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Latest commit

 

History

History
215 lines (166 loc) · 9.75 KB

42_21_goroutine.md

File metadata and controls

215 lines (166 loc) · 9.75 KB

《Go语言四十二章经》第二十一章 协程(goroutine)

作者:李骁

Concurrency is about dealing with lots of things at once.
Parallelism is about doing lots of things at once.

并发: 指的是程序的逻辑结构。如果程序代码结构中的某些函数逻辑上可以同时运行,但物理上未必会同时运行。
并行: 并行是指程序的运行状态。并行则指的就是在物理层面也就是使用了不同CPU在执行不同或者相同的任务。

21.1 并发

并发是在同一时间处理(dealing with)多件事情。并行是在同一时间做(doing)多件事情。并发的目的在于把当个 CPU 的利用率使用到最高。并行则需要多核 CPU 的支持。

Go 语言在语言层面上支持了并发,goroutine是Go语言提供的一种用户态线程,有时我们也称之为协程。所谓的协程,某种程度上也可以叫做轻量线程,它不由os而由应用程序创建和管理,因此使用开销较低(一般为4K)。我们可以创建很多的goroutine,并且它们跑在同一个内核线程之上的时候,就需要一个调度器来维护这些goroutine,确保所有的goroutine都能使用cpu,并且是尽可能公平地使用cpu资源。

调度器的主要有4个重要部分,分别是M、G、P、Sched,前三个定义在runtime.h中,Sched定义在proc.c中。

  • M (work thread) 代表了系统线程OS Thread,由操作系统管理。

  • P (processor) 衔接M和G的调度上下文,它负责将等待执行的G与M对接。P的数量可以通过GOMAXPROCS()来设置,它其实也就代表了真正的并发度,即有多少个goroutine可以同时运行。

  • G (goroutine) goroutine的实体,包括了调用栈,重要的调度信息,例如channel等。

在操作系统的OS Thread和编程语言的User Thread之间,实际上存在3种线程对应模型,也就是:1:1,1:N,M:N。

N:1 多个(N)用户线程始终在一个内核线程上跑,context上下文切换很快,但是无法真正的利用多核。 1:1 一个用户线程就只在一个内核线程上跑,这时可以利用多核,但是上下文切换很慢,切换效率很低。 M:N 多个goroutine在多个内核线程上跑,这个可以集齐上面两者的优势,但是无疑增加了调度的难度。

M:N 综合两种方式(N:1,1:1)的优势。多个 goroutines 可以在多个 OS threads 上处理。既能快速切换上下文,也能利用多核的优势,而Go正是选择这种实现方式。

Go 语言中的goroutine是运行在多核CPU中的(通过runtime.GOMAXPROCS(1)设定CPU核数)。 实际中运行的CPU核数未必会和实际物理CPU数相吻合。

每个goroutine都会被一个特定的P(某个CPU)选定维护,而M(物理计算资源)每次挑选一个有效P,然后执行P中的goroutine。

每个P会将自己所维护的goroutine放到一个G队列中,其中就包括了goroutine堆栈信息,是否可执行信息等等。

默认情况下,P的数量与实际物理CPU的数量相等。当我们通过循环来创建goroutine时,goroutine会被分配到不同的G队列中。 而M的数量又不是唯一的,当M随机挑选P时,也就等同随机挑选了goroutine。

所以,当我们碰到多个goroutine的执行顺序不是我们想象的顺序时就可以理解了,因为goroutine进入P管理的队列G是带有随机性的。

P的数量由runtime.GOMAXPROCS(1)所设定,通常来说它是和内核数对应,例如在4Core的服务器上会启动4个线程。G会有很多个,每个P会将goroutine从一个就绪的队列中做Pop操作,为了减小锁的竞争,通常情况下每个P会负责一个队列。

runtime.NumCPU()        // 返回当前CPU内核数
runtime.GOMAXPROCS(2)  // 设置运行时最大可执行CPU数
runtime.NumGoroutine() // 当前正在运行的goroutine 数

P维护着这个队列(称之为runqueue),Go语言里,启动一个goroutine很容易:go function 就行,所以每有一个go语句被执行,runqueue队列就在其末尾加入一个goroutine,在下一个调度点,就从runqueue中取出一个goroutine执行。

假如有两个M,即两个OS Thread线程,分别对应一个P,每一个P调度一个G队列。如此一来,就组成的goroutine运行时的基本结构:

  • 当有一个M返回时,它必须尝试取得一个P来运行goroutine,一般情况下,它会从其他的OS Thread线程那里窃取一个P过来,如果没有拿到,它就把goroutine放在一个global runqueue里,然后自己进入线程缓存里。

  • 如果某个P所分配的任务G很快就执行完了,这会导致多个队列存在不平衡,会从其他队列中截取一部分goroutine到P上进行调度。一般来说,如果P从其他的P那里要取任务的话,一般就取run queue的一半,这就确保了每个OS线程都能充分的使用。

