外部的符号系统来完成,哪些推理任务应该直接在模型内部执行。这在很大程度上是一个关于效率的讨论。我确实相信,大型模型最终会学会如何进行2+2这样的计算,但如果你要计算2+2,却通过累加数字来进行,那显然是低效的。</p> -<p>在纪念无治主义地理学家时,扎尔茨曼引用了Élisée Reclus从路易斯安那州写给他弟弟Élie的信:“我需要饿死一会儿,睡在石头上,卖掉我的手表(永恒友谊的纪念品),换一块吼猴”。同时,她还提到了让·马劳里(Jean Malaurie)关于因纽特人的著作《图勒最后的国王》(Les Derniers Rois de Thulé)。因纽特人生活在“除了冰与岩石什么都没有的超现实地貌中,地面永远是冰冻的,从来没有松软易碎的泥土,也没有和风细雨,雪总是被风吹走,留下光秃秃的山脊和裂缝,这些矿物般的地貌,如此严酷、干旱,对人类生活永远是残酷的”。然而,“没有什么能强迫这些游牧民族生活在北极的边缘。它们可以像萨米人(曾经和它们一样是北极地区的狩猎者民族)一样,通过放弃冰封的海洋而从事驯养驯鹿来实现转变”。但因纽特人不想要的恰恰就是驯化。他们不希望驯鹿被驯化,就像他们自己不希望被驯化一样。这是他们自由的代价,是他们与死亡——反对依赖、顺从、驯服,反对“与统一身份的任何固定关系”——进行生死斗争的代价。</p> +<blockquote> + <h4 id="如果ai只需要计算22那么它应该直接使用计算器用最少的能量来完成这个任务因为我们知道计算器是做22计算的最有效工具然而如果有人问ai你是如何得出22的决定的你知道22是正确的答案吗这将耗费大量的资源">如果AI只需要计算2+2,那么它应该直接使用计算器,用最少的能量来完成这个任务,因为我们知道计算器是做2+2计算的最有效工具。然而,如果有人问AI,你是如何得出2+2的决定的?你知道2+2是正确的答案吗?这将耗费大量的资源?</h4> +</blockquote> -<p>那么,无治主义所谓的天真和善良又是怎么一回事呢?不可治理——死亡驱力反噬自身的无处之地、冰冻的极地岩石、地理学家孤独而漂浮的道路、叛乱者的游击队——这种“非社会性”是否可以比作未被权力沾染的本原,比作一座受庇护的小岛?解缚是否意味着回到霸权之前的状态?回到童年?</p> +<p><strong>Noam Shazeer</strong>:确实如此。你之前提到过一个例子,但我同样确信在座的各位所研发的人工智能系统都足够智能,能够主动使用计算器。</p> -<p>诚然,弗洛伊德将“生死学”(thanatologique)的解缚描述为一种回归——但却是一种无机状态的回归。但是,除了字面意义上的“回归无”,这还能是一种什么样的回归呢?回归所指向的“有”并不存在。开端的前奏并不存在。命令的前奏并不存在。没有无机状态。</p> +<p>目前全球公共产品(GPP)正是这样做的。我认为当前的模型太过经济实惠,规模也还太小。它之所以便宜,是因为像NV这样的技术,感谢它的产出。</p> -<p>无治主义总是以一种回望的姿态出现。而对arkhè的范式的拆除,我在此试图追溯其诸多影响中的一些,首先就是一种“回向”。这就必然会产生“来之所来”的问题。我们不可避免地要寻找先于原则的东西。这种回向“不是回到进化之前的状态,而是回到之前并不存在的之后的状态”。对arkhè之前的回归发明了它(本身)所转向的东西。无治主义的驱力是一种被塑造为未来的动力的倒退的能量。是撤出带来了无处(非场所)的存在,而不是相反。回归即意味着创造。在你返回之处无物可寻,在你所离开之处什么也带不走。未来在向前投射之前所回向的这个“无”,不是一个处女岛,也不是什么宁静的避风港,什么都不是——因为它就是“无”。</p> +<p>每次操作的计算成本大约是10到18美元。或者说,大致在这个数量级。感谢您创造了如此多的计算资源。但是,如果你观察一个拥有五千亿参数的模型,并且每个token进行一万亿次计算,大概是一美元百万token,这比外出购买一本平装书并阅读的成本要便宜100倍。我们的应用程序在价值上比巨型神经网络上的高效计算高出百万倍或更多。我的意思是,它们无疑比治愈癌症等事情更有价值,但不仅如此。</p> -<p>因此,不可治理的东西在事后被揭示出来,作为这种“无”——即一切治理的不可能性——的反证。正如蒲鲁东所说,“成为无治主义者”永远是一个新名词。</p> +<p><strong>Ashish Vaswani</strong>:我觉得让世界更聪明,就是指如何去获得来自于世界的反馈,我们能否实现多任务、多线的并行。如果你真的想构建这样一个模型,帮助我们设计这样一个模型,这是一种非常好的方式。</p> -<p>我们这个时代面临的重大哲学挑战之一,就是结束存在与生命之间的竞争——这就需要我们重新思考死亡的驱力。无论是海德格尔式的存在与死亡之间的联盟——存在被赋予了凌驾于生命之上的特权;还是突然出现的对生命的重估——后者认为自己已经总结和摆脱了海德格尔,(拙劣地)用岌岌可危的生命模式取代了存在者;抑或是假定的存在前祖先性的问题——它的原化石,既非生也非死,作为非人性化的和装饰化的,永远比生命更古老、更真实……必须说,这些版本中没有一个能够胜任这项任务的紧迫性。</p> +<blockquote> + <h4 id="能快速分享一下你们为什么创办你们的公司吗">能快速分享一下你们为什么创办你们的公司吗?</h4> +</blockquote> -<p>存在、生命和死亡之间关系的痛点每天都在呼喊着自己的名字:生态(écologie)。现在有谁注意到“生态”一词也源于oikos,即“家”,同时它也指一种完全不同的东西——一种与经济截然相反的东西——确切地说,就是家政学?谁在密切关注“生态学”是一种与驯化作斗争的“居所话语”?地球是一个没有驯化的栖息地,没有主人或中心,绝对不可治理,却被权力游戏所蹂躏。</p> +<p><strong>Ashish Vaswani</strong>:在我们公司,我们的目标是构建模型并解决新的任务。我们的工作是理解任务的目标和内容,并随着这些内容的变化来满足客户的需求。实际上,从2021年开始,我发现模型最大的问题在于,你不能仅仅让模型变得更聪明,你还需要找到合适的人才来解读这些模型。我们希望让这个世界与模型相互交融,使模型变得更加庞大和卓越。学习过程中需要取得一定的进展,最初在实验室的真空环境下是无法完成这些工作的。</p> -<p>许多批评家攻击传统无治主义是生命论或生物论,这是荒谬的指责。去作为无治主义者的问题就是作为生存的生命问题。而地球上的生存,甚至铭刻在个体的生物记忆中的生存,从一开始就是政治性的。在广袤的西伯利亚大草原的孤独中,在冬日苍白的阳光下,看着动物们互相帮助,克鲁泡特金得出结论:互助使自然选择失去了其原则地位。互助是自然的社会反应,因此也是死亡驱力反噬自身的一个重要例子。</p> +<p><strong>Noam Shazeer</strong>:在2021年,我们共同创立了这家公司。我们拥有如此出色的技术,但这项技术并没有惠及很多人。想象一下,如果我是一个病人,听到你这样说,我会觉得有数百亿人他们需要完成不同的任务。这就是深度学习的意义所在,我们通过对比来提升技术。实际上,由于技术的不断发展,得益于黄仁勋的推动,我们的终极目标是帮助全世界的人们。你们必须进行测试,我们现在需要开发更快的解决方案,让数百人能够应用这些应用程序。比如最初,并不是所有人都在使用这些应用,很多人使用它们只是为了娱乐,但它们确实有效,确实在工作。</p> -<p>无治主义——如此多样化,如此难以归结为一种权威,包括其自身的权威——是一种特殊的理论和实践组合,在这种情况下,不可治理者以原则语言所不知道的成语到处作证。从人民到个人,面对政府对世界生态和社会造成的破坏,人们无处不哀叹自己的倦怠、疲惫和愤怒。但是,他们也毫无矛盾地诉说着他们的倦怠、疲惫和愤怒,因为政府没有对他们不得不独自在其中寻找帮助的超级丛林进行任何有效的监管。</p> +<p><strong>Jakob Uszkoreit</strong>:感谢。我想谈谈我们创立的生态软件体系。在2021年,我参与创立了这家公司,我们的目标是解决一些真正具有科学影响力的问题。过去,我们处理的内容相当复杂。但当我迎来第一个孩子时,我看待世界的方式发生了改变。我们希望让人类的生活变得更加便利,也希望对蛋白质的研究做出贡献。尤其是有了孩子之后,我更希望能够改变现有的医疗架构,并且希望科学技术的发展能够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产生积极影响。例如,蛋白质的结构和解构已经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但目前我们缺乏数据。我们必须基于数据做出努力,这不仅是职责,也是作为父亲的责任。</p> -<p>面对这种倦怠、耗竭和愤怒,理论家和政治活动家们提出了各种“解决方案”。此时此刻在我看来,尝试提出问题更为有益。通过将哲学中白人和男性主导的残余与对无治主义的偷窃性否认联系起来,我并不是试图将哲学家们窃取的东西归还给无治主义。事实上,将断裂的碎片恢复并粘贴到一个不太可能的起源上,这是不可能的。我的做法显然没有遵循任何所有权的本能。无治主义无论如何都无法接受被还原为自己,因为它的过去只存在于未来。于是,这些都不是问题。而我提出的问题是:自普鲁东以来,无治主义的问题确实是要在不借助任何形式的霸权的情况下思考政治。然而,今日的问题是,当某种无治主义本身变成霸权时,我们如何去做到这一点。</p> +<blockquote> + <h4 id="我喜欢你的观点我总是对新医药设计充满兴趣以及让计算机学习新药开发和生成的过程如果能学习和设计新药并且有实验室进行测试就能确定这样的模型是否可行">我喜欢你的观点,我总是对新医药设计充满兴趣,以及让计算机学习新药开发和生成的过程。如果能学习和设计新药,并且有实验室进行测试,就能确定这样的模型是否可行。</h4> +</blockquote> -<p>我们能相信吗?今天,已经有无治主义者担任政府职务了。台湾数位发展部长、历史上第一位跨性别者部长、天才网络学家和自由软件的创造者唐凤(Audrey Tang)公开将自己定义为“持守的无政府主义者”。这个“无政府主义者”不应被误解。她的意思是,它们希望致力于保护网络程序员们所实验的无治主义乌托邦,在过去的二十年里,他们一直建议用虚拟的参与式民主来取代传统的政治决策。</p> +<p><strong>Llion Jones</strong>:是的,我是最后一位分享者。我们共同创立的公司叫做Sakana AI,意思是“鱼”。我们之所以用日本的“鱼”来命名公司,是因为我们像鱼群一样,自然启发了我们寻找智能的灵感。如果我们能将许多检验的元素结合起来,就会创造出复杂而美妙的事物。许多人可能不了解这个过程和内容的具体细节,但我们内部的核心哲学是“学习永远胜利”。</p> -<p>早在2014年春天,唐凤就参加了新兴的“太阳花运动”,在这场运动中,年轻的活动家(其中大部分是学生)占领了台湾议会,抗议与北京签订的新贸易协定。他们成立了民间黑客组织g0v(发音为“gov-zero”)。此后不久,前行政院政务委员蔡玉玲(Jaclyn Tsai)一直在寻找一种方法来重新点燃公民与政府之间的信任。她偶然参加了一次g0v的“黑客马拉松”,并在参加后不久就制定了一项合作计划,提议推出一个中立的公民平台,并任命唐凤为她的助理。2016年,唐凤升任政务委员;2022年,转任数位发展部长。</p> +<p>无论你是想解决问题,还是想学习任何内容,学习总会帮助你取得胜利。在生成式人工智能的过程中,学习内容也会帮助我们取得胜利。作为在场的研究者,我想提醒大家,我们赋予计算机的AI模型真正的意义,让它们真正帮助我们理解宇宙的奥秘。实际上,我也想告诉大家,我们即将宣布一项最新的进展,我们对此非常兴奋。虽然我们现在拥有一系列的研究成果作为基石,但我们正在经历一种变革性的发展,目前的模型管理是有组织的,它让人们真正参与进来。我们让这些模型变得更加可行,使用这些大型模型和变革性的模式,改变人们对世界和宇宙的认知方式。这是我们的目标。</p> -<p>唐凤的策略是利用开源编码工具,“从根本上重新设计和重建现有的政府流程或服务——并由此创建新的工具,向公民展示国家是如何运作的”,换句话说,就是向更广泛的公众披露政府信息。在“黑客大流行”一文中,唐凤宣称:</p> +<p><strong>Aidan Gomez</strong>:我创立公司的初衷与Noam Shazeer相似。我认为计算机正在进入一种新的模式,它正在改变现有的产品和我们的工作方式。一切都基于计算机,而且它在技术内部发生了一定的变化。我们的角色是什么?我实际上是在弥合差距、弥合鸿沟。我们可以看到不同的企业创建这样的平台,让每个企业适应并融合产品,这是直接面向用户的一种方式。这是我们推进技术的方式,我们能让技术变得更加经济、更加普及。</p> <blockquote> - <p>只需将搜索栏中“o”替换为“0”,就能进入一个“平行”政府网站,这个网站可能运作得更好,在那里你可以找到可行的替代方案。作为g0v计划的一部分,目前约有9000名公民黑客参与了我们所说的“fork the government”。在开源文化中,fork是指将已经存在的东西推向另一个方向。公民接受数字监控,但国家也接受透明度、开放数据和代码,并将不可避免地出现的批评纳入其中。</p> + <h4 id="我特别欣赏的是当noam-shazeer显得特别平静时你却显得非常兴奋你们俩的个性差异真是鲜明现在请lukasz-kaiser发言">我特别欣赏的是,当Noam Shazeer显得特别平静时,你却显得非常兴奋。你们俩的个性差异真是鲜明。现在,请Lukasz Kaiser发言。</h4> </blockquote> -<p>唐凤是统治的症状还是解放的象征?是治理逻辑的强化还是它的失败?唐凤说道:“公民黑客的作品往往威胁到现有的制度结构。在台湾,制度总是采取一种‘如果你不能打败他们,那就加入他们’的方式,这在亚洲的司法管辖区里是很少见的。归根结底,这就是我留在台湾的原因”。</p> +<p><strong>Lukasz Kaiser</strong>:我在OpenAI的经历非常颠覆性。公司里充满了乐趣,我们处理着大量数据进行计算,但归根结底,我的角色还是一个数据处理者。</p> -<p>加入制度,以便更好地颠覆它们。许多人会批评道:这些都是统治者的鬼话。然而正是这些豪言壮语威胁到了中国的全能性,也给中国的霸权制造了麻烦,中国对此感到非常懊恼。</p> +<p><strong>Illiya Polosukhin</strong>:我是第一个离开的人。我坚信我们将取得重大进展,软件将改变整个世界。最直接的方式就是教会机器编写代码,让编程对每个人都变得可及。</p> -<p>因此,我们要再问:我们如何在这一新的地缘格局中确定自己的方向?这一新格局的踪迹不仅模糊了事实上的无治主义和觉醒的无治主义之间的明显区别,而且还揭示了赛博-无治主义本身差异性的根茎地形学?我们如何在存在论差异的不可区分中确定自己的方向?</p> +<p>在NEAR,我们的进展虽然有限,但我们致力于整合人类智慧,获取相关数据,比如进一步启发人们,认识到我们需要一种基础性的方法论。这种模式是基础性的进展,这种大模型在全球范围内被广泛使用,它在航天等领域有众多应用,它关乎各领域的交流与互动,实际上为我们提供了能力。随着使用的深入,我们发现它带来了更多的模型,目前并没有太多关于版权的争议。</p> -<p>当辨别和向人们指出这些差异,当区分横向性与失序、解放与优步化、生态与经济……当这些变得既迫切又困难时,我们该如何确定自己的方向?当不可治理的东西在意识、无意识和身体的门前叩击得越来越响亮时,将其归位变得多么紧迫,多么困难?此时,我们才意识到,这些疑虑本身已经是通往其他分享、行动和思维方式的道路。成为无治主义者。</p> +<p>我们现在正处于一个全新的生成式时代,这是一个崇尚创新和创新者的时代,我们希望积极参与并拥抱变化,因此我们寻求不同的方法来帮助构建一个非常酷的模型。</p> -<p>对高高在上者的期望已荡然无存。</p>马拉布“任何潜入无意识核心的女性或男性,都会自然而然地成为无治主义者。”黑曜石自由国2023-11-30T12:00:00+08:002023-11-30T12:00:00+08:00https://agorahub.github.io/pen0/heros/BrentShen-a1_l-the-ambulatory-free-states-of-obsidia<p>黑曜石自由国(Obsidia),是一个只存在于语言和想象中的母权制女权主义微国家(Micronation)。</p> +<blockquote> + <h4 id="这种积极的反馈系统对我们整体经济非常有益我们现在能够更好地设计经济有人提问在这个gpt模型正在训练数十亿token规模数据库的时代下一步是什么新的模型技术将是什么你们想要探索什么你们的数据来源是什么">这种积极的反馈系统对我们整体经济非常有益。我们现在能够更好地设计经济。有人提问,在这个GPT模型正在训练数十亿token规模数据库的时代,下一步是什么?新的模型技术将是什么?你们想要探索什么?你们的数据来源是什么?</h4> +</blockquote> + +<p><strong>Illia Polosukhin</strong>:我们的起点是矢量和位移。我们需要真正具有经济价值的模型,人们能够对其进行评估,最终将你的技术和工具应用到实践中,从而使整个模型变得更好。</p> + +<blockquote> + <h4 id="你如何对模型进行领域训练最初的互动和交互模式是什么是模型之间的交流和交互吗还是有生成式的模型和技术">你如何对模型进行领域训练?最初的互动和交互模式是什么?是模型之间的交流和交互吗?还是有生成式的模型和技术?</h4> +</blockquote> + +<p><strong>Illia Polosukhin</strong>:在我们团队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技术专长。</p> + +<p><strong>Jakob Uszkoreit</strong>:下一步是推理。我们都认识到了推理的重要性,但很多工作目前还是由工程师手工完成的。我们实际上是在教他们以一种交互式的问答方式去回答,我们希望他们能够理解为什么在一起,一起提供强有力的推理模式。我们希望模型能够生成我们想要的内容,这样的生成方式是我们所追求的。无论是视频、文本还是3D信息,它们都应该被整合在一起。</p> + +<p><strong>Lukasz Kaiser</strong>:我认为,大家是否理解推理实际上来源于数据?如果我们开始进行推理,我们手头有一系列数据,我们会思考这些数据为何与众不同?然后我们会了解到各种不同的应用,其实都是基于数据推理的过程。由于计算机的能力,由于这样的系统,我们可以从那里开始进一步发展。我们可以推理出相关的内容,进行实验。</p> + +<p>很多时候,这些都是源自数据的。我认为推理的发展非常迅速,数据模型也非常重要,而且不久的将来会有更多交互性的内容。我们还没有进行充分的培训,这不是关键内容和要素,我们需要让数据更加充实。</p> + +<p><strong>Noam Shazeer</strong>:设计一些数据,比如设计教学机器,可能涉及数百个、数亿个不同的代币。</p> + +<p><strong>Ashish Vaswani</strong>:我想提出的一点是,在这一领域,我们有很多合作伙伴,他们取得了一些里程碑式的进展。最好的自动化算法是什么?其实是将真实世界的任务分解成不同的内容。我们的模型也非常重要,它帮助我们获取数据,观察数据是否处于正确的位置。一方面,它帮助我们关注数据;另一方面,这样的数据为我们提供了优质的模型来完成抽象任务。因此,我们认为对这一进展的衡量,也是创意的一种方式,是科学发展的一种方式,也是我们自动化发展的一种方式。</p> + +<blockquote> + <h4 id="如果没有良好的衡量体系你就无法完成出色的工程你们彼此之间有没有想问的问题">如果没有良好的衡量体系,你就无法完成出色的工程。你们彼此之间有没有想问的问题?</h4> +</blockquote> + +<p><strong>Illia Polosukhin</strong>:没有人真正想要了解自己到底走了哪些步骤。但实际上,我们希望能够了解、探索我们到底在做什么,获取足够的数据和信息,进行合理的推理。比如,如果你有六步,但实际上你可以通过五步进行推理来跳过一步。有时候你不需要六步,有时候你需要更多步骤,那么你要如何复现这样的场景?你从Token进一步发展需要什么呢?</p> + +<p><strong>Lukasz Kaiser</strong>:我个人的信仰是,如何复现这样的大模型,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系统会不断进步,但从本质上讲,你需要设计一种方法。人类是善于复现的生物,在人类历史中,我们不断复现成功的场景。</p> + +<blockquote> + <h4 id="很高兴能与各位交流也希望你们有机会相互交流产生难以言喻的魔法感谢各位参与这次会议非常感谢">很高兴能与各位交流,也希望你们有机会相互交流,产生难以言喻的魔法。感谢各位参与这次会议,非常感谢!</h4> +</blockquote> + +<hr /> + +<p><strong>Ashish Vaswani</strong>:2016年加入谷歌大脑团队。2022年4月,与Niki Parmar共同创办了Adept AI,同年12月离开该公司,并共同创立了另一家人工智能初创公司Essential AI。</p> + +<p><strong>Niki Parmar</strong>:在谷歌大脑工作了四年,之后与Ashish Vaswani共同创立了Adept AI和Essential AI。</p> + +<p><strong>Jakob Uszkoreit</strong>:2008年至2021年在谷歌工作。2021年离开谷歌,并与他人共同创立Inceptive,该公司主营业务为人工智能生命科学,致力于使用神经网络和高通量实验来设计下一代RNA分子。</p> + +<p><strong>Illia Polosukhin</strong>:2014年加入谷歌,是八人团队中最早离开的人之一,于2017年同他人共同创立了区块链公司NEAR Protocol。</p> + +<p><strong>Noam Shazeer</strong>:曾于2000年至2009年间和2012年至2021年期间就职于谷歌。2021年,Shazeer离开谷歌并与前谷歌工程师Daniel De Freitas共同创立Character.AI。</p> + +<p><strong>Llion Jones</strong>:曾工作于Delcam、YouTube。2012年加入谷歌,担任软件工程师。后来离开谷歌,创办人工智能初创企业sakana.ai。</p> + +<p><strong>Lukasz Kaiser</strong>:曾任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研究员。2013年加入谷歌。2021年,他离开谷歌,成为OpenAI的研究员。</p> + +<p><strong>Aidan Gomez</strong>:毕业于加拿大多伦多大学,Transformer论文发表时,他还是谷歌大脑团队的实习生。他是八人团队中第二个离开谷歌的人。2019年,他与他人共同创立了Cohere。</p>黃仁勳等今天,我们邀请Tansformer的创造者们,来一起讨论未来生成式人工智能(GenAI)会将我们带向何方。大理706青年空间编年史2024-01-30T12:00:00+08:002024-01-30T12:00:00+08:00https://agorahub.github.io/pen0/heros/706YouthSpace-a1_c-dali-706-youth-space<p>2023年上半年,大理706原有运营团队整体撤离大理。2023年底租约到期后,大理706这个符号在大理存在3年后,需要离开了。</p> <!--more--> -<p><img src="https://i.imgur.com/zXOQN8d.png" alt="image01" /></p> +<p>3年前也就是疫情刚结束的2020年底,706来到大理,就希望扎根大理在地,吸纳世界各地有才华的年轻人都可以聚集大理,建设大理,和形成我们共同的社区,事实上,也达到了我们的预期。</p> + +<p>就好像jiang说的那样:“从过去3年看来,大理706这个节点已经成为大理社区的谢林点,能够onboard很多新的成员。“</p> + +<p>尤其是大理706落幕前参与的瓦猫之夏,最特别的贡献不是改变华语的Web3,而是改变了大理这个小城市,贴上了Web3数字游民的标签,哪怕只是一点点。”</p> + +<h3 id="一非营利生活实验室">一、非营利生活实验室</h3> + +<p><em>2020年9月-2021年3月</em></p> + +<p><img src="https://i.imgur.com/6uV49Mo.png" alt="image01" /></p> + +<p>2020年9月底,因为不少留学生希望通过706来帮忙组织起来,在大理找房子,我们特意发了个招募文案,先后协助了3批留学生入住了大理的青旅,慢慢着,随着706在大理小圈子里面建立了一些口碑,我们706也开始正式考虑在大理落地一个小空间了。</p> + +<p>只是706没有任何工作人员在大理,凑巧的是,第3批留学生中一位来自麦吉尔大学的同学,愿意来帮忙706找房子,2020年11月初,这位同学就在大理古城银苍路找到个有8个房间的3层独独栋小院,本来706希望这位同学一起来经营这个项目,不巧的是,她因为生病回老家了。</p> + +<p>706在大理就一个空房子,而且房子里面空荡荡的,除了摆了几个床和基本的冰箱洗衣机外,其他啥都没有,综合考虑,我们决定公开招募,找到一批开荒的住客来共同运营706大理,采取财务公开,完全自治的非盈利模式。</p> + +<blockquote> + <p><a href="https://freewechat.com/a/Mzg3NDUzMTgxOA==/2247483712/1"><strong><em>来大理福尼亚,实现“数字游民”新生活方式</em></strong></a></p> +</blockquote> + +<p>ren兄是第一个入住的,他从零开始筹备706大理空间了,从购买床垫,取暖设备开始,到找师傅拉货,和房东联系迁移网络,忙乎了一个多星期后,到了12月1号,706生活实验室落地大理,三层楼的房子里陆陆续续地迎来了9个有趣的小伙伴。诗人、认知科学PhD、旅行家、数字游民,来做人类学田野调查的、做AI的、爱好哲学的,就是这么一帮看似并不相关又特别有706调性的一群人,带着他们各自对大理生活的憧憬,住在了一起。</p> + +<blockquote> + <p><a href="https://freewechat.com/a/Mzg3NDUzMTgxOA==/2247484798/1"><strong><em>从纽约到大理,探索“内卷”“躺平”之外的另外一种生活选择?</em></strong></a></p> +</blockquote> + +<p><img src="https://i.imgur.com/jpxrN8g.png" alt="image02" /></p> + +<p>下面一段是他的自述:</p> + +<p><em>“706青年空间来到了大理,说来也奇怪,我是第一个申请入住706大理的住客,在我进入706大理的那套房子,里面空荡荡的,除了摆了几个床和基本的冰箱洗衣机外,其他啥都没有。</em></p> + +<p><em>所以,我也稀里糊涂的从零开始筹备706大理空间了,从购买床垫,取暖设备开始,到找师傅拉货,和房东联系迁移网络,忙乎了一个多星期后,到了12月1号,706生活实验室落地大理,三层楼的房子里陆陆续续地迎来了9个有趣的小伙伴。诗人、认知科学PhD、旅行家、数字游民,来做人类学田野调查的、做AI的、爱好哲学的,就是这么一帮看似并不相关又特别有706调性的一群人,带着他们各自对大理生活的憧憬,住在了一起。</em></p> + +<p><em>706大理1.0筹备过程尽管有各种各样的问题,房子冬天很冷没空调,因为是农民自建房,三层水上不来老是停水,房间朝向倒是采光很不好,房子旁边紧挨着几家邻居,稍微搞个活动,也要小心被投诉,旁边有补习班和幼儿园,大家周末常常被洪亮的朗读声吵醒。</em></p> + +<p><em>即使有这么多的问题,我们最早的一批706大理的伙伴们,还是创造了一个理想的共同生活的家园,我们一起买菜、做饭、烧烤、出门聚餐、喝酒;深夜在古城的石板路上散步;阿瓦隆、狼人杀、电影;一起去酒吧听歌,一起去洱海遛弯儿,一起办活动。在一个共同的时空之中,人与人的连接和共鸣,建构出了一个共同的世界。而我,则又一次回归到了社区之中。</em></p> + +<p><em>也就短短3个月,706大理生活实验室由几个长住客,ren兄,佩佩,麦等的组织下,营造了一个温馨理想的共同生活的家园,一起买菜、做饭、烧烤、出门聚餐、喝酒;一起去酒吧听歌,一起去洱海遛弯儿,一起办活动。”</em></p> + +<p><img src="https://i.imgur.com/rjTKp8h.png" alt="image03" /></p> + +<p>最值得一提的是,共同居住的生活,还孵化出了属于住客内部的Stand-Up Round,每周一晚20:00,所有706大理的住客都会集体在客厅围成一个圈,聊聊自己这周发生的故事,发现的有趣的事情,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在大家的叙述中,大家的世界彼此相连,小伙伴发现彼此有那么细腻的观察,有那么敏锐的内心世界。</p> + +<blockquote> + <p><a href="https://freewechat.com/a/Mzg3NDUzMTgxOA==/2247484243/1"><strong><em>一种乌托邦式的生活方式 · 706大理十日谈</em></strong></a></p> +</blockquote> + +<p>这个时候的706大理是一个温馨的,偏向内部住客和朋友们30+人左右的紧密生活共同体。</p> + +<p><img src="https://i.imgur.com/EwzetCG.png" alt="image04" /></p> + +<p><em>我们希望邀请一帮数字游民,包括设计师、程序员、艺术家、探险家、创业者、Gap year学生等等,在大理共同创造一个属于我们的在地社群,在这里发现自我,探索新的生活方式,实现自我成长。面对将在未来3、5年内急剧崛起的“数字游民”一代,706希望面向这个群体来组建线上和线下混搭的社群,我们计划建立一个基于数字游民社群基础的分布式生活网络,空间和人群共同进化。</em></p> + +<p><em>数字游民项目是706正在着力孵化的项目之一,我们希望建立独特的“数字游民”社群,重新定义在2020年后疫情时代的工作、生活和旅行方式。我们第一站在大理,之后打算在泉州、厦门、三亚、藏南、黔东南、浙南乡村等地,创建一个基于数字游民社群基础的线下分布式生活网络。</em></p> + +<p><em>这个项目是社区自我运营,社群孵化的模式,我们欢迎已经在践行或者未来尝试这种生活方式的伙伴联系我们,参与到我们这个共创的项目里面。</em></p> + +<h3 id="二和青旅合作新空间">二、和青旅合作新空间</h3> + +<p><em>2021年5-9月</em></p> + +<p>这个阶段其实也比较自然,706大理第一个住客ren兄原本想住1个月来着,后来住了3、4个月,到后来开始以706大理主理人的身份来筹备后续新项目,原因是本来的房子条件不好,公共空间太小,阻碍了我们举行活动,而且随着入住大理的短期住宿越来越多,事务也变得繁琐起来,我们也想找个合作方。</p> + +<p>706北京这边给介绍了远在硅谷的2个伙伴,出了点资,加上ren兄自己出资,我们合伙创立了706大理2.0版本:2021年5月,我们从金玉缘青旅那租了个12个房间的独栋,并且共享容纳百人的活动空间、公共客厅、厨房、书房、天台、游戏室和办公场地。这基本上满足了我们对社区未来空间的设想。</p> + +<p><img src="https://i.imgur.com/gv40jyl.png" alt="image05" /></p> + +<p><img src="https://i.imgur.com/QBQkaTi.png" alt="image06" /></p> + +<p><img src="https://i.imgur.com/bv4tfu3.png" alt="image07" /></p> + +<p>这个时候的706大理,突破了原有的几十名住客的圈子,形成了上百人的大理本地比松散和佛系的共同生活社群。</p> + +<blockquote> + <p><a href="https://freewechat.com/a/MzU4NDU4NDEwMA==/2247502381/1"><strong><em>3名硅谷工程师在大理实践理想社区乌托邦</em></strong></a></p> +</blockquote> + +<blockquote> + <p><a href="https://freewechat.com/a/Mzg3NDUzMTgxOA==/2247484798/1"><strong><em>从纽约到大理,探索“内卷”“躺平”之外的另外一种生活选择?</em></strong></a></p> +</blockquote> + +<p><img src="https://i.imgur.com/V5T1PZ6.png" alt="image08" /></p> + +<p><em>706大理Creator Space就是在这个背景下产生的,它需要让拥有充分的自由个体,重新组织起来,让自由的个体,和集体的归属和支持,同时并存,706大理Creator Space试图去尝试,一个最小规模的社会支持网络,让我们共同主导自己的生活方式设计。</em></p> + +<p><em>对于身处原子化社会中的个体而言,归属于标准化、规范化、程式化的劳动体系,依赖于传统的工作方式,或许不再追求生命体验的最佳方案。706大理Creator Space为大家提供一个打破现状,在当下的结构之中提供更好的生活方式的空间。</em></p> + +<p><em>我们希望基于706大理,创建一个基于创造者社群(如数字游民、设计师、程序员、艺术家、探险家、创业者、Gap year学生等等)基础的分布式生活网络,希望建立基于706的独特的Creator社群,重新定义后疫情时代的工作,生活和旅行方式,一起来探索“内卷”、“躺平”之外的另外一种生活选择。</em></p> + +<p><em>“706-Creator Space”最终希望成立一个706 Creator实践基金,鼓励更多Creator共同协作,创造一些价值观驱动的、有意义的事情,真正形成一个大理新社区。</em></p> + +<h3 id="三成立前的社群运营">三、成立前的社群运营</h3> + +<p><em>2021年9-11月</em></p> + +<p>2021年10月开始,706小管家和大理本地的小伙伴合作,推动了706大理社会青年派对,并且也开始尝试参考706上海客厅的共创模式,也在大理进行了各种社群共创的实验,效果还是挺不错。</p> + +<p><img src="https://i.imgur.com/9eDlEGN.png" alt="image09" /></p> + +<blockquote> + <p><a href="https://freewechat.com/a/MzU4NDU4NDEwMA==/2247509422/1"><strong><em>一种生活的创造主义 · 706大理社会青年派对</em></strong></a></p> +</blockquote> + +<blockquote> + <p><a href="https://freewechat.com/a/MzU4NDU4NDEwMA==/2247513359/1"><strong><em>这是大理最活跃的青年社群,想加入一起搞事情吗? · 706大理</em></strong></a></p> +</blockquote> + +<blockquote> + <p><a href="https://freewechat.com/a/MzU4NDU4NDEwMA==/2247513782/1"><strong><em>为啥辞职来大理?因为这里有我们想要的生活</em></strong></a></p> +</blockquote> + +<p><img src="https://i.imgur.com/9tb9k4h.gif" alt="image10" /></p> + +<p>就10月下旬短短2周时间,我们大理一个400+的群就衍生出了10+共创小组,有独立出版小组、摄影小组、摇摆舞小组、脱口秀小组,还有户外徒步小组、跨学科小组等等,并且通过11月初706大理社会青年派对No.02,一下子扩展了706在大理的知名度。</p> + +<p>这个时候,706大理好像慢慢真正成为一个Creator Space,在706大理这个宽泛的社群支撑网络里面,我们每个大理的个体都在积极主动发挥创意,互相组织和互动起来,创造出各种各样有意思的事情。在这里,你可以看到集体支持和个体创造非常好的结合起来了。</p> + +<p>而同时,这样一个极其富有创造力的社群,对实体物理空间的要求也提高了,我们特别渴望这样一个物理空间:</p> + +<p>一方面,它可以容纳多场活动同步进行,既可以在里面蹦蹦跳跳,又可以在里面举行安静一些的沙龙活动;</p> + +<p>另一方面,它又可以让公共空间,和私人空间进行有效的隔离和区分,在开展公共活动的同时,同时也可以保障私人休息。</p> + +<h3 id="四成立与运营及退出">四、成立与运营及退出</h3> + +<p><em>2021年11月</em></p> + +<p>在经过前面2个月的在地兴趣小组运营慢慢积累形成的社群基础,同时在jiang积极筹资,在706大理几个原2.0的住宿代表(饺子、勺子、ren等人)找房的共同努力,以及在lisa沟通房东协商合同等事宜后,我们最终在11月底拿下了最新的706青年空间。</p> + +<p>然后,同步也在11月底,等了ren持续1个多月招募文案未果的情况下,706小管家又写了个招募文案:</p> + +<blockquote> + <p><a href="https://freewechat.com/a/MzU4NDU4NDEwMA==/2247515470/1"><strong><em>我们在大理包下一栋花园别墅,尝试用DAO探索另一种生活的可能</em></strong></a></p> +</blockquote> + +<p><img src="https://i.imgur.com/xrfdxjK.png" alt="image11" /></p> + +<p>然后12月初,706小管家本来还是希望以706大理品牌/创意咨询,及文案策划的方式,来远程参与到706大理的运营中的时候,后来因为一些原因离开了,和706大理小管家交接了下租房合同事宜,以及希望706大理新的小管家可以推动集体共创的文档,以及后续兴趣小组持续推动。</p> + +<p><img src="https://i.imgur.com/ixt4nzV.png" alt="image12" /></p> + +<p><em>706大理青年空间聚集了一帮新时代的年轻嬉皮士,以及科技、艺术和人文领域的伙伴。这是一个很好的实验场所,承载大家各自对新生活方式的各种各样的梦想:寻找社群归属感,回归自然、新鲜空气和苍山洱海,有探索自由自在的工作模式,安静的进行个人创作、冥想禅修、思考学术、寻找艺术灵感。706大理青年空间是让人得以探索新生活方式可能性的空间。</em></p> + +<p><em>706大理青年空间3.0落成后,将尝试联合各个独立空间和青旅,策划和开展一系列社群串门计划,在古城及周边构建一个打破边界的复合文化生成空间,通过形成各类主题的兴趣小组,让艺术、学术、生活方式等文化空间内生根和发展,进行一场共创的社群新实验。</em></p> + +<p><em>706大理同样希望可以探索一种分布式的共同治理模式,希望给有人文社科底色的706,增加技术亮色,探索集体决策的机制,这些工具、流程和实用性的规划蓝图模型,最终也会支持到我们社区里面的每一个人。</em></p> -<p>Obsidia由一位美国视觉艺术家Caro Yagjian在2015年3月8日建国。Caro Yagjian是一位女权主义者,Obsidia也是目前唯一一个母权制微国家,所有的公民必须是女权主义者。Obsidia的旗帜设计也与此有关,它由八个向外的十字从中间的圆形指出,既源自女性符号合成,形成花环,中间的圆也代表土地。但同时,这个符号也借鉴了混沌之星的设计,它在一些现代神秘传统中被使用,同时也是朋克摇滚亚文化和现代无政府主义分支的一部分。</p> +<p><img src="https://i.imgur.com/1EdEVXU.png" alt="image13" /></p> -<p><img src="https://i.imgur.com/L5hLobi.png" alt="image02" /> -▲ Obsidia lays safely nestled in its Official Briefcase</p> +<p><em>长远来看的话,706大理青年空间其实会紧密结合web3.0、虚拟空间、DAO等形式和概念,不管是DAO、NFT、区块链还是数字孪生技术,因为技术服务于我们去设计未来的社群结构。