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New issue

Have a question about this project? Sign up for a free GitHub account to open an issue and contact its maintainers and the community.

By clicking “Sign up for GitHub”, you agree to our terms of service and privacy statement. We’ll occasionally send you account related emails.

Already on GitHub? Sign in to your account

2020年还剩1个月不到,我来挑个头,大家都来说说当今的你呗 #98

Open
alphonsetai opened this issue Dec 2, 2020 · 10 comments
Labels

Comments

@alphonsetai
Copy link

不太会做文字排版,文字功底也不行。有哪位路过大大佬看到哪里有啥不恰当的,欢迎帮我编辑一下。

为什么来发这个话题

步入中青年阶段,想法开始复杂起来了。(就连装X都不在那么的简单粗暴,而是采取了更为凡尔赛的做法)
心中的困惑越来越多,曾经的疑惑少不少,也懂了是是而非和利弊权衡。说话学会了装腔作势和假装诗情画意(2333,单身狗相亲被虐出的技能)。

  1. 有时候,都快怀疑自己是不是成为了当初那个最讨厌人的样子。 夜空中最亮的星 - 逃跑计划
  2. 有时候,怀疑自己是不是选择和坚持是否是错的,或者不恰当。李白 - 李荣浩
  3. 有时候,想改变现在的状态。Say Yes - MKLA
  4. 有时候,那个人怎么这样,算了不想说了,说了没用,说多了还搞的大家伤和气,我还是买包瓜子和一个西瓜吃好了。演员 - 薛之谦
  5. 有时候,一直在问自己做人到底需要不需要继续保持着友善?(这里就不放歌了,Marilyn Manson的歌比较那啥)

回首过去

  • 小时候贪玩,高中中二且不听长辈的话,后来混了个大学文凭。
  • 毕业那个时候,看个网络新闻还管叫做“冲浪”,手机还是"hello moto"的黑白机;当时纠结于回老家,还是在外务工的选择。
  • 出于对专业的兴趣与常年叛逆的习惯,所以选择留在外面继续当一名代码施工人员。一晃十多年过去,母胎solo多年。看到严大大的回家帖子,我当时第一个反应是,喜提“勇于做决定和改变”。当时也心动了,原因很复杂。
  • 抱着试试的态度,2019年,分别选取了4个周末的时间回昆明分别实地踩点了几个处,同时也很荣幸的见到了社区的几位大佬,短暂的接触后,我就回所在的务工城市。这4次的实地踩点与同行/非同行沟通下来收获很多,也从各位昆明通那里学习了解到了很多信息和风土人情;很遗憾的是,我最后得到了一个结论:“尽管我也是一个土生土长的云南人,但我需要很多时间去调整和适应,两种地方民风民俗的差异,并积极融入和端正心态;已经接受并可能由此带来的一些落差”,这个过程中严大大着实打醒了我不少。
  • 2019-2020,继续围城,继续怂,继续修福报。一睁眼一闭眼一年就过去了,老男人又老一岁了。

现在

  1. 都说程序员要掌握四门基本功课,坑蒙拐骗,哦,不,是CRUD。混社会也有些时间了,坑的话,自然手到擒来;蒙,这个还行,对付一下QA基本够用;拐的话,还不太会,主要是不太喜欢内推和拉帮派啥的;骗,这个只能说还需要继续提高,毕竟现在都是互相骗的年代,招聘常年挂着,实际上就是不招人,找工作的简历注水,各种架构嘴到勤来。每天一个big story,距离上市又进了一步。
  2. 想沉下心来做事情,不想做业务,只想做纯纯的技术;可惜公司目前还没给这个机会。
  3. 羡慕别人自由,不需要为了下一顿操碎心。也羡慕别人能为了自己的梦去追寻,哪怕生活看上去没有那么华丽。
  4. 家里的是太多了(主要是长辈们的鸡毛蒜皮的矛盾),每年过年回家都快麻木了;听听就过,基本没进脑子,不管什么事,即便是教我如何做人的方面,只要不听就对了,越不听还越不见得混不下去。能够吸收这些经验的一部分同辈人(包括行为风格),情况有点不太好。
  5. 在外组建的老乡聚会,回家建设的大军在逐渐壮大,还留守务工的亲们的心,也在渐渐离去。或许是当初我太理想,又或许这就是社会阶层的不同,又或许我不配,又或许生活压倒人心。
  6. 自从上次骨折后,我的山地车也很就没骑了,虽然不愿提起,其实还是心理有所回避;太怕自己玩嗨了,又搞惊险刺激的骑法。

