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Latest commit

 

History

History
325 lines (198 loc) · 15.1 KB

README.md

File metadata and controls

325 lines (198 loc) · 15.1 KB

线上

由于使用Element框架实现前端,并没有做移动端适配,所以建议PC端观看。

线上地址:itc

项目地址:GITHUB

star

由于作者阿里云域名正在备案,当前小伙伴只能通过ip地址进行访问,后续备案通过后,会替换成域名访问形式。

建议参考本文最后教程,将项目克隆到本地启动(不需要任何阿里云系列产品即可本地启动),配合该篇文章进行阅读

效果图

注册

注册


登陆

登陆


首页

首页


编辑

编辑

背景

最近想学习下koa框架,于是便从网上找了一些资料,在大致了解了koa框架的基本用法后,想要自己做点什么东西出来。

在掘金平台找到一篇文章,是一个前端用vue,后端用koa,数据库用mongodb实现的简单留言功能。看似简单,在阅读完代码后,发现有很多东西,之前还是没有接触过的。比如说后台生成验证码、token、密码加密等

于是我也仿着实现了一个简单的注册登陆模块,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基本上整个前后端交互的细节都有涉猎,同时也将自己的作品上传至阿里云服务器,是非常适合新手学习和了解整个前后端交互的一套技术体系。

这里假如你把整个项目弄明白了,那么你将会有以下收获:

  • 可以部署自己的服务,让别人通过网址访问你的网站
  • 知道整个前后端交互的一套流程
  • 前端经常拿到的token是如何生成的
  • 会考虑如何去逐步从各方面优化你的应用
  • 会知道原来前端真的只是冰山一角,对前端有了重新的认知
  • 拥有了想要成为全栈工程师的梦想

主要包含以下模块

  • 注册
  • 登陆
  • 首页
  • 编辑页

细节包含

  • CURD增删改查
  • 前端校验
  • 上传用户头像
  • 阿里云oss上传图片
  • token鉴权
  • 模糊搜索
  • 排序
  • 分页
  • xss内容过滤
  • 请求/响应拦截
  • ...

主要技术栈

前端

vue vue-cli3 webpack4 axios vue-router vuex

后台

koa-generator koa2 ali-oss gd-bmp jsonwebtoken koa/multer

数据库

mongodb

服务器相关

nginx pm2 阿里云服务器 域名 oss对象存储

简单画了个流程图

前言

本篇文章,主要围绕整个开发和部署过程中的一些疑难点展开,具体的代码逻辑,个人建议,还是把代码拉下来跑起来,深度阅读几遍来的实在。

我认为这里面最值得学习的应是思路,不要在意一些细节,比如:

  • 我用的数据库是mongodb,因为之前了解过,觉得合适自己,容易上手,如果你喜欢mysql,你大可以自己替换
  • 我用的前端框架是element,如果你感到身体不适,习惯于用Ant Design又或是手写样式,你大可以自己折腾
  • ...

变通,乃开发者应具备的不二神器。

当然,想要通读完代码或者是自己动手实现一个轮子,你需要具备以下基本知识

  • Vue(vue-cli、vuex、vue-router、element、Axios...)
  • Koa(路由、中间件...)
  • Mongodb(数据库增删改查...)
  • ES6语法(promise、async、await...)
  • ...

具备了以上知识点,你能做到的,仅是在本地实现自己的轮子。如果想要最终部署在网上,让大家可以看到你的作品,参与进来,你可能还需要准备以下干粮

  • 域名
  • 服务器
  • OSS对象存储
  • nginx基本操作要领
  • pm2基本操作要领
  • ...

下面主要从前端、后端、数据库、线上部署四个方面做一些阐述

前端

使用vue-cli3脚手架生成前端骨架,后端骨架使用koa-generator生成

这里我为了节省开发成本,用了element框架,考虑到性能问题,我使用了element提供的按需引入方式,引入需要的组件。

为了能够在用户登陆后,以及整个流程中方便获取用户的相关信息,使用vuex全局注册单例对象store。

方便实现请求后台功能,以及请求拦截、响应拦截,使用Axios提供的实例方法

...