我们也会探讨空间本身,不管是物理空间还是虚拟社区,这些背后隐藏着规则,沟通以及激励机制,让我们更好的去探索未来新兴的空间结构和社区。</em></p> -<p>Obsidia是一个集体共治微国家,Caro自称是总指挥Grand Marshal而非总统。由于她主张女性权益,Obsidia倡导母权制,虽然男人可以申请入籍或者被任命为顾问,但依旧在制度层面规范只有女性和LGBTQ+人士作为国家领导层,政府机构不接受男人参与,所以Obsidia的官方政府里全是女性,包括第一夫人兼文化部长、国家建筑师、古代部长、宣传和动物福利院长等等,还包括两位亚裔女性,一位是国家厨师兼驻香港大使,另一位担任调查护士兼驻柏林大使。也可能是因为和亚洲人关系紧密,Obsidia官方Instagram还有一张中文图片,翻译为国家名为奥博西地亚。</p> +<p><em>我们面临的挑战不是去阐明一个可实施的,确定的最小社会模型,而仅仅需要去想象,和探索一个不一样的,比现实更加有吸引力的实验型社群方案。这些探索有关多项当代社会迫切需要处理的社会议题,在技术文化、经济模式、社群关系、建筑营造、数据所有权的多重路径中,让我们守望相助、探索我们这帮人的应许之地。</em></p> -<p><img src="https://i.imgur.com/a8a5FLn.png" alt="image03" /> -▲ Grand Marshal and First Lady wave to guests at an event marking the 5th anniversary of Obsidia</p> +<h3 id="五发布最新招募">五、发布最新招募</h3> -<p>如果你熟悉性少数群体、平权人士、婚育自由主义者的主张的话,国家名中提到的“流动自由状态”是一个常见的说法,指代人的情感、性向、性别的非固定化的状态,强调人人平等,不受刻板教条划分的规训。所以在Obsidia,平等的社会,无官僚等级也是它的主张。当然,也有人诟病它既然如此,应该开放给男性申请政府官员。</p> +<p><em>2022年1-6月</em></p> -<p>在Obsidia官网里写到,The Ambulatory Free States of Obsidia is a tiny, Matriarchal, Micro-nation located at the confluence of feminism and geography.(女权主义和地理学的合流处。)什么意思,这就是Obsidia的第二个主要主张,去国界。Obsidia中文意为黑曜石,而这个微国家的地理范畴确实就是两块共两磅重的火山岩,它们被装在Obsidia官方公文包中,储存在Obsidia位于美国加州奥克兰市的大使馆,也就是Obsidia总指挥Caro Yagjian所居住的地方,也是国家名中流动性的另一层含义,这个国家的土地是可以随时流动的。</p> +<p>这个阶段,小乌鸦基本退出了706大理了,其实就不太了解后续的发展情况了,我可以看到的就是可能是因为刚弄个了大房子,日常有太多琐碎的事情,嘉俊一个人也只能来支撑日常的运营。</p> -<p>据Caro说,这两块石头是她之前的情人捡的,两人分手后,为了更宏大的目标,Caro将这两块石头从他家中解放,成为了Obsidia的领土证明。但其实呢,就是她把石头偷偷拿走了,作为了Obsidia的领土。现代国家,或多或少都民族认同的叙事,尤其是对土地疆域的认同,但大国的矛盾也在此处,一边要声讨他国的侵略,一边却很少追溯自己的国土是哪里来的。作为美国公民Caro Yagjian肯定深知此道,所以Obsidia索性彻底在国土问题上极端化、抽象化,以这种方式对领土和政权展开批判。在微国家历史早期,西兰公国一度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小的国家,直到Obsidia成立。作为一个可以被随身携带的国家,Obsidia其他主权土地还包括一艘8米长的帆船和另一个小艇,这也使得Obsidia是极少数拥有“海军”的微国家。</p> +<p>之前活跃的社区建设者ren也感觉疲惫了,jiang也忙自己的项目去了,华夏试图去召集了几次会议,感觉效果也不是特别好,再加上大理的每年1月份到3月份算是淡季,所以这个时期属于大理706的休整期。</p> -<p>对权威、民族、国家叙事的反对,也在Obsidia设计的节庆日中体现。3月8日被Obsidia认定为“继承日”,也就是从2015年建国起从美国继承;12月27日是SWANSMAS,Christmas的变体,为了纪念他们的第一夫人对天鹅的喜爱。而7月4日美国的独立日那天,它又将其定位“消灭民族主义日”,鼓励他们的公民,无论在何时何地,要确保对国旗和民族主义的充分污蔑,毁掉任何带有国家骄傲象征的符号,当然也包括Obsidia自己的。他们认为民族主义是一种阴毒,必须警惕消灭。</p> +<p>一直到3月初,因为看到目前的大理706确实和2021年9-11月份最活跃的时期,相差太远了,2021年9-11月当时的各个兴趣小组的主理人,要么独立出去自己搞了新空间了,要么离开大理了,要么因为各种原因,和大理706疏远了,导致目前的大理706,没有各种兴趣小组的活动支撑,缺乏了对外宣传或公共性的一面,不过,当时毕竟大理706有7、8个常住人员,大家内部玩的好像挺开心的。</p> -<p>而在国际外交层面,Obsidia从创建之初就与各个微国家有密切往来,除了参加过多次微国家峰会并发言,也在香港和柏林设置了代表处,还获得过另一个微国家Westartic授予的雪花勋章,表彰她们对LGBTQ人士作出的贡献。Obsidia表示,欢迎任何移民和访问,可以通过直接造访大使馆也就是Caro本人居住地,通过触摸的方式拜访Obsidia,也可以申请她们的护照,成为这个女权国家的公民。</p> +<p><img src="https://i.imgur.com/taWSrjF.png" alt="image14" /></p> -<p>看完以上这些,我想大部分人都会觉得Obsidia无非就是个过家家的游戏,和Sealand这样有实质领地的微国家完全不同。如果Obsidia各方面制作精良一些,也许可以在艺术的范畴里谋得一席之地,就像斯洛文尼亚的NSK那样,在许多学术、艺术领域NSK都是非常重要的实践样本。</p> +<p>不过这样看来也不是办法,华夏和jiang、ren等几个大理706的股东沟通下来,还是觉得应该开始招募主理人,所以又召集了大理706的朋友,一起重新写了招募文案,又在2022年4月份重新招募了主理人。</p> -<p>但我们反过来看这个问题。10年前的时候,在中国和全球都活跃的一本书叫《人类简史》,作者尤尔·赫拉利因为这本书被认为是人类智者,他把人类的许多文明结晶做了比对,比如宗教、国家、文化等等都统一归纳为人类讲故事的能力,认为这些我们赖以为信的东西都是通过一个个编撰的故事,让人们慢慢相信其确实性,但实际上并不存在,意思是只要你会讲故事,你就有了话语权,可以赢得大众的跟随。也有其他的学术流派,强调国家的抽象性,认为国家、政治构建、道德文化都存在于人类的编排之中。如果你扪心自问,对这套理论非常认同,那Obsidia这样的微国家应该就是你的归宿。它就是强调国家概念抽象性的极致版本,它没有实体,无法解决任何人的肉身问题,把所有现代社会拥有的难解的复杂性,通过一个想象的概念给超越了,比如民族国家、父权结构等等。公民们只需要在语言层面和想象的共同体里,即可获得满足。但我相信,大部分人应该不会这么认为,作为一个必然生活在国家里的人,仅将国家作为抽象概念处理,是肯定不足够的,因为它规范了我们的行动空间,肉身表达之处。我们不可能通过Obsidia这样抽象的微国家来实现任何东西。</p> +<blockquote> + <p><a href="https://freewechat.com/a/MzU4NDU4NDEwMA==/2247519465/1"><strong><em>706大理福尼亚太空船2022漫游指南</em></strong></a></p> +</blockquote> + +<blockquote> + <p><a href="https://freewechat.com/a/MzU4NDU4NDEwMA==/2247519465/2"><strong><em>706大理青年空间 · 寻找合伙主理人</em></strong></a></p> +</blockquote> + +<h3 id="六瓦猫之夏时期">六、瓦猫之夏时期</h3> + +<p><em>2022年7-9月</em></p> + +<p>大约7月初时,在706青年空间(大理)的几个小伙伴一拍脑门的提议之下,他们打算搞一个大理版的Web3聚会。经过“十日谈”预热和其他伙伴陆续加入,包括大理706、Planker DAO、GreenPill(目前改名Uncommons)、SeeDAO等几个社区的共同发起,他们自发形成了约百人的策划、执行团队,从7月中到现在陆续组建起各种主题预热群与预热活动。</p> + +<p>线下706青年空间里面同样也热火朝天,Web3派的氛围压倒了文艺派,无论吃饭还是聊天,大家嘴里蹦出来的永远都是NFT、DAO、SBT、DeFi等等。不知道是因为大理福尼亚之称,还是几个圈内KOL朋友的推荐,又或者大家太需要线下聚会真人面基,反正经过口口相传,整个国内Web3圈都知道了大理即将迎来的Web3盛会:瓦猫之夏。</p> + +<p><img src="https://i.imgur.com/9usJwYK.gif" alt="image15" /></p> + +<p>不过事实上,正式的“瓦猫之夏”并没有在大理发生,“瓦猫之夏”主会场也并没有开展,原因是在瓦猫开始前3天,也就是2022年8月16日中午12点,大会主办方接到通知,考虑到疫情风险,云南省相关部门要求关停一切大型活动,原定于8月19日和20日在大理举办的“瓦猫之夏——大理Web3街会”因不可抗力取消。</p> + +<p>不过,政府取消“瓦猫之夏”的决定,反而迎来了一场去中心化分布式的节日狂欢,因为大部分参加“瓦猫之夏”的小伙伴都已经来到了大理,既然“瓦猫之夏”主会场取消,团队解散了,干脆,大家自发的组建了各种微信群,用腾讯文档自发的在大理各个客栈/咖啡馆,自发的发起了各种各样的聚会,讨论、沙龙、聊天酒局、聚餐,在2022年8月19日后面3天,真正的将整个大理古城,变成了“瓦猫之夏”的分布式节日派对。</p> + +<p><img src="https://i.imgur.com/OAtNOca.png" alt="image16" /></p> + +<p>没有主会场,没有主题营地,没有音乐表演,没有high营地,没关系,我们已经在大理了,我们可以在大理的各个流动客厅流动起来,来创造我们自己的时间和空间,来实践我们共同的日常生活。</p> + +<p><img src="https://i.imgur.com/C7oV6EF.png" alt="image17" /></p> + +<p><img src="https://i.imgur.com/rtJ0tEx.png" alt="image18" /></p> + +<p><img src="https://i.imgur.com/7q6gNjj.png" alt="image19" /></p> + +<p>我们自发的形成一个快闪式的相互联合,进化,深度沟通的社区,在吃喝玩乐觥筹交错中创造大理的新生活实践,我们重新发明聚会,让大理Web3作为我们共同创作的作品,真正在大理实现了Web3的自组织分布式精神。</p> + +<blockquote> + <p><a href="https://freewechat.com/a/MjgzMTAwODI0MA==/2652169040/1"><strong><em>我在大理遇见中国 Web3 人:下一个乐视和腾讯,可能同时在这里诞生 · 近未来</em></strong></a></p> +</blockquote> + +<blockquote> + <p><a href="https://freewechat.com/a/MTMwNDMwODQ0MQ==/2652966747/1"><strong><em>我去了中国最大的 Web3 聚会,发现人们想要的不是 Web3</em></strong></a></p> +</blockquote> + +<blockquote> + <p><a href="https://freewechat.com/a/MzkzMTI3MTUyMw==/2247500555/1"><strong><em>向大理福尼亚跋涉</em></strong></a></p> +</blockquote> + +<blockquote> + <p><a href="https://freewechat.com/a/Mzg2Nzc0MDM3Nw==/2247903727/1"><strong><em>周星驰突然出现,到底在干啥</em></strong></a></p> +</blockquote> + +<blockquote> + <p><a href="https://freewechat.com/a/MzU1NTY2MTAxNg==/2247534536/1"><strong><em>在大理,制造 Web3</em></strong></a></p> +</blockquote> + +<h3 id="七后瓦猫时期">七、后瓦猫时期</h3> + +<p><em>2022年10月-2023年1月</em></p> + +<p>可以说,瓦猫之夏直接带动了706的社区热潮,瓦猫之后,不少参与者都留在了大理,大理陆续多了不少社区,比如大理家、瓦猫实验室、DAO Space、面包树、开源之家、后来的NCC等等。</p> -<p>那这个微国家到底有什么意义呢?Obsidia官网这么写道:Obsidia strives to find alternatives to capitalism and promote self-expression through creative nation building projects.(致力于寻找资本主义的替代方案,并通过创造性的国家建设项目促进自我表达。)确实是这样,这是一个自我表达的微国家类型。区别于早期一些微国家是对自由主义的寻求,或对当时某种秩序的反抗,许多后期的微国家基本都是基于互联网、社群构建、艺术化个人化表达而出现的,这和现代国家权力的扩张,能力的升级,领土的空隙逐渐减少有着直接关联;也和平民主义时代,个体的主张表达成为了公民的基本需求有关,而其中批评和抗议是重要的组成部分。</p> +<p><img src="https://i.imgur.com/eKh7qy3.gif" alt="image20" /></p> -<p>我注意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事情,2020年的Covid期间,美国知名媒体Newsweek曾对一众微国家进行访问,了解他们对待疫情的治国政策,其中也包括Obsidia。Caro表示,美国联邦政府的防疫工作是个灾难,她作为Obsidia的总指挥呼吁美国政府提供保障等措施,并声称自己在美国各州开始实施封锁几天前就已经采取了国家措施,关闭“国家公文包”。</p> +<p>应该也是受到这次瓦猫之夏的自治模式的影响,大理706在瓦猫结束后的10月初就开始尝试,让住客一起来做一个住客自治模式的大理706社区了,试运行自治计划,快速试错、快速迭代,沉淀流程、规则、教学文档,输出积分系统的PRD。</p> -<p>这是一个多么荒诞但又意味深长的批判。面对国家级别的事务,个人的权力界限在什么地方?虽然这肯定不是什么特别深刻的公共言谈参与,尤其在她的国家,言论空间多少是有的。但设想在一个缺乏公共言谈的地方,也许这又是一种无奈的、暂时的尝试?有些万圣节年轻人们的表达,大概也处于这样的范畴,将表达放置在具有表演性的、暂时性的娱乐活动里,用毫不伪装的伪装说出,是不是一种目前可选的最佳方案呢。从微国家角度看,尤其是后期成立的微国家,由于没有了早期的机遇,大部分就是表演和娱乐目的,也许可以在国家机器的缝隙里,成为一种带有公共构建性的,替代性的表达方案。</p> +<p>除了社区自治部分,大理706社区还推出了灵感和孵化器计划,希望社区成员可以提出自己的方案,然后大理706社区公共基金通过社区投票的模式,来给予这些方案提供资金和资源支持。</p> -<p><img src="https://i.imgur.com/2hwEt5B.png" alt="image04" /> -▲ Grand Marshal and the micronation family at MicroCon 2017 in Atlanta, Georgia</p>沈博伦黑曜石自由国(Obsidia),是一个只存在于语言和想象中的母权制女权主义微国家(Micronation)。革命家忆・西欧初旅1899-09-30T10:56:15+06:551899-09-30T10:56:15+06:55https://agorahub.github.io/pen0/heros/PeterKropotkin-a1_r-memoirs-of-a-revolutionist-5-first-travel-to-western-europe<p><code class="highlighter-rouge">第一次国外旅行——苏黎世小住——国际工人协会——其起源——其活动——其分布——研究西欧社会主义运动——国际工人协会的日内瓦分部</code></p> +<p>最后这些尝试后来都搁置了,搁置的原因和过年春节期间很多人离开有关,也和大理706在地团队的执行有关,还和这个社区自治的模式也有关系,目前看来社区自治,不应该完全自治,比如浇花,维修等等日常的还是交给日常运营,社区自治可能起步阶段,还是从大家喜闻乐见,喜欢做的事情开始比较合适。</p> + +<p>当然,这个也是一次宝贵的尝试,如果春节后这些尝试可以进一步复盘和调整,还是有希望继续的,只是春节后的一系列外部因素,导致这些社区自治计划都流产了。</p> + +<p><img src="https://i.imgur.com/VBajDNl.png" alt="image21" /></p> + +<p><img src="https://i.imgur.com/fSOXN9I.png" alt="image22" /></p> + +<p><img src="https://i.imgur.com/8PpgHo6.png" alt="image23" /></p> + +<h3 id="八团队解散重组">八、团队解散重组</h3> + +<p><em>2023年3-6月</em></p> + +<p>事实上,瓦猫过去大概3个多月后,因为各种原因,大理706在当地不怎么组织活动了。</p> + +<p>2023年3月到6月期间,床单床的DAO Space也关停了,大理706和有关部门协调结果是,大理706需要调整方向,不能举行Web3相关的主题活动,也不能接待Web3或虚拟货币背景的人,需要转型为普通的青旅。</p> + +<p>大理706原有的团队商量后,集体离开大理,平移到了清迈,组织了清迈706,大理706这个阶段处于混沌阶段,组建了临时的管理小组。</p> + +<h3 id="九发展停滞期">九、发展停滞期</h3> + +<p><em>2023年6-9月</em></p> + +<p>6月到9月这个季度,为了适应大理在地的情况,新的管理团队计划基于目前的大理706,转型为通过携程/美团/豆瓣等平台公开推广的(之前仅在706社区内部),一个新的升级版的青旅住宿(在地社区)品牌,为此,还特意去考虑了大理在地的各个做的不错的青旅,比如暖暖,历历万乡,桃溪等等。</p> + +<p>当然大理706新的运营内部也有不同意见,觉得如果转型为一个升级的青旅,即使做的再好,也不是我们想做的,那还不如直接停掉就行,就直接转移到其他城市就好了。</p> + +<p>所以这个阶段,大理706社区内部意见无法统一,陆陆续续有人离开退出。</p> + +<h3 id="十彻底消失">十、彻底消失</h3> + +<p><em>2023年10-12月中</em></p> + +<p>在2023年10月到12月期间,大理706新的团队,在沟通目前大理在地有关部门的意见后,综合评估了目前团队自身的想法,还是决定,彻底取消大理706这个符号。</p> + +<p>因为如果继续做大理706,考虑到大理在地的生态环境,后续的大理706可以做数字游民方向,可以做背包客旅行方向,或者在地的社区营造,或者做青旅,这个方面其实大理在地的很多社区都做的很好了,也不缺大理706了。</p> + +<p>大理706希望做实验型社区、创作者社区,希望结合AI、Web3等技术有一些实验型的突破的社区方案,也希望组织大型AI/Web3/数字游民/创作者论坛,希望在大理落地Web3、AI、数字游民社区,这些在大理都会受到限制。</p> + +<p>我们也理解在地有关部门的保守和对不稳定因素的顾虑,为了更好的实现我们实验型的社区想法,我们大理706最后一波新组建的团队也在12月底彻底解散,基本出国的出国,离开大理的离开大理,去清迈的去清迈。</p> + +<p>当时,清迈706和清迈在地的四海社区、SeeDAO、清迈客栈等几个社区,一起发起了清迈瓦猫,我们其实也挺感慨的,看来,不管是瓦猫这种前沿的大型AI/Web3活动,还是706这种比较前沿和新型的社区,都不太适合大理目前的土壤,那么,我们还是离开大理,也不失为一个好的选择。</p> + +<p>所以,12月底后,大理706这个符号就彻底消失在大理。</p> + +<h3 id="后记">后记</h3> + +<p>事实上,我们对“大理706的消失”,没有觉得有多少遗憾,不管大理是否继续容忍大理706这个符号,大理706影响过的一批人,还是会默默在大理做着各自的事情。</p> + +<p>而且,最初2年多,大理706也很感谢大理在地包容的氛围,即使到了瓦猫之夏结束之后的最后1年的阶段,大理706和大理有关部门即使对一些事情看法不一致,不过也是彼此尽量沟通和磨合,希望达到一个彼此可以妥协和平衡的点,当然,这种互动比较复杂,受到各种因素左右。</p> + +<p>可惜,最后的结果,已经不是大理706想要的了。</p> + +<p>确实,没有什么遗憾了,就好像杭州706一个伙伴说的:“说到底,706很难说是个组织,更像是个土壤,与其说纵向的去推动梳理和体系化,还不如让706变成个更宽泛的土壤,很多事情是从这个土壤里面孕育出来的,也就是将706这个土壤发挥到极致,支持到这些实验,支持这些实验的机制弄好。706不是个严谨的组织,就好像吸星大法一样,像水一样,随便融入到任何社区。”</p> + +<p>那么,大理706彻底消失后,706的小伙伴去大理还可以找到据点吗?其实大理在地是不缺社区的,听说大理706之前的房子,后续有新的团队在接手开始运营住宿了,欢迎你们也去看看,我也可以推荐大理在地社区,可以加微信沟通。</p> + +<p>那么,大理706彻底消失后,706这个符号的重心会在哪个城市,706会衍生新的空间吗?当然有的,目前我们已经开始在清迈、东京、马来西亚等地组建在地社区,筹备新的空间,如果你想参与后续新的空间的筹备,想出资出力,也可以私聊我们(微信 @xiaoxiaohuoban706, <a href="https://t.me/xiaowuya706"><strong><em>Telegram</em></strong></a>)。</p>706青年空间2023年上半年,大理706原有运营团队整体撤离大理。2023年底租约到期后,大理706这个符号在大理存在3年后,需要离开了。革命家忆・归国以后1899-09-30T10:56:15+06:551899-09-30T10:56:15+06:55https://agorahub.github.io/pen0/heros/PeterKropotkin-a1_r-memoirs-of-a-revolutionist-6-after-returning-home<p><code class="highlighter-rouge">私运违禁书报进俄国——虚无主义——虚无主义者的真诚——“到民间去”——柴可夫斯基团——政治斗争之必要——对改革之绝望——俄国青年保全沙皇的生命</code></p> <!--more--> -<p>在第二年的初春,我便开始了第一次西欧旅行。跨过俄国国境之际,我感到了每个俄国人离开他的祖国时的那种心情,而且比我作的精神准备更为强烈。当火车穿过人口稀少的西北各省,在俄国境内行进的时候,人有一种越过沙漠的感觉。数百英里的土地都被一片不大配称为树林的矮树丛覆盖着。时时可以看见一个埋在积雪里的孤寒的小村落,或一条难行、曲折、狭小的乡村土路。然而火车一旦入了德国国境,景色与环境就突然完全改变了。整洁的村落与田庄、花园、石板路,我们进入德境愈深,这个对照便越来越强烈。连那古板的柏林也似乎比我们的俄国城市有生气。</p> +<p>我在这次旅行中买了不少书籍和许多社会主义报纸的合订本。这样的书籍在俄国是被检查官“无条件地禁止的”;有几种报纸的合订本与国际工人协会大会的报告书甚至在比利时出了任何的代价也买不到。我问自己道:“难道我要和它们分手吗?我的哥哥和朋友要能在圣彼得堡读到它们不知有多高兴呢!”我便下了决心无论如何也要把它们带回俄国去。</p> + +<p>我经过维也纳与华沙回到圣彼得堡。当时正有成千的犹太人在波兰国境线上靠走私谋生,我想如果我能找着一个那样的人,我的书就可以安然偷运过国境。然而,在所有别的乘客都继续前进的时候,我却一个人在国境线上的小站下车,寻找走私商人,这样的办法未免不妥;所以我改乘了一条铁道支线的车,到了克拉科夫。我想:“古波兰的首都离国境很近,我在那里会遇到一个犹太人带我去找走私商人的。”</p> + +<p>我在傍晚到了那个昔日繁华的名都,住在一家旅馆里,第二天一大早就出去找寻我需要的人。然而使我大为困惑的是我在每个街角以及在这个荒凉的市场中我的眼光转向哪里,哪里便看见一个穿着祖传的长袍,留着长发的犹太人在等候给波兰的贵族或商人跑腿,挣几个铜板。我本想找一个犹太人;但是现在这里的犹太人太多了。我究竟找哪一个呢?我在城里走了一圈,随后在绝望中就决定和那一个站在我的旅馆大门口的犹太人说话。这个旅馆从前本是一座旧的大宫殿,当初它的每一间厅堂里都挤满了衣装华丽的跳舞者,可是如今成了只给少数偶尔过往的旅客供给膳宿的地方了。</p> + +<p>我向那个人说明我想把一大包书报私运进俄国。他回答道:“先生,很好办。我去把万国破烂骨殖交易公司的代表给你找来。这个公司专门经营全世界最大的走私业务,他一定会给你效力。”半小时以后,他真把那公司的代表带来了,这是一个很漂亮的青年绅士,说得一口流利的俄国话、德国话和波兰话。</p> + +<p>他把我的这一包东西打量了一番,用手称了一下它的份量,又问我里面是些什么书。</p> + +<p>“全都是俄国检查官严禁的:所以它们只能偷运进去。”</p> + +<p>“书籍并不是我们干的这一行,我们的生意是高价丝。如果我按照我们规定的丝的运价付钱给我的手下人,我非得向你要高价不可。而且,老实说,我也不大愿意运什么书籍。万一出了一点麻烦,‘他们’就会闹成一个政治案件,那时候,万国破烂骨殖交易公司必须花费一大笔款子才可以免掉这场官司。”</p> -<p>还有那气候的对比!离开圣彼得堡时前两天,那里正埋在大雪底下,如今到了德国中部,我在火车站月台上走动时连大衣也不穿;我沐浴着温暖的阳光,欣赏那含苞初放的花朵。随后便是莱茵河,再后又到了阳光明媚的瑞士。在瑞士的清洁的旅馆中,人们通常总是在门前,对着白雪盖着的群山用早餐。我从没有像这一次那样深切地明白俄国位置在北方对它是一件多么不利的事,而且俄国民族的历史又因它的活动中心被限制在像芬兰湾沿岸那样的高纬度线上这一事实受了多么大的影响:只有在这时候,我才完全明瞭何以南方土地对于俄国人会有那种不可抵抗的吸引力,何以他们作出那样巨大的努力要伸张到黑海,而且何以西伯利亚的殖民者受到不断的压力要向南推进,直到满洲。</p> +<p>也许我当时露出了丧气的样子,那位青年绅士接着说:“不要着急。他(指旅馆中那个扛客)会替你想另外的办法。”</p> -<p>这时候,苏黎世充满了俄国的男女留学生。综合工艺学院旁边的那一条有名的上街就是俄人区,在那里,最通行的语言是俄国话。这些留学生(尤其是女学生)的生活和俄国国内大部分学生的生活相同,是非常刻苦的。他们的常规的食物就是茶、面包、一点牛乳、一小片在酒精灯上煎烤的肉;同时佐以关于社会主义运动的新消息或最近所读书籍的热烈的讨论。那些除了维持这种生活方式以外还有余钱的人,便把钱捐给“共同事业”——图书馆、将发刊的俄文杂志,捐助瑞士的劳工报纸。在衣着方面,他们节俭得无以复加。普希金曾经写下一句名句:“什么样的帽子一位十六岁的姑娘戴起来不相配呢?”我们的留学苏黎世的姑娘们似乎傲然对着茨温利的故乡的居民说:“一个少女在年轻、聪明、而且精力饱满的时候,有什么朴素的衣服于她不相宜呢?”</p> +<p>“啊,不错。有几十种办法来给这位先生办妥这件小事。”那个扛客快活地说着,便出去了。</p> -<p>总之,这个忙碌的小小社团比自有大学以来的任何别的大学生更为勤勉,苏黎世的大学教授反复不惮烦地表扬这些女生的优良成绩,以鼓励男生向她们看齐。</p> +<p>过了一点钟,他又带了一个年轻人来。这个人拿起我的包,放在门边,说:“很好。如果你明天动身,你便可以在俄国某某车站收到你的书籍。”他又向我说明事情怎么安排。</p> -<p>许多年以来,我就渴望知道国际工人协会的一切详情。俄国报纸在他们专栏中常常提到它,然而当局不准它们谈及它的主义和它所进行的工作。我以为它一定是一个非常伟大的运动,举足轻重;但是我不能掌握它的目的与趋势。现在我到了瑞士,我决定要满足这个宿望。</p> +<p>“你要多少手续费呢?”我问。</p> -<p>当时正是国际工人协会发展的高潮时期。本来在1840年到1848年间,欧洲工人的胸中就涌起了绝大的希望。只是在今天,我们才明白当时各派社会主义者(基督教社会主义者、国家社会主义者、傅立叶主义者、圣西门主义者、欧文主义者及其他)所散布的社会主义书报是何等众多;只有在今天,我们才开始了解这个运动的深度,才发现我们这一代人以为是近代思想产物的学说,在那些年头就已经发展而且被人透彻地说出来了。当时一般共和主义者心目中的“共和国”与今日称为共和国的资本家统治的民主组织绝对不同。他们所说的欧洲合众国是指工人的兄弟情谊的团体,作战的武器变为生产工具,社会所有成员可以自由使用它们来谋全体的利益!——正如比埃尔·杜邦在他的一首歌中所说的“铁器归还给工人”。他们不仅要求刑法与政治权利上的平等,而且特别要求经济的平等。在他们的梦想中,民族主义者们自已看到青年意大利、青年德意志、青年匈牙利担当起领导深远的农业上与经济上的改革的责任。</p> +<p>“你预备出多少?”他这样回答。</p> -<p>巴黎6月暴动的失败、尼古拉一世的军队蹂躏匈牙利、法奥两国军队蹂躏意大利,以及全欧政治上与精神上的大反动就把这个运动完全破坏了。它的文献,它的成就,它的经济革命与四海一家的原则,在其后的二十年中被人忘得干干净净。</p> +<p>我把钱袋里的钱全倒在桌上,一面说:“这一些是我的旅费。其余的都是你们的。我坐三等车走。”</p> -<p>然而一个思想还残留着——这就是全体工人的国际的兄弟般团结的思想,少数法国移民在美国,欧文的信徒在英国宣传这一思想。几个出席1862年伦敦国际博览会的法国工人代表与少数英国工人所达成的谅解,便是这个在短时期内势力遍布全欧,囊括几百万工人的波澜壮阔的运动的起点。酣睡了二十年的希望再次觉醒了,号召工人“不管信仰、性别、国籍、种族、肤色的差别”,团结起来,宣告“工人的解放要由工人自身来取得”,用一个强大的联合的国际组织的力量来推动人类进化——不以慈善与爱的名义,而以正义的名义,以那些深知自己的目的与热望的人的集体力量的名义来号召。</p> +<p>“怎么!”这两个人同时惊叫起来。“先生,你说的什么话?像你这样的绅士坐三等车!决不能!不,不,这不行。……我们只要八个卢布就够了。如果你答应,另外再给一个卢布给这扛客——你随便给多少都可以。我们不是强盗,我们是诚实的买卖人。”他们直截了当不肯要更多的钱。</p> -<p>1868年与1869年的巴黎同盟罢工曾多少得着外国(尤其是英国)来的少许捐款的援助;固然这两次罢工本身并无重大意义,而且法兰西帝国政府对于国际工人协会的压迫又是非常厉害,但它们却成了一个大运动的起源,发起这大运动的各国工人在各国政府互相仇恨之际公然起来主张全世界工人的大团结。全世界所有的职工实行国际的大团结,靠了国际的援助进行对抗资本家的斗争——这一思想,便是最不关心的工人也感染到了。这个运动以星火燎原之势广布于法兰西、意大利、西班牙各国,鼓舞起许多又聪明、又活跃、又忠诚的工人投身战场,又从富裕的知识阶层中间吸引了少数优秀的男女加入它的阵线。这个从前没有人梦想过的力量逐日在欧洲增强起来,如果这个运动的发展不曾见阻于普法战争,那么也许会有重大的事件在欧洲发生,大大改变我们的文明的面貌,而促进人类的进步。然而不幸,德国的大胜造成了欧洲的不正常情况,刹住了法国的正规的发展达二十五年之久,将全欧洲投入了一个军国主义时代,我们至今还生活于这个时代。</p> +<p>我从前常常听人说起国境线上犹太走私商人的诚实;然而我决想不到会得到这样的证据。后来我们的团体从外国私运进来许多书报,更后,又有许多革命家和亡命者偷越国境,出入俄国,从没有一次上过走私商人的当,他们也从不曾乘机提高价钱。</p> -<p>社会问题的种种部分的解决方法当时在工人中间异常流行:如合作、国家支持的生产组合、平民银行、无利息贷款等等皆是。这一切解决方法都在国际工人协会的“各支部”,然后是各地方、各大区、国内以及国际大会上一一提出,又得着热心的讨论。协会的每次年会标志着对于要求解决的当前的重大社会问题,思想上又前进了一步。在这些会议中所发表的明智的意见,以及种种会议上所传布的科学上正确的而且经过深思熟虑的见解(这一切皆是工人的集体思考之结果)还至今未为人充分认识;然而要说如今在“科学的社会主义”,或“安那其主义”名称下流行的一切社会改建方案皆起源于国际工人协会的种种讨论与报告,也并非言过其实。参加这个运动的少数知识分子不过把工人自己在支部里,其后又在大会上所表白的批评与热望加以整理,给以一个理论形式而已。</p> +<p>第二天,我离开了克拉科夫,到了指定的那个俄国车站。一个搬运夫走进我的车厢向我说:“这是殿下前天留在这里的行李袋。”他的声音很高,为的要使那个在月台上巡查的宪兵听见。他说毕便把我的这一包贵重的东西交给我。</p> -<p>诚然,1870——1871年的战争妨害了国际工人协会的发展,但是它并不能使发展停止。在瑞士的各工业中心还有许多生气蓬勃的协会的支部存在着,每一次会议总有几千个工人到场,在那里,他们公然与现在的那种工厂土地私有制度宣战,宣告资本制度的末日快要到了。在瑞士各地都有地方大会召开,讨论现在社会组织之最为艰巨、最为困难的问题,这些参加讨论的工人对于问题的知识之广博与他们的见解之深刻,比加入协会各支部的会员人数之众多更使中产阶级吃惊不已。迄今以前,在瑞士存在的所谓特权行业工人(钟表匠与珠宝匠)与粗工(纺织工人、建筑工人等等)之间的嫉妒与成见曾使得工人在劳资争论上不能有联合行动,如今这种嫉妒与成见正在消除。工人们越来越强调现代社会存在的所有分裂中间,最大的就是资本家与工人之间的分裂,就是占有着资本的人与生来便无分文,不得不终身替少数特权者生产财富的人之间的分裂。</p> +<p>我得着这一包东西,心里快活极了,连在华沙也不停留,便一直往圣彼得堡,把我的战利品送给我的哥哥看。</p> -<p>意大利,尤其是它的中部与北部,布满了协会的支部与分部;它们的人宣称力争了多年的意大利的统一不过是幻想。它们号召工人起来实行自己的革命——把土地归给农民,把工厂归于工人自己,废除压迫的、中央集权的国家组织,因为这种组织的历史使命总是在保护和维持人剥削人的制度。</p> +<p>这时候,在俄国的知识青年中间正有一个重大的运动在开展。农奴制度已经废除了,然而农奴制度存在的二百五十年间,养成了一系列的风俗习惯,如家庭奴隶制、蔑视个人人格、父亲的专制、妻子与子女的虚伪的服从之类。固然在十九世纪初期,家庭专制盛行于欧洲各国——我们从萨克雷与狄更斯的著作中,就可以看出来;但是在俄国,这种专制竟然如此兴旺发达,却为全欧任何其他国家所不及。全部俄国人的生活:在家庭中,在上司与属下,长官与士卒,主人与雇佣等等之间的关系都带有这种专制的烙印。一大套的风俗、思想方式、成见以及道义上的怯懦和由怠惰养成的习惯滋长起来了;便是当时最好的人都颂扬这些农奴制时代的产物。</p> -<p>在西班牙,同样的组织遍布加泰鲁尼亚,瓦伦西亚与安达鲁西亚各地;它们与巴塞罗那的强大的工会联合,得到它们的支持,后者在建筑业中实行了八小时工作制。协会有八万多个按期纳付会费的西班牙会员;西班牙的活跃的有思想的分子都包含在这里面了。由于协会明确拒绝参与1871——1872年的政治阴谋,因而引起民众的极大的同情。它的各省大会与全国大会的议事录和所发表的宣言乃是对于现状的严厉的逻辑性极强的批评的模范,同时又是工人阶级的理想之最明晰的表述。</p> +<p>法律管不了这些事情。只有一个以旨在对付这邪恶的根源的强劲的社会运动才能改造日常生活中的风俗习惯。在俄国,这个运动(这种个人的反叛)具有一种远更为强有力的性质,在它的批判方面,远更为彻底,为西欧与美洲各国所不及。屠格涅夫在他的划时代的创作《父与子》中曾给了这个运动一个名字:“虚无主义”。</p> -<p>在比利时、荷兰甚至在葡萄牙等国,这个运动也在扩张,而且使大批群众和比利时的矿工与织工中最优秀的分子加入了协会。在英国,各工会也参加了这个运动,至少是原则上参加。虽然它们没有声称主张社会主义,但愿意在大陆的工人兄弟同资本家直接斗争时,尤其是在罢工时予以支持。在德国,社会主义者已与人数众多的拉萨尔的追随者结成联盟,而一个社会民主党的最初的基础已经打下了。奥匈两国也走着同样的路。至于法国,虽然在巴黎公社失败后反动得势的当时(迫害协会会员的严酷的法令已经公布了)国际的组织不能在法国存在,然而人人都相信反动时代必不能持续久远,法国不久必将再度加入协会,而且取得领导的地位。</p> +<p>在西欧,这个运动常常被人误解。例如在西欧的报纸上,人们就爱把虚无主义与恐怖主义混为一谈。在亚历山大二世的统治将近结束时爆发而以沙皇的惨死为收场的俄国革命性的骚乱,总是被人说成是虚无主义。其实这是一个错误。将虚无主义和恐怖主义混为一谈,犹之乎将像斯多噶学派与实证主义之类的哲学运动和共和主义之类的政治运动混为一谈,是同样的大错。恐怖主义乃是由某一个历史时期中的政治斗争之特定条件产生的。它存在过,它也消亡过。它也许会复活,会再次消亡。然而虚无主义却在整个俄国知识阶层的生活上打下了它的印记,在将来许多年都不会消失。如果撇开虚无主义在那一类青年运动中某些难以避免的缺点不论,我们可以说,虚无主义给了俄国今日的知识阶层的大部分的生活以一种特性,可惜,我们俄国人在西欧生活中见不到这种特性。而且虚无主义在它的种种表现中又给了俄国作家以异常的真诚和把想的都说出来的习惯,这习惯使西欧的读者为之惊异。</p> -<p>我到了苏黎世便加入国际工人协会的一个地方支部。我又问我的俄国友人,我能够从什么地方了解到更多的这个伟大运动在其他各国的情形。“去读书报罢”,这就是他们的回答。我的嫂嫂当时在苏黎世留学,她给我送来了大批的书籍和近两年来的报纸的合订本。我整日整夜地读着,因此得到一个不可磨灭的深刻印象。在我的心中,这些书报所唤起的潮水般的新思想,是和我在上街的那个整洁狭小的房间分不开的。从那个房间里开窗一望便是一道蔚蓝的湖水,湖外是留有瑞士人的独立战争的遗迹的山,还有旧城的尖塔;而旧城又是多次的宗教战争的战场。</p> +<p>首先,虚无主义者向那些可以称为“文明社会里说惯了的谎话”宣战。他的鲜明特点乃是绝对的真诚,为了这真诚的缘故,他放弃了而且要求别人也放弃自己的理性所解释不通的迷信、偏见、风俗、习惯等等。除了理性的权威外,他决不屈服于任何权威之下;在分析所有的社会礼教与习惯时,他又反抗任何多多少少伪装起来的诡辩。</p> -<p>属于社会主义文献的书在当时并不丰富。因为那是写给那些拿出一个铜板也很为难的工人读的,社会主义文献的主力就在小册子与报纸上。再说,一个人如果要求得社会主义的知识,那么他在书本中反而得不到多少他所急欲知道的东西。书本里所含有的乃是倾向于社会主义的追求的理论与科学论据,却不提工人如何接受社会主义的理想,这些理想又如何实现。这样一来,我只得把报纸合订本从头至尾地读一遍——新闻与社论并读,也许新闻还比社论更为重要。这些报纸给我打开了一个社会关系与思想、行为方法的新世界,这种阅读使我们看见不能见之于他处的东西——即这个运动的深度与它的道德力量,人们感染学说的程度,他们愿将新学说实施于日常生活中的准备以及他们愿为新学说受苦的决心。所有关于“社会主义是不切实际的,进化必然是迟缓的”的讨论并没有多少价值,因为进化的速度只能用对于人类(我们如今讨论的正是人类的进化)之切近的了解来判断。如果不知道各部分之值,又怎么能计算出总数来呢?</p> +<p>自然,他和他的祖先的迷信断绝了关系,在他的哲学概念中,他是一个实证主义者,一个不可知论者,一个斯宾塞派进化论者,或一个科学的唯物论者;他并不攻击单纯而真诚的宗教信仰,他知道这是一个感情上的心理的必然,但是他猛烈反对那种自己明知宗教是无用的东西却又戴起宗教的假面具来骗人的伪善。</p> -<p>我阅读得越多,便越看到一个我所不知道的新世界出现在我的面前——这个世界是那些制造出社会学学说的学者完全陌生的。只有在加入国际工人协会而且与工人在日常生活中接触以后我才能知道它。