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New issue

Have a question about this project? Sign up for a free GitHub account to open an issue and contact its maintainers and the community.

By clicking “Sign up for GitHub”, you agree to our terms of service and privacy statement. We’ll occasionally send you account related emails.

Already on GitHub? Sign in to your account

Commit ROA 0x27, VOL.39 © MMXXIV #233

Merged
merged 18 commits into from
Apr 24, 2024
Merged
Show file tree
Hide file tree
Changes from 11 commits
Commits
File filter

Filter by extension

Filter by extension

Conversations
Failed to load comments.
Loading
Jump to
Jump to file
Failed to load files.
Loading
Diff view
Diff view
77 changes: 77 additions & 0 deletions _collections/_columns/2024-01-22-hk-legal-year-2024.md
Original file line number Diff line number Diff line change
@@ -0,0 +1,77 @@
---
layout: post
title : "香港2024法律年"
author: "《法庭線》"
date : 2024-01-22 12:00:00 +0800
image : https://i.imgur.com/eeIMnKO.png
#image_caption: ""
description: "2024年1月22日,香港2024年法律年度開啟典禮在中環大會堂舉行。"
---

香港終審法院首席法官張舉能在開啓典禮致辭時指,在過去數年間,司法機構工作常被人透過《國安法》「棱鏡」來審視,但他認為,這種眼光必然會對司法工作、乃至香港法治及司法獨立現狀「產生非常狹隘,甚至失實的看法」。

<!--more-->

張舉能指,司法機構十分重視維護國安的責任,但這並非等同法庭會盲目將所有被告定罪,或判處最高刑罰,強調無論別人對司法制度提出怎樣的說法或評論,法官均會繼續以「無懼、無偏、無私、無欺」精神,公正有效地主持正義。

律政司司長林定國則強調,國安案件聆訊全部均公開進行,法庭判決亦會在網站公開;他認為,任何有意求真、理性客觀的旁觀者都會發現「沒有絲毫證據顯示司法機構獨立的司法權在涉及國家安全的案件中受到損害。」林又指,本港的獨立司法權過去曾經、及將來也可能遭受其他國家威脅,例如建議對司法人員實施制裁,香港政府定必盡力確保法官和司法人員能夠無懼威嚇,履行司法職能。

另外,大律師公會主席杜淦堃致辭時提到,《基本法》第23條立法,無疑會引發新一輪關於香港未來的爭論,並指立法「可能會受到攻擊」,甚至認為「司法已死」。他認為,「雖然當中一些言論可能並不真誠,但許多人確實有真正的擔憂」,指新法例必須清晰和準確,諮詢過程必須透明、徹底,「以駁斥任何我們政府對民意充耳不聞的說法」。


### 張舉能:保留普通法制度是長期國策<br>對一國兩制持續成功至為重要

2024年法律年度開啟典禮在中環大會堂舉行,各級法院法官於3時許陸續抵達會場,並由首席法官張舉能隨後檢閱警方儀仗隊。

第二年主持法律年度開啟禮的張舉能,今年致辭時大談普通法制度,開首強調香港在《基本法》下仍然是普通法適用地區。他引述國家主席習近平2022年訪港時重申,香港保持普通法制度是一項長期國策,且有其明顯優勢和益處。

張指,堅定不移恪守法治及司法獨立,對於「一國兩制」方針持續成功至為重要;而為使普通法制度妥善運作,廣大社會應加深對其了解。張又指,當法庭作出具爭議性或不合部分人心意決定時,社會大眾可加以評論或批評,正如當政府敗訴時提出上訴也屬「正常不過」,「但把法官個人與其決定或理據混為一談,這便不利於我們普通法制度的成功」。


### 張舉能:重視防範危害國安行為<br>不等同盲目定罪或判刑

張舉能又提到《香港國安法》,指根據第三條規定,司法機構有責任依法防範、制止和懲治危害國家安全的行為和活動,司法機構對此責任十分重視;但這並非等同法庭會盲目將所有被告人定罪,或在定罪後判處最高刑罰。

張提及,在過去數年間,司法機構工作經常被人透過《國安法》的「棱鏡」來審視,但這種眼光必然會對司法工作、乃至香港法治及司法獨立現狀「產生非常狹隘,甚至失實的看法」。他強調,無論別人對司法制度提出何種說法或評論,法官均會繼續以「無懼、無偏、無私、無欺」精神,公正有效地主持正義,嚴格公平按照《國安法》及其他法律條文,充分尊重基本權利,不會屈服於任何壓力而作出有罪或無罪裁決。

張舉能典禮後回應記者提問時,就此一說法作補充,指在過去一段時間,國安案件佔據本地、甚至國際傳媒很多篇幅,但本港法院一年處理逾50多萬宗案,國安案實際上佔據整體案件很低百分比。