交互细节

  • 路由跳转根据页面是否需要权限以及是否已登陆做判断
  • 路由带有redirect重定向字段时,用户登陆后,自动跳转到之前的页面
  • 登陆、注册页面对用户输入内容做校验,比如用户名、密码的格式、长度等(考虑到后期数据库能力)
  • 上传图片大小、个数、格式做限制,将图片上传至阿里云对象存储oss(如果本地启动的话,不需要阿里云对象存储即可
  • 登陆用户仅可以操作自己之前发过的帖子,其他用户的内容,仅具有查看权限
  • 根据访问每条记录的详情次数,生成每条记录的热门程度,方便用户筛选
  • 用户登陆后,将用户的token存在前端(store、localStorage),每次调用后台接口,都会经过token验证这一层,如果token已过期,需要引导用户重定向到登陆页,这里token存储一份在localStorage下,目的是为了用户关闭页面后,再次访问时,如果token没有过期,直接可以进入对应的页面
  • 页面涉及到操作后台数据的,比如点击按钮执行对应请求,阻止按钮重复点击动作
  • 对于一些不会变动的库文件,比如vue、vue-router、vuex、axios等,通过webpack的externals配置项,可以在生产环境配合使用稳定的cdn提供服务,便于利用缓存机制,提升性能和交互体验
  • ...

备注:这里关于图片上传,我最早的实现方式是将图片存储在nginx服务器上,然后将地址返回给前端,后来考虑到服务器性能问题,改用ali-oss上传图片,可以更好的利用缓存机制,提高用户体验

后端

后台框架使用既成的koa框架实现。这里我想说下,去年用express框架写过一个express+mongodb+vue实现增删改查-全栈之路,这次使用koa后,个人感觉在使用上并没有特别大的差异,大致就是一些api变化了,精简了整个框架,同时基于async/await语法糖可以更好地开发中间件。对于这些后台框架,如果你不是有志于成为领域佼佼者,我觉得,作为前端,知道它是干嘛的,以及怎么用的,就可以了。

交互细节

  • 通过mongoose中间件对象模型工具实现数据库连接,以及Schema创建
  • 验证码通过gd-bmp实现,再用jsonwebtoken(jwt)根据一定规则,生成token后,一并存储在数据库中,用户登陆或者注册时,先判断验证码是否存在数据库中,再进行其他动作
  • 封装check_token中间件,每次收到前端请求时,判断请求头里面的token是否过期,进而执行后续动作
  • 使用@koa/multer实现前端上传图片,存储到server文件夹下,再用ali-oss上传图片到阿里云
  • ...

备注:后台知识于前端而言,比较生涩隐晦,建议自己遇到不了解的,自行前往了解

数据库

数据库的话,这里我用的是Mongodb,推荐使用homebrew一键安装, 同时为了方便后续操作和查看数据库,建议下载一个Robo 3T GUI图形工具。 剩下的我觉得需要了解的就是Mongodb的数据库增删改查API

重点

到这里,本地开发基本没有问题了。换句话说,你可以在本地访问你的前端服务,调用后台接口,进行本地数据库的增删改查了。

但是我想你既然读到了这里,肯定是不满足于仅在自己的机器上折腾,你更加感兴趣的是如何将自己的项目部署在服务器上,让其他小伙伴也可以看到你的作品。更多细节请参考阿里云服务器部署web项目全过程

接下来为了防止大家头皮发麻,我会用最朴素的言语,为你揭开神秘的面纱。

准备工作

服务器

你想让人家看到你的作品,那你是不是需要准备自己的一台服务器,所以你需要先去阿里云买个服务器,至于服务器的标准,决定于你钱包里的毛爷爷

买了服务器之后,最直观的感受是,你只是拿到了一串数字(ip地址)

// 阿里云服务器ip地址
123.56.119.218

域名

别人访问你的服务器,也只能通过ip地址访问,你绝不甘心于此,数字谁能记住?于是乎,你还需要去阿里云上面买个域名 ,再通过域名解析,将你的域名指向你的ip地址,这样,别人就可以更从容的记住你的站点

// 小伙伴们通过访问域名,进入你的网站,而不是使用一串数字访问
www.xxx.com -> 123.56.119.218

备案

有了域名和服务器后,为了证明你未来网站的合法性,你还需要去备案域名网站,周期大概20天左右。只有备案通过后,别人才可以通过域名访问你的网站,否则,只能通过ip地址进行访问。

在等待域名备案成功的这段时间,你要做的事情还有不少,同时也注定着蛋疼(踩坑)