因此我便决定这样生活几个月再说。</p> +<p>文明人的生活中充满了小小的习俗的虚伪。互相嫌厌的人在街中相遇,脸上总要装出春风满面的笑容;虚无主义者则漠然无动于衷,他只对他真正高兴见到的人微笑。他所深恶的是虚伪的形式上的礼节,他表面上故意做出粗暴的样子以抗议他的祖先的圆滑的和气。他看见那些人谈吐有如一个理想主义者的多愁善感,而一到家里对妻儿和奴隶又是真正的野蛮;所以他起来反对那种无非是刻意迎合毫无理想的生活状态的感伤主义。</p> -<p>我的俄国友人也鼓励我这样做。我在苏黎世住了几天,便向当时正成为协会运动的一大中心的日内瓦进发了。</p> +<p>艺术也在他彻底否定的对象之列。人们不绝地放言高论,时而谈美,谈理想,时而谈为艺术的艺术,谈美学;而所有的艺术品都是用从饥饿的农民和工资微薄的工人那里掠夺来的钱财买来的,而所谓“崇拜美的一切”不过是掩饰极鄙俗的荒淫的假面具。这种状态自然激起他的厌恶。现代最大艺术家之一,托尔斯泰的有力的艺术批评,虚无主义者在当时用下面这句直截了当的话就完全表示出来了:“一双靴子也要比所有你们的《圣母像》和所有你们的关于莎士比亚的高雅的谈论贵重得多。”</p> -<p>日内瓦各支部平时开会的地点是共济会的唯一馆。全体大会是在它的大会堂里举行的,可以容两千多人;另外,每晚在侧厅里开各种委员会和各支部常会,或者还有历史、物理学、工程学等科的讲习会。极少数几个加入协会的中产阶级人士(大半是法国巴黎公社的亡命者)负责免费教育工人。这是一个民众大学,又是一个民众会堂。</p> +<p>没有爱情的结婚和没有友情的亲密都是虚无主义者所反对的。女虚无主义者,若被父母强迫去作一个“玩偶之家”中的玩偶,为财产的缘故与人结婚,那么她宁肯舍弃她的家庭和锦衣美食,穿上最朴素的黑羊毛衣服,剪了发,到高等学校去求得自己的独立。女方如果看见她的婚姻已经不能算是婚姻,在法律承认的夫妇关系中已没有爱情与友情来维系了,那么她宁愿断绝这种没有实质的表面关系。因此她常常带着她的儿女去过贫困的生活,甘愿忍受孤寂与贫苦,不肯在那种习俗状态下过欺骗自己良心的生活。</p> -<p>以唯一馆为中心的这个运动的主要领袖之一是尼可拉·吴亭,一个乐观、聪明、活跃的俄国人;然而它的真正的灵魂却是一个深得人望的俄国女子,她在工人中远近闻名,人皆称她为奥尔加夫人;她是所有的委员会的原动力。吴亭与奥尔加夫人两个都热情地接见了我,给我介绍各行业的支部中的有名人物,并且邀请我出席委员会的会议。我去了,不过我愿意和工人在一起。我每晚手拿一杯酸葡萄酒,在工人中间和他们闲谈;不到几天,我就和好几个工人熟识了,其中一个在巴黎公社失败后离开法国的阿尔萨斯的石工和我的友谊尤其深。他有儿女,恰和几个月前突然死掉的我的两个侄儿年纪相差不远;通过这些孩子,我不久就和这一家人以及这家的友人非常亲密了。我因此能够从内部来观察这个运动,而且知道工人对它的看法。</p> +<p>虚无主义者便在日常生活琐事上也依着他的爱诚实之心而行。他讨厌老一套的应酬话,他喜欢用简明而露骨的话语来表示自己的意见,有时候还爱做出外貌粗暴的样子。</p> -<p>工人把他们的一切希望都寄托在这个国际运动上面。老老少少的工人作完了长长一天的工作以后便齐集在唯一馆,受零碎的教育,或者来听那些演说者向他们预言伟大的未来:那时候,生产财富所必需的一切工具皆将为人人所共有,人类全体将友爱地团结起来,不分什么阶级、人种、国籍。他们大家都希望有一场大的社会革命(不管是否是和平的)不久就将爆发,彻底改变经济状况。谁都不愿意有阶级斗争,但是他们都说,如果统治阶级由于盲目的固执己见使阶级斗争成为不可免,那就必须进行战争,只要它可以给被践踏的民众带来幸福与自由。</p> +<p>在伊尔库次克的时候,我们每星期照例要在一个俱乐部里聚会一次,还要在那里跳舞。有一个时期内我也是这些晚会中每次必到的参加者;然而后来因为事忙,我便不去了。过了几个星期以后,一天晚上,其中的一位女士便向我的一个年轻朋友询问为什么我不再去参加她们的聚会。他却颇为无礼地回答道:“如今他想借运动来消遣,便去骑马。”一位女士便鼓起勇气说:“他可以到这里和我们一起过上两个小时,用不着跳舞。”“他到这里来干什么呢?和你谈论时装,谈论打扮吗?这些无聊的玩意,他已经受够了。”这就是我的那位虚无主义的朋友的回答。“然而他有时候还和某女士见面英里?”另一位年轻女士羞涩地说。“不错,然而她是一个好学的姑娘,他教她读德文,”我的朋友不客气地回答说。这种无疑是无礼的责备,其后果是不久大部分伊尔库次克的姑娘们开始围住我的哥哥、我的朋友和我问:依我们看,她们应该读什么书,应该怎样学习。</p> -<p>国际工人协会的急剧发展在工人的心上产生的效应——他们对于协会的信赖,他们谈起协会时的那种深爱,他们为着协会所作出的牺牲,这一切只有当时生活在工人中间的人才能够体会到。一周又一周,一年复一年,成千工人每天为它牺牲他们的时间和金钱,甚至节衣缩食来支持每一个集体,使报纸得以刊行,供给会议的费用,补助那些为协会而遭殃的同志们——并且还要出席会议,参加游行。国际工人协会的催人向上的影响也使我极其感动。协会的巴黎会员几乎全都戒了酒,而且全体都不吸烟。他们说:“为什么我要在我身上养成这个弱点呢?”那些卑下的琐细的东西在崇高的向上的鼓舞力量之下消失了。</p> +<p>虚无主义者还以同样坦白的态度和他的相识谈话,告诉他们说,只要他们还是靠着平民的受剥削的劳动生活,只要他们还是在陈设富丽的房间里舒舒服服地谈着可怜平民的话,那么他们所说的一切都不过是十足的伪善。而且虚无主义者还同样明白地向一个高级官吏说,他(指这官吏)一点也不顾念到他们所统治的人的福利,只能算是个贼。</p> -<p>工人们为了维持他们的劳工运动所作出的牺牲,决不是局外人所能明白的。公然加入国际工人协会的一个支部,要身受雇主的不满,甚或一有机会即辞退他们而处于长期失业之苦境——这样做,非有绝大的勇气才行。纵使在最好的环境之下,像加入工会或进步的政党也需要不断的牺牲。为着共同事业出的几个铜板的捐款在欧洲工人的微少的家计中也是一个重大的负担;事实上,每星期必须拿出许多铜板来。时常出席会议也是一个牺牲。对于我们,花费几小时来开会倒是一件乐事;可是在那些每天早晨五、六点钟便开始劳动的工人,这种赴会的时间就非得从必要的休息时间中挤出来不可。</p> +<p>遇上那班爱谈鸡零狗碎,爱夸耀她们的“女性”的举止和讲究的装束的女人,他也要不客气地斥责她们。他会毫无顾忌地对一个美丽的少女说:“你谈这些无聊话,戴着假发髻,怎么就不觉得羞耻呢?”他的心目中的女子是一个同志,一个有人格的人,不是一个玩偶,也不是一具人体模型。她决不肯行一般男人喜欢称之为“娇弱的异性”所行的种种礼节。虚无主义者看见一个女人走进屋里来的时候,如果她并不带着疲倦的样子,而房里也不是只有这一个座位,那么他绝不会跳起来让座位给她。他对待她的态度和对待一个同性的同志一样;然而如果一位女士(也许还是他所完全不认识的)向他表示愿意从他学习他所知道而她却不知的学问,他会在每天夜晚从一个大城市的这一头步行到那一头去给她上课。这样的青年不肯动手给一位女士送一杯茶,然而他肯把自己赖以为生的家庭教师的位置让给一个新到圣彼得堡或莫斯科读书的姑娘。他只向她简单说:“找工作男人比女人要容易些。我这么做不是要显得自己有侠义心肠,这不过是讲平等。”</p> -<p>我觉得这种牺牲精神对我是一个不断的责备。我看到工人们的向学之心是何等迫切,而自愿在这方面来帮助他们的人又多么少。我看到劳动群众是何等迫切地需要那些有教养又有闲暇的人来帮助他们扩张、发展他们的组织。然而丝毫不带利用民众的孤立无助以造成自己的政治势力的野心来帮助民众的人又有几个!我逐渐感觉到我是应该与民众共命运的了。斯捷普尼亚克在他的小说《一个虚无主义者的经历》里说,我知道在每个革命家一生中都会有这样的一瞬间,当时某些情况尽管本身并不重要,却使他立誓要献身于革命事业。在唯一馆的一次会议上,我较前更加锐敏地感觉到,那些迟疑不肯把自己的教育、知识与精力拿来帮助非常需要它们的民众的人是多么怯懦。散会归来我就经历了这一瞬间。我对自己说:“眼前这些人,他们意识到自己的奴隶地位,而且努力在求解放;然而援助他们的人在什么地方呢?那些愿意帮助民众而不利用他们来发展自己的野心的人在什么地方呢?”</p> +<p>俄国两大小说家,屠格涅夫和冈察洛夫,曾有意在他们的小说里描写这种新人物的典型。冈察洛夫在他的《悬崖》里取了这种人中一个真实的、然而不足为代表的人物画了一幅虚无主义的漫画。屠格涅夫是一个伟大的艺术家,他对这种新人物又是怀着深深的赞美,因此他不可能将他们漫画化;但是他的虚无主义者巴扎洛夫也不能使他们满意。我们觉得巴扎洛夫是过于严峻了,尤其是在他对他的年老双亲的关系上;而且我们特别要责备他似乎忽略了他的公民责任。俄国青年决不能以屠格涅夫的小说中的英雄的单纯消极的态度为满足。肯定个人的权利、否认一切伪善的虚无主义,不过是走向一种更崇高的男女新典型的第一步罢了。那些新男女是同等地自由,都为着一个伟大理想而生活。车尔尼雪夫斯基的小说《怎么办》在艺术上虽然差得多,然而从他所描写的虚无主义者却可以看到他们的更真实的肖像。</p> -<p>然而后来我头脑中渐渐产生了对在唯一馆所作的鼓动之健全与否的某些怀疑。一个晚上,日内瓦著名律师A先生来参加会议,他说他以前之所以不加入协会,是因为他得先办好自己业务上的事;如今他在这方面已经成功,便来加入劳工运动了。这种厚颜无耻的自白使我震动,当我把我的感想告诉那个石匠朋友的时候,他向我解释道,原来这位绅士在前一次选举中,极力争取激进党的支持,结果失败了,这次他希望寻求劳工的选票而当选。我的朋友最后说:“我们现在姑且接受他们的服务,但是一旦革命发生,我们的第一个行动就是扔他们出去。”</p> +<p>“奴隶做的面包是苦的,”我们的诗人涅克拉索夫写道。年轻的一代真的不肯吃那种面包,他们也不肯享用他们的祖先利用奴隶劳动而积累起来的财产,不管这些奴隶是真正的农奴或是现今工业制度的奴隶。</p> -<p>过后,又举行了一次匆忙召集的抗议《日内瓦新闻》“造谣中伤”的大会。这张日内瓦资本家的机关报竟敢登载消息说唯一馆中正在策划阴谋,建筑工人将再度举行像1869年那样的大罢工。唯一馆中的劳工运动领袖便召集紧急大会。大会堂里挤满了几千个工人。吴亭要求到会的人通过一个决议。这决议的措辞在我看来非常奇怪。它愤然抗议的对象是毫无恶意的工人将举行罢工的报道。我不禁自问道:“为什么要把这样的提示认作造谣中伤呢?难道罢工就是犯罪行为吗?”</p> +<p>法庭控告加拉考左夫及其友人的公诉状使全俄的读者皆为之惊愕不已。公诉状上说这些拥有巨大家产的青年常常三四个人同住在一个房间里,每人每月花销还不到十个卢布(一金镑),同时却把他们的产业捐来创办消费合作社与生产合作社(他们自己也在里面做工)之类的事业。五年以后,成千上万的俄国青年(俄国青年中的精英)做着这类同样的事情。他们的口号是“到民间去”。</p> -<p>吴亭急于要阻止一切讨论,便用下面的话结束了他的演说:“公民们,你们如果赞同,我就把这个决议马上给报馆送去。”他正要走下讲台时,忽然会堂里有一个人站起来提议,还是应该先把决议讨论一下;于是建筑业的各支部的代表相继站起来发言,大意如下:工资近来已经减得很低,差不多不能够养活自己了,春天一到,活儿会多起来,他们想利用这个机会要求增加工资,如果增加工资的提议竟遭拒绝,他们打算举行同盟罢工。</p> +<p>在1860年到1865年间,几乎每户富贵人家都有父子两代间的激烈斗争:做父亲的要维护旧的传统;做子女的要维护他们的按自己的理想安排生活的权利。青年人都离开了军职、柜台、工场,而群集在有大学的城市里。出身绝顶高贵的姑娘身无分文就跑到圣彼得堡、莫斯科、基辅去,急于学得一门专业,以便脱离家庭的束缚,他日也许还可脱离丈夫的束缚。经过了辛苦艰难的斗争之后,她们中许多人都获得了个人的自由。如今她们想利用它来不是谋她们自己的个人享受,而是把解放了她们的知识送给民众。</p> -<p>我气极了,第二天,我便狠狠地责备吴亭不该那样做。我对他说:“你作为一个领袖,当然必定知道有人确实提到了罢工。”我很老实,毫不疑心那些做领袖的人的真正动机,后来还是吴亭自己告诉我说,这时候如果发生罢工,那么对于律师A先生的选举将是灾难性的。</p> +<p>在俄国每个城市里,在圣彼得堡每一区里,都有专为自修的目的而成立的小团体;哲学家、经济学家的著作与俄国新历史学派的研究资料都在这些团体中被仔细阅读,继之以反复的讨论。这一切读书与讨论的目的是要解决他们面临的大问题:他们怎样才能做一点有益于民众的事呢?他们渐渐明白了:唯一的方法是到民众中去,过民众所过的生活。青年们去到乡间做医生、医生助理、小学教师、乡村文牍,甚或做农工、铁匠、伐木工人等等,力求在那里和农民密切地接触。姑娘们通过了小学教师的测试,学会了接生或看护便成百地跑到乡村去,尽力帮助极贫苦的农民。</p> -<p>我不能相信我所听到的台上如火如荼的演说与我所看到的台下鬼鬼祟祟的操纵行为居然出于一人。我觉得泄气,便向吴亭说我想和国际工人协会在日内瓦的另一个支部,即所谓巴枯宁派接触(“安那其主义者”这个名称在当时还不大流行)。吴亭马上写了一封信介绍我给那支部里的一个叫做尼可拉·尤科夫斯基的俄国人。他写好了介绍信,正视着我的脸叹了一声道:“你不会回到我们这里来了,你会和他们在一起的。”他猜得很不错。</p> +<p>这些人去到民间时并不曾怀着任何社会改造的理想,也没有煽起革命的念头。他们只想教农民识字,给农民以知识,替农民诊病,而且以任何方式帮助他们脱离无知与贫困的苦境,同时从他们那里了解他们理想中究竟什么是较好的社会生活。</p> + +<p>我从瑞士回国的时候,这个运动正达到了它的最高点。</p> + +<p>我自然急忙把我从国际工人协会得来的印象和我带回来的书报分给我的朋友。认真地说,我在大学里没有一个朋友;我比我的大多数同学年纪大,而在青年人中间相差几年就足以成为作知心朋友的障碍。而且自从1861年大学入学新规则实行以来,青年中最优秀的分子,即是在思想上最先进最独立的青年都被中学校淘汰干净,更不能进大学。因此我的同学大半都是一些安分守己、勤学苦读只顾考试成绩的学生。</p> + +<p>在我的同学中,只有一个算是我的朋友,我就称他为狄米特里·克尔尼支罢。他生于南俄,虽然他有德国的姓,却很少说德国话;他的面貌也不像条顿人,倒像南俄人。他很聪明,读书极多,读后又肯用心思索。他喜欢科学,又极尊重科学,然而他和我们许多人相同,不久就断定,一个科学家的生涯简直与加入庸俗小市民的队伍无异,而事实上他另有别种更紧急的工作可做。他在大学听了两年的课,随后便离开大学,专心从事社会工作。</p> + +<p>我不知道他怎样过活。我恐怕他连固定的住所也没有。他有时来看我,一见面就问道:“你有纸吗?”他拿了一叠纸,便坐在桌子一角奋力作一两点钟的翻译工作。他这样得来的微少生活费竟然超过了他的有限的需要而有余。于是他便跑到城内一个僻远地方去看一个同志,或者帮助一个贫困的朋友;有时他又会步行到很远的郊区去替他的同志们所关切的一个少年谋一个免费入学名额。他确实是一个天分极高的人。在西欧,天分比他差得多的人都能一步步爬到政治或社会主义团体的领导的地位。然而克尔尼支从来不曾有过做领袖的念头。他绝无领导他人的野心,而且事无大小他都自己动手去做。这个特征并非他一人所独有;凡是在当时的学生团体中间生活过几年的人都保持着这种特征达到很高的程度。</p> + +<p>我回国以后不久,克尔尼支就约我加入当时在青年中很出名的柴可夫斯基团。这个团体在俄国社会运动史上起过很重要的作用,它将名垂青史。克尔尼支告诉我说:“这个团体的大部分成员至今还是立宪主义者;不过他们都是很优秀的人物,对任何正直的想法采取开放的态度;在俄国各处都有很多他们的朋友,过些时候,就会知道你能做些什么。”我早已认得柴可夫斯基和另外几个团员。柴可夫斯基和我首次见面时,他就赢得了我的心,我们两人的友情二十七年来从不曾有过动摇。</p> + +<p>最初这个团体只是一个以修学励行为目的的青年男女的小组织。苏菲亚·柏罗夫斯加亚是团员之一。柴可夫斯基本人也是团员之一。1869年,涅查叶夫曾经试图在那些有着“到民间去”工作愿望的青年中间组织一个秘密革命团体,然而他用的是旧式阴谋造反者的方法,为了强迫社员追随他时,他竟不惜用欺骗的手段。这样的方法在俄国是不会成功的,他的团体不久便瓦解了。社员全体被捕,一些最优秀、最纯洁的俄国青年在他们未能作出一点成就以前就被送去西伯利亚。我现在所说的这个自学团体的组织方法与涅查叶夫的相反。这几个朋友十分正确地断定道,一个团体,不问其以后具有什么政治性质,也不问其未来会采取何种行动纲领,它必须以道德上成熟的个人品格为基础。柴可夫斯基团后来能够逐渐扩充其纲领,在俄国扩展其势力,而产生如此重大成果,就是由于这个缘故;而且也就因为这个缘故,在后来政府的残酷迫害激起革命斗争时,这个团体又产生了一批英勇的男女,在与贵族政治的恶斗中献出了他们的生命。</p> + +<p>然而在当时(1872年),这个团体毫无革命色彩。但是如果它始终只是一个单纯的修身团体,那么用不了多久就会变得像修道院一样僵化。幸而团员们找到了一项适当的工作。他们开始传布一些优良书籍。他们把拉萨尔、别尔维(论俄国劳工阶级状况)和马克思的著作,以及俄国的历史书籍等等全套买来,在各省的学生中间传布。几年以后,在“俄罗斯帝国三十八省”(借用官场习语)中没有一个大城市没有柴可夫斯基团的小组在散布这类书报的。后来逐渐随着大势所趋,又受了西欧劳工运动的急速发展的消息的鼓舞,柴可夫斯基团越来越成为知识青年中间社会主义宣传的中心,同时又是各省团体的成员之间的一个自然的中介。终于有一天,学生和工人之间的坚冰打破了,柴可夫斯基团与圣彼得堡和别的几个城市里的工人发生了直接的关系。我就在这个过渡期内加入了柴可夫斯基团,这是在1872年春天。</p> + +<p>一切的秘密结社在俄国都不免受着极其残酷的迫害,因此西欧的读者也许盼望着我把我加入柴可夫斯基团时所行的入会仪式与宣誓仪式详细描写出来。如果真是这样,我不能不使他们失望,因为并没有那一类仪式,而且也不可能有。我们将是首先笑话这类仪式的人,而克尔尼支也一定不肯放过这个机会,说上一两句挖苦话,而这就会葬送任何要举行的仪式。柴可夫斯基团连章程也没有。它只肯要它所深知而且经过各种考验,认为是绝对可靠的人入团。在接纳新团员之前,团体必先以虚无主义者所特有的坦白与认真把他的品格仔细讨论一番。如果发觉那个人稍有点不真诚与自负的表现或行为,它便不许他加入。它并不愿以团员数目之众多来炫耀,也不想把当时青年中的一切活动集中在它的手里,更无意把新旧两都以及各省的几十个不同的团体包括在一个大组织里面。自然它和这些团体的大多数保持着友好的关系;在必要的时候,彼此互相帮助,但是这不侵害它们的主权。</p> + +<p>柴可夫斯基团宁愿保持现在的性质——一个紧紧团结的人的集体。在我所参加的第一次该团聚会中我结识了二十多个男女青年;我敢说我从不曾在别处见过这么多道德高尚的人的聚会。我至今还以被接纳入这个家族而自豪。</p> + +<p>我加入柴可夫斯基团的时候,看见它的团员们正在热心讨论他们的活动应取的方向。有的主张继续在知识青年中间宣传激进主义与社会主义;然而另一些人却以为这个工作的唯一目的只是在于造就一些能够唤起沉睡的劳工大众的人才,他们的主要活动应该在农民与城市工人中间。当时在圣彼得堡与各省成立的各种团体也正在讨论同样的问题;在任何地方都是第二个纲领压倒第一个。</p> + +<p>如果我们的青年只把社会主义当作抽象的东西来接受,那么他们单是谈谈社会主义原则,包括把“生产资料收归社会公有”,当作一个遥远的目标,也许就会以此为满足了;同时,他们又可进行某种政治鼓动。实际上,西欧和美洲的许多中产阶级的社会主义政治家就走着这样的路。然而俄国青年之倾向于社会主义却与此大不相同。他们并不是社会主义的理论家;他们已经是社会主义者,过着不比工人优裕的生活,他们在团体内并没有“我的和你的”之区别,而且自己个人拒绝享用他们的祖先遗留下来的财产。他们对于资本主义所做的事,恰和托尔斯泰劝人对战争应做的事一样;托尔斯泰劝告人民不要一面抨击战争,一面依旧穿军服;他说,每个人都应该自己拒绝当兵,不拿枪。俄国青年对资本主义的态度也是如此。他们中间每个人自己都应该拒绝使用父亲的收益。这样的青年只有和民众共同生活才行。成千上万的青年男女已经离开了他们的府邸,靠着他们自己已学会的专业,在乡间或工业城市里谋生。这不是一个有组织的运动:它是人类良知突然觉醒的时代中产生的一种民众运动。现今有组织的小团体已经成立,准备进行有系统的努力以传播自由与反抗的思想于全俄。他们不得不在愚昧的农民与工人中间进行这种宣传。</p> + +<p>著作家们曾企图用国外的影响来说明“到民间去”的运动——“外国煽动者”成为他们到处喜欢用的一个解释。诚然,俄国青年倾听着巴枯宁的有力的呼声,而国际工人协会的鼓动对我们也有着打动人心的力量。然而“到民间去”却有一个更深的源头:在“外国煽动者”还未向俄国青年宣传之时,甚至在国际工人协会尚未成立之时,这个运动便已经开始了。它起源于1866年的加拉考左夫的团体中;屠格涅夫看到了它的来临,在1859年就已经隐约地把它指点出来了。我尽力在柴可夫斯基团里提倡这个运动;但我也只是顺着那比较任何个人努力更强大得无比的潮流而行罢了。</p> + +<p>自然我们也常常谈起反对我们的专制政府的政治鼓动的必要性。我们已经看出那种无理的苛税和卖掉牛马以交足欠税之更加无理的做法必然会使农民无可补救或避免地倾家荡产。我们这些“幻想家”又看到整个居民的彻底破产即将到来,这在俄国中部已经以惊人之势在发展,俄国政府自己也已公然承认。我们也知道俄国在各方面被掠夺的丑恶程度真令人发指。我们天天听到更多的官吏的枉法事件,其中有许多更是暴露了难以置信的兽性。而且我们每天总要听到几件新的这类事情。我们时时听说一个朋友的家晚间被警察搜查,另一个朋友在监牢里失踪,后来他们才知道他未经审讯就被放逐到僻远省份的一个小村落去了。因此我们觉得对任意蹂躏民族中最优秀的知识分子的可怖势力,实有用政治斗争之必要。然而要进行这种斗争,我们却找不到可能的合法的或半合法的根据。</p> + +<p>我们的兄长们并不赞同我们的社会主义的热望,而我们又不能和他们分道扬镳。不,纵使我们中间有人这样做了,那也是没有用处的。我们青年全体被视作“可疑人物”,父辈的人绝不肯和我们发生一点关系。每个有民主倾向的青年,每个进高等学校的女子在政治警察的眼里都是“可疑人物”,在加特科夫的文章里,都是国家之敌。一个姑娘的短发和蓝色眼镜,一个学生在冬季当作大衣穿的苏格兰绒布袍,都是虚无主义者的朴素与民主精神之证据,因此就被人认为“政治上可疑人物”的标志。如果一个学生的家里常有同学来拜访,那么他的家便不免为那些政治警察所光顾。在某一些学生的家里深夜搜查的事是极其常见的,所以有一次,克尔尼支就对那个来搜查房间的警官用他的温和的讽刺话说道:“为什么你每次来搜查时定要把我们的书本都翻过呢?你大可以先弄一张书目,然后每月来一次,看看是否所有的书都在书架上;如果有了新书,你可以随时添进书目里去。岂不是好?”稍微有一点政治上不可靠的嫌疑,就成为足够的根据,使一个青年从学校里被抓走,被关上好几个月,被放逐到乌拉尔一带僻远省份去,而且还是“期限不定”(借用一句官场习语)。甚至在柴可夫斯基团只散布检查官准许出版的书籍,不作别事时,柴可夫斯基本人就被捕了两次,在监牢里住了五、六个月;第二次正是他能不能当上化学家的紧要关头。他的研究论文刚在《科学院学报》上发表,他正准备他的大学毕业考试。后来他终于被释放了,因为警察找不到充分的证据可以把他放逐到乌拉尔去!“然而如果你下一次再被捕,我们便要把你送到西伯利亚去,”他们这样向他说。把所有俄国的危险青年送到草原上一个最好能有一两万居民的特别城市里,再由哥萨克兵日夜看守着,——这确是亚历山大二世的一个得意的梦想。然而他又怕这个城市有一天也会造成威胁,所以他到底不曾实行这个计划。</p> + +<p>我们的团体中有一个团员是军官,他曾经加入一个旨在服务于地方议会的青年人团体。这些青年以为这方面的工作乃是一个崇高的使命,为此他们认真研究了俄国中部的经济状况。许多青年都在一定时间内怀着同样的希望;然而一和实际的政府机关接触,这一切的希望便破灭了。</p> + +<p>在允许国内某几省有极其有限形式的自治并通过有关法律之后,中央政府马上又用全力剥夺这一改革的一切意义与活力,使之名存实亡。地方“自治政府”只能满足于执行政府官吏的单纯职能:征收地方附加税,用于本地方的政府之必要开支上。地方议会的一切采取主动改善学校、师范学院、卫生措施、农事改良之类皆为中央政府所猜疑以至嫉视,而《莫斯科报》则痛斥此等企图为“分离主义”,为创建“国中之国”,为对于君主政治的反叛。</p> + +<p>如果有人想讲一讲,比如说,特威尔师范学院的真实故事,或把当年一个地方议会的任何类似行动,以及把一切细小的迫害、封禁、强迫停刊和政府用以压迫这类机构的其他手法原原本本说出来,那么没有一个西欧人,尤其是没有一个美国人会相信的。他一定会把书扔到一边说:“这不可能是真的:这太愚蠢了,不可能是真的。”然而事实真是如此。许多地方议会里当选的议员全体被迫停职,离开本省和自己的领地,或者被放逐到他处,只因为他们敢于以最忠诚的态度请求皇帝把法定的地方议会的权限给他们。</p> + +<p>“地方议会里当选议员应为内务部之普通官吏,有服从内务大臣之义务。”这就是圣彼得堡中央政府的理论。至于等而下之的小人物如小学教师、医生之类,只要有了司法部所属的万能的第三科的一纸命令,在二十四小时以内便可以由政治警察撤职而放逐到远地去。就在去年(1896年)一个在地方议会中占有重要地位的大地主的太太,作为一个关心教育事业的人,她在自己的生日宴会上邀请了八个小学校长。她跟自己说:“可怜的人儿,他们从没有机会看见农民以外的人。”第二天,乡村警察便来拜访这位太太,一定要她说出那八个教师的姓名,以便呈报上峰。她坚决不肯说出他们的姓名。警察回答道:“那好,反正我总有法子打听出来,好写我的报告。教师们不得聚在一处,如果他们这样做了,我就得报告。”这位太太凭着她的高位算把八个教师庇护下来了。如果他们是聚在一个同事的家里,那么警察就会来拜访他们,其中总会有一半人被教育部免职。要是警察来搜查的时候,其中有一个人偶然吐出一句愤怒的话,这个人一定免不了要被放逐到乌拉尔一带的远地去。这是地方议会成立以来三十三年后的今天的事,至于七十年代中,那光景更要坏得多。这样的机构怎么能够作为政治斗争的基础呢?</p> + +<p>当我从父亲那里继承到他的坦波夫省领地时,我有一个时期真想定居在那里,用我的全副精力在地方议会里工作。有些农民和邻村的穷教士也要求我这样做。至于我自己,只要能提高农民的知识,增加他们的福利,那么事无大小,我都愿意做。然而有一天,几个给我提意见的人聚在一起,我便问他们道:“假使我要办一所学校,一所农事试验场,一个合作社,同时又要保护我们村里最近含冤受屈的农民——你们想,官厅会让我这样做吗?”他们异口同声地回答:“决不会!”</p> + +<p>几天以后,在近邻一带极得人望的一个花白头发的老教士带了两个有势力的非国教派的领袖到我家来。他对我说:“你和这两位谈谈看。如果你行,那么便和他们同去,拿上《圣经》去向农民讲道。……嗯,你当然晓得要讲些什么。……只要他们肯隐藏你,那么全世界的警察都不会把你找出来。……此外,就没有事可做了;我这个老头子要向你说的就这么多。”</p> + +<p>我坦白地告诉他们,我不能扮演威克里夫这样的角色。然而这老人是对的。一个和罗拉德派运动相似的运动正在俄国农民中间迅速流行。像不肯参加战争的东正教的反仪式派所受的压迫,以及1897年南俄非国教派农民所受的迫害(他们的小孩被人诱拐去受正教寺院教育),也并不能阻止这个运动,只会给它以二十五年前它所不能得到的力量。</p> + +<p>因为在我们的讨论中继续不断地提到立宪运动的问题,我有一次便在团体里提议把这个问题认真考究一番,挑选出一个适当的行动方案。我始终认为:在团体一致决定去做一件事的时候,各团员都应该抛开自己的个人感情,用全力去做那项工作。我说:“如果你们决定从事立宪运动,那么我的计划是:我在表面上脱离这个团体,只和一个团员——比如说,柴可夫斯基罢——保持关系,以便与团体通消息,我从他那里可以知道你们的工作进行得如何,他也可以把我的行动大略告诉你们。我的工作是在廷臣与高级官僚中间活动。这班人里面,我有不少的相识,我知道其中有些人是极不满意现状的。如果做得到的话,我要使他们结合起来,组织成一个团体,那么以后总有一天有机会用所有这些力量来强迫亚历山大二世公布一个宪法。我相信有一个时候这些人感到自己的地位有危险,便会为自身的利害关系实行决断的处置。如果这是必需的话,我们中间几个做过军官的人就可以去到陆军军官中广为宣传,可以起很大的作用。这个运动虽是与你们的运动同时并行不悖,但它应该与你们的运动完全分开。我已经把这事认真考虑了一番。我深知我的关系,我明白哪一些人可靠,我相信已经有一些不满现状的人把我当作可以进行这一运动的中心人物。其实如果由我自己选择,我是不会采取这个方针的;不过只要你们以为这是最好的方法,我会全力来从事这件事。”</p> + +<p>团体不肯接纳我的提议。我们彼此相知甚深,我的同志们也许以为如果我走这条路,我便不再忠实于自己。为了我自己的个人幸福,为了我自己的个人生活,我不能不感谢他们不曾接受我的提议。因为如果他们接受了,我就会走一条与我的天性要求我走的相反的路,而且在这条路上也找不着我在别的路上所能找到的个人幸福。</p> + +<p>然而六、七年以后,恐怖主义者进行反亚历山大二世的可怕斗争时,我又深惜我从前建议的那种运动没有人付诸实行。要是事先有了这样的运动而且分布到全俄各地,那么牺牲者所受的无比苦难就不会是白费。无论如何,执行委员会的地下工作总应该有一个在冬宫内的平行运动来支持才是。</p> + +<p>进行一番政治努力的必要性这个问题,我们的小团体曾反复讨论过,但均无结果。富裕阶级之麻木不仁已是无可救药。而被迫害的青年中间的愤激情绪也还不曾达到六年以后产生执行委员会指导下恐怖主义者的斗争那种高潮。事实上,亚历山大二世后来在他的盲目的愤怒与恐怖中下令放逐成百青年到冰天雪地里去作苦工,在流亡中慢慢死去;而正是这些青年在1871年到1878年间保护了他——这岂不是历史上一个天大的悲剧性讽刺?社会主义团体的主张正是要防止加拉考左夫暗杀沙皇事件之重演。当时的口号是“准备在俄国工农中间发动一个巨大的社会主义的民众运动。”“不要去担心沙皇和他的顾问官罢。如果这样的大运动发生,如果农民加入民众运动,主张占有土地,废除农奴赎金,那么,沙皇便会第一个去求富有阶级与大地主的帮助,召集一个国会——正如1789年法国的农民暴动强迫王权召集国民议会;所以在俄国,情形也会是这样。”</p> + +<p>然而事情不止于此。有些单独的个人和团体看见亚历山大二世的统治已经注定要一天深似一天地陷入反动的泥沼,同时还希望皇储会怀着“自由主义”(每个年轻的皇储总不免被人假定为一个自由主义者)思想,所以他们便坚决主张应该遵从加拉考左夫的先例。但有组织的各团体却极力反对这种打算,并且劝告同志们不要采取这种行动方针。如今我可以把下面这件至今不为人所知的事讲出来。有一个青年从南部来到圣彼得堡,具有暗杀亚历山大二世的坚定决心,柴可夫斯基团中有几个团员知道了他的计划,他们据理力陈,劝他不要那样做,但是他不听劝,于是大家告诉他要轮流值班看住他,而且要用武力来制止他实行任何暗杀计划。我深知当时冬宫的防卫多么疏忽大意,所以我可以断言他们这是救了亚历山大二世的性命。</p> + +<p>这班青年当时曾如此坚决地反对这种战争,然而到了后来,当杯中的苦酒满溢出来的时候,他们终于参加了这战争了。</p> <p>-</p> -<p><code class="highlighter-rouge">汝拉同盟——吉约姆——巴黎公社的亡命者——汝拉山中的钟表匠——巴枯宁的影响——我的社会主义纲领</code></p> +<p><code class="highlighter-rouge">苏菲亚——我们团体中的其他的女同志——我和斯捷普尼亚克的交情——农民中间的宣传——圣彼得堡织工中间的宣传——1874年的元旦日</code></p> + +<p>在我被捕以前,我在柴可夫斯基团中工作的两年光阴,给我后来的生活与思想上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这两年中,在强大的压力下,我生活之丰富使我每一刻都觉得:我的内在的自我的每一个细胞都在紧张活动,而且觉得生活真是值得这样生活下去。</p> + +<p>我是这个新家族的一分子,这家的男男女女都被一个共同目的紧密地联在一起,他们的相互关系既广泛而又微妙地充满人情味,所以我至今想不起来有任何瞬间发生过足以损害我们的组织的哪怕是暂时的磨擦。那些多少有过一点政治活动经验的人会了解我这么说的价值。</p> + +<p>在我完全舍弃科学生涯之前,我以为应该把芬兰旅行归来对地理学协会的报告写成,同时我为该会做的另一些工作也必须完成;我的新朋友首先鼓励我这样做。他们说不这样做说不过去。因此我拼命工作以期早日写完我的地理学和地质学的著作。</p> + +<p>我们的团体时常开会,我不曾缺席过一次。会所多半是在圣彼得堡郊外的一所小屋,这是苏菲亚·柏罗夫斯加亚用假名和伪造的工匠的妻子的护照租来的。她生于极为显要的贵族的家庭,父亲做过圣彼得堡总督。然而她得到爱护她的母亲的赞许,离开家庭进了高等学校;她和富有的工业家科尔尼洛夫的三个女儿共同组织了一个自修的团体,后来就成为我们的团体。现在她扮作工匠的妻子,穿着棉衣和男人的长靴,头上包一块棉布头巾,肩挑两只水桶,从涅瓦河里挑水。谁见了她还能认出她就是几年前在首都最时髦的客厅里出尽风头的那位千金小姐呢?我们大家都喜欢她,谁一走进房子,不由得会对她露出特别友爱的微笑;她要求把屋子尽量搞整洁,而我们有时候走过城外泥泞的道路,穿着农家的靴子和羊皮袄走进屋里,把屋子弄得很脏,她常常为此和我们争吵。但是我们仍然对她微笑。这时她便极力在她的天真烂漫的、聪明的、小姑娘似的小脸上装出最严厉的表情。在她的道德观念上,她是个“一丝不苟的人”,但丝毫没有教训人的态度。当她不满意某人的行为时,她便从眉下投以一瞥严厉的眼光。然而从这眼光里谁都可以看出她的理解人性的一切方面的开明和慷慨大度的天性。只有在一点上她是严厉的。她有一次说到某人时,加了一个“围着女人转的男人”的评语,她一面说,一面仍不停止手里的工作;她说那一句话时的表情与态度长留在我的记忆中。</p> + +<p>柏罗夫斯加亚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民粹派”,同时又是一个革命家,一个地道的钢铁般的战士。她并不以为工人与农民有想象中的美德,才来爱他们,为他们工作。他们是怎样,她便把他们当作怎样;她有一次对我说:“我们已经开始了一个伟大的事业。也许两代人都要为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然而这件事必须办好。”我们团体中的女同志没有一个会在断头台上死的面前皱一皱眉头。每个人都敢于直面死亡。但是她们中没有一个在和平宣传时期中想到过这样的命运。柏罗夫斯加亚的那张有名的肖像照拍得非常之好,它很能表现出她的认真的勇气,出色的智慧和仁爱的性情。在她上绞刑台以前几小时她写给她母亲的信乃是一颗挚爱的灵魂和女人的心的最优美的表露。</p> + +<p>下面一件事则可以描画出我们团体中其他的女同志的面影。一天晚上,库普烈扬诺夫和我同往瓦尔华拉·B的住所去通知一个紧急的信息。时候已过中夜,然而我们看到她的窗里还有灯光,便走上楼去。她在她的小屋里,坐在一张桌子前面抄写我们团体的一项计划。我们知道她是一个非常刚毅的人。忽然我们想和她开一个男子们有时以为有趣的愚蠢的玩笑。我便说:“瓦尔华拉,我们来带你一起去做一件发疯的事,去援救要塞里的朋友。”她不问一句话。她很镇静地放下笔,从椅子上站起来,只说了一句“我们走罢。”她说得如此简单,她的声音如此沉着,使我立刻觉得自己的举动是多么莫名其妙;我于是把真话告诉她。她倒在椅子上,眼里含着泪珠,用绝望的声音问道:“这原来是个玩笑?你为什么要开这种玩笑呢?”我这时才完全明白我的举动是何等的残酷。</p> + +<p>我们的团体中还有一个大家喜爱的人就是塞尔该·克拉夫钦斯基,他后来用斯捷普尼亚克这个名字在英美两国很出名。我们大家常常称他为“娃娃”,因为他完全不顾到自己一身的安全;然而这种对于自身的不注意,乃是他心中毫无畏惧的结果。对于被警察追踪的人来说,不存畏惧往往反是最好的策略。他用了他的真名塞尔该在工人中间作宣传,不久就出了名,因此警察缉拿他的心也很切。他自己却毫不在意;不采取任何防范措施把自己隐藏起来。我记得有一天,在我们的一次会议中,大家狠狠责备他太不谨慎。原来他看见时间已经迟了,到我们的会所还有很远的路程,恐怕赶不上参加会议(他常常是如此),便穿着农民的羊皮袄在四通八达的大街中间拼命地跑,一直跑完这条街。我们责问他:“你怎么能这样做呢?你会引起疑心,把你当作一个普通的小偷抓起来。”可是在要牵连到别人的事情上,我真希望别人也能像他一般小心。</p> + +<p>我初次和他发生亲密关系是靠了斯坦利的著作《利文斯通发现记》。一天晚上,我们的会议继续到十二点钟为止,当我们预备散会的时候,柯尔尼洛夫姊妹中的一个拿了一本书走进来,问我们中间谁能在明早八点钟以前把斯坦利的书的前十六页译好。我看了篇幅的长短,便说如果有一个人肯给我帮忙,我可以在今夜做完这工作。塞尔该自愿帮忙,到了早晨四点钟,我们的工作就完成了。我们校读彼此的译稿:一个人读译稿时,另一个人便比照英文原书;过后我们又把给我们留在桌上的一罐粥喝光了,一同出门,各回各人的家。从这一夜起,我们便成了亲近的朋友。</p> + +<p>我总是喜欢那种能干活儿并且干得很认真的人。因此塞尔该的翻译和他的高速工作的能力使我对他有了偏爱。然而当我有了更多的了解以后,我对他的诚实坦白的性情,他的青年的精力和健全的识见,对他的超人的智力,他的质朴和真诚,对他的勇敢和坚忍产生了真正的爱。他多读书,多思索;在我们所从事的斗争之革命性一点上他的见解和我的类似。他比我年轻十岁,也许他还不十分明白将来的革命会是一场何等激烈的斗争。他后来诙谐地告诉我们他有一个时候在乡间农民中间工作的情形。他说:“有一天,我和一个同志在路上走,一个坐着雪橇的农民追上了我们。我便向他说:他不应该纳税,官吏如何掠夺平民,我从《圣经》里引了话来说服他,说他们应该起来反抗。那个农民鞭着马前进,然而我们很快跟上。他赶马小跑,我们也在后面急走;一路上,我还不停地和他谈抗税与反叛的事。最后他打起马飞跑,但是那个畜生(一匹不曾喂饱的农家小马)没有什么大用,所以我们两人依然并不落后,继续作我们的宣传工作,直到我们跑得喘不过气来。”</p> + +<p>塞尔该在喀山住了一些时候,我不得不和他通信。他平时总不高兴写暗号信,我便提议采用从前在密谋人中常用的一种通信方法。在一封普通信里可以写各类事情,然而真正的意义却在某一些字上面,比如说每第五个字罢:“来信收到,明天来看你,晚间当偕你去观剧。并约N姊妹来你家。我家跳舞会已由家人议定延期。友K白。”把每第五个字挑出来连在一处,就是:“明晚去N家会议,K。”我们常常不得不写了六七页信纸来传达一页的信息,我们不得不培养想象力,想出各种事情,好把我们要写的字嵌进去。那个从不肯写暗号信的塞尔该很喜欢这种通信方法。他写给我的信里常常含有惊心动魄的故事和富于戏剧性的结局。他后来对我说:这种通信对于他的文学才能的发展有很大的帮助。一个人只要有才能,样样事情都可以促使它发展。</p> + +<p>1874年1月或2月,我在莫斯科的一所幼时住过的府邸里住。一天早晨,时候还很早,仆人来告诉我说:一个农民要见我。我出去一看,原来是塞尔该,他刚从特威尔省逃出来。他是个身体壮实的人。他和另一个有同样体力的退伍军官洛加巧夫乔装为锯木工,旅行乡间,宣传革命。锯木匠的工作辛苦,尤其因为他们并不熟习这门手艺,但是两人很爱这工作。没有人能认出这两个强壮的锯木工是军官乔装的。他们靠着这手艺旅行了两个星期左右,不曾引起一点疑心;他们毫无顾忌地到处宣传革命。塞尔该差不多把《新约》记得很熟,他有时像传教士那样对农民说教,从《圣经》里引一些话来说明他们应该起来革命。他有时又引证经济学家的著作来形成他的论据。农民把他们两人当作真正的使徒,一户又一户请他们去说教,不要他们付饭钱。在这两个星期里,他们两人果然在一些乡村引起了不小的轰动。他们的声名传布得很广很远。老少的农民彼此在谷仓里秘密谈起这两个“代表”;他们开始比往常放大了嗓门说,他们不久就要把土地从地主的手里拿过来,沙皇会给地主以年金的。年轻的农民对待警官更不客气,他们说:“等着罢,快轮到我们当家啦。你们这些活阎王掌权的日子也不会长啦。”然而锯木工的声名终于传到了一个警长的耳里,这两个人便被逮捕了。上面下命令把他们送到十英里外的一个警长那里去。</p> + +<p>当局派了几个农民押送他们,途中经过一个正在过节的村子。“什么?犯人?很好!大叔到这里来”,那些喝节日酒的农民对看守人这样说。</p> + +<p>农民把他们留在村中差不多过了一整天,一家又一家都请他们去喝几碗家酿的啤酒。那些看守人是用不着邀第二次的。他们大口喝酒,而且一定要犯人也喝酒。据塞尔该自己叙述道:“幸而他们传递的酒是盛在一只大木碗里,所以我可以把嘴放在碗边装出喝酒的样子,可是没有人能看清究竟我喝了多少酒。”到了晚间,看守人都喝醉了,不愿意醉醺醺地去见警官,所以决定在这村里歇一夜,第二天早晨再动身。塞尔该不断地和他们聊;大家都静听他一个人说,可惜这样一个好人竟遭逮捕。当他们预备睡觉的时候,一个青年农人对塞尔该耳语道:“我关大门时不上闩。”塞尔该和他的另一个同志明白这个暗示,等众人睡熟了,他们马上就走到街上。他们拼命急走,到早晨五点钟,已走出村子二十英里以外,到了一个小火车站,在那里搭第一班车到莫斯科。塞尔该留在莫斯科,后来我们在圣彼得堡的同志全体被捕的时候,莫斯科的组织在他的鼓舞之下就成了运动的主要中心。</p> + +<p>在各村镇里,我们的宣传家们以各种不同的身份组成了小团体。铁匠铺、小农场之类也设立了这类团体,较为富裕的阶级的青年也在那里面工作,每日与劳动群众接触。在莫斯科,有一些曾在苏黎世大学里读过书的富家少女单独组织了一个团体,竟然进纱厂去做女工,每天作十四小时至十六小时的工,住在工厂寄宿舍里,过俄国女工那种困苦的生活。这真是一个伟大的运动,积极参加的人至少有两三千,而且还有多至两三倍的同情者与支持者从各方面给那些活跃的先驱者以帮助。