他指,明白到市民、外國朋友,甚至是營商者會關注國安案,但他認為市民、包括國際投資者對其他方面的案件,例如民事、商業、合約法案件同樣關注;司法機構在處理各類型案件時公正、專業、持平、有效率,「有一個正確、正面和準確的報導,是非常之重要」。

另外,張舉能致辭時,提到新高等法院的工程計劃,指高院將保留原址並擴充規模,又寄望資深法律執業者能踴躍申請加入高院法官行列。


### 林定國:沒絲毫證據顯示獨立司法權受損

律政司司長林定國致辭時則提到,香港去年走出疫情後邁向「由治及興」,未來取決於全面準確落實「一國兩制」方針,而「一國兩制」根本宗旨在於維護國家的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以及保持香港長期繁榮穩定;林指,為實現這一目標,香港必須保持其獨特的地位和優勢。

林定國指,司法機構肩負有效防範、制止和懲治危害國安行為的憲制責任,法庭在處理涉及國安的案件時,均必須獨立行使審判權以履行此責任,並有有責任確保相關被告獲得公平審訊。

不過林批評,社會上很多人對國安案件「不求甚解便妄下定論」,但實際上有關法庭聆訊全部都是公開進行,法庭決定和判決亦會在司法機構網站公開,大眾可輕而易舉地了解法庭程序,及鑽研法庭的決定和裁決理由。林定國稱,只要是有意求真及客觀理性的旁觀者都會發現,「沒有絲毫證據顯示司法機構獨立的司法權在涉及國家安全的案件中受到損害。」


### 林定國:香港獨立司法權受西方國家威脅<br>法律界應延續「真實香港好故事」

林又形容,法律界須注意一個不幸事實,即司法機構的獨立司法權曾經、或將來也可能遭受來自其他國家的威脅,例如有某西方國家政客及其支持者,會建議對香港國安法官及司法人員實施制裁。林批評,這些政治操弄主要為達到兩個目的,第一是污衊《國安法》,第二是向香港法官及司法人員施壓,企圖阻撓及干預國家安全案件的審訊。

林定國批評,此等宣稱關心香港法治的行徑「偽善無比」,社會應感激香港法官和司法人員一直恪守司法誓言,盡責履行職務;特區政府亦將竭盡所能,確保法官和司法人員能夠無懼威嚇,繼續履行其司法職能。

林又指,在複雜多變的地緣政治環境下,法律界更需要加強市民對法律及司法體制的信任及信心。林強調,香港司法一向備受推崇,實至名歸,是構建法治的重要元素,「這是一個真實香港好故事;一個基於客觀事實的真實香港好故事;一個必須延續下去的真實香港好故事」,林呼籲司法人員、法律執業者及其他人士,「共同為這個真實香港好故事譜寫更美好的篇章。」


### 陳澤銘:香港法治排名比美國高三位

香港律師會會長陳澤銘則提到,香港整體法治排名在「世界正義工程」2023年法治指數中維持高位,在142個司法管轄區中排名第23位,比排名第26的美國高三位。

陳澤銘又指,香港終審法院繼續有多名來自香港及其他普通法管轄區的非常任法官參與審判,對外發出了清楚的訊息:「他們有信心香港的司法制度能捍衛法治和司法獨立」。陳指,在過去一年,一而再有外部勢力企圖透過威脅制裁法官、檢控人員及政府官員以作施壓,律師會批評,這行為違背法治核心價值,「顯然是對司法、檢察和政府管治誠信的干擾」。

陳又提及自己在過去一年曾到訪不同國家,「嘗試澄清就香港的情況的一些誤會和誤解」,包括曾與美國法律界及與美國國務院代表會面,希望幫助海外人士「對香港的實際情況達致一個更客觀、公平和持平的看法」。


### 張舉能:國安案由三法官審較設陪審團有好處

張舉能典禮後見傳媒,被問及在處理國安案件上,指定法官審案取代陪審團成為慣例時,張舉能指,香港陪審團制度與其他普通法地區不盡相同,例如即使是《國安法》生效前,裁判法院及區域法院審訊也沒有陪審團,而就算是其他普通法地區,部分特別性質案件亦不設陪審團審訊。

張指,有陪審團與否,歸根究底,大眾最關心是被告能否獲得公平審訊,「而我的答案可以說是肯定」;又指由三名指定法官或是陪審團審訊「沒有具體分別,甚至可以話有好處」,提到現行安排比過往做法多了兩個專業法官處理案件,且會提供具理由的判決。

<!--END-->
27 changes: 27 additions & 0 deletions _collections/_columns/2024-01-22-understand-others.md
Original file line number Diff line number Diff line change
@@ -0,0 +1,27 @@
---
layout: post
title : "理解他人"
author: "Xa"
date : 2024-01-22 12:00:00 +0800
image : https://i.imgur.com/sU3k6GG.jpeg
#image_caption: ""
description: ""
---