未来

  1. 加油吧,打工人。为构建老板不爱钱计划,努力吧打工人。
  2. 往走好30岁这个阶段的年纪,尽量成为一个不惑而有豁之人。
  3. 琐碎哪些破事少一点。

不变的梦想

  1. 有房
  2. 有个旅行车(汽车)
  3. 有辆维斯帕(300cc 就好)
  4. 有足够养老的钱
@mytharcher mytharcher pinned this issue Dec 2, 2020
@bigzhu
Copy link
Member

bigzhu commented Dec 4, 2020

很是文青.

在外打工云南程序员, 想回家乡, 家乡不给工作机会...

欢迎加我这个中老年程序员微信聊天: bigzhu

@oceanlvr
Copy link

云南的互联网环境确实不太乐观,我也在在 Yncoder 社区观察很久了,包括和 @ysfscream @nanmu42 @ZhangRGK 这样的带佬互动,也确实理解了现在云南公司大致的情况。
作为云南本地人并且在云南读的本科,目前升学到上海某学校,对于今后是否回家很是焦虑,还是走一步看一步。

@alphonsetai
Copy link
Author

云南的互联网环境确实不太乐观,我也在在 Yncoder 社区观察很久了,包括和 @ysfscream @nanmu42 @ZhangRGK 这样的带佬互动,也确实理解了现在云南公司大致的情况。
作为云南本地人并且在云南读的本科,目前升学到上海某学校,对于今后是否回家很是焦虑,还是走一步看一步。

个人愚见,要回就趁早,不回就死了这个心。因为这是两个极端环境(就业、生活,介于我对上海这个地方的认知来看)。

@bigzhu
Copy link
Member

bigzhu commented Dec 15, 2020

云南的互联网环境确实不太乐观,我也在在 Yncoder 社区观察很久了,包括和 @ysfscream @nanmu42 @ZhangRGK 这样的带佬互动,也确实理解了现在云南公司大致的情况。
作为云南本地人并且在云南读的本科,目前升学到上海某学校,对于今后是否回家很是焦虑,还是走一步看一步。

个人愚见,要回就趁早,不回就死了这个心。因为这是两个极端环境(就业、生活,介于我对上海这个地方的认知来看)。

其实还有个选择,东部大城市挣钱,后花以后回来养老。毕竟那边挣的钱回来云南买房生活性价比还是不错的。要么就远程工作也是个选择~
或者早早财富自由的牛人,那就赶紧回来玩吧

@alphonsetai
Copy link
Author

云南的互联网环境确实不太乐观,我也在在 Yncoder 社区观察很久了,包括和 @ysfscream @nanmu42 @ZhangRGK 这样的带佬互动,也确实理解了现在云南公司大致的情况。
作为云南本地人并且在云南读的本科,目前升学到上海某学校,对于今后是否回家很是焦虑,还是走一步看一步。

个人愚见,要回就趁早,不回就死了这个心。因为这是两个极端环境(就业、生活,介于我对上海这个地方的认知来看)。

其实还有个选择,东部大城市挣钱,后花以后回来养老。毕竟那边挣的钱回来云南买房生活性价比还是不错的。要么就远程工作也是个选择~
或者早早财富自由的牛人,那就赶紧回来玩吧

大佬说的对,此时只能说一句:“加油吧,打工的人”

@geekrainy
Copy link

顺着讯哥 @oceanlvr ,当时读书的时候怎么没发现这个组织 :)

@oceanlvr
Copy link

顺着讯哥 @oceanlvr ,当时读书的时候怎么没发现这个组织 :)

学长带带我🙇🙇🙇🙇🙇

@kentzhang-geek
Copy link

以前干活一直都比较认真,没有长期打酱油的情况,基本都是实力输出。感觉以前踏实干了那么8年的积淀在这两年有一些体现。于是不再在意工作经验年限,而是专注于提高战斗力。

目前生活上车房都有,就是房贷背着有压力,养家糊口。工作已经干得熟悉了,技术上图形范畴内挺顺手的,就是年底了偶尔怠惰,要注入精神。想到钱这个事情就会感到焦虑,主要是云南经济环境不好,今年情况又那么魔幻,各行各业都十分窘迫。