我们的圣彼得堡团体和这支大军的半数以上的人经常通信——自然是用暗号通信。</p> + +<p>我们不久就觉得在严厉的检查制度之下能在俄国出版的书报不够用,而且稍微带一点社会主义色彩的书报都被禁止。我们便在国外开办了一所自己的印刷所。我们需要写一些为工农们阅读的小册子,而小小的“写作委员会”(我也是一个委员)的工作又太忙。塞尔该写成了两本这类小册子:一本是模仿拉梅内的体裁,另一本是一篇说明社会主义的精义的童话。这两本小册子流传甚广。在国外印好的书籍小册子私运入俄国的以千计,先集中在某些指定地点,然后分配给各地方团体,在工农中间流传。所有这些活动需要一个庞大的组织,还需要许多次旅行,以及大规模的通信,特别是为了保护我们的同情者和书报贮藏所,使之免遭警察的毒手。我们为各外省团体制定不同的暗号;女同志总不肯相信我们男子在用暗号通信时能正确无误,所以暗号通信常由她们担任,往往在把一切详情讨论了六七小时以后,她们还要花费整夜的功夫写许多页神秘的数字和分数符号。</p> + +<p>在我们的会上,大家都是非常融洽的。本来俄国人就讨厌主席和各种形式主义的东西,所以我们就完全不要;虽然我们的争论有时异常激烈,尤其在讨论“纲领问题”的时候更是激烈,然而我们总能够安排得很好,不用西方那套形式,绝对的真诚,全体都怀有困难能得着最完满的解决的善意,对于哪怕是任何一点点的哗众取宠的故意卖弄的行为都表示出坦诚的蔑视;只要举出这几点就很够了。如果我们中间有什么人想用演说以求雄辩的效果,那么众人马上会友好地嘲笑他说,这不是演说的地方。我们时常不得不在开会时吃饭,食品永远是黑面包、黄瓜、一块乳酪、几杯止渴的淡茶。这并不是没有钱;钱并不缺,不过印刷费、隐匿被警察缉捕的同志的费用,以及开办新事业的费用,一天天地增加,现有的钱虽多也并无富余。</p> + +<p>在圣彼得堡,我们不多久就结识了不少的工人。一个受过良好教育的青年塞杜科夫在工程师中间交了一些朋友,大多数在国立火炮厂中服务,他组织了一个三十人左右的团体,时时聚会读书、讨论。在圣彼得堡,工程师的薪水是颇丰厚的;至于那些没有结婚的人,他们的境况当然更好。他们不久就熟知流行的、激进的与社会主义的文献——巴克尔,拉萨尔,穆勒,德雷伯,施皮尔哈根都是他们熟知的姓氏;而且在思想上他们也和大学生无大区别。当克尔尼支、塞尔该和我三人加入柴可夫斯基团时,我们常去参观他们的小团体,作即兴的各种题目的演讲。我们希望他们会成为普通工人中间的热心的宣传家;然而这个希望并不曾完全实现。在一个自由的国家内,他们会成为公共集会中的常例的演说者;但是他们却像日内瓦的钟表匠那样喜欢摆特权工人的架子,看不起普通的工厂工人,而且也不想马上为社会主义运动牺牲什么。只有在因敢于像社会主义者那样思想而被捕下狱三四年,又摸清了俄国专制政治何等严酷之后,他们中间才有几个人变成了热心的宣传家,但所宣传的主要是政治革命的思想。</p> + +<p>我特别同情织工和纱厂工人。在圣彼得堡有几千这样的工人,他们冬天里在这里工作,在夏季的三个月中又要回到故乡去耕田。他们是半农半城市工人,因此一般保存着俄国乡下人的社会精神。在他们中间,我们的运动传播之速有若野火之燎原。我们不得不抑制着这些新朋友的热忱,否则他们一次会带了成百个老老少少的人到我们的住所来。他们大半都生活在小团体,即“劳动组合”中,十个或十二个人共租一所公寓,共同做饭,全部费用由各人分担,按月支付。我们起先常常到这些地方去,后来织工们又引我们去和石匠、木匠之类的“劳动组合”接触。在几个这样的“劳动组合”中,塞尔该、克尔尼支和另外两三个同志非常习惯,无拘无束。他们常常整夜地在那里畅谈社会主义。而且我们在圣彼得堡各处还有特别的公寓由几个同志出面租下,每晚总有十多个工人到那里去学习读书写字,功课完毕又继之以自由谈话。不时又有我们的一个同志到这些城市朋友的故乡去住几个星期,在农民中间作几乎是公开的宣传。</p> + +<p>不用说,我们里面要和这类工人往来的人都要穿得和他们一样;就是说,要穿农民的衣服。在俄国,农民与知识分子之间的鸿沟非常之深,他们之间的接触的机会又非常之少,所以不仅一个都市打扮的人在乡间会引起大众的注意,而且便是在城里,如果有一个言语服装不像工人的人和工人来往,警察看见了,马上就会起疑心。“如果他不存坏心思,那为什么要和‘下等人’来往呢?”我屡屡在富丽的府邸用过午饭以后或者在冬宫拜访了友人以后,便坐一部马车,赶到郊外僻远地方一个穷学生的家里,脱下华丽的衣服,穿上棉布衬衣、农家长靴和羊皮袄走出去,一路上和农民们开着玩笑,到贫民窟去会我的工人朋友。我向他们讲我在外国看到的劳工运动。他们恳切地听着,一个词也不放过;过后,他们便发问道:“我们在俄国能做些什么呢?”我们的回答是:“鼓动,组织起来;没有平坦的大路可走。”于是我们给他们讲一个法国革命的通俗故事,这是根据艾克曼-夏特良两人的名著《一个农民的故事》改编成的。人人都赞美那个到乡间旅行宣传、散布禁书的萧威尔先生的行为,恨不得踩着他的脚印走。我们便说:“把这些话讲给别人听;把他们捏到一块儿;人多了,我们就会看见我们能够做出什么来了。”他们完全明白;我们呢,只需要抑制他们的热情就行了。</p> + +<p>我一生中最幸福的时刻就是在这些人里面度过的。1874年的元旦是我在俄国以自由之身度过的最后一个元旦日。这一天在我是特别可纪念的。前一晚上,我还跻身名门望族之间。人们说了不少关于公民义务、国家福祉一类的响亮动人的话语。然而在这一切扣人心弦的演说下面总潜伏着一个声音:每个演说者如何才能照顾好自己的个人幸福。然而没有一个人敢于公开坦率地说,他只打算做不致于危及自己的小窝的事。</p> + +<p>诡辩,没完没了的诡辩;说什么进化的迟缓,下层阶级的惰性,牺牲的无益——这一切诡辩被他们拿来为他们所不曾说出的话辩解;同时各人始终还要保证自己愿意作出牺牲。听了这些言辞回家,我突然感到一种深深的忧郁。</p> + +<p>第二天早晨,我去赴一次织工的会议。会在一间昏暗的地下室里举行。我穿着农民衣服,挤在织工们中间,那个工人们认识的同志简单地介绍我说:“鲍罗丁,一个朋友。”过后对我说:“鲍罗丁,把你在外国看见的情形告诉我们罢。”我便讲西欧的劳工运动,它的斗争,它的困难和希望。</p> + +<p>听众大半是中年人。他们感到强烈的兴趣。他们问了许多问题,都很中肯,比如关于劳工团体的详情,国际工人协会的目的及其成功的机会之类。随后又有人问:在俄国能做些什么,还问到我们的宣传的前途。我从不大事化小地讲我们运动的危险,我很坦白地说出我的意见:“我们大概会有一天被送到西伯利亚去;你们因为听了我们的谈话,你们——你们中间一些人也会在监牢里蹲许多个月。”这种悲惨的前景并不使他们害怕。“在西伯利亚,除了熊以外,毕竟还有人”。“只要人能住的地方,我们也可以住”。“魔鬼并不像人们形容的那样可怕”。我们分别的时候,他们还说:“如果你怕狼,便决不要进树林。”后来他们中间有好几个果然被捕了,他们差不多全都表现得很勇敢;他们庇护我们,一个人也没有供出来。</p> + +<p>-</p> + +<p><code class="highlighter-rouge">圣彼得堡的大拘捕——我出席地理学协会报告芬兰探险之经过——我被捕——第一次审讯——说谎的官——我被监禁在彼得保罗要塞中</code></p> + +<p>在这两年中间,在圣彼得堡和各省,捕人的事屡屡发生。每月不是有一两个同志被捕,就是听说某个地方团体的成员失踪。到了1873年年终光景,逮捕事件越来越频繁。11月,我们的一个郊区聚居地被抄;警察捉去了柏罗夫斯加亚和另三个朋友。我们和这一区工人的一切关系都不得不因之而中断。我们又在城外很远的地方找到一个新住处,但不久又不能不把它放弃了。警察现在是非常警惕,偶尔有一个学生去到工人区域,马上就会引起他们的注意;工人中间布满了密探,严密监视着工人的行动。至于克尔尼支、塞尔该和我,我们三人穿着农民的羊皮袄,装作农民的样子,便逃过了警察的眼目,依旧照常到这些受监视的地方去。然而克尔尼支与塞尔该在工人区里很出名,警察缉拿他们甚急;如果警察深夜到他们的友人家中搜查时偶尔在那里遇见了他们,他们马上就会被捕的。有一个时期,克尔尼支不得不每天去寻找一个比较安全的地方过夜。他常常在晚间十点钟走进一个同志的房间便问:“我可以在你这里过夜吗?”他得到的回答多半是:“不行!我的住所近来被警察监视得非常厉害。最好还是到N那里去。”——“我刚从N那里来,他说他的附近有很多密探。”——“那么就到M处去罢;他是我的好友,而且他是不被警察怀疑的人物。不过离这里很远,你得坐马车去。钱这里有。”然而克尔尼支素来不坐马车,路虽然远,他也会徒步走到城市的另一头去寻一个隐匿的地方;再不然,他终于会冒险到一个时刻都有被搜查之虞的友人家里过一夜。</p> + +<p>1874年的初春,另一个聚居地也就是我们在织工中间宣传的主要据点,突然被查抄了。我们的几个最好的宣传家被捉进神秘的第三科里去了。我们的团员愈来愈少,大会很难举行,我们极力想组织新的青年团体,以便在我们全体被捕的时候可以继续进行我们的工作。柴可夫斯基当时在南方,我们强迫狄米特里·克尔尼支与塞尔该离开圣彼得堡——我们真是下死命令让他们离开。只有我们五六个人留在圣彼得堡执行团体的一切事务。我打算等把我的报告写成交给地理学协会以后,便马上到俄国西南部去组织一种土地同盟,与七十年代末在爱尔兰极有势力的那种同盟相似。</p> + +<p>我们过了两个月比较安静的生活,忽然在3月中旬得到消息说工程师团体的团员几乎全体被捕。还有一个叫做尼佐夫金的青年也牵连在内。他是一个休学的大学生,不幸居然得着工程师们的信任,我们相信他一定会供出他所知道的一切替他自己开脱。他认识克尔尼支与塞尔该,此外,他还认识塞杜科夫(工程师团体的发起人)和我,如果官厅一再追问起来,他肯定是会说出我们的姓名来。几天以后,又发生了一件不幸的事:两个织工被捕了。这两个织工本来是极不可靠的,甚至曾诈取过他们的同志的钱财。他们两人必定会立刻告诉警察如何追踪鲍罗丁:此人穿着农民衣服,常在织工会上演说。在一个星期以内,我们团体的团员除了我和塞杜科夫两人以外全都被捕了。</p> + +<p>这时候,我们只有一条路可走:飞也似的逃出圣彼得堡;然而这正是我们不肯做的事。我们在外国印刷书报,然后秘密输入俄国的巨大组织是千辛万苦地建成的;在欧俄五十省之中有将近四十个省的团体与我们有通信联络的;农场、乡间会所等等组织,也是这两年来慢慢地建成的;我们在圣彼得堡有许多工人团体,还有四个首都工人宣传中心——在找到人来维持我们的关系和通信之前,怎能毅然把这一切弃置不顾呢?塞杜科夫和我商定接纳两个可靠的新团员进来,以便把我们的工作交代给他们。我们每晚会面一次,地址晚晚不同。我们从来不曾把任何人的地址和姓名记录下来(只有私运商人的地址是用暗号记下保存在安全的地方),因此我们得把几百个地址和姓名以及十多种暗号教给这两个新团员。我们反复对他们重说,一直到他们完全熟记在心上。每天晚上,我们在俄国全国地图上指指点点,特别是在西部国境和东部各省,因为许多负责从私运商人那里取书的男女同志都分散在西部国境,而我们的宣传家的主要会所则多在东部各省。随后,我们照例乔装改扮带了新团员去见城里的同情者,还把他们介绍给那些尚未被捕的人。</p> + +<p>事已至此,最后的一着自然就是:秘密离开自己的寓所,改了姓名以后再在他处出现。塞杜科夫舍弃了他的住所,不过因为没有护照他只得藏在友人的家里。我们也应该这样做,然而一件奇异的事阻止了我。原来我刚刚写完关于芬兰与俄国两处冰冻形成期的报告,这个报告应该在地理学协会的一次会议上念。请帖已经发出去了,但是预定的日子恰恰和圣彼得堡的两个地质学协会的联席会议的日期冲突,它们便请求地理学协会将念我的报告的时间延迟一个星期。一般人都知道我会发表冰堆曾广延至俄国中部的主张,俄国的地质学者除了我的友人兼老师腓特烈·席米特以外,都以为我的见解影响过于深远,预备把它详细讨论一番。这样一来,我还得在圣彼得堡多留一个星期。</p> + +<p>陌生人在我住所周围来去,借着种种莫名其妙的口实到我的家里来看我:有一个人要买我的坦波夫省领地上的一个树林,其实那里只有无树的草原。我注意到在我住的这条繁华的莫尔斯加街中站着我在前面说过的那两个被捕织工中的一个,我知道我的住所已经受到监视。然而我还不得不装出若无其事的样子,因为下星期五我要出席地理学协会的会议。</p> + +<p>会期到了。争论非常激烈,至少有一点,我是胜利者。大家承认关于俄国洪水时代的一切旧学说都是毫无根据的,要从一个新的出发点来考察整个问题。我们的地质学泰斗巴波·得·马尔尼说:“各位,不管有没有冰堆,我们总应该承认我们以前关于浮冰运动的一切议论都是毫无实际探险之根据的。”这很使我满意。这次会议并推举我为地文地理部部长,而我自己这时候却暗想,我今夜是否会在第三科监牢里过夜。</p> + +<p>我本来完全不应该回到我的住所去,然而因为最近几天非常劳累,人已筋疲力尽,所以终于走回家了。这天夜晚警察并不曾来搜查。我便清理我的文件,把所有可以牵连到别人的东西全部毁掉,收拾好我的行李,预备走了。我知道我的住所受着监视,不过我想警察不会在深夜以前来找我,只要天色一旦昏暗,我就可以溜出去,不致被他们看见。天色果然昏暗了,我正要往外时,一个女仆对我说:“你最好还是从便梯下去罢。”我明白她的意思,便快快地走下楼出去了。门口只有一部马车,我马上跳进去。叫车夫往涅瓦大街走。起初并没有人追我,我以为我是安全了;然而不久,我便看见后面有一部马车全速向我们追来;我们的马走得慢一点,那另一部马车走到了前面。</p> + +<p>出乎我的意料,我看见那车里坐着前面说过的被捕的织工和另一个我不认识的人。织工向我招手,好像有话要和我说。我叫我的马车夫停住。我想:“也许他新被释放出来,有什么重要消息告诉我。”然而我们刚刚停了车,织工身边坐的那人(他是一个密探)便马上高声叫道:“鲍罗丁先生,克鲁泡特金亲王,我奉命逮捕你!”这条圣彼得堡的大街上有一群警察,他一面招呼警察来,一面跳进我的马车,拿一张圣彼得堡警察署的公文给我看。他说:“我奉命把你带到总督那里去传问。”已经有几个警察到了近旁,拒捕是不可能的事,我只得回车到总督府去。织工依然坐在他的车里,跟着我们。</p> + +<p>如今我才知道警察为着逮捕我的事,已经犹豫了十天,因为他们还不能确定鲍罗丁是否就是我。不幸我那一天冒昧地答应了织工的招呼,这么一来,就解答了他们的疑惑。</p> + +<p>当我离开住所的时候,一个青年正从莫斯科来,交了两封信给我:一封是沃伊纳拉尔斯基写给我的;另一封是狄米特里·克尔尼支写给我们的朋友波拉科夫的。沃伊纳拉尔斯基的信报告莫斯科新近成立一所秘密印刷所的事,里面同时还有许多关于莫斯科运动的好消息。我读过便把它毁了。狄米特里的信内不过几句朋友间的闲话,所以我便留着。我如今既然被捕,我想还不如把这信毁了好些。我要求侦探把命令再拿给我看一遍,我趁他摸衣袋的时候,把信丢在马路上,他倒不曾看见。然而我们到了总督府时,织工却把那信交给密探说:“我看见那位先生把这信丢在马路上,所以我拾了起来。”</p> + +<p>现在我又要长期等候那位司法当局的代表人——检察官来执行法律手续了。这种官吏不过是一个傀儡,他的职务只是掩饰政治警察的活动,使它有一个合法的手续而已。要找到这一个人来执行他的伪司法代表的职务,是要花费长久的时间的。所以我被带回我的家中,同时警察又把我的文件仔细搜查了一遍;他们一直搜查到早晨三点钟,但连一张于我或于他人不利的纸条也找不出来。</p> + +<p>从我的家里他们又把我押送到第三科;这个第三科乃是自尼古拉一世以来直到今天统治着全俄的万能机关——真正是一个“国中之国”。彼得大帝最初设立了一个“秘密局”,一切反对这个俄罗斯军事帝国创立者的人都不免在那里受种种酷刑呻吟憔悴而死;到了女皇时代又改设“秘密法院”,当时的那个权势煊赫的米尼奇的“拷问室”使得全俄罗斯战栗震恐。传到铁腕暴君尼古拉一世又改成了现今的“第三科”这种形式,并将宪兵队归属于它,于是宪兵总监在俄罗斯帝国以内就成了比皇帝本人还要可怕的人物。</p> + +<p>在俄国各行省,各大城市,甚至各火车站都有宪兵直接向他们所属的将军或校官报告一切,而将军校官们又转报宪兵总监,宪兵总监每日觐见皇上时就呈报他所认为必须报告的一切。俄国所有大小官僚无不受宪兵的监视。宪兵队各将军、各校官的职务便是监视沙皇的全体臣民的公私生活——甚至于总督、大臣、大公也不能免。皇上本人也在他们的严密监视之下。宫中事无大小都逃不过他们的眼目,皇上在宫外的一举一动皆有人向他们报告,因此宪兵总监真可以说是俄国统治者的心腹,贴心的事都交给他办。</p> + +<p>在亚历山大二世统治的这个时期,第三科是绝对万能的。宪兵队长可以随意搜查成千户人家,无须丝毫担心俄国尚有法律与法庭存在。他们要逮捕谁就逮捕谁,要把谁监禁多久就监禁多久;宪兵队将军或校官一时兴起就可以把几百人放逐到俄国极北地方或西伯利亚去。内务大臣的签字不过是一个手续,因为他没有权管辖他们,也不知道他们做些什么。</p> + +<p>我的审讯在清晨四点钟开始。问官严厉地对我说:“有人告发你隶属于一个以推翻现政府为目的的秘密结社,而阴谋伤害皇帝陛下的圣躬。你认不认罪。”</p> + +<p>“我不到我可以公开发言的法庭上,我不答复你的任何问题。”</p> + +<p>检察官便对书记说:“写罢。你写‘被告不肯认罪’。”歇了一下他又说:“不过,我必须问你某些问题。你知道一个叫做尼可拉·柴可夫斯基的人吗?”</p> -<p>我先到纽夏德尔去,随后在汝拉山的钟表匠中间住了一个星期左右。这是我和著名的汝拉同盟的第一次接触,在其后的几年中同盟对于社会主义的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把反中央集权的倾向,即把安那其主义的倾向引进到社会主义中来。</p> +<p>“如果你一定要发问,那么无论你问什么,你都叫书记写上一个‘不’字好了。</p> -<p>1872年,汝拉同盟正在反抗国际工人协会总评议会的权威。协会本来是一个工人组织,工人认为它是一个劳工运动,不认为它是一个政党。例如,比利时东部的工人就在章程里加入了非手工工人不得成为支部会员的条款;甚至工头也无入会的资格。</p> +<p>“然而如果我问你认不认识,比如说,你刚才还说起的波拉科夫呢?”</p> -<p>而且工人们原则上是联合主义者。他们以为各国、各分区、甚而至于各地方支部都应该任凭它们的意向自由发展。但是那些加入国际工人协会的旧派中产阶级革命家参加时还抱着从前中央集权的金字塔式的秘密结社的思想,他们便把这种思想介绍到协会里来。</p> +<p>“只要你问我这样一个问题,不必犹豫,写个‘不’字。如果你问我认不认识我的哥哥、我的姊妹或者我的继母,你也可以写:‘不’。我决不会给你另一种回答的:因为我要是答应一个‘是’字,不管对方是谁,你们马上就会设计陷害他,去搜查他(或她)的家,或者比这更坏的举动,过后你会说是我供出他来的。”</p> -<p>在联合的和各国的评议会之外,协会还提名建立一个总委员会于伦敦,作为各国委员会之间的一个中介组织。马克思与恩格斯就是总委员会的中心人物。然而人们不久便发现有这样的一个中央集体本身就是很大的不便。</p> +<p>他问了我一长串的问题,我耐着性子一一地回答:“写‘不’字。”这样的把戏玩了一点多钟。从他的问题里,我知道所有被捕的人除了那两个织工外,都应付得非常之好。但是那两个织工也仅知道我有两次会见过十二个工人。至于宪兵呢,关于我们团体的事他们一点也不知道。</p> -<p>而总委员会又不肯仅仅以做一个通信机关为满足;它竭力想统治这个运动,赞许或批评各地方同盟与各地方支部的行动,它甚至还有支配会员的个人行为的野心。当巴黎公社暴动爆发,而“领袖们不得不随着行动”,对以后二十四小时内民众会把他们引导到什么地方去心中无数的时候,总委员会却坚决主张从伦敦发号施令来指挥巴黎的暴动。它要求每天向它报告有关事件,发布命令,赞成某一件事,或阻碍另一件事。结果证明:甚至在协会之内有一个统治机关也是不利的。后来总委员会在1871年举行的秘密会议中得着少数几个代表的支持,便议决指挥协会的力量来从事选举鼓动。这使人不免要想:不管其起源如何民主,任何政府总有其坏处。这是安那其主义的最初火花。汝拉同盟便是反对总委员会的中心。</p> +<p>一个宪兵士官把我带进监房里,他对我说:“亲王,你在干什么呀?你不肯回答问题,这件事将成为对付你的可怕的武器。”</p> -<p>我在日内瓦唯一馆中所见的领袖与工人之间的分离并不存在于汝拉山里。那里固然也有些人是比其余人更聪明,特别是更加活跃;但只此而已。詹姆斯·吉约姆是我所遇见的最聪明、最博学的人;他当时在一家小印刷所里做经理,同时兼任校对。他由于任职所得的工资非常微薄,所以不得不在晚上把德文小说翻译成法文来挣钱,每十六页可得八个法郎——合美金一元六角!</p> +<p>“这是我的权利,对不对?”</p> -<p>我到纽夏德尔时,他告诉我说他不幸很忙,不能抽出哪怕几小时来和我作朋友间的谈话。印刷所那天下午正要发行一份地方报纸的第一期。他除了做校对人与共同发行人之外,还得抄写一千人的地址的封套,向他们赠阅前三期报纸,而且包封纸的人也是他自己。</p> +<p>“对,不过——你要知道……我盼望你在这个房间里过得舒服。自从你被捕以来,我就给你把这房间弄暖热了。”</p> -<p>我愿意帮他抄写地址,然而事实上办不到,因为这些地址不是存在他的头脑里,便是写在纸条上,字迹难以辨识。我便说:“好罢,我下午再到办公室来帮你包封报纸,你可以把这样省下的时间花在我身上。”</p> +<p>我发现房间的确舒服,竟沉沉地睡熟了。第二天早晨,一个宪兵把我叫醒,他给我送上早晨的茶点来。他去后另有一个人进来,这个人做出非常不在意的样子,在我的耳边偷偷地说:“这里有一张纸条,一支铅笔,你写信罢。”这是一个我们的同情者,我早就知道他的姓名;他时常替我们传递信件给第三科里的囚人。</p> -<p>我们彼此很了解。吉约姆热诚地和我握手,这便是我们的友情的开端。这天下午,我果然到办公室去了,我封报,他写地址,就这样过了整个下午的时间。同时还有一个排字工人,他是巴黎公社的亡命者;他一面排一本小说一面谈话,他说不上几句话,便要夹一两句所排的小说中的文句在里面。比如:</p> +<p>四边的墙壁上都响起了叩击声,急急地接连叩着。这是囚人的叩壁通信法;我是一个新来者,完全不懂得这个方法,在我听来这些叩击声似乎是同时从这所建筑的四面八方传来的。</p> -<p>“巷战非常激烈……‘亲爱的玛利,我爱你’……工人异常愤怒,在蒙马特耳像狮子一般地奋战。……‘他跪在她的面前。’……这样的战斗持续了四天。我们知道所有的俘虏都被加利非枪杀了——战斗越加激烈可怕。”他一面说,一面很快地按念出来的字句在架子上拣字。</p> +<p>有一件事使我很担心。在搜查我的房间时,我听得检察官向宪兵士官耳语,说就要去搜查我的朋友波拉科夫的住所,因为狄米特里的信是写给他的。波拉科夫是一个青年学生,他是一个有天才的动物学家兼植物学家,在西伯利亚时我曾和他同路去作微丁探险。他生在蒙古边境的一个哥萨克贫家,他克服了各种困难,到圣彼得堡进了大学,在学校里人都说他是将来最有希望的动物学家;当时他正通过毕业考试。自从那次探险的长途旅行以后,我们两人就成了知己。我们在圣彼得堡曾同住了一些时候,不过他对于我的政治活动毫无兴趣。</p> -<p>直到晚上,吉约姆才脱下他的工作服,我们便出去畅谈了一两小时;过后,他还得回去编辑汝拉同盟的《会报》。</p> +<p>我向检察官说起他。我说:“我可以发誓说波拉科夫从来不曾参加过任何政治事件。明天他就要参加考试;如果你把他逮捕,你就把这个青年历尽千辛万苦快要争来的科学家的资格永远断送了。你应该知道他何等艰难地奋斗了多少年才挣到现在这个地位。我知道你不大在乎这个,但是在大学里他被人认作俄国科学界的一颗未来的明星!”</p> -<p>我在纽夏德尔还认识了马龙。他出身乡间,幼年当过牧童。后来他到了巴黎,学得编篮子的手艺,他和订书工人瓦林与木匠平狄同在工人协会相识,当拿破仑三世在1869年压迫国际工人协会的时候,人们都知道他们三人同是协会的法国方面的一支领导力量。他们深得巴黎工人的信任,巴黎公社革命爆发时,他们三人都得很多票,被举为公社评议会委员。马龙还是巴黎一个区的市长。如今在瑞士,他依然靠着编篮子为生。他在城外租了一间露天的小屋,每月只有几个铜板的租金。这小屋是在山坡上,他作工的时候还可以眺望纽夏德尔湖的大片景色。晚间他便写信,写一本关于巴黎公社的书,或者给劳工报纸写一点短论,——这样,他就成了一个著作家。</p> +<p>波拉科夫的住所还是被搜查了,不过留了三天给他,让他考试完毕再逮捕他。不多几时,检察官把我叫去,他得意地拿一封信给我看;信封上面的地址是我的笔迹:里面的一张字条也是我写的,内容如下:“请将此包交与V.E.,并告彼须妥为保存,候以相当手续前来领取。”字条上并未写出受信人的姓名。检察官说:“这封信是在波拉科夫先生家中搜出来的;亲王,他的命运如今悬在你的手里了。如果你告诉我V.E.是谁,我便马上释放波拉科夫;要是你不肯说,那么我们就把他永远监禁下去,不等到他自己说出那个人的姓名不放他。”</p> -<p>我每天都要去看他,听这个宽脸膛、勤劳的、稍稍带有诗人气息、沉静而又和善的人谈巴黎公社的事,他自己在这暴动中起了不同寻常的作用,他向我讲的正是他刚在《法国无产阶级的第三次败绩》中所描写的。</p> +<p>我把这封信仔细看了一番;我看出信封上的地址是用黑粉笔写的,而字条却是用普通铅笔写的。我马上记起了当时写这两件东西的情形。我便叫道:“我敢断言这两件东西决不是在一个地方发见的!是你把字条放在这个信封里面。”</p> -<p>有一天早晨,我爬上山到了他的家,他满面红光地告诉我:“你知道平狄还在世上!这就是他写来的信:他在瑞士。”自从有人在5月25日或26日在土伊勒里宫最后一次看见平狄以后,就从不曾听到他的消息了;人们以为他已经死了,事实上,他隐匿在巴黎。马龙一面用手指把柳条编成一个精致的篮子,一面用他的沉静的、有时略带点颤抖的声音向我说,不知有多少人被凡尔赛的军队疑心为平狄、瓦林、他自己,或其他的领袖因而被枪决。他告诉我,全巴黎工人崇拜的订书工人瓦林和不愿在战败之后偷生的老德勒克吕泽以及其他许多人是怎样为人,怎样死难。他又向我叙述在资产阶级庆祝他们重回故都的血祭中他所亲眼看见的恐怖,以及杀害巴黎公社人质的拉武尔·利果带领的那伙人的复仇心。</p> +<p>检察官红了脸。我接着说下去:“难道你要我相信像你这样一个有经验的人居然看不出这两件东西不是用一种笔写的吗?如今你却极力叫人以为这两者是在一起的!好,先生,我告诉你这封信并不是写给波拉科夫的。”</p> -<p>当他说到青年们的英勇时,他的嘴唇也不禁战抖起来了;他向我叙述一个孩子的故事,讲着讲着他很伤心地哭了。原来一个孩子被凡尔赛军队捉住,要枪毙他,他要求监刑官允许他把身边的一只银表给他的住在附近的母亲送去。那个军官一时起了怜悯心,便放了那孩子去,多半以为他不会回来。然而一刻钟过后,那孩子居然回来了;他站在墙畔堆积的尸体中间,说:“我准备好啦。”十二颗枪弹就断送了他的年幼的生命。</p> +<p>他迟疑了一会,过后又壮起胆子说:“波拉科夫已经承认你的这封信是写给他的。”</p> -<p>我相信我从来没有像读《地方裁判红皮书》时那样地苦痛;这一本可怕的书里所包含的,不过是伦敦各大报纸如《旗帜报》《每日电讯报》《泰晤士报》等等的记者于1871年5月最后几天从巴黎发出的通讯摘要,讲的是加利非所率领的凡尔赛军队所犯下的暴行。书中还引证了那张深恨暴动者大有食肉寝皮之势的巴黎《费加罗报》上的少数几段文字。我读到这些篇页的时候我对人类感到很深的绝望;如果不是我后来看到那些经历了这一切恐怖的战败一方的人并无憎恨之心,只深信着他们的理想将最后胜利,遥望未来时眼光中虽有悲哀却很镇静,而且准备忘掉过去的梦魇;要不是我看到了他们,我将继续感到绝望。这一切我在马龙的身上见到了,而且实际上在几乎所有我在日内瓦会见的巴黎公社亡命者身上我都看到了——后来在鲁意丝·密歇尔、勒弗郎塞、爱利塞·邵可侣以及其他友人身上我又重见了这一切。</p> +<p>现在我知道他是在撒谎。波拉科夫可以承认关于他自己的一切事情;但是他宁愿自己被放逐到西伯利亚也决不肯连累他人。所以我正对着检察官的面孔回答:“长官,他其实并不曾说出这样的话,你明知道你说的不是真话。”</p> -<p>从纽夏德尔我又到松威利叶。在汝拉山的一个小谷中有一排小村和小镇,那里的说法国话的居民当时完全从事于钟表业的各部分;全家的人都在小工场里作工。在这些小工场里,我见到了另一位领袖阿德麦尔·席威次加伯尔,我和他后来也成了极亲密的友人。我看见他的时候,他正坐在十多个在雕刻金银表盖的青年中间。他请我坐在一个凳子或是一张桌子上,我们很快就畅谈起社会主义、强权与安那其,以及国际工人协会的即将召开的大会来。</p> +<p>他听了这话大发其火,或者是故意装出来的。他说:“好,如果你在这里等一刻,我会把波拉科夫写的供词带来给你看。他正在隔壁受审问。”</p> -<p>晚间刮起暴风雪;我们奋勇向邻村走去的时候,风雪吹得我们张不开眼,血管里的血液快冻凝固了,然而不管风雪何等厉害,这一晚的非正式会议依旧有五十多个钟表匠出席,其中以老人居多,都是从邻近的村镇来的,有的还来自七英里以外。</p> +<p>“悉听尊命。”</p> -<p>钟表业的组织是和别种行业不同的,它允许工人彼此相知很深,它允许工人在他们自己的家里作工,可以自由闲谈;所以这个组织本身就足以说明为什么这些钟表匠的智力发达之程度比那些自幼就入工厂作工,在那里度过一生的工人的程度高得多。在小的行业工人中,有更多的独立性与独创性。然而汝拉同盟的会员对于每个问题都力求有自己的独立见解,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在汝拉同盟中并无领袖与群众之分。这里的工人并不是被少数人领导,作少数人的政治工具的群众;他们的领袖不过是他们的更活跃的同志而已——与其说是领袖,不如说是发起人更为恰当。我在这些工人(尤其是中年的工人)身上所见到的识见之明晰与判断之正确,以及他们的解析复杂社会问题的能力给了我很深的印象;我坚决相信如果说汝拉同盟在社会主义的发展上起了不同寻常的作用,其原因不仅在于它所主张的安那其的联合的思想之重要性,还在于汝拉钟表工人的健全的判断力所给与这些思想的解释。如果没有他们的帮助,那么这些观念也许还要停留很长时间才能跳出单纯抽象的境地。</p> +<p>我坐在沙发上抽了不知多少支烟。供词还不曾来,而且也从没有来过。</p> -<p>汝拉同盟(尤其是巴枯宁)当时所开始体现的安那其主义的理论方面;我听到他们在那里陈述的他们对国家社会主义的批评(他们惧怕经济的专制远甚于政治的专制);以及这个运动的革命的性质引起了我内心的强烈的共鸣。然而我在那里工人中间所看见的平等的关系,思想与意见的独立性以及对于事业之绝对的忠诚,更深切地打动了我的心。我在钟表匠中间住了一个星期便离开了汝拉山。那时候,我对于社会主义的见解已经确定了。我是一个安那其主义者。</p> +<p>自然根本就没有这样的供词。我后来在1878年和波拉科夫在日内瓦会面,我们两个人同往亚列智冰河作愉快的探险。我用不着说他的回答和我所预料的相同:他否认他知道这封信,或者信上所说的V.E.是谁。事实上,他确实不知道,因为他时常向我借书还书,这封信就夹在我的一本书里,他把那本书借去了;至于信封呢,它是在他的一件旧衣服口袋里被搜出来的。波拉科夫被监禁了几个星期,后来因了他的科学界的友人的交涉,第三科释放了他。V.E.没有受到干扰,按时交出了我的文件。</p> -<p>我马上又到比利时去。在那里,我可以再一次把布鲁塞尔的中央集权的政治运动与韦尔维耶制衣工人中间的独立经济运动相比较一番,结果只是更加强了我的见解。这些制衣工人乃是我在西欧所遇见的最投合的群体之一。</p> +<p>后来我每一次见着检察官,我都要用“波拉科夫的供词怎么样了?”这个问题打趣他。</p> -<p>米哈伊尔·巴枯宁当时在洛加诺。我不曾见到他,如今深以为憾,因为四年以后我重到瑞士时,他已经逝世了。他帮助汝拉的友人明确了他们的思想,表述出他们的愿望;他更以他的有力的火一般的不可抗拒的革命热诚鼓舞了他们。他一看见吉约姆在汝拉山中罗克尔地方发刊的小报在社会主义运动中唱起了独立思想新调子的时候,他便马上到罗克尔和他的这些新友人整日整夜地谈安那其主义乃是历史的必然趋向;他为这张报纸撰写了一系列深刻而精彩的论述,指出人类的历史进步过程是走向自由。他把热情注入到他的新的友人中间;他创造了宣传中心,由此安那其主义逐渐散布到欧洲其他各地。</p> +<p>他们不把我带回监房去,半小时后,检察官带着一个宪兵士官进来。他向我宣布:“我们的审讯完结了;现在要把你移送到别处去。”</p> -<p>他到洛加诺去后,他在汝拉山所开始的工作便由汝拉人独立地继续做下去。他自己又在意大利发起了同样的运动,同时靠了和他同心同德的、天分极高的友人法奈里的力量,这样的运动也在西班牙发生了。“米哈伊尔”这个名字在汝拉人的言谈中间常常被提到,他们并不把他当作一个他的意见便是法律的领袖,只是当作一个人人敬爱的知心的友人。最使我感动的是比起他的智力上的权威之感化力来,巴枯宁的道德的人格之感化力更大。他们谈起安那其主义或者汝拉同盟的态度时,从不曾拿“巴枯宁这样说过”或“巴枯宁这样以为”的话来作一个解决问题的论据。他的著作与谈话并不曾被人当作法律看待,和政党中不幸常常发生的情况完全不同。在这类以智力为最高裁判的事务中,参加讨论的人都各自发挥自己的见解。他们的一般主张与倾向也许是受了巴枯宁的提示,或者是巴枯宁从他的汝拉友人那里得到启发;无论如何,在讨论问题时,各人的议论都保持着自己的个人的特性,我只有一次听见别人把巴枯宁的名字当作一个权威来引用,这一点留下的印象是如此深刻,以致我至今还记得当时谈话的地点与环境。有几个青年在几位女性面前谈一些男青年的事,有些话对女性不很尊重,座中的一位女子一下打断了他们的话头叫道:“可惜米哈伊尔不在此地;要在,他会让你们认识你们自己!”这个为了革命抛弃了一切,活着只是为了革命,而且从他的革命观得出了至高至纯的人生观的革命家的巨大形象至今还鼓舞着他们。</p> +<p>一辆四轮马车停在大门口。他们要我进去,一个强壮的高加索裔的宪兵军官坐在我的旁边。我向他说话,他只是鼻子里哼着。马车走过了链桥,又走过操练场,然后沿着运河而行,好像要避开热闹的大街似的。“我们到里托夫斯基监狱去吗?”我问那个军官道,因为我知道许多同志已经关在那里了。他不回答我。此后两年中我所受的绝对沉默的待遇就从这四轮马车里开始了。然而当我们走过宫桥时,我便知道我们是往彼得保罗要塞去。</p> -<p>我在这次旅行中带回了鲜明的社会学的观念,从此我就保留着这些观念,并且全力使之发展成为更确定、更具体的形态。</p> +<p>我赏玩这美丽的河景,知道我在短期内不会再见到它了。太阳正在西沉。浓密的灰色的云挂在西边的天空,罩在芬兰湾上;几片薄云在我的头上飘浮,处处漏出一段段蓝天。马车向左转,进了一个圆拱门,这便是彼得保罗要塞的入口了。</p> -<p>然而有一点却是我经过了多少不眠之夜的深思之后才毅然接受的。我清楚地知道要把维持生存与生产所必需的一切交到社会手中,确实是一个巨大的变革,不管是交与社会民主党的“平民国家”抑或是安那其主义者所主张自由结合的团体之自由联合,总之,这个大变革一定会引起一个比历史上所记录的任何革命都要深刻的大革命。再说,在这样的一个革命中,劳动者所遇到的敌人并不是法国农民与共和党在十八世纪所攻击的那一代腐败的贵族了(其实连那一次战斗也是你死我活的);而是中产阶级,他们在智力与体力上都要胜过贵族多少倍,他们手里又有近代国家的有力的机关供他们利用。</p> +<p>“现在我得在这里呆几年了。”我对宪兵军官说。</p> -<p>但是我不久又明白,在新理想还不曾深入那个自己的政治特权与经济特权有被袭击之危险的阶级时,无论是和平的还是暴力的革命都不会发生。我曾目击过俄国的农奴解放,我知道如果不是地主阶级中大部分人明白了他们自己的特权之不义(这是西欧完成的进化与革命的结果),那么,农奴解放之事决不会像1861年那样地容易完成。我又看到把工人从目前的工资制度当中解放出来的思想已经深入到中产阶级本身。现今的经济状态的最热心的拥护者也已经放弃了那种说法,即他有权利来保卫自己的特权了——至于这样的变革是否适合时宜,那是早已讨论过了,他们并不否认这类变革是深孚众望的,他们只问社会主义者所主张的新经济组织是否真要比现在的经济组织好得多;他们还要问究竟工人当权的社会管理生产是否会比现在那些唯私利是图的个人资本家管理好得多。</p> +<p>“怎么会这样久?不会的。”这个高加索人一进了要塞便恢复了发言的能力,他这样回答。“你的案子差不多完结了,两个星期内就会被移送法庭的。”</p> -<p>而且我又渐渐明白:革命(即加速的进化与急速的变革时期)之合乎人类社会的性质与现今文明种族中间不断进行着的缓慢的进化合乎人类社会性质相同。我又知道:每一次加速的进化与彻底的重建开始,或大或小的内乱便可能随之而起。因此问题不在于如何避免革命,而在于如何以最低程度的内乱,最少的受难者,与最低程度的相互仇恨而达到最大的效果。要达到这个目的,只有一个方法:就是,社会中被压迫的部分对于他们所欲达到的目的,以及如何达到此目的等等问题应有极其明确的观念,而且他们应具有达到此目的所必需的热情;能够做到这样,那么他们一定会把掌握了历史上逐渐成长起来的特权的阶级中的最好最新派的知识分子吸引过来。</p> +<p>“我的案子是很简单;然而在把它移送法庭审判之前,你们还想把全俄国的社会主义者都逮捕到案,他们人数很多、很多;两年以内你们决做不到。”我当时并不明白我的这句话是何等准确的预言。</p> -<p>巴黎公社乃是一个还没有确定的理想就发生革命的可怕的实例。当1871年3月,工人做了这个大城市的主人时,他们并不去废除中产阶级所赋有的财产权。他们反而保护此等权利。巴黎公社的领袖们用自己的身体卫护着国家银行;当时工业由于危机已经陷于停顿,工人大众因而挣不到钱,他们却置之不顾,反而颁布法令以保护巴黎工厂主、商业机构的所有主、各房屋主人的权利。可是在巴黎公社被摧垮以后,中产阶级毫不顾惜这些公社革命者的要求是何等温和。法国的富人整天惧怕着工人会来攻击他们的财产权,在这种恐惧之中生活了两个月以后,等时机一到,他们便起来复仇,其对工人之凶残,与好像工人真正攻击了他们的财产权无异。差不多三万工人被屠杀了,不是在战斗中间,而在他们战败以后——这是尽人皆知的事。如果工人真正把财产收归社会公有,富人的复仇也决不可能比这更为可怕。</p> +<p>马车停在要塞司令官的办公处门前,我们走进了他的接见室。司令官科尔萨可夫将军走了进来,一脸的不高兴。他是一个瘦弱的老头子。押送我来的那个宪兵军官低声下气地把情形告诉了他,这个老头子轻蔑地看了军官一眼,答道:“好”,随后便向我看。显然对又要接收一个新囚人很不乐意,而且还有点羞愧于做这样的官;然而他似乎想说:“我是一个军人,只知道尽我的职责。”</p> -<p>因此我得的结论是:在人类进化途中,如果某一时期冲突不可避免,内战亦全然违反特定的个人的意志而爆发,那么我们至少就应该使冲突不发生在含糊不清的愿望上,而在一清二楚的争论点上;不发生在那不能减少冲突的猛烈性的次要考虑上,而在那些打开人的宏伟眼界以鼓舞人的开阔的思想上。</p> +<p>我们立刻又走进马车,但是不久便在另一道大门前停住了,在这里等了好久,才有一小队兵士从里面开了门。我们于是步行走过一些窄的通道,到了第三道铁门,进去便是一条黑暗的拱道,进入一间又暗又潮湿的小房间。</p> -<p>在最后这一点上,斗争本身取决于枪炮的功效的程度远不如取决于社会改造中活跃着的、创造性的天才的力量的程度。问题的解决在于社会的建设性的力量当时是否采取一种自由的方针,取决于〔斗争的〕感召力是否提到一个更高的水准,从而能赢得更多的同情,甚至那些作为一个阶级是反对改革的人的同情。斗争既然是在这样重大问题上进行,将会使社会气氛纯洁化,双方的牺牲者的数目肯定可以比在一些次要问题上你争我斗的情况下要少得多,因为在后者,人的低下的本能就会为所欲为。</p> +<p>几个要塞警备队的士官穿着毡软鞋默默地走着,不说一句话,典狱便在宪兵军官的簿子上签名,承认收容了一个新囚人。我必须脱去所有我的衣服,穿上囚衣——一件绿色法兰绒长袍,一双厚得无比的宽大的羊毛袜,一双船形的黄色拖鞋,拖鞋大得走起路来我简直难以使它留在脚上。我素来恨长袍和拖鞋,而那一双厚得无比的羊毛袜更使我讨厌。我有一件丝的内衣,在这潮湿的监狱里穿它特别相宜,但这也必须脱去。我当然开始抗议,并且争吵起来,一小时以后,科尔萨可夫下令把丝内衣给我还来了。</p> -<p>我就怀着这些思想回到俄国。</p>彼得·克鲁泡特金第一次国外旅行——苏黎世小住——国际工人协会——其起源——其活动——其分布——研究西欧社会主义运动——国际工人协会的日内瓦分部 \ No newline at end of file +<p>接着,他们又带我走过一条黑暗的通道,我看见几个武装的哨兵在那里往来巡视,最后我被送进了一间牢房。一道重重的橡木门关住了我,钥匙在锁孔里转了一下,我便孤零零的留在一间昏暗的房里了。</p>彼得·克鲁泡特金私运违禁书报进俄国——虚无主义——虚无主义者的真诚——“到民间去”——柴可夫斯基团——政治斗争之必要——对改革之绝望——俄国青年保全沙皇的生命 \ No newline at end of file diff --git a/heros/1899-09-30-PeterKropotkin-a1_r-memoirs-of-a-revolutionist-6-after-returning-home.html b/heros/1899-09-30-PeterKropotkin-a1_r-memoirs-of-a-revolutionist-6-after-returning-home.html new file mode 100644 index 00000000..d3545836 --- /dev/null +++ b/heros/1899-09-30-PeterKropotkin-a1_r-memoirs-of-a-revolutionist-6-after-returning-home.html @@ -0,0 +1,371 @@ + + + + + + + + + + 革命家忆・归国以后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革命家忆・归国以后