上传文件至服务器

通过命令行ssh root@xxx 方式连接服务器,其中xxx为你的服务器ip地址, 进行相关依赖的安装。这里包括但不限于mongodb、nginx、pm2、node、git等,说白了,就是要在服务器环境上搭建类似于你的本地环境,在安装的时候,最好注意下相关的版本,为了避免出现兼容问题,你可以看下你本地的版本,对应下载即可。

这里我不想做过多描述,因为本人搭建的时候,也是踩了好多坑,建议新人都踩一遍,遇到不会的,网上找教程,你遇到的坑,前人都趟过了。只有自己多踩坑,才能记忆深刻。

当这些工作都准备完毕后,你需要一个工具,可以将你本地的代码,传输到服务器上,这里推荐大家使用FileZilla,方便、快速。比如说我本地开发完后,执行npm run build后,生成的dist目录内的文件和server文件夹,全部通过FileZilla上传到/home目录下的www文件夹下,www这个目录是你自己创建的,你可以任意取名字,但是这里的路径,跟后面需要配置的nginx静态资源目录路径root有一定的关系。

centos

服务器安装PM2

到这里,基本上所有的准备工作已经就绪,你只需要通过命令行进入服务器上存放后台代码的server文件夹,用pm2启动后台程序即可。关于pm2,你可以阅读PM2入门

假如你的server文件夹放在/home/www下,你只需要执行以下几步

1.cd /home/www/server
2.pm2 start bin/www --name xxx (这里的xxx是你为你启动的服务起个名字)

关于pm2的相关命令,可以使用pm2 examples查看示例

服务器安装Nginx

首先,你要知道我们的静态资源和后台服务代码都存在nginx服务器的一个目录下

在通过域名解析后,当我们通过域名访问前端静态资源时,会指向你之前在nginx.conf文件里面的root目录,同时会访问你的默认首页index.html

这时,前端已经就绪了,但是因为后台程序是启动在服务器的本地3010端口上,如果直接访问,会存在跨域的问题,这个时候,nginx的主要作用之一反向代理就起作用了

// nginx.conf配置文件

server {
    listen 80; // 默认端口
    server_name 123.56.119.218; // 域名,当你访问这个域名时,会直接去找/home/www目录下的index.html文件
    root   /home/www; // 根目录
    index  index.html index.htm index.php; // 默认首页
    
    // 反向代理
    location /api/ { // 前端访问api下的接口时,会代理到proxy_pass指向的地址
        proxy_set_header X-Real-IP $remote_addr;
        proxy_set_header Host $http_host;
        proxy_pass http://127.0.0.1:3100; // 反向代理,用户访问api接口时,指向本地服务3100端口
    }
}

提示: 每次修改完nginx.conf配置文件,都需要执行以下命令,重新启动nginx服务器

重启nginx服务器步骤

1.  cd /usr/local/nginx/sbin
2.  ./nginx -s reload

本地启动

首先你本地要全局安装了mongodb、node、npm、robo3T等相关工具,本地启动mongodb

1.git clone https://github.com/weirui88888/itc.git 把项目克隆到本地

2.cnpm install // 项目根目录安装前端项目依赖

3.cnpm install // server目录下安装后端项目依赖

4.在根目录下启动前端程序

    npm run serve
    
5.在server目录下启动后端程序

    npm run start

6.访问localhost:8080即可看到成果

如果开通了阿里云OSS对象存储,想要将图片上传至阿里云对象存储的话,请参考server/controller/record.js文件中的详细注释

最后

在整个搭建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但是正是这些问题,会让我们成长,也认识到自己的微不足道,同时也鞭策着我们不断前行,愈战愈勇。这里也要感谢licy97love这位同学,在部署服务器过程中给予我的帮助和指导。

这是我第一次写一个完整的前后端应用并部署服务器,所以难免程序中,会存在一些瑕疵,望包含。同时如果有一些疑惑点或者是建议,可以提issue,也可以发邮件call我。

线上地址:itc

项目地址:GITHUB

欢迎starfork,谢谢!

写在文章的最后,如果这篇文章,给你启示或是成长,请为我点亮一颗小红心。程序员,码字不易,谢谢

star

参考

VUE+KOA+MONGODB小练习

centos云服务器系统下vuecli+koa实现前后端分离项目的部署

PM2入门

Mongo API

前端想要了解的Nginx

Nginx与前端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