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Commit

Permalink
0x2a Add _columns posts, Jul.08
Browse files Browse the repository at this point in the history
  • Loading branch information
theagora committed Jul 8, 2024
1 parent a3431e3 commit dac7a5d
Show file tree
Hide file tree
Showing 4 changed files with 347 additions and 0 deletions.
Original file line number Diff line number Diff line change
@@ -0,0 +1,132 @@
---
layout: post
title : "论竞争: 天道与人道"
author: "番茄米线"
date : 2024-04-13 12:00:00 +0800
image : https://i.imgur.com/eyioDwn.png
#image_caption: ""
description: ""
---

### 1、两套规则

世界有两套规则。第一套是天定的,宇宙的自然法则、社会运行的客观规律,称为天道。第二套是人定的,道德、法律、文化、习俗,称为人道。因为人是群居动物,所以有了法律和道德来协调群体之中成员们的行为。

<!--more-->

这两套规则最大的区别在于,人道是可以违反的,而没有任何一种生物、任何一样东西能够违反天道。

法律和道德都是要靠人来执行的。当你违法的时候,得有警察过来抓你,法律才起作用;当你违反道德的时候,只有你在乎良心,道德才起作用。

而天道不管你在不在乎、不管有没有人来执行,它无时无刻不在起作用。甚至可以说,连人道本身就在受天道支配。

我们举个很简单的例子。为什么道德一直在变化、法律不断被修改?这是因为道德和法律都是受天道支配的。

在封建社会,天道是建立在小农经济上的家长制家庭,所以“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包办婚姻就是符合道德的,就是人道。

而到了资本主义社会,天道发生了变化,小农经济被商品经济所取代,人从土地上解放出来了,所以自由恋爱才是符合道德的,包办婚姻反而是不道德的了。

如果一个法律不符合天道但强行推行,那只会变成废纸一张。比如王莽当年修改币制,把货币改得乱七八糟,然后民间根本没人用,大家都偷偷用五铢钱交易。

可见,在天道面前,人道也是软弱无力。

因此,要想做事成功,就必须遵循天道;如果违反天道,那不可能做成功的。

我们几百年来的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就在做一件事,就是探索客观规律、探索天道。你想做一个火箭发射成功,那你就要遵循火箭的物理学规律,而不是“我觉得怎么怎么样就能发射成功”。

所以如果火箭发射失败,应该思考自己哪里没有遵循物理学定律,而不是开始抱怨这个抱怨那个。

这一点在自然科学上大家都知道,但到了社会科学上,很多人就不知道了。

举一个最常见的例子。家长不让小孩玩游戏,但是别说小孩了,成年人都喜欢玩游戏,这就是天道,家长强行制止那就是违反天道,最后的结果就是小孩跟家长打游击、偷偷玩游戏。

然后家长就开始抱怨,小孩怎么这么不听话不懂事。这位家长,请你尊重一下客观规律好吗?小孩喜欢打游戏这是老天爷的规矩,怎么着,你比老天爷还牛逼?

要想不让孩子沉迷游戏,也只能顺从天道来发挥主观能动性。比如家长可以观察看看孩子还有其他的哪些兴趣,比如他喜欢观察蚂蚁,那家长就可以着重培养他在昆虫学方面的兴趣,让他觉得探索自然比打游戏更有意思,他自然就不打游戏了。

但当然了,这个世界上大部分人是不懂得这个道理的,因为他们觉得自己比天道还牛逼。


### 2、受害者与责任者

那些觉得自己比天道还牛的人,一旦遇到一点挫折、一旦别人没有遵从他的意愿行事,他就开始抱怨,觉得别人都是坏人,都要来害他。

这就是受害者心态,就是觉得自己是弱者,自己所遭受的苦难不是自己的问题,自己的人生应该由别人来负责,别人要来照顾他。

你自己都认为你是弱者,那别人当然也会认定你是弱者。别人之所以帮助你,并不是他们从心底里认为你和他们是平等的,而是因为同情——他们在以一种居高临下的姿态在施舍你。

没有人不认为乞丐很可怜,但也没有人会认为自己和乞丐是平等的。也就是说,那些人虽然施舍你,但是他们是看不起你的。

当你把自己放在弱势群体的位置时,你就陷入了一种受害者思维。

这种思维会暂时让你觉得很爽,因为你是受害者呀,你是不需要为此负责任的,是加害你的人需要负责任,所以这不是你的问题。这就会让你暂时摆脱自责和压力,还可以通过抱怨别人发泄情绪。

但其危险之处在于,受害者思维同样也在告诉你,你没有能力保护自己,你没有办法使自己不受到伤害:如果别人要伤害你,你什么也做不了,你只能默默接受伤害,并在伤害过后去道德谴责加害者。

举个例子。

你在绿灯时过马路,一辆卡车闯红灯把你撞死了,这是谁的责任?