+
+
+ +
+

+

彼得·克鲁泡特金 | 1899.09.30

+
+
+

私运违禁书报进俄国——虚无主义——虚无主义者的真诚——“到民间去”——柴可夫斯基团——政治斗争之必要——对改革之绝望——俄国青年保全沙皇的生命

+ + + +

我在这次旅行中买了不少书籍和许多社会主义报纸的合订本。这样的书籍在俄国是被检查官“无条件地禁止的”;有几种报纸的合订本与国际工人协会大会的报告书甚至在比利时出了任何的代价也买不到。我问自己道:“难道我要和它们分手吗?我的哥哥和朋友要能在圣彼得堡读到它们不知有多高兴呢!”我便下了决心无论如何也要把它们带回俄国去。

+ +

我经过维也纳与华沙回到圣彼得堡。当时正有成千的犹太人在波兰国境线上靠走私谋生,我想如果我能找着一个那样的人,我的书就可以安然偷运过国境。然而,在所有别的乘客都继续前进的时候,我却一个人在国境线上的小站下车,寻找走私商人,这样的办法未免不妥;所以我改乘了一条铁道支线的车,到了克拉科夫。我想:“古波兰的首都离国境很近,我在那里会遇到一个犹太人带我去找走私商人的。”

+ +

我在傍晚到了那个昔日繁华的名都,住在一家旅馆里,第二天一大早就出去找寻我需要的人。然而使我大为困惑的是我在每个街角以及在这个荒凉的市场中我的眼光转向哪里,哪里便看见一个穿着祖传的长袍,留着长发的犹太人在等候给波兰的贵族或商人跑腿,挣几个铜板。我本想找一个犹太人;但是现在这里的犹太人太多了。我究竟找哪一个呢?我在城里走了一圈,随后在绝望中就决定和那一个站在我的旅馆大门口的犹太人说话。这个旅馆从前本是一座旧的大宫殿,当初它的每一间厅堂里都挤满了衣装华丽的跳舞者,可是如今成了只给少数偶尔过往的旅客供给膳宿的地方了。

+ +

我向那个人说明我想把一大包书报私运进俄国。他回答道:“先生,很好办。我去把万国破烂骨殖交易公司的代表给你找来。这个公司专门经营全世界最大的走私业务,他一定会给你效力。”半小时以后,他真把那公司的代表带来了,这是一个很漂亮的青年绅士,说得一口流利的俄国话、德国话和波兰话。

+ +

他把我的这一包东西打量了一番,用手称了一下它的份量,又问我里面是些什么书。

+ +

“全都是俄国检查官严禁的:所以它们只能偷运进去。”

+ +

“书籍并不是我们干的这一行,我们的生意是高价丝。如果我按照我们规定的丝的运价付钱给我的手下人,我非得向你要高价不可。而且,老实说,我也不大愿意运什么书籍。万一出了一点麻烦,‘他们’就会闹成一个政治案件,那时候,万国破烂骨殖交易公司必须花费一大笔款子才可以免掉这场官司。”

+ +

也许我当时露出了丧气的样子,那位青年绅士接着说:“不要着急。他(指旅馆中那个扛客)会替你想另外的办法。”

+ +

“啊,不错。有几十种办法来给这位先生办妥这件小事。”那个扛客快活地说着,便出去了。

+ +

过了一点钟,他又带了一个年轻人来。这个人拿起我的包,放在门边,说:“很好。如果你明天动身,你便可以在俄国某某车站收到你的书籍。”他又向我说明事情怎么安排。

+ +

“你要多少手续费呢?”我问。

+ +

“你预备出多少?”他这样回答。

+ +

我把钱袋里的钱全倒在桌上,一面说:“这一些是我的旅费。其余的都是你们的。我坐三等车走。”

+ +

“怎么!”这两个人同时惊叫起来。“先生,你说的什么话?像你这样的绅士坐三等车!决不能!不,不,这不行。……我们只要八个卢布就够了。如果你答应,另外再给一个卢布给这扛客——你随便给多少都可以。我们不是强盗,我们是诚实的买卖人。”他们直截了当不肯要更多的钱。

+ +

我从前常常听人说起国境线上犹太走私商人的诚实;然而我决想不到会得到这样的证据。后来我们的团体从外国私运进来许多书报,更后,又有许多革命家和亡命者偷越国境,出入俄国,从没有一次上过走私商人的当,他们也从不曾乘机提高价钱。

+ +

第二天,我离开了克拉科夫,到了指定的那个俄国车站。一个搬运夫走进我的车厢向我说:“这是殿下前天留在这里的行李袋。”他的声音很高,为的要使那个在月台上巡查的宪兵听见。他说毕便把我的这一包贵重的东西交给我。

+ +

我得着这一包东西,心里快活极了,连在华沙也不停留,便一直往圣彼得堡,把我的战利品送给我的哥哥看。

+ +

这时候,在俄国的知识青年中间正有一个重大的运动在开展。农奴制度已经废除了,然而农奴制度存在的二百五十年间,养成了一系列的风俗习惯,如家庭奴隶制、蔑视个人人格、父亲的专制、妻子与子女的虚伪的服从之类。固然在十九世纪初期,家庭专制盛行于欧洲各国——我们从萨克雷与狄更斯的著作中,就可以看出来;但是在俄国,这种专制竟然如此兴旺发达,却为全欧任何其他国家所不及。全部俄国人的生活:在家庭中,在上司与属下,长官与士卒,主人与雇佣等等之间的关系都带有这种专制的烙印。一大套的风俗、思想方式、成见以及道义上的怯懦和由怠惰养成的习惯滋长起来了;便是当时最好的人都颂扬这些农奴制时代的产物。

+ +

法律管不了这些事情。只有一个以旨在对付这邪恶的根源的强劲的社会运动才能改造日常生活中的风俗习惯。在俄国,这个运动(这种个人的反叛)具有一种远更为强有力的性质,在它的批判方面,远更为彻底,为西欧与美洲各国所不及。屠格涅夫在他的划时代的创作《父与子》中曾给了这个运动一个名字:“虚无主义”。

+ +

在西欧,这个运动常常被人误解。例如在西欧的报纸上,人们就爱把虚无主义与恐怖主义混为一谈。在亚历山大二世的统治将近结束时爆发而以沙皇的惨死为收场的俄国革命性的骚乱,总是被人说成是虚无主义。其实这是一个错误。将虚无主义和恐怖主义混为一谈,犹之乎将像斯多噶学派与实证主义之类的哲学运动和共和主义之类的政治运动混为一谈,是同样的大错。恐怖主义乃是由某一个历史时期中的政治斗争之特定条件产生的。它存在过,它也消亡过。它也许会复活,会再次消亡。然而虚无主义却在整个俄国知识阶层的生活上打下了它的印记,在将来许多年都不会消失。如果撇开虚无主义在那一类青年运动中某些难以避免的缺点不论,我们可以说,虚无主义给了俄国今日的知识阶层的大部分的生活以一种特性,可惜,我们俄国人在西欧生活中见不到这种特性。而且虚无主义在它的种种表现中又给了俄国作家以异常的真诚和把想的都说出来的习惯,这习惯使西欧的读者为之惊异。

+ +

首先,虚无主义者向那些可以称为“文明社会里说惯了的谎话”宣战。他的鲜明特点乃是绝对的真诚,为了这真诚的缘故,他放弃了而且要求别人也放弃自己的理性所解释不通的迷信、偏见、风俗、习惯等等。除了理性的权威外,他决不屈服于任何权威之下;在分析所有的社会礼教与习惯时,他又反抗任何多多少少伪装起来的诡辩。

+ +

自然,他和他的祖先的迷信断绝了关系,在他的哲学概念中,他是一个实证主义者,一个不可知论者,一个斯宾塞派进化论者,或一个科学的唯物论者;他并不攻击单纯而真诚的宗教信仰,他知道这是一个感情上的心理的必然,但是他猛烈反对那种自己明知宗教是无用的东西却又戴起宗教的假面具来骗人的伪善。

+ +

文明人的生活中充满了小小的习俗的虚伪。互相嫌厌的人在街中相遇,脸上总要装出春风满面的笑容;虚无主义者则漠然无动于衷,他只对他真正高兴见到的人微笑。他所深恶的是虚伪的形式上的礼节,他表面上故意做出粗暴的样子以抗议他的祖先的圆滑的和气。他看见那些人谈吐有如一个理想主义者的多愁善感,而一到家里对妻儿和奴隶又是真正的野蛮;所以他起来反对那种无非是刻意迎合毫无理想的生活状态的感伤主义。

+ +

艺术也在他彻底否定的对象之列。人们不绝地放言高论,时而谈美,谈理想,时而谈为艺术的艺术,谈美学;而所有的艺术品都是用从饥饿的农民和工资微薄的工人那里掠夺来的钱财买来的,而所谓“崇拜美的一切”不过是掩饰极鄙俗的荒淫的假面具。这种状态自然激起他的厌恶。现代最大艺术家之一,托尔斯泰的有力的艺术批评,虚无主义者在当时用下面这句直截了当的话就完全表示出来了:“一双靴子也要比所有你们的《圣母像》和所有你们的关于莎士比亚的高雅的谈论贵重得多。”

+ +

没有爱情的结婚和没有友情的亲密都是虚无主义者所反对的。女虚无主义者,若被父母强迫去作一个“玩偶之家”中的玩偶,为财产的缘故与人结婚,那么她宁肯舍弃她的家庭和锦衣美食,穿上最朴素的黑羊毛衣服,剪了发,到高等学校去求得自己的独立。女方如果看见她的婚姻已经不能算是婚姻,在法律承认的夫妇关系中已没有爱情与友情来维系了,那么她宁愿断绝这种没有实质的表面关系。因此她常常带着她的儿女去过贫困的生活,甘愿忍受孤寂与贫苦,不肯在那种习俗状态下过欺骗自己良心的生活。

+ +

虚无主义者便在日常生活琐事上也依着他的爱诚实之心而行。他讨厌老一套的应酬话,他喜欢用简明而露骨的话语来表示自己的意见,有时候还爱做出外貌粗暴的样子。

+ +

在伊尔库次克的时候,我们每星期照例要在一个俱乐部里聚会一次,还要在那里跳舞。有一个时期内我也是这些晚会中每次必到的参加者;然而后来因为事忙,我便不去了。过了几个星期以后,一天晚上,其中的一位女士便向我的一个年轻朋友询问为什么我不再去参加她们的聚会。他却颇为无礼地回答道:“如今他想借运动来消遣,便去骑马。”一位女士便鼓起勇气说:“他可以到这里和我们一起过上两个小时,用不着跳舞。”“他到这里来干什么呢?和你谈论时装,谈论打扮吗?这些无聊的玩意,他已经受够了。”这就是我的那位虚无主义的朋友的回答。“然而他有时候还和某女士见面英里?”另一位年轻女士羞涩地说。“不错,然而她是一个好学的姑娘,他教她读德文,”我的朋友不客气地回答说。这种无疑是无礼的责备,其后果是不久大部分伊尔库次克的姑娘们开始围住我的哥哥、我的朋友和我问:依我们看,她们应该读什么书,应该怎样学习。

+ +

虚无主义者还以同样坦白的态度和他的相识谈话,告诉他们说,只要他们还是靠着平民的受剥削的劳动生活,只要他们还是在陈设富丽的房间里舒舒服服地谈着可怜平民的话,那么他们所说的一切都不过是十足的伪善。而且虚无主义者还同样明白地向一个高级官吏说,他(指这官吏)一点也不顾念到他们所统治的人的福利,只能算是个贼。

+ +

遇上那班爱谈鸡零狗碎,爱夸耀她们的“女性”的举止和讲究的装束的女人,他也要不客气地斥责她们。他会毫无顾忌地对一个美丽的少女说:“你谈这些无聊话,戴着假发髻,怎么就不觉得羞耻呢?”他的心目中的女子是一个同志,一个有人格的人,不是一个玩偶,也不是一具人体模型。她决不肯行一般男人喜欢称之为“娇弱的异性”所行的种种礼节。虚无主义者看见一个女人走进屋里来的时候,如果她并不带着疲倦的样子,而房里也不是只有这一个座位,那么他绝不会跳起来让座位给她。他对待她的态度和对待一个同性的同志一样;然而如果一位女士(也许还是他所完全不认识的)向他表示愿意从他学习他所知道而她却不知的学问,他会在每天夜晚从一个大城市的这一头步行到那一头去给她上课。这样的青年不肯动手给一位女士送一杯茶,然而他肯把自己赖以为生的家庭教师的位置让给一个新到圣彼得堡或莫斯科读书的姑娘。他只向她简单说:“找工作男人比女人要容易些。我这么做不是要显得自己有侠义心肠,这不过是讲平等。”

+ +

俄国两大小说家,屠格涅夫和冈察洛夫,曾有意在他们的小说里描写这种新人物的典型。冈察洛夫在他的《悬崖》里取了这种人中一个真实的、然而不足为代表的人物画了一幅虚无主义的漫画。屠格涅夫是一个伟大的艺术家,他对这种新人物又是怀着深深的赞美,因此他不可能将他们漫画化;但是他的虚无主义者巴扎洛夫也不能使他们满意。我们觉得巴扎洛夫是过于严峻了,尤其是在他对他的年老双亲的关系上;而且我们特别要责备他似乎忽略了他的公民责任。俄国青年决不能以屠格涅夫的小说中的英雄的单纯消极的态度为满足。肯定个人的权利、否认一切伪善的虚无主义,不过是走向一种更崇高的男女新典型的第一步罢了。那些新男女是同等地自由,都为着一个伟大理想而生活。车尔尼雪夫斯基的小说《怎么办》在艺术上虽然差得多,然而从他所描写的虚无主义者却可以看到他们的更真实的肖像。

+ +

“奴隶做的面包是苦的,”我们的诗人涅克拉索夫写道。年轻的一代真的不肯吃那种面包,他们也不肯享用他们的祖先利用奴隶劳动而积累起来的财产,不管这些奴隶是真正的农奴或是现今工业制度的奴隶。

+ +

法庭控告加拉考左夫及其友人的公诉状使全俄的读者皆为之惊愕不已。公诉状上说这些拥有巨大家产的青年常常三四个人同住在一个房间里,每人每月花销还不到十个卢布(一金镑),同时却把他们的产业捐来创办消费合作社与生产合作社(他们自己也在里面做工)之类的事业。五年以后,成千上万的俄国青年(俄国青年中的精英)做着这类同样的事情。他们的口号是“到民间去”。

+ +

在1860年到1865年间,几乎每户富贵人家都有父子两代间的激烈斗争:做父亲的要维护旧的传统;做子女的要维护他们的按自己的理想安排生活的权利。青年人都离开了军职、柜台、工场,而群集在有大学的城市里。出身绝顶高贵的姑娘身无分文就跑到圣彼得堡、莫斯科、基辅去,急于学得一门专业,以便脱离家庭的束缚,他日也许还可脱离丈夫的束缚。经过了辛苦艰难的斗争之后,她们中许多人都获得了个人的自由。如今她们想利用它来不是谋她们自己的个人享受,而是把解放了她们的知识送给民众。

