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 林莹
学号: 202213093045
沉默螺旋理论是政治学者伊丽莎白·诺艾尔-诺依曼提出的一种政治学和大众传播理论。它指出,个人对公众舆论分布的看法会影响该人表达自己意见的意愿,进而影响他人的看法,并最终影响他人表达意见的意愿。主要论点是人们通过社会互动影响彼此表达意见的意愿。
根据沉默螺旋理论,当个人注意到他们的个人意见在整个群体中被共享时,他们会更加自信和外向。但是,如果个人注意到他们的观点不受群体欢迎,他们将更倾向于保留并保持沉默。换句话说,从个体的角度来看,“不孤立自己比(宣扬)自己的判断更重要”,这意味着他对群体中其他人如何看待自身的看法,比其意见或观点被听取的需求更重要。
- 社会将用孤立的方式来威胁那些与大多数人不一致的人,对孤立的恐惧不可抗拒。
- 对孤立的恐惧导致个人在任何时候都会试图评估舆论气候。
- 公众的行为会受到民意评估的影响。
第一个假设认为社会拥有一定的权力,会用孤立的方式威胁那些不和多数人保持一致的人。 第二个假设提出,人们在不断地评估意见气候,个体会从两个来源获得关于民意的信息:个人观察和媒体。个人观察会使用一种称之为准统计官能的能力,若多数人发生错误的观察则称为多数无知。
第三个假设是公众的行为受到他们对民意评估的影响。公众要么大胆说出自己的观点,要么保持沉默。
事件回顾
5月30日,有家长发帖举报广州某小学班主任明知其女儿患有哮喘,还罚其跑了10圈操场,6岁的孩子因此出现吐血、手抖、高烧十几天的症状。该家长还展示了孩子吐在校服上的大片“血迹”,画面十分恐怖。之后警方证实,体罚吐血、凌晨2时被老师威胁殴打、送老师6万元等情节,系该家长为扩大影响而故意编造的谎言。
事件分析
帖子刚曝光时,血迹斑斑的校服及令人发指的文字描述迅速引发众网友的愤怒,一时间,网上对体罚孩子的老师的指责、声讨形成了“优势意见”,大家一边倒地同情“受害者”,指责老师,与之相反的意见则倾向于保持沉默,第一轮“沉默的螺旋” 形成。
当警方公布的消息使事件真相发生反转后,舆论迅速倒戈,对该家长捏造事实的指责形成新一轮“优势意见”,沉默的螺旋再次形成。
反沉默螺旋理论与沉默螺旋理论相对。沉默螺旋是指由于害怕孤立,个体发表意见之前会看大多数人的意见,发现自己和大多数人意见不同时选择沉默;反沉默旋是指少数个体不选择沉默,而是对抗大多数,甚至分庭抗礼、扭转局势。
1974年,德国学者伊丽莎白·诺尔-诺依曼首次提出“沉默的螺旋”理论。在对舆论与大众传播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后,她认为,大众媒体(特别是主流媒体)在影响公众意见、增强社会集体凝聚力等方面有强大的效果,她把舆论生成中起重要作用的因素称为“沉默的螺旋”。在新媒体环境下,传统意义上的“传者-受者”单向信息传播模式正发生根本性变化,个体感知、舆论形成等发生了颠覆性的改变。
如今,新媒体带来的碎片化、情绪化的意见流正在逐渐分化大众媒体意见螺旋的指向,个体和社群对大众媒体的抵抗性认同在增加,形成了另一支螺旋。这就是沉默的双螺旋。
维度 | 沉默的螺旋 | 反沉默的螺旋 | 沉默双螺旋 |
---|---|---|---|
核心理念 | 少数派因孤立恐惧而沉默 | 少数派通过勇敢发声对抗主流 | 线上与线下舆论互动影响 |
主流与少数关系 | 主流压制少数 | 少数派抵抗主流 | 线上舆论可能与线下主流相悖 |
社会影响 | 主流声音越来越强,少数越来越沉默 | 少数派声音逐渐扩大影响力 | 线上言论能挑战线下主流舆论 |
典型场景 | 大众媒体传播主流观点 | 社交媒体助力少数派发声 | 社交媒体与线下新闻互动传播 |
学者Noelle-Neumann在历次的选举研究中发现,人类有观察环境中意见分配状况的能力,称为“准统计官能”。当人长久处在媒体讯息之下,久而久之自然会具备一种准统计官能,也就是感知外在氛围的能力,能够察觉媒体所呈现的主流意见,并且这些意见会转化为个人对于社会主要价值的认知。不过前提是,阅听人必须处在长时间的媒体渗透,也就是媒体讯息的暴露下,且个体间缺乏有效沟通,才会影响到态度层次,进而改变行为。
人们“把带有自己倾向的感知与媒体过滤过的感知混合为一个结论无形的整体感觉,他们觉得这个判断来自自己的思考和经验”。人们通常会高估自己估计意见的能力,这种对多数人意见的错误观察,就称为“多数的无知”。在沉默的螺旋中,多数的无知指的是,即使个人对于某种意见持不赞成的态度,如果大众传播对这种意见持赞成态度的话,个人会错误的以为这种赞成态度是大多数人的意见。
“在沉默的螺旋旋转过程中无视孤立的威胁的人”,被称为中坚分子。他们是一群愿意为自己的公开言论付出代价的人,这些特立独行的人通常与主流意见有所冲突。Noelle-Neumann表示,当某个意见被多数人赞成,以至于成为常识的时候,中坚分子成为最愿意公开发表意见的人,可能会导致沉默的螺旋的倒转。
沉默的螺旋理论由伊丽莎白·诺依曼提出,解释人们在面对与主流意见不符时,因害怕被孤立而选择沉默,从而强化了主流意见的力量。与之相对,反沉默的螺旋理论指出,少数派通过勇敢发声对抗主流舆论,甚至可能扭转局势。在新媒体环境下,沉默双螺旋理论强调线上与线下舆论的互动,线上意见可以挑战线下主流。人们通过准统计官能感知舆论氛围,但这种感知常被多数的无知所影响,中坚分子则敢于坚持少数意见。
- 维基百科.沉默螺旋(2024-04-25).https://zh.wikipedia.org/zh-cn/%E6%B2%89%E9%BB%98%E8%9E%BA%E6%97%8B
- 知乎.“沉默的螺旋”热点事件分析,这些“瓜”应该这样吃!|网传02(2020-06-10).https://zhuanlan.zhihu.com/p/147367559
- MBA智库.沉默的双螺旋(2022-03-30).https://wiki.mbalib.com/wiki/%E6%B2%89%E9%BB%98%E7%9A%84%E5%8F%8C%E8%9E%BA%E6%97%8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