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了二十几年英文,接触到的学生算是不少了。常有学生问我是国外哪所大学毕业 的。听到我回答从来没有出国念过书,往往会十分讶异,接着就追问我英文是怎么学的。其实学英文只要方向正确,并不一定得出国才能学好。读者有兴趣看这本语法书,应该是想把英文学好。在此提供我个人的经验供读者参考,或许能帮读者节省一点时间,少走些冤枉路。
我是进了初中才开始接触到英文。初一的班导师是英文老师,他叫我们要勤查字典,我也就乖乖地查了三年字典,背了些单词,也生呑活剥地记了些语法规则。在那种年纪,记忆力好,理解力差,也不会想去把语法弄懂,背起来就算了!
高中读的是新竹中学,高一的班导师也是英文老师,他要我们开始使用英英字典,于是我就查了三年英英字典。这在高中阶段我觉得是不错的训练,可以避免在两种完全不同语系的单词间硬套,同时也可以训练阅读,以及培养用英文思考的习惯。
当时我们用的语法书是汤廷池老师编的,对我的帮助很大。汤老师是新竹中学的学 长,也在竹中任教过,我进竹中时他已离开了,不过我一直自认为是汤老师的学生,因为他的语法书可以说是我英文观念的启蒙。那套语法书整个是用英文写的,系统严密、深入浅出,解决了我对语法的许多疑惑,也建立了一套完整的语法观念。一本好的语法书,对学英文的人有多么大的帮助!汤老师那套语法书就是这样的好书。只不过完全用英文写成,要自习不大容易。此后我再也没有看过一本够好的语法书。虽然书店里有上百本,可是都抄来抄去,写的人大概也不懂那些「规则」的道理何在。这种语法对一个心智发育成熟、有理解需求的学习者实在没有多大帮助。所以我才会想要写一本偏重理解、能够自习的语法书。
大学我念的是师大英语系,大一班导师当然也是英文老师。他要我们丢开字典、大量阅读,要有一个晚上看完一本小说的能力。我一听正中下怀。查了六年字典,我仍然视查字典为苦差事,可是不查又不放心。现在有老师说可以不查字典,眞是深获我心。另外,我选择读英文系的原因,主要就是我爱看小说。读英文系,看小说就是我的功课,那是多美的事,而且又不必查字典!
大学四年,我看了不少书。我们用的英国文学史和美国文学史,和美国大学英文系用的是同样的版本,两本加起来有几千页。包括中古英文,有从古到今、各式各样的文学作品精华。老师上课的时候只是蜻蜓点水,有些部分完全不提,有些只能作些背景介绍,最多是节选一些段落出来讲讲。我当时有颇强的沙文主义偏见,对盛行的留学风很不以为然,认为中国人为什么非要到外国念书不可?所以我打定主意在国内念研究所。而研究所考试的专业科目主要就是英史与美史,所以我不管老师上课时怎么跳,晚上一定把书本逐字逐句看完。当然有看不懂的,也有不认识的字。不过我是以「看完」为目的,不懂也就算了。除了课本,另有一些重要的典籍与作品,像是圣经、希腊罗马神话与经典小说等等,我都到图书馆去借来看。好在这些东西都是经过时间试炼的名作,不必勉强自己,看下去自然会欲罢不能。看这些东西,感官刺激虽不如看电影,可是它比电影多一层想像的空间,韵味无穷,是电影无法企及的。就这样,我轻松愉快地念完了大学。
研究所我读的是台大外文研究所。考研究所之前我先教了一年高中——那是师大公费 生的义务实习,教完才有考研究所的资格。这一年中我几乎没有时间准备考试,只是到时候拿枝笔就进考场了。台大外文研究所笔试的满分是六百分,考试结果我以第一名录取,分数是五百多分,第二名录取者是三百多分——跟我的分数差了接近两百分,我自己也吓了一跳。我想这是我「不求甚解」式读书方法见到效果了。
念研究所时値得一提的是学位考试(Comprehensive)。当时我选的两张书单分别是十九世纪英国文学与二十世纪英国文学。书单上分成小说、戏剧、诗歌、散文、文学批评等五类。光讲小说的部分,两张加在一起有四十五本,每本平均是三、四百页。我记得当时是花了两个月的时间把这四十五本小说全部看完——扣掉出去玩的日子,大概一个晚上要看一本。这一段时间的密集阅读对我的英文能力有「很大」的帮助。小说是最优美丰富的文字,戏剧用的是口语(不过十九世纪的口语和现在颇不相同),诗歌是最浓缩的语言,散文比较平易近人,文学批评则是非常学术化的文体。这些东西看了一堆下来,大概各式各样的英文都可以应付了。
研究所毕业后,在元培医专、新竹科学园区实验中学教了一阵子的书,又回到台北,进入淡江英文系任教,并就近去读淡江的美国研究所博士班。在美研所所学,与其说对英文有什么帮助,不如说是进一步了解了美国的社会、政治、文化背景。话说回来,要眞正懂一个语言,不了解那个国家和人民的话是办不到的,这一方面也就是我读美研所的收获。
到现在我教过的学校包括国中、高中、专科、大学,补习班有 YMCA、留学补习班等等。现在还在我女儿读的鄕下小学自告奋勇,每周三天,利用早自习时间去教小孩子英文——这是我做过最有挑战性的工作!