+ +

在俄国每个城市里,在圣彼得堡每一区里,都有专为自修的目的而成立的小团体;哲学家、经济学家的著作与俄国新历史学派的研究资料都在这些团体中被仔细阅读,继之以反复的讨论。这一切读书与讨论的目的是要解决他们面临的大问题:他们怎样才能做一点有益于民众的事呢?他们渐渐明白了:唯一的方法是到民众中去,过民众所过的生活。青年们去到乡间做医生、医生助理、小学教师、乡村文牍,甚或做农工、铁匠、伐木工人等等,力求在那里和农民密切地接触。姑娘们通过了小学教师的测试,学会了接生或看护便成百地跑到乡村去,尽力帮助极贫苦的农民。

+ +

这些人去到民间时并不曾怀着任何社会改造的理想,也没有煽起革命的念头。他们只想教农民识字,给农民以知识,替农民诊病,而且以任何方式帮助他们脱离无知与贫困的苦境,同时从他们那里了解他们理想中究竟什么是较好的社会生活。

+ +

我从瑞士回国的时候,这个运动正达到了它的最高点。

+ +

我自然急忙把我从国际工人协会得来的印象和我带回来的书报分给我的朋友。认真地说,我在大学里没有一个朋友;我比我的大多数同学年纪大,而在青年人中间相差几年就足以成为作知心朋友的障碍。而且自从1861年大学入学新规则实行以来,青年中最优秀的分子,即是在思想上最先进最独立的青年都被中学校淘汰干净,更不能进大学。因此我的同学大半都是一些安分守己、勤学苦读只顾考试成绩的学生。

+ +

在我的同学中,只有一个算是我的朋友,我就称他为狄米特里·克尔尼支罢。他生于南俄,虽然他有德国的姓,却很少说德国话;他的面貌也不像条顿人,倒像南俄人。他很聪明,读书极多,读后又肯用心思索。他喜欢科学,又极尊重科学,然而他和我们许多人相同,不久就断定,一个科学家的生涯简直与加入庸俗小市民的队伍无异,而事实上他另有别种更紧急的工作可做。他在大学听了两年的课,随后便离开大学,专心从事社会工作。

+ +

我不知道他怎样过活。我恐怕他连固定的住所也没有。他有时来看我,一见面就问道:“你有纸吗?”他拿了一叠纸,便坐在桌子一角奋力作一两点钟的翻译工作。他这样得来的微少生活费竟然超过了他的有限的需要而有余。于是他便跑到城内一个僻远地方去看一个同志,或者帮助一个贫困的朋友;有时他又会步行到很远的郊区去替他的同志们所关切的一个少年谋一个免费入学名额。他确实是一个天分极高的人。在西欧,天分比他差得多的人都能一步步爬到政治或社会主义团体的领导的地位。然而克尔尼支从来不曾有过做领袖的念头。他绝无领导他人的野心,而且事无大小他都自己动手去做。这个特征并非他一人所独有;凡是在当时的学生团体中间生活过几年的人都保持着这种特征达到很高的程度。

+ +

我回国以后不久,克尔尼支就约我加入当时在青年中很出名的柴可夫斯基团。这个团体在俄国社会运动史上起过很重要的作用,它将名垂青史。克尔尼支告诉我说:“这个团体的大部分成员至今还是立宪主义者;不过他们都是很优秀的人物,对任何正直的想法采取开放的态度;在俄国各处都有很多他们的朋友,过些时候,就会知道你能做些什么。”我早已认得柴可夫斯基和另外几个团员。柴可夫斯基和我首次见面时,他就赢得了我的心,我们两人的友情二十七年来从不曾有过动摇。

+ +

最初这个团体只是一个以修学励行为目的的青年男女的小组织。苏菲亚·柏罗夫斯加亚是团员之一。柴可夫斯基本人也是团员之一。1869年,涅查叶夫曾经试图在那些有着“到民间去”工作愿望的青年中间组织一个秘密革命团体,然而他用的是旧式阴谋造反者的方法,为了强迫社员追随他时,他竟不惜用欺骗的手段。这样的方法在俄国是不会成功的,他的团体不久便瓦解了。社员全体被捕,一些最优秀、最纯洁的俄国青年在他们未能作出一点成就以前就被送去西伯利亚。我现在所说的这个自学团体的组织方法与涅查叶夫的相反。这几个朋友十分正确地断定道,一个团体,不问其以后具有什么政治性质,也不问其未来会采取何种行动纲领,它必须以道德上成熟的个人品格为基础。柴可夫斯基团后来能够逐渐扩充其纲领,在俄国扩展其势力,而产生如此重大成果,就是由于这个缘故;而且也就因为这个缘故,在后来政府的残酷迫害激起革命斗争时,这个团体又产生了一批英勇的男女,在与贵族政治的恶斗中献出了他们的生命。

+ +

然而在当时(1872年),这个团体毫无革命色彩。但是如果它始终只是一个单纯的修身团体,那么用不了多久就会变得像修道院一样僵化。幸而团员们找到了一项适当的工作。他们开始传布一些优良书籍。他们把拉萨尔、别尔维(论俄国劳工阶级状况)和马克思的著作,以及俄国的历史书籍等等全套买来,在各省的学生中间传布。几年以后,在“俄罗斯帝国三十八省”(借用官场习语)中没有一个大城市没有柴可夫斯基团的小组在散布这类书报的。后来逐渐随着大势所趋,又受了西欧劳工运动的急速发展的消息的鼓舞,柴可夫斯基团越来越成为知识青年中间社会主义宣传的中心,同时又是各省团体的成员之间的一个自然的中介。终于有一天,学生和工人之间的坚冰打破了,柴可夫斯基团与圣彼得堡和别的几个城市里的工人发生了直接的关系。我就在这个过渡期内加入了柴可夫斯基团,这是在1872年春天。

+ +

一切的秘密结社在俄国都不免受着极其残酷的迫害,因此西欧的读者也许盼望着我把我加入柴可夫斯基团时所行的入会仪式与宣誓仪式详细描写出来。如果真是这样,我不能不使他们失望,因为并没有那一类仪式,而且也不可能有。我们将是首先笑话这类仪式的人,而克尔尼支也一定不肯放过这个机会,说上一两句挖苦话,而这就会葬送任何要举行的仪式。柴可夫斯基团连章程也没有。它只肯要它所深知而且经过各种考验,认为是绝对可靠的人入团。在接纳新团员之前,团体必先以虚无主义者所特有的坦白与认真把他的品格仔细讨论一番。如果发觉那个人稍有点不真诚与自负的表现或行为,它便不许他加入。它并不愿以团员数目之众多来炫耀,也不想把当时青年中的一切活动集中在它的手里,更无意把新旧两都以及各省的几十个不同的团体包括在一个大组织里面。自然它和这些团体的大多数保持着友好的关系;在必要的时候,彼此互相帮助,但是这不侵害它们的主权。

+ +

柴可夫斯基团宁愿保持现在的性质——一个紧紧团结的人的集体。在我所参加的第一次该团聚会中我结识了二十多个男女青年;我敢说我从不曾在别处见过这么多道德高尚的人的聚会。我至今还以被接纳入这个家族而自豪。

+ +

我加入柴可夫斯基团的时候,看见它的团员们正在热心讨论他们的活动应取的方向。有的主张继续在知识青年中间宣传激进主义与社会主义;然而另一些人却以为这个工作的唯一目的只是在于造就一些能够唤起沉睡的劳工大众的人才,他们的主要活动应该在农民与城市工人中间。当时在圣彼得堡与各省成立的各种团体也正在讨论同样的问题;在任何地方都是第二个纲领压倒第一个。

+ +

如果我们的青年只把社会主义当作抽象的东西来接受,那么他们单是谈谈社会主义原则,包括把“生产资料收归社会公有”,当作一个遥远的目标,也许就会以此为满足了;同时,他们又可进行某种政治鼓动。实际上,西欧和美洲的许多中产阶级的社会主义政治家就走着这样的路。然而俄国青年之倾向于社会主义却与此大不相同。他们并不是社会主义的理论家;他们已经是社会主义者,过着不比工人优裕的生活,他们在团体内并没有“我的和你的”之区别,而且自己个人拒绝享用他们的祖先遗留下来的财产。他们对于资本主义所做的事,恰和托尔斯泰劝人对战争应做的事一样;托尔斯泰劝告人民不要一面抨击战争,一面依旧穿军服;他说,每个人都应该自己拒绝当兵,不拿枪。俄国青年对资本主义的态度也是如此。他们中间每个人自己都应该拒绝使用父亲的收益。这样的青年只有和民众共同生活才行。成千上万的青年男女已经离开了他们的府邸,靠着他们自己已学会的专业,在乡间或工业城市里谋生。这不是一个有组织的运动:它是人类良知突然觉醒的时代中产生的一种民众运动。现今有组织的小团体已经成立,准备进行有系统的努力以传播自由与反抗的思想于全俄。他们不得不在愚昧的农民与工人中间进行这种宣传。

+ +

著作家们曾企图用国外的影响来说明“到民间去”的运动——“外国煽动者”成为他们到处喜欢用的一个解释。诚然,俄国青年倾听着巴枯宁的有力的呼声,而国际工人协会的鼓动对我们也有着打动人心的力量。然而“到民间去”却有一个更深的源头:在“外国煽动者”还未向俄国青年宣传之时,甚至在国际工人协会尚未成立之时,这个运动便已经开始了。它起源于1866年的加拉考左夫的团体中;屠格涅夫看到了它的来临,在1859年就已经隐约地把它指点出来了。我尽力在柴可夫斯基团里提倡这个运动;但我也只是顺着那比较任何个人努力更强大得无比的潮流而行罢了。

+ +

自然我们也常常谈起反对我们的专制政府的政治鼓动的必要性。我们已经看出那种无理的苛税和卖掉牛马以交足欠税之更加无理的做法必然会使农民无可补救或避免地倾家荡产。我们这些“幻想家”又看到整个居民的彻底破产即将到来,这在俄国中部已经以惊人之势在发展,俄国政府自己也已公然承认。我们也知道俄国在各方面被掠夺的丑恶程度真令人发指。我们天天听到更多的官吏的枉法事件,其中有许多更是暴露了难以置信的兽性。而且我们每天总要听到几件新的这类事情。我们时时听说一个朋友的家晚间被警察搜查,另一个朋友在监牢里失踪,后来他们才知道他未经审讯就被放逐到僻远省份的一个小村落去了。因此我们觉得对任意蹂躏民族中最优秀的知识分子的可怖势力,实有用政治斗争之必要。然而要进行这种斗争,我们却找不到可能的合法的或半合法的根据。

+ +

我们的兄长们并不赞同我们的社会主义的热望,而我们又不能和他们分道扬镳。不,纵使我们中间有人这样做了,那也是没有用处的。我们青年全体被视作“可疑人物”,父辈的人绝不肯和我们发生一点关系。每个有民主倾向的青年,每个进高等学校的女子在政治警察的眼里都是“可疑人物”,在加特科夫的文章里,都是国家之敌。一个姑娘的短发和蓝色眼镜,一个学生在冬季当作大衣穿的苏格兰绒布袍,都是虚无主义者的朴素与民主精神之证据,因此就被人认为“政治上可疑人物”的标志。如果一个学生的家里常有同学来拜访,那么他的家便不免为那些政治警察所光顾。在某一些学生的家里深夜搜查的事是极其常见的,所以有一次,克尔尼支就对那个来搜查房间的警官用他的温和的讽刺话说道:“为什么你每次来搜查时定要把我们的书本都翻过呢?你大可以先弄一张书目,然后每月来一次,看看是否所有的书都在书架上;如果有了新书,你可以随时添进书目里去。岂不是好?”稍微有一点政治上不可靠的嫌疑,就成为足够的根据,使一个青年从学校里被抓走,被关上好几个月,被放逐到乌拉尔一带僻远省份去,而且还是“期限不定”(借用一句官场习语)。甚至在柴可夫斯基团只散布检查官准许出版的书籍,不作别事时,柴可夫斯基本人就被捕了两次,在监牢里住了五、六个月;第二次正是他能不能当上化学家的紧要关头。他的研究论文刚在《科学院学报》上发表,他正准备他的大学毕业考试。后来他终于被释放了,因为警察找不到充分的证据可以把他放逐到乌拉尔去!“然而如果你下一次再被捕,我们便要把你送到西伯利亚去,”他们这样向他说。把所有俄国的危险青年送到草原上一个最好能有一两万居民的特别城市里,再由哥萨克兵日夜看守着,——这确是亚历山大二世的一个得意的梦想。然而他又怕这个城市有一天也会造成威胁,所以他到底不曾实行这个计划。

+ +

我们的团体中有一个团员是军官,他曾经加入一个旨在服务于地方议会的青年人团体。这些青年以为这方面的工作乃是一个崇高的使命,为此他们认真研究了俄国中部的经济状况。许多青年都在一定时间内怀着同样的希望;然而一和实际的政府机关接触,这一切的希望便破灭了。

+ +

在允许国内某几省有极其有限形式的自治并通过有关法律之后,中央政府马上又用全力剥夺这一改革的一切意义与活力,使之名存实亡。地方“自治政府”只能满足于执行政府官吏的单纯职能:征收地方附加税,用于本地方的政府之必要开支上。地方议会的一切采取主动改善学校、师范学院、卫生措施、农事改良之类皆为中央政府所猜疑以至嫉视,而《莫斯科报》则痛斥此等企图为“分离主义”,为创建“国中之国”,为对于君主政治的反叛。

+ +

如果有人想讲一讲,比如说,特威尔师范学院的真实故事,或把当年一个地方议会的任何类似行动,以及把一切细小的迫害、封禁、强迫停刊和政府用以压迫这类机构的其他手法原原本本说出来,那么没有一个西欧人,尤其是没有一个美国人会相信的。他一定会把书扔到一边说:“这不可能是真的:这太愚蠢了,不可能是真的。”然而事实真是如此。许多地方议会里当选的议员全体被迫停职,离开本省和自己的领地,或者被放逐到他处,只因为他们敢于以最忠诚的态度请求皇帝把法定的地方议会的权限给他们。

+ +

“地方议会里当选议员应为内务部之普通官吏,有服从内务大臣之义务。”这就是圣彼得堡中央政府的理论。至于等而下之的小人物如小学教师、医生之类,只要有了司法部所属的万能的第三科的一纸命令,在二十四小时以内便可以由政治警察撤职而放逐到远地去。就在去年(1896年)一个在地方议会中占有重要地位的大地主的太太,作为一个关心教育事业的人,她在自己的生日宴会上邀请了八个小学校长。她跟自己说:“可怜的人儿,他们从没有机会看见农民以外的人。”第二天,乡村警察便来拜访这位太太,一定要她说出那八个教师的姓名,以便呈报上峰。她坚决不肯说出他们的姓名。警察回答道:“那好,反正我总有法子打听出来,好写我的报告。教师们不得聚在一处,如果他们这样做了,我就得报告。”这位太太凭着她的高位算把八个教师庇护下来了。如果他们是聚在一个同事的家里,那么警察就会来拜访他们,其中总会有一半人被教育部免职。要是警察来搜查的时候,其中有一个人偶然吐出一句愤怒的话,这个人一定免不了要被放逐到乌拉尔一带的远地去。这是地方议会成立以来三十三年后的今天的事,至于七十年代中,那光景更要坏得多。这样的机构怎么能够作为政治斗争的基础呢?

+ +

当我从父亲那里继承到他的坦波夫省领地时,我有一个时期真想定居在那里,用我的全副精力在地方议会里工作。有些农民和邻村的穷教士也要求我这样做。至于我自己,只要能提高农民的知识,增加他们的福利,那么事无大小,我都愿意做。然而有一天,几个给我提意见的人聚在一起,我便问他们道:“假使我要办一所学校,一所农事试验场,一个合作社,同时又要保护我们村里最近含冤受屈的农民——你们想,官厅会让我这样做吗?”他们异口同声地回答:“决不会!”

+ +

几天以后,在近邻一带极得人望的一个花白头发的老教士带了两个有势力的非国教派的领袖到我家来。他对我说:“你和这两位谈谈看。如果你行,那么便和他们同去,拿上《圣经》去向农民讲道。……嗯,你当然晓得要讲些什么。……只要他们肯隐藏你,那么全世界的警察都不会把你找出来。……此外,就没有事可做了;我这个老头子要向你说的就这么多。”

+ +

我坦白地告诉他们,我不能扮演威克里夫这样的角色。然而这老人是对的。一个和罗拉德派运动相似的运动正在俄国农民中间迅速流行。像不肯参加战争的东正教的反仪式派所受的压迫,以及1897年南俄非国教派农民所受的迫害(他们的小孩被人诱拐去受正教寺院教育),也并不能阻止这个运动,只会给它以二十五年前它所不能得到的力量。

+ +

因为在我们的讨论中继续不断地提到立宪运动的问题,我有一次便在团体里提议把这个问题认真考究一番,挑选出一个适当的行动方案。我始终认为:在团体一致决定去做一件事的时候,各团员都应该抛开自己的个人感情,用全力去做那项工作。我说:“如果你们决定从事立宪运动,那么我的计划是:我在表面上脱离这个团体,只和一个团员——比如说,柴可夫斯基罢——保持关系,以便与团体通消息,我从他那里可以知道你们的工作进行得如何,他也可以把我的行动大略告诉你们。我的工作是在廷臣与高级官僚中间活动。这班人里面,我有不少的相识,我知道其中有些人是极不满意现状的。如果做得到的话,我要使他们结合起来,组织成一个团体,那么以后总有一天有机会用所有这些力量来强迫亚历山大二世公布一个宪法。我相信有一个时候这些人感到自己的地位有危险,便会为自身的利害关系实行决断的处置。如果这是必需的话,我们中间几个做过军官的人就可以去到陆军军官中广为宣传,可以起很大的作用。这个运动虽是与你们的运动同时并行不悖,但它应该与你们的运动完全分开。我已经把这事认真考虑了一番。我深知我的关系,我明白哪一些人可靠,我相信已经有一些不满现状的人把我当作可以进行这一运动的中心人物。其实如果由我自己选择,我是不会采取这个方针的;不过只要你们以为这是最好的方法,我会全力来从事这件事。”

+ +

团体不肯接纳我的提议。我们彼此相知甚深,我的同志们也许以为如果我走这条路,我便不再忠实于自己。为了我自己的个人幸福,为了我自己的个人生活,我不能不感谢他们不曾接受我的提议。因为如果他们接受了,我就会走一条与我的天性要求我走的相反的路,而且在这条路上也找不着我在别的路上所能找到的个人幸福。

+ +

然而六、七年以后,恐怖主义者进行反亚历山大二世的可怕斗争时,我又深惜我从前建议的那种运动没有人付诸实行。要是事先有了这样的运动而且分布到全俄各地,那么牺牲者所受的无比苦难就不会是白费。无论如何,执行委员会的地下工作总应该有一个在冬宫内的平行运动来支持才是。

+ +

进行一番政治努力的必要性这个问题,我们的小团体曾反复讨论过,但均无结果。富裕阶级之麻木不仁已是无可救药。而被迫害的青年中间的愤激情绪也还不曾达到六年以后产生执行委员会指导下恐怖主义者的斗争那种高潮。事实上,亚历山大二世后来在他的盲目的愤怒与恐怖中下令放逐成百青年到冰天雪地里去作苦工,在流亡中慢慢死去;而正是这些青年在1871年到1878年间保护了他——这岂不是历史上一个天大的悲剧性讽刺?社会主义团体的主张正是要防止加拉考左夫暗杀沙皇事件之重演。当时的口号是“准备在俄国工农中间发动一个巨大的社会主义的民众运动。”“不要去担心沙皇和他的顾问官罢。如果这样的大运动发生,如果农民加入民众运动,主张占有土地,废除农奴赎金,那么,沙皇便会第一个去求富有阶级与大地主的帮助,召集一个国会——正如1789年法国的农民暴动强迫王权召集国民议会;所以在俄国,情形也会是这样。”

+ +

然而事情不止于此。有些单独的个人和团体看见亚历山大二世的统治已经注定要一天深似一天地陷入反动的泥沼,同时还希望皇储会怀着“自由主义”(每个年轻的皇储总不免被人假定为一个自由主义者)思想,所以他们便坚决主张应该遵从加拉考左夫的先例。但有组织的各团体却极力反对这种打算,并且劝告同志们不要采取这种行动方针。如今我可以把下面这件至今不为人所知的事讲出来。有一个青年从南部来到圣彼得堡,具有暗杀亚历山大二世的坚定决心,柴可夫斯基团中有几个团员知道了他的计划,他们据理力陈,劝他不要那样做,但是他不听劝,于是大家告诉他要轮流值班看住他,而且要用武力来制止他实行任何暗杀计划。我深知当时冬宫的防卫多么疏忽大意,所以我可以断言他们这是救了亚历山大二世的性命。

+ +

这班青年当时曾如此坚决地反对这种战争,然而到了后来,当杯中的苦酒满溢出来的时候,他们终于参加了这战争了。

+ +

-

+ +

苏菲亚——我们团体中的其他的女同志——我和斯捷普尼亚克的交情——农民中间的宣传——圣彼得堡织工中间的宣传——1874年的元旦日

+ +

在我被捕以前,我在柴可夫斯基团中工作的两年光阴,给我后来的生活与思想上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这两年中,在强大的压力下,我生活之丰富使我每一刻都觉得:我的内在的自我的每一个细胞都在紧张活动,而且觉得生活真是值得这样生活下去。

+ +

我是这个新家族的一分子,这家的男男女女都被一个共同目的紧密地联在一起,他们的相互关系既广泛而又微妙地充满人情味,所以我至今想不起来有任何瞬间发生过足以损害我们的组织的哪怕是暂时的磨擦。那些多少有过一点政治活动经验的人会了解我这么说的价值。

+ +

在我完全舍弃科学生涯之前,我以为应该把芬兰旅行归来对地理学协会的报告写成,同时我为该会做的另一些工作也必须完成;我的新朋友首先鼓励我这样做。他们说不这样做说不过去。因此我拼命工作以期早日写完我的地理学和地质学的著作。

+ +

我们的团体时常开会,我不曾缺席过一次。会所多半是在圣彼得堡郊外的一所小屋,这是苏菲亚·柏罗夫斯加亚用假名和伪造的工匠的妻子的护照租来的。她生于极为显要的贵族的家庭,父亲做过圣彼得堡总督。然而她得到爱护她的母亲的赞许,离开家庭进了高等学校;她和富有的工业家科尔尼洛夫的三个女儿共同组织了一个自修的团体,后来就成为我们的团体。现在她扮作工匠的妻子,穿着棉衣和男人的长靴,头上包一块棉布头巾,肩挑两只水桶,从涅瓦河里挑水。谁见了她还能认出她就是几年前在首都最时髦的客厅里出尽风头的那位千金小姐呢?我们大家都喜欢她,谁一走进房子,不由得会对她露出特别友爱的微笑;她要求把屋子尽量搞整洁,而我们有时候走过城外泥泞的道路,穿着农家的靴子和羊皮袄走进屋里,把屋子弄得很脏,她常常为此和我们争吵。但是我们仍然对她微笑。这时她便极力在她的天真烂漫的、聪明的、小姑娘似的小脸上装出最严厉的表情。在她的道德观念上,她是个“一丝不苟的人”,但丝毫没有教训人的态度。当她不满意某人的行为时,她便从眉下投以一瞥严厉的眼光。然而从这眼光里谁都可以看出她的理解人性的一切方面的开明和慷慨大度的天性。只有在一点上她是严厉的。她有一次说到某人时,加了一个“围着女人转的男人”的评语,她一面说,一面仍不停止手里的工作;她说那一句话时的表情与态度长留在我的记忆中。

+ +

柏罗夫斯加亚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民粹派”,同时又是一个革命家,一个地道的钢铁般的战士。她并不以为工人与农民有想象中的美德,才来爱他们,为他们工作。他们是怎样,她便把他们当作怎样;她有一次对我说:“我们已经开始了一个伟大的事业。也许两代人都要为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然而这件事必须办好。”我们团体中的女同志没有一个会在断头台上死的面前皱一皱眉头。每个人都敢于直面死亡。但是她们中没有一个在和平宣传时期中想到过这样的命运。柏罗夫斯加亚的那张有名的肖像照拍得非常之好,它很能表现出她的认真的勇气,出色的智慧和仁爱的性情。在她上绞刑台以前几小时她写给她母亲的信乃是一颗挚爱的灵魂和女人的心的最优美的表露。

+ +

下面一件事则可以描画出我们团体中其他的女同志的面影。一天晚上,库普烈扬诺夫和我同往瓦尔华拉·B的住所去通知一个紧急的信息。时候已过中夜,然而我们看到她的窗里还有灯光,便走上楼去。她在她的小屋里,坐在一张桌子前面抄写我们团体的一项计划。我们知道她是一个非常刚毅的人。忽然我们想和她开一个男子们有时以为有趣的愚蠢的玩笑。我便说:“瓦尔华拉,我们来带你一起去做一件发疯的事,去援救要塞里的朋友。”她不问一句话。她很镇静地放下笔,从椅子上站起来,只说了一句“我们走罢。”她说得如此简单,她的声音如此沉着,使我立刻觉得自己的举动是多么莫名其妙;我于是把真话告诉她。她倒在椅子上,眼里含着泪珠,用绝望的声音问道:“这原来是个玩笑?你为什么要开这种玩笑呢?”我这时才完全明白我的举动是何等的残酷。

+ +

我们的团体中还有一个大家喜爱的人就是塞尔该·克拉夫钦斯基,他后来用斯捷普尼亚克这个名字在英美两国很出名。我们大家常常称他为“娃娃”,因为他完全不顾到自己一身的安全;然而这种对于自身的不注意,乃是他心中毫无畏惧的结果。对于被警察追踪的人来说,不存畏惧往往反是最好的策略。他用了他的真名塞尔该在工人中间作宣传,不久就出了名,因此警察缉拿他的心也很切。他自己却毫不在意;不采取任何防范措施把自己隐藏起来。我记得有一天,在我们的一次会议中,大家狠狠责备他太不谨慎。原来他看见时间已经迟了,到我们的会所还有很远的路程,恐怕赶不上参加会议(他常常是如此),便穿着农民的羊皮袄在四通八达的大街中间拼命地跑,一直跑完这条街。我们责问他:“你怎么能这样做呢?你会引起疑心,把你当作一个普通的小偷抓起来。”可是在要牵连到别人的事情上,我真希望别人也能像他一般小心。

+ +

我初次和他发生亲密关系是靠了斯坦利的著作《利文斯通发现记》。一天晚上,我们的会议继续到十二点钟为止,当我们预备散会的时候,柯尔尼洛夫姊妹中的一个拿了一本书走进来,问我们中间谁能在明早八点钟以前把斯坦利的书的前十六页译好。我看了篇幅的长短,便说如果有一个人肯给我帮忙,我可以在今夜做完这工作。塞尔该自愿帮忙,到了早晨四点钟,我们的工作就完成了。我们校读彼此的译稿:一个人读译稿时,另一个人便比照英文原书;过后我们又把给我们留在桌上的一罐粥喝光了,一同出门,各回各人的家。从这一夜起,我们便成了亲近的朋友。

+ +

我总是喜欢那种能干活儿并且干得很认真的人。因此塞尔该的翻译和他的高速工作的能力使我对他有了偏爱。然而当我有了更多的了解以后,我对他的诚实坦白的性情,他的青年的精力和健全的识见,对他的超人的智力,他的质朴和真诚,对他的勇敢和坚忍产生了真正的爱。他多读书,多思索;在我们所从事的斗争之革命性一点上他的见解和我的类似。他比我年轻十岁,也许他还不十分明白将来的革命会是一场何等激烈的斗争。他后来诙谐地告诉我们他有一个时候在乡间农民中间工作的情形。他说:“有一天,我和一个同志在路上走,一个坐着雪橇的农民追上了我们。我便向他说:他不应该纳税,官吏如何掠夺平民,我从《圣经》里引了话来说服他,说他们应该起来反抗。那个农民鞭着马前进,然而我们很快跟上。他赶马小跑,我们也在后面急走;一路上,我还不停地和他谈抗税与反叛的事。最后他打起马飞跑,但是那个畜生(一匹不曾喂饱的农家小马)没有什么大用,所以我们两人依然并不落后,继续作我们的宣传工作,直到我们跑得喘不过气来。”

+ +

塞尔该在喀山住了一些时候,我不得不和他通信。他平时总不高兴写暗号信,我便提议采用从前在密谋人中常用的一种通信方法。在一封普通信里可以写各类事情,然而真正的意义却在某一些字上面,比如说每第五个字罢:“来信收到,明天来看你,晚间当偕你去观剧。并约N姊妹来你家。我家跳舞会已由家人议定延期。友K白。”把每第五个字挑出来连在一处,就是:“明晚去N家会议,K。”我们常常不得不写了六七页信纸来传达一页的信息,我们不得不培养想象力,想出各种事情,好把我们要写的字嵌进去。那个从不肯写暗号信的塞尔该很喜欢这种通信方法。他写给我的信里常常含有惊心动魄的故事和富于戏剧性的结局。他后来对我说:这种通信对于他的文学才能的发展有很大的帮助。一个人只要有才能,样样事情都可以促使它发展。

+ +

1874年1月或2月,我在莫斯科的一所幼时住过的府邸里住。一天早晨,时候还很早,仆人来告诉我说:一个农民要见我。我出去一看,原来是塞尔该,他刚从特威尔省逃出来。他是个身体壮实的人。他和另一个有同样体力的退伍军官洛加巧夫乔装为锯木工,旅行乡间,宣传革命。锯木匠的工作辛苦,尤其因为他们并不熟习这门手艺,但是两人很爱这工作。没有人能认出这两个强壮的锯木工是军官乔装的。他们靠着这手艺旅行了两个星期左右,不曾引起一点疑心;他们毫无顾忌地到处宣传革命。塞尔该差不多把《新约》记得很熟,他有时像传教士那样对农民说教,从《圣经》里引一些话来说明他们应该起来革命。他有时又引证经济学家的著作来形成他的论据。农民把他们两人当作真正的使徒,一户又一户请他们去说教,不要他们付饭钱。在这两个星期里,他们两人果然在一些乡村引起了不小的轰动。他们的声名传布得很广很远。老少的农民彼此在谷仓里秘密谈起这两个“代表”;他们开始比往常放大了嗓门说,他们不久就要把土地从地主的手里拿过来,沙皇会给地主以年金的。年轻的农民对待警官更不客气,他们说:“等着罢,快轮到我们当家啦。你们这些活阎王掌权的日子也不会长啦。”然而锯木工的声名终于传到了一个警长的耳里,这两个人便被逮捕了。上面下命令把他们送到十英里外的一个警长那里去。

+ +

当局派了几个农民押送他们,途中经过一个正在过节的村子。“什么?犯人?很好!大叔到这里来”,那些喝节日酒的农民对看守人这样说。

+ +

农民把他们留在村中差不多过了一整天,一家又一家都请他们去喝几碗家酿的啤酒。那些看守人是用不着邀第二次的。他们大口喝酒,而且一定要犯人也喝酒。据塞尔该自己叙述道:“幸而他们传递的酒是盛在一只大木碗里,所以我可以把嘴放在碗边装出喝酒的样子,可是没有人能看清究竟我喝了多少酒。”到了晚间,看守人都喝醉了,不愿意醉醺醺地去见警官,所以决定在这村里歇一夜,第二天早晨再动身。塞尔该不断地和他们聊;大家都静听他一个人说,可惜这样一个好人竟遭逮捕。当他们预备睡觉的时候,一个青年农人对塞尔该耳语道:“我关大门时不上闩。”塞尔该和他的另一个同志明白这个暗示,等众人睡熟了,他们马上就走到街上。他们拼命急走,到早晨五点钟,已走出村子二十英里以外,到了一个小火车站,在那里搭第一班车到莫斯科。塞尔该留在莫斯科,后来我们在圣彼得堡的同志全体被捕的时候,莫斯科的组织在他的鼓舞之下就成了运动的主要中心。

+ +

在各村镇里,我们的宣传家们以各种不同的身份组成了小团体。铁匠铺、小农场之类也设立了这类团体,较为富裕的阶级的青年也在那里面工作,每日与劳动群众接触。在莫斯科,有一些曾在苏黎世大学里读过书的富家少女单独组织了一个团体,竟然进纱厂去做女工,每天作十四小时至十六小时的工,住在工厂寄宿舍里,过俄国女工那种困苦的生活。这真是一个伟大的运动,积极参加的人至少有两三千,而且还有多至两三倍的同情者与支持者从各方面给那些活跃的先驱者以帮助。我们的圣彼得堡团体和这支大军的半数以上的人经常通信——自然是用暗号通信。

+ +

我们不久就觉得在严厉的检查制度之下能在俄国出版的书报不够用,而且稍微带一点社会主义色彩的书报都被禁止。我们便在国外开办了一所自己的印刷所。我们需要写一些为工农们阅读的小册子,而小小的“写作委员会”(我也是一个委员)的工作又太忙。塞尔该写成了两本这类小册子:一本是模仿拉梅内的体裁,另一本是一篇说明社会主义的精义的童话。这两本小册子流传甚广。在国外印好的书籍小册子私运入俄国的以千计,先集中在某些指定地点,然后分配给各地方团体,在工农中间流传。所有这些活动需要一个庞大的组织,还需要许多次旅行,以及大规模的通信,特别是为了保护我们的同情者和书报贮藏所,使之免遭警察的毒手。我们为各外省团体制定不同的暗号;女同志总不肯相信我们男子在用暗号通信时能正确无误,所以暗号通信常由她们担任,往往在把一切详情讨论了六七小时以后,她们还要花费整夜的功夫写许多页神秘的数字和分数符号。

+ +

在我们的会上,大家都是非常融洽的。本来俄国人就讨厌主席和各种形式主义的东西,所以我们就完全不要;虽然我们的争论有时异常激烈,尤其在讨论“纲领问题”的时候更是激烈,然而我们总能够安排得很好,不用西方那套形式,绝对的真诚,全体都怀有困难能得着最完满的解决的善意,对于哪怕是任何一点点的哗众取宠的故意卖弄的行为都表示出坦诚的蔑视;只要举出这几点就很够了。如果我们中间有什么人想用演说以求雄辩的效果,那么众人马上会友好地嘲笑他说,这不是演说的地方。我们时常不得不在开会时吃饭,食品永远是黑面包、黄瓜、一块乳酪、几杯止渴的淡茶。这并不是没有钱;钱并不缺,不过印刷费、隐匿被警察缉捕的同志的费用,以及开办新事业的费用,一天天地增加,现有的钱虽多也并无富余。

+ +

在圣彼得堡,我们不多久就结识了不少的工人。一个受过良好教育的青年塞杜科夫在工程师中间交了一些朋友,大多数在国立火炮厂中服务,他组织了一个三十人左右的团体,时时聚会读书、讨论。在圣彼得堡,工程师的薪水是颇丰厚的;至于那些没有结婚的人,他们的境况当然更好。他们不久就熟知流行的、激进的与社会主义的文献——巴克尔,拉萨尔,穆勒,德雷伯,施皮尔哈根都是他们熟知的姓氏;而且在思想上他们也和大学生无大区别。当克尔尼支、塞尔该和我三人加入柴可夫斯基团时,我们常去参观他们的小团体,作即兴的各种题目的演讲。我们希望他们会成为普通工人中间的热心的宣传家;然而这个希望并不曾完全实现。在一个自由的国家内,他们会成为公共集会中的常例的演说者;但是他们却像日内瓦的钟表匠那样喜欢摆特权工人的架子,看不起普通的工厂工人,而且也不想马上为社会主义运动牺牲什么。只有在因敢于像社会主义者那样思想而被捕下狱三四年,又摸清了俄国专制政治何等严酷之后,他们中间才有几个人变成了热心的宣传家,但所宣传的主要是政治革命的思想。

+ +

我特别同情织工和纱厂工人。在圣彼得堡有几千这样的工人,他们冬天里在这里工作,在夏季的三个月中又要回到故乡去耕田。他们是半农半城市工人,因此一般保存着俄国乡下人的社会精神。在他们中间,我们的运动传播之速有若野火之燎原。我们不得不抑制着这些新朋友的热忱,否则他们一次会带了成百个老老少少的人到我们的住所来。他们大半都生活在小团体,即“劳动组合”中,十个或十二个人共租一所公寓,共同做饭,全部费用由各人分担,按月支付。我们起先常常到这些地方去,后来织工们又引我们去和石匠、木匠之类的“劳动组合”接触。在几个这样的“劳动组合”中,塞尔该、克尔尼支和另外两三个同志非常习惯,无拘无束。他们常常整夜地在那里畅谈社会主义。而且我们在圣彼得堡各处还有特别的公寓由几个同志出面租下,每晚总有十多个工人到那里去学习读书写字,功课完毕又继之以自由谈话。不时又有我们的一个同志到这些城市朋友的故乡去住几个星期,在农民中间作几乎是公开的宣传。

+ +

不用说,我们里面要和这类工人往来的人都要穿得和他们一样;就是说,要穿农民的衣服。在俄国,农民与知识分子之间的鸿沟非常之深,他们之间的接触的机会又非常之少,所以不仅一个都市打扮的人在乡间会引起大众的注意,而且便是在城里,如果有一个言语服装不像工人的人和工人来往,警察看见了,马上就会起疑心。“如果他不存坏心思,那为什么要和‘下等人’来往呢?”我屡屡在富丽的府邸用过午饭以后或者在冬宫拜访了友人以后,便坐一部马车,赶到郊外僻远地方一个穷学生的家里,脱下华丽的衣服,穿上棉布衬衣、农家长靴和羊皮袄走出去,一路上和农民们开着玩笑,到贫民窟去会我的工人朋友。我向他们讲我在外国看到的劳工运动。他们恳切地听着,一个词也不放过;过后,他们便发问道:“我们在俄国能做些什么呢?”我们的回答是:“鼓动,组织起来;没有平坦的大路可走。”于是我们给他们讲一个法国革命的通俗故事,这是根据艾克曼-夏特良两人的名著《一个农民的故事》改编成的。人人都赞美那个到乡间旅行宣传、散布禁书的萧威尔先生的行为,恨不得踩着他的脚印走。我们便说:“把这些话讲给别人听;把他们捏到一块儿;人多了,我们就会看见我们能够做出什么来了。”他们完全明白;我们呢,只需要抑制他们的热情就行了。