你第一反应肯定是卡车司机的责任嘛,他闯红灯啊,毕竟你是好好遵守交规的。但这实际上就是你的责任。

卡车司机是没遵守交规,但你被撞死了,听懂了吗?谁的损失大就是谁的责任,虽然是绿灯,但你在过马路前不应该先左右看看吗?

“红灯停绿灯行”这是人道,“人被卡车撞了非死即伤”这是天道,如果我只遵守人道,我就只能希望卡车司机也遵守人道,所以我会不会被撞就完全取决于卡车司机而不取决于我,我就没法保护自己;但如果我遵守天道,看到有车即便是绿灯也不过马路,那我会不会被撞就取决于我,至于卡车司机闯不闯红灯不关我事。

交通规则是可以违反的,但物理学定律不能。卡车可以闯红灯,但人可以把卡车撞飞吗?

道德就像交通规则一样,你无法控制别人遵守道德;如果你试图仰赖道德来保护自己,那你就无法保护自己。

你真正可以依靠的规则只有一条,那就是世界的客观规律。在现在的社会,客观规律就是一个:弱肉强食。看似伟大公正的法律,不也是要依靠警察和军队的暴力来执行吗?

而这就是现代教育学的症结所在。现代教育学看似非常有道理,但本质上还是在依靠道德:因为父母爱孩子,所以父母就要这样那样;这和那些《男人如果爱你就要做到以下几点》的女频爽文有什么区别?这句话本身就说明了父母并不爱孩子,不然就不用说。

既然是在用道德绑架的方式,那么就意味着父母即便平等地对待孩子,那也是不情不愿的;父母遵守现代教育学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使自己符合道德,而不是真的认同孩子和自己是平等的。

这还是好的,在大多数情况下,道德根本不起作用,真正起作用的是我在上面提到的那些东西,所以很多父母即便是看了现代教育学,也不会去做,只会在伤害孩子之后谴责自己几句罢了。

弱者虽然可以得到同情,但永远得不到别人发自内心的尊重。


### 3、遥远的救世主

期待道德起作用,就像是在期待会有救世主降临。

老百姓今年摊上了一个暴君、昏君,便想着等这个皇帝死了,下一个皇帝是个明君就好了。

然而如果仔细观察历史,就会发现,即便是在堪称千古治世的文景之治和贞观之治期间,老百姓一样活得和牛马一样,只不过没有南北朝那样动不动就死人那么惨罢了。

为什么?因为任何一个皇帝都是大地主阶级的代表,而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利益矛盾不可调和。皇帝为老百姓着想,那不过是为了防止老百姓造反,或者为了自己的名声,或者为了给手下的地主阶级创收罢了。

如果一个皇帝不为地主阶级牟利了,跑去给农民阶级牟利,那么他就会被手下的地主阶级推翻,因为农民得利,地主必然受损。看看历史上对既得利益者动刀子的改革者都是什么下场。

这就是客观规律,这就是天道,这是不可违背的,不是说你老百姓骂两句,期望皇帝突然良心发现了,自己就能过上好日子了。

要真正创造人们的幸福,只能通过暴力推翻地主阶级、铲除小农经济这一封建制度的根基,再建立起公有制经济。

这不会因为你觉得“啊暴力多不好啊”或者“不要那么极端嘛”就能够改变,因为这是客观规律。数学会因为你不喜欢1+1=2它就等于3吗?

> 马克思主义的道理归根到底一句话,客观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什么是客观规律,归根到底也是一句话: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 主体在把另一个人当成客体时,会直接忽视客体的利益;除非压榨客体的后果威胁到自己的利益,主体不会在乎客体。
你使用一个工具,比如让驴拉磨,你会在乎驴是否喜欢拉磨吗?除非驴不干了,损害你的利益了,你才会去看看驴出什么问题了。

也就是说,弱者要想让强者做出让步、让他们“良心发现”,唯一的办法就是对强者建立起威慑。

而一个期待着救世主的民族、一个以皇天在上为先决条件的文化,是无法建立起平等的社会的。

这种人并不少见。比如孩子觉得父母应该爱他们,所以父母应该平等尊重他们;父母觉得孩子应该孝顺自己,所以孩子应该无条件被自己控制。

还有女人觉得男人爱自己,那么男人就应该满足她的一切要求和幻想。

学生觉得老师既然是教书育人,那么自己被欺负了老师就该来管。

老百姓觉得政客们说什么“为人民服务”或者“民主自由”,就真以为官僚应该为人民负责了。

总而言之一句话,他们把人道当真了,他们不尊重客观规律。

换句话说,他们在等、靠、要,他们在等待救世主来救他们,或者在等当权者良心发现,靠皇恩、靠感情、靠道德、靠别人的良心,就是不靠自己。

最后的结局只会有一个,那就是没有人来救他们。

<!--END-->
77 changes: 77 additions & 0 deletions _collections/_columns/2024-04-15-parallel-lines-of-the-sunrise.md
Original file line number Diff line number Diff line change
@@ -0,0 +1,77 @@
---
layout: post
title : "日出的平行線"
author: "東加豆"
date : 2024-04-15 12:00:00 +0800
image : https://i.imgur.com/y0mTS2K.png
#image_caption: ""
description: ""
---

今日天色很差,卻還是在路上奔跑,要上班嘛!