教学的经验给我的帮助也很大。在从前教托福、GRE、GMAT 这些留学英文测验时,开始接触到字源分析,了解到英文单词的构成,也体认到字源分析是学习单词效果宏大的工具《TIME中文解读版》「资讯播报员」单元中的字源分析以及 TIME Studies《学习时代》中的「字源大挪移」这两个单元,就是这段教学经验的产物。这本《语法俱乐部》,整理出我从大量阅读中观察、归纳出来的心得,以及我个人架构出来的语法句型系统。它偏重理解,预先设想学习者可能有的疑惑,也针对最常犯的错误加以解说,这些都是我教英文二十多年经验的累积。
同时,为了教学所需,我以在师大学的教材教法为基础,再去阅读新的 ESL/EFL 教学理论,发现我误打误撞的那套「不求甚解」式阅读,竟然就是五种教学法之中最适合国内学习者需求的「阅请法」 (the Reading Approach)。这种方法不需要外在有英语环境,只要找来适合自己程度的英文文章,由浅入深阅读下去,常见的英文单词与常用的语法句型自然会大量出现,从上下文中就可以学会新的单词与用法,不需借助字典。有字源分析的工具当然会更好。冷僻的单词去查也没用——因为不是常常看得到,查了也背不起来。更重要的是,摆脱了字典的累赘,你就会发现阅读的乐趣,让你爱读的文章来牵引你,不必有丝毫勉强,自然能持续下去,每天都有进步。我的托福考了满分 677 分,GRE 语文部分拿到 720 分(在以美国大学毕业生为主的全世界考生中名列前3% ),可以证明「阅读法」效果宏大。
读到一个程度,累积了足够的 input,就会有 output 出来——可以拿起笔来写了。不过,写的要求比读的要求高出很多,没有好的语法句型观念是写不出好文章的。语法倶乐部、缪司作文班此时就是你的好朋友。
我学英文的经验,还有一个挑战要提—— TIME。从前我只是偶尔看一下 TIME,一九八〇年代我开始在补习班讲授 TIME。这时候不是看看就算了,而是要完全弄懂才能去教。细看之下我发现我的英文还是有盲点我是受正统英文系教育出身,学院派的英文、老旧的英文看得很多,眞正今天用的英文接触得还不够,而TIME喜欢创新,玩文字花样,同时新闻体的英文讲究简洁,文字高度精简,和慢条斯理的十九世纪英文大不相同。另外,Time的内容无所不包,典故、影射、双关语等大量使用。古典的典故还难不倒我,一些当今人物,尤其是美国人才熟悉、外人无从接触的人物,用在典故、影射中就会无法意会。
一九九五年七月我开始参与《TIME中文解读版》的筹备工作,到现在接近三年的时间,仔细阅读、翻译、评注了大量的 TIME 文章,也审阅了大批译稿,其间不断要查资料、打电话、上网找答案,社里也聘了美籍顾问帮忙,这一段时间最大的收获应是更深入了解美国社会文化、国际局势,也丰富了各方面的知识背景,同时 TIME 的文体也对我的英文写作风格产生了影响,让我更趋于精简,用字比较精准,句型也更有变化。
英文只是个工具,但是这个工具的学习可以说是永无止境。现代英文教学法中的the General Approach主张学习者应认清自己的学习风格,该怎么学是因人而异,要选择最适合自己学习风格的方法。我学习英文的经验也许不是每个人都适合,不过我觉得,好逸恶劳是大部分人的通病。如果你曾痛下决心把英文学好,却半途而废,不能持之以恒,那么我这套懒人的方法可能也适合你。只要找你爱看的书来,不必查字典,不求甚解,知道大概在说什么,能维持你阅读的兴趣就好了。或者找简单点的东西来看,或者找《TIME 中文解读版》这类有深度、优美的文字来看,利用翻译、注解等等来了解文章在说什么就够了。这样你自然能持续阅读下去,在不知不觉中吸收有意义的input。只是茶余饭后看看闲书,没有丝毫勉强,假以时日你的英文就有进步。
字源分析是你征服单词的最佳工具,《语法倶乐部》是你理解句型最好的帮助。祝你阅读愉快。
《TIME 中文解读版》总主笔 旋元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