+ +

我一生中最幸福的时刻就是在这些人里面度过的。1874年的元旦是我在俄国以自由之身度过的最后一个元旦日。这一天在我是特别可纪念的。前一晚上,我还跻身名门望族之间。人们说了不少关于公民义务、国家福祉一类的响亮动人的话语。然而在这一切扣人心弦的演说下面总潜伏着一个声音:每个演说者如何才能照顾好自己的个人幸福。然而没有一个人敢于公开坦率地说,他只打算做不致于危及自己的小窝的事。

+ +

诡辩,没完没了的诡辩;说什么进化的迟缓,下层阶级的惰性,牺牲的无益——这一切诡辩被他们拿来为他们所不曾说出的话辩解;同时各人始终还要保证自己愿意作出牺牲。听了这些言辞回家,我突然感到一种深深的忧郁。

+ +

第二天早晨,我去赴一次织工的会议。会在一间昏暗的地下室里举行。我穿着农民衣服,挤在织工们中间,那个工人们认识的同志简单地介绍我说:“鲍罗丁,一个朋友。”过后对我说:“鲍罗丁,把你在外国看见的情形告诉我们罢。”我便讲西欧的劳工运动,它的斗争,它的困难和希望。

+ +

听众大半是中年人。他们感到强烈的兴趣。他们问了许多问题,都很中肯,比如关于劳工团体的详情,国际工人协会的目的及其成功的机会之类。随后又有人问:在俄国能做些什么,还问到我们的宣传的前途。我从不大事化小地讲我们运动的危险,我很坦白地说出我的意见:“我们大概会有一天被送到西伯利亚去;你们因为听了我们的谈话,你们——你们中间一些人也会在监牢里蹲许多个月。”这种悲惨的前景并不使他们害怕。“在西伯利亚,除了熊以外,毕竟还有人”。“只要人能住的地方,我们也可以住”。“魔鬼并不像人们形容的那样可怕”。我们分别的时候,他们还说:“如果你怕狼,便决不要进树林。”后来他们中间有好几个果然被捕了,他们差不多全都表现得很勇敢;他们庇护我们,一个人也没有供出来。

+ +

-

+ +

圣彼得堡的大拘捕——我出席地理学协会报告芬兰探险之经过——我被捕——第一次审讯——说谎的官——我被监禁在彼得保罗要塞中

+ +

在这两年中间,在圣彼得堡和各省,捕人的事屡屡发生。每月不是有一两个同志被捕,就是听说某个地方团体的成员失踪。到了1873年年终光景,逮捕事件越来越频繁。11月,我们的一个郊区聚居地被抄;警察捉去了柏罗夫斯加亚和另三个朋友。我们和这一区工人的一切关系都不得不因之而中断。我们又在城外很远的地方找到一个新住处,但不久又不能不把它放弃了。警察现在是非常警惕,偶尔有一个学生去到工人区域,马上就会引起他们的注意;工人中间布满了密探,严密监视着工人的行动。至于克尔尼支、塞尔该和我,我们三人穿着农民的羊皮袄,装作农民的样子,便逃过了警察的眼目,依旧照常到这些受监视的地方去。然而克尔尼支与塞尔该在工人区里很出名,警察缉拿他们甚急;如果警察深夜到他们的友人家中搜查时偶尔在那里遇见了他们,他们马上就会被捕的。有一个时期,克尔尼支不得不每天去寻找一个比较安全的地方过夜。他常常在晚间十点钟走进一个同志的房间便问:“我可以在你这里过夜吗?”他得到的回答多半是:“不行!我的住所近来被警察监视得非常厉害。最好还是到N那里去。”——“我刚从N那里来,他说他的附近有很多密探。”——“那么就到M处去罢;他是我的好友,而且他是不被警察怀疑的人物。不过离这里很远,你得坐马车去。钱这里有。”然而克尔尼支素来不坐马车,路虽然远,他也会徒步走到城市的另一头去寻一个隐匿的地方;再不然,他终于会冒险到一个时刻都有被搜查之虞的友人家里过一夜。

+ +

1874年的初春,另一个聚居地也就是我们在织工中间宣传的主要据点,突然被查抄了。我们的几个最好的宣传家被捉进神秘的第三科里去了。我们的团员愈来愈少,大会很难举行,我们极力想组织新的青年团体,以便在我们全体被捕的时候可以继续进行我们的工作。柴可夫斯基当时在南方,我们强迫狄米特里·克尔尼支与塞尔该离开圣彼得堡——我们真是下死命令让他们离开。只有我们五六个人留在圣彼得堡执行团体的一切事务。我打算等把我的报告写成交给地理学协会以后,便马上到俄国西南部去组织一种土地同盟,与七十年代末在爱尔兰极有势力的那种同盟相似。

+ +

我们过了两个月比较安静的生活,忽然在3月中旬得到消息说工程师团体的团员几乎全体被捕。还有一个叫做尼佐夫金的青年也牵连在内。他是一个休学的大学生,不幸居然得着工程师们的信任,我们相信他一定会供出他所知道的一切替他自己开脱。他认识克尔尼支与塞尔该,此外,他还认识塞杜科夫(工程师团体的发起人)和我,如果官厅一再追问起来,他肯定是会说出我们的姓名来。几天以后,又发生了一件不幸的事:两个织工被捕了。这两个织工本来是极不可靠的,甚至曾诈取过他们的同志的钱财。他们两人必定会立刻告诉警察如何追踪鲍罗丁:此人穿着农民衣服,常在织工会上演说。在一个星期以内,我们团体的团员除了我和塞杜科夫两人以外全都被捕了。

+ +

这时候,我们只有一条路可走:飞也似的逃出圣彼得堡;然而这正是我们不肯做的事。我们在外国印刷书报,然后秘密输入俄国的巨大组织是千辛万苦地建成的;在欧俄五十省之中有将近四十个省的团体与我们有通信联络的;农场、乡间会所等等组织,也是这两年来慢慢地建成的;我们在圣彼得堡有许多工人团体,还有四个首都工人宣传中心——在找到人来维持我们的关系和通信之前,怎能毅然把这一切弃置不顾呢?塞杜科夫和我商定接纳两个可靠的新团员进来,以便把我们的工作交代给他们。我们每晚会面一次,地址晚晚不同。我们从来不曾把任何人的地址和姓名记录下来(只有私运商人的地址是用暗号记下保存在安全的地方),因此我们得把几百个地址和姓名以及十多种暗号教给这两个新团员。我们反复对他们重说,一直到他们完全熟记在心上。每天晚上,我们在俄国全国地图上指指点点,特别是在西部国境和东部各省,因为许多负责从私运商人那里取书的男女同志都分散在西部国境,而我们的宣传家的主要会所则多在东部各省。随后,我们照例乔装改扮带了新团员去见城里的同情者,还把他们介绍给那些尚未被捕的人。

+ +

事已至此,最后的一着自然就是:秘密离开自己的寓所,改了姓名以后再在他处出现。塞杜科夫舍弃了他的住所,不过因为没有护照他只得藏在友人的家里。我们也应该这样做,然而一件奇异的事阻止了我。原来我刚刚写完关于芬兰与俄国两处冰冻形成期的报告,这个报告应该在地理学协会的一次会议上念。请帖已经发出去了,但是预定的日子恰恰和圣彼得堡的两个地质学协会的联席会议的日期冲突,它们便请求地理学协会将念我的报告的时间延迟一个星期。一般人都知道我会发表冰堆曾广延至俄国中部的主张,俄国的地质学者除了我的友人兼老师腓特烈·席米特以外,都以为我的见解影响过于深远,预备把它详细讨论一番。这样一来,我还得在圣彼得堡多留一个星期。

+ +

陌生人在我住所周围来去,借着种种莫名其妙的口实到我的家里来看我:有一个人要买我的坦波夫省领地上的一个树林,其实那里只有无树的草原。我注意到在我住的这条繁华的莫尔斯加街中站着我在前面说过的那两个被捕织工中的一个,我知道我的住所已经受到监视。然而我还不得不装出若无其事的样子,因为下星期五我要出席地理学协会的会议。

+ +

会期到了。争论非常激烈,至少有一点,我是胜利者。大家承认关于俄国洪水时代的一切旧学说都是毫无根据的,要从一个新的出发点来考察整个问题。我们的地质学泰斗巴波·得·马尔尼说:“各位,不管有没有冰堆,我们总应该承认我们以前关于浮冰运动的一切议论都是毫无实际探险之根据的。”这很使我满意。这次会议并推举我为地文地理部部长,而我自己这时候却暗想,我今夜是否会在第三科监牢里过夜。

+ +

我本来完全不应该回到我的住所去,然而因为最近几天非常劳累,人已筋疲力尽,所以终于走回家了。这天夜晚警察并不曾来搜查。我便清理我的文件,把所有可以牵连到别人的东西全部毁掉,收拾好我的行李,预备走了。我知道我的住所受着监视,不过我想警察不会在深夜以前来找我,只要天色一旦昏暗,我就可以溜出去,不致被他们看见。天色果然昏暗了,我正要往外时,一个女仆对我说:“你最好还是从便梯下去罢。”我明白她的意思,便快快地走下楼出去了。门口只有一部马车,我马上跳进去。叫车夫往涅瓦大街走。起初并没有人追我,我以为我是安全了;然而不久,我便看见后面有一部马车全速向我们追来;我们的马走得慢一点,那另一部马车走到了前面。

+ +

出乎我的意料,我看见那车里坐着前面说过的被捕的织工和另一个我不认识的人。织工向我招手,好像有话要和我说。我叫我的马车夫停住。我想:“也许他新被释放出来,有什么重要消息告诉我。”然而我们刚刚停了车,织工身边坐的那人(他是一个密探)便马上高声叫道:“鲍罗丁先生,克鲁泡特金亲王,我奉命逮捕你!”这条圣彼得堡的大街上有一群警察,他一面招呼警察来,一面跳进我的马车,拿一张圣彼得堡警察署的公文给我看。他说:“我奉命把你带到总督那里去传问。”已经有几个警察到了近旁,拒捕是不可能的事,我只得回车到总督府去。织工依然坐在他的车里,跟着我们。

+ +

如今我才知道警察为着逮捕我的事,已经犹豫了十天,因为他们还不能确定鲍罗丁是否就是我。不幸我那一天冒昧地答应了织工的招呼,这么一来,就解答了他们的疑惑。

+ +

当我离开住所的时候,一个青年正从莫斯科来,交了两封信给我:一封是沃伊纳拉尔斯基写给我的;另一封是狄米特里·克尔尼支写给我们的朋友波拉科夫的。沃伊纳拉尔斯基的信报告莫斯科新近成立一所秘密印刷所的事,里面同时还有许多关于莫斯科运动的好消息。我读过便把它毁了。狄米特里的信内不过几句朋友间的闲话,所以我便留着。我如今既然被捕,我想还不如把这信毁了好些。我要求侦探把命令再拿给我看一遍,我趁他摸衣袋的时候,把信丢在马路上,他倒不曾看见。然而我们到了总督府时,织工却把那信交给密探说:“我看见那位先生把这信丢在马路上,所以我拾了起来。”

+ +

现在我又要长期等候那位司法当局的代表人——检察官来执行法律手续了。这种官吏不过是一个傀儡,他的职务只是掩饰政治警察的活动,使它有一个合法的手续而已。要找到这一个人来执行他的伪司法代表的职务,是要花费长久的时间的。所以我被带回我的家中,同时警察又把我的文件仔细搜查了一遍;他们一直搜查到早晨三点钟,但连一张于我或于他人不利的纸条也找不出来。

+ +

从我的家里他们又把我押送到第三科;这个第三科乃是自尼古拉一世以来直到今天统治着全俄的万能机关——真正是一个“国中之国”。彼得大帝最初设立了一个“秘密局”,一切反对这个俄罗斯军事帝国创立者的人都不免在那里受种种酷刑呻吟憔悴而死;到了女皇时代又改设“秘密法院”,当时的那个权势煊赫的米尼奇的“拷问室”使得全俄罗斯战栗震恐。传到铁腕暴君尼古拉一世又改成了现今的“第三科”这种形式,并将宪兵队归属于它,于是宪兵总监在俄罗斯帝国以内就成了比皇帝本人还要可怕的人物。

+ +

在俄国各行省,各大城市,甚至各火车站都有宪兵直接向他们所属的将军或校官报告一切,而将军校官们又转报宪兵总监,宪兵总监每日觐见皇上时就呈报他所认为必须报告的一切。俄国所有大小官僚无不受宪兵的监视。宪兵队各将军、各校官的职务便是监视沙皇的全体臣民的公私生活——甚至于总督、大臣、大公也不能免。皇上本人也在他们的严密监视之下。宫中事无大小都逃不过他们的眼目,皇上在宫外的一举一动皆有人向他们报告,因此宪兵总监真可以说是俄国统治者的心腹,贴心的事都交给他办。

+ +

在亚历山大二世统治的这个时期,第三科是绝对万能的。宪兵队长可以随意搜查成千户人家,无须丝毫担心俄国尚有法律与法庭存在。他们要逮捕谁就逮捕谁,要把谁监禁多久就监禁多久;宪兵队将军或校官一时兴起就可以把几百人放逐到俄国极北地方或西伯利亚去。内务大臣的签字不过是一个手续,因为他没有权管辖他们,也不知道他们做些什么。

+ +

我的审讯在清晨四点钟开始。问官严厉地对我说:“有人告发你隶属于一个以推翻现政府为目的的秘密结社,而阴谋伤害皇帝陛下的圣躬。你认不认罪。”

+ +

“我不到我可以公开发言的法庭上,我不答复你的任何问题。”

+ +

检察官便对书记说:“写罢。你写‘被告不肯认罪’。”歇了一下他又说:“不过,我必须问你某些问题。你知道一个叫做尼可拉·柴可夫斯基的人吗?”

+ +

“如果你一定要发问,那么无论你问什么,你都叫书记写上一个‘不’字好了。

+ +

“然而如果我问你认不认识,比如说,你刚才还说起的波拉科夫呢?”

+ +

“只要你问我这样一个问题,不必犹豫,写个‘不’字。如果你问我认不认识我的哥哥、我的姊妹或者我的继母,你也可以写:‘不’。我决不会给你另一种回答的:因为我要是答应一个‘是’字,不管对方是谁,你们马上就会设计陷害他,去搜查他(或她)的家,或者比这更坏的举动,过后你会说是我供出他来的。”

+ +

他问了我一长串的问题,我耐着性子一一地回答:“写‘不’字。”这样的把戏玩了一点多钟。从他的问题里,我知道所有被捕的人除了那两个织工外,都应付得非常之好。但是那两个织工也仅知道我有两次会见过十二个工人。至于宪兵呢,关于我们团体的事他们一点也不知道。

+ +

一个宪兵士官把我带进监房里,他对我说:“亲王,你在干什么呀?你不肯回答问题,这件事将成为对付你的可怕的武器。”

+ +

“这是我的权利,对不对?”

+ +

“对,不过——你要知道……我盼望你在这个房间里过得舒服。自从你被捕以来,我就给你把这房间弄暖热了。”

+ +

我发现房间的确舒服,竟沉沉地睡熟了。第二天早晨,一个宪兵把我叫醒,他给我送上早晨的茶点来。他去后另有一个人进来,这个人做出非常不在意的样子,在我的耳边偷偷地说:“这里有一张纸条,一支铅笔,你写信罢。”这是一个我们的同情者,我早就知道他的姓名;他时常替我们传递信件给第三科里的囚人。

+ +

四边的墙壁上都响起了叩击声,急急地接连叩着。这是囚人的叩壁通信法;我是一个新来者,完全不懂得这个方法,在我听来这些叩击声似乎是同时从这所建筑的四面八方传来的。

+ +

有一件事使我很担心。在搜查我的房间时,我听得检察官向宪兵士官耳语,说就要去搜查我的朋友波拉科夫的住所,因为狄米特里的信是写给他的。波拉科夫是一个青年学生,他是一个有天才的动物学家兼植物学家,在西伯利亚时我曾和他同路去作微丁探险。他生在蒙古边境的一个哥萨克贫家,他克服了各种困难,到圣彼得堡进了大学,在学校里人都说他是将来最有希望的动物学家;当时他正通过毕业考试。自从那次探险的长途旅行以后,我们两人就成了知己。我们在圣彼得堡曾同住了一些时候,不过他对于我的政治活动毫无兴趣。

+ +

我向检察官说起他。我说:“我可以发誓说波拉科夫从来不曾参加过任何政治事件。明天他就要参加考试;如果你把他逮捕,你就把这个青年历尽千辛万苦快要争来的科学家的资格永远断送了。你应该知道他何等艰难地奋斗了多少年才挣到现在这个地位。我知道你不大在乎这个,但是在大学里他被人认作俄国科学界的一颗未来的明星!”

+ +

波拉科夫的住所还是被搜查了,不过留了三天给他,让他考试完毕再逮捕他。不多几时,检察官把我叫去,他得意地拿一封信给我看;信封上面的地址是我的笔迹:里面的一张字条也是我写的,内容如下:“请将此包交与V.E.,并告彼须妥为保存,候以相当手续前来领取。”字条上并未写出受信人的姓名。检察官说:“这封信是在波拉科夫先生家中搜出来的;亲王,他的命运如今悬在你的手里了。如果你告诉我V.E.是谁,我便马上释放波拉科夫;要是你不肯说,那么我们就把他永远监禁下去,不等到他自己说出那个人的姓名不放他。”

+ +

我把这封信仔细看了一番;我看出信封上的地址是用黑粉笔写的,而字条却是用普通铅笔写的。我马上记起了当时写这两件东西的情形。我便叫道:“我敢断言这两件东西决不是在一个地方发见的!是你把字条放在这个信封里面。”

+ +

检察官红了脸。我接着说下去:“难道你要我相信像你这样一个有经验的人居然看不出这两件东西不是用一种笔写的吗?如今你却极力叫人以为这两者是在一起的!好,先生,我告诉你这封信并不是写给波拉科夫的。”

+ +

他迟疑了一会,过后又壮起胆子说:“波拉科夫已经承认你的这封信是写给他的。”

+ +

现在我知道他是在撒谎。波拉科夫可以承认关于他自己的一切事情;但是他宁愿自己被放逐到西伯利亚也决不肯连累他人。所以我正对着检察官的面孔回答:“长官,他其实并不曾说出这样的话,你明知道你说的不是真话。”

+ +

他听了这话大发其火,或者是故意装出来的。他说:“好,如果你在这里等一刻,我会把波拉科夫写的供词带来给你看。他正在隔壁受审问。”

+ +

“悉听尊命。”

+ +

我坐在沙发上抽了不知多少支烟。供词还不曾来,而且也从没有来过。

+ +

自然根本就没有这样的供词。我后来在1878年和波拉科夫在日内瓦会面,我们两个人同往亚列智冰河作愉快的探险。我用不着说他的回答和我所预料的相同:他否认他知道这封信,或者信上所说的V.E.是谁。事实上,他确实不知道,因为他时常向我借书还书,这封信就夹在我的一本书里,他把那本书借去了;至于信封呢,它是在他的一件旧衣服口袋里被搜出来的。波拉科夫被监禁了几个星期,后来因了他的科学界的友人的交涉,第三科释放了他。V.E.没有受到干扰,按时交出了我的文件。

+ +

后来我每一次见着检察官,我都要用“波拉科夫的供词怎么样了?”这个问题打趣他。

+ +

他们不把我带回监房去,半小时后,检察官带着一个宪兵士官进来。他向我宣布:“我们的审讯完结了;现在要把你移送到别处去。”

+ +

一辆四轮马车停在大门口。他们要我进去,一个强壮的高加索裔的宪兵军官坐在我的旁边。我向他说话,他只是鼻子里哼着。马车走过了链桥,又走过操练场,然后沿着运河而行,好像要避开热闹的大街似的。“我们到里托夫斯基监狱去吗?”我问那个军官道,因为我知道许多同志已经关在那里了。他不回答我。此后两年中我所受的绝对沉默的待遇就从这四轮马车里开始了。然而当我们走过宫桥时,我便知道我们是往彼得保罗要塞去。

+ +

我赏玩这美丽的河景,知道我在短期内不会再见到它了。太阳正在西沉。浓密的灰色的云挂在西边的天空,罩在芬兰湾上;几片薄云在我的头上飘浮,处处漏出一段段蓝天。马车向左转,进了一个圆拱门,这便是彼得保罗要塞的入口了。

+ +

“现在我得在这里呆几年了。”我对宪兵军官说。

+ +

“怎么会这样久?不会的。”这个高加索人一进了要塞便恢复了发言的能力,他这样回答。“你的案子差不多完结了,两个星期内就会被移送法庭的。”

+ +

“我的案子是很简单;然而在把它移送法庭审判之前,你们还想把全俄国的社会主义者都逮捕到案,他们人数很多、很多;两年以内你们决做不到。”我当时并不明白我的这句话是何等准确的预言。

+ +

马车停在要塞司令官的办公处门前,我们走进了他的接见室。司令官科尔萨可夫将军走了进来,一脸的不高兴。他是一个瘦弱的老头子。押送我来的那个宪兵军官低声下气地把情形告诉了他,这个老头子轻蔑地看了军官一眼,答道:“好”,随后便向我看。显然对又要接收一个新囚人很不乐意,而且还有点羞愧于做这样的官;然而他似乎想说:“我是一个军人,只知道尽我的职责。”

+ +

我们立刻又走进马车,但是不久便在另一道大门前停住了,在这里等了好久,才有一小队兵士从里面开了门。我们于是步行走过一些窄的通道,到了第三道铁门,进去便是一条黑暗的拱道,进入一间又暗又潮湿的小房间。

+ +

几个要塞警备队的士官穿着毡软鞋默默地走着,不说一句话,典狱便在宪兵军官的簿子上签名,承认收容了一个新囚人。我必须脱去所有我的衣服,穿上囚衣——一件绿色法兰绒长袍,一双厚得无比的宽大的羊毛袜,一双船形的黄色拖鞋,拖鞋大得走起路来我简直难以使它留在脚上。我素来恨长袍和拖鞋,而那一双厚得无比的羊毛袜更使我讨厌。我有一件丝的内衣,在这潮湿的监狱里穿它特别相宜,但这也必须脱去。我当然开始抗议,并且争吵起来,一小时以后,科尔萨可夫下令把丝内衣给我还来了。

+ +

接着,他们又带我走过一条黑暗的通道,我看见几个武装的哨兵在那里往来巡视,最后我被送进了一间牢房。一道重重的橡木门关住了我,钥匙在锁孔里转了一下,我便孤零零的留在一间昏暗的房里了。

+ +
+ +
+ +
+ + + + + +

+ Made with by Agora + +

+ + + + diff --git a/heros/2024-01-30-706YouthSpace-a1_c-dali-706-youth-space.html b/heros/2024-01-30-706YouthSpace-a1_c-dali-706-youth-space.html new file mode 100644 index 00000000..a11800c3 --- /dev/null +++ b/heros/2024-01-30-706YouthSpace-a1_c-dali-706-youth-space.html @@ -0,0 +1,391 @@ + + + + + + + + + + 大理706青年空间编年史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大理706青年空间编年史

+
+
+ +
+

+

706青年空间 | 2024.01.30

+
+
+

2023年上半年,大理706原有运营团队整体撤离大理。2023年底租约到期后,大理706这个符号在大理存在3年后,需要离开了。

+ + + +

3年前也就是疫情刚结束的2020年底,706来到大理,就希望扎根大理在地,吸纳世界各地有才华的年轻人都可以聚集大理,建设大理,和形成我们共同的社区,事实上,也达到了我们的预期。

+ +

就好像jiang说的那样:“从过去3年看来,大理706这个节点已经成为大理社区的谢林点,能够onboard很多新的成员。“

+ +

尤其是大理706落幕前参与的瓦猫之夏,最特别的贡献不是改变华语的Web3,而是改变了大理这个小城市,贴上了Web3数字游民的标签,哪怕只是一点点。”

+ +

一、非营利生活实验室

+ +

2020年9月-2021年3月

+ +

image01

+ +

2020年9月底,因为不少留学生希望通过706来帮忙组织起来,在大理找房子,我们特意发了个招募文案,先后协助了3批留学生入住了大理的青旅,慢慢着,随着706在大理小圈子里面建立了一些口碑,我们706也开始正式考虑在大理落地一个小空间了。

+ +

只是706没有任何工作人员在大理,凑巧的是,第3批留学生中一位来自麦吉尔大学的同学,愿意来帮忙706找房子,2020年11月初,这位同学就在大理古城银苍路找到个有8个房间的3层独独栋小院,本来706希望这位同学一起来经营这个项目,不巧的是,她因为生病回老家了。

+ +

706在大理就一个空房子,而且房子里面空荡荡的,除了摆了几个床和基本的冰箱洗衣机外,其他啥都没有,综合考虑,我们决定公开招募,找到一批开荒的住客来共同运营706大理,采取财务公开,完全自治的非盈利模式。

+ +
+

来大理福尼亚,实现“数字游民”新生活方式

+
+ +

ren兄是第一个入住的,他从零开始筹备706大理空间了,从购买床垫,取暖设备开始,到找师傅拉货,和房东联系迁移网络,忙乎了一个多星期后,到了12月1号,706生活实验室落地大理,三层楼的房子里陆陆续续地迎来了9个有趣的小伙伴。诗人、认知科学PhD、旅行家、数字游民,来做人类学田野调查的、做AI的、爱好哲学的,就是这么一帮看似并不相关又特别有706调性的一群人,带着他们各自对大理生活的憧憬,住在了一起。

+ +
+

从纽约到大理,探索“内卷”“躺平”之外的另外一种生活选择?

+
+ +

image02

+ +

下面一段是他的自述:

+ +

“706青年空间来到了大理,说来也奇怪,我是第一个申请入住706大理的住客,在我进入706大理的那套房子,里面空荡荡的,除了摆了几个床和基本的冰箱洗衣机外,其他啥都没有。

+ +

所以,我也稀里糊涂的从零开始筹备706大理空间了,从购买床垫,取暖设备开始,到找师傅拉货,和房东联系迁移网络,忙乎了一个多星期后,到了12月1号,706生活实验室落地大理,三层楼的房子里陆陆续续地迎来了9个有趣的小伙伴。诗人、认知科学PhD、旅行家、数字游民,来做人类学田野调查的、做AI的、爱好哲学的,就是这么一帮看似并不相关又特别有706调性的一群人,带着他们各自对大理生活的憧憬,住在了一起。

+ +

706大理1.0筹备过程尽管有各种各样的问题,房子冬天很冷没空调,因为是农民自建房,三层水上不来老是停水,房间朝向倒是采光很不好,房子旁边紧挨着几家邻居,稍微搞个活动,也要小心被投诉,旁边有补习班和幼儿园,大家周末常常被洪亮的朗读声吵醒。

+ +

即使有这么多的问题,我们最早的一批706大理的伙伴们,还是创造了一个理想的共同生活的家园,我们一起买菜、做饭、烧烤、出门聚餐、喝酒;深夜在古城的石板路上散步;阿瓦隆、狼人杀、电影;一起去酒吧听歌,一起去洱海遛弯儿,一起办活动。在一个共同的时空之中,人与人的连接和共鸣,建构出了一个共同的世界。而我,则又一次回归到了社区之中。

+ +

也就短短3个月,706大理生活实验室由几个长住客,ren兄,佩佩,麦等的组织下,营造了一个温馨理想的共同生活的家园,一起买菜、做饭、烧烤、出门聚餐、喝酒;一起去酒吧听歌,一起去洱海遛弯儿,一起办活动。”

+ +

image03

+ +

最值得一提的是,共同居住的生活,还孵化出了属于住客内部的Stand-Up Round,每周一晚20:00,所有706大理的住客都会集体在客厅围成一个圈,聊聊自己这周发生的故事,发现的有趣的事情,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在大家的叙述中,大家的世界彼此相连,小伙伴发现彼此有那么细腻的观察,有那么敏锐的内心世界。

+ +
+

一种乌托邦式的生活方式 · 706大理十日谈

+
+ +

这个时候的706大理是一个温馨的,偏向内部住客和朋友们30+人左右的紧密生活共同体。

+ +

image04

+ +

我们希望邀请一帮数字游民,包括设计师、程序员、艺术家、探险家、创业者、Gap year学生等等,在大理共同创造一个属于我们的在地社群,在这里发现自我,探索新的生活方式,实现自我成长。面对将在未来3、5年内急剧崛起的“数字游民”一代,706希望面向这个群体来组建线上和线下混搭的社群,我们计划建立一个基于数字游民社群基础的分布式生活网络,空间和人群共同进化。

+ +

数字游民项目是706正在着力孵化的项目之一,我们希望建立独特的“数字游民”社群,重新定义在2020年后疫情时代的工作、生活和旅行方式。我们第一站在大理,之后打算在泉州、厦门、三亚、藏南、黔东南、浙南乡村等地,创建一个基于数字游民社群基础的线下分布式生活网络。

+ +

这个项目是社区自我运营,社群孵化的模式,我们欢迎已经在践行或者未来尝试这种生活方式的伙伴联系我们,参与到我们这个共创的项目里面。

+ +

二、和青旅合作新空间

+ +

2021年5-9月

+ +

这个阶段其实也比较自然,706大理第一个住客ren兄原本想住1个月来着,后来住了3、4个月,到后来开始以706大理主理人的身份来筹备后续新项目,原因是本来的房子条件不好,公共空间太小,阻碍了我们举行活动,而且随着入住大理的短期住宿越来越多,事务也变得繁琐起来,我们也想找个合作方。

+ +

706北京这边给介绍了远在硅谷的2个伙伴,出了点资,加上ren兄自己出资,我们合伙创立了706大理2.0版本:2021年5月,我们从金玉缘青旅那租了个12个房间的独栋,并且共享容纳百人的活动空间、公共客厅、厨房、书房、天台、游戏室和办公场地。这基本上满足了我们对社区未来空间的设想。

+ +

image05

+ +

image06

+ +

image07

+ +

这个时候的706大理,突破了原有的几十名住客的圈子,形成了上百人的大理本地比松散和佛系的共同生活社群。

+ +
+

3名硅谷工程师在大理实践理想社区乌托邦

+
+ +
+

从纽约到大理,探索“内卷”“躺平”之外的另外一种生活选择?

+
+ +

image08

+ +

706大理Creator Space就是在这个背景下产生的,它需要让拥有充分的自由个体,重新组织起来,让自由的个体,和集体的归属和支持,同时并存,706大理Creator Space试图去尝试,一个最小规模的社会支持网络,让我们共同主导自己的生活方式设计。

+ +

对于身处原子化社会中的个体而言,归属于标准化、规范化、程式化的劳动体系,依赖于传统的工作方式,或许不再追求生命体验的最佳方案。706大理Creator Space为大家提供一个打破现状,在当下的结构之中提供更好的生活方式的空间。

+ +

我们希望基于706大理,创建一个基于创造者社群(如数字游民、设计师、程序员、艺术家、探险家、创业者、Gap year学生等等)基础的分布式生活网络,希望建立基于706的独特的Creator社群,重新定义后疫情时代的工作,生活和旅行方式,一起来探索“内卷”、“躺平”之外的另外一种生活选择。

+ +

“706-Creator Space”最终希望成立一个706 Creator实践基金,鼓励更多Creator共同协作,创造一些价值观驱动的、有意义的事情,真正形成一个大理新社区。

+ +

三、成立前的社群运营

+ +

2021年9-11月

+ +

2021年10月开始,706小管家和大理本地的小伙伴合作,推动了706大理社会青年派对,并且也开始尝试参考706上海客厅的共创模式,也在大理进行了各种社群共创的实验,效果还是挺不错。

+ +

image09

+ +
+

一种生活的创造主义 · 706大理社会青年派对

+
+ +
+

这是大理最活跃的青年社群,想加入一起搞事情吗? · 706大理

+
+ +
+

为啥辞职来大理?因为这里有我们想要的生活

+
+ +

image10

+ +

就10月下旬短短2周时间,我们大理一个400+的群就衍生出了10+共创小组,有独立出版小组、摄影小组、摇摆舞小组、脱口秀小组,还有户外徒步小组、跨学科小组等等,并且通过11月初706大理社会青年派对No.02,一下子扩展了706在大理的知名度。

+ +

这个时候,706大理好像慢慢真正成为一个Creator Space,在706大理这个宽泛的社群支撑网络里面,我们每个大理的个体都在积极主动发挥创意,互相组织和互动起来,创造出各种各样有意思的事情。在这里,你可以看到集体支持和个体创造非常好的结合起来了。

+ +

而同时,这样一个极其富有创造力的社群,对实体物理空间的要求也提高了,我们特别渴望这样一个物理空间:

+ +

一方面,它可以容纳多场活动同步进行,既可以在里面蹦蹦跳跳,又可以在里面举行安静一些的沙龙活动;

+ +

另一方面,它又可以让公共空间,和私人空间进行有效的隔离和区分,在开展公共活动的同时,同时也可以保障私人休息。

+ +

四、成立与运营及退出

+ +

2021年11月

+ +

在经过前面2个月的在地兴趣小组运营慢慢积累形成的社群基础,同时在jiang积极筹资,在706大理几个原2.0的住宿代表(饺子、勺子、ren等人)找房的共同努力,以及在lisa沟通房东协商合同等事宜后,我们最终在11月底拿下了最新的706青年空间。

+ +

然后,同步也在11月底,等了ren持续1个多月招募文案未果的情况下,706小管家又写了个招募文案:

+ +
+

我们在大理包下一栋花园别墅,尝试用DAO探索另一种生活的可能

+
+ +

image11

+ +

然后12月初,706小管家本来还是希望以706大理品牌/创意咨询,及文案策划的方式,来远程参与到706大理的运营中的时候,后来因为一些原因离开了,和706大理小管家交接了下租房合同事宜,以及希望706大理新的小管家可以推动集体共创的文档,以及后续兴趣小组持续推动。

+ +

image12

+ +

706大理青年空间聚集了一帮新时代的年轻嬉皮士,以及科技、艺术和人文领域的伙伴。这是一个很好的实验场所,承载大家各自对新生活方式的各种各样的梦想:寻找社群归属感,回归自然、新鲜空气和苍山洱海,有探索自由自在的工作模式,安静的进行个人创作、冥想禅修、思考学术、寻找艺术灵感。706大理青年空间是让人得以探索新生活方式可能性的空间。

+ +

706大理青年空间3.0落成后,将尝试联合各个独立空间和青旅,策划和开展一系列社群串门计划,在古城及周边构建一个打破边界的复合文化生成空间,通过形成各类主题的兴趣小组,让艺术、学术、生活方式等文化空间内生根和发展,进行一场共创的社群新实验。

+ +

706大理同样希望可以探索一种分布式的共同治理模式,希望给有人文社科底色的706,增加技术亮色,探索集体决策的机制,这些工具、流程和实用性的规划蓝图模型,最终也会支持到我们社区里面的每一个人。

+ +

image13

+ +

长远来看的话,706大理青年空间其实会紧密结合web3.0、虚拟空间、DAO等形式和概念,不管是DAO、NFT、区块链还是数字孪生技术,因为技术服务于我们去设计未来的社群结构。我们也会探讨空间本身,不管是物理空间还是虚拟社区,这些背后隐藏着规则,沟通以及激励机制,让我们更好的去探索未来新兴的空间结构和社区。

+ +

我们面临的挑战不是去阐明一个可实施的,确定的最小社会模型,而仅仅需要去想象,和探索一个不一样的,比现实更加有吸引力的实验型社群方案。这些探索有关多项当代社会迫切需要处理的社会议题,在技术文化、经济模式、社群关系、建筑营造、数据所有权的多重路径中,让我们守望相助、探索我们这帮人的应许之地。

+ +

五、发布最新招募

+ +

2022年1-6月

+ +

这个阶段,小乌鸦基本退出了706大理了,其实就不太了解后续的发展情况了,我可以看到的就是可能是因为刚弄个了大房子,日常有太多琐碎的事情,嘉俊一个人也只能来支撑日常的运营。

+ +

之前活跃的社区建设者ren也感觉疲惫了,jiang也忙自己的项目去了,华夏试图去召集了几次会议,感觉效果也不是特别好,再加上大理的每年1月份到3月份算是淡季,所以这个时期属于大理706的休整期。

+ +

一直到3月初,因为看到目前的大理706确实和2021年9-11月份最活跃的时期,相差太远了,2021年9-11月当时的各个兴趣小组的主理人,要么独立出去自己搞了新空间了,要么离开大理了,要么因为各种原因,和大理706疏远了,导致目前的大理706,没有各种兴趣小组的活动支撑,缺乏了对外宣传或公共性的一面,不过,当时毕竟大理706有7、8个常住人员,大家内部玩的好像挺开心的。

+ +

image14

+ +

不过这样看来也不是办法,华夏和jiang、ren等几个大理706的股东沟通下来,还是觉得应该开始招募主理人,所以又召集了大理706的朋友,一起重新写了招募文案,又在2022年4月份重新招募了主理人。

+ +
+

706大理福尼亚太空船2022漫游指南

+
+ +
+

706大理青年空间 · 寻找合伙主理人

+
+ +

六、瓦猫之夏时期

+ +

2022年7-9月

+ +

大约7月初时,在706青年空间(大理)的几个小伙伴一拍脑门的提议之下,他们打算搞一个大理版的Web3聚会。经过“十日谈”预热和其他伙伴陆续加入,包括大理706、Planker DAO、GreenPill(目前改名Uncommons)、SeeDAO等几个社区的共同发起,他们自发形成了约百人的策划、执行团队,从7月中到现在陆续组建起各种主题预热群与预热活动。