对以后的日子比较看好,技术算是入门,发展空间十分开阔。打算趁着目前工作稳定,使劲努力,工作和技术上齐头并进。

用简单的话讲就是,以前干了8年了,干活实在,接触广泛,技术上有积累;现在家庭稳定有车有房有压力,工作顺手,但大环境不得劲;以后前途广阔,想要好好干好好学。

打算也在自己的WordPress上记录一个年终总结,捋一捋思路,找一找问题。

@mytharcher
Copy link
Member

年底太忙实在没有精力来回复,疫情这一年过的也是一言难尽,等过段时间再组织大家出来面基。

@alphonsetai
Copy link
Author

alphonsetai commented Mar 11, 2021

来补充一下,一些感受。

回来的第二天


回家一趟

2021春节我们全家也没有回老家过年(包括我父母),除了疫情,还有就是我爸2020.12摔了一下,不太方便长途交通。他们在我在务工地已经陪我们整整一年了。
借此机会,找公司申请远程办公,送他们回来的同事,也想念过桥米线了,回来吃一吃。由于时间计算问题,差点没有赶上飞机,我们是最后几个人上飞机。

星期三回来,星期天回务工地。


安逸

第一天,赶路和回到家,工作基本是靠手机文字和语音聊天,没干什么对代码进行操作的事情。
第二天,起来早上吃了蒙自米线(非过桥),回来安安信心写代码,和同事舌战群雄等日常操作。父母出门去亲戚家,家里只有我,家里很安静,微风徐徐,除了不太合适的坐高和桌子外,放着歌One Two Three Four - Jimmie Davis,难得的专注回过神来已经下午15:40,出去吃了一碗清真牛肉米线,意犹未尽的回到家里继续写代码。若不是父母回来,我都不知道已经21:30了。


陌生

第一天晚上吃了一碗酱+牛肉米线,好久没吃了,第一口感觉并没有什么问题,熟悉的牛肉味;急索索的吃了第二口就感觉不对了,嘴里基本都是腌酱的味道;到了第三口,浓浓的咸味,第四口,以上各种味道混合,这碗牛肉米线完全是看在情怀、牛肉香味味和挣钱不易的情分下吃完的。
第二天(就在刚才),准备吃点的外卖(晚饭),凉面、洋芋丝以及凑单的牛肉串一串。凉面起还挺好吃的,尤其是油辣子的香味(当然应该有一种可以用于咳嗽的中药,大家懂的),都是熟悉的味道,但当吃完面开始喝汤的时候,就不淡定了,在以前凉面汤就没有后我喝不完的情况,但这次真的不淡定了,那个醋的酸到我都可以不需要咖啡就能通宵的既视感;而洋芋挺好吃也不错,就是咸一内内;至于牛肉串,很好吃,毕竟只有一串,如果什么调味料过量了,我也一时半会吃不出来。


似乎心态有了变化

很早以前,我其实很讨厌老家。第一是污染(空气、水体);第二是总感觉无所事事,以及迷茫和莫名的心慌;第三读书时代总被人欺负,所以直到现在我都依然会保持和人有一定的距离(尽管表面上我很皮,很会开玩笑,但心是有距离的);第四嫌弃穷(我还是坦诚说面对罢了,不丢人);第五其他常见家庭问题。
现在,回到家听到的第一场对话,就是我外婆和我妈关于青豆价格的讨论,主要是围绕:“老家3元/kg和务工地20元/kg”引发的物价讨论,以及大力夸奖老家物价便宜。这也是我首次出现思维的大转变,我提到:“你们以为便宜是好事,那是因为你们有退休工资,你们觉得理所应当,但是对于种植户来说,完全是伤害,尤其是小农种植户。物价某种程度间接反映地方经济水平,但不能完全代表,物价不该过度便宜,应该结合当地情况呈现良性情况。”观点是我第一次不由自主的自发产生,虽然有键盘侠影子,但确实是第一次没有抱有太多消极或者积极的心态去看;我也不知道为何会这样,也许是情感问题,也许是其他什么因素。

心中也第一次萌生了一种更为温和又稳定的念头,或许真的拿着外面的收入回老家生活也未必是一件坏事,尤其是定期两边跑,及让自己保持对一些形势的敏感度,也能在“累”的时候能有一个放松或逃避的机会。