{子洋}清晨五點鐘就起床,他要趕早班火車,早班車人梳稀少,這個城市實在太擠迫了。

<!--more-->

子洋按著電梯按鈕,踏出大堂門外,走過小花園,然後離開了大樓,這個價值一千一百萬的住宅單位,已經住了五年,銀行房貸三十年,子洋屈指一算,還有二十五年供款期,供款完之後,他剛剛可以申領老人金。

子洋不知道自己是矛盾還是貪心,將來他會有千萬的居所,卻又渴望政府的老人金。不過,人本來就是很矛盾,而且貪心也是人之常情,許多領老人金的人都有過億身家,大家都認為理所當然的。

子洋經過碼頭附近時,才發覺天氣比他想像中還要差,在家時看到天色昏暗,在路上天色漸變,灰灰黃黃,現在卻很不尋常。

子洋匆匆而過,他走完一條馬路,又再走另一條,他意識到有很多晨運客拿起手機在拍照,並議論紛紛,他們都指向天空的邊,這是難得一遇的日出美景。

天空中布滿了色彩斑斕的雲彩,從深藍色到粉紅色、橙色和紫色,形成了一幅美麗的畫面。在遠處,可以看到山丘和城市的天際線,而近處則是平靜的水面,反射出天空中的色彩,真讓人感到非常壯觀和浪漫的自然景色。

子洋看到了赤紅色的日出,也聽到人們在讚嘆奇景,然而,他加快了步伐。

要上班嘛!就在他拐過彎角踏進電梯的時候,最後的一秒讓他看到日出的全景,他想,應該就是晨運客所說的一樣,果然,非常壯觀!但當子洋拿起手機拍照時,一幅石屎牆遮擋了他的視線,因為電梯不斷下降。他有點後悔,剛才一直在碼頭,景觀一直在身邊,至少有七分鐘的時間拍照,卻等到最後一秒,拍照也來不及了。

-

火車的引擎聲正在啟動,三小時的車程時間,子洋本來安排了在車廂工作,可是,剛才那一秒的影像卻讓他揮之不去。子洋以為短短一秒的記憶很快就會淡忘,但相反,他似乎越來越深刻,越想越深入。

今早的晨曦,仿佛看到水面上的城市,與水下的世界交織在一起,形成了一個平行世界。在這個世界中,每個人都生活在自己的世界中,從未相遇,也不知道彼此的存在。

水面上是一個繁忙的現代城市,高樓林立,車水馬龍。人們忙碌地生活著,追求物質與名利的滿足。他們總是忙於工作和生活,很少有時間欣賞大自然的美好。

就像子洋一樣。

{對,就像自己一樣!}子洋喃喃自語。

而在水下的世界裡,卻是一片寧靜和諧的景象,水中生物和睦相處,共同維護著海洋的生態平衡。它們享受著自然的恩賜,感受著水的滋潤和風的吹拂。

然而,子洋聽說過,當夕陽下山時,一種神秘的力量會開始轉移。夕陽的餘暉穿透水面,將兩個世界緊密相連。水中的生物開始感知水面上的世界,看到人類的喧囂和繁華,而水面上的人們也感受到水下世界的平靜和美好。

這種神秘的力量讓大家開始思考自己的生活和價值。人們意識到城市的繁榮並不代表一切,水下的寧靜才是最珍貴的。

原來,是可以選擇的,但是怎麼一回事呢?可以有兩個世界嗎? 還是兩者只得其一?

漸漸,子洋在車廂睡著了,他今天起得很早,確實有些累了。

淡入...

突然,火車突然停了下來,子洋驚訝地看著窗外。一位老人站在他面前,老人告訴他可以做出選擇,可以當一個{水下世界的守護者}以後就會過著平靜的世界。

子洋回想自己過去十年的生活,可以用四個字來形容,{奔波勞碌!}而且並不享受,老實說,子洋已經很疲累了,每當想到自己往後的三十年,人生相當乏味。

子洋猶豫了一會兒,然後毅然決定,他要離開城市的繁榮,去尋找水下世界的寧靜,就這樣他告訴老人了。

突然,火車突然煞停。

...淡出

原來只是一場夢,火車突然煞停,發生什麼事?

原來火車發生了出軌意外,險些撞死人,非常危險!車上乘客緊張、混亂、失控,職員花了很久才能控制場面。

子洋馬上發短訊給妻子和兒女報平安,這一刻,他的腦海只有家人,什麼疲累都消失了。

等了一個半小時,火車繼續行駛,子洋看著窗外,心情突然輕鬆和解放。

想要有兩個世界,先來學潛水,然後再看水下的世界吧!


<!--END-->
Loading

1 comment on commit dac7a5d

@theagora
Copy link
Contributor Author

Choose a reason for hiding this comment

The reason will be displayed to describe this comment to others. Learn more.

Please sign in to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