+ +

线下706青年空间里面同样也热火朝天,Web3派的氛围压倒了文艺派,无论吃饭还是聊天,大家嘴里蹦出来的永远都是NFT、DAO、SBT、DeFi等等。不知道是因为大理福尼亚之称,还是几个圈内KOL朋友的推荐,又或者大家太需要线下聚会真人面基,反正经过口口相传,整个国内Web3圈都知道了大理即将迎来的Web3盛会:瓦猫之夏。

+ +

image15

+ +

不过事实上,正式的“瓦猫之夏”并没有在大理发生,“瓦猫之夏”主会场也并没有开展,原因是在瓦猫开始前3天,也就是2022年8月16日中午12点,大会主办方接到通知,考虑到疫情风险,云南省相关部门要求关停一切大型活动,原定于8月19日和20日在大理举办的“瓦猫之夏——大理Web3街会”因不可抗力取消。

+ +

不过,政府取消“瓦猫之夏”的决定,反而迎来了一场去中心化分布式的节日狂欢,因为大部分参加“瓦猫之夏”的小伙伴都已经来到了大理,既然“瓦猫之夏”主会场取消,团队解散了,干脆,大家自发的组建了各种微信群,用腾讯文档自发的在大理各个客栈/咖啡馆,自发的发起了各种各样的聚会,讨论、沙龙、聊天酒局、聚餐,在2022年8月19日后面3天,真正的将整个大理古城,变成了“瓦猫之夏”的分布式节日派对。

+ +

image16

+ +

没有主会场,没有主题营地,没有音乐表演,没有high营地,没关系,我们已经在大理了,我们可以在大理的各个流动客厅流动起来,来创造我们自己的时间和空间,来实践我们共同的日常生活。

+ +

image17

+ +

image18

+ +

image19

+ +

我们自发的形成一个快闪式的相互联合,进化,深度沟通的社区,在吃喝玩乐觥筹交错中创造大理的新生活实践,我们重新发明聚会,让大理Web3作为我们共同创作的作品,真正在大理实现了Web3的自组织分布式精神。

+ +
+

我在大理遇见中国 Web3 人:下一个乐视和腾讯,可能同时在这里诞生 · 近未来

+
+ +
+

我去了中国最大的 Web3 聚会,发现人们想要的不是 Web3

+
+ +
+

向大理福尼亚跋涉

+
+ +
+

周星驰突然出现,到底在干啥

+
+ +
+

在大理,制造 Web3

+
+ +

七、后瓦猫时期

+ +

2022年10月-2023年1月

+ +

可以说,瓦猫之夏直接带动了706的社区热潮,瓦猫之后,不少参与者都留在了大理,大理陆续多了不少社区,比如大理家、瓦猫实验室、DAO Space、面包树、开源之家、后来的NCC等等。

+ +

image20

+ +

应该也是受到这次瓦猫之夏的自治模式的影响,大理706在瓦猫结束后的10月初就开始尝试,让住客一起来做一个住客自治模式的大理706社区了,试运行自治计划,快速试错、快速迭代,沉淀流程、规则、教学文档,输出积分系统的PRD。

+ +

除了社区自治部分,大理706社区还推出了灵感和孵化器计划,希望社区成员可以提出自己的方案,然后大理706社区公共基金通过社区投票的模式,来给予这些方案提供资金和资源支持。

+ +

最后这些尝试后来都搁置了,搁置的原因和过年春节期间很多人离开有关,也和大理706在地团队的执行有关,还和这个社区自治的模式也有关系,目前看来社区自治,不应该完全自治,比如浇花,维修等等日常的还是交给日常运营,社区自治可能起步阶段,还是从大家喜闻乐见,喜欢做的事情开始比较合适。

+ +

当然,这个也是一次宝贵的尝试,如果春节后这些尝试可以进一步复盘和调整,还是有希望继续的,只是春节后的一系列外部因素,导致这些社区自治计划都流产了。

+ +

image21

+ +

image22

+ +

image23

+ +

八、团队解散重组

+ +

2023年3-6月

+ +

事实上,瓦猫过去大概3个多月后,因为各种原因,大理706在当地不怎么组织活动了。

+ +

2023年3月到6月期间,床单床的DAO Space也关停了,大理706和有关部门协调结果是,大理706需要调整方向,不能举行Web3相关的主题活动,也不能接待Web3或虚拟货币背景的人,需要转型为普通的青旅。

+ +

大理706原有的团队商量后,集体离开大理,平移到了清迈,组织了清迈706,大理706这个阶段处于混沌阶段,组建了临时的管理小组。

+ +

九、发展停滞期

+ +

2023年6-9月

+ +

6月到9月这个季度,为了适应大理在地的情况,新的管理团队计划基于目前的大理706,转型为通过携程/美团/豆瓣等平台公开推广的(之前仅在706社区内部),一个新的升级版的青旅住宿(在地社区)品牌,为此,还特意去考虑了大理在地的各个做的不错的青旅,比如暖暖,历历万乡,桃溪等等。

+ +

当然大理706新的运营内部也有不同意见,觉得如果转型为一个升级的青旅,即使做的再好,也不是我们想做的,那还不如直接停掉就行,就直接转移到其他城市就好了。

+ +

所以这个阶段,大理706社区内部意见无法统一,陆陆续续有人离开退出。

+ +

十、彻底消失

+ +

2023年10-12月中

+ +

在2023年10月到12月期间,大理706新的团队,在沟通目前大理在地有关部门的意见后,综合评估了目前团队自身的想法,还是决定,彻底取消大理706这个符号。

+ +

因为如果继续做大理706,考虑到大理在地的生态环境,后续的大理706可以做数字游民方向,可以做背包客旅行方向,或者在地的社区营造,或者做青旅,这个方面其实大理在地的很多社区都做的很好了,也不缺大理706了。

+ +

大理706希望做实验型社区、创作者社区,希望结合AI、Web3等技术有一些实验型的突破的社区方案,也希望组织大型AI/Web3/数字游民/创作者论坛,希望在大理落地Web3、AI、数字游民社区,这些在大理都会受到限制。

+ +

我们也理解在地有关部门的保守和对不稳定因素的顾虑,为了更好的实现我们实验型的社区想法,我们大理706最后一波新组建的团队也在12月底彻底解散,基本出国的出国,离开大理的离开大理,去清迈的去清迈。

+ +

当时,清迈706和清迈在地的四海社区、SeeDAO、清迈客栈等几个社区,一起发起了清迈瓦猫,我们其实也挺感慨的,看来,不管是瓦猫这种前沿的大型AI/Web3活动,还是706这种比较前沿和新型的社区,都不太适合大理目前的土壤,那么,我们还是离开大理,也不失为一个好的选择。

+ +

所以,12月底后,大理706这个符号就彻底消失在大理。

+ +

后记

+ +

事实上,我们对“大理706的消失”,没有觉得有多少遗憾,不管大理是否继续容忍大理706这个符号,大理706影响过的一批人,还是会默默在大理做着各自的事情。

+ +

而且,最初2年多,大理706也很感谢大理在地包容的氛围,即使到了瓦猫之夏结束之后的最后1年的阶段,大理706和大理有关部门即使对一些事情看法不一致,不过也是彼此尽量沟通和磨合,希望达到一个彼此可以妥协和平衡的点,当然,这种互动比较复杂,受到各种因素左右。

+ +

可惜,最后的结果,已经不是大理706想要的了。

+ +

确实,没有什么遗憾了,就好像杭州706一个伙伴说的:“说到底,706很难说是个组织,更像是个土壤,与其说纵向的去推动梳理和体系化,还不如让706变成个更宽泛的土壤,很多事情是从这个土壤里面孕育出来的,也就是将706这个土壤发挥到极致,支持到这些实验,支持这些实验的机制弄好。706不是个严谨的组织,就好像吸星大法一样,像水一样,随便融入到任何社区。”

+ +

那么,大理706彻底消失后,706的小伙伴去大理还可以找到据点吗?其实大理在地是不缺社区的,听说大理706之前的房子,后续有新的团队在接手开始运营住宿了,欢迎你们也去看看,我也可以推荐大理在地社区,可以加微信沟通。

+ +

那么,大理706彻底消失后,706这个符号的重心会在哪个城市,706会衍生新的空间吗?当然有的,目前我们已经开始在清迈、东京、马来西亚等地组建在地社区,筹备新的空间,如果你想参与后续新的空间的筹备,想出资出力,也可以私聊我们(微信 @xiaoxiaohuoban706, Telegram)。

+ +
+ +
+ +
+ + + + + +

+ Made with by Agora + +

+ + + + diff --git a/heros/2024-03-21-JensenHuang-a1_l-transformer.html b/heros/2024-03-21-JensenHuang-a1_l-transformer.html new file mode 100644 index 00000000..98cc6684 --- /dev/null +++ b/heros/2024-03-21-JensenHuang-a1_l-transformer.html @@ -0,0 +1,294 @@ + + + + + + + + + + Transformer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Transformer

+
+
+ +
+

2017年,《Attention is All You Need》首次引入了基于自注意力机制的Transformer架构模型,摆脱了传统RNN和CNN的束缚,通过并行处理的注意力机制,有效克服了长距离依赖的难题,并显著提升了序列数据处理的速度。Transformer的编码器-解码器结构和多头注意力机制在人工智能领域掀起了一场风暴,ChatGPT正是基于这一架构构建的。

+

黃仁勳等 | 2024.03.21

+
+
+

今天,我们邀请Tansformer的创造者们,来一起讨论未来生成式人工智能(GenAI)会将我们带向何方。

+ + + +

image01 +▲ 2024年GTC大会上,英伟达CEO黄仁勋以一种充满仪式感的方式邀请了Transformer的七位作者(Niki Parmar因故临时未能出席)参与圆桌论坛的讨论。这是七位作者首次在公开场合集体亮相。

+ +
+

今天坐到这里,请大家积极争抢发言的机会,在这里没有什么话题是不可以谈的,你们甚至可以从椅子上跳起来去讨论问题。让我们从最基础的问题谈起,你们当时遇到了什么问题,是什么启发你们去做Transformer?

+
+ +

Illia Polosukhin:如果你想要发布能够真正读取搜索结果的模型,比如处理成堆的文档,你需要一些能够迅速处理这些信息的模型。当时的递归神经网络(RNN)并不能满足这样的需求。

+ +

确实,那时候虽然有递归神经网络(RNN)和一些初步的注意力机制(Arnens)引起了关注,但它们仍然需要逐个单词地阅读,效率不高。

+ +

Jakob Uszkoreit:我们生成训练数据的速度远远超过了我们训练最先进架构的能力。实际上我们使用的是更简单的架构,比如以n-gram作为输入特征的前馈网络。这些架构至少在谷歌规模的大量训练数据中,由于训练速度更快,通常都能超越那些更复杂、更先进的模型。

+ +

那时候的强大RNN,特别是长短期记忆网络(LSTM),已经存在。

+ +

Noam Shazeer:看起来这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我们在2015年左右就已经开始注意到这些Scaling law,你可以看到随着模型规模的增大,它的智能程度也随之提高。这里就像是世界历史上最好的问题,非常简单:你只是在预测下一个token,它就会变得如此聪明,能够做一百万个不同的事情,你只是想扩大规模并让它变得更好。

+ +

而一个巨大的挫败感在于,RNN处理起来实在是太麻烦了。然后我偶然听到这些家伙在讨论,嘿,让我们用卷积或者注意力机制来取代它。我心想,太好了,我们就这么干。我喜欢把Tansformer比作是从蒸汽机到内燃机的飞跃。我们本可以用蒸汽机完成工业革命,但那将会非常痛苦,而内燃机让一切都变得更好。

+ +

Ashish Vaswani:我在研究生时期就开始体会到一些苦涩的教训,尤其是在我从事机器翻译工作的时候。我意识到,嘿,我不会去学习那些复杂的语言规则。我认为梯度下降(Gradient Descent)——我们训练这些模型的方法——是一个比我更出色的老师。所以我不会去学习这些规则,我只会让梯度下降(Gradient Descent)为我完成所有工作,这就是我的第二个教训。

+ +

我从这些苦涩的教训中学到的是,那些可以扩展的通用架构最终将在长期中胜出。今天可能是token,明天可能就是我们在计算机上采取的行动,它们将开始模仿我们的活动,并能够自动化我们所做的许多工作。正如我们所讨论的,Transformer特别是其自注意力机制,具有非常广泛的适用性,它也让梯度下降变得更好。另外就是物理学,因为我从Noam那里学到的一点是,矩阵乘法是个好主意。

+ +

Noam Shazeer:这个模式一直在重复出现。所以每一次当你添加一堆规则时,梯度下降终将比你更擅长学习这些规则。就是这样。就像我们一直在做的深度学习一样,我们正在构建一个形状像GPU的AI模型。而现在,我们正在构建一个形状像超级计算机的AI模型。是的,超级计算机现在就是模型。是的,这是真的。是的。超级计算机只是为了让你们知道,我们正在构建超级计算机,使其成为模型的形状。

+ +
+

所以你们要解决什么问题?

+
+ +

Lukasz Kaiser:机器翻译。回想五年前,这个过程似乎非常艰难,你得搜集数据,可能进行翻译,但结果可能只是勉强正确。那时的水平还很基础。但现在,这些模型即使没有数据也能学会翻译。你只需提供一种语言和另一种语言,模型就能自行学会翻译,这种能力就像自然而然地涌现出来的,而且效果令人满意。

+ +

Llion Jones:但是,“Attention”的直觉就是你所需要的。所以我想出了这个标题,基本上发生的事情就是在我们寻找标题的时候。

+ +

我们只是在做消融,开始把模型的一些碎片扔掉,只是为了看看它会不会变得更糟。令我们惊讶的是,它开始变得更好。包括像这样扔掉所有的卷积效果要好得多。所以这就是标题的来源。

+ +

Ashish Vaswani:基本上有趣的是,我们实际上是从一个最基本的框架开始的,然后我们添加了东西,我们添加了卷积,我猜后来我们又把它们去掉了。还有多头注意力等其他很多非常重要的东西。

+ +
+

谁想出了Transformer的名字?为什么叫Transformer?

+
+ +

Jakob Uszkoreit:我们喜欢这个名字,我们只是随便起了一个名字,觉得它很有创意,改变了我们的数据生产模式,使用了这样一种逻辑。所有的机器学习都是Transformer,都是颠覆者。

+ +

Noam Shazeer:我们之前没有想过这个名字,我觉得这个名字特别简单,很多人都觉得这个名字特别好。我之前想过很多的名字,比如Yaakov,最终确定了“Transformer”,它描述了模型的原理,它实际上转换了整个信号,按照这个逻辑,几乎所有的机器学习都会被转换。

+ +

Llion Jones:Transformer之所以成为这样一个人们耳熟能详的名字,不仅仅是因为翻译的内容,而且是因为我们希望以一种更概括的方式来描述这种变革。我不觉得我们做得多么出色,但是作为一个变革者,作为驱动和引擎,它是有逻辑的。大家能够了解到这样一种大语言模型、引擎和逻辑,从架构上而言,这都是一个比较早的着手时期。

+ +

但是我们确实意识到,我们实际上是在尝试创造一些非常非常通用的东西,它真的可以将任何东西变成其他任何东西。而且我不认为我们预测到当Transformer被用于图像时,这实际上会有多好,这有点令人惊讶。这对你们来说可能是合乎逻辑的,但事实上,你可以将图像分块并标记每个小点,对吧。我认为这在建筑上很早就存在了。

+ +

因此,当我们构建张量到张量库时,我们真正关注的是扩大自回归训练的规模。这不仅仅是语言,还有图像、音频的组件。

+ +

所以卢卡什(Lukasz)说他正在做的是翻译。我想他是低估了自己,所有这些想法,我们现在开始看到这些模式结合在一起,它们都加入了模型。

+ +

但实际上,一切都很早就存在了,这些想法正在渗透,这需要一些时间。卢卡什(Lukasz)的目标是我们拥有所有这些学术数据集,它们从图像到文本,从文本到图像,从音频到文本,从文本到文本。我们应该对一切进行训练。

+ +

这个想法确实推动了扩展工作,最终成功了,它是如此有趣,以至于我们可以将图像翻译成文本,将文本翻译成图像,翻译文本到文本。

+ +

你正在用它来研究生物学,或生物软件,它可能类似于计算机软件,它以程序的形式开始,然后你将其编译成可以在GPU上运行的东西。

+ +

一个生物软件的生命始于某些行为的规范。比如说,你想打印一个蛋白质,就像细胞中的特定蛋白质一样。然后你学会了如何使用深度学习将其转化为RNA分子,但实际上一旦进入你的细胞,表现出这些行为。所以这个想法真的不仅仅是翻译成英语。

+ +
+

你们是否创建了一个大型的实验室来生产所有这些?

+
+ +

Aidan Gomez:大量可用,实际上仍然公开,因为这些数据通常仍然主要由公共资助。但实际上,你仍然需要数据来清楚地说明你正在尝试的现象。

+ +

尝试在给定的产品中进行建模,比如说蛋白质表达和mRNA疫苗之类的东西,或者是的,在帕洛阿尔托,我们有一大堆机器人和穿着实验室外套的人,既有学习研究人员,也有以前是生物学家的人。

+ +

现在,我们认为自己是新事物的先驱,致力于实际创建这些数据并验证设计这些分子的模型。但最初的想法就是翻译。

+ +
+

最初的想法是机器翻译,我想问的是,在架构的强化和突破中,看到的关键节点是什么?以及它们对Transformer的设计有什么影响?

+
+ +

Aidan Gomez:一路走来,你们都看到了,你认为在基础Transformer设计之上真的有很大的额外贡献吗?我认为在推理方面,已经有大量的工作来加速这些模型,使它们更有效率。

+ +

我仍然认为这有点让我感到不安,因为我们的原始形式是多么相似。我认为这个世界需要比Transformer更好的东西,我想我们在座的所有人都希望它能被某种东西所取代,将我们带到一个新的性能高原。

+ +

我想问在座的每个人一个问题。你认为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就像这是令人兴奋的一步,因为我认为它与6-7年前的东西太相似了,对吧?

+ +

Llion Jones:是的,我想人们会惊讶于你说的相似程度,对吧?人们确实喜欢问我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因为我是这篇论文的作者。就像魔法一样,你挥动魔法棒,下一步会出现什么?我想指出的是,这个具体的原理是如何被设计的。我们不仅需要变得更好,我们需要变得明显地更好。

+ +

因为如果它只是稍微好一点,那么这还不足以将整个人工智能行业推向新事物。因此,我们被困在原始模型上,尽管从技术上讲,它可能不是我们现在拥有的最强大的东西。

+ +

但是每个人都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样的个人工具,你们想做更好的上下文窗口,你们想要更快地产生token的生成能力。好吧,我不确定你是否喜欢这个答案,但他们现在使用了太多的计算资源。我认为大家做了很多浪费的计算。我们正在努力提高效率,谢谢。

+ +
+

我觉得我们是让这一切更加有效,感谢!

+
+ +

Jakob Uszkoreit:但我觉得这主要是关于如何分配资源,而不是一共消耗了多少资源。比如我们不希望在一个容易得问题上花太多钱,或者在一个太难的问题上花太少而最终得不到解决方案。

+ +

Illiya Polosukhin:这个例子就像2+2,如果你正确地将他输入到这个模型中,它就会使用一万亿个参数。所以我认为自适应计算是接下来必须出现的事情之一,我们知道在特定问题上应该花费多少计算资源。

+ +

Aidan Gomez:我们知道目前计算机的生成能力有多少,我觉得这是接下来需要集中注意力的问题,我觉得这是宇宙级的变革者,这也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 +

Lukasz Kaiser:这种概念在Transformer之前就存在了,它被整合进了Transformer模型中。实际上,我不确定在座的各位是否清楚,我们在最初的目标上并没有成功,我们开始这个项目的初衷是想要模拟Token的演化过程。它不仅仅是线性的生成过程,而是文本或代码的逐步演化。我们进行迭代,我们进行编辑,这使我们有可能不仅模仿人类如何发展文本,还能将他们作为这一过程的一部分。因为如果你能像人类那样自然地生成内容,他们实际上就能够提供反馈,不是吗?

+ +

我们所有人都研读过香农的论文,我们最初的想法是,只专注于语言建模和困惑度,但事实上这并没有实现。我认为这也是我们能够进一步发展的地方。这也与我们现在如何智能地组织计算资源有关,这种组织方式现在也适用于图像处理。我的意思是,扩散模型具有一种有趣的特性,它们能够通过迭代不断地精炼和提升质量。而我们目前还没有这样的能力。

+ +

我的意思是,这个根本性问题:哪些知识应该内置于模型之中,哪些知识应该置于模型之外?是使用检索模型吗?RAG(Retrieval-Augmented Generation)模型就是一个例子。同样地,这也涉及到推理问题,即哪些推理任务应该通过外部的符号系统来完成,哪些推理任务应该直接在模型内部执行。这在很大程度上是一个关于效率的讨论。我确实相信,大型模型最终会学会如何进行2+2这样的计算,但如果你要计算2+2,却通过累加数字来进行,那显然是低效的。

+ +
+

如果AI只需要计算2+2,那么它应该直接使用计算器,用最少的能量来完成这个任务,因为我们知道计算器是做2+2计算的最有效工具。然而,如果有人问AI,你是如何得出2+2的决定的?你知道2+2是正确的答案吗?这将耗费大量的资源?

+
+ +

Noam Shazeer:确实如此。你之前提到过一个例子,但我同样确信在座的各位所研发的人工智能系统都足够智能,能够主动使用计算器。

+ +

目前全球公共产品(GPP)正是这样做的。我认为当前的模型太过经济实惠,规模也还太小。它之所以便宜,是因为像NV这样的技术,感谢它的产出。

+ +

每次操作的计算成本大约是10到18美元。或者说,大致在这个数量级。感谢您创造了如此多的计算资源。但是,如果你观察一个拥有五千亿参数的模型,并且每个token进行一万亿次计算,大概是一美元百万token,这比外出购买一本平装书并阅读的成本要便宜100倍。我们的应用程序在价值上比巨型神经网络上的高效计算高出百万倍或更多。我的意思是,它们无疑比治愈癌症等事情更有价值,但不仅如此。

+ +

Ashish Vaswani:我觉得让世界更聪明,就是指如何去获得来自于世界的反馈,我们能否实现多任务、多线的并行。如果你真的想构建这样一个模型,帮助我们设计这样一个模型,这是一种非常好的方式。

+ +
+

能快速分享一下你们为什么创办你们的公司吗?

+
+ +

Ashish Vaswani:在我们公司,我们的目标是构建模型并解决新的任务。我们的工作是理解任务的目标和内容,并随着这些内容的变化来满足客户的需求。实际上,从2021年开始,我发现模型最大的问题在于,你不能仅仅让模型变得更聪明,你还需要找到合适的人才来解读这些模型。我们希望让这个世界与模型相互交融,使模型变得更加庞大和卓越。学习过程中需要取得一定的进展,最初在实验室的真空环境下是无法完成这些工作的。

+ +

Noam Shazeer:在2021年,我们共同创立了这家公司。我们拥有如此出色的技术,但这项技术并没有惠及很多人。想象一下,如果我是一个病人,听到你这样说,我会觉得有数百亿人他们需要完成不同的任务。这就是深度学习的意义所在,我们通过对比来提升技术。实际上,由于技术的不断发展,得益于黄仁勋的推动,我们的终极目标是帮助全世界的人们。你们必须进行测试,我们现在需要开发更快的解决方案,让数百人能够应用这些应用程序。比如最初,并不是所有人都在使用这些应用,很多人使用它们只是为了娱乐,但它们确实有效,确实在工作。

+ +

Jakob Uszkoreit:感谢。我想谈谈我们创立的生态软件体系。在2021年,我参与创立了这家公司,我们的目标是解决一些真正具有科学影响力的问题。过去,我们处理的内容相当复杂。但当我迎来第一个孩子时,我看待世界的方式发生了改变。我们希望让人类的生活变得更加便利,也希望对蛋白质的研究做出贡献。尤其是有了孩子之后,我更希望能够改变现有的医疗架构,并且希望科学技术的发展能够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产生积极影响。例如,蛋白质的结构和解构已经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但目前我们缺乏数据。我们必须基于数据做出努力,这不仅是职责,也是作为父亲的责任。

+ +
+

我喜欢你的观点,我总是对新医药设计充满兴趣,以及让计算机学习新药开发和生成的过程。如果能学习和设计新药,并且有实验室进行测试,就能确定这样的模型是否可行。

+
+ +

Llion Jones:是的,我是最后一位分享者。我们共同创立的公司叫做Sakana AI,意思是“鱼”。我们之所以用日本的“鱼”来命名公司,是因为我们像鱼群一样,自然启发了我们寻找智能的灵感。如果我们能将许多检验的元素结合起来,就会创造出复杂而美妙的事物。许多人可能不了解这个过程和内容的具体细节,但我们内部的核心哲学是“学习永远胜利”。

+ +

无论你是想解决问题,还是想学习任何内容,学习总会帮助你取得胜利。在生成式人工智能的过程中,学习内容也会帮助我们取得胜利。作为在场的研究者,我想提醒大家,我们赋予计算机的AI模型真正的意义,让它们真正帮助我们理解宇宙的奥秘。实际上,我也想告诉大家,我们即将宣布一项最新的进展,我们对此非常兴奋。虽然我们现在拥有一系列的研究成果作为基石,但我们正在经历一种变革性的发展,目前的模型管理是有组织的,它让人们真正参与进来。我们让这些模型变得更加可行,使用这些大型模型和变革性的模式,改变人们对世界和宇宙的认知方式。这是我们的目标。

+ +

Aidan Gomez:我创立公司的初衷与Noam Shazeer相似。我认为计算机正在进入一种新的模式,它正在改变现有的产品和我们的工作方式。一切都基于计算机,而且它在技术内部发生了一定的变化。我们的角色是什么?我实际上是在弥合差距、弥合鸿沟。我们可以看到不同的企业创建这样的平台,让每个企业适应并融合产品,这是直接面向用户的一种方式。这是我们推进技术的方式,我们能让技术变得更加经济、更加普及。

+ +
+

我特别欣赏的是,当Noam Shazeer显得特别平静时,你却显得非常兴奋。你们俩的个性差异真是鲜明。现在,请Lukasz Kaiser发言。

+
+ +

Lukasz Kaiser:我在OpenAI的经历非常颠覆性。公司里充满了乐趣,我们处理着大量数据进行计算,但归根结底,我的角色还是一个数据处理者。

+ +

Illiya Polosukhin:我是第一个离开的人。我坚信我们将取得重大进展,软件将改变整个世界。最直接的方式就是教会机器编写代码,让编程对每个人都变得可及。

+ +

在NEAR,我们的进展虽然有限,但我们致力于整合人类智慧,获取相关数据,比如进一步启发人们,认识到我们需要一种基础性的方法论。这种模式是基础性的进展,这种大模型在全球范围内被广泛使用,它在航天等领域有众多应用,它关乎各领域的交流与互动,实际上为我们提供了能力。随着使用的深入,我们发现它带来了更多的模型,目前并没有太多关于版权的争议。

+ +

我们现在正处于一个全新的生成式时代,这是一个崇尚创新和创新者的时代,我们希望积极参与并拥抱变化,因此我们寻求不同的方法来帮助构建一个非常酷的模型。

+ +
+

这种积极的反馈系统对我们整体经济非常有益。我们现在能够更好地设计经济。有人提问,在这个GPT模型正在训练数十亿token规模数据库的时代,下一步是什么?新的模型技术将是什么?你们想要探索什么?你们的数据来源是什么?

+
+ +

Illia Polosukhin:我们的起点是矢量和位移。我们需要真正具有经济价值的模型,人们能够对其进行评估,最终将你的技术和工具应用到实践中,从而使整个模型变得更好。

+ +
+

你如何对模型进行领域训练?最初的互动和交互模式是什么?是模型之间的交流和交互吗?还是有生成式的模型和技术?

+
+ +

Illia Polosukhin:在我们团队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技术专长。

+ +

Jakob Uszkoreit:下一步是推理。我们都认识到了推理的重要性,但很多工作目前还是由工程师手工完成的。我们实际上是在教他们以一种交互式的问答方式去回答,我们希望他们能够理解为什么在一起,一起提供强有力的推理模式。我们希望模型能够生成我们想要的内容,这样的生成方式是我们所追求的。无论是视频、文本还是3D信息,它们都应该被整合在一起。

+ +

Lukasz Kaiser:我认为,大家是否理解推理实际上来源于数据?如果我们开始进行推理,我们手头有一系列数据,我们会思考这些数据为何与众不同?然后我们会了解到各种不同的应用,其实都是基于数据推理的过程。由于计算机的能力,由于这样的系统,我们可以从那里开始进一步发展。我们可以推理出相关的内容,进行实验。

+ +

很多时候,这些都是源自数据的。我认为推理的发展非常迅速,数据模型也非常重要,而且不久的将来会有更多交互性的内容。我们还没有进行充分的培训,这不是关键内容和要素,我们需要让数据更加充实。

+ +

Noam Shazeer:设计一些数据,比如设计教学机器,可能涉及数百个、数亿个不同的代币。

+ +

Ashish Vaswani:我想提出的一点是,在这一领域,我们有很多合作伙伴,他们取得了一些里程碑式的进展。最好的自动化算法是什么?其实是将真实世界的任务分解成不同的内容。我们的模型也非常重要,它帮助我们获取数据,观察数据是否处于正确的位置。一方面,它帮助我们关注数据;另一方面,这样的数据为我们提供了优质的模型来完成抽象任务。因此,我们认为对这一进展的衡量,也是创意的一种方式,是科学发展的一种方式,也是我们自动化发展的一种方式。

+ +
+

如果没有良好的衡量体系,你就无法完成出色的工程。你们彼此之间有没有想问的问题?

+
+ +

Illia Polosukhin:没有人真正想要了解自己到底走了哪些步骤。但实际上,我们希望能够了解、探索我们到底在做什么,获取足够的数据和信息,进行合理的推理。比如,如果你有六步,但实际上你可以通过五步进行推理来跳过一步。有时候你不需要六步,有时候你需要更多步骤,那么你要如何复现这样的场景?你从Token进一步发展需要什么呢?

+ +

Lukasz Kaiser:我个人的信仰是,如何复现这样的大模型,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系统会不断进步,但从本质上讲,你需要设计一种方法。人类是善于复现的生物,在人类历史中,我们不断复现成功的场景。

+ +
+

很高兴能与各位交流,也希望你们有机会相互交流,产生难以言喻的魔法。感谢各位参与这次会议,非常感谢!

+
+ +
+ +

Ashish Vaswani:2016年加入谷歌大脑团队。2022年4月,与Niki Parmar共同创办了Adept AI,同年12月离开该公司,并共同创立了另一家人工智能初创公司Essential AI。

+ +

Niki Parmar:在谷歌大脑工作了四年,之后与Ashish Vaswani共同创立了Adept AI和Essential AI。

+ +

Jakob Uszkoreit:2008年至2021年在谷歌工作。2021年离开谷歌,并与他人共同创立Inceptive,该公司主营业务为人工智能生命科学,致力于使用神经网络和高通量实验来设计下一代RNA分子。

+ +

Illia Polosukhin:2014年加入谷歌,是八人团队中最早离开的人之一,于2017年同他人共同创立了区块链公司NEAR Protocol。

+ +

Noam Shazeer:曾于2000年至2009年间和2012年至2021年期间就职于谷歌。2021年,Shazeer离开谷歌并与前谷歌工程师Daniel De Freitas共同创立Character.AI。

+ +

Llion Jones:曾工作于Delcam、YouTube。2012年加入谷歌,担任软件工程师。后来离开谷歌,创办人工智能初创企业sakana.ai。

+ +

Lukasz Kaiser:曾任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研究员。2013年加入谷歌。2021年,他离开谷歌,成为OpenAI的研究员。

+ +

Aidan Gomez:毕业于加拿大多伦多大学,Transformer论文发表时,他还是谷歌大脑团队的实习生。他是八人团队中第二个离开谷歌的人。2019年,他与他人共同创立了Cohere。

+ +
+ +
+ +
+ + + + + +

+ Made with by Agora + +

+ + + + diff --git a/hkers.xml b/hkers.xml index b8d380bd..db6834a7 100644 --- a/hkers.xml +++ b/hkers.xml @@ -1,4 +1,4 @@ -Jekyll2024-04-24T11:03:34+08:00https://agorahub.github.io/pen0/hkers.xmlThe Republic of Agora | HkersUNITE THE PUBLIC ♢ VOL.39 © MMXXIVUphold North Korea Sanctions2024-03-26T12:00:00+08:002024-03-26T12:00:00+08:00https://agorahub.github.io/pen0/hkers/uphold-north-korea-sanctions<p><em>This paper aims to examine cryptocurrency mixers’ distinct technical, legal and regulatory dimensions and the challenges they pose to the sanctions regime. The paper provides detailed background information on North Korea’s cyber-criminal statecraft, focusing on North Korean actors’ use of mixers to launder illicitly obtained cryptocurrency.</em></p> +Jekyll2024-04-26T11:42:20+08:00https://agorahub.github.io/pen0/hkers.xmlThe Republic of Agora | HkersUNITE THE PUBLIC ♢ VOL.40 © MMXXIVUphold North Korea Sanctions2024-03-26T12:00:00+08:002024-03-26T12:00:00+08:00https://agorahub.github.io/pen0/hkers/uphold-north-korea-sanctions<p><em>This paper aims to examine cryptocurrency mixers’ distinct technical, legal and regulatory dimensions and the challenges they pose to the sanctions regime. The paper provides detailed background information on North Korea’s cyber-criminal statecraft, focusing on North Korean actors’ use of mixers to launder illicitly obtained cryptocurrency.</em></p> <excerpt /> diff --git a/hkers/index.html b/hkers/index.html index 15e0a917..fe33790f 100644 --- a/hkers/index.html +++ b/hkers/index.html @@ -10,7 +10,7 @@ HKers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60,7 +6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HKers

-
UNITE THE PUBLIC ♢ VOL.39 © MMXXIV ♢ C2
+
UNITE THE PUBLIC ♢ VOL.40 © MMXXIV ♢ C2
@@ -1442,6 +1442,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39 + VOL.38 VOL.37 diff --git a/index.html b/index.html index 1642efb5..b25b4203 100644 --- a/index.html +++ b/index.html @@ -10,7 +10,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 @@ -51,7 +51,7 @@

The Republic of Agora

-
UNITE THE PUBLIC ♢ VOL.39 © MMXXIV
+
UNITE THE PUBLIC ♢ VOL.40 © MMXXIV
@@ -64,17 +64,15 @@
UNITE THE PUBLIC ♢ VOL.39 © MMXXIV
- -
-

黑曜石自由国

- +

Transformer

+ -
沈博伦 | 2023.11.30
-

黑曜石自由国(Obsidia),是一个只存在于语言和想象中的母权制女权主义微国家(Micronation)。

+
黃仁勳等 | 2024.03.21
+

今天,我们邀请Tansformer的创造者们,来一起讨论未来生成式人工智能(GenAI)会将我们带向何方。

-
< Full Article >
+
< Full Article >
@@ -84,16 +82,17 @@
< + +
-

成为无治主义者

+

大理706青年空间编年史

-
马拉布 | 2023.12.23
-
-

“任何潜入无意识核心的女性或男性,都会自然而然地成为无治主义者。”

-
+
706青年空间 | 2024.01.30
+

2023年上半年,大理706原有运营团队整体撤离大理。2023年底租约到期后,大理706这个符号在大理存在3年后,需要离开了。

+ -
< Full Article >
+
< Full Article >
@@ -108,14 +107,14 @@
< 革命家忆・西欧初旅
+

革命家忆・归国以后

彼得·克鲁泡特金 | 1899.09.30
-

第一次国外旅行——苏黎世小住——国际工人协会——其起源——其活动——其分布——研究西欧社会主义运动——国际工人协会的日内瓦分部

+

私运违禁书报进俄国——虚无主义——虚无主义者的真诚——“到民间去”——柴可夫斯基团——政治斗争之必要——对改革之绝望——俄国青年保全沙皇的生命

-
< Full Article >
+
< Full Article >
@@ -127,6 +126,58 @@
< +
+
+

“不在餐桌上,就在菜单上”

+ + +
马屿人 | 2024.02.22
+

2月17日慕尼黑安全会议上,美国国务卿布林肯说:“…不在餐桌上,就在菜单上…”。

+ +

很多网民、尤其是中俄网民纷纷大呼:

+ +

“美帝这是赤裸裸地威胁!”

+ + +
< Full Article >
+
+ +
+ + + +
+
+

今宵舞會

+ + +
東加豆 | 2024.02.22
+

一個古老的預言,當真愛散落在兩人在特定的舞會上跳舞,永恆的愛情將會隨之而來。

+ + +
< Full Article >
+
+ +
+ + + +
+
+

咖啡簡史

+ + +
小游 | 2024.02.21
+

根據研究所述,咖啡這種植物為衣索比亞(阿比西尼亞)、阿拉伯地區的原生植物,咖啡樹的栽種也是由此地區開始擴散至其他熱帶地區。

+ + +
< Full Article >
+
+ +
+ + +

愛蝶盆菜

@@ -242,53 +293,9 @@
< -
-

道德

- - -
arandomguy | 2024.02.11
-
-

道德是對於行為與價值觀的整套規範,並描繪何為善與惡。這種描繪雖無明確起源,但有助於評判自己與他人的行動。

-
- - -
< Full Article >
-
- -
- - - -
-
-

收爐

- - -
東加豆 | 2024.02.07
-

又一個寒冷的日子,在這個城市中心,有一家名叫{聚居}的老飯店,老闆{白翁}正準備一次特別的{收爐}儀式。

- - -
< Full Article >
-
- -
- -
-
-

深度伪造的恐怖

- -
齐泽克 | 2024.02.06
-

法国讽刺作家阿尔方斯·阿莱(Alphonse Allais)曾在巴黎街头指着一位衣着得体的女人惊恐地大叫:“瞧瞧她!多不要脸啊,在衣服下面,她什么也没穿。”

- - -
< Full Article >
-
- -
@@ -1011,6 +1018,8 @@

The Republic of Agora

Discussion
+ VOL.39 + VOL.38 VOL.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