理解他人归根结底是很难的事情,因为人很复杂。所以,老祖宗也放弃了「从本质上理解他人」。<!--more-->从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到基督教的黄金法则「你想别人怎么对你,你就怎么对别人」,共性都是放弃了对他人「真正的理解」,而是假设对方和自己是一样的(从而暗示,所有人或多或少都是一样的,所谓「人同此心,心同此理」),进而通过理解自己,「以己度人」,就完成了对他人的理解。这就是「伦理学101」的世界。

当然,还有伦理学白痴的世界:回想一下幼儿园最喜欢抢其他小朋友玩具的家伙吧。

但「伦理学101」只是底线。行走江湖,光靠这个不够。于是,就需要对他人进行建模。从宏观的古典经济学的「众人熙熙皆为利往」的「理性人假设」,到更微观的为人处事逻辑,我们需要对他人最在意的事情有一个假设,以便更好的合作。例如方荣,就似乎将人假设为「做事的人」,最在意的是你最近在关心什么,做什么,以便为你牵线搭桥,连接你的上下游和潜在同侪。例如若韵,就将人假设为「有感受的人」,最在意你「现在感觉怎么样」,是悲伤,开心,满足,还是空虚。例如我,就将人假设为「有思想的人」,最在意你在想什么,为什么这么想。这比伦理学101的世界进化了一步,因为不再是以己度人。在这个模型的筛子下,会筛出志趣相投的人,对方也用如此这般的模型理解你。而加以训练,一个人也可以掌握多种模型,「八面玲珑」。这就是「伦理学201」的世界。

其实大部分时候,有101和201的功力也就足够行走江湖了:对待陌生人,我们用101的逻辑;对待利益相关的人,我们用201的逻辑。大部分的朋友,虽然201和101的功力显得有些僵硬,但也足够让你做个还不错的家伙了,毕竟朋友对你的期待一般也是特定和有限的,自动会做期待管理。

但如果你想在亲密关系中也做个有德之人,那就需要进入「伦理学301」世界了。西谚有云,“The Devil is in the Details (魔鬼在细节中)”,因此,欢迎来到魔鬼的世界,因为伦理学301的世界是是所有之前被包裹和抽象的关于人的复杂性,统统跑出来的领域。前面的两个阶段,人们都在做着和他人「对齐」的工作,在这个过程中,就建立了社会规范。不遵守社会规范的人,慢慢就会被边缘化,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但严肃的亲密关系中,因为对方距离如此之近,暴露了如此多的脆弱性,且绝不会随时考虑「一走了之」,那就不得不从那个简单的,容易对齐的,带着社交面具的世界跳出来,回到最深处的欲望和恐惧那里去。

这个伦理学301的世界,充满了混沌,未知和不可掌控,往往表面和实质是相反的,往往说出来的需求和真正的需求不是一致的,往往把你裹挟其中让你没法冷静跳出来,看清楚。按照韩炳哲的说法,这也是「他者」的领域:在101和201的世界中,我们不需要面对「他者」,不舒服的人就不要交往。但在亲密关系中,因为你看得如此之深,离得如此之近,这个注定和你不一样的人的「他者性」,实在是避无可避,又必须认识。而如果你将伴侣当作「某一类人」,用201的方式去建模TA,恐怕就会激怒哪些心性敏感的人。说起来,201的方法无非是套路,严肃的亲密关系必然是反套路的,关乎于独一无二的。

我一直认为人的认知能力,相对世界和他人的复杂,是太有局限了,因此从来不把「理解他人」当成理所应当的事情。也可以说,「理解」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工具,需要时间。在301的世界,心理医生往往是专家(但距离完全的认识也还很遥远,毕竟那涉及的不只是心,还有世界)。例如,从精神分析视角出发去看童年创伤和潜意识,就是一种301世界的工具。每个人必然有独特的个人历史,在和世界互动的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经验。这些独特性对于有限的认知力(无论是对他人还是对自己)来说,复杂到不可琢磨,也几乎没有必要。但亲密关系中,还是需要明知不可为而为之。

因此在我看来,301的世界,也最接近世界的本性,恐怕需要探索一生。

<!--END-->
57 changes: 57 additions & 0 deletions _collections/_columns/2024-01-25-hydrogen-and-oxygen-love.md
Original file line number Diff line number Diff line change
@@ -0,0 +1,57 @@
---
layout: post
title : "氫氧之戀"
author: "東加豆"
date : 2024-01-25 12:00:00 +0800
image : https://i.imgur.com/gWPxaBi.png
#image_caption: ""
description: ""
---