  • 当一个OS Thread线程被阻塞时,P可以转而投奔另一个OS线程。

下面是G、 M、 P的具体结构,这不是Go代码:

struct  G
{
    uintptr stackguard0;// 用于栈保护,但可以设置为StackPreempt,用于实现抢占式调度
    uintptr stackbase;  // 栈顶
    Gobuf   sched;      // 执行上下文,G的暂停执行和恢复执行,都依靠它
    uintptr stackguard; // 跟stackguard0一样,但它不会被设置为StackPreempt
    uintptr stack0;     // 栈底
    uintptr stacksize;  // 栈的大小
    int16   status;     // G的六个状态
    int64   goid;       // G的标识id
    int8*   waitreason; // 当status==Gwaiting有用,等待的原因,可能是调用time.Sleep之类
    G*  schedlink;      // 指向链表的下一个G
    uintptr gopc;       // 创建此goroutine的Go语句的程序计数器PC,通过PC可以获得具体的函数和代码行数
};
struct P
{
    Lock;       // plan9 C的扩展语法,相当于Lock lock;
    int32   id;  // P的标识id
    uint32  status;     // P的四个状态
    P*  link;       // 指向链表的下一个P
    M*  m;      // 它当前绑定的M,Pidle状态下,该值为nil
    MCache* mcache; // 内存池
    // Grunnable状态的G队列
    uint32  runqhead;
    uint32  runqtail;
    G*  runq[256];
    // Gdead状态的G链表(通过G的schedlink)
    // gfreecnt是链表上节点的个数
    G*  gfree;
    int32   gfreecnt;
};
struct  M
{
    G*  g0;     // M默认执行G
    void    (*mstartfn)(void);  // OS线程执行的函数指针
    G*  curg;       // 当前运行的G
    P*  p;      // 当前关联的P,要是当前不执行G,可以为nil
    P*  nextp;  // 即将要关联的P
    int32   id; // M的标识id
    M*  alllink;    // 加到allm,使其不被垃圾回收(GC)
    M*  schedlink;  // 指向链表的下一个M
};

我们可以运行下面代码体验下Go语言中通过设定runtime.GOMAXPROCS(2) ,也即手动指定CPU运行的核数,来体验多核CPU在并发处理时的威力。不得不提,递归函数的计算很费CPU和内存,运行时可以根据电脑配置修改循环或递归数量。

package main

import (
	"fmt"
	"runtime"
	"sync"
	"time"
)

var quit chan int = make(chan int)

func loop() {
	for i := 0; i < 1000; i++ {
		Factorial(uint64(1000))
	}
	quit <- 1
}
func Factorial(n uint64) (result uint64) {
	if n > 0 {
		result = n * Factorial(n-1)
		return result
	}
	return 1
}

var wg1, wg2 sync.WaitGroup

func main() {
	fmt.Println("1:", time.Now())
	fmt.Println(runtime.NumCPU()) // 默认CPU核数
	a := 5000
	for i := 1; i <= a; i++ {
		wg1.Add(1)
		go loop()
	}

	for i := 0; i < a; i++ {
		select {
		case <-quit:
			wg1.Done()
		}
	}
	fmt.Println("2:", time.Now())
	wg1.Wait()

	fmt.Println("3:", time.Now())
	runtime.GOMAXPROCS(2) // 设置执行使用的核数
	a = 5000
	for i := 1; i <= a; i++ {
		wg2.Add(1)
		go loop()
	}

	for i := 0; i < a; i++ {
		select {
		case <-quit:
			wg2.Done()
		}
	}

	fmt.Println("4:", time.Now())
	wg2.Wait()
	fmt.Println("5:", time.Now())
}

我的测试电脑CPU默认是4核,对比手动设置CPU在2核时的运行耗时,4核耗时约8秒,2核约14秒,当然这是一种比较理想化的测试,因为阶乘很快导致unit64为0,所以这个测试并不严谨,但从中我们仍然可以体验到Go语言在处理并发(cpu)时代码之简单,控制之方便。

在实际中运行速度延缓可能不一定仅仅是由于CPU的竞争,可能还有内存或者I/O的原因导致的,我们需要根据情况仔细分析。

最后,runtime.Gosched()用于让出CPU时间片,让出当前goroutine的执行权限,调度器安排其他等待的任务运行,并在下次某个时候从该位置恢复执行。

21.2 goroutine

在Go语言中,协程(goroutine)的使用很简单,直接在函数(代码块)前加上关键字 go 即可。go关键字就是用来创建一个协程(goroutine)的,后面的代码块就是这个协程(goroutine)需要执行的代码逻辑。

package main

import (
	"fmt"
	"time"
)

func main() {
	for i := 1; i < 10; i++ {
		go func(i int) {
			fmt.Println(i)
		}(i)
	}
	// 暂停一会,保证打印全部结束
	time.Sleep(1e9)
}

time.Sleep(1e9)让主程序不会马上退出,以便让协程(goroutine)运行完成,避免主程序退出时协程(goroutine)未处理完成甚至没有开始运行。

有关于协程(goroutine)之间的通信以及协程(goroutine)与主线程的控制以及多个协程(goroutine)的管理和控制,我们后续通过channel、context以及锁来进一步说明。

本书《Go语言四十二章经》内容在github上同步地址:https://github.com/ffhelicopter/Go42 本书《Go语言四十二章经》内容在简书同步地址: https://www.jianshu.com/nb/29056963

虽然本书中例子都经过实际运行,但难免出现错误和不足之处,烦请您指出;如有建议也欢迎交流。 联系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