总结

虽然回来才两天,遇到的事情都是一些看上去平常的事情;表达的也存在一些不清楚的地方。
但也想通过这样的方式,记录自己,分享,并与长期在外和长期在内同学之间产生一些思想的碰撞。
其实就对于现在的我来说,要回来已经很难了,不回来也很难。

首先从口味来说,我务工城市是长三角,这一代饮食文化轻淡,适当的糖和常见的酱油(非生抽和老抽,应该是生抽老抽和其他调味料调和后的),在外十多年,其实口味习惯已经有了较大的变化。就连我父母现在做饭都是少盐少油,而我外婆、舅舅他们还是重油、重咸、重辣(第一天晚上被他们调的沾水搞得又咸又辣)。
其次习惯了外面找ZF的办事效率,和办事流畅度。我想这一点主要是地方税收不同引起的,毕竟钞能力。去有些部门办证,复印都不要钱(工本费就10块),招聘也会挑一些,培训多一点,所谓的服务素质也会好一些。
另外就是气候,老家这个空气污染,我真无语。气候还算不错的地方,污染就很败笔了。
就业问题,老生常谈了;没什么好讲的,经济欠发展地区,往往伴随的就是就业公平性的严重失衡,这其实是一个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现象(或许不是问题)。


疑问:年纪大了回老家来养老?

这个观念恐怕需要慎重了!
首先老家的医疗资源完全不够用。一方面是水平待提高,另一方面是器材、药物等。社保还是偏地方性保障措施(现在好很多了,至少是省级),跨地区报销会有很多限制,也会存在一些潜在的不便。除非自己有购买补充保险,但那也是相对社保缴纳地就医来说,或多或少的杯水车薪。
饮食文化,这次回来体会很深。
老家山多,坡多。相比平原地区,行走起来更不方便(去年12月份膝盖磕桌腿上,到现在还在发酸。爬坡,下坡以后估计我会是个问题,而且我还挺胖的)。
社交圈,这一点我是从我老妈身上发现的。搬到自家住,大约6年多了,这6年我老妈断断续续来我这的这些时间里,它拥有了好几个老朋友,而且还跑到他们土豪老姐妹家里玩了好几次。。。。其实,回家养老会存在一个社交圈的问题,在外面工作社交大部分在外面,子女也在外面。自己老了,回到老家之后,其实是相对陌生的。交友基本是从零开始,若不是心态相当开朗,身体相对健康的话,我估计可能有一些人很难熬过去,毕竟大家生活习惯也存在一些差异,共同语言就会有一些问题;若要说指望学生时代和以前老家的邻居那些关系的话,若不是真的有什么纽带维持的话,我觉得还是曾早醒醒,也许那个时候人家跑去外地子女家里陪自己孙子孙女去了。
何时回来是最合适的?具备什么条件回来最何时(量化后)?


不要迷信远程办公

我在的公司是一个以工程文化浓厚的地方,并支持远程办公,据说公司创办之初是在车库,有着浓厚的硅谷文化。实际上,我感受到的是,公司文化确实比较的偏向于程序员化,程序员可以自主提出产品意见和建议并实现;因为大家最后大部分只看结果(项目收成)。
而提到的远程办公,其中一个观点就是指在某地方建立一个office,以及如果你某天不方便到公司上班的话,你完全可以在家办公,但不代表就可以一直在家办公,因为结果导向会逼着你想着办法把结果产出来。公司不强求你在办公室办公,但到deadline的时候,你自己也会强迫自己去面对面的办公,因为好沟通,方便赶进度。
公司对远程办公的态度一直都是模糊的,可以说是在办公地点和时间上相对人性化一点。但这样的人性化背后,也会有相应的代价;那就是人情关系相关的现象会稍加凸显,比如上海办公室的一些人你若不是面对面去找他,或者找他的老大的话,他完全可以不鸟你(微信都直接不回),因为对他来说很可能没有任何损失(因为规则的松散,所以他只需要关注他身边的圈子就好)。

@mytharcher mytharcher unpinned this issue Aug 18, 2022
Sign up for free to join this conversation on GitHub. Already have an account? Sign in to comment
Labels
Projects
None yet
Development

No branches or pull requests

6 participa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