我叫阿株,在我眼中,只有{人}的條件才配有愛情,其它動物,我不贊同的。比如貓貓狗狗、獅子老虎、燕雀蝶鳥,牠們只不過是播種罷,懂什麼愛情。雖然,人有時也分不清想要什麼愛什麼,糊裡糊塗找一個人,然後播種十個八個。

<!--more-->

直到我遇到了王博士,她說人以外的世界充滿了愛情,只是很多人不知道,她還說我很愚昧。

王博士經常叫自己王博士,在任何人面前也叫自己王博士。有一次,她打電話去電台發表她的偉論,強調自己是王博士,雖然節目主持人說:{謝謝妳!王女士!接著,我們接下一個聽眾的電話,何女士!}

我不會因為王博士這種性格討厭她,她始終有她的可愛之處,比如她常說:{真愛是無色無味的,如純淨的水,看不見,卻是人生最美的滋養。}這句話她說過不下三十次了。

王博士她經常討論水的問題,她喜歡喝水,而且在這方面很有要求的,她會喝自來水,但只會在她自己的家裡。她會喝礦泉水、蒸餾水、活性水、植物水、離子水,這些她都會喝的,但必須要配合當時身體上的需要,比如生理時鐘、心靈需要、飲食節奏、水份協調等等。除非你對水有濃厚的興趣,否則,我不建議問她,因為她肯定拉你聊三個小時,然後要你看一個長達兩小時的短片,還有三本理論書。然而,這些我都做了。

我不知道是否受到王博士的影響,還是在化驗館工作整整兩年,我發現我對水的世界開始有了情感,不僅對它有感情,而且產生了幻覺。

-

我知道{氫}和{氧}是兩個獨立的元素,它們各自生活,有自己的世界。但我沒想到,在我腦海裡竟然有他們的畫面。而且,{氫}是多麼柔弱的雄性物體。氫不是很輕盈嗎?不是應該身材苗條,是一個女的嗎?看來不是。

氫雖柔弱,但卻穩定、可靠、強大,從外表看不出來的,或者他那無色無味的特性,使他的耐心冷靜。他善於傾聽、友善親切,他並不介意無條件幫助同伴,比如碳、氮、氯,大家都喜歡氫。不過,無論誰喜歡他,都不會影響{氫}對{氧}那種從一而終的感情。

{氧},是非常低調的元素,低調得輕易被忽視的角色。

{氧}是雌性來的,她很敏感,情緒化也容易激動。不過,氧總是充滿活力和積極,一旦下定決心,就會堅定不移,做事懂得分輕重,因為她知道她對世界有多重要。

然而,命運是有齒輪的,齒輪不僅喜歡捉弄人,還會捉弄人以外的物體。它可能會帶來一場驚喜,可能是一場悲劇,也許是悲喜交集,讓你我哭笑不得。

{氫}和{氧}在星空下相遇,彼此間吸引,產生了一種奇妙的化學反應。他們的愛情如同閃電般飛快和猛烈,卻也如同閃電般短暫和黯淡。

氫和氧意外地結合,產生了第三元素,讓大家見識有一種東西叫做{水},讓大家體驗到水的力量和不凡,本來,氫和氧的結合變成了水,是天造地設的,可是,一場突如其來的閃電,將氫和氧霹劈開兩邊!水,立刻變成了水蒸氣,氫和氧要在這個世界重新探索。

然而,水蒸氣的存在並不是他們想像的那麼好。這裡充滿了未知的危險,它可能會爆炸,它可能會傳播病毒,可能嚴重影響氣候,總之,人們越來越討厭水蒸氣存在的危險。

氫和氧的靈魂依然存在,至少我知道是存在的。他們時時在警惕,保護自己,守護對方,防被其他元素進一步吞噬,萬一再被襲擊,水蒸氣化為烏有,氫和氧從此就會蒸發於空氣中,消失在世界裡。

保護自己如同一場戰爭,戰爭啊...多麼可怕!有無數的犧牲、困難和挫折,但也在過程中,他們的感情昇溫了。

他們決定要把蒸氣轉化為水滴,這是目前唯一想到的方法,要充分利用各種的力量,一種元素不可,就用兩種元素,兩種元素不可,就用其它元素。氫和氧深深被感動,因為碳、氮、氯等同伴全力幫忙。經過了冷凝、壓縮、吸附等的方法,結果,不僅將水蒸氣轉化為水的形態,更使他們再次成為了氫和氧。

氫和氧又返回了獨立個體,這一次突如其來的變化,他們並沒有對{水}失去信心,沒有對{愛}失去信心,只要看見對方,就會好好珍惜,不管它是氫、是氧還是水。

我很感動,我知道這件事情並不容易和其他人分享,因為他們會說我發神經,我只會告訴一個人,就是王博士。

果然,王博士聽了,她比我還緊張,王博士說:{真愛是無色無味的,氫和氧不結合化成水滴,在愛情的世界裡,很可能就此消失。}


<!--END-->
Loading